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4 04:42: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施工识图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项目建设目标
①在建设期内完成各项指标,通过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验收。②力争2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项目建设思路
①总体思路:一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建设。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首先结合该院该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其次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顶岗实践,去收集、总结、引进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作为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③教学内容:必须与岗位标准相融合。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9个模块: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构件;11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④探求课程与行业一线的结合点,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技能大赛等。⑤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材。以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性为目标。平法识图是造价员、施工员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必备的核心技能,目前在教材的编制上仍存在空白,多依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角度来看,建设新平法教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及管理: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课内实践学时用以保证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强化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开展与“五大员”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⑦课程教改科研:围绕平法识图技能方面展开。⑧强化管理:通过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1.3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三年,一年后进行阶段性验收,建设资金由学校提供。2012年10月该项目正式立项,2013年11月通过阶段性验收,后期将按照验收标准做好后续课程建设工作,包括视频、作业、试卷、FLASH等相关课程材料。
2总结
《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是为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涉及装饰工程识图与装饰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从事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专业知识。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新形势人才培养要求,结合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际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开展《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4]。
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课程实施的内部环境分析
围绕《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从教师、学生和办学条件三个方面对课程实施的内部环境分析。
教师。由于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的工作涉及到装饰施工图识读与熟悉、工程量计算、工程计价等多个环节,因此要求教师掌握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各个环节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师至少参与过三个以上相关装饰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工作。而担任本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有4人,教师的优势条件是都曾全程参与过相关装饰工程预(决)算工作。
学生。学生高考成绩居于中低段(大专录取线三段);已经初步掌握了建筑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工程经济、工程法规等基础知识;已经初步掌握了广联达等专业造价软件的应用;学生学习目标较为明确,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自我调控能力;思想较活跃、参与热情高、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工作实际问题感兴趣。
办学条件。学院已经具备专业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学院专业实训室、师生自备电脑等已安装广联达等专业造价软件,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学院校外实习公司(基地)能够满足师生实习需求。
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分析
社会对有关知识或技能需要的程度。岗位要求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完成装饰工程的列项、工程量的计算、工程计价和校核定稿工作。
相关技术或知识进步情况。相关定额标准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要求在进行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工作中应结合实际情况。
课程面向对象及教学方法。本门课程是针对热门职业,开设本课程的职业院校虽然多,但多数是作为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单独教学的形式,没有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把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开设成一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全国范围还未见报道。
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前的教学内容。2011级和2012级《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沿袭惯例,教学内容分章节,主要包括:绪论(装饰和装饰工程、装饰工程造价构成及费用计算)、建筑装饰施工图的识读、建筑装饰施工图实例解读、装饰工程定额、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及其编制、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其编制、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及其编制、装饰工程结算等。同时,细分为具体的知识点,并明确相应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内容。自2013级开始,《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基于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按照职业能力难易程度,结合职业能力与知识目标对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将课程分为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基础、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及其编制、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和装饰工程结算四个模块(四个教学情景),并进一步明确各模块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基础(学习情境1)。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基础模块的主要内容: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熟悉和了解装饰和装饰工程的主要流程,认识并总结归纳装饰工程识图基本知识、装饰工程造价构成及费用计算基础知识;通过熟悉民用建筑的装饰施工图构成,掌握民用建筑的装饰施工图识读要点;通过以具体建筑装饰工程为例进行解读,初步学习民用建筑的装饰施工图识读技能。
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及其编制(学习情境2)。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及其编制模块的主要内容: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认识并总结归纳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的计算及定额套用、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消耗量的确定及价差计算等知识;通过了解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的表格样式,掌握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要点;通过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初步学习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及其编制技能。
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学习情境3)。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模块的主要内容: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认识并总结归纳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内容组成及设置、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的编制等知识;通过了解工程量清单和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掌握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要点;通过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实例、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编制实例,初步学习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编制技能。
装饰工程结算(学习情境4)。装饰工程结算模块的主要内容: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装饰工程竣工结算的编制与审核,认识并总结归纳装饰工程价款结算等知识;通过了解装饰工程结算,掌握装饰工程结算要点;通过装饰工程结算实例,初步学习装饰工程结算技能。
实践效果。《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立足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实操能力,能够有效地利用MOOC、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实践证明:《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受到师生普遍欢迎和广泛认可,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利用教学资源更为充分,师生互动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障。
结论与建议
《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和重要依据。
《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立足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实操能力,希望有效利用MOOC、案例库等教学资源。
《装饰工程识图与算量》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结合实践,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优化。
(作者单位:1.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成本控制系;2.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关键词] :造价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 TU723文献标识码: A
职业院校作为承上启下的层级,培养人才的目标应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一文当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明确的行动方向。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我院近年来在部分造价班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地分解、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教学安排在有专业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的专业教室里进行, 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前提
(一)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准备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不能围绕学科,而是要围绕职业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造价专业为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行业调研分析造价员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然后比照现有教学大纲找出需改进之处,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同时,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督导,以保证课程内容先进、实用。在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时采用的程序如图1所示,形成岗位能力分析表,详见表1。
图1 课程结构调整程序图
表1 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专业对应的岗位 岗位应具备的技能 技能所应掌握的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所对应的课程
造价员
建筑、装饰、安装工程工程量的计量与计价及软件应用能力 识图的能力 准确识读施工图纸 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制图与识图、
造价的基础知识 建设工程费用组成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定额原理
工程费用全过程控制
手工算量及计价的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确定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装饰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算量及计价软件的应用能力 图形算量软件的应用 造价电算化
钢筋算量软件的应用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
安装工程算量软件的应用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准备
1)建筑制图与识图
基本要求: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上一阶段分析岗位的核心能力发现,作为造价岗位主要要求能够识读本专业工程样图,而对于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高,而“教”跟“学”都要为“做”做准备,因此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施工图绘制的要求,加强施工图识读能力的训练。
2)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基本要求:掌握建筑及装饰工程造价组成及计算程序,掌握分部分项工程及措施项目费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熟练使用定额,要求学生进行能够进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该课程在讲授时首先是理论教学,重点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套价准则,参观实训基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然后为案例实训,将由学生们亲自手算完成施工图的预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3)造价电算化
基本要求:根据所学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造价软件,结合具体工程图纸,进行软件算量和造价计算,并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造价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鉴于目前概预算对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院及时增加了电算化这门课程,课时也由最初的一周两节调整为一周四节,并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周。该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做”,但学生“做”之前离不开教师的“教”。先由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并演示软件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任务,再由学生自己利用软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学、做在一堂课当中穿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做”一体化师资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最有效的办法是给课程配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形成教学团队。但这样做成本太高,并且人员紧张,目前还难以做到。因此,将学校老师培养、锻炼成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经过实践锻炼。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专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时间到行业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教师在这些企业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感受到了技术最前沿的信息和观念。
第二 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
例如: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员证书,担任《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第三 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培训教师
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本专业教师进行现场培训,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四)“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再将理论讲授的教室和实训室分开,而是合二为一,因此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更高。
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目前我院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场地可以开展工程计量与计价、会计模拟操作、CAD绘制、钢筋绑扎等模拟仿真施工现场的实训项目。并且在实训场地内配备了“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不仅装配了相应的计价软件,还配备了相关的规范、图集、定额等实际预算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工具,以方便教学和学生获取信息。
上课时,老师在实训教室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实地参观,有了实训场地真实的接触,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了,接下来由老师布置任务由学生在实训教室完成。这样的集知识传授、实验验证和技能操作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室,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做、边交流、边反思、边提升,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观念的生成和专业工具的使用,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理论知识讲授
教师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明确知识点,理清易混淆概念。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当中的现浇混凝土板这一节为例。讲解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之间的区别及其各自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熟悉定额子目。
(二)参观实训基地
参观实训基地,在建筑实物里让学生分辨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并指引学生观察板在计算工程量时具体的范围,掌握计算板的工程量时与梁、柱的分界线。有了实地的参观,之前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掌握情况良好。
(三)构建小组,分配任务
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构建学习小组。比如找出相关项目的施工图让学生计算现浇混凝土板的计量与计价,并分解任务。
(四)实施学做,交流讨论
学生亲自动手进入实际操作环节,认真审阅图纸并查阅图纸当中涉及到的图集或规范等资料,然后进行图纸当中板的工程量的计算并从定额当中选取对应的子目,套取价格并调整相应的价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提示学生纠正,观察学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五) 检查评价,反思完善
学生完成学习报告、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 就业,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我们的实践总结,对类似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希清.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 2009.4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效果。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实施教学任务工程化不够深刻。因此,要改变之前的灌输式授课,寻求适应应用型本科下的教学方法,实现以项目为主导,方法为线索,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如在讲授组合体的三面视图时,运用项目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即设计一个制图模型项目,让学生首先完成立体制作,再分别三人的立体合并,组合成不同的组合体模型,依据不同的组合体模型绘制三面视图,根据项目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评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具体的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建立以动手能力培养为轴心,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精讲,不仅要求对学科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掌握,重点培养实际工作中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多做识图和绘图训练,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安排,更好的消化知识;教学识图和抄绘图样,尽量采用具体的、实际的建筑工程或实际工程图样,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结合工程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提高专业识图和绘图能力。[3]如讲授房屋的基本组成部分时,以学校的图书馆为工程实际,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掌握房屋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选择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在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同时,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土木工程制图》对未接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从本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在积极推进“两化”原则的过程中,以应用为主导,灵活地改变教学手段,即通过实物模型、图片以及其他手段,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专业知识背景,进而针对相应的建筑图样进行识读学习。如在讲授钢筋缓凝土构件时,以钢筋绑扎大赛为依托,以钢筋绑扎的实物模型成果进行针对性讲授,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
强化实训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知识与理论的有效衔接,制约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对实际工程处理能力的发挥。在现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前提下,要培养以创新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势必要强化学生的实训实践。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不同的实训实践组织方式,即项目作业、参观教学、专题实训等,实施有差别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作业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绘图和识图训练,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价考核及总结,掌握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建筑图样,感受建筑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识读建筑工程图样奠定基础;参观教学以学校建筑物及厂房建筑为主,让学生切实了解不同建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专题实训主要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以学校或典型建筑为对象,让学生动手制作成小型模型,培养识图和绘图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训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训内容,实践教学贯穿理论讲授,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灵活地采用先教后学或先学后教的方法,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运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5]
推进学长制
学长制是学校在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两化”原则的教学理念下的人才培养和建设机制,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高年级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完备性,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都比较好。在课程教学中,要发掘积极性高,学习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实训实践课或自习集中时间,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制图与识图课程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绘制和识读建筑图,使学生掌握绘制建筑图的方法。如在晚自习期间,学长组织他们进行绘图方法的讲解,在实训课上,讲授施工现场关于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经验和技巧,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抄绘建筑图样等;在教师指导下,学长组织开展“土木工程制图”技能大赛等,在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的同时,提高学生基本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立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关键词:学生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AutoCAD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84-01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对于工程类学生来说,是基础的也是必要的,而对于一进大学就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这需要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去理解和思考,这与大家对于其他课程的思维习惯是不一样的。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只有学好了这门课,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后续的课程。
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可以试着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就会想要主动地去认识它、学习它和了解它,这样收到的学习效果无疑比被动的学习好多了。
1 在适当的阶段就要开展这门课程的学习
大一新生刚到校园,对任何事物都是感到比较新奇的,包括接下来要学什么样的课程,能从这样的课程学到什么样的知识也是比较新奇的。当新生拿到课本的那一刻,也是他们新奇的开始,因为这样的新奇,他们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认真,有着学习的浓厚兴趣。所以大一上学期就对学生开展这门课程的学习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它是学生学习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构造等课程的一个必须的基础。先开展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有时间来学习后续的课程。本科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对于这门课的理解相对于大专的学生要好一些,所以大一上学期就开始这门课的学习是可以的。而一般大专学生的学年是三年,如果到大一下学期,甚至更往后的时间去学习,势必会影响到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虽然大专的学生的基础相对于本科的学生来说没有那么好,但可以选择适合的教材来进行学习,所以对于大专的学生大一上学期就开始这门课的学习也是可以的。
2 与AutoCAD做好衔接
大一下学期可以安排学生学习AutoCAD。学习用电脑绘图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的巩固,也是自己能力的一个提高。如果只懂得用手工绘图,而不懂得用电脑绘图,这跟我国社会的发展是脱节的,所以应该合理安排好教学计划,让学生成为一个跟得上时代的人,而不是跟社会脱节的人。
3 课堂教学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是学生真正学到理论知识的地方。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相对于以前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地去寻求一些有利于教学的改变来帮助学生。
该门课关于制图的部分,其中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生只有把这部分内容吃透了,后面的学习才会容易。所以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多做课后习题。当学生能够独立地把课后习题正确地完成,这对于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是非常有用的。而不能正确解答的同学,教师应该给与这些学生多一些的关心和帮助,从而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制图部分中的立体的投影、标高投影等部分的内容需要学生用空间思维能力去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带教学模型到教室给学生观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后手工作业加强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传统黑板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借用一些其他软件如3Dmax、sketchup来绘制空间立体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投影图。
识图部分的内容,学生需要根据制图所学的内容去理解图纸、看懂图纸,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制图是基本,识图是应用。会画图重要,会看图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课堂上能对学生多做一些识图训练。教师可以用一些实际的施工图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课堂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
4 实训
大一上学期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不仅要进行课堂知识的传达,一学期的最后几周还要进行这门课的实训课程。实训是学生对于一门课程学习之后的知识的巩固,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锻炼和体现,是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个展现。所以说实训是必要的。实训一般要求学生使用规定的图板和图纸以及其他的一些绘图工具,按照制图的一些规定完成实训内容,最终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图纸,完成实训课程。而大一下学期的AutoCAD课程同样需要实训,是把手工绘图变成了电脑绘图,以此提高学生对于电脑绘图的操作技能,能熟悉使用AutoCAD这一软件来绘制工程图。
通过一学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掌握;通过一学期对AutoCAD的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巩固;通过实训,学生对知识有了应用。最终的学习效果还有待去实践和考察。总之,要想提高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仅在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方法,也在于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所以,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对于学生如何提高《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以上只是该课题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经验和方法,更多有效的方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去发现、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邢红.专业绘图软件在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9).
[关键字]识图课程 知识体系 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 U6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266-2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技术(舰船动力方向)专业教研室经过多次进入企业实地调研考察,和企业专家开会研讨,汇集本专业以往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后最终研讨决定于2008级新生开始,将《船舶性能与船体结构识图》作为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大一上学期开课。
由于是在同类院校相关专业中第一次进行开设,没有以往或者其他学校的相关经验可以借鉴。轮机工程技术(舰船动力方向)专业教研室各位老师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了本门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选定等相关内容。
由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集合了船型辨识、船舶尺寸、船舶性能、船体结构和船体图样的识读,很难从现有的教材中选择出一本符合以上要求的。本专业该门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技术(舰船动力方向)专业教研室所有教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以及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由黄若川老师主编,付锦云老师主审精心编写而成《船舶性能与船体结构识图》教材。由于该门课程的开设带有一定的试验性和创新性,随时需要根据学校以及企业的反馈反馈情况作出相应的修改调整,所以这本教材目前仍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院内教材发行使用。
该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一的新生,很多学生对船舶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完全陌生的状态,同时由于该门课程开设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完善轮机工程技术(舰船动力方向)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其他的后续专业课程打下稳固的基础而设立的。因此在教学的手段上,就需要比其他的任何专业课程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目前该门课程采用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等进行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外,轮机工程技术(舰船动力方向)专业还在大一组织新生到船厂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参观,对于校内完成有困难或无法完成的船舶结构原理设计等项目,到船厂施工现场进行教学。把“教室”设在工地,聘请有能力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技术指导,和教师一起进行现场教学,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是学生形成直观、强烈的视觉冲击,对所学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程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技术(舰船动力方向)专业开设已有五年时间,授课对象已有08~12五届学生,其中08、09级学生已经毕业,10级学生目前在顶岗实习期间,从这些到船厂的学生以及船厂的反馈信息,这门课程的开设对现今轮机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完善作用非常大,同时此门课程的开设也得到了一些船舶企业的好评。在此基础之上,特对这五年来该课程的开设进行一些相关的总结与探讨。
1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1)校企全程共建课程。课程设置源于行业企业的发展;学习情境设计基于企业真实产品和实际工作过程;校企联合实施校内项目训练与课程设计;企业实习与技术服务构成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学校双师型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组建师资队伍;校企联合开发、共建实训基地;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资料,同时我们的教材也作为企业培训的参考书,形成了根植企业、校企全程共建课程体系。
(2)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根据船型的辨识、船舶基本性能的原理设计、船体结构的原理设计、船体图样的绘制原理和识读方法按企业实际的船体结构建造工作过程,船体检验过程序化教学内容。由先到后,由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能够使得所有的新生能够将以前对船舶的认知由外在深入到一定层次的内在了解,为本专业的后续学科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教学、科研、实训相互促进。学生的工作任务单,可以是教师参与的科研项目。学生可以边学习、边实践、边进行科学研究,教师与学生共同来组建教学、科研、实训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在校外,实施“两动态、三真实”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利用技术优势,服务区域船舶行业,将真实的船体建造图纸引入教学过程,将教学过程引入到真实的船厂施工现场,实现教学项目与教学地点“动态化”,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真实地工作,得到真实的成果。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现场参观船舶制造生产,在实际的生产中去了解船体性能的检验标准和船体结构的建造过程,参与施工现场的读图、识图等工作项目,得到了“真枪实弹”的锻炼,提高了识读读图的技能,感受现场的职业氛围。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的识读过程指导、把关、质量检查与验收。通过这种方式,使本课程教学任务真实化、教学地点动态化、成果评价职业化。
(5)商业网站作为教学资源。中国船友在线网站是由我们的教师带领学生主持和建设的,吸引了不少船舶行业技术人员,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支持。同时,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我们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较大的帮助。目前该网站已成为人气较旺的网站。
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比较
(1)课程开发的优势。我院开设本门课程在国内属于最早院校之一,其他院校是没有的。本课程是我院轮机工程技术(舰船动力方向)专业教学团队针对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根据企业对往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造船模块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船舶原理、船舶造型、船体检验、船体结构与识图等多门学科进行精选整合后形成的一门课程。这种整合改革在同类院校中尚属首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创新性。
(2)教学改革先行优势。我院被列为第一批省示范性重点建设院校,第二批国家高职示范性重点建设院校,2007年轮机工程技术(舰船动力方向)专业也被列为湖北省教改试点专业,以此为契机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课程涉及内容的广度、深度及综合度,实现了学校教学环节与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有效对接,具备精品课程素质。
(3)教学队伍具有实践方面资历优势。绝大部分教师来自企业,而且引进的教师经过培训和锻炼,有不少具有劳动厅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能力,师资队伍具有工学结合的先天优势。
(4)实训条件优势。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在目前拥有3000多㎡的实训场地,中央与地方共建、国防科工委建设等项目也在陆续地进行,引进了一套最新的船舶设计软件,建成了一个一体化教室,还包括校外几十个实训基地,能进行本课程的所有实训和教学。
(5)教材建设的优势。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依据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舰船动力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制定了《船舶性能与船体结构识图》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并编写了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教学课件等资料;选取高职高专船舶类专业先进、适用的规划教材作为参考资料。该教材是本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根据制定的专业培养计划和本课程大纲,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后,由黄若川教师负责主编,付锦云教师负责主审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院内教材《船舶性能与船体结构识图》。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只有依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才能完成构建符合我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本文结合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我院工程监理专业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
高职工程监理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在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中,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本,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想以工作过程来构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其课程教学内容应当与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及工作目标相关,其课程教学过程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体系主要为了突出职业工作任务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培养高职工程监理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为例,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意义
与传统课程体系模式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具有其独特之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融合了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模拟岗位工作过程,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课程开发与重组,明确工作过程在构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主线和培养基础分别是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实际的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是分不开的,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手能力较强,在构建高职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尝试适当增加模拟岗位工作的实践项目和内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过程动手操作、实践,完成从被动听课者到主动实践者的转变,真正做到理实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工作的责任心,职业岗位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对于专业岗位的了解与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符合企业对于专业岗位职责的要求,为毕业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足准备。
2工程监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我院工程监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2015年被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为搞好建设重点进行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就是课程体系建设,只有依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才能完成构建符合我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工程监理专业构建的课程体系,主要面向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优化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为主导改革教学内容,着重技能培养。以就业导向、实践能力来重构课程体系,注重以培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理论课体系和实践课体系。依据实用、适用的原则调整教学内容,将传统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新课,适当删减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重组融入工作任务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实际工作任务作为引导,进行实践教学,注重可操作性、实用性,培养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建筑行业及工程监理企业的走访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的座谈,结果说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培养具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能力,具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我院工程监理专业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经过实践探索,合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逐步贴近建筑监理行业和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教学效果改善显著。工程监理专业实行“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教学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业能力初步培养阶段(第一、二学期)、第二阶段为专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第三、四学期)、第三阶段为专业能力综合提高阶段(第五、六学期)。(1)专业能力初步培养阶段课程:《经济数学》、《大学英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装饰材料》、《安装工程识图》等课程。(2)专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课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投资控制》、《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艺》、《工程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等课程。(3)专业能力综合提高阶段课程:《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等课程。我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与能力素质的提高,将工程监理专业三年的课程重新整合成新的课程体系,并将工程监理的职业精华“三控、三管、一协调”贯穿其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和企业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适当调整、补充,与时俱进才能满足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
3工程监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在我院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是指由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设计中,对学习情境进行的重组和设计。核心课程建设中的学习领域是指具体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即原有学科体系中的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中的学习情境是指在职业的行动过程和工作任务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方法论和教学论和转换而构成的学习领域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也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这种新型课程设计,可使学生从不同的工作过程中去获取不变的思维过程及规律,从具体的个性中去获取一般的共性,并能够用抽象出来的共性和一般规律,去应对新的个性和具体,充分体现高职课程体系的特色。按照“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依据工程监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建设原则,结合工程监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监理员的岗位需求,来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核心课程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投资控制》、《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艺》、《工程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依据建筑工程施工图会审这一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新的学习情境,该课程为《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等其它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独立的工作过程,其中的难度与深度逐步提升,但它们仍属于同一工作领域,操作步骤类似,可以进行对比。因此通过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是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选取建筑工程中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实际工作情境,并能真正做到理实一体的工作任务,就是能够作为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分组组成团队,结合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根据工程类型与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或图集,在分专业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方案,结合工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等组织工作实施,最后经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总体评价等进行总结、反思和提高。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并可根据工程施工图的要求完成建筑构造实施任务,具备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专业能力,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
4结束语
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够增强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改变了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再进行教条的理论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更好的将我院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落到实处,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理论研究彻底转化到实践教学中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系的建筑模型实训基地在筹建过程中,预计在年底到明年年初能初具规模,并于明年正式在教学中投入使用,把模拟的“真实”施工现场搬到学校,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完成认识实践的教学过程,再配合现有的建筑工程实训室,教学过程能够真正实现“理实一体”,从理论教学到认识实践,再到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从学习到认知到实践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才能完成。将理论知识、团队协作、实训技能三者有机相结合,确保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能够顺利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作者:李铁津 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教育部职业枝长技育中心研究所.
[2]俞建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3]夏喜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J].职业技术,2009(7).
关键词:施工工艺实训理论与实践 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各班级在下学期进行的室外课程教学。从课程内容的设置、课时安排、场地要求、指导教师的配备等都是按照课程的专业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下面是我对该课程的几点看法和思考。
一、施工工艺实训的目的。
建筑施工技术是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无论怎么用功,掌握的也只能是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操作,也只能是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来学习,很难达到本专业的教学效果。怎么办?施工工艺实训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整个实操过程中学生也特别愿意动手。所以,通过施工工艺实训,不但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及安全意识。
二、施工工艺实训的内容及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共开设了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四项实训内容,所有实训内容均在学校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完成。
1、脚手架工程。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构造要求和质量标准,并结合教材理论部分内容制定了该模块的实训目的、要求及实训的具体内容等。要求学生搭设一规定尺寸的“一步两跨”脚手架。在实训场地首先进行安全教育并介绍本实训模块的内容、目的,然后解释实训具体内容、操作要点及质量要求等。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先熟悉脚手架搭设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接着学生按照课前的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全程由教师跟踪指导。
2、砌筑工程。砌筑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单片墙的组砌,块材为烧结普通砖和砌块,为了便于课后拆除,砂浆采用石灰砂浆。砌筑质量要求严格按照《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的标准来执行。首先由指导教师说明实训内容、要求、目的等,然后解释并演示具体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再由学生进行动手砌筑,最后进行质量评定。该模块主要是从材料选择和准备、工具的正确使用、皮数杆的制作和设置、组砌方式的选用、砌筑质量和验收方法的把握、操作的规范性等各方面进行训练。
3、模板工程。模板实训采用的是定型组合钢模板,要求学生首先按照给定的构件形状尺寸和规定规格型号和数量的模板进行模板配板图的设计,并绘制其展开图,然后按照设计图纸领取材料、拼接组装。该实训内容关键是熟悉模板的规格、配板原则、拼装要点等,并能熟练的画出模板配板图。另外,还锻炼学生的动手安装能力。
4、钢筋工程。该实训模块包括三部分内容:钢筋下料计算及配料单的填写、钢筋下料加工、钢筋绑扎。实训中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图纸,让学生按照图纸及标注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完成上述实训内容。这项实训主要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由于钢筋工程实训涉及到加工机械,所以在学生动手前由指导教师先讲解机械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操作,以保证安全。
三、施工工艺实训的教学反思。
实训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组织等都存在
差异。第一,实训教学必须考虑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得和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统一、衔接,这样既可以使理论与实践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方式方法与课堂不同。实训教学除了要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有些工种必须是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实训中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实训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按照动手能力的强弱均衡搭配。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针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解释说明,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教学要求有所不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基本上都是现场一线工作,如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所以他们必须熟悉各工种的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质量验收标准等,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还得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不能完全依靠理论知识。
四、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