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1 23:35: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舞蹈种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芭蕾基础 舞蹈演员 基础训练 肢体要求
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所组成的。各种舞蹈五彩缤纷,种类繁多,诸舞种体态迥异,各具特色,但它们有其内在的共同性和基本规律。提到“芭蕾”,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它那优美、非凡的舞姿和高贵、典雅的气质。芭蕾基础训练是各舞蹈练习者必不可少的一课。它在各种舞蹈表演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芭蕾的基础训练
芭蕾舞基础训练以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为特点,演员们经过“开、绷、直、立”等严格的舞蹈磨练,逐渐形成挺拔、匀称、完美的体态,并且使心与形相交融,在意念与感觉的延伸中,在“气质”上得到培养。芭蕾有一套比较科学的规范要求和训练法则,正是依靠这些法则,培养出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优秀舞蹈家,形成了许多著名流派,推出了上百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但不论它如何发展和演变,多年来,芭蕾基础训练中的“开、绷、直、立”是一直要严格遵循的,它是芭蕾的基本元素。
1 开
通常是指两条腿于髋关节处外旋,即“外开”。“外开”是构成古典芭蕾风格的基本要素,训练舞蹈者的外开,不仅可以舒展人体的线条,增加人体下肢的表现能力,使舞姿更加挺拔、舒展,增添舞蹈者昂扬的精神及高雅的气质,而且可为舞蹈中很多技巧的完成奠定基础。
2 绷
“绷”也是芭蕾的基本要素之一。必须从踝关节开始把力量一直贯人到脚趾,让脚趾去找脚心,实际上脚背脚趾绷得越紧,腿部膝盖也会越收紧。绷脚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延长了腿的长度,强化了腿的流线型的美:二是能使踝关节得到强有力的锻炼,增强踝关节以下到趾关节的能力和灵敏性。
3 直
在基训中要求人体的直有两个目的:一是从精神气质角度,要求身体挺拔直立,不能塌腰翘臀,不能挺胸凸肚,腿必须收紧膝盖,绷直脚背,使人有一种精神倍增、赏心悦目的潇洒、帅气和高雅的气质,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青春美的享受;二是从技能技术训练的角度,人在舞蹈中身体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在动作中不断地调整重心,才能使身体的重心始终保持垂直,去完成一些旋转和高难度的技巧动作。由此可见,芭蕾基训中的直立训练是一种技巧训练。
4 立
芭蕾中的“立”是在直的基础上的升华,是从形体美到舞蹈美的整体概念。“立”是一种延伸感,一是指身体要拉长。在训练中脚用力踩向地面,脖子向上拉长,找一种立地顶天的感觉。“立”会给人带来一种提升的感觉,这是一种轻盈、敏捷和精神气质的美。二是指腰椎到颈椎部位的立,这一点是“立”的真髓,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从腰椎到颈椎这一部位是躯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只有把这一部位控制住,人才能够真正立起来,不会出现松腰、懈胯的现象了。
二、芭蕾基本训练中的肢体要求
1 腿
在芭蕾中腿是根,所以芭蕾训练对腿的要求很严格。有力量的腿是芭蕾演员的首要条件。专业演员的韧带在训练中被拉长,使肌肉空间收缩,加强了肌肉的力量。肌肉附在韧带上,拉长韧带的同时也拉长肌肉的线条。
2 躯干
躯干是身体的主体,芭蕾训练要求应该保持严格的垂直的姿态。训练时要时刻记住抬头、挺胸、提腰、沉肩。从头到脚,都要有顶天立地的感觉,挺拔向上贯穿整个芭蕾训练的始终,最大限度地呈现人体线条的天然丽质。
3 头
头在芭蕾舞中起着技术性的功能。在芭蕾中。头部的把握是女性气质表现的关键,它是高贵的气质、优雅的风度等的完美表现。训练中首先要学会微微昂起头部,将眼神向斜前方的远处看,要求肩下沉,从而突出胸部和颈部的美好线条,头部以下的颈部要尽量拉长,微抬下巴,双肩自然下沉,增加颈部的线条美。
4 手臂
在所有的舞蹈中,手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手臂永远积极地参与舞蹈,它给舞蹈增添了应有的线条。在芭蕾中手臂要成圆弧形,在芭蕾中要求手臂从肩膀开始经过肘部、手腕到指尖,成一个弧形,所以要经常训练,手臂才能有轻盈的形态和表现力。
三、芭蕾基础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
1 形体训练离不开芭蕾基础
形体训练是培养专业舞蹈人才的重要步骤。“形体美”是每个舞蹈表演者必然的追求,而修长、挺拔、匀称的身材则是舞蹈演员的理想目标。要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目标,舞蹈专业的学生在身体方面就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条件,芭蕾基础训练正是塑造这一理想身材的最佳手段。其次,正确的身体垂直位置也是不容忽视的。骨盆是力的垂直线和水平线的中心区交汇点,也是重力的中心区,它对身体的垂直、平衡、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骨盆以上的部位,腰椎、胸腔、肩、头,起着支撑的作用;对于骨盆以下的腿和脚,它起着稳定的作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身体垂直位置和正确的支撑力,才能产生高质量的平衡和稳定,才能使舞蹈演员的形体挺拔、舞姿舒展。同时坚持不懈地努力训练,舞蹈演员才能具备发展舞蹈高难技巧的基础能力。
一些高水平的选手从不间断芭蕾基础训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自我修养》中指出:“不能用没有受过训练的身体,来表达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最细致的过程,正如不能用一些走调的乐器来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一样。”很难想象一个身体僵硬,动作不协调、不灵活,没有控制能力,没有美感和艺术表现力的人,能够塑造好哈姆雷特。形体动作,看似演员的外部动作技巧,实质上对其内在的艺术气质、形体动作修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芭蕾基础能力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
在芭蕾舞基础训练中,芭蕾的基本能力、基本形态占有相对重要的位置。首先,控制能力是芭蕾基训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有多种训练方法。控制可训练舞者的胯关节和动力腿在一定高度上从弯曲到伸直的控制能力。锻炼腰、背肌力量和躯干重心的稳定,是动力腿在空中大幅度运动的基础练习之一。训练时可以向前、旁、后进行练习,通过练习使演员在训练时掌握在动力腿向上抬起的过程中保持胯关节松弛,并适当放松大腿肌肉。要用外开和绷直的力量向前延伸至脚尖顶端。做动作时演员的躯干正直和重心准确,两肩、两肋和两边的胯完全处于平行线上。这样有助于锻炼腰肌(包括侧腰肌)收紧、拉长的控制能力。
跳跃在舞蹈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多种舞蹈中的基本动作之一,它们不仅是锻炼体能和素质的手段,有些还可以直接用于舞台表演。在训练跳跃时应掌握躯干正直,腰、背和腿部肌有一定的能力,脚比较柔韧有力。起跳时较多地运用从脚跟到脚掌、脚趾的推力,使双 脚先后或同时离开地面形成腾空动作,落地时均以脚尖先着地,然后是脚掌,最后是脚跟,用脚趾、脚掌和腿部的力量缓释身体的重力,使落地稳定且能保持动作连贯。跳跃训练可以锻炼演员脚的灵活、敏捷和柔韧。
在2004年中央芭蕾舞团推出的新版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就完全可以看出基本能力对演员的重要性,从舞台表现上来看,演员们阵容整齐,肢体修长,动作协调,出手不凡:不但青春妩媚,腿脚轻盈利索。而且训练有素,尤其是脚下的动作颇为干净到位;跳跃时不但能够做到轻盈飘逸,而且更能达到落地无声的佳境:旋转时则不但能保持重心的垂直和旋风式的速度,而且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稳健飘逸,时时处处显示出芭蕾的深厚功底和永恒魅力。
芭蕾是世界舞蹈艺术之精华,它的高深与博大、唯美与脱俗使它不断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推崇。她不仅能影响和改善着人的形体美,而且能让人拥有姿态美和气质美。练习芭蕾基础,舞蹈演员能加强身体的柔韧性和体能,解放四肢,在表现舞剧或舞蹈的同时,灵活地舞动自己的身体,轻盈地跳跃,用肢体的语言来表达传递感情。练好芭蕾基础不仅可以使练习者具有舞蹈所必须具备的“形体美”,同时还可以使表演者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身体的重心。不论是旋转还是跳跃,都能时刻掌握身体的平衡:练好芭蕾基础可以使舞蹈表演者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使每一个动作姿态准确、到位;练好芭蕾基础能够全面领会题材的内涵,准确地把握主题,形成准确的对舞蹈主题思想的感觉和对舞蹈姿态、舞蹈动作的感觉。
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如果舞蹈表演者都具有深厚的芭蕾艺术功底,那么他的表演将会达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将会在旋转、跳跃中更加突出地表现作品的主题,使人们在欣赏美丽舞姿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思想,接受心灵的启迪。一部高品位的舞蹈作品,在舞蹈演员的演绎下。会为观众带来艺术美餐。舞蹈,这一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的艺术之花,因为有了芭蕾基础训练这样一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训练体系的存在,而愈来愈显现出它的美丽高雅、灿烂夺目。
参考文献:
[1]许霓.论芭蕾基训在形体训练中的实用价值[J].中国西部科科技,2007,(4).
[2]李静.普通高校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4,(8).
[3]柴黎明,长场景,芭蕾基训的基本要素[J].东方艺术,2005,(6).
[4]潘滨.浅谈高师舞蹈教学中的芭蕾基础训练[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5,(6).
唐桦颖 江苏省东吴外国语高等师范学校
摘要:芭蕾基础训练对每一位舞者而言都至关重要,被称为“奠基之石”。只有通过芭蕾基训的磨练,才能拥有柔韧性和体能都
合格的身体。练习者通过对“开、绷、直、立”等严格的舞蹈磨练,才能充分掌握芭蕾舞的要领。作为一名舞蹈教师要严格给要求学
生,才能使学生拥有过硬基础的同时,拥有美丽身姿,提升自身素养和气质,称为一位合格的芭蕾舞者。
关键词:芭蕾基训;舞蹈教学;重要性
芭蕾基训是一门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是各种各类舞蹈训练的
基础。作为高校舞蹈教师必须要格外重视舞蹈基础教学,只有学
生扎实掌握了基本功,才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让芭蕾
舞者走的更远、更稳。
一、芭蕾基础训练的含义
芭蕾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芭蕾舞者不仅要有挺拔、匀称、
完美的体态,还要做到心与形相融合。芭蕾的教学对任课教师要
求极高。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舞蹈实力,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心
志磨练。这就要求高校舞蹈教师要牢牢掌握芭蕾基训的内涵和要
领。科学、严谨、规范地对学生进行“开、绷、直、立”等训练。
严格遵循其原则,同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做到对学生倾囊相
授。
(一)开
对于喜爱芭蕾舞的舞者和观众而言,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芭蕾
舞优美而轻快的舞姿。而舞动时两条腿于髋关节处外旋,就是专
业术语所说的“外开”,通常用“开”来指称“外开”。“外开”
的作用,主要在于舒展人体的线条,增加下肢的表现力。使芭蕾
舞者的舞姿更加挺拔,动人而舒展,提升舞者昂扬的精神和培养
高雅的气质。同时,“外开”也起到铺垫作用,为很多舞蹈动作
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二)绷
芭蕾舞者在舞动时最美而动人的地方莫过于“脚”,处于绷
紧状态。而“绷”正是芭蕾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舞动时,必须要
从踝关节开始把力量一直贯入到脚趾,让脚趾去找脚心。而脚趾
在绷紧时,膝盖也随之收紧,且脚趾绷的越紧,膝盖也收的越紧。
而绷脚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它不仅美化了腿部曲线,还强有
力的锻炼了踝关节,增强踝关节以下到趾关节的能力和灵敏性。
(三)直
直,是指舞者的身姿,挺拔直立。一来,从大众审美角度来
看,凸肚,塌腰,翘臀等都不美丽,甚至可以称之为丑。要求每
一位芭蕾舞者“直”,在舞动时精神饱满,散发青春的力量。对
于观众而言更是一场视觉盛宴。二来,从舞者自身角度来讲,学
会“直”也是一种保护。众所周知,芭蕾的舞蹈动作丰富而多变,
舞者要不停的绷紧脚趾,寻找重心,才能保证身体的直。该向技
能是每一位芭蕾舞者必须做到的。
(四)立
“立”是针对“直”的基础上而言的整体的概念。生活中,
我们常讲“顶天立地”,芭蕾基训中的立,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他要求舞者脚趾用力,重心稳定,保持身体直,脖子向上拉长。
这是舞者的气质美。而每一份美都需要舞者付出艰辛的努力,
“立”就要求舞者将身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腰椎到颈椎之间控制
好。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松腰、懈胯的现象。更是对舞者身体的
保护。
二、芭蕾基础训练重要性
(一)学生形体训练离不开芭蕾基础
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必然要做到的是形体美。我们很
难想象一个动作僵硬,身体不协调的人事如何跳舞的。而进行芭
蕾基础训练,掌握其要领和真谛是每一位舞者必须要做到的。只
有如此才能拥有挺拔、匀称、修长的身材。从与芭蕾舞相关的人
体结构来讲,身体垂直位置也是不容忽视的。表演时要想始终保
持高质量的平衡和稳定,就要掌握正确的身体垂直位置和正确的
支撑力。骨盆,重力的中心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支撑着
腰椎、胸腔、肩和头、同时,脚和腿要依靠骨盆来保持稳定。学
生要在舞蹈教师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不懈的进行基础训练,才能
提升自身能力,成为一名优秀而合格的舞者。
(二)芭蕾基础能力对学生学习芭蕾舞的重要性
我们之所以喜欢观看舞蹈,多是因为每一位舞者都是再用肢
体的语言来传递情感。他们灵活舞动自己的身体,轻盈地跳跃。
而每一次跳跃都需要舞者扎实的基本功,必须要准确无误的控制
好动作和力度。
每一次舞动背后都包含着舞者的艰苦付出。控制能力是芭蕾
基训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它可以训练舞者的胯关节和动力腿在一
高度上从弯曲到伸直的控制能力,锻炼腰、背肌力量和躯干重心
的稳定,是动力腿在空中大幅度运动的基础练习之一。教师在进
行芭蕾基础训练课程的授课时,要注意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重要关
节都得到合理而必要的锻炼。不能仅看重形体美的塑造。要使学
生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身体的重心,不论是旋转还是跳跃,都能
时刻掌握身体的平衡,做到松弛有度。例如在动力腿向上抬起的
过程中要保持胯关节松弛。并适当放松大腿肌肉,要用外开和绷
直的力量向前延伸至脚尖顶端。 还要注意锻炼腰肌 (包括侧腰肌)
收紧、拉长的控制能力。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主题,
培养学生找准的对舞蹈主题思想的感觉和对舞蹈姿态、舞蹈动作
的感觉。
三、芭蕾基础训练的普及和发展
人们会不自觉的追求美的食物,这是自然规律。而芭蕾这门
世界性的艺术,它博大精深,唯美而无可比拟,脱俗而又优雅。
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普及。同时,芭蕾不仅作为高校的一门学科,
也越来越多的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越来越多的社会人,选择通
过学习芭蕾舞来锻炼身体,提升自身气质和塑造美丽的形体。芭
蕾舞者,伴着清新而又动听的乐章,翩翩起舞。无论是对于舞者
而言还是对观众而言,都是无与伦比的享受。这样的人生更是充
满生机和活力,丰富多彩,意义非凡的人生!追求人生美,造就
世界美,将是永恒的主题。
结语
总之,对于芭蕾舞者而言,能否掌握芭蕾基训的要领,并且
坚持进行训练,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它是一切舞蹈的基础,是
舞者形体美,舞者气质,舞者精神的关键所在。芭蕾基训课程训
练学生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改变学生原有的自然状态,解放
肢体,获得必要的技术、技能和规范的动作形态。因此,芭蕾基
训是学习舞蹈的奠基之石。
参考文献:
[1]许霓.论芭蕾基训在形体训练中的实用价值[J].中国西部科
科技,2007,(4).
[2]李静.普通高校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
报,2004,(8).
[3]柴黎明,长场景.芭蕾基训的基本要素[J].东方艺术,2005,
(6).
[4]潘滨.浅谈高师舞蹈教学中的芭蕾基础训练[J].广西艺术学
院学报,2005,(6).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b)-0021-03
目前我国有9 240万成人糖尿病患者,可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1],且血糖控制情况较差,整体达标率(HbA1c≤6.5%)仅约为26.8%[2]。理想的长效胰岛素应能模拟正常人胰岛素的基础分泌,在注射后持续少量的释放。目前主要的3种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glargine)、地特胰岛素(detemir)和德谷胰岛素(degludec)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均有基因工程产生,药效均可持续24 h且无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均能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但它们在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和临床使用上又各不相同。
1 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
1.1 甘精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由Aventis公司研发,于2000年在美国和欧洲上市,批准治疗1、2型糖尿病[3]。甘精胰岛素是用甘氨酸替换人胰岛素A链第21位的门冬氨酸,并在B链羧基末端增加了2个精氨酸。
其长效作用机制主要是:A链替换的甘氨酸能更加稳定地结合六聚体,当注射入皮下组织后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吸收缓慢,相当于基础胰岛素的无峰值分泌,能够发挥其长效降糖作用,同时在制剂中添加的锌离子也可延长其作用时间;B链羧基末端的改变使甘精胰岛素的等电点变为pH6.7,当其注射入皮下组织的中性环境中后,形成微沉淀物可使其吸收、分解和作用时间进一步延长[4]。
1.2 地特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由Novo Nordisk公司研发,于2004年在欧洲上市,批准治疗2型糖尿病。地特胰岛素是在人胰岛素的基础上,将B30位的苏氨酸去除,在B29位的赖氨酸上增加一个肉豆蔻酸侧链组成[5]。
其长效作用机制主要是:一方面,当地特胰岛素在注射入皮下组织后,该肉豆蔻酸侧链能加快其形成六聚体的速度并使其在皮下组织的扩散和吸收速度减慢;另一方面,当其进入外周血液循环后,可高密度地与白蛋白发生可逆性结合(98%~99%)[6],进一步减缓其向靶组织和血液循环扩散的速度[7],从而发挥其长效降糖作用。
1.3 德谷胰岛素
德谷胰岛素由Novo Nordisk公司研发,于2012年10月在日本上市,批准治疗1、2型糖尿病。德谷胰岛素是在人胰岛素的基础上,去掉B30位的苏氨酸,通过1个L-γ-谷氨酸连接子,将1个16碳脂肪二酸连接B29位赖氨酸上获得的一种超长效的基础胰岛素类似物[8]。这种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在注射前以稳定的可溶性、双六聚体形式存在于制剂中。
其长效作用机制主要是:皮下注射后,随着制剂中苯酚的迅速弥散,德谷胰岛素通过脂肪二酸侧链自我聚集形成多六聚体,并于注射部位形成储存库,稳定、持久地发挥其降糖作用;此后,锌离子逐渐分散、多六聚体缓慢解离释放出单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添加的脂肪二酸侧链与血浆白蛋白发生可逆性结合,进一步减缓其向靶组织和血液循环扩散的速度,以发挥其长效降糖作用[9]。
2 生产工艺
它们都是通过基因工程产生胰岛素前体,并经过后期的蛋白修饰产生的,但它们的生产菌种和蛋白修饰过程又各不相同。
2.1 甘精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是由非致病的大肠埃希菌细胞分泌表达重组甘精胰岛素前体,然后恢复其蛋白活性,蛋白酶酶切A、B链之间的C肽,经纯化等后期工艺产生的[10]。
2.2 地特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是由酿酒酵母分泌表达重组地特胰岛素前体,经酶切和14碳脂肪酸的化学修饰后获得正确构象的地特胰岛素[11]。
2.3 德谷胰岛素
德谷胰岛素也由毕赤酵母分泌表达重组德谷胰岛素前体,经酶切和后期的化学修饰得到正确构象的德谷胰岛素。
3 临床使用情况
3.1 甘精胰岛素
3.1.1 药效学特性 一项甘精胰岛素和NPH(精蛋白锌胰岛素)的吸收对比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24 h内吸收平稳,无峰值出现,NPH吸收峰出现在4 h左右[12]。与NPH相比,甘精胰岛素对代谢的影响更低,作用持久且更加平稳。
3.1.2 临床作用及安全性 多种临床试验表明甘精胰岛素可长效平稳的控制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与NPH相比较,低血糖发生率更低,总胰岛素用量较小,空腹血糖水平也下降更多[13]。此外Fiallo-Scharer等[14]在对一项儿童的试验中表明,分别使用混合甘精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及甘精胰岛素治疗6个月后,HbA1c水平分别为(8.54±1.10)%和(8.61±1.14)%,血糖值波动范围以及低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事件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Graves等[15]在对妊娠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时,所有妇女均能成功生产且婴儿均无低血糖现象,该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可用于妊娠糖尿病。
3.2 地特胰岛素
3.2.1 药效学特性 地特胰岛素注射入糖尿病患者体内后能保持24 h稳定一致的代谢特性,其有效持续时间是与剂量相关的,与NPH相似的使用剂量,可获得于其相当的降糖效果,但其作用时间更长,药效更加平稳持久[16]。
3.2.2 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Hermansen等[17]对2型糖尿病患者做了为期26周的地特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随机平行治疗。与使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相比,使用地特胰岛素患者的全部和夜间低血糖风险分别降低47%和55%。使用地特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平均体重分别增加1.2 kg和2.8 kg。McAdam-Marx等[18]对12 136例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使用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HbA1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体重减少更少。目前关于地特胰岛素的临床试验均表明地特胰岛素可提供稳定的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减少个体变异,且其体重质量控制优势较甘精胰岛素更强。
3.3 德谷胰岛素
3.3.1 药效学特性 德谷胰岛素在注射入糖尿病患者体内后其药效学曲线在24 h内保持平稳,波动很小[19],于甘精胰岛素相比较,其个体内药效学变异性更低。
3.3.2 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Zinman等[20]分别使用甘精胰岛素和德谷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且未用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治疗。16周后,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的HbA1c水平[(7.4±1.0)%、(7.2±0.9)%]和HbA1c距基线的下降值[(1.3±1.1)%、(1.5±1.1)%]相似。试验结束时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的FPG距基线的下降值[(3.6±3.3)mmol/L、(3.4±2.9)mmol/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德谷胰岛素组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甘精胰岛素组(P < 0.05)。表明在控制血糖方面,德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相当,其安全性较后者更佳。
4 小结
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和NPH相比,作用时间更长,且安全性更高,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目前,尚未有有力的实验证据表明地特胰岛素和德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能力比甘精胰岛素更强,但已有实验表明前二者的变异性和安全性较后者更佳。目前,3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均可替代NPH,但还需对它们控制血糖的能力、药动学、不良反应等性质进行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Yang W,Lu J,Weng J,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 N Engl J Med,2010,362:1090-1101.
[2] Pan C,Yang W,Jia W,et al. Management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1998-2006:the Diabcare-China surveys [J]. Curr Med Res Opin,2009,25(1):39-45.
[3] 曹凤林,邓少雄.胰岛素类似物:糖尿病治疗的新选择[J].医学综述,2007,13(1):32-34.
[4] Rosenstock J,Davise M,Hojme PD,et al. Arandomised,52 week,treat to target trial comparing insulina detemir with insulin glargine when administered as add on to glucose lowering drugs in insulinnaive people with typea diabetes [J]. Diabetologia,2008,51(3):408-416.
[5] Hartmon I. Insulin analogs:Impact on treatment success,satifaction,quality of life,and Adherenece [J]. Clinincal Medicine and Research,2008,6(2):54-67.
[6] Soran H,Younis N. Insulin detemir:a new basal insulin analogne [J]. Diabetes Obes Metab,2006,8(1):26-30.
[7] 蔡梦茵,翁建平.地特胰岛素――一种可预测的、能延迟作用时间的基础胰岛素类似物[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12):1-2.
[8] 纪立农.德谷胰岛素――一种新型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8):639-640.
[9] Jonassen IB,Havelund S,Ribel U,et al. Insulin Degludec is a new generation ultra-long acting basal insulin with a unique mechanism of protraction based on multi-hexamer ormation [J]. Diabetes,2010,59(Suppl1):A11(39-OR).
[10] Mckeage K,Goa KL. Spotlight on insulin glargine in type 1 and 2 diabetes mellitus [J]. Treat Endocrinol,2002,1(1):55-58.
[11] 高剑坤,蔡绍皙,范开,等.2种新型基因工程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7):548-552.
[12] Luzio SD,Beck P,Dwens DR. Comparison of the subcutancous absorption of insulin glargine(Lantus)and NPH insul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 Horm Metab Res,2003,35(7):434-438.
[13] Gerich JE. Insulin glargine:long-acting basal insulin analong for improved metabolic control [J]. Curr Med Res Opin,2004,20(1):31-37.
[14] Fiallo-Scharer R,Horner B,Mcfann K,et al. Mixing rapid-acting insulin analogues with insulin glargine in children with type l diabetes mellitus [J]. J Pediatr,2006,148(4):48l-484.
[15] Graves DE,White JC,Kirk JK. The use of insulin glargine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J]. Diabetes Care,2006,29(2):471-472.
[16] Plank J,Bodenlenz M,Sinner F,et al. A double-blind,randomized,dose-response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pharmacodynamic an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the long-acting insulin analog detemir [J]. Diabetes Care,2005,28(5):1107-1112.
[17] Hermansen K,Davies M,Derezinski T,et al. A 26-week,randomized,parallel,treat-to-target trial comparing insulin detemir with NPH insulin as add-on therapy to oral glucose-lowering drugs in insulin-naive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J]. Diabetes Care,2006,29(6):1269-1274.
[18] McAdam-Marx C,Bouchard J,Aagren M,et al. Analysis of glycaemic control and weight change in patients initiated with human or analog insulin in an US ambulatory care setting [J]. Diabetes Obes Metab,2010,12(1):54-64.
[19] Heise T,Hermanski L,Nosek L,et al. The pharmaeodynamic variability of insulin degludec is eonsistengly lower than insulin glargine over 24 hours at steady state [J]. Diabetes,2011,60(Suppl 1):A263(Poster 960).
病历介绍
患者,女,36岁,诊断为消化不良。给予多潘立酮片(吗丁啉)10 mg×30片,饭前半小时口服,1片/次,3次/日,1周后症状好转,停药;后因病情再次发作,又服上述药物。服药20天后,患者出现脱发,枕部、双颞部出现斑秃。
分析 多潘立酮是临床上用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烧灼感等症状的常用药。不良反应较少,偶见头痛、头晕、嗜睡、倦怠、口干、便秘、腹部痉挛性疼痛,较大剂量应用可引起非哺乳期泌乳,并在一些更年期后的妇女及男性患者中出现胀痛,偶见一过性皮疹或瘙痒,文献亦有多潘立酮引起脱发的报道。
本例患者近3个月内未使用其他药物或合并用药、超剂量用药,有多潘立酮的用药吏和潜伏期,脱发为进行性加重,停药2周后,脱发逐渐减少,故可诊断为多潘立酮引起的脱发。发生机制可能是多潘立酮缩短了毛囊的生长期,促使毛囊快速进入休止期,或杵状毛正常终期缩短,过早成熟离开毛囊。
建议 停服多潘立酮片,口服胱氨酸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并用鲜姜汁局部涂搽,约2个月后长出纤细新发。
可引发脱发的常用药物
抗肿瘤药 脱发是抗肿瘤药的常见不良反应,联合化疗较单一化疗更易引起脱发。大多数患者在开始化疗后的4~8周出现脱发。停药后毛发再生可较快恢复,但毛发的形态和颜色可能发生改变,少数患者头发不完全性再生,表现为永久性的毛发纤细。白消安可导致毛囊损伤,50%的患者可发生永久性脱发。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和雌激素,可使体内的雌激素维持在较高水平,如果突然中断用药,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大量的毛囊进入休止期,从而导致休止期脱发。初服避孕药时,可能就会发生轻度脱发,也可发生于停药后。只要注意休息,通过身体自身的调节,可以很快恢复正常。
神经系统用药 长期使用碳酸锂的患者有20%会发生脱发,可能与碳酸锂诱导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左旋多巴、麦角胺、溴隐亭、普拉克索、培高利特等,更易使女性患者出现脱发。丙戊酸钠常会引起剂量依赖性脱发,发生率为12%。此外,氟西汀可引起休止期脱发,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数月内发生,也有超过1年才出现脱发。氯氮平、卡马西平也可引起脱发。
免疫调节药 免疫调节药也是引起脱发的常见药物之一。器官移植手术后口服他克莫司,脱发的发生率约为28%;但外用治疗皮炎、湿疹,尚未见引起脱发的文献报道;来氟米特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有10%~16%的患者发生脱发;干扰素引起脱发的发生率约为50%,与干扰素的使用剂量有关,在停用干扰素后,脱发通常是可逆的。部分患者继续使用干扰素治疗时,脱发的症状还会减轻。此外,麦考酚酸酯也可引起脱发。
其他可引起脱发的药物还有抗菌药如头孢唑林、林可霉素、庆大霉素、核糖霉素、利福平等;心血管药普萘洛尔、卡托普利、维拉帕米等;消化系统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多潘立酮等;抗凝血药香豆素类致脱发的发生率达40%,肝素类达50%,如果这两类药物合用,则脱发的发生率可达80%。大剂量的维生素A可导致脱发,同时服用维生素E,可使维生素A的毒性增强,导致脱发加剧。阿维A酯(银屑灵)和异维A酸也可引起明显的脱发。
脱发的防治措施
社区医生在用药时,应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有过敏史者不宜使用结构类似或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慎用免疫调节药,必须应用时,要根据病情,尽量采用最短疗程和最小有效剂量,避免不必要的长期用药和大剂量用药,减少联合用药,以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哮喘 误诊 气道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057-02
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在临床中相对少见。现回顾性总结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18例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因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并按之施治,病变均位于中心气道,即气管和(或)主支气管,故称之为类哮喘样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深入分析类哮喘样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旨在减少该类疾病的误诊和漏诊,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类哮喘样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男女比例为1.57:1,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47.0±3.5)岁;病程3周至8年,长期吸烟5例,1例并存2型糖尿病。18例入住我科前均误诊为“支气管哮喘”,误诊时间9d至8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喘息、咳嗽、肺部听诊闻及哮鸣音或低音调的干罗音,接受过支气管舒张剂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喘息、咳嗽等症状仍扶持不能缓解,多数仍渐进性加重。
1.2 方法 18例类哮喘样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患者均接受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部分病例接受过肺功能检查。
2 结果
18例类哮喘样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胸部CT有异常发现的10例,其中胸内气道狭窄6例,中心气道内高密度影2例(异物),双肺透亮度增加3例,双肺小片渗出性阴影1例,8例颈部CT检查发现气管占位;18例仅5例接受过肺功能检查,4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8例均未行舒张试验。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息肉样8例,多发结节5例,菜花样2例,肉芽样2例,充血肿胀5例,18例气管管腔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据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评理结果类哮喘样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分为五类,即感染性疾病、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原因不明的疾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2例11.1%)伪膜性曲霉菌性气管1例,曲霉菌性性气管支气管炎1例;良性肿瘤(2例,11.1%);气管软骨瘤、气管脂肪瘤各1例;恶性肿瘤(10例,55.6%);气管鳞癌6例,气管类癌、腺癌、腺样囊性癌、癌肉瘤各1例;原因不明的疾病(4例,22.2%):气管支气管复发性多软骨炎4例;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2例,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1例。
3 讨论
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临床中相对“少见”,但并不“罕见”。 肿瘤、异物、炎症和先天性异常等均可引起喉、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腔内或外压性)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和喘鸣音。但这种喘鸣音常在某一部位特别明显,多为以吸气相为主的双向性喘鸣音,常伴双肺底支气管异常增粗[1]。
本研究类哮喘样原发性中心所道疾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时间最长者达8年,最短者也有9d。这些病例误诊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综合而言,误诊原因主要为:(1)对于相对少见而临床表现类似支气管哮喘的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上仍遵循“常见病”这一惯性思维,对于“不易缓解”的“支气管哮喘”限于“感染控制困难”,而未审慎地分析症状“不能缓解”的原因,从而导致患者未能接受进一步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2)对于原发性中心气道肿瘤性病变,由于中心气道管径相对较大,在管径缩小到一定大小之前,病变对气道黏性阻力的影响较小,故早期喘息症状较轻,直至病程中后期才出现喘息、吸气性呼吸困难。客观上也影响了诊断与鉴别诊断。(3)临床工作中询问病史粗略,体检局限。18例被误诊的病例,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均可发现一定的诊断线索,如曾有进食时呛咳史,消瘦,应用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喘息无减轻或缓解不明显等;忽视颈部气管呼吸音听诊:18例误诊的病例转诊我科时体检均发现异常粗糙的支气管呼吸音,颈段气管前壁呼吸音与前胸呼吸音比较,音量骤减,甚至前胸壁呈寂静胸,而颈段气管前壁闻及很强的呼吸音,此外8例颈段气管前壁闻及吸气期哮鸣音,并且胸骨上窝的哮鸣音明显强于前胸壁。(4)忽略颈部CT、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等检查的鉴别诊断价值:所有病例转诊我院前,无一例行颈部CT检查,部分病例胸部CT阅片时忽视中心气道腔内的表现;无一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所有病例均未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而草率地按“支气管哮喘”施治。
为避免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的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治水平,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是“少见病”,而非“罕见病”。对于“不易缓解”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思维上应注意与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鉴别。(2)重视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问诊上特别应注意是否按支气管哮喘治疗喘息仍渐进性加重;体检应“颈胸兼顾”,勿漏颈段气管的听诊,以及胸骨上窝与前胸壁呼吸音强度的比较。(3)对于“不易缓解”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颈部CT、支气管舒张试验及喉癌检查试验必不可少。(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类哮喘样原发性中心气道疾病,并与支气管哮喘鉴别的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手段。
关键词: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The Application of Geological Radar in Advance Geological
Forecast of ZhouWuShan tunnel
LU Jia-WeiGuo liu-jiang
(China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mpay Limited,
Chendu 61003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geological radar on tunnel advanced prediction application. To Zhou Wushan tunnel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ological radar line layout, as well as to the geological radar data processing.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detection data graphic analysis, so as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unnel construction.
Key words:geological radaradvance geological forecast tunnel tunnel face
伴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大发展,大量的公路铁路需要修建穿越山岭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由于其无损检测、精度较高、使用方便、自动成像等特点在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保障隧道快速施工的最有力手段。在施工中对隧道掌子面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为设计单位提供可靠的、更为详尽的不良地质资料,及时进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避免重大施工地质灾害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本文结合周武山隧道实际工程,阐述了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应用中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方法,对引周武山隧道进口处进行地质雷达超前预报,以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
1 地质雷达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技术(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其工作原理为:电磁波以宽频带脉冲形式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经目标体反射或透射,被接收天线所接收,见图1。
图1 雷达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组成
电磁波的传播取决于物体的电性,物体的电性中有电导率μ和介电常数ε,前者主要影响电磁波的穿透(探测)深度,后者决定电磁波在该物体中的传播速度,因此,所谓电性介面也就是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介面。不同的地质体(物体)具有不同的电性,因此,在不同电性的地质体的分界面上,都会形成电性介面,雷达信号传播到电性介面时产生反射信号返回地面,通过接收反射信号到达地面的时间就可以推测地下介质的变化情况。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集合形态而变化,由此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确定地下界面或目标体的空间位置或结构状态。
2 数据采集及处理
对于不同深度、不同岩性的探测目的层与目的物,在应用地质雷达检测时,需选择相应频率的天线和适当的仪器参数。当探测深度为20~30m时,一般选用频率相对较低的天线。
探测的雷达图形常以脉冲反射波的波形形式记录。由于地下介质相当于一个复杂滤波器,介质对波不同程度的吸收以及介质的不均匀性,使得脉冲到达接收天线时,波幅减小,波形变得与原始发射波形有较大的差异。另外,不同程度的各种随机噪声和干扰,也影响实测数据。因此,必须对接收信号实施适当的处理,以改善资料的信噪比,为进一步解释提供清晰可变的图像。图像处理包括消除随机噪声压制干扰,改善背景;进行自动时变增益或控制增益以补偿介质吸收和抑制杂波,进行滤波处理除去高频,突出目的体,降低背景噪声和余振影响。对数据文件进行了预处理、增益调整、滤波和成图等方法的处理。最终得到各测线的成果图,并据此进行探测对象的地质判释。
3 地质雷达在周武山隧道中的实际应用
3.1 工程地质概况
周武山隧道为分离式中隧道。该隧道为下坡隧道,左幅纵坡为-1.65%下坡,右幅纵坡为-1.60%下坡,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45m。
(1)地层岩性
隧道开挖遇到的主要地层(自上而下)是:第四系杂填土(Qml)厚0.3~3.00m主要由建筑垃圾、碎块石及粘土组成,填筑时间长短不一,主要分布在原有建筑物区,拟建隧道进口段,耕植土(Qpd)、红粘土(Qel+dl),寒武系娄山关群(∈ls)强风化及中等风化白云岩。
(2)地质构造
隧道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贵阳向斜北端东翼。隧址区发育1条断层。地表斜向通过K29+478~K29+531处,与隧道轴线夹角为78°,该组断层为逆断层,南北向延伸,断层面倾向东,倾角一般50~70°,局部直立。地表调查及钻探岩芯显示,断层破碎带岩体呈呈砂状,颗粒状及碎块状,破碎带宽15~22.0m。
受断层及区域地质构造影响,隧址区岩层产状倾向120°~135°,倾角27°~33°。场地内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根据隧道区及其附近基岩露头,隧址区发育2组节理,第一组节理:产状19°~230°∠53°~70°,闭合,延伸长度大于20m,局部溶蚀痕迹。线密度3-5条/m。Ⅱ、第二组节理:产状280°~350°∠70°~85°,闭合,延伸长度大于10m,局部溶蚀痕迹。线密度1~3条/m。
(3)不良地质现象
隧址区岩体为碳酸盐岩,为可溶岩,在湿热多雨气候的影响下,易沿节理裂隙形成溶蚀洞隙,钻探揭示,隧址区溶洞主要以全充填、半充填或无充填的形式发育,在隧道临近溶洞及规模较大的溶蚀裂隙地段,围岩及节理裂隙中的土体易坍塌及地面塌陷,强降雨季节易发生岩溶突水、突泥,对工程及周边环境安全存在较大影响,隧道施工时应加强超前预报、探查工作。
隧址区有一条断层穿过,断层破碎带宽度较大,断层交汇地段,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极发育,岩体破碎~极破碎,围岩稳定性差,可能出现突水、冒水情况,对工程及施工安全有潜在影响。
3.2 典型雷达图像分析
本隧道使用LATVIA生产的Zond-12eGPR地质雷达,采用天线频率为75MHz。采集与分析软件为同一软件包,与本探测仪器系统配套。
(1)测线布置
在周武山隧道出口右线YK29+675~YK29+645段现场布置2条测线。图2为探测里程为YK29+675~YK29+645掌子面素描图及测线布置示意图。掌子面岩体碎块状白云岩,岩体呈强~全风化状态,拱部右拱顶2m范围内风化严重,多呈全风化~散体状。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夹黄色粘土,主要发育一组节理,节理产状及特征如下:J1节理81°∠74°节理间距约20cm,贯通掌子面。掌子面湿润,现场共布置了2条测线。
图2为掌子面素描图及测线布置示意图
(2)探测结果及分析
图3为地质雷达测试成果图,测线里程为YK29+675~YK29+645。YK29+675~YK29+655段(20米)本段岩性维持目前掌子面状况,岩体极为破碎,呈块状至散体状,岩体易掉块,甚至有发生坍塌的危险,短节理发育,岩体潮湿,建议围岩级别为Ⅴ级。YK29+655~YK29+645段(10米)本段岩体较上段稍好,但岩体仍以碎块状为主,局部岩体夹有粘土,短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地下水稍发育,岩体开挖后极易产生垮塌。建议围岩级别为Ⅴ级。
图3地质雷达测试成果图
该测段岩性中厚层浅灰白色白云岩,岩体呈强至全风化状态,岩体总体上较破碎,呈碎块状至散体结构,掌子面节理发育,建议开挖后及时做好进行初期支护;坚持“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护围岩的自承能力;在降雨频繁季节,加强洞室监控量测,及时反馈检测信息,建立健全隧道内的排水设施,提前对地下水进行引排疏导;隧道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应多注意观察掌子面是否有异常变化,若有较大异常变化时,应及时通知预报单位,进一步查明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
4 结语
以地质雷达在周武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指导了隧道的施工,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地质雷达用于隧道施工中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情况的判断,具有图像直观、对施工影响小的特点,由于地质条件具有复杂性,对地质雷达探测结果的反演具有多解性,为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应结合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的隧道掌子面地质素描分析,提高对地质雷达波形图的解译的准确性。同时应注重积累不良地质条件下各种介质雷达波形的典型特征。
参考文献
[1] 傅良魁.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
[2 ]茹瑞曲,戚筱俊.地质雷迭探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6,4(2):51-56.
[3] 刘录刚.超前地质预报在雁门关隧道施工中的综合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4,16(4):111-113.
[4] 高阳,张庆松,原小帅,等.地质雷达在岩 溶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2009,39(4):82-86.
【关键词】苔藓植物;种类;九道水森林公园
九道水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正安县西部34公里的桴焉乡境内,地处东经107°15′14″-107°15′48″,北纬28°36′5″-28°37′21″,是黔北群山中难得的高原湖,海拔1200―1800米之间,平均海拔1500米,终年气候湿润。公园东西宽4.4千米,南北长5.1千米,规划总面积1244.5公顷。森林公园内自然资源和可开发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Dunn.、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 Rehd.、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 Oliv.等珍稀树木。整个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0%。九道水森林公园因九股泉水而得名,九股泉水注入九道水水库,形成颇具魅力的景观[1],森林旅游资源的优良度较高。园内有菖蒲沟、天生淌溶洞、单斜山、溶蚀漏斗、悬崖峭壁等形态别具的地文景观;有喀斯特苔原森林泉水文景观和清澈秀丽的九道水水库风景[2-3]。这样一种特殊的生境必然有特殊的植物种类分布,但目前对九道水森林公园植物资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针对九道水苔藓植物种类组成方面的报道比较少[4-6],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域苔藓植物种类植物物种情况进行深入探索。
1 研究方法
2009年9月,在正安九道水森林公园海拔1200―1800米之间的不同区域,不同生境中进行标本采集,使所采集标本能代表该区域植物状况,共采集标本121号,采集时在采集袋上记录下所采标本生境、基质、采集地点、日期和海拔高度等,并带回实验室晾干。根据植物标本外部形态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取少量植株在培养皿中用清水浸泡,取需要进一步观察的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借助于有关工具书[7-10]对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
2 研究结果
2.1 九道水森林公园苔藓植物种类组成
贵州已知藓类植物50科,215属,719种[11],苔类植物32科,67属,246种[12]。经本次标本采集鉴定,九道水森林公园有苔藓植物20科55属99种,其中藓类植物17科52属96种,占全国藓类植物科的31.75%,属的12.59%,种的4.04%; 占贵州藓类植物科的34.00%,属的25.58%,种的13.35%。九道水公园的苔类植物3科3属3种,占贵州苔类植物科的9.38%,属的4.48%,种的1.22%。由此可见,九道水森林公园的藓类植物种类较丰富。
2.2 九道水森林公园苔藓植物科的组成情况
对九道水森林公园苔藓植物科的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九道水省级森林公园含5属以上的科有5科,共含植物29属,52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属数的52.73%,总种数的52.53%。该区域内单属科有9科,含植物18种,占该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8.18%。该区域苔藓植物具有优势科所含植物种类多,优势性较明显,但单属科比例较高。
将该区域含植物种数大于或等于9种的科定为该区域的优势科,该区域苔藓
植物优势科的组成情况见表2。
由表2可见,九道水森林公园含有优势科5个,分别是青藓科(Brachytheciacea)、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曲尾藓科(Dicarn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5个优势科共含苔藓植物28属,56种,占该区域苔藓植物总属数的50.91%,总种数的56.57%,属数和种数比例均超过该区域苔藓植物种数的50%,构成了该区域苔藓植物的主体。丛藓科(Pottiaceae)含植物8属,为该区域含物种属数最多的科,分析因为丛藓科含植物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旱性,所含种类多数温带分布,一般生长于岩石表面、林地、钙质土或墙上[13]。与九道水海拔相对较高,人类活动相对较频繁的情况一致。青藓科(Brachytheciacea)含植物6属15种,所含植物种类占该区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5.15%,是该区域第一大优势科,而青藓科为典型的温带分布科[14],这与九道水省级森林公园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一致。
2.3 九道水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属的组成情况
九道水森林公园有苔藓植物55属,所含物种情况见表3。
由表3可见,九道水森林公园苔藓植物中,含种数多于3的有3个属,含植物21种,占总种数的21.21%, 含植物3种的属有9个,含植物两种的属有8个,但该区域仅含1种植物的属有35个,占了总属数的63.64%,占总种数的35.35%.说明该区域苔藓植物组成单种属较多,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
将该区域含植物种数大于或等于4种的属定为该区域的优势属,则该区域有优势属3个,其物种组成情况见表4。
由表4可见,九道水森林公园苔藓植物优势属含苔藓植物21种,占总种数的21.21%,其中青藓属Brahchythecium是第一大属,含9种,占总种数的9.09%,凤尾藓属Fissidens和真藓属Bryum是该区域第二、三大属,以上3个优势属含植物21种,其中藓类占了3属21种,而苔类没有。由此可以看出,该区域藓类植物属、种的优势性明显高于苔类植物属、种,然而该区域大于或等于3种的属有12个,可见该区域藓类植物属所含物种多样性丰富程度相对较高。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九道水森林公园苔藓植物进行种类研究,初步整理出该区域有苔藓植物20科55属99种,其中藓类植物17科52属96种,占全国藓类植物科的31.75%,属的12.59%,种的4.04%;占贵州藓类植物科的34.00%,属的25.58%,种的13.35%。九道水森林公园的苔类植物3科3属3种,占贵州苔类植物科的9.38%,属的4.48%,种的1.22%。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 丛藓科Pottiaceae 真藓科Bryaceae 曲尾藓科Dicarnaceae 羽藓科Thuidi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青藓属Brahchythecium 凤尾藓属Fissidens 真藓属Bryum为该区域优势属。
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生境特殊,独具特色。通过本次对苔藓植物的探索发现,其物种多样性丰富程度较高。根据其生境复杂多样的特点还有必要对该地区其他动植物资源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在对该区域苔藓植物种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其区系地理及生态进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连友.贵州国家森林公园[J].森林与人类,2010(3):84-96.
[2]穆彪,周明蓉,胡明亮.贵州国家级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2):12-19.
[3]金微,周国富,岳江山.贵州省正安县乡村旅游发展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 2012,09(3):134-135.
[4]张雯,熊源新,马建鹏.贵州省地萼苔科植物初步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5):12-17.
[5]梁阿喜,郎玉卓,熊源新.贵州省大帽藓科植物的分类[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27(6):491-497.
[6]张雯,熊源新,马建鹏.贵州省叶苔属植物初步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30(4):314-318.
[7]陈邦杰,编.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8]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十七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9]高谦.中国苔藓志(第九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0]高谦,吴玉环.中国苔藓志(第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1]熊源新,罗应春.贵州藓类植物区系研究[J].贵州农学院报,1997,16(4):1-48.
[12]Zhang Z H, Chen J K. Marchantiophyta and Anthocerophyta in Guizhou province P. R China[J]. Joumal of Bryobgy. 2006, 28(3):170-176.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细胞凋亡;研究
[中图分类号] R9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018-02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望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一个新靶点。细胞凋亡是一个重要的生命现象,不仅出现在生理状态下,更与许多重要疾病相关联。它具备一系列典型的生化和形态学特征,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下的细胞自杀活动,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编码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基因水平研究细胞凋亡的原因。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细胞凋亡主要受bcl-2、p53、c-myc、ras基因以及胱冬(蛋白)酶、蛋白激酶C、转谷氨酰氨酶等酶的调控。
1 黄酮类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途径
1.1 Bcl-2途径
细胞凋亡的调控涉及许多基因,包括一些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cl-2为凋亡抑制基因,根据功能和结构可将bcl-2基因家族分为两类,一类是抗凋亡基因,如bcl-2、bcl-xl、bcl-w、mcl-1;另一类是促进凋亡基因,如bax、bak、bad、bid、bimbcl-2的表达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有密切关系,bcl-2能使细胞生存期延长和抵抗凋亡,而抑制其表达,可以有效地提高细胞凋亡水平。据报道,用人卵巢癌HO-8901PM细胞接种的裸鼠卵巢癌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对象,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50 mg/kg金雀异黄素能抑制卵巢癌HO-8901PM细胞,抑制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和阻断细胞周期及凋亡蛋白而发挥体内抗肿瘤效应。Ma等研究发现,千层纸素(oroxylin A)可上调人肝癌细胞HepG2中bax/bcl-22的表达比例,诱导凋亡发生。牛文忠等研究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对人结肠癌细胞HCT2116的作用,结果显示,芒柄花素可激活Caspase-3,下调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可上调非甾体抗感染药物激活基因(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activated gene,NAG-1)的表达。
1.2 P53途径
P53是一种分子量为53 kD、能与SV40大T抗原结合的蛋白。1979年,Linzer等在DNA病毒SV40转染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并命名p53基因为肿瘤抑制基因,包括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P53对细胞生长具有负调节作用,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突变型P53可导致细胞转化和过度增殖,产生肿瘤。有学者报道芹菜黄素(apigenin)能上调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WAF1/p21,并具有P53依赖性,诱导癌细胞凋亡。有学者报道金雀异黄素能诱导大肠癌HCT2116细胞的抑癌基因――非甾体抗感染药活化基因(NAG21)和P53、P21的表达,并通过先诱导p53基因来调节NAG21的表达,而在大肠癌HCT215细胞(p53基因缺如)中NAG21不能被诱导表达,提示金雀异黄素通过调节p53基因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1.3 黄酮类化合物对胱冬酶家族的影响
细胞凋亡的途径主要有2条,一条是通过胞外信号激活细胞内的凋亡酶Caspase,一条是通过线粒体释放凋亡酶激活因子激活Caspase。这些活化的Caspase可将细胞内的重要蛋白降解,引起细胞凋亡。Caspase即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曾经被归为ICE/ced23家族,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具有严格的底物特异性,能够促进细胞凋亡和辅助促炎症功能,是一类在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酶家族。而Caspase-3更是在凋亡的信息传递中居于核心地位。张强等用200 mg/kg金雀异黄素腹腔注射到用DEN诱导、苯巴比妥促进的肝癌小鼠中,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和Caspase-3,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法检测DN段,结果发现,经处理后PCNA表达呈现下调,Caspase-3表达呈现上调,说明金雀异黄素能通过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而对肝细胞癌发挥抗肿瘤效应。魏思忱等研究认为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可通过下调survivin蛋白和增强Caspase-3表达而引起SMMC-7721细胞凋亡。Farhana等观察到槲皮素处理的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凋亡与Caspase-3的级联效应相关,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孵育12 h的HL-60细胞发现:随着槲皮素浓度的提高,MCL-1基因编码的蛋白表达减少,Caspase-3活性片段及其底物PARP、D4-GDI裂解片断增多,提示槲皮素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与下调MCL-1基因的表达、促进CytC释放及激活Caspase-3有关。
1.4 黄酮类化合物对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
NF-κB属于Rel家族,由2种主要蛋白P50和P65组成,是从B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白因子,它能与免疫球蛋白κ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特异性结合:白因子NF-κB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其激活能够阻断细胞死亡通路,通过诱导Bcl-2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研究发现,ADFMChR通过活化PPARκ、抑制NF-κB和Bcl-2的表达及上调Bax诱导CoC1细胞凋亡。研究发现,金雀异黄素能够诱导凋亡和抑制细胞生长,部分原因是通过下调AKT和NF-κB途径(两者均为促细胞生长途径,抑制细胞凋亡)实现的。Gel转移法显示,通过AKT cDNA转染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NF-κB DNA被诱导,说明NF-κB和AKT存在信号的耦联交叉。进一步研究发现,金雀异黄素能抑制EGF和通过AKT通路使NF-κB失活,致使MDA-MB-231细胞凋亡。体外实验发现,25~100 mmol/L金雀异黄素作用于卵巢癌HO-8901PM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到处理组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65)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流式细胞术发现细胞被阻断在G1期,台盼兰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说明金雀异黄素对卵巢癌细胞有抗肿瘤作用。芹菜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抑制因子激酶活性,减少NF-κB抑制因子的降解,从而降低NF-κB的活性,芹菜素通过下调NF-κB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有学者采用NF-κB信号通路基因芯片(96个相关基因)检测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相关信号的差异表达,结果发现,EF能够激活老年大鼠NIK/IKK/IκB/Rel/NF-κB信号途径,NF-κB能诱导抗凋亡基因,如上调细胞凋亡抑制蛋白(CLAP),直接抑制Caspases-3、-7、-9的活性,从而阻止细胞的凋亡。夏世金等研究发现,NF-κB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凋亡而参与老年大鼠的免疫衰老调控过程,EF可能通过提高NF-κB的活性和诱导P65高表达来抑制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延缓免疫衰老进程。
2 结论
从分子水平来讲,肿瘤的发生是一系列信号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基因突变修复失败到子代细胞分裂增殖失控直至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这一系列生物事件均伴有多种信号分子、信号途径之间的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随着对黄酮类药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将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研究热点和值得注意的新动向。一旦基础性研究获得突破,就将转化成为一系列创新药物发现的源泉和契机。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如果加深该领域的研究,早日开发出低毒高效的抗肿瘤新药,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肖东,顾振纶,朱寿彭.槲皮素下调人白血病HL-60细胞bcl-2基因表达[J].中国药理学报,1998,19(6):551.
[2]魏思忱,白文元,王军民.三羟异黄酮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及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8):881-885.
[3]马建勋,田宏伟,李安强.槲皮素诱导人肝癌SMMC27721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23):1972-1975.
[4]Ma WL, Ding H, Fu WY, 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s of genistein on the cell cycle of highly metastatic ovarian carcinoma HO-8910PM cells [J]. Zhong Yao Cai,2006,29(7):686-689.
[5]牛文忠,汤有才.抑制核因子-κB作用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07,4(1):10-11.
[6]张强,赵新淮.黄酮和黄酮醇通过诱导PIG3表达引发人食管癌细胞凋亡[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36(2):213-219.
[7]Farhana L, DawsonM I, Fontana JA. Apoptosis induction by a novel retinoid-related molecule requires nuclear factor-κB activation [J]. Cancer Res,2005,65(11):4909-4917.
[8]夏世金,沈自尹,刘小雨.核因子-κB调控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及羊藿总黄酮对其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105-108.
[9]王晓雪,彭志刚.黄酮类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内科,2009,4(4):595-597.
[10]杨涛,王宏伟,朱镭.染料木黄酮对人白血病K562 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6):413-415.
[11]张丽,商学军.黄酮类化合物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14(19):84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