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7 02:16: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产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小微企业;生产管理;策略措施
一、引言
在信息化的新环境下,加强小微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必须更新生产管理工作理念,创新生产管理工作方法,形成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有效消除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起与实践相符的生产管理工作策略与制度体系,切实完善生产管理工作措施,全面提高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生产计划管理的特征
(一)生产计划管理的动态性
生产计划是围绕着生产目标进行生产优化的过程,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顾客)的实际需求,实现对生产产品数量、质量、交货期限的管理,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信息化生产方式的建立,生产计划管理的动态特征越来越明显,只有使用动态化的管理方式,才能有效地指导生产,切实满足定货合同的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在全面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工作的管理质量。当前生产任务的确定更加依赖市场,只有在全面进行市场信息调研判断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使用管理手段,全面提高生产管理的有效性。目前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年初制订的生产计划与生产实现过程计划有较大差异,只有使用动态化的生产计划管理方式,才能全面提高生产计划的管理效率,实现生产计划与生产可变动因素的有效结合,从而不断提高生产部门对市场信息反馈的能力,使生产变得有据可循,不断提高生产管理预见性,实现生产的全面管理。
(二)生产计划管理的敏捷性
随着生产管理任务的复杂化,生产管理不仅要保证质量,而且还要提高生产的敏捷性,只有快速地应对市场变化,及时地根据市场情况做出反映,才能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只有注重优化生产程序,有效地随着任务订单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才可以根据生产能力情况,按需进行生产管理。为此,要按照现代订单管理的思想,进行全面策划,才能根据订单科学的安排生产量。企业生产管理的控制要充分的考虑不确定性的因素,使生产计划具有一定的柔性和敏捷性,提高市场反映速度,注重提高和优化生产计划速度的调节能力,从而在追加合同时能够有效的调动生产力,按期完成生产任务。现代生产工作更需要考虑生产成本,注重优化生产管理的细节,才能运用现代程序化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的生产,从而实现对生产因素的全面调节与控制。
(三)生产计划管理的外因性
现代生产计划的调节应当更加注重外部因素,企业生产计划的变动往往是因为外部因素引发的,只有注重调节外部因素,才能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有效性。要充分研究企业生产链,实现在企业生产链基础上的信息全面反馈,要以生产主纽带实现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全面传递。要建立起商业往来的群体,在保持企业独立生产经营权的同时,建立起与顾客的良好关系,才能够在全面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安排生产。应当切实提高企业生产人员的管理水平,注重考虑企业的外部生产动态,切实把握好生产的时机与外部关系,注重围绕着生产链审视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要保证生产相关原材料的供应,协调外部零件的及时供应,这样才能确保生产计划的按时完成,全面提高生产管理的有效性。
三、生产管理科学化的必要条件
(一)科学的编制生产计划
为了提高生产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全面分析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完善的生产计划,总结以往生产计划中发现的问题,全面改进和优化生产管理程序。首先,应完善生产计划制订的原则,按照科学化的目标体系进行生产计划配置。在生产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按照均衡、准时、节约的原则进行生产计划的制订。要重视实现生产计划的相互衔接,保证生产计划与原料供应,出货速度,生产周期与技术更新等相关因素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保证严格落实生产计划,达到全面生产管理的目标。另外,还要深挖生产计划问题的根源,在全面进行生产管理的同时,找出影响生产计划执行不足的因素,采用科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方式来消除传统生产计划中的问题。
(二)完善生产计划的体系
生产计划的编制至关重要。做好生产计划的编制工作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因此要提高生产计划编制的完备性。首先,从合同要求着眼,以产品的最终交货期为基本指标,实现生产工序与生产准备的全面管理;加强技术、设备、设施、原材料的优化,在科学进行人力资源分配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有效管理,并且编制出网络性的生产计划图、表,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保证生产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要加强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对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以生产大纲为基础,合理结合生产工作的实际,与前期生产准备情况,月份生产计划的编制,当前具体生产任务等相结合,并且进行有效的调配划分,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有序进行。
(三)强化生产管理的精准性
为了提高生产管理有效性,必须提高生产管理的精准性,在有效消除浪费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利益的追求,从而保证在企业内部实现追求精益生产管理的目标。首先,强化生产很容易的目的,把生产管理迈向深层次,完善生产管理的体系。其次,加强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产工作效率,有效地降低生产管理的成本。第三,有效地减少生产的投资,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抵御风险的能力,注重综合考虑各种影响企业生产的因素。第四,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推动企业生产计划的全面完善,不断提高生产适应市场的能力,消除市场不稳定因素影响。
四、小微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产时间相对滞后
目前小微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不能及时投产。由于生产与研发、原材料等部门衔接的不紧密,导致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技术难关,工作人员不熟练等实际问题,再加上订单管理的不足导致生产滞后。原因之一是由于企业合同签订有时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致使订单签订时间滞后,导致企业生产的过程周期延长,造成生产加工周期较紧。其次,企业生产的过程还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技术与人为因素较多,再加上生产工期相对较紧,造成现有的生产线进行生产的时间有限,给企业生产管理带来较大压力。而且有些生产企业存在着生产监管不足的问题,往往要加班加点,从而给生产管理造成被动局面,严重影响生产管理的效率。
(二)生产流程管理不规范
企业有效的生产管理一方面建立在完善的生产制度上,另一方面建立在有效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上。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导致有些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生产人员的积极性不高。首先,有些企业的生产部门划分的较为复杂,生产协作体系较为庞大,这都严重的制约了相关部门的协调性,不能有效地发挥出生产管理部门的协调作用,不利于形成生产统一体系,没能发挥出现有生产力量的最大作用。有的企业没能根据生产技术发展进行生产制度的改进,现有的操作方法与生产标准已经不适应新生产线的实际需求,没能严格实现对生产流程的全面管理。有的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不能实现必要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导致企业生产管理效率较低,制约生产管理作用发挥。
(三)生产信息利用不到位
在信息化的大生产环境下,只有加强相关企业的全面合作,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小微企业缺乏必要的协作体系,生产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了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有些企业缺乏生产信息的收集机制,没能全面掌握行业动态,不能在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交换中科学的安排生产任务。有的企业生产信息数据库建立不完善,没能有效地运用大数据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数据分析,无法找出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的企业还没能形成统一的信息化生产管理的平台,生产管理部门、工艺设计部门、物资供应链没能在同一平台上服务生产,导致数据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数据的准确性差,严重的浪费了生产资源,影响了生产工作效率。
五、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生产计划制订
为了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效率,有效合理的安排生产,必须全面收集整理企业生产的数据信息,注重有效督促核查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现有生产管理运行模式下,围绕着各种基础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实现基础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综合有效运行。必须完善生产能效的分析工作,有效的分析生产成本与质量因素,在全面总结生产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找出有效的生产管理工作的方法和计划。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完成各季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生产环节入手,围绕生产计划构建起必要的保障体系,为生产计划的执行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及时组织考查各种指标体系,优化的考查整体系统,实现以往系统运行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进。
(二)创新企业生产管理方式
只有创新企业生产管理方式,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要突出生产管理的时代特征,引进信息化的生产管理方式,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操作,运用软件方法全面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同时加强生产信息的数据库建设,引入大数据的分析计算方法,有效优化生产流程。要努力创新管理方法,完善生产管理体制,实现生产管理运行机制创新,要把QC管理,ISO9000认证管理体系等现代生产管理方法融入到生产管理体系当中去。开展精益生产管理工作,全面调动职工参与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把优化生产工作程序与职工利益结合起来,全面提高生产环境的软硬件水平,发挥出生产环境对提高职工生产效率中的积极促进作用。要按照快投入与快产出的原则,把精益产品开发与主动管理结合,不断拓展和提高市场响应机制。
(三)完善企业生产管理过程
为了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有效性,解决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必须采用柔性的管理方式,注重提高生产过程管理灵活性,解决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以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主,提高企业生产方式的多样化。根据生产订单灵活组织开展具体生产活动。融入JIT生产方式,实现生产管理的准时性,做到有效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目标。保证生产的平稳性,注重有效的降低生产管理风险。采用周期方法,全面跟踪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生产计划编制准确性,合理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六、结语
当前小微企业生产技术也越发复杂,影响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因素不断增多,只有注重使用全面管理的思想,围绕着企业生产工作的周期,切实审视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全面调动生产过程中的基础上有效调动积极生产因素,才能提高生产管理的敏捷性,有效消除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木刚.生产计划于经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
[2]张斌,于明等.生产计划制定过程的分析及数学建模[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04).
[3]苏生.多工厂生产计划于调度优化模型与求解算法[J].经济与管理科学,2013,(02).
1、加强组织领导,严抓措施落实
安全生产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厌倦情绪和形式主义、,领导要深入科室、班组第一线进行安全大检查,帮助他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们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增强对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隐患,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24小时严密监控,同时对关键部位要加强安全保卫巡查工作。
2、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和向市局递交的《2006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保证书》的要求,各部门、各科室要围绕全年安全产生目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逐级签订到科室、个人,严格履行责任追究制,奖惩分明。
3、积极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活动,打造“生命畅通工程”
我院将以深化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打造“生命畅通工程”为契机,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不断提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严防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认真贯彻《市卫生系统人员密集场所“生命畅通工程”消防安全活动方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按方案布置的时间和要求,完成消防安全活动任务。
4、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按照《安全生产法》中关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考核的有关规定,以考卷形式,对全院职工进行考核,合格率须达到100%,医院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通过出宣传栏和院通报进行安全知识宣传,营造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组织各单位特种行业人员参加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和考核,取得ic卡和特种设备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所有人员必须进行“三级教育”,一人一卡。
5、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坚持“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打击犯罪,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以“财会室”安全达标为龙头落实技防、设施防措施,积极开展创建“安全合格财会室”、“安全合格药库房”、“安全合格微机房”、“安全合格门卫”、“安全合格仓库”的活动,在“人防、技防、设施防”等方面不遗余力,不留死角,确保本单位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要加强对本单位安全保卫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着力提高保卫人员的法律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全面实施安全保卫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围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全所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这一总体目标,以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责任制保障、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农网施工和业扩施工中,施工作业人员要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和指示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对各自的安全生产负责。做到“三不伤害”杜绝习惯性违章,遵守劳动纪律,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认真执行“两票”和标准化作业指导卡。对施工中发现的违章、违规行为,严格按照职工绩效考核细则进行考核,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当事人和相关领导进行从严处理。
(二)加强安全规程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所里每个季度组织全所职工进行一次《安全工作规程》及有关技术规程的培训,提高每位员工的全生产知识和技术水平,使每一位员工在施工作业中,自觉遵守着规定,配带安全用具,细心听取工作负责人交待的工作(操作)任务。对于有违反安全规程及分工不明确时,以及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的不得匆忙开工,对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的,有权制止并拒绝执行。
(三)加强线路、设备巡视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对线路、设备的巡视检查力度,在做好春、秋检工作的同时,加大平时检查的力度,每位台区承包人员都要利用抄表的机会,每月对所承包台区线路设备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尽量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同时,做好交通的安全工作,让每一位员工做到“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深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规范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强化职工安全意识,规范职工安全行为,保证安全投入,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确保公司安全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1、死亡指标:0;
2、伤人指标:≤2‰;
3、每年有财产损失的交通责任事故起数:5起
4、隐患排查治理率100%
5、卫星定位装置完好率、在线率100%
6、安全标准化及其它安全规章制度落实率95%以上。
三、开展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
1、组织做好新进职工、实习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对部门安全教育情况检查,预防和减少新进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2、做好复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督促部门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安全知识。
3、根据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安排,及时组织公司有关领导干部参加安全管理资质取证培训;
4、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培训及特种作业人员复审考核培训工作,做到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
5、组织安全员、职工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
6、“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7、每季组织召开一次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研究讨论公司重大生产安全问题,并做出决议,下发各单位贯彻执行。
四、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各项要求,重点抓好部门安全建设
1、进一步规范安全检查记录和部门安全活动记录,实行部门安全管理标准化。
2、安全部门每月对部门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做到平均每年每个部门抽查1-2次,对部门安全建设搞得好的部门进行奖励,对检查验收不合格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
五、组织安全大检查认真落实事故隐患整改
1、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违章违规行为,采取纠正,措施,
2、组织抓好职工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情况的检查,做到安全检查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有通报、有奖惩。
3、坚持每月组织一次专业性安全检查,定期对安全防护装置进行专业性安全检查,对查出的各类事故隐患及时下达“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限期解决。
六、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规章制度执行监督工作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和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遏制和减少重、特大事故为重点,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综合治理,加大执法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防为主的轨道上。
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围绕全县水利中心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大力实施水利安全发展战略,以预防和治本为重点,全面落实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深化“打非治违”,大力加强水利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和水利行业安全意识培养,确保全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无安全事故。促进全县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生产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我县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局机关和各乡(镇)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引领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成立县乡水利行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扎实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进一步夯实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二)全面落实县水利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
安全监管主要原则是实行对口负责制,谁监管谁负责。
1.局建管股负责监管水库、山塘、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重点是正在除险加固的水库和县城防洪堤等。
2.局水政股和水政监察大队负责监管全县的采砂场和饮水厂(点)。
3.局地电站负责监管全县管的农村水电站。
4.局秘书股负责机关、后勤安全监管。
a.全面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逐级、逐岗深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b.切实落实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加强安全管理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岗位和人员。
c.进一步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坚持和完善综合监管与专监管结合的水利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安监机机构和队伍建设,落实监管工作经费,努力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大力加强安全生产专业监管能力,强化各部门安全监管职责,确保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d.切实落实水库大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电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和大规模水利建设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确保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e.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根据省厅市局和县安监局制定的安全生产考核细则,制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考核办法,对局属单位和乡(镇)进行考核。推动各级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突出重点领域,深化隐患排查治理
(1)强化对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全时段,全过程和全员安全监管,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建设项目为重点,要严格落实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指导各乡(镇)抓好在建水利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三个有:即项目工地醒目位置要有安全生产警示牌,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佩戴有安全帽,重要岗位施工人员(电工、起重机械、挖机等)持有证件上网。
(3)继续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完善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水利安全生产技术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建档工作,安全生产信息的报送、和查询等工作,逐步实现水利安全生产档案管理规范化。
(4)加强全县农村水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水电站“双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完善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及时开展汛前汛中检查,确保工程防汛安全。
(5)抓好重要时段和重大活动期间的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做好春节、“两会”以及汛期、国庆节等重点时段的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隐患排查、安全保卫和值班巡查,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6)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抓好隐患排查治理的督促检查与信息报送,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做到安全隐患治理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四)严格全县安全监管执法,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
(1)加强重点领域水利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增强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工作力度,通过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督促各水利监管和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自查和排查,促进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真正做到水利安全监管重心移、关口前移、全面覆盖。
(2)加大生产安全事故督导和责任追究力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加大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督导,对典型事故进行了。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吸取事故教训,强化预防措施,严格事故查处责任追究,强化安全生产行政问责。
(五)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大力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充分认识开展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的培训,积极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实现省水利厅和市水利局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进度要求,加快实现安全管理和施工生产现场达标。
(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着力构建安全防范
强化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立和完善各类水利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做好水利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与救援工作,有效防洪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
(七)强化安全宣教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加大水利安全生产宣传教力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包括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等系列)、教育培训提高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安意识,组织对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和继续教育,加强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局和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意义,始终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切实加旨组织领导,抓好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职责的落实,规范监管行为,提升工作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周密部署,务求实效。局属各单位和10个乡(镇)要根据本工作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细则,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内容和要求。要切实抓好工作细则的贯彻落实,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部署,落实责任;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逐级分解目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目标考核与监督检查等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并做好阶段总结,加强工作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
【关键词】供应链;生产计划;管理
1.问题的提出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因为在供应链管理上的成功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重视对供应链的管理,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客户需求、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供应链进行优化与变革。作为管理供应链的资源调配器,企业利用生产计划向供应商和分销商发出指令,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控制,在面向市场和客户的企业生产经营中,生产计划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特点
在市场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传统计划管理以固定的约束变量处理充满变数的内外部环境,显然不足以支持企业立足于市场。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与传统计划管理相比,有着多诸多的特点。
(1)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适应动态环境的能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由于面向不稳定的运行环境,因此需要其具有较高的管理柔性和敏捷性,比如生产周期的柔性、产品数量与批次的柔性等。在实践中,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主要应用于订单式生产,订单式生产对企业生产能力的弹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
(2)与传统计划管理的封闭、纵向思维理念相比,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具有开放、纵向的管理理念。通过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职能职责、优化业务流程,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灵活。而且在这种开放、纵向的管理架构下,企业各部门、环节能够实现对信息的共享,特别是计划与控制信息,提高整个供应链上企业运作的协调性。
(3)信息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管理推行网络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并不是像传统模式以权力层级为路径进行传递,而是以网络结构,即通过供应链的不同节点进行传递,能够有效的做到信息传递的快速化,实现整个供应链运作的同步。
(4)在生产进度上,供应链环境管理下,企业通过供应链上游合作伙伴的生产进度,对自身的计划进行调整,让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高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避免各企业之间因进度不同而造成供需失衡和资源浪费。在生产能力上,供应链环境管理要求企业充分利用供应商的最优生产负荷,而不是最大生产负荷,做到供应与需求的最优化。
3.供应链管理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要求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即生产协作性、生产同步化,以及资源共享要求。
(1)生产协作性要求。由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生产是网络化的,多企业之间的协同生产。一方面,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需要通过信息共享机制来了解下游企业的资源需求,以做到及时的供应,而不是等到下游企业做好生产需求计划之后才开始着手准备。另一方面,在供应链联盟中,供应链中的各企业通过对其上下游和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进度的分析,建立一套有效的协调机制,对各企业的生产计划进行调整、跟踪和反馈。
(2)生产同步化要求。现代市场是一个以客户需求为驱动的环境,企业需要具有处理动态需求和市场因素突然变化的能力。这对企业的制造环节、信息系统、采购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各个环节进行同步化运作。而要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计划,需要供应链中企业建立起合作机制,包括建立扁平化的网络组织和实现网络化管理。
(3)资源共享的要求。在传统的概念中,生产资源主要是指企业所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在供应链环境下,生产资源的内涵得到了延伸,即企业的资源不仅包括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也包括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通过资源共享,供应链内的各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最大化的利用资源。信息资源共享也是如今供应链系统内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共享贯穿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过程,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与基础,只有在共享信息的前提和基础上,整个供应链才能够做到同步与协调运作。
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管理策略
作为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关键,如何选择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策略及组合是供应链联盟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1)柔性策略。当客户要求更改订单、交货的数量或时间时,企业的柔性生产能力就是其应对这些变化的保障。从实践来看,让企业的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或调整比较困难,但企业可以通过积极采取手段来增强其柔性生产能力,包括增加工作时间或充分运用闲暇时间;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调整生产规模;加强供应链协调与合作等。企业通过实施柔性策略,在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时,能够做到快速响应,主动占领市场。但企业生产能力的柔性潜力也是具有限度的,如果过于强调柔性,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失控,运行发生混乱,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敏捷策略。敏捷策略强调对市场需求和变化做出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反应。要实现敏捷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采取延迟技术,即维持一定量的库存。延迟生产模式主要是基于寻求采取通用平台、部件或模块进行产品设计,在目标市场或客户需求已经比较明确之后再将产品推向市场。面向敏捷策略的延迟技术会提高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准确性和效率。主要是因为由于延迟生产对通用件较为依赖,而对通用件的预测比最终产品的预测难度要小很多,也使得生产计划的安排更具准确性;通用件的大量使用也意味着用同样的模块、零部件等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合出更丰富的产品;延迟技术能够将企业库存保持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以利于企业对生产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
(3)合作策略。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不仅相互独立,也因业务的高度关联而相互依存。在竞争——合作——协调的机制下,担任好企业在供应链内的角色,在基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基础之上实现合同,实现双赢。合作策略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合作设计、供应商合作、物流合作和客户合作等。
(4)流程优化策略。流程优化策略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内部和供应链内企业之间的流程优化。对流程进行优化是为了达到供应链整体合作和利益的需要,通过对企业内部和供应链内企业之间的流程进行优化,让各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更加顺畅,形成一个高效率的联盟,增强企业及所在供应链体系的竞争力。
5.总结
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以及各企业之间沟通与协作的指导。供应链环境管理下的生产计划管理有着诸多的优势,能够更有效的面对当今的市场环境。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有着更高的柔性和开放性,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和合作,并对生产协作性、生产同步化,以及资源共享有着较为全面的要求。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只有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管理,才能够更加合理的对资源进行调整与配置,以最经济的方式创造最大的产出,并形成一个强大的供应链联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持。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可以采用柔性策略、敏捷策略、合作策略和流程优化策略等。
参考文献:
[1]曾玲芳.供应链管理及其方法论透视[J].物流技术,2003(10).
精益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要,致力于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提升,在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对生产组织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将所有不增值的生产环节去掉,减少浪费,从而在降低生产周期的同时将生产成本降低,将生产效率提升,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由此可见,在现代造船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中加强精益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自身生产成本的降低,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为整个生产计划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现代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如何应用精益管理模式的几点浅见
通过上述分析,对现代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应用精益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在生产计划管理工作中,应如何加强对其的应用呢?该文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致力于基于精益管理思想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在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加强精益管理模式的应用,离不开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支持,尤其是新时期背景下的造船企业,必须以精益管理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基于精益管理思想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在构建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时,应包含设计管理、物资管理、物流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并利用NET技术、C/S、B/S组成三层体系结构,即数据层和中间业务层以及表现层,从而利用其提供数据访问服务、事务服务、目录服务、消息服务、分布式组件服务、日志服务、异常服务、权限管控、报表服务和打印服务等。同时,在此基础上对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完善,在完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建立物理数据模型,达到完善系统的目的。例如在搭载网络数据结构时,主要是利用网络对生产计划日常进行办成,从而实现生产行为的网络化,并由计划部门对工程管理基础的接点进行管理,而不同节点之间的作业计划由相应的生产部门直接进行管理,这就为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而在设计日生产计划与实际绩效管理之间的数据关系时,主要的分解计划编制任务,明确工作单和工作包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工作单对工作包的工作状态跟踪实际绩效。
2.2如何利用精益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开展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浅见
在构建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就应结合系统的功能和企业的实际,致力于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精益化的开展。因而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2.2.1建造线表的生产计划管理
在整个生产计划管理中,建造线表是现代造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中长期计划的重要指标。在对其进行生产计划管理时,主要是对已经签约的船舶在作业时间上的安排,并确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线标计划,在整个造船企业中为决策提供依据,并将签约船舶交船的日期进行确定。未按时完成签约的船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资源等进行计划,并对船舶的主要生产环节、不同工种之间人力负荷和设备负荷进行确定,从而得出销售情况,最终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实现符合的平衡。
2.2.2主计划的生产计划管理
所谓主计划,主要是在签订合同之后,将建造线标作为基础,确定所建造船舶的日常计划,在对其进行生产计划管理时,主要是对图纸、物资、生产、进坞、交船等环节进行计划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对基本图、安装图和制作图等图纸以及发电机、主机、锅炉等机电设备和组立、切割、预舾装等生产节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并以年度整体建造计划对单船的综合建造计划进行分解,从而对造船过程中的生产图纸、物资和作业计划通过大日程生产计划将其体现出来。
2.2.3搭载计划管理
开展搭载计划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单船在船坞内生产船体而进行计划,因而在整个船舶建造过程中,其是连接先行生产作业与后行生产作业的关键点。因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建造线表对单船的各大接点、总段和分段以及船体区域等划分信息和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搭载工艺,及时地将搭载的分段日期、搭载的位置和搭载的分段以及间隔期进行确定,最终对搭载网络的顺序和关键路径进行确定,计算并优化工期,从而制定单船的搭载网络计划,根据制定的计算测算船坞的搭载负荷。搭载网络计划既是大日程计划向中日程计划过渡的中枢,也是船舶壳、舾、涂一体化作业分解的重要纽带,是关系到船坞资源利用率的关键计划要素。
2.2.4工作包和派工单的计划管理
工作包和派工单是精益造船业务分解的重要环节,是中小日程计划衔接的纽带。在设计工作包和派工单功能时,首先需要将中日程各作业阶段或作业对象进行进一步分解,通过壳、舾、涂各作业阶段进行代码分类,然后按照各作业阶段进行工序的细分,从而实现工程计划细分到最小的工作单元,达到“派工”的目的。比如在切割加工作业阶段,首先进行钢板预处理,然后按照组立树要求以及船厂切割设备,进行数控切割、板条切割、型钢切割以及内外底板切割,因此划分成不同的工作包和派工单。
3结语
关键词 企业 生产计划 控制 措施
中图分类号:F768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根据不同企业对生产计划的定位和内容编制,可知生产计划根据内容性质可以分为主生产计划(MPS)和次生产计划,而根据时间范围又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其中最长约为3年。合理的生产计划编制和有效的生产控制能够全面地指导生产活动,使生产管理效率更高,并且能激发员工和企业的潜力来促进企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二、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
(一)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内容。
企业通常是在生产活动之前制定全年的总体生产计划或是具体生产计划,在进行生产计划编制时,需要遵守“适当”的原则:计划的生产任务量适当、制定的生产质量指标适当、制定的经济增长速度适当、适当预留余地来预防设备维修等意外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适当的经济发展预测来制定适当的应急预案等。
对生产部门的产品种类、产品数量、产品质量指标、产品规格、产品生产进度和时间等具体的各种生产指标进行分析和规划,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考虑到各个工序的协调情况和与公司其他部门的协调。而进行生产控制则是依据合理的生产计划指标,按照明确的生产规范来对基层员工的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和行为等进行管理和控制,以达到最接近生产计划制定的目标的目的。只有合理的生产计划和有效的控制共同进行,才能不断地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实力的增强。
(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程序。
虽然编制生产计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整体程序是遵从类似的程序进行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搜集企业的产品信息、设备生产能力等各种内部资料以及市场竞争情况、市场价格等各种外部影响因素的信息;(2)制定主生产计划,初步确定各个生产指标;(3)试行或者其他方法评估主生产计划的适用性;(4)调整和优化主生产计划,协调和平衡部门内不同工序之间的冲突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冲突,并且根据需要确定次生产计划和对主生产计划进行具体分解;(5)监督和控制生产情况,尽可能地达到计划目标的要求;6)总结和分析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来改进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不足。
(三)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
在制定企业生产计划时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而生产计划的编制特点体现在对纵向信息和横向信息的综合、生产计划结果的确定和过程的灵活性、生产计划的适当性和可行性等特点。具体理解就是,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需要综合公司内部的不同部门的信息,也要考虑到企业往年的发展目标和长期的战略目标,即为纵向信息的综合;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还需要考虑到行业中其他企业的产品信息和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向及变化,即为横向信息的综合。而生产计划的编制还要基于对企业承受能力的考虑,制定各种任务指标时要适当并且不会很难实现。总体的生产计划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而是通过生产控制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尽力达到目标。对于规模较大和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在进行生产控制时难度较大,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生产节奏,体现了高度协同的特点。另外,生产控制中经常会使用新型的管理方法和高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高科技技术较为集中。
三、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改进措施
(一)完善生产计划编制内容。
生产计划的编制越是科学合理、适用性强,就越能发挥出指导和促进生产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分析相关数据,使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来处理各种数据,并且注意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其他成功的和新型处理办法,来提高生产计划编制科学性和效率。
(二)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体系。
进行生产管理时需要从细节处和从整体上都能合理地把握,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从系统中,可以随时监督各种变化信息,及时有效地了解生产动态来修正控制生产的措施和手段。另外,需要对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决策系统等计算机管理技术和其他技术进行定时的维护和更新。健全的和有效的信息共享体系连接了企业内与生产有关的各个部门,包括生产、采购、仓储、销售等等,信息共享数据库的建立能有效地增强生产管理的效果。
(三)加强对计划人员和其余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
人是进行生产活动的主体,因此,无论是好的生产计划还是有效的生产控制措施,都需要基层人员的行为支持。企业需要对计划人员和基层员工进行定时的技术和能力培训来提高其工作技术水平,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企业在引进新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或是新的理念思想等都需要及时地将其推广,使每个基层员工都能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四、结论
在经济浪潮中,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保留立足之地并得以壮大,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完善能够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本文介绍了企业的生产计划内容、特点、程序等概况以及生产控制大概内容,在对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简要而全面的认识之下提出三个方面的改善措施来提高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效率和完整度。
(作者单位:葫芦岛电力设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