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师生关系论文

师生关系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04 10:37: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师生关系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师生关系论文

第1篇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紧张的人际关系无外乎有以下几个典型的原因:

1.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性格的偏差。家庭对孩子过分疼爱,使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封闭式的住房、日趋生疏的人际关系又使他们内心世界封闭,不易接受别人。这样的学生性格既固执又脆弱,稍微有一点冲突便容易激化。另一方面,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跟不上,常遭挫折,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于是以抵触乃至抵抗行为来引人注意等等。

1.2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否认,教师自身讲课精彩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持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面对不懂事的甚至是不懂道理的学生,教师常常产生激怒的情绪,严厉惩处,简单或者缺乏艺术性的处理方式是学生厌恶老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坦白地讲,还是爱的程度不够、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强造成的。

1.3外部环境的影响问题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看起来矛盾的双方涉及的只是教师和学生,但是真的仅此而已吗?在一个没有浓郁的尊师爱教的氛围里,单靠制度去强硬地实施管理行为,其效果是难以保证的。更何况教学不是制造业,教学除了标准化要求外,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带着激情的创造性的劳动和爱的无私付出。能想象一个经常性受批评、指责的人,会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理?又怎能要求他们将微笑与爱心发自肺腑自然地流出呢?

2疏缓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建议

教师与学生之间,实际上不存在实质性的利益冲突,所以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并非不可调和,通过适当的方法还是可以疏缓乃至达到和谐。

2.1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和教师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使校园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幸福乐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够充分体现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这样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氛围里,师生员工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自然而然地达到感染人、熏陶和塑造人的良性循环的教学目的。

2.2以爱为本,对学生多一点尊重、信任和欣赏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老师教育的前提,只有拥有这个前提,教师才享有威信,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对于他们的行为给予一定的理解与宽容。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被人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欣赏别人更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2.3以人为本,对教师实行柔性管理提高教师的工作的能动性,减少由于某些管理制度实施不当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对教师实行柔性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非强制性。它是依靠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氛围进行的一种人格化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实行“柔性管理”并不意味摒弃“刚性的制度管理”。对于可以量化的行为实行“刚性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诸如课时量计算等,然而学校毕竟不同于流水线的工厂,可以量化的是教师的职业行为,而我们难以量化的则是教师的教育成效。

第2篇

“和谐”在现代汉语中指配合得适当、匀称;在哲学中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1]。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假若师生关系能处于平等、互助、自信、融洽、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它能促使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要把握得当,处理得当,就能在班级管理中使师生相互尊重、信任、依恋与交流。所以,和谐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环境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是班级管理的必然。

2班级管理工作中和谐师生关系培育途径

2.1信任与尊重

信任、理解、互助与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信任学生,最重要的是相信学生具有可教育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2]。”为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建立这样的信念才能成为一种力量,才能在这种力量的帮助下发现学生的才智与禀赋,才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维护他们的尊严。对教师而言,在班级管理中宽容的、信任的、尊重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意味着教师教育思想的愈加成熟,具备了科学看待教育教学的能力,这样的师生关系,使二者之间的思想交流畅通无阻,师生关系自然和谐稳定长久密切。

2.2倾听与关爱

如今多数学生由于某种原因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父母离异;父母异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生活与家庭背景的差异等等,这些都造成学生在面对这些危机时会有一些不理智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因此教师更应该时刻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虽然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够解决奏效的,但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应该给予他们多的支持,多的分析,多的关爱,并积极引导,才能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从自己方面寻找不足,只有这样,学生在以后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才不会自暴自弃,才能保持青春蓬勃的进去精神。

2.3期待与欣赏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并以他们认为正确的成功渠道去努力,去完成教师给予的期望,并充分相信他们能够实现目标。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证明:在教育条件、师资水平和学习环境相同的条件下,班主任的期待与学生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3]。因此,期待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源泉,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期望,促使学生产生理念并为之奋斗。同时,在学生为之奋斗努力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以欣赏的态度促使他们更加迈步向前,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温暖鼓励之情,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更具有自信心与责任感。

第3篇

1.在整个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整个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都要以高中生的发展需要为前提,从而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去接受、消化知识,从而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要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的去接受知识,使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更强,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角色的转变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中,强调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过程。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课堂上要保持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的平等,这样才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更多的信任和理解,从而为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课堂中师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水平,从而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使新课标改革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二、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措施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身份在课堂中来帮助同学,鼓励同学,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使课堂存在的不是压抑感,而是一种轻松的、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是负责讲解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整个课堂中无法表现出一种活跃的状态,这种课堂的效率必然是不会高的。在新课标改革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使用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这也就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这样有利于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政治素养的培养。所以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上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合作型的关系,只有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采用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才能够不断的打造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3.合理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还处在青春期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容易出现冲动、叛逆的现象,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在课堂上过分的施展自己的权威,容易产生一些师生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矛盾严重的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矛盾,但是这种情况只会事与愿违。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以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包容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念还处在形成的阶段,所以教师要不断的采取合适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以身作则,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

三、结语

第4篇

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师生双方都能全身心投入,师生关系即教师兴致勃勃,学生兴趣盎然。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改变自己,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过硬的能力去征服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特点,尊重学生,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耐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

2.关注合理的时间分配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指标之一就是合理分配时间。不管什么类型的课一般均由学、讲、练三部分组成,讲授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整个教学过程中练习的时间则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上精讲精练,合理安排学习、讲解和练习各个环节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收发批改作业等,以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督促学生用课前预习、课堂作业的方式自学,不讲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精讲学生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补充学生自学遗漏的问题,通过来回巡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以自身严格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做到上课守时,不迟到不拖堂,让学生利用好有限的课堂40分钟,实现效益最大化。

3.关注良好的习惯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①听课习惯,上课要做到“入耳、入目、入心”,坐姿端正,目视教师,勾画重点,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声音响亮,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②倾听习惯,教师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学生倾听他人发言,积极思考,主动交流;③解题习惯,培养学生审题(图)能力和一题多解的能力,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类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性,从中优化一种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④及时巩固习惯,要求学生坚持先将新授内容理解、记忆后再做作业。

4.关注课后的教学反思

第5篇

论文摘要:电气班组作业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对它的作业要求从国家到班组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目的就是保证安全生产。那么如何切合实际实施操作?结合现场工作经历,提出从5个方面可以加强安全管理,以供同行参考。

安全是电力工业永恒的主题,电力企业离开安全就无法生产,更谈不上经济效益。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是各项生产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载体,更是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的基础和关键。所以,班组的安全管理是保证企业长盛不衰、安全生产长周期的重要一环。因此,电气班组安全管理建设,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执行“两票”制度,落实操作中“四把关”、“四对照”,防止误操作事故

电气专业运行值班人员85%的工作都是围绕倒闸操作开展的,然而,在倒闸操作这个关键的环节上,最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这些误操作往往是打破企业安全纪录,造成人身、设备事故的直接原因,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根据国电公司安全部统计,1997年全国发生的电气误操作事故共77次,属运行责任的有65次。其中,以操作人员走错间隔、不核对设备名称、在防误装置闭锁情况下强行解锁等行为引发事故最为典型。如果严格执行“两票”制度,认真落实操作中的“四把关”、“四对照”,这些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由此说明“两票”制度的执行还没有全面落实,在某些地区和环节还存在漏洞和死角。所以,为了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所属的各企业,除了要加强对班组成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还要严格执行并落实“两票”、“四把关”、“四对照”制度,坚决杜绝无票操作、操作票跳项、漏项违章行为。

2加强倒闸操作全过程监控,层层把关,保障安全

根据我局和外局各个变电单位多年的运行经验,在电业事故调查处理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操作者的“无意识行为”导致的。一般来说,误操作的直接责任者不是故意采用错误的操作方法、手段,而是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某种习惯或生理、心理因素以及外界的干扰使行为失控,从而出现无意识行为。所以,要从源头遏制这种带有事故隐患的无意识行为,加强对运行人员倒闸操作全过程的监控。监护复诵制度是基于对运行倒闸操作全过程的监控,班组作为完成倒闸操作的小团体,其成员必须严格执行监护复诵制度。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对“两票”制度和监护复诵制度的执行,起着现场直接监督的作用。《安规》中明确规定:倒闸操作必须由两人进行,其中一人对设备较为熟悉者作为监护;操作前应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操作中应认真执行监护复诵。操作命令和复诵操作命令都应严肃认真,声音洪亮清晰。在每项操作前,监护人应根据操作票唱票,操作人应认真复诵操作命令,并对将要操作的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核对无误。监护人应确认操作人的站位,且复诵无误后再发“对”和“执行”口令。在平时的操作中,值班人员要有意识地进行这种监护复诵训练。决不能因为操作项目少、操作简单而养成一种得过且过,干完就行的麻痹心理。这就象一名军人必须要练好队列一样,是对运行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防止无意识行为、保护运行人员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目前,除了上面的措施外,我局广泛开展了“第二监护人”制度(运行专工或所长亲自跟随操作、亲自把关),实现了倒闸操作全过程监控。从近几年这一措施的实施情况来看,既起到了安全屏障的作用,又为我局的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坚持不懈地抓好反习惯性违章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反习惯性违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电力生产的任何时期、任何小的环节上都必须坚持。有句谚语道:“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这说明违章一次并不可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违章都会酿成事故。但是,反过来说,所有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违章操作引起的,都含有某种违章的因素。违章的次数多了,那么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要大大增加。在某种意义上,违章就是事故。所以,保安全必须从防止违章着手,将违章行为当事故,把对事故分析实施“四不放过”的做法,延伸为对违章行为的分析实施“四不放过”的新做法。对违章、违规、违纪行为,要体现“从快、从重、从狠”处理的原则。班组做为电力生产的基本单位,要坚决抵制反习惯性违章,从日常小的维护工作着眼,将防止违章工作做到每个人、渗透到每项具体工作中,把习惯性违章消灭在班组之内。

3.1反习惯性违章,风气最关键。好的风气不容易形成,但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品牌”效应,就会抵制住个人的主观不良情绪或违章倾向。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班之长,必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时刻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大家,树立起良好的大众形象,让大家心服口服,觉得跟你干心理面踏实,增强全班组的凝聚力、向心力。不但自己工作不违章,还要让别人不违章,最终使班组形成一种反习惯性违章的良好氛围。

3.2有效活泼地开展安全活动。班组长要结合本班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生活动,通过身边的违章事故,经常对班员进行教育,提高班员对违章危害性的认识,积极引导大家认真吸取湿“鞋”人的深刻教训,消除违章的思想根源。做到讲情理,不讲情面,“一碗水端平”。对班员一视同仁,奖罚分明,使被处理人心服口服。牢固树立你安全,我安全,他安全,人人安全的大众化观念。

3.3挖掘班组年轻人的工作潜能。做为一名班组长,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广泛开拓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多为安全生产说一句话,多为安全生产出一些点子。针对设备、管理上的一些不足,要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充分发挥调动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3.4上、下级要统一思想。上级要积极支持班组的反违章工作,要尊重班组的处理意见,当受到处罚人员认为“不公平”,找到班组上级时,上级领导要耐心先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和批评,然后与当事班组交换意见,如班组处理确有不妥之处,要采取可行的方法提醒班长今后注意,并加以改正。要充分调动班组反违章的积极性,大力支持班组的反违章工作,对班组好的反违章做法应予以肯定,成绩显著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4班组建设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人的素质

人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企业安全工作诸多因素中的决定因素,只有把人的工作做好了,安全工作才有可靠的保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程度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已成为企业前进的主要动力。事实表明,文化程度高的职工接受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就快,分析、处理问题的敏锐性就强,反之就慢,就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基层班组必须加强班组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4.1班组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知识、管理水平

班组长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经验,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眼前的那一摊子事情,更不能认为自己的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靠着“吃老本”就可以不用学习或者放松了学习,要积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4.2加强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这两个基本技能的培训

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是考核运行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的两个基本项目,它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和安全生产指标。班组任何形式的培训,都不能脱离这两个主要环节。在平时倒闸操作任务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一些模拟开票的练习。现在变电单位普遍采用了微机开票,矫正了运行人员过去存在的随意开票的情况,缩短了开票时间。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例如,有的职工不开新票,而是直接调用存在微机里面的操作票,这样就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效率。过去一些老同志都是手写操作票,因而对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清楚,干完一项之后马上就能进入下一项的操作,而年轻的操作人员干完一项之后还要反应很久才能知道下一项是什么,往往是监护人拿着票告诉操作人到哪里、干什么。因此,在平时的开票训练中,要象写票一样,一项一项的来练习,写完之后,将操作票与标准的比较,找差距,关键是分析问题的原因,自己错在哪里、漏了什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水平。同样,事故处理也不能忽视,平时的反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要认真开展,重在落实。要讲清问题,摆明道理,使职工从心里感到学到了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4.3开展职工职业道德教育

我局前段时间下发了《哈尔滨电业局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读本》,里面详细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对电力职工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同时对李庆长等一些省内电力系统优秀模范、全国劳模的事迹也做了报道。班组应结合这些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适时开展政治学习活动,鼓励先进、批评落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职工认识到自己的光荣职责,树立贡献企业、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5双管齐下,加强安全监督机制

第6篇

论文摘要从种子采收、播种、苗期管理、造林、新造林管理、中幼林管理、近成熟林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林业生产的管理措施,以期为林业生产提供指导。

为了促进森林的形成,需要进行人为的管理。现就林业生产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1种子的采收

采集的种子进行脱粒、净化、精选后储藏,购买的种子可以直接进行储藏。

2播种

在播种前,要先做好苗床。种子经消毒、催芽后,播入苗床,要覆盖1层草。

3苗期管理

(1)种子播下后,要经常观察种子的发芽率。当种子的发芽率达70%时就逐渐将苗床覆盖的草慢慢揭去,直至发芽结束,将草全部揭除。

(2)种子发芽后就进入了苗期,此时的苗木幼嫩,抗逆性差,要经常浇水,一般在早晚进行。当夏季来临时,要在苗床上加盖遮阳网,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幼苗,对苗木造成伤害。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间苗、补苗,让苗床的苗木生长整齐。根据天气浇水,必要时进行灌溉。

(3)入秋后,苗木的生长慢慢停止,开始木质化越冬。此时不能灌水、施氮肥,只能施入磷肥,促进苗木根的生长。

(4)冬季来临,要做好苗木越冬管理,天气寒冷,不能让苗床过旱,苗床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免造成苗木死亡。在寒冷的天气,在苗圃要间隔一定的距离堆草点燃,让烟弥漫苗圃,阻止热量过分流失,起到保护苗木作用。

4造林

(1)造林地的清理。要清除造林地上的杂灌,条件允许要进行全垦,深度可达50cm,利于幼树的生长。

(2)挖穴。按照造林的要求挖树穴,株行距、树穴和深度要符合要求。

(3)造林。当造林季节来临,要先做好起苗工作,做到苗木完整,然后将起出的苗木分级,选用1~2级的苗木造林,这样的苗木抗逆性好,生长状况好。起出的苗木要及时送到造林地点进行造林,这样才能保证新造林有较高的成活率。在栽树时要保证苗木根系的舒展性,裸根苗木要打浆,条件允许要浇足定根水,将穴土踩紧培成馒头型。

5新造林管理

(1)抚育。在造林后,于当年的5月中旬,对幼树进行抚育,即松土、除草,将土培成馒头型,清除林地中的杂灌,使苗木得到充足的光照和水分,充分生长。于7月和9月再各进行1次抚育,方法同上。如此抚育工作要进行3年,第2年2次,于6月和8月各进行1次;第3年1次,于7月进行,方法同上。清除杂灌工作要长期进行,直至林分郁闭。

(2)禁牧。造林后,要设有专门的护林人员。要对幼林地进行禁牧,防止牲畜进入林地踩踏幼树。若羊进入新造林地,会直接啃食幼树,造成新造林分苗木的损失。

(3)防寒。新造的幼林抗逆性差,在冬季要做好防寒的工作,方法同育苗期一样。

(4)防火。进入冬季,林区中的杂草干枯,在遇到明火的状况下极易燃烧。所以在入秋时,要砍除过深的杂草、灌木。冬季来临,组建专业的防火队伍,定期对林区进行巡护,在林区制高点建立瞭望塔,设专人24h瞭望,发现火情及时通报、及时扑灭,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6中幼林管理

(1)幼林修枝。当幼树生长到一定年份,自然整枝差的树木需要人工修枝,即将近地面的轮生枝(多年生)人工剪除。这样做能促进树木长高,还可以增加树木的枝下高,在冬季地面火难以上树。

(2)幼林间伐。当林分的郁闭度达到0.8时就应当考虑进行幼林间伐,林分过密,不通风、不透光,不利于林木的生长,还会造成林分中的林木相互之间竞争。因此,要及时进行间伐,为保留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在间伐过程中要做到:砍密留疏、砍弯留直、砍小留大。

(3)防火。在冬季来临要清除林地中的杂灌,砍除过密过深的杂草,这样才有利于幼林区冬季防火。冬季来临时,要组建专业的防火队伍,定期对林区进行巡护,在林区制高点建立瞭望塔,设专人24h瞭望,发现火情及时通

报,及时扑灭,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7近成熟林管理

(1)间伐。此时的林木已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适时进行间伐。这样既有利于林木生长,也可以有一定的经济

效益。在间伐过程中要做到:砍密留疏、砍弯留直、砍小留大。

(2)防盗。林木有了经济效益,就会成为被盗伐的对象,所以应加强林木的看护工作,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7篇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纯粹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更不是尊与卑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师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因此,在对学生的谈话教育中,不能是命令式的口吻,也不能是训导式的口气。教训学生,强行灌输德育意识给学生都是没有遵循师生平等关系原则的。需要的是平等式的、友好式的、商量式的谈话,最终的结果不是学生向教师妥协,而应该是友好地解决问题。谈话教育中,教师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忌侮辱学生的人格,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感受到教师的爱,他们才会从心底里接受教师,才会听教师所讲,才会真正在行动上改变自己,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明确谈话教育的目的,确保针对性

对学生开展谈话教育,无外乎是把教师的正确观点和对事情的正确看法向学生陈述,并让学生在与教师的谈话中,接受教师的观点和看法,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内化为学生的习惯。谈话的方式多种多样,态度也各不相同,要确保谈话教育取得实质效果,不能对班级上的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问题形成各自的谈话教育方案,运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三、明确学生类别,有目的地进行谈话教育

一般情况下,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几十个,如果要短时间内一一谈话,这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要讲究方法,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又能充分了解整个班级中各类学生的情况,就只能先选取班级中的典型学生进行谈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德育和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然后在这三类学生中分别选取各类学生的典型学生开展师生谈话工作,以点带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确保有针对性的谈话,确保收到良好的谈话效果。

(1)与优等生谈话。

班级中,优等生的数量较少,约占15%左右。优等生各方面均表现不错,但并不是无话可谈,并不是没有谈的必要。对优等生开展谈话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谦虚,不能太自负;对学生开展提醒式的教育,则是让优等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扬长避短,促进优等生更加全面地发展,提高优等率。

(2)与中等生谈话。

这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占的比例最大,约70%左右,大多数中等生都差一点积极进取的精神,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意识,学习动力不足,对于这部分学生的谈话教育,最主要就是给他们打打气,加加油,鼓鼓劲,以表扬为主,让他们知道自己也很聪明,只要努力,成功也会属于自己,谈话教育中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

(3)与后进生谈话。

这部分学生所占比例不大,约15%左右。后进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或是家庭环境,或是个人兴趣,或是前期教育,原因不胜枚举,但表现形式都大同小异,就是不思进取,喜欢捣乱,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没有前途也没有希望。对于部分学生的谈话教育,教师就需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知道每个学生的智商都是一样的,成功都是1%的智慧加99%的汗水,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只要努力了,人人都会取得成功,从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四、做一个合格的听众,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第8篇

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师生关系也日趋紧张。实践证明,师生关系的紧张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发展。显然,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才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抬起头来走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还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表现。

一、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人,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真正的人道精神首先意味着公平,意味着教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毫无区别地去对待所有学生,是最不民主最不道德的表现。其次,要尊重学生的爱好特长。一个人在社会上吃饭,在社会上立足靠的是他的特长而不是他的缺点。老师不能只看学生的缺点而不看优点,更不能夸大或抓住学生的缺点不放。正确科学的方法应是指出缺点,并分析原因,引导帮助学生尽快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我。第三,要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充满个性的人,尊重个性,就要承认差别,重视差别。教师要允许学生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要打破现行的整齐划一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可以提出对学生个性涵养及发展语文专长等方面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创造各种条件,真正使学生成为有“个性”和“特长”的有用人才。第四,要尊重、保护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自由安全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体罚和变相体罚等现象如果发生在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身上是不可思议的。

语文教师要爱学生,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要在实际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通过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知道学生原有的阅读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实际,调查内容包括题材来源方面的、题目方面的、文章体裁方面的、思想情感方面的、习惯态度方面的、词语使用方面的等等。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的作文心理实际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将心中已有的生活积蓄用文字的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相信大部分老师做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如果学生认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优秀品格、丰富常识、强烈的责任感及对他们深深的爱,学生就会自然地亲近老师,学习上也会比较自觉。当然这样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具备那些优秀的品格。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就会比较融洽。

二、在学业上,要宽容学生

要允许、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与教材、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哪怕是幼稚甚至错误的观点(当然不能放弃引导)允许学生保留意见。不要迫使学生钻入教师预先设计的“标准”答案中,彻底打破师传生受的旧框框,培养学生要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不轻信他人。北京市一位特级老师在评述《分马》题目时,认为这个题目定得好,概括了课文的主要事件。这时有位学生反馈信息,认为题目不全面。那位特级教师在学生反馈信息面前,因势利导,让学生讲出不全面的理由。这位同学的理由是课文中不仅讲分马,还讲了分驴分骡,他认为题目改为《分牲口》更恰当。老师当即表扬了这个学生敢于向著名作家挑战的精神。那位同学接着发言,说课文题目不是老作家周立波拟的,而是教材的选编者拟的。这时老师再次肯定学生见解的正确,读书的细心,并表扬他不迷信教材、不迷信编者、不迷信老师的“三不”精神。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发挥,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最佳状态,真正收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试想,如果不是业已形成的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或是教师不够虚心,把自己作为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那么,学生怎么敢畅所欲言,指出教师和编写者的失误呢?可见,一旦我们充分信任学生,把他们看作学习的主人并注重激发其智能时,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常常会令我们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