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计划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29 02:06: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心理健康教育 调研 现状 对策 建议

The research about status quo and strategi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Yunn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Zhihong Yang Guofu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existed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Yunn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gave some suggestions on ways to improve the job.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vestigation Status quo Strategie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53-02

1.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为全面了解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促进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研究课题组认真编制包括领导管理、队伍建设、配套设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内容的调查问卷,在云南各高职院校中开展了相关调研,2009年9月,课题组召开会议,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全面的了解到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设置了专业机构、解决了必须的工作场地,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多数学校都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运用网络、组织各种活动等渠道积极开展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各学校在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办公设施的配置、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构设置不规范,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调查中我们发现,机构设置不规范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机构设置不规范,有的是独立机构,有的归属学生处,有的隶属社科部,有的归属不明确,有工作任务临时抓差;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并未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没有设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没有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导致工作条件,硬件配置非常有限,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一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同时有适宜的心理品质――真诚、善良、热情、乐观、自信、坚忍、耐心、宽容、助人、责任感和探索人生的兴趣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调研中我们看到,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只有12.5%的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师生比达到上级要求,41.7%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兼职人员完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62.5%每年只能接受10学时以上的专业学习培训,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学习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2.3 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有限,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目前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开课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教材使用和课时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

总体上看,目前各学校没有形成主体课程、兴趣课程、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影响了课堂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4 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开展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科研的氛围,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非常有限,科研工作现状与本课院校差距很大。调查显示,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专业人员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3.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只有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中,同时建立奖优罚劣的配套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才会落到实处,才有制度的保障,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更加规范、更加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

3.2 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进程。

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与已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差距很大。目前云南一些高职高专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没有专业专职人员,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工作场地和必要的条件,工作流于形式,满足于完成上级检查,其工作水平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促进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然选择是走专业化之路,这是进一步规范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是满足高职高专学生健康成才需要的现实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从业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实际需要。

3.3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5555”服务机制。

建立起“5555”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具体为:五级塔形工作模式,依次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宿舍心理健康观察员。五级目标体系,依次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困扰疏导、心理障碍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五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依次为:寝室―班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五位一体工作方式,依次为: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咨询辅导、治疗控制、危机干预。

3.4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素质优秀、数量足够、成员稳定的专业队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按照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但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专职专业人员数量与上级文件要求的师生比差距很大,从业人员专业学习提高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把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入口关、使用关、提高关,按照素质高、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加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5 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渠道,它可以通过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调动自身的心理机能进行自我疏导、自我教育,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改善心理行为,提升心理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云省高职院校中只有37.5%的学校以必修课的方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在教材的使用,课时的安排上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包主干课程和兴趣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案例教学,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

3.6 加强科研工作,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

目前云南省高职院中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普遍存在科研学术氛围不浓的情况,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要把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列入科研计划中,加大支持力度,采取各种办法激励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申报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探索日常教育与管理的新思路、总结好的经验,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把科研、教研和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和教研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王建中、金宏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

第2篇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做好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是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团队为例,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组建与管理,介绍了基于项目管理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新模式。

关键词 :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53-03

基于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师团队建设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两大主要任务,必须牢固树立“教学立校”和“科研兴校”的思想,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机制,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教学和科研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区别:教学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是一种集体性双边活动:科研则主要表现为个人或部分参加者的研究活动,科研的对象主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以科学的方法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是根据已知探究未知、创造新知的行为和过程。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意味着高校教师必须担负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为此,在实践中两者又常常发生冲突,成为一对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师个人时间、精力的有限性和教学、科研对时间、精力的客观要求,导致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二是教师个人特长的局限性与教学、科研内在不同要求之间的矛盾。高校教学与科研这一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实践中会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如何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关键。笔者认为,搞好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是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对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团队组建和管理,探讨高职院校实施教师团队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为目标,以项目管理为契入点.打造高绩效的教师团队.为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提供依据与借鉴。

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组建与管理

(一)教师团队组建和管理原则

教师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团队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和谐为本、以能为本的“三本”原则,以及专业化、校本化、项目化的“三化”原则。教师团队建设要遵循项目化管理,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策略手段和方法,将各项重点工作当做项目来实施,从目标设定、任务分解、任务实施到完成评价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团队主要包括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的设置要围绕学院发展规划,服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需要,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学团队的设置要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团队结构,整合教学资源,建立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一般可分为专业(群)教学团队、课程(群)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等。科研团队进一步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增强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服务社会的影响力。科研团队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服务领域,可以承接较高级别科技计划项目,培育和产生标志性科研成果,承担社会技术服务项目,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在某领域形成技术服务特色和优势。团队改革的目标一是通过教师团队建设,实现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科研高效运作和一体化发展:二是通过教师团队建设,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三是通过教师团队建设,使团队成员取长补短、减轻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二)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组建与管理

推进院、系(部)和教学团队“三级”绩效管理工作,发挥教学团队作为教学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教学团队是指以专业(群)、课程(群)和实训基地为建设平台,是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层组织单位。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落实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培养和选拔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培养和选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课程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打造一批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专业、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以及双师结构,团队规模适度、成员相对稳定,校内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7人(含校内兼课教师),并聘有一定数量的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教学团队分为专业(群)教学团队、课程(群)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等。(1)专业(群)教学团队。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和招生规模大小,按专业(群)等设置教学团队,以专业或专业群名称命名。专业(群)教学团队全面负责本专业(群)建设与管理。在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指导下,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组织专业建设调研,编制专业教学标准,主持实验实训室建设,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承担各级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2)课程(群)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组成情况和教学规模大小,按文化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等设置教学团队,以课程或课程群名称命名。课程(群)教学团队,全面负责本课程(群)建设与管理。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制定本教学团队课程建设规划,编制课程标准,开展实验实训室建设,承担各级教材建设项目,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3)实训基地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专业基本能力培养要求.按照实训基地等设置教学团队,以校内实训基地名称命名。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全面负责本实训基地承担的实训课程建设与管理。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规范实训基地管理,编制课程标准,开展实训项目设计,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目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成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等29个专业教学团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团队等8个课程教学团队,精密加工技术实训教学团队等5个实训教学团队(见图1)。

学院、系(部)采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教学团队日常工作考核由系(部)负责实施,教学团队需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展一次常规工作考评,主要考核教学团队主任、副主任履行职责及成员完成工作任务、执行工作规范等情况。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验收由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根据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每年开展一次阶段检查考核、建设期满后进行验收考核,主要考核立项项目的任务落实、建设成效等情况。学院、系(部)每年组织一次综合考评,评选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并给予经费奖励,优先支持建设成效显著的院级教学团队申报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

(三)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组建与管理

科研团队一般应以省市级或院级技术应用中心为依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近三年承担过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者承担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技项目。团队应该有相对集中、稳定的研究方向,且与学院相关专业发展方向吻合,研究内容应是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鼓励跨系部、跨专业组建团队。每个团队设负责人1名,负责人应有宽容、开放、公正的胸怀,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以上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每个团队成员人数5—8名,40岁以下成员不少于2名。团队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合理,有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和研究成果,科研合作氛围浓郁、和谐,在学院学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团队建设采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方式.团队资助建设期为三年.每年进行一次阶段检查考核,三年后进行总绩效考核。每年的阶段检查考核以任务书中的分年度建设任务为依据,由团队填写科研团队任务和目标完成进展报告。第一阶段检查考核不合格的,学院将责令整改。若第二阶段检查考核不合格,学院将取消对该团队的资助。项目建设期满后,团队填写科研团队任务和目标完成总结报告,学院组织专家组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审计和验收。验收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对验收结果优秀的团队,学院将加大建设力度,继续滚动资助建设:对验收结果为合格的团队,学院允许其参加新一轮院级科研团队的遴选: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团队,学院将停止该团队参加新一轮院科研团队的遴选。目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成立数控技术应用科研团队等7个科研团队。

基于项目管理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新模式

第一,按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以教学为中心设置科研工作,把教学、科研工作融合为“项目”。如何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内在联系出发,根据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以教学为中心设置科研工作,把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融合为“项目”,即形成若干个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是组建高校教师团队、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基础。

第二,根据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的客观要求和项目团队建设思想方法建设教师团队。应用项目组织和团队建设的思想方法,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的内在客观要求和每个教师的特长、特点等,来组建不同类型的教师团队,形成合理的内部分工和密切协作。这是高校教师积极开展有效合作,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基层组织。

第三,应用项目团队建设的激励机制理论和方法,在教师团队内部建立有利于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和制度。这是高校教师团队高效运行、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关键。教师团队内部激励机制和制度建设,要在广泛征求相关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初稿,然后再组织相关教师讨论,并经过问卷调查、投票等过程,通过多次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书面材料和规章制度。

第四,应用公司项目治理的思想和方法,建立高校教师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持保障体系。高校教师团队的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仅靠教师团队这一基层组织的内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学校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如何建立高校教师团队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持保障体系,是高校教师团队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根本。

第3篇

一、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以化工专业为例

长期以来,我院化工专业坚持以服务地方精细化工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煤化工行业发展为宗旨,凝聚优势科技资源,积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升级、成果转化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和依靠化工研究所的智力资源,与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校企合作工作站,与西安户县地区小企业紧密合作,完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服务体系,健全以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科研机制,以校内外技术骨干、技术专家为研发人员,共同研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广泛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重点进行化工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效———以化工专业为例

建设期间,通过整合化工专业优势资源,以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工作站为平台,与西安户县地区小企业加强合作,全面完成了建设目标。

(一)强化服务意识,开展科研服务工作。

骨干院校建设期间,学院科研部门不断提升服务意识、营造科研氛围、出台激励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教师坚持“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目标,把理论用于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积极开展科研服务工作,创新思路,科研工作取得了优秀成绩,扩大了我院技术服务的范围、提高了技术服务的质量。建设期内,化工专业教科研立项30余项,其中省科技厅火炬计划2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省职教学会教学改革课题3项。公开共发表学术论文66篇。出版教材13本,授权专利11项。获学院、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创造学会等学术团体等科研成果奖励4项。

(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产教结合。

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学院与社会、生产、科研的紧密结合,建立学院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受益的机制,促进化工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对人才结构的客观需求,成立了化工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编制产教结合工作计划与方案。构建校企合作工作组织,建设化工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依靠公共服务实训平台,开展技能培训。

建设期间,通过整合、扩建形成了由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验中心、分析检测中心、军工特种化工技术实训基地、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和仿真车间组成的“三中心、两基地、一车间”的多功能化工公共服务实训平台。依靠实训平台,化工专业共面向社会开展了分析检验工、油品化验工、化工工艺试验工、化工总控工等4种工种的技能培训,接受培训人员1,293人,获得中级工证书的1,074人。

(四)组建“陕西联合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推动校企合作。

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应更好的合作,互相支持,共同促进。校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共同研究制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具体计划,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充分运用企业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紧密有效的校企合作。学校按计划为企业提供员工技术培训、继续教育,优先解决合作企业的用工需求;将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学校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起来,依靠学校教师的优势智力资源进行联合科研攻关,有效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为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帮助。通过学院牵头,以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陕西联合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协作开展《高温转相乳化制备零VOC排放包装用胶粘剂》、《脂肪酸加氢工艺研究》、《UV光固化涂料在石油管道中的应用》、《水性热反射隔热涂料》、《高固体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等课题研究,推动校企双方长期合作发展。

(五)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进技术服务。

学院先后与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共建了“校企合作工作站”,在校企合作工作站下设企业联络部、技术研发部、化工技术培训部、职工培训部、教师培训部、学生培训部,共同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渭南海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初步建立了学院与合作企业“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学院教师组建技术服务与创新团队,开展项目研发,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建设期内,完成了西安奕元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委托的“聚烯烃薄膜表面粘合剂”研发等企业技术咨询与开发服务项目5项;将“一种油田钻井堵漏用高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接枝了螺噁嗪基团的硝化纤维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转让”等5项专利技术分别转让与西安凯洁精细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技术成果转让(转化)项目5项。

三、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

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是要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要研究新技术、开发新课程、传播新技能,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广泛、及时、实用、超前的服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理应肩负辐射示范的神圣职责。我院的技术服务建设项目顺利地完成了建设任务。但从整体看来,还存在各专业服务能力和示范作用发挥不平衡,相应的机制建设还有待完成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展示后示范效应,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还尚待加强:

(一)加快理念创新。

将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在全体教职员工中贯彻落实,将技术服务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来完成,在为企业、为社会进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加强师生的技能培养。

(二)整合优势资源。

努力为企业免费提供研发场所、实验室,吸引企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建在学校,使学院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提升内涵。

第4篇

关键词:教学档案 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

高校的教学档案是学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担负着培养成功的应用型人才重任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借鉴同类院校的档案管理办法,更应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管理办法,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因此本人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规范和改进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一、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宣传的力度和持久性欠缺,使档案意识不够深入人心,影响教学档案规范管理。

基层单位对教学档案的不重视,致使直接收集教学档案的教学秘书忽视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教学档案工作就是纸张的简单整理、装订,把教学档案工作作为自己的额外工作应付了事。

2、部分教师的档案意识比较淡薄,收集资料困难。

大多数教学、教研人员对教学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甚至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态度。有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理应由自己来保管,怎么能够交档案部门呢?有的教学人员唯恐材料被移交,经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后,便被充公或以后想再利用将会有许多麻烦,还不如自己保管,平时取舍方便,这也给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增加了难度,致使部分有保存价值的、应该归档的文件材料散落在外,得不到及时归档或归不了档,造成档案的不完整和不齐全。

3、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忽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忽视文件材料工作。

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工作在整个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把教学档案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一般性的工作。连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立卷归档的原则、立卷归档的程序都知之甚少,从而出现了什么都人档的繁杂现象和入档不完整的断章现象,这样一来,教学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就大大地打了折扣,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4、缺乏应有的目标考核和奖惩兑现制度,难以调动各级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院教学档案收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各级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全员档案意识。

提高档案专兼职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及档案形成者的档案意识与档案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教学档案工作,要不断地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加强教学档案管理者的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各级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落实各级教学档案责任制,主动寻求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的理解和支持。首先,要抓紧抓好档案队伍建设,充分重视档案工作人员再教育的重要性,要组织他们学习档案管理基础理论和有关政策条例,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规范教学档案收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其次,教学档案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为一线教学服务的意识,克服重管轻用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教学档案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档案的服务水平。再次,要教育档案人员,既要有爱岗敬业、自甘寂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又要熟悉业务、积累经验提高档案工作的能力,献身档案事业。

(二)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系统性、完整性、可靠性,开创性开展基层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要开创性开展基层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一是必须打破原来的收集管理方法,把档案工作重点放在教学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上。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到各个学院收集档案,收集的过程既是宣传档案工作的过程,又是互相交流的机会,可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时期的教学工作所产生文件材料的内容和教学工作对档案的需求,做好教学工作中有特色、有突出效果的材料重点收集,按分院(系)立成专卷,既丰富了馆藏档案,也可激发教学部门积累和主动移交档案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二是建立严密系统有序的管理体制,为文件材料的规范收集提供保证。制定相应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和教学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对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期限和立卷归档的原则,及立卷归档的程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分院(系)教学档案提供者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确保档案收集的完整性。三是因地制宜实施教学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分院(系)在进行教学档案归档时,与教学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分为三级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范围,分院(系)只保管比较微观的资料,学校管理宏观的与教学有关的档案,这样既有利于各分院(系)查询,又减轻了学校档案室的负担。同时分院(系)根据部门教学档案管理也可制定相应的教学档案管理责任制,让分院(系)所有的教师都承担一定的提供教学档案责任,对各自的教学档案进行收集和整理,定期或不定期地交兼职档案员(教学秘书),兼职档案员统一汇总后存档,这种责任制能有效地将这项工作细化,有利于执行,能够从制度上保证教学档案长期有效地收集和保存。四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完善档案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学校教学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同时档案人员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对档案进行实时控制也成为可能。五是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工作领导体制以及与学校整体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机构和档案工作网络体系,并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为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良性发展的环境,为学校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三)实现教学档案目标管理,提高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院;教学校长;绩效考评;主基二元结构;基础绩效;显性绩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050-04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亦具有教育内容的高层次性和教育管理的高复杂性。但在具体的办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组织上,高职学院都有其特别定位,相应管理工作和一般普通高等学校相比也会有所差异,甚至会更为复杂。因此,应该在充分考虑高等职业学校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特点基础上,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管理体系,而不易简单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现行模式。

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即体现在其教育的职业导向性上。因此,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也要围绕其职业目标来设计、实施。这样,高职学校教学校长的工作特征与一般以学术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校教学校长比起来,差异会更为显著。

一、高职院校教学校长的岗位职责与工作特征

(一)高职院校职业导向的教育教学

高职院校的职业导向性主要体现在其教育目标具有清晰的职业方向,其教学内容选择要与职业要求相对应,其教育方法设计要与职业活动相衔接,其教学成果价值要为社会职业部门所评价等方面。这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安排上,真正发挥其职业服务功能价值的高职学校与一般高等学校比较会差别很大。

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学校不能够再按照传统模式,基于学科、专业、学校意识而进行教育系统的内生导向化设计,而要关注社会、关注实际的职业人才需求和目标职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需要,这就使教学目标设定变成了社会外生导向。此时,就需要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带领学校教师一起研究社会需求,研究各种职业适应人才的能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教育条件,来设定各专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职业导向教育应该重点关注学校要安排讲授哪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何种能力才能使他们具备胜任特定工作岗位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足够的职业竞争力,成功就业并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潜力。这样,不仅要安排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更要让他们掌握职业技能、通用能力,理解职业意识。概括起来,职业导向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胜任力为目标来进行内容选择,而不是学科知识完整性。

在教育方法设计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导向高职教育要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一线教学实践经验都表明,传统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坐的授课模式是无法达到能力培养之功效的。只有遵循职业能力生成与发展规律,有效融合讲、读、看,训、练、议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一体化的教育方法体系设计,才可能使学生获得高效的职业能力成长。

在教学成果评价上,以学校为主体、考试为方式、教师为核心的教育系统内生评价模式在职业导向教育实践中显然是既不合理也不可能的。因为职业院校培养的职业适应人才只有得到实际用人部门的承认,其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才算得以实现,教学成果才能得到认可;反之,学生考试再好,教师认同再高,没有就业,没有实际工作成绩作为支撑,也是无法被称为职业导向化的教育成就的。

(二)职业导向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校长核心工作任务

鉴于如上所述职业导向化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特征,其主管教学工作的教学校长,就必须要承担起统筹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全校一线教师做好教学目标设定、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成果评估工作,并对全校的教学工作承担总体责任。

具体来讲,身为教学工作总负责人的教学校长并不一定会投入巨大精力深入到实际一线的授课教学工作中去,但他却能够有效调动学校师资资源和教学资源,做好各项教学相关工作的总体设计和过程管理,使每一项关系教学成果的工作,都能做到科学、规范,有章可循,同时在工作模式上也恰当符合职业导向教育的根本要求。

从现实情况来讲,尽管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为导向,必须参考职业需要组织教育教学的理念早已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如何在高职学校实际教学工作中把理念落到实处,每个学校又如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导向教育教学和管理机制,却是任重而道远的。因此,高职学校教学校长就必须承担起两类很重要、却又差异明显的工作任务。一方面,要基于传统模式,做好实际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保证学校教学顺畅进行,学生能学到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在充分理解职业导向教育理念和先进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和本地区职业人才市场情况,审时度势,精心设计,做好本校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工作。两者缺一不可,前者是使学校发挥其必要的教书育人功能,保证学校教学管理有序的基础工作;后者是支持学校发展,促进教育职业服务功能在院校得以真正落实,学生职业能力得以真实获得的必须改革之举,是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长远大计奠功业的重要之举。

二、高职教学校长现有绩效考核方式中的不足

前文我们分析了高职学校教学校长在这一职业教育全面改革、大力发展的特别历史时期下的工作特点和特定职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科学设计的绩效考核方式是促进从业者努力工作,保证岗位职责有效实现的关键;反之,若评价考核方式不当,既会打消工作积极性,也会使从业者失去努力方向,造成关键工作业绩的无法达成。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通常采用与普通高校类似的领导干部考核管理机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高校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主要采用与高校中层干部绩效考核类似的通常做法,即从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对领导干部进行业绩评价,考核指标设计较为概括、笼统,缺乏具体量化标准。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被考核者撰写述职报告,从五个方面对所完成的工作进行陈述,再由群众按照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及总体业绩进行等级打分。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四个等级。最后学校考核领导小组进行审核,确定最终的考核等级。传统考核方法在考核内容的完整性上还是较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难以反映教学校长的业务特点与管理实绩。从现实做法看,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各岗位高校领导干部的考核均采用共性的德、能、勤、

绩、廉等五个方面标准的定性描述,在指标上不能体现教学校长工作内容的特异性,且缺乏具体指标,难以反映工作实绩的具体内容和状况。

其次,难以获得客观的评估结果。德、能、勤绩、廉指标的笼统描述,使参与打分的人凭主观印象,常出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评议结果,或者出现带有个人恩怨色彩的负面结果,使绩效考评结果失真。

同时,难以从历年考核中反映出工作改进的递进性和系统性。绩效评估最终是以持续改进为目标,针对教学校长的绩效评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教学单位工作的状况,且尤在现实高职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之际,通过考核指标清晰反映出学校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的业绩变化以及开展工作的递进性才是关键。

针对上述问题,有研究者借鉴企业绩效考核的理念和做法,提出了在高校管理干部绩效考核中引入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思路,但还没有落到实际可操作性的指标设计上。同时由于泛泛采用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指标内容过多,难以梳理出重点,给设计本身带来很大难度。

三、主基二元结构下的高职教学校长考核体系

笔者认为,基于当今时期高职教学校长工作本身具有的二重性特点,引入现代绩效考核管理中的主基二元法考核方式来优化设计考核体系,是针对现有考核问题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主基二元法模式下的绩效考核管理

主基二元考核方法的思想是,将工作绩效分为显性与隐性两部分,分别设计针对性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其中显性绩效是指对单位整体发展有非常重要影响的关键绩效。显性绩效是影响组织发展的“核心绩效管控点”,是从组织战略目标分解下来的关键绩效,体现了单位工作的重点。隐性绩效主要是指基础的业务和管理工作绩效,是支撑显性业绩产生的基础,这部分绩效也称作“基础绩效”。这部分绩效对于维持单位基本职能的日常运转有重要作用,一旦缺失,就会导致日常工作的失误。主基二元法的设计要点在于:重点工作,尽可能运用量化考核,将考核指标量化;对于非重点工作,可采取定性判断的非量化管理。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工作,又不忽视日常工作。

(二)以主基二元结构重构高职教学校长考核体系

从前文分析可知,高职教学校长的工作可以按照主基二元法思想被清晰分为基础性工作与显性工作两部分。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对于基础性工作的考核,只需评价其“合格”与“不合格”,若基础性工作考核结果为“不合格”,则作为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其总的考核结果应为不合格。即基础性工作绩效水平为“门槛”绩效,基础性工作做好了,是一个合格基点,直接决定考核结果。若基础性工作考核结果为合格,需进一步对其显性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其是否有资格获得优秀。只有在合格基础上,通过显性工作的完成,才能体现其业绩的水平,获得优秀和奖励。

在考核指标体系的框架构成上,针对高职学校教学校长的绩效评估指标可以由两大模块四部分构成。两大模块为:管理绩效模块和专业绩效模块。其中,管理绩效模块反映的是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领导职务的业绩状况;专业绩效模块反映的是其履行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学术、专业职务的业绩状况,这里的专业即可以包括被评价者本人的专业领域,也应包括其在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取得的专业成绩。在此之下,引入主基二元结构的分析思路,又可再将之分为四个部分:管理基础绩效、管理显性绩效、专业基础绩效、专业显性绩效。

(三)主基二元结构下的高职教学校长考核指标内容设计

在考核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设计上,高职教学校长的四部分绩效考核指标内容及其设计来源可如表1所示:

其中,管理基础绩效指标的设计,主要是评价教学校长领导学院一线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状况,以及作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廉政状况。管理显性绩效指标的设计,主要是评价教学校长领导和带领教职员工创新教学管理、优化教育模式的状况。专业基础绩效指标的设计,主要评价教学校长自身承担的基本教学、科研工作的完成情况。专业显性绩效指标的设计,主要评价教学校长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教育研究人员,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突出业绩,如科研项目、奖项、高水平学术成果、职业教育模式创新、技术革新成果等。

以××职业学院为例,学院教学校长的绩效评估指标设计实例如下:

一、管理绩效

(一)管理基础绩效

1.带领教职工指导各专业院系,充分分析社会职业人才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各专业的教学目标;

2.指导并监督本院各系教学制订工作计划,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并组织各系、各专业实施;

3.带领教职工组织和管理本院各系日常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组织课程教材的选用、编写等工作;

4.带领教职工进行本院各系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和基地建设、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设备的购置计划;

5.指导并监督本院各系做好教学成果评价、考试、测试、毕业设计等工作;

6.搞好领导班子建设,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并执行重大决策专家教授咨询制度;

7.具有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正确行使权力,依法依纪办事,廉洁自律,勤政为民。

(二)管理显性绩效

1.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和职业教育改革建设之方向,围绕本学院实际,制定本学院符合职业导向教育的发展规划,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2.与社会用人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及时、详细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和人才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专业院系的教学目标设定工作;

3.不断探索有利于职业化人才培养和职业能力发展的适应性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根据社会需要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

4.根据各种实际需要,在持续优化教育方式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开发专门课程、系列课程、精品课程,满足职业教育发展之需要;

5.以教育的职业导向性为特点,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成果评价模式,并逐步尝试,试点实施,积累经验,渐进推广;

6.及时完成学院阶段性重点工作目标(如,示范校建设、课程包建设、技能大赛组织等)。

二、专业绩效

(一)专业基础绩效

1.完成每周×节学生教学工作量;

2.完成聘期内规定的、科研项目工作量。

(二)专业显性绩效

1.在高水平国际、国内刊物;

2.完成国家或省部级教学科研奖项;

3.在自身专业领域实现技术创新,获得专利或取得良好实用效果;

4.在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发表有影响力的文章,获得同行认可。

在制定两大模块的绩效评估标准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明确和制定各个指标相应的关键绩效标准,注意绩效指标的可考核性以及标准内容描述的可操作性,明确绩效考核主体在各指标评估中的作用。同时,各个职业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构建具体的绩效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绩效评估体系的实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博,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研究——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为背景[D].天津大学,2011.

[2]张爱苗,高校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高校师资研究[J],2008,(2).

[3]董剑,张剑,基于主基二元法的高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国电力教育[J],2010,(18).

[4]张振坤等,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现行考核评价体系的反思,东北财经大学学报[J],2008,(2).

[5]汪琼,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科技进步与对策[J],2003,(1).

[6]蒋明霞,许彤,浅议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第6篇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比较集中的地点,在充分发挥好自己的相关优势以及强化服务功能方面外,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教学的科研服务有机整合起来,从而进一步的强化了教育教学的科研服务功能[1]。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直以来对于如何制定好符合新疆教育学院教学的战略方案非常的关注及重视,所以从现阶段来看,新疆教育学院的图书馆是正在发展中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在多元化的,在图书馆中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发展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核心。另外,文献的资源建设水平的高低好坏与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高校图书馆采编部的教学科研服务职能

高校图书馆的采编部决定了图书馆的整体质量以及整体的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影响到教育教学的科研活动,采编部应该树立好业务的观念,进一步的加强教学科研之间的活动与联系,从而增强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的教学科研服务职能[2]。采编部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安排的各种教研活动当中,从而能够更加密切的关注到与本院的信息相关的教研知识和动态。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发展基本特点,不断丰富图书馆的基础结构,在文献以及图书的相关信息上密切配合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图书馆的主要文献功能在目前来看,一直在不断的被其他功能所击垮,因此充分发挥好图书馆内部的采编部门工作是学校一直以来的愿望,进一步的发挥好教学科研的服务职能,同时也是图书馆生存的必然要求。图书馆的采编部门对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内的相关文献的利用率,实现图书馆的使用价值;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教学科研的活动对图书馆的采编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服务。采编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只有牢牢的把握好学院在进行科研教学时所需要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引进新的概念,创新与改革相关实践手段,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在更高的程度上满足全校老师及学生对于相关文献资料的基本需求,保证科研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3]。

二、创新发展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的文献信息服务功能

1.采编部门的文献信息建设方面的功能

文献信息的相关建设相对而言是一项比较有序化的组织活动(相对于一次无序化的文献活动来说),采编部在相关文献信息建设的过程中有着连接以及引导的作用,其主要的引导方向自然而然就是教育教学的科研服务项目,与此同时也是科研人员的重要帮手和导向。采编部通过一系列的建设文献信息资料库的基本手段可以让该校的学生和老师更好的利用文献信息的检索功能,在此基础上,更好以及更快的获取自己想要的相关文献资料信息。另外,采编部还把散落在文言文以及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古文进行中文的再搜索与重新编排,让此类文献资料能够按照易行的分类原则进行更加快速以及合理的整理,把一些重要的索引以及题录等信息编制进信息文献资源库里面。上述所提到的相关文献信息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准确以及可靠的信息资料,从而更大程度的提高读者对于其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的利用程度,全方位以及多角度的体现了其服务教学的科研功能。

2.高校图书馆采编部的文献信息的相关开发途径

高校图书馆采编部在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时对于图书的选择、报刊杂志的选择等都会比较自主,从而对其进行适度的整理以及编辑,加强组织与保管的手段,让其特色能够更加的突出,从而形成一系列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文献资料:其一,音像方面的文献;其二,纸质方面的文献;其三,数据库方面的文献;其四,电子出版物方面的文献;其五,数据资料库方面的文献;其六,网络类型方面的文献。最重要的是特色资料文献的专区,对于一些比较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献来说,应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编辑,营造出具有自己特色文化的领域,从而更好的为该学校的老师与学生服务。另外,高校图书馆的采编部应该密切重视和引进文献的基本管理体系,让图书馆的整体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全面以及客观的发展,从而建立好一个比较完备的综合性文献信息资料网络平台[4]。文献信息在建立的过程中采编部的任务比较重,因为采编部既要根据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划,也要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料专区。从而发挥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人才比较聚集的天然优势,制定出适合该学校发展的相关战略以及方案,打造好属于自己本校特有的教学科研服务模式以及开发平台。

三、高校图书馆采编部在采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1.采编具有盲目性

高校图书馆的采编部在进行采编的过程中,一般没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如果资金投入的比较多,那么采编的时候就会多买一些;相反,如果资金的投入比较少,购买的就比较少,也有可能会停止订购相关计划。上述现象会导致有些出版物的连载跟不上市面上的更新速度,从而使得图书馆的馆藏没有很好的系统性科学性。

2.采编具有随意性

部分高校采编部的相关工作人员不是固定的某个人员,这样在进行采编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人们的主观因素而进行购买行为,采编人员对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相关文献资料会多购买些,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书籍则会少购买一些。因此,根据上述现象来说,采编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3.采编具有矛盾性

高职院校教学初衷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的技术能力,从而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来选择自己喜欢从事的行业。因此,这就需要学生有着广阔的知识,让大学生的阅读面能够更加的广阔。但是,还有部分学校其基本的投资与规划对图书馆的工作还不够重视,对其资金的投入也在逐渐的减少,所以与这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形成强烈的对比。

4.采编的渠道具有单一性

一般情况下,购置新的图书资料是与以往常联系的书店进行单线之间的沟通,由于有些热门图书在柜台内早就销售一空,因此会造成图书馆的书籍不全面,订单的时间比较长,导致的采编流程时间耗费的比较多,最终导致图书馆的馆藏的相关文献资料比较慢。

四、提高高校图书馆采编部服务的教学科研能力的相关措施

1.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要想缩短采编部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本质上来说就是缩短相关文献资料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其中采编部的工作人员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缩短与科研教学活动之间的距离,让相关教学科研人员能够主动的参与进来,给采编人员以具体的建议或者意见,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相关安排。对基础的课程清楚了解之后,可以科学合理的分配好需要购买的书籍以及文献[5]。

2.建立具有特色文化的文献格局

根据不同的学校选取不同的特色重点科目,从而进行重点的建设,形成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文献分布格局。对于一些具有特色文化的文献需要提供更加深层的服务,部分使用率比较高的文献资源进行数据的处理,从而更深层次的满足读者对于相关指定的文献需求。另外,特色文化需求需要在更深层次的服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数目的数据库方面;其二,学科导航的方面;其三,专题的资料库数据方面。在此基础上,维护该图书馆的馆藏优势,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基本保障。

第7篇

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牢固的理论知识是技能操作的重要前提,高职护理生在实习中,应该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临床护理中,以便更好地提高技术操作能力。

专业知识的巩固(1)加强各种护理知识。护理学基础是整个护理程序中的重中之重,内、外、妇、儿科的临床护理同等重要,高职护理生在实习中必须熟悉各门临床护理课的内容,将所有的相关问题弄清楚,才能胜任工作,否则就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加强各种护理知识的具体方法有三种:第一,工作中碰到问题时或工作之余反复学习书本知识,大量阅读,“温故知新”;第二,将常用的技术操作重点做好记录,可以制成小卡片,随时学习,有利于记忆;第三,在闲暇时间进行思考,以便更牢固地掌握知识。(2)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现在的知识更新很快,1~2年前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临床上已经不够用了,因此,高职护理生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资源,通过网上查询、图书馆查看科技期刊、近期学术活动等方式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是整个护理过程中的核心,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人文社会知识、护理美学、礼仪等也不可缺少。不同的文化、种族、、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不同的生活习惯,使得病人在护理过程中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为了应对这种复杂多样的反应,高职护理生需要对经济、文化、美学、历史、生态环境等知识有充分了解,并应用到临床护理中。

自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自我修养,应该对高职护理生提出坚持自学的要求。学生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到临床护理中,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

技术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娴熟的技术操作是医院及社区卫生用人单位最为欣赏的能力。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基本技能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到护理实习工作。因此,高职护理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应加强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常用的护理基础技能操作培训包括:(1)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实验课做示范,让学生在模拟人身上进行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各种穿刺等各项技能操作练习,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的操作规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课下学生可以在教室或宿舍进行体温、脉搏、呼吸等一般测量的练习;(2)在临床见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能操作,加强无菌观念,在操作中做到动作轻柔、定位准确、应变力快、判断力强、数字精确、敏感度高,减少患者的痛苦。临床护理技能操作训练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技能的操作。学生除了课上练习外,还应该在临床各科的实习中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做到胆大、心细,虚心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评估能力的培养

健康评估是通过收集、分析、综合患者的资料对病人的健康状况作出的正确判断。收集资料是护理计划书写的前提,通过交谈、观察、体格检查获取资料,对病人的健康状况、病人的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估,然后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不断地进行评价。护理计划是实施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件,高职护理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资料分析后进行书写,做到字迹清楚,语句通顺,数据准确;同时还要加强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计算机文字录入能力,以便能更快、更合理、更准确地书写护理计划。

交际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与患者(成人、儿童)和家属进行沟通。人与人的沟通是一种技能,是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能够在临床中很快进入角色,高职护理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与同学、周围人群进行交流,同时,在沟通中恰当地运用各种情感因素,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掌握这种技能

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认识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叙事能力等都比成人差,因此,跟儿童沟通与成人沟通存在着很多差异。在与儿童患者沟通时,高职护理生可以通过通俗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表情、适当的动作、和谐的手势、亲切的抚摸、多样化的游戏等方式得以实现。

在与患者家属沟通时,高职护理生可以通过有意、无意的谈话、耐心地倾听等方式进行,以热情、理解、关心的态度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使患者家属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在成人患者中,除了昏迷、语言障碍等的病人之外,大多数人可以进行正常交流。因此,在护理成人患者时,高职护理生更要注重病人情绪、情感等心理变化,可以采用正面交流、通过病友、亲属侧面打听等方式了解情况,及时掌握病人的各种状态,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和锻炼,护理生的交际和沟通能力才能逐渐得到提高。

护理生还要与同学和医护人员和睦相处。在医院病房和门诊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医护关系、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有些学生在实习时存在不正确的想法,认为自己将来要当一名护士,实习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忽略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其实,每个护理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份的双重性。首先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分子,其次才是一名护士或护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有专业知识之外的东西需要学习。高职护理生在实习中应倡导合作精神,与同学及医护人员和睦相处,做到嘴勤、眼勤、手勤、腿勤、使用文明用语、虚心学习。

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思考,思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疑难病历,教师不应立即给出答案,学生也不要急于询问答案,应该先进行自我分析、认真全面地思考,查阅教科书、权威性的杂志及参考资料之后,找出答案并反复推敲、综合,再结合教师的意见,逐渐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从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做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每天面对的是病人,遇到误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心理上要有所准备。一方面要关爱病人,以病人之痛为己痛,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护理工作;另一方面,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减少不必要的误解。一旦出现不愉快的事情,要勇敢地面对,认真做出分析,不要急于下结论,做到沉着、冷静、不焦、不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口角。我们相信,通过教师的帮助及学生自己的不懈努力,并且用心去关爱病人,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

适应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从学校进入医院,环境、人际关系、工作性质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情绪,进而影响工作。为尽快适应新环境,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高职护理生首先要对医院的布局、病房的设置进行初步了解,然后走访一些医护人员,在对日常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进行细致地了解后,对自己的工作计划作出合理安排,使工作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

处理急症能力及应变能力的培养

绝大多数护士在工作中最惧怕的就是第一次独立值夜班时遇到紧急状态不知如何处理。患者的病情往往变化很快,处理及时就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因此,在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高职护理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以假设急症出现的种种情况,将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后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开拓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第8篇

关键词: 医学文秘 专业现状 专业发展 调研

医学文秘专业主要培养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医学文秘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掌握医学和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秘书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就业于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为了使医学文秘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相一致,同时为医学文秘专业规范办学、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基础资料,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相关医学类教指委的工作部署和卫生管理类分委会工作计划,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我们采用文献研究和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全国开设医学文秘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对医疗机构领导、医院内设管理机构的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重大医药课题的主持人、招聘单位、用人单位、毕业生等问卷调查,进行工作岗位的调研。对用人需求、职业能力、工作任务等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旨在为医学文秘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

1.医药卫生行政职能部门:

包括各区卫生局业务副局长、办公室主任、医政科长;各区防疫站站长;各区卫生监督所所长。

2.行业、企业(含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

包括行业、企业(含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的医院院长、院办公室主任、医务科长、科室主任、档案中心主任、秘书;医药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办公室人员;医学相关企业主管、管理人员。

3.毕业生:

调查对象为2007届至2010届医学文秘毕业生。

4.同类院校:

目前国内已经开办医学文秘专业的4所学校是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江苏健康职业学院、昆明医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但是,在调研中同类院校问卷资料收集困难,因此实际参与此次全程调研的仅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共计两所学校。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资料的收集主要来源于文献研究和现况调查。

1.文献研究以“医学文秘”为关键词,对1979-2011年图书期刊数据库文献(CNKI:维普等)、网络文献(教育部、卫生部及各院校网站,百度等)进行检索,收集医学文秘相关资料,以便了解医学文秘专业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搜集开办医学文秘专业院校的资料介绍,掌握医学文秘发展现状。

2.现况调查以访谈、研讨会、问卷调查等为主要形式。访谈主要包括电话问询及一对一交流沟通。

(三)调查内容

1.校际间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学文秘专业招生、专业设置、教学组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专业师资队伍、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等;

2.行业、企业及政府职能部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岗位群、从事工作任务、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课程要求、资格证书要求、未来几年毕业生需求情况及未来该岗位人员的发展空间等24个方面;

3.对毕业生进行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形势、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需要强化的技能训练和课程等内容;

4.对实习单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性质、招聘渠道、就业岗位、所需员工素质、胜任岗位工作需具备能力、支持岗位能力的课程、改善知识结构的建议、本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和不足、实习生工作表现总体评价等内容。

二、专业的历史沿革

(一)国外专业的历史沿革

医学文秘的职业化是秘书职业化发展的必然潮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秘书工作呈现出职业化特征。二十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在集团内部处于协调、辅助地位的秘书的作用得以强化,而经济发达社会各个行业对秘书的大量需求,又使秘书工作出现很多分支,逐步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最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

西方发达国家在医学文秘发展道路上已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早在1948年国外就已经出现了专门针对医疗秘书的手册。医疗秘书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处理各种繁琐的文书。医疗秘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医院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法国公立医院的每个科室均有多名医疗秘书。她们是教授和医生的得力助手。这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医疗秘书均毕业于专门的医疗秘书学校。科主任通常有3―4名医疗秘书,教授有2名秘书,主治医师每2人有1名秘书,住院医师每3―4人有1名秘书。这些医疗秘书通常担负着咨询、预约、收发邮件、接待、打字和管理病历等任务,大大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法国的医生不像国内的医生那样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写病历、病程志、术前讨论和手术记录上。他们每人都有一部小型录音机,医生将患者的病史、查体和手术记录等资料口述录音后将微型磁带交给医疗秘书,由秘书戴耳机接听打出,医生检查无误签名后放入患者的档案袋。由于医疗秘书的存在,大大减轻了医生的负担,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业务。除出门诊、急诊和参加手术外,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科研工作。”①

医学文秘作为文秘的一个分支,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对医学文秘人员学历要求和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对医学文秘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日益迫切。

(二)国内专业的历史沿革

医学文秘专业人才主要面向医药卫生系统行政秘书岗位。专科层次医学文秘专门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具备扎实的秘书学专业知识和较为广博的知识面,擅长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外语水平较高,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等,经过实训实习锻炼养成良好的公关和协调能力。

目前在全国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监督所等机构,从事办公室等部门的管理,以及病房、病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医生、护士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转行担任,极少数是文秘专业人员。他们中许多人虽懂医学,却不懂管理,或虽懂管理却不具备文秘专业知识,或虽懂文秘却不懂医学和管理。现有复合型医学文秘专业人员缺乏,导致这些单位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不高,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对外交流受到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国务院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意见,从2009年起,中国将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和推进,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已经势在必行。卫生部门或卫生机构的领导,要实施有效的、富有前瞻性的内部管理和外部交往,就必须有能够辅助决策、当好参谋、提供综合服务的医学文秘人才。所以培养一批适应医药卫生行业的岗位需要,既懂医学、又熟悉办公管理,同时掌握文秘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医学文秘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院校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培养医学文秘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不少学校虽然设有文秘专业,但都只具有文科行业背景,缺少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医药公司等单位秘书工作必须具备的医学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远远不能够满足医疗行业的特殊需求。在这种情况之下,200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开始招收医学文秘专业学生45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也于2007年设立此专业,招收30人,目前已开办此专业的4所院校中,办学5―10年的有3所,办学5年以内的有1所。可见,医学文秘专业已经开始起步。

三、专业建设现状

(一)国外专业办学情况

医学文秘的岗位需求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同,目前在医学文秘专业人员的培训上各国存在着差异。

在欧美国家,秘书是一个素质要求很严格的职业。“美国的秘书教育分为高等院校秘书教育、高中秘书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学校秘书培训教育三种类型。另外,美国还有三个全国性的秘书协会,即法律秘书协会、医药秘书协会和全国职业秘书协会。在美国,医学秘书被称医药秘书,在医疗系统中作为医生助手。一名合格的医学秘书,要去专门的培训学校学习;美国的医务助理协会通过考试发给合格人员证书。医药秘书专业课程: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医药法、医学专门术语、医学秘书的听写与录音等。此外,美国的秘书通常以复合式教育培养而成,医药秘书常由医学院毕业生经过秘书专业学习后担任。”②“法国公立医院的每个科室均有多名医疗秘书,他们是教授和医生的得力助手;这些医疗秘书均毕业于专门的医疗秘书学校。英国的秘书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秘书人才。英国医院的秘书必须受过专门的培训。新加坡要求辅助医学的人员必须是大专院校毕业生,且具有至少三年的毕业后相关工作经验。”③

“西方各国医学秘书教育考核内容的职业化特点较强,比较偏重于教学计划中的职业技能课,如打字、速记、笔译、听写记录等职业技能,而且每项技能都有明确具体的量化测评指标。另外,考试中偏重于医学和信函写作等秘书职业知识能力,职业特征突出,量化标准具体明确。”④

(二)国内专业办学情况

参与全程调查的同类院校仅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故国内专业办学情况以上述两所学校提供的信息为据。

1.培养目标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医学文秘专业是培养具备医学和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具有秘书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技术,有一定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医学文秘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就业岗位

就业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3.国内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现状分析

(1)总体情况

1)院校分布目前国内已经开办的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分布在4个省,分别是江苏、安徽、黑龙江、云南。从以上情况来看,开设医学文秘专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较少。

2)隶属系部目前所有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此专业的专业名称均为“医学文秘专业”,参与问卷调研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将此专业归于人文社科系,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此专业归于公共卫生系。

3)招生规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人数平均为80人/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招生人数平均为50人/年。

4)岗位证书分析:鉴于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要求学生“双证”毕业,因此本调查对学生毕业后岗位证书通过率进行追踪调查。目前国家仅有针对文秘专业的“秘书资格考试(四级)”,尚无针对医学文秘类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因此,我们仅对毕业生“秘书资格考试(四级)”证书通过率进行追踪调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一次通过率为92.3%。

(2)课程安排

1)教学组织体系两所院校都设置了医学文秘教研室。医学文秘教研室主任均为副高及以上职称,并且都是医学文秘专业带头人;其中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带头人为省级。

2)课程设置

分为公共课程、医学相关课程、文秘相关课程、医学文秘交叉课程及选修课五个模块,具体设置如下:

A.公共课:总学时安排分别为526学时和564学时,包括英语、思想政治课、体育、计算机、大学语文。

B.医学相关课程:总学时安排分别为256学时和380学时。两所院校课程种类基本相同,都包括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学。

C.文秘相关课程:总学时安排分别为707学时和908学时。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汉语、书法、普通话、管理实务、新闻写作、秘书礼仪、秘书原理与实务、秘书心理实务、应用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实务等。有的还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技能实训课、网页制作、市场营销等课程。

D.医学文秘交叉课程:总学时安排基本为270学时左右。开设课程主要有:卫生法实务、卫生经济实务、医学管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

E.选修课:两校都设了选修课,分别为108和144学时,课程包括:医患关系和医疗安全、美学、公务员考试与秘书资格证书考试指导、写作欣赏、逻辑学等。此类课程的开设两校有所不同。

总体上,除选修课外,两校其他各类课程的开设较为统一,能够涵盖医学和文秘专业的教学要求。

3)教材使用

因该专业属新兴、跨行业的综合专业,故目前在用教材多为国内知名出版社的本科系列教材,部分学科的实训指导采用校本教材。

4)师资队伍

A.学科背景,目前,两校医学文秘专业教学团队学科知识结构比例情况基本相同。

表1 两校师资队伍学科背景比较

B.师生比两院校的师生比分别为1:4.6和1:3.3。

C.年龄30岁以下者占38%,31―40岁者占38%,41―50岁者占12%,51岁及以上者占12%,从年龄分布上看,医学文秘专业教师多为中青年,精力充沛,有利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D.专业教育时间工作3年以下者占37%,3―5年者占6%,5年以上者占57%,一半以上教师从事医学文秘专业教学满5年,表明大部分教师即使是中青年专职教师都具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E.职称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占37%,讲师占26%,助教占37%。

F.进修学习两所学校都选派专业教师在省内或省外相关机构进修学习,时间多为半年以内。由于是新兴专业,故培训的专业对口性及培养力度还有待提高。

G.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值为:0.9:1,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85%,调查表明兼职教师专业水平较高,基本能适应教学需求。

5)教育教学改革

近几年,工学结合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学改革方向,两所院校均建有校外实训基地,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外实训基地以医疗机构为主,占77%,卫生事业单位占12%,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占11%。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校外实训基地全部为医疗机构。其中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关岗位人员既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又是实训中的带教教师,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条件建设

1)经费投入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师资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均投入1万元/年,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0.6万元/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师资建设”投入投入0.5万元/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1万元/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投入2.4万元/年。

2)校内实训室

主要为综合实训室,面积为70余平方米,配有电脑、投影仪、投影幕、配套桌椅等设备,可承担医学文秘专业的多种实训项目任务。

调查显示:两所学校较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基地和学校均有指导教师。已经开发的校外实训基地多数为医疗机构,能基本满足目前的需要。

(4)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

1)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单位类型主要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医药类各级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为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

2)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2007年始招生院校,2010年为首届学生毕业,就业率100%,对口率100%;哈尔滨医科大学09年没有毕业生,08年和10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对口率分别是94%和85%。参与调查的两所院校总体就业率、对口率均很高。

3)就业市场情况

调查表明,各相关单位均表示出较强的用人意向,南方省份好于北方省份。学生就业单位情况:医疗机构53.8%,医药公司30.8%,卫生事业单位7.7%,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7.7%;就业岗位依次为:办公室办事员、管理、档案、接待、文书、秘书、礼仪;调查单位今后几年大致能接受本专业毕业生的情况:10人左右30.8%,3到5人38.5%,1人左右30.8%;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医疗机构和医药公司,岗位主要是办公室办事员,专业对口率高。参与调查的单位,今后几年对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仍有较大需求,学生有较稳定的就业空间。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文秘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是一门较年轻的专业,但学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有较稳定的就业空间。然而,通过这两所学校的调研结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有待今后在专业建设中改进,具体如下。

(一)社会对医学文秘专业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尤其是医药类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医学文秘专业虽有较大需求,但对该专业的认识基本尚停留在文秘加医学的罗列式人才模式中,且偏重于文秘;而且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医药卫生类单位的发展发育完善程度也不同,因此对医学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有的地区的用人单位还停留在专业人员兼任单位秘书的观念中。

(二)医学文秘专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缺失

医学文秘由于是一个新出现的专业,社会上还没有相应的医学文秘工种,因此缺乏医学文秘专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也没有开设相应的医学文秘职业资格考试,这与医学文秘专业方兴未艾的良好发展态势很不适应。

(三)医学文秘学历证书课程与相关职业资格的考核不能完全匹配

医学文秘作为文秘大类的一个分支,在目前国家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资格考试及执业资格准入前,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就成为了该专业人员唯一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医学文秘专业特有的医学类特质使得课程设置不可能与文秘专业类似,这就导致了该专业课程设置必然与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不能完全匹配,因此会造成毕业生“双证”持有率低。

(四)医学文秘专业从业人员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晰

受制于国家目前缺乏对医学文秘专业工种的认定及执业资格的准入制度,导致该类专业技术人员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这也直接造成了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医药卫生事业单位对该专业人员在聘用上持审慎态度。

(五)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有待完善

因为医学文秘专业是一门新兴年轻专业,且国家尚未有相关专业认定及职业标准,因此该专业课程设置缺少相对统一的标准,课程体系的主干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与该专业课程相配套的教材也应在摸索中完善,以更好地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及岗位实际需要。

(六)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

目前教师虽然专兼职配比合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但缺乏交叉专业教师,且由于该专业起步晚,相关培训不够完善,且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师资队伍的相关专业交叉培训工作还有待提高。且个别年轻教师行业、企业相关工作经验不足。

(七)实训条件与岗位职业能力的匹配度还有待提高

目前校内实训多以综合性为主,尚未创建针对不同职业能力需求的专门的实训室,实训项目及实训条件在针对性及职场性的设计上还有不足,距离开放实训室,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多学多练,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校外实训基地目前主要用于见习、实习,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合作深度还有待加强。

五、对策与建议

(一)尽快出台医学文秘专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高职高专各专业,尤其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立的新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遭遇了就业时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竞争,由于缺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非专业人员的就业成本相对较低,对专业人员的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不利于专业发展,更不利于行业进步。

建议成立由卫生部、教育部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联合的工作小组,就医学文秘专业等相关医学类专业进行详尽调研,首先承认医学文秘工种,并出台医学文秘专业职业资格及执业资格的认证、准入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组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这样既可促进引导该职业的有序发展,更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二)通过执业资格认证提升社会认可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国家对该职业的认可,必然会提升该专业的社会认可度,继而提高用人需求。

(三)制订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

根据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进程,以及社会发展对医学文秘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组织调研,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明确专业设置的标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教学组织、师资配备、实训条件要求、毕业实习等主要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合理界定医学文秘从业者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依据。

(四)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及教材建设

依据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建立医学文秘相关课程标准,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将医学课程与文秘课程进行融合,在强化医学基础知识、融入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满足职业需求。

总结成熟的办学经验,摸索、编写出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符合医学文秘职业能力需求、与课程配套的专业规范教材。

(五)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工作

1、委托国内实力雄厚的综合性院校举办医学文秘师资培训班,有针对性地为医学文秘专业提供专业性的师资培训;

2、给予相关政策,鼓励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及实践教学能力。

(六)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专业设置标准和教育教学标准,建立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主要建立融针对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仿真校内实训基地,以及相关专业理论讲授与顶岗实习同步进行、多岗轮转的校外实训基地。

总体来说,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文秘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学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虽未来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但有较稳定的就业空间。

以上调研报告由于时间短、工作量大,调研样本量少而形成,因此,得出的结论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国内医学文秘专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仅供参考。

注释:

①舒衡生,法国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概况,省略/zhuanjiaguandian/shuhengsheng_

1297.htm.

②马哲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③马哲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④蒋姝蕾、陈燕.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J].职教通讯.2007,(5).

参考文献:

[1]王敏杰.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设置[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2).

[2]廖金泽.秘书训练[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张丽俐.商务秘书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孙荣,杨蓓蕾,袁世祥,陆渝芳.秘书工作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陈伟国.高职教育服务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6]杜宏伟.高素质文秘人员培养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21).

[7]杨丹.医院文书工作与医院档案的关系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8,(3).

[8]叶彤.现代文秘人员的素养与文档工作初探[J].档案与建设,2009,(2).

[9]李欣,李国栋.中外秘书教育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7).

[10]葛红岩.高职高专秘书实训课程安排与考核[J].秘书,2008,(3).

[11]李春彪、生素巧.从系统集成看高职课改与教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

[12]高莉.文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13]陈文蕾.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15]蔡超.秘书网络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6]刘冶陶.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8,(5).

[17]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1).

[18]陈玉仑,吴向前.办公文秘专业技能培训教程[z].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4.

[19]蔡超,杨锋.现代秘书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秘书国家职业标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

[21]陈文蕾.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化趋势[J].秘书,2005,(6).

[22]韩玉芬.国外秘书要求新趋势对我国高职文秘教学的启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3]金海燕.关于新时期秘书专业建设的思考[J].秘书之友,2005,(8).

[24]王水琦.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08,(4).

[25]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6]胡伟光.对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6,(5).

[27]关玉杰.激活课内,拓展课外,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2005,(4).

[28]李丽.国外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J].秘书,2005,(2).

[29]周争艳,王静.秘书职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0]王海梅.地方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