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26 23:39: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化学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化学教学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探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80-01

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1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和发挥。

1.2 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盖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独立学习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就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也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深入理解和巩固知识。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这样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验证,从而增强其自学信心,激发其自学乐趣。

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同族其它元素,并找出同族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此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3.加强课程标准学习,走出认识误区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化学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设课目的的说明和功能定位。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在中学化学新课程中,必修化学课程显然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它既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螺旋发展和提升,又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课程。所以,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要对全体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全面的素养教育,这个性质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一致的,它的课程设计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必修化学不能只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其次,从思想上根除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高考形式不明朗,为了高考能取得较好成绩,在必修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加深、拓宽,向老教材、老模式靠拢,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观点忽视了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学生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属选修课程的功能定位,没有必要在必修课程阶段就拔苗助长,越俎代庖。同时,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选择选修内容和发展方向。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彻底转变现行教学中的一些习惯做法,严格控制必修知识内容的深广度。部分知识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在选修模块中再做适当的拓展。

4.寓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化学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化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师可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侯德榜制碱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化学的广泛应用,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5.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5.1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积极地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实验完毕,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我评定:①对自己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估;②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③在以后的实验中要进行哪些改进。最后教师评定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参与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而且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第2篇

化学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是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绝大多数都是揭示生活自然现象的化学原理,对于好奇心较强的高中生来说,这些知识可以有效的满足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随着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新教法的研究工作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理论作为支撑,定量化的教学理念是近年来新进提出的教学思想,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二、相关概念

所谓定量化教学思想,就是将高中化学中那些抽象的知识点进一步实现数据化,进行一种定量的分析,这样可以将知识讲解的更加清楚透彻。换句话说,定量化的教学理念就是培养高中生运用数学的思想来应对化学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高中化学是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思想是理科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理念,例如,高中化学中存在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中就含有很多数据分析,这些实验数据也是现代化学的基础。再如,一系列的化学问题可以使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解释,这种反应式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反应的量的一种变化,这就是一种定量分析思想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典型应用。同时,这种定量化的分析可以使得高中生更加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待问题的科学、客观的学习思想,为今后他们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进行具体的某一理工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定量化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这种定量化的教学思想,可以有效提升现代高中生的整体素养,是符合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也是提升高中生治学严谨性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从科技的发展来看,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进步都需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只有这些的思想才能进一步研究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没有定量化的研究,任何一项技术都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最为简单的就是火药的发现,当时的古人没有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的配比,火药是不可能被发现出来的。因此,现代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使得我们在进行高中的物理化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思想,而这种定量化的分析应用到高中化学之中也就是这种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定量化的教学理念也是抵御学术腐败的有效措施,让学生从小培养这种严谨的治学理念,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后,需要实现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只有数据才能说明问题,没有数据的支撑妄下的结论都是靠不住,只是一种空想,如果将这种空想直接变成一种结论,这一过程也就出现了学术造假,定量化的思想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思想,没有数据支持的理论只能是一种空想,而不能成为学者手中的结论。

四、具体教改措施

(一)改进高中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

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定量化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实验设备是否符合化学教材的要求是实验设备和仪器是否完善的依据。人教版新版教材对于化学实验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学生亲手开展的实验就有很多,例如食盐的提纯实验等,这些实验是培养学生定量化学习的基础和支撑,只有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才是现代化学数据化、定量化研究的前提。而现实情况就是现在很多高中一般性的化学实验设备都已经具备,例如:试管、烧杯、天平等都在不断完善之中,只是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还缺乏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这些的设备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之中,例如分子结构的测定需要有光谱仪等设备,这些都是一些学校可能暂时没有的,学校需要积极加以解决,完善实验设备短缺的现状。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及时更新,适应定量化教学的需要

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化学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定量化学习思想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教师的教学的定量化思想,将他们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实现更加严谨的教学态度,一步一步的推导,最终得到相关的结论和概念,更加具有说服力,学生不仅从中学习的治学严谨性,同时也对相关的结论有了一个更加深度的理解。

(三)现代的教学手段应用,化学定量化教学的趣味性增强

现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提升改造,对高中化学定量化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些技术实现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例如多媒体课件,微课程,电子书包等等,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得高中化学定量化教学更加形象、具体、生动。由于高中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比较喜欢这些网络、电子产品,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引入这些网络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使得枯燥无味的化学元素表,反应式等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教学意识不断提高。

五、结语

高中化学具有抽象化、复杂化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设备的提升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升级,实现教学过程的对学生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助作用,真正实现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耿志娟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引导自学;化学教学;应用;策略

传统“灌输”教学、“仓储”学习模式与新课改相悖,而引导自学学习法,是基于课改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方法,是开展“学讲模式”的关键和基础.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以学生为本,发挥自主性;以内容为中心,引导学生先学;以实验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实验等,谈谈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虽然新课改推进了进20年,可是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有效”掌握45分钟,45分的课堂上高密度、高速度地进行着化学概念、化学理论等方面的变换,教师主宰学生,学生缺乏主动性.新课改倡导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凸显,因此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对知识先自主先学、再相互交流探讨,实现自主构建.

2.以学习内容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创建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情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自学引导法的运用效果.引导自主先学,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还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以及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预习提纲,提纲的设计,对学生的先学有导向作用.如《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教学前,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自主学习提纲,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指向地先“学进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1.知识回顾(1)日常中,人们饮用的白酒的浓度指的是什么?说说白酒有哪些性质和用途.(2)你了解家庭中的实用醋吗?食用醋的溶质是什么?(3)人们在摄入淀粉以后,在消化过程中物质是怎样转化的?(4)护士再给病人肌肉注射时都要用酒精棉球擦一擦,说说她们这样做的理由和根据.B.新知识探讨(1)自主研读教材———《乙醇的组成和结构》,完成表格:(2)自主探讨乙醇的物理性质,完成下表:俗称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水相比)挥发性溶解性(在水中)(3)自主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a.与Na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方程式:;b.氧化反应燃烧:化学方程式;现象;应用;c.思考:怎样检验乙醇中含有水?……这样的自主先学的练习,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促使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的生成.

3.突出“实验”为主,组织学生自主实验

对于实验,教师做、学生看,显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导学应突出自主“实验”.如“蛋白质”的燃烧,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蛋白质在燃烧时,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这个实验———蛋白质的燃烧,有什么用途?(检验、鉴别蛋白质);对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引导学生亲自在浓硝酸中加入蛋白质,或者将蛋白质加热,观察一下蛋白质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思考根据蛋白质的焰色反应,有什么用途?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蛋白质和硝酸盐.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并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导自学法的运用,为化学课堂增添了活力,更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高中化学 衔接 策略

一 教学目标差异

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大多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在能力培养方面,以定性分析、形象思维为主;且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而高中化学教育则是化学的基础教育。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在知识层次方面,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能力培养方面,由定性分析逐步向定量分析迈进,思维能力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生活问题,且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例1:2010年温州科学中考卷:有些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气囊中装备“叠氮化钠”( )等固体粉末。一旦汽车发生强烈的意外碰撞,传感器将激活特定的电路放电,叠氮化钠迅速分解生成钠并放出氮气( ),使安全气囊打开,起到保护作用。此后气体通过气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气囊收缩。

(1)写出叠氮化钠在放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写出安全气囊中选用叠氮化钠的理由____。

在(1)中,虽然初中生中没有学过叠氮化钠,也不知其分解产物,但题目已给出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同学们只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就可写出化学方程式。在(2)中,考查相关物质的性质。初中学过氮气,知道其性质稳定,钠单质的性质是高一才学习的,因此做本题时同学们不会从钠的角度思考性质,只会从氮气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就可以较容易作答。由此可见,本题考查点侧重于理解层次。

例2:2010年浙江高考理综卷: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含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乙就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性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的电子式________。

(2)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

在本题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叠氮化钠的化学式,而是提示由Na、Fe、N、O四种元素组成,要求学生根据题给信息,并结合定量计算推测出叠氮化钠的化学式。高中生知道生成的钠性质活泼,它与空气接触很危险,故题目又要求学生写出钠与氧化铁的反应。本题综合性很强,强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教材内容的差异

初中教材仅有2本,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没有选择性和差异性。而高中化学教材共有7本,其中包括2本必修教材,即必修1与必修2,5本选修教材,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进行深入学习。

从知识层面看,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深广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必修1为例,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几种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还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几个全新概念及相关计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生首先将常见的物质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学习物质类别间的转换关系,紧接着是电解质的概念,酸、碱、盐的电离,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几乎全新的概念,并且这些内容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强,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它们成为了很多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拦路虎”。而前两章所学内容又是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工具性知识,如若没有学好,学生的成绩将从这里开始分化。

三 教学方法的差异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虽然教师们都在尝试探究式的教学,但较多的还是采用教授式的讲解方法。而且初中生对教师和课堂的依赖性很大,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督促和监督。

进入高中后,学生已逐渐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也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因而,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高中教师也不再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学习。

四 加强学法的指导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习惯于记忆、重现、简单模仿,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要是依赖教师。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学习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

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性,用主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重要任务,在“要学”的基础上做到“学会”,进而达到“会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阶段,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一环。

学生学习最大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悲哀是包办。高中生必须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调整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进而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第5篇

生态教育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引起高中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对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对课程体系当中的生态教育资源进行发掘与整理,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观念,以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化学;素质教育;生态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但同时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都与化学科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污染是我国环境污染的第一大来源。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渗透生态教育,这不仅会形成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有效创新,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起应有的绿色化学理念,这对转变传统化学教学理念、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就会大有帮助。

一、高中化学理论教学中生态教育的渗透

理论知识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在高中化学的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但是高中化学的很多理论知识学习起来会感觉枯燥而乏味,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也多是以高考为导向,过分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高中化学教师有必要开展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态教育,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向生态教育上靠拢,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化学理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动性,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应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加快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养成。例如,在高中化学“保护生存环境”这一章的教学中,从改善大气质量、爱护水环境的教学,到垃圾资源化的教学,其理论教学内容都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生态问题密切相关,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加强化学理论教学与生态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利用化学科学节约能源和减低废弃物的排放,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生态教育的渗透

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绿色化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所谓绿色化学,即清洁化学、无害化学,也有人称之为环境友好化学,指的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学设计环节,没有或只有少量环境副作用,并且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将“绿色化学”理念引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节,能够有效促进生态教育的开展。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思维的主要阵地,而有实验就会有消耗、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在消耗资源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三废”。为了更好的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建议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对实验教学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最终达成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的目标。例如,在“氧气的制备”的实验环节,虽然学生对氧气的获取方法有很多,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最环保的方法,如电解水法,这样就避免了废弃物的排放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为了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实验器材,如利用输液瓶、输液管来自制实验器材,分别代替集气瓶和导管,这样既能节约实验资源,又实现了对学生的生态教育,有效培养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生态教育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高中化学课外实践中渗透教育的渗透

化学是一门知识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是高中化学教学由于受到高考导向思维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师过分强调课内教学,常常忽略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没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但对于那些抽象性的化学知识,如果教师一味进行单向性的知识灌输,那么学生必然会觉得化学知识学起来枯燥乏味,在课下也没有利用化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高中化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课内教学同课外实践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偏好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形成对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还可以拓展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渠道,激发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例如,在“电化学基础”的化学教学后,高中化学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电池污染问题,组织开展关于废旧电池合理回收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反思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电池污染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理对策,并最终拿到课堂上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看谁的社会实践成果最为优秀。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要具备相应的绿色化学教学理念,提高对于生态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发掘生态教育资源,强化生态教育的教学渗透,进而培养高中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真正学会用化学科学知识“趋利避害”。

作者:曹丰富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生礼.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中的渗透[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12).

第6篇

在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把学生带进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因为学生在实验室中可能会因为粗心、浪费甚至贪玩等把化学仪器弄坏,甚至实验到最后也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因此还不如在教室里安静听教师讲课。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究,在文中笔者将会仔细探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制造的一系列问题,接下来笔者会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笔者将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师提出两点要求:第一,降低眼界,以低视角来看待学生的不足;第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其为何会出错以及该怎样改进等。希望此文为当前在岗的高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换位思考;具体策略

众所周知,高中化学中有很多的实验环节,在这些实验环节中,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实验讲解与小提示,接下来学生才能走进化学实验室并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具备充分的化学操作能力。但很多的调查发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没有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活动,相反还制造了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微乎其微,本文主要探讨这一问题。

一、调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象,把握问题

一走进高中化学实验课堂,可以发现诸多教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都表示否定态度。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但是一碰到化学实验器材,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小意外。根据笔者的相关调查,发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良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学生“破坏”现象。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第一个步骤就是拿容器,很多学生在夹试管或者其他的化学仪器时,往往会手滑或者因为一些“小意外”打破试管或其他的化学仪器。虽然这些化学用具不是很昂贵,但在每一次的实验中面对学生的失手,教师的不满也会随之而加剧。第二,学生的“浪费”现象。学生在进行真正的化学实验之前,还需要融入一些化学液体或者化学粉末、固体颗粒等物质,很多教师表示,学生在提取化学用品时习惯“铺张浪费”,例如用试管滴取浓硫酸或者氢氧化钠等液体时,教师一开始明明已经说好滴加少量即可,很多学生还是大手大脚地滴取液体,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第三,实验室“狼藉”现象。由于学生很少接触化学实验操作,因此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学生也容易出现制造一些狼藉现象。第四,学生“不自信”现象。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往往还会出现迟疑、犹豫现象。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已经说不会有危险之类的保证,但是学生还是不肯动手进行实验,有些学生畏手畏脚的进行实验反而会弄巧成拙制造“真意外”。

二、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

对于以上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笔者认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生缺乏化学实验训练

一般来说,学生在小学、初中接触的化学实验应该是非常少的。很多学生初中的时候虽然也接触了化学知识,了解一些化学仪器,但是真正的动手操作非常少,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由于实验流程及实验操作的不熟悉,学生很容易出现摔坏仪器、倒多化学药品等现象。

(二)学生对化学仪器、药品心存恐惧

在真正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一些药品或者实验操作是十分害怕的,例如学生在倒浓硫酸的时候,大部分都会害怕硫酸不小心滴到皮肤上造成毁容;还有例如要用酒精灯燃烧装有液体的试管时,很多学生害怕试管爆炸或者液体沸腾往外飞溅等,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畏首畏尾,不敢动手。

(三)化学实验操作相关要点多

在真正的化学实验操作中,学生顾虑的事情实在是很多,例如夹试管、滴取化学药品、放置实验装置以及动手进行实验等。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需要看护好试管,同时还要注意酒精灯的火力大小问题,同时还要想着夹化学药品等,这些繁杂的事情一下子全部降临学生身上,学生可能会顾暇不及,最后造成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降低眼界、换位思考———教师调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面对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不良问题,经过认真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到两方面的改进:

(一)教师降低眼界,认清学生化学实验水平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其化学专业水平一定是非常高的,而且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是非常熟练,但是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心理方面的调整。首先,教师不应该认为高中生就具备很高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应该全面看清学生的水平。有些学生的理论学习可能确实很强,但是操作能力不一定很好。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先前缺乏化学实验操作的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初学者。在接下来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详细、耐心地给学生讲实验操作步骤,提醒学生不能做的危险事项等,在学生面临错误时,应该耐心指导而不是加以指责。

(二)教师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设计化学实验活动环节

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教师还需学会换位思考。首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尽可能详细地给学生讲解实验的步骤以及一些小技巧等等;接下来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细心观察学生的实验,当发现学生错误操作时要及时予以指导;最后,当学生确实不小心犯错或者实验没有达到实验要求时,教师也应该认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要求学生有所改进。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有很多的不良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教师应该秉承着耐心、宽心与包容心,把自己的眼光与要求放低一些,理解学生犯下的错误。当然,教师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思考化学实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该怎样解决等,真正地理解学生,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作者:冯玉德 单位:陇南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林文利.降低眼界,换位思考———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21:156-157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做人。新世纪的教育只有真正切入并融于生命,才能体现教育的生命,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一、开展层次化、开放性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既要符合认识规律,又要满足化学教学要求,还要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一层次为认知型实验教学阶段,这一层次是传统的规范验证性实验。目的是熟悉实验史实,体验基本科学实验过程,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实验、记录、条件控制、化学用语化等基本技能。第二层次为综合型实验教学阶段。这一层次是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这一阶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综合的基本概念,可以对所有学生开设。第三层次为设计型实验教学阶段,这一阶段是结合化学教学而进行的一种尝试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化学科学的较高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定实验项目,自主思考,综合多门学科知识和多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习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去寻求一种新思路。学生在实验中自始至终是主体,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以上三个层次是螺旋式上升的,分阶段进行的,开发新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装置,教师需要选好实验项目,指导好学生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平台,设计性实验要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价值和设计的必要,要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落实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全面开放化学实验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从时间、空间、实验内容以及实验形式上的全面开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式化学实验能够拓展研究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实验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学生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与现有的教学实验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发挥求实的自主精神提供了学习、实践条件。在开放式实验室,学生通过接触新颖的社会生活课题,接触一些先进的科研思想,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创新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创新。从化学实验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这一课题来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带领学生学习并探讨如何将化学实验绿色化。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绿色化学教育,是强化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培养未来绿色化学公民的重要手段。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方法,对常规实验进行研究改革而形成化学实验的新方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也最为直接,化学实验是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最好渠道。在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教学资源,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究性教学。开发微型实验,循环使用溶剂和充分利用反应产物,注重学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及学生实验产品的处理。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在问题的提出、实验用具、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等方面设计不同开放程度的实验,最终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创设多纬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自主性效果。学生通过实验创新实践,能够在实验兴趣、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途径等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波.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平衡移动实验设计[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

第8篇

的实践,就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衍接过渡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作为高一化学教师,第一节课的意义异乎寻常,它是建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一课,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从学生方面来看,开学后第一节课开始,都希望看学习新课的本知识,此时却要他们复习初中化学,情绪低落在所难免。而部份老师也觉得困难,因为大多高中老师都是未上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不够熟,有的教师认为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

其实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①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②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③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④新生除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拔而不是不断地重复。

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衍接,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摸索出几条经验。

一、摸准学生实际,制订复习目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二、 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的做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俗话说“看千遍不如练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

三、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的时候,通过老师及时引导,学生会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练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盲区”,故要求我们复习初中内容决不能匆匆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