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影产业工作思路

电影产业工作思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20 16:35: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影产业工作思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影产业工作思路

第1篇

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一)抓项目,文体惠民工程扎实推进

截止6月底,10项省定民生工程全部任务过半。其中:乡镇文化站配送设备完成验收59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场地建设已通过验收;建设阳光儿童体育乐园7个;农村公益电影放映7087场,实现每村每月一场的放映任务。此外市定目标“新建乡镇文化站29个”,已完成22个,占75.8%。

(二)抓活动,纪念建党90周年掀起热潮

一是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市城区“元旦三天乐”、“春节七天乐”、春节团拜会、“送文化下乡”、农民读书活动、“东坡老家、快乐”首届戏剧小品大赛、市首届硬笔书法艺术大展、首届社区广场舞蹈调演暨建党90周年文艺杂技演出等大型活动10余次。选送优秀节目参评省级政府奖,获优秀奖2件、提名奖10件。举办了庆“七一”电影放映周展映活动,放映红200场。6月30日4000名干部群众参与的“颂歌献给党”歌咏大会,主题鲜明、创意新颖、反响热烈,把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推向。

二是体育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省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大众健美操比赛,以及羽毛球、体育舞蹈、足球、山地自行车、象棋、篮球等大型体育活动43次;我市组队参加全省老年人运动会、全国桥牌协会锦标赛等省以上比赛17次,承办全省单项比赛3次。全市共有11名运动员和5名教练员获得年度市体育突出成就奖,其中张益萌获优秀运动员特等奖。

(三)抓保护,文物、“非遗”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文物工作。完成了第八批60处“省保”单位的申报工作。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在轻轨段发现东汉墓葬群2处、唐宋遗址2处。上半年,三苏祠博物馆先后接待本地游客46万人次、外地游客2.8万人次,三苏祠博物馆还被省纪委(监察厅)命名为“省廉政教育基地”。

二是“非遗”工作。我市“坡酒传统酿造技艺”和“竹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团参加了中国(成都)第三届国际“非遗”节,其中丹棱唢呐参加了天府大巡游表演,获得“太阳神鸟”最佳表现奖。

(四)抓市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重点围绕“两会”、中高考、寒暑假等时期,强化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共出动执法人员9000余人次,责令整改420家次、行政警告290家次、停业整顿6家次、吊销“色彩缤纷”电玩城等许可证2家。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工作,集中销毁盗版及非法光盘、书刊1.8万余盘(册)。同时在力发展文化产业,与工行分行签订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争取融资额度10亿元。初步完成了省级“东坡文化产业园”的规划项目书,受到省文化厅好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文化发展的认识还不够。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体欠账太多。三是文化产业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举措

(一)落实民生工程

全面完成11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启动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和“村村响、户户通”工程。抓好“五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

(二)大力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结合国庆、纪念周年等节庆日,举办“全民健身日”等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继续打造广场和社区文体活动品牌。

(三)推动产业发展

组织对“文化产业园”14个重点项目实地考察,进一步做好项目规划。继续抓好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申报。

第2篇

毕业之后,王鸿海就一直留校任教,他以冲淡静穆的智者情怀、广博深厚的艺术学识为自己热爱的母校和电影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至今;在30余载的学习研究与艺术探索中,他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创作了一大批精品佳作,赢得了业界的一致推崇与大众的广泛喜爱;他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他将个人多年的艺术积淀用电影的方式完美呈现,先后拍摄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他严于律己,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展现了卓越的行政管理和领导能力。这就是王鸿海教授——一个为人谦和、淡泊名利的教授;一个情感细腻、充满才气的艺术家;一个业精博学、善思尚行的学者;一个勇于追求美、创造美、呈现美的电影人;一个平易近人、受人尊敬的学院领导。

由于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充满着各种未知和可能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艺术科学研究领域的诸多瓶颈问题。加之当下的艺术教育还或多或少地沿袭着一些传统的方式,使得人们的创新思维受到了一定的禁锢。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就需要大力推进艺术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结合。这也正是学院“5+1”战略中“科研提升与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制定的初衷之一。对于“科研提升与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有的人还不甚明了。为此我们采访了学院“科研提升与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牵头人、北京电影学院主管科研工作的王鸿海,他就上述问题做出了解答。

记者(以下简称“记”):很多人认为,艺术是一种极具主观色彩的人文学科门类,不管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还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识见,都有着与理工科严密逻辑思维极为不同的形象性思维,甚至有时候科学的理性或过于严密的逻辑思维往往还会成为艺术创作的敌人,那么,我们该怎样去理解艺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呢?

王鸿海(以下简称“王”):的确,艺术创作中存在很多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东西。即便是拍同一部电影,它也会因戏而异,因角色而变,因风格而转。有时我们很难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或规律去格式化它。但是,总体而言,艺术规律本身还是具有科学性的。比如,法国19世纪雕塑大师罗丹,他以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向世人昭示了他卓越的艺术见解,“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成为艺术理论的经典,在艺术史上焕发着永久的生命力。再比如我国古代戏剧美学家李渔,一生丰富深刻的艺术实践使他完成了《闲情偶寄》,成就了他在戏曲理论界的重要地位。所以说,艺术家在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也是密切联系的,其有益的艺术尝试、艺术探索、艺术成就可以通过理性的总结与提炼凝固下来,更好地服务于以后的艺术创作,并使后辈得以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开辟新的未知领域。进而言之,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又都是与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更是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成果。以影视特技为例,它的制作就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目前,许多国外大片就是靠先进的特技制作抢夺国内票房的,科技进步更成为当下提升中国电影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当然,在过去10多年里,国内许多理工科院校在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艺术类院校,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重教学、重艺术实践,而轻科研的现象。不过,随着党和国家以及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日益重视,尤其是十七大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这所院校的办学实力。科研水平上不去,大学的学术地位和办学水平就上不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也就成了一纸空谈。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科研水平的提升。

记:那么艺术类院校的科研战略实施起来会跟其他院校有什么不同吗?

王:艺术类院校推进科研建设,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有认识理念方面的问题,有科研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还有科研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等等。就电影艺术领域而言,首先,它面向的是创意产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一般来说,投资成本较大,蕴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再加上我国影视剧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还不够成熟,因此,在电影艺术类学科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记:作为主管科研的副院长,您认为,推进艺术类院校的科研战略,其主要目标是什么呢?

王:我认为,推进艺术类院校的科研提升战略,主要目的就是使艺术教育的发展与现如今这个社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当然,同时也使艺术方面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另外,通过推动科研提升战略还可以有效地做到艺术实践与科研探索相结合,为新时代创新艺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我认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本身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缺乏创新与突破精神,总是按照一些固有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这样的现状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是很难被接纳的,换句话说,就是社会的需求促使现在的影视文化教育事业和产业向产学研结合的方向转移。所以,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对事物提出质疑,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记:从您多年的经验来看,推进艺术教育领域的科研战略需要从哪些具体的方面入手呢?

王:我认为,首先是科研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要进一步营造重视科研的校园学术氛围,进一步强化尊重、遵循科研规律的意识,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从事科研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等等。这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科研成果是否值得期待。而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我认为,首先需要科研管理思路的创新与突破,科研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以及科研激励制度的建立健全。良好的科研环境,辅之以科学合理的科研制度,就一定能激发出老师们的科研热情,进而将这种激情进取的精神转化为丰硕的科研成果。

另外,科研是一个庞大的计划系统,需要多方面努力与支持。学院要为教师进行科研提供良好的平台基础,激发他们的科研积极性。要为学院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提供全程保障和服务,包括科研成果的普及、推广等。既要重视科研的质量,也要关切科研的数量。因为只有当科研量的积累达到一定度的时候,才能产生科研工作质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关键部门、关键项目和关键人。抓好科研工作,必须有清楚的工作思路,还要具备准确分析、迅速判断、果断实施的能力。机遇难得,对机遇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固然重要,但若因执行能力和科研水平有限致使到手的机遇又悄悄溜走反将更为遗憾和无奈。

另外,科研工作必须要有专项经费作为保障。对待艺术科研工作必须严肃认真,不能仅作权宜之计,要能经得起打持久战的考验。因此专项经费是学院科研提升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在现实中也的确存在一些艺术院校因为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甚至科研经费被挤占、挪用而致使艺术科研工作难以深入进行的的情况。所以我们必须引以为鉴,做好科研经费的申请、管理工作。

记:您认为,推进科研发展战略的关键是什么?

王:是创新。科研的本质就在于自主创新,创新是科研发展的生命力,艺术创作与研究同样如此。一味地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只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艺术也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所以,创新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搞科研的人应该都清楚,循规蹈矩、搬取老方法很难使艺术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只有谋求创新,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突破常规思维,才能够在科研领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创新并不是件易事,需要从许多方面抓起。

记:对于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寻求合作伙伴呢?如果有,又该如何选择呢?

王:寻求合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学院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更快、更好地推进战略的实施进程。但对于合作伙伴的寻求,我感觉首先要从学院内部开始。可以充分发挥学院内部的教育科研优势,协作探究产学研合作间的关系,形成全院一起努力推进科研教学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及时发现、培养具有科研潜质的人才并加以重点培养的良性循环。况且,我们学院内部聚集着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相关信息的获取渠道也更为广泛,相信这种内部合作和交流的加深,必将为实施这一战略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院内合作之外,还可以采取与相关政府机构合作的方式。这种类型的合作可以更加快速、顺利地推进科研战略的实施。而且它会为该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上的引导、帮助以及资金上的支持。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合作伙伴,那就是与社会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借助社会这个大平台,寻找到一些资深的专家教授来我院进行指导和授课;另一方面,还可以请一些影视企业中的人员到学院进行相关经验传授,而本院学生也可以借此寻找机会到一些企业进行实习,进而通过实践对科研发展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

第3篇

一、县域网吧的基本状况。以作者本地为例,网络业起步较晚,截止到目前,全县已拥有网吧 70 家,终端数量 2100 余台,其中城区(包括开发区)现有网吧35家,终端数量近 1100 台,乡(镇)共有 35 家,终端数量1000余台。从业人员300人左右。产值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从投资规模分布情况来看,县城区内最大规模的网吧为60台终端,最少的30台,乡镇最少的30台。从内容选择情况来看,网吧中选择游戏内容的占45%,上网聊天的占36%,查找资料的占5%,看电影的占11%,其它占3%。

二、基本特点和问题:1、起步较晚且增长迅速。因为这种行业是以网络来传播的,开始人们对这种文化消费形式表现淡漠。2、功能单一、规模偏小。通过大面积抽样调查,网民主要利用网吧进行游戏和聊天,娱乐色彩较重。没有发挥网吧应具有的商务、技能培训、电子赛事等增值功能,单一消费模式已成为制约网吧业多元发展的“怪圈”。3、行业歧视、效益下滑。在所有行业中,文化市场是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而网吧又是在文化市场中引起非议最多的。4、多头管理、干预偏多。政府职能未能转变到位。参与网吧审批的单位有文化、公安、消防、工商等多个部门,且程序繁杂,使申办者叫苦不迭。《行政许可法》要求的便民原则在这里没有丝毫体现,一些部门又私设了“指标审核”等,使管理部门行政动机的纯正性受到质疑。

三、网吧现状及特点的成因分析。1、趋众心理、盲目心态,使得网吧在一夜之间暴涨。当互联网刚刚进入民间的时候,由于我国正处于信息化程度偏低的时期,从而使网络成为精英化的、学术性的人才可以享受的一种新鲜事物。2、认识误区和舆论的负面报道,使网吧难以以一种产业的姿态健康成长。3、政策制定上的偏失和司法保护缺位。因为网吧是一种全新的事物,而内容与游戏有着极大的联系。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主管部门几经调整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4、缺乏现代公共管理理念,“总量控制”凸显行政焦虑。人们在姿态上也普遍表现出向新生事物的前倾,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又回到压制新事物的“自觉”上。主要表现在“控制总量”、“指标限制”等。

四、县域网吧的发展趋势。在考虑宏观政策、社会环境、自身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将来网吧的发展大致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趋势。1、总量得到控制,规模进一步提高。由于国务院把我市定为九个网吧管理长效机制试点城市之一,因为明确的政策干预,总体数量将得到控制。2、电子竞技将会发展。3、进行电影传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网吧正在实行时尚三联影视有限公司的“中国网吧A-G院线”计划。 4、新的教育培训阵地。网吧作为国内电脑互联网知识的重要普及场所,同样是公众教育的理想平台。5、成为一个新兴的分众媒体。网吧已成为网民接触互联网的媒体界面。6、主题化、个性化、专业性网吧出现,增值服务会更多。7、网吧正当的利益诉求将促使《条例》进行修改。由于《条例》是“蓝极速”事件后,急就的一部行政法规,因此难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合理之处。

第4篇

一、紧紧围绕宣传这个中心,不断提高宣传水平

1、集中力量,全力以赴,认真全面做好党的十宣传工作。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创新形式,浓墨重彩、有声有色做好宣传报道。通过新闻、专题、专栏、标语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宣传党的十的重要意义和战略部署,广泛报道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热情关注十胜利召开的火热场景和产生的热烈反响,为我区全面掀起庆祝党的十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热潮营造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浓厚氛围。在十召开前后和召开期间,本站《新闻》栏目共采编相关新闻75条,推出“科学发展·新跨越”等专栏5个,播放电视标语40余条/次,《纵横》栏目制作播出“喜迎十·走基层看变化”系列专题2期。

2、围绕中心,抓好重点,营造氛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化舆论引导,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抓好了对各项工作进展和成效的宣传报道。以“奋进·辉煌巨变”和“现代酒城·跨越发展”为主题,充分展示十六大以来新变化、新气象,在十精神指引下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以“打造两江四岸·建设醉美·大家谈”为主题,组织鼓励人积极参与美丽新建设;以“酒城之美·醉在”为主题,推动系列文化旅游外宣活动;以“众志成城·大爱”为主题,讴歌了“7.23”抗洪救灾工作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勇行为和先进典型。以新闻、专题、专栏等形式深入报道了各级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全面宣传报道我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文化强区建设、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两化互动”、基层组织建设年等重点工作,为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组织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

全年《新闻》栏目共播出新闻稿件2200余条,《纵横》栏目制作播出《再造一个新》、《党建之窗》、《两化互动·名动酒城》等专题片60余期;另外还制作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泰安安置房抽签》、《醉美》等30余个专题类汇报片、资料片和公益广告。

3、加强外宣力度,展示形象。区广播电视站在做好日常宣传工作的同时,强化外宣意识,整合外宣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外宣时效,加强同市台和区委宣传部的合作联系,整体策划、系统谋划,精心组织对外宣传,突出重点、挖掘亮点,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形式、多领域的外宣格局,努力提高外宣工作能力和水平。

全年本站累计送上级电台、电视台用稿共计719条,其中市电视台上送用稿452条,上送市电台231条,上送电视台29条,上送央视7条;在市台的支持下,以“两化互动·醉美”和“喜迎十·基层看变化”为主题进行了两期各五节的系列报道,市台专题栏目“每日630”使用区上送专题节目4期,上送稿件数量和质量较往年均有大幅提高。通过外宣全面展示了我区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区营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4、健全制度,不断创新,节目质量稳固提升。我们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不断提高宣传报道的实际效果,着力提高我区广电节目收视率,努力提高自办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新闻宣传策划制度,以促进新闻宣传从业人员策划意识的形成和策划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改进了《新闻》的形式和内容,增设了“民生日志”和“快讯”两个小版块,增强了新闻节目的可听性、可看性,提升新闻的时效性、信息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观看需求。积极改进和加强《纵横》专题节目制作,不断丰富节目形态,提高节目质量,使之逐步成为百姓喜爱、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的民生新闻栏目。

二、紧紧抓住民生工程这个重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1、无线数字电视入户迅速。按照市、区的统一安排部署,全面推动无线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我们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区相关规定和要求,精心规划,周密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定期考核,形成广电牵头,乡镇落实、广电站具体安装的无线数字地面电视推进工作体系。坚持政府集中采购,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加强对设备、资金的安全管理,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安装、维修技术培训,确保群众收听收看质量。通过全面开展入户安装工作,保证了民生工程及时完成,截止目前区已安装2160套地面数字电视,已超额完成区上下达1800套目标任务的20%,预计年底将实现3000套地面数字电视的目标。

2、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全面完成。一是重点抓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区14个乡镇街204个行政村全年累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693场,平均每月放映224场公益电影,确保了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保障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二是根据上级有关2013年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完成了黄舣镇、弥陀镇、黄舣镇永兴村、华阳街道石虎村4个固定电影放映点建设任务;三是进一步加强城乡公益电影放映工作,鼓励电影深入社区、厂矿、校园、军营和广场等地开展公益放映活动,大力推动城区数字电影广场发展,采取多种方式满足农民工、留守儿童、城乡低收入居民等不同群体的观影需求,全年共计放映92场。

三、以安全播出为主轴,确保“十”召开期间安全播出,连续多年实现“零插播”目标

分局始终把安全播出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以重视和落实,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分局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播出的各项规定,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意识,认真指导和督促网络分公司,乡镇广电站加强网络安全巡查、做好广电设备保护工作,确保有线电视网络安全。特别是在党的十召开期间以及各重大节假日、重要敏感时期,坚持重要播出岗位的值守和巡查,坚持“零报告”制度,确保了我区广播电视播出未出任何安全和政治事故,实现了连续多年“零插播”的目标。

四、众志成城,抗击洪魔

“7.22”特大暴雨和“7.23”特大洪峰使我市遭受了重创,作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广大机关干部不分昼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为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局认真贯彻执行市、区防汛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成立抗洪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新闻记者采访报道,帮助群众转移安置,积极开展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工作。

一是局长带领机关各股室负责人深入到江北镇岱宗村等村社积极协助当地干部群众转移人员、财产、物资,密切关注水情,排除险情,全力确保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江北镇岱宗村在50年不遇的7.23特大洪灾中,全村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没有一户群众出现重大财产损失,没有发生一起偷盗事件及群众纠纷事件,洪水过后,当地群众恢复了生产。

二是组织记者展开宣传报道,在两个小时内,紧急摄制了15分钟长的洪峰过境专题新闻节目在《新闻》中播出,洪峰过境情况;同时,紧急录制市、区两级政府的通告,刻录成光碟,发放到城区街道、乡镇,在移动宣传车和乡镇广播中播放,有效的引导了群众转移安置,广大编辑记者始终坚守在一线,报道抗洪抢险实况,为中央、省、市媒体正确宣传洪灾情况提供了大量新闻素材。

三是连续作战,第一时间投入灾后重建。洪水消退后,局机关干部职工,拿起铁锹、扫帚帮助岱宗村的群众们开展灾后重建,全面投入到清淤、消毒的工作中,经过两天紧张的清淤和消杀,岱宗村灾后重建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编辑记者投入到全区人民在洪灾后清淤消毒、灾后重建阶段的宣传报道中,明确报道要点,努力使新闻报道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有条不紊。

在广大编辑记者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宣传了我区党政军民,工农兵学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洪魔,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重点报道了“民兵成功营救94岁瘫痪老者”等突出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组织发动,宣传鼓劲的作用,大量新闻稿件被中央、省、市媒体采用。据统计,本站相关新闻稿件被市电台、电视台采用35条,被电视台采用8条,被中央电视台采用4条。

2013年同志获市委“抗击7.23”特大洪涝灾害先进个人,三位同志获得区“7.23”特大洪灾抢险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五、其他工作顺利完成

1、及时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结合单位实际,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七中全会精神、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计划及措施方案,做到了有安排、有计划、有总结,并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馈贯彻落实情况。另外,我局还结合自身工作职能职责,针对我区“再造一个新”思辨讨论活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文化强区建设等专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目标、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2、继续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完成了惩防体系建设基本框架构建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机关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勤政廉洁的广电队伍,避免了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3、积极深入基层开展各种宣教工作,提高联系村(社区)群众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协助抓好综治、维稳、、爱卫等工作,努力创造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4、组织指导市摩尔电影城、市飞高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等文化单位,完成了本年度文化产业统计工作。

5、党建、综治、爱卫、双拥、统计、普法、计生等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六、2013年工作打算

(一)深化宣传,创新创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深化舆论宣传和引导,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等会议精神和广播影视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切实找准宣传报道着力点。继续营造我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文明城市创建、文化强区建设、“挂包帮”等重大活动的浓厚舆论氛围。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加强对各项活动的跟踪报道。

2、切实加强新闻宣传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建设,坚持新闻立站,继续探索创新节目内容、节目形态,加强重点新闻的采编播能力,提高新闻采访的快速报道水平,增加新闻节目的可听性、可看性,提升新闻的时效性、信息量。进一步提高自办节目的收视率和优化对外宣传效果,努力打造品牌栏目、精品栏目,扩大我区外宣影响力和竞争力。

3、认真开展节目试听评议工作,抓好净化声频荧屏活动,严格把关新闻、专题稿件质量,严格执行三级审查制度,做到新闻宣传方向不出偏差,确保节目播出不出政治事故和责任事故。

4、抓好2013年度的广播电视节目创优工作,力争再上新台阶。同时牢固树立“创优促质量”的观念,提高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促进日播节目质量的不断提高。

5、强化广播影视从业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教育,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着力抓好本站专业人才队伍和乡镇街通讯员队伍建设,提升自身宣传水平,全面加强后备人才队伍的储备,在机制上为广电宣传、事业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好人力资源保障

(二)继续大力推进广播影视民生工程建设

1、以建设惠及全民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继续推进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2015年底实现“户户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巩固有线电视的基础上,全面推动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入户率,提高收听收视质量和水平,加快实现广播电视城乡一体化,提升广播影视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能力,保质保量的完成市、区下达的2013年广播电视“村村通”民生工程建设任务。

2、要采取积极措施,制定农村公益电影事业发展规划,继续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数字放映工程,确保区14个乡镇街204个行政村平均每月放映1场公益电影,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争取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项目,为乡镇群众创造良好的观影条件,促进和推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逐步实现农村公益电影观看方式转变;积极整合电影市场资源,大力实施城区数字电影广场建设,加大城区数字电影广场公益电影放映力度,保障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强防范意识,确保安全播出

进一步健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机制,积极做好广电设施安全保护,认真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巡逻巡查、“零报告”等制度,确保我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实现“零插播”目标。

(四)结合实际,认真履职,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1、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2、做好定点联系工作,积极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联系村(社区)群众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

3、强化互联网视听节目和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净化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环境。

4、有计划、有机制、有措施、有效果地加强对爱卫工作的长效管理。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等活动,发动干部职工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宣传报道,为活动开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第5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将文化恢复重建与当地政府重建规划相结合,与贯彻*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相结合,突出受灾地区文化恢复重建工作,重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城乡文化建设,均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地震灾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促进城乡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20*年10月前,通过采取建立临时文化活动室、组织流动文化服务等措施,在受灾地区过渡安置集中居住区域建立和完善过渡性文化服务基本功能,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到2010年,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要按有关标准基本完成受灾地区主要文化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其余区(市)县按照“十一五”规划,基本实现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3年前后,通过倾斜发展、重点扶持等措施,使受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步发展,使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支撑体系,使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文化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文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文化发展整体实力居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

二、重点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好、实施好灾后文化恢复重建规划

1、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受灾地区文化部门要迅速抓好健全组织和恢复队伍工作,指导、协调和帮助受灾严重地区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乡(镇)综合文化站健全组织机构,在短时间内落实生活保障,建立临时办公场所,恢复正常办公秩序,重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创造条件开展文化服务,组织开展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

2、做好灾情评估统计。要主动、客观、全面、准确地做好灾情评估统计工作。加强公共文化图书、器材设备的抢救工作,加强公共财产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认真组织震灾损坏建筑设施的安全评估工作,对受损轻微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修复并对公众开放服务。

3、科学规划恢复重建。按照市政府和省文化厅的要求,以及“规划先行、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工作思路,确保灾后“两馆一站一室”等公共文化设施恢复重建纳本地恢复重建规划,通过重新规划,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在满足基本功能和需求的基础上,着眼长远,提高档次,即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又要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

(二)继续以推进“五项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过渡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保证“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到位。各区(市)县要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抓好过渡安置集中居住区的配套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期间文化需求。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要把“两馆一站一室”纳入灾后重建统一规划,早日完成达标建设;其余区(市)县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在20*年6月前完成全市文化馆达标建设任务,20*年12月前完成全市图书馆达标建设任务;20*年,要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村文化活动室基本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基本实现“一人一册”。“十一五”期间,要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财政投入体制。

2、推进城乡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数字化工程、数字化图书馆工程。*图书馆要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市、县支中心建设,确保网站内容、网站容量和网络传输速度达到全国一流水平。20*年前,全面完成县级支中心建设,配合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的推进,在100%的乡镇(街道)、70%的村(社区)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继续按照“公益事业,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思路,深化全市农村电影改革,20*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数字电影全覆盖,实现每月每村、每个过渡安置点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并初步建立起市场化运行机制。20*年,完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并实现全市所有图书馆数字化联网,数字图书馆读者点击率每年上升20%。

3、推进城乡文化带动工程。继续深入做好送文化下乡和扶持城乡特色文化品牌工作。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今年重点完成过渡安置点公共图书流转点建设工作;其余区(市)县继续推进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设图书流转点工作,确保到20*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80%以上的村(社区)建立图书流转点。继续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举办“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风情节”,在九区和高新区举办“文化*—大型广场文化活动”;继续实施电影木偶皮影进校园、专业院团进乡镇、慰问演出进工地、高雅艺术进社区等活动;各区(市)县继续打造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把丰富受灾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既坚持送文化服务到临时安置点,又积极组织受灾地区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调演、比赛等形式,培育一批民间文艺骨干队伍,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市文化系统新农村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4、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地保护和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筹备工作。完成“三个集中”工作的保护地域风貌、历史遗存调研,形成可行性报告,力争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通过“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创建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扶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拳头产品。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培育和扶持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院。2010年前,完成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区的申报和规划。借助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风情节的契机,包装、展示和推广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资源。

5、推进城乡文化人才培育工程。按照城乡文化人才队伍培育工程的要求,通过下派挂职、上调锻炼、集中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做到阵地有人管理,活动有人组织,作用得到切实发挥。震灾受损严重的地区,要把培养文化人才作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培养一批文化骨干,带动群众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三)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为主线,大力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1、抓好文艺创作演出。各国办、民营文艺院团在抓好年度艺术创作生产的同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积极创作生产一批反映人民群众重建家园方面的文艺作品,弘扬不折不挠、团结互助的伟大民族精神,唱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主旋律,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认真组织实施惠民演出工作,使“众志成城、重建家园—我们在一起主题文艺慰问演出”制度化、经常化。加强对各区(市)县特别是重灾地区文化部门开展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的工作指导,各区(市)县要注意积累创作素材,抓好创作生产,积极用新创节目为群众演出,提高本地文化活动的质量。

2、大力推进剧场建设。各区(市)县特别是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等受灾较重地区,要按照《文化部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的指导意见》精神,积极推进本地剧场建设工作,将剧场建设纳入灾后重建规划,力争在2010年前按标准建成适合本地区文化发展要求的中型剧场,确保本地生产的剧节目和引进剧目有较为适宜的演出场地。市文化局在推进武侯区、成华区剧场建设的同时,将重点支持和指导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抓好相关剧场建设工作。

3、推动旅游演艺产业发展。各区(市)县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和要求,着眼于加快本地旅游演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内涵,繁荣本地文化艺术事业,坚持“政府引导、城乡兼顾、鼓励发展、市场运作、重点推进”的旅游演艺发展原则,采取整合旅游演艺资源等方式,推动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提升本地文化魅力,力争形成投资具有较大规模的旅游演艺剧目并上演。

(四)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核心,提高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1、抓好重点项目。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恢复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恢复重建文化旅游设施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民俗风情等特色产业,继续打造历史文化、休闲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尽快对受损的文化旅游设施进行恢复重建,重塑都江堰水文化品牌,同时围绕古蜀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特色古镇文化打造系列有影响的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积极指导和支持受灾古镇恢复重建工作,促进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利用*文化资源,高起点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重点抓好都江堰—青城山文化旅游设施恢复重建项目,都江堰二王庙景区文化旅游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彭州市地震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崇州罨画池文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崇州鸡冠山九龙沟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项目,受灾地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

2、抓好政策配套。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经济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相关倾斜扶持政策,协助市级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更为开放和有较大突破的文化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抓好市场繁荣。合理规划受灾地区文化市场重建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受灾地区文化市场重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重点以演艺协会、博物馆协会、网吧协会、音像协会、歌舞娱乐协会为抓手,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形成开放型、多主体、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提高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五)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重建工作为重点,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1、抓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重建工作。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启动对受损的5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积极协调配合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相关专业机构,重点抓好世界文化遗产、全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受损的国家一级文物修复重建工作。力争到2011年,完成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二王庙景区的修复重建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做好抗震救灾纪念设施、实物资料征集和建设工作,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

2、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按照统一部署,继续抓好文物普查的宣传培训和组织实施工作,突出普点,加强技术支持,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的时限和要求,确保我市第三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2010年10月前按时保质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成果应用,努力形成“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和谐局面。

3、加强博物馆建设。加强对全市各博物馆、文物收藏单位的工作指导,积极发展和丰富博物馆事业,不断改善馆藏文物库房保管条件,提高展陈水平,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做好《*博物馆文化之旅导览图》、《*文化宝典》的编印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阵地社会功能。结合地震灾害馆藏文物修复工作,继续编制《*市珍贵文物保护修复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馆藏珍贵文物本体保护修复项目。

4、做好文物勘探和考古研究。切实加强文物勘探发掘考古工作,积极会同国内外专家和相关机构,重点对以金沙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化进行研究,科学制定考古发掘规划,加强考古理论研究,努力突破文物保护等难题,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历史文化支撑。协调推进《*市大型古文化遗址保护管理规定》立法进程,在20*年完成该草案的起草、论证、修改和送审工作。

(六)以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为根本,加强文化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

1、加强依法行政和管理。坚持恢复重建和加强管理并重,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重点围绕网络文化市场、音像制品市场、歌舞娱乐市场、文艺演出市场等领域,深入开展文化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加大文化市场管理举措的督促落实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深入开展网吧及网络游戏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娱乐场所日常监管,努力为广大消费者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广大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推进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市文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试行)》,建立和完善文化企业信息库和行政处罚数据库。大力支持文化市场行业协会发展,促进行业组织实施自律。落实创建青少年“绿色网上空间”和打击“黑网吧”目标管理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组建当地文化市场专职协管员队伍,强化技术监管手段,建立完善网吧及娱乐场所监管系统。

3、加强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加强文化行政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把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的执法队伍作为实现依法行政目标的关键环节,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执法人员,坚决取消执法资格,吊销执法证件,调离执法岗位。严格按照《文化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有关标志的通知》精神,做好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执法标志等的规范管理,树立*文化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震灾过渡期的各项工作,市文化局成立“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协调小组,负责全市文化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规划编制协调等工作。各区(市)县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大工作力度,及时研究协调解决过渡期文化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第6篇

一、规划先行,全力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前提。好的规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广泛进行调研,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组织外出参观,认真借鉴外地经验,为做好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规划中,我们立足高标准,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年实施。在《*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十二图二书”的基础上,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镇28个行政村村庄布点规划全面完成,并对*示范村总体规划及*工业项目区、莲花路等重点路段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力求体现“因地制宜,各富特色”。同时,对于重点发展而又无力建设的地段暂辟为街头绿地,坚决防止低标准重复建设,确保建设品位,着力塑造特色。

二、提速前进,大力发展新经济

建设新农村,经济是支撑。我们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实现生活宽裕目标的重要抓手,做到特色农业强基础,工业经济谋腾飞。20*年,实现财政收入9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我们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的优势,在南部山区建起以岐山、下山为代表的经济林果基地,中部丘岗地区形成以*、*为代表的木材加工、煤炭中转及园竹生产基地,在北部畈区发展以迎岗、双圩为代表的生态养殖基地。一年来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涌现出迎岗村中寨生猪养殖、岐山方茂贵板栗园等规模较大的基地13个,年效益在7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精米加工等龙头企业,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效益。牢固树立工业兴镇富民的理念,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努力营造亲商、惠商、安商氛围。加快*工业项目区建设,搭建加快发展新平台,取得良好成效。几年来,先后吸引上海柏运箱包、安徽钱楼铸业、腾达金属材料、金利羊毛衫等12家企业投资*。去年全镇引资额达4140万元,仅钱楼铸业就实现产值1.2亿元,上缴利税700多万元,不仅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增加了就业,带富了群众。

三、夯实基础,着力培育新优势

一是实施“村村通”工程。抓住政策机遇,宣传发动群众,规范筹资筹劳,完成龙头、莲花等6个村16.5公里的水泥路修建工程。二是加快城镇建设。坚持新街开发与老街改造并举,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加大投入,硬化莲花中路,开发光华西路,打通新老105国道,推动平行道建设。在全镇主干道安装路灯,实施亮化工程。目前,配套齐全的光华路、莲花路,功能齐全的农贸大市场、小商品市场,不但成为展示*崭新形象的亮点,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规范经营管理。为加大投入,我们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建设,在成功进行8次国有土地出让竞拍基础上,又将莲花北路建设权整体拍卖,所得资金全部反哺城镇建设。为强化管理,镇成立市容分局,配备车辆等设施,开展环卫、城管等工作,签订“垃圾袋装”和“门前三包”协议,镇区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明显。

四、多措并举,努力创造新生活

新农村建设贵在一个新字。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兄弟笑开颜。为此,我们广泛开展以“三清”、“四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努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尤其是对农村“六小工程”之一的沼气工程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抓好涉及15个村的“一池三改”示范工程,其中九棵村南官楼村民组还改造了卫生间,20户居民用上了太阳能。截至目前全镇沼气工程共完成800口,受惠群众达3200人。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广电、科技等事业。把文化当作产业来发展,经济上大力支持,创新上大力扶持,目前全镇文化资产达300万元,年创收30万元;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漫流河》文学杂志定期出刊,文艺演出队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电影队每年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20多场,科普小组经常开展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全镇30个村(街)都能收看到中央及各地方台近40套电视节目,确保党的声音在全镇6万多人中间传颂。2007年元月,全省“电视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举行,极大地鼓舞了全镇人民,增强了构建和谐乡村的动力。

五、发挥优势,尽力培育新农民

第7篇

[关键词]动漫游 学研产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3-0142-04

艺术类高等学校构建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产业有效衔接,促进成果迅速转化,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科技与市场难以有效衔接状况的客观需要。多年来,吉林动画学院立足创新,在“动漫游”类专业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一、相关概念的理论界定

“动漫游”是动画、漫画、游戏的简称或统称。在本科专业设置中,“动”是指动画专业,“漫”是指绘画专业下设的漫画方向,“游”是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的游戏视觉艺术方向。从学科与专业角度讲,动、漫、游三者虽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但是鉴于动画、漫画与游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本文论述中概称为“动漫游”类专业。“学研产一体化”中的“学研产”略异于传统理论中的所涉及的“产学研”概念,“学”指学校,“研”指研究机构,“产”指产业。学研产一体化,是指学校、科研、产业等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实体通过一定的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实体的过程,是利用学校、研究机构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学、研发与生产高度一体化运作的系统。

一体化模式是产学研合作中最高级、最紧密、最有成效的形式。“一体化模式包含两种含义,一是产学研外部一体化,即改变原单位的体制性质和隶属关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产学研单位整合为一个规模更大,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全面的一体化组织。二是产学研内部一体化,即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开发成功某项技术后,通过直接面向企业技术服务,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型经济实体或科研先导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学研产一体化的优点是能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为产品,直接对社会作出贡献,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科研院所和社会的联系,克服大学、科研院所自身的惰性,促进其按社会需求进行改革,能有效地补充大学、科研院所的经费不足,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利用学校、研究机构、产业外部或内部一体化的优势,按照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采取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该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历程

1 学研产一体化初探阶段(2000-2007年)。2000年,学院建立时在全国首批设置了动画专业,随后又较早地设置了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视觉艺术)专业。2001年国家广电总局“十五”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振兴动画产业,2009年我国第一个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颁布,首次将动漫产业提升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高度,“动漫游”产业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社会新的支柱性经济增长点。随着动漫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提出更高的需求。为了适应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不断地在学研产结合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探索,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雏形渐显。2006年学院动画专业首先建立了第一个三维动画创作工作室,并陆续建立了二维动画创作工作室、无纸动画工作室、定格动画工作室、漫画工作室等教研性质的基层单位,四年级部分学生毕业实习、创作(设计)可以直接进入项目工作室。工作室的建立和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学研产一体化形成阶段(2008-2010年)。2008年,与学院隶属同一董事会的吉林禹硕动漫游戏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禹硕公司”)的成立、运营,进一步推动了学院在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动画、绘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可以直接到一线进行实战项目训练,同时产业公司选派优秀科研人员做指导教师,与学院共同开展教学,成效显著。期间学院先后成立了动画研究院、动画文学研究所、现代动画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

3 学研产一体化完善提高阶段(2011年至今)。为进一步完善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加强教学、科研、产业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具备了比较坚实的教学、科研与实训条件。学院搭建了以配备先进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教学实训工作室、模拟创业实训工作室、产业项目实训工作室为基础的教学平台,以吉林禹硕动漫游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为载体的产业实践平台。学院的“现代动画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的研发核心团队在杭州组建,“游戏与互动媒体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的研发核心团队在上海组建,进一步推动了艺术教学领域的科技研究工作。

三、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1 以教学为主导。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是实施“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熟悉动画市场营销及企业管理,具备动画创作的基本知识和创作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前期策划、动画作品创作、动画企业管理、动画衍生品推广、动画技术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确立了“明确一个导向、加强两个基础、培养三种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纵向层次化、横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学生第五学期进行专业教学实训、第六学期进行模拟创作实训、第七学期进行产业项目实训。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支撑着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2 以科研为支撑。教学为科研提出了研究课题,科研为教学提供技术支撑,为师生提供研究平台,并将科研成果反哺于教学。科研为产业升级指出方向,提供技术力量。学院通过技术、艺术与市场的结合,研究出具有学术价值、技术含量和市场潜力的成果,依托产业公司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3 以产业为导向。产业为教学提供行业导向,提供行业师资,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产业为科研提供成果转化平台,教学为产业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产业实践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并将其反馈给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三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形成了“学研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闭合环路。学研产一体化赋予了“动漫游”类专业全新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鲜明的专业特色,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四、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内在运行机制的构建

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式模式的建立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吉林动画学院大力推进学产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进程,深化学研产一体化的内涵发展,建立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主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学院紧紧围绕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设置新兴专业,或在传统专业设新兴专业方向,已经形成了以“动漫游”类专业为龙头,以其他艺术类学科专业为主体,以文学、工学、管理学等涉艺学科、专业为侧翼,各专业共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专业建设围绕文化产业,找准专业自身定位,突出亮点,相互之间形成交叉、互动和互补。强化专业创新,紧密围绕“动漫游”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围绕动画、绘画、数字媒体艺术等主体专业设置专业方向、专业模块,已经与文化产业形成了良性互动。

2 建立特色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学院紧密结合社会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发展,坚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基础实、知识专、技艺精、功底厚、创新能力强、综合艺术修养高、具有原创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制定符合“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保证基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突出特色”的原则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注重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综合素质教育。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模块或课程群,构建有利于学习跨学科、多领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艺术修养和艺术创作水平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专业教学实训、模拟创业实训、产业项目实训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3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保持学院人才竞争优势。“动漫游”类专业已经组建了一支以专家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创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国际化创新团队。学院多方位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搭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多举措加强国内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活动,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并合理配置教师队伍,发挥学院、产业优势,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整体水平。

“动漫游”类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师资严重匮乏。2000年专业设立之初,就率先聘请了张松林、常光希等中国动画界老一代的资深专家来院从事教学工作。2012年,聘请了为中国及世界动漫教育和动漫产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世界动画协会会长尼尔森・申为名誉院长。国内外80余位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或企业的带头人、专家学者先后来校任教,或者定期到校进行学术交流,指导工作室、实训室的创建。一系列的举措使“动漫游”类专业迅速进入了国际化的、高水平的行列,使学生及时掌握了专业前沿、技术前沿和产业前沿的情况与知识。

4 努力培养创新、创造精神,助力科技与艺术融合。吉林动画学院坚持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学(动画)特色重点学科的自身优势,创新文化科技理念,提升高端动画技术研究能力,大力提升创意产品高科技化水平。学院以研发和创作为纽带,组建设施先进的各类专业工作室、实验室及国际专家工作室、创作室百余个,建有动画博物馆、动画文学研究所、动画研究院(以艺术研究为主)、现代动画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游戏与互动媒体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以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等各类科研机构。学院根据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在北京、上海、杭州建设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的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一批学科互补、分工明确的国内外高端创新、创造团队,着力解决文化创意领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聘请国内外知名动画游戏类专家、大师、导演等带领学生和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行技术攻关、艺术创作,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与智力支撑。

第8篇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地方特色;品牌

中图分类号:G22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县级电视台总体状况分析。

我国的电视媒体市场虽然没有完全市场化,但往日的唯我独尊的垄断地位早已被打破,不同级别、不同特色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地市级电视频道和局部地区的境外电视频道多足鼎立,抢夺收视市场。截至2010年底,我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打97.62%,全国共有电视台247座,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87亿。电视媒体的竞争趋进白热化。

当前,县级电视台的节目设置一般分为:新闻、专题、广告和电视剧四个板块。新闻节目以时政新闻为主,领导活动占的比例相当大。其次是会议报道,民生新闻量少,节目质量不高。专题节目缺少深度报道,节目形式单一。广告靠医药支撑。影视剧场一般都是别台播放过的电视剧和电影,并且受经费制约反复多次播放。当地观众大多只收看当地新闻和专题节目。长此以往,收视率受到影响,广告收入上不去,电视台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

二、树立节目经营理念

县级电视台要发展,经济效益成为关键。大多数人认为,县级电视台属财政供养,其自办节目也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主,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因此,多数县级台只是把自办节目当做政治任务来完成,从而忽视了它的经济效益,没有把它当做产业来经营,更没有去讲求它的受众市场、经营规律、节目成本等综合效应。由此可见,县级电视台要发展,必须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进行彻底更新,树立一种正确的节目理念。只有把自办节目当做一种品牌、一项产业来策划、组织、经营,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才可能使之适应市场、适应受众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找准节目定位,凸显地方特色

新闻是县级电视台的主打栏目,也是县级电视台能在当地立足的根本。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媒体大战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特色上做文章,创办自己的名牌栏目。

1.当地新闻节目要做到政治性和贴近性的统一

县级电视台作为当地政府的喉舌,必须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弘扬主旋律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及时、全面、准确地宣传当地政府的工作思路、工作重心和工作要求,做到重点宣传出经验,主题宣传出效果,专题宣传出特色,常规宣传出声势。但要注意的是,在主题宣传的同时,应注意减少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导。其次,在时政新闻报道同时还要加大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报道比重。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新闻就是身边发生的事,它讲述的就是我们熟悉的人和事,这也就是地方电视台立足的法宝。

2.立足本土、凸显特色

县级电视台无论在资金、技术、人才设施等许多方面,都难以与中央、省市的大台相比。然而,县级电视台也有其独到之处和优势条件,那就是对本地受众的接近和对本乡本土的熟知。县级电视台要从栏目设置、节目形式、内容编排等方面打“特色牌”。县级电视台可根据自身条件,开办宣传乡情风貌的栏目,挖掘地方典故、趣闻、轶事、风土人情,增强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栏目要少而精,不要多而杂,粗制滥造的栏目不能吸引观众,也不能引起观众的收视热情。

3.根据观众需要,做好服务工作

县级台要满足不同阶层的观众,必须突出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要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办一些特色栏目,加大节目的信息量,既搞好新闻宣传,又为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在开办节目之前,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态度,本质为当地群众服务的心疼,进行实地调研,征询观众意见,从中归纳总结出当下和今后一段时期群众最需要、最渴望看到的节目,做到有的放矢的。

四、提高队伍素质建设

高素质的新闻团队,是决定一个台新闻节目质量高低的关键。电视台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部门,一件作品的出炉,需要采、编、播、制作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呈现一件好作品。而眼下的县级电视台,一般都没有专门新闻专业毕业的人员,更没有从事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他们靠的是传、帮、带和自学。同时,县级电视台由于受人员编制的限制,大多记者都是集摄像、写稿、出镜为一身,而要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很不容易。因此,要提高独具特色的自办节目,就必须加强新闻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加强县级电视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其一专多能。因此,县级电视台要拿出一定经费,对整个团队人员轮流进行专业素质提升培训,让他们走出去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其次,县级电视台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在干中学,学中干,多听多看中央、省市电视媒体节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第三,县级电视台要在全台开展业务竞赛活动,一周或一月进行一次新闻作品评比,评选台里一周或一月以来最好新闻作品和最差新闻作品,形成激励机制,让每一个记者、编辑、主持人身感一定压力,同时也激发大家努力增创一流的县级电台。

总之,县级电视台要求得生存和发展,靠的就是走自己的路、创自己的品牌、做好本土的节目,使其带来好的收益,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NGB总体专家委员会.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报告[R].

[2]张加春.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及其突破[J].2009.

[3]曾钰寒.县级电视媒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有的角色[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