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何当金络脑

何当金络脑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23 15:02: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何当金络脑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1篇

2、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第2篇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咏马杨师道玉鞍金络过丹墀,骨相峥嵘毛亦奇

世上殊多千里马,老肥御苑未曾驰。

羸疲岂任盐车重,伯乐见之不胜嗟。

此马若遂千里志,追风犹可到天涯。

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天马歌》汉武帝刘彻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诗中名句摘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小雅·车攻》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楚辞·离骚》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南朝梁·萧纲《系马诗》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

隋·虞世基《出塞》诗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诗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诗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诗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宋·柳咏《少年游》词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诗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元·刘因《山家》诗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

明·王越《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饮》诗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

第3篇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乏了,骑马去

第一次骑马是在坝上草原。一直加班20多天,感觉身心疲惫,躺了几天仍感觉精神不足,便突发奇想在网上发了帖子,相约去坝上骑马。没想到,一夜之间,响应者竟有十几人。第三天早上一起出发,6个小时后来到草原。当时正值初春,草原逐渐绿了起来,远远望去,仿佛给大地罩了一层柔柔的绿布。

我们这些人大部分还是骑马的菜鸟,因此,特意请了一个向导带队加指导。这是位女向导,一身牛仔的打扮,特别是那顶卷沿的帽子更显出几分飒爽英姿来。看她娴熟自然地在马上说着各个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我们都跃跃欲试了。

我特地选择了一匹漂亮健壮的棕黄色马驹,小心翼翼地爬上去,拽紧缰绳,夹紧双腿,一声脆喝“驾”,马已飞窜出去。很快,我就吃不消了,小马驹初生牛犊,边跑边撒欢,步伐也没有节奏感,一个字:“颠”,有好几次几乎快被颠下来了,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女向导主动过来跟我换马,她骑的是一匹比较训练有素的老马,可能因为每年春天到这里休闲的人比较多,它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了,无论是慢走、快走都很好操纵,我终于找到了那种期待已久的感觉:快走时,听着耳边的风声呼啸而过,惬意至极。慢走时,在马背上随心所欲地做一些高雅舒缓的慢步动作,细细品味舞马的乐趣,充分放松,调节身心。

6个小时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到下马时,虽然发现脚踝处都蹭破皮了,但兴奋的我已顾不上疼痛了,马上和同伴分享心得去了。

骑马,健身之王

这次骑马运动真是畅快淋漓,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烦恼忘却了,郁闷逃走了,眼酸脑胀消失了……经常骑骑马,嘿,好处多的没法说!

这是一项集休闲、娱乐、健身、康复于一体的时尚高雅运动,素有运动之王的美誉。可跨越障碍,挑战极限,挖掘潜能,提升自己;或放马驰骋于青山绿水之间,听亢奋的马蹄声,赏醉人的野趣,领略大自然的博大与豪迈,任激情燃烧、热血沸腾,抖落都市的风尘,挥去一身的疲劳,换得充沛的体能和精力,乃生活最高境界,无与伦比。

骑马10分钟,相当于按摩一万次,骑马半小时,相当于打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所消耗的体能;长期坚持骑马,还可以收到健身美体的最佳效果。

骑马还让人在精神和心灵上也得到陶冶和升华。长期骑马的人,大都性格开朗而热情豪放,心胸开阔而大度,身型挺拔而健美,气质高雅而洒脱,思维敏捷,意志坚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勇于挑战,魅力四射。

骑马也是非常理智的行为,胆小的人,通过骑马可以坚强起来;冲动浮躁的人,通过骑马可以抑制他的狂躁性格。

由于骑马没有年龄、性别界限,不受季节、气候限制,并且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症、抑郁症、消化不良、肠胃胀气、反应迟缓、低下、脾气暴躁、平衡感低下、小儿麻痹症等多种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欧洲,越来越多的医疗康复机构与马术俱乐部联动,进行骑马康复治疗,甚至出现了不少专门的医疗马术馆。

安全提示:

1. 马受惊时,需要用手拉缰绳,将身体稍向后仰,紧蹬马镫,口出“嘘”声,这时马一般会安静下来;万一停不下来,就一圈圈地逐渐缩小半径,直到马停下;如果不小心从马上摔落,千万不要松开缰绳,因为人从马背上跌落的瞬间,马会本能地回头,通过缰绳减轻骑马者坠落力量。减小伤害。

第4篇

我迷李贺诗,应该是从少年时代起。那时候,在图书馆抄写了一批李贺的诗歌,结合《诗词例话》进行品读,潜心研究其诗艺,窥一斑而见全豹,甚至慢慢地学会了欣赏诗歌,自己也开始尝试涂鸦。记得1993年春天的时候,自己写了一首绝句“桃粉轻飞柳叶轻,芙蓉根暖水传星,我今难寐鸡三唱,为谢君情嗅野风”,送给当时我校的一位诗友。诗中写到春天来临的时候,万物震动,芙蓉根暖。诗虽不雅,然写作苦心孤诣,一如李贺,而桃粉、芙蓉根暖、雄鸡一唱天下白之类,皆是李贺爱用的语言与意象。

后来也曾看到邵毅平的《十大文学畸人》一书,把李贺与唐伯虎、徐青藤同列为十大文学畸人,心中还是颇为感动与震撼。李贺吟诗竟至呕血的地步。李贺母亲总认为他骑着小毛驴、带着小书僮外出觅诗、写出一句投入锦袋的创作方法固然浪漫有效,然而似会把心从诗中呕出,以至早夭。后来身体较弱的李贺真的在二十七岁去世,临死前还对母亲说,是上帝因为新作了一栋大楼,羡慕他的文采好,所以请他去为大楼写诗作赋去了。而这故事,我看了,竟不知道这是李贺的自我安慰,还是安慰母亲,抑或是讽刺下帝不如上帝之有眼光认识到李贺的大材?呜呼,我为李贺拊掌叹息也!

随后有那么几年,我告别古今文学朋友,束书不观经年,写了一些时论文字与应酬文章。中规中矩犹恐不及,锥纳囊中,尚自韬光养晦,谁还肯作不可一世语?徒增辱耳!年代已久,铁生锈而血成痂,不期仍有刮垢磨光、重见天日之时,而机缘却在重读《李贺诗选》。

家里只有两本李贺诗集。一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李贺诗选注》,这是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读本,诗后有欣赏与注释。到了区政府后,碰巧又买了一本岳麓书社出版的《李贺集》。这是一本全集,有注释与集解,但无欣赏。

开春之后,某个夜晚,酒足饭饱,寂寂无事,随手拿起《李贺诗选注》。一开篇,就觉满纸云烟,望远镜中迎面而来的记忆,如呼啸而至的子弹,将我击成沉重的内伤。一瞬间,我感到生命的涌动,如,如火山井喷,如李贺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因为反观自己,我真的感到自己的生命太平凡了,太柔弱了,太平庸了,太委靡不振了,感觉到自己太没出息了,太没有生命意志与生命火花了。鲁迅曾说过,唐朝的伟大,在于它使瘦成鬼样的李贺也向往建功立业。是啊,你看病鬼一样的李贺志向是何其远大!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而我等新时代的青年,为何如此万马齐喑,远不如李贺笔下的马那样生机勃勃?

病中的书生李贺,也如他的远祖唐太宗一样爱马。他一口气写了二十三首马诗,不乏佳句,不乏所向无敌的气魄。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自古英雄爱马,而像李贺这样爱马的书生,古今少见。李贺虽是病身,而他的强力生命,真的是龙马精神。我已记不起邵毅平为什么把李贺称作畸人,可是在我看来,李贺的生命意识是如何健旺!

李贺对生命又是珍惜的,当他狂情过后,沉寂下来,他无由地感叹逝者如斯,时不我待。当他用功完毕、放学回家时,他感叹“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感叹自己早生华发。当他听完音乐,寂然而坐,却不由得“今夕岁华落,令人惜平生。心事如波涛,中座时时惊”。

好一个“惊”字,好一个“惜”字。而当今世上,衮衮诸公,又怎忍把流光,换成了浅吟低唱?

那时候生在乡下,经常看到乡里的粗豪汉子们,轩昂八尺,而竟沦为挑粪挖土之人,心里真的是很感叹,觉得可惜的,而他们竟习染而不自觉。只是自己却是不肯将笔底明珠,闲抛淡掷。然而中国的文化,到最近虽然有奋勇争先之势,而在民间与群众心中,我觉得尚有不少和光同尘、抱朴守拙的思想。如果谁自谓颇挺出,欲据要路津,只怕会遭众人耻笑。而木秀于木,冷言摧之,口水淹之,踏上千只脚,万世不得翻身。

时至今日,脾气颇大,不可一世曾经年少的我,竟也忧谗畏讥,缚手缚脚,不得开颜,是何道理哉?

昨天看世乒赛,看到高手相争,我悟出一个道理,打败对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往往就是要以强克强,以毒攻毒,什么以柔克刚,那是鬼话。只有将对方的强势打法克服,才能赢取真正的胜利。否则,即算赢了,那也是运气。

第5篇

意象有观念意象及高级审美意象之分,而文学艺术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艺术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在中国古诗人的笔下,马的意象就是“至情”、“至理”的高级艺术形象,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早在《诗经》时代,马意象就出现在了诗文中,到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中,马的意象频繁出现,并且马的意象在李贺的诗中具有不同的精神内蕴,如“瘦马”的怀才不遇,但仍刚劲执着;“肥马”的平庸无能但仍长期受用;以及“骏马”境况凄凉但仍显豪壮之情.

一、李贺诗中“马”的意象与杜甫诗中“马”的意象的异同

在唐代咏马的诗人中,李贺和杜甫是最具代表性的。据记载,“在李贺的诗中,咏马的特多,径题马诗及句中谈到马的竟达八十三首,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杜甫的咏马诗虽不算多,可查阅的整篇为咏马且有代表性的咏马诗有12首,[2]但是他的咏马诗不但史料价值高,而且艺术价值也很高。杜甫和李贺同样是写咏马诗,却表达出不完全相同的寓意,且诗歌的表达形式也不完全相同。这是由诗人个性的差别和诗歌创作背景的不同造成的。但是同样强烈的出仕愿望和坎坷不平的仕途又使二人的马诗传达出一些相同的信息。下面就二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论述。

(一)不同的吟咏主题与不同的审美取向

1、不同的吟咏主题

首先,杜甫和李贺同样是写“马诗”,乐观的态度和对仕途的无限向往,表现在马诗上,集中在这首著名的《房兵曹胡马》,他写到: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一般认为是作于开元十八年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之际,所以语词矫健豪纵,充满着天地任我闯的睥睨之势。诗歌风格超迈遒劲,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但是与李贺强烈的出仕之心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的仕途坎坷曲折、终不现用。但李贺为人又抱负不凡,自视甚高,在遭逢怀才不遇之下,自然郁结难抒,更何况造成他终生微卑的原因,竟是与之争名者所谓的“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这样的无稽之由。出身高贵却毫无补益,少年成名却不被赏识。

2、不同的审美取向

杜甫和李贺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杜诗多歌行体,诗歌感情充沛。而李诗则一律用五绝形式,诗歌铿锵有力。[4]杜甫所写的十二首马诗中。有7首为七言古体,这七首古体诗中有6首是歌行体诗歌。如《高都护骢马行》和《李雩县丈人胡马行》各有十六句,《骢马行》24句,《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达34句之多。杜甫为何要用歌行体来写马呢?歌行体可长可短的自由形式便于对马进行细致的描绘,并且可以自由的抒情和议论。以《高都护骢马行》[5]为例。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然来向东。

全诗采用七言句式,句式结构比较自由,较少讲求对仗工整,形式的安排主要取决于内容的需要和抒情的要求。诗歌婉婉道出骏马的来历、志向和遭遇,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全诗除了“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一对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对仗之外,其余的句对都算不上。

李贺的则不同,整组咏马诗都采用五绝,简洁明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马的群像,刻画有力深沉,寄托了诗人的情怀;李贺能写出气势如此壮阔的全诗,实在难得。

杜甫和李贺在诗歌创作上的另一个不同点是杜诗故事性强,李诗抒情性强。杜诗擅于对马进行整体描写,一首马诗就是一匹马的故事。马的形貌、气质、来历、遭遇等等,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二)相同的出仕愿望与相同的坎坷仕途

1、相同的出仕愿望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道出了中国古代文人渴望出仕的普遍心态。杜甫和李贺也不例外。表现在咏马诗上,杜甫有“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李贺有“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相同的坎坷仕途

杜甫先是在安史之乱爆发时被囚于长安,后冒险投奔唐肃宗,肃宗见其忠诚,授予左拾遗。可是杜甫生性耿直,不肯屈从权势,多次向统治者提出忠言善谏,不被采纳,后被贬到地方任微职。他一等再等,始终没有等到再被重用的一天。出于对肃宗的失望,他最后辞去官职,举家搬到边地秦州。从此,他的生活越来越艰难,缺衣少食,诸病缠身。

二、李贺对“马”意象写作的继承与创新

从《诗经》开始,“马”的意象就成为中国古诗人抒写的对象,并且赋予了马一种精神品格,如《小雅・车攻》中的“萧萧马鸣,悠悠旆旌”,③写出了马的俊朗,且暗示出英雄的昂扬斗志,又如《楚辞・离骚》中的“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③则又以“马”的意象来寄寓诗人的壮志,以至到唐代,“马”的意象频繁出现,进而形成了一种写作有关“马”诗的传统,虽然在杜甫的诗歌中也曾经出现有关“瘦马”意象,但却不如李贺笔下的“瘦马”刻画的传神、意境构设的独特。

三、李贺诗中“马”意象的影响与发展

在中国文学史上,继李贺之后,又出现了众多写“马”的意象的诗人。如南宋诗人辛弃疾就是写作马诗最多的诗人,他继承了李贺写“马”意象的传统。游国恩说:“李贺的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的诗,都或在意境、或在手法、或在语言、或在意象上受过他的影响。南宋、金元的诗人也有模仿他的诗歌的。”[6]在辛弃疾的《稼轩词》中,描写了数量众多的动物意象,其中数量出现最多的是“马”的意象。

马意象是李贺怀着一种深沉且特殊的感情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在诗人李贺的笔下,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马的形象,而且深刻感受到了该意象背后的独特内蕴;李贺以“瘦马”自比,寄寓忧愤之情,与“肥马”相比,深怀嘲讽之意,以“走马”作比,深表不舍之情,可见,马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已成为一种人格的显现。不仅李贺,在中国古诗人的笔下,马已经被赋予了一种精神品格,或积极向上或平庸无能或悲惨凄凉。可见,马意象作为中国古诗人的所咏之物,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写作对象,而且印证了创作者的情感历程并彰显了其人生品格。

参考文献:

[1]王充闾.李贺咏马. [M]中华诗词,2007:57.

[2] 巍立明.古道驰骏马画形寓深悲―浅析杜甫咏马诗 [J ]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

[3] 杨凤琴.论唐代咏物诗的时代精神[J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唐诗 自然意象

中国古代诗歌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学习内容,诗人们通过典雅生动的诗句表现了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收录了大约三十首唐诗,其中出现“雨”、“雪”、“霜”三种自然意象的唐诗有十三首,可见这三种意象是比较重要的。意象是作者通过赋予客观事物一定的思想情感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学艺术形象,下面笔者将从这三种自然意象入手窥探古代诗人的内心世界,具体分析意象寄予的情感内涵。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唐诗的“雨”意象

在大自然的现象中,“雨”是十分常见的,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关于写“雨”的唐诗,如篇目《春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清明》、《渔歌子》、《滁州西涧》等。将“雨”与诗人的情感相连,它的意蕴变得更丰富多彩。

(一)表现喜悦之情

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给人带来喜和希望。杜甫的《春雨》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年级下册,第17页)首句“好雨知时节”直接用一“好”字来赞美雨,接着赋予“雨”人的思想,说它知道春天是万物苏醒、蓬勃生长的季节,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悄然而至,真是善解人意。而且,当时作者所在之地成都正值旱灾,此时春雨降临,是多么令人欣喜若狂。春雨是温润、绵长的,夏雨是磅礴、急骤的,但都能反映喜悦之情。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云:“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五年级下册,第131页)诗人运用“跳”字将“白雨”拟人化,明亮的雨点迫不及待地落下,欢快地跳入船中,写得如此活泼和惹人喜爱。夏雨来去匆匆,顷刻间,雨过天晴,水天相接,一片蔚蓝,令人赏心悦目。此时的诗人似乎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豁然开朗,内心舒畅。

(二)抒发游子愁绪

烟雨蒙蒙,蕴含着诗人伤感的愁绪,最形象的便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三年级下册,第37页)这一时节,亲人无论相隔多远都会尽力团聚,进行踏青或扫墓等集体活动。而此时的杜牧却漂泊在外,无法归乡,更不能祭拜祖先。“清明时节雨纷纷”,天公似乎也懂得他的忧愁,细雨绵绵,如同内心的愁苦一样细密而杂乱。形单影只、衣衫尽湿的他此刻还能做什么呢?只能寻处酒家,避雨休憩,小酌几杯,以解烦忧。诗人身处异乡,不识此地,幸得牧童告知附近名为“杏花村”的酒家。但路途疲惫,还得冒雨前行,心中似乎更郁闷无奈。可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唐诗“雨”意象,除了表达喜悦之情外,也抒发游子愁绪。

(三)寄寓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雨”不仅能表达诗人的喜悦、哀愁,还能寄予诗人对远离喧嚣、闲云野鹤般生活的憧憬。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六年级下册,第48页)渔夫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桃花繁盛、鳜鱼鲜嫩之际冒着细雨垂钓,不愿归去。而作者也在一旁迎着微雨,看着渔夫抛竿、等待、扬竿、装筐,“斜风细雨”也无法阻挡他享受这难得的悠闲时光。同样,韦应物的七绝《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三年级下册,第78页)表达了闲适恬淡的心境。暮春之际的傍晚,“春潮带雨”,潮水上涨,郊外渡口人迹罕至,此刻更无人影,只有一叶扁舟横在江上。诗人远离尘世,独自闲逛至此,虽突降细雨,但他从容自适,欣赏着郊外的景色,足见其对隐士般闲适生活的向往。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唐诗的“雪”意象

“雨”表达了喜悦、游子愁绪和对归隐生活的追求,而“雪”意象因其严寒冷酷成了恶劣环境的象征,如李贺的《马诗》。另外,因其洁白、纯净而成为高洁的象征,但同时又有清高孤傲之意,如柳宗元的《江雪》。

(一)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冰雪弥漫,步履艰难,环境恶劣。正如《马诗》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六年级下册,第108页)。李贺运用“沙如雪”这个比喻,将黄作白雪,一黄一白,色彩分明,二者本无联系,那么作者为何会把万里黄沙看成了皑皑白雪呢?这是因为夜晚月光凄冷惨白,透着一股凉意,在这月光的映照下,万里黄沙就像是铺上了一层白雪。此处虽是虚写“雪”,但正因如此,才更突出边关环境的艰苦。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看到月亮一般会思念远方的家人,怀念安逸的生活,渴望与家人团聚。然而,诗人看到燕山上的新月,联想到的却是如弯月般的武器,可见他是多么渴望驰骋沙场,建立功业。“雪”中流露了不畏艰苦驻守边关的壮志豪情。

(二)显示孤寂高傲的情怀

冰雪笼罩大地,万物都消失在白雪之中,给人以空旷寂寥之感,柳宗元的《江雪》(四年级上册,第135页)就描绘了这样的情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前两句虽未明说“雪”,但暗藏此意。满山遍野,处处被雪覆盖,所以鸟儿冻得不见了踪影,人的足迹也被雪遮盖,周围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正如诗人寂寞、凄冷的内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落到江水中理当会被融化,但他却说“寒江雪”,连大江都被雪所覆盖,可见这雪是多么繁多与浓厚。中唐的柳宗元当时政治失意,被贬永州,心灵上受到了打击,这纷纷扬扬的大雪正映射了被政治所寒透了的心灵。所以他寄情山水,描绘了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不怕冰天雪地、独自垂钓的渔翁。可以说这位远离尘世、凛然不屈的渔翁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唐诗的“霜”意象

“霜”的意象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以秋天为背景的古诗往往会写到它,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唐诗《山行》、《枫桥夜泊》、《静夜思》。虽然同是秋“霜”,但诗人表达的情感却不同。

(一)歌颂自然之美

“霜”是秋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诗人只能在萧瑟寒霜中伤感哀叹,而杜牧却独得秋霜之美,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三年级上册,第16页)深秋之际,作者顺着蜿蜒的小路向远山行进,路过一片枫林,看见那经过秋霜考验的枫叶在晚霞的映照下竟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一派生机勃勃,全然不像落叶枯黄、寒霜瑟瑟的季节中应有的景象。见此美景的诗人惊喜之情油然而生,此刻,他已顾不得赶路,只想停下车来,静心领略这山林风光,陶醉于迷人的秋色。因此,此处的“霜”成为歌颂自然之美的凭借物。

(二)抒发羁旅之思

寒冷的秋霜使植物枯萎凋零,营造萧瑟的环境氛围,张继的《枫蛞共础沸吹溃骸霸侣湮谔渌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三年级上册,第16页)“霜满天”句写天地间满是秋霜,诗人不仅是在这种凄冷之夜醒来,更是在漂泊的客船中醒来,周围万籁俱寂,只有几声乌鸦的啼叫和钟声回荡在空中,因此更思念远方的家乡与亲人。有时,远方游子还会在无霜之地联想到霜,最典型的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二年级上册,第29页)夜深人静,月光洒落,李白看见井栏边白茫茫的一片,刹那间以为秋霜降落。作者之所以误把月光看成“地上霜”,是因为当时月光皎洁,旅店凄寒,漂泊异乡而无法与亲人团聚的他感到孤寂与愁苦。此诗,“霜”就成为抒发羁旅之思的媒介,也表现了古诗的含蓄美。

总之,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雨雪风霜无一不成为古代诗人抒感、袒露内心世界的媒介,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唐诗篇目就出现这些自然意象。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诗人笔下,同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也各有不同。“雨”、“雪”、“霜”作为三种自然现象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寄托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有悲伤与思念、欢喜与渴望,值得读者仔细品味和鉴赏,从中感悟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傅德岷,卢晋.唐诗鉴赏辞典[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1.

[2]张丹.论唐诗宋词中的雨意象[J].吉林广播大学学报,2008(5).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