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表现出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繁荣,手工业商业发达,各民族接触密切,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文化。绘画、书法、篆刻、雕塑等在唐代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步入更为成熟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个时代,本文就唐代仕女俑为研究对象,从仕女俑的起源与发展、艺术形象与特征来浅析唐人开放包容的艺术审美情趣。
本文是以新时代为背景来阐述现代科技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和科技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在科技的推动下当代艺术在表现形式中产生了新的语言,从原来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以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创作出反映时代契机的艺术作品,通过作品把情感传达给观众。以装置艺术与具象雕塑为例,结合科学技术的方式所呈现出的新的艺术形式与新的视觉、新的面貌。
在当时的世界中,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有印度、阿拉伯和唐朝中国,其中又以唐朝地位最为突出。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又一高峰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大都市的前卫商业艺术,引发女孩创业灵感 夏雪是个可爱的女孩,今年23岁。她从小在安徽北方的农村长大,经过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学。如今毕业后,在合肥一家广告公司打工。
作者:薄寒; 大勇(图) 期刊:《休闲》 2018年第07期
在校做学生时,曾令杰做了一只鹿。一只安静的,回头伫立的鹿。神情安宁,形态自然,仿佛在林间偶然遇见,不经意回头一眼的鹿。这只鹿在成型时,他说并未想过什么,只是觉得它本该如此。至于看的人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是看的人自己的事。
本文从古滇青铜器的造型艺术的本体语言进行分析,运用西方现代美学理论中的视觉形式美学、艺术视知觉、格式塔心理学等理论结合滇青铜器造型的实际案例加以分析。众多关于滇青铜器的研究论著颇丰,多从历史、考古、民族文化等进行分析,笔者试以艺术创作中的构图形式出发,剖析古代滇青铜器工匠们的艺术巧思与创作力。先从视觉形式对滇青铜器进行分类;其次将造型类别中的具体形式和艺术特点加以分析;最后,归纳了古代工匠们对于自然生...
对于雕塑的讨论一般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雕塑物质性的讨论,即雕塑是什么材料做的,用什 么技术去实现。另一方面,我们讨论它的艺术性,它的造型及形式。再一方面就是文化性的讨论,它给人带来什么,改变什么。
经历了多少年风风雨雨的历史,中华汉字艺术终于跳出二维,开始了三维多维空间的聚变,并成为中国这个时 代艺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世纪广场是上海最大的城市广场,且是一个以时间为主题的雕塑景观广场。广场的入口处矗立着巍峨壮观的“东方之光”——一个以日晷为原形的大型景观雕塑。它由著名艺术家陈逸飞和法国设计师夏邦杰联合创意设计。
一说起珠宝与艺术的跨界,你的印象还仅仅局限于画作与雕塑吗?时至今日,艺术之于珠宝早已超脱了我们固有的认知范畴,它们不再只是奢侈品与奢侈品之间的惺惺相惜,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从限定的高冷走向了高级的流行……
我23岁那年,大弟考上了昆明陆军学院。接到通知书的那天,母亲正在做晚饭,父亲在灶下添柴。父亲没说一句话,雕塑一样缄默,灶里的火苗映着父亲黝黑的脸,我分明看见父亲眼角晶莹的泪……父亲该说什么呢?面对幸福和喜悦,他无话可说。
作者: 期刊:《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03期
2011年9月5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雕塑与装饰艺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院党委书记黄海、院长李玉林、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毅力、副院长赵魁武等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领导,为"民族雕塑与装饰艺术研究中心"揭牌。
从小热爱雕塑的意大利艺术家Nino Orlandi自学成才,十几年来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他最擅长的就是木雕,而他的作品中,多以书籍为背景,展示阅读者和书中内容的互动。
德化窑位于今福建省德化.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女性艺术家之一,与其说向京是个“女性主义”艺术家,不如说她是带有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的艺术家,她创作的女人体颠覆了美术史中传统女人体的形象,使女性形象在当代艺术中从“被男性观看的对象”转变为“主体”。但对于向京来说,她关注的主题不只是女性,现代性下人性的生存困境才是她不断诘问的问题。
此次参展的作品选取自四川美院雕塑系的学生作品年展的优秀作品,并力图通过展示和梳理呈现出一定的课题性。这些作品大多处于一种中间地带。艺术家们以雕塑和雕塑化的思维方式,展开自身的实践,探索雕塑媒介的边界。
本文以川美雕塑系跨媒介雕塑工作室的实践项目为例,从“身体、物质、空间、时间”雕塑的四个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在互联网时代,新科技、新媒体对于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介入与改变。
作者:格泽戈兹·格维雅茨达; 曾九间 期刊:《当代美术家》 2018年第03期
2017年12月12日,“2017两江创意活动月暨两江新区国际艺术轴启幕”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拉开帷幕.“两江国际艺术轴”的方案征集立足于将重庆地域特色与国际化、艺术的当代性与多元化相结合,学术性与公共性相结合等原则,邀请到十几位国内外著名艺术家及设计师参加,其中波兰雕塑家格泽戈兹·格维雅茨达(Grzegorz Gwiazda)和他的作品《前进》(Progression)也参与到展览之中.格维雅茨达贯通19世纪中欧学院风格和传统雕塑技法,并融汇20...
作者:唐勇; 张翔; 尹丹; 当代美术家 期刊:《当代美术家》 2019年第01期
21世纪的当代雕塑呈现出多媒介、跨媒介的创作面貌,学院的教学结构和方法也随着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在不断调整。传统学院教学成果的检验方法往往着重于从专业学术的角度去判断艺术创作的实验性、批判性。今天的艺术创作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系统的艺术史,还有不断变化的大众评选机制,如何通过实践培养出全面的艺术创新型人才是今天的艺术教育机构需要面对和思考的。
作者:焦兴涛何桂彦 期刊:《当代美术家》 2017年第04期
第五届“明天当代雕塑奖”自2017年2月初起在全国(大陆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东亚地区范围内、45岁以下从事当代雕塑创作的青年艺术家中广泛征集。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有来自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韩国在内的海内外在校学生及青年艺术家共294人报名,投稿作品近700件。本届“明天当代雕塑奖”以“当代雕塑:范式与困境”为主题,继续探讨当代雕塑与“新雕塑”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