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农村青年》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9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要闻播报、封面报道、特别报道、乡村振兴、创业之路、城乡之间、乡村文旅、人间真情、三农视野、法治故事、特色食品、美丽家园、乡村回望...
作者:乡言 刊期:2008年第12期
改革三十年,日子在一天一天的琐事中度过,或许很难感觉出身边发生了多大变化,可蓦然回首,说不定会吃惊得连自己都很难相信。举个例子说吧,三十年前,全国人民买米买油还得凭粮票、油票,三十年后,人口增加了,土地没增加,可没了粮票油票,我们活得更好了;过去农民种地,收了粮食要先交“公粮”,再卖“余粮”,剩下才是自己的,如今农业...
作者:刘朱婴 刊期:2008年第12期
熊吉槐是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进顺村的“接待办主任”。一个村子专设“接待办公室”,这样的事情很少见。但是在进顺村,每天都缺不了熊吉槐。他说:“最多的一天,我接待了6个代表团,将近300人!”
作者:李秉龙 刊期:2008年第12期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日子里,本刊特邀全国著名农业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秉龙先生就三十年农村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未来发展战略问题撰写文章。希望通过专家的文章,能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未来农村的发展走向。
作者:柳笛 刊期:2008年第12期
从公元1978年到2008年,30年的时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却尽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潮起潮落,风云激荡。总有那么一些人,站在时代大潮的最尖端,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智慧中流击水,成为这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先行者。改革开放以来,在涉农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创业致富人物,他们的创业故事充满传奇,他们的发展经历跌宕起伏,...
刊期:2008年第12期
真是奇迹18年间,太行深山一个与世隔绝的“极贫部落”竟成了遐迩闻名的“小康群体”;
刊期:2008年第12期
位于东辽河畔吉林省四平市的小屯红嘴,如今以红嘴集团这个名字饮誉四方。这里既不临疆,也不靠海,但红嘴却在这里创造了奇迹,经济实力早已超过北方一个中等县的水平,被称为“红嘴现象”。从百元起家建翻砂厂,到克服重重困难上轧钢厂、建啤酒厂,再到后来的扩产兼并,近30年的时间,吉林省四平红嘴集团完成了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生产小队到全...
作者:峥嵘 刊期:2008年第12期
麦收时节,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丰收的田野里并不见众多忙碌的人影,只是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穿梭。许多农民仍然在工厂里操控机器,在大棚里侍弄蔬菜,在果园里喷洒农药。放眼望去,被金色麦田包裹着的,是一座座农民公寓,一排排标准化厂房,一簇簇街心花园,一个个集贸市场,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七里营镇遍地开花。
作者:凡思 刊期:2008年第12期
曾被冠以“中国第一村”的大邱庄,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富裕走向辉煌,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诞生的富裕村之一。大邱庄经历了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发展、成就辉煌,又在经济大潮中迷失自我,而后再谋求新生之路。
作者:刘晓 刊期:2008年第12期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30年中,中国农民从业方式由“只能种地”发展到多样化就业。创业范围由“出不了村”延伸到五湖四海,生活方式由单调的“铁板一块”变成了多姿多彩.农村青年是我们杂志一直关注的群体.30年来,从在家种地到进城务工,他们走出了一条不平坦的路。在进城打工的30年中,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个问题...
作者:丛生; 张勇 刊期:2008年第12期
2008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天上午,河南省登列市人民法院张法官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祝您节日快乐,感谢登封法院的法官们!王志全。”读着这条短信,张法官欣慰地笑了。
作者:孟亚生 刊期:2008年第12期
一起车祸造成一死一伤。悲剧发生以后。依照交警的责任认定,肇事司机和保险公司向死者亲属支付了几十万元赔偿金。
作者:刘柏林 刊期:2008年第12期
绝境中出现陌生汇单 2003年,29岁的钱东波在江苏省徐州市黄石文化站做宣传员。他有着一个幸福的小家,妻子徐玲是当地水利站员工,儿子王远3岁,长得活泼可爱。2003年6月18日,因为中耳炎久治未愈,钱东波便在医生的建议下检查了一个血常规,结果却是晴天霹雳:疑为慢性粒细胞自血病!
作者:王颖 刊期:2008年第12期
2007年,和许多本科毕业生一样,结束大学生活的我选择了报考研究生。就在我埋头复习的时候,另外一件事情触动了我的心,那就是江苏省招考大学生村官。
作者:陈红 刊期:2008年第12期
暑假是学生休息、调整、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以集体为载体,推进德育建设,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期,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最佳时期。因此,如何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社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作者:童慧芳 刊期:2008年第12期
8月11日 在烈日下量地 “小童,一起去量水泥路吧!”书记在门外喊道。
相关文章
农村金融论文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农村医生论文 农村垃圾分类考察报告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 农村发展论文 农村美术教育论文 农村教育硕士 农村金融工作思路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电商论文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邮编:1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