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354/G3,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技术哲学、科技史、教学、学术访谈
作者:魏屹东; 陈素艳 刊期:2020年第01期
如果知识是确证的信念,那么知识的获得就与信念的变化相关。公共知识作为群体知识中最强的知识状态,其获得一方面依赖主体对已有知识(信念)的处理;另一方面依赖主体对行为作用下知识状态改变的处理。知识的处理是一个通过信念的扩充、修正、收缩将初信念集转变为新信念集的过程。这一过程用逻辑术语讲就是通过在知识算子中加入行为算子,再根据条...
作者:李夏冰; 殷杰 刊期:2020年第01期
自由意志是一个幻觉吗?我们的行为以及做出怎样去行动的决定是如何实现的呢?自由意志问题关系到对人的自我的理解,尤其是关系到对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理解。现代神经科学的发展正在努力通过实验对自由意志问题下定论——即大脑活动先于有意识的思考。但是,要明确的是在神经科学出现惊人进步之前,对整个大脑机制的解释仍是有争议的。文章基于对目...
作者:方圆 刊期:2020年第01期
现象学家丹·扎哈维近年来在“自然化的现象学”论题下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该观点认为现象学能够为认知科学提供更有价值的对人心智活动的解释模型,并且现象学对意识的种种先验分析能够对当代认知科学的研究有所助益。文章将以“物体恒常性”以及“拥有感”为案例,通过对比现象学与认知科学对这两个具体人类心智现象的解说方式,审视扎哈维的这一...
作者:李帅 刊期:2020年第01期
诺顿在古德曼和亨普尔等人的启发下,结合他的科学哲学研究背景,提出一种不同于他所定义的“形式归纳理论”的“实质归纳理论”,强调归纳的局部应用性,拒斥普遍的归纳推理模式。归纳推理的基础往往建立在具体领域的事实之上,因此所有的归纳推理都是局部的。诺顿认为归纳推理模式是由事实授权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这些事实的可靠性来评估归纳风险。...
作者:陈丽杰 刊期:2020年第01期
我们知觉到的都是单个的个体,然而语言中真正具有解释意义的是那些表达共相的词语,但我们既能够认识共相也能够认识殊相。这个事实揭示了我们语言所具有的意向性,这种意向性使得我们能够超越共相而指向个体,超越语言而抵达世界。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我们意识的意向性,正是意向性在我们这个一切皆流的世界中将世界个体化,进而通过语言将世界转化成...
作者:徐娟娟; 赵楠楠 刊期:2020年第01期
旧证据问题是贝叶斯确证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之一。对旧证据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消解方案,成为贝叶斯确证理论之合理性和可行性辩护的重要环节。自问题提出以来,多种消解方案从不同视角对旧证据问题进行阐述分析,逐渐形成两大类消解方向:一类是以伽伯的学习策略为代表的动态消解方案,另一类是以豪森的反事实策略为代表的静态消解方案。前者...
作者:符征 刊期:2020年第01期
为回应思想的系统性挑战,斯莫伦斯基和勒让德提出了“统一的符号主义/联结主义架构”。这一架构可以在纯粹联结主义加工的基础上解释系统性和生产性,却不落实思想语言架构。但分析发现符号结构并非完全是加工无关的。
作者:赵绪涛 刊期:2020年第01期
真理问题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理论为真或近似为真被视为科学实在论立场的必要部分。然而德维特主张实在论应当排除与真理有关的语义学和认识论,倡导无真理的实在论;此外,实在论的视角主义、建构经验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均可视为消除或削弱科学实在论与真理关系的尝试。上述立场构成了科学实在论与真理关系的消除主义...
作者:侯怀银; 张卓远 刊期:2020年第01期
沃勒斯坦社会科学观的发展经历了形成、确立和完善三个阶段,在重现社会科学的演变历程及知识体系现状后,沃勒斯坦表达了重塑社会科学,建立整体社会科学知识观的愿望,在世界体系分析和历史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支撑下,将“否思”批判和道德选择作为社会科学的价值追求。沃勒斯坦的社会科学观引起了社会科学内部的争论、反思,启发社会科学研究者要正视...
作者:易显飞; 王广赞 刊期:2020年第01期
“延展认知技术”是指在认知活动中,帮助有机体对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进行获取、选择、理解、记忆,并因此对有机体自身行为产生指导作用的那部分技术。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纠缠性、交互性、持续性与自治性。延展认知技术有着延展认知范围、增强认知能力和拓宽认知途径的价值,但从风险的视角而言,其所带来的各种相关问题亦不容忽视。从个体层面而言,延...
作者:敬狄; 王伯鲁 刊期:2020年第01期
在存在主义现象学的框架下比较奥特加与海德格尔的技术思想,一直都是西语和英语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两人技术思想的分歧根源于他们各自的存在论。人在存在方式上是“生活”还是“生存”,决定了他们分别从人类学和存在论的角度追问技术;对技术中人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认识,导致他们采用不同的标准划分技术历史的阶段,并在现代技术和自由的问...
作者:王皓 刊期:2020年第01期
技术的最早表现形式并不是简单工具,而是人的身体技术。技术的出现是为了补足身体的缺陷,是对身体技术的延展。工具的产生遵循了身体技术延展的理念,机器则与工具迥异,背离了这一理念。人类增强技术的出现是对身体技术延展理念的回归与发展,也证实了人的身体可以成为技术人工物。将人类增强技术纳入身体技术延展的辩证过程,是为了强调人类增强技...
作者:李亮 刊期:2020年第01期
文章梳理了不同时期“凌犯”的定义及标准的差异,认为随着观测及推算精度的提高,凌犯的标准开始不断细化。在回回历法之前,中国传统历法无法预报凌犯,所以凌犯主要依据实际观测。因星占上的迫切需求,使得古代天象记录中存有数量庞大的凌犯观测记录。随着回回历法被用于凌犯推算,外来的新知识得以与旧有的中国传统星占相结合,成为重要的占验手段...
作者:王丽雯; 刘维东 刊期:2020年第01期
在传统语境下,存形宣物莫过于书画结合。方观承《御题棉花图》共十六幅,正是综合诗书绘画的审美形态,详尽地表现了清代棉作农事从选种栽培、收贩到纺织的全过程。其层面和逻辑关系呈现为:1.以图传经示技。以图像化方式将农业经济生产的科技观生动渗透到具体的棉作农事活动中;2.以图教化固治。以形象化途径营造男耕女织的盛世太平镜象,宣扬传统伦...
作者:卜风贤; 王璋 刊期:2020年第01期
传统农耕生产技术具有明显稳产趋向,这与一般认为的精耕细作体系下农作产量水平日益提升的认识之间存在显著差别。通过对传统农耕技术的整体考察,特别是其中减灾技术与农耕生产技术之间作用关系的论述分析,厘清了减灾技术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发展的技术根源,也进一步讨论了传统农业技术减灾趋向的社会经济原因与文化背景。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