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考试复习计划

考试复习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02 19:23: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考试复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考试复习计划

第1篇

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学期末所剩时间不多,学生除上课自习认真学习外,还应把自己饭后、课间、晚上就寝前的有效时间都利用上,针对不同科目特点,安排不同的复习内容,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分配不同科目的复习时间,应做到重点突出,全面兼顾,对于薄弱科目应多投放时间,但不能无所收获。规定的复习任务,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不可因功费时,也不可因小误而失全面,要循序渐进,环环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搞好复习。

要想取得好成绩,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期末考试也是一样。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可以按照“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原则,把期末复习分成四个阶段:基础复习、强化能力、查漏补缺、模拟练习。四个阶段,四个方面,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四位一体,一气呵成。

要勤于思考,勤于动脑。复习时一定要多思考、多动笔,善于归纳消除思想上的惰性,不能光用一双眼、一张嘴,而要利用有效巧妙的记忆方法、归纳方法,把零散的知识连贯起来,把同类的知识归结起来,牢记下来,找出知识内在的联系及规律。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冷静的静下来,把期末考试放在一边,首先根据自身实际,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复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复苏、巩固。不要忙乱无序朝三暮四,好高骛远。这些都是高中期末考试备考复习计划。

以上为高中期末考试备考复习计划相关介绍,复习时一定要多思考、多动笔,要利用有效巧妙的记忆方法、归纳方法,找出知识内在的联系及规律。

第2篇

语文重在积累,无论是字词、古诗词或者古文等都需要平时的记忆背诵。

1、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

2、阅读理解、记忆、归纳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强化。

3、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的脑、眼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关键词】职高高考 英语复习计划 拟定方法

    在职高高考中,英语占了很大的比例。学生如果在英语上获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就很容易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因此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要让自己的学生在高考英语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搞好高考前的英语复习。那么怎样去搞好高考英语复习呢?拟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从事职高英语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先后承担了四届高考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对于高考英语复习计划的拟定,我有以下几点个人体会,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选择适合职高学生的复习书籍和资料是拟定计划的前提

    职高英语教材很多,在学完基础版和提高版之后,找到一本合适的复习书是搞好英语复习的必要条件。一旦有了合适的复习书,我们就可以按照书上的章节来拟定相应的复习计划。职高学生通常英语的学习基础较差,因此找的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不要太难,也不要太易。我特别不赞同有些老师去选择普高那边的书籍和资料,认为能给学生一定的难度,那么学生做高考就容易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普高的书籍和资料,对于职高学生学起来太难,时间一长,他们就对英语复习产生了厌倦情绪,有的甚至放弃。这些年来,我一直用《职高对口招生考试和毕业会考丛书3+X》,人教版的。在这本书中,对高考所有考点作了系统的归纳,符合职高学生的实际。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设置了相关的作业和试卷,以备学生练习和测试。学生们在复习过程中很喜欢这本书,因为他们能够时时找到成就感。

    二、拟定计划

    由于高考复习的时间很有限,我们要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要拟定可行的复习计划。这是一件要认真对待的事情,千万不要认为只是一个计划,从而草草了事。有了复习书籍和资料后,我们要多花一点时间认真阅读复习书籍和资料,切实了解各章节的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1.认真学习考纲。考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认真学习考纲内容有利于复习。作为一名老师,针对英语教学的实际,去认真学习考纲,从而明确考纲的具体内容并且熟记于心,更有利于拟定高考复习计划。通过学习,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明白哪些是今年的高考重点和难点,哪些既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哪些内容是自己在教学中曾经忽略掉的或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哪些内容是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做得比较好;哪些是自己所教班级学生最难掌握的或已经掌握的。充分认识考纲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好高考知识点,从而提高复习质量。

    2.认真研究高考题型。近几年来,职高英语高考题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真研究题型有利于更好拟定复习计划。因为题型可以告诉我们每个题的分值多少和难易;题型的变化可以使我们迅速地转变复习的方向,同时便于合理安排时间,使复习事半功倍。例如2010年后,高考题型变动较大:完形填空由原来的一道题变成了两道,每题10个小题,难度减小;阅读理解由原来的4道题(各5小题)变成了5道题(各4小题);翻译的汉译英由原来的译整句变成了填空;原来的短文改错全部变成了情景对话。如果你不去研究题型,可能就会拟定不出实用的计划,从而影响复习效果。

    3.仔细分析学生的学情。除了以上几点外,老师对所教学生的学情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根据学生的学情去考虑他们学习的层次性,从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教给他们容易接受的学习内容,使其学有所得,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复习英语的浓厚兴趣,便于复习计划的有效实施。

    4.采取新颖性策略。职高英语复习备考不仅仅是一个英语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再现的过程,一个语言强化训练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选择材料时注意内容要新,在组织训练时形式要新,要经常性变换方法和模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始终有一种“新”的感觉,这才能让学生继续培养和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在吸收新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英语语言能力和应试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多年的实践证明,新颖性策略符合学生的心理,符合认知规律,效果很好。复习备考是要讲究科学的,任何违反科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冒进行为和做法都是行不通的。

    5.采用激励性策略。激励是对人们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激发。它具有推动并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之向预定目标前进的作用,即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复习备考的主体是学生,关键是学生复习,学生准备。建立学生成绩记录档案,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及时地给予大力的表扬;在书面表达的课堂训练中,实行面批的方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赞扬学生的文笔、书法以及精彩的句子等,这些做法都能起到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激励作用。再如,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组织“知识归类”的展览和评比;布置学生分组选编高考模拟试题并进行交流;组织复习经验和体会的交流等,这些让学生参与、给学生提供表现机会的措施也都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第4篇

一、目前普通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现状

在新课学习时,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新鲜感,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较高。而复习课,特别是进入高三以后的复习,内容都是高一、高二学过的,在一轮复习时,还要紧扣课本,“穿新鞋,走老路”,学生对生物的新鲜感丧失,甚至一些学生通过一定阶段的复习,成绩并未有明显的提高,进而产生厌倦心态,纵然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学生却怨声载道,兴趣全无。加上不少学校复习节奏较快,复习模式单一,复习阶段考试繁多,升学压力加大,学生情绪低落,导致复习课投入多,收效低,复习效率普遍不高。

二、目前高中复习课的主要类型

(1)资料主导型。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基本上都是订一本资料,复习时根据资料的内容,从头讲到尾,既无主次之分,也无难易的取舍,犹如大水漫滩,全面覆盖,教师照本宣科,指导性不强,学生把握不住重点,复习效果不佳。

(2)放任自流型。采用“放羊式”复习,过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看书或做练习,教师讲解太少。

(3)简单重复型。复习课和新课的上法类雷同,仅把复习课变成新课的快速重复,再加几道例题和练习,毫无新意和特色。

(4)以练(考)代讲型。练习和考试是巩固和检测复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但有的教师把复习中要求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理解为以练(考)为主,以练(考)代讲。

三、对复习课教学的分析与建议

(1)要明确复习目标。以高考一轮复习为例,复习之前,要认真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做到对每一部分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中有数,只有对每部分相应内容的要求清楚了,复习时对知识挖掘的深浅程度、选题的难易程度才能有效的把握,更有针对性;同时,复习的效果最终要通过考试被检验,只有将《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复习目标才更加明确,课堂才能有更高的复习效率。

(2)复习要突出重点。主干知识内容不仅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保护、基因工程、免疫、细胞工程等等。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泛滥,无疑都是有害的。

(3)突出图文信息转换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中大量使用了图像、图表、数据,复习时要突出对图文信息的转换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因为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往往随着时间、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以曲线、图表为载体,可考查学生将图表转换成文字表达,或把文字转换成图表表达,从而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表达等多种能力。

(4)培养规范、严谨的答题习惯。生物试题,有不少内容需要用文字描述作答,不少学生处理不好,答题不规范、不严谨、不科学,甚至在复习过后,还是一错再错。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复习课时,深挖错误的原因,对错误分析订正要到位,要求学生对于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掌握要准确,对课本上的结论性语言要熟悉,对“事故多发地带”要有意识地强化训练,通过复习,努力做到答题准确,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

四、构建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1)分层教学模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均衡的班级,可采取“整体要求——分层指导——带动中间——个个突破”的复习模式,即从班级中等学生水平出发,提出具体的复习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复习任务,为不同的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训练题,达到不同的复习目标。

(2)活化应用模式。“活化应用”复习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将知识归纳梳理,弄清其联系和区别,并活学活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我校高三复习使用这种模式,知识巩固为基础,侧重能力发展,能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效果。该模式的基本程序为:“研读考纲——再读课本——构建网络——例题选讲——练习检测——反思提升”。

(3)例题选讲。在对知识进行梳理之后,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选择合适的知识点,选讲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应用性的例题。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层次,选择不同的方法。基础较好的班级,要求学生先做,认真做,教师注意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能适当给予一些提示和补充,激发学生经提示后能完成例题,增强其做题自信心和思考全面性。基础薄弱的班级,教师详细解答,对相关知识能连则连,能穿则穿,能总结则总结,及时提醒学生补充完善。

(4)练习检测。系统复习之后,让学生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等可以有效强化所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选编练习题时,除了一定量的基础题外,还要尽可能地把具有内在联系的多个知识点,利用其纵横交叉点组合成一道综合题,或者尽可能地把具有多层次思维跨度的知识点融进一道习题中。每章复习完进行一次单元质量评估。

第5篇

一、简化记忆法

这是记忆化学实验的主要步骤的有效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精炼的话来记忆。如:用六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大大简化了记忆量。

二、理解记忆法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在记忆元素符号、分子式、原子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

三、趣味记忆法

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要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要诀可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四、重复记忆法

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

五、编顺口溜记忆法

初中化学中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又常用,但很适合编顺口溜方法来记忆。如:学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联系时可用“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然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要检查。”

六、归类记忆法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如:记各种酸的性质时,首先归类,记住酸的通性,加上常见的几种酸的特点,就能知道酸的化学性质。

七、对比记忆法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八、联想记忆法

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如: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不要孤立地记忆,要扩大联想。

九、关键字词记忆法

这是记忆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的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字来记忆。

十、知识网络记忆法

第6篇

2013年是河北省实行新课标高考的第2年,研究认为今年的化学试题结构与2012年高考化学部分基本一致,与2012年相比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意。从整体上看,有一定的难度,整份试卷中与实际生产相联系的题目比重明显增大,对学生的知识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其中第27题就是一典型试题。该题对高考备考复习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1河北省考生得分情况

此题是有关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是一道流程题,与当前倡导的环保要求一致。题目要求考生对文字、反应流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归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河北省考生答题得分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对试题背景知识的的分析及试题解答的策略

2.1试题及解答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3。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 + 2OH- + 6H2O = 2Al(OH)-4 +3H2。

(3)“酸浸”一般在80 ℃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CoO2 + 3H2SO4 + H2O2=Li2SO4 + 2CoSO4 + O2+ 4H2O,2H2O2=2H2O + O2;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SO4+2NH4HCO3= CoCO3+ (NH4)2SO4 +CO2+ H2O。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Li1-xCoO2 + LixC6 = LiCoO2 + 6C。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Al(OH)3、CoCO3、Li2SO4(填化学式)。

该题学生的得分率偏低,一方面说明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很弱,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锂离子电池的类似的知识是很陌生的。根据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学生能否获取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所以研究锂离子电池的背景知识对试题的解决意义重大。

2.2对试题背景知识的的分析

2.2.1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机理的分析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非水电解质和隔膜4个部分组成,两个能可逆脱嵌的锂离子化合物构成正负极,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主要采用材料LiCoO2,负极采用材料炭,将负极和正极隔开的隔膜,LiPF6的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或碳酸二甲酯(DMC)溶液为电解液,具体电池反应可表示为:

电池表示: (-)Cu,LixCn|l mol·L-1LiPF6-EC+DEC|LiCoO2,Al(+)

负极反应:LixCn-xe-nC+xLi+

正极反应: Li1-xCoC2+xLi++xe-LiCoO2

电池反应:Li1-xCoO2+LixCnLiCoO2+nC,

0≤ x≤0.5(x>0.5,Li1- xCoO2脱氧,晶体不稳定)

锂离子电池也称为“摇椅式电池”,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在正极中,Li+和Co3+各自位于立方紧密堆积氧层中交替的八面置。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碳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这种嵌入或脱嵌很复杂,一般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1)在正常充放电情况下,Li+在层状结构的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的层间嵌入和脱出,一般只引起层面间距变化,不破坏晶体结构;从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看,锂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反应。

(2)在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嵌入负极的Li+采取“层——边端——表面”储锂机理,锂在碳层中既非原子也非完全离子化,同时碳材料中的氢参与了电子的储存。有研究认为,锂这时呈“锂亚原子”状态,这种状态的锂既有原子的性质也有离子的性质。此时的能带理论计算表明,LixC6的主要形式LiC6的电荷转移式可写作Li+C6-,对于正极LiCoO2而言,同时也有Co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

(3)在放电时,对于正极而言,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采取“在两个O-Co-O层之间嵌入了一个锂夹层”储锂机理。锂嵌入LiCoO2体系后不是以原子态存在,也不是典型的+1价离子形式存在。有研究认为,锂这时呈“锂亚原子”状态。这种状态的锂既有原子的性质也有离子的性质,同时有正极Li1- xCoO2中钴的化合价+4价降到+3价。对于负极LixC6而言,研究的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在充电的过程中,随注入负极的电子数增多,“锂亚原子”的电荷基本保持不变,碳负电荷增加,氢的负电荷显著增加。因此,如果忽略碳材料中的氢参与了电子的储存,则很显然,负极的放电反应主要是LixC6中的碳失电子。

2.2.2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的分析

2.2.2.1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成

一般而言,将正极活性材料LiCoO2、导电剂碳粉、粘结剂PVDF溶解在有机溶剂甲基吡咯盐中,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地涂在铝箔两侧,在氮气流下干燥除去有机分散剂甲基吡咯盐,再按尺寸剪切成极片。由于钴属于战备物资,资源有限,价格较贵,且对环境有污染,因此在实际的处理上,对LiCoO2正极材料进行改进,引入一些其他元素,以提高其性能。废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里含有的元素见表1。

2.2.2.2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应用越来越广泛,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在几百次至1 000次左右,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重视废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非常多,特别是Co和Li的回收研究更是重中之重。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27提供的回收Co和Li的方法体现了“碱煮—酸溶—萃取—反萃取”的特点,分析如下。

该方法的特点是:先用碱浸方法处理经深度放电并拆开后得到的作为正极集流体的铝箔,这时极片里的A1与NaOH发生反应:

2A1+2NaOH+2H2O=2NaA1O2+3H2

由于LiCoO2不溶于碱液,因此LiCoO2和剩余的少量铝以及其余的金属、乙炔黑、一些粘结剂(PVDF)通过过滤即可和滤液分离,分离后得到的不溶物被酸溶解进入溶液中,其中炭粉和一些粘结剂则留在渣中,这时发生的有关方程式有:

2LiCoO2+3H2SO4+H2O2=2CoSO4+Li2SO4+4H2O+O2

2Al+3H2SO4=Al2(SO4)3+3H2

Fe+H2SO4=FeSO4+H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NiO+H2SO4=NiSO4+H2O

CuO+H2SO4=CuSO4+H2O

FeSO4+H2O2+H2SO4=Fe2(SO4)3+2H2O

2LiNiO2+3H2SO4+H2O2=Li2SO4+

2NiSO4+4H2O+O2

经过酸浸处理后,溶液里面还含有很多杂质离子,这些杂质离子必须予以除去。经过分析还可以得出酸浸处理后溶液里面杂质离子浓度以及种类,见表2。

根据溶度积原理,通过调节溶液的pH,这些离子中的杂质Fe3+、Al3+就可以完全转化为沉淀而除去,余下的离子可通过萃取而达到除杂,得到的萃取液在经过反萃取就可以实现Li+、Co2+的分离。

萃取关键环节是萃取剂的选择。研究表明,对硫酸体系而言P204、P507主要用于硫酸盐体系中,萃取剂P204、萃取剂P507属于酸性萃取剂,其对各种金属阳离子的萃取平衡pH值都不同。根据此特性,实验可通过控制水相中不同的pH值来实现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首先使用P204在pH=2.6时使杂质离子进入有机相,Li+、Co2+留在水相,接着对水相中的Li+、Co2+用P507在pH=5.5时进行萃取,使Li+留在水相而Co2+进入有机相,最后对有机相中的Co2+用2 mol/L的盐酸溶液反萃取得到CoSO4溶液,对该溶液再用沉淀剂就可以得到CoCO3。

2.3试题解答的策略

通过试题背景知识的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试题背景知识和学生已有知识概念有一定差距,试题的陌生度较高,因此把试题所给的每一步都弄清楚再解题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通过分析该题的重要知识节点,再分析该题重要知识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因果关系的信息整合方式,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应该是解决该题的最佳策略。

(1)审题获取尽可能多的解题关键信息特别是制约解题成败的信息,屏弃无用信息。例如:酸浸前后钴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沉钴形成的CoCO3存在的环境、充放电电极反应以及电池反应的关系等,屏弃该题中萃取——反萃取等对解题意义不大的信息。

(2)对所获得的解题关键信息特别是制约解题成败的信息进行辐射整合。例如向化学主干知识的辐射整合,可获得该题[(1)、(2)]的解决方案,向关键信息特别是制约解题成败的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辐射整合,可获得[(3)]的解决方案,向充放电电极反应以及电池反应的关系辐射整合,可获得[(5)、(6)]的解决方案,向自己积累的类似问题的知识系统辐射整合,可获得该题某些问题更优化的解题方案。

当然在辐射整合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比较大,比如该题的[(4)、(5)],这些问题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4)可能受到CoCO3本身的性质和环境酸碱性之间因果关系以及解题人对这种因果关系关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5)可能受到该锂离子电池的反应机理、Li1- xCoO2或LixC6放电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价态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不可否认这些影响因素在和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合是困难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和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合过程的优劣也全方位的体现了一个应试者的素养,从高考选拔优秀人才的角度看,[(4)、(5)]也给更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空间,以下就[(4)、(5)]分析处理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对于(4)的分析处理:从该题的流程看,CoCO3是难溶的,而难溶碳酸盐一般情况下在强酸性溶液中是不存在的,而(4)的要求是完成CoSO4和NH4HCO3的反应,并且生成物中必有CoCO3,因此可以按如下两步实现反应物到产物的转化:

CoSO4+NH4HCO3CoCO3+NH4HSO4

NH4HSO4+NH4HCO3(NH4)2SO4+CO2+H2O

NH4HSO4的水溶液具有强酸性,NH4HSO4可以和碱性溶液中的NH4HCO3反应,因此可以使第一个化学反应平衡向右移动,进而趋于完成,把两者相加即可以得如下化学反应:

CoSO4+2NH4HCO3= CoCO3+(NH4)2SO4 +CO2+ H2O

对于(5)的分析处理:从2.2的分析看,电池反应的机理是很复杂的,如果还是按照一些老的方法去处理该处的问题是不明智的。可以用电荷守恒的方法回避一些不清楚的机理问题,但又不影响问题的解决。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对此可以解读成对负极注入xe-电子,为了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必然有xLi+进入负极,进而得到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反应,而同时正极必然有xe-电子出来。为了保证正极的电荷平衡必然有xLi+进入电解液。而作为正极电极主要物质必然有LiCoO2- xe-- xLi+= Li1-xCoO2,把两者相加就可以得到充电时的电池反应,进而得到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1-xCoO2 + LixC6 = LiCoO2 + 6C。如果得到了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则(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的原因自然就会清楚。

(3)利用对信息进行辐射整合处理的结果,对试题进行全方位的再推敲,进一步优化完善解题结果。

3对高考复习备考的启示

高考过后的考题研究应该是教师提高日常化学教学质量以及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的重要工作。通过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分析如下。

3.1对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高考化学27题的评价

2013全国新课标(Ⅰ)高考化学27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质量水准很高的试题之一。尽管很多人对该题的命题质量存在微词,但从试题的背景知识以及解题策略分析看,该题具有命题起点高(密切联系当前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问题)、落点低(试题的解决方法都指向化学基本的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为各种能力的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化学素养的空间)、试题各问之间存在隐性的内在逻辑关系(为试题的正向分析和逆向分析建立了隐性的桥梁,为有能力认识到这一桥梁的人提供了解题方便)等特点。

3.2对教师复习备考工作的启示

从该题的命题角度看,该题考核了化工流程、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以及思维容量比较大,从知识背景看该题密切联系实际,反映了当前的热点问题,试题的解答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有面对复杂的试题环境应试者应该具有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该说该题对抑制题海战术等低效率的复习备考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高考化学复习备考中重视构建学生系统有序的知识技能体系,形成并完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下应有的良好心理品质是搞好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复习的重要工作,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工作,也是提高高考成绩的关键。

3.3对化学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启示

第7篇

关键词:化学高考;复习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效率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堪忧,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全面掌握知识,而是解高考题。所以,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重点应放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现阶段,一般采用“学案式”教学。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高三教学,学生会根据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层次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可通过以下几步进行。

一、复习教材知识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回顾所学的基础知识。在这一轮复习中,教师应根据学案与课本,与学生一起回顾知识。所有学生,对基础知识都曾有过了解,故而不会产生大的差异。这一步的题型都预设为学生对知识记忆层次的掌握。

二、联系高考,加深对基础知识题型的解题探究

这一环节旨在将基础知识的应用与高考例题连结,使学生能够做到对这一部分知识由记忆阶段转变为应用阶段,从而获得对这类题的得分。这部分知识较为简单,是应当争取得分的部分。教师要尽可能地应用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方式,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

三、有关计算题型的解题方式解析

这一环节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简单应用层次的掌握,故而学生在掌握程度上显现出明显差别。教师要在讲解不同的解题方法时将方法引入题中进行讲解,学生则根据方法规律多加练习,以加深理解。

四、高考难点解析及实地训练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深度应用层次的掌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实施作出调整。这一环节涉及的高考题较为难解,教师在此时面对全部学生会得不偿失。另外,教师在应用导学案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解题时间的调控。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改进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华,陆建军.提升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益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育,2011.

[2]蔡昌慧.高三化学复习课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8).

第8篇

一、现状分析

计算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江西化学中考计算题一般出现在最后一道题,分值是10分。2009年赣州市化学中考计算题得满分10分的只占1%,得9分的约占2%,得8分的约占8%,得7分的约占10%,则得7分以上的约占21%,可以说初中生对化学计算题的计算得分还是很不理想。为此本人做了深入的探索,下面我就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复习浅谈一下我的观点。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考复习策略

1.掌握题型,分析题意,找准关系

(1)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比较简单,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得数要准确),抓住三个关键(准确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注意一个事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2)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不纯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反应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时,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特别是涉及溶液的时候,只是该溶液中溶质参加了该反应。计算时要注意“纯度”和“纯净物的质量分数”指的都是一定质量的不纯物质中纯净物占总物质的质量的比例。

(3)有关反应前后产生质量差的计算

大多数题中会出现反应前烧杯中的总质量,加入多少某物质充分反应后,烧杯的质量为多少。其实其中蕴含着反应前后产生了质量差。经过分析得到质量差就是产生气体的质量。也有些题中会出现天平倾斜问题,实质都是引入了气体参加反应或是有气体产生。准确找出质量的关系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4)有关图像及数据分析题

分析图像及实验数据时要抓住数据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文字论述为突破口,以此为基础,逐层推导,分类讨论、判断、计算。无论是文字、表格还是坐标的形式,只要找准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就不会太复杂。比如文字论述中的根据前后质量的改变就可以得到质量减少的就是生成气体的质量。教师也可以问问学生通过题目你还知道哪些物理量。或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去探究某个物理量。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出卷人,自己编数据解答。学生这样听起来就不会感觉到枯燥无味了。

2.规范解题,提高解题速度及正确率

总结得出学生答题容易发生的错误:①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②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

转贴于

去正确依据;③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等代入;④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⑤计算不认真、粗心大意,如列比例式列不对等;⑥解设的时候忘记带单位和忘记作答。对于这些错误我们都应该避免的。脑海中始终记住计算题的步骤:①设未知量为x(不带单位);②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乘以化学式前的计量数);④找已知量、未知量;⑤列比例式;⑥解答。而有大多数的学生连比例式都忘记列。概括为七个字:“设、写、算、标、列、解、答”。教师可以出一套针对练习,让学生特别注意解题步骤和易错点,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规范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