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30 14:35: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改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国改革》:从2006年9月开始,围绕医改新方案的酝酿和出台,一波又一波争论热潮不断。从原来的公益化、市场化的争论到现在的新医改争论已经有阶段性结论。时至今日,新方案仍未公开。新医改方案出台似乎困难重重,您作为长期关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专家之一,请问,医改方案出台缘何如此难产?
顾昕:医疗体制改革争论已有两年了,大家都认为现有的医疗体制是不成功的,问题很多,几乎人人都不满意。既然都不满意,我们就要改。
正如已经报道过的,新的医改方案有几个改革方案和意见,这是否就意味着医疗体制改革就有不同的改法?当然不是。实际上改革的基本路径就两条:一条路径是主张推进全民医保,健全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医保机构来购买医疗服务。另一条改革路径,同样也提出全面医保,但指的是政府财政出钱,直接补贴某些医疗机构或者兴办一些医疗机构。
改革方案之争实际是这两条路径之争。到目前为止,缘何最终的医改方案还未出台,我认为卡壳的阻力一定是这两种路径无法协调,最终方案有可能是一个捏合的方案,本身有可能形成矛盾。
《中国改革》:不久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支出大部分补给需方(患者)。 这和前面所说直接补贴给医疗机构或者兴办一些医疗机构有什么不同?
顾昕:这需要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补需方、补供方。
补需方的方案是政府补贴给老百姓,帮助所有人参保。城镇居民医保每年都能获得政府的一些补贴,这样是激励大家来参保,农村也一样,“新农合”也一样,所有人参加都能获得政府补贴。虽然城乡有可能有差别,补贴的额度不一样,但是,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财政投资能力的改善,这种补贴水平会逐渐提高。这是补需方的概念。
补供方是指政府从财政出钱,直接拨给医疗机构,建一些事业单位,发固定工资,有可能干好干坏都一样。事业单位的弊病众所周知,政府直接出钱,办机构养人,请他们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很差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所谓补需方、补供方相结合。这个说法是非常混淆的。因为补需方概念并不是说一分钱都不给供方,补需方是指新增的财政支出主要补给老百姓。同时,也应该补给医疗机构,但这是有条件的:在某些农村、偏远的地区、城乡结合部才补给医疗机构。因为在那些地区医疗机构不足,此时政府应该出钱来建立医疗机构,使得人人都能够有病就近看病。而在一些大中小城市原本医疗卫生事业基础较好,相应的补给也可以少一些。同时,政府放松管制,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鼓励民间投资,无论是建大医院还是办小诊所,都会对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政府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有人反对市场化,反对民营化,请问政府有多少钱来保证全国医疗服务机构平均分布呢?40年也没有做到,50年也没有做到,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通过政府来出钱办这些事,肯定做不到。
《中国改革》:民营化和市场化能解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吗?如何鉴定和实现“公益化”?
顾昕:医疗卫生事业要走向社会公益化。换句话说,社会公益化是对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而社会公益化并非要求每个医疗服务机构都变成慈善组织,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享受医疗服务。那么,如何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化呢?就是要走向全民医保,每个人都有医疗保险,看病时,个人只付小头,大头由医保机构来支付,医疗卫生事业社会公益性就实现了。
医疗卫生社会公益性的实现,最重要的是医疗费用怎么筹集,由谁花出去。
第一种改革路径俗称全民医保。全民医保如果推进得顺利,就可以把民众医疗服务所需的费用筹集起来了。如果筹到一定的规模,最终所有民众的医疗服务的基本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所谓基本需求,就是适用于经济生活发展水平的、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任何人生病住院,都希望休养得好一些。但我们目前经济水平还达不到人人能享受单间服务的状态。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就是通过医保进行筹资,老百姓、政府都出钱。两者的缴费水平最终决定了最后的保障水平。这样一来,有可能最终的保障水平达不到非常理想、充分的程度,但只要民众医疗费用的大部分能够通过医保来支付,就能做到病有所医了。
推行“守门人”和“人头费”制度
《中国改革》:既然市场化、民营化遭到一些人的反对,那么在您看来,中国的医改该怎么改?
顾昕:我主张医改市场化,我在演讲和书中一直都这么讲。就是通过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促成人人享有医疗保险,这样“看病贵”的问题就解决了80%。因为交一笔保费,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贵,交不起保费的贫困人群由政府来补贴,乃至由政府替他们全额支付。这样,人人都可以看得起病,“看病贵”也就不成问题了,不会有人看不起病。
另一方面,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医疗的社会公益性也就实现了。很显然,当人们把医疗费用预付给医疗保障机构之后,医疗保障机构就能以集体的力量,成为医疗服务市场上具有强大谈判能力的购买者,从而有能力运用各种手段来控制医疗服务机构的行为,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价格相匹配。
《中国改革》:这就是您以购买社会保险为思路的市场化医改?在您的市场化医改中,最核心点是什么?
顾昕:首先,医疗筹资采取一个保险的制度。因为单靠财政,不可能解决民众80%的医疗费用。因此,通过保险,由国家、家庭、企业三方力量共同来筹资。
其次,筹资完成后怎么样来购买服务,是改革的关键,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购买医疗服务呢?我认为,把门诊分为普通门诊和非普通门诊,比如急诊、住院、专科医疗等等。所有参保的医保人员在就诊之前,要确定一个医疗的定点机构,他(参保的病人)必须到那里去接受首诊,急诊除外。这个机构我把它定义为首诊机构,俗称“守门人”。
首诊之后,医保机构就给这些首诊机构付账,按照这些首诊机构吸引了多少参保人的人头付账,我把它称为“人头费”。医院的获利完全靠“人头费”收入,吸引的参保人越多,政府给首诊机构支付的费用就越多,反之亦然。由此可以促进这些首诊机构的竞争,因为你必须要改善服务,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通过竞争参保人来定点获利。
《中国改革》:在您的设计中,首诊机构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社区医院还是三甲医院?
顾昕:谁能扮演首诊的职责呢?答案很清楚,谁能扮演谁就扮演,换句话说,谁有普通门诊的服务资格,谁有行医资格,他都可以扮演首诊机构。行医资格由卫生行政部门来管制,这是一个医疗服务市场准入的门槛。
但是,一旦给予资格,就没有必要限制,没有必要歧视民营医疗机构。这项建议被称之为开放式的“守门人制度”。守门人是开放的,只要你能守,你就可以来守。守得不好,你就出局。这样就可以营造一种公平的竞争氛围。
在开放式守门人制度下,更多的医疗机构将自动、自愿地下沉到社区,如果二级三级医院高高在上,那么就没有病人到你那里首诊,医院就会损失人头费。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和人力资源,自然就壮大了。
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必须按照这个思路才有发展,而仅仅依靠行政体系那是没法发展的。
《中国改革》:事实上,国家卫生部一直也在打造社区医疗服务体系,首诊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个体系与您的首诊制度是不是异曲同工?
顾昕:开放式守门人制度,同卫生部所主张的社区首诊制是有区别的。他们是划定一个范围,通过行政体系所确认的社区服务机构,只有他们才能扮演这个职责。那么,这样就限制了竞争。同时,卫生部主张的社区首诊,政府是一个指挥棒,强调门诊部门的业务量、门诊量, 这就会导致首诊机构截留病人的情况出现。
《中国改革》:在开放式守门人制度下,如何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
顾昕:竞争。一方面,参保人是自愿选择首诊机构的,不是按照行政体系划分的区域来选择。另一方面,参保人可以定期更换首诊机构,这非常重要。如果这个首诊机构不好好服务,那么病人自己更换首诊机构就行了。
《中国改革》:在您市场化医改思路中,还提到一个重要的名词:人头付费。这一制度有什么好处?
顾昕:按人头付费,一是能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另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好处。这个制度会促进医疗机构主动关注参保人的健康,而不是希望他们得病。因为人头费就这么多,参保人不来看病,那么首诊机构就没有什么治疗费用的产生,人头费就全部挣下来了。反之,来一个参保人,检查费就要损失一点点人头费,来一个参保人,医药费就要损失一点点人头费,因此,他们就会注重公共卫生服务、注重疾病预防、注重妇幼保健服务、注重健康维护、注重家庭档案的建设,他们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地去做,不用任何上级来监督。
医改的目的是多方共赢
《中国改革》:在新医改方案利益链条上,医生和药业的参与不足说明什么?
顾昕:医疗体制改革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医生和药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的改革使医生和药企都受损,那改革是要失败的。
我们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医生的劳动得到与之对等的报酬。同时,药业也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在改革中,似乎没有听到医生的声音,药业有参与。中国医药协会给国务院递交了报告,对试图恢复计划体制种种做法提出了质疑,也提出了取消以药养医的制度,药企也赞成推进全面医保。但是这样的参与力度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一个情况是药店行业没有参与,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发展,最后都没有反映出来。医生参与的也不多。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是两会代表的医生,在两会期间会发出了强烈的声音,而他们的声音几乎如出一辙,就是让政府拨钱,补供方的方案。当然也有比较高瞻远瞩的医生认识到我们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取决于我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而不是让所有的医院成为慈善组织。
就医生而言,他们代表的利益也不尽相同,那些有进取心的名医,他们当然希望有一个竞争的环境。但是也有些医生,他们现在也许处于困境或者由于种种原因竞争实力不足,他们希望回归计划体制。只要给我固定薪水,这个薪水大体不差,就行了。所以他们利益是多元的。有些人没有搞清自己的利益所在,更严重的是他们没有找到表达利益的机制和渠道。
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
在此次医改方案制订过程中,社会各界都呼吁要突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一点也得到上述受访者的认同。
刘建:强调公益性是给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确定一个方向,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应该更看重哪个?医院不是商业机构,不应该把利益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而是应当让人民群众满意。医院的特点就应该是救死扶伤,人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应该怀有这种理念。过去因为补偿机制不足,公立医院扮演了连自己都不喜欢的角色,这也是无奈之举。
田家政:公立医院在日常医疗任务之外,还承担疾病预防、对基层医院传帮带、支边支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援外医疗等任务,这些都是其公益性的体现。另外,医院与商店不一样,到商店没有钱就买不到东西,而医院对没有钱的危重患者也必须救治,这也是其公益性决定的。
陈:公立医院要承担更多的国家任务,这是公立医院不可推卸的责任。公众还需要大量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就医指导,普及健康知识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公立医院应该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
刘玉村:我认为现在大的公立医院在相当程度上是具有公益性特征的。以北大医院为例,现在公立医院的收益大致有几方面用处:1.养活所有员工,解决医护人员的温饱问题。2.盖楼、买设备,这些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而患者是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者和受益者。3.像北大医院这样的国家队医院,除医疗之外,还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4.公立医院还要进行科研。中国人对医学领域应该有原创性贡献,这种贡献需要资源支持。国家给的科研经费只能用于具体的课题,那么完成科研任务的人员经费、科研楼的建设维护费用都是由医院承担。这些都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
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
刘玉村: 2006年9月,我带医疗队去了一趟山西省长治地区的武乡县医院。当时那个县医院非常落后,我们在那儿4天半,看了1300多个病人,其中有13个是癌症晚期,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从那以后我产生一个强烈的印象:要想解决乡村患者看病难看病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处于交通便捷地区的县医院建设好,把病人留在县医院,在那里看好病,而不必都往大城市跑。
王以朋:把县医院支撑起来是好办法。而要把县医院支撑起来,光盖楼添设备不行,还要靠大医院输入先进技术和管理。大医院的任务之一是为基层医院的医生培训指导。一个大医院对一家县医院,经过三年扶持,县医院的水平肯定会有提高。
刘玉村:目前医学院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国家也打算拿出一定财力用于住院医师的培养,这次医改使我们方向明确了。比如国家与医学毕业生签订协议:医学院学生大学毕业后,国家出钱在大医院完成3年住院医师培训,然后必须到基层或西部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若干年限。这样既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又解决了县医院或社区医院人才缺乏的问题。
城市医院通过多种方式
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
刘建:医改提出重点支持城市社区卫生,这是一大进步。过去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三级医院不堪重负,老百姓还觉得看病难、看病贵。三级医院的医疗功能定位是治疗急危重难,但目前也在承担社区医院的责任。我们愿意将患者分流到社区医院,减轻我们的负担,以便集中精力完成自身任务。
社区医院最大的优势是贴近老百姓,这是三级医院比不了的。另一个优势是社区医生对社区病人健康情况的掌握,可以事先做作业,历史地观察患者情况。社区医院的发展应建立在自身优势基础上,而不应该重复在大医院能够做的事情。社区医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与现代化技术,把大医院作为依托。比如抽血样本可以送到大医院化验,放射诊断由大医院完成,这样就降低了社区医院的运行成本。如果社区医院承担起分流门诊的重任,那么三级医院应该侧重引进新技术、新疗法、加强学科建设、办出医院特色,用这些吸引患者。
然而,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建立这个体系绝不是光盖诊所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社区医生的培养。目前称职的社区医生很缺乏,是医学教育中的空白,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另外一个问题是患者就医习惯,中国人的文化特点是重视生命,导致小病也喜欢去大医院。所以,患者集中到大医院的状况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刘玉村:社区医院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缺乏,能让病人相信的医生很少。通过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医院的方式帮助社区医院吸引病人,恐怕只是权宜之计。想要吸引并留住病人,从根本上说,必须要有适合于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新医改方案”也指出要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我认为要培养出能让社区病人相信的全科医生,至少需要5至10年时间。而在此期间,大医院拥挤的就医状况很难改善。
陈:将患者分流向社区医院,可以帮助大医院分流一些患者,不会对大医院造成冲击。但是更好的做法应该是将社区医院和三级医院都纳入到基本医疗服务网络体系中,让大医院与二级、三级医院联手,将办好社区医院的任务交到大医院手中,国家通过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的方式予以经费补贴。让大医院承担办好社区医院的责任,有利于资源共享,并可以在保证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更好地将优势资源普及到基层。另外也可以与专科医院建立联网式管理,将更多的医疗资源整合,真正实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
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
刘建:现在改革趋势是医与药要逐渐剥离开,这对三级医疗机构有相当大的影响。
事实上,以药补医不是医院的发明,是在补偿机制不足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可以为医院带来一部分收入。然而办医院不能靠卖药,而应该依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方法,依靠给老百姓提供好的服务。医药分离要坚决实行。
刘玉村:关于如何改变以药补医,目前有许多提法,比如把门诊药房改成零售药店等。我非常支持这些探索和尝试,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出台对相关人员和固定资产的配套政策。
如果药房从医院剥离,那么原来医院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应该怎样安置?医院的药房属于国有资产,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厘清产权关系,避免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还要明确用药责任,药房从医院剥离之后,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等毒副作用,那么责任应当由谁承担?
王以朋:如果政府对医院投资到位,取消药品加价没有问题,可以切断不良医生和药商的回扣暗流。
公立大医院现在主要靠做辅助检查,靠仪器设备赚钱,医务人员的智力、体力付出赚不到钱,这种状况不改变,医生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公立医院的改革举步维艰。只有适当提高医生智力、体力劳动的价格,以此弥补药品收入的减少,才能鼓励更多医生重视技术。这方面要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进程表。
刘玉村:此次医改方案中提到的补偿办法有“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比如说会诊,现在外科病人请内科医生进行全院会诊,单次收费标准是10元。一次会诊可能10分钟,也可能1个小时;甚至疑难病的会诊可能要6、7个科的专家参加,花费2、3个钟头,还要行政管理人员参与组织,但每位医生的费用只有10块钱。北大医院主治医师一般一年要会诊两万多次。此次医改,应该按照《意见》精神改变这种情况。特别是要提高一些“人性化服务”的收费,引导医护人员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患者身上,也会让病人感觉到关心和温暖,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刘建:广大医务人员是真正参与落实医改方案的人。在医改的实施阶段,应注意调动医务人员参与贯彻落实医改方案的积极性。如果缺乏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有些内容很难落实。
现在很多医务人员误认为医改就是改医院。我们应该让医务人员认识到,医改既对病人有益,也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有益,这样他们才有积极性去参与落实医改。
在近三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离“新医改”的目标已经迈进了一步。其一,我们的医保覆盖人群已经由以前的不到20%提高到了95%,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远大目标已经无限接近;其二,因为有了医保报销的支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但还远远不够,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依然尖锐。
首先,是医保报销比例。现在的体制是保小病,但对大病却依然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虽然95%的民众可以享有医保,但仅能应付“头痛脑热”等一般性的小病。对一大病,医保支付体系的保障力度依然不够。笔者的一位亲戚最近因“肺出血”在县级医院住半个月,花了约12000元,但医保的报销额度仅区区5000元。如此看来,医保的报销比例依然偏低。对农村家庭而言,依然有点不堪负重。在“新医改”实施后,经常看到各大媒体不断地“高凑凯歌”:某某某因发烧上门诊,花了100元,医保给报销了70元。以此来推断“医改”有多成功。话说回来,如果看病花这么区区100元,就算一分钱都不给报销,除“低保户”外,一般的家庭也能承受得起。我们所说的“看病贵”、“因病返贫”等现象都是由于大病所致,一般的小感冒没这么大“杀伤力”。所以现在的医保政策犹如“将一汤匙盐洒入一个游泳沲----不够味”。
其次,现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但依然未能未能缓解“看病难”。在很多的三甲医院,一个大手术需要预约,而且可能被预约至三个月甚至半年后。各县级以上的医院,挂号“排长龙”的现象依然如故。诸多现象说明,医疗资源一样紧张,卫生部的“挂号不超过十分钟”的设想依旧只是“设想”。
美国的一位医改政策专家认为:上一次医改永远是失败的。的确,我们国家的上一次“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医改已经失败,而且得到了官方人士的罕见承认。从阶段性目标而言,本次医改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步。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新医改”还有比二万五千里更长的路要走,而且还要不断地完善、修正,因为其“硬伤”犹在:
第一,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在于医疗资源的垄断,但是新医改的方案不但没有削减却反而加剧了这一垄断态势。其一,自从新医改方案公布后,许多地方都掀起了一股民营医院“国有化浪潮”;其二,我们蓦然发现,以前以私营为主的乡村卫生所现在基本上已经“改制”为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关,否则“乡村医生”很然拿到“国家补贴”;其三,我们发现各大城市新开办的社区卫生中心基本上是姓“公”的。所以垄断正在加剧,但垄断是出不了效益的。
第二,新医改的远大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既然人人享有,那应该广泛参与,但时下的医改基本上是靠政府官办的医疗机构在支撑。将拥有众多网点,最贴近民众的零售药店、民营医院、诊所排斥在外。没有广泛地发动社会力量及动员社会资源参与,有违“人民医保人民办,办好医保为人民”的初衷。
・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
・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3年内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
・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
・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
国务院总理1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部署,去年9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各方面的建议,对《意见》作了修改完善,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稳妥有序,突出公益、综合改革,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加快建立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的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机制,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全市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立起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等新的体制机制,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务人员队伍结构明显优化,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1、明确机构职责。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市卫生局统一管理。
①乡镇卫生院的职责。乡镇卫生院以维护农村居民健康为中心,综合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承担市卫生局委托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以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所需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的相关工作,对实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品、房屋、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进行统一管理。
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提供与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业务、药品、房屋、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进行统一管理。
2、核定机构编制。根据市编办、财政局、卫生局《关于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等问题的批复》规定,我市共设18处乡镇卫生院、2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编制1710个(具体编制核定见附件1)。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调整结构、增减相抵的原则,科学调整和使用本单位医疗卫生人员编制,不得擅自增加编制总量。核定的编制总数,作为其确定岗位数量和核拨人员经费的依据,实行统筹安排、动态调整。
3、科学设置岗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公共卫生等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体,优先满足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和中医药岗位需要。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岗位总量的90%,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的90%。其中,乡镇卫生院用于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中医药岗位分别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的20%、20%和10%,并逐步到位。岗位设置方案由各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上述规定编制,报市人社局、编办、卫生局共同核准。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实行竞聘上岗
①机构主要负责人的选聘。积极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聘任制和任期制。由市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每届任期一般为3年,可按规定程序连续聘任。
②其他人员的竞聘上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工作人员,在市卫生局的指导下,按照核定的编制及岗位设置情况,实行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做到定编定岗不定人,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符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进入的人员,均应按照岗位任职条件和规定程序参加竞聘。优先聘用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中医药等急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把岗位任职条件关,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有准入要求的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市人社局、卫生局要根据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实施竞聘上岗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具体的竞聘上岗办法并监督实施。
竞聘上岗工作结束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同竞聘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聘期等内容,确立聘用关系,聘期一般为3年。市人社局、卫生局按规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竞聘上岗和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审核认定。
2、招聘新进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出现岗位空缺需补充工作人员时,一律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相关规定实行公开招聘。优先聘用定向培养的医学生、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养计划的培训学员。招聘的医疗、公共卫生人员一般应具备卫生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应具备护理专业学历和执业资格,其他紧缺的专业人员也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
3、安置未聘人员。按照省人社厅、发改委、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妥善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聘人员安置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在编正式工作人员中的未聘人员,采取系统内统筹调剂、实行三年待聘制、允许提前退休、鼓励自谋职业、支持学习深造等途径和办法妥善安置。对编制和人事计划外的未聘人员,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确保单位正常运转、确保稳定的前提下,自行妥善处置,今后不得在编制计划外自行聘用人员。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1、开展绩效考核。在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的指导下,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建立有激励、有约束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综合管理和满意度评价。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考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数量和质量等,基本医疗服务具体考核医疗质量、规范用药、医疗费用控制和工作效率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定期组织内部绩效考核工作。#p#分页标题#e#
2、实施绩效工资。市人社局、财政局、卫生局已出台了《关于印发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通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该通知的规定,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四)规范药品采购机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要全部通过省级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坚决杜绝网下采购行为。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货款结算制度,按规定及时上缴基本药物货款,确保基本药物足额供应,及时配送。
(五)推进补偿机制改革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要求,在确保政府卫生投入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市财政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划足额安排;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财政补助的办法补助,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实施步骤
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要按照制定方案、核定编制、设置岗位、竞岗聘用、绩效考核、实施绩效工资、总结验收的顺序,深入扎实地推进,确保年9月底前完成。
(一)学习培训,制定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深入学习改革文件,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和方法,找准改革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要围绕落实综合改革任务,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使广大基层卫生人员明确要求,掌握政策,增强信心,积极投身改革。
(二)核编定岗,竞聘上岗。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量以及岗位设置规定,于8月15日前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制定及核准。严格按照岗位竞聘规定组织竞聘上岗工作,确保8月20日前完成。
(三)妥善安置,保持稳定。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关于妥善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聘人员安置工作的要求,制定具体办法和工作方案,于9月中旬完成未聘人员安置工作。
(四)绩效考核,兑现奖惩。市卫生局负责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在市卫生局实施考核基础上,由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确定绩效考核等级,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安排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8月底前全面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并规范开展绩效考核工作,9月底前实现绩效工资制度入轨运行。
(五)考核评估,总结验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成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要及时考核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确保改革成效。
五、保障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和协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把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参与改革的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纪律意识,依法合规办事,确保改革不走形、不变样。
(二)加强财力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市财政局要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强化资金监管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政府补助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动态加权综合评判;PCA评价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093
1问题重述
我国的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不仅要解决现在民众普遍呼声高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而且要完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再造。医疗制度及体系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及医生和患者的权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制度设计问题。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如下问题:试建立合理的指标,并分析不同时空的政府投入、公益性医院、营利性医院、医生、患者等的“供需匹配”程度。分析已有的医改试点方案是否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帮助?
2问题分析
21问题一的分析
分析不同时空政府投入、公益性医院、营利性医院、医生、患者等的“供需匹配”程度,是一个典型的分析和评价的问题。分析与评价的模型有很多,包括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它们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因为分析“匹配程度”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评价标准较为模糊,所以我们倾向于用模糊综合评判求解该问题。
22问题二的分析
要分析已有医改试点方案是否对“看病难,看病贵”有帮助,我们需要考虑执行医改试点方案后的供求匹配程度,将所求结果进行对比。因为问题一中我们要建立动态加权综合评判模型,在问题二中我们可以用该模型计算不同时空下实行医改试点后的“供需匹配”程度,并将它们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结果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已有的医改试点方案是否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帮助。
3模型假设
信息来源可靠;没有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暴发和大型自然灾害出现;不考虑药品短缺的情况;患者具有接受医疗服务的主观愿望。
4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1问题一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411模型建立
(1)指标确定。为了科学系统客观地评价“供求匹配”程度,其相应的评价指标应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三个原则。即既要根据能搜索到的数据建立指标,又要全面反映供求匹配程度。根据我们所能搜集到的信息范围,分别建立了就诊率,千人拥有数,财政卫生支出占财政收入比率,公益性医院就比例四个指标。财政卫生支出占财政收入比率越大,说明该地区医疗基础建设更加完善,公民享有的医疗服务会更加优质。
(2)时间、空间的确定。时间方面,因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会对医疗体系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我们选择2012年、2013年、2014年等不同的时间段;空间方面,为体现不同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密度对匹配程度的影响,也应分别选择一、二、三线代表城市进行全方位分析。北京、广州(一线城市),南京、郑州(二线城市),保定、丽江(三线城市)。
412模型求解
数据搜索。我们通过国家统计局、被调查对象当地政府部门等网站,对所需数据进行了统计并整理。得到六个城市分别在不同时间段的四项指标数据,选取北京和广州两个城市。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求解。我们选取了多个城市进行四个指标的取样,根据所有取样值的区间分布,将区间进行合理划分,得到自定义的各等级对应的指标值。
413问题回答
根据综合评价得分,我们对不同时空政府投入、公益性医院、营利性医院、医生、患者等的“供需匹配”程度进行总结:时间上来看,北京市2012―2014年的综合得分逐年增加,说明供需匹配度的值在逐年增加。空间上来看,以北京和保定为例,一线城市的综合得分高于三线城市,说明一线城市的供需匹配度高于三线城市。虽然医改之后供需匹配程度在增大,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中低级别。
414模型检验与分析
(1)模型检验。通过对调查城市的典型大型医院的官网数据包抓取,我们可以得到@些医院的医疗供需匹配指数来代表这些城市的供需匹配程度。我们选取模型求解得到的部分城市的综合匹配等级,与这些医院的供需匹配指数做对照,若吻合度较高,则说明模型求解结果接近真实值,证明模型准确。(2)对检验结果分析。所有的采样点的差异均在一个等级以内,说明模型求解的结果接近真实值,证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我们有如下的分析:在医院官网上查找的供需匹配度指数不能完全描述一个城市的“供求匹配”程度。保定等三线城市的数据量较少,不能完全代表该城市的“供求匹配”程度。
42对比结果分析
查阅多方面资料可知医改试点方案从2010年推出,2011年开始大力度推广执行,经过分析2012―2014年一、二、三线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供需匹配综合得分,可以看出,实行医改试点方案后 “供需匹配” 程度有较大的提升,但匹配等级没有达到“优秀”水平,说明没有完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由此我们分析:实行医改政策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帮助,但不能完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是因为医改之后(以江苏省为例),政府补贴费用的逐年增加。为了证明分析的准确性,本文建立了PCA评价模型以证明政府补贴费用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
43PCA评价模型的建立
目前,企业是根据渠道目标、渠道的各种限制条件来进行市场营销渠道的决策。因此,关于市场营销渠道是一个多元变量的问题,在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多元变量问题时,变量个数太多会增加分析的复杂程度,那么设法减少变量个数而保持信息量基本不变则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主成分分析法就是这样的一种将彼此相关的多项变量转化为互不相关的少数几项综合变量的统计方法。进一步地,以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权重,从而得到关于评价对象的客观评分模型。
442PCA评价模型求解
(1)数据搜索。我们通过国家统计局、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网站,对所需数据进行了统计并整理。得到江苏在不同时间段的四项指标数据。
(2)数据分析。通过matlab的计算结果分析可知,综合四项指标,由结果一可知,从医改开始之后(2009―2014年),人均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对解决“看病贵”问题的贡献率达到了9494%,由此可知人均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指标是影响“看病贵”问题的主要因素;将解决“看病贵”问题的能力量化为具体的综合实力指数后,由结果二可知,从医改开始之后,江苏省解决“看病难”问题的综合能力指数在逐年增加,说明其解决“看病贵”问题的能力在逐年增强。综上所述,已有的医改试点方案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确实有一定的帮助。
(3)题回答。通过对北京、广州2012年、2013年、2014年的供求匹配等级的求解,我们得到如下结论:已有的医改试点方案能够缓解“看病难”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能完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通过PCA模型的求解,得出影响看病贵的主要因素是人均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
5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51模型的优点
问题一中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动态加权综合评判模型,既实现了对定性定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又避免了过于主观的权重确定问题,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问题二中通过建立新的PCA评价模型,深入地分析了已有医改试点方案能够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原因,对今后我国医疗改革和发展方向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52模型的缺点
动态综合评判的得分是以江苏省为例,定义范围区间是确定的。若范围区间划定不准确,评价等级就会产生误差。问题二中分析已有医改试点前后供需匹配程度差异,因为只有四个评价等级而无定量指标,无法精确表示差异程度;此外因为数据量的限制,只确定了以江苏省为例的医疗试点改革方案,使得结果具有片面性。
53模型的改进
可以选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获得更高精确度的评价结果。建立定量的综合评价指数,以更好地反映医改试点前后的供需匹配度改变程度。搜索更为全面的数据,建立更为全面的医疗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本性转变,加快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性的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新机制,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实现医改的阶段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加快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推动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政办〔〕160号)精神,组织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步骤,列出详细的时间节点和线路图,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全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的制度。今年9月底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核定的人员编制和下达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完成岗位设置;10月底前完成竞聘上岗和全员聘用工作;12月底前完成未聘用人员的分流安置、清退工作。全面实行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竞争上岗、全员聘任、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牵头单位:市委编办、市公务员局、市卫生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二)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政策
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机制若干意见的通知》(政办〔〕181号)要求,抓紧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激励政策,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
1、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核定工作。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规定,以定员定额的方式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公务员局、市卫生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核定工作。在确定本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绩效工资水平的基础上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水平,准确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保证基层卫技人员工资不低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平均水平。同时,建立并完善“双考核双挂钩”为核心的激励性分配机制。各县(市、区)要制定具体的内部分配方案和绩效考核办法,年度工作任务完成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考核,基层医疗机构要对职工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要确定好二个分配系数(即确定不同岗位的岗位系数和考核系数),明确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项目和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增量部分提取比例等。注意明确对于实施绩效工资前原有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部分应予保留,并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对于年度绩效考核合格并超额完成医疗服务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从超收部分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增量进行分配。(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市公务员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建立农村卫技人员奖励制度。省里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政〔〕1号)文件下拨的乡镇卫生院农村卫技人员专项补助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增量部分,不得冲抵绩效工资总量。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农村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奖励资金,鼓励和引导卫技人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各县(市、区)对年度考核合格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要如期并按原标准发放省上农村卫技人员专项补助款。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本项工作。(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公务员局、市卫生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采购供应改革
1、统一采购配备使用基本药物。9月底前,各县(市、区)要组织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省级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不得再购进基层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库存的基层用药目录外的药品原则上应在3个月内使用完毕。坚决杜绝网下采购行为。12月底前,全市村卫生所全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在村卫生所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纳入全省统一采购,由乡镇卫生院按采购价负责供应。同时,做好即将启动的第九批药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物价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
2、严格执行基本药物货款结算制度。按规定及时上缴基本药物货款,确保基本药物足额供应。(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构建可靠、可控、可查、畅通的药品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开展药品配送情况及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确保药品及时配送到位。(牵头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乡镇卫生院要定期开展村卫生所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和乡村医生业务培训指导,指导村卫生所建立明细账目,规范药品的进销管理;建立督查制度,进行全面跟踪督查。(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健全稳定长效的补偿机制
1、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六部门《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意见的通知》(政办〔〕26号)要求,加大落实力度,抓紧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后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对综合改革的助推作用,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经费由政府足额安排,各项专项经费和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补助的政策。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任务、财务收支的核定工作,人员经费补助要同核定编制数挂钩,同实有人数脱钩,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员增效的积极性。(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落实一般诊疗费政策。根据省物价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卫生厅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价医〔〕323号)要求,并结合我市基层卫生工作实际,出台一般诊疗费相关实施细则,我市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按每人次9元以内核定,其中个人支付部分每人次1.5元,医保基金支付部分每人次不得低于4元,最高不超过7.5元。各县(市、区)要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以及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和普通门诊费用控制。本项工作于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实施。(牵头单位:市物价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做好清理化解历史债务工作
本次化债工作的原则是“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各县(市、区)对已经锁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长期债务(主要包括发生于业务用房、辅助用房建设维修和医疗设备购置等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直接相关的债务),要摸清、摸准每一笔债务,要完成长期负债造册登记,建立详细台账和数据库,对每一笔长期债务形成的相关佐证材料都要复印清楚并标注原始凭证号,以便提供财政、发改、卫生、审计、监察等部门逐项、逐笔清理核实。今年9月底前完成债务核实锁定工作,并建立债务台帐;12月底前将认定的债务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剥离给当地政府。各县(市、区)要建立化债资金专户,用一年半时间化解年12月31日前形成的长期债务;要注意时间节点,落实人员和工作进度,确保这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审计局、市监察局)
(六)培养和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加大力度培养和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意见的通知》(政办〔〕111号)要求,加大力度组织实施“四个一批”计划。
1、落实招聘一批特岗执业医师。今年完成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120名特岗执业医师的工作方案公布与报名时间由9月延长到12月31日。(牵头单位:市公务员局、市卫生局;配合单位: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落实委托培养一批定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年起,连续三年委托医科大学为我市培养定向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五年制)50名,委托培养的定向医学生每人每年不低于6000元的补助由委培生所在县(市、区)财政负责。不能正常毕业的定向医学生,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补助费用;毕业后未按协议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补助费用并缴纳五倍违约金。补助金由市财政先行垫付,年底由市、县(市、区)财政进行结算。(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委编办、市公务员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一批退休医生。返聘退休医生产生的收支纳入人员费用总额中安排。(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公务员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和学历提升,满足现阶段基层对全科医生的需要。继续落实《省-2012年全科医师能力提升计划》,做好全科医师培训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和报名工作。今年完成省上要求112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28名全科医师骨干培训、9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8名转岗培训任务。培训期间要跟踪督促本辖区报名学员按时参加培训,确保明年底实现城市社区每万服务人口拥有3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4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同时,各县(市、区)还要做好全科医师临床、社区培训基地的建设的督导,对各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要给予必要的投入,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和条件;组织做好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工作,做好乡村医生“中专升大专”成人学历教育和本辖区乡村医生技能训练,乡医培训从8月30日至11月6日分六期对3600余名乡村医生进行培训。(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公务员局)
(七)全面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指在不改变乡村医生现有身份和本卫生所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实行“五统一”为基本内容的规范管理。各县(市、区)可学习借鉴松溪县设立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点实现乡村一体化服务管理的做法推进本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1、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试点工作。选择20%左右的行政村卫生所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试点,将试点工作与建立补偿机制相结合,村卫生所按照购进价格销售药品,不得另行加价,其药品零差率销售财政差额补助由所在县级财政负责落实补偿到位。(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物价局、市监察局)
2、实现新农合门诊统筹村级覆盖。今年实施药品零差率改革试点的20%左右的行政村卫生所首先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实施门诊总额预付,按照不低于乡镇卫生院的支付比例结算医疗费用。(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发展改革委)
3、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0%左右的工作量下移给村卫生所承担,同时将相应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拨付给乡村医生,明确村卫生所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合理核定任务量并加强监督考核。(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及时发放养老金。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对乡村医生个人缴费部分的补助方案,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待遇,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问题。(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八)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快人员培训,尽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工作。9月底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完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项卫生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应用;12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健康档案电子化和病历电子化。卫生信息网络要进一步延伸,终端逐步覆盖村卫生所,实现新农合村卫生所门诊结报以及健康档案基础资料、公共卫生基本信息采集等业务。继续加快“社保卡”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全覆盖工作,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牵头单位: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数字办、中国电信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九)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
根据《省医改办关于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包保责任制的通知》(医改办〔〕29号)的要求,与各县(市、区)政府实行挂钩的市医改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负责人作为包保责任人。成员单位分别对应包干的县(市、区)为:市发改委对应市,市卫生局对应邵武市,市委编办对应建阳市,市财政局对应延平区,市人力资源和社局保障对应顺昌县,市药监局对应光泽县,市物价局对应政和县,市民政局对应松溪县,市公务员局对应浦城县,市计生委对应建瓯市。市医改领导小组确定包保责任单位和具体人员名单将另行通知。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医改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所辖县(市、区)按时完成本项改革任务。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工作力度,共同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确保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各项任务。
2、强化财力保障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长效机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所需政府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落实到位。要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安排挂钩。同时,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切实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3、强化评估督导
市医改办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进展情况和效果的监测评估,建立定期督导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市范围内的督导检查。
关键词: 新医改 医院档案管理 改进方法 医院管理 管理思想 档案管理方法 管理人才 管理手段 档案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c)-0000-00
所谓医院档案,指的是为医院服务的医疗文件材料、以及医院建设发展的历史资料,它是医院在工作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比如工作记录、图表、录音、影像资料等各种书面材料及载体材料。这些医院档案记载了各自医院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可以用来研究医院的经营业绩、同时也对医院的科学发展方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科学系统分析医院档案利于在今后的医疗事业中扬长避短,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对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学术研究、科技交流以和法律纠纷等方面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当前,根据新时期医院发展的特点,如何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对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以新医改为导向,研究医院发展的特点,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力求医院档案管规范化、信息化、完整化、现代化。
但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制度不健全性与收集效率低下性
档案管理都是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进行管理,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而且大部分医院对收入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也缺少统一的管理标准与模式,更没有制定统一的收档制度;同时医院在日常管理考核中,也未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导致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
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医院的各项管理中,例来只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与继续教育,尚未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计划和要求。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出身的较少,知识面较窄、学历普遍偏低,档案管理知识贫乏;甚至于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是从别的岗位转调过来的。从而导致他们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而且在平时的工作当中,档案管理人员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以致于使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缺乏创新和活力。
3档案缺失严重,安全性能差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档案管理设施不全又缺乏现代化档案管理,以及医院管理的要求,医院设立了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和部分实物、音像档案的综合档案室。而各个科室管理各自医疗文书档案、X 线胶片档案、病理切片档案、各种检查影像图文档案,就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档案的格局。医院档案管理不够规范,设施不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制约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在新医改不断深入中,必须探索一条适应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新思路,对医院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搞好档案管理,促进医院档案事业的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应如何改进?
(1)以学习为第一任务
加强对档案法的学习,增大对档案法的宣传,增强医院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特别是档案管理人员及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的前提。将档案管理纳入医院管理中,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全医院从领导到职工都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2)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业务素养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则应不间断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和知识水平,并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总结档案管理工作及业务发展,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主动培养自身业务,在工作与学习中必须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医院的各项活动统筹安排和服务,使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医学科研、经济建设、管理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服务。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要不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开拓创新,增强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和接受力。同时,可积极开展多种编研活动,对信息进行开发,编写各种专题汇编,为使用者提供多方面、有实效的信息。
(3)大胆改革,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通过深层次、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为医院业务、日常管理及患者服务。同时,合理利用档案可以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档案建设。
要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一是要加强档案的保管设施,如设置专门的档案库房,配备必要的安全保管设施;二是要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利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的收集、传递、开发利用的主要功能。三是要配备整套档案扫描系统,改革单纯由人工录入资料的相对落后的做法,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注重对现代化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多借鉴社会其他领域的各方面信息,丰富自己的档案管理经验,使医院档案管理更加现代化、规范化。
(4)积极调研、献计献策、合作共享。
医院档案工作者要深入临床一线进行调研,了解各科室医疗工作对档案信息要求,有目的地从档案材料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开展编研工作,编制多种检索工具,为临床、科研、领导决策提供主动服务。同时,了解和研究档案利用的各种反馈信息,加强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率。打破院与院之间的界限,加强与各级医院的信息联系,互通档案信息,以满足医疗、教学、科研需要,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5)加强病案的规范化建设。
档案管理必须强调制度化,病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病案书写的教育,提高对病案严肃性的认识,使医务人员从思想上以予以重视,严格要求,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落实病案书写规章制度,加强病案书写规范化的培训,要实行专人负责。当前在病历书写中存在代上级医师签名的现象,反映了各级医师对病案书写的严肃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要强化管理抓落实。实行监督制度,对病历实行抽查,有奖有罚,要使职工明确病历既反映了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态度,也反映了医疗质量的好坏。病历质量低下,很可能由此引起医患纠纷。
(6)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必须层层严格把关,责任到人。医院应将此内容纳入科室管理责任书之中,将档案管理与科室工作实绩考核奖惩挂钩,明确科室对档案工作的领导管理、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步入新的台阶。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单位面临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医院档案管理必须不断地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紧跟时代的步伐。这也要求我们医院档案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以满足社会进步和医院发展对档案管理的不断提高的要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院档案事业作出贡献,总之,我们要把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当成是一个专门的学问,调动全员意识来共同配合,以达到新医改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楼颖;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医院建设服务[N];中国档案报;2000年 .
[2] 洪新;档案需综合管理[N];健康报;2002年 .
[3] 哈君泓 徐萌;病历档案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N];中国档案报;2003年 .
[4] 周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几点思考[N];闽东日报;2010年 .
[5] 闫保满;浅谈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N];邯郸日报;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