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1 15:38: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基础部教学督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监控体系;机制研究
在高职院校办学自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如何改革高职院校内部教学管理模式,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以切实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工作上引进了基础教育的督导制建立了教学督导机制,履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的职责,在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树立教学典范、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已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一、课题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意义
(一)课题解决的关键问题
1、确立先进的教学督导理念,建立发展性教学督导监控体系和奖励机制
2、坚持教学改革与教学督导并行,重点推进教学改革发展和教学效果提升
3、构建新型的教学督导监控体系关系,实现督导监控评估对象的优化发展
4、破解高职院校单纯性教学督导定位偏差、功能单一、成效不明显、体系不健全等共性难题
(二)课题选题的意义
教学督导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在监控学校教学工作状态、提高教学工作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保障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在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实行全面系统监控,并以教学质量监控为重点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运行及奖励机制,对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就业能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的职业教育督导监控评价制度主要模式
国外的职业教育督导监控评价制度主要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督导监控评价模式;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督导评价制度和此种模式比较接近,我国高职教育主要以高校为主体的督导监控评价模式,更加侧重于院校内部督导模式。
第二种:以社会为主体的督导监控评价模式,如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主要是以社会团体或专业公司机构为主,进行具有第三方评价机制的督导模式。
(二)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主要成绩
(1)各级领导提高认识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各地区根据自己情况,建立了教育督导机构;
(3)拓宽和深化教育督导内容,初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督导的新路子;
(4)制订关于教育督导工作的一些法规与制度;
(5)开展了多方面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6)注重实践经验,使督导与科研相结合。
2、存在问题
(1)对督导工作认识模糊,督导工作没有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
(2)督导定位偏差,体系尚未健全
部分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形式较为单一、机制较为封闭,距离“建立督导主体、督导要素和督导形式多元化的教学督导机制”尚有较大的差距。
(3)督导力量薄弱,机制尚未完善
(4)督导功能单一,成效不够明显
教育督导工作依然是传统教育督导指导下的教育督导,偏重于行政视察和监督。
三、课题研究内容
1、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性质与定位;
2、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对象及人员配备要素;
3、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职能与作用;
4、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工作方式与运行机制;
5、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监控体系与奖励机制。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收集国际、国内相关资料,通过翻译、筛选等途径,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最终获得所需资料信息;
2、调查研究法:在现有教学督导基础上,通过到不同高职院校内部对教学督导工作进行调研,了解教学督导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学工作进行实地访谈,确定教学督导实际应用,对高职院校教学督导进行研究。
3、比较法:采用横向比较法分析国际、国内高职教育中教学督导运行机制的异同,再进行准入制度、培养制度等点与点的比较,然后应用实证分析法对其异同点进行分析;
4、访谈法:对学院各职能部门、教师代表、企业行业专家或顾问等人员进行访谈,从中获得教学督导的策略、手段等信息。
5、系统研究法:以我院现有教学督导工作基础上,探索监控体系建立及奖励机制实行。
五、课题研究成效
1、明确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性质与定位
教学督导是高职院校为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工作实施监督与指导的一项制度,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学院主管教学院长领导和授权的督导机构和人员,以专家身份协助教务处对全校的专业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及时、客观地向学院领导、教务处以及教与学双方反馈教学现状、教学质量等教学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2、确定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对象及人员配备要素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是通过督导机构(督导组)和督导员,以专家身份对教学工作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监控活动。按照教育学的观点,教师、学生、管理者构成了教学工作的主体,三者在教学过程中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从而组成了教学督导的对象。
3、定性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职能与作用
教学督导不仅具有巡视、检查、监督、评价的职能,而且具有反馈、指导、咨询、服务的职能。它不只在于监督、检查,了解教学现状,更要着眼于通过对教学的切磋、指导、服务的改进,调动教师改革教学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发挥教师的潜能,激励和引导教师自我成长。督导的作用是通过履行督导的职能来实现的,教学督导至少可以发挥如下六方面的作用:①参谋作用;②信息反馈作用;③桥梁作用;④督促作用;⑤指导作用;⑥诊断评价作用。
4、探索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工作方式与运行机制
教学督导实践表明,建立运转灵活的教学督导运行机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是教学督导工作更加快捷、高效的前提。
5、建立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监控体系与奖励机制
经过实际探索与应用检验,建立一套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监控体系与奖励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督导监控体系和奖励机制研究,对明确性质与定位、确定对象及人员要素、定性职能与作用、探索方式与运行机制、建立监控体系与奖励机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就业能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一、要不断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科学的教学督导制度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础,应十分重视教学督导制度的建设。自2001年以来,我校就教学督导人员的职责范围和要求、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师授课质量考核、信息反馈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成为督导工作的政策、依据,使督导工作有章可循。不断变化发展的督导工作实践又促使督导制度的丰富与完善,如根据我校督导工作的实践,制定了各类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检查表格,细化了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如教案检查表、试卷检查表等,供检查使用。这些制度对教学督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督导工作渐趋深化和规范化。
二、抓好教学督导的三个着力点,坚持全面督导
1.抓好主导教学的关键――督教。督教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指导。重点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他教学环节的基础。因此要始终把教师课堂教学作为督导的中心,坚持全面听课与重点督导相结合。在听课过程中,督导人员应做到三个结合,即:(1)听课与评教相结合。每次听完课后,应根据教师授课质量考核标准对教师做出综合评价,与讲课教师进行沟通,指出优点及存在的不足,重点探讨对不足的改进方法与措施。(2)听课与沟通相结合。对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优秀、进步较大和讲课存在问题的教师的情况应及时向系、部领导反映,以便他们掌握情况。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他们的教学积极性。(3)听课与教风学风建设相结合。把听课过程同时也作为考察教风学风的过程。除了对教师课堂授课督导外,还应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包括教学常规检查以及对教学过程中各主要环节和阶段的质量检查,如对教学计划、教师教案、教学日志、试卷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等方面的检查。并将检查中搜集的信息及时反映给校领导各系、部和职能部门。
2.铸好主导教学的基础――督管。督管是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状态、效果及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教学管理系统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根本。在“督管”方面,应主要对教学和教学管理部门制度实施及相关教学管理状况进行监督,包括监督检查各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及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等。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问题是由于各部门间信息不畅或沟通不够造成的, 督导室在这方面应担当起一定的桥梁作用。通过督导简报、 当面交流等形式及时通报督导掌握的教学管理、教学检查方面的情况,这对确保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督学。督学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及学习成绩进行监督和指导。检查和评议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上进心、责任感、社会公德、法制意识、学习方法和效果,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健康意识和健身技能等德智体诸方面的综合素质。督学的基础工作是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为此,一是可以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要求信息员及时向督导室反映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以及教师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二是可以通过学生座谈会、督导信箱、督导电话等形式加强与学生联系。三是教学督导部门应加强与其他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联系,多方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
三、应把教学督导与迎接评估相结合
督导者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作为教学督导工作者的他们既受过师范教育的相关基础知识、又具有本学校(或学院)所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是在“教学一线”担任过理论课教学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者和专家级教师。那么他们才有可能在教学督导工作中按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办事(不至于把学生成绩的学籍管理和学生获得成绩的考核形式混为一谈),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称职的教学督导者。
1.基本条件。作为一名合格的、称职的教学督导工作者,一是必须接受过师范教育(或培训)的同志,因为经过师范教育(或培训)的他们懂得如何依据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实施教学督导。二是多年从事所辖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课教学的专家和学者。
2.专业条件。必须具有对所督导的各个学科、专业(或相近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位,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学督导工作者。坚决不能外行督导内行!例如:如果是在某工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去医学院校做教学督导工作,即使他再有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最后的结果也将是张冠李戴、一塌糊涂。
3.资历条件。做教学督导工作者必须是长期在“教学一线”担任过理论课教学的学者和专家级的教师,因为只有作为“教学一线”的理论课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飞速发展、在教学过程的复杂和艰辛,以及体会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如果他们是纯行政人员,没接触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经历过教学实践,不了解教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在教学过程遇到的种种不适、矛盾和困难,不知道按如何处理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什么和对知识的渴望。那么他们的教学督导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和纸上谈兵。
督导者的政治素质
1.作为教学督导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如果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以及敢于负责的工作态度,他是做不好教学督导工作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校兴亡、教师和教学督导工作者更有责任。
2.教学督导工作者应具有为教学进行服务的思想和素质。只有这样,他才能发现问题并实施督导:一是通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室、阅览室、自习教室、实验室等)更加舒适、学习成绩更加优异、成为合格的人才,进而体现学生学习的根本利益。二是在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基础上的同时,通过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服务、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教师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精神状态,只需这样教师能把学生教的更好,学生为了学习的根本利益才能体现出。三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全程的服务。例如:课表的编排,教学的编排、管理、维修、实验耗材的补给、设备的更新;对教师的培养、提高、人文关怀等等。四是通过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和教师)提供无止境的和体贴入微的督导、服务,教学督导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服务才是根本,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合格人才是目的。
3.作为教学督导者只是:“教学的公仆!”眼睛看到的和心理想到的必须是:一是“一切为了学生和教师、为了一切学生和教师、为了学生和教师的一切。”二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根本利益,头脑想的都应是如何为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服务,通过自己教学督导体现服务的意识、理念和精神,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工作业绩的目的。每位教学督导者工作的最主要考核指标就是:一是教学督导是否到位(深入到教学一线)、是否全面(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学管理者的管理、其他为教学服务的行政后勤、保障部门的服务);二是通过教学督导,学生和教师是否满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优良、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否优秀,学校是否培养出了大批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合格人才。
4.其他品质。在教学督导过程的工作中:要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对待教学督导工作中时常落埋怨时应具有的宽容、平和的心态;要勇于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和承担责任,不为名利,不畏权势;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根本利益,善于和敢于向上级或同级领导提出批评和建议。
督导者的督导职责
教学督导委员会的教学督导必须是全方位的。一是对所辖学科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实施督导;二是对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对教师教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的成绩的考核过程实施督导;三是对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过程、对为教学提供保障、后勤的部门,服务是否到位实施督导。
1.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所辖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督导。督察各学科要以各自学科为基础、为出发点、为教学中心,不要以自己学科的发展、或教材上包含内容的为借口,擅自扩大所授学科的教学内容。督察各相关学科要立足于各学科自己的教学内容重点范围内,不要寻找各种理由(例如:因为各个学科在编制教材时,为了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往往在内容上相对较多,难免与其他学科在教学内容上相互重叠、交叉),为了各自的利益擅自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
2.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所辖学科的教学内容的实施,进行教学督导。因为高等学校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一定不断充实和完善。所以教学和督导工作者必须对自己所督导的相关专业进一步的科研和教学,以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和督导质量,不至于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对已发展的教学内容出现督导上的漏洞和失误。教学督导委员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的接受教育过程,实施督导。对于不用心学习、只想混文凭的学生,要及时做思想工作、加强引导,决不能一味迁就;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的问题,需经深入全面的调查、听课、协调过程后(决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妄下结论),才能实施督导;后勤、保障部门的为教学服务是否及时、是否到位,实施督导。
3.教学督导委员会进行教学督导的全方位性。教学督导委员会应根据教育法、教学法、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和本学校的特点,主要对同级的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督导。
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督导,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的学时比率。根据不同学科在学校整体教学中的前后顺序、不同的学科的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组织专家和学者确定“考试课”和“考查课”。
对“考试课”和“考查课”的过程实施督导,“考试课”和“考查课”只是学校记录学生学习成绩的学生学籍管理中的方法,“考试课”的学生成绩记录为100分制;“考查课”的学生成绩记录为“及格”和“不及格”。调整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的“考试课”与“考查课”的比率。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压力过大。考虑到在同一学期“考试课”和“考查课”的多少,也考虑到了学习压力问题,调节不同学科“考试课”和“考查课”的比例,就间接调节了学生的所谓的“学习压力”问题。
对学生的考核过程实施督导。决不能把“考试课和考查课”与“闭卷考试和随堂考试”混为一谈,开卷、闭卷、平时测验、随堂考等只能考核形式和方法。但是基层个别教师认为“考试课”就是“闭卷考”;“考查课”就是“随堂考”,把学生的学籍管理与考核方法混为一谈。任课教师在理论课班额很大(100~200人)时,照顾不到每一个同学,实施所谓“随堂考”,则有诱导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作弊之嫌!怎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合格人才。所以在课程结束后的考核过程中,绝对不可能在班额很大的条件下实施“随堂考”。实验课教学的考核,不论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均可“随堂考”,因为实验课教学班额较小(20人以下),学生1~2人组成一个实验小组,担任实验课的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和各自的实验报告均可时时掌控,并给出本次实验课的最终成绩。最后,根据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实验课的成绩,给出在本学期、某一学科实验课的综合成绩。
4.教学督导委员会的督导权限及负责对象。教学督导委员会是学校的常设机构,对同级和下级的教学实施部门、教学管理部门以及为教学服务和提供保障的部门实施教学督察、促其改正,并对主管校长负责。
学校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教务处、研究生处在进行教学管理时的全过程、各个学院的教学实施过程、以及学校为教学提供保障和服务各个处室的服务过程和质量,是否全方位、是否到位、是否及时,服务的质量以及学生和教师是否满意等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督导。主管校长直接领导学校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决不能教务处领导学校的教学督导委员会!
督导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1.快速反应能力。具有能够及时、快速的处理解决和平衡协调各学科和教务部门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因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时间是不等人的。
2.平等交往能力。在督导工作中与他人平等交往,切不能以长官的身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3.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严谨、灵活的工作作风。带领大家共同追求、并达到目标,承担更多责任与权利,使大家组成团队,发挥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共同发展。各级教务督导人员的精心组织、督导和耐心协调配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保障。
督导工作者的身体素质
如果他们具备坚实基本素质,优秀的政治品质、素质和敬业的公仆意识,完善的业务素质以及认真负责的、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适应性强的的工作能力和充足的、兢兢业业的工作精力,只要能适应和胜任教学督导工作、能全心全意地为一线教学(包括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全面的、无微不至的服务,且愿意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身体素质,则不要考虑所谓的60岁的工作年限,应充分发挥他们多年在教学岗位上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督导岗工作经验,在教学督导岗位上继续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奉献并培养接班人。
督导工作者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基层电大;教学督导;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基层电大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的实施者,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关系到电大系统的社会声誉。深入推进和强化基层电大教学督导工作对保证教学质量、维系电大系统的社会声誉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层电大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作用
(一)对教学管理全过程的监督作用
教学督导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应该遵循“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现代管理思想,教学督导正是对应“监督和反馈”这两个环节,基层电大常常一人多岗,双肩挑教师大量存在,可能一人同时工作于两个环节,因此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必须依靠基层电大教学督导来监督。
(二)对教学管理全过程的调控作用
基层电大教学条件差、师资严重缺乏、功利心强。通过教学督导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师资队伍、教师水平、课程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实践等重要方面的存在的不足,由此及时进行纠正,确保教学按照教学计划有效地展开。
(三)对教学管理与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
电大学生面授课课时较少,教师与学员见面不多,教学管理人员、学校领导与学员的沟通更少。然而学校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基层电大的师生对教学改革和教学实施有亲身体验,最有话语权。他们有相当好的体会和想法,同时也发现非常多问题,亟待总结和反馈。基层电大的教学督导工作应该成为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员相互交流的桥梁。
(四)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反馈参谋作用
基层电大教学效果怎样?学员反映如何?通过基层电大的教学督导过程,从收集到的大量教学督导信息中,对日常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具有共性的、深层次的问题跟踪调查,及时反映给学校决策部门,同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供基层电大决策部门甚至上级电大的有关部门参考。由此可见,基层电大的教学督导是搞好电大系统教学工作的一线参谋。
以上几个方面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不孤立,要融为一体,目的只有一个:即促进基层电大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切实落实教学督导制度,实实在在搞好基层电大督导工作是优化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更是基层电大充实内涵、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基层电大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视不够
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基层电大没有专职的督导人员,普遍存在自己督导自己的现象;同时,基层电大教学督导中还存在着“重督轻导”的情况,把工作重点放在检查、监督方面,督导员的工作方法也至关重要,如果方法稍有不当,容易导致督导双方产生矛盾与冲突,要么是督导员担心得罪人从而使教学督导工作敷衍了事,要么是督导对象畏惧督导的结果会影响到期末考核成绩而故弄玄虚,从而产生了“督不深入、导不彻底”的现象。这些现象归根到底需要学校管理者对督导工作的高度重视才能解决。
(二)基层电大督导员设置欠佳
目前,各基层电大都根据上面要求设置有督导员,督导员的设置对于保障教学督导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常规化迈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基层电大的督导员依附于教务处或者教学处,其职能是配合教务处教学处工作。这种设置虽然易于教务教学部门统一安排与管理,不易产生矛盾。但教务教学部门在管理职责上具有全面性特点,教学质量督导并不是其重要职能,容易出现“以管代评、管评一体、自管自评”等现象;同时,从督导的职能看,教务管理与教学工作本身就是督导的内容之一,这种做法就出现了“自己评自己”的形式化问题,因此很难达到督导工作本身的目的。
(三)教学督导的内容科学性欠缺
在基层电大督导实践中,很多基层电大都将听课评课、监控教学过程作为督导员最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工作,但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众多因素之一。教学督导究竟该包含哪些内容,目前全国电大系统还没有统一的内容,尚需进一步探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定的《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学督导工作规范(试行)》也没有具体指出。
(四)教学督导结果的处理简单
基层电大对督导结果如何处理,直接关系到督导的效果。然而,目前基层电大的教学督导普遍具有简单性的特点,结果往往被简单、直接地公开在督导通报中了事。
三、搞好基层电大教学督导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转变教学督导观念
基层电大一定要转变“只督不导”、“重督轻导”等观念,转变督导工作方式,不断树立服务意识,以人为本,以导为重。基层电大督导员不仅要求具有较为专业的督导理论知识和教学工作实践经验,更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严于督、善于导”和“勤于督、常于导”,人手不够的时候可以聘请一些退休的有基层电大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教师参与指导。
电大的三级办学模式决定了上级电大不断给基层电大布置任务,督导工作亦是如此。上级工作固然重要,但督导人员要增强其自我督导意识。在督导不断制度化、常规化的过程中,让这一观念渐渐地成为一种主动需要,把被动接受上级电大安排的督导任务,变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监督检查。
(二)建立一支了解基层电大、素质良好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督导队伍
督导人员的结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督导工作的正常开展。在选聘督导员时,要充分考虑到基层电大的实际情况。目前电大专业数急剧增加,如果按专业选聘督导员,督导队伍会显得臃肿,机构会过于庞大,基层电大也很难实现。总之,基层电大不能只有一个督导员,而需要有一支了解基层电大、素质良好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督导队伍。
基层电大督导员的品德学识、行为举止、治学精神等,都直接影响督导的工作效果。因此,加强基层电大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有较强敬业精神的、结构合理的、具有较高素质的督导队伍就显得非常重要。
电大的督导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其他成人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督导人员必须了解电大。一般说来,基层电大的专职督导人员应该是本校正式教师,制定督导工作计划,负责监督落实督导任务,完成督导总结;其他督导人员可以聘请热爱电大教育事业、具有丰富学识、原则坚定、责任心强、修养高的退休教师担任。还可以聘请在岗的教师、分校领导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督导员。形成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并根据基层电大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专兼职督导员配置比例”的督导队伍。专职督导员丰富的督导知识与兼职督导员先进的教学理念,专兼职督导员相互补充、相互进步,加强了督导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三)加强对基层电大督导人员的培训
基层电大督导员势单力薄,督导任务繁重而琐碎。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新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层出不穷,基层电大督导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
加强教学督导队伍人员的培训,可利用电大系统的优势,定期组织学习培训;还可以利用全国电大的优势,到全国兄弟电大尤其是到200所示范性基层电大交流经验等方式进行,也可以聘请普通高校的专家进行讲座交流。通过培训不仅使他们熟悉有关教育政策、法规、方针,而且要深入掌握有关教学管理理论,了解现代化教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督导工作方法,使督导工作更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
教学质量是基层电大生存的基础,教学督导则是支撑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而目前基层电大教学督导过程中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更加需要全国各基层电大之间加强交流,共谋发展,借鉴其他基层电大教学督导工作的宝贵经验,不断转变以往的教学督导理念,继续深化教学督导改革,把基层电大教学督导的水平上升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才能保障整个电大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思志.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制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3).
[2]吴忠诚.我国高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23).
关键词:院聘督导制;本科;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61-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及高校招生政策的改革,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增加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高了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缓解了年的就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1]。但由于学生人数的急剧扩大,使得大学生资源的稀缺程度降低,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不如以前。由此引发的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网就公众关注的21个热点问题展开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改革首次跻身关注热点前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为国家创新发展不断提供人才支撑的源泉。本科教学作为高校发展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高校永恒的研究话题。本科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提升本科课堂教学水平,我们(机械学院)引入院聘督导制,对学院的本科教学进行为期2年的检查。现将院聘督导制的具体研究实践和效果评价报到如下。
一、院聘督导组构成与检查过程
院聘督导组成员由4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构成,分别来自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和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应该说从知识的关联度上,督导的知识层面与我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实际授课课程有互通之处。每学期第3周教务科将本学期开课课表,标注上每个教学研究所所长建议听课课程和必听课程,发送给督导。督导在自由选听的前提下,重点检查建议听课课程和必听课程。督导深入受评教师的课堂,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的深浅度以及组织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并及时填写听课意见表。督导会在课间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并提出改进意见。每学期每个督导至少需听课8门。
二、督导对象
在所听的136门课中,任课教师的职称结构包括了教授、副教授、讲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和助理研究员。其中正高级职称的教师13人,占比9.6%;副高级职称的教师82人,占比60.3%;中级职称的教师41人,占比30.1%。所听课程也包括了学生培养计划中所有课程类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验课和通识教育课程等。
三、督导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3种方法对督导效果进行评价。方法1:数据分析法,对督导听课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方法2:问卷调查法,将4个学期的督导听课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编制调查问卷,了解其对院聘督导制的意见。通过自编的调查问卷,以现场或邮件方式邀请被督导评价的教师填写。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职称、教龄)、教师对督导听课的态度、教师对督导能力和水平的认识、教师对督导结构组成的期望以及教师期望督导参与督查的教学内容。
调查共有34位教师填写问卷,34位教师的基本信息如下表1。
方法3:学生评价法,每学期由学生在网上填写“课堂效果评价表”,对4个学期的课程评价总分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
1.督导听课数据定量分析显示学院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每学期都有34门课程被督导选听,4个学期总计有136门课被督导检查。4个学期总体情况评价比较详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学院本科教学课堂评价的优良率在稳步提高。
2.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教师对院聘督导制表示认可。(1)教师对院聘督导制的基本认识。调查数据显示,97%的教师认为院聘督导听课评课会对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帮助:其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比18%,“帮助较大”占比38%,“帮助不大”占比15%,“有点帮助”占比26%。88%的教师认为院聘督导的能力和水平符合自己的预期:其中认为“比较符合”的占比38%,“还算符合”占比24%,“基本符合”占比26%。88%的教师对督导听课的第一感觉是接受:其中“备课充分内心淡定”的占比35%,“既不欢迎也不反对”的占比29%,“难得有人来听课可增加学习商量的机会”的占比26%,“感觉有点紧张”占比9%。(2)教师对院聘督导评价的反馈。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希望督导能够对其教学给予全面的评价:其中“没有固定方面,只要时间允许,欢迎多做点评”占比43%,“希望对教学方法做点评”的占比19%,“希望对教学设计做点评”的占比13%,“希望对教学内容做点评”的占比9%。在“评课”和“导课”的方式选择上:39%的教师选择“个别交流,面对面做点评”,23%的教师选择“分类导课,从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类指导”,16%的教师选择“小型会诊,多角度进行评价”,15%的教师选择“集体研讨,有督导员参与的教研活动会议上进行讨论”,8%的教师选择“书面评议,量化评分与评语相结合”。(3)教师对院聘督导队伍结构的认识与希望。调查数据显示,29%的教师希望督导专家“由离退休人员和在职教师共同担任,以在职教师为主”,12%的教师希望“由离退休人员和在职教师共同担任,以离退休人员为主”,24%的教师希望“以校内教师为主,聘请少量校外专家”,14%的教师希望“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学院领导各占三分之一”。表明教师希望督导队伍能够多样化,与社会发展相关联。
3.基于院聘督导制的课堂教学评价统计分析。学生评教是目前高校用于衡量和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不同称教师4个学期的学生评教情况见表3。
其中评价总分为10分。督导课程:学生对被院聘督导听课课程评价的均分;全院课程:学生对全院所有课程评价的均分。从表中数据来看,督导听课课程和全院课程的评分都呈现上升趋势,且督导课程的评价增速高于全院课程,显示院聘督导对提升教学质量有一定作用。
五、讨论
1.院聘督导制有益于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近年来,为了配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定位,学院新引进了不少教师。这些新进教师学历高,学科理论丰富,专业基础扎实,但由于并非出自师范类院校,缺乏专业的“教学”职业训练;或是连续的研究学习,把本就不够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也渐渐地生疏了[2]。此外,青年教师还承担着很重的科研压力。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快速高效地进入到教学状态,院聘督导能够给予他们最需要的经验分享。新进教师教学工作合格与否,关系到整个学院的教学质量,因而学院将这一部分教师纳入督导优先必听范围。院聘督导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恰好可以对新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给予精确的评估。通过深入课堂,院聘督导能够近距离、手把手地对青年教师给予点评。由于督导与任课教师专业相近或相同,真正做到了引领、启发的督导作用。本文调查数据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中有97%的人认为院聘督导听课评课会对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帮助,且青年教师对督导的认可更高。通过对督导听课数据的总结分析,显示学院本科课堂教学的优良率在稳步提升。
2.院聘督导制有益于塑造良好教学氛围和环境。院聘督导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指导,实现督教;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效果进行沟通和引导,实现督学;通过对教学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执行规范和执行效果进行检查与反馈,实现督管。督教、督学和督管并行,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与指导,以对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造成适度压力,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3]。教学氛围好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就造就了良好的学风。本文的数据统计显示,经过两年院聘督导的参与,学生对课堂评价的分值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优良学风正在日渐兴盛。学风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都将起着深远的影响。
3.院聘督导制施行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教师和管理者们都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当督导进到教室进行听课,对学生试卷、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进行检查时,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教师的反感。在教师看来,督导代表着学院对他们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督导总是能挑出问题来,从而使得部分教师心存反感。这也使得院聘教学督导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实效性大打折扣。此外,院聘督导虽分属学院管理,但在某些工作上与校级督导存在着重叠的现象。例如对新进教师的听课和督导评价排名靠后的教师进行反复听课。其实对于纳入校级听课范围的教师,也已经存在于院聘督导的听课范围。所以当学校有关部门需要考核数据时,完全可由院级督导提供,这样可以减少彼此工作的重复,也避免了教师被反复听课,有益于减轻教师对督导的反感。
院聘督导制作为学院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它既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组织者,也是检查、督促教学措施实施的执行者,它的健全与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监控的质量。作为运行于学院层面的院聘督导制,目前还属于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其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还在不断探索与完善中。
参考文献:
[1]傅昌德.高校教学督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4).
[2]殷晓燕.高校教学督导模式之院校两级督导方式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7).
[3]刘玉.高校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1,5(6).
Effect Evaluation by the Application of College Supervision System in the Undergraduate Class Teaching
XU Mei-ling,LI Zheng-rong,ZHAO Qing-li,LIN Wei,QIAN Hui-zhi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805,China)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督导 实践 创新
2006年,学校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教学督导机构,从校外聘请具有丰富实际经验及具备高级职称的专家从事教学督导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一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机制的实践
1.设立专门的相对独立的教学督导行政机构
第一,实行教学工作督导制,落实机构编制,从体制和人员配置上保证了教学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立了院长和主管副院长直接领导下的相对独立的教学督导办公室。成立了校级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和各系部教学督导工作小组,建立起院系两级教学督导机构。第二,建章立制,规范教学督导工作。先后组织制订了《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章程》、《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教学督导员工作津贴方案》、《教学督导办公室职责》等职责、制度文件,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工作人员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和原则方法,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更规范、更专业、更有力度。
2.坚持聘请校外教授专家团队担任校级教学督导员
“教学督导是指高等院校领导授权的主要针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建设、评价、指导、保障的专家团队的行为的督导。”从以上的教学督导的定义来讲,建立出色的教学督导专家团队,对最终教学质量工作效果重要性非同一般。2006年至今,学校共聘请了近20名与学校专业对口的来自不同院校、行业背景,具有丰富教育教学及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学督导员。一方面,教学督导员们德高望重,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另一方面,教学督导员来自校外,没有组织内部的一些干扰因素,真知灼见,敢于发言、就事论事,工作更有针对性。团队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不仅保证并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而且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做法被学校有关部门采用,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近年工作来看效果是显著的,坚持聘请校外专家团队担任校级教学督导员,的确是保证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3.组织授课检查,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听课制度是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件关于“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内容中强调的重要制度。听课检查采取随机听课、课后评价与指导的方式,重点检查外聘兼职或兼课教师、新任课教师和新上岗老师。在广泛听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又组织校级督导员、系部督导小组进行集体有针对性的听课,并及时评议反馈。长期的听课检查、指导,使得任课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均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如项目推动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从近两年网上学生评教统计反馈情况看,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并趋向稳定。一些年轻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进与提高,部分教师更是脱颖而出,逐步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风格。
4.组建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加强教学监控工作
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机构和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是保障教学工作信息反馈渠道顺畅、及时了解教与学的运行情况、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组建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通过各班的教学信息员座谈、定期和不定期的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学院教学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地将信息综合、分析和归类,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并定期检查整改措施和效果,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调控,有效地增进了学院、教师与学生三方的交流,促进各项工作改进,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举办大型的专项教学活动,促进教学的全面提高
在督导员及各系部广泛听课的基础上,校级督导员联合教务处、系部推荐教师举办了“课堂教学经验交流”、“精彩一课”、“教师说课”等大型教学竞赛活动,进一步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各类教学互动的开展给年轻的教师们很大启迪,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6.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研讨、交流与宣传
建立教学督导工作例会,加强院系两级督导工作的沟通和指导。教学督导员每周举行例会,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不定期举行例会,进行学习、交流、研讨和报告工作,及时调控,效果较好。每个学期编制2~3期《教学督导工作简报》,大力挖掘、推广在实际教学督导工作中发现的教学改革典型或上课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建立专门的教学督导工作网站,及时更新和维护,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知识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得到更多的理解、重视和支持,扩大了教学督导工作的影响。
二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机制的创新思考
1.领导高度重视,教职员工积极配合
“一流的督导体系至少应该做到两点:第一,监督检查有力。即要有权威、公信力、影响力。第二,评价准确,导向正确。要做到监督检查有力,督导机构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不受或少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督导工作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从具体的实施效果看,各系部重视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有的系部建立了较好的系级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并认真执行落实;有的系部督导工作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的系部把教学督导工作和系部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系部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部门,重视教学督导工作和及时反馈信息,自觉认真整改,适时搞好教学调控提高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系部、教研室重视学习、研究课堂教学,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重视交流、沟通,研讨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督导团队
教学督导员是教学督导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对整个督导工作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学督导员深入对应系部,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各系部教学情况和教学督导工作开展情况,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根据系部实际工作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为系部的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师授课、学生管理等方面建言献策。
3.建立长效教学督导工作监控机制
除保持已建立的日常教学监控机制外,加强对系部教学督导小组的联系和指导,使院系两级督导工作紧密结合,形成教学督导工作合力。逐步建立日常教学管理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规范监控机制,认真进行监控,使院系两级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及专项建设(如教务处、系部建设,专业、课程、教材、毕业论文、实践教学建设等)符合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协同教务处及各系部加强对外请教师、新进教师(包括年轻教师和来自企业的教师)的管理、培训和指导。
4.加强实践教学督导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今后教学督导工作的一个重点。教学督导认真学习最新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经验;开展了校内外调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督导方式;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及指标体系中的有关内涵,在调研的基础上,拟出校内实训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制定了《校内实训课听课记录/教学质量评价表》。
三 结论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探索适应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并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督导模式,对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推进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荔.高校教学督导监控体系的改革创新与理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6)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学督导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28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全国各高校在扩大招生人数的同时,紧紧围绕提升教育质量,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实现了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的协调发展、整体跃升,其中,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党的十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客观分析形势任务,积极寻求方法对策,对于加强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持续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其动力之源在于对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和不懈追求。
从发展阶段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先后制定颁发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系列法规,对高等教育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在尊重高校办学自的基础上,依靠教育行政权力加强对高校办学质量的监督与检查,开启了国家层面实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历程。依据《教育法》关于“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的规定,九十年代中期,部分高校开始试点教学督导制度,由一些德高望重的学校退休教师和领导组成督导团,重点对在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听课督导,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形成了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雏形,标志着高校教学督导进入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始阶段[1]。随着教学督导工作的不断深入,督导内容逐步由课堂教学延伸到与学校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督导员通过现场检查、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掌握教学一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咨询,教学督导进入了全面推开的起始阶段。2003年教育部实行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明确要求建立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制度,及时采集和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状态数据,逐步形成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这赋予了高校教育督导工作新的时代内涵,推动高校教育督导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从功能定位看,教学督导是学校管理体系中的决策支持系统,它不直接组织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其主要任务是以服务于教学和教学管理为宗旨,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以教学信息收集为手段,针对教与学方面和教学全过程,对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客观反映现状,向决策机构提出决策建议。
从督导模式看,高校教学督导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类教学督导模式:一类是以教学评价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评估(评价)型教学督导,其工作方式是按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另一类是以检查指导为工作内容的视导型教学督导,其工作方式是对课堂教学、师德教风、学习氛围等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前者与教育部实行的教学评估制度衔接配套,而后者则是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宗旨,两者对提升教学质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当前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
作为高校教学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督导制度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教学督导的发展并不平衡,总体上看,教育部直属和地方重点高等学校特别是211和985大学的教学督导工作走在了前列,其他学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稍显滞后,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矛盾问题。
一是理论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督导的概念内涵认识不清,大多数高校都普遍把教学督导简单理解为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和指导,在对教学督导的本质特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操作的具体方法流程等问题的研究上不深不透,没有真正树立起“以导为主、以督为辅”的工作理念,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关注教学督导的检查监督职能,忽视了指导、引导、教导职能,不同程度存在舍本逐末问题,影响了实际工作成效[2]。
二是以经验取代标准。部分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是以一种经验型管理模式在运行,督导的成效取决于督导人员的教学经历或教学管理经验,虽然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一定成效,但并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督导工作内容、程序、方法体系,以致于一些学校督导工作难以有效展开,督导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大部分高校的督导队伍普遍由离退休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组成,总体上年龄偏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偏弱,且有的督导人员离开教学工作岗位时间较长,对一些新的政策制度和教学手段缺乏充分了解,凭借个人经验实施督导工作,有时会带来“好心办坏事”等问题,使督导方向与学校教学管理目标之间产生了偏差。
四是与政府教育督导制度缺乏衔接。一般而言,高校教学督导机构只对高校党委负责,与政府主管部门并不发生直接关系。高校的教学督导往往只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在制度上缺乏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使政府与高校之间形成了教育过程监控的“断层”,政府无法实时监控高校教育质量,这也是政府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及政策制度时所面临的难题。
3 完善高校教学督导制度的措施建议
一要建立与学校实际相适应的教学督导制度。针对学校教学实际状况和学校中远期发展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辅助教学决策为根本目的,科学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督导制度,明确阐述学校加强质量管理的宗旨和要求,清晰释义教学督导的性质、范畴和基本任务等重大问题,使全校师生全面了解、入脑入心、共同遵守。
二要下大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学督导队伍。确立“品德为先、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团队至上”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遵循专兼职并用、校系两级分开、在岗和离退休人员合理搭配、学科专业兼顾的用人原则,优先选用人品官德公认、教学经验丰富、思想观念先进、协作意识强的人员进入教学督导队伍,确保队伍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创新性。
三要高度重视制定教学督导中长期规划计划。以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为基本依据和根本遵循,结合制定学校建设发展五年规划,相应制定教学督导五年规划并据此逐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方式、人员构成、阶段成果等内容,注重搞好与各项政策法规的衔接配套,加强对规划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促进教学督导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要及时编制出台教学督导标准化工作流程。总结固化当前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督以观行、导以评出”教学督导工作方法,区分计划准备、督导执行和评价总结三个阶段,将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任务分工、程序方法、相互间关系等要素进行逐一明确,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流程,既便于当前工作操作执行,也便于新从事教学督导工作的人员尽快进入情况。
参考文献:
[1]齐红深,徐治中等.中国教育督导纲鉴[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
[2]李桥,李宝娣.高校教学督导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关键词: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对策
G639.2
一、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实施校长职级制,推进专家办学。首先,选好用好校长。建立了校长后备人才储备、公开遴选、校长职级评定、绩效考核和工资、任期交流、问责退出、优秀校长延期退休、校长与教育行政部门交流任职等多项关键制度。其次,放权给学校。围绕简政放权,将校长用人权和教师管理、学生评价、教学管理等权力全部赋予学校,为学校自主办学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加强监管。建立对学校的绩效考核、覆盖全体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调查、同行专家入校评估、健全校务和党务公开、加强党建监督等一系列制度,有效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
(二)改革中考招生制度,引导素质教育全面施。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潍坊实施了以“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主要内容的中考制度改革。一是改变考试形式,变初三的一次考试为初中三年多次考试,以学生自己满意的一次作为中考成绩;二是改变成绩表达方式,将考试成绩由分数表达改为等级表达,让学生从分分必争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三是改变考试内容,把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综合素质和实验操作技能、体质健康等纳入考试内容,引导学校和学生既重视知识教学又注重能力素质培养;四是改变录取方式,将教育部门按分数统一录取模式,改为由高中学校实行综合、特长或推荐等自主多元录取。
(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一是进行国家、地方课程生本化改造、整合、调适、创新,让课程适应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二是建设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实行分层走班、小组互助学习等课堂组织形式,尊重和适应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减少教师讲和写,增加学生说和做,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大胆质疑。三是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动课程体系。开发了多门活动育人课程,大力开展学生社团建设和青年志愿者行动,建立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改革评价制度,促进教育健康发展。一是改革学校评价制度。改变过去主要按升学率考核学校的做法,转向全面考核学校的办学育人绩效。二是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改变过去用学生升学率、平均分考核评价教师的做法,建立起全员育人、学情会商、师德考核前置审核等育人为本的12项制度,重点评价教师师德和育人成效。三是改革学生评价制度。改变过去单纯以分数、名次评价学生的做法,在中小学建立起包括学生品德、学业和身心健康及兴趣特长养成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先树优、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五)完善教育督导制度,保障综合改革扎实推进。立足从机制上调动各县市区和部门支持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在市级层面建立起了教育综合督导保障机制。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的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人员由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教育专家等组成,负责协调、沟通、督办教育督导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决定重大督导事项。工作中坚持把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任务、全市教育改革难点和群众反映热点作为督导重点,督导评估结果于每年市政府重大会议或当地报纸、主流媒体等公布,作为市委考核县市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表彰教育工作先进的唯一依据。公开透明的督导评估机制的建立,提高了教育督导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公信力,确保了各级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二、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党政重视 顶层设计
教育综合改革牵扯部门众多,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且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前所未有,遇到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利益藩篱和权力固化的阻碍巨大,改革的推进不可能单靠教育部门“单打独斗”,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在政府的主导下,整体设计,协同推进。
(二)市域统筹 齐抓共管
要坚持市域统筹,在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础上,强化市级政府的统筹力度,把握改革的综合性特点,把握各项改革之间的耦合性和关联性;各部门要着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切实增强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凝聚共识,约束权力,敢“啃硬骨头”,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不断释放制度红利;要建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协调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明确相关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相互联动、共同发力、形成推进合力。
(三)问题导向 稳步推进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注意结合实际,稳步推进。要重视地域、城乡、校际间的区别,切忌一刀切、一阵风、一个模式。要善于加强与群众的沟通,注重宣传引导,力求得到广泛认可;坚持基层首创,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充分激发基层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各市在强化市级统筹的基础上,要试点先行,鼓励部分县(市、区)先行先试,创造经验,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做到点面结合,综合改革。
(四)社会参与 信息公开
坚持开门开放办教育,注重引入社会资本、中介机构和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全面参与教育改革,为改革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动力源泉。建立社会参与教育问题解决机制,推动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公开化。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等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重要政策和重大事项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