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7 00:49: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反思性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教育界开始被人们所关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开始注重教学反思在教育改革及提升教学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在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非常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的作用,而我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反思性教学对教学改革的作用。[1]因此,我国课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反思性教学”及培养“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切实做到有效教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六项目标比较具体,也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做了描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要反思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不足,也要总结课堂中自己的优势,积极改进自己的不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打造更为活跃、高效的课堂。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中,并且学会在实践中评价自身教学活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内涵的分析
(一)反思性教学
在西方哲学范畴中,反思主要是指人在精神方面进行内省和自我活动的一种方法。而反思行为则是人类在面对问题及反应问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其与理性、逻辑性解决问题相比,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过程,其不仅涉及人的问题意识,更涉及人思维发展,人在活动中的一种责任感及坚持不懈的精神。[2]而“反思性教学”则要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进行更为理性的思考,促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思考的过程。同时,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的职业知识,促使自己的行为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方面更为有效。“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要有一种进行自我批判的精神,要能够在较为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改进,要善于对自身进行批判和检验,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形成自身更为鲜明的教学风格。
(二)反思型教师
所谓“反思型教师”,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借助行动和研究,主动探讨、发现和解决自身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的问题。换句话说,教师要能够将“学会学习”和“学会教学”联系一起,在教学过程及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专业修养,促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学习型及专家型教师。同时,“反思型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背景进行分析,主动评估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出更为客观、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教学原则。“反思型教师”要学会教学,不仅要培养自己对教学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态度,还要善于总结和掌握教学技巧,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自身的“实践性认识”。
三、进行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
(一)要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对话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信息是教师能够传递给学生的,但是却不能将知识真正传递给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其自己建构教师传递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于主动学习知识的状态,而不是成为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或者仅仅是盛放知识的容器,其应该是以更为积极主动、课堂主体的身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样,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知识的传授者。[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更为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要能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与学生对话,促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也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对教学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注重
教师是一门艺术活动,但也是极具科学性的。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教学个性以及不可控性等特点反映了教学的艺术性,而教学中可控性、确定性及教学的规律性又反映了其科学性。进行“反思性教学”及成为“反思型教师”,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的艺术性,更要善于把握教学的科学性,将教学看作一门具有科学的艺术活动。[4]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也要善于把握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并将其熟练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促使枯燥的传播知识过程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及实际教学过程,采用符合学生及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教学过程将会成为一门艺术,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并且极具个性化。
(三)“反思性教学”及“反思型教师”主张人人都是研究者
“反思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教学过程通过内省和心理活动,提升自身专业修养及教学质量的。如果仅把教师作为知识的灌输者,那么教师则成为重复完成牟总固定操作程序的教书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因此,“反思型教师”要成为教学中的研究者,就像教育家斯坦豪所提倡的“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5]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教师的研究和反思要立足于自身的教学活动,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思考和批判,认真对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以主要问题为切入口,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观察,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反思;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01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05
数学反思性教学是数学教师对自己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检验和思考,是对教学经验和教学习惯的总结和概括,能够及时发现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数学反思性教学要求数学教师要认清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学手段,创设开放性的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反思性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标,即教师学会更好的教学,学生学会更好的学习,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那么,数学反思性教学如何引领高效课堂呢?本文笔者将根据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分析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意义,进而提出数学反思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意义
数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是素质教育阶段较为科学的教学方式,反思的结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完成。通过反思性教学研究,数学教师可以清晰直观地认识到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够做出及时解决。当数学教师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素养以后,会对教学研究和教学深造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反思性教学研究的理论和结果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积极反思、开拓进取的好习惯。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视日益增加,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前沿教学思想的学习。
二、 数学反思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数学教师备课前进行反思,有效拓展数学知识
备课前进行反思并不是数学教师个人的反思,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类似于通常的集体备课。以前的集体备课主要关注的是教学目标,即通过何种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反思性教学研究在备课前则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即以学定教,找准教学切入点,思考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等。数学教师要先对自己的教学准备工作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反复比较和选择,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进程合理调整教学方案。教师通过课前反思能够确保教学环节的合理分配,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悦。在反思探究中可以有效拓展数学知识,并且对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高效的数学课堂氛围。
(二) 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反思,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要求数学教师具有开放、创新的态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反思性教学鼓励数学教师加强对数学教学全过程的反思和分析,使教学和反思有机结合,而且必须成为数学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完善,需要数学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挖掘学生的潜力。课中反思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意义重大,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调整,使数学课堂更加民主、和谐。比如,初中几何的证明题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考试的考点,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反向思考和推理方法,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注重课后反思的作用,对教学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
课后反思是指数学教师在课程结束以后,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在学习时的表现进行的综合评价。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做出合理的评估,从而找到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案。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反思,可以给学生指出改进的地方,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得整个数学课更加灵活和规范,对于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需要理性地对待教学和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把控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反思活动。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有利于数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也对数学课堂的效率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还能够优化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数学教师要通过反思性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把握数学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深刻了解反思性教学的内涵,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反思性教师教学实践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关键。然而,并不是受过一般专业教育,教师就可以达到“专业化”的水平。波斯纳(G·J·Posner)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反思性教学既是教师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反思(refletion)是指“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连结,使两者连接起来”。“使两者连接起来”,就是把原因和结果、活动和效果结合起来。具体是指“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发现自己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发展的手段”。
著名教育家胡森主编的上世纪90年代新版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反思性教学”是这样下定义的:“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通俗地说,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实践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教育
大量的教师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教育,如果忽视教师的自主能动作用,那么,任何教育的实效将会受到影响、更难以培养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教师的自我教育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主性的教学行为的提高。使教师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然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但是,在目前,反思性教学实践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笔者在访谈中,有的教师这样说:“因为写教学反思比较麻烦,也没多大用,我们一般都是应付,老教师每个月会写2~3次,新教师的话,每个星期都会有一次。”还有的幼儿园教师表示:“平时不会写教学反思,到上面检查时,幼儿园会组织教师集中补写教学反思,不过,写得让人感觉要吐。”
丽莲·凯兹曾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因此,在教师教育,特别是校本培训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力上,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促进教师自我教育,只有教师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2.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幼儿园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保育与教育要结合”等,但观察其教学实践,发现其教学行为与所讲的教育理论却是两码事。究其原因,因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受到两类教育理论的影响。一类是外显的“倡导理论”(也叫信奉理论)。例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所倡导的教育理论。这类知识存在于意识水平,教师容易意识到,也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这类知识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内隐的“运用理论”。这类知识将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不张扬,也不外显,但这类知识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并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所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内隐的应用理论已内化为十分稳定的习惯性思维,从而使这些教师不会对新信息和倡导理论做出积极的反应,更不会清晰地意识到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差距。
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主动有意识地去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与外显的倡导理论之间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自然不会发生改变。而反思性教学实践迫使教师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幼儿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讨论,使教师看到“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的不一致,从而真正使外显的倡导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使内隐的应用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所以,反思性教学实践既是沟通教师“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的桥梁,也是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
3.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师中心”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建国后,经历了改革与完善,“儿童主体,教师主导”的模式已被广泛接受,但在现实中,由于传统的巨大惯性,教师中心理论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不容侵犯,教师的教学不容质疑。
当代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使得教师把反思性教学作为自身发展和获得较多自的手段。所谓学者型、研究型教师,除了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等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反思性教学既要求教师教儿童“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儿童,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研究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由单纯的“教师”变为“研究者”——教师能自觉地、理性地运用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去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和总结,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二是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者”——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习,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进行学习,从而在自己身上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
4.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幼儿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幼儿教师,除非因幼儿园管理者的要求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证明,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顽强的意志是教师坚持进行反思的保证。因为反思是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揭短”和“纠偏”,同时反思还是一份艰苦细致、劳神费力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意志,能够自觉地、积极地、持续不断地思考自己的理念和行动。正如杜威所言:“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他才可能有反思的思维。”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些意志品质薄弱的教师容易产生畏惧感。
因此,幼儿园工作应该将反思性教学实践,作为激发教师的动机,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三、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
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Schon),在他的《反思性实践者》一书中指出:教学反思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在“行动”前和“行动”后(refleetion-on–action);第二个时段是发生在“行动”之中(refleetion-in–action)。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也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和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幼儿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幼儿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本班、本园的实际情况。使用统一的活动材料,以“他人动手”取代“自己动手”,不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二是一些所谓有经验的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这种习惯化的思维使他们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不适宜,从而减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错误率,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理性程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育活动更趋专业化,并最终实现有效地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的。然而,现实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更多,照本宣科,学习内容远离幼儿的已有经验,活动内容不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对幼儿的反应不能作出恰当的应答,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何时为支持者,何时为合作者、引导者,不能根据幼儿现有的水平和表现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等。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师幼关系、幼儿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结果又将成为下一轮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的基础,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如果把反思当成目的,而忘了行动,结果,只会使教学行动永远是停滞不前的。
四、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1.内省式反思
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用反思日记、反思教学录像等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的方式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和感受、教学技巧的运用和效果,对问题的认识和评价等。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通过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评价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堂决策、师幼互动、教师的教学材料选择和教学时间分配等,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2.学习式反思
即通过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真谛,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对自己已有教育理念和行为进行反思。与理论对照,即教师用相关理论自觉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与理论对照,教师用相关理论自觉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即主动有意识地去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与外显的倡导理论之间的差距,从而矫正自身的理念与行为并使之符合理论要求。
3.交流式反思
即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交流式反思法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然后,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再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最后,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4.研究式反思
即通过行动研究法来进行反思。所谓行动研究,即教师自己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并以研究者的姿态去不断地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和解决教育问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是:回顾(发现、明确本班、本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假设(设计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验证(将所设计的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实际尝试解决问题)总结(分析、验证结果,发现新问题或提出新假设等)。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将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崔相录.在研究中学习(概念操作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L·M·Villar,Teaching:Reflective,from T·Husen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Ency clopedia,1994.
[4]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倍训,2003,(4).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这也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一、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成为各国大力发展的共识。时代向教育的挑战不是数量的扩展,原有教育的修补和完善,而是要求教育的重建,要求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从国际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看,单纯、模式化的脱产进修将被代之以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而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地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又使自己学会教学,获得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已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进行深思,问个“为什么”。这种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相比之下,如果教师的目的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没有学会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很难保证有创新发展。
四、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
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提高自已。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某个环节的训练。比如在一次反思性备课中,可以把专门训练引入这个环节,课前设计几种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加以鉴定,哪种引入更适合哪种类型的课程。这种方式使教师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点上,既有实效性,又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
五、反思性教学可以促使教师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
在不断实施“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反思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形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的情况。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已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已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反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反思性教学能促进教师迅速成长,完成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反馈、修正方向,并且能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积累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也能从学生、同行和国内外研究中汲取有益的知识,为我所用,不断地总结和探讨,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这也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反思性教学的勃勃发展能促进新课程理念的顺利实施和完善.
一、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中化学教学的重心要从传统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现成知识转移到批判性接受新知识.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以反思改变教学,促进教学,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反思性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崭新教学方式,反思精神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基本点,倡导从经验中学习,注重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身,才能有所突破.反思性教学是时代、社会赋予教育的新使命,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响应,可以改善应试教育的现状,实施素质教育.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最好的途径就是重视反思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做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有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不知道问什么的习惯.
“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化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化学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改变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现象.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的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有的教师做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min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 mL~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
一、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增强反思能力
教育教学理论来源于教学实践,同时又能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反思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反思的参照物就是先进的教育理论。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又怎能进行反思性教学呢?我曾经参与一位青年教师的中学语文教学观摩课设计,这是一节七年级的语文教学课。当时,这位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如通过让教师和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身份进行对话,创设交流的生活场景,将这节语言教学课融入到生活场景中,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观摩课获得大家的好评。这位教师在谈到成功经验时,告诉人们这节课其实是他运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就是教育”的教育理论,对过去的教法进行反思的结果。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而“生活教育理论”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正是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为这位老师在反思过去的教学,改进新的教学方法时提供了依据。
当然,除了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外,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教师的语文素养,这也是一个反思型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二、反思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
我觉得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包括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态度、行为、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最终达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目的。
1. 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然要对自己的已有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自己的教学言行。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一般包括: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师的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等。
2. 反思教学策略和方法
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如语文教学,可以反思这些方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教学策略,等等。一直以来,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深深感受到,农村中学的学生背诵古诗文,难度很大,收效甚微。我认为这与教师没有好好反思背诵教学策略关系很大。农村学生为什么背诵古诗文就那么难呢?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策略和方法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的反思。比如,背诵的前提是基于对背诵材料的理解,学生理解了没有:古诗文一般都有语脉的,教师是否帮助学生通过寻找语脉,理清结构层次;开展背诵竞赛,寓“背”于乐,可以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有些古诗歌是谱了曲,可以歌唱的,你是否通过音频、视频或干脆教师教唱的方式,让学生在歌唱中背诵古诗歌……如果我们做了这样的反思,农村学生背诵古诗文就不再是个难题。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现状;目标
一、英语反思性教学在高职教程中的意义
1.对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大有帮助
反思性英语教学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这种方式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通常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以及内容上的不完善。在课后,老师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并对这些缺点加以分析和改进,并且把改进后的教学方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长此以往下来,得到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这对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大有帮助。
2.对推进高职英语教程的改革大有帮助
在以往的英语教程中,老师常常都是对学生提出一些硬性规定,比如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单词量以及背诵大量的短语,或是熟记老师课堂所讲的教育内容,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对所教课程的实践性。学生应当把所学的英语知识活学活用,做到学有所用,真正地用到社会实践当中,这样才是真正学到了知识。由于老师在反思教学的过程当中,会想到所学知识要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就会把这种模式的教学体现在以后的教程中。这样就对推进高职英语教程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的现状以及受到的影响因素
1.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发展现状
反思性教学的发展在现阶段存在很多问题:(1)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任务量过大以及不自觉性,往往只针对课堂的教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只是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便可,很少有老师能做到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2)由于某些教师太过于自信,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极为满意,以至于在课后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教学,从本质上而言,并没有对反思性教学的发展性起到良好的作用。(3)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现实脱轨乃至完全不一致,再加上这些与现实脱轨的问题没有权威的教材,以至于遇到问题时,老师无法查阅,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有些与现实脱轨的问题,只能够死记硬背。这大大影响了反思性教学的宗旨。反思性教学在教学体系中也存在着一些漏洞,使这种教学方式不够完美。上述这些问题都对反思性教学的现状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对策
对于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问题的一些现状,本人提出了一些加强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对策及解决办法。(1)教师本人应该明确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重要性,才能够对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发展起到推进性作用。(2)学校教研组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要对其他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让教师熟知反思性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3)学校要对英语反思性教学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更好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包括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对学生进行定期的社会实践。要改变英语课程的安排并壮大英语教师的队伍,使之能够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反思性教学并且将反思性教学体现在以后的教程当中。
三、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包括的目标以及内容
1.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的目标
在高职英语课程当中,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以利于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老师还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流程。在日常所讲的课程中,应该讲与实际更为贴切的知识为主,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熟知英语在未来的工作乃至生活中能够起到的作用,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2.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学校既然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下一步就是要确定教学内容。教育的内容要从学生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入手。在平时的英语实践过程当中,学生要充分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如果在实践当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要积极地去面对,如果解决不了,在课下就要找老师,请老师进行讲解,老师应结合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想好思路,再对学生进行细细的讲解,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以提高,在未来的学习以及生活当中做到真正地学有所用。
综合上述,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是指老师能在上课的时候,把发现有问题的教程,在课后细细揣摩,在得到正确的结果后,讲给学生听,并组织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实践,在实践当中,如果遇到问题,老师应与学生一起思考,并将问题解决,以此作为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方能使学生做到学有所用,体现出了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行为;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203-02
本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有多大程度的反思性教学行为。数据的收集采用了问卷的形式,研究对象是某大学的20位教师,教师的组成会在后面的方法中详细介绍。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证明大学英语教师们的反思性教学行为的运用现状:
1.什么是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教学行为?
2.反思性教学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3.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多大程度上是反思性教学?
一、理论依据
Brookfield(1995)提出,教师收集反思数据必须通过四个不同的,有时是对立的观点和角度,他称之为“批评棱镜”。他证明了这四个方面是教师对教学反思时必须提供的四个棱镜,它们是从业者(你作为一名教师)、学习者(你的学生)、同事和现有理论(在教育和其他学术方面的专业文献)。因此,教师的反思不仅仅只来源于他的经历,还应包括其他人对他工作的观点和感受。另外,反思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支撑,还应该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道德、社会问题,还有对体制的看法等。
当然,反思性教学行为有些具体的技巧和策略。Cowan (2006)在Sch?n的反思理论和Kolb的学习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问技巧和反思方法。例如,要分析反思,我们可以自问“怎样”;要评估反思,我们可以自问“有多好”。教师通过思考所做过的事情和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可以成为“高效率的自我指导和自我管理的学习者”(p :60)。
Robson (2006)提出了一些帮助教师提高职业发展的策略,如:同行听课、批判性反思、教学日记或档案和关键事例法。同样,Harrison (2008)提出了反思行为的实际操作方面的五个核心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听课。听课需要认知情感和认知行为的技巧,对教学关键时刻的记录有助于提高反思技巧。其他提高反思行为的技巧还提到有写学习日志、讨论和同事间交流。
Brookfield(1995:207)还指出,“当我们开始质疑一些假设,并对教学上想当然的想法和做法发出挑战时,使用已有文献作为反思对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学的来龙去脉”。近来,Pollard(2008)也指出反思性教学需要不断地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以及教学手段和技术能力,但高校教育仅有这些方面反思可能还不够充分。
Ghaye & Ghaye (1998)对此也曾有详细的阐述,他们认为教师发展通过反思可能在很多方面遭到破坏。例如,反思可能仅限于现实的技术层面,而忽略了“教育的道德目的和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p:56)。这就意味着如果教师仅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略了思考为什么教,这不是真正的批判性反思。再如,反思可能仅局限于课堂,而不了解课堂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大环境的一个部分。他们指出,教学反思应该是“协作的、学校的、多层面的和社会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看清自己与他人的联系,才能真正做到批判性反思,这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20名大学英语教师,分别由5名助教,7名讲师,5名副教授和3名正教授组成,其中有一名是理科教授。之所以会选入一名理科教授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他被学校认为是教学最好的老师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观点也能够体现好的教学有多大程度是反思性教学。
问卷的题型构成主要有四种:填空题、选择题、排序题和问答题。调查问题的逻辑和设计是在Brookfield四棱视角的建构下形成体系的,也就是说,这些问题的内容是围绕教师本身、学生、同事,还有已有的理论体系来看待教师的教学。
三、研究发现
理论上,反思性教学行为是能够反映教学的观念和所有教学行为的集合。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大方面来判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程度:教学观念和态度,包括从备课到课程评价的教学行为,还有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要求等。
教师们的教学观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实际做法,下面将从教师自身,学生,同事以及已有的理论来看待教师们的教学实践的反思性。
(一)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待教学。有四分之一的教师每周会写教学日志,四分之一的教师每月会写日志,四分之一的教师每学期写一次,还有部分教师从来不写。Brookfield认为每周一次的教学反思效果较好。38%的教师每月会做课程评价,一半的教师会每学期进行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和课程的喜爱程度。至于课堂录像的反思方式,所有教师都愿意接受课堂录像,并意识到它的好处,这一点与Richards (1990)反思方法不谋而合。他认为自我监控和自我观察还有课堂录像都是教学反思的有效方法。然而,只有一位教师认为录像前他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他不想丢脸。他是一位理科教授,并在某高校被誉为理科教学带头人,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欢。他的大部分公开课都是以讲授为主,是否可以就此认为工科教师的讲授课仅仅通过简单的重复就能提高呢?如果是这样,教授在教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所以他不同意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的观点。然而,好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学”,就此我认为某高校“好的教学”评判标准全由教师的“表演”来判断,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75%的教师每学期与学生讨论一次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而50%的教师每学期与学生讨论一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看出,总体上与学生的“学”相比,教师更关心的是他们的“教”。这也反映了国内教学的一个困境:大多数教师仍以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因为他们认为课堂学生人数多,很难运用以学生为主的其他教学方法。尽管很多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而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信息传递,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转换能力。这是因为国内大多数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能走向教师岗位,而上岗前并没有接受正规的教学法培训。
(三)从同行或同事的角度看待教学。接下来的两个问题是关于和同事们交流的情况。37.5%的教师会每学期听一次课,25%的教师会每月听一次,12.5%的教师会每星期听一次。然而,还有12.5%的教师一年才听一次课,还有一位教师在13年的教学中从没听过课。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是学校的制度要求松懈、管理监督不到位造成的。
Harrison (2008)强调同行听课是最重要的反思行为。同样,正如Eraut (1994a)所说,整个反思过程可以通过同事间的讨论得到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与同事的沟通能力和与同事融入对话的能力(Brookfield,1995; Robson,2006)。因此,从同事的角度看待批判反思教学需要教师提高协作和对话能力。
(四)从已有的教育理论看待教学。Brookfield 认为,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应该有理论依据,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论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法,这也是现代教师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方向。教师的教育理论的先进性问题的切入点是通过教师们的可持续职业发展(CPD)的态度来判断的。最后一个问答题的回答显示,60%的教师都强调了专业发展、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论的重要性;37.5%的教师强调与同事和同行专家们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比如参加学术研讨会、去国外学习的机会等。但是,没有教师提及教学与道德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体制的问题。所以绝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或者没有意识到教学与文化、社会和政治复杂性的关系。这一点也可以通过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得到证实。数据显示,影响他们备课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知识,而教师教学的主要素材就是课本。因此,可以归纳出教学现状是课本里的学科知识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的主要需求。
四、结论
在四棱视角理论框架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行为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好的教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讲授教学表现,而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纳入判定标准;
2.超过半数的英语教师并没有经常反思教学,至少没有每月一次,这是因为缺乏体制要求或者缺乏反思的激励机制;
3.大多数英语教师强调学生需求的重要性,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仅仅将课本作为主要教学材料却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
4.不管是从体制要求还是到教师个人,教学评价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反思性教学行为评价标准;
总之,要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质量,仅仅通过理论培训或参加学术会议是不够的,还要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要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激励教师不断反思,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Brookfield S.Becoming a Critically Reflective Teacher[M].San Francisco :Wiley Company,1995.
[2]Coles A.and McGrath J. Your Education Research Project Handbook[M]. Dorchester:Longman,2010.
[3]Cowan J.on becoming an Innovative University Teacher[M].Berkshire:Open University,2006.
[4]Pollard A.Reflective Teaching: evidence-informed professional practice (3rd ed)[M].London:Continuum,2008.
[5]Sch?n D.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 Aldershot:ASHGATE,1995.
[6]熊传武.论反思性教学[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