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广袤黄土是炎黄子孙的龙根。五千年岁月沧桑,黄皮肤的中国人凭借勤劳和智慧,从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一步步走进今天繁荣昌盛、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作者:马宇彤 期刊: 2020年第06期
若没有交集、各自前行,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两代人很可能被动地置身于两个平行世界,未来掌握在年轻人手中,他们的素质如何,关乎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关乎着炎黄子孙心中的诗和远方,各级领导干部们会主动去"认识"年轻人吗?在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根芳作工作报告时,将"正确认识年轻一代新面貌"列为当前浙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之一。
今年,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国庆的钟声在大地回荡,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世界各地的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为如今的盛世中国热血沸腾,自豪无比。近日,康桥花园、康桥金域上郡、康桥原溪里、康桥·棠等10余个社区在康家大院里,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家人们欢聚一堂,共同祝贺这一值得纪念的日子。
作者:志菲; 余玮 期刊:《青少年科技博览》 2004年第10期
2003年“非典”时期已经过去,但“抗非”英雄的事迹,炎黄子孙怎么也忘不了。74岁高龄的他冲上“抗非”最前线,被感染后更是奋不顾身,无私无畏,在自己身上大胆试验,积累经验,战胜病魔。这位全球首例“非典”血清注射治愈者,就是“抗非”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英雄、新时期最可爱的人——著名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
从盘古开天的炎黄子孙 到红墙黛瓦的历朝历代 推开古都千年厚重的历史 一个恢弘的梦想铺展开来
暑假里我读完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深有感触。原来我们的传统节日还有那么多习俗啊!而那些习俗正是我们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它们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
石狮这石狮才是真正的石狮子。它是头朝前,尾朝上,威武中透出几分活泼,活泼中不忘吉祥福建。双眼洞察年月日时刻分的繁荣,尾巴顾护带来风调雨顺的滋润。只见过一眼,一辈难忘的石狮。今日的福建晋江的石狮。
引子在那荒凉的岁月里,那打着绑腿的苦工,背着儿女逃荒的雇农,一步步地踏着长江黄河的水声,在漆黑的夜色中流亡,寻找黎明的曙光……
100年来,后人对的各种纪念,主色板上最浓的色彩就是爱国主义,这是激发全体炎黄子孙团结奋斗、复兴民族的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运动百年风云,穿越到当年惊心动魄的历史现场,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青年运动的组织者、动员者,应该以昂扬向上的政治情怀,以贴近社会逻辑的历史阐释,从中得出更有意义的启示。历史是过去的,但历史从未远去。
几番风雨,匆匆春来春又去,七十年的炎黄记忆,深深地扎根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一个雄伟浑厚的声音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百年屈辱,一朝雪耻,解放了长期受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资本主义压迫的四万万人民,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新的纪元!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代代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的道路,用血与泪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诗歌。
作者:金亮; 邱少梅 期刊:《名家名作》 2017年第04期
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得画中之道者,刘鸿信可谓一人也!中国画是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她用独一无二的表现形式,诠释着华夏炎黄子孙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审美特点。笔和墨是中国画的两大要素。尽管有"笔墨等于零"和"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之纷争。在此,虽不能断言孰是孰非。但我还是要说:"不是用毛笔和水墨在宣纸上画出来的画,也很难说是纯正的传统国画。"20世纪黄宾虹的出现,是中国画坛的一大亮点。
或许有人喜欢弹奏美妙动听的音乐,喜欢它在指间流动时的触觉;有人喜欢品尝甘冽醇香的美酒,喜欢它在唇边荡漾的感觉;有人喜欢侍弄娇艳欲滴的花草,喜欢它们在阳光下跳舞的幻觉;而我,却喜欢舞动手中的毛笔,龙飞凤舞,笔走龙蛇,行云流水,乐在其中。有人说,书法是枯燥的艺术,要写好她并不容易,需花费极大的精力和毅力,还不一定能成功,我却不这样看。在我看来,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