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6 19:03: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媒体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新闻传播中的“信息文本”,若没有受众的“阅读”(接受)就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信息文本本身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需要通过受众的参与来完成传播的过程。要想信息文本有意义、有效果,最重要的是要让受众“阅读”、“观看”、“收听”、“浏览”。受众日益成为媒介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各个媒体都把受众的需求摆在了首位。无论是报社、电视台、广播局还是网络媒体在电视节目的制作、编排,新闻报道的策划,提供平台来让受众发出自己的声音,最终提高媒体的收视率、收听率和发行量等等。接受美学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那就是在传播新闻信息时有意留下想象的空间,给人们留下思考的余地。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某种不确定的隐含意义,这些不确定性使阅读过程遇到很多空白点,正是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主体意识,使这些不确定性得以确定,空白处得以补充,从而使文学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换句话说,受众不只是新闻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新闻的者,受众对于自己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并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信息被重新整合,被受众解读过的新闻文本再次参与到传播过程中。重复性的传播加强了新闻传播的效果。所以,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受众不仅仅是其要争夺的市场,同样也是其壮大的隐形员工。只有受众对于新闻文本的接受,才能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所以,研究和满足并最终利用受众是媒介未来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受众在传媒中的垂直分化
不同的文学作品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都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导致读者的分层。对于传媒学的受众来说,由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都不甚相同,所以要想满足不同的受众,就必须细分市场。通过接受美学的启发,要想让自己的传播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媒体都要努力去适应受众的需求,因为受众是积极主动的信息追寻者,他们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寻找各种各样能满足自己的信息。一般来说,要想满足受众的需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满足不同受众群对传播的不同的需要;另一个是满足单个受众对传播的多样的需要。作为主体化的群体,受众是由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文化素质、地位以及道德修养、兴趣爱好等各式各样的社会人构成,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不同,从而使得这个群体具有多层次性、多样性。就新闻报道的内容来说,不同层次的人对新闻需求有共性,同一层次的人也对新闻需求有差异性。这种共性和个性形成了受众对新闻需求的多样性。过去的雅俗共赏的节目类型已经不再适应受众市场的发展,受众的可选择性不断增多的态势时,就需要对自己的受众群进行重新定位,根据自身节目的特点,抓住核心受众,挖掘潜在受众。
三、受众对媒体的期待视野
1.1硬件建设相对滞后高校管理者基于各方面的限制,对高校媒体硬件设施的投入支持力度不够,导致高校媒体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高校的媒体形式主要以传统的纸质书刊、小功率的电台以及宣传栏等形式存在,而没有应用具有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媒体设备,既有高校购置了先进的媒体设备,但是由于其运行维修费用过高,导致其出现损坏后,不能及时地维修影响使用。
1.2传播内容不够丰富当前高校媒体的宣传内容主要集中在高校管理者的活动、各种学校会务信息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等,而缺乏对高校基础信息的宣传,尤其是与学生个人相关的信息更是非常少,这样的传播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而且高校媒体宣传的内容也缺乏时效性,不能及时对最新发生的信息进行传播,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一旦高校媒体宣传的内容超过了它的新鲜实效,就不足产生其宣传功效。
1.3媒体资源缺乏整合分析高校媒体资源可以说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既有学校层次的学报、高校网站以及高校广播站,还有各个院系组建的系报、系信息宣传栏等等,这些高校媒体之间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内部沟通,结果导致宣传的内容出现重复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没有产生造势增值的新闻传播效果。
2发挥校园媒体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功能的有效途
2.1重视校园媒体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媒体是高校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因此高校媒体要切实履行其功能,发挥把关人作用,抵制不良文化。高校媒体要对进行宣传的信息进行仔细地甄别,防止将一些错误的思想意识灌输给学生;校园媒体要发挥其引导、宣传教育作用,积极将一些良好的社会风气融入到校园文化的构建体系当中,比如高校媒体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积极宣传高校内所发生的的好人好事,加强对良好校园风气的宣传,从而带动整个校园内的风气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2高校要提高对校园媒体的支持力度校园媒体要发挥对校园文化功能的建设作用,需要高校加强对校园媒体的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校园文化提供先进的载体,加强对校园媒体的支持:第一,高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媒体的硬件建设,高校要增加对采购先进媒体设备的资金投入,及时购置先进的媒体设备,同时也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科学的设备使用规范,以此延长媒体设备的使用年限;第二,提高媒体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从事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由于其没有专业的媒体设备使用技能,因此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应用媒体设备的技能,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本着事实求是的态度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第三,高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
2.3整合校园媒体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素材整合高校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宣传优势,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整合媒体资源可以多方面的拓展校园文化宣传素材,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信息,有助于构建具有高校区域特色的媒体宣传体系,实现资源的共享,避免了媒体宣传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整合校园媒体资源:一方面要完善媒体管理体制,完善的媒体管理机制是保证媒体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就如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设立的新闻中心,就是通过统一的管理部门实现对高校媒体工作者的集中管理,并且根据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不同媒体之间的协作,形成合理舆论引导。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宣传侧重点,比如学院的学报主要是宣传高校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高校网站则侧重对高校整体发展的宣传,而二级院系的刊物,则主要集中在本院系的日常活动或者好人好事等,因此通过加强它们之间的协作,可以加快信息传播、扩大信息接受层面。
2.4拓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媒体工作者的素质校园文化的内涵是随着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丰富与发展的,校园文化的丰富需要借助媒体的宣传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得以实现:第一,高校媒体栏目要开始互动活动。高校媒体通过开始互动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先进的校园文化;第二,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高校要广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比图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通过媒体对这些活动的宣传,带动周围学生的参与激情;第三,在校园媒体工作者内部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在媒体工作者内部开展技能比赛,可以提升工作者的思想意识,进而带动整个高校媒体工作的发展。
3结束语
(一)丰富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表现内容
传统的艺术设计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需要很多的手工操作,费时费力,工作量大,工序复杂,工作时间长,同时创作具有单向前延性,不具逆转性,一旦着手,并不能回溯,出现问题必须重新开始。运用新媒体数字技术能够根据创作者的主观想象,灵活自如地调动各种色彩、线条和图形元素,创作出异常逼真乃至超越现实的艺术作品,而且能够根据审美标准和预定效果,及时修正,因为现代化的新媒体数字技术具有强大的撤销功能,能够根据需要随时修改,能够后退和前进,反复比较,给设计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也留给了设计者更久的创新时间,尤其是能够根据互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创作表现形式,甚至根据自己前后的审美感知,在实践中即时调整自己的设计中的审美标准以及创作表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网络传播形式和速度的变化,尤其是各种新媒体艺术设计软件和硬件产品的不断推出,借助新媒体技术能够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形式。比如,智能手机、网络云电视、虚拟互动媒体不断出现,都将给新媒体艺术设计带来更加多样的展示平台。传统的艺术设计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新媒体艺术设计也将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富新意的创作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拓展艺术设计内容。
(二)拓展传统艺术设计的思维外延
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给传统的艺术设计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促进艺术设计领域进行深度变革,影响了每一个设计者的心理、环境和对象,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设计的思维。传统艺术设计在新媒体艺术的影响下,不断在传承中谋求变革,运用更新的科技元素,实现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尤其是通过现代新媒体数字技术让作品更加彰显人性。创作手段的变革推动创作思维的拓展,创作思维的延伸又进一步促进艺术设计向更宽更广的领域拓展,推动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传统艺术设计手段的花样翻新
传统的艺术设计都是依靠纯手工绘制,借助常规的纸笔、规尺工具,通过勾形、渲染等方式手段设计艺术作品。所有的工序都沿着一个正向前延,不可逆转,更改设计异常繁琐,甚至需要重建,费工费料,效率低下。运用新媒体数字工具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手工,各种软件不断涌现,虚拟工具层出不穷,手段不断翻新,高仿真模拟,实现比传统艺术设计更加逼真的效果,根据需要能够快速修正和重新润色,有效克服了传统设计的不可延续性的弊端,实现构思、设计、修正、制作、使用的反复性和连贯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结语
从目前学生已完成的自媒体节目数量和质量上来说,被主流采纳的几率尚且不高,这跟主流媒体平台对内容规格的要求及限制和学生自身制作水平仍有待提高关系密切。广西的桂中之声频率,采用过学生上传到自媒体上的素材用来制作成节目。视频方面,如笔者所指导上载于优酷,转载在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校园网平台上的《漓院新闻》,从2013至今以创作16期之多,播音主持的学生投入较多热情,既负责采编,还要负责出镜,每一期的节目内容和主播的表现都在微博上引起热议。直接服务了尚无校园电视台的该校,对于关注身边事,解决身边问题的学生们。对于参与到其中的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使得他们对媒体和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实践有了直接感性的认识,除了教师教,还有身边人看的一种模拟主播状态,有效的提升了实践教学的环节。从学生构成来看,播音主持与新闻学专业是主力军,较好的平衡节目采编播一体化的融合,专业之间的互补性较好。指导教师也各司其职,达到台前幕后的合理分工。从参与实践的效果来看,学生主播从生涩到熟练,很多参与过节目的学生对自身能力和不足有了清醒的认识。正是因为学生和教师打造了在优酷上的这个自媒体平台,后来才被学校所采纳作为正是的校园对外宣传的窗口节目。
2自媒体传播方式的使用思考
2.1专业技能差异的消解
在自媒体时代,不同水平传播与艺术专业的教育者和学习者面临着两项重要的任务:第一是转变对主流大众传播媒体“神秘性”的认识;第二是对本专业和行业中的成见进行消解。在SNS,Blog,Weibo,App等网络服务成为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时,改变了传统纸媒和电子媒体为受众进行议程设置,构建受众所期待图景的局面。信息技术为民众参与大众传播、表达意见提供了便利,拓宽了民众思路,起到了“启智”的作用。在公共意见的领域,年轻人总是活跃在虚拟世界,尚不能在主流媒体的世界里发声。因此,因为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使得他们初入职场时能力达不到想象的高度。当在需要负责的传播语境中,青年人进一步成为主体,用独立思考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网民的检验。学会面对质疑和挑剔,能够进一步稳固他们的职业心态。知名院校的毕业生能够较顺畅的接触到传媒行业的实习实践机会,但一般学校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过大致相同的内容,在机遇和眼界上,远不如前者。好在自媒体的繁荣,给了他们一个释放自我才华的机会,让自己的作品和呐喊能够被听到和看到。作为播音教育旗舰的中国传媒大学目前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研究走在了最前方,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这些自媒体,笔者也密切关注着教育方式的创新,思考如何整合自己的教学思路,这一点上,自媒体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提供的不仅是一个观看的过程,还有互动交流,发现不足。
2.2专业实践思路的加强
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也多次思考,如何将自媒体巧用到实践教学中。在出镜报道一章里,要求学生经过课堂理论和视频实例的分析后独立完成完成出镜报道。笔者将三周的教学内容分为第一周理论,第二周不出镜只报道的校园新闻,第三周出镜且报道的社会新闻。其中第二周的内容上传至荔枝FM的校园新闻报道,选择优秀的作品在校广播台中播放。第三周上传至优酷,回课时,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进行评议。在第三周拍摄之前,学生通过QQ群组将出镜报道的内容策划同老师讨论,这个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都在智能手机这个工具上。报道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min,能够较好完成视频作业的学生都至少尝试过10遍以上,较好的解决了打结、磕巴的常见心理问题,从实践中加强心理建设和提高报道能力。等到再使用摄像机拍摄时,学生普遍具备报道思路,不会浪费时间。避免了见到摄像机的生涩感,因为自己动手拍过,能更好的与摄像配合完成报道。
2.3自媒体使用不当的预防
互联网上的自媒体工具,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各种信息、观点,随着百度、谷歌轻松拿下。便捷之外,要警惕“拿来主义”滥用习惯的养成。信息的冗余是互联网在播音教学使用上面对的大问题。很多的学生在做新闻评论节目时,其观点和材料几乎完全参照自媒体上的内容。评论上失去了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觉得看了背了自然就是懂了,自己懒得去调查、交谈。因此,教师在策划审题阶段也要进行把关。这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所使用素材进行了解,便于避免指导时的“乱点兵”。同时,教师应该在微博或QQ上进行话题的布置和衔接顺序的选择。从而避免学生的懒惰习惯和刻板思维的形成。推荐较好的官方微博给学生,每一条新闻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在相关微博下的一句话评论,教师解答,把课堂和课下的教育结合起来。
3自媒体使用方式的发展趋势
3.1强强联合
自媒体再新,成为主流尚且还需时日。如果学生制作的节目如果能够把握住传统媒体的标准,被吸纳和采用相互融合,才是播音主持教育中实践教学最大作用的发挥。服务于地方的文化经济建设,引发思考和关注才是“发声”教育的主要作用。如何突破校园新闻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关注服务地方各项事业建设,仍是教师在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方面需要思考的问题。
3.2整合资源
(一)教学观念陈旧多媒体技术
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教学领域,尽管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处于落后的状态,并未随教学模式的改变而进行及时的调整,即依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者,学生仍是被动、机械的接收教师所教授的课堂知识。当前的多媒体教学虽然从表面上看实现了更新、进步,但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二)多媒体教学滥用
在目前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滥用的现象比较常见。并非每门艺术设计课程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诸如,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就需要教师亲自进行绘画展示,并结合学生的画图演练来实现教学目标,而这则需要在专业的绘画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模式此时就显然不适合。另外,多媒体教学滥用现象还表现在过度吸纳信息量方面,课堂教学信息并不是一味地多就好,然而,很多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面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不知取舍,将之全部搬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这就造成教学内容不分主次,使得学生被海量的信息所吞噬,无法实现教学任务与目的。
(三)课件制作不精
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课件制作的精细与否对于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要制作出优质的教学课件,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由于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极其丰富,这就导致一些为求省时省力的教师直接从网上粘贴或者下载相关课件,稍加改动甚至不做丝毫修改,就直接拿到课堂上使用。另外,现在的很多教材几乎都配有多媒体课件,所以,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就不再备课,而是将教材中配备的课件或者其他教师的课件内容直接拷贝过来应付课堂教学。这些现象都会降低教师队伍的能力与素质,对艺术设计教学具有恶劣的影响。
二、多媒体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教学技术的应用与进步,不是通过相互排斥、彻底否定其他教学方式为基础的,而是相互促进与完善,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无论其多么先进都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讲授课程中,对于艺术设计的基础专业知识或者课程中的关键点与难点,就可以通过板书的形式做更加深入的讲解,以此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技艺;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迸发出一些灵感,而板书就是将这些灵感及时的记录下来并传授给学生的最佳手段。而这些正好填补了多媒体教学的缺陷与不足。因此,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更加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教学的效率。
(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是整个学习的主角,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与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任务与要求,对课件进行精心制作或者储备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对课堂上教师讲解的课件进行搜索查询,然后进行认真的学习、分析与总结,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精心制作课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一方面,必须精心的准备课件,对教材进行详细研读,真正领会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师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除了要从宏观上掌握艺术设计教学大纲之外,还要弄清楚教学的重点部分与难点部分,从而让学生清晰学习内容的关键之处。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创新性的进行课件制作,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授给学生。
三、总结
(一)影像技术
传统而言的舞蹈,主要是依托舞台和剧场,借助舞蹈者的形体动作表现一种舞台艺术效果,这同时也是传统舞蹈的基本特点之一。从舞蹈的传播与受众体来看,传统舞蹈消费还是倾向于小众化的一种由特定群体的舞蹈艺术形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以及新媒体技术在舞蹈艺术中的渗透,舞蹈艺术改变以往保守的形式逐渐跨界跃入影像界,成为民众艺术消费的主要形式之一。影像技术对于现代媒体舞蹈的影响颇为深远——舞台形式的多样化、舞台效果的现代化、舞蹈受众群体的扩大化,随着这些影响力的逐渐加深,影像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媒体舞蹈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21世纪新媒体舞蹈的受众体逐渐扩大,影像技术便成为现代舞台艺术表演中最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影像技术使舞蹈表演摆脱了以往简单死板的舞台背景,化静为动,从舞台背景入手,用影像技术制造出的动态实物景象代替传统的静态缺乏情趣的布景板,可以说影像技术给舞蹈带来了新的生机,美妙的动态景观,极富有情趣同时又兼备氛围,再配合上舞蹈艺术家曼妙的舞姿,可谓是摇曳生香,为观众奉上一场极佳的视觉盛宴。除了艺术美的升级,影像技术也极大地改变了以往舞蹈的表演空间,使舞蹈艺术借助影像技术从幕布投影发展到等离子屏、LED屏、全息激光投影等,这不仅扩大了舞蹈艺术展示空间,还解决了以往幕布投影模糊不清的问题,亮度、清晰度等都得到了根本上的提高,画面质感也是愈来愈好。现下,影像技术的成熟使其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随之促进了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发展成熟。总之在新技术与新媒体的共同作用之下,影像技术逐渐成为舞台艺术表现手法与应用技术的重要元素,这种独特的舞台演绎方式不仅拉近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同时还传达出了一种独特的思维与审美方式,使现代舞蹈因镜头而改变,可谓是“为镜头而舞蹈”。
(二)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现代数字化技术手段之一,随着我国数字化媒介产品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虚拟技术在舞蹈艺术中的渗入更加全面,其产生的舞台审美效果也是更加明显,给观众一种极为强烈的视觉效果。虚拟现实建构,即利用计算机虚构一个仿若现实的环境,利用现代计算机手段对人的感官进行突破,使人在虚拟环境中感知真实的世界。现代虚拟现实构建手段已经成为舞蹈艺术的表现新形式之一,它利用三维软件根据舞蹈表演需要,创造出一个与舞蹈情景相吻合的虚拟现实,然后借助投影仪等将这些影像投射在舞台上,并根据舞蹈艺术家的动作随时调整虚拟画面,使整个舞蹈情景更加立体逼真。在虚拟现实空间中,现实——比如说舞蹈动作,与虚拟——比如说舞蹈情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利用虚实交接,创造出一种深层的沉浸感,借助这种意境对观众的情感进行升华。
(三)交互技术舞蹈艺术的展现
空间在现代媒体技术的推动之下,从以前固定的不可移动的舞台、剧场等搬到了电脑、电视、手机等可随意移动的荧幕之上,打破了以往的时空限制,变得便捷易于获取。同时,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消费,人民已不再仅将自己对于舞蹈艺术的欣赏放在观看上,参与成为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舞蹈艺术的新需求之一。交互技术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与舞蹈艺术有关的所有参与者,比如舞蹈设计家、表演者、参与者、观众等都可以随时参与其中,我们将这种有交互技术参与的舞蹈艺术形式称为交互式舞蹈。交互式舞蹈借助现代计算机手段,在虚拟空间将真实舞蹈者与高科技配置下的虚拟身体实现感官与动作上的交融,实现两个身体上的对话。
二、新媒体舞蹈的未来
在网民职业结构层面,学生群体连续多年占据第一的位置。在学历结构层面,高中以上学历的网民占最大比重。可见,高中以上教育水平的年轻学生和上班族群是网络视频的最大用户,恰恰也是网络电视剧消费的主力。近年来,都市情感剧、古装剧、穿越剧以及青春偶像剧等电视剧类型对年轻受众有很大的吸引力,收视率和点击率一路飘红。许多80后、90后开始重新把目光投向电视剧,这些新型电视剧受众更加年轻时尚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年轻受众群的消费需求多元化且个性化程度高,收视选择不仅仅局限于某种类型的电视剧,只要是好剧,他们就愿意买账,并一直愿意活跃于电视剧的传播始终。年轻受众的回归,一定程度上壮大了电视剧的受众规模,给中国电视剧市场带来了新的青春与活力,不同社会结构的群体收视行为开始产生分化。其次,网民受众的“碎片化”接受特征日益明显。笔者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论新媒体时代热播电视剧的“碎片化”接受特征———以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为例》中,以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为例,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受众的“碎片化接受”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论文得出的结论为:当下,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80后”收视群体的崛起,电视剧(尤其是热播剧)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接受的特征。即对同一部电视剧,不论是通过电视媒体还是通过网络媒体观看,不同受众所关注的元素和方面愈发多样化;对同样的元素和方面,观众的立场和观点也愈发多样化、离散化;在热播剧的接受过程中,受众的互动性、参与性也愈发明显。④受众之所以对热播剧的关注元素呈现出离散性特征,是因为“随着社会阶层的深刻变化,社会观念也有‘碎片化’的趋势,原有的社会阶层经由社会观念达到集体行动的逻辑发生了某种断裂,社会观念的利益化和个体化倾向明显。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价值观念和社会态度‘碎片化’的趋向更加明显。”⑤观众的立场和观点呈现多样化、离散化特征,是因为深受后现代文化影响的年轻观众,已经不再是马尔库塞笔下的“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不能辨别本质和现象、潜在性和现实性、社会的和自然的、现状和对现状的超越之间的界限,因而处于一种接受技术统治和支配的境地的”“单向度的人”,相反,他们会习惯性地去颠覆“权威”的正面形象。并且,电视剧作品越是希望从正面塑造一个角色,年轻观众就越是会对其身上的缺点进行“挑刺”,并且加以批判。而受众的互动性、参与性明显,是因为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在电视剧接受过程中,其互动性、参与性因媒体的单性传播特性而被抑制;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互动性传播特征不但极大地释放了受众的参与热情,而且,其巨大的影响力使得部分电视剧观众在观看电视剧之前就先行做好了“互动”准备,因而事实上又整体上加强了受众的互动式接受热情。
二、多屏联动:电视剧跨屏传播的开端
随着视频网站和网络电视的崛起,大量电视剧被同时“推送”到新旧媒体的各种终端上,实现多屏同步播出。传统电视媒体的主流地位配合网络新媒体的互动特性,在最大程度上扩大了电视剧的受众覆盖面,吸引了不同收视群体的眼球。一方面,网络新媒体是传统电视媒体的有效补充,便于不同社会结构的受众根据自己的收视习惯自由选择观看方式。另一方面,视频网站的“节目引导功能帮助观众编排自己的‘节目单’。这种功能正如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中的作用一样,它的应用不是简单地给观众提供查询节目的方便,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剧的收视模式。观众不仅能够及时地获取影视剧的最新资讯和不断上线的新内容,同时根据影视剧的类型、明星名称、编剧和导演的艺术风格、自己的审美情趣可以准确地找寻适合自己观看的电视剧”⑥。这样,电视剧的多屏联动以多倍的效力把电视剧推到观众面前,多屏形成互动合力,这样,电视媒体的高到达率、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及移动视频的高接触率和关系链传播特性,使得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在不断的深度融合中推高一部电视剧的社会影响力,延续受众的持续收视热情,延长电视剧的传播生命力。从多屏联动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共同推送”型。这是一种浅层次的“联动”,是指一部电视剧在多屏间的“联买联卖”———共同引进,互为宣传。如2011年《新还珠格格》的“一台七网”联动播出,新版《水浒传》的5大媒体播出等。在这种“联买联卖”中,网络的口碑传播提升了电视剧的轮播价值,不论《士兵突击》《奋斗》《潜伏》《蜗居》《倾城之恋》《黎明之前》等都是先有网络口碑,才带动电视收视的二、三轮热播。不仅如此,互联网的海量储存特性也增强了电视剧传播的“长尾效应”。电视剧市场需要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作品满足不同观众和用户的不同需求。互联网存储低廉、渠道开放,提供了无限的“数字货架”,这样,“非热门”的电视剧不仅可以获得展示的空间,而且能轻易地被受众搜索、下载和观看。多屏联动的深层次类型是“深度合作”型。随着网络的APP化,电视在未来不仅是播出平台,更是应用平台,观众转为用户是大势所趋。与之相适应,多屏联动也将逐步从“共同引进、互为宣传”深入到开发多屏产品上来。目前,“深度合作”型多屏联动有三种模式。其一,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比如湖南卫视通过改编网络小说,将网络读者转化为电视剧观众,成功开发《宫》系列、《步步惊心》等穿越剧。近年来,优秀网络小说改编成风,仅2012年1月至9月,盛大文学旗下的七家文学网站就售出75部小说的影视版权,包括《一代军师》《盗情》《极品鉴定师》《凤囚凰》《红盖头》《我的侦察排,我的兄弟》《压寨夫人》《新怀孕时代》《敌后挺进队》等。其中,文章和姚笛主演的《裸婚时代》、何润东等主演的《我的美女老板》、安七炫主演的《帝锦》《别再叫我俘虏兵》等9部作品已获收视佳绩。其二,将热播电视剧改编成“迷你网络剧”。NBC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在已经播出的收视效果好的电视剧各季间的空隙期,播出专门制作的迷你剧集。其三,将网络自制剧反向输出到电视媒体上播出。这种模式,是将网络人气旺的网络自制剧推上电视屏幕,利用网络热播的品牌优势获取电视收视。比如优酷土豆自制的偶像剧《爱呀哎呀,我愿意》在深圳卫视上播出的电视版权价格每集达50万至60万元人民币。总之,在多屏联动中,不论哪一种“深度合作”,都是根据各个“主导屏幕”的特点生产出相应内容,然后再经过有针对性的加工后,传递到不同的媒体平台上。
三、跨屏体验:视听文本的离散与聚合
新媒体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于成熟,将其运用与广告互动,也因此促使广告传播模式出现变化,其表现形式趋于多元化的发展,以下提出几点具体的变化。
1.1广告传播模式
产生变化新媒体时代下的广告环境和市场开始产生变化,因此传播模式也将随着变化,像一些利用大众的传媒方式就能够获得最为广泛的广告覆盖。不过,随着如今网络信息的发展和普及,所进行的的传播模式和环节开始发生急剧的转变,其所使用的传媒方式以及传播的规律也开始产生变化,这是一种传播模式上的转型,发展至今已经能够结合多种元素和方法来进行信息方面的传播。像传统的传播方式一般都是有点及面的进行传播的方式,不过新媒介形式下的传播则更要灵活得多,因为新媒介的传播是以一种扩散性的传播方式。而且从传播和接收性的时间上来看还是一种同步传播的模式,扩展性非常强。而且新媒介背景下的传播方式由于其丰富的内容以及较大容量的储存方式,使得人们能够在不断的输入和输出的方式当中满足其猎奇求新的心理需要,同时激发人们进行沟通的情绪。另外,相对传统媒介的强制性的吸引注意力,新媒介的受众还能具有更加广泛的权利,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决定自身是否要进一步去了解相关的广告内容。最后是针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新媒体下的户外广告设计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主要表现在综合的去感受受众们的心理刺激,而且这样有着非常丰富且清晰的视听效果,还能很好的刺激受众自觉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1.2广告的表现
形式产生变化新媒体时代下的广告技术已经实现了声图文的三者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其综合表现为文字、图形以及声音等等都可以在一个电子的空间内以数字的节流形式进行传播,像许多的公益广告,都是以这种形式来进行传播的,通过一些真实的图文,配合一些临场时的生效,从而营造出当时的情景,使人不自禁的深陷其中,从而实现了广告宣传的效果。
2新媒体时代下的户外广告互动创意的特点
广告形式上的特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户外广告互动创意在形式上的特点主要有:(1)高技术化的特点,根据以往的历史发展表明,科学的发明以及相关技术的革新对于户外广告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新技术的产生促进传播技术的改善,而先进的传播技术也成功的成为如今市场竞争中也有力的竞争砝码。同时,新技术的提升对于互动性的创意广告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以最新型的媒体形式来对其作出体现,这样就能是的广告的形式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2)与受众群体互动化的特点,很多消费者比较关心一些产品对于自身的美好体验的感觉,而且那种美好体验的感觉对于消费者来说绝对是无法进行复制的,具体来说应该是一种消费者与广告活动间互动所产生的结果。所以将受众群体进行引导,参与活动当中的体验活动,这也是户外广告互动创意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互动形式对于受众群体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一般受众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参与。只是对其进行品牌方面的了解而并非对其进行强制性的灌输信息,所以这种互动的形式,能够使得广告活动的商业性质在受众群体心中变得不再那么强烈,使得受众群体能够以娱乐的心态去参与其中。(3)促进情感化的特点,在这个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专注于对于信息科技的研究,从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发展和体现。为此,有关研究人员提出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顾及情感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促使两者达到平衡。而在广告宣传的活动当中,消费者是处于较为中心的位置的,因此就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对于情感方面的述求,也成了如今发挥广告宣传效果的主线。所以,广告要想获得良好的宣传和沟通效果就必须注重情感方面的真挚与饱满的迸发性,不可以虚假来应对。
在如今的很多户外广告里面,都有着相关的动画以及声音的加入,极大的拓展了人们感官方面的渠道,从而进一步的增强了人们情感以及心理方面的感受。动态趋向于多元化的特点,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时代下的户外广告如今已从单一性质的媒介发展到了多方面性质的媒介,从而实现了二维平面向着三维空间的发展,从一些静态的发展表现为动态的表现方式,在如今的信息传播类的广告当中已经成功的结合了多项元素的相互融合,这就使得户外广告开始摆脱了传统形式的桎梏,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广告效果。在这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济时代中,所作出的传播行为必须以受众群体为标准,必须尽可能去满足和了解受众的心理和需求,这样才能既满足受众的需求,又满足市场方面的需求。所以户外广告互动创意形式需要从消费者的行为差异当中找到一些共同的消费心理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1)了解受众在心理上产生的变化,户外广告的目标主要在于将一些广告的信息传达给相关的受众,这样才能促使受众产生强烈的消费心理,从而达到从心理上驱使受众进行消费的行为。不过,前提是只有受众理解并接受了广告内的信息才能影响其消费心理,能够明显的区分出传统的消费者购买心理及行为。(2)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在这个消费者为主导的时代当中,所面对的都是那些具有一定选择能力的受众群体,所以产品的服务和运作都必须围绕着消费者为核心来运转。而户外广告的成功正是因为抓住了手受众们的主要心理需求,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些情感上的体验,甚至是对其梦想的展望,从而更好的引导受众们进行选择和替换自己的产品,并最终获得满足的过程。因此户外广告互动创意是根据受众的心理素质来制定的,其主要表现在:(1)因为受众长时间的对一些传统广告表示不满,因此激发了其某些特定的需求,而这些特定的需求是传统的广告无法满足的,需要某些必要的因素才能达到。(2)广告方面的设计和人员应当深入的了解受众方面的需求,并提供相关的满足其需求的商品,做好受众对商品的欲望和看法的控制,从而找出怎样去满足受众的方式。(3)户外广告创意需要提前为受众建立起一个获得满足的的人的形象,这样才能使得受众充分的感受到这种方式确实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对受众来说具有有利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新媒体时代户外广告互动创意的现状和问题
3.1户外广告互动创意的现状
我国的户外广告互动创意的水平正处于一个上升的发展趋势,不过与国外的创意广告相比仍然较为落后,通常表现在一些户外广告的表现形式和传达的方式仍然较为落后和单一,其广告的看板一般都是使用一些喷绘以及霓虹灯等材料来进行制作,这就使得其表现力和创新的力度完全不够,无法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缺乏一定的生气,总体来看不够出彩。不过随着城市形态的形成对于户外广告的要求也越来也高,希望其既能表达城市的形象,也能协调好与城市间的环境,这些要求一般是广告行业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所共同制定好的目标。
3.2户外广告互动创意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户外广告互动创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而其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新媒体运营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占用,如今新媒体的发展不应只做出对资源的占有行为,还需在广告的创意方面做出努力,这种只关注形势而忽视内在的行为,根本难以看出内在的创意,即使是成功了也只是暂时的。所以,就需要主要两点,第一,要对广告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是凸显广告创意产生的前提条件,同时也能充分的呗消费者接受并选择。第二,要有独特的技术标准,最好是建立起一项知识产权,这是解决新媒体发展中所遇问题的关键手段。(2)受众方面的抵触心理,新媒体的发展优势有一部分的由于其具有强制性介入的因素,不过这种介入对于如今越来越尊重个人隐私的受众群体来说,所推送的信息过多则会引起受众群众的强烈反感。所以,户外广告创意在进行商业化考虑的同时也需要消除一些新媒体当中被受众群体们所排斥的因素,这样才能让受众更加容易接受,从而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广告信息的传播阶段内。
4新媒体时代下户外广告互动创意的发展策略
创意和策略是一个优秀广告人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一般广告的效果不佳的原因大部分的原因还是由于广告的创意不足的缘故。在如今这个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广告也的发展竞争已经愈演愈烈,标新立异、消除用户对于广告的抵触成为如今广告能够顺利传播的关键,以下针对这个问题作出讨论。
4.1实现心理上的影响
户外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促进消费者进行相关的消费行为,但是如何激起消费者的需要、满足消费者什么样的需求才能促使其产生购买的欲望、广告方面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才能有效的打动受众等等,这些问题也随着产生。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是要求广告人准确的去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消费价值观,并对找出消费者对商品的关注点,这样就可以抓住该商品被关注点,从而将其变成商品的有效卖点,这样的卖点就能有效的打动受众。户外广告互动创意的心理影响策略一般体现在受众群体的兴趣、态度、动机以及价值观念上,这样就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从而促使其在接受广告信息的同时产生想要选择和参与的观念。而这种参与的方式也可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个方面。主动参与,主动参与就是引导和激发受众的内心渴望,这就需要掌握几个关键的心理要点:第一,要短时间内了解到受众的心理兴趣趋向了。第二,要成功的勾起受众的好奇心理。第三,则是引导参与进来。这三点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好受众的兴趣,这就需要通过前期的一些调查进行,通常都需要一些突破常规的创意方法,这才能成功的吸引受众的好奇心。
4.2影响生理上的需求
人们生理上的需求一般是指一些感官上的感受,像五大感官的直接感受。因此广告设计师也可抓住这几点来进行设计并运用与互动性创意广告当中,不过,目前一般是从嗅觉、视觉和触觉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视觉影响,视觉是人们最直观的感官,通常表现在画面上的视觉冲击力,可以通过空间、材料、肌理以及形状等一系列元素来进行处理,最新的则是突破了二维的画面想着三维以及多维的方向进行转换,大大的提高了视觉上的效果。第二,触觉影响,触觉是人们对于外界的一切所产生最真实的感觉,运用在广告方面能够给受众带来无法复制的真实感受和真实体验。第三,嗅觉影响,嗅觉方面的成功影响能够较为有效的将受众的被动感受转化为去主动的体验,像一些以香味来进行的广告,通常都能使得人们难以忘记那种香味,而且在广告的活动过程中受众也会自觉的靠近香味来源,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给消费者以做直观的体验。
4.3情景互动的方式
情景互动主要是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使得出现的情景更加容易受到受众们的接受,所以在互动式户外广告当中需要格外的关注受众们的反应,最好是准确的抓住受众们的心理,这样才能将一些情景策略运用得当。如今很多的广告项目都已经实现了情景互动的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们的成功无一例外都是给受众营造出了一个能够被受众们所接受的、未曾体验的、全新的场景,从而触动受众的内心,促使其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情景互动的创意需要注意到这种创意与单方向的创意不同,它所强调的一般都是接受的参与,然后再调动起内心的感受,形成两者接受和传达上的互动行为。而且对于一般性的广告创意更具空间内的氛围营造,能够促使受众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而构成了一个感染十足的创意空间。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