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03 19:03: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及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初步感受复述课文的不同形式。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神态动作变化,感受人物心情,体会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

2.传说故事与现实结合,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3.理解故事内容,说出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创造性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预习卡.预学单.ppt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1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课前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ppt1)读得很响亮,不要拖长音,再读课题。

二.了解学情(3分钟)

1.检查字词

课前,同学们已经借助预学单预习了课文,看一看这些词语会读吗?(ppt2)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生读。评价语:读音很正确,有个地方需要大家注意。当词语中最后一个音是三声时,发音一定要饱满,如后悔、叮嘱、听懂。再来齐读一遍。

评价语:同学们认真朗读的样子真美。

2.字义、写字指导

同学们,生字表中有一个字在文中并没有出现,你知道是哪个字吗?(生:僵)。评价语:你真善于发现。(ppt3)僵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字的演变。僵是一个形声字,左侧单人旁表示人的身体,右侧三道横将两个田分隔开,使他们互不相连。造字本义是身体由于受冻而变得硬,各部分不灵活。

(ppt4:书写)(ppt4)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右侧中间横最长,两个田基本对称。请同学们在田字格本上仿写两个。(坐姿、握笔姿势榜样,动作)写完后同桌两人相互评价一下,看看哪里还可以改进。再写一遍更好的。

僵字在文中没有出现,请你根据它的意思,大胆猜测这个僵应该与哪个情节有关?(预设:海力布变成了僵硬的石头。)评价语:你想到了故事的结果。

三.

整体感知(4分钟)

海力布变成了石头之后,人们有没有忘记他呢?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预设:人们为什么会世世代代纪念他?他做了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问题到文中寻找答案。

小组合作:课文主要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请同学们拿出预学单,小组合作交流这个问题。

(第一件事: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第二件事: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第三件事:为救乡亲们,海力布变成了石头。)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一下吗?(相机板书:救白蛇,得宝石,劝乡亲,变石头)(孩子不会简练概括师可以示范第一件事)

四.

精读点拨

1、同学们,海里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5段,找到相关的句子,把你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预设1: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热心助人)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他的热心助人?(每次、总是、只、很少等)你非常善于分析。你能抓住这些关键词,再来读一读吗?(生读)

我听出了海力布的热心助人,让我们带着体会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预设2:海力布想,珍宝我倒是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太好了。)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海力布不贪图财富,他想通过劳动来帮助更多的人。)是呀,你真善于思考。

2、同学们,除了热心助人、不贪图财富,海力布还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深入理解。自由朗读第六段,你能体会出小白蛇的心情吗?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我通过再三叮嘱体会到小白蛇非常关心海力布。)你是抓住了小白蛇的动作。生活中,有没有人再三叮嘱过你什么?(生答)可见,你的老师/家长真的特别关心你。

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生:无论···都···中体会到事情很严重。)你是抓住了关联词。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情真的非常严重?(生:马上、永远)

同学们,抓住关键词体会,这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谁再来读一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齐读一遍。

3、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牢记小白蛇的叮嘱,就这样平静而幸福的过了几年。有一天,他忽然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生: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小鸟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情?(预设:慌慌张张)你能再来读一读吗?生读。听到这样的消息,人们通常会怎么做?(预设:逃跑)是呀,但是海力布是怎么做的呢?

3.品读第八段,感受“焦急”(5分钟)

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找出听到消息之后,海里布是怎样做的,请把相关句子划出来。(预设:你回答很全面,先来看这一句。)

(预设1: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出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此时此刻,海里布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着急)你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预设:急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什么?(预设:我要快点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你能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吗?(生读)

(预设2: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文中没有具体写明怎样催促,只是一句话带过。你可以想象一下吗?(预设:海里布说:“快点走吧,我说的是真的······)你想到了海力布的语言,谁还能加上动作或者神态再来说一说?(预设:海力布抓住一位老人的胳膊着急的说······)你真有想象力。尽管海里布焦急的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

他接下来又是怎样做的呢?(预设3:海里布急的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此时此刻,海里布的心情怎么样?(预设:焦急万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急的掉下了眼泪)

同学们,通过海里布神态的变化,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他越来越焦急了。)为什么会这样?(预设:因为灾难那上要来临,而乡亲们却不相信他说的话。)是呀,灾难马上到来,再不走必死无疑。如果用上一个成语来说明当时的危急,你会想到哪个词?火烧眉毛,危在旦夕……

你能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第三段话吗?(生读)

同学们,入情入境的朗读是体会人物情感的绝佳方法。老师对这一部分进行了简单创编,让我们小组内分角色来读一读吧。(大屏幕出示分角色朗读、配乐)

你们读得这么认真,我可以加入吗?

(大屏幕内容:

海力布(老师)乡亲们,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民(男生)我们住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

海力布(老师)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请大家相信我,赶快搬走,快一点!

民(男生)海力布,你今天是怎么了?说话稀奇古怪的!

海力布(老师)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人(女生)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上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尽管海里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没有人相信他。

4.品读第九段,感受“镇定”(6分钟)

在这危机万分的时刻,海力布的神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9段,划出相关句子。

(预设:他想到这里,就镇定的对大家说:“······”)为什么会由“急忙、焦急、急得掉下了眼泪”变成“镇定”了呢?(预设: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会夺取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面对着乡亲们的不相信,面对着即将到来的灾难,牺牲自己成了拯救乡亲们的唯一选择。谁能饱含深情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生: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儿都飞走了。”接着,他把怎样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里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5.

诵读第十段,感受乡亲们的心情(大屏幕出示)

师:望着已经变成了石头的海力布,

生:望着已经变成了石头的海力布,

师:乡亲们内心无比后悔

生:无比悲痛!

师:他们眼中含着泪水,不停的呼唤着——

生:海力布海力布······

师:那位老人这样说——

(生随机,预设都怨我,如果我们早点相信海力布就好了!

师:一位乡亲这样说——

(生随机,预设:海力布,感谢你!)

师: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

生: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

师: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预设:舍己为人)同学们,平日里热心助人的海力布,在面临灾难时他义务反顾地选择了舍己为人。这是一种大爱的精神。所以,人们世世代代纪念这位英雄。

齐读最后一段。

五.复述课文(5分钟)

这里为什么为什么会用据说呢?(预设:不是真实的)“据说”这个词也正好说明了民间故事流传至今主要依靠人们的口耳相传。

在复述故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预设: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还要注意什么问题?(预设:详略得当,重点内容略微详细一些。)哪位同学能结合老师的板书和同学们刚才讲到的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听了你的讲述,老师也禁不住想来讲述这个故事。(配乐)(ppt16)

一个伟大的民族,流传着一个故事。猎人名叫海力布,善良有爱又热心,

勇敢救下小白蛇,白蛇感恩送宝石。晴天噩耗传耳中,为救乡亲变石头。

舍己为人真情在,英雄故事永流传。

孩子们,老师刚才复述故事用的是什么方式?你看,复述课文只可以有多种方式呢

六.拓展延伸(1分钟)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3月30号,四川省凉山突发森林大火,着火点海拔约3800米。31位失联的消防队员无一生还。为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孩子们,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许多像海力布的人们的付出。少年强则国强,身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预设: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学习海力布热心助人的精神。)

七.课后作业(半分钟)

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课题。这是一位平日里胸怀如大海般宽广、竭尽全力对乡亲们施恩布德,遇到危险又舍己为人的猎人——海力布。让我们一起再亲切地叫他一声:猎人海力布。

这是一则民间故事,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之所以能够一代又一代口耳相传至今,是因为故事中主人公都具有美好的品质。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人们一直向往和追求的真善美永远不会改变。

第2篇

动物笑谈

精彩开篇词

忘我是一种执著,是一种痴迷,更是一种疯狂。而对于一位动物学家而言,为动物而疯狂似乎不是什么意外之举,因为那些可爱的小生灵们是那么可爱!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学习文章略带调侃的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动物的世界是一个友谊的世界,是一个甜蜜的世界,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脚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去感受感受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嗔怪(chēn)

小凫(fú)

麝香(shè)

鹳(guàn)

蹒跚(pán)(shān)

羞怯(qiè)

驯养(xùn)

禁锢(gù)

虐待(nüè)

咒骂(zhòu)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彼此相差很远。

需索:索取,需求。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从而体会生命的真谛。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世家》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结构并归纳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总括自己时常被人当疯子。第二部分(2-9):研究水鸭子。第三部分(10-19):研究大鹦鹉。

2.课文写了与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的哪三件趣事?

【交流点拨】唤回迷路的可可;可可咬掉父亲的扣子排成排;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到树上。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交流点拨】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与水鸭子、鹦鹉打成一片的相关趣事,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二)深层探究

1.文中多次提到“我”的疯,你怎样理解“我”的疯?

【交流点拨】“我”专注于动物行为的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其实“我”的疯正好体现了“我”对动物研究的疯狂、执著与忘我的精神。

2.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具备哪些精神?

【交流点拨】专注、忘我、执著。

(三)语言品析

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风趣幽默,请结合具体的例句加以分析。

【交流点拨】“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一句中的“犯罪现场”大词小用,夸张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让父亲很生气。

“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句中“弯、蹒跚、抓住”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可可的恶作剧让父亲很尴尬,让人读了忍俊不禁。

四、板书设计

研究水鸭子

学母凫又蹲又爬又叫

新出世的雏凫只认母凫的叫声

模仿大鹦鹉的叫声唤回大鹦鹉

研究大鹦鹉

大鹦鹉咬下父亲的扣子

大鹦鹉把毛线缠到树上

第3篇

班级:

姓名:

学号:

温馨提示:家长帮助学生读题,让学生明白题意。

一、听家长读,在听到的字上打√。

二、看图认一认,连一连。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山

②云

③风

④花

⑤鸟

⑥虫

⑦水

)对雨,雪对(

)。

)对树,(

)对(

)。

)清对(

)秀,柳绿对桃红。

四、小小魔术师。

1.给“一”加一笔是(

)、(

)。

2.给“木”加一笔是(

),组词为(

)。

3.给“十”加一笔是(

),给“二”加两笔是(

)。

五、我会按要求填空。

田:笔顺

,共(

)画,第三笔是(

)。

耳:笔顺

,共(

)画,第二笔是(

)。

火:笔顺

,共(

)画,第二笔是(

)。

虫:笔顺

,共(

)画,第三笔是(

)。

六、我会数一数,按要求把下面的字填进合适的田字格里。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读一读,再背一背古诗,家长签名。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家长签名:

八、请家长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真实的评定(用“√”选择),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在家里完成作业的状况,感谢您的配合:

学生作业完成的写字姿势:(①端正

②一般

③差)

学生作业完成的态度:(①积极

②拖拉

③不愿做)

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①非常好 ②良好 ③一般 ④差)

完成作业时间:星期

第4篇

一、引进“微课”模式,促进有效教学

“微课”主要是采用视频讲课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教案设计的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课《梅花魂》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分析文章中梅花高洁坚韧的品性,从而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切眷恋。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着重介绍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即“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认真体会文章中所介绍的梅花精神,感悟外祖父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了解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每一个段落的基本大意,就变得特别轻松了。“微课”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所学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宏观的想象,便于学生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倡导“四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

现阶段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实行从“师本教育”向“学本教育”观念的改变,要求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形成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西门豹》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基本生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破除迷信并为老百姓除害的,分析具体的细节描写,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学、对学、群学、展学”四学的模式进行学习,即课前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去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呢?你们的办法和西门豹相比,哪个更好呢?”使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对学和群学的讨论,之后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的观点和看法,给大家进行展示。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引入“分层教学”模式,促进有效教学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普遍不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分层教学法”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平等发展。

第5篇

一、教学常规执行情况

在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小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深入学习,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省规范办学行为相关文件精神和《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谨治学,以“实”和“严”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一)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学常规制度

学校根据校情制定了课堂教学常规及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等制度,细化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要求,以指导教师的日常教学。

1、细化备课要求。新学期第一周必须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由备课组长组织研讨,教导处审查确定。备课要切实落实教学计划,课时计划中要包含目标设定、重难点分析、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后反思,不仅要求过程要完整、具体,还要求充分备生情,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学的落实。

2、强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落实课时计划,达成设定目标,目标意识要强烈鲜明。教学内容要准确,抓重点破难点,关注内容的多重性、多样性、疑问性、启发性和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主题意识。重视课堂练习,以多种方式在课堂中穿插必要的训练,巩固所学,让学生“一课一得”,树立训练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了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内化、生成知识,加强教学互动。

3、实化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布置要以目标和生情为依据,及时、适量、适度,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推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反对简单机械、过度的抄抄写写。作业的批改要求严格,要统一批改和订正符号,明确批改内容和方法,各学科作业分类要求。作业是体现学生掌握知识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衡量依据,我校对作业的常规要求是比较细的,如作业类别明确,像数学作业有口算本、课堂作业本、基础训练册等;作业书写规范,像数学课堂作业,每次作业前写清日期、次数、作业内容,每小题空一行,每次作业相隔三行,订正要写“订正”,中高年级统一用蓝色钢笔;作业批改细致,像语文作业小作文的简批要求做到:对好词好句进行标记、对错别字病句错误标点要标记明显并及时订正、不打大钩打等级,对大作文要求精批,有仅做到以上几点,还要有针对性和激励性的评语,写眉批和旁批。

4、量化质量评价和检测。书面测试每学期举行两次,易中难按6:3:1比例进行安排。年级组和班内还可进行小型的单项内容的书面或口头检测。每次检测要进行严格分析,以各题的得分率等数据的分析明确对后续教学的调整或加强。

我校每学期各学科还组织一次学生的小型竞赛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或数学口算、数学综合能力,或拼音、演讲、美文诵读、语文综合能力,或英语歌曲、英文朗读,小竞赛旨在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延伸学习评价。

(二)加强常规检查,严把教学质量关

全体教师严格执行课表,临时调课需经教务处审查同意。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严格教学规范性,鼓励教学创新性。

1、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结合。开学初重点检查教学计划的制定;期中重点检查教案设计和作业布置和批改、推门听课看课堂教学常规;期末重点检查评比优秀作业、优秀教案。平时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则由年级分管段行政领导总负责,各年级备课组长参与督导。平时检查内容有相互听评课、作业交流、课堂教学常规等。

2、单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检查,主要是听随堂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在期末阶段检查时,对每个教师的各项教学、分工等进行全面检查。教导处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情况的记录。

3、组织检查与教师互查相结合。阶段性检查,主要由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对每位教师的每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平时的随堂听课、教案、作业抽查主要以学校领导为主。平时的交流活动,主要以年级组教师间相互检查交流为主。

4、明确常规与倡导创新相结合。在检查过程中,既以各项教学常规为标准进行评价,也提倡老师们创新方法,如作业订正、补缺补差、教案设计等,老师们在工作实践可有更实用更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一旦得到认可,则成为一种教学常规要求得以推广。

(三)狠抓校本研修,提高教师教研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实施新课程,“成在教师”,显而易见。在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方面,学校采取多种举措,形成开放、深入、求实效的教研体制。

1、实行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度。我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大家同在一个办公室,集体备课,定时召开备课研讨会,随时开展教材研讨活动。

2、实行大小教研组单双周活动制度。学校成立了三大教研组,语文、数学、综合,下设各年级语数教研组、英语教研组、非英语综合学科组。单周年组教研组(小组)开展教研活动,双周大教研组分别于周一、周二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3、实行全员上课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初制定公开课安排表,分别于每周二、周三、周四上午第一、二节课开课,除年级组内教师必须到位听评课,凡空课教师均参加听评课。

4、实行学期主题研讨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主题研讨活动,或就课堂教学有效性观摩研讨、或专题讲座、或为教师专题展评,如说课竞赛、教学设计现场赛等。

5、实行城乡携手、异地联谊、送教下乡制度。我校与北岸中心校、金川学校、小川学校、森村学校、雄村学校为手拉手结对学校,我们常年开展教学交流、送教下乡、校际各项工作交流活动。自2008年秋季,我校与上海爱国学校结对,两校开展了几次有影响的教学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还与黟县实验小学常常有相互的交流。

6、实行个人研修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制度。

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实施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校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三种策略。

(一)自主学习,体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语文教学要实现主体性教学,或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首先须把握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教学活动中角色的定位。为此,教师首先要进行角色转换或让位,应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同时,要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第二,衡量自主学习的一大量标:教学时空占有量。学生学习活动时间与空间占整个教学活动时空之比,愈大则愈趋于主体性教学与自主性学习。要实现导引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大胆实施一些“转移”,观念是教师不要做学生能做之事,变教师之说而学生能说的为学生之说,变教师之写而学生能写的为学生之写,变教师之做(说写之外的)而学生能做的为学生之做。第三,从何着手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标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这段话包含这几个着力点:(1)学习兴趣,(2)学习态度,(3)学习习惯,(4)学习方法。第四,实施利于主体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策略:教师要力求使课堂形成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少而精地设疑引趣,促思,并顺应排阻和追问;鼓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感。(2)迁移为本策略:教师要善于利用背景资料,教给学习思路方法,培养学习元认知,从而促进迁移提高迁移水平。(3)活动促学策略。(4)合作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对合作学习目的性认识,确保合作学习时空,培养合作学习的技能。这样,学生的真正自主学习才能得以实现。

(二)有序组合,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无论哪一套版本的教材,学生作为一种学习材料,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系统分析教材,详细掌握整册、甚至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及教学内容,在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要求,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实际情况,适时、灵活地对教学知识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调整,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同时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

1、重组教学知识点。

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中的句子:a.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他们的头。c.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发现句子中带点的词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不难,因为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中就已经出现过,比如,“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等,而且让学生在说话和作文时运用这种方法,既然四年级上册就让学生学以致用,那么下册仅仅是“发现”是否有些简单?因此,教师就应该在“发现”的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习作中加以运用。这一教学内容在四年级习作教学和习作点评中要加以凸显。教学内容的改变及深入并没有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相反,避免了四年级上下册内容重复出现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口语不仅得到了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还得以运用,使习作内容更形象、生动。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通常是一个单元围绕某一主题,由几个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组合成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单元目标,按照教学意图,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到前后衔接、连贯。

重组后的教学,紧紧围绕主题层层深入,达到了读写结合,较好地实施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有机调整教学主题。

语文教材是编者依据整册任务布局编排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把这组内容调整到九月份的第三周,与“语言文字的推普周”同时进行。学生第一步,了解了祖国汉字的文化,也明白从哪些方面去了解汉字,并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第二步,学生分别开展各项活动:有搜集资料的,他们了解汉字的演变,汉字的起源,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等;有上街查找不规范汉字并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写不规范汉字,经过调查,有的是找商业广告(衣衣不舍),有的是简化字(山里氿店)等;第三步,每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份调查报告或谈谈个人看法或制作小报办成果展示。调整后的教学,与推普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而不空,有序而不乱,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兴趣学,学中乐。

(三)有机整合,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教材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语言框架,是静态的文字、简单的情景。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教学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呈现丰富灵活的生活语言,让他们在生活化的课堂上充分内化语言。这样,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同时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1、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教学。

将生活实际引入教学,能够激活静态的语言,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提升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看——议——说等活动,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热烈讨论,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形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和充分发挥。

2、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延伸到生活中,让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延续,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精彩篇章。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乡下人家》古诗《乡村四月》和略读课文《麦哨》,一个县城长大的孩子对农村的生活现象一无所知,老家在乡下也仅仅是逢年过节去一次。上完《乡下人家》后,让学生的父母带着真正走入乡下农村,看农民耕田插秧,看农民收割菜籽、养蚕,看农村的人家养鸡、养猪、养鸭等情景,特别是麦子收割的时候,让学生摘其麦杆做麦哨吹吹,到桑园地里去摘桑葚吃吃,感受田园风光带来的无限乐趣,同时,也明白作者写文作诗的喜悦,让课本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动起来,舞起来,而不是想象中的农村形象,让农村也有声有色,有苦有乐。超级秘书网

3、捕捉生活气息完成课堂教学。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只要善于发现并捕捉生活相关联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本组的难点是让学生学写研究报告。如果学生对各方面的信息都不是很了解,又怎样引导学生写研究报告呢?有心的语文老师都不难发现。上此组内容时,正逢“端午节”前后,于是,“端午前”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上街看看端午的气息,做端午鞋、买绿豆糕,准备端午用的材料,插艾叶等,同时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民俗文化的寓意。“端午时”让学生吃吃粽子,再看周围人的行为举止,喝黄酒、吃蚕豆,墙角洒石灰等,问其因说是辟邪。“端午后”让学生把亲身看到的、感受到的、搜集到的都写在研究报告中。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还进一步了解了我国民风民俗,学生的情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语感积淀,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素养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有效学习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目的是培养我们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并且使我们的谈话内容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在传统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目录进行机械的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被引进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们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苏教版)《北大荒的秋天》的时候,由于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通过分析各个自然段的具体段意和具体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课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北大荒秋天之景的动态图画和黑龙江嫩江流域的基本地图,并且给学生播放北大荒的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感受北大荒的秋景。课堂氛围活跃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每个自然段的具体含义,并且体会具体的秋之意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北大荒的秋景之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促进语文阅读有效学习。

二、引进“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给学生播放,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的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苏教版)《花瓣飘香》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指导学生分角色地朗读课文,重点分析关键句子和短语,体会小女孩真挚、淳朴的亲情,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当中,切实体会小女孩的话语中所包含的真挚和淳朴之情。”小视频的模式使学生对本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之后,再带领学生具体分析每一自然段的大意,体会一些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特点,体会其思想感情,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引进“翻转课堂”,促进学生思考

“翻转课堂”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嫦娥奔月》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昆仑山、除害、贪婪、奸诈”等,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并在分段的基础上领略课文中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美好精神品质。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列出一系列的问题,即“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要把八月十五定为团圆的日子呢?文章中的嫦娥是谁?她为何要奔月?”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尝试找出合适的答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即“文章中的‘苦难’的含义是什么?后羿的人格魅力主要是什么?文章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引进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理解。

参考文献:

第7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交流。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地震的资料,然后教师播放地震的录像,使学生感受到地震的可怕。

2.揭题。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梳理出主要问题: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课题质疑,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检查。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和朗读课文的情况。

3.概括。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回答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教师板书:父子了不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精读感悟

(一)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品词析句,读中体会父亲的坚毅。

⑴出示重点段(课件),让学生读后谈体会。⑵出示另一句话,让学生和这一段话进行比较,在比较这两段话时,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时间的词句,“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感受父亲挖掘的时间之长,想象父亲挖掘时的艰难,体会父亲救儿子时内心的焦急与无助。⑶感情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在词句的品读中,让学生体会父亲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这种惊人的毅力源自于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创设情景,说中体会父亲的执著。

⑴想象劝说情景:“看到父亲在废墟中不停地挖掘,有哪些人来劝阻他,是怎样劝阻的?”⑵朗读5~10自然段,深刻体会父亲不顾一切,一心只想救儿子的无比坚定的信念,他的爱就体现在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言行之中。

3.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伟大。

⑴对比。①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语句。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词语中,体会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②找出描写此时父亲的言行的语句,与其他父母进行对比。在比较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不寻常,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和14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⑵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了更好实现三者情感的碰撞、沟通与交流,本环节紧紧抓住“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父亲”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采用了创设情景、对比等方式,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能力的同时,一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二)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在体会儿子的了不起时,运用同样的方法,重点抓住第22自然段中儿子的话进行体会,紧紧抓住一个“让”字,引导学生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出示句子对比:父亲在废墟中挖了12小时,24小时,36小时,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克服了什么困难?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还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放手让学生运用体会父亲了不起的方法学习体会儿子了不起,并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空白点进行想象,使学生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从而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四、总结升华

1.是什么把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板书“父子情深”)

第8篇

1合理运用远教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识少。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源中的教案示例提供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我们充分利用他们的设计,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加上自己的见解,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我在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参考教案示例提供的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时用一段视频和几幅插图, 使学生对陌生的景观一目了然,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媒体资源,让学生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与伟大,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远程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2.1远程教育资源可创设生动形象的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积极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尤为重要。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展现出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枯燥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的,静止的变成活动的,既可以为孩子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如《浙江潮》一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远教媒体资源分别再现 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视频和图片,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钱塘江大潮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2远程教育资源打破时空限制,突破了语文课堂教学难点。

教师是否恰当的把握住了教材的重难点?教师是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的?这是衡量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语文教学中,按传统模式,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即使花很多的时间、精力,也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媒体资源展示的课件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声音、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气氛,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抓住重难点,引发学生的联想,给课堂注入活力。例如教学《黄河象》一课,农村孩子对于“黄河象”的理解只能是凭空想象。在教学时,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知黄河象的高大、完整,接着利用fals演示黄河象来到河边、陷入河中、最后变成化石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黄河象的来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

2.3远教资源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远教资源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启发思维,培养能力,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媒体资源传授给学生。如在教学《红树林》一课时,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树林的认识,再利用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出红树林的画面,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阵阵惊奇声中,那“壮丽”、“奇特”、“神秘”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自然而然涌现出来。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中,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红树林的美,从而懂得了红树林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这样的教学,教师变口授为操作演示,通过看、听、说、想,学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和厌烦,反而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进入忘我的境界,即完成学习任务,又受到美的熏陶。

2.4远教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应用媒体资源中范文朗读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 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枫叶如丹》一课时,利用媒体资源中范文朗读课件,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了。

3运用远教资源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说促写,提高写作能力

远程教育进入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设情境。以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说说身边的变化”为例,先展示自己家乡发生的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想象,发现问题,为讨论做准备;然后,再分小组进行讨论,按这样的环节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远教资源打破作文教学 “以本为本”的方式,直接利用资源中的场景,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运用知识。比如,在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以先用动画形式展示一些想象中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后,再动笔写一写,这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了。这些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更使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有效利用远教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