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陶瓷艺术论文

陶瓷艺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6 02:03: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陶瓷艺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陶瓷艺术论文

第1篇

中国美术家协会外联部的青年美术家刘中在“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上以10幅作品的规模在大会上举办了个人特展。他在《冠》、《祥》、《崛》等多幅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五环、祥云、鸟巢及其他体育元素,独特的创意和风格令人叫绝。这种大胆的创作促进了体育和艺术的近距离接触,促进了体育和艺术跨学科的交流,为体育文化和艺术的融合谱写了新篇。“新北京,新奥运—体育雕塑展”在北京展览58天,盛况空前。共有83件作品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作者们以充分的激情,用雕塑语言表达了祝北京申办奥运成功的心愿。雕塑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他通过一些人们熟知的运动项目,充分利用体育元素的潜在影响力,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拉近了人们和雕塑的距离。

国内体育元素和陶瓷艺术关联性的研究不多,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论文和著作更少,通过收集和梳理发现主要是从体育文化和陶瓷文化的关联性进行研究。“陶瓷从远古时期起就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作为一种载体,记录了人类的体育实践。他认为陶瓷独特的造型和内涵,为研究古代体育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这也是我们人类祖先最早把体育元素和陶瓷结合在一起的物证,这些珍贵的古陶瓷足以证明体育元素和陶瓷可以很好的结合的,他不仅是艺术的交流,还是文化的交流,更是生活的交流“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体育运动为陶瓷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陶瓷制品在了解探寻体育运动历史方面,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方面都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景德镇陶瓷文化和体育文化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他们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意无意的相互交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时代造就了两个文化相互融合的紧迫性,如果她们融会贯通将推动两个文化高速前进,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为体育文化的传承,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社会注入新鲜的血液。不管是研究还是实际的作品都展现了体育元素和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融合,特别是奥运会上的474件“景德镇奥运瓷”及七十三款陶瓷的奥运特许商品,他们以时尚的外形、丰富的内涵、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分的说明了体育元素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的价值。

2.结语

第2篇

(一)数码技术多角度运用

数码技术从陶瓷艺术品的设计加工和运用多个角度,[3]对陶瓷工艺品进行科学详尽的规划设计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生产,数码技术从设计方案、艺术品外观、艺术品绘色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和数据计算,采用信息化手段,将正在设计和生产的陶瓷工艺品与其他相似的陶瓷工艺品,进行对比研究,高科技数码技术可以为陶瓷工艺品的设计加工人员,迅速采集大量信息资源,快速整合大量资料图纸,并以合理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明确清晰的设计加工方案,在数码技术对陶瓷工艺品领域信息资源的总结基础上,凭借陶瓷加工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传统工艺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对陶瓷工艺品进行整合加工。也可以对陶瓷艺术家的理论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可以采取3D打印技术对陶瓷制品进行制作,3D打印技术具有喷色和挤压等多方面技术优势,对陶瓷制品的颜色绘制和外观形状构建具有重要作用,3D打印技术可以是陶瓷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对陶瓷工艺制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3D打印技术在陶瓷领域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为陶瓷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艺术创作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

(二)为陶瓷艺术创新交流提供平台

数码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陶瓷工艺品加工制作和陶瓷艺术设计理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数码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欣赏空间,也为陶瓷艺术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性支持,同时,创造了巨大了艺术交流借鉴的空间,为许多陶瓷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交流机会。

(三)高科技数码手段提高陶瓷加工过程技术含量

数码技术可以在虚拟调价下制造出陶瓷艺术作品效果图,可以使传统陶瓷设计与加工工作,图片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高科技手段带动传统陶瓷工艺品创作思维的革新。新型数码技术,可以使静态的陶瓷工艺品呈现出动态的效果,这对于艺术家审视工艺作品的艺术理念,完善陶瓷工艺品艺术加工手段提供了可能。采用高强度技术手段,对陶瓷工艺品进行外观的改造与加工,将数码技术所具备的视频,图像等条件充分发挥,为陶瓷艺术品加工人员提供新型创作平台。利用数码技术,对艺术品加工提供改造的机会,工艺品加工环节中的任意部分,都要用数码技术加以更改,以数码技术的视频图像优势,为陶瓷工艺品加工提供更正机会,不断地拉近陶瓷工艺品与设计规划方案的距离。

二、结束语

第3篇

如果说,陶器是世界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和生活环境中,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自然认识的提高,不约而同的发明了陶器的话。那么,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事实亦是举世公认的。可以说陶瓷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联系,中国人对陶瓷有着特殊的情感。今天,陶瓷艺术与人、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的陶瓷艺术审美情结

在公元前15世纪的商周时期,中国人发明了瓷器。竟管当时发明的瓷器还处于原始状态,但毕竟是人类一次重大的发明。它的发明和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个以瓷器命名的国家---中国和它的人民从此就和陶瓷结下不解之源。从生活日用品、建筑材料到艺术品,陶瓷就与中国人“朝夕相处”。直到今天,陶瓷产品仍在国人生活中环境中无处不有。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对中国陶瓷品种花色举出一二;每个中国人的家庭中都有陶瓷产品的使用和陈设。特别是作为陈设的艺术品中陶瓷占有绝对的地位。人们对陶瓷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审美传统的习惯。现在,室内设计与装饰中陶瓷自然是人们首选产品之一。

信息时代人们的情感需求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当高科技的发展使科技成为社会的主导因素,人的情感等因素往往被忽略了。未来学家《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说:“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性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所以,在高科技发展的同时,必须用情感的力量去取得平衡,即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陶瓷这种天然的材料属性和原始的、手工的带有情感因素的产品,即是这种情感需求的物化之一。此时陶(瓷)土的质感、手工的痕迹、自然的装饰变化变成了情感的物化符号。

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应用趋势

陶瓷艺术的独特审美价值

与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陶瓷也是中国人喜爱的艺术之一。陶瓷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陶瓷艺术独特的语言形态,丰富的表现力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从古到今陶瓷艺术一直是人们玩赏收藏的对象。从历代文人的诗歌咏赋中就能体会出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唐代顾况的“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孟郊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是对越窑青瓷的赞美;宋代李清照的“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是对景德镇青白瓷的赞美;坡的“定州花瓷琢红玉”和范仲淹的“紫玉瓯心雪涛起”诗文赞美的是定窑、建窑的酱色釉瓷和黑釉瓷。可以看出陶瓷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是审美的对象。

陶瓷材料与室内环境的和谐性

陶瓷是采用天然矿物质原料加工而成的。从属性上看,它与石灰、水泥、玻璃等相同,都是属于硅酸盐系统也都是建筑材料。它与钢铁又有制造工艺的相同点,都要经火的烧制与冶炼。“陶冶”一词就形象的说明二者的关系。另外,陶瓷与木材也有来自天然的相似性,并且陶瓷与木材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配合使用最多的材料,是一对绝好的搭档。因此,陶瓷在室内与其它材料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二、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趋势

陶瓷艺术与室内设计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艺术陶瓷与字画、古玩、绿色植物等作用一样,一方面,它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形式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它以实用的形式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同时起到室内装饰和点缀环境的作用。2,作为建筑装饰材料的瓷砖和卫浴用品,这是室内设计与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瓷砖、卫浴几乎是每个家庭中的厨房、卫生间等空间里都要使用的产品。而且现在楼盘户型已朝大厨房、开放式厨房和多套卫生间方向发展。瓷砖、卫浴产品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同时也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市场。因此,陶瓷产品的艺术设计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生活者选择的不是产品本身,而选择的是设计。

当然,陶瓷产品的设计不仅仅是在造型、款式、花色、工艺等方面,更要在整体空间的组合搭配和营造室内空间的主题、情调、氛围等方面进行策划与设计。可以说,谁为顾客想的最多,服务的最周全,谁就是赢家。

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应用趋势

下面结合室内(家居)设计趋势和流行风格,概括归纳瓷砖卫浴设计方向及在室内设计的应用趋势。

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艺术化

当下,产品与艺术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无论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如汽车、家电、服装、家具、灯具等都呈现一种艺术化的设计趋势。瓷砖卫浴设计也不例外。德国青蛙设计公司创始人艾斯格林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我的目标一直是将主流产品作为艺术来设计。”把产品当作艺术来设计是20世纪末以来的设计的主流趋势,也是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后现代主义设计,实际上是现代设计发生的转向,它转向艺术,转向感觉和个性化。产品的艺术化是设计发展的最终方向。

建筑卫生陶瓷在实现物质功能外,应在审美功能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目前产品“质同化”时期,产品的突破点、利润提升的切入点只有放在艺术化设计上。且人们在选择产品(商品)过程中,对产品的外观、款式、花色已作为重要的选择依据。瓷砖卫浴产品设计除遵循自身产品设计规律外,应参考借鉴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设计手法、装饰手法;参考借鉴现代国外陶艺创作表现手段;参考借鉴其他艺术的造型设计和创意思路。走出一条艺术化设计之路。

从目前各种主题的精装房出售和家居各种流行风格的设计趋势看,瓷砖卫浴产品设计要与室内设计潮流和趋势相吻合。要从整体风格着眼,从具体产品入手。其实,室内设计风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依*室内空间中具体材料和产品艺术化、风格化作为基础。换句话说,只有具有表现某一风格的设计素材、设计元素,才有创造出室内空间某一风格的可能。

陶瓷与室内其他装饰设计的整体化

室内空间是由诸多材料组成的,室内设计也同样需要诸多设计元素,陶瓷产品是诸多材料或元素之一。在一个整体空间里,各种材料和元素相互之间要有联系,要在整体风格上统一。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其实就是各种材料各种元素所形成的统一风格。室内设计师的作用就是策划、设计这一空间的主题和风格,并找到体现这一主题和风格的元素,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的组合搭配实现设计意图和效果。因此,陶瓷产品设计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闭门造车。要在设计前考虑与其他相关材料的协调性和风格的统一。如新古典主义设计风格的空间中,陶瓷产品上的设计元素要与仿古壁纸,传统图案的窗帘、布艺,古典家具、灯具,老式花色地毯等相关产品的设计元素有联系风格要统一。即形成陶瓷与室内其他装饰设计的整体化。

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设计的一体化

目前,瓷砖与卫浴产品分别在不同的企业生产,即使一个企业集团拥有这两类产品的生产,也是分开生产,各设计各的。致使企业设计开发的品种繁多、市场花色繁多,产品之间孤立缺乏联系。在卫生间这个空间中瓷砖和卫浴好像孪生连体姊妹,形影不离。且它们占据卫生间除天花以外的所有空间。因此,两者在设计上的联系和风格上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产环节中,企业之间应建立动态的设计联盟;在终端的营销环节中,企业之间应建立动态的战略联盟。这是21世纪所倡导的“敏捷制造”理论具体的体现。因为,当今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任何一家企业已无能力完全垄断市场,并且许多情况下一家企业难以具备满足市场机遇的条件。通过动态联盟,几家企业利用各自的特长,共同利用市场机遇,合理利用资源,快速响应产品的客户化需求,达到共同盈利的联盟策略。

在动态联盟策略下,企业之间以项目结成动态的设计联盟,就此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形成整体的统一的设计风格,并分别在各自企业落实在产品上;终端市场结成营销联盟,实行整体风格的“捆绑销售”(套餐式销售)。这样,企业通过动态联盟实现市场的占有率,达到双赢。

积木式拼图式的组合化设计

20世纪是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也是机械化、批量化为特点的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时代。21世纪人们进入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以个性化为特征的时代,同时形成了一个以小批量生产加工和个性化设计生产为特征的消费时代。可以说21世纪也是一个高情感需求的时代。因此,个性化设计与消费,小批量加工生产的方式即将到来。人们情感的需求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和小批量甚至单件产品的提供得到满足。

现今,城市里的人们都住着相同样式、相同面积的商品房,如高层塔楼和小高层板楼的商品房户型一样,结构一样,很难设计出个性化的空间。采用“敏捷制造”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可按市场需求的任意批量、而且灵活快速地制造产品。“多品种变批量”的精益生产,是21世纪产品设计与生产的一种新型制造方式。陶瓷产品就可以利用机械化标准化所形成的经济优势,为大量生产的各种部件加上巧妙的,多样的组合来变换设计,就可以实现个性产品的生产和对应生活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瓷砖,有效采用不同的尺寸、色泽、图案、肌理、质感的砖,设计出多种组合方式的变化,如同积木、拼图一样构成可以适应各种生活形态、环境空间的多样化产品。这种有充分的弹性发展空间和组合结构的设计概念,是未来建卫陶瓷设计的发展方向,也是室内设计应用的发展方向。

陶瓷的艺术化与科技化的统一与整合

艺术与科学技术犹如一张纸的两面。千万年来,艺术与技术总是携手共进的,技术是艺术存在的真正基础,艺术也是在技术中成长起来的。世界文明史和艺术史上的许多伟大艺术典范,又是当时最新技术、伟大技术的产物。中国的瓷器既是杰出的艺术品,同时又是当时科学技术的结晶和代表。

第4篇

千百年来,宗教文化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异彩纷呈的宗教艺术,装点了多姿多彩的艺术殿堂。宗教艺术作品与各时代的书画、雕塑艺术交相辉映,不仅成为当时和后世书画、雕塑艺术创作的典范,而且深刻影响了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相通的民族审美心理;造型和风格多样的佛塔艺术大放异彩,千姿百态的佛塔在功能上不断超越,凝结为厚重的文化内容;巧夺天工的石窟艺术以其鲜明的佛教特色独领,虽经历史尘封,历久不衰,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积淀;散见于全国各地的寺观教堂建筑,或古朴典雅,或雍容华贵,或精巧别致,或中西合璧,风格各异,百花齐放,成为意境丰富的人文景观,这其中陶瓷艺术的画龙点睛,在宗教文化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陶瓷艺术,随着各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丰富。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颜色有红陶、灰陶、黑陶、黄褐陶等色彩;表层有篮纹、绳纹、方格纹、漩涡纹等纹样;形状有豆、簋、壶、罐和纺轮等造型,到夏商时期,专釉硬陶的产生,模印刻划亦随之出现。春秋战国以后,原始釉逐趋成熟,黄釉、青灰釉、青褐釉釉层由薄变厚,遍体通施,装饰与米字纹、蕉叶纹和复线交叉纹相继出现。汉晋后,奁、洗、盆、勺等日用瓷急剧增加,牛、马、房屋等随葬造型亦已出现。装饰方法有印花、刻花和褐黄釉加绿彩。唐末期间,陶瓷装饰进一步发展,明清以来五颜六色,溢彩流芳,各种装饰,百花齐放。建国后,景德镇陶瓷艺人潜心修炼,与时俱进,陶瓷装饰方法自成一体,有釉上、釉中、釉下和雕、镂、刻、捏、划等多种表现形式。

陶瓷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以来,儒、释、道三教在景德镇周边的名山得到发展,庐山成为南方佛、道教和佛学的中心。庐山、龙虎山、三清山等地亦先后成为佛、道教的重地。道学家程颐、程灏、朱熹、陆象山等人都在庐山、玉山等地积极开展讲学活动。当时,庵堂寺观和书院遍布全国各地。寺观庙宇所需要的各种瓷器器具,都无不打上佛教、道教、以及玄学、理学等宗教文化的烙印。随着宗教文化的传播,寺观庙宇的兴建,在陶瓷造型上,逐渐有了魂瓶、皈依罐、香炉、烛台、净水杯碗、葫芦瓶、莲花尊和果盘等供器。有观音、罗汉、如来、达摩、八仙、三星等多种多样的神佛像瓷雕。还有“八卦”、“八宝”、云鹤、松鹤鹿、灵芝、璎珞、宝杵等这些造型和装饰,在为宗教服务的同时,促进了陶瓷艺术的发展。既宣扬了宗教文化,又被陶瓷文化所吸收,宗教文化与陶瓷装饰、陶瓷造型等互为影响的融洽,成为中国民族传统陶瓷文化的奇葩。

宗教文化与陶瓷艺术的渊源,在陶瓷装饰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陶瓷装饰虽然使用的技法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一是坯胎未烧成前,在各种器型不同坯胎或器皿上创作绘制不同画面或采取雕、镂、刻、捏、划等技法创作出各种人物、花鸟、走兽,然后再施釉烧成;二是在烧成后的白胎瓷上再进行构思创作绘制,勾勒出人物的形象、花鸟的姿态后再次烧成。由于利用的釉料不同、绘画的技法不同、造型工艺的不同,而创造出变化万千、形态各异的作品。在陶瓷装饰中,由于釉料以及采用的釉上(包括古彩、粉彩、墨彩、新彩、金、银、电光彩等)或釉中、釉下彩装饰方法的不同,尤其是颜色釉装饰方法,窑变后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番流光溢彩的景象;由于国画、油画、水彩画等绘画技法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陶瓷艺人独特新颖的构思和无与伦比的设计,把你带入如幻如梦的意境之中,享受那美的感觉;雕、镂、刻、捏、划等造型工艺,显示出的是活灵活现的人物、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百花争艳、山水流淌的大自然壮观的真实写照。

宗教文化与陶瓷艺术的渊源,在对外交往中得到了充分显示。宋代以后,观音、罗汉、如来、达摩等画面相继在陶瓷上出现。元代受中东和西南亚地区金、银器的影响,吸收了伊斯兰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瓷器上还出现了梵文、波斯文字的装饰,其中回回文在白地青花大盘中,就写有文意为“无魔鬼为患”的阿拉伯文字。

在宗教文化与陶瓷艺术的渊源中,值得一提的就是陶瓷雕塑。陶瓷雕塑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以宗教文化为创作题材的有,宗教人物、宗教故事。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罗汉、达摩、八仙等神像以及与其有关的故事。这些宗教题材的陶瓷雕塑,尤其是各种艺术造型的观音、罗汉塑像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虽然不能代表宗教文化的全部,但这些陶瓷艺人所创作的宗教题材方面的陶瓷雕塑,不仅可在庵堂寺观供奉,也可在居士家中叩拜;不仅可作为宗教场所的作品,也可作为楼堂馆所的藏品;不仅可作为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第5篇

论文关键词:陶瓷艺术,学院派,创新精神,否定传统

一、学院派陶瓷艺术的概述

学院派陶瓷艺术的产生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国瓷”的烧制。以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家祝大年,高庄等为代表,设计制作了一批即继承传统装饰纹样,又融入西方雕塑造型观念的实用型器物。此后形成了一批专业艺术院校,艺术院校陶瓷专业以及陶瓷艺术研究所等,并影响了一批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周国桢教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的韩美林教授等。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学院派的发展经历了与民艺派风格的融合,受西方现代艺术与陶艺的影响,强调创作者的个人感受,不受传统,地域及创作形式的影响,塑造出了一批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陶艺作品。

二、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现状及个例分析

当今的陶瓷艺术,艺术价值相对较高,有代表性的就是景德镇瓷器,既有继承传统的民间工艺大师的作品,又有一批新生代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学院派青年作品。学院派的代表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何炳钦教授,他的早期作品运用了传统的装饰元素,将中国吉祥的花卉图案经过设计组合,通过浅浮雕工艺进行制作,使用素雅柔和的色釉进行装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融入了自我的艺术感觉进行创作,个人风格非常明显;后期作品用色泥镶嵌创作花卉素材的现代陶艺,将色泥组合成花卉,镶嵌在泥片造型作品中,保留了创作中泥土的运动状态,将陶瓷材料美感营造到了极至;近期的创作又加入了青花花卉元素,不仅如此,为了作品的稳定性还花消大量时间研究稳定的釉里红,使用到个人创作中。何炳钦教授将继承来的传统当中的精华元素与自己的艺术感受融合在一起,从花卉样式到器皿造型再到亲自动手镶嵌现代类创作,始终都在探索和研究,甚至利用高科技成型手段进行创作,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都是无前例的。立足本土的传统图案花卉素材在他的思维牵引下走出了传统与现代的,继承与创新的“差异化”。汤正庚的青花山水更是独具一格,由于他长期从事国画山水的教学与创作研,有着雄厚的国画功底,其陶瓷作品以中国水墨绘画为雏形,在继承传统国画中对于笔墨神韵意境追求的同时,加入了自己对于山水画表现力的理解,从形式上打破传统。他的早期作品致力于青花瓷表现的探索,画面敦厚华滋,水色交融,在典雅精致的瓷韵中蕴含着高洁意境,皴法独具一格,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现代多元艺术语境中有一定的独特性。

在景德镇这片具有极强包容性的陶瓷艺术孕育地上,同时也存在着一批以继承传统为主的民间陶瓷艺术家,他们将优秀的陶瓷制作工艺传承到了极致,例如陶瓷艺术大师彭竟强,他的花鸟可谓将传统的粉彩工艺延续到了极致,他对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有着全新的理解与认识,认为只有先继承好了优秀的传统工艺才能既而加入自己的认知进行个性化创作。经过数十年的探索研究,他真正做到了与创造经典作品的古人进行交流与对话,从古代作品中学习精髓和技术。他为了看傅抱石的用笔专门跑到南京去看原作,感受原作与画册的区别,从绘画大家那里吸取养分,再站在他们的肩膀上重新面对古彩工艺。他将西方现代艺术以及时代给予他的影响运用形式表现出来,对于空间的表现强烈的反映出他的个人艺术修养。

三、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的思考

这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存在,就不免会引起一些矛盾和争议的产生,学院派认为,大师们再怎么做都做不过古代官窑,而能代表当代中国人审美思维特征的现代陶瓷还是需要学院派陶瓷创作者们去创造。他们站在不同层面上,代表着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趋向,他们的创新精神也会引领将来陶瓷艺术的发展。现如今,他们的这种“创新精神”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思想在引领这种“创新精神”呢?不难看出,由于对传统陶瓷艺术的这种排斥,导致现今许多年轻的学院派陶瓷创作者所谓的创新走向了盲目跟风的现状,这股风主要来自日韩和欧美,而完全对我们的传统工艺视而不见,甚至把继承传统看做是可耻的。

艺术需要创新精神,但是创新的理念来源于我们个人的艺术感知力,个人的精神感受,而非流于外在的表现形式。“传统”有两种不完全相同的含义,一种是指已经成为历史的事物,,而另外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一种贯穿古今的内在联系,甚至还包孕在未来。艺术创新中的“反传统”,对于“传统”的第一层意义上的否定还是言之有理的,但是换个角度来讲,如果将创新与传统彻底的隔开,彻底地否定传统,是不可能成立的,除非我们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而艺术活动也将返回到原始艺术。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曲解与排斥也是有历史性原因的,逻辑也很简单,传统的艺术既然产生于过往的封建社会,那理所当然带有落后,封建的影子,因此现在必须否定与弃之。因此由于这种传统艺术的阶级性,使得它的民族性与传承性也受到了否定。尤其是在西方现代艺术的传入以后,加上中国艺术市场的大环境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许多艺术家们迷失了方向,忽视了艺术创作本身的意义,出现了迎合市场,崇洋媚外的现象,陶瓷艺术界亦是如此。

四、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的发展对策

好的陶瓷艺术的创作应该是个人化的,不论表现形式是融合了传统元素还是现代的表现手法,只要出发点是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表达或是对于艺术的一种探究的态度,那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论表现形式是沿袭传统还是借鉴西方的现代艺术。艺术本就是无界线的,更何况工艺性较强的陶瓷艺术。艺术家之所以伟大,往往就是因为他们的不拘一格,因为他们懂得“取其善者而用之”。对于我们年轻的学院派创作者来说,“善者”即是优秀的传统工艺。

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都有它的必然性,纵观历史上的艺术潮流变革,学院派陶瓷艺术才算刚刚起步,像初生的太阳,既然有了优秀的领路人,只要重视自己的艺术生命,相信我们的路会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 朱良志 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