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生论文

初中生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03 14:25: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生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生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关于语言艺术的论文

一、前言

可以说,教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的具体表现,是当前实施课程教育的关键工具。教学语言可以体现教师基本的语言素养,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一项因素,应该对此开展深度的分析。教师应在对班级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以此对学生开展更加高效的课程教育,促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可以得到有效地培养。所以,生物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时候,要提升对教学语言的应用能力,促使自身教学能力得到一定的增长。

二、初中生物课程中重视语言艺术呈现的意义

(一)保障课程教学顺利开展

在实施初中生物教育的时候,教师能够高质量的运用语言艺术,能够让课程教学实现顺利的实施。在具体知识传输中,教师对语言进行有效地运用,可以让教师和班级学生实现思维和语言的交流。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的重要载体,可以对教学的综合素养进行真实的反映。教师在具体生物知识传输中,如果正确应用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度的学习,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

(二)提升整体课程教育效果

教师应在对班级学生开展生物学科知识传输的同时,要提升对教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因为教师对生物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能够使用清晰、正确以及生动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对该项知识进行有效地把握,让学生可以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度的记忆,以此提升整体的课程教育质量。生物教师在对班级学生实施学科教育时候,通过语言的正确应用,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开展了解,同时可以对学生的情操进行有效地培养。这样能够缩短整体的授课时间,以此提升整体课程教育效果。

(三)拓展师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实施生物知识教育的时候,对语言开展正确和高效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品格的培养。教师在开展生物知识传输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语言的应用质量,可以让学生感受教师所传递出的语言魅力,对学生的语言应用有着启发的影响,促使学生在开展语言交流中,重视对文明语言和魅力语言的使用,让学生课程思维能够实现一定的激发。通过教师语言应用的规范性和质量性,对学生的行为意识有着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实现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基于新课程理念探究在生物课程中应用语言艺术的过程

(一)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出的过程

教师应该对班级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首先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简短和趣味性的引出,让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授的生物知识形成认知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明确知道该节生物课的重点知识,促使学生对该项知识形成深刻的记忆。在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出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简短但是具有凝练性的语言,对课程教育基调进行明确,不仅可以展示教师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此生物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和运用。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认识生物》该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相信同学们认识不少生物,你可以说出你所认识的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吗?”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生物进行一定的认知探索,并了解新课程知识的重点是对生物进行认知和特征学习。

(二)过渡过程

教师在对学生实施生物学科教育的时候,教学内容的具体过渡是一项重要工作,影响整体的生物课程知识传输的效果。教师应该运用严谨和生动的语言对课程知识进行过渡,促使学生能够将关注力放在知识学习上。过渡环节是授课中的一项关键环节,教师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应用高质量的语言,能够对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该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但是”等词汇,告诉学生生物圈已经被破坏,给学生展示一些已经灭绝的生物,促使学生树立保护生物的意识,不会因为个人的一些行为爱好就去残害生物。

(三)内容讲解

教师对学生开展生物知识课程的创建,并不仅是让学生可以掌握生物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可以得到情感的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学科知识传输中得到全面的教育。教师是生物课程的营造者和引导者,应该在知识传输中投入情感,营造较好的课程传输氛围,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的由来》该知识传输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类进化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对此知识进行深度地探究,纠正一些错误观念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

四、结论

生物教师应在对班级学生开展学科知识传输的同时,重视对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促使课程教育能够实现有效的实施。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要对生物重点知识进行简短和趣味性的引出,让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授的生物知识形成认知的兴趣。同时,教师要运用严谨和生动的语言对课程知识进行过渡,在知识传输中投入情感,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此让学生得到更加高效的课程教育。

参考文献:

[1]海热古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8):173+243。

第2篇

(一)创设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

教学中,教材上呈现的情境虽然也贴近生活,但是数学信息总是比较清晰地出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自然省去了收集信息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减少对信息的加工,让学生经历在凌乱的数学信息中进行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过程。

(二)创设只有问题的情境。

在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只有问题的情境,这个情境要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要解决问题必然需要一些数学信息,教学时,教师可以用“放电影”式的办法根据学生的需求逐个出示数学信息,这样用另一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寻找数学信息的策略。

二、重视探究的过程,关注策略的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解决了问题,更要关注解决问题所用的策略的形成过程。其实这意味着关注学生解决问题中的探究过程,思维的参与程度,因为这是学生优化策略的形成和策略内化的基础,所以要给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

(一)深入地探究有利于策略的优化

当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教师一定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践证明,学生整理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有的把信息抄下来;有的把信息由顺序的排列;有的把信息进行分类,有的利用表格整理信息,还有的将信息画在线段图上……这些学生的活动使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更加有条理,进而有利于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这一环节学生已经在尝试寻找整理信息的策略。学生对信息整理后,一定会有步骤地运用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由于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切入点不同,自然产生的方法与过程也就不同,但是此时学生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数学教学也要提倡“优化”思想,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又提高了。所以解决问题时所产生的不同策略可以通过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找到最优的策略。

(二)深入的探究过程有利于策略的内化

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无论自己想到的是何种策略,也说明他的思维是深度参与的,这种获得策略的过程是深刻的。而最优的策略要么是与他人交流讨论得到的,要么是自己的最优策略被同伴肯定,都可以构成优化策略的内化。经历这样的内化过程对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发现、探索并应用策略的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注重及时的反思,提升学生对策略的认识

第3篇

1.实践教育。统计显示,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初中部分的化学课大部分是实践课程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课程方面更喜欢做实验,对化学充满兴趣,而且他们还将实验课程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讨论和比较,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加大,对于课程的内容就更加地喜欢,这样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该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见证自己所想的和自己所看到的现象,慢慢地就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促进作用,他们在教学方面还配合多媒体教学特点,结合动态画面让学生对化学本身的特点作出正确认知。

2.亲自动手。湖南长沙初中的教学大部分会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让学生在不用老师的情况之下结合课本所给出方法理解课本内容,如果遇到不能够更好地注意安全的实验,老师们就亲自监督、警告、提示学生,培养学生动手的方法。某个老师曾举例:有一次学生们在做净水器实验的时候,有学生让老师看自己的成品是没有按照课本要求做出来,所以在某一个方面缺少了步骤,不过这名学又通过自己的想象替换了一些方法,而这种方法也能作出净水器,过滤掉杂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笔者总结的教学方法

1.先进理念武装。根据教学的特点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展示出学生的化学理念的培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认清化学的本质特征,通过理念教学特点让学生亲自经历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最好的方法,这样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好地了解化学,慢慢地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认识,对环境的认知,更好地保护环境,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而且以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思想理念去创新、改造环境。

2.综合素质培养。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不可回避。因此,要安排好学生实践的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在讲课过程中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常用多媒体教程展现化学放映的动态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从综合方面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总结

第4篇

关于概念图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国家对于儿童是否能理解抽象概念的大讨论[4],直到1984年诺瓦克等人才首次提出了“概念图”及其相关理论。此后,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概念图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概念图”作为一种组织和表示知识的工具[5],通过由若干概念名词串联为命题的形式来显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将某一范围内不同层次的概念整合成知识网络。如图1所示,“绿色植物”、“氧气”、“二氧化碳”等概念名词通过彼此间可形成命题的连接词相连,介绍了氧气与二氧化碳在生态系统中的流通状态,形成了如“绿色植物制造氧气供自身或读物呼吸”等生物学命题。

二、基于概念图策略的重要概念教学

1.运用概念图凸显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准确把握学习重点。

重要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的灵魂和骨架,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及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在每一节新课中都会根据学习目标强调教学重点,而运用概念策略凸显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重点,有的放矢。例如,在“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下,“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3]是重要概念。为了使学生对关于“泌尿系统”的重要概念进行整体把握,教师可以运用如图2所示的概念图,强调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和功能,而且为废物和多余水(即尿液)的排除过程作了铺垫。利用此概念图能够凸显出这一重要概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主题性,在准确把握学习重点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2.运用概念图优化教学中重要概念的传递方式,深入理解重要概念。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传递重要概念时,会用相互配合的两种方式进行授课。第一,将重要概念名词渗透在学习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记忆。第二,将重要概念以陈述句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为了优化其传递方式,教师可将重要概念分解为若干概念,分别呈现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使学习的过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例如,在讲解“人体的生殖系统可以产生两性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产生新的个体”[3]这一重要概念时,教师可利用图3所示的概念图,将其细化为以下两组概念。第一,人体的生殖系统有两性之分,各自包含不同的结构与功能。第二,人类通过生殖过程产生新的个体,它包括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在学生学习不同的具体概念时,教师可以选取相应的小概念图作为重要概念的传递支架,使其变得丰富、立体,在优化传递过程的同时,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3.利用概念图策略构建基于重要概念的知识框架,完善科学概念体系。

《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事实上,更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3]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将重要概念进行系统归类,形成合理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相应的概念图。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习得新概念,而且有助于其掌握重要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完善科学的概念体系。例如,在“生物体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教师可以以“植物体”为例,让学生绘制如图4所示的概念图,把“细胞”、“组织”、“器官”等概念名词通过一定的关系连结起来,形成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主题的知识框架。学生通过此图可以形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等重要概念,使新习得的知识系统化,成为结构鲜明、内容科学的概念体系。

三、结论

第5篇

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教育评价还是以高考为主。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都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但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一部分,学生还面临着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没有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认为学习与不学习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这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沉重,讨厌学习,甚至由讨厌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逃离学校寻求不正当刺激。例如,抽烟、喝酒甚至和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接触,养成更为严重的不良品行(逃学、斗殴、说谎、偷窃、离家出走等)。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也就是离不开生物学。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把生物学与实际生活的生动事例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努力学好生物科学、掌握生物科学知识的情怀,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先列举生活现象:将萎蔫的黄瓜浸泡在清水中,黄瓜会逐渐变得硬挺;将少量的酱油倒入盛有黄瓜的盘里,盘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汤,黄瓜条逐渐变得软缩;在给农作物施肥时,若施肥量过大,会出现“烧苗”现象;在盐碱地上种植农作物产量都很低等等。学生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讨论与分析,会激发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从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忍受挫折的能力

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都有可能面临各种挫折。中学生虽然生活环境比较简单,但也会有各方面的挫折,比如学习方面的、家庭生活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在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时,学生可以积极应对,不至于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例如,遗传学家孟得尔,他的植物杂交试验被同时代的人遗忘,成为科学史上最孤独的天才,但八年坚持不懈,终于利用豌豆杂交发现了遗传定律;又如细胞学说创始人施莱登,早期从事律师行业,由于事业不顺利,竟然企图自杀,幸好没有自杀成功,于1833年开始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最终奠定了在植物细胞学的地位。通过对这些名人成功经历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忍受挫折是失败与成功之间的重要过程,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积极面对挫折,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有白杨般坚韧不拔的品质是多么的重要。生物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讲解生命诞生的不易和生命成长的艰辛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怀,从而建立完整的生命观念,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在遭遇打击和失败的时候,能够正确、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

三、经常开展合作性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独生子,在家养成了“太子”“公主”,通常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情绪感受,一般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教师、家长的关系。喜欢独处,认为在家就是吃饭和睡觉,学校就是学习,经常看见一些学生自己带着耳机,超大音量地听音乐,封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忽略了人际关系,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加入不进同学的谈话中”“感到十分孤独、寂寞”“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物课中,尽可能多地开展合作性学习,给学生创造交流、合作、人际互动的机会。例如,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这次学生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合作学习,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各种渠道的查资料,总结,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四、适当深入讲解“生殖与发育”,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第6篇

人们往往会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对某一本来不感兴趣的东西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探索,所以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性,简单、精炼的提出一些比较吸引人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很多看似很特殊,和生活毫不相关的问题其实就是来自生活的。通过一些极其经典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升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比如说在讲解《细胞的癌变》这一课时,就将大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作为例子来向学生讲解,居里夫人因为长期从事相关的试验,受辐射的影响最终因癌症去世。这一举例完全可以将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课本里解脱出来,更可以让他们自主的去思考为何居里夫人会因癌症去世。而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时候,完全可以借助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以及“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来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到所需的知识,这样所取得的效果也会更好。

二、采取生活实际导入法

生物是源于生活的,所以老师在实际的讲解过程中应当密切的结合现实,让学生从现实出发,学习在课本而最终回归到现实。老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感性认知和以前的经验设计合适的课堂导入法,使得生物教学的效果得到最大化。而在讲解《人体的激素调节》的时候,可以借助初二学生正在青春期,以及身体上的变化,以一对男女同学为例,使用提问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比如提问学生初一初二身体各部位的变化情况,而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让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对最终的问题进行集合交给老师,老师再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也会听得更认真,最终的效果也会更好。

三、设计问题串导入法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对于问题串的设置应当处于已知和未知,情境与目标以及简单与复杂之间。引导学生进行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比如在讲解植物根部对水分的吸收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浓盐水,清水以及萝卜细胞液的浓度的差异会造成细胞怎样的吸水差异呢?植物是怎样吸水的呢?什么情况下才会吸水以及吸水的过程是怎样的等等一些列的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透彻的理解相关知识的目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能力,自然而然的也会让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机的统一。

四、结语

第7篇

工业革命激发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过度的资源利用让人类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考验与挑战。如今的人类已经逐渐改变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点,开始思考着如何能将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相平衡。国外针对生态美学的研究从单一逐渐走向多元化,例如,提出了“参与式美学”论点或是“诗意地栖居”命题,开设有关课程等,这种结合教育的研究值得我们学习。而我国的生态美学发展进程中,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等理论,同时与我国实情相结合,甚至将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等融入其中,不断充实理论研究。虽然我国对生态美学的理论研究较多,但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学校教育等方面没有过多的研究。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教学内容

(一)生物的形式美

生物独特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外在表象与生理机制两方面。第一,在外在表象美的方面,生物个体的外在形态、颜色、生长繁殖、伪装,以及团队的合作都是生态美的体现,在生物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图片很好地体表达了这种生态美。例如,放眼望去的池塘中都是正盛开的荷花,拥有美丽外套的七星瓢虫,有把黑白色条纹作隐藏作用的斑马,有伪装成枯叶形状的枯叶蝶,还有共同合作运送食物的蚂蚁和齐心协力采蜜的小蜜蜂。第二,生理机制美的方面,在传递能量、吸收营养物质以及生命的新陈代谢等方面都有体现,例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能量的释放与利用等。

(二)生物群体的和谐美

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与稳定,是生物群体和谐生存的基础。生物群体包括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美的结合,无论是整个地球生物圈还是小池塘都有其独特的生态美。初中生教学内容可以将太湖生态环境作为自然生态美的代表,园林生态环境甚至是校园生态环境作为人工生态美的代表,这样的内容不仅贴切学生生活还不会违背主要教学内容。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教育计划

(一)通过实践活动增加感性认识

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全身心去感受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和发现美。例如,在进行校园生态环境考察时,就能很好地让学生接触自然,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还能更加贴近生态环境。

(二)引用古代诗词陶冶情操

中国古典诗词不仅将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还寓情于景,将人的主观感受融入到诗词作品当中,也体现了生命与自然的美好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古典诗词,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对生态美的感受。

(三)增加多媒体教学内容刺激直观感觉

学生对于生动有趣的图像比起文字会更有感觉,更有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展示一些形象有趣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关注,此外,也可以展示具有鲜明对比的图片来让学生主动关注,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内容,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引起对生态环境的感受与思考。

(四)添加模拟的生态环境增强兴趣

教师在授课中应当添加模拟的生态情境,比如观察豆芽在遮光条件下的生长过程,这样就能让学生亲眼观看到豆芽颜色的变化,对学生产生正面直观的刺激,那么学生就能在模拟情境下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奇妙之处,逐渐产生对大自然力量的感叹,从而培养了生态美学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总结

第8篇

一是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高效的生物课堂,首先要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例如,可以开展生物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来增强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可以包括显微镜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栽培蘑菇、草莓,饲养金鱼、蝌蚪、牛蛙,制作动物标本、给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标明科属种及生活习性等。

二是运用多媒体、视频等,激发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运用视频辅助教学,既可以直观地展示所教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观察桃花的结构时,教师可利用动画展示,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纵向切开子房,观察子房内的胚珠数目,学生对此一目了然,通过让学生对照、比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创建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上,学生们都在自己家的植物上遮挡叶片做这个实验,后来有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不同不透光纸片在叶片上所留下的不同形状,导致大家激烈讨论,因而对学生而言,试验的魅力的确是现象本身,但是实验带来的却是实践性的授课效果。

2促进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

一是鼓励生物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鼓励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的累积,因为这些经验除了可帮助教师更熟悉教学现场的运作之外,也可作为自我教学反思的基础。尤其是将教师的“默会知识”具体化,鼓励教师制作教学档案、进行教师高效课堂行动研究、教学日志记载等。教师可以就自己的教学省思和教学的综合表现,以及和学生学校之间的教育情境,进行有系统有组织的数据收集以及整理,并且利用学校的社群团体,分享达到知识的分享以及创新。

二是鼓励生物教师建立社群学习团体,提供教学经验分享,以利于提升自省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反省意识是改善教学中重要一环,如果教师没有自我反省、反思的知觉,则不会寻求在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可以鼓励教师在学校建立同事之间的社群团体,借助社群的学习,发展教师的专业关系。借助同事间的经验分享,将资深教师的教学经验分享给新进资浅的新教师,或者激发彼此不同的教学经验思考。另外,彼此学习也可以获得行政资源的支持、最新的教学和教育信息沟通的管道等,帮助教师反省改善教学。学校的资深教师,可以提供许多经验以及解答给新教师在教室中所面临到的教学问题,鼓励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教师之间应该有专业的对话群,可以分享以及鼓励新手教师或者其它阶段的教师,以期能提升新手教师以及专家教师之间的合作及交流。教师只有具备有自我反省的意识,才有反省改善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发生,进而寻求解决突破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或者理念,提升自我的教学成长。教师的工作并非将教材在课堂上重述,还要能寻求自己在教学工作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促使教学有所改进,保持工作的热诚,寻求工作的成就感,也就不会因为外界的改变(例如教育政策等)而影响、甚至怠惰自己教学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