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28 07:51: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教案

第1篇

我们认为,一份完整的教案,应该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一是单元概述。在单元概述中,应主要阐明本单元总的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可以用概述的形式展现,不必细说;还应阐明本单元在整个学习模块中占据什么地位,起到了什么作用;最后要交代本单元与其他单元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单元概述,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本单元主要要学些什么,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知识前后联系起来,这可为今后综合复习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奠定基础。

二是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中,应交代清楚本部分教材主要讲述了哪些知识点,对于每个框体、每个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教师计划用什么作为导入,即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拟设置什么样的情境问题。

三是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在三维目标中,首先要明确知识目标,这是我们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要从概念、原理及相关的要求(或者是方法论)几个层面展开;其次是能力目标,在叙述能力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教材知识的相关内容,不可泛泛而谈,必要时还可以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备写时和能力目标是一致的。

四是教学重难点。这属于教案书写的常规问题,不再赘述。

五是教学过程。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在这一部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较大,主要是大多数教师在这部分往往会写成教材知识点的提纲或者是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从教案中找不到执教思路。我们建议教师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尽量书写自己打算怎样教,对于涉及到的知识点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略写、简写。

如:《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教学设计片段:

二、政府的主要职能

问题情境2:我国政府推进节能减排,说明我国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互动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国家性质思考我国的政府性质。

学生联系教材前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把握我国政府的性质。

自主学习

学生分工合作,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合作学习

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

问题: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总结: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问题:我国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有什么关系?政府性质是什么样呢?

国家性质决定政府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政府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反映政府性质。

教师点评

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必然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过程评价

此过程重在引导学生联系教材前面知识,准确把握政府性质这一知识。

问题情境3:我国政府推进节能减排,采取十大措施,说明我国政府履行了哪些职能?政府职能与政府性质有什么关系?

师生互动

老师引导学生联系材料,思考分析我国政府所履行的具体职能有哪些。

学生把握教材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把握我国政府的职能。

自主学习

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把握我国政府的职能。

总结:政府在当前时期,采取各种措施,治理环境,体现政府履行了四大主要职能:①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的职能;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从这段教案中,我们清楚可以看出执教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它不再是知识点的总结版,而是教学的方案。

六是小结。即对本节课的内容作出框架性概括,提纲挈领地告诉学生学了什么,要掌握什么,是对教学目标的再现和回应。

七是板书设计和作业。建议大家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八是教学反思。这部分书写应该在教学之后完成。一般先总结成功的地方,再分析不足的地方,然后写下以后的计划。如:执教完《多变的价格》后,一老师写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前半部分内容直观生动,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得出结论,因此该部分的教学,我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跃和“兴奋”起来,为后半部分的教学做好铺垫。后一部分的“价值决定价格”是一个理论和教学上的难点,比较抽象,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领下方能逐步把握。所以该部分内容我在设计上选择由老师来讲解,结合对学生的启发来进行。但是在课后仍旧感觉学生在一节课上尚不能真正做到“理解”,大致就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因此该部分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有意识地反复和强化。课文最后部分的“价值规律”由于教材在要求上总体不高,给教学难度的减轻提供了可能。学生基本上能知道规律的内容,但谈不上什么进一步的认识了。因此,我准备在下一节《价格变动的影响》中继续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价值规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部分,我也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深化,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对策。学生表现出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的良好状态。设计探究“企业能否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产品的价格”,目的有二:其一,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培养高中生辩证分析的能力。其二,假如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留白,借助此探究可以很好地弥补课堂空白。整堂课所选择的材料均很直观朴实,因为我认为对高中生来说,过于感性的眼花缭乱的课堂信息可能会影响思维在教师引导下层层深入与探究的效果。

第2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重点:掌握库仑定律

难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2节、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

【板书】: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

2、库仑定律

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公式:

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

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利用微积分计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

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演示】: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介绍: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

实验技巧:(1).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

【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例题2】:详见课本P9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三)巩固练习

复习本节课文及阅读科学漫步

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练习1、2、4,作业纸。

参考题

1.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和B,相距为r,带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大小跟A、B相同,当C跟A、B小球各接触一次后拿开,再将A、B间距离变为2r,那么A、B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为:[]

A.3F/64B.0C.3F/82D.3F/16

2.如图14-1所示,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各点都有一个点电荷,它们所带电量相等.A、B两处为正电荷,C处为负电荷,且BC=2AB.那么A、B、C三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大小之比为________.

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q1=5×10-3C,q2=-2×10-2C,它们相距15cm,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它应带电量为________,放在________位置才能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

4.把一电荷Q分为电量为q和(Q-q)的两部分,使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想使它们有最大的斥力,则q和Q的关系是________.

说明: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一点应该使学生有明确的认识.

2.通过本书的例题,应该使学生明确地知道,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时为什么可以忽略万有引力不计.

3.在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时,要用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来判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

4.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是选学内容,但考虑到库仑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希望教师介绍给学生,可利用模型或挂图来介绍.

教后记:

第3篇

识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

理解: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改造思想

运用:运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说明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能力方面:分析、综合能力

觉悟方面:改造思想的自觉性;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

教学重点: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教学难点: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核心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有了切身体会,要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参加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己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所变化和提高。为了进一步从理论上完善这一认识,我们来学习最后一框。

三、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4页,并思考:

①什么是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目的是什么?

②改造世界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两项基本活动(板书)

(1)认识世界的含义(板书)

认识世界: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我们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2)改造世界的内容(板书)

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如何理解?

2、改造客观世界(板书)

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1)改造自然界(板书)

改造自然界,就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属性与规律,变革自然物的原始形态,使自然界发生和谐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人工形态的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改造人类社会(板书)

改造社会就是要通过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管理体制,改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使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不断进步。提问:如何理解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改造自然的活动推动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从而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正确地改造社会的活动调整和改变了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推动科学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也就推动着改造自然的活动越来越向纵深发展。楷体第7段的事例就已说明改造自然的活动,推动了社会环境的改变,脱贫致富事业的发展。

3、改造主观世界(板书)

同学们阅读课文125页,回答下列问题:

①改造主观世界包括哪些内容?

②在改造主观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什么?

③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1)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板书)

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所谓改造思想,主要是指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其他精神要素都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并在它们的支配下形成特定的精神活动的指向性。正常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虽然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在实践基础上自觉学习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以及消极颓废人生观的影响,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袭,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才能形成。李玉安是抗美援朝的英雄,隐功埋名40载以默默无闻的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在和平环境里继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改造主观世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提问:你每天从事的活动,哪些属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哪些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极为重要。其原因有:第一、当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大大增加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难度;第二、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各种观念,势必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来。其中一些观念不可避免地同我们一贯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背离的冲突。这种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尺度观察社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用什么样的价值准则规范行为?对每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近年来,有少数人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给党的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其它原因外,主要是少数人忽视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错位。

漫画“新观念”有什么错误?(学生回答)

(2)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板书)

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是主观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造主观世界还要求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文化素质、科学水平和劳动技能。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既包含着科学知识又渗透着具体思维方法。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提问:楷体“天之骄子”为什么傻了眼?我们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作为青年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掌握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但只掌握间接经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改善知识结构,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天之骄子”回乡的“遭遇”,说明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认识能力的必要性。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世界观不仅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想问题、办事情的价值原则,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改造自己的世界观。</P><P>(3)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板书)

提问:怎样理解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使自己的主观世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符合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更好地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不断地认识和解决新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互相作用之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的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提问:建设物质文明和建设精神文明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两个文明”建设与“两个改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形成物质文明,改造主观世界的结果形成精神文明,因而说,两个文明是两个改造的结果和表现,两个改造是两个文明的前提和基础。

提问:通过什么途径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学习哲学的目的达到哪两个境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4、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板书)

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因而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这应当是我们追求的人生观境界。达到这两个境界,就是学习哲学的目的。总之,实践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认识起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定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是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人们在实践中才能认识世界,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为社会做出贡献,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这就是我们学习本册教材的基本结论。

课后小结:

巩固新课

1、分析下列说法主要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2、辨别下列直接属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修身养性

经济体制改革

荒山变绿洲

第4篇

1、分层第一层: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第二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表达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2、分析第一层:用“绝不学“绝不像昭示诗人对下面两种爱情模式的蔑视和摈,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弃----一种是“凌霄花似的,需借助橡树的高枝证明自身价值的女性对男生依附式的爱情;一种是“鸟儿式的对橡树一厢情愿式地频频示爱,遭橡树冷遇可仍要死缠着不放,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幼稚可笑,丧失女性尊严的爱情.即便是世俗认可的甚至赞扬的种种女性对男性忘我奉献式的爱情,诗人也用“不,这些都还不够明确宣告自己的不认同和批判.不管是“泉源对橡树似的不求回报的“长年“慰藉?还是“险峰似地满足于增加、衬托橡树的高度、威仪的默默支撑和铺垫,甚至“日光“春雨式地对橡树无止境的忘我奉献.在诗人看来,这都残缺的、不圆满的爱情。在这几种爱情模式中,女性被爱迷乱了心智,丧失了主体意识,只顾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对男性的帮助上,忘却了自身也需要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美自己的筋骨。最后导致人格的萎缩,不自觉地自降男性一等,匍匐为奴。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而是走向了他的反面,这种爱情还有什么价值可以称道呢?

通过分析,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从意义上讲,这是诗人对旧的传统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破。

在诗人眼中,这些爱情是不具备爱情的应有之义,那么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格式是什么呢?假如男人是一棵橡树,我如果爱你,我怎爱才算是理想的爱情呢?

第二层:诗人在下半部份用“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作了神圣而庄严的回答。

理想爱情中男女双方应是彼此独立的,处于爱情中的女性应保持有独立的人格:你是一棵橡树,我就该是一株木棉,决不能是凌霄花的藤.女性,不仅在男女双方“永远分离的物质状态下,应该是一棵独立向上的树,即使在男女双方“终身相依的精神领域,也应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完整性,保证自己仍是一棵能够独立支撑自身身躯的高大挺拔的树。

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应在心智、能力方面旗鼓相当。男性有橡树的刚勇、果敢、锐利----“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敛,/也像戟女性便应该具有木棉的热烈、柔韧、厚重----“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只有双方具备了相匹配的能力,才能互为支持,分担苦难,共享人生----“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在人生的台上,爱情剧中的男女双方演的应是对手戏,同为主角.这样,戏才能演得趣味横生、迭起。如果女性唱、念、做、打的功夫太弱,只能演配角,让男性独领,一个人去撑台面,最终男性会激情衰退、唱得兴味索然,这出爱情戏也会在单调、清冷中草草收场,难以善终。

有破就有立,第二层是诗人对自己心中爱情观的确立。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阳刚的橡树倾诉内心的幻想:“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致敬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相互平等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共建新型的现代的爱情观念。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

深化:

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应是互爱着的,女性热烈的爱应该得到男性积极的响应;它即不该是女性的一厢情愿,如鸟儿之对橡树;也不该是女性对男性单向、忘我的爱的奉献,而男性只是心安理得、无动于衷地享有,如山泉、险峰、日光、春雨之对橡树。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以此共同强健爱的纽带,使双方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终身相依,共度人生,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上的爱情才是鲜活、圆满的,这种本真的爱情,才是值得追求的。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这在当时十年浩动刚刚结束,国人亟待在文化的空地上重铸民族精神之魂之际,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诗人的自我不仅指向过去,而且也指向未来,它不仅是诗人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评价,还是诗人诗人关于我该成什么样子的探索或思考。这样,抒情主人公必然包含着诗人的人格理想,使之成为理想化了的自我。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要求得到另一个人的重视不只是我的抽象人格,也不是我的人格在某一具体的孤立的因而是有局限性的事例中的体现,而是我的主体性的整体,我应该把这主体性所包含的一切,把我这一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样子,全部渗透到另一个人的意识里去,成为他所追求和占有的对象。”由脉脉含情到心心相印,爱情诗的美,由于展现了人格的价值面变得崇高了。在舒婷的爱情观中,爱既要心灵相通(根,紧握在地下,),更是人格的相映(你有你的铜钢铁枝,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爱情要忘我却不能丧失自我。忘我是对爱情如交易,视人格如财物的一种超越;不丧失自我是对视情人如靠山,视自己如附庸的一种超越。只有平等才有交流,只有并进才有共勉。这种女性的自尊心理,这种对爱情的理想追求,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其中反映了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表现了知识女性的自觉与自强。

4.总结:从感情抒发上,第一层是升调。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行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以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抗争、是战斗、诗人一直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激奋、向上的。

第二层诗人的感情是平缓的,从第一层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情,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一株木棉在清风中摇摆。

四.形式特点

象征:是诗歌重要的形式和特点。不是从整体上孕含象征意义,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在表达象征意义.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体正是意象诗大显神通的地方。这首诗就是一首意象化了的诗。“墙”是僵化了的艺术传统的象征。钱钟书说:“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

对偶:是诗歌语言形式的核心内容。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律诗,都大量使用对偶句。本诗继承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大量整齐匀称的语言对应形式。如第1句至第3句/第4句至第6句;第7句,第8句/第9,10句;第11句/第12句;第16句/第17句;第22句至第24句/第25句至27句;第28句/第29句;第30句/第31句,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达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

五.学生评述舒婷的另一首朦胧诗《墙》

原文:我无法反抗墙,

只有反抗的愿望。

我是什么?

它是什么?很可能

它是我渐渐老化的皮肤,

既感觉不到雨寒风霜,

也接受不了米兰的芬芳。

还有可能

我只是株车前草,

装饰性地寄生在它的泥缝里,

我偶然,它必然。

夜晚,墙活动起来,

伸出柔软的伪足,

挤压我,勒索我,

人我适应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惊恐地逃到大街上,

发现相同的恶梦,

挂在每一个人的脚后跟。

一道道畏缩的目光

一堵堵冰冷的墙。

呵,我明白了,

我首先必须反抗的是:

我对墙的妥协,

和对这个世界的不安全感。

分析:意象诗往往具有哲理美,因为象征手法能加强诗的理性力量。化抽象为具象,正是抽象诗大显神通的地方。“墙”是僵化了的艺术传统的象征。钱钟书说:“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当作当然和必然”。诗人说“我无法反抗墙,只有反抗的愿望”,正说出她对传统的不满。

“我是什么?它是什么?”这是万古常新的问题,诗人的回答也只能是哲学范畴“我偶然,它必然”。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对于文学新人,传统之墙乃是渐渐老化的皮肤,文学新人只是在泥缝里寄生的小草,这就是反抗意识萌芽的契机。

于是,恶梦出现了——一个适应传统的梦。那是心理上的阴影,像影子一样“挂在每一个人的脚后跟”。是的传统影响着每一个人,你适应它,就只能射出畏缩的目光;你坚持它,捍卫它,就成为“冰冷的墙”。

梦中有真理。诗人说“我明白了”。她应该首先战胜自己:克服妥协心理,克服恐惧心理。这样,非但不会为传统的墙所围困,而且还可能由冲破传统而改造传统,由脱离传统而丰富传统。

新诗潮力求摆脱新诗的政治抒情传统。内容上,由强调“大我”到重视“小我”;在形式上,由形象化转化为意象化,趋向于理念和感知的变形。。其特点,尊重自我的身世感受,着重表现富于“主体性”的人格形象。客观上,它确实表现出解放思想带来的心灵复苏,以及在新时期一代人的自觉。这种新的文艺风气,无疑是对传统的有力冲击。

六.课后练习:阅读舒婷的《也许》,回答诗后问题。

原文:也许

----答一位读者的(甲)

也许我们的心事(乙)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流尽,士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丙)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由于不可(丁)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题目:(1)理解诗意,为甲、乙、丙、丁处分别选入最恰当的词(c)

问题总是同时回避

寂寞全是而不抗拒

寂寞总是也抗拒

孤立完全也推辞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鄙视生活中弱者的思想感情。

本诗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来抹去“读者”心中的孤独寂寞感,并回答“读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

本诗承认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生。

这首诗运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在反复中增加抒情的浓度,在排比中增加语势。

(3)对“肩上越是沉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过重的工作量

过重的家庭生活负担

过重的精神负担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这道题目的设计主要是检测对现代诗歌内容构思与抒情对象的理解程度。从诗句中,我们并不难看出这是一首人生哲理诗,它表现了积极面对生活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赏析这类诗,要从朗读入手,进行联想想像,再现作者的艺术创造境界,领略诗歌表达的情感。

七.现代诗歌的赏析要点

1.揣摩诗的意境。意象包括两方面的范畴:客体描写对象,主观感受体验。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诗人写诗总是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咏怀。我们欣赏诗歌就是要理解诗人如何借助抒情个体来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的,表现自己爱和恨、痛苦与欢喜、希望与追求的。

2.深入解剖诗的形象。不同的时代因素给了抒情主人公特定的时代影响,因而欣赏新诗中的抒情对象就不能不注意时代的亮色。同时还要注意抒情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涌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欣赏中,我们既要看到风采豪放、气度飘逸,也要看到沉郁深厚、苍老悲凉。一句话,不同的主人公有着各自独特的精神个性。

3.充分分析诗的感情。

4.细细品诗的语言。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进而分析语言的音乐性和图画美。找警句---诗眼。例《,你在哪里?》中的“找”字,就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探究活动,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第5篇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扩张时代的时间及含义;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客观条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及主要航线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扩张的地域和主要特点;殖民统治的结果;扩张时代的开始对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获取知识的途径

(1)通过对开辟新航路动机的认识,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实质。

(2)通过学习价格革命、殖民掠夺等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是建立在残酷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通过对欧洲航海家艰苦卓绝的航海历程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的了解,发展学生坚毅、进取的性格。

(2)通过有关早期殖民活动和相关材料的学习、阅读,使学生认识殖民主义的残暴本质,培养学生热爱独立、自由,痛恨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情感。

(3)通过学习中国的罗盘针运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一方面,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有利于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地理方面的便利,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西方殖民活动的进行使西方的资本原始积累得以顺利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西方的殖民扩张给亚非人民以及美洲土著居民带来了灾难。

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

(1)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教材以外历史资料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条件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全面地探索和认识历史事件原因的初步能力。

(3)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活动一系列社会经济后果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资本原始积累的理论,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理论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所表现出来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以及唯利是图、残酷掠夺殖民地人民的两重性的了解,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两种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分析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后果。本节课主要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进行。

重点的突破方案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突破:在学生阅读课文前四段内容和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果自己是当时欧洲的航海家,是否能够进行长途的航海旅行,为什么?西欧人为什么在15世纪末非要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根本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推动他们完成这一壮举的。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海上探险的最前头?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关于“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后果”这一问题的突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思考新航路开辟后可能给欧洲乃至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后果。

难点分析

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中学生在难理解“资本原始积累”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时有一定的困难。

难点的突破方案

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两个概念对比解释。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和所提供的有关材料,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一些相关问题。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学生介绍与四位航海家及其航海经历有关的轶事。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后果。

难点: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教学手段:运用flas、与本节课相关的视频资料;以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详细内容参见“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突破”。教师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如下:

材料1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事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2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实物,如糖,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它们(香料)能使在没有冷藏设备下容易变质的新鲜肉类和其他食物更为可口。

引自A.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上册

材料3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引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时应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对货币需求增加,是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也是根本原因。而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是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在分析经济根源时,可与上一节内容联系起来,即: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利用课件讲解。讲解时可根据情况由学生讲述的有关航海家及其航海经历的轶事。

3、新航路开辟的后果

详细内容参见“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后果’这一问题的突破”。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商业革命”的两方面的含义。讲解“价格革命”时,应指出从美洲搜刮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后,造成钱多货物少的局面,结果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在这一过程中,从事商业和商品制造的人必然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发财;传统的封建贵族地主,因为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的地租收入,物价上涨意味着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因此他们的力量受到削弱。而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都不会因为大量白银流入欧洲市场而有明显的增加,因此,面对物价上涨的局面,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贫困。

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和“西班牙的殖民侵略”问题时,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并由学生将两国殖民活动的情况设计成表格。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自扩张的主要方向与所控制的航线的关系,并指出葡萄牙由于国小、经济落后。它所侵略的对象是文化发达的国家,所以决定了其扩张的特点不是全境占领,而是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等方式掠夺财富。西班牙则是占领全境,直接掠夺财富。

2、欧洲殖民者掠夺的结果

出示阅读材料:

材料1“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材料2小西班牙岛(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一块殖民地)是基督促(指欧洲殖民者)最先登上并消灭士著人的地方。他们也最先使这个岛遭受破坏和没有人烟。他们开始先劫夺印第安人的妻子和小孩,以便靠这些人的劳动来过活,并把不幸者用血汗获得的东西吃光。他们不满足于印第安人给他们的东西……一个基督徒一天里消耗的就足够维持三家和十口人一个月的生活……

他们(殖民者)打赌和争论能不能一刀把人切成两半,或者用战斧能不能一下把头砍下或把腹脏剖开。他们从母亲怀里夺下婴儿,把脑袋往石头上撞。或者把他们抛入河里……

材料3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很大部分来自于美洲的金银,这与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和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对东方贸易有关。……在对东方的贸易中,西班牙国主要征收20%的贸易税,这样,西班牙就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西班牙国王却不能保住这些财富。这是因为,首先,西班牙的军事开支庞大,……从海外得来的金银只能作为抵充。其次西班牙本身没有什么商业和工业基础……西班牙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呢绒、橄榄油,这些物品的出口根本无法平衡西班牙的进口。在国际贸易中出现巨额逆差,西班牙就用从美洲获得的金银来弥补。这样,美洲的金银就通过西班牙流到了热那亚、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南部德国。海外的财富没有被西班牙用来进行工业和农业建设,却通过西班牙变成其他国家原始资本,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材料4(有关殖民者殖民活动的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料分析殖民扩张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资本积累”(详细内容参见“难点的突破”)

小结:

利用图表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在课后思考:为什么资本主义关系并不成熟的西班牙葡萄牙首先开始了新航路开辟的航海运动?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层层设疑,适时启发、点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二、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

第6篇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生物 教学案 导学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发展。“教学案导学”式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封闭性,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体验教师的教学思维,做到了“教”与“导”的协调发展。“教学案导学”教学重在“导学”,诱导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与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1.“教学案导学”内容的编写原则

1.1教学互用原则。

教案的编写应该围绕生物课程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应该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思、自练的空间,要因才编写不同的教学导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1.2自主探究原则。

教案的编写应该突出生物课程的特点,直观地展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教案的内容是学生思考的载体,应该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3目标适当原则。

教学目标应该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应该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1.4紧扣文本原则。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案还应该具有预习生成的功效,应该让学生学习后有所得。

2.“教学案导学”的实施策略

2.1集思广益,依据学生学习需要选好教案。

教师在选教案时一定要注意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教师要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教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如在学习遗传定律的有关计算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它所需运用的基本理论“概率的基本定理”,让学生在学习遗传定律的有关计算之前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公式。这样就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学习方法。

同时,教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生物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教学案的学习,一方面知晓自己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掌握生物知识重难点作了清晰的展示。教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教师在制定教学案时,不妨邀请学生代表参与研讨,多角度地提高教学案的有效性。这样,教师在撰写教学案的过程中就能够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2.2提前分发,让学生做好预习。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教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这样,学生在预习教案的时候,能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能够产生一种探究的强烈欲望。例如,笔者在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九章“人与生物圈”中的研究性课题: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案中就让学生首先自己去调查身边的工厂企业以及政府的环保部门,让他们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根据教学案的要求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探寻解决的正确途径和最佳办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2.3正确评价,提高教学案的有效性。

教学案是师生课堂活动的物质载体,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可生成性。生物课堂教学不仅要突出生物知识,更要找出探寻的方法途径。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的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白“酶”对于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两个实验来认识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加深对酶所起作用的理解。因此,实用性是评价教学案的首要条件。

除此而外,我们还应该看师生在教学中的活动是否一致,即是否围绕教学案来安排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依据教学案进行适当合理的探讨交流,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收获。同时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也是生物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要求。

3.“教学案导学”的实施注意点

3.1注意教学目标的控制。

教学案既要体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又应该对学生的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有所反映。

3.2注意把握的适度。

教师不要操之过急,没有耐性,一看学生答不出,就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否则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

3.3注意教学案的搭配关系。

第7篇

关键词:导学案;数学教学;自主学习;数学能力

一、数学导学案的内容规划

一直以来,由于高考中没有概念填空的题型,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数学概念的重视度都不够。但实际上,学生能否对一个数学名词有清晰的概念,决定着他能否在做题中准确地理解题意、准确地答题。然而,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老师不能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照着课本读概念,因此,导学案便是学生学习、理解概念的重要阵地。比如,在学习“命题”这一课时,需要将“真命题”“假命题”“真假命题转换”等一系列重要概念以填空的形式印在导学案的第一部分,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对这一系列概念有一个框架式的印象。

二、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1.课前预习的参考

导学案的概念填空部分,即是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要完成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即可找到相应概念的规范定义。如此,在课前预习时,学生便可对教材通读一遍,对本课的知识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2.课中学习的纲目

经典例题讲解部分,即为课上老师的讲义。老师在课上要强调好每一个题型的重点、难点、得分点,学生则可以将导学案作为笔记,在经典例题的详细解析上进行标注。

3.课后复习的资料

导学案中留给学生自己总结的“重点、易考点”部分,即为学生复习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要在考试中拿高分,靠的便是对考点有清晰的脉络,对题型有准确的定位。

三、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效果

1.学生预习更加全面,效率高

导学案为学生的预习制订了方向和框架,让学生对新知识不再畏惧,不再觉得无从下手。同时,全面的预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进而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与兴趣。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一团理不清的毛线,理清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

2.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更注重思考

高效的预习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好。这也很好地解决了一些学生上课睡觉、走神的问题。以往,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而经过高效率的预习之后,大部分学生不仅跟得上老师的思路,更会积极思考,当场提出问题。

3.学生相互讨论质询,学习气氛浓厚

在导学案中,我为学生提供了难度不一的习题。许多学生便自觉地研究较难的习题,也有许多学生在课间相互讨论或到办公室请我讲解疑问。学生对习题的思考与讨论,使班级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开始自主地研究数学,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作业。

4.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更加系统化,知识点条理更加清晰

导学案的一大优点便在于为学生提供了清晰明确的知识框架。通过完整的预习、学习、总结、复习,学生对每一课都有了清晰的概念,使学生在平常学习,尤其是考前复习的时候有了侧重点。

5.考前复习有抓手,考前焦虑的症状有所缓解

以往,每到大考前,许多学生都问我数学这一科怎么复习,总不能把所有题都看一遍吧。因为无法全面地复习,很多学生都会有“考前焦虑症”,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点不会。如今,有了导学案作为参照,考前把总结的题型和要点记一遍,便可放心上考场了。

由此看来,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广泛提倡“自主学习”的教育新时期,导学案的使用便是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最好、最高效的教育方式。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学生有导学案作为指导,数学学习会变得更加轻松,老师的教学也会相对变得容易些。但目前,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还不算成熟,仍有许多缺陷和问题亟待解决,希望对此有兴趣的教育工作者能与我一同继续探索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在适合现代新教育理念的具体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但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双动两案的教育模式在此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针对学生上课热情不高,课堂上不能好好的同老师配合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教学观念的改变为学生能力的锻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高中地理课程的开展都大有帮助。

一、地理双动两案教学

双动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将老师的能动性和学生的创造性相结合,充分发挥老师课堂上教学的主题地位和学生课下主体地位相结合的作用,既能发挥出老师学识渊博的作用,也能体现出学生巨大创新力的作用,双动就是要求老师和学生结合起来,发挥彼此的最大能力促进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给出了具体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这种双动相结合的方法更能督促学生的学习。

两案就是将教师的教学教案同学生的学习方案相结合,这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载体。老师的教案应该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为前提而进行制定,主要是针对一些学生的基础较薄弱的环节而具体实施方案,老师的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引导的作用,所以老师们应当引导学生将他们的学习方案同自己的教案结合起来。许多的学生并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期间还需要老师的参与和引导。两案想结的结合的方法可以将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同老师教学方案相结合,让学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在学习中跟着老师的步伐是无可厚非的,这种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我可以让他们有一个非常浓厚的学习激情,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大有好处。

二、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1.自我管理策略

学生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老师的教案结合起来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这样非常不利于自己地理课程的学习。要有时间观念,合理的利用时间不仅可以让自己不会感到特别的疲劳,还会有一种成就感。每天都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当天的任务完当天完成。要有自我控制的基本能力,做到不被外界打扰安安静静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量。通过自我管理策略,学生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掌握非常有帮助。

2.信息加工整合策略

学生在运用两案模式进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做到量力而行,在结合老师的教案学习的时候,如果遇到疑难点一定要标注下来,方便日后复习的时候查阅。学生还要充分利用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因为老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重点一般都会放在课件中,把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加以整合就很容易掌握住地理的主干,对学生学习非常有帮助。

3.地理学科的学习策略

学习地理知识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方向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和模型相结合起来会让知识更加的具体化,容易掌握其中的重点,还要学会自己总结归纳,把课堂上老师讲述的重难点着重的标注出来,在课后细细研究,并和自己的模型结合起来,这样会让知识更容易掌握。比如老师在讲到地球各大洲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小地球仪,看着这个地球仪听老师讲述其中的知识相信这样不仅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地理课程的学习更容易些。

(二)教师教学策略研究

1.分段教学策略

分段教学策略就是老师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的教学。高一刚接触地理知识,这就要求老师主要向这个年级的学生讲述一些基础知识。而对高二的学生可以往更深层的方面去研究和讲述,讲的内容更仔细一点。高三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抉择,这个年级要着重复习前两年学习的知识,把遗忘的知识重新掌握,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对于各个年级不同的能力和水平的同学也要分段教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2.检查与评价相结合

高中地理知识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应当在课后适当布置一些作业,然后检查一下完成的情况,根据他们的错误情况在给出适当的评价,但评价应该以夸奖为主,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师之间集体备课

在高中地理知识上不同的老师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我们把所有老师的智慧相结合起来,教师之间集体备课可以发挥老师们的聪明才智,挖掘出一些更深层的知识,对课堂上的教学大有帮助。

三、结语

地理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我们应当继续遵循这个原则,在课堂上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快速的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