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论文范文: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探析 滨海新区是天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新区享有国家重点开放试点政策,发展速度极快,地区政策优势明显。位于区内的天津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竟相发展,大大小小的商务公司达数百家,进出口业务较为发达,从业人员都直接和间接地涉足国际商务活动,这将需要大量的熟练掌握英语及涉外商务知识的专业人才。为了能更合理地为地区经济服务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市场和企业调研,以期达到高职英语教育“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 一、区域需求分析 滨海新区各行各业中涉外行业繁多,如,商业、贸易、酒店、餐饮、旅游、船舶、石油、工程等行业。英语作为工程项目和商务活动沟通的主要工具,有着独特的舞台,它无疑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交流和沟通的“桥梁”。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具有多种能力,如能流利运用中英文进行口头交流;能熟练进行中英文常见商务文本的互译;能熟练撰写中英文商务信函及其他常见应用文;能熟练运用电脑及网络进行中英文信息搜索及文字处理;能熟练运用国际商贸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能熟练使用中英文介绍本公司的相关业务流程及产品特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地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以语言能力为核心,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宽泛的商务知识为主,以应用能力为重点,以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动向,发展多角度思维和自我学习、追求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 二、区域特色下优选教学内容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岗位多为外贸方向或涉外事务。翻译教学承担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完成翻译相关的工作任务或解决生活工作中与之有关的问题。 1.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能够熟练而准确地按照规则和技巧进行翻译;能够根据参考书的辅助,熟练翻译经济贸易各个领域的专业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合同与协议、金融证券、产品与保险、广告、人力资源与职业、法律和旅游业等商务英语资料。 2.教学内容 结合区域特色,我们要考虑社会经济文化情况对课程内容的影响,了解区域内经济涉及的领域、行业及其产品,充分了解这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应的课程内容,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以任务为导向,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过程,由易到难地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情境:商务名片、标志与商标、组织结构、广告与公司介绍、产品说明、商务信函、单证与合同、旅游、城市信息等。 3.教材使用 我们可以选择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翻译教学与实训,但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分配实践与理论的比例。确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内容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的讲义或教材。带有区域特色的教材内容, 让学生接触到更直观的翻译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区域特色的课程建设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统计,通过对滨海地区重点行业的热门职位如外贸翻译、商务助理等岗位的工作任务调研,可以总结其典型的翻译工作任务,再对其进行教学整合,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学习领域。 1.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大都是运用脱离实际的、以教师提供参考译文作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脱离了真正的交际语境,忽略了讨论、启发、交流的过程,课堂没有互动气氛,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现代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强调学生商务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商务英语翻译教学首先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一系列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从以往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否又快又好地翻译一篇商务文章,这对用人单位来说是最重要的,当然,对学生能否就业也至关重要。而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拟实践经验,增强翻译实践的能力。 (2)翻译工作坊。这种方法也是近年来在翻译课堂上经常被采用的方法之一。翻译工作坊式教学可以将全班学生组织起来,分组进行翻译活动。实践的过程是综合的学习与研究的过程,是多人或小组合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学习方式都可能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高年级同学的经验、同期学生的交流以及自学等,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渠道、侧面来学习。在这些方式中,自学尤为重要。指导教师不是讲述,而是以学生为主进行指导,学生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全方位的知识体系。教师采用这一方法时,可以考虑改变教室课桌形式,五六人坐一桌,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并有利于进行小组翻译任务。 2.教学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先对某项任务进行简略的说明与讲解,下达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知识,并进行分析。教师结合实例总结归纳结构和语言特点及常用表达法等;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翻译方案的初步设计,包括人员分配与分工、翻译方法的选择、所需翻译工具的筹备等;各小组分工协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应对执行任务的全过程实施监督,确保无“闲置”的组员;初步完成后,还应反复校对检查译文,各小组交流整个翻译过程和工作成果;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对译文和整个翻译过程进行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之处。 3.考核方式 现在被普遍接受的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仅仅体现为对平时作业和课堂听课情况的评价,这样就大大弱化了形成性评价对学习主体主动探究学习的促进作用;而作为终结性评价的考试对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来说给学生增加了许多记忆的要求,而且无法全面反应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 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既要注重平时的考查,又要注重过程的考查,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与实际翻译能力。考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小组与个人表现相结合。由于课程中涉及多个小组合作翻译任务。教师应记录下每个翻译任务中各小组的成绩,并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力进行分工,记录下成绩。将小组表现与个人表现相结合,能更好地促进团体合作。 (2)取消闭卷考试,布置大型翻译任务。除了学生平时课内与课外的表现外,教师还可以考虑取消闭卷考试,而选择布置给学生一个大型翻译任务作为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型的翻译任务可以在一个学期期末前布置给学生,考核内容紧扣所学技能,期末时,学生上交翻译成果。大型的翻译任务,也可以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使学生能够符合区域内企业的人才需求,还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健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比如仿真的口译现场教室。依据“引企入校,引课入企”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创建模拟商务翻译公司,与企业资源互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增加实习实训基地的开放时间和提高实训质量。借助课程网络建设平台,校企共同开发商务英语仿真实训课件和操作模拟题库,建立虚拟实训中心,为企业、兄弟院校与本院师生提供网上虚拟实训平台。 四、结 语 将天津滨海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情况融入教学,并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能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将课堂学习内容与社会经济文化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能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凸显区域特色的翻译实例,能够直接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帮助教师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新的课程理论框架与范式的建立,给教师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为以后的教学指明道路。 商务英语论文范文:浅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摘 要:中国入世后,随着国际商贸活动的增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运而生。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以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多元化评估为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出国际商务活动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跨学科专业,它的专业知识涉及英语、贸易商科、文秘和交际学等方面。该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不仅具备较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商贸基本知识、东西方文化基本概念,而且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能适应职场需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而需求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将人才培养与当地的实际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相匹配。根据几年来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实践和对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调研,总结出其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涉外文秘、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Hymes 认为一个完整的语言交际能力定义应包括四项内容:语法可能性(程度);实用可行性(程度);场合适用性(程度);现实真实性(程度)。这四部分交际能力反映了话语者和听者的语法知识、心理语言学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现场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学生除了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还应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以及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商务运作能力(职业能力)。即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除语言技能之外的商务工作基本技能。如:商务领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运作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等。这是商务英语人才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保证其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明确“一条主线,三个突出 ”,即以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真正体现高职学生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的特点。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进入WTO 后,人力资源市场对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所面临更大的挑战,其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熟悉掌握商务活动基本规则,并要有相当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简单的英语专业+商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另外,英语专业课和商贸专业课开设的课程较多,占用较多的教学课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商务手段已被淘汰,一些商务概念已落后于时展。因此,为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使其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进行调整,使其更科学、更合理。将商务与英语有机结合,适当增加能提供学生必需的国际商务活动操作能力的基本培训,删减一些重复或交叉以及内容滞后的教学内容。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可分成三大模块: 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语音、英语基础综合课、语法、泛渎、英语听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翻译、商务口译、商务英语视听。商贸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制单、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着重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强调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的训练,英语基础写作不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因为它被作为英语基础综合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着重训练的是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基本技能。商务英语课程涵盖商务基本原则和运作。商务英语阅读包括商务常用文件如报表、信用证等。 商务英语写作涵盖原来的外贸函电和实用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和商务口译课程训练的是商务活动中的会议翻译、谈判翻译、公司及产品介绍等技能。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为的是更有效的利用教学课时和教学资源,更大限度的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要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能力,让他们快速适应社会,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就应重视学生商务英语的基本工作技能、商务英语的业务操作能力与运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这些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应成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建构主义,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建构的。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权利和机会。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注重的是学生要学会什么,而不是应学什么;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教学评估采用的是多元化评估方式;关注个体学习者,同时也注重全体。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口头交际、口头报告、团队合作,信息搜集、电脑操作、商务礼仪等方面的技能。 多元化评估可表现为评估内容多元化如商务英语沟通、商务英语信函、信息搜索、团队合作、文秘技能、办公设备操作技能、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商务文化知识等;评估方式多元化如课堂表现、口试、英语辩论、市场调研、产品演示、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期末测验等;评估时机多元化强调的是过程评估。在教学的不同时段对学生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估。这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商务英语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评估的职业教学模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活动紧密相关的专业,其培养的人才应突显较强的商务英语职业能力,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元化评估为教学手段,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对外商贸人才。 商务英语论文范文:分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信息对等 摘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差异也影响着商务英语的翻译。因此,在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按照一定的翻译原则,在对等的基础上,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有着重要的作用。语际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美国着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所说:要使不同语言间顺利交流,必然需要解决的是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间题。 作为一种专用英语,商务英语翻译的目的,就是把不同国度的语言予以相互转达,以达到商务交流。商务英语的涵盖范围很广,根据应用的不同场合可以分成不同的语域,每个语域都有不同的特点,运用的翻译方法也不同。这就要求从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既要熟悉相关商务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特点,又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尽量按照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有关标准做到文化信息对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目的语中,对等的标准难以完全做到。也就是说,文化信息的不对等对商务英语翻译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一、文化差异影响商务英语翻译的几个因素 1.不同的文化导致对事物认识的差异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事物的观察和思维上都存在差异,有时对同一种东西及其特征和属性有着不同的概念和表达寓意,翻译时译者必须清楚地了解不同文化导致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也就是说,要了解原文和译文各自所代表的文化特点,以便达到对等翻译目的。例如,在西方国家中有一个传说,相传有个国王讨厌手下的一个大臣,为了整治他,国王送给该大臣一头白色的大象。该大臣发觉这头白象非常棘手,但因为是国王送的,他既不敢转送他人,更不敢宰杀,只好小地喂养着。可是白象的胃口极大,最后把大臣给吃穷了。因此白象(White Elephant )在西方国家中代表“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在中国却没有此意。我国着名的“白象”牌电池广为人知,但在国际贸易中作为出口商品若将其翻译成英语White Elephant,语义信息虽然对等,但文化信息却不对等,该翻译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文化差异导致颜色词语用功能不同 颜色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不同文化的人对颜色的认知尽管有许多对等之处,但因其所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他们对各种颜色的感觉及赋予的代表意义有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例如,蓝天牌牙膏在中国是无可争议的老品牌产品。“蓝天”给人的联想意义非常美好,寓意“干净,清爽”,中国的消费者自然会喜欢。然而其英语译名Blue Sky则承担了更多的语用意义。如果该产品在美国,就不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为蓝色在英语国家有忧郁的含义,Blue Sky在美国人看来是指企业收不回来的债券。光从消费心理看,人们对此类商品就有一种排斥心理,尤其是生意人,特忌讳这一点。 尽管如此,世界知名品牌“蓝鸟”汽车并不是“伤心的鸟”的意思。Blue Bird是产于北美的蓝色鸣鸟,其文化含义是“幸福”,所以,英语国家人驾驶Blue Bird牌的汽车,心中的文化取向是“幸福”。但是,驾驶Blue Bird牌汽车的中国人恐怕感受更多的是对名牌汽车性能的体验或价值观念。 在中国,红色往往表示喜庆,中国人结婚习惯穿红色衣服;经商时,商人希望“开门红”;某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发给他“红包”;营利了,大家都来分“红利”。而有些英语国家视“红色”为残暴、不吉利,红色意味着流血。 还有,美国人一般不喜欢紫色,法国人不喜欢墨绿色却偏爱蓝色。在马来西亚,绿色被认为与疾病有关。巴西人忌讳棕黄色。西方人视白色为纯洁、美好的象征,在中国白色有不吉祥的文化含义。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将绿色和“缺少经验”联系起来,而在中国绿色代表春天,象征新生和希望。 对颜色象征意义的认知有如此大的不同,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一定仔细辨认,以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3.数字代表意义上的文化差异 在西方,“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避免使用“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三”没有这种文化含义,但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近来这种含义也被国人所接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9”因为与“久”同音,所以“9”经常用来表示“长久”的意思。例如,我国历史上,皇帝都祟拜“9",希望其天下长治久安。我国的“999”牌药品己被消费者认可。英语中的nine没有这种含义。"6”在中国有“顺”的意思,但不要把用“666”作商标的商品出口到英国,因为“666”在《圣经》里象征魔鬼。"7”在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商标为“7-Up”的饮料翻译或汉语为“七喜”,而不是“七上”。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7”相当于中国人的“8”,对英语国家人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投掷中以“7”为胜利。商标还有Mild Sev-en,7-Eleven(连锁店)。但在我国,"7”只是个普通的数字。上海生产的“三枪”牌内衣是名牌产品,翻译成英语是Three Guns。如果将Three Guns牌内衣出口到日本、哥伦比亚及北非地区,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三”在这些国家表示“积极”的意思。但是,在乍得、贝宁等地,则不能将“三枪”翻译成Three Guns,因为在乍得像“三”这样的奇数表示“消极”的意思,在贝宁“三”含有“巫术”的意思。 4.地理、社会、历史等因素影响到的文化差异 (1)汉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英语文化中根本不存在、罕见或被忽视。汉语里有许多用数字开头的词语,如“三心二意”译为neither off nor on.“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译为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这些词语通常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译。 (2)汉语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实体,而目英语文化不加以区分或恰恰相反。例如,英语中的armchair指任何有扶手的、硬的或软的椅子,但在汉语中我们却分别指“扶手椅”和“单人沙发”。 (3)两种语言中同一个指称对象可能由字面意义不同的词语加以指称。例如,英语的black tea,翻译成汉语是“红茶”,而不是“黑茶”。这是因为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而英国人重点放在茶叶的颜色上。golden sugar译成“金色糖”的话会令人费解,而译成“赤砂糖”则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闭“。 二、实现商务英语翻译文化信息对等的方法 文化信息的传递是完全可能的,主要是通过翻译来了解他国文化。文化信息的对等也是可能的,我们可以遵循奈达先生的“功能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这里的“对等”不能理解为 数学意义上的等同,只能是近似的等同,即以功能对等接近程度为依据的近似。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应该是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文风、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为了达到这些对等,必须在翻译中进行调整。 第一,如果在形式上贴近的译文对所指意义可能产生误解的话,必须对译文文字做某些变通,可以保留直译,但必须加上脚注来解释可能产生的误解。 关于这点,如前文White Elephant的例子。 第二,如果是形式上贴近的译文,有可能导致对原文联想意义的误解,或者对正确理解原文的风格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对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来反映原文的联想价值就十分重要。例如,将中国名酒“杜康”翻译成英语一般按发音译为Dukang,英语国家读者看到英语商标Dukang时,只会把它与酒联系起来,而不会想到中国历史上酿酒的高手“杜康”,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把“杜康”( Dukang)与“好酒”联系起来。所以,“杜康”作为商标,文化信息没有完全对等。不过,我们在实际贸易中不妨用希腊酒神的名字Bacchus做“杜康”酒的英语商标,这样,文化信息的对等性无疑比直译“杜康”要好得多,因为Bacchus会使西方人产生更多有关的联想。 第三,一篇文字的翻译,必须产生与之相伴随的语码,这就常常要求在音位、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各个层面做一系列的调整。例如,Nike作为商标能使英语国家人士联想到胜利、吉祥,因为Nike一词在希腊神话中是胜利女神。传说中的Nike身上长有双翅,拿着橄榄枝,给人们带来胜利和诸神的礼物,她是吉祥、正义和美丽之神。Nike作为体育用品商标[!],我们可以把它音译为“耐克”,暗示Nike牌体育用品经久、耐用,使用Nike牌体育用品能在比赛中克敌。“耐克”可以说是较好的翻译,不过,英语单词Nike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对中国人来说,不可能像英语国家人那样想起Nike女神。翻译中文化信息被丢失。 东西方人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所以,文化差异就必然存在。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差异,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奈达先生的翻译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同时在译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国文化在译人语中再现. 商务英语论文范文:试论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使得语言和文化脱节,能否在学习商务英语语言的同时,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本文就商务英语教学与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进行阐述。 关键词:商务英语 文化 重要性 商务英语是一种为周际商务活动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逐渐发展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之一。在当今国际商务交往日益频繁,对具有周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与外商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沟通。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史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课程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对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一种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如何和他们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等,商务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商务英语的各个环节都涉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冈此,存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自20世纪80年代热门起来,其教学与研究也在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兴起并很快形成热潮“国际商务英语”在我崮大专院校中早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术语。 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在经济、义化、教育等领域内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21世纪对外语人才要求的规格是“语言基础+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型”。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三个目标教学子系统: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和商务交际技能。商务背景知识的内容及其在课程中所占的份量取决于学习者工作性质及专业化程度。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涉及词汇、句型、篇章及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能力。商务交际技能指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技能,既有语言方面的,又有非语言方面的。虽然目标教学子系统涉及商务英语的各方面.但现实的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却依然停留在商务英语背景下使用的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及篇章理解上,使语言方面的教学得到强化,但非语言方面的如文化层面的知识却常常忽略。绝大部分学生学习也刻苦努力,通过了一些商务英语方面的考试,获得了相关证书。但不少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从工作岗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在工作中也深感交流的困难。虽然他们的语言知识掌握得很好,词汇量很大,语言基本功也不差,但到了实际商务交际中,因缺乏商务文化知识,用本民族的语言交际标准去生搬硬套,结果产生误解和冲突,最终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例如:外商接待环节(一位即将毕业的商务英语大学生陪同六十多岁的英国客户来到预定的宾馆,临走不无关切地说:“Youmustbeverytired,Sir.You’dbetterhaveagoodrestsinceyouareold.”不料这位老绅士很生气地回答:“No.Iamnotold。andIamnottiredatal1.”年轻人的困惑和尴尬就可想而知了)。上例是典型的用本民族语言交际标准导致交流的失败。另外,在商务活动的其他环节如商品包装环节,如果将印有荷花图样的产品销往日本,将印有猪形图案的商品运至伊斯兰国家,将没有成分说明的中药销往美国,都将会导致极大的失败。这样的商务文化现象无时无刻都渗透在商务活动中。 既然商务英语教学培养的目标对象是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因此要让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对象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商务工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定的商务文化意识变得极其重要。 二、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及文化冲突现象 文化深深植根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商务文化属行业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行式。商务文化现象是实际商务活动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即在商品流通领域里,各行各业、各个环节商务活动中所发生、反映、传播的具有商业特色的文化现象。 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例如中国人思维间接、称呼语复杂、注重礼节、喜欢近距离与人交谈。欧美人思维就直接,就事论事,时间观念教强,称呼语简单,不注重礼节,喜欢谈话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谈吐比较幽默,喜欢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再如,在欧美,人们做什么事都严格遵守日程安排,有很强的时间概念;而亚非拉国家一般不太有安排日程的习惯,也不注意遵守时间,该干什么的时候可能没有按时去干,该结束的时候可能又不结束。因此在我国,外方经常抱怨中国员工缺乏时间概念,工作效率低,而许多职工又抱怨外方管理太严,所定指标太高。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在商务英语中比比皆是。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对策 1.提高教育者自身对教学目标子系统的充分认识.不断丰富商务文化素养。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首先要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目标教学子系统中商务交际技能指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技能,既有语言方面的,又有非语言方面的。因此,高校商务英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外,非语言方面的技能,如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功能.应切实地把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做好商务文化意识的导人,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观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商务实践活动中注意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避免交流的失败。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将课堂内容和真实的语言材料结合,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在隐私、时间观念、客套语方面、餐饮习俗方面的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语 言形式的正确性.让学生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教学方法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认知法等交际教学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 3.利用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基地进行跨文化练习 在校园里的多媒体教室里.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录像等方法对异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同时商务英语专业还有其相应的实训基地.因此可邀请外贸企业里具有一线经验的外贸人士作专题讲座或进行交流.以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分析学习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各种交际技巧,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其了解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差异。最后.通过角色扮演,营造一种文化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学会应对各种新问题的能力,并能得知异国文化的特征,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 4.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课。 在很多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没有中西方文化比较课,因此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习得也是零零散散。如果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课,这势必在量及质上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习得。因而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进行的商务活动中避免母语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错误。 综上所述,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而且经常会引起文化障碍,造成文化冲突。因此.以培养涉外商务人员的商务英语教学重点不应仅仅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语言基础知识,也应重视培养具备一定商务文化意识的复合型商务人。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充分熟悉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培养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商务英语论文范文:对商务英语阅读教学革新路径探索 一、利用英文报刊促进“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一)理论基础 国内外知名学者关于运用真实语料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将报刊杂志文章界定为一种真实的教学语料[2]。PaulineRobinson在1991年指出,真实性在交际英语教学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他强烈建议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真实语言材料。Ellis和Johnson认为,真实的教学语料涵盖了学习者需要接触的以及需要表达的各种语言类型,比如具体的术语、行话及典型的语言组织特点和句型,而这些语言类型恰恰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未来的职业中所要接触和使用的。Leaver Stryler(1989)主张在教学中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和真实的任务,认为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应该符合学生的语言程度、认知和情感需求,并适合将来的职业需要和个人兴趣。Higgs在1982年指出教师通过运用真实材料进行阅读教学,学生们能够获得在现实场景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有用技巧”。Moffett和Wagner在1992年指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真实阅读材料,并配备相应的阅读理解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例如阅读报上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些口头报告或文章摘要总结,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精心制作的场景对话及角色扮演等课堂教学活动。这些都将激发学习者使用和学习英语的兴趣。端木义万(2006)也曾指出,英文报刊课“不仅具有很好的语言教学价值,而且具有理想的素养教育价值”。由此可见,报刊英语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活的语言,能够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第一手的真实的教学语料。合理利用这种真实的教学语料辅助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英文报刊栏目广泛、信息海量,可以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商务背景知识和精准的职业语言。选择合适的报刊英语语篇辅助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现实依据 历经6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在与市场接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因其较好地顺应历史潮流而逐渐地发展成为专业特色鲜明、学科架构初步形成、深受市场和社会青睐的一门交叉学科[3]。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态势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必须注重职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断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最新要求。如何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的高职“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课程标准的认定和商务英语综合技能的考评缺乏统一的标准,课程内容的职业导向性不强。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大多采用“课文—词汇—练习”的编写体例,忽略了专业英语的交际功能,缺乏新颖之处;在内容编写上,作者或随意选用西方经典的经济学专业文献,或根据选题摘录专业书籍的片段进行编译,对相关的商务背景知识缺乏充分介绍;有些教材编写体例虽然新颖,但其选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时效性、趣味性和职业真实性,无法满足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教材难度参差不齐,不适合高职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认知水平,不利于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二,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误认为商务英语阅读就是基础英语阅读的简单延伸,忽略了该课程的实用性、专业性和职业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语法讲解和词汇练习,忽视商务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部分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专业背景知识匮乏、商务英语阅读习惯尚不科学,对专业课程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导致其阅读效率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商务英语阅读综合能力得不到有力的强化。此外,高校的连年扩招致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入学时的英语语言水平普遍下降;高职毕业生提前就业的趋势大大缩短了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使得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学习型社会的最新发展需求。由此可见,高职“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必须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来培养和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技能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合理地利用英文报刊这种与时俱进的媒介手段和信息传播方式,将报刊英语这种“生动鲜活”的现代语言融入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之中,会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努力方向。 二、基于英文报刊的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实施 (一)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 实验组1个:某职业学院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新生班,班级人数30人。 对照组1个:某职业学院2011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新生班,班级人数39人。 选择依据:商务英语专业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商务英语阅读”在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均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所分配的教学时数相等、选用的主干教材一致,均为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认证考试的指定教材《全国国际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两个专业学生入学时的英语综合水平、商务背景知识和认知能力等方面基本一致。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任课教师年龄相仿、职称和学历结构相近。 (二)教学实践的起止时间 2011年11月-2013年3月。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 按照专业英语课程直接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选取《全国国际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这本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认证考试中心指定的商务英语认证考试教材作为“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主干教材,同时 选用大学版的《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中的部分文章作为辅助教材资源。 (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和课外报刊阅读活动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即教师精讲主干教材中的报刊英语文章,使学生了解商务报刊英语的词汇运用、语法修辞和语篇结构特征,掌握科学的商务报刊英语阅读方法;同时学生被赋予更大的话语权和表现空间来培养其商务英语阅读综合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外阅读报刊英语的活动中,教师变“教”为“导”,利用“隐形分层”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设计,凸显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和跨文化商务沟通的重要性。选用同一则新闻,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技能训练,彰显“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或开展独立的自我探究式学习培养自我的学习能力,或与组内其他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小组讨论和商务资讯收集的团队合作任务,培养自身的与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基于英文报刊的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1.设计原则 在报刊英语阅读训练中,历练学生的商务信息捕获能力,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教学过程的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按照“隐形分层”的原则将全班同学进行分成5组(每组6~8人),利用专业教室里配备的多功能一体机在课程教学网站上给学生提前下发下一次报刊英语主题教学有关的课前资讯任务单,要求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同时提供相应的“报刊英语知识学习包”和“背景知识学习包”,以供学生查阅参考。 (2)课堂教学阶段。活动1(25分钟)———学生分组汇报演示本小组在课前资讯任务准备阶段所完成的任务情况。首先,由两名同学例行10分钟“天下财经早播报”活动。学生课前自主阅读《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中的新闻短讯或其他英文报纸中的财经时政新闻,从中间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模演新闻主播,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播报天下财经大事。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可以就其播报的内容用英语进行提问,共同归纳总结出相关的商务术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表演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行录音,并将视频和音频资料上传至教师的课程教学网站中,供任课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其次,任课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采用“商务术语英汉互译”这种随堂测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主干教材和辅助教材中出现的商务术语和贸易短语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的专业英语词汇,扩大有效的积极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阅读速度和效率。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10分钟的时间开展与商务英语阅读有关的其他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课前学生自主阅读主干教材或辅助教材中关于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人物的专题报道,然后自行分组、模仿脱口秀节目的形式用英语对某个新闻人物或公众人物进行访谈,并将访谈过程用手机或DV摄录下来到课程学习网站上供他人点评。教师在课上演示一组或两组录像,供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纳入期末成绩考评体系中,约占学生期末考评总成绩的10%。除了“新闻人物访谈”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中的提到的热点话题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辩论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活动2(55分钟)———师生共同研讨主干教材中的报刊英语阅读文章的核心内容。教师变“教”为“导”,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专业英语词典供学生课上查阅,指导学生采用“3T”(Type-Theme-Trace)阅读法[4],提高商务英语阅读效率,即按照商务语篇的不同体裁特征在阅读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信息加工方法,先确定文本类型,然后找出文本的主旨大意,再借助主题线索查找相关的细节信息。 (3)课后拓展阅读阶段。活动1———新闻调查项目。围绕主干教材的报刊英语主题,教师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二十一世纪英文报》的相关文章,分组进行“新闻调查项目”,跟踪调查某一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动态或探究某一新闻人物背后的故事,并将调查成果以PPT的形式在三周之内选派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活动2———学生分组,每两周在课程网站的班级空间里向其他小组成员推荐一篇时文,提供相应的文章注释、商务词汇、背景知识、讨论题目和配套的阅读练习方案,并随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和点评;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六)实验结果通过比对上述两个班级学生在不同学期的“商务英语阅读”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认证考试成绩,我们不难发现,参加基于英文报刊的商务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实践的商务英语新生班的期末成绩和商务英语认证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后者5个百分点,说明我们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初见成效,学生的商务英语阅读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进一步利用英文报刊促进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学习的思考和建议 英文报刊资源的选取和相关的教学活动的设计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在满足职业真实性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其自主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度的指导和监督,确保课内阅读能够延伸到课外。只有加大可理解性的商务报刊英语的输入量,才能有效地提高商务英语阅读的效率,改善课程学习效果,从而为提升专业综合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与时俱进的报刊英语作为新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媒介手段和信息承载工具,能够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第一手的真实教学语料。在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利用英文报刊资源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商务沟通意识,对于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商务英语论文范文:如何成功提升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技巧实用性 1 管窥何为商务英语 1.1 概念 在各种英语语体中,商务英语所具备的用途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和专门性特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体,能够在各种商务性较强的英语场合中进行应用。它的目的是为各种国际商务活动提供便利和服务,目的性较强,同时存在着非常鲜明的实用性。涵盖的商务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泛,能够很好的满足国际商务活动的需求。 1.2 内容 商务英语研究学者曾经对此给出了解释:从理论的角度上来看,在一些商务活动中所必须的交际、专业、语言、文化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都应当包括在商务英语的内容之中。 2 翻译原则探究 2.1 高度的准确性 在对英语尤其是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准确性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第一指标。应当忠诚于说话者本身的意思向读者进行传达,保证读者最终所获取的信息能够与语句的原意相吻合,获得等量的信息。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对商务语言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词汇的揣摩、概念的表达,尤其要注意一些数值型的语句和单位的标注。商务英语与其他语言表达形式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它对内容的精准性与忠诚度的要求更高,由此也要求在运用英语翻译技巧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 用性。 2.2 优质的专业性 对于翻译人员来说,在对商务英语语言进行翻译的工作过程中,应当注重灵活的变换。当面临的专业知识与行业环境不同时,其所需要的翻译技巧也是有差异的。只有恰当的运用一些策略,才能够保证读者能够获得等值的信息。而对于一名专业的商务英语翻译工作人员来讲,首先要注重自己专业化素养的不断修炼,其次对于翻译内容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应当有所了解,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失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也可以避免很多损失与纠纷的发生。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性技巧的过程中,应当着重注重一些专业术语、新词语以及缩略语等的使用,与时俱进。 3 如何成功提升英语翻译中的技巧实用性 3.1 选择准确的用词,保证译文的完整性 在商务英语的翻译工作中,合同的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具备很强的法律约束力的,对于签订的双方来说都必须要严格遵守。因此在对商务合同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也就要格外的严谨,注意措辞的选择。首先应当保证译文具有高度的完整性,这样才能够首先保证得到的译本是比较准确的。其次,在译者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也可以将一些隐含在原文中或者原文中本来没有的合理的语句体现在翻译中,这样得到的合同文本是更加清晰流畅的,同时是在根本上对合同准确性的一种有效保证。可以让读者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 3.2 合理增减词汇,增强实用性 应当明确,在英语的翻译实践中,怎样对词汇进行合理恰当的增减是一项必须要掌握的技巧。若想把握好这样一个度,就需要对原文的上下文进行反复的分析和透彻的理解,理顺原作者的思维逻辑,把握好语法的特点以及语言环境和习惯,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提高灵活性,对于一些原来的语言环境中没有但是确实表达出这样一个意思的词汇进行添加,对翻译后原文中不需要的词汇进行删减,保证译文的流畅性,同时不损害原文的完整性,保证信息等值。 首先是在对词汇的增加上。通过对原文上下文的分析,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等,但是具体在哪里进行增加,应当增加什么度的把握,要求翻译者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经常性的总结,不断的积累才能够有更好的把握。 举个例子来说,All cash bonus shall be subject to income tax.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所有的现金与红利获得,都必须将所得税进行缴纳。”这就是按照汉语中的表达习惯,对动词进行合理的添加。 其次是对词汇进行删减。做好了这项工作,能够保证所得到的翻译是简洁明确的,避免文字的拖沓与歧义现象的出现。举个例子来说, On condition that you sign this recEipt I will pay the Money.可以翻译成:你在收据上签字,我就付款。 3.3 把握好对应词空缺原语的翻译工作 在对英语进行翻译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其涉及到的有些词汇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在汉语中找到合适的词语与之相对应,这就出现了对应词的空缺现象。举个例子来说,Nike是众所周知的美国运动商品、从这一词的本意来看,它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因而能够给人们带来更积极的联想,诸如胜利等。如果采取对名字进行音译的传统方法对这一品牌的名字进行翻译的话是“娜基”,这样的翻译并不能够很好的向中国的消费者很好的传达这个名字的真正内涵。所以我们的前辈在对这个词语进行翻译时,不仅对它的发音与音节进行模仿,同时结合了其品牌运动服的耐用性,综合而得将其翻译为“耐克”,同时对中国人来说,看到这个名字,还能够联想到坚强的意志、耐磨炼的性格等一些积极的涵义。但是尽管采取了这样的翻译,中西方人们对这一品牌的认识还是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文化寓意的残缺。相似的,在汉语中,人们通常用“鸳鸯”一词来喻指夫妻,而在英文中将这个词翻译成了“mandarin duck”,这显然丧失了它原本在汉语使用中的深刻含义。此外,汉语中的一些诸如精神文明、三资企业等的语言也无法在英语翻译中找到可以完全对应的词汇,出现了空缺。通常情况下,这些具备一定文化背景的词汇都无法确切的找到自己的对应词汇,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找到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3.4 注重信息对等 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当格外注重风格信息的传递工作。从客观上来讲,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下孕育出来的人是存在着差异的,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并不能单纯的通过语言的翻译很好的表达出来。但是人类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下,各方面的需求以及思维方式特点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必定的,而要做好英文的翻译,就必须对这些差异有一个准确恰当的把握,这样才能够找到不同的价值文化的接洽点。如果翻译工作者不能够充分的重视英文风格信息的传递,那么就很难保证所有的信息能够进行完整的传达,同时得到的翻译成果看起来也不是合理得体的。举个例子来讲,在对“亚洲四小龙”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有一种翻译版本是“Four Asian Dragons”,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不妥当的。若要更好的实现文化价值与信息的对等,“Four Asian Tigers”的翻译就会更加准确一些。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tiger的强大程度要远远大于drag,而且至少不会为西方人传达一种比较可怕的信息与联想空间。总体来说,国际商务英语中所涉及的语言的形式是非常广泛的,文体类型也是多种多 样,比如在商务活动中涉及到的一些公文、法律等,需要翻译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提高自身所掌握的技巧的实用性。 3.5 做好对词义的引申 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词找不到合适的连接词来保持语句通顺的问题。如果对词典中的词义进行生搬硬套,那么所得到的翻译必然是语义不清或者是容易引起歧义的,有时候甚至会对翻译的接受者造成一定的误导。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翻译人员就必须充分调动起自己的知识储备,理顺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词语的本意为基础做好合适的引申。举个具体的句子来讲,The arrivals do not conform to the sample.来货与样品不一致。在对arrival一词进行翻译时,取它的本意“到达(的东西)”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应当进行必要的引申以使其能够更加的贴切。 3.6 翻译过程中做好灵活的转换 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所要做的转换工作就是适当的转换表达的方式以及词性的变化。一般来说,汉语与英语的表达方式与习惯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因而很多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能做到词性与表达的完全一致。这要求翻译工作人员自身具备较高的适应能力,若想对一些语法上规则的使用和表达习惯的形成上逐渐的习惯,应当学会运用一些转换技巧,以使得自己的翻译能够更加的准确和 流畅。 对于翻译中的转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词性进行转换。以下面这句话为例,Please let us know if our terms are acceptable. 在这里,acceptable原本是形容词,在翻译的时候翻译成“请告诉我们能否接受我们的条款内容。”这就将形容词转化成了动词。第二是对句型进行转换,也就是对语句的顺序等做出适当的调整,保证译文的流畅与清晰。 3.7 对词语进行谨慎的选择 对于一个词语来说,它自身所具备的意义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自身所处的语言环境是怎样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由此看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词汇的意义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在进行英文翻译的过程中,对词汇的选择就要格外的谨慎,这样才能够保证表达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在商务英语这种特殊的交流场合中,容易出现混淆的词语一定要避免使用。因为在翻译过程中,非常容易由于选词的不恰当而造成翻译的模棱两可甚至完全偏离。所以,若想真正成功提升英语翻译中的技巧实用性,应当熟练的掌握一些容易出现混淆的词语,这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是影响翻译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4 结语 从上面的特点来看,商务英语是具备自己的鲜明特点的,同时对其进行应用的场合也非常的正式和特殊。因而也就决定了对其的翻译要面临着很多的挑战,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若想成功的提高英语翻译的技巧实用性,实现对自己的突破,首先就要对语言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应当注意的是,在商务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我们无法找到一个非常固定的模式和范本,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英文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掌握更多的翻译技巧并将其真正的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就必须注重平时工作经验的及时分析和积累,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从多方面来对要翻译的语言进行思考,并立足于整体对其进行宏观的把握。这样才能够不断减少实际工作中由于翻译不当带来的失误,推动翻译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商务英语论文范文:试论商务英语泛读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泛读课堂的观察,分析,并结合学生反馈,找出商务英语泛读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试从案例教学法和建构理论出发推出有效提高课堂效果的方案,并以此来开展试验性教学。 关键词:商务英语 国际贸易 商务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分支,被我们归于专业英语的范畴,是应用于国际贸易的英语语言。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的较大汇集点,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市场对国际贸易业务有更大的吸引力,很多高职院校都相继设立了商务英语这个专业,旨在培养商务方面的实用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正确掌握商务沟通中口语与书面表达,以及商务英语文章的结构与规律,让他们在国际贸易中能开展有效地交流。因此,商务英语泛读作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采用商务术语,将商务理念、商务运作融合跨国文化通过英语这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商务英语的基本词汇及表达方式,全面获取有关商务的基本知识,在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计划中显得尤为重要。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商务英语泛读的教学不仅涉及英语语言,还要求教师熟悉相关商务词汇的确切涵义,透彻的掌握语言及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时还要了解经济、贸易、金融等许多相关专业的一般内容乃至更多的相关商务背景知识。如何更有效的开展商务英语泛读教学,如何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提高学生认知技能,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在真正意义上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探索的课题。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case-based teaching)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新编商务英语泛读教程》中的阅读文章80%以上是摘自国内外经融贸易报刊杂志,这些文章均是描述实时事件,刊登忠实评论并激发批判性思考的,是客观真实的。这一篇篇的文章本就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因此,在课堂上,布置学生在已有的案例基础上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除了学习基本的语言和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能提高学生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从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看,高职学生的运用能力、学习动力相对本科生较弱。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使课堂内容与社会实践直接接轨,有助于引导学生运用课堂知识。 例如:Unit 5 Henry Ford and American’s Automobile Industry中,Text A通过对Henry Ford生平的介绍以及美国汽车行业概览,点出历史发展中与此相关的几个重要事件,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一个世纪多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汽车行业发展对美国社会发展的推动和抑制作用,通过客观的阐述让学生掌握事实。然而,如果这样的案例教学仅限于让学生背诵事实,掌握几个句型,背诵几个单词词组表达,课堂教学效果就显得很单薄。因此,在掌握以上基础理论知识后,老师还可以给出几个相关问题,例如:How do you evaluate Henry Ford combined with his biography given in the textbook?让学生分组讨论,确定立场,然后在全班进行阐述演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记忆,还促使学生锻炼批判性思维,大胆运用语言表述思想,再对中美这段历史时期进行横向比较,激发学生深挖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体制差异,得出自己的见解。如此操作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优势,不仅仅局限在文字理论方面。并且,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鲜活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constructivism) 笔者观摩了校内商务英语泛读课程老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很多老师依旧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大多课堂教学的主体依旧是以“教师中心”,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 (二)教学设计陈旧老套,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活动不够丰富,教学模式依旧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少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授课,但是对现代化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利用还很不充分,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没有把学生带到现实生活中去学习、感知。 (三)目前的教学考核大都局限于教师自身单一评价,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作业、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给出主观判断的考核成绩,没有从多层面、多渠道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由于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应该采取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与协作交流。以Unit 4 Advertisin g为例,先用图文并茂的中英文广告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提出“what are the techniques used in each advertisement?”这样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小组互动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广告策划是如何与前一单元‘buying motives’整合在一起的?”,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联系前面所学知识,贯穿在新的单元中,要求学生将两单元整合撰写一份大纲,在分组讨论、交流、修改、再审校完善,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此外,建构主义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我们应重新定位师生角色,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的模式,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积极思考阅读问题,分享彼此的见解,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主动构建并灵活运用各种商务文章的阅读技巧。 另外,教师需采用动态多元考核,科学的给出考核成绩。建构主义重视评价与教学一体化,强调动态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内在评价。评价形式需要灵活多样,可以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个人与小组相结合,校内作业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等形式,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之,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以上不同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合于自己学生的方法,有效的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商务英语阅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整体商务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能成为适应型商务应用型人才。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三维数字地形图在电力工程设计的应用 摘要:三维数字地形图,即3DDTM,该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现立体对象平面关联性,还可以更加精确地表达地面地表物体的高程、高度等,从而提升地形图的表达质量。本文探讨了三维数字地形图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三维数字地形图;电力工程;设计 作者简介:田晓艳(1982-),女,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电力工程总平面设计工作 1引言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投建日益受到重视,工程质量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原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平台等,逐渐难以提供方便精确的信息表达,因而影响了电力工程的设计效果。而三维显示技术的发展,为电力工程设计中存在的此类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能够利用仿真立体模拟的方式,让客户直观地看到设计方案效果图,从而提升设计质量和数据科学化管理。 2三维数字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2.13DDTM的概念 在三维数字地形图(3DDTM)也属于线划地形图,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三维离散点,来表现地物、地貌的空间状态、方位、形状等,将地形地物以三维空间的模式体现出来,其中所有对于地物地貌的特征,都是三维呈现,用X、Y轴表示地物地貌投影于水平面的具体位置,而使用Z轴代表其高程高度。 2.23DDTM的特征 三维数字地形图所具有的特征包括以下方面:①3DDTM不是纸质的,而是由数字、电子的形式体现;②该地形图可以精确反映出地物的立体形态,还可以呈现出制图区域地表的高低起伏;③该地形图一般是按照1:1的比例来绘制地物位置、大小及高程、高度等信息;④3DDTM是使用三维离散点来表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物的立体形态矢量图;⑤3DDTM所反映出的空间地理信息通常是非常精确且详细的,实际所使用的比例尺、空间分辨率)等,包括1:500(或0.05m)、1:1000(或0.1m)和1:2000(或0.2m)。 3三维数字地形图的应用现状 3.13DDTM发展现状 目前,3DDTM已经被应用于电力工程的项目设计实践中,用于进行工程的多视点表达(见图1),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能够针对立体路径,合理选择辅助电线网点的杆塔设置,提高电网的线路规划准确性,加强工程的环保力度,节约建设成本。基于以上重要优势,3DDTM大大提升了对立体空间的测量、表达质量,从而为工作人员对于地图的立体分析、认知水平等提供重要依据。一些发达国家的电力产业中,3DDTM已经在电力设计中得到为了良好的应用,且积累了非常重要的应用经验。我国3DDTM技术也开始向着激光三维扫描等高科技的方向发展,将各个不同领域的相关技术综合起来,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20世纪末,我国已经构建了比例1:25万的地形图数据库,其中包括的内容众多,例如DEM、大地控制数据、行政地名、水湖系统等,所有的数据信息量达到13.5GB,且均为三维的电子地形图场景。相较于传统使用的平面电子地图,基于3DDTM技术所测绘出来的地形图,能够三维地描绘社会自然、人文景观,逼真直观,对于自然物体的模拟形象到位,尤其是其中的道路交通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3.2电力工程设计中3DDTM的应用需求 对于电力工程的设计,地形图测绘是重要环节,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包括对于方案可行性的研究、工程方案的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等。 3.2.1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地形图为依据,调整规划工程的整体设计方案,及时发现其中不利于方案落实的影响因素,从而判断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在实际开展可行性研究时,首先要明确方案设计原则,然后对工程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布置,再基于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初步拟定方案中对于生产生活、休闲区等部分的规划,粗略预估所需要的占地面积、房屋的拆迁量等问题。 3.2.2初步设计 设计方案的初步设计,对于局部建筑物、基础设施等的规划设计,需要建立于具有更大比例尺和精密度的地形图上。只有以初步设计成果为基础进行优化,才能够达到施工图成熟设计要求,并补充测量地形图范围外的部分内容,从而完善测量工作,确保地形图的精确程度,为工程量计算提供科学参数。3DDTM的应用,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是他们能够绘制出具有极强真实感和操作性的建筑模型,实现了设计图的可视化。此外,3DDTM还具备了为工作人员提供查询、分析、计算等基础功能。目前的高电压等级电线网络工程往往成本较高,例如110kV的线路工程建设中对于电线网络的设计环节,由于送电线路的设计合理优化,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运行顺利及投资额度问题,因此至关重要。其中对于线路路径的选择和设计,就需要准确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情况、道路交通状况以及水文气象等基本地质条件,而3DDTM技术则有效发挥了其准确采集相关信息的作用。 43DDTM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4.1卫星影像立体模型构建 3DDTM的实际应用往往会涉及卫星影像立体模型的构建问题,所以,工作人员首先需要转换TM、Spot、DEM等卫星影像数据,其中的DEM数据大多是军队标准格式,因此在对其进行转换时,需要结合DEM军标格式的特征,编制格式转化程序,从而确定相关指标参数。另外,工作人员在开展影响模型的匹配及相对/绝对定向作业时,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手工选择基本匹配点—自动剔除粗差—人工补充同名点—以模型自动相对定向为基础,进行模型外方位元素的计算。卫星影像三维模型的建立过程较为复杂,从原始数据采集直至最终成型,加之关联DEM、正射影像、电网铺设线路平断截面等信息,其数据分析。 4.2电气网络线路正射影像路径图设计及制作 设计路径图的主要目的,在于完善路径信息,并保持与三维数字地形图的一致。而在实际运用相关的制作软件时,工作人员将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相关数据的有效存储。在电力工程进行线路路径图的设计时,往往需要涉及较为庞大的数据信息,因此,需要以适当预估作为基础,确保设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工作人员则应当注意对所使用硬件的及时优化与整理,并尽可能地扩展数据的存储空间;另外,在运用软件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盲目操作。(2)图象、参数处理。部分工作人员对于相关软件不够熟悉,操作也不够熟练,软件与模型之间的关系也不够明确,应当通过实验的方式,将所涉及的各类数据参数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最优参数值;另外,只有保证软件和设备具有良好处理能力,才能够保障图像的最终处理效果。 4.3卫片正射影像图质量及后续处理分析 以当前的技术条件来看,卫片正射影像图的生成作业,大多需要运用Cyberland专业软件来实现。该软件可以在半自动软件作用下,对影像进行配准、融合以及纠正等操作处理,所生成的折射影像也可以使用VirtuoZo进行复制拼接,从而得到最终的专题图。专题图属于一种影像式产物,如果想要体现出该图在视觉感官上具有的优势,工作人员应当针对形成的专题图,进一步采取系统化的处理。在此过程中,较为常用的软件有Envi、ImageXuite和Photoshop等,这些软件的应用都可以有效辅助工作人员实施对专题图匀光、边缘增强和滤波的处理工作,从而提高专题图的影像质量和清晰程度,良好的专题图甚至能够与航片的清晰度相媲美。实践表明,以卫片为基础,工作人员依据电力工程的线路路径设计,所作出的漫游显示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这将会导致电力工程的线路路径设计中,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同时,由于卫片漫游的视点较高,对于电力工程线路设计的整体轮廓、结构等方面问题,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争取到采取补救措施的机会。 4.4三维模型的构建与线路漫游的实现方式分析 ①就设备的配置和软件选择方面,为了使电力工程线路设计能够实现无阻碍漫游,要求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其主频控制在2G以上,内存应当在512M以上,同时还需要具备支持3D功能的显卡;②就数据组织层面,对于模型的建立和产品的生成来说,线路测区的DEM格式数据与正射影响拼接数据都是基本参考;③就漫游场景构建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利用DEM格式数据、三维模型、正射影像数据等,将3DBrowser模块作为载体,才能够恢复现实场景,从而完成线路漫游。 5结语 由此可见,3DDEM势必会在更多的工程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重要的地形测绘效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卫星立体影像数据资料应用的逐渐普及,三维数字地形图的应用成本也将会逐渐降低,满足大众的应用标准,帮助工程设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精度与自动化水平。 作者:田晓艳 余继兴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价值工程在电力工程设计优化的应用 1价值工程的原理及特点 1.1价值工程的原理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充分运用集体智慧并通过开展有组织活动,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性价比,通过进行产品功能分析,优化产品功能与成本的关系,使之以最低的产品成本,实现产品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分析方法,以提高工程产品的经济性。这里强调的“价值”,是产品功能和实现功能所耗费用的比值。可用公式V=F/C来表述产品价值与功能、成本的关系。公式中V代表产品价值系数;F代表产品功能;C代表产品成本。功能是指产品具有的特定职能或用途;成本则是为满足用户提出的功能要求进行研制、生产到用户使用所花费的总成本。 1.2价值工程的特点 价值工程具有如下特点:(1)以客户的产品功能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这个出发点的选择应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为必要前提条件;(2)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研究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的;(3)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提高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不仅需要经验积累,更需要技术创新。无论是提高产品必要功能还是降低产品成本,都要求创造新的功能载体或优化加工制造工艺,减少不必要的损耗;(4)价值工程具有广泛性,任何工程都可以开展价值工程,价值工程的活动也涉及参与工程的所有人员。要做到充分沟通、统一认识、协调行动,步调一致地开展活动。 2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及步骤 2.1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 只有全面正确认识价值工程的特点,才能把握价值工程的本质,发挥价值工程的优势,在设计阶段甚至决策阶段有效地控制产品成本从而达到提高产品的价值目的。分析价值工程的数学表达式,能够得到提高产品价值的基本途径有:(1)在提高产品功能的同时,不断降低产品成本;(2)保持产品成本不变,努力提高产品功能;(3)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4)产品成本稍有增加,产品功能大幅度提高;(5)产品功能下降不大,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以上途径要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或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选择,在满足业主方需求的前提下执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提高产品价值的步骤 提高产品价值可分为如下步骤:(1)对象选择;(2)收集资料;(3)功能分析;(4)功能评价;(5)提出改进方案;(6)方案选择;(7)方案验证;(8)实施方案。 3价值工程在电力工程设计优化中的应用实例 3.1提高工程功能,降低项目投资 某发电厂扩建二期工程,涉及到全厂安防一体化系统的整合和建设,原有一期工程已经建设了安防系统,目前设备虽然可用,但是相关的设备以及技术均已相当落后,由设计方给出三套方案:方案一,独立建设一套用于二期工程的安防系统,一期工程安防系统不做变动;方案二,取消一期工程所有的安防设备,与二期工程一起重新规划,建设一套全新的安防系统;方案三,更换部分前端设备,采用中间转换设备将一期安防系统集成接进二期安防一体化平台,实现全厂的统一监控。方案一新增投资最少,但是由于一期工程设备较为落后,后期的设备维护成本较高,且无法实现全厂统一监控的功能,必须增加监控人员,后期的运营成本较多;方案二的一次性投入较大,施工难度较高,性价比不高;方案三既能满足统一监控的功能,又减少了投资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运用价值工程,能够最大化满足业主方的利益,最终经业主方确认后采用方案三作为执行方案。 3.2维持工程功能不变,降低项目投资 某发电厂在试运行阶段,发现一些较高温环境区域电缆绝缘层无法满足要求,出现了绝缘层脱落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后来业主方提出将所有电缆更换为耐高温、防腐蚀的电缆,但是根据项目进度,完全更换电缆的施工难度很大,投资成本很高。设计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保留原有已敷设电缆的方案:将绝缘层脱落部分电缆裁剪掉,采购少量耐高温、防腐蚀电缆用于高温环境的电缆连接,利用接线盒将原已敷设电缆与新采购的高温电缆进行连接。通过价值工程的比较,在保证工程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设计院所提出方案比业主方原有方案节省项目投资大约50万元。 3.3项目投资略有上升,大幅度提升工程功能 发电厂辅助车间的控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用PLC来实现的,PLC加上位机控制技术解决了独立系统运行的安全及可靠性。随着技术的发展,用PLC控制的方式也暴露了控制分散联系不便,备品备件种类多,难于管理及设备投资大等缺点。因此,运用价值工程,设计院提出了全厂DCS控制的方案,即无论主厂房区域还是辅助车间区域,均采用统一的DCS软硬件进行控制系统的搭建,该方案比采用PLC搭建的方案虽然在初始投资上要略有增加,但是却能够大幅度提升工程的功能:一、采用统一平台,可以减少运营维护人员;二、采用统一的软硬件,可以减少备品备件,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三、系统之间联系在一个平台上,减少大量的接口及中间设备;四、整个系统更加兼容、统一、可靠、稳定。 4结束语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在电力工程设计优化中应用价值工程是必要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应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不仅能够确保工程功能满足客户的要求,还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使有限的投资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效益,提升每一份投资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价值工程不仅仅能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应用,还能应用于各类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价值工程会越来越显示出它对控制项目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作者:林伟波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电力工程设计的造价控制论述 1做好设计招标的工作 初期阶段,电力工程主管部门就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进行招标宣传,获得设计方案。取得设计方案后,主管部门会通过比较选择最有效方案。以设计招标,不仅为设计单位提供公平竞争机会,设计单位工作人员也有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形成了危机意识。这样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优化了投标单位的设计,顺利开展电力工程设计工作。招标设计可减少设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优化设计方案,为电力工程设计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2推广典型设计 典型设计是根据通用原则编制,来源于电力工程科研成果和建设实践经验。典型设计适合我国电力工程的技术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能够合理利用材料、能源、资源、设备,达到了生产、施工、使用、维修的要求。实施典型设计能够让工程造价比非典型设计更低。实施典型设计能够加快图纸设计速度、有效节约设计成本。避免了设计变更,也降低了不可控因素出现。 3运用价值工程 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时,需要经常更新设计方案。追求先进技术要以经济性、合理性为前提。重视设计人员工程造价意识培养,合理分析管理、维护、运行中产生的成本控制,减少工程投资成本。价值分析将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并定性和定量分析设计方案的美观、实用、成本,选择满足工艺需求和功能的技术方案。价值工程重视成本、功能、价值的关系:价值=功能/成本,因为价值工程牵涉作业和产品各个方面,实用该方法需要完整组织系统。内涵施工技术、财务、施工管理、材料供应的负责人。 4改革现行的设计取费法 电力工程的设计取费法是将施工图预算作为收费标准。工程造价高,设计单位收费也更高。在该计费方式中,设计人员期望投资增多,便会生成重技术轻经济观念。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对现行设计取费法进行改革,引入记录机制。如果设计变更增加投资金额,以增加投资将一部分设计费扣除。如果是因为设计合理节约了投资,会根据节约投资进行一定比例提成,实现优质收费方法。该激励计费法能够增强设计人员经济意识,也便于控制工程造价。 5加强造价人员、设计人员的培训 设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电力工程不断涌现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原本的理论知识跟不上技术发展,必须进行短期轮训、岗位培训的方式,让设计人员了解专业软件和国际惯例知识,提高造价人员和设计人员素质,控制好工程造价。 6结束语 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至关重要,影响着整个工程的造价情况。我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缺陷,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电力工程造价。通过实施限额设计、做好设计招标工作、推广典型设计、运用价值工程,并改革现行设计取费法。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电力建设和谐、快速的发展。实际工作时,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造价控制规定,协调好各方利益,保障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 作者:吴春敏 单位:诸暨东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电力工程设计的应用 1、电力工程中涉及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1提出接入系统方案 立足于电力工程所属区域的实际,即电力网络的特点、分布的负荷,以及发展电网的规划等,对项目工程的地位和作用予以确定,继而根据电网的发展规划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意见,提出项目接入系统的比较方案。在对方案进行论述时,应结合远近情况、节约用地和能源、电网应用新技术。此外,还要结合各工程方案确定其相应的布局和规模、投产的时间,电网的结构、电网的运行方式和供电电压等内容。 1.2进行电气计算 (1)潮流计算。潮流计算主要是计算电力网络中的功率和电压的分布情况,从而确定运行方式,检查各元件是否达到运行的要求,并为系统继电保护和稳定计算提供依据和初值。(2)稳定计算。根据相关的要求,模拟计算和分析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主要特征和稳定水平。稳定计算大多是基于潮流计算结果进行的,在单项工程设计中,常用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电压、频率等稳定计算。通过各种稳定计算,能够对各接入系统方案的运行参数进行校验,看其能否符合稳定运行的要求,以此为基础,如有必要可以提出安全稳定的策略和保障措施。(3)计算短路电流。在电气元件上,由于故障短路往往会产生不正常的电流值。计算短路电流就是在给定的网架中对上述不正常的电流值进行验算。通过对项目工程接入系统节点处的各种短路电流进行计算,能够为选择电气设备的型号提供依据。网架结构和系统运行方式确定后,计算短路电流可以对电气设备进行选择和校验,选用正确的继电保护整定值和熔体的额定电流,在故障发生时,能把短路电流快速切断,使其持续的时间和由此而形成的损失有效减少。在系统中,对于短路电流,应该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对其进行限制,若存在很大的短路电流,要求大量更换工程所在网区的电气设备时,需要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短路电流予以限制。(4)适当地进行无功补偿。在电力系统网络中,可为感性负荷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因而使各种网络元件的电能损耗不会因为传输无功功率而减少。在电力工程中,要依据无功平衡,确定无功补偿装置的总容量,以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分组容量,如果有必要,还应当校对核算单组低压电容器投切时的电压波动,对近区的无功平衡进行分析,对调相调压专题进行计算。 1.3进行项目接入方案比较 立足于各种电气的计算结果,对其可靠性、实施性、发展适应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全方位地评价各方案的设计效果和运行情况,并从中选出最佳的推荐方案。 1.4系统专业提资 通过系统的合理设计,对于系统电气进行可靠计算,选出综合条件最优的接入系统方案,确定项目工程的规模和投产时间,从而作为其他专业设计的依据和数据支持。 2、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相关经验 目前,电网电压不断升高、电网规模持续扩大、电源装机总容量逐年增加,标志着我国电力系统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电力系统专业的设计和论证在单项电力工程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于中小规模的电力设计单位而言,如何使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独立开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 2.1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 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在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前,要收集系统所在区域的资料,从而全面地了解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而整理收集的系统资料并进行细致分析。同时,把收集的变电站资料、线路资料、统调电源资料进行数据库录入,作为网架的基础性数据。同时,还要注意收集电力主网的最新规划报告,及时了解掌握近区电网的方向和变化,收录电力规划的网络资料形成数据库,作为各规划水平年的网架基础性数据。 2.2具体的工作开展情况 注意关注电力系统最新的变化动态,从而及时更新数据库中的资料,不断地收集、研究各区域的电力负荷情况与特点,掌握相关的数据资料,以及大电网中各个发电厂、变电站、和线路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作为系统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新的工程项目,收集当地的负荷情况,对当地及周边的电力系统资料及时进行更新。在此基础上,计算各类系统电气,以有效地配合工程项目的设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电力网络的基础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计算电气必须要以电网数据作为参考。 3、结语 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和远距离输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强化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作用。而且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 作者:孙丹华 单位:宝清县电业局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的应用 【摘要】电力工程设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了确保电力系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使其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损耗降至最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整个电力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所以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设计原则,严格把控设计的内容,使其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关键词】电力工程设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 电能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基础能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工业的先行建设,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电力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系统规划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也是具体单项电力工程设计建设的方针和原则。电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电能,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但是想要获取高效稳定的电能就需要优化电网的结构,使其整体效益得到提升。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作为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基础部分,是整个电力行业发展的重点,也是保障电力安全运行的根本,所以必须要对电力系统进行规划设计。 1.电力工程设计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1.1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则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安全性原则,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是一定要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如果情况允许还需要配备可以长期使用的检测功能。 1.2需要遵循成本原则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不仅需要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而且还需要考虑到整个电力规划设计系统的成本,使付出的成本和最终的收益尽量找到平衡点,使获取的效益可以最大化,节约设计的成本。 1.3需要遵循周期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主要指的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需要在一个既定的周期内完成,如果是一些比较大大型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就更加需要制定全面和完善的规划设计方案了,而且也需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可以减少给客户带来的不良影响。 2.电力工程设计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电力工程设计一般是和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相吻合的,近期的一般是五年,中期的为五年到十五年,长期一般为十五年以上。电力系统规划设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2.1电力负荷设计预测 电力需求和对电力工程所在地的区域进行探测这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内容。首先需要对电力工程所在地的电荷进行分析,这要结合当地电力工程的项目大小来确定。如果规模比较小可以做短期的预测。电力负荷的预测通常也是经验预测,以我国历年经济发展和运行的数据为基础和指导,对承建区域的电力负荷进行预测,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其他方面:比如该区域是否有其他大型项目在建,电力工程是否会对其造成影响,这些都需要考虑在内,事先做好防治措施。 2.2电源规划和设计 在规划和设计电源时需要结合相关部门的电源发展规划,并且要牢牢把握市场的动向,尽最大可能实现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提出和本区域发展相协调的电源规划设计方案。电源规划设计是整个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规划和设计的内容有:统计拟建区域以及周边区域的电源情况,对各个区域的电源数值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制定可行的电源规划设计。电力电源主要是地方电源和统调电源两种形式组成,电源出力会因为不同的电源而产生变化。并且在规划期间内有新的电源机组会陆续投入使用,所以需要分析不同电源的出力情况。 2.3计算电力电量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需要进行规范和约束,因此必须要对电力和电量进行平衡设计。具体设计的要求如下:需要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设备容量进行确定,对年度内增加和退役机组的设备容量进行确定;系统所需的备用容量、调峰容量,使之可以满足不同季节的系统调峰需要;对水电厂和火电厂之间的运行方式进行合理的安排,使水力发电可以发挥最大功能,另外还需要计算消耗的燃料数量。系统之间,地区之间的电力电量交换程度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些都可以为今后网络方案的拟定提供相关的依据。 2.4比较接入电网系统的方式 在提出入网方案之前需要对拟建区域的电力工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原电网分布的情况、分布特点以及电网发展的规划等,找出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存在的作用以及重要意义。再充分的结合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这个工程的意见,以及我国总体的电网规划。入网方案是需要多种进行比较的,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电力工程。当然也需要和我国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更加完善和全面。 2.5电气计算的相关问题 电气计算在整个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它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的计算,如稳定计算、工频过电压、短路电流和无功补偿、潮流等方面的计算。潮流计算主要是计算电网的功率和电压,以此来确定系统运行的方式,检查各个元件是否达标,还可以提供相关的数据,为下一步的计算奠定基础。稳定计算则是可以对未来电力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计算。它所使用的计算方法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以潮流计算的结果为主。当前在单项工程设计中最常见的稳定计算是:电压稳定计算、暂态稳定计算和频率稳定计算。工频过电压计算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操作过电压的计算、雷电过电压的计算、暂时过电压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一些仿真软件是电网的情况进行模拟,进而开展一系列的计算工作,进而采取一些相对应的措施,减少过电压所产生的危害。短路电流的计算,主要是对电器元件上可能产生的故障电流进行计算,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电器元件和设备。为了获取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变压器容量、阻抗的方式、主结线、网架设计等方面对短路电流进行综合控制。无功补偿计算需要按照就地平衡即分层分区的原则进行配制,采取的方式可是地区变电站中进行集中补偿和用户端分散补偿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电压的质量减少对电网的损耗。 2.6提资准备在规划和设计 电力系统是需要收集不少资料,而且还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库,这也为和电力工程设计相关的专业提供了数据资源和数据平台,让整个电力工程设计都可以平稳高效运行。 3.总结 随着我国电网电压的升高,电网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如何开展电力系统的规划工作是电力设计单位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在准备阶段要收集相关数据,整理相关资料形成相应的数据网。再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关注电力系统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划。 电力网络基础数据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所有电气计算均是基于电网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断更新和完善基础数据,将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个长期工作。电能对生产和生活作用重大,而进行电力工程设计可以减少电能损耗提高利用率,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基础部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 作者:李晓飞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效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工程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带动了我国对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完善工作。完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电力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所以提高电力工统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应用质量,就相当于对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根本的保障。文章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电力工程设计;电力工程;电力事故 在现实生活中,电力工程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进行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威胁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的财产安全。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电源规划工作等,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电力工程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1电力工程中所涉及系统规划设计 1.1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工作,主要要求对十年内的中短期负荷预测进行参考,并主要围绕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考虑。总结近年来经济总体发展数据以及该地区下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蓝图,进行地区最大负荷的逐年预测工作,另外还要参考现阶段正在建设或已经建设完成的大项目负荷情况的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工作,从而确定可对电网产生的供电影响。 1.2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具有核心地位的工作是进行对电力电源的规划工作,在这一工作中需要对相关电力工作周边电网电源规划情况进行数据总和、统计工作。从而分析出电源的输出状态,进而判定该区域内是否具有进行电力工程建设的决定必要性。电力电源大致可分为统调电源以及地方电源。统调电源是进行统一调度工作的较大型的发电厂,并由电网统一调度;地方电源一般包含小水电站、企业单位等所自备的发电机组等。不同的电源对于不同时期的输出情况具有差异性,同时新建的电源机组也会出现在规划期间逐年投产的现象,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电源的规划和统计,从而促进下一步工作的进行。 1.3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可对电力网起到约束作用的就是电力电量平衡情况问题。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电力工程建设地区,进行对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电力平衡结果的相关数据。进而参考所得出的数据,可对电力工程的布局和规模进行规划工作。同时还可参考系统最大负荷和电源出力情况,完成对电力电量盈亏现象的确定,从而在此基础上明确电力系统整体需要的发电、变电设备容量。 2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实施 2.1控制施工准备阶段质量 首先在前期准备阶段,要进行规划的就是电力工程师以及电力工程设计师,只有这两个岗位的人员可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电力工程师使电力工程设计师更了解工程原理,电力工程设计师使电力工程师更为了解熟悉工程设计图纸,双方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并给对方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共同服务社会群众,满足社会群众的需求,保持工程项目的正确定位,让超一流的施工队伍建造超一流的工程。保证对工程主要工作人员,在进入岗位之前,能够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以及考核工作,只有通过考核的工作人员才能上岗。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观,保证施工质量决不是纸上谈兵,要进行实际行动,保证工程质量过关。同时也要对工程的不稳定因素进行管理,例如避免施工人员流动量大的问题,要求其进行完整的技术交底工作,促使后期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对于工程的相关资料一定要进行妥善存放,并且检查其准确性,保证准确无误后再进行保管。在后期工程中这些资料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可能产生的问题可利用资料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在工程中,需要对前期计划进行有效落实,并选取管理人员进行全程监督,对于出现的工程问题等及时解决。 2.2控制施工阶段质量 前文已经提到过,对于工程设计图的会审是施工工程的重要环节,只有合理高效的施工设计方案才可保证工程顺利召开。如果在图纸会审中发现不足或者是错误,工作人员就要积极地进行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并进行改善。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工程资料以及记录施工日志,确保工程施工按照工程设计图进行准确施工。工程的每一环节都要落实到相应的管理人员,只有管理负责人员签字,保证无误后,才能进行工程下一环节的开展。保证工程施工时的工程质量。2.3控制调度工作质量电力调度工作要求电力系统能够将自然界原始资源,转化为人类可加以利用的电能。通过对线缆等电力设备的利用,进行资源转化,再通过传输,让用户进行使用。电力调度工作中的信息采集系统是相关联的,并要借助电力辅助设备进行调度,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便更加可靠地进行对外供电。 2.4正确选择电力系统规划 设计师拥有一个专业技术强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是顺利完成电力工程设计的基础,在电力工程中对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标准,首先作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需要对其自身所在的岗位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科学操作水平,逐渐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电力工程操作步骤,使其能够成为一个更为优秀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才可发挥出相应的技术,有效处理电力工程的各个阶段的工作。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紧跟进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对系统设计提出有效改进措施。同时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也要不断充实自身相关专业知识,始终保证走在行业的前沿,因为电力工程作为新兴产业,其科学技术及设备更新换代极快,如果不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很快就会被行业所抛弃,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全面掌握专业,随时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对于所负责的电力工程在投入使用后也要进行跟踪检查。工程最后所选择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一定要确保其具有专业全面的知识并且对电力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规范电力工程施工设计作业,熟练掌握强弱电系统操作经验。只有具备以上能力,才能真正承担起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的责任,作为一个电力工程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 2.5加强系统故障预报 档案库、案例库、知识库的构建建立系统档案库、案例库、知识库等是提高故障预警及保障系统安全的有效途径,更为高效及时的构建整合相关资源,始终保证系统设计资源最全最新,有效建立这一系列的数据资料库体系。另外,配备水平较高的专家系统,保证设计数据库能够充分使用,主要包含对专业故障分析图谱的汇集和历史信息的整合,为专家系统能够更为优质地进行故障预测故障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实现多种模型和方法的进行优化,为准确地进行故障预报应用提供更为有效的实现途径。 3结语 21世纪,我国电力工程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以及更多竞争,为了电力系统不阻碍电力工程的发展,我们更需要积极地去认真地做好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制定出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工程数量的增多,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用水平已是刻不容缓。所以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提升,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使用也走上了上升的道路。社会加强了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今后还是要继续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用工作进行严格控制,进行充分挖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发展潜力,保证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能够在电力工程中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后期环节的顺利进行,保证电力工程的使用质量。 作者:李斯特 单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分公司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数字档案电力工程设计论文 一、数字档案与纸质档案管理在电力工程中应用对比分析 1.档案保管方式不同。传统的项目图纸等实物档案,按照卷册号有序地存放于库房的档案排架上,依照档案库的防火、防霉、防盗等规定进行保管。数字档案的安全保管建立在数据中心的系统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管理、访问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管理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上,侧重于防病毒、防攻击、防灾害等数据安全管理,其安全性明显高于传统档案。 2.档案利用方式不同。传统档案利用需要设计人员亲自到档案馆借阅,且受限于实体档案的数量、档案的借阅情况、档案馆的开馆时间等,利用率较低。数字档案充分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和实时性,随时为用户提供浏览或下载档案服务。数字档案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纸质档案,使档案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数字档案的频繁访问也对档案系统的健壮性、数据结构的合理性、档案编研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建设。档案管理服务于电力工程设计工作,所以,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协同设计平台集成于同一工作平台。电力设计院的设计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都使用该平台进行设计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并通过该平台实时在线沟通。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设计完成的电力工程,其电子档案基于网络审核合格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接收、整理和网上归档。应用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实现在线档案收集,保证了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并能定期对电子文档进行版本更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档案数字化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底图和文书档案需进行扫描,声像档案可采用录像转视频文件、照片生成电子图片等方式,集中进行数字化处理。工程档案采用大流水工作方式数字化后,需进一步进行网上编目,自动生成流水号、文档挂接等工作,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平台具有电子档案密级和权限划分功能,可以根据密级和权限划分规则,对全部电子档案进行密级和权限划分,从而实现了档案信息库的自动安全管理。 3.实现数字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实现数字档案的自身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电力工程设计人员,还需要革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对数字档案的存储、备份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定数据存储物理位置方案,制定数据备份方案,定期异地备份并对备份内容进行检查,落实存储和备份责任人,确保各项工程核心数据运行安全。二是对电子档案的密级和权限划分管理。使用者需根据工程档案密级和各自的使用权限查询、借阅电子档案,使各类资料访问具有可控性。三是对各类档案的工作流程管理。完善工程设计、科技资料、测绘资料、文书档案等各类档案的网上电子借阅流程,同时做好可借阅文档的网内加密工作,保证电子文档的安全有效利用。四是对相关人员的职责管理。革新数字档案业务职能,明确各个设备、各项工程档案对应的责任人,严格控制具有设备访问权限人员的操作,加强日常管理。 作者:周惠平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电力工程设计的归档管理 一、对电力工程设计原始文件分类的整理方法 1.1按卷整理 以卷为保管单位对电力工程设计原始文件进行整理的方式称为按卷整理。对电力工程设计文件进行分类后,工作人员要再根据统一事由或同一责任单位形成文件的数量来决定分成若干卷。每个卷都分别用标签备注,并且写清日期名称分类的项目。尤其是前期项目设计中文件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应该有所重视,这样才能减轻日后文件进行管理分类的劳动力。 1.2价值判定各自为政 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的鉴定人员对文件的筛选价值归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种性质可能由于不同人的保存可能存放的位置不大一样。特别是对于工程设计原始文件,本身就是比较零散,没有特定标准规范的文件,有些文件甚至模棱两可,既可归类于基础性文件中,也可归类于工程往来、管理控制文件中,这就要看档案人员个人的价值判断了,哪个为重点就归类那大类档案中。 1.3归档范围 不归档范围文件经常被尊为档案存放优待,会造成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对电力工程设计原始文件归档中要明确曾经是否有归档是否有保存。要将初始文件按照作用按照部门按照不同的格式存放在同一期中,以便及时拿出查看与核对,只有及时的归于同一范围才能有效的保存。文件在制作或者是存放的过程中,疏于管理;在入库时,疏于把关,造成原始文件都不经过审理直接归档移交给建设部门。在工作当中要消除这样的问题,保证原始文件在存档或者是有效管理放在相应的位置时,不能随时将无用的文件销毁,应该结合电力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文件存放保管期限表。 二、电力工程设计原始文件归档管理的意义 设计原始文件内容是工程项目设计和建设的依据、是设计工作的基础以及工程项目管理控制中的记录。不同时期的工程设计原始文件记载着建设情况、施工、开工、竣工及反映当时进度的以及情况。比如价值较大的文件主要包括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竣工图等,这些对施工过程以及投产运行后都有着重要的查证价值。另外,对本身比较零散杂乱的原始文件资料进行集中的收集整理后,便于管理,便于利用,便于统计总结,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领导决策、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提供参考。 三、目前电力工程设计原始文件保存归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种类不齐全、规定不详细、制度不完善 保管期限种类不全、规定不详细,难以将原始文件进行归档管理,范围不够明确。一些专门的文件档案保管期限尚未明确。粗略标准使具体操作很难逐项鉴定档案的证据价值、情报价值,进行永久保存的档案是否有永久性价值,造成该归档的没归档,无需归档的归了一大堆无用资料。而大部分档案制度和管理办法中,都极少涉及到原始档案这一块,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指引,没有完善的办法制约,使得档案人员在操作上随意性较强,收集到什么归什么,想怎么归档就怎么归。 3.2原始设计文件本身存在的问题 电力设计原始文件应与设计成品文件一样,必须资料齐全、完整,修改到位,签章手续必须不可少。但是仍存在有些设计文件前期不能清晰的分阶段、专业按卷册号组卷,移交的资料没做初步整理而显得杂乱无章,或者重复出现,重复移交;原始文件个别的字迹不清楚,图样图样不清晰,缺少签章确认。不少电力工程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不能为有效文件保存并提供利用。原因有以下几个: 3.2.1责任问题。 比如行业规定设计单位是竣工图编制的责任单位。施工单位在执行过程当中设计变更的文件要进行汇总交监理审查,那么在相应的过程中要做好交接。由建设单位汇总提交设计单位将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草图,设计单位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最终的责任将由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承担。 3.2.2不受重视,疏于收集、保存 工程设计原始资料向来就不受各人员的重视,认为不是最终成品文件就疏于收集和保存。每每到了问责或者工作大检查的时候不知去何处找查证资料,才去到处收集和补充,往往这种形式移交给档案的档案都非常杂乱不堪,有些甚至是应付性的,没有任何保存价值。 3.2.3原始设计文件竣工图准确性问题有待注意 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的提出,有的是设计单位为了改变变运行方式提出的,有的是建设单位为了投资控制及采用一些新工艺、新材料等缘由而临时更改的电力工程设计施工图,那么相关的人员必须把原始的设计文件有效的保存好,以防更改后不合适以便临时替换。以及调试单位、测试单位如有提出更改,需要及时将原始存放起来把复印件拿给对方研究,因此在工程过程中要尽量涵盖建设等内容。此外,在市场经济下是由多家单位承建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交叉作业,所以施工单位必须要有准确无误的竣工图,前提也必须保存好原始文件。 四、结语 在工作当中要加强各人员对原始档案的重视力度,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和归档水平,提高管理原始文件人员的专业素质,努力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增强电力工程设计原始文件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更好地完成原始文件归档管理工作。 作者:马莎蕾单位:广州市电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的提升方式研讨 1提高设计技术质量是长远发展的需要 设计质量是一扇窗口,直接影响到外界对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水平的评价。精细优良的设计能给业主带来最大的效益,为施工单位带来好的印象,能给我们带来良好的声誉;粗糙、马虎的设计不仅给现场施工造成困难,增加施工难度,造成返工、延误工期和增加工程投资,甚至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这都将严重影响设计单位的声誉。如果工程设计质量出现问题,从领导到设计人员都将疲于应付处理问题,也将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对设计单位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市场开拓不只是单一的市场行为,没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工程业绩支撑,市场开拓将寸步难行。优良的设计能带来良好的声誉,为市场开拓打下良好的基础。水能载舟,亦可覆舟。良好的赞誉能助我们开拓市场,不好的影响也将对我们的市场开拓带来负面的影响。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设计技术质量,才能有利于设计单位的稳定长远发展。 2提高设计技术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途径 1)加强全员质量教育,树立质量安全观念。有些人质量安全意识淡漠,没有真正体现出“安全为天”的思想。工程质量,百年大计,生命攸关,而设计质量作为工程质量的龙头,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每个设计技术人员和设计流程的全过程,都应该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始终牢记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设计差错不一定会造成设计质量事故,但设计质量事故的发生一定是由设计差错造成的,这是不容置疑的辨证观点。为什么设计差错屡禁不止呢?除部分原因是由于设计技术水平差之外,其重要原因就是质量安全意识差,有些人总认为一点小的设计差错和遗漏无所谓,在现场叫施工单位改改就可以了,甚至认为那些由质量事故引起的悲惨事件,只不过是危言耸听,与自己无关,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抱有上述这些思想的人根本没把质量安全当回事,设计错误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有些设计错误甚至重复发生。重大事件的起因往往是微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正因为微小,让人防不胜防,毫无察觉,让人麻痹大意,才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非常重大而又悲惨的后果。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才可能从源头上减少设计错误的发生。 2)注重人才培养,做好技术储备。设计单位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主要就是“两脑一纸”,即人脑、电脑和图纸。而人脑又是其根本,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问题,要在充分发挥老专家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面对人才缺口问题,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加速培养一大批急需的技术人才,解决部分专业产生的“短板”问题。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年轻的专业技术人能够脱颖而出;要建立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制定合理的政策,让所有的生产技术人员都能安心工作在生产一线上。结合职业上升通道,要给技术人员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让他们看到事业发展的希望;在做好“品质工作”和获取工作成果带来报酬的同时,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享受“品位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产队伍的稳定。 3)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规范流程,明确责任,用过程质量保证总体质量。加强设计过程的监管。在设计活动过程中,各级负责人必须真正重视,把设计质量是生命落到实处。按照事先指导、中间检查、事后把关,优质服务的要求对待每一项工程。要抓好工序管理,要让每一个工程参与者明确责任并各负其责,从项目一开始就落实好项目负责人、专业主设人、设计人。要重视方案论证阶段,避免工程设计的先天不足,以免造成返工。对于工程设计的各个阶段,技术负责人应对主要设计原则加以明确,对主要技术加以指导。在设计过程中,应及时把重要或难点的图纸绘出,请专业(主任)工程师或院专业负责总工做中间检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如碰到大的或疑难技术问题,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决策,重大技术问题应向项目负责人汇报,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分管总工和有关人员讨论,集思广益,做到科学决策。图纸应严格执行校审制度,杜绝走过场。要求校核人对设计成果进行认真校核,从规范的采用、设计条件、设计参数的采用、结构型式到结构的每一个尺寸、每个细部结构都要校核到。做到设计成果不出现大的错误,将小的缺陷控制在较小的合理范围内。专业间的配合问题必须重视,对其他专业所提条件应逐一落实,自己给其他专业提供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应立即书面通知相关专业修改,并保证落实,以免造成设计错误。严格落实设计会签制度,对于本专业提出的配合要求,应逐项核对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会签。每位设计人员都要高度重视自校工作,只有通过自校的图纸才能交给全校。在强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时,还应组织对已经过校审准备出版或已经出版的设计成果进行抽查,以此了解设计成果质量,提出改进措施,并起到督促作用。 4)奖惩结合,促进设计技术质量的提高。设计质量的好坏,不仅对工程项目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设计单位的声誉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实施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对设计责任人员进行奖罚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有关设计质量考核规定,对于设计质量优的获奖项目给予奖励,对于发生设计事故,并造成不良影响的设计责任人员给予一定惩罚。通过奖励,更加激发设计人员的创优热情;通过惩罚,对设计人员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5)做好设计交底,加强工代服务。施工图会审和设计交底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作。通过设计交底,设计人员解释设计意图,对涉及工程安全质量的重点环节着重说明。建设、施工和监理方人员通过熟悉图纸,提前准确掌握工程内容,提出对设计的有关疑虑。通过沟通,有利于工程的推进,也能降低工程差错的出现,对重大危险源列出清单,提出应对措施。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往往还会存在图纸的设计差错,或者由于现场情况发生改变而需修改图纸,这都需要及时地作出处理。设计工代服务是整个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按工代管理的有关规定为工程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想工程之所想,急工程之所急,避免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6)注重培训,及时总结工程经验教训。设计质量的好坏与设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培养设计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高度责任感等基本素质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把有关“三标”体系文件、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强制性标准进行系统的培训。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业主对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的引进对我们尤为重要,只有加强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多参与对外学习交流和进行内部专题培训,才能提高我们的设计技术水平。在进行内部技术培训过程中,各专业主任工程师要做好每年的计划,分步推进,除自己带头做好培训外,还可根据技术人员的不同特点和技术优势,安排他们就不同的专题进行讲座,展开交流讨论,这样不但达到了提高技术人员总体水平的目的,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目前,出现设计质量问题的部位在专业接口处较多,和设计人员对相邻专业了解较少有关,因此,要加大不同专业之间设计人员的技术交流,特别是主要设计人员交流,使设计人员专业面得到拓宽,这样可以减少专业接口处出现的质量问题,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只有总结,才能推广好的经验;只有总结,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已发生的问题重复出现;只有总结,才能促进我们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要根据工程建设过程中反映出的各种情况,以及从设计回访中获得的各种信息,召开项目总结会和各专业总结会,重点对工程设计特点、设计优化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总结。各工程的设总、主设人、工代和卷册负责人对设计、施工阶段遇到的问题和各方的反应,处理办法,都应在不同层面的总结会进行介绍,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对于工程中发生的质量事故,技术主管部门要组织院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召开质量剖析会,找出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剖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以后要加强或注意的问题,举一反三,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 7)增强精品意识,提高设计水平。树立设计创优的思想,提高设计人员对设计创优重要性的认识。每一位勘察设计人员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有敬业及创新精神,不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搞好设计,对每个工程的设计都要精心推敲,提出合理的方案和推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还要重视细部和功能设计,推行优化设计和精细化设计,提高设计技术水平,创出设计精品。在设计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制造和谐的环境氛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针对电网工程设计,要继续深化“三通一标”“、两型一化”“、两型三新”等基建标准化应用,贯彻全寿命周期理念,加强设计优化和方案论证。强化规程规范执行,搞好工艺设计和设计创新。积极参加设计竞赛和工程优秀设计评选,提升设计水平。 3结语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对设计工作进行全过程的控制,设计技术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安全第一、品牌服务”的理念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作者:郑小仛单位:江西省电力设计院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电力工程设计的造价控制论述 1技术与经济脱节,设计与施工脱节工程造价难以控制 目前来说,设计企业的管理模式是设计人员和技经人员分开工作,设计人员只管设计,技经人员只管造价。由于设计人员往往只关注技术,没有控制造价意识;而技经人员又往往只负责完成造价,也不会将造价信息反馈给设计,对其进行约束。因此就形成了你做设计,我造价的局面,导致技术与经济的长期脱节。另一方面是设计与施工脱节:再者,设计人员无法了解工程实际发生的成本,对项目进行的后评价不能反馈真实情况。 1.1限额设计还处于较低层次,设计变更管理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已开始实行限额指标设计,也已经正式颁布了限额设计造价指标,但是由于对限额设计缺乏一定的强制性,目前还没有完全普及,加之设计变更的管理不完善,使得限额设计的理想目标难以实现。 1.2设计阶段招标不规范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设计单位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使公开招标成了一个围标的过程,失去了公开招标的意义,设计单位中标后,也不会有造价控制的积极性。另外在设计评标过程中存在评标因素不合理,只注重考虑设计单位的低设计费用报价,只注重外观造型,不重视设计方案的造价 1.3设计收费不合理,影响设计单位造价控制的积极性目前,设计的收费主要以工程预算作为收费的标准,工程造价越高则设计单位的收费也就越高,所以使得设计单位在设计时没有进行造价控制的动力。 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2.1造价人员提前介入在设计阶段,技经人员较早地参与设计阶段的工作,使用价值工程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优选,并把相关造价信息反馈给设计人员,有利于工程造价控制。 2.2完善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第一步是通过规范的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及设计方案。建设单位首先通过各种公共媒介公告,尽量多地吸引设计单位参与投标竞选,然后由专家库的专家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分细则进行综合评定,综合使用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及效果评价的方法,评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功能齐全,经济效益最佳的设计单位。 2.3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运用价值工程方法优选设计方案的同时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分析。通过功能和价值分析将经济与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对设计方案的实用性、美观、成本、人材机消耗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选出能同时满足功能和工艺需求及造价低的技术方案。价值工程是研究如何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V=F/C(1)V:价值;F:功能(或效用);C:成本(或生产费用)。由于价值工程牵涉到产品或作业的各个方面,所以在应用该方法时,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包含有各相关专业的人员,如施工技术、材料供应、财务、施工管理等负责人,联合起所有人的力量方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2.4限额设计的推行限额设计是一种事前控制投资的方式,对投资额和工程量进行分解师它的主要方法。具体做法为,首先按照专业将估算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然后再细分到各分部分项工程,使得设计人员在工作中有具体量化的技术经济资料作标准,时刻检验设计是否满足经济指标要求。这种方式要求在设计前就能合理地分配估算的投资额,以分配额度控制设计,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不这样做,等到设计工作完成后才发现概预算超出指标,再被动地进行设计变更,设计的合理性同样得不到保证,投资控制状态也从主动变为被动。 2.5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工作,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从设计单位角度来讲,就是要尽量做到图纸没有设计变更,没有错误和漏项,因为由设计变更引起的投资失控通常难以补救。从建设单位角度来讲,要想从源头上防止设计变更的发生,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工程最终方案的确定必须在设计阶段就完成,且一经确定就不修改;②要留足时间给设计单位做前期工作,如勘探、测量等。时间不充足将直接导致设计深度不够,漏项严重等问题,施工阶段容易发生设计变更;③设计费用合理,提高设计人员的主动创造性,保证设计质量;④对于发生的设计变更,查明原因责任归设计单位的,应由设计单位承担责任。 2.6典型设计的推行及典型造价的推广使用典型设计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遵循的科学依据,来自于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应积极采用,因地制宜实施建设,一般情况下除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施工图作局部改动外,均不得擅自修改原设计图。在南网范围内已经广泛地推广使用标准设计,大大地提升了设计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工程总投资费用。但是在当下设计中,设计人员并不是很愿意使用标准设计及规范,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有规范本身的不足外,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多数设计单位还停留在“构件———设计———绘图”的模式阶段,对标准设计仍然不信任。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根据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情况,设备材料的更新情况及时对典型设计进行补充修改,使之更贴近实际,增强其适用性。典型造价以典型设计为基础,通过基本模块、子模块拼接,使用补充模块进行调整,快速形成典型造价条件下的工程投资。根据我国主要地形的特点,典型造价中选取了五类单一典型地形,包含有平地、河网泥沼、丘陵、一般山区、高山大岭,每个典型方案都可以根据相关参数找到相应的或相似的模块,根据实际情况对选择的模块进行拼接、灵活组合,进行适当调整,加权求和后便可以得出工程总造价。典型造价本身形成的众多模块化指标数量通过与实际编制的造价数据相比,找出差异,分析发生造价差异的原因,可以快速衡量工程设计方案和造价编制的合理性,为工程建设和造价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实现对电力工程的造价控制。 2.7改革现行设计取费办法,建立激励机制现行的电力工程设计取费办法一般是以施工图预算作为收费的标准,造价越高,则设计单位的收费也就越高,这种计费方式使得设计人员从根本上是希望投资增多的,也更加深了设计人员只重技术而轻经济的观念。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改革现行计费办法,引进激励机制。具体实操作为,将投资按照专业分配,实行专业设计人员经济责任制,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地方案比较,若因设计变更增加了投资,则按增加的投资扣除一定比例的设计费,若因设计合理而节约了投资,则按照节约的投资给以一定比例的提成,实行优质优价的收费办法。这种激励计费方式有利于增强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更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3结束语 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既要从制度上改革,也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充分发挥设计及技经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化设计,促进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力求以最少的投资,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作者:肖琪单位:广东电网江门开平供电局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的安全问题 1设备的隐性发热问题 1.1电缆支架发热问题 在一些变电站中,进线电缆有时设计选用单芯电缆,电缆从室外铁塔进入变电站后往往要在电缆层的电缆支架上进行敷设后再连接至相应的开关。在夏季负高负荷期间,值班员巡视测温发现了电缆支架的发热现象。在单芯电缆沿线的支架上均有发热现象发生,且电缆支架上发热的最高温度达到了129℃,电缆外绝缘油有显的热感和软化现象。观察电缆的施工敷设方案,是直接并排在电缆支架上,因此交流电缆敷设沿线的导磁电缆支架上就产生了磁滞损耗发热现象。处理方法是对电缆支架加装非导磁材料的空心金属护套,或者对电缆排布进行重新排列,使得单芯电缆的三相成“品”字形排布。处理后,电缆支架的发热即恢复正常。并且另外三座同样电缆敷设的变电站中电缆支架也先后出现了发热现象,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后均得到了恢复。 1.2变压器漏磁发热问题 在变电站变电设备的一些通常认为不会发热的部位,有时因为设备的设计问题也导致了发热。例如在某220kV变电站中,值班员在巡视中偶然发现钟罩式结构变压器的大盖与底座连接排处发热(如图1,左边为红外热图,右边为可见光图)。该变压器容量为120MVA,当时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流为250A,测温区域中的最高温度为222.2℃。接下来对变压器相关部位的电流情况进行了现场测量。测量时主变三侧的电流为:高压测240A,中压侧370A,低压侧1160A;结果可知,发热确因流过较大电流所致,发热的原因也不难分析出来是因为变压器的漏磁通穿过连接排后,在闭合连接排上产生了感应电流导致发热,反映了变压器厂家对变压器磁屏蔽的设计处理不够完善。现场辅助处理措施是对连接排进行更换,控制负荷,增加相应并联连接排的数量从而减小单个连接排上的电流。但最根本的处理方案还在于厂家对磁屏蔽方案的合理设计。 2开关柜的设计施工问题 2.1备自投完善前的供电可靠性问题 当前许多110kV变电站远景的典型接线方式为三台主变四分段母线的接线方式(如图2)。在变电站的工程建设中一般会根据当地负荷的发展情况分期进行施工投运。当工程按规划设计完成#1、#2主变和10kV的Ⅰ、Ⅱ、Ⅲ段母线的接线方式的投运时(即不包含图4中虚框内的设备),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设计施工上一般会要求在Ⅱ、Ⅲ段母线之间进行临时性的母线硬连接(如图中Ⅱ、Ⅲ段母线中的虚线)。目的在于当#2主变因故失电时,“100”母联开关的备自投装置能动作合闸,从而由#1主变来供Ⅰ、Ⅱ、Ⅲ母线上的负荷。但是现场由于某些设备设计自身的原因无法实现Ⅱ、Ⅲ段母线的临时硬连接,这种方式下势必在#2主变因故失电后只有“100”开关合闸恢复Ⅱ段母线供电而导致Ⅲ段母线失电,为Ⅲ段母线上的用户快速恢复供电造成影响。 2.2消谐器的设计安装问题 在国网公司“十八项反措”中,对防止谐振过电压进行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或二次开口三角处应安装消谐装置[2]。现场近几年来看,10~35kV开关柜中的母线压变一般在压变一次侧的中性点会设计安装消谐器,实际运行也取得了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开关柜设备中,例如某些充气柜厂家的结构设计中并无消谐器,特别是在压变的一次侧无法实现,将给这类开关柜设备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此外,当前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关于消谐器和消弧线圈的使用上还有一定的误区,认为安装投运了消弧线圈后就可以不安装消谐器,应该说两者在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现场设计安装中不可以相互替代。 2.3开关柜电缆出线零序CT的问题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线路的单相接地是允许运行一段时间的,由于线路单相接地没有保护动作跳闸,这就为判断接地线路带来来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判断排除方法是运行值班员在调度员的命令下进行的现场拉路试验,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人员工作量。自从自动跟踪调谐的消弧线圈安装使用后,装置自带的接地判别装置也得到了大量使用。判断的基础仍然是对线路单相接地时不同线路零序电流值进行分析判断,因此在当前不少开关柜的电缆出线上都安装了零序电流互感器。但是电缆屏蔽线接地的方式对该线路的零序电流互感器是否能正确反映线路的零序电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屏蔽线的感应电流是不应反映在线路的零序电流中。零序电流互感器中流过了屏蔽线的感应电流,因而不能正确反映线路的零序电流,最终导致选线判别装置的误判。电缆屏蔽线的感应电流就不会再反应在零序CT中,因此能为接地的选线装置提供准确的零序电流值。除此以外,在现场设计施工中,我们还发现在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有的工程没有设计选用接地选线装置,有的工程没有设计安装零序电流互感器,这些都将对线路接地的快速判别造成影响。 3结语 通过对电力设施设备运行缺陷及故障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电力工程设计和施工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特别是设备的磁滞发热、开关柜的设计施工等方面已经表现得较为明显。通过积极的运行管理措施,密切和设计施工单位的交流沟通就能够进一步地保障电力设备设施的安全。 作者:陈凌昌单位: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电力工程设计造价预算 [摘要]文章分析电力设计阶段在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电力工程造价中的作用及基本做法。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造价;控制 一、电力设计的新观念 电力工程基本建设分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几个阶段。其中设计阶段又可细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几个环节。这整个工程进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及先后顺序,这是不能任意颠倒的。据有关资料分析得出,在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投资的影响分别为:在投资决策、初步设计阶段为90%左右;技术设计阶段为75%左右;施工图设计阶段为35%左右;而过去人们通常所重点关注的施工阶段仅为10%左右。 显然,工程造价的控制关键应是在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初步设计阶段。在投资决策确立以后,设计就是工程的龙头,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的节约就是最大的节约,设计的浪费就是最大的浪费,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就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实行工程造价控制具有决定性意义。 以220kV仁安输变电工程为例,整个项目包括变电站及出线间隔;220及110KV线路;配套通信工程。可研阶段,设计院上报可研总投资34293万元,经可研审查并多次修改后,收口报告总投资32260万元。共核减投资2033万元。核减幅度5.93%。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院上报总投资31712万元,比可研批复32260万元减少投资548万元,减少幅度1.70%。初步设计审查调整后上报总投资30203万元,比调整前31712万元核减投资1509万元,核减幅度4.76%。初步设计审查批准概算30203万元,比设计院上报可研总投资34293万元,核减投资4090万元,核减幅度11.93%。另外,220kV漠南至春城线路,初步设计审查批准概算4702万元,施工图概算4199万元,施工图概算比初步设计审查批准概算节省502万元,节省幅度10.68%(施工图阶段,由于优化设计,线路长度比初步设计审查批准概算减少1.455km,导线指标减少0.01t/km,塔材指标减少1.43t/km,基础钢材指标减少3.72t/km,现浇砼指标减少18.8m3/km)。 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另一类情况,就是有的业主在项目投资决策中提出投资估算误差较大,分析资料表明一般误差范围在+30%~-20%,其大抵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1)项目建设规模没有完全确定,估算难以准确; (2)有的业主将投资估算偏小,是为了项目能上马立项,待批准立项后再追加投资,追加项目; (3)投资估算所用经济指标、信息数据有时难以反映市场实际情况。所以,设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工作做深做细。 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关键应该是:方案设计阶段要把方案估算打足;初步设计阶段要把概算做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把预算做准。坚持这样的做法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是龙头、是关键,对工程造价控制起到不可替代的把关作用。 二、实施新标准注重设计技术质量与经济质量 国际上通用的“设计服务经济,经济体现设计”的经营理念、模式,将愈来愈多地被各设计单位所认同采纳。因为,设计方案的经济化,将大大提高设计的内在价值,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必须建立设计技术与工程经济密切结合的经营理念,把提高设计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逐步调整设计院内部结构配置和工作流程,加强专业之间的交流配合,实现“设计专业提要求,造价专业报估算,设计专业完成设计,造价部门出概算”的交叉配套工作方式。在项目设计定稿之前,要充分听取造价工程师的意见,提高设计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投资总额的合理性。 除了上述经营理念转变和组织制度保证外,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中要侧重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价值工程”的运用 价值工程是一种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它是运用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以业主(建设单位)的要求和提高价值目标为重点,以功能分析为核心,对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只有价值系数最大,才是价值功能所要求的。这也是工程造价控制本身的要求。 价值工程的“价值”是功能和实现这一功能所耗的费用(成本)的比值。其表达式:V:F/C。 式中:V为价值系数;F为功能系数:C为成本系数。 在每个设计阶段,每个项目或专业,都要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从功能和造价(成本)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使两者协调起来,达到有机的统一: (1)功能提高,造价降低; (2)功能不变,造价降低; (3)辅助功能在允许范围内降低,造价大幅度降低; (4)在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造价,而使用功能大大提高; (5)造价不变,功能提高。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的优化设计是施工阶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 电力基建工程推行限额设计,就是要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运用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的方法将投资额分专业下达到设计人员。各专业人员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额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的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这样就实现了对投资额的控制和管理,也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量及概预算指标等各个方面的控制。按照设计程序进行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形成纵向控制,各设计阶段把投资分解具体到单元和专业形成横向控制。但是,限额设计也并不是单纯追求降低造价,而应该是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化设计,促使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以最少的投资,创造出最大的效益。新晨 (三)推广采用标准设计 采用国网公司、省公司的标准通用设计,是保证工程设计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的有效途径。因为标准设计都是来源于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已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优秀设计,它符合我国自然条件和现阶段的技术发展水平,符合国家现行技术经济法规和政策导向,也体现了施工、生产、使用和维护的要求。采用标准设计可以保证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费用,同时也可以方便备料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整个建设周期,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电力工程设计措施探讨 【摘要】在电力行业迅速发展下,使其建设规模呈现明显扩增形式,从而对工程造价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为其获取更多发展机遇。通常情况下,对电力工程各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时,普遍存在造价人员忽视工程设计造价控制等现象,促使多数项目设计频繁出现投资失控情况。对此,本文首先对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行分析,其次阐述其造价控制面临问题,最后提出几点控制措施,意在促进造价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电力企业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关键词】电力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虽然电力行业的发展,向电力生产、电力运行提供更多便利,但同时也会造成许多问题。当开展电力工程造价工作时,由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一直占据重要地位,除了包括设计招标和设计质量之外,还包含方案变更与设计人员等问题,若是未将此项工作进行贯彻落实,则会直接阻碍其他造价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可能造成项目总投资成本不断提高。因此,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以保证电力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1分析电力工程中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1.1控制内容。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对设计阶段进行具体划分,则可以将其划分三种形式,即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而就电力工程来讲,其造价控制均具有一定的固定工作模式,例如:设计阶段工作模式为:通过分析项目可行性,然后按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最后对施工图进行概算、设计等工作,从而完成整个设计工作。因此,为了保证各设计阶段顺利开展工程造价工作,则应根据以上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以达到最佳造价控制效果。1.2影响因素。由于电力工程建设距离相对较长,且在地形和地貌方面变化较大,促使工程造价影响因素不断增加,以工程造价角度分析,可能阻碍工程造价因素表现为:降低运行维护总成本,则会造成工程总费用的增加;投产期限、建设进度造成的不利影响;计划规则包括定额、预算限制、计算标准,其是否具有合理性,更是关系到工程造价最终结果;和电力工程城市规划、国家政策与水土保持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国家或地方政策比较平稳,其工程造价也会相对比较稳定。 2目前电力工程进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时面临问题 以百色网区配(农)网项目为例,对其设计质量问题的分析发现,其问题主要表现为: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存在问题;未正确掌握设计难点和重点等;进行交底工作时,设计人员仅对工程概况进行分析;设计人员未参与工程验收工作等。2.1控制机制存在漏洞。现阶段,设计体制相对比较单一化,且专业分配较为不合理,最终造成造价控制无法顺利进行,仅能采取静态造价控制,此现象具体表现为:电力工程的设计前期,对于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造成限额设计缺少一定数据支持;未对工程项目周期进行合理设计,导致方案比较形式化,最终阻碍造价控制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项目设计理念过于老旧,则会造成技术分析与实际出现严重不符现象。2.2评审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评审业务量大,往往采取抽审的方式开展评审,导致项目的评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安排评审时间短,项目现场复核少;设计单位技经人员数量有限,有时不参加评审会议。2.3控制工具存在问题。当前,我国进行工程经济的具体分析时,图纸会审,设计交底不详,没有真正对设计意图、难点、重点进行交底,普遍设计人员只对工程概况的陈述;设计人员过少甚至不参与分部工程验收。但是,在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下,该种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使其呈现耗时耗力的现状,因此,缺少有效的控制工具,即工程造价控制手段过于老旧,无法达到最佳造价控制效果。 3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方案可以有效执行,应该认真做好设计质量的提升工作,从根本上加强电力工程设计造价控制工作,对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等环节进行全面审核,以保证设计方案得到全面优化,促使设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以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3.1构建部门协同机制。在构建部门协调机制是,主要由局计划部和基建部等部门共同努力形成,主要是对营销部以及设备部等进行协调配合,以保证设计进场问题得到基础处理,贯彻落实“一所一册”数据管理模式,通过联系清单的建立,实现专人对接工作,同时对《百色网区配网业主项目部延伸至供电所管理提升方案》内容进行具体明确,以保证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贯彻落实。3.2加强管理人员培训。通过百色网区的制定,积极开展“设计评审”相关培训计划,并在每季度进行定期培训;邀请百色网区、广西网区的相关设计专家予以培训。根据各管理人员的组织结构,采取外聘补充管理人员的措施,对管理业务进行具体划分,通过跟班学习、现场指导等一系列培训方式的应用,以实现管理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3.3加大设计的评审管控力度。在进行设计评审的管控时,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评审标准,以及评审会议的开展,根据评审的实际情况,对会议时间进行相应调整,采取室内、现场复核融合的方式进行评审工作,以保证达到最佳评审管控效果。3.4组织机构严格执行其自身的职责。在进行电力工程的设计时,对其造价进行控制还应明确组织机构各项职责,具体包括:统筹协调日常工作开展,督促各工作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开展配合工作,对工作配合情况进行考核;负责进行项目梳理,制定项目前期立项、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作计划,做好各设计阶段的指导与监督,协调各项目所属部门配合设计单位开展现场勘查、复核、协调等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结合各设计阶段工作计划,下达设计内部评审通知,组织各部门、设计单位、评审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设计评审会议,把好设计质量关,并形成会议纪要,跟踪设计内部评审过程发现问题的整改,确保项目的可实施性以及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各设计阶段工作计划,下达设计外部评审通知,组织各部门、设计单位、评审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设计评审会议,把好设计质量关,并形成会议纪要,跟踪设计外部评审过程发现问题的整改,确保项目的可实施性以及符合现场实际情况。3.5严格遵守造价控制原则。对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时,应该遵守以下造价控制原则:①提升核算工作效率,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②对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后,科学估算其投入资金,保证电力工程项目更具合理性的同时,确保工程造价具有科学性特点。③对各施工环节、工作量进行把控,通过工程价格的优化,借助限额方法更好完成工程项目设计工作。3.6优化施工方案设计。通常情况下,工程量主要通过跨越塔和线路长度等进行展现,而衡量工程量的重要指标为土石方量、导线量和塔材量等,因此,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前期,需要在初步设计审核通过后进行,以保证更好满足设计标准。另外,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还需跟踪审核工程变化情况,若是出现超概算情况,则应及时告知建设单位,当建设单位通过相关指示后,再对其进行相应修改和调整,确保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3.7对典型设计进行不断推广。因为典型设计主要是按照基础原则进行编制,属于电力工程不断实践的科研成果,所以,典型设计比较适用于电力工程,确保材料和能源等得到合理应用,从而更好满足生产和施工要求。当对典型设计进行具体实施后,不仅可以改善设计速度,而且还能降低设计成本,为减少设计变更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能避免出现不稳定因素。 4结束语 在对电力工程进行全面分析后得出,对工程的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极其重要,同时还与工程整体造价密切相关。在进行阶段阶段造价控制时,可以通过加强设计招标、严格遵守造价控制原则、优化施工方案设计、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对典型设计进行不断推广等措施的应用,以保证电力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者:覃珠瑜 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百色供电局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用 电力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生产领域还是应用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各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并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性组成部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坚固保障,也是电力工程发展的重要目标。 1电力规划设计现状分析 电力是重要的能源,因此电力工业的发展就成为了重要的产业,关乎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加大了对电能的需求,给电力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电力市场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加大了对电力基础工程建设的投入,使的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更深一步优化了投资结构,促使电力市场发生重大转变。电力规划和设计是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组成部门,随着发展也逐渐凸显出实际作用,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2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应用 单项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规划设计具有指导性作用,一般也包含了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两种,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一般反映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2.1系统专业提资 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对比、资料整理分析及综合,最终确定项目工程的建设相关内容,包括建设的步骤、建设时间、建设规模以及投产时间等。将最佳组合接入到方案中。 2.2方案比较 要使电力项目实现经济性、安全性、节能性,提高可靠性,方案比较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更是后期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对方案的优劣比较,可通过各种计算结果进行,并综合经济方面、发展方面及可实施性和安全可靠性等多方面开展分析,以帮助最佳方案的选取。 2.3电气计算 第一,潮流计算,这是电力设计中最基础的计算,包含了电网中线路功率计算和设备元件计算等,不仅是主系统稳定和继电保护的重要参考,也是元件和设备量程的重要依据。潮流计算可对电力潮流分布、网络元件损耗及电网节点电压等情况进行摸底,进而得出正确的电气计算。对于电力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潮流计算也可直接进行检测。第二,电力系统的稳定评价,稳定计算是最主要的途径。在电力系统中,会有些常出现的故障,潮流计算可进行故障模拟、影响程度评估,其中包含了三个方面内容:频率稳定计算、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电压稳定计算。第三,短路电流计算。这种计算方式主要针对确定网架进行的。在已经确定了的系统及网架结构中,很多时候由于电路会出现短路现象,导致电流值异常。在此时,应用短路计算就为正确的电气元件、电气设备、继电器的选型提供参考和依据。实现熔体的额定电流和继电保护定值,并能快速的切断短路电流,降低短路故障的持续时间,提高电路安全运行效率。 2.4接入系统方案 项目接入系统是电力系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在确定好设计后,政府审批部门会对设计进行审核,在确认了设计并符合电网发展需求的前提下,结合网络特性,实现对规划设计的系统接入。规划设计的接入,一定要遵循就近经济原则、节能降耗原则、电网新技术原则等,确实保证电力接入具有经济性、安全性及稳定性。除此之外,还应将当前的发展需求作为参考,并考虑项目的规模及电力输送方式等,最好是在原电网运行的基础上实现电力的高效运行。 2.5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是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约束平衡,一般是指对项目区域的电力系统配电情况采取平衡性的计算,以促使区域全年的电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时,一般是以变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规格作为重要依据的。 2.6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一般来说,电源规划是指对电力工程周边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规划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对工程建设的评价和分析。根据工程基地的不同,可分为地方电源和统调电源两种。地方电源,一般是指企业自备的发电机组,或者是地方性的小型水电站。统调电源是指由有电网统一调度,并供电网统一供电的各类大型发电厂。根据电力建设时期的不同,电源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有区别的,因此在进行电力规划时,必须对周边电力电源情况做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合理安排电力电网的输送,为电力工程的设计提供便利。 2.7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 拟建电力工程区域中对电力负荷进行检测和分析是电力规划设计中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在开展电力工程设计的时候,要对历年来的国民生产需求、社会发展及电力规模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经济发展规律,并在分析基础上对电力负荷做出十年左右的预测。针对中短期在建项目要和已建项目进行对比,分析负荷的特性,并对电网供电产生的影响做好评价。对于负荷预测,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传统的序列预测法,也有专家系统、模糊理论等新方法。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可以电力工程作用、电力工程类型或电力工程规模等作为依据,结合采用单种或多种方法进行预测。如对大流量输送线路及枢纽变电站等进行预测时,可首先针对其负荷增长、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之后就可对其负荷水平进行有效预测了。 3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3.1设计阶段的注意事项 设计阶段就是准备阶段,我们除了要对各个数据进行收集,还要对收集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才能深入的理解指导性意见对电网设计的作用,促进电网规划设计工作的更好开展。同时还要多关注电力主网规划报告,并注意信息的收集,及时对电网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掌握,并在电网资料数据库中做好记录,以便形成各规划水平年的网架基础数据。 3.2工作开展中的注意事项 时刻关注电力系统的变化并及时对数据库做出更新,对各地区的电力负荷情况进行及时的收集、研究,并对各大型电厂、变电站工作开展及数据资料做好搜集和掌握,为电力系统设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新的项目工程,要掌握好当地的负荷情况,并对相关的资料及时做出更新。之后开展有效的电气计算,以为项目工程设计的充分开展做好准备。电力系统规划中,电力网络基础数据是关键性要求,关系着电气计算的有效进行。为此,必须做好基础数据的及时更新,并通过长久的完善,才能保证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润心 单位:吉林市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设计论文: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运用 摘要:电力系统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所以在设计电力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等问题。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电力工程的前期做好合理的系统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叙述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总结了在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中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电力系统;系统规划;规划设计;电力工程设计;电力负荷;电源规划 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各种条件的有利支撑,而且需要依托于各种基础性的能源,其中很重要的能源之一就是电能。因此,电力工程的设计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为了实现客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就需要在电力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即电力系统规划阶段上做好全局统筹、优化电网、远近结合等工作。因此,在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实现电网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方面是需要进行充分考虑的。众所周知,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设计的重中之重,所以只有在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之后,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在以后的运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持久性。 1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的。在综合了各种因素的权衡之后,本文认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1电力的负荷预测与分析 电力系统的规划不是立即就可以做成的,而是需要收集各种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电力负荷的预测,这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重点。这项工作要求相关的人员有非常严谨的思维头脑,并能够进行周密的计算分析,并且还要结合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做出电力负荷的层次分析。而且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实施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条件,并且也需要做出在这些不利条件下的备选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产生不良因素的影响。当然进行预测分析所需要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专家预测和模糊理论等。 1.2电源的规划、电力电量的平衡 实现电源的规划对实现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电力工程中,并不是供电量需要达到特别高的水平,而是需要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设计出一个电量与电力相平衡的方案,这个平衡的状态对整个电力设计系统是具有制约作用的。在进行了上述电力的负荷预测分析之后,就需要对所需要供电的区域进行电力与电量平衡的计算。对电源设备的投入可以反映出整个电力系统的资金的使用状况,并可以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顺利的展开。 1.3系统的接入方案 在充分考虑了电力工程其本身的特点与近年来电网的发展情况之后,就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系统接入的方案。当然这不是孤立存在的,还需要考虑的是政府部门的指导意见。在综合了各方面要素后,制定出来的计划方案就可以在实用性、经济性与实效性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于用电设施的分散性,所以还需要考虑远近结合的问题,当然也需要做到节约土地、节能降耗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系统的接入还要与原电网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在具体的电网新技术方面做到提升,体现出此次电力系统设计的优点方面。在这个提倡节能环保的社会,做出的系统必须要考虑环境友好,同时还需要体现出科学发展的特点。这些方面的因素,都是电力系统的接入方案所应该考虑的。 1.4电气的计算 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中的主要内容还有电气的计算,其中电气计算包括有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电流计算以及无功补偿计算等。潮流计算计算的是电力网络中所分布的电率与电压,这种计算是用来判定各种原件是否正常运行,是为稳定计算提供初值和依据的。这种计算是整个电力系统中最基本的,也是用来比较系统的各种接入方案的最直观可行的方法。稳定计算顾名思义就是需要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具体而言,稳定计算就是在考虑了各种条件之后,分析和计算电力系统所出现的各种故障的问题,从而实现电力系统需要稳定的水平。稳定计算的作用就是在计算之后,能够检验出系统的接入方案是否已经满足了系统的稳定运行的发展要求。短路电流计算是用来计算指定的电力网络中由于某处故障短路,而因此在某个电气的原件上所产生的超越寻常的电流。短路电流的计算是可以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最小限度地减少损失。无功补偿计算的适当采用可以减少一些损失,如某个网络元件在工作的过程中因发生了无功功率传输所造成的电能损耗。在电力的具体工作中,电网的配置需要按照分层分区和就地平衡的原则。 1.5方案的比较 通常设计的时候会提出几个方案,具体使用哪个方案需要结合实际,以安全、可靠的原则以及方案的可持续性与经济性的目标,进行多层次的比较与分析,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 2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实施 2.1准备 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以更好地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这个阶段可以收集一些变电站、统调电源以及变电站的相关数据资料,新的电力主网的规划报告,实施工程的基本信息等。 2.2调度 电力系统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要把自然界的原始存在的资源,通过电力设备将资源转化成相应的可以使用的电能,通过线缆传输,让用户使用。每个系统都不会是单独存在的,都是需要借助一些相应的辅助设备以及系统的。 2.3规划重点的划分 在电力系统规划的设计中存在三个重点方面:(1)周期,即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时,要清楚地知道及时有效规划的正常进行的重要性,确保能够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以防对用电用户的使用造成不便;(2)成本。在做规划的时候,在充分考虑了电力系统的功能要求后,最好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完成电力系统规划的要求;(3)安全。 3结语 近年来,电力系统正在向大电网、大机组、高电压和远距离输电进行发展。这从侧面表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正在进一步增加。而且在某个单项的电力工程的设计中,对系统设计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作为电力工程设计中要组成部分的电力系统规划,对电力工程的设计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重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把电力工程的前期规划工作完成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是,随着用户对电力需求的增加,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也需要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当今飞跃发展的社会经济新形势和新要求。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电力行业的向前发展,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文的探析与研究,可知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当中,设计人员的整个知识水平也会影响电力系统。因此,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地融入到电力工程的设计当中,不断学习与进步,设计出更加实用、绿色、经济的电力系统,以此来促使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整个电力工程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子铭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常德供电分公司
结构力学论文: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摘要:文章针对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注重实际工程与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的改进对结构力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学实践表明,在这些方面的注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结构力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结构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方面它以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程序设计等课程为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是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专业课的基础。该课程不但为后续课程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供了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土木工程师必备的专业基础技能。结构力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然而由于课程本身既注重理论又面向实践,以及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致使部分同学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提高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构力学是一门传统的经典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部分时间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授课,虽然传统教学有其优点存在,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结构力学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性强、注重计算方法掌握的特点,所以不少教师只注重理论及计算方法的灌输,忽略了其在工程实践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使学生学会解决课本上的习题,但对方法的掌握不够牢固,在后续的课程或者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应用的时候,往往需要再次学习。 2.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则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需要教师去督促学习,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睡觉、玩手机,教师自说自话或者学生之间交头接耳;课下存在大批学生抄袭作业,拼凑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甚至出现逃课等现象。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学生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发挥,学习没有积极性,对课程没能产生兴趣。 3.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结构力学课程最终的成绩在许多班级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甚至在课程后期处于放弃状态,考试计算题“交白卷”现象也时有发生;学生在明知道该门课程在本专业中的重要程度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教师进行深入分析,加以解决。导致班级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的原因,从教师方面来说是因为其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得当,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缺乏耐心;从学生方面来说是因为其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比较差。 4.考核方式单一。在以往的教学中,结构力学课程成绩组成以最终的期末考试为主,然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书面闭卷形式,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侥幸心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虽然结构力学是一门注重理论和计算的课程,期末考试必不可少,但是这种形式太过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针对于教师或者学生考核,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掌握情况,该课程作为一门大学时重要的专业课程,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注重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结构力学课程内容较多,课时量大,各章节之间联系比较密切。教师在授课时如果注重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并将其归纳梳理清楚,既可以帮助学生对繁多的内容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又能灵活应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加深理解。例如:几何组成分析,可以帮助判断结构是静定还是超静定;静定结构内力分析中弯矩图的绘制在后续图乘法、超静定结构的求解当中进行用;图乘法在力法求解以及结构自振频率计算中又有重要的地位;等等。 2.理论讲解联系工程实际。结构力学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与实际结合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工程实例,并通过分析或者提出疑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建立力学模型时,多举一些身边的建筑作为实例进行简化,如所在的教学楼等;在讲授力矩分配法时,拿一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结构计算书来举例说明;在学习共振时,让学生先观看桥梁因风荷载破坏的视频资料。学生在接触结构力学等专业课之前,一直在学习数学等理论性课程,不乏学生产生所学东西用不到的想法,所以在教学时,积极应用工程实例能够改变这种观念,并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活跃融洽的课堂氛围,既能使教师发挥出自己的教学水平,又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不会感觉到课程的枯燥。营造良好氛围的主体在教师,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语言表达、教态动作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例如:创设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讲评学生的作业,并指出出现的问题;等等。 4.经常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分析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如果教师只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进度去讲课,不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就可能导致课堂脱节,所以教师要实时掌握学生的动态,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调整讲课进度。另外,还可以通过作业、课堂练习、小测验等形式进行了解。在和学困生的交流中,教师要有耐心,平心静气的与他们进行学习问题的沟通,切勿急躁,并且要注意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其慢慢恢复自信心,从而提起对课程的兴趣,以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5.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作为一门注重计算方法的课程,期末考试在考核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因为通过最终的期末考试才能较为完整地掌握学生的掌握程度,但是只注重期末考试也会有很多弊端,所以需要教师去丰富考核手段。 在重要章节讲授完毕时,可以进行阶段性测试,加强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可以将漫长的课程变成阶段化,防止部分学生在课程后期跟不上或者产生怠慢情绪。比如在讲完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后,可以进行“弯矩图过关考试”,实践证明,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后续图乘法和力法学习中的学习效果,对提高及格率和防止两极分化现象效果明显。 分M布置能够结合实际的大作业,例如:可以让学生去计算学校操场的单杠或者篮球架在人的重量下发生的变形,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数据,建立计算模型,算出结果。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参加结构设计大赛、本科生创新性实践项目等活动,主动去应用学到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也可以将成果反映到平时成绩当中去。 三、结语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加强章节间的联系,积极引入工程实例,注重营造课堂氛围,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应用阶段性考试以及大作业等考核方式,能够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合作意识。结构力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地位至关重要,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改革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 结构力学论文:微课堂与传统课堂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的联合应用 摘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结构力学》微课堂,将含有多媒体课件、每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疑难习题、典型例题等教学资源及时地共享给学生,实现了《结构力学》课程与新型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接轨。将微课堂与传统授课进行紧密结合,通过课堂实践,师生反馈效果较好,该教学方法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结构力学》;微课堂;微信平台;教学实践 一、引言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如果把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比作一幢大厦,那么《结构力学》无疑便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国内许多教学工作者对《结构力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2-4],然而,在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基于此,我们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借助智能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结构力学》微课堂,与传统课堂内的授课紧密结合,对《结构力学》的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二、《结构力学》传统课堂的现状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目前大部分的《结构力学》传统课堂存在下列主要问题:(1)上课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产生倦怠情绪。(2)对结构力学的理论与土木工程实际联系不够,这就使得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做习题来应付考试上,当真正遇到实际问题时仍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3)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的引入都是以理想化后的计算简图为载体,从而使得学生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实际三维空间结构,很难对工程问题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4)学生上课玩手机已经成为一个习惯,他们的精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课堂上不认真听课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三、《结构力学》微课堂的建设 笔者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BJTU结构力学曹艳梅课堂”,将含有多媒体课件、每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疑难习题、典型例题等教学资源上传到微课堂。通过微信关注对外共享(二维码如图1所示),将电子资料及时地推送给学生,实现了《结构力学》课程与新型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接轨。 通过该微课堂,学生可以在课下随时翻阅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复习各个知识点、预习新的知识、进行知识点的拓展思考,不仅加强了课堂教学,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学生还能在微课堂平台上随时留言,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反馈,教师也能够及时回复,使师生在课外W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起实时沟通的桥梁。针对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任课教师都给予详细的解答,并且在这些提问的问题中,选取大家问得多的或者常犯的错误点作为典型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放在微课堂的思考与讨论目录下,比如“瞬变体系一定有多余约束吗”、“位移法中的刚度无穷大杆”等。 在微课堂内容的布置上,我们注重了工程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结构力学之美。比如在第3章讲到多跨静定梁时,引入具有同样结构形式的南宁邕宁大桥,由浅入深地介绍这种结构形式的求解方法,并引领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如图2所示。又比如在讲到结构的位移计算时,引入巴黎塞纳河上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引领学生去进行实际结构的位移求解(如图3所示)。 四、微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紧密结合 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将《结构力学》微课堂与传统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课堂上讲完“几何组成分析”这一章,我们借用单建老师提出的趣味结构力学思想[5],在微课堂上以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为例让学生分析多跨联拱桥的几何组成;在讲到制造误差引起的位移计算时,我们将钢桁梁桥中的预拱度引入到教学中,同时在微课堂上留出图4所示64m下承式铁路桁架桥有关上拱度设置的相关思考,不仅实现了传统课堂和微课堂的紧密衔接,而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结构力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结语 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我们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学生通过网上链接匿名填写,对教学效果进行了真实反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喜欢这种工程化教学方式的学生比例达87.31%,对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满意和非常满意)达90.3%。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不断完善《结构力学》微课堂的内容,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师的课堂授课服务。 结构力学论文:西部地方高校结构力学课程慕课建设探讨 摘要:基于目前西部地方高校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对“慕课”理念的分析,本文构建了结构力学课程慕课的组织方式。提出了通过优选学生组成上课班级,对部分章节采用“慕课”的教学方式,通过优化预习课件并配合以高质量的预习视频,提高课堂讨论质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教改措施。课程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为结构力学课程慕课建设积累了经验。 P键词:结构力学;慕课;自主学习 0 引言 《结构力学》[1-2]是土木工程、地下空间结构等土建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是土建类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结构力学在整个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一方面,它前承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另一方面,它又后继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抗震等专业课程,为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 在大学课程学分、课堂学时压缩的背景下,如何结合西部地方高校结构力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为结构力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值得广大西部地方高校结构力学课程教师思考[3]。 1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特点与问题 结构力学教学内容繁杂。目前,西部高校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及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影响线、矩阵位移法、结构动力计算与极限荷载等。结构力学课程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点:①基本概念多;②计算方法多。虽然在结构力学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但是结构力学课程新概念依然偏多。如:几何构造特性(几何不变、几何可变、瞬变)、定向支承、瞬铰、计算自由度、结构(多跨连续梁、刚架、桁架、组合结构、拱结构)、移动荷载、影响线、力法、位移法、矩阵位移法等,对学生来说都是新名词、新概念。结构力学计算方法多,可以分为:静定结构内力计算方法、影响线分析方法、结构位移计算方法、超静定结构计算方法等。其中:静定结构内力计算方法需要分别针对静定多跨梁、刚架、桁架、组合结构和拱结构进行分析,每种结构因具有不同的几何特性和受力特性而具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求解技巧;影响线分析包括静力法和机动法;结构位移计算方法包括直接积分法和图乘法;超静定结构计算方法包括力法、位移法和矩阵位移法等。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包括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位移计算以及动力计算等基础问题的概念与理论,掌握计算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等的计算方法。在结构力学教学方式上通常采用板书、PPT的方式课堂讲授。课堂教学时,通常是让学生先理解基本理论,然后利用先期学过的知识建立方程,求解某类结构的内力与位移等,即基本技能的掌握。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固定,能让学生很容易的明白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并掌握求解某种结构内力的技能,但反过来也容易造成课堂教学呆板与枯燥。 限于区域劣势,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总体高考录取成绩要低于东、中部学校的学生。结构力学作为土建类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内容难度较大,且需要前期数学、力学相关课程基础,部分学生感觉学习起来困难。从本校近几年结构力学期末考试情况来看,每年学生的优秀率约在10%,不及格率约在30%,这与学生的生源有一定的关联度。作为西部地方高校,在吸引优质生源方面确实不如东、中部院校,但是西部地方高校也不乏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好,处于“学有余力”层次。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很努力,但是成效不好,处于“心有余力不足”层次。这两部分学生的比例约占总学生人数的30%左右。如何更好的满足这两部分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值得思考。另外,结构力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以及教师无法及时获取学生反馈信息等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点。 因此,考虑利用“慕课”的优势[4-5],为西部地方高校结构力学教学提供有益的补充,这将为西部地方高校结构力学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途径。 2 慕课特点 “慕课”(MOOCS)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慕课是将传统课程以在线的方式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赋予了传统课程显著的开放特征,实现了由传统课程向开放课程的转变。慕课有强烈的学习现场感而且重视学习过程,通过严谨的知识点拆分,以逼真的短视频完成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上更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传统“灌输式”的线性教学方式转变为“对话与协商式”的非线性教学方式。此外,“慕课”教学设有交流平台,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交流、讨论学习,并以协作式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过程。慕课实现了信息时代的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模式。慕课对教师就课程内容的组织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有更高的要求,这二者达不到要求,慕课的效果也未必很好。 3 结构力学课程慕课的构建 针对当前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虑“慕课”的特点,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试图从教学形式和教学组织上进行突破,改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部分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学习资源。基于这种考虑,拟在现行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对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考虑到“慕课”的组织形式需要学生有主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采取“慕课”教学形式的班级学生组成上需要有所要求。通过学生申请,上课教师对申请学生进行面试后,组成“慕课”教学形式的班级。 ②上课的教师,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结构力学“慕课”的所有内容的制作。但是对于采用“慕课”教学形式的班级,仅限部分章节采用“慕课”教学形式进行,重要章节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 ③为了配合“慕课”教学,课程教学日历和教学大纲需要在网络平_提前,使得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④针对每次课的内容,形成简化版与完整版两个教学版本的PPT。简化版采取录制方式,通过老师讲解与PPT播放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简单讲解,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供学生预习。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后,配少量单项选择题进行测试,方便学生学习之后进行自检,同时测试结果自动反馈给上课老师,即“课外在线学习”。完整版是对课程内容完全深入细致的讲解,主要用于老师上课之用,上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学过程中反馈的测试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并就预习过程中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即:“课内现身说法、重视师生互动”。上课结束之后,传到网络,供学生复习。 ⑤调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流程如下:介绍章节学习目的基本概念的简单讲解或回顾学生自学中存在问题的讲解,与同学交流、讨论典型问题的讲解课堂内容的总结与深化。 ⑥布置课后作业,公布课后答疑与习题辅导课时间。习题辅导课之前,给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答疑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问题。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给学生开设习题辅导课,采用板书方式对习题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解题步骤,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与改进的地方。 ⑦结合慕课的特点,改革考核方式,将学生网上预习的情况以及课堂互动也纳入学生成绩的组成部分,以调动学生平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 结构力学课程慕课的实践 结合学校推行的“慕课”建设立项计划,以及学校针对 “慕课”建立的激励机制,在学校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协助下,教研室以团队形式完成了结构力学“慕课”的部分章节的制作。目前《结构力学》课程的课程教学日历、教学大纲、部分章节的简化版教学视频以及自测习题已经上传学校局域网。结合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结构力学》课程采取“慕课”教学形式的班级学生进行优选。目前已经在“桁架结构内力计算”、“静定拱结构”与“影响线”三个章节采用“慕课”的教学形式。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感觉新奇,教学效果较好。 5 结语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地下空间结构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目前西部地方高校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通过对“慕课”理念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西部地方高校结构力学课程慕课组织模式。依托学校的 “慕课”建设政策,初步完成了结构力学课程的“慕课”建设,并在部分章节进行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为结构力学课程的“慕课”建设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结构力学论文:高校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 近年来很多教师和学者在结构力学教学方面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研发结构力学演示教学仪器、制作力学原理的演示动画、建立学习过程的考核监控体系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结构力学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结构力学 课程改革 教学仪器 质量评估体系 结构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对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工程相关的各项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工程结构设计。具备扎实的结构力学知识,是土木工程从业人员的坚实基础。只有真正掌握并能正确分析和计算结构的受力,才有可能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结构力学在执业资格考试中意义也十分重大,例如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建造师等专业资格考试中,都需要运用大量的结构力学知识。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下文从几个方面对结构力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1 开发演示力学概念及原理的教学仪器 1.1 力学概念及原理 概念和原理一直都是我们探索科学的基础,也是解释科学现象的依据和根本。一些我们日常见到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其实追根溯源都是一些概念和原理的体现。结构力学学习的宗旨就是发现工程中常见结构及构件的力学原理并运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 结构力学这门课程涉及很多概念和力学原理,只有充分理解这些概念和掌握力学原理,初学者才能够融汇贯通,为后续课程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打下基础,正确的分析和解决一些力学问题,然而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1.2 开发演示力学概念及原理的教学仪器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不应该是枯燥无趣的,如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是授好一门课的关键。这些年来,各大高校相应的取得了一些成果,从教学内容上和教学方式上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如使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讲课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等。多媒体教学便捷,节约时间又增加了课堂氛围,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们仍然对那些比较难懂的力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不够深入、深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计并开发制作一些演示概念及原理的教具,能够使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课本知识。例如在多跨静定梁部分,开发可以拆装的各种梁及支座约束模型,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搭和拆一个多跨静定梁,来体会求解过程就是拆的过程,而搭的过程就是建造结构的过程。这些教具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能使学生们能更好的理解结构力学课程中涉及的概念和原理。 2 制作演示力学概念及原理的动画 在网络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画宣传片,这样的动画效果,不仅让我们记忆深刻,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如果教师把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论制作出相应的小动画演示出来,那么学生们学习起来既不会觉得枯燥,又能马上理解那些概念和原理。例如学习影响线章节时,学生总是不能充分理解概念,对一些概念和方法交叉混淆运用,以致不能正确画出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影响线,做题分析时经常出现错误。如果用动画的方式来显示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受力变形的过程,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影响线的概念和作法。动画给人一种即视生动感,将动画模式运用到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引入工程中常见力学问题及计算软件 实际工程结构很复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力学问题,有的问题并不能用相同的方法来解决,而有的工程问题我们可以转化为力学问题,再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分析,这些软件中最常见并与结构力学紧密相关的就是结构力学求解器、PKPM、ANSYS等计算机软件。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我们在求解器中输入杆件结构体系,就能对杆件结构体系进行几何构造分析。求解器还可以直接计算一般平面结构的影响线、结构内力等。PKPM是进行结构设计时常用的结构分析软件,它能分析和计算结构的内力,并给出结构施工图。ANSYS是分析特殊件力学问题的一个有效软件,能对结构进行模拟计算,通过输入各种参数和条件以及建模求解,我们就能提前预测所建结构的安全性能。 教师在传授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反复强化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印象并强化理解所学知识。在学生学习掌握了教师所讲的解题方法后,教师要给学生们引入计算软件,并指导他们把所学软件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来求解一些力学问题。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手算题目的结果与软件计算求解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二者所出现的误差来源和对结构的影响。利用软件求解时,如何把实际工程问题输入到软件中,就是结构力学知识点的融汇贯通,如结构力学模型的简化和选择,还有荷载的施加等,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实际结构的基础之上,充分理解结构的属性和传力特点,略去次要部分,保留能反映原结构基本性能的主干。实际结构错综复杂,完全按照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力学分析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在进行计算之前,都是要对结构进行简化的。这些都是要让学生理解的工程概念,只有正确理解了这些概念,才能正确有效运用软件来求解结构的力学问题。 4 完善结构力学试题库建设 4.1 学生练习试题库建设 力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要通过大量的题目练习来实现。一个知识点讲完,要有充足的试题练习来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作业中,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是抄作业。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现象,对每个知识点尽量多的建立练习试题库,尽量做到每人一题。 相对来说课本上每章节的习题数目有限,题目类型也很单一,并不能达到让学生循序渐进,由难到易,由基本理论到深入理解的效果。充足的试题库建设,避免学生不能相互抄袭作业。另外,习题库中全面和详细的答案,也为学生针对批改后作业中错误的学习和改正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试题库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分类建立。对于一般难度试题库,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解决常见结构的受力分析。面对要考研的学生,可以建立适当增加难度的试题库。试题库以国内著名高校的考研题目为主。通过试题库练习,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明白自己的差距,也在学习做题过程中接触结构力学的多种问题,为以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执业资格考试或者是工作打下基础。 4.2 考试试题库建设 教师对学生们学习效果的考核和监控,除了课堂上学生跟随教师思维积极配合和问答之外,最好的方式是对学生们进行考试。随堂测验、期中考察、期末考试等都是教师检验教学质量、督促学生良性学习的机会。考试是最有效的检验学习和授课成果的方式。然而,如果考试试题都由各自的授课老师命题,第一,并不能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第二,不同的教师出题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难点,造成考试试卷因为老师个人取向问题造成考核知识点不够全面,因此应避免由任课教师直接命题考核学生所带来的弊端。采用试题库抽题组卷是实行教考分离的有效手段,既保证了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又确保了试卷的质量。 5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及评估体系 如何评估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监控和评估体系。在授课过程中建立教学监控及评估体系,实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势必会有所改观。以往结构力学课程只是通过期末的考卷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效果。立足于学生学好结构力学并产生兴趣这个目标,学校考核的方式也需要改变。改变传统单一的考试方式,以适应结构力学教学的需要。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结构力学学习过程中为第一要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第一,作业是最基本的教学成果体现方式。学生平时的作业,成为最终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通过作业练习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以大作业的形式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水平。可以采取班级竞赛方式,开展设计比赛。例如设计桁架模型设计及承载力计算等,提交计算书和结构受力分析报告,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分析计算的思维能力。比赛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第三,适当尝试增加教学环节。每节课程,在课前随机提问学生在上讲台讲解自己完成的作业。这既能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又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程的内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讲解表现打分,作为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加分项。 第四,当一个章节知识学习结束,对章节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和强调。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学生针对此章节内容自己出3-5道题目并作出答案。要求所出的题目能够重点突出,内容全面,体现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出试卷的情况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章节重点。此项也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一部分。 6 结束语 结构力学课程对土木工程R笛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课程的兴趣,奠定专业基础知识是需要任课教师长期不断探索和努力的。学校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和变革是现代社会的潮流,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也是大势所趋。学校作为锤炼人才的熔炉,任课老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及课程的需要。 结构力学论文: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摘 要】本文通过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两门课程的对比,已完成教学上两门课程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融会贯通 0 前言 材料力学是许多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一门为设计工程实际构件提供必要理论基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主要研究杆件在拉、压、扭、弯等基本变形以及组合变形形式下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的计算,而且还为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等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构力学则是力学以及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更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为设计实际工程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数据的课程。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这两门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又是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课程之一,课程中许多地方有着几乎相似的知识体系内容,但又因研究的结构体系的复杂程度不同而有差异,若能将两门课程深入研究,在讲解结构力学课程的同时将两门课程知识内容相互渗透与融合,完成课程间的衔接过渡、交叉与融合,完成在学习新的知识内容的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原有基础知识的内容,实现两门课程的融会贯通,从而可以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 1 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课程的不同与相似之处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简单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的计算原理和方法而结构力学则是研究复杂构件体系相同方面的计算,所以结构力学要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 材料力学是基础课程,它为更多的不同工科专业奠定基础,如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化工机械、轨道交通等众多专业都以此课程为基础,因此该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变形杆件的变形复杂,相应的不同变形下的内力以及位移计算复杂,甚至包括各种组合变形形式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虽然构件体系简单,但变形复杂多样。因此不同变形形式下的内力、应力以及位移计算各有不同。 结构力学是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少数专业开设结构力学课程,如:土木工程、桥梁隧道、水工工程等专业,由于它更注重于大型复杂结构体系在弯曲、剪切、拉压这三种变形形式下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的计算,相对于材料力学,涉及到的变形简单,基本不涉及组合变形的计算,相应的计算弯曲、剪切、拉压变形形势下的内力以及位移的方法则更加具体灵活,相应的方法也更加简单多样,所以应用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解决材料力学的某些弯曲及拉压问题则显得非常简单,特别是材料力学中由于弯曲或拉压引起的位移计算尤为简单。 2 材料力学课程与结构力学课程的相互融通 材料力学课程是结构力学课程的基础,尽管材料力学所提供的各种计算方法与结构力学的方法相比显得较为麻烦,但如果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方法的奠定,后面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如在材料力学中所提供的计算位移的方法虽然很多:(1)变形位移比较法;(2)实功方程法;(3)挠曲线微分方程法;(4)叠加法;(5)能量法的卡氏第二定理,虽然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更具基础性,分析和计算都较为繁琐,有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结构力学课程中由变形体系虚功原理的虚功方程导出的计算位移的单位荷载法,则无论是任何因素引起的位移也无论变形体系的变形在什么变形范围都可以解决。特别是应用单位荷载法莫尔积分的图乘法可以较为轻松的解决线弹性范围内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问题。不仅如此,各种广义荷载因素如:温度变化、基础沉陷、材料收缩、制造误差等众多因素引起的位移计算都变得非常简单。如果能够掌握结构力学中杆系结构的内力计算,那么解决单个杆件的内力那也将易如反掌。所以学习好结构力W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材料力学的教学内容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只要老师在讲解结构力学的同时,与材料力学的知识内容相互结合并比较,就可以完成两门课程知识内容上的融会贯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理解以往所学材料力学课程的知识内容,使得两门课程的知识内容衔接自然流畅,完成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两门课程的完美结合,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 结构力学论文:二本院校结构力学教学实践思考 (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摘要:结构力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土木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本文从结构力学课程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二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改革等方面论述了问题的改进措施。本文对二本院校结构力学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二本院校;结构力学;教学实践;改进措施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根据力学原理研究结构在外力及其他因素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以及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受力性能[1]。学生具备扎实、系统的工程结构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工作后从事结构设计、施工,及继续深造进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 一、结构力学课程特点 结构力学各章之间系统性较强,知识点之间紧密联系[2],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与结构内力分析计算密切相关,静定结构的内力求解、位移计算是超静定结构求解计算的基础。 结构力学及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及理论力学的学习度都需要严密及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高考数学、物理入校成绩整体相对不高,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土木工程类基础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造成二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结构力学时积极性不高。因此,针对二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本文根据作者几年来在二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的教学经历,探讨二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 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二本院校结构力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先修课程掌握较差。正如前所述,由于学生在学习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先修课程时,很多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有些学生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期末考试靠突击学习,仅掌握考点知识,而没有整体把握力学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造成在结构力学的学习中,新知识点的学习涉及到先修课程,老师不做讲解时,学生通常不能建立新旧知识点的联系。而且随着结构力学课程的深入,新知识内容数量的增加,学生不理解、没掌握的知识点越多,有些会逐渐丧失对结构力学的学习兴趣[3]。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结构力学上课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在课下预习和复习的比较少,作业存在抄袭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较差,在大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玩电脑游戏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学生对结构力学烦琐的计算过程没有耐心,上课过程中在讲解跨度时间较长的理论推导过程或者习题时,学生后半段容易走神和不耐烦。 3.政策性导向影响。在国家高校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践性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院校都在缩减专业基础课的课时,扩大和增加实践课程的门类和课时,这更减少了学生在学习结构力学上的时间,而结构力学课程特点是必须有大量的习题训练来保证学习质量。 三、结构力学课程改进措施 通过对结构力学课程特点、面临问题的分析及现代课程的发展趋势,在结构力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因材施教,精讲多练。对入学基础相对较弱的二本院校学生,结构力学的讲解应追求解题思路简单化,不深究教材中结论性概念原理,加强结论性概念的应用,合理分配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时间。课上应多留给学生一些做习题的时间,做完后老师再讲解及与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理解和认识。对于逻辑思维较强、善于思考的学生,概念性原理的探究可以与老师课下交流,或通过网络交流,这样既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也照顾了个别学生的需要。对结构内力、位移的认识和求解,静定结构的学习是关键,尤其是对二本院校学生,静定结构部分应细讲,多练习,让学生真正理解求解各种静定结构内力、位移的实质,掌握画内力图的方法,这样才可以对后续超级静定结构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实际的土木工程结构以超静定结构居多,超静定结构计算过程及方法,都包含着静定结构的计算方法。否则,如果学生没有理解与掌握静定结构部分的内力求解思路及画内力图的方法,对后续课程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这也是学生觉得结构力学难学的重要原因。 2.温故知新,激发学习兴趣。大学课程的课时安排,一般结构力学每周3次或2次课,两次课之间跨越周期较长,以现在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结构力学系统性的课程特点,两次课之间第二次上课的时候,上节课的知识点有可能忘记或模糊,如果讲新的知识点,有些学生往往会听不懂或不理解,所以,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应加强与先学知识的衔接,和学生一块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新课讲解过程中,如果遇到大部分学生遗忘的先修课程的知识点,教师也应该给学生简单提醒,指出属于哪门课程、哪个地方W到过,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对旧知识遗忘的失落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3.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结构力学主要是对杆件结构体系内力及位移的求解,对理科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二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求解过程的推导必须在黑板上逐步详细的书写,板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加深印象,边板书边讲解,推导讲解速度不能太快,给学生一个思考和接受的过程,速度过快,学生对新知识点不理解,越容易丧失学习结构力学的兴趣。教材中文字描述主要是对求解过程的叙述,这些在讲解过程中就可以表达清楚,不用再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结构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主要是例题与习题的数量较多,为节省时间,讲解例题、习题时,可以把例题与习题的题意和题图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4],而例题与所要讲习题的推导求解过程仍需要逐步详细的板书。 4.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复习。勤能补拙,对二本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如果想学好结构力学,必须苦下功夫。课前老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把上课要讲的新课提前预习,为激发学生提前预习兴趣,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内容,上课时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讲解,或拿出一个例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选定一个学生进行讲解;课后布置一定的课下作业,为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每节课前应简单分析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完成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 5.教学方式的改革。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课程改革也随着快速发展,由最初的单纯靠教师在黑板板书,到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而随着网络的发展,MOOC、微课、在线开放课程逐渐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重点。结构力学作为一门学生认为最难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对二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更是如此,网络视频课程的出现与发展对结构力学课程优势更明显,学生可以在网上对难度较大或不明白的地方反复听、反复看,也可以暂停下来,进行思考与消化。并且在线开放课程还有与教师互动的环节,学生网上在线与教师的讨论与互动既避免学生了闭门造车,又督促学生按进度进行学习。MOOC与网络视频开放课程的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对网络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以便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为后面的学习予以指导。 课堂讲课内容与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如何平衡?“翻转课堂”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MOOC与网络视频开放课程的学习,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对学生自主学习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设定相关的习题和主题,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互动,以此来实现教师在课堂上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翻转课堂”,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在MOOC与网络视频开放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结构力学论文:拱结构概念分析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拱结构是结构力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拱结构的特点与原理出发,系统地阐述了拱结构概念分析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结构力学;拱结构;概念分析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水工结构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2]。传统的结构力W教学方法和内容大同小异,如对于拱结构,学生要掌握静定三铰拱与超静定两铰拱和无铰拱在荷载、温度及支座移动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的计算。封闭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小。随着结构计算软件的普遍采用,学生从结构力学的烦琐计算中得以解脱,但对结构计算软件过度依赖,不少学生对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概念理解得较模糊[3-4]。 为了提高结构力学教学质量,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概念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经典结构力学的基础之上能深入理解、灵活运用其核心概念、基本方法来解决工程问题。基于此,以三铰拱、超静定两铰拱和无铰拱作为切入点,从概念分析的角度对三种拱的受力性能、适用范围和工程应用进行全面阐述,以期对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有所启发与裨益。 一、拱结构的特点与原理 矩形截面梁是受弯构件,因为靠近中性轴的材料应力水平低、弯矩沿梁长一般是变化的,所以材料利用率低。从结构的概念设计角度讲,梁截面存在应变梯度。当构件轴心受力时,材料利用率就可能增大,于是便产生了拱结构及合理轴线的概念。从梁到拱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人们对合理结构形式的追求,体现了概念设计在提高材料效用、探索新型合理结构形式中的指导意义[5]。 拱结构是一种古老的结构形式,过去拱结构常采用砖、石和土坯等抗压材料优良的材料建造,现代拱结构则多用钢材、钢筋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建造。钢筋混凝土拱以抗压强度优良的混凝土材料为主,配以承受拉力的钢骨架,可较大地提高其跨越能力。但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拱自重大,施工难度较大,经济指标较低。拱形钢结构则具有自重轻、材料强度高、承载效率高、造型美观和施工便捷等优点,但其防腐与稳定性问题突出,价格相对较高。 拱是一种典型的推力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两端的支座会产生水平推力,在该推力作用下降低了拱截面弯矩,使拱以轴向压力为主,尤其承受满跨荷载作用时拱结构具有很高的刚度与承载能力,故在桥梁和体育场馆等大跨空间结构中应用广泛。 拱的轴线形式可选用圆弧形、抛物线形、悬链线形和椭圆等变曲率线形[6-7]。拱的受力状态和悬索结构恰好相反,却很相似,区别在于悬索只能承受拉力,不能受弯;拱则以受压为主,拱截面可承受弯矩的作用。由结构力学课堂教学可知,合理选择拱轴线很重要。对于大跨落地式房屋拱结构,拱主要承受沿其轴线均匀分布的屋面自重,拱轴线可选用悬链线形,自重作用下,拱主要承受轴力,弯矩很小。对于承受沿水平向均布荷载作用的拱结构,应将拱轴线选为抛物线形。对于承受均匀水压力的涵洞和隧道,选用圆形轴线有利。应注意,按照主要荷载选择了合理拱轴线,荷载改变或有可变荷载作用时,拱内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弯矩,故拱截面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拱截面形式多样,除了有实腹的矩形截面拱、T形截面拱、双曲拱和波形拱外,还有钢桁架拱和索拱等。其中钢桁架拱兼有拱和桁架的双重性质,可分为平面和立体桁架拱。 二、拱结构概念分析的内容体系 (一)概念分析 对于裂缝开展严重的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混凝土基本退出工作,可看作带拉杆的拱。拱拉力由纵向受力钢筋承担,拱压力则由混凝土来承担。梁某一截面的弯矩由纵筋拉力与该截面拱压力的水平分量组成的力矩平衡;剪力由拱压力的竖向分量来承担。拉杆拱的拉力也可由支座水平推力来承承受,只要支座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拉杆可去掉,拱的受力状态不变。 (二)构件尺度 工程结构的设计中常须考虑比例的概念,例如梁高可取跨度的L/10―L/15,该比例为其设计带来便捷。但该比例有其适用范围,对于大跨度梁就不再适用。再如,若把实际工程按比例放大若干倍,是否依然可行? 现以自重作用下的无铰圆弧拱为例,跨度S=20m,矢半径R=11.18m,矢高H=5m,拱截面高度h=0.3m,拱截面宽度b=0.2m。若将此拱各尺寸放大10 倍,现比较原拱与放大拱的内力和变形。 将两拱的最大内力值、变形列于表1。从表1中可看出,尺寸放大10倍后拱的截面弯矩变为原拱的 10 000倍,抗弯承载力(截面抵抗矩)是原拱的1000倍,则弯曲应力是原拱的10倍,也就是说须将材料强度提高10倍,才能满足强度要求。挠度问题更突出,拱放大10倍后挠度是原拱的100倍,刚度明显不足。由此可知,结构设计中截面尺寸须考虑结构尺度的影响。规范与教材给出的拱截面高度与跨度的比例范围仅在常用的跨度内才适用。同时,本例也说明结构自重对大跨度结构的影响很大。结构尺度的变化会改变结构的受力状态。 (三)温度与支座变形影响 由结构力学知识可知,温度改变与支座变形不会使三铰拱产生内力,而对于二铰拱和无铰拱,温度作用和支座位移对拱的内力与变形会产生影响。但影响到底有多大,下面以无铰拱为例,说明该两种因素对拱内力的影响。 首先考虑温度的影响。以矢跨比为1/3、1/4、1/5、1/6和1/7的无铰拱为对象,除矢高变化外,其余尺寸与本文第(二)节同,拱整体升温40摄氏度。不同矢跨比下拱的最大变形、内力及支座水平推力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拱高(矢跨比)的降低,最大变形、弯曲应力、轴应力和支座推力均逐渐增大。对于小矢跨比(如1/7)的拱,升温后拱结构的变形难以释放,会产生较大附加应力,其中弯曲应力影响较大(36.2MPa),最大弯矩出现在拱脚处;随着矢跨比的增大,拱结构自身变形的能力增强,升温产生的应力得到释放,如矢跨比为1/3时,最大弯曲应力为12.5MPa。 拱自身刚度影响温度内力的大小。对于上述矢跨比1/4的无铰拱,保持其他尺寸不变,仅分别将拱截面尺寸放大1.5倍、2.0倍、2.5倍和3.0倍,五个拱的最大变形、内应力及支座水平推力值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拱截面刚度越大,则温度引起的内(应)力、支座推力越大,且增幅很大,尤其是支座推力。 总之,以上仅分析了温度作用、支座位移对超静定拱的内力与变形产生的显著影响。因此,对于温差很大或基础、下部结构刚度较弱的情况,可考虑采用三铰拱,因为三铰拱是静定结构,对支座位移和温度变形具有很好的m应性,但三铰拱顶铰的施工与制作较为困难,应综合考虑实际工程情况来确定拱结构的形式。 (四)约束刚度对拱内力的影响 对于实际工程,拱脚并非理想的铰支与固支。对于支承于下部结构的拱,因下部结构提供的水平支承刚度有限,拱结构的受力状态与固支的情况有差别。从定性角度分析,下部结构水平刚度越弱,拱受力时“梁”的特征越突出,受弯越明显;随着下部结构水平刚度的增大,拱效应得到增强。 以承受满跨水平均布荷载作用的两铰拱为对象,考虑拱脚处三种不同水平约束刚度对其内力的影响。当拱脚下部支承结构提供的水平刚度很小时,弯矩的分布与简支梁类似,下部均受拉,且跨中弯矩最大;轴力分布不均匀,拱顶处接近于零而拱脚处达到最大值。随着下部结构提供的水平刚度的增大,拱中同时出现正、负弯矩,且弯矩幅值得到显著降低;轴力略增大,但分布较均匀。因此,拱脚下部支承结构所提供的水平刚度是实现推力结构特征的重要保障。一般在拱结构的设计中,会对下部支承结构或基础提供的水平刚度提出一定的要求,以免产生过大水平与竖向变形,降低拱效应,大幅削弱拱结构的刚度与承载能力。 (五)拱对不对称荷载敏感 拱的内力、变形分析须考虑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及其组合,还应考虑施工安装荷载、地震、支座沉降和温度变化等的作用。对于风、雪荷载,还须考虑其在拱轴线平面内的最不利分布。拱在满跨荷载作用时一般具有较高的刚度与承载能力,但半跨荷载作用时则相对较低,设计时须考虑荷载不对称分布的情况。除了轴力以外,半跨荷载作用下拱的变形与内力值均高于满跨作用的情况。由此可知,拱结构对不对称荷载很敏感,在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不对称荷载的不利影响,如雪荷载、风载等。在结构力学课堂教学当中,应强化荷载工况对拱结构设计、分析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拱结构的受力性能。 (六)工程应用 提高拱结构的概念分析能力与深入理解其受力原理,可在提高材料效用、探索新型合理结构形式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平面钢闸门是挡水面为平面面板的闸门。平面闸门的制造加工较易,运行安全可靠,维修也方便,广泛应用于水工建筑物上作为工作闸门、事故闸门及检修闸门。平面钢闸门自重大,所需启门力也大,门槽的水力学条件较差,故在高流速水道上作为工作闸门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针对平面钢闸门用钢量大、受力不合理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钢闸门形式,即双拱型空间钢管结构闸门,该结构主要的受力构件为交叉设置的正拱与反拱,双拱体系受力均匀,充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了用钢量,降低了钢闸门的工程造价,采用圆管构件使得水阻力减小了80%[8]。 再如,近年来在工程结构中应用广泛的索拱结构。索拱可根据设计需要由拉索、撑杆与其他任何形式的拱进行组合,利用拉索的牵制作用与撑杆的支承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及承载力、降低了钢拱的缺陷敏感性、减小了支座推力,甚至可消除钢拱的整体失稳而转变为由强度控制其结构设计。故应在结构力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拱结构的概念分析能力,可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七)索与拱的内在关联 拱结构是以受压为主的结构形式,而悬索结构则以受拉为主,二者从受力角度讲存在着共性。国外大学的结构力学教材(如Structural Analysis,8th,Hibbeler)将索与拱结构放于同一章进行讲授,先讲授索结构,而后再讲授拱结构。而国内结构力学教材则缺少关于索结构内力分析的内容,直接讲授拱结构的内力分析。这样使得两种结构体系脱节,使得学生认不清二者受力上的内在关联。目前人们对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索结构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故在新版结构力学教材中应补充索结构内力分析内容。索结构的学习有助于对拱结构受力特点的深入理解。 所谓悬索结构是指在荷载的作用下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索的几何形状,只承担轴向拉力的构件。与悬索结构对应的结构体系是拱结构,拱结构在特定的荷载条件下也可设计成为特定的曲线形状,形成合理拱轴线,从而拱肋各个截面只有压力,而不存在弯矩与剪力。尽管在其他形式荷载的作用下拱肋截面会产生弯矩与剪力,但二者数值较小。悬索结构与拱结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构体系,但它们的共性在于,二者截面均只承担一种作用效果,即索受拉、拱受压,可以把材料的性能发挥至极致。 在古代,因可承担拉力的材料较少,故人们采用可有效承担压力的材料建造了大量拱结构,以保证所需跨度,如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河北赵县安济桥。在现代建筑与桥梁结构体系当中,采用新型材料的拱结构也比比皆是。而到了近现代,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优良的受拉材料的出现,悬索结构才得以广泛应用。虽应用历史较短,但选索结构具有优良的受力特性,使其在大跨度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大跨度桥梁、屋盖结构体系等。 三、结论 拱结构是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受力合理的拱结构在工程结构中应用广泛。通过拱结构的概念分析,可培养学生的概念分析能力,使学生会用多角度的眼光去认识、审视与评价实际的拱结构。在结构计算软件得到广泛应用的形势下,概念分析不可缺少,概念设计贯穿于整个结构的设计当中,它是工程设计的思想精髓,是创新的灵魂。熟练掌握结构的概念分析能力,利于探索新的结构与构件形式,利于充分考虑材料效用。 结构力学论文:引导式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在线答题与自动评判方法研究 摘要: 以结构力学课程无纸考试为出发点,分析了主观考试题在线答题与计算机评定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引导式主观考试题型的交互答卷与自动评判的程序方法。在VB软件平台下,以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问题为例,描述了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型在线交互答卷与成绩自动评判的程序机理,给出包括静定结构弯矩图绘制、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超静定结构力法与位移法求解和结构固有特性问题在线答题与自动评判实例。此研究解决了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型的无纸化考试与自动评判问题,其研究思路将为力学等工程类课程主观题型的考试与评定提供有效的程序方法。 关键词:结构力学;主观题型;无纸考试;成绩自动评判;程序设计 无纸考试方法就是摆脱传统以纸张作为测试的信息载体,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判定的一种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 无纸化测试技术在不断提升。20世纪80年代初, 计算机代替手写将试题打印到蜡纸上,初见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魅力;20 世纪80 年代中期,高考考卷普遍采用答题卡,无纸化测试迈入了读卡时代,显示出计算机的优势;20 世纪90 年代至今,由于数据库、各种软件以及互联网的全面发展,无纸测试考试也日益完善,可以应用题库的方式生成试卷,机考、机改并生成成绩与分析报告,实现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注册师考试等[1-3]。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所有的“无纸考试”通常是针对客观题型的考试。通过答题卡和在线考试只能评定客观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 由于主观题类型的考试比较繁琐,确实很难采用计算机评判,因此很少有这类问题的研究。随着高等教学的创新发展,希望通过交互式答题和自动评判,完全实现主观和客观题的在线评判,以减少教师工作与实现成绩评定的公平性,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际课题。怎样实现主观题无纸测试评定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技术研究问题。 目前人们主要针对以文字为主的主观题的探讨评定问题,多采用借鉴汉语自动分词技术,实现以关键词匹配为主、语意贴近度计算为辅的主观题自动阅卷方案。这种评判方法的实质上是针对以语言描述为主的客观题评定问题[4-6]。 实际上,针对考核最多的是理工类课程主观题型问题,力学类课程最为突出,力学类课程主观题答卷过程是以绘图和公式求解为主的,判定答题的正误是要判定图绘制情况、公式的具体内容以及表达情况和计算结果等。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型主要包括梁与刚架弯矩图绘制、图乘法计算位移、超静定结构力法求解和位移法求解等几种典型类型。 本文基于多年力学课程教学和辅助软件的研发实践[7-10],并依托2016年度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工科力学系列课程在线考评方法与实现的研究”和辽宁省教育规划课题“机械类结构力学课程无纸考试系统研究与实践”,针对结构力学课程主观考试问题,找到了可行的在线答题与成绩自动评判途径,并在可视化VB平台下,研发了结构力学课程在线交互式答卷与成绩自动评定系统,解决了弯矩图绘制、图乘法计算位移、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求解和位移法求解等几类主观题在线答题与自动评判方法。以下以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为题型,阐述怎样实现在线答题与在线评判。 一、引导式答题的程序思想 (一)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主观题题型的答卷求解 通常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型的求解过程是有步骤的。图乘法求解结构位移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绘制载荷下的弯矩图M;二是施加单位载荷,绘制单位载荷下的弯矩图M-;三是应用图乘法计算位移。 按图乘法求解结构位移步骤,正常在卷纸上答卷,首先针对刚架绘制载荷下弯矩图,正确结果为如图1(b),之后针对刚架在C点,施加单位载荷F-=1,绘制单位载荷下的弯矩图,正确结果为如图1(c),最后应用图乘法计算位移ΔyC,其正确结果的具体表达式为: (二)求解过程分析 若在线交互答题,针对弯矩图绘制,需要使得答题者绘制杆段AB 的A,B两点弯矩Aa′=Bb′=32ql2,并用直线连接a′b′;绘制杆段BC的B,C两点弯矩Bb″=12ql2,Cc″=0,并用抛物线连接,抛物线中心处弯矩下降值为18ql2,而中心处弯矩值为18ql2。此后,使用绘制弯矩的结果、连接方式,按段应用图乘法计算位移。由此在计算上若完成这些操作,并将回答结果记录下来,通过与正确结果比对,就可以实现自动评判。 (二)引导式在线交互答题的程序设计实现思路 1. 试题参数数据文件与初始化 为了给答题者提供绘制弯矩图和计算变形的环境,每个备答题目均含有一个图形文件和一个文本数据文件。图形文件提供该题目的JPG图形。数据文件记载对应题目的载荷单位、尺寸单位、杆段数量、杆段的关键点(弯矩突变点)和特殊点(分布载荷)的坐标、正确的弯矩值、方位(上、下、左、右)、关键点之间连接方式、约束类型、单位载荷施加方向、各段位移正确结果等。 载荷单位、尺寸单位,以字符串记载,如l、a和m都可以为长度单位,q、F和N都可以作为载荷单位,弯矩由载荷单位和长度单位形成。那么,答题者答题过程主要涉及数值。 初始化数据文件的形式:长度单位,载荷单位;最大弯矩;最大长度,最大宽度;杆段数。关键点输入:关键点数,关键点字母,关键点横坐标x、纵坐标y,弯矩方位,正确弯矩值。特殊点输入:特殊点横坐标x、纵坐标y,特殊点类型,特殊点正确弯矩值。约束输入:约束类型,约束横、纵坐标。 题目选择时,程序初始化,读入相应数据文件,记载变量,同时,将绘制载荷下弯矩图和单位载荷下弯矩图的图片框Picture内,程序将以Line控件形成可点击操作的杆段结构、以label 控件显示关键点字符,并按约束类型绘制约束。 2.宏观引导步骤 主观题答题过程需要引导,宏观引导告诉答题者完成几大做题步骤,与正常答卷大体一致,包括:通过列表框内选题;单击绘制载荷作用下弯矩图框内杆段和关键点绘制弯矩值,选取连接方式连接图形;施加单位载荷,绘制单位载荷下的弯矩图;弯矩图绘制后,按图乘法选取杆段填写系数进行结构变形计算; 完成后上交评判。 3.引导式在线答题 第一,载荷作用下弯矩图在线交互绘制。 程序将刚架视为不同杆段,通过引导答题者在关键点绘制弯矩大小。如图1由AB和BC两个子段组成,A、B为AB子段的两个关键点,B、C为BC子段的两个关键点。 答题者针对这类主观题在线答题,按照自己的思路绘制弯矩图,答题者绘制弯矩图都应针对每个杆段在其关键点上绘制一定大小的弯矩标高线,然后根据杆段受力类型选择连接方式连接。 按宏观引导,答题者点击杆段和对应的关键点,当答题者鼠标击中某个杆段和相应关键点,杆段和关键点通过变色,表明杆段和关键点被选中,此事件将触发程序弹出关键点的弯矩绘制方向选择对话框。如图2所示,即为选择BC杆段的关键点B。程序继续引导答题者按自己意愿选择箭头方向,如图2(a)所示为可以选择上下方向,选择向上或向下箭头方向,程序将提供文本框图2(b),引导答题者输入弯矩具体值,答题者自己填入数据,确认后,程序将按答题者的要求绘出并显示关键点弯矩值,图2(c),若选择0,则绘制弯矩值在当前点,显示0值。 当某杆段已经绘制关键点弯矩值超过2个。满足可连接条件,答题者点击杆段的一侧,程序将提供给答题者连接方式,每个杆段的连接方式有2种抛物线和直线两类三种形式。当答题者点击BC杆段上方,出现的图3(a),若如图选取,并在中点弯矩值文本框内输入弯矩值,将在BC段绘制图3(b)抛物线,中点标高落下0.125的数值。 第二,单位载荷下弯矩图在线交互绘制。程序引导施加单位载荷,之后,弯矩图绘制与载荷作用下弯矩图绘制过程大致相同(见图4)。 第三,图乘法计算位移在线交互过程。 针对每段杆段位移计算,程序提供10处可能输入参数的文本框,初始值赋的是1。考虑到复杂分数情况,每项系数可输入分子和分母数值,可以采用分数或小数计算。包括计算项符号选择、刚度系数、面积类型系数、面积系数、长度系数,高度系数、标高系数(如图5所示)。 答题者针对不同杆段,按照自己思路添加计算项。可以按照自己思路绘制的弯矩图,在给定的输入计算位移量框架内,输入各段具体的图乘法的各项系数数据。程序提供帮你计算按钮获得计算结果。图6为本题的正确输入。 二. 在线评判 (一)答题过程跟踪程序记载 答题者无论是载荷下弯矩图的绘制、单位载荷施加与单位载荷下弯矩图的绘制、图乘法每段输入与计算,都将以变量的形式被记载。若答题过程修改,程序将记载答题者最后一次确认的杆段关键的弯矩值、弯矩点绘制方向,特殊点弯矩变化数值,单位载荷施加方向,每段位移计算系数的输入和确认后的分项结果。 (二)基于程序的成绩自动评判 评判结果时,程序分别检查每个杆段的关键点弯矩输入方位和输入值、特殊点输入方位和弯矩值是否与数据文件给定的正确值和正确方位是否一致,按步给分累计成绩。 图乘计算过程,程序检查施加单位载荷的方向,每段杆件的图乘结果与输入文件的正确结果是否一致,按步给分累计成绩。正确给出对号标记显示,错误给出答叉号标记显示, 累计分值,显示本题答题结果。 三、 图乘法主观题在线答题与自动评判实例 实例1,图7所示刚架,载荷和尺寸如图,弯矩刚度均为EI,计算C垂直位移ΔCy。图7和图8为实例1两种答卷与成绩评定情况。 实例2 , 图9所示梁,载荷和尺寸如图,弯矩刚度为EI,计算B垂直位移ΔCy。下面为命题与评定情况。 四、结构力学课程典型主观题的答卷与自动评判 依据引导式主观题答卷的基本思想,完全实现结构力学课程无纸考试与自动评判,并建立包括选择判断题、判断正误题和填空题等3种客观题、静定弯矩图绘制、图乘法计算位移、超静定结构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位移法求解和结构固有特性计算等5种主观题的无纸考试与自动评价程序。实例化后每题的具体分数,最后程序运用VBA技术所有选题与成绩评定结果写到word文件中。图10是一组具体试卷的答题与评判情况。 五、结语 本文探讨结构力学课程主观题在线答卷与成绩自动评定问题,提出了引导式答卷与自动评判程序方法。以图乘法计算结构位移问题为例,概述了引导式答卷过程和成绩自动评定的程序机制,给出了基于主观题引导式方法的典型结构力学课程综合无纸考试的具体实例与评判。其研究思路将为力学课程等工程类主观题的考试与评定提供有效的程序方法。 结构力学论文:概念结构力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 要:经典结构力学可以为土木、水工等专业学生的设计与研究奠定基础。文章从经典结构力学的不足出发,阐述了概念结构力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概念结构力学;教学改革;土木工程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掌握杆件结构分析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了解梁、桁架、刚架、排架、组合结构和拱的受力性能与应用,主要培养结构分析、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结构设计奠定力学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结构设计与分析软件的广泛使用,经典结构力学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在全国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上提出了“概念结构力学”。 概念结构力学亦称“定性结构力学”、“感知结构力学”、“结构的哲学”。概念结构力学的出现一方面由于许多建筑师对结构受力原理理解不太透彻,另一方面是由于结构工程师“精于计算而疏于判断”,不能迅速对建筑师的设计进行评价、批判。结构力学在土木、水工等专业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经典结构力学的学习,为各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2]。 随着结构计算软件的广泛使用,结构力学的一些手算方法(如力矩分配法、D值法等)已失去原有的重要性。与过去的教育理念不同,现在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单位要求本科毕业生具备熟练使用某种计算软件(SAP2000、ANSYS、PKPM、Midas等)的能力,市场的需求直接推动了计算结构力学的快速发展。 结构计算软件功能强大,满足了学生计算复杂结构的要求,但也带来了困惑:如何判断计算结果好坏?如何优选设计方案?如何理解力流传递路径?这些问题催生了概念结构力学的产生。概念结构力学主要是为“创造一个优秀的结构”服务的,而经典结构力学、计算结构力学则偏向“很好地计算一个结构”。计算结构力学、概念结构力学须建立在经典结构力学的基础之上,概念结构力学则需计算结构力学的结果来检验人的判断,三者不能独立发展。目前,经典结构力学已经相当成熟,计算结构力学逐步完善,而概念结构力学刚刚起步[3]。 瑞士著名结构大师Prod. Gertrude Stein曾说过:“即使在电子计算机时代,设计人员仍应运用自身的结构概念、经验、判断力和最新观念来主导设计。”功能强大的结构计算软件满足了学生、设计人员计算复杂结构的要求,但往往由于上机算题的学生、设计人员对程序的理论假定、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等尚未完全吃透,或有时由于人为的输入数据有误(包括几何尺寸、物理参数和荷载等),特别是结构边界条件(刚接、铰接和半刚接等)的拟定与实际不符,均会导致计算结果不正确。因此,应对程序计算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与把握。 概念结构力学的两大任务:对结构受力规律与变形趋势进行判断;为构造协同工作能力强的结构提供概念服务。课堂上,在经典结构力学的基础之上应辅以概念结构力学的内容。概念结构力学强调趋势的判断,提高、训练判断力,将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而不是消耗在复杂的运算之中。 一、概念结构力学的教学策略 (一)受弯构件的理解 钢筋混凝土梁是典型的受弯构件,应用很广,主要承受弯矩、剪力,其下部纵筋主要用来承受弯矩产生的拉力,箍筋、弯起钢筋主要承受剪力。可把设有弯起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梁设想为带有下斜腹杆的平行弦桁架。受拉纵筋为下弦,上部受压混凝土为上弦,箍筋为竖向腹杆,而弯起钢筋则是斜腹杆。理解上述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状态,可加深对受弯构件的理解。反过来,亦加深了学生对桁架结构的理解,理清了各部分杆件所起的作用。在静定桁架部分,课堂上不仅要讲清节点法与截面法,还要结合受均布荷载作用的单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补充上下弦杆、腹杆的内力沿跨度的变化趋势,使学生彻底理清每根杆件在桁架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二)实际工程结构的总体估算 在结构方案设计阶段需对结构模型、边界条件及所作用的荷载进行简化处理与计算,判断设计方案在结构承载力与变形等方面的可行性。这种估算可较粗略地进行,以求快速简捷。采用概念设计方法可在方案的对比与优选中选择出更为优秀的结构设计方案,方案优选不仅仅体现了方案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同时亦有效避免了设计后期的烦琐计算。 图1 风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著名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总高324米。该结构具有造型优美、受力合理、建筑结构完美统一的特点。从受力角度来看,铁塔可看成是嵌固在地上的悬臂梁,风载是其主要控制荷载,因铁塔总体外形与风载作用下的弯矩图(见图1)十分相似,因此充分发挥了塔身材料的强度与刚度,受力非常之合理。 再以原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如图2所示)为例,说明如何对房屋结构进行简化、估算[4]。该建筑是两栋形状相似的110层方形塔楼,高412m,平面尺寸为63.5m×63.5m,采用筒中筒结构,外筒为密柱框筒。总体高宽比h/d=412m/63.5m=6.49。风载较大,验算风载作用下柱子的附加轴力、塔楼顶部侧移。初步估算时,可将问题作如下简化:(1)塔楼看作嵌固于地面的悬臂梁;(2)筒中筒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筒主要抗剪,其抗弯作用比外框筒小得多,近似估算时先只考虑外框筒的抗弯作用;(3)外框筒结构密柱间有刚性横梁相连,近似看作是共同工作的整体箱形截面;(4)风载取均值。 图2 原世界贸易中心估算简图 首先计算均布风载作用下结构底层最大弯矩及结构总体截面惯性矩,而后计算出边柱由风载引起的最大附加应力,即可计算出单柱由风载引起的附加内力。风载作用下房屋顶端侧移的估算:等截面悬臂梁端挠度=qh4/(8EI),框筒箱形截面柱是变截面柱,底部柱截面大,上截面越小,近似认为柱顶截面为0的均匀变截面构件,则变形要比等截面构件大些,顶端侧移=qh4/(2EI),根据该式即可判断侧移是否满足相关要求。高宽比对侧移、结构内力影响显著,可增大、减小宽厚比来对比不同方案的计算结果。在高层房屋的方案阶段,设计人员须应用概念设计的理念,合理控制结构的高宽比。 (三)结构与构件的合理搭配 结构与构件的合理搭配可收获得良好的受力效果。以三铰屋架为例,如图3所示,梁同时承受轴压力和非节点横向屋面荷载,斜梁将承受较大弯矩。若在节点构造上稍作处理,做成偏心节点,则可大大降低跨中的弯矩,甚至可减小一半。由此可见,合理的措施,可有效改善此类结构的受力[4]。 图3 斜梁轴心、偏心受压时的弯矩图 (四)约束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结构的内力与约束形式(结点、支座)息息相关。约束类型、数量影响着结构内力分布与变形。以单层单跨无铰、两铰和三铰刚架为示例(见图4b、c、d),三者与图4a排架相比[5],刚架受力特性优于排架,因刚架内力分布更均匀,承载力、刚度均高于排架。三铰刚架为典型的静定结构,地基的沉降对其内力没有影响,但刚度较弱,内力较大。无铰刚架刚度大,内力小,但对地基条件要求较高。两铰刚架则介于二者之间。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如下结论:约束越多,内力越分散且越小;约束越多,刚度越大且变形越小。在结构设计中可通过增加约束的方式,提高结构的承载力与刚度。 图4 不同约束形式下刚架内力的对比 (五)刚度理论在概念设计中的运用 工程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各部分构件的布置及结构分析阶段,常较关注外荷载,即注重“力”,而轻视结构及构件抵御外荷载的能力、不重视影响构件内力和变形的刚度。灵活应用刚度理论,可消除隐患,获得受力性能优良的结构。工程结构构件的布置、截面的选择,均为寻求合理的刚度。结构、构件的刚度的选择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过程之中。 刚度在结构的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结构中力的平衡、变形的协调、构件的内力均通过构件线刚度及相对刚度的大小来体现[7]。例如图5a所示门式刚架,柱的线刚度ic=EIc/h,梁的线刚度ib=EIb/l,可通过改变梁柱线刚度比值α,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内力与变形的变化。当α由零(图5b)逐渐增加至很大时(图5d),梁端弯矩不断增大,柱的反弯点逐渐降低,且反弯点在柱上半部分移动。 图5 门式刚架 (六)主次结构的概念分析 绘制图6a多跨超静定梁的弯矩图。铰C处作用一集中荷载,该荷载由AC承担,CD承担,还是二者共同承担?该结构有主次之分,AC为基本部分,CD为附属部分。当集中荷载作用于主次部分相连铰上时,该荷载由基本部分承担[7]。在这里可打一比方,将杆AC比作父亲,杆CD比作须依靠父亲的扶持才能走路的婴儿,铰C可看为父子手牵着手,而集中荷载可看作二人共同拎的一个包,该包明显由父亲负担,因为婴儿根本无法拎动包。从受力角度上讲,CD得依靠AC才能稳固,若撤去AC,那么CD将成为机构;而撤去杆CD,AC仍为几何不变体系。因此该集中荷载只对AC产生作用,而CD并无内力。这样,BC段可看成是悬臂梁,其弯矩图可轻易绘出,B点弯矩值亦容易计算。AB段无荷载作用,剪力保持不变,且铰A处弯矩为零,弯矩图为一直线,直接连接B处弯矩值与A处弯矩值即可绘制出弯矩图(见图6a)。 图6 多跨梁 但是,也有例外,如图7a所示,ADB为基本部分,杆BC为附属部分,二者用铰B连接,其上作用集中荷载F/2,该荷载是由基本部分还是由附属部分承担呢?答案是由附属部分BC承担。与以上不同,作用于附属部分上的三个荷载构成平衡力系,整个结构仅BG段有内力。铰B处的集中荷载由附属部分承担,并不是由基本部分承担,其弯矩图如图7b所示。 以上两个结构是有主次之分的,有些结构无主次之分,如图8a所示。由于结构对称,因此集中荷载Fp将平分给两个附属部分,其弯矩图如图8b所示。 图8 结构无主次之分 二、教学反思 传统的结构力学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大同小异,主要培养目标是学生掌握好课本上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整个封闭的教学活动过程仍属于应试教育,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小,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定量传统结构力学教学的手算基础之上,应与建筑结构选型相结合,对常见的梁、刚架、拱、桁架和组合结构等的受力性能、适用范围进行总结与讨论,定性判断计算结果的正误,通过探讨式、问题式教学方法深度融合概念结构力学的内容。对概念结构力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学科知识。概念结构力学主要为创造一个好的结构服务,是结构的灵魂。在结构力学也课堂上,在经典结构力学知识的讲授之上须辅之以概念结构力学知识,通过案例式实例教授概念分析,授课过程中强调趋势的判断,使得教学、练习朝着训练学生判断力的方向发展,摆脱复杂的运算,将精力主要集中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努力提升学生的概念分析能力,通过结构的概念分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乐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8]。 结构力学论文:矮塔斜拉桥结构力学行为研究与设计实践 摘要: 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矮塔斜拉桥作为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刚构)之间的一种组合体系桥型,近十年来应用较多。本桥就属于塔梁墩固结的双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矮塔斜拉桥有许多力学特性都介于连续刚构和斜拉桥之间,是以梁的受弯、受压和索的受拉来承受竖向荷载。本次设计采用MIDAS/Civil分析程,及时为各个设计环节提供分析数据并对安全系数有富余量的拉索进行优化,通过适当调整索力进一步改善主梁的受力状况。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矮塔斜拉桥;索力优化 0 引言 矮塔斜拉桥是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桥(刚构)之间的过度性桥梁。矮塔斜拉桥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矮塔斜拉桥最早由法国工程师J.Mathivat于1988年设计法国的Arret Darre高架桥方案时提出。20世纪80年代术90年代初,日本在获得了Arret Darre高架桥方案信息之后对这种桥型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它在技术、经济两方而都有很多优点而积极发展这种桥型。具有代表意义的矮塔斜拉桥为日本的小田原港桥,其于1990年开始设计并于1994年建成,跨径组合为74+122+74=270ra,桥宽19.92-13m。其后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先后建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冲原桥、蟹泽大桥、新唐柜大桥、木曾川大桥、揖斐川桥和栗东大桥等,至2004年,在近10年时间内,日本已建成了这种桥梁20多座。桥梁跨度从初期的122m发展至275m,桥宽从13m发展到33m;结构形式多样,由最初的单索面发展到双索面及三索面(如京川桥):主梁材料从混凝土发展到钢一混组合粱(如木曾川桥)和波形钢腹板矮塔斜拉桥(如栗东桥)。 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在运营阶段跨中下挠问题突出。矮塔斜拉桥是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桥(刚构)之间的过度性桥梁,矮塔斜拉桥具备连续刚构桥的特点,亦存在主梁下挠的问题,由于斜拉索的作用,矮塔斜拉桥主梁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宏观表现出的变形量绝对值较小,但对属于高次超静定的矮塔斜拉桥而言,会发生内力重分布,导致主梁弯矩偏大、拉索轴力偏大,降低结构安全储备,影响使用寿命。 本文以云南省内某座矮塔斜拉桥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力学行为,从拉索、主梁、桥塔刚度出发进行优化分析,为类似的矮塔斜拉桥设计提供技术了一定的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矮塔斜拉桥纵断面地形呈V型河谷,全桥处在直线上,桥面纵坡1.5%,桥梁与河谷斜交约30度,路线设计线距谷底最大高度108m,桥梁全长722m。根据桥位处地质、地貌、水、文条件,主桥布置为136+240+136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矮塔斜拉桥;引桥布置为40mT形连续梁。桥跨布置图见图1。 主桥下部构造为承台基础,两岸均为重力式桥台。主墩采用薄壁空心墩,墩高86.5(85.5)。每个承台下面设有16根钻孔灌注桩,桩径2m。桥梁设置1.5%的单向纵坡。主梁标准截面采用单箱三室断面,全宽27.1m,主孔箱梁根部梁高10.5m,跨中梁高4m,截面高度和底板厚均按1.8次抛物线变化,斜腹板厚为0.8m~0.6m,直腹板厚0.6~0.4,底板厚1.4m~0.32m,顶板厚0.2m,桥面板设2%双向横坡。主桥标准段索距7m。主桥标准段均采用挂蓝现浇悬臂施工,主梁悬臂节段长为3.5m(塔底无索区为62m,中跨无索区长度48m)。边跨采用支架现浇段节段长度为14.68米,索塔处设12m长的0号块,在支架或托架上浇筑。中跨合龙段长2m,边跨合龙段长2m。主梁内的纵向预应力(悬浇阶段张拉)和二阶段预应力(全桥边中跨合龙后张拉)两类。 索塔采用单塔实心矩型截面,钢筋混凝土结构。自承台顶索塔塔高44.5m。索塔上的标准索距为2.2m、1.7m、1.5m。塔上锚固筒灌注环氧砂浆,预埋管与索体之间灌注防腐油脂,环氧砂浆采用环氧灌浆泵灌注。在所有斜拉索张拉结束后就位塔两侧的抗滑锚。 斜拉索采用环氧喷涂钢绞线(中心丝与边丝各钢丝外表均单独形成环氧树脂涂膜)单层无粘接筋,单根钢绞线规格直径为15.2mm,耐疲劳最大应力幅大于200MPa。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采用两端张拉。根据计算,本桥全采用55根钢绞线组成一束斜拉索。 2 设计与优化概述 当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确定后,可通过施工索力的优化,以使成桥时达到合理的成桥状态。优化后的施工索力必须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安全,即要保证旋工过程中应力不超过规范规定;二是成桥后能满足合理成桥状态的要求。 对于常规设计工作,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全桥进行整体静力分析。本文按设计方案建立该桥的几何物理模型,施工阶段总共分为125个施工阶段,其中标准梁段的施工分为挂兰前移、第一块混凝土湿重、第一块梁段的形成(张拉预应力)、挂兰前移、第二块混凝土湿重、第二块梁段形成(张拉预应力)、张拉斜拉索。 建立模型后首先优化索力,得到合理的拉索初张力。然后分别对主梁、墩塔、拉索进行设计验算,及时为各个设计环节提供分析数据。主要的工作包括:进行主梁的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抗弯和抗剪验算、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以及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的应力验算;塔墩的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抗弯和抗剪验算、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验算、以及短暂状况的应力验算;斜拉索的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的应力(幅)验算;特殊工况下(比如落梁、换索等)结构稳定性、安全性进行验算。 3 杆系模型简述 采用MIDAS/Civil分析程序,结构计算按空间杆系结构进行分析,结构由主梁、索塔、拉索组成。结构平面分析的离散图见图2所示。全桥共322个单元,325个节点。 分析中的边界条件为:索塔下端固结,过渡墩和辅助墩按活动铰支座模拟,现浇段支架单元下端为固定铰支座。 4 主要计算荷载参数 4.1 主梁 主梁单元在材料特性已输入γ=26kN/m3,在截面特性中已输入各自计算面积,因此恒载重量计算中自动计入,不再单独输入。其中考虑混凝土湿重时,加到对应的挂蓝上(挂蓝235吨),其前后支点的关系见图3。横隔梁在梁段形成阶段以集中力的形式施加。 4.2 斜拉索张拉力 斜拉索张拉索力具体数值见表1。 5 平面整体分析计算主要结果 5.1 主梁计算结果 持久状况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见图4。图中横坐标表示主梁的X坐标,坐标原点设在塔底主梁节点上,左边为边跨,右边为中跨的一半。安全系数图中,安全系数Max表示最大值组合验算下的结构抗力与荷载组合的比值;安全系数Min表示最小值组合验算下的结构抗力与荷载组合的比值。 持久状况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见图5,图中符号意义同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验算。 5.2 主梁墩塔计算结果 由于墩塔为等截面,而墩底和塔底两个截面的荷载效应最大(小),所以仅仅选取这两个断面进行抗压承载能力的验算。这两个截面均属于偏心受压构件。由于考虑了横桥向风载,因此也属于双向偏心受压构件。首先分别按单向受压构件计算。截面计算钢筋为d32@15cm,沿截面内外边满布。 ①顺桥向承载能力计算。 墩的计算长度通过屈曲分析,得到其临界荷载Pcr=62940000kN,按欧拉压杆理论公式,其计算长度 60m;塔的计算长度通过屈曲分析,得到其临界荷载Pcr=6347000kN,按欧拉压杆理论公式,其计算长度 52m。截面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见表2。 ②横桥向承载能力计算。 墩的计算长度通过屈曲分析,得到其临界荷载Pcr=29950000kN,按欧拉压杆理论公式,其计算长度?滋L=■=112m;塔的计算长度通过屈曲分析,得到其临界荷载Pcr=382200kN,按欧拉压杆理论公式,其计算长度?滋L=■=93m。 截面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见表3。 ③双向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按规范公式,计算双向偏心受压构件的结果见表4。 5.3 斜拉索计算结果 斜拉索计算结果见表5,其中“A”表示岸侧索号,“J”表示江侧索号,从短到长依次编号。表中索力均为单根拉索索力。成桥阶段包含后期收缩徐变部分(下同)。安全系数指极限强度的索力(1860MPa对应的索力14220kN)除以实际索力。 6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表明,矮塔斜拉桥在一定的跨度范围内具有其优越性,可以有效地减小连续刚构桥的跨中下挠,同时又比同跨径的斜拉桥在施工复杂度、经济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①由于矮塔斜拉桥由主梁和斜拉索共同受力,因此索力调整优化过程中与普通斜拉桥不同,要综合考虑不同梁段的分担比例合理确定。 ②矮塔斜拉桥主梁受力介于斜拉桥与连续刚构桥之间,既有弯矩控制设计的特点,又有拉索提供的连续弹性支撑和轴向压力的影响。 ③矮塔斜拉桥弥补了刚构桥和斜拉桥之间的经济跨径空白,适合主跨在200-300m之间桥梁选用。 结构力学论文:创新能力培养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的体现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较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结构力学的课程改革,采用启发式教学、系统化教学、多样化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能力;结构力学;课程改革 创新能力是社会进步的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目前社会技术、经济发展的程度,与其说是由于人才基本素质的提高,不如说是人才的创造力的提高所致。1919年,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把“创造思想”引入近现代教育领域,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的关键。1998年,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讲话,奠定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基础。同年,教育部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教育界引发了一次对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以及方式方法的大讨论。2010年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把强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是较低的,该专业属应用性专业,大量的实际工作使土木专业的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受到抑制。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定位及奋斗目标,往往仅满足于毕业后能考取研究生或是找个相对好一点的工作,这使得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在长期的固定思维模式培养下,大学生缺乏创新兴趣,在接受教育阶段,没有很好地开发创新思维能力。另外,部分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创新兴趣,也希望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产生新思想或提出新理论,但他们对创新想法实施能力不够,主动作用发挥不足,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在学生创新过程中,暴露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专业基本功不扎实,面对一个哪怕很小的实际工程问题都束手无策;解决问题思维模式固定,缺乏发散性思维;设计计算手段单一,缺乏电算能力等。 针对这些问题,在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以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使之不断提高。 一、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结构力学是一门重要又相当难学的课程。学习结构力学是一部分学生的噩梦,根本无乐趣可言。然而,结构力学其实是一门相当有趣的课程,其趣味性来自于研究对象的多样性、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研究方法的逻辑性、解题思路的灵活性和贴近工程的实践性。这种趣味性,仅靠学生自己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了过去仅是教师单方面讲授、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激发学生对结构力学知识学习的主动追求、自主学习上来,通过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课后通过QQ、微信等软件课后辅导,学生讲题、看谁解题方法多等方式把课程的趣味发掘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在自主的基础上增强创新能力。 结构力学课程具有知识面广、涵盖范围大、前后知识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的特点。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进行精心准备与设计,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认真梳理教学程序,设计好教学环节。在课堂讲授中, 根据每堂课的知识重点和内在关系,围绕关键性问题,不断地通过提问,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并解决,达到学习知识, 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多跨静定梁的影响线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多跨静定梁在固定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然后再讨论固定荷载和移动荷载作用下受力的不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固定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过渡到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并对内力图和影响线进行比较,得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加深印象。 二、系统化教学,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结构力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非常强的课程,在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同专业方向的性质,进行系统化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理、总结和概括,以形成对整个力学知识体系的认识。通过这种认识,把学到的东西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来,提高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结构力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因此较易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模式。例如,在整个力学课程的计算方法,归根结底就是三个条件( 平衡条件、几何条件、物理条件)的运用问题,只是满足的次序和方式不同而已。根据这一点,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方法在其计算过程中如何实现三个条件的要求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以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三、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结构力学课程的解题方法非常灵活,绝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止一种。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听课容易做题难。 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这一共同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课堂讲授要精练,留下足够的习题课时间,通过习题课、分析讨论课、课后作业讲解等多种方式, 并进行角色互换,请学生走上讲台,为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的、能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有发还要有收,在学生讨论、发散的过程中,还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对各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 在讲授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时,三个基本组成规则非常简单,但是同一道题可以应用不同的组成规则、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因此,怎么去正确、灵活地应用组成规则进行分析,对初学的学生来说却很难。所以,在这一章要安排习题课,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请学生到黑板上做题、讲题。在此过程中,发现每位学生的解题思路都不一样,出现的错误也各不相同,做完以后马上进行评讲, 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澄清模糊概念,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对三个基本组成规则的异同有更深的认识,并能更好地掌握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规则更为简便。这样, 学生会在质疑、释疑中增长知识、启发思维, 激发了学习兴趣, 并且培养了创新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探索、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 四、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无论是培养的目的、方式方法,还是最终结果,都需要实践来验证。结构力学课程源于工程实践又应用于工程实践,故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项目构思设计及实施能力,使学生思维、意识更加贴近工程实践,有了实际项目,就会促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咨询相应的专业课教师,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及交流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项目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即力学模型制作试验和实际工程力学分析。在讲课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结构模型,以便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例如在讲授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时,预制一系列长、短不同的两端有圆孔的杆件及螺栓,鼓励学生制作与教材例题、习题相同的模型,观察其几何构造性质,以验证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掌握体系瞬变与常变的特殊条件。另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结构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的相关科研项目;联合专业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结构实验和检测,引导学生将所学结构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过程中,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开设了结构力学电算实习的课程,加强学生电算能力,并将其应用于结构设计和结构实验检测中,以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实际。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不仅要能掌握本课程的学习,还应将本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如结构设计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桥梁工程、高层建筑等课程结合起来,而且应具备将结构力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工程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系统化教学、多样化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结构力学论文:高空作业车结构力学及整车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摘 要:高空作业车在市政、机场、消防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其用途以及技术的探讨,应该随着建筑与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地与时俱进。而对于在高空作业超过百米高度的作业车,应该尤其地对其技术进行研究。在作业车的倾覆性上,如何保持高空作业车的稳定与在不同高度都要保证其稳定性上都有着极大的要求,因此对于高空作业车的整机倾覆稳定性应该做出特殊的研究与实验,防止倾覆事故的发生。在稳定其基本性能的同时保证行车作业安全才是高空作业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高空作业 结构力学 倾覆稳定性分析 在高空作业超百米的作业车中,倾覆稳定性都需要运用空间几何的算式进行模拟测算,同时对于臂架的变形与着力点都应该进行几何非线性的零力动态的判别方法进行研究。高空作业车的稳定性问题应该做出系统且全面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空作业车的臂架在大变形环境下依旧保证基础作业与施工安全,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的顺利建造。 1 高空作业车结构力学及整车抗倾覆研究 1.1 整车抗倾覆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的高空作业车的研究中,处于超过百米高度的高空作业车将会进行臂架的检测,在折叠处连接梁存在较大的扭转力矩,并且可以通过对伸缩式的箱形臂节进行改变,因而在长细上相较于常用的臂节将会较长,但是其结构的长细也会增加其的柔性。因此在同臂架的对比是,受到轴向压力与载荷的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的扭矩受力。而在横向载荷与端部弯矩的变化中,臂架的偏置距离也会收到相应不同的扭矩。因此,当作业高度超过百米作业时,应该对臂架转的动与挠度进行满足,在位移与转角的过程中,应该对现有的应变问题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更改。在对臂架的需求分析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大变形分析。 1.2 高空作业车结构力学分析 在空间梁单元的分析中,通常会采用几何非线性的分析方法,而对于有限元法的综合考评,则会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分析。在臂架的非线性大变形过程中,分析其稳定性的判别是相对特殊的,这种特殊性不仅包含在高空作业车的结构中,更与其的受力点不同而将直接影响臂架的作用力。在对其臂架系统的结构设计中,除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会应用到大臂架高空的创新与研发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来对高空作业车倾覆稳定性进行比对,进而通过数据来探索出适用于不同高空作业车的不同性能的安全臂架。通过科研来避免臂架所带来的各种工伤事故。 2 高空作业车结构力学及整车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2.1 高空作业车结构力学空间几何研究 在对空间梁系结构的几何问题研究中,非线性问题是比较典型的现象。而在研究中不断发现,结构分析领域通常会遇到与小变形假设不相符合的一些特殊情况与问题,尽管变形很小,有些甚至未超过弹性限制,但是位移较大,材料线元素会有较大位移和转动。这种由于大位移和大转动引起的问题称为几何非线性问题。梁结构在构造上是长度远大于其截面尺寸的一维构件,由于细长梁结构常常存在几何大变形和失稳情况,从而成为几何非线性研究重点。目前梁单元几何非线性研究主要包括高精度梁单元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有限元法,形成的梁单元完全拉格朗日列式法和修正拉格朗日列式法[2]。 2.2 倾覆稳定性研究中流动式建设研究 在倾覆性的稳定研究中,多年来一直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高空作业车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此同时,在同类型的起重机与叉装车等等的流动式机械也会收集相应的工程数据。而在整合之后会发现,通常作业车在作业时会经常受到外界不同作业环的影响,例如障碍物多、不同地区的地质不同,不同型号的机械在操作时会因为复杂程度不同而影响操作动作。种种的因素都会导致倾翻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工机械设备的倾覆稳性便有极大的意义。倾覆性的问题研究不但是我国进行研究,国际标准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同时期的标准会有着不同的变化。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中,便不能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判断,需要操作者按照作业车行走与工作的方式与平衡点进行现场调解。在移动式工程项目中,对机械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大致需要可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不同类型的稳定性。因此建立流动式的研究便有其必要性,在文献中可以发现,早期在研究静态稳定性时,可以发现其机体大多为刚性,重要源于静态稳定性的判据主要由重心投影法与静态边界法组成,而对于能量稳定的边界法与力矩法测量则发展得较为缓慢,因此在技术研究上会有一定的滞后性。与此同时在对于工程机械的动态稳定性研究中,与前者相对比其判据被社会接受的程度较低,但是由于动态稳定性的判据是在静态的基础上发展产生的。因此在对于动态稳定性的判据中,可以同时获得工程机械静态稳定性的判断,因此是相对节省成本与时间的[3]。 2.3 倾覆稳定性研究中倾覆性评价标准 倾覆稳定性的整车评价准则是工程安全生产的硬性标准,其不仅控制需要对高空作业车的稳定性进行控制,更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随着时间与工作地点的不同,而不断地进行技术的改进。因此倾覆性的评价标准不是依靠单一的指标的,而是应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改变与灵活应用的。对于高空作业车来说,整机点能否成功地落在支腿油缸中,是确定稳定区域的倾覆稳定性评判的重要标准。在参照重力法的规定中,若是高空稳定安全区域是由支腿的油缸点的支撑区域确立平衡的,则是计算上相对稳定的安全区域。 而对于稳定裕度来说,评价高空作业稳定性的标准表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在定一点的确立时,就应该与稳定性的标准对比排查,同时在支腿支撑边界与支撑点的距离也是可以测量出其是否具有倾覆性的重要因素。若支腿支撑的边界的比值为最短距离时,在稳定区域中稳定裕度值应该大于等于国际规定的标准值。 在工作平台中,其的载荷会因为与高空作业车的连接的铰点简化而发生向下的作用力,若这种作用力是垂直向下的便会直接导致弯矩与侧向力的作用。又由于载荷的作用下,高空作业车的车臂架会因为受力不同而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形。而这种变形将会引起作业幅度的增加,在幅度增加的同时,臂架的重心便会发生改变,通常会向支腿的边界进行用力,会直接导致臂架整个结构发生重大的刚体位移,这不仅增加了高空作业车的不安全因素甚至会导致倾覆的安全事故的发生[4]。 3 结语 在进行高空作业时,若是高度超百米,则需要对作业车的安全进行检测。而在对于作业车的整车抗倾覆能力的研究与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臂架的结构,更需要对非线性的的最大变形因素进行稳定性的研究与整机倾覆性的探讨。对于采用间梁单元的几何方法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对臂架变形使用非线性的有限元法分析,与此同时更需要对稳定性判别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这之中可以运用零力矩点手段进行研究。而在对于大变形作业的问题上,关于稳定性的最终整机校核的计算方法,还需要进行日后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结构力学论文: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结构力学课程改革探索 摘 要: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体系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是结构力学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为此,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总结了结构力学的教学现状及现存问题,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关键词:结构力学;课程改革;卓越工程师 在“十三五”期间,为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培养合格工程师以适应新阶段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大改革项目的贯彻执行中,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作为建校60多年的老牌建筑类院校也积极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而土木工程作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师资队伍为省级教学团队、结构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专业教育评估,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优势。 1 教学现状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进行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具备国家注册执业资格相关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我校土木工程学院主要有建筑工程、桥梁与渡河工程、安全工程及岩土工程等专业,每专业都开设结构力学(上、下册),上册72学时,下册40学时,共计112学时,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前导课程包括高等数学、C++语言、大学物理等基础课,后续课程包括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建构抗震设计等大量的专业课。结构力学课程的学习既要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又要把力学的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处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地位。基于此,作为结构力学教研室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全身心投入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现存问题: (1)缺乏创新性:结构力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多,以传统的板书式理论教学方法为主,教师在课堂上重视理论的推导,学生“填鸭式”被动的接受,对老师的讲课产生依赖性。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所采用的原理和方法与实际工程相差较远内容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结构力学的学习使学生觉得枯燥,毫无乐趣而言。这样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素质培养的要求。 (2)缺乏动手能力,理论不能应用实际:结构力学课程最终是要服务于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方面,但力学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目前课程设置方面缺少实践锻炼环节,那么学生很难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更不用说通过实际项目加深对原理的认知。这样难以使学生达到专门性应用型人才的标准,更难以成为卓越工程师。 (3)缺乏创新的考核方式,试卷题型老套:常规的考试题目,仍然是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一定难度和题量的试题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在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绝大多数高校都将结构力学作为专业课进行考试。这这就使得学生对结构力学的计算能力,以及通过大量做题强化典型例题的求解。这也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2 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 2.1 增加结构力学的趣味性 在讲授结构力学课程的经典概念、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比如增加“刚片替换法”分析复杂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增加弯矩图的快速绘制方法,来求做静定刚架的内力图;增加单位力偶作用下的影响线的绘制。 2.2 引入工程案例 在相关理论、知识点和基本概念讲解后,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加强学生对理论应用的理解,让学生学习结构力学的过程中具备工程头脑。比如利用影响线的概念解决建筑结构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利用位移法讲解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纵向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2.3 制作结构模型,参加力学竞赛 为提高学生对结构力学概念的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在课外教学中引入了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我校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每次作品均顺利通过动静荷载加载测试,并曾获得过二、三等奖各一项。在参加比赛和校内组织选拔赛的过程中,参加学生人数多、积极性高,形成了良好的结构力学的学习氛围,在竞赛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4 合理运用多媒体,使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影像并茂的特点,尤其是利用动画可以生动演示结构力学课程中的力学现象,且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对利用多媒体能形象直观表达的知识点,要充分地利用好多媒体课件。比如在进行几何组成分析、影响线应用部分移动载荷作用下内力变化的演示等。对一些必须使用板书才能讲解的更深入透彻的知识点,就要将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思路跟上老师的讲授,掌握理论的推导和公式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矩阵位移法中的单元刚度矩阵和总刚集成时可采用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形式,由板书逐步讲解其中的推导过程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慢慢地跟随教师把握其来龙去脉,放映的课件中只需要清晰地列出重要的中间公式及最后的结果即可,这样一步步采用互动形式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同时专注于推导过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掌握理解矩阵位移法的实质和实现过程有良好的效果。 2.5 采用新型课程评价体系 目前,结构力学评价主要依据试卷考试成绩,考题与实际工程的相关度低,通过一定难度和题量的试题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急需一套以提升学生素质为出发点、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评价体系。比如可以将团队制作的力学模型的质量作为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内容;将学生参加校内结构力学选拔赛以及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的成绩记入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结构力学讲座、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校外工程实践,将讲座内容以及校外工程实践内容以报告的形式上交,报告的质量也纳入评价体系;降低期末试卷成绩所占的比重。形成讲座总结报告、项目实践报告、力学竞赛成绩、力学模型制作能力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立体式的评价体系,提高工程素质教育部分所占的比重。 3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大改革项目,其课程改革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为实现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应该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更多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学改革,以适应卓越人才的培养要求。 结构力学论文:三排桩支护结构力学特性与计算方法研究 摘 要: 双排桩结构已经逐渐广泛地应用于深基坑工程支护中,但三排桩结构应用仍较少,设计计算时尚无明确的规范可依、无成熟的经验供参考,给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困难。依托某市区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的新型三排桩围护结构,结合基于反演计算参数得到的三排桩有限元计算结果,以及三排桩结构受力变形机理的探讨分析,研究提出了更符合工程实际的改进理正三排桩计算模型,并对该改进计算模型的土压力分配、前中后排桩土弹簧m值、桩前岸坡的作用方法等进行了探讨,以为高深岸坡工程中三排桩支护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排桩;双排桩;设计;计算方法 在对沿河城市原有航道进行整治和扩建的施工过程中,会面临邻近高层建筑的河道深基坑与河岸高边坡等开挖施工带来的众多不可避免的安全与稳定问题。市区运河工程周边环境复杂,临近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受到严格的场地限制,于是适应性强、刚度大且受力变形合理的多排桩支护阻滑结构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支护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尚未有成熟统一的认识,关于三排桩的受力变形机理与设计计算方法的研究成果则更是几乎空白。因此探讨岸坡工程中三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机理与合理设计计算模型,对指导实际的工程设计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由于三排桩支护结构设计无规范可依,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方案设计与结构抗倾覆验算时,通常采用不能考虑中间一排桩有利作用的保守设计方法。设置三排桩实际上缩短了排桩的间距,增强了三排桩结构整体刚度与空间组合效应,同时影响了桩间土拱效应。因此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针对三排桩围护结构高深岸坡工程中普通三排桩围护结构设计计算模型和桩前三角岸坡有利作用等效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更符合实际的修正三排桩计算模型,为高深岸坡工程中三排桩支护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运河工程位于长江三角洲河网地区,连接长江与太湖,横跨安徽、江苏、上海两省一市,全长296公里。该运河城区段长约4.3公里,河槽底宽20~25m。因河段断面较窄,为满足限制性III级航道宽度要求,对河道进行扩挖,南岸的防洪墙采取退建。该段上跨多条重要桥梁,防洪墙退建距最近一处高层建筑仅约15米,基坑安全等级及周边环境等级均为一级,地基复杂程度为复杂,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 2 常用的双排桩计算模型 本文主要借鉴学者们关于双排桩结构的研究成果开展研究工作,常用的双排桩设计计算模型主要包括修正系数模型,等效抗弯刚度模型,土体积比例系数模型,理正双排桩模型,平面杆系有限元模型以及基坑支护规范模型。以下主要总结目前最为常用的理正双排桩模型。 2.1 理正双排桩模型特点 理正双排桩模型是基于经典土压力理论与文克尔假定的计算模型,考虑了冠梁的变形协调作用以及排距对前后排桩土压力分布的影响,计算简便,概念清晰。桩排距越大,后排桩承受的主动土压力越小,最后便成为拉锚式的双排桩。但是,理正模型未考虑前桩-土-后桩的相互作用以及冠梁的空间效应,且当桩嵌固深度较浅时,桩底会发生一定的水平位移而非固定不动。 本文参考工程设计常用的双排桩计算模型,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分析三排桩结构的变形与内力,即采用竖向放置的弹性地基梁模拟三排桩围护结构,支撑和锚杆简化为弹性支座,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土体采用弹簧模拟,基坑外侧土压力与水压力作为荷载施加在结构上。工程设计常用的双排桩计算模型包括理正模型与新规范模型,目前均只能用于双排桩结构计算,并未能计算三排桩结构。因此本节结合基于荷载结构模型的平面杆系弹性支点法,对此两种模型进行简单推广后,采用同济曙光有限元正分析软件的杆系结构模型计算结构内力与变形。 2.2 计算结果分析 为分析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由理正模型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 推广理正模型位移计算结果(7.38mm)与有限元模型(10.52mm)相比略小,内力计算结果较大。理正模型计算主动土压力荷载时,未考虑桩间水泥搅拌桩加固土的有利作用,采用了未加固前的土层参数;其次理正模型是基于荷载结构法计算桩基内力的,将支护结构与土层分开来考虑,支护结构是承载土体,岩土层作为荷载与弹性支撑,未能考虑桩土间的相互作用,而有限单元法的计算理论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原理的地层结构法,将支护结构与土层视为一体,共同承受岸坡开挖导致的不平衡土压力。因此理正模型内力计算结果比有限元模型大; 位移较小的原因在于中后排桩内侧弹簧刚度采用经验公式计算会导致约束较为严格,采用对地弹簧模拟会夸大桩间土反力作用,但是两者相差不大,并且理正模型各排桩桩身变形曲线与有限元结果是相符,可以对理正模型进行调整使其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更加吻合,并更加适用于工程设计。 3 三排桩修正计算模型的探讨 理正双排桩模型简单推广后计算得到桩身变形曲线与有限元结果较为相符,内力值较大,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工程设计,但是变形计算结果仍不太理想。对于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其设计已由传统的强度控制转变为变形控制[7],若在进行岸坡工程三排桩设计时,采用简单推广的理正模型必然会得到较为不安全结果。因此本文在三排桩理正模型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改进,根据依托工程的特点、有限元模型的受力模式以及计算经验,对土压力分配、前中后排桩土弹簧m值与桩前岸坡的作用方法等进行调整,以探讨更为合理的、更符合实际的岸坡工程设计计算的三排桩修正计算模型。 3.1 土压力计算调整 通过有限元模型中桩土间的接触面单元的正应力直观反映出侧向土压力,以此研究有限元模型前、中、后排桩的受力规律。通过分析前排桩基坑外侧侧向土压力值与理论土压力值对比可知:①理正模型在计算主动土压力大小时,为使计算结果偏于安全,不考虑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淤泥质粘土层后土压力的变化,采用原土层参数计算主动土压力,会导致该土层区域三排桩结构受到的土压力比有限元模型大;②三排桩桩间水泥搅拌桩加固深度达到硬土层,理正模型在三排桩结构土压力分配时未能考虑桩间加固土的刚度;③有限元结果表明,中后排桩内力曲线图一致,中排桩内力值比后排桩稍大,表明在前中排排距与中后排排距相等情况下,两个受力机理与位移变形规律相似,且区别于前排桩;理正模型将主动土压力按滑裂土体体积比例分配到前中排桩上,会导致中后排桩的受力模式不一致。 综上,本节对土压力做以下调整:①前排桩承受所有主动土压力,开挖面以上采用主动土压力荷载,开挖面以下采用矩形土压力荷载(分层土则采用分段的矩形荷载);中后排桩仅作用地面超载引起的侧向土压力荷载,内侧采用土弹簧模拟土抗力;②对前排桩所受主动土压力进行折减,以此考虑桩间搅拌桩的有利作用,折减系数为坑底有限元土压力与理论土压力比值,因此当桩排距为4m时,折减系数为100/136=0.74。 经过土压力分配调整后,中后排桩受力曲线一致且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符,但前排桩弯矩尤其负弯矩(坑外弯矩)有明显增加;前排桩桩身最大水平位移为6.89mm,但各排桩桩顶水平位移仅有2mm左右,与有限元计算的桩身变形曲线有所不同,原因在于:模拟中后排桩受到的土抗力采用了对地弹簧,当前后排桩桩排距较小时,约束较为严格,造成土层刚度过大则位移偏小,因此仍需对土弹簧的计算进行调整。 3.2 土弹簧计算调整 调整土弹簧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包括前排桩桩前岸坡作用方式以及中后排桩内侧弹簧的刚度调整。 (1)桩前岸坡作用方式调整 桩前被动区土体为三角形岸坡,原理正模型考虑方法是将岸坡开挖深度折减1/3岸坡高度的简化方法,但是由于不同岸坡斜率对于三排桩结构的土抗力明显不同,当斜率越小时,岸坡越接近水平,土抗力应该越大;而当斜率越大时,土抗力应该越小,最终失去岸坡的支撑,因此本节考虑通过设置m值经过折减的土弹簧模拟岸坡的抗力作用。经过试算,前排桩岸坡处土弹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的折减系数取值为0.2。 (2)中后排桩内侧弹簧刚度调整 当桩排距较小时,桩间土与各排桩的相互作用较大,此时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弹簧刚度会导致约束较为苛刻,并且桩上部岸坡高度范围内的约束应当更小,为体现随桩间距减少桩间土体抗力减弱的特性,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经过多次试算,得到不同桩排距时中后排桩内侧弹簧刚度的折减系数如表1所示。 4 合理的三排桩修正计算模型 综合对理正双排桩模型的简单推广与计算调整结果,采用以上土压力与土弹簧调整后得到适用于岸坡土方卸载工程的合理的三排桩修正计算模型,称为“三排桩修正模型”,以此对工程设计断面进行计算分析,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三排桩修正模型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可知: (1) 采用三排桩修正模型计算岸坡工程三排桩结构得到桩身变形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略大,从位移为零处至位移最大点,两种方法得到前排桩变形曲线是一致的,但采用三排桩修正模型得到桩顶处位移值较小,由于连梁与中后排桩的牵引作用导致变形曲线有拐点,计算结果表明三排桩修正模型适用于变形控制的设计方法; (2) 当三排桩最大侧移值相符时,分析前排桩最大弯矩与最大剪力两个重要的设计值发现,采用三排桩修正计算模型得到的弯矩值比采用有限元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表明三排桩修正计算模型适用于强度控制的设计方法。 5 结论 本文采用常用的双排桩计算模型进行初步的分析计算,规范三排桩模型计算得到的变形与内力较有限元模型大得多,与实际不符。理正三排桩模型计算得到的变形值较有限元模型偏小,内力计算结果偏大,但变化趋势一致,更符合实际受力模式。基于理正双排桩模型,调整桩前岸坡作用方式、土压力计算与分配以及中后排桩内侧弹簧刚度后,得到了三排桩修正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的桩身侧移与桩身最大内力结果与有限元模型一致,计算模型简单,适用于高深岸坡工程的三排桩支护结构设计,为高深岸坡工程中三排桩支护结构的合理设计计算分析提供参考。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质量成本管理与实践纵谈 摘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质量成本管理已上升为一个企业的战略性决策和管理行为。文章首先介绍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传统制造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然后以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其基本情况,最后从质量成本项目构成、管理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保障体制五个方面分析介绍了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与实践。 关键词:质量成本 建设摩托 经验总结 一、引言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量”转变。2016和2017年两会上,总理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质量成本管理已上升为一个企业的战略性决策和管理行为。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在适宜质量成本与收益最大化之间寻求交汇点,从而使企业盈利并处于不败之地。然而,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至今仍然不高。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 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传统制造业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刻不容缓。 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传统老牌专业制造摩托车的上市公司,在如何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企业隐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对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首先介绍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我国传统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然后介绍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最后从质量成本项目构成、管理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保障体制五个方面分析介绍了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与实践。 二、质量成本管理及传统制造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一)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质量管理学家费根鲍姆(A.V.Feigenbaum)提出来,他在撰写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指出,只关注合格产品的经济效益或者只关注不合格产品造成的损失都是片面的,应将用于保证和提升产品质量发生的预防费用和鉴定费用等也纳入质量管理和质量成本报告中,使管理层意识到有必要在事前加强质量管理。费根鲍姆还指出,质量成本由质量保证成本和故障损失成本组成,其中,质量保证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故障损失成本包括因为产品或服务质量不达标而产生的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和外部故障损失成本。朱兰(J.M.Juran)(1951)将在不合格产品上耗费的损失费用比作是一座未被发掘的金矿,若能在事前有计划地开发,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并提高利润。即所谓的“矿中黄金”之说。朱兰从质量和效益的角度将质量成本定义为: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能达到既定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朱兰以及后来的很多学者和费根鲍姆一样,都是把质量成本分为上述四项成本。其中:(1)预防成本指那些为避免产品不合格或降低故障率所产生的费用;(2)鉴定成本指用于评估和检产品或服务是否达到预期质量标准所发生的费用;(3)内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在出厂前因质量问题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返工修复费、停工待产费用、报废损失和无效成本;(4)外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出厂后因质量问题,消费者退换货、修理或索赔而发生的费用。 质量成本管理则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总体来说,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相应地,质量成本管理也可分标准化质量成本管理、统计质量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三个发展阶段。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一般是指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直到售后服务这一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质量成本管理活动。首先,管理层应该树立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将质量成本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并制定出清晰的质量成本管理战略;然后根据企业战略,同时结合相关理论,对质量成本进行项目分解,并明确各成本项目的具体构成;同时为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执行到位,应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组织结构和制定质量成本管理流程;最后还应有相应的质量保障制度。 (二)传统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根据2015年中国质量协会《第三次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整体稳中有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品质量稳中有升,被调查企业报告的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平均值为96.1%,较2013年的95.8%提高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质量损失率持续下降,被调查企业报告的总质量损失率(总质量损失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均值为1.83%,而2013年和2009年这一数字分别为2.43%和2.79%(通用设备和食品制造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高,被调查企业报告的通过ISO9001、GJB9001B和ISO/TS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比例均值为94.1%,相比2013年和2009年分别提高了1.9和5.2个百分点;质量管理方法普及率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存在制造业质量损失率相对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偏高,质量管理成熟度不高,质量经营模式尚未形成,员工质量素质训练不足,研究开发缺乏质量管理,产品标准水平相对落后,制造管控缺乏精益求精,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低,质量工具的应用还比较初级等问题。 质量成本管理在发达国家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目前质量成本管理在我国虽然已有一些应用,但多停留在简单的统计报告,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我国企业不仅企业产品品质得不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也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流失。我国传统制造业质量成本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质量管理侧重技术层面,缺乏综合性量化指标。目前在不少企业,质量管理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或是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执行,他们进行质量管理有一套技术性指标,比如说产品合格率,不合格率,次品率等。但是这些质量技术指标基本上是单方面的,都不是反映综合性效益的具体考核指标,无法利用财务性指标(如质量成本)综合地考核企业质量管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难以得到全面、直观的反映,导致质量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2)管理层不够重视,缺乏顶层设计。许多企业管理层认为质量成本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记录和核算工作,没有将质量成本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导致质量成本管理缺乏顶层设计,从而导致这项工作实施时遇到重重障碍,最后流于形式。事实上,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企业的重要战略,需要企业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员工高度重视并付诸行动,对自身职责范围内的质量和成本负责,形成一个高效、默契、和谐的质量管理系统。(3)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偏差,未能在质量与成本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质量管理就是尽可能地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奉行产品质量至上的观点;与之相反,企业不顾质量压缩成本的短视行为也较为普遍。一般说来,在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下,质量与成本呈正向关系,质量提升会带来成本上升,从而造成价格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竞争力。(4)质量成本的核算、评价方法不健全,无法提供准确可靠的质量成本数据。目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仍然停留在生产成本上,现行成本核算方法无法提供全面的质量成本数据,因此对质量管理的效果不能很好地体现。(5)局限于生产环节,忽视质量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全面质量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特别是产品的设计阶段。据国外质量管理专家统计,有 20%―40%的产品质量问题产生于设计环节,并会在后期日常生产过程中带来难以预计的质量损失和成本。但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主要还是关注生产环节。 显然,质量成本管理是做好企业质量管理和提升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应该将质量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相结合,建立完整的战略性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切实有效地加以实施,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效益。以下对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例加以分析和总结。 三、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公司源于1889年张之洞所创汉阳兵工厂,历经四次搬迁,距今已经有120多年发展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公司依托雄厚的军转民技术,并积极和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进行战略合作,目前形成摩托车和汽车空调两大支柱产品,并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用户满意产品”“最具竞争力的中国民族品牌”等荣誉称号,现已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年产200万台发动机及200万台整车的年产能力,拥有建设牌和重庆牌两个品牌,产品畅销70多个国家,产品覆盖48cc到400cc。然而摩托车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其发展受宏观经济运行、产业政策调整、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非常严重的行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摩托车制造业正经历着残酷的严冬,许多摩托车企业正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上升较快的双重压力,经营十分困难。然而,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早在十年前金融危机爆发前,就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的同时,积极加强内部管理,率先在行业内实行质量成本管理,并实现连续五年保持年收入8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在4%―5%之间,并逐步放弃低端摩托车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进军。质量成本管理使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转危机为机会,更加注重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质量成本管理让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根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产品质量成本进行计划、分析、改进,最终达到质量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对质量成本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既是企业本身成本管理的需要,也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手段。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不仅在集团内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肯定,还有效帮助其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顺利渡过难关,并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与实践 (一)明确的质量成本构成项目 按照费根鲍姆的理论,质量成本由质量保证成本和故障损失成本组成,其中,质量保证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故障损失成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参照国标《质量成本管理导则》(GB/T13339―91)和军标《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了这四项成本的具体内容。其中:(1)预防成本是指为预防产品不合格,不能达到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设计质量控制费、采购质量控制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评审费、质量管理活动费、质量教育和培训费、相关工资及附加费等。(2)鉴定成本是指为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检验试验费、检验设备维护校准费、破坏性试验费、检验设备折旧费、检验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等。(3)外部损失成本指产品在交付后因未能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如:诉讼费、赔偿费、降价损失费、三包损失、保修费、二次索赔费等。 (4)内部损失成本由于质量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或现实合理的期望,从而导致资源浪费或丧失潜在利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返工/返修损失、复验费、外购/外协器材损失、停工损失、事故损失及处理费、产品降级损失及相关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 此外,为了方便员工鉴别内外部损失范围,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同时给出不合格成本的定义,不合格成本是指由于质量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给组织造成的经济损失。这里的不合格既包括产品质量不合格,也包括工作质量不合格;规定的要求是指合同的要求、设计的要求、管理规章的要求等。很明显,不合格成本是质量损失中最明显的一部分。 (二)清晰的质量成本管理战略 质量成本战略是企业为了获得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而进行的质量成本分析与管理,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企业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生存和竞争环境。质量成本管理战略作为战略管理在质量成本领域的延伸,是以“战略定位”和“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成本管理的新思路,具有外向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企业要发展好,首先要解决战略问题,即企业的方向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争加剧时期,企业更应解决好方向性问题。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早在十年前,经济危机爆发前,就开始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并通过对各种质量作业活动的动态反映,在战略质量定位分析和战略质量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优化质量作业,对质量作业及其成本进行动态控制和战略业绩评价,以提高质量作业管理水平。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以“顾客满意、贯穿始终,建设名车、追求卓越”为质量成本管理总方针,专注摩托车、车用空调两大产业板块,努力做强合资合作、自主品牌摩托车、车用空调三大业务。逐步推进以质量为导向的经营,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优化;以市场和用户为导向的控制,建立供应商品质管理平台,培养质量专业人员,完善质量成本数据、体系平台,严格过程控制,关注用户,加强品质管理。此外,在要求出厂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越规定要求的同时,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还要求成熟车型的成车下线一次交验合格率88%以上,每年不断提高;质量损失率小于0.5%,每年不断降低;顾客满意度85分以上;外部监督检查通过率100%,以此来保证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落地。 (三)完整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之间固定的排列方式,即组织内部的构成方式。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实现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目标,在组织结构上从公司高层领导分工,到中层质量成本具体负责和落实部门以及基层的参与组织上都具有自身特色。首先,建设摩托质量成本管理由集团公司最高管理者直接负责,从而从制度和资金两个方面保证了集团公司开展质量策划、质量预防、质量控制、质量评价和改进等方面活动,为建设摩托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内外环境。其次,集团公司任命质量副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直接负责组织制定集团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制度,组织集团公司质量成本分析,和对各二级子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建设进行考核和打分。最后,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质量成本管理需要,集全公司优秀人员力量单独成立品质保证部直接负责质量成本管理的具体日常工作。自此,由品质保证部直接负责,财务部紧密配合,各生产单位及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质量成本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基本建成。品质保证部的具体工作是:(1)组织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制度,确定质量成本构成项目。(2)质量成本管理制度运行的控制、监督、检查、评价、考核,逐步完善。(3)定期编制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并上报公司领导。(4)培训及考核。财务部的主要工作是:(1)建立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确定质量成本核算科目。(2)提供质量成本核算报表及相关经济指标。(3)利用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体系的基础,将质量成本分析结果纳入相应的管理费用预算、科研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等,使之成为集团公司财务预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报集团公司最高管理者审查批准。(4)协助品质保证部完成质量成本管理的其他相关工作。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按质量成本管理核算体系程序及要求,收集并提供质量成本核算的成本数据,按期上报。(2)根据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制定质量成本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持续改进。 (四)清晰的质量成本管理流程 质量成本管理流程是质量成本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具体落地和保障的过程。流程设计是否科学有效将直接影响质量成本管理的最终效率和效果。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流程由品质保证部牵头,财务部配合,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形式制定。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成本管理准备阶段。此阶段由品质保证部会同财务部一起到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了解摩托车和车用空调两大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可能发生的费用构成,并根据以往各部门的财务数据和各生产单位及职能部门的意见,制定四项质量成本的具体构成,并对每一项目构成撰写详细说明书,对一些有争议的项目还聘请专家开讨论会并最终确定其归属。第二个阶段是质量成本预算及结算阶段。此阶段由财务部会同品质保证部根据以往的财务数据,制定并下达质量成本目标,质量成本目标目前下达到两级,并力争两年后达到三级,经两上两下过程后,最终确定各部门的质量成本预算。在制定质量成本目标和预算时,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历史资料,还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竞争对手的资料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等,品质保证部制定各种质量成本文本和表格,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依据这些文本和表格制定预算。第三阶段是数据的报送与审批阶段。此阶段,首先由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根据质量成本核算的要求,每月对本单位(部门)质量成本构成进行核算和分析,形成《质量成本汇总表》,于每月3日前上报上级主管财务部门;然后由各二级子公司、分厂主管财务部门于每月5日前上报财务部《质量成本汇总表》;季度、半年、全年汇总所辖单位质量成本数据,形成季度、半年、全年的《质量成本汇总表》和《质量成本经济分析报告》,于每季首月5日前上报上级主管财务部门。最后财务部每月8日前收集汇总各二级子公司、分厂财务部门《质量成本汇总表》,形成集团公司的月度《质量成本汇总表》报品质保证部,并于每季首月10日前上报品质保证部上季度《质量成本汇总表》和《质量成本经济分析报告》。《质量成本汇总表》和《质量成本经济分析报告》的主要指标包括:质量成本实际总额度、各型号的质量成本实际额度、各科目质量成本实际额度等。第四阶段是质量成本分析与考核阶段。此阶段由品质保证部首先核对上报的主要指标计算是否准确,然后根据年初下达的目标,进行质量成本考核,确定是否完成年初的预算任务和控制目标。如总体质量成本目标达成率、各型号产品质量成本目标达成率、各科目质量成本目标达成率、质量成本占其他成本比重等。 (五)坚实的质量成本保障体系 首先,从重庆建设摩托从集团公司到上市企业都高度重视质量成本管理,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为保证高效的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保障。其次,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为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制度保障。再次,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年初在制定预算时,都会单独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此外,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定期还会聘请专家对参与质量成本管理的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为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最后,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还制定了定期与供货商和产品销售渠道商的沟通和协调的制度与机制,充分了解上下游企业的市场环境变化。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还聘请了国际知名软件开发商甲骨文为公司定向开发质量成本管理软件,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和有效传递,为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数据保障等。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摘 要:在江苏南部地区,数量庞大的小型服装制造企业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生产加工大企业的订单,收取廉价的加工费。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今天,服装产业对于质量的要求日益升高,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小型服装制造企业经常降低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陷入质量与利润的两难。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因素分析的方法,以江苏瑞天服饰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剖析企业意识淡薄在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面,质量成本总体偏高影响企业利润的问题是由于企业质量成本要素构成不合适,进而根据服装企业的行业特征,提出提升预防成本、控制鉴定成本、降低损失成本的对策,并得出企业增强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并需要做出统一规划的结论。 关键词:小型服装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因素分析 一、质量成本管理 1.含义 质量成本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企业在市场中重要的竞争力就是产品的质量,想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进而提高顾客满意度,这样就是的企业信誉提高,企业收到好的经济利益回报。但只有投入一定的费用才能使质量提高,这种投入就是质量成本,这就是一定的投入的质量成本可以给公司取得多少利益的事情。想要取得最佳经济收益,就需要改进质量成本管理,使质量、效益、成本有机结合。质量成本管理既能满足公司外部质量要求,又能实现公司内部效益最大化。 2.目的 质量成本管理为的是承担起企业质量成本相关责任,使得质量成本意识提高,通过策划质量成本目标,进而控制质量成本、使质量成本效率提高的一项管理工作。 二、公司概况分析 瑞天服饰公司是江苏省的一家小型服装制造企业。其主要是服装的制造和生产,其技术部是用于研究服装制造工序和策划产品实现;质监部门在产品生产结束后进行验审,比如修补服装可修复的破坏等等;服装在出厂前要接受顾客的质检,如果不合要求,需要将服装返工再检;如果是出厂后的服装,就需要公司承担因质量不合格的退货损失。 三、公司在质量成本管理领域主要问题 1.质量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 因为公司意识薄弱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公司在生产成本和费用中分配质量成本,致使公司在质量成本方面核算不清楚,对质量成本不能进行整体分析,进而对实际成本难以把控。公司管理把控没效率在部门,便难以依照各自的职能去进行,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出现日益上升的质量成本。 2.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投入少 通过对产品的质量成本因素的分类和分析,我们以2013年6月-12月的质量成本作为因子进行分析。根据其质量成本明细表知,2013年6月-12月的预防以及鉴定成本一共是147,205.7元,内外部损失成本总一共541,947.7元,显然,预防以及鉴定成本加起来仍然远小于内外部损失成本。因此便说明该企业预防和鉴定成本投入太少,因而导致成衣后期的质量维护成本明显增多。 3.过多的损失成本 我们将分析对象设为2013年6月-12月质量成本动因所占比例。其中内部损失成本占78%,外部损失成本占1%,预防成本占5%,鉴定成本占16%。商品的质量成本中内部损失成本占比78%在6月-12月之间,这表示在生产产品的时候形成大量损失。据分析,这是因为实现服装的研究策略没有制定好,公司服装质量在个阶段均不合格,例如制成衣服后的清洗阶段致使配饰掉落,公司就得进行回炉再造,来增加客户满意度。企业不能通过改善生产状况降低内损。据财务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13年11月便是由于货物质量不合格使得公司订单延误,故违约赔偿10万元的违约金,记为了内部损失成本,该公司所赔付的巨大损失便是由于质量不合格导致的。 4.不合宜的质量成本因素构成 某学者把质量成本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改正、无差异以及至善区。根据图可以得到,如果产品质量成本在I区,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则产品的损失成本超过了70%,而预防成本不足10%,此时公司应该降低改商品的质量成本;比较理想产品质量成本的区间是II区间,改服装的损失成本约等于50%,预防成本约占据10%,那么就应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适当的维持把控;而第III区的服装产品鉴定成本超过50%,损失成本不超过40%,鉴定成本大于损失成本,此时产品的产品的质量成本过多,那么公司应该控制鉴定成本,稍微适度的降低检查程序。根据图中分析,该公司的商品,其损失成本约等于75%,超过了70%,商品的预防成本约等于6%,不超过10%,说明公司在质量改进阶段即改正区,质量成本一直处于高水平,公司应尽快制订出方案并采取行动,使损失成本变低,预防鉴定成本适当增加,因此使商品的质量的成本被调低。 四、改进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的相关举措 1.质量成本管理思想的提高 质量成本的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的依据,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公司必须提高其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的思想意识,进而进行更加高效的监管机制对于产品的质量成本。产品的质量成本有着联系密切的各个构成要素,公司需要对产品的质量成本的要素分析有所提升,发现并求证出适当的比,达到质量成本构成最优。在上述分析判断中,不难发现,该公司的质量成本总额较为庞大,构成中发现,预防和鉴定成本占比不大,而损失成本就占比明显巨大了。所以目前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关策略,使得产品的质量成本尽可能的调低,进入产品质量成本的II区也就是控制区。该举措应该伴随产品形成的始末。 2.预防成本的适当提升 对于小型服装公司生产产品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成本最关键的工序就是商品质量程序的研究开发。公司要想严把质量关对产品,就应该对产品的制造程序进行专业的研发与设计,还要增加生产产品中间过程中的质量检验,使生产步骤顺利实施;产品生产作业线也要进行相应的布置,制造工艺也要整改,使产品生产更加高效。技术部和质检部来严格把控预防成本,把关注点放在服装设计费和质量管理费上面来。 3.鉴定成本的适当把控 公司生产出的产品为了减少损失成本,有必要对其进行测评。该公司在2013年的11月,企业因产品质检问题延误订单,造成企业10万元的巨额损失。但如果能有一部分资金用于对产品测评,该资金为鉴定成本,那么它就可以及时对问题产品生产问题进行整改,从而既可挽回公司巨额的损失也为保住了公司信誉。质检部门负责掌握鉴定成本的分配,为产品质量把关。 4.损失成本的适当减少 减少质量成本的关键是减少损失成本,应该在各个生产阶段进行把控,及r发现服装质量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整改完善,例如对车间一定时期维护修理确保产品生产顺利,定期安排工人培训在产品质量方面,使工人素质有所提升,公司也可制定质量负责的规章制度等。生产车间负责的主要是内部损失成本,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以及通过率;业务部主要负责的是外部损失成本,对产品的售后、客户满意程度负责把控。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成本管理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质量管理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三大目标管理之一,在整个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如何提高其管理成效对于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整体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 0引言 质量管理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三大目标管理之一,在整个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如何提高其管理成效对于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整体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通常指产品的质量,广义的还包括工作的质量。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而工作质量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它反映了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从项目作为一次性的活动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由工作分解结构反映出的项目范围内所有的阶段、子项目、项目工作单元的质量所构成,也即项目的工作质量;从项目作为一项最终产品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其性能或者使用价值上,也即项目的产品质量。项目的特性决定了项目质量体系的构成。从供需关系来讲,业主是需方,他要求参与项目活动的各承包商(设计方、施工方等)提供足够的证据,建立满意的供方质量保证体系;另一方面,项目的一次性、核算管理的统一性及项目目标的一致性均要求将项目范围内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其内部组织良好的质量控制及内部质量保证,从而构筑出项目的质量体系。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创造必要的资源条件,使之与项目质量要求相适应。各职能部门及实施单位要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质量,实行业务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支持质量部门独立地、有效地行使职权,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2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2.1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概念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目的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在商品条件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也体现出一般商品的质量目标,即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时间性及耐久性六大目标。具体说来公路工程质量目标是满足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及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工程合同文件,对公路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2.2 当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象一般质量管理一样,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总的来说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目前正处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广实现阶段。当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注重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随着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高速公路建设市场准入规定》、《高速公路建设四项制度实施办法》和《高速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健在实施,以及在政府机构改革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转变政府职能要求的大形势下,目前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并逐渐走向基于项目法人负责制的“政府管理、委托监督、业主负责、监理控制、企业保证”。在这一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得到了贯彻,已不再是单纯的依赖于事后的检验,不仅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注重于对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组织、各工序及各岗位等施工全过程影响质量因素的管理,而且监督、监理工作也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行为过程并重,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色彩。并且许多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已开始从财务上入手实行“先质量后计量,再支付”,改变了传统的“按进度支付”的做法,这是确保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这也是借助财务手段进行质量管理的一个方面。从理论上讲,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为基础,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为贯彻、实施上述质量管理方针制度,不仅可以保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而且可以不断优化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实现质量、投资的双赢,提高建设的效益。但是实际上全面管理的思想真正的效落实下去的较少,能明显体现其经济效果的就更少了,以致于这种方法往往只是当作保证工程质量的一种被动措施,甚至被当作一种负担,没有被当作是一种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手段,其结果适得其反。 3质量成本概念的引入 3.1 基本概念 质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Feigenbaum在20世纪50年代初最早提出,继A. V.Feigenbaum之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和D.M.伦德瓦尔等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此,关于质量成本的概念有了很大发展,为推动企业有效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促进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完善产生了重大作用。质量成本(quality ―related costs)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ISO8402-1994)。企业运行中的质量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即预防和鉴定成本,一般将这部分质量成本看作是投入,另一部分是由于没有达到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具体包括:①预防成本。②鉴定成本。③内部质量损失。④外部质量损失。 3.2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成本的基本内容根据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具体到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成本的各部分可以归纳如下: ①预防成本。②鉴定成本。③内部质量损失。④外部质量损失。⑤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3.3 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工作程序应该说,揭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动作中的不合格(无效)工作和不合格(有缺陷)产品,为企业质量改进活动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指明方向,是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具体的任务内容有3个方面:①建立识别不合格的工具。包括设置质量成本的财务账户、原始凭证、记录和建立核算制度、报告形式等。②制定质量成本差异分析的趋势分析程序,寻找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和影响因素。③支持管理决策,即有效地进行管理方案的综合评价,追求高效益、低成本可操作的统一。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程序可以用图1表示。 3.4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和模式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优劣不仅仅是检验出来的,它是通过设计、施工、养护等工作的具体实施而形成的。高速公路的质量主要决定于设计阶段(包括规划、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和施工阶段,其中施工阶段又是最关键的。影响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因素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对于一般所关注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涉及到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和承包商,因此这一阶段完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应包含四方面各自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并在这四个分体系之间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关联关系,充分体现四个分体系之间的母子、合作关系,可由业主的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整个建设工程四个分体系总体上的质量成本报告的汇总、核算、分析和决策,从而从整体上更高层地把握整个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成本问题,为做好质量管理以及整个工程的全面管理服务。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主要四方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之间的相互关联系可以用图2来表示。 3.5 质量成本管理的优越性高速公路建设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战线长等特点,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可以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建设的投资效益,而且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社会生产力。针对当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一方面难以对其质量管理工作成果进行正确评价,不能及时地暴露出其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并及时有效地采取或预防措施,质量管理工作不能不断得到完善,高速公路建设的生产经营目标不能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也还存在质量管理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的问题,人们不能认识质量问题在经济方面的生性一。为了让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各级领导及各部门真正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就必须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状况及其影响“用数据说话”,尤其是其企业总体效益的影响,促使工程建设的各级领导及各部门认识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付诸行动,认真对待。本研究将尝试在公路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引入“质量成本”的概念,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质量成本”概念的引入,利用财务手段,用“数据说话”的方式,用货币语言直观、客观、明晰地反映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情况,将质量问题直接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经济问题联系起来,为决策提供依据,为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 4结语 由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阶段,而且这一阶段的投入在整个建设投资中所的比例也是最大的,本研究将对施工阶段(即招投标工作结束到工程缺陷责任制期终止)的质量管理工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来探讨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程 引入质量成本概念的问题。并针对质量成本概念将招投标阶段结束到签发交工验收证书期间的质量损失计为一般内部质量损失,工程交工验收后到工程缺陷责任制期终止期间发生的质量损失一般计为外部质量损失。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意义很大程序上取决于研究对象的重复性、相似性、本研究除按照时间系列一般性的研究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外,决定依照现行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将一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分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排水工程、挡土墙、防护及其砌石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等9个基本的分析对象按照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基本条件相似的原则进行归纳分析,考虑单个工程建设的质量成本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汇总研究一般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成本管理问题。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概述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和产品特征,在分析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构成的基础上,根据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简要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成本;控制 1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构成 1.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指为了防止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和偏差,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标而事先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①质量规划费。②工序控制费。③新工艺鉴定费。是指新施工工艺、技术革新项目的鉴定费用。④质量培训费。⑤质量信息费用指收集、整理、分析、保存全部质量信息的活动费用。 1.2 鉴定成本。鉴定成本指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而对工程本身以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及对材料、构件、设备等进行质量鉴别所需的一切费用:①原材料和外购件检验费。②施工工序检验费。③工程质量验收评审费。 1.3 内部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成本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因施工指挥决策失误、施工中违反操作规程、施工产成品保护不善以及由于施工工具、机械保养不善引起工程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具体包括:①返工损失。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产品或工序在质量上达不到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必须“推倒”重建而发生的费用。②返修损失。指工程质量存在缺陷,必须进行局部返修,使之达到合格质量而支付的费用。③停工损失。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因处理质量事故而导致停工和延误工期的损失。④事故处理费用。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时对事故进行分析,提出事故处理方案所发生的费用。 1.4 外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指市政工程交工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工程质量缺陷而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的一切费用总和。包括:①保修费。②纠纷处理费。 2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特征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要切合市政工程的产品特点、生产特点。由于行业差异性大,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借鉴其他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能性不大。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质量成本分层核算。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在项目法施工的指导下组成多个项目部,每个项目独立核算,因此质量成本核算也应该相应的在公司和项目部两个层面进行。两个层面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在出年终质量成本报告时,公司应将各项目有机汇总。 2.2 阶段点质量成本控制。对于大型市政工程项目而言,由于施工周期长,使得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工作历时较长。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整质量成本数据往往要等到一个项目保修结束以后才能得到。因此阶段点的质量成本控制是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 2.3 质量成本分层归集。由于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建立项目部,质量成本的分析也要在公司与项目部两个层面上进行,同时,这两个层面也有着若干责任联系。这一点与其他行业具有显著的差异。建立专门的质量成本归集明细表对施工质量损失进行归集后,就借助这种对应关系将公司层面损失源相应的找出,这是一种适用于施工质量损失分析的方法。 3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控制措施 3.1 抓好全体员工的观念与意识。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研究全员经济意识。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教育,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3.2 制定较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等。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3 抓好质量成本管理目标。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四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损失逐步减少。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预防费用和鉴定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3.4 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合同条款不严谨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 3.5 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控制首先要依赖于企业所有人员观念的转变,树立起质量成本意识,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尤其需要重视提升企业的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和控制能力,为此,本文接下来将讨论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如何建立并健全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体系,以及相关方法的应用。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探讨 摘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控制和降低成本、增长利润的有效途径,是时展、企业进步的必然结果。为此,本文就如何加强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企业;质量成本;成本控制;管理 0引言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更加重视。任何一个企业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利润,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生产管理等等皆是增加利润或实现利润的手段。 1质量成本要素分析 质量成本是指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其基本内容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4部分组成: 1.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为使故障减少到最少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其内容括:①质量计划工作费用:指企业为制定质量计划而发生的人员工资、文件费和办公费等。②质量控制管理费用:指质保人员工资费、资料费以及控制设备的核准、维修费用和材料消耗费用等。③质量信息工作费用:指质量信息人员工资费、信息费、信息跟踪费、资料费等。④质量教育、培训、奖励费用:指教员和学员工资费、讲课费、资料费、学员外出培训学费、租用场所和设施费,以及质量奖励等费用。⑤设计更改费用:指企业为施工项目发生设计变更和受监理工程师指令更改影响造成的原实施方案、防止质量事故、试验计划等一系列变更而发生的关人员工资费用以及资料费和会议经费等。⑥质量公关费用:指企业为施工项目质量接受第三方及业主的评审(比)或竣工交验、进度检验等原因进行公关活动所产生的人员招待费等。⑦处罚费用:因违反国家及地方规章管理规定而发生的罚款。 1.2 鉴定成本鉴定成本是综合性强且要求高的产品,每个分部分项必须经检验合格方能转入下道工序继续施工,原材料进场检验、各分部分项和工程全面完工后的验收和为进行质量鉴定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就是鉴定成本,其内容包括:①原材料和外购件检验费用:指企业对所使用的材料和外购件进行检查、试验所发生的费用。②施工过程中的检验费用:指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各分部分项质量进行验收时所发生的人工费用和材料消耗费用。③工程移交费用:指产品移交用户使用前进行性能检测和系统试验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经相关研究学者对以上质量成本的构成四要素的研究――预防成本占10%左右,内部与外部故障成本合计为60%左右,鉴定成本为30%左右。 1.3 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内部故障成本是材料经过合理技术组合形成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其内容包括: 1.3.1 施工质量成本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缺陷和为处理缺陷而发生的费用。其内容包括:①分部分项缺陷工程损失;②返修人工、材料费和复检费用;③停工损失;④事故分析处理费用等。 1.3.2 建后服务成本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而产生的一切费用。其内容包括:①由于产品安全性能问题或质量责任分歧造成的诉讼费;②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业主损失而支付的赔偿费;③在质量保证期内的修理费;④事故分析费等。 1.4 外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是工程配套的设备在保证安全使用性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其内容包括:①诉讼费用;②赔偿费用;③维修费用;④事故分析费用;⑤保险费等。 2我国质量成本管理的缺陷 2.1 现行质量成本分类的缺陷我国目前试行质量成本核算的企业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存在着不足:①侧重于质量成本的分析和控制,未充分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精神,偏离了科技指标体系设置的“全过程反映”原则。穷本溯源,质量成本是从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中脱胎而来的,因而质量成本的分类。即质量成本指标体系的设置无疑就应承袭其脱胎出来的那个母体的基本特征。具体地说:质量成本的分类应从企业设计、施工、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这样一个企业再生产的全过程出发来加以考虑。现在通用的分类未虑及这点,从而使其所提供的指标体系在科学上减色不少。②不利于分清责任,评价工作质量,偏离了科技体系设置的“职责分明”的原则。无论国内国外,企业的基本职能部门大都是按再生产环节设置的。因而,质量成本的分类,即质量成本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以便于指标下达与考核。但是,现行分类仍未虑及于此。其所提供的指标体系无法将设计、施工、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发生的质量成本加以分别反映。这样,既不能分清各环节的责任,又不能通过对各环节在不同时期发生的质量成本的增减变化进行分析来评价其工作质量,以致于难以按责任单位提出具体改进措施。这显然有背于质量成本指标体系的目的,也不符合科技指标体系设置的“职责分明”的原则。 2.2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的缺陷 2.2.1 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质量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当前即使生产比较稳定、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在这方面仍做得很不够,以致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质量成本数据的正确归集和统计非常困难,无法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相互衔接等问题。 2.2.2 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差“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但是在很多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只是制度上的、表面上的,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不够,以致于整个企业的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都较差。 2.2.3 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的奖励制度通过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活动,可以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没有运用经济手段增加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以致于对发生质量事故没有追究责任和原因,造成了企业质量成本高,从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无以提高。 3质量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质量成本分类的改进为了避免现行分类的弊病,笔者设想,我国质量成本可按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各环节进行设计,即按照工程的施工过程对质量成本进行分类,也就是:①设计环节质量管理费:包括工程质量目标鉴定费、质量评审费、工序检查费、质量改进措施费等;②供应及生产准备环节质量管理费:包括进货检验费、材料整理费、生产前准备费、设备运行质保费、参与工程单位质量控制及鉴定费、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材料报废损失等;③生产环节质量管理费:包括三检检验费、零件工序检验费、工人自检互检费、工具校量费、停工损失、因保管不善而造成的损失等;④质量管理组织工作费用:包括专职质量部门日常费用、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质量控制实施费、事故分析处理费、标准费等。 3.2 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当前即使生产比较稳定、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内、外部损失仍然很大,用于缺陷预防的投入占产品成本的比例有增无减,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只有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通过实施与分析才能寻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2.1 引进质量收入质量收入是质量得到保证或较原有水平提高后企业和社会所得到的更多的价值。这里的质量是指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总称,对其科学地把握要认真研究其得益主体的质量收入,即企业的质量收入和社会的质量收入。 3.2.2 完善质量成本传统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四个部分。质量成本应该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一切耗费。传统质量成本中的内部故障损失并不是管理活动的耗费,而是结果性损失,不应成为质量成本的有机构成部分。且传统质量成本几乎没有反映质量提高成本。质量成本应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质量提高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3.2.3 注重质量损益质量损益是质量收入减去相应的质量成本后的余额。质量损益作为全面考核质量管理经济性的综合性指标,是衡量全面质量管理是否取得成效的根本标志。 3.3 树立企业员工的质量成本意识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3.4 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经济责任管理范围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运用经济手段增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应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励制度,并使之制度化、经济化。奖惩制度对于控制体系而言,既是一个辅助手段,又是维持质量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4结论 质量成本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把尺子。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控制实现某个子过程或全过程,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并加强企业其他质量成本管理,从而达到控制和降低成本,增长企业利润的最终目的。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分析 摘要: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在自身资金实力、经营规模、管理能力和经营环境等多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某些适用于大型企业的成本管理理论用于中小企业时则可能是不恰当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质量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已使得经济从地区走向世界,全球经济正在步入一体化时代。经济竞争的格局也由原来只局限于某一地区或国家扩展到全世界,而正是这样的时代,使得世界经济的格局正在悄悄演变着,竞争中的企业不仅会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也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企业要想在这样的形势下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不仅要在产品的功能上下功夫,使产品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更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生产出质量过关且低成本的产品,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一、中小企业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质量成本是企业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持续性经营中不断发生的动态成本。通常而言,质量成本与企业总成本的关系是:当质量预防成本投入后,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相应的减到最少;而随着质量预防成本的不断投入,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不能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体现了相应的增加。因此,企业也不可能无休止地追加质量预防成本而导致企业总成本的增加。质量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企业总成本控制的好坏以及相应的利润多少。 二、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者的成本管理理念落后、员工的素质不高、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及管理理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据调查,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只有大中专以下学历,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也大多较短,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还缺乏财务会计知识。由于员工的素质不高,就无法使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生产技术,也无法贯彻执行先进的管理方法,造成企业始终停留在资源浪费大、管理落后的生产经营局面。因此,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员工的素质低下、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严重制约了现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松散 大多数企业虽有成本管理的一些框架,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实施效果不甚理想。有些中小企业尚未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造成成本不断扩大,同时助长了贪污的风气。此外成本控制机制没有在全过程实施,仅仅在事后控制,也不能有效达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 (三)成本控制手段落后 现在已进入信息经济时代,虽然许多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广泛使用计算机操作,但仅限于对会计凭证的录入、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记账、算账、报账、存取数据和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和成本计算等方面的计算工作上,还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在会计控制、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信息交互管理功能。这样的会计电算化无法满足现代成本控制对信息处理的要求,更谈不上成本控制手段的现代化。 (四)产品的无形损失严重 产品的无形损失是指由于产品过时、过季及供过于求等原因造成的产品贬值。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产品的无形损失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产品无形损失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消费间存在着矛盾。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重复、产品档次低、产大于销,致使产品待售时间长,甚至大量滞销积压,只能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来实现销售,产品的无形损失严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对市场和消费者缺乏及时足够的了解,没有掌握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变化,盲目生产毫无特色的大众化产品,顾客的认可度低,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完善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对策 质量成本管理并非朝夕之事,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打破弱势格局,就必须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全面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措施,才能起到长效作用。 (一)将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化,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 中小企业由于人员少,技术薄弱,所生产的产品往往是工艺相对简单、大企业不屑于生产的边缘化产品,所以在生产时往往不重视生产过程的控制,认为质量成本管理是大企业的事。如果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失去了现有的市场,大不了转型改做其他生意。然而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当下的许多大企业也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这些大企业当初如果不重视产品的质量,不将产品质量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辉煌。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不需要多么深奥的理论基础,只需要将生产过程进行制度化的设计,将生产的每一步骤进行标准化的设计即可,也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 (二)加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建立各工序质量责任负责制 要想控制产品质量并降低产品成本,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进行质量责任控制,再健全的制度目的也只有一个,也就是让员工在规范化的制度内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制度化的设计能够在出现质量责任时,分清是哪个环节或人员出了问题,以纠编或进行相应的惩罚。加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建立各工序质量责任负责制,就是要让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规定的条件及要求下进行,每个工序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对于上一工序不合格的产品拒绝接收,并避免将不合格产品流向下一道工序。有了制度化的保证,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人为因素带来的质量不稳定情况,并让每一个员工产生责任意识。 (三)奖励与约束机制的并进 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虽然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但要想提高产品质量不能一味的惩罚,还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并做到赏罚分明。对于能够始终保持高质量或低废品率的员工,一定要给予必要的奖励,以激励其工作热情,避免因为激励不到位而产生的消极怠工及优秀员工的流失问题。要知道,培养一个成熟的员工所付出的代价往往大于在工资待遇方面给予其的补偿。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探析 摘 要:本文从质量成本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质量成本的内涵和分类,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关键词:企业管理;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1.质量成本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引入质量成本这一概念。质量成本是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 1.1质量成本的分类 通常,质量成本分为五大类: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等。 1.2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质量成本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缺乏全面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我国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比较晚,不同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状况又各有不同,这使得对某些质量成本项目的定义不够准确,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不够妥当,国家又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化、制度化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质量状况。 1.2.2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还有待改进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严重,有些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产品的质量水平却不高,因此,对质量损失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对己经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企业只是在数字上作简单比较就下结论了,未能很好地利用有关数据进行深层次地分析,使得一些可能避免或削减的损失未能幸免。 1.2.3质量成本的优化、控制方法还有待研究 我们进行质量成本信息的收集、核算和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质量成本方案,控制和降低企业整体的质量成本。由于我国企业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较晚,还末能建立起科学、系统、全面的质量成本优化和控制方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2.质量成本体系的核算研究 质量成本核算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合企业的规模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质量成本核算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级质量成本核算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势下,由企业会计部门集中进行全厂的质量费用的收集、分配、归集和计算工作;另一种是两级质量成本核算形式,在这种形式下,质量成本的核算分为厂部和车间、各职能部门、各责任中心两级进行,各车间、职能部门、责任中心设置专职或兼职的核算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的质量成本的明细核算,再由厂部进行汇总核算。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2.1质量成本费用的收集渠道 质量成本费用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收集: 2.1.1直接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即在日常填制凭证和登记明细账时,遇到与质量费用有关而又能直接分离的,即可在凭证上盖上质量费用的专用章,这样,质量成本核算员就能依次迅速地进行收集。质量成本的大部分费用均可通过这种方式收集。 2.1.2虽存在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但与其他费用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直接分离出来。如生产工人为维修少量次品所支出的工资、材料等费用,一般与日常的基本生产成本混在一起,对这类费用一般需要建立临时记录卡来反映,并通过调查分析将质量费用与非质量费用区别开来,以便科学地确定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额。 2.1.3不能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收集到的,不属于现行会计制度核算范围的隐含质量成本,如为改进和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而放弃的各种机会损失等,则必须设置专用凭证进行单独核算。由于这些费用并没有实际支出,往往只能通过估算取得。因此,他需要借助统计核算手段和业务核算手段,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估算这些隐性成本。 2.2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企业对质量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三种基本方法: 2.2.1统计核算方法。其基本特征为: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运用统计调查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对同级数据的分组、整理获得所要求的各种信息,以揭示质量经济性的基本规律为目的,不注重质量成本数据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2.2.2会计核算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作为统一量度;采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分析、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质量管理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和反映;严格以审核无误的凭证为依据,质量成本资料必须准确、完整,整个核算过程与现行成本核算相似。 2.2.3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即根据质量成本数据的来源不同,而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手段;采用统计调查、会计记账等方法收集数据;方式灵活机动,资料力求完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于198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质量成本研讨会”,向全国推荐的就是这种方法。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的理想选择是,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为辅。其基本特征是:以货币计量为主,适当辅之以实物计量、工时计量及其他指标如产品合格率、社会贡献率等反映;主要通过会计方面的专门方法来获取质量成本资料,但在具体运用这些专门方法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对有些数据的收集不必设置原始凭证,也不必进行复式记账,账簿记录也可简化进行,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应灵活多样等等。而对那些会计方法无法获得的信息,则可借助统计手段和业务核算获得;对通过会计手段获得的信息,应力求准确、完整;而对通过统计手段、业务手段获取的资料,原则上只要求基本准确,不要求以原始凭证作为获取信息的必备依据。 3.质量成本的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依据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审核,揭示偏差,及时纠正,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并进而采取措施,不断降低质量成本。 3.1产品质量最佳水平的确定 优质、高效、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是越高越好,在一定条件下,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成本的提高。因而在质量成本控制中应当将产品质量同质量成本和产品价格联系起来确定最佳质量水平。 3.2质量成本的日常控制 3.2.1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成本控制 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除了选择最佳质量水平外,还应考虑设计阶段的成本,进行质量成本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一般包括设计规划成本、试制实验成本,、技术管理成本等。上述这些费用既构成产品的设计成本,又是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所支付的费用,构成产品质量成本的一部分。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设计出质量最佳产品。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是:1)控制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2)不必要质量成本的分析;3)加强产品设计的论证和评审;4)加强样品的试制和试验,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的完善;5)加强技术文件的管理,控制技术管理成本。 3.2.2生产过程质量成本的控制。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能否保证产品达到质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工厂的技术能力及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生产过程质量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加强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控制质量成本;2)加强工序的质量控制,保证不良品率在较低的水平;3)组织好技术检验工作,保证检验费用的合理;4)加强不合格品管理,降低厂内厂外损失;5)加强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3.2.3销售过程质量成本的控制 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为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产品或服务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性费用。加强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对降低产品的质量总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资本增值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加强产品包装、储运的质量管理,降低产品质量损失;2)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控制质量成本;3)加强索赔处理,控制索赔费用支出。 3.3全面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3.3.1全面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的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全员参加、全过程、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全面控制质量因素、力求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质量管理模式。所谓的全过程是指将质量控制从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控制扩展到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全面控制质量因素意味着把影响质量的人、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检测手段、环境等全部予以控制,以确保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还强调以下观点:1)用户第一的观点;2)预防的观点;3)定量分析的观点;4)以工作质量为重点的观点。 3.3.2全面质量管理的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PDCA控制过程。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 ) ;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 );最后一个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 )。 3.3.3质量成本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成本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实施ISO9000质量标准的同时兼顾产品成本问题。同时企业有效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前提。 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讲,全面质量管理已深入人心,而且相当多的企业也已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但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却寥若晨星,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实际上没有从大质量观的角度看待质量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但为什么这种在国外很有效的一种质量体系保证手段,在自己使用起来时,其效果就不大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将质量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公司整体成本管理的一部分来加以控制,没有对质量业绩进行分析,使之产生“财务效益”。因此,如果真正要发挥ISO9000的作用,则有必须从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通过实施ISO9000进行质量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质量成本管理促进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合理的企业成本管理能够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制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目前存在质量成本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完整的治理成本管理体系,忽略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没有重视到质量成本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等问题。故此,中小企业应当从增强质量成本管理的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和建立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三方面着手,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质量成本管理;中小企业;竞争力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方式始终停留在价格战的水平上,很少考虑从其他方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质量成本管理就是被忽视掉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不仅使产品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改进,也间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中国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企业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的联系也变得异常密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应成为中小企业的共同追求和目标。 一、我国中小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质量成本的意识不强 企业关于质量成本的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上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企业一味关注能够产生直接效用的产量,而对产品质量却关心较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造假、售假的现象,导致市场混乱不堪,令消费者十分不满;还有的企业盲目追求产量和质量,不惜巨资购买先进设备、聘请专业人士,严重增加了企业质量成本的投入,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是认识上的问题。企业相关部门存在一种认识偏差,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管理层的责任,跟生产部门没关系,生产部门只负责产量就行了。由于缺乏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二)没有形成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相继都制定了一些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但是很少有企业制定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目标,只有将质量成本管理目标文件化和制度化,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个具体的单位和部门,甚至划分到个人,才能增加每个人的责任意识,才有利于质量成本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成本管理活动。 (三)企业忽略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兼顾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而对非生产部门的关注却很少,尤其是产品的设计阶段。产品的设计阶段意义重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也就是说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牵涉到整个成本管理的控制。因此如果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中忽略了产品设计阶段,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资金周转问题。 (四)没有重视质量成本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企业质量成本数据既可以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也可以作为绩效评估的标准,很多企业在遇到经营管理困境要想通过节约成本来扭转局面的时候,往往依据不良质量成本评估的结果,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但是在实践中很难取得设想的结果。企业员工在经历了一系列相似的状况后,不良质量评估的效力呈递减趋势,进而影响企业节约成本,提升质量的管理活动的效果,最终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就会失去效力,束之高阁。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质量成本管理未能和其他制度协调好,尤其是成本数据与绩效考核体系,质量完善机制之间都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二、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一)有利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化 质量成本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方面的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不仅造成直接的质量损失,而且造成直接的非正常效率损失。质量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在企业质量管理中质量成本管理是可以被量化的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相关质量成本控制人员根据质量成本提供的经济指标在经营活动中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有效管理,使企业不仅能够实现少投入多产出,还能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质量成本管理将质量管理与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结合,实现了企业稳定发展,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目标。 (二)有利于降低和控制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甚高,而且对产品的外观、精密度和可靠性也要求甚严,使得产品结构的设计日益复杂。为了迎合市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使企业的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在质量成本上扩大了支出,约占到了总销售额的8%。因此,探求质量成本的最佳值,正确分析质量成本中各类成本的比例关系,成为企业的重要任务。各企业通过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可以做到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达到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 (三)有利于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制 一个企业各方面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都综合反映在了产品质量上。产品质量责任制是将质量成本工作自上而下分布到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使他们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具体工作,自己在质量保障方面的具体责任。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就可以很快找到负责人,按照企业和部门的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惩罚。这不仅有利于责任人自己还可以警示其他负责人不断改进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质量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企业管理活动优劣的经济表现;另一方面它又是评价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对影响产品质量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对于那些不利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环节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反复调整,努力实现企业治理成本比例的最优化。因此,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一方面,企业在实现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反复调整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方法和途径,提升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质量成本管理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的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间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质量成本管理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增加质量成本管理的意识 当前很多企业对质量成本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普遍缺乏关于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管理内容以及质量成本管理作用方面的知识。为有效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企业必须积极培养员工及管理层人员关于质量成本管理方面的意识。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有效的成本控制,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投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必须广泛宣传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及重要性;积极开展关于质量成本方面的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只有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成本管理,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加强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 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一个环节不注意就有可能给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要求生产的所有环节,加强落实质量管理制度。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可以采用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即将质量标准引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中,其考核结果将与企业的内部晋升、工资、奖金等直接挂钩。另外,还可以建立适当的质量奖惩制度,开展质量管理培训等相关活动,以改变中小企业质量状况不佳的局面。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建立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要建立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涉及到产品生产的各个方面,建立健全的质量成本管理组织是全面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对产品的各个环节实行归口分级控制,明确生产责任。第二点是要做好质量成本预测。这不仅有利于质量成本责任的分配,还有利于企业不断降低质量成本。第三点是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参与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在他们认识到质量成本重要性的基础上再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质量成本控制的结果企业要做到同员工分享,在交流中不断改进、完善。最后,企业要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绩效奖惩制度。按照公司的质量宗旨和质量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对与质量成本有关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绩效奖惩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质量成本意识薄弱,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为适应全球经济环境中小企业应努力学习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知识,树立正确的质量成本观念。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到有效控制质量成本、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增加自己的经济效益。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质量意识越来越强烈。在如今的市场竞争当中,只有真正拥有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站稳市场脚跟。但是如何有效处理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一直面临的重要问题。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紧抓影响产品质量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并根据现阶段我国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或方法,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将生产成本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而提高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能力,以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赢取经济效益。 [关键词] 质量成本;企业管理;现状;建议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也愈演愈烈,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获得一席之地甚至是脱颖而出,就一定要拥有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质量与成本。质量和成本不仅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体现,还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然而企业若想在业内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在二者之间选择其一或将二者都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度,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质量和成本也是以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存在的。基于此,企业为了将质量和成本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可控范围内,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竞争力,就一定要合理运用质量成本管理,以期最大限度为企业获得利润。 一、质量成本管理概述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界定 关于质量成本的概念早在1950年初就已有相关学者提出,但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迅猛发展,为了更好的掌握质量成本管理的相关理念,有必要对质量成本重新进行定义,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质量成本管理的范围以及环境已有了巨大的变化,受限于传统科学技术过于落后的弊端,以往的质量成本管理都主要以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为主要目标,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升自身产品质量以满足用户需求,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现在产品的质量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而产品的质量过剩则成了现代企业应密切关注的问题;其次,人们对质量成本管理的认识与理解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往人们对质量成本管理的认识与理解一直存在一定的偏差,存在矫枉过正的嫌疑,主要表现在过于重视管理却轻视经营、过于重视质量却轻视成本、过于重视不足却轻视过剩这三方面,这样一来不仅会无限增长企业的投资成本,还会在无形之中使得企业应得的经济利益变得一减再减,而这都与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相反的。基于此,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企业一定要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并结合“合理质量”的管理观念,将质量成本重新定义为:为了确保产品能够达到“合理质量”水平而进行各项管理活动所花费的费用,以及因产品未达成或超过“合理质量”水平而为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界定 质量成本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而将企业对质量成本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预估、测评以及系统严谨的核查、分析等这一系列管理工作称之为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体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以使得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其还可以在将成本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范围之内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赢取经济效益,是企业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以及经济效益三者完美结合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在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范围内,如何系统严谨的实现对产品质量成本的核查是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而对产品质量成本的分析以及控制则是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任何质量成本管理活动都必须在企业整体管理体制的指导之下运行,不能独立于其他管理活动。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企业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时,应积极参照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以寻找科学合理的质量成本为主要目标,质量成本的制定并不是凭空猜想的,其是与企业的产品规划、生产力、仪器设备以及员工的专业素养相适应的,除此之外,其还必须与企业的发展理念相统一;2)应积极建立真实有效的数据管理体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科学有序的进行质量成本的预估、测评、核查等工作,还能从根本上找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优方法,也能从源头上使得质量成本的分析、控制、核查等工作做到真实有效;3)责任、权利、利益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原则;4)科学全面性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一定要涉及到企业的全体员工、产品的整体质量以及生产全程;5)关键性原则,在质量成本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一定要善于从众多问题中找出关键且重要的问题,以此提升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6)多变性原则,也就是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建立专属于本企业自身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二、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应用价值 (一)扩增企业效益空间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是贯穿于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各个环节的,从产品规划设计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再到产品的市场销售都是质量成本管理的职责所在。科学全面化的质量成本管理,不仅可以将产品生产全过程产生的经济效益清楚的展示出来,还可以加深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对因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各项管理活动所花费的费用,以及质量管理工作实际开展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的了解程度,以便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基于现阶段的管理现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或手段,进而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赢取经济效益。 (二)提高财务核算质量 企业若想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就需要财政管理部门开展对企业产品质量成本科学合理的预估、测评以及系统严谨的核查、分析等工作,除此之外,财政管理部门还需将质量成本管理并入企业整体质量管理体制之中,以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得到不断改善以及提高,这样一来,也就在无形之中促进了企业的财政管理工作从传统单一的微观角度,转变为新型综合的宏观角度,也就是财政管理部门需要从企业的整体发展策略或质量成本的整体控制出发,为企业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或手段,进而提高企业财政管理部门的核算质量。 (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通过简明化的语言,让企业管理高层能够直截了当的明白本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现状,认识到自身还有待提高的管理环节,并能根据相关数据找到与业内其他企业之间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准确定位本企业的市场行情,还可以通过科学全面化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将本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准确无疑的暴露出来,以便于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由此可见,质量成本管理能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企业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 (一)质量成本意识较薄弱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经济价值,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就是在确保企业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还要保证企业产品的经济价值。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都错误的将提升企业产品的使用价值当成了终极目标,而忽略了企业产品的经济价值,这样一来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企业又想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就只能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而如此举动则就会使得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降低,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管理高层一定要充分重视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并积极调动相关管理部门团结合作,共同提升本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水平。 (二)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开展质量成本的核查工作时,都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上,而忽略了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核查,进而使得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现阶段采用的核查方法只能用于产品生产成本的核查,而不能提供科学全面的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由此可见,财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建立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核查体系,从而客观全面的反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效果,并为改善质量成本管理水平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三)质量改进方法不科学 企业在制定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改进措施时,应事先对企业现行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工作,并将因提高产品质量可能花费的费用与可能得到的经济效益进行比对,方可在此基础上找出最优的质量改进方法或手段,除此之外,企业还应清楚的认识到,因提高产品质量可能花费的费用是与产品质量的改进程度成正比的。由此可见,产品质量的改进并不是无所约束的,而是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可能的经济效益相适应的,也就是任何一个产品质量改进措施的提出,都是建立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大于产品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之上的,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应得的经济效益不受到伤害。然而,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制定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改进措施时,都没有将上述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这样一来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却没有将经济效益最大化,甚至还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全过程管理思想淡薄 所谓全过程管理,其指的是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应渗透到企业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尤其是在产品的规划设计阶段更是如此,据有关数据显示,有大约30%的产品,其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就是规划设计不合理,而且不论是“设计过剩”,还是“设计不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在开展产品规划设计工作之前,一定要对产品的市场行情进行充足的调研,并以用户需求为设计目标,科学合理的开展产品的规划设计工作,而不是一味的将管理目标放在控制产品生产成本之上。 四、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树立质量成本管理理念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对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的问题,而且在企业现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内也缺少对质量成本有效控制的策略,再加上从事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员工对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作用以及如何提升企业在业内的核心竞争力等都不是十分了解,由此可见,企业一定要积极培养基层工作人员以及管理高层对质量成本的管理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改进措施,进而将生产成本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充分的意识到,质量成本管理是贯穿于企业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而且质量成本管理的关键应是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救急,也就是只有不断提高质量成本管理的预防性能,从根本上将质量成本管理转变成一种事前预先行为,从根本上降低错误发生的频率,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落实岗位质量成本管理 若要落实企业的岗位质量成本管理,就一定要积极建立科学系统的岗位成本负责制度,并明确规定该制度是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以及产品生产全过程的,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将各部门的实际执行情况与员工的既得经济利益相关联,做到赏罚分明。而财政管理部门也应积极通过与质量成本有关的数据找到产品质量不合格或产品成本过高的真正缘由,并能通过科学系统的分析工作,找到可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过程,另外,财政管理部门还应通过相关数据找出实际执行力度不足的部门或生产环节,并积极建立系统完善的工作考核制,以使得相关部门都能做到“有法可依”,以形成对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的自我控制、自我检讨以及自我改进,从而能够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将产品成本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赢取经济效益。 (三)定性定量方法结合分析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关键阶段就是质量成本的分析,现如今常用的、科学有效的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可有以下几种:1)质量成本的趋势分析,其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质量成本分析方法,主要通过分析质量成本的变化趋势,找到出现此趋势的原因或预测质量成本可能出现的趋势;2)质量成本的组成分析,主要通过分析具体某一项目在总体质量成本中的组成比例,以此了解企业的投入成本或项目组成情况。 (四)有效评价质量成本管理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企业广泛使用于评价质量成本管理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通过设定专门的管理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系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设定管理指标时,一定要充分考查指标的科学合理性、系统严谨性、实用性以及对比性,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评价作用,还会阻碍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进展;二是利用经济学和运筹学常用的DEA模型来评价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程度。 结语 综上所述,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紧抓影响产品质量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并根据现阶段我国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或方法,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将生产成本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而提高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能力,以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赢取经济效益。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有关质量成本管理问题的探究 摘要:质量成本是为了揭示产品质量与成本内在联系,衡量质量管理体系在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作用的一项综合管理活动。如何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是每个企业关心的问题,文章结合本单位实际,探究质量成本管理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 产品质量成本是企业产品成本构成的一部分,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结果。为使产品质量最佳化,企业应考虑质量成本和风险,应记录、分析、保存和运用有关质量的财务数据,通过有关质量的财务分析,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质量成本管理概述 质量成本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是企业生产中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整体控制而达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质量成本管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结合发展起来的。它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标准化质量成本管理,统计质量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 根据国际标准(ISO9000)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成本。内部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问题、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即包括企业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传统质量成本管理目标就是控制预防和鉴定成本与内外部损失之间的最优均衡,就是尽可能的将内外部损失等非增值作业予以彻底消除,在质量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消耗资源的价值量最小。 二、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和核算 我单位按照实际生产情况,在财务的帐套内加入“质量成本”一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四个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又设置了15个三级科目,如下图所示。 通过以上分类,各部门按要求进行相关数据统计,上报财务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形成质量成本统计表和月度报表,根据报表考察质量成本的形式、分布及趋势,并与前期资料进行对比,及时提出问题,形成质量分析报告,由相关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实施具体措施,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有关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的要求,我们按照以上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和核算制度,形成质量成本统计表和月度报表,但在此过程中遇到数据收集困难、漏报等现象,我们总结主要是以下原因: 1、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质量成本管理控制程序虽按要求纳入程序文件,但实际工作中,各部门未能按照职责,有效的落实到科研、生产各个工作流程中,造成数据漏报、失真等现象,极大的影响了质量成本控制。我们一般注重生产阶段及售后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因为它较直观的发生废品、返工返修、顾客抱怨等损失,容易统计和记录,而对于生产过程来说,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不容忽视,它决定产品能否以最低的成本设计出最佳质量的产品。 2、全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企业对全体员工质量意识培训和教育不够,使得质量成本的概念没有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意识当中,很多人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质量成本管理是质量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因此造成在质量成本数据收集时,数据不全、滞后等问题,统计数据无法真实的再现质量成本控制程度,也无法激励员工使其了解到他的努力对质量成本控制的积极影响。 3、质量成本信息收集不全面 由于相关制度和体系不健全,相关人员职责不明确,部分员工对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不明确,不知道发生的数据是否属于质量成本统计范围,什么时候上报,报给谁,报了有什么作用,因此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没有充分被收集,或收集不及时,使得质量成本核算结果存在失真现象。 四、质量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每位员工在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投身到质量成本管理活动中,对瞒报漏报质量损失的人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惩戒。无规矩不成方圆,相信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系,配合监督和奖惩机制,为质量成本管理铺平了道路。同时加强对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通过完善制度、梳理流程,加强设计的论证和评审阶段、样品试制和试验等阶段控制,以保证产品的设计质量,实现预期的质量。 2、提升全员质量成本管理意识 从思想观念、管理方法等方面入手,对企业的各层级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培训课程。首先使最高管理者和其他管理人员重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明确质量成本控制对企业的意义,目前存在的现状,并讨论采取什么措施。其次对广大员工进行意识方面的培训,使得全体员工了解自身工作对质量成本控制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应该怎么做能更好的帮助企业做好质量成本控制工作。 3、完善质量成本信息统计核算机制 首先通过细化和完善不同质量成本等级科目,明确界定各科目的归集范围、流程,确保涵盖全部质量成本统计项目,没有缺项漏项;其次从体系文件和组织结构上,明确各部门在质量成本核算中承担的职责和权力,质量部门监督各部门职责履行情况;最后,通过培训、宣传、图板展示等方式,用通俗的实例展示给员工如何进行质量信息数据收集和上报工作,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 五、结束语 质量成本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质量成本的系统分析,积极寻求质量改进机会,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不断努力的目标和动力,因此我们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情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探析 摘要:本文从质量成本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质量成本的内涵和分类,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关键词:企业管理;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引入质量成本这一概念。质量成本是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 1.1质量成本的分类 通常,质量成本分为五大类: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等。 1.2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质量成本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缺乏全面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我国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比较晚,不同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状况又各有不同,这使得对某些质量成本项目的定义不够准确,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不够妥当,国家又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化、制度化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质量状况。 1.2.2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还有待改进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严重,有些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产品的质量水平却不高,因此,对质量损失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对已经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企业只是在数字上作简单比较就下结论了,未能很好地利用有关数据进行深层次地分析,使得一些可能避免或削减的损失未能幸免。 1.2.3质量成本的优化、控制方法还有待研究 我们进行质量成本信息的收集、核算和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质量成本方案,控制和降低企业整体的质量成本。由于我国企业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较晚,还未能建立起科学、系统、全面的质量成本优化和控制方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2.质量成本体系的核算研究 质量成本核算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合企业的规模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质量成本核算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级质量成本核算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势下,由企业会计部门集中进行全厂的质量费用的收集、分配、归集和计算工作;另一种是两级质量成本核算形式,在这种形式下,质量成本的核算分为厂部和车间、各职能部门、各责任中心两级进行,各车间、职能部门、责任中心设置专职或兼职的核算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的质量成本的明细核算,再由厂部进行汇总核算。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2.1质量成本费用的收集渠道 质量成本费用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收集: 2.1.1直接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即在日常填制凭证和登记明细账时,遇到与质量费用有关而又能直接分离的,即可在凭证上盖上质量费用的专用章,这样,质量成本核算员就能依次迅速地进行收集。质量成本的大部分费用均可通过这种方式收集。 2.1.2虽存在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但与其他费用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直接分离出来。如生产工人为维修少量次品所支出的工资、材料等费用,一般与日常的基本生产成本混在一起,对这类费用一般需要建立临时记录卡来反映,并通过调查分析将质量费用与非质量费用区别开来,以便科学地确定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额。 2.1.3不能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收集到的,不属于现行会计制度核算范围的隐含质量成本,如为改进和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而放弃的各种机会损失等,则必须设置专用凭证进行单独核算。由于这些费用并没有实际支出,往往只能通过估算取得。因此,他需要借助统计核算手段和业务核算手段,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估算这些隐性成本。 2.2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企业对质量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三种基本方法: 2.2.1统计核算方法。其基本特征为: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运用统计调查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对同级数据的分组、整理获得所要求的各种信息,以揭示质量经济性的基本规律为目的,不注重质量成本数据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2.2.2会计核算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作为统一量度;采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分析、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质量管理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和反映;严格以审核无误的凭证为依据,质量成本资料必须准确、完整,整个核算过程与现行成本核算相似。 2.2.3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即根据质量成本数据的来源不同,而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手段;采用统计调查、会计记账等方法收集数据;方式灵活机动,资料力求完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于198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质量成本研讨会”,向全国推荐的就是这种方法。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的理想选择是,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为辅。其基本特征是:以货币计量为主,适当辅之以实物计量、工时计量及其他指标如产品合格率、社会贡献率等反映;主要通过会计方面的专门方法来获取质量成本资料,但在具体运用这些专门方法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对有些数据的收集不必设置原始凭证,也不必进行复式记账,账簿记录也可简化进行,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应灵活多样等等。而对那些会计方法无法获得的信息,则可借助统计手段和业务核算获得;对通过会计手段获得的信息,应力求准确、完整;而对通过统计手段、业务手段获取的资料,原则上只要求基本准确,不要求以原始凭证作为获取信息的必备依据。 3.质量成本的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依据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审核,揭示偏差,及时纠正,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并进而采取措施,不断降低质量成本。 企质量成本管理论文:业质量成本管理探析 摘 要:本文从质量成本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质量成本的内涵和分类,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关键词:企业管理;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1.质量成本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引入质量成本这一概念。质量成本是使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 1.1质量成本的分类 通常,质量成本分为五大类: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等。 1.2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质量成本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缺乏全面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质量成本核算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我国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比较晚,不同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状况又各有不同,这使得对某些质量成本项目的定义不够准确,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不够妥当,国家又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化、制度化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质量状况。 1.2.2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还有待改进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严重,有些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产品的质量水平却不高,因此,对质量损失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对己经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企业只是在数字上作简单比较就下结论了,未能很好地利用有关数据进行深层次地分析,使得一些可能避免或削减的损失未能幸免。 1.2.3质量成本的优化、控制方法还有待研究 我们进行质量成本信息的收集、核算和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的质量成本方案,控制和降低企业整体的质量成本。由于我国企业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较晚,还末能建立起科学、系统、全面的质量成本优化和控制方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2.质量成本体系的核算研究 质量成本核算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合企业的规模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质量成本核算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级质量成本核算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势下,由企业会计部门集中进行全厂的质量费用的收集、分配、归集和计算工作;另一种是两级质量成本核算形式,在这种形式下,质量成本的核算分为厂部和车间、各职能部门、各责任中心两级进行,各车间、职能部门、责任中心设置专职或兼职的核算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的质量成本的明细核算,再由厂部进行汇总核算。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2.1质量成本费用的收集渠道 质量成本费用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收集: 2.1.1直接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即在日常填制凭证和登记明细账时,遇到与质量费用有关而又能直接分离的,即可在凭证上盖上质量费用的专用章,这样,质量成本核算员就能依次迅速地进行收集。质量成本的大部分费用均可通过这种方式收集。 2.1.2虽存在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但与其他费用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直接分离出来。如生产工人为维修少量次品所支出的工资、材料等费用,一般与日常的基本生产成本混在一起,对这类费用一般需要建立临时记录卡来反映,并通过调查分析将质量费用与非质量费用区别开来,以便科学地确定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额。 2.1.3不能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收集到的,不属于现行会计制度核算范围的隐含质量成本,如为改进和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而放弃的各种机会损失等,则必须设置专用凭证进行单独核算。由于这些费用并没有实际支出,往往只能通过估算取得。因此,他需要借助统计核算手段和业务核算手段,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估算这些隐性成本。 2.2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目前,国内外企业对质量成本的核算主要采用三种基本方法: 2.2.1统计核算方法。其基本特征为: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运用统计调查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对同级数据的分组、整理获得所要求的各种信息,以揭示质量经济性的基本规律为目的,不注重质量成本数据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2.2.2会计核算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作为统一量度;采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分析、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质量管理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和反映;严格以审核无误的凭证为依据,质量成本资料必须准确、完整,整个核算过程与现行成本核算相似。 2.2.3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即根据质量成本数据的来源不同,而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手段;采用统计调查、会计记账等方法收集数据;方式灵活机动,资料力求完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于198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质量成本研讨会”,向全国推荐的就是这种方法。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的理想选择是,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为辅。其基本特征是:以货币计量为主,适当辅之以实物计量、工时计量及其他指标如产品合格率、社会贡献率等反映;主要通过会计方面的专门方法来获取质量成本资料,但在具体运用这些专门方法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对有些数据的收集不必设置原始凭证,也不必进行复式记账,账簿记录也可简化进行,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应灵活多样等等。而对那些会计方法无法获得的信息,则可借助统计手段和业务核算获得;对通过会计手段获得的信息,应力求准确、完整;而对通过统计手段、业务手段获取的资料,原则上只要求基本准确,不要求以原始凭证作为获取信息的必备依据。 3.质量成本的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依据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审核,揭示偏差,及时纠正,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并进而采取措施,不断降低质量成本。 3.1产品质量最佳水平的确定 优质、高效、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是越高越好,在一定条件下,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成本的提高。因而在质量成本控制中应当将产品质量同质量成本和产品价格联系起来确定最佳质量水平。 3.2质量成本的日常控制 3.2.1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成本控制 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除了选择最佳质量水平外,还应考虑设计阶段的成本,进行质量成本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一般包括设计规划成本、试制实验成本,、技术管理成本等。上述这些费用既构成产品的设计成本,又是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所支付的费用,构成产品质量成本的一部分。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设计出质量最佳产品。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是:1)控制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2)不必要质量成本的分析;3)加强产品设计的论证和评审;4)加强样品的试制和试验,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的完善;5)加强技术文件的管理,控制技术管理成本。 3.2.2生产过程质量成本的控制。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能否保证产品达到质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工厂的技术能力及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生产过程质量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加强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控制质量成本;2)加强工序的质量控制,保证不良品率在较低的水平;3)组织好技术检验工作,保证检验费用的合理;4)加强不合格品管理,降低厂内厂外损失;5)加强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3.2.3销售过程质量成本的控制 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为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产品或服务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性费用。加强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对降低产品的质量总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资本增值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加强产品包装、储运的质量管理,降低产品质量损失;2)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控制质量成本;3)加强索赔处理,控制索赔费用支出。 3.3全面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3.3.1全面质量成本控制体系的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全员参加、全过程、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全面控制质量因素、力求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质量管理模式。所谓的全过程是指将质量控制从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控制扩展到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全面控制质量因素意味着把影响质量的人、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检测手段、环境等全部予以控制,以确保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还强调以下观点:1)用户第一的观点;2)预防的观点;3)定量分析的观点;4)以工作质量为重点的观点。 3.3.2全面质量管理的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PDCA控制过程。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 ) ;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 );最后一个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 )。 3.3.3质量成本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成本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实施ISO9000质量标准的同时兼顾产品成本问题。同时企业有效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前提。 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讲,全面质量管理已深入人心,而且相当多的企业也已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但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却寥若晨星,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实际上没有从大质量观的角度看待质量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但为什么这种在国外很有效的一种质量体系保证手段,在自己使用起来时,其效果就不大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将质量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公司整体成本管理的一部分来加以控制,没有对质量业绩进行分析,使之产生“财务效益”。因此,如果真正要发挥ISO9000的作用,则有必须从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通过实施ISO9000进行质量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质量成本管理对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探讨 摘 要 我国“医改”已经处于“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医改”进入深水区后对医院的成本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各家公立医院均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期在严格把控成本的情况下,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整个医院最高的收益和最优的社会效应。本文通过探讨质量成本核算问题,努力找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降低成本的方式。 关键词 质量成本 医疗质量 医疗改革 一、医院质量成本管理的要求 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一个企业为了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及各类损失之和。医院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意味着,在能够保证提供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将所耗费的成本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以此来达到医院获得最高效益的目的。 现代医院质量成本管理有三点要求: (一)动态性 在现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质量成本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展,也要不断地更新和丰富其核算内涵。医院的质量成本更需要保持自身的动态性,能够随时与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质量相适应。 (二)多样性 不同的医疗服务会导致不同的医疗质量成本,这就要求医疗质量成本管理应该是多指标的,体现了其多样性和全面性。这一特点也要求我们在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时要从多维度对其进行衡量。 (三)收益性 医院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能够使医院实现最高的收益和最优的社会效益,因此寻求一种合理的医疗服务质量和质量成本组合就尤为重要。探索二者之间良好的架构也是医院实施质量成本核算力求达到最高收益的必经之路。 二、医院质量成本管理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核算体系 在2010年底,国家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了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的财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成本核算方面却缺乏较为明确的规定。直至2015年7月31日,国家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了《县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操作办法》对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了完善,对核算的方法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成本核算办法仅适用于县级公立医院,并不适用于城市级公立医院。由此可见,城市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还难以达到协调统一的局面,不利于各家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而且由于口径不一致,导致有条件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的医院也难以对数据进行横向的对比。 (二)缺少完善的成本核算机构 对于医院来讲,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应该由专人负责,这样才能保证核算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根据上文提到的《县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操作办法》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应根据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财务处应设立至少一人的成本核算岗位,来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于目前的城市级公立医院,其一年的业务量可以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是县级公立医院的数十倍以上,如此大的规模必然需要财务上配备较多的核算人员来给予支持。如今各家医院对成本核算缺乏较强的管理意识,为成本核算配备的人员仍然不足,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种淡薄的意识和人员上的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发展。 (三)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财务核算仍然采用的是HIS系统,这套系统已经沿用多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渐渐难以满足当下较高的成本核算要求。无论是核算的精度,还是全面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想要完成一项较高质量的质量成本核算并进行深入的质量成本核算分析,一个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三、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建议 (一)建设良好的成本核算组织架构 城市级公立医院应该设立更多的核算人员,以加强对成本核算的执行力度,过少的成本核算人员会导致核算人员被烦琐的基础工作缠身,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分析思考性质的工作,难以呈现出高质量的质量成本核算报告。 (二)建设良好的信息核算系统 进行质量成本核算需要对医院质量成本中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外部损失成本等内容进行精细的核算,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医院精确地采集基础数据,并能够及时报送与传递给相关部门。因此,一个高效、稳定、准确的财务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的信息系统才能在准确地获取各项基础财务数据的同时又能将其与成本核算有效地连接起来,确保质量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行。 目前已有多家医院通过与外部公司合作的方式做出符合自己的财务核算系统,如北大人民医院与中金公司、安永、普华永道合作。不但梳理了医院的历史财务数据,还整合了企业的ERP系统,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系统,使各项信息传递得更加准确和及时,更有利于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运行。 (三)鼓励使用自制制剂及高性价比耗材,降低成本,减轻患者的负担。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及比较固定的目标人群,而对于肿瘤医院来说,其主要面向的对象都是癌症人群。无论是从药费还是手术费来看,相对于其他病人来说,其费用较高,患者的负担较重。我们应鼓励相关科室的医生在满足可以替代、质量可靠、价格下降这三点原则的情况下,更倾向于使用自制制剂和高性价比的耗材。以此来减少对高值耗材的耗用量,有效地降低医院的各项检查及手术费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也能够为患者减轻相应的医疗负担。医院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增加相应的奖惩机制,表彰实施情况好的科室,对费用持续上升的科室调整考核指标,强化目标考核,努力使药品费用、材料费用、检查费用三项指标同步下降。 因此,如今,在国家严控医疗费用增长的压力下,鼓励医院使用自制制剂及高性价比耗材的方式是符合国家的政策规定,又能体现医院质量成本管理的要求。 (四)医院内部实行差异化管理 医院应该关注和控制费用的差异化管理,医院提供的各项医疗服务存在不同程度的学科差异、病种差异、难度差异及管理差异等。因此在质量成本核算时要充分考虑相似医疗服务之间差异导致的质量成本差异。例如,难度差异要考虑病种复杂程度、疾病严重程度、技术操作难度、资源耗费等因素,尤其要在单病种成本核算方面进行探索,也有助于开展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这种精细化管理、同质化比较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内涵和质量。 四、结语 医院的质量成本管理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同时降低医疗成本的有效的解决方式,能够在兼顾社会效益和提供更优良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为医院创造更多的价值。医院更应该从成本核算组织、架构、完善核算信息系统,通过使用高性价比耗材或采用差异化管理等方式来提高自身质量成本核算的质量,让医院在保证收益的情况下降低医疗费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质量成本管理论文:YF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有效性研究 摘 要 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生产管理合理化,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措施和手段,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YF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优化改进措施,为其他制造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控制 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 V. Feigenbaum首次将企业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与产品质量不合规所引起的损失联系起来,形成质量成本报告,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了解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质量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质量管理方法也层出不穷,诸如6sigma管理、零缺陷管理、客户满意的质量管理、战略质量管理等,为企业提升质量成本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YF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YF公司是一家从事铸锻件生产和销售的制造业企业,于2005年8月建成投产,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规模较大的现代化、专业化铸锻企业之一,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于2008年一次性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拥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的质量管理理念,且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进行持续、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一)YF公司质量成本管理职能划分 为了明确责任归属,YF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实施总经理负责制,划部门分工实施。各部门职责如下: 1.总经理。负责审阅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直接听取质量部门对产品质量的监控情况汇报,负责仲裁和解决重大的产品质量问题。 2.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撰写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与财务部门设计记录质量成本数据的原始凭证;制定质量改进措施,落实对应的质量改进计划。 3.财务部。负责制订年度质量成本计划;组织各部门收集质量成本数据,并进行统计、核算;进行质量成本核算,编制质量成本报表,进行质量成本经济分析,出具质量成本财务分析报告。 4.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负责收集与本部门有关的质量成本数据。 (二)YF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流程 1.收集、统计数据。每月月末,YF公司各相关部门于对质量成本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和统计,并填制相关统计报表,经本部门主管负责人审核后报送至财务部。各相关部门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与质量成本相关的试验检验材料领用、办公用品领用、固定资产折旧,设计成本损失,内部报废产品等,经统计后,按照要求填制《预防成本明细表》、《鉴定成本明细表》、《内部损失明细表》、《外部损失明细表》。 2.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核算采用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相结合的方法,财务部在收到相关部门收集到的质量成本相关数据和资料后,对质量成本进行明细核算,登记质量成本台账,编制《质量成本明细账》和《质量成本构成项目汇总表》,完成月度质量成本报表工作。 3.质量成本财务分析。财务部根据月度质量成本报表相关数据,编制《质量成本财务分析报告》,涵盖各项构成指标、相关指标的变动分析和说明。每季度末,财务部将《质量成本明细账》、《质量成本构成项目汇总表》、《质量成本财务分析报告》一同报送质量管理部。 4.质量成本综合分析。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每季度,质量管理部在收到财务部报送的《质量成本明细账》、《质量成本构成项目汇总表》、《质量成本财务分析报告》后,对质量成本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发觉典型问题及应引起注意薄弱环节,并对以往所采取措施或质量改进项目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形成《质量成本分析报告》,报送总经理审阅。 5.质量改进。质量管理部根据《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制定预防与纠正措施计划,并监督各相关部门执行。 二、YF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成本事前预测不充分 事前预测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程序之一,它对企业后续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YF公司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成本过程控制,但对质量成本的事前预测不够充分,对历史质量成本管理数据分析不足,忽视了质量成本计划对后续管理的指导意义。 (二)质量成本核算系统不完善 YF公司虽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流程,但受ERP系统固有限制,尚未实现系统自动归集质量成本信息,大量数据通过各相关部门收集和统计。 1.成本会计科目未按质量成本核算理念划分。YF公司目前按照标准成本法的成本核算理念进行会计科目设定,未按照质量成本核算理念进行重新划分。在实际执行中,通过人工统计的方法进行系统外核算,由于信息收集工作量大,统计人员质量良莠不齐,核算信息准确度有限,财务复核难度大。 2.内外部损失成本核算内容不全。内部损失成本仅包含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质量事故处理费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损失成本涉及的内容更广,如设计损失成本等。 (三)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 在质量成本考核方面,YF公司仅局限于质量成本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未建立产品质量成本与薪酬挂钩制度,导致员工对质量成本管理不重视,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四)未形成企业全员参与 YF公司为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专门设立了质量保证部,负责质量成本的综合管控和分析,并会同财务部共同进行质量成本核算。但许多人认为质量成本管理仅是质量保证部与财务部的职责,未意识到质量成本的形成是各个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全员参与。 三、YF公司改进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质量成本预测管理 依据产品以往的质量成本数据及其变动情况,预测质量成本,提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由财务部门主导,根据公司质量成本历史数据、公司内外环境发展变化情况,对未来质量成本目标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估,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制定质量成本控制标准。 (二)建立有效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1.加快质量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ERP 操作系统为平台,建立成本数据库,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建立质量成本预算管理子系统、质量成本核算子系统与质量成本绩效考核子系统等分析体系,最终实现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信息化与科学化。 2.重新定义质量成本会计科目设置。借助ERP质量成本核算子系统的搭建,重新设定质量成本相关会计科目,可设置一个“质量成本”一级科目, 下面分设“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5个二级科目,推动质量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持续进行。 (三)建立质量成本控制考核体系 此外,应将质量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挂钩,健全与完善质量成本奖惩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注重奖惩的时效性,才能充分激发全员质量成本控制的热情,更合理的控制质量成本,减少剩余质量的耗费。 (四)提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 统一思想认识,从上至下需了解质量成本知识,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成本意识。同时,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培训,尤其针对财务部以外的相关部门人员,从而协助做好质量成本管控工作。 本文以YF公司为例,阐述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及持续改进和优化措施,以提高质量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企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这对提升企业战略绩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的水平在得到不断地提升,但是人们周围的环境却被工业给污染的面目全非。生活环境的恶化也引发了一些列的生态问题,如沙尘暴、酸雨、雾霾等威胁人类健康的天气频频出现。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本文对城市规划设计中对景观生态学的运用做了研究与分析,仅供相关人士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监管生态学;城市规划设计;原则与应用 景观生态学理论对与解决环境与发展上的难题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科学并合理的将景观生态学理论运用到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去,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与环境上的污染问题,也为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1 景观上态学的基本概念 景观生态学,一词首次出现在1937年德国地理学家卡尔特罗撰写的《航空像片判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这个概念是在他利用航空照片进行东非土地利用空间的研究之旅中总结而来的。他在提出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因为看到了地理景观学和生态学中各自的不足以及相互之间的互补关系。因此,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研究考虑,才能解决大尺度地理区域中生物群落之间、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问题。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并迅速在中欧传播开来。 2 园林景观生态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2.1 地域自然条件原则 地域自然条件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的气候与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的不同又会对当地的水文、生物条件、地形地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在不同地方生活的人,自然环境就会赋予不同风格的设计理念,于是地域园林风格设计的形成也会有不同方面的差异。在对城市的的规划进行设计时,要将当地的气候作为首要考虑的条件。对气象要素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设计,比如,当地最显著地气候表象是什么类型的,依据不同的气象条件对设计进行构思与改变。 2.2 地貌保护原则 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还要将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自然形成的各种设施考虑进去,在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规划设计,必要时可以将原有的自然地形与废旧的设施进行利用,不仅可以营造环境的的和谐还可以对废物进行二次利用。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当地的人文文化融入到设计中去,这样做的原因是让设计不仅美观还能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让建筑拥有的自己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好的设计说不定还可以给当地的经济起到创收的作用。 3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 树立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 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融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可以让城市的规划更具合理与科学性,水城市的景观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在进一步实现自然与文化,自然生命与规划生命的有机统一,这样的考虑不仅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将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做到了有机的统一,而不是为了使景观达到完美,就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其次,要对当前的生态环境与未来生态环境的使用功能进行平衡协调,不能只注重当前的利益,要将眼光放的更长远,以未来的生态功能的正常使用作为设计的重点要求。在对资源的使用中要在合理并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维护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不能只是过分的进行索取,忘了自然资源不仅仅只属于我们生存的这一代,还属于我们未来的千秋万代。 3.2 注重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互结合 为了让自然生态的保持原有的面貌与系统的稳定性,在对城市的规划进行设计时要保护环境不受伤害或是尽量将伤害降到最小,尽量将场地的原貌与生态保持在原有的样子上,不做改动,原因是原有场地的生态环境是在漫长的时间沉下才形成的,一旦原有的生态环境下的系统遭到破坏,那么这样的伤害可能会是不可逆的,并且无法进行重建。再对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对周围的环境做到充分的调查准备,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本着对环境生态上的保护原则对资源进行利用,并尽量对原有的自然环境保持原貌。将生态上原有的要素进行保留并在原有的模式下进行改造与组建。 3.4 对地方区域特色进行突出 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城市规划,城市中的无论建筑还是园林都会被赋予活力与艺术感染力,但是想要塑造出这种效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要以当地的文化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精髓,充分的融入进设计中去,并以尊重敬畏的态度对待。注重城市规划设计与传统文化上的和谐融入,从根本上增强创作的生命力。第二点,利用场所原有的面貌特点进行建筑设计规划,将场所中原有的资源进行利用,做到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3.5 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的植物配置设计 首先应当充分做好植物材料的选取工作。也就是说,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基于景观生态学理念对园林植物进行科学化选取,结合园林土壤条件以及地质环境等要素加以科学化分析,确保所选取植物的品种及特质与园林环境保持高度适宜,从而促进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切实改善城市规划设计效果。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上述条件仅仅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组合方式以及功能分区等多项要素,结合社会群体的年龄差异、职业类型以及个人爱好等多项因素,对植物材料进行合理化选取。与此同时,在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上的植物材料的选取,应当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要注重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及内涵,并通过乔灌木与草本花卉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植物材料选取及设计的最优化实现。为满足季节性观赏需求,应当将常绿树与落叶树进行合理搭配,从而保证植物配置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也就是说,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植物材料的选取,应当结合城市发展特点以及绿地性质来确定植物种类,确保植物材料的选取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和观赏价值,并且能够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需求,切实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其次应当以生物多样性为设计重点。也就是说基于生态学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不应当单纯重视片面的园林绿化效果,而是应当将生物多样性提上日程,组建生态健全且景观优良的城市园林,促进hi呢生物多样性以及植物种类多样性的顺利实现。也就是说,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基于生物多样性理念出发,促进结构合理且功能健全的复层结构的形成,营造优良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确保其具备良好的自主能力和自我维护能力,从而不断改善城市环境。 结束语 景观生态学理念的核心就是创造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公共环境,这样的环境不仅利于人类的健康还对自然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的作用。只有人类与自然的做到和谐相处,我们的世界才会有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并且这样的生态学理论也为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上的提升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景观生态学论文: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的小城市绿地系统评价 摘要:小城市与大中城市的发展不同,其水平普遍偏低,对于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些标准和法规,在实际运用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这些工作为此后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和资料,作为以后实践活动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小城市;绿地系统 在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有关景观生态学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被大量应用,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元素,其交叉学科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以景观生态学为依据,对小城镇这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绿地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增加理性的、客观的认识,并进一步提出具有科学依据的评价,对于正在发展的绿地系统研究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曹县绿地系统概况 1.1曹县综合概况 曹县位于位于山东省与河南省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为北纬34°33′~35°03′,东经115°08′~115°52′。东临单县和成武县;西接东明县、民权县和兰考县;南与商丘市和民权县交错;北接定陶县。曹县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和冬季的季风气候明显。 1.2曹县城市绿地现状 2景观生态学分析及评价 与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构成及指标分析不同,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将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布局和景观要素的生态属性为重,通过大量基础数据的运算,提高了分析结果的科学性。 2.1绿地景观生态构成分析 2.1.1绿地斑块。在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领域中,由于不同的生态学家自身研究的对象或者研究内容都有所偏差。根据绿地的形态特征,将城市中呈片状的公园绿地和生产绿地作为绿地斑块。 2.1.2景观基质 在城市的景观元素中,基质是连通性最好的,同时也是斑块和廊道的基地。曹县由城西生态公园、八里湾风景区、城东生态公园、万亩荷塘风景区、太行堤四库、八里湾水库等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基质。 2.2斑块类型特征指数分析 虽然曹县附属绿地的面积较大,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的数量较为多。现状附属绿地尤其是单位附属绿地的统计测量工作比较困难,因此,附属绿地的斑块特征指数没有进行评价。 2.3景观生态格局指数分析 对曹县景观构成的分析主要选取了以下几个方面: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 曹县附属绿地数量最多,由于类型和尺度的差异性较大,所得出的多样性指数也是最高的。说明曹县绿地系统的多样性指数从整体上来说并不高,也就意味着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存在一定的弊端。 2.3.2景观均匀度指数分析。景观的均匀度指数反映了研究范围内各类景观要素分布的均匀程度,表示方法是通过多样性指数与其理论最大值的比值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如果均匀度指数E值越大,则说明景观越趋于均质,差异性较小;反之,如果E值偏小,则表明其中某种或少数几种景观类型在整个景观系统中占控制地位,差异化较大。 曹县绿地系统整体的均匀度指数为0.2816,曹县绿地整体分布不是太均匀。虽然在数值上,生产和防护绿地均占优势,这是由于这2种绿地的斑块数量偏低造成的。 2.3.3景观优势度指数分析。景观优势度反映的是在整个景观中,部分景观要素起到的控制程度,还有部分斑块的重要性。其计算公式为: D=Hmax-H (D为优势度指数,H为多样性指数,Hmax为在给定丰富度条件下最大可能的多样性指数)。 如果优势度指数较大,则表明部分斑块在景观中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如果优势度指数偏小,则说明各景观要素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果是零,表明景观均质完全,各类景观要素所占的比例相等。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看出,优势度与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曹县的绿地斑块优势度计算结果中,公园绿地优势度最高,这说明公园绿地在城市的绿地斑块中占主导,从一定程度上也与公园绿地整体板块数较少有一定的关系。 3结语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生态性以及各方面的社会和经济等效应在城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通过这种尝试,将一些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手法运用到当前小城市的绿地系统分析评价中,弥补从人为角度的感性认识中带来的较大偏差。 景观生态学论文: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摘 要:随着当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中的享受质量,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下人们对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以降低对我国环境压力为主要目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为当下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而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来自多个方面。在设计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以实现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与用途。本文主要以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为出发点,对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生态学;城市居住区 在我国的城市建筑中,绝大部分都是居住区,城市住房的经济效益在房地产行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不断地扩大,其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行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优势,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有着增强企业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1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 1.1 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性 随着当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对低碳生活的追求,人们在选购居住房的时候对居住区周围的环境也有非常重要的考量。因此,在建筑过程中,除了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要求外,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设计也要非常重视。在居住区景观的设计中,要好好把握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保持与自然的协调性,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为人们带来最自然、最环保、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要突出生态理念。 1.2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市居住环境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居住区景观系统也是相对于生态系统而存在的,较生态系统有极大的开发性。但是,在对居住区景观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居住区的建设和环境开发的过程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对周围的绿色植物与生物等都会造成破坏。一旦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结构出现问题,其自身的修复活动无法还原,整个区域的生物结构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整个系统中的各项功能都能够正常工作,就必须要保证这个系统之内的组成部分保持正常,所以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保证整个景观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平衡,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 1.3 景观系统的丰富性 当下我国的居住区景观系统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景观设计的机构太过单一,生活在此环境中的人们无法享受到景观设计带来的真正利益。也就是说,景观设计的真正功能无法实现。影响我国当下景观设计结构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就是设计面积使景观的结构无法复杂、深入,对景观设计造成一定的制约;其二就是在当下城市居住区中,大多数的土地面积都被建筑物所覆盖,房地产企业为了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来建筑住房,所以居住区中的景观基本上都是以建筑为主,也就造成了景观结构的单一性;其三就是当下居住区的环境多数被建筑与公路覆盖,景观设计受到一定的制约。 2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整体的景观要与整个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及文化背景相协调、相融合,使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系统具有充分的适用性、文化传承性以及可欣赏性。 2.2 保持一定的生态效应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保持生态平衡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整个大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3 群落的多样性原则 人是群居动物,其自身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再加上土地资源的相对紧张,就需要实现土地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保持群落功能的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 3.1 居住区景观的布局 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能够有效地改善居住周围的环境。在城市中,有许许多多的居住区,它们分布在城市中的各个角落、各个区域,这些居住区就构成大大小小的板块,共同组成一个大的板块――城市。因此,在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对这些板块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板块合理地布局,使整个板块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对板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某一个系统的板块要具备绿地、河流以及生态花园,运用设计手段将这些连接起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对绿地以及建筑用地进行准确的考量,对设计规模进行严格的把控,使景观系统有可实施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要在居住区中的道路之间增加公共绿地,使之成为整个景观的核心。绿地系统也要有丰富的层次,对景观设计进行创新,突出景观的新颖性。 3.2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事情就是景观的构成要素,清楚了构成要素之后才能对景观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满足景观设计的需求。山川、河流、草地、森林等是最基本的自然要素,这些自然要素在景观系统中也是主要的构成。在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自然要素来改善和映衬居住环境,也需要配合人工要素。 3.3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可以让人们有很好的视觉享受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景观内的构成要素进行合理、充分的设计。在对建筑物的边缘进行设计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边缘区,适当地增加边缘的长度。在选择栽种植物时,也要注意空间层次的表达,提高视觉效果。同时,居住区的水源设计也对整个景观系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对整个景观系统的格局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处理过的水源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 4 结语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以及现实经验相对来说还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都非常多。这对居住区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效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则和理念,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态效益,还能够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视觉享受,实现景观设计功能的最大化。 作者简介:杨喜生(1977―),男,湖南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与景观规划。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土地整理与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土地整理工作是优化土地资源合理的配置,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生产能力的主要办法。当下国内的土地整理工作相对侧重耕地区域的增加,提升土地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却忽略了整理工作中对于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益产生的不良影响。本文对于景观生态学在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 景观生态学 效应 规划 土地整理工作是系统化且复杂的工程,其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利益和因素,当下国内的土地管理工作已经由过去单纯的扩大耕地面积变换成以提高生产和生活质量为基本前提的现代化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工作。 一、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土地整理思路上的应用 1景观生态学 所谓景观生态学指宏观生态学研究工作中的全新的领域。1939 年A・C・Troll第一次应用该理念,景观具体指同一区域不同的地域单位内自然生物的结合体,景观生态学就是针对同一区域内具体单元空间中不同生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该种关系不是单一性的,而是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共存。该概念中将景观划分为具有相似的形式居于整体中不断反复发生的,包含系列化的共同影响生态系统构建的异质性区域。具体的单元内景观被当做是根据不同生态系统和景观构建的镶嵌体,基于此特点各个景观有着明显的差异,所有的景观包含一定的共性,景观基本有基质、廊道、斑块这几个部分构成。景观生态学包含四个必须注意的问题,分别是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变化、空间异质性的管理、空间异质性对于非生物及生物过程产生的影响,空间异质性景观相互的交换以及作用。 所以景观生态学中包含的核心内容是生态空间的理论。 景观生态规划综合性较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依据多种理论内容知识为基础,根据生态原理,依据规划的尺度针对相应资源合理的调整分配,经过景观格局对生态影响的深入研究,依据生态分析,和综合评估的条件下,拟定最合理科学的景观资源优化方法。该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调整和完善景观内部的构造以及生态过程,维护生命的健康,提升自然生态协调的经济体现,合理调整资源开发、环境质量、经济生产能力、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增加其运营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维持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景观生态设计是控制在小区域内新建景观机构。景观生态是运用合理的结构空间安排确保整体的生态运行。合理的将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结合,构成了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2生态型土地整理及规划 景观生态土地整理是一种长远性的,客观性的动态环节,必须以将长久性生态平衡控制和自然景观维护作为目标,包含具体的生态景观及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手段和方法。维持土地资源的长久性持续生产,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一致的经济效益。景观生态学中所包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尺度、异质性、边缘、连接度、镶嵌度、均匀度、丰富度在实际的土地规划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实际价值,其概括的景观功能作为土地整理中的重要目的之一。 景观整理规划将土地整理和景观生态合理的融合到一起,根据土地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标准,开展设计工作,维持生物的多元化,提高土地资源使用的效率,同时提升耕地的质量,合理的使用水资源,维护生态自然环境为基本的规划方向。景观生态学为土地整理中资源的科学应用,准确规划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工作,提供了解决实际需要的办法,应用该体系中的分析手段和空间格局构造进行整理将保证设计工作的高效科学性。 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1土地整理区景观生态效应研究 土地整理可能导致外在景观斑块、廊道。基质等都发生明显的改变,工作中基本通过景观格局的转换体现出生态效应。博伯杰等研究将景观格局数量的划分归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使用在模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景观模拟模型、使用在景观整体分析的景观格局分析模型、使用与景观组分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使用最广泛的就是景观指数方法。其研究得出的指数数据资料可以准确的反应出该整理区域的总体变化趋势,其余两种手段还没有进行大量的使用。在使用该手段过程中必须注意,部分指数相关性非常的明显,进行指数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检验工作,最大化的减少由于指数显著导致的结果准确性降低,部分的数据体 现出的结果是相反的,实际考虑整体土地的条件,合理的分析原因,增加研究的可靠性。 2土地整理区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 土地整理工作不仅仅是包括简单的土地合并、调整和改善,还需要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制作成方向性的土地利用状态,反应出实际的生态保护状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后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工作,建立成流畅性的生态网络系统。针对划分好的整体区域,不同区域要进行不同角度的设计工作,部分的研究学者根据功能分区的方向将整理区规划成水网功能区域、农田系统功能区域、人居住系统功能区;部分的研究人员依据景观的方向将整体区域划分为生态边界、堰塘景观、农田沟渠景观、道路景观、田块景观、和农村居民点;依据环境理论性的方向可以划分为农田水利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国内的土地整理工作已经逐渐的往景观生态型规划的方向过度,尽可能的将景观工程设计融入到工作设计当中,对应的农田景观工程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和国际先进的水平相比我国的设计工作仍处在低级的水平,科学工作者们仍旧需要不断的努力。 3土地整理区景观生态评价 土地整理过程中采用生物途径方法来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具体的利用方式,结构和覆被情况,这是采用人为的因素对于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一定程度上对于地表的结构也造成了影响,进一步让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能量流动过程、物资循环过程都产生了改变。这些变化对于区域内的景观环境必然造成深刻的改变。将景观生态的决策和评价体系运营到土地整理工作中是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发展趋势 当下可以采用的景观效应研究手法仍然不够完善,很多的外界因素会产生影响,多数条件下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景观格局指数进一步决策分析出整理区的格局变化,反应出区域性的景观效应。如今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原理充分的使用到不同的行业当中,将该种先进的理论方法合理的应用到土地整理规划工作中,这是科学界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生态效应研究工作的重点部分。 土地整理对生态效应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该环节的实施不仅是改变了景观的格局,还改变了景观的功能;经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发现,未来的景观生态学应用趋势包括以下几方面。 整理区景观分局动态的研究分析; 整理区景观的格局以及生态过程耦合作用的研究; 整理区景观生态效应的评价手段适应性、评价指标的应用、建立对应的体系、评价标准的确定; 景观生态评价对于指导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分析; 国外景观生态学新技术手段在整理区的应用分析工作。 总而言之,经过科学的调查分析发现将景观生态学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土地整理和规划工作当中不仅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产生了重要的良性影响,该理论的应用为行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的关系 【摘 要】景观生态学是基于传统生态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涉及范围广泛的多领域、交叉性科学。它是传统生态学的延伸,也是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指导之一。本文简要阐述景观生态学以及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并分析和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推动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指导应用,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性和自然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关系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断关注以及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大力发展,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规划的主要方向,这也使得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也成为业界人士不断争论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文章就景观生态学以及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并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促进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一、景观生态学的概述 1、景观生态学的含义 景观生态学,即landscape ecology,是新兴起的一种交叉类学科。它是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于1939年提出的,其主要含义是指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指导基础上,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方法等,将信息流、能量流、价值流以及物质流等通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作用,在地球表层进行交换和传输,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即: 1)从个体属性上来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地表形态、岩石河流、土壤结构以及植物群落等。 2)从直观景象上来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树木花卉、自然风景以及景观建筑等。 3)从复合生态系统上来讲,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涉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切事物,包括生物、非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 3、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具体表现为: 1)对景观生态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的研究; 2)对景观生态系统在规划和设计上的研究; 3)对景观生态系统在区域范围内预警和监测上的研究; 4)对景观生态系统在管理和保护上的研究。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概述 1、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 所谓园林规划设计,就是指设计人员以相关园林建设理论为指导,从地形、植物、建筑、文学以及美学等多个方面对自然环境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改造,从而更好的提高自然景观的美观度,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休息、游玩、放松的自然环境。 2、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目前,现代园林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表现为: 1)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即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其主体应该是植物造景,减少人工造景。 2)因地制宜、适地适景的原则。即园林植物在选择、设计以及布局时应该根据园林所在地的实际环境进行恰当的配置,避免出现不合时宜的突兀景观。 3)整体协调与地方特色想结合的原则,即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在确保整体景观协调性、统一性的同时,注重突出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如多使用当地特有的树种、花卉、植物等。 4)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即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景观效果,还要对园区内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和注重,避免对该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注重生态环境系统的长效发展。 5)文化建园与生态建园相结合的原则,即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加强对自然生态与人文气息的规划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具体表现为: 1、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必然性 景观生态学和园林规划设计的主体都是自然风景,这就使得两者在关联性上存在一种客观的必然性。园林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内容,使得其与景观生态学之间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在树木花卉的选择、种植、分布等方面也需要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便规划设计方案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提高园林树木花卉在种植时的成活率。 2、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迫切性 目前,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工业、生活等对自然环境污染的加重,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濒危生物灭绝、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壤沙漠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环境问题有进一步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发展。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加入景观生态学,这也是目前“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这一社会大环境的迫切要求。例如,2008年时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三道绿色屏障”、“三大体系”等口号,这使得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园林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等生态规划建设高潮,而这也更加体现了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迫切性。 3、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提升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是进行自然植物的配置,强调垂直生态过程以及某一单元中的生态关系。而这就需要在自然生态学的指导下,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科学技术,对整个园林景观结构进行空间分析和构建,在确保垂直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还要注重水平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更好的提高园林植物间的优化配置,增强园林景观中多个生态系统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互动配合,从而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舒适性,达到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4、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原则 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包括有: 1)整体性原则,即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保持园区内生态景观的统一规划。 2)生态安全性原则,即是指将水风流动、物种空间运动、城市扩张等景观过程作为能够克服的空间阻力,以此来实现景观的覆盖和控制。 3)干扰性原则,即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适当运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干扰性,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的异质性。 4)可持续性原则,即是指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指导,实现景观在空间、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 以景观生态学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指导,是现代园林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时,要始终将景观生态学贯穿到设计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去,遵循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建设原则,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自然性和可行性,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安详的园林景观环境,更好的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景观生态学论文:地理学视域下的景观生态学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体现了生态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在传统生态学专业的“景观生态学”教学中,地理学思维的缺失是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与应用的重要因素。鉴于地理学的重要性,应在教学中避免由基础薄弱带来的负面效应,注重学生地理学思维的培养,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倡导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实现最优教学。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地理学;策略 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地理学对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功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1],在生态保护与环境规划治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许多高等院校中“景观生态学”已成为相关本科专业或者是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课程。但在不同的高校专业设置中,“景观生态学”所处的学科地位不同,由于景观生态学学科交叉性和所涉及内容的广泛性,其可出现在生态学、地理学、城乡规划、园林设计、资源管理等专业。专业设置的不同体现了学生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差异,而教学中也往往出现由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新内容缺乏衔接,使目标课程设置呈现跳跃性的现象,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景观生态学”是河南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设置始于2013年秋季,以选修课形式被学生所接受,2015年以专业基础课的形式纳入到生态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课程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此时已经具有了基本的生态学理论基础,但由于学生的专业认识局限于传统生态学中由生物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研究,缺乏宏观的地理视角,在面对不同时空尺度景观原理及景观结构与过程研究时表现出一定理解难度。如何针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减少或避免因学科理论基础薄弱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景观生态学”教学任务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景观生态学”课程的特点 景观生态学概念的产生来自于两个科学概念的结合,一个为地理学上的景观,一个为传统生物学上的生态。一般认为, 景观生态学是景观学发展到生态学领域,跨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2]。按照现代科学产生发展的动态模式, 可以找出景观生态学的四个主要理论来源,分别为地理科学、生态科学、经济科学和系统科学[3]。生态学的研究范围由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逐步过渡到景观和区域, 其研究尺度不断扩大,反映出对生态问题的探索由微观走向宏观的趋势,并最终用以解决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从其理论发展及学科价值上分析“景观生态学”的课程特点主要表现为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融合性,并兼具实用性和实践性。在学科交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与地理学、土地管理学交叉;与农学、林学及环境学交叉;与园林规划、城乡设计等交叉;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交叉;与管理学、旅游学等交叉[4]。一言以概之,“景观生态学”在不同类型大专院校中的设置涵盖了与其基础理论有关的各个学科。同时其广泛性也暴露了在课程设置中的缺陷,如基于追求学科与课程设置的创新性,并满足部分学生对基础理论应用性的要求,机械性的将“景观生态学”课程加入到培养体系中,忽视了该学科与同专业其他学科尤其是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之间的联系性,学生的专业基础有失平衡,导致学习热情降低,被动学习,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地理学思维在“景观生态学”教学中的作用 地理学与生态学在研究内容上具有差异性与同一性,而景观生态学是二者同一性的直接体现。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圈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该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关注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在进行地表过程分析、人―地关系分析的同时,还注重各种生态过程的模拟评价。从系统论范畴讲,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圈中一个系统及其周围的生物的以及非生物的物质所组成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需要或产生的所有物质都属于地理圈的组成部分,随着研究范围的拓展,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包括信息与技术系统也纳入到生物圈研究中,从而表现出生物圈与地理圈的融合。由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叠合、研究方法的类同、研究内容的近似以及互为补充的需要, 使这两门学科相互联系成为必然[5]。地理学是探讨人地关系的科学,从该角度讲生态学本身是地理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当代生态学的研究层次已经囊括了分子、基因、个体直至整个生物圈,其中一些宏观领域的研究与地理学的研究密切相关。景观生态学是将现代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与方法高度融合,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持,研究大中尺度范畴问题的生态学,因此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是以地理学理论为基础的。 景观生态学不同于传统的生态学,其区别表现为传统生态学是以生物为中心,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机制,景观生态学则强调以无机环境为基础, 以生物为中心, 以人类为主导, 正确处理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 并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合理调控与规划。景观是一个生态系统,但它首先是一个由不同的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实体,并依据研究尺度不同其组成内容和结构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景观生态学坚持了自然环境这一整体的概念,秉承系统论和等级理论的原则,使各个地理要素得以综合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以及相互联系,克服了分析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空间异质性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等无一不体现了地理学的广域性、地域性以及综合性特点。此外,景观的研究尺度由微观向宏观转变,尺度变化的同时生态学的格局和过程规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在群落生态学部分的演替顶级理论中包括有单元顶级论、多元顶级论和顶级格局假说,但如果考虑到尺度问题就会发现单元顶级理论具有明显的缺陷[6]。因此需要进行不同研究层次生态规律的尺度转换,即尺度推绎。尺度分析中涉及的粒度、幅度、范围等概念也无一不是地理学中所包含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传统生态学中没有体现。 不仅在学科基础层面,地理学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理论支撑,二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与相辅相成还表现在地理学的新理论、技术方法的进步也同时制约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景观生态学从诞生到现在已逾70年,其研究内容从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计算、景观演变特征的追踪描述,逐渐深入到对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意义的探索,同时注重尺度效应的研究,并进一步向景观的生态服务延伸[7]。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向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城市景观安全格局构建、景观生态规划、自然保护区网络优化、农田景观与生态系统健康、源汇景观格局分析与水土流失危险评价等。此时,新的统计分析模型与方法纷纷涌出,如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斑块顺坡连通度指数等。众多新方法的建立与验证离不开定量地理学的分析方法,而在不同时空尺度研究对象数据的连续获取以及区域格局的对比分析方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在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空间景观模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8],应用更加广泛,为景观自然过程的相互作用和景观管理评价提供了研究依据。 因此,在以人类行为为主导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中,地理学思维是理解和解决景观生态学中的科学问题的必备条件,具有一定地理学知识背景的人才会为景观评价及景观规划提供更宏观、更理性的视野。 三、传统生态学下“景观生态学”教学的障碍 在众多学科交叉类型中,景观生态学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十分普遍,在具体学科体系中表现为在传统生态学框架中机械性加入“景观生态学”课程。一定的分子、植物学、动物学知识积累有利于向生态学及不同分支学科逐渐深入,但离开地理学简单地讨论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区域概念和大尺度的空间思维的缺失,从根本上限制了景观生态学教学的深入有效开展。 1.人类活动是导致景观变异与破碎化的根本因素。地理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人与环境的对立和统一,但传统生态学在认识不同生态过程关系中,忽视了人类行为的主导性,对人类行为引起的自然生态的变化缺乏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因此学生对景观进行分析时,忽略了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再塑造和人文景观的重要性,对教材中的内容只进行机械性理解,缺少发散思维。 2.地理学强调生态系统格局对地域的依赖性。地球各圈层中生态系统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内部的景观要素形态、景观空间结构、景观动态发展规律具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对景观稳定性及功能的影响是综合的,表现为景观生态学中的尺度效应理论。这一点在传统生态学中未得到足够的表达,限制了学生对景观多样性的理解应用。 3.景观格局与过程是动态性。传统生态学只重视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忽视了社会发展与自然的矛盾,不能从历史角度看文明发展和景观格局演替动态之间的紧密关系,在生态平衡中未曾重视人地关系协调状态的实现。景观的时间演变是环境变化与人类行为的双重作用结果,地理学中对区域历史过程的研究为景观生态过程的动态性拓宽了研究视角,并为景观的现状分析和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4.地理学的分析方法是景观分析的基础。景观要素结构、镶嵌性格局、景观变化动态模拟等过程,无一不是运用了地理学的分析方法。此外,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现代技术也应用到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数据采集、分析模拟和预测评价等环节,该方面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缺乏直接影响理论的实践,影响学生动手能力提升。 四、地理学视域下的“景观生态学”教学策略 鉴于地理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对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性,有必要针对学生的现有学科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各院校景观生态学设置及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河南师范大学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对传统生态学下“景观生态学”教学方法提出建议,其主要目的为培养或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最终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全局的视角看待景观问题。 (一)深入了解学生地理学基础,增强地理学科认同 中学阶段的文理分科限制了理工科本科生对地理学的认识,因此从意识上提升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是形成地理学思维的首要任务。综合探究式及引发式学习,克服惰性心理,从问题着手,激励学生主动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其形成地理学不仅是理论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等认识,自发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参与到“景观生态学”的学习讨论中。 (二)优化教学内容,以契合本科生的理解水平 面对不同的专业,“景观生态学”的本科教材在内容取舍和深度确定上差异较大[9]。首先要选择适合本科生接受范围的教材,根据景观生态学学科内容,即结构、功能、动态和景观规划,选择教学侧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标识。其次,依据学生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分析教学的层次性,依次展开教学,对重难点辅以实践教学,避免由于基础知识缺陷影响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不足,构建较为完整的学科内容体系。 (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与生态问题多尺度分析能力 在“景观生态学”课程内部及外部关注学生地理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内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地理学基本原理,重视人―地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等,突出人文关怀,在景观动态研究及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体现人的作用和需求,不拘束于具体的规范和指标。外部设置地理学相关的选修课模块,如“自然地理学”,“植被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以达到与专业课程的相辅相成。 (四)教学方法多元化,理论与实践并重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仅依靠教材内容不足以体现其特色。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增加实践部分的操作。如通过课堂PPT演示与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具体生态问题的解决途径,亦可选择周围一定地域,通过实地测量与考察,对该空间内的景观类型进行规划设计等。实践是验证理论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知识构架,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保证“景观生态学”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方面。景观生态学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新技术的产生以及模型的建立拓宽了其在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各领域的应用。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掌握地理学、生态学等景观生态学相关学科的最新科研进展,并参与具体景观生态问题研究,促进优良的教学队伍的形成。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田野调查研究 本论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石河子市范围内玛纳斯河河道部分河段的植物种类,植物分布情况,工业分布以及河流水文资料,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资料分析,总结出玛纳斯河生态环境出现的部分问题,结合景观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知识提出应对策略,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撑。 一、玛纳斯河流域开发现状研究 (一)自然条件 玛纳斯河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发源于天山永久性积雪冰川,北流注入玛纳斯湖,河道全长约420千米,流域面积5156平方千米,是准噶尔盆地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内陆河流。流域属内陆干旱区,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110-200毫米。 玛纳斯河流域以玛纳斯河为中心线,从南到北经过上游高山区、中游丘陵绿洲和下游平原荒漠区。依次分布着冰川,永久积雪,草甸草原,森林,荒漠草原,丘陵绿洲和戈壁荒漠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 (二)玛纳斯河开垦沿革 玛纳斯河流域是西北地区大型绿洲灌区之一,近几十年来人工绿洲的建设使得玛纳斯河流域经济发展,在新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资料记载,清朝时流域内水资源得到初步开发,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解放军进驻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就开始了绿洲屯垦的新时期。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治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系统已经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供水体系。50年代以来,流域内经济经历了半农半牧、以农为主和初步建成工业化三个阶段。 二、玛纳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问题研究 (一)绿洲化扩张过程 受人工绿洲建设进程影响强烈的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景观格局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也具有一定得负面性。表现为人工绿洲急剧扩大的同时,开垦造田,拦坝建库,扩充河道,修建水渠,占用草地和天然林为耕地,在戈壁上开辟新城,使得天然绿洲不断减少,原始景观生态环境破碎化加剧,形成边缘环境恶化现象。 (二)城镇化建设的人工绿洲景观 随着人工绿洲的建设形成和发展,流域内逐渐建起了一大批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城镇和工厂,拥有30万多常住人口的石河子市,是这些城镇中规模最大,基础设施建设最完善的一座新兴的人工绿洲城市,它是随着玛纳斯河水利水能资源开发,在一片密布芦苇、红柳的戈壁滩上逐渐建设崛起的新兴城市。它是人进沙退,干旱区人工绿洲城市建设的突出样本。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干旱区绿洲建设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年以来,玛纳斯河流域水利工程发展迅速,玛纳斯河流域已建成大小水库11座,水库面积55平方千米总库容451亿立方米;建成水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5.7万千瓦。目前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直接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达到13亿立方米以上。玛纳斯河流域近60年的开发治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引水、蓄水、配水灌溉体系,水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成为新疆开发治理较早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高的典型灌区。 玛河流域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2.98×108m?,在引水蓄水相结合、分水渠水库相结合、梯级电站蓄水分水的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调控水资源。石河子垦区根据兵、地水资源分配协定用水量为10.6亿立方米。 (四)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垦区植物景观资源 石河子垦区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芦苇、猪毛菜、骆驼刺、白刺拂子等。常见乔木有杨树、柳树、榆树、白蜡等,常见灌木主要有胡杨、红柳、沙枣、梭梭柴等。 但根据多次现场实地调研和当地居民访谈得知,在石河子段玛纳斯河沿岸周围能见到的植物只有少量的芦苇,猪毛菜和白刺拂子等草本植物,河岸周围除石河子市和玛纳斯县交界公路附近有少量人工林带以外原生树木所剩无几;杨树、红柳、榆树等只在十户窑村河段有少量出现,其余河段在河道中有不足1米高的红柳或榆树细小的幼苗,更有甚者只有砂石和裸露的河床。每年6、7月份为夏汛洪水高峰期,,河道植物被洪水冲走,河岸被侵蚀严重,导致河道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自身修复能力弱,恢复周期极长,导致河道植被生态景观状况十分恶劣。 三、玛纳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问题研究 (一)玛纳斯河地境生态恢复设计理念与策略 选取玛纳斯河代表性河段进行概念性的生态恢复设计研究,提出――关注戈壁明珠绿洲廊道,让新疆石河子城市人居环境更美好的设计景观改造主题,提出三个策略。 1、生态恢复策略:减少人群对玛纳斯河生态干扰,建立自身生态恢复系统。 2、垂直交通策略:垂直立体式交通流线设计,恢复场地生态肌理。 3、乡土景观营造策略:优化河道生态空间格局,保持河岸的基本生态结构的前提下,营造动植物的生态涵养区,驳岸的阶梯层级生态种植区、生态景观观光区、岸滩节水农业种植涵养区。最小干预最优格局,保持河岸的基本生态结构。引入水生植被,重建生态系统。 通过以上策略,以体现特色、示范引领、绿色生态为指导思想,营造良好的干旱区、半干旱区河道生态环境,为新疆区域内相似河流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示范。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近些年来,景观生态学已经在全国的环境治理方式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国内的各大城市当中,出现了很多在景观生态学理念之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建筑物,不仅成为了人们的旅游休闲场所,也成为了现代城市当中的一种文化象征。但是在我国的很多工业城市中,存在很多露天的采矿工业,在此种背景之下的矿山地质环境,已经成为了很多工业城市环境治理当中的重中之重。文章首先对景观生态学和矿山地质环境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概述;而后对景观生态学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当中的理念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做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我国的工业也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当中。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以及采矿对环境带来的破坏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并且由于矿产资源位置的不可选择性和国内现有的技术水平,如果在一个地区当中进行采矿生产,对景观生态环境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会导致矿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因此,必须在景观生态学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1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即为土地和土地空间上所拥有的物体共同组成的综合体,就被称为景观,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地表现象。属于一种人类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工艺品。在带来财富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在现代的景观设计当中,更多的融入了丰富的形式语言,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必然联系,构成了景观生态学。在对整体建筑进行设计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从而使得建筑和自然环境形成相互协调的关系[1]。 2 矿区环境质量问题 在很多采矿工业区,出现了很多的地质环境质量问题。 首先,土地沉陷积水问题。在一个地区,进行采矿业发展的时候,大多属于多煤层开采的形式,煤层大多是中、厚煤层,在长期采矿的情况之下,就会形成大量的地表塌陷的现象。当雨季到来的时候,地表塌陷会引起农田生产的地表积水。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农田减产,对农村经济效益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其次,在采矿区必然会产生废矸石,而对于废矸石的排放一般会采取露天堆放的形式进行堆放。废矸石长期露天堆放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并且会产生很多的粉尘,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露天堆放的废矸石在雨季的时候,经过雨水的冲刷之后,就会产生很多有毒的金属物质,久而久之就会随着雨水的降落而流入到地表水当中,对地下水和水循环系统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2]。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当中的景观生态设计 3.1 地形的治理与利用 在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之前,首先要对当地的地形进行良好的治理改善,结合当地的边坡生态环境和废弃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综合治理。在对边坡地形进行治理的时候,不仅要使得边坡的生态环境得到稳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还要保证在对边坡实行美化绿化等生态工程的时候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对于边坡的稳定治理,要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的相关要求进行合理整改。与此同时,还要使得植被可以完全覆盖在边坡上方,保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在一些地区还存在着废弃地区,对于此种情况下的土地,也要进行合理的改善,但是要在尊重原有地貌地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的治理。对于路面和坡度相对较大的地段可以适当的改造。一般情况下,对于纵向坡度的整治一般都在10°到15°之间,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配置挡土墙和排水系统来进行配套设施的完善。 3.2 植被的选择和景观的绿化 在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绿色植被的选择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来选择不同的绿色植被进行种植。矿山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一般会呈现出边坡岩石裸露、地形凹凸不平、石渣过多甚至成堆摆放以及土地肥力不够的特点。在这种地质条件下,一般需要采取耐寒、耐贫瘠的植被来进行种植,还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在对植被的种植过程中,采取的工艺有喷播、鱼鳞坑穴植、以及苗木补植等方式进行。在废弃的地区一般都会采取混播和混种的方式来进行植被的种植。除此之外,绿色植被的选择也是一项重要措施,选用绿色植被进行绿化,在进行土壤改良、环境修复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3.3 场地特色景观的营造 一直以来,采矿都是人类古老的一项专业之一,展示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在采矿区,可以对工业历史和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因此,可以在矿区进行场地特色景观的营造。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来进行景观改造,使得人们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其次,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来对当地的地质遗址进行充分的挖掘。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在改善矿区地质环境的同时,也可以对当地的地质遗迹进行充分全面的挖掘并且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当地的营造内涵。另外,还可以对当地的地质遗迹进行专项保护,矿山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重要的矿业资源,可以在当地建立起矿山公园。通过矿山公园的建立,在保护矿业资源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绿色资源情况,对周边的居住环境进行行之有效的改善。 3.4 园林造景 在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改造治理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吸收传统的中国景观,将中国的古典园林思维进行充分的融合渗透,比如建筑小品、九曲回肠、花木配置、亭台楼阁以及塑像雕刻等,再赋予形象生动的内涵比喻以及象征。通过此种方式,不仅仅体现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的原则,还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入,从整体上提升了矿山地区的内涵。比如,可以将地表凹陷的矿山地质区改造成一个景观湖或者人工湖,寓情于景;在边坡地区可以设置半悬空式的栈桥等[3]。 4 生态景观学在矿山地质改造中的社会价值 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可以实现矿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经济以及环境都会产生相当显著的效益。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可以有效的改善矿山地质当中沉陷区的居住环境,为当地的居民建设出一个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经过矿山地质综合治理之后,可以使得原本的地质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使原本脏乱差的环境变得绿意盎然,在生态效益方面有着相当大的成效。与此同时,在经过整治之后的矿山地质区,可以使得当地居民的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比如,通过治理之后,获得耕地315.6ha,鱼塘36.62ha,每年的鱼塘按照每年每亩可以收入2000元,耕地每年每亩可以收获600元,每年当地的居民可以收获394.06万元的收入,在经济效益方面也有着巨大的贡献。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不仅仅可以消除由于采矿带来的地质灾害,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大力改善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对生态景观来对周围的相关产业进行带动,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方面有着很多积极的影响。在利用景观生态的理念对矿区地址环境进行建设营造的时候,还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创新,积极吸收国内外的各种成功经验,从而推动全社会的经济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推动和谐社会的大力发展。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外出旅游,对于旅游的地方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比如对生态旅游的追求。生态旅游对于环境保护是一定的,通过对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生态旅游的规划是把地理自然和生态两者相结合。本文基于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和规划的种种原则,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并对此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引言 旅游是人类和环境进行自我感知和交流的的活动,而生态旅游规划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当地的特色,景观的质量得到提高,也使得旅游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景观生态学是近些年兴起的地理学、生态学的新型交叉学科。在景观的结构上、功能上、还有演化上,都有着综合性和宏观性的区域特点。其主要功能就是为旅游开放,提供一个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生物栖息的地方。景观生态学中含有重要的三个部分,分别是斑块、廊道和基质。 斑块是一种在空间观察描述得出的点状或者块状的结构,是与周围的环境略有不同,也是一种线性的区域。就目前来看,主要是旅游产品的附属物,如旅店、休息区、景点等。廊道则是一种景观单元,在旅游区域分别分为水系廊道和交通廊道,水流流经的地方和游客走动的区域,都是旅游内部景观类型之间的通道体系。基质是斑块镶嵌的景观生态系统或者是土地利用类型,在旅游的角度看,就是一种旅游地理环境类型,比如自然风景和森林等,对基质的清晰认知可以加强对旅游生态斑、旅游的核心区进行指导布局,有利于确保和保护旅游地的整体生态系统特点。 三、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生态旅游就是保护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好的生态旅游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游客在旅游时也要对环境和景观进行负责,不能破坏。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旅游还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保护放在首位原则 想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可以持续的利用,就需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能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而破坏了两者之间的平衡,本就岌岌可危的脆弱环境这样会受到严重打击。那么开发和保护关系的总体原则是:保护要放在第一位,开发放在第二位,对保护旅游环境要树立意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开发,使得资源得到最好最大限度的发挥,利益也能极大增长。 (二)宏观微观结合原则 一个旅游区的规划是要与本区域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再与其周边的环境结合。旅游业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体系都考虑进来,是需要联合部署的,考虑到旅游区的区位优势,地区整体的经济水平,还有建设的条件等都是都需要纳入到规划中,旅游本来就是很多层次和要素之间结合相互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规划也是做到点、面、线三者结合,体现市场经济需求在规划中以市场为主,充分的发挥旅游机制在市场中的定位,带动经济水平。 四、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一)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宏观设计 旅游生态系统本就是一种不是比较独立的景观生态系统,在景观生态的规划和设计上要充分的强调景观的自然属性,本质上对资源进行空间的配制,有效的景观生态规划是与旅游地区的景观相结合的特点,景观质量是需要得到确保的,以此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景观生态学的旅游规划需要融合保护和开发结合的理念,对于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原理,景观水平层次上对于旅游地来说就是一种再规划,本质上包括了旅游、景观、生态等三个方面的综合性考虑规划,核心的就是旅游资源的分析和评价,对于景观分类管理,然后对不同类型的结构规划,构建不同的单元,其功能各不相同,再利用整体协调和优化方式,确定和悬着最佳的利用方式。 (二)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微观设计 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理论中,景观的结构通常用斑块、廊道、基质来描述。在旅游规划中也是可以用这几类的元素构成整体上的网络结构。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就是要在微观上体现出来,对前面提到的要素斑、廊、基进行综合有效的设计。首先是对于斑的设计要考虑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是与天然景观共生度比较高,能充分实现生态化,并且很好的在自然和景观文化上保持一致的协调性。廊道的设计也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合理性,相互交叉形成网络,同时要避免那么生态脆弱带,保护好景观。基质上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 息统技术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构建异质性的旅游景观格局,从而对旅游区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旅游生态区划,并分地段进行主题设计。 五、结语 景观生态学是对生态学和地理学结合起来的产生物,其中有着两者的思想和原则,在考虑到时空上的特点,与现在的规划上的具体区域上保持一致,使得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为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构想和方法。两者之间的运用是体现出对环境景观的重视,对于提高区域整体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就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现状来看,其在实施管理项目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要求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且应通过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旅游管理中的方式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最终达到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规范管理目的。本文从生态旅游含义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策略,旨在能推动当代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形成健康稳定发展状态。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要求我国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管理环境,并实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有机结合。以下就是对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达到规范化管理目标。 一、生态旅游含义 对生态旅游含义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旅游需求角度看,生态旅游即为一种旅游活动项目,但其要求旅游者在对自然景观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秉承生态保护原则,即应避免环境破坏行为的出现影响生态环。第二,从旅游供给方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项旅游销售品,其可吸引游客购买当地的纪念商品,最终达成销售目的。为此,在现代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经营者应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继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达到推动我国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此外,当代生态旅游发展对生态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鼓励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改善环境保护意识。 二、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策略 (一)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 景观生态学中,不仅强调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二者异质性,且关注二者整体性。因此,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过程中,应从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者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引导旅游开发者立足生态保护角度,在具体开发中,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兼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能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对旅游者提出了相关要求,相关部门应结合理论知识对旅游者进行思想教育,使旅游者能充分认识破坏生态环境对自身产生的消极影响,提高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重视对开发者及旅游者的监管,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逐渐构建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二)科学规划生态旅游 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科学规划生态旅游也非常有必要,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生态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依据发展现状来设定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原则,并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设计其发展结构及发展特征,继而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遵从其设计内容,达到最佳的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目的。第二,在科学规划生态旅游过程中应注重对其功能与生态加以区分,继而有序开展旅游活动,并推动其旅游资源实现合理优化及配置。第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态旅游管理对其结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来对其生态功能进行适当调整,以此达到科学化的生态规划管理目标。 (三)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管理 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实施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对策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施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对景观生态学的稳定性及异质性展开深入研究,且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析结果以结构上的动态变化展现出来,继而为相关工作人员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此外,为取得良好的资源管理效果,要求生态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通过整合自身资源的方式构建长期的旅游监测系统,继而全面掌控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且采集相应的生态旅游发展信息,达到最佳的资源管理目的。此外,在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中制定生态风险分析计划也非常重要,因而应将其落到实处。 三、结论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当代旅游管理者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度,且应通过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科学规划生态旅游及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等途径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并达到科学化管理目标。此外,为保障生态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要求当代旅游行业应将景观生态理论化为自身理论基础,最终达到高水平发展目的。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与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的探讨 摘 要: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建设者应该注意城市建设的园林生态问题,让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将对景观生态学与园林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对建设现代园林生态城市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园林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1 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基础 1.1 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 所谓景观多样行是指景观类型的不同,而景观的异质性是指景观自身的变异程度,前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景观的复杂性,并包含了景观格局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后者决定了景观格局的多样化,它使得人们居住环境的生态系统更具有稳定性和柔韧性。 1.2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景观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物种的灭绝和迁入这2个过程决定了岛屿物种的丰富程度。通常岛屿的生态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岛上的物种数量越多,可能新迁入的物种数量就越少,而已经存在的物种灭绝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任一岛屿来说,随着岛屿中物种数量的增加,迁入率就越小,相反,灭绝率就越大;物种可能在不断变化,但是丰富程度相对保持不变,岛屿内的物种迁入率和灭绝率相同,这就使得岛屿内的物种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动态平衡。 2 园林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建设原则 2.1 园林生态城市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园林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强调城市建设应用生态学、景观学和美学原理并通过利用系统工程、园林工程和社会工程等现代工程手段而建设的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高效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优美的和居民满意的人类居住区。其具有城市功能协调、城市结构合理、高效益低消耗、城市生态平衡等特点,城市内的绿色空间会不断增多,灰色空间减少,绿地的覆盖面积也不断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与此同时,城市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2.2 园林生态城市建设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求城市建设必须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将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建设有效结合在一起,立足现在,兼顾未来,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空间的主体是人,在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时,应将人的需求作为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使其处处充满着人文关怀,努力给居民创造一个美好舒适的城市环境。 坚持整体优化原则。建立一个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共处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 3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园林生态城市建设建议 3.1 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中每个景观单位的功能各不相同,不同的植物群落为增加城市的异质性,比如,城市建设者通过在某些景观区域放置特色观赏植物,在城市中建设特色园林景观,并赋予其一定的文化氛围,给人以视觉审美享受和精神享受。城市中的居民文化层次各不相同,对文化需求也各有差异,而只有确保城市生物的多样性,才能让城市中布满各种各样的景观群,减少拥挤的城市建筑给居民带来的心理上的压抑感,让城市居民能够在景观设置中得到心理上的放松。 3.2 大力发展城市绿色经济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园林建设不仅要注意加强城市内部的绿色植物建设,而且要从城市发展角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减少城市污染,保护城市环境。绿色经济包含了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消费等一切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行为。随着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经济的发展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此,在园林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建设者要注意发展绿色经济建设,减少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实现城市发展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3 注重城郊生态建设,加强城市绿地系统体系建设 景观生态学将城市范围内分散的园林如苗圃、居民区绿地、街头绿地、公园等称为城市基质中的斑块,和“生境岛”类似。如果岛之间没有充足的连接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类物种的迁移,为此,在城市建设规划时,相关人员必须将城区内的各个生境岛都作为城市绿地规划的一部分,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将零散分布的景观连接在一起,进而形成网络体系化的园林生态城市,这不但能给生物提供更广阔的栖息场所,而且还有利于城内外植物与动物的互相迁移。比如,城市郊外大都会存在大片的过度地带,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要好于市中心,对此,城市建设者可以通过建设防护林带的方式,在城市外围形成绿色走廊,以丰富城郊结合部的生物多样性。 4 结 语 园林生态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可以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发展的有机结合,可以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为此,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对园林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促进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论文: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为认识和解决复杂城市问题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景观生态学的内涵、将景观生态学原理运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寻求既满足人类生活发展又能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被破坏,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它引起了对描述、解释和规划景观结构的传统方法的重新思考,是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 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资源、环境和管理等问题也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传统研究和科学交叉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景观规划理论原则上的指导,甚至为城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论。 二、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发展 2.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也称生态城(Eco-Cit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人类建城生态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形式。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使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2.2 生态城市的发展 从“易经”、“道德经”到康有为的“大同书”,从“太阳城”、“田园城市”到道萨迪亚斯的“人类环境生态学”,再到“生态城市”的提出,让人类对健康居住的生态城市学理论,从理论落实为实践。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保护环境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层次,体现为一种广义的生态观。景观生态学理论中对景观中一系列的生态元素进行整合规划的核心提出更为“生态城市”提供了规划设计上的理论指导。 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3.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最早由德国学者C.特罗尔(C.Troll)在1939 年提出。它是通过景观的生物组成成分与非生物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综合研究景观的内部功能、空间组织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在《Landscape Ecology》一书中认为:“景观生态学探讨生态紫铜――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和村庄――异质性组合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作者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研究了景观研究的空间结构,景观动力学,景观的异质性原理。 总之,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将跨学科以及多学科的特征特别适用于集成生态的、地理的、经济的以及人文因素的各个方面,从而能够对复杂的情况给予一定的描述。 3.2 景观生态学的结构要素分析 景观生态学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由自然和人工景观单元相互叠加而成的非常特殊的景观生态元,把整个“城市一区域“city-reglon”视为一个土地嵌合体(landmosaies).用基质(Matrix)、斑块(Patch )和廊道(Corridor)三种空间元素来描述在区域及景观尺度里空间模式的过程与变迁。 四、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上的应用。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就对景观中一系列的生态进行整合规划,此种整合是在整体和生态设计观念基础上的创造,整合思想的核心是对现成结构的把握及改良,此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想不谋而合。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应用。 4.1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宏观应用 景观生态学充分强调了景观的自然属性,其本质上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有效的景观生态规划对保持城市的景观特色、景观质量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十分有益。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在其开发范式中把生态保护思想融入开发理念中,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则是基于城市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之上的一种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相关原理,在景观水平层次上对城市的人文景观、环境景观等所进行的一种规划。通过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建构人文生态绿色网络结构,运用不同的功能单元,从景观绿色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城市群体空间优化。从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出发,确定景观单元及组合方式,有利于实现城市群体空间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多样性理论与稳定理论,使得在城市规划中为保证多种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异质性景观格局形成不同功能的城市空间格局提供了可能。 同时,功能完善、运行健康的景观生态网络构建可保证景观生态流通畅、景观生态平衡和生态良性循环,从而使城市实体内部的绿化体系形成一个内外相连的绿色生态系统,营造出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可持续性区域略生态格局,实现生态城市运营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宏观的规划指导。 4.2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微观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的微观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景观结构要素斑一廊一基的具体设计应用上。 4.2.1建立城市绿色斑块系统,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在设置生态绿地的位置时要从景观整体格局出发,注意在关键性的局部和连接点即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绿地斑块,以保证整个城市绿地景观的生态效应。 4.2.2城市景观绿色廊道系统的建立,廊道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会被廊道分割,同时又被廊道联结在一起。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斑块内廊道的合理设计组合,其相互交叉的网络结构,形成适宜的绿色廊道景观,为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4.2.3基质是斑块和廊道所在的环境背景,基质的作用在于以基质为背景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构建异质性的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生态区划,以体现多样性决定稳定性的生态原理和城市建设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从而建构城市的可持续性结构性质。 运用景观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原理对城市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优化组合原有景观要素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新的城市景观格局,对提高区域整体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和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总结 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人居”的差距还很大,甚至有时是与这一理念是相违背的。所以应用景观生态学理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是时展所趋。运用景观生态学,使得城市空间环境合理组织,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有利于营造生态良性循环,结布局合理、景观和谐的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论文: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课程教改探讨 [摘 要]景观生态学相关的概念理论对于缓解目前城市化过程当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对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的改革方式进行分析,着重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为景观生态学课程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园林专业 课程内容 实验 园林专业背景的从业者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而在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阶段,生态学相关课程所占的分量很小,通常四年中只有一门景观生态学或园林生态学必修课,学生对生态学知识尤其是最基础的概念理论了解不多。因此,在针对园林专业的景观生态学课程设计上,首先应该突出基础概念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应加强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应用过程和方法的讲解。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来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学生对该景观生态学课程重要程度认知不充分。园林专业本科生比较重视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与工作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而对景观生态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理论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二)生态学基础薄弱 在景观生态学课程开始讲授之前,学生对于生态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另外,生态学很多理论的景观规划设计应用过程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如果学生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没有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在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应用实例的讲解过程当中,就会一知半解,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园林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相对都比较薄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动力,认识不足。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景观生态学课程选择的教材比较单一,园林专业更多应用了园林生态学的相关教材,比如温国胜、杨京平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刘建斌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刘常富、陈玮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此类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更加偏向于城市生态系统和园林植物生态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其中也有一个章节是关于城市景观生态学的,但是涉及内容很浅,而景观生态学最主要的内容为尺度、格局与过程,这其中包括了很多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理念,因此只以园林生态学相关教材来备课的话,讲授的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的实验任务设计比较偏向于传统生态学,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园林专业的实践应用性。 二、教学改革探析 (一)强调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传统的教材已经应用了很长时间,教材当中绪论部分的内容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和社会相关热点。而园林生态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学领域相关的期刊报纸,比如《中国园林》、《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报》、《landscape urban planning》《landscape ecology》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内容和理念比较新颖,有大量的城市热岛、城市空气污染、城市水污染、城市暴雨时节内涝灾害等城市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解决途径,可总结提升并做成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对于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的重视程度,增加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课程内容革新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本科生唯一的生态类的课程,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需要兼顾基础性和应用性。与本课程相关的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景观生态学教材,比如周志翔主编的《景观生态学基础》、王云才主编的《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二类是园林生态类教材,比如温国胜、杨京平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和刘建斌等主编的《园林生态学》;第三类是传统生态学教材,比如宋永昌主编的《植被生态学》。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是在详细查阅了以上三类教材和相关文献资料后形成的,总体上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规划应用为主线,适当融合园林生态学和传统生态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概念理论的讲解,比如对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概念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总之,课程体系的设置尽量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社会的需求。 景观生态学课程56学时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为16周,分讲述和实验两个部分,考察结果以考试为主。景观生态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景观生态学概念原理、种群及群落生态学基础、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园林植物与城市能量物质环境、园林植物与水、园林植物与大气、土壤与园林植物、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等内容。绪论部分主要讲授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强调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在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景观生态学概念原理部分主要包括景观格局、过程、尺度相关的基础概念理论,比如景观格局、景观功能、斑块、廊道、基质、景观异质性、景观多样性等概念及岛屿生物地理学、等级理论、复合种群理论和渗透理论等;种群及群落生态学部分主要讲授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密度、种群性比、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空间格局、种内关系及种间竞争和种间互利等种间关系,群落方面主要包括群落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群落的基本特征、关于群落的主要观点、群落物种组成的定性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的定量分析、群落多样性(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种间关联与生态位、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地下结构、年龄结构、群落的动态(群落演替、自然干扰与演替、群落的波动性、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等概念理论;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部分主要从城市环境(环境的概念、尺度与类型、城市环境)和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生态因子分类、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两部分来进行讲述;园林植物与城市能量环境部分主要包括光与园林植物(城市光环境、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温度与园林植物(城市温度环境、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等两部分;水与园林植物部分重点讲授城市水环境、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等内容;园林植物与大气部分包括城市大气环境、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风与园林植物等几个方面;土壤与园林植物部分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与园林植物、土壤生物与园林植物、城市土壤特点、盐碱土与园林植物等四方面;城市生态系统部分主要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等内容;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部分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书籍,梳理出近10年的相关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对景观生态相关原理的应用实践步骤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述。由于本课程多为基础性的知识,包括很多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传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因此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能够在将来的规划设计实践中将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加以应用,增加实践当中的理性,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思考规划设计问题。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参与度良好。 (三)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业调查,此部分实验的开展需要与教学团队的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科研项目主要是关于城市景观异质性与城市环境气候因子耦合关系的研究,在研究的前期阶段可以将班里学生分组,在研究区域布点或者设置样方进行生态环境因子数据的获取,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参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工程实践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大尺度项目的前期调研分析,例如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的绿地系统规划项目。另一部分为计算机实践,景观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尺度差异,景观生态学侧重于大尺度对象的研究,而3S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景观生态学领域,那么一些最基本的3S技术也是园林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比如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波段融合、栅格图裁切、景观解译等一些技术的操作步骤对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或者大尺度的景观生态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通过计算机实践部分的讲授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该部分知识。 三、小结 基于目前景观生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的改革方式进行了阐述,着重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希望能为景观生态学课程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提出新的视角。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如何协调城市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是当今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园林专业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会投身于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相关领域,因此景观生态学课程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及其应用 摘要: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不同尺度异质性生态空间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的学科[1]。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景观生态学家对“景观”的理解不尽相同,这些观点既有所联系,又不完全一致。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研究;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研究;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对象 任务 景观生态学 森林资源 一、起源与发展 1938年,德国地理植物学家特罗尔首先提出了景观生态学这一概念。20世纪70年代后,全景观生态学球性资源、环境、人口、粮食问题日趋严重,加之生态系统思想的广泛传播,使景观生态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2] 二、研究对象 1. 从景观的直观景象来认识。这是景观的最原始和最普通概念,它主要应用于景观建筑学。尽管现代景观建筑学对景观的理解不限于此,但它依然是景观建筑学的主要目标。 2. 从个体的属性结构上理解景观。在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被科学中,景观原理用以说明个体各属性在地表的结构格局,这个属性是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如岩石、地表形态、植物群落等。地质景观、地貌景观、土壤景观和植被景观常被用来描述格局。 3. 景观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这是最为综合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观点。景观生态系统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作用、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它主要研究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联系以及植物、大气、水体、岩石、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以及景观的优化利用和保护。 三、任务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包括对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和人工景观生态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过程来探讨各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及演替。[3] 2. 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研究。景观生态预警是对资源利用的生态后果、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预测和警报。 3. 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研究。这是通过分析景观特性以及对其判释、综合和评价,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其目的是使景观内部社会活动以及景观生态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化,达到对景观优化利用。 4. 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探讨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生态系统的途径。建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经营管理和保护资源与环境。 四、应用 1、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近年来,美国兴起的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成为新的规划学派。结合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大范围的开放空间进行规划和研究。在新加坡、加拿大和美国,公园和社区游园已经实现邻里层次上的联系。国外从生态学角度进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研究,多着重于生态网络绿道与绿线方面的研究,并将其作为人与自然新的规划参数。在我国,俞孔坚(2000)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周志翔等(2001)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以道路绿带为骨架,成片防护林和观赏绿地为中心,将各分厂绿地连接成四大绿化区域的武钢厂区绿地系统规划中,应重视厂区废弃地的开发和绿地系统建设。[4]陈文波等(2002)在综合前人对景观空间格局与异质性,景观镶嵌动态,尺度、格局、过程相关等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景观空间分析的框架,认为景观空间分析主要包括景观空间形态分析、空间关系分析与空间构型分析,并对景观空间分析的特征及与一般空间分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5]刘洪杰等(2003)提出了在城市的自然景观用地中,绿地和水域是两种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景观生态类型。 2、景观生态学在森林资源经营中的应用 森林资源的价值是指森林资源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一切功效、作用与影响。这里,森林资源的价值表现为支持人类的持续生存,支持其他生命的持续生存,从而实现森林资源本身的发展和演化。所以,实现各种使用价值再生产的前提是实现森林资源本身的再生产。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的整体性及空间异质性,不是去分别寻求景观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美学价值,而是致力于发挥其综合价值。[6]由于森林资源功能价值与效益价值的矛盾,过去在森林资源经营过程中,采取过度强调经济效益的扩大再生产的生产方式,使人类经济的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远远超过森林资源的自然再生能力,导致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提高公众的森林意识,应当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评价森林资源的价值,便于森林功能与市场和公众决策过程相结合,使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受到同等重视。在森林资源评价中要重视对其文化、精神、历史和宗教等方面的独特价值的评价,使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景观生态学论文: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 摘要: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就是要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境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概述了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要点。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河道;景观规划 一、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现状 (一)河道平面规划设计僵直,呆板 一些河道局部堤岸过于“渠化”,河道转弯僵硬,既使得河道缺乏美感,又使得河道水流不畅,对驳岸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片面强调河道排涝功能,将水与生态系统割开 在城市河道的建设中,建设者过于强调了它的防洪排涝功能,从而忽略了河道本身的生态系统。建设中没有认识到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没有按自然水理念设计,将河道设计成了一个几乎无自净能力的封闭系统。 (三)城市河道驳岸设计硬质化严重 现代城市河道规划设计中多采用硬质护坡,从表面看是一项一劳永逸的事情,但城市河道“硬质化”,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实质上是影响和损害了河道驳岸土壤植被,直接破坏了河岸植物和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对河道生态环境健康循环发展不利。 (四)河道两岸景观设计少人性化,缺乏地域特色 城市河道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应该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然而一些河道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中缺少反映城市风貌的景点,景观设计缺少对地域特点的考虑。 (五)城市河道两侧绿带植物种植杂乱无序 城市河道的水带及其两岸的绿带共同组成了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一些河道存在种植缺乏特色,植物层次不明确,物种单一,缺少色彩变化等问题,不能很好的维护生态系统,不能提升河道两岸的景观品质。 二、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 (一)关于河道平面处理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一般以为拓宽断面、裁弯取直、两岸修筑高堤,就能解决防洪问题。事实上是从流域范围看,与防洪补益不大,相反却大大损害了河道景观的美学价值。对于河道的平面布局应该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系统,这样才能实现多目标的统一具体来讲,首先在解除河道瓶颈基础上,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其次,尽可能地多安排一些蓄水湖池,这种“袋囊状”结构不仅有益于防洪,而且对于景观和生态都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尽可能使城市水系形成网络,有益于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框架。例如,合肥市环城公园系统利用古城墙护城河旧址,结合南ICE,河、董铺水库等城市水系,建立开放的城市绿地空间环境设计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和文物景点,岗阜起伏,水陆相间,河湖岛洲,亭桥楼阁,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自然环境为设计依据,因势利导地处理平面及空间,既不矫揉造作,又不拘于原状,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成功范例。 (二)驳岸的规划 对于河道驳岸景观的设计,应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即“实”景与“虚”景。所谓实景就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创造具有形态的环境空间景观。这种景观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尺度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植物、建筑间相互的关系;虚景即在水流相对平静的驳岸环境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方面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这些景观雨水中的倒影色彩虚实相生,变化丰富,与其它景观形成对比。 河道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不像游园、广场等相对集中,它的特点是窄长。因此在空间形式的处理上要做到既变化多样,又协调统一。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驳岸注意处理近水与观水的空间,游览道路、绿地、沙滩的规划设计与其驳岸材质方面做到多样统一。根据不同的地势,使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相互结合。 (三)河道两岸景观规划 1、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 河道景观创造生态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植物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注意植物组团与开敞空间绿地的设置,乔灌草配置与植物造型等根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合理搭配,做到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同时要季相分明,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把科学和艺术充分结合起来。 例如临沂市沿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以景观植物为造景主要素材,并沿河设置一系列的主题广场、艺术小品、特色植物园和各种水上活动区,力图在河道纵向上,营造出一种自然生态型的景观序列,在狭长的用地范围内创造出连续、动感的“长幅画卷”的景观特质;在河道横断面景观配置上,分为河面、河滩、河堤、堤外绿化带四部分,河面宽度1000-1200米,河滩宽度50-200米,河堤(滨河大道)24米、堤外绿化带宽度70米,保持足够的景深效果。 2、以多样化的生态景观代替传统意义上单一性的物理景观 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理念。即充分利用现有树种资源,配以银杏、柿树、板栗、梨树、黑松等一些大规格苗木和景观石,充分发挥植物特有的功能,合理、科学的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季相变化等特点进行配置。密林、疏林、草地,果林、生态林、林缘花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3、建设不同主题的广场及雕塑等,形成游人的视觉和活动中心 广场可以采用生态性公园化设计,设置健身区、休闲区、集会区、游乐区等许多功能区域,并设置不同的小品与雕塑。在广场环境设计中,尽其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硬化面,引入了树林,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休闲空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和自然的享受。 4、因地制宜,设置景点 滩面较窄处,游人沿河活动空间受到限制,适当布置生态湿地园,为水生动植物和鸟类提供栖息场地;滩面宽阔处,则在河滩内适当位置开辟浅河道,塑造更加宜人、易于接近的水体空间尺度。小河道两侧用水上栈道和各式小桥相连,使其分而不断,增加情趣;大桥两侧,设置迎宾园,以修剪性植物进行文字造景,烘托出迎宾的热烈氛围。 (四)深化水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素的协调统一 “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滨水地区规划建设中,应当倡导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 1、保存和恢复两岸遗留文化,重现历史风貌 保护重要的文物建筑,建立完善的管理修复制度。对于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的桥梁等,应加以维修和保护,恢复原来的面貌与功能;对于建筑质量较好、外观典型的建筑,应予以保留,以留存河道的历史风貌;严格控制在重要历史建筑所在环境中进行建造活动。 2、谨防城市建设片面化,注重水与自然社会环境相统一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环境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要加强城市建设与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防止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渠道化”、绿化建设中的“造假化”、景观建设中的“奢侈化”、生态建设中的“急进化”和“崇洋化”五个问题。 (五)天然无污染材料(木材、石料)的大量应用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河道的护坡形式主要采用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可这些材料在水中会发生反应并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边环境和水环境的功能,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亲水的好去处,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河道的自净能力遭到破坏,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此外,由于土地被混凝土密封起来,雨水无法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文地位不断下降等许多问题。因此,为了满足营造自然景观和行洪排涝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渗透性较好的扑状材料;为了缓解和淡化材料色僵硬的问题:重要的举措是将单件材料的外观形态种类丰富起来。总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新型材料和新技术必将作为我们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改革的主要源泉。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放飞学生心灵,实现快乐作文是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对此,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首先尊重小学生的意愿,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布置作文题目,进行作文写作。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快乐写作。 1.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素材的积累技巧 素材是作文的血液,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素材,写作文时思路才会像江水一样滔滔不绝。因此,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小学生掌握积累作文素材的技巧,通过掌握丰富的素材提高写作的质量。学生在积累素材之前,需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从大千世界中寻找适合写作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来衡量素材的可用度。大自然的物理变化和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找寻贴合生活实际的作文素材,摆脱在写作时形成“大、空、假”的状况。作文来源于生活,要想提高作文的质量,写出让老师拍手叫好的作文,就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和学习中有目的并且有计划的观察、思考和总结。除了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素材。书籍是知识的储存地,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和书中的先贤名家对话,在丰富自身素养的同时感悟人生的真谛。而且,在书中存在很多优美的语句和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学生可以选择性的进行摘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勤练笔的良好习惯,在今后可以节省写作时间,在考试时形成绝对优势。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每周分享自己总结摘抄的优美语句,还可以通过召开阅读演讲会的形式,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从而不断的积累作文素材。 2.激发学生开展语文写作的兴趣热情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规定了具体的写作时间、写作主题和写作题目,除了这几点,再也没有与学生进行过多的交流。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扼杀,写出的文章大多是无病呻吟,毫无章法可言。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重点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讲解具体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强烈的表演欲望,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模仿着写作。例如,在人物写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对要写的人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在课上表演人物的生活细节,台下的学生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描写片段。教师可以结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创设以“背影”为主的写放飞学生心灵,实现快乐作文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农兴小学徐国荣作主题,让学生在课后观察人物的背影,并且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除了创设具体的表演情境,教师还可以创设音图情境,通过音乐和图片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侧重鼓励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闪光点和优点,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小学生层次性比较明显,对于一些差生,教师不可以做太高的要求,应该引导差生一步一步的进步,认真观察学生写的作文,对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用红笔勾画出来,并且给予评语,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愿意不断的努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创设布置作文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作文布置形式,用反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应该从哪方面考虑文章的内容?选取何种类型的素材?通过提问可以调动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快乐写作。 3.创新评改小学生作文的角度及方法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限的,在初次写作文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作文评改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重视这一环节在增强学生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方面起到的作用。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侧重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写完之后评改的次数很少,这种方式只会造成学生的写作能力止步不前,严重束缚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小学生作文的批改,丰富作文批改方式,可以在批改的过程中画一些幽默的表情,说几句鼓励的话,这样,小学生在收到发下来的作文之后,看到老师的评语会产生愉悦的情绪。评改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也可以消除学生抵制写作文的情绪,让学生修改、重写作文时不再认为是对自己的惩罚,而是新的挑战。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讲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作文批改的继续和发展。教师在批改作文过程中需要认真总结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讲解,并对不同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进步情况,酌情予以加分。在评改作文时以“尊重学生”作为评改的出发点,确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快乐的写作,放飞学生的心灵。总而言之,快乐作文,放飞学生心灵,不让作文成为一种负担,这是新课标对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要求。作文语文教师,需要以“尊重学生意愿”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小学生的意愿,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把写作文当作一种乐趣,爱上作文课、爱上写作。 作者:徐国荣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农兴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界应该给予特殊的关注。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也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很多家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学校也适当地增加了小学作文训练的课程,总体来讲,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在呈发展的趋势。 一、目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小学教学也越来越重视,由于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语文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育起始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学校及家长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很多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小学作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就。但是,调查也显示出令人担忧的一面,大多数的小学生认为作文很难写,作文课堂上,很多学生提不起对于写作的兴趣,有的小学生甚至惧怕作文课,认为作文课堂上,教师过于严肃。同时,教师对于小学作文课的态度也较为夏季,多数教师认为小学作文课简单,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方法也不是很规范科学,对于提高学生能够的写作水平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综合上述的调查情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其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仍需要学校及相关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小学你作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文的目的是为了与读者沟通,而在我国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和学生未意识到的此项目的。小学作文和其他文章一样,学生希望通过作文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教师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只强调写作的方法,忽视学生情感与兴趣的影响作用,这是我国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之一。第二,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因素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明显,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展现的不再是简单的童趣,他们的写作思维已逐渐成人化,但是,由于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成人水平,语言的组织能力仍处于成长阶段,因此,成人化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他们实际写作能力的发挥。鉴于此类问题,社会各界应该予以重视,努力营造一个应该属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第三,学生能够上课缺乏主动熊,对于写作提不起兴趣,师生在作文课堂上的互动少,学生由于畏难情绪的影响,写作课堂上经常出现焦虑的症状,严重影响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枯燥乏味,上课时,过于注重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的讲授,忽视小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以上几点是我国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我国的教育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去应对,努力提高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水平。 三、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的措施 小学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以后初中和高中的作文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提高小学生动作文水平的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重视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针对不同的写作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情景式、演讲式、故事式等。第二,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词汇的积累,不同句式的运用,以及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教师只有将这些关键因素有效地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第三,教师的作文评价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进行点评,以积极鼓励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教育界对此应该给予特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写作思路。笔者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水平会有更大的提升。 作者:李汉宝 单位:山东省沂南县张庄镇中心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其中作文教学又是重中之重,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基础差,阅读面窄,另一方面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有限,孩子得不到更好的教育支持。虽然现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相比城镇学校,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对于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想办法,加强孩子的写作能力,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具体怎么做,我在此就自己的一点看法做一下阐释: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教育设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信息也往往比较滞后,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是有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会采取“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陈旧模式。而新课程标准却要求孩子在作文时要观察实际生活,贴近生活,有自己丰富的情感。所以面对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探究出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具体策略 1.打开思维,拓宽视野 作文不是“说大话”“记流水账”,而这正是农村学校的孩子常常出现的问题,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各式各样的教育手段,比如多媒体,激发孩子的兴趣,给孩子以直观的感受,引入和作文相关的情境,更有助于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视野,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 2.以情为线,以评语引导和激励孩子的写作 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情感的缺失,往往会使得他们对情感表达更为迫切,所以他们需要一个情感的宣泄口,而写作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作文评价时,教师应对学生的作文评语给予重视。作文评语要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要针对学生作文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同时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要在评语中体现人文精神,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还要严肃认真地书写,用美好的语言和隽秀的文字发挥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当然,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如能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将新旧作文教学方法交叉运用,使用既定合适的作文教学方法,既注重孩子思维的发散,又以美育方法渗透,同时贯穿爱的主线,他们则可以写出立意新颖、生动有趣、形神兼具且真切动人的优秀作文,并以这样的写作思维促进学生触类旁通、学人做事. 作者:金飞青 单位:浙江省诸暨市阮市镇杨梅桥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培养 1.想象力在写作中的意义 根据小学生的特征,他们拥有着活跃的思维,他们往往不会“按部就班”地来考虑问题,但正是由于这个特征,使得小学阶段成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关键阶段。想象力可以充分激发出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描写事物有关的作文,大部分小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表现的十分积极,这就可以看出想象力可以使得小学生更好的表现自己。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想象力,可以拓宽了其思维空间,将平常的事物写出不同的感觉,充分的实现了新颖性。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提高了写作的兴趣。大部分文学成功人士,他们都具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从写作手法上就能够看出作品是出自谁的手笔,这个与想象力息息相关的。同样,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也是如此,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使其具有更加宽阔的思维,可以做到不断创新,在写作手法和思路必然也会更有自己的特色,在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时代,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想象力在其中显得至关重要。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必须经过不断的积累与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写作技巧。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技巧并不是最关键的,好的文章有其真情实感,小学生像一张白纸一样,想要培养其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种,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都恩能够激发起写作的欲望,从而写出好的文章。因此,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2.小学语文作文中培养想象力的策略 2.1培养观察能力,启发想象 想要写出好的文章,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小学生仔细认真的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心去感悟等等。并且还应当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加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不然学生就很难写出有感情的文章。比如,老师在要求学生写《校园里的菊花》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细心观察菊花,让学生用心感受菊花的香味与气质,从而帮助小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2.2结合生活实际,激发想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也有待改进,需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好的帮助小学生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非常活跃的时期,对外界的事物具有强大的好奇心,通过培养小学生小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充分激发出小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见的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写作的方法把他们认为感兴趣的时期记录下来,给人新颖、活跃的感觉,再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与鼓励,可以使他们喜爱写作,从而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充分展示其个性,小学生在对待每个作文题目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比如小学生在写“我的某某”时,不同的小学生会想到“我的爸爸”、“我的老师”、“我的机器人”等等,小学生对这种作文题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不会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模式,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2.3精心设计作文题,培养想象 小学生思维活跃,活跃好动,对身旁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倘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去激发出他们的写作灵感,可以更好的培养其创新精神。小学生对童话、想象之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因此老师可以从童话故事开始培养其写作兴趣。比如《会说话的狗》、《流浪的鱼》等,这些作文题目具有比较强的趣味性,并且想象力丰富,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4巧妙借助图画,创设想象 小学生对于比较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当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向小学生展示有趣、美丽的图片时,往往能够完全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小写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画来帮助小学生进行想象。比如,老师可以向小学生展示一幅动物卡通的图像,学生看到之后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老师向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小动物都在干嘛呢?他们都在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想法写下来。”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还能锻炼其写作水平。 2.5通过情感体验,活跃想象 小学生处于启蒙阶段,对知识的积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培养其想象力。比如,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多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了一下作者的写作情感,观察一下作者是如何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的写作手法等等。并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多写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类似的文章,让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悟到父爱母爱的伟大,这样不仅能促进小学生感悟情亲,还是促进其写出好的文章。 3.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因此老师应当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深入研究出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十分活跃的时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着重培养其想象力,提高小学生想象力以及写作水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作者:杨西容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金泉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论文 1.作文的命题更加科学化生活化 作文的命题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使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认真的研究小学语文的作文命题。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对于社会的认识太少,并不能掌握多种多样的写作方法。很多小学生反应在写作的时候都是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的时候尽量选择生活化的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习的质量。写作课堂教学应该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师要引导着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在写作中表达真实感情。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让学生能够认真的观察生活,找到生活中的精彩故事,更好的进行语文的写作。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是要注重培养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能够对事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作文的深度。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成长经历选择,对于城市中的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大多是比较先进的,因此就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命题作文,“大汽车的重要作用”,而农村的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所以教师就可以进行“做饭的妈妈最美丽”这样的作文命题模式。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制定合理的作文命题,可以选择“我最感兴趣的一幅画”“这个小动物我最喜欢”等这一类的开放性命题,学生的思维比较宽阔,选择也更多。例如,教师在小学五年级的作文题目中,“我们生活的庭院记载着成长的点点滴滴,原来的秋千已经推了颜色,原来高不可攀的桌椅已经变得这样矮小,原来的小鞋子小衣服也成为了甜美的回忆。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承载了我们的成长?请选择一个,题目自拟。” 2.增强学生日常的阅读素材积累 学生想要写好了作文,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生活素材,素材是作文的骨血,只有合适的作文素材支撑的作文才是优秀的作文。因此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寻找生活素材,细心的观察生活。作为素材的来源非常多,在生活中可以将日常的事件积累起来,作为作文的素材,也可以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拓展阅读量,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包括大量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因此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作文课堂教学的需要。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很多的课外优秀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认真的阅读这些优秀的中外经典,从中提高写作的能力。其次,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好词好句,在阅读中将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和精美的词汇收集起来,还要经常的翻看这些摘抄,做到孰能成诵。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将阅读中的体会写下来,毕竟只有写下来的感悟才会更加的深刻。在进行课外知识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帮助同学们积极地理解经典中的场景,能够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推荐的优秀经典书目一定要仔细的筛选,符合小学生的知识层次。推荐的书目不仅要有中国古代的优秀经典《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还要有外国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悲惨世界》等,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的时候就能够提高对人物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在作文的过程中就可以合理的使用进去。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中,教师尽量的选择一些简单的书,例如是《弟子规》《三字经》等,在高年级学生中,就可以提供一些高难度的书,《论语》《资治通鉴》等,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3.学生要多多的进行写作的实践 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合理方法还是积极的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只有多多的进行写作训练,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方法,提升写作的能力。小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在日记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每天在睡觉之前的半个小时,回忆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记录,也可以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件进行描述。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就会这样写道:今天天气非常闷热,天上的太阳虽然很大,但是空气很闷热。经过这些年的经验,我知道这是要下雨了。我早早的将外面的被子收了进来,趴在窗台上向外看去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蜘蛛在结网。我仔细的看了一下,原来在它的旁边还有一个平面上的蜘蛛网,现在它正在织的网是竖直的。下雨之后,我急急忙忙的来到了屋外,发现横着的蜘蛛网已经被雨水打坏了,而这个蜘蛛正在这个竖直的网上悠闲的呆着,这个竖直的蜘蛛网还是好好的。于是,我就学会了看蜘蛛网识别天气的能力。学生的这个作文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细心观察,体现了学生的细心,这样的作文才是优秀的作文。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细心的观察生活,在生活和课外阅读中积累优秀的生活素材。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作文写作方法,可以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作文的真情实感。 作者:周丽萍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生本教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1.生本教育的含义与重要性 作为教育思想与方式的一种,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生命和学生为本。在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就是语文,该科目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就是作文教学。因为我国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通常以考试中的给题作文为主,经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与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要求并不适应。生本教育并不提倡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与考试负担,反而要求尽量不干扰学生的成长,使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应将生本教育理念贯彻于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生本教育的策略 2.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许多学者都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就说明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必须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体会写作过程中的乐趣,能够乐于写作、享受写作。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爱好、喜欢的事物,而培养兴趣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即教师需秉持生本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布置手抄报任务、将学生优秀作文选登在黑板报中、让学生对比自己修改前后的作文、在课堂中评点课文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写、愿意写。 2.2联系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大部分只是平淡的流水话,没有融入创新因素,而且组织语言时还经常十分混乱。另外,一些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过于片面,只让学生以范文为样本“生搬硬套”,希望其写作水平在模仿中提高,没有做到将学生作为主体。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领略自然的美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作文。比如在写《美丽的春天》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去公园、家中的庭院、街道旁等观察春天的美景,蒙蒙的细雨、发芽的柳枝、绿油油的小草等等,并将这些景色生动、形象的描绘在作文之中。这种与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细心观察社会和生活,写出生动丰富的作文。 2.3在作文教学中结合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多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在文化熏陶下提高其审美情趣,从而储备大量知识,提高其作文写作能力,它也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将生本教育引入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以学生的个性为依据,选择与其年龄阶段和兴趣相符合的范文,并鼓励其阅读。阅读不仅启发学生的智慧,还可以启迪其心灵,引导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意味着没有完全发育的心理知识,对作文也很难产生兴趣。缺乏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学生就很难顺利完成写作,只有具备了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才能逐渐培养表现能力。小学生通常没有条件和能力来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不过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能够使学生获得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的机会,在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写作欲望也会更加强烈,鉴赏能力提高,积累大量美词佳句,写作时也会更加规律。例如为学生挑选《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等书籍,首先让学生模仿文章的语言或格式、结构等,但只是为了拓宽其写作思路,而不是单纯的抄袭,掌握相关方法后应鼓励学生创新,采用多个角度去描写自己的故事。例如,本来是“顺序”的文章,可经过修改采用“倒叙”来叙述,又或者进行“插叙”,通过不断练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 2.4鼓励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古今中外数不胜数的著名作家虽然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很高的写作能力,但是仍然会反复修改、推敲自己的文章,从而保证文章质量。例如《棠棣之花》的完成花费了郭沫若二十五年的时间,而《安娜•卡列尼娜》也用了托尔斯泰五年的时间,一些章节的稿本甚至多达十几种。如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实行生本教育时需要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养成良好习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教师应使学生形成习惯,自行修改作文,并持之以恒。因此教师应秉持生本教育理念,告知学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多夸奖学生,避免学生感觉受到强迫,出现逆反心理。学生修改作文后,教师需加以肯定与鼓励,使学生自信心增强,逐渐形成自我修改的习惯,作文能力提高。 3.结语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由于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少,观察能力不强,组织、驾驭语言时也具有一定困难,常常导致其作文水平低。同时,其作文中经常存在许多错误,教师修改时也无从下手。因此,为了使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需要将生本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过程中,调动其写作文的兴趣,培养其创作精神,使学生享受学习。 作者:卢海林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坎北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想象能力培养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意义 1.1形成学生的写作个性 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个性化教学也是目前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要条件。学生的想象能力是独特、个性和不能被替代的,因此,学生形成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想象能力是促进学生写作个性和写作风格形成的重要条件。 1.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过程,而想象能力是促使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催化剂和动力源泉。学生想象能力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体会和感悟得到的,语文写作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体会融入到写作中,因此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策略 2.1为学生营建积极活跃的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氛围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时,首先需要为学生营建一个积极活跃和自由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创造性,并能够大胆的以现实为基础进行想象和思维的自由发挥。教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时,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知识能力水平,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学生能够在积极活跃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刻舟求剑》这一课后,鼓励学生自由组合交流,发挥想象,假如你在江中遇见了这个丢剑的人寻剑,会怎样告诉他这个道理。 2.2丰富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基础 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有了根据思维发展才会有动力和根基。一个方面,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要以生活体验为想象基础。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家生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就能够迸发出想象的火花。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生活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事物,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和不同的事物,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想象基础,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想象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公园里花坛上的各种花朵,通过看它们在风中摇摆的形态,想象一下花儿们在谈论着什么,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写成作文。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以科学知识作为想象基础。科学知识总是被蒙上神秘的面纱,总是让人心驰神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科普视频以及参观科技馆等,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学生想象的基础。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认识的加深,学生就能够初步形成基于靠科学知识的想象能力,教师再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教师可以拟定作文主题《未来的房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描绘出我们未来的房子具有的特殊功能。 2.3进行科学的想象能力培养训练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文思维。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已学文章进行续写。续写文章要求学生首先要对原文有清楚地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文章进行续写。学生在学习完课文知识后,对原文的认识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要求学生续写文章就是要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发挥想象构思成完整的故事。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扩写。扩写文章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能力,活跃思维,充实和丰富原来的文章。学生在扩写时可以将新的元素融入文字,并且是在合理的想象后写出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总结 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写作环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基础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想象能力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有效性和语文写作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张蕾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现代农业园区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一、留心生活中的事物,积累写作的素材 小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作文,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所以当教师给他们一个作文题目时,他们往往不知从何写起。要想让学生文思泉涌,首先要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并进行亲身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还可以让写作充满真情实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以下方式积累素材: 1.通过课本中的知识积累素材。教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时,要及时记到笔记本上,并且要经常翻看,巩固记忆。学生掌握了这些词语和句子,以后写作时用起来也会更加灵活、方便。 2.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在日记中所记叙的内容都是每天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所表达的情感也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学生在日记中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使他们积累写作素材,还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 3.以复述的方式让学生积累素材。当学生学过一篇课文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复述出来。学生在复述之前,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段意并且理清思路,列出复述的提纲。这样既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有些学生很注重素材的积累,但是到写作时,仍然不能灵活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素材,或者能够运用但是运用得不够准确,与文章的主题不符。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因为学生对素材的整理能力不强,只重视积累,不重视应用,不能把积累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只有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各类作文,让学生将不同的素材运用到不同的作文当中,以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利用充满趣味的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后写一篇文章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并对这次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 2.采取激励策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激励的措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定期选出优秀的作文,并设置名次和获奖等级,对获奖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这样不仅能使获奖的学生感到自豪,还可以激励其他学生。 3.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互相评论作文,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让学生在互相评论中增加写作兴趣,并提高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1.教师可以专门开设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遇到好的句子和段落时,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的感受,并对阅读内容进行评析,借鉴其中精彩的语句。这样既可以增近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 2.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阅读训练。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表扬。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打分,评出胜负。学生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使心理得到满足,树立学习的信心。 3.将书中的内容改编成剧。在课外阅读中会遇到很多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将文章改编成话剧,让学生作为演员参加表演,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为学生自主写作积累了素材。 五、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的文章 每个学生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能力的不同,写作水平也会有所不同。当学生的文章写得还不够好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将他们文章中的不足之处指出来,并对不足之处进行点评。点评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感受,尽量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教师详细点评之后,可以让学生再将作文重新写一遍,并把教师的点评融入到作文中,以提高学生对这类作文的写作能力。 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安排口头作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为学生安排口头作文。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题目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多给性格内向的学生表达的机会,他们刚开始可能会因为紧张表述得不够流畅。这时教师不能斥责他们,也不能因为他们说得慢而显得不耐烦,而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允许他们思考一会儿再说,并且教师要耐心倾听,最后给予他们一些建议。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安排口头作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小学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为学生安排口头作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也要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者:任凤英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潘庄镇潘庄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概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习作素材的积累 “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文学习,注重积累,写作也是如此。“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去阅读。想写好作文就需要积累许多材料,如积累感情,积累结构方法。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训练,让学生多读书,做读书笔记。同年级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爱看书,可见,多读书能积累丰富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对生活素材的积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用日记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比如旅途中的美丽的风景可记录下来,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可以写下来。如《校园美景》,先让学生仔细去观察整个校园,认真记录下校园的美景。又如《我爱家乡》虽然“家乡”一词对于学生早已是烂熟于心,可要用文字描绘家乡的美,用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爱,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组织学生在校外郊游,到乡村去捕捉素材,并用笔记本进行记录,为接下来的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指导者和责任者,我们必须经常性、坚持性地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现象,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记得还有一次在指导学生写一篇题为《假如我是残疾人》的作文时,我心想这一命题似乎离学生实际较远,因为他们都是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正常人,怎能具有残疾人的切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呢?于是课上我开展了“我是残疾人”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们或是蒙上眼睛来写作、贴鼻子,或是堵住耳朵来与人交流等等,通过学生真真切切的经历来体会残疾人的痛苦和不便,从而为接下来的写作奠定真实的情感基础。 二、注重小练笔 我非常注重学生课内的小练笔训练。比如我在教学《新型玻璃》后有个小练笔是运用所学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东西。学生都带来了心爱的玩具,非常开心地向同学介绍了他的玩具并记录下来。课内这些小练笔贴近生活,贴近课文内容,既达到了巩固课文内容的目的,又达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我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写日记。我觉得写日记有这几点好处:第一,督促和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深入观察,积累知识,思考问题。第二,能让学生热爱生活,主动去建设生活,培养开朗、活泼、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品质。第三,丰富词汇,发展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日记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记下当天发生的事,记录成长历程。心情不好的时候写日记是个很好的倾诉方式,还可以锻炼写作能力和水平。教师要用心引导学生爱上写作。春天,百花齐放时,带他们去欣赏:夏天,荷花满池塘,带他们去观赏;秋高气爽时,看果园中的果实:寒冬腊月、雪花飘飘,让他们滚雪球、堆雪人。只要教师用心诱导,耐心指导,时间长了,学生就能自己去把握。当然,写日记要持之以恒。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才能用心去写。 三、注重激励学生 小学生心理敏感,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每每作文本发下来,学生总是兴味盎然地翻阅老师的评语。因此,我们要有效利用好作文评语,将习作评语打造成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演绎成传达无私之爱的通道。我们在阅读学生习作的时候,要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不要太挑剔习作中的一点点小的失误。作文评语要做到不形式化,不教条化。让学生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鼓励,从而让学生爱上写作。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只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以学定教,必将让学生真正爱上作文。总之,小学生习作,是学生语言表达、进行作文创作的起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试着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扩充写作素材,坚持多读多练,优化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作文课堂成为学生放飞身心、彰显个性的乐园。 作者:李月秀 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希望学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索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国家和社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搞好作文教学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所以说,作文教学,要从小学抓起。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确如此,小学教育对于一个人未来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着力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以作文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写作水平,从而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一、加强阅读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文教学不单单是作文本身,是语文教学整体的一个体现,要做好小学作文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学会写,还要让他们学会读,从阅读当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从阅读当中积累写作的素材,从阅读当中拓宽自己的视野。众所周知,在写作当中,找好合适的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胸中无墨水,写出来的文章也只会是流水账,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刚刚开始接触教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如何才能做好写作,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更加有血有肉,从而为今后的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目进行阅读,从这些读本当中,学生可以找到一些写作的素材,例如,幼鹰在经历了严格的训练和垂死的磨练之后才能达到搏击长空的境界,而蚕蛹也在不断的积累当中破茧成蝶,成为美丽的化身,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都是从阅读当中获取的,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掌握了这些写作素材,才能使他们的文章言之有物,不会显得非常的空洞。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对来说都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所以,教师在帮助他们选择书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难度相对较低,比较容易理解,同时,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读明白、读进去,并把他们在阅读上所获取的知识和灵感应用到写作当中。所以说,在小学的语文写作教学当中,要重视阅读的作用,教师要着力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清楚的发现,有的学生非常喜欢写作,在课余的时间通过写日记、写周评等形式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而有的学生,对于写作是不屑一顾,连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作业都有困难,就更别提完成额外的作文任务了。所以说,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理解写作、爱上写作,进而将自己的所思、所悟、所见、所闻、所感都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对于他们的语文素质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生活是一个很大的素材,并且,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话题是比较有兴趣的,例如,我们可以以《我的母亲》为题目,让学生写一写在日常生活当中与母亲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他们与母亲的关系更加融洽。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宠物,例如,小狗、小猫、小兔子等等,这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素材,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写作,是比较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在他们写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不能闲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处于小学阶段,对于作文也是刚刚接触,如果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于他们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说,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小学写作教学过程当中,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目前,写作形式单一、写作内容空泛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可供选择性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作,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生大都处于6-13岁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针对这个特点,教师万万不能在教学过程当中限制了他们的天性,而应当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己进行创作。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们也曾经学习过,在不同的角度下,画出来的杨桃是不一样的,在特定的角度下,画出来的就是五角星。这对于作文教学来说也是适用的,对于一个主题,每个学生的理解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不一样的,作为小学教师而言,我们要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作文的题目,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对于学生的更好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通过阅读启发、情感激发、综合培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写好作文。 作者:高照 单位:江苏省高邮菱塘回族乡回民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 【摘要】在21世纪,各类科技迅速发展,科技随着各类技术的不断成熟运用于各大领域中。在教育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在近几年也逐渐得到广泛运用,20世纪9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初步运用到教育领域中,广播教学的出现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教师技术的不成熟以及设备成本高导致现代信息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在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以及教师对计算机缺乏相关的操作培训,导致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不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甚至拖慢了课堂教学效率。针对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的状况,本文便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例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合理的运用教学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软件相结合的技术的总称,在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多媒体课件、视频播放软件、flash、Photoshop、几何画板、绘图软件这几种,另外还有很多软件教师只有在特殊教学环境下才运用。如在教数学空间几何时运用3D建模软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需要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写作,并且帮助小学生解决写作经常跑题的困难,加强学生的素材积累,故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像、flash动画进行教学。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方法、时间,并且在运用过程中教师首先便是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然后在运用教学策略辅助教学。 一、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写作需要学生有着丰富的字词积累,以及能灵活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描述以及对情感进行表达,要求学生有着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写作是教师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检测,同时写作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难点。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着畏惧心理,学生潜意识中便认为写作是一项极难的任务,从而导致学生不敢于去写作,甚至有些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抵触心理。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克服心中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进行写作。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然后再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击破学生对写作的心理防线。例如教师在写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播放一个与哆啦A梦有关的视频,通过哆啦A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在抛出一个问题“大家观看完哆啦A梦后发现哆啦A梦有着很多奇奇怪怪的,拥有特殊功能的物品,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会有些什么样的物品呢?”,通过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二、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写作 小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不能把握好作文总体,并且时常会出现跑题的现象,这是学生对主题分析不当以及在写作前没有明确自身的写作方向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分析主题,明确写作方向以及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让学生懂得作文表达仿佛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在确定一个主题后便可以在课前设计多媒体课件,然后在写作课中先根据多媒体课件对写作主题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课件的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讲解主题“乐于助人”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先播放一个视频让学生感受乐于助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品质,然后再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讲述自己乐于助人的经历,以此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 三、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是教师教学的难点,素材的积累不能单凭摘抄好词好句,若只让学生单一的对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对学生素材的积累起不到具体的作用,学生在写作时仍不会灵活运用这些素材。故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素材,然后将素材真正的纳为己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flash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观看flash动画积累素材,flash动画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文字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动画,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素材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守株待兔”的flash动画让学生理解守株待兔的意义,并且教师根据动画对这一寓言故事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这一故事的寓意,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一成语。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教学策略辅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写作主题,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以及加深学生对写作技巧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是极为顺速的,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新型的信息化的教学课堂,教师要时刻保持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心态。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根据教学经验以及新发展的信息技术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完善,一定能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多元化的人才。 作者:高琦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横街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整合措施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他们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将两者进行整合,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对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整合路径;探析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而写作则是他们利用所拥有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手段,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都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仟务。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着重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技巧,而探索出一条阅读与写作的整合路径,将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教学目标相同 阅读教学的着重点在于通过阅读文章,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作者表达感情所用的表达手法,而写作教学的目标与其完全吻合,着重点在于作文要怎么写,要运用什么样的表达手法,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过程相吻合 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过程也是相吻合的。阅读考察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文考察的是学生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和分析,二者都是在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思考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写作技巧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文章的阅读,学习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在表达情感时所运动的表达手法,这些都为自己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文章中的事迹也可以用作写作的素材,为文章增添一抹亮色。阅读的文章越多,对语文能力的提高帮助也会越大,也会学到更多的写作技巧,下笔如有神助。 (四)写作教学能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阅读的积累,同时,一个在写作中能细腻表达自己感情的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一定也是棒的。只有在阅读理解中多多揣摩,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手法,学会将作者的方法转变成自己的,作文水平才能大大提高。由此看来,阅读与写作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要想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就要将二者整合起来,共同提高。 二、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阅读量远远不够,缺乏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LL乏是当前小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也是最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现在的小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没有充足的阅读量,也就无法为写作积累素材,写出的文章就比较空洞,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大众熟知的事例被反复引用,毫无新意。 (二)一味地模仿,缺乏创新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较为简单,接触到的东西也十分有限,因此作文的情感表达就受到了限制,这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学生借鉴、学习。学生在拼读文章时,不能一味地模仿范文中的作者写法,也要加上自己的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果所有同学都只是一味模仿,没有创新,那么范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无法提高写作能力,功亏一签。 (三)文章缺乏真实性,不生动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现在的教学将实践课堂看的并不重要,还是以室内授课为主,而写作方面尤其是写景的文章,需要的是带领学生走出去,只有切身见到的景物,他们才会有较深的感触,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没有见过大自然的学生,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就停留在书本上、电视上,写出的文章十分死板,缺乏生机。由于他们所接触的内容高度相似,就导致写出的文章重复率很高,而且没有真实性,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整合措施 (一)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为写作打好基础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积累素材不够,词汇量缺乏,写作业就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素材的积累,名人事迹、好的句子、好的词语多抄多背多品味,都会对以后的作文写作提供很好的帮助。长期的阅读。长期的积累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语感,积累到达一定的程度,写作就会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二)加大阅读量,多模仿多创新 刚接触作文题材的学生很难下笔,也没有自己的风格,这就体现了模仿的重要性。学生要加大阅读量,其中典型的文章就可以拿来当做范文进行模仿,按照范文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进行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模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这样起不到仟何效果,而是注重方法的模仿,将它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特色,长此以往,写作能力会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拥有良好的习惯对阅读和写作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关键一步。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阅读中注重积累,多多思考,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在写作过程中能娴熟的将学到的积累到的素材应用到作文中去,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养成了这种习惯,每读一篇文章,都会有极大的收获。而形成的良好习惯,也会提高他们对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热爱,提高创作激情。 (四)丰富学生的情感 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注重情感,感性大于理性。阅读与写作都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的答案符合主题,言之有理即可,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着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观念。感情越丰富,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具有生机,更能走进人的内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关系密切,不可分割。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提升写作能力,而写作则能够加深阅读理解,深化阅读能力。二者不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两者有效的整合起来,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作者:吴晓莉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与措施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形成其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作文指导要关心学生内心需要,还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在保护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要经常给学生写作指导,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难点;应对措施;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课程改革也逐渐被提上日程,小学语文作为三大基本课程之一,在小学的课程教学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问题一直是许多教师持续探索的,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以及应对措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 一、小学语文传统作文教学之误区所在 (一)教学目标的混淆在小学语文的传统作文教学当中,有两个教学目标的混淆,一是究竟要进行“作文”教学,还是要进行“写作”教学,从教学上来说,作文是有一定的固有格式的,而写作又讲求大胆创新与灵活。因此究竟要先让学生掌握作文能力还是写作能力,这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二是作文教学究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关于作文的能力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是为了通过作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乃至为人处世。虽然这两点并不矛盾,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明明可以并重的,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许多时候二者无法做到统一。(二)作文教学的教与学颠倒从教学主体角度讲,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学主体是教师与教学的知识,而学生只是作为一个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有问题的,非常容易发生教与学的颠倒。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把控不是要教师以一种上位者的态度对待学生,而是要把握课堂的节奏,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氛围当中。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的压迫学生,对学生进行诸多限制,对于学生的管束刻薄且严厉,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害怕教师,从而害怕接受知识。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难点所在 (一)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匮乏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其所储备的语言与文字都相对比较匮乏,而写作所需要的知识储备量与语感等都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小学生的作文语言单调缺乏新意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现象,教师要正确看待并加以解决。例如有时候写环境描写的文章,许多小学生在描写鲜花的时候,最常用的词语就是“鲜艳”或者“五颜六色”,这种描写固然是没有错误的,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这样描写,就显得其作文没有新意,语言文字匮乏。(二)小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尽管所有的孩子都不缺乏想象力,但是许多时候,小学生的想象力并不能正确地运用到写作当中。尤其是许多孩子即使有一些关于想象创新的东西,也束缚于作文的格式限制,不会将其加入到写作当中。例如有时候小学生跟着父母看电视,看到武侠片的时候会幻想自己变成武林高手,但是这种想象并不合适应用到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当中。所以说,想象力也是需要培养和锻炼的,这同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三)小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年龄段还处于一个爱玩好动的阶段,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很难静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写文章。写作是一个相对比较需要耐心的事情,尤其是要写一篇优秀的文章,更需要对于文字的精雕细琢,这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小学生对于写作很多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写作兴趣就会减少。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解决方式 (一)丰富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由于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量过于匮乏,导致其作文缺乏词汇使用,所以教师要重视这一点,要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着重强调,并且加以科学正确的引导。例如,在平时上语文课的时候,讲到《海底世界》这一课文时,因为这篇课文中好词好句较多,所以可以在安排学生预习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另外,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于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丰富小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二)通过多种办法丰富小学生的作文想象力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自己的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如果教师的课枯燥无味,那么自然可以想象到,上这样的课的时候学生自然会毫无兴趣,提不起想象力。另外,还是要鼓励学生多积累,多阅读,增加阅读量的基础上,想象力自然也会得到培养。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贴近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写作是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作文中许多精彩的点和段落许多时候是来自于生活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善于观察人与事物的发展变化。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写作灵感,作为教师,应该多带学生脱离课堂的束缚进行深入生活的活动。例如,可以带学生进行室外课来一堂写作写生,带学生到户外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然后让学生用文字将所见记录下来。尤其是在进行写景类的作文写作时,带学生出去观察大自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例如可以带学生到公园,将学生分散开来,观察不同的风景。(三)以写作养写作所谓熟能生巧,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只靠想象与积累,它终究还是要落实到实践当中的。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写作课程都有其自身的频率,要综合考虑到课程安排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能因为训练写作能力就过度的安排学生写作文。那么要如何锻炼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除了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主写作的欲望外,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日记是一种短小的文体,写日记不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担,其次,日记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还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记录的习惯,让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加缜密细心。但是写日记对于学生还是会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建议教师可以在寒暑假的时候以寒暑假作业的方式为学生安排日记的作业。 【结语】 综合分析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就其本质来讲,关键还是在于两个点,一个是关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一个是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于一件事有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发的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有动力,更加用心。所以教师要重视其兴趣的培养,不能一味地把目光着眼于成绩上,过度重视成绩只会使教学过程本末倒置。 作者:吉士美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论述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学的开展,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良好的作文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普遍较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缺乏感染力。通过实际教学研究,总结了几点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也比较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高,对语文写作提不起兴趣。由于小学生平时的素材积累比较少,学生的阅历也不多,写出的文章缺乏新意,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实际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下面介绍了几条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途径,希望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语文作文课不感兴趣,甚至对作文课有恐惧感。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难提高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课堂。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先进技术设备,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等优势,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富有动感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参与到语文作文课堂。例如,教师让学生描述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小动物的外部特征及生活习性,学生对小动物有了大概了解,学生观察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小动物的了解写文章,这样学生再写作时就有话可说,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另外,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的养成,对于语文作文的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多利用童话故事来进行作文指导,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放飞学生的想象,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在进行童话作文写作时,童话作文的写作范围试比较广泛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改编,学生的真实感受都表现在了作文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写作时学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另外,由于童话写作与其他的作文不同,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童话写作的构思方法,发挥学生的个性,运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三、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炼素材 作文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离开生活的作文是空洞乏味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炼素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的观察,并用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自然风光,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比较好的写作素材。另外,教师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比如一些文体活动,学生参与或观看的过程也是比较好的作文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比赛,学生比赛前的准备阶段,比赛的阶段,比赛结束阶段,以及比赛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等,学生对此的感悟都比较深,在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也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立足于生活的作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是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的趋势,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感受作文的魅力,并将自己感兴趣或自己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长期的发展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学生课下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基础,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学生也可以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这样学生写作时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阅读书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给学生推荐比较优秀的课外读物。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比较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积累作文素材,并将这些好的句子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作文鉴赏教学 1.鉴赏课文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习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鉴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主观感知能力。例如,学习《最大的“书”》一课时,这里所讲的“书”不是我们平时学习阅读用的书,作者将自然地理情况比作了书,人们在进行自然地理考察时就像在读一本书。这篇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将这本大书描述出来,作者的写作风格比较独特,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达到学习借鉴的目的,学会学以致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鉴赏,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2.鉴赏优秀作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比较优秀的文章,然后让学生欣赏作品,分析优秀文章的特色部分。并与自己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通过分析比较,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习这些优秀文章的写作技巧,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对于《一次难忘的经历》这篇作文的写作,教师可以从中选出语言表达顺畅、结构清晰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让学生逐渐明白优秀作品的靓点出自哪里,这对学生的写作是一种较好的引导过程,学生对这样的写作方式印象深刻,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进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精心批阅作文 作文的批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作文修改的过程,实际就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过程,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修改作文,这样就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作文的修改,作文批改方式有多种,教师将作文中的不足之处指出来,让学生课下完善作文,也可以师生一起批改,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作文,发现其中的缺点并进行修改,这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进而有效解决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七、结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小学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逐渐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的真情实感体现在作文中。总之,小学语文作文的创新,还需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教学要以最适合学生写作的方式进行。 作者:张艳平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二小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微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微课”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微课”资源的选择和应用关乎语文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写作文时碰到的主要问题就是不知道该写什么,这主要也源于小学生缺少对身边事和物的观察和领悟,因此在语文写作时觉得没有素材。“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2小学语文作文传统教学与微课模式分析 语文作文是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教学活动,它应该能体现出小学生的内心思想和自我。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通过优秀作文分析、写作技巧传授等方式来进行作文教学,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都缺少灵气,内容大多是陈词滥调,或由优秀范文语句堆砌而成,小学生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童趣无迹可寻。当写作时,小学生往往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凑字数。长此以往,小学生会觉得作文课枯燥无味,对语文作文的教学质量必定产生消极的影响。小学语文作文微课,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定好教学主旨,然后将教学内容与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结合起来形成PPT或者微视频,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移动教学等方面。小学生语文作文微课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枯燥的语言以生动的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现于小学生面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说,小学生语文作文微课能够有效地解决小学生“不会写作文”“不知道作文写什么”的难题。因此,教师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需要下足功夫,鉴于微课的时长有限制,其教学主旨必须明确,且能凸现重点和难点,一些综合素材要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3小学语文作文微课资源的开发 选择语文教材内容作为微课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精美的文章,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微课素材进行设计,不仅能够有益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小学语文教材有的语句生动地刻画出人的神态、动作,有的能深刻地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动,有的是对环境、季节的形象描述。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这些素材进行归类设计,辅助以音乐、图片、情境模拟等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针对教材中一些比较好的课文,教师在进行完课文教学后可以把其设计成微课,让小学生根据原文续写、缩写等方式来加强他们的写作功底,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微课资源开发途径。将小学生活动视频作为微课素材小学生还处于爱玩的年纪,课间休息、活动课、体育课中,他们总是愿意投身到有趣的游戏中,尽情地展现他们的童真和欢声笑语。此外,学校也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如演讲比赛、运动会、歌唱比赛、拔河比赛等。这些活动无疑是教会小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便携式的设备,将小学生参加活动的这些瞬间录制成视频,通过剪裁后作为微课的视频素材。在微课中将这些活动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此时可以加以引导,让学生用语句进行适当的表达,锻炼他们的文笔。例如,在播放拔河比赛视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描写获胜一方和失败一方的表情、动作和潜在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写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有兴趣动笔。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能仅局限于视频记录,更应当注重实际生活中点滴细节的观察。当然,为了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教师可以为视频适当地增添一些艺术文字、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结合小学生活动的视频微课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细心观察人物、事物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增强了课堂趣味性。为小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感受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不乏一些关乎自然美景、季节的题材,由于小学生的阅历还不够丰富,很多人对下雪的冬天、炎热的夏天观察不细致,他们在写作时的思维往往也只能局限于读到的范文、平常电视里的场景。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将每个季节的特点、季节的变换呈现在微课中,让学生对每个季节有切身的感受,包括:冬天飘落的雪花,结冰的河水,穿着厚衣服的行人;夏天的蝉鸣,炙热的太阳;秋天飘落满地的黄叶;春天清脆的鸟叫声,新鲜的种子在发芽……将这些场景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配上适当的音效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感觉在经历季节的变换。教师引导学生将每个季节的特点以及他们对每个季节的感受用文笔表达出来,学生在如身临其境后也更加愿意用文字来抒发情怀,表达出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将学生的实践经历作为微课资源素材来源于生活,小学生的年纪还小,他们的作文素材更应当从生活实践中获取。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多去亲身实践,如帮助妈妈做家务、扶老人过马路、多读些名人轶事等,并让学生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他们的感受。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就可以选择性地将学生的实践经历加进去,让一个人的素材成为共同学习的素材,这对于开拓小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学习、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具有很大帮助。 4小学生语文作文微课的前景 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选择的微课资源不同,微课的类型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有写作技巧微课、优秀范文欣赏微课、语文课文写作练习微课等。我国现阶段微课资源仍主要依赖微课比赛积累,与小学语文作文相关的微课非常少,因此可以说小学语文作文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人们去努力地探索。将微课视频与其他教学资源相结合,建设成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数据库是将作文微课应用于实际的重要前提。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了解语文作文的重要性,通过作文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我,培养自己细心观察的能力;小学生通过作文教学应该能写出诸如叙事、想象、写景、写人等多种体裁的作文。小学生语文作文微课应该按照这个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制作,并做好资源归类。“人物描写技巧微课”“如何写好作文开头微课”“写一种动物微课”都是很好的微课教材。作文微课的适用性和互动性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在选择微课资源时,一定要考虑到现实的教学情况,比如学生的作文基础、班级的学习氛围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微课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学生能够从作文微课中受益,提高其写作水平。其次,作文微课的在线互动性也非常重要,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是督促教师进行微课资源优化的重要力量。 5结语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微课作为可移动的课堂具有很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由于小学语文作文微课资源较为稀缺,建立一个微课资源共享和应用平台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制作微课时,更需要注重微课资源的选择与应用,这样才能满足小学生在语文作文学习和写作能力培养方面的需求。 作者:夏天 周绍刚 单位:临沂市郯城县泉源乡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写作较为空洞 受年龄、性格、家庭以及兴趣爱好等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与成年人的差距特别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都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大多充满童真以及童趣,这时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还比较空洞,就连学生自己也不明确自己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这样按部就班、生搬硬套的作文,完全没有内涵可言。 2.作文写作没有从实际生活出发 作文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文写作,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说自己收集到的素材经过一些技巧,巧妙地整理出来,让它成为一篇吸引力十足的作文的过程,而学生寻找的这些素材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由此可见,学生写作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只有从实际生活出发,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作文。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 1.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很难更改的一种行为表现,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相反的,它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不是急于求成、胡乱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坚持写日记、为学生创造一些学生动笔的机会等。比如,教师在讲授《丑小鸭》一文时,就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如果你们是丑小鸭,你想对其他动物说什么呢?你是怎样看待丑小鸭的呢?”然后再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是一些花哨、无厘头的东西。 2.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创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相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求教师要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地将作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让学生不断地去观察生活。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可以利用的素材,让学生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趣事。其次,教师应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一味地沉浸在书本当中,殊不知,来自于大自然、日月星辰等的素材比学生坐在教师里空想要来得真实。 3.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做的,就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建立一种开放性的课堂,以调动学生写作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具体教学中,要最大可能地避免学生泯灭应有、科学的创造力。其次,教师教学必须突破课本的限制,将作文与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指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从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最后,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科 舒舍 单位:陕西省山阳县高坝镇蔡峘小学
1引言 现阶段,大数据时代科技进步迅速,信息规模逐渐扩大,种类日益增多,各企业可以通过使用先进信息技术从广泛的数据中挖掘出对本企业有利的信息从而为企业决策和未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社会服务组织,其财务管理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步伐,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本文就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对策进行分析,以提供参考。 2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缺乏科学管理,忽视绩效管理的作用,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制度建设十分落后,并且已有的数据共享平台缺乏有效性,没有建立数据之间的动态联系,不能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数据,预算管理的效果不佳。此外,事业单位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技术手段缺乏先进性,不符合大数据时代对单位或企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技术是企业或事业单位的重要竞争力。当前部分事业单位依然使用传统人工财务信息收集的方式,财务信息利用率不高,工作效率低,难以发挥财务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同时事业单位的内部信息时缺乏时效性,没有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不利于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大数据时代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3.1改进财务管理技术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要借助网络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功能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突破地域限制传输财务数据和会计报表等信息,实现网络财务管理的创新。网络财务管理必须依赖于网络财务软件来实现,事业单位要利用先进技术通过动态核算和在线资源管理实现远程财务管理和控制。同时,要引入财务虚拟管理技术突破有形的界限,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但是这样的技术革新对事业单位极具挑战性,事业单位要将核心的功能连接起来,建立虚拟的财务管理中心,实现财务信息智能化协调,在网络技术方面实现全面优化,提升财务资源利用效率。此外,事业单位不仅仅要满足传统的财务功能,还要能实现数据传递、财务监控等功能同时运行。利用大数据来建立各个不合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掌握财务情况,实现移动办公,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3.2基于大数据管理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完善建立健全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核算的基本准则,设置详细全面的会计科目,使财务信息的收集和统计方式更加科学。其次要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发通用财务软件,实现财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完善数据管理系统,逐渐提升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为数据查找或检索提供便利,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最后,事业单位要提升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从广泛的数据中提取对本单位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分析,为实现财务信息化提供动力。 3.3利用数据信息优化财务预算管理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在事业单位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财务预算管理水平。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具有关键的作用,通过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建立预算管理信息中心,对历史数据和内外部数据进行多维分析,将单位数据与未开发展目标进行有效整合,利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提升单位各部门的资金利用效率,将财务预算编制明确划分至月、季、年,并且将其统一整合到信息平台中,实现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共享,加强财务信息公开。并且事业单位要促进财务数据走向资源化,会计信息更加规范化,为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随着现代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编制不仅要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而且要对预算进行绩效管理,使预算绩效管理覆盖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收集整理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业务数据,包括预决算、财务核算、资产管理、人员信息等数据,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多样性、关联性等特点,设定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体系,使绩效管理可量化,可操作,切实发挥绩效管理实效。 3.4利用大数据加强财务监管建设 在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改善信息阻塞现状,保障财务信息及时传达、执行和反馈。事业单位可以利用电子化信息管理网络,优化内部信息流通,同时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提升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对单位信息系统和财务活动进行不定期、定期的审计,确保财务书面资料与电子资料的一致性,避免财务数据出现错漏。此外事业单位要重点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加强内部数据的安全管理,用制度严格约束员工行为,注重信息权限和保密工作,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尽可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如此才能为单位的财务控制提供基本条件,实现财务监管的优化。 3.5强化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要转变对人才的管理理念,大数据时代对人才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和设备,为财务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事业单位要对各个部门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强化各部门工作之间的联系,促进资源共享,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同时事业单位要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提升人才队伍的力量,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培训,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4结语 在大数据环境中,事业单位必须利用新型技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要改进财务管理技术方法,基于大数据管理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利用数据信息优化财务预算管理,利用大数据加强财务监管,强化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实现财务管理的优化,促进事业单位为社会持续做出贡献。
农业新技术论文:新技术农业机械化论文 1当前我国机械化新技术运用现状 尽管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已经不断投入应用,也不断扩大了运用范围,但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尽管农民的思想进行了改变,政府也对农业机械生产有了足够的重视程度,也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财力、精力和管理。然而综合国力决定我国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科技水平也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原因,难以得到更为深入、全面的发展。另外,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相较从前虽然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从数量、品种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诸多机械设备相较发达国家依旧有着较大的差距,不够先进的机械设备带来的是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应用难以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的地区性发展不平衡,也使得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在地域上有着极大的不平衡性,使得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得不到快速的提高。 2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发展前景 2.1电子监控技术运用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极为快速,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虽然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科教兴国等众多国策的不断落实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电子监控技术的应用是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技术,电子监控技术能够对农用机械设备的使用做出最精确的监控,保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员的绝对安全。另外,电子监控技术能够全方位的检测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全面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当前我国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农用电子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检测作物生长环境的自然条件以及作物的自身生长情况,能够更好的实时了解作物生长以及性状情况,带来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成熟,微型芯片等各类电子监控技术的使用,更是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2无人化操作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无人化操作在各行各业中均已投入使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不例外。随着计算机等高科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机器人的研发作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机器人等各类无人化操作更是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生产范围、难度也不断加大,这就使得当前农业生产相较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更为复杂以及更高的操作难度,甚至很多已经超过了人工所能够完成的基础操作,因此,机器人等无人化操作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另外,机器人的使用也能够使得农业生产操作更为精确,减少人工操作也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器人的研发技术依旧不够成熟,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定能够成为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主流之一。 2.3向着精准农业和保护性耕作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因此我国出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道路的提出也提示广大农业生产工作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更要注重农业生产同自然环境相协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在当前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对农业进行精准化生产,并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测控制,对检测出的问题提出最科学的解决对策,全面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以及确保农作物生长以及今后长期的农业生产能够得到最好的保障。保护性耕作在农业机械化技术中能够充分确保农业生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趋于智能化、科技化的同时,保障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是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重要方面。 3结论 农业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提升有着难以取代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以及效率是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政府以及农民都必须重视的方面。对此,农业机械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来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农业生产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科技水平起到反推动作用,即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同时,提高科技研发整体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作者:孟宪旭 单位:辽宁省本溪县农机推广站 农业新技术论文:推动新技术农业机械化论文 1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的组织程序 在试验示范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包括机具选型、选择试验示范点、签订示范合同和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总结验收这五个工作阶段。 1.1机具选型 项目通过论证后,即可着手进行机具试验选型工作,选型必须注意机具的先进性、适应性和可靠性,做到动力配套合理,操作、维修方便,使用安全,价格合适等。若无合适的作业机械,可组织技术人员对现有机械加以改造或研制新的机具。 1.2选择试验示范点 试验示范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检查项目选择的正确性,树立样板,示范全区。 1.3签订示范合同,制定实施方案 首先推广单位和示范单位要签订试验示范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生产活动,约束各方。需要强调的是,制定农机化推广实施方案,必须加强同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配合,要使实施方案真正体现出农机工程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三者的有机统一。 1.4组织实施 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和方案中制定的工艺流程,逐步实施要推广的农机新机具与新技术。1.5总结验收 总结验收的目的在于对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进行总结评价,确定能否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2农机化示范项目的实施管理 2.1实施程序 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即项目实施技术组织准备阶段、项目实施技术推广阶段和项目总结阶段。项目实施工程程序如下:项目实施技术准备阶段包括:选择实施地点、任务分解;签订合同;进度时间管理;建立项目组织机构;人员组织与培训;资金、物料筹集;制定实施方案;实施区发动宣传;实施场所条件准备;新技术对比实验准备。项目实施技术推广阶段包括: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技术推广服务;资金物料配套投放;机械化生产和技术推广;原始数据记录、记载及资料整理;检查与监督;项目整理。项目总结阶段包括:测产、项目基础数据统计;项目效益评价;技术总结,项目工作总结;撰写验收或鉴定技术文件;申请成果鉴定;项目资料存档。 2.2选择实施地点及推广面积分解 选择实施点及任务分解的必要性。一是部、省下达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要求大范围、大面积推广,推广面积少则几万亩、几十万亩,多达几百万亩。选择实施地点的原则:以乡或县(市)为基本的实施点;在实施点划定的项目区应集中连片,田块平整,便于机械作业;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具备,即要求路通、水通、电通;有一定的机械化基础;农民自愿参加计划实施;当地政府领导重视支持,并愿意给与资金配套;承担单位技术较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 2.3建立项目实施机构 建立项目实施机构的目的在于发挥项目主持单位及相关部门和行业的综合功能,处理推广过程中的协调问题,为项目实施工作提供行政领导,为项目实施起到组织保证作用。项目实施机构体系一般由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生产应用单位共同组成。对大面积大范围跨地区项目按行政区划分地、市、县、乡(镇)层层成立项目实施机构或协作组。项目领导小组。以项目实施所在地区的农机主管部门为依托,建立项目领导小组。依据项目实施难易程度确定领导小组参加单位以及成员名单,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行政推动,组织发动和协调,定期检查,解决配套资金保证物资供应。项目技术组。以承担项目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单位为依托,成立项目技术小组。组长由推广单位分管业务工作的站(所)长或室主任担任,成员主要由推广单位、农业技术部门、科研单位、教学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完成各项推广技术工作。项目协作组织。项目协作组成员由项目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的主要推广人员组成。协作组织职责是制定工作方案,统一技术经济指标及进度要求,制定测产验收办法,负责落实任务、组织检查、考察参观、经验信息交流、办示范点、现场验收、评比等工作。 2.4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具有规范性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及要求:主要推广任务和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推广的主要技术内容;实施地点;工作进度安排;组织管理措施;组建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技术组,明确其职责分工;拟定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要以项目合同为依据。项目实施方案是项目合同的具体化,实施方案中任务指标应与合同提出的一致,不可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实施方案要被应用单位接受执行。拟定一个科学实用、便于操作的实施方案,且要反复修订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草案)拟定之后应交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组讨论研究,并听取应用单位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批准执行。 2.5项目检查与监督 检察监督是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检查和监督是依据合同规定的内容,对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与原计划目标进行对照,发现差异,指出原因,以便及时采取解决措施,防止问题再度发生;对成功经验和做法加以总结,组织交流推广。检查监督要局部检查与全面监督相结合,内部监察与外部检查相结合,平常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在开展检查监督之前,应事先对检查的范围、内容、重点、步骤及方式方法等分别予以研究,拟好检查提纲,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检查完毕后要做好总结评比。 作者:宋达 单位:大安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农业新技术论文: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一、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从当今的农业发展状况来看,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已经在一部分大型农业发展基地和较大型城市得到了广阔的应用,但尚未达到普及。200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的新政策,相关文件指出,党和政府应早日加快推进农业绿色新技术的生产,加快农业示范基地的相关建设,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改造和应用,继而提高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普及率,解放劳动人民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市场相关价值。所以,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给社会的市场经济带来巨大经济利润,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加快了单一传统化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速度,极大的促进农业发展。因此,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推广的策略和方针 想要推广农业机械的绿色新技术,就要不断考量农业和经济二者间的关系,这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十分矛盾,因为不但需要理论的支持,更需要不断吸纳相关领域的经验,通过研究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而保障资源、环境与经济利益间的关系稳定,从而实现农业绿色新技术大力推广这一目标。在推广的同时,同样也可以注意采取适当的策略。 2.1提高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在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相关领域整体技术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各方面付诸不断的努力。从我国农业当今的生产水平来看,农业机械中的绿色新技术可以被认为是农业行为的不断改进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模式。它本身含有现代农业以及传统农业的相关要素,也含有西方相关的技术及理念。根据07年中国土地资源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传统农业建设大约会有1/3的农田存在着不同状况的水土流失问题。自2007年以来,全国每年土表流失量已经达到了50亿t,土表流失过程中损失钙、氮、磷、钾等土壤养分达到5000多万吨。据此情况,如果不加紧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和传统农业的和谐并进,共同发展,水土流失的面积还将会继续增加,渐而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棘手因素。 2.2加强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涵盖的方面很广,如农、渔、牧等,同时也与相关的经营要素联系密切。为了推广农业绿色的新技术,一方面需要遵循科学的发展原则,从全局出发分析各方面的关系,并且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不断完善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体系,确保能够长久地发展。同时,政府应当通过协调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各部分组成要素,建立起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推广模式,从基础农业设施的建设开始做起,逐渐扩大农业绿色新技术的涵盖范围和应用领域。通过“政府引导方向,市场运作调节”的基本模式,开拓农业机械中绿色新技术的市场,引导农业绿色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继而提高农业生化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水平。 三、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缺乏与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相关的法律来规范其发展 即使有相关的政策进行引导,但我国至今在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发展领域嗨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很多地区在实际推广前都只有一个简单的工作计划,而没有进一步去研究计划实施的合理性,这就导致许多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的推广半途而废,其未来的发展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更是被搁置在一旁。 3.2 农业机械应用的规模总体来上看依然较小、农民对相关领域知识有所欠缺 我国在农业生产资源的分布上比较零散,没有统一的规划,因而布局十分混乱,导致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进行有效的治理,从而使农业机械绿色新技术这一产业的进程发展濒临停滞。即使进行相关的调整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造成产品结构的不稳定。同时,我国在农业机械绿色技术的应用推广方面还没能形成有效的机制,比如无法向农民提供更多技术层面的信息,这就使农民在实际生产中十分迷茫,无法确定自己的努力究竟会带来多少收益,因而,相关政府还需要早日完善相关领域服务,应当不断调整当下的农业机械生产结构,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提升整体的服务水平和建设能力,确保农业行为机械产业化能够实现经济上的收益。同时,还需要加大贫困地区的开发,对其在技术以及经济上不断进行扶植,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使得贫困地区的农业机械的普及性和应用性逐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四、结语 在推广农业绿色新技术时,政府应从全局进行思考,为了长远的发展,不断深入到技术领域去找到不同区域的对应策略,从区域繁荣推进至整体的协调运作。农业机械绿色技术的普遍应用,作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大体方向,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突破,不断完善,终会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造福人类。 作者:张成 单位:朱衣镇农业服务中心 农业新技术论文: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 一、自动化技术是未来农业机械化的核心技术 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系统工程、信息论等多种内容。就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的走向来看,未来自动化技术必然会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主力军与核心力量。这其中,尤以自动控制技术更为明显。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升机械生产的精确度与效率,同时利于机械化生产的批量推广。正是基于这些优点,自动化技术尤其是自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农业机械技术革新的重要落脚点。比如,国外早些年出现的半自动控制联合收割机,就可以在机器控制系统的掌握下自动进行农作物收割作业,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大批量、大面积的作物收割。此外,这样的自动控制收割机还配备有机体调平装置、发动机熄火保护装置、液压无级变速装置、自动报警及显示装置等。这些装置各有用处,而且设计精确,皆以自动控制技术为设计原理,能够保证收割机的安全、高效运转。总之,诸如此类的自动化控制机械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的核心趋向。农业生产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效益,而自动化控制技术恰恰可以为之服务。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合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努力,这也是我国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目标。 二、农用机器人、农用传感器技术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所谓的农用机器人,就是农业机电一体化与农业装备融合的产物;农用传感器技术则是利用传感器装置、数据处理系统对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监测、分析的技术,业已在我国部分农业生产地区得到应用。以农用机器人为例,由于农业机械应用中农业作业环境、作业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对农用机器人有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农业机器人要能够自动收集处理作业环境及作业对象的各种信息,确定目标并依此决定应选择什么样的操作形式进行恰当的作业。例如,在果实收获时,农用机器人要根据果实本身的特性自行判断果实的成熟度,然后采摘果实;在除草和间苗作业时,农用机器人要能自行区别出作物与杂草等。在农用机器人研发及应用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的农用机器人一定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再如,农用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也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有所体现,而且作用明显。比如,农用收割机上使用谷物流动传感器能够快速的测出收割机每秒收获的谷物量,而且使用谷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收获谷物和储藏谷物湿度的在线测量、监控;在粮食烘干、储存等作业步骤上,运用温度传感器可以解决温度测量的精度问题以及远距离非接触式测量的相关问题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农业机械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一方面反映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科技化的基本趋势,另一方面也给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展望未来,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需要融合多种高精尖科技,也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付出更大的努力。只要坚持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尊重农业生产规律,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明天值得期待。 作者:周成梅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科技宣教文化旅游服务 农业新技术论文: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的运用 [摘要]植物保护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绿色生态化技术,合理应用植物保护技术,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就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新技术 生态农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类型。而在生态农业生产中运用植物保护技术,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能够保障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避免遭受病虫的侵害,从而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 1生态农业理念 生态农业主要指的是根据经济学及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来进行合理的生态管理。生态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发展观念不同,生态农业是以发展大农业为主,运用多种多样的生态管理模式促进种植业及其副业同时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并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1]。 2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重要性 2.1促进农业发展 例如,在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种植生产中,实行水田连作免耕栽培技术、水旱轮作免耕栽培技术和旱地免耕栽培技术三大类免耕栽培技术模式,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太阳的日晒,节约用水量。 2.2减少病虫害的侵袭,节约生产成本 首先,可以有效地通过植物保护技术来减少病虫的数量,从而能够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降低生产损失。其次,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农户的投入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3植物保护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植物保护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用的资源及能源的利用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需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这就要求合理运用植物保护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例如,病虫害灾害对于农作物健康生长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威胁,由于农业防护治理工作力度不够,很多地方对于农作物的保护仅仅采取喷洒农药的措施,不仅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问题,而且对农作物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污染了农作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农作物的生存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合理应用植物保护技术。 4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4.1借助杀虫灯来有效灭杀害虫 借助杀虫灯来吸引害虫,然后灭杀害虫,不仅能够有效防治害虫,不会给作物带来伤害,而且不会使农作物存在农药残留,确保了农作物的绿色、无公害生产。不仅如此,还能够通过有色光的诱导来集聚害虫,从而进行集体消除,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 4.2采用防虫措施进行生态管理 通过先进的阻隔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害虫,如利用防虫网可以有效地将害虫隔离出种植区域,能够有效降低害虫数量,减少对于农作物的伤害,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我国农业的绿色生态化发展。 4.3全面监测,保障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应采取合理的植物保护措施,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全面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御措施,有效降低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从而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为了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人员要及时将先进的植物保护措施传授给农民,做好植物保护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工作。总之,植物保护技术适应了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应不断加强对植物保护技术的研究,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 作者:冯斌 单位: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农业服务中心 农业新技术论文:植保新技术对生态农业的作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对于食品的质量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爆出了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市场需求绿色产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这就要求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急需改进,朝着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保新技术 很多农民在进行农业种植的同时,为了跟随时展的要求,改进了生产模式,朝着更加生态无公害的方向发展,生产出有机食品。这就要求农业的种植技术也要改进,为了让传统的农业转变成生态农业,科研部门大力推广植保新技术,黑龙江省农科院对俄中心不断加强与俄国的农业科技合作,植保新技术推广已经成为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重要部分。 1推广植保新技术的重要性 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两方面的侵害,一个是来自地面上的病虫侵害,还有一个是来自于土壤内的病虫侵害。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很重要,如果受到害虫的侵袭,很可能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农民为了预防病虫害造成损失,在传统经营模式下经常使用的是农药,例如一些杀虫剂,这些杀虫剂能够立刻见效,杀死虫害。但危害较大,如果不能立刻分解,就会随着雨水流到河湖里,或者渗入土壤,造成农药的残留。动物或人类在喝了这种水,或吃了这种带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后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有时甚至能致癌。这种生产方式不够生态环保,危害性较大,也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所以,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种植模式,必须推广植物保护的新技术。首先,植保新技术的推广有助于实现农产品安全无公害。植物保护技术作为新的农业保护发展模式,拥有很多先进的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及与俄国农业科技的合作,把植物保护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方面。在实践的过程中,新技术的种植效果非常的明显。这种植物保护新技术,不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不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其次是实现生态无污染。所谓的生态农业,不只是农产品是绿色有机产品,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也应该是安全的。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在开展前期费用消耗较大,这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将植物保护新技术最大限度的应用到农业种植上去,植物保护新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把因为病虫害所导致的减产等问题损失的费用降到最低。并且能够节省农药的费用,有效的实现生态农业,这样还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植物保护新技术应当被大力推广。 2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农业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发展。因为,土地是有限的,如果只追求眼前的效益,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或土壤污染,就得不偿失。所以,要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耕作种植,科学的管理生产。在植物保护新技术推广过程中,“三诱”技术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的生态发展有的十分显著的作用。下面就列举几个实际的案例。2.1杀虫灯。所谓的杀虫灯,就是利用频率振动,吸引虫子,并杀死。这种灯杀虫效果显著,在害虫频发的季节,能够吸引并杀死大量的害虫,减少害虫的数量。杀虫灯的使用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进而减轻了农药对土地,以及农作物的污染。还可以根据杀虫灯诱集的结果,预测害虫将要发生的趋势,进行提前预防,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这种杀虫灯,在蔬菜种植田里效果尤为显著,且无污染、见效快。传统的农药杀虫法,每隔几年甚至一年就要进行更新换代,因为害虫会产生抗药性,农药的使用剂量就会越来越大。例如,棉花上的棉铃虫,在没有进行生态种植之前,虫子的抗药性很强,农民组织人力,大量的喷洒农药,家禽在吃了被喷洒农药的虫子后就会死亡,而这些虫子却毫无反应。杀虫灯就避免了虫子产生抵抗性,除非技术的更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能够长久的使用,也不需要过多的人力,节省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虫子的密度,以及因为农药造成的土地污染、环境污染等现象。2.2性诱剂。性诱剂是利用不同的害虫不同的性信息吸引虫子前来,进行性别上的消灭。这样就能减少虫子之间的交配,减少虫子的下一代,逐渐的控制害虫的数量。这种方法绿色无污染,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虫子的数量。每当虫子交配的季节,农民就放出这些性诱剂,不需要过多的人力,成本也较低,对人和动物都没有影响,尤其是周围的环境不会受到损害。这种方法较适用在果园内,尤其是一些果树上的蛾子,能够有效的减少,进而提高果树的产量。性诱剂的使用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减轻了生产的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目前,传统的农业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态农业的需求。需要改进农业种植技术,而植物保护新技术有助于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合理应用新技术防治病虫灾害,增加作物的产量。植物保护新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节省人力物力,还不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作者:杨帆 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对俄中心 农业新技术论文:生态农业植保新技术的应用 摘要:在我国加大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情况下,生态环保理念的推出和实施,给农业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文就生态农业进行概述,对生态农业中的植保新技术进行探讨,以促进其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保新技术;应用 1生态农业的概述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生态农业主要指的是,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原则,并结合生态学、经济学的相关规律进管理,从而达到提高生产质量、产量、经济效益等目的。所以,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必须向着绿色、环保、无公害等方向发展,注重新型农产品的开发,才能真正形成生态农业。 2植保新技术的合理应用 2.1性诱剂方面 一般情况下,昆虫性信息素在很多资料中都被记载为性外激素,可以对异性昆虫产生较强诱导作用。因此,在生态农业中,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可以将其作为引诱剂来使用,从而成为当前重要的植保新技术。根据实践应用情况来看,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提下,采用的载体主要是优质橡胶,在结合相关工艺进行处理之后,其分布可以更加均匀,并且,散发的速度也较慢,从而可以成功诱惑雄蛾。诱芯一般是放置在塑料袋中,或者是玻璃瓶中,以便避光下进行保存,而最好的保存方式是放置在冰箱中,即在要使用的时候才取出来。目前,诱芯种类有很多种,因此,他们的持效期也是不同,大约在3个月。一般使用这些诱芯来进行虫害防治,或者是对害虫的具体进行进行检测时,需要每代都进行1次诱芯的更换,以确保其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甘蓝生长比较快速的时期,进行小菜蛾的生态防治,根据采用性有诱剂之后的数据来看,小菜蛾在1个防治周期被诱杀的数量在800只左右。虽然上述防治的大部分都是成虫,并不能对幼虫造成较大影响,但仍然是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一个方向。 2.2杀虫灯方面 在农业生产中,如果不使用杀虫灯,则需要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时候,通过喷药的方式来消灭一些害虫,如金龟子、螟虫等。一般情况下,1个月需要喷药大约4次。而在生态农业中,合理采用杀虫灯,即频振式类型的,可以很好的消灭螟虫、飞蛾等,而其它害虫在消灭时,需要喷药的次数也会减少很多。通常情况下,1m2的种植面积,1个月需要花费大约900元的农药费用。合理采用频振式的杀虫灯,环境受到的污染程度也会降低,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生态化发展。 2.3黄板的应用 根据相关分析和研究来看,农业生产中的很多害虫,都具有趋色的特性,其中,黄色是最主要的一种颜色。因此,在生态农业中,合理应用黄板来诱杀害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情况下,黄曲条跳甲害虫是种植叶菜类蔬菜的会产生的主要害虫之一,有着较大防治难度。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如果想要有效防治,则需要使用毒性较大的农药来喷洒,并且,喷洒的次数要很多,才能获得一定效果。所以,在生态农业中,合理使用黄板来进行害虫的诱杀,特别是黄曲条跳甲害虫,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小白菜的种植时,一张黄板通常可以诱杀的黄曲条跳甲害虫的数量是360多只,可以黏住的害虫大约在85~200只之间。在蔬菜种植区域周边,增加黄板的使用量,并保证其摆放位置的正确性,则可以取得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3应用策略 在生态农业中,植保新技术的合理应用,需要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加强综合防治。根据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虫害防治方法,如生态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等,可以大大降低农药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并改善种植土壤的结构;科学运用病虫害检测系统。由于农作物的产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病虫害危害程度、发生时间等。因此,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合理建立病虫害检测系统,并科学运用,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生产生态化发展;加强新技术培训和推广。在我国生态农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让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各种保值新技术,对应降低农药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有着极大作用。因此,在农村地区开设咨询点,设立宣传栏,利用广播、电视、公共平台等传播新技术,才能真正改变农民群众的种植观念,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生态进一步生态化发展。 4结束语 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支持,才能真正发挥植保新技术的作用,而植保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必须加大宣传、推广等,才能真正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危害,对于提高农业产量、质量等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肖富强 单位:宁乡大成桥农技站 农业新技术论文: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摘要]农业机械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而多种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如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均推动着农业机械朝着精确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技术也不断进步。目前,我国农业朝着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其目的是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因此,我国不断加强农业机械新技术的研发,不断吸取新型技术,从而为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现对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探讨,其详情如下。 1目前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 1.1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是当下社会科学技术研究的重点,人工智能已经在电子、电器等行业普遍应用,如智能扫地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且这些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且农业机械设施中,智能、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多。尤其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已经普遍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例如美国已经研发了激光拖拉机,该拖拉机应用激光技术,能对拖拉机的方向进行智能控制,且可精准地定位拖拉机的位置,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减少污染程度,且能使农业机械生产操作精准程度提高。使用者在使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机械时,其操作更为便捷和舒适。1.2机器人技术国内外研究专家从未停止过关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工作,但是机器人代替人力已经在许多行业得以实现,例如在我国许多厂家中,均用机器人来代替简单地人工操作,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尽管我国农业中关于该方面的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是这项技术的应用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1.3自动控制技术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农业中应用范围较广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中,自动控制技术可根据农业实际情况来进行自动化调节,以减少人工操作量,如在蔬菜大棚种植中,自动控制技术可对大棚中的温度、湿度等进行自动化调节,以保证蔬菜生长环境适宜。1.4三维参数画绘图软件技术三维参数画绘图软件是市场上应用范围较广的技术,而在农业方面也已经开始应用这项技术。目前,我国许多农机企业已经开始使用CAD技术来进行农业机械设施的设计,尤其是高精度需求的腹胀曲面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CAD的使用仍然不够,还需不断深入研究。1.5计算机视觉技术农业机械应用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是进行农产品品质分级等检查。计算机视觉技术是在图像处理技术、视觉模拟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目前,该技术在农业机械收割、播种等方面均得到有效应用。但是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较困难的技术难题,如快速获取动态图形信息方法等,这些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1.6液压技术液压技术是建立在工业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农业机械应用该技术后,机械的能量转换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系统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农业机械系统动力学特征、动态特征不断凸显,且随着液压技术数据收集处置、故障监管技术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农业机械更为科学化、精准化,且有助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2.1高科技发展方向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技术被不断应用在农业机械中,且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农业机械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各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将朝着高科技方向进行发展,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等来使得农业机械的精准度更高,使得农业机械作业能力大幅度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2.2高品质发展方向随着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生产质量和作业效能均会不断上升。农业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会应用CAD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能提高农业机械设计的精度、准确性,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品质。农业机械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设计工程师将更为重视农业机械产品的整体功能性和外观,如在功能方面,农业机械内部的器件配置更为科学合理,部件的性能更为优良,能显著提高机械产品的功能性;在外观制造方面,首先对机械产品的外部表面进行机械、化学处理,之后使用高质量油漆,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油漆的耐用性,色泽、亮度更佳。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对农业机械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高品质发展是农业机械发展的重要方向,厂家应从设计、制造、检查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保证农业机械质量过关。2.3可持续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业也朝着该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应用多种新型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的保护,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农业机械的操作更为精准,可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能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且操作更为简单、方便,使得生产效率提高。 3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和扶持 各个地区的政府应重视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开展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培训工作,采用多媒体等形式来展现农业机械新技术的特点。对于农业机械的购买,政府可予以一定的补贴,如购买插秧机、拖拉机、秸秆还田机等,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农业机械技术应用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关设施、装备的建设,重视新技术生产的安全性,并对农业机械进行严格安全检查,保证农业机械质量合格。 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尽管我国的工业经济在不断发展,但是农业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平衡的重点,对此,我国还需要加强农业机械水平,不断应用新型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 作者:朱云 单位:河南省新蔡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农业新技术论文: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分析 [摘要]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硬件设施。农业机械化能够显著推动农业生产力提升。当前我国农业正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各种先进的农机设备不断被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在农业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实现。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必须重视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就最近几年应用的新技术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加大了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并将先进的科研成果积极应用到农业机械设备中,促使了农业机械设备逐渐向着全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得到提升。在农业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可以显著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保证农业机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我们需要积极研发、推广和应用全新的农业机械技术,将新成果和新技术运用到农业机械中,为实现精细化农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1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显著提升农业机械的运作效率。在过去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有不少机械不能有效识别农作物的位置,例如倒伏的小麦和玉米,这些倒伏的农作物在收割过程中很容易被遗漏,因此,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积极应用全新的农业机械技术有利于弥补农业机械存在的漏洞,提高了机械的作业效率;其次,降低了农业劳作量,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过去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者,而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种植、作物收割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农村地区的很多劳动力可以到其他行业开展工作,有利于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2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 2.1计算机视觉技术 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种以图像处理为基础的学科,主要是对视觉信息进行理论计算和表达,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逐渐成熟,目前在农业机械生产方面,计算机视觉技术不仅能够对农产品进行科学分级,还能够协助机械开展精良化播种和收割。但是由于这项技术在农业机械应用的时间还比较短,还有不少的技术难题没有得到解决,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研究。 2.2人工智能技术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农业机械智能化逐渐实现,应用智能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农业机械的运行方向,同时还能够对农业机械进行精确定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科研人员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农业机械科研人员可以对土地进行全面的掌握,从而设计出适合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产品。 2.3自动化控制技术 在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帮助操作者将作业难度,同时,在农业机械化作业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土地地势的高低和秸秆的长短合理的对农业机械作业的高度进行调节,保证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的可靠性,最终保证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4信息网络技术 近几年,信息网络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最为成功。将信息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技术相结合,就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农作物、土塘、施肥、农药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同时,还可以有效监控农作物生长繁育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然后借助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保证完成相应的田间工作。 2.5液压技术 液压技术的实现主要是在微电子技术、工业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研究的一项新技术,其在信息数据采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完成能量的转换和匹配,提高农业机械系统的效率,保证整个系统的动能效率和系统的适应性和兼容性,使得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全面提升。农业机械设备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内燃机作为驱动力,这就导致了工作负荷经常出现较大的改变。如果能够采用电液控制完成相应的负载和原驱动机之间的匹配,就能够有效降低功率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能够切实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 3农业机械新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3.1农业机械新技术需要不断整合其他领域的技术资源 在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发展智能化机械、自动化农业机械,让农业能够像我国的工业实现规模化和程序化生产。在农业机械应用发展过程中,自动化和智能化农业机械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民群众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有利于我国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充分发展现代农场和现代农业专业合作机构等多种农村农业合作模式,解放农村的劳动力,让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其他行业工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2需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展道路具体体现在农村农业生产领域是要求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和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依靠先进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因此,在农业机械新技术研发过程中,需要我们积极研发具有节能效果高,生产效率好的绿色节能机械设备,只有保证全面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才可以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3.3要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我国的农业机械创新能力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大对农业机械科研投入,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给予人才、资金和项目方面的支持,让农业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融入到技术研发中,始终保证农业机械的创新能力,并保证能够将新研究出来的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4结语 农业生产的高效化、规模化和科学化是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农业机械新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还需要有一个高效的推广模式,保证新的农业机械技术能够及时进入田间地头,保证提高劳作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作者:李丽丽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 农业新技术论文: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一、国内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一)农业机械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受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国内机械制造业的积极参与、农业生产者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耕种能力和管理能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地域在不断地扩大,农业机械的使用密度在逐步地加大。 (二)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在不断提升 农业由传统的粗放型到现在的集约式发展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断推出的农业机械新技术加快了农业生产工艺的完善。农作物用机械种植、收获、加工都能够比手工作业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更高更好。 (三)农业机械化的区域在不断拓展 由于我国的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农业种植的区域有很大部分遍布丘陵和山区,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难度大、效率低,机械用具少,但是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农业机械已经走进了偏远的山区地带。农业机械的操作者也在实行跨区作业,农业机械正在逐渐深入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二、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前进方向 虽然农业机械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规模有所扩大,影响有所提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有广阔的前景,很大的上升空间。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开发和农机的制造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生产的需要,不断地实地调查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分析问题,提出实际高效的解决方案。 (一)农业机械新技术要不断整 合其他领域的新技术新资源发展智能机械自动化农业机械,让农业能够像工业一样实现程序化生产。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农业机械技术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还有利于实现国家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充分发展现代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方式,让农村大量的劳动人口走向城市,加快现代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走绿色环保的生产道路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就是要走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的道路。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有依靠高科技含量的农业机械技术才能实现。因此,具备节能功能的农业机械设备应运而生,适应了市场的需求,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可以加速自身发展。 (三)走创新型发展道路 国内的农业机械研发创新能力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研发制造企业的政策倾斜,实施减免税收,及时给予人才、资金、项目上的扶持,让农业生产环节的人员加入到农机研发的过程中来,保证农业机械科技创新能够快速转化成生产力。 三、机械技术应用前景 (一)智能化、机械化的应用前景 在国内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依然是采用半自动化和纯手工的生产。充分利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农业机械完全可以替代人力作业,实现无人化操作,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提高劳动工艺的熟练程度,最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曾经有以色列的农业企业实现过自动化收获,用电脑程序设置好收割的程序,收割机可以根据收获的农作物的密度不同、长度不同,自动调节农作物收割的速度和进程,降低收获的损失,可以应用到很多种农作物上,比如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二)计算机可视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的发展推动社会各行各业的进步,计算机可视技术又称作计算机视觉感应技术,可以有效利用计算机可视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成熟度作一个基本判断。利用红外线技术和激光技术、扫描视觉成像技术,实现了在农作物种植的全程自动化,使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三)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必须有足够多的高科技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土壤结构、植物植被分布状况及农业生态布局中的知识,使得农业机械的利用更加高效。此外,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还包括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GPS系统、实时通信系统,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实施监控,及时关注农作物的生长条件、生长状态、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及时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让农业生产过程精准化。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是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农业机械技术的进步还要依赖良好的推广模式,让高科技的农业机械走进田间地头,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都可以熟练操作才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业机械技术的再发展。 作者:槐会珍 单位:襄城县农机局 农业新技术论文:植保新技术应用于生态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是一种在不损害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农业,主要生产新产品,这就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生产方法。植物保护新技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有效防治病虫害,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技术的缺陷,促使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促进传统农业向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我们应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注重植保新技术实践应用。 1“三诱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1.1频振式杀虫灯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是利用光、波、色、味4种方式诱杀害虫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无污染,对人畜无毒,对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及膜翅目等40余种害虫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当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某区自利用频振式杀虫灯以来,蔬菜田棉铃虫的田间落卵数量以及虫量明显降低。试验数据表明:挂灯区平均落卵2.8粒/百株,无灯区为12.2粒/百株,约降低了77%;挂灯区平均虫量1.5头/百株,无灯区7.9头/百株,约降低了81%。可见频振式杀虫灯对蔬菜棉铃虫的控制效果非常明显。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害虫,在消灭大量害虫的同时,能减少来年虫口密度,最大限度减轻害虫对农产品带来的危害;能够减少化学防治次数和喷药量,进而减轻对农产品和环境的危害;根据诱杀结果,可对害虫发生趋势做出预测,有利于提出预防措施,实现对来年病虫害的科学防治。 1.2黄板 黄板诱杀技术是利用害虫趋黄性诱杀农业害虫的一种物理防治技术,绿色环保、成本低、可自制,可在蔬菜地、茶园、果园中使用,主要用于防治茶蚜虫、潜蝇成虫、粉虱、蓟马等小型昆虫。在田间使用的时候,可用竹或木细棍支撑固定,棋盘式分布,悬挂方向以东西向为宜,只要方法正确,就会有很明显的防治效果。以某区苹果园为例,在果树开花前悬挂16.5cm×25cm黄板,挂上之后不摘除,6月下旬收回检查发现黄板诱集蚜茧蜂的效果最为明显,调查益害比为1235:192=1:0.16。可见黄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1.3性诱剂 性诱剂是利用昆虫成虫性成熟时,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的原理,将有机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用释放器释放到田间,通过干扰雌雄交配减少受精卵数量,达到控制靶标害虫目的的新型绿色防控技术。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无毒无污染,主要防治对象是小菜蛾、烟青虫、斜纹夜蛾等害虫,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目标。陕西凤翔县苹果栽培中,未使用性诱剂前,每年食心虫发生面积约为总面积的76.92%,农药使用量和投入费用以及人工投入费用很高。使用性诱剂后,群众每年只需防治3次就能将害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商品果产量平均提高了364kg/667m2,农药使用量及相关费用都大大降低。 2防虫网阻隔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防虫网阻隔技术是以物理阻隔方式阻隔害虫进入危害和繁殖。采用防虫网阻隔技术不仅能够阻隔害虫繁殖,还能适当调节小生境中温湿度,对炭疽病、软腐病等有一定的预防效果,适用于生态农业生产。实际生产中可采用22目的防虫网,对于烟粉虱,可采用30~60目的防虫网。比如,江苏省目前以小白菜为重点的防虫网覆盖栽培蔬菜面积在不断扩大,农户纯收入也不断提高。当前,该项技术已成为一项成熟、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已被列为江苏省农业技术主要推广技术。 3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实施方式 实施植物保护新技术时,单纯使用物理防治技术显然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必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对于化学防治,应尽量限量的、科学的使用农药药剂,确保农产品安全、无污染的生产。为了保证植物保护新技术的更好实施,首先,应建立准确的病虫害测报系统和监测点,有关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全面监测、全面总结、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害虫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动态,并及时、准确地将情况汇报给相关部门,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其次,建立专门植物保护控制队伍,为农民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将植保新技术、新技能传授给他们,使他们能够做到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再次,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朋友正确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利用植物保护新技术的意义,使其具备最根本的病虫害防治技能,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4结语 总之,植保新技术尤其是“三诱一防”技术的应用,是植物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突破,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确保农产品质量,控制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重视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应用,加大对“绿色植保”的扶持力度,加强病虫害监测,成立专门植保控制小组,为生态农业发展中注入活力。 作者:韦彩红 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农业新技术论文:现代农业机械新技术综述 1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 推广新农业技术,首先要从人的工作做起。这就需要通过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和素质,严格做到持证上岗。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考试并且考试合格,在人事上实行聘任制度与辞退制度,激励技术推广人员在推广工作上的热情。同时,还要积极引进更多的科技人才参与到推广机构工作,为农业推广事业服务。为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需要对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 2大力发展低碳农业配套机械化装备 低碳是时展的号召。在农业机械新技术上引进低碳概念,势必有利于新技术得到更好更广的推广。低碳农业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节约型农业,发展低碳农业技术将依靠低碳农业工程技术来完成。低碳农业工程技术主要是指节能技术。而节能技术则依靠低碳农业配套机械化装备来实现。在发展低碳机械化装备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借助机械化提高效率,并且对田间作物进行信息化科学管理,因地制宜地配建排灌水渠,搞好田间道路交通建设,实现大面积、大范围内的统一机械化作业。低碳农业配套机械化装备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对农业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基地环境保护以及现代农业公共服务等环节的设施装备建设上。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多位一体化的低碳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研究、集成创新的过程。发展低碳装备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开拓以精准播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技术为重点的土地,充分利用农业土地面积,提高资源利用率。总之,大力发展推广低碳农业配套机械化装备,可以更好地健全农业机械化科技推广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对农业增长的带动作用。 3深入优化农机与农艺结合方式 解决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一步。简单来说,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农机是指为实现这些工艺过程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其管理运用技术。大量实践经验证明,确保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优越性。从实际情况出发,优化二者的结合方式,需要制定科学的农艺准则与规范机械作业。充分考虑农作物种植工作的各项因素,如播期、密度、施肥期以及施肥量等。然后,再制定相对应的机械化工艺规范;需要制定主要农业机械的技术规格及性能指标,降低机械使用的运维成本;要加强农艺与农机的协同攻关、农机的研发力度,以提高农业系统的产量、质量与可持续性发展。 4总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新技术为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通过文章对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的相关介绍,笔者坚信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及时在农业中引进并运用各种新技术,完善新技术的推广服务体系,搞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在此基础上,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作者:陈军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心 农业新技术论文: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方法探索 1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奠定基础 法律是基础,只有具备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才能形成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阶段,我国已经根据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形成了一些法律,如《国家科技进步法》《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农业高新技术的立项、推广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新时期,由于农业高新技术涉及的发展内容越来越多,包括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人才引进和培养、企业孵化能力的提升等诸多方面。因此,在上述法律法规落实的基础上,还是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制定、健全有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法规、政策。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如何使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中相关农业高新技术的科研成果顺利的从实验室转向生产一线,真正使科研转化成生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速度。可以适当地放宽国家对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自主经营政策,使这些机构能够更为有效地联系上下游相关单位,接口集中的产品与技术开发行业,可以适度鼓励相关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联盟,组建以科技为先导的有国际竞争力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集团。 2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在农业高新成果的开发、转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引进机制及对未来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等方面,仍然缺乏科学系统而且具有可持续性的规划[2]。为此,在新时期,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农业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体系,力求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进一批、培养一批、强化一批,使新时期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具备充足的人才支持;另一方面,应建立系统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集中现有资源,做到不急躁冒进,也不僵化停滞,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围绕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划。 3充分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我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各地也都在政府支持下,建成了规模不等、内容各异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但是,现阶段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利用,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展示功能上,更多的还是一种政绩工程,真正让其对周边农业高新技术推广进行有价值辐射带动的还比较少[3]。为此,在新时期,要通过加强全国各地已经成型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成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的窗口;通过加强全国给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各地农业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农业商品信息和技术信息的交流中心、农业(科技)企业和农业科技及管理人才的培训中心、农业技术和农业技术产品的辐射源、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4结语 总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必然会在未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风向标,也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需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发和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力求使农业高新技术在未来农业发展中起到更有价值的作用,最终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穆乃外尔·麦提如则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业新技术论文:地方农业高新技术的运用透析 作者:王丰 王景辉 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 至2007年底,共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50多项有关水稻生物技术研究项目,建立了国内最大规模、与育种结合最为紧密、科技储备极为丰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2001年建立了规模化、成熟的抗虫转基因水稻转化体系及快速检测技术,成功培育出纯合、稳定遗传的高抗虫转基因水稻株系,筛选出多个杂交组合,开始在生产上示范种植。生物农药研究对Bt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高毒力杀虫工程菌,处于国内外先进行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2001、2005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农业科技人员已将高赖氨酸基因、高光效基因、人乳铁蛋白基因、低胆固醇含量基因、转淀粉品质改良基因、抗衰老基因遗传转入水稻,培育出转上述基因的转基因水稻;在国内首次将抗虫基因HSpro-1转移到大豆、油菜、甘蔗、甘薯等作物,并成功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和株系。基因调控和表达分析研究,获得重大创新性成果,利用分子标记、克隆技术,揭示了控制花卉各种色彩色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分离出控制开花时间、位置的基因。应用基因工程原理改造睾丸酮丛毛单胞菌正在用于无污染肥料的生产和水环境的检测,降解环境甾类物质的应用研究,已申请2项专利。动物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在胚胎移植及冷冻保存、兽医生物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胚胎体培养技术研究,已成功地确定了鹌鹑、鸡、鸭、鹅胚胎体外培养方法,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动物传染病的基因工程疫苗、诊断制剂,以及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和致病机理研究,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海洋与水产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和产业化成果丰硕,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困扰对虾养殖业多年的病原———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全部密码的破译和分析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基因工程的安全性方面,福建省在转基因水稻后代安全性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细胞工程研究方面,应用细胞工程开展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建立和完善了细胞育种程序和技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育成籼型光敏不育系HS-1、HS-2、HS-3和三系不育系花A;育成优质稻亚花1号、花优63,获得福建省优质米金杯奖;育成两系稻“金两优36”,增产达11%;突变体筛选获得了抗稻瘟、抗枯萎病、高赖氨酸新种质;构建了水稻HD群体和分子标记图,研究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果树生物技术研究也由原来的组织器官培养进入到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水平。动物胚胎工程研究,建立了牛卵细胞及禽类胚胎体外受精及体外培养方法,黄牛、猪杂交改良等,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酵和酶工程,福建省已建立了现酵技术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工业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十多年来在抗生素、工业酶制剂、氨基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技术转让实现新增产值9.2亿元,实现了产业化。 农业信息化后来居上,发展迅速福建省农业信息化 1998年开始起步,是“数字福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起步较迟,但发展很快。福建省科研人员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建设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农业信息化已初具规模,软硬条件、网络系统、网站平台、应用系统、资源建设、系统功能,以及覆盖面和服务效果达到较高水平,为提高福建省农业科研水平、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农产品市场拓展、管理决策科学化、办公自动化、以及快速便捷通讯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农业信息化研究方面,先后开展了“福建省农村科技信息化技术及示范研究”、“福建省农业科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等省重大课题4项、重点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付之应用,有效地推进了福建省农业信息化进程。信息网络建设先后建成了“福建农业科技信息网”、“福建星火计划网”、“福建农业信息网”、“福建‘三农’服务网”、“八闽农网”等省级信息网和一大批地市县网站,初步形成了省地贯通、院所相连、国际互联、资源共享的全省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了省级信息网络中心,实现了图、文、声、形并茂的信息共享和政务服务。应用系统平台建设方面,先后建成了一系列相关应用系统、优化模拟模型、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生产计算机管理系统、农业监测管理系统、应用航天遥感技术进行农业气象和病虫测报及农业产量农情评估成效显著,应用农业专家系统诊断及时指导农业生产正在逐步得到实践应用;办公管理系统和基础条件平台正在对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科技设施设备、种质资源、科技人才等资源科学配置、合理调度和共享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已形成了较大规模和容量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和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电子信息资源涵盖了国际三大农业数据库(CABI、Agris、Agricola)、国内权威数据库(VIP、CNKI、万方等),电子图书(书生之家等)报刊,开发建设的台湾农业数据库、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科技人才数据库、专家数据库、仪器设备数据库、科技成果数据库等实用、富有特色的数据库,承办的《福建农业学报》、《福建农业科技》、《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台湾农业探索》、《福建农业》、《福建稻麦科技》、《福建果树》、《福建茶叶》、《茶叶科技》、《福建畜牧兽医》、以及《福建甘蔗》等各专业领域的农业科技期刊的电子信息。为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提供了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在农林监测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对森林、湿地等资源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对森林火险及灾害实施监控,应用数据库信息技术为营林、砍伐及生态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通过专家系统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评估、景观评价、果林布局、农业区划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管理的科学性,显著地提高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农业航天技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神州飞船和高空气球先后进行了20多项不同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的空间搭载试验,在水稻、小麦、棉花、辣椒、番茄、芝麻、牧草等作物育成和审定了40多个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并在航天诱变育成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化、航天诱变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福建省1996年开始利用空间诱变材料开展航天育种研究,2003年将6个牧草品种通过我国第18颗返回式卫星进行空间搭载诱变育种试验,筛选出性状优良、适口性好、再生力强的牧草新材料。2003、2004年开展水稻优良种质搭载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选育出特优航1号等6个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2002~2003年参加全国试验,最高产量达到729公斤/亩。2002年以来,福建省水稻航天育种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农业部跨越计划、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的支持,2003年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项,获品种权保护受理4项。2005年有1个品种列入农业部全国首批28个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同年8月份有2个品种获得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证书,8个品种(组合)通过种子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至2005年,我省航天育种已累计推广600多万亩,增收粮食2.16亿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3.9亿元。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成为农业新技术成果组装配套、应用推广、合作共赢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涵盖农业合作试验区、农业科技园区、星火产业带和技术密集区[3]。海峡两岸(福建)合作试验区:在福州、漳州两个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2005年5月7日,经中央同意、国务院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正式批复,将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合作试验区扩大到全省,设立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确立五项基本原则,围绕“提高三项功能、建设四大基地、构筑三大平台、发挥三大作用”战略重点,整合优势资源,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联手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试验区建设,全省各种渠道引进台湾水果、茶叶、粮食、花卉、食用菌、水产等良种2500多个,150多个得到规模化推广和应用,形成了大陆最大的台湾良种引进繁育基地,有效地推动了福建农业结构的优化。在技术合作方面,先后引进台湾农产品生产、加工设备5000多台套,种养加先进技术800多项,大大提高了福建现代农业生产水平。1991年两岸开始在福建东山岛开展技术合作,建设农业试验区、引进隔离区、芦笋种植加工、鲍鱼养殖、养猪等试验合作;1997年在永春、漳州实施永春芦柑、香蕉综合技术改造项目,1999年在福建农林大学建设集两岸水土保持科研成果、实践经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科教园地。2005年在长泰投资的台商召集23家农户,按照台湾水果产销班的运作模式,成立了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长泰青果产销合作社,采用先进的“六统一”管理技术,经营优质水果2400亩,总产达3500吨,开拓发展了多种新的优质水果。2005年设立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是全国唯一的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承接台湾林业产业转移,开展对台科技交流与经贸合作,优化林产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推动林业体制和政策创新,加快林业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1992年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福州农业科技园区,1997年国家“两部一办”批准设立“福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同时建立闽侯示范区,设立综合实验区、林果开发区、农牧开发区、加工工业区和观光农业区”等5个功能区,实施“建好三城带动山区、加快建设福州新区”的战略,加大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力度,对接科研院所,农科教结合,引进、示范、推广国内外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建立农产品加工贸易体系,发展订单农业,建设新农村。十几年建设,科技园区已成为福州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的平台。园区建立以来已引进内外资项目135项,协议投资30亿元,其中农业项目57项,总投资5.1亿元;闽侯示范区引进台资农业及相关行业36家,实际到资2.6亿元。已有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投产和一个粮食批发市场建成。至2005年园区已引进国内外农业良种150多种,其中台湾良种有100多种;农业新技术50多项,推广面积3500多亩,受益农户3万多户;城郊型观光农业已建设体闲农场6家,总投资5600多万元,日接待能力7000人次。福州市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了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园区工业总产值年增长26%,出货总值年增长20%,农业产值年增长8%,农业人均收入年增长10%。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01年建设以来,突出漳台农业合作主线,主攻花卉、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及其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实施“3321”科技示范工程,2005年园区总产值达到8亿元,年利润7100万元,净利润5300万元,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吸纳就业人口3600人,带动3000多农户致富,年人均纯收入8200元,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通过“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这一平台,全面拓展对台对外经贸、文化、技术交流合作,2005年第七届花博会共推出两岸合作项目930个,总投资336.98亿元。2005年创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吸引台资企业12农落户,总投资近千万美元;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采用“专家+企业+农户”的服务运作模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年产值递增25%,新增利税65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增加就业1000多人,农民人均纯收增长25%,同时带动了运输、包装、旅游等到相关产业的发展;截止2005年底,园区累计引进各类项目38项,新品种159个,大面积推广75个,先进适用技术及配套设施89项(套),示范推广新技术28项,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引进和培养中、高级人才884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运作机制和“专家+企业+农户”的运行模式,使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星火产业带和技术密集区建设,2000年福建省启动星火产业带建设,2002年泉州湾———武夷山沿线星火产业带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全国3个国家级星火产业带之一。2000—2005年,星火产业带的19个示范县依据比较优势原则,突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实施“81131”工程,6年时间产业带内共组织实施740项科技星火项目,转化科技成果925项,2005年园区生产总值335亿元,出货总值11.4亿美元,上缴税收13.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521元。达到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就业的目的。省级星火产业带包括泉州湾、三明沙溪沿岸、闽北等3个产业带,2000年设立并启动建设,至2005年,产业带内生产总值达150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产业带内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水平。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福建省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从区域发展、区域综合规划、产业布局、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及第三产业等方面加以引导,通过实施一大批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的星火项目,优化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先后建成5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探索出一条通过示范引导、提高农业科技开发能力、发展区域经济的道路。15年来组织实施了1000多项星火项目,投入资金数十亿元,创产值近百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农业新技术论文:高新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国内外对高新技术尚没有一个公认而严格统一的界定,就高新技术的内涵而言,应包括“高技术”和“新技术”两个部分。所谓“高技术”则是指处于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的、高层次的、尖端核心技术群;而“新技术”则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相对原有的传统技术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即对原有技术进行创新、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广大发展潜力,在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且达到一定的推广比例,我们称之为新技术。由于高技术和新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故一般把高技术和新技术合并起来统称为高新技术。 一、农业高新技术的概念及范畴 农业高新技术是由高新技术概念按照行业分类衍生而来的,指在农业科技领域处于发展前沿的、尖端核心技术群和能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和重大推动作用,并能形成新型农业产业的技术群。目前,按照农业高新技术的性质和应用领域,可以把主要农业高新技术归纳为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环境控制技术和农产品产后精深加工技术四大类,这四类农业技术也是当前农业科技发展领域最具有潜力的技术。 二、高新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农业高新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必将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可迅速作用于生产过程,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必然为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改变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驱动农业经济增长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降低农业经济增长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充分挖掘生物潜力,消除农业增长的资源约束。资源约束已经成为制约河北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等高新技术,可进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化定向培育与快速繁殖,充分挖掘生物潜力,消除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运用动物胚胎的分割与移植、体细胞克隆等技术,可加快品种改良速度,培育并繁殖优良畜禽品种,实现畜禽良种的规模化生产,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及畜禽疫苗等高新技术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重要技术支撑,可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专家系统、智能化决策、遥感信息采集与分析等技术,能及时、准确地进行作物生长状况、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农业灾害的预测预报,及时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咨询,促进农业高效发展。设施农业技术与系统控制技术等的不断完善,可使农业生产实现自动或半自动化的工厂化集约生产,成倍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作物栽培、施肥、灌溉等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特别是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可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一)模式界定。区域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带动模式是以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作为农业高新技术引进、组装和推广的平台,区域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带动模式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规律,适合当前农业高新技术创新资金不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开发脱节、农民素质不高、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活的农业科技现状,是一种适合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能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增长的模式。区域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带动模式的核心功能就是实现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带动,通过示范基地来重组农业生产的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组装、配套、集成和产业化推广,实现科技、生产和市场的有效结合,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促进区域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二)运行机制。 1.管理机制。由于区域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投资经营主体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机制。第一,政府主导型管理机制。实行政府主导型管理机制的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大都由政府各部门直接投资,政府直接参与示范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第二,企业型管理机制。实行企业型管理机制的示范基地的投资主体一般是企业、科研单位或其他社会力量。企业型管理机制主要借鉴了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企业型管理机制实现了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产权明晰,管理机制较完善,效率也较高。 2.资金运作机制。资金是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发展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也是制约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效的资金运作机制是保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发挥高新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区域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要建立多渠道、全方位、多形式的投资机制。第一,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第二,银行贷款。用示范基地固定资产作抵押担保,申请银行贷款。第三,吸引社会资金。示范基地通过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营造宽松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吸引社会上的资金,特别是吸引高新企业来示范基地投资建厂进行技术开发,兴建农业科技企业。第四,采用入股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资。 3.土地流转机制。土地流转机制是区域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带动模式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示范基地的土地流转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在政府参与下按照国家土地法,进行统一规划,把土地直接划拨为区域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用地;第二,通过招标拍卖等形式,把土地使用权出租给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经营者,经营者支付土地使用权转让金;第三,区域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经营者与农户通过签订租赁合同,按年向农户支付租金,把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租赁过来进行统一经营;第四,区域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法人以一定的方式把土地的使用权承包过来,然后再承包给示范基地项目的经营者;第五,把农民土地股权化,即把土地折算为一定股份,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转移。 4.科技创新机制。科技创新机制是基地带动模式的关键机制,区域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是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的载体和平台,区域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立了自主创新、技术引进、联合创新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创新机制。第一,自主创新机制。第二,联合创新机制。第三,合作开发机制。第四,技术引进。此外,为了提高示范基地科技含量,引进更多的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的经营者采用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具有技术成果的科研单位和个人,把技术成果折成一定的股份参与到示范基地的生产经营中来,按股份分红。 (三)发展相关对策。 1.加强资金扶持。要加强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扶持,带动全社会资金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带动模式发展。 2.增强科技支撑。建议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引导科研机构与示范基地形成稳定了利益共同体,强化科技合作,增强科技支撑。 3.完善示范基地与农户对接机制。区域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规模不大,与农户的联结也比较疏散,大都是以技术为纽带联结成的松散结构,真正通过契约联结的很少,通过产权联结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的更少,示范基地与农户间缺乏一种有效的良性联结机制,这种现状制约区域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规模的扩展和带动作用的发挥。建议通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型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小微企业论文:印度小微企业融资体系运作模式及启示 【摘要】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全国舆论都在呼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印度小微企业融资体系下,政策性银行通过联合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直接或间接信贷支持,中央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增长率、信贷申请受理时间、抵押物等要求明确,相关法律制度、担保和评级机构、投资基金等配套机制健全。印度是大型发展中国家之一,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微企业 印度 融资体系 一、印度小微企业融资体系运作模式 (一)法律制度 2006年6月,印度政府出台《印度微型、中小企业发展法案(2006)》(msme development act 2006),首次对小微企业进行官方分类(见表1)。印度国内普遍认为该法律对印度小微企业的繁荣起到里程碑式作用,为小微企业成长、融资需求、纠纷等方面提出全面解决方案。 表1 印度小微企业的分类方法 (二)信贷指引 在《印度微型、中小企业发展法案(2006)》法案要求下,印度储备银行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不仅在贷款占比、增长率等方面提出要求,还在贷款受理时限、抵押品、服务网点设立和复原缓冲期等方面予以规定(详见表2)。据印度中小微工业部2010-2012财年报告显示,印度小微企业融资七成以上由正规金融支持体系直接或间接提供。 表2 印度储备银行对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占比和增长率要求 从信贷申请受理时间看,2.5万卢比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要在2周之内完成受理、发放;2.5-5万卢比之间的小微企业贷款要在4周内完成受理、发放。 从抵押物要求看,对100万卢比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银行不得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或抵押。银行根据申请贷款小微企业信用记录和财务状况,提供不超过250万卢比的无担保贷款。 (三)组织体系 印度中小微企业融资体系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地区金融公司、政策性信用担保和评级机构、政府投资基金,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融资支持体系(见图1)。具体来看,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包括一般的商业银行,由印度储备银行规定其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占比、增长率,以及一家政策性银行和数家地区性金融公司。印度小型工业开发银行,专门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另外,还成立了专门的评级公司和担保公司,来解决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帮助小微企业顺利取得资金。直接融资方面成立了中小微企业政府投资基金。 图1 印度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一是政策性银行。印度小型工业开发银行(sidbi)由印度政府设立,隶属于印度中小微工业部,通过联合其他金融机构,为全印度小微企业提供直接或间接金融支持。该银行主要通过借款、发行债券、吸收存款等方式进行融资,满足其开展业务的需要,扩大贷款规模,其贷款利率要稍低于商业贷款利率。 1.直接贷款。印度小型工业开发银行共有分支机构103个,一般选择最有前景、最有可能全国化发展的企业来投放贷款。印度小型工业开发银行为中小微企业设立的直接贷款项目有设备投资、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技术开发和现代化基金、微型金融、对地区金融公司和小型工业开发公司等机构的资助以及对中小微企业的学院、科研机构等单位的金融支持。2011~2012财年,小型工业开发银行共批准向中小微企业直接贷款1167亿卢比。利率略高于基准贷款利率,但低于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的商业贷款利率(基准利率上浮35%~50%)。 2.间接贷款。主要是向地区金融公司、小型工业开发公司和其他银行提供再贷款,先由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再向印度小型工业开发银行申请再贷款。2011-2012财年,小型工业开发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间接贷款达2100亿卢比。 二是商业银行。印度20家国有银行、6家邦属银行、70家合作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均有一定上升。印度国有银行因分支机构较少,其小微企业贷款审批和发放主要是通过专业化、地域性的小微企业服务中心进行。服务中心更加了解当地经济和申请贷款小微企业具体情况,因而贷款审批通过率高、发放速度快。自2007年以来,印度主要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基本维持在15-20%之间。而各家银行不良率差异较大,印度银行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并无特定风 容忍度,随单家银行风险偏好不同而差异较大。 表3 印度5家主要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情况一览表 三是地区金融公司(sfcs)。印度各州为了支持州内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实现区域平衡发展、扩大投资、促进就业的目标,纷纷成立地区金融公司。目前地区金融公司作为区域性的开发银行在全印度共有18家,几乎每个州都有自己的金融公司。地区金融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投资和贷款收益、发行债券、印度小型工业开发银行的贷款、从中央银行借款、区域内公众的存款和州政府的贷款。地区金融公司对中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是项目贷款、股权投资、信用担保、票据贴现和提供创业资本等。此外,地区金融公司还通过为中小微企业和一些处于困境的企业提供纾困贷款,促进中小微企业现代化和帮助病态企业脱离发展困境。 但是地区金融公司在运作过程中曾出现一些的问题,例如不良贷款比重过高等问题,而政府对于其损失的资本补充不足,严重影响地区金融公司正常运行,有的甚至停业倒闭。印度政府在近三年开始重视地区金融公司的发展,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革地区金融公司以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1)在政府帮助下重建一些发展不良的地区金融公司;(2)由印度小型工业开发银行重新安排地区金融公司设立的“单一窗口计划”基金;(3)对地区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员工的业务素质;(4)把地区金融公司列入印度政府和印度小型工业开发银行优先资助的金融机构。目前总体而言,在印度的银行体系中,地区金融公司只起到辅助作用,并在印度小型工业开发银行的帮助下对地方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四)担保和评级机构 l.印度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2000年7月1日,印度政府联合印度小型工业开发银行正式成立小规模工业信用担保基金,主要向小微企业申请不超过1000万卢比的营运资金和设备贷款提供担保,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贷款企业每年需要交少量的服务费,担保费用和年服务费由贷款银行代为缴纳。目前已有90家银行加入印度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计划。2011~2012财年,印度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共为26.5万笔贷款提供担保,总额1673.9亿卢比,同比分别增加69%、86%。对于不同规模贷款和不同类型企业,基金规定不同担保比例和最大信用担保金额,在费用方面给予小额贷款更多优惠。如50万卢比以下的贷款收1%的担保费用,50万以上1000万卢比以下的贷款收1.5%的担保费用。 表4 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对不同规模贷款和不同类型企业的担保比例规定 2.印度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公司,是印度唯一一个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费用最低为11030卢比(含税)。公司目标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面、透明和可靠的评级,使得更多资金更容易的从银行业流入中小微企业。该公司评级费用低,对于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政府的信用评级补贴最高可达75%,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费用最低可低到11030卢比(含税)。业务流程为:收到小微企业评级申请表、评级费用和评级所需材料,对小微企业现场参观,并保证在收到小微企业全部材料后15天内完成评级过程,提供评级报告。 实际上,虽然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评级,但是没有参加评级的企业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原因是银行考虑到信息不对称、尽职调查成本高等因素,不愿给未评级的企业发放贷款,这使得参与信用评级成为了企业获得贷款的“入门证”。信用评级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如果信用评级高的话,不仅可以贷到款,而且在利率上也会有优惠,假如有过因为评级高而使贷款利率降低0.25%的话,那么1000万卢比的贷款每年可以降低利率成本25000卢比。另外,通过评级,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公司也会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等方面提供建议,使得其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表5 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公司收费标准 (五)政府投资基金 一般来说,政策性小微企业投资基金有两类,一是以“开发基金”形式存在的资助,另外一种是以“风险基金”存在的风险投资基金。就其功能而言,开发基金更倾向于对经济落后地区、经济落后群体的政策性扶持。而风险投资则选择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微企业进行投资和培育。两者之间分工不同,共同来扶持中小微企业。 1.小微企业成长基金。注册资金50亿卢比,10年期封闭管理,基金投资范围广泛,如生命科学、零售、发电 、食品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都有涉及。主要目标是支持处于初始阶段的小微企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促进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该基金投资主要参考因素有:对地区经济促进作用、管理团队、自身发展前景、利润可持续性等,同样有专业的评估团队进行筛选和考核。 2.软件和it产业国家风险基金。注册资金10亿卢比,10年期封闭管理,主要扶持已经从事it产业开发的小微企业和准备进入it产业的小微企业,最低投资额500万卢比。在投资对象选择方面,有专门的投资经理团队进行可行性评估,标准包括行业发展前景、管理层、经营期望等多方面。该基金还寻求与其他国际风险基金的合作,共同投资开发印度的it产业。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组织体系 一是组建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通过发放小微企业直接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专项资金等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服务;二是进一步细化对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信贷指引,明确对不同规模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批程序、发放时限、担保条件、风险容忍度等业务标准,切实加快贷款投放效率,提高贷款通过率,为小微企业提供简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二)健全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一是构建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以互助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为补充的多层次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通过设定担保比例、最大信用担保金额、担保费率上限等条件,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二是设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基金,以弥补担保机构在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方面的风险损失;三是建立银行和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机制,明确担保机构与银行的责任分担比例、代偿条件等,推动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 (三)构筑多元化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通过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渠道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二是鼓励民间资金设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等专项扶持基金,支持具有较强技术优势、较大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发展,为社会资本支持小微企业打造资金对接平台;三是完善风险投资法规,促进风险投资规范运作,支持高科技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论文:企业内部控制原则在小微型企业的应用探析 摘要: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五大原则。小微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在参照应用这五大原则的基础上应有自己的特征。 关键词:内部控制原则 小微型企业 内部牵制 1 内部控制原则及其内涵 财政部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第四条要求,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五大原则。 1.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在管理层级上应当覆盖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即董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在事项范围上应该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的约束力应该渗透到计划、决策、执行、监督、评价反馈各环节,以确保不出现控制的“盲点”。 1.2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具体而言就是要对业务事项的重要性程度和风险的高低进行甄别和评估,对重要的业务和事项要重点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这一原则的运用,通常在企业的内部审计环节体现更为明显。 1.3 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中的制衡包括纵向制衡和横向制衡。纵向制衡是指上级对下级的审批控制、监督考核和指示要求。横向制衡是指平级部门之间以及员工岗位之间的互相分工、互相监督和制约,较多地涉及了执行权层面的岗位分工协作。制衡性是内部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但实践中很难操作,如果制衡松散,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如果制衡过严,又会导致企业无法高校运转。遵循制衡性原则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建立起能保证企业顺畅有效运营,又能通过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的企业管理流程。 1.4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适应性包括对企业内部的适应和企业外部的适应性。内部适应性是指所建立的内部控制要适应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规模和企业的现状,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方便部门和职工进行实际运用,要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外部适应性是指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要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以及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而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要把握这两个方面的适应性,以保障企业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1.5 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内部控制的实施一定是有相应的成本开支的发生的,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根本点在于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增加效益。企业不能为了控制而不惜代价,控制实施的前提是控制的预期收益大于控制成本。 《基本规范》第二条指出: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也就是说小企业和其他单位不必一定要按照《基本规范》规定的原则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2 小微型企业的管理特征 小微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营业收入相对较低,从业人员较少的企业。2011年6月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了重新界定。例如,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1]小微型企业正是因为规模小,才抗风险能力差,所以,更有必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护企业整体利益,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2.1 小微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以业务为导向。由于规模和实力的限制,“生存”是小微型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企业必须紧紧抓住销售、生产等命脉性的工作,紧紧围绕市场经营的业务功能来配置资源,所设置的管理职能机构和人员较少,常常一人兼多职,甚至企业主事必躬亲。 2.2 小微型企业的管理结构和流程不稳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小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活性、速度以 应变能力。这使得小微型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各种制度和流程不像大企业那样齐备、规范和刻板,结构、制度、流程等皆处于动态、快速的变动之中。 2.3 管理架构扁平,沟通直接。小微型企业人员少,企业主和企业骨干员工多半有血缘、乡缘、学缘等关系。企业内部往往有浓厚的“家”的色彩,情感性因素较多,人与人之间一般可以便捷地面对面进行沟通。企业主个人对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3 小微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针对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产生了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而言的,《基本规范》的五大原则也是针对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而制定的。通常小微型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合一或者分离程度很轻,比如,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担任。因此,笔者以为,小微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在参照这五大原则的基础上,应重点突出适应性、适当牵制、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则。 3.1 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小微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企业初创、产品服务单一、人员分工并不明显、管理点不多的阶段,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该充分利用会计系统进行;同时,加强管理层监管,企业业主或管理者应该尽量担负较多的日常工作,尽可能少授权,“事必躬亲”或事后尽快复核;企业的关键控制点如合同订立、款项收付、重要发票、票据和印章必须掌握在管理者或业主手中。 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客源趋于稳定,规模有所扩大,企业业主或管理者不授权自己就忙不过来,进而产生了行政、采购、营销等职能岗位时,则会计和出纳就要进行相应的分工,要建立相应的简单财务制度和授权措施,企业控制关键点要关注关键的成本费用项目、业务活动以及重要的要素和资源的控制。这时,企业还应对重要的员工的信用背景有所掌握,并建立其信用绩效档案。 3.2 适当牵制原则。《基本规范》规定了制衡性原则,强调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这一原则的提出是针对现代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企业而言的。由于小微型企业没有完善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所以谈不上部门或组织机构之间的制衡。再加上,小微型企业一切活动以业务为导向,往往一人身兼多职,过细的牵制和分工必然带来管理成本大幅上升,而使控制得不偿失。因此,小微型企业不必强调全面制衡。 但小微型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展开实行适度的岗位和人员之间的相互牵制还是必要的。相互牵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方法,要求企业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人员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应避免一个人对某一项业务可以单独处理,或有绝对控制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舞弊现象的发生。小微型企业由于人员有限,管理层级少,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实行严格的相互牵制。但对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和重要事项仍应当避免一个人包揽整个过程,可以采取适当分工、授权审批、专人审核、交叉复核、定期检查等办法,使相关人员无法舞弊或尽可能地减少差错。 3.3 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任何企业进行内部控制都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小企业更是如此。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需要付出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运行检查等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些付出都是现实的财力物力支出,也许这些支出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不算什么,但对于小企业而言可能是一笔较大的负担。因此对于小微型企业而言,更应该考虑控制的成本效益问题,如果控制发生的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效益,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一般而言,对企业成败有直接影响,如影响盈亏、成本的重要事项,应严格控制;次要的事项,应根据企业的能力限制,简单控制或不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判断一项控制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应当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考虑。如尽管一些控制会影响暂时的工作效率,但对整个企业来讲,如果不进行该项控制,可能造成更大损失,则仍应该实施该项控制。 至于五大原则中的全面性原则,对于小微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时,可以淡化处理。由于小微 型企业以业务为导向的管理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使得小微型企业管理层级少,各种流程变化性大,人员之间可以直接交流,企业主的素质和做事方式对企业其他员工有重大影响,所以,在小微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时不必强调多层级和全流程控制。 小微企业论文:浅析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论文摘要 《通知》的印发,表明了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企业的发展日益重要,本文从分析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以期我国中小微企业能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论文关键词 中小微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 自主创新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通知》,依据《通知》要求,我国将在2013年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监管力度。中小微企业有着资本投入低、经营方式和形式灵活多样、风险小等特点,其数量和增长速度日益加快,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其本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成本压力”和“意识不足”都使其频频遭受知识产权侵权困扰。中小微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一、目前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创新较少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的加剧,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和质量以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微企业不多。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表明,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在国外,很多企业已经将知识产权视为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核心武器,但是我国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不够重视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他们申请专利数量少,核心技术缺失,与国外公司相比,国内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很多企业不重视专利的申请,而且众多申请中商标申请占据多数,发明创造申请较少。很多中小微企业为了占据市场,领先同行业,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钻研出了某项领先技术成果,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申请专利,而是保密,以免被其竞争对手知悉其技术秘密,随着运用新技术成果产品的面市,其同行业竞争者技术人员根据其产品,研究出了与其类似的产品,并抢先申请了专利保护,反过来告其专利侵权,此时该企业才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不得不花大价钱打官司处理纠纷。 (二)知识产权管理弱化,信息滞后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至今仍实行直线型组织结构,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经营机制不灵活,企业领导人对决策的选择和企业的发展往往依靠自身的经验和主观意识,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存在决策失误的风险,而企业所有人更愿意雇用自己亲信的人,更导致家族式经营的出现。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外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的机构设置比较齐全,一般都由专门的法律部门负责本企业的法律事务,专利,商标和版权分别由不同的人专门负责,而且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便于企业检索最新的知识产权信息,以免重复投资,重复研究和专利侵权。而我国很多中小微企业的老板是由最底层做起的,他们心目中技术才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是次要的,或者说根本不重要,他们有时候宁愿多花钱请一个懂技术的工程师也不愿建立知识产权部门,请专门人才负责,他们认为专利侵权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只要自己的企业做好技术做出产品就行了。而在信息数据库建立这一方面,他们就更不关注了,他们从来没思考过自己的技术研究出来是否重复研究和侵权,本企业工程师研究出来的成果就应该是自己企业的专有物。当然也有些企业效仿国外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但是他们都流于形式,很少和其它企业的数据库交流,也没有经常更新,这样即使建立了数据库,对于知识产权的最新信息情况了解也是无用的,更谈不上防止重复研究和专利侵权了。 (三)知识产权人才缺乏,流失严重 人才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尤其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要重视知识产权相关方面人才的储备。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大多数没有自己的科研人才和科研资源,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更加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我国中小微企业家族色彩比较浓厚,对专业人才不够重视。中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多以“家族企业”为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素质层次上要逊色于大企业这些企业。这些企业很少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以仿制为主,创新较少。有些企业花费了大量金钱从科研机构引进了技术成果,但是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很差,浪费了金钱和人力物力。还有就是这些企业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难以吸引和留住专有人才,中小微企业很多没有和这些技术人才签订知识产权保密协议,当他们从公司走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受到了新公司的欢迎。这些企业还存在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不够,他们更看重有形资产,对于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认识程度不够,即使计入企业资产,也是低评,远远达不到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造成了资产的浪费。 (四)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纠纷较多 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4月18日《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1年)》。白皮书显示,涉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纠纷增多。自从中国入世以后,经济发展迅猛,企业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国外在知识产权这块投入的精力较多,专利申请范围较广,中国企业很容易遇到“技术壁垒”。我国中小微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经营规模小,加上目前我国对于知识产权这块立法还不够健全,很多企业投机取巧,存侥幸心理,以为自己的侵权行为不会被发现,甚至有些企业在侵犯了国外企业知识产权多次后,仍然没有吸取教训,一再仿冒外国名牌。当前,中国中小微企业侵权案件时有发生,专利侵权案件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到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发展。由于专利案件取证困难,往往一拖就是几年,很多被侵权企业在打官司过程中耗费了大量金钱,最后所取得的赔偿远远及不上当初为开发技术所投入的资金,损失严重。 二、加强我国中小微企业保护的对策 (一)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很多企业存在“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即使有创新也不申请专利,等到被抢先申请才意识到重要性;二是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将自己的牌子贴在别人的产品上,假冒伪劣事件层次不穷,纠纷案件频繁发生。中小微企业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家应该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重要性,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意识到“知识产权式企业生产发展的命根子”。要在员工间多宣传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使全体员工尤其是技术人员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这样使员工积极投身到知识产权保护中来。企业还要根据其总体战略目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形成核心技术或产品,并对研究、创新、开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其次,把专利管理贯穿于技术创新全过程,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软硬件水平,致力于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努力加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库建设,形成自有智力支持系统。 (二)建立有效保护制度,构建信息平台 中小微企业要想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系统的有效保护制度是必要的。家族式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不明确,都是对企业的发展不利的。企业要转换经营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解决缺少经费和缺少人员问题。企业要明确职责,分配专人对专利的申请,商标的注册,资料的保密归档,知识产权侵权的纠纷等进行负责。并且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管理,保密,成果归档,劳动合同制度等等。加强对科技人员流动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对本单位的技术秘密,并且要完善技术合同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企业的利益。为了能更好的预防和处理专利侵权纠纷,企业除了培养专门人才,还要聘请有经验的律师坐阵,并且对新人进行定期的知识产权相关培训。有了专门部门,企业还得要注意信息平台的建立。企业还要利用国家知识产权系统,及时更新本企业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并多学习国外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跟踪国外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案,避免重复研究,重复投资和侵权案件的发生。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设激励约束机制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产品更新程度加快,中小微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在于人才的竞争。企业要积极从各大高校和相关行业中招聘一批能促进企业发展的精英,搞技术的,懂专利的。企业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产权工作中去,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培养这些人才,选择合适人员到国内外高校学习,委托高校对本企业知识产权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且定期派遣优秀人才到国外交流学习,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最新信息,使他们提高知识产权的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有了优秀的人才,企业得想办法留住这些人才,要防止人才的流失,那么企业就要设置一套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科研人员从事专利的积极性并且对他们加强管理,规定严格的约束制度。 (四)增强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积极应对纠纷 面对日益频繁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小微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要在企业内部广泛宣传法律思想,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知识产权方面法律规定,研究成果要及时申请专利,不能急于公开发表而使其丧失新颖性,让别的同行企业有机可趁,抢先注册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并且不要盲目开发技术和仿冒名牌,引发侵权。在被告发侵权后,要利用法律知识,收集证据,尽力挽回企业损失。国家要加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立法,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应该立足国情,要适应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谨防不切实际的趋前或滞后。同时,应该抓紧研究制定规范我国企业与员工之间发明权属关系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鼓励我国企业员工发明创造的立法。 三、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增添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内容。从十七大报告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到十八大报告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再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通知》表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构建已经完成。中小微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必须要重视知识产权是一种产权制度,与物权一样,神圣不可侵犯,要将知识产权意识贯穿整个研发、生产、销售环节,从而打赢知识产权战役这一场胜仗。 小微企业论文:关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的提案 近些年来,小微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一些小微企业经营中存在着难以应对的重重难关,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突出,对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些难关突出表现在,第一关就是融资关。今年以来,由于银行信贷紧缩力度增大,而针对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的“通道”又太少,使一部分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且融资成本不断上升。第二关是成本关。今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租金、资金等多项成本大幅上涨,加之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缺乏议价能力,无法通过定价转移成本,于是利润空间遭到压缩,处于亏损边缘。第三关则是用工关。据一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小企业很难招到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的蓝领工人,原因是要求的薪酬太高,企业难以承受,有时去一次招聘会连一个人都招不到。第四关是税负关。当前,中小企业税负偏重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如果把中国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很多中小企业平均税负在40%以上。税种包括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等多项,仅增值税一项就占营业额的10%。税负关使企业难堪重负。 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着重重难关,加之银行贷款门槛不断提高的现状,使得那些资信状况并不占优势的小微企业从银行分到的信贷之“羹”越来越少。在资金瓶颈中生存,不少小微企业只好转向民间借贷,从而造就了民间借贷利率的暴涨。在当下的民间借贷市场上,月息10%是最常见的利率标准,有的地下钱庄年息居然达到了180%。根据国家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基准利率4倍,那按一年期利率计,4倍基准利率为26.24%;而月息10%,折合年息就是120%,已超过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18倍。民间借贷利率的暴涨,还形成了一个火爆的高利贷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囊括了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典当行、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及个人,整个链条环环相扣,共同造就了活跃的民间高利贷。在高利贷链条中,担保公司是个重要角色,通过担保获取银行资金,然后用于放贷,最终成为民间高利贷的积极推动者。而这场火爆的高利借贷中的可怕之处就是,由于民间借贷行为存在交易隐蔽、法律地位不确定、风险不易控制等特征,有些甚至以非法集资、洗钱等犯罪行为充斥其间。一旦民间资本借贷出现问题便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连串的问题。有媒体报道称,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的温州企业主仅9月以来就高达25人。他们要么借了高利贷,但营业利润抵不上所需偿还的高额利息;或者自己担保的巨额资金连本带息难以收回。还有,不少中小企业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上游下游都会随之出现不良运转。 目前,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包括有企业注册登记费、税务发票工本费、海关监管手续费、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农机监理费等22项收费。通知指出,各有关部门要督促本系统内相关收费单位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享受收费优惠政策的登记备案管理,确保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享受收费优惠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落实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部门和单位,要按规定给予处罚,并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通知的下发为小微企业发展带来机遇,为此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九项措施办事,紧密与商业银行加强沟通与联谊,并提请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提供信贷支持。要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以及进行结构性减税。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其次,资本市场要为小微企业股权融资创造有利条件。逐步扩大小微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包括中小板和创业板以及三板市场建设。拥有符合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兴业态项目的 小企业应将陆续成为上市公司中的一员,以改善小微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进而远离高利贷融资环境。 再次,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能够有效分散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年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通过合理确定并适当降低贷款担保收费标准,简化贷款担保手续,缩短贷款担保办理时间等办法提高信用担保质量。还要加强与银行协商,争取在授信额度内采取“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环担保”方式,提高审保和放贷效率。 小微企业论文:试论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多维支持 论文摘要:小微外贸企业是我国外贸的重要力量,直接影响到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其规模小、融资难,抗风险意识和能力薄弱,在当前外贸形势下,需要加强对小微外贸企业的多维支持,以促进其发展。 论文关键词:小微外贸企业;发展;支持 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规模小、融资难,抗风险意识和能力薄弱,在当前外贸不景气的背景下,不少小微企业“有单无力接”、“有单不敢接”,错失机会,阻碍了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小微外贸企业的多维支持。 一、小微外贸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一方面,小微外贸企业数量众多。过去三十年我们国家小微企业发展非常迅速,数量巨大。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的《中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报告(2012)》,截至2011年底,全国工商登记实有企业1253.1万户,个体工商户3756.5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全国出口企业中共有小微企业18.8万家,占我国出口企业总数的73%,集中了大部分外贸从业人员。据统计,2011年北京市小微出口企业有5000多家,占北京地区出口企业总数的80%以上,小微企业2011年实现出口27.5亿美元,在解决就业、促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和保障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在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小微企业在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大,所提供的出口超过出口总额的60%,例如2010年小微企业出口额占到了全部出口额的72%,2011年小微企业创造出口额占百分比为65?。从地方政府的外贸数据的增长也可以看得小微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出来,例如2012年1至6月份,绍兴县有出口实绩的小微企业2729家,同比增加212家,出口额增至18.1亿美元,平均增速高2.3%,占全县出口总额的38.3%。 政府对小微外贸企业的政策支持逐渐增大。2012年9月1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确定八项政策措施以支持发展对外贸易,会议指出,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商业银行努力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贸易融资,增加对符合条件出口企业的贷款。2012年9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49号)》,对国务院的八项措施进行了细化。随后,各地也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文件,根据各地外贸的不同特点,从政策上支持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 二、小微外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小微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受影响更为严重,开拓国际市场面临较大压力,生存发展较为艰难。 (一)订单风险增大 由于欧美债务危机影响,现在国外客户常常延长赊账期,小微企业承担不起跑单风险,只能眼睁睁地错失订单。例如重庆劲森珀尔机电有限公司业务主要以出口通用发电机组为主,出口地区包括印度、柬埔寨、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今年企业开工率仅为60%,较去年下降三至四成。公司曾因非洲买家在港口拒绝提货,也不配合退运或转卖,最后5万美金的货物被海关以17000美金的低价拍卖出去。十单生意只要跑单一次,利润就全没了。出于风险问题考虑,好多小微企业为了不承担跑单风险,宁愿选择不接外贸订单。 (二)融资困难 当前大型金融机构贷款融资门槛高、要求严,融资担保体系不够健全,加之小微企业存在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较弱、财务管理不规范、贷后管理难度大等先天不足,与金融机构放贷的审慎性原则冲突,致使很多发展前景良好的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常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窘境,陷入严重的融资困境。 (三)用工成本增加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员流动性增加,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的现象,招工难、用工贵、留人难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因素。多数小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员工福利和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企业招工难、留人更难。企业万般无奈下,只能通过加薪招工、改善福利留人,使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几年前还让国外企业艳羡不已的人口红利荡然无存。 (四)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率极低 出口信用保险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允许的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有效工具,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可以帮助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有效地规避收汇风险、增加贸易机会、扩充融资渠道、跟踪买方信息。投保后,一旦出现买方破产、无力偿还债务、拖欠、拒收货物等商业风险,买方所在国家发生战争、动乱、贸易管制、外汇管制等政治风险时,企业最高可获得赔偿金额为出口损失的90%。小微外贸企业多呈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的状态,在外贸危机中最先受影响,出口信用保险能保障小微企业规避国外交易对手出现拖账欠账赖账等风险。但恰恰是最容易被危机冲击的小微企业投保率一向极低。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约有1.5万家小微型出口企业,但主动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寥寥无几,承保覆盖率很低。投保比例低,一方面是企业意识还较薄弱,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认为风险高的海外市场保费费率较高,低风险地区则没必要购买。 三、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多维支持 (一)贯彻落实国家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精神,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引导帮助小微出口企业规避风险,支持小微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各地应当出台落实国务院政策的具体措施,促进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例如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订《北京市小微企业(2011年出口额100万美元(含)以下)出口信用保险统一投保协议》,根据该协议,北京市为2011年度出口规模在100万美元(含)以下,且2012年有外贸出口业绩的小型微型企业统一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义乌市出台了《市场经营户及小微外贸公司信保联动保障扶持方案》,规定2012年7月起至2012年年底,义乌378家符合条件的小微外贸流通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将由市财政“全额买单”。2012年10月,黑龙江省商务厅、财政厅与中国信保长春办事处决定启动“百户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计划”,对于省内上一年海关出口数据300万美元以下的重点行业、出口潜力大的100家小微出口企业,由政府全额缴纳 保费。 (二)加强对小微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 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我国外贸形势依然严峻,金融机构必须加强对小微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出台一些适合于小微外贸企业的低门槛、低费用投保和量身定制的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可以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和能力,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为促进外贸增长,金融机构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例如中信保公司为上海市2011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赠送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同时降低投保门槛、简化投保流程等。中信保公司和江苏银行将分别为符合条件的近400家小微企业提供10亿美元的出口承保,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三年1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 (三)设置支持小微外贸企业的专项资金 2012年6月修订后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一大变化是扶持的企业类型由原先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2大类,变为中型、小型、微型企业3大类,这意味着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众多微型企业将成为专项资金扶持的重点。各地也开始设置了小微外贸企业的专项支持资金,例如根据最新出台的《宁波市小微外贸企业融资帮扶资金使用办法(试行)》,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和动产质押融资。从2012年7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宁波融资服务机构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动产质押监管服务而发生坏账的,给予其实际承担损失一定比例的坏账补偿,对小微外贸企业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而发生的利息给予支出,给予不超过30%且单家企业获得不超过20万元的利息补助。但是类似宁波这样专门针对小微外贸企业的专项资金目前还不多见,希望地方政府可以对小微外贸企业专门对待,毕竟与内贸小微企业还是很大差异,需要有差别的扶持。 (四)提供便利的海关针对性行政服务 为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健康发展,应对世界经济疲弱以及欧债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当提供便利的海关针对性行政服务,在从改进海关监管和服务的角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轻中小微企业的进出口通关成本,促进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例如广东分署牵头广东省内海关共同推出了扶持中小微进出口企业的八项措施,包括推广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应用,鼓励中小微企业使用海关税费电子支付,节约企业通关时间和成本;促进征管便利化,推行进出口商品预审价、预归类、原产地预确定;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选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全面推开分类通关改革,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低风险快速放行”的通关便利;对中小微加工贸易企业实行外经贸、海关、企业的三方联网管理,方便企业办理合同审批、备案手续;口岸海关设立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办事窗口,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等。这八项措施针对广东省中小微进出口企业进出口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简化了通关的流程,节约企业通关时间和成本,并且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享受“低风险快速放行”的通关便利。 小微企业论文: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摘 要】 目前,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保障就业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是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然而,小微企业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融资困境,如何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金融支持 2011年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大考之年,随着2010年宏观调控,银行收缩银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日渐突出。据2011年来自年浙江政协的一份报告显示:浙江超过80%的中小微企业基本上拿不到银行的贷款。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下,中小微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结果民间借贷利率逐年翻番,到2011年上半年,浙江民间借贷月息已经超过10%。高利贷积聚起来的风险,终于在2011年的夏天得到了集中释放。一夜之间,浙江温州、台州、宁波等地大批小微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倒闭,一时间浙江小微企业人人自危。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银行纷纷紧急动员出台政策、措施,希望能够缓解这场由民间借贷引发的实业危机。 从2011年10月至今年2月的短短5个月时间里,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了3次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的政策“大礼包”,从国务院的“国九条”,到银监会的“银十条”,再到两会的各项提案与总理的政治报告,关于扶持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陆续推出,这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连续组合出台表明,政府不仅要为小微企业摆脱现实经营困境创造条件,而且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足见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那么究竟如何破解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呢?这需要我们先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一是融资渠道单一。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其中又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及通过向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的方式融通资金。但多数小微企业的筹资仍然为向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而合资、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利用率低。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1.8%。 二是受企业管理缺陷的影响。绝大多数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水平低、经营风险大等问题,其内控机制达不到银行发放贷款所要求的标准。 (二)外部原因 一是银行风险控制的要求。出于风险防范需要,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性银行,对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均要求有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但多数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无法得到担保公司的担保。特别是位于乡镇的小微企业,大多使用的是以前镇办、村办企业遗留的旧厂房,土地属集体所有,机器设备老旧,抵押物价值低。对于这类小微企业,担保公司不愿意提供担保。 二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县级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普遍采取“指标控制、逐级审批”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许多虽然抵押物存在缺陷,但经营前景较好、现金流较大的小微企业提出的贷款申请被判“死刑”。另一方面,县级分支机构为了保证上报贷款的审批通过率,往往会优先上报抵押物充足、偿还能力强、贷款额度大的客户申请,从而在事实上造成了对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的歧视性待遇。 三是地区发展战略的冲击。地方政府为满足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热衷于发展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以期达到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地区经济总量的目的。在这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政府希望银行将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小微企业获取信贷资金支持的空间。 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一是健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多层体系。一方面要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草根”金融机构在县域、乡镇的落户速度 二是加大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力度。笔者走访多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均表示,担保公司参与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也是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需要。但是,目前成立的信用担保 机构,大部分行政色彩浓厚,注册资本到位率低,运转很不规范,同时存在担保基金量小,协助银行选择困难等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加强担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 三是银行努力优化贷款程序,减少放贷成本。银行要改变传统的以大企业为主的操作流程。在传统的审贷流程上,进一步缩减不必要的环节和过程,对小微企业可以采取差别化的授权机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小微企业快速审贷,提高效率。 四是加快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要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在法律层面明确正常民间借贷和非法金融活动的界限,对正常的民间借贷给予法律上的保护;要引导典当行、旧物行、中介公司等民间借贷机构向小额贷款公司和财务公司转化。通过降低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准入门槛等方式,逐步将民间借贷机构纳入准金融企业管理,从而引导更多的民间闲置资本进入规范化的融资市场,实现民间借贷行为的阳光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五是采取商业集群批量开发营销模式,这方面民生银行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民生银行首先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重点发展行业定位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区域优势明显、受经济波动和通胀影响较小、经营周期相对稳定、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日常认知度高的行业”。在此前提下,紧紧围绕“商业圈”、“产业链”及“供应链”(一圈两链)集群 进行批量的、系统性开发和授信。 六是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七是设立统一、高效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并加强、完善对其宏观管理。一些发达国家有完善的管理机构,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如日本在通产省设置了中小企业厅;美国设立了永久性的联邦机构小企业管理局;英国贸易工业部设有小企业服务局。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企业分属于各级政府及各个产业的主管部门,管理比较分散。可以把目前涉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进行剥离合并,组建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权威机构。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小微企业论文:小微企业生产计划管理 摘要:生产管理工作计划性可以保证生产工作顺利实施,有效地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全面提高生产管理的质量。文章从我国小微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现状出发,围绕着生产管理工作的特点,探讨有效的生产管理措施,为小微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出谋划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生产管理;策略措施 一、引言 在信息化的新环境下,加强小微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必须更新生产管理工作理念,创新生产管理工作方法,形成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有效消除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起与实践相符的生产管理工作策略与制度体系,切实完善生产管理工作措施,全面提高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生产计划管理的特征 (一)生产计划管理的动态性 生产计划是围绕着生产目标进行生产优化的过程,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顾客)的实际需求,实现对生产产品数量、质量、交货期限的管理,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信息化生产方式的建立,生产计划管理的动态特征越来越明显,只有使用动态化的管理方式,才能有效地指导生产,切实满足定货合同的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在全面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工作的管理质量。当前生产任务的确定更加依赖市场,只有在全面进行市场信息调研判断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使用管理手段,全面提高生产管理的有效性。目前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年初制订的生产计划与生产实现过程计划有较大差异,只有使用动态化的生产计划管理方式,才能全面提高生产计划的管理效率,实现生产计划与生产可变动因素的有效结合,从而不断提高生产部门对市场信息反馈的能力,使生产变得有据可循,不断提高生产管理预见性,实现生产的全面管理。 (二)生产计划管理的敏捷性 随着生产管理任务的复杂化,生产管理不仅要保证质量,而且还要提高生产的敏捷性,只有快速地应对市场变化,及时地根据市场情况做出反映,才能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只有注重优化生产程序,有效地随着任务订单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才可以根据生产能力情况,按需进行生产管理。为此,要按照现代订单管理的思想,进行全面策划,才能根据订单科学的安排生产量。企业生产管理的控制要充分的考虑不确定性的因素,使生产计划具有一定的柔性和敏捷性,提高市场反映速度,注重提高和优化生产计划速度的调节能力,从而在追加合同时能够有效的调动生产力,按期完成生产任务。现代生产工作更需要考虑生产成本,注重优化生产管理的细节,才能运用现代程序化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的生产,从而实现对生产因素的全面调节与控制。 (三)生产计划管理的外因性 现代生产计划的调节应当更加注重外部因素,企业生产计划的变动往往是因为外部因素引发的,只有注重调节外部因素,才能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有效性。要充分研究企业生产链,实现在企业生产链基础上的信息全面反馈,要以生产主纽带实现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全面传递。要建立起商业往来的群体,在保持企业独立生产经营权的同时,建立起与顾客的良好关系,才能够在全面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安排生产。应当切实提高企业生产人员的管理水平,注重考虑企业的外部生产动态,切实把握好生产的时机与外部关系,注重围绕着生产链审视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要保证生产相关原材料的供应,协调外部零件的及时供应,这样才能确保生产计划的按时完成,全面提高生产管理的有效性。 三、生产管理科学化的必要条件 (一)科学的编制生产计划 为了提高生产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全面分析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完善的生产计划,总结以往生产计划中发现的问题,全面改进和优化生产管理程序。首先,应完善生产计划制订的原则,按照科学化的目标体系进行生产计划配置。在生产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按照均衡、准时、节约的原则进行生产计划的制订。要重视实现生产计划的相互衔接,保证生产计划与原料供应,出货速度,生产周期与技术更新等相关因素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保证严格落实生产计划,达到全面生产管理的目标。另外,还要深挖生产计划问题的根源,在全面进行生产管理的同时,找出影响生产计划执行不足的因素,采用科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方式来消除传统生产计划中的问题。 (二)完善生产计划的体系 生产计划的编制至关重要。做好生产计划的编制工作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因此要提高生产计划编制的完备性。首先,从合同要求着眼,以产品的最终交货期为基本指标,实现生产工序与生产准备的全面管理;加强技术、设备、设施、原材料的优化,在科学进行人力资源分配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有效管理,并且编制出网络性的生产计划图、表,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保证生产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要加强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对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以生产大纲为基础,合理结合生产工作的实际,与前期生产准备情况,月份生产计划的编制,当前具体生产任务等相结合,并且进行有效的调配划分,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有序进行。 (三)强化生产管理的精准性 为了提高生产管理有效性,必须提高生产管理的精准性,在有效消除浪费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利益的追求,从而保证在企业内部实现追求精益生产管理的目标。首先,强化生产很容易的目的,把生产管理迈向深层次,完善生产管理的体系。其次,加强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产工作效率,有效地降低生产管理的成本。第三,有效地减少生产的投资,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抵御风险的能力,注重综合考虑各种影响企业生产的因素。第四,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推动企业生产计划的全面完善,不断提高生产适应市场的能力,消除市场不稳定因素影响。 四、小微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产时间相对滞后 目前小微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不能及时投产。由于生产与研发、原材料等部门衔接的不紧密,导致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技术难关,工作人员不熟练等实际问题,再加上订单管理的不足导致生产滞后。原因之一是由于企业合同签订有时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致使订单签订时间滞后,导致企业生产的过程周期延长,造成生产加工周期较紧。其次,企业生产的过程还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技术与人为因素较多,再加上生产工期相对较紧,造成现有的生产线进行生产的时间有限,给企业生产管理带来较大压力。而且有些生产企业存在着生产监管不足的问题,往往要加班加点,从而给生产管理造成被动局面,严重影响生产管理的效率。 (二)生产流程管理不规范 企业有效的生产管理一方面建立在完善的生产制度上,另一方面建立在有效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上。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导致有些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生产人员的积极性不高。首先,有些企业的生产部门划分的较为复杂,生产协作体系较为庞大,这都严重的制约了相关部门的协调性,不能有效地发挥出生产管理部门的协调作用,不利于形成生产统一体系,没能发挥出现有生产力量的最大作用。有的企业没能根据生产技术发展进行生产制度的改进,现有的操作方法与生产标准已经不适应新生产线的实际需求,没能严格实现对生产流程的全面管理。有的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不能实现必要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导致企业生产管理效率较低,制约生产管理作用发挥。 (三)生产信息利用不到位 在信息化的大生产环境下,只有加强相关企业的全面合作,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小微企业缺乏必要的协作体系,生产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了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有些企业缺乏生产信息的收集机制,没能全面掌握行业动态,不能在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交换中科学的安排生产任务。有的企业生产信息数据库建立不完善,没能有效地运用大数据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数据分析,无法找出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的企业还没能形成统一的信息化生产管理的平台,生产管理部门、工艺设计部门、物资供应链没能在同一平台上服务生产,导致数据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数据的准确性差,严重的浪费了生产资源,影响了生产工作效率。 五、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生产计划制订 为了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效率,有效合理的安排生产,必须全面收集整理企业生产的数据信息,注重有效督促核查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现有生产管理运行模式下,围绕着各种基础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实现基础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综合有效运行。必须完善生产能效的分析工作,有效的分析生产成本与质量因素,在全面总结生产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找出有效的生产管理工作的方法和计划。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完成各季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生产环节入手,围绕生产计划构建起必要的保障体系,为生产计划的执行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及时组织考查各种指标体系,优化的考查整体系统,实现以往系统运行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进。 (二)创新企业生产管理方式 只有创新企业生产管理方式,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要突出生产管理的时代特征,引进信息化的生产管理方式,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操作,运用软件方法全面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同时加强生产信息的数据库建设,引入大数据的分析计算方法,有效优化生产流程。要努力创新管理方法,完善生产管理体制,实现生产管理运行机制创新,要把QC管理,ISO9000认证管理体系等现代生产管理方法融入到生产管理体系当中去。开展精益生产管理工作,全面调动职工参与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把优化生产工作程序与职工利益结合起来,全面提高生产环境的软硬件水平,发挥出生产环境对提高职工生产效率中的积极促进作用。要按照快投入与快产出的原则,把精益产品开发与主动管理结合,不断拓展和提高市场响应机制。 (三)完善企业生产管理过程 为了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有效性,解决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必须采用柔性的管理方式,注重提高生产过程管理灵活性,解决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以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主,提高企业生产方式的多样化。根据生产订单灵活组织开展具体生产活动。融入JIT生产方式,实现生产管理的准时性,做到有效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目标。保证生产的平稳性,注重有效的降低生产管理风险。采用周期方法,全面跟踪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生产计划编制准确性,合理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六、结语 当前小微企业生产技术也越发复杂,影响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因素不断增多,只有注重使用全面管理的思想,围绕着企业生产工作的周期,切实审视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全面调动生产过程中的基础上有效调动积极生产因素,才能提高生产管理的敏捷性,有效消除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郭大朋 陈健平 单位:江苏泰达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小微企业论文:小微企业财务队伍建设 摘要:小微企业是活跃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但是小微企业资源有限,财会队伍建设缓慢,优秀人才难以留任。如何更好建设小微企业的财务队伍,本文以承担培训教育的某一中心为例,先简单介绍财务队伍概况、然后从全过程管理财务人员和全方位保障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出发,助力提高小微企业财务队伍建设水平。 关键词:小微企业;财务队伍建设 一、财会队伍概况 (一)组织架构 中心现有财务人员6名,分别设置岗位情况如图1. (二)人员情况 中心经过多年努力,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职称水平较高的财会队伍,为中心经营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截至2017年,中心财务人员平均年龄31.33岁。本科及以上人员6名,占比100%;其中本科学历2人,硕士研究生4人。助理会计师及以上职称人员6人,占比100%;其中中级职称4人,高级职称1人,1人取得了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 二、全过程管理财务人员 为了确保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心高度重视财会队伍建设,分别从进入门槛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业务能力提升及绩效考核四个方面严格把控,全过程管理财会人员。 (一)设置进入门槛 中心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员工只有在经过中心内部笔试、面试及入职培训考试,层层考试合格之后才能入职。入职后,中心规定新进财务人员必须是硕士研究生,且应在一线部门锻炼1年以上。中心主要承担教育培训,员工通过在一线培训部门锻炼,承担班主任代班工作,可以提高日常业务处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定期轮换岗位 轮岗是人才辈出的有效机制。中心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轮岗,一方面可以避免人员“异化”,但更为深层次的是它可以改变员工认识物的固化角度和视野。如果一个员工长期置身某个岗位,其视野和角度之外的人会墨守成规,容易出现缺乏活力和带来僵化,不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进行轮岗,可以满足员工发展的需要,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到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员工未来能够更多的独挡一面。 (三)提升业务能力 在当今重视数字管理的时代,会计越来越被人们依赖。但是对于会计而言,把自己固定在“数据世界”的小天地里,便会失去价值。一个真正值得信赖的、数字观念非常强的会计人员,必须达到能够迅速由表面数字洞悉潜藏在数字下面的各种含义。为此,中心通过贯彻财务通用制度学习、进行财务课程课件开发、写管理创新课题、质量控制体系贯标认证工作、师带徒活动、网络大学考试、借助问题清单梳理工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等多举措全方位提升员工业务能力。1、财务通用制度学习。中心定期组织员工学习财务通用制度,基本达到每半个月会计主管组织员工学习一项制度。学习课堂上,员工认真思考,结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家积极探讨,进一步加深对财务通用制度的理解。学习完毕后,员工将所学所想运用到实践上。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再解决的学习模式,提高了员工的业务能力。某一学习场景见图2。2、开发财务课件。中心主要负责教育培训,利用培训这一良好的环境,中心组织员工积极申报课件开发及课题研究。在课件开发上,主要提倡大家用微课的形式,以短小、精悍的视频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财务知识的应知应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升的途径等各项内容。员工通过积极参与,深化了对制度的认识。3、接力实践经验。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过去我们常说需要老师傅带新会计。中心通过质量控制体系贯标认证和师带徒活动传承老员工在工作中积累下的经验。中心开展质量控制体系贯标认证工作,财务部门主要编写了资金管理控制程序文件、预算管理控制程序文件和工程财务管理控制程序文件。通过过程控制程序文件的编写,可以将工作中的一些程序性的内容规范和固化下来,方便新到任岗位的人员迅速熟悉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适应岗位工作能力。中心开展传帮带活动,按照双向选择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确定结对师傅和徒弟,一般情况下一师一徒。为明确师傅和徒弟之间的职责、培训目标,达到预期培训效果,分别对师徒二人提出具体要求,双方需签定传帮带活动。师傅帮助徒弟列出学习和工作计划,定期与徒弟交流,把精湛技艺传给徒弟,徒弟虚心学习,有疑必问,争取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成效。 三、全方位保障队伍建设 (一)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难以从事中心高强度、强压力的财务工作。为此,财务部门组织员工开展健步走活动、羽毛球比赛等项目,提高员工身体素质。 (二)思想素质 财务员工认真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6名财务人员中有5名是党员,占比83.33%。尚未入党的员工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靠拢。组织财务员工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让员工从心灵深处震撼,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违法乱纪。 (三)基础技能素质 信息化时代,为更好的处理工作,中心组织财务员工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积极参与省公司布署的ERP项目建设,遇到问题常向顾问咨询,提升计算机水平,助力财务信息化建设。 作者:杨郁娟 陈喜军 单位:山西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 小微企业论文:小微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小微型企业的支持,我国的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经济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小微企业崛起时间短,其企业管理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薪酬管理制度也并未得到完善。薪酬管理在小微企业的管理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解决当代小微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是更好的发展小微企业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小微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薪酬管理;小微企业;鼓励机制 在当代管理学中,薪酬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员工工资除去基本工资外,还可以注意绩效工资、员工持股计划、灵活的工作日程以及目标管理等方面。而在当代的小微企业薪酬管理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企业成立初期,多以固定工资+总奖金的方式发放工资,这种薪酬管理制度限制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不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随着企业的扩大发展,薪酬管理制度多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方式结算员工工资。由此可见,当代小微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中频频暴露出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 一、小微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薪酬管理缺乏统筹规划 在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大力扶持下,许多小微企业都得了很好的发展,但由于其发展的快速性,与此同时带来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等各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许多企业兴办的初衷是为享受国家政策,以达到盈利目的。所以,极少会有企业管理者会在企业兴办之初统筹规划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导致了企业发展初期实施的薪酬管理方法(如固定工资法)限制了企业中后期的扩大与发展。此时,企业需要不断更换薪酬管理方法来适应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企业缺乏稳定性、员工缺乏安全感等现象。所以,企业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统筹规划薪酬管理制度是前提。 2.薪酬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如今,许多小微企业以平缓渡过创业初期,步入中后期。但部分企业工资的制定方法依旧是谈判式或主管拍板式,这种薪酬管理方法制定的并不合理,它并没有根据市场相关工作价值而决定薪酬的多少,而是通过应聘者与被应聘者的沟通定价,或是通过主管决定工资再进行相应的招聘。这种不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造成公司薪酬管理体系失衡,工资多少最终会由企业工作人员的稀缺程度决定,不确定性较大。所以,健全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3.薪酬管理方式缺乏多样性 如今,小微企业多采用一种薪酬管理方法,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或是基本工资+年终总奖金。单一的薪酬管理方法会限制企业的灵活性,企业的一线员工和中层管理者以及高管人员都采用一种薪酬管理方法,会使管理者缺乏积极性。薪酬管理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员工对薪酬的心理定位,激发员工对企业工作的热情。并且优厚的企业内部福利也是薪酬管理的一种方式,可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所以,薪酬管理方式多元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保障。 二、小微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 1.建立战略规划 目前,企业对薪酬管理的关注点往往还停留在以往的公平性、长效性等,没有准确定位薪酬管理,更没有将其放在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上。薪酬管理如果与企业的组织、计划与控制完全不在一个水平层次上,薪酬管理将限制和阻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要统筹规划薪酬管理,建立完整的发展战略。让其与企业未来的五年甚至十年规划完成同步,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健全薪酬管理体系 建立完整的薪酬管理体系对每一个正在发展的小微企业来说都迫在眉睫,将可变薪酬体系与宽带薪酬体系相结合是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最佳的薪酬管理体系。但它对企业各种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要求比较高,适用于企业发展后期,基本工资+可变工资的可变薪酬体系适用范围较广、变通性较强,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中期或者中前期。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健全的薪酬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3.建立长效的鼓励机制 一个企业员工幸福指数的高低往往能准确反映出企业福利待遇的好坏,建立长效的鼓励机制是在当今知识时代对人力资本的有效体现,让绩效工资、员工持股计划等薪酬管理方式共同融入到薪酬管理体系中,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受益,是实现共赢的有效措施。因此,实现福利体系与薪酬管理体系的合一是建立长效鼓励机制的前提,有利于企业薪酬管理多元化发展。 三、结语 由于小微企业的不成熟性以及发展的迅速性,使小微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但在企业创立初期从统筹规划,建立发展战略;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薪酬管理体系;实现薪酬管理多元化建立鼓励机制这三方面完善薪酬管理,对小微企业的长久发展十分有利。 作者:胡雅娜 邓亚娟 单位: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小微企业论文:小微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数据的合理利用对企业的网络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微企业能否利用大数据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是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比较晚,因此我国小微企业在网络营销时还有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本文从大数据和小微企业网络营销的意义入手,分析我国在大数据时代小微企业网络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小微企业;网络营销 一、大数据时代和小微企业网络营销的意义 1.大数据的意义和特征 (1)大数据的意义 如今的世界是数字化的世界,在各国进行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数据都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人们利用数据学习、工作甚至休闲娱乐,在利用数据的同时,人们也会留下数据,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数据会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也就是从数据变成大数据的过程。如果把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我们就会发现大数据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甚至人们的喜好。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将企业销售、营销、服务以及供应方面的数据相结合,就会得到企业的大数据,大数据具有极大的价值,企业大数据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大数据的特征 ①大量化: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就是数量的巨大,但大数据中,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组织和分析,以达到数据的精准。②多样化:大数据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数据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逐渐变得复杂,种类也越来越多。③快速化:大数据的快速有效是大数据有意义的前提条件。④价值化:大数据系统中,数据虽多且繁杂,但好的大数据系统中,数据都极其精简,有价值的数据占有最大比例。 2.小微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重要性 网络营销是信息时代最具代表意义的营销方式,网络的大环境影响着小微企业对社会资源的利用,也影响着企业内部的各项决策。网络具有信息传播快、成本低、宣传面广的优点,深受各企业的喜爱,因此,利用网络进行的网络营销成为了不少小微企业的主要营销方式。基于网络营销所具备的优势,网络营销给小微企业带来了许多机遇,通过网络营销,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走进了消费者的视线,并逐渐被人们熟知。但小微企业规模不大,资源方面也并不占有绝对的优势,不过,国家在政策上对小微企业做出支持,因此,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小微企业具有营销方式灵活的特性,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而不会因为企业过于庞大,规章制度和经营模式不好轻易改变而拘泥于一种形式,因此在网络营销方面,小微企业具有更多优势。不过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和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二、目前小微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作为数据的实体化事物,让许多企业体会到了数据整合带来的发展潜力。不过,网络营销的确给不少企业带来了许多机遇,但小微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也很大,因此,在机遇到来的同时,这些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许多问题的困扰。 1.网络营销缺乏对消费者的数据分析 在以往的网络营销过程中,企业缺乏对消费者有效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以至于营销决策时,企业十分盲目,难以形成量化趋势,成本更是飘忽不定。有许多企业依赖着网络用户庞大的基数对网络用户进行信息的狂轰滥炸,具体表现为电子邮件的大量发送,以及垃圾短信的大量发送,这使得不少消费者对其产生厌恶心理,如此网络营销不仅不能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会适得其反。 2.网络营销缺乏和消费者和双向交流 顾客是企业网络营销的中心,而不是被管理的对象。网络营销应该符合消费者的喜好,但以往企业网络营销的宣传手段往往都是企业单方面向消费者发送广告信息,而无法听取消费者的反馈意见,这就使得企业无法精确的掌握消费者对网络营销宣传的感受,不能实现网络营销的天时地利人和。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能够对顾客的整体购买意向做出判断,并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物质需求,而目前的网络营销状况却无法让企业做到这些。 3.网络营销缺乏对企业内部数据的合理利用 如今,企业网络营销时往往以第三方机构为营销平台,在进行企业决策时,企业一般以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数据为基准进行决策,但从生活中人们可以发现,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存在极大误差,很难从中分析出消费者的真实意愿,其主要原因是第三方机构与消费者的关联性并不高,真正与消费者密切联系的是企业本身。企业若不能利用各部门的营销状况对消费者的喜好和消费意愿进行分析,那么企业对消费者的定位就会不准,企业的宣传成本无形中就会提高,营销价值也会降低。 4.企业各部门间缺乏有效合作 网络营销讲究的是企业的化零为整,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反馈来规划企业整体的发展状况。在小微企业中,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因此,各部门的分工也比较明确,但正是因为小微企业的特点,各部门之间只实现了分工,却无法真正实现合作的关系,加之企业内部人员分配可能会有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就无法进行数据的交流,也无法进行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企业内部缺乏了数据的共享,也不能进行互动,即使有相同的目标,但部门之间进度不一也让企业网络营销效率有所下降。 5.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 这里的专业人才指的是能将数据整合并进行合理分析的人才,也就是大数据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企业业务熟悉,能够熟练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并分析出信息中的有效内容。但我国目前这类人才并不多见,这类人才一般集中在大型企业中,他们心中期待的薪酬也十分高,因此,在小微企业中,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企业都不会聘请这样的人才入驻,即使有的企业聘请到了这类人才,但由于他们对大数据的认识错误,导致企业管理层将这些人才安置到了并不适合他们的岗位,形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小微企业实施大数据营销策略 想要真正利用大数据为小微企业网络营销开创一条宽广的道路,首先需要顺应大数据整体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战略。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内部数据整合情况对企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结合消费者的实际购买数据和反馈意见,制定发展目标,进行相对综合和全面的企业发展计划,对以往业务状况进行改进。 1.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需求 数据能够体现消费者的具体喜好,从平时的统计企业可以看出,消费者喜爱的东西,销量一定很高,而销量也是衡量一个物品是否具有优秀品质的准则,销量高的物品也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去购买。基于这一点,企业应该加强对销售数据的统计,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营销活动。小微企业本身的资源并不丰富,就更应该回避大量的投入,针对某一项目进行网络营销,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能让消费者理解到企业特色,改变消费者对企业看法,并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2.加强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 沟通,即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网络平台使购物更加自由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因此而得以实现。以往的营销策略中,企业一般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主要的经营策略,但这种手段局限性极大,同时客户无论在消费前和消费后都希望自己能在与企业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他们不希望被企业管理。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和消费者沟通,首先企业就要为这种交流互动提供合适的平台,并保持平和且平等的心态,这是大数据时代小微企业网络营销的基础。客户从认识产品到购买产品,再到企业售后服务,企业都要和消费者保持互动关系,以便于企业能够及时判断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以及以后是否依旧有购买意愿。 3.对企业内部数据合理利用 企业内部的数据书网络营销的真实数据,关系到企业的投入和产出。可靠的数据能够实现企业在各项影响活动中制定全面的战略布局,而要想让战略方针落实,就需要数据能够更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企业的内部信息应覆盖企业,并利用信息技术将企业各部门整合,以达到将企业的大数据战略布局和企业的总体目标结合的目的。也只有数据能够整合,才能利用大数据解决企业网络营销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与其利用第三方机构的不准确的数据作为企业网络营销的基础,不如将企业内部的数据进行整合,以达到降低宣传成本,迎合消费者消费意愿的效果。 4.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合作 利用大数据进行网络营销需要企业内各部分的分工合作,其中,合作是网络营销最重要的缓解。大数据战略方针的实施需要突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隔阂和界限,并开展合作,重新规划企业部门之间的组织形式,并对目前企业内部结构的规划进行评估,推陈出新,以便企业能够在大数据时代增加企业内部的收入,增加新的企业运营机制和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在此过程当中,企业的交叉能力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将各部门人才中具有优秀才能的人进行抽调,合成新的部门,有利于企业重要决策的制定,能够弥补企业内部不少缺陷。 5.综合性人才的利用 熟练掌握大数据,并能利用大数据解决企业网络营销的人才少之又少,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企业的成本应当在可控范围内,但人才的聘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人才的作用上来讲,企业专业人才的利用有助于企业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并能够利用网络对企业进行网络营销方案的制定,从企业整体的部门分配来讲,一个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配备相当于将多个部门的作用集中到一人身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类人才的合理利用无形当中为企业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这类人才的利用或许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四、结语 按照大数据的意义来看,人类的各项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随着时间的积累,数据由量变到质变,从无任何意义的数字,到对人类情感或者生理的分析,大数据对时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大数据的综合利用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企业营销方面的不少问题。当企业的营销人员能够将大数据作为企业网络营销的根本,打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隔阂,企业才能够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实际情况,以达到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其实,在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在各个领域都有量化的趋势,如今,在各个企业营销模式推陈出新的今天,企业的大数据化管理让企业的定位和发展布局更加精切,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大数据的利用无疑会让企业在市场中抢占先机。 作者:杨静 王淑芹 李玉红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小微企业论文:网络时代科技型小微企业营销渠道创新 [摘要]本文结合网络时代背景以及网络营销时间随机、平台广泛、渠道多样等优势分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营销渠道建设的意义,并通过典型性问题分析和制约因素分析阐述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营销渠道现状,由此提出了应对网络时代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策略,以期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抓住机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时代;营销;渠道;创新 0引言 当今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产品以及品牌之间的竞争,营销渠道也成为竞争的重要内容。当今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力军,其资金和人力资源、技术方面都比较薄弱,支持是关注民生的体现。小微企业不但可以增强市场活力,又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是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小微企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国家鼓励创业,而很多小微企业的业主都是暂时待业或失业人员。作为小微企业,其有便利的条件可以使用,例如可以更加灵活地发现市场机会,填补市场空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且可以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1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营销渠道建设的意义 1.1可以节约成本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渠道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简化采购流程,为产品营销节约宝贵时间,将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与订单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缩短了中间的时间成本,为企业发展和企业营销渠道的落实争取时间优势;另外,利用网络技术拓宽营销渠道,可以降低企业运营的材料损耗费用、可以方便顾客查询所购产品信息及物流情况、有利于所有产品在网络上更好和更快地更新;还有,对企业调研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浪费,节省广告投资费用,为企业向国际化营销渠道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制度、管理、人力资源等多方面,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1.2可以拓宽企业的促销 在网络上可提供全天候的广告及服务而不需要增加开支,利用网络技术能够把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订购与广告结合为一体,从而促成其购买意愿,来完成购买订单。为顾客提供了更快速、更直接的购买渠道。 1.3有利于企业实现全程营销目标 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为企业的营销渠道提供了全新的平台,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广场、电子布告栏以及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以较低的成本在营销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实时的信息搜集。 1.4能更有效服务于顾客的需要 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中,网络营销这种方式更能体现出顾客的思想,顾客可以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购买,在全球范围内不受限制地寻找自己满意的商品并且可以实时进行购买,所以,网络营销渠道对于顾客来说,不但提供了顾客对购物方便性的需求,而且提高了顾客的购物效率,并且使总体价格趋势得到明显的下降。 2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营销渠道现状分析 2.1典型性问题分析 2.1.1招商难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营销渠道上往往表现招商难,通常优秀的经销商选择产品,会从产品盈利能力大小、市场未来需求情况以及厂商可提供的促销支持力度等多方面来考察生产厂商是否具有雄厚的实力,而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型小微企业产品很难成为有经验的经销商首要选择的目标,企业在招商方面往往是付出多却收获甚微,因为通过各种招商形式很难找到可以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理想经销商。招商困难,成为制约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 2.1.2与零售商合作难 零售商的特点是尽量避免风险,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零售上存在一定风险,如供货量、供货时间、库存地点等,这些因素都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与零售商的合作产生消极影响,在未能解决这些问题、降低零售商的风险情况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即使与网络时代背景结合,也很难真正打开新的营销渠道。 2.1.3渠道控制力薄弱 考虑成本问题,绝大部分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营销模式上不会选择直销的运作方式。往往会采用销售商,而商从获取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肯定会倾向选择可以扩大自身影响力并且能提高自己利润的商品品牌。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产品一般不会成为商的主销商品。而在商品的市场开发、市场覆盖等方面,商通常也很难遵从小企业要求,科技型小微企业对此也无能为力,渠道控制力弱。 2.2制约因素分析 2.2.1产品因素 科技型小微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为某行业的领军产品,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这类特点的产品要求企业建立短而宽的渠道,可选择如直销、商物分流等多种适合渠道运作,同时要使渠道中中间商的产品种类齐全并且数量多。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财力和管理能力与这种需求是不匹配的。 2.2.2中间商因素 科技型小微企业产品由于自身的原因,顾客特性表现为数量不多、购买批量小。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中间商的选配上就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营规模大分销能力强的有实力的中间商不愿经销;二是企业产品在中间商销售的所有产品中一般不会是主营产品,而是成为了加价高、销售资源配置少的只是增加利润的配销角色,此外,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对中间商的沟通和管理通常是几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缺少专门的网络营销管理部门,增加了配送货和库存验货时间,对网络营销的扩大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2.3企业因素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人、财、物上的弱势状态是渠道建设的又一个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渠道,如选择与大企业相同或相似的渠道,在激烈竞争中很难与大企业抗衡,而要想建设出不同于大企业的全新渠道,则需要大量投入,这是很多小企业难以承受的;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初建渠道与不断扩张的销售量和顾客服务需要不相匹配时,就需要企业对原有渠道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更换,由此产生的高额的机会成本也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3网络时代科技型小微企业营销渠道的创新 3.1利用网络资源设计营销渠道 3.1.1选择中间商 结合网络资源的利用,兼顾物流、配送、库存、供货时间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中间商,创新营销渠道模式,如线上订单、线下配送,定期做市场调研、地域调研,在合适位置设置库区,存放产品,在充分利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资源的同时,兼顾网络营销特点,灵活配送,灵活下单,灵活管理,使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营销真正实现利用网络展开,利用网络管理,利用网络维护售后服务。 3.1.2激励中间商 在利用网络资源设计营销渠道时,要合理激励中间商,利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特点和网络营销模式,进行综合分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中间商设置激励政策,并积极落实执行。如定期对中间商开放优惠存货政策,使中间商获利的同时调动其主动营销的积极性,为后续与中间商的长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3.2树立新的网络营销理念 科技型小微企业要合理树立新的网络营销理念,将网络营销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长久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营销的特点,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利用网络时代背景,特别是个别免费拓宽营销渠道的方式方法,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创业初期的资金和人力不足的问题,将科技型小微企业整条营销设计充分与网络时代背景结合,树立网络营销、网络发展的新型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理念。 3.3制定全面的网络营销渠道协议 为了充分落实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营销渠道策划,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全面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营销渠道协议,以便落实各项具体营销渠道政策。在营销渠道协议确定之前需要对市场和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对网络营销的受众心理进行科学分析,以确保后期网络营销发展更加顺畅。营销渠道协议的内容要充分利用网络营销受众面广、形式多样、部分平台费用低廉等优势,将科技型小微企业产品卖点集中展现,以全面、科学、合理的姿态打开网络营销新市场。 3.4设立专门的网络营销管理部门 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成立网络营销部门或者任命网络营销专员来处理网络营销事宜,以便于网络营销与营销渠道的联系,并且设立专门的网络营销部门还可以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营销效果进行及时监督、对营销渠道遇到的各类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对同行业类似产品的营销渠道进行专门的分析。因此,设立并逐步完善专门的网络营销管理部门,并设立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管理,可以及时对网络营销渠道的合理性进行全过程监督,以便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营销渠道的完善。 3.5以网络技术合理处理渠道冲突 网络营销渠道作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营销渠道之一,要科学合理地解决与其他渠道的冲突问题,具体从这样几个方面分析:一是通过处理厂家与中间商的渠道冲突,改善厂家的营销方式,合理解决中间商对厂家的依赖性,使厂家与中间商共同创新科技型小微企业营销渠道,实现互惠共赢;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合理解决小微企业渠道营销难题,成为解决企业渠道冲突的润滑剂,缩短营销流程,将营销策略与网络技术结合,更好地实现企业营销效果;三是利用网络技术处理渠道通路方向,加强各渠道间的通力合作,提高沟通效率,为创新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渠道发展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4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科技型小微企业若想长远稳定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营销渠道方面需要充分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网络平台有利于弥补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的情况,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积极拓宽新的营销渠道提供发展平台。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营销中容易出现的招商难、与零售商合作困难、渠道控制力较弱,受产品因素、中间商因素和企业因素影响较多的情况,提出利用网络资源设计营销渠道、树立新的网络营销理念、制定全面的网络营销渠道协议、设立专门的网络营销管理部门和以网络技术合理处理渠道冲突等策略,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营销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作者:石琳秀 李凯旭 单位:佳木斯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小微企业论文:小微企业金融体系构建 0引言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问题却长期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小微企业内源融资不足,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提出构建财政与金融有效耦合的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以期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题。 1金融支持体系构成 要想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从体制方面入手,转变工作思路,将现有大力发展小微企业的政府政策导向机制转变为构建具有内生活力的新型融资体系。现有融资模式下,银行出于收益和风险方面的考量,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动力不足。中国现有财政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1]。构建财政与金融有效耦合的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财政与金融有效耦合的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包括:制度支持、机构支持、市场支持和配套措施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制度支持 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能够为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前提保证[2]。出台《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企业担保法》、《民间借贷法》、《商业信用法》等法规,对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做出相关的规定。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完善金融制度、贷款制度、财政投资等法规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3]。制定政府采购、行业准入、反垄断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尽快出台《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法》。对现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典当及股权融资等相关融资途径进行立法并及时予以完善。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应充分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政策优惠,为其成功融资创造更为公平的外部环境[4]。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制度,金融机构可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数额。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预算拨款、资产划拨和会员企业风险保证金为资金来源的,全国性、省级和地市级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及再担保机构[5];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大公司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担保部门,政府为其提供适当的指导与监督;推进小微企业商业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成立互助担保基金,政府在此期间注入一定的启动资金,对其进行指导,严格控制金融风险[6]。设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为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提供贴息和风险补偿;减免小微企业税收,减免金融机构小微贷款利息所得,降低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和税赋负担[7];采取更为有力的财税政策,投入更多专项资金对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行补贴,推动其发展;强化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完善小微企业信贷考核体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另外,中央银行对设立专门部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的准备金政策,降低其资金运营成本,鼓励其更好地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7]。 3机构支持 (1)商业银行应灵活使用金融工具为小微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及财务管理等金融服务;建立健全信息咨询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理财、中介、市场开发和融资咨询等多样化服务;积极进行贷款方式的创新[8]。 (2)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出资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很难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足够发展资金的小微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政策性贷款、政策性担保、政策性贴息业务、专项引导基金、政策性保险业务等等。政策性银行需要采取法人治理结构和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并完善其内控机制、风险共担机制、业务评审机制及合理绩效评价机制,以保证政策性目标的顺利实现。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性金融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担保条件和配套措施等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政策优惠,降低其业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成本。 (3)创新金融组织模式,适当放松金融市场管制,放宽中小商业银行成立的条件;促进非主流金融组织(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发展,给予民间资本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构建。中央与地方财政给予注册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促进地方性小微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和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的构建,降低经营成本和民间资金的进入成本。 4市场支持 (1)创业板市场 充分发挥创业板市场的融资功能,降低入市门槛,设立中国的纳斯达克指数,使得更多的小微企业(特别是那些高科技、创新性企业)可以进入资本市场来获得发展资金。推进创业板市场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开拓创业板市场风险对冲工具,建立市场化的收购兼并市场。完善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强化监管以维持市场安全,有效降低风险。 (2)债券市场 完善债券发行审核体制,放开对小微企业发行集合债券的限制,采取“政府牵头、企业自愿、集合发行、统一担保、分别负债、捆绑发行”的方式来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债券发行额度,提高投资者债券投资的积极性。此外,大力发行包括可转换在内的企业债券,创新债券融资方式,大力探索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方式,使得发展良好的小微企业得以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 (3)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主动参与私募股权融资,拨付相关资金建立小微企业发展种子基金,使得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私募投资者参与其中。同时组织更多的如座谈会和论坛等活动创建私募股权融资平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型、地方政府通过财政出资设立及地方政府联合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三类。政府参与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及国外风险投资基金的进入,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为促进私募股权融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政府部门需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并提供税收优惠,为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地方政府还需制定创投企业资助计划,对符合标准的创投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和风险补贴。 5配套措施 (1)小微企业中介服务体系 小微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包括会计师和审计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等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科技指导中心等。推进小微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需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的进入。健全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并配合相关财税政策,通过拨付资金和提供补助等途径,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完善支付系统和动产质押登记系统,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2)健全的征信体系 由财政出资,联合工商、税务、银行、质检等部门,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资信评级机构,并建立具有可信度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推进小微企业信用管理,建立信用档案,严格记录企业的各种信用行为,执行奖惩制度,奖励守信企业,对失信企业加以惩罚;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责任追究制度,对企业的信用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大追究和处罚的力度;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这样一来,相关担保机构及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并方便的了解企业的信用情况,最大程度的降低信用风险。 (3)完善的监管体系 中央银行负责市场监管,同时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联合工商、税务、质检、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建立由财政出资的联合监管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监管力度。加快金融安全区建设,降低金融风险,实现有效金融监管,完善风险控制和社会信用体系。 6结语 本文构建的财政与金融有效耦合的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通过政府、金融机构等社会各方力量的有效配合,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金融支持服务,希望能够帮助小微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作者;王赵亮 岳丽 小微企业论文:小微企业网络营销策略浅谈 摘要: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进步,加之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的变格以及商业竞争等诸多因素而促进了网络营销的产生与发展,网络营销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网络来展开市场研究、营销传播、产品销售以及贷款支付与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而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随着网络营销的不断兴起,同时也为国内小微企业带来极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对网络营销做出了详细概述,并通过分析当前网络时代中小微企业的实际现状,进一步研究并探讨国内小微企业网络营销的现状,进而提出展开网络营销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微企业;网络营销;营销策略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掀起了汹涌的网络经济浪潮。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2014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预计2015年年底,中国网民的渗透率将接近50%。伴随着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持续快速发展,从大幅度上降低了商品在流通与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并使小微企业缩短了与大中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差距,这些都推动了我国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资金少、竞争力低等,他们逐渐将目光转向网络这个大舞台,以便能够在其中获得生存的机遇。近年来,借助于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已迅速的发展出数量相当庞大的小微企业,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的的市场竞争规则,原来的市场营销已逐步进化到网络营销时代,小微企业需要网络营销这一助力。但要如何利用好网络营销以使企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针对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进行了分析,揭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有利于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过程,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网络营销的概述 (一)网络营销概念。 网络营销一般被理解为通过网络开展的营销活动,但是这里所说的网络并不仅仅是众所周知的国际互联网,还包括许多其它类型的网络,像增值网络等。本文中将网络营销界定为通过互联网展开市场研究、营销传播、产品销售以及贷款支付与售后服务等一些营销环节,以网络用户为中心,将市场的需求作为主要导向,借助互联网络来细分网络市场并选择目标顾客,进一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的一种手段。网络营销的实施为企业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大幅度降低了经营成本,并相对提高了营销效率,对于消费者来说,网络营销为其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购物环境与渠道,也同时降低了购买成本,正因为如此,也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二)网络营销特点。 网络营销是借助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种营销模式,它具有以下四项优势与特点:第一,互联网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交换,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营销时间与更大的营销空间;第二,企业通过互联网络不但能展示商品,并提供相关商品信息的查询功能,同时还实现了与顾客间的互动沟通,收集大量的市场情报;第三,由于互联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同时它传递的信息数量与精度也不是其他媒体可以相比拟的,有利于企业及时并有效的了解一满足市场需求;第四,依托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交换,大大的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 二、小微企业网络营销的现状 虽然在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缓慢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借助于电子商务技术与现代物流便捷成为了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以及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但是国内小微企业在计算机与互联网信息化的基础应用普及状况方面还与大规模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国内7人以下的微型企业的计算机使用率与互联网使用率相较其他规模企业来说是最低的,只有少数小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同时对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另外,在对于网络营销推广方式的选择上,近两年来中小企业一直热衷于即时聊天工具与搜索引擎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利用上,其它的网络营销方式也就对BBS的使用率有明显提高,这表明当前小微企业更看重对销售导向较为明确的网络推广方式的开展与采用,当然,这也与我国小微企业的自身特点有关。总体来讲,我国小微企业目前的网络营销与大中型企业还有一定的层次差距,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以这样的情况来应对日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十分不利的。 三、小微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营销占整体比例偏低。 在国内还未见到有比较权威并且详细的关于小微企业上网的具体统计数据,而在互联网中建立网站的小微企业数量在持续增加,其中通过网络进行开展的营销活动越来越多,到现在为止,国内建立起网站并利用网络与检索供求信息等行为的小微企业的数量已十分可观,而且各小微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起网络营销活动所带来的利益,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其占小微企业总数的整体比例仍然偏低。 (二)网络营销意识差。 由于现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小微企业要生存下去要面对较大的压力,这对他们信息化的积极性有着一定的影响,大部分小微企业的领导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有的甚至认为网络营销就是单纯的网络销售,根本没有认识到网络虚拟市场对企业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三)网站建设落后,缺乏目的性。 目前,有一些小微企业在建设网站的时候,缺乏十分明确的目的性,只是为了赶时髦而创建自己的网站,当发现网站没有获得最初想象的效果时,就极端的认为网络营销没有任何作用。另外,还有一些小微企业仅仅是通过网络与平台一些简单的信息,却完全忽视了一些产品展示以及群体互动等重要功能,缺乏一些客户需要的重要信息。还有一些网站由于速度较慢,使得相关群体失去访问的积极性,这样也就使网站访问者越来越少,企业也更加缺乏对网络营销活动开展的积极性,许多小微企业在网站建成之后,由于认识不足而不愿加大网站推广的相关投入,或者是没有使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网站推广,这都严重影响到企业营销活动的支持功能。 (四)网络利用率差。 在网络营销的实践过程中,许多小微企业都将其单纯的认为是网络销售或是网上打广告,甚至只将网络营销当作是供求信息的一个普通平台或是一种简便的通讯方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营销方式单一、网络利用率差的结果,使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完善小微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对策 (一)普及网络营销的销售模式,提高占总体比例。 自网络营销诞生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并依赖网络营销,但在我国的小微企业中网络营销还没有真正的被广泛应用起来,其中一大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网络营销的销售模式认识不够全面,要让企业从开始认识到网络营销方式到步入网络营销,最后能够熟练的使用网络营销,必须在我国小微企业中普及网络营销的销售模式:第一,通过互联网进行低成本扩张,利用互联网更精准的找到目标客户,提高合作成功的效率,迅速的完成全国的商业布局;第二,利用互联网嫁接产品,强化不同行业与形态的企业横向交流,在现实与虚拟之间相互转化,创立新的网络品牌,增加产品的销量;第三,使用互联网整合资源,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小微企业上网比例;第四,打造互联网信息平台,借助先进的工具与技术手段,打造业内资源信息平台,解决供需双方的问题与需求,以获取长期收益。 (二)更新营销观念,增强网络意识。 首先,要强化小微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学习,更新市场营销的观念并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通过网络可以使企业营销各职能部门与其他企业部门之间保持长久的合作与协调,以更充分有效的发挥营销的整体作用。同时网络营销需要掌握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小微企业要通过多渠道引进电子商务人才,同时强化对现有人才进行网络培育。 (三)开发新的网络建设技术,明确网络营销的目标。 在网络消费环境下,消费者面对大量的商业信息,不可能耗费时间与精力进行一一甄别,自然就更加青睐于已有正面认知或受到认可的品牌,小微企业就需要围绕顾客需求来进行市场定位,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树立鲜品牌形象。利用先进的网络建设技术进行营销,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网络建设技术建立较为全面的网络营销系统,使网络通信技术与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更好的实现顾客信息的数据收集与挖掘,以开展精准营销活动。 (四)加大对网络的维护和完善,提高网络利用率。 小微企业应加大对网络营销的资源投入,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网络营销系统,让尽可能多的潜在用户了解并访问企业的相关网络,要让顾客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到企业产品及服务等信息,并最终形成购买决策,企业不但要确立一定的网络营销方案,同时还应有技术人员与营销人员来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必须保证企业网络的整体运行,这就必须要有专人来负责企业网络的运营与更新,做好网站的及时维护与信息回复,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逐渐优化网络推广工具,并创新企业的网络营销方式,提高企业网站的利用率。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少、竞争力低等因素,使他们逐渐将目光转向网络这个大舞台,以便能够在其中获得生存的机遇,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相关人士进行深入研究,推进我国小微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的进程,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熊萌萌 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小微企业论文: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摘要:目前,许多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主要原因是财务管理观念较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的素质较低等。对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管理,增强防控风险的能力,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管理措施 小微企业的账目杂乱、对风险的抵抗力不足、财务管理不科学等,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小微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一、小微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科学的财务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对提高经济效益有很大帮助。要想使资金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财务管理对于处理财务关系也有很大帮助,能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愈发完善,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发挥的作用也愈加明显。[1] 1.小微企业管理的焦点是财务管理 小微企业的管理主要由这几个方面组成:筹划经营、生产加工、产品供应、产品销售等。在整个管理环节中,财务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通过财务管理,把资金合理分配到各项业务,以此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行及需求。同时,财务管理还可为企业的运行提供量化的具体数据,可以有效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提高合作效率。另外,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分为融资决策和分配决策,财务管理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系统性财务管理信息决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小微企业的经营可以通过财务资料客观地反映其成效。例如,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财务资料了解经营状况,从而使企业的投资和融资决策更加合理有效。在股票市场,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在投资人、公司的债券和企业三者之间具有重要的关联。借助财务报表,投资者可以获得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盈余情况等信息。所以,小微企业的投资人必须通过财务情况得到企业的经营信息。[2] 3.投资和融资决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投资、融资和股利分红是小微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财务管理的根本是投资及融资。从这两方面来说,财务管理决议在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财务管理可对企业的利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一个科学合理的利润分配计划,代表着企业财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也意味着企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4.风险预警决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能够预估企业的潜在风险,使决策者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降低损失。具体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剖析,创立适当的风险预警机制,提前预知市场上存在的风险。一旦出现金融危机,企业能够通过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的大小进行预测,就能够选择及时有效的手段使风险降到最低,其抗风险能力也能得到提升。[3] 二、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小微企业经过多年的成长和经验的累积,在财务管理方面也越来越完善,但在以下方面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一般情况下,小微企业法人和经营者是统一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企业的经营中不会出现分歧的情况。但是,由于企业所有者大多对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和缺少经营经验,往往会导致企业经营者疏于财务的管理,单方面地认为企业日常经营顺利即可。部分小微企业不雇佣专业的财务工作者,企业资产管理不清晰、没条理。在库存和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出现库存产品不能及时出售及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等现象,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容易造成营运资本不能及时周转、资金链中断,更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2.外部融资渠道狭窄 就目前小微企业的情况来看,外部融资渠道具有局限性。据统计,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占据外部融资的89%,其他融资渠道不到11%。但小微企业往往从银行获取贷款又比较困难,因为其自身规模较小、生产设备、厂房等资产固定价值低,所以阻断了其融资渠道。但是,由于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高速发展阶段,避免不了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填充。融资困难是大多数小微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生存“瓶颈”。[4] 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济效益远比不上大中型企业,因此往往薪金水平不高,这导致企业很难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报告2012》显示,只有25%的中小企业员工素质过关,受过高等教育。并且,由于财务管理未被小微企业管理者所重视,财务部门分配不够合理,导致了高素质财务人员流失,这使财务管理更加艰难。 4.现金管理混乱,对应收账款控制不力 由于没有良好的协调性,财务管理在小微企业中不能形成系统,资金闲置或现金短缺的现象普遍在企业经营中存在。销售型小微企业的现金交易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交易方式,企业领导随意提取现金,无视财务管理的现象很普遍。 三、小微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1.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应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商业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同时要保证贷款的数额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银行应认真分析小微企业的特点和还贷能力,当其符合信贷业务的规定时,再办理业务。此外,政府还可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给一些没有相关知识的经营者释疑解惑。(1)融资前,小微企业需接受银行部门的调查,银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评价体系对其进行打分,结合评价结果为企业审批相对应的额度。此外,银行在进行评价时,还可以结合其发展前景进行打分,适当降低限制条件,简化审批流程,以优质的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发展。(2)在小微企业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依据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政府服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以预防风险为根本,按照市场准入原则,强化对小微企业贷款资金的监管。(3)对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者股份出让的形式为其融资,扩大其资金来源。另外,许多私人正规金融机构也在民间普遍存在,打破了银行垄断,具有银行缺少的机动性,也是小微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5] 2.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小微企业的领导者往往就是企业的法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少数人的一言堂,这样会造成财务情况及融资情况不透明。而如果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更容易与领导者的决定产生冲突,导致企业财务失衡。因此,根据这一特性,政府部门需要定期培训和指导小微企业的员工,督促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及业务员学习最新的金融法律法规,从而达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监督目的。 3.正确采用投资策略 由于当前的市场情况相对复杂,在投资之前,小微企业必须对项目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自身的特色,判断产品的具体定位,进而找准客户群体,利用SWOT分析方法,充分发挥优势。在此过程中,结合发展战略,作好合理的投资规划,这对于企业能否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而言,非常重要。 4.建立严密的财务控制制度 小微企业想要保持资金的稳定,必须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能够正常运行与持续发展。小微企业中往往存在工作不规范现象,工作随意性较大,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完善财务审批流程,合理地应用各种控制机制。建立严格的管理流程和分类登记制度,管理生产材料的领用、收集及产品的销售等。同时,还应明确财务与会计工作的职责,并派专人进行监督。定期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清点,确保记账准确、有效。总之,小微企业应把财务管理作为主要工作,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拓宽外部融资渠道、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张宏广 石天虹 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 小微企业论文:社会保险和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谈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将扶持小微企业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充分肯定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生力军的作用,必须全力保障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然而小微企业职工在社会保险方面需求和其他行业仍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做好对小微企业社会保险服务十分重要。笔者就社会保险和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入手,分析其相互关系,并从社会保险角度提出促进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不足之处不吝赐教。 【关键词】社会保险;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将扶持小微企业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充分肯定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生力军的作用,必须全力保障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然而小微企业职工在社会保险方面需求和其他行业仍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做好对小微企业社会保险服务十分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小微企业核心管理工作,能激发员工热情,推动小微企业发展与进步。社会保险工作也是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处理好员工社会保险事宜不仅能稳定人才队伍军心,还能推动小微企业人才发展。为促进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更加有效地推进,实际工作中应该提高对社会保险的认识,并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人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社会保险的作用,并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一、社会保险对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受到多方面影响,其中社会保险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定人才队伍“军心”,解除人才后顾之忧 就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看,社会保险是一项长期的支付计划,是企业人才队伍在劳动期间创造的,退休之后能取得的报酬。小微企业为留住人才,采用工资奖励制度,加大社会保险缴费额度,让员工在退休后得到更多的养老金。这样既有利于留住人才,还能确保员工安心工作,解除他们发展的后顾之忧,建立稳定的人才资源队伍,促进他们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减少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良好的社会保险服务能够帮助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留下人才,变相为小微企业降低了因人才流失或者更替而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与此同时,小微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还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抵御生活、工作不可控风险,也就为小微企业提升了抵御员工风险的能力。 (三)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和公平化 员工办理社会保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处于主体地位,并且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完善社会保险管理规章制度,能预防办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纪现象发生,确保社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和公平化进行。 (四)激励员工并提高劳动生产率 社会保险是企业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重要方式之一。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该将企业的福利薪酬与职工具体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消除他们的焦虑和不满因素,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员工更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挥社会保险对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对策 尽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小微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不足,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社会保险缺乏长远规划等。为应对这些问题,今后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推动社会保险各项工作规范化,使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更好发挥作用。 (一)小微企业要提高对社会保险的重视程度 要想激发员工热情,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提高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为员工缴纳足够的社会保险金,以解除员工后顾之忧。从而尊重和满足员工需求,吸引更多员工为企业做贡献,推动企业发展和进步。 (二)小微企业管理者要强化社会保险缴纳中的激励机制 为留住优秀员工,让他们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采用年薪制、分红送股等形式,更好激发员工热情。企业可以将社会保险与个人劳动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工作岗位、当地薪资水平、具体职位、不同行业等情况,设置具有吸引力的保险和福利计划,达到激励和留住员工的目的,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小微企业要提高自身社会保险服务水平 小微企业需要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险制度,多为广大员工着想,维护员工切身利益。要提高社会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社保基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缴费结算,促进服务水平提高,为员工建立有激励因素在内的保险方案,维护广大员工的利益。 (四)小微企业要营造社会保险工作的良好氛围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社会保险宣传工作,利用自身多种渠道和形式,让员工对社会保险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要求。提高员工的思想重视程度,熟悉社会保险相关制度,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创造便利。 (五)健全和完善其它相关工作 推行社会保险是一种趋势,民营小微企业应该建立灵活的社会保险制度,考虑企业性质、实力等情况,维护广大员工切身利益。强化机构管理,提供社会保险管理和咨询服务,减少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成本,并健全管理制度,减少违法违纪现象,促进社会保险各项工作规范化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具有重要作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该项工作,积极采取完善对策,做好社会保险各项工作。更好发挥其在民营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的热情,使他们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及核心竞争力提高。 作者:孙大伟 单位:招远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纺织工业论文:纺织工业供应链创建 循环经济 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举办了两次循环经济的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已将“循环经济促进法”列入立法计划。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闭环流动的循环式经济,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有三大操作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减量化属于源端控制方法,旨在减少生产时使用的物质和能源流量,实现资源和污染物排放的源消减;再利用属于过程控制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或包装容器以初始形态多次使用;再循环属于终端控制方法,要求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通过“资源化”手段,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纺织工业快速响应型循环供应链 针对纺织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原则,提出了在纺织工业建立快速响应型循环供应链的构想。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纺织工业快速响应型供应链,要求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环境和社会效益,考虑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料获得到产品最终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因此纺织工业快速响应型循环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的,由纤维原材料生产商、纺纱(缫丝、合成)、织造、染整、终产品生产企业、运输、销售、服务部门、消费者、回收处理企业构成的网络,其目的是使纺织品从原材料的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根据纺织工业的特点,纺织工业循环供应链主要着眼于“高利用”和“低排放”两个环节。从源端开始就进行了控制,采用生态环保型原材料、染料、助剂,在自然条件下可降解、可再生,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在设计产品时就考虑到产品在其使用阶段的能耗和产品的废弃方式或处理工艺,使废弃工艺减少污染环境,并尽量使这部分能耗降至最低;使用能源、资源消耗少的加工工艺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料,以及纺织品废弃后最大限度地回收重用或循环再用。图1是纺织工业快速响应型循环供应链的简化模型。 重要意义 由于纺织工业快速响应型循环供应链集成了供应链管理、生态环境、清洁生产、快速响应等多个热点问题,可以产生降低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环境、快速响应市场等多重效益,因此它对于我国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纺织工业循环供应链在供应链的源端就开始考虑原材料及辅助原料的环保和节约,强调在生产阶段中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末端的废气排放治理技术,为我国纺织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纺织工业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纺织工业循环供应链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把各环节具有优势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战略联盟,各成员企业致力于各自绿色生产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过程,企业间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合作,并使联盟高效、顺畅地运行,从而保证真正的生态纺织的实现。有利于纺织工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纺织工业循环供应链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如精益生产、敏捷生产等。去除一切不产生价值的环节,提高生产柔性,上、下游企业生产、交货协调、准时,合理安排库存,实现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生产周期,加快新产品的上市速度。有利于提高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或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构建快速响应最终市场需求的供应链有利于提高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的集约型转变,促进产业升级。 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纺织工业的特点,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供应链评价体系。在该评价体系中,不仅要考虑传统供应链的评价指标,还应把能源利用率、耗水量、重复用水率、清洁生产情况、产品使用能耗、产品的回收效率、生态纺织材料的使用比率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环境治理费用等绿色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纺织工业循环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根据已建立的循环供应链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选择战略合作伙伴,以确保真正实现纺织工业供应链及其各节点企业的生态性,将具有优势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战略联盟,实现资源的最优整合。构建纺织工业快速响应型循环供应链。以终产品生产企业为中心,向上与原材料生产商、纺纱(缫丝、合成)、织造、染整等上游合作伙伴形成战略联盟,向下与运输、销售、服务部门、消费者、回收处理企业等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又由回收处理企业、废料回用企业形成闭环系统。纺织工业循环供应链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在纺织工业循环供应链的设计及优化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决策与优化方法,这些方法大多比较复杂,而且计算量很大。因此,需要开发一套辅助决策系统帮助决策者完成供应链的设计与优化工作。 纺织工业论文: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思路 一、新世纪以来纺织行业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体系完整、结构不断调整优势,大规模吸引先进技术、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积极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生产总量 中国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9626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7980亿元(见表1),年均增长率达18.72%。分阶段看,“十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年均增长率为20.99%;“十一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4.75%。 (二)出口贸易 随着国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及中国加入WTO,中国纺织工业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加快。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从2001年的543.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713.3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5.44%。 (三)投资 中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1年的430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102亿元,年均增速达28.02%。中西部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也由2001年的25%上升到了2009年的43%,行业投资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明显。 (四)劳动生产率 新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加大了技术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发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开发原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加强了产学研和产业链集成创新,使产业技术水平和效率迅速提高。规模以上企业的以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从2001年的12.22万元/人年提高到2010年1—5月的37.83万元/人年,年均增长约12.40%。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的纺织行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环境出现重大变化,而国内消费市场快速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共同推动中国纺织行业的企稳回升。 (一)全球贸易格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占世界纺织贸易的比重逐渐增加见表5。2001年—2008年的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8.60%,其中,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19.42%。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负增长。今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逐步推进等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2010年1—7月,出口额达1128.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 (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内主要政策情况 1.行业方面:2008年下半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连续4次提高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6%,对中国纺织服装恢复国际竞争地位、稳定市场份额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恢复行业发展信心,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国家在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方面共投入专项资金13.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80多亿元,国家投资项目在一些重点行业的重点领域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2.市场方面:2009年,全行业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在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内生驱动力作用下,中国纺织行业运行已经走出谷底,呈现了企稳回升、发展逐渐向好的良好局面。3.消费政策:鼓励消费的政策领域之宽、力度之大、受惠面之广前所未有。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50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减免住房交易相关税收等,使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政策: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92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的快速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的缺口。4.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5.社保政策: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三、“十一五”的成绩及形成的格局 (一)科技贡献率 “十一五”以来,全行业共有2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技术奖;行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每年增加1000余件。与2005年相比较,2008年,全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94%;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翻了一番。全行业4年中共引进国外先进装备156亿美元,采用国产先进装备1966亿元,目前,1/3左右的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标志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纤维材料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纺织品开发和生产加工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绿色环保技术开发和应用进展突出、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迅速、信息化技术得到推广、纺织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制造水平大幅提高。科技进步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例如:科技投入强度仍然较低、人才严重缺乏、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尚未全面建立、品牌企业设计和把握时尚能力仍待提高。 (二)品牌贡献率 创名优品牌、开发新产品、依靠产品质量抢占市场,已经成为全行业多数企业的共识;品牌战略已成为部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09年,约占全行业企业总数8%的4000户企业创造了全行业1/3的利润总额。 (三)产业集群 2002年,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开始试点。目前,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就有164个,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的一半。 四、“十二五”总体构想 “十二五”期间,量的增长不再是重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大技术纺织品发展力度将是纺织行业的发展思路。高性能、高仿真、功能性新型材料发展及应用;回收再利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是未来纺织行业发展的方向;低碳、节能环保的发展模式;新型能源产业的发展都将给纺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纺织工业论文:纺织工业创新途径 1纺织工业发展状况 从2011年1月~9月反映出的数据看,纺织全行业表现为增长的态势,规模以上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上升29.4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2.54%,从业人数增长6.36%。从分类来看,国有控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6%,利润总额增长36.75%,而从业人员下降1.97%;集体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2%,利润总额增长25.35%,从业人员增长4.45%;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1.75%,利润总额增长34.65%,从业人员增长9.85%;外商控股企业业务收入增长21.91%,利润总额增长22.98%,从业人员下降0.16%;其他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2.6%,利润总额增长44.54%,从业人员增长7.19%。从生产产量看,棉纱同比增长11.3%,布增长13.34%,服装增长9.48%,化纤增长16.06%,全国纺织服装出口1907.17亿美元,同比增长24.02%。为什么数字表现与环境感受不一样呢?应该说感受是确实存在的,但是这些年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坚持自主品牌提升起到了作用,化解了一部分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从出口可以看到,2011年1月~9月出口数量增长3%,而金额增长24%,说明单价在增加,剔除原料和成本涨价因素外,附加值仍是增加的,这说明创新是上述数字增长的关键。 2纺织工业发展的不足 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全行业科技的整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建立纺织强国目标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仍存在许多对外依赖,科技研发还缺少基础研究的支撑,优秀拔尖人才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存在不少弊端,造成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纺织行业的科技发展状况和创新能力与完成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科技创新能力与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特别是技术原创能力相对薄弱;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范围仍然偏小,品牌建设尚未形成体系,产业创新体系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等。 3纺织工业发展创新内容 把创造性的劳动融入物质生产中,即智慧、非物质因素通过物质体现才是未来纺织工业发展和提升的方向。因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制订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时,主要突出创新、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建设。纺织“十二五”规划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即通过物理学、生理学、工程学、美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理论研究,开展智能纺织品服装的研发与试制,为产业化技术奠定基础。研究纤维加工机械复杂性系统动态特征,为提高纤维生产的自动化、集成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等。 (2)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如纤维材料技术(重点发展超仿真纤维、高新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技术,优化天然纤维品质和品种等)、纺纱工艺技术和织造工艺技术(加强高效、节能新型纺纱、织造工艺技术的研发,研究纺纱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和织造技术等)、染整工艺技术(推广生物酶退浆、冷轧堆前处理等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技术,突破生物酶精炼、棉织物低温漂白、茶皂素退煮漂等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新技术等)、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生产技术(加强服饰和家纺文化的跨学科研究,加强服装企业信息化集成制造系统、大规模定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关键技术(加快高性能土工膜、单丝滤料、复合材料产业化研发,掌握一批自主原创核心技术等)、节能环保技术、纺织装备技术、纺织信息化技术、纺织标准研究等。 (3)完善纺织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如:政府和行业管理机构共同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创新主体间缔造产业技术联盟;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推动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强化纺丝行业创新平台建设。 4纺织工业发展创新形式 4.1坚持科技创新 引导全行业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坚持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大量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奋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我们不能否认我国全行业科技的整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一事实,同建立纺织强国目标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仍存在许多对外依赖,科技研发还缺少基础研究的支撑,优秀拔尖人才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存在不少弊端,造成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因此,实现纺织科技强国是纺织强国建设的基石,是首要任务。 4.2坚持品牌建设创新 我国纺织自主品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十一五”)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世界品牌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品牌贡献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有利于品牌健康成长的品牌生态环境要不断优化,在行业内广泛建立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品牌价值体系。拥有一批综合实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控制力、社会责任意识高的支柱性品牌,在产业链各环节上形成良好的品牌生态。如果说科技生产力作为基石是建设纺织强国的硬实力,那么品牌就是建立在基石之上又渗透于基石之中的软实力。品牌价值更多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市场建立起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相互依存的信赖关系,这种信赖关系直接影响着交换价值。所谓相互依存关系,从一般意义上就是指生产为消费生产出消费的对象和消费的方式(生活方式),而消费为生产提出生产目的。生产创造着消费,消费也创造着生产。所谓非物质性相互依存,就是文化创造力。生产一种产品,就是生产一种文化。在品牌建设方面,主要坚持以质量为产业的生命,坚持以创新为品牌的灵魂,坚持以快速反应为品牌的市场适应力,坚持以社会责任为品牌的保障。 4.3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创新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把发展低碳、绿色和循环经济作为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重点任务。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的不断创新。 4.4坚持人才建设创新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建立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对应的人才是第一资源。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实现纺织强国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竞争正在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创造性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文化创意与设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纺织强国具有根本性的战略举措观念。要创新人才体制,优化人才结构,要重视尖端科技精英和市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并积极推动纺织人才服务市场化创新机制建设。坚持以上创新工作,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即科技创新能力与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特别是技术原创能力相对薄弱,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范围仍然偏小,品牌建设尚未形成体系,产业创新体系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等;同时也是为应对未来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金融、环境、原料、市场等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增多而采取的未雨绸缪的措施。 5结束语 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是几代纺织人的梦想,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尽管有不少困难,但是有利因素也越来越多。只要我们坚持创新,努力实现我国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利用各种资源,在全体纺织人的努力下,纺织工业一定会满足并承担起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纺织工业论文:纺织工业设计中的热能节能措施 1纺织行业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众多的纺织企业中,普遍存在浪费能源以及对能源计量重视力度不够的问题。很多企业只追求眼前一时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还有一些企业对于工程设计中既有的节能、计量设计并没有按照要求落实到实际生产的能源利用中去,也没有进行能源计量工作,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对具体的能源消耗进行考核和跟踪,这就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对能源实施节能环保相关措施以及相关制度的制定,也就无法对生产中产生的能源消耗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了。另外,部分纺织企业在某些项目实施之前,缺乏对市场行情的了解以及对投入生产后所产生的各种能耗的分析和比较,在进行扩建或者更改项目实施开始之前也没有进行相关的比较和调研,根本没办法达到节能目的。有些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并没有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在能源利用方面,缺乏对项目可能产生的能源消耗以及消耗产生的成本投入的考虑,以致于会出现经济效益降低的情况,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纺织工业设计中的热能节能措施 2.1蒸汽传输系统的热能节能应用 2.1.1做好保温措施 在纺织行业工程设计中,做好蒸汽传输系统设备保温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这种保温结构时,要按照选择原材料的要求使用不吸水的材料,例如不锈钢或者塑料薄膜等,可以有效提高蒸汽传输的能效作用。 2.1.2做好蒸汽疏水阀的检测和维护 在蒸汽传输时,是否顺利与蒸汽疏水阀的实际情况有着直接联系。当蒸汽疏水阀遭到损坏,那么大量的蒸汽就会泄露散失,所以要做好对蒸汽疏水阀的不同段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工作,一旦发现疏水阀有损坏则要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 2.1.3加强对管道泄漏问题的防护 蒸汽传输系统的正常运转是需要多台机械设备进行连接之后才能得以实现,这个要求会使蒸汽传输管道的接口数量会不断增加。相关数据表明,如果蒸汽传输系统运转时,因为管道泄漏,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能源消耗,长期就会形成对资源的浪费。所以要全面做好蒸汽传输管道的检查工作,特别是蒸汽传输管道接口位置的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现有蒸汽泄露,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1.4合理调整蒸汽传输管道的内径 蒸汽在管道中传输时,会产生热能的自然损耗。在蒸汽传输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缩小蒸汽传输管道内径,会使得蒸汽传输的压力加大,同时使蒸汽传输的内阻逐渐增加,从而造成蒸汽的能量消耗增加。所以要综合考虑经济因素来对蒸汽传输管道的内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少不必要的蒸汽损耗。 2.2耗热设备的节能措施 2.2.1耗热设备的保温 对耗热设备进行保温,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其对热能的消耗,同时还可以对生产车间的环境给予改变,减少车间降温所消耗的电能。当前,在部分纺织车间的生产现场,保温不好的设备其热能耗散会造成生产车间温度升高,需要采取措施对车间进行降温,例如使用大型电扇等,但这会导致设备的热能损失逐渐加大,使得耗热机器例如烘筒、窑炉等的温度得不到有效保证。就涤纶染色工序而言,通过对高温高压染色机机身进行保温,能够降低其热耗约三分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市场上所提供的保温材料已经可以完全满足纺织工业耗热生产设备的保温需要。 2.2.2提升生产机器的热能利用效率 当前,纺织业生产设备热能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居多,其原因主要是机器设备的热供应机器和烘筒烘干机的进风孔太大,使得风量变大,导致大量的热能流失。要提高生产机器的热能利用效率就需要对热定型机设备和烘筒烘干机进行排风量和进风量大小的控制,只有有效控制风量,才能保证足够的热量。这也要求在选择纺织生产设备时,要更加注重其节能性和高效性,并注意避免选择生产链条已经切断或国家淘汰的生产设备。企业也要善于通过循环节能的意识来对废水进行更加科学环保的利用,提高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率,从而不断优化对余热能源的利用效果。 2.3热能余热的有效利用 2.3.1热能设备烟气的余热使用 一部分纺织企业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对用汽量的要求标准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其生产效率,并充分利用热能能源,就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热能能量利用率,通过热能所释放的余热来更好的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转。而对于普通的中小型纺织企业而言,在正常的热能利用过程中,没有得到利用的余热能源就占据了总热耗的三成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能源的浪费。在当前能源利用的情况下,就我国目前已有的节能技术来说,充分利用设备所形成的余热能量、废水所产生的余热能量以及各种产热机器设备所形成的余热是完全可以实施和完成的。其中可以通过对烟气余热热量的利用,或者是通过对产生热能的机器设备进行保温来降低空气和水的温度。还有一部分纺织企业的热能设备的热交换面积不够,所产生的空气热量有限,不能形成可以利用的热能余热。 2.3.2机器设备尾气的余热利用 窑炉、热定型机和烘干机这些设备所产生的尾气热量特别高而且热量充足,这种余热非常有利用前景。机器设备所产生的余热热能主要是通过尾气的余热把进入机器的空气温度进行加热,这种自动顺便加热的过程有效降低了热能消耗。另外就是陶瓷窑炉这一类型的设备所排放的尾气温度偏高、尾气所产生的烟尘浓度很高,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陶瓷质微过滤孔管式除尘器,来对其尾气进行预热过滤再利用,从而更好的节能。 2.3.3提高设备的实际热利用率 在很多企业中,最常用耗热设备的实际热利用率普遍较低,如热定型机的排风量超出限制是导致其热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解决措施是从设备的排风量着手,把排风量控制在所规定的有限范围内,才能有效提高其热利用率。 3结束语 纺织行业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应逐步摆脱过去的随意化,形成更加积极主动的节能意识,本着更好使用能源和循环节能利用的原则来促进企业发展观念的改变,充分对能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具有重视和引导节能的理念,并对企业发展中的节能方案和设计进行重点分析和探讨,制定各项有效的节能制度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张时良 单位:温州市工业设计院 纺织工业论文:纺织工业环境监测论文 本文重点解析纺织染整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如何正确把握GB4287-2012。 1、标准适用范围 GB4287-2012只适用于“纺织染整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也就是说不适用于“接纳纺织染整工业企业废水的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站)”。 2、术语和定义的增加 相对GB4287-92,新标准GB4287-2012主要增加了对“标准品、排水量、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定义,其中必须注意的是,排水量是“指生产设施或企业向企业法定边界以外排放的废水量,包括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水(含厂区生活污水、冷却废水、厂区锅炉和电站排水等)”,而GB4287-92中的排水量“不包括冷却水及生产区非生产用水”。 3、水污染物控制指标的调整和提高 相对GB4287-92,GB4287-2012不仅大大提高了对“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色度、氨氮、硫化物、苯胺类、六价铬”等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控制要求,而且增加了“总磷(防止地表水富营养化)、总氮(防止地表水富营养化)、可吸附有机卤素”等控制指标,同时取消了对“铜”(目前纺织染整企业已不再使用含有铜化合物)的控制指标;为了广泛适应于全部行业并与其他行业接轨,将“最高允许排水量(m3/百米布)”控制指标调整为“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3/t标准品)”。 4、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解读 4.1、GB4287-2012定义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是“指用于核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印染产品的废水排放量上限值”,并制定了“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真丝绸机织物(含练白),纱线、针织物,精梳毛织物,粗梳毛织物”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当实际生产产品不同时,需要根据FZ/T01002-2010《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进行换算。 4.2、GB4287-2012中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只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情况。如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超过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必须将实测水污染物浓度换算为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并以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具体换算公式可查询GB4287-2012。 4.3、在企业的生产设施同时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可使用不同排放控制要求或不同行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且生产设施产生的污水混合处理排放的情况下,应执行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最严格的浓度限值,具体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换算公式可查询GB4287-2012。 5、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时水污染物的确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主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如果以上文件没有明确说明,不建议监测以下水污染物指标:①六价铬:主要来源于不绣钢滚筒印花(属于淘汰工艺,已基本不采用)和毛印染工艺中可能采用的重铬酸钾助剂。②硫化物:主要来源于硫化染料,因为有毒属于淘汰染料(部分企业还在使用)。③二氧化氯:主要来源于漂白中的亚漂(用亚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氯漂白),同时GB4287-2012中采用的《水质二氧化氯的测定碘量法(暂行)》(HJ551-2009)”测定方法,也“适用于亚漂设备及含有大量亚氯酸盐的废水”;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一般的实验室也不具备HJ551-2009的实验室计量认证能力。 6、废水处理后回用水水质要求 纺织染整工业项目要求低浓度印染废水经处理回用于生产,回用水水质要求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复”,并可参考“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71-2009)”中“7废水回用工艺设计”,该技术规范中明确了回用水用途和水质要求。 7、其他(印染定型机废气中油烟废气的监测与评价) 印染定型机是纺织行业中主要耗热机械设备之一,在加工定型过程中由于温度较高(约200℃),坯布中部分油污(特别是涤纶丝在织造过程中添加润滑油剂)会转变为油烟进入定型废气中造成油烟污染,可采用油烟净化设备处理后高空排放,但是印染行业定型机排放油烟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此由绍兴县环境保护局等单位负责起草,2013年4月浙江省绍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了绍兴县地方标准《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排放限值》(DB330621/T059-2013),按“最高允许油烟排放浓度不超过40mg/m3”进行考核,并参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的检测原理,对油烟进行进行监测、分析。以上是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所完成纺织染整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积累,供同行们探讨。 作者:沈燕 蒋志刚 王黎明 单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纺织工业论文:纺织工业兴起及影响探索 一、湖北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纺织业受到冲击最严重的是棉纺织业。到1885年,进口的棉纺织品开始超过鸦片,“在进口贸易中,遂常占第一位,是年中国输入之棉货,值三千一百五十万两,占进口总值百分之二五.七;至1891年增至五千三百余万两,占进口总值百分之三九.八。”[4]1888年底,张之洞电请使英大臣刘瑞芬代为订购纺织机器、考察办厂事宜。1889年,他向清廷奏请开办织布局。他说:“自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考之通商贸易册,布、纱、毛三项,年盛一年,不惟衣土布者渐稀,即织土布者亦买洋纱充用。光绪十四年销银将及五千万两。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为外洋独擅其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5]同年,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抵鄂后,他立即与继任两广总督李瀚章商量,将订购的纺织机器移至湖北。1892年底,湖北织布官局厂房在武昌文昌门外临江地方建成,1893年1月开工试生产,有布机一千张,纱锭三万枚(后又增加一万锭)。不仅机器设备从英国购进,同时还聘请英国技师负责生产、技术与管理。雇用工人约2,500名,每日出纱约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织布、花布等。产品畅销鄂湘川等省,甚至远销海外,获利颇丰,1897年张之洞在《华商用机器制货请从缓加税并请改存储关栈章程折》中说:“湖北织布局一开,而江汉关进口之洋布,已岁少十万匹。”[5]织布局的兴办,为湖北纺织工业奠定了第一块基石。深处内陆地区的湖北,其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首功当归于张之洞。1893年底,张之洞鉴于“湖北织布局业经办有成效,惟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北自营口、南至镇南关,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川、楚等省,或有不用洋布之区,更无不销洋纱之地”,认为“开源塞漏,断以此为大宗。”[5]他立即让织布局筹划增办纱厂,原本打算兴建南、北纱厂,置纱机九万余锭,官商合办。1895年,北纱厂建成,五万多纱锭装机完工并开车生产,即湖北纺纱局。至此,纱、布二局共有布机千台,纱锭九万枚(见表3)。在筹设纱厂的同时,张之洞委派候补道刘保林到上海考察机器缫丝办法。缫丝局于1895年5月底开工,官方本金10万两,商人本金2万两,缫车300盆。1897年,张之洞集纺麻机104台,机器价格、运费、保费共计14,043磅,成立湖北纺麻官局。至此,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下简称“四局”)成立,构成了比较完整的近代纺织工业体系,武汉一举成为华中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也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纺织工业基地。“四局”的发展并不顺利。其一,纱布机器从英国订购,由英商派人安装。英方技术人员虽然安装了机器,但对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秘而不传,致使纺出的12支、14支纱粗如绳索,织出的平布比帆布还厚,产品销路不畅。其二,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原则。官派的督办不懂也不愿按市场经济规律来经营和管理工厂,上下其手,中饱私囊。如1897年纺纱局开工后,商董以官权太重,请归官办。张之洞遂筹款改归官办,同时退还商股15万两[5]。其三,负担沉重。“四局”在筹建过程中多次举债,甚至高息借贷,加上挪用纱、布厂资金供铁厂、枪炮局使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链。1895年5月,布局总办瞿廷绍、蔡锡勇致电张之洞,报告布局“活本太少,无可周转,官办终无大起色,似宜及早招商。”[6]其四,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外国纺织企业得以在中国本土开办工厂,他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以及低价倾销等手段,对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进行打压。因此,“四局”仅经营10年就难以支撑,只好招商承办。1902年,“四局”由粤商韦紫峰组织的应昌公司承租,年租金10万两,资本80万两。经营10年(到1911年结束),获利一百余万两。1911至1938年间,又先后由大维、楚兴、楚安、开明、福源和民生等公司承租。“四局”租给商办,为私营纺织企业的兴起打开了另一扇大门。1904年,华升昌布厂在武昌成立,有资本银1,440元,职工20多人,布机30台,以生产电光绸布为主,是武汉最早的私营织布厂之一。1906年,汉口广利织布公司开办,机织棉布洁白、细致,不逊于进口布,销路甚畅。1907年,武昌商学两界刘继伯等人倡立“求实织造公司”,除了织造花布、罗布、丝布,还有绒衣裤、毛巾、鞋袜、帽子、手套等品种。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宜昌、襄阳、汉阳(孝感)、荆州、郧阳等地相继开办了各类机器纺织企业。其中,仅汉阳就有成章、自新、承记、顺昌、同康、锦彪等六家小型毛巾厂,共有织机66台,职工114人,月产毛巾4,400打。 二、湖北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历史影响 湖北近代机器纺织业的兴起,改变了数千年的手工生产方式,开创了湖北地区城市集中规模生产和农村分散手工纺织长期并存的局面,以大机器纺织工业品为主力,展开了与洋纱、洋布的竞争。这不仅在中国纺织史上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为之后湖北乃至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平衡了纺织企业的区域布局,有力地推动了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面对洋纱、洋布的汹涌冲击,而上海织布局迟迟未能建成,张之洞向清廷请办机器纺织企业,他在奏折中说:“现计中国织布商局仅有上海一处,经营十余年尚未就绪。若粤省开设官局营运有效,再能推广于沿江各省,悉变洋布为土布,工作之利日开,则漏卮之害日减。”[5]湖北织布局的开办,打破了上海织布局十年专利的垄断,推动了其它地区纺织企业的出现;近代机器纺织工业在内地的出现,对全国机器纺织工业的合理布局与整体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湖北纺织企业创办后,发展虽不顺利,盈利也无法与每年几千万两的洋纱、洋布比。但前后纵向比较,在张之洞身体力行操办之下,成效还是比较显著,“湖北织布局一开,而江汉关进口之洋布,已岁少十万匹。”[5]1893年底,上海织布局因本年发生火灾而毁于一旦,湖北棉纺锭30,440枚,占全国纱锭77.1%;布机1,000台,占全国100%。到1899年,湖北纱锭90,665枚,占全国纱锭497,270(含外资160,548枚)的18.23%;布机1,000台,占全国2,016台的49.6%。诚然,即使没有张之洞的努力,十年专利权在甲午战后也会作废,但湖北织布局的创办,使湖北等地近代棉纺织企业兴起的时间,至少提前了五年。继沪、汉织布局之后,“数年以来,江、浙、湖北等省陆续添设纺纱、缫丝、烘茧各厂约三十余家”,陕西也“集股开设机器纺织局,已遣人来鄂考求工作之法。”[5]甲午战后,华厂在资金、技术、销路等方面刚刚起步,“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5]很难想象,推迟五年起步的中国机器纺织业,在与洋商竞争时,面临的困难和竞争结果又会是如何。 (二)为纺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官办”、“官督商办”,一直是人们诟病张之洞新政的理由,也被认为是湖北“四局”失败的原因。后一原因本文前面已有分析,至于张之洞热衷官办,尚需进一步分析。上海织布局被张之洞认为是商办,但多年未见成效;民间人士也时有集资合办纱厂的提议,但情形却是:“近年以来,中国殷商大贾屡有议及此者,徒以资本难集,心志不齐,迄今尚无成效。”[5]所以,张之洞认为“大率中国创办大事,必须官倡民办,始克有成”[5],兴办实业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政府带头。当然,如何处理“官督”主导作用和“商办”主体地位的关系,“四局”留给后人更多的是镜鉴而非表率。张之洞兴办纺织工业,“无非欲收已失之利,还之于民,”[5]从来不是为了自己或者小集团的私利。当“四局”限陷入困境后,他听从建议改为商办。此后,除了1908年在武昌创立过湖北毡呢厂等企业,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采取措施促进企业的发展上。比如,1898年在汉口设商务局,而清政府直到1903年才设商部;1898年开办了包括纺织教育在内的工艺学堂;1907年在武昌设立“手工善技场”(即模范大工厂),推动纺织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创新。 (三)开展纺织教育与研究,推动了中国纺织科技的进步,开启了中国近代纺织教育的步伐湖北“四局”从开办之时起,一直注重组织人员潜心研究、改进技术工艺,这从湖北制麻局对麻纱纺织工艺的研究可窥一斑。1906年张之洞在《机器制麻仍恳暂免厘税折》中说:“制麻、织布同用机器,而难易迥别。各国进口麻货,花样日新,百余年来无人筹议抵制之法,湖北创办麻局,经臣规划多年,极力提倡,该局精加研究,不惜资本,至今日始能与洋制麻货相等。”[5]同时,张之洞在湖北大力发展纺织教育,为全国培养纺织人才。张之洞创办的包括纺织教育在内的湖北工艺学堂,师资除了从留学生中选取,还从日、美等国聘请,招收的学生除了两湖地区,后来还有来自浙江、江苏、河北等地的。已有研究者对此做过总结,故此不赘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创新,湖北机器纺织企业能够生产的色织布达到27个品种,其中包括床单2种、毛巾数种。[6]1911年,湖北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获奖厂商14家,获奖项目17个,金牌5个,银牌与铜牌各2个,最优等奖8个。其中纺织业获奖5个,毡呢厂羊毛呢获金牌奖;郧阳永顺生厂丝织物获银牌奖;应昌公司制麻局的葛布、缎丝布,缫丝官局和汉口肇新公司的丝织物均获最优等奖。[6]可见,湖北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纺织科技的进步,开启了中国近代纺织教育的步伐,为全国各地培养了纺织人才,所以它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是全国性的。 作者:朱丽霞 黄江华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纺织工业论文:阿克苏纺织工业城设计与技术创新 阿克苏地区棉花资源丰富,是中国优质长绒棉生产基地。发展纺织工业,改善民生,岀口创汇,对新疆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在阿克苏地区各级领导专家的信任重视和支持下,参加纺织工业城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纺织工业城总体规划设计于2010年8月已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并拟升级为国家级特大开发项目。城市总面积60平方公里。纺织工业城是一个要求在5—10年的时间内建成一个600万纱锭及其产业链和庞大的配套工程的特大型工程,是史无前例的。从瓦特发明蒸汽机推动欧洲工业革命,1870年英国曼彻斯特开始建立近代机械纺织工业,到1905年我国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在江苏无锡和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历经百年世界上也没有这样大的纺织工业城。我国解放后国家大力发展纺织工业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从50年代开始相继建立了西安、青岛等纺织城其规模都不足百万锭,而布局也没有如此集中。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历经数十年,也只有国棉32厂等32个大中型纺织厂,只有200多万锭及10多个大中型印染厂。因此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成如此规模特大的现代化纺织工业城,任务非常光荣艰巨,必须用科学发展观落实各项工作。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必须把科学技术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出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纺织产品,创世界名牌占领国内外市场,并达到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低碳的目标。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必须解决一系列的矛盾,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1)产业结构、产业链、产品方案和市场变化市场需求的矛盾。 (2)大量的能源、水消耗量和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低碳的矛盾。 (3)阿克苏地区水资源欠缺和印染厂黏胶纤维厂用水量大的矛盾。 (4)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大量采用现代化先进科技及设备和人才培养及人员素质提高的矛盾。 (5)庞大的资金需求和短时间内落实资金的矛盾,招商引资和落实优惠政策的矛盾。 我们必须用矛盾论的哲学思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解决这些矛盾,用实践论的方法论扎扎实实解决好规划、设计及建设中的各种问题,迎难而上,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取得纺织工业城建设的圆满成功,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社会、经济繁荣,平安稳定,安居乐业。搞好纺织工业城建设规划是先行,设计施工中处理好各种工程技术问题是关键,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领导、管理、设计,施工班子是难以高效完成建设任务的。 1综述 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设计理念必须符合21世纪现代化科技进步的要求。把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生态平衡及合理布置防风林带,利用再生能源节电,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供热,热电厂炉渣制成建筑材料变废为宝。污水循环利用节水,适度绿化美化,平安畅通,使纺织工业城能生产出高产优质,低成本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吸引国内外商家到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投资办企业。 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好纺织工业城,以上要求决不是一句套话,必须把科学技术的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放在首位。要不断了解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能源的动向。由于整个工程牵涉的技术专业多,技术难度大,工程复杂,若设计得好,可达到投资省、耗能低、生态环保好,获得最佳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为此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为了搞好纺织工业城总体规划,已认真的对整个工程做了初步设计,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数据进行了计算,对600万锭324个工厂(工业建筑面积约900万㎡,民用、公共、物流、仓储建筑面积约700万㎡,其中居住小区10个约320万㎡,主商业干道8公里商住楼约240万㎡,25k㎡水库湿地周围别墅区旅游区及其他建筑140万㎡。)“体型尺寸”及电网、热网、水源和给排水管网、天然气管网的排布进行了研究,保证做到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地投产后能安全正常运行,持续保持高产优质低成本,保持生态平衡,厂房内外空气含尘量达到国家标准,污水处理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热电厂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 1)产业结构及产品方案。棉纱以高支纱高端产品为龙头用1、2级长绒棉保证产品质量。2、3、4、5级棉生产中低支纱合理配置利用棉花资源。以环锭纺为主,适当配置气流纺及紧密纺等产品达到最大经济效益。梭织产品以生产高档服装面料,高档纯棉府绸为主,可大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值及利税。高档服装面料为中、厚织物,可用棉、化纤混纺纱。高档府绸为60支。80支/2、100支/2、120支/2股线为原料,织纯棉府绸制高档衬衫(1件高档纯棉衬衫售价可达100~500元)。棉化纤混纺纱及纯棉纱可作针织物生产针织外衣,运动衣裤及高档针织内衣。 2)印染及其后整理工艺可大大提高服用性能。提高纺织物档次是生产高档产品的关键。后整理工艺可以根据品种要求进行各种整理,如:树脂焙烘,加软三防整理、四防整理(防缩、防皱、防火、防水)、易去污整理、三防加易去污整理、抗菌整理、涂层整理等。工农医用等产业用布及生态家纺布可用无纺布及梭织布或经编针织布,其后整理也是提高产品档次的关键,后整理过关可大大提高产品的档次及附加值和利税,但我国的后整理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培养高科技人才自主研发攻关。 3)从全人类对纺织品的需求而言,服用纺织品是最大的需求约占纺织品需求的60~65%,纯棉产品尤为国外喜爱为出口创汇的主力。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家纺产品的需求逐步提高占20%左右。随着工农业生产及建设工程、医药卫生、军工等行业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约占15~20%(我国无纺布生产由于技术上与国外相比尚有差距,故无纺布在市场上的占有量较小)。因此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产业结构、产业链及产品方案必须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在规划中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纺纱厂以10万锭、8万锭、6万锭、3万锭的规模分档,这样既考虑了投资者(业主)的资金实力,也考虑了厂房车间建设投资的最省原则,消防安全原则,棉纺厂多品种生产及变更产品品种管理上的方便原则,车间内温湿度控制稳定达到高产优质及车间空调除尘系统的合理节能原则,在棉纺厂建成投产后其先进工艺设备的配置,业主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方便的改变产品品种,适应市场变化。 4)梭织、针织、家纺、无纺布生产及染整生产服装生产,我们在总体规划中也充分考虑了建厂投资最省原则,工厂年耗用棉纱量染整工厂年产量统一原则、厂房标准化原则,工艺设备先进用人最少原则、工厂电、水、蒸汽、天然气耗用保证原则,产品品种变化灵活方便原则,业主适应市场变化获取最大利润原则。由于现在市场千变万化,尤其是纺织品的花色品种日新月异,按我们的总规产业链配置方案,将能充分适应市场需求,并力争创名牌。业主需要生产什么品种由市场决定,以获取最大利润及社会经济效益。 2电网管网建设 已对各个工厂及整个工业城的用电量、用水量、供热蒸汽量、天然气用量及管网流体力学水力平衡作了初步设计研究计算,保证满足需要、安全运行。 3设计规范 对国家颁布的最新设计规范,《棉纺织工厂设计规范》(GB50418-2009);《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07);“纺织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25-2008及其他有关国家规范、规程等作为我们设计的科学依据及准则,确保工程质量。 4开工建设安排 为了加快纺织工业城的建设,必须科学设计齐头并进,快马加鞭,全力以赴,严密做好设计施工的组织领导工作,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有序实施分期建设,首先保证主干道、防风林带、热电厂、水源及水厂工程(一次设计分期施工)、部分给排水电网热网等工程、部分居住小区、商业服务建筑、纺织印染等样板工厂(我院已完成样板工厂初步设计)的先行设计施工。开好头,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纺织工业城的建设。 5纺织工业城600万锭及后续深加工工厂产能、用地、能耗统计表 6工厂总投资、产值利税估算表 7城市建设工程投资估算表 其他城市民用及公用建筑700万㎡,包括仓储物流、居住小区、商业农贸、政府办公、宾馆酒楼、医院学校、科研中心、批发市场、会展中心、交通旅游、地标建筑、城市雕塑、文体娱乐、公园广场、人防工程、消防工程等建筑及设施总投资200亿~250亿元。(工程投资费用以施工设计报价为准) 8纺织工业城环境保护及节水节能低碳工程规划 1)纺织工业城工业及生活总用水量325818m3/日,用水量很大。在做好污水处理的同时应尽可能做好废水利用节约用水。在具体工程设计中,为了方便废水回用利用,宜每座印染厂(规模年产量4000万米)独立建造一个废水处理及废水回用利用系统。其规模为日处理废水4000m3。纺织工业城完全建成后最多共建印染厂32座。每座黏胶化纤厂(规模年产量20000t/年)独立建造一个废水处理及废水回用利用系统,其规模为日处理废水21000m3。纺织工业城完全建成后最多共建黏胶纤维厂6座。生活污水处理及废水利用按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执行,做到节水环保。 2)全部纺织印染工厂设计中采用现代最新工艺及设备、全部机器为电脑全自动控制,高产优质用人少。印染生产采有无污染少污染工艺及热能回收、碱液回收等设施。做到高产优质、低成本,保证城市整个生产系统节水、节能、低碳、环保。 3)纺织工业城600万锭共建棉纺厂90座,采用我国生产的最先进的空调除尘设备,车间空气含尘量达到小于1mg/m3,确保厂内外无粉尘污染。空调进排风窗口安装百叶式消声器控制噪声污染。车间空调系统根据天气变化采用变风量调控车间温湿度,节约用电。 4)阿克苏地区3、4月风沙大,整个纺织工业城主干道、次干道及生活小区、商贸区、生态休闲区及厂区内应设置防风林带和绿化园带。防风林带及绿化园带应配合整个城市美化有机融合,由专业公司设计施工,使整个纺织工业城真正成为生态、环保、宜居、健康的城市。 5)1200MW特大型热电厂,其烟气排放采用最先进的脱硫除尘技术能保证达到环保要求。每年100万吨炉渣做成建材,变废为宝,改善环境,提高循环经济效益。 6)整个城市生产及生活采用集中供热,各工厂及生活区不设锅炉,由大型热电厂集中供热,确保减少大气污染,抽汽式发电机组最大抽汽量,冬季2800t/h,非采暖季节2100t/h、蒸汽凝结水集中回收。非工厂建筑可设计太阳能供热采暖,低碳环保。 7)整个城市路灯照明采用风力加太阳能光电池供电,低碳环保。 8)城市垃圾处理采用垃圾发电,节能环保。 9)整个城市电力电气设备设计中均采用高效节能的最先进设备,确保安全节能。 10)每个工厂及生活、物流区均设计电脑能源使用计量监测系统,确保节水、节能安全运行。 9纺织工业城水资源规划 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年降水量山区为500~700mm,出山口区为177.6mm.而平原区年平均降水量63.3mm,水资源比较欠缺。根据温宿县人民政府温政函(1998)19号文件精神,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0年10月完成了新疆温宿县台兰河流域灌区规划报告。该报告主要从农业灌溉角度详细研究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调查了台兰河水资源总量。台兰河灌区位于温宿县东部,距温宿县城22km,距阿克苏市及纺织工业城25km,314国道和南疆铁路从灌区中部通过,交通方便。由于该规划报告没有考虑纺织工业城的大量用水,原考虑工业用水采用地下水是不可能满足要求的。经我们与阿克苏地区水利局专家研究协商,认为由于洪水时在保证农业灌溉的条件下,有大量水资源流失,若能充分利用,可保证纺织工业城的用水需求。台兰河多年平均径流量7.42亿m3,到2030年农林人畜总需水量75101.05万m3/年,总供水量(包括其他水源)86354.84万m3/年。每年有11250万m3的余水可供纺织工业城使用,完全能满足纺织工业城的用水需求。现在由于没有大型水库蓄水,洪水时水资源大量流失,使供水严重不足。为了保证纺织工业城供水,水利局专家建议新建一个2亿m3的蓄水库使洪水时水资源不流失。水库建成后不但能使阿克苏地区的供水情况大为改善,由于水库可形成一个20平方公里以上的水面,可建一个生态湿地旅游区,成为沙漠地区的一颗明珠,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吸引国内外游客到纺织工业城来旅游,提高阿克苏地区的知名度,推动商贸旅游双丰收。由于水源及水厂工程量大,技术复杂,必须立即进行勘测设计,及早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方能确保纺织工业城顺利建成生产。 10纺织工业城循环经济规划 1)阿克苏地区轧花厂废弃的棉短绒制成棉浆粕,生产粘胶纤维。本规划建年产20000吨的粘胶化纤厂6座。纺织工业城各纺织厂生产中废弃的下脚纤维料可供生产无纺布。本规划建年产5000万米的无纺布厂两座。变废为宝,有利环保,提高循环经济效益。棉籽可生产食用棉籽油。 2)热电厂每年100万吨煤渣制成建材变废为宝。达标排放的废水灌溉农田及城市绿地。 11设计与施工要点 1)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保证纺织工业城多快好省、有序建设、确保不返工不浪费,必须在总规的基础上作好详规,集约利用土地。热电厂、水厂,每个工厂及各种建筑的布置均要正确划出红线并编号,算出每条线路的电水汽的能源需用量,以保证正确设计整个城市的电网、给排水、供热蒸汽、天然气管网及通讯、电视等网络。地下管线的设计施工必须与主干道、次干道路网系统、城市防风林带系统、绿化系统密切协调配合。 2)所有工程项目先进新技术、新工艺,必须先做样板工程,技术上确认安全可靠可行后再全面设计施工。 12结束语 纺织工业城的建设是一个具有600万纱绽,集中新建324座大中型工厂及城市配套工程的特大型工程。其整个城市工业及民用集中供热、阿克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城市太阳能的大量利用及整个城市的生态环保工程,可能是目前国内城市建设最大的系统工程之一。设计施工建设的成功,将对建设节水、节能、低碳、生态、环保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具有示范的效应。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本工程正在实施建设中,特别感谢阿克苏地区领导和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各位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指导。望专家同行提出宝贵建议,使纺织工业城的建设更加完美。欢迎国内外朋友到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投资办企业。 纺织工业论文:毛纺织工业建筑历史及调查 [摘要] 本文根据呼和浩特市毛纺织工业历史的发展,通过调查研究部分毛纺织厂工业建筑历史及现状,提出了该类工业建筑保护更新的建议,并补充完善了该地区产业建筑遗存档案资料。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毛纺织工业建筑历史及现状调查研究 一、呼和浩特市毛纺织工业发展历史 1.发展初期早在16世纪归化城前后,呼和浩特就有了家庭手工业式毛纺作坊。1934年,绥远省建设厅倡建官商合办绥远毛纺织厂,这是绥远地区第一家用机器生产的毛纺织厂。绥远毛纺织厂(即今第四毛纺织厂)以“飞羊”为商品商标,寓“飞越洋货”之意。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据归绥,绥远毛织厂成为日本侵华的军需用品生产基地之一。到1949年,全厂仅有职工106人以及十几台不成样子的旧设备、几间阴暗破旧的厂房。 2.繁荣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呼和浩特市相继兴建了第一毛纺织厂、第二毛纺织厂和第三毛纺织厂。原归绥毛纺织厂经过改建、扩建,成为具有现代化设备的第四毛纺织厂。1958年,第四毛纺织厂的高级提花毛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毛纺产品和质量明显提高。1984年8月举行的“全国第七质量月授奖大会”上,第二毛纺织厂的“金羊牌”毛呢荣获国家优质品银牌奖。该厂还在1984年10月,经国际毛纺织业质量最权威的组织国际羊毛局批准,同意采用国际羊毛局标志,标志着该厂毛纺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1985年,全市纺织工业共有毛纺织、棉纺织、针织、服装等21个企业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原值1.5亿多元,净值1亿多元,工业产值3.2亿多元。 3.衰落时期20世纪90年代,沿海、内地非畜牧区毛纺生产能力过度膨胀,竞争无序,造成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效益下滑,加上国际市场不景气,国内市场管理混乱,假冒伪劣、掺假制假问题严重,呼和浩特毛纺工业困难更加突出。1989年的羊毛大战,使呼和浩特毛纺工业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不强,企业内部机制转换滞后,经营管理不善,产品开发能力弱,营销方式落后,生产随意性、盲目性大,产品积压,资金沉淀,呼和浩特市的毛纺工业走入无法回天的境地。1997年末至1998年初,呼和浩特市的六家毛纺企业走向衰落,相继破产。 二、呼和浩特市毛纺织工业建筑现状调查分析 市内共有6个毛纺织工厂:第一毛纺织厂、第二毛纺织厂、第三毛纺织厂、第四毛纺织厂、第五毛纺织厂及毛条厂。各纺织厂大部分位于呼和浩特城南的毛纺织大街——诺和木勒大街上。这条街因毛纺织业的创建而得名,又因毛纺织业的兴盛而闻名全国,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条纺织大街。 1.第一毛纺织厂1956年3月8日,内蒙古新建毛纺织厂(内蒙古第一毛纺厂的前身)开始兴建。该厂位于呼和浩特南郊,碱滩村、盆窑子村、双树村三村交界的一片荒滩和乱坟堆(诺和木勒大街3号)上。在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项目中,第一毛纺织厂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毛纺厂。第一毛纺织厂主要以生产毛线为主,产品除了满足内需以外还供应东欧的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国家,国内解放军佩戴的帽子、衣服的领子及人民大会堂的沙发都是由该厂生产和提供的。该厂生产的“群羊牌”毛线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它的各项技术指标都超过当时世界知名品牌——英国“蜜蜂牌”毛线。随着城市工业发展,城市用地重新规划,第一毛纺织厂附近的建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第一毛纺织厂却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中得以保存,成为市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纺织工厂,也因此留住了时代的印记。纺织厂破产后,厂区内建筑陆续废弃,目前该厂大部分厂房、仓库、烟囱及大型机器仍保存相对完整,只是常年处于废弃无人管理状态,破败不堪。其中小部分仓库、厂房、厂区空地等保存较完好的建筑,作为附近商场、饭店、相关单位的货品仓库、车库、停车场等,仍在使用中。毛纺织厂周围建筑大多为纺织产业从业者的生活区,他们曾经为呼和浩特纺织工业奉献青春,为我国的纺织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2.第二、三毛纺织厂第二毛纺厂始建于1958年,1962年正式投产,位于第一毛纺织厂的东北方,诺和木勒大街80号附近。是一座生产大型精梳毛纺织产品的工厂。主要生产纯毛、毛混、化纤三类产品。纺织厂倒闭后,城市规划部门将这片土地重新规划,原厂房及配套建筑完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现代化居住小区,纺织厂曾经的繁荣景象也随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第三毛纺织厂建于1966年,是一个全能性的粗梳毛纺织厂。1985年规模为2616锭,年产粗纺呢绒156万米,产品70%内销,30%出口,面向港澳及远洋。成品综合一等品率99%。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该厂因与第二毛纺织厂相邻,多数厂房和配套建筑也遭完全拆除,但仍保留了几处建筑:仓库、办公楼、部分车间等,在保留的老厂房中笔者看到,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但砖混结构的房屋基本保存完好,部分厂房和仓库仍作为物流仓库、汽修厂、建筑材料储存仓库等在使用。其中,紧邻呼伦贝尔南路的办公楼(原中服集团)截止到笔者调研前,仍在改造状态。目前,该建筑外立面基本改造完成,内部空间改造正在施工。未来该建筑将作为某装饰公司继续投入使用。目前为止,该办公楼改造是呼和浩特市纺织工业建筑改造的首例项目。 3.第四、第五毛纺织厂第四毛纺织厂位于现呼和浩特中山路附近,其前身是原“绥远毛织厂”,1954年改名地方国营呼和浩特市毛织厂,1958年该厂生产的提花毛毯进入国际市场。1980年,更名为内蒙古第四毛纺织厂,并进行了总体改造工程。先后出口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所产“山丹花”牌毛线被纺织部评为优质产品。主要产品有:纯毛、混纺提花毯、驼绒毯、素毯、呢毯等。第五毛纺织厂是1981年在原呼和浩特市郊区(五里营)农机修理厂厂址新建的。当时是以郊区农机修造厂的大部分职工和市第二羊毛厂合并组建为市绒衫厂。1983年6月更名为第五毛纺织厂。主要产品为羊毛衫、驼绒等。1984年试制成功的绳状呢染机和吸泥机,填补了自治区纺织机械制造的空白。第四、五毛纺织厂主要产品都是地毯。20世纪90年代相继倒闭后厂区均遭拆除,从此标志着呼和浩特市纺织工业繁荣的第四、五毛纺织厂退出历史舞台。由于新世纪产业结构调整,如今,原本远近闻名的毛纺织厂已经变成呼和浩特市中心繁荣的综合商业街和生活区,融入到城市建设中。纺织工业的辉煌也只能留在那一代人的记忆里了。 三、呼和浩特市纺织工业建筑保护更新改造建议 我国工业社会开始时间较晚,人们对工业遗产保护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国内一些较发达工业城市开始慢慢重视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对待工业建筑遗产不是一味地拆除而是开始有了对其进行保护与更新的措施。把一些工厂、仓库等改造更新为新颖的艺术工作室已经是十分普遍的改造手段,将大片产业建筑更新为创意产业园区进行出租出售,投资较少,且容易收回投资成本获得经济效益,这也是近几年国内产业建筑改造更新的大趋势。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产业特色影响着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从新中国“第二五计划”开始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呼和浩特市都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毛纺织工业基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昔日多家毛纺织工厂陆续宣布破产,原有的厂区,一部分已完全改变功能融入城市建设;一部分濒临荒废等待改造及更新。适宜的更新策略能够保证产业文化的延续性,发掘产业遗存蕴含的多重价值,创造出具有地域性文化气质的城市环境,进而提升首府城市品质。针对呼和浩特市现存纺织工厂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保护更新建议: 1.公共空间开发模式呼和浩特市第一毛纺织工厂是目前保留较完整的一片纺织工业用地,部分厂房、大型机器均具有历史价值。根据其所处地理位置可考虑改造成为广场或公园等一些公共开发空间。结合厂房和一些大型设备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娱乐设施,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综合场所,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可达到对该地区纺织工业文化宣传与传承的目的。这种开发模式国内可借鉴的成功案例是上海的梦清园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梦清园位于上海市中心苏州河老虎爪湾段南岸,是在原上海啤酒厂旧址上规划建造的,随着梦清园改建工程的实施,其周围迅速成为高密度中高档住宅区域。梦清园区内完整地保留了老上海啤酒厂灌装车间、酿造楼、烟囱等建筑及构筑物,加以保护性修缮,力求恢复原貌。结合公园功能需求,将其作为园区内的中心建筑,并用以收藏和展示苏州河及其沿岸地区有关啤酒酿造的文物古迹、工业史料、工业设备等。梦清园不仅满足人们游园、休闲的需求,也保护了旧工业建筑,延续了相关工业历史文脉,还增强了市民对待历史的参与性。 2.住宅地产开发模式住宅地产开发模式是指在旧工厂原址或附近开发打造居住区,对既有的旧工业建筑进行景观式改造和再利用,使之融入到该居住区或精品住宅中,以此提高住宅的环境品质和审美乐趣。呼和浩特市第三毛纺织厂现存厂房、仓库等建筑紧邻一居住小区,根据其现状,可考虑结合该居住小区配套公共建筑,保留修缮部分可继续使用的厂房建筑,赋予其新功能,使其成为居住小区的一大特色,不仅为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提供了一种可能,也呼应了城市文脉和人文因素。这种开发模式国内的优秀案例是天津的万科水晶城。水晶城是万科地产在2003年推出的大规模高品质居住社区,位于天津市区南部,是在原天津玻璃厂旧址上建造的、中国第一个以保留工业时代历史遗迹为主题的大型社区。保持原有建筑历史风貌,将原有调运铁轨、厂房、吊装车、烟囱、古树等遗留物巧妙的融入到现在的建筑中,赋予其在社区内新的功能,不仅使得该居住社区独具特色,同时还使得相关工业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3.历史展示开发模式工业遗产可反映当时工业化过程的特定阶段或者功能,也具有一定的物质文化意义。因此,在原址上修建工业博物馆比在传统博物馆中展示旧有物品器械更方便、生动。通过展示工艺生产过程,从中活化工业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激发市民参与感和认同感。呼和浩特市纺织工业历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部分历史资料出现断层或缺失,针对纺织文化构建主题博物馆、展示馆、展示厅等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历史信息和资料进行保护,也是对该类型工业建筑的开发和再利用。这种开发模式国内外成功优秀案例较多,如德国的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青岛啤酒博物馆、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校区的坦克库等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四、结语 调查中了解到,呼和浩特市针对纺织工业建筑的改造与更新目前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受到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工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吸取借鉴国内外优秀实践经验的同时,仍需结合该地区城市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相关法律法规等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适宜的更新策略,提高毛纺织工业建筑历史的关注度,保证城市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作者:辛梦瑶 范桂芳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纺织工业论文: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研究 一、晋中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背景 萌芽期(1919—1924):1919年,阎锡山在其叔父徐一清的帮助下拟筹资150万银元,以一百元为一股共15000股,在榆次城北门外成立“山西晋华纺纱股份有限公司”。随着资本的不断累积,到1924年6月1日晋华纺织厂正式开工生产,并同时改名为榆次晋华纺纱厂(晋华纺织厂编《生命的历程•晋华纺织厂生产经营情况及1994—2001年亏损因素分析》,2002年)。发展期(1924—1937):1929年,晋华纺纱厂扩存股本到300万元(银币),并扩建厂房,增加纱锭,设备也在不断地补给更新,到1934年,除租赁祁县织染厂外,晋华成为共同拥有纱锭41744枚、布机480台、毯机4台的全能纺织厂。1935年11月随着上海技术人员的输入,晋华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较前有了一定的提高,1937年春季增加线锭1504枚,成为旧晋华产量最高的年份(晋华纺织厂编《生命的历程•晋华纺织厂生产经营情况及1994—2001年亏损因素分析》,2002年)。低谷期(1937—1945):1937年10月3日晋华由日寇实行军事管理,改名为“军管理第十二工厂”,主管者为“东洋纺绩会社”。1942年改归山西产业株式会管理,更名为“榆次纺织厂”。八年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从该厂榨取巨额利润达51577004日元,相当于24个晋华纺织厂。厂里许多设备损坏严重,陷于瘫痪(山西晋华纺织一厂破产清算组《山西晋华纺织一厂历史回顾》)。恢复期(1945—1949):1945年晋华被国民党接管,直属山西省西北实业公司。1948年7月18日榆次解放,晋华恢复生产。1949年9月开出纱锭26000枚,布机492台,当时的工人全部就业。全年共生产棉纱1.23万件(2232吨),棉布340.19万米,棉毯4800条,总产值(以1957年不变价计算)为946.93万元,占1937年的38.23%(山西晋华纺织一厂破产清算组《山西晋华纺织一厂历史回顾》)。 二、晋中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优势 晋华纺织厂从艰难地创办,逐渐地发展,到跌入谷底,后逐渐恢复,其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也经历了一些发展和变化。生产技术主要包含5个方面:厂房建筑、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动力供应、原料分析;经营管理包含3个方面:销售管理、经济效益、人员分配。 (一)生产技术 1.厂房设备齐全 一战后,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车间厂房也由以前的砖木改为钢筋水泥结构,除限于地面和其他原因偶有二层或三层外,均为锯齿式平房。晋华聘请英籍工程师李密度设计厂房图纸,采用当时流行的单层锯齿形厂房,绝大部分采用混合结构。晋华共有8个库房,其中1—5#库为成品库,6—9#库为原棉库。成品库采用普通的砖混砖木结构库房,顶上有透气孔,窗户开在右侧面,采光较好;原棉库面积要较成品库大一点,库房门设计呈欧式风格,更为独特的是窗户开在房顶,每座库房均有7扇窗户,库房前部房顶各有两个样式别致的透气孔。晋华的生产及配套设施较为全面,建筑布局比较合理,除厂房主要部分为混合结构外,其余均为砖木结构,且建筑风格各异,其中会议厅为典型的欧式风格,其余建筑较好地体现了中西结合的风格,体现了中西结合的思想。 2.生产设备精良 英国的纺织机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晋华在建厂之初便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英国、日本等国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企业的机器设备不断得以更新和补充。当时,晋华主要有纺纱车间、织布车间、织毯车间、机电车间、修缮间、实验室、通风组及皮辊房等8个生产区域。晋华的主要设备里进口机器所占比例达到85%以上,基本上为抗战前从英国和日本进口。也就是说,1937年以前,晋华就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采用新式设备,具备了较为先进的生产能力,并且直接建立了以电气动力为标准的近代化大工业生产体系。比如,晋华所进口的这套纺织设备的开清联合机组,每台每小时的棉条产量即达到空前的6公斤左右,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生产效益与明清时的手工机械相比已是天壤之别。这批先进的设备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 3.生产工艺完善 建厂伊始,晋华就注重采用当时先进的生产工艺,尤其是1935年由天津中国银行代管后,从上海调入一批技术人员,其生产工艺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主要生产工艺为:纺纱:依次为原棉、送花、开包、松花、配花、除尘、喂花、头道清花、二道清花、三道清花、过磅、梳花、头道并条、二道并条、三道并条、头道粗纺、二道粗仿、三道粗纺、过细纺机、饮纱、摇纱、磅重、成捆、包纸、成包、印刷、送车储存,是一套非常完善的流程。纺线:经筒子机并成筒子,经合股机合成线,以后与制纱同一工序。织布:经纱—过筒管车、牵经车、浆纱车、穿筘、上织机;纬纱—过纬纱机、送厂开织;整理—验布、括毛、碾光、叠折、缝布、印牌、成包、送库储存。正是因为该生产工艺较为科学,故建国后还运行了很长时间,这也可以说是晋华对我国棉纺织业的一个独特贡献。 4.动力供应便利 机器的运转有赖于动力的消耗,故动力产额的大小成为工业化的重要指标。建厂伊始,晋华使用蒸汽作为动力。随着电气设备的增多,全厂设备的电动机均为交流电动机,数量达1656台,动力供应不成问题。为此,1929年晋华在距榆次5公里的源涡村建立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发电厂,安装当时较先进也是山西省功率最大的1150KW透平发电机1台,但缺点就是耗水量极大。为此,在发电厂专门建有贮水池。加之,榆次又是产煤区,所出产的煤质高价优,发热量高,故燃料的供应可以就近取材,且能充分供应。 5.原料供应充足 我国固有品种的棉花,在长度、清洁度等方面无法达到当时纺纱机所需要的棉花品质,为此,1933年山西开始建立棉花技术指导体系,改临汾棉业试验场为山西省棉花试验场,在榆次等地设立分场,设立改良棉轧花厂,统一轧花,确保棉种纯洁度。此后,山西的植棉面积急速扩大,棉花产量也得到大幅提高。晋华所处地理位置较好,毗邻黄河流域的一些主要产棉区。所需原棉外省主要是河北石家庄,省内为曲沃、翼城、临汾、洪洞、荣河、文水及汾阳等地,供应充足,收购、运输便利且质量相对较好。一般而言,晋华棉花年需求量基本上稳定在近8万担,约占全省年用量的一半以上。 (二)经营管理 1.产品销售便利 晋华的主要产品有桐叶牌10支、14支、16支棉纱,三环牌20支、22支、32支、42支棉纱;三晋牌18磅粗布,明月牌16磅粗布,明星牌细布,三环牌各种色毯。产品种类较多,较好地满足了当时各类消费人群的需求。产品销售分代销、批销、设庄运销及门市发行四种,销往省内各地及平汉铁路沿线河北石家庄、清苑、获鹿(今属鹿泉市)、河南许昌等地,并出口到国外,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誉。榆次处于交通枢纽地位,同蒲铁路和正太铁路在榆次交汇,且石太铁路在晋华厂内设有站台,极大地方便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这是当时国内其他纺织厂所不具备的。 2.经济效益起伏大 晋华1919年建厂后,久经战乱,抗战期间又经历了日本人的军管,经营不稳定,经济效益起伏较大,但上世纪30年代可以说是晋华发展的黄金时期。1937年为晋华厂历史上产值最高的年份,因其正赶上抗战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十年”,公司生产稳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抗战爆发后,日本人对晋华实行军管。此期间,一方面因为日本人的残酷盘剥,另一方面因为晋华工人的抗日情绪高涨,所以经济效益非常低。1947年榆次解放前,因阎锡山致力于内战,所以晋华厂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直至榆次解放后晋华厂回到人民手中,晋华厂才焕发出新的活力,生产经营渐趋稳定,经济效益逐渐恢复到抗战前水平。 3.人员分配合理 晋华厂最高权力机构为“董监会”,设董事长1人,常务董事2人,董事6人,监察4人,共计13人,均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西文史资料第63辑》)。第一,管理和技术人员。晋华厂直接管理生产者为经理和副经理,均由董事会聘任。在天津中国银行代管期间,晋华改革领导体制,设置了“四总”,即总工程师(相当于厂长)、总秘书、总会计与总稽核,后三职由徐一清之子徐士珙兼任(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西文史资料第63辑》)。厂内生产管理多由工程师、工务主任、工务员等担任。虽尚未达到科学管理及工作合理化水平,而与论工论货工资之厘定(并条、粗纱论亨司,细纱论木棍及重量计算工资),以及工人之训练考核(招募生手工、由教师制定机台、专事训练按期考试),均有相当改进。在技术人员方面,晋华开办前就请外国技师进行设计工作,同时徐一清还派许多中专生去南通张謇的纱厂实习,以尽可能多地储备技术力量。在晋华的百余名职员中,有20余名技术人员来自天津、上海等地,其余则为创办发起人和大股东举荐入厂。第二,工人。晋华生产工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掌握一定技术的熟练工,另一类是普通工人。前者包括机匠、工头及纺纱熟手,大都从上海、天津、河南等地聘请而来,约200人。如“清花间的于阿四,梳棉机匠谭金保,粗纱间的陈阿俊,细纱间的胡四高和陈顺甫,摇纱间的庄金镖、动力间的王玉林”等,都是开工时从外地聘请来的师傅。后者包括徒工和养成工,基本上均从榆次城镇和郊区招来。工人入厂前要填写“保证书”,大致内容为:自愿上工,遵守厂纪,服从指挥调遣,保证三年内不离厂等。填好后由本人画押,并由介绍人和铺保盖章。一些技术工种的徒工,入厂工作后,第一个月工资为押金,本人不得领取,由公司扣押,以防不测(榆次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榆次文史资料第9辑》)。公司对聘请来的外省职员和工人,在住宿、托儿等方面给予一定优待,如带家属,还分配给家属宿舍,其他职员则自找民房。1924年6月1日,当时有20名工程技术人员,100多名职员,500多名工人。1937年,职工人数3200左右,日开2班,每班工作12小时,全月每人工作28天以上。1937年,晋华职员96人,男工1333人,女工339人,童工31人,学徒89人,职工来源以本地为最多,其余多为河南和河北人。工资每月23000余元。 三、晋中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劣势 晋中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在生产技术方面有五大优势,经营管理也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流程。但是晋华纺织厂的发展还是十分艰难,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也有自己的一些劣势。 (一)晋中地区历史条件的制约 工业的发展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工业的命运随着国家命运的起伏而起伏,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会影响工业的发展。纺织工业的发展是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而当时国际上也以纺织业发展为主,所以晋中纺织业发展的机会很好,利益很大。但股东们、军阀们不是为了民族工业的壮大,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为了支撑军阀的军费开支,并巩固其地位,不断地筹措资金来兴办企业。当无利可图时,投入也就不复存在,尤其是晋华走向低谷的时候,资金成为了大问题,当然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日本侵略者对该厂生产设备只使用,不维修,为了经济利益,无限制地、无休止地剥夺劳动人民的成果。从晋华纺织厂的发展来看,建厂时的股东主要是山西的地主、商人和官僚资产阶级,而后被日本人控制,最后又被国民党接管,利润一直是管理者的追求,而利润的高低也是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利润高就扩大规模,利润低就减员减产,中国特殊的国情是晋华由兴盛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 (二)晋中纺织工业缺乏先进技术 在投产初期,晋华虽然购买了很多先进的机器,雇佣了大量的工人,看似庞大的企业,其实完全没有竞争力,因为企业没有自己研发的技术和科研人员,而工人只是一味地按照指令做事,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尤其是当1935年日本在我国倾销纺织品,致使晋华产品销售不畅,造成积压,其实这个时候就显现出了缺少技术的弊端,晋华只是购买了设备,没有完全掌握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华的技术也没有革新,造成了晋华纺织厂的技术落后,很难与欧美、日本的纺织业进行竞争。这时晋华纺织厂与太原纺织厂联合,但是治标不治本,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技术落后的问题。直到从上海引进了技术人员之后,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晋华刚想改革的愿望就此破灭了,一直到解放以后才慢慢恢复生产,引进和找回技术人员。但是,从抗日战争到建国这段时间内技术长时间地和国际脱轨,是造成晋华纺织厂技术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三)晋中纺织工业的人员缺少改革和创新的意识 晋中近代纺织工业停滞不前的一部分原因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没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和精神。管理者办厂和救厂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纺织厂的发展,所以管理者短浅的目光也是制约晋华发展的一大因素。从员工的角度看,员工没有接触过西方文化,不懂得技术的重要性,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管理者和员工的不积极态度也是晋华发展受阻的一大原因。制约晋华纺织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是人们缺少对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了解,缺乏和西方交流的渠道。纺织科学技术教育的缺失,是整个纺织工业所面临的问题,当然国家强大了,才能谈教育和技术。所以强国要以科技教育为主,增强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才是正道。通过对晋中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实力、技术力量、人员素质依旧是影响工业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工业技术要发展,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家,要有自己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要有奋发向上的思想动力,这对于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来自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张中强单位: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纺织工业论文:纺织工业发展 一、四川纺织工业发展现状 纺织工业是四川的传统工业,现已形成化纤业、棉纺织印染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针织业、丝绸业、缝纫制造业、纺织机械制造业等门类,建成了成都、遂宁、绵阳、内江、南充、达川等6个纺织工业基地。 四川省的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话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四川纺织工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由原来的44.5万锭增长到109万锭(不含重庆),基本形成了棉、毛、丝、麻、化纤、印染、针织、服装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综合竞争力有所提高,国际贸易逐步扩大。这期间纺织工业产值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15%,上缴利税占省财政收入的10%,并且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从总体上看,四川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全国基本同步,但在发展的水平、质量、效益等方面与东部有较大差距。 四川纺织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在逐年减少,20年前排前10位,1996年排第12位。2004年总产值占全国纺织的1%,排第13位,占全省总产值4.87%。 在西部12省(市、区)中,四川纺织经济总量居西部第1位,占西部纺织经济总量的23.4%。化纤、印染布产量居西部首位,纱和坯布产量居西部第2位。出口创汇居西部第1位。 二、四川纺织工业存在问题分析 产品缺乏竞争力。四川纺织工业以棉纺织初加工为主,技术含量较低,深加工和加工增值较高的产品比重较小,技术、信息、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比较薄弱。东部发达省份的纺织工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与西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川省内多数纺织企业主要以加工出口型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贴牌、定牌生产,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 国有经济比例过高,民营经济发展较慢。2000年,全国纺织工业资本结构中,国有经济比例为26.88%,其中东部16.94%,西部60.92%,四川省接近50%。国有经济,较难适应现代纺织工业生产的小批量、多品种、高品位、快交货和售后服务等新特点。 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主要包括:能在生产第一线指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精通国际贸易惯例、商务谈判的人才,能运用WTO规则的综合型人才;拓展市场的营销人才;好的设计人才;熟练工人。 掌握信息落后。我们常说四川纺织的设计创新能力弱,没有独到的产品,这与信息掌握不全有很大联系。纺织信息网络的发展显然有利于缩小四川纺织业与外界的差别。现在省内许多纺织企业还未参与电子商务,想参与又对电子商务不太了解,只好进行观望,这样势必会坐失良机,在未来的市场竟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宏观环境不利。没有制定四川省纺织工业发展战略和修订现行产业政策,建立产业运行监测分析信息制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为了发展技术密集、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行业,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三、四川纺织工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加快了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步伐。四川纺织企业应集中现有优良资产、优势资本和优良技术装备,开发市场适销的特色产品,增加高附加值,提高产品毛利率,改善资产结构,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积极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大力开发国内潜在市场,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积极推进企业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和网络信息技术,在重点优势企业中建立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真正做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升级。 2.发挥民营企业市场开拓能力 由于民营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更快,控制成本能力更强,激励机制更完善,因此出口增速更快,对出口增长的贡献更大。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一是鼓励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形成企业产权多元化;二是制订国有企业退出规划,促进劣势企业退出市场;三是巩固成果,要求有毛纺企业的地方要进一步做好规划;四是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以及四川省的《实施意见》,继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纺织国有经济在全行业中所占的比重,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行产权改革,使民营经济成为我省纺织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3.培养纺织业高素质人才 引进与培育人才。四川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进与培育纺织服装人才,并配置到适合其发展的岗位中去,作到真正的人尽其才。对于人才的培育,应着力打造具备服装品牌创建、推广与国际营销能力的人才,为四川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人才激励。目前许多企业的领导将人才的流失仅仅归因于物质因素,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四川的纺织服装企业应在完善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首先,要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使得人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获得满足感;其次,对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要予以表彰;再者,对于能力突出者,要提供更多的职务晋升的机会;最后,要提供更多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4.发展电子商务 90年代初期,电子商务就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方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兴起。而当今纺织服装工业也越来越向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发展,生产、管理、销售无不需要快节奏处理。目前,四川纺织服装企业在运用纺织电子商务上,都还停留在网上广告、查询、电子邮件往来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在销售与生产之间建立快速反应系统,难以做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为了使四川省纺织企业在未来的商战中处于有利地位,须制定相应的对策。要转变观念,积极引进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建立企业管理网络系统,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网页,利用网络了解纺织市场供求信息,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把握生产与经营的先机。 5.政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宏观环境,针对目前纺织服装企业大量发展、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等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现象,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做好以下方面: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严格监督制度,鼓励企业创新,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另外,要健全行业协会职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发挥行业协会对行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行业协会可以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和考察,进行产业损害调查,及时行业预警信息,把行业协会建设成企业之间交流的大平台。 最后,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主动采取必要的手段,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帮助纺织工业减少损失,引导纺织工业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纺织工业论文:中央级纺织工业体制经济发展比较 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主要包括两类机构,一类是经国家事业单位管理局批准成立的纺织工业类事业单位,另一类是在民政部注册成立的全国性纺织工业类社团组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全国性纺织行业协会,管理并带领上述两类纺织工业类机构在各个纺织细分领域开展工作,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向上联系着工业与信息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向下联系着全国棉、毛、麻、丝等各类纺织服装企业,在各个纺织服装细分领域发挥着“中枢神经”的作用。他们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中枢神经”的健康状况,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各个纺织细分领域的健康发展。因此,反映并支持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的经济发展,不仅是对这类机构的关注,也是对全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关注。 根据国资委对国有资产年报工作的要求。我们对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进行了年报统计。至2007年末,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单位共26个,其中事业单位9个,社团组织17个。单位在职人数780人,其中事业单位在职人数477人,社团组织在职人数224人,其他人员79人,26个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均为独立核算单位。 对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经济发展的分析与对企业发展的分析有所不同。他们大多是非盈利性组织,不能从利润变化的角度去分析,而主要是以收入水平变化,净资产水平变化,资产周转率水平变化等方面去分析。我们主要对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资产周转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 收入增长率。是指本年度收入增长额同上年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了机构的经济发展能力,该项指标越高,说明机构的经济发展能力越强。 我们以同期总收入对比进行统计。2007年末,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总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事业单位总收入1.3亿元,年增长率为11.3%;社团组织总收入1.9亿元,年增长率为12.7%。两类机构的收入增长率比较接近。 在总收入中,事业单位的财政性收入略有增长,事业收入增长明显。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中事业单位中收入增长率大于零的占78%,事业单位中收入增长率大干27%的单位占的33%,说明大多数事业单位的收入在增长,其中三分之一的事业单位收入增长较快。但预算事业单位收入的增长,大部分仍依靠财政性收入,非预算事业单位则完全依靠自营收入,这也是这类机构经济发展较慢的原因。 社团组织中“提供服务收入”的增长高于“会费收入”的增长。社团组织的收入中,会费收入增长相对较低,收入的增长更多的依靠开展各类业务活动,为相关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实现。 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中社团组织中收入增长率大于零的占56%,小于零的占44%。说明多数社团组织的收入在增长,但也有近半数的社团组织收入在下降。 净资产增长率。是指本年度净资产增长额同上年净资产的比率,它反映了机构对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该项指标越高,说明机构的资本增值能力越强。 通过对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分别进行统计,2007年末,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净资产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事业单位净资产2.2亿元,年增长率为6.3%;社团组织净资产2.0亿元,年增长率为31.8%。 事业单位中净资产增长率大于零的占55%,小于零的占45%。说明多数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在增长,少数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在萎缩。净资产增长率大于21%的占33%,说明三分之一的净资产增长较快,而多数事业单位净资产增长一般。 社团组织中净资产增长率大干零的占78%,说明大多数社团组织的净资产在增长,少数社团组织净资产增长较快,其中前三名增长率均大于235%,可谓是高增长。净资产增长率小于零的占社团组织总户数的22%,少数社团组织的净资产在萎缩。社团组织净资产的增长速度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资产周转率是反映运用资产以产生销售收入能力的指。资产周转率以收入额除以平均资产,反映了资产的周转效率的高低。该项指标越高,说明单位的资本周转速度越快。 通过对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分别进行统计,事业单位中资产周转率大于0.5的占55%,小于零的占45%。说明多数事业单位的资产周转率较好,少数事业单位的资产周转率较差。 社团组织中资产周转率大于0.5的占39%,小于0.5的占61%,说明大多数社团组织的资产周转率较差,少数社团组织的资产周转率较好。 通过对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经济指标的比较,我们初步得出了几点结论: 一、两类机构的收入增长率相差不大,收入来源相对稳定。 二、两类机构的净资产增长率相差较大。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增长率较低,说明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能力较差。社团组织的净资产增长率高达31.8%,说明其以自身资产为基础,自身积累能力挖掘潜力较强,社团组织的资产使用效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资产增长趋势。 三、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社团组织总资产的增长明显高于事业单位。 2007年末,社团组织类单位资产额2.88亿元,年增长率为19.9%;事业类单位资产额2.86亿元,年增长率为7.2%;社团组织比事业单位资产额增长率高1.7倍。社团组织的总资产不仅在2007年末首次超过了事业单位的总资产。而且在增长速度上大大领先于事业单位,这说明社团组织通过开展各类业务活动,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好于事业类单位。 四、事业单位与社团组织在流动资产方面,两类机构相差不大。 按资产性质分类,2007年末事业单位流动资产总计为1.95亿元,同比增长17.5%;社团组织2007年末流动资产总计为1.96亿元,同比增长19.5%。两类机构的流动资产同时获得了大幅度增长,显示出良好的财务流动性。 五、社团组织的固定资产增长率明显高于事业单位。按资产性质分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总计2007年末为0.45亿元,同比增长4.5%;社团组织2007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为0.36亿元,同比增长9.1%。两类单位相比,社团组织的固定资产金额虽然低于事业单位,但其固定资产增长率则明显高于事业单位。从固定资产总量来看,两类机构的固定资产总量都偏小,从实物量看,有房的不多,有车的不少,仅仅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 六、社团组织的负债率略低于事业单位。按资产性质分类,事业单位负债合计2007年末为0.66亿元,同比增长10.4%;社团组织2007年末负债总计为0.75亿元,同比下降6%。两类单位相比,社团组织的负债率略低于事业单位。两类机构均无银行贷款资质,不能负债经营。 七、社团组织的人均资产值明显高于事业单位。按人均占有资产值分类,事业单位人均资产2007年末为600406元,社团组织2007年末人均资产为830478元。 两类机构相比,社团组织人均资产值明显高于事业单位。这说明社团组织的职工要比事业单位职工占有更丰富的经济资源。 总之,通过对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经济发展的对比,使我们初步了解了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的资产结构,开始摸清了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资产的轮廓,也看到了资产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为解决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的资产管理问题,针对机构调整与改制、产权转让、资产评估、资产重组、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处置、财务监督等一系列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实践,为这类机构资产管理和服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纺织工业论文:我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论文 19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洋务运动重点举办民用工业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时期。探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不仅有助于纺织史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洋务运动的研究也会有所裨益。 一、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原因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侵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出现的。具体来说,它的兴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使中国传统手工纺织业受到严重打击,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同时,纺织品商品市场的发展,为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创造了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藉天津、北京条约,不仅继续在通商口岸大量销售洋布、洋纱,而且不断向中国内地渗透,行销日广。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注: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第8-9页)。这种状况极大地排斥和打击了中国土制棉纺织品的生产与销售。洋纱以其质优价廉很快挫败土纱,成为中国手工织布者的首选之物。这样一来,手工纺纱者大量减少,手工织布者在洋布的冲击下也日渐减少,中国的手工棉纺织工业不再依赖农业。其结果是,农民劳动力大量过剩,手工业者成群破产,成为兴办近代纺织工业及其近代工业所需的廉价劳动力。与此同时,大批原来纺纱织布以自给的人,成为纱、布的消费者,商品市场上的纱、布流通量扩大了。纺织品市场的日益发展,为兴办近代纺织业创造了条件。 1.2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也使洋务派官僚感到财源不保,白银外流,认为只有购置机器,设立布局,才能保我利源,堵塞漏卮。李鸿章指出:“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注:李鸿章全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第5册,第2684页。)又说:“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注:李鸿章全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第3册,第1339页。)为此,李鸿章积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企业。张之洞较李鸿章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焦虑不安。他在给光绪皇帝的《拟设织布局折》中说:“窃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考之通商贸易册,布毛纱三项,年盛一年,不惟衣土布者渐稀,即织土布者亦买洋纱充用,光绪十四年(1888年——引者注)销银及将五千万两。……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因此他提出:“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权利。”(注: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第一辑下册,第907-908页。)1888年,张之洞决定在广东创办纺织厂。不久,他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遂将纺织厂移到湖北筹创,先后建立了湖北纺织四局。 1.3西方近代纺织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一些买办、地主、商人和手工工场主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量,他们或是仿造纺织机械,或是直接投资购买西方机器办厂,从而导致了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如华侨商人陈启沅早年在南洋经商之时,曾遍历各埠,对机器缫出的厂丝之精美极为羡慕,从而“考求机器之学”。回国后,他于1872年在广东南海县仿造机器,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开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先河。上海买办黄佐卿则于1881年投资10万两,从法国购进缫进车100台及其它辅助设备,创办公和永缫丝厂,成为上海民族资本机器缫丝业的先导。 综上所述,西方近代纺织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洋布、洋沙的大量输入中国,使棉纺织手工业受到严重打击,但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 二、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 纺织工业包含许多行业。即使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时期,也有缫丝、轧花、纺织机器制造、毛纺织、棉纺织等行业。 近代纺织工业发端于缫丝业。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仿造法式双捻直辖式丝车,取名“机汽大偈”。其基本特点是使用蒸汽锅炉,把蒸汽通过蒸汽管输送到各缫丝工作台上煮茧,大大提高了缫丝质量和产量。该厂投产3年,盈利丰厚,影响日广,南海等县民营机器缫丝厂随之相继出现。到1881年,广东有10家缫丝厂,2400台丝车,每厂有工人四五百人。同年,上海公和永缫丝厂诞生。1887年,法国向中国订购生丝,出口增加,公和永缫丝厂的丝车由100台扩展到900台。到1894年,上海有机器缫丝厂12家,丝车4000余台,年产丝4400担。据不完全统计,1894年全国机器缫丝厂有120家,丝车3万多台,工人3万余人,工人总数占10余种新工业的一半。(注: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上卷,第17页。)这种情况表明,机器缫丝业已成为近代纺织工业的一支排头兵。 轧花业也是较早引进机器生产的行业之一。1876年前后,上海奉贤县程恒昌创建轧花厂,拥有轧花机100台,柴油发动机5台,工人224人,是中国最早的动力机器轧花厂。此后,较著名的有宁波通久源轧花厂,成立于1887年,引进日本机器,聘请日本技师,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在上海,1891年前后相继成立了棉利公司、源记公司、礼和永等轧花厂。仅上海、宁波两地在1895年就拥有240余台动力轧花机,工人1200人左右。动力机器轧花业初步形成。 随着缫丝业与轧花业的兴起,中国纺织机器制造业应运而生,但当时还处于仿制洋机器阶段。上海永昌机器厂是最早仿制缫丝机的工厂,成立于1882年。该厂仿造意大利式缫丝车及丝厂用的小马力蒸汽机,产品畅销于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为这些地区机器缫丝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张万祥锡记铁工厂则是最早仿制日本式轧花机的工厂,成立于1887年,其产品在最盛时供不应求。因轧花车畅销利厚,许多铁工厂也陆续购进车床仿制,并有所革新。 上述这些企业,就性质而言,属于纯粹商办的纺织企业。而毛纺织、棉纺织企业,在近代纺织工业兴起时期则属于官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性质。 毛纺织企业的创办,当时仅有甘肃织呢局一家。1876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拨款20万两在兰州筹建,从德国购进蒸汽机2台、毛织机及其配套设备56台,并聘请德国技师13人。1880年9月建成开工,日产呢绒145米左右。1881年,全年共生产呢绒1.8万米左右,但销路不佳。1882年冬,德国技师合同期满回国,次年即发生锅炉爆炸。这家官办企业就停工歇业,近代毛纺织业在其草创阶段只昙花一现即行夭折。此后25年里,中国再没有出现新的毛纺织厂。 棉纺织业的创办起步最晚,但后来居上,迅速发展成为近代纺织工业的主体。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一家官督商办、规模较大的棉纺织企业,创设于1876年,实际筹创始于1878年。历经12年周折,终于1889年12月28日试车,1890年投产。该厂共有纱锭3.5万枚,织机530台,工人约4000人。织布局开工后,营业甚盛,纺纱利润尤厚。据翁同和《翁文恭公日记》1893年5月10日所记:织布局每月获利1.2万两。李鸿章为大利所诱,决定大规模扩充纺纱,令出使英国大臣速购纱机百部。不料新机订购未妥,织布局于1893年10月19日发生严重火灾,延烧全厂,损失70余万两。访局被焚后,李鸿章急图恢复,并于1894年9月部分建成开工,改称“华盛纺织总厂”。在上海,由官商合办的棉纺织企业则有华新纺织新局,成立于1891年,有纺锭7000余枚,1892年增加2000余枚,1894年增设布机50台。据统计,至1895年,上海共有棉纺织厂7家(包括被毁的上海机器织布局),纱锭约21万枚,布机2300台。(注: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下卷,第8页。)在武昌,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是当时一家规模较大的官办棉纺织企业。该厂于1892年底正式开车,设备有布机1000台,纱锭3万余枚。该厂纺织的棉纱、棉布“甚合华人之用,通行各省”,因而“利源日广”。只是该厂从筹办起就靠官方贷款维持,以致形成沉重负担,而织布局所得利润又被张之洞用于补助铁厂及枪炮厂,使织布局的发展举步维艰。此外,张之洞在甲午战争后还相继建成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与织布局合称“湖北纺织四局”。 近代纺织工业兴办的状况表明,至1894年甲午战争,以棉纺织工业为主体的近代纺织工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和商办的格局。 三、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历史作用 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3.1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作用。如前所述,洋务派官僚兴办纺织工业的动机除了追求利润之外,就是为了保护利权,堵塞漏卮。而一些具有“实业救国”思想的有识之士,更有与外国资本势力“商战”的意图。参加过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的郑观应提出:“方今之时,……筹一暗收利权之策,则莫如加洋布税,设洋布厂”,“自织洋布,以与之抗衡”。他还上禀李鸿章,请“给十五年或十年之限,饬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限内另自纺织。”(注:转引自陈梅龙.论晚清上海机器织布局的性质.近代史研究,1986(3).)鲜明地提出了限制洋人设厂的问题。结果,李鸿章给予了十年专利权。这一“十年专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抵制外国资本势力的作用,打击了洋人试图在中国公开设厂的阴谋。1882年,美商丰泰洋行经理和英商祥生般厂经理集资在上海办纱厂,就被当时的两江总督左宗棠所禁止。1888年,日本资本家在上海筹建轧花局,李鸿章三令五申,指示上海道台据约与日商力争,禁止设立。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企图涉足棉纺织工业的尝试屡次受挫。当然,“十年专利”同时也不准华商另行设局,这样就束缚了民族资本棉纺织业的发展,削弱了抵制外国资本的力量。当时,洋布、洋纱的输入有增无减,进口额从1882年的2300万海关两增至1891年的5200万海关两,十年间增长1.3倍。而上海机器织布局年出布24万匹,湖北织布局年出布90多万匹,两者之和相当于1890年进口棉布1556万匹的7.4%。(注: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上卷,第13页。)这虽然打破了国内机织布市场“外洋独擅之利”的垄断局面,但两相比较,洋务派官僚从洋商手里收回的利益,实在是九牛一毛,只起到了“稍分洋商之利”的作用。洋务派官僚“保护权利”的动机与实际效果的巨大反差,正说明他们在洋务运动中所标榜的“自强求富”是何等苍白! 3.2近代纺织企业,采用大机器生产,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引起了生产变革和社会变革。一方面,采用大机器生产的纺织企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按照当时的生产水平,工人人均日产棉纱是手工纺纱的近50倍,人均机织布是手工织布的6倍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映了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不论是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还是商办企业,都是以商品生产为目的,追求利润,因此都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中国出现。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然而,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从一开始,就受到封建主义管理方式的种种限制。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制度束缚了企业的生命力。政府委派的总办、督办等负责人掌握着企业用人、理财和业务经营的大权,这些人不懂得近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更不懂纺织技术,在生产管理上依赖洋人,而在生产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过分依赖洋人,又导致企业往往受控于洋人。在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近代民族纺织工业不可能得到发展。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所造成的。 3.3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过程,既是一次引进西方纺织技术、开拓近代纺织生产过程,也是一次训练和培养纺织工人和技术力量的过程。通过大规模生产实践,中国第一批近代纺织产业工人和技术力量开始出现。尽管那时纺织工人受封建管理制度的压迫和洋匠的欺凌,但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生产技术,成了后来发展纺织工业的先驱。 3.4纺织产业工人是中国早期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之一。自从国人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甘肃织呢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出现到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已有纺织厂79家,纺织产业工人总数达5万人,占当时全国产业工人总数15万人的1/3。正如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注: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1卷,第8页。)纺织产业工人一诞生即展开了革命斗争。1891年,上海机器织布机匠就为争取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率先罢工。1891-1911年,有记载的纺织产业工人罢工斗争达35起。这预示着中国政治舞台上一种新的重要的政治力量正在形成,将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兴起,不仅对纺织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社会政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合唱教学设计优化 [摘要] 小学高年级音乐合唱教学设计需要全面优化,精心设计合唱教学环节、精选合唱伴奏方式、介入合唱竞赛机制等能够激活合唱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合唱意识和技能的大幅度提升,全面塑造学生音乐素质。 [关键词] 小学音乐;高年级;合唱;设计优化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明确规定和要求: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强化合唱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歌唱热情,对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也有重要帮助。 一、优化合唱教学环节,明确合唱学习目标 合唱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对合唱歌曲内涵有深刻理解,还要求学生有合唱参与主动性。教师要对合唱教学环境进行多元优化,以提升合唱教学品质。首先,教师不妨组织学生欣赏优秀合唱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通过欣赏优秀合唱歌曲,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学生听懂了,才会喜欢合唱这种学习形式。其次,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视觉环境,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动画、形象的视频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引导学生对歌词展开认知学习,让学生说出保护地球的想法,然后播放歌曲,展开二声部学习。为提升学生合唱的学习热情,教师给学生展示了群星《地球大合唱》视频材料,特别是对其中的二声部进行重点欣赏。学生认真观看合唱视频片段,大多能够跟随多媒体开始哼唱。视频观看后,教师组织学生谈观赏体验,并对学习合唱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快速展开讨论,并给出不少学习建议。教师利用优秀合唱歌曲视频为学生打开了眼界,学生通过观看合唱视频,有了很多独特的学习设想。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献计献策活动,给学生参与合唱互动演绎提供重要机会,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唱歌曲教学环境得以优化,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为顺利展开合唱教学提供重要条件。 二、精选合唱伴奏方式,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合唱歌曲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有效激活学生的感知思维。为提升学生参与合唱歌曲的训练热情,教师还要在合唱伴奏上有些创新设计。首先,根据学校现有学习条件,结合学生学习认知特点,教师不妨选择电子琴、钢琴作为伴奏手段,利用电子琴丰富的音质、钢琴极具穿透性的声音,给学生带来重要视觉听觉冲击,激发学生参与合唱歌曲的积极性。其次,利用多媒体播放合唱伴奏也是不错的选择,多媒体操作性很强,可以任意调整伴奏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学唱马来西亚民歌《哈罗,哈罗》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马来西亚美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以及马来西亚丰富的民歌资源,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哈罗,哈罗》,让学生关注合唱歌曲中“哈罗,哈罗”的即时衔接。为提升歌唱演唱气氛,教师在组织学生合唱学习时,让学生利用拍手等动作,为合唱进行辅助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马来西亚人在适合的地方喊“哈罗,哈罗,我的朋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合唱训练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击打桌子等方式进行伴奏,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合唱效果非常显著。《哈罗,哈罗》这首民歌还不是典型的合唱歌曲,但适时添加邀请声,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加上多种形式的伴奏介入,让这首民歌带有很强的热度。学生在具体演唱伴奏时,大多被其歌曲外的气氛所打动,甚至有手舞足蹈的冲动。如此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合唱能力的提升,也培养了合唱演绎的热情,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三、引入合唱竞赛机制,提升合唱展示品质 合唱属于集体活动,讲究的是全体成员的默契合作。为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不妨设计合唱竞赛活动,以调动课堂教学的积极因素。班级合唱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唱竞赛,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必将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一首歌》合唱教学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进行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学生集体讨论,编制演唱动作,排列队形,设计统一表情,进行二声部练唱,有很多小组都设计了领唱、合唱、朗诵相结合的形式。演绎开始后,各个小组根据顺序先后登场演唱,教师当场给出表现分数,并公示在黑板上。教师设计分组表演,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演动作、队形和表情,特别是引入领唱、合唱、朗诵等形式,为合唱演绎创设特殊氛围。通过引入竞赛机制,为合唱教学带来重要原动力,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合唱教学成效显著。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很多难点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有差异,音乐歌唱基础参差不齐,对合唱歌曲的认识也不同,这些都为合唱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制约。教师要关注学生学情调查,精心选择合唱歌曲内容,特别是对教学设计展开多元优化活动,适时引入合唱竞赛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以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徐华 单位:江苏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裕丰校区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提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2011年在“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一改变意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经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有效的融合起来,加强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正确的教学路。要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三者的内在联系。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细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具有前瞻性,充分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达到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第三,综合素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新课标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发事件,完善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的提升的有效措施 首先,教师要加强备课准备,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课前进行备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第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有侧重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明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设计的丰富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手段: 第一,情境带入教学法。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不要通过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情景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教师在进行情景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有条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最终,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第二,合作教学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学习能力,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的时候,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教师再进行适时引导,加强学生了解这一规律的实际应用。 第三,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微课资源,对课堂资源进行优化。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对三角形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透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对三角形底以及高进行认识学习,提高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会发现锐角、直角以及钝角三角形的高,教师要对直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的其他两条高有侧重地进行教学,通过小组研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游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氛围与效率。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有效融合起来,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五,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在根本上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论坛以及其他渠道加强对国际教学方法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整合教学信息。教师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与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校与校之间、师与师之间教师的沟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公开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其他教师的听课方法,了解自己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点,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技巧的应用能力。通过各种学习与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知识结构。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与培训,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了解教学内容,“吃透”教材、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以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等措施,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技能,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者:陈晓雨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津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分析 摘要: 小学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小学数学学习,是为学生以后深层次地学习数学知识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然而,这些都与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分不开的,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我国小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构成分析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并使其不断进步,教学质量是否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小学教学模式在不断进行改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反之,会为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严重阻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所谓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据课程标准,并与讲课中所需要的数学教材相结合,根据教师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所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而为了满足新课改对小学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也要做到对每位学生基本情况全面了解,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在数学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传授与指点,更应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方面提供更多帮助,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并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要求教师具有更好地完成教学设计活动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实践技巧及负责任的态度。 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随着如今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进,小学数学有关课程标准修订,总结来说就是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模式、解决实际需要、对课程的态度四项目标。所以需要小学数学老师不断加强他们授课设计的基本技巧,由此符合新课程提出的要求,遵循学生进步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根据现实中的授课行为和授课的课程所取决的,因此分析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一定要密切联系实践授课的工作。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而且有其特有的结构层次所在。因此,教师经常被要求每学期、章节、课时,都准备具体的授课备课计划。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体现其课程授课的设计技巧、章节教学的设计手段和每课时的教学设计的水平这三项基本要求。尽管这三个级别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各有不同,但是,不一样水平的教学设计步骤,必须经过研究授课的课程内容和实现的工作目标,设计授课的过程和内容,评价授课的结果与问题,调节授课的手段与内容。 三、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分析 一般来说,小学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就是让小学数学教师足够积极地完成授课的设计活动所前期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体全面的总结,通过课堂教学将课本知识生动形象地为学生讲解,促使学生又快又好的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充分带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热情,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小学数学教师密切配合,将所学数学知识熟练把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1.授课知识的方面 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知识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讲课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与此同时,为将来难度加大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教学设计应不断进行探讨,更好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2.一些技能方面的问题 技能主要指的就是教学的设计技能,可以根据对小学教学的分析,归纳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技能包含有:分析的能力,总结的能力,设计评估和及时改变的技能。唯有完全把握这些基本的技能相关要求,才能在实际授课中,把教学理论应用在实践设计的环节,唯有把握足够授课技能,才能确保执行设计的过程中达到最初教学设计与策略的要求。 3.教学的态度 在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拥有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的同时,也要拥有良好的教学态度,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做到及时全面了解,以鼓励为主,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小学数学教师要更好地诠释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提高自己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我国小学教育翻开新的篇章。 作者:敖海玉 单位:赤峰市翁牛特旗白音套海苏木中心总校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个学习阶段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成长的作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也应随之创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数学,结合小学数学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最终形成一种能推广到其他学科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构成 引言: 由于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开发和创新,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和设计思路。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进行对其教学构成的分析。其中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等等设计因素。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促进这些因素的联系、提升这些因素的内在潜力,以此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能力。 1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对课程的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较之其他学科比较简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简单内容的学习,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兴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根基[1]。对此就要求教师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具备分析能力,首先分析教学的目标,从上文中,我们清楚的知道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但是深层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数学学习的喜爱,产生对以后学科的兴趣,激发出对数学的热爱之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以下两点进行。这两点分别是:一要设计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要体现“多元性”,通过趣味性教学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通过多元性教学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其次分析学习者也就是学生,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但失去兴趣的时间也很快,很难保持对一种事物的持续热爱[2]。鉴于此,这个时期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能够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保证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很多学者认为这时的教学要以学生的想法为出发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国提出的问题也不能过于复杂,避免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结合学生年龄实际出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又能提升兴趣。 2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对课程的设计能力 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是指对教学过程中整体性的设计,首先教师应当对课程把握有预见性。如: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教学过程中不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疑问,教师对于问题的引导,课后作业的审阅等等等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每个环节[3]。其次,还需包括教学的策略,学生自主性的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增加,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的导入新课,如何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动力,对数学内在含义的理解等等具体策略。最重要的是教学媒介的选择和使用,已有的教学媒介有老师、黑板、教科书、教具、学具、图书角、多媒体等,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些媒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对教学媒介的正确认识,如何使学生了解教学媒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些问题都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意识和态度方面,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科的热爱和对学科的钻研探究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管理知识意识、研究设计意识等;二是知识方面,首先要有小学数学的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知识、如何教育小学生知识;其次应该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观、教育观等。同时还应具备教学设计知识、教学目标学习加工的理论。 3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课堂前形成性评价和课堂后总结性评价。教学设计的过程是动态的,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前,将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计划和评价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4]。课堂后,教师为了完善自己的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应该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不足的同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自己对教学设计的能力。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不断实现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双赢局面。调整能力在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充分的预设的前提下体现。依据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在课后急性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难以预料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补救。主要表现的形式是在教学后对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的学生和没有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补救。根据出现的问题对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并研究和分析教学中时常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这些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类条件:第一类是基础性条件,即小学数学教育学科知识和数学学科知识;第二类是支撑性条件,即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技能;第三类是发展性条件,即教师的态度,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设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开展培训活动,从而提升教师在教学设计知识、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课程质量提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本身也要付出努力,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估算”及教学设计 摘要: 在小学整个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以数学估算内容为基点,优化设计教学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工具日渐普及,能够进行繁杂的计算,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但人们必须具备准确判断数字合理性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已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要意识到估算内容的重要性,采用多样化的估算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更多互动的机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估算内容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不断促进新时期我国小学数学事业向前发展。 1.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概述 1.1小学数学估算概述 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过程中,无法精确计算的情况下,采用的数学方法。从广义上说,估算体现在不同的方面,计算、数量、测量的估算。在小学阶段,估算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估算知识,掌握科学估算方法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不断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是在九十年代被引入到我国数学教材中,成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内容。随着教学大纲不断修订,在2001年,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口算,强化估算,采用多样化的算法”。换句话说,强化学生的估计意识,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数学教学的新目标,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能力。 1.2新课标对小学不同阶段估算内容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不同阶段的估算内容已被提出不同的要求。总体来说,小学估数学估算内容脉络可以分为两个学段。(1)在第一学段中,估算内容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比如,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能够准确估计。比如,能够准确估测物体的长度,准确测量,能够准确估计已给定的简单图形面积。(2)在第二学段中,比如,能够选择适宜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相关的正比例关系数据为基点,在方格纸中绘出对应的图形,利用其中某个量值估算对应量数值。在这两个学段中,都有估数、估算、估测方面的内容,随着年级逐渐升高,估算内容的难度也会逐渐加大。在低年级学习的时候,学生必须打好估算基础,为更高阶段学习埋下伏笔。 2.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 2.1估算内容教学设计要求 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可以采用问卷、直接询问等形式,调查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已有的估算能力、估算意识等。还要了解数学教师对估算教学内容的认识,把握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不同年级学生的估算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精确计算之后,学生估算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第一、教师要认真领会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学生在估算内容需要掌握的程度。在估算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需要具备怎样的运用能力。第二、教师要结合估算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贴近他们的生活,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比如,超市购物。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其实用性。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估算相关的词语,“大约”、“接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估算内容的重要性,准确理解估算的概念。估算不需要准确的结果,只需要大概的数值范围,不同于精确计算,有上、下界。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知识,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地分析估算教材内容,完成教学设计。 2.2估算内容教学设计举例 以“估数”为例,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第一、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例举生活中需要运用估算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设置问题情境,获取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比如,估计在一分钟内自己可以读多少个数字?学生在估算的时候,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感受到估算随处可见。并让学生说出自己迅速数出自己一分钟读字数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一分钟读字为基点,估算自己十分钟的读字数量,并估算自己是否可以在十分钟内读完整版的报纸,予以说明,引导灵活运用“平均分”准确估算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在需要估算大数目的时候,可以先把它“平均分”,估算每份的数量,再估算出全部数量。第三、运用新的估算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估算练习。比如,让学生估计自己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十分钟又跳动多少次?这是学生为之熟悉,感兴趣的内容,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迅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合理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估算出每组桌上所放纸张的数量,并估计下2000张纸会有多高。学生可以分工合作进行估算。第四、归纳、总结。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需要进行估算,有什么好处?教师要多鼓励班级中,每位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逐渐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归纳、概括等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需要进行估算,哪些需要进行精算,让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正确认识估算、精算,灵活运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过程中,估算内容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引起重视,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估算方法,比如,规律估算法、近似估算法,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对估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能够科学、正确估算。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作者:骆东霞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路口乡张博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语文自由课堂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 小学教育是学生重要的启蒙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是实现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随着当今社会对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也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不断的改革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想法,打开学生的视野,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人类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侧重学生人文情感的培育和熏陶,是人类表达自己丰富情感的工具,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开放式自由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总结出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为小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开放式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童趣和活力的,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是在室内进行教学内容,随着时展的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理论知识,还需要从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只注重课本容易走向教学误区,割断了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因此,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探讨变得尤为重要,它影响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1]。 一、开放式课堂探讨的必要性 探索小学开放式课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传统的课堂缺陷进行弥补,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的优势,开拓视野,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和自然。所谓开放式的课堂并不是让学生自由散漫,而是在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把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还要拓展课外活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妙和神奇,形成完善的人格,高尚的情操[2]。 二、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 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选材方面应考虑题材新颖,内容生动有趣,比较典型的课题,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将教材作为一种工具,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都比较强,所以选材方面一定要慎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在给孩子讲《皇帝的新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做人应该诚实的道理,避免学生出现模仿皇帝的作法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小学生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及时的矫正错误的观念,才能健康的成长。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实践的方式完成课堂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记忆,通过学生的实践总结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认知能力、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等实行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引导学生进入如鱼得水的阶段[3]。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开放资源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学生除了利用好课堂的学习条件之外,还应该将学习的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教师应该着重的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市场上的阅读教材鱼目并存,有很多的消极成分,教师有必要按照择优阅读的原则,选择高质量、高品质的书籍和艺术性高、思想健康的读物,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学生还没有课外阅读意识的阶段,教师每天规定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文章,并在课堂上分享啃到的文章,给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要不断赞扬学生的努力,给孩子足够的动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后,注重阅读的实效性。任何的学习内容都是以最终的应用为主要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活动的过程中,重视阅读的实际效果,讲究阅读的质量,通过阅读,能够达到提高个人素养、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灵活、恰当的阅读方式,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善于开动脑筋、多问为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 (三)教学效果反馈平台的开放 教学问题及时反馈才能及时解决,教师应注重反馈意见,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自觉主动的向学生获取教学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其次,分析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最后,定期的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态,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对开放式课堂研究成果的反思 课堂改革和课堂效果反馈的过程同时进行,有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想法,避免不了会出现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只有不断的去反思自己的工作,才能尽善尽美;教师应该从各个环节进行反思,这样才可以形成新的成长点,在自己专业素养不够的地方,多向同行请教,弥补不足,挖掘原因,让教学工作更加精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课堂的探究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任何规定和方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改变封闭的系统环境,注重实践过程和心理体验,主动的参与学生个性发展,坚持不懈的进行探索和完善,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小学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伟大的贡献。 作者:卓本银 单位:盐边县渔门镇中心学校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学习品质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习品质形成与稳定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对小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师生关系、课堂情感支持、活动性参与是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在阳光教育中要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阳光学品”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性格、学习品质和气质,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培养目标。通过师生转换角色、转变教学思维和课程与学生评价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参与度,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监控与优化学习品质,最终达到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阳光学品”的目的。 [关键词] 阳光学品;学习品质;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学校教育的重点不能单纯追求知识的积累,而应该重视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的教育部门的教育改革重点。针对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异化教育”和“功利教育”现象,一些学者提出了“阳光教育”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十几年来,该理念的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阳光学品”的提出就是对该理念的传承、丰富和具体化,是为了强调在“阳光教育”中更加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 一、“阳光学品”的内涵 国内研究通常认为,“学习品质”最早由郑秉洳提出,他在199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认为:学习战略、学习品质和学习方法是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中,“学习品质,即以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从事学习,是决定学习行为倾向性和独特性的心理素质,是思想品质、非智力因素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1]。学习品质包含两大类:奋斗献身精神和科学求实精神,具体来说,又可分为18种,“献身真理、献身祖国、热爱、责任感、勤奋、持恒、克服困难、突破失败、虚心、求师、交友协作、信心、胆识、独立性、进攻性、好奇心、严谨认真、诚实老实”[2]。也就是说,学习品质不是指学习方法,而是一种学习习惯,侧重于心理特征。西方国家学习品质(ApproachestoLearning)的提出与我国不谋而合,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ationalEducationGoalsPanel)将“学习品质”确立为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之后,各州都开始针对此领域进行标准研究。其中,华盛顿州的定义最具代表性,其认为:学习品质是指“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它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那些技能,而是儿童自己怎样使自己去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3]。显然,该定义更加侧重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过程,对此后相关研究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所提出的“阳光学品”,就是指阳光的学习品质,即通过阳光教育,使学习者在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开朗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积极的学习精神、主动学习的习惯、恒久的学习毅力、耐心的细致品质、良好的内省精神、适合的学习方法、健康的学习兴趣、自觉的调制能力等。 二、“阳光学品”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阳光学品”的培养关系儿童的未来学习和个人发展。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包括五大领域:身体与动作发展、社会与情绪发展、学习品质、语言发展、认知与基础知识。但这五大领域并不是相互分离的,学习品质是其他四个领域的核心,并与各个领域发生交互作用。也就是说,倘若没有积极的学习品质,其他领域的学习也不会顺畅。“阳光学品”是学习者学习其他技能和知识的基础,是学习者“德、智、体、美、劳”[4]全面发展的铺垫。其次,小学阶段是学习品质形成与固化的最佳阶段。在美国,学习品质的培养着重在学前阶段进行,儿童从幼儿园开始独立接触家庭以外的环境,也是儿童第一次正式获取学习习惯和知识,因此,对学习品质的学前培养非常关键。但学前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或学习品质不再改变,小学生仍处于低年龄段,心理状态和学习习惯还未固化,仍旧需要“阳光学品”的培养来引导其心理和行为。而且,幼儿园更侧重于对世界的基本认知,而上小学后才开始了真正的知识学习,此时将阳光学习品质融入课堂中,是对幼儿园时期学习品质培养的强化,是在真正的学习实践中培养学习品质,有助于使学生做到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最后,学校是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因素包括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主体因素是儿童的个人行为特征,包括儿童的活动参与、问题行为和年龄等;环境因素是指“围绕儿童并直接或间接对儿童行为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5],包括父母教养方式、家庭背景特征、文化取向和学校教育方式等。根据伯奇纳尔(Burchinal)的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情感支持对儿童良好学习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6],而多明格斯(Dominguez)则认为这些因素可以纠正不良的学习品质,减少儿童问题行为[7]。另外,儿童的活动参与性也可以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得以提高。可见,“阳光学品”的培养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的再设计得以实现,在教学中强调“阳光学品”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阳光学品”培养的层次 教育的本质在于“树人”。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于唤醒生命的自觉,唯此才会有心灵的自由、学习的自主和行为的自觉。培养学习品质应该和培养道德品质、改造人生观、建构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等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将阳光学品的培养分为三个层次:性格(阳光品格)、学习品质(阳光品质)和气质(阳光品味)。性格侧重于儿童的心理层面,包括对待生活、他人和社会的态度,不局限于学习;学习品质侧重于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素养;气质侧重于行为风格,是一种内化性格的外在行为表现。可以看出,阳光学品所含三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品格是人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反映出的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阳光品格就是让学生拥有“温暖、多彩、快乐、向上”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主要是包含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远大的理想志向、自信心、接受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知识的价值、时间观念等,它是“阳光品质”的支撑。阳光的品味是各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特定事物得以感性显现的与众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由观念而形成的行为方式,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出一种品味追求意识。“阳光品味”是“品格”和“品质”的延伸和终极目标。阳光学品离不开基础层次的“阳光性格”的养成,也能促进高层次“阳光气质”的提高。这符合教育的本质,即将阳光学品的培养与阳光性格的培养和阳光气质的提升相结合,将小学教育的重点放在人格的培养上。 四、“阳光学品”培养的教学策略 与阳光学品相对应的是阳光课堂,阳光课堂基于生态、快乐、智慧、多元的特点,让每一个孩子能建构一个稳定的学习品质,丰富其成长的经历。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将课堂学习作为培养学生阳光学品的渠道与方式。根据学习品质的诸多影响因素,在学校层面,教师能做的有三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课堂情感支持,增多活动性参与学习。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转换角色和教学理念,增强学生主动性和师生互动性;其次要转变教学思维,将正确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贯穿到课堂进程中;最后要重视课程与学生评价,增强评价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阳光学品的形成。 (一)转换师生角色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灌输、学生吸收式的“填鸭式”教育,这虽然有助于控制课程进程,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但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只学会了知识,没有掌握学习的技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品质。在阳光课堂中,教师要能够转换角色,由控制者变为引领者和催化剂,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引领者就是“无形地”引领课程进程,既让学生感到是在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中完成了课程,又让课程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不会过于发散和离题,从而不至于走向“填鸭式”教育的另一个极端。催化剂就是要让课堂充满生机,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反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要求教师做到三点:首先,自己要保持微笑,始终拥有一种热情、期望和快乐的心态,用这种心态去带动学生,影响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其次,在课程设计中,要增强问题设置,用提问的方式开始课程学习,将学生引入课堂,并且使用问题推动课程进展;最后,教师要学会使用幽默、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尊重每一个学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自信心。 (二)转变教学思维 转变教学思维就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程序。转变教学思维的核心和首先要做的是教学内容的定位和问题的设置。在定位教学内容时,要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他们渴求弄懂的问题。备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了解学生面对“这个领域”的状况,考虑这个领域是不是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在这个领域会获得多少知识,怎样把知识的领域变成学生的需要,进而要找到这个领域的“魅力点”和学生面对这个领域的“兴趣点”,然后把两个点巧妙融合,这也就是学习的“发生点”和问题的设置点。进而,通过问题的设置点初步设计问题。在此我们建构了一个“思维发展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有共同关注问题的人(教师和学生),还有他们共同参与的实践,即问题呈现流程:发现问题——优化问题——重组问题——展示问题——检测问题——拓展问题。为了让学生亲历问题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要经历整体建构、行为调控和反思提升三个阶段。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与开展探究活动,引领激励学生走进问题的深度思考,基本流程为:制订方案——梳理调控——阳光导学——点拨引导——评价检测——提升意义。根据这一模型,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自己通过思维发展模型思考各个阶段问题的发展,想象多重可能,预测课堂中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应,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学生思维,思考怎样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自主地提出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即“调控思维流量”。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教师备课和课堂。之后,在课堂整个流程设计上要以问题驱动为中心,教师需要根据设置的问题引发学生有价值的思考、质疑、讨论、判断,通过拓展思维空间、增加思维密度、提升思维高度,力求实现“举一反三”的课堂、“矛盾冲突”的课堂、“多维看点”的课堂、“高度挑战”的课堂。课堂中往往不是给出学生现成的答案或唯一的答案,而是把学生带入多角度的世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审视问题,并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进行深度探究。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完成状态,调整教学思路,为知识的拓展做好铺垫,即自我课程评价。 (三)重视课程评价与学生评价 课程与学生评价过程也采用了“思维发展模型”,将评价贯穿于整体构建、行为调控和反思提升三个学习阶段。在整体构建阶段,采取芬兰的教学方式“先见林,再见到树”,即让孩子先了解到整体课程概念与学习目标的全貌,然后循序进入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可通过“阳光课堂设计单”,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学科教学体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继而通过每节课之前的“阳光预学设计单”,让学生在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方法进行反复权衡、优化的过程中做出慎重选择,而且在选择中要有价值判断。在判断中引导学生将课程开展过程设计成儿童快乐的学习之旅。这种前置性评价可以让学生保持“居高临下状态”和“超前学习的状态”。在行为调控阶段,注重学生间的互动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记录小组整体的表现状态,在教室的相应公示栏标注每小组的表现。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促进同伴之间考量交流和表达技巧,在合作中学生逐步养成尊重他人、欣赏他人、悦纳他人的态度;另一方面,学生在观察评价表时会自然提升自我的认识度和调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是一次自评与反思的过程。同时,还可为教师提供学生思维信息,为下一步教学调整提供参考。另外,还可通过阶段性展示来分享互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可以以橱窗布置、作品(业)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也可以以“表演展示”的形式进行。根据学科的不同,展示内容应有所区别。比如英语学科侧重于唱英语歌曲、口语会话、讲英语故事、编演英语节目、主办班报和校报、设英语角等。科学学科侧重于实验操作、实际观察、科技制作、社会调查等。音乐学科侧重于视唱、打节奏、独唱、合唱、演奏乐器、表演等。语文学科侧重于口语交际、朗读与美文欣赏、古诗文诵读与积累、书法晋级赛、荷韵杯习作赛、演讲、演课本剧等。每个学科可以设计成联欢会或接力赛等形式,活动结束,学生根据自己的各方面表现填写“阳光素质评价卡”,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填写等级标志:太阳、月亮、星星。学生在同伴衡量中了解自己的位子,进一步确定自己努力的目标。在反思提升阶段,要增强评价的鼓励性和趣味性,莫将反思提升变为闭门思过,要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除了教师在课堂和作业中给出积极的口头和书面评价外,还可采用“阳光评价卡”。评价卡包含“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思维的品质,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在内的不同的品质元素,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阳光卡评价方案”,学生每达成一个目标或得到教师的肯定就随时把一张阳光卡放入“阳光银行”。周末学生把自己的阳光卡兑换成相应的“校币”,然后在“阳光校市”上购买学校的礼物或换取活动的通行证、购买“特殊权利”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知道评价目标,并将反思变为习惯。 五、结语 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不要将知识的获取作为教学目标,而是作为在培养学生“阳光学品”过程中产生的自然收益。课堂是一个动态生命体,它随着学生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教师的成熟而日渐成熟。因此,好的教师和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这首先要求教师自我的提高,教师自己要有阳光学品,有丰厚的学术底蕴、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创造力。但我们也要认识到,“阳光学品”的培养并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它也需要社会的重视、学校的支持和家庭的配合,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来为儿童学习品质的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刘金芳 单位:洮南市第一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教学设计 摘要: 在针对小学英语综合板块进行拓展活动的设计时,教师应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可以围绕相应的话题展开对于语篇阅读的拓宽,也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丰富知识教学,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尝试,不仅能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关键词: 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拓展活动;设计 小学英语课本中,综合板块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能够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从多方面展开有效锻炼。针对综合板块的教学,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好的教学拓展活动,知识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这样不仅符合综合板块对于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能从多方面展开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发挥综合板块的教学价值,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围绕特定话题,丰富语篇内涵 在针对综合板块教学设计拓展活动时,教师应当遵循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有一定的侧重。首先,教师可以尝试针对教学话题进行拓展延伸,丰富语篇内涵,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课本中对于很多主题的探讨并不是完全深入,仍然有很多值得挖掘与开发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好的教学切入点,通过有效的教学延伸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在丰富语篇内涵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灵活选择。选取的资料要和课本知识有紧密关联,同时,拓展的知识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被学生理解与接受。这样才能实现拓展活动的教学目的。6AUnit7《AtChristmas》的A板块语篇是围绕Jim一家在圣诞节互赠礼物展开的对话,主要谈论物品的归属,E部分则是一篇《NewYear'sDay》的日记。虽然中国孩子已相当熟悉圣诞节,常把圣诞节与圣诞老人送礼物联系在一起,但对于西方的Christmas和NewYear之间的联系及其所涵盖的知识和文化背景还不甚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语篇拓展的切入点,教师可以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丰富学生对于这两个节日的认知,通过一些课外阅读资料的渗透让大家对于圣诞节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便是拓展活动一种很好的设计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知识面予以拓宽。 二、创设教学活动,丰富拓展内容 在拓展活动的设计中,对于拓展的内容教师要有合理选择,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要具备可行性。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教学活动对于知识教学的促进作用,也能感受到这种教学形式对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所起到的显著功效。然而,很多时候教师设计的一些教学活动存在问题,活动过程很难在课堂上得到实践。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尤其是在拓展活动的设计中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活动科学合理,丰富拓展内容。如6AUnit5《Onthefarm》F部分的教学,首先可以通过Who、What、When的提示词,以游戏形式滚动呈现人物图片、事情画面和时间状语,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本单元重点句型——一般过去时的陈述句,看图描述人物过去所做事情。然后以巧妙的过渡进入Doasurvey的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型——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Whatdidyoudolastweekend”,合作调查并作report。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要具备可行性,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大的参与空间。 三、深化语言应用,提升学生能力 在针对综合板块进行拓展活动的设计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对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要点。教师应创设更多能让学生展开语言应用的拓展活动,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才是更为高效的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拓展活动教学应当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结合知识要点创设一些能够充分活跃学生思维的活动,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展开对于语言的灵活应用。拓展活动在设计时只有关注这样的设计要点,才能充分实现对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这也是提升知识教学成效的核心所在。在5AUnit2《Anewhouse》综合板块H部分的教学中,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歌谣后,教师可以对于知识教学进行延伸,可以透过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教学拓展活动。首先,在屏幕上给学生呈现一组图片,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教师对大家说道:“Doyoulikemyhouse?Here'sthebedroom,there's…,thereare…Here'sthestudy,there's…,thereare…”学生在欣赏教师的卧室和书房的同时,个个跃跃欲试,于是顺势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卧室、书房、客厅。这便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应用。 作者:还燕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创新研究 摘要: 小学数学教育一直是我国小学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领域。小学数学教育是研究小学初步数概念发生发展及其教育规律的科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小学数学教育,除要求小学在数学活动中具有知觉、行动、思维、应用协调的一般能力外,还应进一步培养小学在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小学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兴趣,挖掘每一个小学在数学方面的潜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设计;创新研究 现代数学作为思维工具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数学最终是为了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在第二届全国小学科学教育研讨会上,到会的人员都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觉得作为小学教育,不仅要体现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也要体现出一个个别上的差异性,还要体现出小学数学教育的学科的特征才行,从而实现与其他学科的一个融合。作为小学数学教育,要本着为小学生的素质提升作为目标而进行,不能单单依靠一些盲目的教学目标而进行[1]。小学数学教育要真正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结合他们在年龄上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才能不断促进他们的学习。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教学是促进学生进行学习的一项非常有意识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能够对于知识、技能以及在态度方面获取到新的知识的一种能力。每当学生想要学习的时候,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之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按照学生的需要进行的数学教学设计,体现出了一定的目的性,这样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了解。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是有目的的进行的。 (二)数学与数学教育 对于数学这门课的理解,我们总是这样认为的,这门学科是研究现实世界和空间之间的联系的一门科学。简单而言,是针对数字和形状的一门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人们能够对于物质世界从数量的角度进行衡量,从而形成一定的方法和一定的定律,有效的推动数学在实践中的运用。数学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进行认识,从而加深对于世界的了解,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2]。 (三)小学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对于小学数学中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围绕着小学数学大纲进行的,按照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手段进行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于小学数学进行具体的方案的设计,在老师的带领下,帮助小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不断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逐步实现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创新 (一)、遵循小学生的个性差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现在的现状是小学中的老师由于自己本身的原因,他们对于数学中的某些知识掌握的不够系统,对于一些系统的知识内容了解得比较吃力,这就使得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了。作为教师,要进行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在做到对于知识体系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教学的有效进行[3]。不单单是这样,作为一名小学数学的教师,还要对于一些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地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更进一步实现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实践活动内容。 (二)数学应以小学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在现在的《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作为小学中的各个学科要进行相互的融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而且也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在不断完成各个领域的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进行渗透。比如说,在进行一些绘画的时候,小学生可以从认识形状开始,有这个基础后,才能进行不断地深入。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后,学生也要有目的的体会空间方面的一些知识,了解数学和空间之间的联系,从而能更好地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即喜欢学习数学,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前提是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老师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图例、动画进行。比如,展示出目前数学在社会中的热点,即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社会、生活、经济当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最喜欢的做的事情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我们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当中去,使得小学生能够巧妙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结合到一起,从而能收获到一定的经验。比如,让小学生玩搭积木的游戏,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空间和几何形状以及测量等方面的数学内容,与此同时,也学会了物质的分类、排序等之间的知识。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当中,体验到了数学和形状之间的联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更加地喜欢这门课程,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不断进行优化,教师就要改变自己的做法,使得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效,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要本着为了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认识方面、以及个性方面的发展,都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朝着有效地学生前进,小学数学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多做贡献。 作者:许小飞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分析 一、“作文先导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作文先导式”教学核心是突出学生的真实体验和交流表达,其教学的基本模式也围绕这两点展开。首先是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为中心,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学的重点,将其语文学习的过程当做对学习欲的培养过程。其次是开拓思维抛弃传统的语文学科化特点,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模式,提高作文本身的作用和特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充分的理解“体验为中心”的内涵,合理的控制“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在体验式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小学学生年龄尚小,在活动体验中更多的关注交流和表达,但是忽略了基本的作文能力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阻碍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基本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穿插作文教学的各项活动,例如在情境教学和活动体验中穿插识字教学、拼音教学,并在后期的教学需求阶段引入阅读、说话、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的“作文先导式”教学设计 确定了基本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式也有多种转变。从教学的侧重点来看主要有表达交流型和阅读拓展型两种,前者侧重学生体验后的表达和交流,后者则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培养。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满足了作文先导式的理念。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作文先导式为基础的语文教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全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度的强调语文学科的概念,因此教学目标的生成也极大的贴合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但是在作文先导式指导下,教学设计中就要有意的淡化客观知识的中心地位,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让学生掌握几个生词或者句式,而更加重视学生能力上的培养。基于作文先导式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交流和表达空间,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由于要充分的体现出学生体验作为教学资源的地位,因此教学中也要有意的淡化教材的绝对主导地位,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特定的教材内容,更加充分的利用“学生体验”这样一个特殊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并有机的组织和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构建创新的教学目标。 (二)整合基础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将教学的内容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这样的分类是固有的认识语文学科的表现,而这种分类也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实际上这几项能力是相互影响和交叉的,传统的教学中对语文学科的固有认识也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基于作文先导式的教学设计中要有意的整合这几项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能在教学设计中将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转变成一种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学生要记录和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就要充分的利用这几项知识和技能,学生想表达某一个场景要用到特定的词汇和句式,而这种“需求式”的学习也改变了传统语文学习中的固有思维,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结构,形成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课堂上的迁移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人文特点,语文学习本身既有一定的工具性特点,同时也蕴含了更多人文的需求。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过多的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语文的本身的价值和意义,那就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启蒙。因此课堂上除了基本的语文学习之外还要能够有一定的纵向扩充,具体到教学设计中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改变:首先是将交流和学习作为语文知识获取的基本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其次是重视学生情感上的传递和变化;最后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放松和自由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创新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内容,基于作文先导式的语文教学的评价过程也与传统教学有所区别。在作文先导式的指导下,教学评价也被融入了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民主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要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导者,而是充当点拨和引导的角色,而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也得到提高,可以通过交流、说话、写作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从而实现能力上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是现阶段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方向,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一学生体验作为教学开展的资源,并让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体验。开展过程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活动体验、交流与表达、阅读和生化,并结合作文教学的实际进度和要求,灵活的安排常规作文教学的课时和内容,将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李承珍 单位:济南市东河村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是指导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单纯地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去教学,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关键的要素。 2.对小学数学教育重要性认识不透彻。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小学数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透彻,只是单纯地认为数学是教学生学习数字或者是简单算术的一门学科,以至于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只注重表面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原因分析 1.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过于形式化。 教师培训是教育部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并督促其学习的一种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呈现出形式化的发展。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没有做到严格意义上的监督,对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也没有做到深入人心的宣传,以至于很多教师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2.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 对于绝大部分的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小学数学老师的文化知识水平并不高,有的甚至是高中毕业。他们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认识并不深刻,加上一味地进行表面知识的传授,对于这个阶段的教学重要性没有系统透彻的认识,只是为“教”而教。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能够探索数学规律,从而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来分析这些生活现象,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单纯枯燥的数学以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借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来带动学生积极性 小学数学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数字的认识以及基本的数学运算。简单的数字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教学设计时,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被带动起来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把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如,全班30名学生,让数学课代表收交数学作业,课代表收了20名同学的作业,那么还有多少份作业没有上交?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加法和减法的具体意义,有利于他们进行基本的算术学习。 (二)教师要运用生活化的语言 数学教学也是一门语言教学,面对简单的数字,如果单纯地使用书面化的数学语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生活化的语言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说:“我昨天买了一支笔花了1.5元,买了一个作业本用了0.5元,同学们帮我算一算,我昨天买笔和作业本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都有买笔和作业本的经历,以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和事例来引入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小学是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地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知识之后,让学生尝试着去计算自己房间或者是教室的空间大小。 (四)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教师可制作幻灯片,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地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具体形状,帮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结语 总之,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作为学习的基础阶段,他的教学重要性不可忽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作者:桂腾丽 单位:贵州省安龙县招堤五小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分析 一、合理的时间安排 调查发现,虽然教师能够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但没有真正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性。具体地说,部分教师在口语交际中过多地进行引导和讲解,却没有给学生合理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让学生能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夸夸我的同学》这一课的口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花费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阐述这堂课的主题,并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之后,教师留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思维。在剩下的课堂时间中,教师就组织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利用充分的时间使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要将理论上升为实践。 二、合理运用分组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性格差异。简单地说,教师需要考虑到性格内向学生的具体情况。口语交际教学需要学生大胆地用口语进行交流与表达,这种特殊性对内向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在小组当中大胆地交流与表达。相比于在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相对内向的学生也更加愿意在同学中间自由大胆地交流与表达。这就能够帮助学生逐步走出自闭、内向的阴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例如,在《神话、传说故事会》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利用标准的普通话分享自己所知的神话和传说故事。此时,即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逐步受到吸引,使其在小组中大胆地分享自己的故事,并赢得其他学生的掌声。 三、总结 总的来说,口语交际是一项基本的能力,这就促使教师重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这就要求众多教师不断研讨,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特殊性提出有意义的教学改革策略。 作者:刘芷萁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三合乡五道岗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设计研究 一、研读生本,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课标是教学行为与活动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课标要求,有方向地开展教学。而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并结合具体教学,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教学对象,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研读学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已有认知特点,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实现有效教学做好铺垫。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有机构成部分,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明确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既熟练把握基本知识与技能,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全面发展与进步。如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与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 1.研读课标与教材①教材分析:根据小学数学特点,利用表格能有效处理表格数据,发掘数据间的内在关系,为后续有关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的教学做好铺垫。②课标分析:教师可依照任务需求,熟练运用图表处理软件与工具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研读学情有些学生对表格的数据处理有了一定的接触与理解,但缺乏操作经验。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各项能力渐趋成熟,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法与讲练法,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运用所学信息技术与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生活与学习问题。 3.明确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把握数据的计算、筛选与排序。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来生成新知识点,学会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创造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来分析与解决生活与学习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创造与实践操作能力。 4.教学重难点①重点: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与排序。②难点:数据筛选。另外,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如搜集有关数据表等资料,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二、讲究策略,整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效调控教学活动的保证,涉及了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织师生活动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若要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既把握知识,更提高能力,教师则需根据具体内容与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优选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启发法、发现教学方法等都是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需求来整合多种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电脑课时,结合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师可整合任务驱动法、讲练法、启发法,以训练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教师可复习提问,出示新课教学目标: 1.怎样用办公软件分析统计月考成绩①计算每位学生的总分与每科平均分。②把成绩加以排序。③通过筛选获取与条件相符合的信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试着动动手。这样,可让学生直观获得知识点,自主解决知识目标。接着教师可呈现有关学生成绩表格,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数据的计算。 2.数据的计算提问引导:在上述表格中,我们应怎样求出每位学生的总分与各科平均分?有哪些方法?然后教师可请几位基础好的同学演示操作,再让学生讨论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并试着上机操作。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熟悉操作方法,也使他们在老师指导与点拨下把握填充柄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学主探究,可增强学生分析、探究、总结能力。而后教师通过讲授法进行小结。接着继续诱导学生思考讨论:①上述数据表中的总分是否可以复制到其它单元格中?还有其他复制函数或公式的方法吗?②若要对表中的数据进行修改,会改变总分中的数据吗?当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可予以补充,帮助学生深化认知。③数据的排序。提问引思:有什么方法可快速找到成绩表中成绩最好的前6名学生?而后出示任务,要求学生交流讨论并操作实践:①将学生成绩表.xls文件根据总分降序排序。②排序的时候最多能够对几个关键字加以操作?练习资料实践题1。③对字符的排序有着怎样的规律?④用户是否可以依照自己规定的顺序排序?这样,通过任务驱动与自主探究,既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排序功能,也可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三、总结 当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优选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有机整合;注意技术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此外,教师还需注重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评价,以提高学生反思能力,强化教学效果。 作者:王东强 单位:江苏省丰县首羡镇和集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设计研究 一、借助实物进行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的方法十分多样,可以借助的辅助工具也很丰富。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来进行情境创设,这种方法也非常适用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小学英语课程中讲授的很多单词以及知识点都是十分基础的,很多词汇都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那些物品,这也使得借助实物展开情境创设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主题提前准备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物品,可以将这些物品带到课堂上来对于知识教学提供辅助。以实物来进行情境创设是很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模式对于小学阶段的词汇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效用。实物的出现能够让学生把单词的发音、拼写与实物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记忆,能够让学生们对于所学词汇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这种教学方法既形象生动,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一目了然,易懂省时。这对于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对于单词的掌握程度将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五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在学习“What’syourfavoritefruit?”(你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等句型时,教师就可以带一些水果,苹果、葡萄、香蕉等进入课堂,在实物情境的支撑下师生可以进行实物问答。T:Whatisyourfavoritefruit?S:Ilikelotsoffruit,butIlikeblueberrybest.实物的支撑不仅能够给师生间的情境交流提供更好的铺垫,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于各种水果形成更为直观的印象,这对于提升单词教学的效率将会是很有效的推动。 二、借助图画进行情境创设 借助图画来进行情境创设同样是一种很好的单词教学模式,这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同样会很有帮助。小学生们由于自身的语言基础还较为有限,自己的表达能力也仍然在积累中,很多时候学生很难用英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这种有话倒不出的处境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或多或少会构成阻碍。教师要想办法化解这一难题,可以以一些灵活的形式来转变这一难关。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图画的形式来表达一些意思,对于有些词汇学生如果还不认识或者不会读,可以让学生先将其画出来。这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这个过程也能够很好地深化学生对于单词的理解与记忆。在进行各类职业词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图片来创设情境,如运用类似于“Whatdoesyourmotherdo?”等句型提问,然后以图片与词汇结合的方式,将回答与图片一一对应,并且通过图片将学过的和未学过的单词进行比较。这个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单词的基础上,用相关词进行对话练习,这会让学生对于这些单词印象更深刻。此外,简笔画也可以成为词汇教学的有效辅助。简笔画简单有趣,寥寥数笔就能直观、有趣、清晰地表示某种概念,描述某个事物,采用简笔画教学生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方法会让学生觉得单词学习不枯燥,对于单词的教学过程也会更感兴趣。 三、借助体态与动作进行情境创设 借助体态语和动作来实现情境的创设也是单词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将很多单词“表现”出来,能够增进大家对于词义的理解与体会。采取动作及体态语进行情境创设往往非常适用于动词类单词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看到某个单词后立刻将其“表达”出来,以此来考察学生对于单词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还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借助动作教动词,如教学go、run、jump、close、open等词汇时通过动作演示,学生会很快学会这些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单词。体态语情景的创设则可以很好地利用表情及身体其他有关部位的姿势,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介。比如在学习身体部位的相关单词时,教师可以指着自己身体的某个对应部位说出单词。体态语还可以非常有效地表达出语言难以表达的感情或态度,使抽象的词汇通过感官具体化,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够让大家牢固地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教师要灵活地应用体态与动作来为单词教学提供辅助,这对于增进大家对于相关词汇的理解与掌握,并且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将会是很大的推动。 四、结语 在小学英语词汇的教学中,合理地进行情境创设往往能够极大地提升单词教学的效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来进行情境创设,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也非常符合小学英语词汇的特征。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以及简笔画来为单词教学提供辅助,这不仅能够简化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增进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此外,借助体态语和动作来实现情境的创设也是单词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将很多单词“表现”出来,能够增进大家对于词义的理解与体会。 作者:许爱萍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小学 小学教学设计论文:语篇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论文 一、读前设计问题——善激趣 读前活动是阅读语篇的前奏,读前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出话题,为下一步的阅读奠定基础。教师要设计与语篇主题相关的问题,通过问答来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进一步阅读扫清语言障碍,为学生顺利阅读做好铺垫,从而引领学生积极地从生活走进文本。例如,在冀教版小学英语第7册Lesson25:Christmas一课,TodayIbringsomepictures,throughthesepictures,canyouguessWhatholidaystheyare?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和简单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有关背景知识,What’syourfavouriteholiday?Why?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巧妙地切入语篇话题。T:DoyoulikeSpringFestival?Why?S:Yes.BecauseIdon’tgotoschool.T:SpringFestivalisaChineseholiday.Ilikeit,andIlikeaWestern(西方的)holiday,too.Guess?Whatisit?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猜测,丰富的想象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愉快而积极地学习语篇。 二、读中设计问题——解语篇 读中活动是英语语篇教学的核心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顺利阅读和理解材料,教师可以根据篇章结构设计一些带有指向性性、针对性、层次性、涵盖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引领他们整体感知语篇,了解文本大意,获取具体信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解读语篇,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实效性。例如,Seasons一课主要是描述四个季节的特点,不同天气和不同的服装,我们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教学:Whatseasonisit?How’stheweather?Whatdoyouwearinthisseason?What’syourfavouriteseason?Why?...这些问题围绕着教学主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学生有话可说,能根据这些问题完整地说出四个季节的相关信息,既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读后设计问题——再提升 读后活动是语篇阅读教学的升华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任务或者活动来内化语言,完成从知识汲取到能力发展的过渡。教师要设计一些评价型、创新型、探究型的问题,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这样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的阶段,将语篇教学与文本价值的提升融为一体。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提炼文本的情感目标,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这体现了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发展技能,还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的理念。例如,Maddy’sChristmas一课主要讲Maddy没有买到礼物送给大家,自己写了一首歌表达对大家的爱。我设计的问题是:What’sMaddy’sgift?Doeseveryonelikeit?Why?Doyoulikethisgift?Why?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追问,由低级到高级,既检测评估了学生语篇阅读的质量,又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文本的价值,把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在语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理解和输出程度,适当更改提问的形式。问题较简单,学生易于表达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问答形式;难度较大,我们就可以将问题设计成选择、连线、判断、填空题等形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难度,学生会更乐于表达。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对语篇进行梳理,自然理清了语篇脉络,语言输出活动也会进行得更加顺畅了。 四、结语 总之,设计问题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提什么问题,怎么提,并没有那么简单,教师要深思熟虑后才能设计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理解语篇,学生通过阅读回答事实性的问题,回忆推理性的问题,捕捉具体信息,进而深入理解语篇。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启他们思维的大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使他们感受语篇带来的无尽魅力。 作者:李玲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小学
计算机信息论文:浅析计算机信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论文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舞弊 信息系统 实时审计 [论文摘要]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部管理制度已被企业广泛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具体内容与表现特征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本文重点就计算机信息环境下企业如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作详细阐述。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更加拓宽了企业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改变着企业的管理环境与管理理念,而这一切又必定影响并改变着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具体内容与表现特征,并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在计算机信息环境下,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防范内部舞弊行为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当前企业的实际状况,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定完善信息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今天,企业内部控制实现电子化已经越来越普及,许多企业原有的一些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环境下的管理要求,当出现计算机信息失控、人为破坏的情况后,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明,其原因就在于企业各部门在制度方面缺乏牵制性。因此,企业必须重新制定完善信息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众多的事例证明,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如郑州亚细亚的衰败、震惊中外的琼民源、银广厦事件的发生,乃至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等等,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行、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准确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必须制定一系列适应计算机信息化要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建立的控制程序,用于保护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资产。在信息环境下,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履行审计职能,监督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计算机信息环境下,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比较隐蔽,加大内部审计力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可以及时查明各种损失及贪污腐化行为,有效“制止铺张浪费、贪污盗窃、检查财产增减结存、审查账薄、进行盘点,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从而保障财产安全完整”。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同样是信息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由于计算机违法犯罪具有快速、隐蔽的特点,一味的事后审计往往难以起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因此,在信息环境下有效的内部审计应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加强会计资料内部审计 会计资料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新《会计法》明确要求对会计资料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以使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 3.强化实时监控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采取预防性的、检查性的和纠正性的控制。为了防止各种企业内部的各种舞弊行为,应积极提倡采用实时审计技术。这种审计技术可以实时探测信息系统中发生的大额、异常的交易或者在某个重要环节,对系统处理的业务进行实时跟踪,并把跟踪过程和特殊事件记录在审计日志中,系统将收集的数据实时处理并及时反馈,达到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的目的,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下进行。 三、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控制 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因自然灾害、工作疏忽以及蓄意破坏和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企业要加强操作权限与操作规程控制、信息安全与数据处理流程控制,明确规定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不得兼任出纳、会计工作,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软件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严格按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加强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程序设计人员还应对数据库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处理。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不走样变型。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应设置多级安全保密措施,系统密匙的源代码和目的代码应置于严格保密之下,通过用户密码口令的检查,来识别操作者的权限,同时还要预防用户利用合法查询查到该用户不应了解的数据。操作权限(密级)的分配,应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以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明确各自的责任。目前,企业内联网大都在互联网环境下工作,已不再是独立、封闭的系统,因此,为保证企业包括数据在内的资产的安全性,还需要进行企业外部控制,如设置外部访问区域、建立防火墙、远程处理控制、邮件系统控制、网上信息查询控制、电子商务控制等等。 四、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一方面,企业充分利用多种有效方法开展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企业员工防止自身犯罪的能力。二是完善职工培训制度。计算机信息化环境下,对有关人员的知识、技能有了新的要求,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培训班、进修班来保证员工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使拥有知识的人获得合理的报酬,实现知识创造财富,留住了解重要信息资源的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以及相应的信息资源损失。 综上所述,信息化改变了企业数据存取、保存、传递的方式和生产经营模式 ,提高了业务运转与管理的效率、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以及信息的价值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重点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应包括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控制、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等,尤其是电算化部门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当然,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其有他许多工作要做,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采取全方位的内部控制措施。只有这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计算机信息论文:浅析物流企业应用的计算机信息化探究 论文关键词:物流企业 计算机技术 管理系统 信息化 论文摘要: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企业在在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安排时一个重要的参考要素就是信息,现代物流作为复杂、精确、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必然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基于此,本文针对物流企业应用的计算机信息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一样。 1、引言 对于现代物流来说,信息和信息管理、贸易经济、电子技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如何在物流企业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企业的改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关系着物流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一个不败之地。 2、物流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的细节 2.1 计算机网络 在物流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中,计算机网络的构成主要可以通过快速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atm、fddi、千兆/万兆以太网。其中,千兆/万兆以太网是较为成熟的技术,不仅价格较为便宜,而且升级的空间较大。至于物流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则有主服务器、路由器、主交换机等,局域网和isp网络的沟通是通过局域网来实现的,接入方式主要有atm、拨号以及数据语言等。 一般来说,物流企业计算机新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大多数是3层的星型拓扑结构,其中,第一层是主干交换机,第二层交换机则主要负责子系统之间的交换,二者之间是通过光纤连接的。 2.2 网络安全策略 物流企业计算机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往往是海量的,这些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因此网络安全策略是重要的一部分。一般系统主要是通过防火墙的配备来确保安全,也有通过vpn来和其他企业进行信息沟通的,这也是一种有效地安全策略,它能够实现mat以及对ip地址进行隐藏等功能。此外,通过配备网管工作站和主干交换机进行连接可以帮助我们利用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实行监控及管理,具体来说,网络管理软件能够对网络运行流量、资源情况、拓扑情况进行检测,并能够对管理进行自动操作,进行工作的备份、调度及恢复等操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当前在物流企业的网络安全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应引入一些更新技术对其信息进行保护,比如动态口令、反侵入检测等技术。 2.3 数据存储系统 在物流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中,货物的库存、周转及进出等动作都将会有若干数据产生,因此,物流企业要面临的数据往往是非常巨大的,raid技术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企业这方面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san技术来构建集中数据存储中心。此外,对于每天新增加的数据,我们要进行增量被封,并对数据进行定期的全量备份。 对于数据库的管理系统,我们一般使用关系数据库,它具有很好的分布式数据库处理能力,不仅支持c/s体系结构,也支持b/s体系结构,能够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体系。此外,由于它对多用户并发处理也支持,因此联机事务处理能力比较强。 2.4 edi系统 所谓edi,主要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往往和银行、货主以及联带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业务关系,因此,各种来往单据是非常复杂的,通过组建一个edi平台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工作的效率,进而降低工作成本。 在edi报文中,internet的传输是通过webedi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edi是建立于internet web server之上的,在web上进行大量表格的开发。我们只需要利用浏览器就能够实现单证的手法。edi中心则利用翻译系统以及映射系统将会自动的把提交的单据翻译为报文,然后传输到对方的邮箱之中。 2.5 条码系统 条码技术属于电子商务推进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基础,通过在物流企业中运用这一技术能够以很小的投入就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针对条码系统,物流企业要进行专门条码管理服务器的设置,以实现对条码资源的管理及分配。 其工作流程是首先进行固定式及手持式扫描仪的配置,实现对货物条码信息的扫描及记录,然后利用数据线将这些信息传输到专用服务器之上,最后利用条码打印机进行打印输出。 2.6 电子商务系统 物流作为商业活动的一环,在其机信息化过程中,一个合格的电子商务平台应是关键,它是企业发展的必将之路,具体上其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能够网上跟踪货物、实现网上服务情报的报告、网上支付、运送时间的计算、对于货物记录的搜索、电子提单、网上报价、网上损毁索赔等。 电子化的仓储、配送以及运输网络是实现电子仓库的基础,也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我们应加强运输网络系统的横向连接,对行业分销网络进行纵向连接,通过合理的布局,实现一个高效的、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 2.7 配送车辆的调度系统 物流企业生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于货物的配送,因此,机动、高效、节约的配送车辆调度系统将给用户提供更为透明的服务,并帮助我们加强成本的控制。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对单个车辆要实现运输成本的动态考核,进而提升企业的服务响应速度及准确度,使其竞争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这一调度系统主要的构成有中央监控系统、移动单元以及gsm通信网络这三部分。其中移动单元设备能够提供车辆的实时位置数据及具体状况,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刷新,而中央监控系统则主要是处理这些位置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显示于监控中心中的大屏幕上。 2.8 软件系统 做好软件系统方面的工作也是计算机信息化在物流企业中应用的前提。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结合物流企业的作业流程及方式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确保其合理性及高效性。一般来说,软件系统的开发是基于uunix平台,使用j2ee技术以及oracle数据库,并通过c/s以及b/s结合来完成的。 3、结语 物流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大势所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的深入和广泛,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针对这一背景,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探索,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计算机信息论文:浅论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摘要】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对日常医院业务的信息管理,可以更加准确、实时、可靠。而且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于医院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效率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文章论述了医院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流程改进;电子病历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在近30年有了革命性的发展。硬件计算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价格大幅度下降。软件开发方法论、开发语言、开发工具发展也很迅速。医院的信息系统应用得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条件下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医院的业务处理效率,辅助提高管理水平已经是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的功能进行论述。 一、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临床检验信息管理,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 医嘱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医师的医嘱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计算机系统。医嘱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自动生成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等处置单,减少核对的工作量和差错。同时将医嘱信息通过网络传往收费处代替手工进行自动划价,传往检查科室代替手工申请检查项目。 医嘱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1)医嘱数据的输入与核对处理。(2)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检查申请和医嘱病历的自动生成处理。(3)根据医嘱、治疗单、检查申请、护嘱生成每天的收费记录处理。 (二)护理信息管理 计算机护理管理系统,一般由护理信息、护理管理和护理支持等三个子系统组成,应用于护理管理、护理实践、护理科研与教学及其它护理活动领域。 1.护理信息子系统:是在搜集大量的医疗信息的基础上,按标准化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整理成护理信息。护理信息主要包括:(1)护理分级记录。(2)病人状况记录。(3)入院护理记录。(4)出院护理记录。(5)病房护理记录。 2.护理管理子系统:完成护理活动中对护理资源管理、护理人员管理以及护理实践中的文秘等工作。 3.护理支持子系统:用于责任制护理,辅助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以及为护理科研和教学提供有关的医疗信息等。主要包括:(1)辅助护理诊断。(2)辅助制定护理计划。(3)检索各种医疗信息。(4)护理科研。(5)护理教学。 (三)临床检查信息管理 临床检查有各种形式的结果,但归纳起来有6种类型:(1)定性结果,如一些定性检查。(2)数值性结果,如血压、体温、各种检验结果等。(3)文字结果,如病理检查报告、心电图检查报告、超声检查报告等。(4)图形结果,如心、脑电图等。(5)图像结果,如x光片、ct片、核磁共振片等。(6)动态图像结果,如血管造影检查记录、内窥镜检查录像等。 临床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用计算机采集、存贮、传输这些检查的结果记录。充分发挥出辅助诊断治疗的作用。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不仅解决了医疗中的问题,同时也为收费等管理工作提供了原始数据。临床检查信息系统通常由:申请处理、结果采集、报告生成、结果存贮与传送和结果查询等几个部分组成。 (四)临床检验信息管理 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1)检验申请的输入。当病人需要进行各种检验时,医师能够在计算机上选择所需的项目,由计算机将这些申请单传往检验科室。(2)标本采集与编号处理。在采集样本时从计算机中调出检验申请并对将进行的检验项目进行编号,如果使用了条形码,此时将条形码贴在试管上。(3)检验与结果数据采集。将检验结果录入计算机系统。目前很多检验项目已使用自动分析仪进行处理,分析完成后能自动将结果传回计算机。(4)检验结果的传输。(5)检验工作登记。计算机将上述检验申请和结果记录下来,既能够作为检验科室的工作登记记录,又能够根据这些记录进行自动划价并传往收费处。(6)检验科室的质量控制。通过计算机记录下质量控制的数据,使检验科室能够随时掌握检验设备的工作情况,计算机绘制出的质控图形使质控情况一目了然。(7)检验结果的查询与打印。主要是使临床医师能够很方便地查到所需要的检验结果。 (五)医学影像信息管理 医学影像信息的管理是医院辅诊检查信息管理的一种。但由于医学影像的数据量比一般文字信息大几个数量级,这给医学影像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技术问题,主要是影像的存贮、传输、显示都与一般文字信息有很大的区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用的计算机设备性能也越来越接近专用设备。因而医院可以用较小的投资来建立一个功能较强、能满足绝大部分临床需要的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建成后,医院的影像检查设备可与计算机管理系统联网,临床医师可以在每个病房中使用联网的微机显示出所需的图像,包括: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超声图像、内窥镜图像、病理切片和电镜图像、血管造影图像、核医学检查图像、x光图像等。 二、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管理是指医院的各级领导通过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实施对医疗、护理、行政等方面的全面管理。根据医院的医疗任务及业务特点,其中医疗、护理的管理占整个医院管理的主要部分,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也主要是对医疗及其相关信息的管理,因此在医院管理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正确无误的综合信息统计分析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决策依据 医院医疗信息通常可归为二类:一类是效率管理指标,一类是质量管理指标。效率指标包括伤病员流动情况,床位周转和使用情况等。质量指标包括治疗情况、手术情况、床位周转和诊断符合情况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真实反应一定时期内医院的收治情况、伤病员的人员结构情况、床位周转使用情况,同时从管理上掌握目前治疗水平高低和病种分布情况,经过计算和统计分析,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可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作出一系列相应调整措施,出台一些适应当前情况的政策,使医院在收治上适应病人分布,在经费使用上减少流失和浪费,药品采购上少占资金,技术力量调整上渐趋合理。因此,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反馈及综合分析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依据。 (二)医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实时监控 计算机是医疗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涉及钱、财、物等环节的管理,对这些数据的流向从根本上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各级管理部门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这些重点环节实施监控。因此,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是对管理环节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 (三)病案信息是科研、教学、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的最好资料 病案是病人住院期间的全部检查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病案信息的管理既为科研教学提供原始信息资料,又为医疗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也反映了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 (四)提供优良的医学期刊信息服务也能为提高医疗水平和业务技术建设发挥作用 医学期刊是医学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道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推动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交流,而且在医院业务建设上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因为医学期刊是传播新技术、新创造、新信息、新科研设计及医学发展新动向的主要媒体,它为科学研究的交流和推广提供了园地。 (五)影像信息管理也是医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 影像信息是通过录像、照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媒体存贮的医学信息,它既有医院重大改革的现场纪实,也有特殊病例的治疗记载,还有科研论文的精辟总结,它在促进医院建设及科研指导上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计算机信息论文:基于光谱技术结合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鉴别机油品种的研究 作者:周子立 张怡芳 何勇 吴迪 摘要:利用光谱仪测得三种品牌共150个机油样本的光谱数据,再借助数据处理软件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机油品种进行定性分类,然后利用小波变换技术提取光谱特征信息,把光谱特征信息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机油品种识别模型,对机油品种进行定量鉴别。从每种机油50个样本共计150个样本中随机抽取120个样本(每种40个样本)用来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剩下的30个机油样本用于预测。品种识别准确率达到100%。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分类和鉴别作用,为机油的品种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可见-近红外光谱;信息处理;机油;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人工神经网络 机油是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减少机件间摩擦的必需润滑剂,其内在品质的检测及品种鉴别一直是机油生产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已在机油品质对减少机械磨损方面做过大量研究[1],也有学者在机油添加剂技术及测量机油粘度方面进行了研究[2],但对机油的品种鉴别方面研究还很少。研究一种简单、快速的机油品种鉴别方法,在目前机油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的市场中防止假冒产品,避免劣质机油进入市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为基础研究了机油的品种鉴别,相对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具有容易实现、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特点,便于此项鉴别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实验使用美国asd(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公司的handheld fieldspec光谱仪,其光谱采样间隔(波段宽)1.5nm,测定范围325~1075nm,扫描次数30次,分辨率3.5nm。光源是与光谱仪配套的14.5v卤素灯。光谱数据以ascll码形式导出进行处理,分析软件为asd(view spec pro, unscramble)和dps(data procession system for practical statistics)。 1.2 样本来源及光谱的获取 从市场买来三种机油,浙江壳牌化工石油有限公司生产的壳牌白喜力(shell oil),中国石化公司润滑油分公司生产的长城福星(great wall oil),广西玉柴高级润滑油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玉柴牌机油(yuchai oil)。为保证实验样本的均匀性,每种机油选用了10个不同的生产批次和日期。机油用直径65mm高度14mm的透明器皿盛装。装满1个器皿作为一个实验样本。三种机油按不同生产批次和日期各取50个样本,共150个样本。全部样本随机分成建模集和预测集,建模集有120个样本(每个品种40个样本),预测集有30个样本(每个品种10个样本)。光谱仪预热20分钟经白板校准后进行测试。光谱仪置于机油样本的下方,探头距离样本底部10mm,探头视场角为90度,光线自上而下经过机油样本垂直透射在光谱仪探头上,光谱仪对每一个样本扫描30次,取其采样透射光谱平均值,并分别保存。 1.3 计算机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可以使用计算机领域的总称[3],包括数据处理、数据通信、过程控制、模式识别等。信息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对表示信息的数据进行解释加工,确定数据的含义和形式,从中得到有用信息。信息处理的主要功能是对各应用领域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输等操作。计算机处理数据时先是把数据变换成计算机内部熟悉的二进制代码,当数据处理后输出时,计算机自动将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形式。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样本的近红外反射光谱 三种机油典型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机油在600nm~700nm光谱范围内有很大的差异,在700nm~1075nm范围光谱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但是存在较大的基线漂移,运用二阶求导消除基线漂移,使不同品种的谱线差异更明显。所以,不同品种机油的光谱图有明显区别,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这一差异为机油的不同品种鉴别奠定了数学基础[4]。 2.2 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品种机油进行聚类 主成分分析不仅能够对降低数据维数[5],将多波长下的光谱数据压缩到有限的几个因子空间内,使数目较少的新变量能最大限度的表征原变量的数据结构特征,并不丢失信息。而且能够通过样本在各因子空间的得分确定所属的类别,所以新变量能够更加形象的表征原样本的品质差异,品种区别等。光谱数据经预处理并选择光谱范围后,对其做主成分分析。以样本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上的得分作图,结果见图2。 图2为主成分1、2所作的二维散点得分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每个样本的第一主成分得分值,纵坐标表示每个样本的第二主成分得分值。图2中三种机油明显分成三类,说明主成分1、2对三种机油有较好的聚类作用。从图2中可以看出,长城机油50个样本聚合度很好,紧密地分布在图2中坐标系的第二象限附近;壳牌机油50个样本与其他两个品种的样本分界很清楚,它们都位于图2中坐标系的第一象限附近即坐标系中纵坐标的右边,而其他两个品种的样本大都位于坐标系中纵坐标的左边。玉柴机油的50个样本的聚合度没有前两个品种好,它们分布在图2坐标系中的第三?四象限,但是没有跟另两个品种混合起来,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清楚。分析表明主成分分析对三种机油有一定的聚类作用,能定性区分不同品种的机油。 2.3 基于小波分析提取特征信息建立bp品种预测模型 小波变换是上个世纪末应用数学界最杰出的成果之一,其本质是信号的时间-尺度分析方法,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而且在时频两域都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图像经过小波变换,其低频部分保留了绝大部分信息和能量。同时,在图像的敏感位置(如轮廓线,突出点等),小波换变换后生成的特征矢量的模会相对较大。本文选用的小波为daubechies(db2)正交小波基函数。原始光谱数据经二级db2小波变换后,得到图3所示的图,变换后的低频信号,大约是原始数据三十二分之一,包含了原始光谱几乎全部重要的信息。其他的高频信号包含了大量冗余和杂质,在品种识别中,起到的作用非常的微弱。图3直观地表明,当用小波分析提取的数据[6]作为机油品种识别的特征矢量时,送入神经网络时训练和识别时的好处:有用信息的相对集中、无用信息的剔除和数据量的明显下降。 用小波变换对150个样本,每个样本601个光谱数据进行压缩得到新的变量,新的变量空间从601维下降到21维,数据维数大大降低。将样本随机分为建模集和预测集,建模集包含120个样本,预测包含30个样本。把新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7],品种参数(1,2,3)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分别代表不同的机油品种,建立品种鉴别模型。各层传递函数都用s型(sigmoid)函数,网络输入层节点数为21,目标误差为0.00001,网络指定参数中最小学习速率为0.1,设定最大迭代次数为1000次。通过调整隐含层的节点数来优化网络结构[8],经过反复试验得到最佳网络结构为21(输入)-12(隐含)-1(输出)3层bp神经网络模型,对120个建模样本的拟合残差为9.863 10-6,对未知的30个样本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为100%(见表1)。 3 结论 本文提出的组合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建立的机油品种判别模型能有效地从大量光谱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降低数据维数,简化运算,能较好并快速地判别机油的品种。模型不仅能对不同品种机油进行定性聚类分析,而且还能够定量的预测出未知样本的品种,预测未知样本的机油品种识别率达100%。说明运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对机油品种进行鉴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其他产品的品种识鉴别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及加密技术研究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数字信息所具有的价值及保障其安全的意义,重点对计算机信息数据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信息数据各应用环节中的加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价值;安全威胁;加密技术 计算机技术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信息沟通手段,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日常生活产生的大量的数据信息。但是在数字信息为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对于数字信息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多,且所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采取必要的手段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类受到广泛关注重点问题。 1 计算机信息价值分析 计算机在多个领域的多种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不仅能够处理和实现多种功能,还能够存储应用过程中的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着大量的隐私数据或机密数据,未授权的人员是不能获取和使用这些数据的。但是由于这些信息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就催生了大量的信息窃取、信息破坏等行为的发生。一旦重要信息发生泄露,则所造成的损失是非常昂贵的,因此在计算机应用中非常有必要采取必要的加密和安全防护手段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一方面避免发生信息泄露事件,另一方面在发生信息泄漏时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2 计算机信息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 计算机信息数据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包含病毒攻击、用户权限设置不足以及应用程序漏洞等几个方面。 2.1 来自计算机病毒的信息安全威胁 经过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而针对计算机程序或数据的病毒攻击手段和方式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病毒的编写门槛逐渐降低,而变种病毒的发展又非常迅速,配合专业编写人员将病毒代码编写的越来越隐秘等因素都对数据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侵入计算机系统的病毒可以对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进行篡改、破坏甚至窃取,在上述三种行为中窃取所能够造成的危害则是最大最严重的。 2.2 来自用户安全意识不足的信息安全威胁 计算机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前提需要人们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相关用户在保护信息安全方面做的努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如数据访问权限设置不足、用户登陆系统无需身份认证、安全防护口令或手段过于简单等行为都会造成数据的泄露。 2.3 来自应用程序漏洞的信息安全威胁 数据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程序实现的。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要求的提高,应用程序所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复杂,而制作周期则大幅度下降。这种情况下应用程序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这些漏洞若被非法人员获取则会间接造成数据安全问题。 3 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研究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采取必要的数据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信息的存储、应用以及传输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加密技术可以将可直接被识别的明文数据转化为无规律的不可识别的密文数据,从而大大增强信息的安全性能。 3.1 数据加密算法 常用的数据加密算法有des和rsa两种。在选取适当的加密长度和加密秘钥的情况下,这两种算法几乎是无法被破解的,故具有非常高的保密性能。 des加密算法使用56位加密密钥以及8位校验位组成64位的完整加密密钥,利用该密钥采用一定的流程和结构对明文数据进行加密可以将明文数据转变为密文信息,在需要读取和使用加密数据时必须使用对应的解密密钥进行解密处理才可以。该加密方式只能通过暴力破解的方式进行破解,最坏情况下需要进行2的56次方运算,故其是可以满足日常应用的,若需要更高加安全的加密性能可以使用aes加密算法。 rsa加密算法是一种公开密钥加密算法,该算法利用计算机在素数分解方面的不足实现数据加密,同样具有较高的加密性能。 3.2 数据传输加密 对数据进行传输是数据的主要应用方式之一。除了对数据本身进行加密以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也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进一步提升信息的安全性能。传输加密技术是一种动态加密技术,该技术主要根据传输链路的特性选取适当的加密方式保证数据在链路传输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常用的传输加密技术有端到端加密技术和线路加密技术两种。 端到端加密技术在消息发送 端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在数据链路中是以不可识别或不可阅读的乱文形式存在的,只有特定接收端才能够识别和读取加密数据包。线路加密技术则是忽略信息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安全状态,主要对信息传输的不同链路采用不同的加密方式实现的数据传输加密。 3.3 数据存储加密 3.1节中提到的数据加密算法是一种针对数据本身的加密技术。实际中,数据需要被调用和存储,在该过程中同样可以采取适当的加密技术和加密手段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提升数据的安全性能。 数据的存储加密可以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部分内容。前者主要由3.1节中的加密算法实现,而后者则需要通过对数据使用用户的权限和行为等进行审查和控制等保护数据的安全。在该部分内容中,用户和程序被划分为多个等级和层次,只有经过安全认证和权限认证的用户和程序才能够合法调用数据信息,这样就避免了非法用户或越权用户对数据的使用,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能。 4 总结 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所能够实现的功能越丰富,对计算机数据信息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所凸显出的意义越重要。实际应用中必须针对计算机信息应用的多个环节和多种行为综合采用多种数据加密手段才能够有效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推动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稳健发展。 计算机信息论文:关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论文 关键词: 计算 机 煤矿 信息技术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不断飞速 发展 和广泛应用,特别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来说,各种影响煤矿安全的不利因数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有了质的飞跃,真正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计算机本身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计算机安全监控的可靠实施。因此,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意识,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安全信息技术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充分的将计算机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 我国煤矿“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中指出,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状况与部分发达国家有较大的距离,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足,急待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大力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煤炭 企业 的信息化有两个大模块构成:一是安全生产信息化;二是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煤矿发生多起矿难,矿工安全急需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此相对的是,美、德等产煤大国安全事故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除严格的 法律 、监管制度约束以外,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是其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从信息化出发,加强安全技术能力,也是我国煤矿实现安全的必由之路。我国已把“煤矿自动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和管理系统与标准体系研究”列为重大专项,已经组织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以推动我国煤矿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煤矿安全做好技术支撑。 1我国煤矿行业当前特点 我国煤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自然 灾害严重。煤矿事故主要还是由四大类构成: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水害事故和运输事故,所占比例分别为36%、33.3%、9.9%和9.3%。据统计,仅国有重点煤矿中就有44.4%的矿井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1.3%,煤尘有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7.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类型煤矿占25.04%。小煤矿中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超过15%,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占91.35%,其中高达57.71%的矿井具有强爆炸性。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煤矿行业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和安全投入都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建设目标和原则 作为未来“数字煤矿”的一个子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矿井地理、生产、物流等子系统类似,其主要内容是安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实时、准确、全面的安全信息管理和响应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利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多项技术的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同时,系统设计要本着先进性、投资保护、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的原则,根据目前业务实际,并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实施。 3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目前,各软件和系统集成商开发的系统千差万别,但从信息设施的种类来划分,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大部分。从市场主流来看,功能模块大同小异,整个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岗(网)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当班次交接时,浏览上班次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检查到的检查控制点信息并确认,为本班次的跟班安检人员下井检查提供指导,以明确责任,为系统跟踪安全监控人员工作是否到位提供依据。 3)安全规章制度。该模块是煤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汇总,供有关人员查询、学习和 参考 。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由一件件血的教训而写成的,它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防治病毒入侵、传播。大力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可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文件丢失、设备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件复制、接收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工具有磁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安全综合报表是安全信息的汇总,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日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交给各级领导审核,使各级领导能及时的了解总体安全情况,为领导分析和掌握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6)煤矿事故管理。正确地记录煤矿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明事故的原因,记录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情况。真实地记录发生的安全事故,可接受事故教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并作为该部门安全情况评比的依据。 7)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本模块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审核和审批。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于煤矿各种类别的工程制定安全措施。审批后执行,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安全措施进行月度的复审,确保安全措施的可行性。 8)安全标志管理。为了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各有关场合作出醒目标志,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对安全标志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本模块记录全矿安全标志的安装地点、内容和使用情况,并备有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 9)安全生产考评奖惩。为了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对各部门和个人安全生产情况要定考评和奖惩。本模块是对各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的评比和记录,当某个部门连续评比不合格后,系统发出警告,并通知有关领导和部门,对该部门进行处罚。 1o)人员定位查询。可查询到某人员当前是否下井及在某一时间段的下井记录。此外,部分模块还可以和其他矿井信息技术结合使用。以上面介绍的人员状态查询模块为例,除可单独应用外,还可以和跟踪定位系统配合使用。在漳村矿,目前通讯技术和 计算 机技术为一体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在任何联网地方监控人井人员数量、身份和井下工作位置,是打击煤矿超能力生产,超人员人井的有效的高科技手段。在突发情况下,监控计算机上还可立即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 科学 依据。 4有待解决的问题 1)通过各类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对井下瓦斯、通风、温度、湿度、顶板压力、罐笼升降位置等进行有效监控,有力的解决人工监测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凭感觉的弊端,用准确的数据反映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因数,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变得科学、可靠,使“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2)信息共享和互通。目前煤矿安全信息系统在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信息孤岛”还大量存在。由于供应商众多,应用系统五花八门,设备也是型号多样,极不统一。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还不能有效实现联动,满足实际需求,由于不能信息共享,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对集中管理、决策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 3)重建设更要重使用维护。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产品一样,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但由于煤矿安全直接关系到矿井职工生命安全,所以尤其应加强注意。据报道,内蒙古乌海市康海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原因是瓦斯报警、监测系统半个月前就坏了,没有及时进行维修,酿成惨祸。由此可见安全信息系统日常维护的重要性。各煤矿应建立相应的维护管理制度,确保系统时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一旦发生险情,能即时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安全信息系统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总之,只有把计算机安全管理放在安全生产的首要位置,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意识,把计算机安全管理真正落到实处,那么,煤矿的计算机安全监控才有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才能真正实现。 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水利发展中的作用 一、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以及信息技术所推动的技术革命,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被世人所认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管理以及工业自动化方面全方位展开,特别是在提高效率,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更新和行业技术进步,促进国民经济方面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水利现代化论文联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及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水利信息化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各种水利基础信息的遥感、遥测以及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处理。全国水利系统初步实现了从水情雨情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监视到联机洪水预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设“国家水文数据库”并取得了部分成果;水利部门办公自动化的建设也已经基本到位,开始实行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联机管理;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覆盖全国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也已投入了建设。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水利建设中的应用 2001年水利部党组确立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2001年水利部党组确立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同年召开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定名为“金水工程”,它是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志性的一年。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将"金水工程"列为国家"十五"期间要加快建设的十二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启动建设。2003年10月水利部召开了首次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正式出台,标志着全国水利信息化的全面展开。2004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将"全面加强水利系统电子政务建设"作为2010年水利发展的十大目标之一。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从战略高度对水利信息化提出新的要求。水利信息化步入更好更快发展新轨道。同年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历经十余年,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1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二期工程的可研报告,计划投资12亿元,二期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工作积极开展。以水利普查数据处理为重点的多项专用软件开发、部署和培训工作按计划圆满完成,以县为基本普查单元编辑制作的普查用标准分幅纸质工作底图达48149幅、1:50000普查用电子工作底图达24182 幅,全国纸质和电子工作底图领取和发放完成。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数据正式报送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项目总体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管理系统二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等重点工程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二期)开工建设。水利部出台《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基本技术要求》,水利部机关政务外网等级保护方案通过审查,整改实施工作全面展开;水利部机关政务内网通过国家保密局审批,获得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使用许可证,各流域机构政务内网分级保护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水利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更趋完善,作用效益非常显著。系统覆盖面大幅扩充,涵盖7个流域机构、32个省级单位、151个流域省区市直属单位、327个地市级水利部门、1423个区县级水利部门。2011年召开全国性异地视频会议37次,约14.4万人次参加。福建省建成全省综合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实现预警信息到乡、视频会商到乡、指挥部署到乡和视听到村的目标。水利部制订《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目录(第一批)》;中国东中部地区1:5万水利基础电子地图建设工作完成;环境减灾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实现向水利部的业务化传输;长江流域水库信息复核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42413座水库基本信息填报和复核;珠江水利委员全力完善11类水利工程数据库;浙江省基于1/1万地形图的小流域划分项目圆满完成。 2012年5月3日,水利部印发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水规计[2012]190号)。规划是“十二五”期间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对于全国水利信息化事业的长远发展,促进和带动水利现代化,提升水利行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水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然而,相比构成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不晚,但发展缓慢,相对落后,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水利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普遍落后,运行维护经费无固定渠道,现在的主要做法是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系统维护费用列入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采取工程带动的办法筹集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维护资金。但目前网络建设应用逐步增多,应用系统已涉及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各方面,安全运行和日常维护工作量非常大,有些系统建设时间早,部份硬件设施急需更新,大量的软件引进开发工作急待加强,已建成的系统存在运行维护费用问题等,租用公用线路和正常软件升级服务等都需要费用。仅仅依靠临时解决的费用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加大投入,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二是水利系统信息化人才匮乏,网络建设较缓慢。水利行业涉及面宽,专业众多,应用复杂,目前普遍做法是将系统的建设与管理采用外包服务,缺乏计算机专业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管理人员,使得应用系统的需求和使用与实际脱离,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还不够,已严重影响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加上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普遍落后,信息的全面、准确、实时性不足,致使在水利信息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与其他部门差距较大。因此要加大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和水利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三是全国性的水利公用信息平台还未建成。四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开发和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 可见水利信息化建设作为水利行业的非工程性建设,其在防洪减灾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将有效减少干旱洪涝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和城镇一体化的建设中、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日益深入的形势下,解决我国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四大水问题,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必须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计算机信息论文:大数据下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探析 摘要:在现如今这个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技术逐渐在各个行业中得以运用,而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文章中以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为前提,分析了几个比较常用的技术,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开放性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环境下,互联网的出现与运用呈现了更加开放、共享以及连接等多种特点,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性风险,对计算机系统内的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以免因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造成信息的丢失与损坏,已经有一些专业开始着手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进行研究,下文便重点对其进行了分析。 一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 所谓大数据时代,即以信息交流传输量大为特点的时代,换而言之也就是指当下这个时代。受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数据信息量逐渐加大,数据信息的类型越来越多,且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这些特点的存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从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特点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因为存储信息的数量比较大,且速度快,所以在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篡改,这时便需要保密技术作为保障,同时,传输大量的信息也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作为支持。若想要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务必要对信息进行处理。但是,在当前这个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种类逐渐丰富,与原来不同的是,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化,例如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况且无论何种类型的数据都会出现改变,也会对信息的处理效率造成影响。由此可知,大数据处理技术现如今依然具有难度,特别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这方面的处理,更加体现了困难性。 二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影响的诸多因素 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不仅包含了人为操作、病毒以及黑客等十分常见的因素,也包含了网络系统以及管理等诸多技术层面的因素。现在社会中已经全面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然而依然有部分人不是十分了解计算机系统以及基础知识,导致实际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使计算机系统形成漏洞,进而出现数据泄露的安全隐患。计算机系统内部重要数据泄露,更多的原因是由于用户操作不当导致。此外,部分不法分子为了在计算机数据中获得利益,会将计算机病毒植入系统中,这时用户再进行操作,便会直接感染病毒,破坏计算机程序,进而导致系统崩溃。其实在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的数据信息量非常大,黑客的手段也在逐渐多样化,且非常隐蔽,会为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信息埋下安全隐患,进而泄露数据,造成个人利益的损失。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就带有一些漏洞,所以用户进行软件下载或是操作时,便很容易带来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在的漏洞作手脚,使得用户在经济与精神两方面出现损失。虽然网络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但是实际操作时,因为用户不是十分了解计算机管理,也缺乏管理的意识,这也为计算机信息泄露提供了推动力。此外,也有一些机构,具有非常庞大的个人信息量,这类机构在管理计算机信息时,缺乏足够的管理力度,便会加大信息泄露的可能性。由此可知,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用户的生活、工作联系非常密切,诸多用户操作计算机时很容易形成数据泄露与系统崩溃这一类问题,如果解决不当便会直接对其生活带来精神与经济方面的困扰。为了解决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相关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其严重性与严峻性,采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借助信息安全技术,全面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 三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一)信息加密技术 所谓加密技术,其实是对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将系统中一些比较敏感的明文数据使用固定的密码将其转变为识别难的密文数据,以此为信息安全进行保护的一种技术。使用不同的密匙,能够利用相同的加密算法对明文加密,使加密的明文成为带有差异性密文,一旦用户将密文打开,便能够使用密匙将其还原,使其以明文数据这种形式存在,也就是所谓的解密。在密匙加密技术中,主要有对称密钥加密、非对称密钥加密这两种类型,且这两种类型也是其中最为经典的。对称密钥技术即在对明文与数据进行控制时,运用相同密匙进行加密和解密,保密密匙是决定对称密钥技术保密度的重要因素。当数据双方发送消息时,务必要交换各自的密匙,通过DES以及3DES等多种分组密码算法实现。对称密匙系统除了加密解密的速度比较快以外,对于数字的运算量也非常小,且保密度非常高。但是尽管如此,对称密匙技术的管理却存在不足,对密匙数量的要求比较多,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数据传递时出现密匙泄露的现象,进而直接对数据安全造成影响[1]。而非对称密钥技术则是在加密与解密控制中运用不同的密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加密密匙具有公开性的特点。计算时带有公开性的加密密钥或者是密文、明文对照对无法完成解密密匙的推算,以此非对称密匙技术便能够切实完成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工作。运用这种加密技术时,用户需要配备公开密匙以及私人密匙,并且这两个密匙无法由其中一个推算出另外一个。这种非对称密匙技术优势体现在分配和管理方面,即分配简单、管理迅速,能够支持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缺陷在于处理速度比较慢。 (二)信息认证技术 对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安全保护,只是凭借加密技术虽然也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却不能更加全面的保障。所以,信息鉴别与身份认证的运用也十分必要,同时这也是保证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技术。认证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广,除基本的数字摘要与数字签名之外,也可以应用在数字信封、数字证书等方面[2]。而将认证技术运用于信息安全保护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交易人员的真实身份进行鉴定,以免出现信息篡改、伪造等多种风险。其中数字摘要技术是以单向哈希函数为前提实现信息文件的运算与转换的,随后获取某个长度的摘要码,将其与要传递的文件进行结合,将其传输给接收人员,文件的接收人员要按照双方已经约定好的函数实施换算,确定最终结果和发送摘要码一致,以此便可以被认为文件具备完整性。数字签名技术是发送人员的私钥加密文件摘要,并将其附于原文传递给接受人员,已经加密的摘要只能通过发送人员提供的公钥才能将其解开,其作用亲笔签名类似,也是对信息完整性进行保证的一种技术。数字信封的使用人员主要是发送人员,使用加密信息对称密匙,并且通过接收人员的公钥进行加密,传输给接收人员,接收人员再运用私钥打开信封,进而得到对称密匙将文件打开,确保了文件的安全。 (三)计算机防火墙技术 如果企业网络面临安全问题,对其解决时便需要用到最为传统的防火墙技术,对公共数据以及服务进行限制,使其不能进入到防火墙内部,进而对防火墙内部信息安全进行保证。针对防火墙技术,其中主要囊括了包过滤型以及应用型两种类型。受防火墙技术发展的影响,包过滤型的运用最为普遍,尤其是现在信息安全保护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相关专家与技术人员已经研发出了静态和动态这两种版本[3]。其中静态版本和路由器技术的产生时间相同,能够对各个包对规则的符合性进行核查;而动态版本即利用动态设置包过滤原则,在相关条款的限制下自动更新过滤规则。而应用型主要有第一代的应用网关型防火墙以及第二代的自适应型防火墙两种[4]。第一种能够将原本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隐藏,这种类型的防火墙体现了非常高的安全性;而第二种则能够对网络内全部的数据通信进行保护与挑选,同样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防火墙作为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其优势不仅体现在简单、实用这一方面,也具有非常高的透明度,并且能够在保证原来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完成对目标的保护,由此可见,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可靠性高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中针对影响因素以及安全技术等角度,从信息加密技术、信息认证技术、计算机防火墙技术三个方面,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从而得知,使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不仅能够对计算机系统信息的安全性进行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水平,为今后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胡俊峰 晏嵩 单位: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信息论文:人事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发达,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作为迅速高效的代名词,是管理者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准确做出决定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人事管理中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势不可挡的趋势,并且逐步发展中。本文针对人事管理中的现状,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阐述了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人事管理;应用 一、人事管理现状 1.人事管理特点 人事管理是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通过科学的方法、正确的用人原则和合理的管理制度,调整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的关系,谋求对工作人员的体力、心力和智力作最适当的利用与最高的发挥,并保护其合法的利益。有着处理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信息相关性高等特点。信息量大,不管是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还是在企事业单位中,人员流量大是毋庸置疑的,涉及到在职人员、后勤人员、临时人员、学生等人员的个人信息、薪资情况、福利补助等信息;时效性强,由于企事业的人员流量大,也同样人员流动性很大,包括人员的调动,临时工的调换,人员的离职、退休等等诸多问题更换较为频繁;信息相关性高,各个部门的信息必须做到相互关联,相互交流,以便在人员调动等方面的处理中高效快捷,信息的及时更新对于工作的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人事管理具有以上特点,因此信息处理上十分大,然而如果人工处理以及信息处理不及时会存在着许多重复工作,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人工,耗费人力物力,即使暂时不考虑这些因素,也存在着人工不准确的现象,这样的误差要再去返工那就会存在更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很大程度上与人事工作需要高效的理论有所违背。其次,信息管理还是一个相对比较散乱的工作,信息处于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时效性十分重要,若不及时更新会耽误管理者的管理,对公司的发展也有限制,一旦有了差错就有由人事管理的错乱现象,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教育实力是最为看重的,师资力量就位于首位,包括师资队伍的培养,以及师资的流动,专业技术人员的聘请,充分了解和掌握各个科目的教师团队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用传统方法进行统计不仅工作量十分巨大,并且效率极低。但是在信息统计以及管理工作中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后就会有明显的变化,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对于不同科目不同专业的师资力量进行分类统计,培养或聘请专业人才加以分析整理,从而为学校引进紧缺人才,优升劣汰多余人员,提高整体师资水平,对于学校整体实力的提高,办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事业为单位中的应用 与高校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人口基数没那么大,但是劳资管理却相对复杂一点,而劳资工作对于信息的准确性要求较别的要高很多,因为他最能体现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若出现一丝一毫差错就可能会导致劳工矛盾,若能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所有员工进行信息输入数据库,既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又减少了重复劳动,对于各个部门以及管理者的使用,职工工资的调整,年终奖的发放,福利的计算都减少了时间。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做到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了人事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系统性。 三、应用措施 1.加强分析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办公软件应用的也相对广泛,加强办公软件的数据分析性能,可很大程度提高薪资的计算,编辑处理能力,方便快捷的对数据进行统计、查询、修改、打印,便于各项手续的办理,不仅在薪资方面,各项大数据的处理,统筹,事物的人员安排,加强分析能力,后台自动统筹,再加人为稍加调整即可达到更高层次的管理。制定各项方案,经编辑得到的大数据分析出最佳企业方案,为企业的人员、工作等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专业人员技能 对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应用可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技能,对于技术的加强以及人才的引进当然必不可少。只有对计算机知识不断的更新,自主学习创新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引进高科技人才、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及对于相关技术的引进都是可行并且有效的方法。只有充分利用高科技人才的优势,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提高学习以及工作效率,不仅能有助于提高专业人员自身的素质,还能真正满足企业自身文化的发展一级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 3.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就有弊,在实现信息数据网络化管理的同时就存在着网络安全的问题,只要稍微松懈,就会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信息的泄露不仅对于企业的商业具有威胁性,对于我们个人信息泄露也是威胁性极强的。首先,必备的是杀毒软件的安装,及时对重要的信息,重要的电脑进行杀毒、更新;其次,信息的备份也是很重要的,鸡蛋不能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第三,虽然我们认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我们的人事管理十分重要,但是纸质档案也不能被完全取代,建立专门的纸质档案保存室作为备用,这样即使网络信息丢失也有依可循;最后,所有的管理都离不开制度的建立,加强严格的计算机管理条例,对管理人员以及管理方法,备份规则,人员出入准则等等方面制定机制的规则,明确各项法律规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项管理都离不开网络的存在,尤其是人事管理之中复杂、杂乱的工作,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也必将成为一大趋势,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人事管理的信息化,抓住人事管理的特点,联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点,避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缺点,针对各个工作不同合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适应社会发展。 作者:孙蔼琪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并且在当今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计算机。但是当今由于计算机系统仍然不能够做到完美,因此,人们仍然需要对计算机的信息安全进行必要的防护,在一些重要的部门,更应该重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如果财务部门甚至军队的网络信息遭到破坏,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 在今天,互联网已经覆盖到全球,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难以离开计算机,计算机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在工作时的效率,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生活。但是,在当今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问题仍然是一项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此带来的信息泄露问题非常影响人们的安全。类如计算机病毒等能够轻易的使计算机陷入瘫痪。为了解决计算机安全的问题,应当积极地应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以此来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 1计算机信息安全分析 1.1计算机信息安全 计算机信息安全指的是在对计算机信息的防护和安全监测的措施,当今,计算机安全问题是计算机领域的人们最想解决的问题之一,人们也一直在计算机安全问题上进行努力。人们要在计算机端口了解计算机的使用方法。 1.2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简单来说,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可以被分为大致五种,即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的安全维护技术、硬件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应用技术、密码保护和应用技术、计算机数据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 2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问题 主要来说,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问题: 2.1.1缺乏自主的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硬件技术 当下,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信息安全建设中没有核心的自主制造的技术,计算机安全所需要的软件、硬件等较为核心的东西都需要严重依赖进口,例如CPU芯片、操作系统等。目前来看,能够制造计算机核心部为的国家主要有美国等,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也大多来自美国。在这些系统中,很多都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极易遭到一些病毒等的攻击,这些留下的安全隐患使得计算机安全的性能大大的降低,使得人们的信息等容易遭到泄露甚至可能让一些人的隐私问题遭到偷窥。 2.1.2病毒较易感染 现代社会中,病毒能够依靠各种各样的媒介进行传播,例如,可以隐藏在一封电子邮件上,或者存在网页之上,计算机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病毒的感染,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后,可能会对计算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1.3信息传输中介可靠性较低 在当今社会中。经常会涉及到信息的传递,在进行信息的传递过程中,由于需要经过一些外节点,因此在传递过程中很容易被窃取甚至可能会被修改,并且这些操作有时候很难被取证。 2.1.4网络上的恶意攻击 一些计算机并没有很好的防护系统,这样的计算机很容易会受到恶意的攻击,攻击者可能会对用户信息进行修改或者种上一些病毒,破坏网络信息的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时候还会对重要的网络数据进行修改。在网络的内部,有些会运用不合规的手段进入到网络中,盗用他人的信息,或者直接能够使自己的身份合法化。 2.2计算机安全非技术性问题 计算机安全涉及到的非技术成面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2.2.1计算机安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 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中。主要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如下三种:计算机中没有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防护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和人们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淡薄。这些问题的出现属于人为管理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会导致较为巨大的损失,例如会造成大量的用户信息的泄露,或者重要信息的丢失等,也是需要重视的。 2.2.2人为操作的失误 为了防止病毒的入侵,现在人们的计算机上人们一般都会安装一些杀毒软件或者电脑管家等软件进行保护,但是,有些人的安全意识不够,即使安装了这些软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仍然不会打开软件的修护,这样仍然会造成有害的物质进入到电脑中,造成网络安全的隐患。 3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对策 3.1加强计算机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 为了防护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我们要加强计算机安全核心技术的开发,这样既可以为我国计算机安全的防护做出重要贡献,还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还可以打破外国对于技术的垄断。总的来说,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开发对于维护计算机安全的防护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3.2安装较为先进的防毒软件和防火墙 为了加强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防护,可以在计算机上安装一些最新的防毒或者防火墙软件。防毒软件能够时时监测电脑中的病毒情况,对电脑中存在的漏洞进行扫描,这样能够最及时的发现计算机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还能够进行及时的修复,或者对于病毒的查杀,对于一些恶意的文件,其也可以进行拦截。防火墙是硬件与软件的组合,它能够通过安装过滤网来控制外网用户的访问,并且只选择性的打开需要的服务,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对信息进行保护,并且防止外来的一些攻击,也可以启动一些安全设置来进行人为的防护。另外,防火墙还可以屏蔽一些重要的信息使其不能上传到网络中来,这样更加保护了信息的安全。 3.3设置数据密保系统 对于一些重要的数据,要进行非常严格的保护,但是,有些时候,对于数据的重新编排很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或者容易造成密码被破解的现象,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些可以通过数据加密进行解决。通过数据加密,可以保证一些无关人员很难看到这些重要的数据,确保数据的不会轻易的丢失。在当前,主要有两种加密的方式,即对称数据加密和非对称数据加密。对称数据加密是指可以同时进行两个密码的设置,不同的密码中存储着不同的信息,。非对称数据加密就是单纯的进行数据的加密,使得不知道密码的人不能够获取信息。加密可以使得信息变的更加安全。 4总结 本文针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说出计算机信息安全分析,有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然后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问题和计算机安全非技术性问题,最后说出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对策,有加强计算机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安装较为先进的防毒软件和防火墙和设置数据密保系统三个方法,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作者:岳建军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马兰多种经营分公司 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研究 摘要: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不断改变着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式,特别是大数据时代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 1大数据时代概述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1.1大数据时代简述 “大数据”时代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延伸的基础上产生的,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关系密切。带来的社会进步与人们生活多层面的改变显而易见。“大数据”是指数据容量的庞大,而且数据之间关系交错,互相影响,信息呈现分类、专业以及复杂化的趋势。在这种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之下,“大数据”时代必然来临,同时对大数据的信息处理技术逐渐完善可以极大降低信息资源使用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率。 1.2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含义 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范围广泛,遍及各行各业,并且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融合数据传输与信息归类整理与使用,对数据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使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生活更加高效的需要,将极大改变人们获取与使用信息的方式。 2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2.1信息存储优化 计算机信息存储是信息处理与使用的前提与保证,主要是数据录入与存储。在“大数据”时代下存储的信息数量巨大而且更新的速度超出想象,对数据库的建设要求较多,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储存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付出,节省资源消耗,数据存储可以利用计算机存储的诸多优势。 2.2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 信息传输直接影响信息的处理与使用。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信息传输的速率尤为看重,对信息上传与下载的速度有很高的要求。 2.3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方面优势明显 信息来源多,种类庞杂。对信息的搜集与加工过程同样需要保证一定的效率,以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包括数据分类与存储等多个环节。 2.4维护信息安全更为积极 “大数据”时代,信息规模和数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数据与数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据的真实性与安全性对社会中的每个人和企业都有重要意义。传统信息安全技术难以达到信息处理效率的要求。大数据基础上不断研发新的安全技术策略,有效保证了信息的准确,维护了信息的安全。 3大数据时代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提出的要求 3.1带来了发展良机 大数据时代克服了传统模式下的信息处理速度与质量问题。企业难以在市场上寻找到准确可信度高的信息,从而造成企业决策与经营的客观困难。数据信息产生与更替也得不到高效的利用,造成数据信息的浪费。 3.2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也引发了不可忽视的隐患,互联网的普及,每天有大量的信息在网上,其真伪难辨,容易对社会和人们形成误导,进而产生隐患。企业及个人信息同样重要,理应得到妥善保护。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从政府到行业协会、具体的企业都在不断努力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尽可能保护个人信息。为了适应大数据的发展趋势,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也是非常必要的。以自媒体为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有准确的认识,保持客观的态度。 4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思考 4.1计算机网络向云计算过渡 发挥计算机网络与云计算的共同优势是大数据时展的必然要求。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是促进网络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将更加发达。大数据时代下,云计算可以解决计算机硬件技术的短板,促进网络平台建设,云计算以自身的发展带动互联网模式的不断递进,提高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技术水平。 4.2强化计算机信息安全 网络的开放性,便于人们通过网络搜集各种信息,不可避免要提供自身信息,不法分子可能利用非正常手段窃取个人信息与企业信息,给人们造成损失。随着大数据时代不断前进,对网络信息的有效监管,需要开发新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程序与软件切实保障个人与企业的信息安全。 作者:江斌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探究 【摘要】计算机逐步变成当今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许多人会把各种信息存储于电脑上,假设一台电脑受到了病毒入侵,其他的电脑也会迅速收到感染,所以,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收到很多关注。本文说明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解析了计算机信息安全存留的弊端,阐明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安全与防护 1前言 现在从个人工作、生活到国家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步渗透到了各个方面,牵扯到几方面的经济收益。但是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如何保障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是一个新的课题。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安全防护技术水准在慢慢提升,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与此同时,作为计算机的用户,在工作时,应当强化安全防护意识,自身要有保护信息的意识,如此才可以有力的防止信息被侵入。 2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论 近几年,计算机网络收到普及应用,由于有网络信息被盗取的事件发生,信息的安全问题也逐步变成民众关注的重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范畴广,关键有计算机系统软件与硬件的安全、账号与密码的安全、服务器开机安全以及系统管理的账号使用等,此外,部分网页浏览记录、关键文件等同归属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范畴。假设计算机系统收到外界的病毒入侵,则会存留信息安全隐患,严重的情况,将会导致难以数计的损失,所以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尤为重要。 3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的内容 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治理的防护业务很广。就目前的防护状况来看,加强计算机安全信息的治理应当从计算机的安全技术着手,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信息存留的弊端做实时的检查、完善与解析;配合检查解析取得的效果编制有力的防护对策;应当创建的信息安全体系,具体依据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的对应规定对计算机信息做防护。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应当全面思量到安全信息的科学运用、可靠运作;传送信息的整体性、可靠性。 4计算机信息安全中存留的不同问题 4.1软件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信息安全软件方面的弊端关键是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不可避免的缺欠。在实际创建的进程中,计算机系统由于不同的原由致使没有做好有力的安全防护对策。诸如在网络做验证的时候,不可以给予共享文件有力的安全保障;不可以实时将计算机上的文件备份等。 4.2硬件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信息安全硬件方面的关键弊端涵括计算机硬件碰到的不同物理破损,机器故障等安全品质弊端,以上弊端会导致网络信息的整体性、实用性和私密性受到严重伤害。 4.3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其实就是一种软件程序,同样是由人编程的,具备自动复制与传播的特征,会对整体系统构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不但能够让计算机没办法日常运行与工作,严重的状况会致使计算机整体系统无法修复。如今在技术日新月异的革新下,抗病毒技术获得了有力发展,但是计算机病毒本身的适应性能、抵抗性能与损坏性能也在逐步成长,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问题依据很严峻。 4.4计算机黑客攻击问题 一般能够将计算机黑客攻击的分类为两种,即非损坏性攻击与损坏性攻击。非损坏性攻击的关键方法是对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做解译与阻截,这种攻击方法对计算机的日常运作没有影响。损坏性攻击是指网络黑客运用自身的方法对信息数据造成整体性与实效性损坏,可以互联网信息受到径直影响,以至使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收到严重要挟,致使计算机用户有数额较大的经济损失。 5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防护解析 5.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关键是保障了因网络相连的公司或个人的网络。配置简便,在保持原本网络体系的状况,可以检测、删选从内部网流出的IP包,也可以屏蔽外来的有危害的网址。防火墙的构造简单,就如同水闸,一边用于挡水,一边用于防水,标志着网络访问准则,对于来往的信息做筛选,达到标准的给予通过,未达标的就给阻拦了。防火墙技术的筛选是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的双向数据,想要防止网络被入侵,防火墙本身应当具有防治入侵的性能。因为防火墙的特别位置,为使它对信息数据的传送有所作用,减缓传送速度,保障计算机的安全也须要付出一些代价。 5.2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认证方特有的标志,不可以轻易被伪造。身份认证技术关键由密码身份认证、生物特点身份认证。密码身份认证是普通的简便的身份认证方式,每个使用者都独有的口令,必要时可以经过输入用户名与密码验证身份,配对一致就可以通过。密码认证的可靠系数不高,可以被相关软件猜中,一般在非网络状态下运用。生物特点身份认证,就是计算机采用人体自身的生理特点或行为特点判断身份正确与否,诸如指纹、掌纹等独有身体特点,音色、字体等行为特点。生物特点身份认证的安全系数更高,有普及的发展趋势,大多运用在HTTP的认证服务中。 5.3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利用数字重组信息,加密传送数据(线路加密或终端到终端的加密),唯有合法用户可以复原操作踪迹。通用加密技术是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是指信息加密与解密都采用相同的密钥,这样的加密方式简便,信息互换的双方在保障密钥的安全的状况下,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但万一信息互换的用户太多,不可避免地导致密钥外泄;非对称加密是指密钥分公钥与私钥一对,公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非对称加密的机密性高,但任何得到公钥的均能够生成与传送消息,所以很难确定其真实身份。 5.4杀毒软件 计算机互联网件的病毒传播迅速。如今计算机网络防护病毒应必需在网络的境况下,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应当选用科学合理的防毒方式,有力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如今从计算机信息行业来看,对于不一样的操作系统,选用的计算机防毒软件的实际功能也会不同,但是可以强化计算机使用者的信息安全,选择安全扫描技术、访问掌控技术、信息筛选技术,抵制恶意攻击,强化计算机系统可靠性,巩固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防护。 5.5跟踪技术 网络跟踪技术可以寻找出被跟踪对象的实际位置。在开启跟踪钱,确定被跟踪的目标,把对应的跟踪装置安装到应用程序中,当计算机受到攻击时,系统便会依据设置确定、开启跟踪目标,减小系统被攻击的可能性。 5.6提升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防护水准 计算机信息安全不但应当从技术上做信息安全防护对策,也要选择有力的管理方法,切实执行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法律法规,提升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针对计算机管理人员做技术训练,创建完美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制,改善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性能,落实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法律与执行,提升管理人员对安全信息的防护认识,确立计算机体系管理人员的工作药物。另外,公司应当对计算机安全信息防护设施的费用投入更多,全面提升国家各部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和服务水准。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变成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计算机运行进程中,不可避免碰到部分可靠性问题,这就须要众多计算机程序员依据持续革新的技术,持续探索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持续完善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在众多计算机程序员的齐心协力下,可以让计算机安全技术做好预先防护,实时掌控进步。让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可以发挥有力作用。 作者:王俊锋
建筑设计论文: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哲学思想概述 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其精髓,主旨是对于每一个面向社会的人,要求以礼仪、仁义以及一系列良好的品德来约束自己,以完善自身的标准来完善社会,使人能够向天靠拢来获得舒适自然的感受;而道家则是要求在完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后,升华于社会,回归到田林、山地等自然中去,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儒道互补的命脉由古到今一直贯穿于中国哲学史,实践到每个人的身上的具体形式,则是人必须在社会中竭尽全力完成自身被赋予的社会责任之后回归到大自然的环境中,达到无欲无求、名利不争的“无为”状态,也就是从“入世”到“出世”的转变。这一点与佛教最后达到的“涅盘”状态非常像,也是不执着、不贪欲,但是佛家达到了这个状态之后还需要回到社会中去,并尽可能地完善更多的人群来继续修行,并且佛教自魏晋传入之后才逐渐汉化,究其根本也是外来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同儒家、道家一同发展的还有法家、墨家、阴阳家等其他流派。法家要求以规范或法律来治理国家,墨家以严格的纪律和组织来武装自身,而阴阳家发展到后期与天文、占卜、五行等方术相关,具有了宗教迷信的性质而不能在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因此,儒、道两家从众多的学术流派中脱颖而出而成为中国社会中主导的哲学思想。 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国,在长江流域的多水地区就有干阑式建筑,干阑是独立的底层架空结构,底下架空的一层用来蓄养牲畜,人居住在上面而能够有效隔潮并且能防御野兽的侵袭;秦汉初期楼阁建筑的兴起,促使斗拱结构发展;北魏佛教传入,建筑明显受其影响并开始大量兴建寺庙、开凿石窟;转入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使唐代建筑气魄宏伟,开明之中又见严整;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赵州桥。北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木构架结构,总结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式》。 (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特点 1.木构架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创造出了独特的木结构形式,木构架结构的建筑是古代建筑典型的结构,主要有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木构架结构在屋顶与顶梁的交接处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构件——斗拱,其将屋面的承重由横梁过渡到立柱上,造型美观大方。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中经常采用华表、牌坊、铜狮等依附性建筑来衬托主体建筑的氛围,达到所谓主次分明、相依相衬的整体效果。 3.封建宗法礼制的设计 中国古代许多宫廷皇室建筑的组群被均衡分布在了中轴线上,封建社会中的均衡分布、规矩方圆被牢牢限定在了建筑组群中,等级制度相当森严。 4.庭院式的组合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体,其通过主体建筑、辅助建筑、花草、山木、雕塑、河池等一系列的艺术景观将各个建筑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建筑、生态、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综合体。 三、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髓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礼制的运用,“礼”作为日常生活中君子自律的修身规范,被运用到建筑物中则是规矩、均衡、定制的体现。作为皇室宫廷的代表建筑,故宫将封建等级制度的划分发展到极致。故宫的主体和辅助型建筑都被安置在了中轴线上,宫城内外四四方方的布局使主体、辅助性建筑分布鲜明,前三殿与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为重要建筑,在穿过前三殿的主要空间之后,又在太和殿布置了一些庭院以强调前朝的尊严。而在空间气氛的处理上,由大清门、天安门和午门形成三处渲染氛围的高潮,大清门和天安门是一段,天安门和午门又为一段,在穿过午门以后,绕过金水河才到太和殿,经过一重又一重的空间渲染,使人们在进入大殿之前就感到严肃的气氛。此外,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组群也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礼教制度,四合院的大门均不设在中轴线上,路北住宅的大门开在东南角上,路南住宅的大门开在西北角上。大院分前院和后院,以院墙隔开,墙文化是古代建筑中内外隔绝的最好例证。分隔内外院的门设在中轴线上,前院招呼宾客,后院为主人房,宾客不得入内。正房置在中轴线上,一般为长辈居住,厢房在左右两边对峙分布,为晚辈居住,前后院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卑有致,这种根据封建宗法礼制和等级观念分布的主次顺序、内外有别在住房上相当讲究。 儒家礼制在建筑中的严格规整、均衡分布使封建等级制度的观念深入人心,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在等级森严的建筑中生活与居住,不免会感到乏味倦怠,并且文人“入世”后的悲愤不平与无奈妥协又使其灵魂不由自主地要求解脱放松,于是便有了退隐山林的私家园林,文人们在那里畅谈欢笑,将自己淡泊豁达的情怀寄托到山水之中。 苏州园林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例子。其中最为出名的沧浪亭,在其园门外,有一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水之景借入园中,此乃是古代园林专注《园冶》中“借景”的方法。其余的园林设计包括山、石、池等都模仿自然,以达到《园冶》里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这里,道家的思想尤为可见,在经过规范礼制的社会生活之后逐渐升华自身,修行自己的灵魂,形成“天与人”的结合,将人工雕琢嫁接到自然恩赐上,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结语 儒道互补的中国哲学思想使古代的优秀历史建筑传承至今、经久不衰,反观当今的一些新建筑,频繁地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将形式的运用作为设计的代名词,这些建筑以夸张新颖的造型与技术获得了世人的关注,其“为形式而形式”的设计观念颇符合消费社会的价值需求。但建筑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承载,只有将设计与文化的概念巧妙地结合到具体设计物之中,才能实现建筑设计的实质内涵。 建筑设计论文:论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关系 当前,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新奇造型为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建筑细部角度加以分析,认为在参考人的尺度下,高层建筑设计外部形象的设计,主要处理好五种尺度关系,并试探地提出一些设计指导原则。 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特为目标,每栋高层都想表现自己,突出自我,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城市显得纷繁无序、生硬,建筑个体外部 体量失衡,缺乏亲近感,拒人于千里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认真仔细推敲,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定义一下尺度,所谓的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包括建筑形体的长度、宽度、整体与城市、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人产生的心理影响。讲到尺度时应注意它与尺寸之间的区别,尺度一般不是指建筑物或要素的真实尺寸,而是表达一种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尺寸是用度量单位,如:公里、米、尺、厘米等对建筑物或要素的度量,是在量上反映建筑及各构成要素的大小。不同的尺度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尺度使高层建筑显得挺拔或厚重,有的则使高层建筑显得庞大或轻飘,它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由此可见,尺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高层建筑设计中尺度的确难以把握,因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很容易根据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高层建筑物的体量巨大,远远超出人的尺度。二是高层建筑物不同于日常用品,在建筑中有许多要素不是单纯根据功能这一方面的因素来决定它们的大小和尺寸的,例如门,本来可以略高于人的尺度就可以了,但有的门出于别的考虑设计得很高,这些都会给辨认尺度带来困难。 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高层建筑使用亲近度,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材 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尺度感,把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分为五种主要尺度: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 1、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 1.1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表现在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实、虚之分,实的天际线即是建筑物的轮廓,虚的天际线是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的光滑曲线,高层建筑在城市天际线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城市的天际轮廓线从一个城市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也是一座城市给一个进入它的人第一印象。因此,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自我夸耀,唯我独尊,不利于优美、良好天际线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高层建筑对城市局部或部分产生的影响,是指从市内比较开阔的地方,如:广场、干道、开放的水系和绿地所看到的天际线,也直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影响人从城市外围所看的景观,也直接影响到市内居民的生活与视觉观赏。 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改变了原来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有机协调的比例关系,如:上海市,黄浦江可谓是城市一条重要水系,原先具有宽大、雄壮的气势。但由于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过于靠近黄浦江,其他高层建筑也跟着靠近黄浦江建设,使黄浦江的尺度感变小了,失去了原有的雄壮,而改变了老上海的历史与文化,从这一角度讲,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是一件憾事。 1.2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 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对一栋建筑物时,人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该栋建筑物的秩序或规律,如果得到这一点,就会认为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这一点,人对 该建筑物的感知就会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混乱和不安。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2.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 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如把建筑的一层或几层的高度作为参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参考系都不同,这样易使整个建筑含糊 、难以把握。 1.2.2高层建筑中各部分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尺度等级最高部分为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层高、开间的尺寸、窗户、阳台等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尺寸,使人们观察该建筑时很容易把握该部分的尺度大小。一般在最高和最低 等级之间还有1~2个尺度等级,也不易过多,太多易使建筑造型复杂而难以把握。 1.3街道尺度 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如:在新加坡老区和改建后的一条干道的两侧,为了不致造成新区高层和老区低层截然分开,沿新区一侧作了和老区房屋高度相同中相似的裙房,高层稍后退,形态效果良好的对话关系。 1.4近人尺度 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部分经常为使用者所接触,也易被人们仔细观察,也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 尺度为参考系,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 在近人尺度处理中,应特别注意建筑底层及入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划分,檐口、门、窗及装饰的处理,使其尺度感比以上几个部分更细。对入口部分及建筑周边空间加以限定,创造 一个由街道到建筑的过渡缓冲的空间,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如:上海图书馆门前采用柱廊的形式,使出入馆的人有一个过渡区,这样使建筑更具有近人及亲人性。 1.5细部尺度 细部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更细的尺度,它主要是指材料的质感。在生活中,有的事物我们喜欢触摸,有的事物我们不喜欢触摸——我们通过说“美妙”或“可怕”来对这些事物做出反应 ,形成人的视觉质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不同材料的质感,来塑造建筑物,吸引人们亲手去触摸或至少取得同我们的眼睛亲近感,或者换言之,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 觉上优美的感觉。勒。柯布西埃在拉托尔提建造的修道院是运用或者确切地说是留下大自然 “印下”的质感的优秀典范,这里的质感,也就是用斜撑制作在混凝土上留的木纹。 2、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2.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 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 布置: (1)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为避免其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间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以丰富行人的视觉观赏。 (2)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 (3)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 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 2.2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 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2.3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体大小,除此之外,也可用一些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量。任意放大或缩小这些习惯的认知尺度部件就会 造成错觉,效果就不好。但有时往往要利用这种错觉来求得特殊的效果。 3、结语 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影响因素很多,设计师在设计高层建筑中充分地把握 各种尺度,结合人的尺度,满足人的使用、观赏的要求,必定能创造出优美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 建筑设计论文: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发展前景 1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方法 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1总平面设计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1.2建筑平面设计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 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1.3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桥头堡作为端部的收尾,则形成类似交响曲尾部的高潮,较高的体量同时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性建筑,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至于建筑具体的风格是采用现代风格还是仿古甚至所谓欧陆式,一方面多多少少要受到一些流行因素和建设单位喜好的影响,更主要的则是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设计出因时、因地,与环境相宜的建筑。 总之,建筑风格的确定,事关整个水利工程外观表现成败的关键,所以提倡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到现场实地考察一下,精心揣摩,想象一下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1.4建筑材料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新晨 2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水利工程紧紧依托大自然,许多工程甚至就建筑于自然的山水之间。而且,水利工程一般不需全年运行,年运行时间长的几个月,短的甚至只有汛期的几天,有诸多有利条件结合水利工程进行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我们应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依托自然山水的自身优势和秀美的水体环境,通过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等手段,将单一功能的工程水利设计向多功能的环境景观化水利工程设计转化,形成集水利工程与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水利观光景区。 发展多功能环境水利工程建设,创造丰富的水利环境景观,让环境创造价值,实现水土资源的再开发与利用,使之成为都市外花园式的水利观光区,从而吸引社会消费,形成水利工程结合景观建设,带动水利经济的发展,促进水利的良性循环,推动水利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这将不失为一条水利建筑事业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的发展之路。例如我们院做的江宁赵村水库工程,现在已成为着名的横山湖风景区,在发挥水利功能的同时,形成了优良的风景,是假日休闲的好去处,水库管理处完全实现了以库养库的目标。结合工程水利,加强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发展景观水利的设想,对于水利建筑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将成为水利建筑业的发展目标。 建筑设计论文:论给排水工程的建筑设计 简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已除了要求有合理、先进的工艺流程,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水,还需要整个厂区有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和赏心悦目的建筑形态。这就必须对给排水工程的原有设计方法和程序思路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应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以确保设计出一个优秀工程来。 关键字:给排水工程 建筑设计 一、问题的由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特别是对美的追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一套设计习惯。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求对以前不受建筑设计重视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来一个较大的改革,以适应日趋变化的业主市场。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设计采用的是一种封闭静止的方法,就工艺而工艺,就生产而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单一的一种功能,没有综合地考虑各种要素,因此工程的最终结果必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业主的各方面要求,更不能满足日趋重要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或者说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即良好的功能和良好的建筑形象的高度统一。良好的功能可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优美的环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良好的建筑形象也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范畴,但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因此,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倒并不完全在于如何做好工艺(这是很重要的),如何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而在于其理想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完美的构思能得以表达,合理的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厂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在确实掌握丰富的信息、详实的资料的条件下,在加强内部工种联系的前提下,在正确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和正确的方式组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加以制订(其中还要特别重视国外的各种先进经验)。我们不能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封闭———自立门户的模式;单一———就事论事的模式,稳定———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应该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才能确保设计出一个完美的优秀工程。 二、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 工艺流程的要求 给水处理厂即一般常称的自来水厂。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而当沉淀采用平流式沉淀时,其池长达100余m,在水厂中会形成单调冗长的池体,都需加以仔细设计。 大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流程一般为提升后的污水重力经格栅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消毒出流。如果排入的水体是感潮水体,有时亦会在处理水排入前有提升泵站,以解决高潮时污水厂的出水问题。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兴建的污水厂,为了解决构筑物的空池抗浮,往往以出水末端构筑物的高度为控制,而将进水泵站以后的构筑物以高出地面3~4m布置,这样就必须对这种沉闷不堪的大体量砼面作建筑处理,同时也必须对池间联系的狭小的通道走廊作恰当的建筑处理,否则作为一个整体环境来讲是极不理想的,往往也不易被人们所接受。 2 总体规划的要求 总体规划非常重要,它是设计的灵魂。在规划时首先要有一个总体布局的构思,其中应包括:工艺布局的合理、道路走向的清晰、广场的适宜、地域的平衡、人流的互不交叉和公建用房(即生活区,其中包括办公、科研、试验、管理、会议室、食堂、厨房等内容)的最佳布置,然后按照①功能分区合理、简捷、便利、经济的原则;②风向、日照、地形有利的原则;③构图优美、对比均衡、空间流通的原则等,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结合厂址的自然条件及环境条件(包括地形以至地质条件、厂外道路系统、绿化条件、朝向、原有建筑物等)来进行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必须注意要创造良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还要尽量避免噪声的干扰,合理安排和大量利用绿化,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统一规划(特别是厂前区),然后将建筑物(或构筑物)布置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绿化等环境中。在绿化设施中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有机结合,并多种植些可以释放有益气体和减少尘埃的树种,以改善厂区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厂区的明洁度。 同时,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原则还必须在立足于“环境、空间、形式”三者统一的原则基础上,使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都能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和谐调,并通过曲直、高低、虚实、明暗、黑白、凹凸、方圆、上下等造型元素和设计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工艺工程设计的新境界。 3 传统观念的改革 传统是指技术上、文化上历史的凝聚、沉淀和积累,它是人们长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固有的客观存在。它之所以能长期继承,经久不衰,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一种固有的心理态势,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耐人寻味的余韵,因此它往往极易被人们长久地、习惯地循套,自然地袭用,即使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对成功来说总往往可加以原谅,或者最后说总的还是成功的。我们如果辩证地看,则可以这样说,在继承传统之余必须要有充分的创新,即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传统作转变的工作”。如果工艺总是老一套形式,形式总是老面孔,色彩总是陈调重弹,即使在功能上还可以过得去,能满足业主的一般要求,但从社会发展来看,从两个文明来看,无论如何在组织形式上、在事先指导上、在各专业的协调、在通气上都应该重新思考,不能一味循旧。在工艺上必须要创新、要提高、要有些新东西。在选型、色彩上必须要美观、要有所升华,否则就不能使业主感到非常满意,不能心情舒畅。为此可以说挑战创新是必须的,是绝对的,没有创新就会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就不能前进。 4 防止专业之间的各行其是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的习惯做法是工艺一马当先,先提出设想,后再递交给其它各工种,尽管各工种可以回提条件给工艺,但由于已成习惯,且因为各专业对工程总的概念认识不足而未能充分进行必要 的商榷了解,互相质疑,因此就提不出内在的、关键的问题,致使矛盾隐蔽得不到圆满的解决,有时还会引起返工,最后造成木已成舟的尴尬局面,导致项目得不到最佳的方案,达不到最理想的质量。 从管理科学上来说事先指导,预先协商,不把问题的解决拖到最后,这是最科学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一个专业的设计,一味地关在工作室里,并且总是闭门苦思(即没有和其它有关专业认真商量研究),就只会把这些设计(即使是本专业中最优秀的设想)从一个社会现象变成了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并且将这个专业完全裹入到“绝对正确”之中而一丝也动弹不得,其结果必然是感觉迟钝且视感平平,最后远不能满足业主的总要求。因此,在整体设计中要非常重视事先的协调,重视事先的各有关专业的参与协商,并且必须认识到这不光是一个单一的项目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优劣的关键必然是组成这个组织内的各有关要素的综合,而决不是一个主导专业的所为(当然,它是很重要的)。所以决不能允许各专业各行其是,或者说是过分地突出自己,而缺少必要的整体相融性。只有通过组织有序的精心的全面的设计安排,我们才能把一个初看好像支离破碎、意见分岐、没有完整性的模糊、凌乱的印象,变成一幅诗意盎然、变化有序、排列恰当、构图完美的图画。 5 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筑设计(特别是工业建筑)在思想上趋于封闭狭隘,在形式上趋于呆板一律,在色彩上趋于灰暗、单调,总之建筑在如何体现满足人类的舒适和精神要求这方面考虑得太少了,更谈不上在美观的构思上多下功夫,而只片面单纯地理解为单一的功能性构筑物,仅为满足生产而已,别无它求,诸如环境、空间、选型、尺度、色彩等方面都无关紧要也无须多考虑。 因此在工业建筑中,建筑的地位一直不高,也没有什么发言权,最后造成厂区建筑不美观,品味不高,大家不满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需要有一流的先进的工艺、能生产出较好的社会需要的产品,人们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更需要有一个包括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内的赏心悦目的舒适的氛围,更需要防止和减少工业建筑常有的废水废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建筑设计,对污染进行充分有效的处理,保证有清晰的水质和洁净的空气。建筑设计虽然不像工艺设计那样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从全局、长远的效应来看,其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的文明都能起到很好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给排水工程中建筑设计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它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整体效应的结果并必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彻始终。设计实践告诉我们应该有一个懂总图的设计师来进行总的牵头、控制和协调,平衡各专业,取其所长限其所短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我们暂且称此设计师为总协调建筑师吧。在建筑设计全过程中,总协调建筑师要始终以能形成最佳环境景观的观念为依据,充分考虑到工艺流程的最先进、最便捷,结构布局的最经济、最合理,不断地向各有关专业的负责人就当地环境景观的形成进行有方向性的引导,并不时向他们提供大家能接受的各种状态建议或者能取得平衡的一些构想,以达到最广泛的共识,统一的行动。 为了对全局进行有效的控制,总协调师还要根据其对环境景观形成的基本观念预先策划制定各项设计细则,它将作为整体设计的原则引导各个单体在循序渐进中得以贯彻、实现、完善,起到启发创新的作用。在此前提下,又要避免造成对各单体专业自由构想的束缚,以细则为依据进行整个设计运作的协调,在各专业之间按照具体的变化情况就整体和单体衔接部分之间进行柔和的调整,使之达到统一。 此外,总协调师还要在尊重各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为实现全局的一种“缓和宽松的秩序”而进行工作,也就是说总的协调是指制约的开放性,或者说是在整体观上充分保持单体设计(专业设计)者的自立性,充分发挥其个性特点,把所谓的束缚性因素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最后达到辩证的统一,即互相限制了各自的不足,又保留了各自长处,而且彼此心情愉快,形成最佳的综合效应。 建筑物的设计处理大体有以下的一些手法: 1 公共建筑(1)总平面要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构图优美,比例匀称,并注意韵律。(2)功能相近者尽量合并,减少地面分散的构筑群,要做到大中见小、见透。(3)要处理好内外部空间,做到宽松、明亮、空透、轻灵。(4)立面和平面都力求避免过于平直、呆板,可适当组织上下、左右、高低参差,和配以局部的弧形以示流畅、舒适。(5)色彩上可区别于厂区建筑,但又不能太过于突出,必须符合统一中求变化的大原则,即在和谐中求局部的突变和醒目。(6)屋顶的处理可以在平屋顶的基础上适当配以小斜顶,或局部注以建筑符号起到全区的点缀、装饰之用。 2 生产性建筑(1)合并同类型相近功能的设施,多占天,少占地。(2)平面要简朴,要注意构图均衡,立面处理不宜运用过细的线条,要突出块形,要有厚实感。要注意虚实对比,高低有序,前后层次,交错合理。窗子形式可作为一种图案,多求变化。(3)要注意细部设计,任何一种粗心大意、不拘小节都会给整个建筑带来败笔。特别要注意室内的线路,管道、孔洞都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一般不暴露在外。(4)色彩处理宜平淡整洁为主,另配局部点缀,其鲜明程度要次于厂前区建筑的色彩处理。(5)要考虑到建筑物的连接体处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过渡,进行超常规的处理,并顾及相互的空间和环境。(6)屋顶的处理可略同厂前区建筑。 结束语综上所述,给排水工程的建筑设计是一门多学科又“色、香、味”俱全的特殊工程,牵涉到的因素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本文因涉及到的面较广,工艺流程也较复杂,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由于这方面的理论较缺乏,实践不够,因此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但不管怎样只是想通过本文能对水厂(污水厂)的建筑设计全过程引起重视,作为提高水厂(污水厂)整体设计质量的一种尝试、探讨。 建筑设计论文:自然通风在适宜地域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中自然通风技术的作用原理,指出了自然通风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论证了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实现自然通风,提出自然通风这项传统的技术要与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并辅以实例分析了自然通风与地域气候的完美结合。旨在引起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传统适宜技术的重视。 [关键词] 自然通风 机理 效益 地域建筑 设计 长久以来,自然通风做为一项传统的建筑防热技术,在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湿热地区,人们看到的传统民居往往有这样的外表:建筑都有开阔的窗户;采用轻便的墙体;深远的挑檐;高高在上的顶棚并且设置有通风口;建筑往往架空,以避开地面的潮气和热气,采集更多的凉风——这样形象的背后,隐藏着劳动人民对利用自然通风技术的朴素观念。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 空调的产生,使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空调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应用。而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的今天,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的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自然通风这种传统建筑生态技术重新引回现代建筑中,有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意义。 1.自然通风的理论机理 通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产生空气流动。这种流动直接受建筑外表面的压力分布和不同开口特点的影响。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就自然通风而言,建筑物内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原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 1.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如果风在通道上遇到了障碍物,如树和建筑物,就会产生能量的转换。动压力转变为静压力,于是迎风面上产生正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5-0.8倍),而背风面上产生负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3—0.4倍)。由于经过建筑物而出现的压力差促使空气从迎风面的窗缝和其他空隙流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则从背风面孔口排出,就形成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某一建筑物周围风压与该建筑的几何形状、建筑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和建筑周围的自然地形有关。 1.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是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这就是所谓的“烟囱效应”。由于温度差的存在,室内外密度差产生,沿着建筑物墙面的垂直方向出现压力梯度。如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建筑物的上部将会有较高的压力,而下部存在较低的压力。当这些位置存在孔口时,空气通过较低的开口进入,从上部流出。如果,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气流方向相反。热压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开口处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而在实际中,建筑师们多采用烟囱、通风塔、天井中庭等形式,为自然通风的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1.3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实际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因此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风压和热压作用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使用,实现建筑物的有效自然通风。 1.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2.采用自然通风的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而这一取代过程有两点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室外空气温湿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这有利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是可以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新风),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室内空气品质的低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充足的新风。空调所造成的恒温环境也使得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空调病”。而自然通风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同时还有利于满足人和大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 3.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实例分析 传统建筑对自然通风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而在我们现代的建筑设计中积极地考虑自然通风,并注意与地域建筑的有效结合,对于自然通风的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具有现实意义。 3.1建筑体型与建筑群的布局的设计 建筑群的布局对自然通风的影响效果很大。考虑单体建筑得热与防止太阳过度辐射的同时,应该尽量使建筑的法线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然而对于建筑群体,若风沿着法线吹向建筑,会在背风面形成很大的漩涡区,对后排建筑的通风不利。在建筑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利弊,根据风向投射角(风向与房屋外墙面法线的夹角)对室内风速的影响来决定合理的建筑间距,同时也可以结合建筑群体布局的改变以达到缩小间距的目的。由于前幢建筑对后幢建筑通风的影响,因此在单体设计中还应该结合总体的情况对建筑的体型,包括高度、进深、面宽乃至形状等实行一定的控制。 3.2维护结构开口的设计 建筑物开口的优化配置以及开口的尺寸、窗户的型式和开启方式,窗墙面积比等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以及通风效果。根据测定,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时,开口大小为地板总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开口的相对位置对气流路线起着决定作用。进风口与出风口宜相对错开布置,这样可以使气流在室内改变方向,使室内气流更均匀,通风效果更好。 3.3注重“穿堂风”的组织 “穿堂风”是自然通风中效果最好的方式。所谓“穿堂风”是指风从建筑迎风面的进风口吹人室内,穿过房间,从背风面的出风口流出。显然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压差越大,房屋内部空气流动阻力越小,通风越流畅。此时房屋在通风方向的进深不能太大,否则就会通风不畅。 3.4在建筑设计中形成竖井空间,来加速气流流动,实现自然通风。 在建筑设计中竖井空间主要形式有: (1)纯开放空间——目前,大量的建筑中设计有中庭,主要是平面过大的建筑出于采光的考虑。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我们可利用建筑中庭内的热压形成自然通风。由福斯特主持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就是一个利用中庭进行自然通风的成功案例。在这一案例中,设计者利用计算机模拟和风洞试验,对60层高的中庭空间的通风进行分析研究。为了避免中庭内部过大的紊流,每12层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各自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取得良好的效果。 (2)“烟囱”空间,又叫风塔——由垂直竖井和几个风口组成,在房间的排风口末端安装太阳能空气加热器以对从风塔顶部进入的空气产生抽吸作用。该系统 类似于风管供风系统。风塔由垂直竖井和风斗组成。在通风不畅的地区,可以利用高出屋面的风斗,把上部的气流引入建筑内部,来加速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风斗的开口应该朝向主导风向。在主导风向不固定的地区,则可以设计多个朝向的风斗,或者设计成可以随风向转动。例如在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中,设计了可以随风向转动的风斗,配合其他措施,利用自然风压实现了建筑内部的通风。 3.5屋顶的自然通风 通风隔热屋面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1)在结构层上部设置架空隔热层。这种做法把通风层设置在屋面结构层上,利用中间的空气间层带走热量,达到屋面降温的目的,另外架空板还保护了屋面防水层。2)利用坡屋顶自身结构,在结构层中间设置通风隔热层,也可得到较好的隔热效果。 b.被动式自然通风实施效果一 c.被动式自然通风实施效果二 a.自然通风原理示意 在云南省永仁县异地扶贫搬迁规划设计实施工程中,多数是从冬季较寒冷的山区迁移到夏季较炎热的丘林坝子中。原住居民的住屋形式是在寒冷地区发展与延续下来的,其夏季的通风问题不是主要的空间约束。而新迁地夏季较炎热,室外亦有较大的区域风,但是室内风速则相对较小。因后墙及山墙均无窗户,所以室内通风不是很好。新搬来的住户对室内的热环境都表现出很大的不满。因此,改进建筑的通风效果是克服民居缺陷的主要途径。在新农居的设计中,二层楼的前部采用窗加百页的构造,后部加设可开启的窗户,以保证二层堆放农作物的自然晾干功能。针对夏季的炎热气候,加大了挑檐设计,精心做了堂屋、卧室与阁楼的通风设计,通过简单的构造措施,对民居的热环境做了积极的改进与引导(图a,b,c)。在该工程中,有效的将传统的自然通风这一绿色适宜技术用于对传统民居的更新,既满足了经济的要求,又符合了生态的效益。 3.6双层玻璃幕墙维护结构 双层(或三层)幕墙是当今生态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被誉为“会呼吸的皮肤”,它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其通风原理是在两层玻璃幕墙之间留一个空腔,空腔的两端有可以控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冬季,关闭进出风口,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阳光温室”,提高围护结构表面的温度;夏季,打开进出风口,利用“烟囱效应”在空腔内部实现自然通风,使玻璃之间的热空气不断的被排走,达到降温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隔热,通道内一般设置有可调节的深色百叶。双层玻璃幕墙在保持外形轻盈的同时,能够很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中过高的风压和热压带来的风速过大造成的紊流不易控制的问题,能解决夜间开窗通风而无需担心安全问题,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并能降低室内的噪音。在节能上,双层通风幕墙由于换气层的作用,比单层幕墙在采暖时节约能源42%-52%,在制冷时节约能源38%-60%,是解决建筑节能的一个新的方向。 3.7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这一可持续能源转化为动力进行通风。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屋面太阳能烟囱、Trombe墙和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以上三种结构可以单独设置来强化通风,但是,为了在夏季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通常将这些做法与其他建筑结构组合成一个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系统。 4.结语 通风是建筑的最基本功能之一,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降低建筑能耗,使建筑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动态的平衡,将是建筑在满足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和美学要求后应追求的更高目标。 我们现在的建筑设计中,尤其是一些建筑的更新如新民居的设计,不仅要关注自然通风技术,更要注意把这一传统的技术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特征和气候因素等相结合,提出多层次的、全面的、适宜的建筑技术,体现“气候决定建筑”的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论文: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纷呈,但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哲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如何做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国建筑师努力的方向。可以说建筑设计与哲学思想互为同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极具指导意义。 1、“整体思维”与“群体形态构成” 中国哲学有着大一统的思想,思维的基点是整体,即把事物作为有机的整体看待。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在《周易》中则把天、地、人“三才之道”视为整体。这种整体观念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着鲜明的体现——“群”,一种有序的群体组合特征。因此,中国古建筑的单体形式较为接近,但在群体组织上却反映出和谐统一,既注重个体与群体,也注重群体与群体以及整个环境的和谐关系,形成以群为主的整体。中国建筑群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故宫,它的虚与实,空间与实体,内与外的整体和谐,正是中国这种整体思想的体现。同样,这种整体思想也存在于城市的整体布局,是由一个个样式大致相同的四合院排列起来,形成一条条的胡同、街道,整个城市简单而又和谐。(见图1) 现代建筑应寻找与中国古代整体哲学思维的结合点,可以参照中国古代建筑,以平面展开的形式,表现为院落空间组合的特征;也可以表现为多个单体建筑的聚集,形成“群”的空间关系。其中,所有的“群”处理,都必须符合“和”的精神,因为整体性是群建筑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 例如,湖南大学天马西麓建筑群设计,以结构的整体性为依据,建筑单体的位置、体量、取向等因素都与外部空间协调,并利用建筑单体与组群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既在横断面上联系,又在纵断面上连续,试想如果没有整体的思维,每一幢建筑都“独善其身”,那么整个建筑群就很难达到和谐统一。建筑群体的扩大就是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就是若干个建筑群的聚集体。总之,“群体形态构成”在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及其衔接过程中都可以起到极其有益的作用。(见图2) 2、“天人合一”与“新地域主义” 中国古代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中国古代哲学流派思想观点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但是在自然观上几乎都是统一的,即“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是指无所不包的自然,是客体;人,是指与天地共存的人,是主体。主体融入客体,达到天人混成,就是“天人合一”。老子曾讲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其意也就是讲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着重人与空间的和谐,讲求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可以说,崇尚自然,也是一种美学特征,一种人生观,一种生活方式,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例如“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贯穿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反映在建筑设计中,是建筑的重要思想基础,所以: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观就是“天人合一”的建筑发展观。其对中国传统城市和建筑的影响表现在大到都城选址、宫域规划,小到建筑高度、面阔、进深,以及门窗尺寸的确定。其重点在于使用的方便、材料和人力的节约使用、建筑结构的合理以及艺术构图的完美等。应该说这种哲学思想和自然观,在园林艺术方面表现得最明显,中国园林表现的是顺应自然的审美情趣,其首要原则就是——“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建筑群与自然界紧密联系,处处渗透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味。(见图3) 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基于“天人合一”的理念,还应囊括更为广泛的生态建筑思想与实践——“新地域主义”,即把建筑置于一个大环境(物质的与文化的)下进行观察和考量,在特定时空的有机整合中,突出建筑主体与个性,同时强调大环境的整体性。这样往往能突破固有的思路和模式,实现创新,环境的不同,又将给每一件作品带来它的“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因此希冀在现代建筑中深刻体现“天人合一”时,还必须深入研究中国哲学思维的抽象性及整体性,那么我们的建筑作品将既是现代中国的,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回望中国传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原型,最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建筑群敏感地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地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外墙大量使用木板装饰,栏杆也采用编织在钢框架之中的竹篾,使人感受到自然的质朴与亲切。(见图4) 3、“阴阳五行”与“现代建筑意向”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阴阳两分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统筹作用。将世界万事万物分为阴阳两种属性,如:天地、乾坤、日月、男女、正负、南北、奇偶等。秦汉时就出现关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思想以及东南西北中五岳庙祭祀。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为:规则与自由、实与虚、顺凹与逆凸、刚直与柔曲、限定与余地、天功与人代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人内在的阴阳思想。中国住屋的规则严整与庭园的自由柔和,常被用来说明儒道两家思想在人文环境上的反映。其实,这也不如说是中国阴阳思想的流露。(见图5) 根据阴阳哲学与美学思想,根据现代人的心理感觉,并参照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表现,可以认为,现代建筑中体现“阴阳相生”,可能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在哲学与美学层面上,即阴性事物与阳性事物在建筑中的基本平衡、相互协调相互包容,以表现“阴阳相成”、“刚柔相济”的现代建筑意向;二是健康理念,即建筑中朝阳和背阴空间的平衡带来健康的人居环境。结合阴阳思想,可以规定现代建筑要素的隐形或阳性属性,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适当搭配不同属性的建筑要素,以表现“阴阳相成”、“刚柔相济”的现代建筑意向。 例如,长沙市简牍博物馆整个博物馆以黑白两种颜色为主,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了中国传统的太极图——其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独特地表现出“阴阳相生、刚柔相济”的建筑意向和宇宙的幽深奥妙。 (见图6) 4、“善”的美学理念与“适形”的理性主义 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以善为美或称美善同一。此处“善”非善良,而是有用,属于功利主义的美学观,“善”即功利,包含道德功利和现实功利。功利主义美学思想是来自于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国语·楚语》中的“伍举论美”,是中国美学理论第一个关于美的定义,就是关于建筑之美的论述。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注重人生(现实),强调“实用理性精神”,从“先秦”开始,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就开始贯穿着这个总思潮、总倾向。儒家美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美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问题,认为“文以载道”,艺术有教化作用,陶冶人的 情操,反对奢侈浪费。最精到的莫过于“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了儒家以实用理性主义的态度看待问题和实用经验的价值取向。因此,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美学观要求建筑注重本身的实用价值,更多地考虑实际需要,讲求“话形”不讨千追求讨分高大与华丽,减少攀比与浪费。(见图7) 在现代建筑中应继承其有益之处,一方面,要求从国情出发,朴实节俭;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要有适宜的尺度,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筑不需要创新,在“适形”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原创精神。 例如,甘肃庆阳毛寺生态实验小学,它结合地形条件,从生土窑洞中借鉴了基于自然资源的生态设计元素。绝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自然元素,如土坯、茅草、芦苇等。使用地方材料,营造出丰富、自然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并在自然通风采光,保温和粪便处理等方面独具匠心,用适用技术达到了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另外,当地工匠的营造,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的结合,也使这个并非引人注目的建筑实践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成为“高科学、低技术”的“适形”的优秀范例。(见图8) 5、在传统中创造未来 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东西总是与新的东西(包括自身系统产生的新事物和外来新事物)发生传承、整合作用。这个过程是以传承为基础并最终扬弃传统,而在新的传承中,又把自身作为传承因素包括在内,也就是说,建筑的发展是对传统中无意义的信息加以选择、清洗和淘汰,把传统中那些对人类今天和未来有意义的部分与来自自身以外的有意义的且有相同或有相似背景的信息,通过特定的媒介和关联方式重新聚合,融为一体。所以,只有真正领会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懂得创新是根本,脚踏实地、立足现实,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生活、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不妄自菲薄以媚外,也不坐井观天以祟古,运用相关的哲学观念来指导实践,终究会找到既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时代感的中国建筑之路,创造出与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相匹配的现代建筑艺术的未来。 建筑设计论文: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摘要:城市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上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觉感受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而建筑设计则解决诸因素中建筑个体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下与城市大环境小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城市规划 空间结构 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只的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在这里,我试图对城市空间进行解析,以空间为主导因素,讨论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制约。 解析城市空间 空间:城市空间是空间的一种,但空间是什么呢?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杰出的现代建筑代表人物赖特曾拿出中国老子的一段话来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这里的“无”赖特以之为空间。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艺术,被认为是一连串联系的空间。 中西异同: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 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北京故宫、江南园林都是铁证! 空间概念: 一直以来,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举四合院的空间为例。 许多前人已给过我们明示。G.尼奇凯(G.Nitsche)为空间提出以下定义:“这个空间有个中心,就是知觉它的人。因此在这个空间里具有随人体活动而变化的方向体系,这个空间,绝不是中性的,而是具有界限的。换句话说,它是有限、非均质、被主观知觉所决定的……”这是其所谓知觉空间。J.耶迪克在着作《建筑空间论序论》中讲:“建筑空间是可以作为体验空间来谈的,”还说,“建筑空间同人及其知觉作用联系在一起,所谓空间就是继场所而起的知觉的总和。”海迪加也提出过:“不能把人和空间割裂开来,空间既不是外部对象,也不是内部体验,人与空间是不能分开考虑的……”舒伯格。舒尔兹也在《存在空间建筑》中说:“单纯的现实主义者认为世界对我们一切人来说是共同的、一样的,但我们所知觉道的却不是那样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动机和过去各种体验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世界。” 然而,这关系和空间限定说的是什么?是空间本身吗?不是,它们只是平面的图底和水平面由地面逐步升起的变化,它代表不了空间。空间怎能与平面等同? 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和立面)、质感、材料、光影和色彩,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清晰的表现空间的品质或精神。甚至于一声呼啸,一声声回音,也会让人感到空间的存在。因而,现在所阐述的空间概念,不只是视觉感受,必须包括行动、情感方面的其它概念加以补充,它应是一种感觉,就如同我们全身的皮肤都可以感觉到“辣” 一样,“辣”不只是一个味道,不只是味觉,而是一种感觉。 空间意识远不止是脑力活动,它占据意识和感觉的全部, 要求整个自我介入以期作出全面的反应,因而对空间的概括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空间就是某种因场所而产生的人的知觉感受。如同人的听觉,不能用物体振动或声波曲线来概括声音;如同人的色觉,无法用光的反射吸收或光谱来描述颜色一样,空间也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来概括。空间就是人的一种感觉,人对周围环境场所的感受,对自身定位的感觉。 城市空间:城市中的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德国建筑师Robert Krier提出过城市空间的概念: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简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构成 :研究城市空间,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既然城市空间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 舒伯格·舒尔兹在《存在空间建筑》中在谈及空间时讲到“如果把知觉心理学所带来的这些基本成果用常见词汇来表示,那就是初期组织化的图示是依靠中心(center),亦即场所(place,近接关系),方向(Direction )亦即路线(Path,连续关系),区域(Area)亦即领域(Domain,闭合关系)的成立而确立。人为了给自己定位,尤其需要掌握这些。”舒尔兹这里把空间用知觉心理学的方法分为了中心、方向、区域三部分。 美国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从领域角度在居住环境中提出了一个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办公共性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的设想,这种构成是从人的行为心理来分类的。 从人的认知意向来研究城市空间,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归纳了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 路(Paths)、边沿(Edges)、区域(Districts)、结点(Node)、标志(Landmarks) .这个分析是真正从人的认知角度去分析城市空间,尽管凯文。林奇本人也许并没有把城市空间当作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种感受,但他的城市五个构成要素恰恰是从城市所提供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即他所谓的人对城市的意象(Image)角度出发而得出的。 城市空间的本质: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其表面,而应究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设计。一直以来,建筑师在谈论建筑时,常用平面、模型来说明设计,经常费尽心机在设计平面、模型上。习惯性的,当建筑师、规划师们谈及城市规划、城市空间时,也都不由自主地拿出城市的平面、模型来。对建筑设计来说,也许确实离不开平面和模型,但在城市设计上,平面模型到底能够说明什么呢?按照图纸上的平面、模型能建造出设计者所想象的城市空间吗?平面与模型,只能表现一种二维的形态,当然,以建筑师的眼光来看,平面上的建筑符号能代表特殊的涵义,在他们的头脑中由具体的平面加立面、剖面就能绘制出 一副理想的效果图来。而这一过程是足以耗费许多宝贵时光,且没法保存下来;模型,似乎是对设计对象一个整体直观的表现,但人们观看模型的视角形成的印象是鸟瞰的效果,而建筑设计要解决人的尺度感受、规划也解决的是人走在大马路上视觉感受到建筑群高低错落和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的效果,这些,模型体现不出来。如昌迪加尔城市中心,这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看到这张精美的总平面图,我们感到它的构图十分严谨,极富现代风格,难怪曾有人评价它:“整体的构图是华丽的,使人感到出于巨匠之手,……”尽管图中加了阴影,使人感到其立体的效果,无非是让人看到在高空看这个市中心的形象,可又有几个人能从这个角度欣赏这个伟大杰作呢?人们只能在城市中欣赏和体验,同时城市空间需要人的介入。 巴西利亚新都三权广场及政府建筑群一经问世,震惊全世界,从高空俯瞰十分壮观,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它的设计者奥斯卡·尼迈也尔(Oscar Niemeyer)是勒·柯布西耶的推崇者,视觉艺术是他的创作源泉,无疑这又是一个平面城市、模型城市的典范。由于推崇勒·柯布西耶,由于从视觉出发,与昌迪加尔类似,他的城市空间需要还原成平面或模型才能显其美丽,也就是在高空中观察才见其壮观。但身在其中又如何呢?城市是不能当作雕塑来欣赏的。一位曾在那里住过的建筑师这样评价:“住在旅馆里,周围一个孩子也见不到。整个城市没有生气。”城市空间要提供给其中的人以不同的全面的感觉,不能只是视觉。 魏林比(Villingby)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卫星城,距首都10公里,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干道与母城来联系,用地170公顷,人口2.3万。中心商业区占地700×800米为岛是布局,由两个大型百货商店、70个小型专业商店、咖啡店、饭店等组成。其规划模型使我们得到了极为良好的图形感受,由空中鸟瞰效果如同模型,“从飞机上看,完成的设计给人印象极深,它将观者放在设计者制作研究形模型似的同样位置上。然而当一个人实际从地面进入魏林比并在城镇内走动时,他要想找一个统一组织的空间是徒劳的。事实上,从地面上感受魏林比绝不如在空中那样令人满意。” 因而,我们现在不能再抱着传统方法不放了。平面城市和模型城市也许时上半个世纪的典范,可到了60年代后,这样的设计典范起了改变,先是雅可布斯(Jane Jacobs),再是林奇(Kevin Lynch),加上克林罗(Colin Rowe)等人的理论,都暗示了一个重返街道生活,有历史感与地点感的全新的城市设计范例的浮现我们应该寻求城市空间的本质以便找到更准确更实际的设计城市空间的方法。 本原问题即第一性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城市空间的本原,也就是探讨城市空间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东西决定城市空间的问题,从而知道城市设计者的任务,知道设计师应该设计的是什么。 城市空间的本原:建筑,就是要人们去亲身体验,不只是看看而已。他吸引我们深入,亲历其境,分享在其中活动的人们的感受。当水花飞溅,汩汩作声,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飞来时,我真的完全置身其中陶醉了。城市也是,或者说必须这样。设计者的课题并不在于创作建筑立面和体量,而是要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感受,以促成人们的介入。 城市空间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那种包罗万象的感受,城市设计者就应千方百计的创造城市所能提供出各种感受。什么决定这种感受呢?根据什么来设计呢?城市空间感受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城市与社会生活,与经济、工程技术;与思想意识;与运动;与时间等都有密切联系。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变化。究其共性,这些全都是“人的行动”——人在城市中的行为运动决定了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感受,人们在城市中的行动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变化,“人的行动”即城市空间的本质。 空间就是人的空间,为行人考虑是设计的全部。城市设计是为人的,正如J.O.西蒙兹所说:“ 作为计划着,我们不仅要处理地域、空间和素材,不仅要应付本能等属于心灵方面的东西……仅仅适应人是不够的,好的设计必须满足他,取悦他,提高他,并且鼓励他。”从城市空间的本质出发,即从“人的行动”出发,我们才能设计出杰出的城市,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设计城市空间,不再是空空的设计,实际是在设计人的行动,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心理感受;设计在城市中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设计不让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碰见什么,这才是设计城市者的任务。中国园林设计师们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甚至中国设计师一直致力于在设计游人的心理、联想及运动中的感受。当今的城市设计师应该向我们的先辈取法,细心体会中国园林的精妙之处,探究先辈们是如何设计人的运动、视线和心情,运用何种方法设计出那种丰富的空间。而在具体建筑的形体刻画和理论设计上则应该取道于西方的先进内理论设计思潮。 空间发展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学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而空间应该是更为基础的理论,它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形态。 现代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趋向 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区域交通和信息化发展促使现代城市空间从封闭结构向开放结构转化,信息的沟通加速了城市网络化的建设,使每个城市都与所处区域空间的整体密切相关,城市密集地区的出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现象。世界上已经有六大城市密集区,美国东北沿海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日本东京地区、英国伦敦地区、欧洲西北部、中国沪宁地区等。 从广度来说,以往的认为由产业布局的点状规划到交通布局的线状发展再到以创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与工作套间为目标的面状规划的三次时间并没有解决城市发展的社会病症,应该探索更整体与立体的规划,即在国土范围内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整体割据和发展模式。特别应注重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作用和关系,强调在大城市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区建立一种共同发展的秩序,从而促使区域的整体良性发展。 空间意识与行为模式 文化观念与理想空间: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准则,由此而形成社会空间,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普遍的事实。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拉普普特(A.Rapopot)在《居住形式与文化》一书中有大量例证阐述。在每一特定的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市空间的文化特色,空间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其空间物质形体积淀和延续了历史的文化,另一方面它又岁居民整体观念和社会文 化的边而发展。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以中国古代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中国古人“仰观为天,俯察于地”是观察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天圆地方说”就是中国早期对宇宙万物空间形态的基本看法。“天圆地方说”作为一种整体上的文化观,方形成为人类居住空间的理想模式。它从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上奠定了中国方形城市的理想形态。 对中国传统城市而言,天人感应思想也极为重要。它通过与书等表达方式将天人相符引申到田地契合,形成了我过城市空间布局中象征主义传统。所谓“天星地形,上下相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各类建筑要素如宫室、宗庙、社稷等都与天相对应,同时由星辰的运动显示祸福。 行为活动与空间模式:20世纪50-60年代,人的基本需求以及多种社会使用方法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城市空间不仅是一个三维和四维的空间实体,而是包含社会过程的综合场所。这是一个空间观念的更新,这一更新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形式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行为科学的发展对此产生了强烈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心理学发展经理了两个重大的挫折,首先从传统心理学转向注重行为研究的行为心理学,接着再到注重饮食的认知心理学,它们构成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心理学重视研究意识观念,而忽视了物质与社会环境的作用。而行为心理学注重行为,否认意识观念,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否认存在着本能的心理特征遗传,走入了环境决定论的歧途。后来认知心理学对行为心理学进行了修正,引入了“整体行为”和“中间变量”的概念。“整体行为”是指共同趋向和目的,这种行为带有选择的性质,“中间变量”指行为不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结果,而和一系列中间变量有关,包括有目的性的认识,以往刺激的情景和经验,它们与观察的反应相联系,构成行为的实际决定因素。环境虽然还是重要的,但已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重要的原因。环境提供信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的各种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储存和操作。重视过去实践经验成为认知心理学的最重要特征。 人为环境与空间建构 建成环境与空间的肌理:建成环境,指城市中非自然因素形成的人造环境,是由城市中已建成的城墙、街道、桥梁、建筑物、构筑物等构成。除一些特殊因素外,大部分的城市空间发展都与建成环境有关,城市是一个连续生长和不断更新的有机体。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功能的城市,其建成环境能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形成不同的空间肌理。我国传统城市由于交通形式、营建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形成了细密和均质的空间肌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粗犷的空间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 历史观与旧城更新:对待已有建成环境和城市的不同观念将产生不同的空间结果,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比较中西方一些重要的历史扩展诡计,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在整体建构上对已有建成环境的不同态度。古代中国的都城作为封建王朝的象征,“从项羽开了一个这样的像消灭敌人一样消灭钱钞城市的先例,其后就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特殊传统,新的王朝兴起就兴筑新的城市,王朝的败亡,就连同作为国都一起毁灭。”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野猪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也是主要的,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⒈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⒉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⒊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⒋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⒌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⒈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 ⒉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而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规划法规系统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区划。美国地方规划管理工作的三种控制手段: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和设计指导原则。 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美国的区划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其结果是对土 地经济利益的严格控制。包括: ⒈允许的用途。 ⒉地段的设计要求(地块的最小面积和面宽、红线退后、容积率等)。 ⒊建筑设计要求(限高、层数、建筑面积等)。这些区位、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价,关系到房地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决定。即每一个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都在控规中得到了明确控制,而没有对视觉美感的直接控制。 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 ⒈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 ⒉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求同与求异的原则。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美国区划的控制原则是求同,即遵循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在同一区位,保证土地转让(批租)时地价相同,自然要把地块的大小、建筑体量、容积率、红线后退等做一视同仁的规定。这种控制手法在产生和谐的风格、有序的城市肌理、保护街道界面、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是成功的。 视觉美感的控制。美国的经验:引导性手段。 以美国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为例,它控制的是街景透视,关心的是人在以街道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的心理和视觉体验。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对一切影响街景透视的因素提出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体量关系,广场之间的围塑关系,街道及建筑界面的尺度关系等。 建筑设计之我见 起初,做设计时我经常的手法也是从主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形体、体量的造型来首先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要求,而且设计的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这方面,对于细部则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来不及仔细推敲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结合环境总体考虑。 在现今紧促的教学制度下,我学到了什么呢?学到了功能组织、流线分析、快速设计, 而创意真的难以发挥。即使有,也觉得自己的东西太少。我自己擅长的就是三维想象。在与现今教学环境的结合下,我在透视、空间分析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而这是不够的。前段时间看了些论文书刊杂志,结合规划考虑了设计的做法,逐渐明白建筑更应该怎样做了。 ⒈ 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⒉ 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⒊ 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比如:曲面玻璃,将天空反射向地面、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建筑设计论文:办公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 办公室设计顾问、作家弗朗西斯·达菲指出,"所谓的办公建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标志之一。在各大洲是办公楼的塔尖勾画出了城市的天际线。作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技术发展最常见的标志,办公建筑已经成为这个世纪世界运转状态的象征".这一点完全正确,因为办公建筑最能够反映过去一百年来在就业方式方面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今天,在美国、在西欧、在日本,至少有50%的从业在办公楼里工作。相比之下,二十世纪初这一数字仅为5%.办公建筑设计研究 关键词: 办公楼 办公建筑 经济 有趣的是,一个典型的服务机构,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支出中,大约3%-4%是办公设施开支,4%是运转费用,1%是家具费用,90%-91%是员工工资,因此,如果办公机构能够充分利用这3%-4%的办公设备开支来提高工作场所的产出率,它将对占服务机构支出费用90%-91%的员工开支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 为顺利达到这一目的,建筑物必须受益于可以完成一系列目标综合设计思路。通过综合设计,新一代的高效能办公建筑正在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些办公建筑能够为业主和承租人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有益健康,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节能环保。特别是通过运用生活周期分析,这些设计方案可以使建筑设计、系统选择、大楼建设这些先期投资发挥积极的作用。 方案提交团队 高效能办公建筑融合了各方面专家的设计成果,包括项目经理、房地产专家、设备经理、策划师、内部设计人员、图像设计人员、景观设计师、土木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照明工程师、消防工程师、声学工程师、电脑设备工程师、安全顾问、餐饮服务顾问、视听系统工程师、建设人员(也就是一般合伙承包商等等)。这些专家的成果必须融合在一个涉及各专业的建筑系统内。通过制定并落实详细的计划进度表,可以约束方案的实施,并最终使方案成为一个能够使办公室达到高效能目的的浑然一体的设计。 方案提交阶段 办公建筑的提交过程需要考虑大型商业建筑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为了确保计划购买使用的设备符合美国公共事务总署和承租人的目的,以及他们的要求能够在高效能办公建筑的开发中发挥作用,美国公用事务总署已经制定建立了一个指南来指导方案提交过程和项目发展研究。 城市规划 大量的办公人员聚集在一个建筑物内将对他们的邻居们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办公楼的建筑造型可以通过设立零售店、餐饮店使邻居关系更加和谐。通过办公室之间的业务互补还可以为相邻办公室带来业务。开发办公建筑时,还必须考虑运输问题。办公建筑通常与城市规划和市政区划冲突,因为城市规划和市政区划总是试图使土地利用和和睦的邻里关系能够和谐共处。 空间类型 办公建筑有建筑外壳和承租人改造部分组成。承租人需要通过不同的空间类型来适应办公楼的内部构造。可供使用的空间类型包括办公后勤区、仓库、小实验室、私人卫生间、滞留区、医务室、健身区、护婴中心、会议室场所、图书室空间、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室空间、零售店空间、餐饮空间。办公建筑空间一般还包括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停车场。 建筑设计必须考虑潜在承租人方方面面的要求,包括他们想要的建筑外观、开放度、运转时间、附属物要求、安全问题,以及大楼受攻击可能性评估结果、组织和群体大小、发展可能性、长期需求的持续性、集会必要条件,电子设备和技术要求、音响要求、特殊升降和装卸仓储要求、特殊公用服务、各种经营材料和生产流水线上的材料,特殊的健康危害,交通工具的使用和类型,以及经济目标等等。 建筑组成 建筑系统和组成包括建筑外壳和建筑内核。建筑内核包括停车场、景观和绿化、场所照明、场所消耗、场所家具、大楼入口、建筑物包装(如玻璃窗、大门和其他开放空间)、内部分隔、雨篷、屋顶系统和天窗、披屋结构、地基和下层结构、结构系统和地板背板、空气流通、垂直运输(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邮件支持、泊车场、设备维护、窗户保洁、大楼安全保卫,以及建筑物标记等等。大楼外壳的机械系统包括供暖系统、降温系统、送风系统、排气系统和系统控制。建筑外壳的电气系统和相关槽隙包括电力服务和配给,照明、紧急电源、照明保护。建筑外壳的管道系统包括公用给排水服务、供气服务、家庭冷热水系统、卫生排污系统和管道维修。建筑外壳消防系统包括压制系统、警报系统、排烟系统。建筑外壳通风系统和空间包括入口装置、垂直和水平通道、箱体和结合物。建筑安全系统包括场所屏障和缩进,周边屏障和防爆装置、公用保卫、进入控制和侵入检查、入口扫描、包裹扫描和控制、空气和公用供给保护。建筑外壳包括与建筑核心、公共走廊、门廊、普通空间和公用空间(如机械、电气、管道、通道、消防、安全等空间)相关的内部建筑。 内部建筑和承租人改造包括分隔、门、标识、活地板、窗户处理、墙面涂饰、地板涂饰、天花板系统、特殊机械服务、管道服务点、电力接口、器材、铺设的通讯系统电缆和安装的接口、配备的家具和办公设备。为了能够提供良好办公环境,内部建筑必须在概念上与建筑外壳相一致。 建筑物属性 集成性 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要在考虑所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构思。除此之外,大楼的建设用途和维护方法也很重要。为保证建筑的完成与建筑物维护相分离,由建筑用途出发而得出的建筑设计就很重要。这意味着高效能办公建筑的整体设计必须在建筑师、工程师、业主和委托人的合作下,贯穿于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 可变性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能够简单、经济地装修,必须适应经常性的更新改造。这些更新改造可能是由于经营方重组、职员变动、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或技术创新的来临。但是不管怎样,办公楼的基础设施、内部系统、家具配备必须进行升级换代以应对这些需要。 技术创新正在飞速进行,特别是在电讯、照明、计算机领域。先进的办公室必须通过有效采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通过革新设备如电缆汇流、数模配电,来迎接技术的发展变化。 安全、健康和舒适 在办公环境中,对雇主来说,最大的一笔支出费用就是办公室中这些雇员的工资。这类支出一般来说超过设备租赁费和所耗用的能源费用。因此,在高效能办公室中,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最重要的问题。 在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先进办公室中,这些问题已经被制定为标准列入建筑说明书,如,提高新鲜空气流通率,采用无毒、低污染材料和系统等。 居住者的舒适度是工作场所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效能办公室能够提供个性化气候控制,允许用户设定他们各自的、局部的温度、空气流通率和风量大小。 虽然难以衡量满意度的高低,但有一点被广泛接受,那就是当办公室职员被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后,员工满意度和业绩提高了。提高工作场所满意度能够得益于此,部分原因是员工们可以接近自然,视野开阔,有相互交往的机会,还可以控制自己周边的小环境, 能源效益 根据办公室大小、局部气候、使用收益和效用比,能使能源消耗降至最低的策略包括:①减轻负荷(通过综合考虑建筑与场地状况,充分运用建筑外壳,如减少透光、提高隔热性);②使用规格大小合适的取暖、通风和空调系统;③安装高效能的设备、灯具和器具。 必须考虑可更新能源的使用,如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照明用电的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系统、可以提供家庭热水供应的太阳能加热系统、通过抽取地球中饱含的热量的地热抽泵系统,提高高压输电系统的性能等。 另外,还必须考虑其他可利用能源的应用,包括微涡轮机、燃料电池等等。可利用能源可以提供供电可靠性(如紧急电源和关键时刻用电)和独立的电力系统,减少对化石电力的依赖。 支出效用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运用生命循环经济模型和材料评估模型来进行评估。在一些情况下,业主必须要认识到,为了今后建筑物能在长期运转和维护方面节约资金,充分发挥建筑物的性能,必须要心甘情愿地在开始阶段投入更多的资金。 工程经济学 为了使在设备上的投资达到最佳性能,工程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与每一个设计元素和建筑构成所花费用相对应的性能、表现。在设计阶段,建筑开发商应正确地采用工程经济学来考虑可供选择方案,以确保项目完成时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支出效用。 工程经济学通过在减少生命周期费用的同时又可以维持或改善结果得出选择方案。在建设阶段,通过共享节约,鼓励承包商采用他们特殊的“绝活”来进行方案改动,这些改动必须既能够降低建设费用又能保持或以高建筑质量、价值和功能。 正确建设和维护 随着已经提高了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控制的到来,作为质量保险计划的一部分,各种高效能建筑的正确委托建造显得极其重要。在许多案例中,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进行委托已经显示是可行的。 一旦建筑物已经建造完毕和投入使用,通过测量、监控、报告等积极处理措施来确保和巩固其长期性能就很关键。这些反馈结果应当告诉维护管理人员,也可以为新的设计成果提供参考。 出现的问题 建筑物安全 回顾在过去的十年中所发生的恐怖,我们的设计要关注于保护居住者和其财产不受暴力袭击。通过综合威胁评估、易受攻击度评估、风险分析,可以被确认特定建筑物的安全需要。应该确保恰当的、合理的应对性设计能够融合进办公建筑的设计中。 现代化 过去25年来形形色色的设备的出现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显著的挑战。对于现代化这个问题来说,其关键领域包括升级外部包装、机械系统、电讯设施,加强安全性和提高内部涂饰效果。对现代化这些设备来说,提高工作场所质量和能源性能,加强安全使之能适应承租人的频繁改造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对建筑物的历史或部分历史遗迹进行恰当的保护也是现代化效果的一部分。 可通行性 办公建筑必须根据法律的要求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通道 历史保护 根据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法案(NHPA)的要求,国家历史名册上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或其部分建筑必须给与特殊对待 可持续设计和建设等级系统 对以这一点,许多系统正在开发之中,如美国环保总局(EPA)的建筑物能源之星计划和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USGBC)的LEED等级系统。这些系统可以使能耗和环境性能可以被正确地测量出来并和普通的国家标准相比较。EPA的计划专门关注于节能效果,而LEED等级系统则致力于研究涉及范围更广的一系列关于可持续设计问题。 活地板系统 活地板的使用是办公建筑的主要设计特征,它明显提高了办公建筑的效能。活地板可以进行高效的电缆铺设和电力分配,还可以提高送风能力来提高每个居住者的舒适度。 进行委托 一些联邦机构和私人机构正在积极地开展托管所有的高效能建筑物业务发。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委托范围和委托费用是矛盾所在,所以各方仍要在这方面协商一致。但是,一些组织却将委托看成是正常的建设过程中多余的、不经济的干扰行为。 能源效能 包括国防部、公共事务管理局和国家公园服务中心在内的许多联邦机构,正在积极采取行动来保证能源效能。采用可替代能源系统,如使用太阳光、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风力发电,以及充分发挥利用废热发电技术或天然气燃料电池技术的自主发电策略,已经成为高效能建筑设计中的标准要素。 工作场所的连接 许多研究机构和制造公司正在努力开发可以提高工作场所连接性的设备和系统。在这些正在开发的产品中,有改善了的活地板系统,可以插接传输电力、数据、声音的光纤,数字分配线网和汇流器,会议集成交换器和各种各样的其他产品。正确处理建筑设计和承租人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改善工作场所连接性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建筑设计论文:建筑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 摘要: 建筑设计可以“模糊”吗? 人是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复杂体,所有建筑的诞生及使用都是由人类完成,其规划、设计、审美、消费以及感知的一系列过程所涉及的诸多评判的标准都不是简单的是或非可以绝对划归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或0、1原理。 关键词: 建筑设计 自然辩证法 模糊 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复杂体,所有建筑的诞生及使用都是由人类完成,其规划、设计、审美、消费以及感知的一系列过程所涉及的诸多评判的标准都不是简单的是或非可以绝对划归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或0、 1原理。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定位一个建筑作品的优秀与否,这个评判和下结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灰色的概念,好或不好都是相对而言,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标准或尺寸来进行衡量和评判。比如红色,可以包括浅红、桃红、深红、大红……设计中碰到的大量问题都是这样非绝对概念的灰色问题,或者定义为模糊的问题。 “模糊数学”理论的产生为分析模糊现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1965 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数学家L.A查德(L.A.Zadeh)教授发表了题为《模糊集合论》(《Fuzzy Sets》)的论文,标志着这门学科的诞生。它以精确数学集合论为基础,提出用“模糊集合”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在模糊集合中,给定范围内元素对它的隶属关系不一定只有“是”或“否”两种情况,而是用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来表示隶属程度,还存在中间过渡状态,当隶属于0和1之间值时,就是模糊集合。很多模糊现象其实都是靠着“度”这个概念来区分,过之或不及,黑或白,都是一种相对界定,有一个过渡过程。比如酸碱度以数字化0~14的PH值来表示,达到7以上为碱性,7以下则是酸性,等于7时呈中性,在其间不同的取值点上则定义出不同的强度:比较酸、特别酸、很酸,或微碱、强碱……(详细分析涉及到模糊数学理论中集合论、模糊逻辑等相关专业知识,在此不予论述)。建筑设计里也提到可靠性、可靠度的概念,引入概率进行分析,任何房子都不可能永远不倒,只能保证在常规定义多少年的使用期内,是安全的,所谓安全也就是97.73%的不失效概率。建筑规划及设计作为系统工程,其间涵盖有大量的模糊现象,诸如地段区域的功能划分合理性研究、各种受力面最大或最小承重值的取定、以及空间效果上高与低、宽敞与否、设计风格上古典与现代等等这样一些对立的概念的运用,都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而运用模糊数学则可以把这些模糊问题引入数学模型中进行可操作性处理,L.A.查德采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建立模糊语言的数学模型,就是把人类语言和思维过程提炼成数学模型,使其数量化、形式化。 随着科学知识的进步诸如模糊数学的产生与运用,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建筑设计实际上是可以“模糊”的。在处理很多灰色问题时,通过运用相应评析体系,可以对建筑设计加以衡量并作出最终评判,典型的如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一个建筑的好或坏,都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外观、室内的风格定位、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划分、空间利用的实用效果等等,对各种对象和目标用相对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设计指标体系,建立数学模型,得出综合评价。 比如评判一个房子整体功能的好与差,评判对象:卧室、客厅、厨房、卫浴间、衣橱;功能评判分成五级标准:好、比较好、一般、较差、很差 据此可以建立关系矩阵:建筑设计以及日常生活里很多事物的差异在中间过渡中的不分明性,都是其本身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性,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需要真实地反映这种客观性,辨证地看待,才是真正接近科学意义上的“精确”。所谓建筑设计的评价可以“模糊”,亦是这种相对概念。当然,模糊数学在建筑学上的运用渗透,也不能仅作为一个概念或者一种理论被机械地套用,而是应该作为处理设计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一种方法,与其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最近这些年,许多科学家已建立了模糊评价体系用于建筑设计的评价。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作过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建筑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在得到收益的同时,也为建筑事业对人类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忧心忡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建筑设计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系统观、科学技术观和创新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这三方面内容必然有对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系统观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与外部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建筑内部各要素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一个建筑设计只有符合满足上述要素的要求,才能满足一般的使用功能。但今天的建筑设计已不单单是一幢建筑的实用、美观和经济的问题,它还要涉及到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即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为人使用的基本功能外,还要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在今天“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年代,人们已经不满足居住在一个个孤立的、毫无生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而是要居住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相统一的绿色建筑体系内。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必须有综合思维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诸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2].一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筑师只有解决好各阶段的问题,才能设计出一个健康、安全、高效、节能、方便、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在当今建筑设计系统观主要体现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也就是指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样式,即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使建筑物不仅有效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其中好的范例是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的设计。该楼位于清华大学校园东区,建筑地下1层,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2930m2.该楼的设计尽可能减少一次性消耗能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该建筑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围护结构强调开放性,过滤性;室内环境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能源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和谐的工作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与生态建筑有关的研究,示范先进的生态建筑技术。 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第一生产力,可以帮助人类不断创造出光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给建筑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现代建筑设计必然要满足科学技术观的要求,在当前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的设计思想。智能建筑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但其核心思想是系统集成设计[3].它包括有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缩写OA)系统,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人机信息处理系统;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缩写CA)系统,即在智能建筑中可以迅速进行各种图像、文字、语音及数据的通信;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缩写BA)系统,即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筑节能技术,这是自能源危机出现后在建筑领域内出现的设计大趋势,节能设计通过对建筑的围护结构、环境控制、能源系统和自控测量等系统的设计达到节约能源,使建筑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处于一种超低耗能的状态。以上三个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由系统集成中心(System Integrated Center,缩写SCI)统一综合管理。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同样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技术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作为科研基地,该楼汇集了多种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仅以该楼的自控测量方案设计为例来说,它在设计中考虑了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建筑物各部位的状态,实现建筑智能化控制和实时测量的效果。该楼的控制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各室外测点的日照情况,根据不同的朝向方位调节遮阳板百叶的状态以减少热负荷;采集室外气象参数,决定外窗的开启状态和热压通风竖井的开启状态;另外还可以控制建筑中采光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通风系统等工作状态。 科学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体现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变化莫大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较早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建筑设计,三维制作软件的发展无疑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当前的建筑设计早已不只是要求画出平面图的时代,而是要求有直观的效果图,甚至要求有虚拟现实的出现。建筑效果图是建筑师展示其作品的设计意图、空间环境、色彩效果与材质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使用户能够在吸收多种信息后,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计算机技术以其简单易用、易修改,可重用、准确真实和易存储传输的特点已经成了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创新观 创新是社会前进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同志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同志也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给建筑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并取得了宏大的成绩,但是在“全球化”思想的影响下,给人一种千街一调、百城一色的感觉,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创新,需要营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新的过程,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思考的艺术》中指出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即收集资料的过程,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设计思想以及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取的知识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一个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的过程,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建筑设计是一件艰辛而复杂的智力劳动,一项优秀的建筑作品的诞生要求建筑师有全面的设计知识、扎实的设计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建筑设计的创新过程,决非直接搬用国外的设计作品,而是一个不断要否定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往往就建立在巧妙地解决了许多难点的基础上[4],而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即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往往就会得到大家的欣赏。 建筑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体现在建筑外形中,也可以体现在建筑技术中。在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设计中就有多处创新之处,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生态舱的设计、相变蓄热地板的设计、植被屋面的设计及各种幕墙的设计。其中的生态舱位于建筑物一层北部,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创造性地在建筑内部增加了与自然接触的人性化空间,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将这些天然能源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减少了动力电的使用。 结语 建筑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建筑师应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建筑与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在建筑设计中要把握系统观,体现科技观,富有创新观,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建筑作品。 建筑设计论文:建筑设计与自然辩证法 摘要: 建筑设计是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建筑设计的任务是组织空间和创造环境,建筑技术是实现设计意图的条件和手段,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本文从系统观、科学技术观和创新观这三个方面对建筑设计进行哲学的思考,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科技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系统观 科学技术观 创新观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作过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建筑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在得到收益的同时,也为建筑事业对人类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忧心忡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 . 建筑设计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系统观、科学技术观和创新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这三方面内容必然有对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1. 系统观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与外部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建筑内部各要素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一个建筑设计只有符合满足上述要素的要求,才能满足一般的使用功能。但今天的建筑设计已不单单是一幢建筑的实用、美观和经济的问题,它还要涉及到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即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为人使用的基本功能外,还要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在今天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年代,人们已经不满足居住在一个个孤立的、毫无生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而是要居住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相统一的绿色建筑体系内。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必须有综合思维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诸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筑师只有解决好各阶段的问题,才能设计出一个健康、安全、高效、节能、方便、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在当今建筑设计系统观主要体现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也就是指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样式,即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使建筑物不仅有效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其中好的范例是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的设计。该楼位于清华大学校园东区,建筑地下1层,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2930m2.该楼的设计尽可能减少一次性消耗能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该建筑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围护结构强调开放性,过滤性;室内环境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能源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和谐的工作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与生态建筑有关的研究,示范先进的生态建筑技术。 2. 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第一生产力,可以帮助人类不断创造出光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给建筑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现代建筑设计必然要满足科学技术观的要求,在当前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的设计思想。智能建筑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但其核心思想是系统集成设计[3].它包括有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缩写OA)系统,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人机信息处理系统;通信自动化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缩写CA)系统,即在智能建筑中可以迅速进行各种图像、文字、语音及数据的通信;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缩写BA)系统,即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筑节能技术,这是自能源危机出现后在建筑领域内出现的设计大趋势,节能设计通过对建筑的围护结构、环境控制、能源系统和自控测量等系统的设计达到节约能源,使建筑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处于一种超低耗能的状态。以上三个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由系统集成中心(System Integrated Center,缩写SCI)统一综合管理。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同样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技术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作为科研基地,该楼汇集了多种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仅以该楼的自控测量方案设计为例来说,它在设计中考虑了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建筑物各部位的状态,实现建筑智能化控制和实时测量的效果。该楼的控制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各室外测点的日照情况,根据不同的朝向方位调节遮阳板百叶的状态以减少热负荷;采集室外气象参数,决定外窗的开启状态和热压通风竖井的开启状态;另外还可以控制建筑中采光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通风系统等工作状态。 科学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体现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变化莫大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较早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建筑设计,三维制作软件的发展无疑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当前的建筑设计早已不只是要求画出平面图的时代,而是要求有直观的效果图,甚至要求有虚拟现实的出现。建筑效果图是建筑师展示其作品的设计意图、空间环境、色彩效果与材质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使用户能够在吸收多种信息后,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计算机技术以其简单易用、易修改,可重用、准确真实和易存储传输的特点已经成了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3. 创新观 创新是社会前进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同志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同志也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给建筑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并取得了宏大的成绩,但是在“全球化”思想的影响下,给人一种千街一调、百城一色的感觉,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创新,需要营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新的过程,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思考的艺术》中指出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即收集资料的过程,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设计思想以及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取的知识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一个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的过程,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建筑设计是一件艰辛而复杂的智力劳动,一项优秀的建筑作品的诞生要求建筑师有全面的设计知识、扎实的设计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建筑设计的创新过程,决非直接搬用国外的设计作品,而是一个不断要否定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往往就建立在巧妙地解决了许多难点的基础上,而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即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往往就会得到大家的欣赏。 建筑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体现在建筑外形中,也可以体现在建筑技术中。在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设计中就有多处创新之处,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生态舱的设计、相变蓄热地板的设计、植被屋面的设计及各种幕墙的设计。其中的生态舱位于建筑物一层北部,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创造性地在建筑内部增加了与自然接触的人性化空间,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将这些天然能源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减少了动力电的使用。 4. 结束语 建筑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建筑师应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建筑与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在建筑设计中要把握系统观,体现科技观,富有创新观,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建筑作品。 建筑设计论文:对我国建筑设计及教育的反思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中西方设计思想和设计文化的比较,找出我国建筑设计及相关学科在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引起我国建筑界和教育界的重视,从而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建筑设计教育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之路。 关键词:设计文化 科学技术 设计教育 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我国城市建设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许多意见和质疑,从而引发了笔者对我国现代城市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现代建筑教育状况的反思。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建筑设计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批的留学生和专家学者到国外学习、进修和交流,可以说他们接受了西方国家最新的设计教育,接触了西方国家最先进的设计思想,了解了西方国家最新的设计理念,学习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并把西方各国优秀的设计教育方法带到我国的建筑设计教育体系中,培养了大批的建筑与环境设计人才。但从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的建设发展来看,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种差距不单是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和审美意识上的。 一、思想观念的差异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巫术神学到哲学与美学的发展过程。哲学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核 心,从根本上决定着特定时代的发展方向,同时对特定时代的设计思想也产生重大影响。 1. 欧洲在中世纪早期受宗教思想统治,教堂建筑和广场的产生与欧洲人的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堂的建筑造型和装饰渗透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美学和人文思想。 2. 在古希腊时代,生存环境促使古希腊人重视对自然的探索,并在和自然的抗争中体会出人的理性、力量及形体之美。中世纪之后,这一思想又得以延续,所以,欧洲的历史是在人类对自然的不断探索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中进步与发展的,这种变革造就了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和美学家,如:苏格拉底、卢梭、康德等。这种发展促进了欧洲文明的不断进步,其美学思想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相当大,如古希腊时期强调的尺度、形式、次序、比例、和谐的传统美学观念,都表现在欧洲古典建筑设计中。1908年,沃林格尔所著的《抽象与移情》一书对早期的抽象派艺术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现代著名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形成,就是受沃林格尔美学思想的影响。所以,早期欧洲人认为艺术是探知外部世界的一种手段。 随着欧洲科学思想的产生,工业文明更加促进了西方现代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从以前关注神的世界逐步转变到研究人的科学思想观,近代西方对真理的追求不是要寻找哪种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是符合上帝旨意的,而是直接地追问:“宇宙是什么?”“地球是什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社会是什么?”这种追求真理的怀疑态度,促进了近代科学与近代哲学的兴起,比如:色彩学、人体工程学、现代心理学、生态学、结构美学等。这些科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设计的发展。 3.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在以农耕为主的年代,中国人的自然生存环境相对优越,最困扰我们先人的不是自然的侵扰,而是社会的变化莫测,许多道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能用逻辑来理解。因此,儒家思想一直被统治阶级作为教化民众的工具,人性的道德化和唯美主义成为衡量人们思想发展的标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就是中国哲学思想总体特征的一种反映。中国人在思想认识领域中普遍采用一些传统而模糊的思想概念,结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学术上的中国式神秘主义,这种神秘主义的学术理论无所不包,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人类文化和精神文化都统归于神秘主义思想观之中,甚至把原始神话概念也作为对某些科学性认识的解释。某些时候,“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人们用来解释人与自然矛盾的借口,这种思想至今还作用于我们的社会文化之中。另外,中国农耕民族的特点,造成中国人的主流思维模式是以直觉、体验、类比、象征来取性、逻辑,因而表现出感性强、理性弱的特点,以及中国哲学与科学观念的模糊性。 比较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形态,求真的精神在西方历史中表现得特别突出,中国人讲“真”主要是社会历史意义上的真,而对自然物质世界的真、科学的真并不特别关心。这种传统思想导致了国人缺少创新精神,缺少探求科学真理的主观意识,造成了思想的保守和科学的落后,至今“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思想仍然存在。因此,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极其重要,只有科学思想的进步,才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会推动设计艺术水平的提高。 二、设计文化的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社会形态、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个国家的设计文化都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当今,在我国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的形势下,我们的建筑设计界和建筑教育界更应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西方的先进成果。欧洲诸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从其城市规划、建筑、绘画、雕塑、手工艺品中,都可以寻觅到历史发展的足迹。任何设计都和一个国家的历史、政治、文化、宗教、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紧密相关。欧洲各个城镇,甚至于乡村都有不同时期修建的不同风格的教堂,比如伦巴底式风格、哥特式风格、罗马式风格、巴洛克式风格及乡村式风格,教堂的产生和欧洲人的宗教信仰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教堂的产生又受到各个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风格教堂的建筑造型和装饰渗透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美学、人文思想的印迹。 城市广场可谓是欧洲的产物,最著名的广场是被拿破仑称为“世界著名客厅”的圣马可广场。从广场周围的建筑可以看出,当时这里是一个为举行宗教仪式活动而设计的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此广场逐步发展成为宗教、政治、贸易活动的中心。欧洲城镇传统式的广场在功能上大多数是为了满足当时政治与宗教活动的需要,空间形式变化不是很多,但也有个别的广场例外,如:法国南锡市的斯坦尼思拉斯广场。近代,随着社会与城市的发展,广场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欧洲国家现有的广场来看,他们的广场设计更强调功能性,更关注人性化设计,比如法国的德方斯广场,它作为交通的集散中心,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在空间设计上富有层次感,在周围环境设计上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有其根源的,任何一个伟大的设计都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中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如果不考虑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以破坏传统文化为代价,盲目地向西方学习,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特色的丧失,在这方面我国的设计师应该向日本设计师学习。日本的建筑业正是将独特的传统手工业生产和理性化的工业系统相结合,重视开发新材料、新方法和自我维持研究工作的能力,才在世界建筑领域中独树一帜。 三、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 工业革命的产生,使人类对传统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重新进行思考,这种思考表现在传统观念与现代的碰撞上。碰撞的结果必然引发设计上的变革,从而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等。这些设计运动的产生,反映了在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对设计的重新认识,以及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使设计成为一种文化。 工业革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表现最直接的就是在建筑设计和建造上,从英国的“水晶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西格拉姆大厦”、德国的“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到中国的“国家大剧院”、“新中央电视台”建筑;从维尔德认为的“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格罗皮乌斯主张的“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技术”、包豪斯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原则,到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倡导的建筑要生态化、节能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观念,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建筑设计及设计理念带来的冲击和产生的影响。 我国的工业制造技术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当今时代,建筑物的建造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材料。比如现代流行的钢结构建筑,它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建造模式,丰富了建筑的造型形式,赋予建筑设计师更大的创造想象力。如果离开了科学技术的保证,就不可能建造出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化建筑物,这在其它设计领域中也得到印证。 四、设计教育水平的差异 我国的设计教育起步晚,这是事实,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很多从事设计教育的教师都在国外或国内学习了西方先进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并把西方的设计教育方法带到我国建筑设计教育学科中,运用西方的先进教育理论培养了一大批设计人才。但我国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产品设计等和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然,建筑作品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我们很多建筑设计教师都受过西方最新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的教育,其设计思想、理念、方法不可谓不先进,为什么还设计不出被世界建筑界认可的优秀建筑作品呢?抛开前面谈到的几个因素,我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国大众基础审美教育薄弱,甚至是缺乏;我国的设计师审美意识普遍较差,艺术素养较低。2001年,一份日本的建筑学刊物第一次介绍了一栋中国建筑,文章称这栋建筑不仅具有极简主义的现代风格,它所散发的独特气质,使它成为建筑界一件全新的优秀作品。这栋建筑是一位自由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师就是房子的主人—艺术家艾未未。在为自己建造这栋工作室之前,他没有接受过任何建筑设计方面的训练。笔者举这样的例子是想说明,建筑师如果只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而自身没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审美修养的话,设计出的建筑也只能称得上是房子,而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建筑作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但成功的城市规划和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实在是太少。通过笔者多年来和建筑教育学科、建筑师的接触,感到我国的建筑设计(包括其它艺术设计)教育缺少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审美素质教育。很多设计师不注重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或者对艺术及相关的设计根本就不感兴趣,缺少厚积薄发之力。我国究竟有多少建筑设计师经常关注现代哲学、美学、现代艺术、工业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关注其它设计艺术的发展?我们在国内大谈包豪斯的教学体系,而包豪斯设计学院正是因为有了不同设计与艺术方面的人才,才会形成其办学思想、设计理论和教学方法,才会培养出许多杰出的设计师。 我国建筑学科专业教学的不足还表现为对建筑技术等相关学科教学的不重视,在资金的投入和师资的培养上都跟不上现代建筑师培养的需要,我们的建筑结构、建筑技术学科等方面的教材还是几十年前的版本,懂得先进结构技术的师资实在是太少。这样的教学状况,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设计师?如何能创造出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社会上的广大人士对我们的城市建设、城市建筑表现出的不满,难道不值得我们的建筑设计教育界反思吗?我们只要亲自到过法国巴黎,就能真正体会到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与他们的差距,就能体会到我国的建筑设计师和学习建筑设计的学生们在艺术素质、审美修养、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和国外的设计师相比存在的较大差距。 中国在中小学阶段基本上采用的是应试教育,重理轻文,重分数的高低而轻知识的宽度,不重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综合知识的培养,建筑学科录取的学生在高分光环的照耀下,普遍存在着艺术资质较低的现象。这种隐患的存在,恰恰是影响中国的建筑设计发展和提高中国建筑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建筑设计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设计师必须具备较强的造型能力和较高的艺术审美修养。而我国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只能在短暂的时间里,用教授基础绘画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问题,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这种亡羊补牢的教学方法怎么能提高我国建筑师的艺术素质和设计水平呢?当我在巴黎街头看到法国的学生在画巴黎圣母院,各种美术馆和展览馆里都有学生参观时,我感到:我们的建筑设计教学何止是方法上的落后,更主要的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不结合国情,盲目学习西方的教学方法,只会走入另一种误区。 我们在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教学中强调功能的重要性,但形式就不重要了吗?建筑师、环境设计师都是搞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如果只有功能,没有美的形式,那算什么优秀的设计?!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包豪斯宣言中对建筑的论述:“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存在着,只有通过自觉,并且和所有工艺技术人员合作,才能达到自救的目的,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栋建筑是各种美观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们的作品才能灌注进建筑的精神,以免流为‘沙龙艺术’。”重温包豪斯宣言,难道不值得我们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界深思吗? 建筑设计论文:试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论文关键词]建筑设计 地域文化 建筑地域文化 [论文摘要]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 “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和地理、自然条件构成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这样的文化环境,是由社会与自然整体构成的。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条件的不同,因而出现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也因此,“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及其表现 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设计,同样要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限制与制约,为适应不同的地域气候,必须针对气候进行建筑设计,于是产生了热带雨林建筑及其建筑文化,温带建筑及其建筑文化,高寒、荒漠、极地等不同气候环境的建筑及其建筑文化。因此,为了适应不同地域文化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自然就必须考虑地域文化的要求,将各种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形成了建筑文化的地域性。 具体而言,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地域性的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层面。 (一)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性和建筑材料的地域性两方面: 1、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文化上,为适应不同区域的物理环境,需应用不同的建筑物理学。高纬度地区需保暖,光辐射强烈的地方需遮阳,温湿地区要防潮通风,雪压大的地区要防积雪,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多沙的地区要防沙暴,多地震地区特别要注意防震等。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纬度差别大,气候差异也非常明显,造成了各地建筑设计的差异,从而会产生了不同特色的建筑文化。 2、在建筑材料的地域文化性方面,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设材料地域性的影响。建筑用材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所占造价比重甚大,因此必须就地取材,就近采集和生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力学的、美学的特长。产石地区多石构,生土地区有土筑窑洞,产木的地区用木构,产竹地区有竹楼,这些都是建筑设计在建筑材料地域文化的充分体现。 (二)非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性,除了表现在物质层面外,还表现在各种地域性的意识形态、地域性的人文习俗等非物质层面。首先,不同文化模式下的人类机体的建筑尺度和建筑风格也表现出某些差别,这是建筑文化地域性的民族性或国家性之缘。其次,各个在民族或国家内部,都存在着一定地方界限的社会生活联系与规则。这种地域性的界限一方面联系着种种经济、政治及宗教性质的公私活动,形成了与建筑文化相互关联的规则、法律、习惯、规范、道德、情操、宇宙观等,另一方面,在不断的联系交往中也沉淀下了各个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并反映在地域性的建设文化上。再次,由于礼制的不同,各个地域会出现不同的礼制文化与礼制建筑。宗教信仰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宗教建筑,如西方的教堂、中国的庙宇,如欧洲史前的圆环巨石建筑等。丧葬制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陵墓建筑,官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官场建筑,这些都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建筑与文化。最后,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建筑文化与建筑活动也必然会产生差异,最终形成地域性的建筑文化。如我国各个地区不同的家庭习惯、村规民俗对宅区、村镇建设的影响就非常典型。 综上所述,建筑地域文化的非物质基因表现为人们通过不同仪式化行为和标志边界等各种方法将文化意义赋予场所和行为。建筑中不同的符号、材料、色彩、形式、空间组织和景观方面都可能包含某种文化意义。当意义、空间与活动系统相互一致时,彼此之间就加强;当建筑变得与社群文化和生活方式一致时,就有归属感。 二、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方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是根,在建筑设计领域同样如此。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有意识地从文化入手,寻求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为此,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如下方面做起: 1、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当地材料等硬件性物质文化对建设设计的影响与要求。为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与环境相融合,使建筑成为环境的一分子,找寻天人合一的惬意。同时,还要灵活地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使得所设计出来的建筑风格一方面能本质节俭节约的原则,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来,使得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充分释放与发扬。 2、在建筑设计时将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软文化要求,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融合。比如,川西地区传统的养身休闲文化,使人们乐于找寻并享用幽雅的生态环境,成都人潜意识中大多具有盆地意识,小富即安,安逸自在,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上班、下班、菜市场、茶馆、回家,几点一线,周末假日闲暇时到附近休闲放松,有滋有味,其乐融融,也是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就要体现出文化背景设计构思感受体验这一过程,使人们在建筑中亦能享受到当地生活风情的文化习俗。 3、在吸收与借鉴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将西方文化元素融入到地域文化中,并体现在建筑设计中,最终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对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保持建筑文化的民族性,继承发扬优秀的地域文化传统,就存在一个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西方文化是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无法回避的文化环境,它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为此,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并不代表我们要排斥外来的优秀文化。相反,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要有意识地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精神、利用它的科技性,使地域文化上一个台阶,发出新枝新芽,即在发扬自己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吸收外域文化精华,滋养自己,使地域建筑文化在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的同时,又不失去自己的精华。为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创作的创意过程中,可遵循这样的流程:在现有文化的整体感觉中寻找灵感;在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积淀中寻找胚芽;在建筑文化的民族性及地域性中寻找芽蘖;利用当代科技手段及科技观念拓展建筑设计空间的前瞻性。 建筑设计论文: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 摘要: 本文浅谈了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问题,从建筑风水文化的角度浅析了中国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 建筑文化 风水文化 建筑设计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建筑风水学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没未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建筑风水学随着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也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同,特别是近30年来建筑风水学在国外受到了高度重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中国风水也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由此可以想象,可以推见在未来的世界闻名进程中,中国建筑风水学必将饰演重要的角色。建筑风水学与当代房地产有效结合是现代风水文化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造福当代百姓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建筑风水文化是古代祖先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易道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现在我们共同探讨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问题。 说到风水文化我们很多问题一直没有机会找到答案,比如环境的改变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多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应该被动的接受还是主动的改变,如果要改变的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规律吗?有人说这些方法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好,方法论也好,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样的现实价值呢?这个现实价值怎么连续、怎么使用等等太多的问题。 风水研究领域目前正在突破也是最难突破从文化来讲就是创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产生与现代的结合,文明的进步是靠文化的融合,现在我们不是克隆工业化,要把传统和现代融合,建筑文明是新文明的一部分。 中国有一句格言:风水宝地,人丁兴旺。中国是风水宝地,养育着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上曾定都在西安、南京、北京等地,这些地方都是风水宝地,拿北京来说东有渤海,西有燕山山脉,富贵之地能使我们国家昌盛。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建筑风水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灵魂,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风水应有的主导地位,在城市大规模园区的整体风水规划,房地产开发的整体策划,房产风水策划是从根源上把住了建筑风水的关键,从而为更多的百姓营造出一个事业顺随、家庭和美、身体健康的吉祥场所。同时也给开发商带来了回报。 中国的建筑风水学科是内涵非常丰富的,结合我们中国的建筑设计来讲,把建设风水科学与我们现代的设计理念相融合,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在21世纪建筑应该具备的特色。 易经是中华五千年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其中内含天象、地理各个方面,目前易经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受了国内外甚至全世界人们的欢迎和重视。近几年来尤其在东南亚各国众多的易学爱好者,纷纷把易学知识应用到不同领域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从2003年秋在印度尼西亚成功举办“环保与易经”大会以后,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更多的学者把易经风水学和现代建筑、现代家居、现代环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之古今结合,古为今用。人们不再要求简单的、外在的气派、豪华,更多的是追求内在的温馨、舒适、实用、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 建筑风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看法有人扬之,有人抑之。扬者认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抑者认为是封建迷信。中国建筑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有一些古建筑文化是古代祖先生活经验的总结,在中国建筑文化乃至在世界文化中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建筑行业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产生,更希望建筑风水文化能在新时代得到不断发展和重视。 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理论结合,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传统之所以必须尊重是因为它是创新文明的必要条件之一。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表明,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曾经创造了工商文明,未来的文明必定在文化的融合中产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下,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中国风水文化传统的良莠,不能单凭主观愿望区别,只能在创造未来的实践中鉴别。传统是被保存或淘汰,决定于它在创新文明的实践中是否有积极的贡献。作为环境文化和环境艺术的中国风水文化,不仅包含某些科学和技术的因素,而且包括有终身的价值选择和产业的道德规范。 世界正处在从现代向后现代过渡的历史性转折时期,中国正处在与世界文化融合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建筑产业正处在一个创新文化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宽容的胸胸怀,通过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讨论,把传统的惯性转变成创造的动力。 我们也希望所有的开发商都有这样的意识,把健康的概念注入我们的开发和建筑当中。进一步探讨、继承、弘扬、发展中国的风水文化,为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我们国家建设现代化服务,为2008年科技、人文、绿色北京奥运举办成功服务,为我们国家昌盛服务,为世界各民族居住健康发展作出我们中华民族及科学、建筑风水文化的应有贡献。 建筑设计论文:浅谈高层建筑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论文关键词:建筑设计 高层设计 分类设计 安全问题 论文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自身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对高层建筑中的总体设计进行概述,对高层建筑分类设计进行分析,同时从建筑防火、电气以及防雷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浅谈高层建筑中安全保护设计。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结构理论和建筑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开始趋于多样化发展,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在作为城市风景线的同时,高层建筑还面临着如何搞好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如何多方面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完善是目前高层建筑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理念。 一、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一)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节能。首先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而言,虽然其裙房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是对街道的尺度以及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的影响都很大。高层建筑的下部门裙房在立面设计上一般跟高层建筑的上部立面不同,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比较细致的设计,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同时裙房还要进行一定的人性化处理,原因在于群众的视觉一般接触到的都是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同时裙房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以较大。而对于高层建筑的中的楼顶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形象又起到了个性化体现的作用,虽然对生态环境的意想不到,但是它们体现的是高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楼顶的设计上也不是不容忽视的。 (二)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设计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二、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 1.底层入口 首先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处一定要避免设在当地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比较炎热,因此底层入口可以全部或者是局部架空,避免对夏季通风的妨碍。 2.建筑围护 由于人们在高层建筑商居住多半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建筑维护的安装,从而给居民提供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在高层住宅的窗户设计上,由于高层的风压过大,一方面会对外窗开关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擦玻璃的同时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外窗的设计上应该设计为推拉的启闭方式。 3.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要在建筑底层入口处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值班室中配置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公用电话以及值班人员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还要在大楼内外设计分户信箱以及车辆的存放处,在具体的分户信箱的尺寸安排上,应该大于300mm,同时要保证对墙面面积占用较小的基础上与墙面垂直。 三、高层建筑设计所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一)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 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二)电气的问题 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 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就是指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当电源断电时,应该能清晰地看到。 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便于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进行救人和灭火。 (三)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做好防雷措施,进行防雷击问题上的治理。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建筑设计论文: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建筑设计方法,减轻设计人员劳动强度,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节省投资。设计者设计的建筑物与工程单位可在万维网上相互沟通交流。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建筑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建筑物 1 前言 计算机技术用于建筑设计已有多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主要是帮助设计者把设计、计算、画图、数据存储和处理等繁重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而设计者把主要精力用于创造性构思。计算机产生的设计结果,可通过图形设备向设计者展示,并可模拟,允许设计者作出修改。虚拟现实(简称 VR) 技术能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虚拟现实也称虚拟环境或虚拟真实环境,是迅速发展的一项综合性计算机、图形交互技术,它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人工智能、多传感器、网络并行处理,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空间形象实现的目标合成技术,通过视、听、触觉,以图表及动画方式呈现,让观看者“眼见为明”。它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被动静态的信息传递方式。它的特性包括: (1) 交互性(interactive) ; (2) 想像性(imagination) ; (3)沉浸性(immersion) .虚拟现实就建筑视觉模拟的可行性而言,应用领域可包括:建筑物模拟、室内设计模拟、城市景观模拟、施工过程模拟、物理环境模拟、防灾模拟、历史性建筑模拟等。在建筑设计中既要进行空间形象思维,又要考虑到以用户的感受为核心,是一连串的创新过程,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维护等。巨大的成本和不可逆的执行程序,不能出现过多的差错,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造和体现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虚拟世界是整体虚拟环境或给定仿真的对象的全体,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虚拟现实,可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节省投资。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 2 展示建筑物的整个信息 现阶段的二维、三维的表达方式,只能传递建筑物部分属性的信息,并且只能提供单一尺度的建筑物信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展示一栋活生生的虚拟建筑物,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设计不仅仅是设计者的事,住户、管理部门都可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3 远距离浏览 设计者设计的建筑物与工程单位可以相互沟通交流,通过万维网达到远距离浏览,也可以以计算机语言开发与虚拟现实造型语言整合,虚拟现实用于Internet 网中提高其普遍性与实用性。 4 实时多方案比较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都会对设计的建筑物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对未来建筑物的形象做多种设想,在虚拟的建筑三维空间中,可以实时地切换不同的方案,在同一个观察点或同一个观察序列中感受不同的建筑外观,这样,有助于比较不同的建筑方案的特点与不足,以便进一步进行决策。事实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但能够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而且可以对某个特定的局部作修改,并实时地与修改前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5 专用的人机接互 人机接口是使用者与计算机沟通的桥梁,它是代表使用者意图的转换及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良好的人机接口的建立,可减少使用者对系统的学习时间和增强系统的使用效率。在虚拟现实技术建筑设计中,必须有特定的人机接口模式: (1) 使用者模式。使用者直接进入虚拟现实中,进行观测与互动操作,以第一人称的观测方式,进行虚拟现实的沉浸观察,隐藏的接口,只有在使用时才出现; (2) 者模式。在虚拟现实中,常因沉浸环境与现实环境的感性差距,而造成空间迷失现象,以至于使用者无法掌握虚拟现实中的状态,以空间者的虚拟环境信息的提供,以第一和第二人称的观察方式,进行虚拟环境中的观测; (3) 监控模式。使用者以第三人称的方式,监控虚拟现实中所有的现实状态,并进行虚拟物的监视与控制,而接口的产生与虚拟现实的种类并无绝对的关系; (4) 浸入操作模式。将控制虚拟现实物的接口,置于虚拟现实中,以进行仿真式的操作模拟,使用者以 第一人称的操作方式,对虚拟物进行控制。从系统整合的观点来分析建筑设计,系统的接口连结不当,影响设计质量和施工程序。 虚拟现实系统基本上有两种:模型式和图像式。以模型式虚拟现实,以虚拟现实造型语言(简称VRML) 为主要描述语言,使得建筑设计可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建模,利用效果图和三维施工图与资料库,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连结到资料库作为实时模拟操作。虚拟现实造型语言,可用来在万维网(3W) 中定义与更多信息相关联的三维世界的布局和内容,使之能够在一个交互的三维空间中很容易地被表达出来。当虚拟现实造型语言浏览器启动后,它会将虚拟现实造型语言中的信息解释成虚拟现实造型语言空间中的建筑物的几何形体的描述,一旦VRML 空间被用户的浏览器解释,它将提供实时显示,一秒钟可以显示多次,这样,用户的机器上将会有一个活动的场景。 6 应用实例 荷兰的虚拟现实技术起步较快,Eindoven 大学的Calibre研究院已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和咨询,他们开发的软件包由一组类CAD 的函数组成,称为CAAD 软件,为建筑结构的创建、修改和可视化提供了工具包, 它支持Auto CADDXF 文件的输入输出,而且能够用于虚拟环境中增加动画和对象的动态行为。已用该系统模型化了一座小城市,具体目标是在河中小岛上设计一栋博物馆。这座城市由好几百栋建筑物组成,坐落在河边斜坡上,可以俯瞰小岛。首先,数字化该城市的地图,创建基本的Auto CAD 模型;其次,按真实三维位置安排每栋建筑物,同时也考虑山坡的轮廓;再次,加上建筑细节,如门框和窗框设计,以便标准地表现该城市的美学特征。该应用实例让人们领略了该领域和他们所取得的成果。 在美国洛杉矶和费城的虚拟建筑三维模拟系统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虚拟建筑模拟系统之一。各国对虚拟现实技术都在研究和应用,我国也一样,在虚拟世界建筑方面,都已制作和展示了复杂的虚拟世界模型。虚拟现实技术所涉领域十分广泛,技术潜力巨大,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前景广阔,但软硬件投资巨大,可重复性低,如计算机辅助设计/ 制造数据库/ 计算机辅助工程,多媒体/ 台式视频,图形艺术,形象/动画制作,科学可视化,实时模拟等的硬件价格很高。 7 结语 总之,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网络的发达及计算机软硬件的进展,应用层面会更广,成长幅度会更大。网络传输的便捷与快速处理,利用计算机科技来呈现建筑设计成果,已成为新的趋势,而且技术日新月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篇1 几十年前,计算机科学还是个陌生的概念,当时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项技术已不再遥远和陌生,无论是对于社会建设、工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支持,可见,该项技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都带来了极大的便捷[1]。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以及学校远程教育和现在的电子社区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毋庸置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社会的“心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中还有诸多方面有待提高。本文从实际出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列举出当下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步。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应用到科学、技术、社会等多方面领域,极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要求,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完善,计算机进入各个领域表现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1.1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 智能化建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许多优点,在传统建筑系统中,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人力、物力的制约,使得对整个施工过程无法进行严密、有效的监控,然而及时、准确收集、处理、传递施工期间的各项施工信息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还可能会导致工程施工时间延误。智能建筑是随着人们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的要求产生的,智能建筑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在智能化建筑中,不仅可以及时准确的收集、传递施工信息,保证相关部门能够准确掌握工程施工情况及进度,还有利于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协调、管理工程施工现场,从而大大提升工程施工效率,节省工程施工成本,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应用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体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2]。 1.2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迅速,该项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虚拟现实技术给城市交通和道路规划都带来了极大的福音,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室内进行虚拟现实技术下的交通模拟,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地图对道路交通进行实时查询,清晰了解道路状况以及交通拥堵情况,具有简单、直接、方便和省时的特点,可谓说是让人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3]。此外,该项技术对日常的交通管制以及道路规划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国家正大力推进数字城市的建设,可以见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将会日益凸显。 1.3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对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主要是以记录台账为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起来十分冗杂,资料还有丢失的风险,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工程项目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普及,该项技术正逐步趋向简单化和智能化,因此,将该项技术融合到现代化工程项目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价值主要体现在:(1)可实现对资金、技术和资源的一体化管理;(2)简单高效,加快项目建设;(3)应用模拟软件,对技术方案模拟,优化方案,保证技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合理规划资金流转,保障项目建设稳定、有序进行,加快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4]。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还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项目的投标、到预算、审计、监理等环节进行实时管理,保障各个环节、步骤有序进行,提升了工作效率,保证了项目的进展,进而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1.4在经济管理上的应用 对于经济管理工作而言,具有信息量大,数据庞大,实务冗杂的特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可以说是企业中的重要环节。面对庞大的数据资源,如何及时、有效、准确的处理显得十分关键,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及管理决策,在现实工作中表现出了一定的重要性。因此,传统的大量依靠人力处理数据的方法已逐步被淘汰,难以满足当下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计算机技术在经济管理上的作用将得到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对海量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这正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特长,这些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和普及将不再是遥远的事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当代经济管理者提供各种数据处理的方法,服务于经济管理,有利于科学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5-6]。 1.5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中越来越重视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如今的现代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在知识信息的接收和资源的整合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优势,主要表现在[7]:(1)摆脱教育时间的束缚。打破了以往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的模式,能够将学习资料及时存储、传播,进行课下学习,打破了以往时间上的限制,为各种教学信息的处理和资源的传输储存提供了极大便利;(2)摆脱教育空间的限制。当下,线上教学模式优势日益凸显,特别是经历了一场重大的疫情后,线上教学模式更加得到了重视和普及,十分满足当下的需求,将教学内容以音频和视频的模式传播,积极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现了该项技术在当下教育环境中的跨时空运用;(3)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来开发和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更具有丰富多样性,还能够活跃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教学课堂,轻松掌握知识,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可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当下教育事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价值将会发挥到最大化,积极引领现代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现存问题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人类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信息安全 计算机可以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快捷与舒适,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拓宽其应用领域,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事,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例如近些年网络诈骗、信息窃取等多起网络案件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该问题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单位以及供应商等都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强化个人网络安全意识,保证信息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2操作困境 各种具有新功能的软件被不断开发、使用,但一般情况下,软件的使用者大多为非专业人士,甚至有些人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少之又少,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暴露了诸多问题,如操作难度大,易于出错,数据恢复难等,可见,种种现实问题日益凸显,这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由于操作困境给工作带来一些数据缺失、丢失以及程序遭到破坏等风险,还有一些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信息泄露,让一些不法分子得到有机可乘,后果难以想象。可见,软件开发者应重视该问题,以及后期的应用前的培训也是尤为重要。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要不断顺应时代的进步,在新时代背景下,数据库技术将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新的应用领域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以实际出发,逐步趋向简单化、日常化和功能化,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实用性的考量,保证该项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平稳落地,实现价值最大化。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今后发展目标来看,要想实现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就需要从技术根本出发,从系统建设上,数据库技术应用上,不断发展、积极创新,加快推进新技术的应用,不断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努力为我们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创新,现如今无论在军用还是民用领域,计算机科学技术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支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当下应从实际应用情况出发,科学分析并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作者:杨远智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篇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运行速度快、操作便捷等优势,现已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为数据信息传播和存储提供了丰富的条件,而且凭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处理优势,也有效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特别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技术手段所具备的优势愈发显著。计算机科学技术有庞大的存储空间与快速的运行速度,有助于数据信息的管理、共享和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得普及发展和广泛运用,促进了社会迈进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然而,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运用仍不够深入,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为切实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探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有现实意义。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应用意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先进、前沿的应用型技术手段,此技术能为社会大众提供高效率的运算,并且具有便捷的操作优势,已在各个行业获得普遍应用。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诸多软件工具的基础运行技术,在大众现实生活当中发挥着促进各项活动协调安排和交换的关键作用[1]。该技术的现代化运用为大众生活和工作提供助益,而且在较强的运算和分析功能的支持下,也能够保障运算的准确性与生活的便捷性。另外,在数据信息储存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其他科学和技术难以比较的关键作用。以餐饮行业为例,以往餐饮行业需要顾客到实体店消费用餐,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这一消费闭环。而借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便可通过外卖平台接单、外卖员配送,凭借外卖平台计算与分析功能,高效提升了餐厅备餐速度与外卖员配送速度,在切实保障顾客消费权益和体验感的基础上,实现餐厅、消费者及外卖平台的利益最优化。而这就是现阶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现现代化运用的缩影,可切实提升各领域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转变各领域传统工作模式,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应用问题 2.1存在安全问题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运用需以互联网和应用系统为媒介,网络中包含海量信息内容,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在大众应用网络信息内容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亦逐渐凸显。国内有关法律和管理制度尚未完善,还难以有效约束社会大众的行为,从而会出现木马或黑客盗取数据的现象,难以有效保障受众信息的安全。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网络诈骗,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已十分迫切。 2.2相关人员综合素养不高 信息时代来临,促进国家愈发重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际发展水平,并在经费层面亦给予了一定的支撑。在此环境下,学习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的学生不断增加,社会大众对计算机技术水平和功能的要求亦不断提高。然而,与计算机有关领域的职工的综合素养还亟待提升。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业者必须不断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持续夯实专业基础,以便日后顺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需要。 2.3出现违法与违规操作现象 新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为社会群体生活提供便利的基础上,也产生了信息安全等诸多问题。而信息安全问题会使计算机使用者的隐私权难以获得有效保障,部分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盗取他人资料,进行敲诈勒索、网络诈骗以及入室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而这些不法行为均会给受众带来较差的使用体验和感受,进而影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尚未充分落实此类信息安全问题所制定的管理措施,难以高效解决凭借网络技术进行犯罪违法行为的问题。另外,与以往相比,虽然我国已经加大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投入,但仍存在过度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问题,计算机科学技术现代化运用相关体系尚未完善,导致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进步受限。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应用策略 3.1完善化监管措施,切实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计算机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大众工作与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亦在某种程度上持续侵害着大众权益。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单位应完善相关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从而在源头上扼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合理的使用行为。各级政府与企业单位在实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监管工作时,主要对涉及借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施网络诈骗、倒卖个人资料、计算机系统安全侵害犯罪等诸多违法行为的监管。在拟定具体监管措施的过程中,相关监管部门要正确认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现现代化运用的时代意义,若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时出现不当行为,或用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所产生的后果极为严重。所以,相关部门必须有效规避个人与企业数据的暴露,针对凭借计算机科学技术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个体与单位给予严厉处罚,重点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进而切实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3.2提高技术人员素养,有效实现现代化的应用 完善与开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应用系统有助于促进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2]。计算机工程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充足的专业知识,相关单位还应注重培育计算机工程师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技术人员要把个体切身利益与企业实际利益有机结合,促进计算机技术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在持续改进与优化计算机性能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必须转变以往服务理念,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企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此外,技术人员还要健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应用实操管理体系,促进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从而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就计算机操作专员而言,积极的职业观念是其必备的职业素养。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计算机操作专员要考虑新时代受众实际需求,还要规避消极竞争的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的过程中,相关从业者应具备统筹能力,不断深挖技术应用中的不足之处,有效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应用。 3.3增强技术实用性,充分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尽管为社会大众生活与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而不同受众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功能需求有所差异。所以,为有效增强技术实用性,在计算机系统开发层面,相关技术人员要融合不同受众多样性的应用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计算机配置。例如,普通办公室职员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运用,普遍是利用Excel与Word等办公软件工具进行表格制作和数据储存等。又如,针对网吧等网络游戏场所,游戏娱乐需要在配置较高的计算机设备和技术支持下才能够实现顺畅运行,所以对计算机配置要求较高。故此,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运用需要考虑实用性,唯有实用性较强,才能充分满足不同受众的多样性需求。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现代化运用为例,在教育领域引进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切实丰富教育资源。同时,在动画与音频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下,可以调动学生的多感官,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教育效果。另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还可合理营造教育情境,丰富教育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有效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育质量[3]。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形象化地为学生呈现教育内容,并深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强教育过程的生动性,还可延伸学生的认知,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机。 4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新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亦可有效推动社会大众不断发展。现如今,社会大众工作和生活等诸多领域均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息息相关。因此,为提高社会大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相关人员应该加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化运用力度,切实拓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使用范畴。 作者:秦蓉 单位: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篇3 就当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实际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并且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支持下,实现了多个领域的创新性发展。然而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发展过程中,其产生的效能具有双面性,一方面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工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新发展,才能满足于人们生产生活中不断增长的技术需求。因此,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应用价值提升角度考虑,本文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展开深层次剖析,既有显著意义,又要显著的研究价值。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其技术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并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从教育、电力、无人机等专业领域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价值体现,具体如下: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在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的支持下,我国教育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大量先进技术设备及软件被应用在教育实践中,如利用网络检索教学资源,为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了支持。但是基于教育领域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现状来说,其功能未能完全开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仍然需要进行拓展,并做好全面分析,才能发挥其优势作用来弥补和完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以此助力于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1]。如运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展示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配合并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从而有利于教师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教育领域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可以融入中考、高考等大型考试项目中,充分利用电子档案功能实现学生信息的存储、整理、分类等一体化操作,以便学生更好地查询成绩[2]。 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电力领域中的应用 本文以风力发电为例,由于风力发电场建设选址往往以人烟稀少的空旷区域,如海边、山区、沙漠等,这些环境虽然在地理条件上适合风力发电场建设,但是这些地区的环境相对恶劣,对发电机往往会造成相对严重的损害[3]。因此,为保障发电机的高效、稳定运行,应注重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这要求实时掌握发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支持下,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实现发电设备的远程监控,从而能够实时掌握发电机的运行状态,并且可以在发现发电设备故障发生后,及时地探明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便于相关维修人员及时维修,从而能够大量节约时间和人工成本,并有利于发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4]。 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无人机研发领域中的应用 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支持下,我国无人机领域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在一些领域中广泛应用。以军事领域的无人机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白青松(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辽宁省沈阳市110148)用为例,无人机可以完成各类武器的试验和训练,并且具备良好的侦查性能与作用[5]。而在民用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防火减灾的能力,且可以在搜索营救、资源勘探、国土资源勘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保障无人机在各个领域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需要加强无人机研发工作,在此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以提供有效支持,使得无人机得以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具体来说,无人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往往会受到复杂环境的电磁干扰,使得其难以保证正常运行状态,不利于无人机既有作用的发挥[7]。因此,在无人机研发领域中,应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断优化和弥补无人机在电磁抗干扰能力方面的缺陷,不断提升无人机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性能[8]。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相当广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要持续发挥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应注重技术研究的深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往往会迎合社会各个领域发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际需求,具体如下: 2.1宏观层面的发展方向 基于宏观角度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具体包括高性能、深层次和广领域。具体如下: (1)高性能。CPU性能与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及信息处理能力息息相关[9]。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对生活的便捷要求,还是对生产工作的高效率,人们都要求计算机拥有更强的性能,尤其是在信息处理方面。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要想满足于人们未来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应注重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未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应以CPU技术研发为核心,不断地研发出适应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高性能计算机,才能提升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协同能力[10]。 (2)深层次。在计算机应用手段中,自动化控制手段十分常见,借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以实现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处理,从而可以为计算机用户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便于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另外,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中,若可以进一步发展感知能力,便于提前感知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继而可以提供针对性的便捷服务,使得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可以获得良好的体验。 (3)广领域。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应用来说,其应用范围往往十分广泛,不仅在高新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相对广泛的使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传统生产行业中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以在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和软件控制系统等支持下,实现自动化生产和远程控制。由此可见,要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价值的最大化,应注重其应用领域的扩大。 2.2微观层面的发展方向 基于微观角度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具体包括芯片技术应用、网络计算技术应用、并行处理技术应用三方面,具体如下: (1)芯片技术应用。微型计算机的研发与普及应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并且为现代科学研究工作的变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单片机技术作为集成性电路芯片,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要借助超大规模技术,集合CPU、ROM、RAM等电路,进而构成完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芯片技术,一个芯片往往由多个微电路整合连接在一起,同时,由于芯片的体积较小,芯片微电路所产生的脉冲可以控制管理计算机及其自动化装置。 (2)并行处理技术应用。此项技术应用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在同一时间节点展开不同信息的处理工作,可以大幅度提升计算机信息处理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计算机运行效率的提升。通常来说,并行处理技术的应用形式具体包括三类,分别是时间并行、综合并行和空间并行。当前,在计算机系统中,并行处理技术的应用为系统并行处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时间并行形式指的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通过轮流使用设备,有效提升计算机系统硬件的运转速度;而空间并行则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应用空间因素,可以实现计算机信息处理效率最大化目标;综合并行形式则是基于软件技术应用,按照时间顺序实现CPU共享,在此基础上,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多道系统,通过多系统同时运行,可以大幅度提升系统信息处理能力,进而可以大幅度提升计算机信息处理速度。 (3)网络计算技术应用。在计算机领域应用发展背景下,网络计算的内涵不局限于数学领域的一个名词,还可以将非计算机语言进行编译,成为一个个具有特定用途的不同代码。同时,网络计算结构可以细分为应用服务器、通用数据服务器等,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升其运转的可靠性和集成性。另外,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中,网络计算结构的发展与应用,实现了客户系统和Web应用的无缝集成,从而能够大幅度提升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应用来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满足人们未来生产生活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光能计算机 基于能源角度考虑,光能相比常规化石能源来说,不仅具有可再生的优势,还具备清洁无污染的优势,更为关键的是光能使用成本偏低,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广泛应用光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流趋势之一。因此,在计算机能源系统中,广泛使用光能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降低计算机应用系统温度对计算机电源的影响,从而可以规避温度对计算机元件的负面影响,进而有利于计算机相关硬件使用年限的延长。 3.2生物计算机 在未来的计算机领域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包容性特征会更加显著,各项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计算机中,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通过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升计算机的整体应用性能,具体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集中体现在系统上,既可以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又可以提升系统信息处理能力,如当前计算机领域中已经出现的生物质芯片,既实现了存储空间的拓展,又实现了“波”信息的传递,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机的应用性能。 3.3超智能计算机 在社会不断发展中,人们对智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具体到计算机领域,亦是如此。当前,在具体的超智能计算机研发实践中,程序设计是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在此环节应用平行处理技术,可以使得计算机具备协同处理多条指令的能力,从而使得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满足于当前社会发展对计算机的实际需求。3.4纳米计算机就纳米技术来说,作为现代科技中一种性能相对稳定的新型技术,在现代社会多个领域中已经得以广泛的应用,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应用纳米技术,减少计算机构成元件整体大小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计算机整体质量和消耗,从而有效增强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在计算机芯片制造过程中,传统的制作方式以硅器件为主,但是在纳米电子期间应用之后,可以大幅度提升计算机的工作效率,相比于硅器件,工作效率可以提升一千倍以上,并且纳米电子器件在能耗方面,少于硅器件的一千倍。不仅如此,纳米计算机在存储量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纳米计算机与超智能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直接推动了社会多个领域的变革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高性能、领域广泛。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将表现为光能计算机、超智能计算机等,其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将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06):123-124. [2]王军,邓承志,王员云,吴朝明.依托行业背景与卓越计划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南昌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05):170-171+182. [3]李薇,黑新宏,王磊,于蕾.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构建[J].计算机教育,2021(02):122-125. [4]刘福意,白兵,程晓东.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2):141-143. [5]王浩杰.浅析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13. [6]汤小斌.浅议新时期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174. [7]卢滔.试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如何适应就业形势[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356-357. [8]刘伟亮.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创新方向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1):199. [9]彭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0,51(09):173. [10]卿宇.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114-115. 作者:白青松 单位: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两点建议 摘要: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而言,在词义、句法和结构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能否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理解,并能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是有效完成文言文阅读任务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以读为本 循序渐进 参与讨论 文言文是指“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长期以来,我国语文界对于小学文言文教学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文言文教学无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文言文不但要教,而且要教好。因此,将文言文引入小学语文教材,既是一种尝试,更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的理念,即让小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及其蕴涵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记诵积累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笔者从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两方面对文言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原则 1、以读为本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理解,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主,读中悟理、读中悟情。 首先,教师可以安排范读、听读、自读、听读、领读等朗读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和语气,揣摩句子的读法,达到读通课文、感知文意的目的。 其次,以学生自读为主,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不宜采用逐字逐句讲解分析的形式,更无必要讲授文言知识,应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的情味,形成文言的感觉,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白蕴涵的道理。 其三,拓宽文言文阅读的范围。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例如,在学习《杨氏之子》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体会语言精妙,从而巩固学习成果。 2、循序渐进的原则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发展规律,要求他们在文言文的意境中读出古文味来,确实有些困难。教师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指导学生借助文后注释、课文插图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还可以在必要时加以点拨。 3、参与讨论的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相比于现代文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言文,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过程引导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的欲望,然后学生围绕主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圈画、交流等学习方式思考问题,认真倾听同伴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展开讨论,最后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而言,在词义、句法和结构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能否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理解,并能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是有效完成文言文阅读任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主动地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 1、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师不应太多考察学生对词法、句法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差异性学习和选择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适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选择,尝到阅读文言文的成功喜悦。例如,《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别是: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3)感受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这些教学目标,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其中的一项、几项或是全部目标,然后采用“同组同质”的分组形式,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达成这些预设目标。 2、示范阅读理解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观察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引发他们的思考,并采取行动帮助他们克服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如《学弈》一课的教学,学生可能会提出“‘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是什么意思?”,教师就可激活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通过全班讨论来总结学习方法。例如,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的方式,推测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3、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基于他们能不能主动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加以自我提问,如“读了课题,猜猜文章会写什么?”,“是不是和我想的一致?”,“我是否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和课文的意思呢?”,“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哪些还需要我进一步学习的。”等等,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小学文言文教学作为一块颇具争议的领地,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例如如何协调与现代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编写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教材,如何通过教学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从而提高文学修养等等,这些都还值得我们去不断关注和研究。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探微 摘 要:小学文言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对于继承祖国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及人文主义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旨在通过实践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诵读法;比较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也是我国古代文明传播和承接的媒介。从小学阶段开始,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对于继承祖国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及人文主义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文言文本身晦涩难懂,大量的“之乎者也”与现代文大相径庭,小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产生陌生的距离感和畏难情绪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讲求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诵读法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的目标与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无师自通”,都说明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作用。教学文言文,诵读尤为重要,且需注重以下几点: 1.读准 读任何一篇文章,首先得把字音读准确。文言文中存在通假字现象,虽然不要求仔细讲解古汉语的特殊语法,但在朗读时还是要做一些浅显的解释,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例如《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这句就涉及两个通假字,在朗读时就得变换读音。 2.读通 读通也就是要注意读好停顿,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要按照词语及语言特点,最好指导学生划出正确的词语停顿。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好句、读好文,也有助于其对句子的理解。例如《杨氏之子》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应提醒学生注意“家”和“禽”中间的停顿。 3.读懂 读懂即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每个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大意。语文教学参考书第十一册也明确地指出: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同时也指出,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同时要重视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字多义”和“古今异义”这两种古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 有些教师可能认为,这些内容课标根本没有要求,不讲也罢。但是笔者认为,既然小学文言文教学要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那么这些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最宝贵的能力的载体就必须得到重视。只是讲解不需太过仔细、透彻。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可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去”和“汤”这两个字在课文注释中的解释,并与其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比较,很容易看出两者的不同之处。虽然没有提及“古今异义”,但是学生已经了解了,同样一个字,在古代和现代会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再如,在教学《学弈》时,学生会发现,课文里“之”这个字出现了6次。这些字,有的当助词“的”讲,有的作代词讲,书中又没有作完全的解释,学生就很难把握,以至于有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这几个“之”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而不是单独、机械、孤立地拿出来讲。当学生了解了每个“之”字的意思时,自然就理解了。 二、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指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把古今的语言拿来比较,也可以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文言文教学也是一样的,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 如,在学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后,紧接着学习的是《晏子使楚》。此时学生们还保留着初学文言文的热情。于是我趁热打铁,再一次将学生们带进文言文的大花园中,去采撷一朵朵语言之花。当我把《晏子使楚》的文言文选段展示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尽管刚开始时读得不流利、不通顺,但是经过努力,这个片段终于被完整流利地读了下来。至于文章大意,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现代文,也能很顺利地读懂,并能和和课文中的故事对应起来。经过比较,学生能够很明确地感受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又如,在学习课文中的成语故事时,我也会适当穿插文言文。如“程门立雪”“响遏行云”等。通过比较,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就更为深刻了,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组织部分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进行角色朗读或情节表演,辅助学生感受情境,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和感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几篇文言文既短小精悍又生动有趣,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特点。如,《两小儿辩日》,内容基本上都是人物对话描写,而人物的动作行为描写相对比较少。这就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合理发挥,创造性地加进一些元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让学生自由结合,选择要表演的篇目。这种教学方法,既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文言文课堂散发活力。 综上所述,小学文言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其中之一,同样要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既要看到“言”的重要性,又不可忽视“文”的价值。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注重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造意识的教学方法,那么小学文言文教学这块“处女地”必将迎来“春风已度玉门关”后的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 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探究 摘要:文言文是一种文学语言,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必须使教师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重视起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语感的培养、兴趣的培养、情感培养等方面,力求在探索研究中,提高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文言文是在古代汉语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有其独具特色的古朴之美——文美、韵美、意美、境美和时代塑造的含蓄、幽深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朗读是第一位”的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好文言文,确非一件易事。现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粗浅经验。 1.抓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我认为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以读为本,让学生读、悟;读、背;细细品位。读的方法很多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挥读的作用:①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学生在反复听读的过程中,初略地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 ②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我在上课时一句一句地教,并且对一些难读的句子划分节线,以帮助学生掌握语句的停顿。如《伯牙绝弦》中:“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在准确的反复跟读的过程中,对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渐加深。③学生自由朗读。目的让全体学生锻炼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④同桌互读,这样他们之间就可相互帮助纠正错误的发音。并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 ⑤全体学生齐读。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这环节,主要是学生反复读,读到文章自然上口,读出韵味。 2.养成良好的习惯,探求实在的方法 建立在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上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小学里,教师讲得多,喂得多,到了中学,则要慢慢地过渡到自己学,自己找食吃。对教师而言,不只是授业解惑,而且要教给学生开锁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紧锁的大门,所以必须加强小学文言文学习。 其实,文言文教学不比外语教学,它仍是母语教学,不像学外语那样毫无根基,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与古代汉语还是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学生初学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尤其是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初学文言文时最大的困难。但是事实上,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借助于注释结合自身的感性认知基础去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所以我们在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便要给他们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把文言文的学习与平时的语文学习进行对比,使他们增强学好文言文的勇气和信心。 小学阶段的预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古汉语词典,教会他们选择义项的方法,养成在阅读中尽可能地自己扫除文字障碍的习惯;其次,在预习中应该反复朗读;再次,利用古今汉语相通的原理,养成用跳读、猜读的方法来整体感知古文大意;最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所讲古文的作者、出处及背景资料。学习习惯就是一把能打开大门的钥匙,它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3.激发兴趣,让学生找到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初读,让学生们先把文字读正确通顺。让学生先将文章自己读一读,然后由老师做精心的范读,再由学生自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译就是“把一种语文依照原义改变成另一种语文。”我想孩子们的自“译”,应该是先“推测”,让孩子们先经过文后注释,从一字一词开始翻译,再把全句的意思连贯起来译,再联句成文,学生就对文章内容不难理解了,这样的过程,是化难为易,由简单到复杂,帮助孩子们逐步领略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的升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了文言文的故事内容思想感情。再进行个性化的诵读,孩子们定会读得抑扬顿挫、摇头晃脑,有滋有味的。演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体现之一,学生将理解到的课文内容,运用对话、动作、表情,有条件的还可准备恰当的道具一一展现出来,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增强文字的表现力,这也是提高孩子们学习文言文兴趣一条有效途径。 4.及时总结学法 这也就是应了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想只要方法得当,就会有一种功半事倍的效果。 5.文言文教学要很好地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手段 直观是帮助理解的好方法,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图片、动画和音频、视频。它能重现远隔几千年的社会风俗,常人走不到见不了的山水美景也能很方便地呈现在眼前。有助于对文言文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 文言文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我们要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文言文的学习和教学不是完全独立的,是交叉的,相互关联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把握住这几个要点,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兴趣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更能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怀。 小学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了提高小学文言文教学实效性,我们一定会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一如既往地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挖掘,不断探索研究,小学文言文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探讨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所占比例较小。关于文言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只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既然文言文学习定位于诵读层面,那么它就要遵循诵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做好铺垫。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和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完全不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如何解决?我们认为,应坚持“读”字当头,以读促悟,把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过程变成接触、感受文言文的过程。南怀瑾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中国的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与文字的会意和音韵。”几千年的时空距离,造成古文与现代学生的隔膜,要冲破这道隔膜,读,应成为基础和前提。只有读,才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才能被文言文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 一、文白对读,引发阅读期待 小学生好奇心强,初学文言文有着浓厚兴趣。合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适当讲一些与文言文有关的趣事、寓言、典故、文言名句,可以激起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好奇心。在教学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借助文本语言所提供的信息,用讲故事、读译文、说典故的方式,为学生建立一个具体的语言交际场景,使学生主动地、设身处地地触摸文本的字、词、句,领悟其中的内涵。然后给学生读文言文原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急于领略文言文的风采,急于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接着是文白对读,感知文本大意。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杨氏之子》(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前,可以讲讲与之有关的小故事,再由《世说新语》引出《杨氏之子》,这样就会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引发阅读期待。学生“愿意去读”,效果要比老师“叫他去读”好得多。 另外,还可以巧用预习,化难为易。由于小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文言文的词语、句子又十分拗口,难懂。这时如果上不好,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新鲜感不但丧失,还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预习,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成效。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杨氏之子》之前,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预习要求:1.课前能读通课文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天才;2.能自己弄懂每个句子意思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奇才;3.课前读过这篇文章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良才。学生都想成为这“三才”中的一才个个跃跃欲试,不想落后,于是很自然就进入了预习阶段。预习了也就有了基础,课堂上的学习自然也就顺畅得多,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一些。 二、指导练读,用语感去触摸 《杨氏之子》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它编在“语言的艺术”单元首篇。编者这样安排,一是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对小学文言文教学,乃至于对中学文言文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据调查,目前在初、高中,学生普遍怕学文言文。我想,这除了跟文言文难度逐步加大有关之外,应该也与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时教师的教法有一定关系。 读通文言文应是文言文教学人人必须达到的“下限”,是文言文教学的“底线”。学生只有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领悟文本内涵,为进一步探究和赏析文言文奠定基础。对小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难点可能在于按文言文的节奏读顺课文。因此,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指导,把读通文言文这一目标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底线。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过三关的模式来进行:第一关,读通。由于文言文里的一些字词的读音和现代文中的读音不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断句不当,出现错读,断读,没有韵味等问题这是正常的。初学文言文,教师要帮助学生闯好“读通”关。读音不同的字词,要指出;断句、停顿,要引导学生体会;难读的句子要领读;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语速、语调,音断气不断等。要把范读、领读、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读正确、读流利,又能从中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乐趣。如教学《杨氏之子》,在导入新课、范读课文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划分语句分节线: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学生在朗读古文时注意停顿,读出轻重缓急,读出古文韵味作适当的铺垫。第二关,读懂。如《伯牙绝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中一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有的学生按照注释理解为“太好了,高高的就像泰山一样”,也有的学生理解为“太好啦,我仿佛在琴声里看到了像泰山那样的高山”、“太好了,听着音乐,我好像看到了巍峨的泰山”。对于这些理解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赞赏学生掌握了读懂文言文的方法,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把握文言语句的主体意思,核心意思,句子的简洁与具体则不必苛刻。第三关,吟读。古人把读书称为“吟”,叫做“咏”。因此,在完成阅读教学的“底线”――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要以“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为目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言文的特质、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但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先做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给古文进行正确的断句。想当年,有着天下第一老师翁同指导的光绪帝,年十六而未能正确断句,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十二三岁的学生。 怎么断句?断在“所断之处”。文言文多以单词节表意,一个字就是一个意思,一词一顿是规律之一。文言文断句和理解内容紧密相关,多读几遍,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断不好。如“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大意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家的鸟”。“没有听说”是一个意思,“孔雀”今古一样,“是先生家”是一个意思,“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现在说的“家禽”是指鸡、鸭、鹅等,而文言中的“禽”指鸟、鸟类,所以断句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断句后,如何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如,《学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开篇第一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正确的断法是“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照现在普通话的读法来读,于“之”后面是要停顿的。但是试读之后能够发现,对则对矣,可是怎么听都不是那么回事,缺乏古文的味道,倒像现代文。要是出现“断点”多一些的文句,问题就更多了。如下句:“使弈秋诲二人弈。”正确断法是:“使/弈秋/诲/二人弈。”一断一停,读着读着,旁人不禁要问:“您是结巴还是紧张?”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很轻松地解决。那就是在断点处,把断点之前的字音延长。如:“使――弈秋――诲――二人弈。”延长声音时可以轻,然后试着摇头晃脑,开始时感觉有些怪,但如此几次之后,能发现,咦,还真有点儿意思呢!再想想以前那些长衫瘦弱的书生,是不是和他们的读书方式有几分接近了呢?让学生模仿这样的读法,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引领研读,用心灵去感悟 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二道障碍。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环境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文言文中的许多字、词义发生了变化,有的字词意思和现代文相差甚远。对于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要准确掌握和理解其含义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意思,鼓励他们翻译文言文。读与思结合,读与导结合,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情感、掌握技巧。 1.放手让学生试译课文。小学课本中选编的文言文都是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并且课后都有注释,应该说,理解起来不是很难,但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养成逐字逐句直译的良好习惯对于以后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是大有裨益的。文言文每句话中每个汉字的意义都是比较固定的,古代语言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所以只要把每个单音节词转换成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双音节词就可以翻译过来了,这和英语学科的译群翻译法类似,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尝试着翻译课文。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桥梁。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学习,是很无措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给予学生相应的学法指导,如出示下列自学提纲:(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注释自主阅读;(2)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帮助理解;(3)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出来;(4)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如《学弈》一文中六个“之”、两个“其”、两个“为”的疏通;一些离现在生活和学生实际较远、古今意义变化较大的实词的理解,如“走”字;一些难以理顺的句子,如《学弈》中“唯弈秋之为听”的串译等,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3.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不仅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也愉快。如学习《杨氏之子》中的“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一句,可采用先看注释理解“诣”、“乃”的意思,再将注释带入原文揣摩句意,使语言通顺流畅的“看注释理解词句”方法。而“为设果,果有杨梅”一句,因教材中没有注释,则可采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学习方法。先理解“设”的意思,再联系上文弄清“谁为谁设果”,然后完整说说句意。由此使学生体会到:有时要说明白文言文的意思,需要适当添加语言。这句话就省略了“孩子”“孔君平”,解释时只有加上这些词才能说清楚。还有“抓重点字理解词句”的方法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后,及时小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强调请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战演练,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是靠什么方法学到的。 在学生读懂文言文的字、词、句义,疏通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文章的情感后,老师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诵读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这一步,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插入体验性读、分角色读、表演性读等。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起先要注重朗读的体味,在教学接近尾声时,可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通过熟读,不仅读出字面上的内容,更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理性的审美感受;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掌握文言文的断句、重读的规律,把握文言的语气、语速,形成文言文语感。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读懂了文意,读出了文气,读出了个性化的理解,学习兴趣会特别高涨,从而享受到学习文言文的成就感。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摘 要】自从文言文走进小学语文课程以来,它成了教与学的难点。有的教师认为要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哗众取宠,对文言文教学不重视;学生也觉得文言文“难读”、“难懂”。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读中体会、表演文言文故事、拓展文言文阅读等几个方面改进文言文教学的效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态度;兴趣;诵读;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言文都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篇。它们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欣赏语言美的情趣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历史文化的思想感情。 目前,教师比较注重字词与内容的理解,而忽视诵读、体会、学习方法的教授。教师应该如何改进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爱读,从而有所得、有所悟呢?以下是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总结的几项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认知文言文重要性,重新审视教学目标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如果把中国语言比作一把折扇,文言文相当于扇轴上面的主体部分,而白话文仅是扇轴下部的扇尾。两者在数量、质量上皆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文言文是现代白话文先祖。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共编排了四篇文言文:五下的《杨氏之子》、六上的《伯牙绝弦》、六下的《学弈》、《两小儿辩日》。由于文言文走进小学语文课本的时间不长,老师们在上公开课、教研课时不敢轻易尝试。 因此,文言文的课堂教学研究势在必行。高段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小学课本中选编的四篇文言文都是短小精悍的经典文章。《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对小学阶段只要求“诵读”和“体会”;在评价方面,注重学生“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不评价“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上,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丰富文言文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远离学生的生活,再加上语言简练、精深,学生读起来拗口,难以理解,会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又有人说文言文是小学生的“第二外语”。可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很是积极,也许是因为文言文简洁、精悍,也许因为新鲜与好奇。教师要把握学生第一次的新鲜感,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古韵味儿的课堂,触动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欲望。 要创设这样的课堂最好就是从古诗词、古代名言警句、古代名人轶事或古代乐曲入手。如教学《伯牙绝弦》时,在诵读中配上古琴乐曲《高山流水》,传达出两位朋友相知相惜的情感,既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四步成诵,读中体会 “语文语文,以读为本”,这是教师们口中经常念叨的。节奏感较强的文言文和古诗一样特别合适诵读。教师不妨遵循“四步朗读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朗读。 (1)读准字音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通假字、古音字、生僻字、破读字,比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到现代已经不常用或是不用了。《学弈》一课中有“弓缴”一词,其中的“缴”字,在这篇课文中它就读zhuó,平常很少用。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查询方法扫清阅读中的障碍。 (2)读通句子 初学文言文,学生没有形成文言文语感,教师更要注重学生诵读。如《学弈》中有一句易读错的句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开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经常有学生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不利学生理解与记忆。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应结合各种朗读形式教给学生朗读文言文的技巧,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从中感受到古文的韵味。 (3)读懂文意 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工具书等理解字词的意思,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适当地点拨、讲解,却不必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意思。文言文中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适合“意会”而不宜于“言传”。只能是靠反复朗读,从朗读中去琢磨、体会、感悟。 (4)熟读成诵 诵读正是对文章情感淋漓尽致的再现,是把“不动的文字变成活的语气”。学生可以通过诵读体会文言文的语气,理解意思,进而感悟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也可以抓住重点句的理解,然后进行反复的诵读,感情渐渐就出来了。只有多诵读,学生才能对积累的知识进行联系、比较、积累,真正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四、拓展文言文阅读,巩固学习方法 文言文在教材中的比重相对其它文体的课文,少之又少。所以教师应结合课文,拓展阅读一些层次差不多的文言文。比如,《世说新语》可成为学习《杨氏之子》之后的自读篇目;学了《伯牙绝弦》后可以推荐《望梅止渴》、《黔驴技穷》的文言文版成语故事;学了《学弈》后推荐文言文神话故事《夸父追日》;还可以积累古人的名言警句。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学生文言文的阅读面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学法,使其能学、善学、乐学。 我们要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感受作品魅力,吮汲思想精华,能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使文言文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瑰宝不致因时空的久远而褪色。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刍议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形式,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她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潜质和独特的审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文言文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要求。但是在文言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很多教师很难把握这一教学内容,要么熟视无睹,要么一读了之,要么无所适从,很少有人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研究。正如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所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二是大多数小学生怕读文言文。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时代久远,再加上语言简约、精深,很多学生读起来觉得佶屈聱牙,难以理解,产生畏难情绪,因此视文言文为第二外语,没有形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至于把厌烦的情绪带到中学,甚至影响终身。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会学文言文?怎样让文言文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占一席之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我认为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清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作为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言文作品是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之后,留给后人的佳作。它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语言形式、写作技巧、思想情感,令我们深深地折服,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陶冶。学习文言文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开启智慧之门;可以让人懂得美、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有利于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多有成就的作家、诗人在幼年与少年时都和这些作品有过亲密接触。伟大领袖写过很多脍炙人口、气势磅礴的诗词,很大原因也在于他吸纳了这些古文学的精髓。因此,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是十分必要的。 二、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初学文言文有着浓厚兴趣。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这一心理需求,适当地讲一些与文言文有关的趣闻轶事、寓言、典故、文言名句以激发他们学习了解文言文的好奇心。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1.读通文言文 语文课必须“以读为本”。教学文言文更应该如此,因为文言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特别合适朗读。但是要读好文言文并非易事,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初学文言文,教师更要注重带学生闯过“读通”这一关。读音不同的字词,教师要告诉学生句子该如何停顿,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语速稍慢,停顿时要音断气不断。课文中难读的句子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教师最好能范读课文,并带领学生读课文,把范读、带读、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很容易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能从中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乐趣。 2.读懂文言文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既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更说明了古人读书的追求――读书志在明理。文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文意思相差甚远,教师应强调并鼓励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可以适当地点拨、讲解,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意思即可。另外,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易于“意会”而不易于“言传”的。而意会既不能只靠眼睛看,又无法从老师的精分细析中获得太多的领悟,最终还是靠反复吟诵,在吟诵中去琢磨、去感知、去体察、去心领神会。 3.背诵文言文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都短小精悍,蕴含警示世人的道理,学生在读通读懂课文后很容易感悟到。学完课文后要鼓励学生熟读成诵,通过背诵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培养敏锐的语感,这些古代的文学精华会使人一生受用。 4.课后扩展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可以鼓励学生改编课本剧,创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总之,文言文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我们要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小学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了提高小学文言文教学实效性,我一定会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一如既往地“上下求索”,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小学文言文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文言文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几篇文言文,目的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了解文言文,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那么,怎样让这几篇课文发挥它们的作用,让学生在掌握好这几篇文言文的基础上去感受祖国文化的绚丽多彩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和揣摩,我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做到“读――放――摩――悟”。 一、读,就是先让学生把文章读正确。 小学阶段,学生是初步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心中一定要有“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展开教学。如第十二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其中两个小孩争辩的句子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如果学生没有学会正确断句,把句子读清楚,把句子真正地读通顺,那就很难去理解两个小孩到底争辩的是什么。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有的教师在学生刚一接触到文言文就急着想让他们去了解课文的内容和大意,这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是不相符的。只有学生自己把课文中句子的停顿读清了,把句子中要强调的内容读出了感情,学生才能在这基础上自己去探索课文,去了解课文内容。如在《伯牙绝弦》一课中:“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学生若没掌握好句中的重音和停顿,没把伯牙悲痛欲绝的感情读出来,就很难去把握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更不用说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了。 在文言文的诵读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范读课文,且能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对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是极有帮助的。其次,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把速度放慢下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握住一些重要词句的重音变化,注意到词语间的停顿,从而读出不同句式之间不同的语气。如《学弈》一课中,“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应读出疑问语气;“曰:‘非然也。’”这句应体现出肯定的语气。在指导学生读通文言文时,我们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小学阶段,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古诗诵读与文言文的诵读其极相似,教师应结合古诗教给学生更多的诵读技巧。 二、放,就是在熟读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字词句,然后把所理解的词句串起来,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应当过多繁琐地去讲解文言文的语法、词法。学生理解古文的主要障碍虽然是词语、句式运用与现代白话文的差别,但我们消除这种障碍,不是靠教师去大量地讲解古文句式的运用和句法的变化,而是应当在学生反复诵读后,让他们自己去参考课文中的注释,自己去揣摩句子的意思,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如在《伯牙绝弦》这篇课文中,“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教师只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高山、江河的气势就行了,没有必要在句式的表达上去约束学生。 同样,在小学文言文教学当中,不仅没有必要去讲解古汉语知识,也不宜逐词、逐句讲解课文。如《学弈》一文的开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可以是多样的句式,如“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弈秋在全国下棋的人中是最有本事的”,甚至还可理解为“弈秋是全国的棋圣” 。这些都符合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没有必要一定得按照标准的语法规范来翻译。 三、摩,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根据自己的想法把课文内容以节目的形式展现出来,以达到交流互动。 让学生自编自演文言文的内容,学生才能亲身体会到文章语言的表达方式,才能真正弄懂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如《伯牙绝弦》一课,如果学生没有把自己放在故事中,没有亲身的体验,是悟不出朋友间互相理解的重要意义的,更不能感受到古人那种知音难觅的心情。所以,学生读通顺课文,理解好课文的内容对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把课文内容给演绎出来,只有通过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课文中所蕴涵的情感才能被深深挖掘出来。 四、悟,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感、自编、自演去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了解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总是通过简练的文字、生动的形象把所蕴涵的道理说得深刻,引人深思,而其中又往往充满着幽默与滑稽。如《学弈》一课,通过两人学习态度的对比,学生就很容易感悟出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文言文对所想表达的寓意常常不会明确点出,总是让人自己去体会。所以,对古人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悟,往往这样得到的结果才会印象更深刻,意义更具体。 又如,在《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中,仅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没有结合实际的生活常识,是很难让学生了解其中所蕴涵的科学道理的。只有学生熟读两小孩之间的问答,理解他们所辩论的理由后,经过分角色体会,才会懂得为什么“孔子不能决也”,才能感悟出其中的寓意和道理。 文言文的教学“读”是为“放”做铺垫,“放”是“摩”的前奏,“摩”是“悟”的基础。四个环节又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放”才能更好地“读”, 只有“摩”才能更准确的“悟”,“悟”是“读”、“放”、“摩”的升华。文言文的教学应当把读、放、摩、悟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责编 刘宇帆)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三步走”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经常诉苦:初中文言文太多,读不懂,学起来很难。学生产生这种感觉,和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得不好有很大关系。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只有三五首古诗词,而初中一年级上册教材就有10首古诗词和7篇文言文,高年级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更大。虽然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情文并茂,但由于对文言文接触少,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往往觉得陌生,再加上文言文词汇、语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因此文言文对小升初阶段的学生而言,犹如“天书”般令人望之生畏。 为了让小学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顺利衔接,有必要在小学高年级加强文言文阅读指导,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做好准备。 一、激趣拓展,引导学生走近文言文 小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平时接触得太少。为了和初中教材衔接,小学高年级应该在课外阅读中补充文言文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古典文学作品入手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三顾茅庐》一文,会产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因此可以从《三国演义》中选择《桃园三结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等故事片断,作为文言文启蒙阅读材料。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入现代文版的《三打白骨精》、《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学生学习时非常喜欢,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以找到相关内容的古文版给学生阅读,有现代文版内容作为基础,古文版内容会很容易理解,学生在文白对照式的阅读中会对文言文逐渐熟悉,减少陌生感。《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诸子百家的寓言故事中也有不少情节丰富、内容有趣的优秀作品,很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可以作为初步阅读的文言文范例。一位语文教师曾说过:“语文不比数学,有课外阅读作暖窝,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在小学阶段,不妨让孩多走近文言文,多积累文言文常识,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这些内容时,会产生重遇故知的喜悦,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朗读背诵,让学生感知文言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言文遣词造句凝练,与现代文相比,更具音韵美和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学习文言文如果不诵读就无法体会到它的妙处。选入课本的文言文和古诗大都短小精悍、文质兼美、千古传诵。背诵这些诗文,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其它内容,有助于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小学生与文言文的接触,应该把朗读作为有效的学习手段。反复朗读,不仅能促进学生背诵,了解文言常识,而且能培养古文语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思想深邃,文风隽永,感情委婉,内容复杂的文言文,教师不必在语言上做过多的解释和描述,大可任学生自读多背、反复品味,让其在反复诵读中实现初步感知和理解。随着年级的升高,接触文言文机会的增加,学生阅历和知识的增长,这种理解会越来越深刻,渐渐内化,分析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也水到渠成地得以提升。 三、培养习惯,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小学文言文学习以诵读为主,以意会为主。有一些求知欲强的学生,会不满足于这种浅显的学习。针对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养成一些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让他们自己寻找文言文阅读材料。比如,可以培养良好的翻译习惯,翻译文言文是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必要手段,在阅读时遇上理解障碍,应首先想到自己解决。可以利用注释一句一句地理解,在理解不过来的情况下,不必太过教条地逐字翻译,可以采用前后调整词序、增补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猜测意思等方法来整理和润色。另外,可以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的习惯,一本古汉语词典是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好助手,教会学生查找辞典的方法,他们会在选择合适义项,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再次,还可以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写作心态,能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以上所说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文言文会产生很大的益处,有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持续提高。 优秀的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许多文言文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或者历史生活的生动画卷。虽然我们生活在现代汉语的语言环境之中,但现代语言也是在几千年的文言文历史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因此,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果说小学文言文的阅读好比是接力赛中的第一棒,那么,小学高年级应重视文言文、文言诗文的的阅读,以人为本,激发起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只有小学这第一棒跑得快,传得顺利,才能使初中文言文学习这第二棒有更好的优势和竞争的基础,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不断传承。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隆政小学(226602)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怎样搞好小学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打开中国古代文明的金钥匙。在文言文濒于消亡的今天,学好文言文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个人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从民族文化的发展来看,它是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因此,文言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如何改变传统的从头到尾的“扫描式”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杨氏之子》是学生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敲门砖。以下,我就结合《杨氏之子》的教学实践及课后反思,提出个人的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以读为本,循序渐进 新课标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如此,文言文亦然。文言文一般篇幅短,韵味强,特别适合诵读。因此,文言文教学应以诵读教学为主要途径。 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层层深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熟读成诵、升华延伸。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已经能够熟练背诵了。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展开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科学的指导是关键。即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在学生朗读正确、大致了解每句话的基础之上,让其自由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只有充分的读才能让学生懂得文意,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 二、渗透学法,疏通文意 杜威曾经说过:“学习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建设性的过程。”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词句意思,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甚至对小学生讲授古汉语知识,这是不可取的,结果适得其反。事实上,小学阶段的这几篇文言文,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借助于注释,结合自身的感性认知基础去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所以我们在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便要给他们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把文言文的学习与平时的语文学习进行对比,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增强学好文言文的勇气和信心。 《杨氏之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能够读懂文意是一个重点。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首古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知道怎样翻译古诗,所以虽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是我在设计的时候还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在学生交流自己理辩的过程中,我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三、凸显自主,尊重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提出的这些全新理念对我们从事文言文的教学同样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文言文的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就根据教参的示例,出示课文,指导学生朗读,特别是注意读好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在后面讲解文句的环节时,讲到“家禽”一词我又特别强调了停顿。茌这里,“家禽”与今文理解不同,指的是“家里的鸟”。读的时候就特别强调在“家”与“禽”之间停顿。 课后,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我认为这个地方的节奏划分的不够准确,因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是把家禽划分开,表示是家里的鸟,那么‘此/是君家果。’这里的‘君家果’也应该划分成‘君家/果’这样前后才是一致的,朗读起来也才更顺口。”学生说韵很有道理,因此,我又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一意见,再次指导朗读。 四、活化语言,营造意境 文言文与现代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文言文的韵味。我想老师的语言是不是也应该引用一些古文,这样既和课文相得益彰,又能用这样的语言来刺激孩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始,揭示课题后,我就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模仿课题“杨氏之子”来介绍自己,将学生带入了古文学习的氛围中。 进入第二个环节“读”的时候,我引用了名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重视语文的读;在进入体会的环节,我引用了朱熹的读书八法之一“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让孩子学会静静思考,品词品句。 在领悟了杨氏之子回答的精妙之处以后,我又指导学生运用这一句式来练习说话。我问:黄晓英同学,假如你去李乐诗家拜访看到桌面上摆放的一盘李子,你会怎么说?学生马上答道:“李子是君家果。”另一位学生又接道:“未闻黄鹂是汝家禽。”对于学生的这一精彩问答,我表扬道:“汝甚聪惠。”我想,通过活化这些语言去感染学生,浸润学生,必将为课堂营造出更为浓厚的古文味。 总之,小学的文言文教学,最应该给学生的,就是让他们通过初次学习文言文,能感受其中的美妙,从而产生浓厚兴趣,一发而不可收,从此打开文言之门,走进烟波浩渺的古文世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徜徉。这是我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小学文言文教学是一片较为沉寂的土地,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多去思考文言文教学的方法策略,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把握小学文言文教学,那么必将能在这块土地上开垦出一片新绿。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即古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学习并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文中蕴含的道理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初学文言文,很多学生感到困难,一是难读,二是难懂。有些学生不大喜欢这些“之乎者也”的文章,觉得枯燥乏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会学文言文?怎样才能让文言文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占一席之地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从喜欢文言入手。 如果一个小学生,即没有多渊博的学识,有无何文言文常识,面对“之乎者也”的古文,也许早就头晕晕并望而却步了,更谈不上去读。如何消除初学者的这种惧怕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是最好的诠释,不错,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小学生喜爱文言,从怕文言到爱文言,不妨这样试试:以读为本,读通文言。曾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教学文言更应该如此,因为文言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要读好文言文并非易事,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更大,由于文言文里的一些字词的读音和现代文中的读音不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断句不当,出现了错读,断续,没有韵味等问题。初学文言,教师更要注重带学生闯过“读通”这一关。读音不同的字词,教师要指出,告诉学生句子该如何停顿,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语速稍慢,停顿时要音断气不断。教师最好能范读课文,甚至要带学生读课文,把范读、带读、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能从中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乐趣。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以非常优美的享受,学生也愿意读、喜欢读、喜欢背。通过诵读,可以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文言文语言精炼,含义精赅,让学生平时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 二、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难懂”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第二个困难。文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文意思相差甚远,教师当强调并鼓励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文言文里的“文言”让人觉得艰涩难懂,如果一味地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可能就是手忙脚乱、囫囵吞枣地将其记下,感觉极其枯燥乏味,这样就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提高语言的能力,甚至会从根本上抹掉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起到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学中,我们不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味道,这时,我们应该利用好教学资源,让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自读自悟。 如《学奕》中一句“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有的学生按照注释这样理解“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也有的学生这样说“弈秋是全国有名的围棋高手”、“弈秋是全国大名鼎鼎的围棋大师”。对于这些说法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注释读懂文言文的方法。 三,背诵文言文,记住好词佳句。 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个人会不会背,背后记住的东西的多与少,是能力的体现。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背诵的功夫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就。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读得多,记得牢,才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现在许多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米”,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当然困难。将来做学问、搞研究,也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学生的背诵能力,此时就转化成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转化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课本入编的文言文都短小精悍,蕴含警示世人的道理。学生在读通读懂课文后很容易感悟到。如《学弈》一课告诉人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文章结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对事情作了结论而并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所以成为文章的佳句。《两小儿辩日》中末句: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采用反问句式,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也体现了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提出的问题,知为知,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精神。诸如此类佳句,还很多,能背诵文言及文中的佳句,既让学生熟记课文,又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学完课文后要鼓励学生熟读成诵,这些古代的文学精华会使人一生受用。 四、初步尝试赏析文言文 对于初学者而言,文言的赏析要求不应太高,只要能理解文章所讲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即可。小学课本所编的这些故事大多是学生熟悉的,是学生已具备的认知基础,当他们进入文言文这一新的学习领域时,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了陌生感,消除了其畏难情绪。学生已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熟读了许多名言警句,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并且这些内容的学习方法都与文言文的学相径庭。虽然学生初学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尤其是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初学文言文时最大的困难,但不是从零开始,也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由此可见,小学生赏析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并不难。 如《学奕》一文,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只要学生能弄明白“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能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即可。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内容,与现代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侧重于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享受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侧重于感悟,能用自己的话对整体内容经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能由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如果教师能做好以上几点,那么学生对文言文就乐学、会学,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小学阶段,我们接触的文言文虽然不多,但其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情感,让我们为之折服。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虽然选入教材的数量极少(共四篇),但是从目前教学上来看,误区很多。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课程标准中没有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会出现以下情况:1.教学过深,即教师将所有的东西包括语法在内都统统教给学生。2.教学过浅,即只是读读背背而已,学生连最起码的朗读节奏都不知道。 那么,小学文言文教学目标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呢?再次翻开课程标准,我们看到的只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不过,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只是与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合理过渡,让学生知道这种文体即可。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给学生“启蒙教育”的。所以说,积累语感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其次则是通过文言文教学,了解一下古代文化。这些即可定位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二)文言文教学形式过于呆板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一个模式:读课文认识生字,再根据注释逐字逐句翻译。教法可谓呆板至极。因此,课堂氛围也就沉闷,学生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但也有个别教师扩大拓展,无限制地“挖掘课堂资源”,结果虽使课堂无比活跃,但内容偏离了,学生自然也没有收获。在课程标准中,我们读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作为工具,让学生学到方法;侧重人文,则让学生懂得道理。教师应让学生抓住古文的韵味,品味其独特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该如何教,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从汉字入手,抓字形和渊源 文言文教学,首先得明确字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了解了汉字之美对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伯牙绝弦》时,为让学生理解“绝”字的意思,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伯牙把琴弦弄断了。 师:那好。我们不妨把课文换一个题目叫《伯牙断弦》,如何? 生:不好。仿佛一百个“断”也不如一个“绝”字。就好像我和你“绝交”了,就是永远不好了。而“断交”,仿佛还有和好的可能。 师:(出示繁体字“絕”)看,“绝”字有一把刀,将左边的丝全部割断了,一点都不剩,所以叫—— 生:绝弦。 通过分析“绝”字,学生的理解更深刻了,这比单纯的讲解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文言文教学一定要趣味十足 文言文离我们的语言较远,小学生读起来很困难。很多小学生都会对其“望而生畏”,在还没有学习时就开始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消除小学生的畏惧心理很重要,而让我们的课堂趣味十足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再以《伯牙绝弦》这课为例进行说明。 师:摆在老师面前的是一架钢琴,我要弹琴了。但在古代不说弹,而说“鼓”。用古代的话来说,现在老师要—— 生:鼓琴了。(大笑) 师:说话,在古代是“曰”,老师要—— 生:曰——了。(大笑)。 …… 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一个情境,注重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联系,可以让课堂在趣味中展开。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更重要的是乐学。但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可放开大脚步,脚步一定要慢。这样,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也不会产生过度的压力。 (三)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在读和背上多下工夫 我们知道,古诗教学重在朗读与背诵。其实,文言文更应该如此。入选课本的文言文篇幅短,特别适合朗读。曾国藩说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文言文课上,我们要让学生追寻古人读书的姿态,寻其韵味,抑扬顿挫地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如此,小学时期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机,多积累一些经典的文言词汇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良好的语感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文言文课上,我们应倡导大声读、反复读、多种形式朗读,从而使学生熟读成诵。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初读,抓读音。只有先把字读正确了,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文言文的韵律美。复读,把握节奏。文言文都有优美的韵律,指导学生读准节奏,方可读得更通顺、更流利。再读,想象画面。我还以《伯牙绝弦》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师: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伯牙静坐,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静心倾听,能说出他的想法。 师:把画面想象还原成书面文字。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文言之美,用画面展现,不仅能还原语境,还能更好地记忆和背诵,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学生对内容无比熟悉了,教师再让学生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学生背诵下来的不只是单纯的文字,还有其中的画面,以及其中的情感。 (四)言意兼得 学习古文和现代文一样,不仅需要理解意思,更需要学习句式。如我在《伯牙绝弦》一课中的应用。 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 ,子期曰:“ !” 此设计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还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与文本的对话,实现了写话训练、语言积累的有机统一。 总之,文言文教学讲究方法,不仅让我们的课堂有了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文体让学生乐于接受,为学生善于积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责编 张翼翔)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关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摘 要: 在小学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抓住“趣”与“读”这两个字,以达到让学生喜欢并学好文言文的目的,进而去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领域,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精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进入中学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关键词: 文言文; 兴趣; 朗读 如果说古代文学是一顶华丽的皇冠的话,那么流传久远文言文则是那皇冠上闪耀的明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文言文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仅能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领域,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精品,还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进入中学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可是,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和揣摩,我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注重“趣”与“读”。 一、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古人亦云:“上自圣贤,下至愚孩,未有声入而不应。”由此可见,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何等重要。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文言文,那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始终尝试着把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位。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第一篇文言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有一定的新鲜感;但是文言文的词语、句子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拗口,难懂;这时如果教师把握不好,不但会让学生丧失新鲜感,还会产生厌烦情绪。然而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自身课内外的阅读和其他途径,已经积累了不少文言文方面的知识。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在导入时我由学生熟悉的语言入手进行交流:(1)古语中“说”读什么?(曰)(2)“我”在古语中读什么?(吾)那“吾等”就是?(我们)(3)那么你怎样讲?(汝)你们该怎样讲呢?(汝等)。(4)问你吃过饭了吗?可以说?(饭否)(5)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说?(孺子可教也)通过以上内容的交流,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他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此时,我趁热打铁随即告诉学生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组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渴望立刻去课文一探究竟。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学生乐学的情感 现代教育技术,把声、光、象技术乃至各种艺术方式有机融合,能够创设出一个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教学情境,其激趣活情的显著效果令人折服。如果教师善于创设这种教学情境,那么,学生就会情绪高昂,心潮澎湃,内心总是充盈着迫切要求亲历亲为的冲动。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一开始,我便以美妙动人的音乐《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时,又以凄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在教学尾声之时再次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课文,感受伯牙和钟子期那种知音情谊;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如此凭借特定的情境,特有的烘托、感染、熏陶的教学功能,激活了学生乐学的情感,使之生成学习的主动精神。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刻思考的自觉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情感,那么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所以我认为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重中之重,并以此为主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去点燃学生喜欢文言文的情感之火。作为语文老师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其实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的教学,我们都可以很好创设各种情境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训练学生说话时发音准确,句读分明,语气连贯,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感。那么如何在文言文中发挥朗读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朗读训练方式: (一)学生自读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批注生字字音及一些字词的今义,粗知课文大意。这也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一个方法。 (二)教师范读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很难读好它。那么此时老师的范读尤为重要,这可以给学生提供朗读榜样,创造朗读条件,鼓舞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信心。如我在教学《伯牙绝弦》时,由于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我主要指出他们读错的地方并及时纠错,然后正确地领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必要时,还要对一些难读的句子划分节奏,以帮助学生停顿。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再如《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粗略地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 (三)学生个别朗读 可以加强学生独立活动因素,并通过个别朗读的指导对全班起启发和辅导作用。必要时,也可由两个以上学生比较着读。 (四)全体学生齐读 当学生对课文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基础时,可由全组或全班齐声朗读,让优生带动后进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和气势,同时也可使每个学生增加朗读练习的次数。 (五)学生自由朗读 让全体学生锻炼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这一环节,学生反复读,读到文章自然上口,读出“之乎者也”的韵味。 当然在朗读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是尤为重要的,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在学生朗读正确并大致了解每句话的基础之上,让其自由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教师要着重指导重点语句的停顿和语调,让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在读熟课文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可以用讲、演等方式进行,以达到读懂故事的目的。 总之,小学文言文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读通课文,读熟课文,读懂课文;在了解内容、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牢牢地把握这些,不随意地拔高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主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辅助,必要时加以讲解。就一定能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了解古人思想道德观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点滴 2000年2月20日晚,在欣赏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时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有许多教师将古诗文引进小学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新教材中也第一次出现了文言文,这对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虽然这些文章的篇幅很短小,然而对小学生来说,文言文相对现代文而言比较难懂,学习起来也觉得枯燥乏味。我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要求,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因此,笔者觉得小学教学文言文的落脚点不应放在教懂、学懂这几篇短文上,而应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对它感到新奇、有趣,摒除畏难情绪。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年代较为久远、理解较为困难的文言文愿学、乐学,关键的一点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文言文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笔者首先自己对文言文充满兴趣,并始终尝试着把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放在首位,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习。 一、搜集相关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学弈》前,要求学生尽量搜集有关作者孟子的材料。学生们搜集到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以及孟子的其他材料,内容非常丰富,让学生对孟子怎样从一个顽童成长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对学习他的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预习《两小儿辩日》时则要求学生搜集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生平、事迹,还有“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中午太阳看起来小”的科学常识。组织交流后,学生知道了孔子是个大教育家,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同学们知道了孔子的相关背景就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起课文来就会兴致盎然。 二、多种朗读,激发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总结的读书经验,今天我们仍可借鉴,特别是对文言文的学习。读得多了,熟了,自然会理解内容,悟通道理。教师要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如果让学生有口无心地跟着教师读,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让学生自己反复读,读到流利通畅为止,未尝不可,但他只是“任务性”的敷衍。如果让学生带着竞争性、带着表演欲去读,读的要求渐次提高,效果会好得多。在教《两小儿辩日》时我是这样做的: 1.教师范背。笔者把教师范读课文改成范背课文,而且告诉学生笔者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背出来了,你们的记忆力比老师好,一定会背得比我更快,旨在告诉学生“读熟文言文,一点也不难”,以激发学生胜过老师的“斗志”。在教师范背时,提请学生注意教师的停顿和重音等。请学生大胆评议教师的范背。 2.自读互读。学生或两三人,或三四人分成小组,互为小老师,互帮互学,找出生字、多音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互相纠正朗读,看哪一组先读正确、读流利了,每组或派代表当众朗读,或小组集体表演朗读。这样,不管功课好坏,在小组学习中都有机会得到表现。 3.让学生摇头晃脑、绘声绘色地读。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先生那样抑扬顿挫,让他们沉浸在文言节奏中;而后再带动学生读出轻重徐缓。先自己读,然后小组读,最后齐读,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去体会语感,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4.分角色表演性朗读。《两小儿辩日》中,人物个性分明,语言很有特色,所以我在学生读通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5.小组合作,弄懂课文内容。由教师讲懂,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学懂,虽然都是“懂”,但这二者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前者看重的是为教书而教书,后者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在读书过程中的成长。因此先开展一个“注释搬家”活动,把课后的注释搬到文中相应字的下面,这样有“一箭双雕”之功效,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以小组为单位,弄懂每句话。要求学生把文中不理解的句子画出,让学生互教互学,教师适当点拨。 三、课本剧表演,发挥兴趣 把归纳寓言寓意籍于“访谈”的进程中,将复习巩固融入小品表演之中,可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得到最大的“宣泄”。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上……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开动起来。” 例如,学习了《两小儿辩日》,学生自由结合,用文言文表演一遍(即背诵课文)。在学生知道关于太阳远近的科学常识的基础上,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活动前,教师提供活动构想: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遥远的古代,遇到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活动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在班级交流。 四、课后拓展,提高兴趣 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在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适当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知识去阅读,在阅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又更好地作用于阅读,这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又是使知识达到迁移、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小学阶段,还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通过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后,笔者补充了《论语十则》,选取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名言,对重点字词提供适当的注释,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觉得古文一句话就能包含很多内容或说明很多很深的道理,真是了不得。 只要我们能紧扣新课标,正确认识文言文,真正热爱文言文,遵循文言文的语言规律,抓住“读”这个根本,多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的春天就一定会来到!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小学文言文教学新探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安排了一组文言文,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文言文。大纲指出: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小学生感受文言文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根据大纲要求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的教学就应与传统文言文教学有所区别,下面,我就结合《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来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以图激趣,初读感知 以图激趣,初读感知是我们进行现代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样,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例如《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也配有一幅插图,这幅图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的重点。在上课伊始,我就用多媒体出示这幅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图中人物不同的姿态、表情,想象、推测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每位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谈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从图上看,课文讲的是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一位老爷爷给两个小孩讲故事。”有的说:“一个夏日的早晨,一位老爷爷向两个小孩问路。”还有的说:“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问题,老爷爷在判断谁对谁错……”想象多种多样。借此时机,我让学生带着争议依靠插图、注释,联系上下文初读课文。结果,每位同学读得都非常投入,很快就能读通课文了。 二、反复朗读,读中领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使其在读中领悟文章的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1.反复朗读,读准读熟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借助注音读准生字。如:弗(fú)、曰(yuē)、沧(cānɡ)、汤(tānɡ)等。其次,要让学生借助注释读熟课文,恰当断句。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一句,在上课时,有一部分学生把此句读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就很难理解此句话的意思了。这时,我就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先理解句意,然后再让学生试着反复去读,结果,学生很快就能正确地朗读了。 2.逐字精读,读中领悟 能正确熟练地朗读文言文后,我们还要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因为相当多的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所以应引导学生逐字精读,读中领悟。如《两小儿辩日》中,“而日中时远也”中的“也”在文言文中是一个语气词,和现在常用义不同。在理解这个字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理解其他字的意思,然后再试着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最后通过对整句话的理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也”是一个句尾语气词,没有具体意义。 三、复述表演,实践探究 为了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学生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请学生试着用文言文来讲《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实际上,也就是促使学生把课文内容背诵下来。当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例如,我在讲到这一环节时,就用多媒体放映插图,然后让学生看着插图,用两分钟的时间回忆这个故事。接下来,请三名同学分角色复述这个故事。出乎意料的是,这三名同学竟然都没有看书,而且非常准确地把课文内容复述下来。同时,其他同学在看、想、听的过程中,也都能很快地把课文背下来了。由此可见,复述是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有效方法。 四、旁征博引,探索奥秘 对于《两小儿辩日》中孔子无法裁决的问题的答案,学生们一定也会感到十分好奇,并且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就可布置这个问题,让学生课下自己去寻找答案。课上,再让其展示学习成果。例如,我班知识丰富的曹云根同学就从《十万个为什么》上找到了这样的解释: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通过他的解说,学生们很快都明白了这个问题。总之,旁征博引,让学生们探索奥秘,不但有利于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科技知识,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其探索的积极性。 五、开拓思维,创意表演 在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并通过资源解答了两小儿的疑问后,可让学生开拓思维,创意表演。这不但可以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就提供了这样的活动设想: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已经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遇到两小儿辩日时,你会怎样为他们裁决呢?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结果,学生表演得非常出色,不但正确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自己也真正地成了“小圣人”。 总之,在整个文言文教学中,也应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小学文言文教学论文:有效运用故事点燃小学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夜春风,吹得“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吹来了高段语文一项崭新的教学内容——文言文。文言文的出现,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带来了新的舞台。但同时也让教师们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块软肋。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拔苗助长,雾里看花 不少教师把小学文言文和初中文言文教学混为一谈,在课堂中,不从学生实际和课程理念出发,过分地强调文言文中的语法,过分地进行拓展等,操之过急,任意拔高,使学生苦不堪言,从而导致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就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兴趣。 (二)拘泥形式,寡然无味 不管什么形式的文言文,有的教师走的是统一的教学模式。读通读顺课文后,就开始重点字词的解释理解,然后分析串讲,了解内容,最后再读读背背。长此以往采用这种机械、单一的形式,将会使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期待消磨殆尽。 (三)轻描淡写,避重就轻 有部分老师认为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只是一种调剂,思想上不够重视。因此,教学时隔靴搔痒,草草了事,不能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二、有效运用故事,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透过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在立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效运用故事,开展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一)导入故事,形成阅读期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景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小学高段的学生依然喜欢情节,喜欢形象,好奇心强。刚接触文言文,如果只是围绕固定的字词和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串讲,学生的阅读期待马上得到满足,就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适时导入跟文言相关的逸闻趣事、寓言、典故等,再次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导入故事,从另一个角度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又使学生的情感始终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而不断强化。 (二)还原故事,领略真实美感 1.借助插图,合理想象 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给他们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相对比较短小,因此,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所能看到的东西外,还要启发学生想象图上没有的东西。插图虽然只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但留有很多空白点,很多想象的空间。利用好了插图,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会更完整、丰富。 2.依托背景,大胆猜测 文言文的生命意义只有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才能显现。只有准确指向具体历史背景的故事才有针对性,才能指向文字背后真实的人物思想情感。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背景的介绍引入是甚为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内心,把握情感。有了故事背景作依托,学生能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进行大胆又合理的猜测,延伸了故事内容。 3.找准基点,适时还原 在想象和猜测的基础上,学生的阅读期待已被完全调动起来。这时,教师用与文言感情特点相适宜的语音、语调、语速进行描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去认识体会语言文字的奥妙,感受文言的韵味。还原历史,还原人物,带领学生在故事中去领略真实的美感。 (三)演绎故事,诠释别样精彩 1.抑扬顿挫,吟出文言音韵之美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在诵读中体验我国古代文章的精妙之处。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诵读是不能忽略的。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更要鼓励学生读出文言的节奏,使学生真正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受到感染,想象画面,产生身心的愉悦,更好地感受文言的音韵之美。 2.别开生面,演出文言形式之新 小学高段的学生仍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剧本表演正是他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了演好角色,学生会主动去熟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为了让表演更精彩,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发挥。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能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又能拉近他们与文言文的距离。 3.融会贯通,唤起文言学习之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在学生接触文言文的初始阶段,要打破学生畏难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故事的欣赏和表演中,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情,感悟文中之道,使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并乐学、会学,激起学习之趣。 (四)编写故事,丰富文本内涵 1.抓空白,写别样文章 由于文言文的笔法简练,所叙述的故事情节简单,不够具体生动,因此还留有很大的空白。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文章的咀嚼,形象的理解,主题的领会上,抓住空白,进行仿真的细节补充,让故事情节更为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这样的二度创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使文本的内涵更为丰富。 2.移视角,编缤纷故事 文言文的故事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换个角度,移个视角,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故事新编。可以保留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现代意识进行改造、生发,重新编出一个故事,赋予其新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既能显示学生的创新思维,故事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续情节,构崭新画面 文言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和人物形象都是借助情节展现出来的。根据文本中展现的故事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性格特点和语言风格,来一个精彩别样的续写,就会使文本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拓展故事,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拓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仅靠教材中的几篇文言文是不能让充满求知欲的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所以,用教材中的几篇文言抛砖引玉,带领学生去收集和阅读一些短小、通俗易懂的文言文、文言名句等,让他们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语文素养,才是最终的追求。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渔浦小学)
教师职称论文:最新教师职称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小组合作探究逐渐显示出了它的优势,成为课堂建设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学习 小组建设 课堂上的小组学习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告诉教育者,一定要等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才给予启示,让学生在思考中完善自己,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强调新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天赋,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组学习是新课改下催生出来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它重点体现的是减少老师的干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在课堂上,在平时的自主学习和与人交往上,小组学习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在小组建设上,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多样性、独特性,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的强弱,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小组,保证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实现能力互补,平衡小组间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一般来讲,小组人数以六人为宜,包括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带领小组端正学习态度,随时向老师反映组内的学习状况,方便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组员要有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当小组建设初具雏形,我们要做的第二步便是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上,能够真正有所收获,真正做到学习方式的革新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五会”:第一,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公正的评价;第二,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第三,积极发言,表明自己的意见,修正他人的观点;第四,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第五,学会组织,组织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小组学习的又一必要条件,就是导学案,老师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要十分注重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可以这样说,小组学习是否成功,导学案的问题设置起到关键性作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这样的问题一定是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深入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真正做到对思维的训练。从新课程目标来看,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从课堂学习来看,问题是使课堂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因此,问题是关键性的一步,在此环节上,一定要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源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真正达到能促进学生思考并取得进步的目的。 在一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中,课堂上应该有动也有静,动就是讨论和交流,静就是思考和消化。一堂课不可能随时都在讨论问题,不可能随时都在提出问题,老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候,应该做到把握时机进行探究,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老师应该在怎样的情况下抛出问题,实现合作探究呢?第一,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这时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说出各自的看法,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识的效果,使学生都能顺利学习新知识。第二,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进行合作学习。在教材中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动脑,来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明确分工,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第三,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合作学习。在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在加上老师点拨,会使学生的思路茅塞顿开。第四,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进行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现象,只要善于抓住学生普遍性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明自己观点,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就能使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第五,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合作学习。“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有了学习,就应该有评价,不能让小组学习的意义架空,学习的后期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评价,强调在学习评价中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参与者,突出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对此,我们可以针对评价机制给出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个蓝本,而评价机制应该细化、量化,以达到真正对学生能力的反馈。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我们可以给出一个量化考核的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集思广益,对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且有效的评价。教师评价可以分为课堂即时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课堂上的即时评价,老师应该做到善于发现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信息,并及时进行指导和点拨,给予补充或者启发性的建议,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阶段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的一个重要过程,通常通过阶段性考试进行来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过关,能否顺利进行下一阶段学习。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必须走的一条课堂探究之路,它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不断探索高效地学习方法,真正做到转变学习方式,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教师职称论文:小学教师职称论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单纯的培养学习的尖子而不及其余吗?教师的职责是教书,但怎样理解这教书的含义呢?是不是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就万事大吉了呢?常常有这样的学生,它是一个学习尖子,同时又是一个极端狭隘、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学生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吗?也常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十三四岁就奇装异服,说话油里油气,一股社会小混混气,哪像学生?也更时常听到有家长抱怨,孩子无论怎么说好说坏,甚至打骂,就是不想学,真拿他没办法。 这些现象不得不使我们同时想到“品德素养”这四个字。其中固然有社会的影响,可最主要的责任在于谁呢?我认为在于教育上的忽视,或者说是不重视,再说社会的坏习气归根结底还不都在于教育的不足?因为每个人走上社会都要经过学校这道门。 一个国家品德高尚的人越多,社会秩序便越来越稳定,生产工作便越来越高,设想一下,我们各行各业的人如果都像雷锋,王进喜那样,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很快成为世界第一流强国。遗憾的是我们具备这样品德的人不多,许多好人不得不消耗许多精力去抵御那些心术不正的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对这个“真”有了更多的理解。它不仅是知识领域的真知,更是社会生活领域的真品行,真情义。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真品行,真情义他才能去探寻真知,才能把真知化为对社会人生有用的东西。因此我认为,教书必须育人。 教师如果只管教书不育人,这书是不可能教好的。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可塑期,他们的思想还没定型,极容易接受教育。如果我们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让学生的思想像灌木丛似的随意成长、发展,一旦不良思想侵入,就会贻害终身。 我是个语文教师,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念告诉我,教书与育人是两个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方面。如在教学《搭石》时可以从文章质朴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中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就像“搭石”一样在默默无闻中凸现。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看得见的具体的风景美,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看不见的家乡人的心灵美。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掌握事物的特征,文章的结构,说明的方法时,补充世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重要性。 请看下面《将心比心》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从奶奶去商店买东西时遇到阿姨帮她开门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阿姨是个助人为乐的人。 师:当时阿姨是怎么想的呢? 生2:阿姨希望她的妈妈在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是的,在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时遇到了什么事?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母亲又是怎么做的? 生3:年轻的护士不熟练,第三次才把针扎成功。 生4:我当时真的想抱怨几句。 生5:母亲没有怪护士,而是鼓励她,让她继续扎。 师:母亲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生6:母亲希望女儿在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也有人这样鼓励她。 师:孩子们,面对他人的不满和误解的时候,我们更要进行将心比心地思考,用一种宽容的心去理解关爱他人。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仔细品味其中蕴含的道理。 事实上经典的文章中,无不蕴含着做人的深刻道理。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在传授经典的同时,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文章中的人格魅力,在孩子们心里从小就种下善良的种子。 如果说在课堂上读懂课文的同时,传送对思想素质的教育是“纸上谈兵”的话,那么学生平时的“行”就是用实际行动,证实自己的“言”。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道德实践有利于学生对道德的正确认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比如,从学生进校门那天开始我们就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而国旗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人人都要养成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每周一进行的升旗仪式来培养学生形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升国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满怀着热爱祖国心情,佩戴红领巾,庄严站立,敬好队礼,唱好国歌,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心中。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孤寡老人家帮忙料理家务;写一份倡议书,宣传环保;同学之间一次真诚的相助;邻里之间和睦的相处;口语交际课时一次次友好、热情、文明的交流等。这些看似小事,可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一次次心灵的净化。 除此之外,老师平日里的言行举止,也是学生关注模仿的对象。“为人师表”,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首先教师自己的灵魂应该是纯净的。应淡化自己对名利的追求,应拂去自私的灰尘,应把自己的眼光放在孩子的未来。 一次复习课上,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复习方法很重要,你们应该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并把自己的好方法告诉别人,也可以和兄弟班的同学相互探讨。”几天后,就有同学抱怨说:“老师,他们不愿和我交流,说是他们的老师说的,不要把复习资料给别班的同学看见了。”我听了有些愕然,在嘲笑自己太天真的同时,内心不免也感到悲哀。也许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好坏的标准了吧。追名逐利的社会现实也许会让一些 人不得不去耍一些心计,可我们是老师呀。社会赋予我们这个神圣的使命,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放下暂时的名利!殊不知,看似轻巧的一句话,看似维护班集体利益的一句话,会给学生造成什么影响!自私、狭隘、班派,一系列的恶劣品质就会从此诞生,会思想的学生会想到自己的好方法不能介绍给别人,或者会想到这个老师很自私,不值得尊重……是啊,我们为什么不把眼光看得远一些呢?从学校的角度看,我们在同一个乡,同一个县,同一个市……我们需要团结,而团结也是一种素质,一种我们教育者必须教给学生的一种素质!总之,作为教师,我觉得如果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多教出一个好人,或者让矛盾的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就算是不枉此生。如果能经过自己的努力,使国家少一个坏人,或让某人的思想少一点假、恶、丑的成分,同样也是一种幸福,一种贡献。当然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我们全国数百万的教师都能这样想,这样做,把教书育人融为一体,那么我们作用可就大了。教师不可能给学生以地位、名誉和金钱,但却可以给学生比这一切更宝贵的东西——一把通往知识大门的钥匙,和正确的人生观,给他们提供真善美的精神食粮,给他们指示“扬尧舜、抑桀纣”之路,这样学生们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经受多少磨难,都能够正确对待,并且开朗乐观、问心无愧,幸福快乐。这才是符合学生利益的财富,这才是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最可贵的财产。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教师职称论文:双师型教师职称论文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机构的主体性质 根据《教育部职称评审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指导全国高等学校职务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应在各地职称改革工作小组领导下进行,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在本地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所属高等学校某些专业的特殊需要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可设立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所属高等学校的某些专业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这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的直接依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称评定分为四级体制:第一,国家教委负责总体指导;第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制定各地的评审政策;第三,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专门的高等学校职务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本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务评审;第四,具备一定条件的高职院校成立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本校教师的相关职称评审工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中,第一步是由学院按一定名额比例,学校组织职称评审委员会对本校教师的职称进行评审,将评审结果报省职称评审行政部门审核,最后由省教育厅职称评审行政部门进行职称授予。这里先分析一下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委员会这一职称评审主体的问题,如果其权力来源是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那么其评审主体就是行政主体,其行使的就是行政权,职称评定就是行政职能的完全实施过程。由于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职院校的主体性质是自治团体组织,但实际上是直接受教育行政机关管理和指导的。这里的委托行为实际意义就是行政授权行为,正是中国的这种特殊性才是造成法律混乱运用的根源。但是从法律上认定这种评审委员会评审主体的权力来源,不难判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行为是实际意义上行政主体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那么由教育部或省教育厅评审部门或评审委员会对“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更明确的就是行政行为。教师职称的评定实质就是明确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它不是第三方组织或高校自治团体对教师资质的一种认定。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行为属性分析 判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要根据职称评定行为的整个评审过程和这个过程中评审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来鉴定。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程序属性 从各级职称名额的确定、评审申报条件,被评审“双师型”教师资格条件的认定,学院行政人员对被评审人员相关材料的审查、评审专家学科结构构成、学术委员会的人员组成程序,学校中级评委、高级评委的民主投票权、最后院务会对选出人员的确定、合格人员上报省教育厅评定、职称授予和认定。这一系列流程都是严格按照省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给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条例来操作的,其实质是高职院校行政部门代表省教育厅行使行政管理权,行使的是一种行政法规、规章授予的权力。有明确的授权机关、授权方式和授权范围,脱离了指导的属性。评审主体做出的是明确的具体行政行为,对象是“双师型”教师,是一种国家统治层自上而下的管理行为,具有公共管理性,其性质是一种行政公务。行政主体依评审条例或省级会议精神将其行政意志通过语言、网站公告、文字、符号等具体的行动来告知相对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一旦取得相对应的职称,一旦授予不可依个人的意志随意变更,如果变更要有相应的法定或行政程序。因此判定获取职称的这一行为具有法定的确定力。因此高职院校“双师型”职称评审的性质是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结果属性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程序结束后,评审结果都会按时地公示,授予相应的职称聘书,因而具有因教育部门授予而产生与此对应的授权、行为能力和与职称相对应的相关待遇。该教师在高职院校工作中其工作行为都与其职称的高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因行政部门授予的职称具有证明力,是整个教师群体中明显的身份认知。如果教师在职称行为受侵害时受国家教育行政权力保护,同样职称一旦授予,该教师也承担义务,服从行政部门和学校行政部门对其与职称有关的行为的管理,职称不可依个人的意志随意变更,如果变更要有相应的法定或行政程序,职称的变更或消灭都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因此判定这获取职称的行为具有法定的确定力。 三、影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中教师权利保障实现的因素 (一)法律受案范围的不明确性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纠纷受案范围分析,那么哪些纠纷属于这类纠纷?在这里从“双师”、“职称评定中的纠纷”、“高职院校”三个关键词方向来界定。也就是只有同时符合这三方面的纠纷才是研究的受案范围。界定厘清哪些纠纷是属于“双师型”教师被侵权的行为类别可以节约法律成本,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 (二)适用法律的不确定性 法律适用方面上,宪法、教师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中都有涉及对教师权力的维护,但具体可依据的相应法条缺失,试用准则模糊、混乱。例如《教师法》和相关规定,教师权益遭到侵害后其法律救济途径只有申诉和仲裁两种,但《教师法》没有对申诉的受理机构做出明确规定,教育部也没有对申诉的受理机关—当地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明确规定,当教师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其申诉、仲裁、行政争议和行政诉讼等维权途径不畅通。 (三)现有维权的方式滞后性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时,具有自身特殊性,这里包括“双师”身份的认同,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的独特性,要求此类教师职称评定时要有专门的适用标准,既要在同专业“双师型”教师之间评定时有区别,又要在全校的各专业教师职称评定时有其合适的区分标准。“双师型”校企合作模式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属于新事物,教师职称评定中由于评定条例自身的落后、维权途径的单一滞后,都给“双师型”教师遇到不公正待遇时的维权设置了障碍,因此这些新问题需要救济途径、救济方法和评定规则能够与时俱进、协调发展。 (四)科学救济程序设计的缺失 救济的横向和纵向的程序设置混乱。在横向程序上,由于对教师权利保障的救济途径具体权限的划定不清,具体法律适用不清等原因,造成申诉、仲裁、诉讼等救济程序设置的现行法律法规对教育行政部门或人民政府在处理教师申诉时的受理、调查、答辩等事项时,缺乏严格的程序性规定。实践中,教育行政系统内部救济仍然多采用行政方式,对事件的调查粗糙,不公开进行,对教师申诉的处理往往掺杂领导的个人感情和主观判断。另外,对提起申诉控告的缘由,受理机关、时限要求、处理结果的送达和执行等,具体事宜也仍未制定出明确的单项法规或相应的实施细则。教育行政部门或人民政府受理申诉或控告后,由于缺乏受理、审理、申诉、答辩、调查、处理的严格程序,势必存在随意性,难以保障教师的申辩权利。而且教育行政部门或人民政府在处理教师申诉过程中,教师和被申诉机构完全是“背靠背”。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受理纠纷,实施救济的横向和纵向的程序设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纠纷救济的程序设计 (一)明确受案范围 在此要解决纠纷的类型是针对“双师型”教师这一主体的,所以要明确“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中的纠纷类型,也就是受案范围。 1.“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中的程序性类型纠纷 教师在职称评定中,对评审的资格审核程序不满;评审委员会组建的专家组成员构成制度不合理;利益相关评审专家、服务人员回避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和提出异议制度;评审程序中出现选票公布程序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对科研成果评判送审程序不透明、不科学;对“双师型”教师的评审条件与其他教师项目没有评审制度上的明确区分;不同学科评审程序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参与评审专家专业资质不够或不同学科专家比例不科学;公示时间没有按规定执行;选票制度不科学造成人为操作可能;对同等情况下教师的评审硬件提出特殊苛刻的要求,超出规定以外;变相限制教师的申报职称人数;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申报名额比例分配不科学;高职院校学院内部评审程序未经教代会审议通过的,直接由行政部门以发文形式确定等。 2.“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中的实体性类型纠纷 “双师型”教师发表的核心论文、非核心论文、论文影响因子等有关论文评价认定引起的纠纷;学校设置门槛限制“双师型”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双师型”教师培训进修机会分配的比例不科学;“双师型”教师年终考核、学期考核引起的纠纷;对不同国家机构组织的奖项认定标准不同引起的纠纷;对有关出版专著、合著、创作作品、专利、规划教材、精品课程等级认定标准不同引起的纠纷;对“双师型”教师进企业做访问工程师时所产出成果的认定标准不同引起的纠纷;对“双师型”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院级教科研项目及课题认定标准不同引起的纠纷;不同系部”双师型“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等级引起的纠纷;学术报告水平层次认定引起的纠纷;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级评定引起的纠纷;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年度和考核优秀评定中不公引起的纠纷;教师带学生参赛不同等级的成绩评定标准不同引起的纠纷;教师做访问工程师、指导社团数量的判定标准不同引起的纠纷。 (二)程序设计 1.申诉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内部申诉制度。设置申诉救济渠道、申诉委员会的建立和制定申诉程序,并在学院的教代会上审议、通过,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确保这个通道常规化、合理化。当教师在职称评定中有纠纷存在,可以依程序向教师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在教师申诉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上,应明确各部分人员的比例,保证教师代表数量、由教师代表提名相关专业的异校“双师型”评审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人员监督,确保纠纷解决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重视校内申诉制度的具体程序性规定,在有效的信息平台上明确申诉程序的详细步骤、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细化各个程序的规定,具有可操作性。第二,纠纷当事人向教育行政机构的申诉。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都应该设立相对应的受理部门和处理机制,目前教育行政部门都设有这样的部门,但是不乏存在公正受理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受理部门和人员与高职院校是否存在利益关系的问题,领导和领导之间是否有默契,因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和运行也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指导,两者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受理程序科学设置,公开、透明和回避利益方就显得相当重要。因此建议现有的机构的人员设置应选择第三方辅助机构构成,应该从教育行政各部门抽掉各负责人与本地区或异地相关专业的教育专家共同组建,对纠纷进行民主合议,全程采用公开旁听制度。这里为了维持解决纠纷成本,纠纷提起人应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并且将保证金制度化。 2.行政复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复议法中的“行政机关”这一主体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高职院校是由国家和法律授权,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或公共管理权力,具有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高职院校具有行政主体资格。高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带有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高职院校享有授权执法主体资格,在法律上处于行政主体地位。因此,当“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中权利受到学校有关行政裁定行为侵犯时,可依法向学校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请求撤销行政裁定或重新裁定等,这也是解决纠纷的一条有效出路。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的范围包括,教师的申诉行政机关不作为或行政裁定不公正、行政程序有问题的纠纷和申诉机关已经进行了处理但教师仍对处理结果不满的案件等。 3.仲裁制度与司法救济两选一 作为最终救济方式的设计,采用了仲裁制度与司法救济两选一的方式,即无论行政相对方采用了哪种方式都是对此最终的裁定。 第一,仲裁是仲裁机关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协议或有关法律规定,对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以第三者身份进行调解,做出判定或者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应该是解决职称评审类纠纷的首选,职称评审要求的专业比较强,涉及方面多,中国教育方面的法官也是稀缺资源,仲裁的优势在于其程序简便、结案较快,能独立、公正、迅速地解决争议。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建议组建教育仲裁组织,其性质应该是第三方非营利性组织,具有自主性、非营利性、非官方性质。其运营的方式通过供应政府教育行政机关教育仲裁服务、机构自身向高校等相关市场需要者提供服务以及通过社会或企业募捐、赞助等方式来维持运营。做到财务和服务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双师型”教师在进行职称评定向该组织申请仲裁时要缴纳一定金额的保障金,防止发生乱申述、无理申诉等现象。在非营利性组织建立纠纷专家库制度,每次处理纠纷时都给予相应的经济费用和根据每次纠纷解决的情况建立解决纠纷专家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透明的监督体系,相关专家一经被举报,情况属实便追究其法律责任并终身不得采用。同时在这个仲裁委员会中要建立一个辅助机构,其性质应该是第三方中立的。人员构成应该由两部分人组成,第一部分是,同级别教育行政机关的代表,起到监督仲裁作用;第二部分,是各学科的同行专家组成。起到对相关专业性仲裁提出专业指导意见的作用。仲裁专家和工作人员应实行回避制度,以保证仲裁的公平、公正。仲裁委员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民主合议迅速处理纠纷;当教师未能或不愿通过申诉解决纠纷时,可以在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之间进行选择,除非有法定的事由,本次仲裁是一裁终局。 第二,司法救济制度。 将调解制度作为司法救济的前置程序,如果调解无效就按案件的性质进入正常的诉讼程序。针对“双师型”教师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形,司法救济在法律层面上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依照《宪法》《行政诉讼法》《劳动法》《教师法》《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来作为纠纷适用法律法源提起维权诉讼。特别指明“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针对高校不合法的行政行为,如果只是不合理,而不违法的话”,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且还必须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对于抽象的行政行为,比如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其性质属于抽象行政行为,法院也不予受理。 作者:温丙帅孙建波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军体部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 教师职称论文: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与岗位设置有机融合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重点:盘活存量,制定规则,阳光评聘 1.盘活存量是指在深入调查摸底、情况明了的情况下,对现有岗位设置总量进行盘点,把岗位由相对充裕的区域、单位或学科向相对紧缺的地方倾斜,使之总量再平衡,起到自主调节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实现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之间的有机融合。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基础。 2.制定规则是指在吃透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规范、有效的并与岗位设置相辅相成的评聘规则,包括过去已取得职称但尚未得到相应聘岗人员的过渡办法和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合二为一的评聘实施方案。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核心。 3.阳光评聘是指中小学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评聘过程中必须做到“五坚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坚持与中小学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保障。 (二)难点:统一认识,稳步推进 1.统一认识。 无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还是岗位设置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与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国家允许在政策大原则下,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因此结果会因地、因事、因人、因时而异,如果在评聘过程中两者没有做到宣传到位、规范有序、阳光操作,老师们要真正理解国家政策设计初衷、统一认识并非易事。统一认识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前提。 2.稳步推进。 无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还是岗位设置,全国各地推进时间和力度因地而异,这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正是因为如此,既得利益群体和未得利益群体之间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何时推进、如何推进、力度多大等都直接影响到评聘工作的推进和教师队伍的稳定。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关键。 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有机融合的思考 (一)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竞聘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从鼓励教师主动从教、专心从教、专业从教、终生从教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与岗位竞聘工作。 (二)必须摸清底数,盘活存量。 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根据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摸清两个底数,一是本单位(系统、地区)专业技术岗位核准和使用情况,特别是岗位空缺情况;二是本单位(系统、地区)申报计划申报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情况。原则上本单位的岗位空缺情况与申报职称人员通过情况要大体一致,也就是要做到评聘有机融合。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采取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调整职称评审通过率等有效办法,最大限度用好、用足、用活现有岗位资源,优化队伍结构,妥善解决职称评聘矛盾。 (三)必须吃透精神,制定规则。 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根据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制定岗位竞聘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竞聘对象、具体竞聘岗位及数量、占空岗比例、竞聘条件、量化评价标准和方法程序、组织领导和具体要求等。 (四)必须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全校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同时按程序报批。另外,在全面组织实施前,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系统进行试点,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推进,切忌一刀切。 (五)必须阳光评聘,全程监督。 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做到阳光评聘、全程监督,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保持中小学职称评审政策连续性,切实搞好评聘衔接,保证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保证教学秩序正常。必须强化监督,建立上下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机制,保证政策执行不变形走样,评聘结果权威公信。 作者:谢智福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局 教师职称论文:高职评审误区下的教师职称论文 1专业技术职称与专业技术职务的内涵比较 长期以来,有很多人混淆了“专业技术职称”与“专业技术职务”的概念。正确的理解是:“专业技术职称”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过去学识、能力、成就和贡献的等级标志。职称要通过专业评审组织评审或者考试取得,只能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聘的参考依据,只有聘任以后才能享受相应待遇。“专业技术职务”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职期限,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职称”是一种称谓,一旦授予,终身享有,属人才评价机制范畴;职务是根据工作任务需要而设定的职位,是要求一个人承担的责任,属人才使用机制范畴。 2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的主要误区 2.1职称评审工作的误区 在我国,高职教育属于高中后教育,是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它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和评审组织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政策导向方面,例如湖北省,到2013年为止高职院校教师在评审教授时仍然是依据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一刀切、一把尺子”的标准,并与普通高校教师混和评审;有的省份虽然也出台了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政策文件,但基本上还是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套用版,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具体实施方面,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也普遍存在“四重四轻”的误区。 2.1.1重科学研究,轻教育教学 目前,各省市组织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教师的论文数量、主持科研项目都有硬件指标要求,却对教学工作中讲授课程门数、总教学时数有下限要求,反而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服务育人等要素缺乏足够的科学考查和评价。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最后被演变为以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论文的多少来论英雄,这种评审机制往往导致对从企业引进的高技能型人才因科研成果较弱而难以晋升职称,而那些无行业、企业工作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却凭着科研优势而顺利晋升职称。并且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缺乏可操作性,造成教育教学业绩突出者大多没有相应的优先条件,反而一些教学质量不佳、育人成绩平平的老师,凭借较强的科研业绩顺利评上了职称。因此,许多教师为了达到评审的要求,主要精力用来报课题、写论文,而在教学上却敷衍了事,得过且过。长此下去,严重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1.2重理论提高,轻技能提升 在现行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中,过分强调学术理论的提高,而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与实际运用的定性定量考核评价。评审导向的偏差,使许多高职教师为了职称晋升,热衷于理论研究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宏观理论研究,忽略甚至放弃了专业实践和动手能力的提升,这显然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 2.1.3重成果数量,轻成果质量 目前职称评审体系侧重于科研成果的数量,主要考核教师的科研项目、论文和论著的数量等指标,而对这些成果的质量尤其是学术价值、应用效果则考虑得较少。这种片面注重成果数量的导向,使得教师的论文选题、科研立项远离教育教学改革所需,也与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相去甚远。一些教师急功近利,尽管成果总量增多,但实际应用效果较少,且原创性成果较少,甚至还滋生了剽窃他人成果、花钱请人发论文等学术腐败现象,“为职称搞科研,为评审编论文”,这实际上已经背离了职称评审的初衷。 2.1.4重业务素质,轻师德修养 教师首先要“传道”,而后“授业、解惑”。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决定了高校教师应该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道德修养。然而,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等业务素质,而对教师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及教书育人等师德考核没有硬性指标,缺乏对师德修养这一关键前提的科学合理评价,这种评价体系肯定有负一名合格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 2.2职务聘任工作的误区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高职院校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离岗位设置管理和聘任制改革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也不同程度存在以下“四重四轻”的误区。 2.2.1重评聘合一,轻评聘分开 由于受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将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与职务聘任实际上合二为一,教师只要评上职称,不管岗位是否需要就可聘上职务,工资待遇及相应的福利就得到提升及兑现。职务、职称不分,评职称变成了评待遇。这种“评聘合一”的管理模式,教师往往重视职称评审,即评职称之前积极钻研,而一旦取得相应资格并被高校聘任、享受相应待遇后,则失去原有工作热情和动力,这不仅影响了择优用人竞争机制的形成,也影响进人用人的约束机制的实施。而实行“评聘分开”则有利于按职务职称的不同特点,从评价和使用两个不同方面对专业人才进行科学管理,实现人才评价社会化和单位聘用科学化,在聘用中推行竞争上岗,强化了竞争机制,打破了专业技术职务事实上的终身制和能上不能下的僵化局面。 2.2.2重初始聘任,轻聘后考核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师职务初始聘任时还是比较慎重,能够按照核定的职数、规定的程序予以聘任,但实施职务聘任后却忽视对受聘人员的聘第1期郑柏松: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的误区与对策期管理和聘后考核,有的高职院校虽然也制定了聘后考核办法,但多数只停留纸质文件里,考核流于形式,教师取得任职资格被聘任后是否完成了岗位职责任务,却很少问津。许多教师聘上高级职务后,便产生“高职到手,革命到头”的懈怠思想,安于现状吃老本,勉强应付教学科研工作,这种现象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2.2.3重资历身份,轻业绩贡献 在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以前,甚至在2010年高校首次进行岗位设置时,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师高级职务聘任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受聘人职称取得年限和工作年限,其次考虑受聘人的业绩贡献。这种机制使中青年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严重受挫,一些学有所长、工作能力强的教师,要么被同化为熬年头挨日子的平庸教师,要么感到没有前途、找不到事业的支点而离职跳槽。 2.2.4重一聘终身,轻动态管理 严格意义的职务聘任应该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严格的聘任期限、严肃的履职考核,有高聘也有低聘,有续聘也有解聘,实行动态管理。由于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的现象。教师聘上相应职务后,只要不犯大错误,很少有低聘和解聘的,一聘定终身,人为地造成教师“资格评审前拼命一时,职务聘任后消遣一世”,聘任合同书成了一纸空文,这些弊端从根本上背离了聘任制的初衷,无法实现择优而聘,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3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的对策 3.1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师职称评价体系 3.1.1理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体制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两类学校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上有较大区别,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应用人才,不是培养研究型和理论型的学术人才,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相对于普通高校教师也有较大差异。因此,要理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体制,具体工作要把握“四性”:一是评审条件的科学性。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要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不能直接套用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二是评委组成的合理性。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专家要尽量邀请高职院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参加,这样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业绩评价更具有针对性;三是评审过程的透明性。坚持“五公开一监督”,即“评审政策公开、评审程序公开、评审对象公开、个人业绩材料公开,评审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探讨“信息化评审、量化评价”等评审办法,提高评审工作透明度;四是评审结果的公平性。严格条件、严肃程序、严密组织,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开、公正,让参评教师心悦诚服。 3.1.2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色的职称评审标准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不能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套用版”或“压缩版”,必须“量体裁衣”,具体制订中处理好四种关系,即“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理论提高与技能提升的关系、成果数量与成果质量的关系、业务素质与师德修养的关系”。评审标准中要增加能够反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内容,尽量减少或淡化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相符的学术论文等方面的科研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综合评价指标应包括师德修养、职业资格、专业教学、实践技能、育人效果、社会服务、科技研发与应用等要素。能力及业绩评价要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列为重要考核指标,一是以教育教学为主,以科学研究为辅,以体现高职院校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中心任务,回归教育本位,在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中要着重评价教师的教学资源建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二是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导向,评审标准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对职业技能水平高,教学效果佳的教师适当降低学历、外语条件和科研成果要求;三是突出服务社会能力,体现高职教育应履行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以确保体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价体系的特色。 3.2完善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教师职务聘任机制 3.2.1科学地推进岗位设置工作 岗位设置是实行岗位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其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设岗、精简高效”。岗位设置要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专业建设需要和师资建设规划进行科学分析,合理确定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的结构比例,明确每一岗位的受聘条件、职责任务等,为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续聘解聘提供依据。在推进岗位设置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教育部门规定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与人社部门所限定的政策杠杆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师资队伍现状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团队的均衡关系。通过岗位设置,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教师职务聘任“因人设岗”和“有岗无责”的弊端,实现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增强教师的岗位意识和竞争意识,有效配置高职院校人才资源。 3.2.2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聘任制的实施需要建立在完善的考核评价基础之上,并发挥其监督和控制作用。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工作中,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岗位的任务和特点,把握制定考核指标、规范考核程序与严格结果运用等工作环节。通过考核,明确教师所取得业绩贡献,考核结果作为聘任、奖惩、晋升、调整、淘汰以及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克服过去“能上不能下、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有效地实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2.3健全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和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 以岗位管理工作为依托,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签订聘任合同,破除职务终身,实行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健全分配激励机制,打破以往“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通过对教师的履职考核,合理拉开薪酬档次,真正实现教师的薪酬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直接挂钩,真正实现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激励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自觉性,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 作者:郑柏松工作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职称论文:基于数学模型的教师职称论文 一、测算高校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快慢程度的数学模型 (一)两个经典范例 在自然界,各种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千差万别,其半衰期(即放射性元素衰变掉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从几百万分之一秒到几十亿年不等,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描述其变化规律。铀原子由于不断地放射出微粒子而变成其他元素,从而铀的含量就不断减少,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元素的衰变[1]。由原子物理学可知,铀的衰变速度与铀的现存量Mt成正比。 (二)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的平均速度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是放射性物质本身的固有特性,不会随外部因素而改变。人类社会远比自然界复杂,影响到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速度的外因有上级政策、评审专家的评判、竞争对手的情况等,其内因是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教师个人的努力程度。如果假设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外因的影响是次要的,内因的影响是主要的,那么参考上述经典范例,我们认为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是可以预测的,于是我们引入各学科近几年教师晋升职称平均速度的概念。 (三)测算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快慢程度的直观概念 从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速度推测各学科半数教师晋升职称所需年限,既可直观反映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的快慢程度,又可为制订未来各年教师引进和培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我们引入“半衰期”和“教师晋升职称周期”概念。反映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程度的最直观的概念是“半衰期”,即半数放射性元素衰变为其他元素所需要的时间[3]。类似地,中级职称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副高级职称教师晋升为教授,都可理解为某一层级职称人数的衰减。仿照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和“衰变周期”的概念,我们把某学科半数中级职称教师(或副高级职称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该学科“教师晋升职称周期”。 二、判定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快慢程度的具体操作方法 1.计算各学科前三年中级职称教师晋升副教授的平均速度。设某学科2006+t年(0≤t≤2,即前三年)有中级职称教师Mt人,当年申报并且成功晋升副教授Nt人,则该学科当年中级职称教师晋升副教授的速度为vt=Nt/Mt;计算该学科前三年中级职称教师晋升副教授的平均速度(精确到0.001),即得v=∑vt/3。 2.计算各学科前三年副高级职称教师晋升教授的平均速度。设Pt为2006+t年(0≤t≤2)原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人数,Qt为当年申报并且成功晋升教授的人数,则该学科当年副高级职称教师晋升教授的速度为ut=Qt/Pt,计算该学科前三年副高级职称教师晋升教授的平均速度(精确到0.001),即得u=∑ut/3。 3.判定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的快慢程度。根据教师晋升职称的速度v或u的计算结果,由表1可查得相应的教师晋升职称周期T的数值。根据T值的大小,可把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的快慢程度分为不缓慢、缓慢、较缓慢、非常缓慢四类(表2)。 三、由某些学科教师晋升职称特别困难的现象引发的思考 上述数学模型反映的教师晋升职称快慢程度的规律,为新升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新升本科院校不但要鼓励教师晋升职称速度快的学科,更应关注教师晋升职称速度缓慢的学科。以某本科院校为例,该校数学学科2006年有10多名讲师。但因开展科学研究、撰写和难度大,2006—2008年的三年间竟无人申报晋升副教授。该学科有3名高级讲师,其中1人2008年转评副教授,1人2010年才能转评副教授,1人直到退休也不能转评副教授。若规定非高校教师系列高级职称教师转评副教授每人折算为0.5人,按照第1步计算得v=0.0128,据公式(4)计算得T=53,理论上说明:这10多名讲师半数晋升副教授需要53年。这个现象反映了数学学科晋升职称难的现实状况。数学学科教师晋升职称非常缓慢,这是一般高校都很常见的现象。在不同的高校,同样会出现某些学科教师晋升职称非常缓慢的情况,必须引起关注。 四、改善教师职称结构的对策 教师晋升职称缓慢的学科,往往是因为教师科研业绩不多难以晋升职称。为了扭转某些学科教师晋升职称非常缓慢的颓势,要开拓新思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寻求科研突破的新契机。以上述数学模型为依据,实施“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向晋升速度慢的学科倾斜,加大鼓励力度,鼓励科研能力强的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学和教学研究,鼓励青年教师获得更多科研业绩申报高级职称,尽快实现教师职称结构均衡合理。 1.审定导师资格。科研能力较强的科研人员或兼职教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聘为“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的导师:(1)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2)近五年主持或作为前三名参与人从事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或主持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并且近五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或被四大索引收录1—3篇高水平论文或出版1部高水平专著。同等条件下,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者(国家级一等奖前五名、二等奖前四名、三等奖前三名;省部级一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二名、三等奖第一名)优先。 2.明确培养对象。培养对象必须是学校现有中级职称或副高级职称的在编在岗教学、教辅、管理人员,并且自签约当年起五年内符合晋升职称的资历、学历条件。 3.确定预期目标。在预约期间(理工科为4—5年,其他学科为2—3年)内,培养对象必须晋升教授或副教授。 4.明确约定任务。约定任务不得少于培养对象晋升职称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科研业绩成果。 5.确定各学科鼓励力度参数e。确定方法如表3所示。其中教师晋升职称的快慢程度,按照表2划分为非常缓慢、较缓慢、缓慢、不缓慢四个等级,鼓励力度参数e的赋值可根据学校投入高级职称教师培养资金总额确定。 6.确定单项经费m。每个培养项目的经费称为单项经费,其计算方法如表4所示。 7.商定单项经费分配办法。“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单项经费在导师和培养对象之间进行分配,首先要确定培养对象的业绩成果,然后按照培养对象和导师对培养对象申报晋升职称提供的业绩成果的贡献率进行分配。用以申报职称的业绩成果,主要包括任现职以来的论文、著作、艺术作品、科研项目、教改项目,以及科研获奖、教改获奖、体育获奖、艺术获奖等,这些成果,均可折算为一定的分值。可结合各类各级科研成果的特点、重要性、取得难度以及本校政策导向等因素,对各类各级科研成果赋予不同的权重。培养对象应分配的单项经费=“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协议签订的立项经费总额×(非帮扶业绩成果/培养对象申报晋升职称提供的业绩成果)导师应分配的单项经费=“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协议签订的立项经费总额×(帮扶业绩成果/培养对象申报晋升职称提供的业绩成果) 8.签订“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协议。培养对象、导师和学校签订“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协议。导师承诺在预约期间指导培养对象晋升职称;培养对象承诺在晋升职称后在校服务一定年限;学校承诺发放奖励金,并且按照各学科的鼓励力度参数计算“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的立项经费;导师和培养对象约定单项经费的分配方法。实践证明,按照上述思路制定的相关政策调动了导师和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案例院校2009年实施“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以前的2006—2008年,通过正高级职称评审的教职工共有5名,通过副高级职称评审的教职工共有22名,实施“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以后的2010—2012年,通过正高级职称评审的教职工共有11名,通过副高级职称评审的教职工共有62名,通过正、副高级职称评审的人数分别增长120%和182%。而且,案例院校晋升高级职称速度非常缓慢的数学学科,也一改2006—2008年三年间仅有1名教职工通过副教授评审的颓势,在2010—2012年三年间有2名教职工通过教授评审,实现了“零”的突破,增长率为100%,有2名教职工通过副教授评审,增长率为100%。 作者:李翠芬苏文龙工作单位:梧州学院 教师职称论文: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论文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体系的现状 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基本沿袭了普通高校的职称评审体系,大体有基本条件、业绩条件、科研成果等几个方面,能较为客观、全面的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论文、著作等一系列指标成为“硬性”指标是关注的重点,“双师素质”所应具备的专业实践技能这一“软性指标”没有被足够重视。从评价标准角度看,现行的评价标准在水平能力、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的评价内容上相对笼统,注意点容易集中在“硬性”指标上,并容易造成论资排辈,这样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并且误导了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学者认为,教学工作、科研业绩是教师最主要的贡献,思想政治表现、所获荣誉以及学历、学位等也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影响,也可视为贡献的体现,所以可采取贡献排序法,打破时间界限,将每个参评者综合打分进行累加,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按照晋升名额从高分到低分开始评价。也有学者认为,量化管理己经成为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解决职称评审工作中一些弊端的唯一方法,以保证评审流程中的公正性。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分析 以天津地区现在执行的职称评审政策而言,制定的比较科学、规范,有明确的引导性,能发掘教师工作潜力并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在评审条件和评审指标设计上,被明确关注的论文、著作等一系列“硬性”指标,充分激发了教师参与科研、撰写专业著作的积极性。然而,随着近十年来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最初几所高职院校已发展到目前的26所,现执行的评审政策在近年执行的实践中,制定时设定条件的局限性逐步突显,需要对评定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 1.基础条件 即个人素质能力条件,既包括个人学历(学位)、教师资格及计算机外语合格证书等证书类条件,也包括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年限、授课情况等履职类条件,是进行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前提条件。以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例,要求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其中,大学本科需任中级五年、获得硕士学位需任中级四年、获博士学位需任中级两年。从这个条件中,可看出其对参评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导向(以提高学历学位为具体体现)。获得不同学历、学位的参评教师,其任职年限要求不同。然而,有个问题未得到明晰: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均为六年的参评教师,其学历、学位的基础条件已然没有显著区别,条件设置导向的初衷无法良好实现。通过这个赋值分数可看出,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同样是5年,获得硕士学位赋分分值为7分,获博士学位赋分分值为9分。进行基础条件的赋值量化,更好的体现了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导向性要求。同时,证书类条件与履职类条件的平衡赋值,也能兼顾现有“存量”教师和新引进教师在学历、资历的结构上倒挂的实际。 2.业务条件 即个人专业能力、技术条件。结合高职院校对教师岗位的需求,可以在现行体系中,构建“双师型”导向的业务条件,强调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企业实践经历(如下企业实践、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认证等)。 3.科研条件 即个人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的条件。在科研成果中,需要规范明确各层次、等级的科研成果、奖励、论著等的价值。在现行评审条件中,规定的是基础性条件,以论文条件规定为例,描述中有“公开1篇”;在量化赋值的细化中可根据检索论文、国内核心期刊、一般刊物等大的类别对论文分别进行赋值,提倡论文著作的前沿性、学术性、专业性。在科研条件的量化中,要考虑科研成果的级别和研究水平,对成果的不同完成作者科学区分,一方面得分要向主要完成人倾斜,另一方面成果的挂名人数越多,得分越低,使量化的评价体系总体平衡。 4.补充条件 在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有对“优秀教师”业绩表述的明确要求。然而,高职院校教师这一岗位特殊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品质,没有被提及。在进行量化赋值的评价体系内,可以综合考虑教师岗位的对不同类别、级别的荣誉,如:师德先进个人、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等,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关注他们的职业品格形成。与此同时,可以在补充条件中,对出现诸如抄袭、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的要一票否决,以肃学术研究之风。 5.兼职教师 现行评审政策中,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政策区分体现在课时上。然而,就现实情况看,兼职教师承担了一定的综合管理工作,仅以课时量对专职、兼职教师进行区分,无法体现兼课教师的其他工作完成情况及综合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可以对兼职教师承担的综合管理工作业绩,进行合理赋值,如:获得考核优秀的评价、积极参与单位重点工作等,通过合理引导保障兼课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及所承担综合管理工作的完成质量。 三、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体系的对策 1.将辅导员岗位纳入教师范畴 随着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岗位类型,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授课型专任教师”;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辅导员这一岗位承担了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与教育职责,有着突出的“教书育人”岗位特点。建议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岗位,纳入到高职教师的范畴,根据他们的工作特点、性质制定相应的评审条件,作为一个分支参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为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创建良好通道。 2.根据实际情况有序增加中、高级职称结构比例 现行的职称申报已形成一套良性循环机制,对高职教师的专业提升、学术研究起到了强大的推进作用,然而,由于比例结构的限制,不能充分激发优秀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建议可适当增加高职院校中、高级职称编制数,根据政府的整体规划、高职教育的实际发展需求,每年有序的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定的结构比例(职称数量),让高职教师通过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让更多优秀的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的待遇,从而更好地运用人才。 3.逐步推行社会化评审 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实践中,有部分申报人由于各种荣誉较多(与专业、学术可能相关性不高),容易造成评委的主观性评价过高。另一个问题是,不同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由于评审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各系列之间的评审条件出现“难度系数”不平衡的现象。建议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社会化评审,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道德、知识、技能等要素构成的、总体要求较为均衡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消除学术委员会评审体系下的利益、人情因素弊端。逐步建立与职称认定制度相适应的社会评价机制,以加强职业能力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为依托,根据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将职称评审向执业资格制转化,逐步完善科学多样的社会化人才评价体系。 四、结论 在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中,通过构建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组成的量化指标体系,避免了定性指标的模糊或模棱两可、因人而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唯学历、资历、业绩论,人情因素等问题。同时,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紧密结合,引导教师在专业领域发展上,注重多方面的探索,促进教师在个人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职业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特别是进一步明确一票否决制,对教师在履行专业技术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如考核不合格、师德不佳、学术不端等)建立预警机制,可进一步加强教师在各个方面的自律性,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的研究水平。 作者:齐颖楠工作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职称论文:教师职称革新须谨慎实行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教育部拟在中小学设立正高级职称,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教授”将出现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可是,改革一旦真正推行,会遭遇什么困难?受到哪些制约?这却是人们缺乏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全面启动之前,适当地泼点冷水,分析可能出现的阻碍与困难,显得极为必要。 一、中小学只有设立“教授”才能体现尊师重教吗 过去中小学教师职称到了副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就到顶了,这不仅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终身从教,而且不利于激发那些评上副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继续奋斗的干劲,因此教师容易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职业倦怠。但是若在副高级职称之上设置正高级,那些不想继续努力的教师就会必然规避职业倦怠吗?笔者对此深表怀疑。其实,以往在副高级职称之上,中小学还有非常崇高、令人肃然起敬的特级教师。虽然是一种荣誉称号,但作为师德楷模、教学专家、育人标兵,特级教师是经过层层遴选、严格评定的,理应在中小学职称改革中占有相当权重,甚至应予以合理认定,而不应该出现倒挂。假如特级教师都没评上中小学“教授”,而评上的都是评选特级教师的落选者,那这就分明是对多年以来行之有效、广受尊重的特级教师的否定。相关部门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依托职称等级的不断提升,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靠职称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永葆进取的激情,固然是可供选择的路径,但不应当是唯一路径,除此之外,似乎还应探寻更多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和专业激情的有效措施。 二、中小学“教授”与岗位聘用挂钩合理吗 从已公布的试点方案来看,此次中小学职称改革与目前正在进行的岗位聘用相结合,深究起来,这其实是有危险性和不确定性的,推行得不好,不仅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反而会挫伤其积极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岗位聘用制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来看,由于过度放权、疏于监控,某些地方、某些单位出现了一些混乱,严重影响教师的积极性。职称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的一种外显、物化的标志,是对其教书育人能力的一种客观衡量。职称改革的本意是打造人尽其才的环境。然而,实际情况是,相当数量的教师对职称评定持怀疑和恐惧心理。只有当职称评定由客观公正的评审机制完成时,教师才会对其产生信任。如果职称由漏洞百出、徇私舞弊甚至逆向淘汰的机制完成,那么教师必将对之产生怀疑。而现在一些中小学的岗位聘用,固化了评审机制,缩小了参与范围,一成不变的几个评委成了围绕领导意志运转的工具和道具,一切都由颐指气使、为所欲为的领导说了算。这样的岗位聘用与职称挂钩,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三、中小学“教授”由谁来评,如何评 未来的中小学“教授”,强调同行评价的重要性,对于引导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大有裨益。但这容易忽略另外一种情况,即很多教师能欣赏离自己很远的名师,如魏书生、于漪、窦桂梅等,但就是不能欣赏自己身边的名师,甚至会排斥和贬损,对与自己同处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办公室的名师更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嫉妒。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名师的成长过程遭遇坎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好,“墙内开花墙外红”也罢,都与现行过多激发小圈子中教师竞争意识的不良机制有关。正是由于这种“名额有限,你上我下”的淘汰式评审太多,恶化乃至毒化了同事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任由小圈子高利害关系者自行评价了断,很可能出现“逆淘汰”,真正学有所长但书生气太足的优秀者会被那些水平有限、人脉无限、会走关系的平庸者一举击败。因此,在中小学“教授”评价中,引入第三方、客观性、中介性的评审机制势在必行。唯有如此,才可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审,才可让那些真正优秀的名师扬眉吐气,使他们在教书育人的本职岗位上尽显才华。 四、中小学“教授”如何能与大学教授等值 时下流行一种说法,即中小学教师只需要教好课就行了,根本不需要从事力所能及的教育科研,甚至不需要写文章。不少地方,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中基本上不看甚至少看其发表的论文。笔者对此实在不敢苟同。教书育人固然是中小学教师的天职,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如果一个字都未曾发表就想做一个有品位、有档次的优秀教师,那无论如何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当教师为了博取职称都去拼凑文章的时候,大家口诛笔伐,最后走向极端,使得那些真正基于教学经验、基于教育感悟、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教育写作也受到连累,成为不受人欢迎甚至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中小学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追求教学技术的进步,而根本不去思考教学的深层内涵与价值,缺乏必要的教学反省,那最终只能是离真正的教育艺术越来越远。这种危险的苗头已经殃及正在试点的中小学“教授”评定。没有任何学术含量、仅仅满足熟练技巧的“教授”,会与原来的“副教授”有区别吗?会与大学教授等值吗?对个人而言,充其量就是提提工资、改改待遇而已。一项原本应具有丰厚内涵、富有意义的重大改革举措,最终很可能沦为单一的经济行为。 五、中小学“教授”能解决“教育家千呼万唤不出来”的难题吗 时代呼唤新型教育家,但教育家的诞生必然依托复杂的背景,绝非技术手段“短平快”可制造出来的。为了“制造”教育家,各种各样所谓“名师工程”屡见不鲜,很多地方以行政命令方式凭空臆想出一些数字,立下大志,奢言以多少年的期限打造多少教育家或名师。每每听到此类新闻,笔者心头总会掠过一丝悲哀,这不是“”又是什么?教育家岂是发发狠、花点钱、下命令就可以像工厂车间流水线制造产品一样轻易制造出来的?在时下浮躁而功利的环境之中,笔者认为,应该慎提教育家、慎提名师,除非是响当当、经得起时间和科学检验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有自己骄人的教学成绩和科研成果,这样的佼佼者才配得上教育家、名师的金字招牌,才能在广大教师心中树立高山仰止的丰碑和标杆。 教师职称论文:教师职称评审的帕金森定律 在高等学校,职称是衡量教师学识和能力的一种标志,同时也是决定教师待遇与收入的基本参照标准。因此,科学、公平、公正的评审制度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是一项关系学校用人、留人以及开发人才潜能的大事。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职称评审方法上欠科学,评审标准也不完善,由此造成一些摩擦和冲突的情况非常普遍。特别是在一些地方院校,由于评审制度设计的漏洞以及监督机制的匮乏,导致职称评审中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这些不正之风,可谓职称评审中的顽疾。因此,分析当下高校职称评审中的不良现象,并寻求治理之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 帕金森定律现象分析建立一个科学、公平、公正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各方面的意愿和诉求,然而由于涉及多方利益博弈和制度惯性的束缚而迟迟未能有所改进。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不良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应用帕金森定律的相关原理。所谓帕金森定律是英国学者斯科特•帕金森于1957年在《帕金森定律———组织病态之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作者在书中对官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易于发生而又极难改进的近似病态的多种现象进行了描述,这些现象是组织的积垢,实在难以改变,所以作者冠之以“定律”[1]。公立高等学校属于典型的事业单位,在职称评审中同样存在着大家公知的而又积习难改的“诟病”,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现象: 1.裙带关系现象。如今的高校也具有了官场的氛围,行政化越发明显。行政领导不仅掌握着行政权力,而且还担任学科带头人,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于一身。职称评审是一次行使和维护并进一步巩固自身权威的大好机会,这种现象在基础单位的职称评审中尤为明显,因为评委和参评人基本属于同一个或相近学科,谁能为我所用,是否属于“自己人”就是评审中的重要考虑。这种顽疾的裙带关系现象,主要表现为选人唯亲,通过职称评审扶持与自己志同道合者,照顾与自己关系紧密者,提拔自己的弟子门生,从而进一步壮大并巩固自己的阵营和地位。 2.排除异己现象。高等学校职称评审中的排除异己现象与裙带关系现象并存,裙带关系现象是选人唯亲,排除异己现象则是打击对手,就是对不属于自己派系者、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左者、与自己有矛盾者或者平时不“尊重”自己者在职称评审中进行压制,使他们难以进入更高职称层次。高等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高级职称评审中,教授职称一般由学校层面评审,副教授职称一般委托二级学院组织评审,由于在学校层面评委和大多数参评教师接触较少,相对来说,这种排除异己现象不是很明显,然而在二级学院由于大家都彼此熟知,同属于一个学科,接触较多,教学科研中的摩擦也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排除异己的现象则更易发生。 3.嫉贤妒能现象。这种现象自组织产生就已然存在,高等学校也不例外。与官僚组织中的无能的嫉贤妒能者有所不同的是,高等学校的嫉贤妒能者一般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也是靠着突出的业务能力取得行政和学术地位的,这些业务素质突出而又占据重要领导岗位的人在基层教学科研单位中享有绝对权威地位,这一地位是不容许别人撼动的。在这种状态下,此类嫉贤妒能者就会对新成长起来的业务精英,特别是对不属于自己阵营的具有较强实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成长异常敏感。职称是一个学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对职称的压制是高校嫉贤妒能者惯用的伎俩和手段。 4.中间派决定现象。中间派决定是帕金森定律的精彩内容之一,在高校职称评审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中间派决定,是指最终结果不是由支持方或反对方决定的,而是由游离于正反双方之间的中间派决定的,这些中间派专家没有独立的评价标准和评审原则,往往容易受到随机性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投票不是立足于参评人的业绩成果,而是容易受到他人的感染和临时性事件的影响,从而将选票投向自己不确定的参评者。他们所受的随机性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容易受到评审中导向性意见的影响,比如评审委员会的主任通常由学校或学院的主要领导担任,往往会代表学校或学院发表某些倾向性意见,没有独立评审标准和原则的评委就会受到这些倾向性意见的影响而投票;二是容易受到评审中其他评委以及参评人语言表达方式的情绪化影响。 5.黑箱操作现象。现行不记名投票的评选方式对于参评人来说实际上是一种黑箱操作。虽然大多数学校都是在评审工作开始的一两天前才通知谁是评委,试图保密,但在各学校总有一些评委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单位领导和参评人员所在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特别是评委人选一般由学校或二级学院领导拟定,如果学校或学院主要领导不想让某些人评上,可以推荐与该参评者关系有矛盾者作为评委,反之亦然。由于“不记名投票”这一原则为所有的偏差提供了庇护伞,有的评委便不顾学术尊严和道德约束,一方面受人之托而投票,另一方面看不惯谁就不投谁。 6.论资排辈现象。职称应该是贡献和影响的标志,而不是时间和届级的象征[2]。职称评审能够满足教师增加经济收入的生存需要、提高社会地位的受尊重的需要和事业上台阶的发展需要,因此,职称评审的导向性事关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事业稳定性,论资排辈现象必然导致工作懈怠和人才流失。然而,在一些高校职称评审中论资排辈现象非常普遍,当教学科研平平而年头足的人晋升了职称,教学科研优异者便产生了怨气,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力争上游、勤勉工作氛围的形成,论资排辈现象实际上也造成了一些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由于屡评不过,而对教学科研工作丧失了信心,开始另谋他路,把精力投入到校外兼职赚钱上,还有一些学识突出者因对学校心灰意冷而愤然离去。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 帕金森定律现象的原因分析虽然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各有不同,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些共性要素,这就是配套制度供给的不足以及在评审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是导致这种诟病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另外参与评审各方以及学科间的利益差别则是导致帕金森现象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行政化和不良的组织文化也对评审的不正之风的蔓延起到助推和“掩饰”作用。 1.帕金森定律现象出现的制度因素。职称制度作为一项学术能力资格制度,是评判当事人学术水准的重要标准。由于职称制度涉及的对象比较庞大,因而各个地区或者单位的职称评审规定只是对申报人的资格条件和要求作出了相对宽泛的规定,并没有针对各种不同对象严格细分,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案,这就给职称评审工作留下了较大的弹性空间,即涉及职称评审中的自由裁量问题。职称评审的组织者往往掌握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包括评审专家的选择、评审程序、评审指标分配等,由于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使得评审过程留下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或者监督流于形式,使得评审之中的不正之风得以存在并有蔓延之势。因此,制度供给的不足以及制度设计上的缺陷给上述帕金森定律现象的出现提供了生存空间。 2.帕金森定律现象出现的利益差别因素。制度供给和设计的不足只是提供了出现评审不良现象的可能,而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动力,则是参与评审各方以及学科间的利益差别带来的。参加职称评审者、评委以及二者所依赖的学科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包括人情关系、矛盾冲突、共同利益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评审过程和投票结果。如果这种利益的差别在实践中发挥了作用,这种不良的导向便会产生强化效应,如果得不到及时遏制便会进一步加剧评审中不良风气的蔓延,使得帕金森现象成为一种常态,不仅使制度的公信力受到冲击,而且一旦形成一种得到大多数成员确认的组织文化,则会形成制度惯性,使这种不正之风长期稳定下来,进而形成组织的顽疾而难以改变,这必将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毁灭性的冲击。 3.帕金森定律现象出现的组织文化因素。在前面关于职称评审中的帕金森现象的分析中,我们分析了高校领导对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的影响。在当下的高校,校院两级领导往往是行政、学术双肩挑,既是掌握行政权力的官员,也是行使学术权力的学者,两种权力集于一身,使得领导往往在职称评审中发挥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这种现象被描述为高校的行政化现象。行政化的组织文化使得职称评审中出现了顺应“领导意图”的潜规则,表现为“中间派决定”、“黑箱操作”等现象。同时,在高校普遍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组织文化,使作为学术评价标准的职称成为稀缺性资源,由于与行政化相对应的是学术资源的垄断化,即学术资源集中于少数人。掌握资源的既得利益者为了强化资源占有并排斥可能的竞争者,必然会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在职称评审中“扶持自己人、排挤竞争对手”,这就表现为“裙带关系”、“排除异己”、“嫉贤妒能”、“论资排辈”等现象。另外,我国长期存在的“长尊幼卑”的传统文化,也是“论资排辈”等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完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制度设计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制度的完善是克服帕金森现象的根本出路,也是在实践中规避利益差别的影响以及矫正不良组织文化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制度完善的角度,提出一些针对我国职称评审制度的改进设想,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评审标准和纪律规范的制度设计 1.制定教师职业能力分类评审制度。高校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新知识的创造者,因此教学和科研两种能力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但根据个体特点的不同,采取统一的评审标准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和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可以采取分类评审的方法,各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层次并同时考虑教师的个人素质特征来制定合理的类型划分。在实践中,教师根据业务能力特长主要可分为教学主导型、科研主导型以及复合型三类,但笔者只建议按照教学主导型和科研主导型两类组织职称评审,因为教学和科研两种能力之间难以做到可比性的客观量化,任何比例设置都是主观性的。(1)教学主导型教师。申报该类型的职称,在其科研业绩成果达到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主要考查其教学能力,承担教学的数量和质量是其主要评价标准,特别是对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在考评中给予偏重。(2)科研主导型教师。申报该类型的教师,在其完成主管部门或学校规定的基本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要求的前提下,主要考查其科研能力,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社会经济效益应该是主要评价依据。(3)复合型教师。复合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上处于平衡状态,一是二者都表现平平,二是二者都表现优异。对于后者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但毕竟属于少数人。对于复合型的教师不建议单独组织评审,可以选择申报教学主导型或科研主导型,但对于教学科研双优者在评审中可以给予适当照顾。 2.制定科学的评判教师能力的指标体系。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帕金森现象,最为根本的就在于缺乏科学的可以量化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在黑箱操作的现象中,有的专家即使想公正地评判也不知道依据什么样的标准。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保障职称评审公平、公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指标设计应贯彻如下原则:(1)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定量为主。定性考核主要表现在思想品德考核方面,思想品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不达标的就不具备参评资格。达到合格以上即可,建议不纳入量化评价指标。(2)教学考核坚持质与量相结合,以质为主。教学工作量是指纯粹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量,不包括担任行政职务等其他方面的折合教学工作量,一方面要考察申报者担任教学的总量,另一方面要考察申报者的教学授课质量,比如学生网上评教等相关数据,为了避免教学本身之外因素的影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领导和同行评价仅作为参考,不纳入量化指标。质与量的权重比例可以为2∶1,即评教为优秀的课程其在计分量化权重中的分值乘以系数2,这里没有采取加权计分的方法,主要考虑有些教师承担了较多的工作量而由于精力付出过多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坚持教学效果第一的原则下,又照顾了老师们所付出的辛苦劳动。(3)科研成果考核坚持学术水平优先,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在目前的职称评审标准中往往制定了对科研成果数量的要求,对学术水平的考查主要依赖于成果刊载刊物、出版社的级别,虽然刊物水平和出版社级别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成果质量,但不能完全代表学术水平,因为其中可能存在一些人情稿问题。应该把成果的发表刊物和出版社级别同成果刊发后的社会影响结合起来考虑,赋予后者更高的权重,这些社会影响包括被转载、引用、获奖、采纳情况以及在实践中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等。 3.加强评审前和过程中的纪律规范。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出来以后,就要严格贯彻实施,而且不能一年一变,要保持稳定性,让各位教师都能对照指标提升自己,评审前和过程中单位领导的言论必须与评价指标相一致,不能为了扶持或打击某些人而有不当言论,在评审过程中应该有学校人事、纪检部门的人员参加,现场监督。评委会主任的角色在评审过程中尤为重要,评委会主任一般是单位的主要领导担任,在评审中的一些偏向性言论往往影响了评审结果。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评委会主任最好聘请外单位知名专家担任,这在研究生答辩委员会人选的构成中已有采用,这里可以借鉴。评委会主任的职责是维持评审秩序,说明评审指标,强调评审纪律,保障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有序。 (二)同体评审制度的改进方法时下职称评审采取的大多是同体评审制度,即由自己的本单位同事来评价自己的教学科研业绩,决定自己是否具有相应职称资格,采取的方法通常是无记名票决制。针对当前评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如:裙带关系、排除异己、黑箱操作等,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制度改进。 1.评审回避制度。目前高校的职称评审往往由单位自行组织,评委主要由本单位领导和同事组成,如果评审不公,容易滋生参评人与领导、同事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可以对现有评委成员的筛选进行一些改革,实施利益相关评委回避制度,这也是国家基金项目评审中采取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加以应用,每个参评人都有权利提出需要回避的评委2人,将与自己有纠纷或者自己不认可的人员排除在评委会之外,从而消除参评人的顾虑。 2.黄金分割计票法。我们还可以对当前的职称评审计票方法进行改进,以尽量保证评审的客观性。黄金分割法在管理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华罗庚发明的“优选法”就是反复利用在给定的线段上取黄金比而得到的[3]。我们这里可以借鉴,即将所有参评者教学科研成绩进行量化降序排序,再从高到低将各个候选人的分数相加,一直加至达到总分的61.8%为止,该点为黄金分割点,最接近该点的参评人为黄金分割点参评人。能够处于黄金分割点以上的各个参评人相对较为优秀。对于处于优秀区间的候选人给予其最终评委得票数乘以一定系数的照顾,系数计算方法为:优秀区间参评人量化总分/黄金分割点参评人量化总分。不在优秀区间的候选人其得票数也乘以一定的系数,系数计算方法为:非优秀区间参评人量化总分/黄金分割点参评人量化总分。如果排序第一参评人与其他参评人量化分数差距很大导致黄金分割点参评人为第一候选人自身的特殊情况,则排序第一参评人自动当选。这种方法能够尽可能地规避评职中的人为因素,从而保障业绩突出者能够有更多机会通过评审,进而保障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 3.记名投票制度。到底是记名投票制好,还是无记名投票制好,一直是个有争议和值得继续讨论的问题。目前各个高校的职称评审基本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其目的是消除评委的顾虑,发扬评审中的民主,保障评审中的公平公正。但在实践中,这种无记名的投票方式,成了职称评审中腐败现象诞生的温床,使得黑箱操作成为可能。在无记名投票下,部分立场不坚定和缺乏原则的评委可以出于自己的私心,而不考虑申报人的实际水平,很随意地投出自己的一票,不用担心参评人和其他同行的态度。这种方式使得那些学术水平不高而善于攻关的参评人容易“脱颖而出”,严重影响了评审的公平性和职称评审制度的严肃性。无记名投票的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反思,一些社会评奖中开始试行记名投票方式,比如2011年的茅盾文学奖的评审就采用投票实名制,谁投的票,投谁的票,一律公开,让公众监督投票的全过程[4]。实名制投票有利于评委增强责任感,保证评审的透明性与公正性。科协主席韩启德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发言指出:“在重大成果和重大项目评定的时候,是否采用专家实名制为好,值得考虑。”[5]实名制已经赢得科技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不妨首先试行。记名投票制度既可以在同体评审中采纳,也可以在异体评审中应用,是在当前学风和学术诚信不佳情况下较好的制度设计。 (三)异体评审制度的推介从根本上来说,异体评审的学术同行评价制度是对学术评价最为公平、公正的制度,尽管目前还没有在较大范围内实施,但毕竟是一个保障职称评审科学、公平、公正的有效措施和发展趋势。笔者这里推介以下三种制度设计: 1.第三方评审制度。所谓第三方评审制度,就是将本单位的相关学科职称申报人员集中起来,聘请外单位专家担任评委,使得申报人和评委之间排除人情关系,进而能够完全根据申报材料和答辩情况决定投票与否,这是一种客观公正的评审方式,但实施起来成本较大。第三方评审制度在国家基金项目的评审中已有实施,在科研奖励的评审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第三届湖南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的评选就委托云南省社科规划办来组织专家进行异地评审,从而评选出高水平的成果,申报人和组织单位等各方面均避免了摩擦与怨言。这种制度应该是高校职称评审的一个发展趋势。 2.不拘一格选拔突出人才制度。对于特殊性人才应该采取特别的方法,就目前的职称评审制度来看,大多数的地方院校都按照所在省职改办制定的评审标准来组织评审,评审文件大多数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条件,即破格条件。具备破格条件的青年教师虽然业绩突出,但由于受到职称评审中的“论资排辈”等帕金森定律的困扰,往往在职称评审中受到压制而未通过,严重打击了这些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对这些青年教师的评审应该由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具体来说可以由省教育厅或职改办统一组织对全省范围内达到破格条件的青年教师进行答辩评审,从而规避基层组织中复杂的人情网,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6]。 3.同行专家匿名代表作评审制度。同行专家匿名评审指的是被评人提交的作品是匿名的,专家不知道作品的作者是谁。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在学术论文审稿、国家项目评审中被广泛使用,成为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这一制度也完全可以引入职称评审中。同时,为了保证专家评审的严肃性,可以对现行匿名评审制度进行一些改进,即评审结束后,专家的姓名及评审意见可以向所有被评人公开,从而提高专家评审的责任感,专家以异地专家为主,避免本地专家的顾虑。每个参评人可以提交5篇代表作,每份代表作由学校邮寄给校外专家评审,校外专家的返回意见有三分之二认为达到教授或副教授水平才有资格参加校内的职称评审,从而把好职称评审第一关。当然这一方法可能对教学型教师不利,对于教学型教师可以减少外审论文数量,比如外审2—3份。外审数量的多少,达到什么标准等要求都应在职称评审前制定出明确的细则,让各个参评人做到心中有数。在客观的评审结果面前,申报人也就没有或者较少有怨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职称评审和教学科研氛围。 教师职称论文:深究高校教师职称改革趋向 职称是由职务名称演化而成的一种学术、技术以及各类专业职级称号的统称。高校教师职称既是对教师政治思想、学识水平、学术成就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一种荣誉和被社会承认与尊重的程度。 一、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的演进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起源最早可以上溯至1862年创立的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是清朝末期最早的“洋务学堂”,教师分别称为教习、副教习,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就是我国最早的高校教师职称。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创办新式学堂,高等学校教育正式在全国推开,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大学令》,规定大学教师设正教授、副教授、助教授,必要时可以延聘讲师,但这些教师职称大部分是根据主观印象任命的,在任职条件等方面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大学教员资格条例》,把大学教师划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四级,对大学教师的任职条件、资格审查和评审程序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基本沿用并认可原有高等学校系统的教师职务制度,并称为学衔制度。从1954年初开始,国家高教部开始草拟《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授予暂行办法的草案》,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以后,停止了教师升职工作,制订教师学衔制度的工作也未能继续进行。 1960年,学衔制度改叫职称制度。为什么不叫学衔而叫职称,教育部的说明是,过去我们按其它国家的习惯,统称为学衔,而在其它国家中高等学校的教师一般是在取得某种学位后,在高等学校担任各级教师职务工作才授予相应的学衔。我国并未实行学位制度和学衔制度,过去高等学校教师的提升,实际上是职务的提升。因此,统称为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更加名符其实,而且不会把它看成是教师在学术成就上的荣誉称号和教师本人终身不可剥夺的权利。 1960年2月,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至此,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高等学校教师职称条例已经形成,为我国现代教师职务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时期,教师职务被取消,教师职务制度建设遭到破坏,职称评审处于停滞状态。 “”结束后,我国又恢复了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定工作,开始重建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制度,教育部规定对原来已确定提升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一律有效,恢复职称,不须重新办理批报手续。由此,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开始步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关于评与聘关系的论争任何工作都有其历史的继承性,通过以上对我国职称制度演进的简要回顾,使我们认识到职称制度及其实施效果与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和条件紧密相关,要解决职称制度问题,不仅要针对制度本身进行完善,而且还要考虑与经济、教育、科技体制的各项改革相适应,与社会其它各项制度改革进程配合与协调。 长期以来,在我国职称工作中,评与聘的关系一直是个争议不休的话题。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或模式。 (一)评聘一致即主张单位根据需聘任岗位的需求,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先评后聘,因为要聘才去评,评是为了聘,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这也是教育部一直强调并坚持的原则。评聘一致的做法在一定时期内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办学效益。但重评轻聘、以评代聘的现象日益突出。在教师评聘的过程中很难严格地按照岗位进行聘任,岗位设置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摆设。教师在取得某职称的任职资格的同时,就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并立即兑现相关的一切待遇,加上考核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没有实行严格的聘期目标管理,实际造成了职称待遇终身制。一些教师一旦评定了专业技术职务,就放松了对岗位职责的履行。 因此,有许多人认为,评聘一致的做法在理i岔_/z膨可成立,实际操作困难重重,由于缺乏新的竞争激励机制,导致短期化行为的泛滥,本质上是一种“能上不能下”的用人制度,根本没有达到职称评聘制度旨在建立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的初衷0(二)评聘分开即主张评价机制与用人机制分开,职称就是任职资格,可由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向社会认定机构申请获得,职称与待遇可以分离,也就是说,教师通过评审取得任职资格的同时,并不一定立即被聘任,也不一定立即兑现工资待遇等。“评”的依据是业务能力与水平,“聘”的依据是工作需要、岗位设置和经费承受力。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评聘分开能解决“评”的无限需求与“聘”的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且评聘分开允许用人单位聘任后再兑现教师的相关待遇,从而扩大了用人单位的自主权,提高了其用人主体地位。基于这种评聘分开的观点,一些地区和单位也作了些实践探索。然而社会评价以统一尺度去衡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用人部门对教师业务水平的不同要求。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毕竟不同于专业执业资格,对高层次教师尤其如此。评聘分开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从根本上确立起用人单位的用人主体地位,在聘任时容易出现按取得任职资格先后顺序聘任的问题,仍然会有“论资排辈”现象的出现,因此仍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依然存在用人问题上“能上不能下”的不合理现象,“评了就要聘”,“评了就要待遇”问题仍得不到很好地解决。 三、高校教师职务制度改革寻求新的突破口——直接聘任模式1998年启动的教育部特聘教授制度,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在国内外中青年高层次人才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项制度所产生的冲击波影响到整个高教界,其组织形态、聘用方法和薪酬力度等无疑是在多年传承的管理体制中开创了一个先例。 特聘教授制度的聘用模式与目前沿用的高校教师聘用的办法相比,更具有科学、规范的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层次教师岗位上的直接聘任模式。1999年下半年,中国科学院为了改变“重评审、轻聘任”的倾向,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从封闭的“职称评审”圈子中走出来,改变传统的职称评审方式,在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全面实施新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不再进行每年一度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单独评审。 继中科院实行新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后,清华、北大及上海部分高校也积极开展直接聘任模式的改革尝试。从初步的改革成效看,直接聘任模式无疑是今后高校深化教师职务制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目前,许多高校十分关注中科院和部分院校的做法和经验,打算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后适时跟进。 实行只聘不评的直接聘任模式,目前困难依然很多。改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搞好过渡工作,与现行的人事制度相衔接,避免失控,逐步摆脱专业技术职务与固定工资硬性挂钩的办法,加大自主分配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畅通人才交流的渠道,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有关管理制度及其监督机制,确保职称聘任公平、公正、高效进行;此外,切实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评价的研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 毫无疑问,只聘不评,聘任工作还是离不开对教师的评价问题。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仍是一个很艰巨的目标,艰巨性依然在于人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要适应改革趋势,高校各级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恐怕还要经历一场观念更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日益深人,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行各业都将逐步与国际接轨,高校教师对只聘不评的做法有了一定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已有了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整体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保障机制、人才交流机制的逐步完善,高校教师职务聘任运行模式和机制会进一步科学、规范、合理。 教师职称论文:高校教师职称机构优化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使高校也正在向市场转化,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还没有完全脱离计划管理体制,深化高校教师的职称改革,优化职称结构是被很多学者和人事管理人员经常提到的。但是要在改革和优化的基础上,防止出现高校教师盲目的粗放型“高职化”倾向。 关键词:职称改革;高职化;职务评聘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正在向市场转变,深化高校教师的职称改革,优化职称结构,已不是什么新话题。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的职称改革依然成效有限,优化职称结构很多方面停留在纸面上。为什么职称改革会如此之难,结构为什么如此难以优化。关键问题何在?围绕这个问题,谈谈几点看法。 一、职称改革问题的起因 我国原有的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与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一种相适应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制度必然要向以市场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制度转变,作为人事管理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职称制度,也必然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职称一词,源出“职务的名称”,最初是表示一个人的职务,但并不一定代表其水平、能力和贡献等。 但职称作为一种制度,其内涵已远远超出“职务名称”所能表达了。按照《科技进步法》的规定,在今后一系列实际上将要实行的职称制度中,其思路和实际做法与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所期盼的所谓“没有指标限制,人人皆可拥有高级职称”的评聘分开制度相差甚远。因此,职称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本质上职称本身具有这样一些特性,如:一旦拥有,终身享有;相同的职称,评定的标准相同,不应因地区、单位、民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应该没有数额限制;与使用无关,人人可以参加职称评定等。然而,严格地说,我国的职称制度改革,无论是1983年的职称评定,还是1986年以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都有很深的计划体制的烙印。 二、国家和高校在改革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 优化高校教师的职称结构的过程中,主体究竟应该是谁?从社会生产理论来看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晋升制度,在经济学上,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标志是经济增长靠投入增加,这叫粗放型(或外延)增长;如果靠效率提高则称集约型(或内涵)增长。在高校职称制度也同样适用。衡量一所高校师资水平的标志,理论上都是看高校教师职称结构中高职比例的高低,如果师资队伍水平是靠不断增加高职比例而提高的话,我们就可以看作是高校职称的粗放型(或外延增长;如果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和素质的提高是靠效率和产出提高的话,我们就说是集约型(或内涵)增长。毫无疑问,粗放型与计划经济体制有着必然联系,而集约是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在宏观,国家在1986年恢复职称评聘以来,提出一系列的建议。首先是深化职称改革。其次是职称结构的优化,其中结构优化是关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职称改革已取得一些成效,高校各职称人员数量上有明显增加,尤其是高级职称人员数量增加迅速。国家一直把高校的职称改革作为主线,鼓励教师评职称,尤其是高级职称。提法没错,这样可以对高校青年教师起到激励作用,提高效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还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化教师结构。但是在经过几年的改革后,从宏观上,普遍认为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得多了,不够条件的多了,高级职称评得有些滥了。在微观,各具体单位争着要增加评聘数量,教师个人也争着要晋升。问题在于高校教师的职称评聘由谁来控制,向什么方向进行控制。在计划经济中,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不管是宏观总量,还是微观结构,都是由政府计划来定;在市场经济中,应该是政府管宏观,市场管微观。在还没有完全走向市场的高校中,应该由高校本身来管微观。政府直接进行干预就是错位,政府只能通过完善职称制度来合理晋升职称,配置高校教师资源,间接发挥作用。 三、高校教师职称改革,职称结构优化的方向是什么 目前,从全国高校的师资情况看,职称的评定出现向粗放型“高职化”方向发展的倾向,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示。1986年恢复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以来,改革措施也是层出不穷,呼吁和鼓励年青教师评高级职称。提出现有高级职称平均年龄偏大,提倡晋升年轻的教师以鼓励青年多出科研成果。全国从中央政府到地方高校都在讲职称改革工作势在必行。高校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的比例较低,因此,职称晋升政策在向粗放型“高职化”方向导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第一,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急需大批的高科技人员。高校是科技力量比较集中的场所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突击队,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 “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目前,全国高校中教授、副教授人数不断攀升,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教授5.07万人,副教授16.13万人;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教授6.02万人,副教授18.6293万人;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教授7.01万人,副教授21.616l万人。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中高级职称所占的比例还不算高,甚至可以说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比较低,但我国特殊国情告诉我们一切发展都要以实际国情为背景。我国高校教师高级职称人数上升的如此之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教师比例过低的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的痕迹,如教师队伍只能进,不能出,一旦进入教师队伍,人人都是“终身教师”,教师的“铁饭碗”使教师缺少压力,表现差的人员走不了,优秀的人员难进入;“近亲繁殖”无法解决,几代“师生同堂”。在教师职称晋升和职务聘任中,只在内部竞争,“矮子当中拔将军”,难免有人为情感因素,使教师缺少竞争的动力和淘汰的压力,最后导致不够条件,不够水平的也能评上高级职称。虽然我国高校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增多,但是不是每个高职教师都真正达到相应水平,是不是每个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可以与国际上同一级职称的教师相比,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结构优化的方向不应只重职称的“名”,而不重职称的“实”。粗放型“高职化”倾向与我国目前的国情是不相符的。虽然,理论上认为一所大学师资素质水平的高低以职称结构而论。通常也认为高级职称的师资比重越大,师资的整体水平就越高。但理论所说的高级职称是指教师的水平真的达到相应的水平。因此,要提高大学师资水平和整体素质,不能片面地追求数量上的粗放型“高职化”。结合我国的实际背景,要想在短时期内,使大批教师在学术、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在“质”上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是很难的。有些知识技能是靠时间的积累,阅历的丰富才能达到的,速成是不现实的。要使高校教师的职称结构优化,要达到“质”的优化,而不是“量”的优化。要形成“质”上的学术梯队,使教师的学术科研技能达到相应的水平。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科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靠数量就能解决的,而应该循序渐进,从“质”的角度提高。美国高校中“终身教授”的晋升率不到20%,可是却拥有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因此,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要走集约路线,谨防高校教师职称出现粗放型“高职化”倾向。 四、要警惕高校用旧观念运行新政策 1986年,中共中央决定“改革职称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国务院在同年颁布的《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中指出:“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不同于一次获得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时指出,要通过职称改革,“着手革除历史上形成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上的各种弊端,打破禁锢人才,一潭死水的局面,逐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1995年在《关于加强选拔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到“要逐步提高高教、科研、工程、农业、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青年人员所占的比例,大胆选拔35岁左右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这是政策导向,使高校开始放手选拔青年教师担任教授职务,然而所谓“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尤其在高校,优秀与否是个定性的概念,难以量化,若青年教师科研水平高,而教学平平,是否优秀?还有教学能力强,科研一般,又怎样衡量,尤其是对教学水平。一般意义上讲,教学水平的高低是与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有一定关系的,经验的积累必然以时间积累为前提。 《意见》中还有“事业单位35岁以下人员聘任副高级职务,40岁以下人员聘任正高级职务,经各地部门人事(职改)部门核准,可不受上级核定的基层单位职务数额或结构比例限制”。“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地、本部门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专项管理办法,在国家每年下达本地、本部门的总职数内定出一定比例,设置专项职数,解决35岁以下人员聘任副高级职务,40岁以下人员聘任正高级职务需要的职务数额。人事部将视该专项职数的设置和使用情况,在来年下达年度职数微调计划时适当增拨专业技术职务数额。”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在职称作为我国目前评价高校师资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前提下,各高校努力扩大青年高职人员,一时间,高职人员数量迅速增加。同时期,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比例偏低,尤其是高级职称的教师比重与国际相比偏低的报道或文章也出现频繁。因此,在“响应”政策的掩盖下,高校纷纷争取高级职称名额,个人也都争上高级职称,使得我国高校教师在短期内高职比重不断上升。从理论上讲,一个教师从一个职称级别晋升到另一个更高的职称级别,是需要一段相当长时间积累和努力的,而且并非所有的低一级别的职称教师都能得到晋升,高级职称晋升的过快是与客观事实相悖的。客观地讲,不是高校教师中高职比重越大越好,人数越多层次越高,要谨防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中出现粗放的“高职化”倾向。 五、关于政府宏观控制的手段 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要尽量用总量手段,在需要用行政手段时,也要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现在一种看法认为总量手段很可怕,政府一说高职人员数额偏少,比重偏低,在几年之内全国高校中高职教师就会迅速增多。其实,总量手段体现在高校教师职称晋升上,就是指利用评聘标准,如利用学历、年资等条件来控制高校教师职称的总体数量。 在宏观经济学上,总量手段的作用就是指要把需求总量调整到与资源支撑能力相适应。应用到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上,其作用就在于把高校教师各级职称的需求总量调整与师资能力相适应。至于在微观结构上,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的学科系列晋升多少,晋升的水平要求应由客观情况决定。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职称评审中行政手段利用仍然很多,因为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向市场,尤其是在职称晋升这一块,仍遗留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公务员之家 当前,我国人事管理制度面临着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要求,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又进行开发,职称制度作为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也必须适应这个需要。国家对职称工作的宏观管理在思路上,应从转变政府职能出发,坚持管少管好的原则。由国家宏观控制部门提出宏观的指导性意见,供各高校参照执行。如确定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实施范围,总体规划出哪些岗位,哪些专业实施职称制度,而高校依据国家的指导性意见,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具体量化标准条件,组织统一的考评,确定评价结果与使用的相互关系等。不要一味地追求量的增长,造成高校教师的粗放型“高职化”倾向。 教师职称论文:高校教师职称改革路径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高校教师职称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高校能否构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师职称制度,从根本上彻底地解决教师职称的性质、确定主体与方式、改革的导向等的选择问题,走出职称的误区,这是亟待政府和高校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选择从职称到职务、从评定到聘任、从社会到单位、从以行政计划为导向到以市场选择为导向的真正的教师职务聘任制模式,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才有出路。 关键词:职称改革;职务评聘;职称评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高校教师职称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不管是评聘结合模式,还是评聘分开模式,其实质都有悖于市场经济原则。高校教师职称改革的模式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职务聘任制。为此,高校教师职称必须职务化,制度的重心必须聘任化,从人员的评价到职务的聘任必须组织化,模式的运作必须市场化。 一、职称改革问题的起因 我国不同时期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应该说与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意识形态等在某种程度上都保持着一种相适应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要求,正在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转变。 在这个转变中,作为高校人事管理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职称制度已经成为改革的焦点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能否有效改革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是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 1986年,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实施了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为核心的职称改革。实践表明,这次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为核心的职称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在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发挥高校教师积极性、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当时我国尚未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为核心的职称改革难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因而难以满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再加之评聘制度本身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运行模式尚不规范,致使职务评聘过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当然,这么评价并不是要否定1986年的职称改革,而是要在肯定的基础上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接轨。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一些具有评聘自主权的高校纷纷对本校的教师职称制度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使教师职务聘任制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还有更多的学校,特别是那些不具有评定自主权的高校,仍然被现行的职称制度所困扰着。每年一度的职称运动,声势浩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而且还对教师们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把他们折磨得疲惫不堪。不仅如此,还造成了社会的攀比,不正之风也随之兴起。高校与教师个人择聘的单一性和封闭性,造成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配置刚化,效率低下;教师流动不畅通,人才紧缺与过剩同在;近亲繁殖,素质退化。这种职称制度不利于高校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和队伍建设。因此,改革现行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势在必行。 为要真正彻底地实现高校教师的职务聘任制,需从四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模式进行选择。 一是在称谓上要把“职称”变为“职务”;二是在制度的重心上要从评定转向聘任;三是在评聘的主体上要从社会转向具体的高校单位;四是在运作的模式上要从行政计划转向市场选择。 二、称谓的抉择:从职称到职务 最早人们把职称称为学衔。比如我国早在1956年6月起草的《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条例》与《科学研究工作者学衔条例》就只有学衔的称谓,而没有职称的提法。这两个条例分别把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学衔规定名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在此次起草的报告中把学衔明确定义为:“国家根据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所达到的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所授予的学术职务称号。”也就是说,学衔是某种岗位的学术职务的称号。那么职称又是什么呢?据《辞海》的注释,学衔是“根据高校教师所担任的教学工作及其专业水平授予他们的职称”。也就是说,“学衔”就是“职称”。因此,现在人们常把“职称”理解为对专业技术或学术水平进行区别的等级称号,是授予专业技术人员的“衔”或“称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样,“职称”与“职务”的关系就清楚了:对于高校教师来讲,“职称”就是一种岗位的学术职务的称号,而不是教师本人身份的称号。 但是,从“”结束后到1986年前,社会上对职称概念的理解十分宽泛,包括了职务、职位、学衔、称号、资格等多种意义。虽然到1986年后全国统一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但职称一词仍被人们习惯性地沿用着。不过此时职称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职称一词已被界定为区别专业技术或学识、水平、能力与成就的等级称号,是作为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及过去成就的标志,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评价和承认。其实,无论是职务的名称还是学衔,职称都只是代表一种称号,一种对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进行区别的称号。这种称号一旦获得,只要没有明文取消,就是一种终身称号。由此看来,这种意义的职称从逻辑上来讲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征:首先是不与工资待遇挂钩,没有数额限制,只要专业技术、学识、技能水平与成就达到一定的等级就给予相应的职称。 其次是一旦取得,终身享用。再次是有标准控制,相同等级的职称,评定的标准应该是相同的,不因地区、民族等原因而有所差异。最后是与使用无关,既然只是一种称谓,离退休人员也可以参加评定。其实,这个时候的职称已经异化了,既像是资格认证制度中的“资格”,又像是水平等级制度中的等级称号。 职务则是指具有明确职责和权利的工作岗位。早在1960年3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以及1978年3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恢复和提升教师职务问题的报告》中,对高校教师职务的内涵都有明确的界定,是与工资待遇挂钩的有一定职责要求的工作岗位。只是在当时,人们忽略了享受相应职务工资的同时还应履行相应的职责,忽略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从逻辑上来讲,既然是职务,首先就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实现相应的职责。其次要与工资待遇挂钩,担任什么样的职务就应该同时享受什么样的工资待遇。再次要有数额限制,职务不像职称只是一种等级称谓,而是具体的工作岗位,根据工作的需要而设置,因此应该有数额限制。最后要求任职者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条件,相同的职务可因具体岗位不同,其任职条件也有所不同。具体职务具体要求,不可能有全国大一统的标准和要求。凡是不适合职务要求的就不能任职,即使原来适合的而现在不适合的也应退出该职务。职务既然是一种工作岗位,只有在其位,才具有相应的职务,退休教师也应退出相应职务,当然也就不能再申报担任职务。因此,就职务而言,教师能否被聘用,首先取决于岗位的需要,其次才是自身条件。考核教师是否具备任职条件,不仅要考察其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及工作实绩,而且还要看其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发展潜力、自身状况、年龄因素等多方面的情况,以便其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就高校教师而言,职称要么职业资格化,要么职务化,否则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职称的职业资格(即什么样的资格才可以从事高校教师职业)化要有根本性的转变,这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职称的职务化也要有根本性的转变,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当然,什么职称应该职业资格化?什么职称应该职务化?这应该具体分析。但是,高校教师的职称职务化则是不争的大趋势。不论是什么高校,不管是教授、副教授,还是讲师、助教,都应摒弃现有社会流行的“职称”的概念,回归到教师“职务”的本位上来。 三、重心的抉择:从评定到聘任 我国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演进总是与其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形势、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最初的任命制到职称评定制,再到职务聘任制,每个阶段都刻有时代的烙印。1986年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虽然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我国当时还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在具体执行时难免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虽然几经改革完善,但现行的职务聘任制仍有其不足和弊端。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实施以来,先后走过了三个阶段,经历了三种模式。 第一阶段是评聘结合模式,也叫评聘合一模式。所谓评聘结合模式指的是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在过程上合二为一的模式,也就是说教师申报的职称一旦通过评审,就必须在职务上给予聘任。在实施时,一般是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下达各层次职称的指标或比例,若教师岗位出现空置时,除中级以下职称由申请人所在学校自行评定聘任外,正副高级职称的申报,须经学校审查同意后报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高评委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所在高校即必须聘任。这种模式在过程上把岗位定编、资格审查、业绩考核、职称评定、职务聘任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用人好似符合因事择人的原则,管理好似符合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在当时条件下对于广大高校教师积极性的调动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我们很容易看到,虽然说评聘结合模式是以职务聘任制为核心,但实际上仍然是以职称评定为核心,职务聘任不过是职称评定的逻辑必然的结局而已。因而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只要评审通过,就肯定能被聘用,而且具有终身效应。 这样就会造成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教师普遍重视职称的评定而忽视职务的聘任;二是使教师特别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产生不思进取的懈怠心理;三是使聘任流于形式;四是制约了后续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教师以评职称为导向,对照评审条件找出自己的差距加以调整努力,而一旦评上却会忽略对职务职责的履行。这就使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与其实施的初衷有了很大偏差,也使聘后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第二阶段是评聘分开模式。所谓的评聘分开模式是把职称的评定和职务的聘任彻底分离开来,实行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学校聘任的三段式管理。 个人自由申报,社会权威评审,学校自主聘任,申报、评审聘任三权分离。职称资格的申报权利在个人,只要个人想申报便可不受限制地申报,没有身份资格及其他条件的限制。职称资格的评审权利在社会,由行业、系统或地区依法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人进行审查评定,确认申报人是否具有某一类别某一层次职称的资格。教师职务的聘任权在学校,学校根据教学科研岗位的需要,对具有职称资格的教师给以聘任。也就是说,教师只有通过了社会评审后,才有资格参加学校的职务聘任,但并不是说只要具有了职称资格条件,学校就必须聘任。学校一般把社会评定的职称资格作为基本的聘任前提,再辅之以其他条件综合考虑是否聘任。 这种模式引进了激励和竞争机制,有利于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淡化资格,强化聘任,推动竞争上岗,从根本上克服论资排辈。同时,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打破单位的禁锢,使人才成为自由的社会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评聘分开模式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问题主要出在社会评审这一环节。高校的聘任过程以资格为前提条件,这样在无形中又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的评审。高校教师要想获得高校的某一职务(主要指高级职务),必须先通过社会评审取得相应的职称资格,反过来,高校择人也必须是在经社会评定取得相应职称的那部分教师的范围内进行。然而每一所高校都是根据自己所设定的岗位职务需要来聘用教师人选,针对这些具体的岗位职务进行社会评价的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社会无法详细知道高校有哪些具体的岗位职务,这些岗位职务需要履行什么样的职责,什么样的人担任这些岗位职务合适。由此可见,社会评定的职称不一定就是适合高校岗位职务需要的。这种评聘分开模式很容易造成评聘的脱节,不是有悖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就是有悖岗位管理的规律和特点。 第三阶段是以聘代评模式。所谓的第三阶段,并不是说在经过了第二阶段之后才出现的一种模式。其实在第一阶段就有这种模式的雏形,少数具有职称评审权的高校早在80年代末就开始探索适合我国的高校教师职称模式。随着取得职称评审权高校的增多,这种模式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聘代评的最大特点,不是不要“评”这个环节,而是整个过程的重心从社会外部移到了组织内部,除了请有限的几个校外专家对高级职称申报者的学术水平进行评审外,其余的过程都在学校内部完成。也就是说,以聘代评不是不要评,而是取消了社会评审这个环节,以组织内的职务聘任过程完全取代了社会上的职称评定过程。这种模式围绕着聘任这个中心,采用公开竞争的方式,使职称的称号与职务的实际工作及职责一体化,不但有利于发掘人才、吸引人才和激活人才,而且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打造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最大特点是高校自主聘任教师,校内评价只是聘任过程的一个环节,聘任全过程的所有权利都由用人单位———高校行使。 高校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具体的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价,来判断其是否符合职务的要求,然后给以聘任。这种聘任制度有利于加速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提高人才评价的目的性和准确性。 四、主体的抉择:从社会到单位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大多数高校的教师职称制度都是采用社会评审、高校聘任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本质就是组织外评审、组织内用人,亦即现在通常所说的把申报权交给教师个人、评审权交给社会、聘任权交给学校的三权分立模式。很多人都以为,这种三权分立的模式是目前阶段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最优化模式。然而,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三者中最后只有教师和用他的高校发生交易行为。也就是说,最后的交易发生在个人和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高校选择适合校内职务的教师个体进行招聘,教师个人选择自己满意的高校为其提供服务,而作为社会评审的机构(并不是具有评价职能的法人机构)只能算是与交易无关的组织外的机构。这就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来质疑,由这种机构评审出来的人是否就是适合某高校的某职位所需要的人呢?只有一个具体的高校才有可能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配置校内相应的职务,才有可能了解这个职务的责权利,才有可能对自己用人的行为后果负责。而作为社会的评审机构,既无可能也无必要清楚了解某一具体高校对某一岗位职务的具体需求,更谈不上对用人的行为后果负责。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种职称制度模式的合理性。 不可否认,在历史上把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审权交给社会也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打破计划经济所形成的顽疾———人才单位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促进人才的社会流动,高校教师职称社会评审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社会评审其实质是对高校教师队伍的一种普遍性选拔,在理论上具有面广路宽、相对公平的优点。这种普遍性可以使高校教师在整体层面上得到标准认可,有助于高校教师素质的提升。由于社会评审统一了社会标准,因而给人才的流动提供了基础。其实这种组织外评审的方式,在国际上也普遍存在。现在很多国际证书如项目管理(PMP)等就是通过组织外的中介机构进行评审的,由于标准统一,因而一旦通过,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就都通用。但是这种组织外的评审只是作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参考条件,而且其参考程度也不一样,并非像职称制度那样作为一种准入制度、终身制度而存在。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社会评审对高校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社会评审的普遍性选拔与用人单位的目的往往相悖,某一高校一定岗位职务上所需要的教师,必须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并能承担具体的职责的人。社会评审采用的是一种通用的、普遍的、统一的标准,从理论上来讲这种评价没有数额的限制,凡是够条件的人都应该评上某种职称。但由于从及格到优秀即通常所说的(60分到)100分差别太大,这样教师队伍就在同一标准下出现了一种人为的能力上的剪刀差。具体的高校正是要消除这种能力上的剪刀差,选择更为优秀的教师到合适的职务上工作,实现职务聘任的特殊性。任何组织内的职务设置都是根据组织的实际工作需要来确定的,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职务对具体教师在知识、技能、资格、经历、经验以及其他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前所述,这些恰恰是社会评审机构所无法解决的。 不少人都担心,高校自己评定职称,能保证公平公正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各个高校的校长、院长、处长等重要职务在任职前并不需要到社会上进行评价,为什么教师一定要经过社会上的评价取得资格才能被聘用。其实,将现行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中的这种社会评审模式转变为高校组织内聘任模式,正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把聘任教师的自主权回归高校,做到谁用人、谁管人、谁评价人,用管结合,评用结合。职称评审从社会转到组织内,有利于消除教师能力上的剪刀差,也有利于教师的合理流动。当然,高校教师的流动,也并非是越频繁越好,也需要相对的稳定,因为教师的频繁流动不利于学术氛围的形成和稳定。为了使教师队伍在流动的同时保持相对的稳定,根据美国高等教育在留人机制上比较成功的经验,我国的一些高校可以考虑建立终身教授制度。当然,这种终身教授的评审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严格把握,从比例上看一般不应超过教师总数的20%。 五、运作模式的抉择:从行政计划到市场选择 正如前面所说,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制度还或多或少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这对于我国已经实行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从运作模式来看,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根本导向出路,就是从传统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计划模式转变到现代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选择模式。市场可以提高高校师资配置的效率,优化教师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和培育高等教育人才(教师)市场,而这正是我国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的欠缺之项。 经过几年的改革,尽管人们普遍认为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得有些过滥,但各具体单位仍然还是争着要增加评聘指标,教师个人也争着要晋升。高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到底应由谁来控制?向什么方向控制?在传统模式中,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不管是宏观总量,还是微观结构,都由政府的行政计划来定。而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无论是政府管宏观也好,还是具体高校管微观也好,都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高校根据职务的需要到市场上选聘合适的教师,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学术水平到市场上选择合适的高校职务;教师受聘于某一高校的某一职务后,根据聘任合同在这一职务上实行职务权利,实现职务职责,完成职务工作,作出职务绩效,领取职务报酬。也就是说,职称评聘工作再也不是一种政府行为了。在社会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在高校里,是一种组织行为。不管是市场行为,还是组织行为,归根到底都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社会公开提供一定的教师职务空缺,校内或校外的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来竞聘这些职位,通过市场的双向选择来达到人职的优化配置。某教师在甲高校是教授,在乙高校就不一定是教授;某教师今年是教授,经过一个考核期,如果不合格也就不再是教授。这样,社会上长期存在的职称论资排辈和终身制也就被彻底打破。 在高等教育人才(教师)市场上,运行的主体就是用人单位———高校和择校竞聘的教师个人。 高校真正的拥有自主聘用的权利,并把这种权力面向全社会行使。教师真正的拥有自由择业的权利,不必非在本校竞聘达到晋升职务的目的。这种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通过市场的供需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无形中促使各高校不断地提高自身吸引人才的能力,促使广大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我国高校整个师资队伍水平得以提高。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教师)市场还远没有建立起来,更谈不上成熟了。 建立和培育高等教育人才(教师)市场,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明确政府在市场中的定位,完善和强化对高校教师资源的宏观调控;二是建设高水平高效率的市场体系,使高校教师资源的培养、配置和使用全面市场化;三是加速培养市场主体,尤其要使具体高校和教师个人在市场中成长和运行;四是高校教师的个人收入分配与业绩和市场接轨,由市场评价教师和高校的业绩,从而确定教师的个人收入分配;五是以市场的原则来构建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高等教育人才(教师)市场的建设,不仅要完善市场服务网络,而且还要大力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合理利用市场价格调节功能,提高市场活力。同时还要健全完善高等教育人才(教师)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从而为高等教育人才(教师)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公务员之家 当前,我国人事工作面临着如何满足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一是在管理上要能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所进行的根本性转变,二是在发展上要能适应从粗放的增长方式向集约的增长方式所进行的根本性转变。职称工作作为人事工作的一部分,也必须满足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从根本上转变职能,坚持少管管好的原则,不要再搞什么一年一度的大呼隆的规模职称运动,使现行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真正转变为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不少高校已经实行了教师职务聘任制或正在探索适合本校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成果,这是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模式选择的基础。但是这还不够,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总之,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模式也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职称必须真正职务化:高校自主设置教师系列职务,自主聘任(包括自主评价)各个层次的教师;教师自主择校,凭能力和水平自主竞聘相应的教师职务。所有的高校都应该实行真正意义的教师职务聘任制。
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初探: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 摘要:知识经济悄然步入21世纪,对经济管理的影响俞来俞深。本文着重阐述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环境,财务管理在理财观念、理财目标和理财内容3个方面所作出的创新。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创新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正在步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无疑也给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带来新课题,提出新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特征 1.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获取手段和过程都将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数码化将大大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加速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超越企业与国家疆界的全球信息网络,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 2.知识经济是人本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第一要素,知识经济时代将以掌握知识的人为本。以人为本即将人的因素放到第一位,人真正成为物的主人,成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人,成为自己所在组织的主人。时代由于追逐知识而回到人的本身,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人的脑力、心力、智力为核心。 3知识经济是无形经济 知识经济是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对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将是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将会大大提高,并且无形资产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它将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及市场价值的资产。 二、财务管理创新 1.理财观念创新 (1)以人为本。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是以行为科学为依托的“人本主义”管理。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也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当今市场竞争表现为商品竞争,商品竞争的本质是技术竞争,其实质则是人才竞争――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应把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放在首位,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创造性、主体性和自觉性。 (2)信息价值观念。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传播是知识经济的关键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成为最受重视、发展最快的产业。在新经济时代,随着信息产业化的高速发展,以数字化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反馈的速度越来越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信息价值与收益成正比,与信息成本及质量风险成反比。这就要求理财人员关注信息的及时搜集与整理,注重对信息价值的分析、整理和评价。 (3)财务风险观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以及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风险;第二,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和开发风险;第三,由于 “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因此要求理财人员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在风险与报酬之间取得最佳结合点, 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 2、理财目标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追求股东利益,而且也要追求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企业将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市场契约。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企业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人所要求的偿债能力最大化、对政府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对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 3、理财内容创新 (1) 筹智高于筹资、投知重于投资。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筹资和投资主要是指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知识经济扩展了企业资本的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在知识型企业起主导作用的不再是物质资本,而是知识资本。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应着重考虑“筹知”和“投知”。“筹知”是指知识资本的筹集。“投知”是指知识资本的运用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应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本,包括合理估计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合理估算人力资本的投入价值和收益,使企业知识资本达到最佳效益结构。 (2)重点投入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在新的资本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产品创新能力、人才素质、专利商标权和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会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使得无形资产成为人类分享财富的新途径。企业投资将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出发,以是否给企业带来知识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企业创新和竞争能力及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投资效益评价标准,因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应重视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及其评价,应尽可能选择最具潜力和最能扩充企业知识资本的项目,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 (3) “按知分配”与“按资分配”并重。在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知识是最稀缺的经济资源。因此,按知识分配财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掌握、加工、利用、创造信息技术的员工,在整个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使企业和谐、持续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收益分配模式必将发生变化,利润分配应改变过去的按资分配的方式,转为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按各所有者为企业带来财富的大小比例进行分配,按贡献大小并结合各相关利益主体所承担风险的大小来进行分配。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初探: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摘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变革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不断推进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变革与创新,建立并完善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以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变革;创新 引言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力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另一方面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工业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已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1 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新特征 1.1 财务管理目标变化 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已由单纯追求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为以兼顾保护环境、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社会效益前提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1.2 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对象方面发生变化 传统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对象是企业的资本运动,即资本筹集、资本运用、资本耗费、资本回收和资本分配等几个方面。在新的经济社会,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对象仍然是企业的资本运动,但新经济拓宽了资本的内涵,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本。由于以知识进行投资取得的效益远大于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效益,从而促使企业以知识投资作为投资取向,以是否给企业增加人力资源的积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作为投资方案的评价标准,知识资本成为投资决策的重点。同时企业把融资重点也从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知识资本逐渐取代金融资本成为新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不仅是筹集金融资本以扩大企业的规模效益,而且是筹集知识资本以发挥企业的知识效益。同时企业充分发展网络经济,并利用经济的全球化,加速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周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3 扩大筹资功能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更为广阔,筹资的功能不仅仅是解决资金的短缺问题,而在于有效地合理配置资源。企业将进一步实现、从资本经营到资源经营的又一次飞跃。软件和网络的使用,使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大大加快了速度,发行股票、贷款、资产重组可以在网上迅速完成,筹资效率大大提高。 2 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知识经济下财务管理的重心包括各种资本的有效利用和各种财务风险的防范。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效防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有效利用实物资本和知识资本。 2.1 风险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筹资,投资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全球资本的自由流动,世界各国企业的激烈竞争,既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同时也增大了产品设计和开发风险;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使企业财务风险更加复杂化,从而使风险防范和管理比过去更加紧迫和重要,因此,企业的风险管理应提前到产品设计阶段,要把财务管理与产品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结合起来,从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上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2.2 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和转移机制 企业经营总是和风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面对风险,企业必须通过不断优化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和转移机制,尽可能地降低风险,而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机制主要包括:(1)分散和回避机制,即通过多元化经营、对外投资多元化、排除风险加大投资方案等,实现相关风险的分散和回避;(2)控制机制,即在面对风险时,企业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策略和机制;(3)转移机制,通过保险、期货、远期合约、互换、期权等金融工具的合理使用,将价格、货币、利率、汇率波动的风险进行转移。 2.3 无形资产的管理上升到重要位置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人才素质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力资本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和市场价值的重要资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必须从工业经济时代的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知识资本管理为主。以知识资本管理为重要内容,既要加强对专利权、商标权、商誉、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更要重视对人力资本的管理――企业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从而最有效地提高知识资本的利用效率。 3 财务管理在继承中创新与发展 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大爆炸,各种各样的信息来源广泛,变化迅速,信息的真伪难以辨别,相应地要求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要大大提高,各种复杂计量模型的采用和实时数据模拟也显得极其重要。这时,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不再适用,知识经济要求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1 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在知识经济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新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要求保证出资者与经营者共同实现其财务目标的制度。因此,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统一到出资者出资的保值增值这一目标上,所以需要建立一种维护出资者权益为首要任务和职能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即出资者权益维护型财务管理模式。 3.2 财务管理手段的变革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办法中,企业财务管理主题局限于企业法人,从其资金活动出发,进行预测,分析和决策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资本在经济中作用的加强,、媒体空间、中的财务管理主题会越来越多,外延也愈发难以界定。因此,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手段,必须在继承传统财务管理体制合理成分的同时,着眼于新形势的发展,予以创新和发展。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计算、通讯设置不断更新,为财务管理采用复杂的方法创造了条件。因此,企业必须把计算机和专业财务软件作为信息处理的主要手段,包括宏观环境和趋势分析、市场分析、财务预测投资决策和风险分析、财务成本控制等,都需要运用计算机和有关计量模型来进行复杂和快捷的计算。目前在国内外一些先进企业中所采用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就是财务管理手段变革的一种趋势。 4 结束语 推进财务管理创新的发展,关键是各级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需要具备广阔的知识,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从各方面予以提高: 首先,思想层面上,要充分认识知识经济的内涵,转变企业理财观点,充分认识知识资本的特征、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承认知识资本的作用,重视和利用好知识资本,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利润增长; 其次,整合和创新重点上,要正确把握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参与制定并积极实施企业的战略意图,熟悉财务和商业运作的各个方面,从资本市场投融资到企业的参股和购并,从销售目标到销售计划,从公司的市场地位到竞争对手动态,熟悉销售渠道、与公众关系和所有功能仓库,熟悉政府相关政策的历史沿革和最新的政策动向,了解与本行业相关的最新技术进展; 再次,创新途径上,要围绕资金、技术和产品的跨国界流动极为迅速、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全球的视野,通过各种手段如网络、报刊、各种报告会、展销会等主动搜集了解世界信息行情,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最后,在努力方向上,要着眼于经济发展趋势,善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新的财务理论,寻找更新的资金融通和配置方法,探索合理体现知识价值和其他劳动价值的收益分配新体制,不断进行财务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初探:浅议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假设的修正与创新 摘要会计假设反映的环境特点,是最基本的财务会计概念,确定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最高水平。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会计环境,并对如今的会计假设提出来挑战,因而对会计假设做出修正与进行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假设修正创新 一、引言 近几年以来,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已经在全球有了很大的影响,其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分配要素。所以,一种较为新型的经济范畴重点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与分配及其使用之上,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经济便应运而生了。 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是指会计人员,对那些不能确切地知道或不能证明的经济事务和会计现象或趋势,根据常理推断出的客观情况,是日常会计处理的条件的必要先决条件。会计假设反映的环境特点,是最基本的财务会计概念,确定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最高水平。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的产生、发展与其所处的会计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环境,是会计所处特定发展阶段的客观条件;会计环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庞大的统一体,并将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潮流,正对人类经济生活的面貌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传统会计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这必将对传统会计假设构成巨大的冲击: (1)企业盈利分配模式的改变。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含量将成为产品生产和产品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知识将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支配作用,因而使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企业在知识经济社会分配企业所得利润的重要依据,这是对企业所得利润分配方式是一种创新。 (2)对会计信息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强大的处理能力。知识经济是国际化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各种的要求必将大大增加,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的会计水平。 (3)加快加深会计国际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渐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必将进一步得到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将大大加快,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国际化必将加快加深。 三、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假设的修正 知识经济的到来,特别是新信息技术革命的进行,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一些交易可以在网络上瞬间完成,使得经济活动的空间加大,从而带来了整个会计环境的变化,也使得会计活动的难度加大,很多一切可以顺利进行的现在变得十分困难,同时会计活动实际上是人为的推断和猜测,很多时候由于会计信息的部分失真,导致了会计反映结果与客观经济现实都或多或少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这是由于会计假设本身的缺限所造成的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由于传统的会计假设与现实经济越来越不一致,这就向会计假设的实用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及时适应积极应对,尽快做好财务会计假设的修正。 四、知识经济环境下对会计假设的创新 知识经济社会最主要的两个部分是无形的经济和人才经济。从会计的观点来看,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知识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无形资产所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增加显著,特别在是一些科技产业,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比固定资产的比例还要多。一个企业的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质量将决定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市场前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1)会计创新的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假设主要规定了会计核算本身的空间范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活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使得企业突破了以往传统的一些空间活动,再到媒体世界,改变会计核算的主要扩展,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主体自身的存在。这是一个新的“相对会计主体”,一般被定义为“与经济利益有关的一种联合体”,这个“相对”的会计主体,扩大过去传统的物理会计主体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的创新。传统的会计和报告的时间范围的限制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相匹配的原则的基础上。从“网络实体”的观点,这个假设在虚假的“媒体空间”中的一般适应性比较差。据“网上实体”的经营活动“瞬时”介入出和转换特性,可以判断项目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这种假设是关系到形成联合体“的经济利益,从一开始就实现业务目标的时间已。 (3)创新会计分期假设。在知识经济的发展时代,网络的成员之间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在短期内跟随一体的综合性公司的形式,可以在短期内删除这个联盟。对于这样一个企业的短期课程,当问到去人工分多的时间间隔不再需要,那么你可以为了“网上交易实体”作为会计分期,每笔交易报告的编制均在交易之后进行。这将使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保持完整性,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跨期间与调控,成本和费用的分配比例问题,如问题人不存在时的问题。 五、结束语 会计假设并非是永远不变的,会计假设自身本来就是会计人员单单根据有限的事实和观察到的现象而做出的判断。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会计人员就必须对会计假设不断做出修正,或者进行创新。现代网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正是因为这样,网络经济造成了对财务会计假设巨大的冲击。同时,会计人员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对财务会计假设进行创新的新的途径。总之,会计知识型经济的基本理论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提出了新的问题的会计研究。只有不断地积累会计理论与实践,大胆地探索,并且勇于创新,以此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初探:关于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并对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及如何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它综合了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各种成果,对资源、知识、技术、资金和人才的利用达到了全新的水平,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知识经济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其产生的复杂的经济环境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挑战,这些都深刻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因此认清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了解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对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 1、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兴工业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冲击,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等都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与传统的企业相比,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各个方面都改变了很多,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传统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有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投入为主,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范围迅速扩大,企业边界的概念模糊难定。利用知识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并取得比其它要素更丰富的报酬将成为必然趋势。企业的经营行为在网络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再局限于生产有形产品,知识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是企业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与社会对知识的要求形成经常性的正向互动关系。 2、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关乎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关系到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科技革命、管理革命的需要,企业发展不确定因素的增多,都需要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来解决发展面临的问题。 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专业管理都在系统中扮演角色以期达到最终目标。而财务管理通过渗透到生产经营各个领域的资金运动,以价值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控制,联系了各项管理行为,合理有效地筹资用资,促进了总体目标的实现,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经营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重视和加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工作要想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必须进行各方面的创新。财务管理的创新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是多方面的。一是财务目标多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扩展了企业的资本范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提升,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因此,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权益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加值最大化、企业的偿债能力最大化、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值最大化,更要考虑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薪金收入最大化,以及让他们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使他们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盈利以及他们的个人财产积累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财务责任社会化。企业的目标和社会的目标有许多方面是一致的,企业在追求自身价值时社会也会受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资源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得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深入,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更加取决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也就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 2、财务风险管理内容的创新 财务风险管理的创新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将无形资产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超越了传统的货币和实物资本,使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知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力,企业的资产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为此企业应建立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二是重视风险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以及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对于风险的预测和防范要有完善的方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加大对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有重大促进作用的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3、财务运作方式的创新 财务运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财务运作方式的创新是做好财务管理创新的最主要部分。首先要扩大筹资功能,提高效率。在知识经济时代筹集资本既包括资金的筹集,更重要的是知识资本的筹集。因此筹资的创新就是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资源筹集与配置的效率大大提高;其次投资的重点由资金投资转变为知识或智力投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对象主要是知识资本,而资金投资必须与智力、技术投资相匹配,并为智力投资服务。知识经济包含了企业所需要的各项发展因素,所有的一切都要以员工掌握的知识技术为基础。再次,在利润分配上,净利润分配的模式逐渐从按投资分配转化为按“资金+知识”分配,使企业的知识技术人才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财务评价指标也要进行创新。知识同其他要素一样,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时也需要有完整的指标去统计和评价。建立全新的财务评价指标,可以在知识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准确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正确评估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三、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下,应充分结合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着手,推进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1、开展财务理论研究,做好财务规划 尽管我国短期内不会有大量企业直接成为知识型企业,但企业知识资本所占比重的上升将是一个明显趋势。如何对知识资本进行有效运作是现代企业理财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企业必须开展理论研究,并对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一是要去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和市场化模式,寻求有效运作知识资本的方式;二是要研究如何采用科学的计量方法,确定知识资本的价值,研究知识资本的证券化形式和估价方法;三是要对知识资本运作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知识资本运作的经验。企业的管理者也要重视财务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支持财务管理创新工作,做好财务规划,使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 2、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财务 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的背景下,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企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张,不在局限于企业所在的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而是全世界,这就使得企业的理财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网络技术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财务会计工作应逐步实行电算化,并开发财务软件,建立网络财务。另外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的载体不是纸质,而是电子,通过电子一方面信息使用者可随时提取信息,另一方面,支付结算采用电子货币,自动划转款项,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改进财务报告的模式 传统的财务报告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水平、现金流动等财务信息,是对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活动予以反应和监督。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产生了质的变化,既需要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更需要了解企业未来的以及非财务方面的信息。特别关注知识和(下转第144页)(上接第141页)技术给企业创造的未来收益。为适应这一变化,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应进行相应调整,可根据具体情况增设无形资产等重要项目的报表、披露企业的人力资源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可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4、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都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适应经济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工作的质量,为此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并定期考核财务人员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鼓励财务人员大胆的进行工作创新。企业管理者应从工作环境上、制度上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创造条件。 作者简介:张国柱(1972-),男,河南洛阳人,副教授,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教师。 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初探:浅议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 摘 要 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财务的管理的有效与否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知识经济条件下,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活动作用的发挥,根据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环境变化和管理活动自身特点,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调整财务管理目标,将知识资本纳入财务管理范围,注重财务风险防范和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起一套真正与自身发展情况相符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关键词 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影响 对策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与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把知识和信息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将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将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作为经济投入的主资源。知识经济注重科技的创新,企业的发展投资将更多的流向企业科技研发部门;同时,更加注重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知识、信息更好的传播和使用提供必要的脑力保障。除此之外,知识经济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企业组织管理结构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 知识经济过渡过程中,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确立知识价值、以人为本以及财务风险观念。在管理过程中确立知识在财务资本中的地位,将知识、信息作为企业以至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将财务管理工作充分人格化,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应确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注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指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以为存在着单纯追求企业股东与企业利润、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忽视利益相关人利益最大化的问题。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目标要实现单纯对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向在此基础上的兼顾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转变。正确处理企业股东利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新目标。 (三)对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有了新的拓展,更加重视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无形资本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以往财务管理中只注重有形资本管理的情况。知识和信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本。财务管理过程中注重的不只通过融资所取得的规模效益,同时对企业管理的知识效益也日益重视。 (四)对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 财务管理手段指的是企业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和手段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和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对知识资本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知识资本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建立有关知识资本的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达到对财务管理的知识资本绩效进行准确评价的目的。网络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资本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充分发挥网络财务的作用,同时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知识资本作用,达到加快企业经营资金周转,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财务数据处理及时性、准确性的目的,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切实提升。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难以适应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因素之一。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以适应知识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要从财务管理观念、管理目标、管理内容与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与使用为基础的经济形式,由于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知识经济的认识不够到位,造成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难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首先要注重对与知识相关的企业无形资源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知识资本的生产和利用。在此基础上,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将知识拥有量和管理创新能力作为完善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逐步建立起知识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其次,要重视人的作用,加大企业管理中知识资本的投资力度,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使财务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把握能力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管理环境的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对财务管理工作作用的发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加强对新知识和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准确把握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相应调整财务管理方式和思路,充分利用财务管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三)调整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传统的经济形式以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分析,单纯把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在适应新时代环境变化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做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化,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本结构。 (四)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开展和加强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的相关资源的管理和风险防范管理势在必行。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的创新在新形势下,应把知识资本相关的无形资产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的专利权、市场资源、客户关系、人才素质以及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并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决策风险、研发风险、投资和货币风险不断加大,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使企业在追求创新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各种风险是财务管理工作要不断进行研究解决的问题,当前企业加强对信息传递、鉴别和利用,同时对财务决策进行可行性研究,是避免投资决策失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 (五)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要创新企业筹资方式,重视吸收知识资本,以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分配过程中充分考虑知识资本所占的份额,对收益进行合理分配,设置有关知识资本的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知识资本绩效进行准确评价。同时,要注重网络技术的应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软件技术的作用,统筹规划、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加大对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支持投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加快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转变。
贸易经济论文:经贸局加强贸易经济发展意见 为坚定不移地促进外经贸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鼓励我区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进一步营造对外开放新优势,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意见。 一、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一)鼓励企业注册国际商标。当年内到境外注册商标,逐国注册的,每件奖励0.5万元;按马德里协定注册5国(地区)以下的,每件奖励0.5万元,5国(地区)以上的(含5国),每件奖励1万元。 (二)对当年被评为“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每家企业奖励10万元。对当年被评为“省市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每家企业奖励5万元。 (三)鼓励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当年凡以自主境外注册商标出口且当年出口额达到1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 (四)鼓励企业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流通企业,取前十名,前五名每家企业奖励3万元;后五名每家企业奖励1万元;生产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达100万美元以上的,基数内每美元给予0.01元补贴,基数外每美元给予0.02元补贴。每家企业补贴最多不超过10万元。 (五)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对自主创新产品列入区级及以上新产品开发计划的,且其出口额在50万美元以上取前十名,第一名奖励10万元,每下降一个名次奖金递减1万元。 二、鼓励开展加工贸易及出口制 (一)鼓励开展加工贸易。对年加工贸易出口额较上年有所增长且加工贸易出口额350万美元以上并名列全区加工贸易出口额前五名的全区各类出口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年加工贸易出口额200万美元以上且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增量名列全区前十名的全区各类出口企业,一次性奖励1万元。 (二)提高加工贸易管理质量,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资质升级。对当年被海关评为加工贸易A类及以上等级的各类加工贸易企业,每家企业奖励1万元。对当年实行与海关联网监管的加工贸易企业,每家企业奖励2万元。 (三)鼓励企业开展出口制。区属外贸流通企业采用制出口区外产品,且其出口退税在区外生产商所在地办理的,根据出口额,给予每美元0.03元的奖励。每家企业最多不超过20万元。 三、鼓励扩大进口业务 (一)对于进口总额达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贸流通企业,以上年进口额为基数,每增加100万美元奖励1万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二)对区属生产型企业开展进口业务的(除设备外),以上年进口额为基数,每增加100万美元奖励1万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三)因进口业务需要,在*区建立保税物流中心或保税仓库的企业,给予每家企业10万元启动资金补助。 四、继续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一)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对区属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的保费支出,给予40%的补贴。每家企业补贴最多不超过30万元。 (二)鼓励企业参加境外专业交易会。企业经区政府批准赴境外参加各类交易会,每个摊位补助1万元。每家企业当年补贴最多不超过10万元。 (三)鼓励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和广州中洲展。对于参加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的,给予每个标准摊位50%的摊位费补贴,每家企业最多不超过1万元。对参加广州中洲展的企业,给予每个标准摊位50%摊位费补贴,每家企业补贴最多不超过2万元。 (四)对区属企业参加反倾销应诉及开展WTO咨询服务的经费给予30%补贴,每家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15万元。 五、鼓励企业扩大服务贸易规模 (一)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加快“走出去”步伐。区属企业经批准当年在境外设立生产型企业、贸易性公司、办事处的,每家分别奖励6万元、4万元、2万元。每家企业奖励最多不超过10万元。 (二)鼓励企业开展外经业务。对开展外经业务,同比有增长且金额达1000万美元以上的区属企业,每家企业奖励5万元。对当年获外经经营权的企业奖励1万元,有实绩的企业奖励3万元。对承建我区境内外资工程,且标的金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区属施工单位,予以奖励5万元。 (三)鼓励区属企业积极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进口。对开展品牌经营、品牌合作、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管理合作等工作的,酌情给予奖励。 六、鼓励企业多渠道培养外经贸人才 (一)鼓励区属外贸企业在职职工参加由区外经贸局组织的各类高级管理类培训、经营管理人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报检员、货代员及外贸财会人员等培训和参加国际商务系列考试,取得证书的,按培训费的50%补贴给企业,每家企业最多不超过2万元。 (二)鼓励区属企业参加由外经贸局统一组织的人才引进招聘会,对招聘费用给予50%的补贴,每家企业补贴最多不超过0.5万元。 贸易经济论文:进口贸易经济发展作用调研 长期以来,人们在评价对外贸易发展时,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出口或贸易顺差上,“高出低进”成为对外贸易运行的主要特征。目前,我国连年巨额贸易顺差伴随着大量的贸易摩擦,使外贸发展前景堪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平衡成为摆在当前外贸发展的突出位置。本文从*进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全省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入手,分析了全省进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进口贸易发展的因素,提出要实现全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发展理念,关注进口,采取有效措施扩大进口。 进口和出口是一国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国民受益最大化的两个环节,二者缺一不可。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评价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时,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出口或贸易顺差上,“高出低进”成为对外贸易运行的主要特征。目前,我国连年巨额贸易顺差伴随着大量的贸易摩擦,使外贸发展前景堪忧,另外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巨额经常项目顺差转化为大量货币投放压力也给国内爆发通货膨胀带来隐患。为促进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平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新审视进口,关注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6.08亿美元,增长到*6年的626.59亿美元,成为全国对外贸易大省。然而近年来进口增长远远落后于出口增长,出现了较大的贸易顺差。目前,全国对外贸易发展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关注进口,重新审视进口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效扩大进口,成为促进全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进口贸易现状及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一)进口贸易发展现状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1981年全省进口总额仅2.07亿美元,到*6年全省进口总额突破210亿美元,达213.97亿美元,25年间进口规模增长了102.4倍,进口年均增长20.4%,高于同期全省GDP年均增幅(12.7%)7.7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1981年的1.9%提高到*6年的2.7%,在全国进口市场的占有份额有所上升。 2、进口商品以工业制品为主。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我省不断调整进口商品结构,通过积极鼓励和组织生产所必需的原辅材料、物资设备等生产资料进口,以弥补和增添新的资源和要素来支持经济发展,进口商品结构较为合理,1996年以来全省进口商品中工业制品的比重一直保持在80%以上,*6年全省进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品占81.5%,初级产品占18.5%。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的分类上看,初级产品大部分为生活消费品,工业制品中大多为生产资料。全省生产资料进口主要包括:一是经济发展急需的资源性产品,如原油、钢材、铁矿钞等,约占全省进口总额的10.4%;二是机械及运输设备,占进口总额的37.7%;此外还有加工贸易和生产所需的零部件。同时,随着对外贸易水平的提升,全省进口商品中技术含量有所提高,*6年,全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为114.99亿美元和54.7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进口总额的53.7%和25.6%。 3、进口贸易伙伴日益增多。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全省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新市场,在出口市场不断拓展的同时,进口贸易伙伴也逐渐增加。1990年全省进口额超过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仅2个,到*0年增加为11个,*6年突破20个,达21个。 4、外商投资企业是全省进口的主体。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全省进口贸易的主力军,进口规模大大超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全省进口份额保持在70%左右(*6年略有下降)。*6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口153.98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66.4%。 (二)进口贸易对全省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随着进口贸易的发展,虽然人们对进口贸易在调剂余缺、弥补资源不足、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方面发挥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关注的焦点更多还是放在出口和贸易顺差上,更重视出口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轻视了进口,对于进口对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还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1、投资品进口对投资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比全省*0年以来资本形成总额与投资品进口的增长情况表明(见表1),在*1年至*6年间,除个别年份外,大部分年份投资品进口增长,资本形成总额也增长,尤其*3年以前,投资品进口增长加快,投资水平也不断攀升,从*4年开始,投资品进口增幅有所趋缓,而投资增幅也比较平稳。 可见,通过进口投资品,尤其是很多技术设备的引进,可以提高国内生产和技术水平;同时,进口也意味着更多地利用外部资源,可有效缓解国内资源的约束,提高投资水平。从我省来看,进口产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是典型的进口投资品,仅此项进口就占历年进口总额的35%以上。通过进口机械和运输设备,加速了对旧生产线的改造,促进了新生产线的建成和新投资热点的涌现,大大提高了全省投资水平,促进了投资的增长。实证分析表明,通过进口投资品,将资本转化为生产能力,可以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 2、消费品进口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比*0年以来全省最终消费与消费品进口增长情况,同样发现(见表2),六年中除个别年份(*3年、*6年),有四年消费品进口增长,最终消费也增长,消费品进口下降,也影响最终消费的增长,如*1年全省消费品进口比上年下降8.5%,全省消费总额增幅也由*0年的11.9%回落至8.0%。 实证分析表明,通过增加消费品进口,能够使国内居民可选择的消费品种类增加,促进国内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提高生活水平,增加福利,进而改变居民的消费选择和行为,对提高消费水平产生促进作用。这是由于消费不单单是由收入来决定的,如果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其消费选择行为必然会发生改变。消费品进口恰恰增加了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品种类,因而会改变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有效促进消费升级。同时,通过进口新产品或质量性能较高的消费品,能够带动和刺激国内企业对新消费品的跟进和生产,刺激厂商更加重视生产质量,提升标准,使进口消费品的过程成为替代生产的前奏。 二、进口贸易发展问题及制约进口发展的因素 (一)进口贸易发展中存在问题 从上面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进口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投资和消费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在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发展理念引导下,人们对进口贸易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进口贸易发展一直滞后于出口贸易发展。 1、进、出口结构明显失衡。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总量规模日益扩大,但出口和进口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也日益突出。1988年以前,全省出口和进替发展,贸易时而顺差时而逆差,但1989年以后,在对外贸易总量中,出口份额不断提高,进口比重持续降低,*6年这一比例扩大到65.9:34.1,全省进口系数(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不断下降(见文后附表2)。尤其是*4年以来,进口增幅与出口增幅差距进一步扩大,全省贸易顺差规模急剧攀升。1990年全省贸易顺差仅5.59亿美元,*0年上升至45.93亿美元,*4年突破百亿美元,*6年更达198.65亿美元,全省贸易顺差占全国贸易顺差总额的10%。 2、进口市场的集中度过高。全省进口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大部分集中在亚洲,占全省进口市场份额的七成。*6年,进口额居前三位的贸易伙伴是台湾、日本和韩国,均集中在亚洲市场,进口额分别为46.57亿美元、25.07亿美元和22.86亿美元,仅从这三个市场的进口额就占了全省当年进口总额的44.2%。虽然,近年来,进口来源地不断增多,但所占的份额仍较低,如*6年全省从美国和欧洲市场进口为22.07亿美元和24.07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10.3%和11.2%。全省对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进口依存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以及进口和出口流向的较大差异(我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和欧盟,而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表明我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存在不平衡,这不仅会加剧出口的贸易摩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进口市场的控制力和谈判力。另外,一些原材料进口过于集中,也会加剧进口市场波动对原材料供应的影响。 3、进口主体不均衡。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是全省进口贸易的主导力量,随着外商投资的不断增加,其进口占全省进口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主要从事加工贸易,就使得全省进口商品多是为加工贸易出口配套服务的。国有企业进口比重不断下降,由*年的21%下降至*6年16.3%;集体和私营企业进口近年来增长较快,占全省进口总额比重由*0年的1.3%上升至*6年10.4%,但所占份额仍偏低。经营主体发展的不均衡,不仅使全省进口产品结构受到影响,也由于经营单位服务跟不上,使部分的进口业务需求外流,影响全省进口规模扩大。 4、生产消费性进口多。目前,在全省的进口商品中以生产资料为主,而在生产资料中又以加工贸易所需的零部件和生产中所需的能源为主,属于生产消费性的商品多,吸收性的进口,如先进设备、工艺等的进口少,导致大量消费性进口支撑着低效率、粗放型增长模式的运转。 (二)制约进口贸易发展的因素 1、“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战略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忽略了进口贸易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外汇短缺和资金短缺的局面,我国的开放政策从鼓励出口、鼓励引进外资开始,因而从开放初期的大力鼓励出口到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提出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对出口的重视在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中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对出口能够带动国内投资和就业的增加,并能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对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的认识和不断扩大出口的认同达到了高度统一。在这种战略导向下,人们对进口作用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调剂余缺上,多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进口,对于进口在满足国内产业升级和需求变化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充分认识,使得进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长期被低估,进口贸易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2、发达国家对技术产品出口的封锁政策也使进口贸易发展步伐受阻。技术进口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供给渠道,任何国家仅靠自身的发明远远无法满足技术进步的需要。尤其现代技术越来越强的集合性、规模性和国际性,也使得任何一个国家的技术发明活动都越来越离不开外部世界,也都不得不大量引进国外的现成技术,尤其是基础和原生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外先进技术的进口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明显增加。*4年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规模迅速扩大,*6年已占全省进口总额的25%以上。技术产品进口贸易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经济技术的不足,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执行科技封锁政策,导致我国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简单技术或者滞后技术居多,真正的尖端科学技术很少,因而目前进口的这些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却很难从技术上真正推动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发达国家的封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进口贸易的发展。 三、转变观念关注进口,采取措施扩大进口 当前,世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也正处于战略调整期,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注重贸易平衡发展,日益成为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大课题,进口在对外关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愈发突显。在这种发展形势下,要促进全省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在继续做好出口贸易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进口贸易,转变发展观念,从出口导向转为进出口相结合,采取措施有效扩大进口。 (一)转变发展理念更加关注进口 第一: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必须关注进口贸易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政策的取向是扩大出口为主,通过扩大出口,不仅奠定了我国出口大国的地位,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诚然,扩大出口从创汇的角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对外贸易中一个国家的经常帐户的赤字最终只能靠经常帐户的盈余来弥补,资本帐户只能解决短期的融资问题。然而,随着对外贸易规模扩大,进口和出口发展不平衡,导致各种贸易摩擦频发,巨额贸易顺差也增加了国内经济运行风险。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进口在对外关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突显。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知识相对于国外来说较为落后,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必须通过对外开放、通过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来吸收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技术经济赶超,增强国际竞争力。从我省来看,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在加快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急需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一些稀缺性资源,因而,扩大先进设备、技术和紧缺资源进口、关注进口对经济发展作用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二:进口贸易发展有助于出口结构的优化。出口竞争力的强化必须依赖于国内技术的进步、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出口结构的转变,又有赖于进口的促进。在传统上,我国出口产品生产主要依靠国内廉价劳动力资源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价格竞争优势、靠对国内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取得的出口地位,这样便形成了以价格竞争代替质量竞争、以大量的初级产品和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为落后的制成品为出口品的出口结构,因此我们要与发达国家创造同样多的外汇就必须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耗费更多资源,从而形成出口创汇导向的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模式,长此以往,就难以为继。而关注进口贸易发展,通过合理有效进口是改变这种不合理出口结构的重要途径。因为通过高技术中间产品进口,可引发的国内技术模仿和创新,进而促进国内知识技术进步、更充分更有效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质量竞争优势,形成合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产品出口结构。 第三:发展进口贸易,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在经济增长的源泉、动力和机制中,除了资本、劳动、技术、人力资本和制度等因素外,生产要素投入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中所产生的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让生产要素由高投入低产出部门流向低投入高产出部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要实现这一目标,在进口贸易过程中,必须注意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那些相对于国内来说技术含量高,经济价值大的贸易品是我们优先考虑的进口对象,即在贸易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多地让贸易的创造效应大于其转移效应,从而加快国内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进口贸易发展 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是实现全省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当前扩大进口也具备了有利的条件:国家关于进口政策日趋优化,关税调整降低了进口的成本,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进口经营。 1、立政策。要抓住当前扩大进口的有利时机,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引导进口贸易发展。首先要适当引导企业进口重要的、技术含量高的设备,以促进省内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加速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制定进口信贷优惠政策,适时增加进口担保业务,尤其对鼓励进口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要优先提供优惠贷款和进口担保。目前,省内已出台鼓励进口的相关政策和办法,各相关部门要注重落到实处,确实发挥政策效应,激发企业进口积极性。 2、优结构。扩大进口已是大势所趋,但提升进口水平优化进口结构更胜于扩大进口规模。扩大进口目的在于提升本土产业竞争力,而非只是简单追求进出口贸易金额的平衡,因而,在扩大进口规模的同时更要突出强调不断优化进口贸易结构。首先,要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真正把需要的好东西引进来。在大力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同时,要着力扩大基础性自然资源、原材料的进口,鼓励引进初级产品和高耗能的半成品和成品,实现“以进养出、以进带出”,逐步实现进口扩张和出口升级的良性互动。另外,根据市场需要,充分利用目前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适当扩大消费品进口,使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国内消费品升级换代,促进国产商品的质量和档次提升。其次,要力求进口贸易伙伴多元化,要扩大从主要出口市场的进口,尽可能减少贸易摩擦,可充分利用各种展销会、洽谈会,寻找合适的进口来源。 3、重协调。要发挥进出口商会、有关行业协会和主营企业的作用,对大宗产品进口实行集中采购、统一对外谈判,建立一套有效的“价格卡特尔”体系,引导企业在主要大宗进口商品定价权谈判中逐步发挥主导作用,避免由于相互竞争而导致进口商品价格被提高,利用采购数量上的优势来换取在价格等方面的谈判优势,规避国际大宗产品市场价格风险。 贸易经济论文: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 摘要:根据协整检验分析,我国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要比出口的促进作用小得多;从短期动态关系来看,出口和进口都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进口小得多,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较弱。 关键词:经济增长,进口,出口,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从亚当.斯密提出“剩余产品出路”的学说以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都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方面的主要贡献包括: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E.哈根等从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来探讨其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1]。 李京文(1996)[2]通过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指出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彭福伟(1999)[3]发现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较弱。陈家勤(1999)[4]认为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杨全发(1999)[5]对巴拉萨(Balassa)[6]建立的模型带入我国数据进行检验,认为出口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刘晓鹏(2001)[7]认为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较弱。Lawrence(2000)[8]在部门的层次上检验了日本1964~1985年和韩国1963~1983年的进口和产业政策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发现进口是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Onnolly(2005)[9]用75个国1965-1990年的专利数据来代表这些国家的模仿与创新,量化了高科技产品进口对进口国(发展中国家)模仿与创新的溢出效应,来自发达国家的外来技术对进口国单位资本GDP增长的贡献大于其国内的创新。Lawrence(1999)[8]在美国对20世纪80年代100多个制造业产业中国际竞争力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刺激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Wang和Xu(2000)[10]考察了工业化国家间通过资本品贸易和外商投资而产生的R8D溢出效应。 以上研究成果在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时因忽略了相关重要变量而使得检验和经济解释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跨国(地区)的截面数据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OLS回归分析方法要求所使用的数据是平稳的,如果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关系,则容易出现伪回归现象[11],另外,已有的研究假设所选的国家具有共同的经济结构和相似的生产技术,这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对于所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时期的选取也会影响经验结论等。上述对于单个国家(地区)时间序列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实证模型中信息集的选取的差异;模型滞后期选择的差异;模型方法及检验统计量选择的差异。例如,进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往往是经历一定的时滞,若忽略这一因素而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就会得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基于上述考虑,笔者通过分析进口、出口和经济增长三者的协整关系,并进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深入地探讨了进口和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数据和模型分析 本文采用出口总额(EX)、进口总额(IM)来反映对外贸易状况,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经济增长。本文依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从1985年至2005年的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以1985年为基期的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折算出1985年为基期的国内实际生产总值。为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分别对上述三个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其对应序列记为LEX、LIM和LGDP。1.对GDP、出口和进口对数序列的ADF检验中,包含了位移项(intercept)和趋势顶(trend),因为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二个序列都包含一定的位移和趋势,如果不考虑位移和趋势就可能产生错误的单位根判断;而对差分序列的ADF检验中,则既不包含移位顶,也不包含趋势顶,因为图2显示这二个序列都不包含位移和趋势。 2.*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示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GDP、出口和进口的对数序列ADF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小于在10%显著水平下临界值的绝对值,不能通过ADF检验,这三个序列都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而这三个差分序列的ADF统计量绝对值均大于在5%显著水平下临界值的绝对值,不存在单位根,都是平稳序列。GDP、出口和进口的对数序列是一阶平稳序列,因此可以进一步检验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性。 2.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ECM 本文采用使用Johansen极大拟然估计法检验经差分修正后的平稳序列LEX、LIM和LGDP。Johansen方法建立的VAR模型对滞后期的选择比较敏感,所以采用AIC准则来确定最佳滞后期。在滞后期数确定之后,再对协整中是否具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进行验证,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12]。在5%的显著水平下,经济增长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根据Granger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一定存在误差修正模型(ECM)。因此,可以使用Engle-Granger两步法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第一步,先建立长期关系模型,即对水平变量(ordinaryvariable)进行OLS估计,其方程如下: LGDP=4.526845+0.623032LEX-0.049701LIM(1) (13.53709)(4.293514)(0.291202) =0.967508S.E.=0.096935 从进出口总额与GDP之间的长期关系来看,GDP对出口的弹性为0.623,而对进口的弹性为0.0497,出口比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影响,而且进口项的系数未能通过t检验,即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 第二步,建立短期动态关系,即误差修正模型。将长期关系模型中的各变量以1阶差分的形式重新构造,井将长期关系模型所产生的残差序列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在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中,对短期动态关系逐个进行检验,不显著的项逐渐剔除掉,直到找出最适当的表达式。笔者用EC表示长期关系方程(1)中的残差,通过试验,得到两个比较适当的表示短期动态关系的误差修正方程方程(2)和方程(3)。 DLGDP=0.0797+0.0246DLEX+0.04695DLIM-0.22869EC(-1)(2) (13.1998)(0.6363)(1.1951)(-4.5138) =0.62412S.E.=0.017467DW=1.16937 DLGDP=0.0813+0.06274DLIM-0.217152EC(-1)(3) (15.0472)(2.1034)(-4.683832) =0.61325S.E.=0.01712DW=1.2987 这两个方程中的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方程(2)说明从短期动态关系来看,我国的GDP和出口、进口序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进口比出口对GDP的增长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这不仅表现在进口项和出口项系数的大小上,而且也表现在进口项的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而出口项的系数在10%的显著水平上才通过检验。由于DLGDP、DLEX和DLIM本身就是增长率的含义,因此,进口增长率每增加1%,GDP的增长率将增加0.047%,出口增长率每增加1%,GDP的增长率将增加0.025%,而上年度GDP、出口和进口的非均衡误差以0.229的比率对本年的GDP增长率做出修正。 方程(3)是在进一步剔除了不太显著的出口项后得到的误差修正模型。它表示在短期内不考虑出口对GDP的影响时,进口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进口项的系数说明进口增长率每增加1%,GDP的增长率将增加0.063%,而上年度GDP、出口和进口的非均衡误差以0.217的比率对本年的GDP增长率做出修正。 3.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Granger(1987)[13]指出,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则这些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要么滞后差分项的系数联合检验(一般用F检验)显著,因而存在短期因果关系,或者误差纠正项系数显著而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因此,在确定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后,就可以构造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调整速率及短期互动影响井观察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表3为根据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得到的估计结果,对表3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表3第一列数据分析各变量对GDP增长的短期影响及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进口对GDP的影响仅在两个时滞后在10﹪的水平上对GDP有正向影响,可能是因为进口相对减少了内需。另一方面进口的增加将会淘汰落后厂商,所以起初进口的增加对产出增长有负向作用,但两个时滞后,进口的机械设备或原料会提高生产效率或加工后的产品销往国外赚取附加值,从而促进经济增长[14]。我国长期以来所实施的进口政策是鼓励生产性资本品的进口而限制消费品的进口,在我国的进口中包括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以及我国短缺的原材料,这无疑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变量均通过长期均衡关系来影响GDP的增长,每年LGDP的实际值与均衡值的偏差的约6.6﹪被纠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黄国祥(1999)[15]和贾金思(1998)[16]的观点。 (2)总产出对进出口影响不显著,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战略仍处于外延式、粗放型增长阶段[17],出口以价格竞争为主,未能有效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增加值,从而影响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实行的不断提高制成品出口比例的出口导向贸易战略仍然是停留在粗放型、数量型的增长上,还未能实现有效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及附加值的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2]。 注:括号内的数字为t检验统计量,EC为反映短期对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纠正项。 4.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各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0﹪显著水平上,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出口的原因;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以及出口与进口之间都不存在因果关系。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协整检验分析,得出的结果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要比出口的促进作用小得多,这与新古典经济学“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假说相吻合。现代经济理论认为,一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从短期贡献和长期贡献两个角度来分析。从短期来看,一国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需求三个因素。但是,如果从长期供给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则是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两大类。要素供给投入的增加包括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制度创新、知识进展等等,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反映了一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一,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程度.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而这些因素都与进口和利用外资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短期动态关系来看,出口和进口都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进口小得多,而且出口项系数不能通过5%显著水平的统计检验。这说明就短期动态关系而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进口来实现的。就当前情况而言,扩大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但要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持进口的同步增长,要尽量保持进出口平衡,因为我国现阶段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出口导向型,进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仍然相当大。 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较弱,主要是因为传统上我国出口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依赖对闲置资源的利用。我国正逐步放弃传统出口增长的贸易战略,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基本上是符合市场调节机制的。我国的出口增长是可以获得贸易利益,并可为剩余资源找出路,故而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的制成品出口主要还集中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便发挥我国劳力和资源的优势,在国际上,这必然会面临劳动力和资源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的有力的竞争,致使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根据我国要素禀赋的特点,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出口迅速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同时能够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从中长期来看,为了发挥出口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应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的增长贡献,加强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出口,是贸易出口尽快实现从劳动力和资源为主的粗放型向质量和技术为主的集约型的出口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贸易经济论文:努力实现工业和贸易经济新跨越 “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是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创业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的新变化、实践的新发展、人民的新期待和科学发展观的新内涵,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进一步推进“创业创新”,努力实现舟山工业和贸易经济新跨越。 从舟山经贸工作的实践来看,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大转移的背景下,保持全市工业和贸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条件下,保持二次产业与一次、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如何在资源能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的条件下,保持环境优良和可持续发展等等,是新的形势给经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树立世界的眼光,跳出舟山看舟山,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尽心尽责,奋发有为,努力发挥舟山的区域资源优势,营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争取新的优势和保持可持续发展。 舟山工业和贸易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一条海洋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要以加快创业创新为动力,着重抓好六项工作举措落实: (一)把抓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创业创新的重要手段,不断壮大临港工业规模实力。要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引导临港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船舶工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重大船舶修造和石油平台制造基地。积极推进修造船行业的整合,大力推进船舶产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步伐,努力在首制船型、造船关键技术和现代造船模式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全力发展船舶配件制造业,加大船舶配件制造的招商引资和专业集聚区块的建设力度。做精做细水产加工业,进一步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积极推进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科学规划、合理确定临港石化产业集聚区块,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力争临港重化工早日成为临港工业重要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实施扶优扶强战略,培育一批销售上百亿的临港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 (二)把优化生产力布局作为创业创新的有效依托,不断推进产业集群区域集聚。根据舟山群岛“一体两冀”和舟山本岛“南生活、北生产”的发展格局,围绕连岛大桥的建成和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对舟山工业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带来的新变化,加快推进从海岛型工业向现代滨海型工业转型,从传统的服务业向现代化的涉港涉海服务业提升。抓好全市工业规划和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完善工业和商贸流通生产力布局。根据全市不同岛屿各自产业特点、区位特点和港口资源优势,在重点产业发展上作专门规划,以形成特色鲜明、产业联动的岛屿型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以本岛北部整体开发为特点的临港工业产业带建设,重视项目的筛选、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为工业创业创新发展提供一个大平台。 (三)把着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作为创业创新的有效形式,不断激发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力。把技术创新作为战略基点,把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当前自主创新的重要形式。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培育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水产加工、船舶研发中心等区域性和行业性技术中心的功能。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品牌战略,努力推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全面发挥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力。 (四)把努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新兴产业培育作为创业创新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产业发展创新工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建立节能目标责任考评、投资项目节能评审、节能降耗工作预警等三大机制,完善目标责任管理机制;推进节能示范企业创建,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冷库节能新规范、节能技改项目、合同能源项目及清洁生产项目实施等“六个一”节能工程,完善重点领域推进机制。严管重点耗能企业,积极开展重点环境问题整治,切实履行好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和任务。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快培育和发展资源利用率高、具有较强创新水平、环境影响小的新型临港工业,积极发展临港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宗货物加工、海水淡化、风力发电等产业,努力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五)把发展大商贸作为创业创新的全新领域,积极推进涉港、涉海现代服务业发展。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服务富市”战略,紧紧围绕港航开发、特色产业培育和现代化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中心商业带,形成以定海城区—临城新区—普陀沈家门为中心,高亭、菜园、沥港、台门、岛斗为副中心的基本商业骨架。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海岛特色餐饮业、拓展批发零售业、提升旅游住宿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培育水产品、船舶船用商品、佛教用品三个特色市场和成品油、船用钢材、粮油商品三个物资市场为支撑的六大市场;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建成以农村现代流通网、社区便民服务网、旅游商圈服务网为体系的三大现代服务网络。着力培育会展业、休闲产业、商务楼宇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以会展商务、休闲娱乐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更好地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六)把构建要素供给服务体系,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创业创新的根本保证,不断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各种措施,集中各类资源,确保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和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全力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落实有序用电方案,努力保障电力供给;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及行业节水工作,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努力在本岛北部建设上下游配套型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千方百计狠抓资金筹措和供给,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加大政府扶持创业创新支持力度;进一步创新要素保障的供给机制,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工业要素保障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培育发展,努力实现优势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统筹协调;抓紧培养和引进临港工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劳动力,实施临港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努力解决好临港工业高技能人才和熟练工人短缺问题;不断倡导创新强工、创新强企的文化理念,为创业创新提供精神动力。 贸易经济论文: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作风整顿领导班子剖析材料 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成立于1994年,现有干部职工21人,班子成员5人。在过来一段工作中,班子成员高度团结,求真务实,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克服了不少困难,在对外开放及招商引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不少的差距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建设不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不来,无从谈行动。局班子集体思想建设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认为局机关工作人员少,班子成员少,局经济实力差,领导班子集体都能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从而在我局开展思想教育没有多少必要,出现了一年不组织一次活动,不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这样一个现状,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之间沟通少,不能更好的领会、贯彻落实上级的精神,内部工作失调。由于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经常性开展党内活动,培养年轻干部意识,对干部职工的思想、生活、工作关心的少,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交心谈心少,征求干部干部意见建议少,认为他们年轻应该无条件地执行命,没有很好的实现民主集中制。 二是党的意识淡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理想信念动摇,出现了思想空虚、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消极颓废;2、政治观念淡化,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3、宗旨观念淡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决难题少。在新的形势下,党的意识淡薄从主观上讲是忽视了理论学习,放弃了世界观改造的结果,从客观上讲,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①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有多样化导致一些党员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在多样化的价值面前,在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学、社会思潮面前,价值选择出现困惑,产生误区,人生观转向,道德观混乱,是非观模糊,价值观扭曲,正确的理想信念淡化、动摇。②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价值观念向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倾斜。把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变为对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一切向钱看”的信条。③社会变革所引发的深层次矛盾和社会问题造成思想上的困惑和理想上的迷失。如有看到党内存在消极腐败现象,就对党失去了信心。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党员干部心理上的强烈冲击。对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迷惑甚至动摇。⑤忽视和放松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带来的后果,对党员特别是对领导班子集体的意识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使党的意识和正确的理想信念难以牢固地树立起来。出现党的意识淡薄现象其危害很大,如不认真加以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侵蚀党的肌体,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干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不大 班子集体带领全局人员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中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差距甚远。 一是项目包装不力。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是招商引资的基础,抓好项目的开发和落实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局班子成员思想统一,形成共识,已把项目开发、包装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列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前段时间,局班子集体组织了一定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招商项目开发、包装工作,但效果甚微。收集的很多项目,没有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没有按照符合产业政策、符合县情、符合国际惯例、符合市场需求,多数招商项目没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论证报告,有些项目只有简单的几个数据,没有深入的分析论证,尤其是规模大、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高科技、深加工的项目少,对客商的吸引力不大,对外招商的成功率不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投入少,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资金投入少,搞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投入大,但又不一定能成功,可以说是劳命伤财,费力不讨好。2、精力投入少,没有深入实地考察,去了解项目资源情况、工艺流程、市场前景,许多项目都是闭门造车,实用性不强,开发价值不大。 二是观念陈旧,工作思路不广。认为内陆山区没有多大的资源优势,搞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靠的就是优惠政策,哪个地方投资环境好,政策优惠,哪个地方就能吸引外商来投资。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一些地方优惠政策都必须取消,再出台优惠政策就与国家政策不相符。面对这种新形势,没有适应新形势,创新招商手段去开展招商引资,行动上没有从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去留住客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受机构改革的影响,认为招商局反正下半年要和商业总公司、物资公司合并成立商务局,以后再考虑。 三是工作中产生畏难情绪。现在我县全民招商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很多部门认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只是招商部门一家的事,参与、支持的少。因而班子成员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过程中由于种种压力、层层困难,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在工作中难题多、困难大,年年要成绩(今年市里下达我县的任务是实际到位市外境内资金1.3亿元),年年争第一,难以为计。认为招商部门没有地位,没有发展前途,好不容易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外商创造了一些条件,我们是开门迎商,部分职能部门却是关门打狗,真是无力回天,失去了信心。 四是为企业服务缺乏力度。在局班子集体的努力下,县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由于局班子成员为企业服务意识不强,贯彻落实优惠政策力度不大,使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发生了,使一些不该出现的现象也出现了。多数的投资商是因为看到我县的优惠政策不错,才来溆办厂,结果厂还在建设,各种收费纷纷而来,优惠政策中规定减免的,也不能减免,收费标准也没有按照优惠政策征收,投资商意见很大,导致一些半途而废,移址地方。许多的投资商不愿意主动申报项目,什么原因呢?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县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实,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外来企业的经营者是一个弱小群体,他们千里迢迢来溆浦投资搞开发,依赖的是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依靠的是招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领导班子服务水平和贯彻落实政策的力度。 二、学习抓得欠紧 一是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同志曾经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很多,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而且必须有紧迫感,必须提高自觉性。”因此理论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局班子成员忙于事务,忙于具体问题,而静不下心来读书、读报、学理论的时间少之又少,造成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流于形式,没有很好理解、领会它们的深刻内涵,把握实质,运用其立场、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没有健全完善学习制度,把理论学习看作是软指标,敷衍了事。 二是业务学习不精。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在内陆山区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更需要熟悉业务、了解县情的人才。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领域、地域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主开放市场,转变为wto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场,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已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我们熟悉、掌握国际贸易、资本营运、涉外法律法规,按照国际惯例办事。过来一段,班子成员还没有完全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只是在内部组织学习了招商引资的工作程序,招商项目的包装、管理,项目意向书、合同书、章程、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等基础知识,对入世以来国家出台的政策法律、法规,掌握得不透彻、没有得到灵活运用。什么原因呢?对我国出台的涉外法律、法规、政策等没有一套全面的书籍,认为入世以后,按国际框架,国际惯例办事有五年过渡期,慢慢去学,加上我们是内陆山区,真正和国外投资商接触的少,有些东西现在用不着,所以在组织培训、向外宣传方面力度不大,各部门主动开发包装项目、招商引资氛围不浓,从而影响了全县对外开放的进程。 三是对学习缺乏正确的引导。全局干部职工21人,要讲文化素质还算可以,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占18人,其余3人都有中专学历,大家学习热情也较高,大部分同志都在自学升学历,在文凭上下功夫,但是他们学习目的的并不十分正确,只是为捞到文凭而努力,不是深化自己知识为适应本职工作需要下苦功。全县的“三外”工作需要知识面广而深,专业知识强的人才,现在要讲文凭大家有,但工作起来都棘手,形成了客商咨询项目情况,不懂项目内容,无法解释,客商投诉,请求解决问题,对法律法规不懂,把握不好尺度无法协调。下去对客商企业进行调查,他们对财务不懂,对生产工艺流程及产品销售不懂,无法进行指导和建议,回局汇报也无头绪,这种局面形成主要是局班子认为年轻人爱学习,去深造是件好事,而疏于正确引导,明确指导他们,我们不但要有文凭,更得要的是要学用结合,学用对路,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提高全局的整体素质。 三、工作作风欠深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县委、县政府十发重视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改善了县内软硬环境,加之溆浦有一定资源优势,国内外客商纷纷踏至我县兴办各类企业,给县域经济增添了新的成分和活力,这是件大好事,同时,也要求我们工作作风更加深入,勤下去,多了解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多提些合理化建议。但是,我们作风欠深入,下去较少,就是下去,也是走一趟,对企业想,急什么,要干什么,解决什么等方面了解得少,出主意、想办法的少。由此,客商投资企业出现合资双方管理磨擦,工农纠纷,周边矛盾,与部门的供电、供水、收费等矛盾都纷纷而来,可以说是是烽烟四起,局班子成员成了被动临时的消防队员,顾此失彼,救了这家顾不了那家,无法忙过来,往往事与愿违,造成了客商有气,领导着急,我们憋气的极不利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对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缺高度认识。同志早就提出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并提倡我们的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市委书记欧阳斌同志也曾在大会上讲过,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群众供养我们,我们就要把群众办事,我们的干部要沉下去,要以我们的情去感动他们,帮助他们办一些实事。对照伟人和领导的讲话,局班子成员从认识上仍缺乏深刻的领会和理解,或多或少还存在对周围环境缺乏周密研究和调查。特别是对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缺乏认识。认为招商引资部门和农村工作没有多大联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群众得到实惠,这些工作都应由其他部门去落实。因而在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关心他们的生活,体察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问题等方面做得很不够。 (二)缺乏深入下去,调查研究,解决矛盾的办法和力度。俗话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也讲过:调查研究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要象“一朝分娩”。客商企业矛盾之所以屡出不穷,就是我们缺乏对出现矛盾细致调查研究,作认真的剖析,然后从中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和建议。过来一段局班子成员下客商企业调查研究次数少,工作作风不深入。一些企业从办厂到今还从来没有去过,所以对他们的企业地址、生产经营情况、市场运行情况、环保要求以及存在的矛盾和纠纷等问题都是通过电话联系,很不全面。主动为企业服务意识不浓,一般一年只到企业去一次,大多都是企业出现了矛盾和纠纷由局班子成员反映以后,我们才出面协调解决,比如说天星堂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及大江口冶炼有限责任公司不要是出现了问题,我们还不知道溆浦有这么两家引资企业。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健全下基层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加之,我县执法内容多,而我局没有执法处罚的主体资格,甚至连协调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些负面作用给我们工作造成了一定阻力和影响。只要局班子成员带头保持勤下去,沉下去调查协调,多跑部门请求支持,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力度就自然加大,出现的纠纷和矛盾就会相对减少。 四、加强局财源建设欠力度 我们建局时间短、底子薄,财政状况一直处于困境,我们除财政拨款外,无任何收费项目,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历史旧欠较多,无法支付上面政策允许的各项正当经费。加之我局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出差下乡较多,客商来我县的接待费用大,等等所需经费仍是个大缺口。因此,做任何事情都精打细算,比如说编印2004年全县招商项目目录,制作光盘,前期工作都已准备就绪,但因经费不能按时到位,局里又无资金垫付,导致这项工作不能完成。几年中,局党组也想过一些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无法改变现状。是否我们没有优势?是否我们无法走出低谷和困境?这必须从我们自身去找原因:一是没有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充分看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优势,没有以自力更生的原则奠定思想基础。我们身处“三外“工作部门,有与外部打交道的先决条件,各种信息渠道较多,再者,我们又有劳务输出的权力,这些都是我们的相对优势,只要把握机会,开发财源并不困难。二是在局财源建设这点上欠缺齐心协力。局里财政情况如此艰难,大家都看到,但到底怎么办,怎么去做,大家还是没有形成高度的统一认识,也没有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许多工作中有机遇抓不住,没有机遇又干瞪眼。 五、组织纪律抓得欠严 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搞得好不好,是否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就看纪律抓得严不严,现在干部职工遵守组织纪律大体是好的,认真检查起来,尚有一定差距,出现几种不良倾向:一是领导都出差开会去了,大家自由自在,缺乏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二是迟到、早退现象存在,缺乏制度的约束性。三是什么私事小事甚至别人事都请假,缺乏自觉增强组织纪律观念性。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抓组织纪律欠严,力度欠强,制度约束兑现欠到位。当然我们工作场地在老干乐园,环境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同时,看到一些单位在纪律方面比我们还差,我们还算过得去的,主要原因是怕得罪人。因此,出现了一些松散现象。 存在上述的问题,我们班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现象,认真总结,以这次全县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为契机,加强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观念,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转变观念,加强服务,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发挥班子积极作用,艰苦创业,团结务实,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在“三外”工作中有新的突破,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贸易经济论文:物流服务质量促进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的服务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国际经济贸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国际物流对于国际贸易的促进与交互作用。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我国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并加大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本文先分析了国际物流对促进我国对外经贸的作用,然后讨论了提升国际物流的关注要点。 关键词:国际物流;对外贸易;贸易经济 一、国际物流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作用 1.推动对外经贸发展 当下我国的国际物流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外的方法,这种国际物流虽然能够满足国际贸易需要,但是在效果上差强人意。为了实现国际物流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应根据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物流需求,形成一个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物流体系。中国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国际贸易活动有望长期开展,国际物流需要调整自身结构和服务方式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2.促进对外贸易规模扩大 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广泛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国际物流发展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国际物流网络与交通运输网络紧密结合。形成以中国为中心,构建起一个国际物流运输网络,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时控制,实现国际物流的网络化与智能化。目前,我国的国际物流应加强联网,重点把握住接壤国家的经贸往来,这样能够在物流运输距离上占有绝对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并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规模。 3.降低我国对外贸易成本 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而产生的,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国际物流具有很大的成本压缩空间。国际物流发展向着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能够有效减小我国的对外经贸成本,提升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空间。通过国际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还能够降低我国对外经贸的成本,有利于在国际经贸竞争中打价格牌,以求长期稳定发展。 二、我国国际物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物流运输速度有待于提高 国际物流运输速度没有达到预期要求。我国的中外贸易活动频繁,国际物流对贸易的成交效率有影响,如果国际物流机制臻于完善,就能够在贸易达成一致后快速完成交易。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大众对工作效率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物流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成交速度,就会失去竞争力。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和相互联系的。如果国际物流服务质量好且速度非常快,则能够有效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加我国对外经贸的收益。 2.国际物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贸易规模扩大 国际物流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有直接影响,国际物流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直接决定了订单的数量和贸易成交量,国际物流工作效率低,就会直接导致中外经贸往来受限,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对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日的国际物流发展较早且运营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外贸易经济发展。所以,只有中国的国际物流发展强大,才能够促进中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3.影响了对外贸易的成本 国际贸易成本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销售成本、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销售成本的影响因素较多,很难有削弱的可能性;生产成本与物料和物价息息相关,也几乎没有降低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物流成本成了唯一可以减小成本的因素。 三、提升我国物流行业服务的要素分析 1.丰富运输方式 国际物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运输,运输方式决定了运输的速度与质量,因此,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才能够实现国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海陆和陆路国际贸易往来频繁,所以,国家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在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以及铁路运输等方式上下功夫。此外,还要充分借力以强化自己的物流发展,比如管道运输和多国家联合运输等等,不断丰富运输方式提升国际物流的服务质量。 2.提升仓储服务质量 决定国际物流的服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仓储,国际运输货物中很多货物对运输过程和存储温度以及湿度等有严格的限制。国际物流的仓储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信誉度,如果储藏条件都能够严格达标,无疑会促进物流和中外经贸的发展,直接损害我国在国际经贸中的诚信形象。 3.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国际物流中的特殊环节,指的是在开展国际物流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消费者需求或者货物性质对货物进行拆分包装或包装装饰印刷等,这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加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货物运输中的流通加工,在确保货物安全完整的情况下进行,确保物流活动的进行能为整个贸易活动做出成本压减贡献。 4.货物装卸与信息管理 货物装卸看似是国际物流中技术含量较低的环节,对货物以及贸易活动的影响不大,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该环节十分重要且可控性小,既要确保货物在规定时间内安全转移,又需要保证货物装卸本身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国际物流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管理的支撑,国际物流信息比国内物流信息更加完善及时,每一个环节的运输时间和现象都能够被完整记录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使贸易信息有据可查,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完整的安全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物流对于中外经贸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提升国际物流的服务质量,才能够为中外经贸活动提供基本的运输保障。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经在国际上有了很强的影响力,中国正处于“走出去”的阶段,国际物流对中国商品“走出去”的速度有直接影响。因此,物流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国际物流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运用物流专业知识和国家经贸发展的知识来逐步完善国际物流服务,为中国的对外经贸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作者:袁斌 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经济论文:电子商务下的对外贸易经济研究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电子商务环境下,全球经济逐渐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经济模式也发生变化,对外贸易变得越来越便捷。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贸易起到降低对外贸易成本的作用,它在信息交流普及的今天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业务。它不仅能降低对外贸易成本,更能提高交易效率。开展对外贸易寻求持续性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实现有效的合作共赢。本文主要对当前电子商务对对外贸易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对外贸易;电子商务;作用;对策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新的优势,影响着传统对外贸易烦琐的操作程序,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费用。电子商务技术对我国经济影响深远,是我国对外贸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将从电子商务的介绍入手,分析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从而提出我国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对外贸易中的对策。 一、电子商务的涵义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性活动,电子商务活动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人们之间的各种商务活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交易。电子商务帮助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使得商务交易更加简单、方便,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增加交易的成功率。 二、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推动了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 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下的对外贸易方式和原先的方式不同,很多公司不再花高额的费用去租办公室或者店面进行商品贸易,通过电子商务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多变的市场动态和消费需求,市场虚拟化应运而生,使对外贸易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显著地降低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成本 企业在进行贸易时,产品和采购成本密切相关。电子商务是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减少中间环节亦节省一笔费用。买卖双方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增加了交易量。 (三)创新了对外贸易运输方式 随着对外贸易的运输方式不停发展,物流体系向立体化转变且每一个步骤都得到了高效率的管理,对外贸易物流系统可以得到电子商务信息的调节和控制,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开始变得个性化,创新的运输方式,以更高的要求来进行运作。 (四)电子商务提高对外贸易交易效率 对外贸的卖家和买家采用标准的合同和保险凭证,既节省了传送的时间,又保证了交易的效率。通过网上办理相关业务,可以提高办理业务的灵活性,为卖家与买家带来方便,大大地提高了交易成功率。 (五)促进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 国际分工全球化不断地提高,也成为国际分工的基础。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国际货物贸易中信息产品逐渐代替工业制成品,国际综合电子化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六)加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电子商务有助于寻找国际上的合作伙伴,发挥企业的品牌效应,从而扩大企业的业务量,外贸公司利用网站上的海量信息,了解客户的相关信息和资讯,减少企业在信息量不足情况下的资源流失,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完善自身产品和根据市场节奏进行自身的革新,逐渐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然而,电子商务不仅能提高交易量,更能促进对外贸易方式的改变。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之所以所占的分量相当,是因为电子商务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地完善。电子商务能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与沟通,电子商务能够打破时间的限制,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关税与税收也造成了电子商务的一系列新的难题,我们只有不断吸收国外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技术,才能解决这些难题。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研究 (一)增进互信完善信息交互平台建设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对外贸易,利用国际通用的电子商务交流工具,积极推行国内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平台的升级工作,中国企业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积极学习海外知名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形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强调技术研发交换分享与平台开发的资源整合,积极地开展国外电子商务经济交流模式的引入合作,实现更加全面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创新。需要企业负责人运用网络营销的思维,并且积极寻找海外客户,开展持续性的营销活动创新,了解海外地区的市场情况和主要消费需求。 (二)倡导交易模式优化升级,拓展业务 在第三方担保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把握商机,实现互联和互信更好地提升国内企业的对外贸易环境反应能力,适应当今网络购物发展的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并且实现商品交易信息的无缝传递。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需要有更具效率的货运公司的配合,进行销售信息的快速对流,实现买卖双方经济交往的对称性建设。 (三)电子化的商务实现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国际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企业网站为客户提供在线商品目录,转变了传统交易模式,为企业节省了在交易磋商期间所投入的各项费用。企业运用相关软件,突破了传统私人电子数据交换的局限性,实现电子化企业运作模式,降低企业成本和投资,但我国对电子商务运用处于初级阶段。 (四)突破实现战略思想和改变经营理念 企业需要不断推进组织形式的改革,转变传统经济中点对点的发展模式,为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可能,有效地实现共同发展的协调。在经营理念的实践活动中,要向合作共赢的模式进行发展,并且要将对外经济的组织结构进行创造性建设,将对外经济贸易的协作功能做到最大化。利用网路型的平台和工具,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对外经营企业扁平化的发展模式创新。 (五)实现对外贸易创新营销 电子商务的应用,促进了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实现了网络营销模式。通过电子信息进行网络营销,为实现企业开放式的目标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企业信息在国际互联网快速传播,促进了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总而言之,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中,电子商务发挥着强劲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对外贸易是对外贸易中的发展趋势较好的一种。通过对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更新,已经扩展了商务贸易能力,更将推广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商务贸易发展的一剂猛药,我国企业迈向对外贸易市场的脚步就能够行进一大步。我国高度重视电子商务技术,企业就要抓住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机遇,扩大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市场,推动我国全球化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促进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中的健康发展。 作者:梁煜武 单位: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探讨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企业不重视安全管理的问题,使得电力工程施工事故时常发生。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在保证电力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的同时,加强对施工的安全管理。企业需要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做好危险预防工作,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严格落实,严惩违反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1保障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措施 1.1加强事故的预防,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安全与生产是电力施工绕不过去的部分,生产必然带来危险,需要安全管理保障顺利生产,许多企业只是一味注重生产,而常常忽略的对施工的安全管理,因此常常酿成施工安全事故[1]。对于此,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要警惕,在施工前,需要先了解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对施工的危险点,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保证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的落实。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的危险点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施工过程中要能保证施工的安全。在施工前,需要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各自的职权范围、负责的区域,从而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1.2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应标准 电力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落实相应地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应标准。电力企业自身需要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在施工时,需要保证安全生产的条件,保障施工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相关权利,明确企业内部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保证各项施工的具体落实。电力施工企业需要树立一个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工程的安全生产。在确立了项目负责人之后,需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在开工之前,需要对工程进行技术交底,并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对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部门人员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每天需要对生产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在发现某些生产机械不能正常工作或存在安全隐患时,需要及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同时,安全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排查工程的安全隐患,在次日施工人员施工前,需要告知施工人员施工的危险点以及处理措施[2]。 1.3安全生产实例 笔者所在的电力施工企业,明确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施工原则,并将这一施工原则挂在施工现场,并要求每一位施工人员牢记,并且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活动,通过开展施工安全知识、应对措施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预防事故的能力,这一点从企业2014年与2015年全年度施工发生故障的数据调查对比中可以看出:2014年,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未经过安全管理培训,年度发生安全事故16起;2015年,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共开展5次安全管理培训,年度发生安全事故3起,在3起安全事故中,由于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及时,事故引起的损失较小。 2保障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 2.1施工现场的技术要求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施工现场悬挂安全指示牌,对施工现场的重点区域或危险区域,安排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巡查,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材料与相应设备的堆放,也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对放到指定的区域,避免由于堆放不规范带来的安全隐患。施工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需要穿上基本的防护设备,比如:绝缘手套、安全帽等[3]。如果工程是在夜间施工,施工企业需要配备照明设备,保证施工现场的照明充足,对于施工的线路,需要设置相应的警示灯,避免施工人员在夜间施工时误碰引发安全事故,在设置警示灯的同时还需要安排专业的电工对电力线路进行严格的管理,禁止其他人靠近电力线路。 2.2吊装的安全技术措施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施工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例如:在电力施工的吊装环节,涉及到了信号指挥人员、司索人员以及作业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司索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禁止不适合高空作业的人员参与施工。施工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并且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培训;在起重机挂钩时,需要保证吊索配置符合使用规范,在使用前,需要通过安全管理人员的检验,才能投入施工作业。在吊装作业时,需要在指挥人员发出了指令之后,吊装操作人员才能进行操作,两者之间需要配合紧密。在吊装构件时,需要先吊起大概50cm的距离,然后停止起吊,安全管理人员对吊装的锁具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锁具不存在问题后,再进行施工作业。在起吊钢箱梁时,需要先确认其重量,保证其重量未超标之后,才能进行作业。在不能确定钢箱梁的重量时,技术人员需要对其重量进行计算,如果钢箱梁的重量超标需要停止起吊。在起吊的过程中,需要尽量起吊的平稳,禁止突然制动的情况出现,如果需要反向操作,需要在平稳的减速静止之后,才能再进行反向操作。在栓挂吊具的操作中,需要计算节段的中心,依靠重心的位置来确定吊具的栓挂位置。在捆扎有棱角的钢箱梁时,需要在吊具与钢箱梁的接触部位使用相应材料进行铺垫,可供铺垫的材料有:橡胶、麻袋等。 3结语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原则,将安全生产理论与安全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重视对安全隐患的预防,将安全生产制度与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在施工时,需要注意施工的相应技术要求,保证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实处,从而保障电力工程的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詹雪松 单位:国网河南新野县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一、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一)加强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 提升电力施工安全管理效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定期开展电力施工安全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如果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高或不具备安全意识,那么我们制定任何的安全措施都是没用的,只有当我们的施工人员内心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意识培训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传统的培训方式不具备系统化的培训框架,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培训方式主要还是以书本培训为主,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很难起到实际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抛弃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从而开展符合电力工程发展和施工的实际化培训,首先培训的基础要从电力工程上出发,让施工人员清楚了解到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并且可以通过一些电力安全实例让员工了解到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向员工展示电力安全问题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员工吸收。其次,还可以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实践模拟课,在实践模拟课中向员工传授一些紧急处理的措施,这么做可以加深培训的效果,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用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最后,还应该在培训过后开展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考核,根据成绩判定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急救的能力。 (二)构建完善的安全制度 古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构建完善的安全制度对电力工程施工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规矩约束了我们的行为,同时也保证了我们的安全。想要全面提升电力施工安全的质量,只是安全培训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在电力施工之前构建完善的安全制度,当电力施工安全问题发生时可以有一定的依据。例如,当施工人员作出了危害安全的事情后,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处罚,安全制度的构建应该由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代表共同参与制定,当制度成型后大家都要准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电力工程安全得到更佳的保障。 二、电力工程质量控制 (一)提升施工材料选用的管理力度 电力材料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我国的电力行业的形式可以说是非常的好,但这也吸引了很多唯利是图的“小人”进入到电力行业当中。这种“小人”的融入,无形中为电力工程材料选购埋下了陷阱,而且电力施工材料还是电力工程质量的关键,如果电力工程的源头都得不到保障,那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由于电力材料风险的提高,因此,我们电力工程材料选用的管理力度也应该随之提升。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品牌口碑和有保障大厂家生产的材料,切忌不能为了节约工程成本去选择小作坊生产的劣质材料,使用劣质材料施工的电力工程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弥补工程质量问题的费用一般会大于材料购买的费用,这样很不利于我们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电力企业还可以和大厂家开展长时间的合作,在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的同时还降低了材料的成本。 (二)增强施工设计的严谨性 当施工材料选择好后,还应该根据电力施工的实际情况、施工材料来设计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中所有的施工都是按照工艺设计来进行的,如果前期设计出现了问题,那么势必会导致后期施工出现质量问题或工艺问题,甚至是出现工期延误和施工安全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施工之前的电力设计应该非常严谨,设计人员应该切实进入到施工环境当中,进行施工场所实地勘察,并且要保障所有数据正确无误,从而保证施工设计的有效性。 (三)增强现场各方面的安全管理 当前期所有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并且得到优化后,就可以开始正式的电力工程施工,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问题,再加上施工现场监管力度的没有到位,这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数量增多。因此,我们要加强现场施工的管理措施。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一点都没错,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到施工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施工材料现场的摆放、装卸和运输的方式;其次,还应该对施工现场的相关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避免在施工中因设备老化或质量问题出现施工安全事故;最后,还应该对工程设备操作员进行管理,确保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能够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 三、结语 电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国民生活最为基础和最为常用的能源,随着我国人们对电量需求和电力质量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因此,我国的电力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电力工程施工中不会出现质量和安全等问题。 作者:金虎 孙学金 吴华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郧西县供电公司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析 1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其施工安全的因素较多,因此,施工安全管理应是一个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动态的管理系统。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5方面:①有效保证了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是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安全、公正的重要标志;②是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③是企业从根本上改进安全卫生管理机制和完善劳动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有效措施;④实施施工安全管理对企业环境的安全状况提出了限定和要求,企业需根据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实施安全管理;⑤有效解决了企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比如安全生产状况不佳、管理方法不合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等。 2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践应用 2.1创建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 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是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只有全面贯彻和落实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所有人身上,才能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中各个部门的责任划分如图1所示。此外,还应强化企业和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真正地将安全管理措施贯彻落实到实践工作中。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企业、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员安全、施工安全和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 2.2加强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可从以下2方面加强安全管理:①加强对施工过程中设备、器具、工具的安全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所用到的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所有施工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发现问题,则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同时,还应定期保养和维护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始终保持施工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以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②加强对施工人员行为的控制,保证所有施工人员都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操作,并端正其工作态度,提高其技术素养和技能熟练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安全施工行为的出现,切实做好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2.3加强对施工危险点的分析和预控 应预先调查和分析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预控危险点的措施,比如采用消除、隔离的方式控制危险源,从而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应加大安全监控的力度和整改力度,制订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即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也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以免延误救援时机和扩大事故影响。 2.4完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采用限制、约束危险物质或能量的意外释放,以降低事故损失。电力工程中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①进入施工现场时的安全措施。主要指使用安全设施、个体劳动防护用品,保证照明设施处于良好状态,清理现场或设置专用通道,设置安全标志等。②高处作业时的安全防护。主要指在平台、斜道、脚手架等的搭设和拆除中,应做好交叉作业、悬空作业、登高作业、临边作业等的安全防护工作。③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指起重作业应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并由专人指挥。④施工用电安全。指在使用电动工具前必须做好检查工作,防止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电、短路等故障,进而引起爆炸和火灾。在带电设备附近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防触电措施。⑤应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⑥遭遇自然灾害,比如洪水、地震、雷击和台风等,应采取必要的防寒、防滑、防冻和防震等安全措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设施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给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通过实施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创建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危险点的分析和预控,可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可靠、稳定的电能,为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经济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黄伟杰 单位:国网福建安溪县供电有限公司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一、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视不足 安全管理一直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点,但是在具体的施工工作中,安全管理往往只成为了一句口号,安全管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特别是当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或工程进度产生冲突的时候,安全管理就被忽略了,也就是说电力企业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后者是为了赶进度,在知道安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还是要进行工程建设。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对于施工安全管理的投入也不足,安全管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还存在许多企业在发现安全问题的时候,采取的是逃避和拖拉的方式,对于安全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 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不牢固 近几年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正在全面的推进,管理的质量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但是还有许多电力企业并没有认真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安全管理也不到位、人员责任划分不清。这就导致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违章的现象,尤其是在进行危险系数较高的电力工程项目时,比如高空作业、大型机械施工和地下工程等,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安全保护不到位、安全设施不足以及违规情况较多发等安全隐患。 3电力工程安全教育不足 目前还有许多电力企业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管理者和操作者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那么也就无法将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进行真正的落实,安全教育培训一般是在国家的强制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会导致进行教育培训的机构以及培训的对象都会存在一些应付的心理,也就不会真正的对待安全教育培训的工作,并且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教育培训方面,有关安全教育培训的教材还不够完善,培训的内容也具有一般性,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建立安全责任制 安全责任制是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那么只有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安全管理的责任明确和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才能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企业和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只有充分的重视起来,才能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企业、部门以及人员的安全责任,尽量做到每一项安全事务都能落实到人头,只有这样施工安全和人员安全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2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督力度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监督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由于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现场操作时,很容易专注于某一项工作,这样就会忽略了其他危险点,而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安全事故高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监督和监管不到位,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服从监管人员的合理要求,并且监管人员的任用要进行充分的考核,监管人员必须是一个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工作人员,而且监管人员只需要进行安全监督,不应该进行其他的工作内容,以免出现监管漏洞。 3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还有一方面就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教育,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从而保证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能够按照规范的章程进行,使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符合行业的标准。同时要想使单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理可依,有基本的参照原则,就需要制定出严格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从而减少违规操作的发生,提高企业和人员自身的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及时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进而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4对危险点进行分析和预控 对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危险点进行分析,开展危险源的调查,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危险点预控措施,通过隔离和消除等方法将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安全监控,加大重大安全事故的整改消除力度,制定重大施工的应急处理方案,从而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有效的处理安全事故,避免安全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反应和处理能力,做到问题不解决绝不罢休,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关系到施工安全和人员安全,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重视不够、基础不牢和安全教育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电力企业应该采取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注重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分析危险点等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 作者:谢照新单位:东莞谢岗供电分局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试议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一、当前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据调查显示,管理层资格相对较老的人员多为初、高中学历,在知识和技能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他们的思想理念及管理能力显然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施工人员具有非常大的流动性,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实践中我们会看到,由于企业难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教育与培训,具体施工人员的素质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造成安全事故频发。 2.施工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器具不当,现场环境异常复杂。当前国内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较为混乱,通常施工建设中用到的各种机械器具、安装工具以及调试设备等,都散落在施工现场,不仅影响了施工质量,而且可能会产生很多的安全隐患。保养和维修的欠缺,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各种不安全隐患也随之产生。另外施工建设现场交叉作业现象,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人数众多,很难保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3.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工程建设事业逐渐走向规范化,当前普遍推行的是施工监理机制。但实践中,由于国内实施监理机制的时间较晚,监理企业的产生也较仓促,加之企业人员构成存在一定的缺陷,真正懂得电力工程建设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监理人才非常缺乏,使得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到。 二、优化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提升安全意识,真正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当前电力企业领导阶层方面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安全认知水平,坚持以遵纪守法原则及安全生产制度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遵循以员工生命安全为发展本质的科学观念,充分意识到当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始终将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立足的生命线,而非单纯的将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作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形式工具,因为安全生产决定了企业的社会信誉及生命,也是企业高层领导同基层员工产生信任及尊重的重要基石。 2.提升安全意识,真正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当前电力企业领导阶层方面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安竞争,因此企业必须最大化经济效益,方能立足于市场之中,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但这一经济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必须以正常生产和员工安全为前提,方能良性实现,这既是企业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发展的根基。经济效益同安全生产之间的矛盾始终并存,需通过合理的投入安全生产,既保证效益最大化又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有效运转。 3.强化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对于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所涉及到的所有施工参与人员,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考核工作,通过良好的学习培训教育,使进入工程施工现场的员工对现场施工具备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员工群体才能够强化自身安全意识,同时对于委任的外来施工队和临时施工人员,也必须做严格的施工资质检查与身体健康检查,并安排其对安全管理规程进行全面系统学习,展开施工技能培训。另外还需各部专业人员进行编制工程危险节点、危险源头与危险面,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要具针对性,层次清楚,根据不同的工种及职务进行系统的开展。 4.强化日常安全管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也非常重要,项目负责人要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让员工感悟到自身安全对于家庭及单位的重要性,更加自觉的注意施工操作的安全性;在施工中还应创设良好的互助氛围,以形成一个全员相互监督的良好局面;建设单位必须重视在安全施工设施方面的投入,积极在施工的现场进行设置相对标准化的安全保障措施,为施工人员良性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施工作业平台,消除工作人员的安全顾虑,减少因安全设施不够完善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5.做好安检工作及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在当前电力工程建设中,必须要通过全面的安检工作,促使各项制度良性贯彻。安检的具体实施可以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及专项检查、巡查等形式展开,以此促使各部门更好地依据施工要求落实安全责任机制,促使整体施工队伍施工思想的转变。另外安全器械及作业工具与施工机械等也必须定期检测,坚持保养与维修,专人专项合理使用,杜绝只用不修的现象和非专业技术人员混乱使用的情况,以此保证工程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避免施工中因机械设备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问题,促使工程施工建设向着更深层次迈进. 作者:胡潇单位:容城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分析 摘要: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关系到电力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就目前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状,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了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就是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由于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程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导致安全隐患大量存在。 一、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防止发生误操作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是电力施工型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守电气操作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管理制度,健全和细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奖惩措施,制定详细准确的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规范员工作业行为,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统一、规范、切实可行的标准。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监控力度,使安全工作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要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做到对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心中有数,对施工现场的工作组织协调和安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安全监督人员、班组长、工作负责人、现场监护人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发挥应有的安全监护责任。 二、电力工程的质量控制管理 (一)项目决策阶段质量控制。包括审核电力市场需求分析、项目选址报告、可行性报告和计划任务书等内容。要保证选址合理,符合国家和地区规划,使项目目标和水平具有合理性,并与其投资环境相协调。 (二)项目设计阶段质量控制。工程设计依据工作进程和深度不同,一般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技术上复杂的项目可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是我国工程设计行业长期形成的基本工作模式,各个阶段的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技术文件和经济文件。其目的在于通过不同阶段设计深度的控制来保证设计质量。设计单位的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因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不同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按设计准备与设计展开两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三)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就是要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预控点,严格质量检查,加强成品保护。施工工序是工程施工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构成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质量检验和管理的基本环节。从现场管理角度看,工序就是人、材料、设备施工方法和检测方法、环境等对工程质量起综合作用的过程。只有发现、分析和控制工序质量中的质量波动、将每道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确保每道工序质量。工序控制目的就是要控制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控制其分散程度以及特性值波动中的位置。控制主导因素,稳定工序,保证工程质量。究其特征就是管因素、管过程,而不是单纯管结果。 (四)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两个方面。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检查设计与施工质量,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建设阶段的结束和生产使用阶段的开始。尽快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对促进项目的早日投产使用,发挥投资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竣工验收一般分为单项工程验收和全部验收两个阶段进行。单项工程验收是指在一个总体建设项目中,一个单项工程或一个阶段已按设计要求建设完成,能满足生产要求或具备使用条件,且施工单位已进行预验收,监理工程师已初验通过,在此条件下进行的正式验收:全部验收是指整个建设项目已按设计要求全部建设完成,并已符合竣工验收标准。施工单位预验收通过,监理工程师初验认可,由监理工程师组织以建设单位为主,有设计、施工等单位参加的正式竣工验收。在整个项目进行全部验收时,对已验收过的单项工程,可以不再进行正式验收和办理验收手续,但应将单项工程验收单作为全部工程验收的附件而加以说明。 (五)项目使用阶段质量控制。使用阶段质量管理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按照合同和有关的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即回访保修期内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组织原项目人员主动对交付使用的竣工工程进行回访,听取用户对工程质量的意见,填写质量回访表,报有关技术与生产部门备案处理。工程交付以后,使用过程也是考验工程实际质量的过程.它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继续,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开展质量回访和检查,即一年后到现场检查和听取新建、改建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限期整改。同时要对输变电工程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结语 优质的电力工程质量就是一种保证。要想搞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就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要不断地总结过去.不断地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基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探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飞速发展,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管理。文章分析了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安全管理;施工;电力工程 引言 为加强电力施工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相关人员和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首先必须分析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电力工程施工现场比较复杂,是一种多工种立体动态施工,人机流动较大,且生产设施具有临时性的特点,作业环境较为多变,施工中材料、机械、施工人员的动态集中,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电力施工安全事故主要是发生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多数原因是因为电力企业对施工安全管理过于疏忽。本文分析了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1 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人的行为 导致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行为包括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层的违章作业、生产层的违章指挥以及领导层的违章管理。导致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行为存在的原因有以下五点: 第一,存在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使得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第二,刻意压缩工期,追求施工进度,施工程序不规范;第三,没有落实施工安全管理的安全责任;第四,安全管理人员没有经验,存在过多分包单位,用了很多临时工,对他们的安全意识培养不到位;第五,施工人员工作时间过长,容易疲劳,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无法意识到作业存在危险性。 1.2 物的状态 电力施工过程中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物的状态,一般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材料,设备机械,以及施工对象、施工环境等生产要素存在问题引发安全事故的状态。施工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一般和人的管理、操作失误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物的状态反映了人的决策水平和人的素质,以及物自身的特性[1]。 2 改善电力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途径 2.1 培养施工安全管理意识 电力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目的是为了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保证电力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力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对电力企业进行改革时,必须重视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保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做好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的项目效益。所以,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处理好工程安全与工程效益之间的关系,注意工程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的协调,以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2 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2.2.1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通过对施工现场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以及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对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企业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专业知识、行业标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2.2.2 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要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必须强化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首先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对员工进行业务知识的培养;其次,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主要突出四个方面,即突出现场设备的相关知识培训、突出岗位、突出现场施工理论知识、突出现场需求。突出现场设备即第一时间掌握设备的培训资料;突出岗位即制定相关岗位责任制;突出现场需求即针对现场的主要需求展开研究讨论,以解决现场需求问题;突出理论知识即对员工施工技术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以满足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增强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技术问答、设备写实、设备巡回、现场讲解、导师带徒、举办学习班等。 2.3 健全安全生产监督、保证体系 针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按照事前的防范、事故发生的控制、解决事故之后的改进三个环节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网络,进一步完善安监人员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必须重视事前的防范环节,监管人员必须督促施工人员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并设置相应的警告牌、安全标志、防护设施,定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以便于对隐患的整改纠正,做好安全事故的事前防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大量实践证明,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首先必须明确界定各级各部门人员在施工中的利、权、责,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好相应标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可以通过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以及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实现。 2.4 重点安全环节分析与防范 对施工中的危险点进行分析,理清危险点的各项防御措施,具体有疏导、隔离、消除等方法,对重要的安全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2]。 3 增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3.1 控制人的行为 由本文第1部分可知,电力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人的行为因素,主要有技术素质差、操作技能差、态度不正确、安全管理不重视、身体状况不佳等因素。所以,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安全教育培训。比如电力企业可以定期开办培训班,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某一项技术及该技术的安全管理内容进行培训,电力企业可以针对该技术的培训制定出电力企业本身的施工人员技术合格证书,将此证书颁发给培训合格的员工,并提升相应的待遇,鼓励员工学习先进技术及先进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员工自身专业素质,以此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3.2 加强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对于电力工程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电力企业应规范自身的用工制度,规范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制度,签订相关协议,并收取一定的安全保证金,降低电力工程分包的安全风险。对于已合作的分包单位,电力企业应对其进行严格的业绩考核评审,淘汰规模小、管理散乱、施工技术不到位的分包单位,并加强分包单位的日常安全管理,比如对工地人员开设工地教室,进行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工地劳务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 3.3 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员必须落实安全施工措施,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情r予以指导,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定重点安全监督检查点,主要包括新员工施工环节、劳务工施工环节、特殊工种施工环节、大型机械装拆、施工机械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深基础施工、模板施工等重点施工环节。并在事故多发期增加安全岗哨,定时安全查岗,如果发现违章行为应严格、及时处理,重点控制危险源,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在员工之间建立相互监督机制。规定员工若发现他人违章,一定要及时制止和纠正,并落实相应责任。 3.4 注重文明施工 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建立完善的文明施工制度以及环境保护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文明施工管理组织,制定相应的文明施工安全标准[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并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并论述了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强化措施。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关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探讨 摘 要: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飞速前进,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发展,电力工程在整个工业建设工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伴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施工安全管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可敷衍以待,必须运用科学的力量,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施工日期,努力追寻效益最大化。本文主要针对电力工程施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更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电力工程项目的大力发展也是国家贯彻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的主要来源,国家对电力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电力工程建设必须结合当前社会的背景,向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前进,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因此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以及质量控制迫在眉睫,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保障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 1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保障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首当其冲。从法律角度上进行保障,依法惩办违反规章制度、钻法律漏洞的人。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当前现实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合理分工,奖罚分明,带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1]。另一方面要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视同仁,每个员工都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避免人为错误导致的事故缺陷,防止重大事故的出现。管理层人员更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巡查,拔除安全隐患,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在制度上予以保障。 1.2 贯彻安全责任制 “安全第一”是电力工程施工的第一准则。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施工企业应当积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严格执行“生产必须抓安全”的要求,实行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以安全责任制度为基础开展安全管理,更好的完成安全施工的目标。同时施工企业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以便于形成安全责任体系,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从根本上保障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 1.3 加强防范措施 防止因操作出错导致的安全事故以及人身伤亡事故是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及技术要求,制定科学的安全施工方案,以安全施工为最终目的;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活动,为全方位安全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使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增加安全监督的投入力度,重视安全监督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整体施工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对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提供更进一步的保障。 1.4 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每个电力工程施工企业都应组建属于自己的精英建设团队,要求团队人员技术过硬、责任心强、拥有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 电力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操作失误和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必须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技能。企业应当不断地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在现实施工中全局监控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及时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同r,企业之间应当积极组织技术交流活动,就日常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集思广益,寻求更加完美的解决方案[2]。此外,企业在注重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应注意施工仪器的维修与保养。 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积极宣传普及责任意识,在长期的思想教育下,潜移默化的培养全体工作人员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使公司员工拥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充分了解安全管理制度,积极支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以便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出现操作失误或者人员伤亡事故时,能够镇定冷静,勇于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2 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2.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管理 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工程进行详细深入的了解,制定可行性方案。首先进行图纸的绘制,然后由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通过对设计图纸上的施工顺序、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等的层层审核,发现并纠正图纸中所存在的错误,使设计图纸更加符合项目标准。施工团队应准备全方位施工监督,详细记录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正确应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确保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的类型、型号、性能等,都足够满足施工需求,为接下来的电力工程施工提供技术保障。最后要注意施工材料的购买,应选择正规商家,保证材料质量并且详细规划充分利用,避免浪费。 2.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管理 施工过程是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灵魂部分。此部分的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分为主体施工的质量控制、安装部分的质量控制、调试部分的质量控制等。即以工程动工顺序质量控制为重点,而动工顺序又是施工过程的基本组成单位。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施工顺序是综合了人力、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方法以及环境等因素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作用的过程。为了保证全部施工顺序的质量,应当充分分析制约每道施工顺序的因素,并将其置于可控范围内[3]。只有稳定施工顺序的影响因素,才能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2.3 施工后期质量控制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在整个电力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电力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之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并处理遗留的质量问题,妥善保管电力工程施工中所用到的图纸以及资料,增强对工程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施工后期质量监管人员应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严格按照项目标准以及验收标准进行工程的交接验收,全面深入的了解电力工程,为施工后期的工程使用与维护奠定基础。施工后期竣工验收的完成,标志着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结束,同时代表着工程建设使用阶段的开始。 2.4 工程使用阶段质量控制 工程交接验收之后,工程的使用阶段其实也是检验工程施工质量的过程,相当于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延续。此过程包含了质量回访,在一定时间后回到现场检查工程的运行状况,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果在保修期内工程出现了施工方面的质量问题,或者是接到了使用者的投诉,应及时维修,消除隐患,并仔细记录所有的回访以及检修资料,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保存,作为资料归档保存。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相应地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为了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清洁绿色的能源,电力工程项目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策略,积极吸收运用科学技术,高效率的对电力工程进行管理建设,力图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管控和质量管控。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加强各个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以点带动线,以线代动面,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完成电力工程建设经济利益最优化的远大目标,并紧跟时展的脚步,在发展的潮流中站稳脚跟,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口居住范围的不断拓展。人们所需要的电力供应也就在不断地增加。因此,伴随着建设工程的不断开展所进行的还有电力施工进程的不断开展。由于电力施工是一种危险系数较大的施工方式,为了避免在电力施工的进程中出现意外,使得电力企业的成本以及施工人员的让人身安全受到损害,在进行电力施工的进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管理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施工进程的控制而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系数。但是由于这一过程存在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的电力企业之间的重视程度的差异使得在电力企业进行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当前电力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行了如下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电力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强度;现存问题;解决对策 一、 电力施工管理过程所包含的内容 (1) 对于施工图纸及方案的管理 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影响面较广且施工难度较大的施工工程,因此在进行施工之前都会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与建筑工程一样,电力工程的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的设计同样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是施工工程过程中需要加以重点关注的内容。 (2) 对于施工技术和安全的管理 电力工程的是工具有较大的技术性以及专业性,因此其在进行施工的进程中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较为严格的管理。除此之外,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不仅在施工的进程中可能会对施工者产生安全上的影响,而且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困扰使用者的安全问题。所以实现对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本文进行论述的重要原因。 (3) 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 如果说对于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的管理是两个较为宽泛的热荩本文认为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就是将电力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的过程。其主要包括的是在施工的进程中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以及材料的质量等之间关系到整体施工效果的诸多方面进行的管理,是整个电力施工工程管理中最为直接具体的管理形式。 二、 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现存问题 (1) 施工安全管理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要想实现一件工作执行效率的最大化,就应当对从事工作的人进行明确的指责分工,使其按部就班,严格按照自身的职责进行工作。我国的电力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之所以没有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管理者之间职责的不明确。由于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施工图纸安全管理、施工材料质量管理、施工进程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内容,而指责的不明确导致管理人员态度懈怠或者是相互推卸责任,导致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够,从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2) 施工安全管理机制及制度不健全 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制度的不完善同样是造成施工安全管理无法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在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都具有严格的要求才能够使得监管过程变得更有力度。但是通过对当前电力施工进程的管理人员的组成观察,部分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数量存在欠缺的状况,或者是专业素质达不到进行管理的标准。影响了监管的效果。另外,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管理人员缺乏可以依据的管理条例,使得监管无力并且缺乏严谨性。 (3) 施工工程配套设施质量管控不严 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的进程中,需呀用到部分机械化的仪器对整个施工进程的安全性进行测量。这也可以算作是电力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一个方面,但是在部分电力企业内部,由于出于对企业施工成本的考虑而对施工进程中所需要用到的质量测量仪等施工仪器的更新予以忽视,导致由于设备的老化而造成的安全性能测验失效的状况,最终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4) 施工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且安全意识较弱 施工人员作为整个电力施工进程的主体,其对施工安全的关注度以及施工的专业水平也是影响到整个电力施工进程安全性的重要原因。这一点虽然看似是施工人员自身的因素,但是从实践上来说,其实也是电力企业在人事管理层面对施工安全的注重问题。电力施工进程的复杂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人才的选用的过程中选用较为专业且安全意识较高的施工人员,但是部分企业由于想要节省人力开支而聘请廉价劳动力,由此使得电力施工进程的安全受到威胁。 三、 解决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现存问题的对策 (1) 政府应当着力完成施工安全方面的法律 本文认为,在电力施工进程的安全管理中之所以会出现上文所述的种种情况,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我国对电力企业的施工进程的安全性并没有进行较为强制性的规定和要求。由此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对安全问题疏忽的状况。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认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会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在法律法规内应当对电力施工进程的安全措施、出现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进行明确的规定。通过强制性的手段促使电力企业对电力施工进程的安全予以关注。 (2) 应当对就监管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 在前文对电力施工进城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实施的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本文首先提及的就是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从而导致管理人员之间相互推诿或者是予以疏忽的情况。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其严格按照自身的职责进行施工进程的管理,从而实现施工安全管理进程的严密性。 (3) 应当完善施工安全管理进程中的机制及制度 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缺乏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要解决电力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现存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实现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及相关机制的完善化。除此之外应当对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使得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有据可依,按照完善的制度对施工安全进行管理,防止出现疏漏的状况。 (4) 应当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安全意识 考虑到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安全意识是影响到电力施工进程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在电力企业进行电力施工人员的选择的时候,应当将降低成本作为第一目的的选择方式予以改变,而应当将整个施工进程的安全至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因为,降低劳动成本只是一个目光较为短浅的降低整个施工成本的方法,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企业所需要承担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企业进行施工人员的选择的时候,应当优先考虑施工者的专业水平及安全意识,以为施工进程的安全做保障。 (5) 应当对施工设备的质量及安全性进行严格规范 相比于人工对施工进程的安全进行控制,利用一定的测验设备对施工进程的安全进行测验和管理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是,这是建立在仪器设备正常这一前提下的。如果企业一味地吝惜成本而不对安全监测的仪器进行维护,将会导致由于仪器检测结果的不准确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因此本文认为要实现施工安全的有效管理,就应当对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的规范,从而对施工材料等的安全系数进行准确的测量。 结: 电力施工进程的安全系数的保障,不仅对于电力企业有利,而且对于施工者以及建筑的居住者有利,因此本文认为在电力企业进行电力施工安全的管理的进程中,不应当过分关注于施工的成本,而应当将安全作为第一要义予以重视。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浅析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控管理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网架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的同时,电力工程的施工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安全管控一直就是电力工程施工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简要概述了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管控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施工;安全管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鉴于此,我国电网改造建设施工项目和规模都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但这也给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控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以此为背景,提出了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控管理措施,以期提升电力施工安全管控管理水平。 1 电力安全管控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电力行业的中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的电力工程已经进入了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自动化程度高、工艺复杂等发展阶段,相应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也逐步增多,尤其是在多专业共同施工的情况下。一旦电力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不但会影响到工程进度,而且还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安全管控管理工作,消除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能控、可控、在控,从而保障工程在预定工期内顺利完工。 2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对安全管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低 安全一直是电力工程施工工作中的重点,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安全有时成为了一句口号,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尤其是当安全管控工作与工程施工进度或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安全就往往被搁置一边,江西丰城电厂“11.24”特别重大坍塌事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2.2 施工安全培训教育不足 目前仍有一部分施工单位对电力施工的安全培训管理认识不够充分,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没有真正落地,虽然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是我国强制要求的,但是仍存在着应付的心态。 2.3 对电力安全施工安全事故缺乏有效的预防控制机制 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防”和“控”,预防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1]。施工单位没有定期进行事故预想和应急演练。没有组织对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安全学习,对事故通报的学习流于形式,既不能真正吸取事故的经验教训,也无法切实整改,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2.4 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施工管理人员没有完全落实安全督查监督的责任,不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留下安全生产隐患。二是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且文化水平偏低,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随意,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极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3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控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安全管控管理制度建设 安全责任制是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那么只有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安全管理的责任明确和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才能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2]。在电力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应认真遵守和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各部门、班组、人员的安全职责,让每一个人都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质量”的安全管控理念贯彻到电力工程施工的细节中去,安全就会得到有效的保障。 3.2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良好的安全意识是电力工程施工安全工作的根本,因此,要想切实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应该着重于专业、技术应用、实践操作三个方面,安全教育应以预防为主,着重培养安全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以提高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为手段,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控管理水平。另外,着重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对施工作业中的危险点进行安全交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从而更好的规范他们的行为。 3.3 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及时进行分析和预控 积极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采用隔离或消除等方法将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大型施工过程,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提高工作人员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反应和处理能力。对危险性大、复杂程度高的检修工作,要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严禁无方案或不按审批的方案组织施工作业。强化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的分析和预控,就是要及时将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或状态消除在萌芽状态。开工前,工程专职安全员应以书面形式将作业任务、作业点、危险点及预控安全措施向施工作业人员交待清楚,并履行签字确认仪式。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危险点,应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做到问题不解决不罢休,防患于未然。 3.4 化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全面开展安全承载能力分析,合理控制工作总量和进度,严格限定作业强度和数量,保证工程安排与作业力量、管理能力相适应。安全监督到位人员要认真履行到岗到位监督职责,严格监督人身、设备、环境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落实好现场安全监督职责。工作作业人员要对自己行为的安全负责,加强安全风险辨识防范,在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杜绝习惯性违章。对于重大、复杂的电力施工工程实行全过程安全督察,深入开展反违章活动,严肃查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擅自扩大工作范围等典型违章现象;对于查出的每起违章,应做到原因分析清楚、责任落实到人、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4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电力行业转型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技术不断更新的过程中,电力工程施工的工程量增长迅速。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安全管控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的优劣与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关系到设备安全及财产安全。电力工程施工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将施工安全管控工作常态化,采取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注重人员教育培训、建立健全预防控制体系等措施,切实保障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管理探讨 摘 要:为了可以推进电力产业的长远发展,让电力项目可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有必要强化电力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执行科学的方法,确保施工安全;而且一定要掌握电力项目建设质量管控情况,确保项目质量合格。 关键词:电力项目 施工安全 质量管控 措施 研究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电力需求逐渐增多,这对电力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项目安全管理属于一件长期的、繁杂的、系统性很强的作业,在施工阶段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和安全事故,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落实好施工安全措施。 1、目前电力项目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出现的问题 现阶段,国内电力单位的安全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导致管理不全面、责任不清楚、监督不到位,造成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电力项目建设场地缺少科学、合理的安全策略,在落实上也存在缺陷;工程场地管理者安全意识较差、责任性薄弱,管理不严,未起到监督、控制的功能;电力项目建设的运营人员忽视了施工安全,重视短时间的效益,没有关注长期的效益,进而忽视了施工安全控制;管理人员未深入工程现场开展实地勘探,对工程场地出现的安全问题不清楚,未建立出有针对性、合理的、可行的安全防范策略。很多问题都造成电力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和质量管控出现安全缺陷。 2、电力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策略 2.1创建完善的安全责任体制 在电力项目建设环节,施工企业需要创建完善的安全责任体制并进行执行,把安全工作具体贯穿于各部门和个人身上,如此方可以确保管理任务的严格标准性,才可以确保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施工阶段,一定要遵循以预防为主、安全为首、全面治理的原则,国内相关单位建立的安全施工工作标准,以及安全施工管理条文来落实各个建设过程,保证安全管理责任体制得到全面落实和实施,保证安全管理任务的正常进行,统一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2.2强化项目建设安全预防 工程管理者一定要对关键的施工内容展开重点控制,如此方可以更好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防止人身伤亡问题和施工事故的出现。另外,还应该针对操作工艺建立严格的执行标准,建立健全的应对策略,认真建立技术方法、工程组织计划和施工操作指导标准等,由此来保证施工计划在经济和技术上合格。单位内部管理者与技术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思想与预防意识,工程监督者需全面发挥本身的功能,科学协调现场建设工作,严格的防止违章施工、粗心大意等情况的发生,确保电力建设工程的健全的施工组织条件下开展。 2.3做好施工安全培训工作 电力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影响到全部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要求全部的工作人员一同完成施工安全管理教育,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大大影响着施工安全控制。一定要落实好建设安全培训,确保安全建设,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第一,序定时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方面的理论,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第二,企业能够经过组织安全培训时间,借助具体实例使工作人员研究其中的安全问题、问题原因。指引他们找到处理的措施[1]。第三,能够经过现场展示,讲解操作中不标准施工存在的事故,提升工作人员对操作安全的意识,使之更为注重施工安全。第四,强化岗位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是营造施工工作标准的要素,所以,需强化岗位教育,提升施工技能,让施工工作更为专业,进而全面确保操作安全。 3、电力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3.1设计和施工环节的质量管控 按照电力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深度的差异,项目设计通常根据初期规划、施工图纸规划两个环节进行。结合技术的繁杂性,项目设计通常根据初期规划、技术规划、施工图纸规划三个过程实施。这两种项目设计方法,是国内项目设计事业的基本操作形式,设计师应该队每个过程建立设计说明、技术信息与经济信息,经过不同过程涉及深度的管理来提升项目设计水平。 3.2施工过程的质量管控 施工过程是强化电力项目施工质量管控的是重要过程,施工阶段质量管控就是应该以程序质量管理位重点,明确项目质量预控点,全面进行质量检验,强化对成品的维护。施工程序使电力项目建设的基本部分之一,还是质量检查与管理的重要过程。施工程序就是工作人员、工程材料、施工措施、检验方式、施工条件等对电力项目建设质量其科学作用的还击[2]。强化施工程序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要管理程序产生的质量也在正常的变化范围,经过管理主导要素、稳定程序来更好确保电力项目的建设质量。在电力项目具体的施工阶段,管理者应该深入到工程施工场地,严格坚持相关质量需要来标准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避免违规操作情况的产生。特别是要落实好质量薄弱过程的把关任务,对建设各环节都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把好工程材料质量的关,详细检验施工设施和机械的特性的质量,从根源上确保电力项目建设质量。 3.3完工过程的质量管控 完工过程属于电力项目施工的最后环节,电力项目施工质量检验也是电力项目质量管控任务的关键过程之一,其重点由项目建设质量的中间检验和项目的我完工检验两个方面构成[3]。电力工程完工检验,属于电力项目建设的最后过程,还是严格检验电力工程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建设质量、确定项目是否可以投入应用的关键程序。如果完工检验顺利实行,则表示电力项目施工过程的结束和投入应用过程的开始。因此,尽早完成完工检验,对于推进电力项目尽早投入应用有着显著的现实作用。 4、结语 电力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管控属于电力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贯穿在整个电力项目的施工阶段,一定要在电力项目施工过程同时做好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管控工作。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 [摘 要]本文主要基于笔者实践,围绕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一、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问题 随着电力工程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并严重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承包单位、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往往将重点放在施工进度及经济效益方面,忽视了施工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责任制缺失,给电力工程施工安全埋下安全隐患。 (2)多数参建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就目前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来看,安全意识缺乏已是常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及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现场施工队伍老龄化,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因而缺乏安全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在施工中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解决,更存在违反施工操作规范的现象,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3)施工设备及器具管理不到位。施工安全隐患也存在于施工器具的管理工作中。例如,管理人员没有遵循“四步法”开展工程施工,没有认真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设备及器具,这些都会埋下安全隐患,最终影响导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 (4)工程施工承包单位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缺乏正确认识,往往只重视经济效益及事故进度,而忽略施工安全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影响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 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承包单位应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初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将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及人员身上,这样才能够保障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性,才能保证施工活动的稳步开展。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按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以及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来执行各施工环节,确保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得到层层落实与执行,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共同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的施工环境。 2.2 加强工程施工安全防范 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施工安全关键项点进行重点管控,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防止操作事故的发生,有效避免人身伤害事故。此外,还需要针对施工工艺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详细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组织方案及施工作业指导书等,以此来保障施工在制定方案阶段安全措施达标,质量控制达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必须要增强安全管理理念及防范意识,施工监督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全面协调现场施工活动,坚决的杜绝违规操作、麻痹大意等现象的出现,保障电力施工项目在完善的施工组织体系下进行。 2.3 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对工程建设单位的施工安全管理而言,避免由于人员误操作发生的事故是日常工作的关键所在。为防控这种问题的产生,需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制度,深化安全管理要求,采取更多的安全管控措施,编制细致的施工组织方案与技术方案、安全措施,以此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强化对施工安全的监督、控制力度,是安全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目标稳步前进。企业中的全体管理人员要形成安全意识,定期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中的安全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判,针对安全关键问题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并加以落实,确保现场安全状态可控。 2.4 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要实现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第一要素,提升人员安全素质最为有效的方式即为对人员实施系统的教育培训。通过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可使全体人员树立起安全至上的思想,形成所有事故都是可以得到预防的基本理念,认识到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作用,以及事故产生危害性,同时充分结合思想、技术和专业培训,保证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关注安全性,达到施工过程中的自控和互控,将安全管理转化成自身的自觉行为。 二、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1.项目决策期质量控制 电力工程项目决策期的质量控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市场需求分析审核、工程选址报告、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建设计划任务报告等。在确保工程选址合理的基础上,满足国家及地区规划要求,使项目建设水平及目标更具可行性,同时和项目建设的外部投资环境保持良好协调性。 2.项目设计期质量控制 电力工程项目设计通常按不同的工作进程与深度,分别在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两环节中完成;而对于技术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而言,通常包含三大设计阶段,分别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以上项目设计模式是工程设计领域长时间形成的固定模式,不同环节的设计成果都包含技术文件、经济文件与设计说明。项目设计期质量控制目的为借助对设计深度的有效控制,达到确保设计质量的目的。 3.项目施工期质量控制 施工是形成工程主体的主要环节,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实际上就是将工序质量控制作为核心,通过对预控点的合理布置,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强化对施工成品的保护。施工工序为项目施工基本环节,同时也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对现场管理而言,工序即为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方法、检测方式以及环境对于工程整体质量造成影响的具体过程。只有深入分析工序质量当中的波动,将所有工序质量影响因素严控在规范限度之内,才可以保C每一道工序的质量。 4.项目竣工期质量控制 工程验收为质量控制重点环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为中间验收与竣工验收。竣工验收通常分成两大环节,分别为单项验收与全部验收。其中,单项验收指的是单项工程完成建设后,具备相应的使用条件,并且施工企业进行预验收,现场监理人员已经初验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验收工作;全部验收指的是整个项目按照规范设计要求建设完毕,同时满足相应验收标准,施工企业进行预验收,现场监理人员已经初验通过,由全体参建单位参与的正式验收工作。 5.完善电力工程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的管理体系是开展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与依据,据此,电力工程的管理部门需要完善管理体系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及规范要求,在每一个工程环节中都建立起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管理框架。同时,还需要在管理制度中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制定一系列的赏罚制度,完善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 6.重视工程材料与技术 电力工程质量受相关建设材料与技术的影响较大,因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及技术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依据电力工程的管理要求来制定规划详细的施工材料。同时还需要对施工技术的相关材料进行整理与分类,为后期的施工提供积极的指导。其次,在预算的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材料供应商,确保建设材料的质量。除了需要对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进行详细的检查之外,同时还需要对相关材料的参数进行仔细的核实。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分析 【摘 要】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是保障电力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具有极强的长期性、复杂性及系统性,因此在安全管理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将电力工程的特点与实践情况相结合。论文就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及质量控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在施工过程安全问题的举措及提升工程质量控制的办法。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1 引言 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对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及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危险系数较高、施工周期较长、技术难度较大,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不仅为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工程质量也难以掌控。因此,加强电力工程在工过程安全问题的管理及质量控制是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2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责任制的划分不够明确 责任制的划分是保障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的必要举措,但是,由于电力工程的施工规模较大、涉及的部门多且混杂及电力工程企业对责任划分这方面的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责任制的划分不够明确。责任制的划分过于形式化是造成施工过程中各个相关部门甚至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人员不重视施工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2 对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够到位 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是电力工程顺利施工的物质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一,在采购施工材料时,采购人员并未事先对提供施工材料的企业进行评估,在采购时并未遵循风险分散原则。第二,大多数电力工程企业对施工材料运输工作投入的力度不够,导致施工材料的破损,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对工程的完成质量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对施工设备的“重使用轻维护”造成我国电力施工的技术水平远落后于电力工程技术要求,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故障频发,影响电力工程的施工效果,设备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程质量难以提高[1]。 2.3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到位 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现场并未制定相关的安全举措,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缺乏责任心,安全管理的作用并未完全体现出来。 3 完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施工安全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的施工安全责任制度,并将其严格落到实处,是解决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加大管理力度、落实管理责任,以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工作顺利开展。规范施工过程中安全操作,降低安全[患,保障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2 加强对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的管理 在施工材料的采购上,灵活运用风险规避原则,做好市场调研,并对施工材料的提供企业进行综合性的评估,确保施工材料性价比,保证施工材料的高质量。在材料运输过程中,应注意材料自身的化学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材料受到损坏,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不受影响。在施工设备的管理上,应根据设备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保护措施,在使用时注意保护,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频率,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3.3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电力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每一位参与工程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员工个体安全意识的强弱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对施工人员个体安全意识的加强是工程施工安全的保障。电力工程企业应积极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以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警示施工人员注意施工安全。只有施工人员本身对施工安全问题重视起来,工程的施工安全才会得到保障[2]。 4 质量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电力工程作为一项与人类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是满足各企业单位与城市居民基本用电需求的必要手段。在进行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时,需要以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采取更加科学的、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手段。 5 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对策 5.1 施工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设计阶段,应在充分了解电力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之上,对项目的选择地点及实施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的研究,丰富并完善项目任务计划书,使其即适合现阶段的投资环境,又满足国家相关的规划要求。规范工程的施工流程,保证电力工程的顺利施工。在设计项目施工方案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并及时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对施工工序、施工技术是否符合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核。 5.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电力工程的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严格控制这一阶段的施工质量。首先,审查施工材料是否符合格,将施工材料的采购与管理交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以保障施工材料的高质量。其次,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化,严格禁止违规、违法的操作行为出现;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与监督,防止施工人员偷工减料,以保证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均符合电力工程的标准要求。 5.3 施工完成后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工程竣工之后,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做好质量验收的同时应对其工程项目的完成质量进行检测。对于电力工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工作人员要认真对待,对工程每一处项目的完成质量进行验收,以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6 结论 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安全问题的管理,对于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保护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满足社会基本用电需求的关键。总体来说,加强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对于提高电力工程的完成质量,促进电力工程事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举措。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关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 摘 要: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对施工的安全管理是工程作业的重中之重,要加强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需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安全施工原则。本文将对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与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相应的方法借鉴。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施工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是电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否实现安全管理,能够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考虑的重点问题。只有促进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不断提升,才能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落实,使得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积极遵循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尽量避免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尽管电力工程行业中的安全管理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特点概述 电力工程一般建设投资庞大,建设周期长,涉及工序多,而且其中任何一道工序、环节或行为细节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电力建设工程,涉及多个专业,如土建工程、电气安装工程、设备调试工程等,专业性强。电力工程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作业,人员数量多、大型机械使用多、交叉作业多、用电多、易燃易爆的化工用品多,因而存在多事故引发点,使控制难点增多、难度增大。电力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电力工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在电力行业普遍存在着建设,施工等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导致事故隐患多,小事故不断。尽管各类事故的发生均存在不同的客观原因,但调查分析显示,有一点总是相同的。那就是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有的管理人员只是做了些表面的安全工作,并没有做细、做实,仅仅是为了做做样子,做给上级领导看,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并没有认真贯彻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工作规程、落实各项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从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其结果必然使安全工作流于形式。效益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而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最大效益,但管理者往往对此认识不够深刻。他们只看到安全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看不到做好安全工作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从而对安全工作认识片面,具体到实际行动中必然是说一套、做一套。还有一些安全管理人员本身就是思想浮躁、安全观念淡薄,平时不深入施工现场检查、监督、掌握第一手、真实而全面的现场信息,也不深入细致地研究现场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准确有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而是热衷于走过场,瞎指挥。以上所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忽略”与“疏乎大意”,却往往是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 受社会各种不良思潮影响,电力企业部份员工思想不稳定,认识漂浮,对企业、所在班组及自身的安全工作不关心、不重视,对本岗位的安全职责认识不清,落实不够,应付了事,消极被动。其在安全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到位或流干形式,对各级的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存在抵触或反感情绪,对自身或身边现场的各种违章视而不见,导致现场大量存在各种违章而且长期得不到有效纠正,形成习惯性违章,为各类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一旦事故发生后,当调查人员询问现场人员时,现场人员如此回答说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干的,也就是说在一些具体工作的细节或工艺上一直存在违章而没有得到有效纠正,形成错误的、所谓的工作经验,只是一直没引发事故而已,当某个条件出现时就引发了事故。 三、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打造全面、科学的企业安全文化,为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企业的发展灵魂是企业文化,同样的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的灵魂就是企业的安全文化。因此,电力工程施工也必须拥有与自身向适应的的企业安全文化,只有打造一个全面的、科学的企业安全文化,才能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员工才能够将安全从内到外的与自身及公司相关联,保证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 2.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并实行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原则,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现场的施工环境。制定完善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层层落实,层层把关,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各层的管理和施工人员都要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岗位和安全管理职责,将管理权限和职责进一步明朗化和规范化,保证工程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发生事故,要第一时间发现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人。 3.加强电力工程施工中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 要积极加强电力工程施工中的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增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题电力工程现场作业的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建设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各层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我国现行的电力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学习,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施工培训,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规章或者工艺手册进行施工,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将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和活动,促进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性,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保护和配合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加强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1)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员的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中尤为重要。由于工期一般较长,施工人员在枯燥的施工过程和艰苦的环境中很容易忽视安全的重要性,产生懈怠的情绪,很容易为工程留下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思,养成良好的施工习惯,最大程度上控制其不安全行为,增强施工的安全性。 (2)控制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对于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机械等,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零部件,防止由于老化或者容易忽略的故障造成更为严重的电力工程施工故障,有效的降低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 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配备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采用多种监督检查方式例如定期巡检、不定期巡检、抽检等方式,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进行纠正,并在隐患的排查和处理过程中,专注细节,查找造成隐患的原因及责任人,并开会讨论,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原则,将安全生产理论与安全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重视对安全隐患的预防,将安全生产制度与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在施工时,需要注意施工的相应技术要求,保证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实处,从而保障电力工程的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论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对策研究 摘 要: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不仅对整个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文章就以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做为研究的对象,重点对施工安全管理的强化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强化对策 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是指在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组织相应的安全管理活动。另外一点,由于电力工程建设是一项具有动态性、复杂化的施工项目,因此在其建设中施工活动的临时性较强,交叉操作的情况有很多,就会造成员工的流动性较大,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1 电力工程中安全管理特点的分析 首先,一般来说,电力工程的投资是非常大的,而且建设的周期也长,涉及到的部门以及操作流程也多,一旦有一道工序操作得不当就会对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次,在电力工程中涉及到的专业较多,例如:电气安装工程、工程设备调试专业、土建工程等,因此它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项目。第三,电力工程属于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作业,其施工的人员多、各种机械设备也多、交叉作业多、易燃易爆的工程用品多,因此任何一个环节都能成为安全事故的引发点,从而增加了施工的难度。第四,电力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如果电力工程发生了安全事故,将造成预想不到的后果。 2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其施工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人们对电力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也使得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由于施工任务责任划分不明确、分工不清晰以及相关人员监管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最终导致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电力工程中,应当将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人员管理上,在目前我国的电力行业中,对安全的管理往往停留在表面,以至于很多细节都只是走走形式,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甚至有的施工单位都没有制定一些安全管理的细则、施工安全管理方案不详细、不完善,在施工图纸中也没有将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做出标识,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对施工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目前部分施工人员的操作思想过于落后,尤其是对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念,有的安全管理员的工作观念较为淡薄,因此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监督不到位,对于各项工作的操作力度也不强,往往出现疏忽的情况,就因为一个细节工作的疏忽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由此看来,应当对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加强与改进。这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通过对电力施工的现场查巡、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完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等多方面出发,来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从而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对电力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以此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3 提高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针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当加强对电力工程各个部门的管控,在施工中各个部门要大力配合,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对电力工程施工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或建议,从而提升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3.1 提高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 在施工中,安全管理应当是首位的,并把施工安全管理做为电力施工的重点工作,并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必要的施工原则。在以往施工改革过程中,对施工安全管理的强调是最突出的,一旦电力工程的生产缺少安全的保障,那么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施工安全管理还与施工的进度、项目的效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视起来。同样企业也需要加大对生产各个方面的投入与管控,尤其要确保施工机械安全、施工设施齐全,保证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最后,需要相关监督人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特别是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进行严格管理,从而有效避免施工现场混乱、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3.2 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教育与专业培训 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还需要有效提升相关作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企业的管理高层应当对施工人员、设计人员、监督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对岗位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流程、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培训,从而确保人员在操作中可以按照规范、标准的章程来进行,让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坚持“安全生产,质量第一”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个人原因造成的违规、不规范施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提高人员的自我约束力、管控能力、执行能力、极大的调动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岗位的专业培训课程,并积极引进一些新型的工程技术,采用培训师现场讲解、现场示范的方式,来提升员工的操作水平,以便于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避免工程安全隐患,实现高质量施工的目的。 3.3 认真落实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 落实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方法。有关人员经过多次实践证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避免工程安全事故的关键措施。为了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必须对各个岗位、各类人员甚至每个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具体任务进行明确,并制定出相应的作业标准。如果责任不清楚就造成分工不明确,也就很难让责任制得到落实。例如让各部门及时签订安全责任书,通过各部门互相签订安全管理协议的形式来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落实。应当积极加强对部门管理人员的检查与考核,在检查中发现有不尽责、不按安全管理规范进行操作的人员做出严厉的批u和惩罚,对一些管理者的失职情况还应追究其违约责任,对那些在岗位考核中成绩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批评,切实将安全管理的责任制落到实处。 3.4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相关人员多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并对现场的危险点做出分析,开展施工现场危险源调查活动,将危险点都找出来并做好详细的登记。在此基础上要先制定好危险点预控措施,加大对以往施工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消除力度,做好重点项目、重点作业的重点监控,力争将所有的问题都做好处理。有必要制定出紧急事件处理原则,并进行反事故的演习,从而提高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员还要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落实情况做出指导和监督,能够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进行合理的评价,以便于及时找出工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及时改正和完善。对一些重大事故的危险源要做重点管控,一定要把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施工中对各种施工器械、起重设备等做好检查和保养,并进行安全预防试验,从而有效减少因施工设备不安全而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4 结束语 如上所述,要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定,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的危险源进行预控,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安全工程论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有助于寻找问题的根源,从根源上提高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其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足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小康生活逐步实现,农村饮水问题开始从供水不足上升到用水安全的高度。由于农村水污染以及农村供水安全的分散性等等特点使得供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成本和难度不断增加。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资金多是由政府、省、市、地财政拨款和人民自主筹资来完成。政府财政专项拨款容易到位,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的收入水平不高,乡村等基层地方政府又没有了农业税、“三提五统”等财政政策的支持,致使基层政府和人民筹资困难性比较大,从而造成了工程投资不足。毕竟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的地方多是我国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较差的地区。而农民承担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在人均800元以上,这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并且这还只是工程基本建设的投资费用,并不包括到每户的管道费用和室内饮水设施铺设费用,当然后期的维护费用更是无从谈起。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自然是步履维艰、难以快速开展。 1.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般重建设、轻管理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的绝大部分省市都已经建立了饮水安全服务设施,但是其后期的运营效果却并不理想,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从而使服务设施的设备老化严重、损坏迅速,从而失去了其最初建设的美好目的,也给政府资金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比如说鲁西南某个农村的自来水净化供水工程在投入使用2~3a的时间内,家家户户的自来水就断流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后期的维护管理机制跟不上,使得毛病越积越多,从而在短时间内毁坏殆尽。 1.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入不敷出,难以有效的运转 在已经修建完毕的饮水安全工程设施中,不少采取集中供水的安全工程,由于其本身的性质是一种公益事业,不能采取市场化和竞争化的发展模式。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多是依赖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运营。由于农村安全供水与城市相比存在着管道线路长、用户比较分散以及后期维修管理困难等等原因的存在,再加上安全供水工程又不能收取相应的维修费和附加费并且还需要自负盈亏,所以说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服务设施多存在着盈利微薄或者是入不敷出、难以科学运转的困难。这也是大部分工程丧失服务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1.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面临的其他问题 当前农村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需求的标准不断上升,使得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①水资源的不断污染问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初级经济发展,比如说资源开发、化工冶炼等等,再加上农村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的处理不当也给农村环境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影响。水资源污染不断加剧,使得原本经过简单安全处理就能成为安全用水资源的处理变的更为复杂。既需要增加工程建设成本又使建设技术复杂化; ②供水设备老化,更新换代不及时。设备老化是目前安全工程建设面临的新问题,这需要从源头上延缓设备的老化速度以及过渡性的更换,保障工程的投资收益和居民的正常用水; 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技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老龄化严重,整体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 2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加强性措施 通过对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进行的分析与论述,有助于制定一些针对性的加强措施,以提高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水平,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1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对于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农村居民提高对饮水安全的认识,从而支持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这还将有助于解决农民自主筹资不积极、使用缴费不及时等一些不利于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吸引社会力量介入到工程建设的的活动中来,从而拓宽工程建设的融资渠道。具体的方式可以采取通过媒体宣传和相关部门的多方位宣传实施,宣传的内容应该从饮水安全的作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需要以及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等等多个方面系统的开展。通过提高全民意识和思想的途径来推动安全工程的建设。 2.2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投入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迫切性以及工程建设的综合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单位面积内建设成本正在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此外,物价上涨导致管道、管材以及泵站等等工程建设成本呈现连年升高的现象,而在最初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并未对此作出充分的考虑。这就需要提高工程建设的单位成本标准和资金分配标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随着安全工程建设计划的不断深入,后期计划的实施成本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不断上涨的变化趋势,这也需要扩大投资,同时安全工程长期的维护工作和后期的管理工作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来付诸实施。这就要求重新评估和分配资金的使用和来源,从各大方面来提高工程的资金投入。 2.3安排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的管理、维护资金 鉴于饮水安全工程后期维护管理难以及运营不顺畅的重大原因,需要安排专门的后期管理、维护资金,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采取预留款项和政府补贴、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方式。而这种方案的实施要有区别性的对待,毕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需要并不尽相同。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可以采取地方政府补贴为主、国家补贴为辅、人民适当缴纳费用的处理方式。而对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市就需要采取政府补贴为主、地方财政补贴为辅的处理方式。毕竟,在农民收入有限的地方,如果不能采取这些有效的措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将会无比艰难,后期维护管理工作将面临资金匮乏的现象,从而根本难以切实有效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4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服务质量 加强监督管理首先要明确水利部门作为供水安全工程主要的负责部门,明确其责任实施责任制的管理,并且提供技术对各处工程设施进行统一管理。此外还应该加强社会监督力量的作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既要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又要加强对安全工程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监督。坚决杜绝破坏资源、破坏服务设施的现象发生, 从而确保安全工程正常、稳定、长期的为人民服务。 3结语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本文就从以上3个大的方面进行系统地论述,具体的措施和方案还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地条件和发展需要来综合性的制定。同时,希望有更多的相关人士参与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来,为保障新农村的科学建设共同努力。 安全工程论文: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也就是说,在系统中,人们的目的是使计算机及其他传感器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去尽量“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强迫人去“凑合”那些不很亲切的计算机系统。 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中应用的领域 综合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笔者认为安全工程在以下方面可充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 科学研究、实验及计算机模拟结果的真实化再现 安全科学的研究成果需要用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使用技术与多媒体及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可以创造一种虚拟的真实环境,可以将孤单的研究公式、计算数值用完全真实的立体效果表示出来,并且文秘站版权所有人们可以交互式地控制这种表示结果,可以通过动态改变参数(这种改变不一定要由人输入数据,而可以由人操纵某种设备,如数据手套等进行近乎自然的交互方式)来观察计算结果。 安全性能设计 任何社会产品(也包括安全产品)都应该有其自身的安全性。而人们在产品未生产出前,是无法真实感受其安全性的,而技术可以预先为其提供一种虚拟的真实产品模型,让设计者和使用者在产品付诸生产之前就能亲身感受到该产品的安全性能,从而为设计者提供改进的依据。 救灾指挥决策 发生事故时,救灾指挥者一方面需要准确掌握事故现场的情况,另一方面要了解事故可能的发展趋势,甚至有时需要进行远程指挥(如主要事故处理专家一时无法到达事故现场),这时可以应用技术与其它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此外,还可以利用技术来模拟未发生的事故,进行对人员的训练工作。 )日常安全教育与避灾训练 可以针对某些事故及一定区域建造事故模拟和训练的系统,让人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接受事故预防的教育及事故抢险人员的操作训练,从而提高人们对事故的感知度及抢险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和战斗力。 安全工程虚拟现实系统结构 由于安全工程涉及范围广泛,所以对不同领域的安全工程系统的侧重面就可能有所不同。本文以大空间建筑火灾系统为例进行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合作,针对大空间建筑火灾的特点,建立了大空间建筑火灾系统。这是国内目前安全领域所建立的唯一系统。建筑火灾的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结构模型的真实性;二是火灾模拟的真实性。本文论述的大空间建筑火灾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模型、两个接口及一套外围设备,即:建筑物真实感三维立体模型系统;火灾烟气及火焰模型系统;三维模型运动及控制接口;外围设备与两个模型的接口;虚拟现实外围设备系统;使用者通过外围设备系统经由主计算机系统使用外围设备,例如:计算机鼠标、数据手套等操作设备,通过三维模型运动控制接口程序控制建筑物及火灾的运动。建筑物模型及火灾模型本身由专用三维处理程序建立,具有真实三维立体感。经过控制运动的两个模型,通过外围设备与模型接口程序,将结果显示输出到外围设备,例如:计算机显示器、立体眼睛等。操作者可以根据这一循环的结果,决定下一个循环的操作过程。从而经过不停地循环,达到真实模拟和实时控制的操作环境。 用户可以使用鼠标,控制人员在建筑物中漫游,例如:按动鼠标左键,然后移动鼠标可以沿各个方向运动;按动鼠标右键,左右移动鼠标,可以实现建筑物的左右旋转用上下光标键,可以上下移动建筑物。用户也可以使用数据手套拾取灭火器并对其进行开启操作,以实现灭火的操作;可以用大拇指按动模拟人对灭火器开关的操作,从而使人感觉到似乎是在真实地操作灭火器。而用户若通过立体眼睛观察时所得到的三维模型为具有极强的深度感的三维物体,即两个有前后距离的物体,看起来其间有一段真实的距离前边的物体似乎是在计算机屏幕外边。 系统软件支撑环境和硬件设备的选择 系统软件支撑环境选择是建立真实感模型及控制的关键。选择时,要考虑程序的使用范围。硬件设备的选择应根据经济条件来决定。 模型的建立,可采用专用的软件系统,例如:×、等,然后再使用专用的转换软件转换到所使用的三维开发环境中;还可以直接用三维开发环境进行开发,例如:、×及虚拟现实专用软件开发系统等。本系统采用开发语言,调用三维立体图形接口建立模型。是公司开发的三维图形绘制接口,它可以运行在多种系统中,因而具有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 选择计算机主系统时,应考虑系统的运行速度、显示卡的性能等指标。专业的系统可以采用专用的工作站。本系统采用机系统,系统为Ⅱ,内存为,显示卡采用,显示内存为。所采用的输入设备应考虑人员操作的方便及功能的多样性。如果只要完成基本的漫游功能,则普通的鼠标即可完成。若需要人员对操作的物体如门、消防器材等有真实感知,则需配备数据手套等设备。本系统的输入设备选择了罗技鼠标及数据手套。选择输出设备时,需考虑应用者想达到的真实感程度,如只需普通的漫游,可以使用大屏幕即可,若想操作人员能够达到沉浸感,则需配备有立体眼镜及高性能立体显示头盔等外围设备。本系统使用普通的显示器及立体眼镜作为输出设备。文秘站版权所有 结论 笔者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安全工程中应用的原理和技术路线。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虚拟现实系统能够真实再现客观环境,使人能充分沉浸由其年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中实现感知模拟的现实,因而对于安全工程中的培训、指挥以及性能设计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图形学、体视化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将在模型及设备方面越来越能适应这些系统的要求。 安全工程可以在科学研究成果真实化再现、安全产品性能设计、事故救灾指挥、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多个方面应用系统。 安全工程应用技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文中所论述的建筑火灾系统可以为构建其他安全工程系统所借鉴。 安全工程系统可以采用高、中、低各种档次,所选择的硬件和软件也有所不同。初步研究时可以采用比较廉价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例如:硬件采用普通鼠标、普通立体眼镜;软件采用、×等免费开发程序等。 要达到真实模拟环境系统,如山川、河流、人、火焰、烟流、树木等高度复杂的自然体,还需要将技术与体视化等技术结合才能完成。 安全工程论文:谈独立学院安全工程的人才培养 一、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依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依托母体,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发展。安全工程专业属于“母体”学校河南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有明显的矿业特色,而作为独立学院的万方科技学院在参照母体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实行差别化发展,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特色建设上突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特色,在课内、课外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推进“文理融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就业、转岗和创业等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展“五项素质工程”,包括思想品德提升工程、书香校园工程、写作与口才训练工程、身心素质工程、社会实践工程。通过这些训练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由原来的“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和“母体”学校实现差异化培养,拓宽就业面,提升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2.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的质量。安全工程专业应在继续坚持矿业行业特点的基础上逐步拓宽专业领域。例如,可以适当增加化工、建筑、机械、电气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选修课。应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按照课程需要设置不同形式的实践课程,可以是实验、参观,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实习,也可以将第七个学期设置成专业实习学期,让学生到企业真正加入到生产过程当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同时为后期就业做好铺垫。 3.加大实习经费投入,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实习经费是影响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原因。由于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很多“母体”院校的兼职老师不愿意带学生实习,也不能为实习基地的建设奉献力量。增加实习经费投入,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人力、关系等资源,建立与学生规模适当、多种类型的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和企事业单位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保障实习基地的稳定性与连贯性,可以聘请实习基地的技术骨干或工程师来做学生的兼职指导教师,一方面增加学院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和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的联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聘请优秀兼职教师为专职教师,给予较高的津贴待遇,充实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企业单位聘请有经验的人员为兼职教师长期任教,不仅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使企业更加了解独立学院的学生,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进修,减少专职教师的教课任务量,培养专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使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加强与“母体”学校的沟通,建立一套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体系,加强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在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建立科研团队,提高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带动专职教师的发展,满足学生教学方面的要求。 二、结束语 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要按照自身的特点,在充分利用“母体”学校资源的同时实现差别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安全工程论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摘要分析了淮南市潘集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现状,以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淮南潘集区 目前,淮南市各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全面有序地推进,一大批饮水安全工程已建成投产,一大批尚在建设中。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工程良性运行,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巨大投入真正形成巨大的产出,长期稳定地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迫在眉睫。为此,淮南水利局组织了调研,对一些县(区)进行调研,通过现场查看、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征求有关县(区)的书面意见,初步了解该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现以该市潘集区为例介绍如下。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现状和评价 淮南市潘集区从2006年到2009年底,已建成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40处,日供水能力达9 332 t,可解决27 368户104 68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涉及全区11个乡镇(街道)的49个行政村,工程总投资达4 079万元。其中饮水不安全类型主要为水质不达标(包括苦咸水、污染水、氟超标水、砷超标水等)。潘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投入的机遇,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潘集区12项民生工程之一,同时,计划用4年时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解决全区13.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潘集区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工程质量良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些工程运行以来,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广大受益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这项工程促进了社会和谐,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文件都对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方面问题不大,但小型供水工程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灵活,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此外,还普遍缺乏懂技术,会维修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当部分水厂的技术管理人员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饮水卫生意识和知识相对欠缺,业务素质低,不能适应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1-2]。 2.2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水质检测问题 根据2008年公布的全国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显示,我国超过4成的农村饮用水未达到卫生指标,主要是微生物指标不达标。淮南市情况也不容乐观,经卫生部门检测,大部分水厂水质不达标。造成水质不达标的原因:一是有的地区水资源紧缺,而农村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遏止,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难度,成为威胁农村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二是农村小型水厂处理设施落后,采用集中供水的农村供水工程大多数设施较为简陋,只有2成左右的供水工程有消毒设备,多数供水工程只有水源、管网和简单的沉淀过滤设施。分散式供水工程多为户管和联户管,普遍缺少水处理设施。三是缺少水质监测设备和人员,不能进行经常监测,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除城市管网延伸和规模较大水厂有检测设备和人员,水质检测不成问题外,广大农村中小水厂由于规模小,管理人员少,没有水质监测设备,更谈不上专职检验人员,目前也没有条件建立水质检验试验室,直接影响了水质的日常监测[3-4]。 2.3合理确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的问题 不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水厂规模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承受能力有限和支付意愿不强,水费收交有困难,喝“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村饮水工程不能按全成本收费,地方物价部门批准的水价普遍低于供水成本,一般不计折旧费和大修费,使水厂该维修的工程无法维修,该更换的设备无法更换,工程使用寿命到期后也无力更新,难以保证工程持续运行。 在调研中发现,凡是农村原有压水井和靠近河流的村庄,农民用水都用河水和浅层地下水,水厂供水只用来烧饭和烧开水,水厂供水量很小;有个别村因有企业收入,因此实行不收水费,造成用水浪费;在含氟高的地区,农村水压井可以出水,由于祖祖辈辈喝高氟水,看不出什么后果,因此饮水安全意识不高,不愿意接自来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一些村成空壳村,接用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影响了水厂的效益。 2.4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4年刚开始实施时为一个新的课题,无章可循且当时国家投资较小,造成实施的饮水安全供水工程多为单村式集中供水;点多面广,粗散式供水,水厂小利润空间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管理,为今后的运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5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涉及的有关收费比照实行扶持政策的通知》,省水利厅与省物价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价格的通知》,以降低农村水厂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还惠于民,根据各地落实优惠政策的情况看,总体上是好的,但仍有部分优惠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实,特别是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由于涉及电力部门,协调难度大,执行效果差[5-6]。调研中发现,有的县区2007年以来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价格可以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而2007年之前的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乡镇自来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则不享受电价优惠政策,加重了水厂的负担。 3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3.1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 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明晰产权,落实产权和管理主体。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或乡镇授权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跨村或单村供水工程,形成的资产归受益群众集体所有,由村民委员会或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理。由社会投资者投资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户负责管理。 3.2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水质检测 要抓好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进行各项开发活动和排污行为,以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污染源,应坚决搬迁或关闭,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建设项目。加强对农村自来水水源和水质检测管理工作,定期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生活饮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确保农村饮水安全[7-8]。 3.3合理确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融资、企业经营、依法合理定价、计量收费、群众参与的运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3.4加大农村饮水工程扶持、服务和监管 3.4.1乡镇政府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2004年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出台《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试行以来,对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同时,在试行中,也发现一些不足,有必要对前段工作进行总结,对照省试行办法,结合乡镇的特点,由乡镇完善该《办法》,并由乡镇实施,以规范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保障供水工程的长期效益。 3.4.2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安徽省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没有完全到位的,如电价,建议所有向农民供水的饮水工程,电价一律按农业生产电价执行。 3.4.3对困难小水厂给予适当扶持。建议在一段时期内,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农村亏损小水厂,及时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包括对大修和折旧经费的补贴,或者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农村供水工程基金,对工程进行大修或更新改造,并在更新改造中引导向规模化供水发展,使水厂走向良性循环。同时,也可以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形式,解决管网维修和设备更新的资金。 3.4.4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广,特别是相当多的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其专业化管理水平低,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向供水单位和用水户提供服务。 3.4.5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组织农村水厂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实际应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供水工程的相关技术,能熟练地使用和正确维护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专业化队伍。 3.4.6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科学技术保障。应针对我国农村目前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的特点,重点加强符合农村特点的简便、高效、低廉的水处理和水质检测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促进农村供水领域的技术进步。 安全工程论文: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的几点思考 摘 要: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文与自然的复合系统, 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要素高度密集的地理综合体。本文结合基本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提示三个层次,来谈谈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交通;安全;工程;设计。 城市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标志之一, 在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诸多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可以说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达的重要参数所以大力发展城镇建设, 对城市进行合理而健康的规划和管理极为重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设计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首要环节,设计单位及其广大设计人员,应如何面对轨道交通“安全问题”?本文就此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概念 1.1 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全部工作的总称。 1.2 安全工程的设计范围 安全工程贯穿于各设计研究阶段,这包括: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后续服务阶段。 1.3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和运营中发生安全事故,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对于下述安全事故,在设计时就应给予充分考虑,以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 1.3.1火灾 在火灾情况下,人员的伤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烧死烧伤;高温灼伤;缺氧窒息;烟气中毒;踩踏;不正确逃生方式造成的摔死、摔伤;引发其他并发症等。 1.3.2撞击 撞击事故,包括:车撞车;车撞物;车撞人。 车撞车:追尾事故或乘客列车与其他车辆相撞(当线路不封闭时)。 车撞物:列车与永久性物体相碰,如:在永久性建筑物及构筑物变形、断裂、松动、脱落时,侵入限界,未能及时处理,而导致与列车碰撞或剐蹭;列车与临时性物体相碰。 车撞人:列车与工作人员、乘客、闯入或穿越行车线路者、平交道口抢行者等相碰。 1.3.3电击 产生电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触及电气设备的带电体(裸露或绝缘破坏);触及漏电电气设备的外壳(接触电位差超标);电缆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超标等。 1.3.4踩踏 在发生突发客流、突发事件、自动扶梯失控等情形下,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踩踏事故。产生突发客流的因素有:节假日(如北京清明节)、大型群众活动、恶劣气象等。 1.3.5人为袭击等 爆炸、纵火、毒气等。 1.3.6 建筑物垮塌 运营期间,车站、隧道、其他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垮塌 1.3.7 其他灾害 针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透水、洪水、雨雪风雾、沙尘等,设计应考虑防震、防淹、防洪、防雷、防风等。 1.4 施工期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安装期间,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如:结构开裂、坍塌以及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出现沉降或坍塌等。施工不当或设计失误会导致这些事故的发生。 1.5设计期间 项目前期决策失误,虽不会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但会给项目带来财产损失或影响项目经济效益。 二、安全工程的设计原则 主要原则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应以下述要求为目标,在正常使用时: 必须防止因乘客使用系统而造成对乘客的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系统对运营人员及其他人员的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运营设施及车辆遭受损害与损失。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运营设备的选择,必须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满足功能、维修方便、经济合理。乘客使用或操作的设备,必须易于识别,设置在便于触及的地方,并保证不当的操作或使用也不会导致系统发生危险。必须为残疾人、老人、孕妇及带领儿童的人在使用该系统时提供安全舒适的措施。应当在轨道线路、隧道及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出入口、通风亭、列车车厢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类发光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安全标志。对于起火风险大的设施必须加以围护,减少可能的火情蔓延;在对火情及有害燃烧气体与热量控制的基础上,应保障有效疏散措施;铺设在地下车站、隧道及车辆上的电缆应不含卤化物,并避免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一旦发生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应能进入火灾运行模式,以保障人员疏散或灭火。 三、防火设计的重点提示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各种灾害中,火灾是首位的。所谓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1火源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引起火灾的火源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了解这些火源,将有利于防火设计。 电气火灾:绝缘老化、违反用电规定、电气设备设计或安装不当、过负荷、电气短路等,都可能导致火灾;生活用火引燃:如烟头等引燃可燃物;生产用火引燃:如施工中由电焊、气割、打磨、切割等的火花或其他火种引燃可燃物;人为破坏纵火。 3.2火灾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 在系统投入试运行前,设计单位应协助业主单位编制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3.3建筑防火的设计要素 疏散通道、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用楼梯及自动扶梯、隧道联络通道的设置;疏散能力;设备及管理用房的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 3.4消防给水与灭火装置的设计要素 消防给水系统、灭火器配置、自动喷水(或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 3.5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素 机械防烟、排烟设施的设置、防烟、排烟系统与事故通风的功能、防烟分区的划分、设备的排烟能力、排烟设备的耐热能力、送风量的要求 3.6防灾用电、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的设计要素 消防用电的要求、应急照明的连续供电时间、应急照明的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工作,需要给与重点关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设计的重要性,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更加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为实现这个目的,只研究设计导则还不够,还应该建立一套安全工程的设计评价体系。 安全工程论文:浅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就结合天津海河的改造、治理探讨城市与河流之间如何共同发展,既能维护城市自然生态平衡、又能满足人们对景观的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 生态平衡 一、城市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急剧增多,产生的生活污水也在增多。以天津为例,2009年,天津污水总处理能力149万吨/日,计划2010年日处理能力超过169万吨,没有数据能够准确统计出天津每天能够产生多少生活污水,但是400多万户家庭和数量庞大的企事业单位日常用水产生的污水数量远远大于目前的处理能力也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还有很大量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掉了,如果不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严重影响河道生态环境,甚至会污染地下水源。类似这种情况在很多城市都普遍存在。目前,各种洗涤用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洁净,同时所排放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如果这类污水不经处理,仅靠河流自身的清洁能力结果只能是变成一条条污水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2.城市河流管理所涉及部门众多,而且又根据区划涉及到各个区的分局,管理权责不明确,普通百姓对职责划分不了解,发现了问题也不清楚该由哪个部门管理,造成了由“都管到都不管”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一些占用河道、违法捕鱼、随意排污等现象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严重的损害了河道生态环境。 3.对景观效果盲目追求,破坏了河道自然形态。这也是目前一些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美化环境的要求极为迫切,部分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城市形象,一时间,河道景观建设大兴土木,原本原始的城市河流两岸变成了钢筋水泥平台,原生树木也被换成景观树木、草坪等等,一些城市经过改造河道后却造成地面下降,原因是钢筋水泥的河堤破坏了地下水和河流之间的水循环所引发的系列问题等等。 4.城市居民的素质有待提高,经过改造的城市河道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但也有一些现象是屡禁不止的,如随意网鱼、钓鱼、随便丢弃的垃圾等等,这不仅破坏了水质,同时也破坏了花了高昂价钱才取得的景观效果。天津每年都组织相关部门根据海河的特点向河流中放养各类鱼类,以改善河道水质,可仍有部分人员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利用管理部门管理漏洞,公然捕鱼,甚至破坏了公共设施。这里体现在管理部门的是管理漏洞,体现在违法捕鱼者身上就是道德漏洞,一些地方居民素质很高,这与严格执法、处罚力度高分不开,我们的城市管理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下,经济上的处罚可以改变一部分违法者的行为,提高其公共素质。 5.工业企业污水排放依然是城市河道治理的难点。虽然国家有统一的污水排放标准,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大型的工厂如棉纺厂、造纸厂都是沿河而建的,有直通河道的排污管道,时常会有新闻曝光,一些工厂违规排放污水,造成河流污染的报告,工业污水对河道的生态的损害是毁灭性的,工业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属、有害化学品如果进入河道,就直接进入自然循环中,河流水用于灌溉等农作物或动物吸收,最终会被人类本身所吸收,危害到人们的生存。 二、解决城市河流治理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排污管网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争取达到污水处理率100%。积极拓展筹资渠道,科学规划市政排水管网建设,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各个城市实际情况不完全一样,如果有条件,如天津市利用海河改造的契机,封堵了所有通向海河的直排管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的问题,使所有的生活污水都通过市政管网流向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 2.明确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杜绝互相推诿现象,对各部门管理职责通过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公布,开展建立相应的热线服务业务,鼓励居民提供线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有价值的线索进行物质奖励。希望管理部门能够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反映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这样和老百姓形成互动,会极大的调动老百姓的参与积极性。 3.科学论证,科学施工,发挥城市河道的综合性功能。因地制宜的分析每个地方河流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避免出现“政绩工程”现象。天津海河改造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天津对市内河流进行综合治理,以河流治理带动城市发展,今天的海河波光粼粼,河水清澈,已经成为天津的城市名片,这条古老的河流已经不再只起到防洪、排洪的作用了,更是一条天津经济腾飞的引擎。这些成绩都是与建设者科学的施工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 4.加大立法级次,使城市管理有法可依。通过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认为,法律不是用来惩罚错误的,而是树立一个规则,一个大家都知道、都遵守的规则。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河流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巡查执法力度,逐步的纠正个别违反规则的人的行为,使其被处罚中认识到保护城市河流生态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 5.重点治理工业污水排放,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只有认识到工业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性,才能真正的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治理之。本文认为,使工厂的排污与经营相分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将排污的环境问题与企业的效益剥离才能使国家排污保准得以贯彻执行。即封堵所有的直排管道,所有工厂所排污水经过一次处理后均进入到市政管网到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这样能有效杜绝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所采取的违法行为。每条大的河流都是由众多的支流组成,会涉及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地方政府之间建立起协同机制,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是解决排污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查出问题的企业通过媒体曝光,同时追究其法人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治理已经不单是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城市的事情,它是全社会所关注的一件大事,21世纪全球都强调科学发展观,人类社会都认识到生态不能复制只有维护,这就为今后城市河道治理奠定了良好群众基础和思想认识基础。我国政府的科技兴国战略国策也对城市河道管理明确的了思路,那就是科学建设、实事求是、建立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城市河流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 安全工程论文:工程教育下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 【摘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下,各行各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样的发展状况使得我国重视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文明。论文对工程教育下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创新模式进行分析,通过阐述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现今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创新 1引言 生产实习是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形成工程思维,获得工程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对安全方面的工作刚刚有初步的认识,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后就业情况不佳,且在实习阶段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成为现今较热的话题,而如何对其进行改革创新,成为相关人员应深思的问题。 2工程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工程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传统教育的继承,保留教育理论及实验的成果;另一方面是利用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新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工程教育理念的提出一开始只是针对一些理工方面的专业,近些年来,随着工程教育应用取得巨大成绩,使它成为全科系的教育理念。工程教育的意义有三个点:一是不断丰富现代产业竞争的手段,未来产业发展,单一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产业融合越来越重要,而工程教育对于安全工程这类综合性专业的应用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二是科技化的必然方向,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而工程教育就是把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桥梁,它不仅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转型还影响着科技发展的归宿。三是国情的需要,具有工程意识的高科技、应用型人才,管理协同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都会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也是国家经济繁荣的必经之路[1]。 3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 3.1生产实习的教育环节缺失 教师对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把握有偏差,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先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在进行实习学习时,再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理解,可是从现在看来,这种方法似乎并没有显著效果。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企业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因为没有针对课本知识以及教师自身对生产模式的不熟悉等原因,使教师也不能全面地对生产过程中的环节进行意义讲解,安全专业生产实习与其他专业的实习情况不同,因为高危险性,通常是教师组织学生集体集中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多以参观为主,没有专业的人员讲解,学生无法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环节、危险因素、安全应对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解,实习常常流于形式。 3.2生产实习场所的缺失 由于受高校扩招和企业转型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了专业学生较多,而对口单位较少的状况,尤其是传统的工矿企业,因为安全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够大量接受实习学生,再加之有的企业的生产方面涉及大量易燃易爆炸的危险品[2],实习生很有可能因为经验不足,为企业带来危害,因此,企业接受实习生的态度消极。即使有企业愿意接受实习学生的学习考察,也会因为核心技术保密、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谢绝实习团队进行工厂核心区域的实习,这就很难保证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3.3生产实习模式不完善 生产实习学习模式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困难,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也会因为场地较大,人员较多,学生活动性强等特点有所打折,教师还要估计到学生安全不能全身心投入讲解,而实习后的论文,由于学生在实习中并没有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导致学生之间相互抄袭。另一方面是生产实习经费不足,高校的实习经费都是有限的,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在为学生制定实习计划的时候,会根据经费适当减少一些环节的设计,这就难以保证学生全面地对知识进行学习。企业收取的实习费用越来越多,更加使得学生的活动经费捉襟见肘。 4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策略 4.1实行教学实习一体化 将学校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习结合起来,近些年来有学者研究表明,让学生身处于生产实习环境中的教学比传统的先教学后实习的学习方式,能更快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应打破“参观制”的实习方式,学校聘请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和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并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走进生产车间,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详细了解生产环节的每一个步骤。充分利用合理资源,如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图、文、视频并茂的教学讲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有问题地进行生产实习,从生产实习中寻求答案,在实习中,让学生寻求问题答案[3]。 4.2建立实习基地 学校可以和相关企业进行战略的产学合作,为企业长期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使学校和企业成为利益的共同体,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对于生产环节易燃易爆炸的危险操作,如果无法近距离操作和观察就无法开展安全工作。因此,学校要组织力量对其进行仿真再现,建立一个仿真基地,将学生的实习分成实际工厂实习和仿真场地实习两个部分,对于基础的、安全的部分让学生到真正的工厂中学习,通过仿真工厂,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失误、泄漏事故、安全管理等情况分析,对安全管理知识进行应用。让学生把在现场实习考察中所学习的工作流程与仿真实习中地内容相结合,用实际流程辅助实践操作,再用实践操作检验实际流程,从而达到真正意义的生产实习[4]。 4.3完善生产实习模式 在管理上,不能依靠一个教师的单薄力量,全专业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投身生产实习的活动中去,教师们进行合理分工,将学生的安全、食宿、考评、教学等几方面的工作分别指派到相对应的教师身上,做到责任有人。在结束实习后,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检查,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报告质量为学生评定成绩。在活动经费上,安全工程专业一方面要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与社会上相关的企业公司合作,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吸引企业的教育注资,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在仿真工厂建设阶段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将仿真工厂打造成学校的实习基地和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让学校和企业都能从中获利[5]。 5结论 在此次研究中,主要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下,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几点改革建议:实行教学实习一体化、建立实习基地、完善生产实习模式,本文研究中提出的几点建议,主要围绕工程教育,注重对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提升其综合素质,这对新时期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望此次研究的内容能为实际实习提供帮助。 作者:牛美玲 单位:湖南工学院 安全工程论文:安全工程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为适应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需求,依托校企联合在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领域的合作,以服务雄安新区和“京津冀”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方式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等实现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一套具有河北科技大学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的办学新模式。 关键词:安全工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建设 1.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建筑安全为专业教学方向,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衔接为重点,以实习实践课程由校、企共同指导考核为特色。”培养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具备扎实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2.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通识培养+联合培养”课程设置方案;通识培养阶段为第1~6学期,包括德育、外语、身心素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系列;联合培养阶段(与企业联合培养)为第7~8学期,包括应用专业类、技术研究类、创新创业类和国际拓展类四个方向。其中,通识培养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系列分为应用专业、技术研究、创新创业和国际拓展四类(第5~6学期),学生可以对这四类进行选择,但必须与联合培养阶段的方向一致。通识培养阶段主要为理论课,联合培养阶段主要是实践课程。(1)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首先,收集国家安全行业的最新法律、法规及相关研究单位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然后到化工、建筑类企业进行调研,与往届在相关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访谈,分析企业现场工作急需的安全知识及技能;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及应重点讲解的内容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例如,了解当前化工企业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关于企业选址、布局及生产中的隐患问题等,有针对性地调整化工安全等相关课程内容,删除与当前规定不符的内容,由董文庚老师等与企业合作开发编写《化工安全原理与应用》《安全检测》等教材。(2)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专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与形式,优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功能。首先,积极向学校争取实验室建设资金,完善本科实验条件。其次,实习的教学要求在合作企业中进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个性化教育和毕业设计都要求与企业导师结合。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选取“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技术主要由企业导师负责,进度及格式等由专职导师负责,实现学生技能方面的零距离就业。3.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思路以及校企资源优化整合的建设目标,与石药集团、河北诚信化工、河北电力建设集团、河北道桥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争取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食宿的经费。与安监局、企业合作,共建“河北科技大学安全培训中心”,获得住建部“一级机电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资质,成为集教学、实习、培训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综合实践基地。 二、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方式改革 1.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知识、技术共享的“双师双能型”专兼职教师队伍。首先,以共建的实习基地为基础,安排专职教师进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大学为企业人才进行理论提升,企业为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培养”的目标。另外,建立强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聘请行业内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或高级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二是在实习阶段聘请企业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为校外实习导师。学校还出台“双师双能型”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鼓励政策,如青年教师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评职称时优秀考虑。学校还每年定期组织部分教师去国内其他高校进行短期访学,提高专职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调动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2.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声情并茂与视听相结合,使传统教学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校企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理论教学内容以学校教师为主,案例及实践教学内容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 三、教学效果考核体系的构建 1.加大理论课课上讨论、回答问题、作业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30%~50%,每次课程结束后评出成绩交给授课教师;实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规范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实践课程采取答辩与作业相结合的形式考核,加强对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解决能力的考核。答辩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企业工程实践有机融合的特长。通过共建校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提升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能力,不但推动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产”的步伐,还锻炼了青年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工程教育、实践能力。 安全工程论文: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摘要:本文根据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以农业院校安全工程的特色以及专业发展方向为指导,综合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现有培养方案的问题以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经过教研室的探讨及修订,介绍了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的修订情况。 关键词:安全工程;培养方案;修订 安全工程专业最早是从煤炭行业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安全工程专业逐渐发展到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地质冶金、电子电工、铁道交通、环境生态、核能源、建筑等行业。但未有一所院校的安全工程涉及三农(农村环境安全、农业生产及产品安全、农村公共安全)安全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发生:(1)农业机械化生产迅猛发展,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有机户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农机事故的增加;(2)镉米事件引发的各种农产品安全问题;(3)城市的迅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和幼童的数量加大,因此产生一系列的公共安全问题;(4)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扩大,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是国内第一所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农业院校,专业依托学校农业的背景,以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依靠,拟发展化工安全、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安全、农村公共安全以及环境生态安全等四个方向。拟在培养能够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人才,解决农村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虽然国内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逐年增加,但是我国目前的安全工程专业尚处于逐步发展的过程,各高校在大安全基础上发展不同方向。因此全国各个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存在差异。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刚刚起步,在培养方案设置及优化上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现有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对湖南农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及修订进行探讨。 1现有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毕业生反馈信息 从现有的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看,没有明显的侧重方向,培养的安全专业人才均属于“大安全”,跟开办专业时拟发展的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安全、化工安全、环境生态安全以及农村公共安全方向相差太远。因此,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校现有资源,增开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实验、农产品安全与清洁生产、农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等课程。另外,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课程偏少,安全工程是工学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因此,此次修订,增加了化工安全工程课程设计课时,将实验课程模块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根据我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毕业生工作中所需知识的反馈情况,我校培养方案中选修课中的一些课程及课时设置不合理。如: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辐射防护与保健物理与环境工程中部分内容有大量重复,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与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等课程重复率较高,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也与安全管理学中部分内容重复。增加了安全管理学的课时数,调整了相应教学内容,将安全评价与预测设置为必修课程,增加课时量,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课程去掉。增设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2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修订 众所周知,专业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建设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1]。培养目标的设定,直接决定了本专业的发展。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实施手段、内容、评判标准等内容,也决定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更决定了人才成长、发展的方向[2]。为了培养出懂农业与安全学科知识的安全人才,建设具有农业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合适的培养方案在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培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突出,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课程体系的修订及设置 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设置合适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懂农业与安全学科知识的安全人才,以现有的教学基础和经验为出发点,对现有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修改。经过探索和讨论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包含四大模块:公共课、专业课、实践教学以及素质拓展。其中公共课和专业课都包含了两部分,选修课和必修课,实验课程包含在必修课程中。实践教学模块是必修课,包括了设计、实习等。素质拓展为课外选修课。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意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3.1课程设置 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必修)根据国家要求进行设置,包括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政治、外语、物理、化学和军体类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政治类课程缩短了理论教学,增加了实践部分。专业必修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是学生掌握安全基础知识理论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课程有安全管理学、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检测技术、工业通风与防尘、职业安全与健康、化工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安全评价与预测、环境工程学。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安全知识面,有更广的就业面,开设的选修课包括安全法律法规、燃烧与爆炸学、安全心理学、危险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消防工程、建筑安全工程、农业安全生产与管理、安全信息与数据库、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选修课来充实自己。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培养方案中将实验进行综合模块化,并增加了部分实验的课时。主要专业实验:现代工程制图实验、安全工程基础实验、安全管理实验、安全技术实验、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实验等,实验中包含了各个专业课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综合性实验。在实践教学环节,在工程制图课程设计、化工安全课程设计、工艺通风与防尘课程设计、安全人机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还开设了社会安全教学实习、工业安全教学实习、农业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社会调查、金工实习等多个实习课程,意在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2课时设置及学分要求 在安全工程所有的课程中,公共课程根据国家要求,设置18学时为1个学分,公共课必修课程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设定学分为84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公共选修课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方案要求至少选11.5个学分。专业必修课程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及特色,以及每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设置适当的学时,24学时为1学分,总的学分为39学分。专业选修课设置12学分的课程,学生选择9学分的专业选修课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环节,有28.5个学分,素质拓展不计入总的学分要求中。综上,本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学分要求总计172个学分。 4小结 总之,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交叉学科,其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安全工程师[3]。我校安全工程开办不久,培养方案还在探索过程中,需要不断改革更新。但改革是困难的也是必需的,在专业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方面需要长时间的探讨与研究[4]。如果不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其培养的安全专业人才必然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也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从而辜负社会期望[3]。本文根据学校专业特设及现有安全培养方案存在问题、毕业生的反馈等介绍了本校农业特设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订情况。 作者:卢丽丽 魏祥东 廖婵娟 蒋娇莲 苏龙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安全工程论文:安全工程专业瓦斯地质课程体系优化 摘要:我国煤炭和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煤矿瓦斯灾害严重,煤层气资源开发受限。瓦斯地质研究是煤矿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进行瓦斯地质方向本科人才培养为煤矿减灾抗灾、煤层气规模性开发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基于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和目标,对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构建了以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公共课程模块、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实践环节课程模块为框架的瓦斯地质方向合理的课程体系,增强了课程之间内在逻辑,减少了课程间的重复与脱漏。 关键词:瓦斯地质;安全工程;课程体系;优化 1瓦斯地质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煤炭和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煤矿瓦斯灾害严重,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较少。[1]煤层瓦斯是地质成因的,受地质条件的控制,为了解决煤矿瓦斯灾害和煤层气资源开发技术瓶颈,河南理工大学在上世纪60年代在全国率先开展瓦斯地质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开创了瓦斯地质学科,首创了瓦斯地质理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瓦斯地质理论体系,为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瓦斯地质学科逐步完善的历程中,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研究生班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等各种形式培养了大批瓦斯地质专门人才;如1985年经煤炭部教育司批准我校招收瓦斯地质研究生班,培养了一批瓦斯地质专家;1982年原煤炭工业部组织开展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编图工作和2009年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编图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培训班,对工程技术人员普及了瓦斯地质专业知识;研究生学位教育方面,招收少量的瓦斯地质理论与应用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了较高层次的瓦斯地质人才;但在本科层次瓦斯地质人才培养方面,基本属于空白。河南理工大学为了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需要,使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具备瓦斯地质基本知识,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了瓦斯地质学课程。尽管如此,很长一段时间瓦斯地质专门人才培养仍主要停留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层次上。这样的培养层次,一是瓦斯地质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二是由于缺失本科阶段瓦斯地质知识结构、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使得博士、硕士研究生层次瓦斯地质方向人才培养困难和生源不足。因此,进行本科层次瓦斯地质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为了满足我国煤矿急需培养大量的瓦斯地质人才的实际和我校瓦斯地质学科的未来发展,河南理工大学从2011级开始在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瓦斯地质方向本科班,进行本科层次瓦斯地质人才培养,目前已毕业两届。 2瓦斯地质方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意义 课程体系是一所院校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课程安排。安排合理的课程内容既能反映出学科的主要知识,又要符合知识发展的规律、时代的要求与前沿;合理安排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调整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促使各门课程之间衔接有序,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其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素质。[2]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培养出素质全面的人才,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5]瓦斯地质学科是河南理工大学的旗帜和标杆,进行瓦斯地质人才培养,加强瓦斯地质专业的建设对保持瓦斯地质学科领先地位和发展后劲意义重大。为了瓦斯地质学科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2011年,河南理工大学在本科层次上依托安全工程专业专门新开设了瓦斯地质方向,为瓦斯地质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该方向开设初期,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主要基于国内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勘探开发需求以及参考安全、地质、采矿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设置。瓦斯地质方向经过6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反馈信息和相关高校的调研发现,本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专业课程特色不鲜明、部分课程开设顺序衔接不合理、部分课程课时分配不合理、部分课程出现内容重复等突出问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优化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建设合理的安全工程专业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对培养瓦斯地质专门人才,继续保持河南理工大学在瓦斯地质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3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优化思路、目标 以“素质是前提、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为指导,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和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瓦斯地质学科特色,采用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用人单位对瓦斯地质方向人才要求,探讨瓦斯地质专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素质和能力,从教育学、人才学和瓦斯地质发展的角度系统分析瓦斯地质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建立瓦斯地质专门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相对应的该专业方向知识体系框架;以该专业方向知识体系框架为基础,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与瓦斯地质相关专业(主要包括采矿、地质、安全)有关专家、学者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会议交流、讨论,确定专业特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工程实践内容、教学实验内容等,并与现场积极联系,建立瓦斯地质工程实习基地;以理论课程和实习内容、实验内容为主题,根据课程内容、难易程度、与瓦斯地质的相关度,讨论分析各门课程的衔接关系和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确定各课程的开设时间、开设学时等。最终构建瓦斯地质方向的课程体系,优化瓦斯地质方向培养方案,实现如下培养目标:(1)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矿井开采、岩石力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煤地质学、瓦斯地质学、矿井瓦斯抽采、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勘探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2)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适应国内外能源矿山、煤层气、页岩气发展需求,具备到能源矿山、煤层气和页岩气等相关单位进行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地面勘探开发,煤矿瓦斯地质、瓦斯抽采、瓦斯灾害防治等各类设计、施工及安全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时具备从事其他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监察以及教育培训等工作。(3)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的良好匹配,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整体优化的要求,提升新形势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优化设置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设立了瓦斯地质等4个专业方向。按照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思路和目标,以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整体要求和瓦斯地质方向的优势、特色,构建了以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公共课程模块、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包括方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践环节课程模块为框架的瓦斯地质方向合理的课程体系(图1),优化了课程之间内在逻辑性,减少了课程间的重复与脱漏。该方向课程体系总学分194,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总学分98.5,公共专业课程模块总学分26.5,方向专业课程模块总学分38(见表1),实践环节课程模块总学分31(不含课内实验)。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是传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长效性作用的课程。[5]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下设的4个方向设置相同的通识课程,总学分98.5,包括思想政治类、军训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数学类、理化类等[6],以必修课为主。公共专业课程模块:是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所设立4个专业方向都要求开设的专业课程模块,是使学生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及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备的课程,同时体现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共设置11门课程,课时256,学分26.5,全为必修课程。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包括方向专业基础课程和方向专业课程。方向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该方向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科学技术、发展个人能力的坚实基础,是提高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的一类课程,该类课程对于后续方向专业课程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课程的设置的好坏,对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影响较大,由必修和选修两类组成,总学分15学分,其中必修课4门,学时144,学分9,选修课6门,学时192,学分12,限选6学分;方向专业课程是与专业基础课有直接联系的,是学生适应未来从事的职业、工作环境所必须学习的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类组成,总学分23,其中必修课程3门,学时128,学分8,选修课11门,学时336,学分21,限选15学分。方向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来看,方向专业基础课以必修课程为主,目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方向专业课程增加了较多的选修课程,目的是为了能适应未来需求和多元的工作环境(见表1)。实践环节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校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6]通过实践教学,可促进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7]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军训、工程基础实训与实践、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课程外,结合本专业方向特点,特别增设了地质基础实习、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生产实习,并建立了登封地质实习、鹤壁生产实习等实践实习基地;并针对本方向专业特色,开设了瓦斯地质、矿井瓦斯防治技术和矿井通风与除尘等特色课程的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对专业方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结合现场实际和科研项目,对课程实验内容进行了设计优化,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结合现场实际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科研型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内容的选择上,要求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学分为31个,学时为33周,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每个学期。 5结束语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瓦斯地质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应以现代大学理念和新型人才观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同时坚持专业特色,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培养高素质瓦斯地质专门人才,为煤矿减灾抗灾、煤层气规模性开发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作者:闫江伟 张明杰 单位:安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论文: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摘要:我们根据青岛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及优势学科群和社会的需要,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为主的特色培养方向。我们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为土木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制造等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由于政策环境好,社会需求大,毕业生就业前景乐观,就业单位以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为主。文章介绍了土木施工安全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和实践能力培养,并对学科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安全工程;办学特色;学科建设;培养体系 一、引言 自设立“安全工程”专业以来,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都带有一定的行业特性,涉及如能源、化工、建筑、机械等诸多行业[1,2]。国内外高校安全工程本科生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个是强调行业特点而忽略了安全科学的共性,另一个是过分强调安全科学的共性而忽略了各自行业的特殊性[3]。安全科学与工程成功申报一级学科对安全工程的定位和发展以及高校安全专业办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拓宽了思路。青岛理工大学为编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深入全国10余所代表性高校、工矿企业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和探讨,为构建凸显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分析 (一)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优势学科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建筑、环境市政、能源机械等学科特色鲜明,依托优势学科群,学校大力发展安全相关类学科,其中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安全工程专业依托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城市灾变预防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能源与环境装备重点实验室等良好的实验和工作条件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工业生产安全等特色培养方向。 (二)安全工程专业目标及定位 胶东半岛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还有以油气安全为主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煤矿安全为主的山东科技大学、以化工安全为主的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学校及自身优势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为主的特色培养方向,与上述高校形成错位培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立足为土木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加工及制造业等行业输送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安全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咨询、安全监管、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1.社会需求及政策要求。(1)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总体形势依然严峻。(2)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除矿山、建筑、危险物品等高危险行业外,一般工业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3)国家《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为安全生产领域培养一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就业情况分析。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历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几乎全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每年约1/3以上的毕业生考取国家“211工程”等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单位多以中建、中铁建、中交、华润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涉及土木建筑、石油化工、机械、船舶、安全生产服务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由于历届毕业生在单位的优良表现,就业单位(如中建八局等公司)优先招聘本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3.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必须配备专门的安全工作人员,这给毕业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此外,国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愈发乐观,就业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三、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特色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1.课程设置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知识划分层次,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专业课模块是建立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的,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安全工程专业概论、火灾爆炸预防控制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机电安全工程、安全评价、工业通风与除尘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建筑安全、工业安全、公共安全三个方向,其中以建筑安全方向为主。2.第二课堂。本专业设有外聘专家委员会,包括政府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企业安全管理者等,专业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为学生做讲座,从不同角度讲述实践中的安全管理知识或经验,丰富学生课堂外的专业知识。本专业有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进行实习。自大学一年级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成立科研小组,协助导师完成科研工作,锻炼学生科研能力。 (二)土木施工安全特色的体现 土木施工领域主要包括房地产及商业地产、地下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码头等。相关的作业种类包括建筑施工、机械加工、电气作业、爆破等。在学科基础和专业课模块中设置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概论、工程测量、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及安全、机电安全工程、建筑消防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构建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基础理论、土木工程(含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消防工程等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课程体系。 (三)大安全多学科能力的补充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跨学科课程、跨门类课程、专业选修课选择相应的课程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 四、土木工程施工安全实践能力培养 (一)开展实践教学情况 安全工程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定期召开由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参与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和产学研座谈会,并成立了外聘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已与中建八局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就业实践和产学研平台。学生可以在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进入这些企业,既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也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平台。 (二)创新创业教育 每年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召开会议,联系企业到校园内举行招聘会。创业方面,为学生讲解最新的政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鼓励学生申报专利。另外,青岛理工大学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 (三)科技竞赛 本学科教风和学风严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挑战杯、科技创新、创业设计等各类大赛。 五、结论及展望 强化建筑安全特色,同时根据需要在建筑安全方向注重建筑施工与建筑消防并进,一旦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建筑施工安全方向的就业机会势必会减少,而另一方面消防人才开始紧缺,我专业近两届也有毕业生开始进入消防部门工作。同时加强发展建筑施工涉及的工业生产安全方向,如建筑施工涉及的机电安全、特种作业安全等。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列出了多门消防安全和工业生产安全的选修课,做到未雨绸缪。 作者:谭清磊 撒占友 王春源 张永亮 刘杰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安全工程论文: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探讨 摘要:在经济趋于世界一体化的同时,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设计国际化教育模式,从而培养适应时展的国际型人才。安全工程专业作为越来越受重视的工科专业,其全英文教学课程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大学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度。文章针对煤矿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探讨建设全英文教学体系,从授课形式、教材建设、测试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致力于建设具有教学优势,能够打造本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全英文教学体系。 关键词:本科生;煤矿安全工程;全英文教学 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当代,全英文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与国际接轨、适应教育国际化方面做出的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重大举措[1]。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在根据本校学科、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全英文教学[2-5]。如何规划建立重要学科的全英文教学与授课体系,培养适应时代潮流的国际化人才,以及在建立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成为高校教育改革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所以要大力发展全英文授课体系,有以下几个原因。1.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我国学生英语能力普遍只体现在读、写,由于环境造成学生在沟通方面听不懂、不敢说。全英文体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使得学生摒弃只是以参加国家等级考试为目的而学习英语的思想。让学生在双语环境下学习英语,通过听、说来大大提高学生英语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扩大毕业生的国际视野,开阔眼界,从中学习前沿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2.提高学校竞争力。学校通过全英文课程的建设,引进国际化教学方式,与国际教育进行接轨,教学面向国际,既宣扬了本身特色,也从国际当中学到了知识。学生提升了竞争力,从而学校的就业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3.吸引国际留学生,面向国际进行招收[6]。随着全英文课程体系的全面建设,使得一些国际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不用过多在乎语言方面上的障碍,并且能够更多地了解本学校的专业特色,使得更多的留学生有意向来本校学习。非英语国家的高校都开始或有意向进行全英文教学体系的建设,这对学校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提高有较大的意义。“矿井粉尘防治”作为矿业安全领域的导论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中国矿业大学的特色专业。因此该门课程的全英文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一、授课形式 传统的授课形式注重将知识条例按照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种形式往往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以通过考试为目的,使得学生不能发现学习的乐趣。全英文教学的授课过程是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以专业典型的课程为原型,使学生除了有一定的英语能力的提高外,还促使其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传统的授课形式与全英文授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言氛围、思维方式以及知识获取途径等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应在授课过程中做出一些改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安全工程专业“矿井粉尘防治”课程的全英文授课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分别尝试了以下改进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开拓思路。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多向学生抛出比较发散、回答面广的问题,开动头脑风暴,凡是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均应该鼓励、启发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 在实验课上,除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其动手能力外,还应采取讲课与练习不同的结合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提问、思考,再提问、再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讨论式教学 在课程安排中,应在教学课程过程中穿插两到三次讨论试教学。在讨论式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会在这节课之前一段时间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应涉及之前所学的知识,然后给学生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也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在讨论式课程中,对该问题给出一个理性的回答。另外,也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作为该课程的上课形式。针对之前的学习,提出一个可讨论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辩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通过辩证分析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案例教学 选取比较经典、发生时间较近的煤矿事故案例,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预防措施、责任人以及从中应吸取的教训,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对课程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掌握事故分析方法。并且,通过分析使学生加强安全意识,为以后的就业提供经验,防止有同类型的错误发生,或在发生事故时做出正确的决定。以上是在教学课堂上做出的改进,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加深学习内容理解的效果。 二、教材建设 为了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型人才,使学生真正走在时代前沿,了解本专业先进技术,在课堂上了解一定的知识往往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引入一个领域,而真正要对这个领域有着深刻认知还需要自己在这方面的大量阅读与学习。因此,除了改进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方式外,为学生提供一本既涵盖当今先进技术,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门课程,又可以使学生轻松带入的教材尤为重要。全英文教材的编写要兼顾专业与语言两个方面。例如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矿井粉尘防治”,在课程改革之前,本门课程的中文教材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调研、收集国内外同类课程教材选用情况,从中选取出几本能够很好地将本门课程的知识网络涵盖,并将其中较为基础的内容截取出来,结合优秀的学术期刊论文重新整合成一本适合国内本科学生阅读,能够在书中既学习到基础知识,也了解到学科前沿技术的教材。此外,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电子形式传播知识的途径成为一个教学的重要手段,这就为一些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记清楚或者有些小疑问提供了方便,。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将上课全过程录成视频,经过剪辑后放到网上,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使得学生带着新问题在新的一节课中与教师进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本门课程专门设计了网页,学生可以根据网址登录到矿井粉尘控制这门课的网页中,这个网页涵盖上课视频、讲义、幻灯片以及教案等学习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学习。除此之外,如果学生仍旧有一些问题,可以在网页上留言提问,有专门的人员定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将传统课堂与网上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在课上听讲提问,课下反复观看复习,完美地将课本与电子相结合,大大提高授课效率。 三、测试形式 传统教学中考试一直是作为鉴定学生最后成绩的标准,在全英文教学中也应当是重要的环节,但是怎样的测试形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该门课程主要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教学过程中的分布式考核形式,摒弃之前的一次考试就可断定学生成绩的形式,即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次不同形式进行考核,最终成绩应为几次考核按照一定比例的综合作为评定标准,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考核情况对之后的课程进行调整,尽量使更多的学生达到理想的状态。在考核上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在授课期间增加几次随堂测验。随堂测验通常在授课结束后剩余的一小段时间进行,所出题目比较简单,往往是这节课或上节课的一些重点,学生只要认真听就可以记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此过程不允许相互讨论,独立式完成。2.安排课程论文大作业。教师在授课初期即将作业布置下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学生可在今后的授课中认真听讲,从中去找资料,或者在之后的课余时间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安排时间进行汇报,学生要将准备的内容转换成幻灯片上台汇报,在汇报结束后老师会针对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其中,老师布置的问题可以是多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取一道题进行发挥。汇报形式可以为单人汇报或小组汇报,若为小组汇报,其在课余时间需要找出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最终选取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而老师提出的问题需要整个小组进行回答。老师根据幻灯片制作、汇报内容、表现状态等内容进行打分。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测试,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两次测试的得分进行整合,得出该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之后的最终成绩。通过上面对测试环节的改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摆脱“高分低能”这种不良现象,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全英文教学是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的重要改革课题,教学体系的合理建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校竞争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型人才。矿业安全工程专业“矿井粉尘防治”课程作为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全英文体系建设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对授课形式、教材建设、测试形式进行了改革,以期能够培养出适合本专业的面向国际的人才,并在全英文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更正一些错误,完善考核措施,优化教学理念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程健维 张西西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论文:食品安全工程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科学的技术,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生活水平得到相应提高,人们也就对食品的要求和需求会逐渐的增加。不仅要对食品使用性的方便、卫生的清洁和无毒害以及食品的安全提出了相关的要求的同时,也就逐渐的对食品的色、香和味以及营养提出了比较合理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能够适应生活节奏快和不同消费的人群。 关键词:食品安全工程;措施;分析 保障食品安全就要使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从采购原材料到生产,严格控制每一个程序,同时加大检测力度,使食品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重视产品生产加工以及运输过程;其二,食品的原材料涉及很多农副产品,这样食品安全就与农业生产安全紧密联系起来。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必须要添加大量的激素或者农药化肥,要对相关类别的药物进行全方面的科学合理的利用,还要随质量控制进行合理的把关,对食品安全存在的各个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并且还要从基础上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关,掌握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从源头上对食品安全进行合理的预防,我们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抓好。 1完善制度,加大惩治力度 生产、检疫和销售三个方面是食品安全问题中涉及最多的方面,只有配备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才能够保障食品安全,使食品安全能够有法可依,食品安全无小事,用法律保障食品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手段和要求,来对违法销售进行相应的惩处。在农产品种植的过程当中,就会经常的出现化肥和农药以及有害的残留物等现象,激素类农药以及劣质的原料和有毒的物质进行制造食品时,要对那些违法者加大力度整治,对于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也必须要痛下决心,从而对广大人们群众的消费和饮食进行有效的保证,最终能够从实质有效规避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全面进程,国内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规定也趋于完善,不过因为利益等因素,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举例说明,国内的三鹿奶以及皮革奶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都显示了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还要监管力度持续增加。对违反规定的现象要依法制裁,同时针对食品的安全也一定要从下述几点予以有效的治理。特别是一定要第一时间的构建完善的信用审查机制,针对信用存在问题的企业,若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那么就要提高监管力度。 2不定期的举办技术培训班,讲解农药安全使用制度 针对使用农药的有效方式予以安全培训,在此基础上激发农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因此实施合理且有效的养殖举措。开展培训班,培训班要以教育授课为基点,在此基础上依附于经济的角度,为农民对农药使用安全的重要性予以全面探究。针对农药的贩卖人员,要建议其了解农药的一般使用方法,因此可以有效的辅助农民对田地的农药予以整合。针对乡镇的上级领导,让其掌握农药的主要危害,同时要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原则。 3农药执法工作加强,联合执法网的组建 一是加强立法。调查材料说明,过量或违规使用化肥农药,与一些农民急功近利,种植操作随意有直接关系;动物饲料屡出问题,与一些黑心企业,为降低成本,胡乱加入添加剂有直接关系。饲料管理,目前仅有相应的指标,不过还未出台“饲料法”。若存在问题,无法予以惩罚。所以一定深化法律法规的总深度,让农民遵循操作规程,饲料生产单位要依附于法规。同时要深化行政监管力度。上级主管系统要以实际作为切入点,肩负责任,根据法规予以奖惩,全程予以监管,在此基础上依附于农业系统规定的等级指标,和上下级系统深化检测、检验以及审查,做到公开、公正且透明。下乡蹲点和扶贫干部也要把帮助当地群众致富与强化其食品安全意识、规范种植操作统一起来,避免顾此失彼。三是加强科技指导。应当看到,过量或违规使用化肥农药,也与土壤日渐老化、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逐渐提高的问题存在内质关联。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化科技研发力度,遵循合理种田理念,避免土壤老化以及害虫抗药性问题;一定深化对农民的专业培训工作,侧重于构建一支专业技能达标的职业农民队伍。 4相关职能系统要深化监管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的监管系统要参照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与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监管的层面深化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对前沿的监管模式予以持续的完善,此举措为治本之策,切实用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工作者也要遵循次理念,要有担当。同时要构建问责制,将问责制渗透至食品监管系统,同时将其纳入至《食品安全法》。也要建议有关的系统分类出台食品领域具体准入规定,将其视为从事此行业的先决条件。 5加快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过程管控 围绕建立广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抓住食品源头、高风险品种和重点环节先行试点,大力度推进以信息化为支撑的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水平。5.1抓食品源头可追溯。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试点,建立涵盖部门监管、主体生产、消费服务等多项功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目前已有500多家认证生产主体纳入追溯系统管理,实现了认证农产品可查询追溯。5.2抓高风险品种可追溯。以安全风险高的肉制品、乳制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白酒、食醋为重点,在食品生产加工聚集区率先推动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5.3抓重点环节可追溯。抓住食品安全重点环节,积极探索食品安全全链条可追溯,真正实现过程全覆盖,质量可追溯。在食品流通环节,实行了“电子一票通”,把企业销货单据、索证索票、台账记录纳入信息化管理,生成随货通行的电子台账,做到产品流向可查询、可追溯。在餐饮环节,建立了餐饮服务电子监管平台,将大型餐饮和学校食堂纳入动态监管,实现了原料购进、索证索票、添加剂使用、餐厨废弃物管理、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可追溯。5.4抓监管过程可追溯。把执法过程管理、痕迹管理纳入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了综合监管信息平台,采用卫星定位和二维码识别技术,对执法人员准确定位,实时反映执法过程,上传执法记录。执法人员随身携带移动执法终端,随时可以查询辖区内全部行政相对人基础数据信息,并将现场检查情况实时回传监管平台,实现高效处置、层级监督。5.5加重处罚,对法违纪行为及时曝光严惩。立即立法,严格把关进口转基因主粮种子、粮食的审核,禁止有毒转基因主粮种子、粮食的进口。对现有有毒转基因主粮严禁种植、销售,把有毒转基因主粮种子、粮食、食品集中销毁。对制造、销售有毒粮食、食品、鱼肉、蔬果、进口和推广美国有毒转基因主粮种子、粮食者,判以重刑并罚其倾家荡产。(重罚违规食品生产企业,有效遏制食品污染及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对涉及粮食、食品、蔬果、鱼肉等种植、养植、加工、销售企业取消私有化,一律有政府组建集体企业经营,所得利润,除工资、福利、合理再生产提留外,一律上交国家财政。综合上文所述,因为新的食品安全的问题会不断的出现。因此对食品安全进行控制也不是一项权宜之计,并且也不是一个单独的部门就能搞好的,而是一项需要多个政府部门进行共同负责的一个长期的任务。目前我国已经积极的对食品安全的力度不断的加强了监督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并且在一些领域当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因此,在政府以及社会各个阶段的共同努力之下,食品的安全也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作者:龚慧英 单位:大庆市让胡路区北湖社区工作站 安全工程论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初探 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有效改善我国小康生活分布不均的情况、实现小康生活的平均化是当下主要任务。在饮用水方面,城市的饮用水净化程度较好,是高品质的生活用水。与城市相比,农村的饮水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下需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计,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放心的水。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该工程主要建筑物占用土地很小,地下引水廊道和输水管道在块石砌筑与输水管线铺设后即进行回填,不永久性占用耕地,也保障了农牧民群众的日常饮用水。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 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供水规模34.95m3/d、12.91m3/d,该工程主要建设任务是:新建水源引水廊道2处(各15m),铺设输供水管道20.15km,10m3清水池2座、30m清水池1座。修建各类控制(分水)、检查、消防井10座。依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表1.0.3集中式供水工程类型划分,本工程的供水规模在200m3/d~1~000m3/d之间,因此本工程类型为Ⅳ型;根据我国的防洪标准,本工程的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工程的结构设计依据《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以及有关规范进行。地下引水廊道和输水管道在块石砌筑与输水管敷设后即进行回填,不永久性占用耕地。工程主要建筑物占用土地很小。 2调节建筑物设计 2.1分水、检查井设计 为了使得方便管理线路的配水、分水以及调水,要在主、支管道的分水处建立分水井,同时如果两个分水井之间的距离已经大于800m,就要在中间设置检查井,共设分水、检查井10座,为圆形,井口内径1.0m,深度2.2m,井壁为M10浆砌石砌筑,顶宽0.3m,底宽0.5m,井底用0.1m厚C15砼浇筑(无水)或用0.3m厚砾石铺筑,距井底0.2m处接PE管,井内设爬梯,井盖用钢制保温盖板,厚度10cm。 2.2清水池设计 清水池设计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输水管道和设备等维修时不能满足基本生活用水需要Ⅲ型工程,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1~150.42m3/d,调节构筑物的有效容积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40%计算,取40%。经计算,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圆形钢筋混凝土清水池》04S803型,有效容积为500m3圆形钢筋砼清水池1座,池内径14.0m,池深3.5m,池底埋设C15砼垫层,池体全部采用C25现浇钢筋砼。排污井设计设计为钢筋砼矩形结构,池长2.32m,池宽2.1m,深3.1m,池体全部采用C25现浇钢筋砼。 3防洪和抗震 对于防洪的设计,本工程的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不小于8度区,从GB18306—2001图A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上查得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相应的地震烈度为8度。 4水质处理 常规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是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净水工艺,主要去除水中的浊度、悬浮物、胶体、色度、微生物,该工艺使介水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一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调查结果显示,农村集中供水规模较小,完全处理工艺所占比例较低,水处理设施不够完善,运行管理不到位导致水质合格率较低。膜处理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水处理技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不同孔径的膜进行水与水中颗粒物质如离子、分子、病毒、细菌、黏土、沙粒等筛除分离的技术。常用的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与传统的水处理工艺相比,膜处理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节能、环保、对原水水质变化适应性强、分离范围广以及分离效果高等优点。针对农村不同的水源水质,选用不同的膜技术进行分离、截滤、去除水中的有害污染物。在本工程的地下水源中含有高毒性或有害的离子如氟、砷仍然普遍和严重;纳滤能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离子,特别是高价态离子,纳滤系统可除去大约67%氟化物,砷的去除率大于93%。经净化后的水样,各项检验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G/T5750~-2006,产水口感好。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在不断的深化,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是我国政府尤为重视的一个项目,随着中央财政补助的不断加大,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于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但是由于农村饮水工程量比较大,因此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计尤为重要。 作者:马力强 单位:渭源县水务局 安全工程论文: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摘要: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进步环境下,为培养的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以目前的教学现状,从多角度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并提出提升教学质量的“多元化”改革措施。对安全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网络 一、引言 安全工程的发展是以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事故为基础,借助相关学科知识,对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与预测,进而防止或减轻事故损失。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世纪安全工程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很有必要培养具有掌握一定专业英语词汇,能熟练翻译并阅读专业英语材料的专业人才,及时了解专业学科在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然而,由于安全工程所可涉及到矿山、建筑、化工、交通等领域,且各个领域均具有其各自的生产特殊性,使得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目前,在网络发达的新环境下,学生往往借助网络媒介对专业英语进行翻译查询,若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很有必要针对安全工程英语的特殊性,结合网络发达的新环境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出能提高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措施。 二、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分析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是将专业知识与英语工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应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但通过多方研究调查可知,大多数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差。教师若不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环节,很容易出现教师在课堂上长独角戏的现象。最终,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仍会收获甚少。经分析,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参考教材匮乏 目前,在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主要使用是樊运晓或司鹄主编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前者偏重安全学科的基本理论,涉及面广,重点不突出。而后者虽在内容上考虑到了理论介绍和行业应用,但由于很多篇章直接摘取自英文科技论文,在教学实践中难度偏大,学生接受度不高。此外,教材所采用的模块基本上以“词汇”、“阅读”“翻译”“写作”等形式为基础,忽视了对一些专业方面的常识引导。学生觉得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大学英语的学习差异不大,对书本的文字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2.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师应具有高标准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背景,还应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才能将安全专业课和英语课的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由于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涉及多个领域的安全知识,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范围较广。要上好一门安全工程专业英语,任课教师除了掌握安全学科的基本理论外,对于不同行业的安全问题,也应有一定的掌握,否则,会出现由于专任教师在科研上的研究重心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过程中,对教师极少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掌握程度。此外,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在进行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讲授时,若仅采取传统阅读与翻译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翻译、阅读为主,听说为辅,则会使得课堂中的互动性不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尤其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环境下,学生在枯燥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集中精力听课,采用低头玩弄手机等方式以消磨课堂时间。 3.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足 部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性不强,若不准备考研,或去国外及外企工作,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中英语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证及应付毕业找工作。且目前用人单位较重视英语四六级,他们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尤其是面临专业英语的词汇生僻难懂,词汇量大且涉及面广,复杂长句较多时,这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积极性更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文翻译,也通过网络翻译不加思考的敷衍完成,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更难达到要求。 三、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部分现象,若要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让学生意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目的性,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应让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能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利用查阅工具书及运用语言传递的方式,及时了解新知识、新动态。(1)专业英语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多元化。即任课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专业英语授课,如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看录像听录音,写报告等多种形式教学手段。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可采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2)安全工程专业教材应多元化。在平时学习上,为使学生们了解安全专业的前沿性发展动态与实况分析,英语知识的学习,除了课本中讲解的内容外,还应加入时事英语,即及时分析当前最新的国际前沿专业情况和国内动态安全分析,让学生多元化获得本专业的知识与信息。(3)专业英语的任课老师可由一名教师为主,多名教师为辅,共同完成专业英语的授课。如,可根据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在授课过程中涉及的不同行业,结合教师的研究领域进行专业英语专题讲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4)考试方式应多元化。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期末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等笔试或其与口试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笔试主要涉及课程论文、平时作业、课堂问答等考核内容。开卷笔试时,允许自备词典和其相关工具书,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出现考前突击背书就能通过考试的情况。口试可以小演讲的形式,每个学生选择一个题目,通过查阅资料对相关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并制作PPT进行演讲,老师和学生们针对学生的演讲内容,随机、及时向演讲者提问,要求演讲学生做口头解答。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30%、演讲成绩10%,及考试成绩60%组成。(5)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应多元化。教师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此外,授课老师可公开QQ、微信、也可建立网络群,将课件和教学重难点在网络中共享,便于学生网上查阅,也可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 四、总结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进步环境下,为培养的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以目前的教学现状,从多角度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并提出提升教学质量的“多元化”改革措施。(1)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2)专业英语的任课老师可由一名教师为主,多名教师为辅,结合教师不同的研究领域设置专业英语专题,共同完成专业英语的授课。(3)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期末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等笔试或其与口试相结合等方法进行。(4)教师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 作者:吝曼卿 周德红 张民波 贾沛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论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探析 摘要:近年来,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明显,不仅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对农村地区各种设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饮水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地区水资源匮乏、污水排放量大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所以必须要通过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等方式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目前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为基础,讨论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性评估模式,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饮水工程;安全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可持续评估 1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1.1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区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日常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许多影响工程管理质量的问题。不论是工程项目法人管理、乡镇水利站管理或者是农户自行管理,都存在欠缺。 1.2提升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质量的方式 必须要先认识到饮水安全管理工程的基本性质,因为饮水质量直接影响当地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所以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准公益性质的工程,具有显著的公共性特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政府必须要从财政等方面加以扶持。从政府的角度,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必要条件。因为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准公共性产品,具有行业垄断性质,所以政府必须加以监管。政府的监管目标较多,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保证供水工程日后运营的正常进行,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还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来提升工作效率,利用相同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目前常见的政府监督管理工作内容集中在市场准入、项目建设价格监督、水质监管等方面。农村地区供水市场化模式建设的选择,离不开不同地区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资源背景等。所以各地区的政府可以通过私营机构运营的方式来减少失业部门的工作压力,提升事业部门日常生产效率。作为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发展速度不如发达国家,所以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的方式来优化供水系统经营权,这也是目前国家改革的重心之一。工程项目产权,是目前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点之一,以为与改革相关的法律条款正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各种政策以及配套政策也更适合农村地区,所以更要看紧产权,放开经营权。 2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可持续评估 2.1构建可持续性评估体系指标 以当前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性评估指标发展情况为基础,针对工程项目存在的基本意义(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分别提出不同的构建目标以及构建环节;首先要先选定目标层的代表项目可持续性,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大方面提出可持续性评估模式,并构建专业化的评估体系准则层。其次要选择一些经济性比较强、社会性、环境性良好的细性指标,利用这些细性指标来构建专业化的评估体系指标层,并且还要从项目的综合评估等角度出发,提升持续性效益收入。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长效建设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细节较多,且所有的环节都集中在环境、社会以及经济这3个方面[1]。 2.2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可持续性评估模型构件方式 以PPP模式为基础,融入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因素3种必要因素,提出如何构件可持续效益模型。工程可持续性效益影响要素较多,投资回收期、投资就业系数、项目环境影响、工程建设资金保障率、脱贫人口变化、污染物排放量、供水增长率、科教文卫效益、对周边生态影响、经济内部收益率、收入分配效益、可持续发展效益、经济净现值、群众满意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建设都是常见的要素。因为PPP模式当中,所有的项目投资主体的日常投资期望是不同的,所以工作人员可以自行对私人投资方在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占到的份额进行设定。假定公共政府部门在项目投资中所占的比例,结合私人投资期望经济以及社会、环境效益所占权重,明确公共政府期望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值权重,从根本上反映出不同工程项目建设,不同角度的期望值。以上文提出的可持续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为研究基础,通过层次分析的方式,将其分成目标层、标准层、指标层等。首先要将可持续性评估模型的总目标分解成不同的目标层、准则层以及项目指标层。之后使用标度法计算模式,对不同层之间的因子指标进行评价,计算出相应的判断矩阵。对矩阵特征以及矩阵的向量特征等进行计算,得出对应的本层指标针,并计算相应元素权重。除此之外,还要计算矩阵一致性标准模式,对矩阵的可靠性以及矩阵一致性等进行验证,一致性检验指标数值越低,代表结果越理想。针对目前农村地域饮水安全工程指标评估发展的情况,通过专家打分法等模式,对指标进行分级处理。还可以将专家赋分和不同项目日常建设细分指标的权重融合,求二者的乘积。汇总不同隶属曾指标,将不同隶属曾指标的分数进行求和处理,并汇总,得出最终的经济效益值、社会效益值以及环境效益值[2]。 3实例分析 该工程贵州省某市,辖区内有经济开发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工程项目建设总经费投资6000余万元,财政补贴超过总投资数量的66%,其余项目建设资金由私人出资。该项目采用PPP模式筹集到的私人资金约为2000万元,占到项目总工程款的33%。对工程项目各方面的参与方进行调查发现,私人投资方和公共政府部门的投资,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按照上文所提出的计算方式以及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以及专家打分法等,明确不同指标权重,对最大特征向量一致性进行检验,保证归一化处理效果。通过对各种项目建设数据以及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计算结果发现,该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经济效益评估值、环境效益评估值以及社会效益评估值分别为77.121、78.321、71.08,整体综合评价为75.507.按照近年来沿用的划分等级标准,对比项目效益发现,项目不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效益,都已经达到了2级水准。从整体上来看,该地区开展PPP模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起到了正面的影响,项目建设可持续性比较理想。不同分数代表等级如表1所示。 4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社会发展。上文以贵州省某地区的项目建设实际情况为基础,分别阐述了应如何对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管理,并提出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希望可以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提升工作质量。 作者:刘海燕 单位:安顺市平坝区水务局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浅析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的重要性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提高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的措施。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配合 引 言 现阶段的火力发电厂施工建设项目一般都具有建设工期较短、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施工比较复杂等多个特点。而且在施工作业阶段,往往土建以及采暖通风和电力安装等施工作业相互穿插交错。电气安装工程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相关电源安设进户以及明暗管道的具体铺设和其他建筑的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设工作等。本文主要结合在发电厂施工建设时,所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对如何做好其电力工程之间的安装配合进行分析。 1 电力工程在施工作业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项目工程施工作业之前,必须依照一定标准,生产加工以及准备好在项目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所需的预埋件以及各种元器件和预埋管道工作。而且对项目工程进行具体设计前,相关设计人员应就实际的工程设计等方面提出一些具有专业性的要求。此外,在土建工程施工作业之前,土建施工人员应同电力安装作业人员一起对土建施工建设以及相应的电力安装的具体图纸进行认真的检查与审核,以有效的避免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设计遗漏或者出现差错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电力安装作业人员应对土建工程的实际设计图有着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对其具体的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技术进行简单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在项目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实现与土建施工作业的有效配合。 2 土建同电力安装的具体配合施工作业阶段 2.1主体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放线阶段。在这个环节之中,要依据一定标准规划好工程建设中的排水管道的实际预留洞的具体位置,并对参照放线尺寸的大小预留好相应的孔内木盒;做好这个环节之中的配电箱以及照明灯盒等位置处的放线工作;做好对空调以及排水管和电梯等大体积设备的预埋件以及放线位置确认工作。 第二阶段:做好相应的管道铺设工作,同时对预埋构建进行相应的加固。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依据放线过程中具体流程以及步骤,做好相应排水管道的预埋铺设以及辅助的套管预埋工作;做好空调排水管以及辅助设施的套管预埋工作;做好开关以及照明和插座线等处的电线管道的预埋工作;做好相应防雷接地网的具体焊接工作;做好施工作业过程中,部分机械设备的预埋件的巩固加实工作。 第三阶段:做好相应的检查以及验收工作。在这个环节当中,其主要工作是对上述两个环节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与审核,对于那些在上述两个环节之中有遗漏的要及时的填补上,没有依据一定标准进行相应加固的,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固。同时也要做好和土建施工作业的具体交接手续。并对以后土建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某些原材料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钢筋、管道等。 2.2主体工程作业的三个基本阶段 安装人员应对工程施工建设中预留孔洞的具体位置以及尺寸大小进行相应的检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有效避免日后返工作业;对施工作业时预留出的水管以及线管进行相应的检查,主要检查是否通畅,此外也做好其相应半成品的辅助保护措施,以确保在日后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砂浆以及垃圾流入排水管道而导致管道阻塞现象的发生。 安装人员应参照施工图纸,做好日后土建施工作业过程中所需孔洞的预留工作,比如配电箱的预留洞等。 安装人员依据施工设计图纸,做好工程建设中的墙身开槽以及与其相应的墙身内部埋设管道的铺设工作,同时也要依据一定流程与标准做好其内部相应配电箱以及开关面板盒的安置工作。此外在主体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相关安装作业人员应同土建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 3 电气安装人员同土建施工作业人员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分析 在工程施工作业以及电气设备的实际安装阶段,土建作业人员以及电气安装作业人员应做好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以实现对整个发电厂工程建设以及电力安装的技术指导和实时监督。 在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材料这两个方面,不论是土建作业人员还是电气安装人员都应做好相应的检查与审核工作,以确保在工程建设中接地电阻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土建人员应偕同安装人员应做好相应设备以及接地网的连接准备工作。 3.1施工前期配合 在项目工程的施工作业前期,土建人员应偕同安装人员对工程作业中基础设施定位及其相应的技术数据已经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安装人员要依据施工现场土建设施的实际施工尺寸,来科学、合理的对其位置进行布置,并对所需铁件以及相应的电缆护管进行预埋铺设工作,以便在日后的吊装作业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其设备进行持续吊装作业。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对不部分大型设备的租赁以及使用时间。此外安装人员还应偕同土建人员做好设备的安装工作,以有效的避免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因安装不到位而导致预埋铁件以及电缆护管的铺设不合理。 3.2施工后期环节中的配合工作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在进行二次电缆控制以及相应的电力和电缆铺设完工之后,土建人员应及时协助安装人员对重要电缆处的出口进行相应封堵处理以及加盖作业。以有效避免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老鼠或者是其他动物对电缆造成咬损破坏。此外在对各主控室以及配电间室内部的照明设备进行安装时,安装人员应同土建人员就某些作业细节进行认真交底。并对土建工程在实施砌筑隔断墙作业之前,将隔墙线同水平线的具体位置认真检查核实一遍。 4如何提高火力发电厂土建暖通设计的质量 为了确保暖通的设计与施工质量能够达到相关工程的具体需求,设计人员就必须针对目前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降低问题出现的几率,确保暖通设计的整体质量。 4.1科学合理的设置管线 实践证明,管线的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因此,在设计施工图纸之前,应该将工程中所涉及到的管道进行详细分类,从而根据不同类型的管道进行不同的工艺布置。一旦其中有某个工程与其他的工程不一致,那么则应该尽快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并且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努力将其完善。此外,如果有某个管线自身布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对其处理应该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将各个部分功能进行合理、优化安排,确保各个部分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4.2空调水循环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了能够将系统水循环的问题充分解决,就必须要加强施工的前期管理工作,对管线标高和坡度应该给予合理的安排,从而尽量减少气囊现象的发生。如果有些某些部分出现气囊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则应该在该处设置相应的排气阀,并且要将排气管的出口接到有利于系统排气的地方,以此来将气囊问题有效解决。对于管道堵塞问题的解决,首先,在焊接钢管安装之间,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污垢和锈斑处理,只有确保管内壁清理干净后才可以进行管口封闭待装。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在管网最低处安装一个比较大的排污阀。如果太小,排污效果势必会不理想,如果不将其设在最低处,则排污不彻底。管网安装中应适当增设临时过滤器和旁通冲洗阀门,在连接设备之前,结合通水试压进行分段清洗设备。这样就可以将管道堵塞的问题有效解决。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应用探究 摘 要: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中,电力工程在施工环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影响也是越来越广泛,与建筑工程中诸多项目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土建施工,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必要和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有效配合。为了更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需进一步加强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文章就探究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土建工程及电力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土建工程与电力工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直接性影响了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随着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新技术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相关人员越来越重视工程施工中各个项目环节的配合。尤其是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的配合,是当前工程建设中重要研究课题。探究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显的尤为重要。 1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在施工设计配合工作 电力工程及土建施工设计阶段,电力设计人员要和土建施工设计人员相互配合,人员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交流,并要针对自身的工程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关于其他项目要求。比如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配电箱安装时,需要在施工方案中进行反映,同时要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土建施工设计人员要重视施工方案提出的技术措施,针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补充,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施工之前,安装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重视方案提出的技术要求。而施工人员在土建施工期间,需要充分考虑电力工程的安全,如预埋固定件,要相应留置预埋孔,精确计算梁柱与配电箱、线路、暖通等电力设备之间的关系,保证电力工程安全和土建施工良好配合,在施工期间有效衔接。 2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在施工阶段的配合工作 ①土建施工中,重点是安排放线工作,主要包括预留固定件,预留排水管、暖通设备的位置,根据电梯设备尺寸,对相应位置进行放线。需严格按照电力工程设计方案对开关、插座、配电箱及线路等位置合理安排,并做好相应标记,电力安装人员可根据施工人员做好标记进行安装;但在此期间,安装人员需考核标记位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各管线位置和尺寸,制定各管线木盒并放置各孔洞。在铺设管道时,需放置预埋构件并加固,按照已完成各管道放线工作,预埋各电力设备。在施工中,需重视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工程的配合工作,墙体完成之前,进行电力安装工程,避免破坏防水层。电力工程安装时,需重视数量、尺寸、位置,重视安装期间出现的各个数据,尽量配合土建施工。电缆施工时要一次完成,避免出现返修现象。同时要严格检验施工工艺和质量,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修补,保证各设备安装严格固定,并做好与土建工程的交接工作,土建人员严格检查钢筋质量,当各工作达到标准后,有效浇筑混凝土。 ②在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才能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比如在电线管敷设工作时,要结合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根据混凝土施工顺序和进度,分层次敷设工作,当电线管敷设中没有遵守施工工艺,会对电力工程安装的后续工作造成影响,并影响了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进度。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浇筑工作,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位置尺寸,配合土建施工,避免破坏钢筋。土建施工中,电力人员做好施工监督工作,尤其是已完成的电力安装工作,特别是管道、开关等位置严格监督,避免损伤。当损伤管路后,要及时修复,电力管理人员要定时检查,避免出现遗漏。而在管线集中地方,会有混凝土裂缝产生,当预埋管线有较大密度时,与敷设走向一致,会产生楼面裂缝。电力安装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要避免践踏,预防保护层脱落和钢筋弯曲,并加强管线部位的管理,使用有效措施避免出现裂缝。比如为了减少对楼面的踩踏,施工人员可增设临时跳板,分散应力水平,增加钢筋小马凳,减少施工人员踩踏钢筋次数。而施工期间尤其是混凝土振捣中,要由专业电力安装人员检查管道的完整性,避免混凝土振捣中使管道震裂,并要做好预埋管件的维护保养工作。清水混凝土有着十分光滑的表面,安装期间的准确性会影响混凝土表面,为了保证土建工程和电力安装良好配合,需切割管口,确保管口光滑,并要保证套管平整水平和长度要符合土建施工要求。 ③在完成结构施工中,当混凝土强度和硬度完成满足要求后,土建人员需进行拆模和放线工作。因此,当土建施工完成后,将垃圾清扫完成,并将砌体位置线进行放好,按照砌体位置,检查孔洞和管线的正确性。并要对土建砌体进行跟踪,没有出现遗漏现象。同时要保证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没有正确的方案会影响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 3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安装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需做好变电站接地网施工,并有效指导和监督技术。在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时,要严格控制电力工程质量,保证接地电阻合格。土建施工人员要与电力工程安装人员要做好电气设备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工作,并要做好主控楼及各配电间的连接准备工作。在接地网安装时,土建施工人员要将接地网的接地桩做好标记,当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时,要采取相应技术解决。 在接地网施工期间,要加快主控室和配电间施工,并按照电气安装技术人员要求,做好基础电气设备和电缆坑的施工工作,同时各辅助工作如电缆孔、电缆固定铁件等也要保证准确性。在安装和调试户外一次设备时,要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做好电缆各方面施工,保证各电缆工作符合电气安装规范,与施工方案相符。 4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装修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工程抹灰之前,需确定电力安装的位置,检查预留孔,保证施工规范和设计一致,准确性合格后可投入使用。当涂料和喷浆工作完成后,在安装电力设备时,要保护土建成品,避免破坏墙面。并且电气器具在安装完成后,要有效保护,避免出现污染。建筑工程的内装修会影响施工质量,在完成施工后可对墙面进行装饰,当部分施工会对装饰层造成破坏时,要首先完成然后进行墙面工程。当发现损伤时,要及时补救。 5 结 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之间的配合工作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因此,电力工程安装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配合工作,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准确划分各工作,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试析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策略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电力市场发展逐渐朝市场经济化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土建施工管理作为电力建设工程整体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建设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的提高电力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土建施工管理策略,提高土建施工管理水平,提高电力建设工程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文章对电力建设工程中提高土建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在电力建设工程的土建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的准备环节、施工环节以及竣工验收环节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土建工程施工管理以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工程施工,并且能够保证整体施工质量为目的。另外,通过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施工管理策略,在对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深入了解后,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够提高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 1 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准备环节的管理策略 在整个电力建设工程中,土建施工准备环节作为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土建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有效的保障土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在进行土建工程施工之前,制定科学的施工准备期。 ①施工准备环节的基本任务。首先,要对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进度标准要求进行掌握,对工程的施工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其次,深入到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在对施工条件、环境等客观因素进行考虑后,对施工队伍、施工任务以及施工力量进行合理的使用、调整和部署,进而营造出一个合理的施工环境。在人力、技术、机械、物资以及组织等各个方面的条件都具备后,有效地保障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的顺利、连续进行。 ②施工准备环节的施工内容。施工准备环节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测量、清除障碍物、施工条件、组织机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交通等各个方面的施工内容。其中,工程测量指的是对土建施工区域进行测量,运用放线定位的方式,构建坐标网;清除障碍物指的是将施工现场的障碍物进行清除和平整;对进入到现场施工的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提前检验,保证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通过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机构,安排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另外,通过对预制构件、设备零部件以及非标准件进行组织、加工和配置,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工程施工服务等。 2 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过程环节的管理策略 2.1 设计合理的施工组织 ①施工组织的纲要的设计。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将施工组织设计作为重要依据。在电力建设工程的土建施工中,其施工组织纲要的设计主要包括对大型变压器进行的运输、解体以及就位等方面的检查;保障电气设备干燥;对新型母线的施工;制作的新型电缆头;安装的新型电气设备和热控设备;热控装置的施工工艺;电子计算机的安装调试;保障工程的安全施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过程运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以及降低工程的整体投资等内容。 ②电压220 kV以上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电压超过220 kV的施工组织设计来说,对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安排施工承包单位的工程师对其进行组织编制,安排技术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实施,在经过总工程师的审查和经理的认可后,然后让工程的建设单位进行认定。如果没有承包单位,那么主要安排建设单位进行协调、负责工作,其他的施工单位各负其责,对自己承包施工范围的组织设计进行编制。 ③电压220 kV以下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不超过电压220 kV的施工组织设计来说,其施工组织设计工作主要安排施工承包单位项目部门或者专业工程师进行编制,然后由技术管理部门进行审查,最后建设单位认定。对送变电工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主要安排施工单位的工程师进行组织和编制。 2.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①材料管理。依据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规范,对土建施工中运用到的材料数量、放置的材料位置进行确定,并保证施工材料的堆放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工程标准来确定其能够科学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放置。另外,要对施工现场设备、机械、材料严格的依据施工工艺标准进行分种类的放置,保证其放置过程中不会出现倾倒、滑落的现象,影响顺利施工。 ②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不仅要运用达到标准要求的施工产品,而且还要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因此,电力建设工程的土建施工质量管理以防止出现质量缺陷、避免缺陷多次出现为目的。 ③成本管理。在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运用节约物资、减少劳动力、减少工期以及提高物资利用率等方式来有效的降低成本。另外,对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进行改进,有效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3 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调整试运管理策略以及竣工验收环节管理策略 3.1 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的调整试运管理策略 为了有效的保证电力建设工程设备带电能够顺利的试运行,那么需要其带电试运行工作达到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在对主变压器进行空载全电压冲击合闸试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该试验至少要进行五次。其中,在第一次试验时,要保证其带电时间超过10 min,每一次冲击的间隔不能低于5 min。在对电容器进行该试验时,只需要试验三次。其中,在对其进行的第一次试验过程中,要保证带电时间不能低于10 min,每一次试验的冲击间隔至少为5 min。对输电线路进行试验时,要保证至少进行三次试验,注意每一次的冲击间隔至少为5 min。另外,在保证输变电工程经过24 h的试运行后,开始进行生产运行。 3.2 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竣工验收环节的管理策略 ①着重验收隐蔽工程。隐蔽工程主要指的是在土建工程结束后,不能对其进行检查或者不容易检查到的工程项目。对于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来说,其主要包括辐射电力接地网、安装接地装置以及制作杆塔等隐蔽工程。另外,在对该部分内容进行验收后,验收人员制作出验收报告,及时发现验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改正,避免存在缺陷。 ②进行跟踪验收。主要对电力土建工程中的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调试、输电工程的掩埋基础工作等进行跟踪验收。这部分工程项目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需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安装施工现场进行跟踪验收,并编写跟踪验收报告。如果发现验收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4 结 语 总之,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为了有效地提高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并建设出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施工管理队伍,最终促进我国电力建设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试论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建设工程土建设计与土建施工技术也随之提高,但仍会出现一些问题,有待去研究、解决。故在本文中主要对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字: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管理 近年来,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对电力管理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在具体施工与管理过程中,受到其技术密集、资源密集、资金密集等特性及工程的设计、设备的制造和物资的采购运输等众多外部因素的制约,电力施工管理工作形势严峻。土建施工技术在电力建设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建设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在很大程度上都由其决定。而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如施工技术性难度强、环境多变复杂、危险性工作高等众多不可预料的问题。因此,必须落实好项目质量管理要素,严格控制项目施工质量因素,并找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电力建设工程土建管理的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改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的空间。而在企业工程管理中,土建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土建施工管理。随着经济的持续增温,电力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电能的使用有了较快的发展,电力资源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一些电力企业的施工量也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改革,逐渐实现电力行业的市场化。因此,电力企业应该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企业土建施工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一方面,从事土建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对有限,素质比较低,安全生产的意识比较薄弱。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我们可以进行岗前培训,对现场的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尤其是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安全考核,成绩合格后才能进行工程的施工。另一方面,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科室和部门要进行责任的划分,不同的区域选择相关的责任人,划分不同科室和部门的责任区,每月进行一定的考核,当发生一些问题的时候,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同时,随着电力行业逐步实现市场化,企业需要不断对企业的各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内部不断加强管理,同时还要积极扩展新的市场等,采用不同的措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土建工作的过程中,工程的质量安全是电力设施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安生产是实现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土建工作的质量,同时,在土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不断对土建工作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土建工作的管理效率。 二、当前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力建设企业虽然制定有效的土建施工管理措施,在实际的土建施工管理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土建施工的整体质量。 1、作业管理具有复杂性 电力工程的施工条件比较恶劣,同时还比较复杂。一般而言,电力工程的建设是露天进行的,同时还受到雨、雷电的天气的影响;同时由于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工作人员容易疲劳;在实际的生产中,施工建设往往是分散的;同一项目的施工现场要进行不同项目的建设,因此,施工的现场比较复杂;电力线路比较分散,增大了管理的负担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负担和难度。 2、施工队伍的人员管理问题 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人员的管理也是一大问题。在电力企业中,电力施工单位的领导和项目的组织人员往往是固定的,但是项目的建设人员却不是固定的而且流动量比较大,增加了管理的负担和难度,新的施工人员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保证人员的专业技能。因此,人员的流动能加了企业人员管理的负担和难度。 3、 施工现场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安全的问题。在电力工程中的施工现场中,往往是多个部门同时进行施工和建设,一些施工的机械比较多,同时还比较集中,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同时施工人员的水平有限,安全生产的意识薄弱,当发生一些问题的时候,严重缺乏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 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实际的生产中去。 三、加强电力建设工程土建管理的措施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近几年内,我国建筑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也不断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在企业的施工现场,我们需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电力工程现场施工的质量并且严格把关。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不同的方面加强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下面我们就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讨论。 1、科学编制预算 在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之前,应该采就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制定一定的计划和方案。具体来讲,就是应根据具体的施工需要,科学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在编制规划时,有关项目人员要积极参与项目编制,保证施工方案具有可行性。同时,对一些比较独立的项目,我们需要根据合同的需要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方案。 2、 严格控制成本 在项目建设开始建设之前,我们应该就资金的使用进进行划分和预算,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系,严格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根据实际施工的需要,建立比如由项目经理和财务人员多人参与现场资金结算的方法,严格进行把关,利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3、以预防为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项目的建设中,当施工人员或者技术人员发展一些问题的时候,应引起重要,向有关部门积极汇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体。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电能需求量增大,迎来了电能运用的高峰期,各单位的施工任务比较繁重。因此,在电力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的时候,项目建设的相关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解决问题,保证安全生产。 4、 加强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工人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生产应该落实到项目的不同环节。安全是获得一切效益的第一前提。总而言之,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我们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土建施工的管理。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从不同的方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5、完善管理流程,加大物资管理力度 为保障施工质量及进度,应完善管理流程,促进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大对施工物资的管理力度。在施工单位内部,建立各个管理制度之间的联系,使之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有效机制,确保施工中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系,从而形成高效、合理的约束力量,保障施工的进度及质量控制。同时,要加大对物资供应方的监督和管理, 避免劣质材料及不合格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促成质量和工程流程环环相扣,从而使得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还要加强对施工器材的管理,在材料及工具的发放、使用回收等方面, 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避免施工工具及材料的私用、丢失与浪费,尽可能控制施 工成本,实现工程利益最大化。 总之,在电力建设工程中,尽量多各个阶段进行优化,这样才能使工程最大经济化。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是一项极为复杂、严密的施工项目,并涉及土建与电气多方面的施工内容,因此,在施工工程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的工序管理,并且严格按设计要求与规范做,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个优质工程。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技术解析 【摘 要】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对电力工程实施和保证施工质量作用重要。本文分析加强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必要性,对当前安装与施工配合中的问题做阐释,对如何加强配合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技术 随着电力施工技术的提高,对电力工程协调与配合度的要求也相应提升。安装和土建施工为电力工程的两项重要任务,在施工中的配合如何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效果。加强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度,有利于建设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1 土建施工和电力安装间的关系 从工程角度而言,土建施工是独立的、具备自身特征的专业,按上层建筑的需求与特点设计基础,促使建筑的最大需求得以有效满足。电力工程职责为承担生产和输送、分配,电力安装与线路铺设等都与土建施工相关,为电力安装建造建筑物有电力工程特点,因此土建施工中按电力工程特点展开设计,并按安装需要进行施工。土建工程为电力工程组成内容,相比电缆工程与变配电工程等电力工程组成部分,土建施工为独立的工种,并非从属电力工程,其专业性体现在为安装提供达到需要的设计和施工。 2 安装和土建施工配合的重要性 2.1 电力工程衔接基础要求 电力工程中,安装与土建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任务,两者有独立性,土建施工在安装工程前,安装工程要在完成土建施工上全面开展;同时,该过程需要两者间顺利衔接。土建施工完成和质量达标,安装才能实施,安装任务效果如何和上一项目土建施工有着重要联系;只有加强两者的相互配合度,才能保证整个任务上达到不同项目之间的顺利衔接。 2.2 避免安装问题的要求 电力安装在电力工程中位置重要,对工程建设有着明显影响,安装出现问题,必将造成工程的重大损失。加强安装相关项目间的配合度,对保证工程质量有重要意义。土建施工是和安装工程相衔接的项目,严格保证和安装协调,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效果。 2.3 提高施工质量基本保证 施工质量提高需施工技术提高,后者和施工各环节协调程度有着重要关系。保证相关项目间的配合度,才能实施现代化技术,保证实施效果的提升。加强安装和土建施工衔接间的配合程度,保证实施先进技术,最终实现电力工程的质量要求。 3 土建施工和电力安装配合的技术分析 3.1 进行安装前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安装设计人员对土建设计提出要求。土建施工前,安装人员应与土建技术人员相互协同,对电力与土建二者施工图纸展开审核,避免遗漏或者差错。电力安装人员深入学习施工图纸,深入了解施工进度和相应技术,特别对柱和梁等屋面连接全面掌握,将之和电力安装方法核准和校对,确保电力安装适应土建施工状况。土建施工前,准备好电力安装所需配件,并做好预埋件与管道准备。 3.2 主体结构与砌体施工阶段 (1)主体结构施工。第一阶段需完成的工作是放线,其中包括预留空调排水管位置,对电梯等大型设备,根据其尺寸与位置放线;开关、插座与照明灯盒等进行放线;排水管预留洞位置与尺寸,按照其放线预留各孔洞木盒。第二阶段主要是管道铺设、放置与加固预埋构件,根据第一阶段完成放线铺设给排水管道与穿梁管道套管,预埋插座线管和弱电线管等电线管。第三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工艺和质量的检验,发现遗漏应及时修补,没固定好的应到位,还要和土建做交接,土建工作人员检查钢筋,符合要求后,再浇捣混凝土。 (2)主体砌体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完后,浇灌混凝土硬度与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土建工程应放线与拆模,然后砌体工程施工,要求安装施工人员对砌体施工进度准确把握,和土建施工密切配合,完成墙身等工程施工。电气安装部分应分成三个阶段工作。 第一阶段进行的工作是安装人员检查预留孔洞尺寸与位置,查看是否正确,以免砌体完成后要重新打开调整;检查预留水管与线管,查看是否通畅,采取措施保护半成品,有效制止砌体施工中,垃圾或砂浆进到管道内,堵塞管道。进行第二阶段,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和土建工程相配合,对各种孔洞预留好。最后第三阶段,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按图纸要求在开槽处把水管与线管、配电箱等铺好。主体与砌体施工中,土建施工人员应和电力安装人员交接好各施工阶段的工作。建筑工程中,各专业工种间的配合与协调很重要。 (3)土建技术人员施工中应做好接地网施工,并指导与监督。在工艺与材料上,对电力工程控制其质量,使接地电阻达到要求。土建人员与电力安装人员应准备好电气设备和接地网连接,做好主控楼和各配电间准备工作。接地网安装中,土建人员标记好接地网接地桩,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采取有效技术解决。接地网施工中,加快主控室与配电间施工,按电气安装人员要求,做好电气设备与电缆坑施工,各辅助工作像电缆固定件等确保准确性。安装与调试一次设备时,经电气安装人员指导,做好电缆施工,保证电缆符合安装规范。 3.3 装修阶段的相互配合 土建工程结束前,施工人员与放线员应对隔墙线与水平线进行核实,保证施工准确性,通过操作人员检查后,根据水平线与隔墙线,确定灯具与开关的位置和标高,明确预埋管等位置。对土建工程抹灰前,根据墙面线与水平五十线,来检查预留孔,确保和施工设计、规范吻合,通过检查合格后,再大规模使用。检查暗配管路,并堵好与扫通。抹灰中应对贴门和收口工程重视,使收口光滑与保证平整水平,应避免大敞口现象,对金属框架连接好与接地,用开口锯建立内部稳盒在隔墙板与保温板件,不要出现横向槽口,提高槽口准确性。电力工程安装人员应和土建工程人员有效沟通,喷浆或涂料粉刷完后,安装灯具,此过程应保护土建成品,不要破坏墙面。 3.4 智能电气配合施工 土建施工和电力安装配合中基础施工很重要,为对建筑予以完善,确保基础建设上营造更舒适和安全的环境。首先进行弱电安装时,确保有装饰工程的其他土建工程完全实施方可开展,智能控制室和消防工程需确保安全设备像防静电板等完成后方可开展。电梯工程是建筑重要内容,施工前确定尺寸与相关设备位置,土建人员对不同建筑,根据要求展开井道尺寸与电梯的设计工作。 4 总结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实施,电力工程提高施工质量上要求加强各环节间的协调性,对保证工程质量有积极意义。土建施工和安装为电力工程的关键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加强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度,对电力工程建设有着显著的影响。安装与土建施工在道路上、施工程序中与技术人员配合上还有一定问题,今后加强安装与土建施工在道路上和场地的协调度。提高各施工程序的配合,注意具体施工中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简述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 摘要: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和水平上也得到了较快提高,新的结构和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受到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应该与建筑结构和施工的特征相结合,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相互配合,为工程进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 电力工程 安装 土建施工 配合 前言 我国现代化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更新,随着许多新结构、新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工程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就愈加显得重要。我们应该合理的优化现代的土建建设工程与电力安装的配合,从而减少其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一、进行电力工程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阶段,对于土建的设计,电力安装工程的设计人员应该对技术提出自己的要求。在进行土建工程的施工之前,进行电力安装的技术人员会与土建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一块儿对土建和电气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核,防止发生差错或者遗漏,电力安装工程的技术人员要对土建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学习,对于土建施工的施工技术方法以及工程的进度进行全面了解,尤其是对于柱、梁,屋面以及地面的连接方式和具体做法,与自己准备的电气安装的方法进行校对核准,使其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适应,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于施工阶段用到的零配件以及预埋管道和配件准备好。建筑工程施工中,土建工程及电力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土建工程与电力工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直接性影响了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随着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新技术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相关人员越来越重视工程施工中各个项目环节的配合。尤其是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的配合,是当前工程建设中重要研究课题。探究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显的尤为重要。 1、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在施工设计配合工作 电力工程及土建施工设计阶段,电力设计人员要和土建施工设计人员相互配合,人员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交流,并要针对自身的工程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关于其他项目要求。比如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配电箱安装时,需要在施工方案中进行反映,同时要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土建施工设计人员要重视施工方案提出的技术措施,针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补充,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施工之前,安装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重视方案提出的技术要求。而施工人员在土建施工期间,需要充分考虑电力工程的安全,如预埋固定件,要相应留置预埋孔,精确计算梁柱与配电箱、线路、暖通等电力设备之间的关系,保证电力工程安全和土建施工良好配合,在施工期间有效衔接。 2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在施工阶段的配合工作 (1)土建施工中,重点是安排放线工作,主要包括预留固定件,预留排水管、暖通设备的位置,根据电梯设备尺寸,对相应位置进行放线。需严格按照电力工程设计方案对开关、插座、配电箱及线路等位置合理安排,并做好相应标记,电力安装人员可根据施工人员做好标记进行安装;但在此期间,安装人员需考核标记位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各管线位置和尺寸,制定各管线木盒并放置各孔洞。在铺设管道时,需放置预埋构件并加固,按照已完成各管道放线工作,预埋各电力设备。在施工中,需重视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工程的配合工作,墙体完成之前,进行电力安装工程,避免破坏防水层。电力工程安装时,需重视数量、尺寸、位置,重视安装期间出现的各个数据,尽量配合土建施工。电缆施工时要一次完成,避免出现返修现象。同时要严格检验施工工艺和质量,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修补,保证各设备安装严格固定,并做好与土建工程的交接工作,土建人员严格检查钢筋质量,当各工作达到标准后,有效浇筑混凝土。 (2)在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才能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比如在电线管敷设工作时,要结合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根据混凝土施工顺序和进度,分层次敷设工作,当电线管敷设中没有遵守施工工艺,会对电力工程安装的后续工作造成影响,并影响了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进度。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浇筑工作,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位置尺寸,配合土建施工,避免破坏钢筋。土建施工中,电力人员做好施工监督工作,尤其是已完成的电力安装工作,特别是管道、开关等位置严格监督,避免损伤。当损伤管路后,要及时修复,电力管理人员要定时检查,避免出现遗漏。而在管线集中地方,会有混凝土裂缝产生,当预埋管线有较大密度时,与敷设走向一致,会产生楼面裂缝。电力安装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要避免践踏,预防保护层脱落和钢筋弯曲,并加强管线部位的管理,使用有效措施避免出现裂缝。比如为了减少对楼面的踩踏,施工人员可增设临时跳板,分散应力水平,增加钢筋小马凳,减少施工人员踩踏钢筋次数。而施工期间尤其是混凝土振捣中,要由专业电力安装人员检查管道的完整性,避免混凝土振捣中使管道震裂,并要做好预埋管件的维护保养工作。清水混凝土有着十分光滑的表面,安装期间的准确性会影响混凝土表面,为了保证土建工程和电力安装良好配合,需切割管口,确保管口光滑,并要保证套管平整水平和长度要符合土建施工要求。 (3)在完成结构施工中,当混凝土强度和硬度完成满足要求后,土建人员需进行拆模和放线工作。因此,当土建施工完成后,将垃圾清扫完成,并将砌体位置线进行放好,按照砌体位置,检查孔洞和管线的正确性。并要对土建砌体进行跟踪,没有出现遗漏现象。同时要保证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没有正确的方案会影响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 二、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安装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需做好变电站接地网施工,并有效指导和监督技术。在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时,要严格控制电力工程质量,保证接地电阻合格。土建施工人员要与电力工程安装人员要做好电气设备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工作,并要做好主控楼及各配电间的连接准备工作。在接地网安装时,土建施工人员要将接地网的接地桩做好标记,当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时,要采取相应技术解决。 在接地网施工期间,要加快主控室和配电间施工,并按照电气安装技术人员要求,做好基础电气设备和电缆坑的施工工作,同时各辅助工作如电缆孔、电缆固定铁件等也要保证准确性。在安装和调试户外一次设备时,要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做好电缆各方面施工,保证各电缆工作符合电气安装规范,与施工方案相符。 三、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装修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工程抹灰之前,需确定电力安装的位置,检查预留孔,保证施工规范和设计一致,准确性合格后可投入使用。当涂料和喷浆工作完成后,在安装电力设备时,要保护土建成品,避免破坏墙面。并且电气器具在安装完成后,要有效保护,避免出现污染。建筑工程的内装修会影响施工质量,在完成施工后可对墙面进行装饰,当部分施工会对装饰层造成破坏时,要首先完成然后进行墙面工程。当发现损伤时,要及时补救。 结束语 总之,在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施工与土建施工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工程有序的开展,电力安装技术人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整个工程的深入了解,并且在施工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而使得整个安装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高效率地完成工程安装任务。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电力施工项目不断增多,施工任务量和难度越来越大,安全风险也越来越高。安全管理是当前电力建设土建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管理内容,本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土建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一、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提升,电力与普通民众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电力建设迎来高峰,土建工程是电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各电建施工企业的土建工程任务也愈加繁重,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安全管理难度大。决定施工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4项: (一)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有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二)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三)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庆、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四)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二、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一)安全规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不严格或执行得不严格,所有的规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而是走形式、走过场、应付上级领导,它又可分为三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对规章明知故犯,明知这样做不符合要求,但图一时方便或抱着侥幸心理的习惯性违章。其二是对规章似懂非懂,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是对规章不懂装懂,稀里糊涂,发生了事故才恍然大悟。有的职工对《安规》不熟,以似懂非懂的心态投入工作,或者为了省事方便,不按《安规》的要求执行;有的职工思想麻痹,工作中凭经验而想当然地办事,不履行规范的操作程序。 (二)员工素质不高 1、员工安全意识单薄。安全事故往往是麻痹大意造成的,而麻痹大意是对安全重视不够的体现。一些看起来微乎其微的细节,员工不够重视,认为无关紧要。对《安规》的具体要求早已忘得空空。操作不按照《作业指导书》的具体要求,一时图方便。长期这样下去,就养成一种惯性操作,不规范操作。这好比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爆发。 2、员工技术水平低。有的员工缺乏一定的电工理论基础,大部分都是凭经验操作,没有详细的科学分析。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操作错误而酿成安全事故。甚有的施工单位聘请一些外来民工。外来民工的安全技术知识较差,安全操作知识也非常肤浅,缺乏自我防护能力。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也更新换代。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缺少对先进技术的学习,自然对这些更新换代的设备不够熟练操作,出现操作错误就难免了。 (三)机械设备管理混乱 一些施工中的机械设备质量堪忧。同时,对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设备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四)安全管理水平跟不上 长期以来,安全工作常常被动管理:一是围着上级的要求转。上级部门要求抓什么就抓什么,处于被动的应付,没有“一盘棋”的思路。二是围着问题转。出了问题就抓某项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三是强调安全对电网、对效益、对社会的影响多,而对人的生命关爱度不够。四是一些管理方式依靠的是多年来对安全生产的本能重视和长期延续下来的安全管理惯性,管理效果层层递减,管理方法、手段单一,制度不规范,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防护手段不到位,缺乏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 三、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1、健全完善强化安全责任机制 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各部门、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人人都懂得自己的安全责任,形成安全工作有人做,安全工作有人管,对安全生产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彻底消除安全死角,清理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2、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考核要按月度和季度进行,考核工作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面前一视同仁、考核结果要公布于众,接受监督。 3、健全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 安全生产工作也需要制订安全生产监督奖罚办法。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得好、安全工作搞得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差,安全工作搞得差的部门给予处罚,对于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领导要给予重奖,对于经常发生事故的部门和领导或发生重特大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部门和领导要给予重罚。在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中,要坚持重奖重罚的原则,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监督奖罚办法,奖要奖得让别人眼红,罚要罚得让本人心痛,通过奖罚机制,把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到实处。 4、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凡是发生的各类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进行分析、追查和处理。在分析、追查各类事故中,首先要从各级领导责任查起,在查清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的同时,还要追查分析各类管理干部和专工的安全责任。 (二)加强安全工程理论知识培训 首先要加强安全工程知识培训,让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理论知识水平。其次,要提高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业务范围内的非本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可以开展夜校、周末或网络培训等方式,拓展技术知识面,提升技术理论水平。彻底消除基建安全管理中的“绊脚石”。 增加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上岗实践培训。给予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上岗前培训机会,培训应当重点放在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不熟悉的专业和工种。到各个工种、岗位都实践一下,给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实践经验的积累创造机会和有利条件,打死基建安全管理路上的拦路虎。 做好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储备。利用正在实施的基建项目、工作岗位,加大青年职工培训力度,实施“以老带新”制度,重点对有能力、有知识、有责任心的青年职工的培训,避免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出现脱节。 (三)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降低安全事故 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更新安全设施,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是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一条重要的且行之有效的措施。近些年来,为预防建筑施工工地触电事故,采用最先进最安全的电线管路通道,都起到积极作用。淘汰有轨吊、竹跳板等设备材料,采用自升式吊车、铁木跳板,对于防预起重事故和高处坠落事故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不断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条件,使建筑施工作业事故从根本上降低。加大对安全施工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投入,用于工程项目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具的数量和质量必须满足施工需要,并经有资质检验单位检验符合安全规定。施工工器具的使用应派专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以及专人保管。施工工器具的使用,必须按产品出厂使用说明书或产品铭牌上规定的额定荷载使用;使用前必须进行认真的外观检查,严禁使用已变形、破损、有缺陷或有故障等不合格的机工器具。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防护用具,不严格遵守的予以惩处。 (四)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督检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 企业要逐步实施由过去的告知性安全检查转为随机性检查、抽查、巡查,避免突击整改、增大投入、掩盖问题,必要时应采取旁站式监督。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开展高处作业、触电、土方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火灾等多发性事故的专项治理。一要加强督导检查,做到“真整、真治”;二要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的落实;三要建立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所用材料及配件的安全管理机制, 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四要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扩大计算机远程监控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使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电力基建工程土建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电力基建土建工程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电力设备运行安全,还与关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社稷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决定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工程。如何将优质工程建设覆盖到各电压等级所有新建工程,确保全部新建工程达到优质工程标准”的工作目标,研究根本问题在于做好电力基建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本文按照优质工程全覆盖要求,以促进质量管理提升为抓手,早谋划、早安排,采取示范工程为典范、样板引路、内抓质量基础方式,开展工程创优全过程各项指标动态质量管控,针对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同时又对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土建工程的认识也不断地增强,对土建工程的施工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在土建工程的整体工作项目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包括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技术要点的改进。 一、土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是组成工程实体的单位,材料质量得到保证,才能使施工快速、安全、经济地进行,才能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土建工程所用材料在施工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确定其技术性能符合规定后才能加以使用。纵观当今的土建工程,出现了大部分的不合格的、劣质的材料和设备,很多施工单位引用不合格的低廉的建材和设备,这就直接的给检测工作带来困扰。因此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信誉保证的正规厂家的材料,而且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之后才能选用,避免以为利益的影响而违规操作。此外要对材料进行良好保管,防止材料损坏,如钢筋可能会锈蚀等问题,减少浪费。 2、加强环境控制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加强施工环境的监管,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安全,也可以提高施工进度,还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土建工程施工前,应对工程场地的施工条件和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根据环境因素制定应急预案,从而能够在环境变化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放在工程质量遭到破坏。还有,施工单位应对建筑材料的堆放以及建筑设备的堆放和清洁等方面做好监管工作,从而保证土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并在进行施工中要尽量避免因工程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为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安全做好工作。 3、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一部分工程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的,这部分的土建工程只有在出现质量问题时,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施工单位在建筑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土建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因此,为了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大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力度。例如,加大对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力度,地基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土建工程的质量,在地槽清理好后,施工单位应该和勘察设计单位、建立单位共同对地基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查,查看是受存在软弱下卧层,检查实际的地质情况与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结果是否一致,确保地基的承载力符合工程业主的相关要求和需求,从而有效的避免因地基问题引发的灾难性事故。 4、质量控制技术交底 质量控制技术交底是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包含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组织设计、质量标准、安全措施、操作流程等。土建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应跟参与施工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其中书面交底是一部分,而质量检查以及督促是质量控制技术的重要工作。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要对土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技术交底工作要进行严格落实和检查,加强施工监管力度,从而保障土建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5、质量通病防治 深入贯彻执行基建质量【2010】19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作为优质工程的基础保障。重点开展整治国网公司提出2011年60项质量通病,强化各方主体在质量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业主项目部加强监管考核,及时下达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要求施工单位在开工前编制落实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监理单位编制质量通病防治检查计划,通过常态化的督查,动员参建各方最大限度减少质量通病的重复发生。在设计阶段,要求设计单位在施工图编制前制定质量通病防治设计措施,并列入施工图审要内容。在施工阶段,重点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落实好施工组织措施。督促监理单位加强质量通病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签证,对输变电工程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电气设备试验的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加强旁站监理,加强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质量通病问题及时处理。同时,结合数码照片管理,进行质量通病防治控制,发现违反质量通病应进行整改闭环,并形成数码照片整改记录档案。 6、不得违反强制性条文 参建单位认真组织学习,严格贯彻执行,切实做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监督工作,改变许多单位只是把强制性条文作为一份存档文件的做法,加强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认真系统学习。其次,加强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控制,强化质量安全责任,规范质量安全行为,确保输变电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保证工程质量及电网安全。在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强制性条文执行的主体责任单位为勘察设计单位。工程施工阶段,强制性条文执行的主体责任单位为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按照要求须编制执行计划,并在过程中对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对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核查的主体责任单位为建设单位。 二、建筑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屋面防水控制措施 (1)确保屋面板施工质量 现在屋面板采用预制板的较少,绝大多数采用现浇混凝土屋面。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是很重要的;浇筑混凝土时要派专人跟班调绑钢筋,防止踩踏钢筋移位及变形;屋面板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连续进行,不允许中途停留在接槎处形成冷缝;振捣有序不漏振、不露筋、无蜂窝、麻面等;混凝土板面用滚筒碾压不少于两遍,提浆后用铁抹子抹压不少于两遍,在表面发自时立即覆盖保护材料,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 (2)做好找平层 屋面板上的找平度,都采用水泥砂浆抹找平,施工必须保证其强度、防起砂、起壳及空鼓,抹压平整坚实,平整度小于5mm,砂浆强度不低于M10;找平前必须对屋面基层彻底清理并浇水湿润刷素浆,现场拌制的水泥砂浆材料要计量配合比,抹灰工序同地面抹灰一样进行,不允许简化工序违规施工。 (3)保温层施工质量控制 保温层施工质量会影响保温性能和防水效果,含水量过大的保温材料会造成防水层起鼓破坏而失去防水作用。为此,在做保温层前必须在找平层上砌分仓处理,分仓砌在梁或隔墙的部位,间距4-6m;保温层分仓施工,在分仓隔墙上留伸缩缝及排气孔。保温材料在一些地区全部采用膨胀珍珠岩干粉,但含水率不好控制,如果预制成珍珠岩板块铺设,其施工速度和含水率会得到保证。最好选择聚氨酶泡沫板块或聚苯乙烯泡沫板,其保温防水性能好。 (4)细石混凝土整浇层 保温层上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应现浇30-40mm厚的整浇混凝土层。整浇层与保温层之间的分仓缝位置重合,为预防整浇时细石混凝土渺浆堵塞下层分格缝,应在缝上铺200mm宽的SBS防水卷材。整浇混凝土在克拉玛依地区的屋面中不配置钢筋,但配置钢筋时应在面层混凝土以下15mm为宜,在分格缝处应断开。浇筑混凝土时要派钢筋工监护钢筋,防止位移和踩踏。整浇层混凝土的平整度不能超过4mm,分仓缝处用防水胶泥嵌填密封,防止进水。 (5)防水层施工质量要求 防水层施工材料按设计要求使用,不论选择防水卷材还是防水涂料,均必须具备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合格证件,并报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在抽取样品复检合格的前提下才准许用于工程。防水层施工前对屋面整体进行检查,尤其是对屋面的细部构造处更要逐一验收,确保表面平整干燥(含水率小于8%),高出屋面结构处抹成弧形。对采用不同的防水材料施工,选择相适应的规范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但在天沟、泛水、雨水集中排出口或檐口处的重要部位要先铺设附加层或增加涂刷厚度,附加层宽度不小于300mm两层、涂刷不少于三遍。防水层施工后要进行检查验收,不准在上堆放重物或拌制砂浆,也不再焊接管线或安装饰灯、避雷带等作业,防止损伤防水层。 2、厨卫间防渗漏措施 首先,厨卫间是家庭用水的集中点,作为预防渗漏的主要措施,在分隔墙底部统一浇混凝土导墙,高度大于150mm同板一同浇成整体,宽度可同隔墙厚。其次,楼面施工时找出1%流向地漏的坡度,地面抹成后泼水试验;卫生间的冲淋处及浴缸地面与墙面的基层要涂刷聚氨酶防水涂料或贴SBS防水卷材。最后,特别重视处理好室内管道预留洞口的二次修补工作,专门组织人员用专用材料修补,管道与预留套管之间的空隙多采用石棉水泥填嵌密封;楼板上的预留洞口要采用较原板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分层填补,并注意小部位混凝土的养护。对厨卫间地面预留洞口管线安装后的修补检查,要盛水超过12h在底部观察,不渗漏者为合格,不通过试漏检查监理人员应拒绝签字验收认可。 3、管道安装质量控制 首先,所有的预留洞口是由土建施工时配合安装人员留设的,凡是穿越楼板与墙体的管线都必须加设套管,套管应高出结构表面20mm。其次,建筑安装严格检查进场管材、配件及设备的质量,采购的所有材料必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及试验报告,并报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才准用于安装。最后,安装的每道工序必须经过验收才准进行下道工序,不得隐蔽上道工序;如采用镀铸钢管时,焊接管直径必须>25mm才准许焊接,直径<25mm时采取丝扣连接;给水管道安装后要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排水管道安装后要进行通球试验;卫生洁具及其他洗涤设备安装后要进行贮水试验,并对各种开关、阀门做严密性和灵活性检查。 结束语 基于我国目前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不高的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得不到切实的保障,诸多因素直接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各参建单位要始终以创优为最终目标,建立参建单位创优管理的责任制,并引入创优考核机制,开展首例试点,在工程的标准工艺应用、质量通病防治、强制性条文检查、数码照片管理、档案验收、原材料检测、隐蔽工程验等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优质工程范围,提高电网建设管理标准化水平。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技术探析 摘要:电力工程安装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和其他施工项目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和土建施工开展过程可互相影响。在开展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中,应结合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特征,通过有效技术措施完成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的配合施工,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正常、安全、优质完工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电力工程的安装工作,它与土建工程的施工工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预留一些孔洞,便于电力安装工程的施工。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和水平上得到了较快提高,新的结构和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受到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与建筑的结构特征以及施工的方式相结合,运用适当措施,使电力工程安装配合的水平得到有效配合。 一、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关系 自建筑工程角度分析,土建施工是完善而独立的、具备自身技术特征的专业,可按照上层建筑应用需求及特点展开基础设计,促使上层建筑的最大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电力工程主要职责是承担电能生产与输送并加以分配,电力设备安装及线路铺设等均与土建基础施工密切相关,而为电力装置安装建造的建筑物常具有电力工程的鲜明特点,因此在土建施工中应按照电力工程相应特点展开针对性设计,并按照电力工程安装需要展开施工。土建工程属于电力工程重要组成内容,然而相比于电缆工程、变配电工程、机电安装等电力工程其他组成部分,土建施工是比较独立的施工工种,并非是从属于电力工程,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为电力工程安装提供符合需要的专业设计与施工。因此,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具有各自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同时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和相互配合的关系。 二、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重要性 安装施工是电力工程安装中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环节,主要涉及电气安装专业、土木建设与给排水建设等项目,若施工时只对某一工种给予重视,势必会对整个工种施工过程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本工种或专业工作也通常无法做好;即使短期内不会给其他工种造成明显影响,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而言极为不利,常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蒙受巨大损失。如某施工单位在开展一办公大楼建设时,在前期土建施工过程中只着重于市政大楼整体构造的一体性,而未充分考虑电力工程安装中的电缆走向问题,导致在电缆线路铺设时与大厅构造建设发生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导致该施工项目工期延误了一个月,同时也造成了50万的直接与间接性经济损失。因此,在展开建筑施工时,必须对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给予充分重视,为建筑工程顺利施工提供基本保证。 三、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相应技术分析 1、进行电力工程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主要由土建、给排水、通风采暖、电气安装等项目之间相互配合组成,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对其中一个项目比较重视,那样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是会对施工的成本、质量以及周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应该重视施工项目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土建工程的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相结合。 在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阶段,对于土建的设计,电力安装工程的设计人员应该对技术提出自己的要求。在进行土建工程的施工之前,进行电力安装的技术人员会与土建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一起对土建和电气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核,防止发生差错或者遗漏,电力安装工程的技术人员要对土建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学习,对于土建施工的施工技术方法以及工程的进度进行全面了解,尤其是对于柱、梁,屋面以及地面的连接方式和具体做法,与自己准备的电气安装的方法进行校对核准,使其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适应,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于施工阶段用到的零配件以及预埋管道和配件准备好。 2、主体结构和砌体工程施工的阶段 2.1主体结构的施工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放线的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对空调排水管的位置进行预留,对于电梯等一些大型的设备,应该根据它们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放线,还要对空调排水管的位置进行预留;开关面板、插座以及照明的灯盒以及配电箱的位置进行放线;排水管道预留洞位置和尺寸,按照他们的放线尺寸预留出各个孔洞的木盒。在第二个阶段主要就是进行管道铺设,对预埋的构件进行放置和加固,根据在第一个阶段完成的放线工作铺设给排水的预埋管道以及穿梁的排水管道套管,预埋弱电线管以及插座线管等开关或照明的电线管。第三个阶段主要就是对前面两个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以及质量进行检验,如果发现遗漏应该及时修补,没有固定好的应该固定到位,还要与土建做好交接手续,土建工程的工作人员要对钢筋进行检查,全都符合要求之后,再对混凝土进行浇捣。 2.2在主体砌体工程的施工阶段 在主题的结构施工完成之后,浇灌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都达到一定的要求之后,土建工程就应该放线和拆模,然后开始砌体工程的施工工作,要求电气安装的施工人员应该对土建砌体施工的进度进行准确把握,与土建施工进行密切配合,完成墙身等管道工程的施工工作。在进行电气安装的部分也应该分成三个主要的阶段进行工作: 首先,第一个阶段应该进行的工作就是电力的安装人员应该对预留孔洞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检查,查看一下是否正确,以免在砌体完成之后还要重新打开进行调整;要对预留的水管以及线管进行检查,查看一下是否通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半成品进行保护,有效制止在砌体施工的过程中,垃圾或者砂浆进入到管道内部,使管道堵塞。其次进行第二的阶段,电气安装的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配合,对于各种空洞应该预留好。最后进入第三个阶段,电气工程的安装技术人员应该按照图纸的要求在墙身的开槽处将水管以及线管、开关的面板盒、配电箱等铺设好。主体以及砌体的施工中,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员应该与电力工程的安装人员将每一个施工阶段的工作交接好。在建筑工程中,各个专业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协调不容忽视。 3、在装修阶段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 在土建工程完工之前,土建的施工人员以及放线员应该对隔墙线以及水平线共同进行核实,使施工准确性得到保证,通过电气操作人员的检查之后,根据水平线和隔墙线,对于灯具以及开关的位置和标高进行确定,对于预埋管路等位置进行明确,对土建工程进行抹灰开始之前,要根据墙面线以及水平五十线,检查预留孔,应该确保与施工设计和规范相互吻合,通过检查确定合格以后,再进行大规模使用。还要对暗配的管路进行检查,堵好、扫通管路。在抹灰过程中应该对贴门、收口工程加强重视,使收口的光滑和平整水平得到有效保证,应该避免出现大敞口的现象,应该对金属的框架做好连接和接地的工作,利用开口锯在隔墙板和保温板之间建立内部联系的稳盒,最好不要出现长距离的横向槽口,对槽口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电力工程的技术安装人员应该和土建工程建设人员进行有效地沟通,在喷浆或者涂料粉刷完成之后,对灯具进行安装,在此过程中应该有效保护土建的成品,不要使墙面受到破坏,在电器等器具安装完成之后,应该有效地保护,以防它们被污染。 内部装修以及墙面施工的工程对于施工的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完成之后装饰墙面,如果施工对装饰层有所损伤的话就应该完成墙面施工之前就进行施工。所以,施工过程中,应该仔细地检查在土建的施工过程中预埋预留工作以及管道畅通的水平,一旦发生损伤的现象,应及时补救,如果墙面工程的施工完成之后进行打洞和凿孔,出现的痕迹就会非常严重。通过很多的工程实践表明,土建施工工程和电力的安装工程之间进行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人员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工程的了解,积攒一定的施工经验,在施工中树立起荣誉心和责任感,把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划分,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4、智能电气建设中配合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中基础施工十分重要,然而为对建筑工程予以完善,在确保工程基础建设质量之上为人们营造更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展开智能电气建设时,仍需和土建施工展开密切配合,且智能电气需经充分调试与审核才可应用。首先,在进行弱电线路安装时,应确保含装饰工程在内的其他土建施工完全实施后才可开展,尤其是智能控制室与消防工程施工需在确保相应安全设备如防静电板等完工后才可开展。电梯工程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内容,施工前需确定电梯尺寸及相关设备的具体位置,而土建人员对于不同建筑物,应根据相应要求展开电梯设备、井道尺寸的设计工作。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和水平上得到了较快提高,新的结构和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受到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应该与建筑结构和施工的特征相结合,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相互配合,为工程进行提供帮助。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变电站电力工程土建施工过程的工程造价控制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其在电力工程造价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应在对工程质量加以保证的前提下,确保工程造价得到有效降低,以实现工程投资的合理安排,使得投资风险大大降低。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施工、工程造价控制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我国基本建设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电力建设也在快速发展,这也就造成了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建设规模也千变万化。电力工程单位造价以及总造价也在不断进行提升,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合理的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从而使工程造价增长一直控制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里面,这已经成为了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要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二、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就是在工程造价的各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将建设工程的造价范围控制在一定额度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在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能合理地使用人、财、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变电站工程进行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首先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客观规律,合理选购设备器材,确保设计费用、建设费用和其他费用比例的协调。 2、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确定的基础上,应保证设计、建设等各个阶段预算编制的正确性。 3、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程建设阶段经济性和技术性的有机结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确保人、财、物的合理利用,以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 4、对变电站项目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扎实的完成,其主要包括:建立设备材料的信息系统,编制预算价格、搜集相关的造价资料,建立造价资料库等。采用动态控制的方法完成变电站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分别制定各个阶段的控制目标,对存在有机联系的各阶段目标要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同确定项目整体的造价控制目标。 二、变电站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变电站工程项目具有初期投资较大、工程复杂,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因此对其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因素众多,具体呈现出多主体性、动态性、阶段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多主体性 电力工程造价而言,其主体除了电力公司外还有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造价咨询机构等,同时也包括了政府部门。在电力工程造价的过程,政府部门主要负责颁布相关的法律和条例,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完成了设计和施工工作,其中还可能存在中介结构的转包及技术服务,这些都是以电力工程造价本身展开的,因而电力工程造价具有多主体性。 2、阶段性 实施一个变电站工程往往要经过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项目预设计、投标招标、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会形成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文件如投资估算文件、标底报价文件、工程结算和工程竣工文件等,每个阶段工程造价文件都具有相应的作用,同时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还是相互独立的,因此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具有非常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 动态性 变电站工程造价管理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的各个阶段是动态的,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每个阶段的目标都需要进行实时调整,二是项目本身就有动态属性,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如物价、自然条件等影响,因此,变电站工程造价控制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4、系统性 变电站工程具有系统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其各个阶段虽然都是独立的,但从电力工程项目整体角度来说,各个阶段都是系统有机组成的一部分,只有将电力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用系统学的观点和原理和分析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和方法,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用最小投资实现最大收益的目的。 四、变电站造价控制方法 1、对工程变更和现场经济签证进行有效控制 在变电站工程建设中要对工程的变更情况和现场经济签证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漏洞,同时严格审查交接过程中的图纸,技术咨询报告等,尽量提前完成工程的变更。 2、对工程施工图进行严格的审核 把握工程设计的进度计划及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预算,对超出预算的部分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审核,及时调整并修正设计目标,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控制。 3、收集相关资料,掌握工程进度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费用控制人员和审价人员应深入现场,根据图纸的情况及时了解施工情况,全面掌握施工的动态,为最终的工程预算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全方位的比较环保和地基处理等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不但要满足工程估算的要求,而且要做好限额设计的基础工作。当工程完成后设计人员要及时填写限额设计回执,对施工图的实际工作量进行核准。采用价值工程优化的方法对工程进行控制,降低工程整体的成本,提高工程价值的形象,防止以成本或工程进度等单方面指标来评价工程的倾向。 五、变电站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变电站项目的实施阶段是项目的主体及形成阶段,也是人、才及物消耗最大的阶段,其涉及的工程量巨大,影响因素众多,施工周期也非常长,受政策影响非常大。结合某变电站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过程,施工阶段的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如下: 1、施工合同的控制。这是提高管理土建造价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步骤。施工合同应其法制性及科学性,决定了它为工程结算、拨付工程价款等施工过程关于工程造价的各项目款项的依据,且明确了承发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此,在签约合同时,施工单位有必要推敲合同文字的含义,充分透彻地掌握好合同条款的内容,并依据原招标文件上约定的合同条款进行合同分析。在承包合同中,不仅要收集完整的资料、还要确定合同无含糊之词,保证合同对施工单位的合理性、严格性及利益性,以利于合同的顺利执行,也可防发生纠纷时,施工单位和建设方之间可根据规范的合同进行有理有据的高效地协商解决相关工程费用问题。 2、结合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性质和规模,从材料供应、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等方面对施工单位进行组织,制订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合理选择施工方案,有效协调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各阶段,确保施工组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优质而高速地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根据工程合同上的价款及项目建设情况,合理控制进度及工艺,达到对项目投资进行优化控制的目标,同时可以将该变电站的项目总体投资分解为若干个单独的子投资计划,分阶段实现各子投资计划。加快各个阶段项目的审核及建设速度,促进工程的整体建设;编制详细的分阶段工程造价工作流程图,确保各个阶段控制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促进各个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及设备供应商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及技术水平,在保证工程施工、监理及设备材料供应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电力工程建设的造价。 4、选择合理的材料和设备。由于设备安装费和材料费都在工程造价中占很大比重,因此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该变电站在进行设备的选定过程中根据工程的清单及设计图纸的市场价格,详细地列出了各个项目的主要材料及其市场价格,明确了采购渠道及设备价格情况,对相关材料和设备采取竞价的方式,确保了该变电站工程的成本最低。 同时要加强信息管理来保证设备及材料采购的渠道和价格最低,采用货比三家的方式合理选择工程材料,依靠批量的优势来减小中间环境,做好主要大型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并确保相关的供货合同得到严格的执行,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各方的主要任务和责任以作为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通过对项目控制来实现电力工程造价预测分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5、加强资金支付管理。在这一方面,对工程合同价款的支付申请,要专人管理,按照施工组织和工程进度有计划有目的的执行相关规定进行及时申请,资金回收率高还可以在资金还没有再二次利用时的一段时间差内增加了储存利率所得的收入,并根据施工进度采购相关材料,这样做的效益是:缩短材料储备时间、资金的占用时间少及减少施工期间因筹措资金而出现的利息支出。结合工程实践分析表明:当资金超前到位,则导致“积压”;但资金到位不足,可能发生施工工期上的延误。所以在资金支付及申请方面应按工程计划及当时的施工进度,做到井然有序控制好资金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六、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贯穿于工程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及建设施工各阶段。既需要政府的调控、引导,也需要机构、企业,甚至于各个造价人员的共同努力。对于中国电力施工企业来说,只有转变观念,积极创造条件,搞好工程造价管理,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技术探析 【摘 要】电力工程安装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和其他施工项目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和土建施工开展过程可互相影响。在开展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中,应结合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特征,通过有效技术措施完成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的配合施工,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正常、安全、优质完工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施工;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电力安装工程、排水工程与采暖通风工程等,电力安装工程属于建筑工程项目重要组成内容,和其他诸多项目有多方面关联,尤其是和土建施工关系密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若某施工部分或某工种发生问题,将会给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过程造成重大影响,严重时可引发重大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视各施工项的协调与配合,是顺利完成整个施工过程的必要条件。 1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关系 自建筑工程角度分析,土建施工是完善而独立的、具备自身技术特征的专业,可按照上层建筑应用需求及特点展开基础设计,促使上层建筑的最大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电力工程主要职责是承担电能生产与输送并加以分配,电力设备安装及线路铺设等均与土建基础施工密切相关,而为电力装置安装建造的建筑物常具有电力工程的鲜明特点,因此在土建施工中应按照电力工程相应特点展开针对性设计,并按照电力工程安装需要展开施工。土建工程属于电力工程重要组成内容,然而相比于电缆工程、变配电工程、机电安装等电力工程其他组成部分,土建施工是比较独立的施工工种,并非是从属于电力工程,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为电力工程安装提供符合需要的专业设计与施工。因此,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具有各自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同时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和相互配合的关系。 2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重要性 安装施工是电力工程安装中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环节,主要涉及电气安装专业、土木建设与给排水建设等项目,若施工时只对某一工种给予重视,势必会对整个工种施工过程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本工种或专业工作也通常无法做好;即使短期内不会给其他工种造成明显影响,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而言极为不利,常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蒙受巨大损失。如某施工单位在开展一办公大楼建设时,在前期土建施工过程中只着重于市政大楼整体构造的一体性,而未充分考虑电力工程安装中的电缆走向问题,导致在电缆线路铺设时与大厅构造建设发生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导致该施工项目工期延误了一个月,同时也造成了50万的直接与间接性经济损失。因此,在展开建筑施工时,必须对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给予充分重视,为建筑工程顺利施工提供基本保证。 3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相应技术分析 3.1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在准备阶段的配合施工 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电力安装工程设计人员应对土建设计工作提出自身要求。在展开土建施工前,电力安装技术人员应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协同起来,对电力施工图纸及土建施工图纸共同展开审核,避免有遗漏或差错出现。同时,电力安装工程人员应深入学习土建工程施工图纸,全面、深入了解土建施工工程进度与相应施工技术,特别要对柱与梁等地面及屋面的连接方式予以全面掌握,并将之与电力工程安装方法展开校对与核准,确保电力工程安装方法适应于土建工程施工状况。在展开土建施工前,应准备好电力工程安装中所需配件,做好预埋管道、预埋件准备工作。 3.2 电力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配合施工 在展开土建施工时,应按照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进度相应要求与流水作业顺序,逐步展开预埋件预留工作,这对于电力工程安装工作极为关键。在这一阶段,电力工程安装预埋通常分为三阶段:(1)土建结构中搭设模板完成阶段。这一阶段最主要工程为放线工程,包括合理预留空调排水管位置,根据电梯等大型设备的位置与尺寸进行放线,同时应根据配电箱、照明灯盒、插座及开关面板等位置展开放线;按照排水管道尺寸及位置进行放线,并对孔洞进行合理预留。(2)底筋与沉梁铺设完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展开管道铺设,对所需预埋构件进行合理放置并给予充分加固,按照上一阶段放线工作展开给排水预埋管道、穿梁排水管道等的铺设工作,同时做好弱电线管、插座先关等照明或开关电线管的预埋工作。(3)封模前阶段。这一阶段需对前两个阶段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展开检验,当发现遗漏时应及时给予合理、有效修补,同时应做好与土建施工的交接。土建施工负责人员应全面检查钢筋,确保各处均与相应要求相符后才可展开混凝土浇筑工作。 3.3 电力工程设备安装阶段的配合施工技术 在施工中土建施工应和电力工程安装加强配合,在完成墙体防水前展开电气设备安装,防止电气安装过程中破坏防水层,导致建筑物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生渗漏现象。同时,应一次完成电缆穿墙管布设,防止返工或返修现象。由于土建施工一旦返工,防水处理难度会大幅增加,因此土建施工人员应在图纸上标明孔洞位置,同时由土建施工负责人员与电力工程安装人员核对图纸,以免遗漏。对于图纸中相应要求,应将接地措施予以及时完善,若需展开接地装置安装时,应将之和底筋展开焊接,同时利用不同颜色加以标记。若条件允许,在施工中应对沟槽予以充分使用,优先完成接地极和接地干线工作。 3.4 智能电气建设中配合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中基础施工十分重要,然而为对建筑工程予以完善,在确保工程基础建设质量之上为人们营造更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展开智能电气建设时,仍需和土建施工展开密切配合,且智能电气需经充分调试与审核才可应用。首先,在进行弱电线路安装时,应确保含装饰工程在内的其他土建施工完全实施后才可开展,尤其是智能控制室与消防工程施工需在确保相应安全设备如防静电板等完工后才可开展。电梯工程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内容,施工前需确定电梯尺寸及相关设备的具体位置,而土建人员对于不同建筑物,应根据相应要求展开电梯设备、井道尺寸的设计工作。 4 结束语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度复杂、专业性强的过程,需要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及通风采暖等诸多在相互配合下展开施工。在展开项目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完成不同工种间的配合施工,加强协调与管理,从而促使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站班会是电力建设土建施工安全工作的基础 摘 要:班组安全管理是电力建设土建施工安全工作的基础,而站班会直接关系着施工现场的安全。推行站班会是夯实安全基础的重要手段,可以提升所有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构建安全长效机制的有效举措。将近80%事故是由于 “三违”造成的,站班会制度使现场作业处于可控状态, t$ mG,有效地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将班前会的“三查”、“三交”等内容予以明确,实现了作业前准备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扎实推进站班会制度的落实。 关键词:电力建设 土建施工 安全基础 站班会 长效机制 班组安全管理是电力建设土建施工场所安全工作的基础,而每天的站班会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重头戏,直接关系着施工现场的安全。许多电力建设土建施工现场发生的事故都和没有开或没有认真开站班会有关。 1.推行站班会是夯实安全基础的重要手段 1.1实行站班会的重大意义 要想在电力建设土建施工企业中全面推动安全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大力营造抓安全、保安全的浓厚氛围,必须充分认识站班会的重大意义。 1.2实行站班会的好处 1.2.1能够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占据了主导地位,经过事故统计分析:发生工伤事故和生产事故将近80%是由于职工“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原因造成的。站班会制度正是从人这一主导因素入手,通过人的安全行为去正确判断物的不安全状态,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使现场作业处于可控状态。 1.2.2加强了临时工、民工的安全管理 现在许多企业一线员工是由临时工、民工组成的,而对临时工、民工的管理向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难点。针对临时工、民工安全意识随机性变化大的特点,通过站班会这种教育训练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了临时工、民工的安全意识。这些群体通过这种形式基本能掌握现场的安全、技术要求及危险点,安全防范意识明显提高,有效地加强了现场安全管理。 1.2.3培养了作业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站班会制度的实行,加强了制度的严肃性,保证了实施的效果,同时通过站班会的开展,培养了一线作业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营造了良好的反违章氛围。 1.2.4保证了作业前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站班会制度将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扎根于每一项作业中,要求作业人员做好开工前的危险点分析和预控,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预控措施的落实,完工后的危险点评估。 2.对实行站班会的认识误区 在施工单位的班组内开展站班会是非常有必要、非常重要的,是实现安全生产达到“预控、可控、受控”的关键性环节。然而,在电力建设土建施工中存在许多误区:一是一些人对安全工作存在侥幸心理、麻痹大意,对站班会认识上存有偏差,甚至认为“多此一举”没有必要,员工被动参与站班会,没有形成整体联动,还存有马虎了事、走过场的现象,与预期目标差距很大。二是站班会建设推进缓慢,有些领导对站班会建设的认识不够,认为安全工作是安监部门的事,施工班组没有必要搞站班会。三是部分建设单位为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有的甚至违背工程建设客观规律,安全意识差,根本不愿意开展站班会。 3.积极推进班前站班会的实施 一是班组长要充分认识站班会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真进行每天的班前安全讲话(站班会)和班后安全小结[1],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安全顺利完成。 二是站班会必须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要注意了解、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违章行为要敢于提出来,进行严肃客观的批评,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集中每个人的智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站班会实效。 三是要做到持之以恒。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常抓不懈、需要的是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 四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地对站班会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帮助,作业班组对站班会内容认真执行的组员要给予肯定,对不执行者要批评、指正。 4.扎实推进站班会制度的落实 一是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将班前站班会责任制落实到全方位、全过程。 二是要进一步明确“一把手”的安全职责,发挥好“安全第一责任人”作用,开展经常性的站班会检查,“一把手”要亲自参加班组站班会活动,落实“三交三查”。 三是落实安全监督职责。各级安全监督部门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以深入推进站班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日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突出抓好动态突击检查,通过检查、监督、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措施切实推进班前站班会责任落实。 5.实行班前站班会的操作要点 5.1确定站班会的目标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提升安全生产管控水平。 站班会的目标就是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有效防范事故发生。在开展“班前站班会”时要注意把握重点,明确责任,突出效果。 5.1.1每日开工前,由班组长组织班组全体人员列队进行站班会;当工作设有总负责人时应分层次进行站班会,即:工作总负责人与各分负责人、各分负责人与各自的工作班成员依次进行。 5.1.2站班会的内容应写入规范的“站班会记录卡”中,由工作(总)负责人提前准备,站班会时逐项进行,其作为开工前准备工作中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之一,所列项目全部具备条件后方可开工。 5.1.3对参加工作、施工作业的人员的检查情况、安全措施、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工器具的落实情况在工作负责人检查或全体成员共同检查后必须由全体人员确认、履行签名手续后方可开始工作。 5.1.4站班会应体现实效性、针对性和简短性,时间一般在5分钟,在现场作业开工前进行。 5.1.5将站班会制度与反违章工作有机结合,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对不严格执行站班会制度的视为违章,依据《反违章作业处罚及培训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5. 2站班会的主要内容 “三交三查”是班前站班会的重要手段,开展班前站班会要坚定不移地进行“三交三查”,“三交”(交任务、交安全、交技术),“三查”(查衣着、查“三宝”、查精神状态)。必要时要求作业人员回答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工具、材料的准备情况。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电力工程的建设,满足电能的供应。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土建施工是工程建设中的难点,在土建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有效的措施,对土建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提高土建工作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建设;土建施工;管理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行业逐渐实现了市场化发展,建设企业想要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进步,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的水平,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系统分析了电力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 1 电力建设工程土建管理的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改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的空间。而在企业工程管理中,土建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土建施工管理。随着经济的持续增温,电力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电能的使用有了较快的发展,电力资源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一些电力企业的施工量也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改革,逐渐实现电力行业的市场化。因此,电力企业应该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企业土建施工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一方面,从事土建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对有限,素质比较低,安全生产的意识比较薄弱。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我们可以进行岗前培训,对现场的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尤其是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安全考核,成绩合格后才能进行工程的施工。另一方面,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科室和部门要进行责任的划分,不同的区域选择相关的责任人,划分不同科室和部门的责任区,每月进行一定的考核,当发生一些问题的时候,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同时,随着电力行业逐步实现市场化,企业需要不断对企业的各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内部不断加强管理,同时还要积极扩展新的市场等,采用不同的措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土建工作的过程中,工程的质量安全是电力设施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安生产是实现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土建工作的质量,同时,在土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不断对土建工作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土建工作的管理效率。 2 当前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力建设企业虽然制定有效的土建施工管理措施,在实际的土建施工管理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土建施工的整体质量。 2.1 作业管理具有复杂性 电力工程的施工条件比较恶劣,同时还比较复杂。一般而言,电力工程的建设是露天进行的,同时还受到雨、雷电的天气的影响;同时由于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工作人员容易疲劳;在实际的生产中,施工建设往往是分散的;同一项目的施工现场要进行不同项目的建设,因此,施工的现场比较复杂;电力线路比较分散,增大了管理的负担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负担和难度。 2.2 施工队伍的人员管理问题 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人员的管理也是一大问题。在电力企业中,电力施工单位的领导和项目的组织人员往往是固定的,但是项目的建设人员却不是固定的而且流动量比较大,增加了管理的负担和难度,新的施工人员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保证人员的专业技能。因此,人员的流动能加了企业人员管理的负担和难度。 2.3 施工现场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安全的问题。在电力工程中的施工现场中,往往是多个部门同时进行施工和建设,一些施工的机械比较多,同时还比较集中,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同时施工人员的水平有限,安全生产的意识薄弱,当发生一些问题的时候,严重缺乏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 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把安全生产落实到实际的生产中去。 3 加强电力建设工程土建管理的措施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近几年内,我国建筑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也不断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在企业的施工现场,我们需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电力工程现场施工的质量并且严格把关。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不同的方面加强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下面我们就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讨论。 3.1 科学编制预算 在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之前,应该采就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制定一定的计划和方案。具体来讲,就是应根据具体的施工需要,科学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在编制规划时,有关项目人员要积极参与项目编制,保证施工方案具有可行性。同时,对一些比较独立的项目,我们需要根据合同的需要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方案。 3.2 严格控制成本 在项目建设开始建设之前,我们应该就资金的使用进进行划分和预算,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系,严格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根据实际施工的需要,建立比如由项目经理和财务人员多人参与现场资金结算的方法,严格进行把关,利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3.3 以预防为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项目的建设中,当施工人员或者技术人员发展一些问题的时候,应引起重要,向有关部门积极汇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体。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电能需求量增大,迎来了电能运用的高峰期,各单位的施工任务比较繁重。因此,在电力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的时候,项目建设的相关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解决问题,保证安全生产。 3.4 加强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工人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生产应该落实到项目的不同环节。安全是获得一切效益的第一前提。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我们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土建施工的管理。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从不同的方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4 结 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土建工作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有效的管理提高土建工作的管理水平。相信有效管理的方法的运用必然能加强土建的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实力。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试论电力工程之土建施工管理 摘 要:物竞天择,适者方能生存,如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电业人应该深思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从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成本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三个角度发表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关键词:电建工程;土建施工;施工管理 加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之后,我国的电力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才能在崭新的机遇、激烈的竞争中谋得生存获得发展,是每个电业人都在深思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试针对我国电力工程中土建施工管理的方法发表自己的一家之言。 一、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施工,幸福一生”安全问题关乎重大,是土建施工管理的首要管理项目。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平安建设的步伐已经日趋稳健,安全意识已深入人心。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对电的需求量也大幅提升,我国电力建设迎来了可惜的春天。特别是最近几年电建企业的施工任务呈现出超负荷态势,为了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各单位都积极应对,纷纷采取制定了各种政策措施,这其中就包括大量招收合同工、劳务工、农民工等临时工。 为了应急从社会上招揽的这些临时工,大多数并未进行过专业的训练,他们大多技术水平较低,安全意识也不够高,这对加强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电力工程中土建施工管理的特点就是专业工种较为复杂,技术难度较高,穿插作业较多,这些安全隐患都增大了电力工人进行作业的危险性。为了保障大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对员工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并对其进行上岗考核,考核合格才可以让其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作业。各部门科室及施工队应明确各方责任,制定安全条例细则,同时要定期检查,并奖罚分明,最大限度地提高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以确保能顺利地进行安全生产。 有一点我们必须重视,工程质量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又可能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所以,安全管理工作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就要学习并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要理论结合实际,把《安全生产法》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到实际中去,这样才能使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提高。从而全面实现电力项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 笔者认为,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要从人、物、现场这三方面着手。第一,人的态度不正确、操作技能或技术素质差、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等不安全行为,要加以控制;第二,对各类安全工器具、起重工器具要控制它们的不安全状态,即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检查、维护、保养;第三,现场安全要加强监督,坚决杜绝安全管理漏洞,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及安全员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及时查缺补漏,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重点控制,务必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施工成本管理 对施工成本的管理一直是电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建系统乃至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所以必须对施工成本加强掌控管理。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具体详实的财务制度,对各项投入支出进行科学的预算,在充分确保工程的质量、工程的工期等必备支出的前提下,严格力行财务制度,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各相关部门人员环环相扣、层层把关,想千方设百计将各项成本控制于合理的范畴,并力求将成本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为我电力企业节约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如何在保证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把工程的施工成本降下来,历来是管理人员绞尽脑汁的重点。事实上在施工过程中把各项开资控制在预算范畴之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那就是要加强施工成本管理。 三、加强对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质量,有质的保障才会有量的意义,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整个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质量的管理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电力企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为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主管部门应从各个方面入手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一)精选施工人员。主管部门要首先组建高质量、高素质的队伍,从源头做起,打造精品工程。 (二)精选原材料。除了要组建高质量的施工队伍,还应在采购施工材料上做足功课,对原材料进行精挑细选,严把质量关,确保施工的高质量。 (三)恪守施工流程。这一项其实包括两点,其一:施工流程方案的制定;其二:施工流程方案的遵守。制定流程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周全,包括进场准备、工序细节、分工安排、工人身份核实等等方面都要通过图表、分类等方式一一规划;施工时要严格恪守施工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以免影响工程质量。 (四)严控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监督,通过确保人的过硬的工作质量,来进一步确保整个工程的过硬的质量。 (五)预防为主。严把质量关还应当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把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六)抓好工期管理。在一个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之前,要针对该项目编制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工程进度计划,并且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对独立性较强的项目,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按进度计划网络图,顺序施工。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网络进度计划优化网络控制。 总之,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在我们电力企业的经营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而无可取代的。各单位惟有外拓市场,内抓管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土建现场施工管理来说,必须时刻把安全牢记心间,将成本降到最低,把将工程质量放在首位。 [作者简介]刘庆忠(1969.4.20-),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本科,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研究方向:500千伏输变电设备及输电线路运行和维护。 电力土建施工论文:浅析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 摘要: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只有锲而不舍地探索和学习,依据国内外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保证施工优质、完善技术标准和企业管理,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探讨了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施工;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也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作为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需要更为先进的科学管理措施和技术,为此,电力企业要想在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的探索管理的新思路,提高其经济效益,从而保障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和发展。 一、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1、 严重性 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如果只是较轻的问题会增加投资方的投资费用,影响工期。如果较为严重会影响以后的安全使用,对人们及社会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会产生无法挽回的安全事故,对整个工程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多变性 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由于具有多样复杂的特点,这就导致在对工程质量进行辨别、分析及解决产生了很多变化。并且有些问题还会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化,而引起其他质量问题。因此,为了避免质量事故的蔓延和扩大,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存在,必须及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特殊性 有些工程质量问题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对于这类问题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做好预防措施。而有些问题则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特别是在电力这种特殊的施工过程中,其发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人员对电力工程的了解不足,对质量问题的后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这类问题,为了杜绝或减少问题的发生,广大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研究。 二、加强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的措施 1、施工计划管理 在当前的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计划范畴主要纳含了施工范围及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三大基准要求,确保使其围绕项目的计划原则及目标服务。在项目计划的编订中,材料拟定人员应当就合同等实际资料做好研究,明细施工目的要求及合同材料及施工单位具体情况,以统筹构建出高收益效率的施工计划。同时还要就计划的目标与具体的问题应对措施着重标明。其次还应从施工实际的动态特征考虑,以便后期根据工程施工的进度与现实情况做出调整,切合工程的施工需求。 2、质量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导致质量问题出现。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确立质量目标,制定质量计划。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第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及各种管理制度。现代化的大生产必须依赖于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对群体的管理必须靠制度才能实现,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够发挥企业优势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 第三,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 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首先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第四, 严格控制建材和设备质量,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推行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 3、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根据安全管理的预防原理和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电力工程每个项目,施工前应有安全技术方案,施工中监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项目施工后有检查。要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发现和消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危险和有害因素。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5、成本管理 对于电力企业的施工来讲,加强工期管理,强化工程成本控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在工期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在工程项目开始建设之前,结合工程的各个实际方面,制定详细的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并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执行,防止刻意缩短工期和拖延工期的行为发生,保证工程项目能够保质、按时或提前完成建设。电力施工企业要想使工程项目能够获得更大利润,必须在保证安全、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严格实行成本控制。管理者要找到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在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又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安全是职工的生命,项目的生产,首先要加强防患意识,保证施工所需设备、工具的安全,保证参加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安全伤亡事故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工期管理也是合同管理的环节之一,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说,工期短,成本小,但当工期缩短到一定限度时,再要缩短工期,所采取措施的成本则会急剧上升。因此,在确保工期达到合理要求时,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追求市场竞争力而盲目赶工期,否则,不但增加技术措施费用,导致工期成本超支,还会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进度支付设备款、工程进度款、技术服务款,既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又使建设资金合理利用,从而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最低。工程成本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的效益问题,因此,要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内部管理,树立成本意识,综合各种因素,从预算设计到工程施工再到竣工交付,对比各种人力物力的价格,采用最经济、性价比最高的施工方案,控制工程的施工成本。 6、进度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面的控制措施一般都会涉及很广的范围,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手段、风险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我们首先应该理顺组织,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工程进度管理。施工进度规划管理直接决定了电力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够严格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规划来执行,从而保证工程整体的施工进度。为了更加有效开展管理工作,电力工程管理部门应组织一支高效的施工管理队伍,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组织,科学地对工程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调配,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规划严格对施工进行指导和管理,同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施工目标尽可能实现。 总之,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电力工程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不断探寻更为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和管理措施,探索新的管理思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让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和生存,就必须完善企业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技术,锲而不舍地探索和学习,并保证施工质量。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 摘要:由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施行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它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良好健康发展,我们亟待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推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策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我国实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政策是一种顺应当前环境形势的明智选择,而且这一制度的推行也促使我国企业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同时还满足了其他利益者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为了推动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顺利推行,我们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意义 环境会计信息是企业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环境会计信息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按照不同的形式,环境会计信息分有定性与定量,也有货币、实物和技术指标表示的信息之分。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这也是揭示环境资源利用和污染治理情况的有效手段,是治理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企业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首先,企业负有有效利用环境资源的责任,企业应通过改善生产工艺,优化技术,更新设备等方式达到最优化利用环境资源的目的;其次,企业负有污染治理的责任,企业在追求经济发展,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也应对企业的污染进行有效治理,企业应注重污染治理技术的不断改进,同时也应该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再次,企业负有保护环境的责任,企业在做好本企业的污染治理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积极参加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公益活动;最后,企业负有向公众报告环境信息的责任,企业应及时向社会公众报告企业环境资源利用的信息,以便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估。 (二)有利于反映环境会计核算的客观性 会计信息的核算必须要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项程序。环境信息的核算也应经过这四项程序。首先,环境信息需经确认其属于会计要素的一种才可以计入会计信息系统;其次,环境信息应当以确定的货币价值计量;再次,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计入会计信息系统;最后,经过一定的会计分析,然后对外公布。 (三)有利于弘扬绿色发展的理念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引起企业的重视,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发展和企业价值的同时也追求绿色发展。环境会计信息是揭示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治理污染的一种手段,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就会切实地履行起企业应肩负的环境保护责任。 (四)有利于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给相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一种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方便快捷地获得有关企业在资源使用和环境治理方面较真实的信息,从而使相关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体系还不成熟,相关的环境会计法律还不完善,所以,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实行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导致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办法》等法律法规中的很少一些章节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多空白,这就会使一些企业“钻空子”,以一些要求低,内容少,规定不明的法律条文为依据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正是由于这一制度缺陷,致使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一套完善的规范体系,从而导致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 (二)审计监督体系的不健全 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审计监督体系还很不健全。没有良好的监督体系,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施就会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企业会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而不完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降低。现阶段,我国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不能够强有力地保证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各个环节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而且,目前我国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我国审计监督体系还不健全。而且,由于监督力度不到位,一些企业就会在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两者中选择后者,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价值。 (三)环境会计研究不深入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变得越来越重要。环境会计作为连接会计学和经济学的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却没有受到来自社会公众应有的重视。相比较于国外而言,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施的时间还很短,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刻理解环境会计的内涵,而且对环境会计与会计学、经济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另外,关于环境会计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不深入,理解不深刻,必然会在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 (四)执法力度不强 我国在环保法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环境会计的顺利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的执法力度不够,而且还存在保护和包庇的现象,以致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障碍。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环境会计发展时间短,缺乏经验,这就导致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这也是限制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改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针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种解决对策。 (一)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了降低企业利用法律漏洞的可能性,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我国政府应制定出更为具体的法律法规,明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各方面应遵循的规定。同时,相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应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使企业容易理解和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使环境会计信息在制度的保护下做到真实有效的披露。 (二)健全审计监督体系 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有利于环境会计信息完整有效的披露,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一些企业做出有损信息披露有效性的行为。由于国外的环境会计发展的时间比较久,具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不断促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合规化、合法化发展。 (三)深入对环境会计的研究 为使环境会计良好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只有从深层次上理解环境会计,我们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它。在对环境会计进行深入研究时,我们需要摆脱只对其自身进行研究的狭隘做法,我们应该将其与会计学和经济学联系起来研究,这样我们才能深刻理解环境会计的重要性。另外,我们应该明白,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说说而已,我们还应该制定一些可行的措施,从行动上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只有深入理解环境会计,我们才可以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四)加强执法力度 目前,我国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已经很完善了,但是环境会计这方面的执行力度不够,我们需要加强环保的执法力度。一方面,我们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使他们加强对环保方面的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经济手段减少企业污染物的排放,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为了环境会计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要求企业,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总之,为了应对企业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环境会计是一种必然选择。环境会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在深入研究了环境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环境会计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同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作者:耿超丽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盈余管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摘要:一个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多由企业管理层的社会责任认识与态度等决定,盈余管理主体是管理者。分析盈余管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期指导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盈余管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 我国证券市场加速向国际化进发展,备受西方重视的盈余管理问题引入我国[1]。以盈余管理视角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研究,体现一定实际意义:为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提供指导,促使信息更加合理与规范,产生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形成了良好的披露效应。便于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压缩盈余管理空间,使披露的信息更加透明,构建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观,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等。首先,分析盈余管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一、盈余管理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不对称,为其提供条件 分析盈余管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首先要对盈余管理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能性件做出分析。缺少这一前提条件时,盈余管理是不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构成影响的。该前提条件是,企业管理者与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把握的信息不对称。所以,信息不对称性为企业管理层操纵盈余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环境会计信息选择性披露的坚实基础,也让盈余管理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变成可能。 二、盈余管理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财务报告,为其提供平台 在对盈余管理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环境会计信息对盈余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信息不对称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财务报告是不可缺少的途径。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多出自政府补贴与管理费用科目,这些科目均为正常损益类会计科目。盈余管理利用政府补贴与管理费用等对盈余进行操控,所以,企业通过非正常损益类科目管理盈余管理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构成影响。可认为,财务报告搭建了盈余管理与环境会计信息的平台。总之,企业管理层主要担负盈余管理的职责,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管理层为谋求利益,对盈余管理实施操控,接着针对性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均衡了盈余管理正面信息与反面信息。 三、盈余管理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同一性,为其提供动机 盈余管理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相同的企业管理层。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审视,企业管理层担负向外界外部利益相关者信息的责任。考虑到自身利益,管理层针对性地披露企业会计信息;以社会视角审视,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管理层担负着向社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责任;以委托视角看,企业管理层接受投资者委托,负责公司经营与管理工作,需要向投资者阐明受托责任情况,定期汇报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等;盈余管理,企业管理结合自身利益,针对性地选取会计政策、方法等。盈余管理是为了资本市场动机与税收动机等。在企业看来,盈余管理起到一定正面作用;对盈余做出适当调整,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使企业产生良好的形象与声誉等。盈余管理会产生负面影响,当负面信息被债权人、股东等发现,会有损企业信誉。股东与债权人可能提前解除借款合同,相关政府监管部也会对其进行干预与惩戒。为消除这种负面影响,产生积极效应,要求企业主动将环境会计信息公布出去。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助于打造企业爱护家园的形象,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企业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担负着保护环境的责任;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使得利益相关者更愿意与企业开展合作,企业获得的融资也会更多。披露企业更多的环境会计信息,塑造企业爱护自然环境的良好形象,有助于避免盈余管理对企业造成的危机与个人危机。盈余管理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统一性的目的,使盈余管理具备了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机。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规。对我国上市公司,要想提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务必构建起健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如此,促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有所改善。相比西方国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缺少完善的环境准则制度,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章制度较少,并不详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少可以依赖依据。所以,要想改善这一情况,必须做到下述几点:(1)构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提供指导依据。(2)我国缺少明确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及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以,在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上,应明确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达到规范化,这点很重要。确保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较高水平,将部分环境项目适当添加至企业披露报表中,要求企业把与环境有关的说明备注到报表中。建立与之有关的法律与法规,当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有所明确后,让企业管理者树立良好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为具体工作的执行提供法律依据。(3)编制相关的审计制度与监管制度,强化对此审计与监管[2]。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为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使环境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客观性得到降低。所以,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规制定时,一定要强化企业的环境审计,在监管方面,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较为完善。如在企业环境信息方面,一定要有第三方审计提供支持,确保环境审计报告的客观性与独立性。政府、社会与独立第三方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共同监督,使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有所改善,保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较好的水平。第二,规范盈余管理,提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随意使用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真实性,而且也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优化盈余管理,使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所改善。以盈余管理进行审视,提出以下建议,以此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完善。首先,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压缩盈余管理操纵范围。会计规范体系用来对会计主体进行规范。会计规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主体对会计政策与方法的选择。盈余管理,企业为了一些私利,有意识地对会计政策与方法做出选择。企业管理层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实施盈余管理,在会计政策与方法选择时,均不会超过会计规范范围。所以,会计规范体系的健全,无疑对盈余管理的操纵程度与范围有所限制,可使盈余管理情况得到改善。在开展具体实践过程中,吸收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逐步修正并健全会计规范体系,使盈余管理情况有所改善,产生较高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其次,强化盈余管理外部监督。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对上市公司,要求注册会计事务所与证券监管部要强化对其的监督,避免管理层出现盈余管理。证券监管部强化监督企业会计信息,针对随意使用盈余管理行为的,要加大惩罚力度。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对这种行为进行披露,部分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环境会计的真实性。对此,要给出非标准审计意见,可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状况进行正确决策与评价。再次,强化盈余管理内部监管。(1)加强独立董事职能。提高独立董事会所占比重,要求独立懂事大力度监管管理层,独立董事与股东担负起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管职责,对企业管理者环境会计信息公布情况较好的,给予鼓励,使企业管理者正确认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层以操控盈余的形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构成影响,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并不完善。只有使环境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化,实时监管企业环境内部控制落实情况,树立企业管理人员高度的环境责任意识。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对环境会计披露开展定期审查与监督工作,如此,将盈余管理控制在合理范围,维持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3)加大员工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力度,在公司内部治理改善方面,鼓励员工提建议,使员工主动融入公司结果治理改善工作中。第三,强化对社会公众的环保教育与宣传。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完善方面,一定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环保教育,在公众层面,也要强化环保教育与宣传,让整个社会对环境保护形成认识。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企业多在环保补贴与设施方面有所体现,还停留在传统会计理念认识层面,也就是对企业财务与盈利数值的反映。为在社会范围内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做到下述两点:一方面,政府重视、关注环境保护,表扬较好履行环保职责的企业,对企业隐瞒环境污染信息的行为,要加大惩戒力度,对企业积极披露环境污染信息的,提供帮助,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政府强化对环保的宣传与教育,从整体上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使所有社会成员切实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人人担负起环境保护的意识。第四,强化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环保教育与培训。环境会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为此,要求会计人员在开展计量与核算环境会计信息工作前,需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使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得到改善,将会计人员组织起来,开展环境会计方面的培训,让环境会计人员形成高度认识,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对企业管理层,开展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对会计人员,要强化教育与培训工作。环境会计信息由企业管理层进行披露,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环境保护意识,对管理层实施引导,对环境会计信息做出披露。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环保教育得到强化时,将从整体上产生较高质量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五、结语 盈余管理根本上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3]。针对环境会计的研究,会计学者做出了许多研究,研究内容集中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等。以盈余视角进行审视,有关盈余管理与环境会计披露关系并不多见。在盈余管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上,开展了尝试性探究。 作者:李晓艳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意愿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揭示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和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是当前治理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公众、投资者、企业管理者及国家进行决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文章对我国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动因分析和现状分析,同时通过对当地企业的调查研究,针对目前贵州省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和措施,以促进和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关键词:企业;环境会计;政府 贵州省作为资源大省和旅游大省,旅游业和工业是其主要的发展行业。然而近年来,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加快,是其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国民经济主要部分的非上市公司不但是导致环境问题的最主要责任者,其自身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也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了解目前贵州省内非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愿和影响因素,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在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早上中国。Lev-entis(2004)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环境管理会计信息进行了研究,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分为公司环境信息、社会责任信息和财务信息,而Agca nder(2007)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划分为战略性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LeaneWard(2008)对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公司更倾向于选择网站来披露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年报中披露的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十分有限。C.M.Tam(2012)研究认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国外学者认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揭示内容包括:会计和财务方面的信息、环境诉讼方面的信息、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其他方面的信息;其认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受公司规模、公司绩效、行业类型和公司负债程度的影响。与国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比,我国还处十初级阶段,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缺乏明确的指引,并缺乏刚性要求。孟凡利(1999)提出了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魏素艳和肖淑芳(2002)研究了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之后的学者主要研究披露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张俊瑞(2008)研究认为,上市公司社会环境意识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关注有所增强,受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压力,大型企业和盈利能力较好的企业更倾向于自愿披露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此外,由于缺乏强制性披露规范,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状况不理想。 二、理论研究及必要性分析 1.理论分析对于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非常多,本文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效益理论来对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1)可持续发展理论。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围非常广泛,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只企业的发展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从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来考虑,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企业必须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进行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根源,也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同时也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目标。(2)效益理论。效益理论是指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社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平台和资源,同时也是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企业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正是为了实现这三种效益的统一。2.必要性分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企业消耗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消费品,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对社会环境予以关注,既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和市场商品多样化,企业为满足社会需求,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既是社会公众和政府的要求,也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要求。众所周之,非上市公司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非上市公司是否愿意披露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是否愿意接受社会的监督、管理是值得研究的。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环境保护对于贵州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贵州省的非上市公司是否愿意披露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是值得研究的。因此,本文将以贵州省非上市公司为例,对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意愿进行研究。 三、我国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目前,对于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是部分特定的主体,并且大多数企业只需向政府及环保部门进行报告,对于环境的修复支出及相关成本的记录也不完善。此外,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并不了解,而且对企业在环境方面的支出并不关心。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方面,国家的政策法规在其披露内容方面的规定较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披露方式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是体现在会计报表附注。我国企业进行环境风信息披露的公司主要是上市公司,且主要是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披露。国内对于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意愿主要以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研究,对构成国民经济主体的非上市公司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大部分文章仅集中在关于披露内容与披露方式的理论探讨上,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以及非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愿研究的文章非常少。 四、问卷调查结果 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上市公司为调查对象,了解贵州省非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愿。通过对这些公司的在职员工的调查研究,用以说明贵州省非上市公司在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影响因素和意愿。1.企业对于相关环境支出的项目及是否单独立账。62.4%的非上市公司设立排污支出,57.3%的企业设立按现行法规要求对原有设备的改造支出,51.9%的企业设立信投资项目的环保设施支出,47.8%的企业设立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43.3%的企业设立因违反环境法规而被处的罚款,40.4%的企业设立绿化支出。贵州省部分非上市公司对环境支出进行计量,对其或有账项设置科目,公司对于环境会计的计量有一定的意识,但不全面。2.企业对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看法。73.9%的非上市公司认为企业有必要披露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方面的会计信息,71.0%认为企业有必要披露企业环境治理政策方面的信息,66.6%认为企业有必要披露废弃物利用情况的信息,70.7%认为企业有必要披露污染排放和治理情况的信息,53.5%认为企业有必要披露环境投资方面的信息,38.9%认为企业有必要披露环境收入方面的信息,12.1%认为没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必要。贵州省大部分非上市公司认为需要披露环境管理会计信息,但是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并没有一致的意见。此外,还有少数公司认为企业没有必要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可能是基于对贵州省内环境质量较好,并没有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原因,所以其意识不强烈。3.企业认为披露环境信息的原因。27.1%的非上市公司认为是迫于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35.4%的非上市公司为树立良好的环保工作形象,12.4%的非上市公司迫于公众或环保组织的压力,33.8%的非上市公司认为企业应当自觉披露环境信息。贵州省内非上市公司对于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因没有产生一致的意见,原因不明朗。4.环境对企业的影响。78.7%的非上市公司职工认为环境治理可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86.3%认为可改善企业的形象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61.8%认为可减少企业的排污费支出,51.3%认为环境治理会提高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32.8%认为认为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益较小,主要是社会效益。贵州省内大部分非上市公司能够意识到环境对于企业的影响,但仍然有部分公司认为环境不产生经济效益。需要了解的是环境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1)认为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前提。33.8%的非上市公司认为是政府的强制命令,49.7%认为需要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环保教育,30.9%认为应该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5.7%认为是其他。贵州省非上市公司对于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前提较为清楚。据调查研究可知,贵州省非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愿较强,整体披露情况一般,对于部分环境会计信息单独设立账户,但是其信息披露的动力不足。 五、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监管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于环境管理力度大的企业采取奖励措施。贵州省作为资源大省,也是空气的自然净化器,保护省内的自然环境刻不容缓。作为公司主体的非上市公司,在贵州省内的生产活动对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部分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往往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进行披露或者披露不全面,甚至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政府部门应健全会计制度,强制企业披露部分与环境相关的重要信息,同时将环境会计纳入会计准则,使企业有法可依,有制可循。2.提高管理层环境管理意识,强调环境对于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在采取强制措施的同时,应同样强调环境对于企业的影响。贵州省作为资源大省和旅游大省,大部分企业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当地的资源,此外,也应注意自身的生活环境。因此,政府应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意识到环境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自觉保护环境。3.加大环境宣传力度,让民众意识到环境对于自身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在消费上支持实施环境保护的企业。企业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民众的消费,民众的支持会使得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好,反之,则会使得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民众作为消费的主体,更应关注当地企业对本地环境的影响,在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应注意环境保护。 作者:廖莎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究 摘要:本文以淄博东大化工为例,综合分析我国化工医药产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现状,发现了诸如“环境会计不规范”、“披露信息不完整”、“主动披露意愿低”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审计监管”等改进建议,为环保部门实施专项督导和化工医药类企业改进自身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化工医药产业 一、引言 众所周知,“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二者的关系并非二律背反式的矛盾冲突,只不过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以往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资源往往采取掠夺式的发掘利用,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到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最终又反向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北京日益加重的沙尘暴和2017年新年前华北地区持续半月之久的雾霾,再一次为我们敲响警钟:环境保护与治理已迫在眉睫,“重发展轻环境”、“先发展后治理”的认识谬误和有害实践,必须尽早予以摒弃和修正,否则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既然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们生存与发展中不得不面对和重视的课题,那么就必须善于在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寻求平衡点,变“环境换取增长”为“环境优化增长”,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本文结合环境会计理论研究,选取淄博东大化工为案例分析对象,发现化工医药产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力求从方法论上帮助化工医药类企业全面完整地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二、化工医药产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一)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概述 环境会计又被称作“绿色会计”和“环境保护会计”,最早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会计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的综合产物。环境会计作为应用性学科,可以反映和控制企业与环境相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督促污染企业主动进行有效治理,并自觉对外进行披露。我国于1989年颁布施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全国人大修订通过最新的环保法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保法的颁布和实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兼顾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问题,为我国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政策规范和法律约束,也对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而这些问题的始作俑者无疑是形形色色的高污染企业,其中化工医药类企业就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也是本文选取化工医药类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化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医药作为化工的下游产业在区域GDP贡献方面的作用也举足轻重。以淄博市为例,该市2015年化工医药类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965.2亿元,是该地级市税收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化工医药产业可以细分为很多类别,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污染、强腐蚀和强毒性,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到储存运输甚至是污染物处理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可能性。各级政府对于这些高污染企业的环保治理必须立足于从源头抓起,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对其与环境相关的财会信息进行严格督查监管,督促这些企业如实完整地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加大环保专项投入。 环境会计对外信息披露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众多化工医药类企业所选择的披露方法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我国A股市场262家化工企业和188家医药企业中选取40家,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进行抽样统计分析,其中包括泰山石油、神马股份、上海莱士、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通过抽样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化工医药产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规模以上化工医药企业均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迫于政府监管和社会舆论压力,加之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近十余年来,包括化工医药产业在内的所有重工业污染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至2009年,规模以上化工医药类企业已全部做到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二是披露方式上存在瑕疵。从表2可见,在披露方式方面,“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是绝大多数化工医药类企业在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的首选,直接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则很少。表明大多数企业并未单独设立环境会计信息科目,更谈不上单独核算,只是将其融汇贯穿于其他相应会计科目的明细之中,科学性和直观性不够,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三是披露内容尚不够完整全面。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多涉及已发生的环保投入(比如排污费和绿化费等),以及变废为宝、节能降耗的额外收益,以体现自身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对于能够反映当下和未来潜在的可能危害自然环境的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往往被多数企业所忽略或绕过。 (二)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分析 (1)法律法规的客观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企业的环保责任,从立法高度督促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在共享环境保护红利的同时,对自身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企业环境会计体系应运而生,监管部门要求企业环境会计要如实反映企业在环保方面所产生的成本费用,真实记录企业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所衍生的经济效益,并及时、完整地对外进行披露。 (2)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形象和声誉。无论所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是正面抑或负面,只要企业致力于完善环境会计体系机制,坚持真实对外披露环境污染所产生的相应成本,以及环境保护所衍生的相应收益,自然会在信息使用者和广大民众心目中树立起有良知、负责任企业的形象,进而影响社会舆论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有利于企业的永续发展。在新经济和移动互联迅猛发展的当下,只追求自身眼前利益最大化而不能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企业,是难以负重行远、做大做强的。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已经唤醒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已超过以往任何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下,企业只有重视环境会计披露,勇于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获取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永续科学发展的不竭原动力。 三、淄博东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淄博东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大化工)长期致力于离子交换树脂的研发和生产,年产量3万吨规模,为行业内国内重点骨干企业。目前已开发生产强酸、弱酸、强碱、弱碱和螯合、吸附树脂等九大系列百余个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电力、冶金、化工、医药、制糖等行业领域,产品获得中石化、国家电力等系统的入网许可证,畅销全国并出口欧美日和东南亚地区。从东大化工的产品结构不难看出,该企业为典型的化工企业,且在离子交换树脂生产的两个主要工序(聚苯乙烯磺化和转型)中会产生大量含酸废水废气,另外1台75t/h、2台35t/h和1台15t/h生产锅炉会产生烟气污染物排放。因此,按照环保法规定和政府环保部门要求,东大化工必须定期对外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科学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生产经营的关系,立足防范杜绝乱排乱放,为缓解淄博乃至鲁中地区的环境压力贡献力量。 (二)公司环保机构运作情况 东大化工专门设有环保处,由一名分管副总兼任处长,现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7名,其中环保专业本科毕业生4名。主要职责是起草制订公司环保管理条例,组织、指导、协调公司涉及环境治理的各项事务,对口联络省及市区政府环保部门,监督公司各部门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配合其他部门组织员工进行环保培训,负责公司环保设备的日常巡查维护,定期向公司财务部门提供环境会计一手资料和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多年来还无偿为淄博市张店区环保局“东部化工区环保监测站”提供半层楼的办公场地,环保处与之相邻办公,变被动接受监管为主动参与环保治理,成为该市首家勇于在监管部门眼皮底下治理环境问题的化工污染企业。 (三)污染物处理情况 (1)废水处理。自建了含有两套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站,1号设施设计处理含酸以外工艺废水和办公生活废水,处理规模260立方/d;2号设施专门处理含酸废水,处理规模260立方/d。 (2)废气处理。1台75t/h锅炉采用两电场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外加半干法炉外脱硫和低氮燃烧法(SDA)进行除尘脱硫处理;2台35t/h锅炉采用三电场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外加半干法炉外脱硫和低氮燃烧法(SDA)进行除尘脱硫处理;1台15t/h锅炉采用多管旋风除尘器除尘后送75t/h锅炉合并脱硫。 (3)固体废物储存。东大化工共建有5个钢筋水泥防渗漏全封闭固体危险废物储存场,总面积800㎡;另建有燃料棚、灰仓、脱硫渣仓、炉渣棚等一般固体废物暂存场地若干;此外,内部还预设了总容量3000立方的3座三级防控应急事故水池。 (四)环保投入情况 如表3所示,东大化工近三年的排污费、水资源费、绿化费、环保罚款和环保设备购置费,这些明显属于环保投入的费用均未单独列入环境会计科目,其他间接涉及环保的人工费、电费、维修费和资产减值更是合并列入了制造费用科目。反映出东大化工在逐步加大环保力度的同时,环境会计体系建设尚有待加强,对外披露方式也有待改进。 (五)年报摘要分析 东大化工的年度报告一般于次年3月初披露。本文只能摘录分析其2015年年报涉及环境会计信息的部分(包括重要事项、财务报表等),综合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1)列入议程,摆上位置,企业高层高度重视环保问题。随着环境污染公众事件的增多,政府环保部门对于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东大化工作为典型的化工污染企业,面临的社会舆论压力可想而知。在此背景下,东大化工高层在年报中披露风险与价值时,特别将环境保护摆上关键位置,表现出应有的环保意识和决心。 (2)改善工艺,创新技术,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污染。从东大化工2014年经营情况回顾中可以看出,公司着力于工艺改善和技术创新,力求通过研发绿色环保的新产品,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污染危害的美好愿景。 (3)调整战略,把握机遇,以转型升级提升环保成效。从东大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未来趋势描述中可以看出,公司已将战略性化工新材料作为未来转型升级的目标重点,在光学级聚合物材料用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等方面都将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决心以企业产品升级转型推动解决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问题。 (4)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确立绿色发展长远目标。从东大化工年报中还可以看出,公司对于已经发生和潜在的环境风险都采取了勇于面对担当的态度,不回避、不遮掩,让信息使用者和潜在投资者都能一目了然,全面掌握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环保压力,有利于他们行使舆论监督权力和做出相关投资决策。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东大化工立足“绿色化工”发展愿景,表现出较强的敬畏自然、尊重环境的环保意识。综合上述,东大化工在环保治理方面还是有所成效,基本做到了机构组织有保障,环保投入有保证,污染物处理有措施,未来规划有目标。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也作了积极探索,能够将自身的环境问题和风险在年报中如实反映,并在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中给予环境问题较多笔墨,制订出了可行性较强的环保规划和蓝图。应当引起公司决策层注意的是,年报“三大件”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和利润中并未专门单列环境会计科目,相关环保费用开支都融合归类到了其他子科目,有的甚至界限不清,使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显得还不够专业具体。 四、案例揭示问题及改进对策建议 (一)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问题分析 (1)环境会计信息对外披露意愿低、主动性差。从对东大化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案例分析不难看出,信息披露的主体是化工医药类企业公司,而该类企业的特点往往是规模体量较大、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很大,相较其他类别企业而言环保投入挤占压缩利润空间的几率也更大。然而当下环境污染源来自各个方面,既有工业污染,也有生活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既来自化工医药企业,也来自其他类别企业。因此,化工医药类企业普遍认为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改变环境恶化的现状和趋势,出于保护未来经济利益和规避环境风险的考虑,往往主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愿都不高,多为迫于法规和监管压力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根本原因之一。另外,部分化工医药类企业面对环境问题存在侥幸心理,自以为应付好环保部门的例行检查即可、不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污染事故就好,对待环保事务能应付就应付,能规避就规避,喜欢避繁就简、能省则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显然没有得到高层应有的重视,自然缺乏应有的专业规范性。 (2)披露内容不全面、不具体。环保法是国家层面的立法,虽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进行了规范,但不可能具体到为某类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出详细要求;证监会虽然要求上市公司中的化工医药企业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又很难提出类似会计准则般的规范细则;而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的相对滞后,也让绝大多数化工医药类企业的财会人员缺乏必要的环境会计业务知识和技能,更遑论对外披露方法和技巧。以上原因综合作用下,造成了企业在选择采集环境会计信息时主观随意性很强,报喜不报忧,乐于体现自身的成就和对环境的正面建设作用,不愿真实反映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有的甚至玩弄数字游戏虚增环保投入费用,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此外,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关联性不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和效果,常常将非报告期内的环保投入挪移添加,而对于报告期内发生的环保罚没则作隐形处理,笼统地归入营业外支出等其他科目,甚至干脆不对外披露。总之,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具体、不充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3)披露信息定量性不强、科目划分凌乱、可用性差。调研中还发现,化工医药类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选择文字描述型的不定量性信息多于数字直观型的定量性信息。例如,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活动,放在“重要事项”中连同领导批示一起作文字描述披露;在“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这两处被最多化工医药类企业选择用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地方(见表2),对涉及环境事宜的解释说明也多采用文字描述,鲜见具体数字比对。信息定量性不强、笼统模糊必然造成可用性差的后果,让信息使用者难以作出纵向和横向比较,影响判断和决策效率。此外,即使有的企业作出了环境会计定量性信息披露,但在科目划分上不够规范科学,都没有单独形成报告和单列种类,而是将环境会计信息视作普通财会信息,归于二级子科目下记录了事。比如,废水处理设备、绿化设备等都笼统归类于固定资产,专门从事污染物处理工作员工的薪酬都归于整个工资支出等,都未单列科目或者清晰界定,势必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果。 (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不科学、不标准。目前国外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固定模式,理论研究也处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起步更晚的国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和方法就更不成型,理论界和实务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企业作为披露主体选择披露模式的自由度和随意性很大,加之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和化工医药行业自律组织在这方面都没有作硬性规定和要求,企业出于逐利避害的本能对环境问题多采取逃避态度,使得各个企业在年报中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选取的模式更加不统一、不标准,横向比较无坐标,纵向比较无关联,致使信息披露效果不佳。在披露形式方面,企业选择的披露载体也是千差万别,让信息使用者一头雾水,降低了信息使用的便捷度。此外,在披露内容、格式、科目设置、在年报中位置等也没有一定之规,常常出现内容重叠、格式杂乱、表达模糊等问题,使整个化工医药产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显得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二)改进对策和建议 (1)政府层面。改进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首先需要政府强力推动。政府部门负责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法监督,因而也是改善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最有力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范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方式和方法,让化工医药类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强化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和实施督导,对于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不守规矩的企业,要依法整治查处,加大它们的违法违规成本,维护增加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威慑力。第二,定期出台指导文件和规范指南。对于法律难以穷尽的地方,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出台政府文件和规范指南进行引导约束。在文件和指南的起草酝酿阶段,要充分发挥化工医药行业协会的作用,利用他们了解行业现状、熟悉工艺技术、摸透企业心理的优势,更多地征求他们对文件、指南的意见建议,邀请他们参与到起草和讨论工作中来,确保指导文件和规范指南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三,完善细化会计准则。环境会计毕竟是会计的一个细分门类和专项分支,必须遵循会计准则的统一规则。因此,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首先要完善会计准则,尽快为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制定统一规范的准则。具体到化工医药产业会计信息披露,则需要政府部门紧紧围绕化工医药企业的行业特点,制定合理实用的专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第四,营造良好的环保社会氛围。环境保护与治理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政府有责任督促新闻机构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反过来督促企业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移动互联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注重网络舆情动向的把控和引导,借助热点公众事件处理和突发事件应对,巧妙地将环保宣传工作寓于其中,使社会各界都成为环保工作的志愿者、践行者和监督人。 (2)企业层面。化工医药类企业既是大量污染物的制造源头,也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在调整环境会计信息、控制应计项目和完善改进信息披露模式方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根源性作用,必须顺应潮流在政府的监管之下作出如下改变:第一,将环保理念寓于企业文化之中。环保理念是先进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环境污染较重的化工医药类企业而言,更应该在自身企业文化构建中积极植入环保元素,以此凝聚包括自己员工在内的社会人心。要善于利用例会和各类教育培训等平台和机会,把环保理念作为永恒主题进行宣讲灌输。要把环保作为各类奖励和职位晋级的硬性条件,让环保与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确保企业文化和环保体系的正向融合、同步发展。第二,建立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在财务预决算审计、公司领导离任审计等各类审计中,设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专项,真正给危害环境的经济行为戴上紧箍咒;成立环境会计部门,可以内设于财务部门,也可以单列于董事会下,从组织机构方面保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实施;借助第三方审计,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时,必须要有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评价内容。第三,强化专业培训。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决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要强化现有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确保他们知晓掌握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法规。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真正把精通环境会计理论和富有实务经验的专门人才吸引到企业中来,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新形势的要求和需要。 作者:周海娟 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海峡两岸造纸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摘要】随着科学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于环保的需求日益增大,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热点。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群体,应该自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陆和台湾地区同时引进了“环境会计”这一概念,两岸环保部门也都致力于各自环境会计披露体系的建立。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大陆相比,台湾已逐渐形成一套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信息披露质量较高,披露内容更加丰富。以造纸业这一高污染行业为研究对象,对比两岸造纸业近三年的披露现状,探究造成两岸此种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建议,试图为大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提供借鉴。 【关键词】两岸;造纸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引言 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北京空气清新、质量优良,城区被久违的蓝天所拥抱,交通顺畅。在APEC会议上,主席表达了对环境的深切关注:“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人们渴望留住绿水蓝天,不管是政府,还是民众,对于环保的需求都日益增大。近年来,国家对于环境保护愈加重视。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这次修订中,政府和企业进一步明确了二者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及责任,不仅如此,此次修订取消了原有50万元的处罚上限,代以倍数类的惩罚标准。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群体,政府要求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仅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良好展示,也成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途径。在大陆,环境会计这一概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科学发展理念的引领和推动下,环保部门也相继出台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一系列文件用以指导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但是总体来说,大陆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尚未形成规范的体系,披露内容具有随意性,多数企业只披露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信息且披露内容多以文字形式呈现,缺少量化信息。台湾的环境会计同样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构建出一套企业环境会计的体系,企业披露行为更加自主,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较为丰富,因此,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台湾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选取高污染行业中的造纸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近三年两岸造纸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对比两岸的披露法规、披露内容及披露形式,试图探究造成两岸此种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求为大陆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两岸造纸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比较 (一)披露法规比较 海峡两岸上市公司都存在环境信息的强制性披露,而强制性主要来自于证监会等管理部门的法律法规约束。早在1997年,中国证监会就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其中就已经提及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应当披露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情况。随后,相关部门又陆续出台了《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主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定期报告披露相关事宜》等文件。此时的台湾,也深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台湾于1997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制定或修订了一系列和企业环境会计制度关系密切的规定,涉及水污染防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环境影响评估等。为方便比较两岸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笔者选取两岸较典型的环境信息披露相关规定并整理汇总。目前,两岸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均采用强制披露与鼓励披露相结合的做法。 两岸都在积极推动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披露更多的相关信息。但是从的文件内容来看,大陆更多是起到了宏观引导的作用,虽然大陆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年报中披露与环境相关的信息并描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但是对披露信息的具体内容、质量并没有进行规定。从台湾的相关规定中,不难发现,其在指引台湾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规定更为详细,比如《产业环境会计指引草案》《上市公司编制与申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作业办法》中,不仅规定了企业需要披露的具体内容,还根据行业的不同,具体规范了各行业的企业在披露时的做法。不仅如此,在2000年时台湾就已经开始着手建立系统的产业环境会计制度。为了推广这一环境会计制度并保证其实施,台湾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并在随后的几年中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及标准。到2007年,台湾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环境会计制度,明确了环境会计制度的架构和内容、环境信息的分类项目和常用的环境会计科目、环境成本的计算标准、环境信息披露要求等内容。可见,台湾的相关披露规定对其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披露方式比较 大陆企业多在企业年报、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些企业也会出具单独的环境报告书或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选择性披露,在披露方式上台湾与大陆大致相同。为了方便统计比较,笔者选择两岸造纸业的上市公司,其中大陆企业23家,台湾企业7家,收集其年报、招股说明书、董事会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整理了两岸造纸业近三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大陆的披露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向好趋势,但是仍旧会有企业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而信息披露在台湾得到了很好的普及,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台湾环境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比如台湾在规范其董事会年报格式时,就要求在企业营运概况中披露环保支出资讯,这样具体的规范做法是台湾高披露比例的关键。从独立报告的披露比例来说,2014年时台湾披露情况较好,但总体来说两岸的披露状况相差不大,甚至在2013年时台湾低于大陆的披露比例,因此仅从是否采取独立报告形式披露并不能很清晰展示两岸披露方式的差异。 环境成本分为投资额及费用额,将二者加以区分披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意识。此外,是否采取物量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结合的方式披露,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披露的质量。环境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企业的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所作的反映和控制。但是环境活动不同于大部分企业活动,并不是所有环境活动都能直接以货币形式计量。对货币计量反映不出来的,主要集中在环境负荷消减量等数值,可以使用物量来进行计量,称之为物量效果;对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使用货币计量,称之为经济效果。不难发现两岸在环境会计披露方式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台湾企业在披露时更为注重区分环境投入和环境费用,多数企业也能采用物量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结合的披露方式,在披露方式上相对更为成熟。而大陆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已能更自主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是还亟须在披露方式上有所创新。 (三)披露内容比较 环境会计信息分为定量及定性信息两类,定性信息包含了与环境披露相关的规章制度及环保理念等文字性描述信息,而定性信息则应当涉及更多财务信息,例如环境收益、环境成本、环境资产及负债。目前,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是披露内容却未形成规范,披露较为随意,且大多数企业披露内容为定性信息,较少披露定量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笔者根据造纸业上市公司近三年的披露内容,将多数企业披露的常见内容整理。大陆企业的披露内容中,既有定量的信息,也有定性的信息,但是定量信息,如环保投资、环保成本、污水处理量等披露较少,大多数企业虽然也会披露废水、废气、固废的处理情况,但仅限于定性的说明,披露信息并不具有可观性、可比性。在大陆,多数企业会披露节能减排行为和一些公益活动,这是企业愿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表现。但是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局限于当前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放眼未来,为社会节约资源、创造资源。企业的环境披露内容不仅应包括目前的污染治理状况,还应涉及未来可能面对的环境风险,以及企业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废弃物的排放。 大陆企业在这一方面的表现仍有所欠缺,这点可以从“环保目标”及“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披露情况中得出。台湾在披露内容方面做得就较为出色。披露内容丰富,且披露信息多为定量数据。不仅如此,在台湾当局的新政策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披露体系。为了方便比较,笔者也将台湾造纸业上市公司近三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进行了整理。台湾企业的披露内容较为规范,例如董事会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都会有较规范的披露格式,因此企业的披露信息不仅丰富,且多为定量信息,可比性较强。此外,由于对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RI)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GRI作为披露规范,这也使得台湾的披露质量呈现较高的状态。难能可贵的是,台湾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不仅局限于披露能源消耗、三废的排放及处理,也十分重视对未来环境的保护。不同企业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再生能源,例如育苗育林、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在重视环境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未来环境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因此总体看来,台湾企业的披露内容丰富,多披露定量数据,环境成本及环境投入区分披露且对未来环境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披露质量较高。 三、两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差异原因解析 (一)政府推动 在上文披露法规比较时,就可以看出,两岸相关部门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环境会计信息制度建立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大陆十分重视环境的保护,也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总体来说政府扮演着宏观引导的作用,在监督企业披露信息的同时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并没有对披露内容及格式作出详细的规定,这也导致披露质量良莠不齐。而台湾相关部门在指导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更多地从微观层面出发,于1995年成立了“台湾永续发展委员会”,并制定相关指引、计划帮助规范企业披露内容,使得从环境信息的分类,到环境会计科目的设立,再到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等的计量都有据可循,政府在台湾环境会计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二)民间组织推动 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受到的外部压力,外部压力分为法律法规等直接压力以及社会舆论等间接压力。其中,企业的自主环境披露行为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团体及媒体的压力。在台湾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中,民间组织这类社会团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97年5月,台湾成立了企业永续发展协会,此后,各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诞生。台湾的民间组织不仅会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及社会责任报告,还能辅导企业ISO体系的升级,帮助企业编制环境报告书。如2003年成立的民间组织“台湾环境管理会计协会”,是目前世界上四家环境管理会计协会之一,其成立宗旨就是“推动企业环境财务信息的规划及建立,辅导企业披露完整的环境财务信息并环境报告书及永续报告书,进而推动环境财务信息之第三者认证制度。同时透过企业、政府与本协会的努力,对产业环境财务的推动及发展有所帮助”[8]。而大陆也有着许多的民间环保机构,如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但是多数民间机构都依附于政府而存在,由于依附性较强,这些民间组织只能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起督促作用,无法灵活地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也无法像台湾民间机构一样促进企业环境会计制度的建设。 (三)学术界推动 1992年,葛家澍教授在《会计之友》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的文章,这成为了大陆学术界环境会计研究的开端。之后,百花争艳,学术界各位学者开始从宏观、微观,从学术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等各个角度展开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大陆环境会计方面的研究成果。随后,中国会计学会还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这也成为了大陆环境会计研究的强力支柱。但是相比较台湾,台湾学术界则不仅限于提供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还致力于台湾企业环境会计制度的建设推动。这其中较为出色的要数台湾交通大学,2003年,台湾交通大学成立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室,沈华荣教授着手研究了环境会计在台湾的推行及台湾企业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等。此外,台湾的高校十分重视与外界的合作,且研究成果更注重实际应用意义,通过研究环境会计制度建立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的意义而使企业能更快接受“环境会计”这一概念,也激发企业自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积极性。 四、对大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完善环境披露法律法规,形成规范披露体系 台湾与大陆同时引进环境会计,但是目前台湾环境会计制度已基本形成,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我国企业众多,政府在宣传环境会计时具有更大的难度,但是深知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深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一直致力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推动。但是政府的推动作用可以从宏观引导深入到微观的指引,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详细规范披露内容、披露方式,制定披露细则指引,设置分类环境项目及环境会计科目,提供物量效果和经济效果的不同计量方法,从源头上加紧大陆企业环境会计制度的建设。 (二)发挥民间组织作用,提供披露技术支持 由于大陆民间组织多数依附于政府组织,因此迄今为止民间组织并未很好地发挥其作用。政府可以将民间组织作为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一方面,赋予民间组织监督披露的权力,一方面允许民间组织提供技术支持,详细指导企业如何编制环境会计报表,并帮助完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报告书的出具。 (三)重视学术实务研究,加强学界企业交流 学术界的研究,除了丰富其理论意义,更应注重其实务意义。目前大陆学术界还未有参与法律法规制定的机会,但是在未来,可以尝试让学术界参与环境会计制度的建设。目前随着MBA及EMBA的发展,学术界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沟通交流,这将是企业环境会计制度建立的一个契机。一方面,学术界了解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及其原因,在制定相关法规指引时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术界也可帮助加深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让企业了解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社会及企业自身的意义,消除企业在披露方面的疑虑。 作者:徐光华;钱冰莹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摘要: 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能满足企业、政府、国家等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还能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本文在分析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基础上,探讨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企业活动与自然生态状况之间的联系受到广泛关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已成为促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有社会责任报告、量身定做的环境报告、年度报告等。然而,因为政策不统一,揭示的信息实用性不强,无法让利益相关者据此作出科学客观的决策。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环境会计是在传统会计学基础上,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对企业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所做的核算与监督。传统会计核算包含了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但以前的核算仅着眼于企业的盈利性质,却忽略了它是对环境具有重大责任的社会性组织,未从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环境信息包括环境资产、负债、成本、绩效报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被普遍认同的形式,主要为环境报告书、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年度报告中的董事会报告或财务报表附注等。 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我国现阶段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制度和与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问题的要求不全面,约束力不大,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披露的质量相差很大。披露内容上存在企业对当年环境信息不披露或披露很少且不具体状况。例如,三废治理情况及支出、排污权、环保投资等都是较重要的环境信息,但大部分企业只对排污费做了具体的数据披露,其他则不披露或简单披露。披露形式上,有些企业采用量身定做的环境报告或可持续报告,有些企业借助社会责任报告、年报等,而有些企业则只在年报的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中简单披露几个数据。无论内容还是形式的披露都缺少统一的规范。有些企业年与年之间披露的情况有所不同,直接导致了环境会计信息从纵向和横向上都缺乏一定的可比性。 2.披露内容不完整不够明晰以环境成本为例,环保设备的折旧费、维持费、厂区绿化费、环境管理部门的费用等都是较重要的成本支出项目。大部分企业只对厂区绿化费、环保设备折旧费有所披露,对其他重要的环境成本支出项目予以披露的很少。有些企业披露的内容不够详细,只是一带而过。披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环境信息的定性描述,定量披露情况很少。例如,就节能减排而言,大部分企业会在环境信息中提到公司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直在改进节能减排技术,收效不错。但真正将节能减排的收效以表格或单纯数据形式加以披露的较少。从所调查的60家上市公司看,比例不超过50%。有些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较简单,字数非常少。总体说来,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可概括为:定量信息定性化,定性信息简单化。这对利益相关者来说,所得到的信息不太实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对信息使用者帮助较小,失去了披露的意义。 3.环境信息反映的负面问题较少调查研究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在年报或环境报告中披露过环境污染影响情况等负面环境信息,一般只在报告中简单说明报告期内无污染事件发生。但却不敢保证完全没有出现过环境污染事件。信息使用者较关注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状况,而所披露的内容只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无任何影响的普通信息,几乎没有任何负面信息。对利益相关者来说可谓“报喜不报忧”,对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误导,使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现状和预测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让信息使用者无法做出准确客观的决策。 4.行业之间的信息披露有较大差距从已有研究来看,各行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侧重点都不一样。有些行业倾向用环境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详细披露环境信息,而有些行业由于污染小或节省资源等,只在社会责任报告或年报中简单披露。由于行业特点不一样,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也有很大差距。从所调查的60家上市公司看,化工业和造纸业这两个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行业在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节能减排和环保新技术等方面披露的企业比例较大,而医药行业在资源税这个项目上披露比例较其他行业高,钢铁行业则在企业环境制度、是否通过ISO环境体系认证等非货币计量的项目上披露比例较高。除本次调查研究的几个行业外,其他行业也各有侧重,差距略大。 三、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原因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统一规范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法律法规,政府尚未制定出具有权威代表性法则。环境信息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环境问题的发生有多重因素,每个企业的经营特点不一样,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这就要求有相关的法规及规范进行约束。目前无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还是内容,各企业只能按自身行业特点和对环境信息的主观认识披露,具有一定主观性。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较晚,落后于欧美国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像传统的会计核算披露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框定好形式与内容,短时间内要让环境会计信息像传统会计核算那样有统一的报表形式缺少法律依据。 2.政府宣传不够,公司社会责任感不强国家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宣传还不到位,再加上缺少严格的法律约束,导致企业未认识到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由于更重视的是目前的利益,忽视了环境信息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积极性不高,对一些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不够,较担心披露出环境污染事件会影响自身形象和声誉,投资者会改投其他公司,影响公司的发展。另外,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缺少基本认识,国家鼓励政策力度不够大,致使企业没有披露积极性,使得环境保护成本偏高。 3.国家宏观管理力度不够各行各业有其自身特色,生产经营模式不尽相同,难以管理,导致我国政府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宏观管理力度不够,短时间内难以出台一针见血的法律政策,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相关的法律约束力。政府和管理当局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大,管理部门对这一内容并没有作出统一规定和硬性要求。企业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愿意将其最真实的环境信息公之于众,而是有选择性披露。 4.社会公众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督不到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社会公众的利益考虑,是为了让社会公众对企业经营引起的环境问题有所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实时监督能较大程度改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使企业积极完善这方面工作。然而我国对环境法律宣传不是很到位,社会公众意识不够强,对环境信息披露起不到监督作用或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工作做得不到位。 四、解决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对策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使信息披露规范化我国在环境会计领域缺少规范,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无法放在同一层次比较。要使信息披露可比,政府首先要制定环境会计披露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使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形式和内容一致。其次要完善我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让上市公司有据可依,全面具体地反映环境会计活动。同时,应将环境会计涉及的内容编入相关法律法规,使环境会计像传统会计一样有专门的报表格式进行披露。 2.加强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部分会计学者开始研究环境信息与会计的相关问题。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关理论还不是很成熟,相关人才比较稀缺。我国可在高校多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多培养环境会计人才。环境会计是一门新兴科目,具有新颖性和复杂性。国家通过定期对相关人才进行专业考核,敦促环境会计人才不断进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还要鼓励企业进行定期培训,让环境人才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3.加强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责任感环境保护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对环境会计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让公众了解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知识,增强这方面意识。企业的生产活动会给环境带来影响,甚至造成严重污染。为防患于未然,政府要敦促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自觉主动披露。鼓励他们在内部设置专门负责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部门,负责企业与环境有关的问题,让企业认识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构,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督环境会计信息的自愿披露能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事实上,在环境信息问题上全部依靠企业的自愿披露是不现实的。过去的案例充分说明,只有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才是最适当的。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环境保护与信息披露上都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有些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想法,对有些环境问题不披露或少披露,以致造成环境信息披露不完整或实用性较低等问题,难以对信息使用者有太大帮助。所以,政府与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就显得极其重要。综上所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我国经济增速、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动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常态”下,更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动摇。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既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更要吸取西方国家经验,走出一条适合并有利于中国环境保护的道路。 作者:吴震 单位: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 文章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本文对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生态文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 环境会计,实质上是绿色会计的别称,是用货币为主要单位来记录各类环境污染、防治及其开发的成本费用,并对保护环境形成的效益进行计量和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和环境行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新兴学科。对经过确认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公开的过程,被称作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通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了解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互关系 2.1开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企业既是环境资源的消耗主体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角。相关专家和学者对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环境的污染物大约有80%是由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既然企业是我国环境污染主要制造者,那么企业必须为治理污染负主要责任。为了把我国建设的更加美丽,为了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出一份力,及时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 2.2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手段之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手段。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是为了向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为实现这个目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时必须全面客观、真实可靠。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它既可以监督企业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又可以监督企业是否做到了良好的环境保护,它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环境管理手段,被称为环境污染控制的第三次革命浪潮。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可以知晓企业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情况,也可以有助于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3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缺乏相比西方来说,中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保护环境的法律10多部,相关法规20多部,约束了企业的污染的一些行为,对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颁布的这些法律法规基本上没有提及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梁杰与刘金彬等研究发现,中国至今仍无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或《环境会计指南》。杜婕也指出:“尽管有些企业已经将环境会计的应用开始逐步推行,然而现在环境会计的成本费用核算以及基本理论仍然存在许多分歧和争议,更没有将环境会计写入到相关法律法规中,这让企业在真正建立环境会计体系中无法可依。”因为缺乏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使大多数企业从不主动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即使披露了一些信息,也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了披露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3.2缺乏环境会计信息监督为了确保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客观真实性,需要专门的监督机构独立审计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由于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并且与此相对应的环境审计准则也未出台。因此,我国审计机构缺乏对环境审计监督的有效武器—环境会计准则及环境审计准则,致使环境审计无章可循,寸步难行。卢少青(2013)选取46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选取的公司审计报告中都没有提及有关环境方面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更没有相关部门或机构出具企业环境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从而导致了企业披露虚假环境会计信息的可能性,进而不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有效监督,信息使用者也无法据此做出合理的决策。 3.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范围狭窄,信息价值低由于我国缺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政府监管薄弱,惩罚力度不够,导致企业不能够主动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秦声(2010)对1581家上市公司搜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从分析数据可看出进行有关环境方面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只有517家,披露所占比重32.7%。并且,这些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出现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只披露一些政府的环保奖励、企业的环保支出、企业的环保投资等环境受益的信息,享受的环保税收优惠政策、国家拨付的专项治理资金等;而对企业环境污染形成的诉讼,违反环保规定而给予的罚款等不好的环境会计信息则不加以反映。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时披露内容经常流于形式,披露的内容太简单、范围太过窄,不能客观反映环境绩效,环境会计信息价值较低,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情况。 4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主要对策 4.1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准则为了使企业能够真实、可靠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正确反映企业污染及能源消耗等问题,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制定相关的环境会计准则,比如可以借鉴日本的《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指南》等,对象由大型企业扩展到中小型企业。我国也可以完善现有的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把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相关要求充实到现有环境法律法规中,在《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将环境会计信息纳入《信息公开条例》中。在《环境会计准则》中明确强制环境会计披露的内容、方式、时间等相关要素,明确环境审计的范围及程序。 4.2实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第三方审计为了使企业所出具的环境信息报告、所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更加真实,注册会计师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审计更合适。因为政府部门人员对环境会计缺乏相关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很好地做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而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丰富,客观性强,他们可以依托第三方会计监管机构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可以审计企业披露的独立的环境报告,并可以通过企业环境绩效报告来判断企业的环境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等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作出相应评价,进而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 4.3制定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措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由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环保局等部门进行监管。监管部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一)建立环境信息数据库。监管部门可以联合工商管理部门为企业建立环境信息数据库,及时公布重污染行业及其污染企业的名字,来提高环境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二)监管时要奖惩结合。我国可以借鉴英、日两国的做法,分别设立“环境报告奖”、“环境报告书奖”。对能够主动、全面、真实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给予降低排污费、税收优惠、环保项目补助等优惠。同时,对于未能披露规定的环境信息或者披露虚假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应进行严惩,可以根据轻重程度,给予警告、罚款、行政处罚、停业整顿、强制关闭等惩罚措施。提高政府监管,将激励与惩罚相结合,希望能够提高企业的环境披露质量,改善我国企业低质量信息披露现状。 总之,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国家制定和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加强第三方监督和增强国家监管等措施,使企业主动、真实、全面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使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更多企业能源消耗与企业环境污染等客观信息,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进而保障整个社会保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 作者:苗玲娟 宋俊儒 刘康伟 单位:临沂大学物流学院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 环境会计对加强环境管理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由于环境资源越来越受重视,环境会计的发展也随之受到重视。近年来,环境问题一次次地被推到风口浪尖,这些发展现状引起了人类的思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上市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依赖,因此企业对环境污染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反映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环境事项,有利于促进企业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转变,增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更好的完善企业形象。在环境会计披露的企业中上市公司是信息披露的主体,因此本文将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文章首先,通过对环境会计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的介绍让大家对环境会计有进一步的了解;其次,以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揭露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模式 一、环境会计的相关信息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人们生活的环境却受到严重的污染,并且环境污染正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人们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兴职业,环境会计。他能够使外界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持续发展的状况,环境会计对企业发展中信息的披露,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环境会计的披露信息,加强了外界对企业的了解,无论是企业对环境的保护还是破坏,我们都更加一目了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对环境污染者应加大处罚力度,迫使企业放弃高耗能的生产方式。反之企业在环境保护中所付出的努力,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中也会展现,这是提升企业形象的最佳时机,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对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推动作用。现如今的环境保护是关乎民族未来命运的,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模式,对推动社会公众以及相关部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环境污染的现象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而企业也开始重视自身环保形象,这就需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帮助。但目前我国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内容零散;毫无规律可循;信息质量偏低等等。具体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很多信息的披露过于敷衍,披露内容过于简单,有些上市公司所提到的信息仅仅在年报中简单的提及环境问题,这些根本算不上会计信息,对于环境会计的实质并没有反映。还有在企业信息披露中,很少对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对企业因环境污染而受到处罚的信息更是极少披露。其次,由于没有健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披露的方式不固定、形式不规范。在进行信息披露时,环保部门只注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于披露信息、时间等没有明确要求,这些都造成了各个上市公司在面对披露环境信息时的随意性。造成各个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存在差异,无法形成上市公司之间的比较。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在年度报告结束后的3-4个月才对外公告,这造成了披露信息有明显的滞后性,时效性不强。最后,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披露环境信息时,会出现连续性不强的问题,例如:一些上市公司在开始披露时对投入的环保设备信息进行介绍,但是对该设备的后续的问题并不提及,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该有的连续性意义。 三、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从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来看,目前没有形成广泛的环保意识。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开展环境报告都是基于政府管理机构强制性管理的结果。这表明企业自身对环境会计的认识不够,而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使得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于环境会计视而不见。而投资者对这方面的信息也并不关心,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与否并不影响他们的投资决定,对此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完善。我国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这将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任务,想要更好的完成这项任务,政府应该担任起一定的主导作用,而相关的管理部门、人民群众、企业自身都应该相互配合。面向未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迫切的需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现。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环境效益当然对社会效益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我国开展环境会计之前许多发达国家已有前车之鉴,对于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要结合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借鉴,既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也不能等污染出现才治理。在以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中,我们要加强对环境会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建立健全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让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有据可依,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未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需要理论体系的建立健全,并细化各项细节制度等等,因为只有理论研究全面形成统一的体系,才有可能会在实践中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作者:马冬妮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抽取属于制造业的10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影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各显著因素进行研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得出可靠结论,发现重污染企业与规模较大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更高,并据此得出结论,望能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造业上市公司;影响因素 1引言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有意忽视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可持续发展目标逐步向社会推广的大趋势下,实现绿色生产是目前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将有效地把企业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及企业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传达给社会各界,从而对企业形成监督作用,达到治理严峻环境问题的目的。目前,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如何?有哪些因素影响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从哪些方面入手可以提高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与质量?本文以我国制造业500强中的1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的数据真实可靠且具有时效性;收集范围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拓宽到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来源更为广泛,数据更具客观性;笔者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以及实证分析的方法,找到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据此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参考。 2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过一系列的相关研究。Orlitzky和Benjamin(200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负债程度与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汤亚莉(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董事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蒙立元、李苗苗、张雅陶(2010)将我国制造业中属于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产生重要影响。谭庆美,徐华敏(201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董事会独立性,以及企业所有权结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正向影响,而盈利能力则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负向影响。 3实证研究 3.1研究假设 3.1.1制造业上市公司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制造业企业规模越大,所雇佣的人力资源、消耗的资源也会相应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会越大。公司为了维持自身良好的形象,获取公众的信赖,争取更为长久的发展,企业势必会更加重视环境披露这部分内容。 3.1.2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持股比例代表着股东的表决权。如果一个公司的股权过于集中,这就意味着公司决策权实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企业的行为更多地体现了大股东的利益,忽视了小股东的利益,则大股东可能更倾向于控制信息披露情况。 3.1.3制造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设立的目的是监督公司管理层。一个公司如果设有足够的独立董事,可以认为这个公司在这方面监督力度有力;如果独立董事比例过低,则极有可能造成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信息披露不充分。 3.1.4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盈利能力表现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收益水平。当企业盈利能力高,获取的收益高时,会有额外的资本投身于环境改善,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会更主动。 3.1.5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增大时,利益相关者都迫切需要知道公司更多的信息,企业也会更有动力披露相关信息以获取信任。 3.1.6制造业上市公司控股性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国有控股公司相对于普通企业来说,会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经营目标也更多地与中小投资者相一致,因此也会更多地重视相关信息(包括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也会相应更高。 3.1.7企业类型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成正相关关系就企业所处的行业而言,可分为重污染和非重污染两类。重污染企业受到政府的关注和约束,且其造成的污染切实关系到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因而其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将更多。 3.2研究设计 3.2.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本文从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推出的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名单中随机选取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为降低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剔除掉以下两类公司:(1)发行B股和S股的,因为B股、S股与A股的发行存在较大差异;(2)ST与PT类,此类公司财务方面存在异常波动。为保证研究结果的时效性,最终确定以1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本文的样本公司数据来源于各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巨潮资讯网、新浪财经网等网站公开披露的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 3.2.2研究变量根据本文研究目的,本文所确定的被解释变量是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根据国际通用标准,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EnvironmentalAccountingDisclosureIndex)来反映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变量符号为EDI。由于我国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尚未作出统一规定,本文分析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并以此为根据归纳出相关条目包括公司年度资源消耗总量“、三废”治理情况、绿化费、排污费及置弃费用、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环保诉讼罚款、赔偿与奖励、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优惠、公司环保方针目标及成效、公司面临的环境风险、公司环保技术开发情况。评分体系为无相关描述的记0分,定性或定量描述的记1分,定性并定量描述的记2分。根据前文的研究假设选取7个解释变量——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代表公司规模(LOGAT),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代表股权集中度(CR),独立董事比例(IND),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代表盈利能力(NCGR),资产负债率(DAR),是否国有控股代表控股性(NSH),是否重污染代表企业类型(W),是则记为1,不是则记为0。 3.3实证分析 3.3.1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分析经统计,2012~2014年度内对环境会计信息各评分指标进行披露的样本公司数目如下:公司年度资源消耗总量各年为28、28、26“;三废”治理情况各年为62、67、69;绿化费、排污费及置弃费用各年为49、53、52;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各年为26、27、39;环保诉讼罚款、赔偿与奖励各年为29、42、40;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优惠各年为52、66、57;公司环保方针目标及成效各年为77、85、85;公司面临的环境风险各年为71、75、79;公司环保技术开发情况各年为69、79、8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企业自身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意识,也能做出一定的实际行动,有些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得非常全面,但是,有的企业仅仅只对其中的某个或者某几个方面进行了略微的描述,甚至不披露。 3.3.2相关系数检验为了避免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对模型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先对各自变量之间做相关性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自变量之间最大的相关性系数为0.385121,从统计学上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5以上可能会引起回归方程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故自变量间可以不考虑相关性。 3.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虑到一些不随时间变化的非观察因素可能与误差项相关而导致内生性的问题,建立如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Hausman检验的检验统计量为0.880557,伴随概率为0.9897,远大于0.05,因此接受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不存在系统差异的原假设。则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为:=0.262723+0.039595L0GAT+0.183031W+;SE=(0.098817)、(0.010905)、(0.183031);t=(2.658682)、(3.630928)、(0.036726),R2=0.1495;F=7.3310;n=100。根据对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的观察可以看出:R2为0.149,拟合优度并不算大。但是,本文认为这与100个样本公司之间的差异以及时间序列数据(跨度仅为3年)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本文有理由说明该模型对样本拟合较好。公司规模(LOGAT)的回归系数符号为正,对应的伴随概率值为0.0083,因此认为公司规模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为正向且显著;从股权集中度(CR)、独立董事比例(IND)、公司净资产收益率(NCGR)、资产负债率(DAR)、控股性(NSH)对应的伴随概率值分析可认为这5个因素对环境信息披露无显著影响;企业类型(W)的回归系数符号为正,对应的伴随概率值为0.0000,因此认为企业类型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为正向且相当显著。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研究结论通过上述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不论各公司披露的内容详实与否,就样本数据显示情况来看,2012~2014年度的披露比例较高且逐年上升,说明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已有所提高;其次,规模较大的企业与重污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较高,因其消耗的资源更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更大,造成的污染切实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约束。公司为了维持良好的形象,获取公众的信赖,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与更为长久的发展,会更加重视环境会计信息这一部分内容的披露。最后,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独立董事比例并不存在显著关系这一结果,本文推测可能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不够完善有关。独立董事目前主要是由上市公司自主选派,存在由内部人提名的问题。另外,独立董事多为兼职,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相关信息做出清晰判断,从而导致决策仓促。 4.2研究建议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通过立法途径加强惩治力度,促使企业积极执行环保措施,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由个体行为向社会行为过渡,提升全社会的环境质量;其次,规范披露方式,独立报告披露的量化信息更多,定性信息的描述也更全面,信息质量远高于其他方式,本文建议对重污染企业应当采取独立报告形式,将环境信息披露放在重要位置单独列出;最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独立董事目前仍然缺乏足够的独立性。我国的独立董事委员会虽已成立,但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完善独立董事委员会的技术准则体系与道德准则体系,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与专业素质,加强其社会群体意识和独立意识,发挥职能,降低企业信息保留程度,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作者:谢宇 胡双 朱思晓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思考 摘要: 外部、内部及中间利益相关者群体或组织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证分析表明,企业利益相关者群体的需求极大地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群体,如政府、债务人、顾客针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对管理层意图施加强大的影响;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群体,如股东和职工对公司诉诸额外压力以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作为企业中间利益相关者群体的环境保护组织与会计师事务所,明显地影响企业环境披露的管理决策。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预期;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环境披露研究已解释了大量股东群体或组织提议企业加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这些研究表明企业需要履行社会责任并有义务满足利益相关者群体的需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展现社会责任的一个途径[1]。然而,目前为止,大多数文献仅仅讨论了个别利益相关者群体与环境披露的关联以及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关注利益相关者的预期。本文试图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来测量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政府、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股东与职工的影响,进而阐明多种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本文还提出两个中间利益相关者群体:环境保护组织与会计师事务所,他们也有可能关注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前利益相关者理论尚存在明显的争议:公司需要通过确保生存并持续盈利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抑或面对利益相关者的负面抵抗[2]。如果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理论结合,会发现每个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形成或隐或显的契约关系[3]。据此定义,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向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拥有法定的要求权,企业必须评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以期达到战略目标。据此,企业应与利益相关者保持合作对话关系[4]。鉴于企业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加以及企业社会责任需求的扩大,企业不再局限于关注满足股东需求,企业也需要考虑关于环境改善活动和环境状况等其他问题。最后,企业应向利益相关者披露充分的环境会计信息以保证其行为合法并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做决策。本文坚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受经理层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驱动。信息供给应该满足信息需求,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经济利益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提供了重要的信号[5]。而如果利益相关者经济利益增加了环境会计信息的价值,那么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就会增加,管理层将可能致力于披露更多的环境会计信息以提升其感知环境的合法性。 二、文献综述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Freeman等使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解释了公司的具体行为,关注于利益相关者如何通过利益竞争和责任认知被组织管理[6]。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投入了“赌注”从而承担了“风险”,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股东与经理相互作用共同创造价值,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相互作用形成互惠关系,利益相关者提供重要的资源,或者为企业做贡献,同时企业要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经理主要负责安排企业的活动,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需求冲突。DonaldsonandPreston表明,除满足股东和债权人的显性需求,公司不应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隐性需求[7]。利益相关者可通过信息传递或对外表达从而影响公司业务,以表明他们的意图和态度。当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施加影响,企业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调整行动缓和利益冲突。社会责任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应对利益相关者的方法,构成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交流的手段。企业在战略规划时,需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否则将面临丧失利益相关者支持的风险。因为利益相关者特别关注企业的环境策略、投入和态度,他们期望看到企业在没有破坏环境的前提下的经济利润和经济状况。 (二)社会政治理论与环境信息披露社会政治理论包括政治经济学理论、法律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人类活动包含的各种各样的政治与经济活动,其中,社会、政治与经济相互交织。社会的不同群体相互合作以分享资源,他们又相互竞争以获取各自的利益,合作与竞争的结果是社会稳定。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当企业的价值表达与社会规范相悖,那么他的合法性将受到潜在或实质性的威胁[8]。社会契约的结合力是利益相关者允许或否定企业经营的权利,企业的合法性被外部组织人员控制,因此,企业通常试图实现某种战略来改变利益相关者的观念或转移他们对某一问题的注意力达到改变他们对企业的业绩预期[9]。换句话讲,当公司感受到社会或公众的压力时,就会采取系列行动来缓解压力以获得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这些行动包括公布年度报告和决策活动以更好地为公众所知。未来,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将超越严格的环境规范和法规,减轻企业源于利益相关者的压力[10]。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代替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影响[11]。在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环境问题突出的公司,管理层改善环境策略或社会行为,可以降低政府的干预。对管理层而言,隐藏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背后的动机可能是避免减少未来的投资机会。企业采用更积极主动的环保策略说明企业认识到利益相关者的感知。Ullman认为,企业使用环境信息披露工具来保持与利益相关者的友好关系,由此说明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反馈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的渠道[12]。 (三)利益相关者背景下的环境信息披露大量的研究指出,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影响企业的社会策略和环境披露策略。研究强调社会和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受多个利益相关者群体需求的影响。罗伯特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测试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披露决策的影响,发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企业的战略态度、经济效益与公司的社会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性。Hossain等研究公司的具体特征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贡献,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财务杠杆以及国外上市地位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有积极的正相关性[13]。HalmeandHuse探讨了环境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变量、行业变量、国家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行业变量是解释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14]。不同行业的公司中,传统的高污染企业,比同行低污染的企业更重视环境信息披露。如果企业是跨国经营,则企业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信息水平各有差异。Cormier通过评估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策略反映出经理层对利益相关者的态度[15]。他发现,环境管理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存在关联,管理者通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来维护其社会合法性。另外,规模大、负债少、所有权分散的公司更可能进行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规模呈正相关性。上述结果和理论论证了企业需要履行社会责任和满足多个利益相关者需求。通过接受社会责任,阐释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并付诸行动,通过披露环境信息展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企业对三类利益相关者,即外部、内部和中间利益相关者的反应,来分析企业如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阐明促使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动机。 三、研究假设 (一)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1.政府基于合法性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管理层必须与不同的群体交流达到合法性。在外部利益相关者群体中,政府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政府机构可以对违反环境法规的企业进行处罚甚至责令关闭。Walden进行了一项关于年度报告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调查,调查发现在1989年阿拉斯加游轮泄露事件以后,源于事件影响和公共政策压力,阿拉斯加的环境信息披露明显增加[16]。Deegan等同样发现因违反环境法规受惩的企业倾向于披露更多积极的环境信息[17]。很明显,当企业的形象遭受负面影响,环境信息披露有助于树立更多的正面形象,同样有助于向利益相关者证明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将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以提升合法认同度[18]。政治成本假说认为,由于大公司的知名度较高,其一举一动都受到公众的关注,更容易受政府干预[19]。考虑到政治成本,公司越大,政治敏感性越强,越有可能披露环境信息。因此,大公司肩负更多的来源于社会和环境组织的负担(如社会舆论的压力、社会责任、环境要求等)。在这样的压力下,大公司可以增加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与加强政府沟通并取得合法性的手段。2.债权人高财务杠杆的公司能看到债权人对公司政策的影响,因为债权人能收回贷款或阻止企业进一步的信用扩张。因此,管理层更愿意披露关于企业社会活动的信息来满足债权人。企业的财务杠杆越高,债权人的影响越大,企业对环境需求的反应越迅速。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当企业的活动产生了负面的环境影响,企业将会面临处罚或罚款,其结果也损害了债权人的权益。因此,债权人高度关注企业的活动。他们呼吁更多的企业诚信,要求企业充分披露以保证他们揭露最新的情况并防范机会主义行为。否则,债权人会寻找新的东家,甚至收回贷款。3.供应商和顾客把供应链看作一个整体,当企业的年度报告披露了环境信息,信息的目标观众是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然而,环境信息同样为客户和供应商服务。客户在做出采购决策之前,企业形象和声誉自然是一个决定性因素。Park使用广告费用作为替代变量代表客户关系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良好客户关系的企业更加积极披露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并提供高质量的披露内容[20]。公司形象和声誉已经成为关键因素,鼓励顾客再次购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利益相关者为企业提供重要的资源,作为回报,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需求。因此,在整个供应链上,当企业不能满足供应商的需求,后者将会寻找其他更可靠的合作者,甚至报复不当行为(如暂停供应)。这些结果都会对企业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当企业的存货周转率较高,它将会主动满足供应商的要求以免发生供给短缺并失去销售机会。为避免企业声誉受到负面的环境绩效的影响,供应商需要看到更多透明的环境信息,使自己在新的企业环境中调整战略。4.竞争者竞争产生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因此,当谋划战略时,多数企业会考虑他们所属的行业及行业中的竞争水平。企业的竞争环境真实地存在,由于较高的行业退出率,企业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确保在行业中的地位。Gale认为拥有较高市场份额的公司可能施加重大影响控制市场[21]。这一观点表明企业将更多地被外部世界关注,为保持优势,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包括环境信息披露政策。上述文献和关于外部利益相关者集团的推论阐明了企业提高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背后动机和可能性。由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H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期望和需求正相关。 (二)内部利益相关者与环境信息披露1.股东Keim认为,内部利益相关者构成分散的所有权结构,对企业相关活动的透明度提出更多元化的需求[22]。尤其是企业的社会活动,极大地得到股东的关注。当股权分散,必须加强监控,企业将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由于股票多样化,股东会更加关注企业的社会活动和环境行为,从而促使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也表明,企业往往披露更多的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另外,公司股权结构越集中,披露的信息越少,节约的披露成本越多。2.员工随着环保意识的普遍提升,员工开始关注到企业的环境绩效。企业员工认识到消极的环境策略会导致负面的环境绩效,带来处罚或破坏企业形象,甚至损害职工的权益。员工尤其关注企业对待环境策略的态度,因为职工的权益与企业前景密切相关。大公司的员工通常组织工会或某些特殊的公司机构(例如,一个专职部门负责处理环境相关事务)来确保他们的意见为企业管理层接纳。在内部员工的压力下,企业积极实施环境策略和履行社会责任。因此,员工数量越大,对环境政策的影响越大。员工可能需要更高透明度的环境信息以免损害其权益。基于上述文献和关于内部利益相关者集团的推论,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H2:环境披露与内部利益相关者期望和需求相关。 (三)中间利益相关者1.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意识的上升促成环保组织的产生,环保组织自愿执行日常的环境保护任务、协助政府监管污染源并加以改进。环保组织动员组织力量,对企业施加压力,这些企业呈现出很多不良的环境行为,迫切需要一个更为有效的环保生产工艺,环保组织推动企业披露有关环境影响的产品信息。Deegan采访了一些环保组织、挑选一些最受关注的行业,测试他们的敏感性。结果发现在环保组织的压力下,环境敏感度较高的企业经理层会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这些敏感企业比其他企业受到环保组织更严格的监管。石油、化工、有色金属、造纸工业,往往比其他产业更加敏感,环境披露信息更加充分。2.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的监管作用影响信息披露的质量。现有的研究表明,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比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卓越的质量保证,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影响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度。为维护其知名声誉和避免诉讼,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往往要求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当一家公司由一家具备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分析人员就容易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确认为更好。会计师事务所实力越强,顾客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越高。基于上述文献和关于中间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推论,本文得出第三个假设。H3:环境信息披露与中间利益相关者预期和监管呈正相关性。 四、变量设置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设置在研究中,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共有变量9个,与上述的假设相对应。控制变量为盈利能力。相关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二)模型构建为检验前述假设,本文采取打分技术测量法,采用内容分析,通过信息披露的“数量”变化来推断“质量”变化,以确定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度。这一研究使用Wiseman的分类法和分项法来识别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程度。在具体实践和预测过程中遇到困难,对原方法做适当的修改调整,从而设计出记分板,在记分板上的环境信息分为四大类:经济因素、诉讼、降低污染、环境管理,如表2所示。对年报披露内容分析的分数,我们给定每一块的货币性或定量性的披露赋值2分,定性披露1分,指定的项目不予披露的不得分。因此,环境披露的总分数范围是0到24分。除了总披露水平,也分别对自愿性披露和非自愿性披露构成情况打分。企业披露的法律、法规指定的项目属于非自愿披露,其余的披露内容属于自愿披露。 (三)样本选择近年来,中国环保部启动中国上市环境责任评价活动,调查对象是深沪上市公司,而相关评分模板则是依据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本文选用201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的636家企业解释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决定因素。通过收集以上企业年度财务报告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分析报告附注中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相关资料来源于巨潮咨询网和国泰安数据库。 (四)环境信息披露打分表2列示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打分评估情况。在打分测度时,环境披露内容由四个方面12个项目组成,包括自愿性披露水平。结果显示鲜有企业披露有关环境治理设备和设施的财务资源。关于环境诉讼内容,研究发现仅有几家公司披露有关环境惩罚的信息。这一结果可能是源于对于未决诉讼的裁定较为困难,也揭露了这些企业试图隐藏相关信息规避公共监督。至于其他信息,属于环境管理范畴,在很大程度上被有效披露。然而,主要采取的是非量化的披露方式。从而可得出这样的推断:公司更倾向于解释环境政策,例如,我们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形式的污染,我们将继续投资、改善和执行回收以实现环保理念等。对于总的披露分数,本文分别列示了非自愿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分数。自愿性披露分数明显偏低,这一事实与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环境报告分析结果不谋而合,也从侧面验证了我们的数据是有效的。除了自愿性披露不足,强制性披露信息同样不充分,主要源于缺乏有效监管和相关部门未能履行监管职责。总的来看,强制性披露的平均分数高于自愿性披露分数的事实反映出管理层对环境披露的消极态度。隐藏在这一态度背后的原因是企业总是将环境信息视为机密,因此不愿公之于众;或者信息公开产生的成本大于带来的收益。 (五)描述性统计表3提供了本文使用的先决变量(外生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强制性披露有4项指标,自愿性披露有6项指标。样本公司最高披露得分是14,最低得分是0,平均得分是3.487,表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不尽如意。自愿性披露的平均值为1.456分,而强制性披露的平均值是3.452分。会计师事务所的平均分为0.801,即超过三分之二的样本公司被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表4中列示了外生变量之间的联系。环境披露与惩罚正相关(r=0.1),与公司规模正相关(r=0.39),与市场份额正相关(r=0.32),与员工数量正相关(r=0.32),与大股东利益负相关(r=-0.1)。 (六)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解释了等式1中利益相关者与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见表5)。关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自变量的系数表明环境违规行为与三类环境信息披露有重大关系(0.125,P 0.072;0.081,P 0.018;0.100,P 0.004;总体披露,强制性披露,自愿性披露)。这一结果与法律理论一致,或者说,接受惩罚的企业回避环境惩罚相关的负面消息而倾向于披露积极的环境信息。企业规模与三类环境披露具有强正相关(0.340,P 0.001;0.247,P 0.001;0.387,P 0.001;总体披露,强制性披露,自愿性披露)。大企业肩负较高的政治成本,更依赖于政治及社会支持,更加为政府及消费者所关注,因此,大企业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财务杠杠与总体披露和强制性披露呈强正相关性(0.062,P 0.046,整体披露;0.076,P 0.031,强制性披露)。结果表明当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时,债权人会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环境信息以确保了解企业最新的发展及相关的经济决策。此外,广告费与三类披露形式具有强正相关性(0.132,P 0.001;0.057,P 0.063;0.207,P 0.001;总体披露,强制性披露,自愿性披露)。企业的广告支出能提升市场关注度、提高环境披露水平,以达到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目的。关于内部利益相关者群体,大股东及主要股东与总体披露水平及强制性披露水平呈负相关性(-0.086,P 0.025,总体性披露;-0.187,P 0.003,强制性披露)。这类企业了解股东的需求,必须提供企业经营信息,特别是最受关注的社会和环境活动信息,因此,它们将尽可能地披露较好的环境信息。很明显,企业员工的数量与三类披露水平呈正相关性,企业员工会要求企业提供环境业绩信息,员工人数越多,环境披露水平越高。关于中间利益相关者群体,很明显,环境敏感的企业与总体披露和强制性披露呈正相关(0.142,P 0.001,总体披露;0.121,P 0.001,强制性披露)。由于环境敏感的企业对社会环境影响更大,环保组织更加关注这类企业。因此,它们将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然而,这一变量与自愿性环境披露水平并没有强相关性,主要在于罚款和环境惩罚及未来的环境支出属于强制性披露水平,也是环保组织所关注的内容。被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与自愿性披露强相关(0.081,P 0.008,整体性披露;0.037,P 0.006,自愿性披露)。这类企业的非自愿性披露程度较低,可能是因为这类披露本身是强制性的,并且相关企业的实际内容的确很少。尽管中间利益相关者不直接受益于企业,由它们充当监督角色,能确保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不受损害。 五、研究结论及不足 持续发展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但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企业能切实地认识到他们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集中于如何为股东创造最大利润,而后依靠利润缴纳税金履行相关的社会责任。然而,当今的社会责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要求企业为股东谋求最大利益,更要求企业努力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诉求。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可以看成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群体有效沟通的方式之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更加关注大公司和受过环境惩罚的企业。在政府检查之下,这类企业披露较多的环境信息以确保其合法性。此外,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企业重视企业的环境绩效,主动向社会公众披露环境信息。员工数量大的企业和股权结构分散的企业的员工和股东十分关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另外,中间利益相关者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环境披露的管理决策。然而,被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与强制性披露没有强相关,原因在于这一方式本身是刚性的,相关企业实际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本身就很少。财务杠杆、大股东、环境敏感性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没有明显的关系,是因为管理层在制定有关环境管理策略时考虑到其他的方面,如成本效益原则、谨慎性原则等,因此这些特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无法影响某些企业的自愿性披露。企业披露透明的环境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创造经济附加值,提高企业形象,从而获得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研究样本采用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2014年主板公司,涵盖数量为636家,环境会计信息统计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零散,缺乏系统性;某些变量(如监管机制)与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相关,但缺乏可量化指标,限制了定量研究的全面性。后续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研究策略,扩大研究样本,结合中国环保部组织的上市环境责任评价活动,依据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评价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状况。 作者:卢秋声 干胜道 单位:四川大学 商学院 会计与财务研究所 湖北民族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重污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析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一)环境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不健全。眼下,多数的企业是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披露环境信息的,这就造成环境会计相关的准则对其披露质量有了直接的影响。由于我国在企业环境会计的信息方面所做的研究起步较晚,最重要的是突出在关于重污染的企业方面。虽然目前我国对企业的环境会计应该披露的信息给出了相应的规定文件,但由于对企业在强制性方面的规定比较少,同时也没有正式的规定信息披露的内容及形式,所以就导致了企业在进行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有很大的随意性。 (二)缺乏环境会计披露的会计准则。目前,企业大多是通过自愿的原则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大部分的企业在披露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时只是略有出现或根本没有。就算在招股说明书中出现,到后期也会回避其对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根本不会兑现当初所做的承诺。尽管政府的环保部门已经了一些获得了一些成果的关于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法规和制度,但其主要针对的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而对于重污染的企业政府部门还没有做出相关规定。 (三)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的第三方审计。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单单是企业自身的事情,还应该加强利益无关者对其的审计工作。自我国执行单独的执行审计准则以来,就开始对规范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以及其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就促使我国的审计标准更制度化与完善化。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在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方面披露的审计时,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细则对其进行规范;按照现有的审计体系来看,也没有对企业环境会计的审计业务进行全面的规定。因此,就很难保证位于第三方的审计在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审计的质量了,同时也导致了第三方审计整体的职业能力的降低。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所占比重较小。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占的比重较少。这是因为,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管理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比较弱,他们以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为工作重点,从而忽视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没有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有关的、规范的披露。从外部因素方面考虑:一是相关的利益者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比较少,这样的话就削弱了企业自主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想法和动力;二是我国关于强制性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比较少,而且政府的有关部门其监管也不到位,以致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不作为。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上文提到过,虽然我国有一部分的企业进行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但是其内容不够完整,不能满足信息需求者的使用。这是因为,一是在关于信息披露的企业中,其中大部分、在其年度财务报告中的附注部分进行了相关说明,但也仅仅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几乎没有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二是企业出于利益考虑,在进行相关的信息披露时只会披露对自己有利的,对自己不利的或有损公司形象的均隐瞒不报;三是在企业的年度报表中对关于环境会计信息连续披露的部分比较少,致使信息需求者不能进行相关的分析。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知识结构还较低,特别是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是来自于财会方面的相关的专业或自学的,他们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而环境会计是一门涉及了众多学科的综合学科,其信息披露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有多元化的、专业的知识结构和高质量的素质。这些制约了企业关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同时也制约了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三、我国重污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完善对策 (一)提升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要提升公众和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应从企业和公众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做好对于企业的环境会计的宣传工作。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使其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能够自觉的进行环境保护和自觉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二是要做好对于公众的环境教育工作。积极地开展环保教育,使其了解污染行为对生活环境的巨大影响,提醒公众重视企业的环境效益,以增大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动力。 (二)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要想规范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形式,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进行:第一,为了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披露信息的可比性,要统一披露信息的计量方式,加强对企业披露信息的内容进行强制规定。同时,进一步地促使企业有正确的披露意识,使企业运用定性披露与定量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完整的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第二,要使企业关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规范化。要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学习西方的两种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流披露形式:一是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二是补充的环境会计报告。要对不同的企业、相同的企业不同的污染程度分别规定其披露的模式。 (三)注重企业环境会计人才培养。当前,我国要充分地做好环境会计人才的相关培养工作开设与环境相关的专业培训,要让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充分了解关于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环境信息的披露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除此之外,企业在以后的招聘人才中要特别注意招聘一些环保与会计方面的复合人才,改变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单一的知识结构的现状,加快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步伐。 (四)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作用。应该加强第三方对于企业环境工作的审计,来保证企业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除此之外,我国的有关部门,例如环保局、财政部等,应该联合对重污染的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及他们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综合的评定,对于违规的或不达标的企业要进行严格的处理、惩罚,树立环境会计的严厉性和严肃性。 作者:刘宇洋 单位:西京学院会计学院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目前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在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指导下,引导企业推行绿色生产,让消费者多消费绿色商品,将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而这必然需要企业主体具有内在和外在的压力和动机去处理绿色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成本问题,需要有相对完善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督促企业尽快将环境支出和收益科学纳入其核算体系,并确保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不全面、不真实,缺乏主动性企业的生产与经营,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企业在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在追求个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由于我国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会计制度、法律制度的建设步伐相对滞后,所以企业在平时往往缺乏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积极性,即便是已经向社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也常常存在不全面、不真实的情况。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自身的社会形象,存在扩大自身环保费用支出与社会贡献的嫌疑;而对于对企业不利的环境会计信息,则会很少披露或者不披露,能够自愿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也是非常少,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良好氛围。 (二)缺乏有效的会计审计和监督由于我国当前在很多方面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还没有严格、细致的规定,所以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际情况常常缺乏有效的会计审计和外部监督,导致很多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徒有其表,未能促使企业更好的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一方面,由于我国一些地方财政部门人员对企业环境会计审计监督的业务还不是很熟悉,缺乏高素质的会计审计人才,所以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难以进行有效的甄别;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监督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外部监督体系还么有完全建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违约成本比较低,这就为企业的徇私舞弊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例如,有的会计事务所在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时,审计重点多是集中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得当,会计业务流程是否规范等,而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则是相对忽视,所以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监督引导作用。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关于企业环境会计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在社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过程中,对于环境污染等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也非常少。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政府和会计界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重视程度和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但是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建设却是相对滞后,很多政策规定和制度标准过于笼统,使得企业在披露信息时存在很大的自由度和弹性,也就很难确保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 (四)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会计学体系中,环境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融合发展而来,所以属于会计学中的一个新分支。由于环境会计在我国的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所以现代有的财会人员对环境会计方面的知识掌握很少,难以胜任环境会计岗位的需要。对于现有的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来说,很多高校还没有专门开设环境会计的相关课程,学生主动学习环境会计知识的欲望不高,所以环境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都处于较低层次,很难完全满足当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需求。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完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增强企业环境会计披露质量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披露不主动、不积极、不真实、不全面等各方面的问题,政府部分要加强关于环境会计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定期组织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接受环境保护和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学习,增强企业的绿色生产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让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加具有自觉性。同时,政府等主管部门要加强环境监管,密切关注企业对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督促企业及时全面、真实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对于瞒报、虚报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要予以行政警告和经济处罚,增强企业的违规成本,从而让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具真实性和全面性。 (二)加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与监督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有效披露,除了要增强企业的自觉行为外,还需要构建有效的外部监督体系,逐渐建立起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化监督体系。首先,企业自身要增强环境会计信息主动披露的意识,通过会计手段对自身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进行会计核算和规范化的会计信息披露。其次,政府部门的监督,要充分发挥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及环保部门依法的监督与执法职能,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联动与合作,政府财政部门可以重点执法和检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环保部门则是重点执法和检查企业的日常生产行为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再次。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督而言,则是要重点发挥社会公众监督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尤其是在审计监督方面,要进一步拓展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范围,把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纳入到审计职责范围之内,扩大对企业会计信息审计的范围。 (三)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与披露制度要想有效改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需要加强环境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以及相关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这是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参考标准,也是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法》以及相关配套法律,增加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及违法行为处罚的内容,从而使我国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企业的哪些环境会计信息要进行强制性的披露,哪些环境会计信息可以进行自愿性的披露,都应当在法律上予以明确。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充实、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等制度规范,逐渐增加环境会计披露方面的相关内容,从而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四)重视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基于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需要,我国需要加大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贴近社会发展之需,解决我国高素质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短缺的当务之急。对此,我们要首先发挥高校在环境会计人才培养上的优势,这是因为高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更有保障,高校可以先在财经类专业开设企业环境会计方面的课程,从环境会计基础知识、基本内容讲起,结合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逐步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导向作用,在考试内容上增加环境会计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督促学生提前接触和学习环境会计知识方面的内容,为将来从事企业环境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此外,对于在职会计人员而言,则可以通过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绿色生产代表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企业赢得社会声誉和竞争力。因此,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真实的披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出发,不断完善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重视审计检查与监督工作,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引导,加快企业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进而实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不断改善。 作者:王雪婷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铜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策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层出不穷,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形势日益严峻。相对铜业企业这种会产生一定污染的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环境责任,也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多措并举,促发展升级,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企业发展升级之路。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为铜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更好的保证,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 一、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的环境会计研究比我国要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比蒙斯发表《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马林发表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为代表的论文,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后来的几十年里,会计研究的学者们在此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环境会计成本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的成就,但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的内容和格式等方面仍存在争议,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和环境会计信息报告体系还不够完善,更没有形成一定的准则。近年国内的学者也在环境会计与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林小华(2005)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案例,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至少应该包含环境政策、环境目标、环境治理、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的内容。李迎春(2009)从企业规模和环境污染度两方面来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分析讨论。刘海英(2010)认为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受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行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环境活动的媒体曝光度、环境游说团体的关注度等因素影响。张素蓉、孙海军(2012)分析了国内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提出了钢铁企业的环境绩效的评价方法,并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角度设计了相关指标,对四家钢铁集团进行了环境绩效评价。 二、铜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铜业企业环境意识淡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自觉性不高目前,除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企业,中国还没有相关法律和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企业只有一小部分的上市公司,且所占比例较小。铜业企业管理者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非常淡薄,披露信息的自觉性不强,很多铜业企业管理者,只重视企业的损益情况,忽视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且环境保护在经济方面所产生的收益有时候可能大大小于企业发生的支出,所以很多企业就不愿意对相关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没有做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优化,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不全面,且倾向于有利信息当前铜业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反映的是历史性信息,如过去对环境治理进行的投资、排污费、资源利用、绿化费、税收减免等信息,并且大部分是文字性说明,很少有财务数据的分析,缺少关于环境活动情况的定量信息描述。而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信息及可能对企业未来产生一定财务影响的不确定性信息,尤其是负面的环境信息披露较少,如环保投资、环境活动奖罚、环境诉讼等事项;对于重大的环境投资项目没有相应的成本效益分析,对于环境活动事项可能产生的影响缺少必要的解释说明,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法借助已披露的环境信息全面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对未来进行预测。且出于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形象的考虑,企业普遍倾向于披露有利于自身的信息,这违背了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原则。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随意性较大,缺乏连续性、可比性和有用性环境信息披露规则的缺少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公司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存在相同的问题———随意性大,公司差不多是根据自己的偏好自行选择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有的采取报表附注形式,有的采取董事会报告形式,环境信息分散在会议记录,附注财务报表及董事会报告,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缺乏固定的、标准化的形式。由于环境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企业不能进行连续性的披露。因为这一点,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和实用性。 (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且可操作性差由于环境会计核算对象的复杂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核算内容不易界定及环境资产和负债难于计量等原因,我国环境会计发展进程相当缓慢,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亦是障碍重重。目前,针对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环保总局对公司的规定也过于笼统,没有可操作性,仍未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要求。 (五)铜业企业缺乏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由于环境会计包含环境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这些学科相互交叉、互相关联,在具体操作中要用到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而传统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基本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熟练掌握财务和会计技能,熟悉生产经营知识。但环境会计的专业要求更高,面对环境会计问题,无论是处理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还是环境绩效问题,绝大多数的会计因缺少环境会计专业知识结构,无法达到环境会计的要求,从而阻碍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 三、铜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铜业企业的环境意识应该继续增加环境保护宣传,加强对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促使企业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环境,提高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自愿性。另外,政府可以通过运用行政资源,通过采取教育推动、宣传倡导推动,提高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形成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压力。 (二)完善有关环境会计的法律建设,促进铜业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为了保证铜业企业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我国必须加强相关法律建设。首先,政府应该鼓励自愿性信息披露,并对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的最低水平做出明确和令人信服的规定;其次,制定相关的环境会计准则及制度,明确环境项目的确认、计量、核算与披露方法,规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使环境会计具有统一性与实际可操作性,保证环境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再次,将我国的《会计法》与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的各项环保法律和各省市制定的环保法规、条例相结合,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确定环境会计的法律地位,使政府和企业都更加明确自身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明确企业环境会计和报告方面的要求,统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标准,提高实际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三)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会计涉及会计学、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知识,需要会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能力。通过学校和后续教育,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其能胜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并履行职责。其次,在会计学科领域中增设环境会计方向,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设置环境会计专业课程,加强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最后,注重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作者:项育民 单位:江西铜业集团铜材有限公司财务管理部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高污染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如今,高污染已成为了我国的代名词。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2013年频繁席卷中国的大范围、高强度的雾霾。这些情况的出现,对我国的高污染企业提出了新的考验,若继续采用传统会计方式,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展协调,从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抬上了高污染企业的桌面,必须实施严格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同时,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进一步表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必要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媒介,将其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环境方面的支出及相关收益定期向社会公众用第三方利益群体进行公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是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以促进市场公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协调。 一、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是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点管理对象。中国相对于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其他欧美国家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起步较晚。至今,中国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方面依旧处于初级阶段,处于探索模式,实践经验不足。反观美国、日本及其他欧洲国家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已经发挥了相当的作用。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主要在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方法及构架核算体系方面进行集中研究。但仍然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来明确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环境成本以及环境效益。我国现行的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主要是从处理排污费的要求和鼓励加强污染防治两个方面来对上市公司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管制。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有年度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附注、董事会报告、单独的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披露内容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描述十分罕见。上市公司披露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影响、相关环保投资、ISO环境认证、节能减排、环保拨款与补贴、税收减免等。反观欧美发达国家,政府、企业与民众都十分重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政府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环境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这些法律法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了专门规定,对企业各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约束。同样也制定了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对应的环境会计准则,这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普遍性,也提高了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主要的披露形式是单独的环境报告,采用以定量形式为主、定性描述为辅的方式且自愿披露。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主要是环境政策、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三个方面的内容。只要与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都会进行披露,还将环境投资和环境费用分别做了列示,在研究、再利用、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描述,定量地披露与环境有关的可能债务。一些公司还将政府对实施环境保护措施而给予的鼓励予以披露。 总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属于法规披露项目,尤其大规模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需要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制定出合理决策的同时也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结合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来看,能明显看出两国在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环境会计相关会计准则、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正是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所在,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不完善,监管力度弱虽然近几年我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企业环保方面先后颁布了各种法律法规,例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但这些法律法规并不具有完全的强制性,使得这些环保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环境监管力度薄弱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透明性差。 (二)我国企业、群体和公众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度和了解度,关注度差我国目前的原则是结合强制性和自愿性披露,国有上市公司及重度污染的企业是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的主体,而其他类型的公司则有自主选择权,这就导致了披露水平和方式差异较大。即使是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也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单独设置环境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只有极少数企业的主要的经营业务目标和社会责任是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出具独立环境报告。我国企业、公众对环境方面的重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并且披露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单一,有局限性,价值含量低一般披露内容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描述十分罕见,缺少数据支持,并且缺乏完整性数据,以历史财务信息为主,难以反映现实环境问题对企业经营现况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制定有效决策作用有限。大多数公司披露环境信息时,对公司总体的环保方针政策和节能减排的内容进行集中描述,而较少披露涉及货币计量的项目和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的环境信息。企业有选择地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而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不利信息一笔带过甚至不予披露。这些不完整的环境信息质量水平低,有用性很差。 (四)没有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缺乏可比性一方面,环境会计仍处于探索模式,实践经验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对环境会计准则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文件,也没有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标准,使其与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相协调,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差。大部分公司采用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作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少数公司采用社会责任报告形式披露。仅个别大型企业会出具独立环境报告,反映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披露形式是各企业自主选择,即使是同行的企业所出具的环境报告也是不具可比性的。 三、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大力发展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环境会计的相应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制定合理的假设、核算等方面内容。健全环境会计法律体系,制订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进行强制规范,有效监管,制定统一的信息计量口径,实现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的可比性。同时,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实现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有效监督。 (二)加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激励制度和公众群体的环保意识对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实施激励机制,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主动性,保证信息的真实有用和可靠,从而,加强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进行财经法规培训的同时加强遵法守规教育,以此来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起到减少对环境法律法规实施成本和促进环境信息披露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环境会计专业型人才我国应学习发达国家人才管理方式,根据环境会计的要求,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环境会计综合性知识体系,能应对环境会计实务的能力。具体实现方法是:将各财经类高校现有的会计专业下新设环境会计课程,使其成为会计必修课程,同时对现有在岗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掌握环境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约束力和环境监管力度首先,立法机关应该制定有关环境会计和相应标准更全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对应的准则,以提高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约束力。其次,各环保局应充分发挥其对于上市企业的监督作用,提高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最后,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建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审查制度,使其真实、正确、可靠。具体实现方式:第一,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扩展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职能,使注册会计师可以对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第二,可以以政府部门设立的社会环境监管机构为主,并聘请会计人员参加,实现监管。 (五)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企业应树立有关环境保护的企业文化,企业环境文化可以起到引导、凝聚、激励和规范、约束作用,对企业持续长期发展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同时针对企业环境问题制定保护规章,建立独立的环境管理部门,加强企业环保的执行、审核和监督作用。在企业的高层建立相关董事和委员会,强化企业高层的监督权提高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与约束力度。 作者:董丁丁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环境思考措施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是落实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目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行政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所在,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执法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对依法执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执法的矛盾加剧、困难增多、难度加大,行政执法面临新的环境和形势。 一、执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这里既有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支持和要求,希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也有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不理解和指责,以及不适当的干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工作矛盾加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发展与执法的矛盾。目前各级政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技资。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少地方把支持发展和工商执法对立起来,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进行检查,对一些违法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影响了投资人的积极性,破坏了投资环境。因此有的地方不分情况一律要求对企业或个人的违法行为首犯不罚,未经当地政府批准一律不得到企业进行检查和实施处罚,企业违法一般不罚或按下限处罚,有的在软环境治理中不适当地干预工商执法。有的甚至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阻碍,工商机关撤销了,环境就改善了。 二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全国一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保持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对破坏资源、破坏环境、国家淘汰的设备和产品一律不许投资。但是一些地方政府认为, 发展是硬道理, 只要有产值、有税收,不管是什么企业都可以办,中央不让办, 地方要想方设法地办。中央要宏观调控,地方要大上项目。因此,地方政府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放宽准入,降低门槛、简化手续,需要报上级部门审批的项目要变通处理,对其它地方不能上的项目,工商部门要开绿灯。对本地企业和产品要优先保护。要通过行政手段保护好本地的市场、本地的企业、本地的产品。这些要求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统一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造成了困难。 三是服务与管理的矛盾。现在各地政府都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也提出建设服务型工商。但对服务型政府或服务型工商有的理解不够全面,有的把服务与管理对立起来,认为讲服务就是要放宽政策、降低条件,要少检查、少罚款、少收费,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职责出现了偏差。强调了放宽市场准入,忽视了条件和程序的把关,强调为企业服务,忽视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强调为地方经济服务,忽视了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营造;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出现了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有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了让当地政府满意做了一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该做、做不好、做不了的工作, 有的成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卫士,有的市场监管的职责没有认真履行,却做了大量中介服务工作,出现了“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情况。 四是政策与法规的矛盾。目前我国存在着法规滞后的问题,一些法律、法规、规章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了,对法规滞后的问题,不少地方不是按法定程序解决,而是要求执法部门要解放思想,要敢于突破法律、法规。因此,有的地方出现了的文件代替法规,领导的讲话、会议纪要、政府的文件效力高于法规的现象。不少地方要求执法机关以党委、政府的文件和领导的讲话为执法依据,把突破法律、法规作为衡量执法机关是否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的标准之一,造成了执法机关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法规的取舍的现象,使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受到了破坏。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执法行为不规范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外部利益调整带来的矛盾。加之我国的法制还不健全,党和政府依法执政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是观念上的原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但是有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并没有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不懂得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不懂得法律、法规是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的表现, 执行法律、法规就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不懂得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因此,在思想观念上没有树立依法执政的理念,对党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理解不深,对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把握不够,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处理不好。 二是立法上的原因。由于我国立法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些法律法规滞后, 法一方面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都覆盖住, 另一方面不可能把未来的事情都预料在内。我国的立法机关没有能够按照《立法法》的要求及时改变或撤销不合法的立法,也没有能够及时修改和废止不适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法规、规章修改和废止制度, 规章、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和定期评价制度没有得到落实。使一些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仍在适用。对一些不适应的法律、法规由于地方政府无权修改和废止,报请立法机关进行修改或废止需要的周期较长。因此,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来代替法律、法规的执行。 三是体制上的原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经费保障体制,垂直管理体制和交叉执法体制造成了与地方政府矛盾的增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经费保障,虽然国务院多次发文要求财政予以保障,但是由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原来由财政拨付的经费较少,主要是依靠收取规费、管理费和罚没收入来保障机关的正常运转。虽然已经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但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经费预算,仍以收费和罚款为基础,收费和罚款收入纳入了财政收入预算。收费和罚款作为预算收入任务下达给各级工商行政 管理机关,基层工商部门组织收入的任务繁重,影响了基层工商执法,损害了工商执法形象。自 98 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以来,增加了与地方政府工作协调的难度,一些地方政府对垂直管理体制不理解、不支持。交叉执法体制造成对企业的重复检查,多头管理,有的事情几个部门争着管,有的事情无人管。职责交叉加大了工商部门与其他执法部门的矛盾。体制上的障碍,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现象屡禁不止。四是监督上的原因。国家虽然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如听证制度、复议制度、诉讼制度、赔偿制度等, 也明确了行政上下级监督、行政专门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但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仍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有的地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要求执法机关少执法,甚至不执法,将行政执法机关的检查权、处罚权上收, 给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设置了不必要的门槛。 三、改善执法环境的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两个体制:一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要改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环境,必须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入手,做到三个规范。 一是规范立法行为。重点要解决法规滞后和法规矛盾问题,要随着情况的变化,抓好立法的“立、改、废”工作。现在政策与法规的矛盾、交叉执法的矛盾,多数是由立法造成的,因此,要规范立法。首先要严格立法备案制度,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其次,要建立异议处理机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立法提出异议的,要依法做出裁决。第二,要实施定期评价制度,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及时提出“立、改、废”的意见。第四,要落实定期清理制度,对已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定期清理,及时修改或废止不适应的法规或条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虽然不是立法机关,但承担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任务,对在执法过程中反映出的立法问题要及时向有关立法机关反映,对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要定期提出评估意见,报告制定机关。 二是规范政府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环境的好坏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理解是分不开的。因此,从政府层面,应该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提出明确的要求,当前要着重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为了保证这两个文件落到实处,首先,要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中法律专业毕业的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凡进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的成员,都要进行法律知识任前考试,以保证各级领导都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其次,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要把维护市场秩序和经费保障的责任落实到相关政府。凡是财政能够保障工商行政管理各项经费的地方,应该停止收取管理费。执法机关的罚没收入不能列入财政预算, 其办案经费由财政保障。第三,要改革政府政绩评价体系。要把依法行政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公正评价政府的工作政绩,对不依法办事,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以破坏资源、破坏环境, 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取得的发展,不仅不能作为政绩,还应该追究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是规范部门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工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要通过自身行为的规范,来赢得政府对执法工作的支持和理解。首先,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职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市场准入方面要做到优质高效,在市场监管方面要做到分类监管。一方面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树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其次,要依法行政,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仍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行为,如果不加以认真的清理,就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执法环境, 因此,制止“三乱”是当务之急,要从体制上解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经费保障问题,扭转目前基层工商部门重收费、轻管理,重罚款、轻教育的现象。要把基层工作的重点转到对市场主体的监管上来。第三,要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提高执法水平。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要做到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要建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卷评查制、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绩效奖惩考核制等。第四,要合理划分事权、集中执法权。要整合工商行政管理内部的执法力量,避免多头执法、职责交叉。可以先从理顺职责入手,按职能进行力量重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监督检查权、相对集中处罚权。将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适当归并,把“经济户口”的管理和有形市场的巡查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克服盲目性和重复检查,集中办案力量,实行扎口办案,加强办案指导,提高办案质量。 改善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环境,需要从观念上、体制上、立法、执法上多个层面认真加以研究,环境改善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调和的过程。只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能够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条条与块块各方面的矛盾,始终把发展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就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支持,群众的支持,就会营造出良好的执法环境。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浅谈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的几点思考 一、为什么要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 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即)制定和的一个管理类标准,它总结、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精华,是一套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至于工商行政管理为什么要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我们认为是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一)工商行政管理有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 近几年,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在完善监管模式、改进监管手段、加强内部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工商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还属于“粗放式”的管理,基础管理相对弱化,存在不少漏洞。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虽然内部管理制度和规定很多,但由于没有按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流程特点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系统和完整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管理体系,管理上存在“空白点”,且可操作性差。比如我们景区目前正在实行的“两错追究”办法就有一些待改进之处,例如工作中的责任怎么区分?问题谁来查?怎么查?多久查一次?发现问题怎么办?谁来纠正?怎么处罚?具体的处罚标准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完善改进,而建立标准的质量和监督体系后,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其次,我们许多工作还存在职责不明、管理缺位的现象,有的工作没人干,有的工作抢着干,部门之间扯皮、推诿现象屡屡发生,造成工作的被动;市场监管执法也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人为因素大,离依法监管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最后,工商行政管理者普遍缺乏服务意识。在服务监管对象方面管理较多地考虑如何加强市场经营秩序,优化经营环境,但在如何方便经营业户方面考虑地较少,没有体现工商行政管理服务经营业主的宗旨。如何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尤其是加大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工作将是我们今后改进工作的一个重点。 这一系列的监管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工商职能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加入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发挥工商各项职能、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经营者,改进和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并与国际管理服务标准接轨,迎接加入后巨大的挑战。在景区就是要适应管委体制的调整,针对新形势做好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工作。 (二)标准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标准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行,不仅在于其高度概括、总结和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的精华,统一了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而且更在于其通用性和适用性,不受行业和产品的限制,对各行业均有兼容的适用性。标准要求以满足服务对象的质量要求为目标,通过建立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及影响工作结果的全部因素都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并通过不间断的管理体系审核及评审,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确保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任何一个单位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都可以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科学、系统、严密、可行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工商行政管理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通过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实施监督控制,促进工商管理的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定期审核和评价工作结果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效果。总之,尽管标准起源于制造业并且偏重于制造业的管理特点,但它所蕴涵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同样是适用的。 (三)工商行政管理引入标准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在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中引入标准无非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建立和运行一个符合标准的管理体系。实际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引入标准前就客观上都存在着相应的管理体系,也就是存在着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内容,只不过该管理体系没有完全满足标准的要求。贯标的目的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能够按标准的要求来健全其管理体系,使之更为完善、科学和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本身的组织都较为健全、而且配备有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近几年我们工商系统全方位地加强了教育和培训的工作力度,人员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像我们泰山景区分局就有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大专以上学历的同志占全体人员的比例很高,这就为开展贯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本身已经具有一套管理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等工作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了建立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实基础。 (四)省内其它地区工商局的成功经验,说明我们景区分局引入标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部分有远见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已经在工商管理中引入了标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像东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充分运用质量保证模式的过程控制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全面改善了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各方面反映良好,并得到了省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因为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的的确确改善了他们的工作水平。领导说好,是因为管理起来更容易;普通干部也说好,是因为职责分明,事事有据可依,形成了依法行政、科学监管的良好环境。不仅如此,人家还把办公自动化引入标准管理体系中,进行质量体系运行记录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莱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通过了的认证。这些单位的成功例证和取得的明显实效,有力地证明了标准的的确确是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巨大提升空间的最好填充剂,是我们迎接新世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挑战的最可靠保证。 正是基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且标准也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再加上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认为,标准一定能促进景区的工商分局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贯标工作的具体实施 标准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认证工作是一个 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我们除了要贯彻标准的“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等核心管理思想外,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结合实际原则。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的具体特点和内、外部环境来考虑,合理确定管理体系需控制的要素及控制程度。二是整体优化原则。管理体系是由若干个有关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因此建立管理体系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以整体优化为原则。三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相结合原则。建立管理体系要考虑内部质量管理的需要,又要考虑外部质量保证的需要,使二者有机结合。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必须对本单位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原有管理体系存在的差距,确定了改进的主要方向,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理顺科室之间的工作接口,调整、完善工作流程,对所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确定对工商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控制的程序和办法,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满足“个、一个”,个是指做什么、由谁做,何时做,何地做,为什么做;一个是指怎样做。 首先,贯标工作必须进行标准的培训,然后集中人力编写质量体系文件,供领导讨论通过。管理体系建立后,接下来就是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并完成质量体系的内审和符合性审核,最后申报要求通过标准的认证。为了保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行,工作中必须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动员培训到位。贯标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要求该单位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理解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要求并付之于行动。因此,动员培训是贯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贯标的各个阶段、各个过程都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培训方法可以采用集中授课、科室组织学习等形式。并在合适的时间专门组织管理体系知识考试,达到以考促训的效果。二是运行实施到位。标准要求各项工作都必须按文件规定办,文件规定的内容都要做到,要克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三是检查监督到位。管理体系运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偏离文件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检查监督。用内审制来强化管理体系的自我约束能力,保证了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四是改进完善到位。贯彻不单是单纯为了拿一张证书,而是要通过贯标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能搞虚假的、形式的东西。因此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这也是标准对体系运行的持续改进的要求。对各种审核和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问题,都应严格要求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按要求进行纠正,而且还要对纠正后的效果还要进行验证。 关于实施标准认证的几点肤浅感受 我们通过对比东营市工商局等单位的先进工作理念,以及我们近一段时期贯标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取得工作新突破的重要前提,观念不转变、思想僵化,想干好工作无从谈起。在我们分局刚决定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引入标准时,许多同志不理解,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工作起来阻力很大。但我们分局领导始终坚定信心,在大力宣传、树立质量意识的同时,切实做好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力争用高质量的管理体系、更为简洁和科学的工作程序这个事实来教育大家、说服大家。通过我们艰苦的努力,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终于建立了,通过初步实践,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与现实工作并不脱节、并不矛盾这一事实,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群众的自发参与和对该项工作的支持使我们有信心完成好贯标工作,并最终通过认证。 另外,为了搞好的贯标工作,我们认为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领导重视、全体动员,注重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贯标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全员参与”又是成功的基本保证,因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者是人,我们的工作方针必须是鼓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革新和创造精神,营造良好的贯标氛围。 (二)加强管理文化的培养。管理文化包括目标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我们景区分局机关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制度文化,养成事事按制度办的意识。遇到事情,制度规定该找哪个部门就去找哪个部门,不要养成“凡事找领导”的依赖心理。各部门之间也要明确分工、职责清晰,一切按制度办。这样无论领导更换或者是岗位轮换,大家都知道怎样工作,真正用制度来规范管理,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保证工作的连续和规范。 (三)持之以恒。质量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大家要把质量意识真正植入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去。不仅在体系的建立和认证过程中,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让“不断改进”这个质量体系的重要思想保证我们永远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四)为了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详尽的过错追究体制。客观地说,并不是能包治百病的,它虽然明确了职责和工作责任的归属,但如何追究责任则是一个干部管理的体制问题,没有一个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就很难调动干部的积极性,管理体系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细化现行的“两错追究”办法,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并建立相应的干部考核和任用制度,如等级制、能级制,真正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罚你有根据、奖你有条例。用一套完善的配套措施保证质量体系的顺利运行。 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的现实意义 在景区工商分局管理中引入标准,在全省工商系统的县市区分局中为首例。对于我们来说,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我想如果我们这次的实践能够成功,其意义将远远超过通过质量体系认证这件事情本身的范畴,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 (一)质量管理体系所强调的质量意识,将迫使我们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征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而这些内容与总局提出的今后工作改进方向不谋而合,它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锻炼一支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为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能纠正目前的一些错误认识。谈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们往往想起它所具有的执法性一面,即确保市场监管任务的完成,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监管,杜绝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但却忽视了它很重要的另一面,即服务管理对象。这种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了目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部分执法干部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滥施权威,有的甚至对经营者故意刁难从而谋取私利,这些腐败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工商行政管理者的形象;有的人认为自己是权力的化身,能一手遮天,法律意识淡薄,不顾及正常的工作程序,导致了很多工作被动,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威。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了“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思想,把服务提高到重要的地位,让每位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在与经营者打交道时,时刻不忘“服务、法律、按程序办”等信条,明白经营者的满意与否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任务一样是衡量我们工作成绩的标准,从根本上杜绝“权本位”的意识,改善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和执法水平。 (三)“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思想能大大地改善、密切与辖区经营者的关系,营造一种互相信赖、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经营环境,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宽松的氛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离开经营者的支持将寸步难行,如果我们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突出了经营者的作用和地位,强调经营者的主人翁意识,强调我们的服务和尊重,将使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守法”变为“我要自律”,让每个人明白工商行政管理和经营者是从不同的角度为国家建设作贡献。可以说,“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原则,将为每个在景区内的经营者,树立自律意识,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四)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可以打破目前大家同吃“大锅饭”的局面,调动全局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职责分明 和监督改进,我们又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奖优罚懒机制,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将使以前那些混日子的南郭先生原形毕露,让真正想干好工作的同志感到舒心。从体制上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实,用激励和制约双重机制保证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五)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是“创新”这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主旋律的最好体现。它不仅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模式、进行思想革命,还需要我们变革许多旧的工作习惯和管理方法,广泛运用新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使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对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工作起到以点带面和启示性的作用,引导我们用发现和探索的眼光去看待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大胆变革、勇于创新,在新世纪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全面的、新的突破。 一、为什么要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 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即)制定和的一个管理类标准,它总结、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精华,是一套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至于工商行政管理为什么要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我们认为是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一)工商行政管理有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 近几年,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在完善监管模式、改进监管手段、加强内部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工商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还属于“粗放式”的管理,基础管理相对弱化,存在不少漏洞。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虽然内部管理制度和规定很多,但由于没有按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流程特点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系统和完整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管理体系,管理上存在“空白点”,且可操作性差。比如我们景区目前正在实行的“两错追究”办法就有一些待改进之处,例如工作中的责任怎么区分?问题谁来查?怎么查?多久查一次?发现问题怎么办?谁来纠正?怎么处罚?具体的处罚标准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完善改进,而建立标准的质量和监督体系后,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其次,我们许多工作还存在职责不明、管理缺位的现象,有的工作没人干,有的工作抢着干,部门之间扯皮、推诿现象屡屡发生,造成工作的被动;市场监管执法也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人为因素大,离依法监管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最后,工商行政管理者普遍缺乏服务意识。在服务监管对象方面管理较多地考虑如何加强市场经营秩序,优化经营环境,但在如何方便经营业户方面考虑地较少,没有体现工商行政管理服务经营业主的宗旨。如何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尤其是加大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工作将是我们今后改进工作的一个重点。 这一系列的监管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工商职能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加入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发挥工商各项职能、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经营者,改进和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并与国际管理服务标准接轨,迎接加入后巨大的挑战。在景区就是要适应管委体制的调整,针对新形势做好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工作。 (二)标准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标准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行,不仅在于其高度概括、总结和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的精华,统一了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而且更在于其通用性和适用性,不受行业和产品的限制,对各行业均有兼容的适用性。标准要求以满足服务对象的质量要求为目标,通过建立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及影响工作结果的全部因素都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并通过不间断的管理体系审核及评审,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确保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任何一个单位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都可以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科学、系统、严密、可行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工商行政管理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通过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实施监督控制,促进工商管理的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定期审核和评价工作结果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效果。总之,尽管标准起源于制造业并且偏重于制造业的管理特点,但它所蕴涵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同样是适用的。 (三)工商行政管理引入标准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在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中引入标准无非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建立和运行一个符合标准的管理体系。实际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引入标准前就客观上都存在着相应的管理体系,也就是存在着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内容,只不过该管理体系没有完全满足标准的要求。贯标的目的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能够按标准的要求来健全其管理体系,使之更为完善、科学和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本身的组织都较为健全、而且配备有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近几年我们工商系统全方位地加强了教育和培训的工作力度,人员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像我们泰山景区分局就有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大专以上学历的同志占全体人员的比例很高,这就为开展贯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本身已经具有一套管理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等工作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了建立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实基础。 (四)省内其它地区工商局的成功经验,说明我们景区分局引入标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部分有远见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已经在工商管理中引入了标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像东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充分运用质量保证模式的过程控制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全面改善了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各方面反映良好,并得到了省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因为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的的确确改善了他们的工作水平。领导说好,是因为管理起来更容易;普通干部也说好,是因为职责分明,事事有据可依,形成了依法行政、科学监管的良好环境。不仅如此,人家还把办公自动化引入标准管理体系中,进行质量体系运行记录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莱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通过了的认证。这些单位的成功例证和取得的明显实效,有力地证明了标准的的确确是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巨大提升空间的最好填充剂,是我们迎接新世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挑战的最可靠保证。 正是基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且标准也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再加上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认为,标准一定能促进景区的工商分局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贯标工作的具体实施 标准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认证工作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我们除了要贯彻标准的“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等核心管理思想外,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结合实际原则。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的具体特点和内、外部环境来考虑,合理确定管理体系需控制的要素及控制程度。二是整体优化原则。管理体系是由若干个有关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因此建立管理体系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以整体优化为原则。三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相结合原则。建立管理体系要考虑内部质量管理的需要,又要考虑外部质量保证的需要,使二者有机结合。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必须对本单位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原有管理体系存在的差距,确定了改进的主要方向,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理顺科室之间的工作接口,调整、完善工作流程,对所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确定对工商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控制的程序和办法,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满足“个、一个”,个是指做什么、由谁做,何时做,何地做,为什么做;一个是指怎样做。 首先,贯标工作必须进行标准的培训,然后集中人力编写质量体系文件,供领导讨论通过。管理体系建立后,接下来就是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并完成质量体系的内审和符合性审核,最后申报要求通过标准的认证。为了保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行,工作中必须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动员培训到位。贯标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要求该单位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理解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要求并付之于行动。因此,动员培训是贯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贯标的各个阶段、各个过程都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培训方法可以采用集中授课、科室组织学习等形式。并在合适的时间专门组织管理体系知识考试,达到以考促训的效果。二是运行实施到位。标准要求各项工作都必须按文件规定办,文件规定的内容都要做到,要克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三是检查监督到位。管理体系运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偏离文件要 求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检查监督。用内审制来强化管理体系的自我约束能力,保证了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四是改进完善到位。贯彻不单是单纯为了拿一张证书,而是要通过贯标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能搞虚假的、形式的东西。因此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这也是标准对体系运行的持续改进的要求。对各种审核和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问题,都应严格要求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按要求进行纠正,而且还要对纠正后的效果还要进行验证。 关于实施标准认证的几点肤浅感受 我们通过对比东营市工商局等单位的先进工作理念,以及我们近一段时期贯标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取得工作新突破的重要前提,观念不转变、思想僵化,想干好工作无从谈起。在我们分局刚决定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引入标准时,许多同志不理解,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工作起来阻力很大。但我们分局领导始终坚定信心,在大力宣传、树立质量意识的同时,切实做好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力争用高质量的管理体系、更为简洁和科学的工作程序这个事实来教育大家、说服大家。通过我们艰苦的努力,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终于建立了,通过初步实践,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与现实工作并不脱节、并不矛盾这一事实,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群众的自发参与和对该项工作的支持使我们有信心完成好贯标工作,并最终通过认证。 另外,为了搞好的贯标工作,我们认为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领导重视、全体动员,注重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贯标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全员参与”又是成功的基本保证,因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者是人,我们的工作方针必须是鼓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革新和创造精神,营造良好的贯标氛围。 (二)加强管理文化的培养。管理文化包括目标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我们景区分局机关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制度文化,养成事事按制度办的意识。遇到事情,制度规定该找哪个部门就去找哪个部门,不要养成“凡事找领导”的依赖心理。各部门之间也要明确分工、职责清晰,一切按制度办。这样无论领导更换或者是岗位轮换,大家都知道怎样工作,真正用制度来规范管理,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保证工作的连续和规范。 (三)持之以恒。质量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大家要把质量意识真正植入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去。不仅在体系的建立和认证过程中,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让“不断改进”这个质量体系的重要思想保证我们永远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四)为了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详尽的过错追究体制。客观地说,并不是能包治百病的,它虽然明确了职责和工作责任的归属,但如何追究责任则是一个干部管理的体制问题,没有一个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就很难调动干部的积极性,管理体系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细化现行的“两错追究”办法,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并建立相应的干部考核和任用制度,如等级制、能级制,真正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罚你有根据、奖你有条例。用一套完善的配套措施保证质量体系的顺利运行。 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的现实意义 在景区工商分局管理中引入标准,在全省工商系统的县市区分局中为首例。对于我们来说,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我想如果我们这次的实践能够成功,其意义将远远超过通过质量体系认证这件事情本身的范畴,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 (一)质量管理体系所强调的质量意识,将迫使我们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征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而这些内容与总局提出的今后工作改进方向不谋而合,它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锻炼一支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为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能纠正目前的一些错误认识。谈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们往往想起它所具有的执法性一面,即确保市场监管任务的完成,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监管,杜绝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但却忽视了它很重要的另一面,即服务管理对象。这种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了目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部分执法干部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滥施权威,有的甚至对经营者故意刁难从而谋取私利,这些腐败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工商行政管理者的形象;有的人认为自己是权力的化身,能一手遮天,法律意识淡薄,不顾及正常的工作程序,导致了很多工作被动,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威。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了“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思想,把服务提高到重要的地位,让每位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在与经营者打交道时,时刻不忘“服务、法律、按程序办”等信条,明白经营者的满意与否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任务一样是衡量我们工作成绩的标准,从根本上杜绝“权本位”的意识,改善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和执法水平。 (三)“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思想能大大地改善、密切与辖区经营者的关系,营造一种互相信赖、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经营环境,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宽松的氛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离开经营者的支持将寸步难行,如果我们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突出了经营者的作用和地位,强调经营者的主人翁意识,强调我们的服务和尊重,将使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守法”变为“我要自律”,让每个人明白工商行政管理和经营者是从不同的角度为国家建设作贡献。可以说,“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原则,将为每个在景区内的经营者,树立自律意识,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四)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可以打破目前大家同吃“大锅饭”的局面,调动全局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职责分明和监督改进,我们又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奖优罚懒机制,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将使以前那些混日子的南郭先生原形毕露,让真正想干好工作的同志感到舒心。从体制上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实,用激励和制约双重机制保证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五)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是“创新”这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主旋律的最好体现。它不仅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模式、进行思想革命,还需要我们变革许多旧的工作习惯和管理方法,广泛运用新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使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对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工作起到以点带面和启示性的作用,引导我们用发现和探索的眼光去看待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大胆变革、勇于创新,在新世纪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全面的、新的突破。 一、为什么要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 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即)制定和的一个管理类标准,它总结、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精华,是一套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至于工商行政管理为什么要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我们认为是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一)工商行政管理有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 近几年,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在完善监管模式、改进监管手段、加强内部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工商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还属于“粗放式”的管理,基础管理相对弱化,存在不少漏洞。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虽然内部管理制度和规定很多,但由于没有按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流程特点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系统和完整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管理体系,管理上存在“空白点”,且可操作性差。比如我们景区目前正在实行的“两错追究”办法就有一些待改进之处,例如工作中的责任怎么区分?问题谁来查?怎么查?多久查一次?发现问题怎么办?谁来纠正?怎么处罚?具体的处罚标准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完善改进,而建立标准的质量和监督体系后,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其次,我们许多工作还存在职责不明、管理缺位的现象,有的工作没人干,有的工作抢着干,部门之间扯皮、推诿现象屡屡发生,造成工作的被动;市场监管执法也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人为因素大,离依法监管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最后,工商行政管理者普遍缺乏服务意识。在服务监管对象方面管理较多地考虑如何加强市场经营秩序,优化经营环境,但在如何方便经营业户方面考虑地较少,没有体现工商行政管理服务经营业主的宗旨。如何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尤其是加大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工作将是我们今后改进工 作的一个重点。 这一系列的监管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工商职能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加入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发挥工商各项职能、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经营者,改进和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并与国际管理服务标准接轨,迎接加入后巨大的挑战。在景区就是要适应管委体制的调整,针对新形势做好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工作。 (二)标准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标准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广泛推行,不仅在于其高度概括、总结和提炼了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的精华,统一了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而且更在于其通用性和适用性,不受行业和产品的限制,对各行业均有兼容的适用性。标准要求以满足服务对象的质量要求为目标,通过建立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及影响工作结果的全部因素都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并通过不间断的管理体系审核及评审,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确保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任何一个单位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都可以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科学、系统、严密、可行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工商行政管理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通过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实施监督控制,促进工商管理的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定期审核和评价工作结果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效果。总之,尽管标准起源于制造业并且偏重于制造业的管理特点,但它所蕴涵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同样是适用的。 (三)工商行政管理引入标准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在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中引入标准无非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建立和运行一个符合标准的管理体系。实际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引入标准前就客观上都存在着相应的管理体系,也就是存在着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内容,只不过该管理体系没有完全满足标准的要求。贯标的目的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能够按标准的要求来健全其管理体系,使之更为完善、科学和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本身的组织都较为健全、而且配备有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近几年我们工商系统全方位地加强了教育和培训的工作力度,人员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像我们泰山景区分局就有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大专以上学历的同志占全体人员的比例很高,这就为开展贯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本身已经具有一套管理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等工作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了建立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实基础。 (四)省内其它地区工商局的成功经验,说明我们景区分局引入标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部分有远见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已经在工商管理中引入了标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像东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充分运用质量保证模式的过程控制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全面改善了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各方面反映良好,并得到了省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因为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的的确确改善了他们的工作水平。领导说好,是因为管理起来更容易;普通干部也说好,是因为职责分明,事事有据可依,形成了依法行政、科学监管的良好环境。不仅如此,人家还把办公自动化引入标准管理体系中,进行质量体系运行记录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莱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通过了的认证。这些单位的成功例证和取得的明显实效,有力地证明了标准的的确确是我们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巨大提升空间的最好填充剂,是我们迎接新世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挑战的最可靠保证。 正是基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且标准也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再加上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认为,标准一定能促进景区的工商分局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贯标工作的具体实施 标准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认证工作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我们除了要贯彻标准的“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等核心管理思想外,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结合实际原则。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的具体特点和内、外部环境来考虑,合理确定管理体系需控制的要素及控制程度。二是整体优化原则。管理体系是由若干个有关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因此建立管理体系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以整体优化为原则。三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相结合原则。建立管理体系要考虑内部质量管理的需要,又要考虑外部质量保证的需要,使二者有机结合。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必须对本单位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原有管理体系存在的差距,确定了改进的主要方向,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理顺科室之间的工作接口,调整、完善工作流程,对所有的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确定对工商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控制的程序和办法,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满足“个、一个”,个是指做什么、由谁做,何时做,何地做,为什么做;一个是指怎样做。 首先,贯标工作必须进行标准的培训,然后集中人力编写质量体系文件,供领导讨论通过。管理体系建立后,接下来就是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并完成质量体系的内审和符合性审核,最后申报要求通过标准的认证。为了保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行,工作中必须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动员培训到位。贯标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要求该单位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理解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要求并付之于行动。因此,动员培训是贯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贯标的各个阶段、各个过程都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培训方法可以采用集中授课、科室组织学习等形式。并在合适的时间专门组织管理体系知识考试,达到以考促训的效果。二是运行实施到位。标准要求各项工作都必须按文件规定办,文件规定的内容都要做到,要克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三是检查监督到位。管理体系运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偏离文件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检查监督。用内审制来强化管理体系的自我约束能力,保证了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四是改进完善到位。贯彻不单是单纯为了拿一张证书,而是要通过贯标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能搞虚假的、形式的东西。因此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这也是标准对体系运行的持续改进的要求。对各种审核和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问题,都应严格要求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按要求进行纠正,而且还要对纠正后的效果还要进行验证。 关于实施标准认证的几点肤浅感受 我们通过对比东营市工商局等单位的先进工作理念,以及我们近一段时期贯标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取得工作新突破的重要前提,观念不转变、思想僵化,想干好工作无从谈起。在我们分局刚决定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引入标准时,许多同志不理解,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工作起来阻力很大。但我们分局领导始终坚定信心,在大力宣传、树立质量意识的同时,切实做好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力争用高质量的管理体系、更为简洁和科学的工作程序这个事实来教育大家、说服大家。通过我们艰苦的努力,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终于建立了,通过初步实践,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与现实工作并不脱节、并不矛盾这一事实,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群众的自发参与和对该项工作的支持使我们有信心完成好贯标工作,并最终通过认证。 另外,为了搞好的贯标工作,我们认为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领导重视、全体动员,注重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贯标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全员参与”又是成功的基本保证,因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者是人,我们的工作方针必须是鼓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革新和创造精神,营造良好的贯标氛围。 (二)加强管理文化的培养。管理文化包括目标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我们景区分局机关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制度文化,养成事事按制度办的意识。遇到事情,制度规定该找哪个部门就去找哪个部门,不要养成“凡事找领导”的依赖心理。各部门之间也要明确分工、职责清晰,一切按制度办。这样无论领导更换或者是岗位轮换,大家都知道怎样工作,真正用制度来规范管理,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保证工作的连续和规范。 (三)持之以恒。质量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大家要把质量意识真正植入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去。不仅在体系的建立和认证过程中,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让“不断改进”这个质量体系的重要思想保证我们永 远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四)为了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详尽的过错追究体制。客观地说,并不是能包治百病的,它虽然明确了职责和工作责任的归属,但如何追究责任则是一个干部管理的体制问题,没有一个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就很难调动干部的积极性,管理体系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细化现行的“两错追究”办法,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并建立相应的干部考核和任用制度,如等级制、能级制,真正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罚你有根据、奖你有条例。用一套完善的配套措施保证质量体系的顺利运行。 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的现实意义 在景区工商分局管理中引入标准,在全省工商系统的县市区分局中为首例。对于我们来说,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我想如果我们这次的实践能够成功,其意义将远远超过通过质量体系认证这件事情本身的范畴,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 (一)质量管理体系所强调的质量意识,将迫使我们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征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而这些内容与总局提出的今后工作改进方向不谋而合,它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锻炼一支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为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能纠正目前的一些错误认识。谈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们往往想起它所具有的执法性一面,即确保市场监管任务的完成,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监管,杜绝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但却忽视了它很重要的另一面,即服务管理对象。这种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了目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部分执法干部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滥施权威,有的甚至对经营者故意刁难从而谋取私利,这些腐败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工商行政管理者的形象;有的人认为自己是权力的化身,能一手遮天,法律意识淡薄,不顾及正常的工作程序,导致了很多工作被动,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威。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了“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思想,把服务提高到重要的地位,让每位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在与经营者打交道时,时刻不忘“服务、法律、按程序办”等信条,明白经营者的满意与否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任务一样是衡量我们工作成绩的标准,从根本上杜绝“权本位”的意识,改善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和执法水平。 (三)“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思想能大大地改善、密切与辖区经营者的关系,营造一种互相信赖、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经营环境,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宽松的氛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离开经营者的支持将寸步难行,如果我们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突出了经营者的作用和地位,强调经营者的主人翁意识,强调我们的服务和尊重,将使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守法”变为“我要自律”,让每个人明白工商行政管理和经营者是从不同的角度为国家建设作贡献。可以说,“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原则,将为每个在景区内的经营者,树立自律意识,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四)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可以打破目前大家同吃“大锅饭”的局面,调动全局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工商行政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职责分明和监督改进,我们又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奖优罚懒机制,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将使以前那些混日子的南郭先生原形毕露,让真正想干好工作的同志感到舒心。从体制上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实,用激励和制约双重机制保证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五)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引入标准是“创新”这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主旋律的最好体现。它不仅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模式、进行思想革命,还需要我们变革许多旧的工作习惯和管理方法,广泛运用新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使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对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工作起到以点带面和启示性的作用,引导我们用发现和探索的眼光去看待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大胆变革、勇于创新,在新世纪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全面的、新的突破。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探讨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实效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世界,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工商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的一个管理部门,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创新工商行政管理思想,创造性地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效率,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更好更优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2011年6月22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的若干意见》,7月27日周伯华局长在庆祝中国工商学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些重要文件、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工商系统的理论创新和学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创新工商行政管理思想的大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在调节我国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方面的基础地位进一步确立。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相适应,为了更好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思想和行为举措必然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创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就开始政府管理改革和职能再设计,经过多方面的探索,传统的重管理控制轻服务、“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向注重公共服务、满足人民需求为中心转变。我国政府管理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国民收入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势必要求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转变管理思想,创新管理行为,由管理控制型向公共服务型方向转变。在当前国际国内行政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然也要求向创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行为方向大步迈进。 2创新工商行政管理的核心 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完成好工商行政管理在新的历史阶段担负的重要职能,必须在已有的创新改革的基础上,全面创新工商行政管理。 2.1创新管理思想 当前形势下,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都在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职能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应主动更新服务理念,主动完善服务决策,主动创新服务方式,主动提升服务层次,努力创造服务特色品牌,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变。创新工商行政管理思想,首先,一定要改变市场的监管理念,不断创新监管服务的机制。要树立服务于统一、开放的大市场的观念,克服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多年管理集贸市场形成的许多传统意识,敢于监管、敢于拼搏,遇到问题能够迎难而上,真正做到了树立执法为民,勤于服务的理念,真正为创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而努力奋斗。其次,要树立法制观念和强化依法行政的意识,克服管理中的随意性,将工商行政管理真正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没有好的依法行政理念,就难以创新监管机制。因此,一定要坚决纠正那些“高人一等”、“不服也得服”的特权思想,要礼貌执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同时还要坚决杜绝执法不公、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现象,真正做到严明执法、廉洁执法。最后,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不断创新,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设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造过去那种传统的监管方式和方法,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等科学手段来武装监管执法队伍,提高管理效率,真正的为工商发展服务。 2.2创新管理方式 过去的工商行政管理比较程式化、僵硬,管理和市场主体衔接不够紧密,存在着种种问题。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商行政管理应当创新管理方式,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为价值取向进行机关内部革命,实现服务流程再造。努力实现服务流程从串联性、分散性、手工式向并联化、集成化、电子化的根本转变,从而提高服务的绩效。创新管理方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比如,过去办理工商业务,往往要经过几个工作人员、几道服务窗口、费时几个工作日才能办妥。对此,应本着“以民为本,便民为先”的原则,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推出“一站式服务”,开辟工商登记快速通道。过去的工商管理方式主要是“背对背”的服务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就要将“背对背”管理方式变为“零距离”服务方式。主动问计于企业、主动问需于投资者,主动深入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征集服务需求,听取企业反映经营困难,不断推进所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过去的工商管理主要是窗口模式,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工商管理方式要全面推行网上服务,开发网上工商业务办理系统,创建网上虚拟办事大厅,加快实施的“在线预约、线上发证、在线申办”,以及“单一窗口”的“一网式”等公共服务,使办事人单位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网上准确、快捷、安全地办理各项工商业务,为办事人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的服务。 2.3创新管理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最接近实际经济利益的单位。一套严密、合理、人性化的自身管理制度,更是直接关系社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建设廉洁勤政的廉洁型机关,是创新管理制度的核心。继续推行工商干部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工作,加强干部警示教育,廉政文化建设,完善政务公开,建立科学有效的、充满活力的风险点管理措施和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和权力的正确运作,是创新工商行政管理制度的保证。具体措施比如可以表现为,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共显眼位置设置电子屏,每天播放廉洁守则、格言,播放反腐倡廉的 宣传材料,播放廉洁勤政的典型案例等,对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无时无地的教育宣传,起到潜移默化的管理作用。与此同时,加大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创新力度。各级工商机关要深刻认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把依法行政和服务发展有机相结合,完善登记法律制度、不断创新行政审批制度,不断探索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等,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此外,随着信息化的到来,还应该加快传统服务方式向现代服务方式转变的步伐,主动与企业发展对接,逐步实现网上互联审批、年检、查询和办照等功能,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提供畅通的“绿色通道”。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每一个工商干部要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主动把服务要求、服务理念深入心中,把服务人民作为自己工作的根本。可以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赋予各地工商所相应的权力,建立完善“经济户口”制度,更好地为当地企业服务。同时,县市监管部门与工商部门要上下联动,并运用现代手段,按照“落实辖区管理、实施主动巡查、加强动态管理、强化综合监管”的思路,加快制度建设,推进市场巡查规范化等方式,加强企业监管。 3构建工商行政管理文化氛围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讲究一个氛围,工商行政管理也不例外。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总体思路,工商行政队伍建设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打好基础,提升整体综合素质,提高队伍的整合力、战斗力和集体凝聚力,打造一支让企业满意、人民满意以及政府满意的高素质的工商行政队伍,用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再创新。 首先,构建工商行政管理文化氛围,就要培养学习型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而这最关键的是要完善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创新用人的机制,加强干部的交流,让更多的干部在多岗位锻炼,施展自己的才干,同时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按照德、能、勤、绩等衡量标准,任人唯贤,用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有能者居之的用人机制,促使工商行政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队伍的整体合力。 其次,每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者必须摒弃陋习,不断充电,养成自我完善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每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采用多种的学习教育培训形式,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以及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综合业务水平。一种学习的方式,一种新的思维习惯,让他们都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努力打造法制型、服务型、和谐型、创新型、廉洁型“五型工商”的高素质队伍。 最后,重视工商文化建设,还需要以人为本,坦诚相处,促进和谐互助的人文氛围,强化队伍的凝聚力量。尤其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有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除了过硬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提供优质的文化建设,用实际行动学习和实践,严格教育、监督、保护、查处四个职能,确保全局干部的廉洁性。坚持不懈地开展“卫士行动”,加强对干部世界观的改造,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树立公仆观念,杜绝腐败的问题发生,强化爱岗敬业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此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因此,还要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最前沿的各个基层工商所能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工商行政管理文化氛围。创新永无止境。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创新意识,主动为工作创新创造条件,努力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创新氛围,把创新成果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能力。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主要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之一,应当充分发挥好以下三个职能。 一、发挥登记注册和合同管理职能,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服好务 首先,要积极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努力促进农业生产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要支持农村发展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主动为企业登记提供各种便利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做好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登记注册工作,落实联结企业制度。 其次,要开展“涉农合同帮扶”活动,稳步推进“订单农业”。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在农村宣传合同法律知识的力度,倡导农民在交易活动中签订书面合同,及时为农民解决合同纠纷;加强对农业经纪合同的指导和管理,规范农业经纪订单合同文本;推广农业订单合同示范文本,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同时,严厉打击设置合同陷阱、骗取合同保证金等实施涉农合同诈骗的违法行为。 再次,要引导、支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注意加强、改革和完善个体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工作,支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向农产品加工、种植业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大力扶持农村个体私营企业从事食品加工业,引导农村私营企业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投资参与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治、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 二、发挥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服好务 首先,要继续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确保农资质量安全。要进一步完善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建立专门的农资经营户台账,实现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交易行为、竞争行为和退出行为的全过程监管。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和推动落实“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农资经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等制度,建立和完善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和公示制度,落实种子留样备查公告制度、诚信责任制,对农资交易市场和农资商品进行巡查。此外,还要以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具及零配件为重点品种,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以及对农资虚假违法广告的打击力度,提高农资监管执法的震慑力。 其次,要积极培育、繁荣和规范农村市场,促进搞活农村流通。地方政府要改造提升现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大力支持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村的各类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支持农业生产资料专营机构在农村建立连锁经营机构,对分散在城乡接合部和村镇的各类商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加工作坊的监管力度。 再次,要进一步加强重要农产品市场监管,维护正常流通秩序。积极支持符合资质条件的各类粮食经营、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粮食,严厉打击无照经营、哄抬物价、掺杂使假以及倒卖陈化粮和擅自改变陈化粮用途的违法行为。根据郴州实际,加强对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监管。 最后,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涉农案件,对农民群众举报和投诉的案件线索优先立案,依法从重从快处理。在强化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制度建设的同时,做好农村食品市场质量监测,确保农村食品消费安全。 三、发挥商标管理和市场主体临管职能,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服好务 首先,要积极引导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围绕本地区优势农产品,利用注册商标支持农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农民的商标意识和商标法律意识,推广“公司 农户 商标”经营模式的典型经验。在提高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申请质量和运用能力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印制和销售侵权假冒商标标志的行为,切实做好保护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工作。 其次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扩大农副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根据辖区农产品生产产量、结构、特色等情况和农产品流通状况,制定发展农村经纪人的规划和措施。在农村经纪人中开展诚信经营活动,提高农村经纪人的信誉;实施农村经纪人的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制度。严厉打击无照经营的“地下”农村经纪人;加大对农村经纪人利用虚假信息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再次,要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农村流动小商小贩、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免于工商登 记和免收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收费。全力推进对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改革,方便农民就近申办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工商行政管理视角下市场主体再认识 摘要:从工商行政管理视角分析了其职能履行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市场主体的界定和认识。指出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发挥和市场主体再认识之间的必然联系,分析了传统上对市场主体认识和分类的主要弊端,并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的改革实践提出市场主体再认识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分类 工商行政管理30年的改革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对市场经济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和探讨自然也围绕着这一改革进程中价值观念的冲突而进行,并由此引发了从法律精神到管理原则等重大问题的讨论甚至是争论。正是在这场长期的理论争论中,承担市场监管职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主体的认识在不断深入,推动着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应当看到,虽然市场主体的概念及内涵在不断地清晰和明确,但是,对市场主体的理论认识远没有结束。因此,明确这种认识的必要性,剖析传统分类的弊端,推动工商行政管理视角下市场主体再认识理论的发展,都成为工商行政管理实践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市场主体再认识的必要性工商行政管理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当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任务。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多从理论上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化的特点。但梳理这些理论问题时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理论出发点却十分简单,那就是需要对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涉及的基本研究范畴——市场主体,进行理论界定和再认识。对市场主体进行再认识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理论需求。市场主体是市场环境中的活动者,是市场中的能动因素,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产业的壮大,都离不开市场主体功能的发挥。不能从理论上认识市场主体的核心特征,我们甚至不能理解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需要什么样的市场主体以及我们应当培养什么样的市场主体这一工商行政管理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二,是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需要。可以说,离开了市场主体本身,市场主体准入制度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就难以成立。因此,研究市场主体的概念,考察其发展过程,对市场主体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对市场主体基本特征予以描述,不单是基于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自身改革问题研究的起点。从多年来市场主体登记管理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中我们也能看到,对市场主体本质及特征的认识程度如何,对市场主体概念的认识是否存在偏差,都可能直接影响到登记注册及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及基本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传统市场主体认识及分类的弊端市场主体概念的界定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基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研究出发,传统上我们对市场主体的界定是狭义的概念。认为市场主体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及经营等活动的市场竞争主体,从范围上看,包括市场上一切从事经营活动各类市场主体。 传统市场主体的认识局限。我们对市场主体的理论认识是不断演进的过程。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生活中市场概念本身的弱化自然导致了市场主体概念的缺失,微观经济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被长期忽视所导致的。从市场主体的范畴来看,因为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经济细胞”被界定为企业,因此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也仅有企业的概念,鲜有提及其他经济单位。即使对于企业范畴,也只简单的归类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这反映出在计划经济时代,市场主体的业态形式非常单一,企业只是政府作为全民财产所有者的附属物,并非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 传统市场主体分类的弊端。我国企业的分类标准及其具体划分问题的讨论和演进,是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同步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管理需要,产生了不同的企业类型的划分标准。其中对市场主体按照其所有制性质、行业性质为标准进行的分类曾在企业分类中占据较长时间且较为重要的地位。 强调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固然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但在市场主体分类中对所有制概念的强化导致的政策结果是:所有制结构中具有“公”之属性的市场主体更多的得到了政策扶持,而“非公”市场主体则在政策中受到排挤。从多年的政策结果分析,那种以突出公有为主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及其政策构成,不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所固有的多层级、不平衡的特点,必定从经济上阻碍多种经济形式市场主体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望。由于这种分类本身是带着“有色眼镜”区分对待不同企业和市场主体,这就事实上使得有些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的开始就处在不利的地位而导致不公平竞争。可以说,这是市场主体所有制分类根本弊端所在。同时,实践还证明,按所有制性质对不同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的做法影响时间越长,弊端也越突出。 工商行政管理视角下市场主体再认识的核心问题工商行政管理视角下的市场主体再认识是我们工作的基础。这种再认识涉及到一些核心问题,如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特点探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我们职能发挥及作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市场主体本质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市场主体培育及登记过程中的重点;而对现代市场主体分类的明确则使我们未来的制度设计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 把握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特点。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特点表现为市场主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平等性和竞争性。作为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这些属性之间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一个没有法律赋予的自主权的单位只能是某些组织的附属物,构不成市场主体,更无法在市场经济中独立自主地运行,因而就不会具有独立性。而市场主体的独立性与平等性又相互关联且是正常市场交易的客观要求。可见,市场主体的独立性是其平等法律地位的基础,存在依附关系的市场主体间不可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从工商行政管理视角看,对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在于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市场主体、监督市场主体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重要功能,不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运行的特点,不清楚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运行特点反映着市场经济对于主体功能的内在要 求,我们就不可能创建尊重和反映这种要求的一系列制度,我们的政策就有可能不利于市场主体在运行中坚持这些属性的要求,自然会直接影响到市场主体的运行效果。 对市场主体本质特征及界定的再认识。对市场主体的再认 识离不开对市场主体基本特征的界定和描述。因为这种界定和描述不仅是理论概念上的探讨,更直接决定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未来市场主体登记范围、登记对象以及登记标准的把握,因而成为工商行政管理视角下市场主体再认识的核心问题。 目前对市场主体基本特征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强调市场主体在法律上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及合法地位。随着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市场主体是否具有以及具有何种民事主体资格及法律地位的问题,不仅对市场主体自身,乃至对整个市场经济活动都发生着重大的影响作用。第二,把握市场主体的营利性本质特征。我们坚持营利性是进入市场的市场主体作为经营者的最本质的特征,意味着市场主体必须通过具体的业务活动获取利润,并将营利性作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若离开了营利性,市场主体也就失去了作为经营者在市场中存在的资格。第三,强调市场主体资格及法律地位的国家认可。对市场主体进行登记注册和必要的审查,既可以加强国家对市场主体的宏观调控,保护市场经济中债权人的权益并实现市场秩序的稳定,也表明民事主体的资格需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或确认。 探寻现代市场主体分类的一般趋势。在现代市场经济监督管理体系中,按照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形式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是各国共同的趋势,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和一系列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也是突出现代市场主体的组织形式和法律地位。以企业分类来看,突出法律地位的分类,明确的是企业与投资者的财产关系与责任关系,这有利于保护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投资主体。同时,从加强对市场主体监管的角度看,这种分类也有助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解决不同市场主体的法律资格及责任定位问题,因而符合市场经济和政府监管的一般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关于市场主体分类标准的理论探讨以及企业类型的划分问题上已经有了定论,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划分的双重标准问题,市场主体分类既有组织形式和法律地位的概念,也有所有制分类的影响,且这种划分所遗留的法律与政策的双轨运行等问题也长期存在。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出企业类型划分所具有的明显时代特征,同时也提示我们,未来我国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设计和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实践不应回避这一先天的缺陷,必须坚持突出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的法律类型和组织形式的分类标准,并以此作为法律和制度设计的基础。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工商行政管理现实的需要。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是国家为了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机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新时期,要解放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一、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最准确的估计,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立论基础。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渐搞清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有三:一是生产力不发达,二是生产关系不成熟,三是上层建筑不完善。在认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在发展生产方面,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生产关系方面,适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规律,调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上层建筑方面,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个历史性转变,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肓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特征。 工商行政管理在初级阶段的最主要的职能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为国家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服务。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市场主体行为及市场交易行为。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认识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特征,积极探索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新路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和一般特点,即:一是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二是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是市场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三是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四是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依法进行。另外,还具有时代的特征,如当代经济是知识经济等。但它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具有身的特点: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基础上,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四是社会主义法治经济,保护的是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现阶段,我国的市场仍存在不足。主要有: (1)所有制结构正处于调整之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思想解放不够。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至二十一世纪中叶,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公有制实现形式如何多样化、如何引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思想上观念上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2)市场不发育,体系不健全。在现阶段,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经济市场化程度低,自然经济意识和计划经济意识还根深蒂固。市场主体的条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市场不发育,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市场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量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不少要进入市场的主体的条件及其行为又不符合进入市场的要求。 (3)法制不健全,法治观念淡薄。建立法治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实行的,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现有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又由于“依法治国”方略开始实施时间不长,群众的法律意识还不强、法治观念较淡薄,以及执法队伍素质不高,使执法水平较低,执法效益较差。 三、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的行政执法工作,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对工商行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主管市场监管执法的职能部门,在市场的迅速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一是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改变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市场主体的成分和结构。二是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营销网络的形成,拓宽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市场的视野和范围。三是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运用和现代经营方式的不断涌现,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市场的理性和科技含量。四是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和开放程度提高,加大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市场监管执法的难度。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规范执法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现职能到位的紧迫感。 面对初级阶段历史性转变的新的形势和新任务,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实现战略转变。这一转变总的方向和目标是: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维护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的观念,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监管对象。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职能上来,站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在市场监管执法的对象上,要从有形市场的具体事务管理转向全面实施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退出、竞争、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在监管执法的方式方法上,要从传统的静态事后管理,转向现代化的动态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系统化管理。在内部职能分工和机构设置上,要逐步弱化从所有制和条线出发的监管工作思路,从单一的相互独立的条线管理转向以市场主体行为为基础、综合运用各项职能的全方位监管。 四、如何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全省每一个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都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把初级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弄懂弄通,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弄懂弄通。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实践上的自觉,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实际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也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最根本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工商行政管理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经济建设中心,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来分析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中面临的新情况、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实现职能到位,促进经济发展。 2、积极推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一个方面和环节。改革是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执法监管部门的目标,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职能到位,强化执法力度,更好地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需要;是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需要。在体制改革中,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政策,严肃纪律,抓好几个重点:一是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抓住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个关键,大力加强各级工商局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二要把队伍建设,特别基层工商所队伍建设列入全系统的基础工程。坚持以政治思想教育为重点,着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以强化业务知识培训为途径,改善队伍的业务文化结构,提高执法水平。深刻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关键在基层,行风形象“窗口”在基层,改革的突破口在基层,要按照抓基层,在基层狠抓;抓基础,从基础抓起;抓重点,从重点突破的工作方法,抓好工商所党支部建设、监管模式改革等基层建设各项工作。三要积极稳妥地攻克市场管办脱钩、人员分流这两大改革难点。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政策,严明纪律,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两项工作,确保队伍稳定,确保社会稳定。四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改革与地方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关系、改革与自身建设的关系、改革与实现职能到位的关系。 3、依法行政,优化市场经济环境。(1)把住市场准入关和退出关。要规范市场主体资格,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年检验照和登记管理工作,严格登记管理前置审批许可证制度。加强对市场准入的指导,积极进行市场外指导、服务,帮助基本符合条件的主体达到进入市场的条件。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制等提前介入,实行“绿色通道”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四不限”,即不限发展比例、发展速度、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好市场退出关,坚决清查整顿非法经济组织、取缔“三无”等非法企业和无照经营户,对特定行业和企业进行清理整顿。(2)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流通体制体制改革。坚决贯彻落实粮改政策,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积 极参与对棉花、化肥、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的整顿;加强对农资市场、节日市场、食品市场、旅游市场等的监管力度。二要深入开展打假、打私、打骗、反不正当竞争,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国家利益,促进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三要大力支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扫黄”、“打非”和清除“文化垃圾”。四要规范广告市场,维护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五要严厉打击传销等非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3)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工作。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执法,通过行政执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实现市场经济的法治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要学法、懂法。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现有150多部,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800多件,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必须学法、懂法。二要立法。要对日常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研,提出立法建议,以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制体系。三要严格执法。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 4、解放思想、监管创新。1999年以来,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在履行职能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深入探索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规律,不断地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监管执法需要的管理机制和监管模式,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水平。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全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推动全民创业,推进“353”战略,为我县提前跨入全省十五强作出更大贡献。 一、放宽企业设立登记条件,拓宽创业空间,鼓励全民投资办企业 1、允许公司不受行业限制,新开办的公司投资人可分期缴纳出资,首期出资额只需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20,即可登记注册。其余资本可在今后两年内缴足。 2、投资人可以用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管理技能、科技成果、采矿权、探矿权,经专门机构评估认定后作为对企业出资,其出资比例在不超过70的情况下,由投资各方协商确定。投资人用股权、土地使用权作为对企业出资的,其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3、投资人申请企业登记,涉及须经审批的经营项目的,可先行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取得营业执照;待完成审批后,再办理增加审批项目的变更登记。 4港澳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无需经由省外资主管部门审批,可在本县城乡申办个体工商户。 5、开放企业名称预先核准远程登记,不收名称登记费。 6、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网吧、氧吧等)外,自登记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实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退伍士兵自谋职业,残疾人就业,从事个体经营的优惠政策。 7、建立农村经纪人帮扶联系点,加快发展农村经纪人。大力支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采用便于管理、利于发展的资本合作的组织形式设立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盈利性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一年内免收登记费。 二、加强引导规范,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8、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对无照经营者以规范为先,最大限度地引导无照经营者申办营业执照,变“地下经营”为合法创业。 9、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为重点,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以注册商标专用权为重点,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以整治虚假违法食品、药品、医疗广告和就业市场“黑中介”为重点,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强化对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行为的执法,协助政府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密切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垄断性行业限制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入持久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0、大力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积极协助培育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的战略梯队企业建设,继续组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认定工作和驰名商标的推荐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商标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申请注册工作。支持农业实施品牌战略,倡导建立“公司 农户 商标”的新模式。 11、实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息分类监管,重点扶持守信者,教育、管理一般失信者,淘汰严重失信者。鼓励企业通过广告传递正确的生产与消费信息;积极帮助企业规范合同管理,继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 12、对市场竞争和交易中的违法经营行为,采取教育为先的原则,实行教育引导和行政处罚并举,对过失案件、初犯案件、一般违法案件,以教育为主,规范为先,惩处为辅;对情节轻微,未造成社会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属于自由裁量的罚款数额,一般取法定下限。对主观故意的案件、累犯的案件、危害人身健康和公共安全的案件、破坏环境资源的案件,坚决严惩不贷。 三、改进服务,文明公正执法,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13、会同团县委联合组织青年创业讲师团在全县巡回演讲,用身边的典型影响身边的人,大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 14、从20__年7月开始,在全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全面推行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制,方便企业市场准入。继续实行“首办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 15、全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以各种形式充分披露在县域范围内的各类企业登记信息以及信用记录,鼓励人民群众加强信息利用,以信息引导创业。 16、免费向创业者发放《工商办事指南》,并在县工商局注册大厅设专门窗口,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工商行政管理政策法规咨询。 17、强化“12315”申诉举报网络建设,推进“12315”进 社区、进乡(镇)村、进市场、进商场工作;实行“12315”红盾护农工作在全县所有乡(镇)、村设工作站(点);及时方便农民投诉举报,保护农村创业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8、全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六项禁令”,严禁无法定依据处罚、收费;严禁不出具有效票据收费、罚款和扣押物品;严禁索要、收受监管服务对象的钱物和接受、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及各种消费娱乐活动;严禁野蛮执法和刁难、报复监管服务对象;严禁酒后执法;严禁着工商行政管理制服或使用执法车辆到营业性场所消费。违者视情节予以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直至开除;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违反禁令的行为不查不纠、包庇袒护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浅谈工商行政管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自1999年按省局要求开展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来,我局按照《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要求,对离任的基层分局局长、协会秘书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现在就如何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谈谈一些看法。 一、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 1、有利于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立足于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一般任职期间较长,这样能够发现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行为。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领导干部自我约束,增强纪律观念,促进廉政建设。 2、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管,促进干部使用。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倡导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联系领导干部任期目标。通过对相关经济指标、任期工作业绩等情况的分析考核,能够达到客观、公正地确认领导干部经济业绩,全面评价其任期业绩的目的,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防止短期行为。 3.有利于划清经济责任,促进工作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改变了“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一走了之”的不良状况,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二、目前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审时间滞后,损害内审机构的权威性,挫伤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按规定,离任审计应当在领导干部离任前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先任后审”、“先离后审”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给审计工作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损害审计的权威性。这种审计给人们造成不过是“走过场”、“马后炮”的印象。二是挫伤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这种审计会导致审计目的模糊,审计作用弱化,使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受到影响。尤其是对已升任人员的审计,给审计人员带来无形的压力。三是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审计中,许多情况必须向当事人了解,但如果当事人已经离任,要做到这一点就比较困难,而且,因为当事人已经离任,继任者又不愿承担责任或触及矛盾,会使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难以落实和解决。 2、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误认为是内审机构的事。《规定》中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小组,在局长领导下开展经济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小组由一名局领导任组长,监察、人事、财务审计、办公室等部门组成,监察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因“先任后审”的原因,审计小组形同虚设,人教、监察等部门未组织召开好座谈会、未找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办公室对单位和个人固定资产也未全面移交,最后把审计工作落在内审部门,使同志们误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内审部门的工作。 3、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当作任期内各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的合并。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立足于财务收支审计,但与财务收支审计又有明显区别。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除在财务预算执行、收支的真实合法性、资产增值保值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等方面审计外,还要对个人往来款项清偿、个人保管的固定资产移交、在经济方面的个人廉政情况进行审计,从而形成两者在审计对象、目的、程序、内容、范围等方面的不同。 4、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办法。在离任审计具体操作中,对被审计人评价什么,对被审计人怎样评价,需要哪些评价用语,怎样下评价结论,没有明确的要求;对被审计人评价必须量化的指标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 5、内审机构不独立性和内审人员素质不强。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是审计部门受本局局长和上级局内审部门的双重领导,内审部门负责人由本级任免,基层直属局未设立相对独立的机构和专门从事内审的人员,财务审计一担肩,这样的体制造成审计机构独立开展工作能力不强,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在基层直属局,因内审人员一般是财务人员兼职的,也未接受真正的审计业务培训,工作中往往忽视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对问题不够敏感或把握不准,造成审计结论和评价出现偏差。机构不独立、人员混用以及业务水平不精,对经济责任审计有“应付”上级的现象。加之被审计对象作为领导干部,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复杂关系,所以审计前就会将审计结果定下调子。审计中一旦查出了问题,上下左右的说情者或明说或暗示,或硬缠或软磨,或直接讲情或间接施压。凡此种种,对发现的问题难以充分披露、客观评价,造成审计的质量不高。 三、采取的对策 1、对离任领导干部进行审计采取“先免职、再审计、后任用”的办法较好。在局党组决定某领导干部离任之前,先免除其领导职务,再由内审领导小组进行审计。待审计结果出来后,由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审计结果,综合全面情况决定是否任用。这样可以避免被审计对象利用职权进行干扰,打消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的思想顾虑,有利于 掌握真实情况和顺利开展审计工作,有利于内审机构作出真实准确的审计结论。 2、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各部门职责作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较广,除内审机构外,还与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办公室的联系非常密切,这就要求审计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其作用,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一是审计领导小组在每年初对党组确定的拟离任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将离任审计纳入审计计划;二是审计过程中各部门发挥其职能。人事、监察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或找相关人员了解情况,掌握领导者个人廉政、领导能力等方面情况,办公室对部门及个人固定资产进行核实和办理移交,内审机构对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评价等;三是审计小组要交流、通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研究解决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审计中遇到的责任不清、难以评价的问题,领导小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取得支持,以此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 3、注重离任审计和任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相结合。要加强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审计,对任职期限较长的领导干部应在任期间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缩短离任审计的时间,在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基建投资等专项审计的基础上考核干部在任期间实绩、收支的合法等情况。这样,既有利于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可降低离任审计时由于审计期间时间跨度过长形成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质量。 4、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较强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应该对与责任人责任相匹配的工作给予评价,对诸如干部品德、素质、综合领导能力、作风等难以量化的事项,可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评价。对一些量化的指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 5、建立相对独立的内审机构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要将目前内审机构人员由同级领导任命的方式,改为上级审计机构派驻或由上级机构抽调其他局内审人员进行审计,真正发挥审计机构的职能。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和业务培训,一是定期组织审计人员集中学习政策时事和审计、会计业务,还组织专门的讲座,学习和研究离任审计;二是组织审计人员到先进的地区参观学习;三是安排审计人员自学;四是规定定期集中在一起总结离任审计的工作经验,另外每个离任审计项目结束,我们都要组织大家座谈,总结成绩找准不足,好的经验及时的进行推广,对存在问题,及时总结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领导者在选拨、任用干部上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审计报告。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电子商务工商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信息经济的脚步,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一个新概念。目前,国际上对电子商务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狭义的概念是指在开放的国际互联网及其它网络的环境下,通过服务器的运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间商业交易的一种新型交易运营模式。即电子商务=Web(服务器)+IT(信息技术)+企业业务。广义的电子商务即电子网络经济,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扩展: 1、从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看,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层、应用软件层、商务中介层。 如:网络产品交易、技术支持与服务、信息广告、网上旅行、证券中介等等。 2、从交易对象角度看,延伸到企业与政府、消费者与政府、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 3、从交易的完整性角度看,包括网络安全认证体系和网上支付体系的建立。狭义的电子商务概念实质上亦应包括上述内容,但从我国现有的几百家电子商务网站的现状来看,安全认证体系和网上支付仍然是我国电子商务网站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并成迅速发展的趋势,但完整意义(尤其是已完全实现网上电子支付功能)的电子商务在我国尚未实现。 为便于探讨对电子商务的行政监管,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电子商务的服务功能和应用分类。 电子商务服务功能: 1、网上广告宣传服务。 经营者可利用网上主页(HomePage)和电子邮件(E—mail)在全球范围内作广告宣传,人们纷纷将因特网称为“第四媒体”。 2、网上咨询和交易洽谈服务。 因特网已经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新闻组(NewsGroup)、讨论组(Chat)、白板会议(WhiteboardConferenec)和网络会议(NetMeeting)等等。电子商务中的网上咨询和洽谈,突破了人们面对面洽谈的时空限制,提供了多种方便的异地交谈形式。 3、网上产品订购服务。 借助网络中邮件系统,电子商务可以实时的网上订购,订购信息也可以采用加密的方式。如我国的“8848”网站等已实现了订购服务。 4、网上货币支付服务。 电子商务要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实现网上实时的货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06-9-88:51:45 币支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客户和商家之间可以采用信用卡、电子货币、智能卡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网上支付。目前在我国,银行系统网络互联性还无法满足电子商务所需的实时电子化支付的要求,但随着金融电子化工程的蓬勃开展以及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对电子商务的积极态度,实现网上货币支付服务这一功能的日期将为时不远。 5、网上商品传递及查询服务。 对于一些以实物形式提供的商品,商家可以通过分销系统送货上门,也可以委托有关货运公司或邮政部门将货物运送或邮寄到客户手中;对于一些信息产品,是最适合在网上进行直接传递的,如软件,电子读物、信息查询、数据库检索等,它能通过网络提供从商家一端到用户一端的直接、实时的全过程服务。 6、用户意见征询服务。 企业可以十分方便地运用网页上的“选择”、“填空”等格式文件来收集用户对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反馈意见,以发现商机,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7、交易活动管理服务。 整个交易的管理涉及到人、财、物以及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客户及企业内部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管理。因此,交易管理可以说是涉及电子商务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有关市场法规、税务征管及交易纠纷仲裁等等。 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事物,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功能将会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电子商务的应用分类: 从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来看,电子商务的应用有以下几种类型: 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toB) 2、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toC) 3、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BtoG) 主要指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化。 4、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GtoC) 主要指政府通过网上办公,将福利费发放、税收、规费收缴等通过网络形式进行。 5、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 企业通过防火墙等安全措施将企业内联网与因特网隔离,将内联网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商务工具,用来自动处理商务操作及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部数据库信息的共享,并为企业内部通信和联系提供快捷的通道。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政府部门(尤其是海关、商检、税务、 金融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和企业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电子商务将实现贸易的全球化、直接化、网络化,发展电子商务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我国的电子商务尚不完善,这就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服务与监管电子商务提出了明晰的思路:宽松管理、规范引导、促进发展。我们要尽快实现真正意义的全过程的电子商务,还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诸如: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互联,实现金融电子化及海关、税务、行政监管部门电子化,提高企业上网率,建立安全体系认证结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我们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四大课题: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用电子网络手段管理电子商务。 国家局拟依赖信息中心的“红盾信息网”作为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北京市局、福建省局分别通过“红盾315信息网”、“红盾信息网”进行网站登记和网上经营活动监督管理。我局的“红盾信息网”(外网)应尽快开通,相应的软件要适时到位: 1、尽快理顺信息中心与相关部门的关系,以尽早完成数据中心的建立。 由于档案室及有关档案管理人员不归信息中心管理,由于业务处室未承担前期数据整理工作,目前我们在录入企业数据的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一方面是录入人员无档案管理员的密切配合,业务不熟;另一方面是调阅档案资料不方便。录入工作开展半个月以来,仅录入了完整的外资档案10余户,进展十分缓慢,按此速度无法完成任务。我们正在整理软件子系统的各类表格,表格出来后尚需相关处定指导并参予整理数据。 2、尽快争取国家局相关设备的到位,完善内部业务网的建设。 内部业务网是我局“红盾信息网”建立的基础,而“红盾信息网”又是电子商务监管的平台和基础。据悉,国家局已将我省确认为一期接入单位,预计今年年底有关设备将到位。 3、在内部业务网完善的基础上,配备“红盾信息网”(外网)的相关设备。主要有路由器1台,服务器2台,同步调制解调器1个等。 4、在“红盾信息网”硬件设备及网络环境齐备后,购置国家局或兄弟省市成熟的电子商务登记、管理软件。 5、尽快引进技术人才,并加强应用人员的培训。 技术人才是维护系统网络正常运行并履行监管电子商务 职能的关键,业务人员的广泛应用是基础。 二、结合电子商务的服务功能,调整和制定有关的法律、规定和政策。 一方面,是国家工商局全盘考虑,加强电子商务工商行政管理的整体立法。尤其是有关域名注册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问题,必须由国家局按照国际惯例,加强与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各国的互通、合作,形成统一的规范。各地无法自成体系。另一方面,各地可结合职能,先行制定适应本地情况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文件。北京市局在电子商务管理方面已作了较多的探索,其宽松管理的思路受到了网站经营者的欢迎。北京市局制定的相关规定有:《关于网上经营行为登记备案的补充通告》、《网络经济组织中请办理〈广告经营许可证〉须知》、《关于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告》、《关于对网络广告经营资格进行规范的通告》、《关于对利用电子邮件发送商业信息的行为进行规范的通知》、《关于规范网站销售信息行为的通知》等等。福建省工商局信息统计处无疑是较早意识到工商部门应及早介入电子商务管理的部门,早在3月14日,福建省局向国家工商局报告了有关电子商务身份认证的紧迫问题。几个月来,福建省局先后制定了《关于因特网网上经营登记的通知》、《福建省因特网网上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因特网网上经营登记管理程序规定》等文件。 目前,我们已收集了北京市局、福建省局的相关规定,我省工商部门应着手对全省网站及电子商务情况进行调研,并对电子商务与工商职能的关系进行研究,待网络设备和技术准备完成后,尽早出台相关规定并及时介入电子商务的行政监管。 三、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的传统职能,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专业优势与信息部门的技术特长,相互配合,共同探讨对电子商务的服务与管理。 应从以下方面寻找服务与监管的切入点: 1、网上经营登记备案 主要是对辖区内网站的登记备案,应探讨如下问题: ①网站登记程序: 包括受理、审查、核准、发放网上经营电子标识及编号、网上公告等,电子标识备案是网站登记的核心技术环节,也是电子商务管理的关健。 ②网站登记备案的内容: 包括:法人基本情况,网站基本情况,尤其是网站登记和企业登记的关系等等。注册号在网站登记中可作为备案号。 ③需要进行网站登记的各种情况: 网站经营者; 利用网站举办商品展销会的行为; 利用网站广告的行为; 利用网站进行网上购物、购书、拍卖等活动; 提供经营性的网络内容、网络技术服务者。 ④网站及网上经营行为登记注册的法律效力。 一要依靠立法手段制定出相应规定。如:规定在办理营业执照的同时必须到“红盾信息网”进行网站登记,未经登记的网站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二要依靠技术手段,如解决发放电子标识的技术问题。 2、网站及网上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 主要是对网上经营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等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现象如何监管进行探讨。 ①无照经营的网站不能获得合法的备案登记资格,不得从事网上经营。 鉴于电子商务即网络经济的特点以及现阶段应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对部分前置审批条件、超经营范围及不良文化倾向的规定不易太细,既使太细了也难以监管,反而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套上“枷锁”。 ②网上虚假、违法广告(含商业性和非商业性宣传)行为责任界定; ③网上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变相传销行为责任界定;如变相的网上拍卖,网上非法集资等。 ④网上商标侵权行为责任界定,域名注册与商标权的关系。 ⑤网上合同的生效与监管;如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是否可归入“视听证据”一类,是否需要其它证据作补充。);网上违法合同及合同欺诈的界定与监管;对网上合同签订后单方串改行为如何从技术角度、备案角度监控等等。 ⑥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一方面,要探讨电子商务中如何体现消法规定的消费者的九项权益;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的完成需要涉及生产者、销售者、配送机构等多个主体,经过商品信息沟通、网上支付、货物配送等储多环节,任何一个“供应链”出现问题,都将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因而,责任如何界定、如何追究必须加以研究。 ⑦网络市场的统计与分析 主要靠软件功能来完成。 ⑧网上办公的实现 主要从软件应用和提高应有人员电脑操作水平两方面探讨实现网上办照、网上年检、网上投诉等业务的途径,从而实现工商部门与企业、 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北京市局等一些地方已实现了网上年检、网上投诉等服务功能。 四、电子商务的管辖权与登记、监管职能部门。 ㈠关于管辖权:电子商务无地域界限,从这个角度讲,国家局应建立统一的注册与认证中心。但是,具体的监管还须落实到网络经营者所在地或消费者所在地。因此,我们认为: 1、从登记的角度:应采用属地登记与统一备案相结合的原则,即各省级(副省级中心城市)工商局有登记权,报国家局统一备案(副省级中心城市另须报省局备案)。对于具有较大规模的网站,国家局直接受理登记,发放电子备案标识。用注册号作为电子备案标识编号,可避免编号的混乱。 2、从监管的角度:属地管辖与级别管辖相结合。 国家局管辖其登记备案的大型网站; 各省级(副省级中心城市)工商局管辖其登记的网站; 受上一级委托,有条件的(建有“红盾信息网”并有相应软件、人才)的地市工商局可以对在其辖区内的有严重违法行为的网站依法进行查处。 ㈡关于登记、监管职能部门: 如前所述,电子商务的监管离不开电子网络手段。北京市局、福建省局均由信息部门的“红盾信息网”进行登记备案。其监督管理采用“不告不理”的做法,即电子商务“受害者”通过点击“红盾信息网”进行投诉,工商部门才介入管理。换言之,电子商务的登记、网上经营违法行为的发现等环节,离不开信息部门。但是,网上经营违法行为的查处,应该依靠相关处室。北京市局有“特殊交易监督管理处”,福建省局信息统计处本身就是行政处室。 就我局机构改革情况并结合信息中心应该得到加强这一思路来考虑,我们认为:信息中心应承担我省电子商务登记工作,具体监管由直属分局承担。信息中心与直属分局之间应该有良好的配合,为搞好配合并留住技术人才,为加强对电子商务的服务与监管,可以考虑信息中心的部分人员使用直属分局的编制 工商行政管理局农村大集食品管理办法 工商行政管理局农村大集食品管理办法 为规范农村大集食品经营秩序,保障食品消费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对农村大集负有管理责任者,在市场内要实行分行划市管理,尤其对食品经营摊位要按照生熟分开经营的原则,合理划定功能区域。 第二条 在农村大集内从事食品经营的,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第三条 在农村大集内从事经营的经营者,要做到亮证、亮照经营。第四条 销售散装食品实行标牌公示制。每种食品前要张贴公示牌。第五条 公示牌要载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销售商等信息。 第六条 农村大集内销售直接入口、散装食品的本文来源:销售员不准涂指甲油、不准留长指甲。销售食品者,必须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口罩等。 第七条 农村大集内销售直接入口、散装食品的,必须有清洁外罩覆盖。售货员必须用专用工具取货,不得由顾客自行选取。食品容器要做到无毒、无害、清洁、卫生。 第八条 农村大集内经营者要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查验记录等要保留二年以上。 第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赋予的职责内,监督管理农村大集食品安全。 第十条 对农村大集内食品经营的监督管理要落实监管责任,明确具体监管人员及其职责,每个工商分局要对辖区大集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 第十一条 工商管理部门依法严厉查处以下违法经营行为:(一)无证、无照从事食品经营行为;(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三)销售《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禁止经营的食品;(四)虚假、夸大等内容食品广告行为。 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认真受理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第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做好在农村大集内销售食品的消费警示工作,对需召回和退市的食品应当全过程跟踪监督。 第十四条 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要立即向上级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工商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工商行政管理原则与维度研究 一、引言 迄今为止,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一是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的组织效能建设阶段,认为提高组织垂直管理效能,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垂直管理的有利作用,实现管理目标与管理质量、管理效率的最佳结合①。二是提高执法效能和规范行政行为阶段,认为提高执法效能和规范行政行为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商工作全局、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加大自身建设力度的需要②。三是全面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阶段,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包括服务发展效能、市场监管效能、消费维权效能和依法行政效能;效能建设是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为目标,是能力目标与职能目标的统一③。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内容、目标和边界日益清晰。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往研究成果较多,视角多维,内容丰富。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两方面:一是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队伍素质、管理资源、体制机制、监管环境、工商文化和信息技术等因素④。二是实现途径,分为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和综合层面。宏观层面包括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建设⑤;在微观层面上,通过改进行政审批、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和建立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制度等⑥;在综合层面上,通过加强思想、作风、业务、制度和能力等建设来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本文以镇江市工商局为例,通过分析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测量理论,进而提出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水平的测量原则与维度。 二、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测量的理论分析 工商行政管理效能与工商行政管理功能、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等概念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这一体系决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测量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这个概念体系,首先应辨析“职能”、“功能”和“效能”等概念的含义及其关系。一是“职能”,一般说来,人们往往将“职能”简单地理解为“作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都有其作用,但只有当社会、组织和事物的“作用”融入人的主观能动因素且产生了应有的效果,“作用”才能理解为“职能”。二是“功能”,“功能”是一个系统科学概念,能反映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但结构相对不同的环境会表现为不同的功能。由于系统科学包括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因而社会系统有其“功能”,但不一定能将所有“功能”都称之为“职能”,只有当其所发挥的功能与该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即推动社会进步相一致时,“功能”才表现为“职能”。三是“效能”,“效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发挥内在能力,促进事物发展的“有效功能”。行政效能是指行政组织的内在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的外部表现。行政效能与行政功能的区别在于:行政功能只是组织系统内部结构的外部表现,还没有对这种表现产生的结果作出评价,而行政效能则包含对其功能的评价。效能的“效”是指功能的效用,“效用”是指人们希望达到组织在实现预期目标中所起的作用,包含组织目标。功能导致目标实现,“目标实现”是功能转化为效能的关键⑦。通过对上述概念的辨析可以看出,当工商行政管理组织发挥的功能与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一致,即工商行政管理功能表现为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时,工商行政管理功能才转化为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是工商行政管理组织及其活动对实现国家赋予其行政目的所发挥的有效功能,是实现行政目标的保证。“功能”与“能力”对应,“能力”是“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能力”与“功能”成正比;“目标”与“有效”对应,“目标”与“能力”没有必然联系,只有“有效能力”才能促成“目标”实现,并实现功能向效能转变。工商行政管理“组织能力”(或行政能力)与“行政目标”构成了测量效能的两大因素,测量的内容就是两者的正向契合程度。具体包括:1.工商行政管理行政能力,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组织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的主观条件和潜在能量,是组织资源、管理资源和环境资源及其相互结合的产物。组织资源包括队伍素质、财务资源、物质装备、信息技术、权力权威等;管理资源包括体制机制、规章制度、组织文化、价值伦理等;环境资源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心态等。2.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目标,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组织履行职责所期望实现或达到的行政成果。不同于私营企业利润目标的单一性,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目标是政治目标与管理目标的统一,复杂且多维。层级不同、部门不同甚至阶段不同,行政目标也不同。3.“组织行政能力”与“行政目标”的正向契合程度,也称组织能力或行政能力的有效性,是指能够发挥组织职能、促成组织目标实现、实现功能向效能转变的能力。组织行政能力与行政目标的正向契合程度越高,组织行政能力越有效,效能也就越高。 三、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测量的原则与维度 工商部门是负责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职能部门,其行政目标是政治目标与管理目标的统一。为说明其行政目标与行政能力结构,我们以江苏省镇江市工商局为例进行分析。组织内,该局纵向可分为本级、县(区)级和基层工商所三个层级,横向可分为办公室、法规处、财务(审计)处、人教处(老干部处)、机关党委、监察室、信息中心等对内管理部门和公平交易处(经检支队)、消保处、市场 合同处、注册处、个企处、外资处、商标处、广告处、食品处等对外职能部门;组织外,纵向有省工商局直属领导,横向有市政府直属领导以及其他平行兄弟政府职能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在特定时期、层级和政治环境内,履行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知识产权保护与广告监管、禁止传销与规范直销等职责的行政目标,以及履行职责所必须的对内管理能力和对外资源动员能力是相对稳定的,但在具体任务环境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层层细化,逐级分解,最终形成行政目标和行政能力价值链体系。 (一)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测量特征 行政目标与行政能力的复杂性决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测量的复杂性。一是效能的复合性。一般来说,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包括内部效能、外部效能和综合效能,具有动态性、多样性、整体性、统一性等特点。动态性是指其内容和标准随着政治制度、时间、空间和条件等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多样性是指其目标、因素和层次多样;整体性反映了其必然体现一个整体;统一性是其质和量、功能与价值、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⑧。二是测量的间接性。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是通过行政目标的实现程度来测量行政能力的有效程度。作为一种预期成果,抽象行政目标可以演绎、分解和转换成具体管理目标,而作为一种潜在的主观条件、素质和能量要求,行政能力只能依靠其相关载体来体现。在现实生活中,行政能力一般是指履行职责的要求。要测量的实际上是行政能力载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经济和政治特性⑨,是管理目标与能力载体之间的具体比较。 (二)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测量原则 为进一步说明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测量原则,我们将镇江市工商局组织内的工作任务,以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为两极的横坐标,组织可控制度低与组织可控制度高为两极的纵坐标,组成四个象限的坐标体系(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可以找到若干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测量原则。1.职能原则。在纵坐标的左右两侧,可以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分成从事资源汲取和与能力配置的组织内部管理工作和从事市场监管和与行政执法的组织外部履职工作。组织内部管理工作是组织外部履职能力的基础,组织外部履职能力是组织内部管理质量的体现。一般说来,组织内部管理工作的目标清晰、程序稳定、资源常规,如行政接待、政务公开、报表统计报送工作、信息化建设、预算编制、调整和执行等工作,管理目标清晰,管理程序规范,适宜用“花较少钱,办更多的事或办同样事,花更少的钱”、“费较少时间,办更多的事或办同样事,花较少的时间”等经济性或效率性来测量;相反,组织外部履职工作目标抽象、程序性不强、资源变动大,如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査处取缔无照经营、农资市场监管、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有形市场监管、消费维权、12315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直销打击传销等工作,强调行政价值、行政伦理和社会价值取向,适宜用“最后结果是什么?”、“是否体现机会、结果公平?”等效果性或公平性指标来测量。2.过程原则。在横坐标的上下两端,可以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分为强调过程的常规性工作和强调结果的灵活性工作。强调过程的常规性工作,目标清晰、程序稳定、结果可预期,如内部管理的财务流程,每个环节的标准都非常清晰;外部履职的市场主体准入,整个流程都非常稳定。这类工作比较适宜用经济性和效率性来测量其效能。而强调结果的灵活性工作,目标抽象、程序要求不高且相对不固定,结果变化数较大,如内部管理的行政效能监察、违纪人员的查办和信访处理等。外部履职的消费维权、传销案件查处和市场监管等要求工作人员或办案人员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应变能力以及依法行政能力,因而比较适宜用效果性和公平性来测量效能。3.目标原则。在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四极,根据组织可控性和内外部工作属性,可以将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目标分解成管理目标的层次体系,上层是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目标,下层是具体管理目标。涉及行政目标,如商标发展目标,强调对知识产权保护、查处商标侵权行为、每年新发展商标数以及查办商标侵权案件数等,环节管理要求相对不清晰,因而适宜用效果性与公平性指标去测量。涉及管理目标,如案件查办,检查、立案、调查取证、核审、决定、执行、实施强制措施、暂扣罚没物品管理、案件复议、案件诉讼、案件听证等工作,每一环节的管理要求都非常具体,因而适宜用经济性和效率性来测量。4.层级原则。在市、县(区)和基层工商分局(所)三个层级中,每个层级的工作重点不同。市级工商部门侧重宏观规则的制定、内部体系的高效运转、在公众前塑造公正高效形象;而县(区)工商局、基层工商所则更侧重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广告监管、禁止传销与规范直销等具体对外职能的执行。因此,市级工商部门适宜采用效果性、公平性等定性指标,而基层适宜采用经济性、效率性等定量指标来测量。 (三)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测量维度 能力载体主要涉及静态资源和动态管理。静态资源涉及物质装备、信息技术、财务资源、队伍结构等,动态管理涉及内部管理、外部协调、资源动员等。行政目标经过层层分解,最终形成具体管理目标。能力载体的多样性与行政目标的层次性决定了效能测量的多维性。行政效能包含着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公平性等多维架构⑩。1.经济性。经济性是指在保证适当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等特性。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经济性测量是从获取资源的角度来评估行政职能的价值的,经济性评估强调的是节省程度,追求的是成本最小化。经济性测量的目的是促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树立成本意识、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如测量特定会议、项目的成本与投入,具体层级行政开支与业务开支的比率,具体部门人均行政费用支出等。2.效率性。行政效率是指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所投入的行政资源与取得的行政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行政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等资源。行政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成果和无形的精神成果。行政效率类型包括决策效率、管理效率和执行效率。如工商行政管理费用测量法(衡量行政费用开支与使用是否合理,包括单位费用测量法、人均费用测量法、计件费用测量法等),行政职能测量法(衡量是否充分发挥其行政职能),要素评分测量法(衡量各种要素的贡献)等。在各种测量法的运用中,应采用既定标准进行衡量、评估。3.效果性。效果性测量是指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任务的执行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实现程度如何,产生了哪些效果。效果强调的是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关系,通常指产出对最终目标实现所作贡献的大小,目标实现程度如何。如工商行政管理市场准入管理质量、市场监管质量、行政执法质量、消费维权质量,公众满意度和目标实现度等。4.公平性。公平性是一种政治诉求,主要是衡量监管对象、服务对象和普通公众对工商部门实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时是否滥用公权力,是否对监管对象、服务对象一视同仁,大家是否都受到公平待遇,弱势群体是否得到保护等的一些主观感受。如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程序、机会、依据、处罚结果是否平等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由世界杯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当西班牙斗牛士的利剑刺穿德国战车的铁甲时,全世界都为之屏息,本届世界杯已然尘埃落定,但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场缤纷多彩的视觉盛宴,更留给世界一片无穷的回味与联想空间。作为一名新招录公务员和一名业余球迷,我更多的是从本职工作的角度去审视这场比赛,然后从过程中抽丝剥茧找出规律,指引我不断进步。 一、传统强队纷纷落马与构建学习型机关 本届世界杯先是法兰西坠马,随之英格兰、意大利、巴西纷纷出局。当传统强队遭遇滑铁卢时,巴拉圭、日本、加纳等一些新兴球队却令人眼前一亮。是前者落伍了,还是后者进步了,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毋庸置疑“落后就要挨揍,落后就要错过世界杯,赶不上决战的时候”。一个踩着过去光环,因循守旧、无法创新的球队注定要被淘汰。同理,我们工商部门也要不断加强学习,尤其是在这转型之际,就更应该紧紧围绕职责任务的新变化、新要求,突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应知应会为基础,以知识更新为重点,分层次、分专题、有针对的组织学习和培训,从而打造一支攻坚克难、能战能用的智能型、专业型和能力型队伍,以担负监管重任。 二、裁判误判受关注与依法行政以及执法办案工具的更新换代 裁判误判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而本届世界杯则格外受人们的关注与诟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摄影技术的日益进步。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更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科技办案工具在执法工作中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前受经费所困、器材所限,执法办案工作往往感觉力不从心,例如流通环节食品快速检测试剂供应缺口大,很难保证监管效果;单凭留样备查、实行索证索票难以落实农资产品抽样工作等,全方位监管任重道远。世界杯让我们切实认识到,在“利其器”方面,或许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三、“单挑”南美失意、“团队”西欧扬眉与工商队伍建设,尤其是团队精神的培养 南美球队的个人英雄主义普遍较浓,动则一人单刀直入,扭转乾坤,退则全线纷纷溃散,漏洞百出,而本届世界杯大牌球星的“进球荒”让南美人从头凉到脚;反观西欧球队,团队精神普遍较佳,攻如行云流水,守如铁树盘根,攻防兼备,一气呵成。我们工商工作线长面广,“独角戏”似的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监管目的。因而,工商队伍的建设更应该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只有通过积极营造互学互动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努力打造一支精诚团结,创业干事的精英队伍。才能在挑战日增的监管工作中游刃有余,战无不胜。 四、日韩朝的虽败犹荣与作风建设 世界杯上,朝鲜败了,日本败了,韩国也败了,但黄种人跑不死,拖不跨的硬朗作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活儿干的漂亮不漂亮是技术问题,是能力问题,而能否全力以赴则是态度问题。工商行政管理是以市场为中心,涉及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细碎繁杂工作,系统干部职工只有真正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思民所想,解民所忧,不断细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技能,改进服务方法,改善服务态度,为地域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才能无愧于公务员称号,无愧于肩上红盾! 五、黄牌满天飞与构建和谐市场 本届世界杯的巅峰对决也造就了出示黄牌的巅峰,当英式足球也上演中式“少林足球”的惊险时,秩序之紧要可见一般。而作为市场监管的主管部门,工商部门肩负着立规矩、成方圆、维秩序、促文明的重任。为人民群众创建一个公平公正、健康和谐的市场环境,我辈责无旁贷。 总之,监管之路漫漫,工商人当上下求索之!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社会主义市场的职能定位;国务院批准自 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这是工商部门又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创新服务理念、改革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服务经济发展。通过继续解放思想“见行动”,着力在融入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上有新的突破,不断开拓工商行政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和执法“四个统一”,进一步提升工商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地位,在政府机关中的诚信地位,在监管对象中的服务地位,在百姓生活中的卫士地位。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工商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历史和时代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借鉴人类文明积极成果,认真应对严峻挑战而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以同志、邓小平同志、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理论精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和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按照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和省局党组的安排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加符合党的执政规律,使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要切实强化六种观念。 一要强化服务意识。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担负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任,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切实强化服务意识,打造服务型工商。因此,服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是工商部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监督、管理、执法的最终目的。 二要强化发展的观念。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视发展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活力,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 三要强化依法行政的观念。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行政机关提出的基本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的政府部门,法律赋予了行政执法权,依法行政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生命线。依法行政要求我们既要合法行政,又要合理行政,坚持行政合法与合理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监管执法的随意性、情绪性,片面性,防止为执法而执法,违背国家设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初衷。 四要强化依法维权的观念。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工商监管的职责所在。我们要通过我们监管和维权,规范经营行为,引导诚信经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实现消费和谐,经营与消费良性互动,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消除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公平和安定,实现和谐发展。 五要强化全局观念。“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担负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任务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自觉把本部门置于大局之下,一切工作都要服务大局。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坚持把全局利益放在首位,当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局部服从全局。找准部门工作与当地党政工作部署的结合点,做到局部服从全局,服务全局。 六要强化创新意识。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创新是非常可贵的品质。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变化新的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要提升服务水平,要再上新的台阶,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工作思路要创新,工作制度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创新,工作手段要创新。而要创新,就要不局限于经验,善于驾驭经验并敢于突破经验;不拘泥于传统,善于正视传统又敢于走出传统。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复议范围问题 在我国,行政复议是与行政诉讼相结合的行政救济制度。它运用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关系,由上级机关纠正下级机关的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对行政复议的范围、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与行政诉讼有所区别。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自身特有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弥补行政诉讼制度在给予相对人权利救济时的某些局限性,能够使相对人权利得到更直接、及时、全面的保护。因此,行政复议是一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法律制度。1999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复议法》(以下简称《复议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 众所周知,《复议法》与《行政复议条例》相比,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充分地考虑到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方面的积极作用,扩大了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范围: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只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这些行为违法或者不当,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都可以依法申请复议,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行政复议同时,如果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抽象行政行为不合法,还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申请。行政复议范围的扩大,提高了对公民权利保护的水平,是法制进步的要求,更是行政复议作为一种公民权利救济制度的独特价值的体现。 作为国务院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行政复议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早在国务院《行政复议条件》颁布之前,就在一些法规中给予相对人行政复议权。现阶段,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给予相对人的复议范围与《复议法》中的规定是一致的,即凡是相对人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都可以依法提出复议。然而由于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下简称县级工商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所(以下简称工商所)之间的设置方式、权限划分和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省级以下)之间的设置方式、权限划分是不同的,故而,县级工商机关与其上级工商机关的复议范围也是不同的。那么,县级工商机关受理复议案件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即相对人不服工商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时,县级工商机关对工商所作出的哪一些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受理,哪一些不可以受理呢? 按照现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工商所行使职权时有两种方式,一是上报县局、以局名义作出,二是直接以自己的名义作出。毫无疑问,对工商所上报县局、以局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不服的,其复议机关依法是县级工商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即地区级工商机关。然而,当工商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相对人不服时,县级工商机关可不可以受理其复议申请?可以受理哪一些复议申请?这在实践和理论中,是存在争议的。 一种意见认为,工商所(站、队、分局等)是县级工商机关的派出机构,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工商所可以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县级工商机关只能受理相对人不服工商所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提出的复议申请。如果工商所不是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即使以自己的名义作出了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机关也不应是县级工商机关。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局市场管理所在2000年1月20日,联合瑞安市城关镇城建监察中队管理无照经营的沙河底菜市场,拆除了部分摊位。沙河底居委会以我局市场管理所违法采取强制措施为由,于2000年2月向我局申请复议。复议期间,沙河底居委会又以我局违法采取强制措施为由,将我局作为被告,向瑞安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我局向法院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沙河底居委会既以市场管理所为复议被申请人向我局提出行政复议,同时又以同一理由在复议尚未终结期间将我局列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尽管无论是将我局或将市场所列为被告,诉讼结果可能相同,但沙河底居委会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复议法》的相关规定,滥用了诉权。瑞安市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根据现行法律,我局市场所不能以自己的名义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作为我局派出机构,其行政行为可以视为我局行政行为,因此我局受理沙河底居委会的复议申请本属错误,将我局列为被告没有什么不妥。应当指出,我局提出答辩理由后,瑞安市人民法院是相当重视的,经多次研究并经多方请示,才作出开庭审查的决定。因此,瑞安市人民法院的看法,代表了现阶段审判机关的普遍看法。 另一种意见认为,尽管工商所是县级工商机关的派出机构,尽管它行使的不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权,但只要它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相对人不服提起行政复议的,县级工商机关都可以受理。理由是,我国建立和健全行政复议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越权执法本身就是违法行政行为的一种,所以,无论工商所行使了何种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只要这种具体行政行为是以其名义作出的,行政复议机关理应是县级工商机关。当然,按照《复议法》的规定,相对人不服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派出机构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也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但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现阶段是实行垂直领导的,县级工商机关是地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直属机构,因此,相对人不服工商所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只能向县级工商机关提出。这样才是《复议法》的本意,符合法律的立法精神。以上述的沙河底居委会诉我局强制措施违法为例,尽管拆除摊拉不是我局市场管理所的权限范围,但既然市场所以自己的名义发出通告、并在市局未知的情况作出了拆除摊位的具体行政行为,那么,无论复议被申请人或者行政诉讼被告,都应该是市场所,而非我局。我局受理相对人的复议申请完全体现了《复议法》的立法精神。很难想象,假设我局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了国务院的具体行政行为,而相对人将朱?基总理告上法庭是怎样的一番法律奇观。瑞安市人民法院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法律的立法精神和宗旨。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现阶段的工商行政管理法规,除直接规定工商所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外,还有二种例外情形。一种如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所行政处罚职权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的:"下列处罚种类和幅度,经县(市、区)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这种原则上可以由工商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但必须经过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为谁,实践中也是有不同看法的。一些人认为,派出机构与设立它的政府工作部门同属一个系统,且在行政关系上和业务关系上均存在密切的领导关系,为了防止部门保护主义,对该种行为提起行政复议,应当向县级工商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首先,县级工商机关依法批准工商所在一定种类和幅度内,可以以自己名义作出行政处罚时,往往采取抽象行政行为形式,即普遍授予下辖工商所都可以拥有这种权利。相对人不服此种行政处罚时,可以对县级工商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一并提出审查申请,但不能直接以县级工商机关为复议被申请人。其次,即使县级工商机关直接参与到具体行政行为中去,批准工商所可以就某个案件在一定种类和幅度内以自己名义作出行政处罚,也并不等于说,这个行政处罚是由县级工商机关决定的。从法律上来说,"决定"和"批准"是由本质区别的。"决定"意味着工商所在该项具体行政行为中丧失了决定权,也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作出。而在"批准"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出:第一,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仍是以工商所名义,而非工商局名义;第二,县级工商机关并没有对整个具体行政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只不过起着许可工商所某种建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是原则性的、有局限性的,它并不排除对工商所的指导和监督功能。因此,相对人对这种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的复议机关,仍应是县级工商机关。 另外一种情形比较复杂。如《浙江省取缔无照经营条例》第八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无照经营时,需要实施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决定",而第十六条规定:"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所决定。但罚款一千元以上或者没收违法所得二千元以上的,应当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如果某工商所在查处无照经营时,既需要实施查封、扣押措施,又只对相对人给予一千元以下的罚款,行政复议机关到底为谁?我们认为,这种情形应分别而论:1、相对人只对工商所的行政处罚不服申请复议,那么行政复议机关显然只能是县级工商机关。2、相对人既不服行政处罚,也不服查封、扣押措施,但直到处罚决定作出后才提起行政复议的,我们认为,这种情形下,行政复议机关仍应是县级工商机关。因为,复议机关保护的是相对人的最终利益,工商所的行政处罚一旦被确认为违法或不当,那么,由查封、扣押措施造成的损失应当一并赔偿。如果查封、扣押措施没有违法或不当,而仅是工商所的行政处罚违法或不当的,显然,相对人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查封、扣押时,其合法权益并没有受到侵害,无论向哪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都意义不大。同时按照我国《复议法》规定,相对人申请复议时,一不能越级申请,二不能同时向两个部门申请,更不能向二个有层级关系的部门申请,三从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完整性来说,也不应当将一个案子拆为两半。为充分体现《复议法》对相对人及时、便民、全面的保护原则,对这种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由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是最适合的。3、如果相对人仅对查封、扣押措施不服,那么受理复议申请的机关应当是县级工商机关的上一级机关。这与第二种情形中的查封、扣押措施应有所不同。尽管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实施查封、扣押措施都是为了实现工商所的行政处罚的目的,但相对人要求保护的标的显然不同。一种是相对人认为工商所的行政处罚侵害了其合法权益,一种是相对人认为查封、扣押的措施侵害了其合法权益,两者具有明显区别。复议机关在受理复议申请时,不仅要充分掌握法律的原则和精神,还要充分考虑申请人的要求和目的。 行政复议是公民权利的一种救济手段,健全和完善行政复议制度,是推进依法行政的新的重大举措。理顺和明确县级工商机关的复议范围,必将进一步发挥我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复议制度及时、便民、成本低等优越性。我们认为,尽管在实践和理论中,对县级工商机关的复议范围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议和分歧,但是,县级工商机关可以受理相对人不服工商所以自己名义作出的一切具体行政行为而提起的行政复议申请,是符合法律的宗旨和精神的。只有这样,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才能充分发挥其对下级机构的监督作用,确保规范执法,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信息网络化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当务之急 中央决定国家工商局提升为正部级单位,中央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监管地位的思路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在中央这个大思路的指导下,如何把握机遇,既担负起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历史重任又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个工商干部面前的大课题。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尽快实现信息网络化建设是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全面发展的当务之急。下面我想对此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信息网络化对整体工作的覆盖与统帅 我们在谈到信息网络化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将它看作是局部的工作,只是关注它在局部、在技术层面上的作用。这种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近10年来,网络技术和基因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科技的出现,掀起了一场社会革命。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正在逐步由局部性工作发展成为全局性工作,并成为我们在新世纪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工作职能拓展,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以及队伍建设这些关系到工商行政管理未来方向的工作上,信息网络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信息化与工作职能调整 前不久,江总书记就简化行政程序,促进经济发展,取消或减少各类审批的问题发表了讲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中央在提醒我们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以往的很多经济管理模式将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很多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管理职能,比如:查处超范围经营、防止抽逃注册资金、打击投机倒把、发放《广告经营许可证》等等都会有所调整。同时对企业经营身份和信誉的管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工作会逐步地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这个过程,将逐步成为在更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职能更清晰、办事更有效率的行政管理部门。 要完成这样的大规模的工作职能调整,必然需要我们在人力和物力投入、立法准备、技术保证等各个方面协调推进。而其中技术保证———实现信息网络化,将起到统帅全局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实施精简机构和实行收支两条线之后,工商部门为强化职能所能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会非常有限。只有技术的投入,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用技术上的首先突破,带动全局职能的扩张。具体的看这种职能的扩张,主要会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强化监管力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拥有较广的监管领域和监管权限。但在实际监管上,有限的管理力量在广泛的管理领域和数量庞大的管理对象面前,无法进行有效深入的管理。比如,一个违法当事人可能被工商机关的五、六个部门都查处过,但由于各个部门互不通气,可能每次都会把这个当事人当作初犯,从轻处理。又如,监督部门正在立案侦察,登记部门却因为不知情给当事人办理了注销手续。类似的问题在我们的监管实践中是经常发生的,这其中固然有工作方法、工作程序衔接上的问题,但更多的则是源于我们监管手段的不足,导致无法充分履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如果每个管理干部手中都有关于每个企业全面的管理资料,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可能会容易的多。以往可能由于建立这样一个纸制的档案库成本过高无法实现,但现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可能。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在电脑上输入一个企业登记号,就可以了解这个企业几年的全部纪录,这对我们的监管力度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二,拓展监管领域。我们提出走进网络经济口号的目的就是要针对职能大力开展信息网络化建设。干部不会使用计算机,单位没有条件上网,如何能够介入网络经济的监管呢?要管理好网络,手段就是“以网治网”。这就要求工商部门要用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武装自己。工商部门要有自己的网站,要实现和当事人的网上交流,要有手段借助网络来发现、打击违法行为,这些哪一点也离不开信息化。现在我们全国工商系统正在开展针对保险、金融、电信等行业垄断行为的打击、查处。这些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管理对象和以往有很大的差距,他们的信息化水平都很高,很多违法违规行为都是借助现代化手段实施的,而且是全国范围的。我们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管理网络,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么工商部门的监管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也就只能望洋兴叹,在原地打转转。 第三,增加管理手段。信息时代,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源。对它们的运用分析可能启发、派生我们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方向。比如说,实现企业监管信息的全面披露,对企业进行信誉管理,就是信息化工作对管理的深入促进。我们对企业的各种管理行为都是记载在公开信息中的,但是以往这些信息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披露渠道,只好躺在机关文件柜里睡大觉。现在,有了互联网,这些信息都可以上网公布出来,从而组成对企业信誉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而我们在公布企业信誉情况,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也就多了一种监管市场的内容和方法。更进一步地讲,我们可以建立高技术的平台对企业进行身份认证管理。以后对每个企业的经营身份我们都可以利用网络即时监管,而且可以一步到位,做到用点击鼠标来完成《营业执照》的变更、年检以及吊销。借助信息网络化的帮助,我们的管理将逐步成为信息快捷、监管严密的网络。 第四,扩大服务范围。我们工商部门正在努力改变“重监管,轻服务”的工作方式。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服务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管理方法。网络在这方面使我们的管理方法更加丰富了,比如:我们的网上年检、网上投诉,可以让企业足不出户地申请、办理有关政务。现在北京市工商局的登记部门正在开发有关登记手续的咨询辞典和登记流程的公示程序。当事人通过网络就可以全面地咨询所有登记业务,还可以及时了解《营业执照》办理过程中,在受理、审核、打照等环节的情况。再比如,我们利用网络给企业提供身份认证服务,这不仅仅会方便企业,还对我们打击假冒、伪造《营业执照》有非常大的帮助,实际上这也就是在服务的同时实现了“软管理”。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各级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监管领域。网络要求每个政府部门都要对自身的管理思路、管理领域、管理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定位。这使我们各个政府部门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将来哪个部门在信息化工作上能脱颖而出,哪个部门的职能、地位就会加强,就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二)推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队伍素质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工商部门一直没少下力气,但是目前看,工商部门在队伍建设上的方法比较单一。而信息网络化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改变这种情况、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新途径。 第一,提高干部知识水平。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水平是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重要体现。如果一个干部能够学习好、使用好计算机和互联网,他的知识水平必定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信息网络化工作就是将日常的工作业务和计算机结合起来的最好途径,它会让每个干部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和计算机交上了朋友。我们在开发“业务办公系统”的时候,有6000人次的干部进行了深入的参与。结果这个程序开发出来之后,我们就有了数千名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的骨干。而这些同志在信息化建设中培养起来的学习、思考、交流的方法,更是让他们受益无穷,不断推动他们学习、掌握其他的知识、技能。网络凝结了当今世界的知识精华,它同时也是最强大的学习工具。天天工作在网络环境中,自然会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信息网络化建设就是为我们的干部提供的最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规范监管程序。应该说我们工商部门在市场监管的过程中,是拥有很强的职能的。保证职能的依法履行,防止内部的各种暗箱操作,是我们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网络的特点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的。计算机程序是不讲人情世故的,它总是严格按照规定好的程序运行。这就给我们利用计算机程序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造了条件。将尽可能多的管理流程转变为利用网络实现,就可以大幅度减少个人作弊行为。同时还利用网络的各种日志将每个人的工作详加纪录,这样不仅在有问题时容易追查,平时也会起到威慑和督促的作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是一个队伍发展的前提。从愿望上讲,我们希望每一名干部都自觉自愿地为人民服务,但是从管理的角度上,我们必须防止个别害群之马进行破坏的可能。现在网络为我们提供了管理手段,可以从程序上减少各种违法的发生,这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 第三,接受社会监督。江总书记提出要以德治国,落实在我们行政管理上,首先就是实行管理行为的公开化、透明化,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这一点上,仅仅依靠橱窗、板报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是一个新途径。去年年底,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要求各处室、各分局按月在“红盾315”网上公布本单位的工作信息,以促进办事制度的公开。现在我们进一步要求每个处室和分局要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将所有与办公有关的政务文件全部公开。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没有密级的文件都必须上网”。现在有同志担心,上网公开业务信息会束缚管理,甚至还有同志认为凡事都公开,不利维护我们的形象。这是一种讳疾忌医的想法,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首先向 人民讲老实话。过去没有互联网这种方便的技术手段,我们还在千方百计地建立公开的社会监督机制,现在有了互联网,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我们的工作置于阳光之下。所谓网络经济、信息革命也是一场对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的革命。通过互联网,世界空前紧密地联合了起来,我们必须适应世界性的游戏规则,努力向公开、透明、服务大众的现代政府的方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就是所谓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而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网上工商局,服务百姓,就是我们面对这一挑战做出的回答。只要我们能够更多让群众满意,让企业满意,我们的事业就永远不会停步。 监管职能的扩展,队伍素质提高必然会推动我们各个部门进入良性的工作循环,带来更多的其他效益,比如:队伍形象的改善、人民群众的支持。这种模式就是所谓的“信息技术的收益溢出”。中央提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就是看到信息化这种龙头作用。信息网络化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使它能够肩负起带动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重任。 二、信息网络化的主要任务构成 信息网络化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此我们应该心中有数。北京市工商局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个“三网一体”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格局。“三网”第一个是我们的内部办公网络———“金网”,它主要是提供无纸化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个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工作平台———“红盾315”网站,它主要实现和管理对象的网上交流,开展电子政务。第三个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平台———“中国红盾”网站,它主要是将工商信息社会化。在建设这三网的过程中,我们的信息网络化工作逐步集中到了: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网络监管等三个主要任务上。 (一)办公自动化 目前,许多单位或多或少的都在开展办公自动化的建设。在这方面,北京市工商局动手比较早,现在以“金网”为核心,市局、分局、工商所的三级网络结构已经基本上建成。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有三个问题最容易被忽略。 第一,无纸化办公。无纸化办公是现阶段办公系统程序开发所追求的较高境界,但是要真正实施无纸化办公,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能否有与程序相配合的管理制度。我们在办公中已经习惯了传递纸制的文件,并且有一套的文件管理制度进行保证。如果我们把办公自动化看成用计算机程序重新翻译一遍纸制文件管理制度,那就要出问题了。很有可能会因此出现网上数字文件、网下纸制公文同时流转的情况,那样网络的效率就无从谈起了。比较好的程序设计思路应该是在详细规定了无纸化办公的目标之后,让程序来优化管理。其中特别要注意:一是相信计算机。现在银行间巨额资金的转移都依赖网络,我们的公文流转又有什么好担心的。二是一定要坚持无纸化原则。除了必须由纸张传递的文件外,其他公文都应在网上运转。 第二,部门之间的相互通联。信息网络化后,每个部门都要有自己的业务办公程序。根据我们以往的办公习惯,一般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是没有很多固定的业务联系的。如果我们简单地将这种状况转移到网络程序的开发上,就会得到很多相互不能够共享的业务办公系统。这是与网络的原则相违背的。对于网络来说,它的使用者越多,网络的整体效率和每个使用者的收益越高。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每一个业务系统之间尽可能地实现信息共享。这里要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以往只是将业务部门中明确规定了可以共享的内容公开,现在网络中应该是除了明确规定不能够公开的以外,其他内容都要互连共享。这种公开可能对一些部门的某些权力有影响,但它是我们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试想如果我们连内部都做不到信息共享,又如何能够对外实施对企业身份信誉的管理呢。 第三,充分考虑程序的继续开发。我们的监管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那么配合监管工作的程序开发势必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希望通过一次程序开发解决全部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在开发办公程序的时候必须为这个程序的持续开发留下空间。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系统规划,预先思考。很多问题如果不能未雨绸缪,到时候会非常被动。比如,现在很多办公系统都要在每一个应用计算机上安装专门的辅助程序,这就会给进一步的技术升级留下隐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调整一个主程序往往同时要调整每个应用计算机的预装的辅助程序,这在应用计算机数量多、分布面大的情况下,是非常不合算的。从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经验上看,对办公程序的改造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对此必须要有一个预先的、周密的考虑。 (二)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我们北京市各个政府机关今年工作的重点,对此刘淇市长,孟学农、林文漪副市长等领导都有过重要讲话。去年北京市工商局尝试了网站备案、网上年检和网上投诉等电子政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到有两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第一,局域网和互联网的衔接。在无纸化办公的条件下,办公的内网实际上就是整个办公程序的神经系统,一旦被恶意入侵,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现在政府部门都被要求采取将内网和互联网物理隔断的方法。从安全的角度看,这种方法确实是达到了目的,但是这也给我们的电子政务的开展留下了非常大的难题。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要同企业、老百姓打交道,因此它必须借助外网。但同时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电子政务的项目或多或少的都要有办公自动化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内、外网的衔接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按照内网、外网实施物理隔断的原则,内、外网之间的信息传递只能依靠拷贝磁盘的办法。这种落后的方法是不能够适应网络上大规模信息交流的需要的。对此我们认为,网络时代共享和联通才是发展的方向,打开局域网是一个迟早的问题。总不能害怕有贼,就不在房子上开门。越是固步自封,就越会落后,只有知难而上,才能在工作中获得进步。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来。我们可以先将一部分内网上的工作转移到外网上去。我们刚刚开发完的“互连审批”程序就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我们把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审批程序放在“红盾315”网站上。下一步我们要将12315直接搬到网上,各级消保干部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消保干部的工作纪录,各单位业务工作的统计汇总也一律要在“红盾315”上完成。这样既直接向社会公布政务、办理政务,也同时接受监督。我们想如果这样一条路能够走得通,那么我们就会逐步将“金网”中的程序“复制”一份到互联网上,让一部分内网工作在外网上实现。同时只在“金网”中保留重要的数据库和文件以及必要的办公程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够比较稳妥地实现内、外网的衔接。 第二,投入、产出的协调。从现在的技术水平上看,我们工商部门的各项业务基本上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可以实现相当高的自动化程度。于是我们很多同志在开发中就热心于追求尽善尽美,这种观点是有一定偏差的。因为一些锦上添花的功能会占用有限的信息化建设资源,影响整个信息网络化的产出。 在企业界有一个“80%定律”。它讲得是“一件工作80%的效果是由20%的投入完成的,而最后的20%的效果则需要另外80%的投入”。从这个观点看,每一项电子政务工作做到70%到80%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儿。比如,在电子政务中,我们与当事人的交流方式,可以是时时的,但这样成本会非常高。但如果我们是定期回复的(比如一天两次),那样成本就会成倍的降低。效果可能会相对差了一点,但是这也可以起到方便当事人,减少他们来回往返、排队等候的目的。同时,节约下来的资金可以用来开发更多的程序,服务、方便更多的百姓。我们的信息化工作刚刚起步,很多工作还有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点上是不明智的,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是在尽可能小的投入上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 第三,廉政与效率的问题。电子政务既可以增加办公的透明度,促进廉政,也可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有的时候,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比如在开发企业登记程序上,有的同志认为应该首先解决政务公开问题,让我们每一个《营业执照》的发放环节都向社会公开。也有的同志认为这项工作不会实际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应该首先开发那些实际操作用的程序。对此我们认为在电子政务的开发上必须坚持效率服从廉政的需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驾驭好它,让它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就必须时刻以加强廉政监督为出发点。去年北京市的行风评比把政府各个部门的网站建设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个做法非常好,我们应该首先从党风廉政建设的角度来看待电子政务。只要我们能够利用网络建立起一个公开、透明的办公环境,就是最大的成功。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只有廉政才能勤政。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应该贯彻在我们每一个电子政务程序设计的始终。 信息网络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渗透到了我们工商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仅仅将这些表象看成是一个个片断的组合,那么我们可能会像盲人摸象一样不得要领。但如果把它看作是覆盖、统领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发展的系统工程,我们就会豁然开朗。这是我们面临新时代所要做出的一个何去何从的选择,把握好这个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必将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柞水县主要位于商洛的西北部,当地的年日照时数和无霜期,分别为1860.2h、209d。柞水县的四季分明,整体环境温暖湿润,降水量平均为742mm。近几年农业产值不断增长,同时各地也加快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更多农产品走进人们视野,让整个农产品市场,变得更加丰富。随着农产品数量不断增多,质量安全问题也频繁发生,为了更好地确保产品质量,减少不良产品对人们产生的危害,此情况下,必须针对产品安全监管进行全面加强,发挥出农业生态园的作用价值,为群众提供更为健康、优质的农产品。 1柞水县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建设情况 柞水县在近几年,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开始将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作为突破口,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将园区承载增强,使园区的效益显著提升,不断针对园区功能进行拓展,通过园区的建设,促进当地“三农”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当地不断针对领导组织进行强化,每项责任全部层层夯实,引导资本、人才、科技、信息和政策等,全部向着园区进行倾斜。其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将创建的根基筑牢。对各项资金,进行全面整合,农业生态产业园内路、电、水、讯等设施不断完善,不仅将旅游接待中心建设起来,还将产业园电商直播间、大数据平台建立起来,培训基地、木耳种植大棚等,都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另外,不断对发展布局进行优化,加强三产融合推动。主要将木耳产业为主导,结合其他农产品产业协同发展,开发各种木耳菌草茶等农产品,达到了6大类16个产品,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种类。随着整个生态园区的快速发展,以及其中农产品不断增多,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也逐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当地在面对农产品安全现状,不断积极探索各种科学、可行的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在整个园区,加强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跟踪监管,定期针对蔬菜等作物,实时全面检测,强化农户的自我管理,重点落实产品追溯制度,以此减少问题农产品,产生的不良影响。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不足和问题 2.1主体思想意识淡薄 首先,很多生产者,在实际种植生产农产品时,一般都对短期的利益比较重视,产品安全性、质量问题被严重忽视,其自身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一般教育程度并不高,很少有人有足够的安全生产意识,没有从内心中、思想上,真正了解到质量安全的意义。总体而言,没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很多生产者,都具有的问题。其次,很多产品经营者,自身道德水平严重不足,在实际进行经营管理时,频繁发生各种损害信誉的行为。比如很多企业,在完成“三品一标”的申报后,其行为与申报前无法形成一致,一般在申报前为了能够得到认证,会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生产,但完成申报后,就可能因为利益等因素,导致出现违规生产行为,使整个生产管理,无法落实到实处。为了将产品销售价格提升,都能得到更多利益,还有个别人会以次充好,这样的现象,会对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最后,很多消费者在农产品的购买中,很可能会因为价格因素,导致产品质量安全被忽略,这样的情况,一般和消费观念、习惯等因素有关。其中大部分消费者,并没有清晰地了解认证农产品,加之自身收入等问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购买一些认证农产品。另外,很多消费者,自身没有较高的法律素质,质量安全防范意识严重不足,如果买到了劣质品,一般都会选择沉默而不是维权,在这样的态势下长时间发展,就会助长不法商家的不正之风[1]。 2.2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有待加强 直到目前为止,依然有很多地区,在面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时,并没有较强的监督执法力度。造成这样的现象,一般主要因为,执法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员进行工作时,因为自身能力原因,导致执法做的不彻底,或采用的方式缺乏多样性。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严重阻碍质量安全监管。对于农产品的监管来说,此工作通常都由农业执法部门来进行负责,但这些机构,一般都会因为经费不足,导致人员匮乏、车辆短缺。在一些农业综合执法部门中,其中有个别执法人员,并没有正式的编制,而自身也没有较强的专业性,整个执法队伍比较松散,从而影响了整个质量安全监管。对于监管执法队伍来说,其整体素质,决定了工作中的监督手段、对象,同时也与工作成效密切相关。对于农业投入品来说,一般都有着多样化的种类,不仅涉及到种苗、种子,还涵盖了生长剂、农药等。但在实际质量检查中,大部分人依然会将目光,放在农药的危害上,针对农药投入品重点检查,添加剂、生长剂等却被忽略,导致检查对象过于单一。在具体工作中,很多人采用方法较为传统,甚至还会出现通过鼻子、眼睛等感官,来完成检查,一些较为先进的设备,没有及时普及应用。对各项信息进行收集时,采用了途径,大部分都为样品抽检、走访调研,但这些搜集方法,一般都属于明访明查,很难确保信息收集的准确性、真实性。相比明访明查,样品抽检的效果更加显著,但此工作并未定期展开,导致实际的安全监管中,会有很多漏洞、盲点,使不法商家及个人,因此有了大量的可乘之机[2]。 2.3配套制度不健全 首先,在市场的准入方面,相关制度还比较宽松,准入门槛依然较低。在市场中,农产品进入销售时,很多都不需要进行质量监测,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在质量上无法统一。另外还有很多市场,没有明确准入标准,导致经营主体分散化、多样化,个体经营者在市场中,始终属于产品经营主体,这样就会导致整个安全监管,变得更加困难。其次,在安全标准制度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比如关于质量安全标准,需要将更新速度加快,还有个别标准,与当前的管理需求不符。因为制定质量标准时,整个工作较为复杂、繁琐,而且还可能导致成本耗费过高,整个工作需要经过多种程序,所以在实际制定时,会有严重的滞后性。另外,整个行业标准,无法实现统一,没有较高的执行度。比如对于质量安全来说,就可分为行业、国家标准,这两个标准,会表现出条款交叉、数量多等问题,还存在严重的协调性不足现象,所以在实践时,在面对同一问题,很可能出现不同标准的情况,导致整体产品监管,无法更加深入展开[3]。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对策 3.1重视安全观念树立 在整个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安全观念、安全意识至关重要,而最应该有这种意识观念的,就是每个从事生产的人员。现阶段,虽然很多农业人员越来越专业,但结合整体来看,其中依然有个别人,自身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因为文化等因素的限制,关于产品的质量安全,并没有较强的意识、完整的观念,在这样的状态下,一些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就会流入到市场中,并在市场内成为安全隐患。所以,为了将质量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必须对农业人员观念转化加大重视。近几年随着机械化发展,生产环境、条件都得到了改变,但很多农业人员,并没有对产品生长中的变化,做到仔细观察,依然按照以往方式进行培育,导致整体质量无法提高。切实解决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一种较为困难的挑战,在此期间,要不断加强农业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从内心中,真正树立起健康意识、安全观念[4]。 3.2对质量安全制度的建设进行推进 首先,关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要从源头上给予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整个生产制度建立起来。对于当地的政府来说,要与各种因素结合衡量,确保产品生产标准的制定,更符合当地实情,通过生产标准,对农技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其中涉及的重要内容,将其制作成册,向广大农业生产者进行发放。然后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在实际的产品生产中,能够根据相关标准、流程进行严格操作。与生产的实际相结合,行业标准要及时更新。在整个生产中,要将安全性作为首要原则,通过积极鼓励,让整体生产能够实现标准化,使应用的各种生产方式更加科学。只有这样,才能对农产品,标准生产进行促进[5]。其次,重点关注“市场准入”、“产地准出”等方面。在实际建设产地准出制度时,要将质量安全检验作为重要内容,确保整个产地输出更加安全。比如,对于已经成熟,但没有进行采收的农产品来说,其整体质量主要由监管部门进行检测,如果质量过不完,可对其粘贴相应的标识,只有产品具备了这样的标识,才能对外进行输出。在建设并加强市场准入制度时,强制检验要严格落实,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准入门槛提升。只要农产品还没有真正的,进入到销售环节,全部都要通过相关设备,对其实施全面检验,确保质量安全无误后,对其发放相应的合格证,此类产品可准入市场。如果产品通过检验不合格,禁止在市场中经营销售。有个别农产品,已经进入超市、农贸市场销售,这些产品必须将抽样检查工作做好,如果有质量问题发生,要第一时间将其下架,并撤销其销售资格。最后,将检测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对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加大重视。当地政府要及时将检测机构组建起来,并在各地区设立相应的监管站,尤其要重视农业生态园区监管,通过垂直式的管理形式,实现逐层分级管理。对于监管站、检测机构来说,主要对辖区内的检测工作进行负责,还要协助相关部门,对产品定期进行抽样检查。及时将相应的优惠政策制定出来,加强当地社会团体、企业的鼓励支持,使其能够参与到质量、安全监测中,将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形成,让整个检测网络实现全覆盖。 3.3将执法力度加大 在现如今的农产品监管中,监管人员专业不强、素质不高等情况依然存在,为了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从人员编制方面进行考虑,无论当地的监管部门,还是产品质量主管部门,都要将自身执法力度加大。不仅要将对应的执法机构成立起来,还要确保机构内部,有充足的高质量人才,通过人才的保证,强化整体监管执法质量。其次,从人员素质层面来看,要创造出更多条件、机会,利用培训等形式,将执法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尤其在实际培训中,要将监管执法技能、质量安全知识、与其相关的法律等内容,作为重要内容,确保每个执法人员,可将服务理念树立起来,对各类执法技术充分掌握,将自身执法能力显著增强。实际的质量安全监管中,为了避免工作中发生漏洞,执法人员要将执法观念及时转变,同时对现有的执法方式进行创新。在具体工作中,以往定期抽检、走访调研的形式,可继续沿用,但也要发挥暗访暗查优势,多渠道搜集违法证据,将质量安全隐患早日消除。另外在整个监管执法中,必须做到自觉记录,确保每个过程都有据可查。关于一些重大的质量安全案件,各部门要与公安机关配合展开行动,甚至必要时还可形成联动机制,对存在重大隐患、问题的农产品,进行共同查处,然后对责任主体进行严厉追责。在实际的质量安全执法中,任何出现渎职、失职、推诿扯皮的行为,都要对其追究责任,以此加大整个安全监管执法力度,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类农产品已经成为必需品,产品的质量安全,关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在整个监管中,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相关部门、政府的不断努力,目前在农产品的生产发展中,相关管理措施不断优化,并在具体工作中,将更多安全的管理方式构建起来,很多责任主体,也都形成了有效联系,并发挥出了自身的监督作用。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安全监管工作力度的加强,这些问题很快就会被解决。在具体工作中,要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结合目前的监管实际,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强化整体监测质量水平,还要将处罚力度加大,加强各责任主体的监督,确保整个产品监管机制更加严格,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加放心、健康的农产品,提供给人们,同时推动整个农产品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新,袁巍,张淼.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食品,2022,28(22):133-135. [2]韩双花.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探讨[J].现代食品,2022,28(12):76-78. [3]刘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20(4):136-138. [4]曾月梅.农业生态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介绍[J].植物医生,2017,30(8):19. [5]梅星星.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作者:党敏 张蓉 戴巧珍 田雅莉 杨怡欣 单位:陕西省柞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站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急性加重后常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约占所有CKD患者的45%,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CKD急性加重合并AHF,有效控制AHF病情可以显著改善CKD患者预后,有效提高生存质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作为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治疗手段,能在患者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清除体内代谢产物、炎症介质及多余水分,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对患者心脏等脏器功能具有一定支持作用[2-3],广泛应用于CKD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治疗,但CKD急性加重合并AHF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单纯予以CRRT纠正低氧效果并不显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HF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证实,但其联合CRRT在CKD急性加重合并AHF的应用价值仍缺乏足够循证医学依据[4]。本研究对此类患者采用CRRT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探讨该治疗方案对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CKD急性加重合并AHF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质量指南的CKD分期标准(排除4、5期患者),且符合急性肾脏损伤网络分期标准[5];(2)AHF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的诊断标准[6],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Ⅲ~Ⅳ级;(3)年龄≤75岁;(4)排除意识不清、依从性差,呼吸衰竭等病情严重需行有创通气,或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疾病者。研究对象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44~75岁,平均(60.4±4.9)岁;原发疾病:肾病综合征31例,慢性肾炎15例,高血压肾病11例,尿酸性肾病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31)、CRRT组(n=3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学要求,患者或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CRRT组患者按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给予心力衰竭常规药物对症治疗。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入双腔血液透析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选择FresniusAV600S血液滤过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模式,前稀释法,置换液流量2000~4000mL/h,起始血流速度80mL/min,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至150~200mL/min。超滤量50~200mL/h。单次治疗时间12~24h,视患者病情而定。联合组在CRRT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采用瑞思迈VPAPⅢST无创呼吸机,口鼻面罩正压通气,S/T模式,呼吸频率为12~15次/分,呼气压力4~6cmH2O,吸气压力10~15cmH2O,氧流量6~10L。通气时间每次3~6h,1~3次/天,并根据患者耐受性、病情变化调整参数,当氧合指数>300且维持24h时停止治疗,一旦出现血氧饱和度(SpO2)持续降低且2h无法恢复,伴有意识不清、气道分泌物无法排出等症状,则改行有创机械通气。 1.3观察指标 (1)动脉血气分析:采用GEMPrem-ier3000型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48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SpO2水平变化。(2)心肾功能指标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h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mL,3000r/min高速离心10min,留取上层血清备检。采用日立71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试剂盒购自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3)预后:记录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28d病死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PaCO2、PaO2、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h联合组各血气指标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24、48h各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CR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心肾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心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两组心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且联合组BNP、cTnI水平明显低于CRRT组,治疗后48h,联合组BUN、Scr、BNP、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CR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3两组预后比较与CRRT组比较,联合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气管插管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CKD急性加重常并发AHF,其主要机制是不同诱因促使患者原有肾功能损害迅速加剧,含氮代谢产物、炎症介质、水钠潴留导致心肌损害,促进AHF的发生。AHF病情进展可反过来加剧肾脏血液灌注不足,从而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加大临床治疗难度[7]。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吸氧、利尿、降压及扩血管等方式治疗AHF,但可能导致神经内分泌激活、水钠潴留、利尿剂抵抗、电解质紊乱等问题[8],不能有效治疗CKD急性加重患者合并的心力衰竭,因此,对于CKD急性加重合并AHF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极为重要,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CRRT是应用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技术,连续并缓慢清除体内代谢产物、炎性物质,解决患者液体超载的有效治疗方式。研究表明CRRT在减轻体重、滤除过多液体、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方面占有优势,对于AHF患者有助于减轻心脏前负荷,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已被证实为CKD、AHF等疾病行之有效的救治措施[9],但仍难以满足CKD急性加重合并AHF患者的治疗需求。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将不同压力施加于自主呼吸的吸气相、呼气相的通气方式,而在吸气相时,可通过增加肺泡通气量降低吸气功耗,加强二氧化碳排出,并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10]。无创正压通气适用于清醒状态能够自主咳痰、呼吸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依据病情随时使用及撤出,具有应用迅速、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本研究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CRRT治疗,干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通气参数,保证了患者自主通气功能,具有感染风险低、依从性高等优势,对于患者的病情稳定和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从理论上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更适合于CKD急性加重合并AHF患者,但目前尚缺乏有力的临床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h联合组各血气指标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24、48h各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CR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氧合,与程娟等[11]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后24h两组心肾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但联合组治疗后的BNP、cTnI明显低于CRRT组,且治疗后48h联合组各心肾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CR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无创机械通气联合CRRT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更有优势,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其改善作用愈发明显。分析其原因在于无创机械通气通过调节肺泡内压,促进气体交换、降低吸气功耗,改善呼吸肌功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而CRRT可连续、有效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毒素等,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二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改善患者机体内环境、降低心脏负荷,进而改善心力衰竭症状。除此之外,联合作用还可有效降低血液中炎性反应介质,发挥调节体内炎性反应水平的作用。预后方面,与CRRT组比较,联合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气管插管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陈世金等[12]研究发现,对AHF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连续血液净化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a+、K+、BNP水平,降低再次住院风险,预后较好。综上所述,无创机械通气联合CRRT是治疗CKD急性加重合并AHF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快速改善氧合和心肾功能指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成伟 张涛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诊科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食品包装设计思考 摘要:现代食品包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食品业的繁荣发展。然而,现代食品包装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许多繁琐、累赘的食品包装干扰着社会食品产业的可持续经济发展道路,买椟还珠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取舍不当。纯粹的食品包装设计才是最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在这个注重环保的时代,合理节约资源才是人们所关注的。 关键词:纯粹;节约;健康;发展 1买椟还珠式食品包装的弊端 1.1过度包装 现如今,很大一部分食品存在着过度包装的问题,如咖啡礼盒、酒品礼盒、保健品礼盒等等,它们的包装更甚于食品本身,起了喧宾夺主的反作用。过度包装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礼品式、开窗式、填充式、应对式四种。礼品式——迎合消费者口味和显气派,礼品盒内的产品体积较小,外包装较大。开窗式——在包装盒上设计成开窗式,窗口以外不可见处没有产品,让消费者误以为可见的知识少部分,其余部分仍有产品。填充式——为了使商品包装大一些,不让较小的商品在大包装中晃荡,盒内大部分填充泡沫塑料等杂物。应对式——为了应对监督检查,在盒内放置一些礼品和其他物品来达到提高限量指标合格率的目的。 1.2独立包装 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方便携带的需求,生产出了一系列独立的小包装,虽然满足了消费者,但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包装垃圾,形成了资源浪费,没有合理的节约资源;产品的成本反而增加了,形成铺张浪费的局面,起了本末倒置的副作用。久而久之,不仅污染环境,并且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 1.3劣质包装 现在许多无良商家为更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就会采用低档、劣质的材料对食品进行包装。在经过一系列往返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会对商品产生一定的影响,起了取舍不当的反作用。在商品学中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就是对包装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太过劣质,这是对食品包装安全的前提条件。商家在谋取利润的同时,也应该良心经营,合理经营,为人们的食品健康着想。 2买椟还珠式食品包装弊端的解决方法 这些食品包装不仅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会使我国食品行业停滞不前,得不到提高,影响我国在世界食品包装业的位置。所以我们应尽快使用策略来解决问题。首先,应制定严格的食品包装标准,特别是制定礼盒包装的强制性包装标准;并且,国家政府也应该投入其中,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杜绝食品包装违规的现象;其次,相关部门可采取强制性手段,比如高额罚款、法律责任、对违规包装的处理采取生产企业责任制等等;最后,为了避免“过度包装”的弊端,我们应该鼓励厂家实行“适度包装”,提倡食品包装应该要为人们的身体健康着想。食品包装行业也应该行动起来,倡导无害包装和适度包装,采用更加纯粹的食品包装,树立良好和健康的消费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美好社会。 3纯粹的食品包装设计的特点 《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孔颖达疏:“纯粹不杂。”人的精神如此,食品的包装亦是如此。纯粹将成为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新理念,所以日后纯粹的食品包装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特点: 3.1适用化 适用化的食品包装设计要求经济实用,一切为消费者的利益着想,是一种核心的理念。在现实的物质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使食品包装的物质功能最优化,并且具有节约环保意识,充分符合消费者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习惯,运用与众不同的食品包装设计来满足现代社会人需求的造物活动。反对过度包装欺骗消费者,时刻保持一种节约意识。 3.2安全化 随着食品包装的日益复杂,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中之重。食品包装材料的不环保、造假、对食品不能起保质作用等等,这些安全隐患都对消费者的安全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我们应当设计处具有相对安全性、能保护食品、益于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包装。 3.3人性化 人性化在中国古代儒家学说里可以找到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又可以在西方资本主义哲学思想里发现对“人性”的论述。将设计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所以设计师必须把“为人而设计”的理念贯穿于食品包装设计之中,巧妙地处理食品包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使消费者更快地了解食品包装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3.4自然化 在材料、技术、工艺及理念的运用下,起到食品包装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作用。企业应运用天然、绿色、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其内涵的自然环保价值延用至今,可回收合成其他行业所需的材料,从而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起到环保,保护自然的作用。 3.5美观化 不是华丽复杂的包装才最具观赏性,纯粹简洁的包装更耐看。一个好的食品包装设计应具有良好的观赏性,运用独特的设计思维来增强包装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从而提升食品包装中所蕴含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将不同地区的区域文化体现在包装设计中,让消费者在食品包装中看到文化,文化中体现别具一格的美观度,注重品质的提升。 4结语 只有纯粹的食品包装设计才能促进食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才是企业经营实施的基本物质保证。因此,企业应提倡纯粹的食品包装设计,大力开发应用节约资源、环保可回收的的食品包装设计改造,完成纯粹食品包装体系的改良;并且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使消费者健康安全地体验食品包装设计带来的新感受,在某种程度上,体现食品包装设计的纯碎简洁主义理念。 作者:周扬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色彩心理与食品包装设计分析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包装已成为一种很重要的营销工具,除了能描述出产品的功能、特色外,还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吸引顾客的注意力,给消费者以良好的印象和信心,从而来促进产品的销售。产品设计包括了产品包装的大小、形状、色彩、文字说明和图案等因素。本文将从色彩这一方面,论述色彩因素对食品包装的影响。 关键词: 食品包装;色彩效应;色彩心理;色彩感受 一、色彩心理概述 当我们形容某种物品时,常会用到冷、暖色调等词语。通过色彩刺激,形成了特有的主观印象,这是色彩效应的一个体现。色彩最直白的心理效果,是源于色彩的冲击对人的生理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很多的色彩理论都对它做过专门的论述,其中都验证了一个东西———色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波长长的光,比如红色光、橙色光等,因为它们自身就带有温暖的感觉,所以它的余光照射到其他颜色也都会产生温暖的感觉。波长短的光,比如紫色光、蓝色光,则有寒冷的感觉。比如寒冷的冬天,卧室的色调换成暖色,会使屋子内有暖和感;炎热的夏天,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会有变凉快的感觉。冷色与暖色给我们表现的,不仅仅是温度上的感觉,还包括别的感觉,如,重量感、湿度感和空间错觉等等。比如,冷色较轻,而暖色较重;冷色使人感觉稀薄,暖色使人感觉密度强;冷色会有湿润的感觉,暖色会觉得干燥;冷色给人感觉较远,暖色则有迫近感。一般情况,色彩的明度可以决定颜色的重量感,深色暗色常常会使人感觉很重,而明色浅色则使人感觉很轻。此外,纯度与明度的变化也会使人们感觉到色彩软硬的变化。色彩的配合,是实用色彩的题材。它表现的是色彩的和谐一致和色彩本身所带来的美感。近年,色彩心理学已经成为非常突出的科目,它的运用也非常广泛。比如在自然风景方面,秋季的香山,因其红色的枫叶而成为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区;又比如在社会经济活动方面,琳琅满目颜色各异的商品,以其独特的颜色效应,吸引着消费者的视线。在客观上,色彩是对人们感官的冲击;在主观上,就是一种表现与动作。色彩的运用方面,非常重视这样的因果循环,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积累出来的对色彩的心理感受,看到不同的颜色所产生不同反应,这些都是色彩心理学在实际生活的运用所要探索的内容。 二、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心理效应 人类视觉的第一印象是对色彩的感觉。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受,会引起强烈的感官表现,色彩也是影响视觉感受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之一。食品包装的色彩运用必须体现食品的特点,表现出食品的特色,同时兼顾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及欣赏习惯。通过色彩的合理运用和色彩的相互关系,可以很容易地表现食品的口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与食欲是息息相关的,他们发现,红色环境会使人的脉搏加快,人们在受到红色刺激时血压有所升高,因此红色会刺激食欲,也能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觉。因此按照色彩心理的不同要求进行食品包装设计,可以使厂商对产品包装设计做到有的放矢。食品包装在包装行业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食品包装设计的优劣会影响食品的销售情况及食品公司的品牌和形象。包装色彩是能够赋予食品包装以灵性的,对于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再加上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能瞬间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对产品的注意力,对提升品牌的形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运用色彩,做到满足消费者心理情感和需求,才有可能在现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商品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心理感受 每一种色彩都会有不一样的心理感受,这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条件反射。在日常经验中,视觉、听觉、触觉等往往可以彼此相连。因此看到红色,觉得好像它有温度,看到黑色觉得它有重量。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常常利用色彩心理感受,来引起消费者联想。比如:你看到两盒蛋糕,出自同一厂家,价格一样,实质内容相同,但是包装却迥然不同。其中一块蛋糕的包装纸上,涂上深咖啡色、铁青色,而在另外一盒蛋糕的包装纸上,染上了柔和的、偏暖的黄色、黄橙色,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香甜、香酥、鲜美的感觉,两盒蛋糕其他方面都一样,除了在包装色彩渲染方面有所不同,那么,你更愿意买哪一盒蛋糕呢?我想答案是毋庸质疑的。近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消费者对食品包装以及包装色彩有了很高的关注度。很多消费者表示,在购买包装食品时,通常会根据包装的色彩来大概了解食品的特性,尤其是对于不熟悉的食品种类,如果包装的色彩杂乱,会很容易与“三无”产品联想在一起,从而打消对该食品购买的欲望。相反,假如在看起来会让人拿起放不下的新产品,多数人想试着占有,甚至能为自身心仪的包装额外地花费一定数目的包装费。正是消费者的这一消费观念的转变,促使食品色彩包装的崛起。企业以及商家都十分注重产品包装以及包装色彩的应用。设计师们往往根据食品的性质来确定食品包装的颜色。比如食品选用暖色,能够刺激食欲。而采用浅色,则让食物看起来很清爽、卫生,让消费者放心购买。食品也有口味之分,据此我们常选用与食品味道相符或相近的颜色,比如辣的食品采用红色包装袋,使人容易联想到辣椒。接下来,依次来分析色彩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 (一)味觉感味觉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饮食当中,组织建立起来的一种感观认识,这种认识是经过经验总结和一定的联想联系而得来的。在科学的指导和启示下,人可以将自己的味觉与许多可食物品的色彩对应联系起来。如:绿色可以使人联想到酸杏、梅子的酸涩感;红色可以联想到红枣的甜味感;提到巧克力色,人们便会联想到醇香、浓郁的味觉感,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这种颜色与这种味道结合起来,因为人们吃了巧克力之后的感觉给予这个象征色彩。比较典型的一个实例,红枣的包装。市场上随处可见可买的鸿潮红枣,包装袋都是以红色为主色调,温暖的红色为主调,可以马上让人产生甜蜜蜜的味觉刺激,引起消费者的食欲。由此可见,合适的色彩运用,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视觉上和味觉上的心理感受,最主要的是对食品包装色彩设计和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准确恰当地利用色彩的味觉感,能使食品包装迎合不同消费人群的喜好。在表现产品的质感特性、味觉特点的同时,更能很好的强调该食品的特色,成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冷暖感色彩的冷暖涉及到个人生理、心理以及固有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是一个相对感性的问题。色彩的冷暖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衬托。由于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条件反射,一看到红、橙、黄色,就联想到火、太阳,使人把这种色彩同温暖的概念联系起来;一看到蓝色,就联想到水、海洋、青山的形象,于是人们便把这种色彩同清凉的概念联系起来,产生冷的感觉。这就是色彩带给人们正常的心理感受。每种色彩都有冷暖的区别,冷色会让人们想到生活中白雪皑皑的冬天;暖色则会使人联想到炎热的夏日。食品包装上的暖色使人心情愉悦,产生食欲;冷色会让人感到身心凉爽、惬意。“新郑红枣片”作为一种养生保健品,为人们所亲睐。其包装盒主色为绿色,清新、自然,并且环保健康,设计者运用色彩心理效应,很巧妙地将绿色作为产品盒的主体色,再在产品盒的正面右下角饰以代表产品特色的图案———几串新鲜的红枣,在清新的绿叶衬托下,一粒粒饱满的红枣显得新鲜诱人。绿色是生命力的象征,代表着新生和健康,是对人们诚挚美好的祝福,绿绿的主色调,让人仿佛置身于安静、清新又美好的大自然怀抱之中。一盒红枣,满是绿绿的情谊与祝福,便能带给人们以温暖和感动。 (三)软硬感白色会使人想到甘甜的奶油;蛋黄色会使人想到酥软的蛋糕。明度不同的色彩使人们想到硬度不同的食物,这就是色彩在人们眼里的不同诱发感觉上的不同。很多因素能够影响到色彩软硬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明度、纯度。比如广东长顺利牌的红枣韧性饼干的包装,采用红色和绿色的结合,低明度的红色与清新亮丽的绿色搭配,交相辉映,且低明度的红色与高纯度的绿色完美地展现出了韧性饼干酥脆爽口的特性。 四、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心理联想 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还包括色彩让人产生心理联想,分主观联想和客观联想。 (一)色彩的客观联想色彩的客观联想是说从看到的颜色,想到生活中和其对应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包括具体联想和抽象联想。1.具体联想是说看见的颜色,会让人想到对应的食物。例如:看到红色,就会联想到辣椒、西红柿、肉食等食品;看到黄色会使人联想到香蕉、玉米等。2.抽象联想是说色彩会使人们对嗅觉、味觉等和食物相关表现的感官联想。例如:红色易使人产生香甜的嗅觉与味觉联想;绿色给人以新鲜美味、营养丰富的质感联想。以红枣包装为例,红色为主色调的包装,给人香甜可口的味觉感受,以绿色为主色调的包装则给人带来新鲜、爽口的味觉享受。 (二)色彩的主观联想色彩的主观联想是指结合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方式赋予色彩的含义。相同的颜色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含义,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情感,而主观地对色彩有了些特别的含义。例如,红色是喜庆、温暖的象征;黄色常代表权利和富贵;而白色是失败、衰落的象征……。个人的主观情绪也影响对色彩的感受,当感受沮丧、懊恼时,会呈现冷灰、生蓝等中灰度主观色彩;当感受喜悦、欢快时,会呈现大红、明黄等高亮度的主观色彩。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便产生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食品,对于相同色彩的包装,不同的消费人群会产生不同的效应。这也就告诉产品设计者,在运用色彩心理效应时,应考虑实际的社会需求,针对不一样的消费人群、不一样的食物特性,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食品包装。例如,对于日常食品的红枣包装设计,色彩不宜太过鲜艳华丽,这会让人产生华而不实的感觉;而对于赠品红枣,则可以采取一些富于象征祝福意义的颜色,如代表富贵的黄色和代表健康的绿色。 五、总结 产品的成功不一定是依靠好的包装,但是成功的产品一定要有恰到好处的包装。色彩心理学是一个与人的需求紧密相连的学科。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的运用,是社会需求发展的必然,也是对食品企业、包装设计的必然要求。合适的食品色彩包装,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体验,另一方面更为该产品做了最完美的广告诠释,塑造出企业良好的品牌和形象。与此同时,色彩心理在食品包装的运用,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体验,为消费者打造了一个轻松的购物环境,从而使人们能够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这也是食品包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所在。 作者:杨仲文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有机食品包装设计的探讨 对于有机食品而言,其包装首先应具有自身的特色。一方面,有机食品的包装设计应该体现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体现人与自然的沟通与和谐,因此,无论从包装材料的选择还是结构的设计甚至包装装潢等方面都应贯彻人本、绿色的理念。另一方面,有机食品包装应有统一规范的标志设计,使之区别于普通食品的包装。 其次,有机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亟待改善。有机食品位于食品金字塔的顶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食品。相关部门对于有机食品本身的检验比较严格,但对有机食品的包装材料的检查往往容易忽视。事实证明,对于有机食品的污染大多是由包装材料所导致的,大量化学材料的运用本身就极易存在安全性和环保性的问题,从很多知名食品企业包装材料的安全卫生问题屡被曝光就可窥见一斑。一方面,有机食品企业很多时候为了食品防虫、干燥或者保鲜的目的,对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进行杀菌剂、防腐剂或熏蒸剂等处理,这往往会使有害物质残留于包装材料上,进而对有机食品产生污染。另一方面,在包装印刷过程中,大量油墨和溶剂的使用容易对包装材料形成污染,严重影响了有机食品的有机性。对于有机食品包装的材料,应该提倡使用由木、竹、植物茎叶等天然的有机材料,也允许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其他包装材料,从包装材料的选择、使用、回收和废弃等整个过程都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包括节约资源、能源,避免废弃物的产生,易回收循环使用,等等。除了传统有机材料的应用外,选用再生材料也是有机食品包装材料的主要途径,再生材料不仅能提高包装材料的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和减少其他资源的消耗,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排放。特别是纸质材料的应用,纸的原料主要是天然植物纤维,在自然界会很快腐烂,不会造成污染环境,也可回收重新造纸。因此,纸质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成本低、可塑性强、容易回收利用等,但在使用纸质材料时我们同样需要注意材料本身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确保材料本身无污染。另外,在有机食品包装的图形、文字和色彩方面应尽量保持简洁和单纯,尽量较少使用油墨和套色。 再次,过度包装是我国当前有机食品包装较为突出的问题。尽管有机食品近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对有机食品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的要求较高,和普通食品相比,市场上的有机食品仅占很小的比例,再加上消费者的需求急剧增加,从而导致有机食品的价格较高,美国大部分有机食品的销售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销售价格高出约50%,欧盟的有机食品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高出50%~150%,而我国有机食品价格一般是普通食品的3~10倍。 从我国目前国民的普遍收入水平和有机食品的价格来看,有机食品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群体,甚至更多的是作为礼品而销售的,因此,有机食品出现了豪华包装和过度包装的问题。过度包装本身就和有机食品的理念格格不入,过度包装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而有机食品本身提倡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利用。有机食品的过度包装主要表现在结构的过度复杂和材料的过度运用方面。在结构方面,通过内包装、中包装、外包装不断增加包装的层数,致使商品包装体积过大,而有机食品本身却分量较少;材料的过度主要表现在商家盲目地使用上好材料,从而大大增加了商品本身的成本。对于有机食品包装,我们应该提倡简洁、实用的原则,应从实际出发,合理设计,提倡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包装理念,既要达到包装的功能,又要避免过度。另外,消费者也要建立绿色消费观,提倡朴素消费,在消费时既要考虑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要考虑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责任。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或许可以为有机食品包装提供有益的借鉴。“无印良品”强调包装的简洁,不讲究外包装,强调以商品本色示人,不做过分的包装修饰,多采用有统一的、简洁的打包出售方式,真正做到价廉物美、简洁环保、品质至上。 尽管目前我国的有机食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大部分有机食品还主要用来出口,但由于我国农业基础雄厚,健康和环境观念在人们心中逐渐加深,这是促进我国有机消费的强大动力,可以说,有机食品未来将在中国占有巨大的市场和消费群。传递有机食品内涵和促进销售的包装设计理应受到企业和设计师的重视。有机食品当前包装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有机食品有机性的内涵,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实现有机食品本身的理念,我们设计师有责任做得更好。 作者:吴文勇单位: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当今食物包装设计的意志乞求 作者:单晓彤单位: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食品包装设计中精神诉求的作用 食品包装作品是个有形有体的“物”,是具体的、可感受的实体,这些“形”与“体”又可抽象为点、线、面的基本要素,并以其基本要素及之间的相互关联,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表情面貌。 食品包装设计过去的研究多注重造型的设计,多注重表现食欲及食品卫生的设计,产品是物化了的人,包装设计中形态所塑造的精神情调必然作用和影响着消费者,重视食品包装设计中精神诉求的作用是当代的趋势。设计师的精神、思想感情总会流露出某种痕迹,只不过这种痕迹有一些流露得比较强烈、明显,而有一些比较柔弱、隐晦罢了。包装设计的过程与规律,决定了其既要重视情感表达,却不能直接表白、具象反映。 通过组合变化,使造型达到个性化的表现,令人们在审视中识别、品味,这些最常见的造型要素在变幻中演化为一种新时代意识下的造型语言。如以色列成套可外带的餐饮包装(图1),体现出其充满前卫与活力的精神基调,不拘泥于传统形式。这套造型有不少装饰方案,采用具有亚洲特点的风格装饰,形成一种变化的、活跃的和无拘无束的情态。它特有的节奏、比例、文字、色彩、造型等,都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吻合。 食品包装中精神面貌的体现亦可比作艺术中“意境”创造,是包装设计师对包装的造型、色彩、材质、文字等设计元素重新集成与组合,在这个再创造过程中将设计师个人的思想观念融会贯通其中,以某种方式凝固在产品包装的内外结构之中。食品包装设计单纯讲究“功能”或片面追求“形式”,而放弃对精神情调的塑造是不可取的。包装设计的精神情调塑造以其特定的功能与结构予以显现,它终究是人根据理念意志所产生的“物”,并以“创造更合理、健康、更科学的新的生活方式”为目标,所以设计师的重视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包装设计中精神诉求的切入点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强化精神诉求特征,可以使其在宣传和销售中增加多方面的优势。食品包装设计中精神诉求的体现主要有以下的切入点: 1.包装交互设计的友好性诉求 现在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食品市场中,一般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容易和自己友好交互的包装产品,因为具有友好交互的食品包装设计总是很迅速地与消费者构建起感情,具有友好交互的包装设计首先应该具备优秀的视觉传达性能,让消费者在选择的第一时间就能理解其使用方式,即通过设计创造容易让用户接受的、合理的包装信息而配置的形态。 其次,包装结构交互设计要达到友好性的精神诉求,就必须给消费者以准确的提示性,令人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其形式明确后续的拆卸方式与路径次序。即通过结构暗示该包装功能的使用方式,并通过层次穿插、造型形态、色彩引导、文字说明以及肌理材质等结构因素暗喻人们的精神感观,提示包装功能的使用方式,达到友好交互。 第三,在使用的交互过程中具有趣味性和愉悦性,并带给消费者以科技感与艺术性,这种交互作用令消费者体验到一种满足感的精神诉求。具有友好交互的食品包装设计使消费者获得愉悦的情态。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因布局意外新颖,或开合层次易用,或给人以拆取的激动,或色彩和形式的呼应,激发消费者的兴趣,通过探究并达到目的的快感。 图2─图4所示为以竹材为材料所作的饮品包装,竹材质地纯粹、纹理清晰、手感亲柔,作为瓶类饮品包装,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包装的艺术设计品质,竹材品质自然、柔和、舒适的风格彰显出亲切友好的材质魅力。同时该包装设计巧妙地利用了竹材筒状、中空、壁厚的特性,用一节竹节筒状的自然形态作为瓶类饮品底部承载体,通过插接方式二片弧形的竹片分别从两侧夹住瓶类,再用一节中空的圆竹节作为顶部的紧固插件巧妙地完成整个包装构造。其交互设计的友好性得到了较大的表现,其结构让消费者有准确的引导提示,在后续的拆装方式与程序带给消费者趣味性和愉悦性,交互设计使友好性的精神诉求得以发挥。 包装设计利用肌理创造丰富的形态,并使人的肌肤对之具有良好的触觉,给消费者较之其他感觉留下更深刻强烈的情感,让消费者通过产品的形态性接触,敏感地领略现代优质产品的品味与质地。通过包装的交互设计不会让使用者感到麻烦、复杂而发生畏惧或产生怨言,相反会使消费者在开启时感到乐趣,体验到现代设计带来的某种启迪与意外惊喜,并明确其功能性,令消费者注意、满足、回味而喜爱它。 2.食品包装设计的安全感诉求 食品包装设计最重要的是体现安全感。食品包装设计体现安全感,是来自设计传达所带给消费者健康、卫生的感觉,由某种让人相信、放心、可以依赖等方面的设计元素组合集成所表现达到的。食品包装的安全感是某种感觉与心理,是消费者对品牌、造型、色彩以及文字说明等设计的信任或怀疑的现象预感,表现在对包装设计的确定性和可控感。是否能产生安全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 要让对方产生安全感,首先要做的是在造型与色彩方面能够体现出来,例如多采用明亮的纯正的色彩,多选用圆润亲和的造型导出人的感受效果,并将这种感受向大脑输送,从而唤起视觉、触觉体验的感受激情。并使包装主体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信任关系,就是让人们相信产品,即产生“亲和性”。它体现出人与包装之间所形成的一种情感互动关系,“亲和”、“宜人”本身就有可以放心、依赖的精神情态的一种表现。这种安全感诉求也是食品包装设计师所必须追寻的结果,是对形式更自觉的创造。 当食品包装设计体现出包装严密性、标准与规范性时会“在物质上,精神上和文化上臻于健康”。 安全感主要以强调包装的人性化设计,即为消费者营造一种精神和物质需求间相互信任的依赖关系。“安全”体现出顾客对包装需求的信任、关爱和呵护等,“健康”体现为包装设计的科学、适度、合理。包装设计的亲和性是提升安全感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设计中注重“亲”与“和”的统一,人与物的亲近与和谐,可以把那些相互独立、有着不同要求的单一个体凝聚成具有相近属性,并彼此认同、相互理解的统一整体。如“福贵满堂”的月饼包装(图5),以中华传统绘画风格与民间亲和祝福风俗相结合,通过现代烫金印刷工艺技术,追寻一种民间世代积淀的“福贵式”华丽与热闹的精神情态,它反映特定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依赖视觉形态的暗示,人们头脑中积淀下的对传统古典文化的特殊审美被激发出来。富有明亮的纯正的色彩,圆润亲和的造型的包装设计,以潜在的健康心理现象暗示安全感,诱发消费者产生特定的心理满足感。 食品包装设计的亲和性特点成为现代包装中实现安全感精神诉求的主要手法特征之一。同时亲和性设计又必须符合不断变化的消费时代特征,促进消费者产生一种健康、安全的精神感受。 结语 包装的精神诉求是设计师有意识地通过造型语言探讨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以提升设计的境界。正如美国著名的美学家、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苏珊•朗格在评论某产品时所说的:任何作品,如果它是美的,就必须是富有表现性的。它所表现的东西不是关于另外一些事物的概念,而是某种情感的概念。 通过设计,让包装这个有形有体的“物”,反映给人最基本的感受或性格倾向。设计是一个时代文化与经济的索引。任何一个时代的特别感情,都会诱导出与这些精神情调相融洽、相合拍、相一致的形式。可以肯定地说,食品包装设计也不例外。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食品包装设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而与之相伴的食品包装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今天,无论是走进商店、超市,还是走进我们的家庭,处处可见设计精美、实用、方便的食品包装。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包装,食品将如何被送到我们每个消费者手中。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对食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包装的迅猛发展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食品包装也是最能体现各个时代科学水平、生活水平、设计水平和文化背景的。越是发达的国家,商品的包装率越高,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改革开放后,我国食品包装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它也是高技术、高智能的产业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及包装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样式越来越多,技术性也越来越强,这给我们从事包装设计的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也是时展的必然所在。 一、现代食品包装新概念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食品包装就与之相随。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为储存食物和水,用泥才烧制的各种陶器、用兽皮缝制的袋子、用藤条编制筐子等都是最早的食品包装原形。现代的食品包装是指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保持其价值和原有状态。食品包装是以食品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食品科学、食品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技术、标准法则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食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商品,其营养与卫生极其重要,但又非常容易变质,所以食品包装的主要目的是必须保证食品作为商品在贮运和流通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及品质和风味。食品包装作为产品的附加物而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和商品是不可分割的,在现代市场策略中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同时,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它已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超市中起到了无声售货员的作用。食品包装的形象直接反映品牌及企业形象,它为创名牌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竞争中,它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二、新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消费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食品包装 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包装,包装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不口影响着现代社会生活。现代食品包装设计受到现代新产品、现代消费、行销竞争的发展和现代传播文化、时代精神的影响。首先,是现代产品的品种、品质、品位都有了不断的发展,出现了许许多多新型的产品,食品日趋向系列、方便、安全、休闲及有益身心健康,形式也日趋轻、短、小。在国外,有些大型超市的商品品种都在十万种以上。产品的不断发展,对包装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新课题,促使人们不断去研究开发。其次,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日趋成熟,消费能力的提高,使每一个消费者都有了独立的消费意识,对消费市场不再盲从,具有独立享受生活的能力。消费观念是直接受文化思想和消费教育影响的,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今天大众消费生活的新需求。人们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已产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作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的中青年,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消费需求,从物质到精神,文化性的软消费在不断提升,日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现在我们已进入了新的消费时代。现代人除了一般日常的消费外,更多地追求“旅游消费”、“休闲消费”、“保健消费”、“礼品消费”等。人们在食品上更加讲究质量、情趣和品位,在吃的同时,又能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大量的营养食品、方便食品、速冻冷藏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及各种中、西快餐的不断涌现,给今天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青年及上班族们带来了无尽的方便和实惠。另外,大量的国外食品的引进,充实丰富了国内市场,同时也给我们包装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要更加重视设计,使商品结构更加合理,使人们能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现代食品包装的层次 1.现代工艺的发展 每一次新的改革,都是高科技的进步成果。不断追求更高更新的科技含量,使食品包装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科技、高智能的生产设施,将不断推动包装工艺的发展,新的工艺流程、自动化、电脑一体化的应用会给食品包装提供更多、更新的设计构想。现代新型高超的印刷、制版技术给包装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实现完美效果的保证,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更加紧密,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科技的突破,对现代食品包装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设计师要能熟悉新工艺、新技术,并能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成果为现代食品包装服务,运用电脑设计手段,追求更加精致、完美,并具有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 2.现代材料的发展 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和构成产品包装的材料的总称。它的种类包括木材、纸、纸板、玻璃、金属、塑料、纤维织物及各种辅助包装材料。它的基本性能是保护性、安全性、加工适应性、便利性和商品性,还包括资源特性、经济性及可回收利用性。食品包装是系统工程,包装材料是基础。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材料不断诞生并被利用,包装材料从天然发展到合成,从单一发展到复合,材料的互相渗透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和必然。它代表的是一个新时代的文化信息,一种新生力量在生活中的体现,使得现代食品包装的行列里又增添了新的家族,使包装文化的美感具有了时代感、流行性和普及性。一种新材料的出现,会使一种包装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标记,如金属箔包装,被认为是高品位、高品质具有时代感特征的包装材料,所以,新型的一些休闲小食品都采用这种包装材料。 新材料的开发,不仅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更加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也更加注重有益健康和无害,更加追求材料的细腻、光滑、柔韧、富有特色和肌理,也充分考虑环保、再利用等方面的因素,有些材料能摹仿自然材料的特性,替代传统材料的作用,并能达到包装食品的最佳效果。 作为一名现代设计师,要掌握新材料的特性,并能准确地把握各种材料的美感,巧妙地应用这些材料,使包装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四、现代设计思想的发展使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有了新的空间 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设计思想早已发展到不局限于艺术设计思想的发展。广泛开拓设计思维,确立现代化包装设计的正确理念,树立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思想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现代科学的新发现,边缘学科的介入,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周围生态环境的认识,文化思潮、心理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早已超出了预想的范围,设计者要充分发挥、利用发散的思维,走在时代的前沿,寻找独特的设计风格,把握时代美感,对未来的市场具有前瞻性和判断力。 1.现代食品包装与环境保护 随着认类受教育面的不断扩大,对环境的保护也将从包装事业开始起步,降低成本,重复使用,减少污染,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资源的消耗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生态的两大热点问题,而现代包装与它们密切相关,包装制造所用的材料大量地消耗着自然的资源;在包装生产的过程中,一些不能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数量巨大的包装废弃物也是造成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这些因素助长了自然界的恶性循环。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每一种物质的形成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森林的大量采伐已严重破坏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包装业对资源的需求量巨大,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包装设计师来说,要身体力行,从我做起,在设计包装时,力求精而少,合理简洁,防止过分包装和夸张包装。目前,市场上有些包装盒越做越大,而里面盛装的内容物却很小,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在设计时,尽量应用高科技的复合材料以替代玻璃、金属等材料,如牛奶、果汁饮料类包装采用纸塑复合材料和无菌包装技术,大量节省了包装能源成本,同时,又较好地保持了食品的风味和质量,并赋于了它时代的美感。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到处可见,我们城市将会被塑料等包装废弃物所包围。所以,面对这严峻的事实,我们应尽量在设训食品包装时,解决好产品和包装的合理定位,避免华而不实的包装,尽量采用高性能包装材料和高新包装技术,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包装用料和提高重复使用率,降低综合包装成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使产品包装与人及环境建立一种共生的和谐关系,不断开发可控生物降解、光降解及水溶性的包装材料,在推出新型包装材料的同时,同步推出其回收再利用的技术,把包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2.建立绿色包装系统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课题 在大力推广绿色食品即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同时,绿色包装的新概念也不断地被人们所重视,它是指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包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包装。研究和开发绿色包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包装市场的竞争热点。 绿色包装的技术系统,应该解决包装在使用前后的整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研究和寻找理想的绿色包装技术,对不同的商品要开发研究相应的绿色包装制品和方法。倡导绿色包装的实际意义,在于促使建立和完善包装资源的回收和再生系统,使包装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安全、更舒适。 今天,人们在追求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设计风格。从自然出发,顺从自然发展的规律,开发自然之美。在视觉上、感情上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呼吸自然的空气,充分发掘出自然中的本质的美,并能在包装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 总之,要设计出优秀的食品包装,必须首先树立超前的设计思想,以人为本,强调包装的关键是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善于运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创多功能的新结构、新形态、新装潢,以适应现代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社会,是信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把食品包装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使人们生活得更好,消费得最少,即以少的消费得到好的享受。设计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产品、包装,更多的是服务、交流,设计由硬向软的转变,由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转变,设计的面也更宽更广了。WTO的进入与国际贸易的接轨,是我们今后设计的方向,强调以人为本,使人们从物质的欲望中摆脱出来,多一点自由的选择,强调为人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食品包装设计 一、现代食品包装新概念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食品包装就与之相随。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为储存食物和水,用泥才烧制的各种陶器、用兽皮缝制的袋子、用藤条编制筐子等都是最早的食品包装原形。现代的食品包装是指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保持其价值和原有状态。食品包装是以食品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食品科学、食品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技术、标准法则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食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商品,其营养与卫生极其重要,但又非常容易变质,所以食品包装的主要目的是必须保证食品作为商品在贮运和流通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及品质和风味。食品包装作为产品的附加物而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和商品是不可分割的,在现代市场策略中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同时,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它已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超市中起到了无声售货员的作用。食品包装的形象直接反映品牌及企业形象,它为创名牌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竞争中,它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二、新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消费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食品包装 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包装,包装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不口影响着现代社会生活。现代食品包装设计受到现代新产品、现代消费、行销竞争的发展和现代传播文化、时代精神的影响。首先,是现代产品的品种、品质、品位都有了不断的发展,出现了许许多多新型的产品,食品日趋向系列、方便、安全、休闲及有益身心健康,形式也日趋轻、短、小。在国外,有些大型超市的商品品种都在十万种以上。产品的不断发展,对包装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新课题,促使人们不断去研究开发。其次,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日趋成熟,消费能力的提高,使每一个消费者都有了独立的消费意识,对消费市场不再盲从,具有独立享受生活的能力。消费观念是直接受文化思想和消费教育影响的,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今天大众消费生活的新需求。人们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已产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作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的中青年,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消费需求,从物质到精神,文化性的软消费在不断提升,日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现在我们已进入了新的消费时代。现代人除了一般日常的消费外,更多地追求“旅游消费”、“休闲消费”、“保健消费”、“礼品消费”等。人们在食品上更加讲究质量、情趣和品位,在吃的同时,又能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大量的营养食品、方便食品、速冻冷藏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及各种中、西快餐的不断涌现,给今天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青年及上班族们带来了无尽的方便和实惠。另外,大量的国外食品的引进,充实丰富了国内市场,同时也给我们包装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要更加重视设计,使商品结构更加合理,使人们能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现代食品包装的层次 1.现代工艺的发展 每一次新的改革,都是高科技的进步成果。不断追求更高更新的科技含量,使食品包装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科技、高智能的生产设施,将不断推动包装工艺的发展,新的工艺流程、自动化、电脑一体化的应用会给食品包装提供更多、更新的设计构想。现代新型高超的印刷、制版技术给包装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实现完美效果的保证,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更加紧密,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科技的突破,对现代食品包装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设计师要能熟悉新工艺、新技术,并能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成果为现代食品包装服务,运用电脑设计手段,追求更加精致、完美,并具有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 2.现代材料的发展 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和构成产品包装的材料的总称。它的种类包括木材、纸、纸板、玻璃、金属、塑料、纤维织物及各种辅助包装材料。它的基本性能是保护性、安全性、加工适应性、便利性和商品性,还包括资源特性、经济性及可回收利用性。食品包装是系统工程,包装材料是基础。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材料不断诞生并被利用,包装材料从天然发展到合成,从单一发展到复合,材料的互相渗透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和必然。它代表的是一个新时代的文化信息,一种新生力量在生活中的体现,使得现代食品包装的行列里又增添了新的家族,使包装文化的美感具有了时代感、流行性和普及性。一种新材料的出现,会使一种包装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标记,如金属箔包装,被认为是高品位、高品质具有时代感特征的包装材料,所以,新型的一些休闲小食品都采用这种包装材料。 新材料的开发,不仅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更加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也更加注重有益健康和无害,更加追求材料的细腻、光滑、柔韧、富有特色和肌理,也充分考虑环保、再利用等方面的因素,有些材料能摹仿自然材料的特性,替代传统材料的作用,并能达到包装食品的最佳效果。 作为一名现代设计师,要掌握新材料的特性,并能准确地把握各种材料的美感,巧妙地应用这些材料,使包装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四、现代设计思想的发展使现代食品包装设计有了新的空间 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设计思想早已发展到不局限于艺术设计思想的发展。广泛开拓设计思维,确立现代化包装设计的正确理念,树立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思想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现代科学的新发现,边缘学科的介入,人类对自身价值和周围生态环境的认识,文化思潮、心理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早已超出了预想的范围,设计者要充分发挥、利用发散的思维,走在时代的前沿,寻找独特的设计风格,把握时代美感,对未来的市场具有前瞻性和判断力。 1.现代食品包装与环境保护 随着认类受教育面的不断扩大,对环境的保护也将从包装事业开始起步,降低成本,重复使用,减少污染,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资源的消耗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生态的两大热点问题,而现代包装与它们密切相关,包装制造所用的材料大量地消耗着自然的资源;在包装生产的过程中,一些不能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数量巨大的包装废弃物也是造成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这些因素助长了自然界的恶性循环。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每一种物质的形成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森林的大量采伐已严重破坏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包装业对资源的需求量巨大,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包装设计师来说,要身体力行,从我做起,在设计包装时,力求精而少,合理简洁,防止过分包装和夸张包装。目前,市场上有些包装盒越做越大,而里面盛装的内容物却很小,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在设计时,尽量应用高科技的复合材料以替代玻璃、金属等材料,如牛奶、果汁饮料类包装采用纸塑复合材料和无菌包装技术,大量节省了包装能源成本,同时,又较好地保持了食品的风味和质量,并赋于了它时代的美感。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到处可见,我们城市将会被塑料等包装废弃物所包围。所以,面对这严峻的事实,我们应尽量在设训食品包装时,解决好产品和包装的合理定位,避免华而不实的包装,尽量采用高性能包装材料和高新包装技术,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包装用料和提高重复使用率,降低综合包装成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使产品包装与人及环境建立一种共生的和谐关系,不断开发可控生物降解、光降解及水溶性的包装材料,在推出新型包装材料的同时,同步推出其回收再利用的技术,把包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2.建立绿色包装系统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课题 在大力推广绿色食品即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同时,绿色包装的新概念也不断地被人们所重视,它是指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包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包装。研究和开发绿色包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包装市场的竞争热点。 绿色包装的技术系统,应该解决包装在使用前后的整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研究和寻找理想的绿色包装技术,对不同的商品要开发研究相应的绿色包装制品和方法。倡导绿色包装的实际意义,在于促使建立和完善包装资源的回收和再生系统,使包装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安全、更舒适。 今天,人们在追求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设计风格。从自然出发,顺从自然发展的规律,开发自然之美。在视觉上、感情上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呼吸自然的空气,充分发掘出自然中的本质的美,并能在包装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 总之,要设计出优秀的食品包装,必须首先树立超前的设计思想,以人为本,强调包装的关键是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善于运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创多功能的新结构、新形态、新装潢,以适应现代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社会,是信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把食品包装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使人们生活得更好,消费得最少,即以少的消费得到好的享受。设计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产品、包装,更多的是服务、交流,设计由硬向软的转变,由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转变,设计的面也更宽更广了。WTO的进入与国际贸易的接轨,是我们今后设计的方向,强调以人为本,使人们从物质的欲望中摆脱出来,多一点自由的选择,强调为人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而与之相伴的食品包装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今天,无论是走进商店、超市,还是走进我们的家庭,处处可见设计精美、实用、方便的食品包装。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包装,食品将如何被送到我们每个消费者手中。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对食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包装的迅猛发展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食品包装也是最能体现各个时代科学水平、生活水平、设计水平和文化背景的。越是发达的国家,商品的包装率越高,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改革开放后,我国食品包装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它也是高技术、高智能的产业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及包装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样式越来越多,技术性也越来越强,这给我们从事包装设计的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也是时展的必然所在。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坚果制品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摘要:通过感官评价的方式比较两种不同的包装材料以及密封、真空和铁基除氧剂包装方式对混合坚果制品的品质影响。结果表明,93.8μmPET铝塑复合膜包装明显提高坚果包装后的保存时间,并具有最佳的感官评价指标。采用铁基除氧剂的包装方式,均具有较好的包装作用,两组在坚果储存过程中,品质变化不明显。综上所述,93.8μmPET铝塑复合膜结合真空包装或铁基除氧剂包装可以明显保障坚果品质,并具有理想的感官评价评分,适合企业采用。 关键词:感官评价;铝塑包装膜;真空;铁基除氧剂 坚果制品受到各个年龄层消费者喜爱,坚果中除了具有大量的氨基酸、脂肪和大量的蛋白质以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传统的健康食品[1]。由于营养丰富,坚果制品的保质期较短,容易发生氧化、油脂酶解和呼吸作用等代谢活动,引起口感品质下降。采用塑料密封包装的方式可以延长坚果的货架期,但是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高湿、光照和高温的作用,坚果的营养品质,风味和口感产生明显影响[2]。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变化,超市的覆盖范围增加,购买包装后的坚果制品的消费者比例大幅度增加[3]。我国食品包装业起步较晚,特别是对于坚果制品的包装研究较少,目前包装主要靠主观意愿或搬照外国同类产品的包装[4]。我国坚果资源丰富,不同地区均有当地特产坚果,采用先进的保证方式保持坚果的原有营养和天然风味,是我国坚果制品的发展趋势和方向[5]。目前,复合铝塑膜包装方式是将铝箔和塑料材质多层复合,由于对保证坚果良好口感并延长保质期有明显效果已经被多家企业采用[6]。本研究以口感体验作为主要的评估手段,结合保质期、包装材料结构与厚度和坚果仁加工工艺多个角度分析坚果制品食品包装设计,为坚果制造产业提供数据与技术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混合坚果仁(扁桃仁、松子、榛子仁、花生仁和核桃仁):购于吉林省长春市百货大楼;烧烤调料、生姜、五香粉、食盐、混合坚果仁:由吉林省某商贸公司委托加工;食品包装袋:大连齐海包装有限公司,采用93.8μmPET铝塑复合膜和普通塑料食品薄膜;铁基除氧剂:购买于东莞顶兴实业有限公司。 1.2仪器 DCV-10型远红外线食品烘烤炉:湖南天恒食品机械有限公司;BDMW-B-PM-6型立式微波干燥:博达微波;BED-100型单室真空机:宁波市丰茂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1.3方法 1.3.1样品预处理 称取10kg混合坚果仁,充分混匀后加入坚果烘烤调料腌渍3h,取出放置于烤箱中烘烤熟,室温冷却后称重,之后准确称取100g混合坚果仁为1份,取100份样品。 1.3.2包装分组与处理 100g混合坚果仁为1份,取60份样品。所有试验样品的分组情况见表1。取普通塑料食品袋30只和铝塑复合食品袋30只,每10个样品分为一组,共分成6组。将第一组及第四组直接封口密封处理,热封时间为7s。第二组和第五组20份样品抽真空,真空时间为30s,热封时间7s,在第三组和第六组20份样品中加入铁基除氧剂,包装完成后所有样品均进行微波加热灭菌。所有样品包装后处于高温高湿度环境中,放置时间为240d,定期抽样进行口感体验评价。 1.3.3感官评价与保质期评价 根据GB/T22165-2008《坚果炒货食品通则》中相关的感官评价方法和根据侧重于口感的原则设计打分指标[7]。采用表读法的方法进行感官评价,包括5分~0分共6个评分度,最好为5分,随着评分降低,品质下降,严重的为0分。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考虑保质期的问题,即达到0分为变质。选择加工企业10名经验丰富的工人,分别从色泽、脆度、口味、气味等4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1.3.4数据统计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数据统计软件处理,感官评分取平均数。 2结果与分析 将6组混合坚果仁微波灭菌后放置于室温干燥避光的环境中保存,分别在第10、30、60、90、120、150、180、210、240天对混合坚果仁进行感官评价,根据感官评价标准让5名工人对每份样品进行的外观、硬度、味道和气味进行分别打分,对评分进行统计后所得结果见表2。 2.1口感体验情况分析 由表2的结果可知,采用不同的包装方式对混合坚果仁的感官指标影响明显。第一组初始感官评价评分均为5分,30d时样品的果仁色泽发生改变,出现色泽暗淡;60d时,4项指标均发生下降,其中气味指标评分下降明显,有轻微不愉快气味发出;120d时,气味指标评分已经下降达1.2,不愉快气味明显,口味指标评分达到1.8,出现轻微“哈喇味”感官体验变得较差;到180d时气味指标评分接近于0,不愉快气味明显,同时口味指标评分为1.2,“油哈味”明显,判断接近于变质,感官体验极差;在试验结束的240d时,样品坚果色泽、口味和气味评价评分为0,判断属于变质状态。第二组初始感官评价评分均为5分,60d时样品果仁色泽评分和气味评分开始下降;90d时,口味评分开始发生下降;120d时,色泽和气味指标下降明显达到4.2,口味评分轻微下降达到4.4;180d时口味和气味评分均为3.60,有轻微“哈喇味”,感官体验下降明显;在试验结束的240d时,样品坚果色泽、脆度和口味评分均为3以上,处于可接受状态,而气味指标评分为2.4,评分较低,不愉快气味明显,我们认为在这种包装组合下,在储存后期坚果口感体验较差。第三组初始感官评价评分均为5分,在120d时,样品的果仁色泽和气味评分发生下降为4.80;在第150天时,果仁口味评分开始下降;在第180天时,色泽,脆度,口味和气味4项指标评分均下降;在第210天时,气味指标评分下降明显,达到3.8分;在第240天时,气味指标评分再次下降,达到3.6分,我们认为在这种包装组合下,在240天内可以较好的保证干果口感。第四组初始感官评价评分均为5分,第30天,样品的混合坚果气味发生改变,出现评分下降;第60天,口味评分出现首次下降;第120天时,口味指标已经达到2.8,出现轻微“哈喇味”,色泽和脆度评分变化较轻微,总体感官体验开始变差;到第240天时气味指标为1.4,不愉快气味明显,同时口味指标为1.2,“哈喇味”明显,我们认为在这种包装组合下在240d的储存尾期口感较差。第五组初始感官评价评分均为5分,在第90天时,样品的口味和气味评分发生下降;第120天时,口味和气味评分均为4.6;第180天时,口味和气味评分下降为3.80;第240天时口味和气味评分下降为3.20和3.40,我们认为在这种包装组合下,混合坚果储存期内口感较佳。第六组初始感官评价评分均为5分,第180天,坚果品质保存效果较好,所有感官评价评分均维持在5分;到第210天,色泽和气味指标评分开始下降均为4.8;第24个月气味指标再次下降至4.6,我们认为这种包装方式在感官评价中效果最佳。 2.2不同包装材质对产品感官的影响 由表2得到的感官评分可知,普通塑料膜包装的混合坚果仁的各项感官评价指标评分均低于93.8μmPET铝塑复合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普通塑料膜包装坚果感官体验明显下降,最低评分为0分,属于变质状态。而93.8μmPET铝塑复合膜包装后让混合坚果的品质更加稳定,尤其在口味和气味指标上可以明显保证新鲜度,使坚果的口感更好。2.3不同包装方式对坚果感官品质的影响由表2结果可知,在相同的包装材料和相同的灭菌方式下,我们比较使用不同包装方式对坚果品质的影响,发现使用铁基除氧剂的对坚果品质保存效果最好。在使用这一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接近,铁基除氧剂具有抑制坚果氧化值超标的功效,在240天后,93.8μmPET铝塑复合膜结合铁基除氧剂的包装组仍未出现任何口感下降现象,这种包装组合可以延长坚果制品的货架期,有效解决食品储存销售过程中出现的氧化变质问题。 3结论 各种坚果制品中富含油脂,在阳光照射和氧气作用下,对坚果的油脂氧化过程有明显的促进催化作用[8]。因此在坚果制品的储存加工过程中要避免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坚果制品的包装方式和包装材料多样,对坚果制品的质量影响也不同。与现在常用的检测技术相比,感官评价的方法更为直接,可以设身处地的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直接判断坚果制品品质[9]。真空包装可以为坚果提供无氧环境,有效避免氧化,加工成本较低;铁基除氧剂与真空包装类似,除氧效果明显。而从视觉角度上分析,加入铁基除氧剂的坚果包装袋更适合丰富的图案设计,从视觉角度具有明显优势。如何选择安全、经济的包装方法和包装方式来保证坚果包装食品的品质已经成为大量企业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通过感官评价试验提供了一种可以供企业参考的检测方法和包装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段雷 单位:吉林动画学院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低碳时代下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讲述了食品包装设计的演变以及研究了在低碳时代背景下的食品包装设计的突破,和对过度设计的反思,以实现包装的低碳化,推动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进程。低碳设计已成为当下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首要课题。 关键词:低碳;食品包装设计;可持续性发展 一、什么是食品包装设计 食品包装设计是结合消费者的心理,再加些艺术手法将食品信息直观传达给消费者的创作过程,是设计师的综合素质的考量,内容包含图片,文字,色彩,外观等。带给消费者更直观的信息感受,是打动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关键所在。上市食品产品的推广失败有时和包装设计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由于设计师经验缺乏造成一些食品商家由于对企业文化设定不到位,既没能第一时间就直观反映出有关食品的确切信息,又没能很好得勾起顾客的购买欲望。例如一些礼品包装为了迎合消费者虚荣的不良心态,将包装做成烂俗形象,只为赢得一时的销售额度,但久而久之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更难改观,得不偿失。食品包装设计也是品牌形象的设计,它不仅可以为消费者传达最直接有效的信息,例如配方和生产日期等,又能让消费者更快速准确的记住产品形象,不仅方便区分不同品牌的同类食品,好的设计更是能让产品在竞争者里脱颖而出,好的设计代表着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演变 食品包装产业一直是一个大量的资源浪费、以及材料的后续污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随着倡导低碳时代的到来,食品包装设计在设计行业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满足温饱之余开始追求高水准生活品质,物质观念也由最初的无追求或追求实用性转变成了对美观、档次的追求。食品包装也受到了影响,由最初纯粹只为保护食物方便携带的单纯目的,演变出了一项新功能,那就是通过最大美化产品来提高产品价格,带来高利润。然而随着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产品竞争愈演愈烈,为了赢得消费者的眼球,食品包装开始过度装饰,过度追求“精美华丽”,造成“装饰过盛”的不良趋势。而现在,由于一些消费者缺乏理念,食品企业的目光短浅,设计师的盲从,才导致今天的部分产品设计不合理、浪费资源、大大增加了环境的负担。我认为,食品包装设计在力求创新时,也应当寻求出一个让经济与环境共赢的办法,让环保成为现代设计的主流。人们曲解了食品包装对于人类最初的意义,食品包装也应该回归本真,在多功能上进行研究和升级。 三、低碳时代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1)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是近几年一种新型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新态度。所谓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尽量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选择了一种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是现代环境复杂下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资源浪费严重、材料的后续污染、全球低碳经济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低碳食品包装设计这一设计理念,这种大环境下食品包装设计产业提出了新概念、新思路、新要求,这些新观念使食品包装设计要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视觉传达美感相统一。这不仅仅追求最大限度的展现包装的功能,表现包装的视觉感受,还要尽可能的做到绿色低碳,例如减少包装材料的大量资源浪费以及后续材料的污染,改变以往设计师以及消费者追求注重表面装潢、注重装饰豪华的包装设计理念,提倡使用低碳、绿色、环保、健康的材料。构建低碳绿色生活,也是食品包装产业环节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低碳食品包装的探寻之路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必然趋势。现今,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新的价值观念,造就了低碳设计的发展趋势。食品包装设计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影响来源于消费者价值观的转变,印刷科技信息的更新,时代品味的进步以及全球当下生态环境保护者们的呼吁。人们在环保意识越来越清晰强烈的社会背景下,营销与推广也受到了低碳绿色环保越来越多的指导与影响,例如食品与包装设计的协调统一、食品包装的设计与材料、以及包装尺寸和造型等;而低碳绿色的食品包装设计所发挥作用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食品的销售,这个观念既是食品销售的前提与方向,同时也决定了所销售食品的最终命运,也是未来是否能够成功建设品牌形象以及公司企业文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受众者的真正需求,真正实现消费者、食品的包装、环境建立促进和谐共生的社会趋势,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发展道路,充分感受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2)对包装设计的影响。因为低碳时代中的包装设计,要系统性地控制整个包装的设计和生产以及使用回收的过程。所以在设计方面并不单是只追求其中一个环节点的设计,而是要在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要贯彻低碳设计生产的理念。要有系统性的设计,要有逻辑性地进行思考和分析,要将不同的环节联系起来,把各个方面有可能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一一列举出来,从而尽可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和控制排碳量以及是否有可能产生其他污染物质的问题。 3)对包装材料的影响。在全球倡导低碳环保的社会环境下,包装材料向低碳标准靠近已成为当下主流趋势。充分利用好环保可回收降解材料,尽可能减少包装上的资源过度消耗及包装废弃物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包装设计追求创意时尽量避免过度包装所造成的浪费,也不要一味盲目追求档次而忽视包装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否则必定会使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造成困难。利用原生态材料或可回收性材料,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更能使物品的达到再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4)对附加功能的研发与创新。在低碳经济时代下,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的消费观、社会价值观也在随着时代进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但要怎样设计才能有效避免包装浪费呢?首先以最少材料最大程度发挥材料的作用,比如结合建筑形态和几何组成的最大承重限度加入到包装设计当中,科学承载食品体积减少浪费。其次,增加包装的附加功能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使一物多用避免一次性包装产生的浪费,比如DIY动手拆开组装成其他装饰物件,真正达到再组装,再利用,再循环,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动手创作的乐趣,久而久之给还人们塑造了一个正确的审美与购物观,加强人们的低碳观念,将全民环保真正得进行下去,最终将食品包装设计引向良性竞争。好的包装设计是可以从食物出发,潜移默化得引导着当代人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为人类引导正确的生活方式才是改变不良现状的根本。在这新时代环境下,低碳包装设计代表了新型先进的理念,最大程度提升产品包装的再利用率,着重拓展研发产品包装的附加功能将会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总结 在这新时代背景下,低碳包装设计代表了新型先进的理念,既要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也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尽可能的避免碳排放量对大自然环境的毁坏。而设计师对食品包装的多种功能的属性研究,开拓创新食品包装的其他附加功能会成为未来低碳绿色设计的重中之重。增强食品包装的使用频率,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态系统能够有机的统一。 作者:吴佳倩 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用户体验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社会经济形态也逐渐转为体验经济,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引入用户体验设计方法,不仅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还能够促进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从而对消费者产生带来更多的体验。本文主要研究用户体验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探究用户体验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包装设计;儿童食品;用户体验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主要是对儿童食品进行包装,从而吸引消费者产生对该产品的购买欲,而儿童食品的目标消费者就是儿童,为了达到消费的目的,基于用户体验的方式进行包装设计,不但可以真实的了解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还可以通过独特的设计方式让家长认可,从而使产品获得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另外基于用户体验的儿童食品包装设计,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发挥教育启迪的作用。 1用户体验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1本能体验的应用 在用户体验中最为基础的就是本能体验,本能体验应用到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主要是利用人们初次接触儿童食品的感觉来吸引消费者,主要是情感体验、感官体验。消费在接触的时候会直接的产生喜欢和不喜欢等感受,然后在包装设计时就可以利用其真实感受来决定儿童食品的包装设计形式,以新奇的外观、良好的触感等,让用户在看到产品时产生想要购买的想法[1]。 1.2行为体验的应用 行为体验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强调其功能以及用户使用产品之后的感受。行为体验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体验质量,促进包装功能的良好运作,充分发挥包装的功能,为消费者使用产品带来更高的满意度。如儿童食品中的包装袋大部分的打开方式都是通过撕开封口处的锯齿的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很大的力气才可以打开,对于儿童来说非常困难。利用行为体验的方法,在了解这一使用问题的时候,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设计师们就采取加大锯齿的方法,方便消费者轻松的打开包装袋,提高包装设计的合理性,为消费者的使用带来更多便利[2]。 1.3反思体验的应用 反思体验可以引起用户的回忆或自省等思考行为。这体验包括了儿童食品用途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信息。当儿童食品包装设计能够引起消费者联想到这样产品所具有的文化背景,或者可以让消费者与食品包装之间进行互动,从而激起消费者的创造力,这些就是反思体验的应用表现。在应用这一体验的时候需要设计师精准的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这时非常困难的用户体验。而且在消费者的成长环境和年龄的变化中,反思体验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所以在应用这一体验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要针对特定的人群而设计。 2用户体验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2.1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本能体验的策略 首先设计独特的儿童食品包装造型,目前儿童食品的包装媒介具有差异性,但是优秀的包装设计的共性在于,利用可以激发消费者的强烈的本能体验的元素放大儿童食品的属性。设计大胆的包装造型,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增强购买需求。如某饮料包装造型设计成了灯泡的形状,并加以明快的色彩搭配,对于儿童来说这种包装造型既有趣又新颖,而且饮用的时候也会给人一种汲取能量的感受,充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从而帮助该产品占据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其次运用富有吸引力的包装材质。消费者除了可以被食品的包装外形所吸引之外,包装材质也可以吸引消费者,传统的包装材质对消费者来说已经没有新鲜感,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使用新型的包装材质,如在儿童食品的包装时可以选用纸质包装,不但给人全新的感觉,而且使用过后的包装还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符合时展中节能理念[3]。 2.2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行为体验的策略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行为体验主要是通过设计来增强消费者与食品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包装设计的功能。可以通过对原有结构的改进,在儿童食品包装的种类多样化发展趋势下,在其设计中难免会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若是对这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使其更适宜于消费者使用。如在某饮用水的设计中,在瓶身的腰身部位,设计一些凹槽,使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的抓握瓶子,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而且其设计大号的瓶盖,不但给人新颖的感觉,也可以便于儿童消费者将其取下用作小水壶,将饮料倒在瓶盖中饮用。从而增强包装的功能作用,促进产品附加值的提高[4]。 2.3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反思体验的策略 在应用反思体验进行设计时,可以注重对消费者的思考的引发进行设计,利用反思体验传递更多的产品信息。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还可以利用反思体验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如在某饼干的包装盒设计中,将其设计成可拆卸的纸板,当儿童消费者将饼干吃完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纸板装饰成不同造型的盒子,从而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发挥包装设计的教育价值。 3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用户体验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将不同的用户体验方式应用到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还可以将食品包装的功能和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通过包装和儿童的互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从而提高儿童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刘晓晗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食品包装设计的情感化体验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电子商务变得更为具体,随之而来的网购浪潮,孕育了一大批出色的电商品牌。文章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食品包装设计,结合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进行研究,并从包装的图形、材料等几个方面探索食品包装的情感化策略,从而更好地引导互联网品牌市场的发展,增强品牌竞争力。 关键词:互联网品牌;情感化设计;食品包装设计 一互联网品牌的产生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消费变为可能,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即发生着改变,特别是购买商品的渠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实体店,而有相当数量的产品销售来源于互联网。淘宝网自2003年成立开始,逐渐变成家喻户晓的网络零售商圈,将人们引入到网购的浪潮中,与此同时造就了一大批成功的网络品牌,诸如:三只松鼠、新农哥、楼兰蜜语等。这些品牌的形成,既是顺应时展的产物,也是符合当下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在这以前,国人大都习惯从菜场、超市等卖场直接购买食品,然而这些店铺有限的空间限制了食品的数量与新鲜度,消费者常常不能一次买到所有需要的食品,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辗转于各个卖场。于此同时,从网络进行购物所承担的商品价格要远比实体店便宜,食品直接从产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在流通过程中没有商层层赚取利益差价,消费者也不必承担实体店运营带来的店面租金以及维护打理费用,这些都让网络消费能够享受到更低廉的商品价格,也更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低成本、多选择俨然成为网络品牌出现的最为重要的诱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疲于花时间去实体店消费,也厌倦了导购员喋喋不休的洗脑式营销方式。网上购物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电脑或者手机前,轻轻敲击几下,一个包装完好的包裹就在一天或者几天后达到消费者的手中,让商品来得更加轻松与快捷。快递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节省了很多路途耽搁的时间与费用。消费者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就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国的时令水果,也可以随心所欲购买不同产地的美味。凭借丰富的产品、合理的价格、有保障的品质,一大批网络品牌应运而生。 二包装与情感设计 当商品的包装成为吸引顾客购买的方式和引导消费的手段时,代表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更多地从功能消费转为审美消费。这就要求包装设计的中心应该倾向于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而非其基础功能。而网络消费的行为特点在于,没有实体店经营,因此顾客无法至关看到实物,而完全依靠网络平台所呈现的产品包装和文字图片说明,因此,重视食品包装情感化设计可以更好地让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产生购买行为。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提出,情感化应分为三个层面: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 1本能层 本能层设计关注的是外观,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首先关注的是商品外包装,是否能产生愉悦的感受,是最基础、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它所体现的是包装的整体形式构成。本能层设计往往采用丰富的色彩、别致的造型,具有亲和力的宣传语,引发人们的情感联想和对于美的追求,美的事物总是能勾起人们心中美好的记忆,产生积极和愉悦的情感。在受到产品外观感染的同时,往往会会忽略它细小的缺陷。任何一个注重情感需求的设计师,必然希望自己的作品是符合受众审美趣味的,能够巧妙地启发用户与产品间的情感体验。 2行为层 行为层面关注的是操作体验,操作的方便能够带来更好的使用感受。如包装的开启方式是否方便,是否会让消费者产生烦躁不安,甚至是厌倦的情绪。有时食品一次食用不完,商品包装本身是否自带密封装置,如图1三只松鼠品牌在包装内随包装赠送果壳垃圾袋与湿纸巾,方便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美食,这些细节的设计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能否享受顺畅与无障碍的使用体验。 3反思层面 反思层面是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心理体验、行为习惯、视觉认知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及使用后的反馈融入设计,使用户在使用时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设计物的自身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组合能给人带来直接的情绪感受和情感体验,这些造型及要素能让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联想到具有某种关联的情景或物品。[1]设计师发挥着沟通食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这种交流的出发点应当从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出发,紧紧围绕消费者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消费者获得愉悦的心情和美好的感受。比如三只松鼠品牌食品包装中采用了憨态可掬的松鼠造型,松鼠最爱的食物是坚果,当消费者产生吃坚果的想法时,再看到可爱的松鼠形象时,此时很容易引起共鸣,同时活泼生动的卡通造型也会令人产生轻松愉悦的情绪,暗示着产品所能给人带来的幸福感,相比在包装上放几颗坚果来说,这样的包装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因此,关注食品包装的情感体验俨然成为设计中的焦点问题。 三如何增强商品包装的情感因素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消费者的购买情绪并不是源于对商品的需要,而是因为看到产品后所产生了一定的感性需求,商家通过各种视觉元素为产品从包装到商品内容营造了一定的感性情境,在较短的时间内与设计受众达成情感交流,从而将理性消费转为一种感性消费,它所扮演的是“无声的推销者”这一角色,同时完成了树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的目的。感性消费相对于理性消费形态更应当考虑到整个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感,而网络中出现大量同质化的商品,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怎样才能够脱颖而出,被消费者选中并购买,除了商品本身的物有所值外,其包装中的情感化设计也成为了竞争中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在首次购买后,还能让消费者产生回购情绪。为了达到情感化设计的要求,设计师往往要回归到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基础元素上,通过一定结构组织起来,从包装的形态、材质、色彩、方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共同营造出愉悦的情感享受,让使用者在与商品的接触过程中产生欢乐、趣味、轻松的情感交流。 1图形与文案中的情感表达 我们身处在“读图时代”的信息化浪潮中,图形可以提高商品包装的传达效果,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视觉元素。从互联网购买商品完全依靠网页中的产品介绍与包装促成消费,这是基于消费者在网站中能够接受到关于商品功能、品质、档次等有效信息。现代人承受着来自工作、生活、家庭、学习等多重压力压力,需要一种方式去缓解这些压力造成的情绪低落。从视觉角度出发,如果产品包装能够带来轻松、快乐、活泼的审美享受,必定会引发情绪上的放松,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设计可以考虑从自然界去汲取设计的灵感,以花草树木、动物等形象为原型进行设计,用生动活泼的造型勾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点滴的回忆。也可以增加包装的趣味性,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与兴趣,图形化的视觉元素有利于受众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形成商品与人之间的互动情感体验。除了通过图片增加情感体验外,文案也是打动消费者的重要手段。用一些轻松的话语,或是具有提示性的短句,形成风趣而又有亲和力的语句,如图3所示,利用亲和力的话语让消费者产生关怀和体贴的情感体验,引起消费者注意时同时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利用轻松活泼的图形和文案来引导消费者对商品的喜爱,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潜在消费冲动,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2材质的情感表达 包装材质的选用可以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视觉效果,不同的材质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肌理、光泽度等也会使包装呈现不同的质感,人们通过联想对包装的材料产生不同层次的情感。玻璃具有透光与反射性,在不同的环境中折射出不同的光芒,不同的造型也会对玻璃容器内的产品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全透明玻璃给人以清澈、纯粹的感受,半透明的磨砂玻璃,给人以含蓄、内敛的情感体验。纸是包装中最常见的材质,然而不同的纸质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如珠光纸给人高雅尊贵的心理体验,略带粗糙的牛皮纸,给人以亲和与质朴的感觉。三只松鼠品牌的包装就是采用的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牛皮纸,其背面增加了防水过塑层,提高了包装的密封性与防水性,更加有效地保护好内在食物。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商品的品质和消费者产生的心理感受,恰当的材料能够引发出各种情感,增强产品的互动性。 3色彩的情感表达 色彩是最容易产生情感属性的元素,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不同颜色给人的感受,如热情的红色,清新的蓝色,稳重的黑色。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也会影响色彩的感知,要了解各民族不同的颜色使用习惯与禁忌,考虑运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合理进行颜色搭配,给人以直接的感官刺激。色彩作为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成分,有时不同的色彩还在暗示着消费者包装的开启方式或注意事项等。 4开启、使用、回收过程中的情感表达 商品包装对于消费者而言,有三个使用过程,首先是开启方式,商品包装开启方式的情感化表达在于它能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互动与沟通,网络销售的产品,通常会有两层包装,一是商品本身的外包装,用于宣传和保护商品,为了更好地保护商品,商家往往会给包裹裹上厚厚的胶带纸,保护其在运输过程中不至于散架,在一定程度也可以增加其防水性,而这时通常需要消费者花费一定时间去拆除,这时候难免产生一些厌烦情绪,因此,对于开启包装的方式,怎样消除其不良情绪,也应当是设计考虑的焦点问题,如图4,在胶带中间添加一个开封器,滑动开启包装盒,从而减少了剪刀慢慢剪开包裹时的负面情绪。好的开启形式会促使消费者产生急切想要拥有产品的欲望,而且能强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信任,并在使用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快捷、便利、趣味、满足等人文关怀。[2]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内容物的特性和包装本身的属性,设计出便捷、适宜、合理的开启方式。其次,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能产生方便的使用情感,有些食品可能一次吃不完,如密封性不好将影响食物的再一次使用,因此设计出合适的防漏气装置也能够激发食用者对产品的好感,三只松鼠品牌随包装赠送一个密封夹,如图5,新农哥包装自带密封条,食用者一次食用不完,都可以用密封条或密封夹进行袋口的密封。最后,包装容器的设计除了要求设计风格与形式的尽善尽美,更希望通过合理的包装解构设计,使包装的基本功能发挥后还能有其他的作用于功能,避免包装的随意丢弃,造成整个社会的资源浪费。[3]让消费者动手对包装进行改造,如设计成收纳盒,这样的过程中又加强了包装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体验。若不考虑其另外的使用价值,也需要使用科学的包装结构,方便消费者使用完以后进行拆卸、存放以及回收,避免产生一些负面的情感。小结在互联网时代下食品包装设计越来越多的注重人的情感需求,设计师应当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包装给予受众的情感体验。分别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出发,充分考虑图形文案、材质等因素对情感表达的影响。相信随着需求的不断改变,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消费时代下的食品包装设计将呈现出更加完美的状态。 作者:袁媛 单位: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色彩通感效应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色彩通感效应 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都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器官感觉的,其中视觉感官最为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从外界所获取的信息中,通过视觉所获取的信息达到信息总量的70%以上。一般情况下,人的这些不同的感官彼此之间是各司其职,获取不同的信息,但在特殊情况下,这几种感官功能却能够相互转化,彼此沟通,如把视觉感官的信息转换到味觉器官上。这对设计作品的信息准确传达有帮助和启发。由各感官联合作用的信息都可以运用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这种由不同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会触发另一种感官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通感”现象。而色彩通感指的是人受到某种色彩视觉刺激时引发其他感官的感觉,即色彩可以通过人的视觉作用于人的生理及心理。色彩通感是人类具有的心理、生理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固有经验分不开。人们看到不同的色彩,受到由色彩的色相、色性的构成与变化的强烈视觉刺激时,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通感效应。 二、色彩通感效应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 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食品包装与日用消费品包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食品包装在表现食品属性的同时,必须充分激发消费者的食欲和知觉联想。作为食品包装设计中的首要要素—色彩,及由色彩产生的通感效应就变得很重要了。如果不注意食品包装表现食物味道的属性,其包装也就不能对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色彩通感在食品包装设计中最常见的是色味、色嗅等通感现象。 (一)色彩与味觉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人大概有五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鲜。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味觉的分类也会不同,以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为例,除了这五种不同味道之外,每种味道因浓淡、组合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味觉信息。如果在食品包装上试图要表现这些丰富、多变的味觉信息,并且还要向消费者传达正确的味觉信息,包装设计者就需要依据人们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总结出的色彩规律作为设计的科学依据。一般来说,淡红、淡黄色感觉有甜味,绿色感觉有酸味,黑色感觉有苦味,红色感觉有辣味。在食品包装设计过程中视觉和味觉之间的通感效应需要通过色彩作为媒介。设计师在表现食品味觉时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恰当的色彩设计,消费者同样是从食品包装或者食品广告中的色彩信息来感知味觉的。如蛋糕类食品的包装设计最好用淡黄色,这样可以很好地表现蛋糕的香甜、松软的口感,消费者一看包装就能感受包装中食品的美味。在所有食品包装设计中,儿童食品包装的色彩最为鲜艳,功能最为多样化。这与儿童的视觉心理特点是分不开的。例如,美国专门做调味酱和儿童食品的亨氏公司,在推出专为儿童设计的调味番茄酱之前,对1000名儿童做了色彩喜好的科学调查,随后开发了很多新的颜色组合,更好地迎合了儿童消费者,从中能看出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在超市的食品区,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货架上摆放的食品包装多采用鲜艳的颜色,这些亮丽的大红、翠绿、浅黄、湖蓝等暖色调让人很快就注意到了,继而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产品。这些颜色还可以表现出食品的味觉信息,便于消费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如来自意大利的“阿尔卑斯牛奶糖”在中国上市,它以独特的口味、新颖的包装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阿尔卑斯糖果就设计了很多种不同色彩的包装,而且一种色彩代表一种口味,如红色棒棒糖让人联想到草莓口味,橙色的糖让人联想到橘子、橙子的味道,紫色的糖让人联想到葡萄的味道,绿色的糖让人联想到青苹果的味道,棕色棒棒糖代表可乐口味。从以上成功的商业案例中看出,恰当的色彩可以促进人们的食欲,而单调的或者不恰当的色彩搭配则让人生厌,所以了解和掌握色彩味觉的通感效应对食品包装色彩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准确传递出食品的味觉信息,表现该食品的特点,从而吸引消费者去购买,发挥食品的品牌优势。 (二)色彩与嗅觉 在人的所有感觉器官中,嗅觉是最敏感的。研究表明,鼻子可以记忆1万多种味道,而且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嗅觉记忆竟然比视觉记忆更准确。嗅觉与记忆和情感紧密联系,我们生活在各种味道悄然展示的空间中,感受着味道对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色彩与嗅觉的通感也产生于生活的经验。如蛋糕卷的米黄色外包装上面除了色彩的设计外,还有香味散发出的缥缈雾气图形设计,更加深了嗅觉的体验,让人仿佛闻到了奶油的甜香,从中可以看出色彩嗅觉对食品特性表现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通感效应,利用色彩与嗅觉的通感可以在包装上很好地反映商品的属性。即使色彩与嗅觉的通感效应很强烈,但也不如食品真实的气味更具说服力。为了保持食品的新鲜度,食品包装都用各种各样的包装材料将食品包裹得严严实实,一点儿气味都不会透出来。如果食品的气味能从包装材料里透出来让消费者闻到,消费者更能全方位地了解食品的特点,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这一设计理念的实现成为可能。日本的一家公司开发出一种能够散发出香味的薄膜,已经运用到食品及蔬菜的包装上,让人在不打开包装的情况下就能闻到该产品的味道。相信未来科技的发展会给包装设计带来全方位的感官感受。 作者:郝凤枝 张高峰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图形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由于认知心理的原因,儿童食品包装具有它的特殊性,图形成为了儿童食品包装中最为重要的设计元素。设计者们需设计出较为趣味的拟人卡通形象,或者运用趣味的图形元素来营造出较为童趣的包装产品画面,以迎合儿童的审美及趣味性的需求。 关键词: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图形语言;认知心理 商品包装的首要功能是保护产品不受损坏,但当今时代,单纯保护产品的包装已不足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扩大商品的销售,商家与设计者们在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后,更注重创新与消费者审美的需求。儿童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其认知心理与审美观都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如何使用设计元素以吸引儿童的眼光,促进商品的销售量,成为设计者们不断探索与研究的方向。图形,作为设计元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儿童食品包装的特殊性 由于儿童处于特殊的年龄阶层,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与成人有着极大的区别,所以在设计儿童食品包装时,应与成人区别对待,设计者必须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点,设计出吸引儿童的包装。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色彩、图形与造型。而图形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趣味性。“图形”一词的英文表述为“graphic”,其因能够跨越地域限制、突破语言障碍、融合文化差异而常被称为世界型语言[1]。图形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较之文字,它同样具备传播产品信息与特点的特性,且更富有趣味性。图形是一种用于视觉传播的语言符号,儿童受知识文化的限制,认识的文字有限,图形作为视觉语言,因其更为直观的表述方式,更容易被儿童接受。当今市场,设计者们都试图设计出趣味的拟人卡通形象,或者运用趣味的图形元素来营造出具有童趣的包装产品画面,来迎合儿童的审美及趣味性的需求,受到了儿童消费群体的普遍欢迎。 二、儿童认知心理的特性 随着年龄的增加,在购买商品时,儿童拥有越来越多的决策权。4-8岁的儿童,相较于年龄更小的儿童,其心智与活动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感知能力与思维能力也有了极大的增强。他们已经能分辨基本的颜色与形状,对夸张的图形与明度纯度较高的色彩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受年龄的限制,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他们极易为视觉刺激强、色彩、明度高的色彩与图形所吸引。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具备了自我意识,行为与思维模式也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综上特点,幼儿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升,他们感知商品及其包装所传递的信息大大增强。由于他们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图形新颖别致的商品更能够吸引到他们。同时儿童的视力并未发展完全,要求图形要易识别,轮廓清晰。而产品包装设计的空间十分有限,这要求设计者们在有限的空间内突出重点,利用有限的版块创造无限的视觉效果。心理学家研究,如果图形的内容反映的是儿童熟悉的事物,儿童感知、理解水平就高,反之则低[2]。 三、儿童商品图形的主要分类 由于儿童认知心理的特殊性,图形较之文字更具有趣味性,更容易获得儿童的喜爱。所以,图形成为了儿童食品包装中最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如何使用恰当的图形以与商品相得益彰,提升商品的销售额也成为了设计师关注的焦点。目前,市面上的儿童商品图形主要分为这几大类。 (一)摄影图片的运用 实物图像以其真实性、强烈的视觉效果一直受到设计师的青睐。这是因为其图片有着极强的带入感,让人们通过摄影图片中人物神情的愉悦感产生共鸣;通过食物产生味觉感。消费者可以通过图片更为直观的感受到设计者所要传达的信息,比文字更具有说服力。特别对于儿童来说,图片比文字更容易令他们接受。图1为“COWGATE”品牌的儿童牛奶,设计者选用了一个可爱的幼儿作为商品的主打画面,他身穿奶牛服,皮肤白皙,健康漂亮,让消费者认为他是因为吃这款牛奶,才这么健康白皙。它让消费者潜移默化的产生了认同感,从而促进消费。 (二)绘画图像的运用 绘画图像指设计者通过简图或绘画的图像来构成包装设计。简图是指设计者通过抽象的绘画形式来构图,而运用得更多的是设计者通过绘画的形式来构成包装设计[3]。常见的形式为通过有情节的卡通故事或漫画氛围为包装设计营造一个吸引力极强的视觉效果。儿童生性活泼、爱玩,对描绘出来的场景会产生出丰富的联想,令他们产生愉悦的心理,来促进销售。如图2为“Lugard”食品包装设计。在产品包装上,设计者绘出了一个奇妙的动物世界,它们或蹲或伏在地上,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画面充满了动感,且富有趣味性,让人忍俊不禁,同时设计者采用了极为鲜艳的颜色来加强视觉元素,配合图形元素,强烈地吸引着眼球,让消费者难以拒绝。 (三)卡通形象的运用 动画片一直对儿童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大多数儿童有自己极为喜爱的动画片,如海绵宝宝、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设计者们经常会将他们绘制在包装盒上,当儿童们看到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出现在食品包装盒上时,不自觉地有连带的喜爱之情,从而促进销售。动画片卡通形象的运用的好处是促进了销售,其缺点是衣服在卡通片的品牌效应上,很难实现自我的品牌价值,同时,如果未与卡通片出版商有合约,会产生侵权的法律风险。所以,更多的设计师更倾向于设计出本品牌的卡通形象来代言产品。这不仅宣传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图形更容易使小朋友获得亲近感。如图3所示,此图为“PANDA”牌水果饮料,设计者使用了一只可爱的熊猫作为产品的形象代言。图形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可爱的熊猫配上了丰富的表情与姿势,画面充满了动感与喜悦感,熊猫置身于水果的海洋,画面既富有浓烈的趣味性,又具有极强的味觉感,是一款成功的包装设计产品。除此之外,包装设计上装饰元素也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美丽的装饰线与装饰图形能够丰富包装设计中的版面设计,增强画面的趣味性,由于儿童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任何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设计元素都可能成为引起他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运用也较为广泛。结语综上所述,儿童有着特殊的认知心理,图形设计元素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趣味性的图形设计,能够提高食品包装对儿童的吸引力。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要求设计师们充分理解儿童的喜好,设计出令他们愉悦、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包装设计;同时设计出好的包装设计作品,为我们的儿童创造出一个好的审美环境,也是我们设计师们肩上所背负的责任。 作者:刘泱泱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文字设计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一、食品包装设计中的文字设计功能及类型 (一)食品包装设计中文字设计的主要功能 食品包装设计中的文字一般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功能:①可读性。可读性是文字的基本功能,是一种直观的传达信息的形式,主要是为了向消费者传达关于商品的相关信息。文字是信息表现的一种载体,食品包装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文字应该尽量要醒目,识别度要高,使人们可以过目不忘。②形式美。对于食品包装设计而言,主要是为了美化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因此文字设计也要注重形式美。食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注重文字设计部分,一个产品包装设计中可以不用图形图象,但是一定要有文字设计。甚至有的时候整个画面都可以由文字来编排,这样可以有效增强食品品牌的鲜明感,呈现出一种独特、新奇的视觉效果,引起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重视。 (二)食品包装中文字设计的几种类型 1.说明文字。文字设计中的说明性文字具有很重要的解释说明作用,在食品包装中主要包括产品的保质期、生产厂址、组成原料、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执行标准等。编排说明文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印刷字体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还应该注意字体版式设计的科学合理化,从整体上合理编排布局文字,然后再进行适当的装饰设计。通常,包装设计中都是在侧面等不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安排文字,也可以安排在包装背面。但是,排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字大小、文字字距、文字行距,尽可能使消费者可以快速、直观、轻松的阅读文字。当然,有时候也可以单独用一张纸打印需要说明的内容(用法、用途、注意事项等)附在食品包装的内部。总之,食品包装中的文字设计应该简洁明了、用词准确,而且还应该具有较高的辨认度。 2.品名文字以及品牌文字。食品包装设计中,品牌品名文字是其中的重要主体,也是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品名文字、品牌文字不仅仅代表食品产品名称,同时也体现了企业产品品牌的形象,这样可以以直观的方式向消费者传达关于食品的基本信息,这对于食品包装设计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品牌品字字体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产品商业性的内在特点,尽可能做到结构合理、创意新颖、艺术感染力较强、准确表达。比如,洽洽瓜子的包装设计中采用形象化方式展示“洽洽”这两个字,整个表现形态就好像两个开口大笑的方式,消费者看到后会有一种愉悦、开心的感觉。 3.广告文字。一般情况下,广告文字主要起到推销的作用,是为了宣传食品特点,这样可有效提高促销效果。对于广告文字,设计者应该根据食品包装情况选择合适的字体,综艺体、楷书体、手写体、魏碑体以及行书体等都比较常用,从而使食品包装表现出自然亲切的感觉。这种广告文字设计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往往会让人感觉新鲜、有趣,有利于拉近食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例如,就以牛肉干包装设计为例,上面的广告语是“相知对味”这四个字,广告上的字书法风格活泼可爱,具有运动感,可以体现出一种很强的亲和力,更能够吸引消费者。 二、食品包装设计的文字设计原则 (一)准确性 在外部视觉上,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字体主要是为了向消费者传达包装产品的相关信息,帮助人们更好的识别。文字实际上就是由特定的结构笔画组成某种固定样式,文字是食品包装设计的视觉识别符号,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改变基本的字体结构,只可以稍微改变文字笔画设计,这样也就可以遵循准确准确性的字体设计原则。中国汉字的英文、横竖撇捺、阿拉伯数字的笔画走向等文字都不能出现变异。比如山西的水塔老陈醋、中国绿茶竹叶青等都非常注重字体设计的准确性原则,由此可见,字体设计一定要遵守一定法则,不仅应该强调文字的美观性,同时应该注重包装和字体之间可以准确传递信息。 (二)针对性 食品包装材质一般主要采用塑料、纸质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字体设计也基本上都在包装袋或者包装纸上,因此常常会采用某些电脑软件制作相应的特效,从而突出食品的主要特点。例如,噪点、阴刻、浮雕感以及阳刻等都针对性的设计食品包装字体,更加突出字体的视觉特点。其次,也可以稍微改变字体的笔法形态。比如,运动型饮料脉动中的“脉动”两字设计让人觉得非常硬朗,可以让人快速联想到人体的脉搏,仅仅通过“动”字就可以体现出与脉搏跳动的相似波形。文字设计颜色主要采用浅色,通过暗色阴影进行衬托,进而突出字体形体,使视觉上显得更有力量感。 三、食品包装中字体设计要求 (一)强调食品属性 设计食品包装中的文字时,必须结合食品材料或者结合食品工艺改变食品包装的造型,这就要求不同的食品类型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关系。食品包装设计中,针对文字设计部分一定要清楚、明确的表达出基本的食品信息,这不仅是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维护食品企业的良好形象,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文字应该典型、独特,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预期的冲击效果。例如,就牛肉干包装品牌来说,其字体设计采用的是牛角形形象,而且在字体设计中巧妙的融入了食品的基本属性。 (二)强调识别性 对于食品包装设计而言,是宣传形象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品牌的形象,为了使消费者更好的记住这个食品品牌,一定要注意文字的识别性,文字结构应该注意其艺术性,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变化充分展现出食品包装中的文字,设计食品包装文字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分析文字的易读性。因此,食品包装中的文字设计形态并不需要进行大幅度改变。如果食品包装中采用狂草或者纂书等认知程度不高的字体的话,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或者改造食品包装中的字体,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食品包装设计的易读性,同时也可以很好的体现书法的艺术风格。 (三)艺术性 文字造型是食品包装设计中重要部分,也是最能够打动消费者的一部分,文字本身就带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多消费者就是被文字的这种艺术魅力所打动。设计者也可以采用各种美好的形式法则通过字体传达更多食品信息,也可以给消费者一种美的体验。 (四)强调整体编排的形象 文字编排设计是食品包装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食品包装设计师在编排设计字体的时候,必须中考虑文字的整体关系,同时也要考虑组和组之间、行和行之间以及字和字之间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文字的内容一致的情况下,应该保持字形一致,并且需要注意包装文字的编排大小、编排面积、位置及方向等问题。一定要注重整体性,以防让人觉得混乱。比如,还是以干果包装设计为例,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编排品牌文字,科学编排整体文字版形,吸引更多消费者,这样也体现了消费者对现代食品文化的认知。 四、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不同字体的情况 (一)变体美术字和食品特征贴近 食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都需要适当的加工字体,但是一定要注意字体的形象,使字体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特点,这样可以提高字体设计的效果。进行字体加工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相关的内容以防一味追求形式而对整体形象表现造成影响。变体美术字主要包括投影、重叠、具象、立体、串连等多种变化形式,变体美术字是包装装潢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将字体变形后,让字体可以符合食品的一些基本品质,然后通过正确的方式宣传食品品牌的形象。例如,友谊牌乒乓球胶皮中的“友谊”两个字就采用的是变体美术字。采用美体美术字时,首先应该考虑食品的基本属性,然后再考虑其美性,其次应该注意需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易认性。汉字专家研究汉字视觉形象表明,可以将汉字划分为上下分类字形、整体字形以及左右分隔字形等类型,字变形的过程中一定要写清楚汉字左上1/4的部分,并没有很大变化。左上象限传输一些各种重要信息时,右下象限特征一般都不是很重要,只有在变形的情况下才会做一些夸张的部分。 (二)手写体独具特色 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使食品包装显得更有特色,食品包装的标题应该尽可能选择手写字,而且应该区别其他内容的印刷体,这样才可以突出食品包装的新颖性、新奇性、新鲜感、醒目和独特性。常用的字体常常会采用行书、行楷、楷体等形式,当然也常常会应用到草书、行草等字体,但是并不多见,魏碑、隶书等也比较常用。魏碑、隶书等应该属于楷书的范畴,其中楷书是最为常用的,赵孟俯、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等字体具有严谨、庄重、古朴等特点。行草显得潇洒淋漓,行楷流畅严谨,魏碑比较浓重,隶书比较飘逸,行书的风格看起来放纵流畅。如果食品包装中采用行草、草书的过程中,第一原则应该是易认性,然后是使用性,切记不单纯的追求美,不考虑消费者的认知习惯。篆书也是一种常用的字体,配合图案的话,可以更好的衬托一种古朴、传统的氛围。食品包装设计中采用手写体的话,不仅有利于丰富食品包装画面,同时也有利于提画面字体的变化幅度,进而加快画面字体的变化节奏。综上所述,文字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目前包装设计中已经广泛应用到文字结构形式,而且发挥了很强的消费带动效应。食品包装中应用文字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包装字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李大伟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潜意识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作用 1潜意识的构成和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 潜意识是由生活中细小的信息元素构成的,产品包装的创作也应该和潜意识的构成一样,所呈现的包装信息都应该表现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设计师们可以时常捕获记录那些日常生活经验习惯中忽略的细节,将之夸张化、情感化、情景化地通过食品包装材质、造型、图案、色彩、文字的多维视觉信息表现,从而唤起顾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心灵触动,创造产品与顾客之间的共鸣空间。以下从五个不同的方面论述“潜意识”对食品产品包装的消费促进作用。 2材料在潜意识中的情感表达 各种不同的包装的材质因为其纹理和质感的不同特性,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主要有纸类材料、塑料材料、玻璃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竹木材料几种。纸质包装轻便,可以按设计者意图将各种图形图案完整的在其上进行展现,以最大限度地表现包装设计的创意和传达商品的信息。在人的潜意识中,光滑的纸张能带给人流畅顺滑之美,粗糙的纸张显得古朴有内涵,通透的纸张有明亮之度,给人清心明目的感觉。玻璃材质可以拉近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距离,透过食物本身的颜色以及简单的装饰手法,留给了消费者幻想味道的空间。液态牛奶在玻璃容器下生成了固态的形状,黑色的不规则圆点散布在玻璃包装的表面,让人很快联想到奶牛身上的纹路。现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奶的来源与新鲜程度,这在无形中让消费者感受到大自然和新鲜健康的感觉。金属材质常见用来密封饼干、糖果等食品,这些“铁皮盒”具有很好的严密性,人的潜意识对于密封紧密的东西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有一种想打开的冲动。德芙巧克力使用粉红色爱心形状的铁盒包装,可以营造出浪漫和神秘的气氛。陶瓷和竹木两种比较特殊的材料也能在人的潜意识里给人带来一些特别的感受。陶瓷材料素雅、白净、光洁,给人心无杂念的感受;竹木材料结实、朴质、原始,赋予人返璞归真的心境。两类都是“有声”材料,陶瓷清脆,竹木低沉,带给消费者视听双重体验。 3仿生造型在潜意识中的情感表达 食品包装的形态可以从造型和图形两个方面来理解。关于造型设计是由食品本身性质、形状和重量来设计的,对不同质感的材料进行切割、旋转、折叠所设计出的各种造型,可以引发出潜意识中不同的情感信息。平面蕴含有平整、光滑、简洁之感;曲面有柔软、温和、富有弹性之感;球体圆润、丰满;方形严格、标准。采取柔和的造型,减少棱角,便于取握,给人一种亲和感。大自然总能激发出人类内心最美好的愿望。将自然之美融入到包装的形态结构中,是赋予生物体生命力、表达亲切感和情趣的内容与形式完美、和谐、统一的艺术。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形体、功能原理来设计新技术系统的科学,是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互相渗透、彼此结合而产生的。仿生不是原封不动地模仿生物原型,而是以生物原型为依据,通过创造性思维,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创新获得设计的形态。 4色彩在潜意识中的情感表达 色彩是最直接、最醒目的情感传达方式,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搭配,最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色彩作为食品包装最显著的外貌特征,能够首先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色彩表达了人们的信念、期望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测。粉红色能在人的潜意识中给人以浪漫和温馨的情感暗示,天蓝色则具有积极向上的感受,草绿色可以消除人们的视觉疲劳等等。同一系列不同口味的牛奶包装,通过色彩的区别带给消费者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原味牛奶,淡淡的绿色几乎和白色融为一体,表现了牛奶的纯度,让人消除疲倦感;草莓味牛奶,粉色在包装表面渐渐浮现出来,让人心神安宁;蓝色的包装代表美好的一天,让人积极向上;橙色的包装与蓝色的包装形成对比,从这组包装中跳跃出来,给人动感和活力。 5文字在潜意识中情感表达 在产品包装设计中,文字是很重要的部分,它能准确、迅速表示商品的名称、功能、用途以及其说明等,让人一目了然。文字字体选择不同、字距行距不同,给人的视觉形象也不相同。篆、隶、楷、行、草等不同的字体,各自也有着不同的字态美。例如隶书风格稳重,朴实又温和,适合在一些中老年人产品包装上使用,草书活泼飘逸就更适合一些年轻的消费群体。除此之外,文字中蕴含情境能够更加深层次地触动消费者的心扉。“百事可乐”公司在1903成立以来,其口味一直没有太多的变化,但百事可乐公司通过不断推出以不同的主打词为核心来设计的包装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这些主题文字都指向人们某一层次的潜意识需求。例如:“天然饮料,这就是健康”——安全健康的需要;“提神、爽心,令人诱惑的口味”——生理需要;“你从生活中获取,百事从奉献中获取”——社会需要;“百事挑战,让你的感觉来决定”——自我实现的需要;产品包装的制定从消费者潜在的需要开始,可以不断地为产品注入新的活力。 6图形在潜意识中情感表达 图形可以通过形象语言吸引广大消费者的视觉感观,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思考的广阔空间,如果包装设计师能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处理形象素材,会大大提高产品的吸引力。Saggezza品牌的巧克力的包装设计,采用绘画手法的表现形式。每个包装罐绘制有不同的天气,分别有多云、阳光、暴雨、大雪、小雨几种。天气是最能够反映人们心情的,人们会随着天气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也可以比作是人生的际遇,虽然总是有太多不安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努力总会看到雨后晴空。这组包装设计欣赏趣味浓,虽然并没有直观地表现食品的真实形象,但是却留给了消费者更多产生共鸣和自由想象的空间。 7结语 通过材料感觉、仿生造型、色彩的象征表达、文字潜意识表达及图形形状几方面的包装设计分析,可以看出基于潜意识的包装设计理念正是一种合乎人性的需求、能表达和释放人性情感的设计思想,它能够很好地激发不同的消费群的喜欢和亲睐。把握好“潜意识”的设计语言,可以更加有效挖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促进产品的销量,在提高食品包装设计的附加值上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孝淳 欧阳超英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传统食品包装设计视觉文化探讨 目前对于包装设计的研究主要是对它的绿色化和环保化等趋势进行分析,对于传统的食品包装涉猎较少。在中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挖掘与之相关联的视觉文化要素融入包装设计创意构思,可以推陈出新,对视觉文化的研究也有利于传统食品包装的进步。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中国文化强调阴阳和谐,天人合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真、善、美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在包装上也无不体现这些文化内涵,这种文化思想的精髓贯穿在中国包装设计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之中。 1视觉文化使体验外观的视觉美化成为主流 科学研究表明:视觉获取的信息量占人类获取信息总量的70%,听觉占20%左右,其他感觉器官的获取量仅占10%,视觉在整个感觉器官中显然居于主导和基础地位。视觉是作为感知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视觉性的资料和信息。海德格尔说过,他认为现时代就是“世界图像时代”,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图像生产、流通和消费膨胀的非常时期,处于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图像资源富裕乃至过剩的时期,现代都市里的居民,眼睛终日受到各种影像的诱惑和刺激,一方面是视觉需求和视觉欲望的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当代文化的高度视觉化和媒介化,又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具诱惑力的图像。人的可视性要求与视觉欲望不断攀升,人类的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具象化,而视觉文化正是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对象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式样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它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在包装设计上,包装是视觉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没有视觉文化的食品包装,虽然华丽奢侈,但就像没有窖藏的红酒不耐人寻味。分析传统食品包装的视觉文化要结合具体包装的材料,色彩选择,图形选择,文字选择来分析。 2如何选用包装材料 对于材料,在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使用不同。传统的食品包装多选用的是天然和再生的材料,如纸、竹、陶瓷等无污染。材料的选择取决于食品种类,包装在传统的观念上来说是保护食品,方便贮存,主要是功能性方面的要求。如茶叶包装,分袋小包装加可以过滤的细孔小袋和便于取用的小绳等人性化设计都是在诠释功能性。 3在色彩方面遵循“远看颜色近看花”的视觉规律 “远看颜色近看花”这是视觉之规律,就视觉效果而言,色彩先于造型。人们看物体首要是对色彩产生反应后随之是文字图案,色彩构成了产品初印象,有先入为主之效应。对于食品包装设计来讲,设计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引起消费者的食欲。懂得色彩视觉性心理可以把握整个设计。色彩也会带给消费者不同的心理体验。例如,白色表示食品的卫生和清凉,用透明或无色显示食品的纯净与安全;绿色表示食品的新鲜和无污染;金色和红色是传统食品中使用较多的色彩,受文学、戏曲的影响,中国人崇尚红色,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红色代表喜庆,象征热情;对黄色、橙色也颇为偏爱。明黄为中国帝王的专用,黄色具有权威、辉煌、智慧和高贵;而橙色则体现阳气、元气、乐天等意义。所以中国人在喜庆佳节的食品包装上多以红、黄、橙色调为主,以体现喜气洋洋暖意融融的喜庆气氛。图像时代当然得分析图形和文字这两个视觉性要素。图形是商品特色的放大镜,图形还可以对产品的功能作比喻化、象征化和联想化的描述,传统食品包装上的图形不仅是带来装饰效果而且包含了很多古代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和吉祥寓意,是古人思想精髓在视觉上的具体表现。文字是商品包装中记忆强度最大的元素。包装上的文字主要是广告文字和说明文字,广告文字如“味道好极了!”,这类词语能直接刺激购买欲。说明文字,包括商品牌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特点、功能及使用方法,解释性标语,如“绝对不含防腐剂”,可以消除消费者对食品、饮料和化学制品所含成分的顾虑。利用图形和文字将商品的内容和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使商品形象具有审美和个性品味。 4结语 色彩、图形、文字等视觉性要素是传统食品包装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将这些因素带入设计中使它们成为视觉符号通过包装设计向消费者传递,人们的视觉素养在逐步提升,加强了对视觉符号的理解,把握包装上的视觉性要素可以激发购买者的需求。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剖析传统的食品包装有利于创造出更好的满足人们需求的东西,提升包装设计内涵。 作者:文琴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艺术与体育学院
商务英语论文: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分析 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以学习者为主体;第三,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尊重学习内容本身的逻辑关系。 一、建构主义理念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1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可以确定学习者将要学习到的内容,其中包括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等,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实际情景的创设,所以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要注意设计有利于学生的情景;第二,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以学习者为主体;第三,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尊重学习内容本身的逻辑关系。 2设计学习情景。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情境设计的作用十分突出,在商务英语教学课堂上,一个好的情境设计可以让学生很快的进去到角色中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情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在设计学习情境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情景要接近真实。一般在商务英语课堂上模拟的场景有海关场景,公司场景等,涉及到的业务有合同签订、商务谈判等。 3设计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指的是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下采取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学习策略主要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学习的策略可以分为:社会性策略、情景性策略、主动性策略和协作式策略。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于网络多媒体的强大优势,自主探索,通过对各种教学情境的熟练掌握,学习商务英语的实践能力。 4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就是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通过一系列教学内容来体现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设计学习任务是,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内容要涵盖目标定义的知识体系,将学习内容镶嵌到建构主义要素中,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在学习内容中体现出实训内容,这样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的意义。 5设计学习资源。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学习资源主要是指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源,范围很广,可以是声音、图画,还可以是文本等。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中,意义建构需要大量的信息,商务英语教学在设计学习资源的时候需要注意三个方面:要以网络多媒体为基础;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学习资源;适当运用信息加工工具。 6评价学习效果。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评价学习效果指的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学生对于商务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的内容体现在三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是否实现了意义建构。建构教学理念下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卷面考试或者现场表达等,测试的范围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查阅信息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二、小结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程度逐渐在加大,社会上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商务英语需要的能够在涉外岗位上应用的综合型人才,强调的是对英语语言的运用与商务实践知识的结合。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教育潮流,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可以为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含义以及对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接着给出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模式,模式的设计分为六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情景、设计学习策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学习资源和评价学习效果。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建构主义通过本文对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探讨,对一般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商务英语论文:对语用下的商务英语研究分析 一、语用语言信息充实 在商务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语用语言信息充实包括对词语、结构或篇章等语言形式在特定语境中隐含的交际信息进行推理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区分原文的隐含用意,同时确认字面意义是否是作者真正用意。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上的差别,以再现原文真实含义,使原译文受众实现同样理解。按照词典的具体释义,某一词语或结构可能表达多义,某些词语承载信息的概括性或含糊性很强,实际运用中在词语选择及其含义理解上具有语境顺应性。因此,在对话语理解时一定要进行语用充实。翻译与话语理解都具有较强的语境依赖性,这就需要结合特定语境关系补缺原语信息语境,以使译语表达达到语用充实。如原文A:请尽早下订单。B:请方便时将样品寄来并告知最惠条款。C:请尽快将乐器的产品和价格目录寄来我方。译文A:Soyourearlyorderisabsolutelyessential.B:Weshouldbeobligedifyouwillsendussomesampleswiththebesttermswhenitisconvenientforyou.C:Willyoupleasesendusassoonasyoucanthepricelistsandcataloguesofallmusicalinstruments.英语与汉语在句式上存在很多差异,翻译过程中不要过分受原文语序和结构限制,汉语中含有“请”字的祈使句译成英语时不仅可以使用带“please”的祈使句式,还可使用其他句式。 上例中,A句译为陈述句,表面是对事实进行陈述,实际上是以委婉方式提出建议。B句是非真实条件句的虚拟语气,是一种提出要求、建议、命令的常见方式。C句是疑问句,通过“询问”,向对方间接谦和地提出要求,与前两类句式相比更为婉转,也更有礼貌。由于采用询问或征求对方意见的间接方式进行,不仅能表明话语含义,也足以对对方表达出必要的尊重,有效避免了由于太过直率而产生的不敬之架势,遵循商务交际平等合作原则,可以看到,上述话语的字面含义与译文之间差别较大,译语使其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信息得到重现,这就是翻译对原译文之间实现的语用等效。商务英语翻译涉及语言转换、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在实践中,商务翻译,不仅要精通语言,还要熟悉原译文的文化传统及消费心理,以达到社交语用等效的目的,翻译中要对表达形式灵活运用,进行语用调整,增加译文可读性。若在形式上贴近的译文,就可能对原文造成联想意义的误解。因此,对译文进行调整才能充分反映出原文的联想价值。实际翻译中对称谓的使用及其翻译也比较复杂,通常涉及社会文化等很多方面因素。在一定语境中,不同语调常用作传递某种特殊的“语力”。因此,称呼语只有在特定语境中才能准确推断出其真实的语用意义。 二、结语 综上所述,商务翻译不单纯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具有明确商业意图的特殊交际活动。译者不仅要考虑作者意图,还要考虑读者具体要求,同时兼顾各方语言特征、审美心理、消费理念等语境中多因素的认知,按照语用等效原则,将语用充实用于理解和再现两个过程中,对语言表达习惯、文化背景等因素导致的交际障碍进行灵活处理。这对于商务翻译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语用下的商务英语研究在商务活动中有利于商务人士驾驭好自己的语言,从而使交际沟通更为有效,也使商务翻译实践更为理性,对于提高翻译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商务英语论文:BEC商务英语口语考试通关的技巧 1. Be well prepared. 做好充分准备是成功的基本保障,这包括对考试风格,模式,题型和最新动态的熟悉,更包括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口语练习。但必须指出一点,准备的过程不应是背诵的过程。很多考生对自己在面试中的表现感 觉良好,最终却对自己出乎意料的低分大吃一惊,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原因很简单:考官对考生背诵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很反感,尤其当他/她听到同一种答案被很多考生重复使用时,那种令人作呕的感觉可想而知。在考官看来,Using a prepared answer is similar to cheating! 所以给准备BEC考试的考生一个忠告:Over prepared is often as harmful as under prepared. 2. Have an easy but concentrated state of mind. 心态对于任何事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语言测试,尤其是一对一的口语测试更是如此。良好的心态可以使人超水平发挥;糟糕的心态却可以让人遭遇滑铁卢。在以往的BEC考试中,相当数量的考生是因为心态不好,主要是过度紧张导致失利的。应该说适度的紧张还是有益的。我们应该充分重视BEC口语考试,但没有理由惧怕它。调整心态,放松心情的几种方法: 1) 尽量把参加BEC面试想象成拜访一个朋友,而那个朋友有一些问题不明白,需要向我请教。 2) 面试前一晚一定要睡个好觉,考前一餐不要吃得太饱,当然也不能空腹。 3) 进入面试房间前做几次深呼吸,然后告诉自己:既然我知道自己英语说得不错,别人也应该知道。 4) 把对方想象成考生,把自己想象成考官,当然该回答的问题还是要认真回答。 5) 如果知道自己的英语口语不太好就更没必要紧张了,紧张又不能帮我提高成绩,不如彻底放松,奋力一搏,说不定就能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3. Focus on your English instead of your ideas. 考官在考察我们的英文而不是我们的思想,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我认为"闪光"的思想强迫自己说那些说不清的英文句子,重要的是把我有把握的英文说清楚。考官基本上不会在乎我们的观点,而是根据我们的英文打分的,况且我认为很精彩的一个观点很可能其他人已经重复过多次。一个蹩脚的复杂句并不比简明流畅的短句给考官的印象更好。在口语表达中我是主动的,没有人强迫我说什么。不会说的词就换另一个词;没有把握的句型就换另一个句子;讲不清的观点可以马上用另一种观点,甚至违心地说几句话也无妨,为了拿到分数豁出去了。记住:虽然语言只是表达思想的载体,但那是在生活中。在语言测试中,尤其是当我们的语言手段不足以表达我们复杂的思想时,一定要让思想服从于语言,只讲能讲得清的观点。 4. Use your common sense. 很多考生分丢得实在冤枉,当被问到一些常识性问题时,我们往往因为缺乏常识或不会利用常识而轻易放弃机会,白白丢分。要知道十几分钟的面试转瞬即逝,放弃一个问题可能就意味着分数降一个档次。有些问题被考生放弃并不是因为语言问题,而是他们认为对这个话题没有idea,不知道该说什么。例如被问到家乡最有趣的方面是什么时,很多考生吞吞吐吐说不出来,或者干脆说没什么有趣的。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只要有一点常识就不难想到有太多话题可讲: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地方风俗、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节日庆典、饮食习惯、教育制度、天气情况等等都可以成为谈论的话题。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任何问题。Saying something is better than saying nothing! 5. Be calm in mind and active in attitude. 回答问题时要沉着,冷静,思路清晰,同时表现出主动参与、喜欢交谈的态度。首先要保证听懂问题再回答,不要听到之言片语就慌忙回答,随后发现误解了考官的问题或答非所问;更不要没听懂考官的问题就沉默不语。如果真没听懂也不要慌,可以先根据此时的谈话背景迅速寻找线索,把自己的猜测大胆讲出来,待对方证实后继续回答。例如: Q: What's your line of business? A: Excuse me, are you asking me to talk about my job? 假如连一点猜测的线索都没有,坦白的告诉考官你没有听懂比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更能表现出考生喜欢参与的坦诚态度和善于交谈的应变能力。有必要经常提醒自己:The BEC interview does NOT focus on your academic English. It focuses on your SURVIVAL English 商务英语论文: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应遵循的礼貌原则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商业信函逐渐成为人们在经济领域内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通过它人们可以交流信息、联系业务、商谈贸易、磋商、处理问题、传递友谊等。商业信函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商业信函中必须注重礼貌策略的表现。商务英语信函是国际贸易双方进行书面商务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其撰写的成功与否对企业的业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可见,礼貌在商务信函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礼貌原则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过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商务交往越来越频繁。在国际商务交往中,书信则是最重要的书面交往方式。在书信往来沟通中,双方极有可能不曾谋面,而只是以信传情达意。在以信传情达意中,双方应该努力塑造良好形象,争取并保住新老客户,以取得更好经济效益。礼貌是商务信函的重要语言特点。在礼貌原则指导下的信函能够给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进而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展开。 一、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原则 写作商务信函并不要求您使用华丽优美的词句。您需要做的就是,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对方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您想说什么。一般地,商务信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写作原则: 1、礼貌原则(courtesy) 礼貌不仅仅是指有礼而已,并不是简单用一些礼貌用语比如 your kind inquiry, your esteemed order 等就可以,它是从一个“您为重”(You - attitude) 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了使商务英语文书更具礼节,撰写者还应避免过激、冒犯和轻视的用词。 2、体谅原则(consideration) 体谅原则强调对方的情况而非我方情况,要体现一种为他人考虑、多体谅对方心情和处境的态度。当撰写商务英语文书时,要将对方的要求、需要、渴望和感情记在心中,寻找最好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 3、完整原则(completeness) :在信函写作中,信息完整很关键,所以商务信函中应包括所有必需的信息。 4、清楚原则(clarity) 清楚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最重要的原则.一封含糊不清、辞不达意的书信会引起误会与歧义,甚至会造成贸易损失。清楚表达应注意选择正确、简练的词以及正确的句子结构。一般地,商务文书的撰写者必须将自己的意思清晰地表达出来,以便对方准确理解。 5、简洁原则(conciseness):要求我们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写作中, 我们应当用简短、易懂、直接、朴素的英语, 要避免重复、罗嗦, 不要将读者的时间浪费在你那难懂的字眼上。 6、具体原则(concreteness):使所表达的内容准确而又生动。当涉及到数据或具体的信息时,比如时间、地点、价格、货号等等,尽可能做到具体。这样会使交流的内容更加清楚,更有助于加快事务的进程。 7、正确原则(correctness):正确原则是指不仅是语法、停顿和拼写正确,也指语言标准、叙述恰当、数字精确、以及对商业惯用语的正确理解 二、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1、运用礼貌语言 在商务英语书信交际中,经常使用的尊称语,亲呢语、祝颂语乃至含蓄委婉语等都体现了礼貌原则。礼貌语言的使用,不仅能传递给对方高兴、感激、愉悦等积极情感,同时还可以委婉的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这样可以对商务合作的成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试比较: a) Your order NO.85 for l00,000 yards of Cotton Prints Art.NO.1002 is rejected.我们拒绝了你方85号关于订购货号1002号印花布十万码的订单。 b) 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we have been unable to accept your order NO.85 for 100,000 yards of Cotton Prints Art.No.1002.我们遗憾地通知你方我们已不能接受你方85号关于订购货号1002号印花布十万码的订单。后一句比前一句恰当,因为后一句比较含蓄,前一句则比较直接、生硬。因此,后一句就是礼貌用语。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虚拟语气来使要表达的令人不快的意思显得间接委婉。试比较: a) If another instance of this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sample and the goods received occurs, it will be very embarrassing.如果订货样品与收到的货物不符的情况再发生的话,会令人十分b) If another instance of this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sample and the goods received should occur,it world be very embarrassing.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更婉转,因此,它就较为礼貌。 2、突出对方本位(You attitude) 在商务英语书信中,我们切记,无论是给谁写信,我们都应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考虑对方的处境,明白对方的难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采用你方观点(You-attitude)写信,说明我们理解对方、体谅对方。因此,为了体现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人称尽量不使用I或we开头而应采用用第二人称you或其物主代词或者your.以突出You attitude。译汉时多使用谦辞.称对方为“贵方”.而称自己为”本公司””我方 等。例如: (1)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any of the items,please don’ t? hesirate to telI US如果贵方对任何产品感兴趣 请告知我方。 (2)To meet your requirement We are wiling to make some concessions to cut 3% of our price if the quantity of your individual purchase is not less than 50 tons为满足贵方要求,如果贵方每次购买不少于5O吨的话,我方愿意做出一些让步,降价3% 。从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不管你的目的是提供信息、说服别人还是增进友谊,最打动人的词就是”you” 和”your 。 3、使用委婉的语气 在商务交流中,双方难免会有分歧.为了不因直接话语而冒犯他人,建议在商务英文信函写作中尽量使用温和、委婉的语气。要想表达委婉的语气在商务英文信函写作中可以适当的使用语义模糊的词汇如 I m afraid ,I think,I believe”或运用虚拟语气,疑问句等形式。例如: (1)I m afraid we can t accept ” Cash Against Document on arrival of goods at destination”.我方恐怕不能接受货到目的港后凭单付款的支付方式。 (2)Could you make payment by irrevocable L/C。贵方可否用不可撤消信用证付款。除了以上几种表答方式以外,情态动词、条件句、被动语态过去时的使用也可以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委婉的语气可以避免对对方的直接命令或指责,易被人接受,对商务沟通起到推动作用。 4、展示人情味 中国人很重感情,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尤其当对方发生了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时往往会向对方表达亲切或同情之意,并且会表示一定的理解和美好的祝福,这种写信人向收信人表达关心、理解或同情的方式我们称作“展示人情味”策略。谚语说得好:“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此话道出的真谛同样适用于商业伙伴之间的相处。当朋友遭遇不幸时,恐怕没有什么能比表示深切慰问的信更能让人感激,更彰显礼貌了。例:We acknowledge receipt of your letter dated the 3rd this month enclosing the reprography of the insurance policy,we are regret for your loss.(本月3日来函和保险单复印件已经收到,我们对贵公司所遭受的损失深表同情。)这是一封与遭受损失的公司就交货期限进行磋商的信函,信中表达了己方对对方遭受的损失的同情与关心,充分体现了写信人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5、避免不和 避免不和在商务信函写作中,主要表现为当写信人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或不愿满足对方的要求或请求时,为了不造成对对方的直接否定,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在回信时写信人要避免直陈不同的意见。 ①We sincerely recommend you to accept our proposal as our stocks are getting lower and lower day and day ,and we are afraid we shall be unable to meet your requirements if you fail to let us have your confirmation by return.(我们真诚地劝告贵方接受我们的建议,因为我们的库存逐日减少。如果贵方不立即确定,我们恐怕将无法满足贵方需要。)在此句中,如果把recommend 该为advise 的话,就会不妥。因为advise 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涵义,好象非接受我们的建议不可,其实对方接不接受得由自己作主,别人无权干涉。 ②According to our records , you have not yet settled your account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supplied to you on 10th December and 20th January this year.(根据我方存档,贵方尚未还清我方今年12月10日以及1月20日向贵方提供的电子设备货物的资金。)作者用According to our records 这个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来缓和对方未付款的事实。特别要注意,当双方观点不能统一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并尊重对方的观点。如果对方的建议不合理或者对您的指责不公平时,您可以据理力争,说明您的观点,但注意要讲究礼节礼貌,避免用冒犯性的语言。 三、结语 在商务交往中 商务信函不仅是用来沟通的媒介。更是建立友谊、吸引客户的手段。商业信函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商业信函中必须注重礼貌原则,其撰写的成功与否对企业的业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商务英语写作中礼貌原则的运用,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商务合作的顺利进行。 商务英语论文:分析商务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应用 摘要:在现阶段的商务英语教学中,各院校都注重了显性课程的建设,却忽视了环境、文化、制度和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塑造和潜移默化作用,而这种教育的作用机制恰恰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隐性课程 课程根据其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formal curriculum)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通过课程表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学校教育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不是通过课程表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学校的物质环境、文化体系、人际环境结合形成的综合教育环境来呈现。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是多方面的、长久的、深远的。 一、隐性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1.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隐蔽性:除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所有物质环境、文化体系、人际环境、活动安排等都是隐性课程的内容。隐性课程不是以直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施教,而是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活动、优美、充满生机、令人愉悦的环境、友好、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一种自然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在暗示中把有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过程之中,并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 2.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隐性课程主要注意的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学校的隐性课程主要通过人、事、物、制度和活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规范的作用,并最终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价值判断体系。然而,由于该课程是通过情感融合起作用,其效果可能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显现出来,但更多的则是在在学生就业进入社会后,在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时外显出来。虽然,隐性课程并不直接决定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但是通过隐性课程教育所形成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于第三产业,社会的参与程度高,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是他们重要的人生课题。因此,他们在社会和企业中所持有的态度、意识、情感以及价值观等都是隐性课程作用的结果,并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更长久。 3.隐性课程具有多样性。隐性课程的载体广泛而且形式众多,且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给予学生们影响。它既可以表现为看的见的富于特色的校园建筑、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表现为无形[优论论文]的承载着人文价值的校规校级、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二、商务英语隐性课程设置的意义 隐性课程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尤其如此。作为语言学习者,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而隐性课程对于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效果,它能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形成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积极地落实学习计划和安排,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上的导向功能。隐性课程通过各种复杂多样的因素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校富于现代意识和人文气息的建筑设计、静谧而干净的校园绿地、生动活泼又格调高雅的各种活动都是德育精神的物化体现,引导学生向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科学的人生观。 2.情感的陶冶功能。现代社会中不缺乏高智商的人,但缺少高情商的人,无数的实例证明,一个人的成功在许多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而这种情感是通过隐性课程中的体验、熏陶、感染的作用机制的形成的。积极、和谐、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校园环境与文化能够给受教育者以积极的心态,学校文化所内含的价值取向会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深刻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学生发展起良好的道德情感。 3.能力的提升功能。学生能够从优美的环境、人性化的制度、先进的文化氛围和各种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鉴赏力、意志力、执行力和实践能力。而隐性课程则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遵从个人意愿有选择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使用 鉴于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形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语言习得的特殊特点,我们从物质的、精神的、社会关系的(人际的)和文化的几方面来谈英语隐性课程的利用。 1.建立有利于商务英语 专业学生的物质情境。物质情境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硬件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模拟谈判室、商务英语模拟实训室、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等;购买大量的商务英语类及相关图书、期刊、报纸、光盘、多媒体课件等,以满足广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在教室、走廊、学生宿舍张贴英文标识、海 报、手抄报等,制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我们还尽可能设置一些完备的陈列室或展览馆,以对各国的地理、民族、风情、人种、习惯等作一些英文的介绍。这些物质情 境的建立有利于隐性课程作用的有效发挥。 2.建立有利于商务英语教学的制度环境。定期组织商务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室学习关于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学校的各种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管理制度等,并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切实执行;在教学、考试、教师企业锻炼、学生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制定相应的规定,并确立实施和监督检查方案;在学生实习和实训的过程中,引进企业文化,制定出既能满足教学管理需要,又能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用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快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3.建立有利于商务英语教学的文化环境。就商务英语学习的文化环境来说,它主要指班风学风、文体活动、大学生创业活动、各种竞赛活动等,以及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加强学生课外文化生活的指导,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习,既要有英语语言学习技巧,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实务等方面的内容,又要有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等前瞻性的内容;还应该举办多种多样的、广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剧演出、英文歌曲大奖赛、模拟应聘大赛、模拟商品推介等;支持学生成立多种课外活动团体,如英语协会、演讲协会、广播协会、英语剧社等,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鼓励学[优论论文]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青年志愿者爱心活动、产品推销、翻译义工、中小学生英语辅导等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4.建立有利于商务英语教学的人际情境。商务英语教学中人际情境主要指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始终存在于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课外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怀能够让学生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师生双方都处于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教师愿教,学生愿学,从而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理想教学效果。在师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的优势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应巧妙并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地位,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隐性课程的存在是多方面的,且其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运用当中也要注意它的消极功能。因此,隐性课程在商务英语教学利用时,要正确把握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关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普遍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拓展。商务英语隐性课程是商务英语显性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与显性英语课程相辅相成,协调配合,把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习得转化为丰富且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和意境,隐性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英语语言文字、掌握语言运用技能、熟悉英语国家文化、熟知商务知识、练就商务技能、拓宽思维方式和视野广度、提高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这些则是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真正目标所在。一个专业办学要有特色,其“特”就应“特”在隐性课程的设置和利用上。只有我们既注重显性课程的正面教育作用,又充分利用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作用,商务英语教学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商务英语论文: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的用途 1商务英语在经济全球化过程的重要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使国际贸易和商务活动变得日益频繁,商务英语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交流中举足轻重。言语的准确表达,是经济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1.1学习商务英语的必要性自从中国入世,外资企业不断进驻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进入外企工作。尽管企业性质,工作场地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从事涉外经济贸易活动,和如何在外商经营的企业里拥有一片天地。如果商务英语的掌握能力欠佳,会影响双方的贸易来往,语言本身是一门用来使用的工具,商务英语是现代外资企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1.2商务英语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凭借金融作为核心,依靠知识作为基础、提倡信息技术作为先导、依仗以跨国公司作为载体。关于经济全球化,其中的一个新趋势,是使国际贸易全球化。因为国际贸易是中国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加入WTO以来的几十年,我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在全方位实施开放,比如在传统领域中,更加注重产品的更新与开放,在新兴领域里,强调突破性开放的重要性。国际贸易的含义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加上贸易在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合二为一,更加趋向市场,逐渐和谐统一。 2商务英语在国际商务贸易领域的作用 2.1商务英语在进出易中的作用在货物的进出口贸易的程序中,商务英语在交易磋商与签约环节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交易磋商,是指买卖双方通过函电或口头的方式所进行的业务洽谈,它是整个业务的关键阶段。在交易磋商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使用商务英语,是让内容变得明确完整、让文字变得简洁明了。我们在拟订书面合同的时侯,应注意如何使用规范的商业用语,并遵循较固定的条款模式,不破坏原貌,尽力地采用习惯用语,做到措辞准确和严谨;行文尽量简洁并不留漏洞;并避免解释上存在分歧的地方。在交易的过程中,对进出口商品专业术语的正确理解,并正确应用,它将最明显地影响到商品交易中的经济效益,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交易的成败。 2.2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商务英语的主要领域:包括了经贸、公关、管理、金融、营销等,它的实质是商务背景,专业知识和商务语言的综合性运用。商务英语是为国际商务活动服务的,是一门专门用途的英语,它以英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为基础,有独特的语言的特性,和一定的语言魅力。商务英语的使用,多数在国际贸易的进行中,它是企业合作双方的必要使用的交流语言。国际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商务英语的积极性,和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专门的商务英语通用的使用语言。商务英语的特点:包括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归根到底地总结,商务英语的实用普遍性是它很突出的特点。 2.3掌握国际贸易知识的必要性商务英语是商务专业知识和英语相结合,具有专门用途的英语,英语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具体运用。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使用英语,更好地进行书面,和口语交际。商务英语的涉及面很广,涵盖了贸易的各个领域。只有掌握国际贸易专业词汇的用法,及其它的使用内涵,不断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及其相关法规,才能做到表达用词准确、和达意。只有把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与良好的英语基础完美结合,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场中有一席之地。 3国际贸易中的商务人士需要注意的原则 3.1掌握良好的语言技能,了解行业知识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外企里工作。虽然工作性质,工作场地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如何从事涉外的经济贸易活动,如何在外商经营的企业里占有一席之地。语言差异无疑是在语言方面欠缺的人所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在我们熟知的生活英语、学术英语之外,商务英语对于从事商务贸易行业的人,使用的频率多。从客观上看,商务英语比较直白、要求严谨准确,趣味性不强。但是工作类语言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所有人都需要工作或面临着工作,一旦它成为了生存语言和发展语言,它的不可或缺性便被放大。很多国家现在把标准化的商务英语作为选择非英语为母语国家录用员工的标准,具备较好条件的,将更有利进入国际化企业。 3.2注重商务礼仪,提升贸易人员的形象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商务人士文化修养水平较高,加上乐观的天性,使她们较好地开展公关活动。以商务英语这种世界语作为通道来加强对外联系和交往,无疑会给当事人增加魅力。如我国副总理吴仪,原来她担任外经贸部长的时候,她娴熟的英语水平和优雅的举止,给她增添了不少知名度。在商务活动中,为了尊重对方,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各方面,商务礼仪的培养,包括了仪表礼仪、书信来往、电话沟通、言谈举止等技巧。在商务活动的场合可分为办公礼仪、宴会礼仪、迎宾礼仪等。以此可见,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知识,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可以事半功倍。未来世界里全球一体化格局,决定了我们的距离会越来越近,而语言,正是拉近这个距离的舵手。 3.3秉承务实、灵活、多变的态度商务英语是英语在商务活动过程中的一个桥梁,英语的运用必须服从商务,基于商务。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遵守贸易规则、开展诚信贸易、遵循法律原则固然重要。但是,随着贸易的快速发展,因为多元化贸易理念的产生,便要求我们必须学会采用有效的,且富有弹性的方式,来处理贸易实务,解决贸易问题的。务实贸易具有这种灵活特性,因此,商务人士需要对贸易双方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经济背景、市场背景等各方面有所了解,投其所好,尽量不触犯禁忌或对方所恶。在遇到问题时,灵活变通,因地制宜,把复杂的东西简单 化,就能够巧妙地为企业解决问题,成为真正的优秀商务人士。因此,务实,灵活,多变的态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逐渐培养的过程。 商务英语论文:商务英语书面语篇的本质性认识探究论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贸易的日趋融合,中国和世界其他合国的合作和贸易往来日渐频繁。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商务通用语言,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涵盖了商务活动的全过程。商务活动的范围很广,涉及国际贸易、经济、金融、营销及保险等多个领域,在这些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都可称为商务英语。英国商务英语专家Nick Briger曾指出,商务英语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化意识等核心内容。可见商务英语有着英语语言的共同特征,又带有“商务”特色,它以普通英语语法和词汇为基础,又因其起所在的特定的商务环境而在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商务英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色彩,成为为国际商务活动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Business English)。 商务英语书面语篇指商务活动中各种正式或非正式文件,包括商务信函、电传、报告、协议及合同等。商务英语属于实用文体,其书面语篇针对特定的读者,就商务开展过程中的某一具体事务进行协商与沟通,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而其最终目的就是使其商务活动顺利运作,最终达成交易并赢利。明确的目的决定了商务英语书面语篇语言清晰准确,行文简洁,用语礼貌正式的特点。商务英语在词语选择、句法结构和篇章建构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性,本文拟对商务英语书面语篇中的词汇特征进行探讨。 一、专业性强 商务英语书面语篇的词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商务英语书面语篇中含有大量专业术语;第二,商务英语书面语篇中许多普通词汇具有特定的专业内涵。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英语相比在词汇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由于商务英语独特的行业特点,其语言形式、词汇以及内容等方面都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商务英语涉及国际贸易、商务会谈、经济、金融、营销及保险等多个领域的专业内容,而每一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词汇,因此商务英语书面语篇中使用大量的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例如:documentary credit跟单信用证,bill of exchange汇票,option期权,claim settlement理赔,等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很容易造成误解,而专业术语具有国际通用性,其语义单一稳定,概念清晰严密,有利于准确描述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及与此相关的各类单证、函件、协议、合同等,能有效地避免歧义与疏漏,符合商务英语准确具体的原则,因而在商务英语书面语篇中得以广泛使用。 在商务英语中,许多普通词汇通过引申、转换、添加等手段而获得了特定的专业内涵。literature 在普通英语中表示“文学”;而在商务英语中,则表示“printed matters, including leaflets, instruction, product catalogue, price list, etc. (文字宣传资料,如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价目表等)”。例如:In order to market our new product,we have printed fine literature.(为了推销新产品,我们印了精美的宣传资料。) reference 在普通英语中,表示“参考,查阅,提及”;而在商务英语中,其意思是“担保人,证明人”。 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商务英语中也显得非常突出。同一词汇在商务英语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premium一词的常用意思是“额外费用,奖金”,在商务活动的不同领域,它的意思大有不同。在商务合同或保险业务中premium指保险费。而在金融期货行业,premium意思是升水,指远期汇率高出即期汇率的差额,在证券领域指溢价,即所支付的实际金额超过证券或股票的名目价值或面值。例如,Shares are selling at a premium. 再如discount(折扣),一般指商品在原价的基础上按百分比降价。在货币市场discount是“贴现”的意思,指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融资,银行扣去自买进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后,将余下的票面金额付给持票人。而在期货市场discount是“贴水”的意思,指指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的差额。如,When the seller gets the accepted draft, he can either hold it to maturity or discount it with the negotiating bank. 商务英语书面语篇的用词具有较强的专业术语性,显示出独特的行业特点。 二、简洁 简洁是现代英语的特点。法国语言学家A.Martinet在解释语言演变是提出了着名的语言经济原则,认为人的惰性要求在言语过程中尽量减少力量的损耗,采用熟悉的、省力的、多功能的表达形式。这一原则在商务英语书面语篇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商务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商务语言也表现出强烈的目的性。商务往来讲求的是时间和效率,正所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当今社会,商务竞争日渐激烈,交易双方都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电报、电传等现代通信工具的使用更促使商务英语使用简练的语言以节省表达得时间和空间,节约话语成本。简洁明了的语言是现代商务英语的突出特点,在词汇方面的突出表现为缩略语的大量使用。 商务英语书面语篇中有以下较为常见的缩略语类型。 1、首字母缩略语(initials)。首字母缩略语是商务英语书面语篇中使用最多、最常见的一种,这种缩略语通常是技术专业术语或公司机构名称的缩写。例如,L/C (letter of credit) 信用证,B/L(Bill of Lading)海运提单,POD(Port Of Destination)目地港,BR(bank rate)银行贴现率,FOB(free on board)离岸价,CIF(cost,ins 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险加运费价等。 2、截短词(clipped words)。截短词是缩略或截取单词的一部分字母,主要以截取单词的词尾、词首、词腰为主。例如,biz(=business)商业,Corp(=corporation)公司等。 言简意赅的缩略语,可避免冗长的解释,简化交易过程,提高工作效率,符合人们商务英语使用过程中希望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要求,在国际商务合同、协议、函电及单证中频繁使用。超级秘书网 三、 用语规范正式 商务英语书面语篇涉及信函、电传、合同协议、单证等文件,在语言表述方面要求准确清楚。同时某些文件或协议合同涉及产品的型号、交易方式等具体的规定或承诺,对买卖双方均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在措词方面更要规范严谨。商务英语书面语篇属于正式文体,用词一般要规范正式。商务英语书面语篇词语的正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多使用语体较正式的词语替代口语化词语。例如用inform替代tell,purchase替代buy,certify替代prove等。 2、多使用单个动词替代动词词组。英语中单个动词比相同意义的动词短语正式,更多用于书面语,以显得措词规范严谨。如使用continue替代keep on 或 go on,supplement替代add to等。 3、在介词方面,商务英语书面语篇往往使用繁复的介词短语来代替简单的介词和连词。如:in accordance with代替according to;用for the purpose of代替for;用in the case of替代if;用with reference to/with regard to 替代about等。 4、商务英语合同文本或协议中常使用古旧词语以显得庄重严肃。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here,there和where与介词构成的合成词的使用上,如hereafter,herein,hereunder,thereto,whereby,wherein等。这些词汇带有一定的法律意味,在日常英语中很少使用,但在具有一定规范和法律效力的合同文本中却使得意义表述更加明确,也使得整个语篇正式严肃。 5、使用外来词,主要是拉丁语和法语的外来词。比如:force Majeure(法语,不可抗力),as per(拉丁语,按照),pro-forma invoice(拉丁语,形式发票),ad valorem tafiff(拉丁语,从价关税)等。这些词汇具有词义严谨准确的特点,使得商务英语书面语篇正式规范。 商务英语作为世界性通用语言,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是现代英语的功能变体,既有英语语言的共同特征,又因其起所在的特定的商务环境而在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把握商务英语书面语篇的词汇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商务英语,学好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论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摘 要:中国入世后,随着国际商贸活动的增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运而生。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以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多元化评估为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出国际商务活动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跨学科专业,它的专业知识涉及英语、贸易商科、文秘和交际学等方面。该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不仅具备较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商贸基本知识、东西方文化基本概念,而且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能适应职场需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而需求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将人才培养与当地的实际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相匹配。根据几年来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实践和对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调研,总结出其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涉外文秘、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Hymes 认为一个完整的语言交际能力定义应包括四项内容:语法可能性(程度);实用可行性(程度);场合适用性(程度);现实真实性(程度)。这四部分交际能力反映了话语者和听者的语法知识、心理语言学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现场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学生除了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还应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以及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商务运作能力(职业能力)。即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除语言技能之外的商务工作基本技能。如:商务领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运作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等。这是商务英语人才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保证其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明确“一条主线,三个突出 ”,即以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真正体现高职学生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的特点。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进入WTO 后,人力资源市场对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所面临更大的挑战,其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熟悉掌握商务活动基本规则,并要有相当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简单的英语专业+商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另外,英语专业课和商贸专业课开设的课程较多,占用较多的教学课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商务手段已被淘汰,一些商务概念已落后于时展。因此,为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使其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进行调整,使其更科学、更合理。将商务与英语有机结合,适当增加能提供学生必需的国际商务活动操作能力的基本培训,删减一些重复或交叉以及内容滞后的教学内容。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可分成三大模块: 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语音、英语基础综合课、语法、泛渎、英语听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翻译、商务口译、商务英语视听。商贸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制单、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着重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强调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的训练,英语基础写作不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因为它被作为英语基础综合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着重训练的是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基本技能。商务英语课程涵盖商务基本原则和运作。商务英语阅读包括商务常用文件如报表、信用证等。 商务英语写作涵盖原来的外贸函电和实用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和商务口译课程训练的是商务活动中的会议翻译、谈判翻译、公司及产品介绍等技能。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 置为的是更有效的利用教学课时和教学资源,更大限度的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要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能力,让他们快速适应社会,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就应重视学生商务英语的基本工作技能、商务英语的业务操作能力与运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这些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应成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建构主义,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建构的。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权利和机会。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注重的是学生要学会什么,而不是应学什么;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教学评估采用的是多元化评估方式;关注个体学习者,同时也注重全体。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口头交际、口头报告、团队合作,信息搜集、电脑操作、商务礼仪等方面的技能。 多元化评估可表现为评估内容多元化如商务英语沟通、商务英语信函、信息搜索、团队合作、文秘技能、办公设备操作技能、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商务文化知识等;评估方式多元化如课堂表现、口试、英语辩论、市场调研、产品演示、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期末测验等;评估时机多元化强调的是过程评估。在教学的不同时段对学生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估。这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商务英语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评估的职业教学模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活动紧密相关的专业,其培养的人才应突显较强的商务英语职业能力,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元化评估为教学手段,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对外商贸人才。 商务英语论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 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商务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论述,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无论是本国企业还是涌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急需一大批既懂专业技术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全新的形势不仅为商务英语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对商务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质和量方面保证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值得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从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明确专业特点。 加入WTO后,中国将更深入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作为国际经贸通用语言,商务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高,社会对商务英语的教学、应用也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结合社会的需求,本人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也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主导方向。口语交际能力指普通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中商务用途英语EBP(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的交际能力。 2.具有商务运作能力和文秘业务能力。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将来就业岗位群的市场调查,发现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大多需要一定的商务运作能力,而且大多与行政管理、办公事务处理、办公设备操作有关。因此商务运作能力和文秘业务能力也是商务英语人才工作与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 3.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加入WTO后,我们面临的是全球化经济贸易活动和国际化投资、融资,因此必须大大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培养国际化人才,了解国际贸易类的外语人才趋热,需求增幅较大。根据中国人事部近日透露,今后五年中国外贸人才的需求量在100万以上。据专家估计,我国加入WTO后将增加1200万个就业机会。 二、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为主,突出“应用”为主和“够用”为度,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宽泛的商贸知识,并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够胜任外贸、合资企业的涉外商务活动中语言服务工作和从事文秘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是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特色,人才层次和就业方向等确定的。 三、人才培养方案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确立为:“宽”语言能力培养,“厚”专业能力培养,“活”适应能力培养的三维能力培养模式。“宽”语言能力培养,即以学生英语知识的渗透和能力的拓展为中心,以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重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英语与商务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基础,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以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此阶段应将阶段考核评比机制纳入课程体系,要求学生达到BEC1(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语言水平);“厚”专业能力培养,指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商务知识的专业基础,着眼于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与商务知识的系统传授,不断加大商务知识课和双语教学的力度和范围。其间要求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活”适应能力即增强未来岗位群的柔性化特征,课程设置则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通过开专业选修课或跨学科选修课,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调整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经过语言基础课与商务专业课学习,学生在毕业时应持有剑桥商务英语初级证书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四、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突出“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以重视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提高素质为原则,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确保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的商务人才目标的实现。 本人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知识模块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基础知识模块,英语知识模块,英语商务知识模块以及文秘知识模块。这几个模块中,以英语知识模块为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基本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英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如可以开设了英语阅读、听力、写作、翻译、语音等,这些都是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英语商务知识模块的基本任务应该是揭示英语语言是如何表达商务内容的。这些课程以宽泛的商务知识为主,以培养应用能力为重点。商务英语、商务 函电、商务谈判、商务旅游等课程是本知识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把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在商务背景下进行的,这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英语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还必须结合相关的经贸课程,如国际贸易概论、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等课程以加强将来工作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这些课程是结合商务知识和英语学习为一体的,要求用英语或双语讲授英语商务知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商务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深化了学生的英语学习。 通过对商贸行业从业人员的调查发现,从事这一行业人士的工作大都会涉及到参加商务社交活动、办公事务处理、办公设备操作等,所以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加入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形体与礼仪、公共关系等,这些课程构成了文秘知识模块。 五、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应同时具备英语语言和专业知识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包括商务知识素质和社会实践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性的专业知识应是专业教师基本的素质。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学英语语言专业的,他们基础英语的教学能力较强,但商贸知识欠缺,更没有商贸实践经验。根据目前师资队伍现状,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应是: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强化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1.引进优秀毕业研究生,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把好教学关,利用观摩教学,听课讲评,教学竞赛等手段促使教师水平不断提高。 2.引进部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外、经、贸、和管理部门的外语类工作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并聘任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做兼职教师。 3.有计划地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提高学历层次,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4.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鼓励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承担企业科研课题,参与企业技术公关、项目推广方面的合作。 5.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同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结合学生实习,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对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与奖励,对立项的教科研课题给与一定的经济帮助。 6.鼓励教师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他们具备双师素质提供帮助,支持教师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技能培训。 商务英语是新兴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教育。它在我国的出现既是现代社会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英语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还会给商务英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应在办学实践中不断适应、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商务英语论文:浅谈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如今,英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前几年,学校从3年级才开始安排学生学习英语,现在,早已经有了双语幼儿园、英语早教班等各种学习英语的学校,不仅大大地提前了学习英语的年龄,还大大地加深了英语学习的难易程度。英语在贸易往来中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为文化、生活背景、接受教育的不同,使得在进行贸易往来时总会出现各种分歧。这时,一种通用的语言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所以,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商务英语和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应用。 一、商务英语概述 在如今这个社会,英语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我们从小学开始接触、学习英语,在十多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着英语。现在的小孩子更是有从3岁左右就开始在各种幼儿英语学校接受系统的英语语言教育,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语言的学习,熟练的掌握英语的使用方法,已经是一种必备的生活技能。现在,英语在国际中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英语中还有一部分被称为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中使用的英语,它由商务背景知识、商务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以及商务沟通技能三大部分组成。下面,让我们来仔细了解一下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的涉及面极广,包括金融、管理、贸易、销售等各个与经济有关的领域。商务英语还具有极其明显的特点:由于商务英语主要是应用于贸易往来中,所以商务英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因为商务英语主要是应用于各种商务洽谈中,所以商务英语的另一个明显的特质就是具有很强的口语化性;商务英语的用途又决定了它的第三个特点,那就是专业性,商务英语中包含了很多的专业的名词,外行人一般是不了解的。因此商务用语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运用,更应该注重国际贸易背景,以及对文化差异性的了解。商务英语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语言了,它肩负的重任要远远比一门语言重要的多,因此商务英语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人们一起坐下来进行贸易洽谈,由于从小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文化底蕴都是各不相同的,这种情况就使得我们需要一种大家通用的语言,才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而这种语言就是商务英语。所以说,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商务英语的重要地位 (一)商务英语有利于国际贸易谈判 在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常常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这个问题,从最简单的方面,双方进行国际贸易谈判的基础是两方人马能够进行顺利的交流。如果对方连你说的话都听不懂还会和你进行下一步的合作商讨吗?或者你连对方说的话都听不懂,又怎么替自己谈判得到一个有利的合同呢?当然,也可以由翻译进行实时同步翻译,这点将在第二条里进行说明。熟练的掌握并使用商务英语,是顺利进行国际贸易谈判的基础。 (二)商务英语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商务英语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是一个大公司的面试官,第一个面试者是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第二个面试者是大学本科毕业的文化水平,其他的我们暂且不论,在二者其他条件相似的条件下,你会选择哪位面试者呢?我想每个人都会选择大学本科毕业的面试者吧。在进行国际贸易往来中也是这样,像上文提到的,两方正在进行贸易谈判,当然,配有翻译也可以顺利进行。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某一个竞争企业的人并不需要翻译,每个人都可以说一口熟练的商务英语,这是不是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企业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普遍较高,是不是获胜的几率就大一些呢? (三)商务英语有利于贸易的顺利进行 就像上文所提到的那样,商务英语可以让人们在进行国际贸易往来中顺利交流,商务英语又在无形中增强了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商务英语不仅是一种普通的交流语言,它更是一种专业知识,熟练的使用商务英语是一种体现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商务英语更能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三、商务英语的具体应用 (一)商务英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谈判是进行贸易往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合作双方的了解还能更直接的为己方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在谈判中稳固合作的关系。在商务谈判中应用的语言就是商务英语了,这是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最直观的应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对于商务英语的掌握程度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考验了人们在谈判中的反应能力,更能体现出人们在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在双方进行斗智斗勇的谈判过程中熟练的掌握商务英语更会让人如虎添翼,为谈判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商务英语在报关中的应用 报关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途径各个经手人和海关等所需要的一系列手续,在这些相关手续中应用了很多的商务英语,如果不能熟练的掌握商务英语就不能保证贸易的正常进行,所以说商务英语在报关中的应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商务英语掌握程度不足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三)商务英语在单证中的应用 国际贸易中 的单证是指是国际贸易中使用的各种单据文件与证书的统称,单证是保证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熟练的掌握商务英语能够保证单证的正确有效填写,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地球村”早已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一个词语,它包含的意义也早已被大家熟知于心。为实现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往来中使用一种通用的语言是人们必须要做到的一件事,所以,商务英语的使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国内的商务英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才能将商务英语更好的应用于国际贸易中,才能促进国际贸易更好更快发展。 商务英语论文:论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使得语言和文化脱节,能否在学习商务英语语言的同时,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本文就商务英语教学与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进行阐述。 关键词:商务英语 文化 重要性 商务英语是一种为周际商务活动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逐渐发展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之一。在当今国际商务交往日益频繁,对具有周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与外商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沟通。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史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课程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对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一种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如何和他们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等,商务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商务英语的各个环节都涉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冈此,存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自20世纪80年代热门起来,其教学与研究也在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兴起并很快形成热潮“国际商务英语”在我崮大专院校中早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术语。 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在经济、义化、教育等领域内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21世纪对外语人才要求的规格是“语言基础+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型”。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三个目标教学子系统: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和商务交际技能。商务背景知识的内容及其在课程中所占的份量取决于学习者工作性质及专业化程度。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涉及词汇、句型、篇章及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能力。商务交际技能指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技能,既有语言方面的,又有非语言方面的。虽然目标教学子系统涉及商务英语的各方面.但现实的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却依然停留在商务英语背景下使用的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及篇章理解上,使语言方面的教学得到强化,但非语言方面的如文化层面的知识却常常忽略。绝大部分学生学习也刻苦努力,通过了一些商务英语方面的考试,获得了相关证书。但不少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从工作岗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在工作中也深感交流的困难。虽然他们的语言知识掌握得很好,词汇量很大,语言基本功也不差,但到了实际商务交际中,因缺乏商务文化知识,用本民族的语言交际标准去生搬硬套,结果产生误解和冲突,最终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例如:外商接待环节(一位即将毕业的商务英语大学生陪同六十多岁的英国客户来到预定的宾馆,临走不无关切地说:“Youmustbeverytired,Sir.You’dbetterhaveagoodrestsinceyouareold.”不料这位老绅士很生气地回答:“No.Iamnotold。andIamnottiredatal1.”年轻人的困惑和尴尬就可想而知了)。上例是典型的用本民族语言交际标准导致交流的失败。另外,在商务活动的其他环节如商品包装环节,如果将印有荷花图样的产品销往日本,将印有猪形图案的商品运至伊斯兰国家,将没有成分说明的中药销往美国,都将会导致极大的失败。这样的商务文化现象无时无刻都渗透在商务活动中。 既然商务英语教学培养的目标对象是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因此要让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对象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商务工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定的商务文化意识变得极其重要。 二、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及文化冲突现象 文化深深植根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商务文化属行业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行式。商务文化现象是实际商务活动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即在商品流通领域里,各行各业、各个环节商务活动中所发生、反映、传播的具有商业特色的文化现象。 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例如中国人思维间接、称呼语复杂、注重礼节、喜欢近距离与人交谈。欧美人思维就直接,就事论事,时间观念教强,称呼语简单,不注重礼节,喜欢谈话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谈吐比较幽默,喜欢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再如,在欧美,人们做什么事都严格遵守日程安排,有很强的时间概念;而亚非拉国家一般不太有安排日程的习惯,也不注意遵守时间,该干什么的时候可能没有按时去干,该结束的时候可能又不结束。因此在我国,外方经常抱怨中国员工缺乏时间概念,工作效率低,而许多职工又抱怨外方管理太严,所定指标太高。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在商务英语中比比皆是。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对策 1.提高教育者自身对教学目标子系统的充分认识.不断丰富商务文化素养。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首先要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目标教学子系统中商务交际技能指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技能,既有语言方面的,又有非语言方面的。因此,高校商务英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外,非语言方面的技能,如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功能.应切实地把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做好商务文化意识的导人,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观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商务实践活动中注意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避免交流的失败。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将课堂内容和真实的语言材料结合,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在隐私、时间观念、客套语方面、餐饮习俗方面的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语 言形式的正确性.让学生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教学方法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认知法等交际教学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 3.利用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基地进行跨文化练习 在校园里的多媒体教室里.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录像等方法对异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同时商务英语专业还有其相应的实训基地.因此可邀请外贸企业里具有一线经验的外贸人士作专题讲座或进行交流.以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分析学习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各种交际技巧,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其了解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差异。最后.通过角色扮演,营造一种文化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学会应对各种新问题的能力,并能得知异国文化的特征,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 4.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课。 在很多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没有中西方文化比较课,因此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习得也是零零散散。如果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课,这势必在量及质上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习得。因而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进行的商务活动中避免母语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错误。 综上所述,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而且经常会引起文化障碍,造成文化冲突。因此.以培养涉外商务人员的商务英语教学重点不应仅仅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语言基础知识,也应重视培养具备一定商务文化意识的复合型商务人。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充分熟悉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培养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商务英语论文:浅论试论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文章针对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实践研究的重点以及翻译教学的合理规划,从而为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满足社会需要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职教育 商务英语 翻译教学 在对外经贸经济活动中,企事业单位对于各层次职业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为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其英语学习的应用能力,在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各类应用文体的实用翻译课程已成为必需。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中职学生构建开放的整体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获得良好的语言翻译能力。 一、从科目要求出发,浅谈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都亟待完善,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开设较晚,为便于学生参加相关的商务英语等级证书的考试,课程一般设在二年级的下学期,课堂授课课时较少(一般为 60学时或80学时),学生对商务英语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掌握仅为皮毛;另外,在学习翻译课之前,尽管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学过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及商务英语写作等课程,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学校未曾开设英汉对比、修辞、词汇学等相关课程,因此,翻译课教师的授课难度较大。2.教材内容过时、教学模式陈旧,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教材虽然注重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编写原则,但所选用的实例不够新颖,内容仍保留一些传统教学色彩,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的重视也不够;教材虽然注重实践与形式多样化的结合,但教师对现代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够,课堂教学依旧以传统的授课方法为主,容易导致教学和实践的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行业的需求。3.以考试为指挥棒,课堂教学与职业教育相脱节。目前,各种形式的外语测试直接充当着指挥棒的角色,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也同样沿袭着这样的趋势:即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测试哪方面的能力,学生就集中学习哪方面的内容。4.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翻译课教学的要求高、难度大,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懂得语言学、教学法、翻译理论、商务贸易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有口译、笔译的实践能力;同时,由于翻译课程的备课量大、作业批改难度大、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根据目前现状,浅议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重点 在中职商务英语翻译课堂,如何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 确实是翻译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针对目前翻译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教学实践:1.以理论研究作为教学实践重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中职学校翻译教学的整体语言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翻译教材和教法。2.以师资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能实施翻译教学与整体语言教学实践的师资队伍。3.以学生培养为重点:实现由传统单一“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实用型”、“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上应通过整体语言教学的方式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在帮助中职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应更好地使学生了解语言学习过程,从而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独立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结合专业性质,试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的合理规划 针对我国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性质、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必须进行科学系统的学科探索与规划。
平面设计论文:涂鸦艺术和现代平面设计的共性及其融合 1、涂鸦艺术的渊源 早在公元前10世纪,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庞贝古城的古城墙上就出现了涂鸦的影子,那不勒斯人在墙面上留下了生活的种种细节,包括政治言论、爱情宣言、咒语甚至是一些骂人的脏话,这种古老的涂鸦形式一直持续到古城被突如其来的火山灰湮没的一瞬间,这也是欧洲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涂鸦遗址。现代涂鸦艺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伴随着美国黑人文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是一种较年轻的街头艺术。与古老的庞贝涂鸦不同,现代涂鸦自诞生起就有了自己的审美追求,它不再只是单纯的用文字来表述情感,而是用大量的图形符号搭配来文字。现在的街头涂鸦艺术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每一个城市都能发现其身影,而且也不再蜷缩在阴暗贫穷的角落中。人们热衷于涂鸦艺术的参与和分享,上至艺术家下至普通小孩都试图在墙上进行创作,以彰显独一无二的个性,这不仅是一个全民皆能参与的艺术体验,也是都市里前卫新奇的大众文化。 2、作为大众文化的涂鸦艺术 作为大众文化的涂鸦艺术,其实与同时期的波普艺术(PopArt)有着密切关系。它们都是在美国现代文明里孕育诞生,都是源于年轻一代对于现代社会的思考与批判,是年轻人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两者均以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为特征,力求最大化的表现自我。从某个角度看,涂鸦艺术可以看作是波普艺术的延续与发展,都倾注于大众文化的通俗表现,建立了一套独有的视觉文化符号并以其为主要表现语言。所不同的是,波普艺术的创作者多经过专业艺术训练,有着较好的艺术修养,其中不乏着名的艺术家、建筑家、批评家,对大众文化的关注和思考使得他们直接将大众的日常生活品作为创作的素材,以表现特定的大众文化主题。而涂鸦艺术的创作者几乎没有任何艺术功底,他们多由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失业者、辍学者、苦力劳动者、问题青年组成,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贫民区,生活的艰辛与强烈的个性使这些人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他们需要将这种情绪得到释放,因而他们游走于城市角落,在反战、反种族歧视、反压迫和权利争取的浪潮下,用各种喷涂工具进行自我宣泄,这些人构成了作为大众文化的涂鸦艺术的直接参与者和体验者。 由于涂鸦的广泛参与性和自由随性的特点加上能直接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开来,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在涂鸦的世界里没有高雅与低俗之分,也没有专家与业余之异,只要是对生活有所感触就能成为创作者,这也是涂鸦在大众文化方面的主要特征。 3、涂鸦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思想的不谋而合 涂鸦在形成初期,由于其夸张怪诞的风格并不被人们接受,甚至被视作视觉垃圾,然而就是这种显得不入流的街头艺术却得到了极大发展。在70年代的美国,它几乎占据了整个纽约地铁系统,形成了纽约的一道独特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与参与,由于创作群体的扩大,各种新奇的元素被不断注入进来。随着时代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涂鸦艺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因此,创作者们开始寻求更多新奇的元素来进行创作,以期在众多作品里突显出来。这种标新立异寻求突破的思想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创意思想不谋而合,它们都渴求以其前所未有的创作来获得人们最大化的关注和认可。 创意是设计的核心,创意的来源首先即是敢于寻求对已有的突破,故步自封或者盲目抄袭自只会使设计走向失败。时至今日,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导致很多设计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支撑,才会出现同质化的问题。因此,现代平面设计强调必须要推陈出新,还要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就如同涂鸦艺术在不断需求变化一样,它总是耀眼、醒目,伴随着夸张的图案造型和鲜艳的色彩,还有用涂鸦艺术独有的字体标示的各种尖锐的语句,带有明显的反叛精神,目的都在于吸引来往人群的注意,形成一种反文化社会的氛围。 由于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改变,设计业发生了很大改变,平面设计也因为媒介的转变而发展为多元媒体设计,这种趋势目前依然在进一步发展。现代设计越来越讲究跨界的交流与合作,主张多元风格,强调设计应该清晰易懂,同时还应富有个性,反对设计上的单一,设计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设计知识和素养,还要与时俱进接触处在时代前沿的各种新思潮和新技术,此外还应对传统的、民间的文化艺术有所掌握,对商业营销学、消费心理学、材料学等还应清楚了解。因此,现代设计往往是融合了声光电、二维与三维、传统与现代等多个领域的跨界设计,而涂鸦艺术也在不同的时代吸收了不同的元素,使其表现领域得以扩展。 4、涂鸦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有着共同的视觉语言 视觉语言是平面设计的组成基础,对平面设计的研究更多是对视觉语言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人类的平面设计可以看作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各种符号来记录信息和解决问题,这些符号实际就是视觉语言,包括点、线、面、形状、色彩、文字、图片、肌理、空间、声、光、电等。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每天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各种海量信息,而最终能留下深刻记忆的只有少数的视觉冲击力强、创意鲜明的内容,更多的是“传而不达”,对平面设计而言,视觉传达的有效性直接决定设计是否成功,也就是设计是否真正做到“传与达”,其中关键在于视觉语言的准确与有效。 涂鸦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在视觉语言的表现上有着共同之处,它们主要都以文字和图形为主要视觉语言,和其他相比,这两种最为有效和直接。图形是人类最早用于记录信息的符号,它形象而生动,也是最易实现表述功能的方式,不同种族地区的人在语言上或许有很大差异,但利用图形的表意功能却能较易实现沟通。涂鸦的图形元素多是一些符号与图案,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它都是涂鸦者借以抒发情感或传达信息的载体。平面设计中的图形还包括图片,原本这些孤立存在没有任何意义的线条、色彩、图片等元素,按照对称、均衡、变化、统一、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重新整合,就会表现出某种特殊意义,也就是涂鸦艺术或平面设计所要呈现的主题。当图形不能完全满足所要传递的信息时,文字作为约定俗成的信息载体就会得到应用,相比较图形而言,文字的传情表意的功能显得更为精确,而且文字本身就具有图形的意义,甚至是将文字图形化,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美化和节约版面,使空间的利用更为合理,这是其他视觉语言所不具备的优势。涂鸦艺术中的字体带有很强的个性色彩,其丰富的变化和夸张的造型再加上对比鲜明的颜色,与周围的图形相得益彰,现在这种看似另类的字体已经渗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涂鸦字体体系。 5、涂鸦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涂鸦艺术与字体设计。涂鸦艺术在起源之初主要就以文字为主,人们在墙上涂画上造型怪异的文字作为帮派符号,后来一些具有绘画天赋的人对文字进行了重新设计,使文字不但变得好看而且具有了符号化的特征。文字在涂鸦艺术里占有很大比重,欧美的涂鸦艺术尤其注重对字体的设计,也诞生了一些着名的涂鸦艺术家,如隆尼伍德(LonnyWood),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涂鸦字体叫“气泡字母”,其他还有石块体,斜体等,多用箭头作为字体笔画,通过透视、变形、叠加使文字体积化、方块化,在涂鸦者对于字体的狂热追求下,又出现了狂野体、机械体。涂鸦艺术传入中国后,汉字被应用于涂鸦创作,使汉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涂鸦风格。涂鸦的字体设计是一种艺术贡献,由于涂鸦创作具有很强的随 意性和即兴发挥的特点,无论是图案还是字体都较有创意,其中涂鸦字体被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中。如“劲浪口香糖”在广州和武汉的公交候车亭广告,其广告的主要篇幅即为一个夸张的大号黄色涂鸦文字。此外,涂鸦化的字体还被用于标志设计,鼎盛广告公司的标志就为涂鸦化的“鼎”和“盛”的组合,富有个性又不失现代感。 (2)涂鸦艺术与海报设计。涂鸦艺术诞生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视觉符号,这些抽象的、怪异的、夸张的符号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与其他艺术相比,涂鸦艺术没有专业上的限制,也没有统一的审美标准,它是人们即兴发挥的创作,正是这种随兴而发的创作形式使涂鸦具有了质朴、率真、自由、大众化的特点,又因涂鸦者的差异而个性十足,这也是涂鸦艺术能吸引人的地方。涂鸦艺术的视觉语言既有卡通形象、名人、明星、文字、数字、生活品等大众化形象,也包括个人创作的抽象符号和图案,但它们都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将涂鸦艺术应用到海报设计中,同样也会带来相同的视觉效果。 海报设计中的涂鸦元素主要是图形和色彩,涂鸦中的色彩一般都有很高的纯度,色彩间的对比也很强烈,彰显出自由不羁、狂放自然的情怀,常用黑、白、紫、黄、蓝、玫瑰红等几种颜色。例如,国外爵士音乐会的海报设计,就常借以涂鸦的表现形式,用点、线、面、音乐节奏符号组成涂鸦风格的图形,其文字也常是涂鸦字体,整体上看就是一副涂鸦作品,刚好吻合爵士乐自由、活泼、即兴的演奏风格。 (3)涂鸦艺术与装饰设计。涂鸦艺术在创作上没有技法的约束,涂鸦者可以自由发挥感兴趣的内容,创作手法流畅自然,艺术效果炫目夺人,且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因此,涂鸦艺术常被用于装饰设计,成了时尚界的宠儿,以突显与众不同的个人品位。如美国着名涂鸦艺术家基斯·哈林,他的代表符号“空心小人”就常用于杯子、短袖、时尚用品的装饰;世界着名品牌路易·威登曾专门设计过一款GraffitiAlma(涂鸦手袋),将平民大众化的街头艺术搬上了世界顶尖时尚,后来,诸如迪奥、耐克、阿迪达斯等一流品牌也曾将涂鸦元素应用到商品的装饰设计中,符合了年轻一代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特性。此外,在商品包装、书籍装帧、汽车的装饰设计上,涂鸦元素也深受设计师青睐。因为涂鸦艺术在看似反叛的外表下,实际反映的是民众的精神世界,单纯质朴的画面中是人们内心的反思与呐喊,今天的涂鸦艺术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关怀和人文因素,成功实现了由反叛的街头涂鸦到流行的视觉艺术的蜕变。 6、结语 从庞贝古城到现代都市,从中国到欧美,涂鸦艺术都在不断被重新定义,它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符号都在诉说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理想;另一方面,涂鸦艺术的独特形式也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它不仅为平面设计带来了视觉语言的多样化,同时它的“人本”原则也诠释了平面设计的核心内涵,它蕴含的真性情、少做作、去粉饰的艺术气质正是现代平面设计所极力追求的。 平面设计论文:谈现代平面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艺术意境的研究 平面广告拥有长久的发展历史,是整个平面设计过程中出现最早、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广告设计方式之一。平面广告主要通过画面的图形设计来实现宣传目的,虽然表现形式单一,但通过灵巧的图形组合,再高层次的艺术追求都可以得到完美体现。平面广告正因为有其独特的创作魅力与发展空间,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士积极加入到平面广告的设计队伍中来,不断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设计发展方式。 一、阐述基本图形创意的概念 早在20世纪初期,平面广告就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被广为传播着,在整个媒体宣传国策和那个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不难理解,实际就是一个想法的创作过程。一个成功的平面设计广告作品不仅仅具有其应赋予的商业宣传价值,还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艺术展品。图形的拼凑处处体现了个性化价值追求,作为广告唯一的一种变现形式,需要设计者大胆创新,只有关注到别人无法触及的领域,才能充分体现平面广告的最优价值。一个成功的平面广告作品不需要繁琐的结构,可以轻易让人了解到实际宣传内容,并在心里形成良好意识就已经可以达到创作目的。 在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所谓新创意的运用即是为了表达商业价值,创造者通过对基本图形元素的拆分、组合而最终形成图形方案,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好的广告作品可以让欣赏者眼前一亮,虽然表现形式或简单、或夸张,但整体不偏离宣传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技术手段也逐步走进平面广告的设计过程中来,计算机等工作的应用使得单一的创作方式开始想着多样、灵活性的方向发展。单纯的二维平面图像通过高科技技术手段的处理,也可以在平面上体现出真实的立体感觉,留给欣赏者充分的想象范围,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创作者的思想境界,达到最终的宣传效果。 二、创作过程不能偏离最初设定的表达主题 广告的作用不可厚非即是为某个商品进行宣传,为生产商形成良好的宣传效果,从而推动产品的销售。广告内容要以宣传形式为主要中心,要求创作者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能偏离最初设定的表达主题,否则,即使得出的作品引人入胜,但也不是一个相对成功的广告,得不到相应的市场效应。所以,在进行平面广告创作之前要充分了解广告需要宣传的产品特点,定下基本的设计理念,再进行大范围的创新设计,保证整个思想不偏离主题,最终形成商业化与艺术化完美结合的统一整体,达到最初的产品宣传目标,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宣传的目的。 三、要使观赏者体验不同的视觉冲击效果 考虑平面广告通常的摆放位置,对平面广告的设计要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大众主流化,否则在芸芸众生的室外环境下很难吸引目标客户的眼光。一个成功的平面广告作品无论放在什么位置,见过的人都会明确其宣传内容,并在心里形成一个良好的印象。要让不想看的人也忍不住看,并被广告内容所深深吸引,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虽然表现方式只能通过图形,相对单一,但是图形的整体构成却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表达的效果或喜、或悲,只要能起到宣传作用,吸引消费者眼球,其就是一个相对成功的广告作品。因设计海报而名声远洋的霍尔格·马蒂斯就曾和别人谈到过:“什么是成功的平面广告作品?就是不需要任何文字也能让别人了解他的真正含义”。平面广告要求用图形来表达文字的内涵,图形是唯一与欣赏者的沟通媒介,怎样合理的表达思想方式,使其不与欣赏者形成较大误差,需要广告设计者拥有很深的图形组合能力,并在平面广告设计过程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了解消费者心理。图形也可以作为一种沟通语言,来形成心与心的沟通,表达效果要与文字相同,甚至要远远高于文字的沟通能力。毕竟,图片可以让观赏者形成一定的感官意识,但却留与观赏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此处无声胜有声。例如,在新一届世界杯的现场,可口可乐公司就推出了存图片的平面广告,球场、队员、足球,这与现场完成统一的因素很好的体现了商业价值,足球运动丰富多彩,可口可乐时刻关怀。不需要过多的陈诉,欣赏者就了解了公司的宣传目的,并形成了深刻的思想意识,真可谓一箭双雕。 四、不能缺乏文化底蕴的涵盖 单纯只是内容丰富,即使完全体现了广告的商业价值,但因缺少文化底蕴的融入,也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广告作品。好的作品虽然具有超高的艺术价值,但在发展过程中并不脱离生活,也与古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发展联系。泱泱大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其文化底蕴是值得我们深究的,在整个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文化底蕴,孔孟思想、山水田园,这些传统文化素材也可以在平面广告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平面广告的成功点在于要为欣赏者创造真实的感官意境,深刻的文化底蕴涵盖其中,既有很高的欣赏艺术价值,又能很好的被普通百姓所理解。这就是当今时代对平面广告的真实需求,要求广告设计者要有很好的理解意识,艺术文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五、广告作品要处处体现产品个性 当今社会正处于追求个性的时代,艺术也需要个性来充分发挥其特点。纵观历史的发展大潮,艺术家都在追寻个性化的道路上不断拼搏着。艺术的发展法相不足单一,新鲜血液的不断融入推动其时刻处于向前发展的状态。在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个性鲜明尤为重要。在平面广告发展的过程中,有所成就的创作大师都拥有其独特的设计方式,冈特·兰堡的作品就因为融入了自己国家独特的文化特点,最终完成多个有个性化的广告作品。靳埭强的优势在于对中国古文化的理解,其作品出处体现了中国古文化的发展魅力,鲜明的个性吸引了众多观赏者的目光。总之,想要在平面广告方向有所造诣,就要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脱离大众水平,才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六、结语 成功的平面广告作品不仅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还要充分融入良好的文化底蕴,使观赏者体验不同的视觉冲击效果,体现产品个性,总之,需要创作者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创新,用图形充分表达文字概念,形成良好宣传效果。 平面设计论文:平面设计中的汉字字体的艺术性 一、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从形成、演变再到成熟经过了漫长的历程。直到今天,汉字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得到传承和积累,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散发着更加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汉字源于结绳、契刻、画图,是原始人类的记事方法。汉朝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汇中都能看到结绳记事所留下的影子。契刻记事在古代是另一种使用得很广泛的记事方法,它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当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需要已经不能被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所满足时,就出现了使用图形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的记事方法。后来图形经过简化形成特征符号,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就形成了。商代的甲骨文是汉字最早的字型,主要是王室用于占卜和记事的文字。 殷周时期发展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也对文字进行了统一,并简化为形体偏长、匀圆整齐的小篆。汉代以隶书将小篆取而代之,是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而产生的字体。楷书则由隶书演变而来,萌芽于西汉,盛行于魏晋以后。楷书丰富了撇、捺、勾、挑等笔划,减省了隶书用笔的波折。行书是继楷书之后,运笔较为自由的一种字体。而草书则是书写运笔更自由的一种字体,它的笔划大胆而不随意,简约流畅,字形优美多变。正是有这样的特点,在现代设计中多用作装饰图形的处理。明朝的宋体、民初的仿宋体、现代的黑体则成为现代汉字常用的印刷体。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用,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汉字的简化使中国的文字走向世界,传入日本、韩国以及一些东亚国家等,尤其在日本,汉字的运用和发展得到重视,在汉字的造型结构、排列次序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创新研究。相反在我国近几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做得少之又少。 二、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汉字已经不单单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更是美化设计的一种元素。汉字多变的字体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汉字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提供了新的平台。全球统一化的发展趋势中,汉字在吸取世界文字符号精华的同时,将自己文字的民族个性体现出来,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形成风格各异的现代汉字图形。当今平面设计中电脑技术的应用已相当成熟,这也是促进汉字图形设计发展的因素,利用各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文字的结构进行再设计、对文字进行装饰美化、对文字的肌理、光感等方面的特殊处理,使汉字设计具有更多的表现形式。新颖的字体给人们带来美的视觉艺术享受,同时在品牌推广中具有更高的识别性,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提高企业品牌形象的识别和传播力度。另一方面,汉字是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必然产物。在平面设计中,汉字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美化视觉效果的一种手段,它不仅要求我们能看得懂,还要求能带给我们美的视觉享受。字体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效果。字体的设计同时也是创意的过程,创意是设计者的思维水准的体现,是评价一件设计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汉字字体的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技术。 如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于1995年为台湾印象海报展邀请展创作的作品“汉字”系列,“山”、“水”、“风”、“云”海报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巧妙地运用中国的象形文字作为造型要素,在海报中,文字既是字,又是一幅表现文字内容的画。在作者特意留出的纸白上将山、水、风、云几个字用浓淡的笔墨变化表现出来,画面效果鲜明独特。这几个字既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文化底蕴,又将中国汉字清逸纯净的意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书籍装帧设计师吕敬人设计的《朱熹榜书千字文》,就以汉字作为设计的元素,以简洁的形象展现出丰富的寓意。偏旁部首是汉字构成的最基本元素,在书封的设计上就以汉字的基本笔划点、撇、捺作为三册书的主题体现,极具个性又不失统一。汉字的构成元素成了设计者表现的手法,点、撇、捺这些单纯的图形不仅醒目而且便于记忆,更能将书籍的文化理念完整地表达。为了表现,让读者单单看到封面就能感受到朱熹千字文的书法艺术精髓,为书籍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并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在中文版式设计中,字体也是表现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经过设计的优美字体能让人赏心悦目,如沐春风,而没有经过设计的字体则会缺少创新,不免会让人觉得了无生趣,乏善可陈。 三、现代汉字字体设计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缺失已受到重视,文化的回归成了现代设计的重要课题。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史,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以汉字为代表的主体风格设计有着更多的关注和喜爱。汉字的出现代表着中国文明史的开始,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的设计以形表意,不受地域限制,突破了传统的汉文化区域,呈现出向世界范围发展的趋势,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汉字字体设计在当今生活中有着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现代汉字字体设计方法很多,最普遍的方法是对汉字的笔划进行设计。其中有单纯的为了体现美感而进行的笔划设计,如将原本刚毅的笔划设计为优雅的带弧度的笔划、将部分笔划减少、增加部分笔划、对几个字的笔划进行连笔设计等。如可口可乐的中文字体,香港着名广告设计师陈幼坚对1979年以来在中国市场上使用的字体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替代了以前普通的印刷字体。可口可乐四个字整体向右倾斜,看起来动感十足,可字下方和乐字上方弧形设计相互呼应,增加了整体了动态感和节奏感。在笔划方面,横笔细而方,竖笔粗而圆,形成相互对比的关系。经过这样的设计,字体显得秀丽、飘逸,增加了字体的辨识度,是能够让人加深印象的字体。 另外一种是对文字进行同构设计,用文字造型的个别笔划来绘制与字意内容相关的形象图形,使用具象的形态替代文字的部分笔划。如“桥”字的设计,桥的下面部分笔划撇和捺可以设计成流水的形象,这样可以使其加强汉字本来的特征而又具装饰的视觉趣味。又如“云”字下半部分设计成云朵的形象,繁体的“龙”字右半部分设计成龙的形象,“鹤”字左边撇的笔划设计出鹤的形象等。这些字体的设计在形态上产生了变化,能够很好滴阐明文字的内涵,增强字体的内容特征,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造型语言。此外,字体的设计有着还原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感觉,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结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它以自己独特的形式美感与艺术价值受到世人瞩目,并且它的魅力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认同。因此,中国的设计师应该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意蕴,挖掘汉字中不可替代的文化附加值,充分利用汉字的构造特点,运用汉字的精粹,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不断设计出极具民族特色、简洁生动、符合时代精神的汉字,融入视觉传达的设计之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工作单位:重庆 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平面设计论文:浅论民间美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从表面上来看现代平面设计和民间美术之间并没有关系,现代平面设计属于现代文明催化下的一种商业化程式,而民间美术则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学思想,然而在当代设计艺术的构成主义风格以及功能主义方面,现代平面设计和民间美术之间却具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尤其是民间美术的造型元素、审美功能、使用功能、色彩特征以及象征寓意等方面都与现代设计存在着十分广泛的联系。民间美术以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手法和理念充分的结合了起来,而且广泛地运用在了室内装饰、动画、服装、包装以及书籍装帧当中,在现代设计中有效的融合民间美术的各种形式能够使自身的设计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一、在现代平面设计艺术中对象征寓意的应用 象征寓意在民间美术的艺术创造中属于一项基本的艺术手法,其主要是通过对某一事物外在特征的借助,从而将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寄寓在其中,或者将某种特殊意义的事理表达出来。在民间美术中经常运用象征寓意的方法从而将美好的祝愿表达出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民间美术的寓意方面包含了十分深厚的民族情感,并且将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与相应的稳定的象征寓意形成。比如,团花剪纸就具有团结和气的寓意,牡丹具有富贵的寓意,鲤鱼和莲花结合在一起具有“连年有余”的寓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象征寓意虽然无法如同民间美术一样保证任何造型都具有寓意,然而只要与民族传统方面的设计有关,设计师总会将这些民间美术中蕴藏的意义运用在平面设计中,比如民间祥瑞图案“盘长”就在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中得到了应用,其主要就是采用相互缠绕的造型寓意着联通公司沟通无障碍以及连绵不断的发展,这就将民间美术的象征性充分的运用到了现代标志设计的理念中。 二、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对民间美术的造型元素的应用 在民间美术中造型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积蓄能够在造型艺术上充分地反映出来,而我国民间艺人独特的造型意识和思维方式、特定的社会文化形成的审美观念是造型艺术的主要来源,现代平面设计如果要想有效地结合民间美术,除了要对民间美术中的精华进行吸取之外,同时要做到真正的创新,这样才能够将与现代审美相符合的作品创作出来。 现代平面设计中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了越来越多的民间造型元素,比如,某电视台台标以彩陶上凤鸟的图形为根据,再经过变形以及夸张的手法,采用两鸟相对的方式取代一鸟的图案,这样就通过旋转的翅膀将表现出了很强的动感,从而将主题的完美性很好的体现了出来。这种变形以及夸张的手法主要是吸取传统物象,而并不是刻意的去追求,其最典型特征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将一般特征舍弃了,这样就使设计作品的审美力度得以增强。总之,该台标的设计属于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成功运用民间图形与造型手法的典范。 在书籍的装帧设计以及商品的包装设计等现代平面设计中都将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出来,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直接地借用民间美术中的工艺制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构成形式等,这样就使得我国现代平面设计艺术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民族性。这种方式的审美原则广泛地运用在了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比如某果汁就设计了非常有吸引力的包装,其主要的设计图案就是描述具有鲜明的民间绘画形象的两个小孩通过竹竿打果子的一个场景,其中拿着竹竿打果汁的是小男生,而在旁边用布兜兜接果子的是小女生。这个设计图案之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主要是采用活泼以及生动的图案打动消费者,从而使消费者对这种生活产生一种憧憬。 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质朴的审美观念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现代设计除了要对民间美术造型元素求全之外,同时也要对美进行追求,并且将主题突出出来,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形成和谐与统一的境界。 三、现代平面设计中对民间美术色彩中红、黑、白三色的具体应用 色彩在民间美术中属于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而现代平面设计也对民间美术色彩中的红、黑、白三色进行了充分的吸收和借鉴。原始社会的“单色崇拜”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民间美术的“五彩彰施”。“阴阳五行说”以及“单色崇拜”是形成民间美术色彩“五色观”的主要来源。将黑白两色作为基础,再加上青、黄以及赤这三种颜色就是所谓的“五色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最多的就是白色、黑色和红色,这是由于这三种颜色具有非常好的视觉效果,也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比如五粮液、郎酒以及茅台等各种酒的包装中就对红、黑、白”三色进行了充分的运用。 人类利用最早的颜色就是红色,红色在我国很多朝代都被看作是国色,从而希望体现国威以及振兴国运,红色在民间活动中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而在中国的春节中更是崇尚红色。总之,因为红色具有积极以及热烈的情感,所以被广泛地运用在了现代平面设计中,而且常常被用做体现积极以及鲜明的调子的颜色,而且具有很大的表现范围。设计者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会对红色进行大面积的借用,从而将设计的象征性反映出来,并且取得良好的审美效果。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中黑色都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就下诏“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而在汉高祖的时期曾经建立“黑帝之祠”。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黑色属于中国古代一种非常受崇拜的颜色。黑色在民间美术作品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工艺品还是在绘画作品中都会将黑色作为强烈鲜艳的色调中的间隔部分,从而能够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计白当黑”在我国传统的绘画中被看做属于一种典型的应用,一般都是通过对留白手法的利用从而对想像的空间进行发展。黑色和白色都广泛地运用在了民间美术作品中,比如在白底色上直接印刷的各种木板年画等,白色也被广泛的运用在了现代平面设计中作为设计主色调。比如某公司在设计海报的时候就是选择白色作为设计的主调,通过对简单明了的设计手法的利用从而将公司的个性和特色很好的体现出来,在对自身的设计理念进行传达的同时,还能够将白色所拥有的特殊个性很好的突出出来,这样就使得整个作品都体现出了一种非常清晰和高雅的风格。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充分地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并且能够有效地结合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这样就可以将更多更好的设计作品创造出来。作为一个具有很大涵盖面的概念,民间美术具有人数最多的享有者和创造者,而且民间美术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色彩可以最直接以及最快捷的带给人以视觉感,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充分地融入传统的色彩,可以在彰显个性的现代社会中利用最本质以及最朴素的色彩语言对视觉设计的词汇进行描绘,这样就能够极大的提升和发展现代平面设计水平。对民间美术的运用的最为主要的意义就是其不仅能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弘扬,同时也能够将更有价值的东西提供出来,从而促进人类的发展,而这一点能够在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结语 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广阔的地域性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一种艺术形态,民间美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满足现代人对设计作品的要求。总之,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必须要对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积极的传承,并且还要对其他的文化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现代平面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平面设计论文:水墨元素在当代平面设计中设计思维的艺术价值 所谓设计思维的创新就是要运用视觉传达原理,将传统的图案设计思维转变为图形设计思维。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人们更看重的是图形所承载的信息量及表达信息的准确性,重视视觉语言的研究。中国的平面设计从表现观念到手法都与欧美、日本等国家有一定差距,具体来讲中国平面设计对视觉语言的重视还不够。在经济、资讯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设计面临文化同化的危机下,如何保持中国本土精神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水墨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元素被很多设计师应用到当代平面设计,而现代设计不再仅仅要求设计师以一双灵巧的手满足画面美观的需要,要求设计师以智慧开拓人们对世界的新的认识。 水墨艺术作为农业文明时代孕育的艺术形式,与我国农耕社会的基本生存方式是密切相关的,依赖自然形成了基本的审美观念是自然是美的源泉,例如山水美等观念,由此形成的审美观念是效法自然。家庭为核心,形成了性格温顺的基本追求,因此,国人一直把柔和作为审美标准之一,追求心境平和,超脱欲望,遇事不怒。而现代工业社会,高速运转的大机器使追求变化求新求变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工业化后期所强调的逻辑化、理性化、标准化、组织化以及功能化的价值取向反映在艺术形式上,体现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功能和美的结合。在创新、效率、速度、理性、质量的价值观念下,人们追求快速、高效、动态变化。思维速度和审美判断明显加快,没有时间去慢慢欣赏精雕细刻。简洁的直线、弧形和几何形、抽象化、平面化的无机形式取代了繁琐的曲线和强调空间感、再现性的有机形式。这使得设计的产品生产起来方便、简洁,与工业化大生产的标准化操作相适应。到了现代主义阶段则形成了功能决定形式和抽象主义表现语言的设计理论,平面设计的形式语言主要体现在对各种新字体、抽象几何图形及摄影图像的合成与应用、模数化的几何编排骨骼的设计等方面。对于从工艺美术脱胎出来的中国现代设计来说,现代主义视觉语言注重商业益、追求功能主义视觉特征,注重理性分析的设计思维方式、创作形式和手段值得去借鉴和学习。水墨元素向现代形式的转变必将趋向于国际的标准化、简洁化和系统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理性化、秩序化 随着时展,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之间日益密切的联系,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必然引起消费需求的变化,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工具、技法、材料也相应改变,并导致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的创新研究,理性的设计哲学和设计方法,是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坚实基础。电脑在设计中的普及,使传统的人工绘图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精准,如今设计师已习惯于电脑的辅助。通常,水墨元素在平面作品中的设计制作除了运用手绘,还要计算机进行辅助处理,所画水墨画只能作为原始稿,通过扫描仪进入电脑后,设计师使用图形处理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在电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常需要利用图形处理软件对原始稿进行多次复制,根据不同的设计概念对水墨元素和其他设计元素进行不同色彩、造型文字排版的试验,来获得多种视觉效果,使得最终采用的平面设计作品能充分地体现设计师要表达的内涵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电脑图形能够达到手绘图形无法企及的纯正和严谨,能够不断进行复制,使图形的排列整齐而有序,带给人们全新的审美感受。所以,在平面设计中,理性化、秩序化的图形一方面是新技术和设备应用的结果,也符合人们对秩序感的追求. 二、几何化 科学研究表明,人视网膜与摄像机不同,它向脑部视神经发送的不是原始像。原图像要经由视网膜的四层不同功能神经细胞处理后再以六类原图像的抽象信息经视神经送给脑。研究发现这些信息多与生物的生存条件相关。例如形状(圆、矩形、三角形)、质地、可食性、危险性等。就人类的视野而言极少看见这类标准的几何体,但因为视网膜只能用这几种几何模形发送物体的轮廓信息,因而就构成了人对这几种几何体的偏爱。远古的各个文明均酷爱这些几何体,如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角斗场、中国的方砖。只是后来艺术为少数文人和贵族阶层所专有,使得在有闲又有钱的条件下,艺术的接受过程变得可以是仔细把玩、细细品味,从而重装饰、轻传达。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设计在寻常百姓生活中的普及,人们又偏爱起几何形来。工业时代大多数东西都是机器制造的,机器只能制造几何形状,所以能够反映这一时代价值的象征符号的正是快节奏、力量、效率、速度及机器的象征)几何形体。在造型方面,逐渐从有机造型过渡到几何形状。几何形状代表了机器技术的秩序感,而且只有几何形状具有技术工具的含义。传统水墨画中的造型多为山、树、房舍、人物等具象造型,这是符合传统农耕社会的审美需求的,而要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运用,符合时代审美可以使其与几何形状相结合。 三、抽象化 抽象化是当代图形设计的基本形式特点,理性思维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抽象意识不断增强,人们透过自然的表面发现了内在的抽象化结构,人们惊异得发现在司空见惯的外表下蕴藏着这样独特的形式,令我们感到十分新颖。如今,人们从对自然物的崇拜转而成为对人造物的崇拜,人工制品的造型是从自然物的有机造型中提炼获得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机器制造的人工制品更是简洁而抽象,主要由直线、圆弧、平面和圆弧面组成,所以抽象图形令人们感到时尚、新颖,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感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人们更多的感受到了抽象化造型的艺术价值和视觉传达上的优越性,它体现出人的设计意识已经步入了全新的领域,而且也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平面图形设计发展的一个基本走向。 四、简洁化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知觉有一种简化的倾向,所谓简化并非仅指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即物体中包含的成分少或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简单,而是一种将任何刺激以尽可能简单的机构组织起来的倾向。从许多例子中可以看出,优秀的设计作况、往往都没有用太多的素材去表现,而是用单独的形去表达丰富的内涵,这也就可以看出单纯的形比复杂的形更具有持久性,更适合现代人的视觉心理一平衡。由于信息量的不断增长,简洁,单纯的图像形态越来越多的受到受众的青睐,能够从繁杂的信息中突出出来,被接受和记忆的程度更高。大多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平面作品都是用简洁的图形来表现丰富的内涵,让人回味无穷。 平面设计论文:京剧脸谱艺术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及意义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也对我国的设计行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之前设计水平的相对滞后,虽然不乏佳作,但却没有体现出本土设计应有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情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能够长足发展的沃土,真正好的设计要植根于本土,有自己独有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凝聚出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和奇葩,这都为我们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可运用的丰富题材和形象元素。 一、京剧脸谱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符号 京剧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舞台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杂技和表演等艺术形式为一体,在吸取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优点演化而来,有“国剧”的美称,现今已成为对外文化宣传的一张特色名片,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好评和喜爱。作为京剧舞台上的第一应用,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化妆方式——脸谱,在方寸之间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典故,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被称为“国粹中的国粹”。通过对京剧脸谱艺术特征的提炼和概括,并将之运用于平面设计,不仅可以很好的体现形式美感,也更能体现民族特色,为设计师的创作和表达提供更强的动力。 二、京剧脸谱艺术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京剧脸谱作为艺术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产品在市场上遍地开花,中国风在世界范围内空前盛行。当时,奥运纪念品的设计定位是:要体现中国传统风格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于是,有着独特魅力的脸谱形象作为最有特色的民族艺术符号元素由舞台市场转战到经济市场,对当时的纪念品产业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目前,京剧脸谱也作为艺术符号被广泛的应用在平面设计之中,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常见的应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对脸谱元素的直接应用 京剧脸谱色彩艳丽、谱式多变,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在平面设计中的直接运用是最为普遍的,取其整体或是一个局部,便能够体现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如今,在形形色色的工艺品市场的柜台中,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中都有京剧脸谱的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装饰、日用品、玩具、纪念品、时装上处处可见,城市雕塑、装潢设计等中也屡见不鲜;国外举办与中国相关的节庆活动时也经常悬挂京剧脸谱,甚至在法国巴黎的大游行中打头彩车上也出现了中国京剧脸谱的影子。可见,京剧脸谱已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认可和欢迎。 (二)对脸谱元素的抽象运用 对元素的应用若仅仅是对形态的照搬,那么对其应用就仅停于表象,无法达到更深层次。因此,将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归纳总结,对其色彩、线条和组合进行符号化应用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如在一款国产汽车的“面相”设计中,车灯和栅格设计就宛若脸谱炯炯有神的眼睛和生动的嘴唇,生动的向消费者传达着设计师的传统理念;另外,2011年度的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就有将京剧脸谱元素抽象运用的优秀作品,从巨幅油画到水墨小品,只有一个元素——京剧脸谱。在或被拉伸、卷曲,或被组合、穿插后,传统元素被赋予了新的视觉体验和生命力,赋予了画面静中有动的感觉,使得整幅画看上去像是色彩鲜艳、充满动感的抽象画。这样的画风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三)对脸谱元素的重构运用 重构是设计中重要的造型方法,它是一个将原图形分解变异,再中心组合形成新的图案的过程。京剧脸谱本身块与面之间的分割和组合和格局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按谱式上图案的分布排列可以分为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和碎脸等,这就为打散重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对脸谱原始形态中各部分图案的打散和分解、转换与重构、强化与装饰,经过二次设计和修饰完善,使原形更加简洁、凝练,更富有现代形式的美感,应用在设计中,不仅保留了脸谱艺术原有的特征,既借其形,又离其形,也体现出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交叉和融合,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张力。 三、京剧脸谱艺术符号在设计中应用的积极意义 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没有历史的文化是孤立的,没有底蕴的设计是单薄的。设计只有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能孕育出更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象,才能够更好的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在此方面,日本设计就反映出了设计人员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传统的符号元素和文化一起随着其产品的全球流转而走到了世界各地,其设计的发展模式是民族形式与现代风格互为作用的宝贵经验。可见,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是传统文化长期的积淀和提炼,也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技术的冲击下不断更新拓展,只有继承与学习并重,将几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数千年的历史成就了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艺术形式是推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沃土和进步的源泉,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元素和创造灵感。京剧脸谱艺术符号在设计中彰显出很强的民族特色和视觉张力,我们要进一步的开发和延伸其应用,将这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元素融入我们的设计中,不但要用其形,更要传其神、显其意,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图形元素和思维方式的借鉴,用传统文化的艺术符号来建立起中国本土设计的特色品牌。 平面设计论文:平面设计中动态元素的表现方式 “平面设计”源自英文中的“graphic”,在现代平面设计形成前,这个术语泛指各种通过印刷方式形成的、表现于平面载体的艺术形式。当时这个词是与“艺术”连用的,统称为“graphic design”。由于是印刷于平面载体的图形元素,因此界定平面设计概念的关键是其设计元素所存在的载体——二维空间。随着艺术设计学科化、专业化的不断细分与完善,平面设计应用范围不断地丰富起来,包含了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请记住我站域名/]、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等等众多门类,其传播方式亦由印刷、喷绘等拓宽至包含数字形式在内的一切可视媒介载体。这就要求广告人和平面设计师必须为平面广告设计开辟全新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载体,以突破其先天弱势的束缚。下面笔者将就几种平面设计中动态元素的表现方式进行探讨。 一、突破视觉的束缚 从视知觉角度分析,当人们注视某一特定静态图形元素时,静态图形元素的视觉表象会因为人的心理反应而发生形变和运动趋势,产生与客观图形不符的视觉反应,这种现象即为错视现象。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视错觉的例子有很多。如,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的比例为35:33:37,而我们在视觉上却认为三种颜色面积相等,这是因为白色给人以扩张感觉,而蓝色则有收缩的感觉,这就是错视效应。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人们视觉心理的惯性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又如我们所熟知的弗雷泽螺线(图1),人们常常会将同心圆看成螺线,就是因为产生错觉的“动态元素”在不断地向我们暗示这是一条不断旋转展开或者收缩的螺旋曲线,因而习惯性地认定为螺旋曲线。图2是法国着名广告摄影师Romain Laurent的一组名为《倾斜》的摄影作品。在一般情况下,人的眼睛会不自觉地以人像作品中的主体“人”为画面重心,从这一点上看,每个人都会看到一组稳定、平衡、构图完整的摄影作品,但周围的建筑背景又在不断地提醒人们画面主体与环境背景之间的角度错位。这样一来,视觉与心理之间的矛盾互动便产生了,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都是静态的,甚至是凝固的,但人们的视觉和心理却被一股无形的“动力”反复拉扯着,一个认为它是静的,而另一个却认为它是动的,永远无法达成一致认同,人们苦恼于这种视觉效果,却不得不承认乐在其中,这看似是一种逻辑上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又确实存在于视觉现实和心理暗示之间,这也恰恰是静态元素错视效果所产生的“动感”的妙趣所在。 二、挣脱二维空间的束缚 我们知道平面广告定义的基础前提是其存在和表现的二维空间,平面广告挣脱二维空间的束缚并非是要将其与影视广告或者立体广告概念混淆,而是在保留平面广告形式的基础上,将时间、环境以及广告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互动”整体。图3是一幅麦当劳的户外广告,在广告牌的最上方放置了一个伸出画面之外的M形金属架,随着一天太阳位置的变化,金属架的投影就像时钟的指针一样沿着画面旋转,指示了不同时刻麦当劳可以提供的不同美食,这一表现方式将时间的概念很巧妙地融入平面空间之中,无论在广告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十分新颖独特。 随着广告创意的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广告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纳入到创意思考范围。在图4和图5两幅作品中,看似平淡无奇甚至外观有悖常规审美心理的平面广告作品,一旦加入了客体因素,立刻变得充满生气,静态的广告形式随着客体因素的加入而“动”了起来。图4节能灯户外广告中加入了一个运动传感器,当有人经过或离开时,后面的灯箱受传感器的操控而开启和关闭,这种视觉体验无论是对于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印象都是极为深刻的。图5是减肥产品的手提袋设计,它会随着袋口松紧程度的变化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袋口位于画面主体中模特的腰腹位置,这一位置也恰恰是肥胖人士最为苦恼的区域,松垮的袋口让人们联想到日益增大的腰围和臃肿的身材,但随着顾客的消费过程,将减肥产品装到手提袋中,拉紧袋口、结账离开的时候,会忽然发现,原来广告画面中臃肿的身材瞬间被苗条的曲线所替代,引申联想到这种减肥产品的功效,进而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暗示——减肥效果立竿见影。这类平面广告突破却并未脱离以往经验中二维空间广告的概念,而是将其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拓展了平面广告的表现范畴。 广告随着时间、环境和客体的参与,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视觉效应,因而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这正是设计师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它使人们不得不赞叹,原来广告也可以如此生动、如此精彩。 三、突破表现材质的束 动态元素合理地应用于平面设计作品中,离不开新材料的发现与新工艺的发展。例如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主题会标——会呼吸的标志,是一个能根据不同场合改变结构与色彩的波纹图形,在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时刻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它充满动感,仿佛只有高倍相机才能抓拍它下一刻的游走,它又像一种难以捕捉的现象,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正如主设计师Michael Gals所阐释的那样:“它包涵了促使其保持运动和活力的元素,一种永恒的能量。” 这在一实例中,设计既没有脱离平面设计的范畴,又超越了原有的平面设计所能实现的功能范畴,可以说这不仅是设计形式的新突破,更重要的是他为整个平面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发展契机。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在平面广告产业中的推广和应用,新的平面广告表现形式亦会层出不穷。Gyricon是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研制的一种电子纸张(e-paper),E-INK是美国E-INK公司研制的电子墨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二者都是一种屏幕技术,E-Ink的电子纸由电子墨水及两片基板所组成,它上面涂有一种由无数微小的透明颗粒组成的电子墨水,颗粒直径只有人的头发丝的一半大小。只要调整颗粒内的染料和微型粒子的颜色,便能够使电子墨水展现出色彩和图案来。当这种电子墨水被涂到纸、布或其他平面物体上,人们只要适当地对它予以电击,就能使数以亿计的颗粒变幻颜色,从而根据人们的设定不断地改变所显现的图案和文字。新技术的出现,无疑会带给设计师平面创意表现的全新思考,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之中,必然会引发新的设计形式的出现。 综上所述,对平面设计中动态元素的应用研究须依托对设计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的深入研究,以及新材料、新工艺和数码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这样才能使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才能使设计元素“动”得恰到好处。本文仅仅是以动态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植入为切入点,探讨平面广告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可能,希望藉此抛砖引玉,使得更多优秀的广告人、设计师和研究者开拓思维,引领平面广告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平面设计论文:计算机平面设计毕业论文 计算机平面设计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更好的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汉 【摘 要】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与文化、信息的作用,这一点与文字的作用相通。汉字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具有很大涵盖性的符号文字,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与认识它,从而发掘更多的造型方法,更深入地利用汉字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引 言 在日本设计师白木彰先生的作品中,展示出一个活生生的汉字的世界。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的堆积,每个字仿佛从符号世界中还原了出来,带着它们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这样的文字形态,引起我对汉字的新的认识。 汉字是唯一富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是用点画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利用文字来进行平面设计,我们所要利用的不光是它的“形”,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目前日本人似乎比我们更懂得怎样利用汉字,他们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图形,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了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使汉字真正活了起来。利用汉字,日本人传达出他们的本土文化,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汉字传达我们的文化?这一点令人深思。 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 1.汉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单元产品”又具有无穷的联络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文字正是利用语言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2.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构成学原理 a.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图形。 b.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 汉字的目的是承载信息,而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画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由于汉字演变至今已变得十分抽象,洗练,所以将汉字承载着的原始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这种还原的结果不是文字,是一种加入人的思维的奇妙产物,一种特别的平面图形。 更多地发掘汉字的特征 更准确地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 设计师借平面图形设计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以达到其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人性的概念在今天已经广义化,如何使我们的本土文化得以体现?还原汉字的原始信息应该说是一条捷径。在追寻汉字本源的过程中去体会中国文化,其本身就是在提高设计师文化修养。这样,我们在作品中体现本土文化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1.使汉字不断地深化 a.运用汉字来发掘本土文化,是一个抽象难懂的说法,那么,让我们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的吧。 七世纪时,日本引进中国的表意文字,称为汉字。日本人快速地消化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之后又把汉字迅速地加以改造,日本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实都来自中国,而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应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日本人以纤丽纤小、简约淡泊作为其审美的意趣,形成了“物哀”、“空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汉字被日本的设计注入无限的遐想,成为他们在作品以外的思维空间“留白”的有力武器。“喻物于意则乐,留意于物则病。”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魅力在乎似与不似之间。 《读卖新闻》中曾登载过一位日本小学三年级女生写的诗: “港”这个字 真像美人鱼 “共”是头 “巳”是尾 三水是浪花 你看像吗?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没有哪种文字可能引发人这种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正是汉字在人思维空间里的留白,使汉字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现代图形设计是对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简单的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运用汉字进行图形设计的精髓所在。日本许多著名设计师,几乎都是汉字学的专家,他们在作品中巧妙地将汉字作为抽象画看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就是一个执著的汉字迷。他在《活字礼赞》一文中提出汉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为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学;日本另外一位汉字迷设计师白木彰先生,更是巧妙地将汉字作为图形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 日本设计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并赋予民族情感的内容,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值得我们青年设计师们学习和借鉴。 b.我们的先民如何利用汉字设计生活 我们的前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于是形成了“书法”这类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它靠单纯的线条架构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 在文人士大夫创造了优秀的书体与书法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极富视觉意趣的字体图形。如用来招揽顾客的幌子、节庆与民俗活动中的吉语,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类反映日常生活形态的杰作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2.用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理解汉字 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并非宇宙创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韵律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如此强调自然的形态与模式,汉字的创造无疑也遵循这一法则,即模拟自然,将物的形简化地融合于方正的字体符号之中。 a.“神”来之笔 古人对于“神”的信仰,主要表现在占卜和祭祀上。最早的汉字其实是占卜的记录,上古文字的笔划结构,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是古人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诠释。这种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来源于远古的文字画(近似文字的图画)。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字是反映自然造型的。汉字在反映自然造型的同时,还具有深奥的构成原理,而这种原理就来源于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设计在线.中国 b.汉字中有大智慧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中国人信仰上天潜在的超越之力,这种超越之力即自然规律。观察汉字的构成,更多的是揭示自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西周以前),象形程度较高,体现出对书写的简化和易识别的趋势。而汉字在发展为记号文字体系的过程中,则体现出了古人独到的智慧。 在汉字的创造过程中,古人很注重“形”与“意”的结合,简单摹仿不是文字。 在初中时,语文老师对于“牧”字、“采”字的解释,引起后来我对汉字中蕴含的先人智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有“牛”而后面有一个人持木棍趋赶,这样便组成了“牧”字。在汉字的造型原则里,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这样有趣的例子,只要我们耐心品味,其中奥妙无穷。 结 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我们如何运用文字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汉字不是世界普及的文字,但是汉字字符本身代表一种或多种意义,这一点,拉丁字母却无法完成。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将汉字直接用于标志显然行不通,这样只能使我们的作品显得腐朽而庸俗。但是在了解汉字的意义和构成法后,我们把汉字精辟总结物象特征的方法运用到平面图形设计中,却未尝不可。例如,中国邮政的标志,来自于“中”字的古形“中”。其意义指一面有长穗的旌旗随风飘动。邮政的标志将它赋予了新的涵义,一方面保持“中”字的古意,象征中国邮政旗帜性的作用,在公众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将“中”字变形,像一双手托起一封信件交给收件人的形象,寓意着中国邮政以服务为本,快捷、安全、礼貌。 发掘汉字中蕴含的深层文化积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除了标志设计,无论是装饰、书籍、招贴、广告还是环境艺术设计,都应当充分发掘汉字中包含的中国哲学,从事设计工作的我们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修养,让抽象的汉字艺术在现代设计中产生更大的魅力。 平面设计论文:平面设计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在经历了大学三年的理论学习之后,必须接受一段时期的实践。因为传统的纸上谈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对于学毕业生的严厉要求,因此这次是我正式接触社会的时刻。我相信“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古人得之于实践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回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耳际。如今,即将离开象牙塔的我,也应在一番寒彻骨之后寻得人生的梅花香。 实践目的:熟悉公司的运作流程,掌握设计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职业素质要求熟练专业技能,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前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及毕业后的工作生活。 实践地点:厦门麦洋贸易有限公司 一、我的面试 上公司进行面试,对于经验尚浅的我少不了紧张,焦急的情绪。我知道,要给经理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关乎到我的面试合格与否。面试那一天我并没有很刻意为自己打扮什么,而是朴素大方,洁净整齐。因为我知道:一个人脸上的表情,要比她身上的衣装重要多了。除了衣着方面,我更注重时间。我一向是一个守时的人。守时是我个人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次我也不例外,因为我知道,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应该是公平的。拖延时间即偷窃时间。任何的早到或者迟到都会扰乱别人的正常工作。因此我把时间控制得很好,既不早到也不迟到。这样就为我们的谈话奠定了基础。 见到经理,我始终脸带微笑。我为自己能在短时间内舒缓紧张的心情而感到高兴。我首先介绍了自己,整个谈话过程都比较畅顺,气氛也比较轻松,由于我只是实习生,而且操作比较简单,经理并没有刻意刁难。终于我被录用了。 二、我的工作过程 初次接触工作我非常紧张,由于所学知识与实践的差距,我只能先从事一些琐碎的设计任务,偶尔做些设计也觉得自己压力很大。我总不自觉打起退堂鼓,开始想象着也许是我不太适合这个工作,而后,又一次又一次的否定这个想法,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完成。 这也让我开始思考我是学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怎么会想到去搞平面设计呢? 原因一:在学校里课余时间我喜欢充实自己,所以平时就自学了下3DMAX、photoshop设计软件的应用。 原因二:其次在大学里我们也学了些CAD、ProE、UG等设计软件的应用,因此我能熟练的应用软件来传达,表现我的设计理念。 原因三:我觉得,多学点比单学习模具设计的多了一点就业的机率,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广。当然,专攻模具设计也能达到一个很精很专业的地步。 原因四:我对模具有点敏感,兴趣不浓。 那平面设计行业前景怎样呢,什么是平面设计? (1)用一些特殊的操作来处理一些已经数字化的图像的过程。 (2)它是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内容。 一:理解平面设计 了解设计的定义和概念将是了解设计的第一步,有助于了解我们作为一名准平面设计师的职责范围。 1:平面设计的正名与分类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包括很广的设计范围和门类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等,而平面设计现在的名称在平常的表述中却很为难,因为现在学科之间的交际更广更深,传统的定义,因为设计无所不在、平面设计无所不在,从范围来讲用来印刷的都和平面设计有关,从功能来讲“对视觉通过人自身进行调节达到某种程度的行为”,称之为视觉传达,即用视觉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 现在,在了解了对平面设计范围和内涵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看平面设计的分类,如形象系统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行录设计、包装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可以这样说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设计。 另外,商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很显然是存在的。 2:平面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感动他人的能量,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的信息,事实上她更象人际关系学,依据魅力来征服对象,你的设计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吗?是一见钟情式的还是水到渠成式的。事实上平面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3:平面设计的特征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 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 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明白严谨的态度自身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振动。 二:平面设计之路 设计的学习有很多不同的路,因为这是有设计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决定的,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不管你曾经如何如何,在进入设计领域之后,你以前的阅历都将影响你,你都将面临挑战与被淘汰的可能。 1: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设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必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及信息获取方式。 第一步: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 第二步:画草图,设计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着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画艺术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的设计的基础!” 第三步:对传统课程的学习,如陶艺、版画、水彩、油画、摄影、书法、国画、黑白画等等,这些课程将在不同层次上加强了你设计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最关键的是让你明白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你发现你自己的个性,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四步:设计,你要设计什么?不用担心,进入企业学习的同时也意味着你才刚刚开始,你将不折不挠,不浮躁不抱怨、务实的、实事求事的态度步入这一领域。我们需要具备的背景知识,标志的意义、标志的起源、标志的特点、标志的设计原则、标志的艺术规律、标志的表现形式,标志的构成的手法、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作为一名设计师,你对我们周围的视觉环境满意吗,你的设计理想是什么? 第五步:能辨别设计的好坏,通过对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知不觉进入了设计的模仿阶段,为了向前我们必须回顾历史,既而从理论书籍的学习转变为向前辈及优秀设计师学习。这个阶段伴随着一个比较长期的一个过程,你的设计水平可能会很不稳定,你有时困惑、有时欣喜,伴随着大量的实践以及对设计整个运转流程逐渐掌握,开始向成熟设计师迈进。 你需要学会规则,再打破规则。 2:设计师的要求 1、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发明创造的能力 、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 、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 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应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应概括当代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真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最起码,优秀的设计师有他们 “自己”的手法、清晰的形象、合乎逻辑的观点。 2、设计师一定要自信,相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品味。不盲从、不孤芳自赏、不骄、不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为个性而个性,不为设计而设计。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有独特的素质和高超的设计技能,无论多么复杂的设计课题,都能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用心思考,反复推敲,实现新的创造。 3、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职业,设计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和设计师人格的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决定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就是人格的完善程度,程度越高其理解能力、把握权衡能力、辨别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将协助他在设计生活中越过一道又一道障碍,所以设计师必须注重个人的修为,文人常说:“先修其形,后练其品”。 目前做平面设计这行市场竞争虽然不小,但收益同样不少。 而我们公司是为大中型企业进行网站筹措、设计,网络推行营销于一体的国内首家云服务综合性电子商务托管平台,公司实力雄厚,网络业内专业优质的人才,形成一支规模最大、最具实力、最富经验的专业团队。 经过了几天琐碎的设计任务的锻炼,使我对设计有了基本掌握,也学到许多在课本中无法涉及的内容。对于设计基础也有些掌握。也因此对设计有所喜爱。同时也学会了怎样与客户交流,怎样揣摩客户的心理,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认识到了设计的一般流程。后来,公司便让我参与正在进行的设计项目,让我们、锻炼一下自己。公司给了我一些设计任务。一开始设计出的作品并不能符合主观的要求,未能做出很好的方案。过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在各位师傅的耐心教导下,终于可以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和实际的平面设计联系起来,终于做简单的东西可以得心应手了。还有些平时不怎么注意的小技巧,让我受益匪浅。所以要多与客户沟通,多向主管询问意见,多向身边同事请教。 平时,主管和经理也时常在谈话中教育我们如何成为一个设计师、如何做人。当我们出来社会实践,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自己能为别人创造什么,其次也要了解对方、了解别人的需求。设计师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力,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使事物升值。除此之外还要有自我学习的精神,在不断地自我升值中积累资本,提升自我人格的魅力。要不骄不躁、勤勉自励,思想上有追求。这些品质都是设计师在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博学多才能使设计作品更加深刻和有内涵。而注意自我品格的修养则能使自己善于沟通、善于交际。 几个月下来的工作的确很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但是后面也渐渐就习惯了,不断有新的知识学到,心里有一种充实感.经理让我学习设计师学习设计来填补自己在创意上的缺乏.在这两个月里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也巩固了以往许多知识.现在工作的每一天几乎都会有大的或小的问题,这样其实我很开心,我也有信心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因为我有我的信念:我不怕问题的到来,因为问题总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当然如果和办公室的同事不能好好相处,就等于把自己排斥到这个公司之外,无法投入工作,没有一个轻松友好愉快的心情,就会严重降低办事效率。 三,同事相处让我学会如何做人 想要搞好人际关系,首先就是懂得合作和分享,即多跟别人分享看法,多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一点做到了,无疑推动了我的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还能获得同事的接纳和支持。其次就是微笑,我认为微笑可以使同事间由陌生而熟识,这样工作也不再那么枯燥。再者,我喜欢聆听,空闲的时候我很喜欢聆听,听办公室里同事们谈谈生活的趣事,办公室的趣闻,偶尔还略谈公事,由于我只是个练习者,我没有资格给她们更多的意见,于是我就选择聆听,她们都是专业人士,经验比我丰富,从中我可以学到一些技巧,听听她们处事的方法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时我会恰当地加点个人意见,使得我和她们的距离拉近了。 五、实践总结 在这段实习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事,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东西,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你毕业了有的是赚钱的机会,这回可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挣来的钱,当时我真的是激动万分,那种感觉真的是无法形容的美妙。 实习是为将来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珍惜自己每一个工作的机会,不论什么人,什么学历,从事什么工作,好好的表现、展示自己的能力,不要错过好的机遇,没有一件事情是轻轻松松的,但每一件事都是让人成长的,经历一段过程,喜悦或是艰辛,尽管经历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它的结果是相同的,我们都会因涉事而成长。 在短短的时间里我虽然未能透彻了解公司的具体运作,但是我学懂了一些为人处世地道理,弄清楚了将来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工作过程中,处理事务小心谨慎,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实习单位的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是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从学习中也让我更深刻的了解设计行业的个性和潜力。而作为将来的设计者其中一员,不仅要将设计的理论掌握好,更要充分的去认识市场、了解市场。 总得来说在实习期间,很辛苦,更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也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条新的旅程,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丰富自己社会经验的同时,更向我自己的人生目的地又迈进了一步!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认识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或老师讲课中自己忽略了的或有些疑惑的地方,从实际观察和同事之间指导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一个设计团队是否优秀,首先要看它对设计的管理与分配,将最合适的人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发挥出每个人的优点;团队精神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并不是要每个人都非常的优秀,这样很容易造成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所以在共同进行一个大的策划项目的时候,设计师之间一定要经常沟通、交流,在共同的探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共同商讨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碰出新的闪光点,使策划项目更加的完备。 短短几个月让我感觉远远不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发现设计当中的快乐吧。 平面设计论文:简论平面设计教学中网页的设计理念 论文关键词:网页设计;互联网络;信息传播;平面设计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互联网络成为“第四大信息传播的媒介”。网页设计以信息传播为裁体,两者之间紧密联系。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元素之一——网页,它的发展虽然没有多长时间,但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兼容了平面设计的特征,并具有迅捷,交互性好、传播面广等特点,为互联网络的信息传播提供良好的平台并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网页的设计理念,加上通知。 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发明作为这个时代的象征,像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使得那时成为蒸汽时代;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从那时起进入了电的时代,要说21世纪,我想应该是网络的时代,自从互联网的出现使“地球村”的概念更加贴切,可以说网络拉近了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人。互联网代表着一种崭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使信息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地域及文化的阻隔,使信息传达的范围、速度与效率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互联网是由成千上万的网站组成,而每个网站都是由诸多网页构成,故网页是构成互联网的基本元素。而网页设计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产生而形成的平面设计新课题,是网页设计者以所处时代所能获取的技术和艺术经验为基础,依照设计目的和要求自觉地对网页的构成元素进行艺术规划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必然要成为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表面上看,它不过是关于网页版式编排的技巧与方法,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设计师如何将网络与设计、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研讨的。 1一骑红尘妃子笑,谁人知是荔枝来之信息传播 信息元素可以说是网络最基本的元素,互联网自始至终都起着一个信息传播的做用,也是由此而产生的。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传播的诞生。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 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数字式电子——网络传播的诞生。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 网页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而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则永远也脱离不了媒体。媒体与网页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媒体既体现了设计,又给设计带来了局限性;设计既受制于媒体,又是新媒体产生的动力之一。 我们大家所共知的传媒方式有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等,这些在现代媒体中仍然占主要位置。如果与互联系网络比较的话,它们这些传媒方式就显的相当单一。因此它们的先天缺陷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像这种单一的传达方式也使设计师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像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一系列感官的综合使我们更加全面的去了解其他的事物。为了能使信息传达的更全面一些,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设计师也在寻找着一个崭新的媒体来表达完善的设计。因此当今互联网络顺利的成为新生的、综合感官的、充满活力的新媒体,也为设计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达手段与途径。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极有可能成为最完善的媒体。这应该引起每一个平面设计师的关注。网络的发展速度和力量是惊人的。 2横看成岭侧成峰之视觉效果 可以说网页是通过视觉元素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这里说的视觉元素包括文本、背景、按钮、图标、图像、表格、颜色、导航工具、背景音乐、动态影像等。无论是文字、图形、动画,还是视频,为了使网页获得最大的视觉传达功能,网页设计者所要考虑的是如何适应人们视觉流向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把它们放进页面这个“大展示窗口”里。由此确定各种视觉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秩序。因此,设计时应该研究各种视觉造型元素之间的距离、位置、面积和视觉流程的问题。 从理论说起,视觉流程的形成是由人类的视觉特性所决定的。因为人眼独特的结构,造成只能产生一个焦点,而不能同时把视线停留在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地方。这样就使得人们在阅读一种信息时,视觉总有一种自然的流动习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再看什么。视觉流程往往会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方向感,它无形中形成一种脉络,似乎有一条线、一股气贯穿其中,使整个版面的运动趋势有一个主旋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个平面上,上半部让人轻松和自在,下半部则让人稳定和压抑。同样,平面的左半部让人轻松和自在,右半部让人稳定和压抑。所以平面的视觉影响力上方强于下方,左侧强于右侧。这样平面的上部和中上部被称为“最佳视域”,也就是最优选的地方。 所以在网页设计中,重要的信息和标题栏通常在这个位置出现。只要遵循视觉流程和符合人们认识过程的心理顺序和思维发展的逻辑顺序就可以更为灵活的运用。在网页设计中,灵活而合理地运用视觉流程和最佳视域,组织好自然流畅的视觉导向,直接影响到传播者传达信息的准确与有效性。 3进化、发展之必要 网页设计这门学科是一门后期新兴的设计类与网络方面交叉的学科,在最近的几年也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它是以网络为载体,把各种各样不同的信息以最快捷与最方便的模式传达给每一位与之相关的人员,但是单单这种标准是不够的,人们也对在观看各类信息的同时逐步产生了视视美观的需求。然而每个人对美的追求是不尽相同的,网页设计也是同样的。因为要求了网页不光是把各类信息与事物放上去能看就行,这些对现在的人们已经是远远不够的了,这时设计师就要考虑如何使受众能更好更有效率的接收到网页上的信息。这方面就需要从审美入手了,如何制作出清晰、整体性效果好的页面。使人们浏览起来更方面,心情更舒畅,制作出清晰、整体性好的页面。使人浏览起来心情愉快,接收信息也会更加容易。网页设计的审美需求是对平面设计美学的一种继承和延伸。 我们经常所说的如变化和统一、条理与反复、对比和调和、均齐与平衡等,对网页中文字、图形、色彩的设计都是十分有效的视觉规律。首先,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的表现必须统一和具有秩序,形式表现必须服从内容要求,网页上的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视觉流程,能自然而有序地达到信息诉求的重点位置。在我们把大量的信息塞到网页上去的时候,考虑怎样把它们以合理统一的方式来排布,使整体感加强同时又有变化。怎样使它们脉络清楚又富有清晰的视觉效果等等。这样使页面更丰富,更有生气,看起来就不感到枯燥。其次,突出主题要素,必须在众多构成要素中突出一个清楚的主体,它应尽可能地成为阅读时视线流动的起点。如果没有这个主体要素,浏览者的视线将会无所适从,或者导致视线流动偏离设计的初衷。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构成效果 文字作为信息传达的主要手段目前也是网页设计的主体,文字是网页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网页中的主要信息描述要素,所以网页中文字将占据相当大的面积,文字表现的好与坏将影响到整个网页的质量。网页文字的主要功能是传达各种信息,而要达到这种传达的有效性,必须考虑文字编辑的整体效果,能给人以清晰的视觉印象,避免页面繁杂零乱,减去不必要的装饰变化,使人易认、易懂、易读。不能为造型而编辑,忘记了文字本身是传达内容和表达信息的主题。 网页文字编排与设计,重要的一点在于要服从信息内容的性质及特点的要求,其风格要与内容特性相吻合,而不是相脱离,更不能相互冲突。如政府网页其文字具有庄重和规范的特质,字体造型规整而有序,简洁而大方;休闲旅游类内容网页,文字编辑应具有欢快轻盈的风格,字体生动活泼,跳跃明快,有鲜明的节奏感,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受;有关历史文化教育方面的网页,字体编辑可具有一种苍劲古朴的意蕴、端庄典雅的风范或优美清新的格调;公司网页可根据行业性质、企业理念或产品特点,追求某种富于活力的字体编排与设计;个人主页则可结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及追求,别出心裁,给人一种强烈独特印象。 在网页文字的编排与设计中,由于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字体,导致字体的变化趋于多样化这既为网页编辑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对编排与设计的选择能力提出了考验。虽然可供选择的字体很多,但在同一网页上,使用几种字体尚需精心编辑和考虑。一般来讲,同一页面上使用的字体种类最多只能有三四种。由于文本字体的显示是需要本地硬盘字体文件的支持的,所以在互联网上使用过多的字体是没有意义的。文字在视觉传达中作为页面的形象要素之一,除了表意以外,还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给人以美好印象,获得良好的心理反应。 图片是文字以外最早引入到网络中的多媒体对象。网络可以图文并茂地向用户提供信息,成倍地加大了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图片的引入也大大美化了网络页面。可以说,要使网页在纯文本基础上变得更有趣味,最为简捷省力的办法就是使用图片。对于一条信息来说,图片对受众吸引也远远超过单纯的文字。 图片的位置、面积、数量、形式、方向等直接关系到网页的视觉传达。在图片的选择和优化的同时,应考虑图片在整体编辑计划中的作用,达到和谐整齐。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页面图片的合理选用时,一要注意统一,二要注意悦目,三要注意突出重点,特别是在处理和相关文字编排在一起的图片时。 网页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艺术品,因为它既要求文字的优美流畅,又要求页面的新颖、整洁,使用色彩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使页面更加生动。而且,浏览者在洲览网页时,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页面的色彩设计,它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者的观赏兴趣。因此,色彩设计在网页设计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网页的色彩设计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整个页面的色彩选择,确定一个主色调,可以有利于体现网站主题。我们现在看到的网页,一般以浅颜色为背景的居多,如浅灰色、浅黄色、浅蓝色、浅绿色。以浅颜色为底,柔和、素淡,配上深颜色的字,如黑色,读来自然、流畅,也有利于突出页面的重点,有利于整个页面的配色,更容易为大多数人认可和掌握。其他一些次要内容,如背景图片、线条适宜采用不抢眼的颜色,以免喧宾夺主。只有少量精心选择的元素,为了突出强调的需要,才采用明亮的色彩,这些彩色亮点就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如果用得太多了,就会形成一种均匀的噪声,而达不到强调的效果。 其次,在背景的色调搭配上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强烈的对比,特别是同时使用色彩对立的颜色。大面积颜色适宜采用低比度,因为过于丰富的背景色彩会影响前景图片和文字的取色,严重时会使文字溶于背景中,不易辨识。所以,背景一般应以单纯为宜。如果需要一定的变化以增加背景的厚度,也应是在尽量统一的前提下的一种变化。例如在制用标题时,为追求醒目的视觉效果,可用比较深的颜色,配上对比鲜明的字体。实际上背景的作用主要在于统一整个网页的风格和情调,对视觉的主体起到一定的衬托和协调作用,一方面吸引网民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体现网站的主题。 5技术、设计之两手都 网络技术与设计创意的紧密结合,使网页的设计由平面设计扩展到立体设计,由纯粹的视觉艺术扩展到空间听觉艺术,网页效果不再近似于书籍或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体,而更接近干电影或电视的观赏效果。技术发展促进了技术与设计的紧密结合,把浏览者带入一个真正现实中的虚拟世界。 技术与设计的紧密结合在网页艺术设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6结语 在长期的平面设计教学中,深刻体会到网页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它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消费者心理学、视觉设计美学、人机工程、哲学等诸多方面,当然也离不开一定的科学技术发展。好的网页设计除首先应考虑其内容上的精益求精外,其次就是对内容合理有效的视觉编排。美是任何网页所必需具备的基本因素,网页信息不仅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愉悦的视觉环境,使他们有一种全身心的享受和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站建设越来越接近于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网页的设计,日益被网站建设者所注重。网页设计是设计与技术的高度统一。 平面设计论文:论析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对当代设计的影响——以“气韵”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为例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激励理论 激励机制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在科学研究、文化知识传播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管理效能,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健全和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工作。而高校教师作为推进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主体,其管理工作是一大重点。激励是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分析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有钊1对性地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优化师资结构、稳定人才队伍、加强学校吸引力和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一、高等学校构建激励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师资结构,稳定教师队伍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稳定师资队伍。高校教师因在年龄、学历、学科性质等方面有着不同结构的层次,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当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促使每一个结构层次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整体上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促成师资结构的优化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二)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因其职业特质,同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更倾向于追求较高的荣誉和远大的理想。需求层次较高,通过有效的激励,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一种高昂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三)优化组织环境,吸引优秀人才 有效的教师激励不但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广大教师产生较高的群体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形成一种增强学校凝聚力的氛围和影响力。一方面,有效实施各种灵活的激励措施,能够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开放、竞争的环境,便于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同时加强本校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从而优化组织氛围;另一方面,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无论内外环境都会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学校能够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中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 激励机制对高等学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激励方式单一,不能满足教师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在教师的聘任和考核上,评聘不科学,致使激励措施产生负面效应:在大环境的竞争机制未能灵活调节,使激励功能弱化和虚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高等学校的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制约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充分理解激励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健全和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二、高校教师激励理论分析 激励理论按照性质和内容的不同,有许多的分类和划定标准。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对构建科学的教师激励机制有借鉴价值、影响较大、比较成熟的激励理论主要有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调整型激励理论三大类。本文选取了这三大理论中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来进行分析。 (一)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只有在低一级需要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并且不同人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需要。在实际管理中,要分清楚教师的不同岗位和级别,才能定位其实际需要的层次,对症下药,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 (二)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主要包含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是指当它存在时可以引起人的满意,当它缺乏时不会引起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的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当它存在时人们并不觉得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当它缺乏时则会引起不满意的因素。在教师管理中,要正确处理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关系。不能忽视保健因素,也不能过于依赖保健因素,要善于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充分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 (三)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侧重研究报酬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对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提出,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更受报酬相对值的影响。这里的相对值是指纵向上自己会把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横向上自己会与同一时期其他人的工作及报酬进行比较。比较结果相当则会产生公平感,结果差别很大,则会产生不公平感。在教师管理中,要对同一级的教师和不同级别的教师,其所获得的报酬指标有明确规定,不可一概而论。同时,管理者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涉及教师权力方面的事务,要与教师形成协商,使其真正体会公平地位和主人翁意识。 (四)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罗克提出。他认为目标具有引导员工工作方向和提升努力程度的功能,十分重视目标设置对动机的激励作用。其设计的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模型揭示出,目标引导努力,由努力而产生绩效,由绩效而获得报酬,最重导致主体的满足感。研究表明,难易适当又有现实意义,同时又被主体充分理解和接受的目标对激发主体的努力最为有效。在教师管理中,要合理设置学校发展目标,同时要求教师在学校目标之下建立个人发展目标,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健全和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 激励机制作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是比较广的,以下从两个方面来健全和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大的方面主要涉及制度和组织环境层面,小的方面主要涉及具体的激励方式。 (一)从制度和组织环境层面来讲 1改善人事和分配制度层面的教师激励机制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必须“积极推进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合理定编的基础上,对教职工实行岗位制和聘任制,在分配上按照工作实绩拉开差距。”高校教师聘任制自1986年实施以来,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师聘任制正由评聘制向岗位聘任制转轨,逐步建立一种“突出岗位、严格考核、按绩聘任”的新机制。 发达国家高校的教师队伍管理采用完全聘任制,保证了师资流动和动态管理,发挥了高校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合理流动的完全聘任制。具体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在人才引进上,要实行岗位制,遵循“按需设岗”原则,避免引进资金的浪费和人浮于事的情况:在人才的考评上,实行教师评聘制,要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绩效和潜在的工作能力来评定教师的职称,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标准统一、规范操作、公开透明、反馈及时且考核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津贴制。将教师按职称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教师的工作情况评定相应的岗级保证既有一定的差距,也有灵活的弹性上下空间,弊除“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的局面。 2.以人为本,营造积极和谐的组织环境 通过坚持校务公开、建立与教师的协调机制、理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等方式,吸引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通过管理者与教师的沟通和协调,促使双方产生共识,减少隔阂,教师的意见被采纳,人格受到尊重,就会激发其学校主人翁的意识。首先,要坚持校务公开,对教师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公正地公开,并接受教师的监督。其次,建立教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积极组织教师座谈会,与教师进行协调,并形成一定的召开形式。再次,理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改革学校的集权式管理,使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其间要通过促成以教授为主的学术权力为高校管理的约束和制衡机制。最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在民主公平的工作环境中,激发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积极开展学术研究。 3.目标导向,有效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对高校教师的有效激励,从个人发展目标来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同时加强教学行为的反思与调节,逐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最终形成专家型教师: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来看,在教师教学质量、学术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学校才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因此,总体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个体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高校应建立正确的目标导向,有效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协助教师制定和实施其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设计出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要对教师发展规划有一个合理的时间设置,并可以保障其随学校发展而合理调整,真正实现激励动态化目标管理,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提供高校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高校教师,特别是年富力强的教师,更需要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来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高校要把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制度化,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去获得一个能够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这样才能够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其所长,达到促进学校发展的目的。 (二)从具体激励方式来讲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建立在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过渡上,其需求层次的复杂性决定了激励手段的多样性。从低级需要来讲,人更多的是追求物质和利益。因此,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基础上,要加强物质激励。但在保证教师物质激励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其精神上的需求。一方面,对广大教师要加强工资、津贴、奖金的激励,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加大更多的经济奖励。这样来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教师作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以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为归结点。这就强调了管理者对教师的尊重,要重视对教师的精神激励,鼓励教师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获得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最大满足。管理者还要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促使教师形成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价值观的统一,把个人的精神追求建立在学校的发展上,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在对学校有感情的同时,改善其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与效益。 2.刚柔结合,提高效率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要把刚性模式和柔性模式结合起来。刚性管理模式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措施、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以量化和统一的考核制度来进行绩效管理。刚性管理模式可能因为过于讲求制度化和严谨性,反而使考核制度的统一制约了教师的个性发展,出现一刀切、一元化、呆板的现象,最终使教师对管理者难以达到心理上的认同。而柔性管理模式是在弊除刚性管理模式中不合理的现象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动态弹性的方式开展管理工作。考核指标参照体系多元化,有一定的弹性范围和满足差异性,同时建立定量考核为基础,定性考核为核心的考核机制,使绩效管理有科学性也有灵活性,教师发展有一定界限也有一定的空间。 在高校教师的管理上,要把刚性和柔性管理模式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绩效管理效率。 高等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激励机制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实际开展管理的工作中,激励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定位高校的发展水平和层次,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高校的实际发展。同时,还要学习和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一定的激励原则,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 平面设计论文:浅谈消费心理学在高职平面设计专业中的教学应用 论文关键词:消费心理学 高职 平面设计 应用 论文摘要: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消费心理学是一项有着意义却普遍缺失的内容。为了在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妥善的纳入消费心理学内容,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设想,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运用消费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改善设计创作,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一、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存在意义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门类,商业性是其基本属性。广告、标志、版式、包装、展示以及“vi”设计等,无不因商业上的需求而产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商业平面设计作品,其内容往往是对商品或者服务的展示、宣传,其对象,即该作品的目标受众,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作为一个商业平面设计作品的作者,受众对该商品和服务的心理诉求,是其进行设计创作无法绕过,必需思考的问题。因而,具备一定的消费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非常有必要对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消费心理学教育。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围绕着构成这类基础课程和标志、海报、包装、“vi”设计等应用课程来组织,像消费心理学这样的市场导向性课程的意义却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设置,看似基础扎实、知识体系完整,却与市场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不强,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二、在平面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消费心理学教育在设计类专业中的存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将其纳入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的探索。然而,对于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来说,在短短三年的培养时间内,教学内容本已较多、课程也比较紧凑。那么,如何将消费心理学教育稳妥的纳入到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并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实施消费心理学教学的设想。理由如下: 1.不宜过早地给学生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 高职类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几乎都是绘画基础课程,对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入学后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要夯实他们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平面设计的知识、技法,培养他们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如果在他们还没完成平面设计的基本课程,完全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时候,就过早的给他们灌输消费心理学知识,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摸不清头脑、理不清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同时,此时的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社会、接触市场,通过实习和找工作的经历,对专业方向所涉及的市场和消费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备了接受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 3.毕业设计阶段的消费心理学教育最具效果 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和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挑战、他们有了解市场、了解市场的主宰——消费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他们根据兴趣、根据对职业发展的意愿或者实习的经历确定毕业设计项目的时候,都有着完成一件足以证明自己实力的完美作品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时候的学生在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之后,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同时,毕业设计阶段紧邻就业,这时候组织他们学习消费心理学知识,且经过与毕业设计项目的结合运用,印像清晰、深刻,在毕业开始工作后,这些刚学到的东西拿来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消费心理学教学实施 1.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 消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是实施消费心理学教育的基础环节。由于毕业设计阶段的高职学生往往一边忙于实习,找工作,一边进行设计创作,能够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讲授消费心理学知识内容,不可能像商务、市场类专业的学生那样系统、全面,而应对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在内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进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讲解,并对消费者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消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消费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消费心理分析。 对于讲授的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请校内外教授消费心理学的专业老师来进行讲座,专业老师的讲座,因其经验丰富、内容全面、讲解权威,显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没有这种条件的,则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收集、整合一些消费心理学的教学视频、教案和教学课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凭借自身理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解。而这就要求指导老师熟悉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再演绎能力。而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讲授,指导老师都应选择一些消费心理学的相关教材、文章、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 2.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识理论的讲授之后,指导老师便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消费心理学原理,对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进行心理分析。 进行心理分析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消费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分析作业。也可以将有相似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组合起来,成为受众心理分析小组,小组成员间分别针对各自设计项目的目标受众人群心理进行相互讨论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报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设计项目目标受众人群消费心理特征的判断和确立,包括在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层次、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细致程度、情绪和偏好的持续程度,对流行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费的目的性、浏览、选择和购买习惯,对品牌、包装和广告宣传的认同度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偏好特征,这些设计作品的定位的影响因素。第二,目标受众的消费动机,消费动机和受众的消费心理特征,构成了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心理诉求,对消费动机的分析决定了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吸引受众眼球。第三,设计作品方式,通过对设计作品、接触受众时的方式、环境对受众产生的感官影响和心理变化的分析,为设计作品的设计创意寻求依据,设定条件。 3.对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调查 学生自己或者学生们之间运用刚掌握的消费心理学知识,针对目标受众所进行的理论分析,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而检验理论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实践。所以接下来要求学生们运用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对拟定的设计作品的目标受众进行现场调查。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等。受处于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的组织能力、物质条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种相对简单、便于开展,较为适合作为受众心理调查的方式,其中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解受调查者信息的问卷法,因其使用预先编制的问卷表格,标准化的问题设计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时也有利于相互比较,因而最为适合学生采用。 问卷调查由设计、组织、调查、汇总、分析等一系列步骤组成,工作量较大,需要学生分组开展,分工合作。这样,我们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组,就可以由此延伸为心理分析调查小组。问卷表格应由学生小组根据设计项目的调查需求自行设计,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表格应包含受众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形式上应多做选择,减少文字填写量,从而方便受访者填写。 组织对目标受众人群的心理调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通过在现场调查中与目标受众的沟通交谈,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又因为与目标受众的直接接触,为即将开始的设计创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而通过将调查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补充和完善,可以使学生在将来的设计实践中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的经验更加丰富,充实。 4.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 通过现场调查及汇总、分析,掌握了目标受众人群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消费动机,也就是把握了目标受众的心理诉求,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也就有了准绳。 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简而言之,就是决定设计作品通过哪个方向入手、以哪种方式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对于平面设计作品而言,就是为满足目标受众人群的主要心理诉求,决定从其设计内容哪些方面的特质、性能入手,采用何种创意烘托该特质、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构成画面、采用怎样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样的设计风格。比如设计一款为年轻人目标消费人群的服装品牌海报,可以突出其时尚、运动、自我等方面的品质风格,可以通过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运动活力的画面,采用新潮、简短、有力的流行广告语来反映这些品质,可以采用鲜艳的色彩搭配、充满动感的线、面构成,炫酷的字符设计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设计风格,以满足年轻人的消费心理诉求。 完成了对设计作品的消费心理定位,作品创作的消费心理学准备即已完成,即可进入设计创作阶段。对平面设计专业结合毕业设计实施的消费心理学教学也就由此收官。 四、结束语 通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实施,使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了解了消费心理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消费心理学方法改善创作,增强作品市场适应力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能够设计出符合受众心理诉求的成功的设计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平面设计论文:高职 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 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软件运用技能、创意思维开发和就业方向。基于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模块,将案例式教学植入“块”中,并用项目式教学带动竞技以及制定增加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平面设计;分块;案例式;项目式;评价标准 《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理论和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使学生了解熟悉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行业规范。在“2+1”的高职办学模式中,本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以我院 多媒体专业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2009届至2011届毕业生从事平面设计的占31.4%。所以本课程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技能运用能力,也决定学生的创意思维开发,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就业方向。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软件运用技能、创意思维开发,在接触平面设计之前的一个学年中,学生已修完《绘画基础》、《构成》以及《平面设计软件应用》等课程,学生已经大致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法,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以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构建理想形态的构成能力,同时也掌握常用平面软件的使用方法。但是对于理科生源的多媒体专业学生,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将以往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课程,为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起到扩展应用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课程建设进行探究与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分块”教学的整合 根据我院教学大纲的规定,本课程总学时68节。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一种集平面设计基础理论、大众传播学及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技能。[1]因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多,覆盖面广,为了便于教学,因此将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其知识体系汇集成“块”,加以适当的学时安排进行系统授课。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课程在其内容的系统性和学时的分配上需要重新安排。其中,因为理论性太强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视觉流程与平面结构设计、文字的基本结构、编排形式与标题的编排、图片的平面构成、组版原则与设计步骤等内容不适合独立用来给动手能力较强的高职学生讲解,而且教材中的形式美法则因其在构成课程中已有相应介绍,故只做简单复习,所以上述内容简化为“版式设计”,在较短的课时内做简单介绍,将相应的理论分散至其它各“块”中,如在招贴设计中介绍视觉流程、在vi设计中介绍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介绍组版原则,灵活地把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另外,把logo设计和ci设计合并后细化为vi设计,以便开展项目式教学。整合后如表2-1所示。 (二)案例式教学植入“块”中 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2]平面设计中的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设计领域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站在设计者的高度,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来分析成功案例的一种教学方法。决定植入该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块”的内容、以及课时分配的长短。在vi设计“块”中,以“中国联通vi设计”(图2-1)为例,首先通过介绍此案例的基础系统、办公系统和营业厅系统,分析其成功品牌释义、创意理念、制作规范和应用系统部分。再扩展分析为何中国联通成立时选择了蓝色中国结作为公司品牌标识;为何品牌标识由蓝色变为红色;如何弥补联通此前品牌定位不甚清晰的缺陷,从而确立新的企业文化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列举各个成功和失败的设计案例,从中总结出成功案例的创意思维、设计准则和失败案例的问题所在,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或者他人的思考来开发自己的思维,从而丰富自身的创作源泉,完成教学任务。 一个权威的案例,在教师的教学中起着示范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又起被效仿的作用。所以,选择优秀案例并且充分利用,是“分块”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因此,用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参照物,再加以设计上的探索,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项目式教学带动竞技 平面设计中的项目式教学是指由教师引入一个完整的项目,确定项目内容及其要求,进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向主动实践,模拟设计企业的设计流程,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任务要求的教学活动。在授课前的教学计划修订中,要对近期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校、省、国家乃至全球的各类竞标项目有一个初步了解,小至一个威客网的投标,大至全球性的比赛,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作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实践内容,在完成设计项目后,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名义参加各级竞赛或投标,这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和肯定。以项目式带动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增,也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竞标、赛项等项目上取得相关奖项或获得经验积累。项目式教学一般用于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和vi设计等比赛机会较多且课时总数较长的教学“块”。 (四)评价标准的制定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教师运用一定的价值尺度对教学成果的审查,评价的客观性由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决定。作业的评价标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学习结果的价值反映,它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和忽略了哪些内容,具有指明学生的努力方向的作用。因此,作业的评价标准的制定需具有科学性,以教师评价为主兼顾学生的自评和他评,在图形或文字、组版构成、创意能力、纪律或团队精神等方面开展评价。评价标准的制定如表2-2所示。 三、结语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科学的分“块”后植入典型“案例”的教学方式,精选“项目”等教学改革,为教学构建新媒介,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案例式教学,尤其是理论部分的教学,从其他的方面入手效果可能更好,如传统教学法。而泛滥的使用案例式会让学生过多的注重实际操作案例而忽略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造成学生理论知识过于薄弱,需要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式的推进上,尽量不要选择竞技比赛难度太大,获奖几率太低的项目,可以从校级的小型比赛做起,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更容易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在评价标准上,增加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分值不能超过40分,把握教师在评价中占据主要地位。如果发现学生在互评上面有不良行为更要加以制止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保证评价的公平性。以上是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该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还有待继续探究与实践。 平面设计论文:解析火电工程施工平面设计及定制化管理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火电工程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针对此项工程的研究人员也日益增多,为了更好的发展火电工程,作者认为有必要对火电工程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火电工程的施工平面设计以及工程定制化管理两方面进行了解析。 【关键字】火电工程;平面设计;定制化管理 随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火电工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为了更好的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进程,高效减排成为火电工程发展与改进的现实目标。为此,研究火电工程施工平面设计的优化以及实现火电工程定制化管理的活动浩浩荡荡的开始了。 一、火电工程基本情况概述 1.1定义 火电工程其实就是火电转化,也就是通过产热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反应将反应生成的热能经过一些专业的发电动力机械设备转换成电能供给国家进行电力供应。 1.2目前火电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1)污染环境:因为火电工程经过燃烧所排放出来的物质比如so2、nox等都是具有酸性且危害环境的气体,这会让环境恶化形成酸雨。除此之外燃烧排放的有害物质还有粉尘,这都会对环境带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危害植物生长的污染。 (2)资源消耗:由于机械设备、人为操作不当等原因致使燃烧的燃料不能得到充分燃烧,浪费资源,据不完全统计1000w的火电工程国内每整年就要消耗将近五千万吨的标准煤。 二、提高火电工程施工平面设计相关建议 2.1优化临时火电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为了有效的结合工程生产、日常生活活动区以及工程施工区等三方活动区域,以便建立合理、完备的交通组织;同时还可以有效划分不同功能区的公路使用,建立一个各自都独立的火电工程定制管理活动范围区。对于工程设备材料等运输的环节,要充分结合公路以及材料设备加工厂、仪器材料储存仓库等相关地理位置和施工运输道路的关联。如果距离施工的工地比较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相应的运输码头周边建立或者租用施工主要的材料器械加工厂以及储备仓库。同时为了确保施工道路路面干净,需要在所有施工范围内的道路相接连的开挖除土道路建立手摆片石路基,同时在每个相接壤的接口处进行三到五米砼硬化操作。 2.2加强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优化:在进行土建施工时,应该在施工的主厂房起固定功能和扩建功能的位置分别安装一台型号为h5012的塔吊,并且在临近b轴线的汽机房内,形式为汽机型的两台发电机基座中间安装一台型号为h3/36b的轨道行走式塔吊。同时为了缩减成本开销,我们在处于主厂房起固定与扩建功能的位置、集控作用的大楼与和1#或2#的炉中间位置以及靠近b轴汽机房内的线检修位置也就是2#机附近等位置分别安装一台型号为h5012的塔吊,以实现功能的全方位覆盖,然而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处于汽机房行车梁、煤斗以及粗细粉分离器等机械设备附近都要安置最小也要一百五十吨的大型设备进行配合作业。同时为了提高施工的进度与质量还要在土建加工场里面安装一台型号为十吨的龙门吊,并在轨道长度走势方向上配备相应的金属加工场、埋件加工场、钢筋加工场以及半成品堆放场等。 2.3优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电、气等设计:施工过程中电源要按照工程从业主所限定的变压器进行引接以构建完整的供电系统,从而方便、合理地对每个施工区电源线路甚至稳压用电配电箱进行分配;同时需要注意工程土建以及安装过程中的合理时间差,以达到对工程临电设施的成本开销最小化以及实现设备利用率,在充分保证施工程生产以及人均日常生活用电需求的最大化提升。 2.4注意对施工范围内生产加工区域以及存放物品库房的设计优化:对生产加工区域在设计上要求实现材料设备运输的最小化、最近化。尽可能使用施工单位空地作为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厂建筑地。而对于那些容易受潮带来不良影响的器材如:锯木、成材、粗细木工加工间和成品等存放的场地,不仅要考虑施工的整体流程,还要考虑通风情况,一般都被安置在土建施工边缘的下风向的地方。其次,对于存储材料设备的库房大都按照就近原则,选择既不紧挨着道路边缘还与主要的施工方向相平行的接近材料机械使用主要位置的附近即可。当然如果能在施工周边存在铁路,设计沿铁路方向设立材料设备的周转仓库、中心仓库等是最理想的。 2.5注意对施工过程中排水问题 设计优化:为了避免生产、生活污水污染环境,影响人们正常生活,我们通常要进行施工现场科学合理的排水与防洪设计。这包含了施工环境的厂房排水、施工污水的排放以及生产建设人员日常生活用水的排放。我们在施工场地排水沟道的设计方面,为了方便清理大都选择明沟排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临时排水设施的成本投入,大多选择使用工程所安排设计的排水系统。 2.6优化办公管理区域设计:设计需实现工程集中、便捷,方便统一化进行数据信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环?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 陈袒??霉こ贪旃??繁!⒄?唷⒚拦郏??弊⒁獍旃??蜃詈每拷?┕さ氐恪0旃??蛐枰?才庞幸抵鳌⒐こ碳嗬怼⑹┕す芾砩杓频劝旃?抑?猓?挂?才殴こ痰幕嵋槭摇⒓扑慊??缈刂剖摇⒐こ坦┑绻芾砼涞缡乙约吧?畋乇傅奈郎?洹⒄?s盟????涞确智?? 三、火电工程定制化管理相关建议措施 3.1内容亘概: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相关活动情况分析和相关活动、工作场所范围的整理、管制,及时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那些与施工工程生产作业没有关联的物品器械进行合理管理与位置安排,随时根据情况进行施工过程中人身、物品以及环境场所的关系进行合理化调整,为了工程施工生产必备的物品处于最科学合理的位置及时对其进行情况数据分析的定置定位。 3.2具体措施: (1)合理设计管理体制与管理标准:工程按照管理主次进行合理层次划分,管理项目主要由经理部进行管理任务的逐级划分,并按照要求设立包含有工程施工负责人,财务统计设计等职能部门、工程监管负责人、各环节项目主要班组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的定置管理领导小组,由该小组进行商讨研究施工标准、工程规划以及工程的安排设计,由此进行一致合理的化管理。 (2)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以保证施工正常有序进行:按照定置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原则需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培养施工人员素质,以及合理进行工程施工对各阶段工作活动的计划与时间安排。以此保证施工人员自觉进行科学合理施工。 (3)设计上以细化、具体化、定性化;场地节约化、环保化作为主要原则。 四、结论 为了更好的让火电工程为社会发展所利用,更好的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进程,优化火电工程施工平面设计提高火电工程定制化管理成为日前国内外密切关注的主要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平面设计论文:关于 平面设计软件 实训课程项目设计分析 论文摘要:目前,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应根据项目教学的理论,从实例入手,研究《平面设计软件》课程实训项目设计方案的理念与构成,对信息收集、方案选择、项目执行中的技术问题及成果评价等环节进行探讨和分析。 论文关键词:平面设计软件;实训课程;项目设计;实训项目;成果评价;职业能力 平面设计软件实训是配合《平面设计软件》课程开设的为时2周的实训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的实训课通常是通过让学生做一些课业进行的,教师给出一个课题,学生在指定时间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品,整个过程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训练,团队精神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所以,在实训课上进行项目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去探寻得到最终结果的途径,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在2周的时间里,如何设计项目才能使学生真实地体验一个项目的完整制作过程,是需要教师研讨的问题。 实训项目设计分析 实训课的教学不同于理论课。由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实训课要在理论课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所以,项目的设计要求更能体现实际工作环境的特点,学生通过项目能更好地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设计理念平面设计是近十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复合性职业,涉及面非常广泛,涵盖的职业范畴包括商业展示设计、商业广告设计、商业环境艺术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商业插画设计、标志设计、企业ci设计、网页设计等等。针对目前平面设计行业及社会其他相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讨,实训项目设计应该围绕着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进行设计;围绕着用完整的实际工作流程训练学生综合设计制作能力的目标进行项目开发,即按照实际工作“调研策划创意设计制作提交审核”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实训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美学思想、平面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规律及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软件,完成符合实际要求的平面设计作品,实现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项目的设计理念应当是以培养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但设计的项目不一定非要来源于企业,因为本课程的学生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年级新生,还没有学过平面设计方面的专业课,用2周的时间完成一个真实的企业项目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顺利实现《平面设计软件》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可采取将虚拟项目按照真实项目完成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平面设计专业的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平面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规律,针对不同的用户要求进行各种平面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所以,“网站页面设计制作”项目、“pop广告设计制作”项目、“商业插画设计制作”等项目都可以用来作为《平面设计软件》实训课程的实训项目。产品类广告设计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市场调研、策划、创意等能力;文化类广告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完整的设计制作流程;“网站页面设计制作”可以通过图形、色彩、文字等设计元素的运用培养学生综合的平面设计能力。下面以“某集团房地产网站页面设计制作”项目为例,分析实训项目的设计方案。 实训项目设计方案 项目背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网络查找各种所需要的信息已经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手段。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企业、个人都需要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网页。某房地产企业为了更好地宣传企业形象和推介企业产品,需要制作一个引人注目的精美网站展示自己。 项目内容该设计项目是为某房地产开发商的网站进行网页设计和制作,需要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名称和受众群体,并采集各种信息,通过进行实际调查和需求分析,确定网站的市场定位,进行网页的规划和整体方案设计。在网页效果上要注意网站形象设计,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制作过程中要合理运用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软件技术,按计划完成符合客户要求的精美网站制作。具体任务内容包括市场调研、网站策划、网页整体方案设计、网页设计制作、完稿处理、资料整理等,其中市场调研包括收集相关房地产企业的宣传资料和网站形象调研。网站需求分析要通过对宣传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明确用户需求,并撰写分析报告。网站整体方案设计包括标准字、logo小样、标准色彩、图标设计、网页平面设计等内容。网页设计制作可利用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等。 项目能力目标为达到专业要求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进行基本的市场调研,明确客户需求,撰写广告策划书;能根据策划书进行创意构思,绘制出设计草图;能进行一定的创意设计;能将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与软件技术相结合,具备项目执行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试论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 要:能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是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开展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通常应该从主动动脑、主动发现和主动学习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训练。优秀的学习习惯不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而且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习惯能对一个人的成长方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小学生,只有建立良好的习惯,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成绩。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甚至重于传授知识,这也是新的教育理论所提倡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建立系统而科学、高效的学习习惯,其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成绩和学习的强度都是大大优于以往的,因而,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主动动脑的习惯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大多还是基于模仿的学习,很少有学生是通过主动的思考来开展学习的。要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将教师和课本上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大脑中。培养学生建立主动动脑学习的习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学阶段就能养成主动动脑学习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生活是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在培养小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数学教师第一要做的是想办法调动起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建立主动思考的习惯。在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注意把握次序和条理。有些教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充足,造成学生思考的过程忙乱而无序,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对主动思考产生厌倦感,这是值得教师注意的。 如,在教学生“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时,我没有急于用案例来向学生灌输乘法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作用。而是准备了几种不同颜色的铅笔,每种有四只,我问同学们:“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U笔,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会比较快?”这时,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让学生思考,谁想出来了谁回答。学生有用加法计算的,我就问,“如果我这里有50种不同的铅笔,大家也用加法来计算吗?想想,我们已经学过了什么运算方法?”这样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来找到“乘法”这个运算方法了。 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际中寻找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习惯的养成,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让他们认清学习数学价值意义的重要途径。 如,在学习了乘法之后,我就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妈妈到超市去给我买文具,一盒橡皮有4块,每盒要6元钱,妈妈一下给我买了3盒,你能帮助妈妈快速算出一共有多少块橡皮,要给收银员阿姨多少钱吗?通过类似这样的生活化训练,一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二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去“帮助”家长或教师“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习惯 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对新知识的把握是比较好的,而在小测验时,就会发现他们又把前面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了,学生也就忘了大半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教师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学生的用功程度不够,而是教师没有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复习巩固的学习习惯,没有懂得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如,学生已经完成了对加减法的学习,在乘法教学前,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对加减法进行系统的复习,并通过这个“温故”的过程,引出“知新”的教学。在教学乘法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做几道数学加法题,在这些题中插入一些连续的加法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再将连续的加法题改成相同数的连续相加。如:先是9+4=?12+5=?然后是8+12+7=?最后是4+4+4=?,一步步将学生从加法知识的复习带入到对乘法知识的学习上来。 在课后的作业中,教师也应注意对学生这个习惯的培养,给学生的作业每次都包含过去学过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的学习习惯很多,除了上面的三种外还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上听讲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自主探究的习惯等等,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会是朝夕之间的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教师必须放弃急于求成的思想,踏踏实实耐心地开展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刍议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摘要】数学学习习惯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文通过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小学生新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课前准备、正确书写、爱护珍惜以及n前预习习惯进行了剖析,旨在交流. 【关键词】农村;新生;学习习惯;习惯培养;持之以恒 笔者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中大部分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对于孩子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这些孩子在学习上几乎处于放养状态,常常表现出随心所欲,想学就学、想玩就玩.至于上课前的准备,需要准备些什么?他们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在没有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提醒下根本不会做课前准备,有的学生甚至在教师到教室还在继续写上一堂课的作业.教学中时常发现班上总有些学生在上课时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教师提醒后没一会又去玩手边的东西.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时常思考到底要对培养什么内容的学习习惯呢,最终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切准备,而课前准备是一个最简单的习惯.实践中,笔者弄了个“我是小学生”的活动,比比课前准备谁最棒.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准备三支削好的铅笔(防止铅笔断裂,上课削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尺子,还规定书本、文具的摆放位置及学生的坐姿(手放平,脚并拢,背挺直,头摆正).第一星期我都会提醒并一个一个仔细地看过去,并做好记录.到第二星期,我不再每时每刻都提醒,重点表扬准备好的学生从而发挥榜样作用,让没准备好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哪个地方不够好.到第三个星期,我就不再提醒,重点观察记录中做得不够好的那几名学生,他们有一点进步我都及时表扬,这样我持续了一个学期,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励中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到了第二学期,学生都养成了课前准备的习惯,以后每当上一节课教师说下课,他们就会马上看下一节什么课,并相互提醒做好课前准备. 二、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 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很多错误,并非是由于不理解知识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造成的,而是由于书写造成的.由书写造成的错误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随笔带而分不清.比如,把“0”写得像个“6”,把“4”写得像个“9”.二是不讲究书写格式.比如,算术本列竖式,把两个数字挤在一行中,数位不对齐等.三是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比如,列竖式横式数字或运算符号抄下来抄错,或是两步计算第一步的答案抄下来抄错等.实践中,笔者发现加强学生书写习惯、自信心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往往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句勉励的话语、一次善意的劝告、一个关怀呵护的举止,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我班的史某某同学,只要打开他的作业本,不是字迹潦草,就是到处是黑色痕迹.但有一次他交上来的作业比以往有些工整,字迹也稍微端正.笔者及时地在全班表扬了他,鼓励继续努力,尝试着改变自己.没想到,以后的作业他都有一点点进步,他对写字的信心越来越浓了.现在再看他的本子,虽然字不是那么的完美,但从字里行间中可见他的认真的态度. 三、爱护珍惜习惯的养成 批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作业本又破又脏,有的课还没上几节,口算本有的都一页一页掉下来了.部分学生喜欢在本子上乱画,作业本的角都是卷曲的,打开作业本发现数字写的很难看.这说明学生的书写和爱护书本的习惯还未形成.为此,笔者对学生在书本爱护上提出整洁、美观的要求,从而使其养成爱护书本的好习惯.在学生拿到一个新本子时,笔者会提出几点基本要求:明确本子的封面要写什么,比如,是这学期第一个本子,就要写上“1号本”,如果是订正错题的本子就要写上“错题本”,在复习阶段用于复习的本子就写上“复习本”.做到“专本专用”,不光使本子整洁干净,还有利于教师批改作业,更便于学生的复习和查漏补缺.让孩子随时整理自己的本子,看看有没有褶皱.有了这些基本要求,以前皱皱巴巴的本子变得干净整洁多了,也不再需要笔者随时提醒他们爱护书本了. 四、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培养预习习惯的开始阶段,教师一定不能心急,毕竟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很差,他们的学习多数都是被动的.所以,教师要安排预习时间,尽量让学生在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预习.对于好学生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而针对“学困生”,我们教师要进行帮助,使他们在预习中不掉队.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不要读完题后看答案,这样只是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我让学生先将教材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习惯与人生有很重要的关系,我们必须培养孩子有良好的习惯.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探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摘 要】好的习惯能够有助于学生们良好的学科素养的养成,坏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教师,该怎样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努力地帮助学生们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生 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策略探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作为支撑。在新课改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助力学生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教师们一直在进行层次不等的研讨和教学试验。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一直是教师们不断进行思索的共同话题。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育界针对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育人要求。而各地教育机构也纷纷针对这一新的教育形势,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进行着前仆后继的努力。而教师作为与学生之间距离最近的一个群体,对于学生们在校园内读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负有直接性的责任。那么,根据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新背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小学生们能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做出怎样的努力呢?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针对如何有效地助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家的教育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好的学习氛围,是助力小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和基础。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年龄大约都维持在8-13岁之间,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大多都是建立在个人喜好之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是否感兴趣,是否喜欢。他们往往对于事物的判断会建立在主观的判断上,缺少理性的分析能力。作为教师,教师要稳稳地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投其所好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因此,为了更好地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好的帮助,教师首先要努力地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好的环境。较之于严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往往对活跃而自由的教学环境报之以认可的态度。所以,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和环境是助力教师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此外,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教师助力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所能够采取的有效策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的丰富课堂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有奖竞猜活动,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奖励和鼓励之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去,这样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具有很好的带动性作用。 二、改善师生关系 加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减少直接性答案的讲述,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给予针对性的表扬与认可,这对于学生们更好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积极性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一种方法。师生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可以影响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影响到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为了更好地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便利,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要改变以往严肃教学的方式,尽可能地与学生之间达成一致,让学生们对教师的为人处事方式予以认可。而且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对于师生双方来讲都是互利共赢之举。 此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减少向学生们直接性传授问题答案的形式,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比如说,教师可以出几道难度适中的数学习题,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各小组派出代表回答教师所出的问题。针对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要多给予他们肯定性的评价,将“你回答得很不错。”“比之前进步多了。”等这样的一些夸赞性的话语常常挂在嘴边。学生们在听到教师夸奖的时候往往会更容易对学习报之以积极的态度,这对于学生们更好地养成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及其教师个人的教学来讲都是比较受益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也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数学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较高的层次上。 三、加强课堂讨论和课堂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驾驭多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集中精力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去,教师要适时地为学生们以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提供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其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的帮助下,对数学学习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这将大大地促进教师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接轨,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更为容易和方便一些。 这对于教师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当然,也使得教师们能够从繁重的课堂教学压力中解脱出来,可以告别以往“黑板+粉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使得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开展交流与对话活动,让师生之间有了更长时间相处的机会。 当然,为了更好地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开展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真正地将数学教学工作提升到新的层次上去。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便利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到更多新颖而丰富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感,使得学生们能够在一种相对放松的环境中,快乐的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氛围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式严格要求,要不断地求新、求精。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搜罗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儿歌,让学生们能够在欣赏和识记儿歌的过程中汲取到相关的知识,加深他们的印象。 当然,能够助力教师们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方式也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进行甄别和筛选使用。以上,仅仅只是笔者个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摘 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势下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H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老师始终坚持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培养;习惯;养成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我们经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学数学中,我们有时布置了预习任务,有的学生回家根本不预习,老师们检查也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明确,上课后的第1分钟必须检查,如果还是有困难,就利用上课后的1-2分钟,让学生浏览本节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前,要求学生把上课用的课本、文具、练习本、草稿本等放在课桌一定的位置,上课铃声一响,快步走进教室,静坐教室,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等待老师来上课。几天坚持下来,效果显著,孩子们责任心加强,自由散漫的现象明显消失了,每个孩子都一听铃声就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二、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一个专心听别人说话的人,才能听明白别人说话的内容,抓住话语中的重点,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首先:从礼仪的角度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他人说话是文明礼貌的表现。我们平时可以采用交换角色听他人讲话的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注意力集中听他人说话的好处以及讲话者的心理反应。其次,从教学的结果帮学生分析,使他们认识到只有一节课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下来才能很快完成当天的作业,反之,则要花费很多时间。 三、注意培养学生勇于“说”的习惯 课中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说明学生在学习思考,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说的习惯。在课堂中老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引导,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数学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为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说准确的话,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内容。当学生解应用题时,老师必须让学生说明已知?说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计算过程。不论怎样只有学生大胆地说,才能说明学生在思考,经过老师的指正学生就会明白其中的含义。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优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练习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四、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读”的习惯 数学课,要培养学生读的习惯,那么读什么呢? 1.培养学生自觉读教材的习惯。读教材,就是读教材的主题图,看获得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再读例题,看怎样解答数学问题,是否明白为什么这样解答;最后读算法,看是否学到了新的计算方法。引导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多读题的习惯。数学题一定要学生多读,才能抓住重点字词,明白题目要求,理解试题含义,弄清条件之间的联系,才能根据要求正确操作。 3.认真读数的习惯。小学认数、读数、写数,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步骤,让学生牢固掌握各个数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清他们的结构特点,弄清数位顺序,正确读数。 4.多读基本的概念,常识性的要牢记终生的知识,只有在反复读中,才能记住,才能熟练,才能运用。让学生多读,多记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常识的增多他们会逐渐理解记忆的东西。 五、注意培养学生仔细“写”的习惯 培养学生仔细“写”的习惯,首先,注意培养学生工整、整洁、认真书写的习惯。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要不断表扬书写整洁,认真的学生,采用比一比的形式,评一评谁写得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认识认真、工整书写的好处,并能努力写好自己每一次作业。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善思的习惯也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才算完全掌握了学习内容。为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首先: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设疑激趣,只要有了疑虑,学生又感兴趣,他们就会思考。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思维能力都是随着阅历、知识等等而逐渐升高的,为此我们不能过高要求,拔苗助长,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就能完成的”快乐和成就感。 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每次知识检测中,老师对试卷进行分析时,会有这么一句话:审题不清。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在计算题目时,还要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八、培养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如果学生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教师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学生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如果学生做作业中遇到困难,教师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决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只有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能做到。 九、培养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这种现象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自然成了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实施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其实,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有好多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拓宽它的范围。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良好的预习习惯;2.良好的听课习惯;3.良好的做作业习惯;、4.良好的复习习惯;5.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一、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些方面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何为预习?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怎培养?我们首先要进行指导,可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步仅要求学生习惯先读一遍课本。良好的看书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教学课本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依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教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印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作业的习惯。第二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在读一遍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本中的重点语句(特别是黑体字)摘下来,整理到预习笔记中。第三步开始自学书中例题的解答。第四步尝试课后练习。第五步是书写预习体会,提出疑问和探讨的问题,标注自己的不同见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手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首先,老师讲的时候要认真听,特别是自己不太懂,有疑问的地方,要注意领会。暂时有困难可以先记下来放一放,待会在思考,如果要影响后面的学习,就赶快举手问老师。其次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再次会用脑去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着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筋,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也就是思维要跟上,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再次,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些老师特别是新老师,经常一抛出问题马上就叫学生回答,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只有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才有反映,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往往出现冷场的局面。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1.书写姿势规范。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身体要坐直,眼睛与作业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线要合适等等。2.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符号的准确和步骤的完整。此时对于多次潦草马虎的同学要狠得下心让他重做。3.态度认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4.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5.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说到学生的复习工作,其实作业过程也可以算是复习,它能有效的巩固知识。但是,作业前的复习工作尤为重要,它能使学生分清解题思路,统揽全局。其次,要学会总结。把例题、习题、作业中的经典题集中起来,归纳出来,形成题库。帮助学生画出知识树,寻找各知识点的联系,指导学生遍题、变题,这必将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样做,更重要的是在于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并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从小学到大学,除了知识面扩宽以外,就是自学习惯要有明显提高。纵观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自学成才者不胜枚举,特别是在当今,无论什么人,舍弃勤奋自学,都难以成才。因此,培养自学习惯,不仅对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人的一生的成长进步。自学习惯最主要的就是独立思考和善于利用资料的习惯,不要轻易看书本上的答案,要经过自己充分思考并于答案进行比较。“君子性非易也,善假于物也:,遇到疑难要主动查阅参考资料。 二、如何对待培养过程中的反复及后进生现象 习惯是长时期里逐步养成的。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往往要经过几个周期的反复而逐步养成。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后进生不讽刺挖苦,要针对他们的个性,因势利导,期待进步。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抓住时机,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训练。比如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后进生酸得既快有对,板演、笔算、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后进生书写认真,工整规范,并举办优秀作业与进步作业展评活动,让后进生产生上进心理,使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有参展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必要的监督手段将有助于学生消除懒惰心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培养W生听课、读书、验算、自习、预习、书写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