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4 02:20: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量经济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有助于计量经济学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以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计量经济学教学亦因此定位于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计量经济学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之分,教师所讲授内容以初级为主,中级的部分仅涉及到多元线性回归和联立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课堂时间绝大部分用于模型参数估计的推导、假设检验的构建和理论结果分析。在每一章的最后部分,通过简单的经济学案例,如:收入消费问题、旅游市场预测问题、定性变量引入问题,展示各类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具体应用。教学案例的引入便利了学生将抽象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符号和公式还原到经济问题中,从具体问题的角度理解计量模型。同时案例分析加深了学生对已有经济理论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适当操作进行经济学分析,实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目标。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
1.2使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
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中,文科背景和理科背景的学生大概是1:1,有的专业如金融理财、国际金融等文科生所占比重更大,因此学生数理分析能力和对数理模型的接受程度相对较弱。大部分学生对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先修课程(数理统计学、统计学)的学习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先修知识的理解远远不足以支撑计量经济学学习的需要。在学生投入学习时间不足的情形下,如果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过多涉及理论推演和公式推导,学生会无法跟上教师授课的节奏,学习兴趣会降低、听不懂内容的越来越多。在每一章节及时辅以案例,学生能够通过经济问题中的具体例子感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对结果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经济学检验的过程,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1.3有助于教学相长
案例分析课堂上,教师通过具体操作和相关结果分析为学生解读具体的动手实践过程,学生因其兴趣的提高也主动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而不再仅仅是扮演“观众”。操作过程中出现各种“状况”时,教师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这稍稍突破了“满堂灌”的传统模式,给了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表达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符。同时,学生活跃的思维使他们能够从独特的角度重新认识和分析经济问题,学生踊跃的发问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丰富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应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横向提升和纵向拓展。
2现阶段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案例教学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已被充分认识,计量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授课的方式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然而,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从开展到现在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案例分析进行的时间更短,在对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的理解、开展方式、素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提升的地方,案例教学法还未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就教学过程中笔者的一些认知,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方式单一受限于课时少、实验室资源有限等客观原因
目前案例教学仅仅是利用简单的经济学例子进行简单计量经济学模型展示,目的在于辅助学生理解计量模型的相关指标,还未曾深入涉及到案例教学的实质,或者说是初级的案例教学。课堂上,教师演示软件的操作过程并辅以相关分析,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过程,而只能称为“例题分析”。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给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课外时间遵循教师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做简单模仿,并形成实验报告。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仅能通过抽检学生实验报告而非逐份批阅来掌握学生掌握的情况。总的来看,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辅以教学案例分析,但是所采用的案例和数据类型都较基础和简单,案例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讲授和操作为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并未有显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案例教学法的精髓还未被充分应用到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2.2案例内容简单抽象,专业区分度低
选用案例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开展的效果。一般来看,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所采用的案例是教材上所给案例,且通常设置在每章的最后部分,用以辅助学生对于章节教学内容的理解,综合性不足。然而,实际案例分析特别在运用面板数据进行经济问题分析时,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常常导致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同时出现。另外教材中的案例简单陈旧、缺乏代表性和时代性、数据都较简单、描述的经济问题不具备代表性,甚至同一个案例贯穿了整个学期的内容。另外,教材中案例未能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设置或者给出备选案例,学生对案例的新鲜感逐渐降低,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不高。这些导致学生在学完计量经济学课程之后,仍然有大部分人不会根据计量经济学方法设定不同专业领域的计量模型,更无法进行相关的经济学检验和分析。有些教师为丰富案例库,直接借鉴和引用经典国外教材中的案例。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教师很难结合中国实际对于案例进行修正以适合我们的课堂,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内容不能充分理解,也削弱了学生利用计量模型解决中国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3资源有限
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使得教师队伍的扩张远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计量经济学课题教学一般采用大班上课的方式。教师在开展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既要进行实际操作,又要注重接收学生的反馈并做出及时的讲解,所以在人数众多的课题上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学生的疑问也不可能都会得到教师的反馈,这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相关计量软件的实现和应用,而扩招导致学生数量与学校实验室资源的极度不匹配,使得学生仅能利用个人PC机在课外的时间进行计量软件的操作和实践,效果得不到保证。在开设专门Eviews软件课程的专业中,采用小班授课方式,任课教师是本班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高,了解学生的先期计量基础,能够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从学生期末提交的实验报告和毕业论文的角度看,单独开设Eviews案例分析实验课程的班级好过未开设的班级。
2.4案例部分在成绩评定中所占比重较低
在资源紧张和有限的情况下,多数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采取的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权平均,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平时作业和出勤的情况,期末考试则是以闭卷方式考察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这种成绩评定方式无法体现对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能力的考核,有碍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软件学习的积极性和案例教学实践的开展。
3必须处理好的几类问题
要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实现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探索适合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的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方式,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3.1案例分析与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关系
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碰到这样的学生,由于没有理解计量经济学基本模型和理论,即使教师讲解了案例并进行了分析,但更换了案例后,他也是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强调案例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非意味着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弱化,而是促进和加强。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既要完成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任务,又要适当开展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强化“必需、必讲”内容,弱化推理、计算内容,体现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特征,而非数理推导特征,逐步降低学生对课程的畏难情绪,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条理明晰、重点难点鲜明的基础理论学习后,辅以适当的案例分析更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未来更深入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后,课堂教学效果会显著改善,形成良性循环。
3.2教师素养的提升
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对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熟悉程度,还受限与教师的经济理论功底和统计数据处理能力。目前奋斗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一线的教师背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济学类专业毕业且在某专业领域应用过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一类是统计学或者数学专业毕业精通计量经济学数理基础。经济类背景教师精通计量模型的应用,但是对于计量经济学数理特征把握有欠缺,数理背景的教师对于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却存在不足;或者即使有的教师两方面兼备,但对授课对象专业背景的理解较薄弱,这都使得教师无法较好的掌握经济学各专业领域的现实特征、学科发展动态,也不熟悉各专业相关指标的特征、数据处理技巧、计量经济学方法选用和计量经济学指标特征。教师计量经济学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案例分析开展的水平和效果。
3.3案例选取是否恰当
1.案例不够丰富,没有考虑专业差异
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直接运用教材上的案例进行讲授。案例主要涉及一元、多元线性回归及放宽古典假定的内容,一般都是经济问题分析,如居民消费问题、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等。这些案例的突出特点是适用性广泛,只要学生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都能很好地通过案例掌握相关数据分析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案例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和学生的专业基础密切结合,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部分同学会误以为计量经济学只能应用于经济学,而对于以后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应用相关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实践。
2.课程难度大,学生重视程度不一
由于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三门学科的结合,在经典线性回归理论部分,需要用到矩阵、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大量知识。对一般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并不轻松,文科背景的同学学习起来更加困难。调查问卷中关于计量经济学难度的问题中,有28%的同学选择了很困难,有43%的同学选择了比较困难,选择一般困难的有27%,只有2%的同学选择了不困难。从调查结果看,选择比较困难和很困难的学生高达71%的比例,充分说明对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方面,有41%的同学认为计量经济学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有用,高达54%的同学认为用处不大,5%的同学认为没有用。当今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功利性,如果学生认为某门课程在目前对就业、考研没有直接作用,往往不太重视,也不会投入太多精力。在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目的”问题中,学生回答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通过考试,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需要注意,选择通过考试的同学中,有10位同学除了通过考试外,其他的选项均没有选择,说明这部分同学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核,拿到学分;还有5位同学选择了所有的选项,说明这5位同学是希望通过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相关知识。排在第二位的是为以后学习数据分析方法打基础,当今是大数据时代,许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学习计量经济学能为数据分析打下基础,学生对此也有较清晰的认识。此外,掌握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和软件使用方法排名在第三和第四,而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排在最后,说明学生对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信心不足。
3.先导课程基础差异大
为了探明学生畏难情绪的原因,在之后的调查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计量经济学课堂上,您能否跟得上授课老师的思路,教学内容能否及时消化?从学生调查的结果看,选择完全跟得上的只有9%,选择勉强跟得上的有58%,有33%的同学选择了跟不上。说明在课堂上计量经济学的授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占比例最大的是每节课信息量太大,其次是没有及时预习和复习课堂内容,第三是先导课程没有学习,理科基础不好。由于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征,上课会用到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的知识,学生只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才能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实际情况中,一般院校都将计量经济学安排在第5或者第6个学期,正是学生大量学习专业课的时间,课程压力较大,因此,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每节课的信息不能充分接收。此外,目前本科院校中,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有一定的差异,大多数专业是在第3个学期学习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课程,但数理统计部分由于课时的限制,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部分授课教师一般不作深入介绍,学生也很少去主动自学这部分内容,掌握程度不是很理想;更有个别院校,将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学习。这样的教学安排,导致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时,由于存在大量的数学符号,本来就心存畏惧,加上数理统计知识不够扎实,容易对计量经济学课程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对教师而言,在上课过程中需要专门抽时间补充介绍数理统计基础知识,影响教学进程。
4.课时安排偏少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一般的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为48个学时,其中包括40个学时的理论授课,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一些重点院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学时安排多一些,如清华大学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为54个学时。郑州航院计量经济学安排了48个学时,这样的学时安排,调查中有14%的同学认为课时够用,而有39%的同学认为理论课时不够,有47%的同学认为上机时间不够。计量经济学既需用到大量的矩阵和数理统计知识,又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同时又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将理论知识讲授与软件使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面对数理基础和经济学基础程度不一、接受能力有别的学生,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经典的回归理论能够全面、系统地给学生介绍清楚,已属不易。通过短短几个学时的上机实验,让学生能掌握相关的软件操作技能,也显得勉为其难。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缺乏充裕的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介绍前沿的研究成果,这种拓展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但因课时限制,一般得不到实施。
5.实验教学效果难
以保障现有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的,教师讲授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SAS等)操作方法,给定学生数据,学生验证经典回归模型的估计、检验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掌握具体的软件操作过程是十分必要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使学生掌握相关软件操作方法,学会利用软件实现数据分析,但对学生而言,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尤其是将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应用于专业相关的数量分析,缺乏实践。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1.做好课程衔接和课时安排
从调查的结果看,许多学生觉得计量经济学课程困难的原因一方面是信息量太大,另一方面是先导课程没有学习,基础不好。因此,在前期的课程安排方面,一定要做好课程的衔接,学生后期要学习计量经济学,一定要在前期安排数理统计学的课程内容。可以采取增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时或者专门开一门数理统计学课程来解决。从课时安排看,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适当增加计量经济学的课时,尤其上机实验的课时。增加理论课时一方面可以讲授如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非经典线性回归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计量经济学前沿知识,如向金融学专业学生介绍金融计量、向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介绍空间计量经济学等,开阔学生的视野,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学相关知识,有条件的院校可将计量经济学理论课时增加4~8个。从上机课时看,一般8个课时的上机基本能保证学生熟悉一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完成经典线性回归的相关验证性实验,如能增加2~4个学时,学生会对软件操作更加熟悉,对相关分析结果的分析更加深入,以后的应用较为得心应手。
2.改革教学目标
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一少部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经济管理类的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多数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主要是课程信息量太大,难以取舍,因此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上,应当定位在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相关的软件操作方面。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介绍计量经济学相关方法的基本背景,在授课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介绍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应用范围,尤其是这些方法的经济背景。在介绍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和相关检验方法的时候,要把侧重点放在思路和结论方面,而尽量减少或者简化相关的推导过程,要求学生“知其然”即可,而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课下自学的方法“知其所以然”。
3.改革教学方式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是要教给学生学会利用相关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因此,要把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教学方式充分结合起来。理论教学部分,要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课堂讨论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提前定下讨论内容,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做好课下准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则需要任课教师提前做好准备,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案例分析过程要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提前选择好专业方面的问题。可以安排部分同学进行前期的理论分析,部分学生搜集相关数据,最后在教师的带动下完成案例分析的全过程。
4.改革实验教学
计量经济学应以学生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为目标,对于基本的操作,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加以学习。而学生若要真正掌握具体的应用,必须经过一个完整的搜集数据、建立模型、估计和检验、模型应用的一个过程,只有这样以后才能学以致用。因此,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包含学生在实验室里完成验证性实验的过程,建议增加课程论文。在学期初就给学生布置好任务,要求就本专业的相关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分成小组,依据经济理论,选择相关变量,搜集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过程,最后以课程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结果。这个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和监督。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由于整个过程是结合理论教学逐步进行的,也对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起到了有益的补充。
5.改革考核方式
针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得体(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不适时(最新前沿知识内容偏少,缺乏案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不科学(轻视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的考核)、教学定位不明确(专业划分不清晰,所有专业讲授同一知识)等问题,高校有必要开展案例教学。案例库创建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完善的系统功能是创建计量教学案例库的两大要点。
(一)案例库的建设计划
首先,从案例库建设原则、团队成员分工、案例覆盖的课程范围、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计量案例库建设的总体规划。其次,根据教学内容,优先选择与时间序列、面板数据、联动方程、二元离散、虚拟变量等主要计量经济模型相关的、有能力和条件编写的案例选题。再次,拟定编写每个案例的提纲,确定以下问题:案例是否难度适中、篇幅适当,能否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讨论;与教学进度是否匹配;案例类型是属于分章节专业型案例还是综合型案例。
(二)教学案例的撰写
首先,根据建设团队中各教师的专长及其所带教学班的专业进行分工,通过撰写、改编或购买已有经典案例等方式,收集、筛选相应类别的案例素材。要以案例标题作为唯一标识,尽可能涵盖案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其次,确定案例的逻辑结构,撰写案例初稿。应根据学生专业的背景设计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每个案例应配备相应的备注,指出注意事项或建议采用的计量方法、变量等。再次,初稿完成由编写者进行修改之后,交由案例库建设团队其他一线教师和管理实践者进行评阅,以考察问题设计是否恰当,用语是否准确。听取他人建议后,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案例。
(三)案例库的维护
应根据不同的选题或相应的计量教学内容,将案例进行分类,从每一类别中选取典型案例入库。要保证单个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目的性、可分析性、深刻性,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入库案例进行编号,编号要反映案例的开发时间、类别等。入库案例要定期进行鉴定和管理,案例库要更新及时。案例要反映最新的经济热点问题,案例库要及时添加相应的案例,提出新的问题和方法,更新原有案例的数据,改编陈旧的案例或淘汰与当前教学内容、经济现实不相符的案例,保持案例库的新鲜度和时效性。总之,要保证案例库数量丰富、门类齐全、更新及时、符合国情。
(四)案例库的课堂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理论讲解导入新课内容和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可选定某一典型案例,以此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学案例、掌握实践操作事项及实验中要达到的目标等。其次,学生分组就选定的某一案例选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组长负责分工,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函数形式、估计方法,准确判别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自相关性或多重共线性等问题以及软件操作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案例中心任务与新知识间的密切关系。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将讨论结果按照规范格式整理成大作业或实践报告,选拔优秀学生在课堂上报告案例的实现过程,并对报告进行讲评。好的实践报告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的课堂案例,供学生模仿和参考。
(五)案例库的网上教学实践
要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内容丰富的计量经济学案例学习网站,包括案例教学设计模块、网上案例管理模块和网上案例学习模块等。案例教学设计模块主要包括案例结构和教学评价。案例结构是描述案例内容、案例类型,提供案例辅助资料、设置案例分析报告的提交要求等,并设计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表,提高实践报告、网上综合测试成绩所占的权重。网站应该提供门类齐全的案例库,网上案例管理模块主要提供检索、添加、编辑、删除等基本功能。管理员可以为教师、学生分配不同的权限,引导其进行相应的操作。网上案例学习模块是提供相关教学视频、软件、课件、实验指导手册等资料,实现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协作交流工具。学生可以在线编辑案例实践报告,查看和点评案例实践报告,教师可以审定、展示优秀案例实践报告。
(六)教学案例的完善
通过总结和分析综合性案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建模思路。应鼓励学生将某案例的分析报告或大作业拓展后公开发表,参与校级、院级课题的申请,并考虑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案例教学结果,统计案例的选择情况及与学生专业背景的相关性,总结学生案例实践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并于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会上进行讨论评议。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反馈,对所负责的案例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并修正案例库建设计划。
二、案例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这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课外作业、课堂测验、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大作业成果阶段提交等环节,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并针对学生作业、测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或点评,协助学生完成相关教学单元“吸收内化”“、理论加实践”的过程。根据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可设置5~6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进行检测,完成5个实验报告(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自相关性的检验与修正、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共包括10个小实验)、2次课堂测验、5次课堂讨论、3次大作业成果提交、2次团队合作、2次团队合作心得。成绩评定可以采取平时考评与期末大作业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平时成绩占40分,由教师根据课堂讨论、上机操作、课外作业和两次课程测验成绩,按10分、10分、10分、10分的权重评定。大作业成绩占60%(实验报告25分,大作业报告30分,团队合作心得5分)。其中,大作业报告与实验报告要面向团队进行评分,再以各成员在小组中的表现作为系数评定个人的得分;团队合作心得(最后一次的合作心得必须对每个成员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优缺点进行评价,并给出评分)直接面向个人进行评分。大作业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计分。能够较好完成选题、数据处理、参数估计、模型检验、违反基本假设的修正、结果分析等过程的大作业,其得分为优秀。通过计量经济学案例库的建设和案例教学,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和教学效果:(1)形成满足不同教学层次需求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激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以适应数学基础专业与非数学基础专业、本科层次与非本科层次不同学生的需求与教学要求;(2)推动“问题导向型”、“双向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实施,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案例分析掌握建模的思路、步骤与要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计量经济学“经济政策实验室”的功能;(3)提供案例资料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丰富和发展教学内容,促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协调配合,增强师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语
粮食安全经济学问题是有诸多因素影响的,这主要体现在国际粮价上涨、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粮食需求增加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粮食安全经济学问题进行了分析。
1.国际粮价上涨。国际粮价上涨是导致粮食安全经济学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的统计资料显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际粮价合计上涨了46%。并且根据世界银行之前的统计报告中显示,过去数年国际市场中小麦价格上涨了203%,并且食品的整体价格合计上涨了共计94%。这意味着世界上各国粮食储备量己降至了近40年来的最低水平,。除此之外,国际粮价上涨的问题还体现在全球耕地逐年减少,二是能源转换需求逐年增加。外源性的通胀压力目前尚在可控范围内,但是依旧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
2.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了我国居民对于饮食要求的持续提升,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导致了大量耕地被占用并且所占耕地中又以良田比例最大。除此之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带来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收重视程度不高,并且发展速度也较慢,最终导致了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和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
3.粮食需求增加。粮食需求增加是导致粮食安全经济学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出现了粮食需求急剧膨胀的问题。但由于我国受到18亿亩耕地资源约束,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很难再有大的提高。除此之外,粮食需求增加主要还体现在我国现今试图利用日趋减少的土地力求生产更多的粮食来满足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需求。但是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加上农业技术水平低并且生产资料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粮食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弱,这些都对于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二、粮食安全经济学对策
粮食安全经济学策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提升第一产业重要性、完善农业金融体系、进行相应财政倾斜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粮食安全经济学对策进行了分析。
1.提升第一产业重要性。提升第一产业重要性是粮食安全经济学对策的基础和前提。在提升第一产业重要性的过程中我国应当注重增加并且强化相应的农业基础,与此同时大力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尤其应突出向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和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地区倾斜。除此之外,在提升第一产业重要性的过程总我国应当注重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并且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另外,在提升第一产业重要性的过程中我国应当湖州优化政府支农投资结构,这一优化的重点在于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倾斜,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粮食安全经济学对策应用水平的持续提升。
2.完善农业金融体系。完善农业金融体系对于粮食安全经济学对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完善农业金融体系的过程中我国应当注重逐步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并且加大金融服务力度。除此之外,在完善农业金融体系的过程中我国应当注重完善农业政策性贷款服务体制并且合理的创新担保方式同时加大对粮食生产者和规模化养殖户的信贷支持,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农业再生产的需要。另外,在完善农业金融体系的过程中我国应当注重鼓励各地工商业企业帮助农业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并且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建立粮食作物灾害保障制度,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粮食安全经济学对策应用效率的不断提升。
3.进行相应财政倾斜。进行相应财政倾斜是粮食安全经济学对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进行相应财政倾斜的过程中我国应当注重完善粮食补贴和奖励政策。即采用完善粮食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等不同的补贴方式。除此之外,在进行相应财政倾斜的过程中我国应当注重逐步理顺粮食价格,从而能够使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另外,在进行相应财政倾斜的过程中我国应当注重继续对重点地区和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粮食安全经济学对策应用合理性和可靠性的持续进步。
三、粮食安全未来展望
根据有关资料,在2010~2030年这20年间我国的耕地数量将会更加趋于稳定,并且耕地的规模将会有望保持在1.2亿hm2(18亿亩)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生态退耕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将会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并且随着我国持续出台的多项耕地保护措施,包括以法律形式确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为基本国策,可以从经济学理论之外的方式来更好地促进我国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四、结束语
有关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范文一:我国企业经济统计的现状与改革创新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展背景下,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实际经济统计工作的需要,也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要针对当前的经济统计工作现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
一、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为我国企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也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经济统计作为企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辅助手段,不仅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精准的信息和决策依据,也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化活动内容,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不断优化企业经济统计信息网络的功能,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充分的完善。企业发展诈略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需要经济统计人员设置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从而统计出更加精准、完整的数据内容,同时也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加精准的评估,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经济统计的创新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企业经济统计现状。
一是很多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当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统一的经济统计工作制度,使得企业工作人员无法得到精准、完整的统一报表,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也比较凌乱,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决策时也无法得到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同时,一些新兴的企业也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壮大,在这些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建立起标准的企业统计制度,相应的统计部门与人员也没有进行标准的划分和合理的配置,统计报表也没有专业的统计人员进行报送,职员也没有按照相应的统计制度去开展统计工作,进行报表的计算和统计。
二是企业经统计人员缺乏法制理念。在开展统计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但是很多企业的统计人员都没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统计中常常会为了自身利益,制造一些虚假数据,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逃避税收而瞒报一些重要数据,严重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数据不仅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也会给统计工作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三是相关企业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重视起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统计人员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统计经验,企业也没有对相关统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造成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和优化。而在开展实际工作时,由于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显着的提升,运用的统计方法也难以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统计工作也难以顺利进行,导致企业统计信息不断弱化,也使得企业统计工作无法发挥最大限度的积极作用。
四是企业统计工作手段缺乏创新性。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对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统计手段都没有得到及时的优化,企业也没有为统计部门配备符合工作要求的办公设备,不仅使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也导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直无法取得显着的提高。
同时,还有很多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统计工作的积极作用,认为经济统计只是对一些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如数据报表的制作和填写等这种简单的统计工作,造成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常常缺乏真实和完整性,也有很多企业由于严重缺乏统计方面的人才,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部门,使得很多企业逐渐忽略了统计部门和开展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三、企业经济统计创新的内容分析。
(一)统计思维理念方面的创新。
传统的统计理念早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开展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而我们也必须要正视经济统计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并分析总结出问题的成因,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使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统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还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并要求统计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规范开展统计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统计工作情况,建立其合理的奖惩机制,从而充分调动起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多为职员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促进统计人员的全面发展,也确保统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统计内容方面的创新。
统计内容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活动条件、企业投入和产出统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的补充和拓展,同时还要将一些已经过时的、没有实质价值的原始凭证,以及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取舍,同时还要将信息化、网络化的企业虚拟运作统计真实的呈现出来,使统计人员的工作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将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统计充分反映出来。
(三)统计功能和方法方面的创新。
企业经济统计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完整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功能的创新,其功能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重要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精准的判断标准与评估数据,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分析功能的创新,主要是指企业经济统计人员能够利用先进的统计软件,以及科学有效的统计手段,对企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而企业统计方法的创新则要求统计人员,要充分整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使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不断完善企业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统计人员管理方面的创新。
对于企业经济统计人员的管理,要不断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设置出能够被更多统计人员所接受和认可的管理机制,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同时也要为人员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从而使其能够及时的掌握最新的统计理念和手段,知识结构和统计水平也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提高,同时也要给予统计人员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其自身的优势和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倔,并探索和创新出更多科学有效的统计手段。
经济统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开展的经济统计工作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使得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也无法得到显着的提升。因此,统计人员必须要深入分析和总结不同阶段统计工作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实行创新性统计,从而使经济统计工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东晟,李晓明。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创新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2(20):25-32.
[2] 牟钟捷。探讨我国企业经济统计的创新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36):12-14.
[3] 王小红。关于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创新问题探究[J].经济视野,2014,15(21):77-78.
[4] 林琳。我国企业经济统计创新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25(20):23-25.
有关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范文二:经济统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分析
伴随着经济统计发展,经济统计的经验累积,目前的经济统计所需要统计的数据已经非常庞大,数据统计者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如果仅适用数理知识的采集,并不会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造统计结果不准确。统计数据的数量逐渐增多,数据类别也同样增加,对此,如果仅仅是使用以往的数据统计方式,并不能准确、全面的实现数据分析并统计的工作。数据挖掘技术是目前全新的统计方式,其具备良好的数据统计方式,能够横向的对数据进行挖掘,进而更好的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经济统计数据的需求。
一、数据挖掘技术概论。
数据挖掘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的一种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将复杂的数据库变得更加的简化,进而从中发现能够利用的数据信息,并加以分析和整理,进而达到庞大且散乱的数据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我国的经济数据统计信息量非常庞大,并且还带有数据不完整、随机性强的特点,这些都造成常规的数据统计方式和系统无法充分的分析并统计经济数据。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将这些具备随机性强、完整性低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最终形成一套能够合理利用的统计数据形态,以便于数据使用者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应用和提取。这样能够将数据进行更准确、更全面的收集、分析和加工的技术被称为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的特点是能够自动的将有价值的数据发现并收集,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加工,将大量的信息处理、加工之后对其进行分析和统计,进而实现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的应用效果。
1.综合性应用能力较强。数据挖掘技术已经被许多的统计工作所合理应用,并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也包括经济统计。数据挖掘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数据挖掘能力强、具备统计能力的技术,还能够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将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能够有效地将数据进行开发、整理和分类,给统计数据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便利服务。
2.较强的有效性。数据挖掘技术目前在我国应用的实践并不长,但是其在经济统计的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非常好,并且还具备稳定的工作性能,不仅仅是能够对经济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还能够更加有效的对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3.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于宏观型的数据库。目前,我国的经济统计多数还是使用的传统的经济统计方式,收集和统计的数据信息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数据的管理时,仍然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对此,就需要利用新技术来提升经济统计的有效性。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能够给数据挖掘技术提供相当合适的统计平台。对于经济统计来说,其统计的数据必须要准确无误,这就需要有大量且可靠的数据资源,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的特点便在于此,所以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于宏观型的数据库。
三、数据挖掘技术的数据挖掘流程。
数据额挖掘的整个流程主要为在数据库中中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收集相关的数据,然后围绕着数据挖掘进行的预处理,进行多次重复的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整个数据发掘过程是由多个挖掘步骤所组成的,数据挖掘仅仅是整个挖掘技术的一个主要步骤。数据挖掘收集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四个。(1)定义目标阶段。根据数据统计者的要求定义数据挖掘目标。定义目标的适配度会直接影响数据挖掘的最终效果,对此,就需要具有应用领域知识的专家和数据挖掘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同写作对目标进行定义。一方面需要对各种算法进行对比,最终确定最行之有效的算法之一,另一方面确定数据挖掘能够充分的满足实际工作要求。(2)数据准备阶段。数据准备阶段是数据挖掘技术中最为重要且过程最长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数据挑选,数据处理和数据变化。数据挑选主要是指从数据仓库或数据库中挑选所有相关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定义为目标数据。数据处理是指对目标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挑选出挖掘出符合要求的数据。数据变换是指对挖掘出服务要求的数据进行精简,即从数据处理中挖掘出的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挑选,最终挑选出完全符合数据统计要求的数据。(3)数据挖掘阶段。这一阶段是主要的数据挖掘阶段。首先是预定算法,换而言之就是采用怎样的条件挑选数据,并进行挖掘。
然后针对算法完成数据挖掘工作。在完成之后,便可以进行数据挖掘模块的计算。这个阶段是相关领域专家和数据挖掘分析者最为关注的一步,也能够被称为实际上的数据挖掘。(4)评估阶段和结果显示。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将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显示,将有价值意义的数据显示出来,并且将挖掘出的数据进行价值评估,对于无意义的或存在重复的数据删除。如果最终挖掘出的数据无法满足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则返回到上一步,重新筛选。
四、数据挖掘在经济统计中的发展方向。
目前数据挖掘的发展方向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1)根据数据使用者的要求开发出各种数据挖掘系统。具备较强功能性的数据挖掘系统仍然难以处理各种数据,对此就需要针对要求制定出各式各样的数据挖掘系统,例如空间数据库挖掘和关系数据库挖掘等。(2)提升数据挖掘显示结果的确定性、可表达性和有效性。需要已经挖掘出来的数据能够充分表明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够运用于实际的相关领域当中。对具备缺陷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以相似的数据或者有规律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3)数据挖掘结果简化。挖掘出的数据最终使用者并非是数据挖掘的专家,所以挖掘结果一定要简化。
(4)交互式、多抽象层数据挖掘。交互式数据挖掘能够准许用户对数据进行精确挖掘,数据的焦点具备动态改变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多个抽象的层次灵活的收集数据、挖掘数据。(5)数据挖掘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为最终的经济统计结果需要一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对此,就需要加强数据挖掘结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以免数据造成泄漏,隐私被别人侵犯。
五、结语。
经济统计工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的应用,对数据统计的分析也更显高标准化和高质量化。对此,提升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统计工作的统计结果质量,让其具备可靠、真实的特点,进而给政府提供指定社会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证据,帮助工业企业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具备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夏昌华。统计分析的新模式-数据挖掘技术[J].统计与咨询,2012,14(2):269 -270.
[2]张宗峰,姚猛,藤立臣等。数据额挖掘及英在官方统计中的应用前景[J].江苏统计,2010,28(10):832.
[3]郑建国。基于统计的数据挖掘技术在CRM系统中的应用统计[J].河北工业大学。2010,10(03):11-13.
[4]王福根。数据挖掘技术在建模、优化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35(10):621-629.
质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消费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提高可以给企业带来广阔的经济前景。质量与效益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产品质量高则经济效益好,产品质量差则经济效益差,甚至无效益或发生亏损。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无限度的提高产品质量就能无限度的提高经济。在质量转换为效益的过程中,决不可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质、本、价、量、利是相互联系的,质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产销量、价格的变化,并最终引起利润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质量的提高带来效益的增加,也可能是质量的不合理提高(如增加过剩功能或提高非符合性质量)而导致效益下降:也可能是质量的全理下降(剔除不必要的功能或过剩质量)带来效益的增加。现代质量经济控制是以产品质量的经济作为控制内容,运用科学的控制方法,从研究产品质、本、价、量、利的关系入手,通过控制质量的变化,来影响产品成本、价格、销售量和利润的变化,寻求以最小的成本支出,生产出适宜的产品质量(符合性产品质量),并为企业带来最好的质量效益。
2.电真空器件制造行业质量控制与质量经济现状
近年来,随着装备工程化、实用化、批量化的发展,国家对电真空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质量与可靠性要求。不仅要求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强,而且要求“长寿命、高可靠”。目前,航天、航空等系统整机单位对重点型号的管理都比较规范,制定有相应的质量保证大纲和电真空器件控制要求。普遍要求装备用电真空器件优先选用国产,进口电真空器件选用比例也有一定的要求。而对于原材料、电真空器件配套生产单位要控制好产品质量,就相对困难得多。电真空器件配套生产单位一方面要研制生产电真空器件,需要采购原材料;另一方面也要研制生产一部分模块、组件,需要的电真空器件除自己生产外,还要外购。首先是单个订单数量少、金额小、要求高,在原材料、电真空器件采购和质量控制上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我国的基础工业相对比较薄弱,关键、重要类的原材料、电真空器件相当一部分要依赖进口才能解决,在采购数量少、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很多时候还需供应商的协助才能完成;其次是电真空器件生产单位的复验检验条件不完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比较少,要对采购的原材料、电真空器件质量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评价,存在不小的困难;最后,由于关键、重要类原材料、电真空器件大部分采购都是通过经销商完成,时常有断货和更换渠道的可能,经销商的质量监督又很难落到实处,就很难保证采购产品质量。综上所述,我国电真空器件制造行业质量差,档次低的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成为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影响整个经济运行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近两年,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合格率:大型企业93%、中型企业:70%,小型企业仅为:66%。而电真空器件因质量问题的返修率为43%,这即影响了品牌效益,又徒增成本,是质量与效益的典型反比差。
3.质量经济与质量控制
3.1质量经济的内涵
质量经济是质量经济效益的简称,所谓的质量经济效益就是产品质量改善所发生的费用与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比值。它是通过质量收益与质量成本的对比关系表现出来的。质量收益是指由产品质量方面所带来的收益。即出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带来的总收入。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收益减去质量成本等于质量纯收益即质量利润,而质量收益除以质量成本则表现为质量效益。
3.2质量控制的内涵
本文探讨的质量控制实质就是产品最佳质量水平,产品最佳质量水平是指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时的那个质量成本决定下的质量水平,它的确定要从质量成本、质量指数及企业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
3.3质量经济与质量控制的关联度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J.MJuran)定义: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其实质反映了产品质量是一个发展的、变化的、动态的、相对的概念.由于各地区人文情况,风俗习惯,价值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或国家认为质量最好的产品,在另一地区、国家不一定有同样的认为。过去某时期普遍认为好用的产品,如今也不一定认为是好用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动态性、相对性决定了企业生产产品,要保证其质量必须注意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因为具有质量意识的员工,才具有创造性几主动性,才能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并能善于总结过去经验,不断适应形势对产品质量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从而保证生产的产品高质量。鉴于此,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就成为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据笔者的调查体会,企业要做好这项工作、完成此任务,除了领导要注意坚持长期努力开展工作外,还需要让员工了解、熟悉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知识。产品质量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指标。企业生产产品考核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很多,如产品产量、产品质量、产品消耗、工资支出、产品销售收入、企业利润、上缴税金等。在这些指标中,产品质量是核心指标,居中心地位,决定着其它一切指标。因为只有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满足用户的需要,产品产量才是实在的,产品消耗才是合理的,工资支付才真正体现了按劳付酬,产品销售才通畅,企业利润目标才能实现,上缴税金才有保证。
4.质量经济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4.1质量与效益是互相统一,互相关联的
在市场经济时代,产品的内在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质量与它所产生的效益是紧密相联的,质量与效益既互相依托,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互相推动。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占领市场并庶得经济效益,“质量第一”这一口号,对精明的企业经营者来说,已经不再是墙上贴的和嘴上讲的,而是把它当作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的首要工作,因为它是企业兴衰与存亡的关键。可以这么讲,如果说在计划经济年代,对质量的认识与管理采取的是“口号式”、“竞赛式”、“检查式”的行政手段的话,那么现在有所成效的企业经营者都相继突破那个年代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框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即实施将质量管理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并始终以产品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益为目标的全新思路。
4.2质量与效益是互相依托,互相影响的
质量与效益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始终是互相依托、互相影响的,若质量过剩,企业所支出的成本将过高,企业利润将相对减少;相反,若质量过次,导致失去用户,失去市场,造成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畅,不但效益无从谈起,连简单的再生产也无法维持。因此,不论质量过剩还是过次,影响效益起主导作用的是质量。质量过剩导致的利润下降,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如何从某一个档次的最高质量去满足用户所需,如果把产品在市场定位某一档次并供给某一层次的用户或消费者,那么就应该在这一档次内要求用最好的质量来满足用户需求,而不必用高一档次的产品质量来要求,以避免由于质量过剩造成的利润下降,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质量对于效益的影响,不论是正负效应,质量的作用应该说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好,市场占有率就高,用户和消费者就满意,企业的效益就好。反之,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差,市场占有率就低,无人光顾,效益自然就差,纵观许多企业的沉浮及企业经营者的成败无不证明这一点。
4.3质量与效益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质量与效益还有相互制约和互相促进的作用,效益在经济运行中对质量也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反过来,它也有很有力的促进作用。企业效益提高了.对质量的重视投人也加大了。质量提高了又反过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创名牌”就是一个效益对质量促进作用的最好例证,当企业的产品在市场刚刚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产品的质量给企业初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时,精明的企业经营者不会贪图眼前的一时之利,而是进一步加大投人把产品质量提高,把售后服务搞得更完善,有意识地使出以前抓质量为中心的“创名牌”各种招数,随之带来的“名牌效应”使企业乘风破浪驰骋于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为企业燕得新的壮大与发展,当然,企业效益也将大幅度增长。因此,如果说企业的生存靠市场,那么市场的竞争靠的就是质量,而名牌是质量优良的最佳标志。
经济学论文写作是所有经济学学习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和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经济学家茶座》曾经多次刊登与此话题有关的文章。比如,何帆研究员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01年总第9辑发表《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再比如,聂辉华副教授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03年总第14辑发表《如何创作经济学论文》。又比如,冯伟博士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11年总第52辑发表《拍电影与写论文》。这些作者都从不同的侧面告诉读者们如何下手写经济学论文以及写论文时的注意事项,总体上来这些侧面或实或虚,或大或小,不一而足,但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提示和启发。我试着从不同的侧面通过五个比喻来告诉大家经济学论文的写法。为了把这五个比喻拧成一股绳,也为了给本文起一个带有比喻性质的名字,我把这些比喻称为“五步曲”.经济学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偏废于某一方面,我想我在这里写的东西正好可以跟何帆研究员和聂辉华副教授等讲过的内容形成互补。我所讲的“五步”是指经济学论文的定位、选题、构架、成文和修改,而关于这“五步”的比喻则是论文定位犹如打靶子、论文选题犹如找座位、论文构架犹如选兵器、论文成文犹如加调料和论文修改犹如补漏子。
为什么论文定位犹如打靶子呢?
在打靶时的定位就是要瞄准靶心,即使打不中十环,也很有可能会打中九环或者八环,或者往坏里说打中七环或者六环或者更低。反过来,如果瞄准的是六环,那么,一不小心结果就很有可能是脱靶。写经济学论文的道理也在于此。我们不是要求每个经济学研究者都发国内顶级的《经济研究》或者都发国际顶级的《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但在定位上我们要瞄准最高级别的经济学期刊。孔子说过,“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孙子兵法》里也说过,“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如果我们瞄准的是《经济研究》,即使不能在《经济研究》上发表,就算要往下掉好几个级别,也很有可能会在国内一般CSSCI期刊上发表出来。如果我们瞄准的是《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即使不能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上发表,就算要往下掉好几个级别,也很有可能会在国际一般SSCI期刊上发表出来。瞄准靶心的过程是提升我们的品味的过程,即使功力达不到,但也决不会走了一条“南辕北辙”或者“缘木求鱼”的歧途。张五常教授就特别强调品味的重要性,我想这也是他能写出并发表很多具有原创性思想的论文的重要原因。品味问题在经济学论文写作意义上就是瞄准靶心的定位问题。好品位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好的学术潜力和学术未来,意味着更容易在发表上从低级别的期刊向高级别的期刊“升级”.
为什么论文选题犹如找座位呢?
同学们跑到教室去上课,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座位坐下来,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总之是要找一个别人没有坐的位子。写经济学论文也是这个道理。在论文选题的过程中,必须找到自己合适的“座位”.如果你的选题的具体细节都已经被别人研究过了,那么你根据此选题写作的论文在经济学文献中就不会有“座位”.在文献中没有“座位”的论文,学术期刊也往往不会给你发表,特别是国际期刊对这一点的要求就更加严格。选题是必须跟文献阅读和文献积累联系在一起的,杨小凯教授生前曾多次强调中国大陆的大多数经济学者在文献积累上不过关。一个选题是不是合适的选题,一方面要看这个选题本身是否具有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看这个选题有没有被别人做过。张五常教授多次提醒经济学研习者,论文选题是在文献阅读前面的,论文选题不是从文献堆里找出来的。你需要做的是,先找到一个选题并想好对付这个选题的具体思路,然后再去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如果已有的文献没有做你想要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了。如果已有的文献已经做了你想要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只能发出一声叹息了,这声叹息的内容就是杨小凯教授所讲的“英雄相见略同”,因为你想到了已经的“英雄”所想到的东西,你自己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做“英雄”的潜质了。总之,经济学论文在选题上不能坐别人已经坐好了的“座位”,不能在低水平重复中做无用功。
为什么论文构架犹如选兵器呢?
选择合适的工具是一门大学问。我经常在课堂上告诉同学们的一句话就是,“骑着自行车永远上不了月亮,不是人不行,是工具不行。”看看中国名着中的人物使用的那些几乎量身定做的兵器吧。《西游记》里孙悟空使用的兵器是金箍棒。《水浒传》里林冲使用的兵器是丈八蛇矛,卢俊义使用的兵器是点钢枪,李逵使用的兵器是板斧,鲁智深使用的兵器是禅杖,石宝使用的兵器是流星锤。《三国演义》里刘备使用的兵器是双股剑,张飞使用的兵器是丈八蛇矛,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很显然,选择跟自身能力匹配的兵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自身的战斗力,正所谓“好马配好鞍,良将配宝刀”.在找好了论文的选题以后,紧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在构造框架时让思想跟工具匹配起来,也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分析工具。简单的分析工具对付复杂的问题,可能会力不能逮,所谓“杀牛用杀鸡刀”是也。复杂的分析工具对付简单的问题,可能会大材小用,所谓“杀鸡用杀牛刀”是也。在这一点上做到恰如其分本身就是很难的事情,正因为很难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论文的质量。但是,就现阶段中国经济学界的整体实力来说,工具箱里的工具还不是很厚实,还不是很精良,甚至没有达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程度,所以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提升高级微观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等“三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很明显,只有拥有更多的工具可供选择,才能让思想和工具更好地匹配。
为什么论文成文犹如加调料呢?
大家都知道,美食追求的是色、香、味,而在成就美食的过程中调料的作用往往功不可没。调料种类繁多,包括咸味调料、甜味调料、酸味调料、辣味调料和鲜味调料等。选择合适的调料,那可是大厨的学问。经济学论文要求的是视角独特,论证透彻。很多经济学论文写作者选题做得不错,构架也做得很好,但就是论文整体上看起来“瘦骨嶙峋”、“面无血色”、“病病歪歪”,问题就在于作者在如何“加调料”上没有过关。经济学论文不能仅仅是数学公式的堆砌,也不能仅仅是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经济学论文需要注重自身的可读性。经济学的研究方向甚多,专门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学者可能不懂宏观经济学的数学公式,专门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学者可能不懂微观经济学的数学公式,经济学期刊的主编也不是万事通,在作者文字写得不清晰且文字论证不透彻的情况下,论文的初审就很有可能通过不了,国外叫“deskrejection”.所以,作者在论文成文的过程中一样学会“加调料”,让自己的论文看起来“有血有肉”,读起来“有滋有味”,即使不能像精致的散文那样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回味无穷”,但至少也要让人读起来通畅顺溜而不至于要靠猜测作者的意思才能磕磕绊绊地读下来。
为什么论文修改犹如补漏子呢?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模式;调查问卷;序次Pr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077―04
一 前言
众所周知,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统计学与数学的交叉学科,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地位逐渐加强。经过21年的《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探索,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教学手段与形式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兴趣不够高;二、没有有效的适合本科层次学生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手段,从而使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却不能很好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不能通过课程学习得到有效启发。这些成为摆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人员面前的主要研究课题。
基于以上的不足,本文试图解答以下几个疑问:(1)是哪些因素阻碍了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2)从实证检验角度验证对教学效果产生阻碍的因素进行改进,能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3)推行“问题导向型”计量经济学教学是否可以通过这些措施加以实现?由此,本文通过向地方综合类高等院校(XX大学经管学院)财经类本科学生随机投放《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实证分析了教学质量绩效;通过实证分析为“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寻找理论支撑点;并提出从教材设置、多媒体互动环节、实验课时设置与利用案例提高操作能力这几个环节入手来完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手段的教学建议。
本文的正文安排如下:(1)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创新点;(2)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利用序次Probit模型和实证分析;(3)最后提出从教材设置、教学安排与其他交叉学科互动这几个环节的教学改革建议。
二 文献回顾
计量经济学具有多学科(统计学、数理经济学、经济学)知识交叉渗透的特点,一般本科学生都是在先修学完统计、数理经济学及经济学基础课程后才学习该课程。计量经济学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类案例操作实践,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能够运用统计工具与经济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和与工作打下基础。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教学应改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1]。大规模采用多媒体教学,统筹安排实验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建设教学案例库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计量经济学教学[2]。
EDP(Exploration-Discussion-Practice)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引导性、教学互动性、方法多样性和措施灵活性,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激发其学习激情和创造力[3]。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统计调查实践活动,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结合实际经济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未尝不是教学工作的新颖方式[4]。计量经济学自主性实验教学可以成为一种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模式,适合于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5][6];指导学生重点学习一个统计应用软件的学习,掌握有关计算软件的操作技能,可以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7][8]。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将前人提出的“研究型教学法”与“案例型教学法”有机结合并加以拓展 。纵观过去的计量经济学教研文献,“研究性教学”与“案例型教学”的教学建议提出得非常具体、也较富有针对性。但不足的是,这些论述基本停留在对教学现状归纳总结和教学建议层面上,利用调查问卷信息的教学论文尚处在定性分析阶段[10]。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很好地利用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相关定量分析,以序次Probit回归实证检验结果来验证前人的理论论述;为“问题导向型”教学方式运用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提供了实证依据,教学改革的教学建议因此也变得更有针对性。
三 数据说明与实证分析
从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众多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者普遍认为:选用适宜的教材、通过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通过学生与教师在课内外的教学辅助活动都会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产生正效应。为此,我们进行相应实证检验。
首先,将教学改革调查问卷设计为两部分:教学现状问卷与教学改革意向 。在xx大学(地方综合类院校)经管学院大四学生中随机投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有效问卷比率达76.5%。该学院财经专业采用国内大多数二本院校采用的传统计量经济学教材。教材以数学的公理化、形式化为基础,该校计量经济学教学环节共48课时,形式为考试科目,教学注重数理逻辑推导与定理证明的知识连贯性,但理论联系实践尚待提高。
学生反馈信息显示学生修学完计量经济学课程后对该课程的认识:有10.87%的认为对将来学习工作有用,用处不大的达到69.48%,认为无用的为20.65%。这说明现有的计量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地位与重要性并未在教学中充分表现出来。另外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满意程度来看:表示对现有教学满意的为11.96%,比较满意的为40.22%,不太满意的34.78%,不满意的达13.04%。从这一结果更看出现有的教学尚有改进的余地。表1对教学现状其余部分加以说明。
在教学意见部分,问卷显示认为现有计量经济学选用的教材不合适的主要原因:(1)认为课本内容过于复杂;(2)难以理解的比率为61.29%;(3)认为课本内容太浅的为3.37%;(4)课本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为33.87%;(5)认为教材质量尚待改进的为1.61%;(6)其它理由为1.61%。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不满意的意见集中在:(1)公式推导部分的枯燥乏味为56.52%;认为计量分析解释部分繁琐为34.78%;(2)实际经济含义解释过程冗长无味的占22.83%;(3)联系实际经济现象的讲解不够精彩7.61%;(4)其他部分为4.35%。而对教学改革的建议则认为应该增加实际案例讲解达60.87%;应增加计量统计软件使用讲解为35.87%;增加多媒体互动环节教学的为33.69%;增加实验教学(上机实践)为43.48%;增加总课时安排的为9.8%;其他要求为2.17%。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有教学模式创新的努力方向。问卷调查数据还显示,学生愿意在自备电脑或网络机房学习使用统计软件的比率高达56.74%,不愿意的仅为18.265%;无所谓的比率为25%。由此也看出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统计软件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可操作性。反馈信息对增加案例教学环节与问题导向型教学法的建议集中在:(1)通过阅读经典计量文献,增加计量经济学论文研读与分析为14.13%;(2)增加与国际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财政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经典案例的论证分析上的为48.91%;(3)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分析的为20.65%;(4)提出以学期课题形式,在老师指导下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为35.87%。另外对是否愿意利用所学知识,协助教师完成科研的反馈意见显示:同意的为51.09%,不同意的为27.17%,无所谓的为21.74%,这也反映出学生急切希望认真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更好地学以致用的热情。
为得到定量分析结果,我们采用序次Probit 与序次Logistic回归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测 。首先因变量为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满意程度,用Y表示,Yt的分类为{2=“满意”,1=“比较满意”,0=“不太满意”,-1=“不满意”};对有无统计学课程的前期课程准备为X1t,其取值分类{1=“满意”,0=“不满意”};对选用教材的满意程度为X2t,其取值分类{1=“满意”,0=“不满意”};X3t、X4t、X5t、X6t分别表示对是否需要进行统计学课程的前期准备、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否采用案例作业进行教学与有无上机实验课教学环节,其选项定义分类均为{1=“有”,0=“没有”}。回归检验结果见表2与表3。
从表2与表3的分析结果来看,表2中卡方值、Pseudo R2均大于表3中的结果,同时回归结果也较为合理,所以选择Ordered Probit作为回归模型。序次Probit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有无统计学学习背景与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呈现弱相关性,但在序次Probit回归显然比检验要比输出的渐进z值更为准确,可应用LR卡方检验结果验证X1t是否应该被剔除。同时,利用Likelihood-Ratio 检验是否应该将X1t剔除出回归方程式,其结果显示LRχ(1)2 =10.32,Prob>χ2=0.0132;说明原有ordered probit模型中X1t不可或缺,学习统计学前期课程对回归方程式的贡献显著,无法剔除[10]。
从实证检验结果清晰地看出,增加计量经济学教学统计软件讲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效采用、增加实验教学环节、利用实际经典案例进行授课以及改进计量经济学教材选取,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其作用排序呈现递增的态势。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能够有效改进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与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而有无统计学等课程的前期准备虽然在实证检验中表现出与教学效果的弱相关,但这并不能说明前期课程的知识储备不重要,结果只是反映出计量经济学教学在课程前半段的统计学基本知识的回顾可一定程度弥补统计学课程缺失给计量经济学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 教学建议
对于以培养满足地方建设需要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普通高校来说,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机率成为教学首要目标。通过计量经济学这样的交叉学科课程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从实证结果中可以发现“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可以从教材改革、案例讲解、用好用活多媒体互动环节、增加实验教学环节,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相应课题的研究等形式来加以完善。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 以选择适合的教材为切入点。根据笔者在国外留学以及回国任教担任计量经济学专任教师的授课经验发现国外对于计量经济学本科阶段教学中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由易到难,具有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本科初级计量经济学ECON315与理论为主、实践辅助的本科中级计量经济学ECON435和其他计量经济学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类课程组合。课程设置具有梯度,能较好地将理论、实践和案例教学结合,凸显出计量经济学经济与管理类主干核心课程地位。在这方面我国地方高校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尚无法达到,因此选择一本好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入手引导学生自助学习,尤为重要。采用国外主流本科计量经济学教材的中译版,如东北财大出版社出版的希尔等人著的《初级计量经济学》与詹姆斯H.斯托克、马克W.沃特森著的《计量经济学精要》的中译本,教材偏重实践应用,大量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实例贯穿全文,较适合数学功底不强的文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可作为普通高校财经专业学生《计量经济学》入门教材的首选。
2 提倡互动式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于各教学章节,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辅以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先模拟课本例题,完成课后习题。对于理论教学部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板书的电子版,完全照抄课本内容,知识传授过程完全“一言堂”的弊端。采用声光影结合,通过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经济现象,模拟采集经济数据的全过程,通过统计软件运行演示,对统计结果的注解与分析来指导学生更为直观与具体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指导学生通过课后使用统计软件完成布置的习题与小课题,以抓问题主线为中心,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研改革下一步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 以加强实验环节来夯实教学效果。建议增加实验课程课时,利用实验课指导学生掌握一种统计软件基本操作。在实验课环节中,充分利用学校网路机房的硬件资源,通过对上机实践、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来熟悉该软件,引导同学自主完成统计回归分析与简单统计编程的练习。提倡实验教学中采用导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研究,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研究课题(现实经济问题的处理)。小组内部采用组长负责,自主寻找感兴趣的小课题,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实验数据,选择应用模型及进行小型科研创新,完成计量分析,最终合作完成最终研究报告,做到学以致用。
4 通过与其他财经课程的横向合作丰富教学案例库。货币银行学、宏观与微观经济学、财政学、市场营销的实际案例比比皆是,可以借鉴使用。备选案例还可从教师的研究课题、历届学生的统计调查分析实践材料、以及统计教学案例集中抽取,构建教学案例库,以备教学实践。
5 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兴趣小组来提高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科研与教学实验中,利用团队的能力来实际解决经济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能力。利用知识竞赛和论文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统计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利用竞赛、知识问答、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启发学生“比学赶超”。
6 改革现有成绩评价制度。学校往往采取闭卷考试这种单一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水平,这种评价方法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造成学生平常不用功、考前搞突击,只注重书本知识学习、轻视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避免以期终考试成绩定终身的情况,将卷面成绩和平时上机实验成绩和课程论文的成绩结合起来评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总评成绩。可以采卷面成绩40%+研究报告30%+学期论文30%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学习情况。使课程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既能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通过课程评价中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雪梅,邢丽娟.谈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3-115.
[2] 胡新艳,陈文艺.EDP教学模式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6,(4):58-60.
[3] 王立平,王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4):108-110.
[4] 王忠.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能力的培养[J].统计与咨询,2007,(3):30-31.
[5] 王锋.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01-103.
[6] 李国荣.培养统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索[J].统计教育,2007,(9):17-18.
[7] 胡荣才,王亚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9):20-22.
[8] 傅军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材及教法的探讨[J].统计教育,2006,(5):37-38.
[9] 门,崔永梅. “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以北京交通大学“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9-112.
[10] 邱东, 李子奈, 肖红叶. 经济学类专业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17-20.
[11] Hosmer, David W., Jr. and Stanley Lemshow. 2000. Applied Logistic Regression, 2nd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The Research of “Question-Oriented Education” Method for the College Level Econometric Instruc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struction Effect Survey Data
ZHANG Yi-feng1ZHOU Wei-min2
(1.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 at Yantai University ;Shandong, Yantai ,264005,China; 2.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 at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3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