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统计工作要点

统计工作要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13 23:30: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统计工作要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统计工作要点

第1篇

一、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关于统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委相关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出发点,以“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为落脚点,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按照省、市投资领域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要求,紧扣“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好投资领域统计数据,切实贯彻好“管行业就要管统计,管统计就要管数据质量”的要求,从源头上坚决遏制“数字腐败”“数据造假”行为。

二、深化统计改革,促进改革落实

一是认真搞好中小微建筑业企业抽样调查工作。资质外中小微建筑业企业抽样调查工作是2021年的重点改革任务,国、省、市都高度重视,各县(市、区)、园区要提早谋划,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对标任务,落实责任,做好安排部署。全面做好调查样本核实、样本替换、调查布置、报表收集、审核报送、汇总推算等工作,切实做到调查样本框核实到位,调查资料收集齐全,调查数据合理合规,确保下一步统一核算小微建筑业增加值有理有据。

二是认真搞好知识产权产品投资统计工作。知识产权产品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未来做好做实投资统计工作的有益补充。各县(市、区)、园区要在试点工作基础上提前谋划好调查工作,扎实清理好填报单位,做好开展工作的前期准备。认真确定好填报类别,规范好业务流程,细化好责任分工,落实好工作责任,审核好企业报表,汇总上报好相关数据,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产品投资统计的方法、渠道,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反映知识产权产品投资规模和效果。

三是认真搞好大数据在投资领域统计运用。充分利用发改部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投资项目申报、备案、审批信息,监测好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和部门审批情况。充分利用住建部门的商品房网签、国土、财政、银行、税务等部门关于房地产行业行政记录,同步研判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态势。利用住建部门掌握的建筑业企业管理信息,全面提升建筑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确保投资领域统计数据管理严格到位。

三、严格执行制度,推动统计上新阶

一是严格按照制度搞好投资领域统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现行的国家统计制度,切实做好投资项目、房地产项目、建筑业企业专业各类报表。今年的投资领域数据引起了国家的注意,对此市局也将加大对投资率高、总量水平大、数据波动异常地区数据的监控,各县(市、区)、园区要保质保量做好专业报表数据的收集、审核、查询、汇总、上报工作,切实做到收得起、审得好、报得出、经得查。

二是认真分析研判投资领域统计数据。今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要认清当前投资发展形势,聚焦本地经济发展态势和当前投资领域的热点、焦点等问题,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把握好2021年投资领域经济发展大势,专题分析研究各月、各季度间走势波动预判,切实把握好本地区投资领域经济运行态势。

三是切实加强投资领域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全市投资领域统计工作要按照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投资领域统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文件中的档案管理要求,全面规范、夯实投资项目、房地产项目、建筑业企业的基层基础资料,从源头数据开始打牢基础和做实做细档案工作,切实做到“先凭证、后报数”。切实做好投资领域统计数据核查工作,2021年6月20日前为各县(市、区)、园区自查自纠自建自管阶段,2021年6月底前市局将完成验收核实工作。

四是认真提升投资领域统计服务水平。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成渝双城经济圈”、“遂潼一体化”,“一核三片”发展形势,进一步搞好预警预测预判分析,加强投资领域经济运行调研,认真解读数据,撰写高质量的统计信息、分析、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全面提高统计服务能力水平。

四、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数据质量管理

一是持续强化源头数据管理。深入推进各县(市、区)、园区投资领域统计部门落实“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目标管理和“管行业就要管统计,管统计就要管数据质量”的责任要求。严格落实市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领域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通知》精神,从事前、事中、事后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切实落实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和国家统计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

第2篇

一、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统计服务创新工作,是对统计系统有没有战斗力、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水平和素质的一个考验,也是提高统计地位、获得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的一个重要机遇和关口。

(一)统计服务和创新工作要突出重点,重点聚焦市级工业园区、国际汽车城(汽车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生产业)。积极开展方法制度的创新和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服务。力求在“三大产业”的统计工作中,做到:“横向要全,纵向要细”。横向要全就是要全面和完整;纵向要细就是要按产业的产业链分门别类进行统计。从而为统计的服务创新奠定基础。

(二)统计服务创新工作要增强敏锐性、前瞻性,提高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预见性和实用性。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态势,特别要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形势下,发挥统计优势,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依据统计数据,及时分析研判,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三)统计服务创新工作要抓试点和推广。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近几年来,我们统计系统在统计服务创新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有许多好的思路和方法,要积极抓试点和推广,使服务创新的许多好的思路和方法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2009年要重点推广生产业统计,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农业总产值统计试点。

(四)继续加大统计服务和创新工作的考核力度。统计服务和创新是我们两大工作主题,无论对基层统计部门的考核,还是对局队科室的考核,这项工作所占的权重要进一步加重。对在统计服务和创新工作上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继续予以重奖,并将此作为单位评先和培养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全力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根据国务院“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质量”的指示精神,按照本次调查的进度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普查登记工作,确保普查对象的完整性。二是抓好普查登记的数据质量,确保采集信息的准确性。三是做好普查数据的处理和录入工作,确保普查工作顺利按时完成。四是做好经济普查数据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推进普查资料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三、加强各重点专业统计工作

在高质量完成常规统计任务的基础上,要紧紧抓住社会经济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重点专业的统计工作。一要继续完善能源统计工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及其降低率的测算办法,探索建立与增加值核算相协调的工业能源统计制度。继续加强对相关部门和企业能源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夯实能源统计基础。二要加强投资领域的统计工作。通过对全区投资项目的全面清查,完善统计名录库,随时掌握项目动向,确保投资项目应统尽统。逐步建立投资投入产出成果跟踪库,及时掌握项目产出效益情况。三要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积极推进能反映我区服务业发展状况、内容结构和行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建设,建立定期抽查制度,加强与部门协作,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较强的服务业发展评价体系,为我区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正确导向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2009年我们还要系统整理改革开放30年和嘉定6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资料,从统计视角全面总结和反映嘉定社会经济发展成就。

四、从发展统计事业的大局出发,理顺统计部门自身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

2009年上半年,要根据市局和市调查总队的统一部署,局队要实行“两块牌子、以局为主、局队共融、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理顺局队关系,做到三个统一,即:内部机构统一设置;人员编制统一使用;工作任务统一安排。加强资源整合,实行资源共享,做到四个统一,即:干部统一选拔;内部人员统一调配;资金统一使用;办公条件统一配置。总之,要通过理顺局队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好地促进统计事业的发展。

五、努力营造统计法制建设的新环境

统计法制建设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有力保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发展统计事业,离不开统计法制的保障。要在认真总结、借鉴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努力为依法统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利用《统计法》重新修订、开展经济普查等有利时机,深入开展面向领导干部、面向企业法人代表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他们依法管统计、依法做统计的意识。同时要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创造有利于维护统计工作法定权威、有利于树立统计部门良好信誉、有利于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

第3篇

1、强化责任,严把质量,扎扎实实地做好统计年报和各项定报工作

一是未雨绸缪,加强协调,确保今年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从今年1-10月份各项经济指标的运行情况看,总的讲运行态势良好,大部分指标能够按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但有些指标完成计划有一定难度,如GDP,1-3季度增长13.1%,因第二产业增加值减少、第三产业增加值存在着不确定性,GDP全年完成增长15%的计划难度较大。为此,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协调好各部门、各专业的关系,做到应统尽统,为全面完成全县经济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是加强对2012年经济运行的监管和重点评估,从总体上把握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城乡居民收入等重要数据的运行趋势,强化预警预测和评估分析,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更多的经济信息。

2、抓数据源头,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基层统计报表制度及档案规范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抓好18个镇(街道办)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和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敦促18个镇(街道办)尽快配齐配好专用微机,实现市县镇联网,确保全面实现县局与18个镇统计数据的网络传输。同时,要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利用年报会议等多种形式,更新统计知识,掌握统计方法制度,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3、多出“精品”,着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和能力

要围绕全县十一次全会制定的总体目标为中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密切跟踪,深入调研,不断提高统计服务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力度,加强对经济发展对策建议的研究,深入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和专题分析。

4、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以统计数据质量为重点,开展1-2次统计执法大检查。重点查处不履行统计报表制度、迟报、拒报等违法行为,为全县统计工作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

5、全力配合好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等部门做好组织满意度、幸福指数、安全感调查等工作

进一步加强与省市统计调查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并主动配合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等部门做好调查摸底和各项准备工作。

6、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后续工作

第4篇

一、强化法治制度保障、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统计局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统计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提高统计法治工作在综合考评中的分值比重,把考核情况作为衡量地区、专业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行政约谈制度,配合省局做好统计工作问责办法等相关制度调研工作,研究制定联网直报条件下统计报表催报等制度。贯彻落实统计法律顾问制度,依托专业力量推动统计法治化进程。

(三)加强法制监督。严格执行统计工作重要文件、重大执法决定等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完善一般性文件的法制审核流程,严把文件出台法律关。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集体讨论决定时,法制机构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二、深化法治宣传、提高依法统计意识

(一)制定“七五”普法规划。制定统计“七五”普法宣传规划,明确全市统计“七五”普法宣传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积极与司法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将统计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列入全市普法宣传规划。

(二)编印统计普法读物。编印党政干部统计普法宣传读本,提高统计法律法规宣传针对性,提升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知识知晓度。

(三)丰富普法宣传形式。创新统计普法宣传手段,充分利用民间力量,社会组织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普法宣传,积极开展优秀统计普法宣传作品评选活动。

(四)做好重要时点集中宣传。利用“9.20”中国统计开放日、“12.4”全国宪法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时点,集中开展统计法治宣传活动。

(五)建立普法宣传工作情况报告制度。按季度报送本地区统计法治宣传具体实施情况,并及时报送统计普法宣传信息、图片等资料。

三、加强统计监督、维护统计法律权威

(一)开展统计工作大检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统计工作大检查,重点查处干预联网直报企业数据、非法代填代报统计数据等统计违法行为。

(二)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数据造假、以数谋私”专项治理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切实提升统计系统干部职工求真务实、廉洁从政、依法统计的思想认识。

(三)夯实统计数据质量。制定实施本地年度统计监督检查计划,落实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专业执法检查力度。推广随机抽查,对随机抽查中发现的统计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县(区)局统计违法案件查处无空白。

(四)积极开展农业普查执法检查。认真做好农业普查执法检查,受理农普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举报,查办农普活动中的违法违纪案件。

(五)加强统计行政指导。加大行政指导工作力度,规范行政指导工作流程,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行政指导工作,落实权利义务告知、约谈问责、限期整改、回访等制度,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六)积极推进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做好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按照谁产生、谁公示、谁负责的原则,对本级行政处罚事项进行梳理,依法有序推进本地“双公示”工作。完善《市统计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办法》,依法界定失信行为,依法披露失信企业信息,查处的统计违法行为同时在省信用平台和市局平台曝光。

四、采取有力措施,夯实法治基础

(一)提升统计执法能力。加大专职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统计法制人员对统计执法工作的监督指导职能。加强市、县两级专业统计人员执法业务能力建设,提升专业人员统计法律法规熟悉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提升法律运用能力。加强联网直报条件下统计违法行为认定、证据收集等执法程序的培训学习,强化科技在统计执法中的应用,运用联网直报平台开展统计执法检查。

五、规范中介服务、深化统计改革创新

第5篇

作为基层单位统计员,要贯彻执行统计法规和有关规定,传达和布置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计报表制度,制定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做好本单位投资统计工作的各项建设任务,编写统计分析说明,要及时地把工程建设形象反映于统计报表中,使主管部门拿到报表后一目了然,对整个工程面貌掌握于胸,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基层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①需准备、及时、全面的反映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速度及其比例关系,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和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②通过对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统计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运行各种形式提供统计服务,使统计资料在水利建设中发挥作用;③通过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统计取得的资料,反映和分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的进展情况,跟进度计划进行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以便领导随时督促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基层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统计工作程序,学些报表制度,领会精神,理顺各业务部门之间搜集报送关系,还要做好编报各项准备工作。比如提前核对批准文件、投资计划及其调整、上次报表情况等,在形象描述进度、文字说明方面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选择专业、简练明了的语言,避免一些含糊不清或是太生活化的话语,使查阅者用简短的时间就能看懂。事实证明,由于准备不足,许多单位迟报或报表期间手忙脚乱。

水利枢纽工程基层建设单位投资统计工作步骤如下:

投资统计报表的审编是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充分理解和掌握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统计指标的解释

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统计报表制度,对于各项指标填报范围、方法都有详细说明,对于常见错误,一般进行说明。例如土方工程包括土方的开挖、回填、堆筑(包括砂砾石、土毛石)的数量,在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统计中包括河道清淤、放於固堤等土方,不包括土地平整、植树造林中的土方;石方包括石方的开挖、填筑、砌石(包括干砌石、浆砌石和块石);在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统计中包括石方开挖、回填、砌筑、抛石护岸等;混凝土包括浇筑、衬砌的混凝土的数量和大坝中埋块石的数量,不包括各种灌浆的数量;实物量的计算均为实际完成工程的实体数量,不包括尚未用到的工程实体数量等等。

2 注意统计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审核,可以检查出工作中的失误

如计划投资大于或等于本年计划投资,累计投资额大于或等于累计新增固定资产等。本年完成投资大于或等于本年计划投资。按资金来源等的投资之和等于完成投资合计。累计完成投资=上年累计投资+本年完成投资合计。类似的指标之间逻辑关系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对这些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审核。

3 注意同个项目不同年度之间的审核,主要指得是续建工程,跨年度报送,必须前后保持一致

在建设项目概况指标中,项目名称、开工时间、所在流域、地点、建设规模、性质、计划总投资一般应与上年相同,如有特殊情况进行的调整,应有上级业务部门的更改批复,这些必须加以说明。

第6篇

一、强化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建设

(一)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按照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级设置,做好相关预案衔接和动态管理,细化制订岗位应急手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化、电子化建设,研究交通应急救援社会协作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应急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修订应急预案。做好预案修订和完善等工作,各单位要每半年一次(上半年5月份,下半年11月份)对预案数据进行更新调整,根据要求做好《市公交车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内河水上交通突发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二、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保障

(一)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应急队伍与兼职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交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力争年底基本建成适应基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需要的应急队伍。建立健全应急专家队伍,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专家参与应急工作的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

(二)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编列应急资金年度预算,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专项资金,加强专项资金和经费的使用管理,研究社会应急救援补偿机制,确保经费保障到位。

(三)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建立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健全应急物资装备信息化管理制度,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化应急处置技能提升

(一)拓展应急管理宣教形式。积极开展交通运输应急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单位、进站场、进工地、进家庭“五进”活动,通过多媒体、宣传栏、内部网站、板报等平台,利用讲座、培训和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抓好日常应急教育,提高交通从业人员应急防范意识和业务技能。

(二)扎实开展应急演练。结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工作特点,年内重点组织开展水上应急处置、恶劣气候路桥抢修抢通、车辆运力紧急调度、公路水运工程防坍塌防高空坠落、车辆消防逃生、停车站场车辆紧急疏散、危险品运输应急处置等科目应急演练,演练可采取实战演练和模拟推演的形式,通过演练提升交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四、强化应急管理平台建设

(一)落实专人维护管理。各单位要以应急管理平台建设为契机,落实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信息收发、日常管理、检查维护及数据更新等工作。

(二)做好数据分类上传工作。各单位要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及时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管理专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案例等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实现应急资源统一管理。

五、强化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一)严格应急工作情况报送。各单位要明确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应急工作情况的报送,对倾向性、预警性信息及时汇总、分析、研判和报送,不得信息倒流、迟报、漏报和误报。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向市局应急办报告上季度应急工作情况,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应急处置、特点分析、趋势研判、对策建议等内容。重大突发事件按突发事件处置规定及时上报。

(二)严格履行应急值班值守职责。各单位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严肃值班工作纪律,主要领导和分管应急处置工作的负责同志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确保能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第7篇

一、科技工作方面

(一)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平台为支撑,全行业参与的创新体系,广泛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推进行业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协调发展的机制。结合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将交通运输发展融入创新型城市建设战略的大局中,通过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在养护装备、工程材料、物联网和现代服务业等多层面的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集聚发展。

(二)加强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加快推进既有公路桥梁养护、检测和新材料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总结,确保课题研究按序时进度计划如期完成。加快推进公路建设养护技术、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城市客运运营与服务技术、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技术等专项研究并取得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养护和安全高效运输等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力争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领先、成果实用性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

(三)加强成果总结与转化应用。加强已有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通过深化研究、试点应用、综合集成等形式,研究制订技术标准、指南和指导意见,促进成果标准化与推广应用。认真组织学习2010-2012年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汇编,加强成果推介和技术供需方信息交流。探索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与措施,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发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在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养护等环节,加大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力度,限制和淘汰落后技术,突出科技成果研发和应用单位的成果转化应用绩效考核,促进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四)开展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与技术培训。推进临海高等级公路等一批重点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养护中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示范。重点开展旧路面废料循环再生、温拌(橡胶)沥青路面、新型护岸结构、运输组织智能化等技术示范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和规模应用。加强技术培训,结合年度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沥青路面养护、桥梁安全监测和节能减排等领域进行专题培训,及时宣贯近年来研发的新技术,促进全行业技术进步。

(五)建立交通地方标准工作体系。组织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申报年度标准制修定项目,组织各个标准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在此基础上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地方标准”的相关制定、和宣贯工作;协助做好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的宣传、实施和培训。

(六)加强交通计量检定工作。贯彻落实2013年交通工程专用检测仪器检定校准、公路动态汽车衡计量检定等计划并组织实施。认真组织各项计划实施的中间检查和年度总结,做到年初计划下达,年中抽查检查,年底总结,确保计划落实,找出不足和努力方向。

(七)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开展2013年度省QC小组优秀成果申报推荐工作,促进优秀QC成果在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工作,促进QC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配合开展省交通设施产品抽检工作。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科普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管理工作。

二、信息化工作方面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组织与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化建设、运维长效机制,加强对信息化标准的执行及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信息化部门要主动协调各业务部门加强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和前期设计工作,并逐步建立完善稳定的协调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有效推动各信息化项目加快实施,不断提升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着力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加快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加强数据采集处理,整合交通出行信息资源,提升门户网站和96196交通服务热线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智能公交信息化建设交流和技术指导,强化城市公交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提高IC卡刷卡配置率,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稳步推进城乡公共交通省域“一卡通”建设。加快推广全省出租汽车“一号(96520)召车”服务和手机自助招车服务。

(三)加快推进交通物流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甩挂运输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把握行业特点和关键环节,依托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我市甩挂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重点运输过程监管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推进车载终端和监控平台的双达标工程,强化重点营运车辆GPS联网联控管理,建立道路运输市场动态运行信息监测体系。配合省厅完成“北斗双模”车载终端安装任务,并在“二客一危”、重型载货、半挂牵引等车型中大力推广应用,鼓励农村客运车辆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

(四)协调推进水运信息一体化建设。推广内河航道便捷过闸系统,推进水路交通运输情况监测预警、船舶电子签证等研究工作。加快“平安航道”调研和分析研究工作,依托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完成盐河航道智能信息化整体架构设计工作。全面推进内河水上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12395内河应急指挥接处警软件系统在重点水域海事机构部署工作,强化重点渡口视频监控,完善内河水上应急资源信息库。加快推进内河港口信息化建设。

(五)继续深化公路交通信息化建设。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收费站ETC车道建设,推广货车使用电子支付卡支付通行费,加快实施204国道赣榆段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建设,配合省厅推进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数据综合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第8篇

关键词:信息价值 质量标准 可行性分析

由于统计分析可以实现完整、全面、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重要的作用,统计分析工作可以实现远程操控,而不必身临其境才能实现对企事业单位的分析,这使统计分析成为了实现良好监督的重要手段。统计部门掌握大量风准确的统计资料,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大量信息,如企业的运转情况、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变化的情况等。在统计部门获得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对企事业单位良好的监督功能,能够承担起监督企业单位对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生产和发展的完成情况.统计分析人员根据统计分析将结果用报告的形式写出来,则是实现监管人员对企业单位进行监督的方式。这样,监管人员即使没有深入企业单位内部进行调查研究,也可以根据统计分析报告对企业单位进行监督。

一、信息与核算

1.信息资料的取得

信息资料的取得以原始资料为依据,在实物量和劳动量指标下,对统计数据的统计进行原始数据的封存管理,以便统计资料用于财务和其他部门。对于原始凭证和票据都需要妥善的保存,按照价值量指标进行最终的数据整合,统计出当日、当月的生产量。

2.核算分析方法的运用

统计上的静态指标反映在动态分析上,采用核算分析的方法对专业的统计数据加以分析,以此提供给决策部门进行预测和决策等控制分析。按照概率预算和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对统计指数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统计指标,为资产的收益和费用的使用进行关联状态分析,基层企业统计分析的产量和资金包括实物的流动,按照统计分析的时期指标进行考量。

二、数据质量控制

1.统计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统计目的精度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首先要作充分的调查,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和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其次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最后要进行反复论证,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首先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范围要全,分组要准,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其次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颁发、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2.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

对于数据质量控制需要整个统计系统部门内的所有参与者进行有效的制度执行,对于出现错误的统计而导致数据层层失真的现象需要及时的纠正,以确保每个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单纯的依靠数据统计的一线人员无法使得数据在初级阶段得到很好的控制,必须在这个监督体系控制下,参与监督和数据采集样本的人员共同合作,针对数据控制中的传输问题,尽可能的将数据错误的发生消除在第一步骤上,解决全员性的数据质量控制问题,需要建立基层统计的控制体系,在这个体系的维护下,对数据采取负责制,按照工作质量标准,以合理的分工进行数据控制。与数据统计相关的广大统计工作者的职责是确保数据的第一准确的保证,由统计体系引导的数据控制和数据合理性分析都会给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加强的工具。数据的录入和采集按照企业的基本要求,实行每日采集,交接班制度的数据执行到位,按照数据分工明确,数据分析到位的指导原则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做到不遗留一个数据,不发生较大的数据错误,对于已发生的数据错误要及时的按照体系要求进行整改。

三、企业统计工作制度执行

1.企业统计工作制度

企业统计工作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可指定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并配备专(兼)职统计员。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和有关统计制度,增加统计法制意识,准确及时报送政府各类统计调查报表。依法办理统计单位登记和变更登记手续,按时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年度统计单位清查核对。企业统计员应按规定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得任用不具备统计从业资格人员从事统计工作。

重视统计基础建设,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搜集整理统计原始记录,建立健全相关统计工作台帐,按照统计档案管理要求规范管理年度统计资料。积极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参与企业管理,主动提供企业发展可行性分析调研报告,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2.企业统计员工作职责

统计工作中,按照统计法规的要求实行统计资格执业上岗的要求,统计员须具备从事统计工作的从业资格,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实现对统计工作的全面掌握,在提高本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统计知识的继续学习。由企业制定的统计工作计划,须按照计划的具备实施步骤积极制定统计业务核算和统计记录方面的具体帐目。在此,须做到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没有出入。经各项制度执行的统计数据报表,不得迟报以及虚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信息资源须按照企业的综合管理进行分析处理,从统计资料出发进行分类的数据整理工作需要在生产可行性报告上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分析报告。各项报表的统计档案的管理需要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制度,在提取报表时须经企业负责部门审核同意。

参考文献

[1]安文彩. 怎样使企业统计为生产经营服务[J]. 经营管理者. 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