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喻示能让批评话语具有艺术性,能够让文学作品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象呈现给读者。这对于促进古代文学批评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事物的反应和判断是文人进行抽象批评的基础。对文学中的审美接受、理论传播、理论批评来说,弄清开展审美活动前所产生的心理活动,是今后做出对事物的批评和判断的前提。对于任何事物的审美判断都和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某些心理上的特性有关。这种心理状态能够将判断和审美如相遇形成一种判断的客观性的导向,还能够形成逻辑上的规范性。这种具体的文学批评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现象,也区别于一般审美心理学。他是对审美评价并且形成内在心理活动的基础。形成文学批评的基础离不开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社会现实、文艺传统的基础。就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而言,对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的发展以及文学批评形成的心理习惯和内在规定的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生 文学批评和文学接受都是建立在社会韵律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氛围。社会对某位文学家的判断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心理定式。这种心理定式导致读者在读该作家的相关作品的时候总是带有某种思想色彩。在读某位作家的作品是心理上已经形成了对该作家的心理定式。这种认识虽然是模糊的,但是却会对读者读该作者的文学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知名的作家而言,在读其作品的过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在和外在的评论。对于不知名的作家来说,读者在读其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受社会舆论的影响更大。唐代的士子所盛行的温卷风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是这些士子的作品已经得到了当时文坛巨匠的赏识,所以很快他们就能平步青云。即便是一个歌女也能因为某位作家的诗歌而变得声名显赫。这种舆论氛围对文学产品的传播和接受具有重大作用。谁也不曾想到当下脍炙人口的《登黄鹤楼》,在唐代竟然不被人知道,直到后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著名的词人酒僧在宋朝时期并不被人所知晓,后来酒僧的出名与欧阳修有重要关系。上述例子都说明声誉对文学接受具有重大影响,这些舆论影响背后都会涉及很多舆论掌门人的影响。群众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情绪中服从了声誉对诗人的影响。从积极地角度来看,这种文学创作的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受舆论影响较大的审美风气。这种审美风气的形成不仅有利于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并且还能够为今后的创作积累经验。从消极的角度来看,文学舆论的影响,对于文学作品的流逝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研究古代文学的过程中,读者以及研究者都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会跳出原来的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对读者的影响,不应该在人云亦云的环境中影响自己的审美选择,学会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审美素养,并且对文学作品进行重新的评价。欣赏者的性情同样会对读者的心理和习惯产生重要影响,文学批评阶段上述情况也会有明显体现,这些因素都会对今后的批评总结产生重要影响。如《文心雕龙·知音》所说的:“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蕴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奇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就充分说明建立在个体性格基础之上的批评结论也并不完全公平,并不能真正地反映出文学作品的实际情况。该文所谈的,虽然性情具有稳定性,但产生后也会受到后天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文学作品批评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能够让读者更全面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标准。在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事情产生的结果,还应该去了解结果产生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合理性以及不足之处,这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是一种由人而文的心理习惯 该文所说的由人而文的心理习惯中所说的人并不是指文中所说的人的名气,而是批评者的人品。批评者的人品和他的伦理道德素质素养具有紧密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伦理道德修养非常重视,不管是现代的社会评价还是古代的社会评价都会受到道德评判的影响。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的阅读会受到其个人修养的影响,这种人品必然会对阅读者产生的作品评价产生重要影响。单一的评价习惯会受到评判模式的影响。传统文化作品作者的人品有定论,这种定论也会轻松地进入到读者的视野之中,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掺杂这种情感。若某个文学作品在伦理道德方面让世人存有偏见,必然会让读者在接受过程中产生某种心理障碍。这种评价习惯和我国的文化渊源具有重要关系。虽然批评者在做出评价的过程中会受到舆论对该作者评价的影响,这种评价还会和作品的评价进行结合。这种评价习惯深受我国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因此,古代文学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重视对自身修养、道德水平方面的提升。但批评习惯一旦形成,读者就很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去进行评价作品,并且会带着这种阅读习惯对文人的作品进行评价。作者的道德取向和文学作品的审美意味并不是一一对等的状态。因此,这种由人而文的评价方式存在诸多的保守性。人们对这种评价方式习以为常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那些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不好名声的作家的作品长期受到冷落,即便是该作家的作品在学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这种不客观的文学评价习惯,会对这些作品自身的价值判断产生错误影响。对于我们当代文人来说在对古代的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以一种更为客观的评价方式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封建时代的文学评价方式存在诸多的弊端。我们在对古人的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消除消极、保守的评价方式所带来的弊端。古代那种主观的评价方式已经对现代人的评价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由人而文的评价习惯更加偏重对人品的测量和评价,而不是对作品本身的测量和评价。总体来说,由人而文的文学评价方式是一种心理习惯,这种评价结论会形成一种单一、片面的道德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对艺术作品自身的特点和属性的重视,这种固有的思维方式会对古代文学作品评价产生重大影响。 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心理习惯体现出辨别源流 出处的思维特性清代学者章学诚曾经说过:辨彰学术,考镜源流。这句话是一种源于经学的学术研究方法。这是源于我国古代经学非常的发达,一般的文人都有较为高深的经学造诣,并且在求学的过程中都会受到经学治学方法的训练。因此,古代文人在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运用这种评价方法。古代文人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通常会对文学作品的措辞、意向、构思等方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自宋代以后已经成为一个主流文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习惯从众多文学作品评价资料都能够看出。这种源流出处的思维特性所产生的效果就是会对那些源流出处较高的学者产生较好的评价,他的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就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那些源流出处相对较低的作家的文学作品,就更容易获得较低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就是在用经学的眼光去评价文学作品,这不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习惯的弊端体现在读者更加注重对作品作者修养的夸耀。让文人的个人出身和文学作品的评价产生直接的联系,而忽视对文学作品做出客观的评价。对于今天的文学评价者来说我们应该遵从客观事实,应该用自己客观的评价方式去对古人的文学作品做出客观的接受和理解。 4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阶段也有区分品第的思维习惯 不管是奴隶制社会还是封建制社会,我国古代社会都是一个等级制度非常森严的社会,在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等级制度。社会无处不存在等级,等级观念也深入人心。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文学思想的上层建筑,必然会受限于作为的家庭状况、才学、见识、艺术造诣等方面的影响。在文学作品发展过程中,自然而言的有了文学评价。文学作品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文学评价作品也相应地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这种等级观念我们将其定位为品第思想。对于品第观念的形成,除了和上述关系有一定关系以外,还受到评价者学术背景、宗教信仰、宗经思想等因素的影响。等级因素对评价者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体现了评价者对品第接受习惯的影响。在文学作品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以等级观念作为文学评价标准也是因为评价者自身有品第的接受习惯。品第观念对文学评价的影响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不仅确定了一大批文学作品硕果累累的文学作家,也是一个国家文学作品形成文化传统的表现。 5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能形成直观的审美判断 这些文学作品长期接受评价者某种价值观评价的影响,不仅会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积极影响,还决定了文学作品今后的发展方向。这种示范作用会对文学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6结语 尽管形象喻示的思维方式在批评过程中会带有一定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但是这种评价方式能够避免其他评价方式所造成的评价方法琐碎和乏味,这种文学评论方式非常的活泼,它对于促进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形成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我们在继承过去优秀文学评价方法的同时,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摒弃过去评价方法的缺陷,才能形成符合民族传统又具有时代性的文学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正.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张雪城.文史统一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王世贞.唐诗纪实:卷七十八[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杨洋.试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问题的特征及其成因[D].华中师范大学,2003. [5]王先平.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习惯性思维及其特点探析[J].北方文学,2015(5):65. [6]白岩.心灵华批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报,2005. 作者:杜晓刚 单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语文诗歌教学篇1 诗歌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涵丰富、神韵清丽、语言优美、音韵和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诗歌的学习关乎着学生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民族文化的未来。诗歌教学一直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职生对学习诗歌的兴趣并不高,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为了就业,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二是诗歌自身特点,它不像小说有故事情节,也不像散文一样语言优美,更不像戏剧那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这加大了学生理解诗歌的困难。三是教师教学诗歌的方法欠妥当。很多教师因诗歌阅读知识和经验的缺失等原因使得诗歌课堂教学流程单一,缺少诗意,久而久之学生心生厌倦。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比其他文学更严谨、更纯粹。诗歌这一体裁的特殊性对语文老师诗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所谓意象,指寄寓着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的特定物象。“意”,指人的思想、意志、情绪;“象”,指客观的、具体的物象。[1]意”是主观的,“象”是客观的,两者相统一,便构成了“意象”。意象是诗歌构思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美国诗人庞德说过,意象它是一团或一堆相交融的思想,而不只是一个思想,它是一刹那间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2]唯有把握意象,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歌,了解诗歌的主题。例如余光中《乡愁》,诗人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抒写思乡愁绪。温庭筠《商山早行》,诗人借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象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眼前。这些都提示我们诗歌中大量存在的意象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切入点。 1积累意象的固定意蕴,理解诗意? 在古代诗歌,诗人常常借助一些有特色的事物表达情思,这些事物在长期的使用中,有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学生如能熟知这些意象,理解诗歌就容易多了。如月亮,是一种意蕴丰富又让人充满想象的事物,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借月抒情。有寓意离别愁绪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有表达思乡情怀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有抒发至深友情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歌颂美好爱情的,“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贺铸的《西江月》)。又如“高楼”,诗人常借此登高怀远,思念远方之人。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另外,古代诗歌里还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是“雁”,常借此抒离思。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北宋范仲淹《渔家傲》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借雁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明月、清风、高楼、归雁、杨柳、杜鹃、猿等种种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展现不同的意蕴,高职学生经过多年学习诗歌的沉淀,已然熟知这些意象及它们约定俗成的内涵。在教学中从“意象”入手,那对诗的理解就像有了敲门砖,为进一步领略诗歌的风采打下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意象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表达多种含义和情感。教学名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歌中“月”这一熟悉的意象出现了15次,作者信手拈来,出神入化。初读时反复出现的“月”字不仅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月”这一意象所蕴含的离愁别绪、思乡情怀、已在他们脑海里悄然生根。我们以“月”的意象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在理清诗歌创作思路时,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线索初步理解诗歌。在感受诗歌绘画美时,以“月”为背景,无论是从大海母腹中喷薄而出的初月还是孤悬于高空中主宰万物的悬月,抑或是消隐在茫茫海雾中的斜月和江边树林上摇曳的余晖的落月,通过与春江、芳甸、花林、飞霜、天空、沙滩、高楼、镜台、鸿雁等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绝美的春江夜色图。在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时,更离不开“月”这一意象。在“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中读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中读到了诗人望月兴叹;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中读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月”牵动了诗人内心最深幽的一隅。诗人的情感和整首诗歌的美感都是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衍生开来,余光中先生在《论意象》中提到,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从积累古诗词固定意蕴的角度解读诗歌不仅看到了诗歌艺术的美感,更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2注重意象的选取 组合,体会诗境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3]诗歌中情趣饱和的意象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思。因而诗人创作诗歌时,肯定在选取意象上花费了一番心思。例如被誉为“中国的中国诗人”—郑愁予,他的《错误》一诗中选取的诗歌意象具有浓郁的中国风:“东风”、“柳絮”、“青石的街道”、“春帷”、“窗扉”。作者用这些意象营造出别具感情色彩的意境,把情人久别的抑郁和不得相聚的惆怅曲折地表现出来。陈植锷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4]优秀的诗歌,诗人往往会将选取新颖而意蕴丰富的意象,并将它们独特完美地组合。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就很特别,且其组合方式很特别。整篇二十八个字,由十一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排列在一起,前三句均用三个并置叠加的意象,渲染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读着读着渐渐感受到了天涯浪子的悲凉心境。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可从寻找诗中意象入手。学生相继找出三个意象群:第一组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五个并置意象;第二组是“痛苦的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两个隐喻意象;第三组意象群是“从神话的珠网里挣脱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起跑线”、“绯红的正在喷薄的里面”。学生会发现从第一组意象群中各意象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词中读到了祖国受苦受难的艰难岁月;从第二组意象群中读到了中国(人)在迷惘中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的追求过程;从第三组意象群中读到了祖国的希望。这篇诗歌的三组意象群以递进的方式,展示了诗人情绪从低落到高涨,从悲苦到充满希望的过程,也展现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过程。单一的意象,虽有一定含义,且与诗人的情感也密切相关,但如果孤立存在,充其量也只是一些断金碎玉。而意象群的有效组合,会让诗歌产生新的意义,更有利于进入诗歌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怀。 3品味寄托情思的意象,抒发诗情 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5]教材中的诗歌的意象选择和呈现方式也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提供了依据。一些对语言文字敏感的学生更是诗性大发,往往借助饱含自己感情,富有主观色彩的物象进行诗歌创作。教学余光中的《乡愁》,重点抓住诗歌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及一些不寻常的词句,“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来理解诗歌内容。在语言实践上让学生借助触动他自己心灵的,能引起思乡情绪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如: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乡愁是一轮皎皎的明月,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离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学生受到课文语言的启发,并在我适时巧妙的点拨下创作了佳句,不仅品到了读诗歌的乐趣,更体会了作诗的乐趣。又如在讲到朦胧诗时,以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为例。该诗是诗人江河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倾诉自己质朴愿望,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的诗歌。课后让学生以“如果……谁还需要……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表达自己心中的期盼。一生写到“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有春天/谁还需要雨露,谁还会/在烈日祈盼/渴求神的恩赐/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幅画/每一笔都是一滴雨/像微风在脸颊徘徊/谁不愿意/有一个美丽的河塘/美丽得令人陶醉/荷花和游鱼在雨丝中舞动/谁不喜欢大海/像雨滴溅落大地/淅淅沥沥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缕缕炊烟朦朦胧胧”。小诗虽不成熟,但作者创作时不仅注意到意象的运用(雨露、画、河塘、荷花、游鱼、炊烟),也运用了通感修辞手法(淅淅沥沥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缕缕炊烟朦朦胧胧),真值得赞赏。[6]模仿课文,寻找寄托自己情思的意象,激起了学生创作的动力,此时的表达已是语言纳入后的应用,是情意领会后的倾吐,是不吐不快的生命欲求。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是诗歌的灵魂,是理解作者思想和诗歌背后文化意蕴的关键。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诗歌的意象教学,充分发挥意象教学的作用,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者:贾俐研 单位: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语文诗歌教学篇2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开放的大潮下,口头用语的多样化使之与书面用语,特别是文言文的用语习惯区别日益扩大。语文教学偏重于书面用语,相对于有网络用语、广告词等俚语支撑的口头用语,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已成为高职语文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在高职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不仅仅需要完成语文本身的教学工作,更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任务。现行高职语文教材的更新周期较长,课文用语与学生平时接触的交流语言相比,尽管趣味性不高,但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在快乐中追寻语言的魅力,那么语文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笔者作为一名高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中尝试根据教学内容的区别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尝试一:回归传统,吟唱诗词 汉语的诗词歌赋最初来源于乡间野曲,但经历数千年文人墨客的锤炼后,流传至今的经典往往既优雅而又寓意深刻。歌以咏志,作者的情操、胸怀印刻在诗词歌赋之中,吟唱出来往往可以引起共鸣。因此诗词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其流传性较之文言类散文要崇高和广阔得多。在笔者看来,诗词是联系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纽带。对于诗词歌赋的教学,应从诗词的特点出发,进行新的尝试。“诗言志,歌咏言”,诗歌同源,“歌就是诗,诗就是歌”。[1]古诗词的教学,要讲,要诵,也可以唱。在教学中,教师以“唱诗”作为突破口,改变古诗词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吟唱中准确记忆古诗词,深入领会古诗词的意境。根据陈少松教授《古诗词文吟诵》[2]理论,在诗词教学中可通过普通话朗读或者配乐朗读来体会诗歌音乐性的美感,课堂教学中加入吟诵不仅能让人耳目一新,而且切实继承了传统。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把文学作品分为“谐音、节奏和格律”的层面以及“意象、隐喻、象征和神话”的层面[3],也说明文学作品教学尤其是诗词应重视吟诵。笔者在诗词教学中充分运用了上述理论,对教学思路进行了重新设计,着重进行四个层面的教学。第一是音乐性的美感,这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但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散文也是这样);第二是文字技巧,如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一些用字和用词特点和表现力;第三是意象层面,关键在于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所包含的因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某种审美惯性;第四是由意象所构成的整体意境层面。当然这四个层面不必一一仔细铺开,但这样的思路划分有助于学生清楚地理解诗歌从最基本的语言层面到高级的美学层面构成,有助于清楚地构思教学思路与流程。以笔者的教学实际为例,在教诗词时,教师首先要简要地介绍一下“吟诵”的概念,然后示范吟诵,借助吟诵之声把学生带回到古人读诗的古典意境中。接下来,教师把吟诵嵌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一来,原有的教学思路继续保持,吟诵作为一个点缀的亮点而不是教学重点。学生在学中吟,在吟中学,通过吟诵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受诗歌音乐性的美感,更深切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并在不知不觉间完成背诵全诗的任务,通过吟诵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与赏析兴趣。吟诵之后还可让学生用普通话诵读,对比前后效果,并简单介绍一点格律诗的平仄常识(这是采用何种吟诵方式的依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吟诵时歌声嘹亮,赏析时鸦雀无声,师生互动时一片沸腾。同学们不但很快地准确记住诗词,还能清楚地领悟诗词中所蕴含的感情,体会“大江东去”的豪迈,“梧桐更兼细雨”的伤感……师生一同落泪,一同欢笑,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融。此外,还可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唱诗”的资源,如邓丽君的《雨霖铃》,王祖贤的《声声慢》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吟唱过古诗词的学生基本都能背诵、默写,在作文中也能信手拈来古诗名句,更可喜的是,课余时间热爱古诗词的人多了起来,不少学生课后在图书馆借阅这方面的书籍,还主动与教师进行深入讨论。 2尝试二:结合专业,学诗作画 同样是诗歌教学,除了采用吟诵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还可将语文教学和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例如,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及动漫专业教授柳永的《雨霖铃》时,教师让学生在预习时根据自己所理解的诗歌内容和意境作画,可以画整首词,也可以画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两句话,作品完成后进行班级评比展示。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为了高质量完成作品,他们主动预习《雨霖铃》,还查找了一些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上课时,全班传阅画作,总结大家作品创意中普遍出现的一些元素,自然过渡到对诗词中一些意象的探讨。笔者惊喜地发现,有些学生不但完成了绘画,还在画作上题诗。虽然这些诗作还很稚嫩,甚至有的地方不通顺,但是这种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方式已使其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已不再视诗歌为晦涩无趣的文字,而是开始主动体验诗歌,诠释诗歌,甚至自发地创作诗歌。 3分析 在高职阶段文化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不能简单地将文化课定义为单学科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学生用所掌握的各类知识来处理教学活动中可能涉及的各种情况。教学的组织形式应当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变化。[4]在上述两种教学尝试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学习的任务,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质量,随时准备为学生提供帮助,对学生进行指导、提示和评价;而学生们学习行为则跃然眼前,表现为自主性的学习行为,他们通过资料的收集、小组讨论、教师的指导完成学习任务,在此期间,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习各种信息工具的使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等。[5]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技艺,无一不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和支持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高职语文教学是一个无止境的长期探索过程,在此笔者谨以个人的尝试为这一探索提供些许参考。 作者:丁蕾 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语文诗歌教学篇3 随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之路办学理念的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已迅猛发展起来,高职教育及其人才培养质量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文化环境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而诗歌鉴赏教学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具有独特的作用。因而,它应当成为高职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应当给它予足够的重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诗歌鉴赏教学是大学语文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现行《大学语文》教材虽然多至千种,而所选诗歌作品的篇数一般约占教材内容的1/5,分量颇重。从大学语文课教学的目标来说,诗歌鉴赏教学既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熏陶,也是作品阅读与艺术欣赏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讨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 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拓展诗歌鉴赏教学的空间,使它成为师生展示诗歌鉴赏教学理念与成果的共有平台。 1.1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当代诗歌,都十分注重形象。基于此,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现动态的画面,将精炼的诗歌语言与具体直观的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多媒体形、声、光、色等形式,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学生抓住“诗眼”或关键词,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诗歌所包蕴的思想感情和所表达的艺术韵味。 1.2通过多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在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所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创设出与诗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描绘的是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这是身处南方的学生所无法领会的。教师运用PPT课件,则可以表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的神奇,“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奇伟景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惆怅情调,等等。声像画面的展示,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由此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可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前或课后作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上网查询所学诗歌的相关信息,自制PPT课件,在实践课上,由他们演示给老师与同学们。在学生自制的PPT课件中,既要含有文字信息,也要含有图像信息。学生在上网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对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会有全面了解,而且还能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搜集到的信息以及自己的理解,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学习的成果。这种交互式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传递、变动、再现作用,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而且通过绚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动听的声音,还能够为学生创设了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快、较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歌,有助于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可大大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效果。 2多诵读,多感受,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艺术魅力 诗歌鉴赏教学离不开诵读。好的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还可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把握诗的主旨、风格和意境,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因此,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2.1搜集典范朗诵资料,引导学生模仿朗读 名家朗诵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典范,著名配音演员丁建华朗诵的舒婷的《致橡树》,乔榛朗诵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任志宏朗诵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瞿弦和朗诵的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雅坤朗诵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瑞英、濮存昕、陈道明等朗诵的《温暖2008》等,都是朗诵的代表作。名家们或浑厚或甜美或低沉或明亮的声音,抑扬顿挫的声调和节奏,生动地展示了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在画面、音乐的辅助下,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诗人用字用词用句的匠心所在,有机交融,共同营造出诗情画意的视听氛围。因此,诗歌鉴赏的诵读环节应当充分发挥名家的朗诵的示范作用。为此,教师授课前,需要做一定的案头准备工作,在网上多方搜集名家朗诵资料,以名家诵读为标杆,安排学生模仿朗读。这不失为提高诵读教学效果的一条方便快捷的途径。 2.2以模仿朗读为基础,指导学生自主诵读 在学生模仿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生活体验自主诵读诗歌,这也有助于诗歌鉴赏教学。因为这不仅是理解诗歌的好方法,也是表现诗歌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歌以后,可以让学生或充满激情高声朗读,或细细品味低声吟咏;或运用配乐、配画朗诵等多种形式,读出对诗歌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如:讲授苏轼的《前赤壁赋》一诗时,在学生基本理解诗意以后,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倾听着幽婉的古琴曲,展开想象的翅膀:清风徐徐,水波不兴;月光如乳,翠竹摇曳;小船飘荡,洞箫悠扬;扣舷而歌,洗盏更酌[1]68。讲授李白的《蜀道难》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开头突兀沉雄,表现的是诗人看见蜀道高危的惊惧情绪;全篇节奏较慢,起伏不平,表现的是诗人跌宕起伏的思绪情怀。诵读节奏应随之变化,以体验美的享受。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可以让学生着重体会开头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精妙之处:把诗歌的音乐性与诗人的内在情感有机融合起来,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内在情感的流动;优美的节奏和旋律准确而又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孤独、空虚、悲苦、凄凉的精神状态。从词的外形来看,叠字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效果,而从词篇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来看,这短促而抑郁的声调传达的正是诗人凄凉悲苦的心境,情景交融,回味悠长。而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使得整首词的意境深远。整首诗含诗人深切的人生体验。由此把握朗诵的基调,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再度创造[1]58。 2.3扩展诵读,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在学生自主诵读的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追求更高的境界。例如,让学生进入诗中情境,有节奏、有感情、有表现力地朗读;用多种声调朗读同一首诗歌,可以慷慨激昂,也可以委婉含蓄,只要读出诗歌的韵味,读出语言的感染力,与诗意、诗情、诗境吻合即可。为配合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通过扩展阅读,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句式特点、词语运用,并指导学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不同诗人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达风格,进而体味不同风格流派诗人的作品的不同语言美和艺术风格。如同写离别,李白写的诗句浪漫而热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2]164;王维写的诗句豪迈而激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2]120;柳永写的词缠绵悲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雨霖铃》[3]26)。当学生从教师布置的大量课外读物中,通过自己上网查找资料,玩味欣赏、揣摩体验,对诗歌的音乐美、画面美有了感受,对诗歌的意象美、情致美有了整体把握后,教师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感受诗歌所传达的美感,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不断咀嚼、玩味、体会、感悟,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主观感情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体会诗的感情色彩和语言风格;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在感受中去获得审美的艺术享受,以达到诗歌鉴赏教学的目标。 3演练结合,完成对诗歌文本的再创造 无论古典诗词还是现当代诗歌,无一不是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的集中体现。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古往今来的优秀诗歌,无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写作范例,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选材能力、炼字能力、结构能力等都能有所借鉴、有所提高。 3.1加强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改写、仿写、自我创作等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把诗歌(尤指古诗词)改写成一些具有环境描写、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的现代文。如,对一些古诗进行改写:有的古诗写景抒情,可以改写成语言优美的短文;有的古诗叙事性强,可以改写成故事;有的古诗描写场景,可以改编成剧本,等等。如,李白的《行路难》,可以让学生改写成散文;《诗经.采薇》可改成一定的场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让学生改成短剧;杜甫的《蜀相》、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陆游的《关山月》等,可以让学生改写成优美的短文。通过改写,让学生去着力表现诗中那些或喜或悲的场面。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更有助于他们对诗歌的鉴赏。对一些古诗,还可以进行仿写。古诗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容易模仿。仿写,不一定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古体诗的要求写诗,只需他们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尽量注意押韵,使重新写作的诗读起来顺口就行。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诗歌提出了要求:“诵读古现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1]当学生对诗歌产生了兴趣,必然会产生学写的念头,这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进行诗歌创作。 3.2适当安排表演实践 诗歌鉴赏是一种对诗歌文本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它不但与鉴赏者的主体精神状态有关,还与鉴赏者的知识结构、鉴赏技能密切相关。面对大学语文中诗歌鉴赏课的特点和要求,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应训练,这有助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诗歌教学除了写作训练之外,还可以进行表演实践,这是对所学诗歌的一个再创作过程。不少诗歌具有叙事性或故事性。对这类诗歌,就不妨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如《陌上桑》一诗,叙述一个太守侮弄一个采桑女子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赠汪伦》一诗,描写了诗人李白为好朋友汪伦送别时的场面,对这些诗歌,可以用实训课的形式安排学生按照诗歌所提供的气氛、场景、情绪进行合作表演。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受到教育和启迪。 4结语 大学语文教学是充满诗意的教学,因而诗歌鉴赏教学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准确,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开阔视野、增长心智、提高文化品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很好地教会学生基本的鉴赏技巧,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是评价大学语文教师诗歌鉴赏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之一[4]。在高职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对象,善于引导学生感知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积极建构、转化有利的审美对象,让学生从情绪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愉悦,引导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发现美、创造美,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更好地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淀。 参考文献: [1]周彬琳,杨丽娟.大学语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章忆.宋词三百首[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26-27. [4]张建.大学语文[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 作者:崔淑琴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初中语文教学篇1 自主学习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主动思考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大都是强迫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无法促进教育的进步,只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需要的是综合素质人才,由此教师更需要重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更多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各方面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第一,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学习的科目较多,学生在巨大的压力和自控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无法主动学习,在学习上比较被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就会形成厌学心理。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很好地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厌学的心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自主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运用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放式课堂其实是针对新课改之前的封闭性课堂而言,也就是在课堂上减少“指令性”的成分,给于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负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积极主动思考,运用自身所学去探究和探讨知识,达到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目的。与此同时,开放式课堂还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且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风筝》这篇文章时,为了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且发言,从而使学生学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重视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毋庸置疑,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时可能无法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思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例如,在教学《邓稼先》这篇文章之前,笔者通过给学生介绍邓稼先先生的生平经历以及贡献,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拜、热爱之情,然后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且学习文章,最后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通过回忆邓稼先的生平以及贡献,赞扬了邓稼先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不但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提升课堂的效率。 3.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如此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锻炼,既能够改变传统枯燥无味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比如,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对于文章要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理解,那么教师就很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相关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组织一次观赏桃花的活动,让学生走进作者写作的世界,去体验作者当时的心境,从而引发与作者的共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相信通过教师的学习以及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综合性较强的人才。 作者:谢春生 初中语文教学篇2 前言 自主学习,是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到自主实践以及探索中,形成的高效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对初中生语文课程的学习是重要的,对初中生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是有一定帮助,教师要重视在初中语文课上自学能力的有意识培养,帮助初中生取得更加明显的进步以及提升。因此本文结合相关的授课经验,探索如何在语文课的授课中,促进初中生具备更强的自学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自学能力的意义 (一)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上教师组织初中生展开高效的自学,可以让初中生形成自己的一些学习技巧以及方法,有助于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并且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初中生遇到的困难,可以让初中生自行克服,提升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余的时间让初中生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以及巩固。意识到课下学习的重要性,这对提升语文课授课的质量是有帮助的[1]。 (二)培养初中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生在不断开展自主探索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而不是以往语文课上初中生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对各类知识的传授,然后负责记忆以及练习。自学模式更加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思维,让初中生在高效自学中,不断发现以及解决各类的问题,并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三)促进初中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终身学习是现阶段人才需要必备的一种素质,初中生若是形成了自学的意识以及能力,有助于日后不断进步以及发展,主动对各类知识以及问题进行探索,从而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以及进步,初中生主动展开学习并掌握知识,对本身发展是有帮助的,也促进了终身学习这种良好思想的形成。(四)帮助初中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自学的模式中,初中生获得自主权,在心理以及思想上都放下了压力,这种模式下初中生不再是对教师的安排进行被动接收,在一种主动以及民主的情况下展开对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让语文课的授课取得更加合理的效果[2]。 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问题教学法的开展 兴趣本身是初中生非常重要的动力来源,初中生若是在语文的学习中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会长久保持学习的热情,取得良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在语文课上要注重对初中生的引导,借助问题设置。让初中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浓厚兴趣,这样授课效果才会更加明显[3]。当下诸多的初中生,还是被动接受教师的安排,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无法在学习中体会到充足的乐趣,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问题,让初中生在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基础上,参与到课堂自学活动中。 (二)创新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往语文课上的师生关系是比较刻板的,教师是语文课上的权威,初中生则是要服从教师的所有安排,本身并未体现出太多的自主性。长时间以来初中生的积极性被压制,因此自学模式无法开展。这种局面下教师要意识到初中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在语文课上营造出轻松以及良好的氛围,借助各类的自主活动,让初中生在实践中获得进步以及提升,让初中生可以改变对学习的认知,意识到自身在语文课上的角色变化,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改善双方的关系。 (三)培养初中生的自学习惯 要想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初中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在课前的预习中,初中生可以自行发掘问题并尝试解决,若是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一些难题,可以向教师及时反馈以及求助,让初中生可以形成独立思考以及克服学习困难的习惯,对初中生形成良好自学习惯是有帮助的。在语文课上以及课下的诸多学习环节,教师要给初中生适当的引导,让初中生形成自学的意识。 (四)给予初中生积极的评价 长期以来初中生在学习方面保持着被动,对自主学习没有足够的自信,这种局面下教师要注意保持对初中生的积极评价,初中生在自学中取得一定成就的情况下,或者是发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对初中生进行鼓励以及帮助,让初中生不断尝试自行努力以及克服困难。 结论 总之,语文课上教师要注重对初中生自学能力的不断强化,让初中生可以在语文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技巧以及模式,并提升自学的意识。 作者:陈玉宇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初中语文教学篇3 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自主性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并且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将教学活动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让学习不只是局限于课上的几十分钟。因此,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那么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翻转课堂”,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更多处于接收状态,一切的课堂教学活动都由教师主导,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明显。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这样既能够减轻教学负担,又能够充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机会。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这是一篇精美的景物描写的文章,教学目标是需要学生掌握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在品味了精美语言之后,学会这种描写手法。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分水里照个影儿呢!”针对这段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段描写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在学生思考过后,继续追问发挥引导作用。在学生认识了这种写法之后带领学生运用类似方法描绘自己的家乡。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够过多限制学生,要详细进行知识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翻转课堂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显现,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培养。 二、“问题—互动”,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主体地位,并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互动”的模式帮助学生以质疑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让学生在好奇心的牵引下自主探究学习问题,摸索和求知。这样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一课,这篇文章很适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需要的是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教学方法上适合运用“问题—互动”的方式。在这之中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文本之中有很多对于美丽的街市的华丽描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美丽的街市,同时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鹊桥相见的故事,并且在学生观看之后提问:为什么一年一会这么难得,两个人却是逛一逛呢?由此让学生思考,产生怀疑。而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学生之间能够诉说自己的观点。教师从旁引导和解惑,让学生在深入讨论和思考之后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这种“问题—互动”的模式加深了对于课文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也更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问题—互动”模式重要的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以小组合作思考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提供学生自主实践的契机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为其创造条件,提供一定的自主实践空间。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以此为契机进行实践学习,从而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教学活动,例如将课本排演成舞台剧,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石壕吏》一课,文章写的是杜甫入住石壕村的所见。这篇文章因为是诗歌,所以全篇相当生动,尤其是对偶句的应用,值得学生学习和体会。课文的学习应该先明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文知识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安排故事表演活动,将全班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要进行故事表演。因为课堂学习已经对于教学内容和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文学性都有所了解,所以学生能够在准备表演的阶段巩固一下课堂所学,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揣摩诗歌之中的情节、人物心理活动等,根据自身的理解,为表演增添色彩,也达到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富有争议性、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相互争论之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尤其还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于作者的了解。这一切的活动都以学生为主,学生自主搜集、自主学习,也能够在活动中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事实证明这一点是正确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了解,也在准备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生活化是很重要的教育观念,因为所有的理论学习都是为了生活实际服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生活的眼光去看待语文知识,将理论知识积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贴近生活中找到熟悉感,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由此打开思考,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之中,进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这是一篇说明文,本身没有故事类的课文吸引学生,介绍的是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学生没有专门关注过,但是教师可以从学生旅游造访地和精美的图片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环节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祖国的热门旅游地,在学生观看注意力回到课堂上之后,设问:你们最喜欢的旅游地是哪里?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地方,说一说原因。而后教师再专门出示苏州园林的图片集,让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课文上,学生通读全文,感受一下如果是自己旅游,会觉得其中的哪些地方吸引着自己,在师生的互动中总结苏州园林的特点。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品读优美的词句,感受苏州园林的美。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联想,加深对文章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该注意以生活中的事物作为课堂引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熟悉的事物入手,合理想象和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地感知课文。在这之中,自我意识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教师而言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学习习惯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该开动脑筋,精心安排,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初中语文教学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利.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浅析[J].新校园(中旬),2018(12). [2]徐丽丽.预习,让学习更轻松——关于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式预习方法的探究[J].课外语文,2018(28). [3]管红柳.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8(9). [4]王义.如何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8). [5]钟维.因材施教,小组合作——浅谈如何构建培育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课堂[J].新课程(中),2018(7). [6]杨春玲.基于微课的初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心得[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7). 作者:郑卫星 单位:浙江省安吉县高禹中学
计算机网络安全篇1 0引言 由于国家经济的飞跃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蔓延与渗透,且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信息,因此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无法分割的构成部分。我们在获得来自网络的便捷性服务与独特享受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安全风险与信息泄露的问题,其表现包括:病毒蔓延、黑客入侵,乃至内部系统瘫痪等。该如何通过一些有效可行的应对策略逐步增强网络系统安全,是目前必须要认真思考与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发现[1],整理出的应对策略是丰富多样的,如代理服务器、防火墙等,但是在全球各地,黑客带来的破坏力仍在不断提升,导致黑客防御系统的牢固性受到严重威胁。所以,从现实角度来看,我们必须要客观全面地分析影响网络安全的相关原因,并由此总结出保障网络安全的应对策略。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是确保使用者的隐私或者办公信息等在网络传递期间不会受损、窃取、遗漏等。也就是说,必须要确保网络运行期间的稳定与安全,方可最大化地保障相关信息的私密性、完整性[2]。所以,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点不仅是保障公民个人的隐私安全,而且还需要保障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设备的稳定与安全,在部分治安条件差的区域,或许会发生网络硬件设备被故意破坏等问题,在面对这一情况时必须第一时间给予处理。 2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具有隐匿性强、易扩散等特点。所以,在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其性质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分类,接下来我们站在客观层面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2.1计算机系统存在漏洞 在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操作系统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属于网络运行、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基础,科技的创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事物都会面临着被新事物取代的可能,在计算机行业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所以,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持续更新,而在此期间通常会弥补一些短板与不足。如果计算机出现系统漏洞,必然会对病毒侵入、黑客袭击等提供条件,对此若要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应用,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要第一时间修复操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与短板[3]。 2.2黑客与网络病毒攻击 站在网络黑客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工作目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具有的漏洞等实施违法破坏或侵入,通过人类特定编程的网络程序对终端计算机实施操控,或者盗取其中的一些数据或者给予破坏等。这些通过人类特定编程的网络程序存在非常强的复制性能,可以瞬间大规模复制,由此会直接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根据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的病毒类型来看,大部分病毒存在极强的适应性、攻击性等,在其侵入期间通常不会对攻击对象给予区分,对此,当出现网络安全隐患的时候必然会对计算机的安全与稳定带来极大破坏,由此会导致一些内部文件、信息等丢失、受损或者泄露。比如一些大型企业的很多商业机密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经营与发展,如果不小心泄露或者受损,则可能会被竞争者所利用,从而带来一些严重损伤。若要避免这一类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常见路径 3.1消除病毒隐患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是在数据、文档、程序等中蕴藏的一些代码或程序,一般不容易察觉,但是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会控制电脑程序等[4]。它能够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功能造成破坏,或者对数据、文档等造成破坏,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对于病毒的传播方式及介质来说,它主要是利用数据包、运行程序、复制等方式进行传播,在计算机启动及运行的情况下,移动硬盘、CD、U盘等也是不容忽视的传播介质。所以在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过程中,消除病毒隐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技术,一般最常见的做法是安装补丁程序或者提高密码难度等。1)安装补丁程序是进行计算机安全筛查的一个常见做法,能够确保使用者结合计算机的具体运行情况定期消除病毒隐患,由此能够最大化地保障计算机应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此时,必须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而且使用者平时需要多浏览一些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方可逐步提升专业水平,最大化地提升计算机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等。2)通过提高设置密码难度的方式也能够达到防止病毒侵入的目的。很多使用者在设置电子邮箱新账号或新密码的过程中,如果设置的字符串是比较简单的,则很容易为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从而引发一些严重损伤,所以,可以通过提高密码设置的难度来达到隔离病毒或者消除病毒的目的[5]。例如设置不同账号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将邮件登录账号的密码与聊天账号的密码分开,逐步增强账号信息的多样性;再如,需要尽量地确保在每一个账号中增加一些与大小写字母、数字、下划线等相关的密码,逐步提高密码的破译难度,确保账号信息的安全。 3.2物理安全策略 物理安全策略能够最大化地增强电脑系统、网络服务设施、打印设备等相关通信路径的安全,使其避免受到恶意的破坏、袭击等。一般来说,对用户身份、使用权限等实施审查、检验等,可以确保计算机系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电磁环境下启动,由此能够逐步制定一个更为成熟、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防止一些非法操作对计算机实施操控,有效地降低信息盗窃、破损等风险。而且,在应用物理安全策略期间,还可以有效地遏制安全漏洞的发生,具体来说,它能够把滤波器应用到信号线、电源线等上面,由此能够减少传输阻抗,避免其与导线之间出现交叉耦合。并且,在计算机启动期间,利用干扰系统产生与电脑系统辐射相关的伪噪声等,由此能够对空间实施辐射处理,从而达到屏蔽计算机系统数据特征、运行频率等目的。 3.3访问控制技术 网络管理员在应用计算机系统安全模式的过程中,选择的操作方法是比较多的,例如:操控普通用户账号、限制网络间隔、控制用户名及账号等,接下来需要在系统管理员的支持下设立特殊的用户账号。针对用户口令而言,它通常被认定是用户的访问凭证,通过调整口令等方式,能够让系统管理员对口令属性实施控制与更新等。例如最小口令长度、口令唯一性等。用户名和口令验证通过之后,可以对用户账号的验证过程进行限制。由此来看,网络若可以对用户登录网站点实施操控,那么也能够对用户上网进行操控。当用户结束生命值的情况下,网络也能够对用户账号进行限制,此时用户无法进入网络平台中进行相关信息访问,网络需要对用户访问路径进行审计。如果多次输入的口令不统一,则可以认定是非法侵入,即可发出警鸣声。 4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应用策略 4.1及时备份数据 及时备份数据是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在备份之前,必须要结合实际的运行情况制定一个相对完善且有效的备份方案,从而增强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若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1)确定备份频率。也就是说每隔多长时间需要进行信息备份;2)了解具体的备份要点。在每次备份的过程中,最大化地保障备份信息的完整、真实与有效等;3)了解备份应用的载体,一般常见的是U盘、磁盘等;4)是在线备份还是离线备份;5)了解备份工作的实际责任人,方可保障在备份过程中的人力充足;6)了解有无必要开启备份服务器;7)了解需要备份存储的具体位置。对备份载体进行针对性保管,一般需要创建异地存储体制。值得注意的是,各备份的内容一般要保证不少于2份,而且还需要确定具体的备份方案与实施计划,若属于普通的备份,一般必须要精准介绍备份的操作路径,或者是通过哪个介质、哪个存放位置等来实现,明确具体的实施要点。随后,必须要严格遵循相关制度对其实施常规备份与管理,不然不能达到有效备份等目的。关于数据备份的类型与方式,一般包括四种,即全备份、增量备份、按需备份、差分备份等。 4.2计算机数据加密处理技术应用 计算机数据加密有利于提升网络内部文件、数据、口令等安全性能,在此期间,它主要是通过加密算法来完成的,数据加密可以对数据机密性提供保证,结合收发两方密钥给予归类,由此对应着2个完全不一样的加密技术,即公钥和私钥。对于前者来说,它对应的是完全不同的收发密钥,无法利用加密密钥的手段来推导出解密密钥。对于后者来说,其具备的优势是存在非常强的隐匿性,不过需要利用安全渠道给予传递,系统安全防护必须要注重密钥的安全管理与维护。所以在具体应用期间,人们通常会选择公钥加密算法,但是,密码技术一般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系统,一个加密网络可以真正地避免非法用户的恶意窃取、泄漏等,还可以遏制恶意软件的侵入。另外,信息加密的实现途径也是比较多的。1)数字签名。发送方需要把信息上传给接收方,通过单向散列函数设计出数字摘要,接下来给予签名,由此来对数据源给予确认,方可最大化地保障数据的完整性。2)利用单向散列函数、非对称加密算法等技术来实现这一步操作。该方法需要利用私用密钥、公开密钥等对数据加解密,若通过公开密钥的方式来操作,必须要使用与其相应的私有密钥来完成解密任务。若是选择私有密钥给予操作,则一定要利用相应的公开密钥来推导出解密密钥。该方法可以让任意具有发送方公开密钥的人员精准地验证数字签名。由于发送方务必要增强私有密钥的稳定性、隐匿性等,则能够借助于验证结果将接收方报文拒收,却无法对其签名实施篡改、复制等。3)若需要对加密算法实施数字签名,那么其对应的加解密钥是相同的,即便是不一样,也能够通过其中一个推算出来。该方法其实都存在一个保密密钥,所以其运算效率非常高,在数据库加密的过程中是能够积极运用的。例如:RD4与DES等。4)基于时间戳的数字签名。该方法应用的是时间戳的定义,可以最大化地减少数据加解密频率,也可以逐步缩减数据加解密周期,最大化地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有效性,同时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发送方、接收方的操作安全性与稳定性。不过,也可以逐步提升数据加解密的处理效率,确保其在一个安全且高效的环境下能够高效应用。 4.3安装物理隔离网闸 物理隔离网闸的概念是利用兼有不同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载体,把两个完全独立的主机实施衔接融合,由此来保障信息安全。所以其中涉及的是两个保持独立性的主机设备,不存在物理衔接、逻辑衔接,也没有设置数据传递指令,甚至也并未遵循协议要求进行数据包转发等,只有信息文件的无协议摆渡,特别是对于固态存储载体来说,仅包括两个操作指令,即读与写。对此,物理隔离网闸是一种物理层面的安全防护技术,它可以直接隔断所有存在攻击性的衔接,让黑客不能侵入、不能攻击,也不能破坏,从而能真正地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与稳定。 4.4使用防火墙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防火墙技术应用最为关键,而且其发挥的安全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形象来说,防火墙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屏蔽,可最大化地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对此,防火墙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遏制攻击者对网络屏障带来的威胁与破坏,也可以对进出门这两个渠道的通信过程实施操控。针对网络边界而言,通过这一技术能够设立一个网络通信监控系统,利用数据包过滤等可以对内外网络实施隔离管理,预防黑客的进攻与入侵。所以,必须要创建完善、规范、全面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确保相关工作能够稳定运行,另外,还需要设置科学、有效的策略逐步增强用户的应用效果。在实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期间,通过防火墙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整个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深入性地剖析与研究,由此能够掌握不同网络系统、内部构件的性质特点,最大化地增强网络信息的安全维护水平。在计算机用户利用防火墙技术对网络信息实施维护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与支持最大化地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确保计算机用户的正常应用,尽可能地提升信息、数据等传输期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4.5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监听 网络监听技术一般适用于监听网络通信数据,这与电话窃听有着一定的类同性,一般又称作为网络嗅探,这属于一个常见的攻击方法。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监听系统的应用主要是用来追踪、检测不法分子、不法数据的侵入,其监测及追踪对象通常是网络数据,非法分子的非法侵入行为被发现之后,监听系统能够发出警鸣声。对此,监听计算机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网络侵入问题,也能够最大化地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目前,该技术的分类是非常多的,例如高速报文捕获技术、警报入侵信息融合技术等,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所以其应对的策略也在持续调整与变化[6]。 4.6加强用户账号安全 现今存在很多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软件,它包括大量的用户账号,其中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类型的账户,例如电子账户、登录名等,网络系统最常见的应用方法有两种,即破解密钥与获得合法账号。对此,若要避免黑客等造成的威胁,确保账户安全等级大大提升,必须要导入更加复杂的系统登录账户,防止其被破解。并且,一定要避免设置类似或者一样的账号,通过字母、数字、符号等组合成特殊符号,由此能够获得安全等级较高的密码与账号,密码长度一定要定期更新。 5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管理的重要地位持续提升,目前为了确保网络安全与稳定,各类网络安全技术也在持续涌现,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与运行环境进行综合性考虑,才能对各类网络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 作者:丁志云 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计算机网络安全篇2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如何高效地处理、存储海量的数据信息,并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重点管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信息技术在医院领域的应用,革新了医院的诊疗方式和管理模式,使得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高效,而且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为医院各个部门的实时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医院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了以往信息管理效率低的困境,逐步实现了高效的信息管理目标。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出了良好的条件,若是没有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医院存储在信息化系统中的各种资料都有可能被泄露,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促进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 1医院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管理 现阶段的医院计算机有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强大的信息化系统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以数据库的方式呈现在医护人员和患者面前,相关医护工作者可以通过系统的检索功能,即时地查找到相关的医疗数据信息,大大提高了医院内部的运行效率和诊疗速度,信息化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如今的医院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信息化系统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而且医院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地了解到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以往治疗情况和身体素质,科学地选择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系统的数据检索优势,同时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以便于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案。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应用安全管理技术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保证患者个人资料信息的安全性[1]。 2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问题 2.1技术创新力度不足 针对计算机系统而言,其中的网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脆弱性,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泄露、拒绝服务和信息破坏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医院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就现阶段的一些医院而言,不具备充足的资金更新相关信息化设备,而且相关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部分公立医院的信息录入系统和操作系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在记录数据、查询数据的过程中速度较慢,很容易发生信息泄露的问题,促使医院的计算机网络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硬件设备配置低端是技术创新力度不足的主要表现,计算机一直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必需设备,医院信息化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部分医院非常重视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却忽视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更新,这就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医务工作者在利用计算机开展相应工作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卡顿、缓冲和死机的现象,直接影响着以后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会降低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不少医院长期未更新计算机系统,甚至一些医院还在使用XP系统,低版本的计算机系统存在着很多的系统漏洞,直接影响着医院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也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带来了阻力,影响着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医院的技术创新驱动保障不足,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较慢,直接影响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进行,不利于医院各项工作效率的提升。 2.2安全评估系统有待优化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评估信息化系统的相关原则,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得不到有效的防护与评估,如今的信息安全评估主要依赖于数据保护的评估,针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缺少有效的评估机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院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在对医院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时,并没有构建起运行状态监测与漏洞修复系统,医院的信息化系统运行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医院内部各个部门或科室在传输相关信息的过程中,若是数据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就有着很大的泄露风险,一旦数据信息遭到泄露,那么医院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就得不到保证。另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系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日益普遍,黑客和病毒攻击直接影响着医院正常业务的开展,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攻击的方式侵入医院的网络系统,从而盗取相关信息,一旦医院的网络系统遭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将会直接造成医疗信息泄露、信息篡改等严重后果,影响医护工作者正常工作的开展,再加上网络病毒有着扩散性强的特点,一旦一台计算机遭到病毒的侵入,相关联的计算机设备很有可能也会遭到病毒的侵入,甚至造成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瘫痪的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病毒和黑客攻击现象,医院作为非常重要的医疗卫生机构,唯有加大安全评估系统的优化力度,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进行防护和管理,才能为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营造出良好条件[2]。 2.3操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有差异 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和健康护理是医护人员的工作,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信息化的方式记录和分析患者的有关信息,成为了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必备技能。医院信息化建设显著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医院的整体社会效益,对于医院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医院信息化系统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一些医务工作者存在着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没有遵守电子信息系统的使用原则,一些操作人员随意插拔带有病毒的U盘,一旦病毒入侵了信息化系统,不仅仅会导致大量的信息数据泄露,而且会促使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发生瘫痪,造成医院的各项工作无法进一步开展[3]。 3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 3.1购置高质量的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是支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基础,唯有购置高质量的硬件设备,才能避免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卡顿、缓冲、死机的现象,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医院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及时地购置高质量、先进的硬件设备,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力度,保障计算机网络的高速、稳定运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医院需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自身发展和运行带来的积极作用,在购买硬件设备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医院的实际情况,更需要购买高质量的硬件设备,促使硬件设备成为网络安全管理的基础,增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尽可能地采用优质的散热器,并采用网络布线的方案,定期对相关硬件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医院局域网的正常运行。另外,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尽可能地采用优质且病毒防范能力强的设备,在对相关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时,必须要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针对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方案,不断地完善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更好地促进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从而提升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水平[4]。 3.2定期维护医院网络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动了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浪潮,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现阶段绝大部分医院的业务都需要依托计算机网络进行开展,为推动现代化、数字化智慧医院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恶意程序,专门攻击网络上的薄弱环节,若是医院的网络信息系统遭到病毒的侵袭,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程序运行就会发生错误,为日常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定期对医院的网络进行维护,有利于提升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并保证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相关技术工作者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医院的网络系统,以此来实现相应的系统化运作,尤其是对设备中存在的灰尘和杂物需要进行清理,为设备的运行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要对机算机设备的接口连通性进行及时地维护与检查,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医院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及时有效地将安全隐患进行解决,从而规避相应的风险。与此同时,医院也需要定期对有故障和老化的设备进行换代,针对硬件设备要做好散热,避免硬件设备长时间工作产生发热的现象,还需要保证线路的通畅性,尽可能地降低电流带来的干扰影响[5]。另外,工作人员也需要定期对计算机内部的重要信息资料进行备份,避免不可控的因素导致数据损坏,保证医院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3普及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技术是保证信息安全的有效手段,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合理地应用信息加密技术,将有效增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更有利于保证医院各项信息的安全。新时代的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构建数据安全中心,针对医院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保护,特别是对于核心资料和数据,必须要采取信息加密技术,采集、生成、整理和分析过程中,构建出完善的信息保护系统,确保医院的各项信息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传送和整理,避免相关信息出现泄露的现象。泄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医护工作者、患者的切身利益。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遍的新时代,医院作为非常重要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做好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保密工作,如今绝大部分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TCP/IP通信协议,有着很强的便利性和开发性,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安全漏洞现象,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在传输数据期间,具有泄漏信息的可能性,医院需要重视数据的加密处理,普及相关加密技术,采取加密的形式,把数据信息以乱码的形式发送给相关工作者,相关工作者再采用特定的方式,将乱码信息还原,从而达到数据加密的目的。与此同时,医院的相关工作者也需要构建健全的网络安全评估制度,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在医院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参考,有效地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 3.4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将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同时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规范,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化建设也是建设智能医院的必要条件,由于受到传统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的影响,部分医院领导和医护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直接导致了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若想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发挥出信息化建设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中的作用,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在网络安全中的职责,增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网络安全管理意识,确保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到人,保证网络信息系统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新时期的医院还要建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医院的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顺利运行,一旦发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发生了问题,领导小组需要第一时间提出有效解决方案,避免由于网络安全问题对日常的工作带来影响。 3.5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操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是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医院不仅要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更需要提升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医院需要对医护人员组织信息技术培训活动,让医护人员对于网络安全有直观、正确的认识,在操作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注重信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网络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医院还需要向医护人员传授基本的信息防护方法,不要在医院的电脑上插拔U盘,对于重要信息要及时备份,针对网络安全事故要及时上报给专业人员,确保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促使网络系统成为医院发展的基石。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医院中应用的重中之重,新时期的医院可以引进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人才,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队伍,提升医院相关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水平,为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使得医护工作者熟悉正常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流程,避免发生有可能泄露网络数据信息的行为,还需要对内部管理者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促使每一位医护工作者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当计算机网络发生安全事故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和解决,这样才能保障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6]。 4总结与反思 总而言之,医院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很好地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信息化时代,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的运作模式,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注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保证网络系统和相关信息的安全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作者:李璐 刘小宇 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计算机网络安全篇3 0引言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信息网络本身以及在加工存储环节保障信息的可用性和机密性,并且信息网络安全不仅包含计算机自身信息安全,还包含着网络信息安全,确保各类信息不受到严重恶意的损害和攻击。若将这一概念延伸至科学研究领域,则网络信息安全所有的理论和对应领域都会涉及安全传输和信息保密性的有关内容。由于网络安全分类繁杂,且网络本身具有共享性和开放性,为对网络安全进行保护,就需要针对可能产生的隐患采取管理措施。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 1.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从互联网诞生以来便存在,并影响着互联网的事物,且计算机病毒形式多种多样,产生的危害程度也有所差异,严重时,网络病毒会直接导致关键数据信息的丢失,从而删除系统内存数据达到破坏资料的目的。另外,网络病毒可能产生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损坏使计算机主板或硬盘的性能受到严重影响[1]。病毒类型中,还出现了勒索网络病毒,通过互联网感染病毒后,用户的数据将会被加密,只用户支付解锁费用之后才会将数据和资料恢复正常。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计算机病毒,其危害性都非常明显,蔓延速度较快且病毒的更新升级也十分迅速,对于计算机系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1.2计算机漏洞 若计算机在使用期间存在安全漏洞,那么计算机应用环节当中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整个网络在运行期间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入侵和攻击,是当前计算机网络环节的主要安全隐患。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在于漏洞无法及时修复。 1.3外部入侵 计算机受到外部入侵的可能性来源于计算机信息本身的共享性,并且某些黑客会通过非法模式入侵用户的计算机对其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更改和破坏,甚至窃取某些企业的关键数据。一般情况下,黑客在确定目标之后会先进行试探性攻击,了解整个计算机的防护状态,其次根据计算机的反应情况来制定更加完整的攻击计划来盗取账号密码、价值信息、数据资料等,最后植入病毒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作业。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管理措施 2.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主要的目的在于保护与互联网相连的企业或其他主体内部网络的单独节点安全。其具有简单和实用的特点,透明度良好,在不修改原有网络应用 系统的前提下,就能达到对应的网络安全要求。一方面防火墙通过检查和分析信息的方式过滤从内部网络流出的IP内容,尽可能地实现对外部节点信息与结构的拦截;另一方面对内屏蔽某些危险地址,保护内部网络。从防火墙的技术组成来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当中,加强访问控制并且利用双开关模式用于阻止信号传输和信号控制,“包过滤”模式下所使用的代理服务器软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防火墙的功能。目前,防火墙技术已经融入了信息安全当中的各类研究成果,并且可以承担加密解密和压缩等功能职责,符合安全策略的数据包才能正常通过防火墙[2]。由于防火墙本身在两个网络之间进行接入网络之间的数据和服务,传输速率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某些内部局域网安全,还可以考虑采取其他替代措施,例如个人防火墙技术在目前就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个人防火墙技术是防止电脑当中的信息被外部入侵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系统当中监测并阻止某些未经授权的数据进入或发出到互联网系统当中,计算机上所具有封包过滤功能的软件可以匹配私人地址,空间管理员对于网络协议和计算机安全情况进行整体把控之后确定防火墙的配置要求。 2.2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核心在于,进行计算机层面的身份验证且访问控制本身是策略和处理方法的集合,允许对某些限定资源进行授权访问,并阻止无权访问资源用户的访问过程。一个整体的服务器访问控制模型包含主体用户、身份验证模块、访问控制策略模块和资源模块。将用户看成一个实体,那么访问资源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读取数据和运行程序,过程资源以不同方式进行操作之后,访问控制模式就可以为限制访问主体而设置一些访问权限,让计算机系统在合法合规范围内进行使用。目前,主流访问控制技术包括强制访问、控制基于角色访问控制和自主访问控制等[3]。强制访问控制用于保护系统需要确定的保护对象,并且对象用户不能进行更改,用户不能调整安全级别和对象的安全属性,数据和用户安全已经得到相对完整的等级划分。这种访问控制规则,在军事领域和某些机关单位内部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所有主体和个体都分配了对应的安全标签,安全标签对应的是不同的安全等级。如果服务器遭到恶意攻击,那么攻击者在目标系统当中的安全级别操作权限有限,并不能获取系统当中的某些机密信息;自主访问控制则允许对象根据属性要求来制定不同的保护策略,通过授权列表和访问控制列表来限制哪些主体拥有哪些权限,其可扩展性非常突出,在某些商业系统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每一个个体都有一个限定的主体与访问控制列表;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模式将权限和角色进行联系,在系统当中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创建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用户职责,用户借助角色权限实现对于文件和信息的访问。在目前的技术环境下,还可以利用访问控制机制来确保网络安全。因为每个用户和用户组都有自身所赋予的权限控制,所以用户能够访问对应的目录和文件信息,同时限制对于某些资源的操作范围。系统管理员一般具有对目录和文件的所有访问权限和控制权限,而一般用户与审计用户的访问权限则相对有限[4]。管理员可以为用户设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访问权限,通过访问权限的组合应用,约束用户对于资源的控制能力,提升服务器和网络内部的安全属性,并且在权限的基础之上再设置额外属性可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性和安全控制能力。 2.3数据加密 信息时代下,数据加密的作用是制定安全措施来保障某些机密数据不被恶意窃取或篡改,除去信息的原有使用者之外,其他人无法使用常规数字方法来进行数据组织。目前,常用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前者指的是利用同一个密钥进行解密和加密,后者利用公钥和私钥进行数据处理。密钥加密流程如图1所示。在非对称加密技术当中还涉及到数字签名技术。数据源发送方利用私钥对数据进行校验,并对变量数据加密处理之后完成对于数据的合法签名,将解读结果应用于数据完整性的检验过程,以确认签名是否合法。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可以将收到的原文摘要信息与解密的摘要信息进行对比,如果信息相同,则说明收到的信息保持完整且传输过程当中不存在恶意篡改[5]。报文鉴别则是网络攻击防御的一项主要措施。在需要通过网络完成信息交换时,要考虑内容篡改、序号篡改和信息伪装等不同安全隐患,可以通过报文加密和报文鉴别码两种方式来对信息进行处理。其中,报文加密指的是利用公开密钥进行加密,而报文鉴别码则使用算法来确定信息匹配机制。部分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利用散列函数来进行报文完整性鉴别,与加密技术配合应用对存储文件进行完整性检验。 2.4虚拟专用网络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VPN)技术是当前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一项核心技术。其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使得数据能够通过这些安全加密的通道在公共网络环节的信息传播。目前,VPN主要采用的是隧道技术为主的身份认证模式,并且在数据传输当中加上了加密和认证模块。现在企业越来越多地开始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各项服务和商业活动,因此利用网络来传输私有信息的逻辑网络就被称为虚拟专用网络。VPN的存在,本质上就是将互联网看作一种公有数据网络,整合范围内的用户之后,增加了网络安全控制的复杂性,有效防止欺诈行为和违规访问行为。按照应用环境的技术特征,VPN的典型应用环境是在专用网络上提供虚拟子网络和用户认证管理功能,同时侧重远程用户的接入访问与信息资源的合理防护。VPN隧道技术是利用封装模式建立网络传输协议,将其他协议产生的数据信息封装在报文当中,软件和目标隧道服务器之间建立的虚拟连接就被称为隧道。用户终端上需要装载的协议与互联网进行连接时,网络设备与目的地之间就可以利用通道传输信息完成用户端的透明传输[6]。总体来看,VPN体系结构当中包含安全隧道代理模块、用户身份信息验证模块、服务协商模块、信息传输模块和安全隧道控制管理模块,并且在公共功能平面当中还涉及到认证管理、用户管理和密钥分配。 2.5生物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在当前生活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典型的指纹识别就是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生物特征识别模式,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并且在不同领域当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去指纹之外还包括视网膜、掌纹、声音、签名等各种认证技术。与传统的身份认证手段相比,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定技术,具有良好的防伪性能,结合多种信息源融合技术之后,还可大幅提升指纹识别系统的运作能力和信息集成能力。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之下,可以利用HTTP完成身份认证。所有服务器通过基本身份认证进行访问控制之后,从中获得访问控制信息,并要求客户提供用户信息或口令组合,在检验这些内容之后服务方才会发送请求的页面或执行程序。 2.6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对于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有效避免内部入侵,外部入侵和某些人为误操作行为,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就对可能产生的隐患进行控制和拦截,从根源上保障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水平。技术发展使得全面的安全防御方案开始朝着分布式入侵检测和智能化入侵检测的方向而推进。其中,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收集并分析网络行为与其他审计数据,检查网络当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或被恶意攻击的痕迹,例如监视和分析系统当中的用户活动信息,并且分辨出已有的攻击类型和潜在风险并及时报警,最后记录工作当中的异常情况确定数据的完整性,识别违反安全策略的各类行为[7]。从根源角度来看,入侵检测系统是典型的管理设备,能够做好异常检测的假设与评估将已有的入侵方法进行整合,其基本构架如表1所示。入侵检测系统评价体系和网络安全技术进行结合之后,能够实现对多种入侵检测模式的判定。根据这一理念建立主体正常活动的档案信息,将当前主体的活动状况与已经建立的规则进行对比,如果有异常行为的产生则判定活动可能产生入侵行为,并且将正常的活动排除出检测范围之外后,精确控制异常活动,整个系统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非常突出。 3结语 围绕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和管理措施的研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发展的研究重点。在后续的工作实践当中,对于网络安全的需求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因此需要归纳当前网络安全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对威胁网络安全的各种因素展开分类归纳,力求寻找构建新型网络安全体系和框架的运作方法。一方面完成对原有网络系统的改进和升级,另一方面要通过认证和防护等措施降低信息传输过程的各类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浩南.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措施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4):159-161. [2]杨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措施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8):39-40. [3]谭青勇.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4):122-123. [4]饶若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措施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6):128-129. [5]林存燕.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措施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9):108. [6]顾丽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措施分析[J].软件,2019,40(6):226-229. [7]胡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及管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19):61-162. 作者:王文娟 单位:长治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医学类论文:预防医学类文献共享探究 作者:杨少敏 阙少聪 单位: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2004年被卫生部科教司评定为查新数据库,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根据专业需求,本中心协议订阅了3种数据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今)收录了1994年以来我国公开出版的生物医学类专业期刊和相关专业期刊,整刊1500多种,部分刊4000多种,累计文献量达430多万篇,每年新增50多万篇。内含各科进展、动态、综述、概况类文章10万余篇,临床病例病案报道86万多篇,最新治疗措施44万余例;《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之前)收录了我国重要医学学术期刊467种,回溯范围至各刊创刊,共收录文献66万多篇;《CHKD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1999年至今全国博士培养单位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近8万篇,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收录质量最高、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生物医学类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2基层文献资源需求调查结果2011年初,笔者设计了《预防医学文献资源需求调查表》,对全省89个县(市、区)疾控中心的预防医学文献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全省有独立图书情报室并有专职人员的单位仅1家,其他单位多附属办公室,既无专人也未进行规范管理,整体上专业文献资源贫乏。专业人员文献查找主要源于互联网(100.0%)。有77.8%(7/9)的设区市、52.6%(20/38)的县级市和区、35.7%(15/42)的县有局域网。如何让基层单位科研人员能全方位掌握所需文献信息面临挑战。 1共享优势 新媒体是网络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可分为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和数字新媒体[1]。目前以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简易信息聚合(RS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电子书、网络杂志/电子杂志等为主。融合的宽带信息网络,是各种新媒体形态依托的共性基础。终端移动性,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4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5媒体”。依托它可便捷地实现预防医学信息文献实时精准传播。任何情报文献的学术价值,都是在流动中形成与体现,在共享中最终实现。 2共享思路 理论上一个长远的合理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体系,包括共建与共知。共建是共享的物质基础,共知又是共建和共享的理论基础,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资源共享的手段是馆际合作,通过馆际互借、网上文献传递、原文复制和联合咨询达到资源共知共享,带动资源优化配置,拓展共享的渠道,提高共享效率,保证共享的后续发展。目前我省各县(市、区)疾控机构共享的路线基本以本中心文献信息库为主体,依托网络环境下的新媒体呈放射状传播。随着交流的频繁与深入,不断梳理沟通渠道,加强了解与协作,文献信息共享服务途径将由单向输出逐步演变为实际意义上的共知、共建与共享,做到以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来促进实体与虚拟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丰富与发展。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性的特征,可使不同区域网络连接起来,实现广域范围的资源共享。调查显示,我省基层单位均拥有互联网,工作人员基本可在岗位上自由上网,这为文献信息的传播提供了硬件服务支持。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2.1设立联系窗口 可在中心网站设立一扇和图书情报室的联系窗口,成为与基层单位科研人员、图书情报人员业务联系的纽带,及时接收和回应科研人员对预防医学文献信息的需求。为了使专业人员能够更方便快捷地阅读到本中心网站的最新信息,网站可推出RSS聚合资讯服务,利用互联网支撑下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围绕预防医学工作性质及当前的工作任务,不断补充丰富RSS订阅源,对预防医学专业信息加以及时、广泛、深度的挖掘与规范化的学科整合,丰富虚拟文献信息资源,科研人员可有的放矢地浏览查询最新信息与科研动态,避免在茫茫网络中毫无头绪、费时费力。 2.2通过微搏共享 可利用微博实现文献信息共享。据新华网报道,微博注册用户2011年底已超过3亿。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消息(字数140字以内)或上传图片,即时浏览最新信息,随时随地参与分享与讨论。一些有影响力的医药卫生媒体和部分省市的疾控中心,•72•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6月第18卷第3期StraitJPrevMed,Jun2012,Vol.18,No.3已在新浪开设官方认证的微博交流渠道:例如健康报官方微博北京市疾控中心长沙市疾控中心等。还可同步申请微博的官方网盘,它是一款云存储网盘,用来存储海量文件,并支持分享文档、音乐、视频等任意文件到微博、邮箱、QQ/MSN等。科研人员利用它可同步分享预防医学情报讯息,保存到微盘的文件可自动同步到电脑、手机等设备,无需携带电脑、移动硬盘,只要能联网,随时随地即可访问到图文并茂的专业文献信息。 2.3提供PDF文献 在为基层科研人员提供实体馆藏的医学文献信息服务时,可利用扫描仪将读者急需的文献转换成PDF格式,通过各类网络邮箱传送到读者的终端接收器。PDF页面最大优点是保证文献文本的准确性与相关图像的精准性。 2.4信息咨询服务 预防医学文献资源需求调查显示,基层单位同行对满足中外文资源需求的途径并不了解。我们可通过各种便捷的新媒体渠道,做好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预防医学文献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引导和帮助读者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当前世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传播信息资讯的途径丰富多彩,预防医学情报人员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应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密切跟踪和掌握各类新型网络媒体的传播形式,抓住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给预防医学情报工作提供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预防医学情报服务工作提出更长远、更实际、更具专业效益的服务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工作模式,提高图书情报室的服务技能和专业咨询能力,为促进预防医学事业发展与科研能力提升做出贡献。 医学类论文:预防医学类不同实习形式的比较 作者:王婷婷 邵红 吕新 姚雪梅 王丽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预防医学观念的比较 A模式、B模式、C模式在树立学生预防医学观念的问题中,认为预防医学是群体观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模式优于A模式,其它未见统计学意义,见表1。 2对实习内容效果的评价 A模式、B模式、C模式在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C模式优于B模式,收集资料的知识掌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模式优于A模式,在使用统计软件上三种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模式优于A模式,见表2。 为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培养21世纪新型医疗卫生人才的需要,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了一系列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从理论课、实验课、第二课堂到临床毕业实习,逐步深化和提高医学生预防医学观念和技能[3]。根据表1结果,A模式、B模式、C模式这三种模式学生树立预防医学观念的比较中,认为预防医学是群体观念B、C模式优于A模式。认为在实习中能确立疾病预防为主的观念以B模式最优,认为预防医学是群体观念的B、C模式优于A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建立比较中A模式(89.1%),B模式(92.3%),C模式(88.2%);疾病的三级预防的掌握B模式最优;综合比较树立预防医学观念中B模式为最优模式,C模式次之。原因基于B、C模式的实习学生能够有机会在社区或社会调研中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B模式中实习学生进入社区,面对面接触居家住户,预防观念整体较强烈,C模式中学生直接参加社会调研,也比A模式中学生单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的感受明显。群体的预防必须建立在个体预防的基础上,也只有做好预防才能保证个体健康。B模式的实习学生能以社区为范围,以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等实践活动,实习效果明显。 实习期间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模式[4],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公共卫生人才,从内容上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预防专业学生通过参加三种不同模式的实习,普遍树立了预防为主观念和主要的预防医学基本技能。根据表2结果,在实习内容效果的比较上B模式、C模式比例明显较高,参加C实习模式,实习内容中对学生作用最明显的是能基本进行课题设计达97.10%,这些差异可能与C模式的学生,一方面投身到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实践工作中,加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带教老师通常以日常工作为基础让学生自行设计课题,带教老师以疾控工作为主,在课题的指导时间低于专职教师,锻炼了这部分学生自行设计课题的能力,几乎所有学生能基本进行与疾控相关的课题设计,更加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统计软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的知识掌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模式优于A模式,B模式在参与社区实习,到人群中去实践之后这跟学生参加了教研室实习或自身所选择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课题密切相关[5]。到社区后其交流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加之在教研室有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其收集资料的方面也有其优势的一面。社区或社会实践方式,必然有不同的实习要求,带给学生能力和知识方面的掌握重点就有所不同。参加实习后,学生了解和熟悉最多的内容是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和正确搜集资料的方法达90.60%,其次是学会撰写科研论文88.60%。除此之外,通过调查学生认为,通过实习收效甚微的是掌握现场调查的基本技术[6],原因如下:(1)学生是根据已有数据来进行课题设计和选择的,在论文撰写的全过程中基本不会涉及到与课题相关的现场调查内容;(2)需要进行现场调查的课题开展时,因学生没有接受过调查员培训或不具备相关素质故由指导老师亲自代劳;(3)由于部分卫生单位对学生科研课题的不了解和对科研工作的不支持,现场调查工作艰难重重。通过访谈,学生普遍认为急需改进的方面有抓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分别为加强语言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合格的带教老师。其中,在培养合格的带教老师一项强烈要求改进的是参加过B实习模式的学生,这表明社区预防医学专业合格带教老师的严重缺乏,也体现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在社区实习这种模式发展还不够成熟。参加B实习后,除上述急需改进的方面外,学生希望能结合工作实际开设案例讨论课。进行论文的设计及撰写讲座一项,A模式做的及时完善,其它两种模式都需要加入此实习内容并及时改进。 通过调研得出,B实习模式为最优模式,建议在实习内容中安排艾滋病、精神病等传染病和慢性病的专项课题研究与操作,从而认识并宣传疾病的社会防治和干预,同时为学生设置临床或护理工作相关的实习课程,以帮助理解医学新型模式,另外,提倡学生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利用假日或实习期,积极联系社区卫生单位,在社区全科医生的带领下对社区居民逐步开展家访和义诊等实践活动加强预防观念。 提倡学生亲自收集与所选课题相关的数据,认识和体验论文撰写的全程。在进行现场调查前,为学生做好调查员培训工作。学校还应从综合测评等各种角度出发,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调查活动或公益项目,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快各卫生单位医德医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脚步,规范工作人员语言行为。执行B模式时,迫切需要建立系统、规范的带教团队。执行B与C实习模式时,要为学生认真开展论文的设计及撰写讲座,同时要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参加案例讨论课以便进一步了解临床知识。 医学类论文:预防医学类PBL教学创新 作者:李小芳 单位: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在卫生监督学中开展PBL教学改革就是要建立全新的教学思维,使教和学没有主被动之分,教师和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促进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从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卫生法规与监督学PBL教学的具体实施 卫生法规与监督学课程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卫生监督的概念、性质、分类、效力、历史沿革,还包括卫生监督的法律关系、卫生监督主体、卫生监督依据、卫生监督程序、卫生监督手段等基本内容。这一部分以概念性、理论性的内容为主,不宜开展PBL教学。而各论部分包括食品卫生监督、传染病防治监督、化妆品卫生监督、放射卫生监督、学校卫生监督、劳动卫生监督、国境卫生检疫、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和其它卫生监督、医政监督等,由于实践性较强,便于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解决。 每次课程前一周,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提出带有线索性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提前准备。上课时,按每组8~10人进行讨论。小组成员根据各自所学的理论、知识及课前所查阅资料,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汇总。每个小组形成一定的观点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分别发言,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提问、质疑、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只做引导性发言,控制上课的节奏与进度,总结难点重点,最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卫生法规与监督学PBL教学较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卫生监督学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较传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课程有很大的不同,更倾向社会学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不容易理解,概念比较难记,难于理论联系实际。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来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了思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卫生监督学的学科特点,一般所设计的问题大都是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是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同时还必须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综合分析,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在理论学习时,应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学习,而不是就理论学理论。 卫生监督学PBL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卫生监督学所开设的时间是五年级上学期,这学期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大都在本学期开设,且距离硕士研究生考试也很接近,而PBL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课前花费大量时间查阅文献资料,造成学生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这个问题许多学生难以接受[3]。另外,所设计的问题很难保证问题的全面性,只能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影响对内容的系统学习,甚至打破了学科的系统完整性[4]。 医学类论文:院校动物医学类实习管理 作者:赵坤 赵朴 刘丽艳 王自良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签订协议,规范实习管理签订协议是搞好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的第一个环节。毕业实习之前,学生所在系、实习生、实习单位三方要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协议书的形式规范各方的行为。协议书规定:1)学生所在系要成立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和专业实习指导小组,负责毕业实习的组织安排、过程管理、实习考核与鉴定,并选派指导教师,开展实习检查,定期为学生和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指导及临床技术指导,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毕业实习顺利完成。2)毕业生有权利参加临床毕业实习和选择实习点,学校和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条件,严格按照毕业实习方案开展实习与学习,接受实习单位的领导和管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不得向实习单位谈条件、索报酬,不得从事纯经营性活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纪律,承担相应的技术和经营责任,不得泄漏实习单位的技术秘密;不得单方违约转点、中止实习或提前返校,定期向学校和实习单位汇报实习情况,按时参加实结及考核鉴定,完成协议书中所安排的各项实习任务。3)实习单位有权利组织、管理、教育学生开展工作、生产劳动、学习和技术训练,有权利接受、拒收、遣返实习学生,并且按照学校实习方案要求和国家有关大学生培养教育的法律法规安排毕业实习和工作,为毕业实习生提供基本的实习、学习和生活条件。指定专门的兽医师负责毕业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日常管理教育和技术指导,如实填写实习鉴定,不得安排实习学生进行产品经营和推销活动或非法活动,对学生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保证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毕业实习。 实习过程分“四步走”“四步走”实习法是根据实习时间长短的不同,将实习分为四段,每段安排不同的实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全面了解临床工作,快速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具体作法是第1步:调查了解,观摩学习。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后,要用较短的时间熟悉并掌握以下内容,即动物医院的设计,包括小动物诊疗室、大动物诊疗室、宠物诊疗室、手术室、药房、化验室的设计及管理,门诊病例的接待及处置,动物医院的日常管理等;在养殖场实习的学生要了解该场的养殖规模、免疫程序和常发的传染病、兽医诊疗室及化验室的设计、疫苗及药物管理、传染病爆发时的处置预案。第2步:协助兽医师处置病例。担当兽医师助理工作,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具备兽医人员的要求和素质,掌握兽医师的基本操作技能,该阶段是在实习的中期,当学生完成第一阶段实习任务之后,要求学生协助兽医师开展全面工作,把自己当做一名兽医师,站在兽医师的位置来处置门诊病例或养殖场疫病监测,了解兽医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掌握兽医师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知识。第3步:接待门诊,独立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学生在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实习以后在基地兽医师或指导教师的监督下,独立开展工作,以衡量自己能否胜任该项工作,找出不足和差距,进行改进和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步:总结提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提高能力。在实习结束前1~2周,学生完成前段的主要实习任务之后停止参加实习单位的兽医工作,进行专题论文的写作和实结。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进行全面认真地回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总结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实现由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采用“5+1”考核法,检验实习效果毕业实习考核是检验毕业生基础理论掌握情况和实习效果的手段之一。所谓“5+1”考核是指实习考核的5小项(实习出勤、实习态度表现、实习笔记、实结、实习鉴定)和1大项(毕业论文答辩的成绩)。实习考核小组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实习小组组长共同组成,对5小项进行考核,每小项满分为14分,共计70分,按实际出勤天数计算出勤分数,根据实习过程中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和生活作风等评出实习态度表现分数,实习笔记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实习笔记分数的主要参考,实结考核则包括兽医理论应用程度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程度,而实习鉴定则是对毕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德、能、勤、绩的综合评价。最后毕业论文答辩的考核由学术学位委员会负责,主要根据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和内容要求进行评分,满分为30分。毕业实成绩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9~80分)、中等(79~70分)、及格(69~60分)、不及格(59分以下)5个等级。总评时5小项中任何1个单项得分低于该单项满分的50%者,总评不能为优秀;2个单项得分低于单项满分50%者,总评不能为良好;3个单项得分低于单项满分50%者、或总分低于60分者、或毕业论文答辩成绩低于18分者,总评为不及格。 协议书制度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日常行为,把实习期间学生教育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这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协议书制度加强了学生教育管理,改变了学生实习状况、行为和态度,使毕业实习管理由松散转变为规范化,使实习从商业型转变为学习型和择业型,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协议书制度规范了用人单位的行为,企业不但可以考察选择毕业生,而且要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承担培养教育人才的社会责任。“4步走”实习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符合认识规律,符合人的正常思维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法则,能够促进学生深入实际,抓住实质。“5+1”检验实习效果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有助于实习的顺利进行,减少实习中的请假和缺勤现象,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抓住重点、深入实际,培养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这种实习模式在医学专业部分班级实施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实习质量,学生的工作能力也大为增强,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并较快适应毕业后的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医学类论文:医学类期刊组稿措施的探究 作者:吴洋意 田利国 单位: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1组稿计划的精准定位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组稿计划为组稿工作的原则和基础,任何偏倚都会影响组稿的质量。《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精准定位组稿计划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选题调研、检索,邀请国内专业领域知名专家进行选题论证,对当前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制定年度重点选题计划。(2)依据年度重点选题计划,邀请当期执行编委进行每期组稿计划的讨论,使选题进一步细化。(3)编辑部成员集体讨论,根据组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精细调整,使组稿计划既要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又要使组稿具有时效性和导向性。例如:《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年第6期原计划组稿的重点选题为“盆腔肿物的诊断与治疗”,该选题是外科临床的难点问题。但是,我们在组稿过程中,在与部分外科专家交流后发现,随着结直肠外科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近期国际外科学界对“结肠癌规范化手术治疗”,尤其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的讨论十分热烈,CME是国际结肠癌规范化手术的最新理念,目前国内还未见相关报道。该理念的提出,有可能对结肠癌外科规范化治疗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因此,经过编辑与执行编委的认真讨论,果断将该期选题变更为“结肠癌的规范化手术治疗”,该举措不仅率先将CME的理念引入国内,而且能够迅速将有关专家了解到的CME资料转化为国内CME文章发表。该期杂志出版后,在外科界反响强烈,在国内多次学术会议上,许多专家纷纷以该期杂志为蓝本,对CME进行讨论。通过该期组稿实践,我们认为组稿必须注意时效性,必须关注焦点,必须与时俱进。此外,组稿实践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选题所涉及的重点方面要齐全,即所组文章是否全面反映选题。(2)文章题目定位是否准确,各题目之间是否存在交叉和归属关系,避免文章内容的重复报道。(3)拟选作者是否适合。组稿前要对作者作调查,掌握作者的政治思想、学识功底、文字功夫、著述能力、写作精力等基本情况,避免组稿的盲目性[2]。作者选择不当对文章的撰写会产生很大影响。如:作者专业不适合,作者近期事务繁忙等等。(4)编辑对组稿计划的充分理解。事先必须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理解是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编辑对要组的稿件都一知半解,又如何让作者了解组稿意图,达到组稿目的呢? 2不断拓宽组稿的途径与方式 2.1加强指南类稿件的组稿 2.1.1国内指南类稿件的组稿指南的重要性是有两个方面决定的:(1)内容的重要性。临床诊治指南通常是临床医师实施诊治的操作规范和章程。由于临床医学是应用科学,经验性医疗在很多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并起主导作用,而且很多机构自成体系,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其诊治方法有可能存在瑕疵。因此,经过多中心、循证医学验证的诊治指南无疑将规范临床医师的医疗行为,提高诊治水平。(2)权威性和法律依据。临床诊治指南通常是经过多中心、循证医学验证的诊治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学术权威性[3]。由于目前医疗不规范行为的存在和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诊治指南将对医患纠纷的处理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加强指南类稿件的组稿将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该类文章的组稿竞争也十分激烈,经常见到一篇指南形成以后,多家期刊争先发表的现象。《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对于国内指南类文章的约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发挥编辑的职业敏感性。编辑通过随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学术信息及业内动态,对国内指南的形成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和判断。(2)充分发挥编委的作用。密切与编委和相关学术组织保持沟通,掌握即将或正在讨论的相关指南的发展动态,同时,提前做好约稿工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3)拿到稿件,迅速处理,快速发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对于国内指南类文章采用绿色通道,即当月处理,当月发表。通过以上措施,《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已与国内众多专家和学术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很多专家和学术组织愿意将形成的指南交给我们发表,无形之中,期刊既发表了高水平的指导性文章,同时也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形成良性循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近年来发表了许多国内指南类文章,深受读者欢迎。例如,《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第8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指南(2007)”的文章,该文发表后在专业领域内受到了极大关注,先后被其他专业期刊和网站转载。由于该文具有很好的学术导向作用,卫生部将该文作为2009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也作为2009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参考资料[4],迄今为止该文被引频次已达到31次。此外,2007年第1期发表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和2004年第3期发表的“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腔内隔绝术应用指南(初稿)”被引频次分别达到48次和43次。 2.1.2国外指南类稿件的组稿与国内指南组稿不同的是,国外指南的组稿面临两个问题:(1)版权问题。(2)是否适用中国国情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发表了大量国外指南解读类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发表指南解读一方面可以规避国外复杂的版权贸易法则及节省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根据国内目前的医疗技术现状、患者经济状况及医疗保险政策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介绍和阐述。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科学性,还可以为将来制定国内的相关指南,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依据。《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009年共发表国外指南解读类文章6篇,迄今为止,平均每篇的被引频次已经达到6次。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表示非常喜欢我们刊登的国外指南解读文章,因为解读文章不仅免去了原始指南翻译的不便,直观易懂,而且能够结合国情,更能贴近国内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具有实用性。鉴于解读类文章的受欢迎程度,《中国实用实用外科杂志》2010年加大了发表的力度,当年共发表9篇国外指南解读类文章。 2.2刊企合作组稿临床医学是应用性科学。临床医师诊治水平的提高不仅靠医学基础理论的掌握和提高,更要靠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手段,更需要医药企业的高科技产品。高科技技术和产品推动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医药市场和期刊市场的发展,期刊企业广告这种简单的合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期刊的平面广告将逐渐在市场上产生视觉疲劳。企业需要立体广告的推广,刊企合作需要回归期刊的本位———推动医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上,这样双方才有可持续合作发展的动力,才能实现共赢。与企业合作组稿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近年来探索出的又一组稿途径。国际上著名医药企业,尤其是国际500强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给技术研发提供经济支撑,有的甚至掌握着引领科技前沿的技术专利。而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医药消费品市场,高科技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使中国的广大患者从中受益,而且能够使企业实现产品大规模推广。那么,如何使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得到合理应用,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如何使之得到不断完善呢?这就是刊企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刊企合作组稿的切入点。企业不仅掌握着高科技技术,而且拥有庞大的专业市场营销团队,对某些产品和技术的应用现状甚至比期刊编辑更能获得迅速、准确和全面的反馈。这无疑给刊企合作组稿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包括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长足进步,手术技术与手术器械不断发展创新。但是,很多基层广大普通外科医师对科学掌握并运用腹腔镜技术并不熟练,临床上也经常出现由于不当操作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为进一步规范部分腹腔镜技术的实施和开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与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合作,邀请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的专家们召开专题讨论会,讨论临床中的相关热点和焦点问题,并审议制定了“单孔腔镜手术技术专家共识”、“双镜联合胃肠道手术技术专家共识”和“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操作指南”三个文件,并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年第8期发表。与会者一致认为,三个文件内容翔实、实用,执笔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重要文献,并结合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必将对我国微创外科的发展和相关新技术的规范实施和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3以学术活动为题材组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术活动包括:专业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病例讨论会及培训班等等。在这些学术活动中,不乏高水平的文章题材,积极主动与相关专家联系,邀请其将报告内容转化为文章的形式发表,不仅能够以文章的形式保留其技术成果,而且能够使广大无法参会的临床医师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并使之广泛转播。根据活动题材,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笔谈、论著、讲座、综述、术式讨论、病例报告、体会以及感悟等等。以学术活动为题材组稿具有其他组稿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1)能够现场掌握实质内容。与会编辑能够在现场第一时间掌握每个报告的实质内容,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判断是否具有发表价值。(2)根据会场同行专家及与会者的反馈及时判断其内容是否受读者欢迎,是否具有讨论和借鉴意义。在一些学术活动的现场,经常见到当某些专家作完报告之后,与会者提问踊跃、热烈,甚至出现学者之间现场辩论的情况。具有职业敏感性的编辑此时应该意识到此类内容正是组稿的优质题材。(3)现场记录每个热点问题以及讨论细节。可以为组稿,甚至未来的选题策划提供依据。(4)在与会现场可以对拟定作者进行初步了解、主动沟通,甚至初步达成组稿的合作意向,提高组稿效率。期刊的竞争实质是稿件的竞争,谁能将高水平稿件第一时间发表,谁就能最先受到读者关注。(5)可以根据内容适当变换栏目形式,改变专业技术类期刊单调的风格,采用多角度阐述问题,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2.4加强作者团队的建设,追踪高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技期刊也不例外。加强作者团队建设,是期刊稿源稳定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团结一批不同学术层次、不同课题内容、不同年龄结构的作者。要关心作者及作者的文稿,诚心诚意地以平等态度对待作者,取得作者的了解和信任。作者了解期刊才能将好的稿件交付其发表。高水平稿件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作者心血和汗水的体现。作者交给期刊的不仅是简单的稿件形式,更多的是对期刊的信任和寄托。编辑拿到稿件以后,要在忠于作者原文的前提下编辑加工。编辑的作用不是更改作者的原意,而是科学地、创造性地完善作者的作品,使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得到进一步体现。期刊在编辑出版工作中,要重视作者的反馈,例如:对稿件处理结果的询问、对审稿意见的作者反馈、对稿件发表周期的建议、对栏目设置的建议等等。编辑对作者提出的这些问题要耐心、细致的回复,取得作者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与专家成为益友、与学者成为朋友,增加相互了解、增强彼此信任、增进彼此友谊是期刊做好组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要熟悉了解作者,系统建立作者档案。除应掌握作者的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专业特长、职务、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外,最好还应掌握作者课题研究方向、承担哪些课题、取得过的学术成就、发表过的学术作品以及学风、性格特点、健康状况等。这样与作者沟通起来才能找到共同话题。一项新技术成果从策划、研发到完成都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期刊尽早的介入将有助于对最新技术动态的了解和掌握。在此阶段,新技术项目的研究人员也最希望得到期刊的相关帮助,期刊拥有专业的学术平台和资源,能够为项目的开展提供学术支持。通过早期双方的良好合作,能够为最终成果在期刊上发表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研究炎性肠梗阻的机构,一直致力于胃肠重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目前研究所承担国家、军队和江苏省多项重大课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先后在2000年第8期、2002年第4期发表了该机构朱维铭教授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2篇文章,迄今为止被引频次分别达到356次和158次。2006年第1期我刊再次邀请该机构李幼生教授撰写“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文章,迄今为止被引频次已达到194次。该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该机构黎介寿院士的另一篇文章“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发表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年第8期上。由此可见,加强作者团队的建设,与高水平作者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不断追踪高新技术的发展动态是医学技术类期刊组稿的重要策略。 综上所述,组稿工作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最能体现编辑工作的原创性特点[5,6]。组稿的质量关乎期刊的整体质量。优质稿源是办好期刊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充足的稿源,期刊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高期刊质量将是纸上谈兵。高水平的期刊来自优质的稿源[7],只有广辟稿源,发挥编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为提高期刊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医学技术类期刊编辑必须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推动医学技术发展为核心价值观,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拓展组稿途径与方式,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医学类论文:急诊医学类期刊的特征及启发 作者:邵菊芳 沈惠云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科技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科技传承、科学评价的主要载体,是重要的出版与学术交流资源,也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新兴边缘学科,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技术力量。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的进展,我国大陆急诊医学学科发展迅速,组成了一支由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急诊医学专业人员队伍。[1]与高速发展的急诊医学相比,我国大陆急诊医学类期刊发展则相对滞后,目前公开发行的有关急诊医学方面的期刊有15种,没有一种期刊被国际权威检索“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国外优秀的急诊医学类期刊,尤其是被SCI收录的急诊医学类期刊进行分析,比较其专业信息传播的特点与规律,探索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增强我国急诊医学期刊的科学性与适用度。 一、被SCI收录的急诊医学期刊基本信息 以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Reuters)出版的《期刊引证报告(》JCR)2008、2009和2010版为数据来源。 1.地域分布 SCI共收录急诊医学类期刊23种(2010版),美国主办11种,英国主办4种,德国主办2种,加拿大、西班牙、中国香港、爱尔兰、土耳其、克罗地亚各主办1种。居前三位的美国、英国、德国所主办的期刊占总数的74%;欧洲诸国共8种,占34.8%;亚洲仅2种,占8.7%。美国刊物种数显著多于其他国家,英国、德国等急诊医学发达国家主办的急诊医学类期刊也相对较多。 2.出版方 这些期刊中,完全由出版集团、出版社出版的有18种,占78.3%,其中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公司(Elsevier)旗下出版的有7种,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旗下的有3种;而由学会单独出版或与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仅有5种。 3.刊名的地域性 国外的急诊医学类期刊刊名很少有地域性的限制。在23种期刊中,只有6种有明确的地域范围,但多为洲级或国家级的水平,如《欧洲急诊医学杂志》(Europe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北欧地区的《斯堪的纳维亚创伤复苏与急诊医学杂志》(ScandinavianJournalofTraumaResuscitation EmergencyMedicine),《加拿大急诊医学杂志》(Canadi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美国急诊医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等。由此可见被SCI收录的期刊,刊名绝大部分突破了地域性限制,这为期刊发展,尤其是稿源及覆盖面的全球性,打下了基础。 4.期刊编委的组成 SCI急诊医学类期刊的编委会成员数量没有统一的规定,有多有少,但是一般都设有主编、副主编或执行编辑,另外有的期刊还设有管理编辑、助理编辑、文本编辑等。编委会成员一般都具有国际性,比如,《澳大利亚急诊医学杂志》(EmergencyMedicineAustralasia)近一半的编委是国外的。编委会成员变更速度较快,一般2~3年就更新一次。编委会成员在办刊过程中提供咨询意见、参与审稿工作,也帮助期刊约稿、向期刊推荐稿件,对期刊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些期刊甚至还根据急诊医学的特点,将杂志内容分为不同的板块,如中毒板块、心肺复苏板块、院前急救板块、灾害医学板块、继续医学教育板块等,由2~3个编委具体负责一个板块。 5.期刊的网站 互联网是国际期刊重要的工作平台,是期刊的编委、编辑等工作人员相互之间以及作者、读者之间实现快速远距离交流的工具。[2]每本SCI急诊医学类期刊都实现了编、审办公网络化和自动化,配有独立的网站,并与相关领域的学会、数据库等网站链接。每种期刊都在网站上现刊和过刊的内容,绝大部分的过刊都是可以免费获取的,有少数几种期刊就连现刊也可以免费获取。 二、被SCI收录的急诊医学期刊评价指标 1.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3]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刊的学术影响力也越大。2010年影响因子居前10位的急诊医学类期刊见表1。在这10种期刊中,影响因子大于2的有6种,占23种急诊医学类期刊26%。除3种期刊2010年的影响因子较2009年有少许下降外,其余都比上一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排名第1位的《复苏》杂志2010年影响因子比2009年增加了1.465。与2009年相比,排名前10位的期刊新收录了3本新杂志,分别是《急诊》《、斯堪的纳维亚创伤复苏与急诊医学杂志》、《加拿大急诊医学杂志》,影响因子分别排名第3、6、10位。 2.总被引频次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可以客观地说明该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表2为2010年被引频次居前10位的期刊。由表1、表2可知,总被引频次的排位基本上与影响因子的排位一致;《复苏》杂志总被引频次增幅最多,为3621次,这导致其影响因子排位第1。在被引频次居前4位的期刊中,影响因子都大于2,可见总被引频次高的期刊,其影响因子也相对较高。 3.发文量 发文量是衡量一种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助于了解该学科特点和研究成果的层次水平,是掌握该学科在某一阶段研究趋势的有效方法,也是鉴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2010年急诊医学类SCI期刊发文量排前10位的期刊见表3。表3显示,发文量排前10位的期刊中,只有3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位于前10名之外(包含2010年新增的《斯堪的纳维亚创伤复苏与急诊医学杂志》、《加拿大急诊医学杂志》);从总被引频次看,只有2种处于10名之外。这说明,发文量与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呈正相关关系,即发文量越大,其刊物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在很大程度上也会相应地提高。 三、对我国急诊医学期刊的启示 1.我国科技论文被SCI收录的现状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科技界学术交流的频繁,在国际科技发展领域的话语权不断增强,国际科技论文产出量逐年增加,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显示,我国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从2008年的11.67万篇(占全世界年度SCI论文比例8.8%),2009年的12.75万篇(占全世界比例9.8%),到2010年的14.84万篇(占全世界比例10.4%),连续3年全世界排名第2位[4](见图1)。 2.我国急诊医学期刊的现状 在中国大陆公开发行的15种急诊医学类期刊中,大部分期刊名都冠有“中华”(如《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如《中国急救医学》)或某个地区(如《岭南急诊医学杂志》);几乎所有的期刊都是以院校、研究所或学会为主办或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提供办刊经费、办公场所以及办刊人员,集编辑、校对、发行与一身;所有期刊90%的编委、作者来自中国大陆;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普遍偏低,2009版和2010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急诊医学类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0.497、0.539,平均总被引频次分别为992、1181;[5][6]在15种急诊医学期刊中仅6种期刊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站。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陆急诊医学类期刊与国外同类期刊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三点启示 启示一:科技期刊要重视队伍建设的国际化。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包括论文质量的国际化、作者的国际化、读者的国际化、出版语言的国际化、编委构成的国际化、审稿的国际化、编排格式的国际化、编辑标准的国际化、编辑管理的国际化,以及印刷质量的国际化和入选检索系统的国际化等。SCI急诊医学类期刊,无论是刊名,还是作者、读者、编委的组成,都是国际化的。而我国科技期刊工作者们虽然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践行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理念,[7]但是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视野还不是很理想。我国急诊医学期刊虽然在形式上均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版式,重要论文均加有英文摘要,但是在其他实质方面,如作者的国际化、读者的国际化、编委构成的国际化、审稿的国际化等还比较薄弱。因此,作为科技期刊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同时也有责任加强科技期刊与国际接轨的进度,以尽快提高中国急诊医学期刊在国际大舞台上应有的地位。 启示二:办刊队伍的专业化。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期刊还是在走“编辑办刊”的路子,而编委会,包括主编、副主编,在办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小,有的甚至只是挂名,这对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内的期刊应该与国际上优秀期刊一样,明确编委会的职责。一个负责任的期刊主编不仅要在本学科领域有很高的威望,还要有充分的影响力和组织优秀稿件的能力;编委会的组成不能单纯以人员的知名度作为标准,同时也不能过分追求数量。编委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是期刊得以顺利运作的最大保障。 启示三:加强信息化办刊建设。科技期刊要实现国际化这个目标,就必须走信息化之路。这就要求期刊不仅要实现出版的网络化,还要建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应用系统,形成读者、作者、编辑部、审稿人互动交流的大平台,促进期刊内部更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无界限的沟通,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缩短出版周期、提高期刊质量、扩大期刊影响力。[8][9]期刊信息化是期刊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我们从SCI收录的急诊医学期刊看出,这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期刊都已经上网,并且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站。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尚待加强。因此,科技期刊的编辑要熟悉网络工具和掌握网络信息采集技术,要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这样才能随时从各种各样的信息中抓住有用信息;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期刊的网络出版发行,以增大发行并加快传播。 医学类论文:医学类人文素质教学措施分析 作者:邹兵 邹娟 单位:安徽省蚌埠医学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医学模式实现了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超越[1]。新医学模式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因素不仅仅有生物因素,还包括社会与心理等诸多因素,因此医学研究对象必须建立在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上,不能忽视两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教学内容及模式与其同步发展,人文相关知识在医学生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科医学是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2]。以人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对象既决定了其服务领域的特殊性,也表明了全科医学是相当人性化的学科。全科医学专业人才既是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健康与疾病咨询的服务者、教育者,更是社区居民的朋友。他们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人文素质[3]。因此,加强和改进全科医学人文素质教学已成为全科医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4]。 1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的涵盖面很广,思想品质、道德修养、身体素质、科学技术、艺术修养等属于其主要范畴[5]。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的学科。因为医学的服务对象并非单纯的疾病本身,而是身心合一的有意识、思想、情感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医学发展与人文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离开了人,医学便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医学工作者不仅要为患者提供疾病防治的服务,解决人们的生理疾苦,还要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精神援助,体现出人文关怀,所有这些都是医学人文教育的使命和任务。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等方式,使其内化为人格、修养等相对稳定品质的过程。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中许多精神层面如信念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等都成为人文医学的精髓。医学的研究范围已由单纯的生物学范畴拓展到生物、社会、经济、伦理、心理、法律、哲学等领域,形成一个体系严密、内容广博、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综合的复合体。因此,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探讨和关注的重点[6]。 2加强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全科医学是一门以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医疗服务为目的的医学学科。由于全科医疗能为居民提供“省时、省力、省心、省钱”的医疗服务,全科医学在卫生经济学上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虽然与专科医师一样,全科医师也属于临床医学人才,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服务内容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医学服务于一体,服务方式更加强调人格化、连续性及综合性[7]。作为一个承载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医学学科,全科医务工作者更应该以其深厚的人文精神为特征。在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医疗服务时,全科医生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来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全科医学应该是最人性化的医学学科,“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全科医学的精髓。近年来,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大批全科医学人才。但由于全科医学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很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8]。例如为了能够尽快到社区工作,全科医学培养中过于强调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不足。此外教师自身缺乏人文素养、校园缺乏浓郁的人文氛围等,都造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对薄弱。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全科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9]。 3加强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学的对策探讨 3.1转变教育观念,确定适当的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引着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在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统领作用。因此,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能否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落实,关键之一在于能否根据我国医学发展现状和全科医学教育的特点,合理确立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教学目标。以人文知识教育为起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培养对医学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认识,提高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及医学行为抉择能力。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理想和奋斗目标。要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医的目的是对人的关爱,热爱生命、尊重患者、追求和谐、讲求公正。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深刻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保障患者的医疗权利、人格尊严和人生需求,满腔热情地关注、关怀和关爱患者,成为能扎根于基层、具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 3.2加强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学的具体措施思考 根据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科医学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及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分析全科医学的人文属性,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全科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学的具体措施,对于提高我国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十分重要。 3.2.1完善人文课程体系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是确保全科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人文课程体系包括以下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人文社会医学课程模块(如《医学社会学》、《医患沟通学》等)、人文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如《电影欣赏》、《大学生心理发展与调适》等)、人文基本技能课程模块(《体育舞蹈》、《应用写作》)等。人文社会课程的设置充分兼顾学生的意愿和需要,四个模块有所侧重,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以必要、够用为原则,以强化学生的基础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社会医学素质为重点。 3.2.2营造校园人文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塑造大学生人文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10]。第一,通过组织系列征文、知识竞赛、礼仪辩论演讲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协作、诚实守信、正直谦虚的个性品质。第二,举办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课,既可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又能让学生了解前辈们长期研究和人生体会的精华,进一步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立志成才的决心。第三,定期举办医学人文学术研讨会,提高了医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兴趣和写作水平,使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3.2.3加强人文社会实践建立开放型的社会人文实践基地,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接触并体验社会,拓宽视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医学生志愿者定期参加义务医疗咨询服务、社区义工、家教服务等社会实践,使得学生在接触社会中体会国情民情,从内心滋生善待生命、热爱生活、尊重患者的人文精神。 3.2.4丰富人文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社会实践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方法来提高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益的经验,通过“以问题为基础”、“情境教学”等方式进行授课,教师主要起导学者的作用,创造机会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各种思想、观念、感悟在交流中碰撞、汇合,达到人文教育“移情作用”的目的。 3.2.5改革人文考核形式全科医学专业人文素质课程考核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像艺术欣赏等开放性、主观性较强的科目,可以通过写读书报告等形式,考查学生对艺术、文学和生命的认识,引导全科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和相关课程专业教师打破专业界限,共同完成。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人文素质教学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获得全面提升,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知识面广、能扎根于社区、适应现阶段国情的、具有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和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技能为一体的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 医学类论文: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因素 摘要: 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而有效的进行需要优质合适的的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保障,体育教学活动是在特定的体育教学环境下开展的,对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医学类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因素,深层次认识医学类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正确认识并积极构建良好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使之最大程度适应体育教学,为体育教学服务,对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构成因素 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一个主要因素,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现代教学对教学环境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加充分认识到教学环境的优劣对学校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也不例外,但是它必须在特定的体育教学环境中进行,开展体育教学和各项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因素。良好体育的教学环境,既有利于体育教师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等行为。然而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又是一个被人们所长期忽视的因素,只有全面了解和研究医学类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创造和优化医学类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从而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这对于提高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的界定 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从学校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等等。[1]学校教育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是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以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学校教育环境本质上是一种人工环境,或者叫人文的环境,因为学校教育环境的一切无不被赋予了一定的教育意义,体现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审美意识。学校教育环境又包含了许多层次和方面,而教学环境理所当然是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体育教学环境是影响体育教育教学诸多要素之一,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特别重要的,它对体育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最具体的。医学类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具有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具有其自己特殊性。 2.医学类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因素 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是普通类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类高校内部的一切事物———物质的和社会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几乎都可以说是体育教学的构成要素。其中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学活动并对体育教学活动效果发生重大影响的体育教学环境有以下。 2.1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物理因素 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主要有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学校室外运动场的绿化和学校体育场馆的空气通风、温度、采光、隔音、装修的色调等。河南省医学类高校地处中原大地,四季分明,夏天时气温通常高于30摄氏度,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参与室外体育运动和锻炼的积极性与动机;冬天时气温通常零下十度左右,并常常伴随着冰、雪、雨、雾霾等恶劣天气,也会对体育教学活动和训练造成困难;只有春秋季节最适宜学生的室外体育运动和锻炼。 2.2医学类高校育体育教学环境的体育设施与器材 医学类高校的体育设施与器材是医学类高校体育环境的重要因素,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有体育场馆、体育器材和其它普通高校所不具备的解剖、生理、生化、康复等实验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授课和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与锻炼时,只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和锻炼的场馆和不同的体育器材时,才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医体结合”的医学类高校的改革中,医学类高校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生化、康复等实验室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体育与医学的联系,通过所学到的医学知识与体育运动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3医学类高校的资料信息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包括一定的有关运动的资料信息,所谓体育资料信息主要指在内容上对运动、健康进行宣传教育,对体育实时动态进行转播,对体育史料进行表达的载体,以及获得这些资源的途径。[3]医学院校的校园、教师、实验室和体育场馆中一般有很多体育类的宣传画、体育挂图和倡导健康的名言警句,这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受到感染,为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提供强有力的动机支持,并可以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 2.4医学类高校体育课的班级规模 体育教学的班级规模不宜过多,如果班级人数过多体育教师进行授课时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区别对待,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班级规模较少也不利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习的效率降低。河南省医学类高校的体育课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要求30人左右,一般不超过35名学生,因此,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较为活跃,能够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提高课堂的体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 2.5医学类高校的人际环境 人际关系环境是指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即体育教育者及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大致包括三种关系:体育教师与教师、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三种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关系,直接构成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人际环境,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好,表现出和谐友爱,相互尊重、团结互助,会对体育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积极地影响,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2.6医学类高校的校风班风 学校的校风和班风是学校和班级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是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和构建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它具有很高的凝聚力量和规范力量。医学类良好的体育校风和班风可以自然而然的转变学生体育价值取向,良好的体育风气对整个学校体育教学、体育学习和运动氛围起到良性的指导,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体育素养。 2.7医学类高校的体育课堂气氛 医学类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是体育教学环境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学们对于一节体育课的喜欢程度和学习热情一般来说都可以从体育课堂的氛围中体现出来,课堂氛围比较好的体育课,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希望能够较好掌握体育课程的内容。因此,创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的体育课堂的氛围,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于体育教师即使掌握学生的学习和体育锻炼情况,从而不断地调整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取得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 2.8医学类高校的体育教学制度 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实施与计划的制定情况,由教学目标与目的、教学各项任务、每个年级体育教学内容、每项体育项目的课时分配以及体育成绩测试与考核的项目和要求等构成了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医学类高校要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用于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的文件,要求体育教师和学生必须遵守,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该文件要规定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秩序等环节,正确的规划体育教学的主体工作,指引着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总之,构成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要素是错综复杂的,从表面上看,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只处于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外围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他却以体育环境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影响的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过程,系统的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体育教学环境的各种因素均能影响体育教学,因此,要正确认识构成医学类学环境的不同构成要素,持续地研究、发现它的不足,对医学类体育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健全,不仅有助于医学类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它还会影响到广大医学类大学生的体质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到医学类高校体育教育与教学方面的更好发展。 作者:赵真真 单位: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类论文:医学类院校医学英语教育现状研究 摘要:医学英语教学是医学专科类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随着医学科学国际间交流的逐年增加,掌握好医学英语对于医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医学英语教学工作,本文就医学专科类院校的医学英语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的改进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医学英语;医学专科类院校;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在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与国际的交往日趋频繁,各领域与世界接轨,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在此大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日渐提高,这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在与国外接轨的国际化层面提出了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在人才需求方面特别需要在医学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同时又能熟练掌握国际化的语言,特别是英语的人才。本文针对医学英语在医学专科类院校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培养出适合国际化要求的医学英语人才做出贡献。 一、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医学英语(MedicalEnglish)是隶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进行医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主要提高他们在医学专业领域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能用英语进行口语与笔译的专业交流。由此可知,医学英语教学不是以传授医学知识为根本目的。而是用英语来讲授有关的医学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获得相关医学信息和医学知识。如今在医科院校兴起的医学英语教学属于医学科目,而不是英语科目。总之,医学英语是英语能力和水平的加深和延伸,用英语语言来表达医学专业的知识,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英语。 (一)偏重公共英语,忽视医学英语教学 对于医学英语课程设置,相当部分的高校依然采用的是公共英语的教学方式,采用每周两到三次的大班授课的英语公共课的授课方式;所选用的教材也以服务于公共英语教学的教材为主,缺乏学科针对性。以笔者所在的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英语课每周4个学时,所选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取所针对的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即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是学生在基础英语运用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非针对医学生进行的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这一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对医学英语教育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导致了英语教学与医学特色不相符的情况,进而使所培养的学生达不到医疗卫生行业所要求的专业化英语水平。 (二)医学英语教育师资配备缺乏专业针对性 在医学英语教育方面有两个侧重点,即通过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基础的英语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满足医疗卫生工作所需的英语技能。这就要求医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而且熟练掌握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以将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知识与英语教学实现无缝连接。目前从事医学英语教育的师资组成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老师是具有高学历的英语专业毕业,另一部分则是具有丰富临床实践背景知识的医学专业毕业,而其中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大。这两种情况下的英语教学各有利弊: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口语进行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对医学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无法在医学的专业层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无法将医学专业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中,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在英语大背景下将医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医学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对于护理方面的知识手到擒来,游刃有余,但是由于缺乏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无法充分的利用英语这一媒介进行医学专业知识的讲解,进而容易出现汉语化的英语教学。对于大多数的医学英语教师来说,无论其原有的专业是医学还是英语,重新掌握一门学科并使其与自己所学专业达到融汇的地步都并非易事,既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又费时费力且收效不一定明显,故热情不高。而以上这些情况对于医学英语教育是不利的。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缺乏与医学相关的语境 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目前的医学院校由于学制,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英语课程多受到压缩,且多为大班授课。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授课任务多采用的是满堂讲,甚至是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很难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学习兴趣不高,这对提高英语分析应用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课堂上所用的教材教具多为公共英语的视听说教材及多媒体课件,缺乏有针对性的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教材教具,更缺乏与医学场景相关的情景教学环境,这导致教师和学生只能在无语境的情况下利用没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教具进行语言学习,这很难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的交际使用能力,降低了教学效果,弱化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从而很难达到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结语 总而言之,医学英语对于提高未来临床医学研究和诊治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来说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进一步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限制其更好发展的问题,因此本文对现阶段医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探讨有效提高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的改进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医学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余悦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类论文:动物医学类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动物医学类免疫学是目前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该学科具有内容丰富、抽象复杂,涉及面广,发展迅速等特点,总结近年来对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通过对动物医学类免疫学教材的及时更新、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的改进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举措,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吸收免疫学的知识,更加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与最新的免疫学信息和知识的接轨。相信教学改革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动物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及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近几十年来发展迅猛,生物技术及新的实验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更是促进了免疫学基本理论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免疫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认为与免疫有关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免疫学的学习和研究也日益受到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视。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生命科学重要基础课之一的动物医学类免疫学,具有内容丰富、抽象复杂,涉及面广,发展迅速的特点。本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免疫学知识以适应将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宗旨,笔者在动物医学类免疫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多种教学方法统合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知识,并学以致用。 一、精心设计、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动物医学类免疫学系统性比较强,各个知识点比较抽象、深奥、难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困难。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相对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将各个章节的内容进行重组串联。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免疫学知识点多,且学科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医学免疫学领域带了日新月异的变革,造成了现有的教科书很难跟得上其发展。以免疫学为例,免疫应答及其分子机理始终是免疫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近30年来对先天性免疫细胞和T、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抗原加工和递呈、免疫识别、免疫细胞活化以及信号转导进行了深入研究,迄今已发现和命名的淋巴细胞CD抗原分子超过了200余种,对其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与作用机制正在深入研究。我们采取多媒体手段,将最新的研究内容和更新的科研创新点加入课堂讲述中,进一步丰富了课堂内容,保证免疫学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时俱进。 二、紧跟学科前沿,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及时准确地向学生讲述、传递动物医学类免疫学的新理论和新发现,保持免疫学教材的与时俱进,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学的知识点多,且发展迅速,教材的更新远落后于学科的发展,因此针对免疫学的重要章节,我们采取对最近几年发表的高水平SCI期刊文章进行归纳总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纵向深入的理解掌握。如讲述天然免疫系统时,介绍近年来重要的热点领域———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介绍今年来新发现的其他类的一些同样发挥重要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包括识别胞内细菌等感染的NLR和细胞内的病毒RNA识别受体RIG-1和MDA5,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不同的天然免疫受体之间存在着交叉或者互补的信号转导通路。如讲述T细胞和细胞因子时,介绍最近发现的一类不同于Th1、Th2和调节性T细胞的CD4+T细胞亚群。向学生传授了这一类T细胞亚群的发现,完善了T细胞分化的途径,丰富了以往的Th1、Th2、Th3、Treg的T细胞亚群的种类,增进了学生对T淋巴细胞以及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进一步了解。及时跟踪免疫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免疫学课程的兴趣。 三、强化动物医学类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注重实践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免疫学实验课所有的课前准备工作往往由学院的教辅人员提前做好预实验,同时协助准备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试剂和实验材料。在实验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上交实验报告。学生缺乏对整个实验流程的了解也就造成了主观上的被动,造成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免疫学实验过程中,我们采取让学生加入实验的试剂配置和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符合实验室安全的前提下,免疫学实验室还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实验进展,进行探索性实验设计,部分同学在探索性实验的前期研究结果基础上,获得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这些措施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设计能力,获得了一定的科研训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科研深造。 四、增强与其他专业课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已学的其他专业课程和免疫学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做到融会贯通。以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例,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和新型药物的发展,一些以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经被消灭或者发病率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新的病原微生物如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和H7N9禽流感等不断出现,很多公共卫生事件都与免疫学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根据变化调整、更新授课内容,及时将新颖性和实效性的最新研究内容放入课程中,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严重,本教研室针对疫情的发展,从免疫学的角度进行专题讲述,从流感病毒的历史、流行现状、临床症状和预防原则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向学生传递了流感病毒是可防、可控和可治的,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产生恐慌心理。 五、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考试是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融会贯通,评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教学水平和了解教学情况的重要途径。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探索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免疫学的知识、平日的课程考核、期末考试和实验技能的考核结合起来,考核形式上采取笔试、开卷、闭卷、课堂提问和实验操作技能等多样的考核方式。开卷考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客观的体现了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发挥。课堂提问问题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能够做到提前预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验操作技能的方式督促了学生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语 通过对动物医学类免疫学教材的及时更新,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的改进,免疫学与其他专业课间的联系的加强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吸收免疫学的知识,更全面地紧跟学科前沿,开拓了学生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与最新的免疫学信息和知识的接轨。改革动物医学类免疫学教学,使之适应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性教学,使之适应现代化畜牧养殖业的需求,对提高高等农林院校的免疫学教学质量,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承宝 张永第 穆杨 杜涛峰 张毫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陕西省杨凌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医学类论文:医学类三本毕业生离校工作探讨 一、毕业生产生反常行为的原因 1.应届毕业生顺利找当工作或被研究生院校录取 这类学生产生反常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未来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近期没有任何烦恼的事情。这样就导致的学生的自我约束的意识松懈,觉得自己已经“解放”了,没有了任何的顾虑。所以就产生了一些反常的行为。 2.应届毕业生未找到满意的工作 这类学生产生反常行为是因为工作没有找到,或者找到的工作不理想。作为医学类三本院校,学生的就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随着社会上对医生要求的逐渐严格,以及对三本院校存在的一定的歧视,导致学生就业相对困难。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的期望值,觉得前路渺茫,进而产生了烦躁焦虑的情绪,做出了反常行为,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 3.爱情、友情的分离产生的苦痛 俗话说:“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同窗五年,一起上课,一起自习,一起实习,甚至在做实验的时候一起“祸害”小动物。这些都是学生们在大学时光里美好的回忆。随着毕业的临近,同学聚会的渐渐频繁,同学们对这种情谊的浓浓的不舍油然而生。在酒桌上感慨旧时生活,兴起时慷慨激昂,情绪激动,在酒精的麻醉下容易产生反常的行为。 4.临近毕业产生的留恋伤感与对社会的未知的恐惧 大学生已经习惯于平静、安逸的校园生活,面临着即将步入的社会大熔炉,他们可以说的上是一无所知。这种对未知事物的迷茫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进而会引起学生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 5.报复心理 个别学生产生反常行为的原因是心怀报复情绪。这类学生主要是由于学习不努力导致成绩挂科或绩点不够而不能毕业,也可能是因为在校期间作出一些不正当的行为。 二、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开展的具体措施 1.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每到毕业季的学期,在校园内广泛悬挂文明离校的宣传标语,发放“文明离校”倡议书,潜移默化的影响毕业生的思想,为学生树立文明离校的观念。加大毕业生就业政策法规的宣传,积极召开师生联谊活动,渲染一种温馨和谐的毕业氛围。组织好毕业典礼,为毕业生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2.邀请成功校友回校 通过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开展经验交流会,以优秀校友的成功案例来鼓舞毕业生,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就业。同时,校友们的丰富的社会经验也能够为那些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减少对社会工作的恐惧感。并且要上毕业生树立一个“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的坚定信念。 3.发挥毕业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毕业生党员,是毕业学生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群体。在大学期间,能够被吸收为中共党员的同学,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些毕业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针对文明离校的工作,应该发挥这些毕业生党员的先锋作用,带动周边的同学,稳定学生情绪,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组织开展临床技能培训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今后有很多的学生会走进医院,走上医生的岗位或者是和医学相关的岗位。所以,在毕业前夕,对毕业生进行临床技能培训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通过培训,毕业生们更好的掌握临床技能,提前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了解工作状态,能更好强化学生们的自信心,是他们鼓足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 5.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除开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以及从事医疗事业的学生,还会有一部分同学从事于医疗卫生行业无关的职业。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就业指导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不同的系统,不同的行业都有自己独立的行业规则。就业指导就是对学生选择从事的行业进行分析,教导学生相应行业的行业规则,职业素质,以及未来的规划。 三、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的重要意义 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是辅导员老师对每一届学生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几项工作之一。 1.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毕业生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低年级的学生,起到一个标杆、表率的作用。让低年级的学生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劲头。文明离校工作的开展,也是为了保持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持校园的稳定。 2.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精神面貌,职业素养,言谈举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作为医学类的学生,当下社会中医患关系的矛盾激化,对他们的个人修养以及职业素质有着更加严苛的要求。 3.毕业生人生中的一次蜕变 毕业离校,可以说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经历,是他们人生的一次蜕变。毕业生们要完成从学生到从业者之间身份的转变,要学会渐渐的撑起一个家庭。重要的是,他们要从青涩走向成熟。在这期间,毕业生要学会总结在校的学习经历,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只有更快更好的完成这次蜕变,他们在社会上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足。 作者:施展 王成强 刘兆莹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医学类论文:高职院校医学类大学语文论文 1改革医学类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当前人类健康观念相对于以往有了变化,社会对医学类学生除了在专业技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医德等综合素质。但大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借助工具,这种方式急剧降低医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改革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是必然趋势。首先改革教学是学生完善自我人格的需求;如果不培养医学生美育或健全人格,会造成思想上的迷茫和精神上的空虚。可以说不管任何专业都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正确的人生观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完善知识结构需要是改革大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医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医学技能,如果长期沉浸在医学专业领域中而忽视外界美好事物,会逐渐降低对社会的期待。医学教育专业教育要结合人文教育,以便在未来就业中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及文化等方面需求。 2医学类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忽略人文性,一度将大学语文教学变成书写医疗文书课程,特别去强调书写规范性,进而凸显工具性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关怀长期以往都会受到影响。在讲解方式忽略从宏观层面分析文选的深层含义,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由于高职院校在改革基础类课程方面没有花费较多的精力,导致多数教师停留在占据课堂主体地位的层面上,依旧实施“填鸭式”教学,不论学生是否有语言表示愿望,课堂气氛沉闷。 3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3.1更新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不同的点在于前者更具有理论性和自由行,教书会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而改革后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在教学方式上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讨论式 传统教师模式造成学生思维模式统一化,依靠死记硬背学习知识。目前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教育所崇尚的最高准则。大学语文可以借用此方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意见,以此探寻新的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讲座式 语文课程内容较为广泛,不像医学知识有严谨的体例和程序。所以,可将医学类大学语文划分为独立部分,如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阅读与演讲,适当可举办相应的讲座,由此一来,不仅对教师专业特长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望,还能缓解医学生在专业课程方面的负担。 3)体验式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网上开设各种专题讨论论坛,参加文学社团,促进其将课程内容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借助某项具体活动实现完善自我和走向社会的目的,增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利于塑造学生灵魂。 3.2教材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是国家规划教材,只有少数学校使用自编教材。其中部分学生所编著的教材中仅有现代文学作品和古典文学作品,忽视了学生职业语文能力和写作知识、技能的训练。所以,改革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针对学生专业特点精心编写教材。首先教材要具有实用性;高职大学语文教材要适合职业能力需求,尽可能的贴近生活。高职院校就以培养学生实用性技能为主,对此其语文教学应倾向于实用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其中写作培养一方面考虑到学生今后就业应聘,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医学实验报告和医学论文的写作指导,为学生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口语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该如何用语言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在教材内容上要是适当的增加优秀的文言常识及医古文,即能突出大学语文特色,还能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其次教材要有针对性;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忽略了不同专业所需语文学科内容和高职生学生职业特点。因此,教材编写要基于满足学生各自职业发展需求和体现专业特点。此外还要将语文工具性结合人文性,内容中实用写作、口语交际和具有典范性的文学作品要占据相同比例,让学生在接受文学熏陶的同时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3.3教学要结合 学生职业道德及职业能力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职业道德教育者角色,学校应强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侧重点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渗透对医学生职业修养、职业品格和职业行为的教育。例如用孔子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仁者爱人的价值观教导学生要成为一名有责任感和有爱心的医学工作者。同时通过学习优秀作品,让学生从内心深刻地关注生命,铸造医者的大爱之心。 4结语 总之,对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的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对医学生的需求。然而教学改革涉及教学观念、学科定位、教材及教学手段等要素。对此,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适合医学生学习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实践,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对社会有责任感的新型医学人才。 作者:王红亮单位: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医学类论文:医学类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反思 教学组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编制了“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中英文名称”,学生采用“分析前后缀”的方法,避免了机械记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学反应式、化合物命名以及附表中有机化学专业术语和基团缩略语,提高学生查阅外文文献的能力,还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为此,教学组分别编制了“常用有机化学术语”和“有机化学常用基团缩略语”等讲义,印发给学生。“常用有机化学术语”涵盖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重要的基团、种类、结构理论、同分异构、光谱、酸碱性和有机反应的名称、机理等,内容全面,有利于提高学生有机化学外文原版教材的阅读能力。第三,在双语授课过程中,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分别进行专题讲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律性强,集中讲解有利于系统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规则,进一步了解专业英语词汇的构成,收到分散命名教学所达不到的、灵活多变、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在后续各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多次反复,潜移默化,95%的同学都能够对常见有机化合物进行英文命名。有机化学反应复杂,反应机理难以理解,在学期期末专题进行复结,按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缩合反应、重排反应六个章节讲解,而且汉英双语比例为3∶7左右;汉语重点在介绍反应规律,英语重点在反应机理的表达式,克服学生畏难的心理。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双语教学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及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响动画,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觉,给枯燥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注入活力。教学组专门制作了一套“分子模型”PPT,将教材中涉及的有机小分子与球棒模型一一对应,并且标注英文名称,使抽象概念和空间结构形象化,学生容易理解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如杂化轨道理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电子云的空间图形(见图1)、化学反应过程的模拟、立体有机化学(见图2)等许多的理论知识,除了一般彩色插图说明外,还采用动画电影,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较为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本质及规律,使化学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活泼性。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双语教学 教学过程中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教学永远要以学生为本。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评价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指标。在双语教学中,学生更要是教学的根本,双语课的学习中需要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和交流讨论,需要学生的共同参与[3]。首先从思想上消除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敬畏和恐惧感。讲授之前,让学生在了解构词法和缩略语的基础上预习该章节中的基本内容和生词,特别是专业术语。授课时教师尽可能在PPT中给出关键词或生僻词的中文意思,注意调整英语语速,做到吐词清楚、讲解到位,以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和理解课堂内容,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鼓励学生提问,不熟悉的词汇允许中英文交替,循序渐进,头两周教学目的主要是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不但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感到专业英语并不难学,大大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听英语、看屏幕容易产生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双语授课中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思想活跃,精力集中。课件中注意引入有机化学的新知识、新成果以及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使得课程内容兼具基础性和先进性,特别是21世纪以后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工作,绝大部分都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学生们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保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双语教学,我们适当地要求学生针对现有的英文原版教材中简单的知识模块,结合社会热点,分组讨论,轮流讲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老师对学生进行双语表达规范性训练,给予他们运用双语的机会,增强他们运用双语的信心,对有机化学的双语教学也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结语 双语教学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学难度要大大高于母语教学,教师备课负担重、上课压力大,这些都要求双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我们只有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做到双语教学与有机化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大胆创新,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为突破口,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作者:郑颖平谭湧霞胡爱江周少红单位: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医学类论文:医学类学生教育现状与对策 一、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1.政治态度方面。目前,学生的思想意识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仍存在着一些困惑。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有一定的政治觉悟,有93.8%的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关心国际政治的变化,拥护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校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由于他们切身体验到了农村的变化,这使得他们对我国的政治现状持肯定态度。被调查者中有96.3%的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抱乐观的态度。但一些学生在政治思想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其中有41.4%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在入党动机的问题上,有38.7%的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功利性,他们不是以社会形态是否进步、社会理想是否科学为标准,而是用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 2.心理素质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校学生的自立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能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竞争的残酷性,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但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高专的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导致很多学生入学时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对自身的认识和定位不明确,从而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 3.择业观念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信心不足,择业心态失衡。有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感到无所适从。其中有41.1%的学生认为很难找到工作,有60.5%的学生认为学历、能力和专业是人才竞争的三个主要方面,对竞争的认识相对客观。 4.职业道德方面。调查显示,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认识不够,部分学生更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愿意留在县级以上的医院,不愿到乡镇医院去工作。目前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的学生在签约过程中未能够遵守诚信的原则。 5.具有良好的家庭美德,但社会公德略显不足。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具有良好的家庭美德,但在社会公德方面却略显不足。有98.1%的学生都能利用闲暇时间帮助父母做家务;而只有58.9%的学生乐于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公益劳动,有22.8%的学生表示受同学的影响会去参加,有8.3%的学生则表示对这类公益活动感到厌烦。 6.个体行为趋于理性。在社会现实和学校心理辅导的影响下,学生的消费、娱乐及助人行为趋于理性,有63%的学生不会去攀比,另有28.7%的学生表示会主动阻止攀比现象。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完成作业、温习功课、参加文体活动、读书看报等活动。很多学生表示在助人过程中会注意保护自己,体现了新时代的道德观。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还不强,心理调适能力较弱,在成长过程还存在一些困惑和不适应,主要表现为恋爱心理不成熟以及学习动力欠缺。 二、加强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医学类高职高专教育旨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医疗事业的专门人才,为我国的基层医疗、医药和疾病预防事业提供服务。高职高专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在素质结构和知识层次等方面存在着的诸多差异,而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与其他高职高专学生相比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对策来加强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笔者根据医学类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自身的工作经验,在分析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上好政治理论课,使学生在正确认识“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明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二是结合国内国际的形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使学生认识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性。三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论,回顾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凋零、政治动乱、军事溃败,见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复兴的辉煌,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四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最广大中国人民的现实选择。五是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使学生明白自从17世纪70年代英国产生具有现代意义的政党以来,社会制度的变迁就同政党制度的变化密不可分;要让学生了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的,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应有之义。 2.加强医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良好的医德是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必备的素质要求,这也由医疗卫生行业的自身特点决定的。然而,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在报读医学类高职高专时较为盲目,缺乏立志从事卫生医疗工作的思想准备和必要的医学职业道德,这就使得加强学生的医德教育显得更为必要。一是要对学生进行“以人为本”“德技双馨”的医德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开展优良传统医风的教育。向学生介绍古代的扁鹊、华佗、孙思邈以及现代的白求恩、林巧稚、赵雪芳、吴孟超等医疗行业楷模的事例。三是要选拔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教育者。要推荐和遴选“德技双馨”的医生作为从教医师和实习带教医师,创造良好的医德教育氛围。四是要始终抓好医德医风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新生开学典礼时要进行“医学生誓词”的庄严宣誓,并在教学、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毕业实习环节始终抓好医德医风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高尚医德医风的重要性。五是要经常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假如我是患者的亲属”,以及“我善待患者“”患者善待我”的双向互动活动。六是要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克服怕脏怕苦的不良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学生同其他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一样,在中学阶段大多不太注重学习书本知识,忽略理性思维的培养,学习成绩较差,这也是导致他们考不上普通本科的原因。当这些学生进入高职高专学校后,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珍惜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稳定心态。教师在为他们传授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要注意改变他们在中学阶段养成的“重实践,轻书本”的不良习惯,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学好医学理论的有效方法,夯实医学理论基础,为将来更好地掌握更先进的医学应用专业技术提供有力的保障。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进行重视理性认识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书本上的知识来自实践,来自前人经验的总结,能够为实践技术提供指导,具有拓宽人们视野的前瞻性作用。二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更新思维方法,提高各门专业课程的成绩,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要引导学生用勤奋学习获得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实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关注本专业应用技术的前景,牢固掌握各种知识和本领,为将来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提供良好的基础;五是要做好“医学结合,医地合作”工作,开放教学资源,努力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掌握高技能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4.以克服自卑心理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专业心理素质和竞争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社会经验较少,再加上他们大多是由于高考成绩较差才来学校就读的,他们大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是由主客观情况决定的,不是完全由个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个体的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个人只要尽自己的努力,为集体、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人生就是有价值的。而学好医学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投身于救死扶伤的医疗事业,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二是要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班级集体活动。这些集体活动既要能拓生的活动空间,帮助其克服封闭、孤独的不良状况,又要能有利于学生增进人际关系,形成外向、热情、开朗、宽容的良好品质;既要能培养学生自强自主的精神,又要能培养其乐于助人的个性品质。三是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实事求是。并在逐步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既能清醒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正确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又能正确地对待他人、集体、社会对自己的态度,保持心理平衡。四是要有意识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要使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方式等方面实现有机结合。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并配备充足的心理咨询教师和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五是要努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教育)“精致化”,营造心理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心理素质教育要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实施,并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同时,学校还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环境。 医学类论文:如何查询正规医学类期刊 1.鉴别刊物第一步,就是去国家新闻出版局总署的查询系统进行查询。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为国内的期刊杂志行政部门,对刊物有鉴定的义务。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工作人员的答复:凡在查询系统里查不到的刊物,均为非法刊物。 新闻出版署的网站所有刊物都在这里查询 在网站的右中部位有的查询窗口,选择期刊查询。凡查不到的期刊均为非法期刊。比如:《中国教育研究》这个杂志,名字看上去好像很正规,但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查询系统里查不到,那就是非法。根本不用再去听别人的那些废话了。毕竟,国家出版行业的最高权威机构都说了非法了,那就肯定非法。其实,很多的当地职称评审机构对刊物的真假辨别也是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的查询系统来定夺的。所以出现了某新创刊的正规合法刊物,在新闻出版总署没有更新数据的时候被直接认定成了非法期刊,前几期的作者文章在评审的时候也被视为无效。 2.鉴别刊物第二步,去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网站查询刊物出刊记录。 中国期刊网或万方数据等期刊数据登录网站,虽非官方行政机构,但对国内的合法期刊基本都有登录。所以,如果是冒充正规期刊刊名的非法期刊,一定不会在中国期刊网的查询系统里查到,因为,那样就会有重复的名字了。所以,很多当地职称评审机构为了防止有假冒的期刊,又将"文章是否登录到中国期刊网"作为杂志真伪鉴别的重要参考数据。 值得作者注意的两点是:⑴并不是所有的正规期刊,在中国期刊网上都可以查询到。有很多的合法期刊,甚至很有名的期刊,在中国期刊网都没有登录。⑵并不是所有登录在中国期刊网的期刊都为正规合法期刊。介于特别原因,本站不对这类刊物列举。但确实是中国期刊网上有很多刊物,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里根本查不到。这类刊物均算非法期刊。 医学类论文:医学类高校舞蹈课程改革创新性研究 为积极响应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与实践,很多医学类高校开设了符合医学专业特点的舞蹈实践课程,以培养具有高超医务技术和艺术素养的综合性医务人才。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医学专业的人文教学质量。由于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融音乐、舞蹈动作于一体,具有即时性、创造性与个性化的特点,对参与者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如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结构空间的想象力和动作行为的控制力等,而这些能力正是塑造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医学生可以通过即兴舞蹈课程开发身体多方面的潜能,进一步培养创造力与协作能力,促进身心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对我国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医疗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对创新型舞蹈实践课程进行初步研究。 一、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程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医学类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尚不成熟与完善,课程设置在目标和体系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以笔者所在的首都医科大学舞蹈实践课程为例,其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教学方法简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二是舞蹈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三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四是具有医学专业特点的舞蹈教学体系还没有成型;五是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总之,目前首都医科大学舞蹈专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开展舞蹈实践课程的系列改革,并探索创新性改革措施,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全方位地考虑,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程改革的创新策略 (一)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手段丰富舞蹈实践 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程设置除舞蹈形体训练课之外,应加强编创实践和舞动即兴环节的设置,并进一步与学生舞蹈团活动相融合。笔者认为,医学类高校应采用多种手段丰富舞蹈实践课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将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表现计入总学分,每学年设定专门的艺术实践周进行观摩与表演;其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演出、采风与交流活动,特别是深入基层医院和医疗站点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服务;再次,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类舞蹈比赛,提高医学生的舞蹈艺术水准;最后,在节庆期间可以举办大型文艺演出,让学生在互动实践中学习。一般的集体舞蹈项目在18课时6次课程的课堂是很难完成的。医学类高校应通过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热爱舞蹈的学生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加入学生舞蹈团,以进一步提升舞蹈水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 目前医学类高校舞蹈教师资源匮乏,一所高校基本上只有一名或者两名舞蹈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舞蹈实践课程除本校组织的活动、比赛、晚会与剧目排练之外,还需经常为师生提供国内外舞蹈学术交流的机会。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有助于提升师生的舞蹈审美能力,使本校舞蹈教师提高教学水准、开阔艺术视野、优化学科知识,使学生通过与大师近距离接触而感悟艺术的真谛,进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向新知、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 (三)优化课程设置,推进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多元性和实用性,是医学专业人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展舞蹈实践教学建设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促进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在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精品课程中,应注重在教学中融合舞蹈的学科前沿动态与知识发展;聘请高水平的名师做舞蹈实践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同时将舞蹈专业特色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化教学课件相融合。总之,舞蹈实践精品课程不仅要科学发展,还要丰富多彩。通过舞蹈实践精品课程建设,能够调动医学生积极参与舞蹈的积极性,全方位培养其综合能力,使其成长为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高素质医务人才。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医学类高校应开设一些民间舞蹈实践课程。我国民间舞蹈艺术风格独特、内涵深远、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是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医学类高校学生未来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群众,了解各民族和各地区的人文风俗有助于未来基层医务工作的开展。 (四)彰显学科特色,完善舞蹈实践教学体系 我国高校教育长期以来重技术、轻人文,医学类高校也存在过分重视和强调医学技术的科学属性、忽视了其人文属性的现象,这不利于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当今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医务工作者的综合能力还需进一步完善医学类高校的教学体系。从事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教学的教师需熟悉医学专业的特点,可采用以下具体措施开展教学:第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舞蹈课堂,借助影音资料展示民族舞蹈艺术的鲜活内容,用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第二,教师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不仅要打动学生的感官,更要打动其心灵,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唤起情感共鸣的目的;第三,运用多种手段向学生展示不同民族舞蹈的艺术形象,提高其审美感受力;第四,结合医务工作实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让学生置身于舞蹈艺术的情境中,在获得极大美感享受的同时对医学专业产生较大的兴趣,始终保持自觉学习的积极状态。 (五)结合医学专业实际,形成“从教室到工作岗位”的实践型教学理念 医学类高校舞蹈实践课程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从教室到工作岗位”的转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性培养与集体授课相结合。医学生的工作岗位分工细致,而且每个人个性不同,感兴趣的舞种也不尽相同,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舞种的学习和掌握会比其他舞种更有成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对古典舞、芭蕾舞的接受能力较差,对现代舞、民族舞和流行舞蹈的兴趣较为浓厚。对古典舞感兴趣的学生心思会比较细致,适合对理性思维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如病案管理、医技科和药剂科等管理岗位和一些基础服务性医务工作岗位;对民族舞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更适合一些对沟通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如临床科和护理科的工作;偏爱现代舞的学生更适合一些对创新性要求较高的科研工作,如理疗科;流行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反应准确迅速,更适合急诊科的工作,处理起突发事件会比较得心应手。因此,教师在集体授课时,应挖掘和着重培养学生所擅长的舞种,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应努力开发与拓展学生的动作语言潜力,为他们提供艺术实践机会,以打造全面发展的医务人才。第二,培养医学生的舞蹈素养要与音乐训练相结合。医务工作是一项对节奏要求较高的工作,工作流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同时需要生理和心理的协调,音乐和舞蹈的训练能够弥补医学专业类课程在此方面的不足。如手术的操作流程、病人护理的流程等,都会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舞蹈的训练中,所有动作都是在音乐的节奏中进行,这有助于训练医学生动作的速度和精准度。在舞蹈实践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用风格迥异的音乐来配合学生进行舞蹈练习,舞蹈动作要与音乐相融合,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自身肢体动作的再认识。第三,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医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舞台表演的艺术实践训练在增强个人心理素质方面作用显著。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学生的舞蹈艺术实践,在医学专业基础教学扎实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编排舞蹈小品,加强剧目段落与经典剧目的排练,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鼓励其多参加校园晚会,将实践表演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学生参加工作以后,也需要参加单位组织的文娱活动,这样的实用型舞蹈小作品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快地融入工作单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其高技能、高素质、高情商。“从教室到工作岗位”的理念既服务于医学专业的技能教学,又培养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实现了医学生从课堂到舞台的转变,还为其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医学类高校积极改革舞蹈教学形式,有助于培养多元化、高素质、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总的来说,医学类舞蹈实践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医学类高校在进行舞蹈实践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本着以职业需求为先导的理念,结合学生自身的舞蹈学习热情与能力,在服务本专业教学的前提下完成舞蹈实践课程的改革。笔者希望通过舞蹈实践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能够真正起到提升医学生职业综合水平的作用。医学类高校应与社会需求接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重要目标,探索出在信息化时代下医学类专业舞蹈实践课程教学的新思路。只有这样,医学类高校的舞蹈实践教育才能够适应当今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发展。 作者:杨婧涵 商玮娜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已经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发展阶段,由于相关经验积累较少,仍然是存在一些固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工程管理过程的质量。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 1计算机软件项目的使用 所谓的软件研发就是根据相关使用目标就数据进行构造,对软件构造进行重新编程,在编辑编写的过程中测试软件是否能够完成设计的工作内容。在研发阶段就软件而言,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分为前期策划、过程中编码、对软件进行相应功能的测试三个阶段。在软件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部,概要设计是指对于软件的各模块内容进行分解,并对软件的构成板块之间以及相关接口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实现对整体数据组成情况有一个认识,基于此认识再进行后续的详细设计作业,为详细作业过程提供理论指导和方向。而详细设计是指对之前分析的各个模块中的具体数据进行细节处的设计。两种设计的操作者不同,概要设计的工作者一般是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参与制作过多种软件对软件内部的运行机理较为熟悉,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对软件的模块设计进行原创性的设计。而详细设计的参与者一般为普通的程序员,其日常的工作就是根据概要设计的相关指导完成具体的操作工作。在设计阶段出现的文档主要是为后续设计工作编制的说明书形成不同的说明文件。在进行编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对某个程序员的版块进行程序编写。参与编写的过程主要是由程序员完成,在数量众多的文档中有一类闻到了内容较为详细这类文档在进行软件测试时作为一种发掘文件,能够对文件中产生的一些错误信息进行及时的改正,以提高程序运行的稳定性。在软件测试阶段存在的工作者主要是从各个部门抽调的高级程序员组成的,其中存在的文档主要为软件测试的策划以及软件测试的报告形式。在软件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其进行维护更新造成持续更新的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是由于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隐藏的错误,这些错误随着外部使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变更。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软件需要进行更改,最后一种情况是由于软件自身的更改和拓展,为了保证其在保护期间能够避免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并挖掘软件潜在的能力,在软件的保护阶段对其进行维护保证文档的策划和报告工作,从而促进软件能够在各个项目工作中实现有效的运用。 2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项目的应用策略 2.1增强团队水准 作为软件设计维护的主力军,管理团队的职业素养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相关工作的进行。为了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能够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就需要在团队人员选择时注意搭配,让不同性格有不同专长的人员组成一个团队,这样就可以在面对工作问题时有多种解决思路产生,并选择其中最优解来解决当前问题。同时应该根据软件工程过程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职责,让其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和范围另一方面,当工作团队在日常作业时遇到问题,能够根据制度中的内容来自我调整。同时在制度中有相关的禁止内容,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让团队成员有自我监督管理的意识,对工作过程中接触的内容有一个正确判断,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对团队人员进行安排时,要根据研发过程的实际情况对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实际工作状态和特点进行分析,在全过程进行合理掌握和调配,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其能够将自己的专长尽可能发挥出来,提高工作岗位的效率和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一个身处管理团队的人员都能够有相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进行项目管理工作。 2.2改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系统 想要改善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提高整个项目的研发效率,就需要不断根据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情况,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概念,新思想,促进软件研发项目能够与时俱进,掌握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相应的技术,并尽快将这些生产要素落实到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和维护管理过程中。同时在原有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的更新工程管理制度,完善合理的管理系统,积极引用相关人才提高计算机软件的研发效率同时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将自己在工作岗位获取的经验融会贯通,然后再通过相关技术的加持在其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并且在团队中营造出团队间用软件质量进行互相竞争,团队内部各成员之间能够合作共赢的企业氛围。 2.3增强软件风险管理 在过去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的着眼点较少,导致软件开发,后期由于风险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软件与变更后的实际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为了保证软件项目的顺利实施,可以构建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并且所有参与研发的工作人员,在脑海中要常有一个风险意识。通过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提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于风险因素的规避。根据过去的开发经验和目前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些合理的预防措施,减少风险发生后造成的影响范围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对计算机软件风险进行持续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提炼相关经验并尽快完善到相关管理制度中,指导后续的工作人员完成相关作业。 3结束语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软件的相关使用进行介绍,阐述了软件管理过程的内容,随着目前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用不仅可以使人们掌握更充足的资源,并且有助于创新型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曰攀.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应用的措施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5):98-99. [2]马飞.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应用的措施分析[J].通讯世界,2015(14):243-243. [3]孙华,李爱平,金智.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应用的措施分析[J].电子制作,2015(08):78-78. 作者:张峪齐 单位: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0引言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瞬间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立刻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了确保全国师生的健康和安全,国家教育部发布通知,全体师生暂缓返校,坚持停课不停学,开启线上教学。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设本校特色的高质量开放在线课程,搭建线上教学平台,确保全体学生的教学进度和教育质量。在这个特殊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发生了线下教学向线上教学的转变,这是一项应急措施,也是信息时代教学方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然而,随着网络课程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众多新的挑战。 1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面对的困难 1.1线上教学对于教师的困难 经过多方面采访和调研,众多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都表示这场疫情把自己由教师变成了主播。虽然这听起来像是句玩笑话,但也透露出线上教学对于老师所存在的困难。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需要学习并熟练掌握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统计、管理等重要功能。其次,线下授课时教师可以面对面地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快捷高效地布置课堂任务和作业,但在线上教学中,由于网络状态或者学生的个人原因,教师需要多次重复讲过的内容,然而部分学生可能还是会错过或者忽视一些讲解,无法全面掌握。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面向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使得有时候教师必须要和学生斗智斗勇,尤其在线上授课时,老师更是经常被不同学生在同一时间发送的多条信息搞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因此,线上授课时,老师要时刻紧盯显示屏,推断同学的学习情况,这也令老师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1.2线上教学对于学生的困难 相关学者曾对广东高校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学习效果和收获的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在参与调查的7726位学生中,33.42%的学生认为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在教室里面对面授课的效果和收获是一样的。30.57%的学生表示线上的学习方式达不到以前在教室里学习的效果。19.6%的学生反映线上的学习效果比线下的好得多,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8.46%的学生认为线上的学习方式略优于线下。7.95%的学生认为线上的学习方式没有任何的学习效果。由这些数据可见,尽管部分学生对于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表示满意,但是仍有38.52%的学生认为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和收获不如线下的学习。因此,学生的不适感和收获感的缺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2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可采取的对策 2.1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 疫情期间,大多数大学生因为无法返校,居家线上学习时,总是延续着放假的状态,始终意识不到自己已进入新学期知识的学习中,所以学习的专注力和效果总是不佳。此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学习和生活。比如,在使用雨课堂、钉钉等第三方教学平台线上授课时,教师一定要更加重视课前课后的签到和考勤,如果有学生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未按规定时间签到,教师一定要按照迟到或者旷课对学生严肃处理,以时刻警醒同学们新学期已经开始。此外,教师应该在日常的线上教学安排中加入更多的课堂互动,给予参与学生额外的加分,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确保线上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些针对性的课堂行为规范都有利于引导学生回到正常的、认真的学习状态。相关学者也在高校学生中研究过哪种线上教学模式最受欢迎,相关结果如表2。48.81%的学生倾向于教师在线的直播授课,31.83%的学生倾向于观看录制播放的教学视频,15.76%的学生倾向于以自学和辅导为主的在线答疑,3.6%的学生选择了其它模式。可见,教师在线的直播授课模式在学生中最受欢迎。然而,教师的直播授课对网速、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直播授课的时间不宜过长。为此,教师在直播授课时可以采取精品课录制+直播导读/直播答疑等混合在线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线上平台令大学生在多种媒体的融合下接受教育,使得他们逐渐具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对新事物新信息的吸收和响应能力。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学生建立沟通渠道,加强同学生的思想交流,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接触并熟练使用当下大学生常用的微信、QQ、微博等交流媒介,同时也要熟悉淘宝、天猫、京东等常用网络平台。此外,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便捷、传播广泛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积极构建同学生交流联系的有效渠道,切实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媒体的平台空间相结合。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培养建立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鼓励学生内部进行更有效的网络交流,构建和谐健康、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的网络交流体系。在线交流不需要面对面,虽然方便,但是在表达思想时无法获得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信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停留在“教学”的层面,而更应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引导者”,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积极有效的互动反馈机制,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2.2丰富教学内容 为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2020年3月9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活动,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实施育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如今特殊时期里,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作为教育的主要渠道,应充分提高疫情防控的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加强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法制意识,严格遵守学校及属地的防疫政策和有关规定。在疫情初期,由于对病毒源头、传播途径、防护措施了解不够,部分大学生出现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出现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因此,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大学生科学的认识疫情,提高防护意识,充分支持和配合国家的疫情防控大局。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帮助青年大学生正确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分析中国疫情防控的制度优势,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的效率、精神和力量,帮助同学们消除焦虑和恐慌,激发防疫的动力和抗疫的决心。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人文关怀,除了理论课程的学习进度,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生活状况也不容忽视,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上课下都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不论是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还是社区工作者、科研人员、青年志愿者,每一个人都时刻将抗疫精神践行在自己的工作中,他们的抗疫事迹正是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和民族情怀的一剂良药,也是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正如李兰娟院士所呼吁的,“这次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为确保教育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要紧密贴合当下的青年学生,尤其在举例教学时要尽量缩短与大学生的距离感,增强大学生的代入感。比如,参与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务人员中有近半数都是曾经被贴上负面标签的“90后”“00后”,一句“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不知感动了多少中国人民。过去,有人说他们是脆弱的一代,现在,这份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已令他们成为抗击疫情的主力军。这样的青春燃烧着中华精神的传世之火,这样的力量当然可以激发当下每位大学生的赤子之心。另外,也可以正反例对比,通过列举武汉大学生的“硬隔离”和陕西某高校两名学生在隔离期内瞒报行迹并提前返校,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疫情期间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帮助大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 2.3构建基于微信平台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案 想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的效果,仅凭借一个显示屏去传输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需要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个环节都层层把关,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微信是当下学生交流思想,分享生活的重要媒介,自然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平台建设,构建基于微信平台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案是深化线上教学效果的有力举措。借助微信平台,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准备,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如此,教师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控整个教学过程,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完成教学计划、讲解教学内容、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再通过微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配以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借助微信平台,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困难,恰当把控好和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向和力度,从而加强课堂的管理。对于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和解决,对跟不上整体进度的学生,教师要调整时间和进度进行相应的专项指导和帮助。教学之余,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如果有学生在思想态度上有偏差要及时纠正,如果是常规问题,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案例进行引导教育。借助微信平台,教师可以更全面收集学生课后的学习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课程评价总结,同时针对大家的掌握情况在下一节课中做针对性的复习,进而深化教育效果。 3结语 从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3年的抗击非典,到2008年的抗震救灾,再到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虽是灾难,却处处彰显着华夏儿女的上下一心,处处洋溢着伟大的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同祖国一道,直面困难,迎接挑战。青山一道,共担风雨,从这一刻起,让我们携起手来,为青年大学生共筑美好的精神家园,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 作者:杨颜萍 许媛媛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电子商务学院
酒店餐饮论文:试谈酒店业如何进行餐饮成本控制 【摘要】 餐饮成本控制是餐饮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餐饮的成本结构制约着餐饮产品的价格,而餐饮的价格又影响着餐厅的经营和上座率,因此,餐饮成本控制是餐饮经营的关键。在餐饮经营中,保持或降低餐饮成本中的原材料成本和经营费用,尽量提高食品原材料成本的比例,使餐饮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更符合市场要求、更有竞争力,是保证餐饮经营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餐饮业; 成本控制; 措施 餐饮和客房是酒店营业的两大支柱。经销餐饮远比经销客房潜力大,效益好,因为餐饮不但面向酒店的住客,而且还面向当地的企业、机关、居民等。一家餐饮经销比较好的酒店,其餐饮收入往往赶上甚至超过客房营业收入。科学地组织餐饮成本控制可以提高餐厅的经营与管理水平,减少物质和劳动消耗,使餐厅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餐饮成本控制关系到餐饮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关系到餐厅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时也关系到顾客的利益及满足顾客对餐饮质量和价格的需求,从而促进餐饮产品的销售。因此餐饮成本控制在酒店经营和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餐饮成本控制是指在餐饮生产经营中,管理人员按照餐厅规定的成本标准,对餐饮产品的各成本因素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调节,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以将餐饮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保证实现酒店的成本目标。餐饮业的成本结构,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所谓直接成本,是指餐企在一定时期内耗用的原材料、调料和配料总成本,也是餐饮业务中最主要的支出。原材料是加工制作各种餐饮产品的主料,如面粉、大米、鸡、鸭、鱼、肉、海产品等;配料是指加工制作各种餐饮产品必要的辅助材料,以各种蔬菜为主;调料是指加工制作各种餐饮产品过程中附加的各种调味品,如油、盐、酱油、味精等。所谓间接成本,是指在产品加工制作过程中耗费的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费用等不计入产品成本的期间费用。由此可知,餐饮成本控制的范围,包括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控制,从财务分析上看,餐企的日常经营消耗主要集中在菜品的原材料、调料和配料上, 在餐饮经营中,保持和降低餐饮成本中的食品原材料成本和经营费用,尽量提高食品原材料成本的比例,使餐饮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更符合市场要求,更具竞争力,是保证餐厅经营效果、增强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那么如何有效地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和损耗是餐饮成本控制的关键。笔者就直接成本的控制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制定严格规范的采购制度以控制采购成本 原材料购入关系到饮食制品的成本大小以及质量的好坏,必须对其加强管理。既要保证生产服务的正常需要,又要保证不造成积压,尤其是容易腐烂和不宜长期储存的原材料,更应根据生产的需要和原材料本身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采购,以防止损失和浪费。所以餐饮企业应制定以下采购制度。 (一)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流程 1.厨师长或厨房部的负责人每天晚上根据本部门的需求、物资储备情况确定物资采购量,并填制“请购单”报送采购部门。 2.仓库部门在各种物品库存量到达最低界线时填写“请购单”。库存量最低界线,也称采购线,是酒店为保证供应,减少资金积压而确定的订货点的库存量,它主要根据各种物品的每日消耗数量、保存期限、进货难易程度以及从订货到进货入库的间隔天数等因素一一确定。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制订,报送财务部经理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后,以书面方式通知供货商。 (二)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财务部设立专门的物价员,定期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价格咨询,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物资采购的报价进行分析反馈,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于每天使用的蔬菜、肉、禽、蛋、水果等原材料,根据市场行情每半个月公开报价一次,并召开定价例会,定价人员由使用部门负责人、采购员、财务部经理、物价员、库管人员组成,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两方面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对新增物资及大宗物资、零星紧急采购的物资,须附有经批准的采购单才能报账。 (三)建立严格的采购验货制度 1.设置专门的验收区域,包括验收办公室、检验测试装置和临时贮藏场地。另外,酒店应设置一种在验收时使用的印戳或标记以防重复点算。 2.验收人员一般从仓库、厨房及成本核算人员中选用,选用的人员必须具有酒店物品的基本知识,鉴别购进物品与订货单上的质量要求是否一致的能力和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必须熟悉酒店所规定的验收制度和验收标准,有权拒收质量低劣、规格不符的货品,有权拒收任何未经批准的物品采购。 3.验收程序,货品到后,验收人员根据订货单的内容做好两项工作:盘点数量和检查质量。盘点数量时应注意,如果是密封的容器,应逐个检查是否有启封的痕迹,并逐个过称,以防短缺;如果是袋装货品,应通过点数或称重,检查袋上印刷的重量是否与实际一致。全部货品的测试、检验、过磅、清点等工作应尽量在送货人在场时做完,以便一旦发现数量或质量的差错,有第三者在场认可。库存管理员对物资采购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数量、质量、标准与计划以及报价,通过严格的验收制度进行把关。对于不需要的超量进货、质量低劣、规格不符及未经批准采购的物品有权拒收,对于价格和数量与采购单上不一致的及时进行纠正;验货结束后库管员要填制验收单据,验收单通常有两种形势:一种是验收人员根据点收的货品自制一份验收清单;另一种是验收人员直接在送货人或供货商带来的一式三联的送货单据上盖章收讫。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验收单据,都应做到收货单据清楚、明确、整洁,便于审核,防止字迹了草,模糊不清,乱涂乱改。验收工作完成后,将收货单和发票订在一起,送交财务部负责核准付款的人员。 (四)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及领用制度 制定严格的库存管理出入库手续,以及各部门原辅料的领用制度,餐企经营所需购入的物资均须办理验收入库手续,所有的出库须先填制领料单,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后生效,严禁无单领料或白条领料,严禁涂改领料单,由于领用不当或安排使用不当造成霉变、过期等浪费现象,一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建立严格的报损报丢和存货清查制度 对于餐企经常遇到的原材料、烟酒的变质、损坏、丢失应该制定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并制定合理的报损率,报损由部门主管上报财务、库管,按品名、规格、称斤两填写报损单,报损品种需由采购部经理鉴定分析后,签字报损;报损单汇总每天报总经理,对于超过规定报损率的要说明原因。每月末,财务部要对存货进行清查,这样一方面可以查清账实不符的原因,及时发现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手续和审核制度,保证存货的安全和完整;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库存的各种存货数量,检查分析企业各种存货有无超储积压现象,检查存货有无因储存时间太长而发生损坏变质现象,有利于及时处理上述现象,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流动资金周转率。 二、利用先进的酒店管理系统,实现标准化的餐饮成本核算体系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制度 餐饮产品多为现做现卖,并且品种多,用料复杂,故很难对每一品种实际耗用原材料进行准确核算,客观上需要对各种饭菜制订一个合理的投料标准,即配料定额成本。配料定额成本是指单位饮食制品耗用原材料实物数量定额的货币价值,是由投料数量定额与投料单价组成,投料数量定额一般是按每道菜试制结果,考虑不同地区饮食习惯、风味特点并结合厨师经验,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财务部门要根据投料数量定额与投料单价制作出标准成本卡,以此作为衡量饮食产品用料,检查其质量,核算、监督并控制其成本水平的依据,并要经常地、不定期地对厨房部考核定额的执行情况,检查各菜品、主食的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有无差异,有无跑冒漏滴及因保管不善而发生原材料残损或变质现象。把厨师的奖金与出品业绩和成本控制挂钩,以提高厨师的节约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 (二)合理制订本酒店的毛利率 餐饮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的制定与毛利率的高低密切相关,毛利率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酒店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酒店要根据自身的规格档次以及市场行情合理制订毛利率,并分档口制订毛利率以及上下浮动比例(比如热菜、凉菜、酒水的毛利率是不一样的)。制定毛利率时既要认真研究客人的消费心理,考虑顾客对付出价格需要获取更多价值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酒店获取合理利润的愿望。 (三)定期进行科学而准确的成本分析 财务部每月末要召开成本分析会,分析每一菜品、每一台、每一宴会、每一个档口的成本率,将各档口的成本与实现的收入进行对比,及时分析滞销菜品情况,对成本率高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编制成本日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书,还可以通过成熟的酒店管理系统实现成本分解,进销核对,通过销售的菜品数量计算出主辅助料的理论成本,并自动核减库存量,期末与库存管理系统提供的实际盘点报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标准成本卡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此外,对于投入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在当月未全部消耗的情况下,正确计算月末厨房已领未用、或产品未销售原材料的结存额,这个计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本期已销餐饮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对酒店当期财务成果有着重要影响。 三、其他影响餐饮直接成本的因素分析 除上面介绍的原材料的采购和餐饮成本的计算方法外,影响餐饮直接成本的还有菜单的设计、制作的过程和服务的方法,每一阶段都与直接成本息息相关,自然应严加督导。 (一)菜单的设计 菜单作为一种餐饮销售的信息传播媒介,在餐厅与顾客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是餐饮生产和服务的计划书,对餐厅的经营效益高低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又是顾客进入餐厅后对餐厅认知的介绍书,直接提供顾客对菜品进行选择。所以设计菜单时不仅要考虑到菜品销售情况,更要考虑其赢利能力,如果菜的价格过高,顾客可能接受不了;如果菜的价格过低,又会影响毛利,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因此,设计菜单时,应适当降低高成本菜的毛利而提高低成本菜的毛利,以保证总体达到规定的毛利率。 (二)餐饮的制作 制作人员一时疏忽,或温度、时间掌握不当,或份量计算错误,或处理方式失当,往往会造成食物的浪费而增加成本。因此要鼓励使用标准食谱和标准份量来严密地控制食物的充分利用。 (三)服务的方法 没有标准器具提供使用,对于剩余的食物没有适当加以处理,对于食物卖出量与厨房出货量没有详细记录,延迟送食物给客人引起退单,都会造成食物的浪费和损耗,影响成本,所以预先规划妥善的服务流程,将有助于控制成本。 可见,餐饮成本控制需要所有与成本相关人员的参与,每位员工都要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与增加餐饮销售额同等重要,认识到菜点加工的成本控制不仅关系到餐厅目前的利益,而且决定着酒店长期的稳定发展,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这样,全体员工才能积极主动地按要求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工作。此外,餐饮成本控制不能建立在人人自觉的美好愿望之上,应当有一套贯穿于所有环节的成本控制流程和制度,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餐饮经营成本,力求最大利润,进而有效地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酒店经营目标。 餐饮成本控制,除保持成本不上升外,可能更多的是希望成本每年都有一定的降低幅度,但成本降低总有一个限度,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餐企只有从创新着手来降低成本。从技术创新上降低原料用量或寻找新的、价格低的菜品原料替代原有的、价格较高的原料;从工艺创新上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原料的损耗量,提高成品率或一级品率;从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创新上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以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与固定成本含量;从营销方式创新上增加销量,降低单位产品的营销成本。只有不断创新,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来鼓励创新,才是餐企不断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 酒店餐饮论文:以体验经济理论引导酒店餐饮发展 一、酒店餐饮风云突变提出的课题 近年来,社会餐饮发展迅猛,民营企业异军突起,餐饮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酒店餐饮造成很大冲击,酒店餐饮何去何从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至2001年底,我国餐饮网点已达35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500万。2001年全社会餐饮营业额达4368.9亿元,比2000年增长16.4%,增加额超过600亿元,增幅比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高出6.3个百分点,对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贡献。预计2002年全社会餐饮营业额增幅在16%左右,有望达到5000亿大关。如此大的奶酪,怎不令人动心。 然而,与餐饮发展的总趋势相左,酒店餐饮近年来却逐年下降。从酒店内部看,由于餐饮中劳动力成本的比重大,获利能力是无法与客房相比的;从外部来看,酒店餐饮的体制、机制更是无法与社会餐饮相比的。因此,酒店餐饮不敌社会餐饮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酒店集团近年的实践来看,除了高星级酒店必须以餐饮为配套的必备条件外,低星级酒店中的餐饮确在逐步萎缩,有的改变功能、有的餐饮场地对外出租,而新兴的经济型旅馆则尽量回避餐饮。 但是,酒店餐饮中依然存在强项,婚宴就是明显的例子,以新亚股份为例,2002年5月1日至7日的长假中,酒店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2%,但餐饮中的婚宴收入却同比上升9.1%。因此,不能笼统地讨论酒店餐饮,而应该扬酒店之长、避酒店之短,发展适合于酒店特点的餐饮类型。 发展酒店餐饮必须要有基础研究,从战术上讲,内容包括菜谱、定价等,从战略上看,必须要有理论引导。我认为,以体验经济理论引导酒店餐饮发展也许不失为方案之一。 二、星巴克一鸣惊人的启示和酒店体验经济的萌芽 美国电影《白鲸》中有一位酷嗜咖啡的大副名叫星巴克(Starbucks),他的大名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经营的咖啡连锁企业的品牌,其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星巴克自2000年5月登陆上海后,一年半中很快就开出了18家连锁店,19元左右一杯的意式咖啡和10元左右一份的点心征服了上海的白领,忠实客户的队伍正在日益扩大中,白领认同了这里的氛围、情调、体验和时尚。在这里,客人和咖啡师之间、客人和客人之间的真诚互动令人神往。在这都市闹中取静的幽雅环境中,有精选的轻音乐、有轻松闲适的聊天欲望,一种以顾客体验为核心的咖啡文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这正是新服务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再以日本的情况来看,自1996年开设第一家星巴克以后一直大受欢迎,2000年的销售额为2.42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一倍,利润达1170万美元,其品牌在日本已家喻户晓,至2001年10月已开出300家,计划3年中再开180家。2000年,星巴克总公司的营业收入已达到22亿美元,预示了体验经济的无量前途。 体验经济包含轻松、时尚的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崇尚创新的追求,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提供人性化的环境和服务,把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结合了起来,这些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精髓。 体验经济是以客户需求和体验为导向开展经营的方式,其产品几乎完全隐藏到服务背后,服务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产品要依赖于服务所创造的条件,星巴克就是生动的一例。 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酒店,体验经济的萌芽实际上已经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将其提高到理性上来认识。婚宴是比较普遍的例子,因为酒店能够提供婚礼的体验。海内外许多游客不惜提前在和平饭店订座就餐,就是因为需要怀旧体验;在锦江饭店也有其他地方无法取代的体验因素;在东湖集团下属的花园宾馆里,人们在就餐的同时又消费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 近年来,酒店业中已经出现有意识地应用体验经济的例子,在深圳和海南出现了威尼斯大酒店和金银岛大酒店,这就是典型的主题酒店,酒店环绕主题营造硬件和软件,从而制造出主题的体验。 三、体验经济兴起的必然性 回首历史长河,每当生产力发生重大变革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就会相应加快,当年工业革命时是如此,现在信息革命时也是如此,因为科学技术和顾客需求决定了产品类型及服务方式,目前,一种新服务经济正大行其道,发展速度令人炫目。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和生物经济四个阶段,又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将产业经济发展划分为制造业经济、服务业经济和体验业经济三个阶段,并把体验业作为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如今,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体验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开发,美国的休闲业已成为第一产业,据预测到2015年时将独占GNP中的半壁江山;日本2001年仅电子游戏产业就占了全国经济的20%,超过汽车工业成为第一产业:韩国的游戏产业也成为最有利润的行业,产值达20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30—40%。 1999年4月,由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合著的《体验经济》初版时,受到了广泛注意,该书提出了“工作是剧场、生意是舞台”,体验经济从此走红。 其实,人的需求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体验需求是人的需求之一。马克思预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是一种快乐”。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体验经济就是满足人们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形态。 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主要研究的不是提供产品,而是提供舞台.,体验要素依附在产品和服务之中,消费的只是过程,消费者成为这一过程的产品,当过程结束后,体验记忆会长久地保存在消费者脑中。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体验付费,因为这种体验在人们生活水平到了一定程度时已成为迫切的需求,消费者自己进行或参与了这一过程,情感和心理得到了满足。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生意好的餐馆并不是价廉物美的那种,而是价格虽贵、但有特色的那种,这里所说的特色不光是菜肴,而且包括多媒体的氛围,还包括就餐人员的修养及互动的感受。当然,在营业收入里面,我们也拿到了体验因素相应的、可观的一块,由于固定成本已经剔除,我们取得的这一块增量就全额转化为利润。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星巴克的奇迹会发生,为什么星巴克的咖啡和点心这么贵还大受欢迎,因为在星巴克里有年轻白领的体验因素,在星巴克的售价中包含有体验因素的价格。同样,在肯德基里也何尝不是有着儿童的体验因素呢。 由于体验经济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我们和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且我国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已和发达国家相差无几,海外含有体验经济的企业进入的还不多,我们应该及早研究如何来顺应这一变化,争夺这块大奶酪。发展体验经济不一定要另起炉灶,我国服务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在传统的服务业中加入体验要素不失为一条捷径。 四、体验经济在酒店餐饮中的运用 那么,让我们来讨论,为了在传统的酒店餐饮中加入体验的要素,我们应该考虑些什么呢? 第一,我们要在考虑人们就餐需求的同时考虑人们的精神需求; 第二,这种精神需求要从多样化、个性化、多媒体方式来研究; 第三,要重视把文化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知识就是利润。 加入体验因素的实现途径和载体是什么呢,最常用的方法是主题 化,就是把经营场所主题化,使其硬件和软件都为其服务。现在,酒店餐饮的市场定位已普遍受到重视,大家通常关心的是价格的高、中、低档和菜谱菜系方面,以此通过市场细分来吸引各种消费层次和口味的顾客,经营者的思维局限于定价策略和菜谱调整。 当今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独具个性的人文景观或历史遗产,这个文化宝库不加利用实在是非常可惜。无论何种文化定位都要选择一个主题,在此主题下营造相应的环境和程式,从而烘托出一种气氛和情调,以此产生吸引力和新鲜感。主题可以选自小说、电影、名人、学科等领域,五花八门,无所不可。在某一主题之下,装修、用具、服装及背景音乐应与之相适应,其间还可以穿插配合的小场景助兴。 对于社会餐饮来说,酒店的综合优势是它们所不具备的。由于有了婚房和大堂,酒店的婚宴就有了优势。其实,婚宴无非就是就餐加婚礼体验,同理,我们可以使就餐加上其他内容的体验,从而使酒店餐饮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当前开放的背景下,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形势下,酒店餐饮中再强调涉外餐饮的区分已无很大必要,我们只要再多考虑涉外餐饮的特点,不必特地把涉外餐饮从酒店餐饮中分离出来。 我们相信,酒店餐饮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大的发展。 酒店餐饮论文:酒店管理餐饮成本控制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餐饮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酒店的盈利能力。作为酒店管理的学生,学习《餐饮成本控制》对于其将来在酒店行业的长远发展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多数院校也将《餐饮成本控制》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结合历年餐饮成本控制的相关论文及笔者教学研究从餐饮成本控制教学改革现状,教师、学校、等角度对酒店管理专业在该门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餐饮;成本控制;教学;改革 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不但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盈利,更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截至年末,旅游院校总数2307所,在校学生为79.7万人[1]。全年,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475.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3.3万人次,增长2.9%。作为餐饮成本控制课程专业教师,笔者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论文,就该课程的教学提出相应的改革。 一、《餐饮成本控制》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2003至2017年初,在知网上以餐饮成本控制为题目共检索到143篇论文,以餐饮成本控制在全文范围检索共收索到论文962篇,这些论文大都提出了饭店业的餐饮成本控制的问题,但是这么多的论文却鲜有高校关于《餐饮成本控制》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只是在2017年粟娟[2]发表了一篇名为《酒店成本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的论文。较少的教改论文一方面表现院校或者课程教师对该门课程的改革重视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该门课程教学较为成熟,从现在酒店人才培养的数量和酒店也对餐饮成本控制提出的问题来看,《餐饮成本控制》教改文献较少的原因应该是前者。笔者认为出现前者原因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教师、学校。在知网上以962篇餐饮成本相关论文为基准,收索餐饮成本教学相关8个热点词并汇总分析结果见下图1。有图可知,酒店业对于餐饮成本控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管理、分析,采购,标准成本。实际上这些关注点《餐饮成本控制》课程内容均有涉及,只是内容的侧重点比例所差异。 二、教师与《餐饮成本控制》教学改革 在课程关联度上,一般情况下,《餐饮成本控制》课程是《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课程等财会类课程的后续课程,而这两门课程学习的情况对《餐饮成本控制》最初的学习态度是有明显影响的。所以对于财会类课程的教师应该组成教学团队,相互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教学内容上,《餐饮成本控制》课程教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不拘泥于一本教材,并结合相关论文资料。虽然像很多课程一样,提到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实际经验,笔者认为,这其实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问题是一颗积极与行业对接的心。实际经验一方面可以通过研究热点问题和相关论文获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论坛、会议、甚至广泛的结交行业人才并及时与毕业后在此方面就业的毕业生交流。只有不断的结合实际案例,才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课程的重要性,也才能使得教师自身不断进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在讲授《餐饮成本控制》时,可使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教学法,让学生为某个项目做成本预算及核算,通过这样的分析、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高,也能更好的学到相关知识。此外,再结合一些多媒体教学。在科技发生突飞猛进的时代下成长的零零后逐渐进入大学校园,教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上他们愿意听和上他们应该听的课是每个老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三、酒店管理院校与《餐饮成本控制》教学改革 院校对于学科的建设除了注重立竿见影的课程如《国际接待礼仪》这类课程外,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未来发展前景的课程,《餐饮成本控制》就属于或者,不论学生将来是创业还是就业,良好的成本意识都会让学生受益不少。所以,相关院校也应该积极为此类课程的教师提供行业交流的机会。更何况酒店管理专业与行业对接的空间非常大,酒店也非常乐意与相关教师交流,比如万豪集团旗下的万里豪程项目。院校应该积极与行业结成相互促进的联盟,互相进步,例如三亚学院与201年1月成立的海南省酒店人才培养创新联盟,这就为酒店业与学术界的相互交流和促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次在教学班级的设置上,《餐饮成本控制》最好实行小班教学,便于学生与教师的更好更多的交流,让学生在普遍任务较难掌握的课程中受到更多的关注。 四、总结 《餐饮成本控制》课程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在酒店管理的中高层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紧密与行业对接,多渠道整合资源,才能让《餐饮成本控制》课程使教师和学生双赢。 作者:李鹏 酒店餐饮论文:餐饮酒店装饰设计 1红色文化与餐饮空间软装饰的关系 (1)餐饮空间软装饰是红色文化的一种表现载体。虽然轰轰烈烈的中国共产党带领贫苦大众为把外族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并推翻三座大山,和建设新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而在这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却永远闪耀着光芒。以前红色文化都是以电影、电视连续剧和戏剧等形式来宣传,但是现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于时展的需求。“民以食为天”,餐饮在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软装饰近年来发展迅速,餐饮空间软装饰也可以作为红色文化的一种表现载体,有着非常广的受众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比如现在无锡餐饮市场上,就主要有两家也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餐馆,一家是“”,另一家是“江南”,做的就比较成功。(2)红色文化是软装饰在餐饮空间中的一种风格体现。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主题餐厅的类型有“运动”型、“农家风味”型、“素食”型、“异域风情”型、“另类”型、“典型文化代表人物”型、“怀旧复古”型、“绿色生态环保”型等等类型,都是通过文化嫁接的方式,围绕一个或者多个文化主题,通过对软装饰的选配和布置,来营造独特的环境氛围,提供特色饮食服务的主题餐厅类型。而红色文化也是对软装饰在餐饮空间中的一个风格体现,让置身于餐厅享受美食同时,能通过餐厅的家具、挂画、条幅、工艺品,甚至戏剧等形式来营造独特的环境和氛围,让人们激起对红色年代怀念和追思。在一个餐厅中不仅解决温饱问题,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得到熏陶,体验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并学会感恩。 2红色文化和餐饮空间软装饰结合的原则 (1)红色文化时尚化原则。红色文化是属于一种传统的文化,但由于与以往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等等的不同,以及人们的观念和喜好也有所转变,因此,如果一味把红色文化所有的传统的元素或者物件原模原样的搬到餐饮空间里,也是不现实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变化是非常大的,不管饮食各方面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应该把红色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及其所体现的元素和物件,结合当前流行的和时尚的观念和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既能反映出红色的文化,唤醒老一辈的美好回忆,并也能紧跟时展的步伐,不致让人感到与时代脱节。(2)地域性原则。红色文化在与餐饮空间软装饰结合的过程中,也应考虑地域性差异。我们祖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习俗,包括餐饮方面、软装饰方面等。因此红色文化与餐饮空间软装饰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应考虑使用当地特有的元素和风俗习惯来布置餐饮空间。比如杭州“天地一家”秉承了江南西子湖畔的文人情致,以南宋古典风格作为基调,空间组织富于江南园林的流动之美;安卧在京城的“天地一家”更偏重于表达京华烟云历经沧桑后的怡然气度,青砖古木朱帘挂落,无处不在诉说着古老东方含蓄内敛、儒道归一的文化精神。(3)统一性原则。红色文化应有机地融入餐饮空间软装饰中,使空间中的家具、隔断、挂画、宣传条幅、工艺品等协调一致,使整个空间的环境布置保持统一性,使红色文化能得到充分体现,整个空间的软装饰更能烘托出餐厅环境的红色文化,以再现当年火热的红色现象。(4)非政治原则。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所有贫苦大众为民族自由和解放而斗争,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而发展,其中不乏民族和政治感情,带有一定的政治性。但红色文化与餐饮空间的软装饰进行结合,则应以餐饮空间软装饰为设计主体。在软装饰中体现出的红色文化,只是为了让老一辈有回味以前美好时光,让年轻一代和外国友人了解那个年代的历史,而与政治无关。 3红色文化应用于软装饰设计的方法建构 餐饮空间的主题设计是整体设计的灵魂,更是赋予餐饮空间文化的需求,提升餐饮空间文化品位。并围绕红色文化主题,通过设计师整体的陈设配套设计,把家具、织物、灯具、装饰品等合理地规划到空间中,营造出一种红色文化氛围,让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用餐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享受与升华。(1)家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具也永远处于不停顿的发展变化之中,家具不仅表现为一类生活器具、工业产品、市场商品、同时还表现为一类文化艺术作品,是一种文化形态与文明象征。餐饮空间中的家具是人类在餐厅中就餐时,坐卧、凭倚、餐食等功能的主要器具,家具在整个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赋予家具红色文化属性,使用红色文化时期有代表性的桌椅,比如当时有代表性的条凳方桌,让来就餐的人们一看就能回忆起当年时的情景,让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织物。织物指空间内使用的以布为主要原料,经过艺术加工,能够满足人们餐饮空间需要的纺织类产品。织物在餐饮空间可作坐垫、沙发和靠垫外蒙面,也可用作床罩、桌布和窗帘等,所以织物在餐饮空间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它往往决定着室内装饰的主调。织物的不同形态、色彩、材质都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而人的视觉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顺序性。织物可以使用当时流行的蓝花布、白毛巾、绿军装、红五星、白头巾等为主要材料,制作各种靠垫、椅套、桌布、窗帘等用品,以营造红色文化的氛围。(3)挂画。挂画可以装饰单调的墙壁,还可以反映餐饮空间设计的文化品位和档次,搭配巧妙的话,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个空间顿时充满灵性。但并非什么样的挂画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如果挑选不当,或与家具的颜色和格调上产生明显的冲撞,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可采用老一辈领导人的头像、重要战役、会议场景、工人农民劳动场景和标语作为挂画,可以烘托当时建设社会主义的热火朝天场景。(4)工艺品。工艺品,即通过手工或机器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产品,是对一组价值艺术品的总称。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工艺品是可以起到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通过其材质、色彩、尺寸、形态等诸因素考虑,可以起到点缀和衬托的作用,获得不同的视觉感知。红色文化年代主要的工艺品有白瓷壶、红皮书、粮票、派克钢笔、水烟斗等等,并以这些工艺品为点缀,装饰在餐厅中桌椅、前台、酒柜等,以及各个角落,让人们产生对红色年代的记忆和怀念。(5)灯光。在餐厅的设计中,灯光设计是餐厅设计的重要一部分,通过良好的灯光设计可以创造出舒适,温馨的就餐气氛,使室内光环境与餐厅的菜系、风味、档次、风格相得益彰。可见,灯光也是餐厅设计中的重要部分。而选择不同的灯具光源、灯光质量、照明强度,并和居室墙面、地面、家具颜色和谐配合,可以构造各种各样的艺术氛围。而我们可以当时的灯具和灯光作为主体,以尽量还原当时的气氛和环境,让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4结语 我们可以餐厅的软装饰为载体,融合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表达和展现我们优秀的传统红色文化,宣扬勤俭朴素、集体主义的献身精神,为形成红色文化在餐饮空间软装饰中的设计提供参照。也希望通过我们努力,可以让老一辈有回味以前美好时光,让年轻一代和外国友人了解那个年代的历史的宝贵场所,并无形中让优秀的红色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播。 作者:陈鹏涛 杨茂川 单位:江南大学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餐饮论文:酒店餐饮业提升商业素质的思考 那么素质化经营取代传统化经营模式是目前每个酒店餐饮企业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的话题。经过多年的基层管理实践的总结,也对衢州各大知名酒店餐饮部门员工动态及服务模式进行了了解与分析,个人认为大多数员工在酒店工作的原因是下列几点:第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第二:福利薪酬与工资待遇;第三:是否方便自己的生活;第四:企业发展与远景。但是在提及服务的时候却大部分员工却较多认为自己是在服役,而并非服务!由此可见这样的服务方式体现在我们的消费者面前又会是一番怎么样的景象呢?这和员工素质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大部分顾客我想多会和我有着同样的想法,那就是:顾客不怕价格高,只怕花钱买气受。由此可见,员工的商业素质优势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基础,也是关键,同样,酒店经营要赚钱,不赚钱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服务人员缺乏为顾客服务的热忱,要改变企业的命运,不仅仅在于酒店具有灵活的经营头脑,能找到令顾客满意的经营方式方法和技巧,具备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或采用利用广告宣传的作用,使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酒店,最重要的还是服务人员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想着通过自己的服务怎样使企业各方面能更好的发展,使企业产生效益。 早期的服务员只要知道把顾客服务好就可以了,但现在的服务不仅要把顾客服务到满意,更要体现出顾客的价值。使顾客变成忠实的顾客。一名具有良好商业素质的员工,他更能够通过自己的服务,和顾客的沟通交流,通过技巧技术和方式、方法,让顾客得到充分的享受,成为自己的朋友,使顾客盈门,让企业受益。相反,如果员工对于服务的理解认识不够,没有真正获取必要的服务能力,培养其商业素质,那么作为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除加强和改善管理能力以外,更要加强和改善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对服务产生“心动”。 一般酒店都认为服务不到位大都是管理不到位、培训不到位,更深入的想想,其实也是素质的不到位和经营的不到位,直接影响着酒店的发展,有人说:不懂服务就是不懂餐厅的经营之道。因为现代企业的生存哲学就是优质服务,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应树立满足顾客要求的理念,动员起来实现更好的销售,好的酒店他具有一种精神面貌,一种奋进的精神面貌,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面貌,这样的风貌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能够成功的使他们的每一位员工都产生一种积极的观念——服务的观念。衢州人有句俗话叫做“螺蛳壳内做道场”,简单的运用于当今衢州的酒店餐饮市场就好比说“一种简单的产品加上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商业素质当中包含了营销素质,员工对于营销来说最有连续性,最能发挥出团队营销的优势。员工最容易与顾客接触也是最好接触的,是直接把产品推荐和介绍给顾客的首选人选,我个人认为最好的销售其实就隐藏于平时的服务中,细节里。服务中的销售是顾客最容易接受也是最愿意接受的。在酒店里员工对企业产品的不了解,是造成营销工作障碍的最大困难。同样全员营销观念的不强,意味着员工整体商业素质中的销售意识不强。但经验告诉我大部分员工对于营销问题存在很大的误区。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员工普遍认为:营销是营销部门的事情,与我无关,顾客来不来消费一定是客户经理跟踪维护不到位。所以造成营销工作不能深入人心。 请各位反思一下,部门是否在这样的问题上做过什么引导和培训没有?对员工树立全员营销的意识,加强服务营销理念培训一定是必经之路。我个人认为,餐饮部要认识到在真正的营销中,服务才是实质的商品,而产品只是服务的附属品。只有这样才能使部门上下都对服务营销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尽而不断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其次,服务不仅局限与部门的服务人员,酒店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成为企业的“营销代表”,都能为消费者解决各种问题,尽而在消费者面前展示本酒店餐饮的文化和实力。服务营销是以顾客服务为目的而开展的营销活动,它更关注的是消费者接受服务的满意度,它贯穿于酒店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是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程的服务,可以说,服务营销不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而是一种经营理念。所以,酒店要把经营思想放在其产品的服务上,通过“服务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以优质的服务真正为消费者解决问题,而达到其经营的目的。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要让员工意识到自己是酒店产品和服务的推销员,这时销售理念的培训很重要,其中员工缺乏销售艺术的培训是造成与客人有效沟通的关键。 简单的一句话就是管理者要告诉员工通过服务来赚钱的方法。要是我们的服务人员能够做到把服务列入到销售中、把销售列入到服务里。要求每个员工在日常和本职服务过程中抓住时机,进行积极主动的介绍和推荐产品,那么对于顾客、企业、员工、来说真正实现了三赢。商业素质的培养光靠员工有意识是不够的,比如餐饮部针对自己的部门营运必须要有有效的研究与分析,客史资料的不健全,员工对顾客的不了解,对于重点顾客没有预期的针对性计划,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只会降低我们的服务质量。有句话总结的很好:“上等的菜品,需要上等的服务去陪衬”。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服务的营销公式:1+2=质量=客人满意3+4=灵活性=附加价值1+2+3+4=质量+灵活性=营销竞争中的优势在我们餐饮的营销工作中,单纯的销售产品并不能保证顾客满意,从而增加客流量,由于市场的供过于求,竞争者各显神通,客人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他们常常会从容不迫的挑选最能满足自己需求的酒店。因此看出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大于物质需求”,所以,企业产品营销的价格必须与企业的服务质量相吻合。这正是衢州餐饮业员工商业素质普遍较低的具体体现。因此,衢州地区酒店餐饮业提高服务员商业素质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思考。 作者:陈丽萍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 酒店餐饮论文:餐饮酒店工作及岗位设计研究 一、顾客需求流程下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 1.入店前识店信息需求环节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在这一环节中,根据能给顾客提供信息的主要岗位用鱼骨图表示出来,并把其工作分析主要任务标明,在酒店营业中,可以用财务数据显示各岗位的贡献率,从而来衡量此岗位的去留,以此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顾客在入店前识店信息需求环节中主要想了解餐饮酒店信息,提供信息的工作主要是向顾客展开营销和沟通,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的岗位主要有销售岗位、预定岗位、迎宾岗位、点菜岗位。销售岗位由销售经理与销售员组成,工作内容为管理与开发顾客,向顾客宣传餐饮酒店最新营销资料;预订员为顾客提供电话和现场咨询、订餐工作,并记录顾客相关消费信息;迎宾员负责为进店客人提供规范化的领位和迎送接待工作;点菜员满足顾客对餐饮酒店菜肴知识的信息认知。 2.入店接待需求环节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在第二环节中,预订员、迎宾员、点菜员承担双项任务,完成第一环节与第二环节流程节点之间的连接和桥梁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贡献率。在顾客到餐饮酒店后,在接待环节中的需求有停车、找餐位、点菜,这些需求主要由保安、销售员、餐厅服务员、预订员、迎宾员、点菜员和保洁员等岗位满足。在本环节中销售员根据老顾客的爱好与消费特点提供更为贴心的迎送与点菜服务;保安为刚到餐饮酒店的顾客提供停车及安全工作;预订员确认定餐信息;点菜员负责按酒店规定为客人提供点菜服务,推销菜肴产品,对客人关于菜肴的建议和要求,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迎宾员根据预定情况,做好顾客的引领工作;餐厅服务员在为客人推销餐饮产品。 3.就餐服务需求环节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此环节中,是顾客对酒店需求的主要部分,其中投入的人力资源最多,也是餐饮酒店人力资源成本投入最多的部分。这部分的工作分析要更为细致合理,注意顾客需求的内容与时间,安排恰当的岗位服务,才能人尽其用,而又不造成人力疲乏。本环节就餐需求是顾客主要需求,满足需求的工作内容多,设计岗位多。主要工作有菜肴的采购、加工、传送、服务、管理;主要岗位设计勤杂工、厨师、传菜员、餐厅服务员、酒水服务员、餐厅管理者。勤杂工的主要工作是对食品原材料洗涤和餐具用具的洗涤,为菜肴的加工与装盘做准备;厨师负责按菜单和菜谱制作高质量的菜肴食品,按照菜肴出品线分为面点、冷盘、热菜、切配等厨师;传菜员负责把把厨房生产的菜肴食品快速准确地送到各个楼面的传菜间;餐厅服务员本环节中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为客人提供标准化和差异化服务,推销餐饮产品,为酒店创造最佳经济效益;餐厅管理者主要有领班和服务主管,领班直接负责餐厅管理,协助楼面主管的对客服务工作,服务主管带领员工为客人提供最佳用餐服务,销售菜肴和酒水,完成经营目标;酒水服务员主要工作是酒水的保管和收发。 4.离店服务需求环节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本环节中是顾客就餐结束后的需求,主要是结账、取车、酒店的送客服务,餐饮酒店参与的岗位主要有餐厅服务员、收银员、餐厅管理人员、迎宾员、保安、销售员。在顾客离店环节中,餐厅服务员、餐厅管理人员、销售员、收银员辅助顾客方便、快捷、准确的办理就餐结账手续;迎宾员给顾客送去诚恳的送客服务,给顾客良好的好客形象,留下深刻印象;保安快捷、熟练地为顾客取车,引领顾客安全离店。 5.售后服务反馈需求服务需求环节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此环节既是餐饮酒店的收尾工作,也是餐饮酒店的起始工作,通过售后服务反馈,满足顾客受尊重的心理,满足顾客心理感受倾诉通道的需求。顾客在此环节中,把自己的满意或不满意的看法通过有效途径倾诉,不仅自身受到尊重的心理得到满足,也为餐饮酒店收集顾客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帮助。此环节参与的工作岗位有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管理层、预订员、销售员。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从顾客满意反馈得知员工服务技能及质量,财务部门从财务数据分析得到顾客消费偏好、菜肴销售情况、餐饮酒店受欢迎程度,管理层从信箱及调查发现管理不足,预订员从预订反馈知消费者偏好,销售员可从顾客拜访中了解顾客需求满足程度及潜在需求。 二、顾客需求流程下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优势 1.增减灵活,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根据顾客需求定岗定责,分析顾客需求才能有效地分析工作内容和进行有效的岗位设计。根据顾客需求情况,增减餐饮酒店工作,调整相应岗位,顾客需求内容集中、专业性强的工作就必须保留,相应岗位也必须设计,比如餐饮酒店中的厨师、餐厅服务员两岗位,顾客就餐的需求两岗位承担工作集中、量大、无可取代。有些工作和岗位根据酒店规模大小内容和重要性也不同,要适时增减,如顾客在酒水服务、迎宾、点菜的需求,规模越小的餐饮酒店此类岗位越弱化,随着餐饮酒店的规模增大顾客此类需求加强其作用也逐渐强化,这些岗位就可适时增减。根据顾客需求情况及流程,会准确把握酒店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设计情况,及时增减相关工作及岗位,有效的安排员工工作内容及员工人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2.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分析顾客需求,根据顾客需求流程安排工作,让顾客需求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体现了顾客至上服务理念,真正考虑和分析顾客的需求内容,并且把顾客需求进行流程化,可以把握顾客每流程环节的需求侧重点,让员工工作内容和岗位与之相承接,实现供求的无缝对接,提高顾客满意度。在售后服务反馈需求服务需求环节中,通过顾客信息反馈,满足顾客诉求,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3.以需设岗,增强岗位贡献率根据顾客需求流程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主动有效地与顾客需求衔接,员工满足顾客需求的积极性加强,而不是先设置好岗位,等待顾客提出需求时让员工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工作,以致工作被动。以需设岗,提高了员工对自身岗位的价值认知、责任认知,提高工作主观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贡献,也提高了岗位贡献率。 三、总结 本研究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打破以往先确定组织结构、定岗位、定工作内容再进行人员定编的模式,从顾客需求着手,以顾客需求流程为基础,构建入店前识店信息需求、入店接待需求、就餐服务需求、离店服务需求、售后服务反馈需求五个环节。每个环节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以需设岗,增减灵活,提高岗位贡献率,有效利用人力资源,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提高餐饮酒店的利润。 作者:王琴 戴欣佚 陈吉韵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 酒店餐饮论文:星级酒店餐饮市场定位反思 1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发展现状分析 南阳作为一个典型的中部城市,星级酒店也在此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获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南阳市共有星级酒店38家。然而星级酒店餐饮的发展却举步维艰,不少酒店现在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1.1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发展的优势 当前社会餐饮的不断兴起给酒店餐饮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南阳市酒店餐饮的内在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它表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表现在南阳市星级酒店具有先进的设施和完备的配置,厨房、宴会设备设施等都比社会餐馆要好。例如,酒店餐饮拥有不同种类和风格的餐厅:宴会厅、中西餐厅、风味厅、自助餐厅等,可满足各类型客人的需要,也具备承办各种会议和大型宴会的能力。软件方面表现在南阳市星级酒店具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方法,长期以来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培养了一大批先进的管理人才和素质优秀的服务人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1.2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经营灵活度不够,管理层级多,信息传递速度慢,要推出一道新菜须经层层审批。等得到批准推出时,已经落后,变成“旧菜”了,结果总是被动地跟着市场走。且酒店餐饮部门在采购和后勤保障方面经历的环节多,耗时长,其成本优势无从谈起。其次,饭店餐饮食品菜肴不尽人意。其一,菜单设计无特色,更新不及时,常出现单上有名而厨中无物的现象;其二,中高低档菜肴数量配置比例不适宜;其三,人员的频繁流动使得菜肴质量不统一、不稳定。同时,由于饭店餐厅的菜肴过于讲究刀工和造型、装盘和点缀装饰,人们普遍认为其菜肴花架子多、实在东西少。 2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市场定位分析 2.1南阳市餐饮市场营销环境调查分析 对南阳市星级酒店进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认识南阳市餐饮市场状况和市场竞争强度,从而使各星级酒店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与竞争者在目标市场选择、产品档次、价格、服务策略上有所差别,与竞争对手形成良好的互补经营结构。文中选取了南阳市金凯悦东方酒店、银都建国酒店、王府饭店、南阳宾馆、盛世开元酒店、丽都花园酒店、南都宾馆、银河宾馆8家星级酒店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2.1.1客源市场分析 调查显示,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主要的客源市场是南阳市以及周边县市,河南省其他地区和省外的客人比例较小。南阳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虽然近几年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但是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因此,星级酒店的用餐对象以本地消费者为主。 2.1.2产品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南阳市星级酒店菜肴主导产品以豫菜为主,同时兼有川菜和粤菜等菜品。各家星级酒店都有其特色菜品,如南都宾馆的瓦块鱼、瓦罐煲汤、药膳饺;银河宾馆的富贵团圆蟹、金鸡报晓等。 2.2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目标市场的选择 2.2.1星级酒店餐饮目标市场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如表1),这8家星级酒店餐饮经营多以团体会议型、公务接待型、商务散客型为主要的目标市场,而旅游团队和休闲娱乐类客人对酒店餐饮的影响力很小。在被调查的酒店中以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业主为主要的消费对象。金凯悦东方酒店定位中高端客户群体,餐饮经营的目标市场范围较广。用餐客人包括南阳市范围内和部分省外客人,其中以北京、广州的客人居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地在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北京很多自驾游客,想亲眼看看未来他们的水源地状况,还有政府公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而广州客人主要与南阳市独山玉器生意有关,主要是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南阳独山玉而来。南阳宾馆作为南阳市政府接待酒店,主要为政府公务人员服务,在餐饮市场定位上以公务接待型和团体会议型为目标市场。因此,其客源比较稳定,所以受社会餐饮的冲击影响较小。王府饭店、南都宾馆和银河宾馆作为南阳市的地方企业,主要也以公务接待和公务会议为经营目标。但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加深,这三家酒店开始逐渐调整经营目标,把商务散客列为酒店餐饮的重要目标市场来发展。银都建国酒店和盛世开元酒店市场定位比较单一、具体,都只是以商务散客为自己餐饮经营的目标市场。丽都花园酒店是南阳市唯一一家清真风味的主题酒店。目标市场定位在团体会议和商务散客上,在南阳餐饮市场竞争中较有优势。 2.2.2星级酒店餐饮目标市场再选择 ①旅游团队市场。南阳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近几年来南阳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但目前南阳旅游客源主要还是南阳本地人,旅游时来星级酒店用餐可能性小,所以,目前旅游团队不是星级酒店的主要目标市场。但随着南阳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12年第7届全国农运会的召开,将推动南阳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旅游消费者结构也将发生质的变化,外地旅游团体的比例将会逐渐增加。因此,星级酒店在餐饮经营目标上也应把旅游团队纳入其中。 ②商务散客市场。商务散客市场是十分成熟的餐饮目标市场,利润较高。而且随着近年南阳经济的快速发展,南阳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商务活动也会更加频繁,所以这一市场所占的比例中还有继续增长的势头。因此星级酒店应该牢牢抓住商务散客这块市场,为商务客人提供与之需求相应的餐饮服务。 2.2.3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市场重新定位 星级酒店餐饮市场定位就是指星级酒店为自己的餐饮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一个具有特色的、区别于竞争者产品的、符合目标市场需要的形象。要求星级酒店以餐饮产品为中介通过科学设计产品,在目标市场选择的基础上,确立星级酒店餐饮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星级酒店惟有认真地分析现状,洞悉市场环境,才能准确把握市场机遇。 3南阳市星级酒店餐饮市场竞争策略 3.1找准目标市场,明确经营主题 酒店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选择目标市场,根据市场定位调整产品结构,提供有特色的主导产品,这是酒店餐饮在竞争中取胜的不二法宝。如南阳丽都花园酒店,把自己定位一家以清真风味的特色酒店,严格遵守清真食品法规,确保清真食品的独到特点,深得广大穆斯林朋友的认可。 3.2走大众化经营道路,推动饮食文化潮流 多数的星级酒店餐饮经营应放下星级的架子,从本地实际出发,多开发一些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特别是节假日消费的高峰期,大力推广婚宴、团队用餐,不能故步自封、自以为是,盲目提高自身酒店定位。星级酒店可利用自身优雅的就餐环境和独特的服务品牌,创建美食街、大众美食广场,顺应大众消费这一必然趋势。如金凯悦东方酒店中的稻香村美食街,为南阳市居民提供各种风味小吃,普通上班族都可以消费得起,在激烈的餐饮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酒店餐饮的销售额。 3.3增加餐饮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培育餐饮品牌 提高饮食文化品位,已成为餐饮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种重要趋势。应注重酒店餐饮文化的建设和挖掘、追求深层次的文化韵味。酒店餐饮文化可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出来,建立自己的餐饮文化和品牌。如南都宾馆结合其在命名上得天独厚的汉文化特质,在装修风格及内部陈设上引进汉文化元素,从门头上的汉画图案、随处可见的《南都行》《南都赋》书刻雕纹到餐桌上的(汉)瓦块鱼、瓦罐煲汤、药膳饺,处处彰显古汉遗风。浓厚的汉文化元素,使南都宾馆在南阳市餐饮市场中独树一帜。 3.4不断开发和创新菜肴 以需求为中心,开发酒店特色和市场热销的菜肴,是酒店参与竞争的物质基础。如何开发菜肴,开发什么样的菜肴,是酒店餐饮经营的实质性问题。酒店要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技术开发能力,生产出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菜肴。酒店要能正确预测市场变化,把握机会,率先开发新产品,建立科学的新菜肴审批手续,迅速占领市场。应注重各种菜肴品种的优化,认真分析菜肴特色,进行筛选,采取改进、开发系列菜肴、重点推销、补充菜肴、撤消并开发创新菜取而代之等措施。 酒店餐饮论文:酒店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影响着整体酒店餐饮业的发展,当然对于其他的企业发展来说也是相同的道理。实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实现了酒店企业管理工作的一半。在目前的酒店餐饮行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已经获取了有效的成绩,但是相应的操作方案和技能还需要不断的改善和发展,结合相关的创新工作,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满足实际社会的发展,从而保障酒店餐饮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完善性。本文主要是研究现阶段酒店餐饮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关键词:酒店;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 酒店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完善的项目系统管理工作,其中就包含了选择人才、培育人才以及应用人才等工作,要想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完善性,需要构建全面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且结合实际酒店餐饮业的发展状况,构建满足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结合优质化的人力资源为酒店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餐饮行业的发展是我国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发展的情况和展现了我国国民的生活状态,以此促使更多的投资者对酒店餐饮行业进行投资,以此拓展酒店餐饮行业,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发展。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餐饮行业包括高档的饭馆、各种街边小吃等,餐饮行业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都存在,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加,促使人们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提升,从而促使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加大,也就提升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餐饮行业的工作者流动性本身就大,以此更为其管理工作增添了问题。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现代化酒店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酒店餐饮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并且结合结合实际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 一、现阶段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源情况 现阶段,对于酒店餐饮行业工作者的研究和分析来看,酒店餐饮工作者的构成,主要是包括了服务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厨房管理者以及厨师等。目前,在酒店餐饮行业工作的人员,初中或者以下学历的占24%,高中学历的占71%,大专学历也包括进修的人数占据4.7%,本科学历的占据0.3%。并且对整体工作人来源分析来看,具有社会经验的工作者较多,专业学校毕业或者社会非专业的人员较少。其中,工作者流失效率在现阶段,酒店餐饮行业的工作者已经达到了34%,餐厅工作者的流失率为27%,厨房工作者的流失率也已经达到了37%。对人员构成和学历划分而言,餐饮行业是一种传统形式的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需要重新看待现阶段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研究,酒店餐饮行业的发展和构成问题是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焦点,需要改变整体的人力资源构成,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酒店餐饮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资福利较低 在酒店餐饮行业工作者,影响工作者选择因素的就是自身的工资问题。在酒店企业中60%的工作者选择跳槽都是因为自身的工资过低。由于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酒店实施的工作有不同的需求,以此导致工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若是工作者的工资和自身的期待有一定的差异,就会让大部分的工作者转行,以此加大人员的流动性,减少酒店人才的数量。 2.员工素质较低 酒店企业是一项服务较多的工作,以此导致酒店服务工作者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同时酒店企业在人才招聘中设定的要求较低,以此酒店餐饮行业工作者的学历和素质普遍较低,促使酒店工作者的知识储量和专业能力不断下降,尤其是餐饮行业的服务工作者和客服,一般情况下都是初中、高中,但是大专和本科的专业人才却少的可怜。这些问题都影响着酒店企业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 3.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是酒店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依据。一个完善的企业不但需要有效的管理工作者实施管理,还需要依据一定的制度来约束着工作者,管理工作中的人才,以此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依据对现阶段酒店行业的发展而言,大部分酒店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科学化的管理系统,并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促使工作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工作者进行更好的工作,从而获取完善的绩效考评工作。 4.较高的人员流失概率 依据相关数据分析而言,现阶段酒店餐饮行业的工作者流失率在不断地增加,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某城市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工作者流失量已经达到了22%到73%,这种问题导致的因素有两种一个是新人的出现,还有一个是优质工作者的跳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若是信任流失,就需要对其人工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有效的方案,例如提升培训工作的力度,并且将各种管理机制变得更富有激励作用,深入工作者的生活进行分析,以此减少人员的流失概率。 5.整体薪酬水平较低 在研究辞职率情况的时候,需要明确工作者的影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工资水平。结合实际研究分析的数据来看,餐饮工作者的基本工资较低,临时工、学徒的工作就更低,以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工作者找到更高薪酬的企业之后,就会选择离开。并且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大部分民营酒店的出现,为实际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平台。薪酬管理问题是现阶段酒店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影响问题。 6.厨房的非正式组织 餐饮行业中的厨房系统中具备非常不完善的团体,大都是依据师傅相传,这种形式有非常良好的稳定性,若是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也具备非常强大的执行能力,其满足传统意义上的酒店企业,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徒弟要想超越师傅的能力有一定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徒弟都不具备完善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更不具备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以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问题。 三、改善酒店餐饮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案 1.完善人才招聘制度,优化人才应用过程 招聘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和组成部分。在进行人才招聘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三大标准进行招聘,其一具有良好的形象,其二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其三有非常强大的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后期部门等都是酒店餐饮行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招聘高级管理工作者的时候,需要选择事业心强大,良好的责任心以及协调的能力等,以此来承担职位所具备的压力,促使人才得到有效的应用,提升人才应用的价值。并且,在实际招聘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公正公开公平的人才选择原则,并且透明酒店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让更多的优质人才走进酒店餐饮企业的大门,为酒店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人员的聘用工作需要结合有效的考试、面试、考察等多方面的工作实现,并且对工作者的全面内容进行检查和考试,以此确保酒店企业全体工作者的质量在不断提升。 2.提升对员工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 在选择优质的人才之后,需要依据实际的规定和过程对新来的工作者进行全面化的、有效的培训工作。在酒店行业中,培训工作包含了企业自身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服务态度、礼仪礼貌等。同时设定有效的培训机制,有助于提升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工作,提升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酒店在实施培训工作的时候需要关注以下问题:第一,需要选择酒店中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礼仪态度好等又在的工作者对新员工实施培训工作。第二,培训教师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培训工作的内容,结合简单完善的语言对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结合多样化的形式和教学方案,创新课堂环境,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第三,在结束培训工作后,还要不断的向学员实施培训考核工作,结合实际结果对表现优异的学员实施奖励,以此提升工作者在培训工作中的表现态度,从而提升学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素养以及全面发展能力等,这样就为酒店餐饮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平台。 3.不断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 在人才竞争不断加大的市场中,人才聘用是一项双向的工作。人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主要关注两点,一个是薪酬,另一个是社会保障。这就需要在酒店餐饮行业中构建完善的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促使工作者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有安全感,以此激发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酒店要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员,需要构建完善的、有效的、全面化的保障系统,特别是关注生育、人身、财产、失业等问题的保障。只有保障了这些问题,才有助于员工更好的工作,以此为酒店餐饮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工作。 4.构建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制度 在酒店餐饮业中构建完善的制度的时候,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并且将其融入到实际考核工作中,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和提升职工薪酬等形式加大人们对其的关注度,以此为酒店拓展市场,让更多的优质人才融入到实际发展工作中,还可以加大酒店在市场发展中的竞争能力。并且,激励制度的构成也可以提升酒店员工的安全感,以此激发其工作热情,减少人才流失的问题。 5.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工作主要是指高校和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获取发展的道路,依据协议的形式,融合两者的双方资源,将学校的高素质人才纳入到实际企业管理中,依据职位为教学工作和任务,促使高校和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共同实现彼此的目标,以此达到校企合作的形式,各个酒店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对以往的教学和工作实施创新,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校企合作可以依据淡季工作者的需求量划分人力资源。为了保障酒店餐饮业的有效发展,酒店在人多的时候需要选择更多的人才,加大工作的时间;在淡季的时候减少薪酬、员工等方案,以此保障酒店企业的成本支出,但是较大的变化会为失业员工的心理和经济上造成一定的影响,促使工作者没有一定的安全感,阻碍其工作的热情。若是工作者没有完善的安全感,难以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工作。第二,关注学生的实习工作,依据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依据酒店企业与相关专业的高校进行合作,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合作关系,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学生在人较多的时期,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依据大部分的高校学生为主要的资源,从而满足实际酒店发展的需求。第三,依据校企合作的形式,促使酒店更好的完善人才准备工作。高校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时候,是理论结合实践工作获取有效经验的过程中,并且也是酒店企业认识高校专业学生最好的时候,将优质的人才留在自己的企业,以此储备自身的人才库,并且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影响学生建立正确的企业文化系统和意义,减少学生适应的时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酒店餐饮业中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助于引导酒店企业建立有效的文化资源,以此为酒店餐饮行业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和市场经济市场,并且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提升酒店的竞争力,促使酒店提升市场竞争力,保障酒店健康的发展,更快的发展。由此可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此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酒店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酒店餐饮行业是一项完善的系统工作,其中包括了对人才的选择、留下、培养等工作,因此要想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需要构建全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且融合现阶段酒店餐饮行业的实际工作,构建完善的、符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结合优质的人力资源设备和资源为酒店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同时,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酒店企业的文化,而优质的文化可以为酒店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加大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以此引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使其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此为酒店企业的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 作者:李姣施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酒店餐饮论文:以体验经济理论引导酒店餐饮发展 一、酒店餐饮风云突变提出的课题 近年来,社会餐饮发展迅猛,民营企业异军突起,餐饮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酒店餐饮造成很大冲击,酒店餐饮何去何从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至2001年底,我国餐饮网点已达35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500万。2001年全社会餐饮营业额达4368.9亿元,比2000年增长16.4%,增加额超过600亿元,增幅比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高出6.3个百分点,对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贡献。预计2002年全社会餐饮营业额增幅在16%左右,有望达到5000亿大关。如此大的奶酪,怎不令人动心。 然而,与餐饮发展的总趋势相左,酒店餐饮近年来却逐年下降。从酒店内部看,由于餐饮中劳动力成本的比重大,获利能力是无法与客房相比的;从外部来看,酒店餐饮的体制、机制更是无法与社会餐饮相比的。因此,酒店餐饮不敌社会餐饮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酒店集团近年的实践来看,除了高星级酒店必须以餐饮为配套的必备条件外,低星级酒店中的餐饮确在逐步萎缩,有的改变功能、有的餐饮场地对外出租,而新兴的经济型旅馆则尽量回避餐饮。 但是,酒店餐饮中依然存在强项,婚宴就是明显的例子,以新亚股份为例,2002年5月1日至7日的长假中,酒店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2%,但餐饮中的婚宴收入却同比上升9.1%。因此,不能笼统地讨论酒店餐饮,而应该扬酒店之长、避酒店之短,发展适合于酒店特点的餐饮类型。 发展酒店餐饮必须要有基础研究,从战术上讲,内容包括菜谱、定价等,从战略上看,必须要有理论引导。我认为,以体验经济理论引导酒店餐饮发展也许不失为方案之一。 二、星巴克一鸣惊人的启示和酒店体验经济的萌芽 美国电影《白鲸》中有一位酷嗜咖啡的大副名叫星巴克(Starbucks),他的大名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经营的咖啡连锁企业的品牌,其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星巴克自2000年5月登陆上海后,一年半中很快就开出了18家连锁店,19元左右一杯的意式咖啡和10元左右一份的点心征服了上海的白领,忠实客户的队伍正在日益扩大中,白领认同了这里的氛围、情调、体验和时尚。在这里,客人和咖啡师之间、客人和客人之间的真诚互动令人神往。在这都市闹中取静的幽雅环境中,有精选的轻音乐、有轻松闲适的聊天欲望,一种以顾客体验为核心的咖啡文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这正是新服务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再以日本的情况来看,自1996年开设第一家星巴克以后一直大受欢迎,2000年的销售额为2.42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一倍,利润达1170万美元,其品牌在日本已家喻户晓,至2001年10月已开出300家,计划3年中再开180家。2000年,星巴克总公司的营业收入已达到22亿美元,预示了体验经济的无量前途。 体验经济包含轻松、时尚的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崇尚创新的追求,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提供人性化的环境和服务,把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结合了起来,这些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精髓。 体验经济是以客户需求和体验为导向开展经营的方式,其产品几乎完全隐藏到服务背后,服务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产品要依赖于服务所创造的条件,星巴克就是生动的一例。 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酒店,体验经济的萌芽实际上已经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将其提高到理性上来认识。婚宴是比较普遍的例子,因为酒店能够提供婚礼的体验。海内外许多游客不惜提前在和平饭店订座就餐,就是因为需要怀旧体验;在锦江饭店也有其他地方无法取代的体验因素;在东湖集团下属的花园宾馆里,人们在就餐的同时又消费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 近年来,酒店业中已经出现有意识地应用体验经济的例子,在深圳和海南出现了威尼斯大酒店和金银岛大酒店,这就是典型的主题酒店,酒店环绕主题营造硬件和软件,从而制造出主题的体验。 三、体验经济兴起的必然性 回首历史长河,每当生产力发生重大变革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就会相应加快,当年工业革命时是如此,现在信息革命时也是如此,因为科学技术和顾客需求决定了产品类型及服务方式,目前,一种新服务经济正大行其道,发展速度令人炫目。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和生物经济四个阶段,又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将产业经济发展划分为制造业经济、服务业经济和体验业经济三个阶段,并把体验业作为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如今,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体验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开发,美国的休闲业已成为第一产业,据预测到2015年时将独占GNP中的半壁江山;日本2001年仅电子游戏产业就占了全国经济的20%,超过汽车工业成为第一产业:韩国的游戏产业也成为最有利润的行业,产值达20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30—40%。 1999年4月,由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合著的《体验经济》初版时,受到了广泛注意,该书提出了“工作是剧场、生意是舞台”,体验经济从此走红。 其实,人的需求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体验需求是人的需求之一。马克思预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是一种快乐”。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体验经济就是满足人们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形态。 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主要研究的不是提供产品,而是提供舞台.,体验要素依附在产品和服务之中,消费的只是过程,消费者成为这一过程的产品,当过程结束后,体验记忆会长久地保存在消费者脑中。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体验付费,因为这种体验在人们生活水平到了一定程度时已成为迫切的需求,消费者自己进行或参与了这一过程,情感和心理得到了满足。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生意好的餐馆并不是价廉物美的那种,而是价格虽贵、但有特色的那种,这里所说的特色不光是菜肴,而且包括多媒体的氛围,还包括就餐人员的修养及互动的感受。当然,在营业收入里面,我们也拿到了体验因素相应的、可观的一块,由于固定成本已经剔除,我们取得的这一块增量就全额转化为利润。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星巴克的奇迹会发生,为什么星巴克的咖啡和点心这么贵还大受欢迎,因为在星巴克里有年轻白领的体验因素,在星巴克的售价中包含有体验因素的价格。同样,在肯德基里也何尝不是有着儿童的体验因素呢。 由于体验经济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我们和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且我国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已和发达国家相差无几,海外含有体验经济的企业进入的还不多,我们应该及早研究如何来顺应这一变化,争夺这块大奶酪。发展体验经济不一定要另起炉灶,我国服务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在传统的服务业中加入体验要素不失为一条捷径。 四、体验经济在酒店餐饮中的运用 那么,让我们来讨论,为了在传统的酒店餐饮中加入体验的要素,我们应该考虑些什么呢? 第一,我们要在考虑人们就餐需求的同时考虑人们的精神需求; 第二,这种精神需求要从多样化、个性化、多媒体方式来研究; 第三,要重视把文化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知识就是利润。 加入体验因素的实现途径和载体是什么呢,最常用的方法是主题 化,就是把经营场所主题化,使其硬件和软件都为其服务。现在,酒店餐饮的市场定位已普遍受到重视,大家通常关心的是价格的高、中、低档和菜谱菜系方面,以此通过市场细分来吸引各种消费层次和口味的顾客,经营者的思维局限于定价策略和菜谱调整。 当今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独具个性的人文景观或历史遗产,这个文化宝库不加利用实在是非常可惜。无论何种文化定位都要选择一个主题,在此主题下营造相应的环境和程式,从而烘托出一种气氛和情调,以此产生吸引力和新鲜感。主题可以选自小说、电影、名人、学科等领域,五花八门,无所不可。在某一主题之下,装修、用具、服装及背景音乐应与之相适应,其间还可以穿插配合的小场景助兴。 对于社会餐饮来说,酒店的综合优势是它们所不具备的。由于有了婚房和大堂,酒店的婚宴就有了优势。其实,婚宴无非就是就餐加婚礼体验,同理,我们可以使就餐加上其他内容的体验,从而使酒店餐饮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当前开放的背景下,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形势下,酒店餐饮中再强调涉外餐饮的区分已无很大必要,我们只要再多考虑涉外餐饮的特点,不必特地把涉外餐饮从酒店餐饮中分离出来。 我们相信,酒店餐饮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大的发展。 酒店餐饮论文: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与财务业绩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市的10家酒店及餐饮类公司为研究对象,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发现此类上市公司财务业绩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并且部分财务指标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对酒店、餐饮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管理,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以及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价值;财务业绩;实证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店、餐饮企业日益成为消费潜力巨大、成长性能良好的服务产业。从第一家酒店类上市公司锦江酒店1993年上市至今,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有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10年已有11家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通过IPO上市或主营业务变更)。这些酒店及餐饮行业知名企业的上市对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其他一些企业也酝酿上市,以拓宽公司融资渠道,扩大企业发展规模,提升企业价值。相比其他板块的上市公司,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相对数量较小,因此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当今价值投资与价值管理时代,企业价值最大化正在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优先选择的目标。上市公司希望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 然而,企业财务业绩与企业价值的关联度究竟如何?不同的证券市场可能有不同的结论,即使同一证券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本文试图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改进方向,并对酒店及餐饮企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建议。 2 文献回顾 目前,就行业角度来看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业绩的评价分析研究很多。王俭宝、陈继祥对我国酒店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了分析,得出企业经营业绩下滑是因为市场供大于求、期间费用高、投资收益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并提出了走出困境的途径。刘亭立对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因子分析,认为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在主要影响因子上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均衡,从行业类别看经营业绩,景点类最优,其次是综合类,最后为酒店类。余莉蓉通过对2004~2007年的各旅游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旅游板块,景点类和综合类上市公司优于饭店类上市公司,景点类和综合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都较好,且景点类上市公司比综合类上市公司的各指标更平稳,饭店类上市公司较差的研究结论。 还有一些研究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姜跃龙在托宾Q值视角下对具有政府背景的高管继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证明具有政府背景的高管继任后,公司价值显著高于不具有政府背景的高管所继任的公司价值,也明显高于一般未发生高管变更公司的价值。纪建悦、吕帅根据价值链理论,界定了对企业价值有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范围,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酒店餐饮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满足与企业价值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口值的分析显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满足水平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企业存在通过不同利益相关者满足水平的调整提升企业价值的可能。吴超等选取2000~2008年的7家酒店类上市公司年报为观察值,利用托宾Q值分析了酒店类上市公司绩效,并辨别各财务因素对公司绩效和股价的影响程度。 由上可见,旅游上市公司(含旅游酒店及餐饮企业)财务业绩研究涉及面已经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关于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研究也不少,但是将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财务业绩与企业价值联系起来的文章涉及不多。鉴于价值管理时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就上市公司而言财务业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司的价值,企业财务业绩与企业价值的关联度究竟如何?主要影响企业价值的财务业绩指标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无论是企业、投资者,还是证券市场都非常关注,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就企业价值与财务业绩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3 研究设计 3.1确定研究对象 依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同时参考新浪财经的行业划分标准,本研究选取目前我国A股市场(沪市和深市)上市的11家酒店及餐饮类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由于sT零七长期处于亏损,缺少代表性,因而在本文研究中予以剔除。最终选择的10家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基本信息参见表1,其中包括6家酒店类上市公司,4家餐饮类上市公司。 3.2数据及指标选取 本文通过中国证券网、新浪财经,以及各公司对外公布的年报获取这10家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的历年相关财务数据,个别缺失的财务指标数据则由相关财务数据计算得到。上市公司向外披露的财务报表应该说是能够比较严格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基于相关可比原则及谨慎性原则,能够比较公允地、清晰地、完整地反映企业存在与经营的经济事实。 为保证时间和方法的一致性以及资料的完整性,本文在搜集数据的同时,也对这10家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所有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剔除了一些不可比因素,以保证研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如科学城由原乌江电力重组组建,虽上市时间较长,但涉足餐饮住宿业时间较短,2008年其主营业务构成中才有餐饮住宿业出现,至2010年期末已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91.01%,故其数据选取2008年至2010年。 3.3研究方法 本文用托宾Q值分析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托宾Q值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测度企业价值的方法。通常定义为该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其相对应的有形资产的重置(或账面)价值比。重置价值可以理解为公司的重建花费。如果托宾Q大于1,则说明市场对该公司的估价高于公司的账面价值。换言之,该公司的资本投入有效的产生了效益。当然,也可能说明公司的无形资产已经被市场认同,因而反映在市场价值上。若托宾Q等于1,则说明市场对该公司的投资有效性并没有认可,该公司的市场价值仅仅反映了该公司的重置(或账面)价值。若托宾Q小于1,则表明市场认为公司的账面价值过高。例如,朗和斯图兹(Lang&Stulz)指出,若公司经营过于分散则会被投资者“惩罚”,从而导致较低的托宾Q。需要注意的是,托宾Q低于1也可能反映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对于托宾Q值的具体计算方法,本文参考了以下几种意见: 姜跃龙认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股票流通 并不是全流通状态,存在非流通股,这部分股票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数据,即使存在非流通股的转让价格,但是公司之间的性质、转让背景等存在较大的差别,很难作为非流通股票的市场价格的替代。由此在计算上市公司市场价值时,现有的做法是将流通股的市场价值加上非流通股账面值作为权益的市场价值,托宾Q值的计算方法为(负债的账面价值+非流通股账面值+流通股股票市场价值)/总资产账面价值。公式中所有数据均为当年年末数。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采用账面的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合计数来计算,另外由于样本公司中没有含B股或H股的公司,因此公式中每股价格和流通股份数分别为A股价格和A股股数。姜跃龙的上述观点与夏立军、方轶强观点方法一致。 吴超等运用托宾Q值来衡量上市公司的价值。其托宾Q值的计算采用史密斯和华兹(Smith&Watts)方法来计算,即上市公司权益市场价值与总负债面值之和除以公司总资产账面价值,其中公司权益市场价值等于流通股股票的市场价格乘以总股数。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各股每年12月31日或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 本文的托宾Q值同样依据史密斯和华兹方法,根据各家公司历年的年末数计算得到。各公司自上市年份(或主营业务包含餐饮住宿业)至2010年末的托宾Q值见表2,因本文研究时,新都酒店2010年年报尚未公布,故该公司Q值截止至2009年。由表2可以发现各家公司的托宾Q值除新都酒店1994年数据外均大于1,说明投资者对于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抱以积极的态度。 企业的市场价值必定受到企业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4大类指标衡量企业财务业绩,分别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以及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并通过这4类经营绩效指标与托宾Q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分析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的联系。各类指标所选取的具体变量参见表3。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的原理,该模型是用以分析同时包含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数据的计量方法,也被称为平行数据或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尤其适用于对截面较多,而观测时间较短的数据进行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设有因变量y。与1×κ维解释变量向量x。满足线性关系γit=αit+xitβit+μit,其中i=1,2,…,N,t=1,2,…,T。 上式为考虑κ个经济指标在N个个体及T个时间点上的变动关系。其中Ⅳ表示个体截面成员的个数,T表示每个截面成员的观测时期总数,参数αit表示模型的常数项,βit表示对应于解释变量向量xit的κ×1维系数向量,κ表示解释变量个数。随机误差项μit相互独立,且满足零均值、等方差为σ2的假设。 模型估计使用Eviews 6.0进行,并采用变截距模型,该模型允许个体成员和各个时点上存在个体影响,但无结构变化,并用截距项的差别来加以说明,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本文模型的具体估计方程如下: Qit=α+αi+β1×ALRit+β2×ARTit+ β3×EPSit+β4×,ITit+β5×MBRit+β6 ×NPRit+β7×OMit+β8×ROEit+γt+μit 其中,i=1,2,…,10tt=1,2,…,18,而α表示所有10家公司截距项的均值,αi为单独每家公司截距项对均值(α)的偏离程度,γ。表示t年度的固定效应影响,因此,某一家公司在某一年度的所估计出的截距即为α+αi+γt。可认为截距项越小说明各影响因素波动对Q的影响程度相对越高。β1。至β8为各影响因素的系数,即其影响强度,因使用变截距模型,故各公司在各个年度影响因素的系数相同。具体估计结果见表4、表5。 模型估计结果的Adjusted R2为0.716,DW统计量为1.817,模型整体的F检验统计量为8.711769,可认为模型的设定合理,对托宾Q值(企业价值)进行了较好的解释。 同时,对模型中个体和时期固定影响的显著性进行联合检验,其F统计量为12.7528,临界值F(26,152)=1.5687,因此拒绝选择不变系数模型的原假设,建立固定影响的模型更为合理。 通过以上检验结果可以发现,IT(存货周转率)、NPR(净利润增长率)、OM(营业利润率)、ROE(净资产收益率)估计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之下,说明这些因素对托宾Q值具有显著影响,而且是一种正向影响,即这类财务指标越好,企业价值越大;ALR(资产负债率)、ART(应收账款周转率)、EPS(每股收益)、MBR(营业收入增长率)估计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之上,说明这些因素对托宾Q值不具有显著影响。总体来看,盈利能力指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偿债能力指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针对以上定量分析结果,同时结合酒店及餐饮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实践,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首先,对于我国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来说,由于财务业绩对其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出发,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应该将管理的重心放在提高企业财务业绩水平上。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中,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除财务业绩外,还包含诸多其他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法规、证券市场完善程度以及投资者投资态度与风险偏好等。而在这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企业价值与财务业绩并不一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时二者甚至可能出现相互背离。例如,当证券市场不够完善时,或者受特定影响因素,某些企业财务业绩恶化,其股价仍可能高居不下,甚至逆势而上。但通过上面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这种企业价值和财物业绩不相匹配的现象在我国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中并不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对于这些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是有效的,其市场价值(即托宾Q值)能够在相当大 程度上反映其真实价值(即由企业财务业绩所确定的价值)。因此,酒店及餐饮类企业应加强财务及经营管理,通过合理的财务及经营管理行为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其次,对于我国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来说,企业财务及经营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影响的盈利能力方面。由于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服务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而盈利能力既是企业发展能力的基础,又是企业发展能力的归宿,因此对酒店及餐饮企业来说,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必须将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的重心放在企业盈利能力上。具体来说,酒店及餐饮企业要将培养和提高酒店盈利能力放置于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的核心位置,通过精细化管理、周到化服务等有效手段,脚踏实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谋求企业更大规模的发展。同时,要尽量避免多元化扩张、大规模负债等不恰当的经营方式或经营举措,否则很可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伤害,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能力与企业价值。 最后,对于我国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来说,应采取较为稳健的资本结构与投融资方式。从上面的实证分析中还发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对我国酒店及餐饮上市公司的价值不存在显著影响。这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在我国酒店及餐饮行业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行业的盈利与成长性相对比较稳定,不像高科技企业那样大起大落;另一方面,酒店及餐饮行业作为旅游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敏感的行业,自然灾害、流行疾病以及政治事件等外界因素都会对该行业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结果是该行业的投资者与经营者通常比较稳健。因此受这些行业特性影响,酒店及餐饮企业通常会采取相对稳健的经营方式与资本结构。例如,我国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通常并不太高,本文所研究的这10家公司历年资产负债率的均值为37.94,标准差为26.26。这一研究结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于,酒店及餐饮企业要以企业盈利与发展能力为重,采取较为稳健的资本结构和投融资方式,而不应为筹资而筹资,为上市而上市,为负债而负债,人为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5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研究及其结论由于受研究对象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研究结论的行业局限性。由于本文研究对象只限于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而这类企业的经营方式与第一、二产业相比有较大不同,因此研究所得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例如,通过研究发现,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对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价值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在酒店及餐饮行业,主要采用传统的“给钱吃饭,付钱住店”的现销方式,因此这些企业应收账款比例相对来说较小,无法像存货周转率指标那样充分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相反,这种结论对于其他行业,特别是赊销比例相对较大的工业制造业,可能就不一定成立。 其次,研究对象样本数量的局限性。由于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两千余家上市公司中,酒店及餐饮类上市公司仅有11家,排除因不具代表性而剔除的sT零七外,仅能以余下的1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这就造成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既是评价证券市场是否具备价值投资功能的必要条件,又是证券市场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仅就酒店及餐饮业这一较小行业板块而言,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很强的有效性。但是,对于其他行业与企业是否有效,还需要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由本文研究结论来看,我国证券市场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完善,有效性日益提高,价值投资功能日益明显。但是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未来还要从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人手,进行更加完善的制度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对具备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企业具有融资功能的市场,成为价值投资占主导地位的市场。
据统计在中国每年5岁以下的儿童因肺部感染和炎症死亡人数可达到3万左右,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在儿科疾病中都是首位,也是医务工作者当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小儿肺炎也被卫生部罗列为儿科四大疾病防治之一,所以当前小儿科医务工作者最主要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来减少或者是降低其相关的并发症,从而减少和降低病死率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当前,国内外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使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后对相关的进展综述如下。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模式,通过制定一定的标准和护理程序,采用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一种路径。目前在公认的标准上是指: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相关的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辅助科室的相关人员,在针对某种疾病上共同进行研究以及制定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措施,采取合理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针对护理之后的效果和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改善,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结果以及最好的护理效果。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之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还能保证医疗服务能有效的进行开展,也是较为科学和有效的一种方式方法。 1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 目前对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定义是患者在住院期间,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以时间为参考标准,通过入院指导,入院诊断,入院检查,以及相关的用药,治疗,护理,以及除治疗之外的饮食习惯,活动,术后或者是院内的康复治疗以及后期的出院计划和出院指导等为相关的纵轴,制定成为一个标准的流程,其中包括了整体的护理计划,以及相关的循证医学以及整体的质量保证,可以持续的改进相关的护理标准,针对性护理和个体性护理模式。当然还有其他的护理标准计划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每一个诊断情况进行护理,明确和规划自己的工作,通过护理目标自觉的参与到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来。 2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 目前被认为较为前沿的一种护理模式是临床护理路径,在世界医学领域受到强烈的关注,当然早在美国1995年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相关的协会针对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以及在医院进行应用的情况。近30年左右的时间,临床护理路径在西方国家以及相关的亚洲国家比如,日本,韩国,包括中国等地区相继的开始应用和推广起来,我国1996年引入该模式,在1998年之后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引进这些新的管理模式。 3小儿肺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概念 3.1人性化护理理念,个性化护理特征 个性化的护理理念和护理特征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方法,小儿患者在确诊为小儿肺炎入院之后,需要科室的主管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认,同时向患者家属进行介绍相关的护理内容以及护理路径,要达到是没有的目的以及取得什么样的治疗效果,当然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以及不同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需要经过家属的同意之后才能进一步的开展和实施,护理工作人员要制定针对性和人性化的护理指导和护理计划,通过责任护士的审批以及讨论之后进一步的实行,做好相关的入院宣教指导,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和相关责任人做好工作的交接。 3.2循证医学护理理念 循证医学理念,主要是采用实证的方法和手段,针对某种方法或者是护理模式进行论证和通过大量的数据进一步的分析总结归纳得出来的,当然这就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通过得到的大量数据研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同时根据相关的临床技巧,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案,除此之外还需要让患者家属更加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相关病情,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指导,更好的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通过大量的循证医学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制定最佳的指导方法。 3.3临床绩效管理模式理念 小儿肺炎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在临床上不但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加强护理的专业性以及个性化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出绩效管理模式的理念,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是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形式,保证医疗质量以及专业性的同时,在费用上大大降低住院率和病床的周转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充分改善医疗浪费等情况,当然也给患者和家属的经济情况带来一定的缓解,体现了绩效管理模式的理念价值,在临床上是符合成本效益的一种新型模式。
一、油田企业消防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 石油和天然气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油田建设也飞速发展,大型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旁边的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娱乐场所和购物场所越来越多,给油田的消防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由于油田生产面积比较大,消防条件又受到通讯、水源、道路、车辆设备和消防站等各方面的制约,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油田消防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同时也要求消防员有过高的专业素质。 (一)油田企业消防工作的特点 石油企业主要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是最危险的化学类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在石油勘探开发与研制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很高的风险,生产环境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易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等特点,作业的环境比较复杂,危险程度比较高,所以事故发生的概率就比较大,油田企业在钻井、测井、石油采油采气、油气处理和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和社会的安定。 (二)油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消防工作的安全,油田消防工作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社会和企业的长久治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消防安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明确安全概念,提升安全的理念,树立凡事讲安全的工作观念,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生产,才能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把安全工作抓上去,才能为油田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水火无情,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所以说消防安全高于一切。 二、消防安全的重要作用和相关措施 (一)油田消防部队的职能 油田消防工作部队担负着为油田消防保卫和社会抢险救援的重要职能,作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是一支与火灾作斗争的军事化、专业化队伍,它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监督消防管理工作,防止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发生后的损失,积极参加社会的救援活动,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部队有两大职能,分别是“消”和“防”,“防”主要由各级消防监督机构负责,“消”主要由基层中队负责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保证生产的安全操作、迅速处理火灾事故及时有效的扑灭火灾,减少火灾对人们的伤害。 (二)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的措施 要想提高消防部队的战斗力,首先要加强队伍的管理和思想教育,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结合油田消防工作的具体特点进行细化岗位职责,消防部队和车辆器材装备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制定考评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战斗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要广泛开展消防职业道德高等教育,使消防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消防道德观念,确保整支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消防部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在消防工作中寻找对策,增强消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让全体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消防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物质燃烧知识和化学品的危险性质,充分了解油田消防的重要性,了解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灵活使用各种灭火战术,油田消防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采油、修井、油气运输技术等油田开发基本知识,将安全环保应急预案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消防工作人员处理灾害的能力。其次就是要加强业务训练和心理训练,根据油田消防工作的特点,开展不同的训练活动,应该充分利用训练大力开展增强力量、提高速度、发展耐力为目标的素质训练,要遵守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原则,只有从实际出发,进行实战模拟才能缩短救灾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油田消防工作者在紧急情况下的避险能力,保证能够完成灭火抢险任务。再次就是培养团队精神和加强装备的配备,油田消防工作人员要有集体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消防工作者应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油田消防工作应从实际出发,不断增强油田消防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消防安全讲座,着力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车辆装备是油田消防队不断提升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应该配备好消防工作器材,采购的消防器材要着眼未来,适应灭火的需求。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油田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要保证油田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消防工作,提升消防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消防工作的器械配备,要适应时展的需求,做好油田消防工作,确保油田安全生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为了确保本行业能够持续不断地维持高速发展的状态,各大教育院校都加快了建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速度,为本行业的发展过程储备大量人才。与此同时,并为应届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职教院校此类专业学生的就职情况进行有效规划,达到人尽其才的目地。虽然教师会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但是该专业学生在就业时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跟从别人的选择,这样无疑在加大自己竞争力的同时,也失去了充分展示自己职场优势的机会。《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一书主要阐述了如何运用理性思维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其构成方式进行详细的解说。以本行业设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为切入点,系统地讲述了如何运用宏观思维对本行业的发展史进行详细解说。在本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现阶段能够对建筑形式进行深入研究的工作人员有哪些,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数量比较匮乏。为了使本行业能够维持高效发展速度,相关教育机构需要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制订更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继而使高校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出人才。高校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后,在该专业应届生流入人才市场时,确保将其与社会建筑行业相关空缺岗位进行一一对应,继而使人力资源发挥较大价值。由于本行业发展速度要超过社会中部分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仅仅依靠高等院校为其展开大学生培养计划,并不能满足本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确保本行业发展速度不因人才空缺的原因而减缓发展速度,很多职业技术院校也逐渐增设与建筑相关的专业,大量培养学习本专业相关内容的大学生数量,继而避免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由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部分学生就业能力,授课者需要对其就业形势进行系统的研究,继而提升职教类毕业生的就业率。 现阶段,职教类院校毕业的建筑类专业的大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应届生的就业质量并不高,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况并没有达到应届生原本对职场的期待值。通常情况下,建筑类专业的社招岗位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岗位的数量以及具体工作岗位职责,与建筑工程对人才的需求量有关;另一方面,应届生的就业情况也与其自身的职场竞争力有关。正如《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一书中所提及的那样,作者多次强调思维与表达之间的关系,将这一理论套用到大学生就业环节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应届生通过参与建筑类课堂学习过程,增加自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不意味着自己对该部分内容的运用能力就能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正如书中所提及的“思维与表达”的关系一样,很多时候,建筑类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内容,不代表他们就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亲自运用这些知识从理论阶段进阶进行到实践阶段,部分应届生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当很多职教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时,缺乏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为了帮助建筑类学生进行更好地就业,职教院校的授课者需要为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及其对建筑类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其推荐他们在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岗位。在此阶段尽量避开应届生的技能短板,让建筑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度,较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在职场上站稳脚跟。大学生步入职场后,并不是职业生涯的终点,反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不断地将自己在学校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运用,继而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让自己所具备的个人技能更加全面,继而提高自己在职场上的不可被替代性。在经济形势越来越好的社会环境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高校要加快人才培养进程,为本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由于社会人才数量的激增,导致很多职教院校的该专业学生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为有效提高职教院校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授课者不仅要优化现有授课计划,提升该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帮助应届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己的个人能力,来选择相应的工作岗位,尽量在职场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继而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作者:胡烈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乡村振兴战略篇1 从一个积贫积弱的社会主义旧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城市建设在不断迈进,而农村则没有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阵地,它对于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成为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1利用高校思想政治课开展乡村战略的可行性 首先,为乡村战略奠定良好的政治思想,高校思想政治课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并且贯彻国家的政策方针,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充分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历史性,从而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而这些学生正式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其次,利用高校思想政治课为乡村振兴培养思想高尚,立场坚定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课以培养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基础,从而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以此为基础,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树立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价值观。而乡村振兴战略正是需要这种具有高尚人生观、世界观的人才。 2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2.1培养大学生帮扶乡村发展的高尚情操 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帮扶农村振兴的高尚情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时,可以从我国的历史出发,学习每一阶段不同指导思想的来历,通过再现中国社会的历史变化,让学生树立深刻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努力的动力,从而为振兴乡村奠定思想基础。 2.2加强与农村委员会的交流 村委会在乡村振兴这项工作中中发挥着领导人的作用,也是最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基层组织,积极加强与农村委员会的交流有利于了解农村的现状及实际出发,一方面,要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培养政工人才,另一方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振兴乡村。 2.3引导和培养农村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精神文化的宣传者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学生和相比其他学生,更了解农村,更具有改变农村面貌的动力,因此,在农村大学生中培养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宣传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2.4培育具有乡村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乡村文化对于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培育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可以利用高校思想政治开展有农村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培育学生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高尚品格。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首先,从我国的历史出发,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从农村开始,长久以来,我国的农村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物质保障,现在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高,这些都离不开农村的支持,因此,我们现阶段应该反哺农村,支持农村的发展,这是由我国的历史原因决定的。其次,从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出发,我国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发展水平一致,纵观我国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城市水平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素质低,技术落后造成了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振兴,我国提出了振兴乡村的发展战略。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促进祖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渗透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乡村振兴战略只有被这些充满热血、饱含奋斗激情的学生深刻地理解并接受后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很好的完成。 4结束语 振兴乡村建设对于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才,贯彻国家政策方针的思想阵地,必须立足课堂从我国的历史出发,培养大学生帮扶农村的高尚情操,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加强与农村委员会的交流,促进乡村发展。 作者:田双双 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乡村振兴战略篇2 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的教育、经济、文化等相对落后,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农村的发展不仅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短板,更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着力点,农村的发展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义。乡村振兴实践内容广泛,层次丰富,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任务重大,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集全社会之力共同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国家大政方针宣传践行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政教育自身鲜明的特点使其能够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独特的功能,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在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立足课堂阐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现实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的缘由和意义只有被广泛接受和认可,才能得到切实的拥护,才能有较好的实施环境。思政课堂是创造这一环境的理想阵地,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堂深入阐释乡村振兴战略的缘由和意义。第一,从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历程[1],农村为工业发展输血的国家政策,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性[2]等阐述乡村振兴战略是历史逻辑的必然。农村的落后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工业革命,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发生了城市化,工业革命和城市化使西方国家发生革命性突破。我国是一个依赖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国家。思想上的小农经济观念和农业生活方式的惯性作用加之当时的动荡时局,使我们没能搭上工业文明的顺风车。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发展经历了农村为工业发展输血的国家政策,农业为当时的国家的生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城市在这种历史原因的作用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差距使得工业反哺农业非常重要。第二,从中国共产党人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政治目标、均衡发展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3]等方面阐述振兴农村战略的政治逻辑。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不协调的二元结构社会,使城市的发展机会高于农村发展的机会,直到今天,城乡人口的比例、工农产业结构的组合仍然是二元的,农村劳动力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仍有差距,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第三,从中国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国民整体素养等论述振兴农村战略的现实逻辑。城市和城市工业的发展较快,但是农村和农业的落后问题仍然影响我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通过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历程和建设历程,论述振兴农村战略色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现实逻辑,让高校学生成为振兴农村战略的认同者和拥护者、倡导者、支持者。 二、培育农村发展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政工人才 农村基层的政工人才是农村振兴战略的直接实施者,优秀农村政工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与振兴农村战略实施效率直接相关。农村地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各种群众关系更为复杂[3]。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政治素养高的优秀青年人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以青年人特有的青春与激情,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政治工作中去。开展思政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思政工作者自身的素质非常关键,思政工作者自身的建设至关重要,高校要切实担负起培养马克思主义政工人才的任务。高校的思政教育,要培养高校大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去剖析各种社会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政治素养。要以扎实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基础,同时应用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情怀感染或熏陶高校学生,在高校学生心中种下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种子。高校思政教育应鼓励学生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中去,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一线就业或创业。 三、激发大学生帮扶乡村发展的高尚情怀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生力军,大学毕业生掌握前沿的科学知识[4]。乡村振兴战略能得到大学生广大群体帮扶,其实施就具有了强劲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就需要激发大学生群体扶弱济困的高尚情怀,激发大学生帮扶乡村发展的热情。要让当代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国情,了解我国的发展战略和最终目标等。通过剖析乡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长期以来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使乡村发展滞后,要认识到乡村对先进知识的渴求,对先进技术的渴望,乡村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乡村发展的短板瓶颈,乡村落后的现状等,同时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下,他们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自发帮扶乡村发展的愿望,有自发地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意愿。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从多种渠道帮扶乡村的发展,必定会给乡村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提高乡村振兴的速度和质量。从历史角度激发大学生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情怀。中国的乡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革命路线是农村包围城市。在井冈山,中国革命的火种逐渐以燎原之势散播开来;在延安,中国革命思想传播到全国;在东北的崇山峻岭,中国革命力量蓬勃发展。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率领工人和农民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战斗。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士兵绝大部分为农民子弟,农村人民的牺牲和奉献,让中华民族得以战胜日本侵略者。现在,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农村需要国家的支持和投入,当代大学生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创新务实的精神支持农村的发展。 四、引导和培养农村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精神文化的宣传者 乡村振兴战略,一个最艰巨的任务是提升乡村的精神风貌。因乡村发展的历史因素、发展惯性、乡村文化传统等原因使局部残留的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小山头主义等在乡村地区相对更为突出。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缺乏使农村人对于知识分子较为尊重,农村大学生在乡村人眼中是知识分子,是社会栋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政治素养扩大这种影响力和说服力,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针对农村建设的各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高校思政教育要引导农村大学生积极主动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宣传者。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多方面系统的培训,让大学生成为乡村马克思主义精神文化最靓丽的风景,从而构建乡村新时代所需的精神风貌。 五、积极开展与农村村委会的交流,充分发挥农村马克思主义特色政治文化作用 农村村委会是农村最基本的组织,农村村委会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绩效。高校思政工作者和教育者积极与农村村委会交流,通过座谈、宣讲、走访、实地指导等形式推进农村村委会的工作。通过与农村村委会的交流,详细了解当前广大农村居民的状态,了解他们的现实和迫切的需求,更好地针对实际状况制定出适合的工作形式。同时,针对农村居民群体的群体性特征,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和接收能力,制定更加适合的形式和内容,这就对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乡村宣讲的形式深入农村,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者还需要具有较高的视野、更为广泛的信息来源,及时输送乡村发展的有益信息,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六、积极开展新时代背景下培育乡村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的研究新时代孕育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开展新时代乡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需要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针对乡村文化的现状、乡村文化的特点、现存文化发展的困难等开展科学研究,探索不同乡村地区的文化发展之路,从而让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通过乡村文化的研究,在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层面提出助推乡村发展的对策,从而避免乡村发展走弯路,引导乡村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发展。 作者:张瑞瑞 韩东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区域产业生态发展湖北工业大学 协同创新中心 乡村振兴战略篇3 一、通过课堂向高校学生阐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政治、现实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只有被广泛的认可与接受才能获得切实的拥护,建立良好的实施环境,而通过高校思政课堂这一阵地去阐释乡村振兴战略的缘由与意义正是创造这一理想条件的有效途径。首先,我国受小农经济观念、农村生活方式的惯性与动荡的时局影响,错过了工业文明的发展契机,国家的发展经历了农村为工业发展输血的时代,当时农村为国家、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与生产、生活必需品,城市在这一背景下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目前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也提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性。其次,由于历史因素我国形成了城乡之间具有不协调性的二元结构社会,城市的发展进程与发展机会远高于农村,行至今日,城乡人口的比例、工农产业的结构仍然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化,农村劳动力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仍有较大差距,这样不均衡发展的状态阻碍了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稳定。最后,尽管我国的城市与城市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与农业的落后问题依旧对我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产生了较大的滞缓作用。通过上述三点的论述,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对振兴农村战略的必然性、必要性产生深刻的认知,从而将其转化为振兴农村战略的认同者、倡导者、践行者与宣传者。 二、树立高校学生帮扶乡村发展的高尚节操 大学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动力,这是因为掌握着前沿科学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有生力量。如果要将这种力量最大限度地在帮扶农村中发光发热则需要充分激发大学生群体扶弱济困的高尚节操。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应让当代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战略与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剖析乡村的现状与解决策略,要让其认识到因二元结构带来的乡村发展落后现状以及乡村对先进知识、技术的渴求,同时还要让其深刻感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背景下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此外,还可从历史的角度激发大学生振兴乡村的情怀,例如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革命路线是农村包围城市;是延安将中国革命思想传播到了全国各地,是井冈山将中国革命的火种燎原散播;是众多农村子弟为抗日战争冒着风险和作出巨大牺牲才让中华民族得以战胜外敌,中国乡村是中国振兴崛起的摇篮。因此,我们要反哺乡村,为其发展与未来的建设谋取更大的福利。通过让学生理解上述社会现状及思想文化可以激发其帮扶乡村发展的自发意愿,为大学生帮扶乡村发展创建更多的机遇,以此来提升乡村振兴的速度与质量。 三、培养与引导农村高校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精神文化的倡导者 受历史因素、传统文化以及发展惯性的影响,乡村文化中还残存了部分本位主义、小山头主义以及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健康发展。因此提升乡村精神风貌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农村人对知识分子具有天然的尊重感,所以农村大学生在其间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与说服力。对此,高校思政教育要着重培养农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精神文化,让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成为该理念的倡导者与宣传者。大学生则应加强针对农村建设和各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自身的政治素养与专业知识来扩大对乡村的影响力,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为构建乡村新时代所需的精神风貌添砖加瓦。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建设强国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具有深刻长远的意义。因此,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进展,通过高校思政教育培养农村大学生是一个必然的手段。为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开展新时代乡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来探索出不同乡村地区的文化发展之路,针对乡村文化的特点、现状、现存问题制定发展策略,从而为培养农村大学生人才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资料,从而避免乡村发展走弯路、走错路,让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邵晨曦.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逻辑和实施路径[J].现代化农业,2018(10):49-50. [2]李明.职业教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支撑研究[J].现代商业,2018(16):160-161. [3]文丰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之理性审视[J].重庆社会科学,2018(04):16-24. 作者:俞茜 邓丽娟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研究:一部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防范研究的力作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王国敏教授等撰写的《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一书,是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管理与防范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这是王国敏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 该著作涉及到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管理和防范的诸多领域,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全书共六章,约30万字。研读这部著作,具有以下四方面的鲜明特点。 第一,主题突出,结构鲜明,体系合理。作者紧紧围绕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展开研究。通过对大量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尤其是建国以来农业自然灾害数据的分析,概括地指出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是导致农村贫困的重要根源。进而从现实分析中归纳出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呈现出的六大特征,即灾害的广泛性和集中性;灾情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灾害的群发性和伴生性;灾害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交叉性;灾害加重与防灾能力弱化形成的反差性。作者还特别分析了农村自然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考察了我国农业减灾防灾能力的基本状况。最后重点提出建设一套中国特色农业自然风险管理与防范综合体系的具体对策措施。 第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知识的交融性。作者主要以农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运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统一、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统一、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统一、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统一等基本方法,来分析和探寻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规律性特征,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对策。该著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运用大量的数据来分析说明问题,有力地增强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第三,研究视野的创新性。在研究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防范时,作者不仅从纵向考察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历史发展状况,横向展示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表现形式,而且还将视野拓展到对国外经验的研究。作者在第六章专门用两节来介绍美国、法国、印度、泰国等国家在农业自然灾害管理和防范领域的先进经验。作者还将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研究放到国民经济宏观发展和统筹城乡的大背景下来分析,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视野,从而有助于作者获得许多深刻的认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第四,对策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作者在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表现形式、基本特点及其影响方式之后,根据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设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防范的综合体系。作者分别从建立综合性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农业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合理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农业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障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监测机制、构建农业减灾的教育宣传和法律体系等方面来阐述了具体的对策措施。这为各级农业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对策参考。 王国敏教授的这部著作的出版,对于推进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必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研究:提高防范自然灾害意识,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 【摘 要】四川因地理位置独特,为自然灾害多发地带,每年常有破坏性较强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巨大伤害。高校作为中国未来人才的集中地,该如何进行灾前安全教育和减灾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高校素质教育 一、地理位置因素导致自然灾害频发 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因素使其成为我国发育最多、规模最大、类型最全、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大省。四川地理环境复杂,山区广布,平原狭小,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多变,新构造运动活跃,加之暴雨、地震以及人类工程,灾害规模也较大,危害严重,其主要的灾害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同时也享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在近几年的自然地质灾害中,地震灾害最为突出。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2013年4月20日的雅安地震,破坏力强、波及范围大、持续时间久的地震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四川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高校普遍缺乏预防灾害培训 虽然我国高校主要分布在各大中城市里,城市具有一定的规划基础,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并且绝大部分高校新生在入校时参加由校方组织的如何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教育,掌握了一定的应对知识。但这只是属于新生入校中的常规安全教育,且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实际上是高校的应急安全教育并非全部纳入教育的考核指标体系中,目前的预防教育全凭各高校的意愿来进行,而绝大部分高校很少会重视这样的教育和训练,大部分高校只是在新生入学时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而且举行消防安全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地方的消防系统在推动次教育。而高校自觉、长期地举办预防灾害的培训很少,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大部分是以讲座、宣传展示栏、观看影像资料等枯燥理论形式进行,并且参加讲座的学生也只是少数部分,未能使全体新生接受良好的安全教育,因此大部分不具备预防灾害的能力。很少有高校积极主动组织学生结合实际参加演习,这就使高校在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学生的应对能力不强,不会常见的自救技能,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时,后果将不堪想象。 三、如何落实高校防灾培训 现代高校主要位于各大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在防灾和减灾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并且高校选址时已充分考虑到防灾的因素。这对于高校进行日常防灾培训提供了硬件支持。从硬件方面有了一定的条件基础,如果高校能够关注并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软实力,从而使大学生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为最低。加大对大学生防灾和减灾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预防意识,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防灾知识和减灾技能,建议各高校把安全教育纳入课程教育体系,成为选修课或有条件的高校将此课程列为必修课,使学生从态度上认真对待安全教育,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校方应定期、大力举办各种丰富形式的安全主题教育,号召同学们亲身参与此类活动当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结语 自然灾难是现阶段人类无法回避的自然现象,而有效的进行灾前安全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难发生时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防范自然灾害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处在自然灾害常发的四川盆地有着尤为突出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教学的相互渗透、灾难知识的大力宣传、灾难的积极应对演习,对学生进行灾难知识、应对灾难技能、加强灾难心理的教育。从而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研究:夏季施工对自然灾害防范对策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施工管理既包括“管”,也包括“理”。具体而言就是不仅要管好劳动力的组织和分配,而且要“理”顺各项施工工艺的流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就做好各项质量与安全施工管理的准备,向作业人员交代清楚各自具体的施工工艺要求和施工技术措施,从而为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目标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夏季建筑施工而言,尤其还要注意防暑、防雷、防雨等自然灾害,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随时发现和纠正施工现场的各类违章、违规作业,将建筑施工关键危险因素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此来达到降低一般事故的发生概率乃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的目标,并最终使得夏季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对自然灾害的预防能够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本文对夏季建筑施工对自然灾害的预防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 1夏季建筑施工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 1.1夏季建筑施工中的防积水、排水措施 在施工计划中应赶在夏季暴雨到来之前将施工场地和施工运输道路进行硬化,在硬化的同时根据常年降雨平均水平和汇水面积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尤其是对于基础施工而言,在基坑的设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夏季暴雨的特点合理安排排水措施。在基坑的底部应沿其边缘位置设置排水沟,并每隔五十米左右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中的积水通过潜水泵抽排至基坑外的排水沟,并排向市政排水管网;在基坑的顶部一定要安排好路面的排水,除在基坑的顶部设置一定数量的地面排水沟外,同时道路也应做成一定的坡度将地面积水悉数排入排水沟内。在夏季暴雨到来之时应准备足够的潜水泵备用,防止降雨量过大超过预期的排水量而形成场地内的积水。 1.2夏季建筑施工中的材料保护措施 在夏季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建筑材料的防潮保存和保管。袋装水泥应堆放在施工现场的水泥库中,其水泥库应当严实,并耐风雨侵蚀,同时库内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二十公分以上,并充分考虑地面部分积水对水泥库的影响。如果有条件的话应尽量将水泥库设置在室内。由于夏季空气潮湿、降雨量大,建筑砂、卵石等材料的含水量变化也较大,因此在使用砂石之前应先对其取样并测定含水率,通过水泥砂浆施工配合比的及时调整,来保证水泥砂浆的施工质量。对于钢管等钢质材料,应在表面涂好油漆,以防锈蚀。在夏季建筑装饰施工中,对于那些高级装饰所需材料应通通存放在室内,并按照每天的材料使用量进行酌量取料,以防材料被雨水浸泡后导致浪费。 1.3夏季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注措施 在夏季建筑施工中,墙柱模板应留排水及清扫口,雨后应将模内的积水排出后再进行混凝土浇注,同时由于潮湿原因,模内杂物应由人工进行清理。在混凝土浇注前一天应了解其浇注时的天气情况,尽量将混凝土浇注安排在无雨的天气或小雨的天气进行,尤其是当预知有大雨、暴雨天气时,不应安排混凝土浇注。在工地现场准备好足够的塑料薄膜,当混凝土浇注遇到暴雨时,应及时用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薄膜将新浇注的混凝土进行覆盖。一旦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遇到暴雨必须暂停施工时,应注意将施工缝留设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由于夏季天气较为炎热,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按照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运输距离、停放时间、强度等要求适当掺加缓凝剂。在夏季酷热时节应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注时间,适当调整工人的作息时间,尽量利用清晨和傍晚等较凉爽的时间段,缩短炎热天气下的工作时间,并尽量避开夏季正午这段一天中最炎热的时间段。在暴热天气进行混凝土运输时,混凝土罐车等容器上应进行隔热覆盖,以防水分蒸发。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的一至两个小时只内,即用麻袋或其他措施进行覆盖,并及时浇水养护,以确保混凝土处在足够润湿的状态。 1.4建筑施工中的其他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在夏季施工时应严密注意天气变化,每天记录天气预报,及时掌握未来的天气变化。同时在安排施工进度时应充分考虑夏季多雨的施工特点,根据天气变化制定施工计划,并根据各工序的特点合理安排施工过程的工序。施工作业人员应配备好水、防暑品等劳保用品以及雨衣、雨裤、雨鞋等雨具,并在施工现场备好夏季常用药品,一旦有人中暑,立即进行救治。做好生活区下水道和雨水井的畅通,用水要有固定排放途径,保证雨后不陷、不滑、不泥泞、不存水,尤其是要防止基坑边坡长期被水浸泡。机电设备要经常进行接零、接地保护的检查,并随时抽查其漏电装置功能是否可靠,所有的大中型机具设备都应搭设严密的防雨棚。另外,由于夏季为多暴雨、多雷电的季节,因此应该做好塔吊、井架、建筑物等防雷接地措施,保证机械的安全运转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2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施工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了建筑施工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所谓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施工管理,包含了在建筑施工全过程当中的一切有关质量与安全施工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其主要是通过严加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从而使得这些要素当中的危险状态或危险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甚至达到完全消除,以此来达到降低一般事故的发生概率乃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的目标,对于夏季建筑施工而言,尤其是要控制好其中的自然灾害因素,并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尽量避免或降低夏季建筑施工因自然灾害而受到损失。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研究:河道防范自然灾害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市水库、河道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防范工作,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严格落实监督和管理职责,将全市的水库、河道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运行好。 对全市的水库、河道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隐患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治理。通过排查治理工程运行、维护养护、管理运行及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水利工程在自然灾害突发时,在工程标准内,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二、重点排查对象和内容 以存在溃坝、溃堤危险的病险水库大坝、病险水电站大坝、病险河道大堤和存在淤积危险的河道,作为重点排查对象。排查内容: 1、共性排查内容 (1)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工程安全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管理单位责任人及分工责任、责任追究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2)各类工程,特别是病险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汛预案和防汛措施的落实情况。 (3)应急管理情况。工程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是否到位,防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否齐全,应急措施和救援力量是否满足快速响应和紧急处置的需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应急救援物质、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 2、水库工程 (1)水库防洪标准,坝体抗震、抗滑、抗倾、坝坡稳定,坝体及坝基渗透稳定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泄洪和输水建筑物稳定、泄洪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闸门及启闭机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4)防汛道路、抢险队伍和抢险物料储备情况。 (5)大坝安全检测、水雨情测报和通讯预警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情况。 (6)小型水库管理机构或专门的看护人员及通讯预警落实情况;日常巡视检查和管理人员培训等落实措施情况。 3、河道工程 (1)河道堤防断面尺寸、堤顶高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堤防有无坍塌、裂缝、獾洞等。 (2)河道险工砌石有无坍塌、松动现象,穿堤建筑物有无防洪安全隐患。 (3)堤顶道路是否满足抢险车辆通行要求,抢险队伍和抢险物料储备等。 (4)河道堤防是否落实了管护人员和维养经费。 (5)日常巡视检查和管理人员培训等措施落实情况。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邯郸市水利局成立以王志全副局长为组长,邯郸市防汛办公室和局规划计划处、水利工程管理处的处室主管领导为副组长,防汛办、规计处、水管处和漳滏河管理处、东武仕水库管理处有关人员组成“水库、河道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以上述排查内容为重点,从即日起督导检查水库、河道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隐患排查工作。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单位要加强领导,成立排查领导小组,严格组织水库、河道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工作方案,保障人员和经费,保障排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要将排查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工程管理单位,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实事求是,坚持依法办事,坚决杜绝走过场、敷衍搪塞、形式主义等现象。 2、突出重点、强化落实 要加强有关重点地区、重点工程、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务求实效,确保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落实,要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患组织一次技术安全方面的评审,对重大安全隐患要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办法加以防范,可分别采取警示警告、加固、防护、拆除、封闭等措施,并及时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制定应急措施。 各单位的自查自改阶段,2008年4月20日前完成。4月20前,各单位将自查自改情况报局规计处。
科研设计论文: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程序 关键词:医学科研 一 选题与立题 选题就是想研究或准备解决的问题,如某一疾病尚未解决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选定要研究的问题后,才能确立研究的题目,进行设计,制定计划。立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临床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针对疾病,特别是危害人类最多见,造成后果最严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也可研究国内外新出现的疾病。研究内容包括探索疾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机理,解释某些临床现象以及在诊断和判断预后上的意义,探索或评价新的诊断方法、技术,观察新的治疗措施的效果、毒副作用或探讨影响疾病的预后或病死率的因素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改进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以提高医疗质量和防治水平,总之,研究的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工作的水平,课题要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应用性,要有保证完成的手段。用最简洁明确的文字写成题目,立出的题目基本上就是后来研究论文的题目。必须全面考虑,作出决定。 一个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应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临床科学研究,为实现上述研究目的,发展医学事业,为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题目来源:供研究的题目很多,从疾病的发生到防治有许多环节,各环节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值得研究探索。在过去,这些题目可以由研究者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条件选题、立题上报、申请资助,也有很多是上级下达任务给以条件、单位或协作进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开展了科研招标,招标的题目也就是疾病防治中的各方面问题,以决定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国家、卫生部、各省每年都有各自的招标项目,如2000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指南”招标,可以在“项目指南”上选自己欲研究的题目,写科研设计与进行投标,一旦中标,可获可观的研究经费,确保研究任务的完成。 二 查找医学文献 临床医生为了更好的认识和处理疾病,需要学习前人及当代专家学者的经验教训,就须要查阅医学文献,临床研究人员在进行某一临床课题研究时,在立题之前,为了少走弯路,出高质量成果,不去重复旁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也须要查阅医学文献,了解国内外对该题目已作过的研究工作的成就,现状、动态及其方法学,进行比较选择和借鉴,改进或创新,在研究过程、资料总结和撰写论文时还须要查阅最新医学文献,以利自己研究工作的提高。总之必须查阅文献资料,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各主要刊物上的有关资料。要认认真真的查阅,不能草率从事。查找医学文献是研究者应熟练掌握的经常性工作,如何能花较少时间,较快的找出所需要的文献也是研究人员应具有的基本功。 传统的医学文献形式是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医学资料,仍以印刷出版物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计算机储存阅读形式,以及缩微胶片、幻灯片、投影胶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等声相资料。 医学文献按性质可分为1、原始文献(一次文献)来源于各种医学杂志,学报及学术会议论文等。2、文献索引(二次文献)将分散的文献加工、整理、编排、形成具有系统性的文献目录,即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等,便于读者查找和利用,通过它可以找出原文的出处。3、综述、专著、进展、指南、手册等属三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的系统整理,有选择地加以概述并进行分析综合,使之更具有条理性,对问题阐明更为详尽深刻。4、由光盘记录的书目、刊物索引,由计算机进行检索,属四次文献。 若按医学文献的种类分为教科书、参考书、专著、杂志、学报、文摘、综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等。 查找医学文献的方法:可以用手工检索,条件许可亦可用计算机进行检索。 1、查找引用原文的出处:从论文、专著、综述教科书等参考文献中追朔,查找引用原文出处,可先国内后国外,由近及远,查有权威性,有代表性刊物。 2、查阅期刊索引,大多数期刊为每年一卷,全年原始文献一查即得。 3、查文摘 有分类,查阅较方便,查到线索后再选所需要的进一步查原文,如〈〈中国医学文摘〉〉现有15个分册,它们是中医学、内、外、儿、计划生育妇产、耳鼻咽喉、眼、皮肤、口腔等学科及卫生学、肿瘤等,基础医学、放射诊断学、护理学和检验与临床等分册。〈〈国外医学〉〉现有46个分册,该刊采用综述、译文、文摘三种形式,全面介绍国外医学各领域中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是学习国外医学经验重要情报刊物体系。 4、利用检索工具,如〈〈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学)〉〉〈〈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学)〉〉,用手工检索亦可用计算机检索。 计算机检索服务,凡是计算机普及程度较高的科研机构、医学院校、医学中心、大中型医院的图书馆大都已经建立这种服务项目,由于计算机对文献储存数量大,使用代号检索甚快,目前都由专业人员操作联机检索系统,不需用户自己去操作按键。交一定费用,即可获得所需文献资料。 5、查阅个人累积卡片 临床医学研究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要查阅有关刊物,了解新进展,并养成制作卡片的习惯,将对自己有用的内容作简短摘要,分类放置,在须用时可以查找。 6、向专家请教,一般讲一位医学专家、教授应该经常注视本专业的学术动态,故有时可以指点从哪些文献中去查找有关资料。 科研设计论文:超声医学科研设计与撰写论文 1、超声医学科研设计 超声医学科研设计,基本与其他临床学科的科研设计相同。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前瞻性,一类为回顾性。前者是既往初步作过或尚未作过的课题,作以预计性的研究,如研究一种新技术、新治疗方法对临床的诊断、治疗价值如何, 其结果可有实际应用价值,也可得出相反的结论。而后者是将过去所做的工作给予回顾性的总结评价。目前采用前瞻性研究更具有新的实际意义。 在作前瞻性的课题研究时,首先要立题,而立题一定要新颖,最好通过查新,以确定待作的这项研究,他人是否作过,如果多人已作过并已有了明确结论,自己再作则仅是重复他人的项目而无新的意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此时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仍可立题,其结果可能是一项重大突破或发明。立题后,继之要对本课题作合理的设计,并且绝对要严谨。 在确定了具体的科研题目后,应按以下几点去做并固定不变。 研究对象:要恒定。包括病人、对照健康人(志愿者),某种动物或其他。这个栏目中,对人体最好不用“实验”两字,对动物或其他类可用“实验研究”。对所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条件等应当一致且固定不变,特别在病人组与对照组间的性别、年龄要相当方可。 研究方法:要新颖。检测和治疗方法切勿全部重复他人所用的内容,并且应由专人、专机完成。例如技术熟练者与新参加工作者的技术条件不相同,其检测的结果则会出现人为的差异。又如仪器性能相差过甚时,所作结论会有一定的差异,否则作出的结论均一致,其可信性则值得考虑。 检测指标:要准确。选择容易观察和意义明确的客观指标。如观察胎儿脐带绕颈的时间,最好在分娩前,若距分娩时间较长,则其结果之可信性就不如分娩前。 若使其科学性强,检测的指标要有旁证,如检测诊断冠脉狭窄最好有冠脉造影结果的对比。诊断腹部某脏器之恶性肿瘤则应有手术病理或针吸细胞学的证实。这些在科研设计时应安排好。 研究结果:要有科学性。要按科研设计的目的研究和观察,得出结果以统计学的客观数据为结论,作为本项课题研究的结果最佳。 统计方法:设立对照组:要条件相似。为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应设对照组,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对比,分辨出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差距。处理因素包括对病人的检测、治疗方法、剂量等,非处理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等。非处理因素在两组均相对一致时,例如,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均一致,检测时期亦相同,如同在某一季节内等,其得出的结果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随机化:要客观。随机化即研究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治疗方法、用药方法等对检测或治疗结果的观察。随机化是保持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对均衡的方法,即应用抓阄、抽签等方式。这并非按主观愿望挑选,而是被研究对象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即每个对象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到。 样本量:要大。样本量越大,其反映客观的真实性越大。病例组与对照组样本最好各在30例以上或再多些。如常见的病例在观察药物疗效时,最好 100~200例或更多,对照组也应有50~80例或更多。如果某种新疗法作鉴定性研究时,样本量应超过200例。有时大样本有一定困难,但应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样本少时,要求: (1)个体间差异不大; (2)两组间效应差异大(p<0.01)时; (3)严格控制非处理因素; (4)罕见或少见病例,例数可少到10例左右; (5)特殊疾病可个案报道。 2、撰写论文 将自己所做的各种研究,予以真实的、客观的作一总结和评价。但不应同于一般的工作总结。撰写时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文字通顺、条理清楚、用词得当、数据可靠。一般论著不超过3000字(含图、表及参考文献),短篇和个案500~1000字,综述亦勿超过5000字为宜。 题目:立题应简明确切。通常20个字左右,最多不超过26个字为宜。应能准确的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一般论著不超过5人;综述1人,审校不应超过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结构式摘要撰写,即: (1)目的:本项检测或研究的出发点。 (2)方法:所观察或检测的指标,如病人及对照组的数目、性别、年龄、病种,使用的仪器、探头频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 (3)结果:检测或实验方法得出的具体效果或指标,对比数据,最后结果,以及对上述各项的附加解释。 (4)结论:本项目的观察、研究或检测后的总结性的定论。 关键词:凡有摘要的论文皆应标引关键词。关键词主要自文题中选取,不足时可自摘要或正文中选用。选自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涉及的新技术等。 (1)定义:可直接表达论文要点、中心内容和特征的词。 (2)用途:提供检索窗口。 (3)数量:3~10个,一般3个。 (4)词性: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而代词、介词、冠词、连词、情态动词等皆不能作为关键词。 (5)方式:按顺序排列成关键词索引。 (6)要求:用规范化检索语言,即主题词。应查阅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Annolated Alphabetic List.Me SHAAL)。当所用词未查及时,可用同义词、近意词或关联词,并可配用有关的副主题词,亦应查阅《Me SHAAL》副主题词字顺表〔1〕。 引言:应在250字之内。应概括简明的叙述立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基础,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指出本研究的目标。 材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此部分是论文的基础和关键。评价论文主要看材料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确定结果的标准。应写明病人、对照组、所用仪器种类、探头频率、检测的方法、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剂量等。 结果:此段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检测的最终目的,即所获得的结果。此部分可分别用文字、图表表示。可强调或摘要叙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结果应有充分的数据及对比性研究,最后结果应是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而不是作者自行判断或推断的。例如: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仅有诊断多少例的所见及数据,而无最后的分娩证实,这样的文章则欠科学性。 讨论: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应重点突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学说、新规律,及所作出的结论和观点。对研究中所发现之不足处亦应说明,此外,可以提出设想或建议。 在书写讨论段时,应注意撰写技巧,要简明扼要、语言顺畅、抓住重点、条理分明的表达出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使读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语化。 (1)讨论之重点是应有自己的某些独到观点和见解,并将之讲深讲透,切勿仅重复他人的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超声检查法对人体无痛、无损伤、价格低廉……。 (2)讨论段与其他段相关联,特别是结果段中的某些数据及最后的结果,用以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并不是结果中的数据又全盘搬到讨论中,造成重复。 (3)讨论中切勿引用他人文献过多,更不要写成:本研究结果与×××和×××的结果一致或符合×××的结论。一来是将论著写成了综述,二来是仅说明自己是重复他人所作。 (4)通常讨论是文章中较长的一段,应突出重点,不要洋洋数百字,冗长的内容反而使该说明的问题模糊不清。此外,不要对某一问题尚未解释清楚时,又另讨论其他内容,使读者费解不得要领。 (5)用语尽量勿重复,如在前言或结果中已用过的语言,讨论中最好不用或少用,更勿过多的使用“国内外未见报道、笔者、我们”等。 科研设计论文: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科研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设计研究 科研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设计要避免高分值掩盖下的缺项现象的发生。为此,我们采用了设置控制指标,只登记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指标间不能互补等措施。就控制指标而言,本指标体系科技实力评估设控制指标35项,上述控制指标的设置对参评单位的科研实力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学术论文、著作、成果的等级质量等作了相应限定,以防某些指标间可能发生的掩盖。保持原始资料数据可靠准确,没有准确数据的结果是不可信的结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确定各项参数的统计时间为3年。同时由于科研工作受创造性、探索性和效益的滞后性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单位或个人的科技活动时涨时落。我们将统计数据取值的时间区间适当扩大,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三级指标中以其基础要素为计分单位(位、项、篇),并全部采用了量化指标,如在46项三级指标中,以其基础要素为量化单位的指标38项,占指标总项数的82%,以相对数(百分比)作为量化单位的指标8项,占指标总数的17%。 1 科研实力评估定量数据统计指标评分标准 1.1 科研项目及交流的量化设计 科技活动的二级指标分为科研项目及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又分为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级一般项目、军队省部级重大课题、军队省部级一般项目,学术交流分为国际学术交流、国内学术交流。国家级重点项目包括科技攻关、“863”项目、“973”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人才、“1035”工程项目或国家创新药物基金,所有项目只计以课题负责人承担的项目。国家级一般项目包括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课题、国家新药研究基金课题、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课题、国家级其它课题。军队、省部级重大项目包括重点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团队项目、军队重点课题及指令性课题。军队、省部级一般项目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基金课题、医学科研基金、军队面上及青年课题、其他军队省部级课题。国际交流指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在华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海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国内交流指的是主持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 1.2 科研成果的量化设计 科研成果分理论成果、获奖成果、鉴定成果、专利成果。我们指的理论成果主要是论文、著作。考虑到目前工作中无论是科研排序还是评奖,一个成果的意义,更多的是其被引用次数来体现的,学校基础理论研究的实力更多的是以被美国四大检索收录次数来衡量。为此,我们采用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析中心提供的期刊源来作为评价论文的标准。获奖成果三级指标的所有奖项不重复计算,只取最高级别的奖励进行统计,如某项成果既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又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则只计国家级二等奖,不计省部级一等奖。 1.3 人才情况的量化设计 同一个人应就高不就低如某专家是院士又是长江学者,只计入院士。学术任职也以得分最高的级别为评分根据,任多个职务不重复评分。指标说明:国内外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外院士。杰出人才: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学名师、何梁何利基金奖励人员,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跨世纪人才专项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学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学术任职是指:全国学会常务理事、省(部)级学会正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部级学术(教学指导)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全国学会理事长得分10,部级学术(教学指导)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得分为8,全国学会副理事长得分5,部级学术(教学指导)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或省(部)级学会理事长得分为4,全国学会常务理事得分为3,部级学术(教学指导)或评审委员会委员和省(部)级学会副理事长得分为2。 1.4 科研经费的量化设计 经费投入按科研经费年平均投入及科研人员年人均课题经费计算,科研经费年平均投入每获得100万元计10分,科研人员年人均课题经费按每万元5分计算。 1.5 科研条件的量化设计 科研条件分为硬件条件和科技情报。硬件条件分为国家级科研基地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是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每项20分,省部级科研基地每项10分。科技情报分为中外文期刊和馆藏图书,中外文期刊每100种5分,馆藏图书每万册3分。 2 科研实力评估定性评议指标计分标准 2.1 科研投入的量化设计 科研投入中的二级指标人力投入分为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结构。职称结构的主要参考评价信息按专业技术职务(按实际聘任计算)结构是否合理(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职务为1∶3∶5∶7),年龄结构评价主要参考信息按学校高职人员中中青年比重(%),知识层次结构评价主要参考信息按高职人员拥有博士学位者比重(%)。二级指标经费投入主要参考国家级科研经费占总经费的百分数,横向课题经费占课题总经费的百分数。 2.2 科研条件与环境定性指标的量化设计 科研条件与环境的定性指标校局域网医学信息满足度的主要评价等级按能够满足,基本满足、部分满足、不能满足四个等级来评价,学术氛围的评价主要参考信息室按是否能加强人才队伍、提高专业水平,积极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学科环境及参与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评价等级分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 3 结语 科研实力评估指标体系量化的规定是三级指标以基础要素为计分单位(位,篇,项等),以总累计分值高低判定评估结果,控制指标是我们对参评对象的评估项目应具备或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所设置的基本指标限定。设控制指标的主要目的是防范部分指标互相掩盖或吃分现象的发生,保证和控制评估质量。这就是本指标体系有别于当前实行的达标评估的重要标志之一。达标评估是以达到标准者为合格;选优评估是以分值高低为依据,但这种依据必须建立在对参评对象全面考核的基础之上。因此,其指标选择、分值分布等必须严谨、科学,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起到平衡制约指标间内在关系的作用。 科研设计论文:如何提高中医药科研课题的科研设计质量 【关键词】 统计学;医学论文;科研设计 很多科研人员(包括临床医生)在进行科研工作过程中,习惯用专业知识取代一切其他知识。其突出表现是:等科研工作已经完成,甚至论文已写完,因某些数据处理有问题被退稿时,才想起要找统计学工作者帮助处理论文中的实验数据;考虑问题稍周到一些的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完成之后,在撰写论文之前就想到要运用统计学知识来分析实验数据。这两种运用统计学的科研人员都是在把统计学当作分析数据的“计算工具”或当作发表学术论文的“敲门砖”,是对统计学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突出表现。理由很简单,科研数据是否正确可靠、是否值得进行数据分析、结论是否可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来帮助说明,换句话说,若缺乏科研设计或科研设计不科学、不完善,即使花费10年时间和数亿人民币进行调查或实验获得了大量科研数据,与某人用计算机产生的毫无专业含义的任意多个随机数据没有什么区别,除了浪费了大量国家和人民的血汗钱,对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为零,甚至是负数!因此,在进行科研工作之前,制定科学完善的科研设计方案,特别是其中的实验设计方案或调查设计方案的质量好坏,是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科研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研究设计。专业设计主要包括基本常识和专业知识的正确、全面、巧妙地运用;而统计研究设计包括实验设计、临床试验设计和调查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科研人员所做的科研课题中,不仅严重忽视统计研究设计,就连专业设计也有严重错误,主要表现在犯了基本常识错误和违背专业知识错误。这类错误所发生的频率还相当高,是一种不能容忍的不正常现象! 在统计研究设计所包含的3种研究设计中,实验设计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关键性的内容都包含在其中,其核心内容是“三要素”、“四原则”和“设计类型”。所谓“三要素”就是受试对象(或调查对象)、影响因素(包括试验因素和重要的非试验因素)和实验效应(通过具体的观测指标来体现);所谓“四原则”就是随机、对照、重复和均衡原则,它们在选取和分配受试对象、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干扰和影响、提高组间均衡性、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等方面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所谓“设计类型”就是实验中因素及其水平如何合理搭配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它决定了能否多快好省且又经济可靠地实现研究目标。科研人员若对重要非试验因素考虑不周到、对照组选择不合理、设计类型选择不当或辨别不清,导致科研课题的科研设计千疮百孔、数据分析滥竽充数、结果解释稀里糊涂、结论陈述啼笑皆非。下面笔者就“实验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辨析如下。 1 在分析定量资料前未明确交代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 人们在处理定量资料前未明确交代定量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对数千篇稿件进行审阅后发现,大多数人都是盲目套用统计分析方法,其结论的正确性如何是可想而知的。这是一条出现非常频繁的错误,应当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 临床试验设计中一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按重要非试验因素进行分层随机化 例1:原文题目为《气管舒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原作者写到:“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院呼吸专科门诊和普通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1~55岁,平均(36.28±9.36)岁;病程2~23年,平均(10.31±17.48)年;病情轻度者16例,中度2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3岁,平均(35.78±9.53)岁;病程3~24年,平均(11.05±6.47)年;病情轻度者13例,中度者17例。两组间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请问这样随机化,其组间具有可比性吗?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显然,研究者在试验设计时未对重要非试验因素采用分层随机保证各组之间的可比性。这条错误的严重程度为不可逆,出现不可逆错误意味着原作者的试验设计具有无法改正的错误,必须重做实验!究其原因,主要是原作者未理解统计学上随机的概念。统计学上随机化的目的是尽可能去掉人为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干扰和影响,让重要的非试验因素在组间达到平衡。稍微留意一下原作者随机化分组,明显带有人为的痕迹,治疗组40人比对照组30人多出10人;治疗组病程的标准差17.48是对照组病程的标准差6.47的近3倍。笔者很疑惑怎样的随机化才能达到如此的不平衡?事实上随机化有4种:子总体内随机、完全随机、分层随机和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原则所进行的随机,原文条件下应当选用分层随机,即以两个重要的非试验因素(性别和病情)水平组合形成4个小组(男轻,女轻,男中,女中),然后把每个小组内的患者再随机均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去,这样分层随机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人,且使2组间非试验因素的影响达到尽可能的平衡,从而可大大提高组间的可比性。在本例中,若“病程”对观测结果有重要影响,在进行分层随机化时,在按“性别”和“病情”分组的基础上,还应再按“病程”(设分为短、中、长)分组,即共形成12个小组,将每个小组中的患者随机均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去,这是使“性别、病情、病程”3个重要非试验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达到平衡的重要举措,也是所有临床试验研究成败与否的最关键环节! 3 实验设计类型判断错误 例2:某作者欲观察甘草酸、泼尼松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aan)肾损害的干预作用,于是,进行了实验,数据见表1。原作者经过用甘草酸和泼尼松分别与同期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一个p<0.05,另一个p<0.01,于是得到甘草酸、泼尼松对慢性aan肾损害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且泼尼松的效果更佳。请问原作者的结论可信吗?表1 各组大鼠血bun及scr变化比较(略)注:与正常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p<0.05,p<0.01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本例错误极为典型,通常科研工作者欲观察某种药物是否有效,习惯上会建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即该药物拟治疗的病态组)和在模型组基础上的用药组(如本例中甘草酸组和泼尼松组)。这样的设计本身并没有错,但这仅仅是专业上的“实验安排(可称为多因素非平衡组合实验[1])”,而并非是统计学中所说的某种标准实验设计类型。写在“组别”之下的4个组,并非是一个因素的4个水平,而是2个因素水平的部分组合。这2个因素分别是“是否建模(即正常与模型2个水平)”和“用药种类[即不用药(相当于安慰剂)、用甘草酸和用泼尼松3个水平]”。2个因素共有6种水平组合,即“组别”之下缺少了“正常基础上用甘草酸”和“正常基础上用泼尼松”。这样设计的实验才可能反映出“是否建模”与“用药种类”2个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在本课题研究中,由于未在实验前作出正确的实验设计,处理数据时错误就悄然产生了。具体到本例,从原作者在表1的注解中可以看出,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同期(即相同观测时间点)的甘草酸组和泼尼松组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这样的做法有3个严重错误:第一,严格地说,在模型组基础上的用药组是不适合直接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的,因为这样的比较解释不清到底是药物的作用还是由于模型未建成功而造成的假象;第二,将各个时间点割裂开分别比较破坏了原先的整体设计,数据利用率降低,误差估计不准确,导致结论的可信度降低。将一个重复测量实验的各个时间点割裂开来考察,就等于在各个片段上估计实验误差、作出统计推断,好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出来的结果差别何其之大;第三,要想说明两种药物哪个效果更佳,在得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衡量的标准是应看组间平均值的差量的大小而不应看p值是否足够地小,不能说p<0.01时就比p<0.05时更有效,这种忽视实验误差、忽视绝对数量和脱离专业知识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妥当的。 如何正确处理表1中的实验资料呢?关键要正确判定该定量资料所对应的是什么实验设计类型。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表1定量资料对应的是“多因素非平衡组合实验”,而不是某种标准的多因素实验设计类型。明智的做法是对“组别”进行合理拆分,即根据专业知识和统计学知识,对“组别”之下的所有组重新进行组合,应使每种组合对应着一个标准的实验设计类型。正确地拆分结果分别见表2和表3。表2 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血bun及scr变化的测定结果(略)表3 模型组和2个用药组大鼠血bun及scr变化的测定结果(略) 事实上,由科研习惯形成的这一套实验方案笔者形象地称之为多因素非平衡的组合实验,或者说,它是实验设计的表现型。通常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的都必须是标准型(即统计学上所说的某种实验设计类型),因此需要能看出代表表现型本质的原型(本例中组别之下应该有6个组,这6个组构成一个2×3析因设计结构,但原作者少设计了2个组)。通常需要将表现型或/和原型拆分成标准型后再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本例根据原作者的意图,可以将表1拆分成2个标准型,形成2个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见表2和表3。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就是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此处请读者注意:第一,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一般的方差分析虽然都叫方差分析,但它们的计算公式却有本质区别,绝不可混用;第二,重复测量因素(本例中为时间)不要与实验分组因素(表2中叫“是否建模”;表3中叫“药物种类”)同时列入左边,它们是本质不同的两种因素,一般应该把“重复测量因素”放到表头横线下方。 通过本例可以看出,在实验前明确实验设计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试想,若让本例原作者写明他的实验设计类型,他必然就会对基本的实验设计类型作一番调查和学习,自然就能发现他所“设计”的实验并不是统计学上相应的实验设计。那么通过咨询相关人士必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实验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科研设计水平,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科研课题和论文质量。 例3:原文题目为《土荆芥-水团花对胃溃疡大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原作者使用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定量资料方差分析处理表4中的数据。请问原作者这样做对吗?表4 各组黏膜肌层宽度、再生黏膜厚度变化(略)注:与正常组比较,ap<0.05;与ns组比较,bp<0.05;与cp 10 mg·kg-1 组比较,cp<0.05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本例涉及到统计学三型理论[1]中的一些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可以直接进行统计分析的来自标准设计的数据表叫标准型,反映问题本质但并非是标准型的数据表叫原型,而掩盖了原型信息的数据表叫表现型。“组别”之下的6个组,似乎是某个因素的6个水平,其实不然!这6个组涉及到多个试验因素,应对“组别”拆分重新组合后,再分别判定各种组合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并选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组合1:空白对照组(正常)、阴性对照组(ns),这是单因素两水平设计(简称为成组设计)。由于正常组无实验数据,故该组合无法进行统计分析;组合2:ns组、ra组、cp(20/mg·kg-1)组,这是单因素3水平设计,因素的名称叫“药物种类”;组合3:ns组、cp(10/mg·kg-1)组、cp(15/mg·kg-1)组、cp(20/mg·kg-1)组,这是单因素4水平设计,因素名称叫cp的剂量(其中,ns组可视为cp的剂量为0)。 对于组合2和组合3,若定量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可选用相应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否则,需要改用相应设计定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4 人为改变设计类型且数据利用不全 例4:某作者使用表5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欲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各个时间点的疗效情况,使用的分析方法为一般卡方检验,请问原作者这样做对吗?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从给出的统计表可以看出,该作者有意或者无意之间收集了一类相当复杂的实验设计类型下的定性资料,结果变量为多值有序变量的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性资料,处理这个设计下收集的定性资料要使用相应设计定性资料的统计模型分析法。由于上述方法过于复杂,因此,通常在实际运用中,实际工作者将重复测量因素武断地视为实验分组因素,从而使该资料变为结果变量为多值有序变量的三维列联表资料。在已经出错的前提下,原本应当使用cmh校正的秩和检验或者有序变量的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资料。然而,该作者显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并了数据,将结果变量变成二值变量(有效、无效),也就是说,原作者实际使用的仅仅是最后一列数据(即总有效率),并且最为严重的错误是将三维列联表资料强行降维成二维列联表资料,使用一般χ2检验进行分析。经过一系列的简化与错误合并,最后结论的可信度还剩下多少呢?表5 原作者对2组疗效比较的试验设计及数据表达(略)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由于篇幅所限,这类错误笔者只给出1例,实际上此类例子在很多杂志中普遍存在。这说明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很多研究人员并未做到心中有数;分析数据时,按自己熟悉的简单统计分析方法所能解决的数据结构强硬地改造数据,严格地说,在用表格表达实验资料的那一刹那就已人为改变了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这种做法的科学性和得出结论的正确性都将受到质疑[2]。 5 正交设计及数据处理方面的错误 人们在进行正交设计和对正交设计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时,常存在下列3个误区:很多人过分强调用正交设计可以大大减少实验次数,因此,无论各实验条件(正交表中的每一行)下的实验结果波动有多大,都不做重复实验,这是第1个误区;将正交表各列上都排满试验因素,用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试验因素所对应的标准误作为分析其他因素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误差项,导致误差项的自由度较小,结论的可信度较低,这是第2个误区;在对正交设计定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后,即使存在多个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仍对少数几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解释,未将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合并到误差项中去重新估计实验误差,以获得具有较大自由度的误差项,这是第3个误区。 科研设计论文:设计临床科研试验的主要原则 作者:张振馨 [关键词] 临床科研 原则 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在这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中,有的有效,有的无效,有的甚至对人体有害。医生要为病人选择疗效好和副作用少的药物和方法,必须了解新药临床试验的概况,掌握疗效评价的原则。 临床试验是一种医学研究的方法,属于实验性研究的范畴。通过成功的临床试验能科学的评价药物、疗法和预防性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副作用,并使试验结果外推到总体病人或总体人群。现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谈谈设计临床试验的主要原则。 一、新药临床试验分期 1.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的新药试验的起始期,主要是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确定用于临床的安全有效剂量和给药方案,包括药物耐受性试验,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小规模临床试验。 2.ⅱ期临床试验是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p 3.ⅲ期临床试验为扩大临床试验,是多中心的,在较大的范围内进一步评价新药的疗效、适应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4.ⅳ期临床试验为上市后的监察,目的是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新药进行社会性的考察,着重于新药的不良反应监察,其次为研究和鉴定药物的远期疗效和新的适应证。 我国的ⅱ期临床试验分两个阶段,相当于国外的ⅱ期和ⅲ期试验;我国的ⅲ期临床试验相当于国外的ⅳ期临床试验。 另外,早期的临床试验常不分期。例如,有的制药厂研制出治疗脑血栓的新药,在动物实验中疗效显著,制成针剂在临床应用,其给药方案和剂量参照国外“同类”产品。而医生在应用此类产品时,进行了严格的血液学指标的监测,发现和国外“同类”产品并不相同,存在着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此类药物未经完善的临床试验而用于临床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二、临床试验中的关键设计 (一)设立对照组 早期临床疗效研究多是病案分析性质的临床经验总结,不设对照组,也不论疾病是否有自愈倾向,根据治疗后病情的变化用治愈率表示疗效。此后,有的设计根据医生或病人的主观愿望先确立治疗组,然后随意选择同期或不同期,在同一医院或不同医院,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的同类病人为对照,并非确立了研究对象后,将他们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虽然有的论文报道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但没有描述二组治疗前均衡性检验的结果。这些方法(无对照、无随机对照或无证据说明进行了随机对照)都不能真实地反映所研究药物的疗效。影响临床试验的因素很多,包括:(1)治疗措施;(2)疾病的特征(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理发生期和临床期特征和结局,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病人中表现的类型、病程、严重程度、试验前的治疗、并发症和预后也不一样;如脑血管病有自愈的倾向,变性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直至死亡);(3)安慰剂效应(根据报道安慰剂对临床多种疾病的有效率达30%;(4)霍桑效应(某些疾病的病人,因迷信或厌恶某医生或医院而产生一种心理效应,对疗效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5)其他因素(对象的选择,观察测量的指标和方法,以及受试者的失访率等)。由此可见,在接受某种治疗的实验组中,在研究终点时所统计出来的“? 菩а保???嵌嘀忠蛩氐男в?恢?谝黄鸬淖酆献饔茫?晒φ牧俅彩匝檠芯坑δ芙?煌?вη?挚??怪瘟拼胧┑男в?凸鄣谋┞冻隼矗?赐ü?员燃?鹧芯恳蛩睾头茄芯恳蛩厮???男вγ???图跎傺芯康奈蟛睢?/p 临床试验采用的对照方法如下。 1.随机对照:随机不同于随意和随便,有特定的含义和实施方法。随机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简单、分层、区组随机),使研究对象有均等的机会被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使除研究因素以外的非研究因素(包括已知和未知的),在两组间分布均衡,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如果在研究结束时无其他方面的偏倚,则可以把两组间疗效差异归因于治疗方法的不同。此外,很多统计学处理方法建立在随机原则基础上,随机分组是统计学分析的基础。 2.随机的自身对照和交叉的自身对照:此类对照是随机对照的特殊方式。自身前后对照是受试者接受前后两个阶段的治疗,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并分别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两阶段之间通常有一个间隔时间,即洗脱期,以消除前阶段用药对后阶段的影响。洗脱期约为所用药的5个半衰期,多用于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系统变性病。交叉试验是用随机的方法把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先用甲药试验,后用乙药对照;另一组先用乙药试验后用甲药对照。试验与对照间有洗脱期,实施此类对照的条件是原有的治疗作用在间歇期内被洗脱掉。第二阶段开始前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应与第一阶段开始时完全一样。 3.历史性对照: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又称历史性对照研究,以过去疗法为对照组,以现在的新疗法为试验组。历史性对照比较方便,节省人力物力,但偏倚往往很大,因为随时间的迁移,诊断标准、治疗条件、医务人员水平都在改变,因此两组病人很难有可比性。为了增加可比性,宜将两组病例的主要特征进行配对;不同时间的两组病人应是同一医疗机构,由同一批医生进行;历史对照应是最近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并具备和试验组同样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等。此外,所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发病原因、机理、临床过程、并发症及自然转归等)必须明确。 4.无对照组研究:除治疗措施外,多种因素都将影响临床试验的结果。因此,无对照组的研究结果通常很难说明问题。对于随机事件的抽样研究必须设有对照组。如果使不可能的事件变成可能,甚至成为必然,这种突破性研究无需对照,如肾移植手术。 (二)控制假阳性(α)和假阴性(β)错误,使临床试验真实可靠 假阳性率是用某药(研究因素)治疗某种疾病(研究疾病)实际无效,而研究结果却判为有效的错误概率,也称α值,第ⅰ类错误概率。假阴性率是有效的研究因素判为无效的错误概率,也称β值,第ⅱ类错误。设立对照组和将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化分组是控制混杂偏倚,减少这两类错误的重要环节。此外,必须考虑下列几方面。 1.正确地估计样本量,避免抽样误差,以便在计算治愈率时能得出差异有显著性的结果。样本过小,往往造成研究结果的假阴性。 2.选择研究对象要有确切具体的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避免因选择的受试病人不能代表总体,而仅代表部分病人所产生的选择偏倚。例如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设计中,选择病人入组条件之一是发病到治疗时间限于3小时以内。另一种情况,患者清晨醒来发现偏瘫。如果把发现时间当做发病时间来计算治疗时间窗,有可能因实际的时间窗超过3小时而出现降低疗效,增加出血的危险。因此,必须制定排除标准,把不能肯定确切发病时间者除外。临床试验中通常把具有下列情况的患者,作为排除对象:(1)同时患有另一种影响本次科研效果的疾病;(2)同时患其他严重疾病者;(3)已知对药物有不良反应者。此外,选择研究对象应选能服从试验安排的依从性好的患者,否则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3.采用盲法收集资料,控制信息偏倚。如果研究对象知道自己,研究人员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则将产生观察性偏倚。已知分在对照组的受试者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中途退出。被试者可能会因入治疗组受益而报告不真实的结果。研究者希望自己的研究得出阳性结果,有可能歪曲观察结果。为了避免这种偏倚,最可靠的方法是使上述两者均不了解分组情况,即谓之“盲”法原则。 4.确定统一的治疗方案、观察指标和方法,使两组得到同样的处理和观察,以取得较为真实的结果。观察指标是衡量疗效的主要内容,无论是主观指标( 临床症状和体征),还是客观指标(临床实验室检查)的观察,其测量的可靠程度都影响“疗效”。主观指标易受研究对象和研究人员的心理状态,启发暗示和感官差异的影响,因此在测量时应将这类临床的定性测量进行量化处理(量表法、测量项目分级化和加权以及形象排列分级),试验中尽量用有客观测量数据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如死亡或仪器测量数据)。这是控制信息偏倚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科研设计论文:论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和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一套适用于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已经成为各大科研院所较为迫切的需求。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并在delphi和数据库工具下实现。利用本系统能对科研项目进行规划和管理,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识别并及时修正。 论文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面向对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科研院所的科研开发、试验分析、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在企业内部上下之间、部门之间、总部与分部、外部供应商与企业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输人、处理、输出、反馈。但目前,这些重要的信息大部分或被分散保存在各个互不兼容、自成一体的计算机系统中,或被锁文件柜和抽屉中,甚至没有形成文字,或者文字资料不完整,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本文建立一套适用于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规划。 1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一套较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应以项目管理为中心,涵盖计划、合同、实事、成果、专利、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并可关联到办公、人事、财务、设备等其它业务系统。本系统可以实现从项目的计划申报、审批、项目开发、鉴定、成果登记、评奖到归档、查询和统计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和信息共享。 1.1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功能描述 该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有:项目管理和研发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各个阶段基本信息的查询,报表的生成,实现在应用程序中对以word形式存储的文档模板的新建、保存功能,并可以完成已有文档的调用,实现文档的自动化,随时、快捷的查阅和修改文档,并作为研发后续阶段的参照。 1.2系统总体功能模块分析与设计 首先,进行科研项目计划编制。项目开发单位经市场调查,并经有关专家进行技术审查和审核,向管理部门进行计划申报,经管理部门审批后下达项目计划。申报的计划被批准后,项目开发单位组织项目的研究开发,管理部门可以对项目开发的各阶段实施管理,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评估每一阶段的工作,必要时进行调整或撤销该项目。项目开发完毕,由开发单位提出鉴定或验收申请,管理部门可以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鉴定、审查和评议,得出相应的结论。 本系统还可以对以上各个环节进行查询、统计,随时从宏观上了解所有项目的进度及相关材料。其功能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1.3系统管理文件流程 科研项目管理涉及大量的管理文件,文件处理应遵守流程,从立项(项目申报)开始,审批、开发、鉴定到最后归档的过程如图2所示。 2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可以方便管理数据、文档以及快速查询。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很重要的部分,设计质量的好坏,数据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成败。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 2.1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库是采用delphi自带的databasedesktop工具设计的,根据系统的需要,设计了立项管理、进度计划表、配置管理表等多个数据库表。如表1~表3所示。 2.2系统模块设计 系统划分为4大模块:过程管理模块、研发管理模块、查询统计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其中每个模块都包含一系列子模块。过程管理模块包括:立项管理、结项管理、项目计划与监控、配置管理、质量保证、人员管理;系统管理模块包括项目新增、项目打开、权限管理、代码管理、文档模板管理和系统退出。研发管理主要指进度管理,该模块是系统核心部分,内容也较多,有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管理、维护、计划、进展报告和进度控制与调整模块。各模块分别形成相应的文件,内容文件名填人相应的项目信息表中。进展报告在进度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项目调整和监控的主要参考。 为了方便及时了解各个项目的相关信息,系统查询模块分为4个部分:基本信息查询模块、进度查询模块、计划查询模块和设计查询模块。各部分完成的功能是对相应的信息进行查询。 3系统实现 sqlserver2000大型数据库具有大容量、高效率等特点,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功能支持。因此,后台数据库选择的是sqlserver2000。在sqlesvrer2000中新建数据库,命名为cmm2。在数据库cmm2中,建立以表1~表3为主的数据库表结构,通过delphi中提供的数据模块窗体,避免了向每个窗体中添加数据访问组件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系统的实现,完成的主要工作——文档管理,通过在edlphi中调用word软件实现。在wordapplication组件的ondocumentbeforeclose事件中添加如下代码: wordapplication1.quit; wordapplication1.disconnect; 报表采用ed lphi7自带的rave5.0报表设计器进行设计。rave报表是一种基于组件的可视化报表设计工具,使用它可以简化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并且可以制作出漂亮的样式,从简单的分带报表到复杂的、高度个性化的报表都能轻易完成。利用rave制作的报表有下面的特征:带字回绕功能、图形化、页边间距调整、精确页面位置控制、打印配置、字体控制、打印预览、重复使用等。 4结论 本系统可以使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从繁琐的项目材料管理中解脱出来,将精力集中到对项目本身的管理,从而加强技术创新工作,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利用本系统,为一些科研项目建立了软件项目管理的策略和实施这些策略的规程,使得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相对稳定,已有的成功经验可以被复用,并可以对同类的新项目进行规划和管理,还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在出现问题时,有能力识别,并及时修正。 科研设计论文: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摘要: 为有效地培养本科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提出了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方式。本文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相关的教学问题,进而从课程建设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了解决主要教学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教育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很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 我国已经逐渐步入创新驱动的发展时代,这使得高等院校所肩负着的学术创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更为迫切的需求[1]。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等教育、教学体系面临着战略性变革的要求,其核心即是把创新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2]。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环节,如何在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策略中体现创新驱动,日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科研究型课程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3][4]。然而单一学科的研究型课程开设有其弊端。首先,研究生阶段的创新型研究有大量灵活的时间做基础,可以通过文献深度研读和实际项目参与增加研究深度,利用大量不同学科的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宽度,为创新研究积累足够的土壤。而以课程教授为主的本科学习过程中,没有这么多灵活可用的时间可以支配。单一学科的研究型课程虽然为进行一定深度的研究提供了课上的时间,但并不能弥补广度上的不足。其次,本科阶段的公共选修课虽然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广度,但对创新的针对性不强,也缺乏与本学科知识相融合的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将交叉学科[5]与研究型课程相结合,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以交叉学科应用背景为导向,以问题探究及在本学科内的创新解决方法为主体,为本科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1研究出发点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对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开展情况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6]~[9],作者对本专业本科学生围绕现有课程课堂教学的感受、评价以及实施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认知度与期望度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方式上缺乏对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的引导,针对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有所欠缺。另外,由于学科、专业设置的限制,很多学生对本专业外的知识了解很少或对本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科的关系了解很少。在大一到大四的过程中,受到教育逐渐由通识教育转变为专业教育,由综合素质培养逐渐转变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一部分同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降低了他们的研究热情。对于面向就业的学生而言,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往往也需要思维方式的创新和转变;而对于面向研究的学生而言,保持好奇和研究热情、持续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实施以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有助于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缺陷,同时也适应了高校培养创新型本科专业人才的时代要求,更能够受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本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2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作者在深度调研广大应用型高等院校已实施的研究型课程的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以所在信息类学科开设的本科研究型课程“复杂网络基础”为载体,对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展开了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作为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1)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建设目标的设置 研究型课程旨在培养学习者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其重点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单纯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体验、探究、合作、实践等活动中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学习方式,进而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并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科学信念和创新精神。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建设目标的设立比普通研究型课程更为复杂。除了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之外,增加了与其他专业、学科甚至其他门类不同思维方式和学习、研究方法的交流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如何合理设置学习目标,使课程设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既全面又要层次分明、主次突出,还要兼顾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通过不同侧重、不同顺序设置多维培养目标,是首先需要探讨和明确的问题。 (2)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的内容设置 研究型课程在内容上涉及各类学科领域及学科间交叉的领域,本身就具有“交叉性”。如何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根据现有的专业设置、各学科科研情况、综合利用已有的交叉学科研究资源设置合理的研究型课程内容,是对单一学科研究型课程进行改革的重中之重。 (3)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实施方式的设计 要实现研究型课程的教学目标,其课程实施方式尤为重要。研究型课程在原则上主要通过组织一些探究性的项目研究活动来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方式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多样性、交互性和合作性,从而有效帮助学生从学习形式上作为切入点,逐步转变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 (4)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评价方式的设计 研究型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要检验课程目标达到的程度,引导学生不断努力去达到或趋近目标,以评价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这决定了研究型课程的评价是多元化的发展性的、重视过程性的评价。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还需增加对跨学科交流能力和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结果的评价。如何根据教学实际设置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能否最终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 3交叉学科研究型具体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 3.1课程目标设置 根据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的特性,作者对其课程目标的设置过程相比目前传统的课程目标设置做了以下改革:(1)改变传统课程目标设置以教学大纲和授课教师为主体的设置方式,转而以学生、交叉学科导师及专业导师三者共同参与的设置方式;(2)改变传统课程目标设置以整个专业为对象的设置方式,而以学生各自特点分类制定多元的课程目标,最大限度体现出小班授课、因材施教的课程优势;(3)改变传统课程目标设置以知识掌握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一维目标,转而根据多元的不同设定,设置实践探究能力、理论学习能力、组织交流能力、交叉合作能力、总结表述能力等多维的课程目标;(4)改变传统课程目标设置以一个培养计划周期或一个课程周期为基本时间单元的设置方式,转而以一个“目标更新→内容调整→实施形式修改→评价方式修正”的课程循环单元为周期,及时对多元多维目标的具体参数指标进行动态调整。 3.2课程内容设置 作者组将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的内容分为课程基础和主体内容两部分:(1)课程基础包括该课程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与传统课程不同之处在于,课程基础部分所占比例远小于主体内容部分,约占整个课程内容的20%—30%。(2)主体内容由学生通过与交叉学科导师的交流,以发现问题的方式提出,并通过专业导师指导下的分组开题的形式最终确定。此部分为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的核心内容,课题选择以学生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线索,以课程知识为理论支撑。 3.3课程教学方式设计 对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围绕“发现问题→理论学习→建模求解→总结分析”四个子模块,分别设计相应的教学方式:(1)在学期开始前由专业导师负责联系交叉学科合作单位,每门课程确定3到4名合作导师,以合作指导不同分组的学生。(2)以组织学生与交叉学科团队开展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始收集资料,并从所获得信息中找到问题,形成第一阶段的问题形成报告;根据该报告,以专业导师指导下的讨论课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类、抽象,并以此明确课题的划分,由同学自愿参加相应课题组。(3)以课题组为单位,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针对本课题学习相应的课程理论,对课题进行预研,形成预研报告。预研报告通过的课题允许进行开题,并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后续研究型学习。预研报告不通过的课题在课程导师和交叉学科合作者共同指导下重新选定课题进行开题和后续研究型学习。(4)研究学习过程通过文献阅读汇报、平台及仿真工具使用学习、模型设计实践和问题求解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其中专业导师以指导为主。在学期中邀请相关专家或科研团队对较难的部分以专家座谈的方式进行交流,协助攻关。(5)每个阶段分组开展阶段总结和分析,不断修正课题方案,必要时对课题目标进行小范围的调整。 3.4课程评价方式设定 与传统课程单纯以教师评价的方式不同,交叉学科研究型课程在评价环节做出以下改变:(1)在评价主体上,由学生、专业导师和交叉学科导师三者共同给出评价,具体包括以下五种形式:a.自评,即同学的自我评定;b.互评,即组内成员的相互评定,其中课题组长的评定所占比重最大;c.团评,即以课题组为单位,有专业导师参与的团队之间的相互评定;d.师评,即专业导师对各个课题组进行评定;e.专评,即交叉学科合作导师对各课题组最终方案的有效度、实际价值等给出评判。(2)在评价周期上,以过程评价为主,即以每一个“目标更新→内容调整→实施形式修改→评价方式修正”的课程循环单元为周期,以过程评价的结果促进方法的改进或目标的修正,整个评价过程以档案的方式保存。 4成果推广与应用效果 青岛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信息类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2015年以来,得到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师及相关从业人员的高度评价;学院先后获得多项相关教学研究及专业建设项目资助。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国家级学科竞赛和培养项目中获奖人数、获批项目不断增加、档次不断提高。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人数也逐年增加,与合作导师联合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质量都较从前有大幅度提升。此外,该成果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多个信息类学科专业中进行了推广,推广效果良好,受到相关地市级媒体关注,相关成果被包括《半岛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为本文研究成果在其他学科中进一步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者:赵锟 吉爱国 张冬梅 周立俭 宋传旺 王绪虎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科研设计论文:科研管理推广系统设计 1系统需求分析 1.1系统功能需求 实现课题申报、立项评审、任务书提交、项目审核、结题申请、结题验收全过程系统化、信息化、项目化管理。实现项目申请立项、结题验收专家网上评审功能,由系统自动进行计算排名。申请人提交立项或者结题申请材料后,由科技秘书对项目进行汇总分类,按照项目内容进行分组,安排评审专家。课题评审专家接到任务后,在系统设置的规定时间内,只需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和相关附属设备(键盘、鼠标等)即可登录系统开展评审工作,时间灵活度高,同时也节约了纸张的大量使用,节约学院办公经费,提高评审效率。把学院历史立项的所有项目和院外申报项目进行电子系统进档,建立项目数据库,使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实现科研项目综合查询与统计功能。对相关类别科研项目数据实现图形化统计,生成水晶数据报表;实现科研课题项目化管理。 1.2用户功能需求 系统的用户角色有:普通教师、二级部门管理者、科研处管理人员、评审专家、系统管理员。各用户角色功能如下。普通教师:普通教师即课题的申报者,访问系统具有的权限主要有:浏览、录入个人信息、查询个人信息;填写、上传课题立项申请、任务书、结题验收的材料;查询项目评审情况;查询科研课题进展;科研档案输出打印、项目补录等。二级部门管理者:在系统中设置学校二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主要是对属于本部门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合同任务书和项目结题验收申请作基本的审核,查询本部门科研情况。科研处管理人员:主要是科技秘书,主要权限是查询项目立项申请、验收申请情况,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核、分类,安排评审专家,填写科研处、校学术委员会意见;补录历史项目和院外项目;同时,对优秀项目进行成果推广。 1.3系统架构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是以MVC三层架构为依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管理权限层,使其更符合本系统开发的需要,增加的全新权限层,能更好的控制权限管理,使其可实现到对每一底层按钮的控制。 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开发 2.1系统时间段设置模块的实现 通过对系统时间段的设置来限制系统使用者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同时也为规范科研处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起到一定辅助作用。主要有立项申报开始、结束时间,任务书提交开始、结束时间,中期审查开始、结束时间,验收申请开始、结束时间等4个时间段(点)的设置。并提供了新增时间段和修改已设置时间段的功能。 2.2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的实现 项目申报模块:主要页面元素有:列表窗控件、按钮、下拉菜单等等。通过该页面可以完成项目申请立项书的录入和保存;项目修改导出模块主要提供了在查询、修改、输出打印和删除申报书的功能。项目任务书管理模块:提供了项目任务书的录入和输出打印功能。对已超出系统规定的立项申请时间和已通过科研处审核的项目进行操作将出现相应报错提示。项目验收申请管理模块:提供了项目验收申请信息录入和结题验收申请表的输出打印。对输入数据格式不正确和已通过科研处审核的项目操作显示报错提示。项目主持人可以查看立项评审、验收评审的评审专家打分情况和评审意见。 3结语 科研管理系统上线运行以来,顺利完成了多个项目全过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展望未来,随着云技术、跨平台移动终端技术的逐渐成熟,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邵检江 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设计论文:卫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应用 1研究方法 1.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表包括卫生计生委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3种。主要收集系统需求,系统应用前后各项流程及所需时间,共发放卫生计生委行政主管部门问卷2份,单位科研管理人员问卷22份,专业技术人员问卷44份。 1.2深入访谈 采取个人深入访谈方法,对卫生计生委、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共10人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对系统的需求及系统使用前及使用后的科研管理模式、管理效率、经济效益等的变化。 2研究结果 2.1系统设计 分析需求调研结果后对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本系统设计卫生计生委管理人员、单位管理人员、单位科研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评审专家5种角色。角色不同,权限等级不同,可使用的功能菜单项也不同。共设10个模块,包括科研通知、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学术专著、发明专利、统计查询、下载管理和系统管理。 2.2系统功能实现 通过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构建,实现了项目申报、审核、立项、中期考核、结题、成果、、学术交流等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管理、实时管理、动态管理,科研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个人的科研情况,及时有效地总结阶段性工作,规划科研目标;区卫生计生委和各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汇总检索科研课题、成果等信息;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各方面的科研信息及相关数据,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2.3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2.3.1系统应用前后的工作流程比较 该系统应用前后的工作流程。传统模式下,科研管理是常规的项目管理和每年统计一次的成果管理;信息化模式下,增加了机构管理和科研人员管理;项目管理更精细;建立了各种科研成果库。 2.3.2系统应用前后的工作效率比较 系统应用前后工作效率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科研通知、项目申报、科研经费管理、科研信息汇总等几方面。(1)科研通知。经调查,传统管理模式下,科研通知下达至专业技术人员的时间平均为10.1个小时,时间最长的单位达48小时。信息化管理模式,卫生计生委下发通知的同时,科研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可实时接收到通知。(2)项目申报。传统管理模式下,区级项目标书申报流程中各项工作需要的时间。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卫生计生委管理人员就可以在系统中直接查看和检索各单位提交的标书及相关信息。传统管理模式下,卫生计生委科研管理人员各项工作需要时间。信息化模式下,系统可对项目负责人相关信息直接隐藏,项目申报汇总、初筛分数汇总仅需8秒钟即可完成。(3)科研经费管理。传统管理模式下,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登记在经费记录本上,卫生计生委年终考核时进行抽查。信息系统应用后,项目经费分类严格按照《闸北区卫生系统医学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项目报销,超出类别比例,系统提示警告;可以实时查询每一笔账目的使用情况,经费使用明细、已使用经费总额、剩余经费总额在信息系统中一目了然。(4)科研信息汇总。传统管理模式下,专业技术人员、区属医疗机构、卫生计生委对年度科技成果等相关科研信息的汇总时间。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每项汇总时间只需8秒钟即可完成。 2.3.3系统应用前后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每年节省纸张7900~9400张,其中区级课题标书3000~4500张(每份标书20~30页,全区申报项目数量150项/年);12家单位下发通知使用纸质版分发的形式,按照每年中期考核通知3页纸,结题通知两次共4页纸,立项评审通知申报2张纸、初审通知5张纸、复审通知2张纸,科研信息汇总通知5张纸,科研考核通知10张纸,其他通知20张,每家单位平均分发通知至8个科室估算,共4896张纸,约4900张。 3讨论 科研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证明,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医院科研管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上海市闸北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系统从2013年7月投入使用以来,产生了积极的管理成效,优化了科研工作流程,实现了科研相关信息实时共享;节约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区域卫生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实现了依托系统的专家“背靠背”盲审,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升了项目评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科研经费支出审核更为高效准确,能够实时动态掌握科研项目情况,全面监管项目经费的使用;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支持,达到了智能化管理的目的。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仍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改进:(1)不断规范工作的流程,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应用的同时,要不断规范工作流程,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才能相得益彰,比如,将年终科研奖励与个人科研信息维护挂钩等方式保证系统科研信息录入的及时性。(2)系统还要进一步改进升级,优化功能:目前信息系统具备了对科研相关信息汇总统计的功能,科研考核需要的数据能部分统计,而缺少报表的直接生成功能。以后系统进一步升级优化,年度科研考核表直接生成,帮助实施考核和分析。(3)与平台对接,实现资源共享:考虑与卫生信息化平台对接,实现与其他数据的互联互通、信息交换,进一步增加数据利用率。(4)进一步探索科研电子档案归档应用:科研电子档案能缩短档案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从接收到提供利用的流程,实效性强,利用率高。因此,将进一步探索科研项目、成果等电子档案归档的保存和应用,以便进一步节省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买淑鹏 周洲 宗文红 单位:上海市闸北区卫生科技与信息中心 科研设计论文:机械设计大赛科研型人才的培养 1从参赛作品看目前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战略 1)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次机械创新大赛中,很多作品创意新颖,结构巧妙,充分发挥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将应用构思诠释到作品的开发设计之中,将专业理论知识实用化,锻炼了大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说明高校已经认识到对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单调程式化的常规设计能力培养。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通过特定教师专业指导和学校统筹资助,使大学生将创新思维想象变为现实的成果作品,锻炼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经过锻炼的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后,保持创新思维的习惯,用出色的业绩成果在工作岗位上展示自己的能力价值。 2)参赛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获得了出色的锻炼。 从机械创新大赛作品的制作水平来看,绝大多数作品制作的比较粗糙,说明这些作品都是学生团队自己亲手制作的。正是通过这些制作较为粗糙的作品,体现了参赛大学生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并且是一种不受传统思想束缚的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这个锻炼过程,不但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化,而且可以将知识学习和应用的范围扩展相关专业领域,使学生的知识理解运用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3)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带动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机械专业大学生参加此类组织形式正规、评比严格的比赛,会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锻炼他们创新的头脑。拥有了知识运用的兴趣,获得了鼓励性的成果评价,他们会更加主动寻找实践锻炼的机会,并以获得社会评价为至高无上的精神乐趣。尤其是机械类专业,专业知识内容繁杂,理论枯燥艰深,如果知识教育的内容仅仅是课本理论和课堂教育模式,很多学生会产生厌烦甚至逆反的心理,失去了知识应用的乐趣,对学习无兴趣,对进步无追求,对创新的感觉,对实践没有动力,而整日沉迷于游戏或其他不求进取的娱乐活动,这样的毕业生,将来走入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更难以成为突出的人才。 2机械设计大赛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尽管参赛作品众多,但是在作品评判和学生答辩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1)缺乏高技术含量作品。 纵观这次比赛的参赛作品,尽管作品众多,但通过分析作品技术应用发现,参赛作品所使用的技术,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机械行业传统技术,甚至是过时落后的技术,缺乏高科技创新与应用方面的亮点作品,说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内容与社会最新技术发展与应用之间存在的差距和脱节,这种落后的专业知识内容和落伍的技术应用会极大限制大学生们机械科技创新的思维广度,使高校的创新培养方案事倍功半。 2)创意方案缺乏社会实用性。 实用性是机械产品设计与生产的本质,是产生经济效益的源泉,因此创意任何一件机械作品的前提是能够在社会上具有实用性,能实际应用于社会生活。但是很多参赛作品的创意只是为了能够制作一件参赛的机械作品,而没有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因此这样的作品从创意之初就走入研发误区,缺乏应用价值。例如有一件作品,名称为“粉笔灰回收及粉笔再造机械”,主要功能是将黑板书写过程中的粉笔灰收集起来,利用这些粉笔灰再造粉笔,这台机械生产成本巨大,不具有实用性和任何社会推广价值。对于这样的参赛作品,指导教师负有很大责任的,没有掌控好作品设计开发的意义,作品从创意之初就已经是一个失败的方案。 3)作品制作缺乏严谨的科研开发方案。 由于大学生主要是以接受理论知识教育为主要目的,科研只是其学习生活中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大学生普遍缺乏严谨的科研素养,在制作机械作品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步骤,大部分参赛作品的所谓实用功能有不少临时拼凑的痕迹,缺乏机械设计制造所需的严谨规范性,作品制作与加工水平较低,性能不稳定,故障率很高。 3面向社会应用的高素质科研型人才教育策略 倡导大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之类的竞赛活动,主要目的是拓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创新实践的过程不能无的放矢,不考虑实用性、新颖性、技术先进性、社会经济性。要让大学生通过社会调研、知识应用和实践开发等标准的科学研究步骤,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拥有深邃的科研素养。 1)对于机械专业大学生来说。 首先,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多接触最新机械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多参加一些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创新大赛和社会工程实践活动,适当扩大专业知识的领域,从各种各样的实践和调研活动中汲取和积累知识素材、创新源泉。其次,大学生要端正自己学习和研究的态度,专业学习和科研开发既是一个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学习和科研要耐住寂寞,用踏实的态度去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再次,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要紧扣实用性和新颖性,创新内容不分大小,而以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为主要衡量标准。因此,对于机械专业大学生,要充分理解“创新”的内涵,让自己辛苦的付出得到社会的认可。 2)对于高校来说。 培养高素质人才,要逐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中落后的知识培养内容和学生考核模式,建立一套“专业知识与最新科技应用接轨、跨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个性化实践能力锻炼、灵活高效成绩考核”的人才培养战略,尤其要培养大学生拥有一定的科研素养,提升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为大学生发掘自身最优潜能、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最佳的锻炼环境。 3)对于指导教师而言。 更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扩大知识广度,了解各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科学研究方向,为学生快速进步成长提供最优动力。 4结束语 定期举办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机械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在提高学习知识兴趣的同时,也获得了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为逐渐成长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们才能在走入社会后,以最佳的状态发掘自己创新的潜力,以最优的方式创造社会价值,以最快的速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者:邓飞 冯运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科研设计论文:企业科研设计知识型员工管理论文 一、科研设计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薪酬计划及分配不合理。 科研设计企业普遍存在着偏向机关管理阶层的现象,专业技术人员未得到足够重视,知识型员工感觉自身价值得不到企业认可;即便一些企业目前开始认识到引进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但仍然采用的是单一的高薪酬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现金流量,否则,员工一旦得知其他企业具有更高报酬,便会跳槽。 (2)不重视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 目前大多数科研设计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发展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当知识型员工从基层操作人员晋升为管理者时,基本是不顾及其是否能够继续发挥其自身专业优势的这种传统的金字塔型的发展通道,不利于知识型员工潜力发挥。 (3)工作缺乏自主性和团队性。 知识型员工往往追求自主性,他们不习惯被指挥、操纵,而现今科研设计企业仍然把知识型员工当成普通员工,没有提供给他们工作的自主性和在组织中的参与权,这样压制了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开发其潜力。由于科研设计人员的知识层次非常接近,因此在工作中人人都想争第一,人人都想做主角,所以他们更忠于自我,缺乏团队和合作意识。 (4)科研人员流动率高。 一直以来,科研人员流动意识比较强、流动率也比较高。科研设计企业花费高成本引进了一些高精尖专业人才,而其中的部分人才却成了其发展过程中的“匆匆过客”,单位无法拥有和控制,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人才损失。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科研设计企业在引进科研人员时,往往只重视专业技术水平,而忽视了科研人员的道德因素和社会责任心,这部分人因为个人收入、工作兴趣等原因很容易流失;另一方面,有些科研设计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退休工资制度、公费医疗保障和创收压力等方面的变化,使得科研设计人员缺乏工作的安全感和稳定性;此外,科研设计企业在人员使用、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和晋升制度等方面不完善,使科研设计人员感受不到公平与成就,也是导致科研人员流动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5)存在“劣才驱逐良才”现象。 一方面,部分科研设计企业为了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采用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办法裁减冗员。然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低素质人员不愿走、高素质人才不愿留的不良局面,造成了“劣才驱逐良才”的后果。另一方面,部分科研设计企业在选人用人机制之中,不是论业绩,而是论背景、论关系、论资历,有时甚至出现了庸才排挤能人的现象。 二、科研设计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方式探讨 (1)公平且富有竞争力的薪酬。 一改知识型员工单一的薪酬模式,实行岗位等级与薪酬紧密挂钩。实行岗位薪级工资制,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岗位的工资,岗位越重要、贡献越大的地方,工资越高。科研设计企业可通过公开透明的过程,实行岗位管理、任务管理、项目管理等相结合的绩效模式,建立相对公平合理且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奖励体系,同工同酬,不同工则不同酬。 (2)为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及培训。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防止科研设计企业知识型员工出现职业枯燥,保持对职业的激情;有利于建立企业人才梯队,使不同的员工对应于不同的发展和上升空间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即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员工也需要在相近的专业中进行学习,以此来完成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知识更新速度迅速,因此,企业所提供的培训与教育将会成为知识型员工管理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3)富有挑战的工作和目标。 对科研设计企业而言,为知识型员工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非常必要。科研设计企业每年都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将整个组织需要达到的目标细化分解,使每一名知识型员工都明确自己年内要按时保质完成哪些工作,应保证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并注重知识型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知识型员工更多的自我安排、自我发挥的空间。 (4)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及尊重。 科研设计企业不仅仅是归属于股东,而是归属于企业包括员工在内的相对利益主体。给予知识型员工较高的工资奖金等经济报酬已不是最重要的条件,他们似乎更关心来自管理者的尊重与理解,如实行弹性工作制,这样既可以减少缺勤率、迟到率和员工的流失,又保证员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来降压解压。由于员工感到个人的权益得到了尊重,满足了社交和尊重等高层次的需要因而产生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满意度和士气。 (5)打通成长发展通道。 根据科研设计企业实际特点,可划分为操作技能、专业技术、行政管理等通道,每个通道垂直划分为多个层级和等级。当员工希望全面发展或认为当前的职业通道不适合自己时,可以选择转换。这样既拓宽了知识型员工成长通道横向的可选择性,又延长了其持续发展性,使其在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上不断进步、成长。 (6)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科研设计企业应当营造相互尊重、清新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学习、合作、创新、共享”型的企业文化。知识型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自主创新、有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也有责任为他们的自我发展和价值存量提升等提供宽松平台。 三、结语 科研设计企业是知识型员工的聚集地,对知识型员工的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科研设计企业要依据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搭建施展事业的平台,以严格的制度来加以约束,采用灵活的方式,以人为本,依靠企业文化的软约束,造就适合人才发展的空间和环境,最大限度的开发员工潜力,使优秀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有效激活知识型员工创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作者:唐孝亮 单位: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科研设计论文:数据库结构设计的科研管理论文 1本校科研管理需求 在我院的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处需要了解教师的每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项目名字、项目经费、项目人员、项目状态等;最特殊之处是本校项目经费编号必须和财务统一,只能按照财务软件默认给出的编号建立数据编号.这样才能核对项目经费、纵向经费等;项目所获得奖励(科技进步奖等)按照科研管理规定给予相应奖励;项目人员的信息和项目的每个内容都相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单位都有相同名字的人员,所以每个人员的信息至少要包含一个区别码,可以是身份证,也可以是工作证代码等等. 2数据库结构设计 2.1数据库选择 由于科研管理的保密性,本校科研管理不对校外开放,基本不用考虑并行查询的系统需求,另外,鉴于本系统目标用户普遍应用Windows系统,所以项目采用了WindowsServers系统下的SQLServer,在跨平台操作时,可直接用SQL语言进行数据读写和查询等操作命令.用于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查询语言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2.2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一定是在项目的最初完成的.构造数据库必须考虑所有需求规则.在关系数据库中,我们习惯称之为范式,参考关系数据库的多种范式,依据科研管理的需求分析,为扩大操作功能和减少冗余度选择了第三范式.科研工作者的信息是贯穿于整个数据库中的,必须单独建立的,同时为了避免多人同名可以采用唯一身份证号码加以区别.其表内信息依据需要建立以下字段:包括年龄、性别、单位院系、职务职称、技术领域、个人信息(电话)等.每个表单都有一个和人员相关的字段,这个字段可以是工作证号,也可以是身份证号码.每个表单都可以单独进行,甚至可以在备份的同时也不影响录入.如果将来需要查询某科研人员的详细成果,只要每个库调用相同工作证号或身份证等就可以.科研经费是每年国家审计管理的重点,每笔经费一定要保证和唯一项目编号准确对应.所以建立经费和经费分配两独立表单.两个单独表中经费都含有项目编号,这个项目编号和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编号一致.由于项目管理表中有人员信息相连,所以只要通过调出科研经费相关联的项目编号后自动在逻辑层调用项目表和科研工作者库中信息,就可以得到全面的经费信息.而经费分配表中的人员必须符合人员库,这样就杜绝了非项目人员经费报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查找同一个人员参加的不同项目的经费结果的复杂度.成果管理模块通过建立专门的成果库,成果库可以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在设计时同样建立一个单独的表,而成果中也有和经费模块一样的地方,也就是包含项目人员,这样将来查询某人员的时候,项目和成果可以一起得出. 2.3用户接口设计 根据科研管理需求分析,设计为多用户.第一种是数量最多的科研工作者的访问模块,每个科研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在任何地点输入本人的科研信息和成果,这样可以将科研管理人员从大量录入科研工作者的项目成果、专利等繁琐工作中摆脱出来,同时也可以在保密许可范围内查询到自己参加过的所有项目、论文和成果;第二种是科研管理人员的入口(科研处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授权才可以通过接口进入后台.在有记录的情况下,直接管理数据,包括输入到数据库、项目审核、项目修改(教师录入错误等)及删除等.这个入口可看到项目和经费,还可以审批经费等管理功能.超级管理员还可以对科研工作者授权,使之对本人输入数据的错误进行修正.一般来说,科研处的分工有多细,这个入口就有多细.比如项目管理科的人员就只能针对项目管理,项目经费管理科只能针对项目经费管理和项目状态管理等.这样,在管理上的细分导致多用户之间是严格不相关并且不能互相越权管理. 3数据库接口应用 本校科研管理平台用户功能在面板左侧以项目为例:分别为项目录入、项目修改、项目查询和项目分析. 3.1项目录入 该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手工录入方法,避免了项目数量巨大,录入工期长等问题.最重要的是保证了非手工录入的正确率.创新方法为先在熟悉科研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完善的项目资料存档要求,并对每个存档内容给予明确的指示,应包含一个科研项目的所有基本信息.其中项目类型中应包含附加属性,如是否双十项目等;项目状态应添加自动修改的功能,当项目合同时间已到却仍未结题者,项目应变更为延期.当所有功能都已确定完成后,直接由项目负责人提供符合后台数据库格式的excel表格,无论申报还是结题,都由各科研处统一通过审核将各个项目表格汇总,项目录入工作就是直接导入.这样大大避免了手工录入的人为错误.如果有临时的突然增加项目,让项目负责人填好相应表格,直接导入即可. 3.2前台的查询功能 前台应将任意条件如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工作单位和项目编号等检索,同时应考虑到将来的科研管理需求,如想查询所有结题项目或经费等于4万的项目等其他条件等,这样的检索可以让我们在左边的可选字段中自由搭配,以便于应对不同的科研管理需求.所以平台开发为检索条件完全自由组合。 3.3项目修改 设计了对应不同功能的不同账号,并分别给予不同权限,如普通院系老师给予查询功能,首先通过教师的身份证号或者工资卡号等登陆,教师一旦登陆就相当于默认为查询自己的所有项目.如果是科研处的管理科研工作者登陆,则可以修改和确认.为防止科研处管理科研工作者的人工误差,可以在确认上有两个账号,由领导审核后方可生效. 3.4数据导出 项目查询完毕后,可以导出的EXCEL表格应是前面检索条件下检索结果的表格,要求应包含所有的科研信息.由于现有的数据仓库技术发展,将导出的数据中与现有其他数据来源(如其他大学的科研数据分析图)对比,可根据对比数据修整本校科研发展的方向. 4结语 科研项目管理,不仅可以用于本校,也可应用于各个科研院所及高校研究机构进行科研项目管理;也可用以绩效考核等.通过该系统,科研处可对任意项目随时进行管理.由于所有的数据都在SQL数据库中,随时可以调取项目的状态,使科研管理者能够为项目服务,从而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及成果率.本数据库未来发展是以科研管理部门为科研人员服务为基础,推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为目标.既可以让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可以随时管理,也便于科研处、财务处等宏观掌控所有项目的情况,建立科研处、财务处以及人事处等统一应用平台,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 作者:李杨 武莹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科研处 吉林建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科研设计论文:信息系统设计的科研管理论文 1需求分析 开发和建设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突破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构建代替人工、信息共享、学科化服务、数据分析的快捷、准确、高效的科研管理新模式。其工作流程是科研人员通过系统对科研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对信息的审计和更高层次的利用。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远程性、规范性、动态性、集约性等特点,能很好地收集、整合与传递科研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科研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较好地解决传统科研管理带来的程序繁琐且重复的弊端。系统管理工作的动态性和参与性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日常科研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2系统设计 2.1基本原则与目标 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科研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在系统整体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规范性、安全性、实用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原则,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模块化的软件开发方法。系统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覆盖研究所主要科研业务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网络为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简化人工管理流程,通过信息的一次录入,实现信息多方共享、综合分析加工和信息的批量导出导入,满足不同管理层次对各类信息的需求。 2.2功能设计 系统除了能够实现数据录入、权限浏览、报表打印、留言板等功能外,还需要实现节点推送功能、关联查询功能、统计/汇总功能和批量导入导出功能。节点推送功能:系统将业务流程串接起来,将节点任务推送给相关人员,并及时反馈相关工作任务和要求。关联查询功能:系统支持全信息的查询和关联功能,当用户需要了解一个项目时,系统能把项目相关信息一并展现给用户。统计/汇总功能:系统通过数据库层汇总分析原始数据,自动形成报表和数据,无需人工参与加工。批量导入导出功能:系统能够实现标准格式文件的批量导入,如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等,也可根据需求将数据批量导出。 2.3结构设计 根据科研管理的业务范围和管理要素,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块。信息模块:该模块由科技处基于门户网信息动态、最新通知和学术活动公告。项目管理模块:该模块是系统的关键部分,主要包括课题立项、开题、结题和成果申报管理。由用户通过权限账号进行全过程管理,包括课题研究过程性文件和成果,科技处通过管理员权限进行浏览审核并反馈。成果管理模块:用户登录后,通过该模块对个人成果进行填报和管理,包括论文、著作、获奖等方面的信息。研究生管理模块:该模块属于用户信息管理和课题管理一体化的部分,主要包括用户基本信息、选课明细和课题管理相关内容。研究生通过登录该模块,填报入学基本信息,选课明细,提交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文件。科研条件管理模块:该模块对研究所科技资产进行统计管理。用户管理模块:该系统设置3种用户类型,分别为科技处系统管理员、各科室领导管理员、科研人员,并根据用户角色和单位不同分配不同的权限。另外,系统还通过网站提供日常所需的科研相关文件下载功能。 3系统技术实现 系统采用基于J2EE技术框架的B/S构架,以Eclipse+JBossTools为开发平台,以MicrosoftSQLServer2005为数据库平台,应用Tomcat6.0轻量级服务器,采用JSF、JavaBean、JPA等多种开发技术,在WindowsServer2003或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统环境运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和完善时需重点考虑以下问题。一是系统的安全性。为确保研究所科研信息的安全,系统通过权限管理为每个用户分配相应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使用户使用的系统功能和查看信息的范围得到控制。除系统管理员外,所有用户只可修改自己所添加的数据。此外,系统还提供了操作日志记录功能,用户在系统的所有操作都有所可查,进而保证了用户的操作都是可审计、可追溯的。二是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功能模块的编程、调试独立进行。三是与现有系统的集成。结合研究所科研人员内部局域网账号,系统开发局域网内部系统的统一认证功能,方便用户注册。 4结语 基于网络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能够实现科研数据的共享,保证科研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将有力提高研究所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该系统距离先进、科学、实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还有差距。其不足在于对信息的关联、数据的标准和规范、信息的共享以及全院甚至全军科研院所的通用等都未涉及。如何使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完善、合理,还需要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共同参与推动。 作者:李长芹 尉景辉 吴东 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勤务与医学情报研究所
浅析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教育:高校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要】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特征的网络文化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与挑战。规范高校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是:实现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规范网络德育教学资源,建设主题网站;用先进文化引领高校德育建设。 【关键词】网络文化;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也日益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文明健康上网、严于律己,引领网络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积极采取对策,营造一个优良的网络氛围,因势利导,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网络文化特征分析 1、理论界对网络文化的界定 网络文化是指人们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在互联网中进行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并由此而形成的各种价值观念的总和。冯永泰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1]由此可见,它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道德层面的内容,所以它的实质应该是指互联网上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这些活动和产品具有鲜明网络社会特征。 2、网络文化的特征 (1)虚拟性。我们可以用“无形”这个词来说明网络是虚拟的,就是它不以固定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一些图片、语言等方式来表达,所以每个网民都可以用匿名和虚拟的身份上网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担心自己的言行会造成什么后果。任何人都可以用任意名字、性别登陆某虚拟社区,借助文字想象与其他成员开展各种活动。于是具有各国民族文化特点的网络文化在虚拟的媒体载体里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 (2)开放性。众所周知,互联网是没有国界之分的,网络的发展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主张,其他人、组织不得以人为的方式加以干涉,可见网络的发展对任何群体都是公平和平等的,由此可见,开放性是网络最根本的属性。另外,互联网的最大的优势和目的就是信息共享,所有网民都可以加入互联网这个自由的开放的平台,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意愿和主张,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3)交互性。理论界认为,在网络传播中,网络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双向流动的过程,受众与传播者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可见,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广大受众,既是网络教育的主体,也是客体;既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生产者,还是网络教育的接受者。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方式,它突破了人类信息交流单向式的模式。 二、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 网络的飞速发展实现了信息共享,这样就使得网络资源无穷无尽,丰富多彩。大学生处于网络发展的前沿,是信息网络时代的生力军。他们通过上网可以收集大量学习资料,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它可以有效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校德育目标更快更好的实现。传统的教育模式伴随了教育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但是新的时代赋予教育新的内涵,所以为了取的更好的教育效果,达到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传统教育必须要融入到网络文化当中,实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结合。因为网络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使老师平等的和学生交流,让教师的言行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网络文化也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得以实现。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校、家庭这三方面的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2]网络的超时空性恰好为三者的结合提供了条件。 但是,网络文化中的确存在大量消极、腐朽、负面的信息,已经严重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致使一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出现网络欺诈行为,这种现象任其发展而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制止,就会出现严重的网络犯罪行为,致使本人遗憾终生。同时,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使部分大学生在交友方式和人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发生扭曲,这也是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表现,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规范高校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1、实现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 新时期的教育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所以教育方法也要突破陈规,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对问题学生对症下药。其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德育还受到时间、空间以及教师水平等原因限制,致使学生受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然而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随意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网络教学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突破了时空局限,还最大程度地弥补了教师水平的不足。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缺乏有效监控,也缺乏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应该把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规范网络德育教学资源,建设主题网站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文化变得丰富多彩,然而其中的消极、腐朽的文化却屡见不鲜,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受网络消极文化的影响过于严重,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心理严重扭曲,出现网络犯罪行为。因此,为了防止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势在必行。学校应加强多校园网络的管理,完善校园网络监控系统,对网络信息及时进行筛选、检查,清除不良信息,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另外,学校还应该建设自己的主题网站,发展适合本校特点的网络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学校网站之中,具体内容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 3、用先进文化引领高校德育建设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来分析问题、认识世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让马列主义、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入到网络之中,尤其是应该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校应加大投资力度,搞好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现在校园网当中;第二,要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主题网站,网站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为主线,以网络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 综上所述,面对网络文化这把双刃剑,大学生要从立足自身长远发展,保持清醒头脑,珍惜宝贵的网络资源,不断充实头脑,完善自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文明上网,为学生的人生朝着正确的发展护航,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推进贡献力量。 浅析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教育:试论网络文化与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具有虚报性、交互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它为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途径,同时也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教育方法、监督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大胆探索有效措施,寻找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对策。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是一种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而产生的新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新型的人类生活方式。广义地说,它主要是由网络技术文化、网络规则文化及网络观念文化所组成,其核心是网络观念文化。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对新型的符合网络文化的运行规律,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材规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一种蕴含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说来,网络文化既是包括资源系统、信息技术等物质层面的内容,又包括网络活动的道德准则、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等制度层面的内容,以及网络活动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社会心理等精神层面的内容。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建立在Internet(因特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综合分析,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存在的虚报性。 互联网上,与现实环境不同的是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每个人都是在网上匿名信息,这样就削弱了者的责任感,使虚假和不负责任的信息上网的可能性增强。为此,真实和虚拟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了,把我们已经承认作为实体的现实的东西与我们创造的现实空间连接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 (二)操作的交互性。 网络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交互性文化。网络不再是静态的网络,而是具有相互作用的,它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的互动关系。人是文化的创造者。网络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个人文化,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网络空间交流思想,发表学术观点,浏览所需信息。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任意存取的开放性的网络文化环境。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这种相互沟通,是主体间的交流,是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大家参与的机会是平等的,无论何人,只要具备基本的上网条件,就可以将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文化传播到全世界,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据统计,现今我国网民规模达3亿多人,而大学生无一例外均为网民。网络文化没有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限制,网民既是文化的接受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大家都是平等的互动的文化参与者,文化的单向传播已被信息的多向互动所取代。[1] (三)管理的自主性。 网络文化的创造、发展与运作,是在自愿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没有控制,又没有人管理,甚至没有计划和目标。网络文化的自主使用性使用户的个性得到尽情发挥和他人普遍的认可,从而推动网络文化创造性地发展。 (四)交流的开放性。 在互联网上,所有文化产品的供应都不受限制,能够随时将全球不同社会、不同种族的文化信息一网打尽,实现文化信息的全球化。正如《电脑网络空间独立宣言》声称:“我们正在创造一个都可以自由进入的新世界。不会由于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出生地的不同而产生任何特权或偏见。”在这个独立的网络空间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是多么奇异,都不必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可见,文化的开放性在这里得到了最深刻而具体的表现。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文化的日益发展,为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途径,同时也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 1.网络文化的高度信息化开放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含量空前扩容。网络文化依托的是互联网,互联网具有容量巨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跨越。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囊括古今,放眼未来。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网络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自己的思想、理论、政策,而无需受制度、体制和其他繁琐程序的制约,工作舞台和对象、教育方式和手段、信息获取和传播等,都被大大突破。网络,为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舞台。 2.网络文化的可复制性和资源共享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模式发生转型和跃升。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模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舞台多局限于校园内。而在网络文化时代,大学课堂的外延大大扩展,课堂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它还包括数量庞大、各色各样的网站,网上远程教育将成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并显示其独特优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的学生,学生也不是受业于一两个老师;教育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几乎在所有条件下都可以展开;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在一次性投入后,可以无数次重复使用。毋庸置疑,在网络文化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大大增加,舞台大为扩展,方式更为丰富,时空得以充分延伸。 3.网络文化的多边平等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双方的信任度大为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一直是影响和制约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由于人的思想隐蔽性的客观存在,学生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说实情仍然是当前高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严重阻碍。网络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使这一局面得以消解。在网上,没有师生之分、高低之别,所有网民的人格、权利、地位等一切都是平等的。平等带来了自由、宽松的人际关系,学生便会在网络这个特殊情境中倾吐心声、交流思想、沟通情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便可以借网络手段去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网络文化的虚拟功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富于活力和创新。以往人们对未知领域、未来世界的探求,主要凭借想象力去勾勒、描绘。而网络的虚拟技术则将这种幻想变为“真实”。在网络虚拟功能的支撑下,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境,营造声、光、电结合的良好视觉效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为逼真,形式更为活跃,吸引力更强,感染力更大。总之,网络的虚拟功能,有力地促进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由平面向立体、由线性向非线性、由收敛性向发散性转变,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向新的领域开拓。[2]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信息化校园时代,网络的全球性、自由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使信息的和使用没有限制,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公开向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理论和自身理念的传输主导性提出了挑战。学生从网络中获得的对其思想观念有影响的信息内容,远远超出了高校思想教育所要求的内容。这种网络环境的存在,加大了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舆论导向的难度,削弱了传统思想教育的功能和效果,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受到挑战。 2.对思想教育形式和手段的挑战。高校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主要是教师或教育者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灌输、启发、说服。这些方式的针对性强,反馈及时,能产生情感互动,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它的弱点同样明显:时空受到限制,教育对象有限,课堂教学形式单调。而在信息化校园时代,网上的信息丰富多彩,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每个学生在任何闲暇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获取信息,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进行思想交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形式和手段带来挑战。 3.对思想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挑战。网络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而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这一新的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掌握、熟悉和运用,以及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决定了思想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教育工作网的使用和发展。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在网络时代,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的或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而且存在网络意识淡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是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3] 四、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探讨。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急需解决的时代课题,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更新观念,主动应对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大胆探索有效措施,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 网络文化背景中,文化的生产传播机制是一种大众到大众的传播模式,每个个体都可以选择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日渐式微,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关系模式逐渐被打破。[5]因此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树立受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自我教育的观念,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针对信息网络时代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复杂的各种现象,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参与整个教育过程,使师生互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同时互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与学生协同学习的模式。 (二)优化教育资源,创造完善的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面临网络给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带来的各种挑战,应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并完善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以学校教育、社会疏导、家庭辅导、自我提高四管齐下的方式构建对高校学生的立体教育网络,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模式。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工作,要注重对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思考,积极探索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建立起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体系。如加紧开发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和数据库,加快建设适应其发展需要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教材体系,构筑起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网络阵地等。 (三)更新教育内容,提高高校学生网络信息素质。 美国图书馆协会1998年版的《学生学习的信息素养标准》指出:信息素养是发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终身教育的前提。在素质教育中,信息素养是综合素养中的一部分。信息素养既包括信息技术,又包括网络道德。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学校应该将网络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通过组织系统的网络知识讲座和选修课,普及网络知识,将网络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中;另外,还要通过疏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使之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文明上网。[6] (四)开辟网络阵地,构筑思想教育工作网上网下的教育功能。 网络时代,高校文化建设有两条战线,一是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二是虚拟的网络文化建设;相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现实和虚拟的两条战线。它们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将网络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的总体建设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系统中,在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拓展校园文化内涵,延伸校园文化功能,与此同时,不断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促进网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互相配合和彼此协调。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形成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信息回路,更好地营造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氛围,提升整体的校园文化品位和科学精神。 (五)健全监督管理,建立网络管理和监控机制。 面对国际互联网信息潮流,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一方面要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立法执法,加快网络法规建设,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发挥法律和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防止网上不良行为等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要提高网络宣传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强制性地检查并过滤信息,及时删除网上垃圾,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严格立法和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从而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网络环境。 (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素质直接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即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要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的人员除了符合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一般要求之外,还应该有探究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观念、新素质。 网络文化的兴起,给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时代课题。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辨别各种信息的能力,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不仅能使网络文化发挥出更大的功效,而且是网络时代赋予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浅析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教育:浅论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大学生已成为使用网络文化的主要力量群体。网络文化本身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增加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本文在分析网络文化的特点以及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以满足人的多维文化需要为目的,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传媒文化。当前,大学生已成为使用网络文化的主要力量群。网络文化已然渗透在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何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文化形成“取之精华为己用,弃之糟粕如敝履”的正确态度,是我们每一个思政工作者都要深思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特点 1.开放性 互联网是一个跨越地域界限、文化差异、风俗人情、社会阶层、生命信仰等制约因素的全球性媒体,首当其冲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发表见解和言论,全世界最新的科研信息、资讯都可以在网上交流。而且因为其不受特别严密的监督管理,和其他传媒途径相比显得极为开放和自由。 2.虚拟性 在开放的网络文化中,使用者可以不使用真实姓名,不提供个人真实信息进行聊天、购物、上网,使用网络者天各一方,见不到真人,一切都是按照虚拟的方式搭建的,所以说虚拟性是网络文化的又一个特点。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3.平等性 网络文化在十分活跃地缩短了人们沟通的路径的同时,也制造了“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一个现实。由于网络文化中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被隐蔽,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地位、等级差别也不复存在,人们更容易获得平等的权利。盛极一时的草根文化、迅速蹿红的网络歌手和网络作家都能说明这个问题。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网络文化因其独有的特性,已经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1.积极作用 (1)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升“教育能量”。互联网的信息高速传递功能将全世界连接为一体,同时也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很重要的渠道,成了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可以在网上接触、了解到最新的时事,学习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捕捉社会动态、发泄心情、调整心态等等。这样不仅极大丰富了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模式,如说教、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谈心等等,而且由于互联网信息更新快,信息量巨大,内容很丰富,大学生不会觉得枯燥,相对来说更容易受大学生欢迎。再则,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被多人多次使用,大大提升“教育能量”。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已经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10号),文件前瞻性地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这一重要思想。 (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思辨能力的形成,激发大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意识。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巨大,观点新,很多问题很难有唯一的答案,非常需要大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是非观念、思辨能力和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极大地增强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自主性、独立性,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增强自信。此外,网络信息中会有许多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它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大大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2.不利影响 (1)网络信息良莠不分,容易误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很关键。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杂陈性导致网络文化良莠不分,再由于网络具有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也会造成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网络中不道德的言论和垃圾信息,容易对大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诱导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部分不健康网站为了牟取利益,涉及暴力、黄色的有害信息,传播恶俗文化,鼓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干扰和妨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影响高校和社会的政治稳定。 (2)大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网络上信息海量,传播速度极快,更新迅捷,相比学校单一的教育模式,更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大学生容易在网络中交到有兴趣爱好相近的“知己”,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无论这种兴趣是好是坏,都会吸引大学生不惜金钱地在网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媒体上报道的大学生因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被勒令退学的事件屡见不鲜。同时,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上网成瘾,会慢慢脱离社会和群体,并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等问题。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更为广阔,形势更为活泼,内容更为丰富,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好网络和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学业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浅析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教育: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与之相应的网络文化迅速兴起和流行开来。网络文化以其强大的吸引力、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传播快捷、方便迅速的特点,给大学生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们对于丰富多彩、流行性等独特魅力为特征的网络文化颇为青睐和喜爱。大学生的知识汲取、文化技能及人格形成,越来越受到网络文化的渗透与影响。网络文化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有必要对于当代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和负面作用进行专题研究,对于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等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科技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社会,网络文化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及时、广泛多元的知识,能够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能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网络文化作为高科技发展的结晶,汇集了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艺术等信息及其成果,有助于大学生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拓宽知识,愉悦性情。网络文化的灵活性,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丰富多彩。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学习、生活、娱乐模式,使大学生活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每位大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或娱乐,不但可以借阅浏览图书馆的丰富藏书,而且可以获得最新的信息和资料,极大地拓宽了其知识视野。正确的网络文化,能够使新时期的大学生们身心全方面发展,成为新世纪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极强适应能力的新型人才,在以后激烈复杂的国际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网络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网络交流的平等性,使大学生们能够倾听别人的心声,倾诉自己的愿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许多大学都有各具特色的论坛、校内BBS、个人FTP站点等,为广大大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信息共享、资源互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论坛可以让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大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关注校内的热点焦点问题,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共促学业的提高。在网络大家庭中,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完善地评价自己的行为举止,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以服务于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新一代有志青年。因而,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健全和完善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次,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负面作用我们也要加以重视,做好引导和转化。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在网络文化中,诸如网络色情、网络迷信等文化垃圾也以新的方式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新的冲击。对于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海量般的网络文化信息,我们要对大学生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脱离低级趣味和远离腐朽堕落。 网络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他们与社会的交往更加密切和广泛。但是网络的虚拟性特征,又极易使大学生们沉溺于虚拟化的世界之中,从而有可能使他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变得冷漠起来。有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上网浏览与学习、工作、人际交往之间的恰当关系,沉溺于虚幻的网络游戏之中,耽误了正常学业的完成。 我们要充满信心,适应时代的要求,加强通过网络交流,密切与大学生的联系与沟通,用先进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积极引导网络文化阵地,用实际行动净化、提升大学生的心灵和情操。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建立正确的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实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想理论水平,熟练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大学生提高个人的素质时,要善于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判断、识别,充分认识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时准确地解答大学生通过网络所反映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能积极地加以疏导。 在正确的引导下,大学生们能够自觉地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要求来处理网上的各种行为和利益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个人的自律能力。大学生们要能够对于网上的信息作出独立的思考和正确的判断,建立起正确的评判标准,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自觉地抵制错误观点的干扰,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和网络素质,加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在不同的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大学生们要善于独立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采取正确的行为,学会自我调节,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大学生们在网络生活中,要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和谐美好的文化氛围。利用网络文化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是信息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新的发展契机。这也是高校素质教育亟待开拓的新课题,而且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建设和利用好网络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编校:郑艳 浅析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教育: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首先是和谐人格的形成。建设和谐校园网络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重要生成条件。本文在探析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义以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校园网络文化;人格 一、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 高校和谐校园网络文化是指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反映其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团体意识、群体心态、行为规范等方面特性的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构成的网络文化系统,是高校校园里所特有的文化传承存在形式,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要把大学生养成什么样的人”和“引导大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两个问题,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本质上是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建设。 二、建设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屡见诸于报端。大学生盗窃、抢劫,乃至自杀、杀人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有识之士都在深入地思考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我们的高等教育怎么了?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而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尤其是大学生犯罪率急速增高的事实昭示人们,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培养不容忽视,和谐人格必须成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应有的目标追求。因为这是:1.是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的需要;2.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需要;3.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需要。 大学生既是校园网络文化的主要客体,又是重要主体。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的过程,其本身就弥漫着强烈的实践精神。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通过参加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校园网络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沐浴实践精神、感受实践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的实践精神。 三、建设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对策研究 杨叔子先生曾指出:“一所现代化的高校,必须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构筑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文化生态环境,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浓厚学术氛围,充满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求善的文化精神,教育人、启迪人、感染人、熏陶人、引导人,充满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充分调动人的主体自觉性和积极性,滋润着优秀人才的成长。”杨先生十分推崇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强调人的主体自觉性和积极性,可见必须优化校园网络文化,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积极热情地引导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 1.认识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文化知识、生活技能等方面产生着重大影响,这些方面又恰恰是中国人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校园网络文化的和谐与否,与人格健康有很大关系。所以,学校领导层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生活,既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和性格特点,又能通过浓郁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品质与人格。 2.发挥教育主体的德育功能,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 教师和学生是建构良好教学和学习文化的主体力量。在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无疑是教师和干部队伍。他们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举止,以及个人的理想、信念、性格、气质和作风,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在和谐人格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大学生进行不断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引导大学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审美性和教育性,促使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形成 审美性和教育性应是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任何教条死板、枯燥干巴的东西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更谈不上感化和教育。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创造优美的物质、人文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和教育学生,促使他们和谐人格的形成。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应针对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4.重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开展和谐人格培养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格培养思想。首先是人本主义思想。孔子的“仁”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仁的实质是“爱”;“仁者爱人”,其核心意义是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理解人,从而实现人的发展。其次是蕴涵着深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儒家思想强调“舍生取义”、强调“尽忠报国”,都是爱国主义的集中写照。第三是强调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是第一位的,“慎独”则要求人们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保持崇高的节操,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 5.重视人格践行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和谐人格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成长的大熔炉,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接受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使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发展。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应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切实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最终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管理指导策略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时间管理 指导策略 论文摘要: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将计划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如上面这位学生的阅读计划比较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我指导学生进一步制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二是让学生记录下时间。即每次阅读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本适当地方分别写下具体时间,如12点30分、12点48分。让学生通过前后对照,清楚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事先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他在阅读时在书本上划画符号,做做批注,写写看法。这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促进思考、提升能力,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我监督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是让学生请他人(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忙监督提醒。 四、“读而不思则罔”——引导反思与总结 “读而不思则阁”,只阅读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流于肤浅。阅读后进行反思与总结,不仅能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更能提高能力,培养习惯,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质。因此,课外阅读后注重引导学生对自身的阅读过程及自我的阅读理解进行再思考。让学生反思与总结什么?一是解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二是考察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衡量文本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四是通过阅读观照自身,提高自我修养。怎么反思与总结?一是写反思记录。记录形式可以是日记式、表格式,也可以是卡片式、随笔式。写下自己对文本内容、作者思想、社会意义等方面的感受、体会与思考。二是与他人交流沟通,在思想碰撞中发现问题与不足,调整思路,改进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探析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真正确保学生能有效的进行自主性阅读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应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被忽略,而是更应加强。那么,在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中教师应发挥什么作用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教师、作用 一:教师要能发挥激发、保护、维持学生的自主性阅读的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阅读的过程相对于初中学生的心智来说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而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根本。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发挥出这样的作用呢?首先,教师要注重阅读形式的多样性。生动活泼的形式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在众多的阅读形式中,教师(或者录音)范读对激发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范读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阅读中体验乐趣。如配乐朗读、看图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朗读比赛等。这样,美的声音、美的画面、美的形象与美的创造完美地结合起来,强烈地激发学生个体的阅读欲望,同时带给他们深刻的情感体验。其次,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体验,形成多维度的正确的评价体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个性气质、情感差异,所以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尽相同。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评价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实际上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为本的课程观。这样会严重的挫伤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要努力营造出阅读氛围,搭建展示平台。初中学生也较为活泼好动的,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和参与的欲望,总想在群体中表现自己突出自己,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学生能深嵌入浓郁的阅读氛围中,用环境感染他们,使其阅读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主的阅读欲望。通过这些教师才能很好的激发、保护、维持学生阅读兴趣,才有可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的进行。 二:教师在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事物发展规律的作用。 教学活动本质是一个认识过程,不能无视学生的认识规律,更不能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所以教师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科学研究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样,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学生认知能力较低,教师开展自主性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这点必须做好以下两点:首先,对学生的阅读文本的梯度要有很准确的把握。文本的内容、结构、思想、篇幅等要控制在初中生合理的认知能力内,既不能太过于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否则学生的自主性变失去了开展的空间,也就会失去了自主性阅读的意义了。其次,教师在开展自主性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要认识这是一项长期的能力培养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于公开测评效果,不能急于改变教学方式,不能急于更改文本性质。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耐心,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和学生共同探索出符合本班级,本校特色的,因(班)校制宜一套体系。再次,教师在自主性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个体的差异性会在自主性阅读教学中更加明显的凸现出来,短时间内可能还会影响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工作热情。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均衡发展的,教师在自主性阅读教学中要能容忍、接受个体间的较大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加以不同的引导方法,不要一味的追求片面或一时的成绩的高低,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纵向的比较,及时的纠正由于自主性的开展而带来以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整个的自主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很好的把握住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全体,从过程到结果等方面发展的规律性,科学合理开展自主性阅读教学活动。 三:教师要注意发挥自主性阅读教学中相应条件的作用。 自主性阅读教学需要相应的内在和外在条件作为前提和保障的。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的独立意志、学生的自立行为都是开展自主性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在作用。初中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志、自立行为正处于不断发展形成过程,有着很大的开发利用的空间,教师在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学中可以很好的结合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巧妙地促进身心和学业共同发展与进步。同时教师也因该认识到它们的不稳定性,做好教学工作可能出现反复的思想准备。自主意识是主体性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学生有了自主意识,就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通过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努力实 现预定的学习目的,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在自主性阅读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必须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以获取自主活动的价值和自身的发展。意志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维持性因素,如果没有它,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也就无法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性阅读中独立意志的作用是很大的。意志通常是在主体碰到障碍或抵抗时才会产生和发挥作用。那么在自主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科学的发挥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注重学生内在条件作用的同时也要更好的发挥一些外在条件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主性阅读的效率。比如: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权利,赋予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也就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教师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性阅读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种自主阅读资源,阅读资源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自主性阅读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它对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具有支持和促进的作用。教师应及时有效提供的阅读资源以保证自主性阅读的顺利开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学生能动性是否能调动起来,发挥程度如何,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反而更重要了,任务也更加艰巨了。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华东师范大学崔允?t教授提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满意”,这是对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诠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在“如何提高有效性”的问题上,我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究。 一、 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常常习惯将文、道两方面并列。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篇课文的教学点或许有很多,教学中态度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既互相区别又彼此联系,若将这三者有机地综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复述、概括、背诵等,就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背诵全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状物类文章写作可借鉴的范本。教学时从三个维度可以列出三四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而我重点选择了“给课文描绘的五幅画面命名并分别概括其特征”这一目标。从达标过程来看,虽然学生很快就能给五幅画面命名,但概括其特征在课文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字材料进行概括和推敲,这就使学生的求知意识和阅读兴趣趋向了一致。既要对画面概括得名副其实,又要将特点表述得准确巧妙,这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深入思考。这时教师再点拨两个小目标:①画出文中描写性的词语;②根据各段中的修辞句概括出画面的特征。学生就很容易完成中心目标。 二、优化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采取的是“选文”的编写方式,无非是例子而已。优化教学内容必须对教材进行切合实际的加工改造:一是要紧扣教材的“语文味”,二是要倾听学生、掌握学情。在加工改造教材的过程中,要摆脱习惯性思维,探索教师、教材、学生多种矛盾运动、发展、联系的可能性,摆脱思维单一性和程式化,避免陷入某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框架,处理教材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三、注重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 1.朗读、概述法 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语言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朗读是思想和情感的发声。 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只是默不作声地看,很难体会到其思想和情感的力度与层次,自然也就难以真正掌握表现这些思想和情感的语言。如果能反复朗读,琅琅上口,那么书本上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灵动起来,语言也才真正能鲜活起来。阅读教学的读,有着丰富的形式,除了诵读,还有默读、范读、跟读、齐读、跳读、分角色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根据具体的目的进行适当方式的读,并在读后配以概述,学生能快而准确地理清文章的层次和内容。如《鹤群翔空》一文,教师有意识地引读,让学生跟读5~6段、11~12段、16~18段、24~26段,然后概述,“鹤群翔空之壮丽”——“鹤鹰搏击之壮烈”——“救助伤鹤之壮美”就水到渠成了。 2.读写结合法 即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或仿写、或扩写、或续写等,实现读写迁移,理解语言,内化语言。如《鹤群翔空》这篇文章,有众多的叠词和近义词组、整齐的四字词语、描写抒情的美句和写鹤的妙喻,学生完成自读积累后,再做续写练笔:“伤鹤救走之后的命运如何?如果因伤致命,鹤群将举行怎样的‘葬礼’?那场面将是何等悲壮?伤鹤的康复当然离不开伙伴们的精心呵护,其间又充满了多少温馨?”这样,读写迁移,充实了课堂阅读的效果。 3.问题引导法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引导,是阅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各类问题,是引导学生解读文章的最佳方式。新课起始,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精心设计能提挈全文的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要点。例如,教学《背影》,直入新课,出示有联系的三个问题:①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四次出现了“背影”一词,这四个“背影”各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②文中的四个“背影”同题目中的“背影”有什么联系?③用“背影”贯穿全文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涉及课文的线索、内容和主题,蕴含了文章“特征——人物——父子情深”的结构思路,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起着引导、定向作用。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及主旨。 4.语篇教学法 课文选文都是完整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具体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某些词义,理解某些句子深含的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和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形式,词句的学习、文意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过程中进行,通过关键词、议论句、抒情句等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点,并以点带面,深化阅读。 思考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要改变阅读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状态,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有新的思路和更优化的做法。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摘 要: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励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方法;电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注重字,词,句,重要语段的教学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兴趣 阅读教学 激励 启发式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科任老师产生心理的认可.为此,我从下面几方面加大情感投入。 1、注重教学时的语言美。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说话的语气。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你的口气强硬,他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跟你对着干,那就达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老师,讨厌这门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样,课外也应该注意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2、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都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如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既不能废话连篇,模棱两可,也不能拐弯抹角,不着边际。语文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激励教育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能力,更要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初中阶段的学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些需要教师的正确诱导和鼓励。把思想品德教育融进阅读教学中,是当前教改的一大趋势。李岚清在《面向21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这么重要的任务,仅靠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是不够的,非常需要语文发展它的优势,使学生感受更多的愉悦情感,便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意激励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但"乐学",而且"会学",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激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主动的内动力。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富有独创性的思维能力。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的内涵很丰富。如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结论通常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当今社会发展看,要完成重要的事业,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中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探究式学习不是一项课外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对于学生来讲,要人人参与,而不是个别优秀学生专利,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也不是那种教师先设定一个答案,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钻入圈套的那种教学。"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为专家所看重。作为教师,我也很努力在阅读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中运用这种方式来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引导他们接受,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但收效不大。或许是《新课程》刚实施,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没接触过这种学习方式。在短时间内不大适应,或许是长在农村,见识面窄,知识面也不广,一些同学还是喜欢当录音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总的说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坚持,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我想这应该就是进步了。 四、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不能忽视的。我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注意考虑如何启发和诱导学生,起到引路指向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的基本方法,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 五、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素质,还需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实际上这种方法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各种课型中都应该注意运用的方法。我在教学中也注意这方面的努力。比如在新课导入时,利用导语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其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散文的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艺术享受中学习,更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其三,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注意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就是但课堂是有不和谐的因素时,教师应注意处理的方法,不要破坏了原有的学习气氛。如个别学生做小动作,讲话,可采取注目式提醒,边讲课边走近学生以引起注意,或走到学生身边等方法。这样,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和心智发展的和谐。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可供发展的平台。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注学生的发展。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作为初语文老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二、教会学生善于读书 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 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 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 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三、提倡“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的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四、提高学生阅读中的迁移能力 迁移,是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已有知识结构的概括水平决定了问题的最初映象,也就是说,概括的知识结构为新的问题的嵌入提供了一个框架,所以,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不同,其迁移程度也不同;概括水平高者,其迁移过程较压缩,迁移速度就快;相反,概括水平低者,其迁移较迂回,迁移速度也就较慢,这一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概括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进而达到独立写作的迁移,不断用原有知识解决新课题的迁移,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注重朗读 朗读可以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还可以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当然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六、广泛开展课外阅读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浅析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探索 论文关键词:语文 理解性阅读教学 探索 论文摘 要: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是以理解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理解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是长期以来对灌输式教育和独白式教学模式的颠覆,是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 阅读教学的最终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主体精神的发挥,传统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桶,其严重的后果是压抑和束缚了孩子们的天然的感觉、想象,荒芜了孩子们纯真的情感。理解性阅读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它以理解为核心,重在引导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实现个性的发展和生命意义的表达。 一、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热情,他们要展示自己的才华,要摆脱小学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和对教师及教科书的依赖。一方面,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 的意见,先要审视,有时甚至持过分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看法,表现在阅读上是对文学艺术作品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对文本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理解上有了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看法,而且急于发表,此时,如果教师加以适时恰当地引导,不仅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提高。 二、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探索 1.诵读:理解的情绪感染 诵读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活动,是文本语言文字由唇齿浸入思想、心灵的过程,诵读要做到以文本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激情,以学生的激情激活文本的语言。教师在诵读教学中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诵读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指导诵读方法,拓展思维感悟的空间。创设情境,激发诵读欲望,可采用如下方法: (1)多媒体渲染 多媒体可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它声画结合,可以逼真地模拟或再现文本中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如在教读《安塞腰鼓》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仿佛置身在黄土弥漫、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就会随着擂鼓者的那股冲劲和节奏激烈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就闻于耳而会于心了,学生在这种震撼中诵读文本就会以激情感染激情。 (2)音乐介入 多媒体的画面有时用多了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不妨单纯地让音乐介入。音乐用节奏、旋律、速度等手段来表现人的情感,而文学的音韵、节奏就吸取了音乐的技巧,时而柔和,时而铿锵,伴着美妙的音乐诵读,让音乐帮助诠释文本,在音乐的氛围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就会对文章的格调风采、层次脉络、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加以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如我在教学《黄河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一课时,首先播放了中央乐团合唱团田浩江演唱的《黄河颂》,那浑厚的男高音、雄壮的乐曲旋律把同学们带入了一种精神为之振奋的境地,纷纷对着歌词大声地跟唱,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学心。这首歌带领学生感受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历史,对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使学生进入了课文情境。这一课结束后,我又完整地播放了《黄河大合唱》,让同学们酣畅淋漓地感受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尤其是《保卫黄河》一曲,那铿锵激昂的节奏,如急促的鼓点,敲打在同学们的心灵之上,强烈地激发了同学们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挖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构建了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 2.体验:理解的必经途径 理解性阅读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把对文本的阅读权力还给了学生,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理解,自主建构,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给沉闷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1)现场观察 体验总是和主体的自身经历相联系的,阅读的意义也只有通过读者的体验才能得以展现。苏霍姆林斯基把大自然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的语文和思想的源头”,他带领孩子们走进“蓝天下的学校”,他说:“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你的学生成为智慧的探索者,成为寻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他把大自然看成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它是丰富多彩现象和无限美的儿童智慧的源泉。他提到要获得广阔的知识,就要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人原本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所以应当把他同大自然的血肉联系都利用来让他吸收精神文明财富”。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上升,但形象思维不是完全退出了舞台,特别是初一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其思维中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形象性较强的文章,与其闷在教室里静思默想,不如领他们走进生活,走近大自然。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心理学的一种实验方法,把它放在阅读中,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当演员,扮演某个角色,进行表演,变学习者为当事者,来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超越时空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中,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初中生天性活泼好动,富有表现欲望,只要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戏剧性较强的课文可在教师必要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角色扮演积极参与。 3.感悟:理解的哲思所在 理解性阅读教学注重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去接近文本,在体验中品味,在感悟中把握文本意义,构建文本世界,陶冶心灵,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从而提高其生命的质量和价值。 下面是蒲松龄《狼》一文中的一个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从屠夫对付狼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屠夫。 生:老师,我并不觉得屠夫机智勇敢! 师:何以见得? 生:其一,屠夫很笨,他先“投以骨”让“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何不同时投两骨,让两狼同时得骨止,然后借机逃走,这样就会避免后面的麻烦和危险;其二,文中“乃悟前狼假寐”意思是说,才明白前一只狼是假装睡觉,一个‘才’字,说明屠夫反应迟钝,事后才明白过来,这就不能说明他聪明机智;其三,至于他能够知道“奔倚其下”,跑着躲靠在麦秸垛下,这是一般人的本能。 从这一点上根本看不出他有什么机智! 师:说得有道理,这一点我以前还真没想到,既然屠夫的形象变化了,那么狼的形象呢? 生:老师,据我所知,狼是很聪明而且很有个性的动物,它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所以狼的攻击一般很少失误。 师:那么文中的狼怎么失误了呢? 生:那只能怪人的狡诈了! 师:为什么说是狡诈呢? 生:因为我看过《聊斋志异》中的另外两篇写狼的故事。其中一则写两个孩子利用狼的母性让母狼奔跑劳累至死,另外一则最后批判了人的残忍性。 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要么“赞扬了什么”,要么“抨击了什么”,把人物简单地归为某个类型,内容概括为某种模式。如《我的叔叔于勒》概括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毫不涉及那些小人物生活的辛酸;《故乡》中的杨二嫂被概括成“尖酸、刻薄、自私贪婪、冷酷”的人而给以无情的抨击,没有看到她也是那个黑暗社会的受害者也应加以同情。这些概念化空泛的理论说教,掩盖了作品中撼人心魄的美,使学生的阅读陷于迷雾之中。感悟式阅读就要去除蒙蔽在作品上的理论说教,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还原作品的真面目。 以上几个环节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关联,彼此交融的,它表现的只是一个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师生对文本的解读过程就是相互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理解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开阔了自己的精神视野,生成了新的意义。因此理解性阅读教学就是为“理解”而存在的教学,“理解”既是它的手段,更是它的目的。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浅析关于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 研究性 阅读 论文摘要: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所谓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小组或独自研读文章,从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收集、筛选、归纳和整理相关阅读资料,进而总结规律,形成创见,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识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一、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成功的起点。学生只要具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实际上便创造了一种最佳的学习心态,会取得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在研究性阅读的过程中,要创设多种情境,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探索的愿望。 如在讲授《变色龙》一文时,可以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很容易就解决了。 二、教给学生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磨刀不误砍柴工”道出了学习方法正确的重要性。教师要对学生“授之以渔”,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 1.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要从三个方面思考:这篇文章写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初读一篇文章,要通过快速浏览,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中心和主要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要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逐步提高。首先,要培养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指导和督促学生制订计划,包括整个初中阶段、一个学期、一周乃至每一天的阅读内容和阅读量。其次,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也要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如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关键词语、重点句子、阅读感受、不明白的问题等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采用这种阅读方法,不但能把握重点内容,加强理解,而且还能有许多新发现。 三、充分强调研读的独立性,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 语文课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骋的天地,语文研究性阅读正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有效途径。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等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缺憾。强调研读的独立性,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的阅读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优等生与学困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和发展,提倡自由选择。在研究性阅读中,让学生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从而也自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四、协作互动,思想启迪,追求阅读主体的审美独创性 阅读教学以作品为媒介,由于文学作品用的是“描写性语言”,存在某种程度的“意义不确定性”、“意义空白”。而阅读自身又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带有个体思想倾向,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给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提供了研究的可能。为此在课堂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深入作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研究、捕捉语言文字符号后面的潜意义。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搞好阅读教学首先应重视课前的学习准备。在这一环节中,为了使学生能主动探究问题,教师要在准备相关资料的同时把搜集资料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便于理解的各种信息。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教师应通过巧妙的点、拨、导、引,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第三阅读教学应充分尊重文本。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的同时,应及时纠正学生在研究过程不切实际的穿凿附会。 五、做好阅读向课外拓展的指导工作 实践证明,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新大纲指定的名著阅读是学生阅读的精品。教师还应积极帮助学生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读物,使他们能在课外博采众长、陶冶情操、增长才智。结合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将研究性阅读带向课外,带入生活,让学生感觉到:一个幸福的生活片段,一段优美的历史故事,一处绚丽的自然风光,都是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好材料。这样能使他们体会到研究性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课外,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讲成语故事活动、诗文朗诵比赛、自出练习题活动、课本剧、语文大观园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而读书节活动优化了校园文化环境,更是师生的一道精神大餐,激发了师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六、结束语 新课标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契机,也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我们应该趁着这股课程改革的“东风”,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宽厚实质内容及要求,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出发,注重学生阅读的人性及理解,钻研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洗尽铅华见真淳——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浅谈 [摘要]阅读是通过视觉认识书写的符号,并且从中获取思想感情和社会信息的过程。我们在引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升,使学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以完善,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思想感情,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正本清源 学生为主 注重体验 张扬个性 个性化阅读将注意力从传统的对“作者—文本”的关注转向对“文本—读者”关系的研究,以读者在整个文学中的重要活动为基点,带来了阅读领域的新突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上正确的轨道,在纠偏、匡误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演绎自己的个性化行为呢? 一、正本清源,注重体验 同样作品由不同的人可以解读出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应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 新课改实施以来,体验性学习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验”成了语文课改中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体验性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构建,在亲历过程中体验知识和情感。学生在亲自体验中领悟知识,在体验中形成个性化理解。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生成体验的关键,是必须让学生亲自品、读课文,并通过联想和想象,激起自己的生命意识,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这意味着教者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而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依据现代阅读教学理念,实施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机遇等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和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质量。 二、三位一体,学生为主 阅读在“教师、作品、学生”三位一体的模式中,应以学生阅读为重心,即阅读教学的“学生决定论”。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美学趣味、性格爱好等千差万别,他们的阅读的感悟也多姿多彩,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启发之余,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观能力、体验能力和感悟能力。一是通过作品的阅读和诠释,复现理解和体验原作所创造的形象。二是对原作的艺术形象进行开拓补充。三是渗透自己的人格气质、生命体验,创造出更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强求什么标准答案,而要倡导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审美。如《五柳先生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是谁,课文交代的很模糊。于是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这篇文章是作者的自传,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自己,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这是一个引导多元解读的开放性问题。在讨论中,我请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作品,联系对作者的了解和查阅相关资料,归纳出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引导学生下功夫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和语言,分析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地对老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生认为两人之间可以划等号,五柳先生就是作者本人,也有人认为该用约等号,还有人认为该用大于或小于号。学生的这些阅读体验是独特的,但由于是建立在潜心阅读的基础上,因而也是有根据的。由此可见,我在本次阅读教学中,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体验,注重个性化感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不到以学生为主体,在“三位一体”的模式中,不能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感受,那么就会将语文教学简单化,不仅会失去语文的生命力,更严重的是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摧残了他们的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也不可一味地胡乱联想,信口开河,不加思考,甚至是离题万里,而是要尊重文本,个性化的感受要从文本中生发出来,合乎情理,基于文本本身来分析问题和理解作品,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时机,利用生成的问题,适当地加以点拨。 三、讲究方法,张扬个性 首先,是坚持学生自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先组织学生自学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描写百草园的景物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雪中捕鸟”一节,运用“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有何作用。解决完这些浅层次的问题之后,教者开始进一步引导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探究,并提出“文中写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枯燥无味有什么含义?”“写师生读书的场面中所引述的朗读难懂的古文说明了什么?”等深层次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是鼓励学生的质疑与批判精神。现代阅读学认为,怀疑、思考和批判是阅读的精神品质。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当文中有和自己的认识和经历出入很大的地方的时候,要敢于提出问题。要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感受和体验出发。在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之后,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点。对于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总之,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不论是哪种,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要我们拨开笼罩在阅读上面的层层迷雾,洗尽铅华,还阅读本来的面目,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就一定会让文本升值,让学生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也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神农架林区宋洛中心学校 钟秀成 阅读教学课型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功能体现在:培养认识能力的功能、丰富知识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写作示范的功能等方面。有此功能,阅读教学课堂必将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搞好阅读教学,不仅意义重大,进而可以认定是教师的责任重大。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要求语文阅读课堂能创造生机和活力,提倡阅读课堂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的方向发展。在此,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理念没错,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自主、人文、活跃、开放”首先要有度,即尺度,绝对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下面我简要谈谈这方面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商讨。 一是阅读课堂必定要关注学生基础积累,那么,首先要求教师有相当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运用知识驾驭教材的能力。 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主、人文、活跃、开放”到一定水平,学生必然要提出相应的问题,此时就是考验教师运用知识驾驭教材的关键时刻,在此举一例:曾有一位教师指导评析苏轼的《题惠聪 春江晚景 》时,一位学生向老师询问“为什么‘春江水暖’不是鹅先知而是鸭先知呢?”,此位老师一时懵了,无奈之余,只好用作者是写的“鸭”先知而不是“鹅”先知敷衍过去,我想这样解释是不适宜的,也没有解决学生的疑问。若老师知识积累丰富,这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各位仁者不妨从“题画诗”的角度去考虑,“题画诗”的特点是按画的内容题诗,因而惠聪在画中只画了“鸭”这种家禽,没画鹅,已不存在争议,苏轼当然就说是“鸭先知”了,到此问题已得以解决,那么有关古代诗歌的相关知识的拓展就靠老师自由发挥了,比如可以趁热打铁,把“赠别诗”、“干谒诗”的特点简要评析一下未尝不可。 二是要关注语言探究,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我认为普通话标准只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通俗语言的运用,这有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 以普通话为基础,把语言通俗化,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阅读理解效果。众所周知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通俗易懂的语言是探究的内容之一。如我在教读《中国石拱桥》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依据数据和内容理解画出赵州桥的简要图形,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五分钟后,大部分学生主动请缨,我有意让阅读基础好的三位学生上黑板展示,结果是“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三位学生没有一人能画出28道拱圈的准确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学生阅读的“不理解”。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帮扶,承接学生渴盼理解的欲望,我用通俗语言提问:你们吃过猪肉吗?大部分学生高呼“吃过!”,一小部分故意“刁难”说“我不吃肉!”我补充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嘛!’谁敢说没见过‘猪排骨’(肋骨)哇?”全体高呼“见过!”,我伴随着反掌手势说“那么,反扣的整边排骨像什么?”学生齐答“像拱桥!”,我说“假设整块排骨有28根肋骨,那么每根肋骨就是一道拱圈!其中一根断裂,其他的能不能独立支撑?”,学生齐答“能!”。然后,我让另外三位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画28道拱圈的位置,其结果是全部完成了任务。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教师自己也恰当地运用通俗语言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三是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要有情感体验的阅历,那就是能在一定程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此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我曾多次向学生阐释“情感共鸣”的含义:巴尔扎克在写《人间喜剧》时,《高老头》中高老头的结局是凄凉地死去,作者是在泪流满面的状态下完成的,当作者面对朋友时也失态地默念着“高老头死了!高老头真的死了!”以至于朋友以为巴尔扎克神经出了问题。这实质是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情感共鸣。那么,一般情况下,对于我们读者而言,不仅仅要达到与作品中人物共鸣,还要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若这样就属于高水平的阅读了。实现这一目标固然很难,但长期培养也可在一定水准内达到些微目标。比如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当遇到文中的情节和事物的再现与我们的经历和生活接近相仿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和表达。当然最捷径的方式是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采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读出正确的节奏、感情、韵味。再者要尊重学生阅读的独到理解,只要不是知识性错误,均要适当给予肯定,退一步而言,就算学生的认识有知识性错误之处,教师也只能引导纠正,不能用标准答案去评价和强迫学生接受。只要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就不会破坏,潜在的情感体验的激情就会被激发出来。 四是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取得阅读效果的力量源泉。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因此在教学前和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重要。若用“放羊”式的方法,而放弃必要的激趣手段,那将会严重损伤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那么该怎样做呢?首先,要正确认识“自主、人文、活跃、开放”的理念,把握住“度”,把一定的时间空间牢牢地掌握在老师手中,以便激趣有机可乘,如留有机会进行课前导语设置激趣等等。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班班通”课件教学)要灵活多变等。第三,教师在不断锤炼自己语言的同时,要积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到声与形有机结合,努力把肢体语言运用到课堂中,达到有形体而又不庸俗的激趣效果。老师可以围绕阅读主题侃大山,讲故事,变枯燥内容为兴趣课堂,努力达到消除学生阅读疲劳的目的。第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一些鼓励性语言,少一些否定言语,杜绝讽刺挖苦语言在课堂中出现的现象,努力创造快乐阅读的课堂气氛和环境。总之,教师要想千方设百计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五是阅读教学要追求学以致用的终极目标——写作。阅读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 终极目标则是培养写作经验。因而,阅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强调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就是不强调,教师也要明白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并有意识的去追求这一目标的实现!具体做法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精心合理安排的写作训练。比如把学生的习作做为阅读教材当堂展示,采用教师随堂评价或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以求达到学生阅读后的成就与反思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比如:在阅读了《小桔灯》后,合理想象和联想十年后,当文中小姑娘读到《小桔灯》一文时,知道作者冰心还心系着自己一家的命运,就准备给冰心写一封汇报家境的信,请代替小姑娘完成此信。这的确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学以致用的终极目标”的科学设题了。 编辑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要让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情感,感受精妙的语言,学习多种写作的技巧,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 历年来,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大多数师生头疼的问题。于是,出现的现象是:教师觉得语文阅读头绪多,不好教;学生觉得语文阅读无从下手,不好学;师生忙忙碌碌辛苦三年,阅读的成绩却难有提高,真可谓“费力不讨好”。 为什么会出现此类情况呢?我认为,这是因为有不少教师在阅读课上大多注重知识的传输,理解过程中也大多注重讲解,训练的过程中很多的注意力放在答案的正误上,却没有把语文最重要的学习阅读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学生最终未能学会自我阅读、分析、理解、答题,自然能力提高不明显,也就有了语文阅读“难学”的误解。 因此,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会学阅读,这样才可能让师生从繁重的阅读教学中脱离出来,轻松阅读理解。 当然,要想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教师的教学必须有方法。如果教师本人未能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就一定要先下些功夫学习、借鉴、思考并整理出一些切合自己学生实际的阅读的具体方法,这样才会有得心应手的教学。 “授人以色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爱阅读.还要会阅读、为此,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教授.教给学生有所选择,区别阅读,使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读,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和培养阅读能力。阅读的方法有:默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预读,适用于阅读长篇文章,也就是先看开头的两段,接着仅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后将最后两段逐字逐句读完,这样可以避免把时间花在不必要的文字上;略读,也叫泛读,用最快的速度先浏览所选择书目的前击‘和内容介绍等,了解其大概内容即可;细读,对一所学课本中的重点单元内容、范例、篇章或精彩语段须认真阅读,反复留神研读、品味;比较读,即阅读时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地域,但是同一体裁,又是类似内容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读,看有何异同点,有什么创新,从中学到新的知识;整体认知读,就是瞬间辨认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整体理解它的意思,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搜索信急核心地读,注意搜寻作者用来强调信息要点的标志,例如,搜寻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和过渡句,搜寻在“综上所述”、“总之”、“由此可见”等之后所作的简单概括。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体会,可供大家参考。 一、资料类的东西,尽量让学生去找 阅读文章中经常涉及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些东西要让学生去找,教师的任务是要布置相应的要求,提供寻找资料的信息、渠道,并作必要的检查。 有些资料可能学生难以找到,那就必须由教师提供。不少教师的做法是投影相关资料,让学生过一遍。我总感觉这种效果不太好。我总认为不如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不仅积累了资料,也不至于象投影一样过眼可能就忘了不少,效果会更好些。同时,教师应对资料中需要记忆的东西明确指出来,让学生永久掌握。 二、基本的知识技能,学生能做的教师就不要去做 阅读教学中一些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处理。如字词的注音、认读、记忆,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等,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参考资料也大多能完成。教师在此时要做的是明确要求学生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告诉他们怎样去做,并注意时间的限定;之后必须有检查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方法,以便查漏补缺,完成教学目标。 对于一般文章的结构内容的划分归纳,不少学生已具备此方面的能力。此时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重点做的是:一要让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依据;二要引导学生去评价不同结果的合理性或其优劣。教师在参与此过程中不仅仅要明确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陈述自己的理由时对其语言的精练、准确、流畅、严密性作点评和指导,以让学生逐步在此过程中学会准确、流畅的表达。 三、朗读中加强指导,做好范例,让学生有样可循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完成好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指导学生学习朗读不仅仅是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几遍而已。教学中的重点应该是认真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具体朗读。在学生展示朗读的过程中除对他们的音准、节奏、停顿、语气舒缓等进行优劣评价外,更要指导其中朗读不恰当、不合作者意图的地方,并做好示范朗读,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读效果才更好。 有感情的朗读是朗读教学中的较高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提倡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读出个性化的情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朗读上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分析理解文章,教会学生入手方法、提取信息的方法步骤、精练准确的语言表达 理解分析文章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少学生读了文章后就不知道该怎样做了。因此,教师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文体特点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分析理解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分析理解这些内容。之后重点告诉学生分析这些内容各自应如何入手,并引导学生按此方法操作。切不可只说方法而不去操作训练,否则学生仍是不会。 信息的提取是分析理解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考重点考察的项目。教师一定要积累、整理、学习借鉴提取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步骤,然后指导学生按此操作,逐步培养成习惯。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中有不少是以具体的问题来呈现的。如何准确、精练、全面的回答问题是阅读教学中关键的步骤。因为它不仅体现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而且综合体现着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题型,教会学生该怎样陈述问题的答案,不同类型问题的回答中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关键词语是什么,怎样说才算表达完整,使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逐步指导学生训练操作,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 强调一点的是,不论教学生什么方法步骤,一定要通过实践训练,让方法逐步成为操作习惯,哪怕多几次专题训练,也要达到学生能自然操作的程度,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学生不至于“眼高手低”。 五、问题的设计应突出重点,体现文体特点,接近中考风格 文章的阅读理解考察是以问题设计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以问题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有时候,有些教师习惯设置许多问题,整个课堂带有“满堂问”的嫌疑。至于为什么提那么多问题,可能他们也不大明白。真有必要提那么多的问题吗?我看不必。我认为,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突出重点。一篇文章中虽然涉及的知识点不少,但不是要求面面俱到的。应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从而掌握重点。这样也不至于学生学完文章不知道究竟要学会什么。 其次,要体现文体特点。不同文体的文章各有特色,问题设计当然不可能脱离文体。教师要明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等各自的特点、重点,在设计问题时有鲜明的文体特色,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文体特点掌握。 还要注意试题的设计要带中考风格。教学中有很大成分是为了应付中考,不能等到接近中考了才去适应中考题型。平时的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就要有中考的风格,学生习惯了这些题型,何愁中考呢? 当然,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深入细致的探讨。除了以上这些,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提高学生兴趣。 中国论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要致力于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求知,主动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学生能否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加趣味。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比如可不断锤炼课堂语言,力求亲切幽默,并适当辅之以形体语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灵活多变,比如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可采用与教材配套的课文朗读录音,对一些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性状、特征等的课文可借助电教媒体;定期开展角色表演、朗读比赛、读书知识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准备,让学生在活动中看到白己的收获,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增强主动阅读意识。如教学《唐雌不辱使命》时,可根据文中人物特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学生参与踊跃。互演互评,精彩纷呈,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唐雌和骄横残暴、外强中干的秦王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 下载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阅读范本,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刘世界的感受、思考及反映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相应的情感熏陶和人生启迪。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朴实的语言表现出的极大的感染力,蕴含的至爱深情,充分体会字里行间充盈的父爱亲情。教学《谈生命》一文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如何揭示了生命从生长到大再到哀弱的过程,让学生从阅读欣赏中感受到冰心老人顽强奋斗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领悟出生命的宝贵与顽强。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关键。比如读书时一定要“动笔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具体来说,有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白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一”、“‘?”、“-一”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白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白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等。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作卡片,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厚积而后薄发”,阅读积累对于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阅读、善于积累的读书习惯、积累的方法一是背记,多背些好词好句好的语言片段,扩大词汇量;二是摘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成语、名言 、警句、歇后语、好词好句、优美片段、经典文段等。另外,教师还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以身作则.带头读书,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扩大读书的范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报亭等变成学生的阅读材料的来源地.使他们走进社会,养成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htt总之,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是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有系统、科学的方法,又要保证一定量的阅读,要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实践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升华。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提问 艺术 阅读教学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的。这里仅浅谈自己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要求使用提问时的一点粗浅的体会。一、重视提问艺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 语文课通常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弹簧课”,采用“发胖式”的分析或“题海式”的战术,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忽略。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 齐读课文——正音解词—— 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这样的一节课只能说是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孔乙己》一课时,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愚公移山》时,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问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类似于这样的巧问、曲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潮的出现。 这说明了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每开始一次学习时,都不是从零开始,往往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况下,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读懂了,学明白了,这时教师于无疑处生出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研读兴趣。并且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怎样艺术阅读教学的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能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1)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行吗?(2)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1)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的提出要有曲折性。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曲问”,就是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时就需教师能提出出人意料的的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懂得如何去鉴赏一首诗,品味诗句,这一曲问的妙处,与直接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不能比的。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全文学完了,但教师提出了这样一问“老师认为文中有一处交代不清——我的父亲又怎会知道我被困小悬崖呢?”于是学生先对当时的情形作了想象。接着教师又提出“文中没有交代这些你认为是作者的失误吗?”学生在思考后明确了这是文中结构上的详略取舍。这样的提问与教师对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分析相比,其效果不言而喻。 (四)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 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在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学生提出具体化为流水,因其一生都奔流不息,始终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很多学生都对这一提法表示赞同。教师在这时候提示“流水的这种追求必须以何为依托呢?”学生明确了“地势上从高往低”后马上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流水尽管永不停息的追求着,然而它每况愈下,失去自我,所以它谈不上有高远的目标与理想,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臣服。 (五)问题的提出要有创新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它有着自已鲜明的特点:1“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行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2“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一节课中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们各自在教的过程事发挥自已的作用,不具有一般提问的随意性;3“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结合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快”。“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拟发言要点15分钟后,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在教学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表现出“执一而驭万”的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更由于这一问题而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三、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评价定型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否能成为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基本知识等重要手段,与对问题答案的评价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评价定型呆板,那么提问要艺术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有则寓言说,一只猴子摘桃子,往前走,看见地里有西瓜,于是丢掉桃子抱西瓜;再往前走,看见一只兔子,于是又丢掉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也没有追到。猴子一无所获,某地一道考题就是让学生就上述寓言写一篇议论文,多数作文的立论就是批评猴子见异思迁以至劳而无获,另有一篇则赞扬猴子永不满足,虽受挫而精神可嘉,可谓新颖、独到。但评分先生不给后者及格,因为后者偏离了标准答案。传统的考试题目中,有些题目不是鼓励死记硬背,就是刁钻古怪,近乎智力竞赛和文字游戏,答题时稍有不慎,就受骗上当,作出错误的判断。这类题目要考查的其实不是实实在在的语文读写能力。由于这些试题的答案标准统一,也就异致了课堂上唯一标准答案是求的阅读提问设计。有人戏称“诱使学生就范”,如果学生不肯“就范”,那教师就只好尴尬地将自已的或教参的标准答案和盘托出了。提问的动机应指向了解和优化思维过程而不是指向思维结果,因为思维结果并不是考虑思维质量的唯一指标。教学《在山的那边》,“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教师提出了“山顶为何能诱惑我”一问。有学生认为因为爬上了山顶就能望见海,这一思维的结果尽管尚有些偏差,但它同样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这个时候教师并没有单纯的以对错来评判,而是继续引导:那么为什么是一座座山顶呢?学生思考后明确:我以为爬上山顶就能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都有诱惑力。这样提问与评价是教师切切实实与学生对作品同其怀抱,品味咀嚼。学生是凭自已的审美经验在感悟作品。 (二)难题中的问题教师设计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已回答,这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提问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而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又养成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习惯。课堂提问的“度”,应该是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最好是让学生开发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准确答案。古人云“学走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使学生终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受降镇中学 王琳玲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浅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摘 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首先,学习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其次,要正确理解基础与主导的关系。再次,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结构的教学环节的构想。再其次,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生成知识功能效应的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的主体意识;知识结构和人格结构;拓展知识 语文蕴含着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思想感情,负载着最宽泛,最深刻的教育内容,没有任何学科像语文这样地关照着人,关照着人格。学语文就是扩充学生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对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境界和能力。它覆盖和穿透在学生的生活与思想之中,他是学生的思想,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这个人”的灵魂。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为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切实的体现这一重要作用,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个问题。 首先,学习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概括的说,就是认识的能动性、实践的创造性和与“有意义的他者”良好的合作品格。这种主体意识的确立,是以主体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为前提的。对于教师来说,尊重学生,有必要重新理解“把人当做人”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的后一个“人”字有两种含义:一是实存的人的当下的状态,二是其应有的价值状态。把人当做人来尊重,对学生实存的当下状态,从“人人平等”的层面理应保持相互尊重,但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机构,还需有从“应该是”的价值层面上的更高境界的尊重。正是这后一种尊重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尊重;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意识培养,就是立足这种尊重基础上的。任何卓有成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都有赖于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体意识的培养,要求师生彼此互为“有益的他者”。如果说,学生是和有益的他者的对话,才得以进入自己的文化世界中,那么,师生间的平等、真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话,在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意识的培养中的作用就不能低估。 其次,要正确理解基础与主导的关系。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必要的,这是长期教学实践正反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这两“性”统一的形态应该是多样的,他应适具体文本的特征而有所不同,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侧重于工具性,强调“本色语文教学”和阅读的“本位思想”;有的侧重于人文性,凸显文本所表现的人文精神,要求学生认真体验健康的人文情怀。应该说,这些老师的实践都是有意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搞清的,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必须接受语文学科属性的规定。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不只是语文,历史课、政治课同样具有人文性。这就说明,不同学科的人文性应通过各自的学科特点来体现,不能将人文性游离开学科特点加以抽象化。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果不紧密的结合语文的词语、文本、写作特征等等具有工具色彩的扎实教学,就很可能出现“空”、“偏”“远”、“杂”的现象。有的教师提出了“品词”、“品句”、“品读”讲究阅读的“感悟”、“积累”、“运用”,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 我们能否这样认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是其基础,它具有本体意义,没有这个基础,语文教学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不能称其为语文教学 ;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主导价值取向,它的基本指向是用文本所提供的健康的人文精神,持之以恒地健全学生的文化人格。失去主导价值取向,语文教学就不可能较好的完成自身的任务。 再次,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结构的教学环节的构想。当下我们的教学都比较重视教学环节的优化,对一堂课的环节构想非常细致严谨,这应该给与肯定。构型教学环节有两点至得注意:一是对课本要做整体性的教学构想。课本到手,必须对课本做整体性的、富于创意的熟悉,以便把握课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体性要求;这既是为以后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的构想作必要准备,又是对一个学期里的语文阅读教学作有计划的安排。二是在诸多的环节构想中,要以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或人格结构为出发点。不同类型的精当作业,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所思予以内化。上手操作最能调动学生的内部积极性,这是知识得以内化重要途径。内化的前提是作业能有力的调动学生的既得知识,能激发学生对新领域的探究兴趣,能与学生的情感愿望相关。作为一种过程的内化,要有良好的教学境遇。这种境遇的形成,有赖于:①鼓励具有创意的各类学生作业;②师生言行一致的道德风尚;③积极进取的群体心愿;④师生互助的学习习惯。当然,这样的教学境遇不能只靠语文教学来构建,但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色,却决定了它在建设这种良好的教学境遇中有找不容置疑的重任。 再其次,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生成知识功能效应的途径。学生的智慧,是知识、经验的功能效应。语文阅读教学从某种角度看,它应有利于学生将其知识经验转化为智慧。阅读教学的各种环节的构想,毫无疑问要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与把握,这一点不能动摇。但这种理解、把握不能教条化,模式化,而要智慧化。所谓智慧化,就是又生气的活化,呈现有合理依据的多样态理解,并在对比分析中深化学生的思路在差异性的基础上探求理解的同一性。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可能每节课动像公开课那样准备、那样展示,这不现实。但根据课本的总体要求,有计划的选择若干课时,进行既紧密联系文本实际,又能针对性的激发学生语文应用智慧的教学,却是必要和可能的。每个学技能坚持做数次正阳的教学,构成一种智慧化的教学链,中学阶段肯定能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功能效应生成,拓展出多种途径来。由语文知识转化为智慧,不同于理化知识转化的智慧,也不同于政治、历史知识所转化的智慧,尽管这些智慧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构思教学环节时,在切实把握问题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想象、情感体验、言语建构与表达所构成的综合性智慧的生成和发展。 最后,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色,它的效能主要不在当下,而在久远;他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实效。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我们语文老师都会明白,人文教学的改革,要取得成就,在思想方法上要据斥急功近利,据斥急于速成,缓中突变,但求渐进;不求某一种教学的完美,但求脚踏实地的进步。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 那么,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但是,阅读是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材料进行筛选,进行加工的过程,在阅读中如果缺乏系统性指导,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一定要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在阅读时,我们要寻找一个思维的突破口。这种突破口常在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基本角度。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或从内容(含思想感情)来理解感悟作品,也可以从作品形式(含文学样式、组材方式、语言特色)来理解作品,获取信息。总之阅读的目的性明确,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不至于使阅读变成一种散漫无边的行为活动。 方法是阅读教师的保证。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开动机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四要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阅读法。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形神”阅读法。这些基本阅读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效果最佳的阅读方法来指导自己的阅读,充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以读带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现代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这一方面表现在词汇的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组织缺乏严密逻辑思路,语言材料显得零乱不堪。通过阅读,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获取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以读带说,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讨论、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初中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而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不涉猎课外知识。有些中学尽管开设阅读课,也是形同虚设。如此,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语言干瘪枯燥,索然无味,也是无足为怪的事了。 笔者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不失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在讲授散文时,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周作人、巴金等人的名篇,并指导学生洞悉其中的美质,在学习诗歌时,除了介绍传统的经典名篇之外,不向学生推荐徐志摩、闻一多、臧克家等人的诗篇,体会诗歌的意象和音韵之美,此外,每年的寒暑假,介绍两到三部世界名著给学生,并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等。通过这些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学生一方面积累了不少语言素材,同时也促使学生努力模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写作特色,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初中语文体验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内容摘要:体验,是语文阅读的本原追求,体验阅读重在多角度、多方位引导学生体悟,我们按“读认——读品——读拓”三环节推进教学,即“体认读物内容——品味语言内涵——生成个性建构”。整个阅读过程,无论是课堂流程还是学生思维流程及课堂“对话”,都始终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纽带,阅读过程更具自主性、情感性和发展性。 关键词:阅读 文本 情感体验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生命活动,人类的情感、精神和智慧是体验的结晶。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阅读教学,则注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和情感互动,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生命意义的建构。 一、体验内化——语文阅读的本原追求 阅读活动是读者--文本--作者之间的互动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作为阅读主体激活了文本的潜在要素,重建了文本的意义,并通过文本认识了作者,同时也在阅读过程中改变着自己。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强调体验,即意味着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神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进行体味、领悟从而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二、多维体验——文本解读的清泉活水 1、读认:穿越文本层面,体认读物内容。读认是指借助有效的阅读形式,接近并体认文本的内容。关键是设法引导学生快捷穿越物质化的文本层面,走进读物的精神世界。主要分两个步骤:读通——读懂。“读通”是指扫除文字障碍,即读对字音、明确句子停顿、弄懂词语意思等。“读懂”主要是明白文章写了什么,即解读文章语言符号,把握作者情感。 2、读品:捕捉焦点信息,玩味语言内涵。“读品”就是阅读主体捕捉感兴趣的内容,多角度地对其语言进行玩味、揣摩,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说来,学生阅读作品的原初感受都比较粗略、浅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作品中来,在分析中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进入更深层的理解。运作过程为:猎点——发散——聚焦。其中“猎点”就是学生自由捕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散”即从多角度进行品味;“聚焦”则是重视、尊重学生各种看法的前提下,明确学生最带有相似倾向性的理解,即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3、读拓:交融主客智慧,生成个性建构。阅读是阅读主体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者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习惯、阅读期待、生活经历等进入阅读情境,并作用于文本的,其在阅读中的体验、感悟、结论等必定带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因而,“读拓”就是要使阅读主体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达到读者与作者智慧融合的境界,生成拓展性的发挥或超文本的独到见解,也即是个性化阅读的提升与内化。 三、立体融合——升华体验的情感沃土 1、教学流程分析。读认、读品、读拓的教学过程以学生情感为线索,运用开放的策略让学生自主探究,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作者情感融合并有超文本的理解来求发展。 2、课堂学习体系 (1)学生思维动态流程。好的文章是由情理交合孕育生成的艺术意蕴,实质上是客观生活在作家自我心灵中体验的晶体。因此,“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带着对生活已有的认识再次去融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去解读“生活”的过程。而文本本身具有多元性、开放性,不同的阅读者在读认、读品、读拓的“阅读过程中,会以其固有的体验、性格、情趣对同一文本作多元解读,获得一个个染上个体生命意识的文本意义。体验阅读过程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过程,珍视学生体验的独特性,尊重其体验间的差异性,给学生以充分体验的时空,从而沟通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2)课堂对话动态流程。读认、读品、读拓过程中,学生的个别自由阅读、小组讨论、学生在全班发言以及教师适时的点拨、总结等,是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环境不断进行着对话和交流的多边多向的交互活动过程,也是关注学生体验的情景性的对话过程。对话通常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展开,学生不再是知识的仓库,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发生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及创造的过程中,教与学完全融合在师生交往的活动中。学生是这些交互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学生就是在这种活动过程中体验生命、建构意义,内化成语文素养的。 (3)解读过程更具情感性。体验阅读活动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与交流活动。连结两者的纽带是情感,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进行的是情感的交融与同构,使文章的“我思”带动着学生的意识和原始活力中的全部无意识去追逐新的生命意义。学生在分析、把握、体会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经历心灵的洗礼,使自己的精神内涵得以个性化的充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