发布时间:2022-11-25 12:34: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隧道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工程地质 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实践能力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公路、铁路、城市地铁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带动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快速发展,该专业学生的需求不断扩大。地下工程、隧道工程和道路桥梁在勘察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后期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复杂工程地质问题,为高职《工程地质》课程的发展与改革注入新的动力。结合学院特色,在分析本课程先存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工程地质》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课,为必修专业课。本门课程具有概念多,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们自学也容易看懂大部分的内容,但难以记住,不易真正掌握。
现阶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般是遵循理论—实践的路线,以课堂多媒体、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对工程实践问题的引入,授课抽象,不易理解。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岗位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也不一致,加上选用的教材,理论性偏强,与专业工程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造成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仍不知道本课程与所学专业的联系。
基于上述问题,在《工程地质》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贯彻以下两个思路:一是对于教学内容,尽量秉承高职教育“理论知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多讲述与专业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把工程地质密切地与专业联系起来,以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吸引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学习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从“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实物”。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改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得到学生们的好评。
一、教学内容适当整合,做到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对于教材的内容编排,根据专业特色的不同,有的放矢的进行适当整合,尤其是理论性太强的部分,适当作取舍。由于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其与工程地质现象引起的典型工程事故,以及分析各种事故产生原因的关系缺乏了解,所以在上绪论部分内容时,笔者用了较多的时间结合工程实际,向学生们介绍本课程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书本上的内容穿插介绍工程实例,如隧道地质环境调查、超前地质预报、隧道施工监控、高等级公路地质勘察、软土地基处理、公路边坡滑坡治理、桥基选址等内容。这些工程实例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们真正认识到工程地质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听”为“主动学”
(一)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学”为主。以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围绕某个主题安排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实例,进行讨论交流。例如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的章节(如地质构造、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部分内容),在讲授完知识点之后,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们分组探讨不同的主题,然后以PPT讲解的形式,上台进行答辩汇报。对于文字较多的一般掌握层次的章节,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教师先给出学习提纲,预先安排同学,要求其自学查阅资料备课,然后上台讲解。讲解之后,台下同学对其进行评价,最后老师总结,分析其优缺点,补充其遗漏之处。这种方式,打破课堂上老师“一人言”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是多采用直观教学。将某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录像、图片、标本、模型向学生解释清楚。电化教学的形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演示复杂的地质过程,重演人类无法重演的地质灾害等。因此,在讲授地质构造、常见地质灾害时,可多结合图片、模型,以及视频等教学形式。
(三)是重视地质实习。地质实习是过程地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画龙点睛”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极有帮助。一方面是安排4课时的读图实训,加强学生对基本地形图、工程地质图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是选择合适的实习地点,让学生多接触工程实际。例如在安排不良地质现象这部分内容时,注意选择与隧道、路桥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充分利用学院岩石与土壤专修室、工程图纸库,强化实训环节。
最后,应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课下多于学生沟通,以询问、网络交流或是匿名书信等形式收集学生意见,找到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另外,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应为学生多提供课程相关的专业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扩展视野,添砖加瓦。
我国高职院校的交通工程技术类毕业生正将成为未来高职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进行工程地质课程建设与改革,通过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社会实际需要,认真组织落实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交通工程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庆国.路桥专业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交通高教研究,1997.2.
[2]熊文林.高职《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9.
关键词 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8-0065-04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性制度和机制的校企合作得到了加强,一些职业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不断探索,形成了新的合作形式和有效做法。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推进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促进了学校建设和发展。
一、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一定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育评价等基本要素,是由这些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和运行活动。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个显著差异就是其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是面向企业、面向岗位的校企合作。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积极学习德国双元制、美国CBE合作教育、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经验,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了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从办学体制上看,校企合作主要有政府主导、行业主导、企业主导和学校主导等类型;从运行机制上看,校企合作主要有订单式、工学交替式、引企入校、引校入企、企业办学等模式。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速度的加快,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出现了校中厂、厂中校、校企一体、集团化办学等校企深度合作的一体化办学形式,推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形成的,具有特殊的内涵。该模式中的校企一体是指企业办校和校办企业,即学校是由企业举办的,同时学校又创办了一些企业,学校与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具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是主体意义上一体。该模式中的课岗对接是指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相衔接,按照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社会职业的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构建校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该模式以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为基础,根据学生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构建“三结合”式课岗对接课程体系,增设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和方法,建设适应该模式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了相关的教学管理和环境建设。这一模式将校企一体和课岗对接有机结合,将办学模式与教学模式相互融合,使宏观的校企合作向微观的课程建设延伸,形成了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校企一体是基础
校企一体包含两方面涵义:一是学校本身就是企业举办的。学校隶属于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铁道兵三师教导队,1984年集体转业后改建为技工学校,2005年先后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7年初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2007年底晋升为技师学院,也是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和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与企业在办学主体上天然就是一体的,校企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校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与企业一起讨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二是指学校自己结合专业创办对应的企业。学校创立长春市和晟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长春市和旭工程检测有限公司、长春市和讯客户信息服务中心、长春市和兴机械加工厂等,为课岗对接、生产实习提供了基础。
(二)课岗对接是核心
依据“使全体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核心技能、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精品学生”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引进真实岗位任务,以项目和任务带动课程教学,形成“三结合”式课岗对接的课程体系,即教学组织和工作程序相结合,教学内容和工作项目相结合,校内实训和企业生产相结合;构建了”四同步”的教学体系,即在一个教学单元中,学习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核心能力、考核综合能力同步进行;创设了实验室即教室、车间即教室、工厂即教室的理实一体教学环境,改善了实习实训条件。
为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与以后从事工作岗位快速接轨,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校园文化、就业标准及相对应的教师能力要求等方面,都以企业中非常具体的岗位需求为标准。以土建工程检测专业为例,开发了模拟施工图一套,分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房建工程、涵洞工程等5个分册。图纸内容为二级公路工程,公路线形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和竖曲线;经过高坡地段需采用隧道形式;在填方地段需设置排水涵洞;经过公园水系需设置桥梁过渡;包含填方段和挖方段以及排水、边坡等相应附属设施。将真实的设计图纸摆在学生面前,图纸中相关结构物坐标、高程根据学校实训场地地形真实设计,符合工程规范设计要求,使得学生采集数据真实、有效。全套图纸可以同时满足该专业《道路材料试验》、《工程测量》和《土木工程施工》三门核心课程使用,与图纸配套的还有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作业指导书,实现教学组织和工作程序相结合,教学内容和工作项目相结合,校内实训和企业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式课岗对接。校企一体、课岗对接框架,如图1所示。
(三)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根本
学校在对职业核心能力研究近三年的基础上,于2011年春季率先在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等,探索职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职业道德同步提高的有效途径,并在长春市职业学校中积极推广。
在改革课程设置过程中,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将核心能力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见图2,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全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一是重点引入了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三个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块。二是精选设计了36个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编写了工作页、教学指导书,每学期举办核心能力竞赛。
(四)骨干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
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校办企业核心岗位上的员工从其他企业中择优招聘,他们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确保了企业完成生产,同时可承担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和教师的任务。
学校按计划派骨干教师轮流进入校办企业,发挥教师的优势,承担学生日常管理和教学任务,同时参加生产任务,快速提升骨干教师的双师素质。重新编写各专业教学指导文件、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明确培养过程中学校授课、实训基地实习及校办企业顶岗承担的培训项目及培训目标。
在考核评价方面,改变传统考核方式中一张试卷定能力的方法,在每个教学单元中“学习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核心能力、考核综合能力”同步进行,构建“四同步”教学体系,并编写对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讲义、考核评估标准。
三、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一是破解了校企合作中冷热不均的难题。在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中校、校中企融为一体,解决了校企合作中“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教学同生产紧密结合,培训目标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学生可按计划在企业进行技能培训、参加生产,所接受的是企业使用的先进设备和最新技术,而且减少了实习费用。
二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中职毕业生考取的职业技能证书标准是中级工,学校毕业生不但保持了双证书获得率达100%,其中,高级工证书获得率到65%以上。近五年的技能竞赛中连年获得奖项,2012年获得吉林省技能大赛焊接组一等奖、测量组一等奖、车工组二等奖、钳工组二等奖,并获得全国技能大赛焊接组三等奖。毕业生就业率100%,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富维、长客股份等著名企业都优先录用学校毕业生。
三是开辟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途径。在校企一体的模式下,专业教师每两周轮流带领学生入企学习,在企业完成教学和管理任务,并与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难题,双师能力快速提升。专业教师轮番入企授课,使广大教师都获得进企培养的机会,解决了教师入企培训时间和教学时间冲突等难题。
四是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2011年,学校承揽了国家就业指导中心第60期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培训暨第30期测评师认证培训班,目前已拥有23名核心能力培训师和测评师。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试点学校和国家级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单位。2012年学校步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行列,是吉林省唯一一所进入示范校行列的企办校。学校被评为“市民满意学校”、“吉林省群众口碑最佳单位”和“全国最佳就业率学校”。
参考文献:
[1]程宇.走有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现代职教校企合作制度与机制创新经验交流会召开[J].职业技术教育,2013(36):49-51.
[2]邱开金.不能硬将“校企”强扭为“一体”[N].中国教育报,2012-01-19.
[3]张振华,孙明学.中职示范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长春市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9-22.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and Course-post Docking
――Taking China Railway 13th Bureau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CHEN Yu
(China Railway 13th Bureau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Changchun Jilin 130102, China)
【关键词】道路坐标放样计算;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89-01
1、引言
《道路坐标放样计算》是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学院结合目前路桥行业现状和和我院学生自身特点,开设的针对道路与桥梁工程、测量、工程监理、隧道及轻轨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以《道路工程测量》、《公路设计》等课程为基础,以CASIOfx5800p计算器为平台,重点学习CASIO-fx5800p计算器在道路坐标放样计算计算中的应用。
《道路坐标放样计算》在开发及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吸收了当前有关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新的理论和思想,发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当前公路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情况为核心,重在应用,旨在巩固学生已学理论知识,增加其实践体验,培养和提高其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
2、《道路坐标放样计算》教学现状
自《道路坐标放样计算》课程开设以来,经过课程教学团队的努力,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从公路坐标放样的知识结构、具体应用出发,以能力为目标,将课程体系划分为若干个一级项目任务,一级项目任务下根据具体情况再设若干个二级或三级项目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的项目任务为线索,通过确定项目任务、项目分组、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各个阶段,把教学内容巧妙的隐含在每个项目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理论培养的基本规律,摆脱原有专业课程的学科体系,淡化学科中相互独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突出职业定向性。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采取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构形式,实行项目导向、工学结合和案例分析为主的方法。将知识和技能隐含在工作任务中,将课堂教学活动的逻辑主线定位在实践活动上,理论知识的组合按照实践训练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不同的任务按照不同特点,组合对应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实施情景式教学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课程的基准学时为32学时,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为1:1,另加一个专用周的集中实训时间.在授课内容安排上,精讲多练,尤其在专用周的集中实训时间里实施情景式教学,设计了学习情境进行现场指导学生操作。
3、教学改革
3.1以工程项目为导向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图1引用毕业生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为了让学生明白课程内容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在行业和工作中确确实实用的到,教学团队今后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应该首先考虑来自于工程项目,进而加大其比例。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有些教学案例,引自于本校毕业学生向老师请教的在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发现,学生对类似这样的案例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案例出自于他们的学长,将来他们也遇得到。此外,这些工程项目上的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如果确确实实学习了,解决起来并不是很难,这样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图1为某次教学中引用毕业生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开发上,力求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与现场工作的环境、方法、手段、工作过程等方面保持一致,实现在校学习和现实工作“零距离”对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采用项目导向、情境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教学法等方法与手段,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环境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充分实现“教、学、做”一体,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继续优化所选取的工程项目和教学案例,使其形成比较完善和系统的内容体系。在项目导向法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组织,使教学计划得到切实执行,不至流于形式。在某次项目导向法教学过程中,项目综合性较强,课堂时间为4学时,但要求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两个星期)来完成。教学步骤为引入、任务布置、分组、师生互动、实施与讨论交流几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感觉到真实,有用,同时为了激发学习热情,展示教师本人所做的项目成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书中对教学目的、项目概况、内容与要求等做了详细的表述,同时也附带了应有的资料。项目的完成以小组为单位,这也是基于实际工作中这些项目是以团队的合作来完成考虑的。在学生接受了项目任务之后,不明白的地方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或向老师咨询,老师应向学生适当的告知与引导。在实施阶段,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老师可以去现场指导,也可能通过电话、网上聊天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完成项目任务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进行总结和交流。
3.3考试改革
对传统评价与考核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采用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培养善于思考和创新的精神,会给提出有技术含量,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加分,那怕是问题难住老师。此外,在制定考试考核标准时,应注重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魏丽丽.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
[2]覃辉,覃楠.CASIOfx-5800P编程计算器基于数据库子程序的测量程序与案例.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1.1学校教学硬件的不足
技校是学习一技之长的场所,其目的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由于配套教学设施不足,硬件需求往往与教学不能同步发展,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依然是比较薄弱,学生未能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实践动手机会。
1.2技校学生的存在问题
技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存在着文化理论知识较差,行为习惯相对散漫,学习较为被动,学习风气不正,上课开小差玩手机情况严重,课堂气氛越来越差,教师往往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则一问三不知,对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都存在较大的抗拒心理和对"死气沉沉"的理论知识都不感兴趣。此外,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卑心态,表现在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凡事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等现象。但是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动手能力比较强,对于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比较积极去完成。
2铁路货物运输课程的设计
2.1基础知识模块--案例分析引入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人与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针对技校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等特点,学生对于未知的知识充满好奇,如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有趣的,贴近生活的,近期的案例作为新课理论知识的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同时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实际案例及业务操作方法。通过案例了解业务的真实流程和全貌,然后再将各个知识点运用到案例分析和操作中去。这样既能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又能规范自己的业务操作,避免发生违规行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既使得原本枯燥、空洞的授课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铁路货物运输的理论教学当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铁路宣传片及广铁案例来作为新课的导入。学生在绚丽的铁路宣传片中了解到当今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都火速地发展。而通过广铁的一些运输数据:"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8日(其前身是原广州铁路局),是全国18个铁路局之一,管辖广东、湖南、海南三省境内包括京广、京九、浙赣、广深、焦柳、湘黔、湘桂、洛湛、广梅汕、梅坎、石长、广茂、粤海、海南西环线、平南共4426的营业铁路。线路总延展长度10238.7km,营业里程4699.8km,电气化线路长度1587km。道岔11625组,桥梁2708座、275619延米,隧道883座、386744延米。配属机车1159台,其中内燃机车648台、电力机车511台、客车4289辆;配备有P65型行包快运列车专用货车1102辆,其中带押运间41辆;机械保温车552辆,其中单节式带押运车8辆。""经营管理取得良好成效。通过开展货运直通周转量攻关,调整客货列车开行结构,抓住假日运输商机,加强车流监测和机车牵引工作量审核分析,严格运价管理,加大堵漏保收力度等措施,实现营业收入137.2亿元,同比增加2.5亿元。同时,通过机车油电降耗节支、修制改革节支、贯标减员节支等多种渠道,共节约成本支出8300多万元。全年运输总支出139.7亿元,亏损69021万元,比部定目标减亏1336万元,全面实现资产经营责任制目标。截至2007年底,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总资产达1196亿元。"激发了学生对铁路运输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课堂提问:从案例中可以了解到广铁集团有哪些具体运输工具类型等。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课堂气氛。并在整个理论学习中,加入了大量铁路机车车辆相关的真实图片,加深学生对铁路货物理论的理解。在课后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练习,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再沉闷,能够主动思考,领会教师意图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2技能实训模块--提高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 数字测图技术;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87-02
1 数字测图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出台,职业教育在推进信息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方面被提上了新日程,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数字测图技术课程是应用测绘仪器进行各种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地形图数字化测绘等外业工作,以及运用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计算机地图成图等内业工作的工程技术和方法。在数字测图课程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以测量员岗位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构建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课程信息化是指对课程的信息化改造和创新,即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具体包括在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本文重点探讨在课中环节,如何将信息化与教学过程进行整合,实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探究课题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探究,教师则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1]。
2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案例分析
本文以数字测图技术课程中“水平角测量”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例,来探讨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该课程的教学目标:①掌握测回法、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步骤和计算方法。②具有使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观测、记录和计算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④学生通过网上冲浪,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自身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为掌握水平角测量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为理解水平角测量的原理。
根据水平角测量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坚持以技能为主线,项目为载体,具体任务为驱动,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5个环节:创设情景自主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拓展提高。具体实施过程见表1。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以培养学生准测、精算、细绘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依托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互联平台,实施理实一体、学做一体、课证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主线,坚持教学改革,真正能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使其自悟,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加以点拨、强调[2]。在知识目标上,学生掌握了水平角测量的原理与方法,在能力目标上,真正做到了教、学、做合一,在素质目标上,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从而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数字测图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3.1 课前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工作情景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前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要求学生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上下载任务单,并登录测绘相关网站自主查找资料,完成任务单。同时,要求学生进入课程虚拟工作室,利用仿真地形沙盘丰富而形象的地貌创设工作情境,以模拟真实场景,营造作业氛围。课堂教学上首先是回顾旧知,促进新知,复习上节课知识点,如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与使用,然后是激情导入,引导质疑,提出问题,如经纬仪如何测角度。
3.2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自主探究的环节,可以具体设计为启发引导、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归纳总结4步。启发引导是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将学习内容真实再现,首先是结合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教师看图讲解本节难点内容――水平角测量的原理,帮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何进行水平角测量”,并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基本掌握经纬仪水平角测量的观测步骤,从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自主制作的flas生动演示了水平角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格式。同时利用录像视频,对整个测量工作过程进行真实再现,这种大容量的信息展示,将抽象枯燥的原理、复杂的仪器操作过程,通过动画和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教学直观化、形象化、动态化,从而有效化解了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分组讨论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发散思维。角色扮演阶段,则要求各组成员进行轮岗作业,明确测量员、记录员、跑尺员各个角色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针对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情况,进一步归纳、总结、交流、评价。
3.3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
测量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且连续性很强的工作,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测量技术,严格执行有关作业规范规程。因此,在此环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动画演示测量步骤,详细讲解内业计算方法,结合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概括,纠正错误,规范操作,并对操作上的技术难点如对中、精平、瞄准进行重点强调。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原理,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做,以知导行,学以致用,从而突破课程难点[3-8]。
3.4 坚持教、学、做合一,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训练过程包括现场演示和过程监控。教师现场演示经纬仪测水平角的操作方法,并强调技术要点和限差要求。预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及时指导。教师演示之后,鼓励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展开分组练习,并完成测量任务,各组的训练内容包括决策、计划、实施、检验、评价5个环节,在训练成果评价上,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岗位标准评价的方法,以真正实现学必有所获,练必长其能[9-11]。
3.5 课后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通过学生的训练成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组的测量精度要高些,请各组分析本组测量过程中的主要误差来源,以实现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提高。并积极引入下节课的内容,即如何用全站仪进行水平角测量。同时还要要求学生课后登录网站互动交流栏目,及时提交实训总结,完成课后拓展习题,并积极利用微信、QQ群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 参考文献
[1] 蒋庆斌.职业能力结构化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24-27.
[2] 鲁昕.以信息化促职业教育现代化[J].江苏教育,2014(12):8.
[3] 陈琳.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特色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3):12-18.
[4] 曹洋,冯琦琳.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化课程设计及实施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7):37-41.
[5] 张永林.职业教育课程信息化的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5,28(36):16-20.
[6]张俊娟 ,穆卓辉, 张朝晖.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为例[J].继续教育,2015(10):1-2.
[7] 陈琛.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初探:以《英国节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J].中国培训,2016(18):171.
[8] 王青燕.信息化环境下任务驱动型《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设计[J].物流技术,2014(23):475-477.
[9] 张俊娟,穆卓辉,张朝晖.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为例[J].继续教育,2015(10):73-74.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274-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况,一方面表现在城镇化建设中高层建筑物的建设,另一方面表现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土木建筑工程,如道路(包括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港口、码头等工程。与之相呼应,我国相关领域专业的高等教育也出现了迅速发展的事态。为了与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专业,其核心综合了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渡河工程相关的专业技能,其专业基本知识包括了基础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铁工程、地下厂房建筑工程等方面。该专业同时结合了工程安全与管理工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的基础知识,又结合了工程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培养出既要满足市场经济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又要顺应社会和时展方向的建造工程师、管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这样,在人才培养上,专才的培养和通才的培养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因此,如何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能均衡二者的关系,制定出合理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文将对我国道路桥梁工程专业普通高校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详细探讨,并分析其合理性。
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既能掌握道路桥梁及地下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专业技能,又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和高尚品德的高等专业人才,能从事道路桥梁和地下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科研、教育、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制订人才培养的方案上,要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中,既要设置能够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又要设置必需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最终培养出适应不同行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
要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专业及专业方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动态;要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所必须的测绘制图、运算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高速公路、一般道路、大中型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的初步技能。同时要系统掌握英语的基本应用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资料、论文、规范及其他技术资料,能够具备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并要掌握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四、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设置是教学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新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坚持的原则为:使学生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同时注重专业性和基础性,整体优化课程设置,科学处理好本专业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为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培养优秀的工程人才。
1.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培养方案应适应我国大众化技术人才教育教学的相关发展要求,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能够真实反映专业人才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教育的发展新动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标准,培养既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又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坚持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总结本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新的培养方案中,力争在“回归工程”教育、整合与优化、课程更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2]。
2.专业方向设置。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下设有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与安全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和人才需求信息,在第三学年自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分别针对各自的特色与需求,设置若干专业方向特色模块课程。其中道路工程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道路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咨询、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桥梁和隧道工程相关的技术工作;桥梁工程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桥梁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咨询、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道路工程相关的技术工作;地下工程与安全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地下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咨询、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及道路桥梁工程相关的技术工作。
3.课程分类及各类课程学时与学分比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最长不超过六年,学生按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本专业总学分178,其中课内计划学分171,修完相关课内教学计划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相应学分;课外实践7学分,其学分的认定按相关任课教师及创新实践学分的有关考核办法执行。三个专业方向的所有课程分为三类,即平台课、模块课和课程群。
(1)平台课。平台课又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是三个专业方向都必须要修的课程。公共基础平台课共60.5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35.4%;学科基础平台课共43.5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25.4%。
(2)模块课。模块课又包括专业基础模块课、专业方向共享模块课和专业方向特色模块课,其中专业方向特色模块课是针对每个专业方向所设置的特色课程。专业基础模块课共16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9.4%,专业方向共享模块课共11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6.4%,专业方向特色模块课共28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16.4%。
(3)课程群。课程群又可称为专业方向拓展课程群,其中设置的课程均为与三个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相当于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选修课。每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需要在课程群里选取至少12个学分的课程,所修学分占总学分的7%。专业方向拓展课程群的课程涵盖了与三个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涉及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各方面。
4.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从第一学年的军训开始,实践教学环节一直贯穿于四年的培养过程,除军训外,其余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物理实验、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地质实习、专业测量实习、专业生产实习以及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创新实践等环节。其中课内实践环节为35.5学分,课外实践7学分,课外实践不计入总学分,但需考核合格方准毕业。
五、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1.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中采用平“平台课”+“模块课”的做法,一方面可大大减少课堂老师讲解的时间,使本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发展方向更趋于综合化,另一方面可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拓宽[3]。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不同层次和方面的选修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而且在学生毕业后,既能使学生对其他专业方向的特点有所了解,又能使之较快地适应本专业方向的工作和学习。进一步改革后的培养计划更加重视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认识到作为一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方面的工程师在将来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将总学时减少,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整体优化组合,及时改革更新课程,进一步放宽课程设置的口径,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发挥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在专业平台课与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中,提高人文、社科、经管类素质课以及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基础课训练的比重,加强学生人文和社会科学素质教育和专业基础理论素质方面的教育,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在确保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了基础课程教学所占的比例。尽管基础理论方面的学习有益于学生对工程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理解,但在学生涉及到实际工程之前过多地进行纯理论的学习,缺乏针对性,这种教育方式属于灌输式教育,所以很多学生毕业时总觉得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不多,这实际上就是他们对基础理论理解层次欠缺的问题[4]。因此,应将应用型本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教学重点放到应用教学上来。
4.新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培养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应用型人才不应是单一人才,而应是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领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同时,应用型课程应紧密结合实践型课程,应用型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工具,而工具的熟练必须通过大量实践,必要的工程实践经历可以说既是应用型教育的手段又是应用型教育的目的。然而,实践课程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在课堂中过多的训练内容,很难使学生具备全面解决所有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设计题目布置的大小和多少,而是要使学生的工程素质得到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4]。
5.新课程体系在设置时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进一步细分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三个方向,这就使得按照该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应用型毕业生更具有适应性。一方面满足了“通才”的要求,即三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专才”的要求,即在“通才”的基础上,每个专业方向对其相应专业技能进行重点加强。
六、结语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交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这就使得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也需不断提高,相应地,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国家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将新内容、新知识和新方法纳入其中并加以优化组合,不断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丁宝宽,陈四利,鲍文博,金生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45-47.
[2]曲贵民,林莉,宋高嵩.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5):139-140.
[3]周莲芳.地方高校大类招生模式下“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30(5):126-128.
关键词:微信;有道云;QQ;信息化工具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 基于“信息化工具”在教学中的研究旨在通过运用“信息化工具”通讯手段建立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的信息化、交互式教学和学习新模式,使得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通过“信息化工具”分享交流我们大学的教与学中的心得和体会,轻松打破传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隔离,难以沟通的状态使得教学更具实践性与创造性;通过“信息化工具”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指导,改变了学生人数多,老师难以全面覆盖而存在的师生沟通效率问题;实现教师即时了解学生掌握理论和技能学习状况,学生掌握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进度。力争把课程教学以“信息化工具”为桥梁建成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相互交流全方位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模式。
一、“信息化工具”在课程中运用的核心理念
(一)利用“信息化工具”,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学生通过使用“信息化工具”完成以下目标:例如微信公众号接受任务信息,了解知识点;利用课程网站查询资料;利用有道云分享资料和提交作业;使用学生使用excel在有道云中记录学习进度,教师查阅记录,根据学生学习记录推动学习进程,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适时启发学生思考,当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提出建议,并对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解析;学生通过多渠道的信息获取方法,实现了在商业银行柜面主要技能自主完整体验过程中问题及时解答。通过使用信息化工具对点钞、传票录入(小键盘)、字符录入训练过程的反思与总结与教师不断的沟通,感受技能和实践操作中的用途,感悟理论和技能结合的运用真谛。
(二)利用“信息化工具”,实现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信息化工具”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展示”的教学知识点展示的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工具的多渠道信息功能,实现学生能够多渠道记录知识点功能。把课堂上常规知识点从教室和实训室搬到了图书馆、宿舍、操场等任意地点,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
(三)利用“信息化工具”实现快速的资料分享。
每个教师都会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布置任务过程中出现反复重复任务内容的情况。以笔者的商业银行柜面业务课程中模拟银行柜员操作账号为例,可利用微信公众号、有道云或课程网站学生随时、反复查询账户分配信息资料。
(四)利用“信息化工具”实现知识点练习和测试功能。
利用“信息化工具”资料共享功能实现知识点的复习,也可实现平时作业的查询和提交等一系列功能。
二、“信息化工具”教学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一)教学常规中已经实现的运用功能
1.课前任务中的运用
利用微信公布下周课程的课前任务,即在在开始上课前就先将理论知识,模拟银行操作视频及技能训练要求等相关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先预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先熟悉,减轻指导老师讲解的压力。
2.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收集和确认困难或是浪费时间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信息化工具”中微信的公众号的投票系统进行投票数据统计,快速的收集学生的答案;也可以使用微信群进行问题讨论,对于那些当众发言恐惧症的同学尤其有效。
3.教学资料分享中的运用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资料分享。学生可随时在有道云等工具中查询资料中提前看到相关学习资料,包括教学ppt,学习任务和课后作业等。
4.学习记录数据运用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学习轨迹记录。数据化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技能训练情况;并在每个时间节点进行总结。即可让学生知道自身的学习情况,尤其是技能训练的水平,也给予教师给予每个学生不同任务安排提供指导数据和进行学习评估
三、“信息化工具”的教学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一)“微信”运用存在的问题
1.“微信群”和“微信好友”
使用“微信群”进行学生讨论和即时任务存在刷屏情况,存在讨论资料丢失,完整记录混乱的情况,。
2. “微信公众号”有信息限制,笔者的公众号每天只能一天公共信息,因此当出现某种原因需要更改的时候会出现麻烦。
(二)“有道云笔记”使用存在的问题
1.有道云的共享成员有人数限制,我们现有的班级基本上40人至60人左右,免费版的有道云上限是20人。
2.有道云的共享资料存在误删、作业拷贝问题。有道云允许每个群成员都可以编辑,如果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就会发生以上问题。故需要教师提前做好道德教育和纪律要求。只能尽可能的防范,无法杜绝。
(三)课程网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课程资料的时效性和访问问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网站中的教学资料需要教师及时更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有些资料未能更新从而影响学生的阅读。二是由于服务器承受能力等不可抗拒力导致的课程网站无法访问,会影响学生使用课程网站阅读的积极性。课程资料无法下载,尤其是课程中的课前阅读资料无法阅读,会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学习资料,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效率。
(四)QQ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QQ好友”和“QQ群组”使用的问题。一是现阶段师生比例较高,以笔者的上学期教学情况为例:班级合计90人,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回复“QQ好友”提问。二是“QQ群组”使用中存在问题讨论发展到人生攻击;还有是现在“QQ群组”的家校师生群是针对大学以下的教学使用的,故在设置群组资料时对于我们高职来说有些设置比较麻烦;最后是丰富的群作业功能要求教师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评估学生上传的word文档、照片、短视频等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信息化工具”在我们教学中,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提高了教学效果,尤其是在缓解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手机”的影响;解决学生未作课前学习任务而导致课堂中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解决教师在课中教学信息的快速分享,分类分层任务下达和查询问题;解决学生课后对课堂上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的重点和难点的即时查询和常规问题的即时解答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王瑛. 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13-14.
[2]张俊娟 穆卓辉 张朝晖. 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隧道施工技术”课程为例[J]. 继续教育,2015,10:1-2.
[3]邹瑜. 以信息化建设构建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典型案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15,26:192-193.
[5]姚永滨. 信息化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电子测试,2016,03:153-154.
[6]刘学,魏媛. 信息化在服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现状初探[J]. 电子测试,2016,08:144-145.
[7]张鹏. 高职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信息化探索[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1-5.
今天是十月十二日,不远千里从黑龙江来到魅力长春,感觉还好。走进国培,接待我的是我省的带队老师杜松楠老师和吉林教育学院的娇老师也是我们龙江班的班主任。娇老师给我发了培训的教材和培训学员证。我把随身带的衣物送到房间,四个人一个房间,环境还不错。遗憾的是十一日的开班式没有参加上,还好老师说有简报的,上网也可以查到。杜老师把我带到了培训教室。上午有幸听了吉林省教育学院继教办主任宋海英的专题讲座《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行动研究》。宋主任的讲座,语言朴实,内容生动有效,其可操作性强,听后感受颇多。宋主任从什么是行动研究、教师为什么要研究、行动研究的一般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讲解。教师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实用性很强,要从实际出发,边学习,边思考,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做个研究型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可以采用这种行动研究模式,应用于工作实践,要以研究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教学逐渐成熟起来。
今天是十月十三日,我有幸听了吉林省学科带头人张露慧老师的案例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要求与策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课之前张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一只公鸡坚定的要学飞翔,到处拜师学飞,走了千山万水,终于找到了一只鹰跟鹰学习飞翔,公鸡每天坚持锻炼,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它也和鹰一样飞上了蔚蓝的天空,它觉得学会了飞翔,就拜别了鹰师傅,雄赳赳,气昂昂的,一步一步的走下了山······这个故事给我一个启示就是要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否则的话就枉费了时间坐在教室听课了。张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座:口语交际的概念、明确口语交际课程新目标、明确口语交际目标体现的理念、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特征、口语交际的教学的基本原则、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方法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使我领悟到了自己在上口语交际课时的不足,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张老师通过“愚人节”、“蒂姆访国”等鲜活的事例,创设不同的口语交际情境,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也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进行着调控,让学生有话可说,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在今后的口语教学中,我要把张老师所讲授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让学生做一个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人。
十月十四日,今天亲身领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的案例教学《字理识字教学》和专题报告:语文教学根的守望——谈谈字理教学。黄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字理识字课,从字理教学的内涵、识字教学的根本出路、字理识字的基本要则、字理析词找本义、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义、在字理析解字词的基础上来品词、品句、品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黄老师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给我们学员全新的字理识字教学理念,以前我上的识字课以为让学生记住生字,掌握字的结构、会认、会写就完成了汉字的教学,正如黄老师所说的这样是“误人子弟呀!”今天我听了黄老师的课后使我的教学思想有了脱胎换骨之感。黄老师不辞辛苦的给我们讲课,在课堂上他汗流夹背,他的这种敬业精神使我深受感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将宝贵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把语文的根留住!用这种字理识字法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
十月十五日,每一天的学习内容都有不同,每天的我都有不同的收获,可见吉林省教委的教师们的良苦用心。今天有幸听了我省的特级教师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长孟春焕老师《触摸春天》的课堂展示,她是唯一的我省来的培训教师,所以感动十分亲切,孟老师从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品词析句扎实训练语感、体会言外之意训练语感、再现情境,形成语感等方面进行了讲座。我知道了语感就是指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反映出来的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应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当中的不同含义从而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如果每一了课都能够恰当地用语感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第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十月十六日, 这是培训的第六天,也是这六天中最冷的一天,可我的心是温暖的,吉林教委为我们考虑的很周到,给我们每个学员都发了坐垫。尤其是安排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给我们都是全新的,这是和以前的培训有所不同的。今天与王蕴枫教研员共同参与了《天上的街市》的课例研究的培训,从中我有了新的收获,以前听课就是“一笔、一本”,课堂记录全课,课后评价却不了了之。听了王教研员的讲解不仅知道了什么是课堂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何利用课堂观察表进行课例研究,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学生考得有效,这次培训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思考视角,要多读书,多研究,学会合作,做一名专业化的语文教师。
十月十七日班级开了国培论坛会,多数教师在论坛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十月十八日,今天的我特别高兴,我能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作课,亲身领略于老师的教学风采,于老师气质儒雅,学者风度,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态度和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往都是从网络或是资料上看于老师的课,今天能和于老师近一步接触,感觉于老师真是平易近人,一堂平常的习作课可以看出于老师和学生相处时,多的是一些朋友式的倾听,对待学生很有亲和力,多一些民主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并不陌生,习作中要“放长线,钓大鱼”重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感受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充实的生活,深刻的感受,才能写出好文章。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我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任,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朝着目标而努力!
十月十九日,今天没有研修,吉林省教委考虑到我们黑龙江的老师们是第一次来长春,所以放假一天,我们龙江班的学员们很早就乘着轻轨来到长影世纪城,长影世纪城是我国首家电影制片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电影主题公园,堪称东方好莱坞,是借鉴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游乐园的精华建造而成,团购票是一百二十元一张,这可是自费的呦!感谢我们的班长张楠给我们排队买票,我们在入园处留影。我参观了“银河宫”,里面有电影声音的录制,观众可以亲身尝试给演员配音。 “巨幕影院”长18米,宽25米,超大屏幕3D电影比较清晰的视觉享受,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火山爆发”35分钟的讲解,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非常实验”还是抱怨时间短,但是这是所有节目里最值得体验的,三维立体电影,让人胆战心惊,怕怕怕呀!心脏不好的人建议你还是别看这场。“斗转星移”故弄玄虚地讲什么诸葛孔明,人多,在里面那个挤啊。转隧道是个小亮点,有特技表演,勇敢的报名者能够在荧幕上看到自己飞上天空,留下精彩的瞬间。“玛雅餐厅”看出来中国人多了,也看出素质来了,服务员其实很辛苦了。但是价格很贵呀,普通套餐就100元。“水幕迷城”前3分之二的铺垫很没劲,后三分之一的水幕电影很有特色,水的光学原理吧,我站在第一排位置也不是很好,所以水溅落到身上了。“精灵王国”当看个新鲜吧,看了巨幕影院再看这个就觉得没劲了!“古堡惊魂”失望远远大于期望,根本没被吓到不说,走完全程不到1分钟。还不如哈尔滨文化公园的吓人呢。“英雄秀场”和“急速飞车”没看不做评价。总之一天下来也是很累的。
十月二十日 今天是培训的第十天,身体是有些疲惫,但王蕴枫教研员接下来的主题辩课的形式与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这是在以往的各种培训中我是没有接受过的。王佳双老师讲的《天上的街市》这节课在朗读上教师采用了范读、齐读、领读、引读、角色读、默读不同方式的朗读,使课堂教学的朗读的形式不单一,这种方式很好,在引读中需要注意引语,这一点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王蕴枫老师针对王佳双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提问,怎么辩、谈看法、提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学员们展开辩论。
下午听了东北师大附小校长特级教师王廷波的专题讲座《小学阅读教学的深度反思》从阅读教学你教学生学什么?为什么教?教什么程度?什么方法合适等方面进行了讲座,听后耳目一新。平时的教学中只顾着字、词、句、的训练了,朗读没重视起来,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充分阅读,教师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把语文课上好。
十月二十一日,今天上午听了“国培班”的四名学员在二阶梯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汇报。四名学员四种风格,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吉林班的杜鹃老师和龙江班李春雪老师的课堂展示。
杜老师她是一位年轻的教师,课堂上她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读、画、圈、写、用抓重点语句,重点词来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时,她让学生设计填词练习环节,学生参与意识强,真正的做到了词语积累。李春雪老师是来自我省哈市松北区的一位青年教师,她执教的《开国大典》一课,李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极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独具匠心,使学生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使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下午听了吉林省特级教师邹春红“学综合学习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认识不到位、资源部丰富、指导不得法等等。只有发现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才能避免该问题的存在。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自已身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四位课堂展示的教师相比自己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吧!在培训中,无论是每一次听课学习,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都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资源,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地琢磨和专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对我来说,不论是从理论还是教学上,这都是一个让我进步的有良时机。在交流过程中,我也能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聆听感言,交流自己的心得。从每次的学习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友得到了一次发展,让我对教育教学又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以前的教学,我们几乎都是强行灌输。课堂上往往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及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我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我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
“国培计划”十五天的培训,感受很深,收获很多。这次负责培训的都是吉林省教委请来的一些国家级特级教师,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专题讲座“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行动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与优化”、“作文教学指导策略”、“小学阅读教学的深度反思” 、“监守与展望——关于语文《课标》修改的几个问题”、“小学语文提问的设计与生成”案例教学有全国特级教师黄亢美三年级字理识字课还做了专题报告"语文教学根的守望——谈谈字理教学”吉林省学科带头人张露惠老师“口语交际教学要求与策略”五年级古诗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省特级教师孟春焕关注五年级《触摸春天》专题报告: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六年级作文教学《关注小事、关注细节》及专题报告:作文教学要注意三个积累;吉林省特级教师邹春红三年级综合学习活动课《我们都来研究“姓”》及专题报告:小学综合学习教学的几点思考,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以前没有培训过的参与式培训《天上街市》课例研究及主题辩课。吉林省教委还组织了我们学员的经验分享、学员课堂教学汇报和教学研讨与点评的互动交流、培训成果汇报等等。
专家们那些具有前沿性、时效性、拓展性的讲座深深地吸引了我,课堂上他们深入浅出,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让我感佩,课堂上他们旁征博引,大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也丰富了我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了一些教育教学理念。这次培训如一股清泉,让我补充了许多新鲜的内容,我会把这次培训学到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古人云:“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几天培训的点滴体会。体会不够具体,在以后的几天里我把在培训期间的日反思日志写给大家,里面有一些专家的亲身事例和感人故事,我得好好回忆一下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专家们都讲什么了,学习虽然短暂,但给我留下的思索是无限的。
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