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08 10:55: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区医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从经典时代开始,社会学就开始对制度有所关注。马克斯.韦伯将制度理解为是一种“权利和机会下存在的一种独特结构”。[5](p354)马克思认为制度是“是个人之间迄今交往的产物”。[6](p78)Hall和Taylor首次将在传统社会学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以文化实践而非单纯的理性选择为取向的制度分析视角称为“社会学制度主义”。[4]一般认为,社会学制度主义的理论特点有三:(1)将制度与组织进行整合,关注组织和制度存在的场域。[7](2)将制度与文化整合,修正传统的“制度理性”假设。[8](3)考察个体行动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既关注制度对个体的影响,也重视个体的偏好和理性选择对制度的建构意义。[4]可见,社会学制度主义试图将正式制度、组织与文化进行整合,并将其置于同一场域中加以考察。从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制度①的共享性(广义上的制度)是城市社区的基本属性。社区成员不仅应遵守一般社会道德与法律规范,还应遵循社区中制定的规章制度,明确某些特定的文化符号,了解相应的实践意识和话语方式。大体上,社区制度的共享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社区成员对社区组织、权威和正式制度的仪式性遵从。这表现为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服从社区管理和对社区本身的归属与认同。其二是在社会行动中对社区平台的偏好。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制度与行动者的偏好和身份认同联系在一起。[4]
社区成员常常习惯将社区作为其目的行动手段。[9]在社会学制度主义看来,讨论社区中种种制度性因素如何发挥作用,不断加强增强社区制度的“共享性”,努力构建作为“制度共同体”的社区应该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总体来看,社会学制度主义蕴含着对社区建设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个是正式制度建设。大体上,城市社区的正式制度大体上又包括三类,一是政府和上级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这些是建立社区组织、管理社区事务、服务社区成员的指导性制度基础。二是社区中主导性组织,包括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等制定的相关制度规范,这些制度针对性与领域性更强,是社区运作的主要制度框架。三是各类组织、协会和民间团体内部的正式制度。第二是社区组织建设。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制度与组织是不可分割的,强调正式制度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作为制度平台的组织。目前社区内的组织机构既纷繁复杂,又发育不佳。以居委会、业委会为代表的自治性组织对自身的职能、权限和与政府的关系界定并不清晰,一些学者认为这些组织代表不了社区成员。[10]以物业为代表的市场化组织主要实现经济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它们常常成为引起社区冲突的重要原因。以各类协会为代表的社区民间组织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居委会等组织的附庸,很难独立发挥重大作用。如何实现这些组织的统和非常重要。第三是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广义的制度概念的组成部分,文化因素在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指向社区文化价值认同、增强成员凝聚力、实现非正式的制度资源整合时,社区文化资源能够最大可能地发挥对社区成员及社区本身的支持力量,这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能动因素。因此,将构建和完善社区制度共同体为重要旨趣,在正式制度、社区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着力,可以看作社会学制度主义对于社区建设问题的答案。接下来的问题是,在以“制度共同体”为取向的社区建设中,存在哪些制约性的张力和整合契机。
二、“社区制度共同体”建设中的张力
“张力”一词来源于物理学,在社会学研究中主要用以表达那些阻碍结构稳定的因素和力量。[1]当我们试图将构建和完善“制度共同体”作为社区建设的取向时,我们会遇到种种撕裂这种“共同体”的因素,这些,我们可以称之为社区建设中的“张力”。第一,社区成员角色的日益复杂性可能弱化社区“制度共同体”的根基。一定程度上,中国社区建设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应对社会成员的角色转型,实现公民从“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11]然而,角色的转变远不像最初设想的那么简单,马卫红、桂勇(2008)指出,传统单位制的瓦解并不意味着一个类似结构的出现,[12]社区成员同时也是其他组织机构的角色扮演者,多重角色身份意味着多重制度场域的交互作用,这将不可避免对社区建设产生影响。对很多社区成员来说,由于拥有大量的外部资源,社区中的支持可有可无,社区对他们而言只是住宅所在的区域,既没有必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也没有必要对社区中所谓的“规章制度”做出回应,因此,他们很可能将自己作为社区“制度共同体”的“局外人”。在此情况下,当社区中固有的制度文化试图对个体的行为做出规范时,这种规范一旦与其自身利益发生冲突,很容易形成强烈的反弹力量。
如果社区不能对那些反弹力量做出必要的回应,社区中的制度根基可能就会受到挑战和动摇了。第二,社区中多元组织力量的博弈可能导致社区制度场域的碎片化。社区中的各类组织既是部分社区制度的制定者,也是社区制度的执行者,更是“制度共同体”的维系者。然而,社区中组织纷繁复杂,既包括以居委会为代表的半行政半自治组织,又包括以物业为代表的市场化组织;既包括以各类爱好者协会为代表的文化性组织,又包括以业委会为代表的监督维权组织,还有大量的因各种利益关系形成的临时性自发组织。各类组织、组织与社区居民的复杂互动常常导致大量的非理性后果。各类组织彼此争夺对社区“制度共同体”的定义权和解释权,市场化规则(物业组织)、行政化规则(居委会)、自治化规则(业委会)等都是“制度共同体”性质的备选项,这些选项如果不能有效整合则很有可能导致这个“共同体”的碎片化。第三,社区场域与其他社会制度场域的互动可能对社区“制度共同体”造成冲击。现代城市中的社区绝非封闭的,它始终与外部社会保持的密切的互动。这种互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市场、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向社区传递资源、共享文化和制度规制;二是社区对外部世界的自我表达和信息反馈。在这些互动中,制度文化的互动占据着重要成分。相比较而言,社区可能更容易被外部的文化与制度规则所改变,特别是市场环境下的价值冲击和来自社区外的强制性规划都可能改变原有的“制度共同体”状态。第,社区的流动性增加了“制度共同体”的不确定性。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但从制度建设视角来看,人口流入之于社区建设也是一种挑战。
挑战来自两个方面:其一,融入与认同。实现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入是解决其社会融入的基本路径,[13]但流动人口来自于社区之外,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认同和独特的制度理解,对于新的社区场域中制度、文化与惯习,他们很难完全认同与接受,特别是对于那些临时居住的流动人口来说,很难让他们产生社会归属感。其二,接纳与支持。从社区自身的角度看,外来流动人口是否能够获得与本地居民“同等资格权”也很难说。如果社区不能从文化价值层面给予流动人口以接纳,在制度层面给予必要的资源支持,很难说服流动人口接受自己已有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由此,流动人口可能改变了社区建设的基本格局,也是对社区制度共同体的一种建构,但建构的方向和结果是不确定的。可以说,以上个方面是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社区建设必须面临的现实性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社区成员、社区组织、社区外部环境和社区流动等多个方面,它们或独立,或交互对社区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广义的制度层面上产生了张力作用。当然,一个健康的“社区制度共同体”相对稳定,但不是不可调试。面对诸多变动性因素,作为社区行动者的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应该充分把握制度文化整合的内在动机机制,进行合理的制度建构,实现“制度共同体”的理性变迁。
三、“社区制度共同体”建设中的整合契机
从社会学制度主义角度看,社区建设中的一系列张力因素可能撕裂作为整体的“社区制度共同体”,但并不意味着“制度共同体”不可实现。如火如荼的社区建设运动彰显了构建和完善社区制度共同体的整合契机,这些契机指向于个方面:外部支持、内在动力、制度现代化自觉、文化-情感认同环境。
第一,支持社区建设的外部环境形塑了“社区制度共同体”的基本条件。不可否认,中国社区建设的最初动机是解决后单位制时代的基层管理与社会认同等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将社区作为它的“基层管理平台”,并希望在这个平台上使它的制度规范得到贯彻、治理组织得到发展、主流文化得到弘扬。基于此,在正式制度方面,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业主大会规程》、《物业管理条例》、《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规章;在非正式制度方面,国家积极推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等;在组织支持方面,近十几年来,国家积极促进居委会建设,不断强化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给予其更多资源,试图构建新的基础权力与认同中心。这些工作均能对形成整合化的社区制度场域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第二,城市社区中存在强烈的“制度整合”动机。如果说国家是从自身发展需要考虑建设“社区制度共同体”,那么社区居民对“制度共同体”的呼唤则基于自身权益维护和基本利益诉求。每一个社区成员都希望在社区生活中受到公正的制度对待,享受公平的社区服务,拥有平等的社区事务参与权利,能够在自身权益受到危害时得到社区的有力支持。这些诉求只有在一个公正、平等、整合的制度文化环境中才有可能实现。这种“制度整合动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社会保障、文化资源和其他社区服务资源供给时,只有建立合理公正的正式制度,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才能使社区成员建立对社区组织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得以维系社区管理的基础。其次,在社区成员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有当社区能够通过制度手段和组织环境提供问题解决渠道,能够在以社区居民权益为根本诉求的价值氛围中妥善处理,公民的基本权利才能够得到维护。最后,在社区内部出现或冲突时,不仅需要有立足于事实本身的制度处理基础,还需要在社区的文化价值共识中寻找“交往合理性”,而这,必然需要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场域”中才能够实现。因此,只有当社区是一个“制度共同体”时,社区成员的权益才能够得到保障,社区的团结与和谐才能够得到保障,这类动机可以说是我们努力实现制度共同体的内在动力。
第三,社区的制度现代化自觉推动了“制度共同体”的形成。所谓“制度现代化”是指正式制度适应社会关系的变革而发生的现代化转型。[14]城市社区是中国社会转型和持续现代化发展中的产物,也必然要对现代化发展做出回应,这种回应,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正式制度建设中。总体而言,我国的城市社区都建立了以《社区居民自治章程》为总纲,包括一系列科层制式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服务供给制度、社区参与制度等的社区正式制度网络。这些正式制度的构建有外部力量的推动,但更是社区建设中的一种制度自觉。这些正式制度体系构成了社区制度共同体的总体框架和轮廓。
第,特定的文化—情感认同环境构成了社区整合的重要纽带。城市社区存在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社区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学制度主义看来,作为文化规范和情感价值都是制度的一部分,构成了社区整合的重要元素。刘迟(2012)描述了社区权威生成中文化价值元素的作用,并将其概括为情感、认知、习惯和方言个方面。[15](p143-153)这方面的因素代表了两类文化之于社区的整合:一种是基于传统与历史文化传承的文化整合。这主要体现在了社区所在区域的语言、生活习惯和某些固有的文化刻板印象等。这些因素为社区中的居民提供了某些共享的文化资源。一种是基于社区内部的“亚文化”整合。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城市社区数量的不断扩张,不少社区中包含着多元的文化背景,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形成与社区自身的文化身份相匹配的整合机制。一般来讲,这种整合是长期情感与认知积累的结果,同时,某些社区运动也可以激发出社区内的亚文化认同,形塑社区的主体意识与文化认同感。[9]无论如何,由文化—情感认同因素构成的非正式制度环境已经成为了社区制度建设中的重要整合力量。上述个方面分别考察了来自于外部支持、内在动力、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等方面的制度整合契机。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张力”还是“整合”,都是一种趋向,两者的交互作用会对社区建设产生切实的影响。我们要进行社区建设,要构建“社区制度共同体”,应该充分发挥那些整合的力量,善于调整那些社区发展中的张力。
四、结论与反思
【陈汝德先生,又名陈木芳,祖籍广东汕尾,1945年出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诊断内外方剂药学(全科)、香港新华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是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执业全科中医师、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原执行委员会委员、香港广东省汕尾市同乡总会中医协会理事长、香港中医研究院教授,并经营陈汝德康德堂三十多年,有多篇医学论文刊载于中国《中医杂志》等著名书刊,其传略、成就被编入《世界名人录》、《香港英才录》等大型辞书。】
服务社会真诚回馈
在许多义诊的中医行业活动上,陈汝德先生是被人们常常所见到的人,大多的时候,他一如在自己药行里的情形,身着一套白大褂,不是在聚神会神地为病人诊断,便是神情平和地向病人解释,这就是陈汝德先生给大多人的印象:平凡真实,有一颗服务社会的热心。
提及陈汝德先生,许多人都对他的医术竖起大拇指,提及他的为人,许多人也会展露笑意。从医术上来说,他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诊断内外方剂药学(全科)、香港新华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拥有四十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从日常生活上来说,与他接触过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感触到他身上的那股平易近人,他说话不紧不慢,没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却是吐字清晰、条理分明,带着医者的亲切与严谨。
据了解,陈汝德先生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参与许多服务社会的义务工作,1982年海丰陶河虾西小学修建,陶河镇主公路,陶河至虾西乡公路的修建,他是出力出钱的筹建委员。2007年与汕尾市等中医业界创立了香港广东汕尾市同乡总会中医协会并担任理事长,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保持自己强烈的责任心和服务热情。
为回馈家乡,他经常组织一批香港中医师在香港以及内地进行义诊、赠药活动。“我们回到家乡义诊赠药时,来问诊问药的乡亲非常多,由此可见,我们这种活动举办得非常有意义,能够真正地帮助到家乡人,我希望以后自己能够多多参加类似的活动。”胸怀一颗服务家乡的心,他把那份感恩之情挥洒在家乡人身上。
陈汝德先生是一位做事细心、有条理的人,素来喜欢做一些归档、总结的工作。如果你有机会翻开他的服务工作日志,印入你眼帘的将是手写的、记录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事项和数据,这些事项和数据的背后,正是他和众多中医行业人士服务社会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他是一位谦和的人,当他详细地向笔者提及这些服务工作时,他喜欢提及自己所在的团体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作为。
除服务香港广东汕尾市同乡总会中医协会之外,陈汝德先生还担任其它多个社团的医师顾问,积极踊跃参加各种进社区的义诊工作,常对老弱贫病、伤残、无依者减免费施治,送医送药上门。香港“欢乐满东华”慈善筹款之认识中草药漫步行,陈汝德先生与太太颜惠梅医师(香港全科中医师)同筹办者之一李密汉教授,香港中草药专家竭力向参与者,浸大中医学院学生们实地讲解中草药的认识、保护、培育、采用等。而且参加诸多类似的活动,陈汝德先生得到了其夫人颜惠梅女士的大力支持,并且,他们双双服务社会的身影也常出现在许多类似的活动上,有名家曾赠送陈汝德、颜惠梅伉俪服务社会的嵌名联――“汝河澎湃如才识,频施惠泽;德望崔巍若峻峰,远播梅馨。”
医术追求精益求精
谈及当年选择中医这一行,陈汝德先生表示还算是平稳发展,虽然当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的事例,但最终也是在平稳中度过,而且能在奉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他认为,中医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医术,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广大病患者。
陈汝德先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诊断内外方剂药学(全科),师从广东名中医郭仕猷(郭贞)和曾岳庵等,从中学习了大量的医术知识,并慢慢地收获在中医界的成就。回顾过往,他自从医至今已拥有四十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主理内、外、妇、儿全科,特别是在医治骨刺、风湿、心血管内科方面有很高的医术,并成功地研制出“特效骨刺散”, 被患者誉为“骨刺圣手”,擅长医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骨伤、皮肤科等疑难杂症,以及擅长运用针炙、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等,另外,他自己研制出多种中药成份的药品,且效果显着。
1993年,由于医术高明,陈汝德先生应邀到北京为时任中国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彭仕禄诊病。曾任《广东中医》审编委员会委员、九十多岁高龄的名中医师曾岳庵撰联称誉陈汝德医师,这幅鹤顶格嵌名联曰:“汝心越善成功越大,德行弥高医术弥精。”
紧跟时代的步伐,陈汝德先生在行医过程中,非常注重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医术,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做中医这一行,一定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学习。”由此,他常常对自己严格要求,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坚持不断地学习和进修,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他攻读了香港新华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1983年往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学院、荔湾中医医院实习,参观交流,是香港中医界最早回内地学习交流团之一,并取得修业证书。2004年12月,颜惠梅女士从流花桥医院中西医结合课程培训班(第二期)顺利结业。
在中医方面几十年的实践和总结过程中,陈汝德先生撰写了多篇医学论文,被业界多家著名刊物刊载。例如,论文《腰椎骨刺顽症中医方法治愈例证》被选编入《首届全球中医药大会论文集》;《糖尿病脚免截诊治》被编入《中医杂志》、《香港中医杂志》、《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中医药论文集》;《多发性脓肿“流注”、“瓜”中医诊治验证》被选编入《港、澳、内地中西结合专业交流研讨会医学资料汇编》,与夫人颜惠梅女士合撰了《论三种常用草药》。鉴于在中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陈汝德先生在2005年被香港中医研究院聘请为该院教授。
目前,他还和励志会梁李秀娱纪念学校合办了一个中草药园,并在未来计划把所种植草药的成长过程、功效编集成册。
另一方面,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和认可,其传承和发展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中医,以前没有受到很大的关注,现在全世界都证明:中医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我们应该要好好地发扬中华民族这一瑰宝。”陈汝德先生认为,“弘扬中医学、发展中医学”是每一位中医师所应承担的责任。为此,他积极出席业界的学术交流会,乐于与业内人士分享自己在中医方面的研究经验,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学护理论文2100字(一):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做出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方法: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并且病情变化比较快,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护的患者,所以护理人员的责任非常重要,有着非常大的工作量,但是护理人员的数量并不多,属于护理风险控制当中的一项薄弱环节。本院在2018年之后,将排班模式进行了改变,持续质量改进,并实施全程监控结果:直到2019年,在1年的改进以及实施当中,患者的需求以及监护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压力,有益于持续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改进,减少了护理当中产生的差错,存在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重症医学科;排班模式
【中图分类号】R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118-02
持续质量改进(CQI),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逐步发展的。其中,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重症监护病房,为危重患者以及现今设备仪器集中的科室,利用相应的监护,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出来。所以,强化对ICU患者实施的安全管理,提升护理质量监管。因此,本文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共有24名护理人员,主管护师2名,护师共8名。其余人员为护士职称,专科护士一共为6名。平均工龄6.54年,其中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为10人。所以,护理人员的年轻化,工作方面存在不足,患者要求复杂以及多样化,需要经验十分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对其给予强化监督,对护理进行完善,以便患者和家属更加满意。如表一所示。
1.2方法
科室共有床位12张,为两组,2名专科护士担任护理组长,护士长以及护理组长,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控护理质量[1]。第一组人员应用床位包干制度,一名护理人员对1-2名患者负责,这些患者的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等都由该护理人员负责。其中,需要精准、完善的对护理记录进行书写,将专科特征进行体现,组长以及专科护士需要对年资低的护士给予指导,帮助其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等,并定期学习和反思。第二组应用统一管理制度,所有护理对全部病房进行管理,组长以及专科护士实施相应的健康监狱工作等护理内容,护士负责护理工作,记录护理过程等。持续质量改进涵盖了危病患者护理质量、环境监管、技术操作、患者安全以及舒适等。结合每一项护理环节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控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并确定质控点,将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进行强化。利用有组织以及有目的考核,可对抢救措施的落实有效性给予保证。护理组长和相关专科护士,针对重危患者抢救工作、重症患者的临时处置,需要快速、正确、果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任务。
每日需要对两名激动护士进行安排,以便帮助两组护士,对相应的护理工作完成。夜间护理,需要高年资的护士带领两名低年资护士。年资低的忽视,分别管一组,高年资护士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系统的质量监控、将参与性、监督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职能进行了发挥,使得低年资值班护士减轻了自身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压力,避免了有差错产生[2]。
针对有着疑难病例的患者,需要组织全科护士对其实施每月1次的护理病例查房,责任护士汇报护理患者的床号、基本情况等,其中要包括饮食要求、护理级别等。之后,科室人员给予补充和完善,最后护士长和护理责任组长提出问题,全员进行讨论,护士长最后给予相应的讲评。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有耐心以及爱心、理解等,关心患者。所以,要强化护理责任心,正确处理护患关系。
2结果
两组工作不同的小组,对于质量的提升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措施,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特征为组织性强、参与面广的不间断活动,护理效果质量非常高[3]。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质量意识進行强化,坚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监控,以便将质量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对于护理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自身的能力提升。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到技术精湛、技术操作规范、创新求实。积极主动学习更多的新技术,对新的领域进行开拓。总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医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析中医内科护理医学的护理理念及其发展论文
摘要:中医内科护理作为现代医学中护理方面必不可少的一种护理方法,它在很多临床验证中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中医内科护理依然存在着非常多的现实问题。将分析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其中包括人力方面的不足、科学研究能力的欠缺以及实际操作条件的匮乏等等,对中医内科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对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医学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状;中医;内科;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在各个医学研究中的经济投人,很多的新式医学研究开始不断涌现出来,而且现有的医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就包括越来越现代化的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它的发展却一直在停滞,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入,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1.中医内科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是我国自古就存在的,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相关护理工作,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我国本土存在的护理中,古代中医师既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同时又扮演着中医的护理工作者。中医护理,尤其是中医内科护理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人,现代医学的护理行为和护理理念初入中国,使得中医护理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但近年的各种研究数据显示,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较大幅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点得到了医学界学者的普遍认可。
中医内科护理以整体护理和辨证实施护理行为为基本理论和基本特色,这也是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本理论之上的,体现了中医内科护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临床护理离不开各种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内科护理的核心,包括针灸、拔罐、中医贴敷等等,其正逐渐得到医学界人士的广泛采用,也得到广大患者的充分肯定。
2.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
2.1中医内科护理专业人员匮乏
虽然我国现在的整个医学系统相对已经较为完善,而且从医人员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医学人员却非常之少,只占到所有医学人员比例的9%。现在的很多医学专业学校大部分都是以教授西方医学为主要内容,中医医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少,所以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内科护理人员。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大医院中的护理人员中的92%都是学习西方医学出身,对中医内科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手法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对中医内科护理中常用的针灸、药透等等护理方法的运用很不熟练。因此,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匮乏是目前中医护理发展的一大阻碍,人员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中医内科护理的地位始终不能提升,医学护理也会因此不完善,出现明显的短板。
2.2中医内科护理人员操作自由性不足
在现在的绝大部分医院之中,很多能够实施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过程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比如说经常用到的穴位按摩、中药敷贴以及拔罐等等,由于很多医院沿用了人为老式的护理制度,导致这些中医内科护理方法失去了被执的灵活性。总体来说,利用中医内科护理来恢复患者的过程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中医内科护理的实际运用不容乐观。
2.3中医内科护理创新匮乏、制度老化
现存的中医内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潭死水,由于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大量的中医内科护理,因此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没有方法去通过自身的认识以及护理过程的问题解决并去创新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即便是专业的中医内科护理创新研发人员,也是因为缺少临床的实际经验而事倍功半,而中医内科护理的制度固守也导致了这项技术不能将制度作为依托来发展,因此制度的老化也使得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发展缓慢。
3.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3.1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医结合护理事业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中西医结合机构已有200多家,至2009年,我国有三甲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18所”。在现代医疗服务正形成治疗、康复、预防、养生、保健的多元化形式背景下,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而高层次、高素质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依托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中医护理人才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科研攻坚能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为中西医护理的真正融合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加快西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中医护理课程改革力度,逐步实现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基本融合,培养具有较强西医护理能力以及一定中医护理能力,能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基层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3.2培养目标
目前公认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内涵标准为“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人才培養目标应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顺应社会的需求,并反映时代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具备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社区护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将中医整体观、辩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护理程序有机结合。辨病护理、辨症护理、辨证护理有机结合。
3.3课程内容改革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学引领和整合临床护理;选取中医护理特色明显的病种,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理念,根据护理程序重组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使中西医护理措施有效融合。加快中西医结合社区护理课程内容改革步伐,以顺应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改革可采用系统论的观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合理组合原则、环境适应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4.小结
|文史论文|学英语|范文|论文先生网社区|强力推荐!本站与百度合作新开频道>>>>论文知道
最新公告:没有公告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会员中心
|
艺术论文首页
|
美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舞蹈论文
|
音乐论文
|
电影艺术论文
|
电视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先生网>>艺术论文>>电视艺术论文>>正文
开放的演播空间
作者:admin2008-5-2619:13:17
开放的演播空间秦建伟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主持人(演员)
-
开放的演播空间
秦建伟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主持人(演员)摄像灯光美术设计音响编辑技术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整个片子的制作,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也是其中人非常重要的一环。
美术创作人员在得到一个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的任务时,酝酿最初的想法和形象化的概括,抓住对设计的独特理解,逐步形成它所塑造的演播空间外部形象的具体想法和意向.意在笔先,避免机械地按照节目规定的空间提供一般化地环境设计,才能提炼与节目有内在联系的造型因素,使空间成为一种潜在的语言,创造出仅靠人物语言动作无法充分表达的深遂意蕴。
在这里,我暂把演播室空间的设计分为六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假定的空间
假定性系美学概念之一,假定性是一切艺术创作所共具的属性,空间艺术中以抽象象征虚拟引喻,间接表现艺术的时空感。
演播室的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假定的空间场景,通过不确定空间的指定性,体现节目风格,例如:凤凰卫视的“杨澜工作室”,是一档以讲述历史长河中种种发人深省的故事、轰动的事件、才子佳人的传奇,回顾历史,给人以启迪的栏目.,整个节目开始摄像机由上自下,由右向左缓缓移动,象征历史文化的罗马石柱屹立在运动着的蓝天白云下,每一个柱子的中间都有一个电视屏幕,不断播放着珍贵的历史资料,主持人从柱子间慢慢走进镜头讲述一幕幕动人的传奇故事,这个假定的空间定位在一个变化的历史长廊中,把一个古老的历史废墟景象搬到演播室,在这样一个时空交错的环境中,让观众能更好地去了解过去的各种历史。
二情感空间
不同类型的节目体现出来的感情基调是不相同的,一般节目的开始往往通过一段音乐,几组画面,几行字幕,就可以让观众了解整个节目的风格,环境的设计同样也从背景到环境空间道具无不体现出某种特定的情感用语。亚洲卫视的[V]频道,几乎所有演播室的空间设计,都采用极度夸张的色彩,奇异的道具,再加上主持人新潮的发型及服装,体现出先锋音乐的存在空间,在这样的气氛中,肯定不会有严肃的故事发生。
三交互式的空间
谈话式的节目中,演播室的空间设计目的是让主持人与观众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迅速沟通,调动情绪,让更多的观众融与节目中进行参与。“实话实说”栏目,演播室为圆型空间,观众嘉宾主持人三者在同一对等空间,摄像分布其中,主持人在观众嘉宾中来回穿插,打破了空间的两面或三面的传统组成结构.这种开放的空间构架,能更加轻易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让主持人有更多的发挥余地。
从这一点来说,演播室空间的美术设计,已不是简单地独立出现的,它是通过空间这个媒介与节目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搞装饰装修的设计人员,在搞电视演播室的空间设计时,为什么显得有时力不从心了。失败的设计只能体现在独立的空间变化,独立的背景空间,与节目本身相差甚远。
四空的空间(通用性演播空间)
一些演播室不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场所,关键是画面的整体和清晰,再配置简单的道具,这种布景也称为通用性演播,常用中景和近景,全景仅仅起到穿插作用。例如:凤凰卫视的“铿铿三人行”栏目,整个演播室只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幕布,以此体现“人生大舞台”“幕后休息室”的意象,以再简单不过的背景突出节目调侃诨谐的风格,是典型的后现代舞台风格,把三个人物放在一个简单的中性背景中,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性格更加突出,这种空的空间设计可以使观众唤起某种形象感触,也就是所谓的形象联想,形象联想也就是设计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契机,是塑造形象的基准。
五装饰性空间
如果是中性节目,不需要表明人物的特定环境,只需要有一个优美的背景来提高画面的艺术欣赏性,比如:音乐舞蹈节目杂技表演节目就需要在通用性的空间背景基础上,给予特意的精心设计,这也称为装饰性布景。这种装饰性空间场景,要考虑演员上下场的变化,利用色彩空间的变化,传统或现代的图形变化使节目本身更加充实漂亮,甚至可以利用机械装置增加演播室的空间变化,让节目更有可看性。
六虚拟空间
电视的发展总是伴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体系(EMSS)的最初和最重要的一环,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是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随着人民群众对城市公共卫生保障功能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挥其功能,直接关系到民生和社会和谐。其目的在于在急危重症患者的发病初期就给予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患者的再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快速安全地护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和条件,减少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后续的工作就失去了前提。院前急救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的能力。我国急救中心是以城市社区处理常态下的急危重症事件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以院前急救为主要任务,以形成急救网络为主要结构,以抢救现代化、知识普及化为主要目标,这是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早已明确,是符合科学和学科发展的正确道路,也是新时期卫生工作和现代化社会社区及公众的需求。但在现实中,因医院、传统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急救中心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按照国家规范化的要求及与国际接轨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院前急救的发展。
本文通过总结院前急救工作特点,结合院前急救工作现状,分析目前院前急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存在主要问题包括投入不足;体制不健全;质量控制体系薄弱;急救人员数量短缺,高素质人才比例低;人员配置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急救人员工作积极性低等。针对以上制约院前急救发展的因素提出院前急救发展思路,如强化公益性,突出政府职能;健全制度建设;加强质控管理;建立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体制;加强岗前、岗位培训;稳定急救队伍;加强急救分站建设,缩短应急救援反应时间;普及急救知识,使院前急救社会化等。通过以上举措使院前急救制度化、法制化、现代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就院前急救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供参考。
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
时间、地点不固定:院前急救往往是突发的,24小时时间不固定,随时有出诊的心理准备,呼之即出。另外工作环境变化大,区别于院内工作场所相对较固定,还要搬运患者,体力消耗大。
病情不明确:院前急救患者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的学科种类多,伤、病情重,有时成批出现,单体身上可能出现多个系统、器官同时受累,而院前急救条件简陋,时间短,辅助检查设备条件有限,往往不能作出明确的诊断。
对急救人员要求高:患者家属求救后对院前急救企盼值较高,这就要求急救人员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果断处置,这是在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过硬的技术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前提下的。另外也要求驾驶人员要熟悉路况,具有过硬的驾驶技术,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快捷性。
处置的明确性:通常在院前急救没有足够的时间、特殊的仪器设备检查和有关检验检查来给医护人员进行鉴别诊断,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的,即对症急救,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为后续的救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展瓶颈
投入不足:院前急救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而政府投入十分有限,普通存在重院内轻院前。依我市为例,虽然是全额拔款事业单位,但政府只划拔在编人员的工资,其余的如车辆设备的更新、维护、保养、油费,办公经费,长聘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就要通过自身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急救中心的发展。
体制不健全: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院前急救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制定出适合院前急救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这就导致了院前急救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存在形式多样,独立型、指挥型、依托医院型等几种形式的存在就不足为奇了,更有甚者一个地区能同时拥有两家“120”,极大地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是对人民健康事业极不负责的一种体现。
质控体系薄弱: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制定的院前质控体系不尽相同,没有形成一套适合目前院前急救医护质量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的标准,使院前急救医护管理不能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特别是目前随着“市县乡”三级急救网络体系的建立,加强质控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急救队伍存在的问题:①急救人员数量短缺,高素质人才比例低:由于急救中心属全额拔款事业单位,这就造成了进编的困难性,且待遇一般较低,晋升、晋级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往往医学院校毕业生大多选择进医院发展,且目前医学高等院校又没设置院前急救相关专业,导致急救中心无法为高素质人才提供发展平台。②急救人员配置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目前我国急救中心大多采用“医驾护”单元形式,服务大致分为“急救、搬运、转送”三类,原则上只有高级生命支持活动必须有医师参与,搬运、转送和基本生命支持活动则可由经过专门急救培训的急救员承担[2]。而我们的工作仍然是一肩挑,造成配置不合理、人才定位不准、职责不明,有效资源浪费。③急救工作的特点导致工作积极性低:由于院前急救的突发性,要求急救人员神经时刻处于紧张状态,生活不规律,再加上到达现场的不及时性,以及抢救过程中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使急救人员常常受到患者家属或围观者的质疑和抱怨,有时还受到患者家属或特殊人群如酗酒、精神异常患者的人身攻击,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策及设想
强化公益性,突出政府职能:由于急救中心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性质,作为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强急救中心的建设,在基础设施、人员经费、急救车辆、医疗和通讯设备等方面给予全额支持,保证急救中心可持续发展。
健全制度建设:院前急救工作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专业性,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院前急救的行业管理,完善院前急救机构相关管理制度,尽快出台院前急救法律法规,使院前急救管理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加强质控管理:以“市县乡”三级急救网络建设为契机,我市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成立了市质控领导小组,明确质控标准、人员职责和分工以及奖惩措施。另外我中心还成立了二个考核小组,分别是《淮安市急救中心考核领导小组》和《淮安市急救中心市区急救分站考核领导小组》,各司其职,以加强质控力度。
人才建设方面:①建立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实行院前急救准入制度:建议高等医学院校设置院前急救相关专业,从源头上解决院前急救人员的匮乏,实行院前急救准入制度。我中心制定了《淮安市急救中心岗前、岗位培训方案》,所有急救人员上岗前都要参加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②加强岗位培训,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根据方案要求,还应加强急救人员的岗位培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加强技能操作培训,提高科研力度,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人才的院前急救人才队伍。③稳定急救队伍:急救中心的政策向急救一线倾斜,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我们支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鼓励撰写论文和科研研发,对取得高一学历教育者报销学费,目前全中心急救医师都取得本科学历,3人研究生在读,对于在不同层次杂志上发表的医学论文,除报销版面费外,还给予不同的奖励,晋升、晋级优先照顾一线急救人员。根据医护人员在实践中专业程度的高低,工作量多少,给予不同的薪金。通过以上举措使急救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更安心于院前急救工作。④加强急救分站建设,缩短应急反应时间:在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掘医疗资源,在市卫生局的指导下,根据区域分布在市区医院成立急救分站,依靠医院的力量搞院前急救。目前市区一个中心,二个自管分站,七个网络医院分站,平均急救半径2~5Km,急救反应时间5~7分钟。每辆急救车上除安装了GPS系统外,还装备了无线对讲系统,做到平时一呼一应,战时一呼百应,大大地缩短了应急救援反应时间,急救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⑤普及急救知识,院前急救社会化:普及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急救意识和技能。我中心经常组织医护人员走进社区、学校、大型厂矿企业等,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初步急救技能。另外要让全社会形成特种车辆优先的原则,确保救护车真正发挥救命作用。此举从社会层面上缩短了应急救援反应时间,使院前急救社会化。
参考文献
相关热搜: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专业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依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特点,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高等教育按专业培养人才,相应的培养目标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上接教育目的(aim)下接专业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obe_ties)在整个专业培养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专业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和支配着整个培养活动。
临床医学专业是以培养临床医师为目标的专业培养活动,国际医学教育界历来非常重视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制定和修订。许多国家都日益关心医生的任务和职能,对21世纪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或以项目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或以专家论证的方式,提出了各种培养目标。与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相比,我国由于受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及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往往由国家统一制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学校只是接受者和执行者,甚少关于培养目标的研究和思考。本文尝试以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为出发点,从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现存的若干现象出发,探讨专业培养目标背后的若干理论问题,比如培养目标的内涵、决策机制、价值取向等,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收集为了解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从我国部分医学院校网站上收集其临床医学专业(包括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赌养目标,这些医学院校包括试办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的院校和一般的院校。
1.2咨询访谈为了解医学教育工作者对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情况,将收集到的培养目标汇集后,请医学教育工作者分辨目标是属于哪所学校的,分辨某个目标是五年制、七年制还是八年制的。咨询访谈的过程分两轮进行,第一轮个别访谈,分别访谈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1名院领导、3名行政管理人员和3名教师;第二轮集体咨询,在海峡两岸医学教育研讨会上进行,向参会的我国海峡两岸各医学院校的领导、教育管理人员、医学教育研究人员以及部分医学教师进行咨询,分辨各自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目标分属哪些院校,分辨某个目标是五年制、七年制还是八年制。
2.结果
2.1各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趋于雷同,缺乏学校个性从下面列举的我国部分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这种雷同,单看培养目标本身我们很难看出哪个目标是哪所学校的。如:①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现代医学科学理论和技术、能从事临床实际工作的通用型高级医学人才;②科学基础宽厚、专业技能扎实、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高、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临床医学人才;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较为全面,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④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宽厚扎实理论知识基础,有熟练临床工作能力和独立临床科研工作能九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强的发展潜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⑤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较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临床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较好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并具有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潜能的医学人才;⑥具有宽厚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基础、有熟练临床工作能力和独立临床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的发展潜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上列举的培养目标中,有关功能定位的有“医学人才”“应用性人才”并没有体现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特性。
2.3专业培养目标形同虚设,难以切实指导课程和教学专业培养目标没有与教学实际结合,学校师生对目标不了解。
2.4目标定位过高,缺乏对合格标准的关注目标大都较为理想,追求“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3.讨论
以上调查显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存在诸多问题。现就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内涵、决策机制、定位导向等问题提出我们的一些思考。
3.1培养目标的涵义从以上列举的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来看,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普遍比较抽象和一般,培养目标的专业特性和学校个性不明显。实际上,专业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所要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的规定,它包括对所培养人才的社会功能和素质结构两方面的要求。不同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既要体现总的教育目的的共性,又要体现该专业的特性,还要体现该学校的个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对临床医学专业而非其它专业所要培养人才的规定。尽管许多医学院校将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功能定位于临床医师,但也有一些院校将其定位于“医学人才”,忽视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特性。而专业培养目标功能定位的不确切会导致素质结构的模糊。
3.2培养目标的制定我国培养目标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决策机制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决策,一般由专家(主要是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专业培养目标的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采纳,然后推广给学校,学校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目标设置课程方案,教师根据学校的课程方案进行教学。学校、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参与目标的决策,在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缺乏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因此,目标就会成为于教育过程之外的东西。
关键词:医学期刊的成本核算;医学期刊定价的影响因素;医学期刊的定价策略
学术期刊,尤其是医学期刊,有一个其他期刊不具备的性质,就是它的作者队伍、审稿人队伍和读者队伍是三位一体的,限定在专门的科学共同体内。这就决定了医学期刊的读者群固定且发行面窄。对于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我国医学期刊,特别是在国家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医学期刊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和定价策略,对于实现医学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医学期刊的成本核算
1.1 医学期刊成本核算的意义
医学期刊的成本核算是指对医学期刊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医学期刊的品种、期次进行正确的归集和分配。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可以为本单位改善成本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基础分析数据。因此做好成本核算的前提就需要会计人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熟悉期刊出版的业务流程,宣传解释并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对于符合制度并有利于期刊生产的支出,要积极支持,否则严格加以控制。总之,成本管理的目的是挖掘潜力、杜绝浪费、降低成本,以达到用最少的耗费,出版更多的期刊,这也是成本核算的意义所在。对于成本核算的意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翻译出版的《财务总监》中有精辟概括:“只有清醒意识到如何准确衡量产品成本的企业才知道形势的严峻,而那些还未认识和解决成本估算问题,以及不会分析成本数据的企业极有可能被淘汰。”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是医学期刊持续经营的基本保障。
1.2 医学期刊成本核算的要求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支出用途是多方面的,成本核算包括产品成本的核算和经营管理费用的核算。并不是所有的经营性支出都可以计入医学期刊的生产成本。只有用于医学期刊生产并最终形成期刊价值的这部分费用才能计入期刊的生产成本。医学期刊成本核算的基础是对各种成本费用的正确归集和严格划分。具体来说,应划清以下几方面成本费用的界限。
1.2.1划清应计入医学期刊成本和不应计入医学期刊成本的界限。凡是用于医学期刊生产的费用,都应计入医学期刊成本,不是用于医学期刊生产的费用则不应计入医学期刊成本。例如编辑部门举办的各类医学学术会议的费用应与取得的会议收入配比,而与医学期刊的生产经营无直接的关系,所以不能将会议费用计入医学期刊的成本。
1.2.2 划清本期成本同上期成本、下期成本的界限。凡是应由本期完工期刊负担的费用,应全部计入本期期刊,不能延至下期期刊,也不能提前结账计入上期期刊。
1.2.3 划清完工期刊和在制期刊的费用界限。会计期末将各项生产费用计入各种期刊成本后,如该期刊全部印制完成,该种期刊所负担的全部生产费用就是其生产成本。没有印制完成的期刊就是在制品成本。
1.2.4 正确划分不同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界限。直接成本要直接计入期刊成本。对于多种期刊共同耗用的成本费用,凡是能直接辨认的应直接归集到相关期刊的成本,不能直接辨认的,应按照合理的分摊标准在各种期刊之间正确分配。
1.3 医学期刊成本项目的构成
1.3.1 稿酬及校订费:是指支付给作者、译者、校订者的基本稿酬、印刷稿酬、版税等所有报酬及翻译文字的校订费用。
1.3.2 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是指医学期刊生产所需的纸张、装帧用料等原材料及辅助用料的成本。
1.3.3 制版费用:是指医学期刊的排版、制版、插图设计以及纸型、胶片的型版生产过程中支付的各种加工费用。
1.3.4 印装(制作)费用:是指在医学期刊生产过程中支付的印刷费、装订费。
1.3.5 出版损失:是指医学期刊在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之前发现的各种损失,包括重新生产所支付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加工、退稿、报废损失等费用。
1.3.6 编录经费:是指编录人员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编录经费是无法直接计入某一种期刊成本而需要按照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期刊成本的费用。主要包括编辑人员的各项人工成本、办公费、组稿费、房租、固定资产折旧等应按照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期刊成本。
1.2.7 其他直接费用:是指除上述各项费用以外的其他直接成本,包括选题策划、设计制图、审稿、编辑加工、专题会议等各类专项费用。
2. 医学期刊定价的影响因素
医学期刊作为一种学术类刊物,是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服务的期刊,具有专业性强、读者群固定、发行面窄且销量稳定、时效性强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期刊定价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2.1 医学期刊的成本因素。医学期刊的成本因素是确定期刊定价的主要依据,对于一本期刊而言,持续经营要求其收入必须一直大于成本。因此准确核算期刊成本是确保持续经营、合理确定期刊价格的依据。期刊成本是指期刊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称,期刊成本可以按照与印刷数量的依存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医学期刊的成本因素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组成。
2.1.1期刊的变动成本。经济学上的可变成本是指在总成本中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项目。就医学期刊而言,变动成本是指随着印刷数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这部分成本包括: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印装(制作)费用(不包括排版费)。
2.1.2 期刊的固定成本。经济学上的固定成本相对于变动成本而言,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就医学期刊而言,业务量相当于期刊的印刷数量。这部分成本包括:稿酬及校对费、制版费用、出版损失、编录经费、其他直接费用。
上述医学期刊的成本均是影响其定价的重要因素,上述成本的耗费需要从相应的期刊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因此,医学期刊的定价应高于成本,否则销售将会出现亏损。另外,近年来随着医学期刊成本的不断上涨,期刊的定价水平也在不断上扬,尤其是纸张成本的上涨已经成为期刊成本上涨的首要因素;其次人工成本、印刷工价、稿费标准等也呈上涨之势,这些成本的上涨因素在制定期刊价格时均是应考虑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2.2 期刊发行折扣因素。目前医学期刊的发行渠道主要是邮局发行、自办发行和网络发行。根据我单位近几年医学期刊发行统计数据显示,邮局发行占整体发行量的80%左右,仍是医学期刊发行的主渠道。邮局发行折扣一般为期刊价格的36%~40%,自办发行折扣一般为期刊价格的20%~30%,网络发行折扣一般为期刊价格的5%~10%。上述发行折扣除自办发行外均让利给了发行商。在期刊定价时,既要考虑读者的利益,尽可能定低价,又要考虑上述的折扣费用。因此,期刊发行折扣在期刊定价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3 国家税收因素。涉及医学期刊的税种有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这些税影响着医学期刊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也会直接造成期刊现金流的减少。 因此我国大部分产品的价格会将税金包含在内(即价内税),而期刊价格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期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显然税收又进一步影响了期刊的市场竞争,有竞争力的期刊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因此税收最终影响期刊的发展。作为出版单位,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将税金加入到期刊的价格中,通过提高期刊定价将税款转嫁给读者,因此税收也是影响期刊定价一个重要的因素。
此外,在期刊定价中不可忽视以下两方面,一是同类医学期刊的市场价格,二是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期刊的迅速发展给纸版期刊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些影响期刊定价的外部因素相对较宏观,这里不再赘述。
3. 医学期刊的定价策略
由于医学期刊属于专业性很强的媒介产品,并有它特定的消费对象和消费层面,这些特点决定了医学期刊的销售面很狭窄,销售量不可能很大,单位成本却较高,因此只有维持较高的价位才能确保总成本得到补偿。而对于大众化的期刊,由于市场销售面宽,销售量大,单位成本较低,即使采取较低的价位也能确保它的利润。例如《读者》杂志定价3.5元/册、《青年文摘》杂志彩版定价4元/册,这类大众化期刊为了扩大销售量一般采用低位定价策略。另外,在选择采取高位定价还是低位定价策略时,应当分析这一定价策略对于提高销售量有无实质性的影响,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低位定价无异于放弃唾手可得的利润。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医学期刊由于读者面狭窄且固定,即使采取低位定价也不能有效扩大销售量,而专业性读者也不会因为其价格高就放弃购买,而医学期刊由于较高的单位成本也需要较高的定价来补偿,我单位的医学期刊定价一般在10-25元/册才能保本或略有盈余,因此医学期刊与低价位的大众化期刊相比应选择高位定价这一策略。
3.1本量利分析模型
国内外期刊定价比较流行的方法主要是本量利分析法。其基本数学模型:利润=总收入-总成本。假设期刊的总收入是由期刊发行收入和期刊广告收入构成的,而其他经营收入一律忽略不计,因为医学期刊的读者群固定所以发行量较其他类期刊稳定,为了减少期刊库存成本,期刊印刷遵循以销定产的原则和定价的谨慎原则,可以用期刊的发行量代替期刊的印刷数量。则:总收入=(单价×发行量)+广告收入;总成本=固定成本+(发行量×单位变动成本)。以本量利的基本分析模型为基础,并结合医学期刊所处的不同市场环境,采用简化的方法计算其盈亏平衡点的单价,此时的单价是期刊定价时参考的最低的定价底线,低于此底线则期刊定价就低于成本可能产生亏损,高于此底线则期刊定价高于成本就会盈利,因此计算盈亏平衡点的单价可以为确定医学期刊定价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1.1 保本微利定价策略
采取保本定价策略是指医学期刊的价格能补偿其生产成本、发行费用和税金即可。此策略适用于广告经营处于劣势的医学期刊和面向基层临床医生的医学期刊的定价。医学期刊是一种专业学术类期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本身兼具着医学学术研究和临床医学的交流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中,大部分学术期刊靠发行收入根本不足以抵补支出,而且多数学术期刊广告收入很少甚至没有广告收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医学期刊虽然不以赢利为根本目的,但也不能无视市场规律的作用,医学期刊定价只有遵循市场规律的基本法则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才能做大做强。
广告经营处于劣势的医学期刊主要包括:(1)新创办的医学期刊;(2)将国外医学论文翻译为中文版的医学期刊;(3)综合类医学期刊;(4)面向社区或基层医院的全科类医学期刊。上述医学期刊除新创办的医学期刊外,其存在均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效益,目的是提高社区和基层医院临床医生的学术水平。上述医学期刊的定价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由于广告收入很少甚至绝大部分期刊的广告收入为零,广告收入可以忽略不计。根据本量利的基本模型: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发行量-固定成本。由此可以推导出盈亏平衡点的期刊价格,即计算出销售多少册期刊才能与生产成本持平,并考虑医学期刊发行折扣和相关税金,以此决定期刊的最低定价。即:当利润等于零(即盈亏平衡)时,盈亏平衡点的期刊定价= [(固定成本÷发行量)+单位变动成本]×(1+折扣率)×(1+增值税税率)。
对于新创办的医学期刊,可以采用薄利多销和免费赠送相结合的期刊发行策略。薄利多销是通过降低每册期刊的利润,以较低的价格来吸引读者,目的是提高期刊的发行量,使期刊能快速占领市场,以此吸引广告商增加广告投入来弥补期刊发行收入的不足。
3.1.2 低于成本的定价策略
低于成本的定价策略适用于成熟期的医学期刊,医学期刊进入成熟期后,随着市场对其认知度的提高,而形成了稳固的读者群,这时的广告收入也会随之增加并基本稳定,因为广告收入的增加而使期刊经营产生了盈利。此时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在同类期刊中更具竞争力,医学期刊应采取稳定的价格,即使期刊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应随意提高定价,因为广告收入可以弥补期刊成本的增加。根据本量利的基本模型:利润=广告收入+(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发行量-固定成本,可以计算出医学期刊的最低定价。盈亏平衡点的期刊定价= [(固定成本-广告收入)÷发行量+单位变动成本]×(1+折扣率)×(1+增值税税率)。
3.1.3成本加成定价策略
此策略是使定价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一定比例的目标利润。适用于在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期刊,其品牌价值远高于同类期刊,且读者群、作者群均具有较高的医学学术水平。根据本量利的基本模型:目标利润=广告收入+(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发行量-固定成本,可以计算出医学期刊实现目标利润的最低定价。期刊定价= [(固定成本-广告收入)÷发行量+单位变动成本]×(1+折扣率)×(1+增值税税率)+(1+目标利润率)。
上述期刊的定价计算方法是笔者在多年的期刊核算实践工作中总结的,比较简便实用,可以为编辑部门和发行部门提供指导期刊定价的合理依据,上述定价策略和计算方法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变化情况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夏文丽等.《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39.
[2]何皓.图书定价的内在机理于策略选择.出版经济研究, 2004;1.
[3]桂梅.图书定价的七大因素分析.价格月刊,2006;11.
[4]田世忠,赵晶.图书出版策划中的成本核算于定价策略.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3.
座谈会是由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非结构化的自然方式对一小群调查对象进行的访谈。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市领导座谈会讲话稿经典范文,给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市领导座谈会讲话稿经典范文1尊敬的女同胞们:
在这里,我谨代表学校领导以及全校男同志向全体女同胞致以节日的祝贺!祝大家节日快乐,青春永驻,工作上成绩突出,生活中朋友多多,走在路上回头率频频,天天都快乐,时时都开心。
你们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还要抽出时间料理家务,支持丈夫工作,有的同志一个人干两人的活。你们比男同志担当着更多的角色,作为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一位女儿,你们把自己的辛劳和爱心奉献给了家人;作为一名职工,一名教师,你们把自己的勤奋和智慧献给了学校,献给了她们深爱的莘莘学子。就在你们中间,有太多虚心上进的教坛新秀,太多深受欢迎的骨干教师,太多倍受尊敬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让我们肃然起敬——你们是学校最美的风景线。同志们,姐妹们,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学校会更加美好。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女同胞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更加出色的发挥自身优势,为我们学校再添光彩。让我们团结协作、同心同德,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奉献精神,再续新的辉煌。
最后,祝女同胞们节日快乐,青春永驻,笑口常开,万事如意!
市领导座谈会讲话稿经典范文2当又一个“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银行职员,作为这里每一位女性的姐妹,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
其实今天站在这里有很多的感慨,但是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女性,一个同样有着温馨家庭的女人,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作为生活中平凡生命个体的心灵感悟。当然作为一个
女人,我最崇尚也最坚持接受的就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观念,就叫做女人生命的保鲜。
话说回来,女人生命的保鲜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呢?就是生命深处的善良和柔软,这是一种生命的品质。尽管,节奏让我们紧张生活的磨砺让我们变得粗糙,但柔软和善良仍然是我们内心的质地。今天,我们所面对的生活,一方面在滋养女人呵护女人,时装越来越多了,化妆品,时尚party、玫瑰花,巧克力,香水越来越多了,但另一方面,与此同步增长的,工作的压力、女性角色的定位和内心的挣扎,当你享受这一切的时候,到底谁是完整的自己呢?59j洱吧下载-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什么是心底真正的善良呢?那就是当大的困境来临的时刻,那种柔软而坚韧的女性内心的坚强。深刻的善良会激发我们生命里的一种痛惜、一种悲悯,一种弥足珍贵活在当下的力量,所以我说,善良的力量也是一种滋养,它会让一个女人的脸上散发光彩。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员来讲,这些固然听起来是一个比较浮夸有些不现实的完美想象,但是我们其实可以做到。
现在不得不说是一个活在消费时代的社会,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在向我们侵袭的时候,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时间经济一体化,这个威力无穷的金融消费机制。也让我们看到了消费与经济此消彼长中存在的矛盾,一个人如果在消费中依赖太深的话,那么当这种物质被剥夺的话,那将会变得非常可怕。我们会信任,容颜美丽是因为化妆品,我们信任身体柔软是因为消费spa和按摩,我们相信一个人在社交场合光彩照人是因为鲜艳的时装,我们相信一个女人神采飞扬有自信,是因为有男人宠爱有朋友赞扬,我们相信一个人有很好的物质生活,是因为有很好的收入....但当我们过分相信这一切的时候,换一个角度想,那一切都可以被拿走。这些东西不是不好,但它对于女人来说,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女人真正的快乐有一种是雪中送炭,这就是她生命不竭的创造力,这种创造仅仅来自心灵和她生命本身,和外界不相关。只要她天真、好奇、赤子一样烂漫,那这个女人就永不沧桑。
在电视的每一个频道里,女人一会儿是宽袍大袖、三寸金莲的深闺怨妇,为观众演绎着风花雪月的故事,这是妻子。一会儿女人又是《闯关东》里面像鲜儿一样,敢爱敢恨丝毫不让须眉的豪侠。这是英雄。也许换个频道女人又成了亲切无私心胸宽广的依靠,这是母亲。女人一生扮演了这么多的角色,着实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存在的非凡价值。
什么是滋养女性生命的力量呢?不靠营养液、化妆品,那些只是辅助的东西,我只说那是锦上添花,而心灵的力量,穿越古今,那么多人的生命相伴你,那是温暖的,在你的生命中永不背叛,所以说,文化的力量就是一种生命的保鲜剂,你可以穿越在风花雪月当之中,这些东西不会过时不会幼稚,它让你永远蓬勃永远天真,这就是创造性的快乐。
一个女人要不断的成长才自信、才独立,一个独立的女人会找到生命的反差,那就是大女人的胸怀和小女人的情趣,女人胸怀要大,在世界上才能做事,女人情趣要小,才天真可爱永不沧桑。将这两者结合起来,那是女人在生命中修炼完成的。给自己的生命保鲜,让自己应对流光中的种种的挫折苦难很多的挑战,让自己的内心饱满,让我们所有的女性,超越梦想。
市领导座谈会讲话稿经典范文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
我叫---,是---医院院长,新年的喜气还未散尽,我们又迎来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周年纪念日,借此机会我向在座的各位妇女姐妹们致以最真挚的节日问候,向市委、市政府、妇联和各上级组织给予我的鼓励和荣誉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奋斗、争取解放的光辉节日。一百零二年来,世界妇女解放运动波澜壮阔,我国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广大妇女奋发进取,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广大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全面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经济建设领域,广大妇女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充分展示了巾帼风采,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广大妇女以诚信为本,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发展先进文化,扶危济困、奉献爱心,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广大妇女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变革,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男女平等日益深入人心,妇女解放事业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广大妇女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广大妇女以“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为动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更多的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呵护着家庭的幸福和美满。在平凡的生活中,以饱满的热情,执着的追求,为我们的社会大舞台增辉添彩,为我国的各项事业默默奉献着。事实证明,妇女在社会各个领域都会一样做出巨大的成就和贡献。
我是一名普通的女医生,是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秋天考入医学院校的,毕业后分配在公办医院工作,1993年我随甘肃省人民医院医疗队去深圳开发区医院帮助工作,在那里激发了我自主创业的热情,放弃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地区级医院主治医生工作和科主任职务,办了停薪留职手续,自筹资金,在平凉创办起了陇东第一家肛肠专科医院,创院之初,只买了几张病床和一些简单的医疗设备及药品。在这样既简陋又无先进设备的状况下,开始接收患者。我自从有了自办的医院后,更是信心十足去一步一步充实自己,把心与病人的心溶在一起。然而创业的艰难和辛酸令人难以想像,病人不信任,资金困缺,设备简单,招聘的工作人员没有技术,但我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难到,改革我想凭我10多年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相信病人会接受的。我通过媒体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同时请来省城的专家指导工作。不断培养下级医护人员,经过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逐渐改变了病人少的现状,病床由原来的7张增加到10张。解决地方小又是一个难点,随着病患者的逐渐增多,地方小条件差,我不畏艰难,贷款修建,医院4次办家,于--年10月,投资120多万元,又将医院整体搬迁到平凉市区接触群众最多,最繁华,交通方便的南门什字,实现了我多年的一个愿望,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面貌。医院不断扩大,病员不断增多,--年10月,办公面积达4197平方米的惠君医院综合大楼在西门口落成,医院随之整体搬迁至新址。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增设了妇科、内科、泌尿外科、中医科等科室,病床60张,同时可容纳200多名患者就医。共投资数百万元,购置各种设备71台(件),可以说这些设备在全国的专科医院也是先进的。技术人员发展到40人,这些医护人员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平凉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在这期间我多次拜名师、苦练内功,接触中国中医肛肠学会会长史兆歧、喻德岩、尹伯约等国内肛肠学一流专家教授。两次赴日本参加大肠学研讨会,并在国际一流的福岗、熊本高野大肠医院深造一年之久。所有费用都是我自己承担,通过学习提高和掌握了国际肛肠医学前沿技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内服外敷兼治,部分药品是自己研究配制的专用良药。并靠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汇各家之长的先进技术,以及娴熟的手术为冈肠患者解除痛苦,经我亲手诊治的大肠疾病人数万例,这些年我先后在国家级重点医学杂志和学术研讨会上,撰写发表各种医学论文43篇,多篇有价值的论文先后在国家级重点医学杂志发表和学术交流,并被《国外医学杂志》应用。同时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成果奖7项,参加编写了专业书籍4部。从**年开始,被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10多次应邀请参加国际国内肛肠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年,为了有效地解决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创办了甘肃省平凉市金鼎医药有限公司,率先在平凉市开办了平价医药超市,先后为社会解决就业人员800多人。并积极纳税,扶弱救困,为贫困患者减免治疗、药品费用,积极为边远山区学校捐款捐物。积极参与市、区妇联、市民革、街道、社区、红十字会、等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帮扶贫困学生,资助单亲母亲,帮抚留守儿童,十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20万多元,桌凳260套,衣物500多件等。
辛勤的付出,社会也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先后获得了卫生部授予“德艺双馨医务工作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中国工商联全国商界50名管理女精英”、“平凉地区中医重点学科带头人”、“平凉市三八红旗手” “崆峒区三八红旗手”、“平凉市巾帼十杰” “平凉市优秀私营企业家”、“全国优秀创业女性”特别贡献奖、“平凉市十佳优秀母亲” “甘肃省首届道德模范”、“感动甘肃十大陇人娇子侯选人”“全国道德模范”,医院也先后获得了“甘肃省文明单位”等很多荣誉。
在办院18年的磨炼,真是受益匪浅,这是我人生的一大笔精神财富。在自己办医院这个高水准工作平台上,我经受了更高水准的砺炼,技术更加精益求精,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成熟,人生更有了价值感和成就感。--年,我在北京参加改革开放30年优秀创业女性颁奖和高层论谈,使我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创业妇女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发自内心地告诉大家:妇女一样是国家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创业改变了我的命运、丰富了我的人生,创业让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创业让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我从一个医生,获得了高级职称。虽然年届五旬,但思考多了,浮躁少了;每天要读的多了,每天睡的觉少了;精神追求高了,物质享受少了;做得多了,说得少了。现在社会上认识我的人越来越多了,找我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的目光已经走出了医院,延伸到社会。我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是温饱。我的关注已经不再是吃穿。我懂得了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和谐,什么是进步!
在今天这个我们妇女自己的节日里,跟大家分享我的创业经历和感受,就是想说:只要我们广大妇女朋友以“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创业的洪流中,就一样会取得骄人的成就,一样会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样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市领导座谈会讲话稿经典范文4尊敬的全体女教职员工:
春意盎然的三月,你们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此隆重举行庆祝“三八”妇女节大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学校领导以及全校男同志向全体女同胞致以节日的祝贺!祝大家节日快乐,青春永驻,工作上成绩突出,生活中朋友多多,天天快乐,时时开心。
朋友们,3月8日是国际妇女斗争的纪念日,是所有女性为之欢欣的日子,也是所有男性应该铭记的一天。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妇女大会上决定,为促进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
冰心有句名言: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中学的女同胞们,我们的学校因你们而美丽!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学校的面貌却每年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这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校女同胞付出辛勤汗水的成就。作为女同志你们比男同志有着更多的角色。作为母亲或是女儿,你们把自己的力量和爱心献给了家人;作为一名教职工你们把自己的勤奋和智慧献给了学校。你们是学校美丽的凤凰!
同志们,姐妹们,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学校会更加美好。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女同胞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更加出色的发挥自身优势,为我们学校再添光彩。
让我们团结协作、同心同德,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奉献精神,再续新的辉煌。
最后,祝女同胞们节日快乐,青春永驻,笑口常开,万事如意!
谢谢。
市领导座谈会讲话稿经典范文5同志们: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热烈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此,我代表党支部,向全体女同胞们致以诚挚的问候!祝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欢乐!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女同胞用骄人的工作业绩,支撑起了我所事业的“半边天”。我们的女同志始终谦虚谨慎,严格要求,不骄不躁,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把自己当作一颗锣丝钉,充分发挥女性刚柔相济、细致周到、热情大方的特质,在工作中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力求完善,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细,做好。女同胞们不仅注重相互间搞好团结,互助互爱,还着力在工作上积极配合男同志做好各项工作,使各项工作得以高效、协调运转。除此之外,女同志又是家庭的纽带,她们在家还要当好贤妻良母,要孝敬老人,培养孩子,她们要做到家庭和工作兼顾,所以说,女同志是最忙碌、最辛苦、最劳累的人。她们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品德引导着社会文明。下面,我还想对女同胞们说两句:一是在工作上,希望女同志站位要高,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在业务上要苦练内功,成为内行;工作上要更细,把好每个关口;纪律上要更严,自觉遵从各项规定;服务上要更优,今年尤其要在“转变机关作风、促进工作落实”上发挥女同志的优势作用,展示出女同胞的自我风采,体现出女同胞的良好素质。二是在生活上,希望女同志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修炼涵养内在气质;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业余生活上,要把琐碎之事当作快乐的事去看,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态;要呵护好单位这个大家庭,呵护好自己的亲人,也要善待自
己。愿大家的工作与生活处处都展现和谐之美,奏响和谐之音!值此“三·八”节之际,也有男同胞参加今天的活动,对你们表示诚心祝福和良好的祝愿。女加子是好,祝女人们好梦成真好未来;女加少是妙,祝女人们慧心妙语好人生;女加那是娜,祝女人们阿娜多姿好身材;女加无是妩,祝女人们妩媚动人好风采,女加口是如,祝女人们事事如意好幸福!在此,也对所有男同胞温馨提示:家庭和美万事兴,别和老婆过不去!多点理解和温情,生活甜蜜喜事多!
政治思想素养,倡导人人讲美德、家家创文明的社会风尚,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氛围。要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发挥妇委会宣传阵地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妇女正确理解党和政府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重大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将个人的发展与全局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要加强家庭文化建设,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活动为载体,着力建设和谐家庭,以家庭和谐促进单位和谐乃至整个社会和谐,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振兴金塔经济创造稳定发展环境。稳定是巩固发展成果、加快发展步伐、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妇代会组织要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妇女群众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能力,充分调动妇女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发挥好妇女群众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特殊作用。要针对妇女群众反映的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深层次问题,深入了解情况、耐心细致解释,调处化解矛盾,引导妇女群众通过正常的渠道、合法的形式来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施“春蕾计划”等活动,
从妇女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增强服务能力,竭诚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转变作风,明晰责任,切实加强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
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有力帮手。妇代会要重视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妇女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妇女工作及时作出新的部署,积极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帮助妇女同志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在思想建设上,要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在组织建设上,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妇代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基层组织在广大妇女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作风建设上,要进一步强化党的宗旨观念,始终保持同妇女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竭诚为妇女服务作为妇代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妇女的利益放在首位,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广大妇女群众的“娘家”,不断提高妇联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