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什将马克思的技术理论分为一般模式和历史模式。在一般模式下,马尔库什从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出发,将劳动视为同社会形式(社会关系)相分离的纯粹技术过程,认为技术拥有本质上固定不变的结构,没有任何历史性的变化,其单一发展逻辑适用于一切人类社会。在历史模式下,马尔库什看到马克思技术理论的复杂性,但认为马克思的技术理论充满张力。我们只有澄清马尔库什对马克思技术理论的误解,坚持历史性、总体性和批判性的方法,才能正...
作者:李义天; 刘畅 期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0年第01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界围绕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展开了激烈争论。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核心观念的前提下"前后一致地"阐释与证成马克思的正义概念,构成了当代学者争论与反思的关键。其中,凯·尼尔森通过回归唯物主义辩证法,将分析视野同辩证法所蕴含的时间性和层级性结合起来,试图提供一种更为精致的论证方案,即辩证层级式的正义概念。根据这种方案,正义概念始终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呈现出相互区别又不断发展的层级结...
作者:王娟 期刊:《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对闲暇问题进行研究的思想家,他把闲暇当作伦理学与政治学的范畴,认为闲暇是人的幸福一个重要条件。马克思继承与发展亚里士多德的闲暇理论,认为闲暇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重要条件,闲暇是一个唯物史观范畴。马克思不仅考察闲暇与人的关系,而且从唯物史观方法论出发,得出闲暇要以社会生产率提高为前提,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等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亚里士多德闲暇观与马克思闲暇观可以相互补充,亚里...
作者:丁冬雨; 孙迪亮 期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01期
面对现实难题,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短板毕现、备受质疑。以此为导火索,马克思逐渐走上了市民社会批判道路,对其进行了法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历史维度的批判。在市民社会批判视域下,蕴含着以民主观、平等观以及自由观为主要内容的人权观思想,这一思想体现出一定的人本性、批判性、预向性等特征。从一定角度而言,立足于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视域,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人权观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莹; 于泉蛟 期刊:《理论观察》 2019年第11期
劳动思想在马克思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马克思有关人的发展形态理论的角度来看,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中,人的劳动有着不同的特点,进而反射出人的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形态。在与现实劳动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对比中,人的发展形态变迁史也可以看作人类劳动发展史。人类劳动是从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自然劳动,到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异化劳动,最终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劳动。因此,结合不同历史时期人的发展形态的特点来研...
作者:单俊宇; 周瑶 期刊:《理论观察》 2019年第12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全面论述了异化劳动的理论。以异化劳动理论作为考察历史和社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显然还没有摆脱用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来解释历史的旧模式,但他从现实具体的个人即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出发,深入现实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形式,包含着“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人作为类存在物的根据”、“劳动生成社会关系”、“物质生产的支配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徐伟杰 期刊: 2019年第35期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实践性很强的著作,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完成的一本巨著。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出版。在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又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大量修改,然后在1873年推出了德文第二版,两年后又推出了法文版。马克思去世后,由恩格斯重新整理、誊录文字,不得不从19世纪60年代的手稿中寻找文字,随后第二卷、第三卷在1885年和1894年分别出版。马克思从未宣称这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他真正探讨的并不是如何计算资本...
作者:聂孟维 期刊: 2020年第02期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阿基米德点、始点和基点,通过以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诠释马克思的哲学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第二,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产生的原则;第三,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所实现的哲学革命。
作者:何丽琼 期刊: 2020年第05期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新发展。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以全人类共同的命运为关怀指向,追求建立一个共识、共生、共荣、共建、共享和共赢的世界。它不仅是我国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贡献的中国智慧,也是我国把握全球治理话语权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在指导实践中进...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密切。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等思想。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中剖析了旧唯物主义的教育观,并对其进行了批判,科学地阐述了环境、教育和人的活动三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简要阐述了其观点。通过对第三条内容的研读,结合前人的资料文献,阐述对第三条内容的理解及其对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新零售"模式作为零售业的新形态,其生产的实质并未发生改变。"新零售"仍然是生产和提供一种服务形式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获取实物产品的需要,只是其运行形式将线上、线下以及现代物流充分融合在了一起。根据马克思服务产品理论,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以及不可储存性的特殊属性。"新零售"模式需要在充分把握服务产品特殊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模式创新,在线上、线下以及现代物流的各个环节做出努力。
作者:方益权; 曾金燕 期刊:《社会科学家》 2019年第11期
马克思的受教育权思想始终与无产阶级的立场与使命联系在一起,涉及受教育权义务主体与权利主体之关系、受教育权与平等权之关系、受教育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特点等内容。马克思关于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与"高级阶段"受教育权状况及其平等性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差别"中实现受教育权更高层次的"公平"、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重要思想,对于厘清社会主义阶段受教育权的基本特征、构建适合我...
"情",其核心要义是"情感具有生命意义",是"一个精神饱满、为自己目标而奋斗的人的本质力量"(卡尔·马克思语)。"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不可分割,其‘二者结合’是学习的‘核心’"("学习科学"观点)。有了丰富的情感浸润,课堂才能焕发生命活力,才具有"立德树人"的巨大力量,才会给学生以兴趣、需求、信心和希望,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应关注情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授业和以"情"育人。"情"是"智慧语文·雨花新课堂"教...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人类也将无法生存和发展。近年来,雾霾现象频发,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利,甚至直接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因此很多人开始对雾霾现象进行思考。这是人类能否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另外也要需要从哲学的立场上和物质变换的内涵去研究。对此,马克思有着深刻的论述。...
马克思的公共思想即唯物史观的范畴,是一种蕴含性的存在。马克思用生产劳动逻辑和公共性逻辑两种逻辑在唯物史观中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马克思思想中的公共性思想,从三个方面探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超越国家的公共性、人与自然之间公共性。公共性的马克思哲学思想时刻把人放在首要位置上,因为人自诞生以来最具深蕴的就是公共性安全的存在物,更是文化公共性的一种符号,人类的发展史即探索公共性的历史。
马克思说过“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虽然无法对这一说法给出科学上的解释,但专心致志却是工作和学习的最佳状态。你是不是有在电脑上工作后学习时走神的经历呢?其实在电脑上影响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就是桌面和其他窗口了。想要专心工作吗?那就对窗口说一声“我的眼里只有你”吧。
威盛电子欲借“山寨模式”挑战英特尔,《使命召唤4》未通过审批引进国内无望,《RPG三国》即将封测,《马克思·佩恩》电影版媒体恶评如潮
著名美学家郭因所著《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是本“大美学”。我在书中读了他探隐发微、深思远虑的关于哲学与美学独到的见解,给人“振聋发聩”的启迪和教育,让我大开眼界,美真的无所不在,不仅有艺术美,而且在生活与生产各个方面都与美有关。尤其书中言简意赅短语,更给人以“醍醐灌顶”感觉,真是恨读晚矣!如郭因说:“美学应当是、也必然是一门指导人们的美化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科学”。(引《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P298,...
作者:王世峰; 姜永全 期刊:《信息周刊》 2019年第23期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关键在于其思想中存在着异于常人的睿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有一种大格局和大胸怀。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面临职业选择时的考虑对新时代新青年仍有重要现实启示:一是青年要认识到选择职业的重要性;二是青年学生要遵循职业选择的方法原则;三是青年学生要考虑选择职业时的崇高理想。新时代新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追求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与时代同呼吸,共进...
本文就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就差异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