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2 05:49: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作流程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2、对拟进行建设的项目做出初步说明,形成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的轮廓设想,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的初步分析;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估计。
(6)用地预审意见。
3、在技术和经济方案比较基础上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一经批准,即可着手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现行的投资体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可合并开展工作),对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经济预测、市场预测确定的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2)资源、原材料、燃料、动力、供水、运输条件;
(3)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4)技术工艺、主要设备选型和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
(5)主要单项工程、公用辅助设施、配套工程;
(6)环境保护、城市规划、防震、防洪等要求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方案;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管理制度;
(8)建设进度和工期;
(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0)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应是经过资格审定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单位。
4、在详细技术认证基础上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而准确的设计基础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通盘研究,阐明在指定的地点、时间和投资控制数内,拟建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通过对设计对象做出的基本技术规定,编制项目的总概算。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依据和设计的指导思想;
(2)建设规模、原材料的用量及来源等;
(3)主要设备选型和配置等;
(4)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公用辅助设施等的建设;
(5)总体运输;
(6)外部协作配合条件;
(7)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抗震措施;
(8)生产组织、劳动定员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9)总概算。
5、协调落实项目开工前期准备。项目在开工建设前要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1)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
(2)完成施工用电、水、路工程;
(3)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4)组织设备、材料订货;
【关键词】西药调剂;质量流程管理;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89―01
当前随着人们的健康需求增加,医疗市场日趋规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也给西药调剂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1]。在西药调剂质量管理中,要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对药品进行定期检查;药品按有效期先后及时调整货位,发放时掌握“近效期先出,近效期先用,陈货未出,新货不用”的原则,并以此形成制度落实执行[2],着力提高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质量[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西药调剂工作的质量流程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影响西药调剂工作质量管理的因素
用药安全、用药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我院西药药剂科开展了多种科室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剂量不明确,不仅临床使用不便,而且造成浪费。②剂型缺乏,干混悬剂、喷雾剂、洗剂等比较缺乏[4]。③说明书不详细,如“孕妇儿童酌减”、“安全性尚未确定”等。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缺乏相关常用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临床试验的参与度低;定价机制不合理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改革后绩效福利的调整,使部分医院药剂人员收入水平下降。部分医疗机构,主要是农村卫生院中非药学技术人员从事药剂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另外还存在“检查时紧一阵,检查后松一阵”的现象。
2 加强西药调剂工作质量流程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药剂管理的制度流程
药监部门应督促和指导医院的药剂科理顺内部西药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西药管理制度,构建西药长效管理机制。首先是医院西药管理部门负责进口关,严格审核供货方资质,索取生产许可证、法人委托书、票据,留存备查,做好产品验收登记;其次是药剂科室负责养护关,严格按规定保管西药,建立西药效期表;第三是医院管理层负责监督关,不定期对西药购进、养护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在哪个环节发现问题,就要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5]。
2.2 加强药剂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在药剂管理中,要熟练用普通话唱药,以区别相近的药名;对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放置;制作警示语置于药柜标签处;加强人员培训,及时发新药通知或药品变更通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专人负责药品分装;退药归位专人负责等。每条对策实施都有相应的负责人,赋予普通员工以相应的职权,改进落实责任到人。开展奖金考核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管理;开设药物咨询窗口,改善窗口服务质量。对考核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并将结论反馈给员工[6]。
2.3 注重临床药学服务工作
调剂人员要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和调整。积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便于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开展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学等效性研究工作,建立完善的临床试验操作规范。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制度,主要负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技术业务工作,包括不良反应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和上报。
2.4 实行药物品质管理圈流程
品质管理圈活动倡导以一线部门为中心,组成质量改善圈,共同学习和运用品质管理方法,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动自发、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持续改善机制。在具体的应用中,各药学组长为成员的药学质量检查小组,每月对各调剂室、药库、制剂室、药检室等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将降低门诊药房差错率、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和满意率作为品质管理圈活动主题。严把药品购进质量检查关,查验药品供应相关文件和质量检验报告等,严格执行药品管理的各项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可以摆脱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让工作的每一步骤,都实现追溯制管理,使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审慎。如果出现错误,也能及时被发现。流程化管理,大大减少了我们工作中的失误,使近似零差错率成为可能。
2.5 加强药物的监管与治理
在日常监管中,药监部门应对体外诊断西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针对卫生院存在的问题,明确促进整改的措施,不定期进行跟踪检查、重点检查。对于购进使用无证西药、存在严重管理漏洞的乡镇卫生院,药监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规给予处罚;对于整改不力的卫生院,应通知卫生部门予以通报,必要时在媒体曝光。医疗机构遇临时急需药品短缺时,应及时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联系,获取短缺药品医疗机构和企业库存、省内储备等信息。
总之,西药调剂工作的质量流程管理综合了各种法规、制度,分析到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从而促进药剂管理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都取得了飞速提高。但是药剂科要根据实际工作验证情况不断优化流程,促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樟卫,胡晋红.医院引进单剂量药品自动摆药设备的理性分析和评价[J].中国药房,2008,19(28):2196-2198.
[2] 庄将协,庄妹,郑国勇,等.药事管理与药事服务费探讨[J].海峡药学,2010,22(4):202-204
[3] 任炜,刘玉君,于国英.门诊病人药物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与对策[J].安徽医药,2007,11(1):82.
[4] 梁林军,郭彬,熊明玲.我院住院药房药物调剂差错情况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药业,2007,16(9):32-33.
每章都采用“流程图+工作标准”的形式展现了物业公司各项工作管理的流程和标准,体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工具化、流程化、实务化的特点,旨在从最基础、最简单、最实用的层面,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操作实务,为物业公司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提供参照范本和工具书。
编辑推荐
《物业管理工作流程与工作标准》以科学缜密的态度,根据物业管理经营规律,围绕物业公司的组织结构,分别对物业公司市场发展部、客服中心、工程管理部、环境管理部、质量管理部、行政部门、人事部以及财务部等各部门的工作事项给出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细化了物业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制度,还附有部分实用表格。《物业管理工作流程与工作标准》除了能满足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物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需要外,还可供企业培训及各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规范、细化的管理方案
简练、务实的工作指导
目录
第1章 物业管理概述
1.1 物业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功能
1.2 我国物业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1.3 物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2章 物业公司招标、投标管理
2.1 物业公司招标、投标的组织机构
2.2 物业招标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2.3 物业投标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第3章 物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3.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3.2 质量管理手册的编写程序与编写标准
3.3 质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与工作标准
3.4 物业质量记录的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第4章 物业公司接管、验收管理
4.1 物业接管、验收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4.2 居住小区接管、验收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第5章 物业公司环境与绿化管理
5.1 文化娱乐设施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5.2 环境绿化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5.3 清洁卫生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5.4 消杀服务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5.5 清洁药品使用、保管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第6章 物业公司设备维护与修缮管理
6.1 电梯运行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6.2 设备保养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6.3 房屋修理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6.4 室内装修验收申请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6.5 空调运行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6.6 供排水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第7章 物业公司物品采购、物品使用及报废管理
7.1 物品采购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7.2 物品领用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7.3 使用仓库备用钥匙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7.4 物品报废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第8章 物业公司租赁业务管理
8.1 物业租赁业务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8.2 物业房屋租赁合同签订程序与工作标准
第9章 物业公司安全服务管理
9.1 安全服务人员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9.2 电梯困人处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9.3 办理出人证件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9.4 社区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9.5 盘查可疑人员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9.6 打架斗殴事件处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第10章 物业公司客户服务管理
10.1 业主入住、迁入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0.2 业主迁出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0.3 调节业主纠纷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0.4 客户投诉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0.5 客户回访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0.6 各部门服务质量调查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第11章 物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11.1 员工聘用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1.2 签订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1.3 员工工资发放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1.4 员工晋升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1.5 员工辞退、辞职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第12章 物业公司财务管理
12.1 物业财务预算编制程序与工作标准
12.2 物业财务预算的控制程序与控制标准
12.3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2.4 成本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2.5 维修费用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第13章 物业公司综合事务管理
13.1 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3.2 信件分发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3.3 员工领用、换洗服装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3.4 社区文化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13.5 行政会议管理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
序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扩大,物业管理随之兴起。无论是由房管所转制的公司,还是新近崛起的物业管理公司,在物业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缺陷,因此严格管理、规范服务、统一标准、科学设计,成了推动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力与保障。
物业管理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种融管理、经营和服务三方面于一体的专业化管理,也是一种与房地产综合开发、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相配套的综合性管理。
由于物业管理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目前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管理规划和统一的行业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业主们的正常生活,也制约了物业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这种需要,我们专门编写了这本实务操作指导类工具书。
本书以科学缜密的态度,根据物业管理经营规律,围绕物业公司的组织结构,分别对物业公司市场发展部、客服中心、工程管理部、环境管理部、质量管理部、行政部门、人事部以及财务部等各部门的工作事项给出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细化了物业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制度,还附有部分实用表格。
本书采用“流程图+工作标准”的形式详细、准确地展现了物业公司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制度、工作流程,体现了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文摘
第1章 物业管理概述
1.1 物业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功能
物业是指正在使用中和已经可以投入使用的各类建筑物及配套设施、附属设备、相关场地等组成的单宗房地产以及依托于该实体上的权益。
物业根据用途可分为居住物业、商业物业、工业物业及其他物业等多种类型。
物业管理是一种融管理、经营和服务三位一体的专业化管理,也是一种与房地产综合开发、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相配套的综合性管理。物业管理涉及面相当广泛。它既涉及物业的开发与建设期,也涉及物业的运行、使用期;既包含管理,也包含服务;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社会性。
1.社会化。
(1)社会化的两个基本含义:
①物业的所有权人要到社会上去选聘物业管理企业。
②物业管理企业要到社会上去寻找可以代管的物业。
物业管理的社会化摆脱了过去分散的管理体制,并由多个产权单位、产权人通过业主大会选聘一家物业管理企业。
(2)社会化的两个属性:
①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属性。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使物业管理不断呈社会化趋势。因此,物业管理公司要起到综合协调的作用,全面开展多方面的经营和服务业务。
②物业管理的契约化属性。由于物业管理的社会化,会导致物业管理组织与物业的业主(住户)、发展商、咨询服务机构、专业服务公司产生各种委托关系,所以,物业管理公约也将成为物业管理契约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1.1促进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
事实上,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再加上现在的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侧重的是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只能从事操作性的工作,而对于分析统计、综合管理等任务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这也无疑为学生的未来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学生想要从事其他工作,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其理论分析与方案设计的能力明显要高于中职学生,因此其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上,就拥有比高职生有利的条件。开展科学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涯和拓宽道路方向。
1.2根据行业特点,有必要开展衔接课程
就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基本情况而言,因物流管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对于年龄尚小的中职生来说,难以适应这种高难度的工作。由此,很多中职学生在选择物流管理专业后,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也使得物流管理专业人员流失率大。因此,开展必要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积极鼓励中职学生继续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心理和生理上吃苦耐劳的能力。
2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一个相对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因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不强,甚至几乎为空白。对于同一个班级中拥有较强的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中职学生来说,太过简单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可能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兴趣,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难以有效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而对于一开始就进行大跨度的物流专业知识讲解,会使得没有基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信心最终可能导致学生放弃专业学习。原因就是因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缺乏合理的衔接培养方案。
2.2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很多中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来讲,很多学校开设的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相似度很高,这也足以说明高职的课程不能完全满足中职学生继续求学的真正需求。而前面说到,因缺乏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方案,生源的基础实力参差不齐,这也给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没有考虑到高职教学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中高职衔接课程也存在很大的而艰巨性与复杂性,生源结构过于复杂,其起点不同,素质不适应,最终导致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叠、断档且不适应。
2.3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展存在滞后性
近几十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其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框架,课程改革的脚步还是相对滞后,且存在很大的不完善性。然而,对于中高职课程的建设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中职教育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弹性较大,这无疑为衔接课程的设置带来了不确定性,很多中高职衔接课程为避免这样的情况,依然开展老旧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3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研究
3.1基于工作过程的衔接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衔接应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具体的范例性工作任务为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进行学习,以获得可迁移的知识。因此在开设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衔接时,应充分根据市场的变化,将工作是为教学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创新的人才。
3.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性的课程实践
充分分析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基于工作过程原理开发出具有系统性的实践衔接课程。按照物流企业的工作设置环节,将工作过程引入衔接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清楚每一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实践引入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对于基本知识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多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良好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操作和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商务谈判和营销能力。
3.3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为实现有效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就应针对衔接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表现、学生的反馈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以掌握衔接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挖掘课程设置存在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之处,因而进一步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进行调整分析。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是衡量课程开展效率、效果以及真正作用的最佳途径。因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开展。
4结语
关键词:工作流 测绘工程 管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156-01
1 GIS应用介绍
GIS指融合了地理空间特征和各种信息统计的综合性较强的信息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显著。我国GIS的发展和电子政务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尤其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应为测绘工程设计到的数据处理拥有较强的区域性。GIS空间特征为测绘信息的建设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GIS在测绘信息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GIS为测绘信息提供基本的空间数据参考。测绘工作中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业务数据等,但是它更需要借助详细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其提供相关的空间信息,在众多的数据中空间数据是其他数据业务的基础。
(2)GIS应用在测绘工程中最大的便利是:它能进行高效的查询。在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和现实功能的帮助下,能够提供可视化的信息查询,以此提高测绘工作的查询效率。
(3)GIS能够为测绘部门分析数据和制定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尤其在制定决策时,能够凭借相信的地理信息系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从而有助于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GIS技术能够为相关测绘部门提供收集、分析信息的具体方法,同时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以此提高测绘工程的工作效率。
2 GIS技术和工作流的融合
将GIS技术和工作流进行有机的融合,建立了一套较为灵活的图文一体化应用,同时把工作流自动化作为技术主线,将它和GIS的核心模块融合为一体,为将来测绘系统的建立指明了道路。将GIS和工作流进行整合形成自身独特的特点,下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1)复杂程度显著提高。首先,集成系统可以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但包括相关的业务数据,而且还包括空间和工作流数据,并且实际工作中空间数据还能和关联的数据共同进行。其次,根据两个系统的不同特点将其进行有效集成。GIS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处理上,同时在空间数据上的分析也毫不逊色,不过工作流工作的重点是能够有效的控制工作流程。最后,系统的高度集成使权限和授权管理统一了起来,包括日常的图形管理、办公系统等,这种要求比单一的工作流和GIS严格很多。
(2)复用能力强。随着现在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加大,导致了组织、业务和权限表现出一定的易变特点,这种改变会给系统的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传统的OA和MIS系统而言,它们中各个关系和结构之间的耦合度较高,一旦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整个系统都不能正常工作,工作流定义的提出主要因为传统的系统对外部变化适应程度较差。工作流的定义使用的方法较为抽象,由此可以看出它并不支持确定的组织和流程,而支持分流和子流等业务流程,这种工作方式能够减少系统维护时的工作量,提高系统的可扩展和重用的能力。
(3)图文并存。
GIS和工作流对对实际业务审批时,能够保证空间、业务信息同时进行,而且还能实现图文的流转。对相关业务办理时能够直接操作图形,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业务的具体特征查找出其具体的空间位置。文字和图形能够同步操作为其之间的一致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 面向GIS工作流建模
工作流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兼顾机器和人两个方面即它不但需要人能够读懂,同时还需要计算机理解定义的工作流程。在信息管理自动化环境中这种模型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现在已经存在的建模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方法、活动和状态图的建模方法、基于活动网络的建模方法等。
3.1 工作流过程定义
工作流管理系统建立的初级阶段应将各个业务计算机定义当作重点,该阶段通过使用一种或者多种建模工具,从而能够将实际的业务处理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形式,我们通常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过程模型。工作流过程定义是整个工作流管理体系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整个工作流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工作流模型包含了所有工作引擎执行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详细描述了过程开始和完成条件以及与工作流有关的各种数据定义。
从另一个方面看,可将工作流看作是对业务的重新组合,因为现在测绘工作业务之间的流程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我们将其抽象后就会发现,均可将其归纳为统一的工作流模型。而且只有将其建立成对应的模型,才能将测绘工作抽象出工作流可操作的元素,只有这样工作流管理系统,才能根据不同的业务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案。
从对系统的控制角度分析,为了确保在不同控制环境中良好的运行,应给操作员分配不同的权限。不同的操作权限意味着操作员能够进行不同的业务,由此可以看出权限和业务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工作时将具体的业务抽象成工作流可操作的模型后,其权限也会进行相应的转化,从而方便工作引擎为操作人员分配对应的权限,从而使管理系统操作更加灵活。
面向工作流管理系统除了能够实现动态配置业务过程外,最主要的是它能实现GIS功能和工作管理系统的有效融合,并采用工作流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操作和高效管理。另外由于GIS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因此它自身具备数据读取、存储等方面的功能和一般的业务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这就需要将GIS的相关功能进行抽象,并将其和工作流的过程定义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达到业务处理和GIS的结合的目的。
4 结语
本文从GIS为出发点介绍了GIS在测绘信息化中的应用,以及GIS技术和工作流的融合,并对面向GIS工作流建模进行简单的介绍,为促进我国对基于工作流进行测绘工程管理探究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适应体检特点且符合体检要求的体检工作流程,以提高体检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使受检人员轻松满意。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柳州市工人医院20个站点包括体检登记处、医师工作平台、检验科、放射科等功能检查处传入的受检人员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结果实践一年多以来,体检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加快了体检工作流程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体检医生节省时间及减轻负担,较准确地达到了体检预期要求与目的。结论该系统值得在医院体检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案系统计算机化医院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健康普查作为防患于未然的主动预防措施在人们思想中已有很深的认识。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成立了专门的体检科,工作量越来越大,但是管理方式仍然很落后。我院在2003年成立体检中心,年体检量40000人次,当时在检前申请单的准备及检后资料汇总方面均用手工操作,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编号重复,漏号,检查结果收集不全、不及时等。为了提高体检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我医院体检中心于2006年1月开始应用适合我医院体检中心特点的医院体检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managermentsystem,IMS),它是利用计算机对体检工作流程、结果收集、结论汇总、报表统计及资料保存进行运作与管理的系统化方法[1],通过1年的探索与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系统的运作方法及功能
1.1运作方法
IMS共设20个站点,网络体检登记处—医师工作平台—检验、放射等功能检查传出导入系统。先在指定系统中录入受检单位或个人的基本资料,选择检查项目,打印体检指引单和条形码。受检人持指引单到各科室进行体检,各科医技人员检查后将体检结果录入电脑。待全部检查结果输入到位,电脑自动生成体检报告和智能化总检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总检医师浏览修改确认后,护理人员打印体检报告交给受检单位或个人。
1.2系统功能
1.2.1单位信息管理
包括对单位代码、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银行账号及体检时间等信息的录入,并可进行增加、修改和查询。登记人员将体检单位资料输入系统,并由系统自动分配一个6位数代码,即可在查询系统中查询单位基本信息,以便沟通和联系。
1.2.2人员信息管理
主要是对受检人员原始资料的管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属部门、既往病史、检查项目等信息的录入、增删、修改和查询。系统自动分配的个人代码则保证唯一性,可避免手工编号出现的漏号、重号。
1.2.3医师工作平台
医师工作平台为三种界面(医师检查界面、功能检验界面及总检界面)。医师对各科室各项目的检查情况,系统已进行概括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列出,供其选用。操作基本可以不需逐字输入,鼠标点击即可。检验项目,由护士采集血标本于贴有条形码的试管内并扫描录入电脑,受检人信息即传出至检验科,次日导入检验结果。
1.2.4信息查询系统
包括单位资料查询、预定历史查询、体检状态查询、完成情况查询及体检报告查询。通过选择查询可得知每个人的受检时间,当日受检结果录入有无遗漏,各项结果是否及时导入,总检时间,打印报告日期等。还可查询已预定的体检单位、项目及人数,以便安排充足工作人员,进行宏观调控,做到有备无患、有条不紊、有错即纠。
1.2.5统计报表工作
统计报表包括医生工作量、科室工作量、体检收入、单位体检小结、计划生育查环查孕、单位结算等。为各项工作报表和年终总结提供数据,也为常见病多发病资料收集提供依据。
2效果评估
2.1方便医护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手工作业过程非常繁琐,重复性强,工作量大,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易出错。申请单准备方面:需在7~8张申请单上编号、填姓名、性别、年龄等并盖项目章,准备1000人申请单需要2~3人一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现系统1人操作直接导入名单,1h即可完成。资料汇总方面:过去需将各科体检报告一一取回,对照预定项目进行汇总装订,现体检人员只需在系统上导入查收即可自动汇总。总检报告方面:过去将汇总好的报告本交医师手工书写总检和建议,体检量大时,医师常需加班来完成,现系统智能化完全替代,医生只负责查对,点击确认即完成。
2.2避免未检、漏检,及时纠正错误
手工操作时,检查单多、散,易丢失,未检、漏检项目也不易被发现。现体检结果自动汇总,资料管理员负责每日在电脑中检查(未检项目有明显标志),发现未检项目则及时查找。如属漏查、漏录的,与有关人员联系,进行补检、补录。及时纠正了错误,提高了满意度。
2.3字迹清楚易辨,减少查询投诉
手工填写的检查申请单和检查结果,字迹不易辨认,现体检项目不但打印在指引单上且有提示,简单明了地起到了导检作用。体检报告单及总检意见同样清楚易辨,减少了病人对医生书写方面的投诉和询问。
2.4资料永久保存,健康有效管理
过去,体检资料全部交给病人,结果无法保存,且无法对每个单位的体检情况进行小结汇总。现系统不但可以永久保存体检资料,而且可对每个单位的体检情况进行总结!使体检单位对员工的健康状况有了全面宏观的了解,有利于复查和追踪,真正做到有效的健康管理。
2.5动态掌握运作,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运用各项查询功能,动态掌握科内工作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存在问题,真正为受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6强化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IMS的应用,医护人员自觉加强了计算机基本功的训练,为了解答咨询,她们更是强化了再教育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士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的护理管理督促护理教育的多渠道全方位发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
3讨论
为适应越来越大的体检工作量,我医院体检中心应用了IMS。只有把工作需要的管理内容融入计算机管理中,才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提高管理水平,为我们的工作带来高效率、高质量。在此过程中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理顺了体检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之符合要求,达到预期目的,也为体检管理人员节省了时间和减轻了负担,使体检工作更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2,3]。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IMS是一项较先进的体检运作及管理方法。但如何保证IMS在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不断改进。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应用中充分肯定其优点,制定有效措施,消除IMS在应用中的缺陷,增进与医技人员的合作与沟通,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就能较好地为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的人造福,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静文.预防性健康体检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J].广东卫生防疫,2000,26(1):94-96.
关键词:财务工作,信息管理,流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D412文献标识码: A
1.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传统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方法已经呈现出不适应性,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财务风险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信息不具备准确性
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上的表现就是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对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控制。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和不集成等问题比较突出明显。企业各部门自己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为其他部门共享信息方面显得比较消极不及时,人为制造信息孤岛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高层的管理人员、决策人员比较难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准确的财务信息,不能对整个财务状况有整体的了解。更严重的情况是,有时候相关部门人员非但不能及时提供财务信息,有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截留信息状况,甚至提供虚假信息,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报表数据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准确不但影响了企业高层做出正确的科学决策,而且还影响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效果。
1.2缺乏监控力度
很多公司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运作情况都存在着监控不力的现象,更有一些人为操纵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私自挪用资金,设立小金库,实现转移或侵吞资产的目的。虽然这些企业公司有设置一定的职能部门,也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却没能够充分掌握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有效信息和渠道,因此很难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很多的企业领导不能全面正确了解公司财务状况,财务人员又不了解经营情况,常常会出现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的意志走,监督功能往往成为摆设而流于形式。
1.3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在货币作为媒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金流要做好把控作用,树立以资金流为核心的观念,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利用和使用效率。但是,目前有不少的集团企业,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问题比较突出,也是企业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子公司多头开户,致使资金的管理分散,严重失控;有些企业投资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往往置企业的能力和发展不顾,导致资金的损失;最后,资金占用不合理,拖欠贷款,周转缓慢,这一切都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顺畅运行。
2.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
财务信息化管理说到底就是信息化技术应用活动的管理,分析工作流程优化的需求和要点是关键,通过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传递等工作需求,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才能摒弃不良习惯,满足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求。
2.1加强分析财务信息化管理需求
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有顺畅的工作流程作为前提保障,工作流程科学合理能够促进财务信息化管理内容的执行,所以为了确保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财务部门应该强化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特点以及具体流程进行分析。具体要做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部门的设置情况,深入了解做好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工作流程及信息渠道有什么特殊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把握如何进行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从而保障工作流程优化的科学性、合理性。
2.2建立工作流程优化的评测体系
建立工作流程优化评测体系,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工作流程的需求和优化流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其次,是要从满足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出发,将重点放在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及组织架构上,采用科学的优化评测机制,以确保工作优化流程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最后,组织具有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专业的测评机构,基于现代化的工作流程评测理论开展评测活动。通过对已经制定的优化流程方案进行评测和分析,才能保障整个优化方案的科学性及适用性。在对优化方案进行测评的时候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要予以指出和改善,确保工作流程优化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不会出现问题。时代在发展,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需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评测机制也要保持与时俱进跟上财务信息的管理需求,以保障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优化的可持续性,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2.3关键优化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点流程
在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的时候,首先需要对信息收集流程进行优化,基于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各项财务信息进行收集,要求明确各相关岗位上传信息的时限,以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其次,优化财务信息的审批程序和流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环节的审批程序,缩短业务流程的运行时间,增加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最后,在优化财务审批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企业还需确立财务的主导地位,以财务管理需求为中心对基本财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财务基础的工作效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的时候要树立起创新思维和意识,针对财务工作流程优化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要不断创新及完善工作流程,使企业的财务流程更加的通畅、科学,从而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奠定基础。
2.4开展培训工作保障工作流程优化的实施
在完成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后,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贯穿财务信息化管理流程优化的培训,让他们能尽快掌握优化后的工作流程,确保优化后的流程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执行,从而保障工作流程优化目标的实现。
4.结束语
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作为企业为提高抗风险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及掌控力度,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优化作为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需要加强建设和应用力度,运用科学的建设方法和有效的执行,实现企业持续化、动态化的工作流程优化,从而满足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需求。
参考文献
[1]周萍.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中业务流程优化思路与方法[J].财务理论与实践,2012(03):78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档案管理;实践分析
跨流域调水工程量大、涉及单位多、时间跨度长,在工程衔接、项目决策、审计稽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中,工程档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内容划分非常的复杂,尤其是跨流域水利工程,划分出多个标段的档案,同时由于工作地点的不集中,在档案管理上还需要采用分级化的管理方式,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可用性和规范性。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首先要建立科学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包括档案人员体系、档案收发体系、档案归类体系和分级化的监理体系,各个环节都要通过流程衔接,制度约束,才能够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跨流域调水工程档案管理概念与特点
跨流域调水是对水资源合理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空间尺度较大、调水距离远、工期长、涉及单位多,所以建立跨流域调水工程档案对于保证工程规范化实施,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加强监理水平和后期的使用与维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档案管理与一般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不同,其更加复杂、多变,牵涉企业众多,涉及环节繁杂,档案的利用率也非常的频繁。跨流域调水工程档案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跨流域调水工程量巨大,单凭国家或者地方独立投资建设难以保证资金上的充足,所以往往都是由国家、地方、银行、投融资渠道等多方联合筹款兴建项目。而作为投资人对项目的效益尤为关注,这就要保证档案管理中τ诙嘣化的投资方式和比例档案管理到位,避免出现法律上的纠纷。
第二,在管理模式上采用项目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的管理方式,这就需要有制度、规范协调各参与方的利益,并且通过工程档案的管理能够为后进入的施工方找到工作的参考依据和建设规范及标准,协调工作内容,保证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
第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档案主要涉及到合同、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监理文件、指示文件和其他类文件,各部分文件类型又划分出多种类型的子文件类型,如: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设计变更、设计答疑等文件;合同文件包括采购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要做到文件的统一和有序管理必须根据工程整体项目的实施过程有序的划分,才能做到档案的科学利用。
第四,跨流域调水工程工期长,施工企业参与和准入的时间不同,这就会导致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难以保证,所以工程档案管理中的施工建设参数、材料参数等重要信息可以作为施工过程的重要参考。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水利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施工过程,而且要清楚的知道不同档案资料对不同企业的用途,做到档案的合理利用。
2.跨流域调水工程档案管理实践流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档案管理能够为项目决策、项目建设、项目监理、审计稽查、竣工验收、投产运营、扩建改造、维修维护等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支撑。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包括前期信息的收集、立项资料的管理、设计资料的管理、招投标资料的管理、施工资料的管理、监理资料的管理和建设资料的管理等。根据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生命周期逐一的建立档案,形成有序的档案管理体制,在不同阶段都应制定及时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档案管理细则,根据具体项目的建设内容进行档案的有序划分,始终保证档案的连续性和档案管理的可控性。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过程管理非常重要,而档案管理内容则涉及到每个环节衔接的重要参考和质量控制标准。在档案管理中,要强化关键环节的档案管理,对每个子项目的建设过程细节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顺利实施。首先在对招投标文件进行管理时要明确提出应归档材料的具体内容、数量与规范,便于对项目的参与单位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其次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建设数据和工程验收数据进行整体把控,保证档案信息与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准确无误。最后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的总目标联系起来,建立规范的档案使用制度,明确档案使用章程,使档案的使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跨流域调水工程档案管理实践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3.1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进度不同步问题
跨流域调水工程工期长,一些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工作可以慢慢来,等一个子项目完成后再进行档案的整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各工程有机的载体,只有保证档案资料的采集、分类与工程建设同步才能够做到准确无误。所以,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必须要形成即时完成制度,各项目主管保证与档案管理人员的实时沟通,实施施工前的介入、施工中的控制和施工后的验收档案管理模式,杜绝事后突击整理档案的工作做法,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性。
3.2档案管理人员被动接收各种资料的问题
在跨流域调水工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被动接收各种资料的问题非常普遍,这导致档案的利用效率低,档案存在滞后性的问题。所以要打破档案管理的被动局面就必须要明确好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向,处理好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使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控性,充分体现档案资料的价值和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3档案管理与使用不规范问题
一些工程的档案管理完全是将所有资料交由档案管理员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这导致对跨流域调水工程档案管理不熟悉的档案管理员,将档案分类和归档错误,导致使用起来很难快速找到,并且容易出现数据错误的问题。此外,对于档案的使用也是随意调用,没有严格的审核手续,导致重要信息被窃取,档案的遗失等问题存在。所以在档案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要建立档案资料部门审核制度和档案移交管理制度,一方面由各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确定档案的分属类别,便于档案管理员进行分类管理,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档案移交手续,保证档案的使用途径准确,有利于档案管理员及时收回档案,杜绝档案的遗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