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策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16 22:22: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教学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学教学策略

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化学教学 教学策略

一、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的现状

职业教育与普通的高中教育有所区别。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基础,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理论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化学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这就要求化学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但就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忽视了对化学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技能性培养,化学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片面的强调了化学教学的专业服务理念,导致了职业教学中没有更好的重视化学教育。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过分的强调了各学科的完整性,对于教学内容相对较难、较深的知识,学生们都是一知半解,无法对内容提及兴趣。传统教育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生的化学基础各不相同,所以老师在具体教学中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据教学现状来看,老师的教学大多是以折中的办法,即:采取中等生能够接受的进度和需求,对教学内容解释的尽可能的详细,这就基础较好或较弱的学生都无法跟进教学的进度,达不到教学预期的目标。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神话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强调: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无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无法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这一点在职业教育化学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高职教学中化学学习现状

由于现阶段我国普及高中教育政策的影响,各个高职教育机构不断降低了学生入学门槛,使得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就化学基础来讲,学生的基础普遍较低,大部分的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少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受其影响,降低了主观能动性,导致恶性循环。据了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存在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化学基础差。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偏低,化学知识就更加薄弱,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学科没有什么概念,更不可能掌握应用。学生在初中的初步化学学习中没有更好的掌握,到了起点更高的职业教育阶段,就更加无法理解,当然就不会主动的去学习,失去主观能动性。

其次,没有养成学习习惯,缺乏毅力。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之一。中职学生化学成绩的普遍较差,大多数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要学习的内容没有及时的预习,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完全理解知识的结构,课后也没有对薄弱环节进行复习,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没有认真思考,甚至抄袭他人。化学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大多学生没有坚强的毅力,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态度不端正,思想松懈等都影响了化学学习的效果。

再次,对化学学习不够重视。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相比,没有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化学学科在职业教育中有属于一门公共课,所以中职生大多不重视化学的学习。很多学生也认为化学没有用处,就更加不会很好的去学习。学生无法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丧失了创新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三、优化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策略

文献[1]中笔者提到了采用有效教学法,来提高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的质量。有效教学法理念来自于20世纪西方的教育理念,从本义上讲有效教学就是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评价过程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一种新模式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学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一下几点来优化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策略:

1.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

职业教育中化学老师的专业素质包括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化学的专业能力。化学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能力方面,如何有效的提高教学中的教学效率是衡量化学老师能力高低的重要方面。作为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化学知识,更要具有相应的教育理念。不但要了解学生,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断的探求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更好的传授知识和技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了解和掌握每个环节的过程与办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职业教育的化学老师,就必须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形成新的课程、知识和学生观。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要主动的学习,不断的参与,勤于思考;在教学策略上,要注重学生发展,不断向“学”方面转变。只有老师重视了自身能力和专业素质上的提高,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学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高品质学习。可通过以下两点来实现:(1)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化学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不断的发现并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长久的保持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2)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化学实验,吸引同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不断的参与的实验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实验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一个完美的化学实验不但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也体现了化学本身的学科魅力。文献[2]中笔者也对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做了具体的阐述,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对化学课加强重视

就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安排来看,存在了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化学课的内容相对较多,但是课程的安排却比较少,这就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所以,职业教育学校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加强对化学学科的重视,合理安排课程。高职教育机构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教材,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只有学校和同学两个方面都重视了职业教育化学学科的学习,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总结

在实际的职业教育化学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和归纳好的教育理念,找出更适应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通过教学中的具体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动手能力,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也才能去主动的、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杨林梅. 提高中职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体会[J]. 教育与职业. 2006,5

第2篇

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指向

任何行动策略都是以明确无误的目标为前提的.课堂教学是吸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教育活动,鉴于化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容易流向周边问题的散射性,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就更应该以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为首要任务.

化学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课标”理念、教材体系(包括教学要求)和学生基础三个方面作为依据.深入专研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某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肤浅导致设计教学目标时把握不准而显得空虚;而有的教师则会因为过分依赖过往经验而难以将章节、课的教学目标与“三维目标”挂上钩来……如此等等.所以设定教学目标时要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宗旨,以教材提供的资源为依凭,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力求提出一个全面、具体、适度,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如乙醇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为:

1.通过在学习乙醇性质时的合作、交流的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通过对学习乙醇在生产、生活中规律的总结,体会自然万物变化的丰富多彩,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教育.

这一目标安排不但照顾到当堂课的推进需要(第1条),也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第2条).因而就实现了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连接.

二、以引人思考或具有挑战性的

问题情境切入

在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如质疑式、悬念式、矛盾式、递进式等问题情境)时一定要先正确分析学情,为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而设计.探究、讨论不要过于机械,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和具体的行动.问题情境的设计必须符合新的、学生待知的化学事物(概念、原理)的某些特点,切合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水平.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进程.

例如,在复习“乙炔的制取”时,设计以下问题情境:(1)向烧瓶内滴加饱和食盐水的速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一滴一滴加?(2)怎样连接装置?(3)检验气密性(4)除去反应生成的杂质(5)能否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乙炔?(6)怎样验证产物中的氢氧化钙?这些问题在教学进程中顺次提出,能够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又如,在讲“有机化学消去反应实验”时,可以设置紧扣教学课题的系列性问题,将学生逐步引入乙烯生成过程的广阔的探究空间,使其积极主动探究乙醇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产物不同(1700C时生成乙烯,在1400C时生成乙醚),指导和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加入化学试剂?(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现象以及褪色的原因?(3)实验的注意事项怎样?(4)反应生成物变黑的原因?这样,通过设计多途径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使多种观点碰撞,让学生体验消去反应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个性品质.

三、以有效的师生互动推进教学

目标的落实

课堂不应该是一潭湖水,而应当是一条河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教师表演的教学犹如一潭死水,“鱼翔浅底”的景观才是教学充满活力的表现.化学教学就是要追求这样的景观.

例如,在讲“气体摩尔的体积”时,教师设计安排了一系列的师生探究活动.以下是其中的第一个活动(物质摩尔体积).

A.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体积与密度、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计算探究1mol固体、液体物质在0 ℃ 101kPa下的体积(略).

(2)学生探究发现:相同条件下,1mol的固体、液体的体积一般是不同的.

(3)学生观察模型,体验1mol的固体、液体的实际体积的大小.

B.教师活动

(1)对学生的探究结果,作出评价.

(2)教师展示:表示1mol的固体、液体的实际体积的模型.

(3)设疑: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启发学生思考1mol气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体积又有什么规律呢?

第3篇

一、设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设疑问难又是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应精心设置一些“悬念”,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如在“空气”教学活动中,笔者既考虑了学生知识水平层次的不同,又考虑了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从学生最直观的实验现象进行设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药品用量、装置的设置上进一步设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最后提出终极探究的目标。由浅入深、分层次地设疑问难,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最佳的探究状态。

课堂设疑应科学、合理,恰到好处。如在氧气的制取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一个模拟场景的设疑,即“假设现在实验室急需一瓶纯度较高的氧气,要求你制取的话,首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抛出一下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温故旧知并借助于学生的课外知识设疑,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药品以制取氧气的原因。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始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课堂气氛尤为活跃。

课堂设疑提问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设疑问难应体现层次性,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教师应对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活跃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可以先从学生的直观感受(如实验现象)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温故设疑,然后逐步引向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若干分层次的子问题的设疑,经汇总即为最终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涉及一些化学原理的问题,如为什么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样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对于这类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二是设疑问难要注意手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都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涉及过量运算的问题,可以故意将过量物质的质量全部代入计算,从而造成与实际不符的矛盾设疑,就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导入,点燃探究热情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借助实验情境可以激发求知欲,促进学生思考。如在“空气”教学活动中,笔者一改貌似探究、实则验证性实验的模式,以气体的种类提出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合理的范畴内引导学生进行较完整的猜想。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接下来引导学生由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激活。而后续的实施实验、现象的观察、结论的得出等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导入了新课。

对于以探究物质结构、性质为主要内容的章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相应的实验导入。当然,在以探究实验导入新课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探究”不等于“动手操作”,切忌用验证性实验替代探究实验,不能把探究实验简单地理解为安排一个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其实很多时候,同样的实验内容经过一定的整合与安排,把握探究的精髓,完全可以实现从验证性向探究性的转变。二是合理把握导入的探究实验与新课之间的关系,控制好探究的难易程度。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既切合课堂教学内容,便于实验操作与观察,同时又能有效控制其时间的探究实验以导入新课。三是教师要拓宽自己的思维,有跳出书本的勇气。如教学中会涉及不少物质鉴别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知识,在家庭中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进行类似的鉴别探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四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学生在假设和现象分析这两个阶段,真正使探究的问题进入每位学生的大脑中进行加工、提炼,而不是停留在“蜻蜓点水”这一肤浅层面。

三、明确目标,维持学习动力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化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隐藏着很多化学知识。大部分高中生会很好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主动研究。但是却无法完全投入到化学课堂学习中来。这种现象就暗示了化学教师需要把生活中的化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用生活中化学实例来代替传统枯燥的实验现象,以此激发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化学的无处不在,促使其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一、将生活现象巧妙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中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时往往站在学科角度。而这种方式既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又降低了课堂授课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化学教师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发问,授课,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在成为学生之前,学生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了突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巧妙地引入化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自己紧密相关,并不是课本上僵硬的化学公式所能代替的。

教师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促使高中生有效地构建所学知识,并让其在真切感受化学知识的同时有选择、有规律的记忆与背诵,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抽象水平上。例如,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肯定会知道农家肥在被塑料布覆盖,晒过一段时间再打开后会冒出热气,这就是化学课本上常提的缓慢氧化放热现象。而这种化学现象确实存在在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可以把该事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与课本知识相联系,不做“空谈者”。

当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入的方式,单纯地解说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与兴趣。教师需要借助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来放映一些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视频。以此抓住高中生眼球,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认真、仔细观察和学习化学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境

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学生只有真正置身于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感同身受。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历,已经在日常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对高中化学教师而言,教学活动并不单纯是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更重要的是延续学生在生活中的理解,纠正其错误的认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课堂上,保留学生在生活中对待事物积极的态度,让其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错误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需要为高中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借鉴课本上的内容,在营造生活化情境时认真分析教材,让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

例如,教师在讲授《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之前,可以以发问的形式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博物馆中存放的大多数是铜器而不是铁器?”“在生活中你们是否观察过略带浅绿色,并伴有酸味的井水,该如何解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对生活的疑问步入新的课程。这种方式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情境,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在感受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为接下来教师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让高中生由被动回答到主动发问,提高其学习效率与质量。

三、促使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实验课授课的形式,以及传统的讲解方式,多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在实践中感受实验课的乐趣,并从中感受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在进行化学实验选择素材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例如,蜡烛、酒精等。这些随处可见,如果采用这些既可以降低实验的神秘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气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指导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了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还让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也能成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活化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曾经做过的实验和经历过的化学现象。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以热情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化学学习过程中。

四、布置生活化的高中化学课后作业

课堂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后作业则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助推器”。高中化学教师不单单需要重视课堂授课的作用,还应该重视课后作业的重要性,以布置课后作业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生活化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的要求下,化学教师需要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作业不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和考试而做题。而是需要在贴合高中生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的前提下由传统的“封闭”到“开放”,由“独立完成”到“协同合作”。

布置生活化的化学课后作业不应该局限在形式上,而应该侧重在内容上,不再是以书面呈现为主,而是侧重于学生的接受程度。例如,教师在讲授完糖类、油脂与蛋白质之后,就可以不以书面形式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的实物进行分类,并让学生拓宽途径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尽量减少课后学生独立做作业的时间,以小实验的方式促使学生协同合作。让学生围绕相关内容设计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尝试来找到实验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

布置生活化的高中化学课后作业是构建生活化高中化学课堂的必要途径,教师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赋予学生主动实验,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高中化学教学,并主动接受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不再把课后作业当作自身的学习负担,而是当作一种乐趣,主动积极地完成。

总而言之,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酸奶发酵、水果解酒等现象都与化学知识紧密相关。所以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化学教师需要将化学现象与日常教学相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生活化的化学知识,从主观上理解和接受生活化教学方式,从中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艳红.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高中化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4,(7).

[2]陈春芳.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

第5篇

一、引导学生认识化学,走进化学

每当学生遇到一门新学科的时候,都需要先走进它、了解它。化学是一门由实验建立起来的科学,有许多科学家如门捷列夫、法拉第等为化学科学的修正和探索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化学的建立是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的辛勤探索加上长此以往的热情追求,教师需要让学生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宇宙观。教师还需要向学生仔细介绍化学学科的形成过程以及发展历史,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教导学生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许多学生看到化学拥有如此之多的知识点并且知识点很复杂琐碎,就会想到以前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其实拥有这种认知是有很大危害的,因为化学不是一门文科学科,没有文科学科那样具有知识点固定并且解答思路固定的特点,化学的学习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斯文能力。一方面,学生需要像学习文科类科目那样记忆一些化学概念、元素物质等,同时需要注意这些物?|之间的规律;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学习化学的逻辑,先易后难,在理解问题的时候需要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中搜寻并且进行整合归纳。

二、注重上课效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学习化学的每一节课都需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因为如果不做好预习,当教师进行授课时,学生就很难跟得上教师的节奏。如教师在讲解铁丝在氧气中灼烧生成三氧化四铁的时候,这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特殊的现象,如果学生不做课前预习,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反应过程和记忆反应现象。因此学生上课之前一定要有一定的预习时间,通过阅读即将上的内容,首先了解一下那些基础知识点和重点,对基础知识点进行预热记忆。对那些既是重点,而且自己不是太好理解的进行圈点,然后在老师上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而且有意识地听一听老师讲的内容与自己之前不能理解的内容进行对比,看看老师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如果仍然有疑问,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的相应提问环节问老师或者下课后单独问老师。还有一点,在上课之前,在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可以尝试一下课文后面的习题,联系一下已经学会的知识来结合练习题进行训练,看看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内容。如果碰到了自己一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先做上笔记,在上课的时候去问同学或者老师。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来聆听老师的授课,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老师有时候讲课可能会有一定的思维跳跃或者出现知识点的衔接。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步伐。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多注意听老师的讲解思路,遇到一些自己认为比较新奇并对自己有学习有帮助的方法的时候。学生可以适当地做一做?P记,如果遇到了没听明白的地方也需要记下笔记,并且要在课后及时问老师或者已经听懂的同学。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如果解决不及时就会留下很多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积累多了对自己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打击。因此凡是学生遇到问题都需要及时解决。

三、养成多观察的好习惯

许多课程安排中都会或多或少穿插一些实验项目,在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需要仔细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步骤。并且老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多多注意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验现象,并做好相应的实验过程记录。学生在进行学生实验之前也需要明确实验目的,要知道这个实验是要研究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发生什么现象?等等。在观察的时候必须做到仔细、全面。例如在做灼烧的铁丝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的时候,学生需要注意很多方面。首先需要记录实验的发生环境是在整瓶氧气中,并且铁丝要处于烧红的状态。然后将铁丝慢慢放入整瓶氧气之中,此时,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灼烧的铁丝在整瓶氧气之中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发出火光四溅的现象并且在一会儿之后生成了黑色的粉末。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就需要进行实验的预习准备工作,要明确实验材料、实验发生条件、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如果不动手操作就很难切身体会实验的精髓和本质,同时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要求。

四、加强平时练习,要学以致用

第6篇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从整体上看,目前初中九年级的化学教学受中考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明显,使得很多实验、探究等教学环节都浮于表面,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相对狭窄,教师主要还是采取“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很多教师忽略了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没能准确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学习状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是很高。

(二)化学实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初中九年级的化学教学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或者只是教师进行简单的示范和讲解,而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同时,在一些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的实验条件相对落手,没有配备完整的实验员和实验室,无法保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单调,教学过程缺乏吸引力。

目前,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内容和理论知识教学,而没有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得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形成应有的化学意识和环保观念,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四)化学教学课程设计水平不高。

在课程设计环节,很对教师由于受到教学思维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尤其是在问题提问环节,经常出现学生集体“哑语”或者集体正确回答的状况,没有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此外,有的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不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得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和艺术性,导致课堂氛围相对沉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化学教师需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重点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自由、平等、互动的课堂环境中进行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例如,在粤教版九年级上册“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的教学中,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知识相对抽象,教师可以现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有色”气体相关的画面,例如沙尘暴、化工厂的浓烟、酸雨的危害等,让学生先认识到空气被污染的危害性,调动起学生对课堂所授知识的兴趣,然后教师再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化学教学的“生活化”,拓宽学生的视野。

初中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生活性很强的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只有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融合,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各种化学现象,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调整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初中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密不可分的,各个学校的领导只有重视对化学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实现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变,掌握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才能确保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认真学习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5]

(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通过课件演示,使课堂授课变得更加灵活、便捷,还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形象,这对扩大化学课堂的信息量、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真实化的模拟和再现,尤其是存在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化学实验,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化学实验过程的环保、经济与安全。

三、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初中化学教学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对于初中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不能因为面临中考,而过分“功利化”。对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观念,敢于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与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范广杰.发展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2]韩勇.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研究”[J]

[3]杨宁.九年级化学课程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建议[J]

第7篇

关键词: 例题;主导性;习题;典型

一、例题精选精讲,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

例题教学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知 识、理顺解题思路、明确解题规范,其实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精选,找出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例题。一方面选例题时,例题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不必追求偏、怪、难,不要贪多,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选题时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所选的题目应有不同的层次与梯度,使基础好的学生能解高档题,基础差的学生能解低档题,争取中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题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解答结果,也不是为了展示解题过程,而是通过题目的解答过程为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原型或模式,教会如何找准切入点。总之我们在例题教学中要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二、习题精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练是教与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掌握“双基”是必须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课堂练习,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这就要求学生的练习要“少而精”,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讲完一道题,再对题目变式、增减已知条件、改变设问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改变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就有可能将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起到一题多练、一题多得、触类旁通的作用。对基础好的同学可要求一题多解。另外,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几个小问题,分步设问,解决了前面的问题为后面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或暗示了解题的方向和途径。

三、加强评析归纳小结,启迪思路,提高效率和学习能力

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在练习和评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途径、新方法。

总之,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课堂练习优化教学策略,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话题,对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147-01

“普九”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学校、教师、学生带来许多机遇,也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一些问题。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下降。面对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课堂教学,教师循循善诱,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对同一内容作多次重复、强调,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心理学家古鲁格(W・C・F・Krueger)的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的次数与保持的成绩虽然成正比,但超额学习次数的增加,其保持的增加也会成比例的递减。在教学实施中,可对化学教材的一些重、难点且枯燥乏味的内容转换成有记忆规律的教学策略。

一 谐音记忆策略

谐音记忆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抽象识记转为具体识记,把无意义识记化为有意义识记,使大容量变小容量。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句特点将课文相关内容高度概括,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持久、更有效。如“水的电解实验”,课文中的结论用百余字来叙述,且枯燥乏味。通常教师的板书为:

简化记忆:负氢正氧2比1。改为用谐音记忆:父亲正养2比1(负谐音:父;氢谐音:亲;氧谐音:养。意思是:父亲正在养着2比1)。这样一来,课堂氛围马上活跃起来。其识记意义和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 古体诗式记忆策略

古体诗(绝句、律诗),其押韵平仄、字数固定、朗朗上口。如对化学教学过于繁琐而又是重点的内容进行机械识记,费时又费劲。如能以古体诗歌的特点加以编排成古诗的格式,学习起来效果大不一样。如核电荷数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顺序。新课标降低要求,但考试却是“高频内容”。可将其用古体诗歌格式来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说明:钾和钙现行教材没有要求,但在各类考试中偶尔出现,为增加韵律而补充。)

又如,“金属活动顺序”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列为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但课文中仅以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短时间内不便记忆。若让学生用中文替换后,同时指导学生模仿五言绝句将其用古体诗歌格式记忆:

金属要分清: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 顺口溜记忆策略

顺口溜记忆可使毫无规律的文字、图表内容重新编码,使其按一定规律编成顺口溜,从而使繁琐的内容变得简洁、有序,降低识记成本,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83页,表4-6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及正文的化合价的确定的内容是初中化学的重点、难点,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然而,表中的数字和正文的内容却无规律可言。把它们编成顺口溜,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正文归纳为:

化合价的实质要记住:

金(属)正,非(金属)负,单质零,氢1(+1)氧2(-2)很牢固,正负总价和为0,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学会了你就乐融融!

表4-6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归纳为:

1价氢氯钾钠银,2价氧钙镁钡锌,3铝4硅5氮磷,1、2有铜2、3铁,2、4碳,2、4、6硫都齐全,铜为2价最常见。根价也有1、2、3,不信?把书翻到83。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关键在策略是否得当,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还必须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志曾经把完成任务比作过河,把方法比作桥和船,他说:“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正确的教学策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能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使他们掌握的知识质高量多;能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感,拓展创新意识,学会学科渗透。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大胆创新,极力推广,能让师生在“普九”环境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宋书文、吴发鑫主编.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