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9 00:18: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育儿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一、思想品德
本人始终以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政治学习、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教研活动,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去完成园里安排的各项工作。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力求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机会与条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后学期,我带的是大七班,在各方面比较特殊点:孩子们层次不齐,开学初我就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及发展情况,对孩子们进行一一了解,首先抓孩子们的常规教育,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属性。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每月撰写教育随笔,以提高自身能力与写作能力。
3、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地参与活动,并主动去学习,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认真领会了新《纲要》精神。
三、保育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让幼儿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
1、加强了幼儿一日常规的养成教育,加强幼儿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2、强化幼儿健康意识,避免抓伤的安全事故发生。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破坏性行为,给予及时的制止,并进行随机教育。
四、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每一个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和职责,为了让家长放心,让幼儿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活、成长,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教给了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不吞食异物,不玩火、水、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爬高处,不吃生人的东西,不跟生人走,发生危险时,会大声呼救。
2、加强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做到了人到心到,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班务日志内容。
五、家长工作
1、主动亲切地与家长沟通。我充分利用了晨接和放学的时间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随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并制定了适宜的教育措施,更好地做到家园同步教育。
3、与家长进行了密切沟通,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保教任务和科学育儿知识,提高了家长、社会对幼教工作的了解与认识,配合幼儿园做好保教工作。
总之本学期非常忙也非常累,收获当然也不校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思想及业务素质,大胆地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学习教学经验。对幼儿加强德育教育,加强幼儿常规教育,注重幼儿自身能力的培养。并与家长密切联系,实现家园同步。与配班教师团结协作,共同确定教育活动主题。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和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针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及业务素质,积极地进行课题研究,积极地参与各种竞赛学习活动,力求把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范文二
当我作为幼儿教师的那一天起,对于我的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历程,我心里有掩饰不住的激动、兴奋和紧张。对于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的“半社会人”,我贫乏的社会经验一度让我迷茫,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恐惧的不知所措。然而,我是幸运的,在金色童年幼儿园的三个月让我在充实、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第一天来到这里,我除了新奇、激动以外,还有些忐忑。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这些孩子。可当我踏进中a班教室的时候,是孩子们的笑容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他们给了我所经历过的最热烈的欢迎,我所有紧张不安的情绪都消失了,那时我便确信,这一次的选择没错!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和孩子们也从不认识、不了解而到现在变的熟悉、亲近。早晨入园时,看着孩子们飞跑着扑进我的怀中,我心里荡漾着暖暖的幸福。孩子们像依赖自己的父母一样依赖着我们这些老师,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爱他们呢?他们像一个个小精灵,给我的生命注入新鲜的活力。
来这里的第三周,我开始正式给孩子们上课了,虽然教的是美术,可是在课堂上,在简单的线条与平面的建构搭配中,我看到了每个孩子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也看到了在大部分成年人身上消失已久的奇特的创造力。
他们可以用简单的线条表示很复杂的故事情节,比如《金钢葫芦娃》这个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一根藤儿长七朵花,七个不同特点形象的葫芦娃如果让我们来画,一定会严格按照动画片里的形象来画,因为我们的创造力已经被形象化的人物所禁锢,可孩子不会。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将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起来,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出来,只用七种不同颜色的彩笔画出了七个葫芦,不同的葫芦不同的形态,让我看到画面时不自禁的想起了曾经痴迷的一个个故事,在画纸的空白处,孩子们还画上了蝎子精和蛇精的模样,当所有的线条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时,他们还会给我讲述其中发生的故事。丑恶与善良在孩子的笔下表现的那么清晰,那么鲜明。原来在孩子的心里,善与恶有着如此分明的界限,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单纯的好坏,没有伪善与伪恶,没有披着羊皮的狼,更没有披着狼皮的羊。
三个月工作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熟悉了班里的工作常规,掌握了班里的工作流程,懂得了该如何去配合其他老师的工作。除了在课堂上组织孩子们以外,我学会了组织孩子们的室内活动,学会了组织孩子们有序的进行入厕、喝水、用餐等。在和保育老师共同处理完善教室环境卫生洒扫工作时,我明白了怎样的环境才是安全的、健康的。大到整个教室的消毒,小到每个幼儿的杯子、毛巾的清洁、摆放,每一点我都努力按照要求去做,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该做的。
在这里,我明白了教育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单纯的口头说教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有身体力行,亲自尝试,才能明白个中的滋味。孩子是要学会很多东西的,但不是老师教会的,是孩子在自己的动手操作实践中发现的,探索的,掌握的。正如我们徐园长所说过的:“我听到了,我知道了,我看到了,我学会了,作了,我记住了!”
园里经常会组织一些培训,我每次都积极参加,作好记录,认真观摩学习,学习其他老师授课的方法,学习如何组织孩子,学习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学习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学习怎样更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学到的知识经验记在日记本上,以提醒自己,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经验,才能为自己消化吸收再利用。
有过这么一段时间,我分别去了大四班、小b班、小f班、大a班帮忙辅助工作,凑巧的是这些班级都不是一个年龄阶段,所以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因为我所在的班级是中班,这是一个由具体性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过渡阶段,怎样使孩子更快的接受新知识,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些班级的学习中,我感受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不同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学到了很多易于孩子接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而且通过教学实践以及与其他老师交流,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也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一步完善我的教学工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努力去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三个月的工作中,我向其他老教师学习,去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的才能,孩子们脸上满足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慰藉。
【关键词】童话;幼儿;教育;价值
引 言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幼儿童话的幻想契合现实生活中的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他们独特的审美心理、审美情感、思维方式协调一致,总是洋溢着幼儿的游戏精神[1]。富有童趣的叙述方式建构的情节,为幼儿创造出了既熟悉又陌生的艺术世界,让孩子徜徉其间,在尽情的享受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童话故事的滋养,从而实现幼儿童话故事的价值。而幼儿童话故事的育儿价值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幼儿的美感,提升审美能力
童话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契合的,我们应当为儿童多提供一些接触童话的机会。童话帮助他们渲泄着情感,帮助他们习得智慧,也帮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就是以如此的热情重复体验着这些故事,将自己的爱恨情仇、焦虑、担忧、内疚、善良等等投射和融汇在童话中的生灵身上。故事中美丽的环境景色让孩子们向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刺激孩子的好奇,当正义战胜邪恶,坏人受到惩罚,这样的内容与艺术形式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美感,是非观念,还在潜意识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中让孩子们知道哪怕有多么丑陋,只要你是天鹅蛋,你总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这样的信念给了孩子多少的美好憧憬,给了孩子多少的力量来面对成长中的困难、挫折、烦恼。
二、愉悦孩子性情,养成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在幼儿童话故事作品中,那种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那种对茫茫宇宙憧憬着的神秘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在他们幼小而又充满好奇的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例如拇指故事、白雪公主、海的女儿、母亲的故事、温柔善良的小兔灰灰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深深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2]。这种童话故事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世界的奇妙,生活的多姿多彩,让快乐和热情陪伴着孩子的成长。
三、童话能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童话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家长在给幼儿读童话故事的时候,幼儿能够认识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获得初步的自然知识。还可以通过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让幼儿分辨善与恶和感受到精神之美。例如,小人鱼(《海的女儿》)为了追求人类永恒不灭的灵魂和人间爱情,宁可牺牲一切也要达到目的。这个海底尊贵海王女儿,当她与人类相遇时,她曾两次救了王子的命。然其无私的行为最终并末被王子所知晓,她为之只能孤独地默默地忍受深爱王子的情感煎熬,忍受所爱的人爱上别的公主的现实。她放弃三百年寿命,牺牲美妙的声音,忍受无言受伤的精神折磨和每行一步都必须忍受如行于锥子和刀刃的肉体的痛苦。小人鱼的付出其目的是为了赢得一一份人间的爱情和人类永恒不灭的灵魂,但她的放弃并没有换得她迫求所想得到的一切。这种源出于人物精神追求的坚强和韧性,全由人物那追寻理想的牢固的思想基础所决定[3]。幼儿的许多知识都是从童话中获得的,他们也从童话故事中认识了社会生活中最简单的人际关系,能够初步分辨生活中的善与恶。
四、童话可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
童话是对幼儿进行的基本的道德教育的好教材,也是教育价值的所在。在童话故事中,一般主人公都是作者所歌颂和赞美的对象。例如,在(《母亲的故事)》中,母亲为了从死神手中抢回已是奄奄一息的儿子,甘心让挂满冰核的荆棘划伤胸脯,流着眼泪唱出哀伤的歌而献出了眼睛,甚至献出了满头的黑发。母亲拼死的找寻是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回命若游丝的儿子。然而当母亲从死神那里知晓死神将把她的儿子带往幸福的天国,而母亲则只能被送往地狱这一现实时,面对生与死两种生命状态的选择,母亲的选择是将儿子留给死神。作品以母亲貌似无情的选择来表现最深足浓的母爱,可谓在无情处现真爱[4]。一部好的童话作品应该让幼儿懂得是非对错,做什么事是值得的,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在欣赏童话中初步掌握道德原则,提高幼儿道德认识,也是童话对儿童教育价值的所在。
五、结语
总上所述,童话是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孩子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一般来说,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让孩子们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优秀的童话故事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优秀的童话故事来熏陶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进而让幼儿在一个快乐而美丽的童话世界来获得知识。
作者简介:李聪燕(1992.1-),女,汉,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2015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供职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蒲荡夏幼儿园,二级教师、学位大专,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杨旦云.素质教育背景下童话的功能和意义[J].《语文学刊》,2014,15(23):123-124.
[2]王中华.童话,儿童诚信教育的新途径[J].《教育与管理》,2014,16(29);156-157.
【关键词】转变角色 关注 观察 尊重 赏识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114-02
根据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为了保证并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教师要学会观察、倾听、欣赏幼儿的一言一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幼儿做朋友,用“爱”来包容孩子们所有的喜怒哀乐;鼓励他们,让他们的童年充满快乐、探索和发现,充满惊讶、惊喜、兴奋和成功的体验。
一 关注幼儿,走进孩子的生活
幼儿园课程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作为幼儿园教师,就是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关注幼儿,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幼儿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一言一行都反映他们内心的活动。其实,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也经常“偷窥”教师是否在关注他,如果是教师有意无意地看到了自己,也就是说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略为“谨慎”。教师每天和幼儿实实在在地接触,对幼儿各种行为表现、情感、需要等的长时期、多方面的实际观察,可以成为了解幼儿最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教师应细心观察,发现幼儿有异常现象的时候,迅速思考幼儿可能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出现什么新的契机,是否应该给予指导或导向新的活动。
在幼儿课间自由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走到孩子中间,观察他们的活动,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话语,尽量不要去打断孩子们的话题与和兴趣,如果发现问题可用商量的口吻来与他们一起探讨,以伙伴的角色与幼儿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孩子们充分探索的时间,不要去破坏孩子们讨论的话题,坏了他们的兴致。例如:有一个星期一的上午,几个孩子刚进教室,就在积极地讨论动画片《喜洋洋》里面的“美洋洋”“懒洋洋”“灰太狼”等角色,讲得津津有味,因为我刚好昨晚也陪小孩看了这一集,所以我也跟孩子们一起说了起来,哇,这下孩子们乐坏了,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小恬恬都眉开眼笑地说了起来,最后我把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拿到课堂上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整个课堂气氛特别好。其实,平时老师可以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做朋友,用一颗童心去走近他们,让孩子们有活动的自由和信心,就能大胆地去尝试、创造。而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及时地进行课程调整,以儿童积极体验为中心,将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情景性和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
二 观察幼儿,共同发现新的问题
教师是儿童的合作伙伴和引导者,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解释者和辅助者,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让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抛开传统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多了解一下孩子的思想与感受。教师在各种活动之中都应去观察幼儿,观察幼儿的行为:看看他们做了什么事情,产生了那些行为?去听听他们说了什么话,想表达什么思想?当出现问题或矛盾的时候,多问一些“为什么”,给孩子说话,解释的机会,不要太快下结论,给自己一个思考的空间,这样你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获得意外的收获。
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班的一个男孩子在保育员拖地板的时候,突然就在旁边拉尿,当时保育员很生气,正想批评他,我把这个孩子叫过来,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阿姨拖地很辛苦,拖把沾水很重,拉点尿把地板弄湿就方便阿姨拖地板了。”我觉得,孩子的想法是好的,但做法是错的,这时其他小朋友在看我如何处罚他,我突然想,何不让孩子们来讨论呢?于是我请孩子们来评价,孩子们高兴地叽叽喳喳地说开了:不能乱撒尿、不讲卫生、教室有臭味等,接着新的问题来了:“尿是水吗?为什么尿是臭的?尿流到哪里去了?尿有用吗?”等等问题,看到孩子们讨论这么热烈,我很高兴,既然孩子们感兴趣,我们为什么不继续探讨下去呢?于是,我在上课的时候,针对这次的事件,引导孩子们把“废水、日常用水、饮用水”进行了对比,知道水的作用,同时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水,如何节约用水,还要求孩子们平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最后,这个孩子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这件事情也得到了一个圆满的解决,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 尊重幼儿,维护幼儿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幼儿是独特的,幼儿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幼儿的“学”与教师的“教”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幼儿“学”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教”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影响了幼儿“学”的内容和质量。幼儿园课程必须适合每一个儿童,符合所有儿童发展的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应寻找幼儿对活动感兴趣的问题所在,而活动实施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幼儿身上的反应,一方面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要尽力把要求幼儿掌握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存放着孩子们的小秘密,他们可以是孩子们的梦,也可以是孩子们的一个小故事……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怪的……孩子们尽情地将自己的幻想和创造通过说、唱、跳、写、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我们必须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得出一个结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兴趣是学习的真正动力,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就必须得到满足和尊重。
如在一次游戏过程中,我让幼儿用胶粒积木搭出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检查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看见有个幼儿只搭了一根直线,就问他:“你搭的是什么?”他不理我。我很想知道他的想法,于是我接着问:“你搭得挺好的呀,这像蚯蚓,又像一根小棒棒。”这孩子马上在直线下方添上“爪子”,说:“我搭了一条长龙。”一会儿他又添上“翅膀”,说:“我把它变成一条飞龙。”由此可见,幼儿需要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教师一定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如果这时教师批评幼儿,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打击他的自信心与创作欲望。需求一般藏在幼儿表面行为的后面,幼儿情绪好,就容易听进教师的话,能比较顺利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
四 赏识幼儿,爱是教育的基础
热爱生活,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教幼儿体会简单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作为幼儿园教师,有一颗爱心是前提,就是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要无私地、公正地、无选择地爱每个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渠道,当孩子用他那期盼的眼神看你的时候,请我们的教师给他一个微笑,看着他,哪怕只是点一下头,孩子小小的心灵就会得到满足,这发生在瞬间的交流也是一种爱的方式。记得我们班有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也不喜欢跟小朋友交谈,有一次我让幼儿画自己心里最喜欢的人,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他拿着手上的画一直在看我,我就招手叫他过来,我打开他的画,发现他画了一个穿裙子在做操的女孩,头上还扎有两根辫子,我问他:“你画的是谁呀?”他小声地说:“你呀。”我忍不住笑了,“谢谢你!你画得真漂亮,老师很喜欢。”我摸摸他的头,小孩笑了,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其实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可是第二天,孩子的妈妈送幼儿来上学的时候,妈妈说她从未见过自己的儿子这么开心,听了家长的话,我既高兴又惭愧。是呀,聆听孩子的心声,观察孩子内心的喜、怒、哀、乐,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因为我们成人的评价对孩子来说,每一个动作、每一句都很关键,时刻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去接受孩子心中的真、善、美,了解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孩子的合作伙伴。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合理运用夸奖、鼓励、欣赏等正面教育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行为。夸奖孩子的原则是:该欣赏的就欣赏;不该夸的就不夸,但不要正面批评,要旁敲侧击;要夸的内容必须具体;寻找孩子被夸奖、被欣赏的理由。例如:对一个知道做错了事、充满害怕情绪的幼儿来说,教师亲切地搂抱他一下,摸摸他的头,远比说一句“我原谅你了”更让幼儿安心,更让幼儿理解到“老师原谅我了”。
可见,教师在反思中学习、成长。教师在与幼儿学习、游戏、活动中不断地记录、分析,主动地审视幼儿的“学”与自己的“教”,就会通过反思主动构建教育经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积累经验,不断提升,使专业素养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十二只白鹭代表十二个月。
白鹭是长寿、幸福的象征。白鹭在向上奋力振翅,寓意着进取、努力和飞跃。
白鹭是白鹭属鸟类的统称。白鹭属共十三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黄嘴白鹭和雪鹭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
(来源:文章屋网 )
做现代父母真是辛苦!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可谓是伤透脑筋,担心孩子学不够,跟不上,又怕学得太多反而深受其害。在瞬息万变的E时代,关于幼儿学习电脑的问题众说纷纭,为此,各路专家掀起一股品评热潮,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其中的利弊得失还真是不好权衡。那么,让我们姑且先一起来听听各方的理。
正方:电脑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的角色。学习电脑是一种趋势。对儿童而言,电脑像是一架能和他们交谈的电视,并可通过键盘、鼠标控制它。电脑的操作性很强,孩子每掌握一种操作方法,哪怕只是学会控制鼠标,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都可能对他的智力开发产生积极的作用。你只要为孩子精心选择一些好的教学辅助软件、游戏软件及电脑绘画软件,然后稍加引导,让孩子自己在电脑世界中摸索前进,探索精神、科技意识、创造力、想象力自然会融入孩子的生命。因此,让孩子尽早接触电脑是明智的,其利远大于弊。电脑带给孩子的“头脑风暴”是巨大的,它将不可抵挡地成为未来孩子们认知世界的“早期窗口”。
国外许多幼儿园3岁小班的教室里就配有电脑,孩子可以在上面画画、玩游戏、学知识,可谓寓教于乐。专家们认为,两岁的孩子就可以通过感受电脑上声音色彩的变化来培养感知能力。稍大的孩子可让他们去玩电脑游戏,能学着去运用轨迹或操纵杆控制电脑中的角色,增强协调和反应能力。7岁可以接受系统正规的电脑教育,如操作系统学习。10岁左右可以开始学习程序设计,因为这时是儿童形成逻辑推理能力的时期,有不少软件天才在十一二岁时就开始崭露头角了。国外有16岁的少年就成了杀伤力无比强大的黑客。
家长和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尽早地开发孩子的信息素质。并不应受某个固定的年龄的限制,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求知欲很强,谁也不能确定他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学或不能学。让孩子从小接触音乐并不是想让他们当音乐家一样,儿童学电脑也不是一定要让他将来当电脑专家。是为了让他们的视觉、听觉、反应和思维方式在电脑环境中得到发展,适应电脑的速度。为了让他们将来在信息化时代能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必备的信息教育只要有条件,早比晚好。
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电脑能同时呈现文字、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也具有动画、播映、绘画等功能,是现代社会幼儿拓展视野的一大“窗口”。幼儿时期是视觉思考阶段,也是创造力最佳的阶段。当幼儿成长到七八岁时,他们改用文字思考后,这种创造力也会逐渐消失。所以早期接触电脑,可以帮助幼儿保存人类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并将它延伸至成年。有的学者指出,多媒体电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游戏的工具,不仅能促进儿童智力如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儿童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动机等方面的发展。
在教育方式方面,电脑能够提供传统教育工具不具备的优势。
1.无限可能的视听图像。电脑能呈现动态的图像效果,符合幼儿的图像思考习惯;其次,所呈现的图像不仅逼真,而且使幼儿平日熟悉的平面人物立体化,满足幼儿的角色扮演与梦想实现需求。例如,会说话的青蛙,可与之对话的灰姑娘,甚至自己可以化身电脑人物,翱翔一番。
2.立即可得的增强效果。例如,答对电脑游戏时,可以得到苹果等象征性的奖励。
3.极低压力的学习情境。幼儿在与电脑交互学习的过程中,是学习的主动者,对进度的掌握,学习情境的选择,有更多的选择与支配权。例如,幼儿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游戏软件,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等等。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采用LOGO语言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为期22周的教学实验,发现这些学习了这种语言的儿童,在皮亚杰的具体运算和对思维过程的认知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一般儿童。这表明,电脑还可以帮助儿童用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另外,研究证明,电脑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还十分重要。一方面,掌握电脑技术的一般都是成人,电脑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为尽快学会电脑,孩子往往会改进与成人打交道的技能。另一方面,电脑作为一种中介物,使儿童与同伴之间交流的话题和内容更为丰富,互相帮助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这在一定程序上增强上儿童的合作精神。
反方:以同济大学信息与控制系教授韩生廉为代表的专家对儿童学电脑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孩子过早接触电脑对其身心发育弊大于利,单从身体的健康出发,其弊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好的身体应该说是智力发育的载体。更何况,电脑对启智教育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孩子的早期学习应来自于真实而非虚构的体验。
韩教授强调,现在电脑使用越来越简单,所有都是对话式、窗口式,今后大家都不必经过特别学习就能上手。“让一个连汉字都不会写的小孩子整天面对电脑屏幕,我觉得不可取。”
具体来讲有以下不利之点:
1. 对眼睛不利
电脑的互动性和它精美的运动声画效果,对幼儿甚至成人都有无法摆脱的魔力。在操作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时间地注视电脑屏幕,这对幼儿的眼睛十分不利。目前学电脑儿童的青光眼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同龄儿童,而且万一造成过度疲劳,会引起惊厥和癫痫。
2.电磁辐射影响幼儿脑细胞的发育
长时间呆在电脑屏幕前,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电磁辐射之中,这将影响他们正在发育的脑细胞,还会让皮肤受损。
3. 影响社会技能的发展
幼儿正处于发展社会技能的重要时期,与伙伴的交往是获得这一技能的重要途径。但过早关注、沉迷于电脑,易使他们对电脑产生眷恋,与小伙伴的交往兴趣下降,不愿融入周围的环境,长此以往致使其不仅在人际关系上有缺陷,而且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亦可能会有被动性过强、不愿接受现实的倾向。
4.影响思维技能和记忆力的发展
3~4岁是训练孩子记数、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若用电脑来代替大脑,孩子就缺少了锻炼自己计算能力的机会,长期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思维技能和记忆力的发展,而且长期使用电脑也容易使人的思维模式单调化,限制人思维的流畅性。
5. 所学的知识容易过时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电脑技术是一种淘汰率快的技术,由于更新速度很快,儿童现在所学的电脑知识今后几乎一点也没用。目前在日本等不少发达国家,从事电脑工作的都是一些短期大学或是技术学校出来的,他们没有本科学历,职业寿命一般在35岁左右。“今后在我国也很可能这样,恐怕连大学里的计算机专业都要取消,因此让年幼的儿童学习电脑更没必要。”如果你没有将自己孩子培养成一个电脑专家的梦想,而只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将电脑作为工具使用的人,就没有必要学得太早。
教育学专家认为,对3岁以内的幼儿而言,语言的发展、手脑的协调以及肌肉的发育更为重要。应让孩子从小多做一些动手的创造性游戏,多与小伙伴玩,着重培养他们为人处事和处理具体事件的能力。
4岁幼儿教育重点不在于智能的开发,而在于创造一个平等、民主融洽、关心的家庭氛围,以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责任感。不必急着要孩子学电脑。
如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新世纪明智父母的特征之一便是具有变通的知性,那么,尽最大努力地趋利弊害无疑是首当其冲的。同样,关于宝宝与电脑的问题,家长没必要走极端。即不要放任宝宝时时与电脑为伍,大大减少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取代、排斥传统的教育方法及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工具如积木、蜡笔等,又不要谈“电”色变,在电脑与宝宝之间划清“警戒线”,压抑其好奇心。
这里我们不妨听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的观点和建议:电视刚刚普及的时候,有关电视与儿童的利弊也曾讨论得热火朝天。媒介报道说电视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下降或犯罪,所以要限制儿童看电视。其实这么说就有点以偏概全。成千上万个孩子看了《加里森敢死队》,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没事,偏偏那几个孩子犯了罪?我觉得要想知道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效果,应该首先研究儿童的生活。
她在《媒介与儿童教育》一书别提出了“电脑素养”(Com-puter Literacy)这个概念。她说,儿童学习电脑的目的不是要了解多少电脑知识或会使用几种软件,而是要让孩子具备真正能从计算机获益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应该被用来培养儿童的自主性、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在现代社会,知识,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很快就会过时,但这种能力永远不会过时。我希望这些想法不仅能对儿童学习使用电脑有用,也能对儿童未来的学习有点用。
她还建议家长:要树立适合儿童的计算机教育观念,买电脑不是为了仅让孩子掌握一门知识,而是让孩子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增长探索的经验。对孩子来说,培养孩子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求知欲比学一门专门的知识更重要。
1.利用电脑满足孩子的特别需要。比如孩子对宇宙方面的科学知识特别感兴趣,家长可利用电脑播放儿童百科全书类的电子出版物,教他检索关于宇宙的知识与图片,满足他的求知欲。
2. 鼓励孩子玩电子游戏。通过玩电子游戏,孩子可以熟悉如何操作开关和键盘,进而习惯尝试和探索。同时,也鼓励孩子尝试播放动画片、电影、电子出版物及使用儿童绘图软件。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一个准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心理状态。孩子的发展不在于现在能学多少知识,而在于将来的学习潜力有多大。
3.电脑及其网络将成为未来社会的重要载体,教孩子使用电脑处理信息及各种资源,将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电脑与不同年龄段的宝宝
1~2岁的宝宝在电脑前,表现出极度的好奇,把电脑当作玩具敲敲打打,动动这儿,戳戳那儿,看着因为他的动作而不断改变的画面,兴奋不已。父母可以为孩子购买一些有鲜艳色彩、简单构图的软件,内容最好是孩子在生活中已经见过、接触过实物的图像。父母移动鼠标、敲击键盘,和孩子一起浏览每一个画面,同时教孩子每一样东西的名称,激发他的语言能力。
3~5岁的宝宝就开始想独立操纵电脑。父母可以握着他的小手一起移动鼠标,教给孩子怎样进入和退出游戏的具体玩法。孩子会很快掌握而独自在电脑前玩起来。此时,父母可为孩子购买丰富和拓展他的视野的软件,如画画、做泥人、制作书签、看图识字等软件。父母应不失时机地教给孩子把屏幕图象与实际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如“这个形状像昨天用积木搭的小房子”等)
6~8岁的孩子开始具有了社会性,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会电话联系,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好奇,所问的问题爸爸妈妈经常答不上来,此时父母可与孩子一起在网上寻找答案。
家长应给孩子选购什么样的软件?
幼儿学电脑首先要打好基础,学习指法和鼠标的运用。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是电脑启蒙教育的目的,而绝不是技能训练。具体来讲,可从绘画类软件、益智类游戏着手,既能培养孩子的兴趣,也能培养儿童的记忆力、想象力。年轻父母可为幼儿选购的软件很多,主要为多媒体软件,有语言故事类、音乐知识类、综合游戏类、美术欣赏类、科学常识类、计算类等。必要时,可选择一些画笔类、打字类软件,供幼儿选用。
幼儿掌握知识往往从形象思维开始,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软件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并配以声音和图像,很容易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研究证明,给予儿童感官的多重刺激,能使孩子愉快地接受各种知识的启蒙,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大体而言,一套好的儿童多媒体软件,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软件的内容必须正确无误,并能符合孩子的学习需求与能力。如果能因此而引发孩子的创造力与求知欲,则更为软件中的佳作。
电脑画面必须注意字体的大小与排列密度,文字太多或太密都易造成视觉疲劳。图形、动画、声音的使用,也必须有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提升,否则,会造成使用时的干扰。
软件使用时的操作说明或方式,必须简单明了,易上手。过于复杂的设计,往往会让孩子在使用时受到挫折,容易因此丧失兴趣。
那么,家长在选购软件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选购正版软件。如果使用一些盗版软件,很容易带来病毒,给电脑造成危害。
2.要仔细查看软件包装盒上注明的运行环境,如内存、驱动器等配置的要求,确保软件能顺利运行。
3.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电脑掌握程度为他选择合适的软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幼儿使用电脑须知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除了心智的启发外,保证孩子体魄健康成长,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课题。当电脑进入家庭成为孩子游戏与学习的伙伴时,为孩子布置一个健康舒适,能配合其身心发展的电脑使用环境,不仅能让孩子轻松无负担的接触电脑,而且可以避免肩膀酸痛、视觉疲劳等“电脑病”症状,保证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1.电脑桌椅及灯光设计:儿童使用电脑前,家长必须为孩子调整好高度,以双眼可以平视屏幕为准,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有40~50厘米,同时要注意灯光的亮度要充足,显示屏不要有反光现象。尽量给孩子买专门针对儿童身高设计的电脑桌椅。
2. 正确操作鼠标及键盘:孩子操作电脑时,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坐姿是否正确。游戏时,孩子常用的是键盘上的方向键和数字键,要告诫他们不要因紧张而过分用力地按键。
3. 设定时间:孩子一旦对电脑入迷,往往全神贯注地注视显示屏,必然会引起眼睛疲劳、全身肌肉紧张,有的孩子还会有弊尿现象。因此,父母可预先与孩子商讨,设定一个时间。专家建议,幼儿使用电脑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
4. 保护眼睛:每次用完电脑,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做眼保健操,活动一下四肢或在阳台上看看风景,让孩子从小有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平时多给孩子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
5. 保证各方面的安全:
幼儿在玩电脑时,家长必须在旁边看护,不要让孩子接触电源插座等比较危险的设备。
家长同时要注意电脑的安全。因为幼儿在玩耍电脑时,很有可能破坏电脑系统或其中的文件等等。比如,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中移动不太灵便的鼠标时,就很有可能把目录给移动了。
对于爱流口水的宝宝来说,要防止口水流到键盘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6. 注意电脑的辐射:
关键字:幼儿教师;幼儿教学;区域活动;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67-03
幼儿教学目前是全国都为之关注的教育话题,不仅是青少年需要全面、个性化发展,幼儿同样应该在这些方面着重培养。因此,区域活动就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区域活动,也称之为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它是幼儿教师以教育目标和对幼儿发展水平、兴趣,有目的性地将幼儿活动室划分为不相同的区域,例如积木区、科学区、美工区、表演区等,按照各个幼儿的喜好层次,事先投放相应活动室的活动材料,让幼儿们按照各自的想法和能力,摆弄材料,进行个别化的学习的活动。在开展幼儿教学区域活动的情况下,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指导幼儿教师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幼儿教育就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因此,本文就将着重分别阐述幼儿教学、区域活动以及对幼儿教师的指导,同时就这个活动开展所要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给出相应的策略。
一、对区域活动的定义和认知
1.从教育角度认识区域活动。区域活动并非是对幼儿放任自流,很多家庭、学校里面总是放任孩子自我捣鼓,却不加以引导,在孩子的意识里没有形成一种引导性的学习,而是随性发挥,当然,不是说发散思维不好,只是过犹不及,这点值得大家思考。区域活动的开展就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能否起到指引作用从而让孩子自己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发散思维,不至于漫无边际,也不会导致思维固步自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围绕教育目标,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和其已有经验,巧妙地开展区域活动,才能充分地发挥区域活动的效能。总的来说,区域活动的开展无疑是为孩子的发展奠定了强力的坚实的平台。
2.孩子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区域活动认识各不相同,但其共同认知就是区域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无论从现在的幼儿来看还是拿过去的孩子比较,区域活动无疑是吸引他们的所在。孩子们能考虑到的当然不是区域活动对其自身的发展,他们很多东西无法用语言详尽地表达出来,仅仅是出于孩子的天性――玩、乐、开心。但是通过开展幼儿区域活动他们也能够自己组织小团队,互相竞争。
二、区域活动的特点和魅力
1.区域活动的特点。所谓区域活动,简单的说就是小组活动。教师将活动范围划分成小区域的活动空间,然后根据活动的内容投放材料,然后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而相对其他教育形式,区域活动有几个明显的特点。①儿童可以自选活动内容。在区域活动中,活动内容多由儿童自己选择,教师的直接干预较少。这样就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这种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全体授课形式,孩子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与环境的适应,从中获得延伸的发展。在能力提升的情况下,思维扩展了,孩子就更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甚至有些孩子就可以专挑那些富有挑战性的项目进行操作。②孩子的自主性活动。孩子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方面。就是说,在他们不依赖老师、家长或其他同伴的情况下自己主动负责自己部分的个性特征。两岁左右是儿童成长的第一叛逆期,现在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备受呵护,部分家长就忽视了这一自主性的萌芽时期,事事为孩子包办。有的孩子养成了长久的习惯,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甚至是大学时期,孩子的独立性就被埋没了,从而诸事都不经过自己操作,完全缺失了自主的能力,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隐患,因此,通过区域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协调孩子的发展能力。③个体活动和组队活动。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小组,当然个体活动同样适用,现在的区域活动更多的是小组之间的活动,“有竞争才有进步”,这就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努力和表现的机会,也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通过大家的相处,优劣也可以相互指出,相互改进。偶尔教师的加入会为孩子的活动带来更大的帮助。
2.区域活动如何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们要想通过区域活动来培养孩子,那么怎样通过实际证明区域活动的魅力从而引发孩子兴趣呢?这就需要根据班级的人数、幼儿的年龄阶段、活动室的空间、以及现有的材料布置各种“有型”的区域。比如,泥工区,投放形形的泥,以及各种模具,最好将整体的模具进行拆分,在孩子折腾出各种图形时拼凑了整块的模具。娃娃家,则是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大家构成一个大家庭或是组成几个小组,一起模拟做客游戏、招待游戏等。总之,区域活动中丰富的材料、创新同时具备意义的活动就是区域活动吸引孩子们感兴趣的主要理由。
三、对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指导和策略
1.语言层次方面的授受策略指导。语言层次授受策略,顾名思义,就是说在区域活动中着重以语言为主,动作为辅的策略介入儿童的活动中,对孩子进行“讲授――接受”的指导。这是最为简洁明了、意图明显的教师指导策略,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发挥语言功底,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的建议、鼓励、帮助、联结等。例如,创建活动规则制度,这是为孩子们顺利进行活动的基本要求。孩子们刚接触新区域新材料的时候,但却对即将接手的事物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去玩,这时就需要老师向幼儿介绍材料的名称和活动的玩耍规则。首先,应该建立区域活动规则的常规性指导。对于不同类的材料,幼儿教师应该把握分寸如何来介绍这个“度”,不能过于简单以致孩子无法理解,亦不能过于详细,导致简单化,降低了孩子的兴趣。而对结构以及操作方法的繁杂材料,就应该清晰明了的介绍,以免幼儿误解或是误用材料。从人际关系活动规则方面着手还需对幼儿进行整理玩具、爱护玩具、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等方面进行规则指导,减少孩子之间的摩擦、争执。
2.物化层次的暗示策略。物化层次就是指通过设置好环境和投放材料,转化成特定的信息,以此来影响和规范孩子的活动行为,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和发展。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指导方法,教师需要进行认真地专业化地思考,并且在活动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因此,环境设置以及材料投放是此活动的基本要素。老师得想办法让环境和材料“说出话来”,进行引导。因此,要注重材料的层次性、操作性。要考虑不同发展情况下的幼儿的需求,细分材料,体现材料的层次性,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材料的选择、材料的投放等认真思考。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使得不同层次的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出适合自己的活动区域范围。
3.幼儿互动的建构指导方法。在区域活动中不得不提到互动层次的建构策略,它是指通过幼儿与教师、幼儿相互之间讨论在活动中所遇到的难题,互相帮助,从而建立起幼儿经验体系,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稳定的成长。这方面的指导方法是从人际影响的策略上延伸出来的想法,人际关系当然是从小培养起,一般为以后的生活打好基础。在这个互动指导方法中,需要幼儿教师扮演角色给孩子一定的影响从而带动孩子的活动,协调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孩童们潜移默化地体会到老师的意图,从而转变成自己的意愿。互动,就是多人之间的合作,要善于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精神,让他们意识到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将事情圆满地完成。要及时引导孩子解决突发的矛盾和冲突,孩子之间虽然心无芥蒂,但是有了矛盾不及时解决只会引发更大的问题,这即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四、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1.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定位的合理性。最初,区域活动的展开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需要从指挥者的角色转变成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众多角色。我们了解传统的教师角色是指挥者,无论是课程还是活动都由教师事先安排,幼儿能做的就是配合。对比区域活动,活动安排却是灵活无比的,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进行相应的调整。接下来,需要制定合适的目标,那么就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发展需要,发现儿童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以及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但是孩子在初始接触材料到操作、讨论、得出结果是有个过程的,这时就要给孩子们相当的时间让他们由发现新问题、运用之前的经验探讨,从而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退缩,急需寻求答案的时候,教师就应适当地引导孩子自行解决,而非直接给出答案或是定论,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我国教育有个传统的观念――答案的唯一性,其实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成千上万也有可能,“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应该老是讲究答案的唯一性、固定性,从而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因此,对待幼儿教学就该告诉他们,最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取得答案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学会的方法。另外,教学中有一点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每个人的观点、看法不尽相同,所以在这里需要提醒幼儿老师切不可用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去衡量幼儿之间的水平,导致幼儿之间反差过大。
2.区域活动与幼儿园其他活动、幼儿家庭之间的联系不紧凑。区域活动的开展毋庸置疑为孩子的发展带了必然的好处,可是在这个活动的开展同时,却存在了一些弊端。因为幼儿园在设计和开展活动的过程里,忽略了与幼儿园的其他正规教育活动存在的联系以及发展价值。因此,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同其他常规教育联系起来同时与幼儿家庭之间互动,这并不是指简单的幼儿家庭提供区域材料,而是指家长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些时间来参与区域活动的展开,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也使得幼儿家庭之间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更适应于孩子的发展。
3.区域活动与幼儿园正规教育之间的冲突。其一,独立性的缺乏。正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导发展趋势,相比之下,区域活动却成了正规教育活动的辅助和补充。通常我们是将正规教育发在课堂之前,一天的正规教育结束后才进行区域活动,以此来巩固所学到的内容。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活动的独立性却受到了挑战,它在根本上需要依附正规教学活动,作为对正规教学的延伸或者是补充。其二,区域活动与正规教学活动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不够充分。区域活动的基本因素主要是目标、材料的投放等,这样就和正规教学活动之间堆砌了一道“无形的墙”,一定程度上毁损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说,区域活动中所设置的自然角,里面长期放置的植物果实和种子,这些东西究竟用来做什么,幼儿却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停留在对果实和种子的外表欣赏上。在区域活动里,很多事物过分关注外表的美观,实用性却不强,很多幼儿不能持之以恒,同时使用期限又短,不能反复利用,这样就造成了现象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针对以上,就必须正视一点,区域活动并不是附属品,而是与正规教学活动一样的存在,不分主次、高低,更非相互独立,而是融会贯通的,有效互动的。
为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区域活动的存在就是必然的,所谓“存在即是合理”。在开展幼儿教育区域活动的时候对幼儿教师的指导就需要全面、合理,需要对幼儿进行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专业程度考评,对区域活动的深层次认知等。从各个层次详尽分析不同区域活动以及在同一区域活动的不同阶段,指导教师根据区域活动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争取使得幼儿得到最好的学习。开展区域的活动意义重大,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与伙伴之间的交际能力以及个性化的学习。区域活动的自由性、多样性、趣味性为孩子提供了很多的自主活动以及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同时它潜在的教育价值也被慢慢地挖掘出来。为了使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实施活动时正确地认识区域活动,有效地指导区域活动,建构相应的区域活动环境等,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邓淑冬.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探索[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8):22.
[2]周桂芳.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235.
[3]董航.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1,(10):56-57.
运用电教手段开展艺术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同时,手指活动能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控制的完善。手影游戏是利用手掌、手指的变化,进行造型的一种艺术游戏。它能充分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和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它使幼儿感到手的神奇,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双手的灵活变化,经过投影能做出许多形象各异、多彩多姿的动物形象和物体形状。但因手影游戏受光源的限制,一般是在灯光和阳光下来演示,活动中幼儿各玩各的比较分散,不能将几个手影同时投到一个画面上,因此,不能进行比较和开展整体游戏。又由于幼儿掌握不好光的距离,手影模糊不清,掌握不好光源方向,身影挡住了手,影响了游戏的效果。而幻灯手影具有不受天气、时间影响的特点,几个手影可同时投于一块银幕上,画面清晰、集中,高矮可随时调整,便于幼儿操作等优点,所以,采用幻灯进行手影游戏更能充分调动幼儿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教会幼儿编单个物体进行投影,让幼儿逐步掌握手影的技巧,巧妙地运用手指、手掌的弯曲变化编出各种动物,如孔雀、鸽子、狼、狗、兔子等。平时注意多让幼儿看图书、画片,多注意周围的事物,以丰富幼儿的创造素材。幼儿掌握了编手影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指导幼儿随意去创造花样,然后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投到银幕上,说出编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开展比手影活动,看看谁编的像,谁编的花样多,评出编手影冠军,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同时,可以让幼儿模仿所编的动物的叫声来增强游戏的情趣。还可以让幼儿做出几个不同动物的手影,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例如:教师找三个朋友编出小羊、小兔和狼的手影。提问“小羊和小兔喜欢吃什么?它们俩是什么关系?它们与狼是什么关系?”幼儿回答:“小羊和小兔都喜欢吃草,它们是好朋友,大灰狼要吃小羊和小兔,所以,大灰狼是坏蛋。”这时,教师可以边指导幼儿演示边让幼儿自己进行创编,还可以让这三个幼儿表演,其他幼儿进行创编,这样,所有的幼儿就都互动起来,使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力、合作的能力等。在编手影的过程中,幼儿的小手指需灵活地动起来,所以,通过活动手指,达到了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
利用电教手段开展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与探索精神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幼儿素质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使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直观、形象形态展现给幼儿,利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科学教育,可以引起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索的兴趣。一些科学知识,如果给幼儿抽象地讲,幼儿既不感兴趣,也理解不了。例如给幼儿讲“神六”发射,可以播放准备过程和发射过程的录像,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既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和不中怕困难、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科学品质。故事《未来的交通工具》,先放录音,幼儿欣赏,并且说一说故事里未来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幼儿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再到投影仪上放大,并把自己的设计讲给小朋友们听。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不仅要让幼儿感知科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
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其中蕴含着无限的科学知识,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很多自然现象和事物难以接触到。电视教学给我们创造了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拓宽了幼儿的视野,扩大幼儿了解知识信息的途径,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增长了知识。幼儿园和家庭可以同步给幼儿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比较强的电视片,可以锻炼幼儿的感官,促进幼儿感知力的发展。例如在开展认识昆虫的活动前,要求幼儿回家收看“动物世界”里的有关内容,带着老师布置的“它们家住哪里?吃什么食物”的问题看电视片,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回答。这样,幼儿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和感知,让幼儿感觉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从而持久地保持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
运用电教手段开展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其自信心、成功感和合作能力。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欣赏、唱歌、舞蹈、韵律活动等。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根据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具体、鲜明的事物,选择一些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有一定情节,形式工整、短小的音乐,通过放录音、cd,加上电视和多媒体影像,供幼儿欣赏,如《赛马》、《四小天鹅》、《动物狂欢曲》等。用电教手段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活动生动、形象、具体,教学内容表达声图并茂、动静结合,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的提高。如在教幼儿五线谱时,幼儿觉得比较单调枯燥,因为幼儿思维特点之一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为适应幼儿的这一特点,又根据幼儿对童话故事感兴趣的教学经验,制作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五线谱系列课件。比如:七个小矮人是七个音名,白雪公主给七个小矮人送信等,幼儿在形象逼真的动画效果中,很快就学会了音名和音高。
利用电教手段开展道德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