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6 02:27: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出师表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案导学初中数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国中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的中学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统治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训练学生的做题技巧,培养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这类教学模式,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也忽视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多边、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涵义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但要求明确指导思想,还要把握教学操作程序,要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迁移规律的作用下,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学生去探究,学习的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寻找,结论由学生去总结,而这一切都是以学生为主。因此高质量的学案还仅仅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如何实施,学案导学如何导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1、依案导学,据案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学案”应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让其提前展开自学。新课开始,教师一般先用1-2分钟时间,运用导语、演示试验或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自学。依据“学案”内容,逐条看书,解决问题,并确定个体疑点。约占课堂时间的1/4。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学,原有知识结构根据新知识的不同类别分别进行同化或顺应,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疑问、不明确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
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进行一些尝试,从尝试中会发现一些规律,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新知,还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整个过程中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对学生在据案自学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疑点,及时组织学生前、后、左、右四个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对问题的看法,供其他同学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中,教师要容忍一时的无秩序的“混乱”,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但时间不宜过长,决不浪费时间。
以“同底数幂的乘法”为例,本课“同底数幂的乘法”要求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疑,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时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时可以引导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鼓励小组之间的同学交流讨论各自的想法,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的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消除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同时也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环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各抒己见,这时教师要在同学之间巡视,要能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和疑点,本课中乘法法则的探索是重点,也是难点,底数和指数由数字过度到字母对部分学生难以理解,需具备一定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疑。
3、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经过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会“导”。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可采取二种方式:点拨或精讲。教师讲解中重点抓住前后知识间的共同要素,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总结学习的知识要点,以达到补充完善、整合提升的效果。这是促成知识迁移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旧知识的迁移下探究学习新知识,对思考题和探究题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己解答探究题。为了促成迁移,教师在学生自学课本的前提下提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使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思考。
4、评价激励,当堂训练
学生在自学、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好方法,教师应大力表扬;不明白的,要鼓励其大胆去探索。“学案”中的训练题,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及时矫正,并补充补偿性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把知识纳入到个体。
学生在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结论,要善于对学生的评价,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评价也要讲究分层,对学案的完成情况可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依据不同基础的同学,采用不同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对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寻找适合学生的评价。
学案中的例题和练习都分A、B、C三个层次,A型题为必做基础题,体现大纲和教材的最基本要求;B型题为选做题,体现大纲及教材的较高要求;C型题也为选做题,但难度较高,主要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检测学生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是低层学生,主要完成A型题,适当鼓励其挑战B型题。让低层的学生也品尝成功的喜悦,逐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中层生,要求在完成A型题的基础上,鼓励中层生努力完成所有B层的选做题,甚至向C类选做题发起挑战。这样就激发他们奋起直追的热情,向高层生靠拢。第三是对高层学生要求完成A、B型题的基础上,做C类选做题,实施“放飞计划”,使高层学生的潜能有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创造出最好的成绩。
5、知识拓展,创造应用
在上述四个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发生了哪些错误,原因何在,同时,还要对问题进行发散式延伸和创造应用。
6、扣标整合,推荐作业
这环节应做到:重点内容,概括归纳,梳理成线,加深学生的印象。指出易疏忽的知识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把本节课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方法、思维策略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猜想与说理、验证,形成一定的说理和归纳的能力,初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应用法则解决问题时,抓住本质,特别注意符号问题,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学案”中的作业部分,设置了A,B,C三组难易不同的练习题,A组题必做,B、C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做。推荐作业保证了“学案”的完整性,既面向全体,又分层施教,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尖端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纪伟.学案教学中如何实施导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8.
[2]楼松年.“学案导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10.
[3]苏光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一一运用学案导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8.
[4]杨九俊著:《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5]宋乃庆、徐仲林、靳玉乐编著:《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1月
[6]王冬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基本原理[J].教材.教法.学法,2003,(10)
早课。英语老师(拎着录音机蹑手蹑脚地走进教室,四下里看了看,又使劲攥了两下录音机的线,用脚搓了搓地,立稳了才讲话)“写作业的把笔停下吧,今天早课咱们听听力,要不然中考前这本听力书就听不完了,挺不好意思,又占用你们自习时间,虽然昨天晚自习我已经占用了一节,可我也是没有办法,学校仅把一节体育课分给了英语,我们上课时还有其他的任务,我也知道你们作业多,课程紧,迫不得已嘛。还有,我把丑话说在前头,如果谁要是再听听力的时候写作业,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在一片低低的抱怨声,怒骂声和翻书的哗哗声中,录音机里散出一堆标准但不动听的句子:矶哩哇啦…)
课间。(收作业啦??)
“物理作业还有没有没交的?XX,你交了吗?XX,XXX,你们呢?”
“女生,女生,语文作业女生都交了吗?”
“哎,等会儿,我马上就写完了。”
“天啊,我把作业放在哪了?完了,找不着了!”
“课代表,你已经从办公室回来啦?我还没写完呢!这可怎么办啊?”(呼叫声,寻问声,脚步声,杂七杂八地混在一起,教室里尘土飞扬。班主任登场)
“你瞅瞅你们把这屋子闹的,乌烟瘴气的,我已经说过很多遍了,我知道你们这届学生的年龄比往届学生小,你们很贪玩这可以理解,我说了,我不是不让咱们同学玩,你们可以玩玩闹闹,那得到室外去啊,整的这教室还咋上课啊?你们一个个得不全成了吸尘器啦!”(窗外的雨滴滴答答,滴答滴答,滴滴滴答答滴……唱着哀歌)
语文。(无精打采地:老??师??好??。“啪”老师把教案往讲桌上一摔,怒)“好什么好啊,没气死就不错了,你说说你们又没有良心,也不想想你们父母一天天在家里拼死拼活地干活供你们上学,你们是不是以为这钱都是天上掉下来的,拿着钱在这儿养大爷呢?啊?连作业都不完成,差十来个人不交?你们还想不想学了?想不想学啦?昨天晚上四节自习课还有今天晚上的早课,不知道你们都干什么了?你们给我听好了,今天中午把《出师表》全给我背下来,晚自习的时候我来提问,谁要是背不下来,以后你就再也不用背了。”(我听到“委屈”在喊:“我冤啊,我比窦娥还冤。”)
中午。(此起彼伏的哈欠声:啊??,啊??啊。)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崩,崩溃。”
“啊??,临表涕零。“(抻眼皮的,打哈欠的,闭眼睛的,流口水的,昏迷的,千姿百态,应有尽有。)
物理。(老师扭着他肥胖的身子,一扭一扭地扭上讲台。)“睡觉的都醒醒,下午第一节课就睡觉,这都到什么时候了,精神精神,快点儿,困的同学站起来。你说你们中午不睡觉,到上课才睡,中午时间给你们是干什么的?我刚才站到办公室门口就听到你们班有个同学扯着大嗓门喊什么“崩溃”,有这精力你干什么不好?我现在要讲课了,全体起立。(移桌子的,动板凳的,垂头的,丧气的,精神错乱的,都迷迷糊糊地站了起来。)
晚自习。(语文老师提问中,结巴的,脸红的,挠头的,恐慌的,同学们神态有别,奇妙无比。)“行了行了,我也不提问了,提问你们也是没用,你们到底背了没有?我看你们根本就没背,那么长时间你们都干什么去了?作业作业不完成,课文课文背不会,我可真没骂冤你们,你们说,就这么点儿玩意,有什么难的?啥也不说了,你们自己慢慢寻思去吧!XX,XX,XXX,你们明天自己到我办公室找我背,谁背不下来就直接去找你们班主任。(又“啪”一声,摔门而去。全场鸦雀无声。)
设计思路:高中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情感培养,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语文课就是用教师自己的情感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最好平台。一封《陈情表》,篇幅不满五百字,却流传千古,作者李密也因此被后世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
本教案将通过《陈情表》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于古人“至孝”行为的理解,唤醒他们对亲情的珍惜。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情节,检查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
2.通过阅读对祖孙之情的描写,具体体会“孝”这一中华美德。
3.引导学生赏析李密说情的艺术以及至真至诚的说情语言。
教学流程(3课时):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以声激情
充满真情的课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引进我们设置的情境里,于是我在课前选择了满文军的一首《懂你》,把整个课堂引入深情的氛围,然后导入:
读《出师表》不泪下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泪下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泪下者,必不友。今天,让我们走进李密的陈情表,去体会一个孝子面对恩重如山的祖母和皇帝诏命时无奈的述说吧!
二、涵咏功夫兴味长,以读诉情
阅读能体味文本思想的多姿多彩,深化作品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语言形象是任何影视表演永远取代不了的东西,所以,品读语言,感受形象是教学的必备环节。我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有层次梯度地三读了,即:第一读,读正确音;第二读,读准字词轻重;第三读,把握感情。所以,上课时,我让学生伴着舒缓忧郁的节奏朗读时,他们已经把李密的感情处理得十分到位了。
三、润物无声潜人心,细节析情(课堂实录片段)
在分析文本时,好的问题设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采用的创设情境法,不单停留在对课本的文字的解说上,更注重调动学生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构筑画面,我设置的问题如下:
幻灯显示1:从第一段中,有几个数字,“六月、四岁、九岁”,这几个时期李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故?你能用自己的话去描述李密的童年遭遇吗?
生:李密6个月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四岁母亲也嫁人了,九岁还不会走路,他的童年非常悲苦。
师引导:一般小孩子13个月就会走路了,为什么李密九岁还不会走路?
生:他营养不够,缺钙。
生:他没人带,也没人教他走路。
师引导: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哪里会看到类似的小孩?
生:步行街,那些衣服破烂、全身肮脏、到处讨饭的小孩。
师引导:对,李密的童年和他们很相似,我们可以推测他还会有哪些遭遇呢?
生:受人歧视,没钱读书,没有同伴,没有玩具,性格孤僻,自卑至极……
幻灯显示2:李密说自己险衅,有哪些句子可以抒发他命运悲苦的情怀呢?
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和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师引导:为什么李密会“晚有儿息”呢?
生:家里穷,没有人愿意嫁给他。
师:是一般的穷吗?古代穷人可多了。
生:穷得看不到希望,家里人都快死光了,感觉这种家庭快灭绝了!
师引导:那么李密结婚后呢,他应该不再孤单,为何还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生:莫非他的妻子不是他的真爱,不能理解他。
生:那么穷,有人愿意嫁给他,在古代门当户对的观念下,估计这个妻子自身条件也不太好,所以李密觉得不幸福!
幻灯显示3:第二段中,李密历任了哪些官?他为何在最重要的升职前推脱呢?说说他的“狼狈”在哪里?
生:做了秀才,到郎中,要升到东宫冼马。
师引导:能为太子冼马,这是多么荣耀的官职。哪些词可以看出这个皇帝对李密的看重?
生:切峻、逼迫、急于星火。
师引导:越是急,李密越是推时间,他的苦衷是什么?
生:刘病日笃,没有几天光景了。
师引导:课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刘的病情严重?
生:“朝不虑夕”,早上活着,还不知道能熬得过晚上吗。
幻灯显示4:第四段中,李密欲说服皇帝的胜算筹码在哪里?他是如何巧妙述说使皇帝打消怀疑他是亡国践俘的顾虑呢?
生:圣朝以孝治天下。
师引导:他称本朝为圣朝,而称前朝为什么?
生:伪朝。这样能讨好皇帝,打消怀疑他是亡国践俘的顾虑。
师引导:还用了哪些句子来打消?
生:亡国践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幻灯显示5:李密最后还是选择了留在祖母身边,他用了怎样的说理艺术去感化皇帝的呢?
生:他用了重复述说他与祖母的感情。
师引导: 重复几层,各表明什么意思?层次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三层,第一层述说与祖母的关系是相依为命,二人不可或缺;第二层用两人的年龄告诉皇上祖母光景不长,在人生70古来稀的社会,96岁已是极寿了;第三层以乌鸦反哺例子,动物尚能知孝,久病床前怎能无孝子。三层之间呈递进关系,层层剖析,多次强调。
师引导:在去与不去之间,你听到了李密内心怎样的挣扎?
生:去吧,圣旨催得急,去吗?祖母的汤药谁人侍奉?
生:去吧,为了光宗耀祖,为了优越的俸禄,去吗?祖母又咳嗽了。
生:去吧,前途要紧,能去吗?祖母已经96岁,我不能没有她!
一层层的铺设,引导学生一层层的思考,让他们理解李密平淡的文字后面唱出的深沉的孝之歌。全班顿时一片寂静,大家陷入对李密的同情之中,也理解了作者文字背后更深沉的东西。
自我反思:
1.《语文新课程》强调“人文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不仅落脚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主体――学生的人格塑造上。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本文打破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停留在字词的讲授上,课前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解决了文言字词的障碍,教师把课堂的时间花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情感的体会和把握上,使得整节课充满生命力,充满探究与思考。教案设计非常实在,紧扣文本;很有思路,引导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课;教师激情;感染力;培养方法
一、激情是使讲课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没有激情的讲课淡而无味,无法吸引和征服学生,也就不能使学生信任你、欢迎你、敬佩你。众所周知,热情、真情、激情是演讲的生命,是朗诵能打动人心的法宝。同样,笔者认为,激情也是汉语言文学课教师讲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站稳讲台、提升教学力的重要一环。
前不久,时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助理的彭思毛教授在给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中文教师作题为《远程教学与教学管理摭谈》的专题讲座时很有感慨地说:“有的教师教了多年,授课气氛还是那样的沉闷。若教师讲课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其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因为一切艺术都应倾注情感,讲课一定要激动,要制造,这表明你对所讲的内容很信仰,很有感情,是有感而发,而非无病。
教师只有动真情,才能引导学生成才。彭教授的这番话启示我们:老师讲课最忌平淡乏味,一定要投入巨大的热情,认真对待,决不可糊弄学生,敷衍塞责,而要把课讲得生气勃勃、引人入胜,不能像一杯白开水,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味道。
我们在多次的教学检查与督导活动中发现一个极具共性的问题,那就是大多数汉语言文学教师讲课缺乏激情,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丝毫也得不到触动,更不用说被感染并产生共鸣了。有的老师上课,虽然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内容科学准确、条理明晰、板书规范,但学生却是“一双双冷漠的眼睛,一张张板着的面孔”,总觉得不感人,觉得教师缺少激情,因而也就不能被吸引和感染。须知,教师仅讲得清楚明白还远远不够,讲得动人,讲得绘声绘色,能深深地吸引、打动和影响学生,才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如果教师只会“念教案”或“背教案”,没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那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声音的机械传送,它绝不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闻一多的弟子、著名演讲学家伍大希曾经说过,没有感情是上不好语文课的,因为语文课不像数学课中的x、y、z 不带任何感情,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是极其丰富、复杂的。
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人的情感活动左右着精神世界的全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认为,情感活动是心理整体机能的基础和动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1] 情到理方至,情阻则理难通。”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了只有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2]可见,教师的激情对学生的认知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教学语言不同于日常口头语言或广播员的播音语言,它是一种艺术语言,应该具有感染力。教师应当用自己的语言,激情四溢地把课上起来,而不是始终用一种平淡的语调讲下去。
总之,教师讲课特别需要有感情投入,该释放激情时绝不可吝啬。一次精彩的讲授,除了要求内容的科学性之外,讲授的艺术性也是至关重要的。讲授者情绪是否饱满,精神是否振奋,感情是否诚挚、浓烈,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假定有两个教师知识水平和其他素养相当,讲课时一个感情淡薄,而另一个善于动用感情,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精神状态下去上课,效果显然有别。[3]
在这方面,汉语言文学课教师则体现得更加明显。激情是诗歌的生命,屈宋陶谢、李杜苏辛,他们诗中的感情因素无须多说。就是散文,传统的名篇中以情动人者也不在少数。司马迁《报任安书》、李陵《答苏武书》、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林觉民《绝笔书》
等,披肝沥胆,情见乎词。我们读后,便可看出作者的人格、胸襟及其高洁的灵魂。它们共同的特点就在于,所蕴涵的感情是纯真的、热烈的、美好的。讲课时,教师如果不能再现作品中的感情因子,不能把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情趣、理趣、象趣、谐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感到可恼、可恨、可鄙、可弃、可笑、可怜或啼笑皆非、悲喜交集,学生自然会觉得干瘪、刻板、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
二、激情来源于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教学内容的自信。
教师讲课如果不激动不过瘾,学生就不被感染不满足。然而激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有扎实的思想基础和形象内容的;它是教师抛弃了虚伪、浮夸、做作的感情之后而产生的真情的一种升华和凝练。
1. 激情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
(1)激情来自于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珍爱。教师的激情,源于对真理的热爱,源于对职业的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源于对工作的执著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爱憎态度。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三尺讲台是神圣的,是与真理同行的,是能出成就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如果教师能体会到这些,就会体味到快慰与满足,就会爱岗敬业并倍加珍惜,就会全心全意、满腔热忱地倾注于教学工作。同时,还应热爱生活,否则,生活中懒懒散散的教师,授课时也会松松垮垮;生活中对外界冷漠的教师,授课时也会平平板板、毫无激情。
(2)激情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挚爱。须知,学生满腔热情地选择了教师所在的学校,又不惜交许多学费,目的是希望自己学业有成,成为可用之才,以便将来能报效祖国和人民。如果教师能够设身处地,认识到这一点,就绝不会辜负学生,不会让学生失望,而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到真本领,为学生排忧解难,付出真爱。即使教师生活或工作遇挫或不如意,也不要把情绪带到课堂上,因为学生是无辜的。
2. 激情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自信。
教师的激情还出自于对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自信。如果教师平常注意主动学习教学理论,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实践能力,讲究教学艺术,并且对自己准备的教学内容信心百倍,授课时也就自然能做到激情迸发、绘声绘色、生动抓人。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调研学生现有的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写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并且将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脱稿讲述,信心也必然倍增。相反,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甚至对自己所要传授给学生的观点都没有把握,那必然闪烁其词、断断续续,也就不可能酣畅淋漓、激情洋溢。
三、激情培养的基本方法。
1.正视现实,调节情绪。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有不少学生显露出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正确认清形势,积极组织、开展教学,严明上课纪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求教师豁达大度,宽厚待人,笑对人生。须知,再好的电视或节目看久了观众也会分心,一台晚会所有观众也不可能一直保持长久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具备了这种审时度势、笑对人生的平常心态,教师自然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不至于因学生开小差而大发雷霆、影响情绪。如果教师受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厌教,上课只是为了勉强完成任务,没精打采,给人一种带病授课的感觉,学生对你的课就更会产生厌倦情绪。这样的课,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无奈、一种负担,也就不可能达到教师“乐教”与学生“乐学”有机结合的效果了。教师该如何调节情绪呢?方法有很多,例如,暂时回避,学会宣泄,培养幽默感,善于从光明的一面看问题,冥想,练气功,等等。
2.平时或课前注意改变自己。
平时或课前,同事之间开些玩笑,亦可调节自己的情绪,消除孤独感,优化情绪。同时,运动可以解忧,调节情绪。适度的体育运动,如打打球、跑跑步等,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增强应付现实生活中种种困难的能力,使人忘记不快,消除精神紧张、焦躁烦闷、忧郁沮丧等不良情绪。
避免夫妻争吵、单位矛盾,也可以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与松弛。此外,教师平时还要多读有益的书,不断地充实自己,避免生活空虚。
3.养成站着讲课、大声讲课的习惯。
教师应站着讲课,这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因为坐着讲课,教师巍然不动,四平八稳,激情自然出不来。另外,站姿有利于交流,有利于反馈。大声讲课容易调动教师的情绪,学生也容易感受到教师魅力四射的激情,一节课也就能在师生双方兴奋、收获、欢乐中结束。
4.掌握讲课艺术,放得开,不拘谨。
灵活调控教学语言的节奏。假如一位老师的讲课,其音速像机器的运转一样,总是一个速度,总是一个节奏,那不仅不利于表情达意,而且还会令听者感到枯燥呆板、索然无味。当讲到热烈、兴奋、激动、愤怒、紧急、呼唤的内容时,速度就需急骤,滔滔汩汩;在讲述情感平静的内容时,速度就需舒缓。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需要声音上的夸张,有时则需要动作上的夸张。有情的地方抓住不放,苍白的地方一带而过;有时几个字、几句话一块儿讲,有时一个字就要拖上好几个拍节;有时抑制住感情如同生活中的耳语,有时又需大声疾呼声撕力竭也在所不惜。有时,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汉语言文学课上,需穿插一点口技,比如鸟兽声、马跑声、风声、雨声、摔倒声、枪炮声等。
总之,激情是文科类教师尤其是汉语言文学课教师必备的素质,是当好教师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而要让情感流泻,该笑则笑,该惊则惊……从而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课堂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学生激动了,课堂才会生动活泼,老师才会被学生悦纳、欣赏。宁愿教学中有一次失误,也要把课讲得自然,不要为了不出错而把课讲得索然无味。因为教师的情绪与学生是互相流通的,教师情绪高涨,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而一旦学生感到兴奋,受到鼓舞,进入境界,听得入神,教师也会忘情,因为学生听课的状况也会影响教师情绪,双方是互动、交融的。一个有远大理想的教师,应重视“激情”的培养与绽放,决不可漫不经心,等闲视之。
参考文献
[1] 张少康。中国历代文论精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