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学论文: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中要向学生学习 一、为什么要向学生学习 1.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向学生学习不是新话题,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均有非常精当的描述.但长久以来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占绝对的主导,时常以权威的形象出现,无疑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因此,拥有向学生学习的心态,放低身段,尊重学生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必然选择. 2.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多元化 不能小看学生,要相信他们的潜能和智慧.现在的学生,他们除了从教师那里学得知识,生活中获取认知的方式是多元化,其中有些是教师所没有的,有些,教师以为是新知识,但学生可能早就知道.而且,学生人多,群体中不乏有智慧的闪光,总有一些让我们眼睛为之一亮的新认识,新解法.向学生学习是点燃学生激情的方式之一.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意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学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真正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最有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直接感受和心理体验,能够辨别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师虚心的向学生学习,知晓他们内心的需要,问计于生,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这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4. 获得学生尊重的重要途径 教师向学生学习,会不会在学生面前降低威信呢?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证明, 教师威信的树立,除了学识还有人格,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虚怀若谷,勇于向学生学习,勇于在学生面前纠正自己的错误或者欣赏接受学生比自己更科学的解法,会极大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谈不上失面子影响声誉,尤其对化学教师而言,更是具有科学态度的表现,更能赢得学生的敬重. 二、为什么高三复习阶段更需要向学生学习 1.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过去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是教师开展有效复习的起点,如果不详细了解,凭借经验照本宣科,复习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另外,学生的知识虽然零散,但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提供充分的自主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在尊重宽容的气氛下,很多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自己悟得重点,突破难点,并且会生成一些让教师感到意外的新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关注学困生,向他们学习,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困惑,询问他们的最初想法,也许就在不经意间,教师能找到反复讲解学生依然不会的原因,因为很多情况下学生需要的教师没讲到,教师反复强调的却不是学生需要的. 2.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提升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复习课难上,尤其对于化学学科,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模式、手段又相对单一,学生的兴趣、热情难以调动.如果在复习课上老师多给学生机会,向学生学习,让他们做老师,培养敢想敢说的性情,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提升,一定能在枯燥的复习课中找到一点乐趣,一定会全力启动思维机器,当轮到自己发表观点时,他肯定把自己最闪光的东西展现出来,肯定希望老师、同学能听懂并欣赏自己. 三、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中怎样落实向学生学习 向学生学习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常态行为.在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向学生学习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中全程贯彻,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点,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1.课前的关键是准备 课前准备时,教师需要秉承客观、耐心、谨慎的心态,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倾心交流或者学情预测,了解他们头脑中有哪些知识点错误、遗忘、混淆,分析他们能力素养的欠缺之处,进而整合教学素材,设计合适的复习过程.比如在复习有机合成时,发现学生对反应条件存在很大困惑,于是准备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课堂活动:①浓硫酸、加热可能是哪些有机反应的条件?②甲烷、苯、甲苯、苯酚的溴代反应条件有何异同?③列举常见的氧化反应(有机),对比它们的反应条件. 2.课中的关键在于放手 向学生学习,老师就不能搞一言堂,需要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学生交流展示.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以为不能仅仅把学生展示当成老师后续讲解的载体,展示答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展示思想,这种深层次展示才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教师有话语权,但不能随意下结论,多让学生自由表达.比如:学生在展示氧气的还原产物时,根据介质环境的差异,提出可能的三种还原产物,O2-、OH-、H2O,但在交流过程中,有学生指出还可能是O2-2,并举钠在空气中燃烧为例,说实话,笔者在备课时没想到此,学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向学生学习还表现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笔者以为在高三不要布置化学的课外任务,而对于非常重要的复习整理,假如布置在课后,那仅仅是教师心理上得到一种安慰,很少有学生会做.虽然高三化学课时少,但宁可在教学内容、试题难度上做做减法,也必须保障自主整理的时间.在笔者的课堂上,经常能找到学生富有个性的网络图、打油诗,每当发现这些闪光点,笔者总是第一时间拍下照片,一方面积累宝贵资料,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精彩展示的一种激励. 3.课后的关键是及时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教师需要自我反思,更要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制定反思提纲,总结课堂得失.学生的反思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素材,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进一步完善教学行为,是专业成长的助推剂.同时教师可以据此针对性点拨,尤其在高三阶段,个别辅导对临界生的提高是最好的方法. 向学生学习,以学生为本,完善教学过程,不断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培养出让自己崇拜的学生,我以为,这是教师的最高境界.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探究 摘 要: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配比例不合理,很多老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致使化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实际的学习效率也不高。在化学课程中实验贯穿整个课堂才能保证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而在化学实验复习课堂中应该注重化学实验内容的设置。结合当前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堂教学的现状,对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堂教学的开展进行有效的整合,希望有助于化学老师的教学。 关键词:高三化学;实验复习;教学方法;策略 高中学生在高一、高二在化学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到了化学相关实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进行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堂的教学时,化学老师已经不能依靠高一、高二的教学方式,必须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对学过的化学实验知识进行整合,持续保持学生对化学的研究热情。以下主要阐述怎样的化学实验整合方式对学生理解知识和巩固知识有很好的效果。 一、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堂教学现状 在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堂中主要的特点就是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课程结构的设计较为严谨,对化学知识点中存在的难点及易错点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但是却严重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老师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没有了解清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抓到自己需要补充的内容。 另一方面还存在的问题有,在化学实验课程中,老师一般情况下通过对知识的梳理之后就设置一定的实验让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实验内容的设计比较简单,根本没有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探究,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二、整合设计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程 对高三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除了要对现有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还要对高一、高二学习到的知识侧重点进行回顾,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设计的实验课程对化学知识的整合是多维层面的。 (一)对不同阶段的化学知识进行整合 1.在具体设置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程的时候,不可能对已往的实验知识进行全部的重新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容易遗忘或者实验重要性较高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说粗盐的提纯实验、有明显颜色变化K2CrO7/K2CrO4物质的酸碱平衡性能、卤素单质的置换实验等,这些实验应用在课堂上的可行性较高,只需要通过试管就可以体现出实验的效果,值得在具体的实验课程中开展。 2.学生在学习部分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时,不同元素之间没有进行一定的整合,致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开展高三化学实验课程时,可以对化学学习中所涉及的不同元素化合物进行有效的归纳整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化学复习课程的效率,而且对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了一定的系统化,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考虑到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只开展简单的化学实验显然不能满足知识层次不同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实际设计化学实验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添加一些解决疑难问题的实验,通过老师的正确指导对学生进行启发,满足基础较好学生思维层次的不断提升。这些实验教学对高三学生来说是很大的突破,学生在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相应原理的基础上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不断开发了自身的认知思维。 (二)对零散的实验进行整合 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在考试中学生经常由于化学元素知识的掌握过于零散,导致经常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在设置高三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化、规律化的整合,具体来说,老师可以从元素周期表出发,对其中所包含的知识进行串联和网络化,另外通过相应的实验作辅助,合理连接不同元素的知识点。 比如说,在进行实验“氯气的制备与性质”时,要注意该实验中涉及的关键环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课程内容时,我们了解到氯气有多种性质,氯气的燃烧和漂白作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在实际进行该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把实验中涉及的所有内容都进行实际的操作,只需要将实验内容进行一定的微型处理。在对氯气的制备原理进行对比实验时,尽量选取步骤简单的实验,考虑课堂时间的有限,通过运用较少的实验试剂以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经过微型实验的教学不仅能达到实验的目的,而且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 (三)对学生思维层次的整合 在高一、高二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对新知识的引入,而通过实验对新知识的引入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在高三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基础知识的整合上,应该以整合知识为基础,逐渐形成学生学习化学的体系,在重组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层次进行整合。 化学实验的内容多种多样,涉及的实验主要考查的知识有:实验的原理;常见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提纯、分离及制备;对一定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测定pH值等,近年来对一定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实验考查的情况比较多。所以,针对学生已经了解到元素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通过进行实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褪色的原因分析”后学生不单实现的是相关知识的巩固学习,而且在一定认知冲突中激发出了学生探索、研究知识的积极性。老师的复习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也实现了综合性的三维目标。总之,在高三之前对实验的目标进行分解,而在实际高三的实验课程中将教学目标转移到实验的基本素材上,把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科,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一定的实验,使得化学学习不再枯燥,化学知识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也能拓展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在高三化学实验复习课程的设置上学生及老师都应该重视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其次,选择恰当的实验内容,逐渐把化学实验教学变成开拓思维和探索专业知识的有效工具。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 摘要:文章以复习课“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为例,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成为主动研究者,教师成为学习指导者,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化学复习;盐类水解;有效性 一、问题背景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复习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内容,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现象,基于这种现状,我们更需要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指导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被众多教师熟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并结合教材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或生生之间交流讨论、提问质疑,达到解惑提升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不是简单地将知识前移到课外,而是对传统课堂提出了挑战。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把知识的传递过程放在了课外,更注重知识的内化吸收,借助师生的课堂互动,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在经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后,笔者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一系列教学尝试,对翻转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教师需要精心制作导学案、准备微课视频、调查学习反馈单,有时还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准备实验器材等,预设学生的问题,以指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师要广泛查阅资料,以自身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储备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并且一定要留有备用方案以应对课堂上的“意外”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讲台上的木偶,是学生知识的交流者而不是知识的代言人。课后,教师要适时地布置巩固任务,形式不拘一格但效果要恰到好处。下面就以高三复习课“盐类水解”为例,谈谈笔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理解与实施。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1. 理论依据与设计思想 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本节 “盐类水解”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有意义的知识主动建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加深刻地了解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依据课标对“盐类水解”的学习要求,采用自主先学同伴互学实验助学展示共学的教学流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探索。 2. 教材分析与学情调查 “盐类水解”是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第三节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课标要求,一是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二是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三是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盐类水解”既是对前一节“溶液酸碱性”的进一步探究,又为后一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奠定了平衡研究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还要结合高三复习教学的实际,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复习内容的有机整合。本节课着重从盐类水解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盐类水解的重要作用。 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初步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主要因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认识盐类水解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合作互动和实验探究能力。需要突破的瓶颈是:盐的水解程度存在差异性的原因,不同因素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盐类水解在实际应用中的利与弊等等,而这些正是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最近发展区的超越。 3. 教学目标确定 (1) 认识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会判断不同因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归纳盐类水解的规律。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盐溶液水解程度的比较学会设计实验、控制变量以改进实验等。 (3) 结合盐类水解的应用举例,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4. 主要环节与设计意图 主要环节1 微课视频 自主学习 课前学生对与盐类水解有关的三段微视频(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进行自主学习,并填写微课学习反馈单(表1)。教师通过微课学习反馈单的调查,了解学生已知的、未知的、想知的等,据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复习课的特点在于学生并不缺乏知识,而是不能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合理地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提高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上述三段微课视频,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盐类水解的理解与思考,因此在制作视频时,教师要留有恰当的提问、适当的质疑时间并进行简短的总结。利用视频可以重复观看的特点,插入实验片段,帮助学生加深对盐类水解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主要环节2 情境创设 提出问题 播放一段约为22秒的新闻视频:高速公路上一轿车发生自燃,由于车上没有配备灭火器,车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将自己四十多万元的奥迪车烧成了空壳。 设计意图:有关汽车配备灭火器的安全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泡沫灭火器的兴趣的探究欲望。 主要环节3 问题讨论 设计实验 由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为切入口,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教师结合课前学生填写的微课学习反馈单,提出反馈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问题:① 比较0.1mol/L CH3COONa、NaHCO3、NaClO三种溶液的水解程度,② 怎样证明Na2CO3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水解引起的。通过这两个共性问题的探讨,进一步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想到方案,分别测定三种溶液的pH比较溶液的碱性强弱。但是有学生发现,当溶液pH比较接近时,pH试纸就不能区分了。怎么办?改用比较精确的pH计。 设计意图:测定不同盐溶液pH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越弱越水解”的理解,同时又获得了pH计操作的机会,巩固了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个问题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有的认为可以加Ca(OH)2溶液,有的认为可以加Ca(OH)2固体更好,有的认为加CaCl2固体,还有的认为加稀HCl等等,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设计意图:Na2CO3溶液呈碱性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但是怎样证明该溶液的碱性是由CO32-水解引起的,并不是很多学生会思考的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这个结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进而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改变Na2CO3溶液的碱性强弱,有效突破了盐类水解理解的难点。 主要环节4 实验探究 交流再探 按照学生提出的几种主要方案,分组进行实验。为了节约时间,每组同学选择方案中一种进行实验,然后汇报实验结果。过程中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组进行拍照,照片投放于大屏幕进行展示。 此时趁热打铁继续追问: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aCl2使红色褪去,试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运用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再问:若要使得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的红色加深,有哪些方法?红色变浅,又有哪些方法?利用提供的试剂,学生可以想到很多方案,甚至超出了提供试剂的范围,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最后由学生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并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以及实践探究,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要环节5 学以致用 回归生活 为了使学生在盐类水解的原理和生活之间架起“应用”的桥梁,请学生对照表格(表2)中盐类水解的应用,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与课的开始相呼应,复习了盐类水解,根据其原理自制简易泡沫灭火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学生满心期待自制简易泡沫灭火器的成功,但与预期的结果并不相同,鼓励学生应进一步查阅资料探究。 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盐类水解”的思维导图(图1),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同时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设计意图:与惯常的成功方式不同,有意创设一个与预期结果不同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还需要继续地探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通过资料查阅,向学生介绍实际泡沫灭火器中还添加了发泡剂从而增加发泡效果,也是对学生视野的拓展。 三、实践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结束后,笔者对学生作了访谈。多数学生表示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认可,他们认为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后,在课堂上对原来学习中的困惑进行重点突破,深入交流与探讨,加深了对盐类水解的认识,同时也获得了研究平衡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历。回顾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 高三化学复习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微课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在翻转课堂里,学生课前通过微课的帮助自主先学,把先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放到课堂上交流探究,从而提高了复习教学的实效,所以微课的质量对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制作微课视频不能仅靠个人力量闭门造车,而应该发挥团队的智慧,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的加入,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形成微课视频资源。 (2) 高三化学复习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要根据复习内容的差异性实施教学。本节“盐类水解”属于化学原理复习,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由现象向理论升华,运用化学原理对现象解释,控制变量使盐类的水解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进行。在元素化合物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微课视频中介绍的归纳提炼的方法,对不同类元素的物质形成转化关系图,实现元素化合物知识由“繁”到“简”的转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有助于学生利用微课视频自己掌控学习进程,增加了课堂上的互动性。学生是主动研究者,教师变成了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活”起来,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益的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提高化学复习课效益的教学措施,为高三化学的复习效益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三 化学 复习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不同于新授课,无论从知识技能上还是学法上,学生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复习时只是将原来的知识作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学生就无法感觉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就会感到乏味, 丧失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去做题,从中寻求解题方法,而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势必造成基础知识得不到网络化的整理,教材各部分知识问得不到很好的融合、渗透,使学生感到解决问题时无从入手,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三复习课效率方面,谈谈应重点抓好几个问题,愿和同行探讨。 二、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率的措施 1.保持复习课的新鲜感――话题式教学设计 复习课的新鲜感来自于对复习内容的重组与整合,不适宜再如新授课那样按模块分开复习,那么,如何整合?寻找一个话题,设置一系列涉及各模块的问题应当是可行的做法。 例如,以“硫酸铜的制备”为话题,设置如下问题: (1)工业上如何以铜为原料制备硫酸铜? 几种制备方法?优劣如何评价? (2)铜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双氧水溶液,为何能得到硫酸铜?涉及哪些化学反应? (3)铜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硝酸,为何能得到Cu2+?涉及哪些离子反应? (4)逸出溶液的氮氧化物如何回收利用?涉及哪些氧化还原反应? (5)如果氮氧化物都得以回收利用,硝酸在整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这些问题涉及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对氧化一还原反应的理解,对离子反应的认识等等。既有对课本中介绍过的典型物质的回顾,也有对并不熟悉的新物质、新材料的推想,这样的话题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热情。 2.以习题带知识点的形式进行复习,提高学生有效参与 这种复习的思路是教师并非一上来就总结化学知识,而是以一道题为线索,从具体问题出发,总结比较抽象的概念。这种先以练习为情境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从实际问题入手,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学生再现知识比较容易,提高了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师再帮助学生有序疏理,建立知识问联系,学生就会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就会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重视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基础知识掌握好了,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如何把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分析、解决问题中,把已知的和未知的联系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只有先教会学生怎样去用,学生才会自己去应用,才能逐步地达到学而致用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本题的知识结合点,即将学过的知识点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上,进而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图形变换等,寻找解决方法。如对化学中一个学生认为非常简单的反应,若能从全方位去思考和提示,也会使其内涵变得十分丰富,给学生深刻启示。 如Zn+2HCl=ZnCl2+H2中,a.从置换角度分析,锌是一种活泼金属,能置换盐酸中的氢;b.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若将这个氧化-还原反应另置在两电极上进行,就构成了高二课程中所学的原电池;d.从离子角度分析:Zn+2H+=Zn2++H2,盐酸在溶液中起氧化作用的是H+,可以推理在非氧化性酸溶液中,及某些盐如NaHSO4中也能发生这个反应;e.从化学反应速度角度考虑,改变C(H+)可以改变反应速率;f.用所学电解知识来设计反应Cu+2HCl=CuCl2+H2。 多年的教学证明,不同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思维参与程度是有区别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4.引导学生进行试题分析,学会反思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可见,反思是十分必要的,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有效措施。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高三复习中有一部分时间是用来考试的,因通过考试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清楚自己知识的薄弱点,从而来弥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修正自己的学习计划。试题分析是考试后必须做的工作,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化学基本概念、原理不清,还是审题粗心大意;是化学术语书写错误还是表达能力欠缺;是解题格式不规范还是考试心理紧张,等等。教师分析试卷也应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重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突出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的培养。教师还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试题,把题目的知识点向广度和深度上加以延伸、拓展,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也可以把原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向多侧面、广角度进行合理变换,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结束语 高三备考复习,绝不是简单地拼时间、拼精力漫无目标地大量演题的过程,而是科学的、有计划的复习过程,只要复习中时刻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明确复习要求,把握复习方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提高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认识和做法 高三化学任课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加强课堂管理、提高高三化学课堂效率呢?以下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一下我的见解,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1、引入教学内容应多种方式:简单引入、复习引入、故事引入 这些都是我们老师的方法,我认为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高三学生更应进行问题情景引入。例如我在给学生复习到晶体类型的知识时就进行了一次问题引入:有这样一道高考题NaCl、MgCl2、AlCl3熔融状态下置于三个容器中并用导线串联,通电一段时间后,问各容器析出的晶体物质的量比是多少?学生很快就把答案给出来了,但我马上说到:“同学们,当年这道高考题是有错误的,你们先阅读今天要复习的内容‘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然后告诉我错误在哪里?”就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阅读,积极的思考然后找出问题所在:AlCl3是分子晶体,熔融状态时它不导电。 2、应下功夫研究高考的热点问题同时又是学生困难的问题 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这一点上,我们通常都会讲一些方法:比如教师要风趣、幽默等等,但高三的学生,理性的东西远大于感性的,课堂上时不时插入一些幽默的话语可活跃课堂气氛,但是重要的还是应下功夫研究高考的热点问题同时又是学生困难的问题。 例如,学生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块的推断题上,对于元素的位置,阴阳离子半径的大小一直是一个难点,对于学生的这一困难我思考后给他们总结出八字口决:对于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阳离子有‘阴前阳下、价小径大’这么一个规律。如F-与Mg2+,F元素在Ne元素的前面Mg元素在Ne元素下一周期。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要求学生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一个常考的热点问题,而学生也是对这类要求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个情况我组织学生进行课题型复习,集中训练,总结要点得出四句口决:‘变价物质(元素)不能消、氧还产物要清楚、三个守恒要牢记、氢氧不平巧用水’。此口决简明好记又十分有用,学生用它解决这类问题十分顺手。 这样通过解决高考的热点问题同时又是学生困难的问题,让学生在我的化学课堂上学到面对高考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这样学生才会全心投入到老师所引导的课堂中来,学生参与度才会大,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3、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增加学生自己参加实验并自行设计实验的教学活动。 给学生创设参与化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习题的教学。因为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最后形成结论等几个阶段与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 二、增加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1、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到有关环境污染的相关章节时,我们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以让学生"入境",领略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2、以理育情 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相对的优势。例如:在《合成氨的条件的选择》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铁和铁的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3、以情育情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组织好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这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 1、选择好组织活动的课题或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活动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活动的课题或问题选择得当,能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是,如果选择的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目的。首先,活动的课题或问题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如果漫无边际进行,就会抓不住课堂教学重点,即使所选的问题再精彩,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其次,活动的课题或问题要疑而不难,引人入胜。提问的难易应该控制在学生经过听取教师讲解和自己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的程度。 2、把握好组织活动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活动要注意时机。时机得当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机不当就会分散学生的精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总之,我们教师每天都要走进课堂,把每一次进课堂的机会,都当作自己的一次锻炼机会,我相信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就会逐步提高,教学效率也一定会提高。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现状与后期复习建议 一、高三前期各种考试化学学科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1)教师层面 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实效性不够。高三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新手较多,虽然工作上他们有激情、有干劲,但缺乏高三教学的经验,对新课标、新教材研究不够,在学科知识的框架结构、纵横联系、重难点把握上存在不足,导致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实效性不够。部分高三学生反映处于负担重、效率低的被动学习境地。 (2)学生层面 第一、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没有形成知识网络和树形结构。对第一阶段复习的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没有真正掌握,实验能力、分析情景问题的能力不强,从而导致知识性失分。 第二、第一阶段复习时,部分教师忽视对课本、课标及近年新课改实验区高考题的研究,没有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平时的训练、评讲注重比较难的题而忽视基础,从而使许多学生在简单的题上失分。 第三、学生的基本解题能力达不到要求。在考试中反映出来就是学生审不来题,阅读速度慢,自我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不强;解题习惯差,书写混乱;数学运算能力不够,经常出现计算错误;不能用学科语言准确简明的进行答题和表达等。 第四、时间安排不恰当。有的学生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能够做的题没有时间做,应该得的分没有得到,这反映出平时的定时训练落实不够,学生缺乏考试方法上的指导和应考经验的积累。 二、目前高三化学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复习的目的在于:一是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二是形成学科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 (1)从复习过程看:部分教师的复习教学是机械地按课本章节顺序或知识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浅层次的重复,没有真正把握新课标的要求,没有对课本和复习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过分地依靠复习资料,不注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学生没有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2)从复习内容看:没有认真研究“纲、本、题”和学科知识的重点、疑点、难点、生长点,结果是重点、难点知识复习不到位,生长点知识拓展不够,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3)从复习方法看: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课下学生苦渡“题海”,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很少去思考如何通过改进教法和帮助学生改进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从师生活动看:课堂中教师既作导演,又作演员,部分教师总是一厢情愿,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看似很辛苦,实际上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只是听众、观众,教师对学生的感受、兴趣没有思考、研究与反思。 (5)从课堂实施看:计划性、针对性、目标性不强。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在课堂上讲到哪里黑就到哪里歇;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发挥,废话多,节奏散;有的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讲解问题不深入、不透切。 三,高三化学学科后期复习建议 (1)教学要有针对性,要对路。复习教学既要对高考的路,又要对学生的路。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纲、本、题”,要研究今年高考的新情况,掌握高考试题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同时要认真研究学情,掌握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复习教学,教师要在研究考纲,研究教材,研究考题,研究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科技的结合,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上狠下苦功。要把握复习的重难点、深广度,注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对满堂灌,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 (2)要落实“讲、练、评”。 一是要“讲、练、评”结合。“讲”要突出基础和重点,“练”要做到精,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术,保证学生有用于消化、看书的时间。在后期综合训练时,要让学生练速度、练规范、练方法、练心理。要让学生明白:“稀里糊涂作十道题,不如明明白白作一道题”。“评”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在评讲前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充分准备评讲内容,在评讲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去作而不那样去作,为什么这样作是对的而那样作是错的,也就是时时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理”字,处处要讲“理”。总之要评出规律、思路、技巧与方法。 二是要“精选、精讲、精练”。有的讲评课,由于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逢题就讲,每题必讲,教师累,学生苦,这种评讲既费时又低效,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高三课堂,为了不让学生陷入“题海”中,我们教师必须首先到“题海”中去,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题目作为例题或练习(最好选用近几年全国及其他省、市的高考题),不用成套的资料或练习题。评讲时要教会学生寻找解题的切入点、突破口,要注意方法、思路及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由模仿到举一反三,实现变通。 (3)心理训练要常抓不懈。高考不仅是学生智力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在后期的复习教学中,一是教师应随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从学科知识角度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二是在后期的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激发他们的情商。三是高三后期,学生容易产生紧张、失眠、焦虑等现象,这多是由于缺乏自信造成的。教师要留心学生遇到的这些问题,要及时疏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要告诉学生,不管现在成绩如何,只要高考没有举行,就有机会。四是要提示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不同的学生情况不同,盲目模仿别人只会增加慌乱和更加紧张。 (作者单位:四川达州市大竹县大竹中学)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试论高三化学教学中高效复习策略 摘 要:高三化学的总复习阶段,我们往往感到最棘手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概括、深入与创新,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复习观念是否先进,复习策略是否科学,复习方法是否得当对学生高三一年复习效果及高考成绩都有至关重要影响。同时,这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全方位检验。因此,如何上好高三化学复习课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认真探讨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性; 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试题,总的讲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的检测题较少,单一识记题目较少,基本实验内容题较少。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思想,因此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通过复习使自己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通过复习使自己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自己掌握中学化学的双基的同时,提高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自学等诸多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一、阅读教材,形成体系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课要上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的看书,不细读精读、势必引起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化学平衡一章。要知道这一章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部分之一,它用动态的观点揭示了可逆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动态和平衡,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并加以归纳。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可通过不同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串联起来,又如,“分子结构”中易混淆的概念较多,可建立相关概念系统,进行概念同化。基本概念的网络有利于有效储存,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迅速将知识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重视基础,凸显重点 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一些内容如磷酸式盐和碱的反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涉及量的关系一类离子反应,硝酸盐的分解产物过氧化钠与某些混和气体反应后,气体体积变化方面的内容,要少化精力,不要任意拓展,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占了很大的比例,涉及两大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深液、化学平衡等理论知识,又和实验、计算题目密切相关。要注重各章节的联系,加强理论的学习和指导。重视基础不等于面面俱到。如高一化学第四章《卤素》重点应是“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及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做到,但对后面的第四节的学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需注意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在共性中把握元素性质的特性,就“碘与淀粉变蓝”这一小知识点而言,有些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结论不会理解,可以根据如下典型题目,必要是时结合实验进行突破。另外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知识,根据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特点来分析有机物的性质和相互衔变关系,通过物质的性质去理解物质的制法和用途,只有全面抓住这一系列内容,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有机信息题、合成题才能迎刃而解。因此,复习时必须全面地理解基础,并要善于关于抓住重点。 三、把握热点、注重总结 做题时巩固知识是重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决不能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近几年,高考题型相对稳定,热点内容往往涉及到: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不用试剂或有一种试利鉴别多种物质;溶液中会有离子的浓度大小排队;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及勒沙特列原理,有机新信息题;阿伏加德罗定理及推论;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四种晶体的有关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平衡理论;中和滴定原理;三池的原理;胶体的知识;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等主干知识。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针对性练习。在迎考前通过典型例题、类比题、拓展题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注重解题思想的指导和解题模型的建立。如守恒思想、极端假设法、十字交叉法等模型。另外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要引导学生用化学原理思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自我强化,加强反思 高考测试学生的能力品质包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学生自己也要进行验收,进行信息反馈。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材和各类模拟题。像统一考试有人监考一样,在规定时间内答卷,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辩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老师对试题错误的分析与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历年高考、历届学生的共同错误,如:思维的变通性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做题的规范性差;信息的处理和把握能力低;实验能力差等。 总之,高三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提高复习效率,须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注重方法训练等环节上下功夫,在复习中找到有的放矢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策略性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探究 【摘要】高三化学复习课所能达到的实际学习效益距离应有的学习效益差距较大,在高三总复习中要提升化学复习课的效益就必须要解决思维容量、诊断方式和结构优化等方面的问题,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改变复习策略,从思想层面、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着手,寻求突破。 【关键词】高三化学 复习策略 合作学习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的命题思想已经顺应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并且将考试的考点逐渐与实际生活的相关问题相结合起来,把知识立意转化成为能力立意,更强调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高三化学课的复习也应该随着这一变化的变化而针对传统的复习模式进行改变。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复习课教学需要关注的是复习所达到的效果和师生通过复习所收到的收益。就目前而言,高三化学复习课所达到的效果收益甚微,其主要表现在于教师因为受到教辅材料的牵制,在课堂的深入思考方面缺乏时间,对于旧有的复习模式也缺乏创新或者突破的勇气;而学生则由于沉浸题海战术而失去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机会,更没有在复习中形成自我诊断和知识拓展的习惯;还有就是出于部分高考题的不合理导向,造成了高三的复习课陷入一个“一切为了考题,为了一切考题,考题就是一切”的死循环之中。 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有个性又创造力的复习课课堂?如何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复习课教学中充满热情?如何才能让化学老师在复习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自我诊断,自我发展?这些都是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需要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的含义及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自觉的或者不自觉的在行为上采取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动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来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推广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主动性的培养 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知识方面的交流和情感方面的交流,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逐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和积极学习态度。 (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 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导而不演,将演的任务交给学生,教师本身只是扮演一个协助者、参与者和咨询者的角色。因此,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中心,学生带着本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其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化学知识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因为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从而忽略了“化学源自于生活,并将服务于生活”的学科性质,也不注重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将化学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只是将已有知识结论和问题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忽视教学知识与学生本身发展的差异,忽视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进而培养出一个个所谓的“书呆”。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授课内容上的知识点引申开来,抛砖引玉,举一反三,最大限度的发掘课堂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最终达到融会贯通。 (四)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着眼于全体学生,不要求人人成功,但需要人人进步,是真正地符合了现代教育的主题思想。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奖励制度的改变,合作学习所追求的并不是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而是注重团体成绩的排队,以小组整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建成员竞争”的新格局。这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和正确对待竞争态度的养成都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实践中应当注意的原则 众所周知,小组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什么原则以便提高小组合作实效呢?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普遍性原则 许多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时应该要照顾到学生的整体素质,题目难度偏大,会致使一些处在中下游的学生无法参与进来,也就很难达到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目的;题目太容易,会使学生失去讨论的欲望,同时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选择难度适中、大多数学生一般都能回答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讲电解质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讨论课题:在下列物质中,哪些是属于强电解质,哪些是属于弱电解质,哪些是属于非电解质却可以导电?⒈盐酸⒉硫酸⒊醋酸⒋碳酸⒌蔗糖溶液⒍酒精⒎氨水⒏铜⒐二氧化硫⒑氨气⒒硫酸钡。在讨论中学生们都能侃侃而谈,分小组合作学习,给了每个学生分析、思考的机会,自己说,也听别人说,既训练了全体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原则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课题让小组合作完成,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比如说,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浓硫酸和H2SO4有何区别?让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协作,从而推导得出答案。一些推导性较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都是非常适合小组合作完成的,让学生在亲手操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争论性原则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在设计课题时可以巧妙的融入一些带有争论性的问题,有争论才能开展讨论,这样才有利于迸发出集体智慧的火花。类似于“导电的一定就是电解质,不导电的就不是电解质吗?”这一类的问题,在全班交流时,各个小组各抒己见,纷纷汇报讨论的结果。学生们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获得了新知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学习、探讨,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好方式,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需对此作更深的探讨。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介绍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程序,以“铝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为例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并且阐述了该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策略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高三化学;铝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实践案例;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江苏实行了“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高考方案。化学属于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从教学内容、考查方向、教学学时等多方面作了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点,考查方向进一步体现“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教学学时减少。 目前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突出与生产、生活、科技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吸收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 上述背景下,高三化学复习遇到了内容繁多、要求颇高、时间紧迫的实际问题,良好的复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选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较好解决了高三化学复习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实践案例 1.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架构在建构主义和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能完全依靠教师传授,而要在一定的情景下,学习个体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无论是新知识的获得,还是旧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提高,都必须经过真正的意义建构才能获得。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要素和基本程序通常可归纳如下: 为什么“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适合于高三化学复习课呢?笔者以为该模式打破了以单纯讲授、归纳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依据复习目标、围绕复习内容、在分析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完成复习任务,进而提升学习的能力。 运用该模式,针对高考试题“宽基础”的特点,高三化学复习在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针对高考试题“厚实践”的特点,在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本教学实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人类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相关的化学实践活动;针对高考试题“重能力”的特点,在复习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化学语言以及化学特征方法运用等能力。 2.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案例 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化学1》、《化学2》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4个选修模块,知识有“多、繁、杂、散”的特点,复习时要将原有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提升,在熟练掌握化学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提高学生审题和解题的思维能力、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因此就存在“内容多、要求高、时间紧”的问题。为求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复习课的学习效率,笔者尝试使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 下面以“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为例,阐述“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具体实践。 (1)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根据考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复习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是: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熟练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其次是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掌握简单计算及Al(OH)3的制备方案;再次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和理解Al(OH)3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小组讨论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设计合理的 “问题情景” 为了达成“熟练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这一基本复习目标,设计了以下工业流程问题情景。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提出问题:①流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写。②在流程图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实验方法并描述实验现象,写出物质Z的化学式。③如何构建铝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图。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学生掌握了Al、Al2O3、Al(OH)3的性质等基本知识,构建了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通过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高化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实验方法、步骤、现象的描述,提高化学实验能力;通过工艺流程图的阅读,提高分析、推理、假设、归纳等能力。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另一目标是把高中所学的必修和选修模块知识进行综合提高,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设计了④和⑤两个问题。 ④Al(OH)3为何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并用平衡移动原理说明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原因。 ⑤根据Al(OH)3的酸、碱式电离,讨论制备Al(OH)3的最佳途径。 ⑥评价上述铝的冶炼工艺流程的优缺点 问题④⑤中,精心设计了铝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性问题,学生在讨论、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不同课程模块的知识、化学原理、科学方法才能解决问题。通过这类问题情景的讨论研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设计问题⑥旨在提高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能力。流程图简洁表达了实验的主要步骤,通过对铝的冶炼工艺流程的评价,进一步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同时初步掌握实验设计和评价,学会科学方法的运用。 (3)适时点拨“活动探究” 在问题①②③的交流、讨论中,师生共同回顾了Al、AlCl3、Al2O3、Al(OH)3、NaAlO2等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等基本知识,同时也对过滤等基础实验操作进行了梳理。此时要及时引导学生探究④⑤,并且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点拨学生从“电离平衡”的角度分析Al(OH)3的两性,并根据对Al(OH)3的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的理解,探究Al(OH)3的最佳制备途径。 通过活动中适时的点拨,目标层层上升,从“铝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的总结”到“铝及其化合物和化学平衡原理、化学反应原理等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再到“科学方法的应用”。 (4)及时释疑“解决问题”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会提出不同层次的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重组,使问题得到优化,与学生共同解决。 在上述讨论中,学生有这样一些疑问:Al(OH)3之所以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是由于它有两种电离方式,但是,Al为何也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呢?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应该具有什么性质?其实这些问题也是在学生平时作业时经常碰到的问题,同学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会联想起来,这样可拓展复习的知识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进一步掌握了与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相关的“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移动、水解原理”的知识,同时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一轮复习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还能形成学生遇到问题,“不畏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精神。 (5)适度提高的“总结归纳” 通过大量的小组讨论探究,很多相关问题得到解决,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本节铝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中,设计了问题情景⑥,让学生讨论探究,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适度的提高。 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学会横向比较,纵向思考,从而完善知识体系,创新思维,知识和能力都能有较大的提高。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从而达成共识,师生共同进步。 二、“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三化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1. 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情景” “问题驱动”式化学复习课是围绕指向明确的“问题情景”这一教学环节展开,教师要注意筛选有价值的知识,提供真实的、精巧别致、新鲜的问题材料,使学生感受到问题情景中旧知识的新鲜感,创造出一种富有诱惑力的“召唤结构”,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以上铝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中,教师呈现铝的冶炼流程图,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已学知识相联系,并以新课学习时未接触过的流程图进行再现,而不是直接要求学生写出某些方程式,再通过构建铝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来提升学生对旧知识的综合能力。 2. 正确定位“师生关系” 在使用“问题驱动”式复习课模式时,无论是“活动探究”、“问题解决”还是“总结归纳”,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及时和学生交流,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合作学习。 3. 灵活变通“问题驱动”模式 “问题驱动”作为一种高三化学复习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和相似性,操作性很强,但是,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时,不可机械地按照程序进行模仿操作,而应根据具体复习内容,指向教学目标,适当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学形式新颖活泼,并始终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为最高追求,让学生在自主的活泼多样的“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三、“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三化学复习的实践效果 1. 化解了高三化学复习的难点 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课的难点在于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同时,尽量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等知识融合进来,使知识进行横向拓展,建立知识的立体网络。 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案例中,难点在于一方面让学生重现、掌握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另一方面是学会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铝及其化合物性质,从而带动平衡原理的复习,还想使学生对通常的工艺流程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程序中设计了六个问题来突破这一难点,学生通过对①②③问题的讨论,会熟练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自主构建出Al、AlCl3、Al2O3、Al(OH)3、NaAlO2转化关系图; 通过对问题④和⑤的讨论,学生能正确写出Al(OH)3的酸、碱式可逆电离方程式,Al3++3OH-[?]Al(OH)3[?]AlO2-+H++H2O,并成功提出了三条由AlCl3制备Al(OH)3的途径,第一条是AlCl3溶液中加NaOH溶液,第二条是AlCl3溶液中加氨水,第三条是将AlCl3溶液分成二份,体积比为1∶3,在第一份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使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然后把两份溶液混合。最后应用平衡移动、水解等化学原理解释,得出第三途径制Al(OH)3,既节约原料,产品又比较纯净,是实验室制取Al(OH)3的最佳途径。成功地带动原理的复习。 又通过对问题⑥的讨论,学生了解了物质Z的循环使用能降低铝冶炼的成本,从而建立了工业生产中原料的充分利用、环境保护等思想。 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将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让学生伴随着渐趋深入的问题讨论推动问题的解决,在不知不觉中教学的难点就化解了。 2. 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 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案例中,Al、AlCl3、Al2O3、Al(OH)3、NaAlO2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转化关系图,Al(OH)3的酸、碱式电离,铝的冶炼三块内容可能会花费几堂课的时间。通过采用“问题驱动”模式,师生共同讨论,层层递进解决了以上问题,从课堂容量看,提高了复习效率。 另一方面,“问题驱动”复习课模式既是教师提出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能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和思维,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整堂课在教师的精心点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悄然度过,记忆就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被唤醒,相关的知识网络在问题解决中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提升,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感觉不到被教育”。 3.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三化学复习课不仅仅是把学生已有知识进行罗列,依次装进“桶”中,更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能力。“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碰到实际问题时“想什么”、“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等过程进行感悟,是实现“知识教学”转向“观念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点拨学生对Al(OH)3的最佳制备途径的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理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会碰到类似问题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 4. 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问题驱动”模式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围绕教学目标,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师生共同进行活动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塑造,以“和谐共生”为核心,构建教师、学生生命可持续发展、超越主体的新型师生“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文化取向,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经过一个学期恰当、合理的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深深感悟,“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不但解决了高三化学复习就遇到的“内容多、要求高、时间紧”的教学问题,还使学生审题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提高。更值得庆幸的是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开心和自信,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所在。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问题整合诊疗教学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摘要:“问题整合诊疗式”教学模式旨在课前紧抓学生预习环节,根据学生学情设立教学重、难点;课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整合,创造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后及时反馈,了解教学实际效果,制订出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模式;“问题整合诊疗式”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才能使得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有效,一直成为我在高三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问题。教学有没有效益,不是仅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在高三教学中,笔者不断尝试和总结着教学方法和技能,努力进行有效教学,其中对“问题整合诊疗式”教学模式感受最深。该模式大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课前紧抓学生预习环节,根据学生学情设立教学重、难点;课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整合,创造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后学生及时反馈,了解教学实际效果,制作出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 “问题整合诊疗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为理论依据(见下图)。该模式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和安排。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感受和反思。 一、课前“诊断”环节 1. 预习——整合问题 高三复习中课本知识学生已经全部学习完毕,但这不意味着说无内容可以预习,化学学科相比其它理科而言,知识的零散性较强,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得扎实,有效利用学生的预习环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首先,让学生带着教师指定的问题去预习(课前发放教师精心准备的学案),这样可以使得预习具有方向性和高效性;然后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寻找问题,发现自身的知识漏洞,及时记录下来并积极寻求解决,这样可以使得预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预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来源已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丰富,课本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仅有来源,学习从以往单一的课本——师——生环境转变到师——生、人——机、生——生多个交互系统有机结合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由教师、学生、图书馆、网络等共同构成,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例如,复习化学实验模块时,首先需要对中学化学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该知识在教学安排上如果采用教师在课堂上点滴知识罗列式的复习,至少需要三节课,学生学得乏味无趣 ,感觉教师所说知识都知道,太简单!结果基础知识反而没有有效复习,课堂效率低下。估计到这些情况后,我对教学安排做了一些调整:首先,课前发放教学学案(附上部分预习练习),让学生对于下堂课课堂教学内容、教学顺序都有所了解,然后,提出具体预习问题:(1)中学化学常见实验仪器有哪些;(2)将反应器和容器按①可直接加热类、②隔石棉网可加热类、③不能加热类进行分组(上课时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一些常见的反应器和容器,让学生现场上机操作加以辨识和分类);(3)了解常见反应器和容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天平、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的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5)中学课本中哪些实验使用了温度计及使用时具体的摆放位置;(6)常见漏斗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学习习惯出发,从诸多学习手段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多种先预习这些知识,然后结合自身情况提出希望教师课堂上重点讲解的问题。 2. 设立教学重、难点——筛选问题 教师教学重难点的设立应做到因时制宜,因生制宜。高三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应做到重视课本、重在基础,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的实情为重,合理设立教学重难点,做到不急不躁。然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实情只有他们自己最了解,所以,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深入学生之中,详细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学生反馈来的信息教师一定要细心整理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反馈! 在学生预习完常见实验仪器内容之后,我开始向学生征集课堂上希望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很快在我的办公桌、QQ、邮箱里就放置着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我挑出其中一些提问频率较高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列出:(1)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的仰视、俯视问题;(2)天平称量时“右物左码”结果如何;(3)不同特征的试剂瓶保存试剂的注意事项;(4)中学化学哪些实验需要使用温度计;(5)中学化学干燥器、干燥剂的类型和使用方法。课堂上预备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然后再做点评。少数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解答,真正做到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得学生重视了课本,发现了知识漏洞,而且教师在课堂上也省去了许多知识罗列的时间,把时间留在了学生感觉较困难的知识重点讲解上,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堂四十五分钟高效使用,学生也可以在讨论中学会交流、合作与互助。 二、课堂“诊疗”环节 1.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多感官通道教学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记忆信息有85%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或4%依靠触觉和嗅觉等。单位时间内接收的信息量,单凭视觉是听觉的一倍,而视觉、听觉协同起来作用则是听觉的十倍多。由此可见,学习要特别重视感官并用的方法。学校教育中由于对视觉图像和触摸感觉的能力极少要求,导致学生的这些感觉也在慢慢退化。把高三化学复习与多媒体、互联网等优势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高效的多感官通道教学可以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课堂容量增大的同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尽可能的解放出学生的手,不要让他们因忙于记笔记而顾此失彼,可以根据课型情况的需要,将课件、文档、试验装置图片、随堂练习、家庭作业及答案等挂在互联网上,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主动、生动地学,将时间用于有效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想、去问、去探索,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中学化学常见实验仪器多达四十多种,课堂上全部一一实物展示存在较多不便。利用多媒体播放技术,把仪器的使用与课本实验结合起来,将声音、动画等“放大”实验现象,不仅为仪器的使用提供了正确的示范操作,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实验的理解。在讲解量筒、容量瓶、滴定管仰视、俯视读数造成误差问题时,我播放了一段录像,学生认真观察,学习气氛高涨,我立即让学生对录像说明的问题作出总结,由此引出画图法“定一点或定两点”解决误差的关键,学生在对比中自我启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进行自我启发式学习。 2. 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整合 “传统教学模式亦可成为有效的教育技能!”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很多传统的技巧、策略、方法和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都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无论按照哪种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 例如高三教学中对总结归纳法的运用就是传统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很多高三学生感到复习时不易将四年化学所学内容记得扎实形成系统化。为此,总结归纳法就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和指导学生学习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中学化学干燥器除了可以填装干燥剂用于干燥之外,还有其它用途吗?我给出相关网址,学生课下浏览学习,很快总结出①用做防倒吸装置②用做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实验的反应器等等。课堂上学生带着网上下载的装置图片,有些甚至是自制的课件,交出了一份份完美的作业!利用这个环节,留时间给学生自我归纳反思,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再做适当的引伸与提高,最终让学生真正的得到收获。 三、课后“复查”环节 课后的评价反馈主要包括及时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这样两个部分。 及时性评价是在教学后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只用一课时我完成了中学化学常见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教学,我通过留出测试题、问卷调查、观察、座谈等多种及时性评价形式了解到教学效果的第一手材料,学生根据个人情况提出希望我进一步或重复讲解的问题,或是对我的教学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他们有的通过书面提交的形式,更多的学生采用了网络形式与我沟通交流,答疑解惑,方便快捷,帮助我想出了很多“金点子”,使我受益匪浅,我与学生相互帮助,加深了解,共同进步。 阶段性评价是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后,教师为了把握最终的教学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例如学校或市级阶段性模考。阶段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此对学生的成绩做出全面鉴定,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利用这样的评价反馈环节我了解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及时制定出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对于学生重复出现的问题,我可以选择课堂上重讲、精讲,或是挑出部分习题配以详细解析挂在网上,让学生加深理解,自我反思总结。对于少数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可以根据问题的情况或是立即回帖答复,或是约时间课下单独辅导。这样的课后评价反馈体系的建立具有快捷性和针对性,学生补缺补漏,基础知识得以夯实。 当然,上文所提到的“问题整合诊疗式”教学模式在有效教学方面并不完全,使用范围也受到学习内容和学习阶段等因素的限制。本文仅从一节课的教学模式谈了一点自己的实践和体会,笔者想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有效技能的探讨是必将深入下去的!每位教师都要努力去成为教学的有心人,使每一次教学都能成为力所能及下最有效的教学。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标下高三化学的有效教学 摘要:新课程下高三化学教学要以考纲为基础,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凸显三维目标的培养,将探究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考;化学;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分析近两年高考理综(全国课改卷)化学科知识分布等相关信息,对揭示新课改后高考命题特点、领会高考命题精神、指导高三化学教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标《高考考纲》要求 《高考考纲》指出:为了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基础知识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课改前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相比,现在更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测试。 二、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全国课改卷)给我们的启示 从去年(2011年)新课改的高考试题看,命题已基本与新课改理念接轨,即:以高中化学基本知识为载体,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尤其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深入细致地研究化学学科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标准的挖掘上,紧扣课程标准,围绕课程标准用好教材,而不要拘泥于教材展开教学,并适当、适度地扩展整合。 1.在夯实基础知识上多下工夫 高考必考必修1、必修2和选修4的内容。通过分析可发现试题不仅关注学生对单一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更关注学生对这 一知识点认识的深入程度和拓展程度,还重点考查学生对化学学 科基础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所以我认为除了重视课本有关知识之外,还必须注意和加强以下几点的教学:(1)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2)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如果不教选修5则有机元素化合物知识也需拓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必考知识内容的 要求。 2.重视能力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脑动、手动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核心。所以,在创造条件的前提下,应该加强探究实验教学。 3.充分体现新课改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中重视选用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素材,培养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主动关注现实生活中 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注试题研究,把握命题方向和题型特点,高效指导学生学习、备考 教学中适当选择体现知识、方法、能力综合等特点的题目,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探究,配以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三、新课标下高三化学的有效教学 高考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有效教学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现在已经是我们实施的第五年。在这五年的实践中,借鉴了别人的经验,同时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1.新课程教学过程的精心备课 新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出发点。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师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不仅要钻研教材,还要备学生,也需要备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在我们学校,年级组始终坚持集体备课,同课教师共同讨论一周的课怎么上,集体研究方法与过程,首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再思考怎样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备课,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新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教学的主导性作用,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要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新课程教学。新课程教学,突出了人际交往,师生间、生生间合作意识的增强,竞争意识的增强,变过去教师硬性灌输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觉接受。学生层次不一,教学时间紧张,如何做好这个工作自己还在不停地探索。 3.新课程教学要渗透“探究性”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教学,是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发现问题,产生探究主题,进而通过对材料、案例的分析(分析法)、逻辑推理(分析思辨法)以及实验(实验法),最终释疑并获得结果的活动。探究性教学鼓励并引导学生对已知知识进行一次“再发现”,从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找到一种“研究”的感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实施探究性教学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探究与知识基础的关系。探究性教学必须以基础知识为基础。我们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不能一概否定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应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以实现二者之间的整合。 (2)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师生的“交互”作用,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新课程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文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学习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新课程化学教学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课外广泛阅读可以逐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并能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运用化学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而课外活动则是一个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没有主体强烈持久的学习兴趣作依托,阅读势必将流于应付,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把他们的兴趣激发出来。 5.教材的使用 我们在高一高二学习了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和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到了高三就直接复习了。这样处理教材有欠妥之处,但是要继续学习其他的选修课本,时间又有限,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同行的指导。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铁路自立中学)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四策略 摘要:为科学合理地制定高考复习教学策略,教师要研究四个方面:考纲、课本、考题和评价。即学习考纲看要求,回归课本找标准,钻研考题看趋势,推敲评价找方向,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取得“投资少见效快”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课 考纲 课本 考题 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新的一轮高三化学复习已经启幕,科学合理地制定高考复习教学策略,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学生有效复习、提高成绩。为此,教师要研究四个方面:考纲、课本、考题和评价,即考纲是纲领,统领高考,必须研读到位;复习中随时回归课本,寻根追源;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特点,把握命题趋势;潜心研究考试评价,洞悉高考的改革方向。笔者就上述四个方面谈谈认识。 一、学习考纲看要求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明确指出了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哪些知识属于了解,哪些属于理解和掌握,哪些属于灵活和综合运用在考纲中均有明确现定。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学习考纲并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去复习。同时,研究考试大纲的变化,要把新旧考试大纲作对比,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增加的,哪些知识点是删掉的,哪些知识点的考试要求有变化。例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高考化学的重点与热点,但这也是新大纲较原大纲变化最大的一部分内容,具体举两例:①将“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降低为“了解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②对“盐类水解的原理”由“理解”要求,降低至“了解”,删去了”了解盐溶液酸碱性“的要求,但提出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应用”的要求。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考纲的变化调整复习的难易度和深浅度。有些内容只要求了解,就没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去钻研,有些增加难度的就要深入挖掘。又如新教材增加的内容:①盐桥;②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③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④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⑤《有机化学基础》“质谱法、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在高考复习中要重点关注,高考试题中很可能出现。教师一定要明确考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复习要求,让学生明确高考的方向,不盲目地加深难度,不盲目地搞题海战,而是有的放矢,为学生的有效复习指引方向。 二、回归课本找标准 在高考复习时把课本扔到一边,每天只埋头做题,这是错误的做法。课本是知识和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产生高考试题的主要来源。课本在高考复习中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其一,书本上定义、定律、公式等的叙述,符号的使用都是统一的和标准的,其二,许多高考题在课本中有原型,例如2010年新课标卷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聚碳酸酯的合成题原型来自课本选修5的116页第2小题。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由此可见,脱离课本的复习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以课本为基础和标准,将课本中的题目加以变化引申、拓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打好基础。当然,回到课本不是要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而是以课本为复习过程中的支撑点,按照《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回到课本也不是简单地将知识重新复习一遍,而是对课本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三、钻研考题看趋势 高考命题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的原则,着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因此,高考试题对高三复习教学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无论复习哪部分内容,我们都应该认真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复习效率。以下是笔者对全国(新课程卷)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 1.新课程卷近三年高考题考点的分布。 2.分析新课程卷近三年高考题呈现必考考点(每年必考)和轮考考点(非每年必考)。 选择题中必考两道有机题,主要考点为:烷烃或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机代表物的反应类型等。轮考考点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化学、离子方程式(考过2次),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反应热、物质的保存和检验、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化学用语(各1次)。主观题中三道必做题,一般为:实验综合题,元素化合物复合题,化学反应原理复合题(电化学,反应热,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等)。其中必考考点为:无机实验及化学平衡的计算。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高考命题的五个特点:①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②高考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内容,始终围绕着化学的主干知识展开;③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力度,特别是对中学化学基础理论;④强化信息摄取和加工与注重实验的定量分析及条件控制;⑤计算集中在反应原理部分和物质的量部分,如盖斯定律,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等,可能与元素化合物结合。 3.新课程卷命题在延续以往“大纲卷”基本结构框架、保持试卷整体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在试题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命题视角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 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例如摒弃了传统的远离真实场景的框图推断题,代之以实际应用的工艺流程、操作流程等流程提问或情境设问的新题型,实验综合题更多地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呈现。化学计算不再单独设置板块而是糅合到其他板块中去,但是高考并没有降低对化学计算的要求,还出现了将化学简答与化学计算整合的新趋势。化学学科内综合的考查力度在逐年加大。 四、推敲评价找方向 每年高考评卷结束后,教育部考试中心都会公布各高考学科的试卷评价报告,这份报告对高考试题的总体评价、试题特点和对教学的建议都有详细的说明,通过认真学习、研究、推敲该评价报告,我们可得到许多信息,其中包括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坚持能力立意,重视持续发展。控制选考难度,保证考试公平。比如各选修模块的试题的知识容量和能力层级相当从设问角度入手,根据能力层级由低到高的次序编排,由此使各选修模块题之间的能力层级大致相同,这在近三年的新课程高考试卷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优点将继续保持,缺点将进一步弥补”必将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发展方向。 总之,作为高三化学教师,我们必须明确考纲要求、命题趋势、高考方向,不能脱离课本,不盲目增加难度,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取得“投资少见效快”的复习效果。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高三化学教学习题小议 【内容摘要】 高三教学中,习题教学尤为突出,如何组织好习题教学,对高三复习及学生素质的培养显的极为重要。高三习题教学要做好典型例题精选,习题精选,练后评析,解题总结几个环节,并且要适时转变习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探究性教学,尝试把传统式“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将解题能力与素质培养并重。 【关 键 词】习题教学探究性教学能力培养 化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高三教学中,习题教学现的尤为重要。而传统习题教学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更注重“题海战术”,片面强调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把传统式“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高考改革也越来越趋向于对考生能力的考查,综合型、应用型、生活型的考题所占比值越来越高。 因此,无论是从“应试”还是从“新课改”理念出发,如何在高三习题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习题的功效,开拓思维,培养应用创新能力,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以下是几点体会: 一、精选例题,思路点拨 高三复习在课堂上除了知识点的归结、提领及适当深入外,总要辅以相应的例题。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对例题必须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对所复习知识点具有指导意义的习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列出解题格式,阐述解题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地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精选习题,组织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习题训练,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这就要求学生的练习要“少而精”,必须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方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练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知识的综合与前后联系 学生练习后的评析特别重要,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评析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情况,在改作过程中及时分析,在课堂上对错误较集中或一些值得发散、探究的题目进行评析。评析时要避免“就题论题”,应该积极启发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练习返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并引导学生对部分习题适度深化,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四、加强解题小结,注意学法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练习和评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做出小结论,让学生明确或记忆,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集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 五、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以外,引导学生结合典型个案分析研究,对教学中或教学以外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其本质规律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帮助学生发现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 高三一年主要是对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回顾、综合,并且时间比较紧,因此常会出现“匆匆赶路”的现象,而忽视或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也疲于做题。而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高三将知识综合以后,学生通过努力,对原有知识也会有新的认识,或知识之间出现混淆,或有所深入,因此,在习题中更容易发现问题,更容易出现争议。此时不能拿“标准答案”来平息,而应适时进行讨论,对个别问题进行探究,如此可能更有利于对知识的认识和实际应用,也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科学观的培养。 正确认识习题教学,在大背景下,及时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手段,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学,不仅能巩固知识,培养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化学实践能力。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浅析高三化学教学习题的重要性 【摘要】 高三教学中,习题教学尤为突出,如何组织好习题教学,对高三复习及学生素质的培养显的极为重要。高三习题教学要做好典型例题精选,习题精选,练后评析,解题总结几个环节,并且要适时转变习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探究性教学,尝试把传统式“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将解题能力与素质培养并重。【关键词】习题教学 探究性教学 ,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高三教学中,习题教学显的尤为重要。而传统习题教学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更注重“题海战术”,片面强调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把传统式“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化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高考改革也越来越趋向于对考生能力的考查,综合型、应用型、生活型的考题所占比值越来越高。 因此,无论是从“应试”还是从“新课改”理念出发,如何在高三习题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习题的功效,开拓思维,培养应用创新能力,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以下是几点体会:一、精选例题,思路点拨 高三复习在课堂上除了知识点的归结、提领及适当深入外,总要辅以相应的例题。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对例题必须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对所复习知识点具有指导意义的习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列出解题格式,阐述解题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地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精选习题,组织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习题训练,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这就要求学生的练习要“少而精”,必须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方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三、练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知识的综合与前后联系 学生练习后的评析特别重要,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评析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情况,在改作过程中及时分析,在课堂上对错误较集中或一些值得发散、探究的题目进行评析。评析时要避免“就题论题”,应该积极启发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练习返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并引导学生对部分习题适度深化,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四、加强解题小结,注意学法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练习和评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做出小结论,让学生明确或记忆,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集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五、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以外,引导学生结合典型个案分析研究,对教学中或教学以外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其本质规律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帮助学生发现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 高三一年主要是对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回顾、综合,并且时间比较紧,因此常会出现“匆匆赶路”的现象,而忽视或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也疲于做题。而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高三将知识综合以后,学生通过努力,对原有知识也会有新的认识,或知识之间出现混淆,或有所深入,因此,在习题中更容易发现问题,更容易出现争议。此时不能拿“标准答案”来平息,而应适时进行讨论,对个别问题进行探究,如此可能更有利于对知识的认识和实际应用,也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科学观的培养。 正确认识习题教学,及时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手段,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学,不仅能巩固知识,培养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化学实践能力。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认知心理学理论与高三化学教学的改进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人的学习固然与外界刺激分不开,但人是有认知机能的,在学习时,他总是利用这一机能,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主动地去寻找外部刺激进入内部认知过程.这些理论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起点和教学策略及其学习过程的阶段的划分、学习结果的描述,以及获取反馈信息的教学技术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设定问题,引导学习者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发现式教学法,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推广运用和认可. 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效果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学前准备——引导回忆已学知识 学前准备是使新学习成为可能的身心条件,包括与新学习内容有关联的知识与技能及学习生理机能、智力、情趣、社会性和学习策略的发展.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准备状态,只有弄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才能使学生复活对当前学习必需的以前学到的那些知识和能力.然后以此为前提进行教学.由此,每节新的复习课开始之前,应先通过习题,定时训练等形式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并上交批阅后针对具体情况备课.新课讲解之前,留出5分钟时间由学生复述上节内容和本节要学习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养成按时复习的好习惯,使前面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并为新内容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组织教学——提出适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的回忆一旦完成,教师就应向学生直接提示要学习的内容,用适当的刺激去激化学生的学习行动.高三虽然全部为复习以前的知识内容,但由于学生学习时间较长,遗忘严重,所以复习时应立足基础,突出主干,避免细节过分冗杂.内容呈现要结构清晰、层次鲜明、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形成整体性的组织结构,要使学生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教学内容应富有意义,符合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同时,教师应采取一些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有助于学生进行选择性知觉.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展开过程设计为“适当启发、步步为营.”在引导学生进入思维兴奋状态之后,向学生提供一组关于CO2的事实、实验现象和故事,随后提出一系列启发思考题,让学生自己结合事实和现象,分析、抽象、归纳、概括出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又如,在讲“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通过对比复习氢气的结构、性质,启发学生分析、推测、假设碳的结构和性质.然后通过故事、实验、生活常识、科技事实等验证自己所作的推论和假设,进而再予以深入分析阐述. 三、课堂反馈——学习效果的检测 为了确保学生正确、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还应使学生将学习的结果表现为外部行为并对这些行为进行反馈.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所以,反馈对于学习是必要的.一方面,针对新复习内容设置难度适宜的相关习题进行当堂训练,便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内容,通过实际演练掌握知识运用的方法.同时,教师又能通过练习情况进而了解学生对于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还应布置有适当难度的课后练习题进行巩固.作业批改后,教师必须尽可能准确地把作业结果告诉他们,并进行适当的评价,打分,以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 四、课堂总结——课堂学习的概括和升华 课堂总结既是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总结评价,也是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鼓励评价,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升华和提高.摆脱课堂总结流于形式的弊端,提高课堂总结实效,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观察.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细心观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结果心中有数,使总结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第二,时间保证.为取得课堂总结的效益,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少则两三分钟,多则四五分钟. 第三,把握要点.教师要综合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反馈信息判断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健全、完善,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注意事项. 第四,形式多样.课堂总结要注意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精讲精练”,精选例题与习题,运用教学“变式”,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做到“举三反一”.教师应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将学习方法融入知识之中,通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只有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摆脱依赖性,改变被动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学科素养.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西藏小学语文教研及课改的相关分析 【摘 要】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西藏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原则进行改革。文章立足西藏小学语文教研成果,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西藏小学语文教研 新课改 策略 新课改下,西藏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在逐渐更新,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小学语文不仅对西藏学生学习汉语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研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研反思 (一)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针对西藏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师应认真阅读有关新课程改革理论的书籍,例如《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等,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 此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研过程中要积极开展高效的学习讨论活动,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语文教学中,并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 新课改使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维、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1]。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每位教师都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对班级的教学做出构想。 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工作重点是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探讨。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做好教学准备,与其他教师交流自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对教学现状发表看法、评论,指出优点和不足。教师也可以从字、词、句、段、写作方法等方面着手,然后将质量较高的教研反思和总结发表在学校内网上,形成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教学氛围。 二、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教学分析 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已渐渐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西藏地区的学生多为本地农牧民子女和少部分干部职工子女,还有少数内地农民工子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藏小学语文教学的均衡发展。针对西藏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获得需要掌握的知识。自主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课下的自主学习,大多只停留在表面。目前,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成效不佳的题,是西藏小学语文教学中急需处理的一个问题。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首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无论在小学语文课上还是课外,教师都要尽量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课前提前预习课文,反复地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思考问题、探究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千万不能让自主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根据西藏小学语文教学进展情况,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之间展开相互交流。 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也没有否认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将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将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要因为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做到收放自如。 (二)科学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另外一种学习方式[2]。目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并能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但在理论上的认识和实践上的探究还不是很深入。目前,西藏小学教学理念、教学条件等与内地学校存在一定差异,合作学习还只停留在形式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合作探究的任务不清晰,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很盲目;合作探究的任务不合理,缺乏合作学习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和落实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首先,恰当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在以下几种合适的情况下进行: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并产生了对合作学习的兴趣时;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难题,依靠个人能力无法解决时;学生的思路没有打开,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需要合作探究;学习任务量过大,需要通过小组配合才能完成。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指导。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以一个指导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探究小组中去,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合理把控学生的课堂跨学科活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不能只教授本学科的知识。这一要求的初衷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保守的教学模式和封闭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由封闭式的课堂转向开放式的课堂,使课堂教学洋溢着活力。不过仍有一些教师没有充分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开展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一要求,过于强调跨学科的学习,过于强调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教学,从而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课堂上的非语文教学活动过于丰富。比如,一部分教师将语文课上成了演讲课、表演课等。虽然这种做法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放松学生身心,但是这种活跃与放松并不能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西藏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活动要以语文教学目标为中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活动必须是为语文学科服务的,不能偏离目标。那种为活动而活动,只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其次,课堂上的跨学科活动要适量。小学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活动的开展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活动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内容上分离出来。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状况合理把控跨学科活动的开展。 综上所述,目前,西藏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应不断地进行教研反思,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交流、实践,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真正关心和了解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不断提升西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研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个教学者都在开始探索教学的创新之路,新课改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的基础,教研对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具有指导作用。小学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的顺利展开时刻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有必要探讨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改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研;教学 对课程进行改革是小学语文新的开始,也是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新希望,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小学的语文教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更加适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为了在新时期取得更大的语文教学成绩,以及为小学语文教学者提供更宽广的发挥舞台,各小学校必须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做出创新,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条件。在新课改背景下,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之一的评课活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小学语文教研的新方向和新思考。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评课活动存在的不足 从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评课情况来看,很多都存在对评课内容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首先是评课内容空洞,教师从空洞的大道理开讲,针对各种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目标泛泛而谈,但很少结合实例对这些理念进行分析如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这不仅没有实际意义,同时对听评课的教师也没有太大的借鉴作用,评课只流于形式。其次是评课内容追求全面,在实际行动中却是蜻蜓点水,教师从导入到拓展,最后到结尾面面俱到,然而对实际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情况却没有过多的讲解,评课内容仍然停留在理论上,没有从实例上升到教学思想。最后是评课内容尽显完美,忽视缺陷,许多教师评课用语太多华丽的溢美之词,对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的缺陷却不了了之,忽视了评课的诊断功能。 二、新课改背景如何定位小学语文教研的新思考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教学观 各小学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从而武装教师的头脑。学校组织教师定期开展语文教研学习,让全体语文教师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掌握和熟悉小学各年级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让各语文教师明确学校的教学要求。同时,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开展小学语文教师间的互动交流 学校在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时,要明确时间、地点和内容,并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交流活动,比如常规课、示范课和学术研讨等,让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够参与其中,通过听课或者评课的方式进行经验交流,在总结成果的同时,互相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另外,要通过竞争的方式,加强语文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产生思维碰撞、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要发挥带头榜样作用,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参与到语文教师间的交流活动中,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指导教师改变教学行为中的不足,并将新的教学评价观融入教师的语文教学评价中。 3.加强语文教学常规检查,保证语文教学质量 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标准之一便是观察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为抓好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学校必须重视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巩固教学基础。通常情况下,学校的常规检查是由教导处负责,而语文学科则需要学校语文组提供配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领导也要参与语文教学的常规检查。常规检查的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语文教师的备课、教学案例等教学行为进行随机检查,二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及语文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查看,对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反馈,对成功的教学案例要进行全校推广。除了常规检查外,学校还应该对常规课进行随机检查,通过随机听课和评课的形式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从而促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各小学语文的教研活动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新教师基于新课改理念敢于创新。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各教师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不足,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在S多环节方面过于随意性,形式缺乏新意,许多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我们相信,只要全校教师能够树立新观念,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就能够在新课改中找到语文教学的新方向。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经验浅谈 摘 要: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纵观教改工作现状,我们发现在取得一些可喜成就的同时,当前的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教研改革工作者必须转变错误观念,走出误区,利用听课评课活动,提高集体教学水平;组织课外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关注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全面提升教研工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苏教版;教研改革;工作经验;听课评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研改革水平就能不断提高。一直以来,本着“为学生服务,让自己提高”的教研理念,全体语文教师都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完成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如何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质量是众多语文教师在持续探讨的话题。那么,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何去何从? 一、确保评课质量,提高集体水平 听课评课活动一直是各校教研工作的传统,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对于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回顾当前各小学开展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学校虽然都组织了听课评课活动,但是教学水平提升得并不明显。反思其中的缘由,我们认为听课主题的不确定、制度的不规范是导致教研质量迟迟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教研改革工作不应流于形式,组织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并不是在挑刺、在针对谁,而是为了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造福于学生。在开展听课评课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形式化倾向严重,很多学校一学期都开展不了几次听课评课活动,大多是看哪位老师有时间就安排听课,评课没有方向与主题,今天听一听这位老师讲四年级古诗,明天评一评那位老师教五年级现代文。 听课工作主题分散、评课内容不集中,将直接导致听课评课教研改革工作的失败,无益于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开展听课评课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各教研组组长应有方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听课内容,重点考虑本周期听课以什么主题为主,主要针对哪些对象,评课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有哪些教师可以参加,每周开展几次听课活动等问题。只有保证听课评课方向正确,教研改革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二、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学习质量 在教研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学工作者都将目标与重点放在教师身上,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提高教改工作质量中的重要地位。教W工作应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整体,教改工作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除了教师之外,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需要受到关注。语文是一门信息量大的应用型学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研改革工作不仅需要考虑教材、书本这些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意义,还要拓宽教研渠道,引入课外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综合以上教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考虑,语文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推荐经典书籍,扩大知识容量,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推荐不同种类的阅读书目。低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西游记》等书籍,阅读结束之后,由教师组织安排“童话故事表演大赛”;高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繁星》《春水》《三国演义》《我们爱科学》等书籍,教导处在每学期的第10周开展阅读考级活动,将学生得分计入期末总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改工作一直密切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行为的转变等问题,容易忽略学生主体在语文学习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不仅可以弥补当前教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质量,扩大阅读量。 三、教学评价改革,全面提升效率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对教学评价方式关注的力度不够,语文教学评价呈现静态化模式,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发展目标。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应当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全面发展,而这四个指标在学习活动中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应该也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体现。 小学语文教研的改革需要关注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引入最终评价体系中,建立成长档案袋,以档案袋的形式记录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以动态化评价趋势取代静态化评价模式,促进教改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想取得成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在这浩瀚无垠的教海中乘风破浪,为语文教研改革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改工作一定可以开出最美丽的浪花,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研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也在相应的发生变化。但是,从整体上看,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形成多元化与创新性并存,促进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统一。本文从具体内涵出发,发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研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找到了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教师;评估 1 教研活动的内涵 (一) 教研 关于教学活动的教研,主要是围绕着狭义上的“课堂教学”展开,要从课本和教材入手,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步骤,精益教学措施,是空洞的教学思想变成具有可行性的方案设计。而关于活动研究,则是要紧密的结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特点,针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环节之外的课堂活动,集中研究和反思语文课堂活动的准备和实施,活动的效果和得失,是否达成预计的目标,对于偶然性突发性事件的控制程度如何等。除此之外,教研活动的系统性,也强调教研方法的系统性,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所在学校开展适合本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微格教学活动、精品课堂评比等活动。 (二) 活动 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一个根本,能够体现出理论核心作用,而且作为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具有不同的教研效果。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大致可以包含如下几层含义:首先是参与教师年龄的广泛性。即部分年龄大小,无论教学经验丰富还是刚刚走上教师岗位,都要积极的参加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小学青年语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迅速的积累教学经验;中年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研活动中寻求专业发展,促进自身专业化程度的完善,也要积极地参与其中;老年教师在语文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鼓励引导和提携年轻教师,为其答疑解惑,自身也能够借助这一活动实现与时俱进,将自身的知识体系日臻完善。其次是各种水平的教师都要参加。无论是哪种能力层次的小学教师,且不论教学水平的高低,必须按照规定参与到学校的语文规约性教研活动中来。 (三)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每一名教师都要做到事情,而且持续教师的一生。根据对教研活动的理解来看,具体包括了小学语文教师所进行的有过程、有目的、有方法的活动,而且具体落实在各个学校当中,实施完整的教育教学,开展相关方面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反思性,而且能够让中小学教师达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形成更好的教育参与主体。 2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本身作为教研活动的主体,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观摩课堂来进行展示。观摩型教研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教师的成长道路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让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小学语文教研活动阻碍着整个语文课程改革的脚步,根据对教育活动相关方面的分析,能够找到根源。而且这里的观摩具有一定的效果,相比之下更加的体现了教研活动现场的有效性。但是,当前的教研活动很难调动起教师兴趣,很多教师感觉到教研活动太过无聊,甚至想早点推出。 (二)小学语文教研员或教研组长存在问题 教研员或教研组长在进行教研活动的策划上并没有针对性的落实,而且相对来说不够充分,很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而且很多小学的语文课都是一些跨学科课程,所以教研员和教研组长参与的并不多,而且任务也不够均衡。更多的教研活动缺乏管理,导致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教研组长和教研员还没有加以干预。 (三)教研活动管理与环境存在问题 教研活动中的活动管理和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被称为公开教研活动并没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在进行教研活动的形式比较的单一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了更多的影响,而且能够体现出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新课程背景下,能够体现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也可以达到最优化,起到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推广和促进作用。而且相对来说配合不够紧密。根据小学语文教研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来看,教育专业发展并没有得到培养,而且选择性也不够强,所以很难从具体目标上达到实现和落实。 3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改进对策 (一) 了解教师参与需求,促进教师均等参与 小学语文教师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基本并不简单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德育教育。所以,在进行j教研活动中,要加大教师的参与,例如在对小学语文课文《多梦的季节》一课的讲授过程中,需要教师准确快速的定位好课文当中的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加以明确,更需要相关的教师做好定位,不断强调个别教学与规范语文课堂之间的目标实现。达到教师与学生在讲授过程中能够注重联系性和关联性,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对“哼”、“鹰”、“默”三个字进行记忆,更能够通过不同的段落内容,形成准确的认识,做好生词的阅读,而且对容易读错的字做好的相关的定位,让新词和对话情境之间更加的贴切,也能够让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接受心理更强,促进了教师最终的表达,更能够让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得到实现。在教研活动中,更能够调动起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用教研活动来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达到更高的水平。 (二)提供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打造新型教研队伍 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教研活动的成果,促进精彩、多样、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的构建,更好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让学生对内容丰富多彩、气氛活跃、感情真挚的语文课堂充满无限的感知欲。通过充满实效性的教研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透彻准确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成绩。 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具体的教学发展上,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共同目标下,落实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研究,让教师得到培训和提高,而且还能够开展具体的时间教学,将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联系起来,更好的提高了整个教学实践的内容。同时也能够通过专业化发展,达到彼此之间的融合和发展,让教师基本水平得到提高,教师的研究活动得到与学生和自身的紧密配合。 (三)基于教研活动评价标准加强监测与评估 在我国语文教学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也在随之深入推进。在日常的教师教研活动中,也能够找到一些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弊端的根源,那就是很多教师还存在着很多不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这些弊端束缚着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作为教研活动经过一定的周期性研究之后,要能够拿出一个阶段以来的教研成果,该成果可以切实有效的提高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保证语文课堂的生动有趣等基本的特征。同时,对语文教学中遇到的时间问题进行解决,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整个活动充满色彩。根据教研活动的相关联系和探索来看,这是一种未知的教研活动,能够紧密围绕教学问题展开,而且做到了合作和交流。 4 结语 概括的说,这种教研活动,需要一定的主导者来为整个活动进行防腐的探究,同时更需要彼此之间进行对话和探究,生成新的对话,强调了主动性。同时整个教研活动还要尽可能的制定出可实施的操作要求和规范,对于教研活动的结果要建立起评价量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最终构成一个立体化的完整的管理系统。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小学语文教研过程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有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就是因为语文知识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在理解和记忆相关人名、地点、时间、事件等单纯知识时觉得枯燥无味,一味地死记硬背,使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兴趣不足,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设计。 如何增强小学语文知识的直观性、可读性,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动,成为我在教学中思考的首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我想,在于找到调动学生将最感兴趣的已有知识与新知相联系的桥梁。课件演示,可以作为这个桥梁之一。恰当地运用语文教学课件,通过读与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看图直观教学,注重知识结合,使之成为学习小学语文的一项技能。它不仅仅使本学科受益,事半功倍,同时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也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上不孤立学习某一学科,而是清晰各学科的有机联系。 在教研的过程中,我先是在网上查找了多篇相关论文,学习全国名师是如何突破这一问题的,然后在语文教研组内研讨如何行之有效地去提高学生的读与识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对比,但是因为太心急想教会他们,自己说的偏多,学生的看图与反思时间偏少,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个问题,备课组内的同仁帮助我一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1)由表及里,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在分析中提出问题、提取信息;(2)由此及彼,引导学生对比图片,在比较中获取信息。 在接下来的课堂实践中,我着重在教学中注意这两点,效果的确更显著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也轻松并更有实效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兴趣与能力都大幅度提升,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水到渠成,提高了教学实效。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研员 【摘 要】根据中小学教学需要,研究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是教研员基本职责。 【关键词】引领 教研 专业 发展 评课 《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教研室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承担中小学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事业机构,“根据中小学教学需要,研究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是其基本职责。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所想。 一、教研员做好示范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授课引领。按照新的课程理论和学科课程标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为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而非“作秀”。 (2)评课引领。根据课标要求,借助个人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背后的支撑理念,提出问题的核心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教学场景的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在评课活动中,力求通过与教师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探讨,使授课教师得到既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又学会如何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双重收获。 (3)论文引领。一个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家,一个教研员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因为思想是写作的眼睛,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教研员要善于在思考中总结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利弊和得失,并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写作文章,表达思想,传播经验,提供范例。 (4)课题引领。善于将课改中的问题提炼为研究课题,进行专项改革研究,以解决校本教研中的困惑。 (5)命题引领。能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校本实际,命制出高水准的试题。一个教研员,只有当他不断地从奉献型教师向创造型教师转变,从操作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从单向型教师向互动型教师转变,从被动型的教师向主动型教师转变,从事务型教师向事理型教师转变,从事理型教师向智理型教师转变,那么,他在校本教研上才会具有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教研员要从“五力”发展自己: (1)学习力。教研员应当成为学习的先行者。教研员加强文本学习和向同行学习,促进自我完善,获取专业发展“内源性”学习力。 (2)研究力。研究是教研员的立业之本。教研员应应结合日常工作、教育现实,发现问题并开展研究,形成基于实践的“应用性”研究力 (3)指导力。指导是教研员的基本职责。教研员应根据不同教师的水平差异、不同问题的严重程度给与不同的指导,形成专业引领“差异性“的指导力。 (4)示范力。示范是教研员对教师专业引领的有效方法,也是展示教研员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教研员应通过“亲临课堂执教―课堂示范”、“主讲课堂教学―讲座示范”、“提炼课堂研究―成果示范”等活动,形成教研员“形象性”示范力。 (5)创新力。创新教研工作机制、提升教研实效、有效落实专业引领是时代的要求。教研员必须结合时代要求,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研工作新机制和教研工作新方式,从而提升自身“研发性”的创新力。 三、教研员应该树立四种意识 关于这个方面,我想引用我自己的一个经历来说明。,我从一所小学调到市小学语文教研室工作。在一次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一个分管小学语文教研的副校长让我参加学校举办的教研组长会议。我观察了8位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的发言,发现这些教研组长在交流教研组计划时对教研组的职能认识不到位,因而也就没有在计划中很好的落实相关要求。在听取他们回报的基础上,我对小学语文教研组长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1)服务意识。教研组长的首要职责是为组员服务、为处室服务、为学校服务,只有树立好服务意识,教研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在整体上得到提升,处室的计划才能得到完满的执行,学校的相关工作任务才能得到全面的落实。 (2)领导意识。教研组长仅有服务意识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领导意识。既然你是教研组长,你就有权利和义务领导全组老师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只有树立领导意识,你和你所领导的教研组的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才能得到落实,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3)大教研意识。当时全市小学语文期末开始了,基于当时的认识,要做好全市小学语文期末测试的复习备考工作,必须在关注本学科教学研究的同时,还应当适当关注其它学科的相关情况――正如当时时下所言,“把好自己门,适当串串门”。这就要求有跨学科的教学研究意识,我当时称之为“大教研意识”。 (4)创新意识。教研工作还必须结合时代要求,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研工作新机制和教研工作新方式。 四、我是如何实践教研员这一角色的 要做好教研员这项工作,特别是要有效开展这项工作,确实有许多难处。为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下面结合我的经历,谈谈我的做法。 (1)学习读书。在许多老师的眼里,教研员必须是全能冠军,你不仅要指导如何说课、上课和评课,你还应该懂得如何命题、如何评价,你也应该懂得实验创新等等。显然,要成为全能冠军是不可能的,唯有的弥补方法就是认真学习,多看、多思、多想。对于学习,特别要给教研员建议的,除了看一些教学论、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杂志和书籍外,还应该阅读一些教育经典名著,提高自身的底蕴;此外,我们更多的关注教,较少关注学,因此还建议教研员要多多开展关于学习论著方面的学习,这很重要。 (2)教学调研。教学调研是教研员的常规工作,本人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调研,因为课堂教学调研以及伴随交流调研的一系列交流研讨活动将成为教研工作的活力之源。在调研活动中,我非常关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于教师的教,我关注老师们教什么、为什么教、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等四个问题;对于学生的学,则关注伴随老师施教活动的开展,学生将有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困难、怎样的反映、怎样的问题。听课后,我非常关注同组老师在评课交流活动中说些什么。注意收集这些材料,将为反思研究提供很好的素材。 (3)反思研究。反思研究是基于学习和调研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针对学习和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自身遇到的问题和老师遇到的问题)开展相关的反思活动。 对于学习和调研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必须从根源上去分析研究。 (4)专业引领。对老师的专业引领,如果能根据教学调研中的问题逐一予以引导与分析,将对老师起到非常好的帮助和提升作用。从调研过程看,老师遇到的问题既有观念等认识方面的问题,又有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理解与应用问题,同时还有教学基本技能和素养的问题。对于这些不同的问题,将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引领。 (5)交流研讨。网络平台的交流研讨是获取信息的有一重要途径,我非常重视这一渠道。 (6)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因其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序列型等特点,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开展这样的教学研究,不仅很好地提高组织者的研究水平,而且对锻炼提高组织者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7)考试评价。做好考试命题工作对指导小学教学、给小学语文教学良好导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许多事实都可以证明:一位好的教研员可以带出已知好的学科教师队伍,教研员一定要有助师成功的奉献意识,把教师的成长看作师自己最大的成功,把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当作师自己最好的回报。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我地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教研活动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常规,开展学科教研的活动。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一种关键,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应该成为教师碰到问题时能获得专业支援的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教研活动;教学观念;改进措施 教研活动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常规,开展学科教研的活动。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一种关键,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应该成为教师碰到问题时能获得专业支援的的一种方式。 作为教师,我认为首先应该弄清什么是教研,研究什么? 什么是教研?教研就是指教学研究。 研究什么?一是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二是研究我们怎样利用教材、教学生学些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三是研究优秀课例,人家教学生了些什么?怎么教的?为什么这么教?比我们自己的教法好,好在哪里? 通过教研,弄清楚、弄明白“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关键。即学法、教法的研究才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偏离这两个重点的教研,一味地分析试卷、试题,我们成了考试研究员了,不是教学研究员了。 只有加强对学法、教法的研究,才能真正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教育技能。教研活动才能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近年来,我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省、市级课改专家的帮助指导、引领下,全体小学语文教师不懈探索,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现实中的教研活动还没有充分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淡化了其应有的价值,那么问题在哪里呢?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1. 有的教师自我提高的能力不强,教学观念转变难。 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必要时的指导者作用。 我们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出现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把学生自主学习异化为自流,放弃教师指导者作用;一种是过分夸大自己的指导者作用,剥夺了学生静下心来读书、写字的机会,剥夺了学生表达的机会。他们一旦看到别人的课上得好,学生的能力强,就会埋怨自己的学生笨,当然,学生的客观差异是有的,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巧无疑决定了学生智力的开发程度。 2. 部分教师对公开课缺乏正确的认识。 公开课是教研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公开课的实质是带着问题去进行,提出教学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围绕这个问题去设计教学,一起分析研讨,找出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改进这种专题性研究形式的公开课不仅能集思广益,而且能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逐步形成系统的教研成果,达到预期的目地。 目前许多学校的公开课仍然停留在形式上,有的甚至是为了完成学校或上级教给的任务。教研活动在安排上往往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没有形成对问题统一和深刻的认识。教师关注的是教了多少知识而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了多少知识。由于教师只关注教师的教,因而必然会忽略学情的反馈,到底学生学习的情况如何,教师也就不可能去关注。只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真正从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 3. 评课中缺乏诚恳的意见。 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在每学期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公开课。其流程就是说课活动、听课过程、评课,目的在于教师教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但这些活动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研讨的作用。其主要表现教师在做客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甚至是不厌其烦的进行演习,导致所谓的公开课不能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制约了教师临场的教学机智和教法的灵活运用。一位老师是这样说的:“每学期开学初,每个教研组都要求有一两位老师开公开课,要求全校的老师都来听课、研讨,当听完课后,教研组老师围坐在一起,也很热闹,七嘴八舌地评课,相互恭维,不说真话的不良习惯,但是讲来讲去是这个问题应该怎么问,那个板书应该怎么写,虽然这也很重要,但感觉这样就事论事的评课总缺少了些什么”。其实,公开课的真正目的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更重要的是发现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是授课者和听课者从中受益。学校的教研活动应该是面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的研究,也只有如此教研活动才是有意义的,对教师才是有帮助的,反之没有价值 4. 研究过于形式化,过程化。 公开课不指向教学实践中具体的问题,目的不明确。也就是说,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以这样的教研就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们只关注个人经验,运用个人经验解决问题,而忽略他人的经验,不会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些教师虽然也搞了一些专题研究,但由于缺乏科学性、计划性、系统系,所以研究也往往是随意的、零碎的、肤浅的。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下,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下进行一些课题研究,教研课不能无目的的上,每一节课都应围绕课题展开,这节课究竟研究哪一方面的问题,运用哪些策略,取得的效果怎样,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课题确立后,一定要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此期间,全面地了解课题的进展,所以必须坚持写“阶段总结”,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识上升为理论,再用这正确的理论去指导教改实践,不断探索教学的内在规律,使教研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同步提高。 5. 对教研的认识存在偏差。 提到教科研究,有些教师认为那是科研人员的事情,我们教师只要上好课就可以了,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所谓的教研就是写几篇论文,这就是对教研缺乏正确认识。作为教师要善于总结,善于提炼,用科研的方法去对待,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有序、有效、规范。 其次教研活动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些学校搞课题研究室为了装点门面,应付上级检查,全然不顾本校的教学实际。但教学质量并不理想。 二、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改进措施 1. 继续通过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继续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材教法培训、送教下乡、典型教师展示课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为基层提供科学的、实效的、扎实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 2. 努力营造教科研氛围。 目前的语文教研活动,缺少的不是活动,而是教师个人的教科研工作,通过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构建有效教学的行为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组教学均衡、持续、稳步发展。 3. 加强老师学习,切实推进语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教师除本校岗位练兵活动活动以外,要积极参加区教研活动。做到有参加,有记录,有汇报,有收获。 (2)力求以各学校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练兵,有专题负责人定期进行检查。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求我们教师要积极投身到教研活动之中,时刻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总结教学活动中的新经验,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反思 〔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观念显著改变,一批理念先进、敬业精业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但有极少数教师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有效果的校本教研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教研活动 教学反思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交流,落实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本学期县教研室开展了片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得到各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支持。有效教研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有效教研在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有效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推进区域小学语文有效教研的措施和方法。 1 当前教研中不足之处 1.1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观念显著改变,一批理念先进、敬业精业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但有极少数教师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指导地位有待进一步确立。1.2教师已经把课后反思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但反思的面“过窄”,更没有从行动反思上升到理性反思上来,甚至有部分教师把课后反思作为学校规定的“任务”,缺少自觉行动。 1.3 校本教研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并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发展了自己,提高了自己。但校本教研组织相对薄弱,形式相对单一,不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2 关于改进工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2.1 构建小语教研的目标管理模式。教研活动专题化、系列化、多元化,通过课题研究,确定教研活动的“双向”目标,让教研目标具体化,更加贴近教师的需求,更加贴近教学的需要,更加贴近学校发展的期望,以保证教研目标的达成。采用目标分层设定:“教师个人成长目标――基层学校发展目标――区域小语教研目标”,形成教研目标的系列化和层递性,并分解目标,逐级达成,从而实现教研的目标管理,提升教研的有效性。 2.2 创新目标教研活动的形式。教研活动专题研究和特色研究相结合,集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相结合,群体发展和个案研究相结合,围绕设定的教研活动目标,形成教研活动系列化、多样性,创新教研活动的形式。逐步组建区级小语骨干教师备课组和命题组,通过对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与研究,对基于目标教学的背景下的试卷命题的思考与实践,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为培养一批市区级骨干教师做好铺垫。通过目标教学的案例集和创新作业设计的推广,切实为一线教师服务,让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并以此引导广大教师,将他们的教学行为逐渐引入区域的教学理想境界。 2.3 研制区域小语教研有效性的绩效评估办法。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办法,有利于科学评价教研活动的成效;有利于问题的发现与反思,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和谐区域教研氛围的形成。 2.4 高语文教师多种能力。通过培训或竞赛提高教师对教材多角度解读的能力、教学的独特创意能力、案例的深层次分析能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小专题的专项研究能力等。具体训练层次为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叙事写作,测评指导,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2.5 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为此,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二是鼓励语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修改稿)、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联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强化二级培训管理,扩大教师的收益面。建立骨干教师帮扶制度。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定期“示范观摩”,将新思想、新方法及时传播,在深入基层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位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2.6 摒弃陈旧的教材使用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理念下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旧的教材使用观,要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作为传授知识锻炼能力的依托,变完全依赖教材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2.7 设计有效性提问和讨论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有效地提问能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是教师包办,自问自答。坚决杜绝无效提问和无目的的随意提问。 我们要努力改进“教”的方法,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无定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网络教研助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和挑战,如何依托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校园网实现全覆盖,拥有计算机200多台,其中教师办公电脑120多台,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同时,教师家庭电脑普及率达99%以上……可以说,网络已经融入到农村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家园 博客的兴起,最初让教师们感到陌生和茫然,而连云港教育博客的建立,让每位教师认识了博客,熟知了博客,它给教师成长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为了激励教师开博客,写博文,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奖惩条例,反复召开教师会,耐心做教师的思想工作,教科室领导、语文教研组长也都率先开通博客。最终,教师们搭建起了自己的博客,似蹒跚学步的婴儿,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撰写博文,贵在坚持。为了用好博客,让博客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家园,语文教研组长配合学校教科室,开展了比、学、赶、帮、超活动,引领教师在博园挥洒汗水,辛勤耕耘。教师们在把课堂上的感悟、发现,甚至是灵光一动,都敲击进自己的博客。在这里,智慧的火花碰撞出了崭新的教学思想;互不相让的争鸣,总结出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文笔酣畅的生活随笔,让教师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如今,教育博客这方天地,开满了无边的鲜花,全校教师似一只只辛勤的蜜蜂,在这里尽情地采蜜,吮吸精华,酿造语文教学崭新的境界。一位教师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博客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还是我们成长的乐土。在这里,我们开阔了视野,充实了生活,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发展。” 二、校本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港湾 传统的校本培训,多为面授式的灌输,规模大,周期长,收效慢。而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以其独有的开放性、快捷性、互动性,克服了传统培训的弊端,提高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一)网络平台,为集体备课插上了双翼 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日益发达的网络又为集体备课插上了翱翔的翅膀。学校利用网络平台为教师实现了立体备课,使集体备课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思想和教案设计。集体备课的内容由备课组长带领大家在网上集体讨论确定,备课组长指定“主备”教师,主备教师在网络上自己的教案设计,集体备课成员以跟帖回复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建议。主备教师整合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修改教案,形成定案。备课组成员共同使用定案,上完课后,根据课堂效果和感受,再在网络中开展二次研讨,主备教师再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撰写教后反思,完善集体备课的成果。 (二)QQ群实时交流,方便你我他 学校建立了“黑林精英”QQ群,将全校教师纳入其中,实施群组式教研管理。利用QQ群的即时在线聊天、群共享、群邮件等功能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之间的学习和讨论。在这里,每个人的发言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激烈的辩论、热烈的研讨,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 三、远程研修,教师远航的明灯 每逢假期,远程研修如雨露滋润教师们的心田。在这里,有伙伴的同行、专家的引领,教师们如鱼得水,如蜂采蜜,吮吸着各种营养。在远程研修中,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全面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 语文教师刘艳执教的班级是全校出了名的差班。通过网络研修,她认识到应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体验。为此,她改变教法,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发动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交流、热烈讨论,这样全员参与的互动式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学期下来,班级成绩跃居全校前列。刘老师在博客中这样写道:“每个学生都渴望上进,渴求知识,都需要教师的关注和肯定,只要你重视了他,欣赏了他,他们就会‘受宠若惊’,倾力回报。” 网络教研能促进教师日常教学研究、日常教学反思的能力,使教师成为研究性、反思型教师;网络教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弥补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经验欠缺的不足。在网络教研中交流共享,教师既可及时表达自己的思想,又可萃取和链接互联网上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信息与教育资源;网络教研拉近了农村小学教师与城市小学教师视野广度上的差距,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有劲可使”的地方。(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研策略 摘 要:本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的时代,这就向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对时代的新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本文浅谈了关于小学语文教研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研 问题 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所谓的原则,通常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我认为语文教学原则应坚持以下几点: (一)坚持整体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形成最佳的课堂结构模式,以便向45分钟要更高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从整体把握全篇文章入手,进入对重点的局部做精雕细刻的揣摩,再回到文章的整体上来总结;第二,课堂上要把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情操陶冶与思维训练等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熔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条原则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已时刻伴随,而且很有成效。 (二)坚持思维创新原则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的思维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尤其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三)坚持素质教育原则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它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素质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教育。为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小学语文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繁多,身陷各种检查研究 在小学中,许多学校都把教研活动提到了重要日程,学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教师认为搞教研活动,无非是听听课,根本就没把其当成一回事,公开课讲的多了,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实在觉得心烦:倘使硬着头皮听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教师谁都知道这样的教研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可是谁都没有勇气去进行教研创新。原因很简单:在一些学校,教师因为教学负担过重根本无力去从事教学研究活动。大多数教师的周课时总量都在18节以上,既要各课、上课,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报表等,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即使勉强为之,也只是抄抄学习笔记而已,因为不抄就无法完成,长期以来大量的无效劳动给教师带来了繁重的教学压力,实在是不堪重负。 (二)教研活动形同虚设 许多学校为了把教研活动搞的热热闹闹,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搞起了所谓的教研。一线教师都知道,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取得成绩的。仅仅是为了热闹搞教研还不如干脆放弃。搞教研必须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一个长远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然后在教学中去验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仅仅注重研究形式而忽视过程,终究难以取得骄人的成绩。 (三)信息渠道落后,教研资源不足 一方面学校因为教育条件落后,导致教育信息闭塞,教师长期处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难以及时更新,教学很难步入创新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于校内的探讨,学校为节省资金也不愿派教师外出取经,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变得极为陈旧,也就谈不上去进行教研创新了。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研的策略 (一)课例研究 学校应重视常态课的课例研究。以小学级组为单位先进行单元备课,中心发言人对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教材分析,明确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选取重点课文展开进一步研讨。执教教师对所选课文进行深入地钻研,搜集有关资料,撰写教学设计。执教后,级组内进行评课,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讨论、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 (二)专家引领 尽管教研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的,但它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参与和引领,否则,校本教研的研究很难有大的提升,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就显得非常重要。主要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谈话、进行现场指导、教学示范、课题引领等形式指导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研。 (三)网络互动 为了提高研讨的互动性,可以利用QQ群。老师们在群上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充分发表意见和展开讨论,使问题困惑及时得到解答。更重要的是,在听完课后,可以充分展开评课。除此,教师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博客的作用,把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公开发表。老师们听完课后以跟贴的形式发表评课意见。只要在网络环境下,老师们可以三言两语,可以随时提交意见,可以随时补充意见,可以随时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样的评课方式更加人性化,受到了广大老师的欢迎。跨越时空的网络下的教研模式促使教研活动的参与面更广,参与积极性更高,教研活动更富有效益。通过网络教研,群策群力,大家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促进了普通教师与国家级专家和各地优秀教师的广泛交流,从而使每一个参与教研的人员都从中获益。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学非常注重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效益,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被提出。这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一项重要标准之一,自从被提出之后深受教师喜爱。本文分析了小学教学中,如何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融入其中,并且分析该活动作用。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一、同课异构意义 同课异构,望文生义,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习惯,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进行讲解。教师本身知识结构、教师各异人格魅力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时取到不同教学效果。同课异构帮助教师对本教材进行分析,一般而言,对教材进行理解以及编写,正是对文本正确理解以及解读重要方式之一,而这个过程正是异构之过程。同课异构概念的提出,是对同一年级不同班级教师教学提出的,它评价教师教学设计以及实际教学。使得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实现相互旁听,相互交流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工作和质量提升。而且,还可以监督教师行为,像补偿补课、有偿家教以及违规办班收费补等。 二、同课异构组织形式 (一)专家形式 同课异构可以由专家组建,该形式主要指的是由本学校或者该地区有权威的资深教师组成专家团,教学全过程有专家进行陪同,监察每个教学活动,使得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更具科学性。 (二)教研组 这个形式比较简单,是由学校内部该学科组长自发组成调研小分队,参与整个调研工作。这是一种学校内部教学设计之间的较量,执行的形式是选择相同的教材课程内容,让不同的教师进行开讲。在课堂时间,分成小组形式,相互旁听。并且在课堂上根据观察提出不同意见,对该教师教学设计提出意见和看法。等到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总结经验,进行反思教学,给其他教师提供学习以及参考需要。 (三)日常教学 该形式比较单一,它指的是不是在一些大场合,而是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教师学中实行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该教学形式能够查看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素质。该同课异构方法对刚毕业进入教学岗位的教师比较适用,能够给年轻教师提供学习借鉴。而且该方法可以分析教师教学设计、教学思路以及教学理念。在今后教学中,能够转化为己用。随着教学事业不断推进,教师教学压力越来越大,每个科任教师都希望自己带领的班级能够突破牢笼,取得良好成绩。因此,教师会进行补课,会帮助学生订购书籍,这些教学活动应该严格控制。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能够保障学校教学质量。 三、同课异构作用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校重视教学效益。同课异构顺应社会发展被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它将学校作为评价介质,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善于总结教学方法,善于分析自身缺陷。实际教学中,要将同一教材,同一课堂作为媒介,使得教师进行教学时,能够总结不同教材形式,教学目的解读教学形式。可以参考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教材材料分析等等,在这些方面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容和教学效益。从他人的教学设计中,学会总结教学设计优点,摒弃落后传统教学方法。在思想对碰中产生火花,取他人之长弥补自我短处。切实将同课异构评价,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实际作用。 (一)显示教师实践能力 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尽相同,在这些知识体系中,主要有显性以及缄默知识体系区分。显性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它指的是在现实教学中,这些知识能够通过实际意识表现出来,而且可以在以往教学中得到体现,例如,最常用的语文语法。而缄默知识指的是,无法用知识形式展现出来,无法从意识中获取。只有自己在亲身经历后感受之后,才能够获取。这些知识不能仅仅通过语言来传达,它还通过个人在感受知识魅力之后,能够将其吸收在内。开展同课异构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地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二)利于教师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对重点知识进行解析,确立难点以及重点知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融入教师个人教学方法。然而。每个教师知识结构不尽相同,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方法不相同。哪种教学方法适合学生需求,哪种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哪些教学效果比较突出等等。这些教学目的的实验有赖于同课异构科研活动进行评价和指引。教师经过比较之后,明确自身教学缺陷。他们在日后教学时,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会使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可以定义同课异构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教师在该平台上自由舞动,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益全面展现。明确该科研活动重要性之后,重视该科研活动,提升教师师资力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同课异构活动是一种比较系统的教研活动,语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方式同名教进行比较,进而进行理性思考该问题。教学课堂中出现的事件以及事件背景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教师能够看到自我教学落后,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同课异构逐渐成为教师评价教学成果以及教学方式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交流对比,在斗志上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又能完善教师教学缺陷。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教例研究在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 教例研究法是现在中小学语文教研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语文教研活动的显著特点和教学理念提出教例研究法在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的应用,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的处理,浅析教例的形式、案例作用以及在教研活动中教例分析的步骤。 【关键词】 教例研究;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教例 一、关于教例研究 教例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真实事例,也称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1]。研究,已经成为我们文明的一种普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受到它的影响。[2]教例研究,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教师进行学习、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教例研究过程本身是反思、认同、获得意义,从而达到内心世界改变的过程,其思考的深刻性、性感的丰富性、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冲击性,是传统所难以达到的。[3]本文主要从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特征,剖析中小学语文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应用的价值和实践。 二、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 教例具有创设情境,提供信息,隐含问题,引发思考,揭示规律的作用。[4]教学案例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 (1)增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这样有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加强教师的教学理论学习 撰写教学案例,要把教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帮助教师总结教改经验 教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4)促进教师交流研讨 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与撰写论文相比,教例研究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师的能力 首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教学案例深入分析研究,提高教学效益;其次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教师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撰写教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再次提高思维能力。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最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从而产生某些创新。 三、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教例研究的应用 我们按“教学实践探究问题教学反思撰写教研报告”四个步骤进行教研活动的教学案例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教学实践。每学期每位语文教师选择一次课作为公开课,语文组所有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进行记录。同年级的语文老师选择同一课题,在同一周的周一到周四进行。同时同课题教师在备课时不可相互讨论,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也利于教师个人教学问题的发现。 第二步:教研探究。确定周五为教研日,由教研组长组织语文组教师每周五进行教研。以每周进行的公开课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探究。同一课题的教师先阐述教案的设计意图及具体实施情况,并指出在具体理论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差异。语文组的教师依次对同课题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评述,指出其优缺点,教师之间通过相互评述讨论,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第三步:教学反思。(1)教研会后,执教者要对本次的研讨作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他教师的建议作一个书面总结(2)开展网络评课。将上课录像、教研组评课记录、教学反思等材料组成的教学研究案例放到教研组网页上,让全校的教师及学生家长参与评述。 第四步:撰写教研报告。由执教者综合教研会上的资料及网络上的评述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撰写教研报告,并交由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将每份教研报告整理成册,作为宝贵的学习资料,供教师们学习交流,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基层小学语文教研之我见 我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已十几年的时间,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在教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课程繁多,身陷各种检查研究 在小学中,许多学校都把教研活动提到了重要日程,学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教师认为搞教研活动,无非是听听课,根本就没把其当成一回事,公开课讲的多了,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实在觉得心烦:倘使硬着头皮听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教师谁都知道这样的教研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可是谁都没有勇气去进行教研创新。原因很简单:在一些学校,教师因为教学负担过重根本无力去从事教学研究活动。大多数教师的周课时总量都在18节以上,既要各课、上课,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报表等,每天基本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即使勉强为之,也只是抄抄学习笔记而已,因为不抄就无法完成,长期以来大量的无效劳动给教师带来了繁重的教学压力,实在是不堪重负。 为此,学校教研组应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形式与实效统一的教研计划。具体可以从减少活动次数入手来提高教研质量;对于准备不充分的活动尽量减少,丝毫没有研究意义的公开课彻底取消,做到少而精。教育行政人员应多下乡搞搞调研,了解教育现状,而不是坐在办公室制定一些如何约束教师的无用的所谓的完善的量化指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少一些无意义的检查,让教师多一些时间进行教学研究;让教师从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创新、研究之路。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使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分享他人的智慧,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才可能建立起来。 二、教研活动形同虚设 许多学校为了把教研活动搞的热热闹闹,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搞起了所谓的教研。“优质教案”,“获奖论文”评出了一大批,钱花了不少,但就是没有一篇够得上学术品位。一线教师都知道,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取得成绩的。仅仅是为了热闹搞教研还不如干脆放弃。搞教研必须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一个长远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然后在教学中去验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仅仅注重研究形式而忽视过程,终究难以取得骄人的成绩。 为此,有些地方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应该将研读教育教学专著作为自己的必修课,以达到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的目的。让教师先确定统一的研究课题,然后鼓励教师以撰写论文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再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来加以论证,还可以将撰写的论文寄给报刊、杂志,一旦被认可后发表,研究成果自然就可以得到公正的评价了,这无疑是注重实效的好做法。 三、信息渠道落后,教研资源不足 一方面基层学校因为教育条件落后,导致教育信息闭塞,教师长期处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难以及时更新,教学很难步入创新发展的轨道。一方面教师只注重于校内的探讨,学校为节省资金也不愿派教师外出取经,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变得极为陈旧,也就谈不上去进行教研创新了。 拓展资源、内引外联是搞好教研的前提。其一,学校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把交流学习作为教学发展的活力之源,定期派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外出学习,然后再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内大胆尝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突破、有创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其二,真正利用微机、远程教育、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学校还非常少,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专门的网络人才和必要的网络管理知识,教师上网学习的时间也极其有限,网络事实上也就成了一种摆设。所以如何真正利用好已有的资源,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是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作为学校应该舍得资金投入,制定出相应措施,鼓励教师去尝试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为教师普及网络知识,对他们进行专项基本技能训练,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让网络走进课堂的目的。 四、专业引领不够,教研水平低且重复 目前在不少基层小学的教研中常常有低水平重复的现象,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萝卜炒萝卜,炒出来的还是萝卜。”教研部门很少到校进行现场指导,许多地方的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教研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内容限于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或者仅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 为此,教研的开展必须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其中,专业引领是关键。所谓专业引领,是指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里所说的专家,既包括专业研究人员,也包括中小学中的骨干教师。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采用结对子、研讨等形式给普通教师以帮助和指导,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现身说法,为教师树立身边的榜样,因为这些教师的经历对普通教师来说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运用于教学实践。其次,学校要积极争取专业教研人员的支持,积极利用学校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专业教研人员也应转变观念,改变书斋式研究,关注实践,深入学校,切实提供有效指导,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第三,学校还应注意隐性的专业引领,倡议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实际上就是与一位大师对话。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这也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 总之,基层小学语文教研形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国家对基层教育的大力投入,我相信这些现象会逐一完善,同时基层的教育专家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提前规划。抓好语文教研,是快速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浅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一直都是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技能素质的一项常见活动,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本文提出如何将同课异构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并对其作用予以分析。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效果 类型 教研活动应立足于教学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教研活动开展的最根本目的。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举办,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探讨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 同课异构,从字面可以理解为不同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由于本身教师对所授内容与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教学方法、人格魅力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同课异构不仅是对课程标准的反思、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与对文本的正确解读,还是对教学过程的异构,对课后评课的异构。同课异构的概念归结为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对同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并且进行互相的评听课,实现彼此间的互相学习,以助于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同课异构”的组织类型 “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根据组织的规模与参加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形式。 1.专家引领的“同课异构”,这种组织形式是指由有威信的本校本专业有威望的资深教师,或校外专家全程指导而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 2.学科教研组内的“同课异构”,这是由组内学科的教研组长牵头发起的教研活动,直接是组内本学科教师之间的较量,选定同一教材内容,由多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然后在固定的时间上课,全组老师参与听评课过程,就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并就不同教师的不同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集思广益,形成典型案例。在活动结束后,再由上课的老师整理出教案,做出教学反思,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3.日常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其并不一定要在一些大场合开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其实天天在做,这种类型的同课异构活动更能够看出教师的优缺点,尤其是对于新教师、年轻教师是更好的学习机会,由于实践教学经验比较浅,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班级的教学设计没有清晰的概念,可以通过观摩老教师的课程,了解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化为己用,并再教授相同内容的时候可以体现出老教师的成熟经验又可以有自己的创新,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有好处。 三、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作用 “同课异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场所、提倡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致力于学生的真实发展,集课堂观察、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研究方法为一体。它以同一教材或同一主题为媒介,使参与者比较不同教师在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材料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课堂生成的处理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与同,从而加深对有效课堂教学的领悟,有利于教师在比较中分析自身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产生思维的触动与碰撞,拓宽思路,取长补短,从而实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诸多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性化,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教师知识体系的形成,包括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指能意识到并能够表述的知识,它可以在教师以前的学习中所获取,例如:语文中语法等,而缄默知识是指无法表达和无法意识到的知识,必须有过亲身的教学经历才可以获得,这种知识不能光通过言语来传授,但是它可以通过自我与他人的比较来获得,因此说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有效的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2.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过程的异同。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在一节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明确本课教学的知识点的重难点,这是教师的必做任务,但是教师之间的理解不同,使得重难点的确立也不同,可见,教师对于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之后,确立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都可以展现出来,每名教师的风采与魅力都不同,对于教学知识的把握与讲解方式也不同,那种方法更加适合学生,更加容易被接受,教学效果最好,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一目了然,对于教师分析自我的优缺点,完善自我大有裨益,如:在教学方法上,有的教师选择的是讲授法,有的教师选择发现法;在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内在的逻辑结构上,有的教师是按照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顺序,把教学划分为相互关联的阶段和步骤,有的则把教学划分为若干平行的单元;在师生活动方式上,有的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策略;有的则采用学生中心策略……总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优势,提高并锻炼自校的教师队伍。 3.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效果的异同。教师在课堂设计时用尽多少教学手段,多少教学方法,但最终还是要看教学效果、学生的情况来判断来衡量,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他人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了解是否成功,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参与度、思维度、愉悦度与合作度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这些都可以清晰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为自己日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做铺垫。 总之,“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比较式的教研活动,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本专业同名课的观察、进行理性的教学反思,通过对课堂中的事件和情景进行比较,以此达到改进语文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同课异构已经成为各教师教学研究方式与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在知识的碰撞中,交流经验,比较教法,即激发了教师间的上进斗志,又促进了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研新出路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研;思路与做法 新大纲强凋:“小学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这里的“引导”,是指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提问或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 系统论有条重要原理:“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提问设计应循什么“序”,才能“渐进”,甚至“跃进”呢?笔者认为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具体地说,在课堂提问中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序”: 一、由浅入深 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序”――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即由认识的低层次向认识的高层次过渡和发展,所以课堂提问也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认知的新高度,最终才能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例如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比较隐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可依序设计如下提问:①鲁迅喜爱桃花吗?②龙华既是看桃花的名所,鲁迅理应去看看,为什么不去呢?③这句话主要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感受?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上文找出有关词句,明确鲁迅是喜欢桃花的。第二个问题抓住学生理解的关键,引导学生理解鲁迅不去龙华看桃花的原因。第三个问题深入追问,水到渠成,使学生理解这句话蕴涵着鲁迅对死难烈士的深切怀念,对反动派罪行的强烈愤慨,表达了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试想,如果省去前两个问题的铺垫和启发,直接以“这句话主要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感受”设问,那么,学生在问题面前会感到棘手,感到困惑,也就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由点及面 语文教材中知识点的作用并不是一致的,集中力量解决那些重点、难点、特点,能最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抓住教材中的这些点设问,然后从这一点扩散开去,提出一系列问题,形成提问系统,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进行深层的思索,这样,由一点而及全面,启发学生深人理解课文内容。如针对《月光曲》中“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使说说罢了”这个难点,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四个问题:①盲姑娘的话是“随便说说”的吗?②既然盲姑娘的话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发自内心,为什么要那么说?③从盲姑娘的话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一个人?④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会怎么想?教师抓住这一难点启发诱导,使学生明白了盲姑娘是一位酷爱音乐、热爱生活、关爱亲人、具有美好心灵的姑娘;音乐家贝多芬正是被盲姑娘这种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所打动,才毅然“……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为盲姑娘兄妹俩弹奏钢琴。 三、由具体到抽象 布鲁纳的研究揭示,少儿形成知识的顺序和方式,至少有以下三个阶梯:第一,行为把握,即依靠手足去把握对象;第二,图像把握,即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对象;第三,符号把握,即以语言的形式去把握对象。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按照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顺序依次发展的。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应该遵循这一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如教《骆驼和羊》的第三段时,教师可以分四步设计问题。第一步,找出词语: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羊走进又窄又矮的门时很自在?第二步,模仿动作:谁能做一做“大模大样”走路的动作?第三步,理解词义:知道“大模大样”是什么意思了吗?第四步,明了用意:山羊为什么要“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吃草呢?教师抓住关键词语,启发学生进行动作表演,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形象思维,使学生理解“大模大样”的词义,最后一个问题归结到段落的主旨,学生的思维又完成了一次飞跃。 四、由现象到本质 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而不能使之透过表层意义深入领会其本质,那么,学生的认识永远是肤浅的。语文教学的关键也就是帮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即字。词、句、段,深入挖掘其所蕴涵的深刻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穷人》的第二段中有一句话:“没什么可抱怨的。”老师先问:“‘抱怨’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弄清词义后,进一步设问:“桑娜为什么会感到没什么可抱怨呢?”这一问题开始触及实质,但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回答,体现不出学生思维的过程。于是再问:“桑娜如此辛苦;而得到的仅仅是‘孩子们都还健康’,她可以抱怨些什么?现在为什么不抱怨?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问题层层拓展,步步深入,由现象到本质,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五、由接受到创造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的认知领域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其中识记、领会、应用可理解为是一种接受),学生的认知也是按上述几个层次发展的,教师设计提间系统时,必须遵循识记―领会―运用―创造的规律。如在《聪明的公鸡》一文的教学中,教者可以设计三组问题,第一组:①公鸡上门的原因是什么?②狐狸见到公鸡讲了些什么话?③公鸡是怎样回答狐狸的?这是一组记忆型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为下一步骤教学打好基础。第二组:①公鸡凭什么战胜了狐狸?②公鸡的心情有几次变化?③你觉得狐狸怎么样?……这是一组理解型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分析其实质,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组:①公鸡在胜利之后会怎么想呢?以后还会不会遇到狐狸呢?遇到了又会怎么办?②狐狸后来发觉没有猎人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组问题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是一组创造型问题。这三组问题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语文课堂教学规律,要坚决反对为图课堂热闹一问到底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启发式”。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自能读书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固然有必要,能够拓展文本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但并不是所有的延伸都是必要的。我们的延伸必须建立在对课程内容的准确理解、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准确把握之上,这样的延伸才是必要的,才是有价值的!记得一位老师在介绍自己的课堂延伸经验时,曾列举其执教的《詹天佑》一文,大体的执教步骤为:先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字铁路设计是否科学?你有什么别的方法让火车爬上山坡?”等两个问题;然后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到底找几口直井才能既增加工作面又缩短工期”的问题。据该老师讲,学生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但我想追问的是:这是一节语文课,还是一节工程学?如果是语文课,那这样的延伸至少荒废了学生习得语言的最佳时期,文中那么准确描写建铁路全过程的词语,学生掌握了吗?詹天佑在建成举世震惊的“之”字形铁路时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领悟到了吗?在遇到困难时不畏艰难的勇气与善于克服困难的智慧,学生体会到了吗?詹天佑那种“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爱国情怀,学生感受到了吗?……恐怕都没有达成吧!这岂不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样的延伸有必要吗?(编辑/穆杨)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的监控与维护 摘 要:以ZigBee协议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监控和维护方法。创新性地设计了基于叶子节点的通讯模式,该模式运用协议栈自有运行流程来获取节点的加入或丢失信息、实现网络拓扑的监控,并通过设计一种基于关联表的链表式存储结构来进行动态网络拓扑的维护。经过在实际办公环境监控平台上验证表明,该方法数据传输量小,资源占用少,操作简便,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拓扑结构;监控与维护 0 引 言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军事、工农业、城市管理、环境监控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作为系统基础组成部分的网络拓扑结构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在网络拓扑发现以及拓扑的监控和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和仿真层面,这些通过在高性能的PC机上搭建仿真模型来验证算法效果的研究,大多缺乏能够应用到实际系统的可行性案例。安徽财经大学的赵涛[1],根据在聚合节点(sink)收集到网络内部节点报文接收或丢失的情况,通过发现网络中所有叶子节点到sink 节点的数据传输路径,来推测网络的逻辑拓扑。该方法计算比较复杂,120节点规模网络在主频为2.8 GHz的CPU主机上运行尚需9秒的时间,同时会受到节点资源、计算速度、实施条件等限制,因此,这种方法很难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德州仪器(TI)公司的官方网站也给出了一种获取网络拓扑结构的方法[2],该方法采用发送网络发现命令的方式,并通过返回结果来确定网络拓扑结构。此法虽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实施,但需要定期向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发送发现命令,因而数据消耗量巨大。 本文以Z-stack协议栈为基础,采用叶子节点通讯方式,并利用协议自身的运行流程,提出了一种轻量数据消耗、真正面向应用的拓扑监控方案,同时通过设计一种基于关联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来实现对网络拓扑信息的维护,因而在解决网络监控与维护方面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 Z-stack协议栈原理简介 作为ZigBee联盟的一个重要的组织成员,2007年,TI公司宣布推出业界领先的ZigBee协议栈Z-Stack。Z-Stack符合ZigBee 2006规范,能支持多种平台,其中包括本系统使用的、面向IEEE 802.15.4/ZigBee的CC2430片上系统解决方案[3]。 1.1 ZigBee协议栈的体系结构及信息传递流程 ZigBee协议栈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可见,ZigBee协议采用分层体系结构[3],由物理层(PHY)、介质接入控制子层(MAC层)、网络层(NWK)和应用层(APL)组成。其中,应用层框架包括了应用支持子层(APS)、ZigBee设备对象(ZDO)及由制造商制定的应用对象。 在ZigBee网络中,信息或数据的传递将依照上述层次结构实现。上层发送的数据或指令按照应用层―网络层―MAC层―物理层的顺序,从上至下依次进行处理;底层返回的数据则按照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应用层的顺序,从下至上处理后返回给上层用户。每个层次负责发送到本层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并对于属于本层次的数据或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响应;对于不属于本层的数据,则按照规定格式打包后发送给上、下一层。 1.2 节点加入与失步流程 为了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ZigBee协议栈还提供了一些必须的消息响应流程,其中包括节点加入网络和失步响应的流程。 节点加入流程[3]如图2所示。当子节点申请加入网络时,会启动加入流程。子节点的加入请求通过其NWK层、MAC层、PHY层传递给父节点;父节点收到加入通知消息后,又通过其PHY层、MAC层、NWK层将该情况上传给应用层,最后通过ZDO_JoinIndicationCB()函数的调用,得到子节点加入的消息。 图2 节点加入流程 节点失步流程[3]是指终端节点丢失其父节点的同步信号时,向上层报告的失步情况发生的流程。其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终端节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开启与父节点的同步,当在设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父节点的同步信号时,就会产生失步指示信息,协议栈将该失步信息层层上传,最后通过调用ZDO_SyncIndicationCB()函数,将信息传达到应用层。 1.3 关联表 TI的Z-stack协议栈在全功能节点中可以维护associated _devices_t结构的关联表,关联表中保存有与本节点直接关联(父子节点)的相关信息,包括关联节点的短地址、设备类型、连接状态等,基本上可以满足网络拓扑结构监控和维护的信息需求。 TI的ZigBee协议栈虽然可为用户开发提供强大支持,但是在网络监控和维护上并没有专用的接口。一方面,该协议栈只能发现节点加入网络,但是无法发现节点非主动性的丢失或退出,因而不具备网络拓扑监控的功能;另一方面,协议在每个全功能节点中都维护了与之关联设备的关联表,但是并没有维护整体网络的关联信息,因而无法掌控网络拓扑的全貌。鉴于协议栈在网络拓扑功能上的不足和缺陷,本文以协议基本流程为基础,提出一种实现整体网络拓扑监控和维护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满足一般系统对于拓扑结构的监控和维护需求。 2 网络拓扑结构监控 网络拓扑结构监控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拓扑结构的建立和在结构发生变化时及时获取变化情况,其中最主要的是实现节点加入和退出事件的捕捉。节点加入事件的获取相对容易,可以通过加入节点主动上报等方式来获取;而节点丢失事件获取要复杂得多。现阶段,对节点丢失情况的监控多采用系统定期查询的手段[2]。采用查询方法时,其实时性与查询周期的长短直接相关:查询周期设置较长,拓扑变化反映时间增长,实时性变差;而查询周期设置较短,则传输数据量增大,占用系统资源,往往很难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协议栈中数据或消息的传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系统资源的占用、节约能耗,除了维护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数据通讯外,还应尽量减少人为添加(应用层)的数据通讯量。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协议自身的数据传递或者节点加入、失步等流程来实现相关信息的获取。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网关――叶子节点通讯的节点丢失情况获取方法,该方法可以利用协议栈自身的运行流程,以较少的数据通讯量和简单的操作,实现网络中所有节点的丢失情况获取。 2.1节点加入事件的获取 通常情况下,节点加入事件多采用加入节点主动上报的方法来获取。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是需要人为地发送相关加入信息,会增加系统数据通讯量。由图2所示的节点加入流程可知,如果有子节点加入网络,加入的指示信息都会通过ZDO_JoinIndicationCB()函数的调用报告给父节点。即该函数的调用证明有子节点的加入事件。因此,本文通过在此函数中添加向应用程序报告的功能,即可通知用户子节点加入事件的发生。 2.2节点丢失信息的获取 由图3所示的流程可知,协议栈通过调用void ZDO_SyncIndicationCB( byte type, uint16 shortAddr )函数可实现失步情况的报告。该函数具有节点丢失的指示功能,并能够指示丢失节点与本节点的父子关系和短地址等。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该函数的调用是有条件限制的,具体实施条件如下: 父节点丢失:从失步报告流程可知,终端节点能够自动轮询发现其父节点同步信号的丢失,而无需人为添加任何触发条件,引发函数调用。但路由节点不支持与父节点的轮询机制,因而不能产生父节点丢失情况的报告。 子节点丢失:对于包括终端节点在内的所有类型节点的子节点丢失,在未加相应处理的情况下,协议栈都不会引发该函数的调用。 由实施条件可知,该函数的丢失指示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节点的丢失情况,因此,如果要得到除终端父节点外网络中所有节点的丢失情况,就需要人为加入其他处理,以触发ZDO_SyncIndicationCB()函数的调用,从而实现丢失事件的获取。 2.3 叶子节点通讯触发方法 通常采用的基于查询的网络发现机制都需要在所有节点间发送数据,因而增大系统的数据开销。这里以图4所示的拓扑结构为例,图中的叶子通讯需要进行14条数据的查询和14条数据的应答才能够完成一次节点丢失情况的获取。为了尽可能减少数据通讯和操作的复杂度,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网关――叶子节点通讯的节点丢失情况获取方法,以便用较少的数据通讯量和简单的操作来实现网络中所有节点的丢失情况获取。 研究发现,失步函数的触发可以通过加入数据通讯来实现。因为在数据发送的过程中,协议栈会开启数据发送流程,数据发送后则会自动检测接收方应答帧。这样,如果节点丢失,则发送节点无法接收到有效应答,进而引发节点失步指示函数的触发。 具体触发时,如果节点之间有数据通讯,发送数据节点则能够发现接收数据节点的丢失,从而引发void ZDO_SyncIndicationCB( byte type, uint16 shortAddr )函数的调用。 在同一条数据通路上的节点进行数据转发时,数据传递路径上的各个节点都会发现其父节点(数据由下而上)或者子节点(数据由上而下)的丢失,进而调用void ZDO_SyncIndicationCB( byte type, uint16 shortAddr )函数。如图4所示,如果网关发送数据到终端节点1,则在网关到终端节点1数据路径上的所有节点(网关、路由1、路由2、终端1)都能够发现其子节点的丢失;终端节点1发送数据到网关,则路径1上的所有节点都能发现其父节点的丢失。 该方法通过建立数据通路上起始节点和末端节点的数据通讯来实现整条路径上节点丢失情况的获取。其具体操作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父节点丢失情况的获取。由前面提到的实施条件可知,终端节点无需任何人为操作就能够发现其父节点的丢失,而无需对此部分做特殊处理,因而只需对路由节点做出处理。而由路由叶子节点(如图4中路由节点2、4)向网关发送数据时,则可实现整条路径上所有节点丢失情况的获取。其二是子节点丢失情况的获取。子节点丢失的获取可以通过网关向叶子节点(图4中所有终端节点和路由4)发送数据的方法来覆盖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节点,从而使全部节点都能够发现其子节点的丢失情况。 人为加入上述两部分数据通讯后,只要整个网络中有节点丢失,该丢失节点的父节点和子节点都会产生失步函数void ZDO_SyncIndicationCB( byte type, uint16 shortAddr )的调用,这样就可以简单地在该函数中添加向上层应用报告的功能,实现网络中节点丢失信息获取。并且数据通讯量由原来的28条减少到6条,从而大大减少了数据消耗和由此带来的系统资源占用。 3 网络拓扑结构与维护 Z-stack协议栈在全功能节点中只维护与本节点直接关联的节点信息的关联表,没有整体网络信息的存储功能。为了解决Z-stack关于网络全貌信息缺失的缺陷,结合本文提出的网络拓扑结构监控方法,设计一种拓扑结构维护的方法,在占用少量资源的情况下获取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并将信息整合到网关节点中统一维护和管理,从而建立网络拓扑的管理办法,实现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能力的智能网络管理机制。 3.1管理模式 网络信息管理可采用搜集模式和监控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搜集模式通过发送指令搜集网络拓扑信息,赋予用户即时获取当前网络结构的能力;监控模式通过监控从网络组建起历史网络的结构变化,实现网络拓扑信息更新,从而整合为当前网络拓扑结构。 搜集模式在实现时,首先由网关设备广播一个命令来搜集设备信息;然后,收到广播信息的路由节点再按照一定的数据格式,由网关返回子节点关联信息;当网关收到各个路由节点的返回信息后,再将其组合为整个网络中的设备信息。 监控模式则是从网络形成起,网关节点就开始监控所有节点的状态;当路由节点检测到其子节点加入或者退出的时候,向网关上报该子节点的状态变化信息,而网关节点检测到子节点加入或者退出则不用上报,直接在网关内部处理;当网关接收到路由节点上报的状态信息后,就会删除或者增加该路由子节点的关联信息,同时更新整体网络结构。 3.2 网络拓扑存储结构 网关节点作为整个网络拓扑结构管理的中心,负责拓扑结构的添加、删除和更新,因此,必须在网关节点存储整体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受网关资源的限制,本文采用分级动态链表的形式保存网络拓扑信息,以便以较少的资源占用实现拓扑信息的动态存储。本设计的网络拓扑存储结构如图5所示。 图5中,AssocListHead是装载路由节点头信息的数组,包含有该路由节点的长地址、短地址、父节点短地址和拥有的子节点数以及指向其子节点链表assoc_list的头指针;assoc_list链表中记载着这一路由下的子节点信息,包括子节点的短地址、长地址、类型、连接状态等。在该路由下每增加一个子节点,就会在assoc_list链表中添加一个节点信息,当节点离开时,又会将相对应的链表删除。这样,网关就可以方便地对当前网络中的所有节点的拓扑和相关信息进行查找、更新、维护。 3.3 网络维护方案 网络维护的实施要建立网络中所有类型节点间的区分与协作机制。区分是根据节点类型的不同、事件类型的不同做出区别处理;协作是在所有节点间建立连动响应机制,相互配合,并实现信息的汇聚和统一管理。具体的网络维护分为事件响应和信息维护两部分。 3.3.1 拓扑变化事件的响应 拓扑变化主要是指节点加入事件和节点退出事件。当节点加入事件是指节点加入网络时,其父节点负责将该子节点加入信息上报网关;节点退出事件则是指获取到的网络节点丢失信息的处理。处理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传递来的type = 1时,即丢失节点为本节点的父节点时,开启网络加入流程,使节点可以重新加入网络,并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情况是type = 0时,即本节点发现其中一子节点丢失。本方法对于长时间无法连接的子节点,将启动移除(LEAVE)流程,将该子节点从网络中删除,同时向网关节点报告子节点退出的消息。 需要注意的是:当子节点丢失时,有的时候是真正丢失了(长时间或永久无法连接),但更多的时候只是暂时地失去联系,随着子节点的重新加入申请,又可以加入网络,恢复正常的运行状态。因此,设计时需要将暂时失步和真正丢失这两种情况区分开,再分别做出合理的处理。 本文采用延时判断的方式,即当检测到失步现象发生后,先定时一段时间,再做判断:如果定时一段时间后,节点仍旧失去联系,则判定是真的丢失了节点,此时可通过NLME_LeaveReq移除子节点,同时上报网关节点丢失的消息;否则认为只是暂时的节点失步。 节点退出情况的处理流程如图6所示。 3.3.2 拓扑信息的维护 由网络各个路由上报的节点加入或退出的信息最终将在网关汇集,网关按照上报的节点加入、退出信息对网络拓扑存储关联表进行添加、删除、更新,以维护当前网络拓扑状态。其具体方法是先判断接收信息的种类,然后对节点加入信息和节点退出信息分别处理。对于加入信息,可核查是否是已经存在于网络中的点,如果是已经存在的,则更新存储的节点信息;如果是一个全新的点,则为该节点分配存储空间,并在对应的父节点下增添子节点分支。对于退出信息,同样核查是否是存在于网络中的点,如果该节点已经不存在了,则报错处理;如果是存在的点,则将该节点信息删除,并解除与其父节点的父子联系。 网关在接收到由父节点上报的节点加入消息时,还需要对加入子节点类型进行判断:如果是终端节点,则在其父节点的链表中更新或加入该子节点的相关信息;如果加入节点是路由节点,除了在该路由节点父节点的链表中加入该子节点信息外,还要添加该子路由关联头信息。图7所示是实现网络拓扑维护管理的示意图。 4 实验验证 本文的实验验证可在基于CC2430搭建的WSN开发平台上进行,该平台共使用5个终端节点、5个路由节点、1个网关和PC调试机。所有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成无线网络,并将感知信息和拓扑信息汇报给网关节点,网关节点与PC机通过串口相连,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上位机的调试软件对网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图8所示是其上位机监控程序界面。该试验网络的节点布局示意图如图9所示。 实验时随机选取监控过程中两个时间点的网络拓扑结构监控过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其中两个时间点在实验过程中上报的拓扑变化信息如表1所列。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一方面,父节点能够实时上报其子节点加入和丢失的网络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子节点也能够及时检测出其父节点的丢失,并选择其他父节点重新申请加入网络。可见,本系统具有网络的自组织、自适应的动态网络监控与维护功能。 5 结 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终端与父节点间的失步信号来捕捉与基于叶子节点人为触发失步函数调用的方法,可以实现整个网络节点丢失情况的获取。其中,通过终端与父节点间失步信号来捕捉节点丢失信息的方法无需人为干预,能够通过协议自动实现,从而减少了查询的数据量和对其操作带来的系统资源占用;基于叶子节点的失步函数触发机制,只通过叶子节点与网关的数据传输,就能够完成整个线路上节点丢失情况的获取,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由终端上报数据,相当于终端自动完成数据线路上父节点丢失情况的发现,使该方法的实施更加简单。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够以较小的数据通讯量、简单的操作和较小的系统资源占用来实现网络发现的功能,因而 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提出的网络拓扑维护方法具备网络拓扑的自组织、自适应功能,可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对于网络组织结构的动态性能要求。同时具备拓扑结构的存储功能,能以较少的系统资源保存整个网络的动态拓扑结构,十分方便网络的管理和控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研究综述 摘 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拓扑控制技术是核心技术之一,本文首先描述了现有拓扑控制算法的分类,其次分析了几种典型的算法并总结了其优缺点,最后简述了现有拓扑控制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发展趋势 1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集信息采集、传输以及处理于一体的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前景广阔,是目前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 WSN是一种由大量微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其向学者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课题,拓扑控制是最基本问题之一。拓扑控制就是要研究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为数据融合、路由协议以及目标定位等其他技术提供支撑。 WSN节点通常大规模部署并且具有随机性、自组织性,网络组织方式通常多种多样,节点能量非常有限,因此,在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时,要提高路由协议和MAC协议的效率,延长网络生存周期,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 目前主流的拓扑控制算法可分为:节点功率控制型和层次型拓扑控制型。 功率控制就是通过变化节点的发射功率来调整节点无线信号的覆盖区域大小,在此基础上调节网络的拓扑结构,最终目的是提高整个网络的连通性。 层次型拓扑控制主要采用的是分簇机制,将整个网络划分成若干区域形成多个簇,选出骨干节点构成骨干网进行数据转发,而普通节点可择机关闭不必要的模块,以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2 典型的拓扑控制算法 2.1节点功率拓扑控制算法 LMA和LMN算法是基于节点度的算法,通过不断的改变节点的发射功率来使得其度数处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根据已经采集到的局部信息来调整邻居节点之间的连通性,最终使整个网络具有连通性。两种算法的相同点是分步骤、周期性地调整节点的发射功率,不同点是它们有着不同的节点度数计算方法。 这两种算法利用较少的局部信息就可确定节点功率的调节方式,而且对时钟同步、传感器节点要求均不高,但是在节点邻居节点判断上存在不足,所形成的网状拓扑结构不仅增大了网络复杂度,而且使网络开销增大了。 DRNG和DLMST算法是基于邻近图的拓扑控制算法,所有节点调整发射功率至最大化形成一个拓扑结构图,再根据设定的邻居判别规则得出该图的邻近图,每个节点根据邻居中最远节点的距离来设定发射功率。 这两种算法均以节点发射功率不一致为背景,基于邻近图RNG、最小生成树LMST理论,用距离最远的邻居节点所需的发射功率为标准,有效解决了发射功率不一致的问题,并通过增加删除操作来保证网络拓扑的双向连通。但是这两个算法需要精确的定位信息。 2.2 层次型拓扑控制算法 LEACH是最早的也是较典型的基于均匀分簇的拓扑控制算法,簇首通过分布式选举随机生成,剩余节点作为簇内成员节点。在网络运行中,簇首节点融合簇内所有节点的信息,以单跳方式发送至Sink节点。簇首节点和簇结构均周期性更新。 相对于传统网络,LEACH使用簇结构,能有效提高节点能量利用率和网络寿命。但簇首节点和Sink节点之间的单跳通信可能因长距离数据传输而能耗过大;频繁的簇重增加了额外的通信开销;簇首节点的选择未考虑节点地理位置、剩余能量等因素。 GAF是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分簇拓扑控制算法,首先将网络划分为固定数目的虚拟分区,节点将自身地理位置信息与虚拟网格中某个点关联映射起来并计算自身所属的分区,每个区域内选出一个节点在某一时间段内处于活动状态来监测所在区域内的信息并报告数据给Sink节点。 GAF使得形成的簇结构更均匀,但是在选择簇首时没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划分单元格时,若节点间的一跳通信距离较小单元格会比较密集,而一跳通信距离较大分簇又比较稀疏,这样的分簇反而会降低网络的效率。 EEUC是一种分布式的、非均匀分簇算法,首先以概率T(由算法预先设定)在网络中选出一些节点作为候选簇首节点。簇首由候选簇首节点竞争产生,其他节点在簇首选举过程中处于休眠状态,其中竞争半径由候选簇首到Sink节点的距离决定。 EEUC将整个网络分成规模各异的簇,簇的规模与离Sink节点的距离成反比,这样有效降低了簇首通信代价,避免了“热区”问题,延长了网络周期。但EEUC单纯的考虑距离而没有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以及密度因素,而且没有考虑簇首节点在簇内的位置,可能造成网络能耗不均衡过早死亡的现象。 结语 本文介绍了WSN拓扑控制的分类和几种经典的拓扑控制算法,分析了算法的优缺点。目前的大多数研究模型都比较理想化,没有全面考虑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进一步研究。未来拓扑控制研究的发展趋势应为:结合多种机制且更接近实际情况,网络的各种性能应被综合考虑进来,拓扑控制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应有所提高。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研究:火灾监控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研究 摘要: 针对森林火灾监控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建立了基于随机几何图的加权网络拓扑模型,连边权重为体现节点通讯能耗的相异权。该模型不仅描述了节点间相互连接关系,还能体现节点间距离及通讯半径对拓扑结构的影响,研究中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此外,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了拓扑优化算法。该算法在网络连通的前提下,通过约束节点单跳可达邻居数简化了网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拓扑模型与实际网络特性相符,拓扑优化算法能有效降低连边密度,有利于简化复杂的路由计算,延长网络寿命。 关键词: 森林火灾监控;WSN;拓扑模型;拓扑优化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及社会发展最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资源。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森林火灾时有发生,森林火灾是破坏森林资源安全、威胁人类生存环境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如何准确、高效地预防和发现火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森林地势复杂,很多区域人员难以到达,不易进行人工和有线监测。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应用于森林火灾监测具有广阔的前景。森林面积广阔,监测系统需要大量微型、廉价的传感器节点,节点通过人工埋置或飞行器播撒的方式随机部署,实时感知覆盖区域内的温度、烟雾浓度等火灾信息,通过自组织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将现场数据经Internet、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等途径发送到控制中心,实现对森林火灾的无线监测。与其他通信网络相比,森林火灾监测系统中采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网络规模大、节点部署密集、网络冗余度高、节点自身资源受限等特点。对于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而言设计良好的拓扑结构尤为重要,网络拓扑是设计和组建网络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各种协议的基础。因此,如何建立更加符合实际网络特性的拓扑模型是研究的前提。此外,由于传感器节点部署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节点的位置不可预测,初始的网络拓扑很难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优化控制。笔者主要针对森林火灾监测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构建网络拓扑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对网络拓扑进行优化,为网络性能的提高奠定基础。 1WSN拓扑结构 1.1传感器节点通信特性 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信号强度会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依据自由空间传播路径损耗模型,距发射机为d处的平均接收功率Pr(d)可以表示为式(1)。Pt为发射天线辐射功率;Gt为发送天线的方向增益;Gr为接收天线的方向增益;λ为媒介中场的波长。为了保证节点直接通信,节点间距离d必须满足d≤ΨPtPr,()th,其中Ψ=GtGrλ4[]π2,d称为节点通信半径。在布尔型全向感知模型中设节点i在二维平面上的坐标为xi=(xi,yi),节点感知半径为ri,节点对于在坐标xj=(xj,yj)处任意节点j的感知概率可表示为式(2与j的距离。 1.2传感器节点度分布 设有n个节点随机分布于区域A内,网络节点密度ρ=n/SA,SA表示区域A的面积。网络中任意节点恰好位于区域B(其中BA)的概率为P=SBSA,随机变量X表示恰好有m个节点位于区域B中的事件,则该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由P=ρSBn可得式(3)由式(4)可知,当网络节点数n很大时,传感器节点度分布近似为泊松分布。 2WSN拓扑建模 2.1加权网络拓扑模型 为了解决随机图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建模存在的不足,研究中采用随机几何图构建网络拓扑模型。设传感器节点的通信半径与感知半径相等,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用随机几何图描述,其中n为节点数,r为通信半径。V={v1,v2,v3Λ,vN]表示网络中节点集合,dij表示节点vi和vj间的距离,E={e1,e2,e3Λ,ew]V×V表示边的集合。节点通信覆盖范围是以自身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盘区域,如式(5)所示。考虑节点间距离对网络拓扑的影响,需要在网络连边上赋予权重。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进行数据转发时总是选取能耗最低的路径。式(1)可知,自由空间模型下无线通信的能量消耗会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而增长。因此,可以将d2ij作为权重赋予连边eij,d2ij的大小可体现节点间进行数据转发所消耗的能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加权拓扑模型就可用相应的加权邻接矩阵A=[aij]表示。其中,aij=f(xij)•g(dij),f(xij)为节点感知概率,g(dij)=d2ij。节点间距离越近权重越小,距离越远权重越大,当两点间无直接连接时权重为∞。 2.2实验仿真 在100m×100m的区域内随机部署200个传感器节点,节点通信半径为13m。网络中所有节点均同质,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通信半径,节点采用布尔型全向感知模型。图1为网络拓扑结构。考虑到拓扑结构模型为加权网络,因此主要分析节点度分布和节点强度分布,如图2和图3所示。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网络节点度分布比较均匀,大量节点度集中在7~11之间,以平均度8.5为中心两边迅速下降,度值小于7或大于11的节点所占比例不足5%,近似泊松分布,与理论推导的结论相符。图3显示网络节点强度分布比较均匀,大量节点的点强度集中于平均值附近,少量点的强度偏离均值。为了揭示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特性,将传感器网络拓扑模型统计特性与随机网、小世界网和近邻耦合网的统计特性进行了对比,表1给出了同等规模下不同 2.3结果讨论 (1)所建立的拓扑模型中节点度分布均匀,近似为泊松分布,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网络节点度有界,这与节点感知范围有限所导致的局部通信特性相一致。(2)通过计算发现,点强度与节点度不满足s(k)≈<w>k的关系(<w>为网络边权平均值)而满足s(k)≈Akβ的关系。其中β≈0.45、A≈32,表明网络边权与拓扑结构有关,与网络模型构建中边权的赋予方式相符。(3)与其他三类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较大的聚类系数,即网络具有明显的聚类效应,局部节点间的连接比较紧密,这符合传感器网络的本地化通信特点。 3拓扑控制 3.1拓扑优化算法 森林火灾监测中需要大量的传感器节点,为了保证网络的连通及对被测区域的全覆盖,网络建立初期形成的拓扑结构具有较大的冗余。这样既不利于节点能耗的降低,又会增加节点间通信干扰。因此,研究中提出了基于约束节点连边数的稀疏网络拓扑优化算法。算法中主要针对“度”大的节点边数进行约束,选定节点后删除与该节点相连的哪些边是算法的关键,这就要求对节点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要度进行评估。通常用度描述网络节点的重要程度,但对于数据转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考虑某一节点对其他节点的影响力更为重要。而“介数”衡量的就是点对其他节点的影响程度。节点i介数L(i)是网络中所有节点对之间通过该节点的最短路径数占所有最短路径数的比例,即L(i)=∑s≠t≠iσst(i)σst。其中,s.t是网络中的节点对,σst是从s到t的所有最短路径的总和,σst(i)表示通过节点i的所有最短路径数。显然,在讨论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流通时,介数比节点度能够更好地评价节点的重要程度。因此,研究中将介数作为衡量节点重要度的指标,以此来确定所要删除的连边。具体算法如下:(1)随机部署节点,设置通信半径保证网络连通,初步形成网络拓扑;(2)选取节点i进行连边约束,节点被选中的概率与其节点度d成正比;(3)确定与被选节点i相连的所有邻居节点集合V={vj|aij≠0],在集合V内选取ρd个节点,在集合V内节点介数越小被选中的概率越大(其中ρ为删边比例,d为节点i的度);(4)确定节点i及其邻居节点j后,判断二者的连边是否唯一,如果唯一,放弃该邻居节点返回第3步,在集合V中重新选取,如果不唯一删除连边eij;(5)返回第2步,重复上述过程。 3.2算法仿真 实验中网络参数设置如下:节点数为200,分布区域面积10000m2,节点通信半径为14m。图4为初始网络拓扑,图5为对节点度进行约束后得到的稀疏网络拓扑。表2为拓扑优化前后网络结构测度的对比。可以看出,网络连边密度降低了41.5%,节点平均度减少了41.5%,而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只增加了14.8%。优化后的拓扑既简化了网络结构又保证了网络的连通,将有利于路由的简化和网络生存周期的延长。 4结论 为了满足森林火灾监控的需求,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森林火灾监控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网络规模大、节点部署随机、结构冗余度高、节点自身资源受限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笔者建立了基于随机几何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描述传感器节点间相互连接关系,还可以体现节点间距离及通讯半径对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此外,在此模型基础上对网络拓扑进行了优化,以度和介数作为节点重要程度的衡量指标,提出了稀疏网络拓扑优化算法,通过该算法对网络的冗余链路进行适当地删减,降低了网络连边密度,在保证网络连通的情况下实现网络结构的简化,有利于简化复杂的路由计算,降低节点间通信干扰,延长网络生存周期。 作者:任月清 齐利晓 杨国庆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
护理安全论文:宫颈癌放疗病人的护理及安全管理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病人放射治疗全程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实施护理过程中安全管理对策。方法 对195例宫颈癌病人行体外+腔内放射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护理和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以及安全管理。结果 195例宫颈癌病人经体外+腔内放射治疗及护理,原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明显减轻了并发症带来的不适与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也大大提高。结论 对放射治疗的全程护理干预及安全管理对策行之有效。 【关键词】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护理;安全管理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以腔内照射配合体外照射的方法应用最普遍,其适应范围广,疗效好[1]。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保护自己的就医权意识很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其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对放疗病人加强护理及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3年7月~2005年6月收治的195例宫颈癌放疗病人的护理及安全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宫颈癌病人195例,年龄23~82岁,平均52岁。全部病例经病理确诊,其中鳞癌180例,腺癌15例,梅毒(+)10例,HCV(+)1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直线加速器体外放射治疗配合高剂量率192铱近距离治疗机行近距离腔内后装放疗。体外照射方法:用直线加速器进行全盆腔和宫旁照射,一般每次2Gy,1次/d,4~5次/周,共10~15次。腔内后装放射治疗方法:采用高剂量率遥控192铱近距离治疗机行近距离腔内放疗,一般每次6~10Gy,每周1次,总剂量为30~40Gy,腔内照射的当日不做外照射。其中辅以顺铂(DDP)化疗增敏40例。 1.3 结果 195例宫颈癌病人接受体外+腔内放射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后,除1例因经济拮据,出院在门诊继续腔内放疗外,其余均在病房完成放疗计划。5例发生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2.56%,2例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1.03%,经保守治疗和药物灌注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出院,无交叉感染发生。同时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所提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 多数患者对“放疗”缺乏了解和认识,治疗前应简明扼要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效果、优越性、疗程、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常见处理常识等,并签《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发放宣传小册子《放射治疗常识指南》供其阅读,让他们有一定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对放疗计划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消除对疾病和治疗的恐惧紧张心理。治疗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肿瘤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并进行个性化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护理知识传授,介绍治愈病例,增强抗癌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营养和饮食护理 宫颈癌体外+腔内放射治疗,直肠是最易受损伤的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腹胀,故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低纤维饮食,避免吃易产气的食物,如糖、豆类、碳酸类饮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严重腹泻者,需暂停放疗,检测患者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的体征,通过吃水果、喝饮料、肉汤或静脉补液补钾等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 2.3 照射野皮肤的护理 照射野皮肤可出现红肿、干燥、瘙痒、脱皮或溃烂,放疗前应向患者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对预防皮肤反应的重要性。嘱其保持照射野画线的清晰,穿全棉、柔软、宽大透气的内衣,避免粗糙衣物摩擦。照射野可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沾洗,禁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禁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局部皮肤不要搔抓,脱屑切忌用手撕剥,防止损伤皮肤造成感染。保持外阴、腹股沟清洁干燥。 2.4 阴道冲洗的护理 2.4.1 阴道冲洗的重要性及目的 我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绝大部分为中、晚期,均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及阴道排液,随着癌组织破溃可产生浆液性分泌物、晚期癌组织脱落坏死继发感染,则出现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因此阴道冲洗是宫颈癌患者在每次体外放射治疗后和腔内放射前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阴道冲洗的目的:清除坏死、脱落的组织,减少感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避免阴道粘连,以利于炎症的吸收与消退;同时能清除放疗后坏死的组织,提高放疗敏感度,预防盆腔腹膜炎[2]。 2.4.2 冲洗的方法 放疗前首先进行健康宣教,告诉每位患者阴道冲洗的作用及对放疗的影响,让他们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冲洗。我科一般患者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1次,对分泌物多、异味浓的病人,每日阴道冲洗2次;对大出血者禁冲洗。冲洗时动作要轻柔,冲洗压力不宜过高,温度要适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2.5 腔内放射治疗的护理 2.5.1 放疗前 按妇科手术前常规准备。放疗前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外阴、阴道冲洗,冲洗要充分、彻底,减少盆腔感染的机会,预防阴道粘连。 2.5.2 放疗后 (1)注意病人排尿情况,排尿困难超过4h者需导尿;(2)观察阴道有无出血、渗血,若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大量出血,甚至晕倒,应立即给予卧床,阴道填塞明胶海绵或碘仿纱条;必要时使用止血剂、输液、输血,并作好抢救准备;(3)观察体温及腹痛情况,注意预防盆腔炎发生;(4)坚持每日阴道冲洗1次,以清除坏死脱落的肿瘤组织,提高放疗的敏感性。 2.6 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与护理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早期并发症之一,通过减少阴道A点的照射剂量可使直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放射性直肠炎按严重程度可分轻、中、重3度。发生率因治疗方式及放射总剂量不同而有差别,约10%~20%[4]。其预防与护理措施:(1)病人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肠道刺激症状,甚至直肠充血、溃疡而导致血便。应配合医生拟定个体放疗计划,通过适当调整,使子宫位置前移。进行腔内治疗时要保持直肠空虚,有利于阴道填塞,减少直肠的辐射受量。(2)对急性直肠炎应立即停止放疗,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思密达,口服,3次/d,或每晚保留灌肠;腹泻次数多,口服易蒙停,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3)严密观察大便的性状、腹痛的性质,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了解贫血程度,贫血严重者应少量多次输血,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2.7 放射性膀胱炎的预防及护理 放疗可引起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病人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晚期放射性泌尿系统并发症以放射性膀胱炎最常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血尿,可造成严重的贫血,除消炎、止血、解痉、矫正贫血治疗外,可行局部止血处理,必要时行膀胱造瘘术。总之治疗棘手,其发生率2%~10%[4]。其预防及护理措施:(1)在实施盆腔放疗前,嘱病人排空小便;腔内放疗时,在阴道内填塞纱布,以增加放射源与膀胱间的距离,减少膀胱受累。(2)轻、中度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主要采用保守疗法:嘱病人每天饮水1000~2000ml,及时应用抗感染、止血及对症治疗,以缓解膀胱刺激征;每次排尿后注意外阴及尿道口清洁,防止逆行感染。重度出血者输新鲜血,纠正贫血,改善全身情况。(3)重度放射性膀胱炎反复出现肉眼血尿者遵医嘱用:庆大霉素24万u+地塞米松5mg+肾上腺素1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嘱病人排尽尿液后灌注,勤翻身、改变体位,使药液充分接触膀胱内壁,消炎、止血,促进上皮组织修复和黏膜愈合。 2.8 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放疗可引起病人血液系统的变化较多,主要因放射线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所致,这与接触放疗的剂量、次数、照射面积有关;辅助化疗增敏亦与抗肿瘤药物副作用有关。因此放疗病人每周应化验血常规1次,根据不同症状及时对症处理,如口服维生素、利血生、复方阿胶浆等,必要时输成分血和升白细胞治疗。 2.9 出院指导 出院前制定指导计划:(1)保持阴道清洁,教会病人阴道冲洗的方法、适宜的冲洗液温度、冲洗头放入阴道的深度,转动冲洗头冲洗;(2)合理饮食,注意营养;(3)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休息;(4)性生活指导,保持生存质量;(5)定期随访。 3 安全管理 护理管理是日常护理质量中的重要部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5]。 3.1 高度的责任感是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 (1)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及治疗环境,根据不同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护理质量。(3)正确执行医嘱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坚持“三查七对”制度,是一种有效的防范程序。(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预防交叉感染。(5)放疗后,定期监测血常规;腔内放疗后注意观察病情,预防阴道大出血发生,并作好抢救准备。 3.2 严格管理是放疗安全进行的保障 (1)每位放疗病人在放疗前签《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2)了解妇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由于妇科病人的特点,护士在日常工作的很多操作中不可避免较多地接触到血液、分泌物、体液。我科部分宫颈癌病人合并梅毒、丙肝等,应注意防护。(3)加强管理与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护士长要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作为管理职责的一部分,加强职业损伤防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主动防护意识,建立完善操作规程,督促检查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安全操作,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染疾病。(4)护理操作时应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等操作时,戴手套是十分必要的,手套可起到屏障作用。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人群,如经皮肤接触[6]。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物质的接触,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既保护了患者也保护了自己。(5)采取有效隔离和自我保护措施。无论什么病人,只要手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就一定要洗手,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和安全防护的最经济而有效的手段。(6)意外暴露后的处理原则:接触到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立即清洗局部。锐器伤后要立即挤血(从近心端挤向远心端)+清水清洗+碘伏消毒,并检查患者的检验报告单[7]。必要时采取针对预防措施并立即通知医院感染科,请专家评估,必要时接受医学观察及可能的预防性治疗。 4 讨论 体外+腔内放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由于射线辐射的影响,使子宫邻近器官造成损伤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因此放疗前、后的全程护理和安全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及时、正确、有效、仔细的护理可以帮助病人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组病人除5例出现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2例发生放射性膀胱炎外,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也无交叉感染的发生。病人得到高质、优效、安全的护理,减少和杜绝了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的发生,最终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也大大增强。 护理安全论文:肿瘤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摘要】 目的:分析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护理对策,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防范,控制护理安全中可能出现的差错。结论: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 肿瘤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放疗、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治疗的同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和并发症,有的甚至危及生命,而护理行为是否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是否出现偏差,直接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高低、生存期的长短,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应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隐患,保障肿瘤患者的安全。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责任心不强,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 有报道指出,由于责任心不强引起的医患投诉占所有投诉的25.0%[1],如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配错药、打错针;给化疗药物时巡视不够,未能及时发现渗漏而引起局部反应;病情观察不及时、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抢救物品不到位,抢救器材失灵等,直接危机病人生命安全等。 1.2 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操作技能不精 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欠缺,对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预见性不够,未能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护士操作技术不精,抢救病人时不能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一些新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延误了病人的治疗和抢救。 1.3 护患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回答简单生硬、不予重视,引起患者反感;沟通简单机械,忽视了病人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需要等。 1.4 法律意识淡薄,护理记录不规范 临床工作中常出现护理记录不及时、不严谨,漏记、错记、补记、涂改、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特别是对病人心理状态的评估及防范措施的记录不重视。 1.5 病人的心理因素 在各种疾病中,很少如癌症,带给病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使其产生不良情绪[2]。尤其是晚期癌症病人,由于疾病预后差、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无法忍受的疼痛、缺乏情感支持、经济负担过重等原因,易产生恐惧、抑郁和厌世情绪甚至自杀。另外,还存在病人不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擅自外出,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等情况。 2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缺陷或死亡[3]。肿瘤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其他专科相比,更容易造成对病人的伤害,因此,加强对放疗护理各环节的管理,对保障病人的治疗、护理安全十分重要。 2.1 转变安全观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弱化苛责个人文化,强化系统分析,让护士能在一个正确做事容易,犯错却难的优良系统中工作。建立护理安全标识系统、安全护理警示牌、休息日护士长查房制、安全应急预案等。 2.2 强化核心制度,实行护理安全责任制 制定了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安全护理责任制,签约了护理安全目标责任书,完善了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激励体系,制定了处罚奖励细则。对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知,考核过关。 2.3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2.3.1 加大“三基”培训及考核力度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的训练。肿瘤患者的血管由于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的刺激,血栓静脉炎甚为多见,加上该类患者的全身营养差,导致静脉穿刺困难,为此,我们要重点培养穿刺护士,成立静脉输液的专业组织(简称ins)及picc小组,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 2.3.2 加强肿瘤专科知识的学习,提高专科理论和技能水平 护理人员每人建立学习记录笔记本,病区每周组织两次专科理论知识学习,每月组织一次专科理论知识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知识应知应会考试,护理部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对所学内容进行考核。 2.4 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内涵质量 举办护理文件书写培训班,要求从法律角度规范书写,根据护理星级考核标准,科护士长每周下病房检查2次,护理部每月检查1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并与病区护士长考核标准挂钩。 2.5 掌握沟通艺术,提高沟通内涵质量 作为肿瘤科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更多的爱心和良好的沟通艺术,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细心地给予解释说明,对患者过激的语言行为应给予体谅安慰,以实际行动感召患者,增进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理解与信任,提高满意度,杜绝护理纠纷。 2.6 重视心理护理,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患者入院时,护士必须认真仔细地做好健康教育评估,了解患者的情绪是否低落、悲观、消极、厌世等,观察病人的日常行为有无异常,对有心理障碍者根据其原因有针对性地予以疏导。 2.7 完善科室规范化制度,加强安全护理防范措施 制定《住院病人自杀倾向应急预案》和《住院病人自杀应急预案》及《住院病人自杀处理规范》等,对有明显自杀倾向的病人耐心进行疏导,同时取得病人家属的配合,转移病人可能用来伤害自己的物品。安排病床时,避免靠窗,房间尽量靠近护士站,窗户安装防护网,病人24小时有家属陪同,不得离开病区。同时,护士加强巡视,尤其注意对厕所、浴室、配餐间等隐蔽地方的重点巡视。 2. 8 加强医院管理,保证设备、仪器、设施及相关医技科室的被服能够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配备专人维护,定期维修,及时更换。护理人员的数量与梯队结构合理,科学运用弹性排班制,提工作效率。 总之,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护理效果的安全 [4]。要做好护理安全工作,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是前提,加强防范是关键,提高素质技术经验是核心,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是保障。近年来,我院肿瘤科患者的满意度达95%上,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的情况明显减少,真正做到了安全护理。 护理安全论文:我院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与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效的护理缺陷管理方法,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完善护理规章制度。结果 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全体护士共同努力,达到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护理安全 护理缺陷 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近两年以来,随着医院的整体搬迁,医院环境改善了,就诊病人大大增加了,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多了,我院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 468 张;护理人员 231人;学历:本科 15人,大专 93 人,中专116 人;职称: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 125人,护师 41人,护±50 人。 2. 方法 2.1成立护理缺陷管理小组 安全工程科学研究中的“海恩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为加强安全管理,我院成立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其小组成员由各科护士长组成,形成从临床一线到护理部、再到临床一线完整的“管理链”。其工作职责是负责上报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对全院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科室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首先采取补救措施,使对病人的损害降到最低点,并及时上报。一般性事件每月30日前上报,但对病人有直接影响、有可能引起纠纷和有可能再次发生的共性护理不良事件必须立即上报,迅速处理。护理部每月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反馈,根据保密性原则,在反馈时不暴露科室及相关人员姓名,将反馈信息以书面材料下发到各科室,让全体护士从中接受教训。各科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具体的防范措施。为鼓励科室主动发现、反馈问题,护理部对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不予扣罚,实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当事人和科室避免了单纯的批评、责备、惩罚。引导护士正确的归因方式,主动帮助护士寻找发生错误的原因。 2.2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 2002年4月9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医疗事故实行举证倒置。近年来,随着健康、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我们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病历书写规范》、各种制度和各班职责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使护士更加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从而加强了护士法律意识和护理安全意识。培养护士知法、懂法、守法,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有效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2.3 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 我院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继补充了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各种应急预案等,不定时对全体护士进行护理核心制度的抽考和督查,要求全体护士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每月对各科室护理质量进行评比和反馈,对做得好的科室给予奖励。 3. 效果 我院成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后,加大了护理安全管理力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4. 体会 4.1前馈控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 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不仅仅是发生了护理不良事件后分析个人护理行为中的不安全因素,更应积极改进管理制度和流程上的缺陷,从根本上杜绝其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由此所引起的病人伤害,预防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4.2经验教训共享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通过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的上报、分析和反馈,使大家对护理不安全因素有了全面了解,从经验教训中学习,让经验教训共享,可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起到预防差错和不良事件的重要作用。 护理安全论文:抓好军队疗养院护理安全防范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 ;护理安全; 防范 【摘要】 为了提高疗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程序,确保护理安全,我院护理部总结了以往的防范经验,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了各项防范措施,规范了护士的工作程序,强化了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两年来没有发生医疗纠纷及安全事故,护理工作满意率由94%上升到97%。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 ;护理安全; 防范 疗养院护士工作繁琐复杂、涉及面广,稍有不慎,轻者带来疗养员的误解,重者引起安全事故。随着疗养员法律意识的提高,任何细微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医疗纠纷。为了提高疗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护理安全。我院护理部总结了以往的防范经验,制定了各项防范措施,规范了护士的工作程序。两年来,没有差错、事故发生,护理工作满意率由94%上升至97%以上。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 1.1 规范各项工作职责及标准 结合我院的工作特点制定了年度、季度、月、周工作计划及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等,要求护士长每天抽查,护理部每周检查,每季度小结讲评等措施。 1.2 定期完成各项检查指标 护理部每季度必须按照检查措施完成疗养区管理检查,护理技术操作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检查及护理工作满意率调查等8项护理质量检查。并在每次检查后的一周内进行跟踪、督导,对各科室历次检查出的问题或者提出的新要求一抓到底,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按质按量完成。 1.3 经常到科室走访 护理部每周至少两次到科室查房、走访,协助护士长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管理经验和措施,利用护士长周会时间向其她护士长介绍,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启发,提高护士长的思考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1.4 妥善处理收集的各类信息 在参加科室查房、检查、走访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不良的工作行为或收集到一些负面信息,如疗养员反映部分护士服务态度不好,需要帮助时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以及护士与护士之间的矛盾等,作为护理管理者,一定要重视来自一线的呼声,以理解和信任的态度,本着“四及时”(发现问题处理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及时)的原则,帮助疗养员及护士解决困难,让护理部真正成为一面放大镜,放大优点,推广经验,找出隐患。 1.5 灵活解决科室存在难题 对新提拔的护士长或护士长,护理部加强了传帮带的传统做法,采用蹲点式管理,指派助理员到科室蹲点,帮助她们熟悉工作环境,消除顾忌及恐惧心理,帮助她们理顺工作程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确保科室护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1.6 认真落实护理人员管理制度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礼仪,规范护士语言、行为和举止,增强护士服务意识;对新调入或新聘用的护士严格执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制度,合格后才准予上岗;对外出学习、休假的护士,要给予及时的关心,详细了解人员的去向并要求保持通讯畅通。严格请销假及汇报制度;对拥有私家车的护士,应督促护士长经常教育,严格管理,令其认真遵守交通规则及有关法规,严禁酒后驾车,军人严禁穿军装驾地方车,以确保人员安全。 1.7 制订护理行为安全奖惩方案 对经常受到疗养员及周围同事好评,或能够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的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疗养区内发生盗窃或受到疗养员投诉,或发现安全隐患,发生护理缺陷及差错、事故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护理人员,事后发现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理。 2 加强预警,防患未然 2.1 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定期进行模拟训练 每年组织各护理单元根据科室入住疗养员情况,设想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并由护理部统一考核及讲评,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急救技能。 2.2 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形势分析会 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安全形势分析会,要求护士长组织护士先自查,然后根据存在问题制定出整改措施,护理部检查落实。 2.3 加强护理薄弱环节管理 督促护士长执行中午及夜间查房制度,加强中午班、夜班、节假日及重点疗养员的督导力度,确保人员在岗在位,保证急救药品、器材设备完好。 2.4 对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的时段和季节,及时提醒,严加防范 (1)组织护士学习消防知识,进行火灾急救演练,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查,保证安全通道畅通。(2)雨季来临,要及时告知疗养员,外出旅游、爬山时,要有人陪同,小心滑倒,当大厅,走道、房间有积水时,要及时清理,并有防滑标记。(3)暑假期间,疗养员流动性大,小孩多,要及时告知疗养员照看好各自的小孩,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对有心脏病及年龄偏大,不宜长线旅游及游泳的疗养员要做好解释工作。护士要做到勤查房及巡视三及时:观察病人要及时,治疗处置要及时,临床护理要及时。 2.5 对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整改 疗养院存在的安全隐患: (1)入住的疗养员年龄偏大,平均60岁以上,潜在疾病较多,容易发生突发事件;(2)疗养院护士工作繁琐复杂,涉及面广,而护理人员床护比不足,且新聘用护士多,流动大,业务技术提高缓慢,护理经验欠缺,易发生护患纠纷;(3)疗养院楼层分散,地方人员住宿,会议较多,尤其是周末,人员杂乱,吸烟,乱扔烟头现象明显,存在火灾隐患及物品被盗现象;(4)由于年代久远,部分科室配套设施老化 (如 电梯常出现故障,电路老化、插座损毁严重等),存在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1)按要求配备护理人员,满足护理工作需要;(2)加强新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度不全的尽快完善;(4)多与相关部门沟通,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尽快解决;(5)多征求疗养员的意见,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服务。 3 体 会 护理安全是疗养院的重点工作,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严重制约着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而且是产生医疗纠纷的焦点之一。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心系疗养院的安全与发展,为疗养员提供一个安全、优质、高效的疗养保健和医疗护理服务场所。 护理安全论文:护理安全小贴示 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通过对跌倒原因分析,查找资料和护理经验形成的“护理安全小贴示”,利用医院电脑网络信息系统让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借鉴,以达到预防跌倒的措施护理人员人人掌握的目的。方法 对2009年1月~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的跌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2010年提出护理改进的措施,制作“护理安全小贴示”专用文件夹通过医院电脑网络信息系统让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并定期进行考核,以达到掌握预防护理措施的目的。对2009全年与2010全年我院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10全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率显著低于2009年,p<0.05。结论 “护理安全小贴示”可以提高护理人员防跌倒知识的经验和技能,可以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安全小贴示 预防跌倒 作用 患者发生跌倒可导致患者机体损伤、功能状态衰退、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自信心下降,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负担,甚至可引发医疗纠纷。患者跌倒的原因,不仅与其年龄、原发疾病、服用药物、病区环境、患者自身重视程度有关,还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健康宣教、护理经验有关。我院对2009全年住院患者中发生的跌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2010年提出护理改进的措施,建立“护理安全小贴示”专用文件夹通过医院电脑网络信息系统让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对我院2009全年与2010全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数据进行比较,2010全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率明显下降。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2009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及相关情况 2009年1月~12月,我院共收治37824例各专科的成人住院患者,其中男17593例,女20231例,平均年龄46.05岁,住院期间共发生跌倒19例,年龄在51~89岁,平均年龄67.8±10.0岁,其中男10例,女9例,跌倒发生率为0.050%。 1.2 2010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及相关情况 2010年1月~12月,我院共收治41421例各专科的成人住院患者,其中男19089例,女22332例,平均年龄59.0岁,住院期间共发生跌倒7例,年龄在29~90岁,平均年龄68.8±21.5岁,其中男5例,女2例。跌倒发生率为0.017%。 1.3 2009年与2010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例数的比较 见下表下表。 表 2009年与2010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例数比较p<0.05,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2 “护理安全小贴示”的自制方式及内容 2.1“护理安全小贴示”的自制方式 对2009年1月~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的跌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提出的预防跌倒护理改进措施,形成“护理安全小贴示”专用文件夹,通过医院电脑网络信息系统的“共享空间”,让全院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可点击查看及学习,并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以达到其掌握并能运用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的目的。 2.2“护理安全小贴示”的主要内容为跌倒高危因素的提示、防跌倒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其内容根据相关知识而不断丰富、更新。每次更新或补充内容均以“飞信”方式告知临床护士,使之及时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可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 3 讨论 近年来医院专科飞速的发展,病床扩充较快,床护比的要求,以致护士扩招数量增多,年轻护士比例增多,他们对专科护理知识缺乏。我院工作3年以内的年轻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28.6%。2009年低年资护士当班患者发生跌倒率为58.6%;护士对病情评估不足9例,占34.6%,主要存在对疾病知识和护理经验缺乏,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足,而致相应的防跌倒的措施向患者宣教不到位。所以提高年轻护士的防跌倒的专业护理技术知识水平,可充分利用网络通讯资源,通过医院电脑网络信息系统的“共享空间”,让全院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可点击查看及学习,在实际工作场所让当班护士能及时获得相关的知识信息,充分利用电脑信息资源,操作简单方便,学习方法省力省时易于掌握,可以提高护理人员防跌倒专业知识的经验和技能,能及时运用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4 小结 预防患者跌倒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我院2010年通过建立“护理安全小贴示”,把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跌倒的知识技能通过院内网络信息提供工作场所的护理人员,对临床防跌倒提供有意义的改进依据和护理预防干预措施,能切实提高护理人员对专业护理能力,护理人员能明确对高危患者和重点防控对象,理解并掌握相应预防的护理措施,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以改进护理服务,达到预防为主,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意外伤害起到积极作用。 护理安全论文: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措施 【关键词】 安全隐患;管理制度;护理人员;措施 随着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化,各种影响护理安全因素不断增加,病人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诊疗过程中的技术、药物、食物、心理等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病人安危,也影响医院在病人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造成医疗成本的上升,物质消耗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加重。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高低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医院应最大限度地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每个护理人员和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管理因素 1.1.1 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护理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1.2 上级监控缺乏力度 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专题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1.3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护士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及培训管理监督不力等。当前护理科学和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护士素质,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1.1.4 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的缺编,不能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埋下安全隐患。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长此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2.1 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引起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病人的隐私权、病人的知情权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与病人产生冲突[1,2]。 1.2.2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值班。一些护理行为有时仅有护士参与,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全都做到让病人签字或知情,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3]。 1.2.3 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欠缺 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病人态度生硬,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病人造成不安全感或不良后果。 1.2.4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交流 许多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模式上而不注重与病人交流,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造成病人不理解,对护士不满意[4]。 1.2.5 专业技能不熟练 随着护理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高,这不仅对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特别低年资护士由于他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熟练,平时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跟不上,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1.3 病人因素 1.3.1 病人或家属期望值过高 病人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心理承受力差,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如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就会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更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甚至拒绝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3.2 病人的不良心境 病人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容易产生不良心境,可能导致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1.3.3 病人的自身素质 由于部分病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工作不理解,易出言不逊或有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因素。 2 措施 2.1 建立和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5]。成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定期检查,定期召开会议,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并及时纠正处理。认真做到护理质量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做到每周各科室自查,每月重点抽查,每季护理部综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全院,对在检查中发现护士违规、违纪等现象,应该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2.2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安全教育不是一般性的讲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2.3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 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等,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68]。 2.4 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士再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大专或本科的再教育学习,可选送有前途的年轻护理骨干人员外出参加各类短期学习讲座、学习班、进修班,不断拓展理论水平,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9]。 2.5 加强监督检查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要特别注重抓好关键点,即那些有可能影响全面工作或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认识、处理这些关键性问题,并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2.6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病人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多种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着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的角色。在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护士就超负荷的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排班模式进行改革,对以往工作负荷大的中班、夜班,由1人改为2人或3人,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医院还应为家住较远的护士提供午休房,增加夜班补助等,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护理安全论文: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分析及护理 【关键词】 无痛;结肠镜检查;安全性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直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检查中的痛苦不仅令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同时也影响检查质量。我院自2002年开展无痛结肠镜检查,在安全、高质量、无痛苦的情况下共完成结肠镜检查1 587例。现将护理体会及安全性评价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至2010年8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共完成无痛结肠镜检查1 587例,其中男858例,女729例;年龄35~76岁。 1.2 麻醉方法 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患者入室前备好监测仪、急救药品、简易呼吸器、氧气和负压吸引器;入室后连接无创血压,心电图和脉氧饱和度,开放静脉,经鼻导管吸氧。肠镜操作前经静脉缓慢推注异丙酚2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肠镜检查,在此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体动反应则追加异丙酚30~50 mg,所有患者待肠镜抵达回盲部后停止给药。术中观察并记录患者情况及应对措施,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护理 1.3.1 术前准备:首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详细介绍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同时签定知情同意书;检查当日晨勿进食,详细询问患者肠道的清洁情况,如已排出清水样便,则可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排便中仍有残渣,则需追加清肠药,直至肠道彻底清洁排出清水样大便。进行息肉切除的患者需询问近期有无服用阿司匹林类抗凝药物史,并检查凝血功能;高血压患者应常规服用降压药。 1.3.2 术中配合:患者左侧屈膝卧位,常规应用复方地卡因甘油涂抹肛门及镜身,进镜时左手协助暴露肛门,使镜端与患者肛门呈斜行(约45°)镜身指向骶骨方向,缓慢插入直肠[1];镜端到达回盲部后,提醒麻醉师停止给药;退镜时对滑过的肠黏膜观察不满意时,应重新进镜观察[2]。 1.3.3 术后护理:术毕将患者推入休息室,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监护患者至完全清醒,防止坠床。询问患者是否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如无不适,可在家人陪同下离开,嘱其当日进无渣饮食。 2 结果 1 587例患者中静脉缓慢推注异丙酚2 mg/kg后有42例出现血压下降低于基础值的30%,静脉注射麻黄素5~10 mg后血压回升;有52例心率 50 次/min,静脉给予阿托品0.5 mg静脉推注后恢复正常;234例出现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至95%以下,经托下颌加大吸氧量后缓解;12例出现呛咳,暂停操作后给予吸痰、加深麻醉后症状缓解;1例肠梗阻的患者出现呕吐,给予吸引后改为直接镜检;35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腹部不适,给予肠腔排气后好转;其余患者对结肠镜检查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适感觉;术中出现梦幻共189例,追问梦境均为美梦;苏醒时间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总药量不同略有差异,年轻人于停药后2~3 min苏醒,老年人5~6 min苏醒。内镜检查时间(15.0±2.4)min,意识消失时间内(2.1±0.4)min,意识恢复时间(7.9±1.1)min,满意度100%。所有患者术中无穿孔、出血、严重腹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经悉心护理生命体征平稳,无1例患者发生坠床等情况,均安全离院。 3 讨论 3.1 无痛结肠镜检查前首先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对检查的恐惧心理,认识到无痛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良好的肠道准备是顺利完成肠镜检查的必要条件,进镜前应先进行肛门指诊,以便了解患者有无痔疮、肛裂、肠腔狭窄等情况,防止进镜时加重肛周及直肠的病变;在整个进镜过程中,双人进镜时技师应熟悉进镜技巧及不同肠段的解剖特点,进镜时动作轻柔,循腔进镜,注意腹壁紧张度,防止肠袢出现,及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必要时给予腹部适当加压;检查过程中如遇肠道泡沫较多,可从活检钳孔道推入硅油去泡沫利多卡因胶浆,祛除肠道内泡沫,以利视野清晰。而无痛肠镜对肠道的清洁要求更高,由于术前我们对患者的肠道清洁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和准备,因此本组患者未出现在进镜后因肠道准备不够而终止肠镜检查的病例。 3.2 本组病例提示由于全麻后会出现一过性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脉氧饱和度下降以及呛咳、呕吐等并发症,所以无痛结肠镜的开展应由专业麻醉师进行麻醉;同时备好监护仪、氧气、吸引器、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另外应严格选择病例,术前有严重的心、肺及呼吸道疾患的患者不适合做无痛结肠镜检查[3]。 综上所述,无痛肠镜的开展可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检查方法。 护理安全论文:浅谈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1]。护理安全的最终目标就是病人安全。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促进护理安全。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规律,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2]。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使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3]。因此,护理安全问题也日趋突出。 1.2 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个别病人的不遵医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也是造成护理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4]。 1.3 物质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设备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质量是否过关,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1.4 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环境污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安全危险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 防范对策 2.1 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 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病人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防止差错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只要认真进行查对,很多差错都是可以避免的。 接班时必须认真检查抢救设备仪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严格执行检修制度,如有特殊治疗等交班时必须要认真交接,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防止延误治疗。 2.2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充足的护士人数也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对护士的排班模式可采取弹性排班制,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注重开发护士的潜能,以最少的人力投入提供最大的护理服务。 2.3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专业素质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管理者要千方百计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并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难点、疑点时才会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强化培训学习。另外,护士还要适当学习一些关于人文、心理、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3]。 2.4 高危患者的安全管理 将大手术后、危重患者、长期卧床、有心理障碍、婴幼儿患者做为科室的高危患者对待。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对待高危患者要进行床头交接班。防止患者压疮,跌到,坠床等,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凡是烦躁患者,除常规使用床栏外,还要对其双上肢进行保护性约束(需征得家人同意),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时,必须有医护人员护送,防止发生意外。对高危患者护士长要做到:每天要了解病情,治疗效果,基础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经常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对患者提出的意见给予及时的解决,同时注意在护士晨会上进行讲评,引起大家的重视[5]。 2.5 加强医院感染及特殊药品管理: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及时毁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必须规范;高危险药品不能与普通药物混淆,要使用红色标识,引起注意,麻醉药品要加双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并记录,备用药要每天核对确保无变质过期,抢救车急救药品要班班交接。用后要及时补充,以保证数量。特殊药物,要严格按医嘱给药,控制滴数,向患者及家属认真交代注意事项,勿擅自调整滴数,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护理安全论文: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关键词】糖尿病 胰岛素笔 注意事项 护理 临床护理 1临床资料 2007年4月~2007年11月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100例,均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其中使用诺和笔及诺和笔芯50例,东宝笔及甘舒霖笔芯50例。2种笔均使用诺和灵笔针头。 心理护理:临床上由于年龄、文化层次、家庭支持、经济基础及其他的原因,应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患者仍然比口服用药的患者要少。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患者对应用胰岛素笔的顾虑,如担心注射时是否加重疼痛;注射剂量是否准确;能否自我操作;针头是否会断裂在体内等。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初次使用胰岛素笔的患者来说,都是会出现的疑问,护士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提问,详细讲解胰岛素笔的操作原理及方法、应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优越性、安全性和方便性,提供操作资料,如使用手册、宣传书、教育录像等,邀请使用胰岛素笔经验丰富的患者与之交流,使之消除恐惧、焦虑情绪,树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1)在使用胰岛素笔前,详细讲解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2)指导患者在胰岛素笔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附带的使用说明以及操作光盘。 (3)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笔芯类型,检查笔芯剂型、药液质量以及笔芯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更换笔芯。 (4)将所需胰岛素在使用前1~2h从2~8℃冰箱中取出放置于室温下,避免因胰岛素过冷、过热产生气泡,不利于胰岛素笔排气。 (5)将笔芯放入胰岛素笔的笔芯架后,应用75%乙醇消毒笔芯前端的橡皮帽软皮塞,待酒精干后再安装针头,避免或禁止使用碘仿(安尔碘)消毒,以免影响胰岛素液。 (6)按照操作方法安装好完整的胰岛素笔装置。 (7)使用预混胰岛素或中长效胰岛素,应在安装前将笔芯先握在手中轻轻地上下摇晃直至将胰岛素摇匀。注射前再次将胰岛素笔上下颠倒将药液充分混匀,使胰岛素液成乳白色液体后再取针帽,转动注射选择环,调节2u胰岛素排尽空气,再调节至所需的剂量备用。 (8)指导患者根据自己所用胰岛素剂型的作用特点选择注射时间,注射前应先洗净双手。 (9)注射前再次检查胰岛素笔内是否有足够的胰岛素,空气是否排尽,然后准备注射。 2使用中的护理 (1)物品备齐后携至患者床前,查对后说明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解除其顾虑。 (2)护士应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胰岛素笔的安装、调试及常见故障的处理。 (3)选择好注射部位,常规用碘仿或75%的乙醇消毒待干。可选择的注射部位有腹部(离开肚脐5cm)、上臂、大腿和臀部(吸收速度由快至慢排列)。 (4)再次检查剂量是否已按医嘱调整到所需注射的剂量单位数上,请患者、家属或其他护士查对后方可注射。 (5)注射时,根据患者皮下脂肪的多少选择进针角度(体型消瘦选择45°,肥胖者选择90°进针)。不同部位对胰岛素吸收的速度不一样,为了使血糖尽量平稳,各部位的注射时间(距就餐的时间)应有差别,较好的方法是在同一部位排序(2次注射间距为一横指)注射一段时间后,再移至另一部位。目前临床上可以采取注射卡的方式对注射部位进行划区注射,这样避免了患者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引起的疼痛和其他不适。注意进针深度为诺和针头的2/3,避免将针尖部位全部进入体内,防止发生针头断裂。此外,还应指导患者避免在有瘢痕或硬结的部位注射。 (6)按照医嘱,准确注射胰岛素剂量,不能自行增减胰岛素用量。 (7)注射完毕,从剂量窗口观察到剂量选择环已恢复到o位,针头先不拔出,在体内停留6~10s,右手按压住诺和笔注射键,再拔出针头。直至针头从皮肤拔出为止,拔针后轻轻按压针孔,注意记录注射时间、剂量、部位。 (8)掌握减轻注射疼痛的技巧:提前从冰箱中将胰岛素拿出,室温中复温;消毒时待乙醇挥发后再注射;将笔芯内气泡排尽;进针速度要快;进针和拔针时握笔的手不能移动,以防改变针头方向;指导患者肌肉放松;定期更换部位注射;针头不能重复使用,以免感染。 (9)注射过程中,如出现注射键不能推动,但是需要注射的剂量还未完全注射进体内时,提示是笔芯内胰岛素已经用完,需要更换新的胰岛素笔芯。这时应记住还未注射的胰岛素剂量,重新安装1支新笔芯,排气后再次注射,补充未注射的剂量。 (10)为了确保安全,每次注射前更换笔用针头。 3使用后的护理 (1)注射操作完毕后,取下针头丢弃于锐器盒中,避免随处乱扔损伤自己和他人。此外,取下针头的目的是避免笔芯进入多余空气导致下次使用时排气困难。 (2)注射完毕后嘱患者不能剧烈运动,根据胰岛素起效时间准时进餐(如短效胰岛素为餐前30min注射)。 (3)注意观察注射后患者有无出现恶心、饥饿感、大汗淋漓、心慌、手抖等不适症状发生,如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并应指导患者做好处理,如立刻进食,口服含糖类食品,严重者或可口服糖水。 (4)注意定期观察注射部位的变化,如果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硬结,应注意是否出现局部炎症,指导患者进行局部处理,如理疗、局部涂抹抗生素、更换注射部位等。 (5)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后,还应指导患者严格监测血糖、尿糖等变化,根据血糖、尿糖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 (6)注射完后胰岛素的保存:常规情况下,未开启的胰岛素笔芯在冰箱内2~8℃保存可达30个月;开启使用后的胰岛素2~8℃保存最长可达3个月,临床建议越短时间内使用完毕越好,避免发生药物失效的事件发生。室温下(25℃)保存超过4周未使用应扔弃。笔芯胰岛素不能冰冻,冰冻后的胰岛素药液容易失去生物活性。胰岛素笔也不能暴露在阳光下。一般来说,各种胰岛素笔出厂后的有效期为1~2年。 护理安全论文: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1]。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对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及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受惯性的工作流程及个别护士安全服务意识相对滞后的因素制约,往往导致护患纠纷。而一旦病人认为是损害个人的权益的情况时,则易产生投诉愿望和行为,并会更多地运用法律程序或手段来处理。然而,在目前的护理管理中还存在着安全意识淡漠的问题[2]。因此,怎样不断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强化安全护理意识,改进护理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纠纷就成为护理管理者的当务之急,需要引起各级护理管理者的广泛关注。 2常见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2.1 业务能力因素: 护理工作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业务知识贫乏,就缺乏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主动性和全面性,忽视某些先兆症状和反应,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估计不足,从而影响和延误抢救治疗。例如对高热病人,在进行了药物等降温处理后,会因为体温下降,感到达到了护理目的,而忽视对因大量出汗,病人出现的虚脱或休克现象的观察和处理。另外,因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混淆用药的剂量、浓度、用药途径以及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错给、漏给、剂量过量或不足等,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引发护理差错或事故。 2.2 心理因素: 人的行为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心理学家认为,注意力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全面地接受信息和认真的处理问题,从而导致行为偏差,顾此失彼。常常有这种情况,当在认真地进行某项操作,又突然要求马上完成另一项工作,由于想着下一项工作,而急于完成现时操作,而违反操作规程,引发差错。另外,良好的情绪是搞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不安定的情绪,则会导致对周围信息反应不灵敏,不及时或不准确。表现为心不在焉,对自己的行为差错不能及时察觉。如一些错误地静脉注射导致病人死亡的事故大多属于情绪波动,影响了思维和行为所致。而抵触情绪则容易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甚至掉以轻心,有章不循,这是发生事故的最大隐患。 2.3 生理因素: 人体生命活动是有周期性波动的。处于波动“正期”时,精力旺盛,心情愉快,思维敏捷;而处于“负期”时,则体力下降,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容易发生差错。护理人员深夜值班时,往往是生物钟行为的“负期”,该时病人反应也低下,故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性。当身体不适或过度疲劳时,在体力精力上就会出现不良状态。表现为头昏脑涨,反应不灵敏,工作效率低,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接受能力降低,以至观察不仔细,不准确,判断失误,造成差错。 2.4 责任心因素: 护士的责任是24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护士应及时巡视病房,发现情况既有责任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将观察到的结果及处理经过详细记录。由于少数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以至观察不到位,汇报不及时,往往容易造成护理纠纷。 如有外伤患者,有短时昏迷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护理人员只对其瞳孔、神志改变较为重视,却忽略了可能存在复合性内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从而延误了相应的处理和治疗。再如一新生儿脐带出血,值班护士多次巡视均未发现此情况,医生查房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查看情况后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尽管病人转危为安,但病人家属对值班护士极为不满。 2.5 法律意识淡薄因素: 病人到医院付费就医,标志着医院与患者建立了一种合同关系,称作医疗服务合同[4]。患者是特殊的消费者,他所接受的护理服务,主要靠护士的劳动去实现,少数护理人员依法服务的观念淡薄,工作中未能与病人及时、很好地沟通,对病人不够耐心,关心程度不够,语言生硬,服务不周到及护理技能欠缺,甚至技术不熟练延误治疗或抢救,都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或投诉。 3提高护理质量与确保护理安全的对策 3.1 坚持并遵循护理道德,护士慎独修养尤为重要。安全护理不但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准,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慎独修养尤为重要。要把职业的责任感贯彻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病人获得安全感、信任感。 3.2审慎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安全护理的关键。审慎负责就是要求护士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查对,不得有误。这是由于护理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护理操作规程和各项护理制度,都是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甚至用患者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必须遵循具有科学性的操作规程,稍有大意都会铸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3.3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指导护理实践,超前反馈,防患于末然,使不安全因素消失在萌芽中。护理学是一门“至精至微、性命攸关”的生命科学。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发展,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对每一项治疗、护理医嘱、操作规程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盲目工作,往往事与愿违,铸成大错。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增强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的避免差错事故发生,遇到危、急、重病人做到心不跳、气不急、手不抖、腿不软,头脑清醒,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保障。 3.5 增强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已渐成常识。由于护士的工作繁琐,与病人接触最多,因而护士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护理工作质量。当前,要特别注重强化护理管理者及护士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行为,提高其自律性。 总之,为了加强护理管理,强化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者不仅要以工作制度、医德规范、操作规程,而且要以法律规范来约束护士行为,明确护理行为与病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护理行为与病人生命健康之间的关系。护士在实施护理服务时应依法履行护士职责,在护理服务活动中,必须加强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技术操作技能,提高业务水平,防患于未然,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对在职护士要进行一般法律知识和卫生法规的教育,明确与护理工作的关系,树立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要时时想到护理行为是卫生法律的客体,病人是主题,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审慎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 护理安全论文: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护理业务水平。结论 通过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患儿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修养环境,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 【关键词】儿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 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 2.1.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密切。 2.2.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2]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3]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 2.4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 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护理安全论文:外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并进行评价。方法:回顾以往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医嘱执行不到位、护理责任意识不强、护士培训工作不足、服务理念跟不上、法律意识相对单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强调加强与医师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综合培训、学会换位思考、加强法制知识学习等,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结果:自实施防范措施后,外科护理工作风险事件发生率从之前的2.31%降为了0.36%,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之前的89.43%提升到了99.11%,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当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强调风险防范意识,从制度上改善,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外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指的是全方位的利用管理、技术、教育等手段,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护理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1]。护理工作相对繁重,如何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切实有效的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摆在每一个护理人员面前的问题。对于外科护理工作而言,由于收治对象特殊,患者绝大多数需要接受开放型手术治疗,医院感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找出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2,3]。就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1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1.1医嘱执行不到位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常有医嘱执行不到位或执行不规范的情况发生,例如夜间患者疼痛难耐,医生仅单纯的下达口头医嘱给予止痛针注射,部分护士碍于情面就按照口头医嘱执行,第二天才补开医嘱,这导致医疗工作中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患者的病情易被掩盖。术后未及时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患者在不了解的情况过早进食,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医生临时开具医嘱或未及时补开医嘱,导致患者部分治疗延误,不但会影响患者的健康,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在未做好交接班的情况下,下一班护士易产生错误执行。 1.2护理责任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部分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未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为了减轻工作量而出现跳步、漏步的现象。例如护士在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的执行上不够严格,导致患者的信息被漏记错记,引发安全事件。交接班时未在床头交接,对于患者的皮肤护理重视不够,导致压疮的发生。物品交接未做好查对工作,两个班次护士相互推诿。患者留置针拔除后护士未及时终止静脉护理费用,导致患者对费用问题产生疑问。易发生坠床、跌倒的患者未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等。这些情况都是护士责任心不强的表现。 1.3护士培训工作不足 护理资源缺乏是目前临床普遍存在的情况,这也导致护理队伍普遍年轻化,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尚存在不足之处,如果在上岗前未做好相关培训,就容易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技术不够扎实、协作意识不强,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例如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抢救患者时心理承受能力差、应变能力不强等,这些表现都可能导致患者家属不满,进而引发医患纠纷。对于查对制度执行不严,补液出现差错、体温记录不准确、发药错误等。对于药物剂量及配伍掌握不熟练,易出现配药错误等情况。 1.4服务理念跟不上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服务的重心已经转为了以患者需求为中心,而部分护士的服务理念尚未彻底转变,跟不上患者的服务需求。虽然优质护理已经开展数年,但仍有护士的态度未作出转变,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下,往往情绪较差,遇到语气生硬的服务态度,就容易引发护患纠纷。部分护士不会换位思考,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于患者的心态和护理需求掌握不够,护理工作被动,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在执行护理操作前未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患者易对治疗费用等情况产生疑问。 1.5法律意识相对单薄 虽然近年来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但仍有护士的法律意识不强,在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例如患者出现突发病情变化,护士仅限于医嘱的执行而没有做好护理记录,事后进行记录补充又出现差错,引发纠纷。对于存在肾损伤、静脉血栓的患者未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未粘贴警示标识,导致患者发生意外。医嘱错误的情况未及时修正,而是采用涂改的方式,影响了记录的真实性,这些都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2防范措施 2.1加强与医师之间的协作关系 加强与医师的沟通交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原则办事,坚决不执行非抢救患者的口头医嘱,必要时可告知护士长,由护士长进行协调,全面提高医嘱的规范性。强调医嘱规范执行的必要性,组成监控小组负责调查护士对医嘱的执行情况,同时核对医嘱的规范性,从双方面提高医嘱的执行效果。 2.2提高工作责任心 强调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护士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管理层应当对制度进行修正、完善,确保制度的可执行性和科学性,同时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对护士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落实签字制度,护士长及监管小组要不定期抽查护士的各项制度的掌握和执行情况,一旦发现未执行到位则责任到人,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3加强综合培训 全面提高护理队伍的专业水平,除了加强岗前培训外,科室还要定期组织全体护士进行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培训,实行分层培训,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尤其强调心理、人文、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护士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心理干预能力,全面提升护理水平。对于低年资护士,可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安排资深护师进行带教,从理论、技术双方面入手,帮助低年资护士快速适应临床工作,护士长要发挥带头作用,在集体查房中要针对难点、疑点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变能力,提高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 2.4学会换位思考 要重视患者的护理需求,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会换位思考。护士要摆正自身的位置和态度,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需求,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怀患者,尽可能去满足患者需求,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才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求护士学会礼貌用语,用耐心、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将护理服务态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绩效考核标准,提高护士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 2.5加强法制知识学习 在医疗纠纷屡有发生的现在,必须加强护士的法律知识培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聘请法律专家定期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尤其是针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4,5]重要文件进行学习,提高全体护士的法律意识,强调护理文书的重要性,规范书写要求,监管小组加强管理,提高重视程度。 3成效 自实施防范措施后,外科护理工作风险事件发生率从之前的2.31%降为了0.36%,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之前的89.43%提升到了99.11%,差异显著(P<0.05)。4结语综上所述,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管理层应当提高重视,从各方面入手,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强调风险防范意识,从制度上改善,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从患者的需求入手,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姬倞 单位:湖州市中心医院 护理安全论文: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安全性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6月至2016年0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治疗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措施,可以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术室;细节护理;护理安全;效果 0引言 手术室护理具有技术性强、时间久、风险高等特点,存在着诸多隐患,如果出现问题,轻者影响患者护理质量,重者可致使患者死亡及伤残等。细节护理是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做到细致到位,实施细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有研究显示,将细节护理运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可以保证手术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5例手术患者实施了手术室细节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06月至2016年0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0-62岁,平均(44.5±11.3)岁;其中普外科12例,骨科25例,泌尿外科18例。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9-59岁,平均(46.3±9.8)岁;其中普外科15例,骨科23例,泌尿外科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清醒,认知能力正常;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标准:排除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疾病者;排除术中出血 300ml者;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1.3护理方法。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3.1术前细节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术前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并进行消毒杀菌等工作,确保手术的进行。1.3.2术中细节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帮助患者熟悉环境,调整患者平稳心态,帮助患者调整体位,麻醉前做好器械检查,术中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避免患者身体发生隐患[2]。1.3.3术后细节护理:认真核对术中所用辅料、设备及器械,做好记录,术后3h内护理人员做好患者探访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恢复情况。1.4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包括器械准备、消毒隔离、护士配合技能三个方面,分数越高代表手术室护理质量越高。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安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对比两组数据,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目前,手术治疗方式已成为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人们对手术治疗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也有了新要求,因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关联着患者的生命安全[3]。本次研究通过将手术室细节护理运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通过给予患者手术室细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伯达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护理安全论文:护士长领导行为和医院护理安全文化 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护士长的领导行为和医院护理安全文化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的344名护士进行了多元化护士长领导行为、护理安全文化的调查。调查所得数据全部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护士长领导行为得分最高为领导魅力,其次为被动例外管理、个性化关怀、主动例外管理、感召力、权变奖赏、智能激发。护理安全文化总体稍高于中等水平,其中团队氛围、对工作的满意度、单位安全的氛围、对管理的感受高于中等水平,对压力的认知得分低于中等水平。结论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各维度与护理安全文化各维度之间具有正相关。 关键词: 护士长领导行为;医院护理安全文化;相关性 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沟通的频率最高,但是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负荷大,压力大,发生错误、纠纷也就难以避免。很长时间以来的研究重点,就是如何保证护理安全。已有研究表明,重视和发展安全文化是改善病人安全的必经途径,并且在临床护理安全文化提高的观念上,己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并加强相关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医院“安全文化”的概念是Singer等[1]于2003年首先提出。医院安全文化是医院文化的一部分,属于组织文化范畴。“无损于病人为先(firstdonoh)”这句名言可以用来理解医院安全文化,就是将“安全第一”整合到组织的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所有操作规范之中。这种安全文化应向大众公开承诺,并付诸实践中[2]。医院护理的安全文化是护理管理中的精髓。如果作为日常护理管理中最基层的领导者护士长能将安全文化当作一种管理模式运用到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去,即通过对护士自我意识的刺激、引起团队注意、把握负性心理情绪、领会工作责任、引导合理的归因方式去创造安全文化氛围;培养和影响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坚持提高护士业务水平,才能培养护理人员安全操作行为的养成,降低错误的概率,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护士长的领导管理行为直接关系到所在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及护理的文化氛围,进一步会影响护士对患者的安全文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黑龙江省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中护士的调查,了解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与医院护理的安全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了黑龙江省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的344名护士。入选标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半年以上,研究对象所在科室的现任护士长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资料问卷 此部分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职称、学历、月薪、编制、护龄、所在科室护士长任职年限、您与本科室护士长合作年限共8项内容。 1.2.2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量表 采用Bass和Avolio根据护士的工作情景,请3名护理专家根据我国国情修改后的多元化领导行为量表,此量表包括变革型领导行为、交易型领导行为,其中变革型领导行为包括4个变量、20个条目,其内容是领导魅力、智能激发、感召力、个性化关怀;交易型领导行为包括3个变量、12个条目,其内容是权变奖赏、主动例外管理、被动例外管理。以0~4分表示,0为从来不是,4为几乎总是。预实验结果显示领导行为量表的Cronbach’sα为0.88,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1.2.3护理安全文化量表 采用国内陈方蕾编制的医院护理安全文化量表,此量表包括5个维度,即团队氛围、对工作的满意度、对压力的认知、单位安全的氛围、对管理的感受。临床护士通过自我观察与感受判断对条目的认可程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共5个等级。各维度的得分为本维度所包括条目得分的累加,在24~120分之间。团队氛围、对工作的满意、单位安全的氛围、对管理的感受是正向计分题,对压力的认知是反向计分题。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234~0.8523,内容效度为0.86。 1.3调查方法 在进行正式的调查之前,先选择样本量的10%即40例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预调查,2周后重新测量。由于护士长领导行为量表已经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临床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护理安全文化量表,在国内也有应用,为了更好地达到研究目的,本研究进行了预调查,以更好地检验量表的信效度。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46份,有效344份,有效回收率86%。 1.4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均值、标准差、构成比、百分比表示,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推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从年龄上看:20~29岁46人,占13.4%;30~39岁172人,占50.0%;40~49岁98人,占为28.5%;50岁及以上28人,占8.1%。从职称上看:护士167人,占49.4%;护师92人,占27.9%;主管护师65人,占19.2%;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2人,占3.5%。从学历上看:中专52人,占15.1%;大专136人,占39.5%;本科152人,占44.2%;硕士研究生及以上4人,占1.2%。从月薪上看:1000~1500元81人,占23.5%; 1500~2000元150人,占43.6%; 2000~2500元73人,占21.2%; 2500~3000元31人,占9.0%;3000元以上9人,占2.6%。从编制上看:合同制138人,占40.1%;人事67人,占19.5%;事业单位编制139人,占40.4%。从护龄上看:6个月以内13人,占3.8%;6~12个月40人,占11.6%;2~5年171人,占40.7%;6~10年32人,占9.3%;11~20年37人,占10.8%;20年以上3人,占0.9%。从所在科室护士长任职年限上看:不足1年87人,占25.3%,1~5年124人,占36%;6~10年51人,占14.8%;10年以上82人,占23.8。从与本科室护士长合作年限上看:1年以内126人,占36.3%;1~5年164人,占47.7%;6~10年35人,占10.2%;10年以上19人,占5.5%。 2.2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各维度得分见表1~表2. 2.3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理安全文化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在α=0.05的水准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理安全文化之间的关系,见表3。 2.4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理安全文化的回归分析 以护理安全文化为应变量,以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的7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按α入=0.05为入选标准,α出=0.1为剔除标准,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见表4。 3讨论 3.1护士长领导行为与医院护理安全文化的现状 护士感知的护士长变革型领导行为高于交易型领导行为。这一结果与KleinmanC[5]的研究结果一致。护士长的领导行为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领导魅力、被动例外管理、个性化关怀、主动例外管理、感召力、权变奖赏、智能激发。这说明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魅力在护士心目中占主要地位,护士长的人格魅力是位于领导者权力影响之外的、能让护士敬佩、信服的一种自然征服力。在科室的日常管理中,作为团队科室的领导尤其是护士长,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提升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护理安全文化得分为(3.47±0.5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单位安全氛围、团队氛围、对工作满意度、对管理的感受、对压力的认知。问卷总体稍高于中等水平。单位安全氛围排在第一位,说明护士对单位安全氛围的高度关注,在当下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大环境下,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第一需求。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本研究对象护士对于团队合作和单位安全承诺的感受比较好,对压力的认知得分低于中等水平,表明所测护士普遍感受到压力较大,分析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工作负荷和压力(包括医疗纠纷的外部压力、惩罚的内部压力)大,同时自认为社会地位低,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因此护士容易产生不良的工作压力反应。这类反应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结果,护士会因此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应急反应迟缓等。 3.2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理安全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在α=0.05的水准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理安全文化之间的存在相关关系。领导行为7个维度与护理安全文化的5个维度具有相关性,说明提高护理安全文化与领导行为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以护理安全文化为因变量,以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的7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领导魅力、智能激发、权变奖赏、主动例外管理、被动例外管理进入回归方程,因此,在护士长管理中应重视运用激励理论的良好的运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和对员工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影响。领导的领导魅力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有着重要的预测性的作用。在护理管理中护士长应奖励和鼓励相结合,充分运用智能激发和权变奖励,可进一步提升护理安全文化的水平。国内周立等[4]进行的一项有关医院护理安全文化的问卷调查,梁爽等[6]进行了构建病人安全文化、营造和谐护患关系的研究,陈新霞[7]等进行了护士长领导行为测评及与住院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的研究,孟娣娟[8]等关于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的研究。这可以看出护士长的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该科室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工作的责任心。 3.3护士长领导行为和病人安全文化的具体建议 3.3.1建立护理安全文化 现代护理管理学说认为[9],人是护理管理的最关键因素,而护理文化建设就是一种全新的人本管理观念,即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引导来激发自觉行为的管理方法。将安全文化当作一种管理思维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是一种最可依赖的管理策略[10]。结合理论及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医疗护理缺陷、差错的发生都不是一个环节或节点造成的,而是许多关键性位置都发生了不良改变。 3.3.2鼓励护士间的团队协作 提倡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互相提醒、督促,进行护理操作时等多问一句话、多进行一次关注,从而有效地唤起护士间的有意注意,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或漏洞,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护理安全。 4结语 通过本研究发现,影响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和医院护理人员病人安全文化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只涉及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资料,尚不足以较全面地反映影响因素。本研究的结论是护士感知的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理安全文化各维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所以在今后的临床护理管理中,我们应注重护士长各方面领导行为的培养,加强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文化意识,保证病人安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避免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 作者:李艳秋 郭闯 郭媛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对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探讨 摘要:建筑工程的后期装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型专业,它把美学与建筑融合为一体,简称为建筑装饰工程。装饰工程图和装饰效果图,是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的基本依据。本文对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作用,程序,方法及因素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建筑装饰 工程预算编制 程序 方法 因素 引言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及安装工程预算是建筑企业进行企业技术经济管理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建筑装饰与安装行业的蓬勃发展,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城市的面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更加注意环境的舒适和造型的美观,这就必然促使建筑装饰行业的迅速发展。 1. 装饰工程预算的作用 ⑴是优选设计方案的依据。一个装饰工程设计方案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几个不同而又可行方案的基础之上,根据设计构思、装饰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的选择等做技术经济分析和方案比较,最后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⑵是签订装饰工程施工合同,实行工程包干,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施工单位根据双方认可的装饰工程预算,与建设单位或业主签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或预算,报价包干,当工程竣工后,根据预算进行结算。 ⑶是建设单位或业主确定和控制投资的依据。根据设计图纸或方案编制的装饰工程预算或报价,经双方认可,就可以正式确定为该工程的投资金额,并以此安排计划。 ⑷是银行贷款和拨付工程价款的依据。银行根据双方签字认可的合同预算办理工程价款拨付,它也是建设单位向银行贷款的依据。 ⑸是施工单位内部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成本的依据。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签字的预算编制财务技术经济核算计划,实行工程成本核算,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⑹是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施工单位根据合同和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提出实物工程量、劳动力计划、材料和机具需用量、资金用款计划及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自始至终处于有效计划控制之中。 2. 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程序 装饰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过硬的基本功。在充分熟悉掌握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子目包括的内容、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尺度的同时,深入工程第一线,从头做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其预算编制需要依循以下程序及步骤: (1)作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勘察现场、调查施工环境拟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方案研究,走访定额管理部门,收集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确定编制方法。 (2)熟悉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熟悉和充分理解施工图纸及相关各专业间的衔接和所有的设计技术资料,依据工程量计算规则,合理的划分项目,了解工程的全貌,做到心中一盘棋。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的内容,按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注意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合理的套用定额,注意学习日常的定额问题解答,了解定额子目分项的含义,对施工前已发生设计变更及甲方的要求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编制分部分项和计算出相应工程量,防止出现漏计、重计、错套等错误。与此同时,预算人员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外,还应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注重市场价格信息,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增长设计知识,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3)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正确的确定取费标准。一般取费时,应遵循当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和规定,依据相关的要求和文件的时效性,按工程性质合理的确定取费基础,正确的确定取费标准,即保障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同时又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做到公正、合理计费。 3. 装饰工程预算编制方法 装饰工程预算的编制是根据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定额单价(或单位估价法)、取费来编制的。装饰工程预算是确定该项装饰工程所需的全部投资文件,由直接费、措施项目、其它项目、规费及税金等五大部分组成。目前,装饰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有两种:即单价法和实物量法。从造价管理角度看,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既受现阶段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约束,必然也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说,单价法因采用地区统一单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多体现静态管理。而实物量法采用当时当地市场价,其预算单价依市场行情而变化,较多体现动态管理。当然,两种方法的基本计价依据即预算定额消耗量,均应执行法定标准限额,对造价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和计算方法也有一致的规定。但两种方法仍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实物量法的费率也可以按市场供求情况随行就市,浮动取定。这意味着凡以费率计算的费用,如间接费、利润等,在市场竞争激烈或市场价格升降幅度较大的条件下,以及在项目情况复杂条件下,可以采用实物量法予以按实计取,使造价更贴近实际。而单价法则不允许变动费率,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计算出的造价不尽合理。 (1)单价法,此种方法是利用分部分项工程单价计算工程造价的方法,计算程序为: ①根据施工图计算出分部分项工程量。 ②根据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或预算定额单价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 ③根据取费规定,计算措施项目、其它项目、规费及税金等,汇总计算得单位工程预算造价。 ④通过汇总得出总预算造价。 (2)实物量法:此种方法是实际用工料数量来计算工程造价的方法,计算程序如下: ①利用施工图设计计算材料消耗的数量; ②按照劳动定额计算人工工日; ③按照装饰机械台班费用定额计算施工机械使用费; ④根据人工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费用单价等资料,计算单位工程直接费; ⑤算出间接费、利润、税金,并与直接费汇总成单位工程预算造价; ⑥进一步汇总,得出总预算造价。 4. 影响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的因素 装饰工程预算是在工程项目开始实施前进行的对项目费用的一种展望和预测,同工程结算(动态)有着质的区别。预算编制超前性注定了从一开始其自身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问题。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阶段性对预算的影响。一项建设工程要经历决策、设计、实施三个阶段,预算是施工图设计阶段中的产物,它产生在实施阶段之前,这就决定了预算的局限性。 ①材料价差对预算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价格是由市场确定,随行就市。预算材料价差按照当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公布的信息价格进行调整,随着时间推移,材料价格将会有进一步的变化。 ②国家政策性调价。工程的阶段性是由工程的时间性决定的,每一个阶段依循一定步骤,不能将下一道工序的时间提前。而国家每一阶段都可能进行政策性调价。例如:人工费、机械费调整,特别是现在根据市场情况实行动态人工费。 ③预算没有考虑现场签证。现场签证是施工期产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基坑排水、土方坍塌、地下障碍、文物、自然灾害等。 ④预算没有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工程造价主要是由工程实体性消耗部分和措施性消耗部分决定的。实体性消耗部分一般是按施工图及说明所描述的工程实体部分计算,不应有较大出入。而措施性消耗部分,则因施工的环境、方法、工艺、手段不同产生差异。 (2)设计修改与变更。工程设计同样受到诸如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技术规范、设计标准、设计手段、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建设需要,而预算不具备这种预见性,其结果直接导致结算超预算。 (3)预算工程量计算误差。工程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繁杂的工序之一,正确的工程量计算结果是整个预算的基础。在市政道路、桥梁及安装工程项目中,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往往在图纸中已有明确标示。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计算方法和数量,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需要预算人员校核后方可使用。目前,利用图形算量软件来计算工程量,使预算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脱出来,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率大大的提高。 (4)设备材料价格误差。在国内,同一种型号设备存在多家厂商生产竞争,价格混乱,报价不一,没有统一的规范市场,使得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同结算相差较大。 (5)补充定额的编制是否合理正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达,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的材料及新的工艺不断涌现,导致预算定额缺项或需要编制补充定额,如缺少依据、缺少资料、缺少调查和方法,就有可能所补充的定额中的人、材、机单价是否合理,这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因素。 (6)编写预算说明。一部完整的预算文件编制完毕,应将编制的依据和在编制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预算中包含和不包含的内容,应用的材料信息及一些影响的造价的变更因素,都应加以说明,补充完善,真实的反映和保证预算的准确性。 结束语 在建筑装饰预算编制时,必须熟悉设计施工图纸、工程量计算规则、准确的计算工程量、合理的套用定额、了解施工工艺、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人工、现行材料市场价格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及取费标准,提高预算业务素质,做到万无一失。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浅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 论文关键词:建筑装饰专业 产学研合作 教育实践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行业企业发展,都要求校企双方寻求合作。本文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其与当地装饰行业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实践途径及取得的效果,并提出思考。 高职教育应如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办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在这种背景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顺应高职教育改革趋势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实践“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把握校企合作的关键——建设紧密型基地,通过基地对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的辐射以及“五位”的“一体化”运作,凸显了“高职”与“特色”两大要素,促进了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全面提升,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围绕“五位一体”办学特色,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从2006年开始与金华市建筑装饰装修协会、金华市百家居装饰有限公司实践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途径。 一、合作基础 校企合作的基点在于校企双方找到恰当的利益点,只有双赢的合作才是可持续的。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寻求行业企业提供支持,同时建筑装饰行业企业自身发展要求学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人力支撑。 1.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寻求行业企业提供支持 职业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成果的侧重有所不同,职业教学强调产品开发、作品创作、产业创新;传统教学更强调的是论文、学说、著作。即传统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往往把论文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成果;而职业教育,注重技能方面的训练,强调产品开发与创造。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培养承袭历史文脉,搏击时代潮流,关注产业创新,善于市场开拓,培养能够实施现代经济品牌战略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另外,建筑装饰行业快速发展,尤其是装饰材料的不断更新,校内基地难以应对。而校外基地能够提供全景的、实真的实训条件,可以有效弥补校内基地的资金投入、更新等不足。 2.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学校专业提供人力支撑 金华是浙江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小企业大集群、小商品大市场”的区域特色经济。这种经济特色迫切需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地方高校强力的人才与科技实力支撑。从金华当地建筑装饰装修企业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外地进驻金华市的分公司,如浙江九鼎、广州星艺等。这些装饰公司相对实力较强,设计施工队伍齐全,在金华本地装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二类是金华市本地企业,如百姓、百家居、广华等,这些可以说是金华市区的装饰公司里面的明星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三类是小型公司,数量多,但设计施工力量相对薄弱,业务不够稳定。金华市百家居装饰有限公司属于上述的第二类企业,集装饰设计、施工、材料销售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急需专业人才支撑,热切希望与学校合作。 二、合作途径 1.联合成立研发中心,促进产研合作 金华市装饰装饰设计研发中心是由金华市装饰装修协会、金华市百家居装饰有限公司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联合成立的一家建筑装饰设计研究机构。主要面向金华地区高端建筑装饰设计市场,引领当地装饰设计时尚,提升金华装饰行业设计水平,为地方装饰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学院委派专业骨干教师负责运作,并负责基地学生实训管理。另外,中心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技术服务。研发中心为师生参与技术服务、校企产研合作搭建了平台。 2.以实际工程为教学载体,以赛促学 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学院专业教师同基地技术骨干多次协商,决定增加室内设计平面布置、效果图制作两个专题实训,强化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图纸表现能力。以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实战演练,每天安排教师对学生练习进行讲评,每周进行设计竞赛,评选出最佳方案,由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以赛促学,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邀请基地、协会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开设水电专业知识讲座、法律法规讲座及金华装饰行业规定等专题讲座,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并增进对金华本地装饰行业的了解。 3.采用工作室制,兼职教师参与指导 参照公司运作模式,将学生分成六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安排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及学院专业教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负责本工作室学生的实训开展。每个工作室10名学生,保证充足的指导,增强实训效果。学生真枪实弹地进行实训,改变学校里“假题真做”的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工作室小组协作,以好带差,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实践效果 1.针对性开展实训,拓宽专业知识面,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 原有学校教学侧重方案设计、轻材料与施工。现在实训内容调整后,强化了原先相对薄弱的环节,拓展专业知识面。授课地点改变,学生有新鲜感,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公司的项目运作给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动力。 2.设计、材料、施工一体化实训,教学内容更具实战性 学生在学校里把每次设计课题仅是当作作业来做,态度不够认真、积极,有些学生甚至是应付。而现在在实训基地,是在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实际工程项目内容,做好了便能够付诸于实施的设计,真正能够做到零距离实训。学生能够接触到承接业务、客户洽谈、现场量房、方案设计、与客户沟通、材料确定、合同签订及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由于学校内部条件限制,只能侧重于设计方案的训练,建筑装饰材料和施工等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在实训基地有设计中心、装饰材料展示中心,学生可直接参观装饰材料,并可向业务员了解材料知识。另外,基地安排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与管理。 3.增强学生对企业认可度,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装饰项目运作,了解企业文化,学生对企业有了认同感;表现优异的学生将留在公司就业,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企业得到了实惠,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四、实践反思 1.基地选择是关键 要实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寻找合适的校外基地是关键。金华市百家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集设计、施工、材料于一体,且与金华市装饰装修协会合署办公,同时设立了中装协培训中心浙中培训站。这些优势集聚为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驻基地实训提供了必要条件。纵观金华市当地装饰公司,没有第二家可以具备如此条件。 2.校企互赢是前提 校企双方合作的前提是互赢。百家居之所以愿意同学院合作,重要的前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到学院专业教师力量,在金华当地装饰设计市场暂没有优秀的设计师,而学院专业教师具备优势,可以为企业充实设计力量,并作为极佳的宣传优势。二是学生在基地实习期间,企业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培养,为补充企业设计队伍做好准备。学生培训考证能够为企业带来部分利润。而学院层面,为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平台,为学生实训和技能提升搭接了舞台。校企双方真正意义上互动双赢。 3.长效机制是难题 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企业难以长期为学校提供优越的实践平台。加上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也难以保证足够的时间到企业办公。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每届学生约100人,全部进入校外基地实训,难以保证有效指导和实际工程项目的参与,学习动力会随时间推移慢慢减淡。另外,学生每天从学校到企业上下班交通和中餐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有些抱怨。我们建议,学院配备必要的实训教学经费,用于学生交通等补助。另外,可考虑选择部分学生进入基地实训,这样可有效保证实训指导效果。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浅谈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工程概预算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装饰工程概预算是一门技术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研究内容既有生产力方面的课题,也有生产关系方面的课题;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际问题;既有技术问题,也有方针政策问题。作为室内设计、装饰工程、环境艺术的主干专业课和建筑工程系其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真正掌握装饰工程造价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装饰工程预算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要包括装饰工程分项列项,分项工程量计算,依据工程量套用定额,编制装饰工程预算书等内容,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应具备对一般公寓与别墅装饰工程进行装饰工程预算的能力。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均开设有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也有很多相应教材出版,但是优秀的专业教材并不多见,大部分都是“编著”而成,只能用作参考,还达不到教材的标准要求,室内设计专业开设的装饰预算课程与建筑装饰专业有所不同,工程预算主要受室内设计方案影响,与装饰材料、装饰构造、施工工艺、市场价格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装饰材料层出不穷与施工工艺更新较快的情况下,设计方案对预算的影响就会很大,按照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的方法计算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相符合的情况,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开设装饰工程预算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专业性。 一、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课程了解不够深入,学习兴趣不高,环艺专业归属于艺术类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注重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了解较少,在没有参加工程实践的情况下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了解不够深入,无法提高学习兴趣。 1.2 授课内容繁杂,课时有限。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总学时一般较少,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完成全部授课内容,还要使学生具有独立编制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具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在没有安排上机实验课时的情况下,工程计价软件的学习只能是课堂上教师做示范,课后学生自主练习,无法保证学习效果。 1.3 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需求。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的特点是行业规范和标准更新的速度比较快,以往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不能及时充分反映新规范、新标准并突出其专业性、区域性。 1.4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实践应用能力弱。环艺专业学生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认真,只满足于听瞳课堂所教内容,没有主动掌握装饰工程计价技能的动力和需求。很多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无法独立完成完整的装饰工程造价文件。 二、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心。针对环艺专业学生不了解装饰工程造价行业的事实,授课初期主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着重介绍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的重要性。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最关心的是就业问题,为此在讲述专业知识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介绍工程造价专业的社会应用现状,展示装饰工程造价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强调本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们抓住机会,在课程结束时能够运用计价软件完成一份完整的工程造价文件,增加就业知识储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造价员岗位培训和资格培训,争取毕业后能够持证上岗。实践证明,第一次课程的专业介绍和铺垫工作为今后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调整授课内容,转变教学方法。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一直是以定额计价方式为主要授课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处于定额计价模式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并轨阶段,为了密切联系实际,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内容转变为以2008年的计价规范为主,兼顾定额计价方法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最新的国家标准和现行的地区计价方法,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 为突破授课内容多、学时有限的瓶颈,主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和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转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丰富授课内容,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抓住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集中理论讲述、案例描述、课堂练习,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这一前提下,留好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进行本章节剩余内容的自学,结合作业练习,主动掌握全部内容。教师在下次课堂上进行作业的抽查,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对于掌握比较好的内容进行鼓励表扬,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3 优选教材,适时补充最新内容。除了及时调整选择最新版本的教材之外,还可以根据社会实际的变化及时补充最新造价政策,复印最新的有代表性的地区价目表作为补充教材发放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比较及时的解决教材过时、滞后的现象。 2.4 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掌握计价软件。由于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需要掌握的概念多,计算规则多,授课内容讲的过细、过繁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工程量计算规则多数都比较好理解,再结合教材案例,学生只要课后认真练习,都能够学会,所以课堂上只抓住重点难点部分着重讲解,通过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布置课后作业方面注重连续性,每次作业均是由一个单项工程分解出来的分部工程,多次作业内容完成后,会组成一份完整的装饰工程清单计价文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基本掌握了系统全面的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程序。这种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法也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更新造价知识,适应工程造价信息量大,内容调整变化快的特点。使毕业生真正成为一名既能搞设计会画图,又能懂预算会管理的装饰行业一专多能型人才,这也正是目前装饰企业急需的紧缺人材。 目前,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进行造价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是工程造价从业者必备的技能。因此,在学生学习期间,应同时培养其应用计价软件进行工程造价计算的技能。主要方法是教师为学生选择一种比较常用的计价软件,协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计价软件的学习版本,通过课上教学和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基本掌握如何正确操作软件,要求最终应用计价软件完成一份完整的造价文件作为作业上交,达到培养学生掌握计价软件的目的。 三、结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对传统定额计价模式深刻的改革,总的来说要在“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专业背景、专业方向、教学目标、时间分配等多方面因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学有所长、学为所用,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浅谈建筑装饰工程中石材幕墙的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石材幕墙在建筑装饰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建筑装饰工程中石材幕墙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关键词]石材 幕墙 质量 控制 石材幕墙就是板材为建筑石板的建筑幕墙,中国的石材幕墙是世界生产和使用大国。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年均石材装饰板材用于墙面装饰的约 2500万平方米左右,所用石材幕墙挂件约1.4亿套左右。如何控制石材幕墙的质量,已经成为建筑装饰工程重中之重。 一、石材幕墙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 1.资料审查。(1)审查幕墙工程所用各种材料、五金配件、构件及组件。(2)幕墙工程所用硅酮结构胶的认定证书和抽查合格证明;进口硅酮结构胶的商检证;国家指定检测机构出具的硅酮结构胶与接触材料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实验报告;并应有保证年限的质量保证书。(3)石材的弯曲强度不应小于8.0mpa;吸水率应小于0.8%。石材用密封胶的耐污染性试验报告。 2.实物检测。检查内容包括预埋件的尺寸、钢板的厚度、铝合金型材、钢龙骨、石材的尺寸、铝单板板材厚度、结构胶、密封胶、不锈钢点驳件、玻璃的品种、规格、厚度、不锈钢螺栓、膨胀螺栓、化学螺栓紧固螺钉、铝塑板和防火保温材料等等。 3.复试试验。(1)铝塑复合板的剥离强度。(2)石材的弯曲强度;寒冷地区石材的耐冻融性。(3)玻璃幕墙用结构胶的邵氏硬度、标准条件拉伸粘结强度、相容性试验。(4)石材用结构胶的粘结强度;石材用密封胶的污染性。 二、石材幕墙工程设计方面质量控制 1.督促完善设计文件,对设计中的问题和缺陷,通过建设单位向出图单位提交书面意见和建议,补足工程所需图纸,提供结构计算书、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2.认真审定石材幕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健全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安全措施,特别是特殊工种必须持有资格证、上岗证。 三、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由于幕墙高度大,面积大,尺寸变化复杂,因此,对金属框架立柱与主体结构预埋件、后置埋板,立柱、横梁连接件与金属框架的连接,后置埋件的拉拔力试验及钢框架的防腐、防火、防雷、变形缝等检查监督均坚持严格把关,达不到主控要求,必须返工,以确保安全。为克服土建误差,在各个控制门窗洞边阴阳角及罗马柱位置固定丝线,作为标准控制线。放线定位后对控制线进行校核,以确保垂直度和金属位置的正确,并作为绘制石材加工图的基准,使得加工的石材尺寸与放线相符。 1.预埋螺栓。施工中,应重点对螺栓埋设长度、孔洞清理两方面进行检查,以保证螺栓的使用强度达到要求。另外,施工中螺栓必须使用在混凝土墙上(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30) ,不能使用在砖墙上,否则,强度达不到要求,留下安全隐患。 2.龙骨安装。安装过程必须对每一根横、竖龙骨的轴线位置、安装标高、垂直度与设计进行核对,偏差可控制在±3mm以内,以保证将来石材安装有足够的调节范围。 3.避雷连接。横竖龙骨一般用专用连接件进行连接,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一般采取焊接的方式。施工中,应重点对连接的方式、是否闭合及防腐进行检查。确保避雷测试一次成功。 4.焊接、防腐。焊接必须严格按国家颁布的焊接规范及设计要求,对焊接位置进行质量检查。对完成的焊接部位,应及时进行防腐处理。 5.石材安装。(1)石材安装前检查石板外露面及连接处有无崩坏、暗裂,经修正后的崩边无明显痕迹,外体尺寸、厚度、颜色等符合设计要求。(2)将铝合金挂件用螺栓牢固地安装在横龙骨上,安装时注意检查标高等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标高和平面位置靠挂件进行精确调整,提正完毕后将螺栓紧固。(3)按石材的编号、颜色将合格石材运到安装部位。(4)石材板背面上下共开槽四个,上面两个槽的铝合金挂件的两部分需要在挂接后用可调螺栓再次调整固定:下面两个槽的主挂件两部分直接落入槽中即可。(5)对于挂石板无法调节的个别板面可采取予装-检查-调整-挂接-检查-取下石板-第二次调整-挂接-检查的流程,进行二次挂接安装,也可采用实样装配法,利用工艺板进行调整的施工方法。(6)检查相邻石板的各项数据、平整度、对缝间隙、平行度、高差等符合要求。 6.注胶的质量控制。⑴挂件的锚固:为固定挂件,在35mm厚石板上用开槽机开出7~8mm宽圆弧槽,深度要大于挂钩深,如开槽位不准,固定挂件时会形成崩裂、断口。用低硅油耐候胶将挂件一侧柔性固定,以解决不锈钢与石材线膨胀系数差异,消除应力,在锚固时,切勿硬性接触。⑵胶缝的宽度:考虑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产生变形及温度应力变化,为了给板材之间预留足够的胶缝来消除变位,胶缝宽选用8mm。⑶注胶时应注意影响质量的四个不利因素:多孔性、粉尘性、石材的不均匀性和污染性。 四、石材幕墙安装的整体检查 1.整幅石材幕墙的垂直度、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饰面石板的外观是否存在缺棱、掉角、坑窝等现象出现,如对外观影响较大的应进行更换。 2.认真检查每一件石板是否有裂纹存在,如发现裂纹粗大有可能危及结构安全的必须马上进行更换,彻底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3.石板的花纹是否能基本调和,色泽是否基本相同,光泽度是否低于75光泽单位等。 4.天然花岗石板材外观缺陷的规定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装饰工程施工千变万化,工序千头万绪,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是最难控制的,装饰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生产和生活环境,也直接影响城市美化。 【关键词】装饰施工;方案;质量;进度控制 建筑装饰理念是指通过各种过程,使建筑物的使用性能符合人们对建筑物审美要求的预期行为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建筑装饰的指导思想。建筑装饰理念千差万别,它与人们的要求、文化素养、欣赏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有很大关系。有“张扬夸张”型、“淡静素雅”型“、活泼开放”型“、实用简洁”型、“庄严肃穆”型等。不同的使用空间,其装饰格调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引起的反映是有区别的,所以人们对建筑物装饰,要考虑装饰后形成的环境效果,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与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上沟通,形成共鸣,才是建筑装饰的最佳追求。 1 建筑装饰方案确定 装饰方案的内涵实质是装饰理念,装饰理念的外在反映就是装饰方案,二者相互依存。一个建筑物装饰方案的确定,要考虑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装饰理念新颖性、实施的可操作性等一系列因素。装饰理念新颖性至关重要,是决定方案优劣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其指导下,处理装饰过程中的设计变更、才能保证装饰格调不走形。 装饰是对已有建筑物的美化处理,采用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应该是成熟的,至少是已有可靠的实验基础,而不能想当然,方案在技术和施工方面要考虑可行性。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讲,资金的支出相对主体结构来说,不是以经济节约为首要考虑原则的,要考虑准备投资额的多少、方案所能达到的效果、方案效果与投资的匹配程度等因素。建筑装饰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思想,它是一件装饰作品形成过程中的线索,有了它才能使建筑装饰有了灵魂,装饰理念的确定要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相关联、相协调,并突出装饰的个性,以此体现装饰理念的新颖性。 2 装饰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施工控制是指在施工现场对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其目的是在产生不合格品之前能够采取措施纠正可能的偏差,同时在施工现场对成品进行适当的保护,以确保向业主提供满意的装饰质量。施工控制的范围包括从进入施工现场,以及收到所需的原材料与零部件时起,直到成品保护并使顾客满意接收为止的全部质量管理活动。施工控制强调按“规范”施工,以“工序”为控制点,以“预防”为目的,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目标。在施工现场,强调对质量进行预防与控制。预防性的要求是针对整个住宅装饰装修工程的全过程,而不是针对这一过程的个别阶段。 2.1 严把材料质量关,做好材料质量检验 装饰材料是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正确地选择,合理地使用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装饰材料既要内在质量,又要外观质量;也就是说内要结实,外要漂亮。目前装饰新材料层出不穷,品种多,种类复杂,材料来源也往往变化较多。因此在施工前,对装饰材料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2.1.1 装饰材料品种多、颜色、花纹、图案又很复杂,为了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必须按设计要求选用材料。 2.1.2 所用的材料(包括半成品),必须符合现行有关材料标准规定,严防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确保材料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 2.1.3 对进场的材料要加强检查验收,验品种、验规格、验质量,若发现材料来源变化、技术指标差异或质量出现异常要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对人体有损害的材料,除做质量检验外,还需进行有害成份检测分析。 2.2 控制好每道工序,把好工序验收关 2.2.1 建立质量控制点 装饰工程施工工序较多,纵横交错、内外交叉、干湿混合,每道工艺、每道工序都要认真检查验收,该量的尺寸要量,该测的数据要测。如:防火、防腐、防霉变,隔热、隔音、保温,螺栓强度、预埋件牢固都要进行检查、验收,严格控制。要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建立质量控制点。通常情况下建立质量控制点的原则: (1)结构中的关键部位; (2)复杂工程、复杂部位、复杂工艺或新材料、新工艺需要重点控制的工序; (3)质量特性不稳定、质量通病容易发生的工序或部位。 2.2.2 加强工序控制 工序操作是质量形成的必要阶段,在施工操作活动中,工程质量受操作人、材料、机具、工艺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规定的目标。 (1)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点。每一道工序对下一工序来说,是一种产品,凡本工序的质量问题要在本工序内解决,不给下道工序留麻烦。要提高施工人员工程质量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组织技术培训,培养操作技能,既掌握传统工艺,又掌握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素质。 (2)合理安排工序,做好工序衔接。装饰工程通常的操作工序是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湿后干,以防工序颠倒,造成返工修理或交叉污染,影响质量。 2.3 变更控制 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控制,不仅要控制结构安全、防火、环境、室内装饰材料有害气体含量,装饰变更方面的控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否则会形成安全隐患。涉及结构方面的变更,一定要经受力验算;材料替代方面的变更,一定要符合被替代的技术指标和装饰功效,并且要始终保持装饰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2.4 加强关键过程控制监督,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措施 关键控制点是指一些要害问题,指施工中的一些限定性不利因素,或是能使计划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有利因素。要抓住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关键环节以及这些过程环节上的关键点、关键要素。控制好重点的关键部位的施工,专人现场进行监督,运用统计手段,通过排列图、因果分析图、质量直方图、控制图等,分析质量波动及变异原因,判断施工是否正常,评价施工管理水平。比如,设计上要按业主的功能要求尽可能细化设计,给出详细的施工图,并参照标准图集标出详细做法。无标准图集可参照的,特别对于一些特殊的工艺作法和隐蔽项目,应提供详细的细部做法和节点大样图。工程用料上,应标明品种、规格、档次标准和颜色等。一些艺术性强的特殊工艺作法,拆分计算相当复杂,可标明图号,简化为项、个等进行计算报价。关键过程控制的重点在于从众多的目标项目中,选出对全局有决定意义或重大影响的重点目标,作为控制对象,及时掌握重点目标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证重点项目的实现,并促进总体项目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3 结语 建筑装饰的效果直接反映人们对建筑美学追求的品位,而建筑装饰理念是建筑装饰的精髓,所以建筑装饰的个性要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所处的环境相协调。要针对不同情况控制实施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提高装饰工程的质量,以满足人们对美化环境的需求,并达到装饰的目的。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浅析对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项目 成本控制 管理 【论文摘 要】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反映建筑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它是建筑企业全部工作的经济效果的集中体现,是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一项综合指标。所以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原则和方法我们有以下的观点。 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如何适应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成为企业兴衰的主要课题。针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对如何搞好成本管理提出几点思考。 1 当前建筑装饰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成本管理的意识落后。从意识角度来看,工程成本管理应该是一个全员参与全过程的管理。从装饰企业与项目经理部管理层面来说,部分企业没有从企业管理层面加以控制,由于建筑工程推行项目法施工,各工程项目分散于不同的施工区域,企业管理层属于利润中心而不是成本中心,无法对工程成本施加影响。对于项目而言,由于深受合同条款的约束,在保证工程生产方面易于达成共识,对工期成本及项目盈亏却无暇顾及。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就会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效益向生产低头的典型表现。 1.2 内部成本管理层面。从项目经理部内部成本管理层面来说,内部分工缺乏协调与沟通合作,部门之间以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施工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不进行成本分析考核,离开成本管理抓效益的做法,是造成一些单位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亏损严重、发展缓慢的主要症结。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工人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而造成人工费的浪费,如果材料管理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搬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会使工程成本增大。 1.3 应变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市场招标竞争激烈。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盲目揽任务,不惜赔血本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境地;有的企业不计成本盲目铺展,贷款垫资施工,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本核算包括: 1.4.1 预算成本。指根据施工图计算的工程量和预算单价确定的工程预算成本,反映了为完成工程项目建筑安装任务所需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这也是工程项目合同签订的直接依据。 1.4.2 实际成本。指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支出的总和。 1.4.3 目标成本。是指按企业的施工预算确定的目标成本,这一目标成本是在装饰工程项目经理领导下合理组织施工、充分挖掘潜力、采取有效的施工组织计划和加强管理经济核算的基础上,预先确定的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 由于缺乏成本管理中的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动地没有预控地投入。一旦反映在财务帐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这种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2 健全完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 2.1 平衡效益与质量的关系,以工程施工预算和施工组织计划为蓝本。加强质量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质量成本的综合值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 2.2 降低工程成本,通过工期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效益。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 2.2.1 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 2.2.2 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 2.3 围绕施工预算合理划分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对象并建立成本核算明细账。施工预算是确定装饰工程合同费用的直接经济依据,是整个成本管理与核算的中心环节,围绕施工预算分部分项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同时建立成本核算明细帐。 2.4 必须完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走科技创新增效之路。 2.4.1 要建立法人、项目经理部、作业层三级成本管理体系,正确处理三级之间的关系。法人为经营决策、成本利润、资金控制中心;项目经理部为工期保证、质量创优、成本核算、资金回笼中心;作业层为施工生产、现场管理、队伍管理中心。建立以企业法人为核心,项目管理为重心,作业层管理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体系。重点是搞好工程项目“一级管理、两层分离”,一个项目只允许设一个银行帐户,一本财务预算总帐,一本成本物资总帐。作业层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台帐,实行日清月结,能核算出当日成本收支,及时调整估算出当日成本盈亏的管理机制。 2.4.2 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努力形成责、权、利相统一,决策、运行、控制机制相配套的成本制衡机制。完善内部的成本激励机制,按岗位责任、工作目标、成本内容与每个人的工资奖金挂钩,上下浮动,促使全体员工在实现各自成本责任目标的同时,实现整个企业的成本利润目标。将各项直接费用,区分计入当期的工程成本或计入其他期间的成本。 3 加强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3.1 树立“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观念 要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确实把企业的各项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用效益第一的观点来统领企业的各项工作;以效益评先进、选人才、形成人人讲效益,环环抓效益,事事增效益的良好气氛。.要树立以优取胜,以精品工程占领市场的观念。要把建筑产品的工程规模、科技含量、内在质量、外在观感度作为创造精品工程的基础,变为全体员工的一种自觉行动,力求打造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精品工程,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坚持“诚实信用”的原则,力求为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增强企业的认知度和市场活力。 3.2 树立科学决策,化解市场风险的责任意识 科学决策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市场、获取市场份额的头等大事,也是衡量各级管理者水平的试金石。同样的市场,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命运。因此,决策前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决策中集思广益,分析深透,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及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要有充分的思想估计,把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建立起谁决策准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决策不失误。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探析 提要: 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是工程项目中的重要阶段,并对项目经济性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对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以及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项目经济性之间的关系做出探讨,并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进行研究。 关键词: 建筑装饰工程;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特点;关系 一、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市场逐渐得以细分,生产力逐渐呈现出专业化发展趋势,建筑装饰的档次也得到了持续提升。因为我国建筑装饰工程的发展并没有国外的发展案例作为借鉴,所以在我国建筑装饰工程发展过程中,相关行业和产业的从业者需要做出更多的自主思考与实践,对建筑装饰工程做出基本的判断和清晰的定位。与其他的建筑工程不同,建筑装饰工程属于单位工程,它具有独立设计、预算的特征,这也使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体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而言,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需要涉及到多样化的工程材料成本预算。建筑装饰行业中的设计工作、材料预算控制工作等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这让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工作中的经济性分析、经济性评价具有了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作为支撑。纵观整个流通领域或者建材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的经济性。相对于土建工程而言,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所涉及到的材料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特征,从主材来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中涉及到的材料多种多样,并且这些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体现出了更为明显的不固定性,相对应的劳动过程、劳动报酬呈现出上下浮动的特征。另外,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不仅需要满足耐久性需求,而且需要满足装饰效果需求,这就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中的材料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建筑装饰工程领域中的工业化水平较低。虽然建筑装饰工程行业的发展带动着领域中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但是相对于工业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土建工程而言,建筑装饰工程不仅很少采用大型机械和装配化工艺开展施工,并且许多工程细节还停留在手工作业层面,这让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体现出了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从这种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的影响来看,由于建筑装饰工程难以通过控制材料标准实现建筑装饰施工的标准化和资金投入的标准化,所以在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阶段中的费用估算、成本控制工作中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针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所开展的项目经济性分析和项目经济性评价等工作也将面临着更大的难度。最后,建筑装饰工程的生产工艺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许多因素都会导致生产工艺的选择出现不同。而从施工工艺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项目经济性分析与项目经济性评价的影响来看,土建工程相对固定的生产工艺,能够为开展定额消耗构建支撑,而在建筑装饰工程进行中,工程项目与工程项目之间,在对生产工艺进行比较发现,具有较大差异,由此可以判定,这种特征会导致工程成本呈现出较大的浮动。 二、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项目经济性的关系 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工作不仅决定着施工过程中的投资额,而且也对完工之后的维护投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款项都会在施工中得以体现,因此把好设计关,是确保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体现良好经济性的重要基础。首先,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方案会对项目投资产生直接影响。从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来看,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虽然设计阶段的费用在工程总投资的1%左右,但是这样一项工作却至少会影响工程整体投资的75%。其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方案会对项目中所涉及到的经常性费用产生影响。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工作不仅会对项目的一次性投资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项目使用中产生的经常性费用产生影响,如照明、暖通的能耗,保养、清洁的费用等。一般而言,建筑装饰工程中的一次性投资和经常性费用呈现出反比关系,因此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团队需要找到二者的最有效组合,从而确保项目良好的经济性;否则会对项目投资产生一些间接的影响,如由设计不合理问题导致的停工、返工现象等都会导致建筑装饰工程二次投资的产生。最后,从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在项目经济性产生影响的重要性来看设计阶段的经济性分析与经济性评价。为能够让项目造价呈现出更为合理的结构,有效提升项目投资的利用率;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的投资管理效率。应该在设计阶段明确投资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投资控制效率的提升。通过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工作的经济性分析与评价,有利于推动项目实现经济与技术的最优化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先进的技术往往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的工期与质量,但是部分技术会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而在设计阶段对技术和经济的优化结合做出分析与探讨,对于项目综合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 (一)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是以优化管理工作成效为出发点,针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所具有的特点,采用合适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和评价理论,得出定量化的主观效用或者数值结果。针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所开展的项目经济性进行评价,对于确保设计团队做出科学决策有着重要意义。项目经济评价涉及到事前经济性评价、事中经济性评价与事后经济性评价。其中事前经济性评价与事中经济性评价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事后经济性评价则可以为之后的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决策提供参考。总之,从经济性角度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阶段成本费用的影响因素做出分析,可以让建筑装饰工程设计过程得到优化,确保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得到业主认可。 (二)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的原则 1、公正客观原则。在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中,客观性原则要求项目经济性评价过程能够避免受到主观随意的影响,项目评价者应当具备公正无私的立场,从而为设计项目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从而确保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决策者进行正确的决策。2、比较优选原则。在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中,一般会以多个设计方案为评价对象,因此对设计方案做出优化,是项目经济评价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对比优选原则进行过程中,要对项目进行不断的优化,对备选的方案进行比较,并选择最优方案,以确保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呈现出最优化的特征。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原则主要体现在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评价指标的构建方面,在此方面,评价指标需要体现出定量化的特征。同时,项目经济性评价需要从宏观角度,对评价对象以及各个要素做出系统分析,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对项目经济性评价结果做出准确反映。另外,针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所作出的评价,需要在能够实施和落实的基础上才能够体现出相应价值,因此经济性评价的可操作性也是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的方法 国内外评价方法和评价理论的发展,为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可以用于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项目经济性评价的方法可以归为四类:首先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如Delphi法、逻辑选择法等;其次是数学方法,如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再次指数法和经济分析法,如费用效益分析法、线性分析法等;最后为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分析方法,如计算机仿真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综上所述,我们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从业人员,需要认真地去研究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项目经济性的关系、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项目经济性评价,以合理的方法来应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对于提升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项目经济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使建筑装饰行业和产业获得快速的良性发展。 作者:陈祥 单位:深圳深港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建筑装饰工程流程精细化管理分析 摘要: 近年来我国建设部高度重视建筑装饰工程的流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关系到居住者与使用者的长期使用效果,也会影响使用单位的经济效益,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本文中笔者以建筑装饰工程管理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建筑装饰工程流程管理中做好精细化管理的措施,提高建筑装饰工程质量,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建筑装饰;流程管理;精细化 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带动建筑装饰工程的进步发展,这也对建筑装饰工程流程管理提出更多、更细的要求。精细化管理则是成熟的管理理论,在装饰工程流程管理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可以有效提高装饰工程管理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装饰工程流程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提高施工管理质量。 1.建筑装饰工程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逐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工程管理规范不断完善,工程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现今国家对工程管理质量标准与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前景良好。而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中科学合理安排工程管理也是重中之重。工程管理是对工程从初步策划到运行运营全过程管理,工程管理中除了考虑成本还要思考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三者缺一不可。建筑装饰工程管理内容较多,如果没有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会造成建筑装饰工程出现质量隐患,严重时直接延误施工周期。工程管理中依据管理标准进行,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保证建筑装饰工程行业顺利发展。做好相关研究工作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加快和谐社会构建。 2.流程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2.1材料管理要点 装饰工程施工对材料有着严格要求,保证所选材料价格适宜、质量过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美价廉。材料精细化管理(如图2)所示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材料封样要点,设计单位提出所需材料的详细要求,施工单位依据这些要求进行初步采购,向甲方与设计方提交材料样板进行确认,同时封存样本做好后续材料采购的标准与依据;采购要点,依据材料封样的标准,施工单位在核对好图纸中材料的相关数据后,安排进行采购。尽量一次性采购到位,避免二次采购或是再次采购无法满足现场需求情况,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材料领用要点,根据装饰工程市场现场情况与进度合理安排材料的仓储工作,依据材料类型安排进场。对于短期使用的材料安排在易取地方。库管员抽检安排进场的材料,并将抽检结果上报;造册登记进场后的材料,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图放置材料,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做好覆盖遮挡工作,避免材料受到雨雪等天气影响。 2.2技术管理要点 重视技术交底,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完成相关技术交底工作。确保管理人员明确图纸中装饰设计的内容,包括技术节点、选择材料及工艺做法等。技术交底时让施工技术人员与工长详细了解施工工艺、明白材料性能与指标,特别是新材料、新技术时;不断优化施工流程,施工管理人员根据已确定的施工图纸优化与调整施工流程。施工方依据自身考虑与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流程,将图表打印出来,方便施工管理与再次核查;最后对设计图纸中不合理的施工环节点及时纠错和优化,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益。 2.3监督管理要点 装饰工程质量直接牵扯到后续使用及居住情况。良好的装修施工可以给使用者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耐久美观装饰可以提高建筑质量。装修过程中质量控制监督工作中采用精细化管理,通过全面、标准的管理,有效管控与监督装饰质量。装饰工程开始前施工方与技术方全面审查施工图纸,并了然于胸,避免出现图纸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明确装饰工程质量管控目标,按照合同细则要求,依据施工标准进行。严格管控施工工序质量,安排专职管控人员管理与监督工程质量。 3.建筑装饰工程流程管理的其他措施 3.1提高技术素养 装饰工程施工中都是通过专业人士操作,达到严格控制每个环节施工质量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做好队伍人员管理。首先,为保证施工质量,通常会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将培训成绩与工资挂钩,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人员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其次,实际施工中,为达到施工质量要,求则是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施工技术;最后,做好人员筛选,选出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需求,具备严谨工作态度的专业人才。 3.2控制施工进度 目前建筑装饰工程多采用承包制,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循建设单位工期规定制定施工计划,此外还要综合考虑装饰工程施工环境、机械设备等,进而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结合工期要求与其他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前期准备与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各类因素,比如施工队伍因素、施工方案等,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优化施工流程与调配合理资源,降低施工成本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3.3做好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只有做好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障施工安全。因此,在施工中要加大宣传安全施工管理理念,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做好施工监督管理。在这过程中,一切施工操作要严格按照施工管理条列规定进行,如在进行较为危险的工作时,必须由专业培训过的,能够熟练掌握的专业人士进行施工;其次,落实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防护工具以及安全设施,定期安排专业人士对这些器具进修检查和维修,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对于在一线负责生产建设的领导或负责人,要严格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定期加强安全培训,进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装饰工程是一项系统的、繁琐的工作,需要各单位相互配合,因此实际施工中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同时不断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质量,不能有一丝疏忽,造成质量安全隐患。精细化管理理念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将其引入到建筑装饰工程流程管理中,有助于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党银志 单位:陕西新荣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综合实训思考 摘要: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对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但通过这几年的代课,发现学生水平下滑明显,已经发挥不了这门课的作用。因此我通过调研,整理归纳了一些我的想法,与诸位老师探讨,找到问题所在,尽快改变现状。 关键词: 建筑装饰;综合实训;责任 《综合实训》课程之前的名称是《毕业设计》,更改于2010年。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综合实训》课程2007年以前开设于三年级的第六学期,持续时间从三月底到六月中旬,基本是3个月的时间,每位同学需要独立完成施工图一套、4-5张效果图、两张展板、预算书一份、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一份。2007年以后,由于教学改革以及在“加强实践环节、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指引下,第六学期学生全部去企业顶岗实践,《综合实训》课程调整到了第五学期的后半学期,教学时间压缩到五周,相对应的教学内容相应也压缩。首先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组3-4人;其次取消了施工图绘制的训练,施工图由老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提供,但必须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最后在有完整施工图的基础上,每组学生绘制3-4张效果图(不需要出展板,只要打印成A3册就行),预算书一份、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一份。2016届学生的毕业答辩已经完成,对照这一届学生和上几届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付的成果,我心里沉甸甸的。学生水平下降之快超出了我的预想,到底是何原因呢?通过我与其他教师、学生的交流、沟通,总结出如下原因: 一、生源质量问题 我们学校生源有两类,一类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一类是职业高中毕业生,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高考,录取到我们学校后各自组班。从2012年开始,增加了自主招生这种形式,且自主招生的规模逐渐加大,比例从当年占应招生人数的10%到现在的50%,计划到2017年,全部改成自主招生的方式。所谓自主招生,就是高职院校自形做主招生的考试,由高职院校根据本校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的要求,自主决定考试具体方案,组织对考生进行文化课和综合素质测评。考试时间安排在1月,3月底前就能完成录取。已由高职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得再参加当年6月份举行的高考,未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当年高考。参加我们学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不论是中职生、职高生还是普通高中生,都是文化水平偏低的学生。由于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传承,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够坐办公室,不要风吹日晒。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只能靠多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初中升高中时,选择上中职和高职的就是初中时后三分之一的学生;升大学时,选择上高职的尤其是走单招这条路的,是高中阶段的后三分之一。只要有希望升本科或专科的,都不会选择高职院校,这从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就能看出来。所以招来的学生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几乎为零,理论知识基本听不懂。而本课程又是一门综合课程,在专项课程都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完成好本课程。 二、教师实践能力不够 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这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门课程,是对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同时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准确的把握,对综合实训的内容理解透彻,这都需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尤其是需要编制的建筑装饰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其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布置图,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根本就无从下手。对装饰工程来说,同土建工程是有一定区别的。土建工程绘制平面图时场地上什么都没有,是空地;但装饰工程是在土建已完工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的,现场情况已然不同。但现在绘制装饰施工平面布置图的所有规则都按照土建执行,与实际不相否。例如施工用水,部分水源可以从已完工建筑中直接使用;部分贵重材料也可以堆放在建筑内,无需另盖临时建筑。若无实践经验,很容易照搬硬套土建那一套,指导学生时容易出错。 三、教师的责任心欠缺 从近几年的《综合实训》课程指导情况来看,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也很重要。最初做《综合实训》训练时,施工图纸是由指导教师提供。当时制定的原则是图纸的建筑面积应在1000m2以上,装修内容应包含建筑装饰工程的10个分部分项工程,总造价应在300万以上。因为太简单进度计划就无法绘制流水施工。但是后期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图纸时,打破了这一要求。学生为了预算简单,选择的都是一些简单装修图纸,面积200-300m2,造价30-40万,没有地形图,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时随心所欲,起不到实训效果。究其原因,是老师开始把关不严,责任心不够导致的。 总之,首先由于教学时间的缩短,导致学生需完成的任务减少,不能够很好的检验前两年半的教学效果。其次由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尽量不要让学生留级,尽可能让其毕业。导致学生有恃无恐,不认真对待这次实训,得过且过,完成的作品低劣。再次是教师抱怨学生素质差,教授时有所懈怠,没有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最后教师没有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方面下功夫,打铁还需自身硬,尤其面对的又是这样的学生,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如何改变目前的状况呢?首先学生生源质量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以及考试规则的变化和适龄上学人数的减少,招生到400多分学生的机会很小,所以改变生源质量这种方法显然行不通。那我们就从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调整授课内容着手。根据学校的统一规划,每年每个学院选派2-3名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每人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年,基本5年可以轮一回。同时按照现在学生的水平,重新调整授课计划和内容。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擅长,分工合作,不吃大锅饭,将三块内容的分工上报指导教师,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细化评分细则,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随即给出成绩,不允许缓缴,不按时交作业者这部分成绩为零。总成绩由效果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和答辩四部分组成。这样就不会出现到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大部分同学还在画效果图或写预算书的境况。通过这些手段,相信明年的成绩会有所提高。 作者:任雪丹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建筑装饰工程幕墙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1建筑装饰工程中石材幕墙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就石材幕墙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就笔者在温州市华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多年来的工程建筑经验来看,石材幕墙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设计阶段、安装阶段以及材料检查阶段存在质量控制问题。 1.1石材幕墙在设计阶段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 石材幕墙在设计阶段,往往容易受到忽视,很多建筑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对石材幕墙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在施工设计方案上,甚至没有提及石材幕墙的选用问题。这样一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石材幕墙没有明确规定,石材幕墙的选择上不注重质量问题,随便采用石材幕墙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这样一来,根本无法保证石材幕墙质量,以至于整体施工质量也无法保证。 1.2石材幕墙在安装阶段存在质量控制问题 石材幕墙安装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整体架构设计上,这是石材幕墙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石材幕墙在进行整体架构时,要确保各个支撑点的牢靠性,各个关键部位的焊接要保证质量,对每一个关键部位的焊接都有着严格要求。但石材幕墙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很容易忽略这一点,对各个关键部位的焊接较为粗放,甚至有些关键部位出现脱焊现象,这样一来,石材幕墙在使用过程当中,极易出现安全隐患,造成工程事故发生。 1.3石材幕墙在材料检查阶段存在质量控制问题 石材幕墙在材料检查阶段最为主要的质量控制问题则在于对材料质量检查的不认真,忽略材料质量,很多石材尺寸及规格与实际需要不符。这样一来,石材幕墙的材料不符合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石材幕墙的承重力以及自身的强度要求根本无法满足建筑需要,从而频发工程事故。 2建筑装饰工程中石材幕墙的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当下建筑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石材幕墙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于这一情况,加强石材幕墙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了建筑装饰工程的发展,也关系到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更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保证的一个关键环节。就石材幕墙的质量控制问题来说,本文主要结合了温州市华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德建筑装饰工程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加强石材幕墙质量控制的措施,以供借鉴和参考。 2.1加强石材幕墙施工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于施工设计方案的一个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设计方案中关于石材幕墙有着明确质量规定。在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前,对于石材幕墙的选择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提前的设计,确保石材幕墙能够更好地辅助建筑施工,并且对石材幕墙的实际质量进行严格质检,确保石材幕墙的质量问题以及施工的安全问题。同时,在设计阶段还应该注意到石材幕墙的原料质量,这是关系到石材幕墙质量的一个关键。因此,在进行石材幕墙施工设计阶段,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测,确保石材质量。在进行石材幕墙焊接过程中,要注意到各个关键部位的焊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石材幕墙设计,确保石材幕墙的整体性能优良,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装饰工程当中。 2.2注重石材幕墙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石材幕墙在安装过程中,涉及到石材幕墙安全的因素很多,对于这一过程,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石材幕墙安装过程,对于石材幕墙在接下来的建筑装饰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的一个基础,若是石材幕墙不能保证质量安全,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进行石材幕墙安装过程时,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采取专人负责质量安全检测,确保石材幕墙安装质量。同时,对于质量不合格的石材幕墙,要坚决采取强制性措施解决,不能得过且过,一定要严把质量关。 2.3石材幕墙安装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测 石材幕墙安装后,针对于石材幕墙质量,必须进行严格检测,就石材幕墙各个关键部位的焊接,以及石材幕墙整体材料质量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才能够投入到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当中。石材幕墙安装后的质量检测,是对石材幕墙整体检测,关系到石材幕墙的每一个部分。安装后的质量检测,对于确保石材幕墙质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认真落实,不能有丝毫马虎。 2.4提升石材幕墙质量检测队伍的专业性 石材幕墙质量检测是由工作人员来完成的,进行质量检测的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石材幕墙质量,因此,加强石材幕墙质量检测队伍的专业性,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化石材幕墙质量检测队伍,是提升石材幕墙质量的重要举措。就拿温州市华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来说,针对于石材幕墙的质量控制问题,成立一支专业化的石材幕墙质量检测队伍,每一个质检人员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化知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能够按照石材幕墙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检测,确保石材幕墙质量没有问题。这种专业化检测队伍的建立,要求每一个质检人员持证上岗,落实责任制度,并且根据相关规定制定质量检测章程,实行问责制,确保了质检人员在质量检测过程中,严格执行,不敢有丝毫马虎。 2.5建立健全石材幕墙质量检测标准制度 针对于石材幕墙质量对当下建筑行业的影响,有必要进行其标准制度的制定,以制度来保证石材幕墙质量控制,这对于促进石材幕墙质量以及建筑装饰工程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规章制度是石材幕墙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的保障,明确的制度可以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彻底解决石材幕墙质量问题,确保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石材幕墙质量问题对装饰工程整体施工来说具有重要影响,石材幕墙质量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如何确保石材幕墙质量问题,成为当下建筑装饰工程关注的焦点。对此,我们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石材幕墙在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控制,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建筑装饰工程的发展。 作者:陈松光 单位:温州市华意市政有限公司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建筑装饰工程水电安装过程质量问题 [摘 要]高层建筑装饰中水电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对于整个装饰装修水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日后业主使用过程中,也将有着深远的影响。该文主要从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的问题入手,针对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目的是提高我国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建筑装饰;水电安装;质量控制 引言 水电安装工程质量,一方面受到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制约,同时受行业相关标准指导,使得工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法可依并且有据可循。所以重视建筑企业自身的质量控制,才能实现水电安装工程质量的根本性提高。 一、吊顶内管线的排序质量预控 1.1 吊顶内管线的排列 管线需要依据图纸设计来施工,因此在施工前首先要保证施工图的正确与合理,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布局,吊顶内管线的施工图纸与方案,通常由施工单位自行设计,那么会有一个比较常见又特殊的问题,即管线的安装工作并非只有一个施工单位来做,有时几个施工单位会合作施工,也就是说,会有几张不同的施工图纸,几份不同的施工方案。到底该以哪个施工单位的安装计划为依据进行施工,成为问题,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装纰漏致使管线排列杂乱无序。另外,施工图纸中的标高只是一个约数,而非精确数值,通常与建筑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管线重叠交错的现象,给后期的维护工作带来不便。事实上这也不全是施工单位的人为失误,任何建筑工程的水电安装,都难免会出现此类问题,我们只能尽最大能力去避免。在施工之前便要选择最好的安装技术和安装方法,以此来保证吊顶内管线的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安装质量。 1.2 解决吊顶内管线排列问题的具体措施 (1)应用重叠图的方法发现问题。具体做法是,根据每个预埋管线的区域,找出某一层的施工图,把这份施工图当作底图,以作对比之用,然后再找出每一层的管线(电、水、风)图。一般主要存在问题的管线是桥架超过100mm,管道在DN50以上,把存在于同一层图纸的这些可能出现问题的管线,复制到之前选出的底图的相同位置,为了更好地区分各类管线的种类,应在底图上将其标注成不同的颜色;(2)灵活运用断面图解决问题。断面图与重叠图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重叠图主要是让施工人员对问题予以判断和了解,而断面图的主要作用是,让技术人员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换言之,重叠图是发现问题的关键,而断面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一层楼层都有管线比较集中的地方,查出此处的梁标高,以及这一层的楼层标高,在“综合管线图”中标注出重叠位置,查出管线重叠密集区域的建筑建构尺寸,并做出断面图。各技术人员全面考虑管井空间、吊顶高度、施工空间、维护空间等一系列问题之后,制定出管线施工方案。通常管线的排列顺序是,最上层是电缆桥架,中间层布置各类有压管,安装风管要开风口,安装雨污水管要放坡,最下层最好布置那些容易渗漏造成污染的管线,安装时首先要考虑大管和有压管道,再考虑小管和无压管道;(3)审核确定。细化断面图,准确标注各管道间的尺寸并调整“综合管线平面图”,确认无误后将图纸传至各施工班组,要求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施工。很多管线系统不仅有明敷要求,同时又有暗埋要求,在预埋阶段控制管线的布局,能够很方便地将结构内的管线安排在工程后期安装的设备管线的四周,因此在后期安装设备管线时便不需要频繁调整布局,基本可以保证前期预埋管线与后期安装的设备管线之间的统一。 二、建筑电气预埋电管定位质量预控 为保证建筑空间的美观,电气管线通常会预埋在砖墙和钢筋混凝土内部。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砖墙位置,然后把电管定位在砖墙内,这是传统的预埋方法,虽然不会造成电管外露,但又出现新问题:预埋电管时,砖墙还没筑好,等到筑好后,要想把管线引至墙面,就必须要接上弯管,而弯管会影响接下来的工序穿线。不像建筑施工图,电管图纸是根据施工底图设计的,普遍会和正式建筑施工图有差值,预埋定位不准的问题就是在偏差中发生的。为保证电管定位准确,通常会采用以下方法。 (1)对比水电图纸与建筑图纸,把后者的户内隔墙,分户墙和外墙的厚度在水电图纸中予以标识,要查看砖墙是在梁的中间还是边上,分别对比两份图纸的门窗预留孔洞和砖墙的位置是否统一;(2)如果对比后两份图纸存在偏差,要以建筑图纸为依据进行调整。因为水电图纸只是根据施工底图设计的,而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对门窗孔洞做出适当的调整,而这些调整通常不会在水电图纸中显示出来,所以容易造成偏差;(3)通过上述两个步骤的对比并做出调整后,施工人员可以很清楚筑成后墙体的厚度以及位置,因此水电管线的定位也会更准确,保证了施工质量,当然,仅仅考虑这些不够的,还要想到混凝土和墙体的施工质量是否会受到管线埋设的影响,以及墙体厚度是否会影响管线的埋设。如果墙体较薄,且墙体两面都要接电管,那么两根电管应该顺着墙体竖向错开,相互间保持距离,以此防止墙体在切槽时被切穿;(4)电管通过梁进入到砖墙内,通常,电管外边缘和墙面的距离是10~20mm,因为电管埋在砖墙内的深度非常浅,所以在电管直接进入砖墙时,基本不会影响砖墙内部结构。由于电管和墙面之间保持了一定距离,在补槽之后基本不会影响抹灰墙面的施工质量。倘若管线是成排进到墙体内的,那么管线之间的距离一定要在20mm以上,以保证给混凝土的渗入留出充足的缝隙,也就保证了墙体的质量。 三、水电安装需注意的细节 (1)为确保用电安全与方便,电气工程师首先要设计出专业的电路图,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布线施工;(2)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以及材料的选择和质量,都会影响电路安装:(3)在电源开关的安装处,标注好水平线,以此保证各个电源开关的排列整齐,开关和地面之间的距离通常在1.2~1.35m之间,墙面插座,如接线板、电视机、台灯等和地面之间的距离,通常在0.3~0.4m之间。但是洗衣机的插座要离地面1.2~1.5m,如果距离太近无法起到防水效果;(4)如果用户有环绕音响的需求,必须留出音响线;(5)比施工图纸更加直观的是,电路改装完成后,装修公司出示的水电图纸,记得拍下来,以便查看整个电路情况;(6)全部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不仅要检查通电情况,还要给用户一份详细完整的电路配置图;(7)在完成水管安装后,封管工作必须要在试压机减压3小时左右再进行;(8)应尽量缩短排水管和出口的距离,管道越长坡降角度就要越大,排水管的材料要保证质量;(9)地漏和下水口的封闭工作要在施工前就做好,避免砂石、泥浆等堵塞下水道;(10)当水管安装结束后,为避免后期技术人员进场施工时破坏水路电路,必须要在墙上做出安装完成的标志。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水电安装的工程质量在建筑工程中规定总体质量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官方和内部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许多工程中, 仍然有着各种各样水电安装方面的质量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加强质量管理,实现修饰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前提条件下,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前,人们的生活只是为了解决温饱,现在人们开始关注自己是否住的舒心、工作的是否舒心,这就对室内建筑的工程质量要求得更加严格了。但是,当前的建筑装饰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适应人们越来越苛刻的生活标准,加强装饰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已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装饰施工;方案;质量;进度控制 在装饰装修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的控制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评优影响很大,也对建筑产品使用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很大影响;一旦装修工程需要返工或修复,会给用户和业主单位带来较大的麻烦。因此,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在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装修工程施工的特点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以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为载体,在建筑表面敷设装修装修层,以达到美化居住环境、优化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目的。其施工作业多在室内,施工受到建筑空间的限制,施工中工序平行、交叉、搭接频繁,交叉施工,造成不安全因素多。加上我国现代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呈现出设计风格多样化、建筑材料品种繁多、施工工艺和技术多样性等特征,导致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明显增大。特别是在一些高品质住宅的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同一空间内需要进行多种工艺、多道工序才能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而对于细节问题的控制则是决定总体质量的关键。另外,在国内现阶段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手工作业仍然占据主体,而机械化程仍然相对较低,这样不但降低了施工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出现较多因人为因素而形成的施工质量问题,这是在今后发展中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2装饰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施工控制是指在施工现场对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其目的是在产生不合格品之前能够采取措施纠正可能的偏差,同时在施工现场对成品进行适当的保护,以确保向业主提供满意的装饰质量。施工控制的范围包括从进入施工现场,以及收到所需的原材料与零部件时起,直到成品保护并使顾客满意接收为止的全部质量管理活动。施工控制强调按“规范”施工,以“工序”为控制点,以“预防”为目的,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目标。在施工现场,强调对质量进行预防与控制。预防性的要求是针对整个住宅装饰装修工程的全过程,而不是针对这一过程的个别阶段。 2.1严把材料质量关,做好材料质量检验 装饰材料是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正确地选择,合理地使用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装饰材料既要内在质量,又要外观质量;也就是说内要结实,外要漂亮。目前装饰新材料层出不穷,品种多,种类复杂,材料来源也往往变化较多。因此在施工前,对装饰材料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2.1.1装饰材料品种多、颜色、花纹、图案又很复杂,为了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必须按设计要求选用材料。 2.1.2所用的材料(包括半成品),必须符合现行有关材料标准规定,严防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确保材料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 2.1.3对进场的材料要加检查验收,验品种、验规格、验质量,若发现材料来源变化、技术指标差异或质量出现异常要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对人体有损害的材料,除做质量检验外,还需进行有害成份检测分析。 2.2工艺及技术的控制 技术方面应该严抓隐蔽工程的检查工作,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装饰工程的质量。施工中加强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对正在施工的部位及工序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建筑装饰隐蔽工程、工序间交接检查验收,保证在施工过程控制好重点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施工工艺的先进合理是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试验,编制工程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管理方案,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依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全面正确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合理选用和设计保证质量与安全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设施。 2.3变更控制 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控制,不仅要控制结构安全、防火、环境、室内装饰材料有害气体含量,装饰变更方面的控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否则会形成安全隐患。涉及结构方面的变更,一定要经受力验算;材料替代方面的变更,一定要符合被替代的技术指标和装饰功效,并且要始终保持装饰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2.4加强关键过程控制监督,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措施 关键控制点是指一些要害问题,指施工中的一些限定性不利因素,或是能使计划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有利因素。要抓住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关键环节以及这些过程环节上的关键点、关键要素。控制好重点的关键部位的施工,专人现场进行监督,运用统计手段,通过排列图、因果分析图、质量直方图、控制图等,分析质量波动及变异原因,判断施工是否正常,评价施工管理水平。比如,设计上要按业主的功能要求尽可能细化设计,给出详细的施工图,并参照标准图集标出详细做法。无标准图集可参照的,特别对于一些特殊的工艺作法和隐蔽项目,应提供详细的细部做法和节点大样图。工程用料上,应标明品种、规格、档次标准和颜色等。一些艺术性强的特殊工艺作法,拆分计算相当复杂,可标明图号,简化为项、个等进行计算报价。关键过程控制的重点在于从众多的目标项目中,选出对全局有决定意义或重大影响的重点目标,作为控制对象,及时掌握重点目标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证重点项目的实现,并促进总体项目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2.5加强室内装修环境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中,必须将环境质量控制纳入其中,施工单位在保证成本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无毒、无污染的装饰装修材料。例如,在现场制作造型门、家具、套口时,尽量选用环保性能较为理想的免漆板或成型家具板。在墙壁的粉刷时,乳胶漆尽量选用较为知名的品牌,而且要注意后期的开窗通风。如果建筑室内装修,当多次重复使用同一设计时,宜先做好样板问,并对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当检测结果不符合规范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3结语 建筑装饰的效果直接反映人们对建筑美学追求的品位,而建筑装饰理念是建筑装饰的精髓,所以建筑装饰的个性要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所处的环境相协调。要针对不同情况控制实施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提高装饰工程的质量,以满足人们对美化环境的需求,并达到装饰的目的。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试论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重要性 摘 要:现阶段经济水平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都在不断提高,这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建筑装饰公司应运而生,起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同时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文章首先对建筑装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进行分析,然后对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关键词:建筑材料;装饰工程;重要性;作用 建筑工程设计是一种技术文件工作,主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未正式施工之前进行。设计者根据实际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标准与要求进行设计工作,最终对相关项目的技术与经济要求进行有效实现。拟定安装程序、装饰装修、设备等所必须的规划方案、图纸以及相关数据等都是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际进行设计工作时设计者比必须对上述内容进行充分结合与考虑,促使设计工作发挥真正的作用与意义。 1 建筑装装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以及选择 社会以及经济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的繁荣与发展是其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建筑形式也可对科技发展水平进行充分诠释与表达,历史人文装饰也可通过建筑以及建筑装饰进行充分体现。建筑历史与人类历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建筑也在进行不断发展,建筑发展也在不但推动人类进步,因此,建筑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建筑材料的发展也受到人类发展的直接影响,建筑装饰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主要包括科学技术以及艺术等。装饰装修可对科学技术以及艺术功能进行充分利用,最终实现满足创作的目标。装修不仅可对建筑物本身外观进行有效改变,还可对内部结构进行及时的修补或维护,最终起到有效延长建筑物使用周期的效果。建筑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技术性,因此对设计师有较高的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设计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同时设计师还要不断对自己进行充实,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道德水平,满足时代的发展与需求。每一阶段的施工工艺都有自身具备的特点,只有对建筑材料的化学特征以及物理特征进行充分了解,才可以促装饰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达到最理想的装修效果。 1.1 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地位 建筑装饰材料不仅是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也是装饰工程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可最为装饰工程的前提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建筑装饰工程的整体效果以及整体质量有直接影响。这要求我们在实际进行装饰工程时必须对建筑装饰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检验,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的才可以投入使用。该种做法可对相关工程的装饰质量进行保障。相关设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一定要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对装饰工程的时间以及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相关知识对工程的顺利实施有促进作用,有效避免二次施工现象的发生。 1.2 装饰材料的选择 装饰工程需要大量的装饰材料,材料费用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占据绝大比例。装饰材料的选择对装饰工程有直接影响,同时对装饰成本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实际进行装饰工程时必须对装饰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对装饰材料功能进行充分利用,促使其发挥最佳的作用与效果,该种做法还可以对装饰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促进相关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实际对装饰材料进行选择时我们可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标准进行,我们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并进行仔细分析。 (1)建筑装饰材料的功能与装饰场合的一致性。不同建筑物在实际进行装饰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实际进行装饰工作之前必须对相关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然后根据相关要求与标准对装饰方案进行设计,该种做法不仅有利于装饰工作质量的保障,还有利于装饰工作的顺利进行。防火、防潮以及声、热等都是装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进行建筑材料选择时为对其功能性进行有效的保证,必须选择与建筑空间相符合的材料。公共场所人流较为集中,在进行建筑装饰时需要选择建筑材料有一定要求,耐磨性好以及易清洁的建筑材料适合对公共建筑物进行装饰。对于厨卫等建筑而言,需要装饰抗污力强、防水性强以及防滑性能较强的建筑材料。(2)考虑装饰建筑物的类型与档次。建筑装饰需要根据建筑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建筑类型也会对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有直接影响。在实际进行装饰工作时需要对线条、色彩以及质感等因素进行考虑,上述因素对相关建筑整体效果其决定作用,为实现最佳装饰效果,必须将建筑类型与装饰材料进行充分结合。(3)考虑建筑装饰材料的耐久性。力学性能、物力性能以及化学性能是衡量建筑装饰材料耐久性的重要标准。根据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来看,耐久性对建筑装饰工程的整体质量有促进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后对建筑装饰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4)考虑建筑装饰材料的经济性。现代社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是现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经济效益与人才管理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实际进行装饰工作时对建筑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是是实现相关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可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国取得优势。工程装饰总投资以及工程完成后的后期维护费都属于建筑装饰工程经济性的考虑范畴。可在必要时对投资进行适当的增加,从而达到有效减少维修费用的目的。为实现对总体经济性进行保障的目标,必须在实际施工中对施工速度进行保证,将工期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同时保证装饰材料的供应充足。(5)建筑装饰材料的环保性。要做到装饰材料不会散发有害气体、有害辐射、生霉、变锈,遇到火灾发生时不会因为火而产生有害气体,保证装饰材料对人体无害且环保。 2 建筑装饰材料的功能 2.1 装饰功能 装饰材料的质感、纹理以及色调可对建筑物内外墙装饰起衬托作用。我们可以将质感单纯的理解为质地和感觉,装饰装修材料的质地与感觉对整w建筑装饰建筑的质量起决定作用,因此一定要结合实际对装饰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装饰材料色彩对建筑外观有直接影响,合理的色彩搭配会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可对城市精神面貌进行直观展现,最终对人们心理产生影响。 2.2 保护功能 建筑装饰不仅可对建筑外观产生影响,还对建筑质量以及建筑使用寿命的保障有积极作用。对维修成本有效减少,最终实现相关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3 室内环境改善功能 如果建筑物内墙和顶棚使用石膏板进行装饰,能调节室内空气的湿度,改善居住环境,像地板的材质就能决定室内保温程度,地毯能有效地隔声、隔热,使居住的人感到舒适的同时还改善了居住的环境。 3 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作用 (1)优质的建筑装饰材料可对建筑物的使用周期进行有效延长,建筑表面长时间暴漏在外界环境中,阳光以及灰尘等物质对会对建筑表面造伤害,不仅影响建筑物外表,还对质量有一定的破坏。建筑装饰材料可对上述现象进行有效改善,用在建筑表面可对建筑起到一种保护作用。(2)建筑装饰的不同功能可以通过建筑装饰材料来变现,建筑装饰材料种类繁多且装饰性能也不尽相同,使用不同性能的装饰材料可以有不同的功能。(3)建筑装饰材料品种颇多分为:外墙、内墙、地面、吊顶、屋面等多种装饰材料,所以,在选择装饰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装饰材料的经济性、实用性、美观性的综合体现,这对建筑装饰工程的总造价、建筑物的艺术观赏性等有着深远的意义。 4 结束语 一个完整的装饰工程的总成本中装饰材料就能站到近七成左右,所以,参与装饰工程的所有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都应该掌握装饰材料品种、功能、特点、质量等内容,还应该熟悉市场变化趋势,保证在未来的设计中能够掌握流行趋势,设计经济实用的项目同时又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摘 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实现装饰效果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美观以及人们的居住感受,因此,重视并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入手,对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具有施工工序多、技术难度高等特点,其质量控制需要以多方面的措施来奠定基础。因此,在建筑的装饰装修过程中,要对工程的施工全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使用者的装修工程 ,提供工程整体质量。 一、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建筑装修施工质量,保证了建筑投入使用后的正常运行,保证了建筑工程最后的安全性和整体性实现。强化质量管理,则为建筑装修施工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所谓的建筑装饰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更加有效的对于建筑工程的主体构造进行保护,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的主要功能进行补充与完善,而对于建筑工程的美化作用仅仅是其主要内容的补充。其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的M行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或者是物品来对于整个建筑的表面和部分空间进行装饰修饰。 建筑装饰施工有着多种分部工程,包含着:地面、抹灰、门窗、吊顶、饰面板、涂饰、细部等。装饰,是将艺术加工放在具体的生活用品及环境中。自此,装饰施工要在建筑结构主体的基础上,对于建筑表面的装修层进行。装饰工作中,有着较为复杂的工艺,规定的施工空间和多样的施工交叉项,因此,其不安全方面也有所增加。另外,建筑风格迥异,装饰材料繁多,使得建筑装饰施工工艺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是,装饰工程与建筑本身不同,通常会随着使用者的审美品位以及当时的审美观点而出现很大的差异,并且通常还会使得其自身的使用周期较短,因此工作人员采取因时制宜、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就极为必要了。 二、建筑装饰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关注并重视建筑装修施工质量,以质量管理为有效依托,实现建筑装修施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是建筑企业必须认识到并具体落实到施工当中的重要内容。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有着自身独特的管理特点。在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的管理特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首先理解的是,这一工作往往需要以建筑工程的大体结构为前提。例如许多建筑装饰工程的涉及内容范围较广,并且往往还会涉及到天文、地质、人文、环境、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其施工特点主要有:一是受建筑空间限制;二是施工工序复杂,常交叉施工,造成不安全因素;三是建筑装饰装修风格各异,装饰材料多样化,施工工艺多样化;四是人工操作多,劳动强度过大,滋生不安全因素。 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做好事先沟通 由于建筑装饰工程是一项涉及到较多领域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开始施工之前,就必须要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方案、材料、设备等等。 企业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过程质量控制时首先应当做好相应的事先沟通工作。企业在做好事先沟通时首先应当注重在工程动工之前,和业主与第三方来针对已制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足量的讨论与沟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明确装饰工程方案中的的所有细节和施工要求。项目负责人要 携施工者对设计图进行充分了解,使得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科学合理。除此,工程部门对于不同工种的施工人员的开工前教育培训工作要根据施工项目开展状况积极进行,从而使得施工者能够对施工技术及质量的要求把握到位。 2建筑材料控制工作 装饰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建筑市场新型材料多样丰富的当下,只有确保材料有着良好的质量,并保证其装饰材料质量标准符合规定,同时对进场材料质量的监控和验收工作严格到位,避免材料以次充好,才能使得装饰达到较好的效果。其次,施工企业在建筑材料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进一步的落实材料选用工作,并且在这一前提下按照相应的标准选择质量优秀和无污染的材料,并且通过对于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环保要求。 3优化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施工工序的质量是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的质量,因此要做好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由多个工序共同组成的,各工序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做好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控制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工序的开展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相关工艺规程,做好质量的检测工作,保障每道工序都符合规范标准。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流程是正常施工的保证,因此,要对每一道工序加强质量检测,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对工序的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从而保证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4施工环境监测工作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需要着眼于施工环境的监测工作。 装饰工程企业在优化施工环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于环境进行人为的控制和调节。施工企业在施工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加强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环境的检测,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及时的根据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其次,装饰工程企业在优化施工环境的过程中应当对于不同季节的施工工程采取不同的环保措施。例如当企业在冬季进行工程施工时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需要提前制定保温或是升温的方案,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火灾隐患的预防工作,从而能够起到达到最优的施工效果和环保效果。与此同时,施工企业在施工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采用先进的设备及时检测环境的变化,来对于特殊天气能够提前做好准备,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取得更加良好的环境监测效果。 5做好从业人员培训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建筑装饰装修涉及到工程学、建筑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施工工序繁多,工艺复杂,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高素质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人才。施工企业在做好从业人员培训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加强专业技能和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有效的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并且其整体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其次,施工企业在做好从业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的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多渠道培训就能够有效的壮大建筑人才队伍建设并且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成本。 6完善后期监管系统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后期监管系统。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对装饰装修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施工标准之后才能给予竣工资格,严格把控最后一道程序,做好装饰装修工程的监督,防止其出现安全隐患对整体建筑产生威胁。在验收之后进行组织交流,针对所发现的装饰装修工程出现的问题做出总结,为以后的装饰装修工作积累经验。从而能够针对所发现的装饰装修工程出现的问题做出总结,最终可以取得更加良好的质量管控效果。 三、结束语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需要从多方面出发才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对于装修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合理的优化,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浅议建筑装饰工程安全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摘 要:要使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本文试论诉安全管理体系的良性循环状态,从而实现建筑装饰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制度;安全;管理 我们看到建筑装饰工程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因本身的生产活动周期短、分项多、交叉面多、高空作业多及交叉工作环节广、劳动强度大、施工环境恶劣,就要存在各种的危险事件产生。使得建筑装饰工程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存在可能的。建筑装饰工程安全管理对于甲乙双方单位的发展有特别重大意义,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安全意识,进而制定出来安全风险控制策略做好准备。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控制体系与条例,使建筑装饰工程安全管理在一个可控制的和谐循环的康庄道路上。 1 建立必备的安全生产施工制度 1.1 认真细心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国家八字方针,做到管生产,第一管安全的“金”字原则。建立起来,健全起来以装饰项目经理为责任为首长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出可行的各个阶段的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责任要明确明晰,安全意识落实到实处到每个人。 1.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的保证体系,严格并严肃的制定本工程装饰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组织性落实到各级分工负责的建筑装饰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 1.3 必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大力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力度,真正落实好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必须在各个班组之间建立安全竞赛活动,可以以奖金罚款的方式进行奖罚分明,用经济手段控制人。 1.4 装饰项目部建立要定期审核安全检查制度,因时而动而变。配备的专职安全员队伍组建要跟上工程要求,这些专职安全员要切实履行装饰工程施工现场的平时安全工作与关键部位的监督检查工作,敢于提出安全预防措施,必须断绝发生各种安全事故隐患。 1.5 装饰现场项目部必须建立起装饰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轮班轮流制度,安全记录务必记录在案。 1.6 近乎严苛地执行安全生产的“金”字纪律,按月开展全体现场施工人员安全会议与每周一次班组安全教育课堂,指明安全隐患及改进措施,坚持每日十五分钟的开关前教育。 1.7 坚持移动的安全“三级教育”,没有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1.8 必须安全生产交底制度,任何分部或分项装饰工程,施工负责人都应有建设性的安全生产技术交底记录及存档。 1.9 装饰施工现场粘贴(垂挂)的安全生产标语及图例,要醒人醒事。 1.10 装饰施工现场的安全器材及设施未经请示批复,不管是谁都不得随意拆除 1.11 现场检查出的安全问题和隐患要以书面方式通知到位,限期整改,并形成以安全保证施工安全。 1.12 施工现场的安全通道,以箭头提示,必须要有合规的照明装置,要有足够的照度。 1.13 装饰施工设备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严禁使用不合格的设备,同时要进行必要的修养。 1.14 施工用电应按施工用电方案布置,严禁乱拉乱扯。实行“一机一闸,安全接地措施”。 1.15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品充足到位,必须确保人的安全和人的健康,以人为本。 1.16 现场仓库建全领用制度,专职仓管员看护。 2 健全工程进度的管理措施力度 2.1 全面理解合同文本,灵活运用合同文本规定要求。工程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管理全过程,确保装饰工程按设计和国家规范完成。 2.2 以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目标、文明施工等要求为准则,编制合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经甲方、监理审核完成而实施。 2.3 按总工期要求,根据现场编制此次装饰施工总进度网络计划,从而对进度进行总的控制。 2.4 按总工期要求,根据现场情况编制各阶段施工计划(准备计划、劳动力计划、材料、装备、机具计划、分项分部施工进度计划等)。 2.5 将合同的条款要求分解纳入到各分包合同中,对质量与工期、安全与施工文明等在可控制范围之中,确保本次项目按期按质完成。 2.6 装饰施工中工作联系,除一般性问题口头通知外,要求书面发送,及时下发执行。 3 项目管理中协调工作的重要价值 装饰施工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协调工作,有内部的,有外部的,内容不同要求配备一名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一般为装饰项目经理)负责施工中的协调工作,同时要有协调员进行施工管理内部诸因素的协调,重要的是调动各个人员积极性、使生产组织高效运转、消除按施工中一切不利的因素进而保证装饰施工进度目标。 3.1 如何项目内部关系协调 生产负责人(项目经理)调节人与人,部门与部门的合作关系,调动每个人员的工作状态,乐见人尽其能,分明责任,使指令高效畅行。内部供求的协调(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动力等)保证,使项目资源充分,物尽其用,保证施工进度计划按计划实行。 3.2 如何项目外部协调 装饰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负责人应该组成对外协调,协调好甲方、监理、其他施工企I、公有单位。积极和谐的气度进行协调与协商,保证各方满意。 4 概括 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这对一个施工企业的顺利进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大有意义的。安全关乎着人,人组成组织,人不安全了,那么企业就要不存在,道理简单但意义长远。 建筑装饰工程论文:浅析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管理 摘要:阐述了建筑装饰的概念,提出了建筑装饰工程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确保装饰工程质量的相关措施。 关键字: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一、建筑装饰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1.建筑装饰的概念 所谓建筑装饰工程是指必须通过装饰施工队伍施工的工程。建筑装饰理念是指通过各种过程,使建筑物的使用性能符合人们对建筑物审美要求的预期行为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建筑装饰的指导思想。 2.建筑装饰的特点 建筑物的建造都是基于一定的需求,或是满足物质方面的,如居住、办公;或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如纪念堂、教堂。我们不妨以一幢建筑物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方面所占比重的大小,把建筑物分为实用性建筑、纪念性建筑、宗教式建筑。 住宅建筑室内装饰工程的目的就是提高美观性、改善居住环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住宅建筑室内装饰的特点是现场很小、没有堆放材料的地方和足够的工作面,各工序不可能并行施工或分段施工,只能按顺序施工。工期相对较短、使用材料品种多而复杂、施工分包单位多、同步施工工序多且容易产生交叉干扰、工期变更频繁等,这些都给质量控制工作增加了难度。 建筑装饰千差万别,它与人们的要求、文化素养、欣赏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使用空间,其装饰格调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引起的反映是有区别的,所以人们对建筑物装饰,要考虑装饰后形成的环境效果,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与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上沟通,形成共鸣,才是建筑装饰的最佳追求。 建筑装饰工程的现状:重施工、轻决策和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思想及传统习惯;施工合同签订不严谨、不规范;设计变更、施工签证随意、不规范;竣工结算高估冒算、相互扯皮现象严重。 二、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管理 1.加强人员的管理 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通常情况下,人员素质是工程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有责任心的、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首先,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这就需要我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面对工期紧逼,技术复杂的工程,只有坚决服从指挥,才能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2.材料质量的管理 在装饰工程中,其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有许多新材料应用的问题。在装饰工程开始之前,应明确装饰标准,选择有装饰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限额优化设计。应让设计人按业主的功能要求尽可能细化设计,给出详细的施工图,并参照标准图集标出详细做法。无标准图集可参照的,对于一些特殊的工艺作法和隐蔽项目,应提供详细的细部做法和节点大样图。对工程用料,还应标明品种、规格、档次标准和颜色等。同时应多方调查了解,选择有资质、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队伍参加竞争,并在合同签订前提供履约保证。最好要求施工单位按工程量清单,总价原则上不突破业主的预期,参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可合理拆分或综合一些清单项目,并在清单上加以特别注明。清单项上的主要用材,可要求施工单位注明材料品种、规格、品牌、厂家、产地和价格,同时允许业主采购更价廉物美的替代材料。 3.施工环境的控制 施工环境对装饰工程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油漆工程,在进行油漆施工时,现场不得有灰尘,天气必须晴朗,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控制好施工环境,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进行工序安排时要合理,避免施工污染,同时保证各工序所需环境要求。因此结构工作先进行,饰面工作后进行;头顶工作先进行,头顶以下工作后进行;隐蔽工程先进行,包封工作后进行;水电管线工作先进行,灯具、开关、插座、洁具、五金配件安装工作后进行;易受污染或贵重材料,保养不易的工作应最后再做。 4.施工进度及工序的控制 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的。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所以,要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要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人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反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操作者、材料、机具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受控制状态,从而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 5.协调各方关系 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的关键。一是协调好内部关系,促使各专业密切配合,发挥整体控制优势二是协调好业主、设计的关系,敦促设计单位及时交付施工急用的设计文件,敦促业主按合同要求提供条件及支付费用三是协调好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物质供应单位的关系,督促施工单位按进度要求组织实施,供应单位及时提供工程所需物资,保证工期的实现四是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如工程进人竣工验收阶段时,要与技监、消防、广电、电力、质量监督等部门协调,邀请他们参加工程专项验收,保证工程质量。 三、小结 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着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其是一个比较细微的工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对影响工程质量,运用扎实的理论知促与实践知识使工程项目施工能够做到质量优,以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对于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整个建筑物的质量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并贯穿于整个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的始终。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浅谈建筑装饰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 【摘 要】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反映建筑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它是建筑企业全部工作的经济效果的集中体现,是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一项综合指标。所以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原则和方法我们有以下的观点。 【关键词】项目成本 控制原则 控制方法 一、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的概述 建筑装饰施工项目项目成本是指建筑装饰施工项目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是施工项目在施工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具体包括所消耗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台班费或租赁费,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项目经理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 1.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的分类 (1)按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三大类。 (2)按生产费用与工程量的关系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 (3)按工程项目的成本属性分类,可分为生产成本、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及不可预见成本四大类。 2.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的构成 (1)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它直接费等。 (2)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各个项目经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施工经费支出。 二、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1.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己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从理论上说,成本控制是一种经济行为的控制,是成本施控主体对受控对象实施控制的一种行为。 2.成本控制的程序 (1)事前成本控制 事前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发生之前,预先对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进行规划,对未来的成本水平进行推测,并对未来的成本控制行动作出选择和安排。事前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等环节。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应把成本计划中有关经济指标和费用计划,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班组或人。事前成本控制是进行积极的成本控制的基础,是成本管理事先能动性的表现。 (2)事中成本控制 事中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制定的目标成本和成本计划,运用一定的方法,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各种消耗,使实际发生成本低于预定目标且尽可能的低。成本的事中控制主要包括对各项工作按预定计划实施成本控制,对实际发生成本进行监测、收集、反馈、分析、诊断,并调整下一环节成本控制措施。事中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成败的关键阶段。 (3)事后成本控制 事后成本控制是在项目成本发生之后对项目成本进行的核算、分析和考核,其不改变已经形成的项目成本,但对事前、事中的成本控制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企业总结成本管理的经验教训,建立企业定额,指导以后同类项目的成本控制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3.成本控制的原则 (1)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节约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的支出,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节约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基本原则。但节约并不是控制成本的唯一途径,实践证明,搞好变更签证和索赔工作,可以有效地增加成本收入,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在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做到节流与开源并重,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即全员参与成本控制、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成本要素的全面控制。 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实现全员参与,并实行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使成本与每一个职工密切联系起来,每人都担一份责任,也享受一份利益,使职工自觉地增产节约,挖潜降耗,参与各自责任成本核算。严格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却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以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为控制对象,成本控制工作应随着项目施工准备、施工、竣工等各个阶段的进展而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而影响施工项目成本的因素众多,如内部管理中出现的材料超耗、工期延误、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组织不合理等都会影响工程成本,同时,系统外部有关因素如通货膨胀、交通条件、设计文件变更等也会影响项目成本,此次,必须针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实施动态控制。 (4)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贯彻执行计划的一种方法,有了明确的目标,才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对比目标检查、纠偏。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4.成本控制的方法 随着成本管理的推广与应用,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主要的成本控制方法有: (1)成本分析表法 成本分析表法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财务方法之一。成本分析表包括成本日报、周报、月报表、分析表和成本预测报告等。它要求准确、及时、简单明了,可按需要每日、每周、每月填制一次。 (2)时间、进度、费用法 项目的施工过程包括施工开始阶段、全面施工阶段、收尾阶段三个时间段,每个阶段费用支出的特点各不相同,单位时间耗用费用和单位时间完成的工程量同时间呈线性关系。把单位时间费用支出用累计数表示,其与时间的关系就形成一条拉长的s形曲线, (3)成本控制图法 本方法是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中的质量控制图法的基本原理,用于施工过程中对成本的日常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成本的偏差有:实际偏差、计划偏差和目标偏差,为: 实际偏差=实际成本-预算成本; 计划偏差=预算成本-计划成本; 目标偏差=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4)成本计划评审法 网络计划技术是建立在网络模型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计划和控制,故称为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网络计划方法主要用于进度控制,即使在进行网络计划优化时,也只是用于寻找最少的赶工成本。事实上,在日常成本控制中结合网络计划进行成本费用控制,能充分发挥网络计划法的优点,从网络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每一项工序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比情况,也能清楚地看出控制进度、控制成本的方向。 三、结语 建筑装饰行业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逐渐发展的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我们研究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目的就是使人们树立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并规范成本控制行为、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思想,帮助建筑装饰企业完善成本管理机制,为其开展科学、规范、有效控制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论建筑装饰抹灰施工技术措施 摘要:本文介绍了装饰抹灰工程的材料要求,施工方法,质量预控及控制要点,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抹灰 装饰 高级抹灰 0 引言 抹灰工程是指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饰面,装饰抹灰的主要内容有水磨石、水刷石、斩假石、干粘石、假面砖、拉条灰、拉毛灰、喷涂、滚涂、弹涂等墙面、顶棚饰面抹灰。建筑装饰工程的抹灰工程,不论采用何种材料,一般抹灰都应按高级抹灰的要求进行施工。 1 材料要求 1.1 胶凝材料 建筑石灰:石灰膏或生石灰粉,陈伏期要大于15d,用于罩面的大于30d,已风化冻结的石灰膏不得使用;通用水泥:水泥品种标号,需按设计要求选用;建筑石膏:要求无杂质,且磨成粉。 1.2 细骨料 普通砂:中砂或中粗砂混合使用,使用前须过筛,炉渣:粒径≯ 1.2~2mm,使用前过筛。 1.3 纤维材料 纸筋、麻刀、稻草、玻璃纤维等材料,在抹灰层中起拉结作用,提高抹灰层的抗拉强度,增加抹灰层的弹性和耐久性,使抹灰层不易裂缝脱落。 1.4 有机聚合物 有机聚合物的品种:聚乙烯醇缩甲醛(107胶)和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 2 施工方法 内墙抹灰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浇水湿润基层找规矩、做灰饼设置标筋阳角做护角抹底灰、中灰抹窗台板、墙裙或踢脚板抹面灰清理。 天花抹灰工艺流程:弹水平线洒水湿润刷结合层抹底灰、中灰抹面灰。 2.1 找规矩、做灰饼 用一面墙做基准先用方尺规方,如房间面积较大,在地面上先弹出十字中心线,再按墙面基层的平整度在地面弹出墙角线,随后在距墙阴角100mm 处吊垂线并弹出垂直线,再按地上弹出的墙角线往墙上翻引,弹出阴角两面墙上的墙面抹灰层厚度控制线,以此确定标准灰饼厚度。 做灰饼方法是:在墙面距地1.5m左右的高度,距墙面两边阴角100~200mm处,用1:3水泥砂浆或1:3:9水泥石灰砂浆,各做一个50×50mm的灰饼,再用托线板或线锤以此饼面挂垂直线,在墙面的上下各补做两个灰饼,灰饼离顶棚及地面距离150~200mm左右,再用钉子钉在左右灰饼两头墙缝里,用小线拴在钉子上拉横线,沿线每隔1.2~1.5m补做灰饼。 2.2 抹标筋 上下水平冲筋应在同一垂直面内,阴阳角的水平冲筋应连起来并应互相垂直。 2.3 护角 必须在抹大面前做,护角做在室内的门窗洞口及墙面、柱子的阳角处。护角高度 2m,每侧宽度≯5cm,应用1:2水泥砂浆抹护角,采用的工具有阴、阳抹子,或采用3m长的阳角尺、阴角尺搓动,使阴、阳角线顺直。 2.4 抹窗台、踢脚板 应分层抹灰,窗台用1:3水泥砂浆打底,表面划毛,养护1d 刷素水泥浆一道,抹1:2.5水泥砂浆罩面灰,原浆压光。踢脚板应控制好水平,垂直和厚度(比大面突出3~5mm)上口切齐,压实抹光。 2.5 抹底灰 待标筋有了一定强度后,洒水湿润墙面,然后在两筋之间用力抹上底灰,用木抹子压实搓毛,底灰要略低于标筋。 2.6 抹中灰 待底灰干至6~7成后,即可抹中灰。 抹灰厚度稍高于标筋,再用木杠按标筋刮平,紧按用木抹子搓压,使表面平整密实。 2.7 抹面灰 待中灰干至6~7成后,即可抹面灰。如中灰过干应浇水湿润,常见的罩面抹灰有以下几种: ①石灰砂浆罩面、混合砂浆罩面:石灰砂浆先在墙面上用钢抹子抹砂浆,再用刮尺刮平,然后再进行抹平。 ②纸筋、麻刀灰:一般抹在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面上,先用钢抹子将灰浆均匀刮浆于墙面上,然后再赶平、压实,待稍平后,用钢抹子将面层压实、压光。施工时通常两人合作,一人抹灰,一人赶平、压光。罩面抹灰厚度约2mm。 ③石膏罩面:同一墙面脚手板上下各站两人,同时操作,从墙面左侧开始,先用水湿润底灰,第一人用铁抹子将石灰膏由下向上抹,再从上向下刮平,第二人紧跟其后,左手洒水,右手用钢抹子由下而上,再由上向下压抹光,最后稍洒水压光至密实光滑为止。墙面较大时,最好三人作业,即抹平、抹光、压光连续进行。 2.8 清理:抹灰完毕,要将粘在门窗框、墙面上的灰浆及落地灰及时清除,打扫干净。 3 质量预控及控制要点 3.1 质量预控 ①抹灰工程进行之前结构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政府建设主管的质量监督部门验收合格。②抹灰前应督促承包单位做好以下检查和修正:检查门窗框位置是否正确,过梁、梁垫、圈架、组合柱及其他需抹面部分剔平、对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等做好修补;管道穿越的墙洞、脚手眼、模板洞和楼板洞用相应的材料嵌实;各种管道已安装完毕,电线管、消火栓箱、配线盒用纸墙严。③所采购和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已正式报验,色泽、质量,除应有产品合格证外,还应自检和经监理工程师认可。④正式大面积抹灰前应先做样板间,经鉴定合格和确定施工方案后再安排正式施工。 3.2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①注意检查处理基层上的残余砂浆、灰尘、污垢和油渍应清理“毛化处理”,基层面必须充分淋水涸透。②基层垂直宽、平整度较差,抹灰厚度局部应分层衬平(每遍厚度宜为7—9mm)。③注意巡视成活后的质量,及时发现不合格的部位联系处理,必要时以书面通知提出修改意见。④注意成品保护和湿润养护。 4 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4.1 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①抹灰前应洒水,砖墙吸水大应浇两遍,砼墙吸水小可少浇一些。如果底灰干透了,应在中灰前浇水湿润;②明显的凹凸部位应分层填抹找平,太光滑的表面应凿毛;③不同基层交汇处应钉钢板网,每边搭接长度 100mm;④门、窗框与洞口接缝派专人填塞。 4.2 墙面抹灰层空鼓、裂缝 ①抹灰前应洒水,砖墙吸水大应浇两遍,砼墙吸水小可少浇一些。如果底灰干透了,应在中灰前浇水湿润;②砂浆保水性差,可加入适量石灰膏或外加剂;③要分层抹灰;④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膏等不能前后复盖混杂涂抹。 4.3 面层起泡、开花、有抹纹 ①待砂浆收水后终凝前进行压光;②底灰太干,应浇水湿润,再薄薄地刷一层纯水泥浆后进行罩面。罩面压光时发现面层太干不易压光时,应洒水后再压;③严禁使用未熟化好的灰膏。 4.4 外墙抹灰接槎明显,色泽不均,显抹纹 ①施工时把接槎位置留在分格条处或阴阳角、水落管等处,并注意操作时避免发生高低不平、色泽不一等现象;②为防止有抹纹,室外抹水泥砂浆墙面应做成毛面,用木抹子搓毛面时,要做到轻重一致,先以圆圈形搓抹,然后上下抽拉,方向要一致,以免表面出现色泽深浅不一、起毛纹等问题。 5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不断出现,中、高级装饰工程日益增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只要严格切实按规范、规定执行,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同时积极学习、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方能确保装饰抹灰工程的质量。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装饰工程施工千变万化,工序千头万绪,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是最难控制的,装饰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生产和生活环境,也直接影响城市美化。 【关键词】装饰施工;方案;质量;进度控制 建筑装饰理念是指通过各种过程,使建筑物的使用性能符合人们对建筑物审美要求的预期行为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建筑装饰的指导思想。建筑装饰理念千差万别,它与人们的要求、文化素养、欣赏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有很大关系。有“张扬夸张”型、“淡静素雅”型“、活泼开放”型“、实用简洁”型、“庄严肃穆”型等。不同的使用空间,其装饰格调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引起的反映是有区别的,所以人们对建筑物装饰,要考虑装饰后形成的环境效果,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与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上沟通,形成共鸣,才是建筑装饰的最佳追求。 1 建筑装饰方案确定 装饰方案的内涵实质是装饰理念,装饰理念的外在反映就是装饰方案,二者相互依存。一个建筑物装饰方案的确定,要考虑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装饰理念新颖性、实施的可操作性等一系列因素。装饰理念新颖性至关重要,是决定方案优劣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其指导下,处理装饰过程中的设计变更、才能保证装饰格调不走形。 装饰是对已有建筑物的美化处理,采用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应该是成熟的,至少是已有可靠的实验基础,而不能想当然,方案在技术和施工方面要考虑可行性。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讲,资金的支出相对主体结构来说,不是以经济节约为首要考虑原则的,要考虑准备投资额的多少、方案所能达到的效果、方案效果与投资的匹配程度等因素。建筑装饰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思想,它是一件装饰作品形成过程中的线索,有了它才能使建筑装饰有了灵魂,装饰理念的确定要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相关联、相协调,并突出装饰的个性,以此体现装饰理念的新颖性。 2 装饰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施工控制是指在施工现场对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其目的是在产生不合格品之前能够采取措施纠正可能的偏差,同时在施工现场对成品进行适当的保护,以确保向业主提供满意的装饰质量。施工控制的范围包括从进入施工现场,以及收到所需的原材料与零部件时起,直到成品保护并使顾客满意接收为止的全部质量管理活动。施工控制强调按“规范”施工,以“工序”为控制点,以“预防”为目的,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目标。在施工现场,强调对质量进行预防与控制。预防性的要求是针对整个住宅装饰装修工程的全过程,而不是针对这一过程的个别阶段。 2.1 严把材料质量关,做好材料质量检验 装饰材料是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正确地选择,合理地使用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装饰材料既要内在质量,又要外观质量;也就是说内要结实,外要漂亮。目前装饰新材料层出不穷,品种多,种类复杂,材料来源也往往变化较多。因此在施工前,对装饰材料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2.1.1 装饰材料品种多、颜色、花纹、图案又很复杂,为了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必须按设计要求选用材料。 2.1.2 所用的材料(包括半成品),必须符合现行有关材料标准规定,严防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确保材料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 2.1.3 对进场的材料要加强检查验收,验品种、验规格、验质量,若发现材料来源变化、技术指标差异或质量出现异常要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对人体有损害的材料,除做质量检验外,还需进行有害成份检测分析。 2.2 控制好每道工序,把好工序验收关 2.2.1 建立质量控制点 装饰工程施工工序较多,纵横交错、内外交叉、干湿混合,每道工艺、每道工序都要认真检查验收,该量的尺寸要量,该测的数据要测。如:防火、防腐、防霉变,隔热、隔音、保温,螺栓强度、预埋件牢固都要进行检查、验收,严格控制。要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建立质量控制点。通常情况下建立质量控制点的原则: (1)结构中的关键部位; (2)复杂工程、复杂部位、复杂工艺或新材料、新工艺需要重点控制的工序; (3)质量特性不稳定、质量通病容易发生的工序或部位。 2.2.2 加强工序控制 工序操作是质量形成的必要阶段,在施工操作活动中,工程质量受操作人、材料、机具、工艺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规定的目标。 (1)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点。每一道工序对下一工序来说,是一种产品,凡本工序的质量问题要在本工序内解决,不给下道工序留麻烦。要提高施工人员工程质量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组织技术培训,培养操作技能,既掌握传统工艺,又掌握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素质。 (2)合理安排工序,做好工序衔接。装饰工程通常的操作工序是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湿后干,以防工序颠倒,造成返工修理或交叉污染,影响质量。 2.3 变更控制 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控制,不仅要控制结构安全、防火、环境、室内装饰材料有害气体含量,装饰变更方面的控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否则会形成安全隐患。涉及结构方面的变更,一定要经受力验算;材料替代方面的变更,一定要符合被替代的技术指标和装饰功效,并且要始终保持装饰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2.4 加强关键过程控制监督,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措施 关键控制点是指一些要害问题,指施工中的一些限定性不利因素,或是能使计划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有利因素。要抓住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关键环节以及这些过程环节上的关键点、关键要素。控制好重点的关键部位的施工,专人现场进行监督,运用统计手段,通过排列图、因果分析图、质量直方图、控制图等,分析质量波动及变异原因,判断施工是否正常,评价施工管理水平。比如,设计上要按业主的功能要求尽可能细化设计,给出详细的施工图,并参照标准图集标出详细做法。无标准图集可参照的,特别对于一些特殊的工艺作法和隐蔽项目,应提供详细的细部做法和节点大样图。工程用料上,应标明品种、规格、档次标准和颜色等。一些艺术性强的特殊工艺作法,拆分计算相当复杂,可标明图号,简化为项、个等进行计算报价。关键过程控制的重点在于从众多的目标项目中,选出对全局有决定意义或重大影响的重点目标,作为控制对象,及时掌握重点目标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证重点项目的实现,并促进总体项目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3 结语 建筑装饰的效果直接反映人们对建筑美学追求的品位,而建筑装饰理念是建筑装饰的精髓,所以建筑装饰的个性要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所处的环境相协调。要针对不同情况控制实施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提高装饰工程的质量,以满足人们对美化环境的需求,并达到装饰的目的。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浅论建筑装饰施工中的组织与管理 摘要:装饰施工中的组织与管理是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质量决定组织与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组织的合理性;管理的科学性;建筑装饰 1 建筑装饰施工组织 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地区的条件、业主的要求,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一般包括:①施工项目的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分析。②施工方案的选择。③施工准备工作计划。④施工进度计划表。⑤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⑦质量、安全、进度和节约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对装饰工程全过程合理安排、实施科学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通过编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全面分析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进度设计、技术经济的组织措施;通过编制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可以预先掌握人力、材料、机具的先后使用情况,做出合理的调配及施工现场的布置方案,并且可以将设计与施工、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装饰施工与结构施工以及其它相关单位的关系更好协调起来,最终是施工能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 装饰工程施工程序是指装饰工程项目整个施工阶段必须遵循的一般顺序,通常是指从接受施工任务开始直到竣工验收所包括的主要阶段的先后顺序,一般包括:①确定施工任务,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单位必须同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双方都必须严格履行合同,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都要负法律责任和承担赔偿。②统筹安排,做好施工规划。甲乙双方签订好施工合同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在调查、分析原始资料基础上,拟定施工规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部署施工力量,编制施工进度设计,确定主要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案,做好全面施工规划,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以便为全面正式施工创造优良条件。③做好准备工作,提出开工报告。为保证正式开工顺利进行,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场外准备。当一个施工项目进行了图纸会审;批准了施工组织施工、施工图预算;搭设了必须的临时设施;建设了现场组织管理机构;人力、物力、资金到位后,此时施工单位即可向主管部门申请开工。④全面组织施工。此阶段是整个装饰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必须严格按图施工,由于此施工过程决定了施工工期、产品质量、成本和装饰施工企业的经纪效益,因此,在装饰施工中要跟踪检查,进行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控制,确保达到预期的目的。⑤竣工验收。此阶段主要工作是整理好各项交工验收资料,并做好准备工作,迎接建设单位或监理部门、设计单位质检站等单位的验收。只有达到所规定的标准,才能确定施工质量,而后才可交付使用。⑥保修阶段。在合同规定保证期内,对出现质量缺陷的各部位进行返修,以保证达到原有的设计质量和使用效果。 2 建筑装饰施工管理 在建筑装饰施工中,施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装饰施工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准备、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和合同与造价管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的依据是政府颁布的各种法规、条例、标准、规范,装饰施工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城堡合同及与其相应的工程图纸、工程量清单、技术说明书以及业主代表签发的指令、洽商、变更等。 建筑装饰施工进度控制与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是建筑装饰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进度控制是中心环节,质量管理是根本,成本控制是关键,安全管理是保障。在一般情况下,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及安全,成本也可能增加。所以,施工进度控制在整个施工目标控制中处于协调和带动其他工作的主导地位,加强进度控制是使其达到合同规定的工期、质量及造价目标的重要措施。 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就是指装饰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综合运用各种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合理地对工程功能和观感质量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处理等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即对装饰工程质量进行的全过程管理,从而确保装饰工程符合设计、施工规范及质检标准的要求。质量控制中“质量”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工程质量、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 装饰施工成本是指装饰工程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也就是装饰施工企业以及装饰施工项目作为核算对象,在装饰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它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装饰施工机械的材料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和奖金,以及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 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安全管理的要点主要包括:设置装饰工程施工多发事故的措施;设置安全用火及防火措施;防止物体打击及高空坠落的措施;设置安全用电的措施;设置现场保卫工作的措施。安全检查也是要注意的。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案。 建筑装饰施工竣工验收管理是最后的一道工序。装饰工程的竣工是指装饰工程项目按照要求和甲、乙双方签订的工程合同所规定的装饰施工内容全部完成,经验收鉴定合格,达到交付使用的条件。装饰工程接近交工阶段,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零星、分散、量小、面广的未完项目,这些项目的总和即收尾工程。装饰收尾工程要组织有关人员逐层、逐段、逐部位、逐房间地进行查项,检查施工中有无丢项、漏项。一旦发现丢项、漏项,必须立即确定专人定期解决,并在事后按期进行检查。对已经全部完成的部位,要立即组织清理,保护好成品,根据具体情况需,可按房间或层段锁门封闭,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防止损坏成品或丢失零件。 有计划地拆除施工现场的各种临时设施和暂设工程,拆除各种闲时管线,清扫施工现场,组织清运垃圾和杂物。有步骤地组织材料、工具以及各种物质的回收、退库或向其他施工现场转移和进行处理工作。做好电气线路和各种管线的交工前检查,进行电气工程的全负荷试验。 装饰工程在频繁交叉施工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一些成品损坏或污染;在不同工程施工中,它们各自工作之间的“结合部”也会出现一些不完善的缝隙。在工程收尾时,必须进行修补。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浅析建筑装饰抹灰施工技术措施 摘要:本文介绍了装饰抹灰工程的材料要求,施工方法,质量预控及控制要点,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抹灰 装饰 高级抹灰 0 引言 抹灰工程是指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饰面,装饰抹灰的主要内容有水磨石、水刷石、斩假石、干粘石、假面砖、拉条灰、拉毛灰、喷涂、滚涂、弹涂等墙面、顶棚饰面抹灰。建筑装饰工程的抹灰工程,不论采用何种材料,一般抹灰都应按高级抹灰的要求进行施工。 1 材料要求 1.1 胶凝材料 建筑石灰:石灰膏或生石灰粉,陈伏期要大于15d,用于罩面的大于30d,已风化冻结的石灰膏不得使用;通用水泥:水泥品种标号,需按设计要求选用;建筑石膏:要求无杂质,且磨成粉。 1.2 细骨料 普通砂:中砂或中粗砂混合使用,使用前须过筛,炉渣:粒径≯ 1.2~2mm,使用前过筛。 1.3 纤维材料 纸筋、麻刀、稻草、玻璃纤维等材料,在抹灰层中起拉结作用,提高抹灰层的抗拉强度,增加抹灰层的弹性和耐久性,使抹灰层不易裂缝脱落。 1.4 有机聚合物 有机聚合物的品种:聚乙烯醇缩甲醛(107胶)和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 2 施工方法 内墙抹灰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浇水湿润基层找规矩、做灰饼设置标筋阳角做护角抹底灰、中灰抹窗台板、墙裙或踢脚板抹面灰清理。 天花抹灰工艺流程:弹水平线洒水湿润刷结合层抹底灰、中灰抹面灰。 2.1 找规矩、做灰饼 用一面墙做基准先用方尺规方,如房间面积较大,在地面上先弹出十字中心线,再按墙面基层的平整度在地面弹出墙角线,随后在距墙阴角100mm 处吊垂线并弹出垂直线,再按地上弹出的墙角线往墙上翻引,弹出阴角两面墙上的墙面抹灰层厚度控制线,以此确定标准灰饼厚度。 做灰饼方法是:在墙面距地1.5m左右的高度,距墙面两边阴角100~200mm处,用1:3水泥砂浆或1:3:9水泥石灰砂浆,各做一个50×50mm的灰饼,再用托线板或线锤以此饼面挂垂直线,在墙面的上下各补做两个灰饼,灰饼离顶棚及地面距离150~200mm左右,再用钉子钉在左右灰饼两头墙缝里,用小线拴在钉子上拉横线,沿线每隔1.2~1.5m补做灰饼。 2.2 抹标筋 上下水平冲筋应在同一垂直面内,阴阳角的水平冲筋应连起来并应互相垂直。 2.3 护角 必须在抹大面前做,护角做在室内的门窗洞口及墙面、柱子的阳角处。护角高度 2m,每侧宽度≯5cm,应用1:2水泥砂浆抹护角,采用的工具有阴、阳抹子,或采用3m长的阳角尺、阴角尺搓动,使阴、阳角线顺直。 2.4 抹窗台、踢脚板 应分层抹灰,窗台用1:3水泥砂浆打底,表面划毛,养护1d 刷素水泥浆一道,抹1:2.5水泥砂浆罩面灰,原浆压光。踢脚板应控制好水平,垂直和厚度(比大面突出3~5mm)上口切齐,压实抹光。 2.5 抹底灰 待标筋有了一定强度后,洒水湿润墙面,然后在两筋之间用力抹上底灰,用木抹子压实搓毛,底灰要略低于标筋。 2.6 抹中灰 待底灰干至6~7成后,即可抹中灰。 抹灰厚度稍高于标筋,再用木杠按标筋刮平,紧按用木抹子搓压,使表面平整密实。 2.7 抹面灰 待中灰干至6~7成后,即可抹面灰。如中灰过干应浇水湿润,常见的罩面抹灰有以下几种: ①石灰砂浆罩面、混合砂浆罩面:石灰砂浆先在墙面上用钢抹子抹砂浆,再用刮尺刮平,然后再进行抹平。 ②纸筋、麻刀灰:一般抹在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面上,先用钢抹子将灰浆均匀刮浆于墙面上,然后再赶平、压实,待稍平后,用钢抹子将面层压实、压光。施工时通常两人合作,一人抹灰,一人赶平、压光。罩面抹灰厚度约2mm。 ③石膏罩面:同一墙面脚手板上下各站两人,同时操作,从墙面左侧开始,先用水湿润底灰,第一人用铁抹子将石灰膏由下向上抹,再从上向下刮平,第二人紧跟其后,左手洒水,右手用钢抹子由下而上,再由上向下压抹光,最后稍洒水压光至密实光滑为止。墙面较大时,最好三人作业,即抹平、抹光、压光连续进行。 2.8 清理:抹灰完毕,要将粘在门窗框、墙面上的灰浆及落地灰及时清除,打扫干净。 3 质量预控及控制要点 3.1 质量预控 ①抹灰工程进行之前结构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政府建设主管的质量监督部门验收合格。②抹灰前应督促承包单位做好以下检查和修正:检查门窗框位置是否正确,过梁、梁垫、圈架、组合柱及其他需抹面部分剔平、对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等做好修补;管道穿越的墙洞、脚手眼、模板洞和楼板洞用相应的材料嵌实;各种管道已安装完毕,电线管、消火栓箱、配线盒用纸墙严。③所采购和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已正式报验,色泽、质量,除应有产品合格证外,还应自检和经监理工程师认可。④正式大面积抹灰前应先做样板间,经鉴定合格和确定施工方案后再安排正式施工。 3.2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①注意检查处理基层上的残余砂浆、灰尘、污垢和油渍应清理“毛化处理”,基层面必须充分淋水涸透。②基层垂直宽、平整度较差,抹灰厚度局部应分层衬平(每遍厚度宜为7—9mm)。③注意巡视成活后的质量,及时发现不合格的部位联系处理,必要时以书面通知提出修改意见。④注意成品保护和湿润养护。 4 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4.1 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①抹灰前应洒水,砖墙吸水大应浇两遍,砼墙吸水小可少浇一些。如果底灰干透了,应在中灰前浇水湿润;②明显的凹凸部位应分层填抹找平,太光滑的表面应凿毛;③不同基层交汇处应钉钢板网,每边搭接长度 100mm;④门、窗框与洞口接缝派专人填塞。 4.2 墙面抹灰层空鼓、裂缝 ①抹灰前应洒水,砖墙吸水大应浇两遍,砼墙吸水小可少浇一些。如果底灰干透了,应在中灰前浇水湿润;②砂浆保水性差,可加入适量石灰膏或外加剂;③要分层抹灰;④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膏等不能前后复盖混杂涂抹。 4.3 面层起泡、开花、有抹纹 ①待砂浆收水后终凝前进行压光;②底灰太干,应浇水湿润,再薄薄地刷一层纯水泥浆后进行罩面。罩面压光时发现面层太干不易压光时,应洒水后再压;③严禁使用未熟化好的灰膏。 4.4 外墙抹灰接槎明显,色泽不均,显抹纹 ①施工时把接槎位置留在分格条处或阴阳角、水落管等处,并注意操作时避免发生高低不平、色泽不一等现象;②为防止有抹纹,室外抹水泥砂浆墙面应做成毛面,用木抹子搓毛面时,要做到轻重一致,先以圆圈形搓抹,然后上下抽拉,方向要一致,以免表面出现色泽深浅不一、起毛纹等问题。 5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不断出现,中、高级装饰工程日益增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只要严格切实按规范、规定执行,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同时积极学习、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方能确保装饰抹灰工程的质量。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建筑施工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建筑的质量与美观,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也具有较大影响。人们对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对当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特点着手,对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导言 从社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实际来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建筑装饰装修企业来说,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在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中,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对项目实施、组织、协调、控制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把控,从而实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预期效果。 1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问题分析 1.1建筑装饰材料问题 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建筑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也会出现问题。同时,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选用的材料为劣质材料,装饰装修效果也会下降,更会威胁到人们身体健康,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选择绿色优质材料。 1.2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上存在缺陷 不管是何种装饰工程,其进行施工的主要依据都是设计图纸,为了能够对工程自身的施工质量给予保证,建筑装饰的工程施工团队需要严格的参照施工图纸上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可是,当前许多装饰工程在进行施工之前并未对施工图纸的合理性进行检测,使得施工图纸出现不完整以及设计不规范等问题产生最终使得施工的质量无法达到相关标准。许多装饰工程其自身的施工图纸也仅仅就是几张比较简单的平面图或者是设计师给出的效果图,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共同进行,其对于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1.3结构问题 建筑结构整体形成以后装饰装修工程才得以开始施工。建筑主体结构就好比人的骨架,装饰装修工程就好比人的皮肤,若骨架不够牢固,皮肤再光滑也难以拥有一个好的身体。然而,在很多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结构存在问题的情况,这样一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就难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承受力在结构设计阶段已有计算,若施工过程中承重发生变化的情况则需要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机构重新计算荷载。私自修改结构承重部件,这不仅威胁到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更是给建筑日后的使用埋下了定时炸弹,后患无穷。 1.4施工环境问题 施工环境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随时变化的天气给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极大,不仅会影响到施工质量,还会影响施工进度。在施工建设中,如果天气突然发生变化,施工方又没有做好应对措施,工程施工建设进度势必受到影响,更会威胁到工程质量,因此,应加大对施工环境的重视。 1.5技能问题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经常会使用到各种技能,而很多施工中所使用的技能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如果施工人员能够正确使用这些技能,不仅可以让相关工作人员更全面的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还能确保设计目标完全实现。应加大对从业人员技能提升的重视,减少不良因素的出现。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1优化施工顺序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涉及多个工序,需要控制好施工工序,提升施工质量,以保证施工建设顺利完成,防止工程质量受影响。所以,应重视施工顺序优化,明确规章制度,重视工艺规程设计,且做好质量检测,确保所有工序都符合规范设计。施工方还要加大对各个环节工序的监管,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应妥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2.2实现动态监测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受环境的影响很大,这就需要联系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尤其是在季节交替阶段,天气变化较大,人为难以掌控温度与湿度,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作业难度,很容易降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因此,在日后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应实现动态监测,利用技术实时了解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实际情况,更好注意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建设顺利完成,即便是在预订工期内因天气原因无法继续施工,施工方也可以做好准备,适时变更施工计划,进而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 2.3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材料质量控制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材料管理出现漏洞,还能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施工企业应联系实际情况,做好施工材料监管,保证施工无污染材料,选择质量高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环保需求,保证施工建设顺利完成。 2.4重视后期总结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最能提升经验的莫过于后期总结。在工程结束以后,相关监管部门应做好验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与工程施工标准不受影响,加大对施工质量的控制,避免工程出现安全问题。在工程被顺利验收以后,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对本次工程施工建设进行讨论,总结施工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措施,找出在本次施工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3结束语 目前,建筑行业在我们的生活里占到了非常主要的作用,而我们自身审美追求上的快速提升也使得建筑装饰施工产生了很大的分支,另其变成了整体建筑行业里非常主要的构成部分。所以,基于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自身的快速发展,合理的掌握并且仅仅的抓住建筑装饰施工管理自身的发展方向,使用科学的施工管理方式,能够很好的推进建筑装饰自身的飞速发展。 作者:郭旭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装饰装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时需要有关的设计人员能够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确保建筑当中的基本功能与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本文章将深入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建筑水平与施工水平的持续提高,这样导致人们对居住环境与建筑当中的装饰装修有了更高的要求。假如在建筑当中的装饰装修工程当中发生质量不合格的现象时,就会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装饰装修的过程当中施工单位要对施工质量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要严格确保建筑装饰装修过程当中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建筑的整体安全性。 1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建筑装修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装修材料与施工技术将不断呈现出来。然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建筑装饰需要,从而造成了在进行装饰装修的过程当中的工程管理质量出现许多的问题。在一些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的建筑工程当中,在装饰装修过程当中的质量管理达不到相应的标准的话,将严重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还会造成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的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我国当前阶段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的过程当中。机械化的施工模式并不完善,在工程的重要部分还是采取的是人力施工的方式。这也会让整个的装饰装修的过程当中的施工质量将受到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的影响,将会造成整个施工质量并没得到一个很好的保障,这将需要在对建筑进行装饰装修的过程当中,要高度关注建筑的质量管理水平。 2工程实例分析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66293.2m2,由一家豪华五星级酒店、一家精品商务酒店以及甲级商用办公楼组成。其中五星级酒店建筑面积57966.2m2,建筑高度107m,地上25层,地下3层及夹层;精品商务酒店及办公楼建筑面积50461.0m2,建筑高度123.99m,地上28层,地下3层及夹层。 3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的方案分析 3.1地砖楼地面施工方案 混凝土基层表面的砂浆、油污和垃圾应清除干净,用水冲洗、晾干,根据室内水平基准线,弹出地面标高线,做灰饼。基层浇水湿润,刷素水泥浆随刷随铺1:3干硬性水泥砂浆,木抹子搓毛搓平,平整度不大于4mm。按大样图每隔3-5块砖排出控制线,控制缝不大于2mm,高度和宽度控制线。地砖先浸水2-3小时,然后晾干,铺砖时应铺垫水泥湿浆,按控制线铺贴平整密实。铺完后用木锤边压实边用水平尺找平,拉通线调直缝口,从铺砂浆到压平拔缝,应连续作业。铺完地砖2d后,依地砖颜色,调与相同颜色的矿物颜料与水泥搅拌均匀成1:1稀水泥浆进行勾缝,嵌实压光,用棉纱擦净地面。在踢脚线施工中,应注意踢脚板出墙厚度一致。 3.2瓷砖墙面施工方案 3.2.1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①测量放线:按统一测定的标高控制线在墙柱面找平层上弹线,同时在墙面弹出竖向轴线位置,门窗口位置线。②深化设计:根据图纸和设计要求,结合测量放线后,检查结构偏差情况进行排砖和节点做法深化设计。③及时搭好施工用的脚手架,为确保安全,在施工区域内应搭设双排脚手架,应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使用。3.2.2工艺流程:挑砖→排砖→基层清理→贴砖→检查→勾缝→清理。3.2.3施工工艺(此处不再详细叙述)3.2.4质量标准:①饰面砖的品种、图案、颜色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②饰面砖粘贴工程的找平、防水、粘结和勾缝材料及施工方法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③饰面砖粘贴必须牢固。④满贴法施工的饰面砖工程应无空鼓、裂缝。3.2.5成品保护:①镶贴好的面砖墙面应有切实可靠的防止污染措施;同时要及时清擦干净残留在门窗框、扇上的砂浆。特别是铝合金门窗框、扇,事先应粘贴好保护膜、预防污染。②各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曝晒、水冲、撞击和振动。③水电、通风、设备安装应在面砖镶贴之前完成,防止损坏面砖。④拆架子时注意不要碰撞墙面。 4有效进行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措施 4.1做好室内外抹灰质量控制 为了很好的确保在建筑装饰装修的过程当中进行模式施工的施工质量,这就需要在进行抹灰工作的前期,要对基层表面当中的油渍与灰尘以及污垢进行清除处理,还要对整个的基层表面进行适当的洒水处理来确保整个基层的湿润度。要对基层表面当中的凹凸不平的地方要进行平整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基层与集体的质量能够充分的符合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相关要求。于此之外,在对室内外的抹灰进行处理时,要对较小部位做好相关的处理,并且将墙壁上的一些施工时所留下的小孔进行堵塞处理,从而有效保障整个墙壁的美观性。在进行抹灰的过程当中要对其厚度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确保其厚度能和设计当中的要求保持一致。从此之外,还要关注整个基层和抹灰层之间额牢固性,而且要保证抹灰层的中间不会发生脱层与空鼓的情况。 4.2做好装饰涂料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运用涂料来进行装饰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当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装修方式,建筑通过涂料的装饰后,能更好的提高建筑当中的美观性,还能起到很好的防腐防锈的作用,并且大幅度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然而在装饰涂料的过程当中都是需要很高的施工技术,这就要求有关的施工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装饰涂料的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施工技术来进行。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保持其抹灰和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性,并且表面不能有泥土与污垢。在进行木材的装饰涂料的过程当中,要先将木材的表面做好清理工作,下一步是要将其表面进行整平的处理,这样将有效的确保整个装饰涂料施工的施工质量。 5结语 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过程当中,都会有着很多道复杂的施工程序,还需要运用许多的施工材料,这就使得整个建筑装饰装修过程当中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系数。然而为了更加充分确保整个建筑的整体施工的质量,其有关的施工单位要必须充分对装饰装修过程当中的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 作者:王阳 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在飞速的发展,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也在不断的进步。在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实践经验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误差和问题。要对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进行质量严格要求,才能保障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通过严格的施工操作管理和程序控制,来保障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要求达标,从而对民用建筑的质量带来一定上的提高,让人们的生活居所质量更加完善。 关键词: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前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民用建筑住宅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一些人对于商品楼,宾馆和豪华装修的楼当中的装饰装修有着很高的评价,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环境和舒适问题。为了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采材料对设计进行落实施工。一定要对空间的整体造型感有着合理的设计,使人们在一个环境良好的室内环境当中生活。在施工过程当中,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要不断的进行改善,从而保证了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 2民用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部分的构建和不同功能的材料组成了建筑,根据合理的对这些部件进行设计,构建成一个舒适完美的建筑物。在装饰装修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师要根据房屋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然后对设计进行实际的施工和比例的设计选择。保证了建筑物都舒适和美观性,让人们有更好的居住体验。[1]装饰装修设计的具体要求则主要是要保障建筑主体的安全,对建筑层的厚度和分层情况均要满足设计要求,因为装饰装修的主体构件会受到利益和温度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装饰装修就是为了让人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所以对生态环境和室内污染情况以及阳光照射情况都要有一定的要求,并且要做好防火,防水,防潮,防污染等处理。而对于装饰装修材料的要求则是要保证装修的质量,并且要把结构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好。为保证装饰装修材料的基本要求更好,从而达到民用住住宅的技术要求。所以装饰装修材料的要求十分重要,下面就对具体的材料要求进行分析。石材的要求很关键,石材主要包括天然花岗石,天然大理石和人造石材等。[2]天然花岗石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要对平整度和角度以及外观质量和物理性能加以重视,保证这些物理量的准确程度。天然大理石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对上面的一些物理量有着同样的标准。而人造石材的就要求则是一定要保证石材的强度高,硬度也比较高,色差小,耐水,污染性小等,也就是说一定要有良好的稳定性。陶瓷在建筑当中主要是对建筑内外饰面的干压陶瓷砖等有一定的要求。干压陶瓷砖的技术要求一定要在误差问题的范围之内,对陶瓷的表面质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他直接影响到清洁器具的耐污性和清洁性等性质,所以一定要加以重视。木材等木制品主要是对其含水率,湿胀干缩变形的强度能力等有一定的要求。对金属的要求则是要保证技术的强度,刚度和加工性都很高,并且对金属的耐磨程度,耐久程度,耐腐蚀程度以及外观都有一定的要求。[3] 3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在其施工方法上加以改进。墙面工程施工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主要部分,下面就对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具体的分析。[4] 3.1装饰抹灰施工 装饰抹灰施工的具体方法是首先要对基层进行清理。基体或基层的质量是影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等要清理干净,并且要保持湿润。基层清理过之后就要对细节地方进行处理。具体的细节包括,铝合金门窗的护栏框等安装以及墙上的施工堵塞密实技术墙面和门洞口的施工方法等都要符合设计要求,而当设计没有进行具体要求时,应当采用专业的方法进行施工。 3.2装饰板工程施工 装饰板的工程施工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装修板的施工方法,主要是首先要对装饰面板的安装进行正确的排列方式。石材饰面板的安装除了要对传统的湿作业加以应用以外,还要对发展的湿作业改进法进行应用。对于金属饰面的安装,一般采用龙骨安装,这样会保证骨架的稳定。木饰面板安装一般也采用龙骨紧固法进行安装。而对饰面板的施工质量具体的控制主要是要保证石材饰面板的施工工艺正确使用,要符合石材幕墙工程施工的要求,金属饰面板安装时骨架要与结构连接牢固,木饰面板也同样需要达到要求,从而保证质量。[5] 3.3吊顶工程施工 吊顶工程施工的具体方法是吊顶的形式有直接式和悬吊式两种。悬吊式吊顶就是民用建筑装饰工程通常采用的吊顶方式。施工方法为在安装龙骨之前要按照设计对房间进行清理,各部分的具体情况要进行实际控制。要根据吊顶的设计标高在四周墙上打上线,使龙骨的位置得到确定。龙骨的安装则是对主龙骨吊点的间距,高度等进行合理的设计,要保障设计的质量满足房屋建造的需求。吊顶工程的具体施工质量控制是通过测量放线的准确性,而保证主龙骨的安装。安装后要及时进行校正,对标高龙骨安装要进行牢固的处理,并且要进行多次的检查,保证质量。硅质隔墙是为了分隔空间的隔墙,该隔墙的具体施工方法是墙位放线,结构固定,节点处理。其控制质量要求主要是龙骨必须连接牢固,平整。并且要保证位置的准确,所以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龙骨和面板的安装。[6] 4结束语 在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并且把涉及的内容落实到各个工程的施工部门,保证施工的规范性以及技术的先进。还要保证管理上尽心尽力,施工之前要做好技术选择,对质量控制点的设计和强化施工过程的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保证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有好的方法进行解决,从而保证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质量。 作者:肖铭逊 俞坤 单位: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管理 摘要:如今在倡导绿色环保、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成为各方关注重点,建筑公司需要通过打造舒适性、安全性的装饰装修工程扩大盈利,消费者也时刻关注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以获得优质的室内环境。对此,本文分析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特点,并对其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管理要点 引言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部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建筑空间限制,因此在管控施工质量时需要结合建筑室内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装修设计风格等多项因素考虑。由此可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结构复杂、程序繁琐,要想提高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必须做好周全计划,通过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措施减少施工阻碍,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于建筑工程的装饰装修工作来说,它是在建筑物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再着手进行的。装饰装修工程需要对建筑物的表面以及建筑物的内部进行相应的施工,进而可以完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装饰装修工程也可以起到美化空间以及稳定结构等作用。建筑工程的装饰装修工作作为施工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其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作业空间以及工程建设的制约。此外,在进行装饰装修的施工过程中,也经常会存在工序平行或者是交叉作业的问题,如果不能对装饰装修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管理,那极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质量问题。现阶段,我国在进行装饰装修工作时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材料,并且材料的种类极其繁多,施工工程中的技术与工艺也较为多样。近几年来,伴随着装饰装修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型设计风格的不断涌现,更给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一些高层或者是高档住宅小区来说,在进行具体的装饰装修工作时,工程对于施工要求比较严苛,同时施工环境也比较复杂,如果施工过程中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质量管理,那可能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甚至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因而,现阶段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时,一定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进而提升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建筑的居住效果与质量。 2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现状 2.1材料方面 在建筑装饰工程中,施工材料不可或缺,而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装饰的整体效果与质量,甚至对人体健康也具有重要影响。建筑装饰行业的日益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装修建材经营行业的经济,而今的建筑装饰材料不断更新,无论是品类、规格,还是品牌,都比之前有了大量增加,价格方面也是差异巨大,同时质量方面也是存在着较大悬殊。面对如此众多的装饰材料,如何能正确选择到性价比高的材料也随之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同时对负责选材及购买的有关单位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部分不法商家与施工方会借此将非法收益收入囊中。诸如通过采用虚报高价材料,而实际低价购买同品类的假冒伪劣材料,从而赚取中间差价;部分单位甚至利用材料的品类差别,在其规格等项目上做文章,从而在工程费用中获取不良利益。 2.2技术方面 现阶段,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施工技术,同时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从事于装饰装修工作的施工人员大多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同时施工人员对于施工质量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装饰装修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许多的质量问题。另外,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人员的聘用过程中,没有对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同时,施工人员进入到企业后,施工单位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持续化的教育与培训工作,这也是导致目前装饰装修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 2.3施工人员方面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①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②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所以,施工人员想要确保施工质量,就要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施工技术。如果施工人员不能够及时的对自身水平进行提高,施工质量自然也就无法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施工,使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人员自身对工作的责任心不够造成的。 2.4监管制度方面 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的过程中,如果有关部门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施工监管情况来看,并没有专业的监管机构以及相应的监管管理规定对施工过程进行规范。导致大多数的施工团队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制度。即使有少数的施工团队具有独立的监管部门,也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际的施工现场中去,导致监管制度无法进一步落实。导致施工团队最终的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概率增加。 3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把控 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把控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首要条件。在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①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对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实际施工所需要的材料类型,对材料进行选择。并针对这种类型的材料制定出一个系统的应用方案,我接下来的施工工作打好基础。②在进行施工材料的选择过程中,要对施工材料的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综合的对其进行考虑。不能一味的追求低成本,从而忽略了对材料质量的选择。要在质量的基础上,对材料的价位进行选择。③在使用施工材料之前,应该对材料的质量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将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材料替换出去,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应用问题材料,进而影响了最后的装修质量。 3.2对施工技术进行恰当的选择 在施工过程,施工技术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整个施工团队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所以,在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时,根据不同的施工类型以及施工方案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技术。并且不断的在实践过程中对施工技术的选择加以完善。也可以通过相互对比的方法将每种施工类型选择出一个最佳的施工技术,为以后的施工技术选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3.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两个方面。①对施工人员技术的提升。②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过程进行规范。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提升时,首先要让施工人员认识到技能提升的重要性,其次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演讲以及培训班的方式,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进行提升,也可以通过高薪招聘高水准的技术人员来提高施工质量。 3.4制定健全的装饰装修施工管理制度 首先自工程建设初期,从设计和预算起就形成明确的目标与细致的工作计划,并建立相应的运营机制,以便对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须以工程计划成本作为目标导向,同时将质量与工期目标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另外,为保证施工进度的有效掌控,装饰工程动工前均须对图纸执行严格会审,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以尽可能对图纸进行全面的查漏补缺,必要时可实行连带责任制以严格保证图纸质量。实际施工过程中,需对其工序与质量予以严格把关,尤其是对关键位置的施工过程要进行严格预审和评估,同时结合不同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实行有关监督机制,从而将责任落实至人。 4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建筑装饰装修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材料方面、技术方面、人员方面以及管理制度方面。接着,针对上文中提出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今后建筑装修装饰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廖小武 单位:深圳长城家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摘要: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气象,推动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发展。在倡导绿色环保、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的今天,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成为各方关注重点,建筑公司需要通过打造舒适性、安全性的装饰装修工程扩大盈利,消费者也时刻关注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以获得优质的室内环境。对此,本文分析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特点,并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 建筑行业;装修装饰工程;施工质量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建筑施工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部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建筑空间限制,因此在管控施工质量时需要结合建筑室内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装修设计风格等多项因素考虑。由此可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结构复杂、程序繁琐,要想提高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必须做好周全计划,通过全面施工控制措施减少施工阻碍,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众多建筑施工环节中的关键,对建筑室内整体构造存在重要影响,并且因为装饰装修施工受到每个建筑室内空间和建筑整体结构的限制,存在独特的特点。所以,要想提高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应当掌握每个施工对象的特点,进行科学设计,促进建筑装饰装修的水平:第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属于建筑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才开始进行施工的部分,也就是说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与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质量存在巨大联系[1]。如果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极为有利。因此,装饰装修施工团队应当在开启施工程序前确保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第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之中涵盖许多具体内容,诸如装修风格、装修材料、装修结构等,客户对建筑装饰装修要求不同,这些施工内容涉及到的施工工艺也有所不同,因此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呈现多元化,所以要想控制好施工质量就要仔细了解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具体内容,完成施工任务。 2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2.1施工前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措施:①人员管理与培训。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同于建筑主体施工,这部分施工也涉及到设计人员、专业技术施工人员等,对人员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对工程参与人员进行科学、专业的培训和管理,使各队人员施工技术能力提升,详细掌握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结构,以便在施工中能够遵守规定,按照章程和施工要求进行作业。首先,应当根据不同的施工程序和环节选定施工人员,针对其技术施工操作能力进行初步评判,并反复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能的培训,渗透装饰装修施工具体细节。其次,要建立起专业的管理团队,包括质量检验小组、施工监督小组等,确保施工过程中有专业人员跟随,能够随时指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②施工工艺选择。施工工艺应当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要求进行科学选择,对此施工单位应根据客户给出的具体要求或适宜设计装饰装修图纸,既要符合客户对施工的需求,又要符合建筑施工特点,扫清施工过程中可能因建筑主体结构而出现的阻碍,提高装饰装修施工质量[2];③施工材料的准备。建筑施工材料质量好坏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有直接决定作用,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建筑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选取质量优异的材料,确保材料供应、材料质量达到施工要求。为提高施工材料准确性,应当做好材料采购、贮存、管理计划,由相关人员实时跟踪材料准备阶段的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和质量把控;④施工工具的准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很多细节地方都需要小巧或者专业的施工工具,大体分为两类:手动工具和电动工具。在施工前,应当结合建筑装饰装修设计图选择使用工具,并且提前由采购人员购买。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型号的施工工具对应不同的建筑结构,因此需要相关施工人员列好清档明细,为采购部提供准确的的工具名称和工具型号,预防采购回来的工具不适当;⑤施工程序的确定。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程序一环套一环,可以说施工工序的质量是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为了提高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就要严格按照科学施工工序进行,优化配置施工步骤,从每个程序中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施工单位应当简历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在施工工序开展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落实工艺规程,使施工技术水平发挥最优,确保每道工序都符合标准规定。 2.2施工中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当从具体的施工内容进行把握,在施工过程中包括吊顶施工、墙面施工、轻质隔墙施工等,若要强化施工质量,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装饰装修成果,应从以上几方面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下面对这几道重要施工内容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期望能提高施工中的工程质量控制水平:①吊顶的施工质量控制。室内吊顶装饰工程要结合建筑室内结构与室内设计安排施工,装饰装修期间对室内房屋净高、洞口标高和吊顶内管道设备及其支架的标高都要进行仔细测量,确保这些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误差,降低某一环节的施工质量;吊顶装饰尤其要把握龙骨安装的位置,要根据吊顶设计标高划分明确的龙骨安装范围,安装时,要按照设计图纸的指导合理布置龙骨之间的间距,使龙骨起拱高度处于最佳范围内。通常,现代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龙骨器拱高度是在室内短向跨度1%~3%之间,这样能够提高龙骨安装稳定性。而次龙骨的安装要紧贴主龙骨,在安装期间需要保证龙骨和吊杆之间的距离在300mm以内,进一步提升龙骨和吊杆的稳固性能。之后,完成吊顶安装后要及时对安装质量进行检验,确保吊顶施工质量;②墙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墙面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极为重要。控制墙面施工,加强施工技术,可以从抹灰、涂装、裱糊以及软包等方面入手。例如,墙面抹灰施工过程,应当注重清洁工作,要求施工人员对墙面基体及时清理,去除灰尘和杂质,为抹灰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清理结束后,可以采用洒水湿润的方式提高墙体的受力性,方便抹灰施工的实施,对于基体上存在的凹凸面,应调和水泥砂浆抹平,一般水泥砂浆的调和比例是1∶3。抹灰工程施工尤其要注意墙面均匀度,因此在实践中采用分层抹灰方式,每层抹灰的厚度在5~7mm之间,既不会形成较厚的灰层,也有利于快速变干,经过3~4层抹灰后,测量灰层厚度在25mm左右,然后确定墙面平整性,可实施下一道工序;③轻质隔墙的施工质量控制。部分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会采用轻质隔墙进行空间分割,重新划分室内结构,因此这一施工内容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隔离噪音和隔断空间[3]。因此,在施工中应当从隔音与隔断两方面做好规划设计,保证轻质隔墙构造符合客户需求,并且能够优化施工,取得优质的施工质量。比如说,在施工中要精准的把握轻质隔墙垂直性、平整性,确保其位置、接缝处质量,按照设计要求一一进行施工建设。 3结论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属于现代建筑行业不可小觑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装饰装修施工运作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个性的室内环境,备受现代消费者青睐,因此加强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发展。 作者:王立军 张恒 单位:浙江武弘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浅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筑工程随之增多,装饰装修是建筑工程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施工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难度较高。要想合理的应用各项施工技术、提升各个施工专业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度,就必须加大现场施工管理,本文针对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1案例分析 2017年3月,甘肃西和农村商业银行滨河分理处装修工程实施了公开招标,该建筑装修工程拥有240m2的工程规模。招投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积极总结了原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缺陷,并从该工程的特点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2传统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不足 2.1分包人员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给装饰装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现阶段,专业的装饰装修单位不断增加,多数装饰工程都会被分包到这些单位中,装饰装修单位在施工中,会指派专业能力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亲临施工现场,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等加大管理力度[1]。但是,在实际装饰装修工程开展中,多数施工人员都没有经受过专业的训练,其综合素质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极大的降低了此项施工的专业性和质量。同时,还有部分装饰装修工作人员对先进施工技术的掌握和接受能力较弱,导致现有装饰装修施工无法满足新时期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增加了难度。再加上严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的价值被削弱,无法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不利于提升工程质量。 2.2装饰装修工作现场技术管理力度不足 近年来,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环节也呈现出较强的复杂性,这导致实际施工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多种施工技术进行综合应用才能够完成建筑装饰装修施工[2]。在多种施工技术中,电子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现阶段我国多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现场技术施工管理呈现出明显的不足:第一,尽管多种小型电动工具被应用于施工中,但是手工仍然是该环节施工的主要途径,缺乏机械化设备应用水平的建筑装饰装修施工,阻碍了这一领域的全面发展;第二,在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中,由于严重缺乏精细化,因此施工现场呈现出混乱的状态,由于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空间相对有限,在没有合理的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规范的过程中,各种施工设备以及配件会形成杂乱堆放的状态,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3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3.1构建完善装饰装修工程现场管理制度 针对分包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基础。在科学的应用制度展开管理工作时,有助于将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确保其在日常工作中,明确自身的职责以及应当承担的质量责任,为施工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装饰装修施工中奠定良好的基础[3]。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构建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在这一体系基础上划分施工任务,确保每一个施工岗位上都能够高效的展开技术管理工作,严禁施工中存在制作全责不明的现象;第二,积极构建激励机制,对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以及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进行激发,同时鼓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增加对先进施工技术以及应用原理的了解,并不断丰富自身的管理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措施,为提升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加大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新时期,我国在积极进行建筑工程建设以及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从整体上提升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更加高效的展开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才能够促使其在实际施工中对各项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灵活的应用,提升工程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相关施工企业在积极加大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力度的过程中,应在实际施工前,对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促使其应用技术的水平以及熟练程度都能够有所提升,同时,只有对施工技术人员的证件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才允许其参与到实际施工中;同时,实际施工中,应对装修环节进行巡视和反复检查,当发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向上级进行汇报;在加大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水平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应用流程以及规范性进行严格的监督,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为高效展开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提升工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4]。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整体中,建筑主体结构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都具有严重的影响。新时期,在积极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相关施工企业管理者首先增加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并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加大对施工技术的现场管理力度过程中,提升该环节施工的规范性和秩序性,为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位奇 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筑工程随之增多,装饰装修是建筑工程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施工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难度较高。要想合理的应用各项施工技术、提升各个施工专业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度,就必须加大现场施工管理,本文针对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1案例分析 2017年3月,甘肃西和农村商业银行滨河分理处装修工程实施了公开招标,该建筑装修工程拥有240m2的工程规模。招投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积极总结了原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缺陷,并从该工程的特点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2传统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不足 2.1分包人员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给装饰装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现阶段,专业的装饰装修单位不断增加,多数装饰工程都会被分包到这些单位中,装饰装修单位在施工中,会指派专业能力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亲临施工现场,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等加大管理力度[1]。但是,在实际装饰装修工程开展中,多数施工人员都没有经受过专业的训练,其综合素质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极大的降低了此项施工的专业性和质量。同时,还有部分装饰装修工作人员对先进施工技术的掌握和接受能力较弱,导致现有装饰装修施工无法满足新时期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增加了难度。再加上严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的价值被削弱,无法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不利于提升工程质量。 2.2装饰装修工作现场技术管理力度不足 近年来,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环节也呈现出较强的复杂性,这导致实际施工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多种施工技术进行综合应用才能够完成建筑装饰装修施工[2]。在多种施工技术中,电子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现阶段我国多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现场技术施工管理呈现出明显的不足:第一,尽管多种小型电动工具被应用于施工中,但是手工仍然是该环节施工的主要途径,缺乏机械化设备应用水平的建筑装饰装修施工,阻碍了这一领域的全面发展;第二,在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中,由于严重缺乏精细化,因此施工现场呈现出混乱的状态,由于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空间相对有限,在没有合理的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规范的过程中,各种施工设备以及配件会形成杂乱堆放的状态,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3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3.1构建完善装饰装修工程现场管理制度 针对分包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基础。在科学的应用制度展开管理工作时,有助于将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确保其在日常工作中,明确自身的职责以及应当承担的质量责任,为施工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装饰装修施工中奠定良好的基础[3]。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构建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在这一体系基础上划分施工任务,确保每一个施工岗位上都能够高效的展开技术管理工作,严禁施工中存在制作全责不明的现象;第二,积极构建激励机制,对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以及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进行激发,同时鼓励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增加对先进施工技术以及应用原理的了解,并不断丰富自身的管理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措施,为提升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加大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新时期,我国在积极进行建筑工程建设以及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从整体上提升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更加高效的展开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才能够促使其在实际施工中对各项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灵活的应用,提升工程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相关施工企业在积极加大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力度的过程中,应在实际施工前,对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促使其应用技术的水平以及熟练程度都能够有所提升,同时,只有对施工技术人员的证件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才允许其参与到实际施工中;同时,实际施工中,应对装修环节进行巡视和反复检查,当发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向上级进行汇报;在加大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水平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应用流程以及规范性进行严格的监督,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为高效展开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提升工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4]。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整体中,建筑主体结构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都具有严重的影响。新时期,在积极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相关施工企业管理者首先增加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并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加大对施工技术的现场管理力度过程中,提升该环节施工的规范性和秩序性,为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位奇 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分析 摘要: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建筑居住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建筑装饰装修作为与时展紧密联系的施工技术得到更多关注。本文立足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特点,对装饰特征、内容和种类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 前言 建设项目主体施工竣工后,建筑物室内、室外装饰设计依据建筑主体结构绘制装饰施工图,建筑装饰施工图是设计师思想的充分表达和体现,与建筑物的装饰效果、使用和美观都紧密联系。同时,建筑物室内、外装饰装修能够提升建筑物的艺术美感,增强建筑物外在活力且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1装饰装修工程特征分析 ①现代建设项目设计已由低层向多层、高层、超高层发展。建筑装饰装修亦要适应建筑主体结构变化。建筑装饰要依据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布置结合装饰自身特点分析复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在装饰装修实施阶段,若主体结构施工复杂会给装饰装修工程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建筑主体外立面装饰装饰即幕墙装饰工程。②装饰装修的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室内、室外装饰材料使用不尽相同,因而对从事建筑装饰装修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工艺技术能力要求更高,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更多的施工工艺和专业施工技能。③装饰装修分为室内、室外装修工程,室内外装修特点及工艺要求不同,考虑因素亦不同,施工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坚持安全第一,施工安全零发生,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同时为建筑及使用增值。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特征介绍 2.1装饰装修工程的专业性 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而言,装饰效果是施工最终结果的体现,装饰效果是建筑物第一外在表现,施工前常采用3D装饰效果图作为参考。但是,装饰效果常被投资人重视而被具体施工人忽视。因此,装饰装修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求投资人及管理人实施监控,施工人严格按设计施工图施工,若出现材料颜色等偏差应及时纠偏并且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 2.2装饰装修工程的经济性 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使工程造价较大提高。建筑艺术效果需要资金支持,科技含量越高,资金投入越大,性价比也就越高。较高投入,较大产出不符合经济效果评价及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坚持科学投入,坚持节材、节能、节地、节水、环保的原则以较小投入,较大产出,提高工程性价比,为建筑使用增值。 2.3装饰装修工程的规范性 《建筑法》是建筑领域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的规范性法律之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应执行国家、行业制定的质量验收规范,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关于质量验收的标准。建筑房地产开发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都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才能构建健康的建筑环境。 2.4装饰装修工程的复杂性 建筑装饰装修在施工中程序多、工艺多,涉及瓦、木、油等多工种,交叉作业多,施工过程中多变及不可预测性存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从根本上管理施工过程,保证施工质量。 3简析装饰装修施工工艺 3.1墙柱面贴砖工艺 建筑室内装修墙面贴砖主要步骤: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子灰→弹控制线→贴陶瓷锦砖→揭纸、调缝→擦缝。陶瓷砖品种、规格、颜色、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施工控制基本项目:表面平整、洁净,颜色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阴阳角处的砖压向正确,非整砖的使用部位适宜;套割;用整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墙裙、贴脸等突出墙面的厚度一致;坡向、滴水线: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 3.2石材饰面工艺 建筑装饰石材饰面工艺流程:簿型小规格块材: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弹线分析→排块材→浸块材→镶贴块材→表面勾缝与擦缝;大规格块材:施工准备(钻孔、剔槽→穿铜丝或镀锌丝与块材固定→绑扎、固定钢筋网→吊垂直、找规矩弹线→安装大理石、磨光花岗石或预制水磨石→分层灌浆→擦缝。施工保证项目:饰面板(大理石、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的品种、规格、颜色、图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饰面板安装(镶贴)必须牢固,严禁空鼓,无歪斜,缺楞掉角和裂缝等缺陷。施工控制基本项目:表面平整、洁净,颜色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阴阳角处板的压向正确,非整板的使用部位适宜。套割用整板套割吻合,边缘整齐;墙裙、贴脸等上口平顺,突出墙面的厚度一致。波向、滴水线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 4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 4.1装饰装修施工程序和工序优化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是多工序、多流程组成的,合理安排施工先后工序是施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合格的最小最基本单元。在施工过程中应重视工序控制,严格遵守质量验收规范及施工工艺。 4.2施工过程和安全环境动态监控 装饰装修工程的过程控制是“三管三控一协调”的原则之一。过程控制应形成封闭的监控体系,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在纠偏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国家及行业质量验收标准。施工过程监控应加强对施工安全环境的监控,牢记安全第一,只有在安全环境中才能保证质量,保证建设项目质量的合格。 4.3提高管理及施工人员素质 装饰装修工程中要提高对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施工专业人员培训,重视人才,坚持以人为本。施工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提高施工效率,增强职业责任。 4.4装饰装修材料质量控制 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定样及施工采购中应重视材料的选择,材料种类繁多、类别多样,在为建设项目提供多组合、多搭配组成不同效果的同时应严格把控材料质量。材料质量控制要从设计开始,施工采购为止,中间应加强第三方监控。材料质量监管,设计单位应按建筑设计规范要求配置材料,施工单位应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及构配件,确保材料质量满足设计标准、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保证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每一件都合格。 4.5强化政府部门验收监管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应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参加验收和监督。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在过程中应组织政府质检、安监部门对装饰装修分部分项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并且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5结束语 综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先进的施工工艺可以弥补建筑结构的不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建筑物。因此,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施工工艺的功能和特性性,做好施工工序控制,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有序开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建设项目增值是建设的根本目的。 作者:甘乃全 单位:南京凯风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装饰施工论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 在建筑材料中,高性能混凝土有着非常好的耐久性,同时其强度和体积稳定性亦非常高。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并不是很难,但是,其所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却不是很容易达到,因此配合比一定要满足混凝土的耐久性、体积的稳定性与高强度的要求。在配制的时候不但要选用优质胶凝材料、砂石,还要掺入高性能的外加剂。在实际的工程中,外加剂可以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本文主要对外加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近年来,人们对建筑装饰的合理性和美观性等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不仅要保证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还要实现人们对所居住环境的美观性、环保性、合理性等方面的要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包含的工序很多,因此,需要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合理地控制与管理。 1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1.1地面装饰装修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地面的装饰装修工程包含地面层与楼面层两部分。进行地面装饰装修施工时,要以先地下再地上为原则,防止地下工程的施工对地上工程的施工发生干扰。当地下的暗管、沟槽等工程施工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应该对暗管、沟槽等工程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之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地上的施工。面层铺设工程应该在所有的室内装饰工程全部完成之后进行。在铺设面层时,要确保面层的平整度符合相关标准,在铺设过程中,应该留有适宜数量的连接缝。 1.2墙面装饰装修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墙面的装饰装修工程内容主要是指运用抹灰的方式对墙面进行裱糊、涂装等。在进行抹灰之前,首先要清理墙面基层,确保墙面基层是平整的、干净的,然后再对墙面基层进行洒水湿润。对墙面抹灰时,要使用分层抹灰的方式,施工工人应该将每一层灰的厚度控制在5~7mm之间,当抹灰工作完成之后,灰层的总厚度应该控制在25mm左右。另外,施工工人在抹灰时,应该在确认灰层与基层紧密连接的基础上,保证灰层表面的平整度符合要求,并且不存在脱层和空鼓现象。 1.3轻质隔墙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轻质隔墙的作用是对空间进行分割。对轻质隔墙的装饰装修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应该集中在轻质隔墙的噪声隔离和空间隔离效果上。施工工人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准确的施工位置放线,在对轻质隔墙进行施工时,要确保基体结构与龙骨之间的连接牢靠,基体结构与龙骨的接缝严密、位置准确等。 1.4吊顶装饰装修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为了保证吊顶装饰装修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安装龙骨之前,施工工人应该根据房间的设计要求和具体情况对吊顶支架和吊顶内管道设备的标高进行复测,以保证标高的正确性。在吊顶的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施工工人应该严格执行设计标准,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牢固安装,安装完成后应该对这部分工程进行验收,如果验收结果不合格,施工工人应该立刻返工,对不合格的部分进行二次处理,以保证吊顶装饰的合理性和标高的准确性。 2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管控措施 目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建筑装饰装修整体水平的发展。 2.1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建筑材料是保障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由于目前建筑材料市场的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导致一些不符合工程标准的材料也流入了材料市场。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达标,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监管,按照工程的具体标准选择污染小、质量好的材料,严禁不符合工程标准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进而使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2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施工人员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执行者,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高质量的施工人员有助于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提高。 2.3对施工工程中的具体工序进行优化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各个工序的质量是保障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在具体工序的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并保证整个过程都是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的。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具体工序的监督和优化,可以有效减少工程产生安全问题。 2.4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由于建筑装饰装修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监测过程应该具有动态性。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解决。相对于其他方面的监测而言,对自然环境的检测更加重要。由于自然环境存在未知变化,这种未知变化给监测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之处。因此,需要运用专业设备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特殊天气,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2.5加强工程的后期监管工作 后期监管工作决定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否有意义。当施工结束之后,监管部门需要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及时进行验收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施工质量符合工程的施工标准以及设计要求时才允许竣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后期监管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工程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 3结束语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有关,因此需要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施工单位可以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具体工序、后期监管工作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作者:王洋 单位:四平市园林管理中心
计算机考试论文:电子支付在高校计算机考试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 要] 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管理工作中,本文提出并实现了运用电子支付技术,对现行的各学校单独组织、现场报名交费的工作方式进行改革,将电子支付技术嵌入到OA系统中,实行网上交费的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 [关键词] 电子支付; 网上办公; 教育管理 1 引 言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高校管理人员每年都面临着教师的岗前培训、职称评定、考试考核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师资队伍的增加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各高校也在探索如何更加高效地完成各类管理工作。本文以天津市普通高校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管理工作为切入点,提出并实现了运用电子支付技术,对现行的各学校单独组织、现场报名交费的方式进行改革,将电子支付技术嵌入到学校的OA系统中,实行考试的网上报名、网上交费的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 2 研究现状 2.1 高校OA系统的发展 现阶段,高校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各类管理工作,满足现代化办公的需要,陆续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OA系统是基于全新管理理念建立的一套集浏览公共信息、网络办公、公文管理、在线交流、规章制度、电子邮件于一体的办公系统。OA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各部门及个人之间办公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实现了网络办公管理的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免去了繁琐的办公手续。[1] OA系统为高校全面信息化构筑了坚实基础,但是高校OA系统在建设和推广方面,产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妨碍了这一系统全面发挥功能。这些问题集中在系统设计、系统应用和系统维护方面。如何根据学校各自的特点,在通用功能的基础上,量身定制个性化需求分析,摒弃冗余功能,加强技术服务和新技术推广是高校OA系统发展需要突破的地方。 2.2 电子支付 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电子支付[2],即通过电子方式进行货币支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电子商务核心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用户只要能上网,便可足不出户,点击鼠标完成各类费用的网上支付,整个流程简单方便,免于现场交费的来回奔波。 电子支付技术在网上购物和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应用比较广泛,这些单位拥有自己的技术力量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保障电子支付的安全。电子支付技术之所以没有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得到推广,一方面是应用范围有限,仅学费缴纳和考试报名等相关管理工作需要用到费用支付;另一方面与高校的管理者对电子支付的重视和认知程度有关,高校的管理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办事流程,管理者对电子支付这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再加上对电子支付安全的担忧,若无实际需要或正确的推广策略,很难改变管理者的惯性思维。 其实,普通高校作为教育科研单位,虽然没有专门的部门从事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但可以依托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进而培养成专业的技术力量,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运行。 2.3 需求分析 现阶段,高校的OA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但对于网上电子支付功能没有涉及。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管理,具有报名时间短,人员多,交费金额不同等特点,现场报名交费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管理工作的需要。如何将电子支付技术和高校的OA系统进行整合,切实满足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 研究和应用 3.1 系统架构 天津市普通高校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网上报名、网上交费、网上打印准考证、成绩查询、后台管理。系统基于B/S架构,用户和管理员通过客户端、浏览器完成所有的系统功能,不需要安装其他软件,系统采用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三层架构[3],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替换性。 网上支付是系统的核心部分,本文选择中国农业银行作为该系统的网上支付平台,结合中国农业银行的支付标准和提供的商户开发软件包,实现了支付请求、取消支付、订单查询及接收支付结果响应等功能。 支付请求:当用户在报名系统平台上确定订单后,选择使用网上支付付款。系统首先提交支付请求给网上支付平台,接着将用户的浏览器跳转到农行网上支付平台的支付页面。 取消支付:如当日的账单中存在用户重复交费,可以使用取消支付将重复的费用退回。 订单查询:针对未收到银行交易结果回复的订单,或银行响应交易状态未明的订单,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发起订单查询请求,查询订单的状态,如果服务器数据库中存在该订单并支付成功,可将支付成功的参数再次发送到客户端。将订单查询功能提供给用户,用户自身即可完成对订单的对账工作,减少了电话咨询,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接收支付结果响应:用户在网上支付平台上进行在线支付操作,支付成功后,网上支付平台会将支付结果通知给用户,目前采用的通知方式为页面通知,即网上支付平台会将支付的结果通知到系统指定的页面,让用户实时获取支付结果。 系统采用电子证书的方式来保证它与网上支付平台间的身份验证、中间信息传递的完整性,以便完成电子支付安全当中非常重要的交易双方身份辨识、不可重复、防止篡改等功能。 3.2 安全管理 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以及系统网络管理的安全问题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只有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子支付手段和高级别的系统安全管理,用户和管理者才能信任电子支付,从而使电子支付真正地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为此,本文采用以下3种技术和方法,提高电子支付和系统管理的安全性。 数字认证: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的传输,数据有可能被黑客截获,因此,一方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要加密,并且加密手段要有不可逆性,防止加密信息被破解;另一方面,对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要进行数字验证,保证通信双方身份的合法性。数字证书是标志和证明网络通信双方身份的数字信息文件,可以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与解密、数字签名与签名验证,确保网上传递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通过数字证书的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密,可以保证信息的加密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只有用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在服务器上安装数字证书后,客户端浏览器可以与服务器上的数字证书建立安全套接层(SSL)[4]连接,在SSL连接上传输的任何数据都会被加密。同时,浏览器会自动验证数字证书是否有效,验证所访问的站点是否为假冒站点,从而保证通信的安全。 网络注入的防范:注入是黑客攻击网站的一种常见技术,为了防范黑客的攻击行为,一方面,借助检测软件对系统进行注入点检测,杜绝各类注入点;另一方面,开发了注入检测系统,一旦用户提交的数据中包含攻击信息,系统会自动检测出该攻击行为并立即阻止,同时该用户的IP地址被自动添加到“不允许访问”的数据库字段中,拥有此IP地址的黑客无法再次访问本系统。 IP限制技术:为了保证系统管理员能够安全地管理后台数据,本文采用IP限制技术[5],将合法管理员的IP地址添加到允许访问数列中,限定只有在此数列中的IP地址才能访问管理员后台,假设黑客通过某种途径获取了管理员后台的访问路径,由于其IP地址不在允许访问数列中,也无法登录管理路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后台管理的安全。 4 结 语 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管理工作中,本文提出将基于OA系统的电子支付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报名,改变了传统的报名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应更加注重计算机技术与高校各项工作的结合,推进高校的信息化进程。 计算机考试论文:把好三关严防职称计算机考试作弊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以下简称职称计算机考试)是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评价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职称计算机考试中,由于利益的驱动,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进行作弊,直接损害考试的公信力,践踏公平底线,破坏社会正义。 近年来,职称计算机考试中的作弊手段不断翻新,如何有效预防职称计算机考试作弊?笔者认为,必须以预防“替考”为重点,严把“三关”,即教育、组织和监督。 一、加强法纪教育 引以为戒 对广大考生及监考人员进行法纪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这是预防作弊的基础。 1.要大力宣传与考试相关的各种法规 今年4月1日起,教育部将依据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国家教育考试法》早已起草完毕,待该部法律正式颁布后,一些考试中的作弊、舞弊行为将被视为违法甚至犯罪,国家教育类考试作弊违法行为最高判7年。对策划组织、大面积参与作弊的,将由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监考老师监考不作为而出现作弊现象,相关部门会追究监考老师的法律责任。《军队专业技术干部考试工作实施细则》对军队考生作弊及监考人员失职的行为都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这些法规的起草与颁布都凸显了国家、军队打击考试违规行为的坚定决心。 2.要用典型的违纪违法事件警示考生 现在,对于考试作弊行为,不但有法可依,而且执法必严,广大考生及监考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近年发生的作弊事件中,考试违纪责令3年内不能参加考试者有之,作奸犯科被送进大牢者有之,刑罚惩戒手段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3.要教育引导考生树立良好的学风考风,鼓励自我奋斗,杜绝侥幸心理 一方面,要宣传教育职称计算机考试的基本经验和技巧。该考试难度并不大,考题绝大多数是最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只要努力学习、刻苦练习,绝大多数考生都能通过。另一方面,要提醒考生违规的代价——除了依照法规严肃处理外,还将被记入诚信档案,通报考生工作单位和管理职称评审工作的相关单位。因此,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考生,杜绝侥幸心理。 二、严格、规范、独立地组织考试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严格、规范、独立地组织考试是让考试的各个环节都没有缝隙可钻,是预防作弊的保证。 1.从技术上确保考试系统的安全 系统管理员要严格按照程序准备考试场地,安装、调试、测试考试系统,杜绝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间谍程序,物理隔离考试系统与外网,从技术上确保考试系统的安全。准备工作完成后要按程序将考室门窗贴上封条。 2.要严格遴选、培训监考人员 只有真正实现了管理者、组织者、结果使用者完全分离的考试机制才可能是公平公正的。监考人员一定要有独立性,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不能受外界的影响,不能单独与外界接触。职称计算机考试监考人员不需要多,但是要精,可以从不同单位临时抽调候选监考人员,要挑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干部担任。在考前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考务工作能力。开考前再由参加培训的候选监考人员中临时随机抽取部分人员监考,哪位监考人员在哪一个考室监考也要抽签决定。 3.规范地设置考场 在候考区和考场入口设置警戒,实行全程封闭管理;运用电子干扰器阻断考场内外通讯,架设电子眼对考生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全程录像;在考场入口处设置考生照相计算机,照相前认真核对本人、考生准考证和身份证;一旦出现违纪问题,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提供最及时最直接的证据。 4.监考人员要严格履行监考职责,严格执行考场纪律 每场开考前都要经过人社部考试中心的验证,通过后方能开考。开考前后10分钟,监考人员快速核对考生核查表,考试过程中仔细核对考生核查表,确保准确无误。发现作弊苗头要及时警告,证据确凿的作弊行为要当场认定,绝不姑息。 三、严格、全面、全程监督 任何权利都需要监督,没有监督,权利就会失控,就会导致腐败。因此,必须严格、全面、全程地监督,这是预防职称计算机考试作弊的关键。 1.要依靠广大考生积极支持和参与监督 要培养考生监督意识,按时公开考务信息;监考人员必须佩戴有署名、贴照片的胸牌;设立并公开举报电话,在考场设置举报箱。 2.要全程接受上级督察员的监督 考试中心每年职称计算机考试期间都应向所属各个考场派出专职督察员,检查考纪和考务人员履职情况,对考务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3.监考人员必须相互监督,共同担当责任 监考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考场联络员、主监考、监考,既分工合作又要相互监督制约,任何一个监考人员都不能滥用权力,徇私舞弊,监守自盗,这是确保考试正常进行的前提。 (作者单位:昆明民族干部学院) 计算机考试论文:论我国高职计算机考试 [提要] 计算机考试是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分析我国高职计算机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对计算机课程考试与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并注重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考试;改革 计算机考试是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其方式有很多,有笔试、口试、论文、现场操作等计算机考试方法。计算机考试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工具,正是因它具有如此深刻的发展渊源、社会背景和功能,才成为高职教育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高职计算机考试作弊 近几年,学生作弊范围较之以前有所扩大,在调研中我们分别从作弊行为的横向和纵向角度对作弊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目前考试作弊从学生数量和作弊课程数量等横向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作弊学生范围广。以往是部分高年级学生才伺机在考试中作弊,而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在逐渐熟悉和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作弊的危害有所畏惧,考试作弊的情况相对较少。而现在许多刚入校的学生由于入学知识基础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和对待大学的学习,或视学校的规章管理制度于不顾,作弊行为逐渐成为常态。同时,不仅学习差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挖空心思,连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为了奖学金、入党也会铤而走险;这些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本应是学生为适应今后社会发展需要和增强社会竞争力而必须掌握的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而许多学生却连基础的专业课程都不能认真学习,为蒙混过关选择在考试中作弊。从纵向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各级各类计算机考试中都存在作弊。高职生不同于中职生,又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有自身的优势,如思想活跃,乐于参加校园活动等,但却难以具备普通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人格素养。特别是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处于混沌状态,他们渴望成才,但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较为薄弱,缺少坚定的奋斗精神,心理处于上进与享乐的矛盾状态。高职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难与高中生相比。并且由于中考失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当面临考试时,他们难以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无法客观地以平常心面对新的考试,便形成了不良考试心理。 二、对计算机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1、计算机考试方法由单一性向多样化改变。从实际出发,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多元化设计考核方式,丰富考核形式与手段。如高职院校的有些课程宜采取提供有限资料的考试方法;有些课程的部分教学项目宜采用口试或答辩考试方法;有些课程内容则适宜采用课题式考试方法等。西方一些国家的高职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学项目中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等,往往采取强调应用,忽略记忆的教学手段,在考试中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半开卷形式,给出公式内容,而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2、严格把关计算机考试质量以及计算机考试管理问题。内部计算机考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指定计算机考试范围的问题,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坚决取消此项“义举”。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严格按教学大纲出题,要对学生的知识及相关能力进行全面考查。要真正搞好内部计算机考试,使其具有权威性,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搞好试题库的建设。建好试题库,有利于实行教考分离,既能促进教师的教,又能促进学生的学,同时给教师和学生以适当的压力,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试题要全面覆盖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区分度,试题内容要适时变化,适应时代要求,突出新学科知识和技术;二是主要课程应制定全国统一的计算机考试标准。各专业的主要科目、基础科目都要制定全国或省级的统一计算机考试标准,以及统一的技能鉴定标准。这样,可使相同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的可比性,会促进相关高校的学生形成相互竞争、共同向上的风气,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彻底扭转学风,同时有利于学分制的实施以及各校间互相承认学分。 3、强化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核评价工作。努力将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接轨,按照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和制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计划与大纲,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素养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和锤炼;同时,充分发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评价,真正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取得实效。构建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以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方式为手段,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发展模式,大力激发学生探索课程、参与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以此来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培养、自我锤炼、努力成才的自觉意识。开展教育疏导,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帮助高职生认清学习的重要性,制定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因为如果一个人把失败归因于那些不稳定的内因,例如情绪状态、努力程度、重视程度等,则可能增强今后的努力和坚持行为。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考试、客观对待考试。此外,应在高职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张扬诚实守信之风,表扬守信典型,用诚实守信的教育导向指导学生在考试中真实作答,杜绝作弊,用真才实学回报家长、回报社会。 计算机考试论文:职称计算机考试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自从1998年江苏省开始开展职称计算机考试以来,把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作为考核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必备因素之一。我国目前专业技术人员有很多种,涉及到文、教、卫、生等29种门类。而如何考核他们就产生了问题。既不能光考实际操作能力,又不能单单考理论,必须把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本文结合实际运用作些探讨。 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存在问题分析 1、考核科目设计不合理 在1998年考试刚刚开设时,主要考核理论加实际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考核的内容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我们熟悉的MIS。而这门课对于广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不陌生,是这门专业的基础课。对于考试而言,当然是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主要是理解加记忆方面的内容。应该来说,当年考生对于MIS作为考核知识点还是很不适应,因为这门学科和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完全没有关系。到了2002年,省考核办重新修订了考核内容,管理信息系统被移除,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被作为理论方面考核的主要内容,虽然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这样改动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但是研究实际试题上来看,仍然不能做到真正考核实际能力的要求,考生在准备考试时,往往还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例如:“Word 2000启动后,菜单栏有多少个?”又或“在PowerPoint 2000中,母版在哪一个菜单下,有几种建立母版的方法?”直接以选择题的形式测试考生。 考试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实际操作部分。主要考核科目有FOXFRO、AUTOCAD这两个部分。到了2002年,这方面内容得到了扩充和修改。WORD、EXCEL、POWERPOINT被添加进来,这当然说应是取得了进步,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作为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应用需要,这些考试科目设定肯定是不够的。 2、考试平台有缺陷 (1)目前使用的考试管理软件经过升级后, 虽然更趋于完善, 但在考务实践中, 我们仍然感到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 在考试系统中, 由于使用的是模拟真实环境,解答方法单一, 只允许单击出题者所规定的区域, 考生常因按钮限制太死而牢骚满腹。例如:有一道试题考核EXCEL表格标题行居中,题目要求A列到I列标题居中,并改变其字体和大小。正常的答题方法应该是这样,鼠标拖动选择A列到I列标题内容,然后点击菜单下单元格格式后,在对齐和字体子项中分别选择相应数值即可。但是考生在解题时,无论怎样操作,就是无法得到正确结果。经过技术人员反复操作,发现问题出在对象选择这个环节上,而正确的做法应是将鼠标点击I1单元格,从右向左拖动选择标题单元格内容,然后进行其他项目的设置。而从左往右拖动标题单元格或是其他选定单元格的方法则不能顺利完成考题!而经过统计,此题的得分率几乎为零。在其他题目中,经常出现只允许使用鼠标右键或是快捷键进行答题的情况。当然此种情况可以解释为要求考生灵活运用知识,掌握多种解题方法,但这是对于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是很荒唐的。 (2)目前考试系统还是采取传统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应用软件来现的。C/S 模式最大的缺点是运行维护相对比较困难,不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而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保证考生完成在难度基本相当的试题,这就需要对试题进行详细的分类,制定难度级。而对于考核知识点的选择更应划分清楚,例如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系统中,经常出现同样知识点的题目反复出现的状况。 分析问题解决对策 1、考试管理软件的优化 一个好的无纸化考试系统,要求界面友好、简单、使用方便、易操作、耐用,随机抽取试题知识点分布较合理,整个软件设计应趋于“傻瓜化”,使一般有计算机运用知识的人,操作起来觉得比较容易,为考生提供良好、可靠的无纸化考试使用工具。答题的全过程均在计算机上,考试时所应用的工具只有键盘和鼠标。无纸化考试软件的软件平台是Windows 系列操作系统,而目前微机所配置的操作系统也多为Windows 系列,所以,软件环境能够满足无纸化考试的需求。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试管理系统在SQL SERVER 下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分为报名、考场编排、考试管理三个子系统。SQL Server 2000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 7.0 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报名、考场编排、考试管理三个子系统的使用者主要是技术管理人员,而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而考试系统的使用者主要是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对于考试界面掌握的难易程度,考试方法和技巧则大有区别。 首先是报名系统。目前考试报名仍然采取考生自己填写报名表及填涂信息卡的报名方式。 由计算机操作员手工录入或用光电读卡机扫描进入系统。虽然效率较差、出错概率高,但在整个考试报名流程里,目前还是最为可靠的方法。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报名成为可能,由考试组织机构开发成熟可靠的网络报名系统。这样一来考生不需要到考试机构报名点来办理报名手续,不用填写复杂的报名表,也不需要填涂信息卡。而且考生一旦在网上申报了个人信息和报考信息,考试管理者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数据核查。考生登录查询发现审核通过即可缴费,从考生而言报名工作结束。而从管理者来说,在规定的报名期结束之后。通过服务器收集所有考生数据,集中导入考试报名管理系统。这样一来,能极大的提高效率,减少错误信息产生的可能性。 而作为考场编排系统而言,对数据安全性及计算机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报名系统生成报名数据,编排系统应能提供更为强大的功能。除了正常的考试时间、考场数设定,还应考虑到一些细节。例如:1、有考生补报名,而整个编排工作已经完成。系统要提供接口给操作员手工录入数据的功能。或者考生信息有变动,例如更改考试科目或是其他个人信息。2、在报表打印功能子系统中,应能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报表打印功能。如准考证打印模块中,应提供可以修改的模板,这样有利于计算机管理人员添加临时重要信息或是修改多余信息。3、提供数据导出功能。有时系统功能虽然看上去几近完美,但是在不同地使用者面前,可能都有不足。系统提供数据导出功能,提供最常见的数据格式,如DBF或EXCEL数据格式。这样,计算机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打印出自己想要的各式报表。 从考场考试管理系统而言,最好考试服务器和考试管理机系统分别安装在两台机器上.考试服务器应安装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统,服务器主要负责题库管理,考试日志的记录,考试进程的记录。而考试管理机主要负责考场管理,例如单场考试数据导入、发开考指令、结束考试指令、考试结果网络上传等等。考试服务器配合加密狗可以实现考试准时开考,准时结束。如考试时,某位考生出现死机等其他考试不能顺利进行的状况,重启考试机后通过再次登录考试服务器,继续从上次的断点位置继续考试,而且服务器应对考生所用考试时间的记录,保证考试机器重启后能够弥补丢失的时间,做到考试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采用安全身份认证技术 考试管理工作中, 考生身份认证是一个关键问题。有效可靠身份认证技术可以减少或杜绝作弊情况的发生。目前, 比较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是通过照片比对的方式, 但这种认证方式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很好地达到考试管理对考生身份认证的要求。目前普遍采用的身份认证管理方式为: 由报考人员提供照片, 由管理部门集中制作准考证, 考试时通过对参加考试者与身份证上的照片核对的办法认证考生身份。由于身份证上的照片往往因各种原因与身份证合法持有者本人不太一致, 从而给某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人利用本人与身份证上的照片不太一致的特点, 有意安排相貌相象者代考, 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正与公平。因此,有效的身份认证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 指纹是人体生物特征之一, 具有惟一性、稳定性和不可复制、不可移植、不可仿造的特点。目前最为有效的身份认证技术应是在考场里现场摄像,采集考生照片的方法。而采取此种技术,只需要在数据库里为每一条考生记录增加一个照片字段就可以了,而现场拍摄的照片以考生身份证号作为文件名。考生在输入完准考证号后,考生的照片直接出现在考试机的屏幕上,有利于监考人员检查。而考试结束后,生成的证书照片即为考场现场拍摄的照片。这在绝大程度上排除了冒名顶替现象的出现。 3、完善题库,增加考试模块 针对省职称计算机考试科目少的缺点,考试科目设定应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应用需要,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应将现有的考试科目扩充为操作系统、办公应用、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图像制作、其他六大类别,共计25个考试科目,基本覆盖了计算机和网络方面最为常见的应用领域,见附表。 4、考试内容应以实际操作题为主,理论方面的要求应被减少到最小程度。 测试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试水平应考核其在工作方面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而不应该以选择题及其他理论题的考核形式。另外,现有大部分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在设计时为了减少系统开销,方便管理大都采用模拟真实环境,采用固定题库。采用安装在服务器上的固定题库,考生在输入准考证后,就立即下载考试题到客户机。由于抽题算法编写的不够科学,常常出现相同知识点的题目被反复抽取,甚至题库中的某些题目很难被抽到的现象。综上所述,最科学的考试方法应以真实环境为主,考试机应安装真实的应用软件,考生可以灵活运用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解答试题,而不是固定某种特定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测试考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级机关管理干部学院) 计算机考试论文:解析计算机考试数据统计的方法 摘 要 当前各类考试的不断增加,人工阅卷已不能完全准确和快速的对考试内容和成绩进行统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促使网络也随之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相关部门已采用了计算机对考试数据进行统计,本文就计算机考试数据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 考试数据统计 方法 人工对考试数据的统计容易造成疏忽和误判,学生考试成绩与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是紧紧相扣的,那么降低考试数据的误差就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对数据的记忆和识别功能能大大的避免人工对考试数据的提取。 1计算机数据统计的特点及优势 1.1 运行统计数据速度快 计算机在进行数据的统计时,每一秒钟可以统计出十几万条的数据。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关注最多的天气预报,它是由很多的数据组成和汇集的一个数据值,如果单单的依赖人工进行数据的统计来完成的话,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一项任务了,如果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就只需要十来分钟就能很快的完成数据的统计任务。 1.2 数据统计运算准确度高 计算机科学的不断提升,他所能达到的精确度是小数点后超忆位精确度。 1.3 有较强的记忆和逻辑处理能力 计算机和人的大脑一样,同样具备逻辑思维和一定的判断能力,当计算机接到一个任务时,它能很明确的将这项任务划分为几个步骤进行逐步的完成,并且将自己所完成的此项任务分别的储存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存储。当下次需要提取这些或是其中某些数据时,计算机的记忆功能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将原本存储起来的数据重新的调出来。 1.4 数据统计可靠性高 相对于人脑而言,人虽然具备可靠性原则,但是人一旦超出了自身能够控制的工作时间,那么就很容易疲倦,从而使原本存在的可靠性大打折扣。但是计算机就不一样,它能在电源通畅的情况下持续不间断的进行工作,从而能避免疲倦所导致的数据统计出错的问题。 2计算机考试数据统计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应用极为普遍,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当前人们所关注的教育、医疗和购物上,计算机数据统计的应用就更为精辟。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2.1 教学方面的应用 随着科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推广,计算机考试数据统计在教学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每个学科的考试,阅卷、考试数据的存储、考试成绩数据的分类整理等在教学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各年级考试成绩数据分类整理储存后,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教学分析,可细化到各科目,甚至是各科目间的数据成绩差异对比,可具体查看学生整理考试数据成绩比较强的科目和比较弱的科目具体是哪科,然后班主任就可以根据较弱科目与带课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及时的拿出方案进行教学调整。同样,还可以根据科目考试数据统计情况,对其他科目提取考试统计数据时,可以从计算机中调出此科目考试主要失分方向在哪里,还可以查看考试数据失分比例,根据这些考试数据的统计进行教学上的相对应对措施,及时的处理,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2.2 医学方面的应用 从事医学方面的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各大医院所提供的疑难病例中,找到某种疑难病症进行研究,然而如果靠人工来进行查找和翻阅,那么有可能要耗去几年的光景都不见得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如果通过计算机数据统计的应用来对其需要调查的病症进行搜查的话,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得出他想要的类似病例的相关信息,并且可以很详尽的查看这种相关病例的所有信息,例如,发病人群、发病症状等,从这些系统的统计数据中来着重的对某种病情进行研究,能节约科研者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提前的完成科研结果,更能为患者们节约出更多的治疗时间。 2.3 商业方面的应用 大型的购物超市如果使用数据统计的应用,就能很及时的知道某类商品、同类商品等是否需要及时的做备货处理,另外还可以提取各类商品的销售具体情况的数据进行营销处理,或者可以从同类商品的销售统计数据上,可以很详尽直观的查看到它的销售比例等,这可以很好的为超市管理人员提高超市经济效益做出很大的帮助。 3 计算机对数据统计的处理方法 以一家企业仓管员在数据的提取为例,如果要从众多的数据中提取到某种成品,这种产成品是由哪些原材料、配件、工艺流程等而制造出来的,就必须通过计算机对已存储的现有原始数据来进行搜集、分类、分析、统计等工作来完成。简单的来讲就是,计算机收集到原始的数据后,会将这些复杂、多元化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统计之后反馈给计算机中心,让计算机中心来做系统的数据采集。可以分为:第一,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采集。在计算机运行中,计算机自行的对所存储的数据进行收集的过程,就是数据采集的过程;第二,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转换。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计算机能自主的将所存储的信息转换为自身能够接收到的状态;第三,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分组。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计算机可以自行的对原本所存储的专门制定编码,进行有效的统计数据的分组;第四,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计算。在计算机接收到新的数据信息时,它可以通过自身附带的程序进行数据的准确计算,和相关数据的再整理、再计算过程;第五,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储存。当计算机接收到新的数据信息时,计算机自身可以通过逻辑分析进行相对的存储工作,以便下一步的数据提取;第六,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搜索。计算机收到新的查找指令时,会很快的通过所存储的数据库进行全方位的搜索,并且可以准确无误的按照查找指令进行工作;第七,计算机对数据统计中的数据排序。计算机可以通过有效数据进行按顺序排序和倒序排序等排序工作,以便人们对数据的统计和提出。 4 结语 计算机的普遍推广与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工和时间。然而单方面的计算机在考试数据统计方面的应用,也大大的提高了各行各业的数据提取效率,大大的减轻了人们的工作量和减少了错误指数。 计算机考试论文:解析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 摘 要 基于计算机数据分析下的计算机考试成绩,更能直观的、科学的、公正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对计算机成绩中潜在数据信息的发现和挖掘,有利于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计算机学习的指导,增强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配合度,提高了计算机教学的特色和成效。 【关键词】计算机 成绩 数据分析 面对数据庞大、凌乱的计算机考试成绩,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成绩的统计、分析。再结合合理的计算机编程进行直观的、科学的计算机成绩评价,以便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更直观、更准确、更科学的教学参考依据。 1 计算机考试成绩数据分析的必要性 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对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挖掘这些数据中的潜在信息,探索其内在联系及考试问题根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质量。在计算机考试中利用数据分析对成绩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第一,计算机考试中成绩数据繁重、复杂,计算机强大的处理功能和运算功能减少了成绩统计中的失误,确保了成绩统计的正确性、准确性。第二,计算机考试中由于考生能力、主观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卷面分数(原始分数)凌乱,难以进行教学与学习研究。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实现对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客观认识,以便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促进教师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第三,数据分析将计算机考试中相对孤立的成绩统一起来,提高了成绩信息的利用、挖掘,有利于对成绩中隐藏信息的发现,促进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科学发展。 2 关于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 2.1 原始分数据的转化 原始分就是指考试者未经任何处理的卷面分数。一般情况下分散、杂乱,不利于教学中对整体成绩的分析、研究,看不出计算机教学或考生计算机能力的整体发展趋势。原始分数据转化就是将考生的卷面成绩转化为标准分(将孤立的成绩转化为一种地位量数),以便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研究提供支持。在转化过程中,考生的成绩排位不受考题的难以程度和原始分数高低影响。例一:比如四百个人参加计算机考试,A的成绩是85分,此次考试题目较容易,在四百人中A成绩的地位处于中间档次。同样,四百个人参加计算机考试,A的成绩是62分,此次考试题目较难,在四百人中A成绩的地位仍处于中间档次。那么两次考试A的标准分地位是一样的,表明了A的计算机学习很稳定、教师的计算机教学对于A无太大改变。 2.2 分数增值数据的生成 分数增值显而易见就是学生成绩的增加分值,主要应用在学生计算机学习进步的程度的评价。在操作中,先对学生的原始分进行统计,输入一个分数值。在对学习一段时间后(接受教师教育一段时间后)的成绩进行统计,得到一个输出值。最后结合输入值和输出值的差异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第一,分数增值是依托原有的基础成绩进行和现有成绩的比较实现的。第二,分数增值需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和处理功能才能实现,并确保了增值评价的效率。第三,分数增值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而非分数本身,确保了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 2.3 其他数据分析理论 除上述数据统计理论以外,还有一些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如结合题型对学生各题型的成绩进行统计,利用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研究探索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总之,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就是依托计算机强大的数据统计、处理功能,实现对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的更科学、更公正,以促进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 3 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在计算机考试中进行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教学效果评价的更科学、更公正。第一,标准分数据的应用。一方面标准分数据的应用更直观的反应了学生计算机学习在总体中的地位。如该生的地位量数超过了80%的同学,说明他的学习比较优异。反之有80%的同学超过了他,那么就需要对他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思考。另一方面标准分数据的应用客观的反应了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状况。如例一中,不能因为学生卷面成绩的下滑或提高武断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而应结合标准分的地位量数客观评价。此外,标准分数值的应用还清晰的反应了个人或某个集体(班级、学校等)计算机成绩的变化情况,以便教师进行对比教学。第二,分数增值数据的应用。首先,学生个体与总体增值分析可以直观的反应学生的成绩进步状况,有助于学生对自己计算机学习的客观认识。其次,某个集体(班级、学校等)计算机增值的比较,可以使教师清楚的看到自己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以便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进行一些合理的、适当的教学改革,促进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应用,目的在于及时的、广泛的发现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及潜在问题。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改进等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其过程就是以原始分为基础,进行相关孤立的成绩信息的整理、联系和比较,实现了计算机教学评价的直观、科学、公正,确保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提高了学校计算机教学特色的发展。 4 结语 计算机考试只是检测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手段,计算机考试成绩的高低与考题的难易程度等有很大关系,不能直接的、客观的反应计算机的教学水平。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为计算机教学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公正的评价途径,对改善学习计算机学习效果、提高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有积极的意义。 计算机考试论文:大型计算机考试管理与安全技术要点的探索和实践 摘 要:大型计算机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经过实验教学、考务管理、现场考点运转等三个方面的努力。经过对大型计算机考试四年来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有效运转、规范的大型计算机考试信息化管理模式体系,能极大提高计算机考试的通过率。 关键词:计算机考试;考试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开设了各种大范围针对不同人群的计算机考试。比如,微软认证考试、思科认证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等,计算机考试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获取技能的一种方式。由于计算机考试能较精准的获取人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水平的程序,目前很多用人单位也将是否持有相应计算机水平的合格证书作为聘用人员的一条重要标准。做为在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也必须学会应对计算机考试,掌握相应的计算机考试策略,并通过一定的计算机考试来反映考生掌握IT专业的一定专业水准。计算机考试通过后取得相应的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计算机运用水平能力。 从实践中看,大型计算机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大型计算机性考试涉及的考生数量众多,考试时间较长,计算机考试大多属于计算机综合技能考试,考试内容涉及应试者掌握计算机理论的基础知识情况,同时又会测试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水平。因而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计算机考试的训练与练习?如何安排学习进度与方式?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考试的通过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如何实现教学信息、自主学习信息和考试报名信息的统一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包括学生信息、考试报名信息和考试成绩信息的统一管理,考试报名信息的和数据统计,办证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为学生提供网上申请、自主上传资料、办证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全方位服务,是提高计算机考试通过率服务效率的关键。三平稳运行、低事故率的考试现场是保证提高计算机考试通过率的另一个关键所在,如何加强大型计算机考试考务的安排,人员工作安排,考场宣传指引,现场安排,违法处理等工作。如何处理大型计算机考试中的突发事件与群发事件,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做了大量探索与研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 1 合理安排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建立自主学习平台与在线评测题库系统,促进学生的计算机考试的通过率 计算机考试要求学生在准备计算机考试时必须遵循计算机技术的知识学习规律前提,注重运用技能学习规律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计算机操作水平是计算机考试的核心考试内容。从开始实验教学到计算机考试,我们建设了教学资源平台运用到日常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实现学生上传作业、老师分发和批改作业等多项在线功能,逐步完善和建设以计算机试题库和学生作业库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库,并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相一致。具体的实验教学工作包括:(1)从实验教学开始,就开展针对计算机考试的教学环境练习,首先我们建立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作业管理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使用《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开放式上机自主学习;(2)通过在平台上进行的自主学习,使参与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教学的各项内容。同时,自主学习平台依托在校园网上,学生在任一联入校园网的上单机上做比赛测试后,可立即在线评测;(3)同时组织了教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平台网络上的数据进行跟踪,教师可依据在计算机平台中自动记录学生的各阶段的各类实习成绩,进行导向式教学管理,并可引导学生进行相互间的良性竞赛。(4)根据计算机考试的最新要求,与学生最新的自主平台学习进度与阶段水平测试的结果,通过网络与学生在线交流,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同时将最有问题的学生过滤出来,并定期培训,以提高计算机考试通过率。 2 建立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考试管理系统,将学生信息、考试报名信息和考试成绩信息的统一管理,考试信息的和数据统计,办证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为学生提供网上计算机考试申请、自主上传资料、计算机考试办证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全方位服务 由于参加考生数量众多,而且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而要在较短的几天时间里凭有限的人力资源完成考生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前的报名登记和考试后的办证,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对参加考试的学生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来减轻工作人员负担,且提高相应的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初步建立了计算机考试管理平台,实现学生网上报名和确认以及网上办证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网站、宣传栏、BBS、人工通知、各类计算机考试信息与安排书面张贴等方式,将计算机考试的实时考试信息得以出来,给相关学院提供考试分析数据,以提高计算机通过性考试的通过率。较好的完成与学生的沟通。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完成各类计算机考试信息的。 3 加强考试前期的考试考务安排,加强考场宣传指引,做好考试现场安排,违法处理等预案工作。处理好大型计算机考试中的突发事件与群发事件。 针对大型计算机考试的特点,应按照如下程序开展工作:(1)制定考务与技术培训的时间,主要内容是按照时间、事件等系统程序对考务人员进行培训。(2)考试前系统环境的测试:含考试前硬件环境,水电环境等需要向供电局或学校总务上报考试安排,进行保电申请,排除考试当天有临时停电或电路维修计划的情况。(3)急病就医等工作安排,演型考试现场突然情况的处理过程,主要目的是安排好各面事务的直接负责人。(4)大型计算机的考试需要十分注意考点环境的布置布置,一般大型计算机考试都须落实机房的考试地点布置工作(横幅、考场分布图、指路牌、考生须知展板、宣传展板、考场门贴、草稿纸等是否都准备妥当)。 在大型计算机考试的过程中,一般采取角色负责制:经过主考安排,由服务器管理员与监考人员组成,开成小组负责制,一般由服务器管理员带头,由小组负责一片考试区域的考务等问题,解决考试过程中技术问题与学生心理辅导。在考试当天,大型计算机考试考点的主考、监考人员、网络员均需佩戴计算机考试的相关标识;其中监考人员:在考试前负责考生就座引导及考生须知的宣读;在考试中维持考场纪律和记录考场情况,在出现考生投诉时,及时妥善处理好考生投诉,安抚好考生的情绪,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要确保考场秩序稳定;考试后要协助收集成绩数据。网络员:主要负责当天考试系统的安装调试,确保考场软、硬件环境达标,考中协助处理考场突发情况,担任各类异常情况下异常事件的上传下达,是考试中各划片区域的主要负责人。 大型计算机考试一定需要制定考试应急预案,一般来说,应急预案应对下列问题做出明确指示:(1)考生迟到与早退的处理。(2)考生进场证件核对等问题的预案。(3)发现考生违纪、舞弊行为时的处理流程,监考、考务人员发生舞弊行为时的处理流程。(4)考生发生疾病,如经简易治疗或休息就能继续考试的,应鼓励其坚持应试;确实无法继续考试者,劝其退场治疗,安排医护人员予以就地治疗或送至就近医院,并如实在考场情况记录表上进行记录。(5)考试过程中由于软、硬件故障耽误考生时间时处理方式,这点对于计算机考试最为重要,一般故障分为下列情况:1)因考试机病毒致使考试无法进行。2)考试开始前或考试过程中突然停电。3)考生反映题目内容有问题。4)考生在下发或上交电子试卷时。5)考生因各类异常或误操作出现提前误交卷。(6)因突发情况发生大规模集体误考、地震等突发性灾害出现误考的应如何处理。 综上所述,大型计算机考试属于计算机综合技能考试,考试目的是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考试的通过率。只有在做好了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建立自主学习平台与在线评测题库系统,为学生提供网上计算机考试申请、自主上传资料、计算机考试办证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全方位服务。在考试过程中做好考务安排,加强考场宣传指引,做好考试现场安排,违法处理等预案工作。处理好大型计算机考试中的突发事件与群发事件,才能保证大型计算机考试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考试通过率。 计算机考试论文:网络计算机考试管理探究 摘 要: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交互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日趋完善,网络计算机考试的易操作性、易管理性和流程规范性等特点使高等教育传统考试正面临着一场改革。网络计算机考试取代传统考试是未来高等教育考试的发展趋势。文章旨在对网络计算机考试的考试模式进行介绍,并与传统考试管理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网络计算机考试管理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考试;计算机;考试管理 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交互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日趋完善,网络计算机考试的易操作性、易管理性和流程规范性等特点使高等教育传统考试正面临着一场改革。网络计算机考试取代传统考试是未来高等教育考试的发展趋势,而考试管理模式也必须随之进行改进。 1 网络计算机考试的概念 网络计算机考试是指以电脑智能化题库、网络报名系统、计算机考试运行系统、计算机试卷自动分配评卷系统和考试网络系统为依托,学生按照考试指引自助上机答题的电子化考试[1]。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1 试题数据库 建设试题库是计算机考试的最基本条件,大型题库建设,应从知识点分布状态、体型、难易度、题目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考虑,确保计算机随机抽题对每个考生来说是合理、难易程度是一样的,同时要求试题库题量大、知识点覆盖面广、随机抽取试题知识点不应有重复。题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应不断补充,使题库具有良好的备用状态,为计算机考试提供有力的保障[2]。 1.2 考试报名系统 报名系统是计算机考试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报考生的相关信息及相关考试要求都是由报名系统收集,分类,筛选并汇总导入考试系统的。考生通过网络或指定客户端的计算机往考试系统服务器输入考生相关信息及考生的考试要求,报名系统就能自动完成身份资料存档,考试资质筛选,报考科目分类等相关考务工作,并将数据自动导入考试系统。 1.3 考试运行系统 考试系统是计算机考试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考生在计算机上进行考试答题的操作系统。考试系统的界面要求界面外观简洁、耐看,界面操作简单、易用,系统运行过程中稳定、容错性高,避免误操作造成的考试无法进行;还要求系统对考试出现的电脑死机,网络中断等造成考试中断的突发情况具有一定的应急预案,避免造成考试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以致前面的考试数据丢失。 1.4 考试评阅系统 考试评阅系统是计算机考试充分体现其优越性的组成部分,是考生在计算机上答题完毕试卷加密存入试卷库后,从试卷库中分类,分段;然后自动评阅客观题并将主观题不记名地随机分配给阅卷老师的系统。计算机考试阅卷的高效率性及高公平性就体现在此,评阅系统能将大量客观题快速评分,其准确度和效率是人工阅卷不可比拟的;而需要人工阅卷的主观题,系统也能将其分类分段,随机到分配给各个阅卷老师系统上,既保证了阅卷的公平公正性也提高了老师的阅卷效率。 2 与传统考试相比,网络计算机考试的优越性 2.1 题库的灵活性 与传统考试由教师人工出题相比,计算机考试试卷由题库随机自动生成有2点优越性。一是试题库的出现,解决了教学系统教考无法彻底分离的困扰。在参照相关的教学大纲或行业标准后,考生考核将不受指定应试教材限制,不受教师的个人教学习惯和出题习惯困扰。考生对应这种计算机考试只需针对相关大纲和标准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学习的目的,从而也提高了考试的信度与效度。二是计算机试题库有着灵活的试卷构造方式。考试系统提供了多种的试卷抽取方式,可从题库中抽取一个特定类型的指定数量的试题,也可从题库中的多个类型,不同方面的试题,可以灵活应对考试大纲的要求。 2.2 报名的简易性 与传统考试的人工报名相比,计算机考试的报名一般都在网络上由报名系统完成。传统考试的考生报名资料登记,报名资格审核等报名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资料量庞杂而且容易出错;而计算机考试的报名系统可以让报考生自主在网络上进入报名系统报名,考生资料录入和考试资格审核都可以由报名系统自动完成,最多再进行少许人工复核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3 测试的全面性 与传统测试的试题类型相比,计算机考试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传统考试只能涵盖的听力和笔试题类型在计算机考试上得以扩充,可以实现听力,叙述,读写以及远程面试等听说读写全方位的测试形式。尤其是一些关于英语类或专业技术类考试方面,计算机考试可以实现口语测试、远程面试及计算机模拟实际操作等考试形式,这样更能测试出考生的个人实际知识水平,避免了考生靠死记硬背教科书来应付考试的情况。 2.4 阅卷的简易性和公正性 与传统测试的阅卷方法相比,计算机考试的阅卷更具有公平和效率。传统考试靠人工来进行试卷的汇总、分类、评阅及登分等工作,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人为错误或分数不够公正的情况。计算机考试的评阅试卷是在考生完成考试后就由系统自动加密存入,一般的考试系统权限是无法取出或修改的;而且需要老师评阅的主观题部分,也是由评卷系统将一个考生的考题分为几大部分,不记名地随机分配到阅卷老师的系统上的;一旦试卷评阅完毕,系统立刻自动计算出分数结果;过程中几乎没有可以人工操作影响考生成绩的机会。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考试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计算机考试的不足和考试管理的改进方法 3.1 网络计算机考试需要庞大的题库以保证随机生成试题的广泛性 计算机考试的题库虽然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是如果题库使用时间过长,考生数量和考的次数多了,就难免将题库记下并总结出来,这样将对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从考试管理方面来说,要将试题数据库建设当成一个长期的工作来进行,定期的组织该考试领域的专业人士,按照新的大纲或新的标准来修改与扩充题库,并对使用时间过长的一些老试题进行删除,以此来保证题库的广泛性和时效性。 计算机考试论文:探究计算机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考试方法产生强大的冲击,网络考试成为当前计算机考试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从计算机考试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出发,分析目前计算机考试系统的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Web考试系统的设计及实现的全过程,以推动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考试系统 设计 实现 一、计算机考试系统概述 从2004年开始,我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始采用网络化远程考试的方法,该种方法在各高校的实施存在着很大区别,以某学院为例,该校仍然以传统考试方法,对该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 首先,由于该校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与国家等级考试不同步,使学生没有条件和机会参加模拟考试,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训,在考试时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其次,以传统考试方法不仅需要大量试卷纸,且在考试之后,需要教师集中阅卷和统计成绩,费时费力。 最后,该种方法影响了学生计算机的过级率,也影响了教育部对学校教学成果的评估验收。 计算机网上考试系统的研发,不仅为高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教考分离、合理安排教学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本考试系统的研发还能广泛应用于网络教学,实现网络化的测验、考试、练习、成绩统计等。 二、计算机考试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外已经建立了一些系统性的计算机网上考试系统,如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的调查可以发现,不少系统只能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测验,而并不具备对考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考核的条件,在考试速度、故障排除和组卷策略等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系统是在现有考试系统的基础之上,对考试系统进行不断提高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决了改卷问题和不同题型考试问题。在传统的网络考试系统中,无法有效解决操作题的考试,但本系统可以通过上传附件、下载附件的方式,完成考生操作题的解答,也方便教师的额阅卷。 (二)随机抽取试卷模式的应用。为了提高抽题的速度,本考试系统采用了教师随机抽题的方法,考生在考试时,只需要随机抽取试卷号,就能够形成相应的试卷,并可开始答题。 (三)对网络可靠性依赖较小。本考试系统在考试过程中,与网络的联系较小,考生在抽取试卷完成后,就不再需要依赖网络了。同时,考生提交答案也基本错开,大大降低了网络负载,也提高了考试的安全性。 (四)断电处理较好。考生的答题是通过抽取试卷号的方式,因此,在出现断电故障后,只需要管理员恢复考生所抽取的试卷号,就能立刻恢复答题。 (五)实现了考试公平和教考分离。题库系统的管理是由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完成,且抽取试题根据教学大纲的统一规定,因而减少了考试中的人为因素影响。 三、计算机考试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该考试系统采用B/S模式。从逻辑上说,该系统可以分成管理员子系统、用户子系统、考生管理子系统三个部分。其功能模块如下: (一)管理员子系统 在该功能模块中,主要实现了教师信息管理、考生信息管理、试题管理、考试科目管理、组卷模块及考试设置、成绩管理、权限管理功能。 第一,教师信息管理。包括监考教师和评卷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在参加阅卷之前,在数据库记载有教师的基本信息,以约束教师的登录行为及系统赋予的阅卷、分析试卷和查询成绩等权限。其中,教师基本信息应包含教师姓名、性别、编号、任教科目等。在教师信息管理模块中,应包括教师信息增加、教师信息修改、教师信息删除、教师信息导入等模块。同时,为了方便与发证系统相连接,还应该包括学生考试号等信息。 第二,考生信息管理。包括学生信息输入、学生信息删除、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导入等模块,这些操作都应该由管理员才能完成。 第三,试题管理。试题的类型应包括单选、多选、问答、判断、操作题等,在每种题型中,都可以输入相应的题目和答案,且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在试题管理模块中,应包括参考答案、标准答案、所属章节等信息,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对于那些已经输入到数据库中的试题,可以随时调出进行修改。 第四,考试科目管理。在考试科目管理模块中,应记录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及考试科目,还应该对已经录入的科目进行浏览、删除和修改,方便对数据库中考试科目的选择。 第五,组卷模块及考试设置。在考试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从题目类型出发,生成相应的试卷规则。在考试时,学生能够通过该系统自动生成试卷,不再需要手工组卷。再者,教师还能够对数据库中的试卷进行删除和修改,或者添加新的试卷。 第六,成绩管理。该模块能够为考生提供分数查询,教师还能够对课程成绩进行统计,包括考试的人数、最低分、最高分、各分数段人数及平均分等。 第七,权限管理功能。该模块指的是由系统管理员对使用者权限进行分配,根究教师权限限制,在阅卷过程中,考生信息是隐藏的。只有在阅卷完成之后,教师才能对阅卷情况进行统计,对于已经统计过的考生成绩只能在管理员权限下才能进行修改。 (二)学生子系统 第一,考生登录。在考试登录界面,考生输入学号、姓名、学院、班级之后,按下确认,即可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如果没能通过,则应根据验证的结果再进行操作,可能是因为姓名学号不匹配,或是已经参加过此类考试,或是因为一些原因,正处于考试状态。 第二,在线考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考试时间,在考试结束后,系统根据参考答案阅卷,考生能立刻知道自己考试的成绩。 第三,时间控制模块。在考试过程中,一般有时间限制,在考试结束前,应提醒考生交卷。在考试时间到时,应视为自动交卷,禁止考生再进行操作。 第四,提交试卷模块。将考生的试卷保存在数据库中,然后开始评卷,并将考生的分数保存到该数据库中。 第五,考生成绩查询。在本系统中,教师只需要通过登录,即可查询考生的答题信息和考试成绩,按照专业、学历等条件对考试及格人数、通过率、平均成绩等进行统计,由此可以对单题通过率、知识点通过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该统计结果道路Excel表格中进行打印。学生也可在线查询所参加过的课程考试信息。 (三)用户功能模块 第一,教师阅卷模块。教师登录之后,只能选择所授课程阅卷,挑选出未阅的试题和试卷,电机题目之后根据题目答案阅卷,在评阅打分之后再提交,如果给出的分数在标准分数以内,则表示此题已阅。如果超出标准分数,说明教师的输入有误,应按照要求退回重新打分。 第二,成绩处理、打印模块。在成绩评定完成之后,可以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统计,按照科目或班级对成绩进行统计,也可以将成绩管理系统和成绩数据结合起来,直接将学生的成绩输入到成绩管理系统中,打印之后公布成绩。 四、结论 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是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说,该考试系统能够提高考试组卷、出卷、评卷质量和效率,降低考试资源浪费,也反映了学校计算机考试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从广义上说,该考试系统对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级率够产生了重要作用,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本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充分考虑了系统运行效率问题,具有很强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解决了当前计算机考试的许多问题,尽可能降低损失。同时,为了克服系统运行造成的影响,本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实现了数据服务和Web服务的相对独立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性能。 计算机考试论文:计算机考试模式下系统考务安全探究 摘要:计算机考试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系统方面的安全尤其凸显其重要性。本文从考务范畴内的系统安全方面考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防范于未然。 关键词:计算机;考试系统;安全防范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新形势下,各类考试依托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进行也越来越普遍。 传统的考试模式,在信息化的今天,弊端逐渐显现。计算机考试系统是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由局域网、考试管理软件和专用题库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在传统考试模式上的延伸,它可以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大大减轻了传统考试的负担,传统考试的出卷、答卷以及成绩管理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因而不仅应用在中小学计算机考试,而且包括各系统职称计算机考试、机动车驾驶员理科考试等等,也包括了GRE、CISCO等国际性的计算机化考试。 然而在越来越多的考试采用了计算机考试模式之后,考试系统的安全却受到了挑战。以下主要从考务技术方面对系统安全的要求进行探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层面的黑客威胁的安全探究 考试系统所受的外部攻击,主要指基于黑客技术的攻击行为,对服务器及客户端的系统及数据安全造成威胁,包括主动性的针对本系统的攻击行为和无意识的网络扫描侵入。无论是基于CS架构的系统还是BS模式,开放于Internet网络的系统,永远意味着不安全。 2013年10月,天津某大学考务系统遭黑客软件入侵,并被修改考生成绩。校方报警后,犯罪嫌疑人最终被抓获。 黑客技术和网络安全是分不开的。可以说黑客技术的存在导致了网络安全行业的产生。在考试系统需要高度安全的情况下,重要的计算机考试一般对考试系统进行物理隔离,也就是把考试系统局限在局域网内,隔离于Internet而存在。在进行物理的隔离后,依赖于网络的黑客技术无法再直接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攻击行为。从某些意义上来说,通过外界向考试系统内部的安全渗透,是最容易解决的,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事先有所防范并加以解决。 二、考务层面的数据处理的安全探究 这个方面主要是包括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三个阶段。 1.考试前主要是对考试系统研发安全、系统稳定性和软件题库安全的考虑。在考试前出现系统代码和题库的泄密,对整个考试安全责任是巨大的考验;对系统本身的稳定性的要求,也是保证考试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2.考试时的数据安全,主要考虑可能出现的系统故障的防范,以及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候,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还原。 3.考试后的数据安全主要是针对不实时公布的成绩,其数据需要汇总上报,并且对数据的保密及留存备份。 如何有效的对其进行防范控制是一系列考试管理人员的责任所在,下面就这几个方面对系统安全的考虑提出想法与对策: 1.考试前的考务安全,主要考验对研发团队的保密性要求。能够在无外网环境下开展的研发,从根本上避免了侵入系统的可能。而系统稳定性则是需要在服务器、大批量客户端、不同软件环境等的测试下,系统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如果是在考前对考务系统数据保密要求严格的情况下,数据到各个单位时,则宜采取多种措施并行的方式。例如在限时加密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发送,而非通过网络传输等。传统的人工发送考试系统数据,防止了在考前系统数据发放的过程中,被非正常复制、破解,从而威胁系统安全。 至于对通过性考试的题库安全,一般采用大容量题库方式,此种情况对题库并没有过多要求,在正常考试环境下的系统抽题的随机性已经能很好地保证安全。 试场准备对于系统的非正常故障,在考试系统安装之前,首先得确保整个网络系统、服务器端、客户端单机系统的系统稳定性与考试系统的兼容性。目前一般的方式,如系统进行恢复,以保证全新的安全系统来安装考试系统;取消还原卡保护等,以保证与考试系统的兼容;大批量的考前试运行等。 2.考试中数据安全,则需要考试系统在研发时,就具有实时备份功能,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以保证在出现意外时候,至少有一处可以导出有效数据。一般系统均考虑到此项功能,包括自动的实时备份和手工备份,在此不再赘述。 3.考试后的数据安全,则是要求考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考务要求,对备份的资料进行保密性封存。不少考试,鉴于保密等级不高,一般不会对客户端内数据进行处理,由网管人员负责保密及删除。而对于保密需要较高的考试,则需要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实施方法如服务器封存、机房封闭一段时间等。 三、考生层面的预防舞弊的安全探究 在排除基于黑客网络攻击模式,考务层面的处理要求后,还需要考虑从考生主观出发,进行技术性作弊的可能。 针对一般机房客户端系统的漏洞,笔者设计了一种在考务管理中需要预防的舞弊模式: 普通机房系统配置举例如下:台式机:WindowsXP+Office2003+各类软件配置、USB启用(因支持鼠标、键盘需要) 准备工作:免驱USB无线网卡、支持热点手机(安卓以后2.2版本、iPhone3G版)、远程控制软件(PcAnywhere、TeamViewer、QQ等) 操作过程:插入并安装USB无线网卡——寻找热点——进入Internet网络——启动远程控制软件——外部连接进入。 过程分析:USB无线网卡安装方便快捷,隐蔽性好,插入并安装完USB无线网卡之后即可寻找已经打开在附近的热点,如身上的或者在机房上交的手机,然后进入Internet,之后可以使用远程控制软件等寻求支持。 此种行为的产生,是基于技术更新上的防不胜防。考生甚至可以根据编辑好的程序,在后台进行程序安装、执行,外观上很难发现,并由远程控制答题或进行有针对的答复。 通晓了舞弊的手段方式,进行预案防范则显得微不足道。一般的技术处理主要是针对无线网络连接,对于USB无线网卡模式的操作,在现场的机房环境下,锁机箱、处置USB口即可解决。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利用新技术对系统安全进行突破的可能性一直存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需要共同的努力方向。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尽可能完善,需要考务管理人员一直不懈的追求。 计算机考试论文:计算机考试下CPA报考技巧及复习策略 根据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问规律,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境内考生报名时问、综合阶段考试报名时间一般为4月份。2013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时间即将公布,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六科目难易度,报考科目如何组合搭配,如何应对计算机考试,复习如何开展,是这个阶段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了帮助考生朋友们顺利地进行备考工作,本刊特策划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技巧及复习策略,以飨考生。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已成功实行了计算机考试,这是注册会计师考试自2009年实施新制度考试以来的重大变革。从这次的改革来看,机考作为国内考试方式的一次重大的突破性变革,其象征着国内注册会计师考试已逐步与国际接轨,相信这将更有助于推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相信,这种新型的考试方式也将成为未来考试的一种主流趋势。本文将从报考技巧及复习策略两方面人手,结合笔者的一些经验,来谈谈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备考。 一、报考技巧 注册会计师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需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其中专业阶段考试包括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以及经济法。对于专业阶段考试的报考考生,在选择报考科目时,考生可能会难以抉择,其实考生可根据自身对各科目知识的了解程度和以往考试的反馈情况,并结合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恰当安排。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备考比较费精力,笔者建议考试战线不宜拖得过长,否则容易使人失去斗志和动力。因此专业阶段的六科考试,可以采取每年报考两至三门,并争取在三年之内顺利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相信这样既可以帮助考生树立自信心,也可以更好的应对综合阶段的考试。 再来谈谈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的六个科目虽然各自自成一种知识体系,但它们之间的知识都是互相交融的,都是为注册会计师开展业务来服务的。在这当中,考虑到会计和税法之间的部分知识联系紧密,例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内容都贯穿于两个科目之中,考生可以选择两科搭配的报考方式。而对于审计,由于对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是建立在会计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建议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再来报考审计。就公司战略和审计这两科,考虑到公司战略中有关内部控制内容的介绍更为详细具体,建议报考审计的考生可以结合公司战略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有关内部控制的内容。此外,财务成本管理与公司战略中的风险管理实务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建议将审计、公司战略及财务成本管理三门一起报考。而经济法作为一个比较独立的科目,与其他科目的关联性不大,考生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搭配其他科目一并报考。 二、复习策略 (一)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注册会计师考试向来以多、杂、难著称,因此想要通过该考试必须下一番苦功。若考生从报名开始时复习,则有将近五、六个月的备考时间,但是这比较适合于报考两至三门或基础很好的考生,对于报考科目较多,尤其是那些工作时间较长而缺少复习时间的考生来说,建议提早复习,不必等到报名开始之后再来复习。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复习时间是宝贵的,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学习的状况等制定好学习规划,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对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复习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阶段。在该阶段,考生需要将考纲所列示的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结合教材过一遍,争取弄懂弄通每一个知识点,并选择一本适合于自己的辅导习题进行练习。该阶段的学习是最艰难的,所需花费的时间也超过了整个复习时间的一大半,考生需要成天的面对大量枯燥的内容,因而该阶段也是最难坚持的,很多报考考生最终选择放弃考试大部分原因正是未能在该阶段坚持下来。但事实也证明,能够很好的完成第一阶段学习的考生大部分都能顺利的通过考试。虽然该阶段的学习需要较长时间的付出,但是我们要相信,这就如同盖楼房一样,只要地基(基础)打牢了,上层建筑就很容易盖起来,而上层建筑盖得结不结实最终还是取决于地基打得有多牢固。同时,在基础学习阶段,还要特别注重对重要知识的记忆。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简单的记忆,注册会计师考试考察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记忆知识点时我们应更加强调以理解为主的记忆。当然最好是可以将各个科目之间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有总结、有联系的理解性记忆,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增加学习的乐趣。二是巩固学习阶段。在该阶段,我们需要对前一阶段知识的学习进行梳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在巩固提高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做题的感觉和做题的速度,因此需要反复练习。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切勿仅仅是看题,一定要习惯记录下自己的答案,这样既方便查找自己的问题所在,也能加深对题目的熟悉感和理解,并应在整个题目做完后再参考答案。且做题时应将错题标注,决不可轻易放过,因为这很可能就是第一阶段学习的误区,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做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冲刺学习阶段。在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相信大部分考生对于所复习的科目已经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了。但是想要在注册会计师考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完全的胜利,还需要第三阶段的查漏补缺。对于记忆内容多的科目,一方面需要快速浏览一遍教材,并将第二阶段中标注的错题重新做一遍,即使觉得很简单也要把关键点写下来;另一方面需要做几套高质量的模拟试题,培养考试感觉。而对于记忆内容不是很多的科目,例如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可以不必再过一遍教材,直接做之前的错题和模拟题即可。有一句话很好的描述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复习的这三个阶段,那就是:“看一遍云里雾里,看两遍摸出门道,看三遍融会贯通”。 (二)注重学习方法 注册会计师考试所要求考生掌握的内容十分宽泛,且不利于理解,因此这种考试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要求很高。谈到学习方法,首先,除了准备一本教材,一本高质量的辅导书也是必要的。好的辅导书其中所包含的内容都是编者多年从事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教学经验,可以很好的引导考生,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辅导书也不是越多越好,笔者认为一本辅导书就可以了,题不在多,而在于是否真正掌握,一本辅导书中的题目是值得多次练习的,只有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能真正掌握好每个考点,笔者认为考生可以在复习的各个阶段都将这本辅导书做一遍。其次,如果考生觉得复习的时候很吃力,或时间较紧的话,那么可以考虑报个辅导班。听老师讲课不仅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找准考试重点,而且还能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这比自己埋头看一遍书的效果可能还要好。最后,由于考生对于计算机考试还比较陌生,因此很多时候,考生能在纸质答题环境下做出来的题目,在计算机环境下却不一定能做好做对。在这里,笔者建议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在计算机环境下做题的感觉,这一环节可以在考前半个月的时候再进行相关练习。下面将就不同的科目来谈谈学习方法。 《会计》:该科目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一个基础,属于注册会计师考试中较难的一门。要学好会计这一科,要理解会计账目中所隐含的经济实质,不能只是单纯的做题,否则难以应对变幻莫测的题目。在做题时,考生一定要先把教材中的例题做一遍,这些题不仅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当中的某些处理原则也正是考试标准。建议考生对于难度较大的章节(如合并财务报表),在预习过一遍书之后听听辅导课,这样可以帮助考生很好的理解。当然也不能过于依赖辅导课,考生通过辅导课学会的不应只是如何做会计分录,更应学习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因为每个学科都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只要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就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审计》:该科目内容十分抽象,对于缺乏审计实务经验的考生来说是十分难学的,而且审计教材中的大多内容都是从国外教材中直接翻译过来,文字表述晦涩难懂。因此,笔者建议考生最好还是参加审计辅导班,通过辅导班老师的讲解,考生会发现学习审计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学审计关键要抓住审计的脉络,牢记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始终在头脑中牢牢记住审计的整体框架。在学习时,考生还应放开思维空间,将自己想象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并始终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对考生解题也是很有帮助的。 《财务成本管理》:从前面第一部分的考情分析可以看到,这是计算量非常大的一个科目,该科考试要求考生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更要求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运用。从2012年的考试情况反馈来看,笔者认为在后续的考试中,考生不仅要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提高答题速度,而且要熟悉计算机考试环境下的有关操作,如快速输入计算式。对于平时练习的题目,应注意不要钻研太难的题目,可以选择以往年度的考题或一些经典例题,反复做反复分析。还是那句老话,题目不在多,而在于精。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该科目的考试是在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中新产生的,带有浓重的西方管理学思想,其希望教予考生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固定的方法,正是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考试答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考生在复习时,不必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死记硬背上,否则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只要抓住考点的关键处即可。从这几年的考题来看,考题越来越多的与案例结合起来,考生可将复习重点放在案例题,对案例题的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题带考点,笔者认为这种复习方式效果可能会更好。此外,对案例题的练习可以跳出教材的内容,接触更多的案例资料以拓宽视野。 《税法》:纵观税法整本教材,其实税法是比较简单的一门,其基本的计算均比较简单,只要将各税种基本的考点记清楚,计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要说整本书的难点可能就只有出口退税和涉及重组的税额计算。但是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这两处所涉及的考题均只要求简单的计算,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不必对难点的地方过细琢磨,掌握其基本的计算即可。对于新类型的题目考生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如当前实务中的热点话题——税务筹划,考生可以在平时做习题的时候对该类型的题目多加留意,抓住该类题型的突破口。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目的是希望能提高考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而近两年的考题越来越多的体现出了这一目标,因此考生需要对实务热点有一定的了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税法所包含的知识点多且杂,笔者建议考生对于每个税种的学习,主要从征税对象、税率、税基和税收优惠等四个方面来掌握,当中的相关考点需要牢记。 《经济法》:该科目是从有关法律条款延伸出来的,因此记忆在这个科目中显得十分重要。这一特点决定了不必过早的开始该科目的学习,考前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学习是差不多的。在复习时根据有关辅导书来抓住关键考点,重点记忆即可。从经济法的整体内容来看,公司法、证券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合同法以及票据法等应作为复习的重点。现在的考题体现出来的一个特点是,题目新颖、跨度大,这种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章节的知识点。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做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以培养做题时思维的跳跃性。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由于前面专业阶段考试已经让考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对于综合阶段的复习考生而言,这一阶段已不是很难,建议考生不必开始的过早,否则可能会导致复习到后面失去动力,考前三个月再来准备是比较合适的。由于综合阶段的考试举行的次数不多,因此以往的考题是十分宝贵且具有重大借鉴意义的,考生切不可忽视对以往真题的剖析。首先,在准备复习时,最好先将前几年考过的试题分析一遍,记下以往考试的重点,务必要将以往的考题吃透。然后再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有重点的复习,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综合阶段的考试并不局限于考试大纲的范围,其他未注明的知识点也要留意。再者,对于英语题这一部分,考虑到英语题在综合考试中的比例逐年提高,考生必须对英语题引起高度重视。从近几年的英语考试情况来看,考题难度基本没多大变化,但是英语题的考试范围却变化多端,这对综合阶段的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建议考生可以收集部分各专业的英语词汇来记忆,只要专业词汇记牢了,考试时将各个词组串连成句子就比较简单。最后在考前大概半个月的时候,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模拟题来进行模拟训练,其中的英语题也要做,实在不会做的就多读一读,练练语感。考前的几套模拟题是十分宝贵的,考生一定要细细品味,对于反复出现的考点甚至要背下来。 三、机考下的答题技巧 在计算机考试方式下,考生可以减轻文字书写的负担,但是对于计算量大的科目,这一优点却被输入带来的不便所掩盖了。因此,考生在考试中一定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以帮助自己更好的答题。 笔者认为,对于主观性强的题目,题目的答案不少都出自题目所给的材料之中,只需要考生对其中的字句进行删减修改即可。而不少考生倾向于不读完材料直接就答题,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不仅会遗漏重要的考题信息,而且增加了考生思考的时间及文字输入时间,不利于更快的答题。其实,对于文字量大的科目,考生应先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充分寻找有用的字句,并复制到答题区中,这样并不是说题目答案多多益善,虽然可以复制材料内容,但是考生也需要对其进行精炼,使得答案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对于计算量大的题目,由于大部分考生对于数字及运算在计算机模式下输入不熟练,考生可在平时多注意对数字计算的输入练习,而在考试中考生可尽量减少数字计算的书写步骤,只写出关键步骤即可,其他的计算可在草稿纸上迅速完成,再将最终结果输入答题界面中。相信在计算机考试下,考生若能克服这两种题型所遇到的答题困难,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考试论文:VB+SqlServer构建计算机考试系统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入,利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实现无纸化考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考试方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笔者开发的一个计算机考试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的流程图、系统的主要功能。最后分析了这个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以后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考试系统;关系型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入,相对于传统的考试方式,利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实现无纸化考试体现了很多优点,比如试题保密度高,提高了考试质量,考试时间安排灵活,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阅卷和成绩统计效率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开发了本校的计算机考试系统。 1 设计思想 本系统的设计思想是: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和维护,用户界面分为教师端界面和学生端界面。这样系统开发分就为三部分:数据库开发、教师端界面和学生端界面开发。为了降低开发的难度将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教师端程序都安装在服务器上,将学生端程序安装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客户机上。教师端程序和学生端程序的功能划分是:平时教师端程序负责题库的维护;考试时需要教师端程序和学生端程序协调工作,教师端包括题目数量的设置、生成试卷、发送试题、生成成绩表等功能;学生端软件包括接收试题数据、生成试卷、生成学生答案、提交答案等功能。 2 开发语言的选择 Visual Basic 6.0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一款优秀的编程语言。VB拥有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快速应用程序开发(RAD)系统。程序员很容易使用VB提供的组件快速开发应用程序。由于VB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很适合开发本系统。 SQLServer2000是为创建可伸缩电子商务、在线商务和数据仓储解决方案而设计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与分析系统[1]。SQLServer2000是一款安全性非常好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它在当今流行的Client-Server(C/S)结构中扮演后端(Server端)的角色。其主要职责是保存数据和管理数据,并应付来自客户端(Client端)的请求连接和数据访问需求。 基于编程语言的特点和我们的要求,开发本系统,我们采用SQLServer2000负责数据的管理和维护,采用Visual Basic 6.0开发前端的用户界面。 3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考试系统设计包括两大模块:教师操作模块;学生操作模块。系统的框架图为: 4 系统功能的描述 4.1 题库的创建。这个界面的主要功能是:当界面打开的同时,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输入新的试题。当新的题设定好了以后,单击“保存”按钮的时候,把题传给数据库进行保存。 4.2 题库的删除。这个界面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题号进行查找,相关的记录,找到以后,单击“删除”按钮,就可以对记录进行删除了。 4.3 题库的查找和修改。这个界面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题号进行查找,找到以后,对记录进行修改,然后“保存”按钮,就可以对对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修改了。 4.4 考试功能模块。考试功能的完成需要教师端和学生端的程序协调工作,这部分模块的功能比较多,教师端包括题目数量的设置、生成试卷、发送试题、生成成绩表等功能;学生端软件包括接收试题数据、生成试卷、生成学生答案、提交答案等功能。为了实现考试的功能需要,为教师端和学生端分别设定三个数据集控件,负责它们之间的数据通信。教师端有wsQuestion、wsServer、wsAnswer三个数据集控件。学生端有wsQuestion、wsClient、wsAnswer三个数据集控件。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建筑水电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摘要:建筑行业施工中,水电安装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水电安装直接对建筑的使用效果产生着影响。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水电安装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当前竞争的不断激烈,很多水电安装工作都采取的是承包的形式,这其中良好的水电安装技术和管理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下文就重点展开对水电安装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期望可以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水电;安装问题;预防措施 一、建筑水电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线路安装中出现的问题。目前的线路安装普遍使用钢管,但是钢管的管壁一般都比较薄,天花板的导线缺少穿管的保护,导致导线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支架接地和金属线槽都不够紧固,进盒部分不够垂直,在某些不注重建筑水电安装的建筑中,工程的管线配置只是到分户箱,这对用户的电器线路安排和使用的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管路连接时,使用胶粘剂连接紧密、牢固;配管及其支架、吊架应平直、牢固、排列整齐;管子弯曲处,无明显的折皱、凹扁现象。过变形缝的线槽应断开底板,并在变形缝的两端加以固定,保护地线和导线留有补偿余量。 2、建筑中排水安装的质量问题。一部分的工程承包商在安装水管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较薄的管壁,且使用的镀锌管的锌层也是比较薄的。同时,在水管的衔接处与铸铁管的外壁上都存有不规范现象。更严重的是大部分裂缝的质量较差。在进行管道安装时,施工人员没有对管道口里面的堆积物及时进行清理,使得管道安装好后,很难通畅;再者,当管道安装好后,对排水口的密封不严实导致其他杂物容易进入管道里面。同时,如果施工人员没有合理安排好排水管的坡度,容易引起堵塞等情况的发生。开关阀门对水管排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它是整个水管管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开关阀门的型号、规格及密封性不过关等,导致一些阀门的公称压力与系统的试验压力相对较小,对整个开关、阻力的调节功能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影响整个管道的正常运行。再者,在清扫口、地漏和检查口进行安装质量检查的问题。地漏的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因为排水管的检查口本身的质量问题造成设置位置的不合理问题,以及地漏忘记设置水封和装饰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地漏安装没有堤位的现象,清扫口和墙面的距离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除此之外,卫生间的卫生器具安装出现的问题卫生器具的安装问题主要是出现在卫生器具安装不符合规范、配件的安装问题和质量问题等,以及卫生器具管道堵塞产生的排水问题、卫生间漏水现象等口 3、开关及照明电器的安装不符合规定。照明电器的设置不合理,例如,没有设置挂线盒,灯头线的长度不够,及在灯座上使用的螺栓不合规定等。同时,在配电箱及开关的安装上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例如,在安装配电箱时,施工人员不能将面板与墙面的距离控制到合适的范围内,缝隙较大,安装的电线也没有捆绑起来、有些被剪断的电线也被放在配电箱里,较为凌乱。同时由于配电箱内的电线较多,颜色很难区分开来。并且,总配电箱内也没有设置接地用的接线柱等东西及开关的位置不正确,也容易导致插座接线出错。 二、有效预防建筑水电安装中问题的措施 1、做好水电安装工作准备。在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考查的同时,还要对在施工中所用到的材料、提供构造原件及半成品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与审核,以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问题。为确保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的安全机制的有效实施。建筑水电安装施工项目的相关工作单位与管理部门也应及时对施工图纸及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检查与审核,为水电施工项目的有效实施做好把关工作。在进行建筑水电安装工作前,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步骤与材料质量问题的汇报工作,并以书面形式呈递于上级管理部门,以确保水电安装工作的安全有效运行。 2、建立完善的水电安装控制体系。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必须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对每一个技术人员、施工单位、项目承包商及技术施工人员都要进行详细的工作分配任务。要对整个建筑水电安装质量的控制问题实行公开化、透明化的原则,让更多的人对水电安装的质量问题进行监督。同时,水电安装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靠施工人员就可以完成的,这一质量控制问题更多的是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与管理。水电安装部门在进行安装工作时要将水电安装的质量控制问题放于首位。对在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决不能放任自流,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安装的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将建筑水电安装的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同时,由于各个施工的性能不同,因此,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时,还应根据各个项目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它们发展需求的管理体制。此外,更应对以往安装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并利用这一分析结果做好对下一项水电安装工程的保障工作。并对安装中较为严重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以此来加强对建筑水电安装质量的控制。 3、电气管线安装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电气的配管工程在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就应该进行配管安装和钢筋绑扎的同步施工,配管工作必须经过一定的隐蔽性检验才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工序,在砌体施工的过程当中要配合建筑的进度进行预埋线路和设备的配置和安装,其中各种设备的安装应该控制在一定的偏差之内,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同时在钢管连接的时候,焊接的部位应该按照规范对两管的对接进行严密的检查和使用,对套管的两段或者接头不允许采用黑胶布进行缠绕。电气配线的工程质量控制中,要提高对零线和相线接线、螺口灯头以及插座等关键位置的重视,相线和零线一定要正确接驳,注意地线一定要进行好接地工作,线路接口要确保放在接线盒内,线管中不允许有接头,导线的连接部位也要用绝缘的压接帽进行压实的处理,确保线路的可靠连接。 4、供排水管道施工问题的处理。供排水管道的施工控制重点在于对管道渗漏和管道堵塞的预防。在管道堵塞方面,需要对问题的源头即管道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管材的质量和管道内在安装前的仔细清理都是必要的,在安装管道的时候,应该注重坡度合理符合相应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规范和设计图纸,对排水管口采取水泥或者砂浆进行封口的措施。管道渗漏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举例来说,对于非直埋管道和直埋管道,需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来进行区别对待,对非直埋管道来说,管道因为温度而产生的变形应当引起重视,要尽量利用管道的折角自由臂来补偿管道的变形,或者采用其它的某些措施避免管道因为温度的变形对管道的正常使用权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对管道铺设人员的设计规划能力和管道方面的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还要注意管道的安装位置要尽量不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同时做好管道安全使用的宣传。 结束语 加强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与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施工人员能严格按照标准安装质量的要求进行安装,也使得安装效率得以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它对水电安装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水电安装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促进人民自身利益与我国经济的发展。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创新策略解析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类型更趋于多样化、专业化、复杂化,因此所要求的建筑工程技术也亟待提高,以此来满足人们能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审美需求。因此,建筑水电安装作为建筑设备施工的一部分,其技术要求也不能停滞不前,对比分析国内外的建筑设备安装技术,借鉴其经验来调整和发展自身的技术要求,以适应越来越复杂和专业化的建筑设计,能实现居民与建筑自身的和谐。 关键词:建筑水电;安装技术;问题;策略 前言:现如今,建筑水电的安装已经成为人们买房前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达到居民的要求,建筑水电安装要保证一定质量上的安全,能让居民拥有舒适的住房环境,不会有任何威胁居民生活的安全隐患。所以,每个居民都会想要拥有一个可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高自己生活品质的建筑,而智能创新型的水电安装技术为其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技术支持。 1建筑水电安装现存的各种问题 1.1管道安装技术 作为水电安装的重点,管道安装技术最易出现三个问题。一是工人在安装防水套和防水翼时粗枝滥造,对于埋管水平程度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二是阀门、朝向以及启闭、主干的活动接合部位在安装的时候没有严格按实际情况进行规范的选择安装;三是因排水横管安装不到位,致使严重倒坡。 1.2卫生器具安装技术 无论是家用还是公用的卫生器具,在安装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由于技术标准问题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卫生器具的使用寿命及其它问题。例如,在对马桶进行安装时,没有按工程技术规范标准施工,造成堵塞管道,下水道水溢出,给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同样对各个器具的电位连接时,没有注意各个部位的等电位连接,造成器具之间的电位差,加之靠近钢管铺设,形成电路回流,造成安全问题。 1.3开关插座安装技术 家用电器的线路布置是现在建筑设备安装中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主要表现在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按照标准去布置电线管道,易造成强弱电线距离较近,严重影响弱电信号通过。在开关和插座的接线处,错接、乱接现象也经常出现,忽视了电路连接的基本规则,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轻则短路,重则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4防雷安装技术 防雷安装在水电安装中起电气保护作用,有效保证居民的人身安全。在安装过程中,最易出现焊接问题,比如焊接技术差导致的焊接破漏,焊渣存留多。还有就是补偿器与预埋度的控制问题。 1.5消防安装技术 消防安装分为两个部分,生活泵部分和消防泵部分。生活泵包括自动喷淋和排烟送风系统;消防泵包括自动火灾报警和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消防安装的常见问题是水泵的压力设置不合理不智能,致使无法及时补水灭火。排烟送风系统中的排烟风机由于安装不到位、漏风及管道井阻力较大的问题致使其无法运行。 1.6安全防护安装技术 现在,居民越来越重视建筑的安全性能,大多数人选择使用智能化的安全防护系统,安装可以识别业主身份的门磁开关传感器,使其能够及时防盗报警。但在安装此系统时通常会遇到信号处理系统不敏感或是节点设计不系统等技术问题,致使机器无法识别业主信息,无法发出求救报警信号,居民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1.7空调安装技术 居民在装修住房时,空调是必不可少的家电,但是如何使空调的运行达到用户的要求是个很困难的问题,因为根据住房的大小需要选择合适功率的空调,还要符合用户提出的舒适温度要求,这就对技术人员产生了难以控制的标准,既要保持空间的合理利用,又要温湿适宜符合客户要求。而房屋本身的条件又会对空调产品产生不可预知的破坏,达不到正常运转的标准。 2 建筑水电安装技术提出的创新策略 2.1管道安装技术方面 工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程序对管道进行安装,必须要在经过处理过后的松土下安装预埋管,适当增大管道坡度以及控制排水横管坡度。严格控制预埋干管的压力是管道工作的1.5倍,还要保证建筑通水前,水必须经过24小时的游离氯消毒水消毒。 2.2卫生器具安装技术方面 在安装卫生器具的时候,为了防止水泥渣、木屑等落入浴缸、地漏、马桶等卫生器具的排水口堵塞排水口,应该在管道毛坯完成后,在管道的开口处,用专业的橡胶做的橡皮塞塞住洞口。卫生器具一般安装在卫生间里,所以卫生间的坡度也需要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测,用管道直径3/4左右的皮球进行管道试验,如果皮球能够顺利通过管道没有任何阻塞渗漏,就算合格了。电位联结和漏电保护器是最重要的两个防电安全保护系统,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替代。其中,电位联结更是要做到等电位联结,防止触电,引发危险事故。 2.3开关插座安装技术方面 在进行水电的设备施工时,要提前确定家用电器的具体高度,以及进行加固时距离墙面的宽度,若是多层电器,固定时先确定各层中心轴线的位置,误差不超过50毫米,然后进行安装施工。插座及开关,按同一个房间内的高度相差不超过15毫米。施工埋线时,严格按照标准安装,将开关和插座的接线并联,严禁出现交叉和串联的现象。区分好强电电线和弱电电线,并以间距300~500毫米进行埋设,以减少两电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需要注意的是,开关按照统一的标准向下开启,门后不得布置任何形式的开关和插座。 2.4防雷安装技术方面 在建筑的屋顶设置避雷针,形成避雷带,再通过大于D16的柱内混凝土电焊主筋再辅以镀锌导入地下的钢筋混凝土接地体。还可以通过均压环和引下主筋的焊接,防止电磁脉冲干扰,完善防雷安装技术,保障居民的用电安全。 2.5消防安装技术方面 对居住建筑进行供水管道的安装时,需要在近户端安装用于查看和监督的压力表,并测试确保压力表的正常工作。在距离建筑外墙5至40米距离内装设消防栓,消防栓距离道路外边缘不超过2米,以便消防车进行取水。对于居民楼中安装自动消防双速风机设备系统的,需要设置两种方式启动:自动和手动,假若出现未知火情,自动消防系统可以采用低速风机预警和位置锁定,高速风机进行烟雾的排出,来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到威胁,安装完成后要检验其都能正常工作。 2.6安全防护安装技术方面 安全防护程序推荐采用NeuronC语言软件编写,阶段调试可以采用NobeBuilder来创建节点来进行各个阶段的安全系统调试,并通过LonWorks集成总线来对智能防护系统进行方便高效的创建。报警系统需要通过信号探测、信息传递、系统分析来完成。所以,探测器可采用高灵敏度的菲涅尔透镜作为红外辐射的采集器来确定出发点的位置和动态监测。 2.7空调安装技术方面 为改善空调安装技术,我们可以把自动识别季节转换器安装在温度湿度调节器上,使其冷热源联合试运转8小时以上,即可让空调根据季节变化自动转换室内温度湿度,达到更加智能化的效果。 3总结 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人们的居住环境提供良好的设备施工,实现居民与建筑自身的和谐,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建筑水电安装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创新水电安装技术,才能给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稳定、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浅析高层建筑水电安装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 要】文章针对高层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易产生的质量问题,提出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水电安装;质量 水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后期建筑的使用有重要影响,与使用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直接挂钩。一旦建筑工程中的水电安装出现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随着我国经济的猛迅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有所提高,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也被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重视。因此,对于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 一、高层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易产生的质量问题 (一)安装工程各自为政,技术素质低下 由于安装单位多为挂靠,有的没有电工特种工种操作证,有的雇用临时工参加电气安装,他们对设计图纸领会不深刻,甚至看不懂图纸,根本不具备承担电气安装工程的技术能力;还有的承建单位,从事电气安装工程的人员管理不够,就由土建施工员代管,结果往往成了代而不管,达不到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要求。分包的体制下的部分单位责任感不强,施工把关不严,随意性大,马虎从事,不按安装的质量标准操作,导致排水管的堵、漏及电路漏电等问题。 (二)排水系统的质量问题 ①为降低成本,给排水安装工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材料、设备及制品,缺少符合国家或部颁现行标准的技术质量鉴定文件或产品合格证造成工程竣工后使用时开始暴露出工程质量不合格现象,留下了事故隐患,造成不能按期交付使用,从而造成工期拖延,人工和物资投入增加。②卫生间给水管不到位,仅安装至水表位置。室内给水管安装由用户自理,用户安装不专业。③排水横管坡度控制不好,甚至出现倒坡现象。④铸铁排水管承插接用水泥砂浆抹,镀锌管丝扣连接外露螺纹或多或少,法兰连接螺杆露出螺母长短不一。⑤管道支架规格普遍偏小,安装位置不正确。⑥阀门选型不正确,安装启闭不灵,朝向不合理,主干管阀门无设置活接或活接设置位置不规范。 (三)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问题 ①配电箱板不紧贴墙面。无回路编号,布线不整齐,线无绑扎。多股线无搪锡或压接,有的甚至被剪断,管进箱无利用敲落孔,及箱内零线、地线绞接,总配电箱内无安装接地端子。②相同的灯具在同一场所高度不一致,成排灯具不直,吊顶灯具下垂、歪斜;吊顶、吸顶灯脱落。用木塞作固定吊点,木塞干燥后松落,吊灯、吸顶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脱落,或半边脱离顶面;灯架固定不牢固、不水平。不锈钢、铝合金灯架下垂或吊顶不平行、不水平;高度低于2.4m的灯具,其金属外壳未做保护接地;当采用螺口灯头时,相线未接于螺口灯头中间的端子上,而将零线接在该端子上,极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③开关安装和插座安装的主要问题通常有开关不能切断相线,安装位置不正确。插座接线错误,插座地线串接。④防雷、接地工作,直接的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如果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那么在打雷下雨的时候,就会威胁到整个建筑。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这方面的工作仍然有待加强,具体的问题体现在避雷带用非镀锌元钢,引下线截面小于避雷带截面焊缝质量差,高出屋面的构筑物或金属物体无防雷装置。 二、高层建筑水电安装的质量控制 (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做好图纸会审工作,要把在熟悉图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尽可能地消灭在工程开工前,因此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减少施工图中的差错,完善设计对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 (2)制定详尽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基础要。它主要是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要求对施工中的主要工序和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法、工序配合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布置。 (3)进行一线作业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施工人员的素质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保质保量地完成水电装置工程任务。可对质量管理、监督、检测等方面工作人员进行执业人员资格考核,考核通过后执证上岗。 (4)要严把材料关。无论是总承包方采购的产品,还是分承包方自行采购的材料,在进入安装现场之前都必须验证其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并按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抽检,不合格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对于未检查的须有紧急放行报告及标识,安装后补做检查,重要的大型设备分承包方应编制专门的安装方案且须经居民代表签署确认。对在施工过程中,而对于安装水的钢管、管件、焊接材料以及电类材料,应当认真审查材料。一定要严格按图纸施工,不要片面追求节省而任意改变主材料和设备的规格型号。1-5做好技术交底。施工前,要依据施工方案,对施工班组和上岗作业的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并要做好记录。 (二)施工中质量控制 (1)管道的安装。管道的安装要注意的是管道毛坯安装之后,要用专用橡皮塞或麻绳大楔堵严管道开口,对坐便器、浴缸、地漏等预留排水口用同样方法堵塞,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建筑垃圾等等落入排水管之内。安装管道、卫生器具时,应先清理管内、预留排水口内垃圾杂物,保证畅通。管道按标准坡度施工,坡度应均匀,不准倒坡。做好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通球前必须由上至下先进行通水试验,达到不渗漏不堵塞合格后再做通球试验,通球试验所用皮(木)球的直径应为排水管道的3/4,通球试验时,皮球应从排水立管顶端投入,并注入一定水量于管内,使球顺利排出为合格。如遇堵塞,应查明位置进行疏通,疏通无效的应返工处理。通球试验完毕,应做好试验记录,并归入质量保证资料以各核查。 (2)电气配线工程质量控制。在水电施工中的电气配线工程中,还应该重视插座、螺口灯头、零线与相线接线。尤其注意左零右火和上零下火上接地,相线一定不能和零线接反线路的接口应设在接线盒内,导线连接应采用绝缘压接帽新工艺,接头要用绝缘线缠绕。不可虚接,也不能只用黑胶带缠绕了事。 (3)开关插座的安装。在进行水电安装工程中开关、插座安装的时候,必须严格的控制好电器的装置标高、位置以及固定件的离墙、固定间距、固定高度等等尺寸。上下层同一轴线的坐标误差不得大于50mm。同室的开关、插座标高必须保持一致,允许的偏差在15mm之内,而且开关或者是插座都不能够安装在门后。另外,在同一单位工程中的开关方向应该保持统一,绝对不能够出现两种以上的不同型号,在一般情况下,开关都应该以向下为开启。 (三)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①加强系统调试组织和计划工作,为工程顺利竣工提供保障。②全面详细的做好工程竣工资料。③认真细致的做好质量检查。④定期做工程回访,对在保修期内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及时做处理。 水电安装是建筑安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的好坏对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有长期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水电安装过程工中,我们必须要从图纸审核、施工组织、物资采购及水电安装各分部工程质量等各方面加强质量控制,树立安全意识和质量观念,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住户打造精品的放心工程。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高层建筑水电安装技术的要点分析 【摘要】水电安装是建筑工程使用功能和实用性的最为直观和主要的体现,它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质量和使用性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水平和质量。但实际应用中建筑工程水电安装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安装不当,这些问题的大量存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水电安装中给排水系统安装、采暖系统安装、消防系统安装及电气安装等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提高建筑质量,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水电安装技术;给排水系统安装;采暖系统安装;消防系统安装;电气安装 一、给、排水系统安装技术要点 ? 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在严格遵循建筑施工设计图纸的规定和要求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的给排水工程进行合理、科学的安装施工。 (1)给水系统安装。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在要求供水能力的同时,还要求隐蔽性和美观性。因此要将管道进行预制化加工,并将位置设置在建筑的样板层、标准层等地方。管道的材料一般采用PP―R管或者塑钢管。施工单位要利用水泵房的变频给水设备对水源加压达到供水目的。在安装前,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规格等进行详尽仔细的检查,对管材内外部的杂物和污垢要及时的清理干净。管道安装时,要对管线路径进行实地的再审核和确定,并严格的按照有关的安装技术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作业。热水管道在穿墙处要设置固定支架和套管,控制好人工与机械的配合作业,及时的调整好管道的坡度和位置。在安装完毕后,要进行专业的全面的试压测试,合格通过后进行管道的通水冲洗,一般水流道在2m/s以上,并对生活用管进行消毒处理。 (2)排水、雨水系统安装。施工单位要按照安装设计的坐标要求,设置管径大于2号的预埋套管,其高度要大于地面lOOmm。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管段的长度进行坡度的调整,并设置固定卡架,之后要将各预留口进行封闭处理。在排水的安装施工前,同样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规格等进行检查,对管材内外部的杂物和污垢进行及时的清理干净。在安装的过程中要注意管道的插口与承口处的胶水涂抹是否均匀饱满,并要等到胶水凝固后方可进行管道的移动和搬运。 二、采暖系统安装的技术要点 ??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采暖系统普遍采用地暖技术,一般包括电地暖和水地暖两种。与传统取暖系统相比,地暖具有节能、环保、舒适、安全等特点。它的安装包括地暖盘管、保温层、分集水器、混凝土匝填、集中供热这五部分的工序。施工单位在地暖的施工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对成品管件的保护,禁止敲打、乱砸等作业行为。 三、消防系统安装技术要点 ??目前,高层建筑的消防管道一般采用的是热镀锌钢管,其安装的顺序是自下而上按照楼层进行的。在安装管道前,施工单位要及时的清理干净管道内部的杂物;在安装水平管道时的坡度要设置0.003的坡向泄水管,并设置吊架和防晃支架;消防立管之间每隔30m要设置一个柔性接头。完成安装后必须要进行管道的水压试验,以确保管道线路的无泄漏。全部完成后要进行管道的冲洗。 四、电气设备安装技术要点 电气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保管员、材料员、质检员协同监理工程师,首先检查货物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核对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清点说明书、合格证、零配件并进行外观检查,做好开箱记录并妥善保管。 金属线槽内导线总截面(包括保护层)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的20%(控制、信号等小于50%),线槽垂直、倾斜敷设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导线移动。金属管端应加护口,导线接头处应设在箱、盒处,PE线应采用黄绿相间导线,多芯线应搪锡,线鼻子应与线径配套。电缆、封闭式母线及金属线槽等穿过防火墙、竖井楼板等处时应采用防火隔板及防火材料隔离。镀锌电缆桥架必须有不少于两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普通电缆终端可采用绑扎处理,主要电缆除绑扎外,应加电缆头套。 在照明期间的安装过程中,应该注意照明器具的螺口灯头相线应该接在中心触点的端子上,零线则接在螺纹的端子上,而灯头的绝缘外壳不能够有任何的破损或者是漏电现象。另外,当吊灯灯具的重量大于3kg的时侯,就应该采用预埋吊钩或者是螺栓进行固定,而当软线吊灯灯具重量大于1kg的时侯,则应该增设吊链。 安装开关、插座时,必须严格的控制好电器的装置标高、位置以及固定件的离墙、固定间距、固定高度等等尺寸。上下层同一轴线的坐标误差不得大于50mm。同室的开关、插座标高必须保持一致,允许的偏差在15mm之内,而且开关或者是插座都不能够安装在门后。另外,在同一单位工程中的开关方向应该保持统一,绝对不能够出现两种以上的不同型号,在一般情况下,开关都应该以向下为开启。开关、插座、灯具接线时应在箱盒内,方木、圆木内各留10~15cm长的余量。各种开关、插座内的接地线、相线、零线都必须严禁申联连接,包括了组合式开关箱或者是组合式插座箱,而且接地线应该进行单独的敷设,不准利用塑料护套线中的一根芯作接地线,接地线的颜色则应该为绿、黄两种颜色,不能够与相线、零线混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工程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而这其中的水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物使用性能最为直观的体现,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建筑施工单位一定要着力提高水电系统的安装技术,在实践中总结、创新安装操作的技术策略,完善和改革好水电安装工程的技术流程,以便促进和提高高层建筑的综合实用性,推动我国高层建筑行业的快速、健康、良性发展。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建筑水电安装的施工原则和技术管理 [摘要]本文就建筑水电安装过程中的施工原则以及技术更新做出详细阐述,以期对建筑行业的水电安全安装和技术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施工原则;技术管理;更新 水电安装作为影响建筑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技术性环节之一,一旦出现问题,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其安装的具体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但就行业整体来说,缺乏有力的安全监管制度和统一的施工原则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导致建筑事故多发,住宅区漏水、火灾事故频发,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建筑水电安装的一般性原则 (1)建筑水电安装部门在水电安装过程中,未经物业部门的允许不得将配电箱随意移动位置;且对于分户的配电箱漏电保护设备必须是经过安全检查符合行业标准的保护器,对于短路以及漏电现象可以进行有效的保护;室内的电线应采用单股的铜芯导线,管内导线的横截面积应保持在铜管的2/5以下,而且导线不得有交叉和结节,从而保持电流快速有效通过。 (2)对于电灯、插座等开关的安装应遵循安全高度的原则,尤其是对于有儿童的住户来说,安全高度显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开关的安装最适高度应为1.3m左右,且与门框应保持一定距离,大约在150~200mm,安全距离,为了防止在推拉门的过程中对开关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不同功能房间的开关应选用不同的样式,比如,在厨房和卫生间应该选用防漏电和防水的开关,开关的安装也应该比其他房间高100mm左右。 (3)在水电设施安装过程中,应该确保开关接地线安全可靠,导线与导线以及导线与地面之间的电阻应该大于安全电阻500Ω。具有金属外壳的电气设备以及配电设备应该采取接地保护。安装在吊顶内的电气配管应该按照要求固定位置,接线盒的位置应该以便于检修为原则,安装位置不宜过高,且各个导线不能露出吊顶,以防漏电现象产生。 (4)在水电设施安装过程中,电线的绝缘外壳应该按功能性质的不同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火线的颜色一般比零线鲜艳,接地线一般用双色线便于区分。安装过程一定要注意火线与零线不得交叉,且接地线必须按照要求安装接地,防止危险事故发生。 (5)在固定灯具时,应按照其大小和重量进行区别安装,对于一般大小的家用灯具来说,固定螺栓必须在2个或2个以上,大型豪华灯具不得安装在吊顶之上,防止固定不到位掉落的现象发生。在吊扇安装过程中,挂钩一般要选用铁质品,本着坚硬不易折断扭曲的原则,其直径不应小于8mm。 (6)在水电设施安装全部完成之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功能测试,首先测试开关的性能是否良好,插座的功能是否完善;其次,对于配电器和其他日用电器的规格应进行确定和检测,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技术革新和安全管理 (1)严格进行施工图纸的审核,对于安全事故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合理的施工图纸不仅是保障工期的有力武器,也是保障安全的必要因素。在建筑施工技术的革新中,必须保障设计图纸符合上述的技术规格要求以及其他相关的国家技术规定。在实际施工之前必须仔细检查图纸中的施工管道和水电线路是否符合楼层、小区的实际情况;检查设计图纸上的文字、规格以及注释是否明确;检查各个房间的开关、灯具等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应该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对所有的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核,确认无误之后才能开始施工。 (2)施工部门应该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详细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部门必须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材料,且材料必须具有生产合格证明、安全合格证明以及国家相关要求的具体规格说明书等。对于工期较长的建筑施工工程,施工部门应该对已采购的材料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材料污染等,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施工设备也应该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防止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的损坏造成工期延迟。 (3)施工部门应加强水电安装工程与楼盘建设开发以及物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对于建设过程中的不合理布局进行协商调整,尽量使建筑施工与水电安装协调并进,避免在施工质量、具体方法以及整体布局等方面产生矛盾。在遇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应联系相关行政部门,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协调,但必须尽快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妨碍工期顺利进行。 (4)质量和安全监管部门应完善质量验收标准,制定相应的验收体系,确保水电安装施工后期有严格的安全监督和质量监管。不仅如此,在水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在交接时,也应该完善相应监督机制,上一环节必须确保合格之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防止误差的累积进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施工部门在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先行派遣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测试和检查。对于施工后期的实验过程,相关部门应该确保仔细无误。 3总结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水电安装与楼盘建设开发以及物业等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协调,防止不必要的麻烦产生;施工时,加强安全监督与工程验收机制,保障工程的质量,并进一步提高工程水平,使我国建筑水电安装的质量水平更上一步。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论民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摘要】房屋在我国人民的传统观念里代表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因此,房屋质量对人民的生活舒适产生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水电作为人们居住的必需品,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近年来,很多民用建筑的水电工程都会出现漏、堵、开关不良等质量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本研究将对我国民用建筑中的水电安装工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及讨论。 【关键词】民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前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都得到了飞快的进步,因此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使得我国人民对目前的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楼房作为居住环境的场所,其水电工程等施工的质量与人民的居住环境舒适度密切相关,一旦出现水电安装工程的渗、漏、堵、开关不灵、漏电等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问题,就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对这些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可知,一般都是由于施工方法及技术不合适、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设计不合理原因造成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研究将对我国目前民用建筑所出现的几点常见的水电工程质量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一定的预防措施。 1、民用建筑水电工程出现的几种质量问题的分析 1.1给排水管道出现漏水、渗水 对于一户居民来说,室内的给排水管道工程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对自身房屋造成伤害,也容易对周围的邻居的房屋造成伤害;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房屋业主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也会对业主的精神造成一定的损失。而对于室内排水管道工程来说,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出现渗水、漏水的情况。一般来说,这类情况除了业主自身疏忽导致之外,也有可能是由于房屋地基不均匀下沉而导致水管出现断裂或者渗漏的情况;或者是由于房屋在进行建设时采用的管件自身存在问题,也会出现这些问题;也可能是在施工时,相关是工人的安装质量不高,马虎了事而造成水管接口处不密实,从而导致渗水漏水的情况发生。 1.2室内管道堵塞 对于民用建筑的排水管道来说,除了容易出现漏水、渗水的情况之外,管道堵塞也是民用建筑排水管道的一个严重问题。而对于管道堵塞来说,经常见的情况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垃圾处理的不得当而导致的水管堵塞,但是这类情况一旦发生,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下就可以解决。但是有些房屋的排水管道即使很注意也会出现堵塞现象,这就是很严重的问题。而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由于在施工人员对管道将进行安装时,工作不细致,将部分管道内的垃圾没有清理,从而导致管道使用时出现堵塞的情况;第二是由于管道在施工时的施工技术出现问题,而导致管道倒坡,这就使得排出的污水很难流尽;第三就是在施工结束后,开发商及施工人员急于交差,而没有对排水管道做通球实验,从而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1.3防雷接地不符合要求 在民用建筑中,除了排水管道对居民的生活条件有很重要的影响之外,民用建筑内的电气工程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电气工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说,最重要也最需要被注意的问题就是民用建筑的防雷接地问题。这类问题不仅与居民的居住舒适程度密切相关,也与居民的自身安全密切相关,因此一定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而对于民用建筑的防雷接地工程来说,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工作接地体或接地线的连接与标准不符,或者焊接的长度不达标准、焊接质量差。一般来说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相关施工人员在对民用建筑进行施工时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从而导致建成的建筑不达标;或者是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施工,但是为了节省经费或其他原因而请专业性不强或者非专业的人员来对这类工作进行焊工操作,从而导致焊接质量不达标,出现问题。 2、民用建筑水电工程出现的问题的预防措施分析 2.1给排水管道出现漏水、渗水的预防措施 对于民用建筑出现的漏水渗水情况来说,其预防措施就是在进行建筑的建设时,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并在建造完成后认真的对房屋的管道工程进行监察。在对建筑进行建设之前[1],施工单位不要根据图纸盲目施工,应该对图纸内容进行分析,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设计者沟通,避免出现问题,即做好优化设计工作;当优化方案确定后,施工单位就需要按照标准严格施工,并且在施工材料上做好检查,避免出现劣质产品,从而出现问题;保证材料的可靠性后,施工人员需要对安装的管道和器具的安装进行牢固和矫正位置,比如在接口处的四周采用麻丝进行填充,再用石棉水泥进行打口等处理;在做好上述工序后,施工人员就需要对管道进行测试,从而保证管道的质量,避免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相关人员也需要在进行管道测试时做好记录,防止其中出现错误。 2.2室内管道堵塞的预防措施 对于民用建筑出现的管道堵塞情况来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而一旦出现管道堵塞,不仅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也会出现反味、细菌滋生等情况,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一定要对管道施工多加注意。而对于管道堵塞的预防措施来说,首先施工人员在完成施工之后,应该对管道的开口处进行密封,比如采用专用的橡皮塞或者麻绳、麻布等将坐便器、浴缸、地漏等预留的排水口堵塞,从而避免进行其他施工时将垃圾掉入;其次,在业主搬入建筑对其进行安装卫生器具时也需要重新对管道进行清理,避免里面存在垃圾;再次,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也要对照图纸进行重新检查,避免出现已安装管道坡度不均匀或者倒坡的情况;最后,在施工完成时不要急于交差,而应该对其做通球实验,从而保证管道内部不存在垃圾。坡度均匀,没有倒坡等,才可以交验收或交付使用,并且在进行通球实验时,相关人员要做好记录,并将记录备案。 2.3防雷接地不符合要求预防措施 对于一座民用建筑来说,水电工程都是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并且也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十分重要的。而对于民用建筑的防雷接地等工程来说,更是对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对与这类问题来说,其预防措施主要有几点。第一,相关施工人员在对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体的搭接时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搭接,不能将其接成“T”型[2],并且应该对进行焊接工作的焊接人员进行严格的把关,从而保证焊接的表面是平整、光滑、无咬肉、无爽渣、无焊瘤等,使得质量得到保证;第二,对于屋面避雷带的安装也应该按照标准安装,一般来说,避雷带的间距一般大于一米,允许的偏差为20毫米;第三,在对建筑的电气工程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绝缘电阻测试,对于绝缘不达标的线路做禁止送电的处理,并且将测试的数据进行记录。 3、结 语 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居民对生活的舒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而本研究通过对民用建筑的水电安装工程中所出现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也给出了一定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对于建筑施工来说,只要相关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可以认真细致,并且使用正确的施工方式,就可以使问题出现的机率大大降低,从而为我国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论高层民用建筑水电安装施工技术 【摘 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使得高层民用建筑不断涌现,因而人们对工程施工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施工图纸审核、雨水及排水系统安装、电气安装三个方面具体分体探讨了高层民用建筑水电安装施工技术。 【关键词】水电安装;高层民用建筑;施工技术 众所周知,高层民用建筑的水电安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其是一项集综合性及复杂性于一体的高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但我国高层民用建筑的水电安装施工中,仍存在很多诸如断路、渗漏及堵塞等的问题,以严重影响着建筑的正常运作,并减少了其使用寿命,进而导致资源浪费。 1 高层民用建筑水电安装施工前的施工图纸审核 高层民用建筑施工中,相关设计图纸是主要的施工依据。设计好施工图纸后,一定要在工程施工前,由相关人员进行严格审核,以便及时发现并改正图纸中的相关问题,进而防止出现误工或返工的情况,从而为建筑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审核施工图纸时,一定要全面检查其完整性和合理性,并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此外,还应认真核查防火防烟分区、电负荷、主干电缆的线径、发电机的容量、主干管道的管径、排水量、变压器及用水量等数据,同时,还应查看水电安装及其相关施工图纸和专业结构、建筑施工图纸的一致性,从而防止冲突的发生。 2 高层民用建筑雨水及排水系统的安装施工技术 高层民用建筑施工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标准和坐标要求进行,针对高于2号套管的预埋工作,应确保套管与地面的距离高于100mm。安装管道时,应根据实际的管段长度,不断调整坡度,以保证坡度和设计高度一致,然后对卡架进行固定,最后对各个预留洞口进行封堵。但管道安装前,要彻底清除管道内壁杂物及外壁污垢。并采取45°的斜四通或斜三通连接横支管或立管与横干管。安装管道时,一定要注意:连接PVC管道时,应保证涂抹在管道插口或承口处的胶水饱满、均匀,且保证胶水完全凝固后方可移动或搬运管道;安装伸缩节时,需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和要求进行,且其伸缩量在夏季应控制在5mm-10mm之间,冬季应控制在5mm-15mm之间,连接管道和伸缩节时,杜绝使用胶水。未安装厨房器具前,应及时、有效的封堵排水道甩口,且隐蔽排水管道安装前,应重复进行灌水试验,以确保预埋管道灌水高度比底层地面高度或底层卫生器具上缘高,若满水15min后,水面不断下降,需再灌满,并持续观察5min,若液面不降,且接口或管道无渗漏现象,则认为管道合格;为室内雨水管道实施灌水试验,并保证灌水高度达到各个立管雨水斗,若1h之后无渗漏现象,则判定管道合格。此外,安装好室内排水系统后,还应根据实际的管道布置,分区段、分层的进行通水试验,同时仔细检查接口处的渗漏和排水点的畅通情况,一旦发现堵塞或水流不畅等情况,应及时疏通;而对于排水的水平干管及主立管管道,应实施通球试验,并保证通球球径比排水管道管径要大,而通球率应为100%,同时确保通球试验符合相关规范规定,若存在排水管道堵塞等情况,一定要及时进行疏通。 3 高层民用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 3.1 预埋阶段的施工质量控制 第一,基础接地施工。应将桩基础当作自然接地体,进而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此外,还应根据相关设计要求,确定桩基轴数的精确位置,并确保每组桩基最少为2根Φ12mm。若桩基圆钢的使用中低于Φ12mm,那么可利用2根桩基钢筋为1组的形式进行焊接,同时将其和地梁承台钢筋进行焊接。就接地体而言,各建筑物应通用同一接地体,若相邻建筑物存在通信电缆和电力连接的情况时,其接地网也应相互连接。焊接接地装置时,相关辅助件不能低于Φ10mm圆钢,进而形成大于90°的弧弯形状。第二,配管施工。为底层钢筋增设导管,且其位置应在上下层钢筋之间,并与钢筋倾斜交错;若导管位于三层以上的钢筋中,则应避免交错,对于无法避免的交错情况,一定要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如设置钢筋网等措施。如果墙体和梁偏离,那么预埋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查阅相关建筑工程施工图纸,并以图纸位置作为标准,以防止错误的预埋位置造成的返工浪费情况。竖向穿梁敷设导管时,应确保导管两端的外露长度不低于200mm,同时保证相邻两根导管的接头处于不同的断面上。 3.2 施工安全和接地保护 高层民用建筑的电气安装过程中,其低压配电系统通常采用TN-S接地型系统,且防雷接地和电气设备的相关接地保护应共用一个接地极,同时接地极应保持1Ω以下的电阻。若接地电阻在实际使用中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那么应为接地极进行补打,还可选用合理、有效的增添降阻剂等措施。此外,高层民用建筑的接地保护施工过程中,通常选择总体等电位的接地连接方式,进而将相关的保护干线、设计进线总管和金属构件进行连接,此外,还可科学运用各种类型的等电位卡子或热镀锌扁钢将其连接起来。 3.3 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施工技术 高层民用建筑建设过程中,相关防雷接地系统可安置于建筑物顶上面,并利用避雷网进行保护,同时焊接不低于D16的两根柱内混凝土以形成主筋,进而将其当作防雷接地系统的相关引下线,而接地体可用基础桩、钢筋混凝土承台或者地下室底板来充当。针对钢筋部位未被连接的情况,可将两根主筋通过镀锌扁钢进行连接,并保证整个接地装置形成闭合且良好的电气回路,同样应保持1Ω以下的接地电阻。另外,为有效防止建筑物遭到雷击,可利用两根主筋在建筑物中每间隔三层的位置设立均压环。不仅如此,为了避免建筑物遭受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影响,还应科学合理的在高层金属管道的入口位置实施接地处理措施,同时还要适当地在系统配电回路、配电房及配电间中进行浪涌保护。 3.4 动力及照明系统的安装施工技术 一般来讲,高层民用建筑的供配电系统通常源自城市电网,并为其设置地下变配电房,其中的干线电缆往往敷设在桥架上,进而延伸至各个高层用户的配电箱中,因而要牢稳固定桥架和电缆,而照明线路和支线插座通过铜芯导线穿管的方式暗敷于楼板或墙体内。安装好电缆和桥架后,还应在建筑物中严格封闭各相邻三层之间的竖井孔洞,其分隔封闭物通常使用钢板,而处在电缆梯架周围的导线,可使用石棉绳将其紧密缠绕,也可利用矿棉板将其封闭,然后使用混凝土进行固定。此外,安装高层民用建筑的配电箱时,应保证其高度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5m,其底边也应如此;安装照明系统时,其开关的安装通常选择暗装的方式,且其安装高度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1.3m左右,与门框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0.15~0.3m,若成排开关,其安装高度应保持一致,应控制在2mm以内的高低差,以便有效控制灯具或电器的相线。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层民用建筑水电安装施工技术的意义重大,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因此,高层民用建筑水电安装施工中,相关施工单位应高度关注并不断总结水电安装中的不足及缺陷,进而制定合理、有效的安装施工措施,以充分发挥水电系统的作用,最终实现提高高层民用建筑实用性的目标。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建筑水电安装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摘要:现代人们对建筑施工初期的水电安装的施工质量尤其重视,作为前期的最基础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各个工程施工质量,工程量虽少,但绝不容忽视。本文结合了亲身经历剖析水电安装过程中的几个常见的问题,探讨控制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建筑;水电安装;施工质量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而在现实生活中,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因各种因素而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加强建筑工程水电安装质量及有效控制水电安装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绘制合理的施工图纸,设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建筑施工的基本指导者就是施工设计图。建筑施工的大小项目,均在施工设计图上有详细说明,因此绘制合理的施工设计图的是相当重要的,在图纸设计初步完成后,通常开始进行招投标工作,以及相关预算工作,在施工企业中标之后,应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核对与检查,因为设计图纸与现实工程多少有一些出入,因此应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予以纠正。避免出现事后返工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施工企业更应加强对图纸的核对,并加强与设计师或有关部门的沟通,如出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师或有关部门进行分析,进行技术交底。设计图纸的检查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应对设计图纸进行大致检查,看设计图纸是否存在缺失,应避免在施工后才检查出设计图纸出现缺失的情况;其次,应对设计图纸是否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进行设计的。并注意设计图纸中的预留部分,避免出现在施工后,发现在施工处,设计图纸上并未存在相关预留部分。否则将需要对已完工的工程进行修改,进而增加了建筑成本,导致经济损失;再次,企业审核人员应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工作认真负责,避免出现设计图纸本身质量较差,进而可以及时的更换图纸,质量差的图纸若出现在工程上,必定会将使设计疏漏带到实际施工上,进而加大了施工难度,延长工期。建筑水电安装工程对于其他工程来说存在两点特性:关联性与系统性,且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相互交错,进而对技术要求较高。 2、加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 设备材料质量是保证上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因为设备自身存在的缺陷是无法通过安装施工的过程来纠正或弥补的。因此,设备材料的选型和采购足把好安装工程质量的第一关口。管材进场时,施工人员应配合工程监理或建设单位做好抽样检验,其产品性能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技术标准。对进场管材应认真进行验收、复试,不合格产品不准进场,不得使用。 3、电气系统安装质量问题的控制措施 第一,对于配电箱安装时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当线路采用丝扣连接的时候,配管需要跨接,并且地线的长度一定要在5mm以上。每个插座接地线需接在电表箱接地的接头上,禁止与金属箱外壳直接连接。当管子直径在50mm以下时明配的钢管一般采用丝扣的连接方法,并且不可以将其放在角钢上,钢管的横切面毛刺要进行打磨处理,保证管口平整光滑。进入箱内要选用螺母进行固定;当管子直径在63mm上下时,可以进行焊接固定(点焊)。浇注应该在检验配管安装定位无误之后,并配合土建钢筋绑扎同时进行。砌体施工过程中,做好暗配管和预埋盒、箱的安装。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进行开关盒、插座盒的安装,保持盒口与墙面的平齐和平整。在细节方面也要十分注意,如套管两端或管口接头处不允许使用黑胶布缠绕等。明配的管子要排列整齐,横竖要分明,塑料管子不可以直接连接,要使用套管元件粘合,以确保不会因为挤压而导致变形破裂。第二,照明灯具安装时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旋拧式灯头零线要正确的连接在螺纹的端子上,相线保证连接在中心的触点区域,查看灯头的外壳有无破损现象。吊灯的重量比较大时,要使用膨胀螺栓固定,确保安全,其导线不能连接在外壳或有接触。 4、给排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控制 (1)、针对于管道渗水 给排水管道渗水贯穿于整个给排水管道安装的施工过程中,要避免管道渗水问题的出现,应从管道安装的每个环节入手,切实的控制好管道安装的施工质量。第一,仔细核对施工设计图纸上信息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即确保给排水管道坡度与建筑物最大沉降量的相符性,如不相符合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更改,同时还应最大程度的确保给排水管道坡度的缓和性、平稳性;第二,充分重视给排水管道铺设的基层问题,即不得将管道或支座铺设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软土上,如此有利于管道的稳定性;第三,对于建筑内某些地方的给排水管道,应尽量减少交口,并用套管进行保护,例如穿越建筑物基础、墙壁及楼板处的管道;第四,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给排水终端的具体使用,布置好管道走向,同时做好与卫生器具的连接工作。除上述四点外,给排水的塑料排水管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装设伸缩节,在无具体要求时根据施工具体情况设定,通常是离地面1m,并且伸缩节间距控制在4m以内,而后设置检查口、安装检查门。 (2)、针对于管道不稳定 建筑给排水多输管道的固定是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固定的,如果给排水管道出现不稳定现象,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补救和控制:a、在需要之家进行安装施工时,应对支架的坡度、标高及坡向等相关数据进行核查,在确保其满足安装施工设计相关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施工;b、建筑给排水管道终端器具与地面的间距、部件与墙面的距离、高度都应该予以严格的管理和控制;c、管卡的安装,对于200毫米以上的短管,应该在水龙头、水表或转角100毫米位置处安装管卡,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另外对于建筑消防水管在进入消防箱处应积极遵循“横平竖直”的原则,杜绝倾斜进入现象。 (3)、针对于管道堵塞 建筑给排水管道堵塞是常发性问题之一,针对于管道的堵塞问题,要彻底解决,首先应在管道安装后,应使用专用的橡皮塞子等塞住管道的朝天口,同时对地漏、坐便和浴缸等设施的预留排水口也进行相应的封闭,如此可有效避免垃圾、杂物等大体积异物堵塞管道;其次,在进行管道安装前应对管道进行清洗,以及铜球试验等相关检测,以确保管道的通畅性;最后给排水管道的安装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及时做好记录。 (4)做好预埋质量控制 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阶段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及时、完整、有序地抓好对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安装工程质量的基础。要做好如下检查工作:第一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及管井、竖井尺寸、楼板厚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第二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点是否相符。器具安装、设备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设备层管线进户做法是否合理。第三墙、板预留洞、套管是否缺少,尺寸标高位置是否正确。各专业之间有无错、碰、漏等问题。第四采用了哪些新材料,其品种、规格是否满足要求,是否缺少专业图纸。 结论 给排水和电气安装是建筑安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的好坏对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有长期的影响作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酿成事故。现阶段中国水电安装行业中还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应齐心协力,在施工图设计、组织方案设计、材料设备采购、施工过程控制、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归档和结算等方面下大力气,坚决杜绝伪劣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水电工程技术;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渐实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的提高,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已经得到满足,因此,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中,住宅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关注,而建筑水电工程作为目前人们使用最多的能源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逐渐发展,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却越来越差,于是,如何解决建筑工程项目中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已经成为目前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1、建筑水电安装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的排水管道质量问题 目前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存在大量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共同导致了我国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整体的质量问题。首先,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的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排水管本身的质量的问题。我国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水电安装工程中所使用的排水管必须是镀锌管,而且对于镀锌层的厚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只有镀锌层足够厚的镀锌管才能够承受住水流长期的腐蚀,而且不容易导电,制造的工艺也较为先进,不会出现粗制滥造的现象,但是在真正的水电安装工程的施工中使用的排水管道大都不是镀锌管,而是冷镀管或者是铸铁管,即使有的水电安装工程中使用了镀锌管,那些镀锌管的镀锌层的厚度也不能符合国家的标准,只有薄薄的一层,根本不能够起到多少作用,而且这些管道由于制造时所使用的材料不足,制作工艺也不成熟,以至于管道的外壁都比较粗糙,而且管径不足,管材、管件色泽不一致。还有就是管壁污染严重,除污致使管壁严重磨损,伸缩节设置位置不正确,管道穿楼板处多有渗漏,从而影响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1]。 1.2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的排水管道坡度质量问题 其次,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的另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在排水管道安装时的坡度的掌握问题。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施工之前,设计者都需要根据整个建筑的整体需求、位置和环境等因素对建筑进行设计,包括建筑的外形以及水电管道线路的设计,在对排水管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确定当排水管道保持多大坡度时能够顺利将水流送到指定的地点,而不会出现渗漏和淤积的现象,但是,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排水管道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质量问题,施工人员没有办法准确的掌握排水管道的坡度,并将各个管道连接在一起,经常会出现倒坡的现象,对建筑水电安装的质量产生影响[2]。 1.3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排水管道连接质量问题 最后,许多建筑水电安装过程的承包商为了在施工中获得更多的利润,降低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成本而在施工中采用商铸铁排水管进行水管安装,并且在承插接口只是单纯的用水泥砂浆抹口,并使用镀锌管丝扣与外游螺纹相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或多或少会稍微提高一些排水管道的连接质量,但是,与镀锌管相连接的外有螺纹露出螺母长短不一,使得连接处并不稳固。这些措施原本就可以避免质量问题,可是,对于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而言简直就是一种“挑战”,因为这样简陋的连接方式的坚固程度远远落后于标准的连接方式,使得排水管道的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1.4建筑内部设施安装的细节性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往往细节决定事情的成败,因此,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内部设施安装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往往更加重要。在建筑中需要用水最多的地方除了厨房就是卫生间,而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存在最为常见的细节问题就是卫生器具安装问题。卫生器具安装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技术性要求,但是,如果在安装时不注重细节问题就会跟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还有就是线路的预留问题,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水电管道线路的施工人员和最后房间装修的施工人员大都不是一个施工单位,因此,在施工中每一个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只注重自己的施工方便,而不会考虑其它的步骤的施工问题,以至于在水电管道线路安装时根本不会考虑管道的宽度以及线路的长度和位置对于以后的房间装饰施工会不会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在安装坐式排便器时的管道位置不正确,卫生器具的尺寸大小不符合管道的大小,以及在安装照明设备时出现预留线路的长度不够,预留线路的位置不正确等问题,往往在装饰工程施工时都要对细节重新施工,使得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下降。 2、应对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问题的技术措施 2.1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就是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建筑工程项目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在施工中使用不符合国家要求的施工材料,这些施工材料虽然在价格上比较低廉,但是却在质量上落后于符合国家要求的施工材料很多,而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至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与不顾,而且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监管力度较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人员不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及时纠正在施工中的问题,因此,想要解决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问题,就要加强对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监管力度,设立专门的监督单位,对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进行检查,保证在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都能够符合国家的标准,提高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 2.2管道渗水、漏水预防措施 排水管道渗水、漏水是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而引起排水管道渗水、漏水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人员对排水管道的坡度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使得排水管道在连接时不牢固,存在裂缝,从而导致水流从裂缝中流出,因此,想要解决管道渗水、漏水的问题首先就要核对图纸上规定的管道坡度与建筑物的最大沉降量是否存在矛盾,如果存在矛盾就需要让设计人员重新进行修改,如果没有存在问题就需要对先前的管道施工进行检查,避免存在管道接口没有焊接牢固的问题,从而导致倒坡现象发生,确保管道和器具的位置正确,且连接紧密牢固,才能够有效的避免管道渗水、漏水的现象发生。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的逐渐加快,我国人民对房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加大,而随着人民对建筑的需求量的增加,人民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增加,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彻底解决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发展中的问题,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关于建筑水电安装工程问题的相关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取得很大的突破;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给排水、电气安装是建筑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管道的跑、漏、堵、开关不灵敏、漏电等问题均影响功能的正常使用。轻则给人们带来一些小的不便与烦恼,重则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水电安装的方法,进一步改进建筑水电工程的质量。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探讨了几点关于水电安装的施工技术问题。供业内人士参考。关键词:建筑工程;水电;安装;施工技术 一、建筑工程水电安装技术的现状 水电安装技术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目前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比如在建筑中,由于违反了水电设计的相关规定造成的安全问题和可信度低的问题:因为技术偏低,导致了在实施安装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影响施工的进度。此外,一些工作人员在水电安装的过程中,偷工减料,不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安装,这些都会给建筑项目工程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关于工程水电安装技术的原则 在建筑工程水电安装技术中,要遵循经济适用性和实际需求性两个原则。所谓的经济适用性,即建筑工程的水电安装技术是在经济实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谓实际需求性就是要发挥好水电的使用功能。如在一个住宅区中,建筑水电安装要满足住宅小区中居民的要求,如要保证小区水管道的畅通无阻,满足电灯、电视等电力设施的用电量;保证小区中路灯的照明度等。 三、水电安装施工中常见问题 1.给排水安装工程常见问题 1.1管道的渗漏及阻塞 (1)地基不均匀沉降容易造成下水管断裂、从而出现渗漏;排水横管坡度控制不合理,也会造成倒坡现象的出现,引起渗漏。 (2)工程中使用的管件有砂眼、或者裂缝,或者管壁厚薄不均匀,也会造成管道的渗漏;铸铁排水管的承插接口如果用水泥砂浆抹口,或者镀锌管丝扣连接处外游螺纹不合格,连接螺杆处露出螺母长短不一也会导致管道的渗漏。 (3)如果建筑给排水管材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管壁厚度不合格,镀锌管锌层太薄会造成渗漏;铸铁管的外壁粗糙,其管径不足,承口变短或者PVC―U管质量存在问题(本身没有合格证书、缺乏标志、管材、管件色泽不一致)均会产生渗漏;另外如果管件安装质量差,特别是承插接口处不密实,有缝隙,这些也会造成管道的渗漏。 (4)屋面水箱预埋防水套管或者防水翼环制作的不够标准,预埋管水平控制不好:如果U―PVC管的管壁严重污染,在除污时不注意会致使管壁严重磨损,伸缩节设置不正确,管道穿楼板处多有渗漏。 1.2卫生器具常见问题 (1)卫生器具及其配件的安装尺寸不符合标准图要求;卫生器具或者给排水配件材质差;初装饰工程中坐式大便器排出口预留位置不正确等。 (2)铸铁排水管检查口质量较差,设置位置不合理;清扫口离墙净距不符合要求;地漏没有进行水封,初装饰工程地漏安装太多的无堤位等。 2.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 2.1使用设备与材质不符合要求 (1)原材料来源渠道多,有的缺少质保书,在使用前质量验收不严格。 (2)材料及配件使用场所不合适或用法不当。 2.2 配电箱安装不合格 (1)配电箱面板没有紧贴墙面,没有回路编号,或者布线不整齐,导线无绑扎。 (2)多股线无搪锡、压接,有的甚至被剪断,管进箱没有敲落孔、箱内零线、地线绞接,或者总配电箱内无安装接地端子。 2.3 电路敷设不合格 (1)配管工程普遍存在钢管壁厚不足,PVC电管黏接不牢,进箱时不顺赢;吊顶上导线无穿管保护,及金属线槽及支架接地不可靠。 (2)部分初装饰住宅工程配管仅至分户箱,违背了建设部《住宅工程初装饰竣工验收办法》规定,对电气线路的安全使用带来不良影响。 2.4 照明器具及避雷设施存在问题 (1)螺口灯头接线不正确,软线吊灯灯头线长度不足,日光灯无设置挂线盒。 (2)开关不能切断相线,安装位置不正确;插座接线错误,插座地线串接。 (3)避雷针采用非镀锌圆钢,引下线截面小于避雷带截面,焊缝质量差;高出屋面的构筑物或金属物体无防雷装置。 四、 施工中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1.管道渗漏水预防措施 (1)核对图纸上规定的管道坡度与建筑物的沉降量是否有矛盾,如发现问题立即提请设计单位解决。 (2)管道坡度应均匀,不准倒坡,房屋出口处管道坡度要适当增大;埋地管道及支座时严禁铺设在未经处理的松土上。 (3)管件、卫生器具及配件等均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并且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加工、采购,质量必须合格;使用前用观察、灌水等方法逐根检查铸铁管有无裂缝、砂眼,若有不合格的铸铁管禁止使用。 (4)管道焊接连接应根据钢管的壁厚在对口处留一定的间隙,并按规范规定处理坡口,不得有未焊透现象;镀锌钢管严禁焊接,配件不可以用非镀锌管件代替。 (5)排水管道、卫生器具与排水管承插口的打口必须密实;打口的质量要求环缝间隙均匀,灰口密实饱满,平整光滑;填充料凹入承口边缘不大于5 mm,并做好湿养护,24h内不准碰动。 2.管道堵塞预防措施 (1)管道毛坯安装后,要用专用橡皮塞严管道开口处,对坐便器、浴缸、地漏等预留排水口用同样方法进行成品保护,防止建筑垃圾等物落入排水管内。 (2)在安装管道、卫生器具时,应先清理管内、预留排水口内的垃圾杂物,以保证畅通;管道按标准坡度施工,坡度应均匀,不准倒坡。 (3)做好室内排水管道的通球试验,通球之前必须由上至下进行通水试验,达到 不渗漏、不堵塞,合格后再做通球试验;通球试验时,皮球应从排水立管顶端投入,并注入一定水量在管内,能使球顺利排出为合格。 3.配电箱不合格预防措施 (1)配管采用丝扣连接的需要做跨接,其钢跨接接地线的直径不得小于5 mm,焊接长度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5倍,焊接应牢固、平整,不得有咬肉、焊瘤、钢管焊穿等现象。 (2)插座的接地线必须直接在电表箱的接地排,不可接在金属箱的外壳。明配钢管应采用丝扣连接,不得采用套管连接,严格直接对口焊接, 得将钢管直接焊在各种型钢和支架上。 (3)严禁用电焊切割,管口切口处如有毛刺,要用锉刀平整、光滑;钢管进入箱必须用锁紧螺母固定,露出螺母丝口为3~5扣。直径63以上的管径垒进入箱可点焊固定,管口露出箱盒应小于5mm;箱、盒、柜应机械开孔,严禁电焊扩孔或气焊割孔。 五、 照明器具问题预防措施 (1)所用设备及材料必须有产品说明书和出厂合格证,使用前需要对产品型号、规格、外观进行检查及按规范、规定项目的试验记录,符合要求后才可使用。 (2)螺口灯头相线应接在中心触点的端子上,零线接在螺纹的端子上,灯头的绝缘外壳不应有破损和漏电;当吊灯灯具重量大于3.5kg时,应采用预埋吊钩或螺栓固定,当软线吊灯灯具重量大于lkg 时,可增设吊链。 (3)半硬塑料管及波纹软管一般适用于民用多层住宅的照明工程中,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符合施工规范规定,波纹软管必须使用相应的塑料配件;使用的PVC硬塑料管应经通过主管部门检测,氧指数在45以上,并具有耐酸耐碱性能,可以用在吊平顶或护墙板内,敷设要求同钢管。 (4)塑料护套线不准直接敷设住室外露火场所;不准直接觳设在吊平顶内:不准直接敷设在护墙板或抹灰板条墙内;不准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暗敷;金属软管不得作接地线,也不得利用薄壁钢管作接地十线。 六、开关插座问题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电器装置标高、位置及固定件的离墙、固定高度等尺、 上下层同一轴线的坐标误差不得大50mm 。 (2)同室的开关、插座标高应一致,偏差应在15mm 之内,开关或插座不宜装于门后;在同一单位工程中开关方向统一 ,不得出现两种以上的不同型号,开关一般应向下为开启。 (3)开关、插座、灯具接线时,应在箱盒内,方木、圆木内各留10~15cm 长的余量:单相三眼插座接线时,面对插座的右极应接相线,左极接零线,上面接地线。 (4)各种开关、插座内的接地线、相线、零线都严禁串联连接,接地线应单独敷设,不准利用塑料护套线中的一根芯作接地线。接地线颜色应为绿黄双色,不得与相线零线混同。 七、 结束语 我们必须在经济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之上,采取一些技术措施,积极引导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包含着各种专业的知识,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要从各个相关环节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水电安装技术问题。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探究高层建筑水电安装施工技术要点 摘要:房屋建设无小事,特别是对于居住在高层建筑中的人们,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不可缺少的像水利系统、电力系统等几个方面的施工和建设意义非常。下面就主要对高层建筑水电安装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水电安装;措施 引言 高层建筑的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高低十分重要,它将能能反映出整个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好坏。同时对也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舒心程度也产生了影响,因此对于水电安装的技术的提高以及对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已迫不及待。 一、高层建筑水电安装施工技术的原则 1、适应原则 适用原则即经济适用性,就是要求水电安装必须做到经济实用,既要充分发挥水电装置的使用功能,保证水电装置的适用性,如保证供排水管道畅通无阻,保证用电正常,满足电灯、电视等用电设施的用电量,保证路灯照明度等。同时,又要强调经济原则,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水电系统的配置和安装工作,降低施工成本。 2、安全原则 安全原则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的原则,同时,也是水电安装施工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水电安装过程中,首先要使用有质量保证的水电材料和器具。其次,要做好设计和规划工作,严格按标准安装,确保使用安全。 3、节能原则 水电装置的安装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达到节能的目的。在配电系统上,首先要选择抗冲击性强、适用效率高的变压器。其次要选用电导率小、长度短、不需要使用回头线的导线,尽量降低线路的损耗。在照明系统中,可采用声控等方式,减少照明设备的使用时间。屋内的墙壁、天顶的表面要光滑,色彩要浅,可提高光源利用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二、给排水施工技术 1、给水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前应对其有关资料和合格证文件进行核对检查。设备不应有缺件、损坏和锈蚀,而转动部分应灵活无阻滞、卡住现象和异常声音。对设备机组的安装是根据已经确定的水泵机组型号、机组的台数和机组的长度尺寸,在满足设计管道流程基础上合理地规划其在水泵房中的安装位置和纵横排列形式。机组布置应使管线最短,弯头最少,管路便于连接和留有一定的走道和空间,以便于管理、操作和维修。 2、管道布置 室内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或暗装两种形式。明装时,管道沿墙、梁柱、天花板、地板等处平行敷设。暗装时,给水管道敷设于吊顶、技术层、管沟和竖井内。卫生设备支管可敷设在墙内,安装时应考虑管道及附件的安装、检修可能性,如吊顶留活动检修口,竖井留检修门,管道暗装时还要考虑尽量避免水平敷设而采用竖向敷设,防止对墙体的剪力破坏。 3、管道安装 给排水管道如果施工质量不好,会出现管道渗漏水、管道固定不牢固、管道堵塞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许多用户投诉的重点问题。 3.1防制管道渗漏措施 (1)管道安装之前要认真核对图纸上的管道坡度与建筑物的最大沉降是否有矛盾,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提出。 (2)管道坡度应均匀,不得出现倒坡。 (3)对于入户埋地的管道以及支座严禁铺设在未经处理的软土上。 (4)穿过楼板、墙壁、基础、屋面的管道,均应加装套管进行保护,在套管内不得有管道接口。 (5)穿过屋面的管道应有防水层(或土建泛水)和防水帽,管道和套管之间的间隙宜用不燃材料填塞。 (6)管道连接时,不得用强力对口,也不得用加热管子及加偏垫等方法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错口或偏心等缺陷。 3.2管道固定控制措施 (1)管道需复测管道地沟,支架是否符合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和坡向。支架间距是否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2)严格控制卫生器具、给排水管道配件的安装标高以及固定件与墙体的距离、固定间距、固定高度等尺寸。 (3)管卡安装,同室的多根立管管卡标高应一致,短管的长度大于200cm以及在转角、水表、水龙头管道末端的l00mm处必须设管卡固定,管卡应安装牢固,不得用木楔塞填,也不得用砂浆补洞。 (4)消防水管进入消防水箱应“横平竖直”,不得倾斜进入,进箱的短管长度大于500mm或双管进入的应有支架固定。 3.3管道防堵塞控制措施 (1)管道毛坯安装完毕后,应用专用的橡皮塞子或木楔堵严管道的朝天口,对坐便器、浴缸、地漏等预留排水口也应用同样的方法堵塞,防止建筑垃圾等杂物进入排水设施。 (2)排水管道应严格按照标准施工,不等出现倒坡。 (3)安装管道、卫生器具时,应先清理管道内、预留口内杂物,保证畅通。 4、卫生器具安装技术新策略 在管道毛坯安装完成后,用建筑专用的橡皮塞严堵管道的开口处,对卫生器具如坐便器、浴缸、地漏等同时进行排水口的堵塞,避免建筑施工的垃圾落入其中,而致污染发生。在进行卫生器具的安装时以标准坡度进行施工,同时进行管道通球试验,试验所用皮球或木球的直径应为管道直径的3/4左右,只有在用皮球(木球)试验时管道未堵塞或渗漏才能判定为合格,使卫生器具的安装技术得以更加完善。在对卫生器具进行电位连接时,要明确等电位联结与漏电保护器是两种不同的安全保护措施,不能相互代替,套管与管道间填充物虽不存在导电现象,但由于套管与底板钢筋会直接接触,人脚碰到后易形成电位差,因此,应对其做好等电位联结。 三、高层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线管安装 目前高层建筑所涉及到的管线安装主要有两类,即明装线管和暗装线管。高层建筑明线安装应在墙身粉刷完后进行,如果预留的开关盒过大,采用膨胀胶塞进行施工,如果管线过长或者有弯头,应根据相关规范增设相应的过渡盒。在暗装线管楼板预埋敷设过程中,线管应敷设在底筋上面,其弯曲半径应保持在10D以上,弯头位置弯扁度保持在0.1D以下。进行墙面配管中,需要预先埋好接线盒,用水泥浆填塞间隙,等接线盒固定牢固后进行配管。暗埋线管进入开关箱、照明盒,管径和箱盒的敲落孔必须相互匹配,做到一孔一管。 2、管内穿线与连接 在高层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中,穿线前需要清理干净线管内的杂物和积水等。在穿线过程中需要在管口设置护套和管帽螺,以防造成绝缘层的损伤。如果管路过长或者导线较多,为减少摩擦力,便于后期拉线,可以在穿线过程中向管内吹入适量的滑石粉。一般情况下,同一回路的导线应穿在同一管子中,避免导线出现接头和扭结现象。采用不同颜色导线在线头绝缘层上做好标记,这样能大大提高接线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接线盒位置线头需要预留出适当长度余量,以保证接线的方便性和正确性。待绝缘层测试合格后,才能安装后续开关、插座面板以及灯具等。 3、配电箱安装 配电箱作为高层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重要的内容,其安装位置必须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为最大程度缩短电源箱与用户箱的线路,往往配电箱安装要尽可能接近电源进出口,通常情况下配电箱底部与地面的距离应控制在1.5m以内。配电箱内N线中性线和PE线保护接地线需要分别接入各自汇流排,不能绞接在一起。箱内布线整齐有序,应在各回路线端处做好编号标记,且每个接线端上接线数量不能超过2根。 4、接地与安全 在高层建筑配电接地系统中,比较常用的是TN-S接地型系统。在该系统中,将电气设备接地保护端和防雷接地保护端共同接地极,且接地电阻值应控制在1Ω内。在实际接地设置中,如果电阻值不能达到要求,那么需要接地极进行补打,或者向其中适当的增添降阻剂。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应尽可能使用总体等电位连接手段进行建筑物中各种设备进出线、保护主干线、金属构件等联结,也可以采用热镀锌扁钢或者等电位卡子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应采用焊接方法在金属管道处进行连接。 结束语 总之,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有效地解决其出现的问题的同时只有不断地革新完善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才能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证,提供给居民一个更舒适、更温馨的生活环境。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建筑水电安装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探讨 摘要:水电安装是建筑工程主要的构成环节,虽然其工程量较少,但是安装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期建筑的交付使用,对业主生活、工作等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水电工程安装技术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水电安装质量控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旨在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水电安装;质量控制 0引言 水电安装是建筑安装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是否控制到位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质量。尽管相关部门对水电安装的质量控制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在现实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违规施工情况,导致安装工程出现诸多问题。因此,以水电工程安装技术为基础,探讨水电安装质量控制方法,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电工程安装技术 1.1 水电安装技术的重要性 水电工程安装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建筑工程质量一方面要确保房屋安全稳固,另一方面,要保证业主便捷、安全地使用水电。而水电安装技术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还会关乎交付使用后的安全性。因此,水电安装技术投入使用时,必须确保其工程质量合格,并在安全要求上达到相关验收规范标准,这也是整个工程质量验收通过的基础。 1.2 水电安装技术的具体内容 1.2.1 线路设计和总体规划 线路设计和总体规划是水电安装技术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水电线路设计需符合建筑的总体规划,满足建筑内部构造,同时,设计时还应遵循简约、实用的原则。简约原则是指在设计线路时,宜采用最方便节约的路线,理清主次线路,从而保证线路在物理构图能够达到最优化,防止线路施工上出现环绕、繁杂情况;实用原则则是指水电线路设计在满足建筑功能基础上,应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水电线路设计与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二者在目标上相互协调。 1.2.2 与各专业工程的配合 建筑水电安装过程中,为控制安装技术质量水平,还应与其他相关专业工程做好配合。①节能工程设计时注明的建筑主体电气安装工程检测数据等,例如照明照度值、功率密度值等,均应该满足和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及相关图纸要求;②公共建筑以及商场外墙如果采用钢挂板材结构或者玻璃幕墙时,则在安装避雷带时不适合安装在屋面女儿墙上,因此,技术图纸会审及交底时,应对存在的问题向设计单位,要求电气设计人员根据图纸明确注明施工的方法及流程;③高层建筑幕墙门窗防护侧击雷的施工方法;④隐蔽工程施工先后顺序,在施工之前均应该与土建或其他专业施工单位沟通协调,并统一服从总包单位管理。 1.2.3资料收集整理 水电安装过程中,应规范管理相关资料,以备后续竣工验收之用。总体来说,相关资料包括如下文件:材料和产品出厂合格证或检验证明;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核定、洽商材料;安装及试运行记录;质检报告;竣工图,竣工验收表等。 2 建筑水电安装质量控制策略 建筑水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应对安装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通病的防治方法提出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措施,同时做好水电安装前期及施工过程管理,从而确保水电安装施工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2.1材料与设备质量管理 材料与设备质量的好坏程度直接关系着水电安装施工进度及质量水平。因此,为确保水电安装质量,必须保证材料与设备质量过关,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安装的质量。首先,采购材料与设备时,应根据施工要求选用适合的材料和设备,以确保采购的设备和材料各项指标满足安装施工的要求;其次,材料与设备进场时,应该要求供货方出具材料的合格证书、质量证明材料等,以此保证安装施工不因材料和设备原因耽误工期。如发现不合格产品进场,一概不用,防止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应用到项目施工安装中。 2.2电气配管工程质量控制 砌体施工时,应密切配合土建施工,以顺利协调安装暗配管、预埋箱、预埋盒。安装开关盒、插座时,其安装高度应严格按照设计标高,并保证偏差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还应保证盒口和墙面平齐。施工时,应严格控制钢导管套管熔焊镀锌壁厚,不大于2mm。连接钢管时,焊接部位必须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加以控制。 2.3电气配线工程质量控制 电气配线工程施工时,应重点监督插座、零线与相线连接、螺口灯头等,尤其是要关注零火线是否连接错误,接地是否连接等,以防止零线、相线接错等情况。设置线路接口时,宜设置于接线盒里,连接时可采用绝缘压接帽工艺,接头为绝缘线缠绕,从而可以避免虚接或者黑胶带缠绕等情况。 2.4 配电箱安装质量控制 配电箱安装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标准,保证配电箱金属框架已经接地处理。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均采用裸编织铜线进行连接,并配有标识。在配电箱中设置可靠的电击保护,内部保护导体上设有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并且在内壁上设有不低于M8的接地螺栓,确保配电箱安装符合验收标准。在配电箱焊接中,必须做到平整、饱满、牢固,避免发生钢管焊穿、焊瘤、夹渣等情况,在完成焊接施工之后,一定要及时清理焊渣,并且进行防锈漆的涂刷。 2.5 水卫管道安装质量控制 根据《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规定,在加工管螺纹的时候,必须保证精度要求,并且在管螺纹根部留有外露螺纹,连接的时候,通过缠麻抹铅油措施的实施,避免渗漏现象的发生,在完成连接之后,清理多余的麻线与线头毛刺。在安装直径超过100mm 的镀锌钢管的时候,可以用法兰或者卡箍式专用管件予以操作,保证法兰和管道中心的垂直,压紧密封垫片。在安装管道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执行,对倒坡、气阻、水阻等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在完成地下管道埋设之后,根据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展开水压试验,在试验合格之后才可以展开夯实施工。除此之外,在安装伸缩器、固定支架、冲洗管、座便器等设备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执行,这样才可以保证设备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而实现水电安装施工的使用功能。 2.6 管道安装质量控制 安装管道前,应清除干净管道内的杂物,以防止安装完成后管道内仍然存在杂物未清理的情况。与此同时,封堵设备的甩口、敞口等。待管道安装完成后,放水冲洗干净之后进行有效连接,最后通水试验,以此保证管道能够使用正常。通水试验时,监理工程师必须在场监督,通水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交付使用。给水管道器具安装时,应详细检查镀锌管的镀锌情况,同时对水箱作防锈处理,保证给水安全。另外,为确保卫生间的使用清洁与便利,还可在座便器洗水箱安装虹吸给水配件,防止水质遭受污染。 3结束语 建筑水电安装施工前,应该重视安装施工前期管理工作的落实程度,为正式安装施工提供可靠保障。安装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强化电气配管与配线安装、配电箱安装、水卫管道安装、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从而有效控制水电安装施工的整体质量,使建筑水电工程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建筑水电安装技术分析 摘 要:水电安装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居住的方便,也关系到居民居住的安全问题。因此,对建筑水电安装绝不能疏忽。本文主要讨论建筑水电安装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水电安装;技术应用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水电建筑作为居民建筑工程重要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目前的建筑水电安装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诸如排水系统经常性的堵塞,漏电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不仅造成了水电资源的浪费,对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和威胁。以下具体讨论建筑水电安装技术的具体应用。 1 制定合理的水电安装方案 水电安装的技术应用的基本环节是在施工前对建筑的水电安装做出合理的设计,制定出合理的水电安装方案。通过对建筑自身的特点,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水电安装方案。方案包括施工的重点、难点、施工中用到的才考和设备的具体数据和规格、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的技术沟通、和土建之间的协调性和详细的质量验收标准。 2 建筑水力安装技术的应用 2.1 给水系统安装技术应用 现在建筑工程多为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中最主要的是生活用水的供给。一般采用低位水泵加压供水的方式,为卫生间、厨房分区供水,在给水系统安装中需要注意的是管材的应用,管材的选用要符合设计规格。安装时要注意及时清理管材内外部的异物,安装时入户管保持2/1000的坡度。热水管在穿墙时为了保护墙体,要对穿墙管材进行特殊处理,例如,采用固定支架和套管的方式对热水管进行隔热处理。给水管道低点的泄水装置和高点的放风口都应该加以注意。管道铺设完毕,提前对埋在地下的管道进行通水试验,试验时试验压强应高于实际工作时的压强。试验完毕,回填埋土之前,要对管道进行最后检查,检查无误方可进行填埋。给水系统管道在通水前,要注意清洗,对于饮用水管道还应进行全面的消毒。 2.2 排水系统安装技术应用 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雨水排水和平时的生活污水排放,在安装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安装。在管道安装时要有一定的坡度,立管和横管安装时采用有角度倾斜的三通或四通。管道安装前要对管道污垢进行清理,伸缩节安装涂胶时要注意管接处的均匀,安装完成后要等胶水完全凝固才能搬运或移动。排水管道铺设完成后要对其进行防漏试验,排水试验通常采用在排水管道中灌入一定量的水,观察管道中液面是否下降,液面不下降才算合格。 2.3 供暖系统安装技术应用 现在的建筑工程采暖系统一般都是水暖,随着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追求,水地暖越来越成为主流趋势。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如供热、分水集水、保温层的铺设等,水地暖一般采用塑料材质的采暖管材,虽然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某些部件易损坏的缺点,所以在安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管材的保护。 3 建筑电力安装技术的应用 3.1 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系统 建筑工程的电力系统一般由城市电网来配给,电气和照明系统由置于地下的变配电房输送到建筑工程中。而建筑工程中电力系统的安装除了动力系统和照明系统电路的铺设。还包括建筑内应急照明线路和电气竖井的安装和线路铺设。 动力系统和照明系统的配电安装在专门的配电间中,在安装时注意动力系统采用明装,并高出地面1.5米配电箱中的断路器要整齐装备,各个回路应该正确标示;而照明系统采用安装的方式。应急照明线路铺设要沿着母线进行,应急设备开关上要有电源指示灯,安装高度一般为距离地面1.3米左右。 3.2 防雷接地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对整个建筑的安全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由屋顶避雷设施、引下线和接地极三个部分组成。屋顶避雷设施除了能够避雷还会考虑到美观问题,而引下线可以采用两根直径大于16的电焊一体钢筋,铺设在混凝土柱中,接地极的选择更多,可以采用基础庄柱、也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承台,也可以采用地下室底板。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接地系统在安装完成后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闭合电气回路,接地电阻控制在一欧姆以下。初次之外,为了防止雷电侧击带来的危害,可以将建筑的金属水管、门窗等导管和引下线进行焊接。 4 对工序的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水电系统安装能够符合相应的要求,在水电系统安装过程中,要根据设计时的质量检验和验收标准全程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 水电管道铺设与钢筋绑扎同步进行,在进行浇筑工作之前,要对水电管材进行检查,在浇筑工作过程中要检查水电配管与建筑中的暗配管和预埋盒、预埋箱是否配合妥当,开关和插座盒的安装位置高度是否符合规范。 水电安装过程电气配电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插座照明灯口接线零线与相线的顺序是否正确,检查线路接口是否符合标准。 检查配电箱外金属架的接地和漏电保护工作是否做好,如配电箱外金属架是否与接地,配电箱内保护导体是否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接地保护线的规格是否符合标准等。 其次,要检查在管道铺设前是否对管道进行了清理,在管道安装完成后,是否做好了闭口和甩口的封口工作。 5建筑水电安装需遵循的技术原则 5. 1、安全性。指基于施工与使用安全考量,如水管若在电管之上,漏水将造成危险。 5.2、机能性。指该设备管道提供的机能是否能充分发挥,如排水管若忽视排水坡度与排放通道,将造成污废水排放功能不佳。消防设备与管道因为与消防法规及消防送审图例有关,若工序排在后面,造成原定空间被其他系统所占用,而无法按图施工,将影响日后消防检查与使用执照的取得。 5.3、与土建配合性。指工程进行中必须配合土建工程先行预埋水平管及垂直套管,防潮、防水、隔震需先行施工的混凝土基座也必须配合水电套管及土建工程现行施工。 5. 4、施工性。指各设备施工难易的程度,也即设备空间冲突、管道空间冲突、管径尺寸过大或管子材质可挠度不佳、施工作业空间拥挤、管道排设过分拥挤、上层管道应现行施工等因素造成施工排序受影响。 5.5、经济性。指若未经有效整合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如:管道绕道引起的管道长度与材料增加,从而导致施工成本增加。 5. 6、效益性。指若未经先予有效整合而施工时必须弯曲管道,造成压降与能量损耗,而影响水电系统基本功能的有效呈现。因此,水电设备安装时应考虑尽量减少弯曲而以直管配置,若条件所限而必须选择弯曲管道时,则应检查该系统效能是否受影响。 6结语 综上所述,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除了设计,还在于施工时对技术的应用和质量的控制。在把握好宏观的技术基础标准之上,严格把控水电系统安装的各项细节。精品工程的诞生,需要在设计、施工、验收环节的各项工作都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建筑工程的服务功能。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浅谈建筑水电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措施 【摘要】水电安装是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内容,其工程造价的管理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应用质量。然而水电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非常多,这对其工程造价的控制带来一定难度。本文将分析建筑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存在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水平以及水电安装施工材料问题,旨在使建筑工程的建设者们对水电安装施工的造价问题重视起来。 【关键词】建筑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控制措施 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在设计和施工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水电安装的施工更是因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而备受关注。然而水电安装施工有技术含量高、涉及的管理要点众多的特点,这就为水电安装的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了难题。笔者针对这一情况具体分析了其工程造价控制难度大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在各个阶段中水电安装施工造价的控制措施。以期使建筑企业早日实现对水电安装工程造价进行建筑全过程的控制。 一、建筑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存在问题 (一)工程设计问题 设计费用只占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一小部分,而其所产生的影响则决定了一半以上的工程建设。从这可以看出,建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然而,现阶段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只侧重于对施工技术的控制,对于工程的造价问题则考虑的不多。这样施工单位在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水电安装施工时,往往会使用一些高性能的材料和设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施工效率,但却大大增加了水电安装施工过程的复杂性。而且这并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 (二)施工管理的水平问题 现阶段建筑单位的施工人员素质较低,建筑单位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又跟不上去。这就使得更多的工程建设人员将工作精力转移到获取个人利益竞争中去,对于建筑单位的整体经济利益考虑的少之又少。更有甚者还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施工方式来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造价。例如,不按照合同规定的报价方式,以重复的计算结果和不实的施工工作量来提高工程造价[1]。对于工程建设的报价过程没有一个审核标准,使得设计文件没有经过核对的情况下就对施工标准进行更改。这让实际的建筑工程水电安装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设计变更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建筑单位的监督管理体质不完善的原因。 (三)水电安装施工材料的问题 建筑市场上水电安装的施工材料和设备五花八门,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建筑材料使用性能、设备价格都不尽相同。例如,阀门是建筑水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利用的最多的材料。它的规格差异并不大,但是价格却因规格的不同而相距甚远。即使是同类规格的阀门也会因材质的不同而加价。这就为建筑水电安装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带来一定困难,使建筑工程的造价问题得不到控制。这是建筑水电安装施工材料的市场问题。 (四)监管工作人员的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中负责监理的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把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管起来,以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造价。从而使建筑工程的预算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中间工程设计的变更应进行严格核查和论证,确定无误后才可以更改设计内容。然而当前建筑工程负责监理工作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素质低下,更有甚者会被建筑企业收买。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中并未认识到自身的重要职责,设计方案的变更也不经查证就同意。导致建筑工程造价得不到合理的控制[2]。 二、建筑水电安装工程造价问题的控制措施 建筑水电安装的施工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每个阶段。控制水电安装的工程造价是一项从工程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做的工作。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水电安装的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在合理的变动范围内。 (一)水电安装工程造价决策阶段的控制措施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确定,应考虑到整个建筑项目的各个阶段。这是因为决策阶段任何一项水电安装施工的造价工作,都会对日后施工的方式方法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标准确定、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地点的确定、设备的选用等都是其工程造价决策所影响的因素[3]。事实证明,决策阶段是影响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此阶段,建筑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要认真确定合理的可行性方案。并把确定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评估,选择符合经济条件的建设方案。进而估算出建筑工程各个阶段准确性较高的工程造价。 (二)水电安装工程造价设计阶段的控制措施 设计是对水电安装施工技术和经济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这一过程可实现每个施工阶段水电安装的工程造价控制,也是水电工程施工设计人员对其进行合理规划的重要过程。具体的规划内容是做好水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计划、制定关键的时间节点,以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有效进行。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制定对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能更好的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的效率,进而达到工程建设的设计目标。而对于设计阶段的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要注重设计方案的选择。因为同一项目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就会出现不同的工程造价结果。所以,要在设计阶段多做几种方案,让建设单位进行技术、经济以及效益等多方面的比较。使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更能满足工程造价的需求。 (三)水电安装工程造价施工预审阶段的控制措施 对于施工预审阶段的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先要加强建设单位对项目决策阶段的水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通过可行性的水电安装工程造价施工预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准确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施工预审这一决策内容发挥出控制建筑工程总体造价的作用。然后就是要认识到施工预审阶段的水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设计内容还要动态的优化设计内容、影响设计方向。从而使其可以控制水电安装施工的造价,并把握好建筑工程资金的流向。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控制措施,还要对水电安装造价的确定流程进行监控。具体流程有:投入资金的估算、设计的概算、施工的预算、承包合同的价格以及交工以后结算价,都要归到施工预审阶段的控制范围里[4]。 (四)水电安装工程造价实际施工阶段的控制措施 在对水电安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突发状况使施工工期延长。突发状况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一种是业主会对水电安装工程提出修改要求。设计人员就要根据业主的修改要求而改变施工环境和施工方法。如果处理不好这些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就会引起经济纠纷,从而损害业主和承包商的双方利益。因此,水电安装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工程造价问题不会影响业主和承包商的切身利益。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又贯穿与工程始终的工作。而建筑水电安装施工也是贯穿于建筑工程始末的施工项目。把这两项工作结合到一起,实现建筑水电安装的工程造价控制,能大大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和质量。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水电安装过程中常见的各种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控制工程造价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建筑工程的建设者们注重决策、设计、施工预审以及施工阶段的控制,从而提高了监理人员、工程操作人员对工程造价问题的解决能力。这对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水电安装论文: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创新策略探索 摘 要:现如今,我国各方面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水平的提升也成为必然。在建筑施工中,水电安装施工至关重要,然而其建筑水电安装工程并不成熟,太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使得用户的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与便捷性都得不到保障。本文对此该方面进行了探讨,就其水电工程现存问题展开研究,同时针对此提出了有关新型安装技术,从而促进了水电安装工程建设的提升,以期能够更加方便人们生活。 关键词: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技术;技术创新;管道安装 在建筑工程中,其水电安装内容极为重要,人们的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水电安装技术所用方法的科学与否。一旦水电安装方式处理失误,轻则不能保障建筑安全,重则还会使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受到侵犯。鉴于此,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中,为了提高工程质量,有效促进居民生活水平上升,就要切实推动其智能性,创新性发展。 1 建筑工程水电安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管道的安装技术问题 在如今水电安装过程中,管道安装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防水套环以及防水翼的制作工作与相关标准不相符,导致预埋管的水平程度不到位。其次,阀门的类型并未选择,阀门朝向存在问题,主干活接位置并未遵循规章,以及启闭安装灵活性差等问题。最后,排水横管方面,其坡度控制不到位,倒坡问题极为严重。 1.2 卫生器具的安装技术问题 排水配件的质量是卫生器具安装中关键性的问题,同时,安装尺寸不符合规定的问题也在卫生器具与其他配件安装中普遍存在,而坐式大便器的排水口也并未按照规定进行安装。除此,电位联结卫生器具过程中,只是安装了PE接地线,而局部等电位联结并不完善,穿钢管敷设电位联结现象屡屡出现,电位联结在卫生间管道、穿楼板金属套管、管道金属支架等方面也并未体现。 1.3 开关插座的安装技术问题 在安装开关、插座等部件时,其位置选定并没有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并且其相关路线连接工作中,接错、误接等问题也屡见不鲜,这些都会很大程度上引起短路以及串联的问题出现,不但会埋下安全隐患,还会对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造成威胁。同时,安装强弱电平行布线时,其间隔距离与设计图不相符,300mm~500mm的终端间距无法保障,就使得弱点信号会被强电信号所干扰。 1.4 消防安装技术的问题 在消防安装方面,自动喷淋、自动火灾报警、室内外消火栓、排烟送风这四部分是其主要系统,综合起来可以分为生活泵以及消防泵两种消防安装。其中,生活水泵在压力指示表设计施工中的智能程度达不到要求,导致其不能第一时间进行灭火与补水等工作。除此,风管漏风则是安装排烟风机过程中关键的问题,这就会导致管道井的阻力加强,进而使得排烟管失去作用,致使消防安装不健全。 1.5 安全防护安装的技术问题 普及安全防护系统正在展开,一般情况下,业主的身份可以通过防盗报警的信号采集以及门磁开关传感器来进行确认,从而使得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提升安全水平。而在其安装时,求助报警信号往往由于其相关安全节点程序设计系统性不高、信号采集技术欠佳、信号处理系统敏高度不到位等问题而无法进行传达,也就丧失了及时报警的作用,无法达到保护人们人身财产安全的目的。 2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新策略 2.1 管道安装技术新策略 在核对建筑管道坡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强化,可以通过相应加大建筑出口管道坡度的方式确保其坡度的更加均匀,同时,安装预埋地管道时,不能采用未经处理的松土,并且全面预检和常规管道试压工作必不可少,管道的1.5倍是其压力的大小。同时为了有效确保建筑给水质量水平,24h的游离氯消毒水滞留就要在建筑给水前进行。 2.2 卫生器具安装技术新策略 为了防止建筑工程垃圾进入到各个排水口中而造成污染,就要在管道毛坯安装竣工后将各个管道开口处运用专用建筑橡皮塞进行封堵,并且保障坐便器、浴缸、地漏等卫生器具的排水口处已被封堵。同时,为了确保更加完善健全的卫生器具安装技术,在安装卫生器具与坡度施工过程中,管道通球试验也必不可少,管道直径的3/4是其实验中木球或皮球的直径大小,其试验要在木球或皮球通过管道且并未堵塞渗漏时才能停止。除此以外,电位联结卫生器具时,安全保护措施中,漏电保护器和电位联结是有所差异的,万万不可代替使用,并且,因为套管直接接触底板钢筋,所以即使其与管道间填充物都没有导电性,但是一旦人脚接触后,会使得电位差形成,鉴于此,电位联结工作亟待完善。 2.3 开关插座安装技术新策略 有效掌控家电的标高、固定件的固定间距、墙距、高度等方面都是建筑水电安装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其中,不但要保障上下两层统一轴线误差的范围在50mm,同时,若是开关与插座处于同一居室内,就要控制器标高偏差在15mm以内,也要确保门后位置没有安装开关以及插座等部件。与此同时,水电安装开关的方向要统一,其标准是向下是开启,并且要保障箱盒内方木数量大于等于10cm时在进行开关、插座接线。 2.4 消防安装技术新策略 为了有效监督水压以及子系统保压的工作,确保试水工作顺利进行,在建筑靠近户内管道的地方安装压力表必不可少。同时,消防栓和外墙的距离是安装消防栓时至关重要的内容,一定要确保其距离在5m~40m之间,并要求其与路边距离在2m之内。除此,根据双速风机控制理念,将自动与手动开关按键设置于控制箱上,地启、停高、低速的排风挡也要相应设计健全,从而使得火灾信号可以在其低速运转时能够被准确捕捉,促使高速排烟挡运转,并且为了使得消防安装更加有效,施工中的直流开关试验不可或缺 。 2.5 安全防护安装技术新策略 将安全防护的节点程序采用Neuron C语言编写,并运用NobeBuil der节点工具进行安全防护调试,LonWorks总线技术对智能建筑安全防护系统进行有效的设计。远程计算机监控工作的多路报警信号检测设置便可以由特定路由器开展。 结语 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中,其水电安装尤为重要,为了能够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但要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处理,还要使得其水电安装技术不断完善,有所突破。也只有如此,人们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加舒适温馨。
护理安全论文:宫颈癌放疗病人的护理及安全管理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病人放射治疗全程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实施护理过程中安全管理对策。方法 对195例宫颈癌病人行体外+腔内放射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护理和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以及安全管理。结果 195例宫颈癌病人经体外+腔内放射治疗及护理,原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明显减轻了并发症带来的不适与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也大大提高。结论 对放射治疗的全程护理干预及安全管理对策行之有效。 【关键词】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护理;安全管理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以腔内照射配合体外照射的方法应用最普遍,其适应范围广,疗效好[1]。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保护自己的就医权意识很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其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对放疗病人加强护理及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3年7月~2005年6月收治的195例宫颈癌放疗病人的护理及安全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宫颈癌病人195例,年龄23~82岁,平均52岁。全部病例经病理确诊,其中鳞癌180例,腺癌15例,梅毒(+)10例,HCV(+)1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直线加速器体外放射治疗配合高剂量率192铱近距离治疗机行近距离腔内后装放疗。体外照射方法:用直线加速器进行全盆腔和宫旁照射,一般每次2Gy,1次/d,4~5次/周,共10~15次。腔内后装放射治疗方法:采用高剂量率遥控192铱近距离治疗机行近距离腔内放疗,一般每次6~10Gy,每周1次,总剂量为30~40Gy,腔内照射的当日不做外照射。其中辅以顺铂(DDP)化疗增敏40例。 1.3 结果 195例宫颈癌病人接受体外+腔内放射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后,除1例因经济拮据,出院在门诊继续腔内放疗外,其余均在病房完成放疗计划。5例发生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2.56%,2例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1.03%,经保守治疗和药物灌注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出院,无交叉感染发生。同时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所提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 多数患者对“放疗”缺乏了解和认识,治疗前应简明扼要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效果、优越性、疗程、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常见处理常识等,并签《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发放宣传小册子《放射治疗常识指南》供其阅读,让他们有一定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对放疗计划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消除对疾病和治疗的恐惧紧张心理。治疗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肿瘤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并进行个性化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护理知识传授,介绍治愈病例,增强抗癌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营养和饮食护理 宫颈癌体外+腔内放射治疗,直肠是最易受损伤的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腹胀,故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低纤维饮食,避免吃易产气的食物,如糖、豆类、碳酸类饮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严重腹泻者,需暂停放疗,检测患者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的体征,通过吃水果、喝饮料、肉汤或静脉补液补钾等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 2.3 照射野皮肤的护理 照射野皮肤可出现红肿、干燥、瘙痒、脱皮或溃烂,放疗前应向患者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对预防皮肤反应的重要性。嘱其保持照射野画线的清晰,穿全棉、柔软、宽大透气的内衣,避免粗糙衣物摩擦。照射野可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沾洗,禁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禁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局部皮肤不要搔抓,脱屑切忌用手撕剥,防止损伤皮肤造成感染。保持外阴、腹股沟清洁干燥。 2.4 阴道冲洗的护理 2.4.1 阴道冲洗的重要性及目的 我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绝大部分为中、晚期,均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及阴道排液,随着癌组织破溃可产生浆液性分泌物、晚期癌组织脱落坏死继发感染,则出现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因此阴道冲洗是宫颈癌患者在每次体外放射治疗后和腔内放射前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阴道冲洗的目的:清除坏死、脱落的组织,减少感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避免阴道粘连,以利于炎症的吸收与消退;同时能清除放疗后坏死的组织,提高放疗敏感度,预防盆腔腹膜炎[2]。 2.4.2 冲洗的方法 放疗前首先进行健康宣教,告诉每位患者阴道冲洗的作用及对放疗的影响,让他们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冲洗。我科一般患者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1次,对分泌物多、异味浓的病人,每日阴道冲洗2次;对大出血者禁冲洗。冲洗时动作要轻柔,冲洗压力不宜过高,温度要适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2.5 腔内放射治疗的护理 2.5.1 放疗前 按妇科手术前常规准备。放疗前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外阴、阴道冲洗,冲洗要充分、彻底,减少盆腔感染的机会,预防阴道粘连。 2.5.2 放疗后 (1)注意病人排尿情况,排尿困难超过4h者需导尿;(2)观察阴道有无出血、渗血,若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大量出血,甚至晕倒,应立即给予卧床,阴道填塞明胶海绵或碘仿纱条;必要时使用止血剂、输液、输血,并作好抢救准备;(3)观察体温及腹痛情况,注意预防盆腔炎发生;(4)坚持每日阴道冲洗1次,以清除坏死脱落的肿瘤组织,提高放疗的敏感性。 2.6 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与护理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早期并发症之一,通过减少阴道A点的照射剂量可使直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放射性直肠炎按严重程度可分轻、中、重3度。发生率因治疗方式及放射总剂量不同而有差别,约10%~20%[4]。其预防与护理措施:(1)病人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肠道刺激症状,甚至直肠充血、溃疡而导致血便。应配合医生拟定个体放疗计划,通过适当调整,使子宫位置前移。进行腔内治疗时要保持直肠空虚,有利于阴道填塞,减少直肠的辐射受量。(2)对急性直肠炎应立即停止放疗,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思密达,口服,3次/d,或每晚保留灌肠;腹泻次数多,口服易蒙停,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3)严密观察大便的性状、腹痛的性质,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了解贫血程度,贫血严重者应少量多次输血,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2.7 放射性膀胱炎的预防及护理 放疗可引起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病人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晚期放射性泌尿系统并发症以放射性膀胱炎最常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血尿,可造成严重的贫血,除消炎、止血、解痉、矫正贫血治疗外,可行局部止血处理,必要时行膀胱造瘘术。总之治疗棘手,其发生率2%~10%[4]。其预防及护理措施:(1)在实施盆腔放疗前,嘱病人排空小便;腔内放疗时,在阴道内填塞纱布,以增加放射源与膀胱间的距离,减少膀胱受累。(2)轻、中度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主要采用保守疗法:嘱病人每天饮水1000~2000ml,及时应用抗感染、止血及对症治疗,以缓解膀胱刺激征;每次排尿后注意外阴及尿道口清洁,防止逆行感染。重度出血者输新鲜血,纠正贫血,改善全身情况。(3)重度放射性膀胱炎反复出现肉眼血尿者遵医嘱用:庆大霉素24万u+地塞米松5mg+肾上腺素1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嘱病人排尽尿液后灌注,勤翻身、改变体位,使药液充分接触膀胱内壁,消炎、止血,促进上皮组织修复和黏膜愈合。 2.8 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放疗可引起病人血液系统的变化较多,主要因放射线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所致,这与接触放疗的剂量、次数、照射面积有关;辅助化疗增敏亦与抗肿瘤药物副作用有关。因此放疗病人每周应化验血常规1次,根据不同症状及时对症处理,如口服维生素、利血生、复方阿胶浆等,必要时输成分血和升白细胞治疗。 2.9 出院指导 出院前制定指导计划:(1)保持阴道清洁,教会病人阴道冲洗的方法、适宜的冲洗液温度、冲洗头放入阴道的深度,转动冲洗头冲洗;(2)合理饮食,注意营养;(3)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休息;(4)性生活指导,保持生存质量;(5)定期随访。 3 安全管理 护理管理是日常护理质量中的重要部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5]。 3.1 高度的责任感是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 (1)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及治疗环境,根据不同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护理质量。(3)正确执行医嘱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坚持“三查七对”制度,是一种有效的防范程序。(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预防交叉感染。(5)放疗后,定期监测血常规;腔内放疗后注意观察病情,预防阴道大出血发生,并作好抢救准备。 3.2 严格管理是放疗安全进行的保障 (1)每位放疗病人在放疗前签《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2)了解妇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由于妇科病人的特点,护士在日常工作的很多操作中不可避免较多地接触到血液、分泌物、体液。我科部分宫颈癌病人合并梅毒、丙肝等,应注意防护。(3)加强管理与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护士长要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作为管理职责的一部分,加强职业损伤防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主动防护意识,建立完善操作规程,督促检查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安全操作,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染疾病。(4)护理操作时应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等操作时,戴手套是十分必要的,手套可起到屏障作用。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人群,如经皮肤接触[6]。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物质的接触,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既保护了患者也保护了自己。(5)采取有效隔离和自我保护措施。无论什么病人,只要手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就一定要洗手,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和安全防护的最经济而有效的手段。(6)意外暴露后的处理原则:接触到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立即清洗局部。锐器伤后要立即挤血(从近心端挤向远心端)+清水清洗+碘伏消毒,并检查患者的检验报告单[7]。必要时采取针对预防措施并立即通知医院感染科,请专家评估,必要时接受医学观察及可能的预防性治疗。 4 讨论 体外+腔内放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由于射线辐射的影响,使子宫邻近器官造成损伤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因此放疗前、后的全程护理和安全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及时、正确、有效、仔细的护理可以帮助病人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组病人除5例出现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2例发生放射性膀胱炎外,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也无交叉感染的发生。病人得到高质、优效、安全的护理,减少和杜绝了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的发生,最终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也大大增强。 护理安全论文:护理安全监管整顿方案 护理安全监管整顿方案范文一.切实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大力倡导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思想。 具体措施: 1.护理人员必须坚持每周一例会制度,参加每周的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发现一次不执行按医院的规章制度处罚。 2.结合我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的理念,提供主动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倡护理人员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3.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二.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院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具体措施: 1.要进一步落实《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 2.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1)医院、病房有完整的创建计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护理人员经注册上岗,规范执业。 2)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 3)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 4)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 3.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必须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4.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要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并纳入院务公开,作为向患者公开的内容,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机制。 三.加强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学习。 具体措施: 1.开展《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每月至少一次,让护理人员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条文。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断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制定病人安全管理预案。 3.加强质量监控措施管理,加大关键质量控制力度,科室建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和各环节质量管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和减少隐患的发生。 4.反复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利用晨会和平时业务学习进行法律知识与防范医疗纠纷案例的讲课,用具体案例告知护士,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让护理人员结合岗位工作,寻找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尤其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更新管理理念,鼓励护理人员上报安全隐患,并设立隐患自查报告奖励制度,如隐瞒不报,则按相应制度惩罚。 四.加强护理“三基”“三严”的学习考核, 具体措施: 1.每有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技术操作考核。 2.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培训。 3.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及理论知识。 4.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每二月请上级专家来我院指导讲课,护理人员轮流到上级医院短期培训。 五.加强护士条例的学习,严格执行医嘱执行制度,坚决杜绝用药与医嘱不符的现象发生。 具体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一旦发现护士用药与医嘱不符,立即取消当班护士护理执业资格。 六.加强无菌操作规程的培训、无菌物品的管理、做好各种无菌物品的发放使用流程管理及高压锅灭菌监测督促检查工作;做好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督促做好卫生员的病房终未处理工作。 具体措施:合力分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七.加强值班交接班制度。 具体措施: 1.一周一次核心制度的学习。 2.一周一次至少护理人员集体交接班。 3.加大行政查房的检查督促力度。 八.加强护患沟通。 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丰卫[2009]168号文件《加强医患沟通工作的实施意见》。 2.切实转变思想,提倡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 3.结合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做好护患沟通。 4.把入院宣教、健康教育、疾病指导、出院指导、出院病人调查等工作科学的结合在一起,做好护患沟通工作。 九.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的管理与保管工作。 具体措施: 1.制订抢救器械的修养与维修制度。 2.积极引进新型的抢救器械。 3.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的处备用状态的检查工作 4.加强值班交接班的责任心。 十.严格掌握特殊药物的滴速,严格履行特殊用药的告知。 具体措施: 1.加强提示,凡医生特殊要求的药物滴速,一定要在输液瓶签上用红笔注明滴速。 2.加强责任心,严格履告知制度。 护理安全论文:肿瘤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摘要】 目的:分析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护理对策,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防范,控制护理安全中可能出现的差错。结论: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 肿瘤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放疗、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治疗的同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和并发症,有的甚至危及生命,而护理行为是否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是否出现偏差,直接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高低、生存期的长短,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应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隐患,保障肿瘤患者的安全。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责任心不强,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 有报道指出,由于责任心不强引起的医患投诉占所有投诉的25.0%[1],如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配错药、打错针;给化疗药物时巡视不够,未能及时发现渗漏而引起局部反应;病情观察不及时、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抢救物品不到位,抢救器材失灵等,直接危机病人生命安全等。 1.2 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操作技能不精 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欠缺,对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预见性不够,未能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护士操作技术不精,抢救病人时不能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一些新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延误了病人的治疗和抢救。 1.3 护患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回答简单生硬、不予重视,引起患者反感;沟通简单机械,忽视了病人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需要等。 1.4 法律意识淡薄,护理记录不规范 临床工作中常出现护理记录不及时、不严谨,漏记、错记、补记、涂改、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特别是对病人心理状态的评估及防范措施的记录不重视。 1.5 病人的心理因素 在各种疾病中,很少如癌症,带给病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使其产生不良情绪[2]。尤其是晚期癌症病人,由于疾病预后差、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无法忍受的疼痛、缺乏情感支持、经济负担过重等原因,易产生恐惧、抑郁和厌世情绪甚至自杀。另外,还存在病人不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擅自外出,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等情况。 2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缺陷或死亡[3]。肿瘤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其他专科相比,更容易造成对病人的伤害,因此,加强对放疗护理各环节的管理,对保障病人的治疗、护理安全十分重要。 2.1 转变安全观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弱化苛责个人文化,强化系统分析,让护士能在一个正确做事容易,犯错却难的优良系统中工作。建立护理安全标识系统、安全护理警示牌、休息日护士长查房制、安全应急预案等。 2.2 强化核心制度,实行护理安全责任制 制定了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安全护理责任制,签约了护理安全目标责任书,完善了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激励体系,制定了处罚奖励细则。对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知,考核过关。 2.3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2.3.1 加大“三基”培训及考核力度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的训练。肿瘤患者的血管由于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的刺激,血栓静脉炎甚为多见,加上该类患者的全身营养差,导致静脉穿刺困难,为此,我们要重点培养穿刺护士,成立静脉输液的专业组织(简称ins)及picc小组,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 2.3.2 加强肿瘤专科知识的学习,提高专科理论和技能水平 护理人员每人建立学习记录笔记本,病区每周组织两次专科理论知识学习,每月组织一次专科理论知识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知识应知应会考试,护理部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对所学内容进行考核。 2.4 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内涵质量 举办护理文件书写培训班,要求从法律角度规范书写,根据护理星级考核标准,科护士长每周下病房检查2次,护理部每月检查1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并与病区护士长考核标准挂钩。 2.5 掌握沟通艺术,提高沟通内涵质量 作为肿瘤科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更多的爱心和良好的沟通艺术,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细心地给予解释说明,对患者过激的语言行为应给予体谅安慰,以实际行动感召患者,增进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理解与信任,提高满意度,杜绝护理纠纷。 2.6 重视心理护理,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患者入院时,护士必须认真仔细地做好健康教育评估,了解患者的情绪是否低落、悲观、消极、厌世等,观察病人的日常行为有无异常,对有心理障碍者根据其原因有针对性地予以疏导。 2.7 完善科室规范化制度,加强安全护理防范措施 制定《住院病人自杀倾向应急预案》和《住院病人自杀应急预案》及《住院病人自杀处理规范》等,对有明显自杀倾向的病人耐心进行疏导,同时取得病人家属的配合,转移病人可能用来伤害自己的物品。安排病床时,避免靠窗,房间尽量靠近护士站,窗户安装防护网,病人24小时有家属陪同,不得离开病区。同时,护士加强巡视,尤其注意对厕所、浴室、配餐间等隐蔽地方的重点巡视。 2. 8 加强医院管理,保证设备、仪器、设施及相关医技科室的被服能够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配备专人维护,定期维修,及时更换。护理人员的数量与梯队结构合理,科学运用弹性排班制,提工作效率。 总之,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护理效果的安全 [4]。要做好护理安全工作,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是前提,加强防范是关键,提高素质技术经验是核心,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是保障。近年来,我院肿瘤科患者的满意度达95%上,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的情况明显减少,真正做到了安全护理。 护理安全论文:我院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与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效的护理缺陷管理方法,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完善护理规章制度。结果 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全体护士共同努力,达到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护理安全 护理缺陷 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近两年以来,随着医院的整体搬迁,医院环境改善了,就诊病人大大增加了,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多了,我院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 468 张;护理人员 231人;学历:本科 15人,大专 93 人,中专116 人;职称: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 125人,护师 41人,护±50 人。 2. 方法 2.1成立护理缺陷管理小组 安全工程科学研究中的“海恩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为加强安全管理,我院成立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其小组成员由各科护士长组成,形成从临床一线到护理部、再到临床一线完整的“管理链”。其工作职责是负责上报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对全院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科室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首先采取补救措施,使对病人的损害降到最低点,并及时上报。一般性事件每月30日前上报,但对病人有直接影响、有可能引起纠纷和有可能再次发生的共性护理不良事件必须立即上报,迅速处理。护理部每月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反馈,根据保密性原则,在反馈时不暴露科室及相关人员姓名,将反馈信息以书面材料下发到各科室,让全体护士从中接受教训。各科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具体的防范措施。为鼓励科室主动发现、反馈问题,护理部对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不予扣罚,实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当事人和科室避免了单纯的批评、责备、惩罚。引导护士正确的归因方式,主动帮助护士寻找发生错误的原因。 2.2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 2002年4月9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医疗事故实行举证倒置。近年来,随着健康、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我们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病历书写规范》、各种制度和各班职责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使护士更加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从而加强了护士法律意识和护理安全意识。培养护士知法、懂法、守法,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有效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2.3 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 我院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继补充了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各种应急预案等,不定时对全体护士进行护理核心制度的抽考和督查,要求全体护士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每月对各科室护理质量进行评比和反馈,对做得好的科室给予奖励。 3. 效果 我院成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后,加大了护理安全管理力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4. 体会 4.1前馈控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 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不仅仅是发生了护理不良事件后分析个人护理行为中的不安全因素,更应积极改进管理制度和流程上的缺陷,从根本上杜绝其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由此所引起的病人伤害,预防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4.2经验教训共享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通过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的上报、分析和反馈,使大家对护理不安全因素有了全面了解,从经验教训中学习,让经验教训共享,可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起到预防差错和不良事件的重要作用。 4.3全员共同努力是实现安全管理的根本途径 护理安全论文:抓好军队疗养院护理安全防范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 ;护理安全; 防范 【摘要】 为了提高疗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程序,确保护理安全,我院护理部总结了以往的防范经验,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了各项防范措施,规范了护士的工作程序,强化了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两年来没有发生医疗纠纷及安全事故,护理工作满意率由94%上升到97%。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 ;护理安全; 防范 疗养院护士工作繁琐复杂、涉及面广,稍有不慎,轻者带来疗养员的误解,重者引起安全事故。随着疗养员法律意识的提高,任何细微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医疗纠纷。为了提高疗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护理安全。我院护理部总结了以往的防范经验,制定了各项防范措施,规范了护士的工作程序。两年来,没有差错、事故发生,护理工作满意率由94%上升至97%以上。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 1.1 规范各项工作职责及标准 结合我院的工作特点制定了年度、季度、月、周工作计划及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等,要求护士长每天抽查,护理部每周检查,每季度小结讲评等措施。 1.2 定期完成各项检查指标 护理部每季度必须按照检查措施完成疗养区管理检查,护理技术操作检查,急救药品、物品检查及护理工作满意率调查等8项护理质量检查。并在每次检查后的一周内进行跟踪、督导,对各科室历次检查出的问题或者提出的新要求一抓到底,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按质按量完成。 1.3 经常到科室走访 护理部每周至少两次到科室查房、走访,协助护士长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管理经验和措施,利用护士长周会时间向其她护士长介绍,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启发,提高护士长的思考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1.4 妥善处理收集的各类信息 在参加科室查房、检查、走访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不良的工作行为或收集到一些负面信息,如疗养员反映部分护士服务态度不好,需要帮助时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以及护士与护士之间的矛盾等,作为护理管理者,一定要重视来自一线的呼声,以理解和信任的态度,本着“四及时”(发现问题处理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及时)的原则,帮助疗养员及护士解决困难,让护理部真正成为一面放大镜,放大优点,推广经验,找出隐患。 1.5 灵活解决科室存在难题 对新提拔的护士长或护士长,护理部加强了传帮带的传统做法,采用蹲点式管理,指派助理员到科室蹲点,帮助她们熟悉工作环境,消除顾忌及恐惧心理,帮助她们理顺工作程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确保科室护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1.6 认真落实护理人员管理制度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礼仪,规范护士语言、行为和举止,增强护士服务意识;对新调入或新聘用的护士严格执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制度,合格后才准予上岗;对外出学习、休假的护士,要给予及时的关心,详细了解人员的去向并要求保持通讯畅通。严格请销假及汇报制度;对拥有私家车的护士,应督促护士长经常教育,严格管理,令其认真遵守交通规则及有关法规,严禁酒后驾车,军人严禁穿军装驾地方车,以确保人员安全。 1.7 制订护理行为安全奖惩方案 对经常受到疗养员及周围同事好评,或能够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的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疗养区内发生盗窃或受到疗养员投诉,或发现安全隐患,发生护理缺陷及差错、事故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护理人员,事后发现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理。 2 加强预警,防患未然 2.1 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定期进行模拟训练 每年组织各护理单元根据科室入住疗养员情况,设想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并由护理部统一考核及讲评,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急救技能。 2.2 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形势分析会 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安全形势分析会,要求护士长组织护士先自查,然后根据存在问题制定出整改措施,护理部检查落实。 2.3 加强护理薄弱环节管理 督促护士长执行中午及夜间查房制度,加强中午班、夜班、节假日及重点疗养员的督导力度,确保人员在岗在位,保证急救药品、器材设备完好。 2.4 对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的时段和季节,及时提醒,严加防范 (1)组织护士学习消防知识,进行火灾急救演练,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查,保证安全通道畅通。(2)雨季来临,要及时告知疗养员,外出旅游、爬山时,要有人陪同,小心滑倒,当大厅,走道、房间有积水时,要及时清理,并有防滑标记。(3)暑假期间,疗养员流动性大,小孩多,要及时告知疗养员照看好各自的小孩,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对有心脏病及年龄偏大,不宜长线旅游及游泳的疗养员要做好解释工作。护士要做到勤查房及巡视三及时:观察病人要及时,治疗处置要及时,临床护理要及时。 2.5 对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整改 疗养院存在的安全隐患: (1)入住的疗养员年龄偏大,平均60岁以上,潜在疾病较多,容易发生突发事件;(2)疗养院护士工作繁琐复杂,涉及面广,而护理人员床护比不足,且新聘用护士多,流动大,业务技术提高缓慢,护理经验欠缺,易发生护患纠纷;(3)疗养院楼层分散,地方人员住宿,会议较多,尤其是周末,人员杂乱,吸烟,乱扔烟头现象明显,存在火灾隐患及物品被盗现象;(4)由于年代久远,部分科室配套设施老化 (如 电梯常出现故障,电路老化、插座损毁严重等),存在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1)按要求配备护理人员,满足护理工作需要;(2)加强新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度不全的尽快完善;(4)多与相关部门沟通,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尽快解决;(5)多征求疗养员的意见,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服务。 3 体 会 护理安全是疗养院的重点工作,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严重制约着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而且是产生医疗纠纷的焦点之一。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心系疗养院的安全与发展,为疗养员提供一个安全、优质、高效的疗养保健和医疗护理服务场所。 护理安全论文:护理安全小贴示 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通过对跌倒原因分析,查找资料和护理经验形成的“护理安全小贴示”,利用医院电脑网络信息系统让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借鉴,以达到预防跌倒的措施护理人员人人掌握的目的。方法 对2009年1月~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的跌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2010年提出护理改进的措施,制作“护理安全小贴示”专用文件夹通过医院电脑网络信息系统让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并定期进行考核,以达到掌握预防护理措施的目的。对2009全年与2010全年我院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10全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率显著低于2009年,p<0.05。结论 “护理安全小贴示”可以提高护理人员防跌倒知识的经验和技能,可以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安全小贴示 预防跌倒 作用 患者发生跌倒可导致患者机体损伤、功能状态衰退、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自信心下降,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负担,甚至可引发医疗纠纷。患者跌倒的原因,不仅与其年龄、原发疾病、服用药物、病区环境、患者自身重视程度有关,还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健康宣教、护理经验有关。我院对2009全年住院患者中发生的跌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2010年提出护理改进的措施,建立“护理安全小贴示”专用文件夹通过医院电脑网络信息系统让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对我院2009全年与2010全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数据进行比较,2010全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率明显下降。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2009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及相关情况 2009年1月~12月,我院共收治37824例各专科的成人住院患者,其中男17593例,女20231例,平均年龄46.05岁,住院期间共发生跌倒19例,年龄在51~89岁,平均年龄67.8±10.0岁,其中男10例,女9例,跌倒发生率为0.050%。 1.2 2010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及相关情况 2010年1月~12月,我院共收治41421例各专科的成人住院患者,其中男19089例,女22332例,平均年龄59.0岁,住院期间共发生跌倒7例,年龄在29~90岁,平均年龄68.8±21.5岁,其中男5例,女2例。跌倒发生率为0.017%。 1.3 2009年与2010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例数的比较 见下表下表。 表 2009年与2010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例数比较p<0.05,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2 “护理安全小贴示”的自制方式及内容 2.1“护理安全小贴示”的自制方式 对2009年1月~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的跌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提出的预防跌倒护理改进措施,形成“护理安全小贴示”专用文件夹,通过医院电脑网络信息系统的“共享空间”,让全院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可点击查看及学习,并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以达到其掌握并能运用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的目的。 2.2“护理安全小贴示”的主要内容为跌倒高危因素的提示、防跌倒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其内容根据相关知识而不断丰富、更新。每次更新或补充内容均以“飞信”方式告知临床护士,使之及时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可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 3 讨论 近年来医院专科飞速的发展,病床扩充较快,床护比的要求,以致护士扩招数量增多,年轻护士比例增多,他们对专科护理知识缺乏。我院工作3年以内的年轻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28.6%。2009年低年资护士当班患者发生跌倒率为58.6%;护士对病情评估不足9例,占34.6%,主要存在对疾病知识和护理经验缺乏,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足,而致相应的防跌倒的措施向患者宣教不到位。所以提高年轻护士的防跌倒的专业护理技术知识水平,可充分利用网络通讯资源,通过医院电脑网络信息系统的“共享空间”,让全院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可点击查看及学习,在实际工作场所让当班护士能及时获得相关的知识信息,充分利用电脑信息资源,操作简单方便,学习方法省力省时易于掌握,可以提高护理人员防跌倒专业知识的经验和技能,能及时运用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4 小结 预防患者跌倒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我院2010年通过建立“护理安全小贴示”,把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跌倒的知识技能通过院内网络信息提供工作场所的护理人员,对临床防跌倒提供有意义的改进依据和护理预防干预措施,能切实提高护理人员对专业护理能力,护理人员能明确对高危患者和重点防控对象,理解并掌握相应预防的护理措施,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以改进护理服务,达到预防为主,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意外伤害起到积极作用。 护理安全论文: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措施 【关键词】 安全隐患;管理制度;护理人员;措施 随着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化,各种影响护理安全因素不断增加,病人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诊疗过程中的技术、药物、食物、心理等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病人安危,也影响医院在病人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造成医疗成本的上升,物质消耗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加重。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高低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医院应最大限度地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每个护理人员和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管理因素 1.1.1 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护理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1.2 上级监控缺乏力度 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专题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1.3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护士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及培训管理监督不力等。当前护理科学和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护士素质,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1.1.4 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的缺编,不能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埋下安全隐患。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长此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2.1 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引起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病人的隐私权、病人的知情权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与病人产生冲突[1,2]。 1.2.2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值班。一些护理行为有时仅有护士参与,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全都做到让病人签字或知情,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3]。 1.2.3 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欠缺 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病人态度生硬,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病人造成不安全感或不良后果。 1.2.4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交流 许多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模式上而不注重与病人交流,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造成病人不理解,对护士不满意[4]。 1.2.5 专业技能不熟练 随着护理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高,这不仅对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特别低年资护士由于他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熟练,平时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跟不上,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1.3 病人因素 1.3.1 病人或家属期望值过高 病人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心理承受力差,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如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就会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更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甚至拒绝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3.2 病人的不良心境 病人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容易产生不良心境,可能导致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1.3.3 病人的自身素质 由于部分病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工作不理解,易出言不逊或有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因素。 2 措施 2.1 建立和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5]。成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定期检查,定期召开会议,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并及时纠正处理。认真做到护理质量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做到每周各科室自查,每月重点抽查,每季护理部综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全院,对在检查中发现护士违规、违纪等现象,应该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2.2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安全教育不是一般性的讲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2.3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 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等,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68]。 2.4 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士再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大专或本科的再教育学习,可选送有前途的年轻护理骨干人员外出参加各类短期学习讲座、学习班、进修班,不断拓展理论水平,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9]。 2.5 加强监督检查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要特别注重抓好关键点,即那些有可能影响全面工作或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认识、处理这些关键性问题,并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2.6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病人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多种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着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的角色。在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护士就超负荷的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排班模式进行改革,对以往工作负荷大的中班、夜班,由1人改为2人或3人,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医院还应为家住较远的护士提供午休房,增加夜班补助等,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护理安全论文:浅谈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1]。护理安全的最终目标就是病人安全。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促进护理安全。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规律,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2]。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使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3]。因此,护理安全问题也日趋突出。 1.2 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个别病人的不遵医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也是造成护理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4]。 1.3 物质因素 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设备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质量是否过关,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1.4 环境因素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环境污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安全危险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 防范对策 2.1 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 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病人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防止差错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只要认真进行查对,很多差错都是可以避免的。 接班时必须认真检查抢救设备仪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严格执行检修制度,如有特殊治疗等交班时必须要认真交接,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防止延误治疗。 2.2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充足的护士人数也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对护士的排班模式可采取弹性排班制,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注重开发护士的潜能,以最少的人力投入提供最大的护理服务。 2.3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专业素质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管理者要千方百计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并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难点、疑点时才会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强化培训学习。另外,护士还要适当学习一些关于人文、心理、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3]。 2.4 高危患者的安全管理 将大手术后、危重患者、长期卧床、有心理障碍、婴幼儿患者做为科室的高危患者对待。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对待高危患者要进行床头交接班。防止患者压疮,跌到,坠床等,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凡是烦躁患者,除常规使用床栏外,还要对其双上肢进行保护性约束(需征得家人同意),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时,必须有医护人员护送,防止发生意外。对高危患者护士长要做到:每天要了解病情,治疗效果,基础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经常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对患者提出的意见给予及时的解决,同时注意在护士晨会上进行讲评,引起大家的重视[5]。 2.5 加强医院感染及特殊药品管理: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及时毁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必须规范;高危险药品不能与普通药物混淆,要使用红色标识,引起注意,麻醉药品要加双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并记录,备用药要每天核对确保无变质过期,抢救车急救药品要班班交接。用后要及时补充,以保证数量。特殊药物,要严格按医嘱给药,控制滴数,向患者及家属认真交代注意事项,勿擅自调整滴数,并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护理安全论文: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关键词】糖尿病 胰岛素笔 注意事项 护理 临床护理 1临床资料 2007年4月~2007年11月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100例,均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其中使用诺和笔及诺和笔芯50例,东宝笔及甘舒霖笔芯50例。2种笔均使用诺和灵笔针头。 心理护理:临床上由于年龄、文化层次、家庭支持、经济基础及其他的原因,应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患者仍然比口服用药的患者要少。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患者对应用胰岛素笔的顾虑,如担心注射时是否加重疼痛;注射剂量是否准确;能否自我操作;针头是否会断裂在体内等。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初次使用胰岛素笔的患者来说,都是会出现的疑问,护士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提问,详细讲解胰岛素笔的操作原理及方法、应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优越性、安全性和方便性,提供操作资料,如使用手册、宣传书、教育录像等,邀请使用胰岛素笔经验丰富的患者与之交流,使之消除恐惧、焦虑情绪,树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1)在使用胰岛素笔前,详细讲解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2)指导患者在胰岛素笔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附带的使用说明以及操作光盘。 (3)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笔芯类型,检查笔芯剂型、药液质量以及笔芯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更换笔芯。 (4)将所需胰岛素在使用前1~2h从2~8℃冰箱中取出放置于室温下,避免因胰岛素过冷、过热产生气泡,不利于胰岛素笔排气。 (5)将笔芯放入胰岛素笔的笔芯架后,应用75%乙醇消毒笔芯前端的橡皮帽软皮塞,待酒精干后再安装针头,避免或禁止使用碘仿(安尔碘)消毒,以免影响胰岛素液。 (6)按照操作方法安装好完整的胰岛素笔装置。 (7)使用预混胰岛素或中长效胰岛素,应在安装前将笔芯先握在手中轻轻地上下摇晃直至将胰岛素摇匀。注射前再次将胰岛素笔上下颠倒将药液充分混匀,使胰岛素液成乳白色液体后再取针帽,转动注射选择环,调节2u胰岛素排尽空气,再调节至所需的剂量备用。 (8)指导患者根据自己所用胰岛素剂型的作用特点选择注射时间,注射前应先洗净双手。 (9)注射前再次检查胰岛素笔内是否有足够的胰岛素,空气是否排尽,然后准备注射。 2使用中的护理 (1)物品备齐后携至患者床前,查对后说明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解除其顾虑。 (2)护士应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胰岛素笔的安装、调试及常见故障的处理。 (3)选择好注射部位,常规用碘仿或75%的乙醇消毒待干。可选择的注射部位有腹部(离开肚脐5cm)、上臂、大腿和臀部(吸收速度由快至慢排列)。 (4)再次检查剂量是否已按医嘱调整到所需注射的剂量单位数上,请患者、家属或其他护士查对后方可注射。 (5)注射时,根据患者皮下脂肪的多少选择进针角度(体型消瘦选择45°,肥胖者选择90°进针)。不同部位对胰岛素吸收的速度不一样,为了使血糖尽量平稳,各部位的注射时间(距就餐的时间)应有差别,较好的方法是在同一部位排序(2次注射间距为一横指)注射一段时间后,再移至另一部位。目前临床上可以采取注射卡的方式对注射部位进行划区注射,这样避免了患者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引起的疼痛和其他不适。注意进针深度为诺和针头的2/3,避免将针尖部位全部进入体内,防止发生针头断裂。此外,还应指导患者避免在有瘢痕或硬结的部位注射。 (6)按照医嘱,准确注射胰岛素剂量,不能自行增减胰岛素用量。 (7)注射完毕,从剂量窗口观察到剂量选择环已恢复到o位,针头先不拔出,在体内停留6~10s,右手按压住诺和笔注射键,再拔出针头。直至针头从皮肤拔出为止,拔针后轻轻按压针孔,注意记录注射时间、剂量、部位。 (8)掌握减轻注射疼痛的技巧:提前从冰箱中将胰岛素拿出,室温中复温;消毒时待乙醇挥发后再注射;将笔芯内气泡排尽;进针速度要快;进针和拔针时握笔的手不能移动,以防改变针头方向;指导患者肌肉放松;定期更换部位注射;针头不能重复使用,以免感染。 (9)注射过程中,如出现注射键不能推动,但是需要注射的剂量还未完全注射进体内时,提示是笔芯内胰岛素已经用完,需要更换新的胰岛素笔芯。这时应记住还未注射的胰岛素剂量,重新安装1支新笔芯,排气后再次注射,补充未注射的剂量。 (10)为了确保安全,每次注射前更换笔用针头。 3使用后的护理 (1)注射操作完毕后,取下针头丢弃于锐器盒中,避免随处乱扔损伤自己和他人。此外,取下针头的目的是避免笔芯进入多余空气导致下次使用时排气困难。 (2)注射完毕后嘱患者不能剧烈运动,根据胰岛素起效时间准时进餐(如短效胰岛素为餐前30min注射)。 (3)注意观察注射后患者有无出现恶心、饥饿感、大汗淋漓、心慌、手抖等不适症状发生,如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并应指导患者做好处理,如立刻进食,口服含糖类食品,严重者或可口服糖水。 (4)注意定期观察注射部位的变化,如果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硬结,应注意是否出现局部炎症,指导患者进行局部处理,如理疗、局部涂抹抗生素、更换注射部位等。 (5)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后,还应指导患者严格监测血糖、尿糖等变化,根据血糖、尿糖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 (6)注射完后胰岛素的保存:常规情况下,未开启的胰岛素笔芯在冰箱内2~8℃保存可达30个月;开启使用后的胰岛素2~8℃保存最长可达3个月,临床建议越短时间内使用完毕越好,避免发生药物失效的事件发生。室温下(25℃)保存超过4周未使用应扔弃。笔芯胰岛素不能冰冻,冰冻后的胰岛素药液容易失去生物活性。胰岛素笔也不能暴露在阳光下。一般来说,各种胰岛素笔出厂后的有效期为1~2年。 护理安全论文: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1]。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对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及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受惯性的工作流程及个别护士安全服务意识相对滞后的因素制约,往往导致护患纠纷。而一旦病人认为是损害个人的权益的情况时,则易产生投诉愿望和行为,并会更多地运用法律程序或手段来处理。然而,在目前的护理管理中还存在着安全意识淡漠的问题[2]。因此,怎样不断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强化安全护理意识,改进护理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纠纷就成为护理管理者的当务之急,需要引起各级护理管理者的广泛关注。 2常见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2.1 业务能力因素: 护理工作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业务知识贫乏,就缺乏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主动性和全面性,忽视某些先兆症状和反应,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估计不足,从而影响和延误抢救治疗。例如对高热病人,在进行了药物等降温处理后,会因为体温下降,感到达到了护理目的,而忽视对因大量出汗,病人出现的虚脱或休克现象的观察和处理。另外,因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混淆用药的剂量、浓度、用药途径以及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错给、漏给、剂量过量或不足等,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引发护理差错或事故。 2.2 心理因素: 人的行为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心理学家认为,注意力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全面地接受信息和认真的处理问题,从而导致行为偏差,顾此失彼。常常有这种情况,当在认真地进行某项操作,又突然要求马上完成另一项工作,由于想着下一项工作,而急于完成现时操作,而违反操作规程,引发差错。另外,良好的情绪是搞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不安定的情绪,则会导致对周围信息反应不灵敏,不及时或不准确。表现为心不在焉,对自己的行为差错不能及时察觉。如一些错误地静脉注射导致病人死亡的事故大多属于情绪波动,影响了思维和行为所致。而抵触情绪则容易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甚至掉以轻心,有章不循,这是发生事故的最大隐患。 2.3 生理因素: 人体生命活动是有周期性波动的。处于波动“正期”时,精力旺盛,心情愉快,思维敏捷;而处于“负期”时,则体力下降,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容易发生差错。护理人员深夜值班时,往往是生物钟行为的“负期”,该时病人反应也低下,故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性。当身体不适或过度疲劳时,在体力精力上就会出现不良状态。表现为头昏脑涨,反应不灵敏,工作效率低,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接受能力降低,以至观察不仔细,不准确,判断失误,造成差错。 2.4 责任心因素: 护士的责任是24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护士应及时巡视病房,发现情况既有责任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将观察到的结果及处理经过详细记录。由于少数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以至观察不到位,汇报不及时,往往容易造成护理纠纷。 如有外伤患者,有短时昏迷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护理人员只对其瞳孔、神志改变较为重视,却忽略了可能存在复合性内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从而延误了相应的处理和治疗。再如一新生儿脐带出血,值班护士多次巡视均未发现此情况,医生查房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查看情况后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尽管病人转危为安,但病人家属对值班护士极为不满。 2.5 法律意识淡薄因素: 病人到医院付费就医,标志着医院与患者建立了一种合同关系,称作医疗服务合同[4]。患者是特殊的消费者,他所接受的护理服务,主要靠护士的劳动去实现,少数护理人员依法服务的观念淡薄,工作中未能与病人及时、很好地沟通,对病人不够耐心,关心程度不够,语言生硬,服务不周到及护理技能欠缺,甚至技术不熟练延误治疗或抢救,都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或投诉。 3提高护理质量与确保护理安全的对策 3.1 坚持并遵循护理道德,护士慎独修养尤为重要。安全护理不但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准,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慎独修养尤为重要。要把职业的责任感贯彻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病人获得安全感、信任感。 3.2审慎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安全护理的关键。审慎负责就是要求护士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查对,不得有误。这是由于护理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护理操作规程和各项护理制度,都是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甚至用患者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必须遵循具有科学性的操作规程,稍有大意都会铸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3.3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指导护理实践,超前反馈,防患于末然,使不安全因素消失在萌芽中。护理学是一门“至精至微、性命攸关”的生命科学。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发展,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对每一项治疗、护理医嘱、操作规程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盲目工作,往往事与愿违,铸成大错。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增强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的避免差错事故发生,遇到危、急、重病人做到心不跳、气不急、手不抖、腿不软,头脑清醒,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保障。 3.5 增强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已渐成常识。由于护士的工作繁琐,与病人接触最多,因而护士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护理工作质量。当前,要特别注重强化护理管理者及护士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行为,提高其自律性。 总之,为了加强护理管理,强化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者不仅要以工作制度、医德规范、操作规程,而且要以法律规范来约束护士行为,明确护理行为与病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护理行为与病人生命健康之间的关系。护士在实施护理服务时应依法履行护士职责,在护理服务活动中,必须加强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技术操作技能,提高业务水平,防患于未然,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对在职护士要进行一般法律知识和卫生法规的教育,明确与护理工作的关系,树立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要时时想到护理行为是卫生法律的客体,病人是主题,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审慎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 护理安全论文: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护理业务水平。结论 通过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患儿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修养环境,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 【关键词】儿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 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 2.1.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密切。 2.2.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2]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3]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 2.4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 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护理安全论文:外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并进行评价。方法:回顾以往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医嘱执行不到位、护理责任意识不强、护士培训工作不足、服务理念跟不上、法律意识相对单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强调加强与医师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综合培训、学会换位思考、加强法制知识学习等,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结果:自实施防范措施后,外科护理工作风险事件发生率从之前的2.31%降为了0.36%,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之前的89.43%提升到了99.11%,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当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强调风险防范意识,从制度上改善,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外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指的是全方位的利用管理、技术、教育等手段,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护理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1]。护理工作相对繁重,如何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切实有效的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摆在每一个护理人员面前的问题。对于外科护理工作而言,由于收治对象特殊,患者绝大多数需要接受开放型手术治疗,医院感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找出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2,3]。就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1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1.1医嘱执行不到位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常有医嘱执行不到位或执行不规范的情况发生,例如夜间患者疼痛难耐,医生仅单纯的下达口头医嘱给予止痛针注射,部分护士碍于情面就按照口头医嘱执行,第二天才补开医嘱,这导致医疗工作中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患者的病情易被掩盖。术后未及时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患者在不了解的情况过早进食,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医生临时开具医嘱或未及时补开医嘱,导致患者部分治疗延误,不但会影响患者的健康,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在未做好交接班的情况下,下一班护士易产生错误执行。 1.2护理责任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部分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未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为了减轻工作量而出现跳步、漏步的现象。例如护士在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的执行上不够严格,导致患者的信息被漏记错记,引发安全事件。交接班时未在床头交接,对于患者的皮肤护理重视不够,导致压疮的发生。物品交接未做好查对工作,两个班次护士相互推诿。患者留置针拔除后护士未及时终止静脉护理费用,导致患者对费用问题产生疑问。易发生坠床、跌倒的患者未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等。这些情况都是护士责任心不强的表现。 1.3护士培训工作不足 护理资源缺乏是目前临床普遍存在的情况,这也导致护理队伍普遍年轻化,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尚存在不足之处,如果在上岗前未做好相关培训,就容易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技术不够扎实、协作意识不强,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例如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抢救患者时心理承受能力差、应变能力不强等,这些表现都可能导致患者家属不满,进而引发医患纠纷。对于查对制度执行不严,补液出现差错、体温记录不准确、发药错误等。对于药物剂量及配伍掌握不熟练,易出现配药错误等情况。 1.4服务理念跟不上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服务的重心已经转为了以患者需求为中心,而部分护士的服务理念尚未彻底转变,跟不上患者的服务需求。虽然优质护理已经开展数年,但仍有护士的态度未作出转变,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下,往往情绪较差,遇到语气生硬的服务态度,就容易引发护患纠纷。部分护士不会换位思考,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于患者的心态和护理需求掌握不够,护理工作被动,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在执行护理操作前未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患者易对治疗费用等情况产生疑问。 1.5法律意识相对单薄 虽然近年来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但仍有护士的法律意识不强,在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例如患者出现突发病情变化,护士仅限于医嘱的执行而没有做好护理记录,事后进行记录补充又出现差错,引发纠纷。对于存在肾损伤、静脉血栓的患者未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未粘贴警示标识,导致患者发生意外。医嘱错误的情况未及时修正,而是采用涂改的方式,影响了记录的真实性,这些都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2防范措施 2.1加强与医师之间的协作关系 加强与医师的沟通交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原则办事,坚决不执行非抢救患者的口头医嘱,必要时可告知护士长,由护士长进行协调,全面提高医嘱的规范性。强调医嘱规范执行的必要性,组成监控小组负责调查护士对医嘱的执行情况,同时核对医嘱的规范性,从双方面提高医嘱的执行效果。 2.2提高工作责任心 强调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护士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管理层应当对制度进行修正、完善,确保制度的可执行性和科学性,同时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对护士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落实签字制度,护士长及监管小组要不定期抽查护士的各项制度的掌握和执行情况,一旦发现未执行到位则责任到人,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3加强综合培训 全面提高护理队伍的专业水平,除了加强岗前培训外,科室还要定期组织全体护士进行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培训,实行分层培训,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尤其强调心理、人文、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护士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心理干预能力,全面提升护理水平。对于低年资护士,可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安排资深护师进行带教,从理论、技术双方面入手,帮助低年资护士快速适应临床工作,护士长要发挥带头作用,在集体查房中要针对难点、疑点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变能力,提高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 2.4学会换位思考 要重视患者的护理需求,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会换位思考。护士要摆正自身的位置和态度,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需求,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怀患者,尽可能去满足患者需求,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才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求护士学会礼貌用语,用耐心、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将护理服务态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绩效考核标准,提高护士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 2.5加强法制知识学习 在医疗纠纷屡有发生的现在,必须加强护士的法律知识培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聘请法律专家定期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尤其是针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4,5]重要文件进行学习,提高全体护士的法律意识,强调护理文书的重要性,规范书写要求,监管小组加强管理,提高重视程度。 3成效 自实施防范措施后,外科护理工作风险事件发生率从之前的2.31%降为了0.36%,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之前的89.43%提升到了99.11%,差异显著(P<0.05)。4结语综上所述,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管理层应当提高重视,从各方面入手,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强调风险防范意识,从制度上改善,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从患者的需求入手,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姬倞 单位:湖州市中心医院 护理安全论文: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安全性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6月至2016年0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治疗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措施,可以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术室;细节护理;护理安全;效果 0引言 手术室护理具有技术性强、时间久、风险高等特点,存在着诸多隐患,如果出现问题,轻者影响患者护理质量,重者可致使患者死亡及伤残等。细节护理是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做到细致到位,实施细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有研究显示,将细节护理运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可以保证手术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5例手术患者实施了手术室细节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06月至2016年0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0-62岁,平均(44.5±11.3)岁;其中普外科12例,骨科25例,泌尿外科18例。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9-59岁,平均(46.3±9.8)岁;其中普外科15例,骨科23例,泌尿外科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清醒,认知能力正常;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标准:排除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疾病者;排除术中出血 300ml者;排除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1.3护理方法。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3.1术前细节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术前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并进行消毒杀菌等工作,确保手术的进行。1.3.2术中细节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帮助患者熟悉环境,调整患者平稳心态,帮助患者调整体位,麻醉前做好器械检查,术中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避免患者身体发生隐患[2]。1.3.3术后细节护理:认真核对术中所用辅料、设备及器械,做好记录,术后3h内护理人员做好患者探访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恢复情况。1.4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包括器械准备、消毒隔离、护士配合技能三个方面,分数越高代表手术室护理质量越高。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安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对比两组数据,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目前,手术治疗方式已成为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人们对手术治疗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也有了新要求,因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关联着患者的生命安全[3]。本次研究通过将手术室细节护理运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通过给予患者手术室细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伯达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护理安全论文: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 [摘要]妇产科是护理工作较复杂的科室之一,发生医疗纠纷及安全隐患几率较高,如单纯依靠医疗护理技术,无法有效解决不安全问题,应当结合护理对象病情复杂性及特殊性,加强安全管理,减少护理差错及风险发生率。此文从妇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等。对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作出分析。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 妇产科护理属于高风险、复杂服务性工作,护理对象为孕产妇和新生儿,人群比较特殊,较其他科室极易发生护理风险。护理安全指护理对象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未出现身体、生理及心理上的损害或缺陷。妇产科安全隐患较多,直接危及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安全,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1妇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1.1护士业务能力不强 妇产科护理对护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有较高要求,很多护士缺乏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不强,护理服务无法满足医疗需求及患者要求,特别是高危产妇及新生儿,观察病情不及时,病情了解较少,给护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难[1]。护士技术水平对母婴健康安全有直接影响,如接产技术、产程进展和难产判断、新生儿处理等,一有不慎便会导致母婴产伤和新生儿窒息等。护士在抢救高危产妇关键时刻,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技术不熟练,主次不分,应对能力差,对诊疗仪器设备性能不熟悉,慌忙中出现差错,无法准确、迅速的配合抢救,埋下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医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各种新设备及新技术被应用在护理工作中,若护士知识不更新,如对新药物知识不了解、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不会操作新设备等,都存在隐患。妇产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具有难预测特点。部分护士在护理时观察不细致,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找出问题,失去最佳处理时机,例如不仔细检查胎盘,胎盘残留,忘记取出填塞纱布等;产后未认真观察膀胱充盈和宫缩情况,引起大出血;未按各项制度执行,出现婴儿滑落、用错药、抱错新生儿、跌伤等,甚或危及母婴生命,直接影响两代人身心健康。 1.2护士缺乏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必须将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安全放在首位,而大多数缺乏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对知情权和告知权等重视不足,易导致隐私泄露及法律纠纷等。妇产科每日接诊量大,护士工作时易出现不耐烦、烦躁等,与服务意识不强有较大关系,当护士服务意识差,预见性差,患者易对其工作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加上护士此时态度生硬,沟通不够,极易发生矛盾和纠纷。 1.3药物损伤及机械性损伤 护士对所用药物知识掌握不全,不了解药物性质,导致用药错误,加上监管不严,造成药物损伤,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或者延误病情及治疗,因此,护士必须认真核对用药名称及剂量,按医嘱用药,一旦出现问题立即与医生沟通,避免药物损伤。机械性损伤主要为摔倒和摔伤,造成安全隐患[2]。护士应及时嘱咐患者注意安全,多巡视,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予以纠正。 1.4缺乏完善管理制度 很多医院现行安全护理制度已经满足不了当前需求,未及时修改、改进及补充,导致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发挥管理作用。及时发现并找出护理制度漏洞,立即修改和完善,消除安全隐患,能直接避免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管理制度措施未落实到位,包括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护士在进行护理记录时内容不完善、不规范;查对仅流于形式;当出现突发状况时,不能及时掌握个体情况,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交接班时过于简单,未按要求在床旁交接,导致接班护士不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发生特殊情况后容易造成意外。 1.5患者因素 孕产妇和新生儿属特殊群体,特别是高危产妇及产后虚弱产妇,由于医院医疗技术十分有限,加上个体生理及心理产生变化,直接影响病情发展及康复,埋下健康隐患。 2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1完善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制度包括分工负责体制、风险预测制度及管理制度等,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约束和规范护士日常工作,保证护理服务有章可循,减少纠纷及风险事故。风险预测及管理有极大预测作用,可直接针对风险制定措施,如检查、接诊及告知流程等。除了明确风险管理之外,也应加强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及执行。在护理记录方面,护理书写和记录必须详细、及时、准确,一旦出现纠纷,可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维护个人权益。强化护理管理监控工作,成立质控小组,每月检查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并总结评比。护理监控应狠抓关键患者、关键时间、关键人员和应急状态管理。关键患者如初产妇、缩宫素引产等;关键时间有夜班、节假日和周末等,增加科室初级护士人数,交接班和晨会时由固定护士负责巡视病房,在人员较少、工作量较大时,及时增加人员,确保工作能正常进行。关键人员有日常生活中干扰因素较大者、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技术较差及责任心不强的护士,重点监控,科学、合理排班,保证工作安全、及时完成。应急状态管理包括由专人负责急救物品,定量、定点放置,定期检查仪器性能,保证物品仪器完好,随时备用;常备应急护士,由心理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出现紧急事故或大抢救时启动应急预案,增强援救,同时防止由于救治危重患者忽略对他人的护理。 2.2强化护士培训 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护士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业务能力及专业素质。妇产科应加强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护士培训,定期组织技能操作比赛、小讲课及护理查房等活动,倡导护士不断更新知识,尽早接触掌握最新仪器操作及先进护理思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层次的培训方法,提高护士技能与素养,使其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质量较高的服务,增加安全系数,减少纠纷。作为妇产科护士,应不断拓展思维深度与广度,自觉积极参加培训,通过继续教育及课外培训,提高护理能力及水平[3]。当添置新设备时,尽快组织人员进行设备使用、日常维护等培训,使其熟练操作设备。护理教学中,应将安全教育贯穿始终,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行为差错,与护生一起分析原因,加以改正。根据妇产科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人员考核制度,评价急救药物准备质量,定期检查和抽查护理记录填写情况,细致检查病房护理质量,设计问卷,发放给患者作满意度调查,最终获得考核结果,将结果直接与护士酬劳挂钩,以此提高护士工作热情,增强护士优质护理及安全护理积极性。 2.3增强安全意识 培养妇产科护士慎独精神,定期开展法律培训,要求护士基本掌握和了解《刑法》《民法》和《母婴保健法》,积极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增强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4]。管理部门应重点管理护理安全薄弱环节,加强改进,定期考核检查,确保法律培训落实到位。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充分尊重患者人格和隐私,避免纠纷;在护理工作中要善于总结教训和经验,强化安全护理理念。 2.4重视护患沟通 营造护患之间和谐、良好、融洽关系,有利于培养患者安全感及信任感。在入院护理及治疗护理中,不断进行护患沟通,向其介绍医院环境、科室制度、医护团队、精湛技术、治疗方法及目的等,使患者认识到护理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告知其有效、正确的防范措施,必须严格按医嘱用药。护患沟通有利于拉近护患双方距离,增强信任感,增强患者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当患者提出问题时,护士应耐心、详细地解答,如医疗费用收取等。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前后,都要详细介绍检查治疗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认真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时予以疏导、安慰等。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人际交往培训,从语言交流到沟通技巧,从仪表面容到言谈举止,做到全方位提高,邀请资深人士来院授课,现场介绍《人际沟通》。 3结语 妇产科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关乎医院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加上该科室护理工作量大,产妇病情风险大、变化大,时间不规律,工作任务重,发生差错环节较多。作为妇产科护士,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潜在安全隐患的分析,制定相应安全管理措施,减少纠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作者:包国萍 单位:京山县妇幼保健院 护理安全论文:安全护理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应用安全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前来该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64例患者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联合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下护理纠纷、护理差错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于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联合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差错和纠纷,提升临床整体服务质量。 [关键词]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妇产科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近些年,随医疗水平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对于传统的疾病治疗服务,逐步渐变为优质护理管理服务,而对于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提出安全护理管理应用价值较高。手术室为重要治疗场所,手术管理者应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术中各项护理操作,对于工作中的危险和不安全事件有预见性,减少术中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相关人士调查研究发现应用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该文就该院64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详细研究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联合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后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前来该院妇产科进行手术64例患者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统计发现其中患者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2~54岁,平均年龄为(43.3±4.2)岁,子宫全切术11例,宫外孕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切除术9例,子宫肌瘤切除术8例,附件囊肿切除术6例。而观察组中患者年龄范围为23~56岁,平均年龄为(44.8±3.9)岁,其中子宫全且术10例,宫外孕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7例,附件囊肿切除术7例。排除两组患者患有肝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疾病,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告知相关事宜和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年龄、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对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1.2.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模式,详细护理措施如下:①开放静脉通路,要求穿刺后应严格执行书写穿刺时间和日期,并根据穿刺部位进行适当固定,固定应力度适宜,避免力度过大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减慢,甚至由于手术时间长导致坏死。②摆放体位,手术室管理者应要求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摆放体位,对于侧立式手术体位应进行约束带固定,避免由于患者麻醉后肢体失去自主支配能力导致倾倒,而发生不安全事故。③各项仪器连接线,手术护管理者应严格要求护理人员连接线的连接,且避免各连接线压迫血压。④定期培训和考核,手术负责人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阶段性考核,培训应采用模拟全程,配备配台护士和巡台护士,并针对于各个护理点制定设置相应分数,将阶段性考核分数与护理人员的业绩奖金挂钩,提升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配台和巡台护士的默契能力,同时强化护理人员对各知识点和管理制度的了解能力[1]。⑤交接班细化,手术室管理中应细化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以及相关交接班事宜,如上下班交接班、术中巡台交接班等。且在术中交接班时,应详细核对患者信息,如输血、摆放体位、术中用药名称和量、配台纱布数量、麻醉师签字以及患者术中出入量等,双方交接护士应签字,交接班针对于可能发生压疮部位进行观察和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患者出手术室以病房护士或重症监护室护士交接班时应详细交接患者术中用药情况,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方可交接完毕。⑥沟通技巧,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应保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语言应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度术语,导致患者和家属由于听不懂而导致紧张和恐惧,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患者情绪的改变可导致患者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可直接影响患者手术质量和后期恢复效果。且护理人员应为防范医疗纠纷,应注意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应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由于表述不清发生医疗纠纷[2]。⑦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适当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告知术中相应防范安全注意事项和相关事宜,降低术中发生不安全事件[3]。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术中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情况,以及采用手术管理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1.4疗效判定标准 该次统计临床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负责人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每份调查问卷为百分制,85~100分为非常满意,70~84分为满意,60~6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算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对比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发现,观察组为93.75%,而对照组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评价手术室治疗的服务质量评价好坏,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为术者的操作,而另一方面为护理人员的配合和相关护理操作[4],而对于妇产科患者患者特殊特点,发生不安全因素应提高重视率,传统手术主要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而未将护理工作细化,往往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的疏忽,可导致患者发生相应不安全事件,如输液配伍错误、预防压疮工作、漏记出入量记录、器械核对不清等[5],这就需要手术室管理者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性。而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就是为提升手术室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工作中患者安全性而提出的,总结安全护理管理模式为科室护理人员应强化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阶段性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并学习和培训期间应采用全场景模拟,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默契度[6]。回顾该次调查发现,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护理操作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采用手术室负责人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发现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上所述,应用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可大幅度降低护理工作中的纠纷和差错发生,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整体服务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主要从分阶段选题、加强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实施综合指导、巩固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把握毕业设计过程、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加强了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来分类,可以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学术型人才致力于认识世界、发现客观规律、建立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主要致力于利用科学原理改造世界,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和非物质财富。[1]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正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工程训练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培养过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土木工程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下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尤其是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一、分阶段选题,加强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始,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毕业设计的意义和毕业设计方向,按照自己的意愿更好地完成选题,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选择毕业设计类型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多个专业方向,其中以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为主。专业方向不同,毕业设计选题也有不同的类型。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与管理两种类型。工程设计型毕业设计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或者大跨度空间结构等,也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结构内力、变形、强度计算;施工图的绘制等,并熟练掌握工程设计软件的应用。施工技术与管理型的毕业设计可用以下实际工程作为选题:高层民用建筑如商店、旅馆、办公楼等,单层或多层工业厂房,大型深基坑施工等。设计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单位或分部工程概预算、与施工方案有关的图纸等。有条件的也可安排专题研究,如项目的质量、投资控制、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等。道路桥梁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公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两种类型。因此,在此阶段,给出了不同专业方向的选题类型(见表1),让学生进行选择,然后按照学生的选题类型安排指导教师。 2.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选题 按照上一阶段学生选题的意愿,让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题目,并布置学生阅读文献、查找资料、调研,学习与设计内容有关的知识,初步完成毕业设计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同时指导教师应向教研室上交所指导的学生的设计题目,详细汇报课题的背景、功能、实现步骤和预期结果等,并集体讨论,进行修正。 3.深入了解选题,最终确定毕业设计选题 学生通过查阅工程设计资料、走访和调研实际工程,对所选设计题目做初步了解后,认为不感兴趣、完成起来比较困难的,可以重新与指导教师商定毕业设计选题。此外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或就业签约单位的实际工作与毕业设计题目不一致的,也可以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更改。 此阶段完成以后,选题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强了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二、实施综合指导,巩固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为了弥补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上的偏差,由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设计方向的专家组成综合指导小组,对学生进行全程毕业设计综合指导。综合指导既可以按照毕业设计的内容分阶段进行集体讲授,也可以采取每周在固定时间深入毕业设计教室、网上互动的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间的咨询和指导。采取综合指导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有利于保证毕业设计进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巩固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高质量实现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总体目标。 三、把握毕业设计过程,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1.细化毕业设计任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需要将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既具综合性,又有深度、难度。因此在设计进度安排上,逐项细化,制定出详细的任务进度计划,以保证学生能在设计过程中循序渐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施工技术管理类毕业设计为例(见表2),包括毕业实习在内,设计基本完成需要16周,具体细化为12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审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 2.组织中期答辩 中期答辩主要由学生对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进行汇报,并进行分析与总结。毕业设计指导小组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并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下一步设计。中期答辩及时解决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指导教师更加清楚地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3.严格考勤制度 学院安排了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对在校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严格考勤制度,并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考勤。一方面确保了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另一方面由指导教师现场考勤可以确保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也是对设计指导教师的一个考核。学院还规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次数,要求把每周到毕业设计教室指导的时间安排上报给学院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做完整记录。指导中,对所发现的学生设计上的错误和改正时间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 四、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真实体现毕业设计水平 1.组织毕业设计检测 毕业设计检测工作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教学的重视,减少抄袭的现象。检测系统的结果并不代表抄袭的认定结果,只作为给出最终认定的一个参考技术手段,因毕业设计出现重合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最终的结果仍要由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来进行人工认定。毕业设计的抄袭检测采取“学生个人自查、文责自负为主,指导教师检查为辅,校院系抽测为手段”的管理模式。抽查比例为每个专业学生随机抽查15%,随机学生由教务处确定。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必须进行检测,合格后给予认定成绩及推荐评审。凡未通过认定的学生,取消答辩资格,修改合格后,可以进入补答辩环节。对文字重合率超过70%(含70%)的,按抄袭作弊处理,不能进入补答辩环节。为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规定教师指导的学生在检测中出现未通过的,不能参与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选,并需对学生的抄袭情况提出书面说明,随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一同归档。通过检测反映出了学生设计说明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了学生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端正了学术风气,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2.规范自评与互评 自评中,指导教师要综合评定学生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全部设计内容的完成情况,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运用参考资料和外文资料、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并根据学生在设计中的态度等给出指导成绩。 互评在答辩小组之间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各答辩小组成员评阅其他答辩小组参加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评阅教师按设计完成情况和设计质量给出评阅分数,并写出书面评阅意见;同时根据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就有关理论、基本概念和设计中的内容,准备出难度不同的答辩问题。评语、分数、问题于答辩前交答辩小组。对于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相差两个等级以上的学生,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检查,确定最终评审成绩。 3.严格答辩过程与成绩评定 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安排答辩小组,指定答辩小组组长、秘书。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统一答辩要求,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毕业答辩包括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评审成绩较差的学生参加公开答辩,其他学生分配到各小组参加小组答辩。在整个答辩过程中为确保公正、公平,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评阅设计的基础上,参考评阅教师拟定的问题。答辩时,要对每个学生提出质询,听取学生回答,然后按标准无记名投票评分。 答辩成绩按学生自述、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由每位答辩委员(或成员)打分的平均值确定。指导教师成绩、评阅人成绩、答辩成绩之和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每个答辩组的优秀率一般不超过15%,优良率一般不超过50%。 五、 结语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立足天津及周边地区,以培养城市建设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基层单位的普遍欢迎。在强化毕业设计的技能训练中,通过分阶段选题、实施综合指导、把握毕业设计过程、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不断探索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新方法,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例如: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利用企业的经费、场所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的技术课题,提高毕业设计的实践性;[2]结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竞赛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建立毕业设计信息化体系,包括查阅毕业设计资料平台、师生网上交流平台等。总之,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不断改进毕业设计实施的措施,创造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为了使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能对实际工作起到良好的过渡衔接作用,针对毕业生走出校门后面临的工程实际问题,以当前工程设计行业中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成果要求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选题的范围和方向、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等设计成果等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毕业设计实施环节和评价体系的教改及实施方法。实践表明,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能很好地体现毕业设计的实践性要求,建立与工程实际要求相一致的毕业设计成果考核指标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毕业生工程素质、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面向工程实际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还是与实际工作过渡的重要阶段,已经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当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工程单位工作节奏日趋加快,传帮带的传统已经难以实现,使得毕业设计这个从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对于毕业生来说变得非常重要,[1,2]甚至具备了部分“就业前期培训”的职能。[3]毕业设计过渡阶段的特点决定了毕业设计的选题、实施和评价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次,必须要面向工程实际。 自2009年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来,参与该计划的高校在教学目标、模式、课程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4,5]类似于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起步较早。德国是最早以工程应用为导向教学理念的国家,[6]美国针对工科人才培养制定了ABET EC2000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日本建立KIT工程设计教育的目标。[7]在毕业设计方面,国外毕业设计都针对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获得真正的工程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奠定基础。 从同济大学和美国奥本大学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学院联合毕业设计过程可以看出,国外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偏重于工程应用,国内教学则更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工程应用,国内高校在与社会的合作、与同行的交流上,呈现出一定的半封闭性。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大学主要围绕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质量评价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与工程实践接轨的选题研究却不多,[8,9]开展相关毕业设计选题研究非常重要。 当前,国内大学在结构设计指导方面已有的研究较多,相关的论文和指导参考资料也多,但主要集中在结构设计计算部分,而设计图纸是毕业设计的重要成果,诸如设计深度要求、规范化要求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和指导参考资料零散,[10]指导教师的要求往往比较模糊,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不仅影响了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也直接导致其结果与工程实际脱节严重。因此,在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中立足于以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基于校企合作、通过团队合力,进行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一、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改的主要任务 笔者承担了江苏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高校“产品”――毕业生为对象进行回访调研,将他们走出校门后面临的工程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和方向的研究对象,结合校企合作,进行需求分析;通过毕业设计实施环节和评价体系的研究,把握毕业设计作为与实际工作连接的过渡阶段的特点,体现了毕业设计的实践性要求。经过论证,确定了以下主要任务: 第一,探索毕业设计选题与毕业生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选题的范围和方向。 第二,整理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方法、工作流程、设计深度和规范化的要求,明确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等设计成果的要求,使设计成果能达到或接近工程实际要求的水平。 第三,基于校企合作,结合教改实践,建立与工程实际要求相一致的毕业设计成果考核指标和方法,初步形成面向工程实际的评价体系。 二、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实施 1.实施思路 (1)通过面向工程实际实施毕业设计选题,形成学术研究型、工程设计型、施工技术型以及工程现场管理等涵盖土木工程专业过程的各类选题。 (2)通过校企合作,重点研究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工作方法、工作流程、设计深度和设计规范化等问题。 (3)通过完善目前的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评价机制,初步建立了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 2.实施方法 (1)调查研究近年来江苏科技大学土木专业毕业生工作去向,毕业后从事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和面临的主要工程实际问题。引入产业过程中的需求分析技术进行选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选题范围和方向。 (2)对当前工程设计行业中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成果要求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提炼,形成了毕业设计中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设计深度要求以及规范化要求。 (3)以当前工程实际的要求为基准,主要从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两方面对设计成果建立考核与评价体系,重点对设计图纸的考核指标和方法进行细化与量化。 3.实施过程 (1)以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为对象,将他们走出校门后面临的工程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和方向的研究对象,通过需求分析,进行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选题库建设。在具体实施环节上,土木工程主要分为设计和施工两个方向。施工方向的毕业设计选题较少,而且容易停留在简单方案和进度计划等较低层次,计算、绘图的工作量偏少。事实上,实际施工中存在大量的模架设计、安全计算分析等技术工作,也是很好的毕业设计课题。调查发现,毕业工作后的学生对毕业设计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见图1),毕业生走出校门后碰到的主要问题包括规范不熟悉、读图能力差等(见图2)。 (2)通过与第一线的资深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展“走出去”研究。通过校企团队合力,完善目前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评价机制,初步形成了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 (3)针对当前毕业设计图纸、参考资料匮乏的现状,本研究专门编写了《样例图集及解说》方面的教参资料,详细阐明了施工图层次的设计深度要求,对图纸规范化和细节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说,可供学生模仿学习,同时起到了规范毕业设计图纸的作用。 三、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优势和效果 本研究通过与工程实际要求进行接轨,减少了作为过渡阶段的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偏差和错位,为最终实现“无缝对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提供了基础;同时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通过探索研究,明确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和方向,从一开始就将毕业设计引入到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来,为最终实现本科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第二,通过对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实施环节的研究,明确毕业设计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第三,通过对面向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的研究,指导了毕业设计成果考核的细化和量化工作。 第四,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设计,培养了快速适应工程单位工作需要的合格毕业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第五,本研究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对于指导教师也有促进作用,可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工程实际需要,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与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对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要求相适应。 四、结语 本研究形成的毕业设计选题、设计实施、评价体系等成果,着重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能促进地方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通过编写与图纸相关的教参资料,对最重要的设计成果之一的图纸进行了规范。 本研究通过吸收工程单位资深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成员,组建了“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具备了与工程单位双向交流的条件,可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强调了校际、校企师资共享,使得本研究成果“走得出去”,克服了毕业设计实践性不强的缺点。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摘 要: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阶段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专业水平、同学们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及答辩环节进行教学改革,且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阶段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收集、分析设计资料、、制定建筑方案、结构计算、制图及编写设计文件等方面的能力也是一次全面的锻炼。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也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2、3 ]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题目单一,选题不能联系实工程实际。 第一,设计的结构体系单一,指导教师往往规定学生设计何种结构体系,往届设计多为框架结构体系,其它结构体系的设计学生很少接触,这就制约了学生的视野,在以后的工作中同学们会碰到各种结构体系,在走入工作岗位后上手慢。所以,以往的毕业设计题目不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需求;第二个方面,毕业设计大多以上部结构设计为主,对于岩土及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基本为空白。第三,指导教师选题不能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毕业设计题目很多都是从网上或往届照搬或改动某些数据而成,同学们在设计中往往出现设计进行不下去的情况或者翻阅历届毕业设计作品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第四,设计中重施工图,轻计算过程,重建筑、结构设计,轻施工组织设计应用部分。随着土木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及知识结构的完整化。我院绝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要从事施工及管理工作,学生离校前没有掌握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就满足不了工程建设对土木工程人材的需求。 2.设计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今年各规范陆续更新,教材没能及时更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沿用旧的规范和法规,只是口头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应用中要翻阅新的规范及法规,因此,在设计中,学生对最新的专业设计规范、专业标准图集、专业构造手册熟悉较少,也不愿花时间去翻阅这些设计资料,设计时大多数学生套用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甚至于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有错误也盲目套用,不能仔细研读相关设计规范中的内容及专业标准图集,造成学生的设计成果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用于工程实践。 3.学生缺乏设计的主动性与创新型。 毕业设计是本科课程最后一个阶段,同学们面临不同的情况: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有的学生忙于考研复试,也有的学校确实对这些学生放宽了政策,导致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缩短。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量如此大的毕业设计,学生积极主动完成毕业设计的信念就大打折扣,更没有时间对毕业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缺乏主动性与创新型,甚至有些学生照搬照抄往届或同届毕业设计,使毕业时间的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4.毕业答辩往往是走过程。 毕业答辩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它能反映学生设计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能力及设计创造能力,如果不重视毕业答辩工作,就会良莠不分,好学生得不到认可,不认真做设计或照搬照抄往届的设计结果的学生得不到批评和惩罚,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1、毕业设计的题目符合培养目标和工程的需要 我院在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改变了以往教师自编题目或网上下载题目的传统做法,指导教师去各大设计院找一些实际工程设计资料,在设计院的设计人员的指导下整理成即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题目难度和工作量适宜,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毕业设计就是一次真正的实际工程,增加认真度。对于想偷懒的学生也没有例子可照搬照抄,对于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可以拿真正的工程实例进行设计,这样选题不但可以使学生构筑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又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院针对这种情况鼓励和提供条件让这些教师到设计院、施工单位兼职,参与实际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讲授每门课程时也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每周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流,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不能解决的邀请设计院专家进行答疑,每组间的交流能扬长避短,使指导教师的水平更上一台阶。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的信心。 3、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型 努力摒弃学生照搬照抄往届毕业设计的陋习,培养学生创新的萌芽及兴趣,让学生觉得毕业设计是自己的事情,增加主动性。对平时表面主动积极的同学给予加分或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同学们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创新,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想出至少两种方案,进行演讲报告,评选出优秀作品,培养创新意识。 4、严守答辩关 答辩是考核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比较重视的一个环节,指导教师及评委都应严格把关。我们的做法是:首先,由指导教师评价毕业设计质量及是否达到了毕业的要求,若合格,准予答辩并给出成绩,否则,进行二次答辩;其次,由评阅小组评阅,合格者准予答辩并给予成绩,否则,进行二次答辩;最后,由答辩委员会据答辩表现给予答辩成绩;三则最后进行组合就是该同学的最后成绩。在毕业答辩环节,随机抽取所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学生的十分之一进行外审;其次,专家、教师组成若干个答辩小组,学生抽签确定在哪个小组进行答辩,摒弃以往由指导教师担任答辩专家的情况。并且明确告之学生答辩不及格,即为毕业设计总评不通过。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提高了学生对答辩的重视程度,也打破了学生靠老师人情过关的侥幸心理。 三、总结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一项较复杂又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水平、学生投入时间的多少,还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程、课程设计密切相关,需要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既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广泛接触工程实际,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新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模式探讨 [摘 要]毕业设计是大学生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个全面总结,是紧密联系科学理论,培养大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内容。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学科专业,其毕业设计在理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建设性的管理对策。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管理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毕业设计 管理模式 土木工程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本科教育阶段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用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体现。 本文就从分析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为新建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各个专业而言,其基本目的都是通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问题,完成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初步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本科毕业设计过程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运用综合性的方法把过去学习中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为系统的文本理论。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一个实践环节。它是对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单个课程的课程设计或实习往往侧重某课程或某专题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则是在所学全部理论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各种专业实习(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题目选择、设计内容的基本框架和思路、试验、资料查找和整理、论文写作以及论文答辩等诸多工作。通过这些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从课本知识的感性认识到完成一个工程实际问题的理性知识的转变。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综合性得以实现的条件就是社会实践,所以,实践性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第二个重要特点,社会实践是理论知识发挥社会功效的必然过程。土木工程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在学校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毕业设计的题目大都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和试验等,学生通过结合自己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使自己的工程意识、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相对独立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践教学课程。其它理论课程学习一般是以专业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授学生本课程体系要求的系统知识,这种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方式进行。相反,毕业设计则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已学知识来相对独立地完成所给的任务。可见,独立性是大学生自主创新的重要前提,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需要协调其它专业或学科,但土木工程专业仍然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学科,不同工程之间千差万别,每个学生做不同工程的设计题目就体现了不同工程的差别。 在本科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必须通过大学所学知识、专业实习实践、试验制作、资料收集整理、文献查阅等,对需要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土木工程专业创造性还体现在学生要面对各种不同工程条件和各种潜在的影响,来创造性地提出新方案,解决不同工程的实际问题。 三、传统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系统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解释其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课程主要以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为主,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主要加强结构设计的训练与实践。但是,从往年参加毕业设计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来看,名目虽多,真正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生人数不到20%,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占了大部分(55%以上)。因此,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应慎重考虑,内容应结合四年所学的知识以结构的设计与实践为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色增加一些其它方向的题目(如岩土方向增加煤矿相关的设计,建工方向增加施工管理,交通方向增加交通规划与管理等),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来工作的走向。 第二,缺乏现实性。毕业设计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模拟现实的过程。尽管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一些假想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也是仿照真实的设计提出来的,因此毕业设计中应把这些假想的条件当作一种真实的情况对待。但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成分占了大部,现实的东西少了。对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图集知之甚少,没有仔细阅读。因此设计出来的图纸有许多地方明显与国家现行的规范不符。对现实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缺乏整体认识,使得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不少东西凭空想象,和实际情况严重脱钩。这也使得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习的管理和监控。 第三,缺乏能动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足,过分依赖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对毕业设计课题所要做的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说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第四,缺乏重视。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阶段完成,一方面学生对于这最后阶段的实践课程有些放松,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其它事情,这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重降低,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一边忙于应付毕业设计,一边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毕业设计就是走走过场,对毕业设计认识不够导致严重不重视。加上有的学校和老师监管力度不够,对学生听之任之,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毕业设计当然就不能到达应有的基本要求。 第五,缺乏绩效性。在往年毕业设计中,学生时有抄袭的现象。由于有的学生平时就不好好学习,在毕业设计阶段根本就不能把已学知识综合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能独自完成毕业设计,所以有时候他们就抄袭别的同学的资料,稍作修改就为己用。有的学生甚至就拿着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使用,使得这样的毕业设计一点理论知识体系都没有,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要求。 四、大学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构建 第一,构建新型的实习管理模式。实习是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现实工程中的一些施工过程、施工工艺,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现实工程当中去。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增加实习时间。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只有在加强监管过程中才能使老师认真负责起来,才能使学生能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不是把实习当作形式,甚至当作旅游。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改革计划,增加实习,加强实习监管。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最后一学期虽然没有上课课程,但还有为期3-5周的专业课程设计,加上3-5周毕业实习,这样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大概只有5-6周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本身就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从2012级教学计划开始,决定最后一学期全部安排为毕业设计时间,这样时间就能得到保障。 第二,科学的选题管理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选定题目也就选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故选题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在以往毕业设计题目方面,一般是专业教师随便拟定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并不都是实际工程题目,甚至有可能和实际工程完全脱钩。实际上,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学生自己根据以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自己选题,另一种是指导教师根据已有工程或项目为学生选题。不管是那一种选题方式,所选题目都应该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或实验室建设,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专业知识和设计内容的应用和结合,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注意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力所能及地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同时,系或教研室应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审题进行集体论证,要求选题恰当、内容适中、结构合理。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任务开始就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 第三,完善的题型库管理模式。为了真正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题型库选题模式,题型库可以采用模拟题型与实际题型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选择结合实际工程或项目的题目,也可以从实际工程或项目中简化或抽象出来的一些模拟题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实验研究类型的题目,如结构设计优化、编制具体工程的施工实施方案、项目经济性分析等。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参加实际工程方案的设计,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大大地提高他们的热情。 第四,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当前实际工程技术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结合生产寻求毕业设计课题。对于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自己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在评定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成绩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专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应避免全程式指导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当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毕业设计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学校教学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系部)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措施和监督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和监督,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成立由相应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督导组,深入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做到及时处理。二级学院或系(教研室)对指导教师的聘任、毕业设计的选题审题、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毕业论文评阅、毕业答辩、毕业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分工负责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为了保证教师指导质量和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应实施每日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考勤学生,院系(教研室)随机考勤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进度和质量,实行每周汇报制度,学生每周须向指导教师汇报本周成果和下周计划。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当组织三次检查,从选题――过程――成果进行三维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 五、结语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也是大学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设计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初步熟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实际工程诸多环节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基本上都要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毕业设计是对大学阶段理论学习的全面总结,是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它的实践性、综合性以及重要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可代替的。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浅谈导师制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为了培养符合建筑市场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介绍了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可行方法——导师制,详细说明了其可行性和优点,并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措施,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本科教育的最后学习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导师制;教学质量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三年多学习成果、创新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全面、综合的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导致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人数增多,相对而言,指导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的精力相对减少。同时,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还要找工作和备考研究生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普遍下滑。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当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1]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其毕业设计既不同于理论教学,也不同于设计部门的工程设计,[2]本文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一、导师制的可行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普遍推行导师制,导师制可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3] 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材料、力学、结构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这一过程与研究生阶段学习十分相似,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选课题、查资料、做设计到处理数据,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相似性说明,将研究生教育阶段普遍运用的导师制引入到具有相似特点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是合理可行的。 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实施导师制,一名教师辅导固定的几个学生,可以避免出现班建制中教师精力有限,对学生辅导广而不精的现象。 二、导师制在毕业设计中的优越性 1.有利于系统训练,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导师制使学生提前介入毕业设计课题,有充分的时间调研和思考,毕业设计时间相对延长,从而使学生早着手、早准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因为有毕业设计这一目标,会有意识地加强对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有利于实践教学环节作用的充分发挥 根据教学安排,土木工程专业从大三暑假开始有较多的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将这两次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导师或带队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有重点的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把实习阶段获得的知识直接运用到毕业设计中,既可以避免以往学生在实习期间无目的、走过场的情况,又可以拉近学生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减少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尤其是建筑设计部分异想天开的做法。 3.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 大学的课程安排决定了师生之间很少有机会近距离的交流接触。实施导师制,不论是实习期间还是毕业设计期间,导师与学生都是面对面的交流。由于一名教师只负责指导几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思想和薄弱之处都有比较清晰的把握,在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后,下次指导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审查。在不断的接触中,导师的人格、品德、治学态度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成长,成为学生的榜样。 4.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大部分指导教师不仅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还作为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实施导师制,在导师给研究生上课或布置任务时,许多本科学生主动来听讲,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研究生学习、生活,并参与到研究生团队的科研活动中去,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 5.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实施导师制,导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介绍学生去单位实习;导师可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追踪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毕业设计课题,使毕业实习和设计的过程成为学生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的过程。这样对于学生来讲,解决了实习机会难找的困境,增加了可靠的就业机会;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可从学生的实习与设计中了解学生的工作态度,避免招聘过程中的盲目性。另外,可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施方案和措施 1.确定合适的实施导师制的时间 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生大三学期末开始实施导师制,因学生在本科教育的前三年,以积累基础知识为主,过早实施导师制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际作用有限;选在大三期末,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形成一个体系,有利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和统一。 2.按学生的不同层次划分毕业设计小组 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按专业课成绩划分层次,然后由每个层次中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可实现学生在毕业设计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探讨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模式 从本科生三年级末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四年级时为小组的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指导并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一般由老教师牵头2~3名教学年限不同的教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一个大组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学生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导师往往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不可能及时为学生解疑答问,因此可以尝试某个阶段以一个教师为主,多个其他教师同时兼职指导的模式,使学生知识结构得以向多方面交叉渗透。采用这种方式,导师之间可以彼此协调,既能保证及时解答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不会耽误导师的其他教学活动,还能实现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优势互补。 4.探讨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模式 几个毕业设计小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讨论式教学,定期交流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研讨氛围,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促使小组成员间互相学习、补充、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使学生最大化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进程中,同时指导教师可以对各个学习环节进行观察、调控和指导,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5.采取毕业设计中期答辩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期中检查答辩时,由不同组的导师共同参与,这样既模拟了毕业答辩的场景,又丰富了教师检查学生设计成果的视角,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结论 毕业设计在本科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位置。近两年,山东科技大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中从三年级期末开始实施导师制,这对提高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导师制这一措施将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专业技能提供有力保证。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几年来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从多个方面总结论述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做法。 关键词: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 0 引言 毕业设计是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对大学四年所学课程的一次大练兵,也是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前的工作预演。可以说,毕业设计是连接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的一条纽带。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当中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目的,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1]。近几年来,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现象,因此本人总结了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法与成功的实践经验,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1 存在问题 1.1 高等院校扩大招生的影响 高等院校扩招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公立院校招生名额有限,民办独立学院成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另一途径。独立学院全部办学经费自筹自支,故招生人数较多,教师人数配备相对较少,导致师生比例失衡,在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的质量,是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因素之一。 1.2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就业的不公平,社会风气不正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好坏与找工作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学习很差,工作却不错;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不管毕业设计质量如何,学校都得让其毕业;个别情况还出现花钱买毕业设计论文的现象,这些情况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造成极坏的影响。 1.3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投入不足 由于扩招,学生人数相对教师比例增大,对毕业设计指导不得不外聘教师来完成。有的教师科研教学任务较重;有的教师有自己的公司,做买卖搞经营;导致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不足,有的教师专业应用水平较薄弱,工程实际经验不足,加上责任心不强,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毕业设计上,这直接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1.4 客观外界因素对学生影响 毕业设计阶段刚好是某些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黄金时间,迫于就业的压力,学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招聘会;有的学生为了能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不得不屈从于一些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实习的不合理要求;还有考研的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要抽出时间参加考研复试等等,这些现象打乱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安排,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1.5 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有差距 毕业设计一般是在学校里完成,与外界联系较少,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较少,设计内容相对实际工程简单,导致用人单位反映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解决问题能力不高,若被聘用,需要单位培养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独立工作,这样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得到能力的锻炼有限,这也是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足的原因。因此要解决单位找不到合适毕业生,学生没有单位要的尴尬局面,必须在毕业设计阶段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加强校企合作[1]。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意义 建议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不是在学校里做,而是在和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招投标造价部门、监理单位等去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应是实际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采取“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形式[1]。学校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把企业单位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租用企业办公室,增添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购买规范图集及专业参考书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用“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1]。采取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工作中与其它各专业配合及与外界关系协调处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学习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的紧迫感。另外,通过联合培养,可以使学校及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情况,企业单位也能够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对学生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处理好毕业设计与学生找工作或去单位实习相矛盾等问题。同时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监督、检查和促进作用。 2.2 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与选择 根据目前已签署了协议的实践教学基地,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总工或主要技术负责人依据现有的在建工程项目协商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考虑到学生没有更多的实践经历和经验,“真题真做”的方式既要保证所做工程内容完成时间,又要保证质量。因此毕业设计题目要尽量考虑那些建筑规模(面积、层数)相对较小(7000m2以下,六层以内),结构形式比较单一,结构构件布置较规则的建设项目;对于较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考虑拿出其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以保证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针对选好的项目,指导教师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编制、工程监理等几个方面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采取“公布题目,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做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某个方面的兴趣,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知道以后要从事的工作内容)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院系从宏观上根据对选择每个题目的学生人数,实践基地设备配备情况,师资力量情况进行调控,尽量达到均衡合理,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 2.3 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毕业设计每个题目的指导教师由学校自有教师和负责该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或总工校外指导教师担任,采取“联合指导”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解决校内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校内指导教师应该具有多年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副高级以上职称,“双师型”的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内容的理论指导;校外指导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中级以上职称,负责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和与外界的沟通能力。指导教师工作责任心强,严谨,认真,具有创新精神,这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关键。 2.4 毕业设计指导过程的控制 2.4.1 提高认识,积极准备。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学生可以把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验证,使其更加完整和系统,从而巩固自己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运算、绘图、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能力,熟悉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规范和工程概预算定额,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有了这方面的认识,毕业设计开始前,指导教师和学生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和题目的选择应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完成。学生拿到毕业设计题目后,要搜集熟悉相关资料,对所要做的工程内容和使用的规范尽可能多的了解;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了解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查阅规范、手册、图集的能力,为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做准备[2]。 2.4.2 采取正确、科学的指导方法并及时监督检查。指导毕业设计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除了要求指导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求他们采取正确、科学的指导方法。指导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任务、进度等基本要求。在每一阶段工程项目任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应针对实际项目的特点,讲授这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设计计算方法。项目开始后,教师应每天坚持定期到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指导过程采取“多环节”的指导方法[2],即指导教师指导一部分,学生做一部分,指导教师检查一部分。只有当指导教师检查认为学生这部分工程内容完成的没有问题了,才允许学生做下一部分的工作内容。如此循环,直到全部毕业设计内容完成。这样做,一方面指导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所做的工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及早知道自己的工作有无原则性错误,避免前功尽弃,延误工期。如果由于学生某些计算内容错误,反复地修改,造成完成任务进度缓慢,老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加班加点,保证满足实际工程进度要求才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在每一阶段工程项目进行当中,涉及到与其它专业配合、交圈的地方,由单位总工或负责人出面协调处理,保证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成果准确无误,确保工程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与其它各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了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认识。 2.4.3 对毕业设计成果的严格考核。毕业设计成绩按100分计,60分以上为合格。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如下:由指导教师给出的平时成绩占40分,毕业答辩成绩占60分。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遵守纪律情况,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及企业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达到及格分数24分以上方可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答辩小组成员由学校指导教师和聘请的总工或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每个答辩小组里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1人,单位总工或技术负责1人。毕业答辩时,先由学生自我介绍毕业设计成果10分钟左右,接着答辩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告情况,计算书所完成的内容和绘制的设计图纸进行提问,学生对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简明扼要的回答,答辩老师根据学生仪态,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等情况进行评分。 3 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从2007年开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经过几年教改经验不断的摸索与总结,使得我院毕业设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由于毕业设计采取“校企联合”“真题真做”方式[1],使同学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实际工程的训练,最后的设计成果完全达到了工程项目实施的合格标准。在2007~2013年期间,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吉林省土木建筑协会联合主办了五次吉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竞赛,在竞赛中,我院学生共获一等奖11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5名的好成绩。这充分说明了实施的教学改革方案对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成功的。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社会输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而重视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毕业设计模式,完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做好毕业设计选题、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都将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检验。基于CDIO理念,以“大工程观”和“全寿命周期”为主线,以学科交叉与专业综合为基础,开展基于团队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采用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精神,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升,以期为推动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CDIO;毕业设计;培养模式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综合性、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及平时教学训练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研究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有关工程应用问题,以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素质及技能得到进一步锻炼、充实和提高。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内容涵盖设计、施工、维修养护、管理等方面。近年来,毕业设计在适应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毕业设计的基本模式却仍停留在“一师多生、一师多导”的层面,毕业设计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缺乏企业界的深度参与、指导与评价。归根结底,毕业设计的改革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突破原有禁锢,更需要实质性地创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如何发挥土木工程专业“大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专业特点,使毕业设计选题更贴近工程实际,充分体现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是毕业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模式,采取基于团队的毕业设计模式和校企合作的指导方式,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直接从事着解决土木工程设计、建设、管理、服务等工程实际问题的工作,工程系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基于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进行的。 (一)基于CDIO的毕业设计理念 CDIO教育模式和方法是近年来国外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对工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越来越受教育界的关注、重视和研究。CDIO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和瑞典林雪平大学等4所工程技术类大学发起的一项工程教育改革计划。以全寿命周期为主线和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以获取工程能力和经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素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CDIO模式教学主张用产生于真实环境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由此支持并鼓励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式的学习、拓展性学习、案例学习和项目学习。CDIO模式重视学生的观点和体验,让学生在项目开发和讨论中获得经验,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3]。CDIO教育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毕业设计正是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的重要而关键环节。基于CDIO模式的毕业设计改革,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案例呈现设计题目,营造设计需要解决的环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执行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活化。 此次毕业设计改革,采用“设计院模式”,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项目内容实施,充分体现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工程、大系统、大视野”的毕业设计理念。 (二)基于团队的毕业设计模式 立足于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和理念,以大工程观和全寿命周期为毕业设计的基本主线,构建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使人际团队能力培养和工程系统能力培养在毕业设计中得以体现。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选定符合毕业设计的工程项目,从学校2011届和2012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班中遴选15位毕业生组成毕业设计团队,分成6个专业方向组(每组2~3人),即项目可研组、路线设计组、路基路面组、桥涵组、隧道组、概算与施工组织设计组(如图1所示)。团队各组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共同开展项目设计工作,完成基于团队合作下的毕业设计项目训练,全面锻炼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人际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专业综合素养。 图1 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毕业设计改革分组设计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紧密围绕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综合性、工程性、系统性、团队性”的规律和要求,开展毕业设计指导方式改革。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强化企业工程师的参与及合作。引入“双导师”指导制度,即由学院骨干专业教师和来自工程设计、施工及科研和管理单位的知名高工、技术人员组成指导教师组,共同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通过企业导师的参与,推进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的改革,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保持与工程界同步,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到技术的进步,体会到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此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组采用“毕业开题+2周一次团体汇报+中期大检查+毕业设计答辩”的过程管理,从毕业设计开题到毕业设计答辩整个过程,始终坚持邀请工程界知名专家和一线工程师参与,让毕业设计选题更贴近工程实际。学生通过汇报并与知名专家和企业导师交流,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工程设计与建造的本质与要义,实现了教学到工程,理论到实践的对接,获取工程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素养。 三、结语 基于CDIO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传统方式相比,让学生得到了更为全面的锻炼,正如答辩评审专家们所言:该毕业设计改革形式新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和对项目的全局把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成果突出,大胆进行了新型路面结构的设计和理论探索,应用先进的空间三维计算软件Midas进行设计验算,在一定程度上走在了设计院的前面。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体现出选题真、任务实、模式新的特点,同时积极探索了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强调企业工程师的参与及指导,使毕业设计更贴近工程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通过基于团队的毕业设计,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改革效果显著,为毕业后较快适应工作需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推进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基于跟踪管理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探讨 摘要:通过五年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笔者总结了一套毕业设计质量跟踪管理的实施细则。具体做法是:结合工程实际,师生选题双向选择;利用产学研基地,提高指导教师工程经验;专业负责人牵头,组建毕业设计过程监督检查组,落实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具体环节是:毕业设计开题必须在完成建筑方案后进行;毕业设计手册必须按要求如实填写;毕业设计全过程一路跟踪;依据毕业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评价记分积累,采取分级答辩的机制;答辩成绩的形成必须相对科学。 关键词:质量跟踪管理;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实施细则 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房屋建筑方向的毕业设计一般为具体功能的房屋设计,如高层住宅楼设计、办公楼设计等,主要侧重建筑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计算。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就业、管理松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下滑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甚至毕业设计作假、抄袭等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1]。 一、影响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1.学生精力投入不足的影响。就业市场的双向择业及其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大学生就业成本提高,直接干扰了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上与学生就业应聘和考研面试冲突,而多数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就业应聘或者研究生入学面试,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不少学生毕业设计态度不端正,毕业设计形同普通的作业,对教学进度不以为然,以致不够用心研究,到最后采取抄袭往届毕业设计或虚拟数据等方式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导致毕业设计工作量过小或质量偏低等现象[2]。 2.组织管理者精力投入不足的影响。在高校管理者的眼中,考研率、就业率往往比毕业设计质量重要得多,因而毕业设计大多数只是进行表面形式的检查工作,如设计手册填写是否符合要求,字数是否足够,设计文件是否归档,等等,缺乏对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检查,这是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的影响。由于高校偏重科研项目、高水平论文数量、科研到款数额、获奖项目等指标,导致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有限,不能至始至终的全过程指导,学生有问题找不到教师,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更有甚者是“博士带硕士、硕士带学士”的现象时有发生。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没有起到主导作用[3]。 二、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1.协调毕业设计环节与外部因素的关系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学生对于就业应聘、考研面试比较重视,而对于毕业设计重视不够,不能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直接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因此,适当增加毕业设计环节的时间,并且根据教学进度相应地提前进行毕业设计,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 2.提高教学管理和选题水平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首先,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单位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毕业设计管理实施细则。其次,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实际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选题的深度应为学生所能够完成,避免选题过深、题目过大使有的学生无力完成。 3.学科实力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支撑。学科专业实力强大可以有力地支撑学生的选题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潜在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加强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基础建设,形成强大的科研教学的实力,为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 三、保证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通过五年的毕业设计实践,笔者总结了一套毕业设计质量跟踪管理的实施细则,经过实施,效果良好。具体做法如下。 1.结合工程实际,师生选题双向选择。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局,题目必须反映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沿水平,有利于学生参与工程设计。对于已确定施工单位或将在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单位的具体工程题目。首先要求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在第七学期确定设计题目,然后通过毕业设计选题宣讲会,宣讲准备好的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题。宣讲会以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师生相互沟通双向选择,确定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和设计题目。一方面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和相关的设计题目,另一方面增加设计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 2.利用产学研基地,提高指导教师的工程经验。指导教师获取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的途径有:①鼓励指导教师参加建造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考试,尽快取得执业资格并到相关企业单位注册,通过具体实践,积累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经验。②充分利用产学研基地,有计划定期委派青年教师到设计院所参与具体工程实践。③聘请相关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青年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 3.专业负责人牵头,组建毕业设计过程监督检查组,落实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在第七学期选完题目以后,进入第八学期,对毕业设计质量控制进行跟踪管理,具体环节是:①毕业设计开题。开题报告必须在建筑方案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撰写,展现出最得意的、与众不同的特色。指导教师必须在开题前对所指导的每名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审核,保证学生在第2周末开题会上取得好的成绩。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制作PPT,展示自己的开题报告及相关材料,并进行5分钟的讲述和5分钟的答辩。由五名答辩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和答辩、开题报告的撰写情况打分,综合平均分数作为本环节的评价,满分10分。②毕业设计手册填写。毕业设计手册必须按学校制定的撰写规范要求填写,相关要求可在毕业设计开始的第一周内,由专业负责人进行逐条讲解指导。指导教师必须逐个检查所指导的学生的设计手册的填写过程和结果,并进行亲自签字。③毕业设计过程跟踪。要求指导教师每周必须与学生面对面辅导答疑至少两次,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设计进度情况做好记录,作为学生设计态度评价的依据。集中考勤与学校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的检查工作相配合,提前一周进行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的检查。前期检查在第3周末进行,主要检查建筑方案形成过程的草图、说明书形成的草稿及其指导教师审核批阅的痕迹、设计手册的填写,检查评价满分为10分;中期检查在第9周末进行,主要检查结构计算过程的草稿和结构施工图形成过程的草图及其指导教师的审核批阅的痕迹、检查评价满分为10分;后期检查在第15周末进行,主要检查建筑施工详图和结构施工详图完成情况、设计手册的填写、成果文件的形成情况和指导教师的审核签字情况,检查评价满分为20分。在后期检查的同时,进行学生答辩申请工作。学生在完成经过指导教师审核签字的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设计手册、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的电子版)后,经专业负责人验收后,学生提出申请答辩,亲自在申请答辩登记表上签字生效,取得答辩资格。④依据毕业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评价记分积累,采取分级答辩的机制。检查结果评价记分标准:指导教师对学生设计过程记分20分;开题及开题报告记分10分;集中讲座记分15分;集中考勤记分15分;前期检查记分10分;中期检查记分10分。后期检查记分20分。黄牌警告:在中期检查后,累积积分低于40分者;红牌罚下:在后期检查后,累积积分低于60分者;后期检查未合格者(低于12分)。分级答辩:若要获取优秀的成绩,其资格为累计积分必须大于等于86分者;若要获取良好的成绩,其资格为累计积分75~85分者;若要获取中等的成绩,其资格为累计积分不低于60分者。⑤答辩成绩形成。答辩分组进行,每组答辩委员5人,具体组成为:负责建筑方面问题1人,负责结构方面问题2人,负责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题签答辩1人,负责计算说明书及手册质量方面1人。采取答辩委员分别打分合计后算术平均值为答辩成绩。(优秀的成绩大于等于90分,良好的成绩是80~89分,中等的成绩是70~79分,及格的成绩是60~69分,不及格的成绩是小于60分)。答辩委员必须做好答辩准备工作,提问时要注意自己的负责范围,主要围绕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提问,公正准确地给出学生的答辩成绩。在答辩未结束前和最终成绩公布前,任何人不得随意告知学生的成绩。关于题签:答辩题签不少于150个,每个题签一道题。答辩题签公开,在设计开始时将题签发给学生。答辩时每名学生抽取2个题签作答。答辩时始终允许学生旁听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这个权利是不能被剥夺的,这也是公开答辩的重要环节。当然,旁听学生必须保证答辩的会场纪律(不得讲话、手机必须关机、答辩时不得随便进出答辩现场等)。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题目多样化改进对策分析 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不少高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和完成质量主要依赖专业教师教学过程的问题,提出毕业设计题目多样化的改进对策,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与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以更充分地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并讨论了各对策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关键词: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改进对策;创新实验;联合指导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填鸭式”的课程学习,毕业设计过程要求学生更加自主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扩展、加深,这就要求学生阅读较多的相关专业文献、规范,因而毕业设计过程是培养大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最好时机和途径。然而,目前毕业设计往往轻设计过程而重结果,不管学生有没有认真做毕业设计,只要在毕业设计结束前按时提交设计文件,一般都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在这样的毕业设计培养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答辩前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应付,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方法,学生没有通过毕业设计学会文献检索和阅读方法,如学生对所设计工程类型的发展研究现状了解不充分,对设计任务的重点、难点不甚了解,对自己所做设计采取的措施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开题报告主要内容相似度较高,等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初衷落空,究其原因在于除了学生和指导教师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以外,年复一年的假设工程项目供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模式已经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步。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高校无力采取与对研究生论文进行管理相似的措施对本科毕业设计进行质量审查,而往往采用不定期抽查的管理方式,对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主要依赖各教学院系和专业教师,特别是后者,但往往人情关系、师生关系、绩效考核等因素导致对毕业设计的评阅和答辩的把关不严。受教育者在用人机制不完善的社会条件下,容易出现只要一纸文凭、不求真才实学的现象,对教学质量的需求缺乏足够的动力。[1]由于保证就业率的需要和管理还不够精细的原因,高校往往不能提供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面信息,一般只提供课程学习成绩证明、获奖证明和荣誉证书;而等到毕业设计阶段的成绩公布时学生早已与用人单位签约,或早已被研究生培养单位录取,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大打折扣。 为更加便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高校应提供毕业生参加科研活动包括毕业论文等情况的证明,使得毕业生信息对于用人单位更透明和更易掌握,这同时也是对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激励措施。作为高校的服务对象,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在人才需求上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样性,[2]高校应主动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这些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避免同质化竞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对毕业设计可以采取的主动改革方式有:联合生产单位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一体化,以及毕业论文与科研立项、创新实验一体化,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支持和引导师生在高校设计的运行范围内互动;以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与相关活动为核心对教师和学生提供足够的向心力,优化毕业设计开展的环境,避免个别师生由于对教学环境的失望而产生厌教厌学倾向或偏离该范围,如图1所示。 图1 开展多种类型毕业设计(论文) 一、联合生产单位指导毕业设计 由于师生比的关系,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精力有限,毕业设计选题的来源往往由指导教师拟定,缺乏足够多的工程实际背景,历年题目相似度较高,造成学生对设计任务缺乏新鲜感和产生脱离实际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高,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不足,只求通过答辩,得过且过。此外,部分学生也要求参加拟就业单位的试用性质的实习,以更早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获得好的发展,并且事实上脱离了教师的指导,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找工作和报考公务员等事务不能专心完成毕业设计,这些都导致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在生产项目的高峰期、攻坚期,生产单位十分需要毕业生参加项目,求贤若渴;而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知识,在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的帮带下往往能够迅速掌握相关岗位工作技能,且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强度。项目有需要的生产单位和优秀的高年级实习学生之间相互存在用人与实习工作需求,具有潜在的合作可能,有部分生产单位抓住机会充分发挥了到本单位实习学生的作用,有的单位更是要求签订了工作协议的毕业生提前到单位上班。 因此,联合生产单位指导毕业设计对期望到生产单位参加实际项目工作以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因势利导,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使毕业设计教学顺利进行和保障完成质量。 二、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一体化 在传统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中,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相互独立,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满足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的,很难考虑与其他课程设计之间的连续性、互补性,局部独立性、片面性较强,全局系统性、整体性较差,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得不到良好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整体意识的训练,不了解不同课程间的前因后果,工程设计整体观模糊。在做毕业设计的初期,学生需要了解毕业设计,收集、分析设计资料,还有学生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对以前做的课程及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复习与学习,无形中就压缩了毕业设计的总时间,分散了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扩展、加深的精力。 同时,无论是在课程设计还是毕业设计中,部分学生面对设计任务感到题目太大,无从下手,缺乏主动性,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基于学习的迁移理论,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始终围绕同一个工程案例展开,以此为学习、扩展和加深的立足点、出发点,得到连续、系统、整体的专业训练。例如在“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中,学生练习并掌握了某一类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方法,在毕业设计中则要求学生对同一路段进行多种类型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即在相同的交通量、气候和土基等条件下,加深对沥青路面结构类型、材料类型和结构组合设计的认识。 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联合开展期间,必须保证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见面次数,从选题到搜集资料,直至撰写、修改和定稿,指导教师要为学生层层把关,引导学生统筹合理地安排时间,以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力度。学生也必须严格按毕业设计的写作要求独立完成写作过程,尽可能减少和消除抄袭。 三、毕业论文与科研立项、创新实验一体化 以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方向为例,在国家实施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科技兴交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行业背景下,实施和参与科技活动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素质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强调本科办学目标定位要从教学研究型转向研究教学型,认为科学研究是保证教学内容始终反映文化、科技的最新成果,是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前沿的基本条件,也是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高校都大力提倡并要求教师要从事科研,强调要把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这无疑是有益的,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但高校的科研活动仅仅是以教师作为主体。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育部于2007年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有的高校将这一计划作为学风建设的措施之一,积极引导学生申报。尽管该计划以学生为申报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项目的执行往往忽略了科研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须性和重要性,在根本上未摆脱教师讲授科研成果,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理论基础不够全面、可用于创新实验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等。 在创新实验中,往往由于学生没有专门的时间,只能挤占课余时间进行文献检索学习和实验,而参加创新实验又要求学生已经学习了专业课程,另外,课程学习、课程设计、考研、找工作等又使得学生很难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因此难以保证创新实验的实施。对参加创新实验的学生,允许他们以创新实验项目的内容为基础申请做毕业论文,可以从时间和精力上保证创新实验项目的完成。如中山大学在第二课堂由科研课题组负责指导本科生的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并与毕业论文相结合。[3] 与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相比,大学生创新实验、科技立项项目完成时间短、经费少,且本科生参加实验需熟悉和掌握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操作规程等较多内容,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应以理论研究为主,了解和参加实验过程为辅。同时为保证大学生能切实完成创新实验计划,在该计划项目的申报中宜要求申报人除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习外,还应选修一定的课程以夯实科研基础,如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的学生应选修“水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如何参加和开展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公共选修课程。由于执行创新项目的主体是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对于这些科研道路上的新人,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该选择以其目前所掌握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学习科研方法为出发点的课题。 四、各改进对策的综合比较分析 显然,上述前两种毕业设计改进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一种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能胜任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等工作。因此,尽管上述改革方式可能使毕业生的培养方向差别化,毕业生可能具备不同类型的专业素养,但仍然是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 对原部属院校等行业特色优势明显的高校,与生产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有利于保持和加强与行业内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利用好高校潜在教学资源,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形成教学特色。联合生产单位指导毕业设计可以直接接触生产实际,具有能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优势,但往往易受生产项目内容和生产单位实际用人需要的限制,学生参加工作内容与毕业设计题目不一定一致,学校和生产单位联系沟通工作量大,且学校教师指导难度较大。 毕业论文与科研立项、创新实验一体化有利于将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工作相结合,发挥科研骨干的长项和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但存在学生培养训练周期短、教学工作量大、难度大的问题,适合教学科研团队或承担了科研项目的年轻教师开展该项工作。 相比之下,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一体化无论对师生还是高校而言都更易实施,在面临题型多样化选择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参加该类毕业设计,但它无法防范部分学生潜在的逃避、懒散应付毕业设计的倾向,尤其对学习成绩优异且喜爱探索性活动的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挑战性不足而难以挖掘其学习潜力。 对三个改进对策还需进行如表1所示的综合比较分析,表1仅为初步分析,还应经实验后加入选题学生数量、实施后培养效果等的分析,并对各因素分配权重系数后计算综合得分。 五、结语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毕业设计采取题目多样化的策略,对如何毕业设计的参与者是更加广义上的“选题”。对如何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督、导结合,实现以导为主提供了建议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探索与创新 摘要:结合多年指导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经验,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从毕业选题、时间安排、过程管理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对毕业设计团队模式进行深化改革。研究表明,将团队指导模式引入毕业设计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而且提高了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有效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教改实践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锻炼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反映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水平和高校教学质量,实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随着土木工程专业口径拓宽和工程技术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已无法满足毕业设计质量要求。[1,2]本文探索和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在组织形式、设计选题、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一、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现状 1.毕业设计选题 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面相对狭窄,题型单一,深度不足,且以“命题式”的设计题型居多。比如,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的毕业设计一般为多层框架结构和单层工业厂房,学生很少接触其他结构体系的设计,这就制约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不出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要求。另外,设计中对土木工程各方向的内容分配不合理,往往是重结构、轻建筑和施工组织设计,对道桥和地下工程设计的内容较少。设计题目大多不是根据实际工程来命题,对设计结果无法校核、论证,且多年来题目类型相同,内容大同小异。[3,4]这使得学生普遍感到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脱轨,缺乏工程实践意义,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欲望,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多数高校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而在这学期,找工作的学生忙于参加招聘会和面试,不能认真静心地做毕业设计;考研的学生在准备研究生面试和复试时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有些学生意识不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忽视了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将四年所学知识综合化和整合化的唯一机会,在毕业设计时准备工作不充分,匆忙着手,对最新的专业设计规范、专业标准图集、专业构造手册熟悉较少,完全依靠教师的指导,被动性设计表现明显,学生在设计中体会不到设计成就感,导致其重视程度、设计热情下降。 3.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问题 在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指导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毕业设计环节的生师比过高,有些高校甚至高达10∶1。很多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学,知识结构不够完整,缺乏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这就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比如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涉及到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指导教师必须精通这些专业知识才能高质量地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同时,教师要兼顾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有限,很难对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和监控到位,致使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设计进度严重滞后,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4.毕业设计成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在大学期间,土木工程专业除了学习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外,还有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但这些课程和实践环节均局部独立,片面性较强,缺乏全局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学生多以点状形态记忆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问题,缺乏大土木观,工程设计整体观模糊,这使得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既不能分析具体工程问题,又不能校核论证设计结果,只能照搬结构设计范例,依赖结构设计软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设计成果远远达不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有些学生不能按照设计进度进行设计,毕业设计前期松松垮垮,而后期通宵作战,导致毕业设计内容不完整,深度不足,设计水平不高,甚至出现了计算书前后矛盾以及计算书和设计图纸自相矛盾的情况。 二、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 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是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以实际工程和科研项目命题,由多名教师合作组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多名学生完成较大的毕业设计课题,确定毕业设计中实施团队指导的相关具体方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毕业团队指导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团队选择内容全面、结构体系丰富的课题,学生在设计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对土木工程多个专业方向知识均有汲取,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形成研讨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补充、启发,全体团队成员的素质得到发展,共同进步,这为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多名教师共同指导,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创造条件,也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成长。 2.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 指导教师团队组建时要综合考虑教师的学缘结构、学科专长和年龄结构,教师之间学科交叉合理,各有所长,优势互补,老中青教师搭配组合。团队负责人一般由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当,在选题、设计成果考核等重要环节以及学术方向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对团队教师起培养、指导、协调和组织作用。其他成员一般为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尤其要吸收青年教师加入团队,根据其学科专长与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5]指导团队既分工又合作,不同专业和方向的教师全程参与指导,根据进度和设计内容分阶段负责。在团队中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 3.学生团队的构建 根据课题规模和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毕业设计团队学生人数。学生团队组建应基于双向选择原则,教师要对团队的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做初步阐述,让学生对课题有所了解。在组建学生团队时可以同专业,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应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队,尤其要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进入团队。团队组建后,应选一名理论知识扎实、责任心强、协调组织和沟通能力良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团队的研究进展、实验组织和人员协调工作。 三、深化毕业设计改革 针对以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常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旨在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1.毕业设计选题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满足土木工程专业职业要求,选题要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与地方施工单位或设计院所合作选题,根据学生团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情况进行“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尽量避免“假题假做”,通过对比设计成果和现有工程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或者将教师的科研项目整理成为既能满足毕业设计要求,又有一定科研性及学科前沿的综合性的毕业设计题目。在选题时,注意给课题适当添加自由发挥空间,旨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提前安排 为了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矛盾,一方面将部分学生在大三时就吸引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提前接触科研项目,开拓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设计做好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将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提前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展,增加了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指导教师详细介绍课题的工程背景、研究背景、具体内容和预期成果,学生根据毕业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收集资料,查阅参考文献,分析课题的研究内容,提出研究思路和设想,完成科研实践和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要及早介入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缩短学生毕业设计适应时间,减少起始阶段的盲目性。 3.加强团队管理 过程管理是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关键。所有指导教师对毕业生的开题、阶段性检查、中期检查、答辩进行互相把关,互相促进。重点从以下几点做好过程管理: (1)团队指导教师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实行值班制,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得到教师指导;团队负责人关注试验进度,对毕业设计进行阶段总结。 (2)制定有效的团队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建立良好的师生信息传达和反馈渠道。 (3)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教师不能选择硬性压制和忽略不问,而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积极创新来解决问题。 (4)开设毕业设计讲堂。针对毕业设计中涉及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由相应的教师以毕业设计讲堂的形式进行专题讲解,丰富毕业设计指导形式,提高毕业设计学习效果。 (5)集体评图。团队负责人组织团队教师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图纸要求和统一评图标准,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很大程度上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可以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4.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毕业生 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途径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既解决了高校办学资源匮乏问题,又为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人才。常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毕业生,建立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工程师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团队。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校企节能减排材料研发中心和校企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以实际工程为设计课题,设计结果可以对比校核,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程意识和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热情。[6,7]在联合指导过程中,校内教师和校外工程师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制定校外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校内教师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毕业设计成果,并对阶段性问题进行解答。 四、实践效果 经过三届毕业设计的探索和实践,常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已逐渐规范和完善了毕业设计创新团队的教学模式,毕业设计质量得到明显改观。通过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构建,毕业生整合构筑了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了工程实践应用能力,锻炼了科研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各专业和方向的教师之间的联系得到强化,不同专业课程教师对相关课程的认识得以深化,加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团队指导模式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独立学院在组织毕业设计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通过毕业设计前统筹安排、按学生的就业方向分组、全过程与业界密切合作、结合工程实践进行选题、有效的过程控制措施、改进成绩评定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较好地解决了独立学院在毕业实践环节组织中面临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校企合作;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综合训练。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独立学院工科专业在毕业实践环节的组织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毕业环节时间长、任务重、综合性、实践性强,对教师要求高,需要投入的师资力量大。然而不少独立学院自有师资数量有限,经验不足,难以独立承担毕业设计的任务;毕业设计环节在时间上与母体学校冲突,母体学校的师资几乎全力以赴投入到自身的毕业设计环节中,难以兼顾;毕业实践环节要求每人一题,选题困难也是常见的问题。因此,不少独立学院的工科专业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 至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最初两届学生也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环节。但是事实证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学生毕业前没有经过系统的、与实践接轨的训练,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用人单位也对土木工程专业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环节 的做法表示质疑。为达到培养工程师[1]的目的,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在毕业实践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一、统筹安排,提前做好毕业设计准备工作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对理论课程、课程设计、实习与毕业设计综合考虑,注重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安排好毕业设计相关预备知识点的学习与相关能力的训练。 建立实践基地与业界专家库,加强与业界合作。为了突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解决独立学院自有师资数量不足、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土木工程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业界的联系。实践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还实现了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此外,学院建立了业界专家库,吸收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在设计、施工、造价等相关领域具有专长且热心本科教育的业界专家。这一措施为安排业界专家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和答辩提供了保障。 毕业环节之前事先做好准备工作。至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过完寒假后正式展开 。为了让学生能利用寒假期间有的放矢地做好准备,土木工程系在年前完成分组工作。首先由每个组的带队教师介绍本组的任务、要求、特色,以及与具体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和以往学生的就业情况等,引导学生根据已联系或拟联系的就业岗位以及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别。此外,各组还布置复习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查找文献资料、熟悉相关资料和规范、熟悉相关软件、联系实习单位等任务,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设计准备工作。 二、充分利用业界和母体学校资源,开设多个毕业设计组 (一)开设多个毕业设计小组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大多以结构设计为主,辅以建筑设计或简单的施工组织、工程概预算设计。这种做法对学生结构受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然而并不是毕业设计唯一的选择。作为在省内本二批次招生的本科专业,至诚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施工企业为主,占总人数的50%左右;此外到设计、基建管理或房地产、造价咨询、检测等企业就业的各占10%左右。其中施工、房地产、造价咨询单位对学生的工程估价或成本控制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希望他们在懂技术的同时能有很好的经济意识和工程概预算能力。由于与母体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在毕业设计环节上采取以施工相关方向为主的策略,不仅能有效避免与母体学校在培养层次和师资上的冲突,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师资,而且能切合自身的培养目标,缩短学校与学生工作岗位的差距。 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学生就业方向,采用学生自主报名形式,对土木工程专业在毕业环节进行分组,分别是: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设计、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投标报价、毕业论文。近几年来的分组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选择毕业设计形式,其中选择施工组织和工程投标报价的约各占50%,只有考取研究生、公务员等少数学生选择毕业论文形式。 (二)对各小组配备指导教师 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充分发挥独立学院体制灵活的优势,合理利用自有教师、母体学校教师、业界工程师或业界专家,并考虑各组不同的特点为各小组配备指导教师。 对人数较少且母体学校也有相应组别设置的毕业设计组,由母体学校共同组织。如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设计、公路工程设计组,将学生编入对应的母体学校毕业设计组,适当增加指导教师人数,并指定自有带队教师全程跟踪,负责联系、服务及组织工作。在没有影响母体学校教学组织的情况下,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也有利于自有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对需要集中指导的人数较多的组,则由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独立组织,通过聘请母体学校教师、与企业合作等方法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如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投标报价组采用与省内知名企业 合作方式开展毕业设计。每组的指导教师由本系选派的专业教师和企业选派的工程师团队共同组成,双方各指定一个负责人,企业方负责人优先选取有高校工作经验的人员。在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各有侧重与分工。本系教师负责选题、相关理论、程序步骤、纪律等把关工作;企业指导教师负责提供合适的工程资料及对工程惯例、规范等实践的把关工作。 论文组则由母体学校具有硕士生导师任职资格的教师进行指导,由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参加实习或到实验室参与教师的课题项目,有针对性地辅导。 三、慎重选题,确保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充分训练 毕业设计选题是否恰当,关乎整个毕业设计环节的成败。在选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选题重复,不能做到每人一题;题目过大或过小,导致不能按期完成或工作量不饱满;题目陈旧过时,不符合工程实际;题目涉及面太窄,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等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土木工程系在省内高校和业界做了深入的调研工作,一方面向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在业界具有良好口碑的高校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寻求工程界的支持。此外,在毕业设计环节分多个组、与企业合作也对扩大选题范围、结合实际选题方面有很大帮助。 以建筑结构设计组与工程投标报价组为例,介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情况。结构设计组选题由母体学校组织,分为:教学楼、综合楼、旅馆、高层办公楼、高层商住楼多个不同的小组。结构形式涉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有的组还要求进行结构隔震设计等。建筑结构组的毕业设计从建筑方案做起,由建筑学和建筑结构两方面的教师合作指导。由于组数多,给学生提供的参数不一样,且每个学生所做的建筑设计方案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能保证每人一题。在工作内容上,包括建筑总平面、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自选)设计;结构基础、框架、楼梯、楼(屋)面板的受力分析及设计。要求提交手绘图纸、计算机绘制图纸、手算计算书、电算结果等。工作内容丰富,工作量饱满。 投标报价组的选题中取自造价咨询公司以往做过的实际的工程项目。由于有企业支持,采取真题假作的形式,题目数量多、切合实际且能每届更新。3~5名学生共用一套图纸,并对每位学生设定不同的参数。任务主要包括工程量核对与计算、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工程计价、交互审核等。还要求学生结合施工方案的编制,总结在计量、计价、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并撰写报告。设计过程既包括手算,也包括电算和上机计价操作等。 四、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教学管理,实行严格的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各阶段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造成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2]。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在毕业设计环节组织上相对缺乏经验,指导教师来源不一,构成较为多样,部分学生主动性有待提高,这些都使得独立学院在毕业设计管理和过程控制上存在一定的挑战。 为了做好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至诚学院土木工程系在管理机制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教学与管理两条线,全系动员共同做好毕业设计组织工作 独立学院外聘的教师往往热衷教学和对学生的辅导,却不擅长教学管理。实际上毕业环节的教学管理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此本系参与毕业设计的人员除了指导教师外,还有学院尚不具备辅导毕业设计资格的年轻教师、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等。年轻教师参与到母体学校组织、或有业界专家参与的毕业设计组,主要负责该组的联系、服务与过程控制工作,并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增长经验;教学秘书负责在本系设组的指导教师的考勤与联系、服务工作;辅导员负责学生考勤、维持纪律,以及对缺勤学生的教育工作。这样既加强了毕业设计管理上的人员投入,使各组的过程控制都在掌握之中,也为自有师资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明确进度安排,实行毕业答辩环节准入制度 将毕业设计任务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明确进度安排与要求。在每个阶段开始前,先以上课的方式集中讲解本阶段的任务、要求、关键问题,在该阶段结束时及时验收阶段性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在每个阶段,对不符合进度要求的学生予以警告,当有3个以上阶段进度不符合要求时,取消该生毕业设计答辩资格。 (三)对学生考勤,推广实施可追溯的过程记录制度 以工程投标报价组为例,在毕业设计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对计算书等过程文件作专门记录,在辅导结束时,在记录本上当天完成的内容下方签名。提交时将教师签名的页面折起。在每个阶段结束的时候,教学管理人员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获得的签名次数、两次签名间所完成的内容、记录本书写情况和修改记录、正稿与草稿的对应情况等,来判断学生的出勤情况、是否存在突击、是否及时检查修改、完成过程的独立性等。对缺勤次数多的学生予以警告、扣分等处理,直至取消毕业设计资格。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效地杜绝了考勤时冒名顶替,或者个别学生应付点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侥幸心理。即使是不够自觉的学生,也能较踏实、独立地完成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记录本作为毕业设计资料上交,一方面成为记录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依据;另一方面,给学生签名也能反映指导教师的出勤情况。在辅导结束时签名,客观上要求辅导教师不能早退,在一定程度上对指导教师也是一种督促与制约。 师生双方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能促进师生间相互信任与认可,给下一届学生树立了较好的榜样,同时也有利于与母体学校和业界的良性互动及在业界形成良好的口碑。 五、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 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教务部门都对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评定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有利于统一管理和质量把关[3-4]。但是由于教务部门本身并不参加毕业设计的具体管理,独立学院不同的专业在专业特点和毕业环节的组织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由各系自主制定毕业环节成绩评定方法,教务部门予以把关和审批的方法更切合实际。至诚学院所推行的重心下移、对各系实施类似“事业部制”的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系的主动性,有利于基层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和专业特色的形成。 经过分析,土木工程系认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主要考察3个方面的内容:成果完成的独立性、上交书面成果的质量、对理论的把握程度及思维、拓展能力。考察方式为过程跟踪、成果评阅和组织答辩。该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方法有如下4个步骤。 (一)评价成果完成的独立性 成果完成的独立性由教学管理组打分和答辩组打分共同组成,见式(1)所示。 α=0.7α1+0.3α2(1) 式中:α为独立完成程度系数,取值介于0~1之间,完全独立完成的为1,找或抄袭完成的为0;α1为教学管理组给出的系数,取值介于0~1之间;α2为答辩组根据学生对自己所提交成果的熟悉程度,对学生完成成果的独立性所打的分值,取值介于0~1之间。 教学管理组根据学生的考勤情况、平时进度快慢、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计算方法见式(2)所示。 α1=0.3β1+0.4β2+0.3β3(2) 式中:β1由考勤次数折算;β2由各阶段进度分折算;β3由学生之间互相打分结果折算。三者的取值均介于0~1之间。通过同一个小组的学生相互打分,反应学生内部对各自完成独立性的认可程度,也为了解课余时间学生的投入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抄袭等现象提供线索。 (二)计算成果质量分值 上交书面成果质量的分值由指导教师组确定,在答辩前给出成果质量分值X1。由于毕业设计在指导上采取答疑并辅以集中讲解的方式,教师轮流值班针对不同阶段的逐个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该专业并没有要求指导教师独立给出评阅成绩。而是通过事先制定完善的评分标准,指导教师分工评阅,并集中商讨完成本组学生成果质量评定。对成果质量的评分标准根据各组要求提交的成果有所不同。涉及成果的完整性、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设计深度、逻辑性、计算准确程度、图纸表达情况及绘图质量、设计说明书等文字内容的表达情况、是否满足要求的形式等。此外,考虑到虽专业毕业设计任务重,相关的图纸、参数多,前期没有参与指导的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评阅,因此没有安排非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三)考察学生理论基础与综合能力 通过现场答辩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与综合能力。该专业对毕业答辩非常重视,答辩委员会由本校教师、业界专家共同组成。答辩组从两个方面打分:一是进一步考察学生对自己所提交的成果的熟悉程度,分辨是否存在找、抄袭、依葫芦画瓢的情况,对学生完成成果的独立性打分,得到α2;二是对书面所不能反应出来的问题,如对毕业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掌握的深度、灵活运用与独立思考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得到该项成绩X2。 (四)成绩汇总与大组答辩总成绩计算 成绩汇总与大组答辩总成绩计算见式(3)。 X=α·X1+X2(3) 式中:独立完成程度系数α与书面成果质量分值是相乘的关系;X1的分值介于0~80之间;X1的分值介于0~20之间。计算出总分后,对拟评优秀与小组答辩有疑问的学生,最后再进行大组答辩,以慎重给出优秀与不合格的成绩。 出勤只代表“出工”,并不能代表成果质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将考勤次数折算成分数计入总分的方法不合适。 通过考勤发现问题,并着重在答辩或阶段性成果质量考核中确认学生成果完成的独立性,将独立性系数与成果质量得分相乘评定成绩有助于避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鼓励独立思考与自主完成。 六、结语 毕业实践环节对培养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独立学院在组织毕业设计中存在一定难处,但也有资源丰富、机制灵活等优势。土木工程专业针对毕业设计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实践证明:通过确定以施工相关方向为主、以其他方向为辅的方针,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不仅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适应学生就业的多方向需求,而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全过程与业界的密切合作能有效缓解师资不足,扩大选题来源提高选题质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统筹安排、全系动员、创新过程管理和成绩评定方法等能很好地进行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管理。 总之,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的安排上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学生就业特点,切实做好过程管理,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 摘 要: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分析了毕业设计的必要性以及现在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并从毕业设计选题、过程控制及突出专业特色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毕业设计;土木工程;质量 1.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毕业前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训练,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对本科四年来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面综合的检验,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毕业设计工作中独立性较高、完成质量较好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中,接受新的挑战。 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之一。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该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最接近实战的一次演练。目前,“回归工程实践”的理念在许多一流工程大学的教学改革中慢慢体现,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也逐渐加大。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土木工程近几年的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比例达到了2:1,其中包括大约75学时的专题研讨、150学时的项目设计和3个月的毕业设计。国内各大工科院校也基本在大四下学期停止了新课程的传授,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主。 一些国家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授予一定的学衔,如建筑师、农艺师、摄影师等;而我国把毕业设计成绩作为授予学士学位的主要依据,各个学校的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毕业设计工作。很多高校在招收硕士研究生时,不但要求理论课的成绩达到一定的分数,同时还要求其毕业设计成绩达到良好以上。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更加注重学生实践环节的成绩,重视其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但是近年来,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学生不重视、过程拖沓应付、设计质量不高、甚至抄袭等不良现象。所以,结合专业特点,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 3.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我校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的工科院校,其土木工程专业也是以道路与桥梁方向为主。笔者从事了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结合专业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3.1 选题的问题 为了避免毕业设计的抄袭与重复,现在许多高校要求毕业设计题目要达到一人一题。但是大学四年来,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毕竟有限。以桥梁工程为例,截止本科毕业,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简支梁桥、板桥的设计过程,专业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结合结构力学等知识独立完成连续梁桥、拱桥等的设计过程。由于桥型少,学生数量多,要达到绝对的毫不重复的一人一题是比较困难的。 3.2 学生的因素 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四年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一学期学生面临着人生中的许多重要选择。有的学生选择考研,学期伊始,考研分数陆续出炉,分数较高的同学需要准备研究生复试。其他学生开始着手找工作,投简历。很多学生报考公务员,复习、考试、面试等各个环节无疑在时间上与毕业设计产生了冲突。 毕业设计与理论教学环节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相对严格的固定时间和考勤,很多时候依靠学生自身的计划性展开。由于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对毕业设计不重视,造成了学生前松后紧的设计状态,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3.3 教师的因素 随着土木工程行业迅速发展,高校扩招,致使学生数目不断增加,造成了毕业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比例更加紧张。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每年每个指导教师平均指导学生8人左右。如果每次指导一个学生需要30分钟,那么教师每次的指导总时间大概在4个小时左右。教师还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时难免被动。 4.毕业设计的改革方法 针对上述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特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4.1 毕业设计题目多元化 指导教师加强与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工程一线单位的联系,多了解工程动向,取得实际工程的第一手资料。设计题目来源于实际工程,提高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每个学生分到的题目中,对应的地质资料、跨径等都有所不同,解决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选题面狭窄的问题,能够真正做到一人一题。此时如果选择“真题真做”,不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达不到要求,同时设计时间也不允许。因此,在有限的毕业设计时间内,选择重要的设计环节,既让学生达到了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的目的,同时又不会对实际的设计工作产生困扰。 部分指导教师有科研项目,有些毕业生可以参与到项目当中去,选择论文类的毕业设计题目,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目前,这种选题还仅适用于小范围的学生。 4.2 突出专业特色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直观性,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仿真计算分析能力。 4.2.1具有一定的手算能力。在手算的过程中,对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公式的灵活运用,同时也为后面较好地运用专业软件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4.2.2至少初步掌握一种专业计算软件,如桥梁工程中常用的“桥梁博士”、“Midas”等。从模型的建立、计算到数据的提取都能较为熟练,并且对比手算和电算的结果,能够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4.2.3能够使用“AutoCAD”等专业绘图软件绘图。图纸是工程的语言,必须清晰、合理、全面的对工程进行表达。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识图能力,而且需要有较高的绘图水平。 学生具备了以上的专业技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字编辑的能力,不但毕业设计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4.3 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 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就业、升学的前提下,指导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强过程督导作用。 4.3.1首先在毕业设计初期,建议学生对指导教师给出的计划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修改。 4.3.2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固定的指导时间。指导教师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进展情况,并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记录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 4.3.3充分利用目前丰富的网络平台加强平时的交流。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留各种联系方式,如手机号、邮箱地址、QQ号等。笔者每年都会利用QQ成立“毕业设计交流群”,这样的方式直接快捷,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与同学及教师进行探讨,实现了师生互动,加快了毕业设计的进度,提高了效率。 5.结束语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和教师都认识到毕业设计对于本专业的重要性。本文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叙述了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是将传统的计算方法与软件计算相结合,突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二是毕业设计选题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通过过程控制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毕业设计效率和质量。 总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学一线的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和探索,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特色,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针对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不足问题,结合指导毕业设计的体会,提出了毕业设计在科学选题、过程管理及指导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从而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民办高校 ;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指导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1 ]。同时也是学生进入土木工程的设计、 施工、 管理和科研领域的开始[2 ,3 ]。由于学校类型和层次不同,因此,毕业设计应具有基本质量要求和层次特征,对于民办高校,要面对现实,采取措施,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1 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由于学生综合素质较差、指导教师经验缺少,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 ,2 ]。还有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学生重视不够、时间投入少等问题。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前期基本上不做任何工作,而到了后期,存在着严重的抄袭情况;有的学生到了结束时,根本拿不出来一份象样的毕业设计成果。这里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学生的知识面偏窄,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等等。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还是停留在建筑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 结构计算书和设计说明等四大内容基础上。此外,还有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毕业设计选题不当,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是假题假做或假题真做,缺少实际工程背景,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少,需要学生分析的客观资料不多,对学生要求过低等,没有在设计内容的深化和范围的扩展上进行探索,通常是指定学生按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完成结构计算、细节设计、图纸绘制等,占据了训练过程的主要时间,而对工程项目全过程从立项、 基本资料收集、 方案比较的前期工作到施工可行性分析、 实际经济指标考核等后期环节重视不够,对与相关工程的配合了解甚少,因而对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是不足的[3 ]。因此,目前,民办高校毕业设计质量十分堪忧。如何办证毕业设计质量,采取过硬措施是当务之急。 2 着力打造毕业设计的基础条件,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2.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之本. 教师是教学质量之本。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将直接到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 施工、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等工作,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高低,实践技能的强弱,直接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努力建设一支既能传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城建学院一直努力探索和追求的课题。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提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住建部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如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2)支持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各类工程实践;3)要求青年教师每人必须参加至少一个学期的企业挂职锻炼;4)从企业引进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来充实教师队伍;5)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经常查阅现行规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善于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2 指导教师科学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 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是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第一步,好的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一半。毕业设计题目一般是由指导教师下达的,对教师来说,毕业设计选题是一项艰苦的准备工作,如果选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完成设计的积极性就不会高,这样就很难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就此对毕业设计选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题目应基本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工程设计、施工的发展水平。指导教师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收集相关资料,对相关的工程问题应尽可能多的了解,仔细斟酌后再定题,并且在第七学期期末任务书要与学生见面,好让他们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其次,毕业设计的选题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要结合实际工程。如综合楼、商住楼、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课题,这类课题虽然不大,但覆盖的知识面广。其三,为了与工程实际联系得更紧密,可以采取“真题真做”或 “假题真做”的方式,或建立校外毕业设计基地,把学生放到生产实践单位去做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如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湖南大学等已有这方面的尝试[4 ]。其四,选题要有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不拘一格选题,因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分配范围很广,所以毕业设计题目不应仅限于设计题型,可尽量选择与学生就业方向较近的题目(选题时已有学生找好了工作),这样将增强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设计任务书的布置,不但要考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培养学生适应各种工作的技能,因而设计任务书中应针对具体题目对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概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做不同的设计要求,借此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技能。 2. 3 学生做好知识准备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 通过大学前三年半的学习,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在教学中学生经历了很多的课程设计、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诸多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由于大都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对本专业的工程技术问题多以点状形态记忆,对土木工程的全貌缺乏认识。要把学生点状的知识连成线、形成面、构成体,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有较为完整的概念,毕业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过程。在毕业设计准备阶段,1)要求学生做好知识的准备:即复习巩固基础知识,认真参加毕业实习,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发展动态及土木工程设计、 施工、 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2)能力的准备:要逐步培养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查阅外文资料的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树立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习惯。3)做好选题准备,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兴趣爱好,选好毕业设计课题。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 3 建立毕业设计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设计过程指导 3.1 开题指导. 对这一环节的控制主要是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开题检查。在毕业设计前段,学生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所选课题的建筑、结构、施工组织等部分进行初设计即对这几个部分要做什么、怎么做胸有成竹,完成建筑设计方案。应先由指导老师审核设计方案,学生设计方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参加开题报告。由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时由学生介绍方案特点、水平及效益情况,教师帮助分析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另外学生必须回答老师提问,考察学生毕业设计准备情况,根据学生情况与会教师给出分数,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得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学生建筑设计方案一旦最终确定,指导教师将其记录在案,学生据此开展毕业设计,未经指导教师许可,不得进行原则性修改,以防学生抄袭。 3.2 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与指导. 方案设计确定以后,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分为建筑专业设计、结构专业设计、施工组织等几个步骤交叉进行。这是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主要环节,要求指导老师每天到毕业设计室进行指导,随时答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返工,并适时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主要是讲解设计技巧和工程项目设计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建筑设计完成后,再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中间检查,主要检查设计进度和结构设计质量,交叉审查学生设计的第一版建筑图纸,指出设计中的问题和不足,启发学生找出修改的方法并由指导老师审查学生拟定的结构方案和措施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经济适用和技术先进。只有通过建筑和结构相互衔接达到共识后,才能转入结构计算和结构图绘制。在结构设计中,指导教师及时审查和帮助确定结构计算简图,指导计算方法的选取。建立学生考勤制度,由学生自己完成每周的进程检查,教师核查,并结合完成的实际情况给出评语,以供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提供依据。院系质监小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若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或指导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3.3 最后把关. 在毕业答辩前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审查,只有审查合格后毕业设计的学生方可参加毕业答辩。并建立责任追查制度,对原则性错误,指导老师要负责任。 4 合理评定成绩,激发学习热情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由三部分构成:指导老师评分、评阅老师评分及答辩评分。其中指导老师评分可根据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毕业设计进行情况、图面质量、业务水平、创新能力、遵守纪律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评阅老师主要从专业审图师的角度去评分。答辩评分主要根据答辩小组对学生所设计的课题提一些相关问题,考查其设计成果是否为个人所为,考查学生对新规范、新标准的熟练程度,能否解决不同工程背景的一些实际问题,设计是否有创意等。根据学生答辩的情况由评委老师综合给出评定成绩。答辩时,教师提问后要当众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正确与否的解释,一来可促进教师严谨治学,二来给学生打分时避免盲目性;当众点评可避免印象分,保证了答辩成绩的公平、公开、公正。点评时,老师尽可能多的予以鼓励,使答辩学生和旁听的学生产生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结语 毕业设计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训,学生对设计、施工、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有了相对完整的认识,为毕业后从事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研究、 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不断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探索和思考,从而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关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训练环节,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分析了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问题;改进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在已修完相关专业课程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训练环节,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质量决定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状况,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目前存在的常见问题 1.1学生思想不重视,积极性不高。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在大四最后一学期进行,这个阶段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 仍未找到工作的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自然不足。找到工作的学生感觉毕业设计成绩的好坏对以后的工作影响不大,所以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学生对所设计内容兴趣不高,无法提高学习热情,自然就无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2毕业设计题目单一,与实际脱节。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部分以工程设计居多,多数设计题目为宾馆、教学楼、图书馆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型式过于单一、深度较浅,较少涉及钢结构、高层建筑和大跨空间结构设计。基础形式仅局限在独立基础和人工挖孔灌注桩,复杂的基础型式基本没有涉及。计算方法仍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如底部剪力法、D值法等。这都导致毕业设计与现在迅猛发展的工程实际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难以适应以后的实际工作。 1.3师资不足,水平有限。近年来学生人数的增长较快,而教师引进相对较慢,造成师资不足,毕业生人数是指导教师的十倍多,造成一名教师要指导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另外,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以外,大部分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有的教师还从事社会服务工作,这些都使得教师难以全身心地投入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2改进措施 2.1 合理选择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对毕业设计而言,应尽量选用教历长,有丰富工程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但实际情况是青年教师占较大的比例,教学经验不足,无实际工程经验。这就带来矛盾。可以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即让一名老教师带一名年轻教师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这样既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也能锻炼青年教师。 也可引入校外指导老师,由校内外教师共同指导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校外指导老师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工程意识有较大的提高,校外教师还可以在就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对青年教师自身能力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 2.2优化选题。 毕业设计题目可以直接来源于设计院的工程实际,拿来“真题真做”。目前高层项目比较多,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个高层结构的设计,基础形式也可以选用现在常用的筏板基础,不要随波逐流都做独立基础。将毕业设计与生产服务密切联系起来,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也让学生了解目前施工现场实际的经验和规程。这样对于将要走入工作岗位的同学是很有利的。 2.3重视设计过程。 根据毕业设计的要求,将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分为设计、文档撰写及成果整理三个阶段,规定每个阶段的时间和学生应完成的工作。学生在开题时就应做好进度计划,指导教师按进度计划进行阶段检查并打出阶段成绩。特别是对基础较差、进度较慢的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细致的指导和进度检查,并详细记录,以督促学生完成设计任务。 在毕业设计中,有一些关键环节,这些环节完成的质量决定了整个设计的质量。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来说,结构布置、计算模型的选取、框架计算中的计算简图、内力组合和结构的抗震设计等是整个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些环节,指导教师应该适当增加指导力度,在本阶段设计开始前针对设计过程中的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结合实际工程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点评,先不做讲解,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学生对这些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2.4规范答辩过程。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环,组织答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答辩时应重点考核学生计算内容的完整程度、计算结果的准确率、结构设计步骤的掌握程度、图纸的绘制质量、图纸表达是否准确合乎标准规范等。在提问时,应注重学生对结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现行主要规范的熟悉程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辩成绩与平时的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毕业设计,从严要求。可适当增加二次答辩人数比例,对二次答辩中仍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学生要坚决不予通过答辩。也可以邀请校外专家,这样即可以避免印象分与人情分,也可以借鉴专家丰富的实际经验,请专家从实际工程的角度检验毕业设计,为日后的毕业设计积累经验,逐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结语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学生从学校教学阶段向实际工作之间转换的最好锻炼机会,是进入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领域的开始,也是为将来独立工作进行职业准备。在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情况下,保证毕业设计任务的时间,同时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 从毕业设计的选题、进度、考核评定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力争做到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将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进一步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方案改革探索 摘 要: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内容既不能照搬原来中专的模式,也不能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压缩饼干式的处理,而应该是在原有中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方案的重新设计与改革,吸取中专教学中成功的经验,革除原有设计方法中的弊端,使其向实用性方向发展,向施工现场的实际靠拢。 关键词: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现场工作的特点,突出人才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在教学内容上,应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毕业生既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也必须以“实用”为主旨,突出其实用性与针对性。 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毕业设计内容既不能照搬原来中专的模式,也不能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压缩饼干式的处理,而应该是在原有中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方案的重新设计与改革,吸取中专教学中成功的经验,革除原有设计方法中的弊端,使其向实用性方向发展,向施工现场的实际靠拢。现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就高职高专教学中的毕业设计方案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传统毕业设计的不足 结构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定型的设计程序,形成了标准设计,被大家广泛选用。从设计目的和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设计的各种建筑物应该朝着更美观、更大方,造价更低廉,结构更新颖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大量地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这些要求对于高职高专类的毕业生来说,限于其所学知识的程度,几乎没有推陈出新的可能,只能照搬前人的经验,这样在毕业设计中只能是照猫画虎,甚至是抄袭,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首先,从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高职类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进行结构设计与当前土建类多数毕业生从事的主要工作也是不相适应的。他们分配到现场以后,主要是搞工程的施工,对正确识读图纸、测量操作技术、实验技术要求较高,而对结构设计的内容很少涉及。从实用的角度讲,在毕业设计中进行结构设计的意义不大。 其次,在现场施工中会经常搭建一些临时设施。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质量与进度,必须将临时结构设计得安全、合理、经济,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提高质量效益的目的。而这些工作依靠已经掌握的力学知识和有关规范基本上已经能够胜任。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要求,应该在培养技术型、工艺型、管理型的高职人才上下工夫,教育教学方法必须从实用性和训练性出发,改原有的结构设计为施工设计,才合乎以应用为主旨的要求。 三、施工现场的特点及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一)现场施工的特点和施工设计的特点 施工现场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施工设计的复杂多变性。施工设计具有数量多、形式多、随机性大的特点,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转 施工设计的数量多是指施工中不可预计的临时工程很多。现场的地形地貌是多种多样的,施工方案、工艺必须合理地、因地制宜地选择才能保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费用最低、进度最快、施工最安全。施工设计的形式多是指现场临时设施的种类多,可供选用的材料多。例如,桥梁施工中用到的现浇膺架、模板、支墩、抱箍、导梁、便道、防洪设施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可用的材料种类不一,有木材、钢材、混凝土、万能杆件、六四式军用梁等,这些都必须做出合理的选择。施工设计的随机性大,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施工方案,合理地确定施工工艺。 (二)现场工作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基于以上特点,对于未曾在现场工作过的学生来说,进行临时结构的设计相对而言是较困难的。如果在毕业设计中将临时结构的设计原则、方法、检算项目加以练习,重点熟悉各种规范的套用和各类参数取值等内容,是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如果再把毕业设计内容与毕业实习的内容结合起来,效果肯定会更好。例如,在桥梁实习工地看到施工单位采用的是甲方案,学生在自己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采用乙方案,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二者的优缺点,这样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路,还能使其熟练掌握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当然若能扩大设计范围,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就会一改毕业生到现场后茫然无知的状况,使其能够很快地适应现场工作。 四、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方案的改革思路 1、设计对象以工程实际招投标的最小标段为设计对象。设计内容包括标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人员、材料、机械的供应和组织,多种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顺序,进场道路设计与施工,场地布置,质量安全措施等);个别小型临时设施的结构验算;施工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评价等。 2、设计所提交的资料根据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一般应包括标准格式投标书一套(含施工组织设计的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小型临时设施的结构设计计算书;工程量计算清单;该标段中个别单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特殊工程施工方案等。 3、具体设计安排。因一个标段包含内容较多较杂,若由一人完成困难较多,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量将若干人员编为一组,分工合作,各有侧重,最后形成完整的毕业设计。 4、毕业答辩。答辩时既要考查每个学生自己的工作成果,又要考查他对自己所属小组整个标段工作的完成情况的了解程度,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改变目前的毕业设计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而改革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使其向实用性发展,向施工现场靠拢,尽可能与现有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材料设备相结合。只有这样,土木工程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才能够迅速适应现场,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
经济法课程论文:《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法改革 【摘要】 会计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既是通识教育课程,又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面临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基础法律知识薄弱,专业教师培养难度大等问题,文章从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现存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冲突问题切入,分析现存问题对会计学专业教学的影响,进而在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提出教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 经济法;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在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经济法》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内容涉及面广,教学容量大。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大多是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制度,包括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秩序法、社会保障法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法律现象、了解经济法律关系,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生产中。那么,在我们经济法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实现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在于,较之于法律专业,会计学专业学生法律理论基础较差,用案例教学法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经济法》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教材选用不符标准,教材内容不统一,能为案例教学服务的教材偏少 教材选用标准上存在着重教材口碑轻教材内容的现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经济法律现象不断复杂,经济法律不断制定和修订。这就要求经济法教材要能适应教学需要,适时修订和完善。但是有一些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或者是专用教材长时间不修订,内容编写水平虽高,但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教材到底应该编写那些内容?市场上各种版本教材无法相对统一。很多高校只能根据自己专业课程学时数来选用适合自己的教材;能为案例教学服务的《经济法》教材就更为罕见,大多教材都是理论讲授,或者有一些案例也是历年司法考试或者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专业案例,实际操作和认知性都比较差,没法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案例教学任务。 2、相关教师缺乏培养,专业性缺失,缺乏案例教学的素养 授课教师是法律专业还是会计专业更适合?这决定着这所高校的师资。经济法开设在会计学专业,配备的师资都是会计学或者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为了避免借调老师的麻烦,往往就那么顺理成章的讲授了经济法。这些教师如果没有系统学习法律或者经济法课程,很难把握经济法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很难驾驭其中的理论知识,因为经济法所涉内容繁杂、复杂和深厚。如果要讲好和分析好案例那就是更难的事情。 3、实践教学环节不鲜明,不突出,案例教学无法体现 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大都集中在会计学专业方向的实训或实践上,大多数学校根本无暇开展有效的经济法实践教学环节,就使得经济法教学的效果大大缩水,也让很多对经济法有点兴趣的学生失去兴趣。目前,大多民办高校或者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都强调实用性,开展有效的经济法实践教学环节无疑将增加这种实用性的说理。因为没有实践环节,案例教学环节的内容就无从体现,价值也就无法实现。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案例教学推行困难 目前经济法课程教学方式基本采用传统教授方法,教学方法单一。加上法律、法规本身的抽象和枯燥,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只满足于理解和记忆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把精力投放到记录、整理和背诵课堂笔记,很少深人思考,脱离实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该课程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教学手段落后表现在很多教师仍未摆脱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没能充分运用,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使得经济法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走向社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有些教师觉得案例教学比较麻烦,学生参与会延误课程的学时,课前需要大量的备课工作量,需要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等因素而抵触案例教学的开展。 三、改革的思路和构想 1、培养方案改革,体现案例教学的思路 统筹把握制定或修订教学计划,体现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应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考虑经济法课程在法律基础和财经应用文写作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考虑经济法课程需要会计的基础知识,所以要先行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三是考虑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需要。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鉴于经济法的实践性较强,可以适当放大平时成绩的分值比例,如占总成绩的40%—60%,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综合测评学生的实际案例分析处理能力。对于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可以统一闭卷考核,仅作为考核的其中一个小方面,最终以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平时实际案例分析处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材改革,为案例教学找对支撑点 近年来会计学专业教材很多,教材的选用要把握几个重要的原则:首先经济法教材必须属于经济管理专业,坚决杜绝错误的将用于法律专业的教材用在会计学专业学生;其次教材内容能及时修订,教材在其他高校反复使用评价较高;再次就是教材所涉内容。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要体现实用性,所以教学内容应有逻辑性。包括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企业法(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全民所有制企业法等),破产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市场秩序管理法(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证券法,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票据法,经济纠纷的解决。需要说明的是,以往教学没有安排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但是考虑学生考核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及在今后工作中的需要,有必要增加这一内容;最后就是尽量选用或者编写适合案例教学的教材,这些教材可以组织双师型教师编写,也可以组织校企共建教材,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教师培养改革,让案例教学方法得以推广 纯粹的法律科班教师担任会计学本科《经济法》课程教学,还需一定时间的培养和适应。他们具有法律专业基本的理论素养,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熟悉经济法律现象,但是缺乏认识会计学专业学生无法律基础的现状、缺乏理解经济法课程和会计学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所以针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讲授经济法知识,更需要教师具备会计学专业和法律专业两方面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进教师时考虑双师型教师的作用,他们既有法律专业素养也有实践案例的操作实务,将自己实际案例带进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分析法律现象的能力。 4、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是对案例教学的检验 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不能开展模拟法庭、法律宣传这样专业性太强的实践项目。但是组织观看经济法律方面的审判案例实况、参加经济法律审判庭审、开展经济法律文书写作实训、组织一些涉及经济法律内容的沙龙、要求完成一项经济法律调研报告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环节可以使课内实践环节、也可以是校外实践环节,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律的热情,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改革,助推案例教学不断探索 推行案例教学法。《经济法》涉及的法律条文十分枯燥,教师只有运用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案例式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一部分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本着“新颖、典型、综合”的原则,通过有代表性的案例来阐述经济法理念、本质、原则以及经济法的具体制度。选择的案例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故意编造,这样会降低学生的认真度。其次要正确合理的运用案例。要求列举的案例要能准确诠释相应理论知识,比如一个关于合同法的案例,却在上公司法的课程中运用,可想而知,这种运用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四、结语 进行经济法课程改革,涉及诸多方面因素,改革路程艰辛和曲折。专业教研室形成科学的改革思路,制定有效的改革措施,明确责任、步骤鲜明、保持计划、齐心合力,才能实现经济法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的推行,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或者修改、师资引进或者培养、实践环节的开设、案例教学法的推行与实施是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需要逐步推行和实施。 作者:赵联果 袁显朋 单位:西京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商贸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考 摘要: 贵州商学院是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学校以管理学为主体,经济学、工学、人文学科互相支撑、互为依托,重点打造了面向商务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生活服务业、商业信息化和大数据应用的核心专业群,形成了结构布局合理、行业特色鲜明、品牌优势明显、全面覆盖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体系。 关键词: 商贸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考 经济法基础是商贸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贵州商学院也非常重视经济法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中的地位,但由于贵州商学院的前身是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在经济法这门课程使用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本文以贵州商学院为例,对该校商贸类专业经济法课程进行了探讨。贵州商学院(原名“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组建于1952年,前身为创建于1947年的“贵阳市尚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1987年升建为贵州省商业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1月通过高等学校设置委员会投票,升格为全日制本科学校,并更名为贵州商学院。截止目前学校设有财政金融系、工商管理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会计系、旅游系、贸易经济系、设计艺术系、艺术教育系、传媒系以及社科部、基础部、体育部、职教部、继续教育部等13个系部。现有4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市场营销(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市场营销、酒店管理(2个),省级示范专业市场营销、会计、酒店管理(3个),省级特色专业电子商务(1个),首批本科专业物流管理、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市场营销(4个)。学校目前正处于由专科职业技术学校转变为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的特殊阶段,基于此,笔者认为学校对商贸类专业学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贵州商学院商贸类专业目 前使用的经济法教材体系不合理。现大多数经济法教材均是以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材体系为模板的,难免有将与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简单罗列的嫌疑。当前,学校只有4个本科专业,其余41个专业仍属于专科专业,在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如使用相同的经济法教材来构建所有商贸类专业学生的体系,势必缺乏经济法在商贸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对象、职业素养等方面差异性的深入研究。与此同时,这样欠缺逻辑性的教材体系,也将增加商贸类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无法满足该类专业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贵州商学院商贸类 专业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与学校各商贸类专业的融合度不高。商贸类学生从未接受过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知识。虽然学校已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设为公共基础课,但由于此门课程侧重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法律基础的构建作用甚微。致使经济法老师在授课时,常常需补充大量的法律基础理论及民事相关制度等基本知识,使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雷同,教学内容的专业实用性不强。 三、实践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 相脱节。贵州商学院作为贵州省一所有着近30年专科办学历史和近70年行业办学特色的商科院校,作为商贸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于贵州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创新基地,学校对商贸类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型、创新型为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而学校搬迁至新校区,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的条件,导致法律宣传、实地调研、参加庭审旁听等实践教学方式很难开展。 根据以上观点,笔者鉴于经济法课程的实用性,与社会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在充分研究学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学校目前经济法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首先,选用的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1、定位准确,针对性强。针对应用技术型商科类本科院校应以岗位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必需、实用为度”的原则,突破传统经济法教材以完整性、系统系、学术性、理论性见长的框架,同时在知识体系的编排上还应注意与商贸类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2、结构合理,实践性强。使用的教材除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基础知识与实务有机结合起来外,还应配有讨论案例及同步课后思考,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其次,针对学校商贸类专业学生的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特点,讲授经济法课程的老师对授课内容要有所区别。贵州商学院目前的商贸类专业包含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对于上述专业,劳动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制度直接涉及到学生实习、就业、日常生活消费等问题,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学以致用,这类法律知识在商贸类所有专业中均需加以介绍。而对于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税务等专业时还需分别着重介绍民事制度、合同法、法人制度、知识产权法、税法等法律制度。最后,经济法授课教师在讲到不同法律制度时,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快速地融入到工作、生活中。例如:讲到企业法律制度时,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去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也可安排学生参加相关案件的法庭庭审;涉及税法时可以聘请税务部门的相关业务人员向学生介绍税收立法、执法等有关问题。 作者:蔡艳 单位:贵州商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经管类经济法课程混合式教学 摘要: 经济法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之一,但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学习参与度低等问题,在经济法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具备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型的混合式教学,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随时随地的线上教学、灵活设计翻转课堂增加参与互动、在实践中引入模拟法庭等,即改变单一的固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实体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等多重课堂来组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经济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互动参与 在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课程中,经济法几乎都被设置为专业必修课,但是目前在许多高校的教学实践中,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理想,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学习参与性低等问题,课程“鸡肋”性质凸显。随着教育技术信息化和互联网工具的普及,大学生是率先接受并积极应用的群体,针对于他们的教学活动更是亟待改变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传统的授课模式,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多元互动、自主学习、依托技术成为当前高教中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热点,其中“混合式教学”便代表了目前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念 混合式教学最早于2002年由美国学者斯密斯•J和艾勒特•马西埃提出,将E-Learning的纯技术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理念相结合,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给出了更通俗的定义: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既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形式、互动讨论形式,也有学生课前课后的网络自主学习和集体实践环节等,既有教材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有网络资源的搜集,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最终能让学生达到深层次的泛在学习状态,即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普适学习[2]。混合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设计中要变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既体现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不忽视传统教学的功能,又要构建新的课堂平台,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混合式教学应用在经济法课程中的优越性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面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经济法课程在教学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上都不同于法学专业,但至今普遍的教学方式还是教师“灌输说课”,虽然加入多媒体、案例教学等,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仍然欠缺,经济法课程性质与授课对象等决定了混合式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有良好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一)有助于解决教学中学时紧张的普遍问题 在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中,经济法是唯一的法律课程,因此被赋予了过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的法律教育都被寄托于此课程,经济法内容本就繁杂,涉及多个领域的部门法,而为了向这些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目前几乎所有面向经管专业的经济法教材都又加入本不属于经济法范畴的内容,诸如合同法、诉讼仲裁法、甚至民法总论的内容,教学章节“臃肿不堪”,教学时间却只有50左右课时甚至更少,面对完全没有法律基础的经管专业学生来说,学完所有章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引入混合式教学,则可以把一部分教学内容转移到“线上”进行,或者让学生提前预习,节省课堂讲授时间,或者直接让学生课下自学,只需在线提交接受教师的网络评价检测,这种多重课堂的同时学习,可以缓解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量,同样学时下可以达到更多的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效率。 (二)有助于解决教学中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 法律课程尤其是经济法都会面对制度更新的问题,我国目前快速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决定了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法的相关制度内容(比如公司、证券、社会保障等方面)会更新较快,而教材往往有一定滞后性,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某些章节不能依赖教材、内容需要修正的现象,而开放在线学习则无须顾虑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从网络中获得最新的法条、资讯,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为教学所用,能有效减少教材内容的滞后单一,海量的网络资源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信息量和最新的知识视野,对学生来说时效性与生动性兼具。 (三)有助于解决法律课堂中案例教学事倍功半的问题 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法律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案例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环节的设计、时间的把控等都是需要教师考虑的因素。传统教学中,案例及问题一般选自教材或参考书籍,课堂上对于案例的陈述和熟悉就要花去一定时间,且案例往往老旧。而加入互联网工具,则教师可以事先从经济法的案例数据库或直接网络搜索最新的热点案例,按章节师生共享,上课时教师甚至无需事先准备,随机调取,或者要求学生课前了解数据库中某案例,课堂时间直接开展讨论,完成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更新补充案例数据,可以将社会热点、最新典型案件纳入其中,改变传统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耗时耗力事倍功半的局面。 三、构建经济法教学中的新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是目前高教研究中的热点,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其适用仍应因课而异、因人而异。经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更强调的是应用性和启发性,避免过多抽象的法律原理的研究,针对目前经济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教学欠缺、课程内容设置不当等问题,引入新型的混合式教学,即改变单一的固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实体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等多重课堂来组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既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和监控作用,又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热情,增加教与学各种形式的互动。 1.利用网络工具,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并重。 混合式教学的亮点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教师在实施课堂传统授课的同时可以开拓另一阵地,利用手机APP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随时学习。如今已有不少高校购买网络平台产品供教师登陆使用,教师把经济法中的热点案例、重要原理、可以由学生自学的内容,用文字或微课的形式放在平台上,或者把教学内容分章节和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程,要求学生课下点击学习,教师布置作业和任务,学生要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平台上,教师应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监控学生登陆时长、点击次数、提交作业等进行评测和排名,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个人微信公众号或APP应用的方式,打造互动平台,把所需讲授的知识点或者是与经济法有关的案例视频、法律动态、学术研究做成专题,推送到手机客户端,学生只要关注该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学习查询,并且可以和老师实时语音或文字沟通,便于提问和答疑,师生互动相较于传统更为便利和频繁,对于教与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加学生平时的碎片化学习,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深层次的作用,可以模糊传统课堂界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桎梏,构建课上课下随时随地学习———即泛在学习理念。 2.实施翻转课堂,增加互动参与。 翻转课堂的理念最早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教师提出:即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师生解答疑惑、汇报讨论的过程,即形成了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3],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典型体现。经济法课程自学性较强,又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因此比较适合尝试翻转课堂。首先,教师把本次授课的知识点讲解通过各种形式制作,或者让学生自行搜索下载相关资料,让学生提前在线学习,这些学习资料可以是教师自己的课件、录制的微课,也可以是网络开放搜索的教学资源、案例视频,对于抽象枯燥的法律原理通过各种形式更加生动、通俗的传达,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进入到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不必再重复理论,提出本课要解决的任务即实践案例,可以让学生对照理论尝试适用法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层次,案例先易后难,学生可以分组也可以单独陈述自己的判断和理由,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扮演旁听者和节奏的掌控者,必要时给予启发或者发起辩论,在知识的反复陈述和观点的反复碰撞中,尽量由学生自行得出接近正确的结论,最终教师回答疑问,强调教学的重点并布置下次翻转课堂的资料。当然这样的翻转课堂效果如何,关键还是教师应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课堂讨论中题目的设计、讨论模式的选择都应事先考虑,并预想整个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 3.在实践课堂中引入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作为法律实践教学的常见模式,在许多法学专业里普遍设置,但在非法学专业中应用较少,在此加入模拟法庭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都是很好的途径,也能够间接督促学生掌握相应实体与程序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能够达到教学效果的生动方式。在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开设模拟法庭需要注意面对几个问题: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法律实务经验和法律原理知识,从模拟审判的案例选择、诉讼流程、法律适用、分组讨论、评析总结,都需要教师事先作出周密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师是模拟法庭活动背后的主导,把控好节奏和时间,在庭审中如果学生出现错误、卡壳等问题时,可就地分析纠正。其次,给学生充分的庭前准备。因为是非法学专业,学生应提前熟悉诉讼流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法庭旁听或者播放庭审视频,也可以布置学生事先从网络平台自行查找学习,在案例选择上可以选择经管类学生较为熟悉的公司企业、合同类的典型案例,若有教师本人经历或者的案件则更合适,对于案例涉及到的理论和法条,学生应理解熟悉。第三,角色分配的问题。鉴于模拟法庭参与人员毕竟有限,在角色分配上尽量做到全员参与,避免一部分学生只能旁听的局面,可以设置调解程序、一审、二审程序,每段程序换不同的同学[4],增加第三人、证人、鉴定机构、律师助理等出庭人次。最后,教师应注意庭审结束后的总结评价环节。从程序操作、司法文书、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和纠错,并给学生打分评级,作为课程考核评价依据之一。 四、结语即反思 总之,在经济法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教与学和谐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其具体的教学方法还可继续探索尝试,但是显然不管如何这种教学活动的成功,都需要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和设计,也需要依靠互联网软件技术,这对于教师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教师不光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与时俱进的学习教育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实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另外值得思考的是,针对于经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其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混合”应该并不仅仅是线上和线下两种学习形式的结合,即便线下,实践中也可以拓展不同类型的课堂和手段;而对于互联网,不管何时网络资源和各种平台之于教学只是工具之一,依赖或是拒绝都不是明智之举。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备受推崇告诉我们,教学者应该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教学环节、培养目标、实践应用等各方面,打破过去孤立、固化、单向的形态,构建更加开放、更加注重学生个性、更加有利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 作者:王一帆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会计经济法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 《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应被忽视;任课教师应当在《经济法》课程第一堂课上对学生强调《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对《经济法》课程有清晰的认识。《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会计各类资格考试的内容为基础,并与其他的课程如《税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相衔接。 关键词: 三本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 一、《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被忽视 《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各类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从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开始,就注定了与《经济法》课程一生相伴;《经济法》课程贯穿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生涯的始终,《经济法》课程能决定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生涯的高度。会计专业的资格考试,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这五个层次中,目前有四个层次需要考试《经济法》课程,即: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经济法》课程是必考科目,只是在不同层次的考试中,名称不一样而已。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名称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在初级会计师考试中,名称为《经济法基础》;在中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名称为《经济法》。由此可见,《经济法》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经济法》课程能决定会计职业人员的执业质量。会计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会计职业是“在刀尖上跳舞”的职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会计岗位是社会上所有单位不可或缺的工作岗位,会计人员每天在与数字、金钱打交道。很多单位存在的违法乱纪现象,均需要通过会计岗位进行账面上的“合法化处理”。众多会计从业人员,或者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或者出于法律观念淡薄,或提供虚假的会计证明、或疏于履行该有的监督之责,使得违法乱纪行为屡屡得逞。因此,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具有娴熟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法律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讲,经济法律知识能决定会计职业人员的执业质量和职业生涯。与《经济法》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形是:《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却被实实在在地忽视了。《经济法》课程重要性被忽视的体现就是课时的缩减。笔者曾在多个三本院校做过调研,《经济法》课程的课时被缩减是众多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共存的现象。 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一)任课教师须在《经济法》课程的第一堂课上对学生强调该课程的重要性 虽然每所三本院校均会在新生入学后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但是入学专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众多三本院校将《经济法》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或者第四学期。经过一年多的大学生活,学生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专业出路、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很多学生也已经参加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开始筹划初级会计师以及中级会计师的备考事宜。此时再对学生强调《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相信学生会有切身的体会。更有甚者,不用任课教师强调,学生自己也会明白哪些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笔者从事三本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已经5年有余。在笔者的《经济法》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带着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复习资料,并在课间休息时间向任课教师咨询不懂的题目或者知识点。因此,任课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强调《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要比在入学专业教育时强调《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其效果更加明显。 (二)任课教师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笔者曾经在武昌工学院和武汉工商学院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的看法惊人的一致:《经济法》课程理论高深、内容枯燥,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对《经济法》课程产生如此误解,责任在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讲授的内容空洞,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任课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任课教师自己没有理解知识,又如何让学生理解知识?又如何向学生传授法律条文如何应用?有的任课教师上课就是念PPT,以至于学生戏言:《经济法》老师就是念经,《经济法》课程就是催眠。其实不然,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经济法亦然。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经济法也应该很精彩才对。因此,作为《经济法》课程的任课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是第一要务;运用自己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对《经济法》课程产生兴趣则是《经济法》课程任课教师的迫切现实。 三、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讲授内容需要厘清 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经济法》课程的考试内容各有不同、各有侧重。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制度有: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规制度等。在初级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基础》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制度有:经济法概述;劳动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等。在中级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课程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制度有:经济法概述;公司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商业银行法律制度;保险法律制度;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担保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其他法律制度,如专利法律制度、商标法律制度等。在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课程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制度有:经济法概述;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权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票据与支付法律制度;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等。三本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会计资格考试的内容为基础,与其保持一定的衔接。鉴于会计专业已经专门开设有《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税法》等课程,《经济法》课程的讲授内容就无需再涉及财经法规、税法的内容;《经济法》课程应以经济法概述、企业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等为主要内容,适当兼顾初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基础》以及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的内容,以培养初级会计师为主要目标。 作者:张荣健 单位:武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案例教学经济法课程优化 摘要: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教材的具体事实与经验作为讨论的依据。在经济法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协助学生进行问题回答、倾听、回应挑战、鼓励学生发言、问题解决的引导、预定假状况,最后并能归纳与总结,是多重角色扮演者。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经济法;高职院校 1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1)提高经济法的教学质量。 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很多教师会选择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但也只是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不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再迫使学生依靠记忆力记住枯燥的法律条例,通过真实案例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切身体会案例分析的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经济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 (2)贯彻经济法的教学理念。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主要是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生动的经济案例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经济法相关的知识内容,改变了传统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经济法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有利于教师深入贯彻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教学理念,促进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 (3)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对经济法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依靠强行记忆的模式,不会重视理论知识的本质和内涵,不能透彻分析和理解经济问题,无法将经济法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勉强学习,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学生在进入工作阶段之后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不足,制约了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在对真实经济案例进行剖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方式,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表达个人对案例的想法。由此,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2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 (1)案例选择。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的前提是正确选择教学案例。教师获取经济案例的渠道较多,包括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教师在看书看报的过程中要注意摘录与经济法相关的案例,在收看与经济法相关的电视节目时也要注意记录有利于实施课堂教学的案例,例如《今日说法》、《法制进行时》和《经济与法》等。教师在收集案例的过程中可以将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筛选出来,为教学准备积累案例资源。 (2)案例展示。 教师在课堂上将精心选择的经济案例向学生展示,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带着疑问深入分析案例内容,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拓展思路。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支持,将案例以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和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案例展示的真实性与生动性。视频、音频等教学素材能够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案例情境,从根本上提高案例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在业余时间喜欢观看的经济法电视节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作为课堂案例辅助教学活动的实施。 (3)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是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该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回顾和理解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又能够使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当学生面对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时,第一反应是被案例吸引,紧接着提出各式各样的开放式问题。教师通过将学生问题的整合、分类,与教学案例中的经济法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总结出案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再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 (4)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关键部分,更是学生参与程度最高的教学环节。课堂讨论可以包括全班共同讨论和分组讨论两种模式。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评价者,一是要注意观察学生分组讨论的情况,对于偏离案例的讨论要及时引回主题;二是在小组代表发言时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反思 在案例选择方面,由于目前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教材并没有完善的案例配套,即使教材中有些经济案例,也仅仅限于文字描述案例,甚至案例已经过时,不在适用于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案例明显不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准备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在学生学习方面,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与学生处在相互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及时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防止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师教学方面,高校要注重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或者以轮岗方式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使教师能够充分适应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尤其是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注重的是案例分析的实践技能提高,理论知识教学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培养了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瓶颈问题。 4结语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由此,高校要加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也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精心准备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作者:李菁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经济法课程论文: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面向学生专业广泛,课程内容涉及面宽,与法学专业相比,教学目标具有差异。当前,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基础薄弱,对课程认识不足,教师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因此,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经济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合理设置经济法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之间存在多方面的联系,如两门课程在名称上相同,在内容上也存在一致性和共通之处,而且往往都是由法学专业的教师教授。但是,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相比,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学生所涉专业广泛,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宽 应用型本科高校吻合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财务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及电子商务等经济类专业都开设了经济法课程,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非常广泛。经济法课程体系本身比较庞杂,涉及到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商法、行政法、诉讼法等知识,虽然从理论深度上讲要求不高,但其所涉及到的内容甚至超过了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 (二)与法学专业相比教学目标具有差异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能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而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从事法学研究或法律实务工作,决定了两个专业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首先要培养经济类专业学生的经济法律意识,在具体的经济实务工作中增强守法、用法意识,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理念;其次,在课程内容上,要注重增加知识面的宽度,降低理论深度,将课程目标定位为使学生“懂”法“、用”法而不是“精于”法“、研究”法。 (三)要求教师具有法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复合型知识体系 授课教师应在扎实法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熟悉经济、管理等经济学领域的知识,将经济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融入经济类专业学生所熟悉的经济专业知识体系内,既可以解决学生学习经济法入门难、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经济类专业培养通经济懂法律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认识不足 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客观层面来看,经济类专业学生欠缺法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背景,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内容理解起来相当吃力,结果使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兴趣;从主观方面来看,有些经济类专业学生并没有把经济法当作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看待,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 不同的经济专业对经济法知识的内容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应该各有侧重。如市场营销专业,除了要重点学习市场规制法方面的重点内容外,还需要着重介绍民事制度、合同法、广告法等法律制度;财务管理或会计专业,则应当着重介绍财政法、税法、会计审计法、票据法等法律制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及教师却忽视了不同经济类专业学生对经济法知识需求的差异性。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实效性 理论传授是传统经济法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现行法律规定的解释和阐述,只注重教材上的理论内容,不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师的“满堂灌”使得教学过程沉闷乏味,即使偶尔组织一些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也是教师分析为主,经济类专业学生因为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法律思维而无法参与,不能形成良性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正确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使经济类专业学生在通晓经济法律的基础上,具有分析和处理经济活动中法律事务的能力,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对经济法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经济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教”“学”并重,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经济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思考能力和探索实践能力,最具实效的途径是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案例素材的选择,同时考虑到经济类专业学生贫于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要对案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作一定的处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展开讨论,寓理论于案例之中,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根据专业特点恰当选取和处理教材,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在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选择,选择教材的时侯,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合理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选择、有重点地设置教学内容,关注不同专业对经济法律知识需求的差异性。授课教师要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程设计与专业结合紧密,能够在有限的课时里将最需要的、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三)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教学法中,教师应善于置疑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掌握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授,为学生系统地获取知识提供保障。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多媒体设备,将有关经济法的新知识、新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在经济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要合理安排内容,科学把握每节课的课程容量,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接受知识的时间。生动的案例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可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的感性认识。在案例教学法中,选择恰当的案例是很重要的。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案例选择,围绕专业特点尽可能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同时要对案例材料的内容和难易度作必要的处理,循序渐进地对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讨论教学法由教师给予启发性的提问,以引导学生的思路为主。但是讨论法的运用除了需要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之外,还需要充裕的课时,并处理好学时过少和教学进度的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组织和引导对问题的分析,及时总结学生讨论的核心和重点,使学生的讨论有始有终。 作者:王艳 单位:长治学院法律与经济学系 经济法课程论文: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 经济法概论作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内容极其繁杂,且难以掌握,相应地,授课难度就比较大。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种有效措施,本文将通过分析该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必要性,提出该门课程在教学中的创新探索。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经济法;教学方法 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多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以经济法教材作为授课的唯一基础,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追求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都无遗漏地讲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师生在课堂上的有效交流和互动,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笔者认为:在经济法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目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 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经济法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必须认真对待。但面对如此枯燥的课程,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学习效果较差。就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效果欠佳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让他们学习单纯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法律条文有相当大的难度。经济法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但教学学时较少,有限的课时无法容纳经济法浩瀚的内容,任课教师因学时过少和教学进度的压力,往往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但学生基础弱,听不懂,就会觉得这些法律条文枯燥无味,抽象无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必然无法令人满意。 (二)传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阻碍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一直影响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体制,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试这个中心而展开,学生的任务主要在于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让分数来作为测评师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传统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考高分,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经济法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课程,它对教学要求比较严格,离开具体实践,理论会显得抽象、空洞、枯燥,无法将理论阐述得透彻、准确到位。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身业务能力提高而进行。特别是针对高职学校的学生,更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意识,就可以更好地实践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形成必要的职业技能和养成正确的职业观念。例如,在讲完了企业法和公司法这两章后,结合学生就业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如果自主创业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企业形式?大学毕业以后参加工作,很多学生会选择租房子,那么在签订租房合同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果发生了合同纠纷,应该如何处理?因此,在讲授合同法这一章的时候,所选取的案例不光要让学生有兴趣,更主要的是使他们重点了解合同的订立、解除和发生纠纷时的解决途径,建立起自身的维权意识,掌握好维权的方法。因此,真实的并相对容易理解的案例可以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中风险的了解,使他们运用已有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组织实施 (一)精心设计组织案例 案例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结合高职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的事件,源于实践。教学案例必须源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在编写和选择案例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使教学案例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最终使学生能够把在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 2.案例内容要跟教学知识点相吻合。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备课,要根据所选案例的主题,将案例的内容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辅相成,方能起到预想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在确定了教学使用的案例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教师在介绍案情后,提出有关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法理论和有关法律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可分小组讨论,也可以大班讨论;可以先合后分,也可以先分后合。通过大家的群体智慧力量,将案例分析得多样化、透明化、观点全面化以及方法周全化。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案例的选择应重视符合“三实”(实战、实用、实务)带动“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要求,尤其要重视一个“实”字,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可以有实际作用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及探究欲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常见的案例分析法有三种:列举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例法。 1.列举案例法。是指在授课中,教师为了更具体形象地阐述重点难点而列举一个或一组典型案例,列举的案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也可以是为教学需要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修改后的案例。比如,在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时,我会让学生关注一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这个节目里面的案例都值得大家去深思,而且通过电视把整个案例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讲评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内涵,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可以使用电化教学方式,比如播放民事审判的录像片,边看边讲评。 3.讨论案例法。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某一主要章节讲授完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需要事先准备有针对性和难度的案例。可以采用分组研讨、课堂上辩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分析学生的讨论思路是否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是否得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想充分实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就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而言,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础,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从头讲到尾,也不宜将整个课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 (二)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环节的关系 案例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环节,也不能与其他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环节重复,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以提高会计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在案例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组织案例讨论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尽力营造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讨论以及乐于表达自己的判断和看法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作者:方英 单位: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经济法课程论文:经济法课程教学问题反思 摘要: 经济法是我校非法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从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反映来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问卷调查,考察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从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目前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经济法教学;问题反思;解决路径 经济法是高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经济法无论是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开设的目的均为使学生通过学习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法律规定,掌握市场经济运行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能够在将来本专业的实际工作中解决相关法律问题。这种培养目标的设置符合目前高校提出跨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很多高校普遍重视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工作,也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我校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由政法学院教师担任,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如进行经济法精品课程建设、出版了两本经济法教材,但由于学生法律基础、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的限制,目前在经济法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今后经济法教学工作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掌握仰恩大学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笔者对13级和14级的会计、工商、财管、物流等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同时针对个别问题对学生和授课教师进行访谈。问卷和访谈的内容涉及教材、学生、教师、教学方法等课堂教学要素。 一、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目前,仰恩大学非法学专业中开设经济法课程的有工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等共计6个管理类专业。从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经济法课程较受重视,均被设为专业必修课,总课时为48学时。近三年来,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教材均采用政法学院老师编写的教材并由该学院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经调查,经济法课程普遍受到非法学专业学生的重视。2014级和2013级的管理类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9.44%的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对自己重要,只有10%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对学习经济法的目的,绝大部分学生也形成了积极正面的认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90.22%的学生认为学习经济法有利于将来的就业及自身权益的保护,只有9.78%的学生认为学习经济法是“学校规定必须上”的事情。笔者于2014年参加福建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的经济法学教学研讨会,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嘉庚学院等12所省内高校的教师代表进行了经济法教学情况的交流。相比其他高校,仰恩大学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有自身特色:一是使用自编教材。当其他与会高校代表还在讨论计划出版适用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材时,我校政法学院已出版了两本适用于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教材,《通用经济法》和《实用经济法》,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而后者是在完善前者的基础上,为我校非法学专业本科生“量身定做”的经济法教材。二是重视经济法教学。目前我校非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把经济法放在专业必修课里,而与会的绝大部分高校的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性质定为选修课。三是经济法的教学契合非法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例如管理专业的“三创精英班”的经济法教学,紧跟“三创精英班”专业课的教学,强调经济法的教学也要为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优和创业人才培养服务。 二、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有一定的特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 (一)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一本好的教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目前,我校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是学院老师编写的专为经管类专业使用的经济法教材。这本教材虽然注意到了法学专业与非法学专业在学生的法律基础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注重实用性,但在内容上仍有不足:一是只考虑了一般教学需要,而没有具体的专业针对性,即没有跟授课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起来。二是落后于现实生活。由于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在进行调控经济时出台了大量的经济政策,而且随着国家发展方针的调整,经济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但这些经济政策及其变化不能及时反馈到教材中。 (二)教学内容没有专业针对性 正如上述所讲,我校非法学专业使用的经济法教材充分考虑了非法学专业的一般教学需要,在内容安排上不限于部门经济法,还包括民法、商法的一些内容,体系庞大而丰富。那么我们授课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是如何选择教学知识体系的?笔者收集查阅了学院担任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师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案,发现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按教材编写教学大纲,把教材所有内容都列入教学大纲内,不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原则———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要求;二是不同专业,包括经济、工商、市销、会计等专业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案,而没有注意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和对本专业领域法律知识需求的不同;三是同一教师在不同时期担任不同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仍然使用同一教案、教学大纲,完全忽视了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法律、国家政策的变化。上述问题归为一点就是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即没有根据授课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在专业领域对法律知识需求来确立教学知识体系,而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后果有二:一是难以在有限时间(54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二是难以实现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所承担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课程的任务。 (三)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在经济法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分别占到100%和74.46%。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得知,讲授法主要是针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注重法律概念、原则的讲解。这不容易引起没有法理、民法等先修课程基础的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容易变成满堂灌,最终使学生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是法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法。从调查结果来看,老师们也注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对于案例教学认识不足,所选取的案例有的比较简单,主要用来说明概念、分类等简单的知识,使案例教学变成了举例说明;有的案例过时没有时效性,远离学生生活;而有的案例涉及问题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达到通过案例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目的。 (四)授课教师缺乏相关经管专业知识背景 经济法课程具有“经济性、政策性”,内容丰富,且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法学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目前我院担任经济法教学任务的老师都不是经济法专业的,同时也无经济、金融、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在知识结构上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经调查,这些任课教师均反映,当讲授涉及其他专业领域的法律制度,如税法、金融法、财政法等时普遍感到困难重重。如果老师上课都讲得吃力,可想而知,学生也会听得吃力,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实现应有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对经济、金融、会计等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五)学生欠缺经济法先修课程知识,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此次问卷调查表明,非法学专业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兴趣还不够高,只有27.17%的学生喜欢上经济法课,63.04%的学生对经济法课兴趣一般,还有7.07%的学生不喜欢经济法课。授课教师在学院教学座谈会上对经济法教学情况的反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活动参与度低等)也印证了问卷调查结果。从学生角度,分析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缺乏经济法先修课程知识。虽然非法学专业学生在大一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该门课程的法律基础部分内容较少,只对我国法律体系作简单介绍,内容上远比经济法课程的先修课程———法理、宪法、民法、行政法和刑法粗略。所以思修课中的法律基础的教学仅为一般的普法教育,而不是经济法课程的先修课程的学习;二是对经济法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否认经济法专业必修课性质,把经济法的学习当成了普法教育,忽视了经济法课程已成为非法学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基础性课程的作用;三是学习方法不当。经调查,41.18%非法学专业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基本只有课堂的听课,21.57%有预习,28.10%有复习和17.65%有看辅导书。即使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79.89%的学生承认只能完成部分。上述原因造成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有畏难情绪,进一步降低了对学习经济法的学习兴趣。 三、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教学知识体系 正如前述所讲,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存在不足,不能完全按照教材来授课,同时经济法课程的课时不超过54课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需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知识体系。在确定教学知识体系,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根据授课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经济法教学目标。我校办学定位是教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立足于培养本专业领域内的应用型人才,要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经济法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的法律问题的实务能力作为经济法课程目标。其次,要根据具体专业的经济法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知识体系。如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以重点讲授与工商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如公司法、合同法等。会计专业的学生,税法、财政法、金融法应重点讲授,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应当作为重点章节等等。再次,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经济法基本理论部分要保留。最后,还需要处理好经济政策与经济法规之间的关系。国家在管理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出台相关经济政策,如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等。这些经济政策有些是贯彻执行经济法规的,有些则与现有的经济法规相矛盾,这需要授课教师作出解释,以免使学生产生混乱。对相关法律的立、改、废情况也要关注,及时补充相关法律知识,不断更新教学。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教师在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正如前述所分析,这两种教学方法均有不足的地方,其实“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经济法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讨论法、参观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要相互协调和配合运用。在上述多种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要加强实践教学。早在199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就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1世纪高校教育也提出了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也与我校的应用教学型的办学定位和各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同时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需要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按照现代教学理论和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①,而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呢?授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做好案例教学。 正如调查显示,案例教学是我们在经济法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做好案例教学,要做好三个环节。首先要精选案例。在选择案例时:一是尽量选择综合性案例,内容能涉及到某章或某几章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如果过于简单仅涉及某个法律概念而没有难度,难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二是选用法院公开的与授课学生专业有关的案例。这种已经法院判决的案例有三点优势:(1)真实又与专业有关,学生有熟悉感,能引起兴趣;(2)附有判决,通过判决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实务中法院对法律规定的理解以及法律原理的运用(如泸州二奶继承案);(3)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司法案例,若发现判决与原理不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这种不一致究竟是理解的错误还是原理本身的问题。三是在选择案例时,还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由于法律的修改,有的旧判决已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了,这种司法判案就不能再使用。其次,导入案例。案例既可以在新知识讲授前引入,由此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在新知识讲完后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结合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站在不同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只作指导,不给答案。最后,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及法律规定点评案例。 2.采用模拟法庭教学。 选用典型的经济法案件,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在法庭上运用经济法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实践教学方法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是比较新颖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措并举,完善教师背景知识结构 教师的教学素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素质。在专业素质提高方面,作为担任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法学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作为法学专业教师,往往缺乏的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法学专业教师如何提高这方面的知识?笔者建议,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看书或网络教学视频学习,如MOOC等。还可以去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旁听相关经济管理类课程,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关心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了解当前经济生活热点问题,敏锐捕捉经济热点事件所包含的经济法律制度问题,把涉及相关经济法律制度的经济热点事件引入教学中。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到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①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做好经济法教学很重要。学习兴趣既可以是学习的原因也可以是学习的结果。对于授课教师而言,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产生对经济法学习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经济法的意义,明确经济法的教学目的就是学习有关经济的法律知识用以解决经济管理领域的法律问题,这有助于将来的就业工作;其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授课,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很难让欠缺经济法先修课程基础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表格、动画等技术展示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授课内容,容易有成就感,自然就会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效果的提高,除了要解决上述主要问题外,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完善经济法课程的考核。单纯依靠期中、期末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过于简单,也不科学。应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平时考核,包括出席、回答问题、作业、课堂讨论等,既要考核理论能力也要考核实践能力。二是合理安排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时间。目前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的课程排在大二上学期,这种安排不尽合理。因为经济法的教学内容要与授课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而这时候授课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基本还没开始,既无本专业知识又没有专业意识,这必然会影响到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最好安排在本专业课基本学完之后。 四、结语 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积极有效地解决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文对我校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课堂教学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构建合理的经济法教学知识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路径来解决。上述路径的采用,要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使经济法课程真正为非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基础课程的作用。 作者:王晓丽 鲍莹玉 单位:仰恩大学 经济法课程论文: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经济法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财务会计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经济法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本领,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理念,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经济法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职业性。经济管理类学生就业于营销类岗位上需要掌握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知识,在工商管理就业岗位上需要掌握企业法、合同法、劳动保障等法律知识,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重点掌握公司法、工业产权法、合同法等。因此,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相关能力”和实践能力应当成为《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重点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名担任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教师,与课程组的其他教师一起,希望通过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适应将来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经济法课程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经济法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针对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将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必需的知法、守法、用法的本领和基本的法律意识,以及从事企业相关法律实务的基本操作能力,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经济法律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出实用、够用的原则。教学内容涵盖了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中需要具备的经济法知识,每个教学内容的内容设计,都是根据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做到按需施教,培养学生在企业经营、合同交易、市场竞争等方面相关法律实务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够运用相关法律解决工作岗位上的有关问题。在有针对性的同时,还注重法律内容的普适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基本素质。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授课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边练;方法上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既有理论教学也有案例教学、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学生参与性的教学。通过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开展理论教学,推行与职业能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既能学习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又能真实感受到经济法在提升职业技能以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经济法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一)课程内容改革 经济法课程涵盖的内容多、涉及面广,加上课时有限,应当根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作用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课程目标细化课程各单元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布局课程知识点、重难点与能力点,并规划教学资源。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二)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实物展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1.加强互动式、参与性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选取典型、适合的案例,或用于导入学习任务,或在课堂讲授中举例,或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案例应当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现实性。最终教师应组织学生并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挥团队合作作用,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现学现用。 2.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 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和工作任务,让学生进入角色,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技能训练。例如让学生模拟创业过程中的企业形态选择,制定或修改公司章程,或者签订合伙企业协议。在商务谈判中或者经济生活中起草合同,修改合同条款等。起草在经济诉讼活动中的起诉书、答辩状;以及在就业过程中签订就业协议。这样的课程实训环节设计,相比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会更感兴趣,既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了经济法律知识,又锻炼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活学活用。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运用集文字、声音、动画、图片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微课、视频录像等形式的课程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案例资料、习题集等共享在平台上,启发和诱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外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考核方法改革 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决定了经济法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经济法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因此,传统的重理论知识考核、单一的闭卷试卷不应当成为考核方式的首选,而应当综合运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强对过程的控制。例如,评价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参与力度以及实践环节的参与度;各单元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期末还可以采用开闭卷相结合、小论文、课程报告、口头答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法律运用能力。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实训环节情况等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注重教学过程考核的权重,降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对经济法课程提出了实践性、职业性的要求。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应当坚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艳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论文 一、经济法课程的内容 一直以来,经济法被学界戏称为“大杂烩”。法学部门的划分,一个主流的标准就是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而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和其他学科存在一定承担的交叉,比如经济法主体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经营主体、消费主体和社会中间层,其中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涉及行政法内容,作为经营主体的公司涉及商法内容,作为经营主体的合伙企业涉及民法内容。而作为经济法重要内容的劳动法又与社会保障相重合。经济法作为国家调整经济运行的法律规范,其内容十分庞杂,包括总论、经济主体法、市场规则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且不像民法、商法那样法规集中,仅作为土地、水、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土地部分就包括《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于经济法课程本身的特性,不同专业的教师应当对经济法的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与专业相呼应,有的放矢。以笔者为例,笔者在给法律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时,必须做到紧扣司法考试,面面俱到。由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民法和商法基础,所以经济主体法重点讲授社会中间层,社会保障部分重点讲授劳动法,其他内容简单介绍一带而过,市场规则法重点讲授,宏观调控法选择讲授。而笔者给会计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时,往往围绕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主要集中介绍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等内容。 二、会计专业学习经济法课程的问题 笔者作为专职老师长期活动在教学第一线,为我校医事法律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笔者曾受邀给其他院校的专业比如会计专业教授过经济法,在讲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其所有的课堂设置都应当围绕着专业本身来建设。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专业设置了什么课程,课程在不同学期具体安排,所设课程对这个专业有什么意义,这门课程要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教学效果,都应当是学校预设好的。所以,在讲授前首先应当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根据其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授课内容。而一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并不明确,笔者在受到一次民营学院的教学邀请时,为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向其教务部门详细询问授课专业、授课学时、相关课程,而其教务部门觉得奇怪,他们认为只要是同一课程内容应该是一样的。 2.法律基础欠缺 笔者受邀给其他院校的会计专业教授经济法时发现,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十分陌生。过去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是分别设置的,《法律基础》在高等院校中的时间安排一般是30-40学时,而2006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大高等院校将这两门课合二为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据统计授课时间还是30-40学时,以我校为例,总学时48学时,但理论课时仅有32学时,而法律基础部分一般是8-10学时,类似基本的普法教育,所以学生大都只了解一些皮毛,对专业法律知识所知甚少,没有积累法律语言,更没有形成法律思维。笔者在讲授经济法时发现,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提到的法律名词十分陌生,光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名词就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十分紧张。 三、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 笔者认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于专业的特殊性,在经济法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1.确定教学内容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法是工具,学生应当灵活掌握未来职业过程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了解基本的规范,处理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经济法是开启未来职业资格的“敲门砖”。我国对会计职业资格有一定的要求,无论是初级会计职称还是中级会计职称,甚至高级会计职称、高标准的注册会计师等,经济法都是其中必考科目之一,不容回避。比如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需要考两门,其中一门就是经济法基础。由于学时有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较为紧张,整个课程围绕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以在章节中介绍重要知识点的形式进行,通过真题和练习题的辅助加深记忆。在教授中按照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大纲安排章节内容,今天包括总论、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反垄断等内容。 2.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相应的授课对象,应当明确本课程的讲授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首先,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法律条文。针对大量陌生的法律词汇,了解其基本含义。对复杂的法律条文,不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么规定,只要知道是什么即可。其次,培养基本的法律思维。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案例教学,要求学生面对具体的案件,有独立的分析和解答能力。最后,有基本的实践能力。例如:能够制作简单的合同,懂得基本的劳动权利和维权路径。 作者:连婷 单位:辽宁医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经济法实践课程改革初探 1经济法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经济法作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所有工程类专业的选修课,是高校中开设最广泛的法学课程。为了能保证完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经济法课程体系,形成以日常实务性教学内容为主,将真实案例纳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演练,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有效配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在独立学院已经开始的“3+1”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规定,针对不同课程模块,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的前后续课程,修改、制定适合不同专业使用的《经济法学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保证经济法整体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力求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体现出广泛性、开拓性和前瞻性。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部门,具有较强的时势性、开放性及回应性,理论体系包含了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与传统的法律部门相比较,经济法体系化程度与规范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2经济法实践课程改革前期工作 2.1根据“3+1”模式修订经济法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所谓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传统的三年半理论课程和半年的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改成三年时间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等课程的教学,一年的毕业实习及论文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七八学期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特殊性,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全面,又要保证实践环节切实可行,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七学期增加了法学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其中经济法课程实践环节占有大部分比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把实践环节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是一个单独授课、单独考察、相对独立的实践体系。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本校的实践条件,利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实践调研报告;聘请法律实务专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邀请他们实质性地参与学生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工作等培养工作。 2.2重构课程体系,制定新的实践教学大纲 新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必然要重新修改教学大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侧重于实务能力的培养,既要掌握扎实的法学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实务的理念,将法学原理与法律实践密切结合,将学生对法律实践的零散认知升华为系统的法律实务能力训练,成为实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2.3编排合理的、实践性强的指导教材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法律类课程,要重新选定配套教材,并且编写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经济法实务实训规范》,一同作为同步配套教材。教材内容要注意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实践指导的内容要与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材结构对应设置,每章都有突出重点及难点、实训和实践项目、实务操作和实际判例。教材框架上要便于学生了解总体内容结构,重点、难点是对理论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浓缩,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抓住重点。 3经济法实践性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3.1争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资助 在经济法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种阻碍,不少问题不是在校内凭借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就能够解决的,并且实践教学往往也是管理类、法律类、工程类课程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来争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资助。 3.2重视社会实践的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经济法课程内相关章节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和问题,在实践中去进行检验、验证,从经济法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深化课程内容的学习。这就要求增强普法宣传,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到的经济法律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入企业、法院进行实践性学习,积极参加法律援助活动,使学生具备灵活应变的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以法律援助为核心的实践模式在一些专业类法律院校中较为流行,以专业实习和模拟法庭模式成为实践教学探索的主要内容。工程类院校在学习完经济法理论课程后,可以到施工企业为农民工做相应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把培养服务社会的观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实践性教学应当重视和支持法律援助活动的主导作用,并以此推进经济法实践性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同时要努力获取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有力支持。然而,重视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是无章可循的,需要遵循一定的章程,并配备必要的机构和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帮助。 3.3建立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传统的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估体系一般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是由于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评估体系中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没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因此,以往的实践教学评估常常流于形式,表面化现象严重,无法发现教学问题所在,也就不能有效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实践教学从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面对实践问题时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使法律知识得到升华,应用能力得到培养,这是实践教学的优势所在,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实践教学与传统的实习课程相对比而言,不仅增加了实践性,还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监督和指导,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形成自身优势,追求卓越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为此,在给学生评分的问题上,要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套独立平行的教学评估体系。传统的对于教师的包括职称评定在内的评估和评价体系主要是看教师、出版专著的数量和级别,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仅是参考项目。而专职于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而且应当花费大量的经历与时间于学生和教学之上。因此,对于专职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学科定位、考评制度方面也应设立与理论教学独立平行的评价体制。另外,为了提高指导实践类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当将实践教学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教学的总工作量中,并针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及指导学生改革创新的情况设立一定的奖励基金,从而建立一套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作者:刘晓旭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中药营销经济法课程教学应用 一、《经济法概论》传统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在不断地探索、尝试、改进教学方法,但由于经济法课程的诸多特性,很多方法仍在尝试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 (1)实践教学欠缺。 经济法课程实践性强,然而,学生未能走出校门,对法律实际应用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只靠死记硬背。即使学校有实践教学设备,比如模拟法庭,专业性强,不适合中药营销专业的学生。 (2)理论知识枯燥。 经济法课程有大量的法律法规,很枯燥,如果采用填鸭式灌输,结局就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睡觉、玩手机、耗流量,精力不集中。 (3)缺乏学习交流。 上课时,教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下课后,教师乘坐校车回家。学生课上课下很少看书理解,很少交流、讨论,更谈不上将这些经济法知识进行运用。由于存在这些弊端,传统的教学方法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对营销专业学生的要求。因此,必须尝试转变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学习经济法的知识,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此,我们可以考虑将CBL与PBL教学模式运用到经济法教学过程中。 二、CBL与PBL教学模式 CBL模式即案例教学。这种模式可在章节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教师选取一个能够把控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个类似真实的虚拟场景,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认真思考讨论,并发表观点,进行自主分析决策。PBL模式是问题引导学习的模式。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强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提供辅助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在章节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先抛出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相关章节的知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去发现知识点,并解决这一章节遇到的问题,最后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点评,再引出知识点。两种方式目标一致,注重学生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多种方法锻炼学生,通过经济法的学习达到知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切身利益。 三、CBL与PBL模式在《经济法概论》课程设置中的实现 《经济法概论》内容概括起来为三个部分,第一,理论部分,主要是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现状等;第二,专业基础部分,主要是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可以遇到的相关法律的介绍;第三,专业方向部分,比如,税法、金融法、劳动法、会计法与审计法、经济纠纷的处理方式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基本理论部分,可以采用PBL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比如,第一章,认识经济法,教师作了简单介绍之后,可先设计问题,然后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教科书等下去认真查资料,第二次上课时学生分组上来讲述,每一组都可以进行补充直至知识点理解清楚。各组陈述完后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总结评价,然后由小组交叉点评。最后教师总结,并再次给学生强调本章的重要知识点。 (2)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部分。 这部分内容较多,章节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每一章节内容都与现实经济运行密切相关,为了能更好地理论与实际结合,这一部分内容可采用CBL模式与PBL模式的灵活组合,通过案例、问题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学习并掌握各章节知识。比如,在合同法这一章,教师讲完课程内容之后,可以提供一个案例场景,然后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订立合同的双方,双方要分别安排合同制定人、合同谈判人等,谈判人要运用商务谈判的知识进行报价、讨价还价、签约等,将商务谈判与经济法进行很好地交叉。 四、CBL与PBL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CBL与PBL教学模式确实能通过角色的转换,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兴趣,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1)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需要全面提高。 运用案例教学或者问题教学对教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案例或问题教学后,学生会认真学习各章节内容,积极思考,会引发出很多问题,包括相关学科的其它知识点,需要教师一一解答,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多看书,增加理论知识,同时,也要能融入到企业等实践中去,扩大自己的内存,才能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进行知识点的详细精准的讲解。 (2)案例的选择或者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开放度。 案例时间上要新,关注度高,而且一定是与本章节联系比较紧密且没有明确答案的,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讨论、认真思考,最后由教师点评,和学生一起选择出一个最接近合理的答案。 (3)案例、讨论课程上时间的把握。 一个案例有时会讨论很长时间,教师对时间要有很好地控制,不偏离课程教学大纲,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很深入地理解。 (4)课程气氛的控制及学生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在选取表演案例的学生时,虽然是随机的,但也要考虑学生能把握节奏,控制教学进程。作为营销班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应该培养自己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等综合素质,针对较内向的学生,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多鼓励他们锻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作者:胡期丽 刘维蓉 胡奇志 曾振兴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我院《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特点 《经济法》课程是面向我院药学院中药学(营销方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作为非法学专业开设的课程,《经济法概论》课程具有其特别之处:第一,教学定位与培养目标特殊。我院营销方向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提高中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追求交易稳定,确保交易安全,事前防范交易风险的知识和能力。其对中药学营销方向学生经济法教学课程的要求要低于法律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第二,前期理论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我院营销方向的学生前期开设的课程仅有法律基础一门。要使学生在无太多法学基础、课业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尽可能掌握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可操作和实用的经济法知识,要求就更高。第三,内容多、课时少。《经济法概论》课程中,需要把握的法律知识涵盖了民法、商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仅单行法就有二十个左右,而课时数仅72学时,呈现出内容多、课时少的局面。 二、我院《经济法》概论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在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地位正愈显重要。从我院目前的专业计划来看,《经济法概论》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68学时,实践课4学时,课程设置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配比例悬殊过大,基本上是纯理论课程。由于实践学时的单薄,使得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在教学模式上,多采用传授—接受式、探究式、现象分析式、合作学习式等较为简单的教学模式,没有切实地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多是案例讨论或给学生播放庭审录像等,不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中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 三、对我院《经济法概论》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以实际应用为切入点,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比例 目前的教学大纲中,我院《经济法概论》的实践教学环节仅涉及两个章节,即合同法2学时,诉讼与仲裁2学时,共计4个学时。合同法是本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广泛接触到的。诉讼与仲裁是程序法,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把握庭审的程序及相关环节。从近年来营销方向毕业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大学一毕业就面临着与相关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需。由于创业的需要,大学生创业之初还会涉及到合伙企业的设立、公司的设立,可能需要向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借贷,会涉及到抵押等担保问题。可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实际运用到的法律知识越来越复杂,对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实践要求也越高。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网络的兴起,学生在营销工作中涉及的票据关系量并不大。因此,以实际应用为切入点,对教学大纲的整体结构应及时作出修订,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及课时比例。具体修订为,除原4个实践学时外,企业法、公司法、担保法、保险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各增加1学时,共计10学时。 (二)切合实践教学内容,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如今,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可适当互换,学生要变为课堂的中心角色,以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和必要的主动性。在《经济法概论》实践课中,对于部分知识,可由学生下去广泛查阅资料自学,而老师布置实践作业穿插其中。如合伙企业法中对于合伙企业协议的签订,即可采用课下查、课中做的方法,让学生分组演示协议的磋商及签订过程,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 (三)切合实践教学内容,做到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经济法概论》实践教学的课堂设计中,不仅要运用好传统的案例教学,更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最有可能接触到的相关内容,如合伙企业协议的签订、劳动合同的签订等,可采用分组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切身体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对于程序性的知识,如庭审过程,可运用视频或外出观摩先把握后再设计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切身体会,更符合学习的渐进性。此外,在教学中,还可采用小型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融入社会经济生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社会经济问题。 作者:刘维蓉 胡期丽 胡奇志 曾振兴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高校法律经济法课程教学 一、《经济法》的教学思路 高职教学的特色在于侧重实务性,认为理论知识“够用”就好,职业技能更为重要。何为“够用”呢?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足以支撑其将来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就可以了。而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理论和职业技能技能,取决于市场对该专业适应的职业岗位的要求。因此,要探讨法律文秘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思路,必须先观察法律文秘专业适应的职业岗位。法律文秘专业的设置,是立足社会对既懂法律又懂文秘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但法律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又不一样。法律文秘专业所要培养的是面对基层的初级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其所面对的岗位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低层次的律师助理,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基本的法律知识,要懂得帮助律师准备简单的诉讼或非诉讼的法律文件,处理各种辅助性的事务;第二类是中小民营企业的法务人员或者懂得处理简单法律事务的文秘人员,一般来说,企业遇到法律纠纷的时候都会考虑找法律顾问来处理,所以企业中的相关法务人员其实还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第三类是法院、检察院的司法辅助人员,高职毕业生在这类岗位上主要是负责整理文件、速录等,尤其是速录工作,法院检察院的速录岗位要求速录人员要懂得各个部门法的术语和基本规则,目的是提高记录的速度和避免出错。从上述三类岗位来看,法律文秘专业的学生从事的都是与法律相关的辅助性工作,这些岗位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要求不高,只要求懂得基本的规则,懂得简单的实务操作技能即可。因此,在法律文秘专业的法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掌握太多太深奥的理论,只要掌握与相适应的岗位会遇到的法律实务相关的一些基本理论即可。根据这种职业岗位的要求,我们确立的《经济法》教学思路就是,以法律文秘专业适应的职业岗位为核心,根据职业岗位业务活动范围来确定《经济法》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来设置实操训练,使学生不但知法、守法,还懂得在工作中用法。 二、《经济法》教学内容的取舍 目前市面上很多经济法的教材在内容体系上都倾向于,先花大篇幅讲述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经济法的产生、概念、特征、调整范围、作用、地位、基本原则、体系、渊源、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责任等,再讲各个部门法。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讲述各种学术争议,只需要掌握通说即可。在总则部分,教师需要给学生简明地讲述经济法的概念、特征、调整范围、作用、基本原则、渊源、总的体系、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法律责任的性质,其他的内容没有必要赘述。因为作为经济法学习的基础,上述内容已经足以支撑学生进入分则的学习。在分则的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需要考量职业岗位业务活动的需要。以企业中的法律文秘人员为例,作为企业中的法务人员或者准法务人员,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如何设立企业,需要掌握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组成和运行规则,需要掌握企业破产的基本流程,需要掌握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律底线、经营者在与消费者交易中的义务和责任、法律对产品质量责任的规定、法律对于产品价格的规定、财务税收制度以及政府采购的规定等,根据这种岗位的需求,教学内容可以这样安排:在市场主体法的部分,企业法是必须讲述的内容,尤其是企业登记制度和企业组织法的内容,还需要讲《企业破产法》;在市场规则法的部分,《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责任法》都必然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尤其需要理论结合实训;《价格法》、《会计法》、《审计法》也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规则;在宏观调控法方面,大专层次的法律文秘学生进入政府部门管理层的可能性较小,进入广东地区的金融机构法律相关岗位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宏观调控法、金融法等内容可以略讲或者不讲,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自学,但税法、政府采购法等内容与企业关系密切,应当把基本规则纳入教学内容;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领域,《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与学生自身以及将来面对的工作岗位都有密切联系,也应当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另外,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广告法律规范和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也可以纳入教学内容。总的来说,在《经济法》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当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来设置,并且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弹性安排教学内容。 三、《经济法》课程的实训安排 高职院校普遍要求在教学中安排相当大比例的实训课时。《经济法》课程的实训课安排应当尽可能模拟学生将来走上职业岗位的工作状态。以律师助理岗位为例,假设律师要求律师助理帮忙给客户准备设立合伙企业或者公司的文件,向客户解释设立企业的流程,如果学生在学校就曾经模拟设立合伙企业或者公司,体验过相关的流程,就能够比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法律文秘专业所适应的岗位要求来安排实训。在市场主体法的部分,可以设置企业申请设立登记的实训项目,要求学生模拟设立企业,也可以设置企业破产申请的项目,要求学生绘制破产流程图等;在市场规制法部分,可以要求学生模拟模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断定与投诉、模拟质量侵权的申诉与处理、模拟撰写投诉书、模拟为企业被消费者投诉做法律风险分析、模拟撰写律师函、模拟法庭等;在宏观调控法部分,可以要求学生模拟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咨询等;在社会保障法方部分,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劳动合同或者模拟处理简单的劳动合同纠纷等。这些课堂实训项目虽然和学生日后遇到的实际工作任务内容不完全一致,但在方法和要求上是一致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日后参加实际工作可以尽快上手。需要说明的是,《经济法》教学中的实训项目并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学会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四、《经济法》教学方法的优化 法律规则的学习和理解往往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在校学生恰恰缺乏生活经验。《经济法》课程的很多内容,在学生看来是比较遥远和无趣的,例如企业组织法,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认为不如民法和刑法贴近生活又生动有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配合度,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的。可以在一个新的知识点讲述之前,以真实案例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共同总结出法律原理;可以在一个知识点讲述过程中,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在一个知识点讲述完之后,设置案例分析题来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知识。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要注意三点,一是挑选案例要与时俱进,要尽可能采用最新的真实的典型案例,毕竟如今的授课对象是在发达的信息网络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人,最好避免用陈旧的案例;二是讲述案例的时候注意设置一系列小问题,引发学生进行阶梯式的思考,避免教师一直讲,学生不动脑筋等答案;三是在案例讨论完毕之后,应当有总结和深化的环节,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对于《经济法》教学来讲,就是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职业岗位中真实具体的工作任务,围绕这个工作任务,师生共同学习与这个任务相关的知识点和原理,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执行方案,最后检查和评价工作过程以及工作结果。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时候要注意三点:第一,项目的挑选既要符合职业岗位的实际,也要难度适中,避免太难的项目打击学生效能感或者太容易的项目无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二,项目的设置要突出培养的能力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三,项目教学法不能承载《经济法》的全部教学内容,因为法律课程毕竟还是文科的课程,需要法学理念和人文素养作为基础,不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当成机器零件,只做简单的拼接,这是不符合法律学科的特点和实际的。 (三)实物展示法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有限,对于经济法所涉及的某些概念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尽可能提供实物或者进行直观的演示,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讲述企业登记制度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真实的企业营业执照图片;讲述非现场购物的无理由退货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淘宝的“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图片;讲述不正当竞争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侵权产品的图片或者实物等。除此之外,还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灵活穿插运用于《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中去,有助于营造生动活泼、师生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五、《经济法》课程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有学生学习的指挥棒的作用。如果按照传统的考核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只要期末背背书考过笔试就可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往往难以被调动起来,多半是平时不学习,考试前突击。因此,《经济法》课程的考核也可以灵活设计,可以把学生平时参加实训的成绩作为考核指标,并加重平时的实训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可以达到50%以上,迫使学生必须保证平时要积极参加实训项目;同时,还可以以小组协作完成的项目作为考核内容,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这些灵活的考核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达到教学的目的。近几年来,《经济法》项下的子部门法修改幅度比较大,社会岗位对法律文秘人才的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岗位的需要就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指挥棒,教师应当关注法律和现实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法律文秘人才的培养目标,对《经济法》教学做更多的思考和改革。 作者:庞静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法课程论文: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探讨 一、民办高职高专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据统计,超过八成学生认为案例教学非常有必要,可以说案例教学在民办高职高专经济法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寓教于乐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基础相对较差,且很多学校都是入学第二学期开设经济法课程,其他的财经类专业课程尚未学习,要理解抽象的法律术语和专业性极强的法律条文,确实存在一定难度。而案例教学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迅速理解并掌握,使繁琐无味的经济法更加易懂。同时,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习。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讲授纯理论章节时,学生大多低头玩手机、睡觉或者干脆翘课,学生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强;而一谈到案例分析时,学生举手发言活跃,兴致高涨,互动性很强。 (二)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活学活用 以往的经济法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交流较少。而案例教学则将填鸭式的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状况。与此同时,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分析推理、表达和社交等各方面能力,使其全面发展成为应用型学生。 二、民办高职高专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现状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教学方法,上世纪80年代,它从英美法系国家介绍到中国。现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师使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强。但是,对于案例教学高职高专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案例教学形式缺乏新意,很多老师的案例教学仍局限于口头讲授;选取的案例质量较低,据统计,68.8%的学生认为老师在经济法课程中选取的案例一般,实践性和时效性都不够强;教师参与度、学生主动参与度不足,使得课程气氛不是过于沉闷,就是泛泛而谈。 三、民办高职高专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完善 完善和改进案例教学是民办高职高专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不能在以往填鸭式灌输教学的基础上加几个案例就是案例教学,也不能过于简单化理解案例教学,而是应当在教学理念上有所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一)案例教学要与讲授教学相结合进行 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因而,案例教学还要与讲授教学相结合进行才可以。否则,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就进行案例教学的话,难以对案例中的知识点作出准确判断,对于案例的理解也仅局限于表面,也不能很好的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更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二)案例选取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在民办高职高专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引用案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因而,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针对性,否则不仅没有起到应有效果,反而让学生更加疑惑。同时,民办高职高专开设经济法课程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合同法一章学习时,可以选取跟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相关的案例,毕业后如何签订、解除合同,发生纠纷如何维权等。选取这些时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案例能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学习,增强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风险防范和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活学活用。 (三)案例教学形式可多样化 从案例总向实践,是民办高职高专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必然结果。因而,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将案例呈现到我们的现实实践中。除课堂讲授案例、案例讨论等形式外,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建立模拟法庭的形式,组织学生扮演不用身份的当事人模拟案件,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学会分析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与当地法院联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也不失为一种案例教学的好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旁听庭审,让学生在现实的案件中了解如何分析案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分析能力。 作者:李平 单位: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建筑智能化论文:建筑智能化系统节能分析 1建筑节能措施 当前,建筑智能化系统节能的主要关注点是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如采暖、照明系统。要使照明装置节电,一方面要节约电能消耗,另一方面要减少电能浪费。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从节能的角度了解照明设备和特性,其次是采取具体的节能措施。这些节能措施主要可以归纳为采用高效光源和灯具、采用节电的镇流器、充分利用自然光、有效的控制方案。而空调系统的有效控制是主要节能措施。据统计,我国的空调和照明系统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明显增长,因此,减少建筑的空调及照明系统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主要内容,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1提高空调系统用能效率高能效的建筑节能,首先,根据建筑的特点和使用功能要求,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对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进行监控,这正是智能建筑在节能方面不应该忽视的重要内容,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如世界发达国家通过传感器装置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相关参数,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实现真正地减少采暖、制冷能耗。 1.2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这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需要我们从根本出发,不断的考虑新的方法,开发出新的科技,并使之运用于实际。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本文主要介绍当前利用较多的太阳能技术、地热能技术。(1)太阳能技术目前,太阳能技术关键是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两种。其原理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热水,夏天通过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制冷,供空调使用,系统可全年提供生活用热水,冬天可以用作采暖。实现全天候自动运行。太阳能利用和传统的电力比较,初投资较高,但一般约3年左右可收回增加的投资。但从总体而言,当前人类对太阳能利用的规模还不大,技术尚不完善,仍需要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使之将来实现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2)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是随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出现并逐渐兴起的一门节能环保技术。地源热泵就是利用大地(土壤、地层、地下水)作为热源。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可以人为地制造出与周围空气温度相比更舒适的环境,地下水可以用,附近的江、河、湖、海乃至池塘水可以用,城市的排放污水可以用,其他高温用能、耗电设备的排热以及地热尾水都可以用。建筑的空调系统一般应满足冬季的供热和夏季制冷两种相反的要求。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时,把地表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同时向地下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空调时,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表中,向地下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因此说地源热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建筑空调系统由于必须有冷源(制冷机),如果让它在冬季以热泵的模式运行,则可以省去锅炉和锅炉房,不但节省了初投资,而且全年仅采用电力这种清洁能源,大大减轻了供暖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且地源热泵系统中大地起到了蓄能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系统全年的能源利用效率。实践表明,在建筑空调中采用热泵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效应气体CO2和其它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2结束语 随着节能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应用,在全面考虑使用建筑节能材料的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能、采集雨水、中水循环、冷热空气交换等方面将会有更大的突破。通过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的地源热泵应用将得到较快的推广和发展。 作者:孙萍单位: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 建筑智能化论文: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研究 一、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 目前在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中,普遍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通过项目经理组织带领团队来对项目进行实施。这就需要企业把赋予相应的权力给项目经理,同时项目经理需要清楚自己在项目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利益。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人员的组建,则由项目经理自行进行组建和领导。在这一项目中,对项目经理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项目具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了解弱电的相关知识,还要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比较清楚,同时还要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其作为整个项目的组织核心,需要具有非常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从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良好的沟通,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智能化项目的沟通关系 在智能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沟通是项目进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沟通可以实现信息的收集、反馈和处理,所以在建筑智能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与业主、监理公司、设计单位、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团队内部和供货方之间的良好的沟通,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1与业主的沟通。建筑智能化系系统建成之后,最后的接收者和使用者都是业主,所以业主的需求在项目中是至关重要的,其也是项目的最终目标。因此对于最终目标的确定则需要项目经理与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在公平合理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业主的需求,确定项目的最终目标。 2与建筑监理公司的沟通。建筑监理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对投资、进度、质量进行控制,同时需要对合同进行管理和组织协调,虽然项目经理也在项目实施中负责一样的职责,但建筑监理公司作为业主的代表,项目经理作为承建商的代表,二者的立场不同,所以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对项目的各项关键要素进行良好的控制,从而使项目按照预期的设想顺利实施。 3与建筑设计单位的沟通。建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都是由建筑设计单位来完成的,业主对于建筑设计的权威性非常认可。同时智能化系统是依附于建筑主体而存在的,在其实施过程中与建筑平面结构设计、暖通、给排水、供配电等系统的设计都存在着较大的联系,所以智能化系统的总承包单位需要与设计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对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使智能化系统得到完善,强化建筑的整体规则水平。 4与建筑总承包单位的沟通。建筑整体项目目标的完成需要由总承包商来负全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整体的一个分项工程,其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阶段都需要符合总承包单位的整体要求,需要与整体项目管理和协调相一致来实施。 5与其它施工单位的沟通。工程中会有许多界面、接口和矛盾冲突。项目经理必须能化解工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冲突,理顺施工中的界面和接口。协同工作是与其它施工单位沟通的主要原因。 6团队内部的沟通。项目团队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团队的凝聚力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项目经理的权威不仅仅来自企业赋予的权力,更重的是他的人格。项目经理既是团队成员的领导,也是团队的成员。 7与供货方的沟通。智能化系统通常采用成熟的、主流的产品和系统,供货方是技术信息的直接提供者。项目经理与供货方的广泛交流,能获得项目最重要的技术目标线索。 三、项目的目标 1项目的质量(功能)目标。项目的最终交付物符合预定的各项要求,提供一套满足客户预定需求的、客户满意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2项目的进度目标。弱电项目的进度必须符合总体进度要求。 3项目的成本目标。项目必须在规定的成本范围内完成。 四、项目的计划与控制 1项目的进度计划与控制。进度计划表能直观反映项目的进度要求,方便进度的跟踪。根据进度计划表实施进度计划的控制。首先,要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制度,责任主管应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工作执行情况,项目经理应定期向客户报告,并随时协调项目资源;其次,预测项目未来的进展情况,结合对当时情况的衡量、预测情况和当时情况的比较,及时制定实现目标、进度或预算方案的修正。 2项目的质量计划与控制。项目经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保证项目达到客户满意。向客户明确项目质理管理的体系及项目质量控制规程,提供质量保证措施。按项目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和管理流程的规定进行项目的质量控制。注重项目过程中关键点的质量检查和工艺操作规程的执行。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责任,注重记录和文件管理。项目的质量计划、检验计划都围绕保证项目质量,保证客户满意这个目标进行。 3项目的预算和成本控制。项目的预算和成本控制是承建商和客户共同的内容,也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成本控制包含在项目进度计划控制之中。主要采用预算与实际发生对比,根据比对结果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 4项目的风险控制。任何项目都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智能化项目也不例外,所以在建筑智能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从而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的发生机率。 五、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当中,智能化项目还属于一个暂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当中,需要项目管理者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的增加自身的管理水平,培养创新的意识,这样在专业知识及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使智能化项目得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积累更多更完善的智能化项目的管理经验和手段。 本文作者:许晓飞单位: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通信分公司 建筑智能化论文:论建筑智能化总承包的过程管控 一、智能化建筑设计阶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具体施工前,应该先确定好建筑方案,在政府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下,结合丰富的建筑实践经验,设计出一份详细完备的计划书。总承包商应该聘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并对大型建筑的构想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全局性。在建筑方案的设计上,设计师应该先进行一个总体方向的规划,给建筑的整体施工建立一个大概的框架,然后再从各个小地方进行具体的规划,也就是在大的设计方案的前提下,再设计较为具体的小型设计方案,这样就能保证建筑施工的过程都能控制在大的前提下,而不会使得建筑竣工结果与设计方案有较大的差异。此外,设计师应该进行多次的细的技术交流,让建筑方案各个地方的缺憾和注意要点都不会被忽视。而总承包则还需要配合专业的监理企业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监控。而施工过程中的建筑设备数量、系统的结构和布局、整个工程的投资这些内容都需要在设计方案上有较为详细的说明。 二、智能化建筑的投标阶段 在电气智能化建筑的总承包项目中,招标项目是积累建筑资金的主要来源,所以在投标阶段,必须先对建筑需求说明与技术要求进行彻底细致的分析,总工程师有必要与设计师进行激烈的讨论再拟稿、修改和初定稿,先对投标阶段的项目计划书有一个良好的规划。然后在招标前,电气智能化建筑的承包商应该给投标商分析说明电气智能化建筑的优势和特点,并与其它类型的建筑进行对比,让投标商对电气智能化建筑的功能、特点和适应性有细致的了解,如果投标商允许,承包商还应该带领投标商对建筑工地进行实时考察,对考察的内容要进行详细的记载,并在时候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和内容总结。具体招标时,一定要注意投标计划书应详细列出投标人对建筑项目的相关质量要点的理解及质量保证措施与建议,评标时要将这个步骤列为对投标方工程实施经验的考察内容。 三、电气智能化施工阶段 1.各责任方相互配合。在详细的工程的承包合同中,以下条款应该要标明:土建工程总承包责任方要确保电气智能化设备的质量,并及时的将工程所需要的设备技术运输到施工现场,在施工中土建责任方要严格接受承包商及监理机构的现场协调管理,便于工程施工人员能够正常作业,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的预埋线管这一步,土建施工责任方需要在施工之前与其他工程责任方进行良好的沟通,便于电气智能化工程过程中能够高效协调的进行,达到总承包商的设计方案上的设计要求。此外,装饰工程责任方主要是向其他工作人员通报建筑内的吊顶、地面、墙面装修的施工计划与进度,确保电气智能化建筑的施工在不影响内部装饰的外部构型的情况下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2.各电气智能化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由于电气智能化设备都是具备一定科技含量的高科技产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相关设备时应该保证严密的科学性和必要的合理性。绝不允许出现技术人员操控机械设备随意施工的现象。在这方面,智能化建筑总承包商的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注意施工工程的各个细节。如:禁止用切割机切割钢管,这样会留下许多毛刺,不利于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应该采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好钢材的性能,用电气圆锉刀来切割钢管并将毛刺处理干净。而焊接时则需要将焊接面打磨干净,避免污渍影响焊接效果。总之电气智能化设备的使用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使用,否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反作用。 3.系统集成。在电气智能化建筑中,电力系统是主要的控制与管理枢纽,这些系统的设备按照各自的使用地点、使用性质和应用标准来进行分类,然后按照设计方案有条理的组织起来,也就是系统集成起来共同作用与电气智能化建筑。这些子系统彼此能够独立地工作,但在具体施工上,设计人员先进行具体的集成设计,再由技术人员将子系统处理为集成系统,一般包括BMS(指楼宇管理系统)与IBMS(指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其中IBMS对智能建筑功能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应用也最为广泛作用。IBMS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首先它的构成较为先进和复杂,涉及的技术主要是高科技网络技术和高新软件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IBMS在技术手段层面上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不仅包含弱电子系统,还有许多智能模式嵌入其中,如物业管理模式、企业经营模式、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的信息流与业务逻辑等。总之,在系统集成这方面务必把握好各个电气智能化设备的优势,合理运用起来,在电气智能化建筑的施工中发挥最大作用。 四、结语 总之,建筑电气智能化总承包项目实施的过程是极为复杂和难以控制的,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充足的准备的预算。电气智能化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科技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的结合体,在电气智能化建筑中扮演着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换言之,建筑企业的相关人员都需要不遗余力的投身于电气智能化建筑的事业中,为总承包项目的具体施工提供宝贵的意见,使我国的建筑企业真正在电气智能化道路上蓬勃发展。(本文作者:陈浩、万旭萍单位:杭州翡翠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省铁投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智能化论文:建筑智能化发展完善 1、前言 建筑智能化在不断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不断推出,智能控制水平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其实质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前期的设计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电脑”,设计原则应当是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呈现的影响,我们应该对以往认真总结回顾,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笔者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体会,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管理角度谈些非常肤浅的认识和对策。 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1)中,作者归纳出四种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观设计倾向: 第一种是简单化。 例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 第二种是概念化。 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 第三种是形式化。 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 第四种是理想化。 所谓理想化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2.2重广告轻标准 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便于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各阶段用统一的语言交流和运作。 可是时常看到有些技术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轻视标准。例如,在设计依据中罗列了不少标准文件名,设计内容却不符合标准,或者依据的仍是旧标准。 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 2.3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堆积”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然而有的设计者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兼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许有的设计者是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起到一定的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3.1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 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既要量体裁衣式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到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 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置。有时候,设计者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2没有及时跟进科技进步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 3.3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 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 4、把好设计关的对策 4.1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 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应在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置“陷阱”。 4.2技术评审至关重要 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 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评审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这种“关卡”用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 5、技术评审 国内外建筑业采用的工程发包模式有多种,其设计阶段都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分,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前进行,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后进行。 5.1基本的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时间,搞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等,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 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 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是具体施工的依据,时间要恰当,评审之后不要过多的变动,对采购和施工准备有不利的影响;进行地过晚,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整个工程期将拖延。在具体施工之前,应进行施工交底。 5.2技术评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5.2.1评审的准备 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 5.2.2评审的进行 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问题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的缺陷。 5.2.3评审的结束 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新晨 5.2.4评审的注意事项 要从“关卡”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评审活动; 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业主认可; 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进行正确的评审; 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例如,基建处、供应处)参与评审; 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 只要有可能,在技术评审中应当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不能企图采用简易方法完成优良的技术评审,充足的时间、合适的评审范围、高素质的参审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成功起重大作用。并且,最好要指定每个项目的负责人。 6、结束语 更广泛、更充分的市场机遇,更激烈、更残酷的国内外竞争,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要管理创新,才能持续不断地适应。笔者建议,在各省、市应当建立高水准的技术评审班子,成立相应的权威性机构。 建筑智能化论文:智能建筑智能化 摘要:文章论述了智能建筑的含义、建筑智能化各系统功能及设计要点,指出智能建筑不能和建筑智能化系统混为一谈,智能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智能化系统的简单罗列 关键字: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监控系统 智能建筑和智能化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技术也日新月异,智能建筑的概念从出现以来,在国内可以说名声四起,智能家居、3A、5A级楼宇等广告词随处可见,但真正能称为智能建筑的又凤毛麟角,往往造成投资浪废,又没达到投资目的,仅仅起到广告功能,是十分可惜的。 何谓智能建筑?在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中的定义如下摘要:“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平安、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提供平安、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的建筑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但此定义还忽视了一点,“节能环保”。笔者认为,为达到上述目的做成的耗能建筑也不能称其为智能建筑。由于该标准忽视了节能环保方面的新问题,其代表能耗的供电标准“甲级标准(办公室)宜按60vA/m2以上考虑”;“乙级标准(办公室)宜按45vA/m2以上考虑”;“丙级标准(办公室)宜按30vA/m2以上考虑”,暂且不说智能建筑标准分级的合理性,智能建筑的标准越高耗能越多,显然是不科学、不经济的。当然量准越高,系统越多,但这些系统俗称弱电系统,耗电很小,利用这些系统去合理控制楼字设备是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另外,此标准罗列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各子系统,没有强调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这样就很轻易引起这样的误解,有了这些系统就是智能建筑,有了哪些系统就是甲级智能建筑、有了哪些系统就是乙级智能建筑等等。 因此我们应明确智能建筑的含义。建筑智能化系统(BuildingInteHigentsystem)是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电信息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等系统以及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智能建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化工程,建筑、结构、水、采暖和通风、电气等专业构成有机整体,如同人的身体,只有各个器官协调作业,才能表现为健康状态。智能建筑的“智能”,也就是要建筑像人一样,能“知冷知热”,自动调节空气、水、阳光照射等,创造既节能又平安、健康、舒适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减少“楼宇综合症”的发生。 由此可见,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并不是仅仅涉及一个弱电专业,要由各专业相互配合,如建筑专业在做方案时,就应当考虑太阳光的利用和人工照明的关系以及热辐射的功能等等。不能只考虑建筑外形,连结构的合理性都不考虑,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外形上,有可能就应了那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话,就不可能做成智能建筑;再如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主要和空调系统方案有关,但也不仅仅只是通风专业的事,和建筑的合理性及电气控制是否到位都息息相关。因此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多技术系统的综合体,不根据最终的效果,仅仅根据智能化系统的多少或功能的多少分出个甲、乙、丙等级来是不合理的,也不利于指导设计、节约投资,往往还造成相互攀比,系统不和建筑规模及建筑形式相匹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如上所述,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必要条件,可见智能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站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下面是智能北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l通信网络系统(CNS) 它是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和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数字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确保信息相通。在以前也称为通信自动化系统(CAS)(CommunicationAutomationSystem)。主要包括摘要: 1.1电话通信系统 建筑或建筑群的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属性以及公用网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接人远端模块局或采用虚拟交换、自设独立的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PABX)或综合业务程控用户交换机(ISPBX),并应和公用电话交换网连接。 1.2计算机网络系统 智能建筑本地网络的平安,应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在通信子网和高层或应用系统中采取办法。计算机网络系统应为管理和维护提供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并应提供高密度的网络端口,满足用户容量分批增加的需求。 1.3卫星通信系统 可设置多个端站和设备机房或预留天线安装位置和设备机房位置,供用户接受和传输数据和语音业务。 1.4有线电视系统(含闭路电视系统) 提供当地多套开路电视和多套自制电视节目,并和卫星系统联通。 1.5无线通信系统 建筑物由于屏蔽效应出现移动通信盲区时,设置移动通信中继收发通信设备。 1.6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的类别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确定。公共广播系统一般可分为摘要:业务性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1.7会议系统 会议系统应是音频系统(电声、建声)、视频系统(投影、摄像、录制)等多系统的综合设计,所选用的音频、视频设备、计算机等的网络传输、语音和数字设备接口、终端等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会议系统应实现计算机语音、文字、图形、图像、自动监管、多媒体实时同步网络传输、系统控制一体化功能。 1.8.同声传译系统 (1)同声传译一般可设有(3+1)或(4+1)种语种,国际会议可设有(6+1)或(8+1)种语种; (2)同声传译传输方式可采用有线同声传译和无线同声传译; (3)会议室译员间的位置应设置在主席台对面或主席台的两侧(或二层较高位置),应使译员能观察到发言者的口型。 (4)译员间的大小可参照国际IS02603推荐的尺寸高2.3m、宽2.5m、深2.4m设计。 2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和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摘要: 2.1物业管理运营系统 物业管理运营子系统应以高效便捷的方式来协调用户、物业管理人员、物业服务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能实现对投入使用的建筑物、附属配套设施、设备生产及场地、用户、服务、各类资料及各项费用以经营目标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建筑的环境、清洁绿化、平安保卫、租赁业务、建筑物内各类机电设备运行和维护实一体化的专业管理。 2.2办公管理系统 办公管理子系统应能在日常办公中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协助管理人员对办公事务过程中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统计,协助领导对各项工作的分析、决策提供公文管理、会务管理、档案管理、电子账号、人员管理、领导活动布置、突发事件处理、书面意见处理等功能,应能实现电子公告、规章制度、公用电话等公共服务功能。 2.3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子系统应具有物业信息服务、新闻、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用户个体服务、文化娱乐且务、生活保障服务等功能以及电子显示屏信息另查询功能。 2.4网终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子系统应配置适宜、使用方便,为计算机网络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监控提供有力的保障。 2.5智能卡管理系统 智能卡管理子系统应能对各种功能的智能卡实现统一的管理,如身份识别、员工考勤、车辆停泊、持卡消费、门禁等,并进行各类计费管理。 3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售理为目的,构成综合系统。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捆个子系统。 传统上所说的3A建筑,即是上述的CAS、OAS、BAS的简称,5A建筑是3A又加上防火自动化系统FAS(FireAutomationSystem)和保安自动化系统SAS(safeAutomationSystem)。国际上,FAS和SAS通常包含在BA中,国内由于管理原因,通常把FAS、SAS和BAS分开。 4防火自动化系统FAS 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6gt;、《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6gt;、%26lt;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26gt;等有关规范的规定。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按消防部门要求独立运行。可将火灾报警器输出的报警信号传送给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或智能化集成系统的监控中心,但楼宇自控系统对消防系统只可监视不应进行控制。对于空调、风机、配电等平时由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控制的设备,火警时应受消防系统控制,应确保火警控制的优先功能。 5保安自动化系统SAS 设计应根据被保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防范级别,满足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设计要求,以达到所要求的平安防范水平。 5.l入侵报警系统 根据各类建筑平安防范部位的具体要求和环境条件,应分别或综合设置周界防护、建筑物内区域或空间防护、重点实物目标防护系统。 配电视监控系统 根据各类建筑物平安技术防范管理的需要,电视监控系统应对现场情况进行有效的监视和记录,并可提供对各类报警信号及时、迅速和可靠的复核手段。 5.3出入口控制系统 智能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通道、财务室总出纳、金库、重要办公室等处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出入口控制系统由出入口对象(人、物)识别装置、出人口信息处理、控制、通信装置和出入口控制执行机构等三部分组成。 5.4巡更系统 巡更点应设在主要出入口、主要通道、紧急出入口和各主要部门。安防人员的巡查报告方式可以采用在线瞳离线方式。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项目应采用在线方式。 5.5汽车库(场)管理系统 在汽车库(场)的人口区应设置出票机或读卡器,并应在汽车库(场)的出口区设置验票机或读卡器。 另外,综合布线系统(GCS)GenericCablingSystem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能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筑物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设备等系统之间彼此相联,也能使建筑物内通信网络设备和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联,是为上述系统提供物理通路。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IntelligentIntegratedsystem是将建筑物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有机连接起来,在开放标准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上,实现各有关系统之间可相互操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一个综合化的管理系统。 由上述可知,智能化系统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每个智能建筑要把所有系统都包罗进去是不可能的,因此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总投资、管理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和建筑物功能相适应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设计标准,应侧重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注重智能化系统集成,强调综合性、统一性和各子系统的关联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传统的智能化子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达到资源共享、功能得以提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建筑智能化论文: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探讨 摘要:在现代化建筑工程中,电气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下,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也呈现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这对工程质量提升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由于电气工程施工涉及到的细节性内容较多,因此,在具体的智能化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就要注重各个环节的应用控制,把握应用的要点,从而确保建筑智能化的安全性和高效运行。据此本文就对当前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作为同行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建筑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随之也大大提升了工程智能化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生产力,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为智能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满足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确保电气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提高,为建筑的各项功能发挥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管理中,需要工程单位结合每一环节的工程施工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策略。 1智能化管理技术 作为的智能化管理技术,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时代性和技术性很强。从它的结构构成来看,它是包含有计算机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精密传感技术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形式,它是先进技术应用的一种体现。它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更为有序开展,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2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优势 2.1有利于实现对建筑的全面监控 现代建筑呈现出高层化和集中化特点,这样就对建筑电气系统管理增加了难度,并且管理涉及到的面更广泛,一旦管理出现失误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缺少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就会导致事故发生后在原因排查上有很大难度,不能第一时间掌握事故的整个发生过程,但是,如果采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就可以及时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这对于管理效率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1]。 2.2对输出命令的控制 工程单位在对电气工程智能化管理技术进行应用时,需要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按照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要求,针对性开展,在实现控制的过程中要依据所需功能在最短时间对终端操作所发出的信号和控制指令,来完成一系列操作。此外,从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自身功能来讲,它的整体性功能是初期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基于此,对于工程单位来说,就必须要保证智能化电气和建筑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同时还要实现成本的最大化节约。 2.3强化联动性能的体现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之间的联动性能提高,离不开对数字化智能系统的正确运用和操作。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将建筑中的消防和通风照明等安防设备自动化系统看作为是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强自动化设备之间的联动性能,在此基础上资源和信息之间就可以实现共享,从而优化分析更为合理,配置更为优化。 2.4提高安全性 在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它的应用核心就是安全性。在当前建筑工程中,自动化设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既包括安全方面,也包括运行环境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一旦这方面的防范措施做的不到位,就会导致电气工程施工陷入困境,整个施工操作过程的安全性下降,而在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下,就可以借助先进技术来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从而保证工程各个环节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 3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 3.1要实现绩效目标的计划和管理 在对智能化管理技术进行应用时,首先要对建筑智能化战略目标有明确把握,进而制定科学的建筑规划方案,对工程施工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有明确掌握,这样可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施工更具有针对性,为实现工程单位各部门的目标而建立科学的计划方案,同时还要对计划进行高效落实,细化分工,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2]。 3.2对各部门任务计划的落实和控制 一旦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确定之后,在各项施工工序开展的同时必须要有严格的控制措施作保障。对于各个部门的多个任务同时进行的状况,需要在控制作用下保证任务之间的有序性和协调性,不会出现冲突状况,保证各个部门的任务计划可以得到高效落实,与此同时,还要对每一个具体员工的绩效目标进行多角度控制。 3.3对施工流程的优化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流程较为复杂,需要在事前制定完整的施工计划,在该计划下保证整个施工团队运行的有序,从而促进施工工作的积极推进。对于管理者来讲,就需要确保条理清晰,重点解决关键问题。例如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问题,就需要在施工材料和设备方面加大重视力度,严格控制设备和材料的进场质量,杜绝劣质材料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从而在源头上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良好,减少质量隐患。 4电气工程管理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4.1电气系统控制方面 电气工程的施工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基于此,在施工管理上就要更加注重精细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难题,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对建筑的电气系统进行控制管理,进而实现电气系统控制的精细化,而且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避免管理上的失误,从而大大提升工程施工速度,并以此来降低施工中故障的发生几率。此外,在对电气线路进行控制时也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完善,并为后期施工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4.2施工故障的检测方面 在电气工程施工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通过遥感定位技术以及传感技术来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故障,进而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就目前应用实际来看,常见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有模糊网络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两种,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发电机等电气设备中的缺陷,一旦检测出故障就可以通过检修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3]。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大大缩短了故障检修的时间,不会对工程施工造成时间上的延误,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检测技术的应用下,还可以有效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度,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及早定位故障的产生位置和类型,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完善。 4.3电气设备的优化方面 从智能化技术的自身性质来讲,它在电气设备优化方面也具有很强的优势,在它的技术体系汇总有多个系统构成部分,其中专家系统可以对电气施工工程加强质量控制[4]。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过程中,通常会把电气智能化专家系统和传统的遗传算法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可以使设备优化达到一种理想效果。除此之外,对于设备的优化还可以通过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来实现,在对电气设备的主机进行严格检查和对主机进行甄别和扩展作用下,有利于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速度,减少运行中不必要的故障产生,从而使电气设备的作用可以最大化发挥,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良好,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 5总结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管理技术得到了更多应用,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工程施工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减少施工问题的发生,提高电气设备利用率,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良好。 作者:曾天海 单位:厦门中安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智能化论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措施 摘要:伴随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应运而生,其属于现代建筑的范畴,是对建筑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其属于新生事物,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质量通病,对于建筑质量及后期使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文章首先阐明了现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通病,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施工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有机内容之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确定这建筑的服务功能[1]。现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中存在许多质量通病,严重影响到建筑质量。鉴于此,文章探讨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通病,希望能够为有效控制施工质量提供指导和借鉴。 1现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 1.1线缆类工程施工中存在材料混用问题 该类项目中存在多种系统工程,安装的时候,各系统工程使用的线缆种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部分工程甚至要使用特殊的定制线缆。然而,具体的施工环节中,由于操作人员为便于施工或重视程度不高等原因,存在比较普遍的线缆随便使用的现象。部分施工方为节省成本,选择使用劣质、低价、不合乎规格要求的线缆,利用这些低质量的材料来取代高规格材料[2]。 1.2相关电子产品的定制支架不满足要求 智能化建筑施工中,其中必须的大部分电子产品不能直接应用,必须使用支架进行安装,但具体的施工环节中,为了赶进度或偷工减料,安装过程中,或者是安装设备箱不科学,或者是支架不对应,有时候许多设备箱防腐防水设施没有做好,部分设备箱或支架型号与标准要求不符,以及未做好电子产品的外壳接地工作等问题[3]。 1.3接线箱内部接线混乱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其中包括诸多系统内容,例如监控、门禁以及自动化系统等,安装它们的导线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往往通过中心机房的模式统一布线,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设备对各种线缆进行点对点的输出。尽管该模式或多或少减轻了中心机房的负担,然而对于中间设备来说,其中存在大量线缆,这样非常易于导致接线混乱的问题[4]。同时,当调整系统的时候,非常易于导致中间设备的承载箱无法满足安装要求或其规格不够等问题。 1.4执行器、传感器的安装不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楼宇自动化系统其中配备了大量的执行器与传感器,这些器械都是前端设备,必须把它们配置于其他的专业工程上,这样使得施工就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安装时要是没有预先进行认真的规划,一般不会预留相应的位置,导致它们无处安装或不能根据相关标准来安装,要是安装位置不合理,则非常易于导致所采集的数据不全面,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同样将发生误差。 1.5施工中心机房的不足 中心机房之中聚集着系统工程的核心设备,其施工质量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整体的质量。一般安装时,往往存在设计不科学,设备布设不科学,一味地注重机柜外观而不注重其实用性,线缆标识模糊等诸多问题。 2控制措施 2.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做好项目目管理前提条件。首先,做好施工图交底。项目经理在施工之前,应当组织技术负责人等有关人员来分析施工图纸,主要是分析其是不是全面、是不是有严重失误、据此施工后系统是不是可以符合设计指标要求等。审图时如果找出问题应当尽快和业主单位或者设计机构进行沟通,做好设计变更手续。在技术负责人理解图纸的基础上,还应当向施工技术人员做好交底工作,认真解答他们的问题。该环节必须进行记录,形成书面材料,然后由相关方进行签字并存档。其次,做好施工方案。制定方案的时候必须经过多方论证,充分确保其可行性与安全性,尤其是应当充分考虑交叉施工问题。再次,加强对相关有人的培训。施工中涉及到电、不同的机具,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与安全培训。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最后,做好设备进场验收。相关设备质量优劣决定着智能化工程质量优劣,同时施工过程所使用的耗材与配件的质量,同样能够影响到施工质量。材料员在现场仓库管理工作中,必须熟悉各种材料、设备的信息,按照工程进度与库存状况尽快对库存进行调整,相关材料设备进场时,一定要根据要求进行验收,认真检查,严格把关,严禁不达标的材料设备进场。参与验收的各方包括供货方、施工方、监理方,认真进行验收并作出记录,根据相关规范保管好各种材料设备。 2.2事中控制 首先,做好基础施工。这属于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的前提,基础施工主要包括管线预埋等诸多方面内容。线管敷设环节关系着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所用水煤气管壁厚满足相关标准,同时必须根据施工图纸选择合适的管材,防止以不达标的钢管来取代。防雷接地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到的问题是:钢管不接地或没有分析管径全都是用cp6圆钢做跨接线,这样根本不能取得应有的接地效果。施工隐蔽工程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暗敷的PVC管,因此,应当防止埋藏深度较浅、埋墙,灰层厚度不满足要求,线管裸露等问题。批灰指向必须合理固定管道,以充分确保预埋强度,要不然后期的穿线过程中非常易于破损墙面。在与建筑装饰装修专业配合交叉施工时,应当注意协调施工。根据施工图来加以检验,认真检查标高、粉刷层厚度等,必须确保预留的埋线盒位置的墙面平整。其次,做好设备安装。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这个环节是比较精细的工作,相关技术工作者必须充分掌握设备特点以及安装流程等。这些设备均非常精密,搬运的时候必须注意,必须轻拿轻放,避免由于螺丝松动等原因导致其无法顺利运行。存放地点的温湿度必须适中,做好防粉尘工作。安装的时候更应该防止各种简单粗暴行为,要是部分接口很难进行连接,必须认真分析根由,而禁止用蛮力、外力,避免不正当的强行安装等。以防止设备受力不平衡等,使其发生应力疲劳损坏。安装工作结束之后必须注意成品保护,特别是当室外设备安装未结束的时候,应当选择相应的防雨、防风策略,以避免发生意外。再次,做好调试与试运行工作。安装完智能化系统以后,一定要开展相应的调试与试运行。调试的时候必须统筹全局,对其中存在的系统问题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调试工作者必须充分掌握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将该项工作做好。最后,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智能化工程施工与一般的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两者的安全隐患点有所区别,施工的时候必须根据智能化施工实际状况,编制相应的安全施工规范,并严格执行。必须配备安全员,负责检查各种安全问题,还应当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对人员开展安全教育,通过考核以后才准许其上岗施工。 2.3事后控制 通常事后质量控制主要涉及下面几方面:验收全程的施工质量,对所上报的质量报告进行复核,对上报的竣工图进行认真审核,安排人员进行联动试车,对每一分项的验收资料进行整理,以及对技术档案完备与否进行检查。这个环节必须认真执行,严禁做表面文章,如果找出质量问题,必须及时指出,并责令相关方限期整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建筑系统工程在施工中存在一系列的质量通病,因此,施工时必须认真对待,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控制各种通病,提高建筑整体质量。 作者:张冬 单位:深圳华侨城都市娱乐投资公司 建筑智能化论文:建筑智能化中的项目管理论文 1智能化建筑的新特点 智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十分复杂,同时也是智能建筑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调试的内容非常的多,而且耗费时间长,质量要求也十分高,因此,智能设备的调试和安装所要耗费的时间将占据智能工程总工期的一大半,并且,就目前我国使用的智能设备而言,大部分都来源于国外进口的产品。这对技术和施工要求都非常得高,不仅需要土建方面的倾力配合,还需要调试、安装、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的共同配合,因此,就全新的智能建筑而言,其施工工作十分地繁杂。 2建筑智能化系统中项目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2.1对智能化认识不够 智能化建筑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引入可为建筑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其引入时间过短,人们对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方面的认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由此导致了智能化技术相关人员的严重缺乏以及智能化系统中项目管理的不够完善。 2.2技术人员的能力缺乏 就智能化建筑的项目管理来说,目前,我国现在在智能建筑中所使用的智能化设备主要由国外引进的,而国内相关的专业性教学和专业型人才非常少,外加智能建筑人才必须具备熟识建筑、智能化和技术机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就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而言,技术人员处于严重缺乏的阶段。 2.3信息量匮乏市场发展不完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身边充斥着各种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垃圾信息,而也正因为信息量的巨大,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信息是人们进行选择的重要基础,错误的信息往往会造成错误的选择,这一观点在智能化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同样也是因为信息的匮乏,导致了我国智能化建筑市场的发展的不够完善。 2.4设备技术选取的不恰当 智能化施工的专业与技术要求非常的严格,同时技术要求也非常得高,而技术的不够完善,常会导致在图纸设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错与偏差,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行业在技术上仍存在着不足,设备的选取也不尽完善。 3如何正确的实现智能建筑的项目管理工作 3.1培养专业型人才 面对我国目前智能化工程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努力的培养专业型人才,加大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不断地给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以继续学习深造和技术交流的机会。同时,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上,要订立统一的标准与规章制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有效地降低差错率。 3.2加强控制力度 就目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足和混乱的现状,面对这一情况,我国做出相应的规定表示,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上一定要由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并由该公司全权负责,同时,避免对建筑项目进行大包大揽的现象。另外,在整个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控制力度,进而促进整个智能化建筑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迅速发展起来,但由于目前正处于智能化与建筑工程相融合的初级阶段,因此,还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能化的发展不够发达等多种问题。因此,通过加强控制力度、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来促进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收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深入地分析我国目前智能化建筑所存在的不足现状、出现的新特点以及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等问题,希望能够给予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小小的帮助与启发,进而有效的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作者:王刚单位:安徽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智能化论文:建筑智能化施工现状及策略研究 一、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的不少地区均已经涉足于智能化建筑,而其建设管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总结起来,主要的问题存在于这样两点。首先,从智能化建筑的行业方面来讲,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没能及时跟上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以及智能化技术中的核心部分必须从国外引进,这些因素均导致我国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未能达到较高的水平。由于智能化建筑属于技术的整合,因此对集成商的技术理念和施工经验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纵观我国当先的智能建筑技术集成商,其整体素质良莠不齐,对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造成了掣肘。据统计,我国当前从事智能化建筑的公司有数千家之多。然而这些公司的业绩却乏善可陈,因此集成商的综合实力也影响了智能化建筑的行业水平。其次,智能化建筑的施工对于现场的调度和管理也是一个挑战。由于我国不少管理部门对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和规律尚不熟悉,因此在管理效率和效果上均不能尽如人意。在不少智能建筑的工程项目中,由于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失误而导致建筑质量、工期受到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造成了比较负面的影响。 二、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策略 1.智能化建筑相关政策规范的健全 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技术及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行业内的政策和规范无法跟上其发展的步伐。只有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着力进行智能化建筑相关政策及规范的健全,才能使该行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壮大。首先,政府应该牵头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分析与调查。通过组织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以及智能化建筑业界的行业人才,进行详细的软科学调研,为政策的制定能够提供客观详实的基础。其次,在积累了充足的行业技术与管理现状之后,则应加大力气抓紧完善智能化建筑的政策和规范。依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以下一些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是亟待完善的:一是智能建筑涉及到的系统硬件设备,包括建筑智能控制所需的中央处理单元、系统监控和采集传感的前端单元、系统布线的管槽安装、系统通讯网络的光纤、电缆以及无线设备等,这些设备均是智能化建筑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保证智能建筑之内所有设备的参数指标和测试验收标准、系统设备的功能齐备,才能保证智能建筑功能的发挥;三是在评估智能建筑系统功能与性能时,一方面要定性测量评估,另一方面也要定量评估。在规定中,对所有的技术指标予以数字化的明确,以此实现建筑技术标准的达标。 2.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提升 智能建筑是一个整体化的产品,因此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对于建筑功能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项完整的智能建筑项目,系统集成商的主要工作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系统智能化需求分析、系统智能实现策略的设计、系统硬件软件的参数计算以及匹配等。因此,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智能建筑施工的最终质量以及用户满意度。为了提升其专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1)应注重集成商人才的专业深度与广度集成商专业人员必须从业主的使用感受出发,将业主的实际需求以技术参数和设备选型的方式整理出来并最终转化为施工方案。当前,复合型的人才在智能建筑领域依旧稀缺,需要一些一方面熟知技术,另一方面又深谙市场需求的人才。(2)应该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果集成商的技术人员由于某些原因而离职,很容易造成建设方的设计风格与理念出现断层,影响工程质量的目标。(3)应重视技术成果的转化和重复利用,积累经验,积淀施工者的竞争力对于已经形成系统化的施工方案和技术策略,应以标准化的文档保存起来。通过转化和调整,用于其他相似的工程建设中,从而形成建设方独特的优势。 3.加强监理制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市场由于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的不足,导致效率低下,一些业主由此蒙受了损失。通过加强监理,来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质量是当务之急。当前在智能化建筑的监理方面,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涉及专业较广,不少监理工程师难以承担监理任务。例如,一名合格的专业建筑监理者,在涉及到智能弱电、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设备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能建筑的监理包含了传统建筑所不存在的许多方面,如电子传感、信息网络部件、各种线缆、弱电设备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均需要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量化的测试验收与评估,这对监理人员的技术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不同的监理工程师往往由于经验的匮乏,不能具备充分能协调统筹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经验,这同样影响到了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推荐以专业监理队伍来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监理。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首先能够对工程建设方有一个合理的监督与约束,对其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等均能进行评估和干预,这可以保证智能建筑的最终质量;其次,能够从过程项目业主的角度出发,对建设方所采用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客观评价,降低业主的风险。 4.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的规范化 智能建筑涉及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复杂的管理模式,只有严格依照技术与管理标准进行施工,才能实现目标。笔者结合自身在智能建筑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推荐以“控制+管理+监理+协调”的综合化模式进行施工管理的规范化。这里的“控制”,涵盖了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智能化建筑项目的投资控制以及具体施工周期之中的工程进度控制;而所谓的“管理”,则一方面包括对施工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则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与数据进行管理;“监理”则指的是应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模式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理;而“协调”则是说,应结合行业规范和合同条文,实现施工进程中各方的协调。 三、结语 当前,城镇化发展方兴未艾,我国的许多地区正在加快建设项目的进度,加大建筑工程的规模。而在这其中,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同样处于井喷时期。工程管理人员面临的情况,一是智能建筑的建设规模空前庞大,二是智能建筑的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空前的高。与之对应的现实情况却是,由于技术与管理发展没能跟上智能建筑需求的步伐,导致市场的完善程度远远低于预期。而市场主体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导致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应该正视的事实是,与欧美等一些建筑管理水平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建筑智能化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在技术的实现上还是在施工的管理上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本文基于此现状,对于研究和阐述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弊端以及解决方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本文作者:陈建工作单位:重庆俊峰置业有限公司 建筑智能化论文:现在建筑智能化安防可行性分析论文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中智能化大厦、酒店、小区等建筑数量将会成倍增长。智能建筑其“智能”主要表现在弱电子系统方面,智能建筑弱电子系统中,安全防范子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传统的采用模拟传输方式的安防系统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需要大量的布线施工,视频线、控制线、电源线等;其次是随着监控点数的增加(成百上千),相应的线材的数量也非常惊人,甚至出现过弱电线缆多到无法穿过大厦弱电竖井的情况;最后,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在远程监控、传输以及与其它系统的集成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瓶颈。越来越多的问题迫使工程商、集成商、用户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数字化安防显然是一条必选之路。 2数字化安防 网络视频服务器是第三代全数字化视频集中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属于最新一类的数字化监控产品,利用它可以将传统摄像机捕捉的图像进行数字化编码处理后,通过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Internet或其它网络方式传送到网络所延伸到的任何地方,千里之外的网络终端用户通过普通电脑就可以对远程图像进行实时的监控、录像、管理。网络视频服务器基于网络实现动态图像实时传输的特点,使得以往必须局限在区域范围的图像监控系统,变得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应用网络视频服务器实现的数字化安防系统,上述问题将迎刃而解。首先,基于大厦的千兆甚至万兆局域网传输,系统的部署更加灵活,且摆脱繁琐的布线施工;其次,由于在前端监控点就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流,所以,无论是远程、本地监控,还是与其它系统的集成都变得易如反掌。 目前,网络视频服务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已相对比较成熟,国内有多家产品供应商已能提供单路、双路、四路等系列网络视频服务器。下面结合天地伟业公司的典型网络视频服务器,详细介绍一下数字化安防方案。 3天地伟业解决方案 3.1系统实现,前端视频、控制、告警信息,由网络视频服务器编码后,通过楼宇主干网上传到监控中心,完成实时监控,掌握楼宇整体情况。监控中心可配置监控主机、存储服务器、管理服务器、解码器等,对前端监控设备进行管理、告警信息的查询、图像浏览和控制等功能。在系统增加新的监控点时,只须将该监控点网络视频服务器接入网络并在中心做简单配置即可,系统各项功能和运行状态不受扩建影响。 整个系统部署实施非常快捷简单,每层楼可根据监控点数配置天地伟业单路、两路或四路网络视频服务器,或直接安装天地伟业网络一体球,网络视频服务器或网络一体球接入楼层交换机,通过大厦千兆局域网将图像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系统变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为数字化监控,使得原来的模拟图像等信息成为网络内传输的“数据流”。 3.2系统优势基于网络视频的数字化安防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1)高性能处理系统核心设备采用高性能的嵌入式处理单元以及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保障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 (2)内置Web服务器内置Web服务器,支持TCP/IP、UDP等相关网络协议,支持多种网络环境。 (3)安装简易、即插即用无须像传统方式那样繁琐的布线,只要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通过IP地址的标识,即可任意进行操作,并且使用时用户界面友好,安装简单。 (4)成本低廉相应于包括所有特性的其它产品,天地伟业网络视频产品提供一种可靠和低价位的网上图像设备,极大解决了“分散监控”、“集中管理”、“远程传输”之间的矛盾。通过网络化应用,大幅减少线材及人力费用,降低了成本。 (5)先进的图像压缩技术天地伟业网络视频服务器以MPEG4/H264格式生成高质量的图像文件,在提供每秒25帧的高画质图像传输的同时,存储空间大大降低。 (6)远程实时监控能够同时解决集中管理与远距离监控,能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通过网络进行远端访问。 (7)网络安全天地伟业系列网络视频产品提供用户级密码保护、特殊指定的IP地址接入保护、分级权限保护等功能。 建筑智能化论文: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论文 1、前言 建筑智能化在不断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不断推出,智能控制水平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其实质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前期的设计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电脑”,设计原则应当是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呈现的影响,我们应该对以往认真总结回顾,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笔者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体会,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管理角度谈些非常肤浅的认识和对策。 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1)中,作者归纳出四种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观设计倾向: 第一种是简单化。 例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 第二种是概念化。 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 第三种是形式化。 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 第四种是理想化。 所谓理想化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2.2重广告轻标准 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便于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各阶段用统一的语言交流和运作。 可是时常看到有些技术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轻视标准。例如,在设计依据中罗列了不少标准文件名,设计内容却不符合标准,或者依据的仍是旧标准。 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 2.3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堆积”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然而有的设计者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兼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许有的设计者是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起到一定的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3.1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 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既要量体裁衣式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到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 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置。有时候,设计者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2没有及时跟进科技进步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 3.3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 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 4、把好设计关的对策 4.1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 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应在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置“陷阱”。 4.2技术评审至关重要 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 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评审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这种“关卡”用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 5、技术评审 国内外建筑业采用的工程发包模式有多种,其设计阶段都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分,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前进行,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后进行。 5.1基本的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时间,搞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等,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 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 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是具体施工的依据,时间要恰当,评审之后不要过多的变动,对采购和施工准备有不利的影响;进行地过晚,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整个工程期将拖延。在具体施工之前,应进行施工交底。 5.2技术评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5.2.1评审的准备 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 5.2.2评审的进行 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问题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的缺陷。 5.2.3评审的结束 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 5.2.4评审的注意事项 要从“关卡”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评审活动; 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业主认可; 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进行正确的评审; 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例如,基建处、供应处)参与评审; 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 只要有可能,在技术评审中应当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不能企图采用简易方法完成优良的技术评审,充足的时间、合适的评审范围、高素质的参审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成功起重大作用。并且,最好要指定每个项目的负责人。 6、结束语 更广泛、更充分的市场机遇,更激烈、更残酷的国内外竞争,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要管理创新,才能持续不断地适应。笔者建议,在各省、市应当建立高水准的技术评审班子,成立相应的权威性机构。 建筑智能化论文: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探究论文 前言 建筑智能化在不断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不断推出,智能控制水平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其实质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前期的设计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电脑”,设计原则应当是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呈现的影响,我们应该对以往认真总结回顾,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笔者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体会,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管理角度谈些非常肤浅的认识和对策。 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1)中,作者归纳出四种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观设计倾向: 第一种是简单化。 例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 第二种是概念化。 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 第三种是形式化。 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 第四种是理想化。 所谓理想化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2.2重广告轻标准 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便于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各阶段用统一的语言交流和运作。 可是时常看到有些技术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轻视标准。例如,在设计依据中罗列了不少标准文件名,设计内容却不符合标准,或者依据的仍是旧标准。 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 2.3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堆积”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然而有的设计者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兼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许有的设计者是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起到一定的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3.1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 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既要量体裁衣式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到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 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置。有时候,设计者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2没有及时跟进科技进步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 3.3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 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 4、把好设计关的对策 4.1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 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应在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置“陷阱”。 4.2技术评审至关重要 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 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评审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这种“关卡”用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 5、技术评审 国内外建筑业采用的工程发包模式有多种,其设计阶段都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分,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前进行,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后进行。 5.1基本的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时间,搞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等,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 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 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是具体施工的依据,时间要恰当,评审之后不要过多的变动,对采购和施工准备有不利的影响;进行地过晚,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整个工程期将拖延。在具体施工之前,应进行施工交底。 5.2技术评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5.2.1评审的准备 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 5.2.2评审的进行 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问题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的缺陷。 5.2.3评审的结束 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 5.2.4评审的注意事项 要从“关卡”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评审活动; 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业主认可; 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进行正确的评审; 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例如,基建处、供应处)参与评审; 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 只要有可能,在技术评审中应当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不能企图采用简易方法完成优良的技术评审,充足的时间、合适的评审范围、高素质的参审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成功起重大作用。并且,最好要指定每个项目的负责人。 6、结束语 更广泛、更充分的市场机遇,更激烈、更残酷的国内外竞争,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要管理创新,才能持续不断地适应。笔者建议,在各省、市应当建立高水准的技术评审班子,成立相应的权威性机构。 建筑智能化论文:建筑智能化系统论文 简介:本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与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的关连作了简要介绍,还借助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实现一些新的给排水工程目标进行了理论探索。近年来“智能大厦”一词风行全国各大城市,为了加强管理,建设部1997年10月以建设【1997】290号文,了关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从国家管理的角度将此项工程的设计管理纳入了正轨。究竟给排水工程与“智能大厦”有何关连?设计中又将如何配合?这是许多设计人员想要搞清楚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对此做一初步论述,以便进一步展开、深化。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系统给排水工程设计理论探索 1、与之有关连的给排水工程 一般来说,以下给排水工程应接入该大厦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1.生活水系统 1)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池及水箱的水位; 2)变频调速泵的频率、工作压力; 3)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 4)各用户水表的读数。 2.热水系统 比照生活水系统,增加所有换热器的有关参数,以及系统的温度、热媒消耗等。 3.循环冷却水系统 同生活水系统,增加冷却搭的有关参数。 4.消防水系统 将消防泵的编号、状态,所有报警讯号以及联动控制全部接入FA系统。 5.客房故障、水池、水箱缺水报警等 6.排水系统 2、设计的程序与配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通常的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的程序与阶段上有较大的不同。一般应按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等3个环节,依次分步进行。 1.用户需求分析 这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同样是智能化系统,依据建筑物功能、性质、建筑资金、业主的不同表现极大的差异,最后反映在耗资规模上,差别也很大。一般来说,大型高档的公共建筑(商场、酒店、写字楼),需综合考虑各承租户的需要,尤其要重视招商本身的需要,应具备较齐全的功能。而比较单一的建筑(如银行、邮政、出版、政府机关)则多有所侧重。此阶段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使用功能与实际需要这两个关键,切忌脱离实际提高标准。对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而言,吃透业主的宏观想法,然后再一起理出对给排水工程的具体要求至关重要,这也是此项工作中较为困难的一步。 2.系统设计 这要由相应专业设计人员来完成,给排水设计人员只是按常规的设计工序管理进行专业间配合(即提资、反馈的反复、交叉过程)。如果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是与上建设计同步进行的,系统设计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比主体工程滞后较为多见,导致某些工程的局部不尽人意,这虽属难免,这样的事当然少一些更好。 3.施工深化设计 与主体工程的设计不同,施工深化设计工作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计算机、通讯、广电、公安、环保等领域,许多硬件、软件直抵发展最迅猛的那些高科技领域前沿。技术更新快,设备更新更快。一些工作的主导专业已是一种相当模糊的概念。在这些地方,许多相关的专业公司比之寻常按传统模式组建的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或专业设计院),与科技市场的联系更密切,因而在人员、以及最新技术和信息的拥有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施上深化设计应由系统集成商来编制。但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属于主体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的形象、性能协调一致,所以系统集成商应在该上程的原设计单位的指导下进行此项工作,该设计单位对该工程总体负责。 上述三个环节中,给排水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在第一、第二个环节。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对给排水工程中的工程目标、信息采集点、联动控制点的设置及其硬件的选用、安装负责。 智能化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是结构化布线,它担负着语音、数据、视频传输的重任。这是所有智能大厦唯一共同之处。但结构化布线并不受给排水工程所制约,给排水设计人员不必过多考虑。 3、智能化建筑对给排水设计工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与给排水工程有关的地方并不多,但对给排水设计工作而言,有没有可能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已具备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网络来推进一些新的工程目标、或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传统的工程目标?且试举几例: 1.利用程序控制管理蓄水他的进、出水。 1)进水 传统的方式是用浮球阀(或液位控制网)来控制,当池内满水时自动关闭进水。此类方式有阻力大、动作频繁、易磨损、漏水量也大等弊病,频繁的维修使用户不堪其苦。 在大厦内已有BA系统的条件下,用电动阀门与水池内的液位装置来取代浮球阀,实现程序控制是合理而简单易行的(为确保工作可靠,还可再增设1个水池满水报警)。 2)水池出水 同理,水池出水也可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生活、消防水池通常合并设置,为了保证消防水量不在平时被动用,常常用抬高生活泵吸水管的作法。此作法也有一些弊端:死水区水质容易变坏;低水位时吸水喇叭口附近形成漩涡从而带入空气,致使水泵工作失稳,以及造成气蚀;此外,在泵房的竖向布置上也带来一些麻烦。如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使池内水位降至某一定值时生活泵自动停止,上述弊端即可根除。 2、新的给排水工程目标 1)优化变频调速供水装置的工作 作为一项节能技术产品,恒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在国内已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其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水泵的压水管上,致使装置实际取得的节能数量大大低于节能的理论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种方式是开发、研制新一代变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使水泵的工况点贴近该给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运行;另一种较简单的方式便是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挪至该给水系统的最不利点,这样做系统虽则是恒压运行,实际上已扣减在非额定流量条件厂虚拟的水头损失,对水泵而言己实际变压变量供水,从而使节能效果向理论值大大靠近了一步。 在智能大厦内,利用智能化系统的网络和技术帮助上述目标的实现,同样是合理而简便的。 2)自动收费管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多种自动收费管理的软件,我们没有理由使水费的管理置于自动收费管理之外。口前,国内如宁波水表厂已研制出LXWJ-16流量集中检测仪,可以实现远程计量。但由于微机在线动态测量和对物理过程进行监控以及图像、语音处理,都只能识别和处理数字量。因此,上述模拟量必须经过A-D转换才能实现被控对象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此外,在我们所讨论的特定环境,还必须能通过信息插座,结构化布线系统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因此,这方面还有些工作要做。 给排水专业应当重视此项工作,工程上的这种需要已趋明朗,数码远传式水表一旦推向市场。将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层建筑“水表出户”的难题(改为“抄表不必入户”)。 4、结语 建筑智能化系统,目前还只是一项新生事物,直到目前,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甚至还找不到它的专业设置。然而在许多耗资过亿的高档建筑中,一方面是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许还作为大厦品味的一种标志,智能建筑工程正方兴未艾。主动介入这个新兴领域。有机配合、共同努力、求实创新,是有关专业、也是给排水专业应尽的职业责任。 建筑智能化论文:建筑智能化管理论文 摘要:建筑智能化飞快发展,要全方位、全过程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理,监理人员必须掌握和提高技能,才能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监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智能监理 智能建筑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它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建设设备的自动控制,对建筑内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并把设备的监控技术、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与建筑要求优化结合,使人们获得一个投资合理、适应、信息安全、高效、舒适、灵活、智能的建筑物变为可能。它使人们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随着现代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怎样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摆在了广大监理人员面前。 一、建筑智能系统工程 建筑智能系统主要有楼宇自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防报警管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共用电视无线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而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在计算机的有机结合下,实现了系统集成的有机整体,各子系统在中央计算机的控制下有条不紊地工作,实现智能建筑的各种功能。 建筑智能系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性应用领域,而且由于用途、规模不同,所需要的功能系统也不同,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高,业主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往往采用对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总承包以及总价合同的形式,在很多招标和合同签订中存在缺少对技术方案以及工程量清单的详细描述,概念化内容较多,技术清单部分也只是一个粗框内容的总价。例如:在设备清单中的数量、型号、预算单价许多不准确,甚至不标明或者遗漏。 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设计到施工集一家承包商,他们在设备选型、设备价格的制定、设备进场时间、工程量的测算往往偏重于自己的利益,主动权无形地转移到承包商手中,加大了业主的风险,智能化施工图纸质量不高,图纸会审不完善,也对工程产生许多不利因素,作为监理人员要维护业主的利益,必须熟悉掌握大量的相关技资料,了解智能化工程及各种设备的市场情况,同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比较,推荐给业主。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 1、协助业主做好招标投标工作 招标文件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评标定标的依据,招标文件内容要力求完整、详尽,用词准确严谨,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应重点从技术方案上提出要求。主要包括:总体要求;设计标准和规范;系统包括的内容和功能;主要设备、元件及其技术要求;设备清单;安装调试与验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评标选择一个合格的、最适合本工程的承包商,使业主得到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交货准时、价格合理的产品。 2、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 监理人员在审核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服务承诺时,重点对技术方案;工程进度计划安排;保证系统能正常、安全、有效运行并达到合同约定的技术标准方法与措施;对于系统的所有设备、材料软件等的完整性和保证措施;需配合的具体事项及土建、安装的工作界面划分;用户培训计划;产品保护措施及维修保养服务计划等进行全面审核,主要看其对工程的针对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及质量管理体系和保证体系的有效性。 3、监理要从维护业主的利益出发,有利于整体建设项目的实施 根据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每一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进行认真检查,并对施工中电气管线、设备经常与土建、给排水、消防、暖通、物流、气体等专业发生交叉、错位、碰撞的预控工作落实好。确保各系统安装到位、可靠运行。要求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操作程序作业,对进场各种繁杂的多规格、多型号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进行检验、复试,不合格的清理出场,减少偷工减料、浑水摸鱼等不正常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并建立完整、准确、详实的工程资料。 4、工程变更 工程项目在施工中会因工程的变化产生许多变更,或承包商在施工中发生的材料代用和局部变更,都必须有书面变更通知,业主签署明确的意见,监理如实详尽地记录因工程变更而造成的工程量增减情况和质量确认工作。并根据合同把大量的电子设备、材料、计算机网络设备受市场因素影响的价格做好记录,以控制工程变更价格。 三、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筑物的增多,建筑智能化的技术等级也在不断提高,技术含量迅猛增加,建筑智能正向数字化,无线网络远程化控制、人性化方向发展,监理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提高监理能力,学习方方面面的技能,把项目参加各方,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和权力,同项目团队的利益相统一,协助解决共同目标与不同利益者目标之间的矛盾,在项目目标的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取得项目的成功。 要实现项目监理目标,监理必须是高效率的。从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考虑,对人员进行培养和培训,加深专业技术知识、招标投标、概预算、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学习,使监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强烈的责任心,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提出要求,让其在业余时间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控制进行全面学习,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 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造就和培养综合性人才,全面提高监理服务质量,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监理工作。完成工程项目,把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设计、施工和操作过程的复杂问题统筹解决。 四、结束语 质量是建筑的生命,也是企业的生命,良好的监理业绩,精诚的服务态度来自高素质的监理队伍。建设工程需要大量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懂经济又懂法律,既掌握理论又善于实践的复合型监理人才,不断进取,为监理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建筑智能化论文:建筑智能化设计思考论文 1、前言 建筑智能化在不断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不断推出,智能控制水平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其实质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前期的设计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电脑”,设计原则应当是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呈现的影响,我们应该对以往认真总结回顾,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笔者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体会,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管理角度谈些非常肤浅的认识和对策。 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1)中,作者归纳出四种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观设计倾向: 第一种是简单化。 例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 第二种是概念化。 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 第三种是形式化。 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 第四种是理想化。 所谓理想化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2.2重广告轻标准 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便于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各阶段用统一的语言交流和运作。 可是时常看到有些技术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轻视标准。例如,在设计依据中罗列了不少标准文件名,设计内容却不符合标准,或者依据的仍是旧标准。 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 2.3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堆积”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然而有的设计者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兼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许有的设计者是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起到一定的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3.1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 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既要量体裁衣式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到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 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置。有时候,设计者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2没有及时跟进科技进步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 3.3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 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 4、把好设计关的对策 4.1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 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应在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置“陷阱”。 4.2技术评审至关重要 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 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评审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这种“关卡”用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 5、技术评审 国内外建筑业采用的工程发包模式有多种,其设计阶段都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分,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前进行,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后进行。 5.1基本的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时间,搞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等,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 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 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是具体施工的依据,时间要恰当,评审之后不要过多的变动,对采购和施工准备有不利的影响;进行地过晚,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整个工程期将拖延。在具体施工之前,应进行施工交底。 5.2技术评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5.2.1评审的准备 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 5.2.2评审的进行 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问题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的缺陷。 5.2.3评审的结束 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 5.2.4评审的注意事项 要从“关卡”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评审活动; 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业主认可; 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进行正确的评审; 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例如,基建处、供应处)参与评审; 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 只要有可能,在技术评审中应当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不能企图采用简易方法完成优良的技术评审,充足的时间、合适的评审范围、高素质的参审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成功起重大作用。并且,最好要指定每个项目的负责人。 6、结束语 更广泛、更充分的市场机遇,更激烈、更残酷的国内外竞争,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要管理创新,才能持续不断地适应。笔者建议,在各省、市应当建立高水准的技术评审班子,成立相应的权威性机构。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浅析建筑电气工程安全及质量问题 摘要:建筑电气工程是依赖于建筑物而存在和使用的,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等关系密切,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发生的电气火灾居各类火灾之首,人身触电事故、电气设备损坏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对建筑电气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必须妥善地进行处理,防止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各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安全质量问题 措施 一、建筑电气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1、触电危险。触电危险是指由于工程人员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上的疏忽,以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疏于维护或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或线路等出现的过热、绝缘失效以及pe线断线等故障,从而对用户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的威胁。 2、电气火灾或爆炸。电气火灾危险是指由于设计过程或运行中存在的不合理、不规范操作造成供电系统中出现的运行短路、过载、铁芯短路、发热等故障,导致局部系统过热,从而带来的火灾或爆炸隐患。 3、静电危害。静电维护由于系统缺乏必要的检修及维护,或接地、跨接装置的不完善,以及工作人员的静电防护不合格等造成的静电或静电火花危害。 4、雷电危害。雷电危害是指由于电气系统中缺乏必要的防雷措施,或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存在缺陷等因素,导致建筑在雷电环境下存在安全隐患。 5、电磁维护。电磁维护是指由于高频设备参数调整不当,屏蔽设备缺陷,或外界环境因素导致人体长期处于电磁场照射下,给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二、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1、塑料管线敷设常见问题 接口不严密,有漏水、渗水现象。恨弯处出现扁,凹,裂等缺陷。 1.1预防措施 购置pvc管时,需购置相应的接头、螺接等附件,以及适应不同管径的冷弯弹簧,以备很弯时使用。管与管连接一定要用接头并涂粘结剂。偎弯时使用与管径匹配的冷弯弹簧,必要时可将垠弯处局部均匀加热,均匀用力,弯成所需弧度,减少出现扁、凹、裂现象。pvc管连接形式有两种:可采用同径管插人法连接,将一头加热胀出承插口,插人深度易为管外径的1.1一1名倍;套接法连接,套管长度易为管外径的1.5一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两种连接方法在连接处均应涂专用胶合剂。管子连接禁止用异径管相连接,如需变径可通过接线盒、箱解决。 2、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问题 多股导线不采用铜接头,直接做成“羊眼圈”状: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线头裸露、导线排列不整齐,没有捆绑包扎:导线的三相、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色标不一致,或者混淆。 2.1预防措施 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2根,中间需加平垫片;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裸露。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采购人员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施工人员应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 pe线)的作用与色标。 3、箱与盒安装常见问题 箱、盒安装标高不一致;箱盒开孔不整齐;铁箱变形;现浇板内箱、盒移位;安装电气后,箱、盒内赃物未清楚干净。 3.1预防措施 (l)严格按照室内地面标高确定箱、盒标高; (2)铁箱、盒开孔严禁使用电气焊,应用专用工具打孔,以防箱盒变形; (3)现浇板内箱盒应先放稳,用带丝固定好,以防浇注混凝土时箱、盒移位; (4)穿线前,先将箱盒内灰渣清除,以保证箱盒内干净。 4、灯具、吊扇安装问题 灯位安装偏位,不在中心点上;成排灯具的水平度、直线度偏差较大;吊链目光灯链条不平行,引下的导线未编叉;吊扇的吊钩用螺纹钢加工,成型差;钟罩不吸顶,接线盒外露;阳台灯底盘铁板大落,生锈;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太大,不整齐。 4.1预防措施 安装灯具前,应认真找准中心点,及时纠正偏差:按规范要求施工,成排灯具安装的偏差不应大于5mm,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拉线定位,使灯具在纵向、横向、斜向均为一直线:预埋吊扇挂钩时,应用不小于中8的镀锌圆钢与板内的钢筋固定在一起,不准采用螺纹钢,吊钩加工成型应一致,且刷防锈漆,吊扇的钟罩能够吸顶且将吊钩和接线盒遮住,成排的吊扇应成一直线,偏差小于等于5mm;日光灯的吊链应相互平直,不得出现八字型,导线引下应与吊链编叉在一起。阳台灯具的底盒铁板厚度i 0.5mm,油漆表面均匀平滑,能很好地起到防锈的作用。玻璃罩不能太薄,以免安装时破裂;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要先定好坐标,除要求平直,整齐和均等外,开孔的大小要符合筒灯的规格,不得太大,以保证筒灯安装时外圈牢固地紧贴吊顶,不露缝隙。 5、配电箱的安装、配线 箱体与墙体有缝隙,箱体不平直;箱体内的杂物未清理干净;箱壳的开孔不符合要求,特别是用电焊或气焊开孔,严重破坏箱体的油漆保护层和箱体的美观;落地的动力箱接地不明显,重复接地导线截面不够;箱体内线头裸露,布线不整齐,导线不留余量。 5.1预防措施 认真将箱内的沙浆杂物清理干净;订货时严格标定尺寸,按尺寸生产,使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相匹配,如不匹配,必须用机械开孔或送回厂家重新加工;动力箱的箱体接地点和导线必须明确显露出来,不能在箱底下焊接或接线,箱体内的线头要统一,不能裸露,布线要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导线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在箱体内要有10cm~15cm的余量。 三、结束语 建筑电气安全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作,一方面既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关联,又与建筑工程的统一组织管理密切相关。在建筑的初期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电气安全的综合措施,既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也要保障各技术措施的有效施行,确保建筑产品的电气安全。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分析常用的建筑电气工程安全保护 分析常用的建筑电气工程安全保护 一、影响建筑电气工程安全的因素 影响建筑电气工程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以下将列出几种常见的因素: 1、电气火灾引起的爆炸 在生活中,很多居民由于在操作过程中的不正确的行为或基础设计不适当而导致整个电路系统供电不平稳,造成电路短路、发热、过载等危险状况,由于电路局部逐渐变热最终引起火灾现象。这其中,是由于电气的原因而导致的火灾现象更是数不胜数,总结有以下几点原因:①大多数人对电气工程都没有基本的常识,安全意识较低,更有些人为了一时的利益,私自乱拉乱接电线,导致电路经常发生过载的情况,这过程中又使电线局部过热,绝缘层逐渐老化,很容易就引起了火灾的发生;②一些违规的电气经常在人们生活中出现,这些行为会导致用电过程中电压瞬间增高,线路就会擦火,严重时产生电火花进而就引起了火灾;③有的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多的营利,对避雷设施的处理就草草了事,有的建筑物与地的接触也不良,所以当遇上下雨的天气时,如果出现雷击的现象,那么此类建筑物就会在雷击的瞬间电流急剧升高,强大的电流若没有及时排除,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最终致使人员伤亡。 2、静电造成的危险 虽然说静电的危险性小于线路漏电的危险性,但是静电的的危险性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导致其危险系数反而增大。之所以会产生静电,是因为一些连接设备和接地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这就使静电对其电气设备内部的一些原件造成了损害,从而有大量的静电被放出,给人们带来危害。 3、电磁造成的危害 是因为有电磁的影响,建筑电气才得以有效地使用和设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电磁是对人体有好处的,但是如果滥用电磁,使电磁大量释放,电磁的辐射超出了人体所能接受的范围,那么电磁就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安全。 4、触电和漏电带来的危险 触电和漏电是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安全的。造成这一危险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在电路设计时没有注意漏电点的出现,也可能是在使用电器的过程中不按规定操作,或者没有很好地保养和维护电气设备,导致漏电触电的发生,从而造成人员伤亡的现象。 二、建筑电气工程安全保护措施 为了尽量少的或者不出现以上电气工程所带来的危险,我们应该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施以一些安全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下介绍几点作为参考: 1.漏电保护措施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漏电保护器是以30 毫安/秒作为基本参照点,与本国对 于发生漏电事故的研究相结合,充分考虑电流大小、频率以及通过的时间等各种因素进行研发的,具有安全性。在建筑工程中,漏电保护措施一般采用的是末端保护与分支线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将漏电现象控制到最低,尽量做到事故在小范围内发生,降低事故危害性,并且可以根据漏电的情况,立即进行维修与检测,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第一,漏电保护器必须要严格符合我国《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规定。第二,针对漏电保护器要定时进行检查,以免出现漏电保护器本身的损坏而引起不必要的事故发生。第三,对于漏电保护器的选择上要符合其保护方式对于分段时间和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的要求,并遵从分级保护的协调原则。漏电保护措施是一项相当重要的保护措施,做好此项保护措施,可直接降低电气工程带来的危害。 2.绝缘保护措施 对于电气设备、材料进行绝缘检查其实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漏电事故的发生进行了前期的监测。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电缆、电线等电气设备都必须有质量资格认证,要保证绝缘层充分完整和厚度均匀;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不得超过2mω,内部的导线的绝缘厚度也必须要控制在0.6mm 之外;插座、开关的带电极性的部件的电气间隙与爬虫距离在3mm 之外,电阻要高于5mω等等。绝缘保护措施做好了,人们往往在使用过程中会变得放心很多。 3.等电位保护措施 等电位一般包含局部等电位连结以及总等电位连结这两部分。其要求是接零支线和接地支线要分别与接零总线和接地总线相接,不可以串联。同类插座同一回路的接地干线要在连接后连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使得汇流排可以与总等电位箱进行连接。总等电位一般重复接地点,使用黄绿相间的接地线。局部等电位在新图集苏d101—2003 中进行了新的修改,其中包含两点:①对于卫生间等场所的用电设备需要严格进行接地保护,遵照等电位接地原则,以免发生因水连电的现象发生。②必须做好等电位系统和现浇板内部的受力筋之间的焊接,保证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 4.短路过载保护措施 在电气建设中一般用熔断器对短路现象进行保护。这要求熔断器一定要符合 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标好额定电流、额定电压,并且不能随意更改。针对不同建筑系统中的最大故障电流的大小,选择相应配置的熔断器,来实施短路过载保护措施。过载现象一般指的是线路中的电流超出了正常电流的负荷,使得线路本身不能负荷,以至于发生漏电或火灾等现象。过载保护由自动开关进行设置。但根据实际状况的不同,自动开关分为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电流脱扣器这几种。同时负载电流一定要和额定电流进行匹配,以免发生过载现象,引起伤亡。 5.接地保护措施 接地保护其实是常见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接地就是指设备的底部和地面之间的电气连接过程。在发生电流过载或短路现象时,电流会经过电气设备流向地面,呈半球型散开,以来进行自身的电流调节。主要分为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重复接地、工作接地、隔离接地、等。保护接地指的是将发生故障部分的对地电压的金属部位和大地进行连接,用来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现象。保护接地的方法主要适合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适用范围较小。防雷接地主要是针对阴雨天气出现打雷的状况来说的。在建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雷措施,对建筑的主要钢筋以及建筑的基础部分做好防雷下引、人工接地装置以及接闪器的设置,充分达到避雷的效果。必须注意的是,要严格按照具体参数进行设置,对于接地体与引下线都要做好事后测试,接闪器安装完成之后整个系统才可以进行测试和使用。同时人工下引线要保持顺直状态,避免死角。重复接地的安装是要注意在建筑中引入架空线与电缆时,要进行重复接地,确保零线安全可靠。同时,在电源中性点出进行工作接地时,也要对周围的零线部分进行重复接地。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的状况下或者发生意外危险的情况下,依旧能可靠的工作而进行的接地。例如变压器设置中将中性点部位直接接地,就充分的保证了其能安全正常的运转。 三、结束语: 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对人类的生活影响非同小可,要想做好此项工程的安全保护,就必须明白这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综合的大工程。在电气工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随时做好电气安全的保护措施,注重细节,每项工程都做到无漏点,无大的瑕疵,确保各项工作正常且安全的运行。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关于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探讨 【论文关键词】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检查要点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加强电气安全性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分析了建筑电气的检查要点,提出要在设计、施工、检查、验收和设备交接中予以高度重视才能落到实处。 近年来,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已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从政府主管部门制订政策法规,到开发单位、设计人员不懈地改进创新,不仅适应了大量家用电器进人家庭和多种信息消费猛增的需要,而且在用电安全方面,也相应有了许多的保护措施。 但是,各类电气事故仍然逐渐增多。针对此情况,文章对建筑电气的安全性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安全保护措施 (一)绝缘保护 材料、设备进场应进行绝缘检查。在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基本规定中对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作了详细要求。比如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内部所用导线绝缘厚度不小于0. 6 mm;开关、插座的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3mm,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 mω;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 5mω,二次回路大于1mω;电线、电缆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绝缘层完整无损,厚度均匀且规定了绝缘层厚度。因有异议送有资质实验室进行抽样检测。对于在施工中由于工艺需要而损坏的绝缘层应采用色相带和绝缘电胶布恢复到不低于原绝缘等级,等等。 (二)短路、过载保护 线路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将增加到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配电设备中常用熔断器以达到短路保护功能。熔断器不仅要标明额定电流,还应标明额定电压。根据配电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选择具有相应分断能力的熔断器。熔件的额定电流一般为用电设备额定电流的1.5倍左右。 载保护一般由自动开关 (或小型断路器)完成。根据实际需要,自动开关可配备过电流脱扣器、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为了起到自动开关过载保护的作用,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要与负载电流相匹配,并小于导线的载流量。 (三)漏电保护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电流的大小和通过时间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和西欧及日本一样,对于漏电保护器取30毫安/秒作为设计依据。根据各国经验,这样的漏电保护器,可以满足触电保护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中漏电保护方式一般采用分支线保护和末端保护相结合的分级保护方式,并以末端保护为主。这样,可尽量缩小发生人身触电及故障时所引起的停电范围,不影响其他设备或用户的用电,便于查找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漏电保护器不同于其他电气产品,由于它关系到人身安全,因此选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1)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并具有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缩写为ccee)的认证标志;(2)应经有关专业部门检测并试验合格的报告证明文件;(3)应符合漏电保护方式对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及分断时间的要求,并满足分级保护的级间协调原则。 (四)等电位保护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第3章、第27章对建筑物等电位连结作了具体要求。等电位分局部等电位连结和总等电位连结。 在规范3.1.7强制性条文中,要求接地 (pe)或接零 (pen)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不得串联连接。在建筑工程中同类插座同一回路的接地线利用插座压紧螺栓相互翻接是不符合要求的,干线导线应可靠连接后连接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箱直接相连。接地线用黄绿相间线是国际上通用的,总等电位同时是重复接地点。 局部等电位在以往图集中有两种方案,这种方案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新的图集苏d101-2003中作了修改。新图集有两点得到加强:一是现浇板内受力筋与等电位系统作了可靠的焊接;二是卫生间的用电设备不仅要接地保护,而且还要等电位接地,增加了潮湿场所用电的安全性。 (五)接地保护 设备的某部分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件,叫做接地体或接地极。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就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这一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试验证明,在距单根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左右的地方,实际上流散电阻已趋近于零,也就是这里的电位己趋近于零。凡电位趋近于零的地方,即距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以上的地方,就叫做电气的“地”或“大地”。接地电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土壤导电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规范第24章要求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每单项工程不宜少于两个测试点。 按接地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静电接地、屏蔽接地或隔离接地等 。 1.工作接地。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工作而进行的接地,叫做工作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2.保护接地。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叫做保护接地。对电力系统来说,保护接地的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只有在这种电网中,凡有金属外壳及构件的用电设备才可以采用保护接地来保证人身安全。 3.重复接地。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中,为确保零线安全可靠,除在电源 (如变压器)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零线的其他地方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比如电缆和架空线在引入到建筑物处,零线应重复接地,如果不进行重复接地,则在零线发生断线并有一相碰壳时,接在断线后面的所有设备的外壳都将呈现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这是很危险的。 4.防雷接地。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而进行的接地,叫做防雷接地。防雷接地作用不言而喻,不接地就无法对地泄放雷电流。规范对利用建筑物基础和主体钢筋做接地极和引下线以及人工接地装置、接闪器的安装作了具体要求。设计对防雷接地阻值都给出了参数,接地体和引下线完成后要测试,接闪器完成后整个系统才能测试。人工接地引下线要顺直,不存在死角,引下线金属保护管要与引下线做电气连通。避雷带形成等电位可防静电危害。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间距不小于5m是为了降低接地体屏蔽作用。 二、检查要点 1.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焊成环网状。检查搭接长度、施焊质量、搭接材料的规格尺寸,人工接地的埋地深度和间距,引下线的焊接质量和测试点的设置,测试方法和阻值大小。 2.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的施工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 3.总等电位箱内自动空气开关、总漏电保护器以及分户箱内小型断路器、漏保器的质量、参数及级间协调,高低压配电设备的绝缘和安全防护,导线及灯具等质量。 4.同类插座同一回路的接地线的敷设,不能利用插座端子压紧螺栓相互翻接,用国际上通用的黄绿相间线作接地干线,接地干线应可靠连接后敷设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接地排连接。按设计的供电线制检查总等电位箱内重复接地。 5.导线绝缘测试。 6.通电试运行并调试。 三、结语 以上是为了加强电气安全性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在设计、施工、检查、验收和设备交接中予以高度重视 才能落到实处。监理在施工现场要多观察、勤检查,狠抓重点工序,坚持上道工序未经检查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这样,电气的安全性就有了保证。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建筑电气工程安全保护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智能化的飞速发展,电气工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投资、工期、质量和预期效果。其中工程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节能效果、安全运行和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居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高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电气工程安全保护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几种电气工程中常用的安全保护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安全保护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居住的环境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电气设备,建筑电气工程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其中电气设备的安全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了确保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性,我们对于建筑电气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而言,建筑电气工程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它主要包括弱电设备和强电设备两个部分,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工程要点,从而保证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 1建筑电气工程安全保护的重要意义 日常的电气工程操作中,漏掉一个操作项目或是其中操作顺序的颠倒都可能会导致设备损毁、人员伤亡或大面积停电等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建筑施工中的电气操作是事故多发、高危险行业,必须在施工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因此,电气工程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而且还要有高度负责的职业态度,在努力做好建筑电气的设计施工的同时,保障建筑电气产品的质量安全。现代建筑的电气安全性是直接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中容易发生质量问题,我们只有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日常对员工的培训,制定合适的管理目标,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把控,如此才能够保证电气施工的质量,确保建筑电气工程能够高效运行。 2建筑电气工程中常用的安全保护措施 2.1绝缘保护措施 设备、材料在进入施工场地前需要先进行绝缘检查。《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基本规定中有对主要材料、设备、半成品和成品进场验收做了详细的规范,比如插座、开关的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爬电距离和电器间隙不得小于3mm,绝缘电阻值不得小于5MΩ;成套灯具的背部所有导线绝缘厚度不能小于0.6mm,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MΩ;台、箱、屏、台、柜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MΩ,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MΩ;电缆、电线产品必须有安全认证的标志,绝缘层必须厚度均匀、完整无损,并且限制了绝缘层的厚度。若有异议需要送到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抽查,对于在施工中因为工艺需要而有损坏的绝缘层需要采用色相带和绝缘电胶布恢复到不能低于原有绝缘等级等。 2.2短路、过载保护措施 线路出现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将增加到正常状态下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在配电设备里经常使用熔断器来达到短路保护的功能。熔断器要在标明额定电压的同时,标明额定电流。根据配电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熔断器。熔件的额定电流大致为用电设备额定电流的1.5倍。过载保护主要是通过小型断路器或自动开关完成。在实际使用中,自动开关可配备失压脱扣器、过电流脱扣器或分励脱扣器。未来能够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需要喝负载电流匹配,并且导线的载流量要高于此。 2.3接地保护措施 接地是指设备的某个部分喝土壤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其中和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件叫做接地极或接地体。一旦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会通过接地体流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该电流被称作接地短路电流。实验证明,在距接地短路点或是单根接地体20m的地方,事实上流散电阻已经趋近于0,即表示这里的电位已经趋近于0。距地短路点或是单根接地体20m的地方即电位趋近于0的地方被称作电气的“地”或“大地”。而接地电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推移、土壤导电率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对电力系统而言,接地保护的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里,为了保证零线的安全可靠性,除了在电源中性点工作接地,另外鼻血在零线的其余地方进行重复接地。举个例子,架空线和电缆当被引入到建筑物处,零线需要重复接地,否则会在零线发生断线,并且会有碰壳时,在断线后的所有所有设备外壳都会呈现出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这是极其危险的。还有种是防雷接地,是为了防止受到雷电危害从而实行的措施。在设计为了防雷而实施接地时所产生的阻值有一定参数,规定在接地体和引下线的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工作,但必须砸开接闪器安装完成以后系统完成才可以测试。需要注意的是在接地引下线的时候要顺直,不可以存在死角,将引下线和香油的金属保护管之间电气联通。如此形成的避雷带能够有效防止静电的危害。 2.4采取等电位保护措施 通常来讲等电位保护是指采取局部等电位连接和总等电位连接。接零或接地支线必须单独和接零或接地干线相连接,不能够串联。卫生间的电气设备需要在作接地保护的同时进行等电位接地,这样才能保障在潮湿场所用电的安全性。等电位连结可以降低接触电压,保证用电安全以及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能够起到防雷作用。 2.5漏电保护 建筑电气工程的电气设备经常会出现漏电现象通常是人们不经意间的触碰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会产生一定的伤害,伤害的严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通过的电流大小、电流的频率大小、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个人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在人体持续的时间长短和电流的大小。漏电保护器是在建筑设备出现了漏电事故时或者人体触电可能会有致命危险时对其进行保护。目前我国的漏电保护器的设计依据是30mA/s。由于漏电保护器关系到人身安全,必须使用严格符合国家标准并且检验合格的专业漏电保护器。另外,还需要进行常识普及,比如高压线头触地会形成跨步电压,跨步电压是指以触地点为圆心的圆形电阻,同半径的圆周上没有电压,而在不同半径的圆周上就会形成跨步电压。所以人的两脚之间就会存在跨步电压,两脚之间的距离越大,电压就越大,对人体的危害就会越大。如果可以不要两脚着地,最好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跨步电压区,无法选择的情况下尽量迈小步挪出。 2.6配电箱的安装必须严格符合标准 为了使整个工程中的照明、电力等能够正常工作,配电箱的安装显得至关重要。配电箱是电力负荷的控制器,也被用来接受和分配电能的标量。为了确保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配电箱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配电箱的型号辟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不合格的绝对不能采用。铁制的配电箱的箱体使用的钢板厚度必须不小于2mm。端子板必须使用不小于箱内最大导线横截面积的2倍的矩形母线来制作,厚度不能小于3mm。安装箱体的时候,首先要确保位置正确,部件齐全,导管的管径和箱体的开孔匹配。箱体的安装必须稳固,箱盖药紧贴在墙面之上,垂直度的偏差控制在允许值范围内。箱内的接线需要摆放整齐,回路标号齐全,标识务必准确。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电气工程实现进一步的提升,于是国家对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标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施工企业必须及时采取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保护措施。因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涉及到施工人员和施工项目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建筑电气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电气工程在后期的投入使用中可以实现安全、可靠以及稳定的运转。 作者:肖都全 单位: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建筑电气安全评价方法分析 摘要:建筑电气安全评价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到的内容范围广,要考虑的因素复杂多样。要有效实现电气安全评价的作用和功能,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体系,这关系到企业电气的安全水平。本文简述了电气安全评价工作的内涵和作用,提出了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的基本原则,分析了电气安全评价中用到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电气安全;评价因素;评价方法 1、关于电气安全与评价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电气安全是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电气领域的科学技术和管理项目,其中涵盖了实践、教育、科研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一种以安全为目的的应用型科学,这门科学的应用价值极高,其基本理论包括电磁学理论和安全原理两个部分。随着电能应用的普及,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电力,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因此电气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电气安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电气的使用几乎涵盖了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例如在电气工业、建筑业、煤炭业、冶金业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都涉及到电气安全工作。另外,电气安全也包括一部分的工程技术,其中还包括了组织管理方面的内容。电气安全评价是工程项目验收的重要内容,包括有效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的评价。首先,对于系统电气安全有效性的评价,主要是以电气安全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各部分布置的合理性;判断各部分采用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科学有效;认真分析系统各部分能不能协调工作;检测系统内是否存在电气安全上的漏洞。实际上,电气安全评价也就是对建筑系统中的电气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分析各种电气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电气安全的防治措施和整改意见。在一般的建筑中,电气火灾、爆炸、雷电、静电以及触电等都是电气使用过程中的频发事故,由于建筑物功能的不同,电气安全防治的侧重点也不同。在进行电气安全评价时,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对于油田企业,火灾和爆炸是引起重大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安全电气评价时,要将评价重点放在电气火灾、雷电、静电方面;对于机械厂,厂内金属材料相对较多,在评价时的重要内容应该涵盖静电触电等频发事故。评价因素体系是进行电气安全评价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因素体系,才能有效指导电气安全评价工作的进行,以下是在建立评价因素体系时应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1)科学合理:一个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检验其科学合理性,电气安全评价因素的建立要遵循科学性,要充分反映客观实际以及事物的本质,这种体系的建立要充分突出影响企业自身安全的各种相关因素。因此,只有坚持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的建立才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才能有效指导评价工作的进行;(2)全面考虑: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电气安全的各种行为因素。因此,电气安全评价是一项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作,为了保证电气安全评价的可靠,在选取评价因素时要具有代表性,在选择时要从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着手,全面考虑,注重细节,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以保证在最终确定评价因素时有选取余地;(3)具体可行:电气安全评价程序要化繁就简,尽量保证评价工作的简便可行,这样实施方案才能更容易地被安全部门接受;电气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基于对大量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于评价对象的比较工作要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因此评价因素应该进行量化;电气安全评价包括电气安全技术和电气安全管理两方面,既包括技术也包括管理,因此评价对象比较复杂,对于上述所说的量化评价因素有时难以实现,但是为了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必须努力做到评价标准的量化;(4)稳定可靠:作为安全评价的标准,确保安全稳定可靠是评价电气安全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选取时要选取比较具有规律性的因素,将偶然因素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2、电气安全评价的相关因素 虽然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其中必然有安全隐患的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安全隐患都会造成电气事故的发生。从安全原理的观点来看,生产以及管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危险因素都有可能被偶然事件触发导致电气事故的发生,因此生产环境,生产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就成为安全评价中需要关注的危险因素,其中生产管理因素最为关键。 2.1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是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人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这些电气设备,因此,电气设自身的的安全性就对企业的电气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对企业的电气安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将对电气设备自身的安全评价作为重点工作。 2.2电气环境 电气环境是指对电气安全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大致分为自然和非自然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我们经常见到的雷电以及我们熟知的静电等,非自然因素主要指相关企业的生产环境以及相关的电气安全管理。电气环境在很大一方面影响着建筑的电气安全,在进行电气安全评价时,电气环境的有关安全也应该列为关注的重点。 2.3安全管理 建筑的电气安全评价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包括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两方面的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严格管理下,工程技术才能有效实施;有了可靠的工程技术的支持,组织管理才能应用于实际,因此要做好电气安全评价工作,要将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相结合,重视综合性的电气安全措施。 3、电气安全评价方法 就目前的众多评价方法来看,比较受关注的是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依据事故理论的综合论观点,建立多层次的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综合评价结果;使用安全特征量处理评价结果。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对多因素体系做出定量的评价,以数量化的形式表达人们的主观判断,然后进行模糊运算处理。另外,这种评价方法采用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划分安全等级,有效解决了评价结果失真或均化的问题。经过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方法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可操作性强,有效避免了现有评价方法全面性不强、量化标准不严谨的缺点,可以对评价结果进行更优化的处理。因此,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在一般的电气安全评价中,此外还有配套的评价软件,为电气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应用工具。此外,电气安全评价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际的电气安全评价工作中,较多地采用了事故树分析的方法,但是这种分析方法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结合企业的生产活动特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安全评价的意义。综合来看,电气安全评价可以结合电气安全检查表,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再对个别要重点关注的危险因素,采用定量的技术评价或事故树分析的方法,再次进行安全评价。 4、结束语 电气安全评价是建筑生产活动的重点工作内容,企业要针对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电气安全评价体系,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评价机构提供高效可靠的评价工具。组织专业的管理队伍,与可靠的工程技术相结合,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总之,在日常生产活动中,要注意对电气安全的监管,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防止给建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者:杜小军 单位:山西省化工设计院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分析 【摘要】在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的建筑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电气设计方面,由于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已经在高层建筑行业里占有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同时又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因此,在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监控中,对于电气设计的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在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占有较大比重,发生原因,总结原因不外乎用电负荷,低压配电系统安全设计等。本文围绕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方式等针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展开论述,主要论述的方面,包括低压配电的接地保护,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高层建筑接地保护设计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选择等。 【关键词】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 在高层建筑中,人们所使用的电气设备比较多,建筑电气设计要进行严谨周密的设计,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不断在高层建筑的电气部分的设计和安装上提高要求。而安全性则是摆在电气设计的首要位置。人们需要有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尤其是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与安装、运行、维护,与使用者的安全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提高,如今人们对建筑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例如在建筑的智能化方面同样也包含了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因此,当今研究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能,包含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1]。 1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事故及其原因分析 造成低压配电系统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多种,比较常见的低压配电系统安全事故包括过负荷、短路故障、漏电、电弧、电火花与等,严重的可能导致人员的触电事故,轻者配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包括在高层建筑中的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理念要始终坚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布设好各种保护装置以及配电设备,防止高层建筑的各种电气设备配电系统出现自身或者人为故障,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发生。 1.1漏电 在有电流流过的时候,绝缘能力差的导线,可能会由于电流通过其他导线或者是裸露的导线接触大地,引发导线发热,如果温度达到导线绝缘层的着火点,会在导线和大地之间产生电容,导线上的电流会流向大地,而带有电流导线之间裸露的部分会相互连接,彼当用电负荷超过额定的负荷时,那么导线上的电流值会增加,例如220V额定电压电气设备的能量会以电场能的形式存在,对配电系统构成一定的威胁,此时电线如果与支架材料较差的绝缘性接触,就很容易产生火灾。如果在某个或多个因素的影响下,变压器中出现漏电故障点与接地点,则容易构成漏电回路现象[2]。 1.2短路 极大的电流值会引发导线温度急剧升高,如果两根裸露导线的接触点电势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就属于电线的过负荷,电流会不通过用电设备将导线金属导体融化,由此容易产生极大的电流,过负荷一旦电流量超过导线安全电流量,甚至会产生导线绝缘层破裂、短路电流、火花与电弧,严重的会造成喷溅燃烧现象。甚至引发导线内阻发热,引起自燃现象,最终引发火灾。 1.3接触不良导致的电阻过大 对于电源线结合处大型的用电设备的结合处、开关结合处、各个地方,一旦出现接触不良,电弧在高密度电火花情况下会构成,电火花会在导电线路两端产生,就会使得接触不良部位的电阻变大,易燃物点燃甚至造成爆炸事故,而这时的回路电流流经电阻处,当温度高于3000℃,绝缘保护层的融化和燃烧,会导致线路热能大增。 2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概述 (1)低压配电系统概念在现今的建筑电气设计工作中,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型式有一种比较先进的系统,其电源的端口的带电区域一般情况下并没有设置接地的装置,而是在电源端口的部分设计了相应的高电阻以及电抗,用以进行接地保护。另外,在用电设备进行工作时,偶尔会产生一定的漏电情况,用电设备的外部导电部分亦需要进行比较严格的接地保护处理。系统不仅能够使建筑中的电气系统进行比较稳定的供电,更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低压配电接地保护型式系统一般情况下比较适用于对供电要求比较高,或者需要持续供电的大型建筑中。国内的众多大型企业供电的运行亦常采用该种接地保护方式来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性。(2)现实当中,在运行的电气设备外部导电装置当中,个别城市公路的供电系统当中亦有TT系统的存在。在建筑电气系统使用系统进行接地保护时,采用TT系统的低压配电系统,其电源的中性点处会进行直接接地保护装置的设计,更加科学和恰当。另一种建筑电气系统接地型式为低压配电的TT系统。使用该系统,采用了与中性点形同的设置,亦进行了直接接地保护装置的设计。整个建筑电力系统的即电气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比较适用于一些电压容量相对比较低、对供电要求相对较低的建筑,能够有效地运行,中性线N和PE线之间并不存在通电关系,PE线也没有在通电系统进行电力的传输,例如农村,多使用的是该种接地系统进行供电保护的方法[3]。(3)低压配电TN系统,采用一根比较有保障的保护线进行连接,低压配电的TN系统存在着三种比较有效的模式,分别为TN-S、C、C-S,TN系统作为建筑电气接地型式比较复杂,例如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被称为TN-C,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亦被称为TN-S系统,上述三种模式在设计的过程中,所有上述模式保护装置均被统一设定,进行各个中性点的连接,这些中性点各有各的局限和优点,低压配电系统中的中性线在进行连接的过程当中比较适用于数据密集的处理区,而保护线将多个需要进行保护的电气设备进行合并,操作也比较容易。 3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形式 (1)一般情况下,在高层建筑中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形式,要求不间断供电的高层建筑中,对于电气设备中电源的中性点和漏电部分,电源端口的带电部分IT系统通过高阻抗接地进行保护,绝大多数的建筑还要进行相应的接地保护。高层建筑低压配电保护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包括低压配电TN、TT以及IT系统,低压配电IT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区域设置接地里面的IT系统,一般不在电源端口带电,而是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运行并进行供电,保证低压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运行,并保护建筑电气中低压部分的电压和电流。(2)在高层电气低压配电系统应用过程中,对于低压配电的TT系统而言,由于中性线N和PE之间不存在配电关系,中性线N与PE无通电,电源的中性点的接地系统或者电气设备中的漏电部分必须做好接地保护设计,在用电负荷较小的分散地区,如农村,或者对用电要求不是很高的场所,需要进行接地保护,对于电力系统中的PE之间进行通电的TT系统进行低压配电TN系统的设计,需要设置好保护模式,并将各个电气设备的外壳连接到保护线中。而低压配电TT系统对于用电要求并不高,对于建筑电气设计,需要对配电系统的彼此的中性点进行连接,采用一定的接线方式来接线,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设计方案,在日常电气设计中较为常用。进行电网导线的截面积有一定的标准要求,在高层建筑配电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对于,应发挥三种接线方式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的关系为依据,避免采取不当的接线方式。例如TN-S适用于较为危险的爆炸场合或者是数据处理,工矿企业的电气设计中常常TN-C-S模式,TN-C实际上是三相四线的系统模式。 4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遵守相关的选择原则,确保配电系统高效、合理、安全;在设计安装过程中,电气设计中的分支线及其末端的用电设备需要选择相应的种类,使用合适的漏电断路器,首先是看漏电断路器的额定动作电流,另外是预防电路电压受损查看其电击能力安全界限是否符合标准,再就是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设计低压配电系统,然后是比较漏电断路器的额定动作电流与电气系统中正常泄漏电流的大小,选择有相关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进行漏电断路器的安装,这样可以确保其安装工作的规范操作。此外还有一些提高建筑电气设备系统的安全性能的注意要点,例如为避免电流电压的不稳定,在施工过程中不得肆意篡改线路也是需要注意的。 5结语 重视低压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工作,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重视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工作,做好规避危险事故的措施,综合各类影响因素,关注建筑电气线路容易造成火灾事故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接地设置要进行特别的设计。综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工作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作者:谢顺 单位:佛山市景胜电力电器安装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建筑电气工程安全及质量探究 1安全管理中产生的问题 1.1安全责任制落实的问题 在进行任何建筑物的施工时,都应该在开工之前进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成立安全生产小组,将责任制落实下去,并在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及交底,从而保证质量及安全。并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地方及时进行整改。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交底、培训等等仅仅是形式的问题,对于需要注意的安全方面问题并未进行详细的说明,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危险源不明确,一旦发生危险,很难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解决,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1.2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更偏重于质量的统一管理,对于安全管理方面比较疏忽,加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对于相关的安全规范标准进行忽视,往往出现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佩戴不齐的现象,对于建筑物的整体安全防护操作也缺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进行建筑电气的施工中,弱电的标识会让施工人员认识不到危险,从而不顾安全制度,产生一定的威胁。 2施工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路敷设及线缆布放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进行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中,管路的敷设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管路的相互重叠设置、管道口渗水漏水、管道出现裂缝及挤压变形等;在进行线路接入的过程中,箱内的关口会出现长短不一致或者没有进行防护的措施;在中间的线盒的连接处焊接的不规范;最常见的不规则操作是出现开口距离不一致引发的错位现象。在进行线缆布设的时候,如果将多条线路进行统一接入到到一个端口时,不进行规范标准操作进行合并处理,在需要设置防潮装置的地方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布设,在与终极电源、开关、插座连接的时候,出现多种线头,比较混乱;没有正确的使用标识,使使用者无法合理的区分火线、零线和接地线;在导线外部的金属保护管没有打磨处理。 2.2箱体及箱体内设备安装方面存在的问题 箱体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弊端是无法严格的按照规范标高及深度进行安装,使其美观性及安装盖板都造成一定的影响;保护措施不到位,会使箱体产生变形;箱内的垃圾不能及时的清除,对其有腐蚀作用,并容易引发阻塞。2.3防雷接地产生的隐患防雷系统实际安装时主要会存在避雷网焊接、钢质避雷针安装不符合要求;防雷引下线、接地母线焊接不符合要求;接地极安装不符合要求;等电位连接不到位、接地电阻超标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和使用者的安全。特别是在智能化工程中,等电位连接不到位已经成为机房及前端设备烧毁的重要原因之一。 3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工程安全及质量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强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 3.1.1落实安全责任度,严格遵守安全工作程序。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建筑工程施工中,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落实各施工岗位的安全责任是安全工作的前提,在全面贯彻质量和环境保护体系基础上,要重视置业安全健康体系的建设。 3.1.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人员安全意识和能力。 必须坚持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根据国家安监和相关部门的要求,严格实行三级教育和班前班后安全会议相结合,必须坚持特殊岗位的持证上岗制度,通过严格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危险条件下的处置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3.1.3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会影响到建筑电气和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必须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这就要求必须要不断地、循序渐进的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相关技术的培训,建筑电气及智能化工程施工时,质量检查需依据质量检验、操作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和预防对电气工程质量有影响的各个环节。 3.2加强施工技术和工艺的管理 3.2.1管路敷设和线缆布放。 管路敷设时,厚壁镀锌钢管必须在焊接时增加套管,并保证焊缝的密实度和饱满度,焊口要进行防腐处理;薄壁钢管必须保证锁扣连接牢固;穿线前要对管口进行临时封堵,防止杂物和水汽入内而堵塞管路或使电线绝缘层发生老化;安装线缆桥架时应当保证连接固定牢固,并在桥架连接处安装接地跨接线。 3.2.2箱体及箱内设备安装。 箱体安装前必须确定标高和坐标等数据,潜入墙体的箱体必须采取支撑保护措施,防止变形;管线埋进箱体时必须进行护口处理;箱体内设备应安装整齐,位置合理,固定牢靠,方便线缆连接和拆卸维修;开关回路等应做明显标识,特别是建筑智能化施工中,线缆必须进行准确编号。 3.2.3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施工中,防雷网、避雷针、防雷引下线、均压环、接地母线、接地极避雷带等需要焊接处必须焊接饱满,将残渣清理干净,饱满等缺陷。防雷网上的焊接处要进行防锈处理。在直接利用丝扣或对焊的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时应在碰焊处按规定补一搭接圆钢。设备和电源的接地装置必须进行等电位连接。 4结束语 在进行建筑物构建的过程中,在对于工程主体进行规范的同时,也要将建筑电气及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把关。作为一项综合技术性较强的技术工作,需要不断的提高技术人员的行业水平,定期的进行培训操作。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完整的施工管理制度也是势在必行的工序。在施工时,注意质量问题及安全问题,加大管理力度。为业主提供合格的电气及智能化工程,方便其使用。 作者:吴迪 单位:齐翔建工集团翔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建筑电气设计安全性与节能性 一、建筑电气设计内容 对于建筑电气设计元素电气设备而言,其种类日益繁多复杂,包括:照明设备、电梯设备、制冷设备、消防设备、空调系统的送电设备等。故建筑的用电量是相当大的。电梯设备、消防系统以及应急照明设备用电必须要设计电源。面对建筑电力系统特别是高层建筑整个电力系统产生的庞大的用电量,电气设备的总负荷计算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是相当高的。目前有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两种计算高层建筑电气设备总负荷的计算。对一个建筑来说,照明系统是相当重要的。照明系统主要考虑灯具、光源的选以及照度的控制与计算等。一般的灯具除了外观优美、简单大方的优点外,还应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合理的性能。在高层建筑的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中,电度计费表一般装在电压输出端,在低压母线之间一般装有联络装置,选择配电线路要根据负荷状况来选择电缆线路,还要注意不同电压线路敷设间距,根据负荷等级选择线缆。此外,还有高层建筑在供配电器材方面的节能设计、供电线路方面的节能设计、建筑照明方面的节能设计、防雷与接地设计、电梯设计等设计内容。 二、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电气设计不仅要考虑线路位置和密集程度,还要考虑选用器材的质量,不能因小失大,因为一点的眼前利益,而埋下难以消除的安全隐患。现实生活中,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相当严重而且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 1.不合理的思路设计 许多现代建筑的设计存在问题使得建成的建筑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例如,家用电路产生的很多问题是由于电路回路过程设计中选用电气线路材料不当造成的。设计的配电回路过少,则电路负荷增加,电路的横截面就会减少。实际操作中,空调插座、照明电路以及各种电源插座等构成建筑物内分支回路。有些住户家里的空调插座装在室内,但没有依照空调负荷的大小适当多安装几个回路,从而存在因回路过少而产生火灾事故的安全问题。还有就是设计人员为节省成本将熔点较高的铜芯电线替换成价格较低的铝线,火灾事故发生几率变大,线路安全性、建筑安全得不到保障。 2.不重视防雷设施配备 有些建筑物比较高,但缺乏合适的防雷设施,从而在雷雨交加之际易发生安全事故。由于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建筑选址也愈加变得随意起来,多考虑到趋紧地皮的开发,而忽视地理位置选用不但而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时电气设计若不因地制宜,仍采取传统的防雷设施,没有综合建筑物的位置、地下水位以及地下波侵入的频率等问题而找到防雷设备最佳配备方案,建筑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 3.忽视电气火灾防范 纵观近几年,我国居民住宅火灾中数因电气设计缺陷而产生的火灾数量最多。电气火灾随着电的出现而出现,在强电领域出现较为频繁,但弱电领域也不少见。工业生产在进步,电气防火愈发引人关注,但人民防范意识还不够强。人们总愿意片面研究事故发生的导火线,而忽视电气火灾防范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多花点成本,构筑防火安全系统,当居民因误用电气或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火灾时,能够第一时间切断火灾产生的源头,便能以最小的成本将损失降到最低,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建筑已经安装了此类防火系统,当火灾发生时,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相应的消防系统便会自动运行,有种是喷水系统,及时扑灭火源,起到灭火目的,保障建筑安全及人身安全,但此类系统普及范围还太窄,很多建筑防火系统几乎是零安装,很不安全。 三、解决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途径 1.严格把控设计方案 加强审批监管制度,细化监管任务,防止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马虎问题,不放过一丁点可能潜有危害的疏忽细节,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水平,增强居民的舒适感。设计思路一定要明了,把握各个环节,特别是不能遗漏了某些重要环节,相关单位的领导一定要对设计内容认真进行审查和修改。此外,应该将节能理念贯穿设计始终。 2.周密设计防雷系统 防雷系统的设计与人们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雷电导致人身伤亡事件多发生在防雷系统不好的农村,近些年来农村城市化发展日新月异,郊区城市化发展愈加猛烈,建筑林立,建筑平均高度有增无减,建筑防雷系统的安装则需要做更细致周密的安排。金属导体当然是配置防雷系统中最佳的防雷设备,因其能维持室内电位,具有较好的均压效果,对室内建筑物及人身安全起到很强的保护作用。对雷电波的防御是防雷系统的重要环节,要正确将相关电缆接地,合理安排避雷器设计点,防止雷电波入侵。 3.重视防火系统设计 电气火灾是常见的火灾事故,设计电路过程中应该细致考虑各个环节,做好预防保护措施,在电路设备上配备短路器来保护电路,充分考虑好线路负载问题,防止电气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出现。选用优质的防火材料,不能偷工减料,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果。设计人员坚决不能违规设计,要仔细分析设计的每个细节,始终保持严谨的心态,将火灾发生的风险降低到最少。 四、建筑电气设计安全性的考虑 过载以及短路往往会损坏供电线路,严重地会诱发火灾事故,故应做好有效预防措施,尤其在传统的低压供电系统中要做好过载和短路保护措施。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如若有必要进行混用时,必须事先进行安全性高的接地处理,应符合相应的工作规范,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关键电子设备要进行等电位连接配置,保障电气接地质量,防止触电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漏电保护器能够有效预防接地故障,能有效避免触电事故和电气火灾事故。要有效发挥漏电保护器的作用,必须做好漏电保护器的选用工作以及接线工作。现如今,越级跳闸事件时有发生,成为高层建筑低压系统设计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我国现有技术还未能很好解决,我们应该加快系统研发,及早找到应对措施,减少经济损失。所谓越级跳闸,就是当下级配电回路出现较大短路电流而导致短路故障时,即便上级配电回路配备三阶段保护断路器设备,也会无条件越级跳闸,致使大面积断电,从而产生巨额经济损失。 五、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性考虑 建筑电气项目工程的节能方面的设计是指在保证安全用电的基础上,充分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采取强有力措施,对变压器、电动机、空调、照明灯具、电梯等能耗系统进行实时监管和管理优化,提高设备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并进行有效、科学的管控,提高对电能的利用率,从而降低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成本,缓解资源紧张,减少环境污染的,做到节能电气,必须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贯彻节能理念,坚持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原则,即适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以及经济性原则,从而才能保证高效、低耗的建筑电气工程。 1.适用性原则 设计中不能简单一味强调节能,还要能确保电气设备质量和设备能正常运行,每个电气设备都能发挥出其固有的基础功能。故要满足在节约能源消耗的基础上,确保建筑电气工程系统适用性。 2.安全性原则 建筑电气工程建设中,要确保电气设备完整性,配电线路绝缘性能好,符合各项规范要求,除了防雷技术,还应考虑防静电保护措施,确保居民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作者:程卫东 单位:深圳市南华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小议高层建筑电气安装安全的管控 一、高层建筑电气安装 1开关柜安装要点 高层建筑内的开关柜与配电柜是用电中心,配电房是整个建筑的用电枢纽。要确保开关柜的安装技术,开关柜的箱体可以承受一定的机械强度,以确保高层建筑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进行安装前,要检验油漆没有脱落,且箱体无损坏,确保箱内的器具要安装牢固,盘面的导线要有适当的空余,箱内的导线整齐排列且在两端固定,便于出现问题时及时检修。按照技术规程以及操作要求进行安装,一定要安装一个可以打开的门,进行安装要根据技术要求严格执行。 2配电装置安装 高层建筑内部的配电装置,一定要选用技术先进的配电设备。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电力系统,配电装置是高层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重点与中心,对配电装置的相应技术要求进行标准安装,包括从设备的选用到安装完成后的调试各个环节,安装的过程要采用质量控制措施。对配电装置的保护至关重要,以确保配电性能相匹配。在配电设备的安装中,避免安装完成后出现电流与设计不相符合的情况,以确保配电装置的安装质量。在具体的安装中,避免各类安全隐患,要结合施工图纸认真安装调试,从而提高整个配电装置的质量。 3电气线路安装 在高层建筑中,要选用矿物绝缘的防火电缆,还要选择阻燃型的电缆,从而防止供电线路出现损坏,这样可以避免火灾进一步扩大,进而影响消防设备的功能。在当前的火灾事故中,导线的选用原则是导线要有足够的强度,使得火灾进一步扩大。而且一般在电流较小时,还要确保导线可以安全地运行,导线要进行机械强度的选择,保证导线的持续载流量比最大负载电流要大。在电气线路的设计上,一定要留有余量,要保证配电的经济性以及安全性。在选择导线时,要保证电源引入端到负荷末端的电压损失不大于5%,以更好地保障安全。 4电梯的安装 高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对电梯的设计。为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与舒适性,一般说来,电梯机房多是安置在井道的上方。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为了缩短运输能力,而且在对电梯进行设计时,而且采用分组控制的方式,多是使用高速或者是超高速的电梯,还要尽可能地做好配电设计、主开关的设计以及解决好通风与控制的各种问题。 二、安装安全控制管理 1加强岗前安全教育 在电气工程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整套科学、全面的岗前安全教育,以确保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安全规章进行施工,以保证施工得以顺利开展。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前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能、安全防护、安全组织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对于工程队伍整体安全意识的提升,全面提高了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安全防护技能的掌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从而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强材料设备的控制 在施工材料进入现场前,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审查,质量合格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为实现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电气施工的材料和设备关乎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施工时,为了确保材料能够进行合理使用,要加强对材料和设备的检验力度。此外,安装单位应提前将材料的相关申请提交监管部门。在材料进入现场后,安装单位还应向监管部门提交使用审批、检验报告、质量报告等证明,得到审批后便可投入使用。 3有效落实安全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电气工程的安全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在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将过往的安全事故作为范例,并不断加以完善,对电气工程从设计到安装的一系列过程中,使安全措施得以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应主要针对施工人员的职责划分、用电系统的相应规定,都要遵循用电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以及漏电保护等相关内容进行制定。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以保证施工安全、有序地开展。 三、结语 高层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安装,是高层建筑工程中重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从对电气施工技术的掌握入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工作磨炼不断累积经验。在高层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避免出现各类质量问题,一定要严格按照安装技术以及操作规程进行安装,确保电气工程安装中的各个环节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保证高层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质量。 本文作者:于华 单位:本钢设计研究院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气压配电系统安全性探讨 摘要:在建筑物的电气配电系统当中,低压配电系统在整个电气系统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实际操作当中,如果低配压系统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就会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关键词:安全性能;低压配电;电气的设计 在我国,高层建筑的定义是:高度超过了十层或者是24米的建筑物。所以,在很多高层建筑物的电气设计中,相关电气设备的要求必须要严格,配电系统也要根据国家的规定标准来实行,从而保障整个建筑物系统的用电安全。因此,在高层建筑物的设计中,不仅要确保所有用户的用电安全以及现代化的电气要求,还要使得配电系统能够满足建筑物中供电的相关稳定性。 1高层建筑配电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1.1配电设计总原 要合理的运用建筑物自身存在的优势,来设计高层建筑物中的配电系统。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合理分配资金的使用,同时要注意节能的设计,降低能耗。第一,供配电系统设计时,要保障其基本的安全性能,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保障整个高层建筑中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在设计线路时,首先要使其必须都具有合格的绝缘强度,使它们处于安全的距离;同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静电技术,最后还要配置牢靠的防雷击设施。第二,配电系统还要将住户的生活所需的用电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实现住户电设备的电气功能。 1.2安全配电设计中的原则 在设计安全配电系统方案的时候,不仅要满足整个高层建筑物中电气的使用功能,还要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其损耗的数值以及直接损耗、间接损耗。还要保证整个配电系统安全稳定的正常运行,要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其能源的消耗,尽量的节约配电系统所要消耗的资源,所以,高层建筑的配电系统需严密的设计时,要合理的使用相关节能设施,尽量做到用电负荷均衡,并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尽最大可能降低配电系统的维修费用。 2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安全性能 (1)在低气压配电系统电气设计的安全性能中,其主要任务是对电源的分配以及管理,它不仅能够提高其运行的效能,还能在维护变压器运行。在设计高层建筑中电气低压配电系统的时候,要想为用户提供持续性的电力保障,不仅要充分的考虑到各种会有可能发生的故障因素,还要考虑到在正常负荷条件下所有用户的正常用电需求。 (2)高层建筑电气中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的时候,要时刻注意相关的接地保护模式。其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模式主要有3种:低压配电IT系统、低压配电TN系统以及低压配电TT系统。①低压配电IT系统:其电源端口的带电部位是不采用接地保护模式的,但是,电源端口带电的部位在进行电抗、阻抗或者高电阻的时候,还是要采用接地保护模式。除此之外,如果低压配电的IT系统用电设施出现了导电外漏的情况,也要及时采取接地保护的措施。使用低压配电IT系统来供电,不仅可以提高系统供电的稳定性,而且还能提高供电的安全性能,与此同时还能保障用电量较大、供电时间较长以及供电要求较高场所的安全问题。近几年,低压配电IT系统在高层建筑供电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如果用电设备的外部出现了安全故障,使用缺少接地保护措施的配电网,再加上管理还不到位,这样就很容易发生带电的状况,并引起触电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对于高层建筑所有人员的安全观念要时刻强化,并采用其有效的接地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高层建筑能够顺利的运行。②在低压配电的TT系统当中,电气设施中外漏导电的部分,不仅要采用接地的保护方式,还要在电源的中性点的部位采用其最有效的接地保护模式,整个电气系统中的低压配电TT系统是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运行的过程中,电气系统中的PE线是没有电流经过的,即电气系统的中性线PE和N是没有直接的通电关系。通常情况下,用电量比小、用电设备较少以及用电要求较低的场所一般都使用低压配电TT系统。但是,从适用范围来讲,低压配电TT系统要比低压配电IT系统低很多。然而,低压配电TT系统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应用却很多,覆盖面积也在逐渐的提高,所以高层建筑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低压配电TT系统的应用,并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防止其供电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供电安全。③低压配电的TN系统使用率也较高。但在设计低压配电TN系统的过程中,要用保护线将系统中负责电气设备的一个外壳连接起来,并要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将其保护。另外,还要保障其低压配电TN系统的中性点之间连接的通畅。其实,低压配电TN的系统还有很多种模式,它可以用中心线和保护线合并的方法来保障其低压配电TN系统模式的正常运行。例如TN-C-S模式、TN-C模式以及TN-S模式等,这三种模式在各自的适用范围内,使用的情况是不相同的,都表现出了各自明显的优势。就以TN-C的模式、TN-S的模式为例子,它们的系统都是属于三相四线,并且是非常容易设计的,而TN-S的模式在属于三相四线系统的同时,还增添了PE线来进行接地的保护,它在保存精密电子仪器的场所或者易燃易爆的场所运用非常多。而TN-C-S系统给施工提供了便利,在工矿企业的应用是比较多的。高层建筑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于以上的三种模式要进一步的完善,并要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要将各自的优势保留,还要将其适用的范围拓展最大,维护高层建筑的运行安全,提高其高层建筑的工作效率。 3低压配电系统中的接地保护设计 在进行的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的时候,一定会遇到选择漏电断路器的情况。在对漏电断路器进行筛选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有很多。比如,必须要想到多大的电流漏电断路器才需要采取保护的措施。第一,要保障所选择的低压配电系统的末端中的漏电断路器自身可以接受的电击能量能否达到了所规定的安全标准。第二,因为电流的过大,很可能会对配电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要格外的注意配电系统的正常的使用,漏电断路器是否大于漏电电流所规定的额定动作电流,无论是在各个分支线路的尾端还是在完整的低压配电系统的末端,其用的电子设备必须都是漏电断路器,以此来保障整个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高层建筑中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的作用 高层建筑中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其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其电能的质量。在整个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合理的进行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那么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都将会大大的提升。 5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安全探讨 在配电系统安全性能设计的过程中,负荷分级配置的设计要做好,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与此同时,还要保障其特别重要的负荷和一级负荷之间的连续性,以避免供电的中断,否则就会给人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不仅如此,还要考虑高层建筑物中变压器的问题,对于变压器的选择,要根据容量的计算来进行。一般情况下,变压器的负荷率要控制在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八十五之间。对于低压供电线路的半径也有相关规定,不得超过二百米以上,否则会对其它供电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线路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时常用于末端漏电的保护和手短保护器。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能够应急照明,还能有效的减少故障的发生。 6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电能的要求也在相应的提高。建筑配电系统的是否可靠,它直接关系到了人身安全、任何事故都会给人民的生活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因此,高层建筑中电气低压配系统中的安全性能人们是越来越重视了,不仅要对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还要保障其供配电的安全。在设计低压配电安全系统的时候,在注意整个电网以及线路设计的基础上,还要将接地的保护与设计重视起来,要选择最适合的电气设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其相关规定来执行。只有这样严格的执行了每一项规章制度,才能保障其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有效的运行。 作者:黄柱中 单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建筑电气施工中安全控制问题分析 摘要: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安全事件频繁的发生,这无论是对于整个建筑物的建筑质量还是其后期的使用,都是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安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在电气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个人关于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安全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安全;管理;建筑施工 前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不断呈现出集成化、专业化、规模化以及智能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电气工程的重要性开始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体现。从近年来的行业中的形势来看,电气施工中的安全控制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也是整个电气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所以,我们的施工单位必须尽力把握住工程的安全控制环节的关键点,定期进行问题总结,并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 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电气安装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我国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事故频出,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建筑电气安装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而并非其专业知识不足。因此加强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对于整个施工项目来说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这同时也是对施工人员自身生命安全负责,我国建筑企业当中对于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安全规范和相关的安全处理措施,从公司法规和流程上已经制定的相对完善了,但是最终落实到员工的实际操作中就和规章制度的要求相差甚远,一线的施工员工认为自己轻车熟路的操作流程,在降低安全意识的前提下进行操作,就很容易出现相应的安全事故,不但对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对工程项目的安全事故要求提出了挑战。 1.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人员操作技术不规范 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操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不规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一项重要原因,其中尤其以配电箱子方面和防雷接地方面出现的问题最大。其中在配电箱方面,由于配电箱标高,坐标不准确或者凹槽变形、移位,以及配电箱内杂物清理不彻底,配电箱防腐不及时等等这方面故障的存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安装人员在配电箱安装过程中操作马虎,没有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安装,最终导致了配电箱安装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对于工程项目未来的施工,以及项目完成后,居民的入住,其安全隐患是非常巨大的。其次是在防雷接地方面,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避雷带采用普通的圆钢敷设,带间和引下线采用对焊或者单面焊接方式,焊接口常出现绣浊的现象出现,同时防雷线搭接长度严重不足,很多情况下项目的接地排线没有与接地干线直接相接,支架间的间距过大,容易变形,总配电箱进线处并没有做重复接地等,以上这些在防雷接地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多是因为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并未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 1.3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很多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很多技术或者非技术的原因,存在项目一定的安全事件或者是安全隐患。然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建筑企业在施工开始之前,并没有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同时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隐患也没有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更没有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方案,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还体现在对于项目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规范上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这种安全培训不到位,也最终会造成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安全规范的不重视,甚至是漠视,另一方面,会导致施工人员不能正确的掌握一定的安装施工技能,最终也成为了酿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2完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安全控制的措施 2.1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前,要多所有参与安装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使得施工安全意识融入到员工的工作精神当中,在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之前,班组间以及部门间要进行安全交底,对于当天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是施工人员能够提前预计到当天施工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除了以上在意识上提升警惕外,在施工人员的安全设备上也应该做好重组的准备,如绝缘鞋、绝缘手套的佩戴,员工在高空作业,一定要带好安全带,防止可能的安全事件发生,对于相关设备的使用,要提前对电路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没有问题再进行施工。在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细节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细节的把控做不好的话,就会很容易造成安全事件。 2.2规范电气操作员工的操作流程 在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一定要熟悉配电箱及防雷接地等工作流程,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就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工作,详细了解配电箱坐标、位置等安装要求,并在配电箱安装过程中对配电箱进行适当的巩固措施,对配电箱的相关电路和设备进行防锈和漏电处理,以防在后期随着设备的老化,导致配电箱的位置发生较大的变化,对项目安全造成隐患。在防雷接地方面,项目管理人员要根据项目施工要求及项目验收要求,规范施工人员的安装施工,在进行电气安装施工之前,应该就本次施工所需的电气设备,进行全面规范的安全检查,以确保施工所需工具没有存在安全隐患,保证员工在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处于安全无隐患的环境中。在很多情况下,员工施工过程中对于操作流程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对于这种细微之处就掉以轻心,这其实是构成一个个安全隐患最可怕的地方,因此对于这种情况,要求员工一定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工作。并要配合一定的检查监督机制,企业安全部门在日常巡查当中,要多注意员工的操作流程,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在工作中违反操作流程的员工,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2.3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相关规定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工程中的施工管理环节相关规定是高于一切的,如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不重视的话,最终很容易导致工程项目出现问题。对于安全管理也尤其如此,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施工方案要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规范,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定应该考虑到项目性质及建设周期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对于这一系列的项目安全管理指标,有很多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标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企业对于完善管理规定重视度不高的问题。此外,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之前,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交底,这已不是一个常规的要求,而应该上升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规定,最终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不断前进。 3结语 建筑电气安装对于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后期的使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建筑施工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一方面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也威胁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所以,对于建筑电气安装过程采取一定的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在未来的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始终要把安全管理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使得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件发生率大幅下降,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完成建筑项目的建设任务。 作者:陈玉峰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建筑电气设计中安全及节能探微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同时建筑的用电量也随建筑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而大大增加。城镇一体化建设的加速导致我国建筑面积的飞速增长。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在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大约为27%。在满足建筑安全性能的条件下,同时给居民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应尽量缩减建筑的损耗。本文针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及节能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安全问题;节能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使用量日益增长,对建筑电气的设计要求也日益提高,在保证安全使用的情况下,也要保证适用、节能,要求电气建筑的过程确保安全,降低消耗。 1建筑电气设计中产生的安全问题 1.1等电位联结问题 建筑电气设计中,暴露在建筑物外面的电气相关装置或导电物品,没有与建筑物中的电气装置连接好,造成较大电位差,使故障电压的出现,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1.2雷电问题的发生 在建筑电气设计时,要优先考虑雷电问题,包括防雷和避免雷击两个方面。对于防雷的设计,很多的设计者采用专门设置防雷,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选择防雷设备,致使在雷雨天气发生电气设备的损坏,甚至危机人身安全。电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遭遇雷击问题,主要是由于建筑电气设计之初,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雷击问题,对防止雷电入侵的措施不够,没有及时的避免雷击问题的发生。 1.3消防技术的问题 目前,对于建筑电气的消防功能存在诸多问题,如无法实现消防联动,使火灾在最短时间内自动熄灭。电气建筑的保护层过薄,无法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启动广播疏散和应急照明,使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受到威胁。 1.4应急照明问题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设计者往往会忽视应急照明相关的各项指标,如应急照明的光源,具体位置以及电源,火灾状况发生后无法顺利进行人员的快速疏散,甚至造成二次伤害的发生。 1.5电气配线问题 在建筑设计中,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铝芯线,当线路超过负荷时,铝线很容易达到熔点,导致铝线起火,造成火灾的发生。 2针对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1)针对等电位联结问题,设计者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要保证暴露在建筑外面的导体与建筑物中的电气装置连接完好,杜绝电火花的产生,最大限度的减小电位差,避免造成火灾,杜绝因等电位连接问题威胁生命安全。(2)针对雷电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维护解决。首先,在选择防雷设备时,要选择导电良好的导体,发生雷雨天气时,保持室内电位的平衡,保护电气设备的完好,以及避免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为避免雷雨天电波的入侵,要在建筑电气设计时设置好避雷器的位置,对进出电缆的铺设进行严格监测,接地连接。(3)针对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要在建筑设计中铺设好严格的消防线路,实现消防联动,设置好应急设备,并对应急设备采取良好的保护,保护层采用良好的金属管,保证应急疏散广播、紧急提示灯和应急照明灯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响应,规划好疏散通道,保证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4)针对应急照明问题,应采取详细的措施。对于建筑电气设计中有关应急照明设备的设计,要注意每个细节问题,对于应急照明的电源选择,具体照明光源位置的确定,应急照明的照度等环节都应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确保在火灾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响应救援照明。(5)针对电气的配线问题,为了保证安全起见,要选择导电性能好,机械度强,融点高的铜线进行建筑配线,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 3建筑电气中的节能设计研究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建筑电气设计中,除了保证电气的安全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节能低碳越来越成为大众追求的目标。在生产生活中,为降低用电能耗,做到最大限度的节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合理使用变压器 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容量是变压器经济运行的要求,而变压器容量太小易引起过负荷运行,过载损耗易增加;变压器容量太大,不能被充分利用,空载损耗易增加。因此,根据实际负荷确定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以确保变压器运行在最佳负荷状态,即变压器的负荷率不应低于30%,宜工作在70~80%的范围之内。同时选择节能型变压器并根据企业用电特点可选择较为灵活的接线方式。 3.2降低线路损耗 在建筑中,供电线路较长,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电阻,电流在进行传输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损耗,严重影响居民的使用,当线路的电阻值不变时,电流越大损耗就会越多,要想减小线路的损耗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要使用电阻率较小的电线,一般情况下建筑都会使用铜芯的导线,铝芯的导线的电阻率就要高一些,不建议使用,还要减小线路的长度,而且线路的走向以直线为主,尽量不走或者少走弯路,在低压配电中,为了减小线路间的干扰要尽量不走或少走回复的线路,变电所要尽量靠近建筑,这样变电所到建筑的线路长度就会减小,线路的截面积要尽量增大。 3.3电动机节能 电动机在建筑中的应用较多,最典型的就是电梯的使用,在高层建筑中,电梯几乎每天工作18个小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因此,有效的降低这部门的电能消耗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效果也会非常的明显,降低损耗的原则主要就是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具体的做法包括:就地电容器补偿,以此来降低电动机线路的损耗,同时,还要设计相关的程序,减少电动机的轻载和空载运行次数,可以采用变频调速设备控制电动机的运行,让它适应负载的变化,当电动机的负载较轻时,可以提高自身的效率,加速运行,从而减小电能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3.4照明节能 照明节能设计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视觉效果和不影响照明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的减小光能的损失,进而较小电能的损失,比较常用的照明节能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尽可能的利用太阳光、月光、反射光等自然光,电气设计人员要充分的考虑建筑周边的环境以及采光情况,合理地利用自然光源,让自然光与室内的照明有效的配合,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还要使用高效的节能灯具,现在比较流行的是LED灯具,这种灯具的节能能力非常强,而且在一定角度内的照明效果也是非常可观的,同时,还要使用高效的电子镇流器,通过它能够合理控制公共场所内的荧光灯,减小电能的损耗,居民在家庭中应当合理的使用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的方法,例如,在卧室、书房可以使用调光开关,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灯的亮度,公共场所可以使用光控开关或者声控开关,这样能极大地节省电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问题,安全是任何建筑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也要从多方面实施,满足多方面节能措施,以达到建筑电气设计中安全及节能的目的。 作者:张文东 单位:九源(北京)国际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建筑电气设计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探讨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电气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楼层高度的增加对于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将就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完善 0引言 在高层建筑的安全使用过程中,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现代化的建筑已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通常集住宅、办公、商业等功能于一体,这种情况下对于配电系统的设计更要充分的重视,具体的设计内容要根据建筑的特点、用途、规模,结合供电网络的基本情况以及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等因素进行科学的确定。以下将主要对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的概况及可采取措施进行了论述。 1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概况 配电系统电源中性点的不同运行方式,对配电系统的运行特别是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影响系统二次的继电保护及监测。建筑电气设计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如果其安全性不符合规范及行业标准,或者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将会对建筑物内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十分重大的安全威胁。由于现代建筑的相对封闭性,以及现代建筑内用电量很大,假如出现了电力事故,极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事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鉴于此,现代建筑对于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电源的安全可靠是非常重要的,工程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物的分类确定该建筑的用电负荷等级,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该工程是双电源、双回路还是单电源供电。供电线路敷设环境需要避免由外部的热源和腐蚀以及灰尘的聚集等造成的影响,防止因敷设和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振动和冲击以及对建筑物的沉降、伸缩等各种问题的外界应力作用而造成的损失。而各类建筑的消防用电设备必须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在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消防水泵、消防排烟风机、消防加压送风机等设备的供电时,必须在最末一级的配电箱处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其配电线路的敷设需要符合相关的要求规范。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在地下室的车库照明配电中,应急照明箱通常情况下会直接安装在车库墙上,施工过程中应急配电箱却没有做好相应的防火措施,如果火灾发生在配电箱附近时,配电箱很快就会被烧毁,对此在此项配电设计时必须要设置配电间,这也是确保应急照明的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高层建筑以及重要的公共场所等防火要求高的建筑物,应采用阻燃耐火、低烟无卤绝缘电力电缆、电线或无烟无卤电力电缆、电线,这些电缆不仅试验方法成熟,而且产品标准已实现了同国际先进标准的接轨。 2低压配电系统安全的保障措施 2.1综合设计 在建筑电气设计工作中,低压配电系统的一个常用安全保护措施就是接地保护工作,在建筑的电气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整个过程要以人为本,供电安全性的保障往往在建筑供电设计过程中会设计相应供电安全的故障自动切断点,即为常说的接地保护,这种保护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用电,在具体的方案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建筑物特点及布线的要求进行保护装置的设计,因地制宜,避免照搬照抄,从而有效的防止危险电压对建筑电气系统和电力运行造成的影响。 2.2接地保护 接地保护作为最基本的保护方式能够为用电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这种情况下在建筑电气的设计过程中,要从建筑电气的特点以及建筑配电系统的基本要求来进行接地保护装置的确定,同时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多种接地保护形式要进行等电位联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建筑电路受到外部电压的影响,接地方式在目前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TT系统、TN系统。其中TT系统所对应的接地保护主要是针对外漏的导电问题,TT接地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系统。TN系统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工作零线相接的保护系统,称作接零保护系统,当设备出现外壳带电时,接零保护系统能将漏电电流上升为短路电流,这个电流很大,是TT系统的几倍,实际上就是单相对地短路故障,熔断器的熔丝会熔断,低压断路器的脱扣器会立即动作而跳闸,使故障设备断电,比较安全。 2.3对于漏电断路器的选择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们可以发现在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越来越多,电力负荷越来越大,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漏电断路器在整个电力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漏电断路器及时的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与接地保护一起实现了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漏电断路器的设计和安装需要对漏电断路器本身进行科学的种类选择,尤其是漏电断路器的漏电电流要求,这就需要对具体的电气设备情况以及配电系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综合的了解,从而来科学的判断漏电断路器的型号种类需求,在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漏电断路器用于防止人身触电,应根据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触电防护的不同要求来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的运行。 2.4剩余电流保护器 剩余电流保护动作的实现需要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有效选用,首先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在故障电路中电流的流通必须小于整体额定电路电流,另外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要同时兼顾分支线以及线路末端用电设备,以便能够确定动作时间差的有效控制,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转。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电气设计工作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和有效,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工作水平,实现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和可靠,为建筑电气的应用提供良好的设备基础。 作者:刘雪海 单位: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六分院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安全管理建筑电气论文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要点 1.1工艺控制 制定一套完善、健全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规划出一套完善的工艺秩序。比如:建筑室内的照明系统,在施工阶段,不仅要对照明线路的连接加以控制,还应对照明监控系统进行针对性的设置。 1.2元件控制 对电气元件施工加以控制,可以为智能系统的运行提供安全条件,并且施工人员应对元器件组合安装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1.3故障控制 减少电气故障的发生也是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之一,质量的控制不仅要防控常用的大型电气设备,还要对小型元器件的故障加以控制,以此确保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另外,建筑带暖气工程施工可以建立自动化监控系统,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反馈给施工人员。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分析 2.1建筑电气工程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设计图纸作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依据,加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应从图纸的设计阶段开始。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图纸设计前,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对电气工程作全面的调查,不断地了解电气工程的总体结构、供电方式以及生产技术等。在对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同时,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要与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多沟通、多交流。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前,技术人员必须对电气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熟悉、掌握,多所设计的配电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另外,在进行图纸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根据电气工程合同上所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设计,以此实现预期目标。(2)工程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前,必须要做好施工材料、设备的准备工作,一定要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同时,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材料、配件的采购必须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还要严格检查每一种电气材料的质量,通过采用多家对比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电气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价格最优化。另外,电气工程施工机械进行施工现场前,必须要进行试运行,以此避免因设备质量问题对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对施工全过程的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维修。在施工过程,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材料和设备会不断地使用,可能会导致质量损伤问题的出现。因此,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应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不断地检查,这样以来发现材料质量受损时,可以及时地进行及更换。另外,施工人员还应对施工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当发现设备故障时,可以及时地进行维修。通过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材料、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不仅可以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还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系数。(2)检查电气设备基础设备是否符合安装条件。当完成配电箱、配电柜等相关的基础设备安装就位后,必须进行固定,然后对箱柜内的电气接线进行严格的检查。当各个电气设备的线槽、线管进行敷设连接以及桥架时,必须要做好各金属设备的接地工作,这样就可以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分析 3.1选取合适的绝缘导线 绝缘导线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必备工具。由于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电力负荷大小各不相同,这样以来所需要的绝缘导线也各不相同。绝缘导线的选择必须要对用电设备的负荷进行具体的测量,根据不同的负荷选取相应的绝缘导线。如果对相应绝缘导线的选择不加以注意,就会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 3.2安装漏电保护器以及其他防护设备 由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需要的配电箱以及开关箱等其他设备较多,在进行这些设备安装时,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设计方案的标准要求进行漏电保护器的设置,以此确保漏电电流、漏电动作以及时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要对配电箱和开关箱的接地设施加以重视,照明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系统的设置要分开进行,这样以来就可以避免因动力停电对照明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 3.3触电事故外的其他安全事故防御 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时会存在较多的高空作业,这就要求安装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以及带好安全帽、手套和防尘口罩等,以此提高安装人员施工的安全系数。施工人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老化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这样就可以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由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做好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加以控制,并选择合适的电气施工材料和设备,施工人员按照施工的标准要求进行作业,以此确保施工的质量。 作者:汤睢 单位:河南海华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检查要点 【摘要】文章探讨了加强电气安全性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分析了建筑电气的检查要点,提出要在设计、施工、检查、验收和设备交接中予以高度重视才能落到实处。 近年来,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已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从政府主管部门制订政策法规,到开发单位、设计人员不懈地改进创新,不仅适应了大量家用电器进人家庭和多种信息消费猛增的需要,而且在用电安全方面,也相应有了许多的保护措施。但是,各类电气事故仍然逐渐增多。针对此情况,文章对建筑电气的安全性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安全保护措施 (一)绝缘保护 材料、设备进场应进行绝缘检查。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基本规定中对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作了详细要求。比如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内部所用导线绝缘厚度不小于0.6mm;开关、插座的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3mm,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Ω;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MΩ,二次回路大于1MΩ;电线、电缆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绝缘层完整无损,厚度均匀且规定了绝缘层厚度。因有异议送有资质实验室进行抽样检测。对于在施工中由于工艺需要而损坏的绝缘层应采用色相带和绝缘电胶布恢复到不低于原绝缘等级,等等。 (二)短路、过载保护 线路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将增加到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配电设备中常用熔断器以达到短路保护功能。熔断器不仅要标明额定电流,还应标明额定电压。根据配电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选择具有相应分断能力的熔断器。熔件的额定电流一般为用电设备额定电流的1.5倍左右。 载保护一般由自动开关(或小型断路器)完成。根据实际需要,自动开关可配备过电流脱扣器、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为了起到自动开关过载保护的作用,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要与负载电流相匹配,并小于导线的载流量。 (三)漏电保护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电流的大小和通过时间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和西欧及日本一样,对于漏电保护器取30毫安/秒作为设计依据。根据各国经验,这样的漏电保护器,可以满足触电保护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中漏电保护方式一般采用分支线保护和末端保护相结合的分级保护方式,并以末端保护为主。这样,可尽量缩小发生人身触电及故障时所引起的停电范围,不影响其他设备或用户的用电,便于查找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漏电保护器不同于其他电气产品,由于它关系到人身安全,因此选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1)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并具有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缩写为CCEE)的认证标志;(2)应经有关专业部门检测并试验合格的报告证明文件;(3)应符合漏电保护方式对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及分断时间的要求,并满足分级保护的级间协调原则。 (四)等电位保护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第3章、第27章对建筑物等电位连结作了具体要求。等电位分局部等电位连结和总等电位连结。 在规范3.1.7强制性条文中,要求接地(PE)或接零(PEN)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不得串联连接。在建筑工程中同类插座同一回路的接地线利用插座压紧螺栓相互翻接是不符合要求的,干线导线应可靠连接后连接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箱直接相连。接地线用黄绿相间线是国际上通用的,总等电位同时是重复接地点。 局部等电位在以往图集中有两种方案,这种方案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新的图集苏D101-2003中作了修改。新图集有两点得到加强:一是现浇板内受力筋与等电位系统作了可靠的焊接;二是卫生间的用电设备不仅要接地保护,而且还要等电位接地,增加了潮湿场所用电的安全性。 (五)接地保护 设备的某部分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件,叫做接地体或接地极。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就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这一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试验证明,在距单根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左右的地方,实际上流散电阻已趋近于零,也就是这里的电位己趋近于零。凡电位趋近于零的地方,即距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以上的地方,就叫做电气的“地”或“大地”。接地电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土壤导电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规范第24章要求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每单项工程不宜少于两个测试点。 按接地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静电接地、屏蔽接地或隔离接地等。 1.工作接地。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工作而进行的接地,叫做工作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2.保护接地。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叫做保护接地。对电力系统来说,保护接地的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只有在这种电网中,凡有金属外壳及构件的用电设备才可以采用保护接地来保证人身安全。 3.重复接地。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中,为确保零线安全可靠,除在电源(如变压器)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零线的其他地方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比如电缆和架空线在引入到建筑物处,零线应重复接地,如果不进行重复接地,则在零线发生断线并有一相碰壳时,接在断线后面的所有设备的外壳都将呈现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这是很危险的。 4.防雷接地。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而进行的接地,叫做防雷接地。防雷接地作用不言而喻,不接地就无法对地泄放雷电流。规范对利用建筑物基础和主体钢筋做接地极和引下线以及人工接地装置、接闪器的安装作了具体要求。设计对防雷接地阻值都给出了参数,接地体和引下线完成后要测试,接闪器完成后整个系统才能测试。人工接地引下线要顺直,不存在死角,引下线金属保护管要与引下线做电气连通。避雷带形成等电位可防静电危害。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间距不小于5m是为了降低接地体屏蔽作用。 二、检查要点 1.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焊成环网状。检查搭接长度、施焊质量、搭接材料的规格尺寸,人工接地的埋地深度和间距,引下线的焊接质量和测试点的设置,测试方法和阻值大小。 2.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的施工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总等电位箱内自动空气开关、总漏电保护器以及分户箱内小型断路器、漏保器的质量、参数及级间协调,高低压配电设备的绝缘和安全防护,导线及灯具等质量。 4.同类插座同一回路的接地线的敷设,不能利用插座端子压紧螺栓相互翻接,用国际上通用的黄绿相间线作接地干线,接地干线应可靠连接后敷设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接地排连接。按设计的供电线制检查总等电位箱内重复接地。 5.导线绝缘测试。 6.通电试运行并调试。 三、结语 以上是为了加强电气安全性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在设计、施工、检查、验收和设备交接中予以高度重视 才能落到实处。监理在施工现场要多观察、勤检查,狠抓重点工序,坚持上道工序未经检查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这样,电气的安全性就有了保证。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发展和社会日益稳定,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的加强,建筑工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思考。其中最值得大家关心的就是建筑电气设计方面,并且逐渐发现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包括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养护意识缺乏、建筑电气设计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及缺乏有效的对建筑电气设计安全的运行机制等,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将会帮助建筑电气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因此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 安全问题 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国民对物质消费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对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安全问题的解决水平也就在逐渐的提高。建筑电气设计行业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开发和建筑的能力,但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所遇到有关安全的各种各样问题也不容忽视。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重点观察建筑工程的必要条件,所以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问题应该首先得到建设生产者的重视。该文就针对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以求得到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1 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建筑电气设计人员专业意识缺乏 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就是在整个建筑的电气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建筑可能出现的任何电气问题做出提前的准备与安排,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有特定的设计人员对建筑电气进行审定。建筑电气设计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年限,所以建筑电气设计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就需要得到保障。但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逐渐提高,对建筑电气设计安全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标准,建筑电气设计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一些工作较久的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停留在过去的方式,不接受新的技术和必要的养护意识。还有一部分建筑电气设计人员想要学习掌握完善的养护意识,但由于自身周边的电气设计人员的影响,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养护意识,就导致建筑电气设计可能出现错误的几率增高。 1.2 建筑电气设计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通常建筑电气设计最终的目的是想要提高建筑电气在建筑中发挥作用的水平,这就需要通过安全管理体制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建筑电气设计的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做好这些工作的大前提就是有一整套完善的建筑电气设计的管理体制。建筑电气设计人员需要确保每一个设计阶段的准确性,然而由于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导致一些部门对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工作缺乏重视。甚至有时,建筑电气设计人员自己为了方便,也就不遵守国家规范,最终导致建筑出现质量问题。有时还会出现在进行电气设计的时候,设计单位为了能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有根据设计的要求来进行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擅自减少电气设计的工序,这样也给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工作以及审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3 缺乏有效的对建筑电气设计安全的运行机制 近年来一些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过程中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其中主要原因就包括电气设计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建筑工程电气设计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并且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这就需要一套有效的建筑电气设计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前期的设计准备、设计现场实行还有后期的设计工作等环节必须要有充分合理的安排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施工和养护的顺利。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来约束和管理建筑电气设计的工作。 2 建筑电气设计存在安全问题的预防措施 2.1 提高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在工作中专业意识 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电气设计人员想要完美的完成设计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R狄馐丁Wㄒ祷的建筑电气设计人员是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工作的最主要的部分,控制着建筑工程中电气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工作安全。针对电气设计人员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提高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专业意识,规范电气设计人员的施工行为,帮助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加强对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的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建筑电气设计人员作为第一手掌握建筑电气规划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极强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应该具备同样程度的专业意识,建筑电气设计人员由于自身极强的专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自身在电气设计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得到更加优秀的工作成果。 2.2 建立完善的建筑电气设计安全管理体制 建筑电气设计的工作需要通过完善的建筑电气设计安全管理体制来进行规范,建筑电气设计人员根据体制进行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建筑电气设计的负责团队想要建立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就需要领导阶层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管理阶层针对领导的要求,建立出一套适合建筑电气设计人员进行工作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标准,同时也要对新的发展要求提高体系的严密性,这样建立出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够适应建筑电气设计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设计人员有明确的工作指向。进行建筑电气设计安全管理体制完善的同时,对建筑电气设计的管理条例也应该加强。管理条例是针对一些不负责任的、经常出现因嫌麻烦不去实地调查就进行的建筑电气设计人员,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严重影响正常工作,所以需要通过管理条例对其进行处理。管理条例的加强不仅仅只是为了处罚消极怠工的人员,也是想要奖励认真完成建筑电气设计的人员,增加设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建筑电气设计人员积极钻研业务,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最终实际效能。 2.3 加强有效的建筑电气设计安全的运行机制 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安全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在质量过关的建筑工程上提高电气使用的效能,作为施工前的关键一步的电气设计不能忽视,不仅是关键的一步,这也往往是最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针对这个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电气设计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就需要得到领导阶层和管理人员的支持,还要有十分完美的策划书来作为建立的基础。加强电气设计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电气设计可以依照科学合理的机制方案来有序地开展,电气设计中各个环节如果能够以运行机制为参照进行工作,那设计的目的会更加清楚明了,每个环节都有需要自己负责的事务,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可以直接找到负责的领导,在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到最后的实施环节也依然严格要求,才能保证建设出来的建筑工程能够得到安全方面的认可与肯定。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不断加快,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我国工程建筑的质量一直不断加强。即使有些成就,但我国建筑电气设计依然面临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提高建筑电气设计人员的养护意识、建立完善的建筑电气设计安全管理体制及加强有效的建筑电气设计安全的运行机制等,只有这一系列合理的预防和措施才能促进我国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更上一层楼。这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国建筑电气设计行业会一直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浅谈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及质量安全控制 [摘 要]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使用性、完工之后运行是否可靠、投资者的效益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一个建筑电气工程来说,从开工到完工阶段,现场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从头到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说了一下自身的体会。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管理;质量安全 1 充分认识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电气安装工程是建筑安装工程的分部工程。通过正确的工艺、合理的程序,把门类广泛,价值昂贵的材料、设备、成品及半成品等按照设计要求在施工中形成质量合格的工程产品。安装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生产效益的发挥,以及保障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是电气工程师的职责。考核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则为:确保安全供电和用电;考虑工程的使用年限或使用寿命;功能健全、可靠;注意装饰效果;节约能源;方便维护和检修。另外,电气工程师应根据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编制电气安装工程进度控制计划,估算电气工程造价。在施工对质量、投资和进度做到控制在前,言而有据。打个比方来说,电气工程就是整个建筑这台精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为建筑做好稳定的能源供应,保障水电气以及火灾报警、保安监控等应急处理问题的顺利落实,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2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阶段的管理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直到最后竣工验收,电气工程都成为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建设单位电气管理人员及电气工程师应该参与前期研究讨论,对电气部分给以足够的重视,并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及实践工作经验提出电气部分的设计意见建议和提供必要的资料。 2.1 做好电气设计委托书。委托书应明确施工图设计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功能情况,电气部分在其项目的定位和功能需求,应包括各项技术指标,主要设备的情况及建设位置、提供电源的方式,各相关专业与其他建筑物电气连接的要求和条件以及使用性质,并包括工作制度和工作时间,以决定供配电设计的级别及设备用电计算利用系数等。所以委托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设计图纸的电气工程质量,作为电气主管人员或电气工程师应该认真参与委托书的起草工作。 2.2 把好审图关。设计单位提交初步设计图纸后,建设单位电气主管人员或电气工程师应及时审核电气设计指标、设备布置、 强电和弱电电路布线等。审图应着眼于电气设计与工程的总体协调、安全、适用及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的原则,新技术及节能材料是否在本工程中有所体现和运用。特别是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要防止盲目求大、求全,应以适用为主,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取得的回报。设计和选用的配套设备应是开放型的,便于后期的维护与拓展[1]。 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准备的管理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电气工程师要认真准备并组织好电气图纸会审工作,全面熟悉设计图纸,把影响工程质量、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尽量在会审时解决,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严格审查,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应紧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使工程的施工方案能真正作为施工的依据。 3.2 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工程的总体技术交底和分阶段的施工进行交底。明确现行的操作规程和施工顺序。对工程所需的资料表格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有的材料、设备进行施工前质量、安全及可行性考查和确认。 4 电气安全控制方式 电气安全控制的方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用普通继电器搭建有自锁和互锁功能的双回路线路。这种是最原始的安全控制方式,能达到较低的安全等级。其优点是成本低廉,缺点是维护和改造十分复杂,无法监控。 (2)使用安全组件、安全继电器搭建安全回路。20世o随着安全继电器的出现,它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中。可以用于控制单一安全功能,适用于小型的安全控制系统。其安全输出通常有继电器触点输出或晶体管输出。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输出结构,安全组件、安全继电器都能够保证至少2个通道进行输出的控制。在一个输出通道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另外一个冗余的通道依然能够保证安全组件的安全功能,并且及时检测出故障通道。现在西门子、施耐德、欧姆龙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安全组件、安全继电器产品。且控制方式成本适中,能达到较高的安全等级。 5 电气系统的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是指在电气系统各种运行状态下,为保证电气系统安全运行所进行的调节、校正和控制,主要包括预防控制、紧急控制和恢复控制。 5.1 预防控制:正常运行状态下系统中发电和用电的功率保持平衡,电压、频率和各种电力设备都在规定的限值内运行,同时还具有相当的裕度,但为了防患于未然,针对安全分析中发现的隐患,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性安全控制措施,如调整电网的结构和线路潮流、改变机组出力、切换负荷等,以避免预想事故出现时造成严重后果。 5.2 紧急控制:当电气系统因遭受重大扰动而进入紧急状态后,系统的电压、频率和某些线路的潮流等可能严重超限,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系统可能失去稳定。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安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抑制事故及电气系统异常状态的发展和扩大。尽量缩短事故的延续时间,减少对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的影响,使电气系统能维持和恢复到一个合理的运行水平。紧急状态安全控制首先是依靠继电保护快速地切除故障。为了防止事故扩大、保持系统稳定,可以采用的紧急控制措施有:改变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位置,调整同步补偿机和电容器,事故低频自动减负荷等。 经过紧急控制之后,电气系统有可能恢复到一个合理的运行水平。但在紧急状态下,如果不及时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或初始时的干扰及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十分严重,则系统也有可能失去稳定,解列成几个子系统。 5.3 恢复控制:电力系统发生重大事故后,通过紧急状态的安全控制,由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以及运行人员的操作将事故隔离,电气系统就处于恢复状态。面临的任务是将解列的子系统重新并列,并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将它恢复到正常警戒或正常安全状态。 6 总结 电气工程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应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认真管理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提高电气工程的工程质量。只有这样系统的看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的电气工程师。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建筑电气的施工现场安全与管理问题分析 [摘 要]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是建筑施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建筑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切身问题,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许多随机的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问题,制约着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全面分析施工中的安全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避免产生安全问题,确保建筑电气施工中的稳定安全。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现场;安全与管理 引言 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对于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明确认识电气施工中安全的重要性,运用合理的对策,保证施工的安全和建筑电气施工的稳定发展。 1 建筑电气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问题 1.1.1 导管穿线问题 在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电线安装环节容易产生问题,致使导线的外部绝缘层出现老化的情况,使得导线的使用期限大大的降低。其具体的原因为:①保留出来的导线比较细,应传入的导线比较多,会使导管内部的空间逐渐缩小,导线在使用时会散发出很多热量,在这种情况下,导线的热量在里面无法得到散发,所有的热量就聚集在导管里面。②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使得导线老化的情况经常发生,造成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1.1.2 电气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欠缺 很多电气施工人员都是凭经验上岗,管理人员没有资质,也缺乏上岗证书,在没有进行相关技术培训的情况下,施工必然不能达标,这就使建筑电气施工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由于目前建筑施工成本的增加,企业为了获得利润,不舍得在技术人员培训方面投资,忽视了电气安全的专业性。 1.2 工作管理问题 1.2.1 施工人员的技术经验问题 现场的施工人员一般都是学历较低的建筑工人对电气施工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有限,在实际的工作中基本没有符合标准规范。而具备专业知识的专业性人才,会有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由于工作人员在培训时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缺乏相关实践,参加工作后难以适应现场工作从而出现各种纰漏。 1.2.2 施工人员的管理问题 现场施工中除了施工人员还有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也是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督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致工作人员工作松散工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没有规范。不仅延误工程工期,还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1.2.3 施工事前准备 要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技术质标准,设计是否合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取得的回报。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明确业主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应与业主及早协调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难以施工并对建筑主体结构造成破坏,进行返工。应该认真准备并组织好图纸会审工作,把影响工程质量,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尽量在会审时解决。此外不应只看电气施工图,更应与给排水、结构施工图对应起来看,图纸中不一致的地方要及时提出来,不因日后返工而影响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2.4 电气施工阶段的管理 一个建设项目工程是由多个分部工程组成的,只有每个分部的工程质量都合格,才能创造出合格的项目工程。因此从工程开工起,电气施工管理人员就要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尤其是未经验收及签认的隐蔽工程不得进行隐蔽,进入下道工序,切实把握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和安全。施工中如若发现图纸问题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擅自变更设计,严格推行规范化管理,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程序。每道工序未经有关人员签字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记录好工作日志,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2 解决电气施工中问题的对策 2.1 安全控制措施 在施工现场,所有的人员在作业时,都必须佩戴安全帽,对施工场地要足够熟悉和了解,发现隐患必须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及时处理,保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作业。如在施工中需要对相关的安全标志或者防护设施进行移动或拆除,须先请示相关负责人,获取审批后方可操作,等到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将其复原。高空作业必须要开登高许可证,并在监护人看护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严格做好防护措施。从事焊接工作的人员必须拥有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开好动火许可证,并且操作时也必须有人看护,清理好现场避免火灾隐患。通电试验时,提前沟通好各方,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坚决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2 做好对施工设计图纸的全面了解和审查 施工设计图纸是确保施工规范化进行的重要条件。在施工开始之前,要遵照国家规范的各个电气设备相关标准选择合适的设备,设计施工方案,并进行规范。必须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检查,了解建筑设计的意图,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配合下,对施工图纸进行检查,通体浏览施工图,根据目录进行核对,检查施工图纸所列出的局部样图和通用图是否齐全。对建筑设计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全面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并注明交叉施工的内容,及时沟通合理安排工期,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交叉作业带来的隐患。制定出施工方案后让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计,若是出F问题要及时更正。 2.3 提升建筑电气施工团队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建筑电气施工团队的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此外要加强人性化管理。因此专业的管理工作者依然要加强管理技能的学习,要将管理工作作为保证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的关键,争取主管部门对管理人员培训活动的关注,以便争取到更多的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邀请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作为培训的主讲人,将管理工作的专业技能传递下去,并将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根据施工团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机融合。还要借鉴新时期其它建筑电气施工团队的人性化管理的经验,并将借鉴经验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使专业管理者的技能能够在实践中获得切实的提升。 2.4 对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加以规范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中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测管理,首先要监督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其次要监督工作人员在施工中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满足安全施工的条件。最后时刻注意查缺补漏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制度规范监管人员的工作,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 结语 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安全施工与管理的重要性,要全面的分析易出现的安全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职业素养,确保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安全与管理,使得电气施工能够有序可控的运行。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及节能问题的探讨 [摘 要]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建筑节能和安全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需求,加强对建筑安全以及节能的设计。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及节能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此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与节能水平。 [关键词]建筑电气;电气设计;安全及节能 一、加强对建筑电气设计中安全性分析 电气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方面。如果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安装不妥当、使用不正确、维修不及时,尤其是电气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麻痹大意,就可能引发各类事故。如触电伤亡、设备损坏、停电、甚至引起火灾或爆炸等严重后果。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线路和设备故障不但威胁人身安全,而且也会严重损坏电气设备。 二、加强对建筑电气设计中安全性措施 一是在电力供应方面。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具体数量应根据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此外,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或燃汽轮发电机组,要求在15s内自动恢复供电,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事故用电。对于高压开关柜应根据建筑标准,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开关手车式高压开关柜。对于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主楼内是不允许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对于容量低压配电屏的出线,应做成手车式。 二是在供电线路方面。供电线路截面的选择尤为重要,线路选粗了,造成浪费;选细了,不能满足供电质量与安全要求。为保证各种设备电路的稳定、安全运行,供电电路的主线截面必须具有足够的载流能力,延长线路使用寿命。否则线路截面的过小或过早老化,将导致电路发热或引发火灾。 三是在防火防爆方面。选择适当的电气设备及保护装置,应根据具体环境、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选用相应的防爆电气设备和配线方式。所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应不低于该爆炸场所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及良好的通风。 四是在电气设备的防雷方面。电力系统中,雷击是主要的自然灾害。雷电可能损坏设备或设施造成大规模停电,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必须对电力设备、建筑物等采取一定的防雷措施。避雷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或网。避雷针的作用实质上是引雷作用,是将雷电引到自己身上来,避免了在它所保护范围内的其它物体遭受雷击。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架空线路。避雷带和避雷网主要用来保护高层建筑物免遭直击雷和感应雷。避雷器一般接于导线与地之间,与被保护设备并联,装在被保护设备的电源侧。 三、关于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性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电气工程节能设计。电气设备需要电能消耗,而我国目前的电力基本上是由传统的能源转换,能源制约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他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从经济发展来看电气工程必须采取节能设计。建筑节能是应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同时以消耗最小的能源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建筑能工程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的工程,这其中包含了很多的领域,涉及到各方各面的技术。从我国的能耗现状来看,在建筑领域涉及到的电能节约依然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不仅可以有效的环节用电紧张的问题,还可以更好的解决电力供求之间的矛盾,有利的保证国民经济的提高与发展,更可以为国家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建筑工程电气节能设计的措施 一是对建筑物照明部分的节能设计。我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减少照明用电量,对降低电能损耗同样意义重大。照明部分的节能设计在满足照度、色温以及显色指数等基本要求,建筑物的照明节能设计可从下列几点入手:⑴严格遵循建筑物的照度标准。各类建筑物都应当依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当中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与施工,对于照度要求较高的场所可采用混合照明方式,突出其重要部分,减少其他地方的浪费;⑵建筑物当中的照明设计可采用高效的光源。比如用T5或者T8的直管荧光灯以及小功率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等;⑶照明设计中要尽可能多选用高效和长寿命的节能光源,节能光源的发光效率高,消耗同样的电能会发出更多的光通量。有统计表明,在我国如果把在用的白炽灯全部替换为节能灯,年可节电480亿千瓦时。(4)合理利用照明周边环境。建筑物的照明环境在装修上,应当注重浅色、光泽的墙面,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增强室内的照明,减少电气的消耗等。 二是对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因此成为电气节能的首要目标。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机电设备启停优化控制;变风量、变流量系统最优控制;冬夏季部分负荷时水泵分设控制;与冰蓄冷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控制;参数设定节能控制, 包括温度标准设定、焓值控制、利用室内CO2 浓度控制新风量等。系统工程师应和暖通空调系统以及强电系统设计师进行紧密合作,最大限度的实现暖通空调的节能。具体可考虑下列措施:⑴对机电设备实施启停方案;⑵对变风量以及变流量系统进行最优的控制;⑶对水泵进行分季节的控制;⑷对低温送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控制等。在中央空调节能方面,提倡选用新型的节能环保空调,主要有地温空调和燃气空调两种。地温空调使用水源热泵,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是一种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有效节能空调系统。地温空调具有耗电省、制冷效果好、无化学污染和废气排放、不浪费水资源等优点。燃气空调是利用天然气的空调系统,燃气空调与电力空调相比具有功能全、设备利用率高、综合投资省、运行费用省等优势。 三是对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照明节能工程中的一个较为主要的内容是如何充分利用天然光源。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具有污染少、环保的优点,在照明节能的实施工程中,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以及蓄电池和逆变器组合而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主要在建筑物的部分用电设备上、环境照明(庭院灯和草坪灯等)以及道路的照明和体育场照明等。同时,室内引入阳光,既能大大节约照明能耗,亦有助于提高室内温度,对于降低建筑能耗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是加强控制变压器的选择。在选择变压器时,在节能设计前提下的应根据用户的需求,正确选择变压器。例如,对于民用用户在变压器的选择,它应该考虑到用户个季节用电不平均,当耗电量大,应该使用专用变压器。另外,电网失调可能是由三相电流不平衡导致的,这样会使中线电位上升高级变压器损耗增加,同时三相不平衡越大,损失越大。因此,应采取措施来尝试平衡三相电流。 五、结束语 建筑电气的安全和节能措施还有很多,设计的节能潜力很大。广大电气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应精心考虑,反复比较设计方案,拿出一套符合各种技术指标。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行之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从而达到真正安全节约的目的。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问题探究 摘 要: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加上城市建筑用地紧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技术应用是关键环节,尤其要保证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在高层建筑中电气设备更多,系统会更加复杂,因此,我们要尽量的排除低压配电系统中埋藏的隐患和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电气设计;安全问题 伴随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促使人们将建筑物的高度一再提升,我国城市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要保证住房满足人们的需求,建设高层建筑不仅能缓解人民住房压力,还节约了土地资源。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其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气设备和相应系统的安装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低压配电系统的应用和运行时常出现故障,给使用者的生活工作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用电安全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工程人员在开展电气工程施工时,用充分考虑到高层建筑需求同普通建筑的差异性,应该充分规划和设计配电系统的施工方案和标准,形成统一的规范。但是现阶段还有各个方面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一、常见的低压配电系统 1、TT低压配电系统 TT低压配电系统在我国由来已久,但是该系统的应用范围比TN低压配电系统的应用范围要小很多,TT低压配电系统在接地设计时充分利用电源中性点的位置,从而达到保护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的目的。此外,在电气设备中存在导电部分外漏的可能性,因此也应该对其设置接地保护。高层建筑电气系统处在正常运行的状态时,PE线路是不携带电流的,也就是说在高层建筑电气低压配电中利用TT系统时,电力系统内部的PE线和中性线N是不带电的。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来讲,TT系统可以使漏电设备外壳对地电压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但是即便是降低了也无法符合安全范围的具体要求。在充分把握TT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的认识到,其在具有较小电容量的农村低压电网或者具有较高接地要求的电子设备中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TN低压配电系统 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系统应用就是TN系统。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就是将所有可到金属外壳中统一的保护线连接到高层建筑所有的电气设备上,并且在保护低压配电系统时可以采用切合实际的保护模式。此外,为了使保护效果得到较大的提升,除了要设置电气设备外壳保护线之外,亦要用相同模式来连接配电系统的各个中性点。在TN低压配电系统中,根据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同导电部分及连接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保护模式,分别是TN-C-S、TN-C、TN-S。在设置这三种低压配电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保护线与中性线之间的合并关系,并有效划分其细节,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低压配电系统,从而切实的提高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二、配电系统中供配电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要保证电气工程在高层建筑中的安全落地,就要认真分析配电方案的安全性。设计层级保障措施或电力运行预警机制,形成安全性的多重保险,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需求以及对配电系统的安装要求设计,全力完善配电系统的完整性和维持其安全稳定的供电,设计和施工人员对于安全性要重点分析和提出各种可行方案,高度重视安全隐患的存在,以及配电系统的承载能力能否应对大楼的电力负荷。 供电电源的设计要符合高层建筑配电施工方案的要求,为保障供电稳定,减少损失和不良影响,高层建筑还需要配备发电机组弥补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暂停供电的空缺,值得注意的是,发电机组的电源最好保证其独自发电、独立运行的特点,其使用的各种电池设备以及特殊的线路要与正常的配电系统分开,形成独立的运转体系和可靠的后备电源力量。 供电电源的负荷等级设计要保证用电安全的基本需求,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对于负荷等级并没有确切严格的要求,但是在配电系统正常运转时,为了保障用电安全和供电的持续稳定,必须要建立符合相应的负荷等级,只有在正常的负荷等级约束下,才能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此注意事项不仅可应用在高层建筑中,在其他的建筑建设中也要设计相对应的安全负荷等级。 除了保证规定负荷等级下供电的安全性,还要保证高层建筑所对应负荷等级的供电量,比如在一级负荷或者二级负荷状态下,就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变压器和发电机设备,在供电时要注意设备的运行状况,防止火灾或漏电事故发生。如果有火灾发生,高层建筑的消防力量就应该及时的确认火灾发生的确切地点,保留消防系统的电源正常运行,切断其他供电电源,防止火势蔓延,导致电源受损。 三、高层建筑中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设计 在设计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时,应该将具备自动切断功能的故障电路保护装置及时的安装到位,当低压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尽可能的保障其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将接地保护系统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其电气的特点和工程实际情况,详细的掌握和了解高层建筑使用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并校验电气回路的导线截面,这是接地保护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接地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外部危险电压会对其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严重威胁和影响高层建筑线路的安全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联结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形式的总电位,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区分不同的接地保护模式。IT接地保护系统是在电网外部导电部分上设置接地故障保护,因此,该系统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导电部分若出现故障,且其电压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接地保护系统在不中断供电保护的前提下发出警报。TN接地保护系统最容易出现的短路问题主要集中在金属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电流保护器来有效的控制短路电流,以此为基础设置设备保护,接地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出现接地故障的频率大大降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若高层建筑具有较长的电网线路或其具有较小的电网线路导线截面,其在保护设置时应该重视对漏电保护器的有效应用。TT接地保护系统也是在外部导电部分设置接地故障保护,实现有效保护电气,切断故障回路电流的目的。 此外,在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中应该重视对漏电断路器的有效应用,合理选择漏电断路器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结语: 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当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要想使其安全性得到一定的保障,就需要对低压配电系统采取接地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使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以便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百姓,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探讨 摘 要:我国的高层建筑在不断的发展,在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电气设计的过程中,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是建筑电气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低压配电系统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电气设备也在逐渐的多样化,而且电压的负荷也在逐渐的增加,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使用低压配电系统,对于整个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就是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 我国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对于整个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出台合理的措施来解决相关的安全问题。电厂的低压配系统作为电厂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但是整个电力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施工技术、接地保护选择和相关的维护管理等的干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重视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1 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主要是由高压配电线路、配电变电所、低压配电器、控制保护设备和配电变压器等设别构成,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电能的分配进行科学的监督,如果发现了过载或者是超负荷的现象,就要自动的切断电路,这样就能够充分的保护电动机和电源线路。而低压配电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安装的整个过程极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电气线路或者是相应的设备并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查,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由于电器产品的质量不符合相关的要求所导致的,极容易导致漏电现象的发生,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就会出现火灾的危险,这样就会给人们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难题。因此必须要保证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尤其是在现阶段,针对低压配电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可以采用漏电保护器等方式来减少电力事故的发生率。 2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对于低压配电系统的要求 供配电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整个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低压配单系统的科学性与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尤其是对安全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现阶段,高层建筑的主要作用包括住宅、办公、商业功能和娱乐等,基于这一要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充分的保证整个高层建筑施工设计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并不是指建筑投入过程的多元化,而是指整个建筑工程设计的初期就要进行多元化,在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空调、排水和消防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除此之外,也包括了语音广播、视频监控和WIFI等一些新鲜的事物,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就需要充分的结合整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从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用途等角度出发,从而设计出符合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要求的供配电系统,除此之外,也要确定相应的电源,使用公用电源还是专线电源,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定。 3 低压配电系统中供电线路的安全性 3.1 建筑内部防雷 3.1.1 内部防雷的措施之一就是等电位联结,这种防雷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整个系统和空间内的金属部件,并且将电位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做法为用连接导线或过电压保护器将处在需要防雷空间内的防雷装置、金属构件、金属装置、电气和电讯装置、外来导体物等连接起来,使整个建筑物空间成为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干线应从与接地装置有不少于2处直接连接的接地干线或总等电位箱引出,等电位联结干线或局部等电位箱间的连接线形成环形网路,环形网路应就近与等电位联结干线或局部等电位箱连接,支线间不应串联连接。 3.1.2 电涌保护器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必须安装于根据防雷分区理论要求的分区交接处,一级电涌保护器安装在线缆进入建筑物的入口处即主配电屏上,二级电涌保护器安装在分配电屏上作为基本保护,三级电涌保护器作为精细保护则需尽可能靠近被保护设备安装。电涌保护器连接导线不得小于16mm2,总引线长度不应超过0.5m,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线必须和设备的接地或系统保护接地可靠连接,最终必须和等电位连接系统做可靠的电气连接。 3.2 低压配电TN系统 低压配电TN系统是通过把所有的电气设备外壳接地保护连成一体,通过同一条保护线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加上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保护,来实现提高配电系统安全性的目标。由于配电TN系统中,其安全问题主要是故障电流较大或金属性短路引起的接地故障,所以在进行接地保护时,多是通过利用电流保护器的方式,来实现对电流短路和电路负荷的保护。在TN系统中,除了标准的TN模式外,还有TN-S、TN-C和TN-C-S等模式,其区别在于配电网中性线与保护线合并方式的不同。不同的模式都具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中,TN-S模式是三相四线加上PE线的方式,适用于精密电子仪器、数据处理或者易爆炸的场所;TN-C是指普通的三相四线系统,也是实际使用中最为容易实现的系统。 3.3 超负荷 对于流通的电流量,电线都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的。如果实际通过的电流超出了电线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造成超负荷的故障。对于电线来说,无论采取何种材料,都会存在一定的电阻。因此,电流在流经电线的时候,就会产生热量,电流量越大,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多。如果发生超负荷的情况,电线中的热量集聚过大,将会加速绝缘层的老化,削弱其绝缘效果。此外,如果温度过高,还可能引燃绝缘层,从而引发电气火灾。 3.4 数字式电力测控装置的测量 测量的准确度一定要高,对电力故障加以分析。在测量中使有效效值一直精准,这种方法对非线性负荷非常适用,同时对电力的故障可以完善的分析,其主要包括统计较为不平衡的电流电压、统计电流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析2~31次的谐波等等,所以电力节能与安全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 4 结论 低压配电系统是建筑电气工程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电气配电系统的运行安全,因此为了保障整个电气系统的良好运行,应对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安装工艺的流程性与规范性,当低压配电系统中出现故障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试,维护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的系统安全与稳定。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探讨(1)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社会生活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百姓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从居民生活场所来看,目前,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开始被广大居民所使用。为了保障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与安全性,高层建筑施工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工程的质量。低压配电系统作为高层建筑供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将对整个高层建筑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得到重视。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低压配电;安全性 低压配电系统作为高层建筑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系数,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整个建筑的安全性。高层建筑的整个电力系统的构建,工作量相对庞大。又由于整个高层建筑需要承担的用电量较大,稍有纰漏变可能会发生危险。因此,建筑团队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对低压配电的科学化设计。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为高层建筑电力系统的施工提出几点值得参考的意见。 1 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 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主要有配电变电所、高压配电线路、低压配电线路及其他相关部分组成。由于低压配电系统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建筑施工中通常会采取接地保护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接地保护的形式由于可以减少因外部作用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确保高层建筑的电力系统安全,而被施工团队广泛应用。高层建筑中,低压配电系统通常被分为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三种接地保护形式。 1.1 低压配电IT系统 建筑电气系统中低压配电系统中的IT系统中电源端口带点区域不进行接地设置,或者电源端口的带电部分经过高电阻、电抗或者阻抗应进行接地保护。另外,用电设备的外漏的导电部分也应直接进行接地保护。建筑电气系统中低压配电使用IT系统进行建筑工程的电力供应不仅具有较高的供电稳定性,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IT系统的供电设置还适用于那些对于供电要求较高或者需要进行不间断供电的建筑工程以及场所中,而且多数企业生产运行也多采用这种装置系统进行电力供应。 1.2 低压配电TT系统 建筑电气系统中使用TT系统进行低压配电的供电应用设计中,在电源的中性点处需要进行直接的接地保护设计,另外,电气设备中那些外漏导电部分和电源中性点的接地设置中也需要进行接地保护的设置。使用TT系统在建筑电气系统中低压配电运行中,电力系统中中性线N与PE之间没有通电关系,在建筑电气的正常运行过程中,PE线路不进行通电。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中TN系统的应用范围一般多是一些用电要求稍低,或者电容量较低,电气设备较少的较分散的农村地区。在实际应用中,一些个别的城市公用低压线路供电中也会使用TT进行电力供应。供电部门也会对于一些用电地区进行低压TT系统供电规定。 1.3 低压配电TN系统 建筑电气设计中应用中低压配电系统也有使用TN系统进行供电应用的,在这样的供电系统设计中,首先需要将所有的电气设备的外壳都连接到一个保护线上,进行一定的保护模式设置,同时,配电系统中的中性点之间也应该进行连接。在TN供电系统中,还有TN-C、TN-S以及TN-C-S三种模式,这些模式是根据低压配电系统中中性线和保护线的合并关系进行设置的。在电网设计中,如果电网线路的铜导线截面面积符合一定标准时,需要根据要求采用一定的接线方式,同时应注意避免一些接线方式的使用,以免对于整体电网线路产生影响。在TN系统中,TN-C、TN-S以及TN-C-S三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TN-C系统也就是三相四线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系统设计方案十分容易实现,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TN-S也就是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适用数据处理以及精密电子仪器或者有危险易爆炸场合。TN-C-S系统适用于工矿企业供电中。 2 低号涞缦低车慕拥乇;ど杓 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主要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建筑的安全性,将会直接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安全性这一重要因素。我国的建筑施工团队,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通常会通过进行接地保护使电力系统在遇到安全故障时自动切断故障部分电路,进而在保障用电安全的同时,不影响建筑物内其他用电系统的使用。对于不同的高层建筑物,接地保护系统的设计应该是不同的,应该严格按照各部分的实际情况、实际用电量及电路中的电线排布情况进行接地保护设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总等电位的连接,以防止外部电压出现故障对建筑物的供电系统产生恶性影响。 高层建筑物的电力系统主要的接地保护模式主要也只是IT、TN、TT三种形式。IT保护系统主要通过对电网的外部露出的导电部分进行相关设置,而实现接地保护。如果该系统在进行接地保护的过程中外部露出的导电部分发生故障,在系统允许的保护电压之内,系统警报系统将会做出报警的反应,该系统也可以在报警直至故障解决的过程中,继续对供电系统进行接地保护。而TT保护系统主要针对外部漏电部分进行保护,通过切断发生故障部分的电流,保护供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的另一种重要接地保护模式TN保护系统,主要通过对金属性短路或故障电流的预防来实现对供电系统的防护。TN保护系统,可以通过对电流保护器的相关设置,实现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另外,当建筑物中,供电系统出现因导线横截面积较小而导致电路故障的情况时,可以选用漏电保护器同时进行电路保护。 3 准确选用高层建筑物的漏电断路器 漏电断路器是高层建筑物进行电力系统接地保护时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选用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特别是对于额定动作电流这一标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在进行漏电断路器额定动作电流的选择时首先要确定配电系统中末端使用的漏电断路器的电击能量的安全界限要符合一定的要求标准,其次需要注意的是电气系统中正常的泄漏电流一定要比漏电断路器的额定动作电流要小,以防止对电路电压的损害。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漏电断路器的动作电流选择时需要遵循一定的选择原则,也就是在电气设计中,对于分支线及线路末端用电设备、电路支线以及电路干线都要选择使用漏电断路器,以实现对于电路电网的保护。另外,在选择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要确定整体的配电系统中,其末端使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顶级能量是否安全,是否符合一定安全标准。需要注意在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要确定整体电路具有分支线以及线路的末端用电设备,用以确定保护动作时间差的控制。 结束语 目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高层建筑作为居民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接触到的重要场所,它的质量安全将直接影响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供电系统的将直接决定建筑的安全和顺利使用。其中,低压配电系统作为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选用恰当的接地保护模式,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分析建筑电气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摘 要:提升建筑工程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对于保障用户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强化对电气安全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全对策 1 工程电气安全常见问题 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电气安全事故往往成因复杂,但多与设备、材料质量不合格,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电气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种: 1.1 触电危险 工程电气安全事故频发与触电危害有着紧密的联系,触电危害是由于一些设计、施工人员在电气设计、安装过程中因忽视技术流程和安全准则而采取一些不当的措施而造成的。通常表现为设备过热、线路受损、绝缘破坏等,对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且对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形成不利的影响。 1.2 静电危害 一些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缺乏对接地装置的妥善安排,以及对相关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加之现场工作人员在静电防护施工过程中采取不符合技术规范的操作行为,而造成静电危害,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3 雷电危害 一些建筑工程由于在防雷电系统设计以及防雷装置施工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导致建筑物在雷电环境下存在安全隐患。 1.4 电气火灾危险 电气火灾指的是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由于不符合技术规范的施工而使电气系统线路出现过载、短路等故障,引起线路或其他装置发热,从而有可能引起火灾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 1.5 电磁危害 电磁危害指的是一些高频电气设备由于缺乏必要的屏蔽措施或参数不合理而对现场工作人员形成较为强烈的电磁照射,严重危害其身体健康。 2 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提升电气安全性的措施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电气系统安全性,应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全面的保护措施,具体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2.1 绝缘保护 确保电气设备、线路绝缘部分完好、有效是保障工程电气系统安全和避免电气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基础,对此,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参照GB50303-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相关标准选用符合绝缘要求的材料、设备,并结合相应要求和标准对建筑工程现场电气材料、设备、半成品等进行严格的绝缘检验。例如内部用导线绝缘层的厚度不得低于5MΩ;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必须大于2MΩ;开关和插座的绝缘电阻值不得5MΩ;电气施工所采用的各种管线、设备、材料均需具备安全认证标志,且各种材料部件的绝缘层厚度必须符合上述要求。必要时可将材料送实验室进行详细检验,施工中注意不损坏绝缘层,若发现线路、设备绝缘层受损不得用于施工。 2.2 漏电保护 目前我国漏电保护装置以30毫安/秒作为设计标准,经大量实践经验证明,这一设计标准下的漏电保护装置能够很好地满足触电保护要求,可行性和可靠性较高。此外,建筑工程漏电保护应采用分支线保护和末端保护相结合的保护方式,且应以末端保护为主要保护方式,以有效缩小当触电事故发生时的停电范围,从而便于故障排查检修,迅速恢复正常运行。漏电保护的设计与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1)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安全、可靠、适用,符合《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中的相关技术要求,并具备安全认证标志;2)漏电保护装置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专业实验室严格检验,试验合格并提供完善的资料文件;3)建筑工程电气施工中所选用的漏电保护装置必须能够满足分级保护的级间协调原则,且符合漏电保护方式对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等技术参数提出的要求。 2.3 等电位保护 等电位连接包括局部等电位连接和总等电位连接两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对等电位连接的设计与施工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接地支线与接零支线不得串联,必须单独与零线或干线相连,干线导线应可靠连接后连接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箱直接相连。目前国际通用的做法是用黄绿相间线接地,且总等电位同时也作为重复接地点。而局部等电位的连接应注意以下两点:1)现浇板内的受力筋应与等电位系统进行可靠的焊接;2)对于卫生间等特殊的场所,其电气设备既要接地保护,又要进行等电位接地,以更好的确保潮湿环境下的电气安全性。 2.4 接地保护 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电气接地保护包括以下几种:1)工作接地。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和故障发生时均能正常工作而采取的接地措施,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等;2)保护接地。将在故障发生时可能出现危险的对地电压金属部件与大地连接起来,以更好得防止触电事故;3)重复接地。 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气系统,除了要对电源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应在零线的其他部位进行重复接地。例如电缆引入建筑物处,应对零线进行重复就诶地,否则若零线绝受损很容易引发触电事故;4)防雷接地。为了避免雷电危害而采取的接地措施为防雷接地。做好防雷接电对于使建筑物免受雷电危害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于防雷接电相关设计与施工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说明,要求接地体以及引下线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测试;人工接地必须确保引下线垂直,引下线的金属保护管必须与引下线进行电气流通;人工接地装置接地处的间距应大于5m等等。 2.5 短路和过载保护 当线路发生短路时,电流会增大到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几倍甚至数十倍,对此,我们通常采用熔断器来保护线路和设备的安全。因而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中应尤其注意熔断器的选用及其质量的控制,首先,设计过程中应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计算出电气系统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并依据最大故障电流选择配置相当的熔断器。施工时,应对熔断器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尤其是检查其而定电压和电流是否符合施工标准。 过载保护一般通过自动开关实现,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需要,可向自动开关配备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过电流脱扣器等,此外,为了使自动开关发挥过载保护作用,应确保自动开关的而定电流与负载电流相匹配,且小于导线载流量。 3 总结 综上所述,提升建筑工程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对于保障用户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强化对电气安全问题的重视,从设计、施工、验收、交接等各个环节强化控制,并采取全面而完善的措施来提升电气系统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进而有效避免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和服务性能。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对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探讨 [摘 要]近年来,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已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从政府主管部门制订政策法规,到开发单位、设计人员不懈地改进创新,不仅适应了大量家用电器进人家庭和多种信息消费猛增的需要,而且在用电安全方面,也相应有了许多的保护措施。 但是,各类电气事故仍然逐渐增多。针对此情况,文章对建筑电气的安全性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电气; 安全性 一、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安全保护措施 (一)绝缘保护 材料、设备进场应进行绝缘检查。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基本规定中对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作了详细要求。比如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内部所用导线绝缘厚度不小于0.6mm;开关、插座的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3mm,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Ω;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MΩ,二次回路大于1MΩ;电线、电缆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绝缘层完整无损,厚度均匀且规定了绝缘层厚度。因有异议送有资质实验室进行抽样检测。对于在施工中由于工艺需要而损坏的绝缘层应采用色相带和绝缘电胶布恢复到不低于原绝缘等级,等等。 (二)短路、过载保护 线路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将增加到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配电设备中常用熔断器以达到短路保护功能。熔断器不仅要标明额定电流,还应标明额定电压。根据配电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选择具有相应分断能力的熔断器。熔件的额定电流一般为用电设备额定电流的1.5倍左右。 载保护一般由自动开关 (或小型断路器)完成。根据实际需要,自动开关可配备过电流脱扣器、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为了起到自动开关过载保护的作用,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要与负载电流相匹配,并小于导线的载流量。 (三)漏电保护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电流的大小和通过时间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和西欧及日本一样,对于漏电保护器取30毫安/秒作为设计依据。根据各国经验,这样的漏电保护器,可以满足触电保护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中漏电保护方式一般采用分支线保护和末端保护相结合的分级保护方式,并以末端保护为主。这样,可尽量缩小发生人身触电及故障时所引起的停电范围,不影响其他设备或用户的用电,便于查找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漏电保护器不同于其他电气产品,由于它关系到人身安全,因此选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1)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并具有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缩写为CCEE)的认证标志;(2)应经有关专业部门检测并试验合格的报告证明文件;(3)应符合漏电保护方式对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及分断时间的要求,并满足分级保护的级间协调原则。 (四)等电位保护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第3章、第27章对建筑物等电位连结作了具体要求。等电位分局部等电位连结和总等电位连结。 在规范3.1.7强制性条文中,要求接地(PE)或接零(PEN)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不得串联连接。在建筑工程中同类插座同一回路的接地线利用插座压紧螺栓相互翻接是不符合要求的,干线导线应可靠连接后连接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箱直接相连。接地线用黄绿相间线是国际上通用的,总等电位同时是重复接地点。 局部等电位在以往图集中有两种方案,这种方案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新的图集苏D101-2003中作了修改。新图集有两点得到加强:一是F浇板内受力筋与等电位系统作了可靠的焊接;二是卫生间的用电设备不仅要接地保护,而且还要等电位接地,增加了潮湿场所用电的安全性。 (五)接地保护 设备的某部分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件,叫做接地体或接地极。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就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这一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试验证明,在距单根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左右的地方,实际上流散电阻已趋近于零,也就是这里的电位己趋近于零。凡电位趋近于零的地方,即距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以上的地方,就叫做电气的“地”或“大地”。接地电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土壤导电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规范第24章要求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每单项工程不宜少于两个测试点。 按接地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静电接地、屏蔽接地或隔离接地等。 1.工作接地。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工作而进行的接地,叫做工作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2.保护接地。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叫做保护接地。对电力系统来说,保护接地的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只有在这种电网中,凡有金属外壳及构件的用电设备才可以采用保护接地来保证人身安全。 3.重复接地。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中,为确保零线安全可靠,除在电源 (如变压器)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零线的其他地方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比如电缆和架空线在引入到建筑物处,零线应重复接地,如果不进行重复接地,则在零线发生断线并有一相碰壳时,接在断线后面的所有设备的外壳都将呈现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这是很危险的。 4.防雷接地。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而进行的接地,叫做防雷接地。防雷接地作用不言而喻,不接地就无法对地泄放雷电流。规范对利用建筑物基础和主体钢筋做接地极和引下线以及人工接地装置、接闪器的安装作了具体要求。设计对防雷接地阻值都给出了参数,接地体和引下线完成后要测试,接闪器完成后整个系统才能测试。人工接地引下线要顺直,不存在死角,引下线金属保护管要与引下线做电气连通。避雷带形成等电位可防静电危害。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间距不小于5m是为了降低接地体屏蔽作用。 二、检查要点 1.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焊成环网状。检查搭接长度、施焊质量、搭接材料的规格尺寸,人工接地的埋地深度和间距,引下线的焊接质量和测试点的设置,测试方法和阻值大小。 2.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的施工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总等电位箱内自动空气开关、总漏电保护器以及分户箱内小型断路器、漏保器的质量、参数及级间协调,高低压配电设备的绝缘和安全防护,导线及灯具等质量。 4.同类插座同一回路的接地线的敷设,不能利用插座端子压紧螺栓相互翻接,用国际上通用的黄绿相间线作接地干线,接地干线应可靠连接后敷设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接地排连接。按设计的供电线制检查总等电位箱内重复接地。 5.导线绝缘测试。 6.通电试运行并调试。 三、结语 以上是为了加强电气安全性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在设计、施工、检查、验收和设备交接中予以高度重视才能落到实处。监理在施工现场要多观察、勤检查,狠抓重点工序,坚持上道工序未经检查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这样,电气的安全性就有了保证。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我国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及重要性分析 摘要:低压配电系统是建筑电气设计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会对建筑电气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高层建筑电气设备用电负荷较高,所以在建筑电气设计的环节当中要通过合理的电气设计来避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我国高层建筑电气中的低压配电系统安全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 对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对于整个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有重要的影响。建筑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标准,超过10层的住宅或者是大于24米的民用建筑都称为是高层。建筑高层中所使用到的电气设备种类多、数量大,这对于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在实际的低压配电设计采取诸多的设计保护措施,例如对低压配电系统中的接地进行设计和保护,以此来提高低压系统的安全性,这对于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挑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供电的稳定性,并要符合各电气设备的相关要求与相应的安全 原则。 1 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事故及其原因分析 在高层建筑中的低压配电系统包括各种配电设备以及保护装置,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为高层建筑的各种电气设备配电,造成低压配电系统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多种,比较常见的低压配电系统安全事故包括漏电、短路故障、过负荷、电火花与电弧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一定的后果,轻者配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严重的可能导致人员的触电事故。 1.1 漏电 电线或者支架材料较差的绝缘性能导致的带有电流导线之间彼此接触时裸露的部分会相互连接,这个时候电流会通过其他导线或者是裸露的导线接触大地,导线上的电流会流向大地。当用电负荷超过额定的负荷时由于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是同样的220V,那么导线上的电流值会增加,进而引发导线发热如果温度达到导线绝缘层的着火点就很容易产生火灾。对于绝缘能力差的导线,在有电流流过的时候,会在导线和大地之间产生电容,这种能量以电场能的形式存在会对配电系统构成一定的威胁。如果漏电故障点与接地点、变压器中的接地中性点在某个或多个因素的影响下,则容易构成漏电回路现象。 1.2 短路 如果两根裸露导线的接触点电势不同,那么就会产生短路电流,在这种情况下电流会不通过用电设备而导致产生极大的电流。极大的电流值会引发导线温度急剧升高,由此容易产生电火花与电弧,将导线金属导体融化,严重的会造成喷溅燃烧现象,引发火灾。 1.3 过负荷 一旦电流量超过导线安全电流量,就属于电线的过负荷。这样的过负荷会引起导线内阻发热,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得导线绝缘层破裂最终发生导线自燃现象。 1.4 接触不良导致的电阻过大 对于电源线结合处、开关结合处、大型的用电设备的结合处各个地方,一旦出现接触不良,就会使得接触不良部位的电阻变大,而这时的回路电流流经电阻处,会导致线路热能大增,从而出现绝缘保护层的融化和 燃烧。 此外,导电线路两端会有电火花产生,在高密度电火花情况下会构成电弧,当温度高于3000℃就会将易燃物点燃甚至造成爆炸事故。 2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形式 高层建筑低压配电保护系统能够对建筑电气中低压部分的电流和电压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在高层建筑中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包括低压配电IT系统、低压配电TT系统以及低压配电TN系统。 2.1 低压配电IT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里面的IT系统一般不在电源端口带电区域设置接地而是电源端口的带电部分通过高阻抗接地进行保护,对于电气设备中漏电部分和电源的中性点也要进行相应的接地保护。一般情况下,IT系统用于对供电要求较高或者是要求不间断供电的高层建筑中,绝大多数的企业也是采用这种低压配电系统进行供电。 2.2 低压配电TT系统 对于低压配电的TT系统而言,需要在电源中性点做好接地保护设计,此外对于电气设备中的漏电部分或者是电源的中性点的接地系统中也需要进行接地保护。由于中性线N和PE之间不存在配电关系因而不对电力系统中的PE之间进行通电,中性线N与PE无通电。在高层电气低压配电系统应用过程中,TT系统多用于对用电要求不是很高的场所或者是用电负荷较小的分散地区甚至是农村地区。 2.3 低压配电TN系统 TN系统。通常建筑电气设计属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所以对于用电要求并不高,或者说是电容量低,此时就可以用TN系统。对于低压配电TN系统的设计而言,需要对各个电气设备的外壳连接到保护线中,设置好保护模式,并需要对配电系统的彼此的中性点进行连接。此外,在TN系统中的另外三种模式:TN-C、TN-S、TN-C-S,它们都是以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的关系为依据所设置的。高层建筑配电设计,对于电网导线的截面积有一定的标准要求,由此,要采用一定的接线方式来接线,避免采取不当的接线方式。三种接线方式各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TN-C实际上是三相四线的系统模式,日常电气设计中较为常用,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设计方案。对于TN-S实际是在TN-CD的基础加上PE线,对于数据处理或者是较为危险的爆炸场合较为实用。而TN-C-S模式一般用在工矿企业的电气设计中。 3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设计 TT系统一般用于电气设备的外导漏电处,能够通过切断故障回路的方式来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IT低压配电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如果电网中外露的电压小于所设定的标准情况下,IT低压配电系统就不会产生保护动作,只是通过显示屏向设备维护人员发送警报信号,来排除相应的故障。在金属短接或者是短接电流比较大的情况下一般会采用TN低压配电系统,可以通过电流保护器来对故障处的电流负荷进行保护,其中电流保护器也是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装置中的一部分。但在线路较长或者是导线的横截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宜采用漏电保护器进行设置,也可将其作为接地保护装置的一部分。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需要注意断路器的选择,首先是看漏电断路器的额定动作电流,查看其电击能力安全界限是否符合标准,然后是比较漏电断路器的额定动作电流与电气系统中正常泄漏电流的大小,电断路器的额定动作电流应该大于电气系统中正常泄漏电流,这样可以预防电路电压受损。此时还必须遵守相关的选择原则,电气设计中的分支线及其末端的用电设备需要使用漏电断路器,同样,对于电路支干线也需要使用漏电断路器,选择相应的种类。 对于高层建筑的漏电断路器的使用,需要进行选择,除此之外,在设计安装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要点。首先,对于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必须要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配电系统合理、高效、安全;其次,对于漏电断路器设备的安装,必须要选择有相关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来安装,并需要在安装施工前对安装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安装工作的规范操作,提高建筑电气设备系统的安全性能。τ谑┕さノ焕唇玻绝对不能因为成本高就使用劣质电气设备产品,导致后期因低压设备劣质引发安全事故;最后,在施工过程中不得肆意篡改线路,以免电流电压的不稳定导致危险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低压配电系统对于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性,在建筑电气线路容易造成火灾事故,由此,值得我们重视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工作,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接地设置。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任重道远,必须要综合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从而做好规避危险事故的措施,做好最佳的预防措施。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问题探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增多的城市人口对住房需求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在高层建筑的构成当中,低压配电系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其电气设计低压配电系统应该不断地优化,否则就会为高层建筑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埋下安全隐患。尤其是高层建筑在使用中会涉及到大量的电器设备,就使其用电负荷大大增加,一旦设计出现故障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并阐述其具体应用和设计保护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电气设计;安全问题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其中高层建筑的出现和应用就是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表现。低压配电系统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为电气系统的正常运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如今,在我国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中逐渐暴露一些问题,若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将不利于我国高层建筑电气系统的健康发展。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处理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从而使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 一、常见的低压配电系统 1、TT低压配电系统 TT低压配电系统在我国由来已久,但是该系统的应用范围比TN低压配电系统的应用范围要小很多,TT低压配电系统在接地设计时充分利用电源中性点的位置,从而达到保护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的目的。此外,在电气设备中存在导电部分外漏的可能性,因此也应该对其设置接地保护。高层建筑电气系统处在正常运行的状态时,PE线路是不携带电流的,也就是说在高层建筑电气低压配电中利用TT系统时,电力系统内部的PE线和中性线N是不带电的。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来讲,TT系统可以使漏电设备外壳对地电压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但是即便是降低了也无法符合安全范围的具体要求。在充分把握TT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的认识到,其在具有较小电容量的农村低压电网或者具有较高接地要求的电子设备中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TN低压配电系统 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系统应用就是TN系统。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就是将所有可到金属外壳中统一的保护线连接到高层建筑所有的电气设备上,并且在保护低压配电系统时可以采用切合实际的保护模式。此外,为了使保护效果得到较大的提升,除了要设置电气设备外壳保护线之外,亦要用相同模式来连接配电系统的各个中性点。在TN低压配电系统中,根据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同导电部分及连接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保护模式,分别是TN-C-S、TN-C、TN-S。在设置这三种低压配电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保护线与中性线之间的合并关系,并有效划分其细节,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低压配电系统,从而切实的提高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二、配电系统中供配电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当中,要以电力符合的基本要求为基础来设置供电电源。根据中断供电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所造成的影响及损失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一、二、三个等级的电力负荷。发电机组若可以脱离正常电源而独立存在,其应急电源应选择可以独立运作的干电池、蓄电池及专用馈电线路。在设计供配电系统的过程中,其所采取的供电措施只有以负荷等级为基础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无论供电电源的负荷级别如何,其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对负荷并没有特殊要求,因此可以选择一路市政电源加应急发电机组或者两路市政电源供电均可,其中前者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在高层建筑中,其负荷大多数可以分为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其需要配备的设备有变压器2台、柴油发电机组1台。柴油发电机组在启动过程中有如下要求:当10kV两进线回路均停电时,作为应急电源设备的柴油发电机组其自动启动的时间在15秒以内,从而实现一级负荷、二级负荷的供电目标,为了尽可能的避免由于停电对消防用电可靠性的不利影响,在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应该在第一时间对火灾进行确认,尽可能的将所有非消防电源立即切断,并将报警装置、疏散标志灯和火灾应急照明灯接通。因此,在选择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低压配电系统时,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来优化配电系统方案,提高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使高层建筑供电安全得以有效保障。 三、高层建筑中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保护设计 在设计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时,应该将具备自动切断功能的故障电路保护装置及时的安装到位,当低压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尽可能的保障其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将接地保护系统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其电气的特点和工程实际情况,详细的掌握和了解高层建筑使用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并校验电气回路的导线截面,这是接地保护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接地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外部危险电压会对其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严重威胁和影响高层建筑线路的安全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联结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形式的总电位,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区分不同的接地保护模式。IT接地保护系统是在电网外部导电部分上设置接地故障保护,因此,该系统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导电部分若出现故障,且其电压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接地保护系统在不中断供电保护的前提下发出警报。TN接地保护系统最容易出现的短路问题主要集中在金属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电流保护器来有效的控制短路电流,以此为基础设置设备保护,接地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出现接地故障的频率大大降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若高层建筑具有较长的电网线路或其具有较小的电网线路导线截面,其在保护设置时应该重视对漏电保护器的有效应用。TT接地保护系统也是在外部导电部分设置接地故障保护,实现有效保护电气,切断故障回路电流的目的。 此外,在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中应该重视对漏电断路器的有效应用,合理选择漏电断路器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Y语: 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当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要想使其安全性得到一定的保障,就需要对低压配电系统采取接地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使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以便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百姓,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浅谈常用的建筑电气工程安全保护 摘要:通过建筑电气工程的认识,从电气工程的专业角度,来探讨建筑电气工程的一些安全保护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 安全性 保护 0引言 现在城市中的各种建筑几乎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安全问题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没有了安全,就会让人置身于一个危险的环境中,舒适性就更无从谈起了。电气工程在人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路灯、电梯、消防监控、网络光纤电视、家用电器等,这些都是建筑电气工程来联系在一起。 1建筑电气工程主要出现的一些问题 1.1 漏电、触电危险在建筑电气因为设计疏漏或安装上的疏忽,以及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因为设备保养和操作不当,使电气设备、保护设备、线路出现绝缘能力下降、过热的情况,情况轻的只是造成设备损坏,严重的会对用户或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1.2 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在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中,因为电气原因引起火灾的比重相当高。很多人不懂电气工程的一些常识,私拉乱接电线,造成线路长期处在一个超载动行的状态,导致线路过热,使其绝缘层老化加速,绝缘性被破坏,这样就极容易造成线路短路引起火灾。用电设备的插头与插座或导线很可能出现接触不良,而开关电器时线路会出现过电压(瞬间电压过高)引起接触不良部分出现打火或拉弧,这样产生的火花就可能是火灾的起因。在自然环境中出现的雷电,也可能对建筑特别是其电气设备造成损坏,雷击时被击的建筑物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瞬间被升到极高,并伴有高温和火花。如果建筑物的接地不良,雷击产生的大电流无法引入大地就会对人和设备造成危险。 1.3 静电造成的危险因为接地和一些连接装置的安装问题和设备维护疏漏,就可能让静电对设备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害,静电放电时的电弧也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所以静电危害是最常见,却最容易被人所忽略的。 1.4 电磁危害电磁方面的危害主要是影响人体,因为部分电气设备屏蔽不完全,一些高频设备设置不合适,就可能让人体受到超过自然环境中受到的电磁辐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量。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2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安全保护的注意点 2.1 设计选用材料及设备方面居民的用电需求和工矿企业的商业用电需求都很大,那么在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就要考虑到该建筑工程中用电需求的增长。按照计算电流选择导线基础上,适当增大导线或电缆的截面积,对于主干线的配电设备同样要根据计算的电流,增大其容量作为未来用电负荷的增长预留一定的空间,如变压器,断路器,开关等。 在此特别讲一下电源进线的问题,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中,电源进线就是安装在建筑的总断路器之前的线,这条进线是不受建筑中总断路器的保护,只受制于上一级断路器,因而在建筑的电源进线选择时,要考虑本建筑所需要的计算电流与断路器的整定电流和上级线路中断路器的整定电流,把这两个因素作为电源进线选择的重要依据。电源进线处于两个建筑单位相连接的部位,并不属于进线之前或之后的独立的设计项目中,造成设计人员忽略该段线路需要受到其上级断路器的保护这个重要原则,致使电源进线线材选择时其导线截面相对较小,不能适应建筑电气工程现在这种大容量的需求,就会出现前文提到的线路过热的情况。笔者建议设计人员在施工图中将其注明。 2.2 绝缘保护绝缘可以说是建筑电气工程最重要部分,在设计人员设计选材时必须选择有安全质量认证的电线、电缆、变配电设备,其绝缘测试报告必须齐全。在施工阶段,材料、设备进场时要检查其绝缘测试合格证,并按照《规范》要求对材料和设备进行必要的绝缘测试,抽样率、抽样合格率都必须适合《验收规范》。 2.3 短路、过载保护短路、线路过载是建筑线路中最常出现的两类故障,而且这两种故障对建筑的电气性能影响也非常大。线路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极短时间来就会提高到原电流的几倍,几十倍而产生很高的温度,过载是指线路中用电设备的总和超过线路的额定容量而造成线路的持续升温。一般的建筑电气工程对这两种情况会采用熔断器、小型断路器来进行安全保护,比较先进的做法是采用阶段继电保护装置,当线路中电流或电压突然异常变化,并且其变化值脱离继电保护装置的允许范围,保护装置就启动自动开关、隔离开关、空气开关等设备跳闸,把建筑电气系统从主线或支线中分离,以保护该级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 2.4 漏电保护电气系统漏电在一般情况下无从察觉,如果有人体触及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如果电流超过人体的的耐受程度,那人体器官就会受到损伤。现阶段电气工程的设计按照国际,漏电保护器取30mA/s作为设计标准。分支线保护和末端保护是建筑电气工程中对漏电保护通常采用的两种方式,这样可以尽量缩小人体触电和故障性漏电引起的停电范围。用于漏电保护的设备主要是漏电保护器,它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满足分级保护的级间协调原则,漏电动作电流及分断时间是衡量漏电保护质量好坏的两个标准。 2.5 接地保护接地保护的设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使电气设备在正常或线路故障情况下进行工作,还能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建筑电气工程系统中的线路或设备的某部分与大地做良好的电气接触,在发生接地故障时,保护装置能通过接地体把电流引向大地。例如高压和低压系统中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零线中的其他地方进行一些重复性接地。对于防雷,必须有接地系统才能把雷暴中的高压、高电流引向电位为“0”的大地,而建筑中的钢筋、避雷针、接闪器就是做了安全保护的一部分。 2.6 电气工程系统的消防部分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对消防系统中的各种消防设备和应急系统要有可靠的供电,即要保证消防用电系统的独立性。在发生灾害的时候,消防设施不会因为断电而停止工作。电气工程中消防系统的电源负荷等级要作为整个建筑系统中最高级出现。在设计这部分的时候,要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关于高层建筑电气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设计探讨 摘 要:高层建筑中的电器应用以及电压负荷量都比较大,而这就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高层建筑电气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设计问题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希望对相关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设计 1 概述 随着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较过去有了一个显著提高,这一方面给建筑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对建筑的供配电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低压配电系统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低压配电系统如果设计施工不当又极易引发安全问题,进而对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都带来严重影响,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与普通建筑物相比,高层建筑的用电负荷量往往都比较大,而这就对其内部低压配电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的低压配电技术还不够成熟,造成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必须特别重视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高层建筑电气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设计问题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希望对相关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2 影响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的原因分析 2.1 电气接地质量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及施工环节中,接地形式存在严重的混用问题,再加上供电系统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接地措施或者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正确接地,进而造成电气接地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不仅无法实现对重要电气设备的有效防护,严重的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和设备损失,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2.2 保护装置不到位 通过对当前处于工作中的低压配电系统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很多保护相关的装置都没有进行正确的设置,造成一旦出现漏电,保护装置也无法及时动作,进而就可能引发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而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在高层建筑中,就会引起灾难性的严重后果。 2.3 漏电保护器使用问题 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时高层建筑中的电气接地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故障,进而可能引发比较严重的后果,如人触电击和电气火灾等。而为了有效应对这种威胁,漏电保护器开始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但现实却是,漏电保护器因为选用不当等原因的影响,致使其功能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就给供配电安全带来了不利因素。 2.4 越级跳闸导致巨额经济损失 对于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应用的低压配电系统,当下级配电回路出现短路故障时,那么由此而产生的较大的短路电流往往可能引发越级跳闸,进而导致大面积的断电故障发生。总之,因越级跳闸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十分巨大,但受到关键核心技术无法突破的限制,该问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是建筑电气设计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 3 高层建筑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要求 与传统普遍建筑相比,高层建筑中的电器设备数量和负荷量更多,对电气设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高,所以要保障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此外,因为高层建筑的特点,造成其内的供配电线路也比较长,而这也同时增加了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应用的低压配电系统有着明确的要求,要重点确保消防电梯、消火栓、生活水泵等设备的用电。对于高层建筑中的低压配电系统来说,其设计方案也必须满足这些重要设备的用电要求,同时还应兼顾设计方案的简单、安全以及可靠性要求等。 4 提升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的设计措施探讨 4.1 对于接地的保护设计 在对高层建筑内的低压配电系统进行设计时,为了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降低人身以及设备受到的安全威胁,往往需要在系统中设置专门的接地保护或者安装能够自动切断故障电路的设备。这对提高高层建筑的供配电安全以及保障低压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加以充分重视。具体而言,要针对具体高层建筑的特点尤其是其中电气系统的特点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接地保护措施。一般接地设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不同高层建筑电气系统中的电气设备数量、类型以及使用情况存在差异,必须根据具体建筑中的电气系统实际情况来确定接地保护的形式。目前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的接地保护形式有Tr、TN和IT三种。其次,虽然接地保护形式存在多种,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确保对总等电位进行联结。这样做的意义是为了避免建筑电路受到外部危险电压的不利影响。 4.2 配置要求 对于非消防I级供配电来说,应该采用双电源进行供电,以防止当一个电源出现故障后所造成的断电事故。而对于非消防II级供配电来说,可采取回路进行同时供电,保证充足电量。 此外,对于高层住宅干线配置来说,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案:(1)只使用一路电源和一台变压器。这种方案要将低压母线进行分段,主要应用在对负荷要求不高的普通建筑上。(2)独立使用两路电源和两台变压器,分列运行并设置备用电源。与第一种方案相比,这种方案的供电可靠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适应具有较大负荷要求的高层建筑。(3)应用一路电源和一台变压器,并通过电源线低压侧引出两个回路电源。 4.3 低压配电系统中供电线路的安全性 对于低压配电系统而言,确保供电线路的安全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具体而言,需要根据具体高层建筑的形式、特点以及用电设备的布置情况等对供电线路进行合理化的设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外界可能对线路布置造成干扰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同时确保线路在铺设过程中不易发生损毁以保障其使用寿命。高层建筑对于火灾的防范是其电气设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确保消防用设备的供电可靠性,一般需要采用专门的供电回路系统,并在整个消防系统的最后末一级的配电箱处专门装置自动切换设备,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实现及时切换以保障供电的正常运行。 4.4 高层建筑接地保护设计中漏电断路器的选择 从理论上来说,漏电断路器对于避免很多因电气故障而造成的事故具有重要作用,但要确保漏电断路器能够正常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根据当前高层建筑低压供配电系统的特点,对漏电断路器进行合理选型。在对漏电断路器进行选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漏电断路器的额定电流范围,要确保所选取型号的漏电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一定要大于建筑供电系统发生断路外漏时的电流值。 5 结束语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确保供配电安全对于保障建筑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低压配电系统进行安全设计,除了尽可能采用技术先进、可靠性较高的供配电设备外,还应通过设计优化来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安全,以保障整个建筑的使用安全,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低压配电系统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性分析 摘要:低压配电系统是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部分,随着楼层的增加,整个建筑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就凸显出来。建筑物越高,各个楼层的电气设备越会增加,使整个建筑的电气设计变得复杂而繁琐。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整体供电的稳定性,还要满足电气设备的使用,所以对于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分析十分必要。 关键词:低压配电系统;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安全性;建筑物;电气设备 1 高层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常见安全事故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耸立,造成我国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所以,为了缓解这种土地危机,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向空中发展。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相关的安全问题也凸显出来。其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用电的问题。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低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在整个高层建筑的电气运行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低压配电系统由配电变电所、配电变压器、控制保护设备等部分组成。主要用来对电的使用进行分配,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超负荷运行时就自行切断,确保电源线路和电动机的安全和完好无损。但是,近些年来,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经常性的出现安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配电系统安装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硬,而且选用的电气产品质量不过关,同时又对高层建筑中的电气线路和设备等检查不及时,导致低压配电系统经常性的漏电,严重时就会引发火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低压配电系统在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性。 2 低压配电系统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性 2.1 供电线路的安全分析 供电线路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材料、性质、环境以及电气设备等各个方面,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腐蚀线路等问题。在高层民用建筑中,消防用电设备应该采用其专门的供电线路,消防控制水泵、消防调度室、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等这些成套的设备的供电,都应该在最末一级的配电箱处设置自动的切换装置。而且电路的设置必须要符合相关的规定,不能私自改变电路设计或者说不按规定设计。对于地下室车库的照明配电应该抛弃以往那种将直接装在车库墙上的做法,而应该更加谨慎,应该设置专门的配电间来放配电箱,这样可以防止一旦火灾发生在配电箱附近,引起配电箱的着火。 2.2 配电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一般的高层民用建筑的变压器往往在两台以上,而且还配置有一台柴油发电机组。对于柴油机组,有一定的启动要求。一般来讲,当两进线回路都停电的时候,柴油机组此时作为应急电源,必须要在10秒内自动启动,这样它才能负担起重要的负荷的供电。而且为了保证消防用电的可靠性,在发生火灾时,要求能够自动切断非消防负荷的用电,所以我们应该对常见的变压器和柴油机组组成的配电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充分的分析,这样才能提高低压配电系统配电方案的安全性。 3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的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设置 3.1 接地安全保护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物的电气设计要考虑多种方面的因素,其中放在首位的应该是人身安全。这里所讲的人身安全,不仅指在建筑物中工作或者生活的用电人民的人身安全,而且还包括在进行电气设计安装时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高层建筑物因为楼层比较高,而且建筑物内人员比较多,发生危险时撤退疏散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基于这种情况考虑,一般的高层建筑物在设计电气设备时,都要保证有相应的可以自动切断故障点的装置设备,这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到的接地保护装置。有了接地保护装置,可以为高层建筑的用电安全提供保障。当建筑物内发生危险时,接地保护装置可以自动切断故障点的用电,给人们的安全带来可靠的保障。而接地保护装置设计安装时,都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地形、电气设备、电路保护装置等因素,只有这样才可以尽量避免因为外部的不利因素对高层建筑物的电路运行带来的危险。 3.2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模式 在高层建筑物电气设计低压配电系统中,接地保护装置一般有三种比较有用且常见的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是IT、TN和TT模式。下面我们对以下三种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3.2.1 IT模式。TT系统通常也被称为接地制,这个系统对N没有特殊的要求,它主要是指每一根电气设备的PE线以及电源的接地线要保持各自独立接线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某一个金属设备出现了故障问题使得线路中的电压出现了不稳定的波动,那么这种系统就能够有效地阻止这种情况的出现,这种特性不仅使得共用低压配电电网的负载需求得到了满足,而且对于村落中的居民用电的特点比如负载阻抗较小、分散度较高以及设备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等能够较好地适应并解决,因此这种系统在我国农村居民配电系统中运用较为广泛。 第一,TN-C系统。TN-C系统的主要特点就是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为一体的,并且和设备的金属外壳一起接地。在电流的正常输送过程中,TN-C系统可以承载少量额外的谐波电流。其运行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供电设备的外壳将N、PE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即PEN线。如果电路出现了故障,PEN线可以通过保护接零形成一种对地的高伏电压,这样对于因为电路故障所造成的电气设备的损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是这种方法所连接的PEN线也有一定的缺陷,如果在接线两端的压差比较大或者是变化较快,那么由于双向导通特性会非常容易发生电位的不正常转移,如果中性线的电压达到了一个限度,就会造成接线和电气设备被烧坏的情况。因此这种系统对于供电需求比较精确的电子设备来说并不适用,但是由于它的安全性比较强,在相对稳定的供电系统中运用较为广泛。 第二,TN-S系统。在TN-S系统中,保护线和中性线是互相隔离开来的,在这种情况下,PE线本身是没有正常的电流通过的,那么它的外壳也就不会带电,这种系统用在居民以及要求较为精密的设备供电工作中比较多,同时安全性也比较高,但是它还是有一定的缺陷存在,当出现对地短路和故障电压扩散的情况时,这种系统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解决,这种系统的N线上通过三种成分电流,它们分别是谐波电流、三相不平衡电流和单项工作电流,因为这三种电流是同时在N线上通过的,因此它所产生的绝对值一般比较大,另外,如果增加N线的线路,N线的阻抗会随之变大,而连接点处也存在阻抗,这两个因素会对地面产生相应的电压降,在日常工作中会有电击的危险。 第三,TN-C-S系统。TN-C-S系统是我国居民建筑较常用的低压配电接地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中性线和保护线的连接情况是属于一部分合并、一部分分离的状态。它主要是先通过合并的线路将电力从变压器接到居民楼,再通过分离的线路进行各家各户的供电,这种接地系统不仅有效提升了接线方式的可操作性,而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但是这种接地系统要及时对其接地端做好保养和定期检查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出现。 3.2.2 TN模式。在这样的接地保护模式中,首先需要将整个建筑物的电气设备外壳都连接到一根保护线上去,同时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点之间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连接。另外,具体来分,NT模式还可以再分为TN-C、TN-S和TN-C-S这三种。从整体上来讲,这三种模式都各有利弊,TN-S适用于数据处理以及精密的电子仪器或者是有危险易爆的场合,而TN-C-S一般常见于工矿企业这样的大型企业的供电线路中。 3.2.3 TT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低压配电系统,它的电源的中性点处会进行恰当合理的直接接地保护装置的设计。一般这样的模式适用于城市公路的供电系统中。 3.3 接地保护设计中的漏电断路器分析 在高层建筑物进行接地保护装置时,漏电断路器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但是对于那些漏电断路器的选择也要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再决定选用哪种断路器。在进行漏电断路器选择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到断路器的额定动作电流。因为额定动作电流的选择与低压配电系统中的漏电断路器的电击量要匹配,不然会带来很大的危险。一般来讲,电气系统中泄露的正常的电流会比漏电断路器的额定动作电流要小,这样才会保证电路电压不受损害。 对于如何提高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第一,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依照有关规定来设计和安装。同时有关部门对这些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职业修养一定要更加重视,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保证他们能够有更高的工作水平和规范化的操作。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物电气设备设计的安全可靠,而且对他们自己的人身安全也有一定的帮助;第二,施工单位也应该保证使用合格的电气设备,不要为了降低成本贪图便宜使用那些劣质的不合格的产品,这样会带来无穷的后患;第三,用电人员也要规范用电,不要随意私改线路,这样容易导致电流电压不稳,产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经过上面的讨论,已经明确了高层建筑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内涵、特点、容易发生的事故等;紧接着对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从它的供电线路、供电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对接地保护装置进行了分析,包括它的模式、特点等;本文又对高层建筑中漏电断路器的选择进行了探讨,至此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彻底的探究。但是仅仅有这些分析探究是不够的,理论上的知识必须应用到实践中才会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所以,我们在进行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时,一定要对其安全性进行彻底的分析和探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确保在进行设计和安装施工后,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尽量消除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中存在的隐患,确保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建筑电气安全论文: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在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安全问题,严重的影响到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也影响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对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全面的提高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性,确保建筑电气施工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安全问题;对策 前言 在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其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基础,也是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从实际的工作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电气施工安全问题频繁出现,一方面影响到工程的顺利施工,另外一方面也造成了较大的安全威胁,严重的影响到建筑电气施工的有序进行。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从目前建筑电气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安全问题。1.施工人员安全防护工作没有做到位。众所周知,在建筑电气施工现场,很多施工人员是带电作业,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电气施工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安全防护,确保施工中的人身安全[1]。但是,很多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在施工中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进而诱发危险,甚至是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严重的影响到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性,进而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不利于建筑电气施工的有序进行。2.施工人员操作设备的水平较低,进而导致在操作设备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诱发危险,给施工人员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同时也严重的耽误了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工期,影响到施工的质量。3.施工现场秩序混乱,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例如,施工材料随意摆放,电线安全工作的检查不到位等等,进而诱发诸多的安全问题,影响到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进行[2]。 二、解决对策分析 鉴于在目前建筑电气施工中存在着的诸多安全问题,相关人员应该细致的分析这些安全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性,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要求施工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在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非常重要,由于电气施工现场很多的施工环节都是带电作业,其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施工人员应做好绝缘措施,戴好相应的绝缘设施,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施工人员能够了解到在施工中需要进行怎样的自我防护,具体的防护措施包括哪些,进而才能真正的确保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3]。2.注重对施工人员现场防护工作的检查,如果发现施工人员没有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应给予一定的处罚,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二)提高施工人员操作机械设备的水平,减少不当操作问题的发生 由于施工人员操作机械设备不当也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影响到施工人员施工的安全,同时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建筑电气施工的顺利实施非常不利,针对于此种情况,在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操作机械设备的水平,以减少不当操作问题的发生。首先,应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指导,使施工人员了解每个设备具体的操作规范,有助于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4]。其次,应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操作不当的情况,通过及时的纠正也能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进而实现最佳的操作效果,促进建筑电气施工的有序进行。 (三)规范施工现场秩序,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在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的秩序,确保施工现场中的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都具有一定的秩序性,避免出现混乱的情况,能有效的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5]。例如,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避免由于施工材料存放不科学而诱发安全问题。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过低而造成安全问题。进而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全面的确保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性,促进建筑电气施工工程顺利的实施和高质量的完成。 三、结束语 在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施工人员安全防护工作没有做到位、施工人员操作设备的水平较低以及施工现场秩序混乱等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施工的安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耽误工程的工期,影响到建筑电气施工的顺利开展和顺利完成。因此,对建筑电气施工进行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科学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性,从而实现最佳的施工效果。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化工原理实验改革实践的初探 《化工原理》是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及材料等专业的必修课,其涉及到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计算机技术等过去所学的基础科目。化工原理实验有别于其他的基础实验,类属于工程实验,具有由理论到工程的桥梁作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思维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着重于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近年本人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也收到了一些的效果。 一、在实验教学环中更好的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化工原理的实验教学中不能一味的追求作出实验的结果,其中应更加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化工原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其中的理论知识和工程的方法既需要多学科作为支撑,又需要有新的理解和研究方法,因此构建学生和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并不低于动手的实验本身。因此,在开设实验课之前应该对过去的知识进行梳理,提出相关的公式的相关性以及工程中的区别,在了解实验设备的前提下进行实践,对实际工厂中的生产设备有所了解,再去通过实验去了解怎样通过其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经很成熟,在很多的实际科研中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实际的生产起到了辅助甚至预测作用。并且在化工原理实验课往往受到场地和实验装置的限制,很难让每个学生真正的完成整个实验。因此引入计算机模拟可以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其对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很大程度上,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辅助仿真实验,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能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整个过程中生产设备的运作和在使用上,更好的结合实际的情况和理论的结合。其能不受时间、场地、安全等实际实验条件的限制。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开展仿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结合应该会成为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三、采用分讨论小组的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力,争取逐步建成更完善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对实验的理论、过程、和能应用的场合进行讨论和汇报。合理安排学习讨论内容 [1]:基本实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果。[2]总结公式对比实验式、理论式、经验式,将用到的公式进行汇总,构建简单的模拟模型,用计算机模拟实际情况。[3]将实验中的知识结合实际,探讨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实际生产工程中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 四、培养学生自主处理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化工原理实验重要部分,但很大部分的学生写实验报告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处理数据并不重视,抄袭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内容太多,而且并不愿意用心去完成。因此,在实验报告写法上我们也作了相关的改进。[1] 实验报告的纸张采用装订成册的形式,不采用统一的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自行设计。[2]以小论文形式的写作,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科研的模式,为其日后的科研学习打下基础。除此之外论文形式也要求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五、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实验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更多的思考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条件和能掌握的内容是我们思考的主要方向。在已有的硬件设施的情况下,还需拓展学习和交流的途径,争取能将化工原理实验的改革做到更好。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探析增加高校化工原理实验教材研究 在认真分析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求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建设的途径和教材建设的具体要求。 一、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化工原理实验具有明显的工程特点,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技术课程,以培养高等化工科技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的。新建本科高校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建设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教材内容参差不齐,多是讲义 化工原理实验研究的是多达14个的基本化工单元操作,其相关实验,根据内容可分为基础实验、验证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与之配套的实验仪器有很多。由于化工原理实验内容的这种特殊性,化工原理实验教材版本较多,涉及的实验内容也各不相同。即使名称相同的实验,由于实验性质不同,其实验仪器亦不同,加之生产仪器设备厂家的研发能力也不同,这也致使化工原理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千差万别。而且,在以往的化工原理实验教材编写时,编著者往往根据自己所在专业化工原理实验室已有仪器设备进行编写,又由于各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同一实验的性质不同,所购置的仪器设备不同,致使实验教材中名称相同的实验项目的实验内容不同。这些都给学校选用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内容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首先,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方面的内容陈旧。化工原理实验中的测量项目较多,有流量测量、温度测量、压强测量等。例如流量测量仪器,目前使用的有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卡门涡街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质量流量计、多普勒激光流量计和其他新型流量计。这些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都是学生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可是,现行的化工原理实验教材甚至是化工原理教材也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其中的2~3种,无法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要求,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其次,数据采集及控制方面的内容滞后。现代科技社会,为了切实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水平,化工企业逐步实现了化工安全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如DCS系统、SIS系统、ESD系统等,这些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远程采集数据和动态控制生产。由于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等化工科技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的,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数据在线采集和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知识内容,但现有的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大多都没有提及这方面的内容,即使是后续相关的过程控制等课程教材对此也多是泛泛地提到。目前,新建本科高校现有的化工原理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和调节多是手工调节,数据的记录基本上采用的也多是笔加纸的方式。传统的手工操作训练远远滞后于现代计算机数据在线采集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要求。 二、加强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建设的途径 (一)学校给予重视和政策支持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学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材建设如果单靠个人,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学校与系院给予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学校应根据教材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在经费、时间和政策上给予鼓励,完善教材的评审机制,调动专业教师参与编写专业课程教材的积极性。总之,只有在学校政策的指导下,所有专业教师都参与到教材的建设中来,才能够取众人之长,独辟蹊径,编写出既能体现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目标,又能体现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教材。 (二)教材建设与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改革相呼应 新建本科高校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建设应该在遵循培养方案的前提下,以培养目标为核心,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等方面开展建设。化工原理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开设的目的是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建设是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其教材建设也是建设的重点之一。化工原理实验是以单元操作为基本教学内容的,那么其教材建设应以各种单元操作为主体,针对每个单元操作进行具体的分析、定位和确认,逐步开展教材建设。整个建设过程要与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改革相呼应,突出应用型的特点。 (三)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 教材建设是一项具体、系统的项目,需要一批有事业心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和实施。在教材编著之前,参与教材建设的教师要广泛、及时地收集各种资料,并对其进行精选和提炼,整理出能体现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先进技术理论内容;编著教材时,还要及时了解国内外化工原理实验方面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并充实到教材中去,使课程教材既能体现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又能反映出国内外化工原理实验的新理论和新研究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设置注重应用及创新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材建设首先要站在具体专业方向的角度来设置教学内容,确定哪些是重点要阐述的,哪些是点到为止的,哪些是避免重复应该删减的,哪些是最新应用须增加的,以避免因内容重复而出现课程之间的推诿现象;其次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删除教材中已淘汰的内容,增加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工艺,要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增加实践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建设的要求 (一)定位准确 教材建设要在贯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结合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的专业课程特点和具体的培养对象,编写专业针对性较强的教材[2]。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材的建设应该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基本原理的应用,对于基本原理的推导和论证要尽量简约处理,追求内容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基本原理的应用和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原理、基本的技能和应用知识,形成基本的专业素养。 (二)树立精品 意识新建本科高校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建设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在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要有精品意识。在注意教材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教材编写要用精炼、准确的文辞进行精辟阐述,把最先进的理念、最新的标准规范、最新的技术和工艺融入教材,让教材能体现知识的时代性,体现出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使其成为同类教材中的精品。 (三)遵循先进性、通用性和实用性原则 教材建设要追踪现代科技发展新趋势,把握专业实际发展的需要,注重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将国内外新技术和新工艺及时编入教材,同时注重电子教材特别是仿真实验教材的建设。在通用性方面,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面由单一向多个方向拓展这就需要教材建设要处理好综合性和专门化之间的关系,使编著的教材既适用于单个专业方向,又适用于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需要。教材内容设计要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以实用性和综合性为特点,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知识为目的。 (四)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加强合作 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建设单靠在校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只有教师与实验设备研发制造公司及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师紧密合作,甚至邀请他们直接参与到教材建设中来,才能真正了解社会所需的化工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知识结构,并以此进行教材的开发,才能编写出真正适用的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材,达到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目的。 作者:张果时国庆单位:黄淮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提升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摘要: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部分专业课程的实施,往往继续运用传统模式完成,不仅没有得到学生的肯定,同时在很多方面都影响到了正常教学任务的开展,对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健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化学人才培养课程,必须在教学质量上充分提升。 关键词:提升;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 相对而言,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遵循一定的规律,要让学生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科学的实验、实践来完成,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巩固知识记忆能力,在知识的整体学习上,可以获得较大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提升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时候,不能总是追求短期效果,还必须在长期教育上高度关注。 1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问题 1.1教师重视程度不高 我国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各个行业的进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同时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相对而言,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有效教育,能够对化工人才培养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对于今后的行业进步,也能够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可是,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于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在重视程度上并不高[1]。首先,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完全是按部就班的开展,并没有积极的完成拓展教育,这就促使很多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完全停留在基础的标准上,个人的能力及相关素质培养,都出现了强烈的隐患。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仅仅是按照单一的模式进行解答和分析,虽然表面上促使学生较好的理解问题,可是在实际上未能够充分推动学生向前进步。 1.2课程体系未及时更新 化工行业在现阶段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设备层面,都表现为阶段性的革新、进步,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化工产业的全面完善。我们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当中,发现部分院校的课程体系,还是集中在老旧的层面上,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还是要重新学习,对于自身的专业应用十分不理想。本文认为,课程体系未及时更新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层次上:首先,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安排,安全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对于学生特点、职业规划、未来人才塑造等,都没有做出积极的考量[2]。在此种情况下,该项课程的教学,将会直接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同时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其次,课程体系未进行深入的探讨。培养人才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更新,往往直接按照成功案例进行落实,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至于在成绩上无法达到最佳。 1.3教学强制性手段偏多 就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本身而言,其在开展的过程中,要想在最终获得理想的成绩,一定要在教学手段上保持和谐,保持多元化,否则很难将最终的工作任务完成。从目前所掌握的部分情况来看,有些教师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学强制性手段。首先,日常的很多教学任务的实施,都在强迫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3]。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促使学生获得较大的进步,可是会长期给学生造成强烈的神经紧绷现象,超出学生的承受范畴以后,很容易在知识学习上展现为强烈的混乱问题,不利于人才团队的塑造。其次,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完成,对于学生的看法、观点十分抵触,甚至是展现为不管不顾的现象,倘若在今后没有做出良好的更新与优化,肯定会对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落实,造成特别严重的负面影响。 2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2.1改进和延伸实验教学内容 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当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为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必须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做出良好的改进和延伸,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在知识记忆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4]。化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经过实验推导出来的,如果仅仅开展理论教学,不融入实验方面的内容,则对学生的将来进步,是非常不理想的。例如,以前的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学生只是测定出恒压过滤常数,实验就结束了,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程意识和设计、创新综合能力,在搅拌槽内安装加热装置,并配备相应的温度控制仪表,增加温度对过滤速率的影响这一实验内容,调整延伸实验内容后,不再是简单地测定常温下的恒压过滤常数,而是可以通过设计,测定不同操作温度下的过滤速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方案和确定不同的操作温度。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加透彻,在思维方面表现为多元化的特点。 2.2改进实验方式,增强工程观念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现阶段的国家化工产业进步飞快,尤其是在相关的化工工程建设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此种情况下,化工实验原理课程教学,一定要紧密的结合客观实际,要让学生对实验方式积极的改进,还必须在工程的观念上良好树立,这样才能对今后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水平进步,提供足够的支持,充分告别过往的多项问题。例如,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总的思路是既要紧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通过实验扎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又要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在该方面的教学上不断改进,能够让学生在课程知识的学习上,掌握更多的先进理念,在知识和运用方面保持协调进步,而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理论化学习。 2.3加强考核与成绩评定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过程中,除了要在上述的几个方面积极努力,还必须在考核、成绩评定方面持续的加强。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当中,一定要阶段性了解学生的成就和个人不足,这样才能为下一个阶段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为此,我们必须在考核、成绩评定方面,保持足够的理性态度。首先,应该观察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整体效果,对学生的日常表现、理论知识掌握、实验能力、注意事项等等,都做出测评分析,要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加强。其次,对于学生的成绩评定,绝对不能通过“一刀切”的方法来完成,要观察学生是否存在一定的特长,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是否有所差异,是否在某些课程上十分厌恶等,应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完成,这样才能更加让学生信服。值得注意的是,成绩的考核与评定过程中,需要适当的融入学生代表的看法,让教师的眼界更加开阔,不要总是在简单的测评上努力。 3结语 本文对提升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展开讨论,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质量的提升获得了国家的肯定。日后,应继续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方面深入探讨,不断的巩固教学体系,要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来学习,加强师生合作、交流,促使双方共同进步,培养较多的人才,形成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 作者:连晓燕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化工原理实验中计算机仿真的应用 前言 在化工人才的培养当中,利用化工原理进行实践教学为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涉及到了化工生产当中的诸多操作,需要对实验的设备等进行熟练控制。在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当中,逐渐将实验现象、原理、过程以及对实验所得数据的处理等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利用仿真技术进行处理,良好的弥补了实验过程中理解的不足。 一、计算机化工原理仿真系统的制作 (一)仿真系统整体结构。 在化工实验的仿真系统当中,主要分为了准备、数据记录、数据处理三个阶段。其中,主要的实验准备和实验数据记录需要通过Flash软件的辅助完成,在动画制作当中有所体现。而实验当中的数据处理则需要通过计算机2005VisualStudio软件辅助完成,同时需要利用比较精准的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存储[1]。上述三个阶段组成了完整的仿真系统,但是每一个阶段的正常运作均需要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配合。 (二)仿真系统的实现。 利用计算机仿真实现化工原理实验,在动态的数学模型模拟下,能够进行试验的指导,对实验素材进行处理,通过仿真操作以及数据处理,建立完整的实验模型。此处以离心泵性能的测试为例,对计算机仿真在化工原理实验当中的实现进行分析。首先,实验准备。在Flash动画软件当中体现开始阶段,为了能够使人机更加完美的配合,需要使用具有针对性的ActionScrip语言。Flash动画中,设计水泵开启按钮,对水泵的开关进行控制。为了使整个实验具有真实性,在Flash动画设计当中,按照阀门流量的控制,将其分为由小到大的8个不同等级[2]。其次,利用C语言编程,在实验当中增加相应的可拖动组件,形成相对的代码。进行离心泵性能测试仿真实验时,需要制作实验模拟课件,利用2005VisualStudio软件,对各种被开发的元素名称、属性等进行设置,在属性窗口当中显示相应的内容。同时利用2005VisualStudio软件工具箱,能够在课件制作当中添加标准的控件。在窗口以及控件的协助下,结合C语言形成的代码,在命令窗口中通过输入命令,得到各个数据值。但是,编程当中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一定的误差,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发现产生误差的根源,解决问题,提高实验的精准率。在此情况下,通过Flash动画软件以及C语言编程得出相关数据,工作人员予以记录,绘制出离心泵性质的曲线图。 二、仿真系统操作过程与功能 在利用计算机仿真系统进行化工原理实验中,通过主界面的VisualStudio窗体,以及菜单栏的选择,能够简单、便捷的实验,同时能够对仿真系统的使用提供更加完善的空间。例如上文当中所提到的离心泵特性实验。离心泵在使用当中,开关按钮必不可少,并且离心泵的开关必须由按钮而控制,在打开按钮后方能够启动。但是,在离心泵与按钮同时启动时,其他素有按钮均不能够被启用。而离心泵启用完毕,水量达到使用要求,必须先关闭总体的阀门,然后关闭离心泵按钮。每一按钮均会带动数据仪表的运转,而对数据记录的按钮便会将所有数据进行记录。操作者根据记录数据进行相应的取舍,形成具有依据性的实验结果。 结论 计算机仿系统当中,Flash动画软件以及C语言编程必不可少,由二者相互结合组成的仿真系统对化工原理的实验能起到巨大的辅助作用。在操作过程当中,仿真系统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界面比较直观,人机能够进行相互配合,占用的空间亦比较小。不仅减少了化工原理实验当中各项实验设备的成本以及损坏率,亦使得化工原理实验效果显著提高。因此,在化工原理实验中使用计算机仿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作者:宋丽萍 梁成刚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化工原理实验项目教学设计论文 一、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设计背景 化工原理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工程观点及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目前,很多高校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教学过程中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9]然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整个实验项目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我校化工原理实验中除精馏实验属于设计性实验之外,其他实验项目仍然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都是采取教师先讲授实验原理,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以致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理想。有些学生甚至刚做完实验就一问三不知,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本校实验室条件,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初步探索了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模式。所谓项目化教学设计模式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融合多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一)构建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项目的构建。项目的构建并不是将原有的实验内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应以教学内容与工业生产实际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将课程要求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一个项目中予以完成。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掌握本课程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化工原理实验的各个项目对应于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精馏、吸收、过滤、干燥等单元操作,其中过滤和干燥技术在化工、食品、制药等生产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干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热质传递过程,它不仅受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物料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利用现有的板框过滤和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将这两个实验项目进行组合,将板框过滤实验中的产品作为流化床干燥实验的原料,以“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为项目载体,将过滤与干燥这两个单元操作的教学内容贯穿在一起,把化工原理课程乃至化工专业所需的知识、应达到的能力、应具备的素质等培养目标融入该项目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分析项目项目分析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并思考如何完成项目,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得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再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把总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填写项目分析表。“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就是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高湿高黏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研究,从而让学生了解一个产品从过滤到干燥的全部流程。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板框过滤实验中得到的碳酸镁滤饼,都是在实验结束后直接倒掉,这不仅造成了原料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我校实验室虽然购买了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但对学生尚未开设这一实验项目,致使该实验装置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因此该项目的研究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空置的实验设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和工程意识。 (三)制订方案传统的“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板框过滤机的结构及操作方法,测定恒压过滤方程式中的过滤常数,验证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除了完成传统实验内容之外,还对实验内容做了进一步地扩充。譬如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研究“气流速度、空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此任务又可以分解成以下子任务:1.测量在相同工况不同物料量的情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2.当风温、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速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3.当风速、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温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订出可行的实验以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 (四)实施方案“项目化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本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项目方案和各自的任务,小组成员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教师不再像传统实验教学中以讲授、灌输知识为主,而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当学生遇到问题,感觉有困难的时候,才对其进行个别的、启发式的指导。 (五)检查评估学结与效果评价是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素质、能力、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完成过程之中。项目完成后,各组首先展示各自的实验报告,对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然后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各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做出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项目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得以展现能力的舞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项目设置的任务,自己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对化工生产中的单元操作有了切身的理解,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第三,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和其他成员相互合作,由此意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另外,完成项目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以及辩证看待问题、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往往都是预料不到的,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那样才能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作者:赵朝晖 单位: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微课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化工原理实验不同于基础实验,具有工程性的特点,微课引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符合化工原理实验的特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发挥微课在化工原理实验的作用。 关键词: 微课;化工原理实验;工程观念 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开启了人们的微时代生活,随之诞生的微课做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冲击着校园,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食品、环境、材料等院系或专业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观念和提高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微课的引入有利于促进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微课翻译于Micro-lecture,又名微课程,微型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源于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一分钟课程和英国纳皮尔大学的一分钟演讲,真正意义上的Micro-lecture始于2007美国可汗学院的微视频[1]。2010年佛山市举办的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作品评审活动使得微课在我国得到关注,并由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一词。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短、小、精、活”的视频课程资源。微课短小精悍,时间一般持续5到10分钟;针对性强,是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设计的,不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2];内容呈现方式生动,是以视频为载体。微课类型多样,有讲授型微课程,实验型微课程,答疑型微课程,活动型微课程,多用于学生自学。 二、化工原理实验的特点 化工原理实验是对化工原理理论教学的实践与验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工原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但其又不同于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包括伯努利演示实验与流量计标定实验、流体流动阻力测定、离心泵实验、过滤实验、传热实验、精馏实验、吸收实验及干燥实验等,所用的是一些比较专业的、成套的装置设备,更接近实际化工单元操作,涉及到了实验化学、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过程技术与设备等相关操作和知识,因而化工原理实验是工程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的工程性特点决定了化工原理实验是学生从学校的理论学习到具备工作中工程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过渡,其教学根本目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打下基础。工程观念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具备科学素养,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而且要求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工程问题时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微课引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目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沿袭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课前,学生课前通过阅读课本,书写预习报告的形式预习实验内容;课堂上,教师上课时讲解实验内容,演示实验步骤,学生完成实验;课后,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并上交实验报告。传统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忽视了化工原理实验的工程性特点,缺乏对学生工程观念的培养。微课引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潜力,留给师生课堂上互动的空间,不仅契合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目标,而且对其它实验课程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1.从兴趣和习惯入手培养工程观念微课将实验原理、流程和操作过程等经过录制,后期处理,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优美动感的视觉效果,相较于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电子产品普及,电脑、手机上网观看视频已经变得轻而易举,微课做为短小精悍的视频便于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随时,随地自由安排学习,更适合现代学生快捷的生活方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丰富的微课资源引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辅导,从兴趣和习惯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便捷通道,自我探索的,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观念。 2.从提供个性化服务入手培养工程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讲授实验内容,只能顾及中间层次的学生,而微课可以解决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可以顾及到各个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为学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一方面微课引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学生在课下观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观看,弥补了传统课堂演示一遍就过,漏听,没有看清,听清的情况。另一方面微课类型多样,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存在的疑惑和需求挑选不同的微课内容,解决自身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基于一定的学习自觉性,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的提供,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培养工程观念。 3.从提供更多讨论的时间入手培养工程观念微课引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教师不需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内容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留给学生更多时间做实验,解答学生的疑惑,从而提供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探讨的学习空间,保证了课堂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工程观念。 四、具体措施 1.利用微课加强课前预习效果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化工原理课堂实验的效果。传统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学生预习只是通过阅读教材获取实验内容,虽然内容全面,具有整体性,但是学生难以把握实验目的和重难点,而且容易导致学生的预习报告没有目的的抄书,效果不好。微课引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目标,实验重点、难点,将操作步骤,实验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制作成微课,加强学生对实验重点、难点的把握。同时对微课内容设计任务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和预习,然后完成任务单,将任务单与自主学习平台结合以在线测试的方式确保良好的预习效果。 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需摈弃只注重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3]。单纯的课堂上教师讲授、演示实验,可以调整为学生在良好的预习效果基础上以互动提问等放方式展开实验教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的任务,课堂的任务转移为讨论,辅助学生,解答学生疑虑。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安全操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 3.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学生在课后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或者存在错误认识,容易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而抄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针对学生易出错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制作微课,使学生在处理数据时有资料可查,并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犯错,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五、结语 微课引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当代学生的兴趣,更符合化工原理实验的工程性特点,有利于大学化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工程人才,必将给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和面貌。然而微课做为一项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在我国乃至世界上的时间都不长,尤其应用于实验教学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还需要不断尝试,做很多工作。 作者:李江兵 夏明 单位: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高校化工原理实验课的建议 1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差化工原理实验的显著特点就是工程性强。化工原理演示实验很少,大部分需测定大量的数据,计算公式多而复杂,数据处理难度大。在批改实验报告时,主要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只记录实验数据,未对数据进行处理;(2)不少学生存在错代公式的现象;(3)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手工处理数据及实验坐标纸作图;(4)不同学生对同一数据的处理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5)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数量概念”,比如有的学生计算水或类似液体在管路中的流速为10,若有“数量概念”就不会犯这种错误。1.5教学方法不合理传统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就是按照教学计划做某几个实验,实验的准备工作全部由教师完成,上课前,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未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不会主动地思考问题,造成依赖思想的形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1.2考核方式不合理传统的化工原理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实验报告来评定的。这种的考核方法欠科学,往往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只要实验报告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实验结果好、页数多,就能得高分,有些同学甚至整个实验过程无所事事,只抄个实验报告,就可以蒙混过关。因此,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不仅不能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的成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打击了学习认真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势必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做与不做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甚至有的学生会把实验课看成是一种负担。 1.3师资力量不足有的化工原理实验中每位指导教师掌握8~10种装置的操作,因受实验装置数量的限制,每个实验时间周期长,导致指导教师工作量大。另一方面,目前实验指导教师都是青年教师,没有实际工程经验或化工类企业工作经历,每台装置在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缺乏解决能力。 2.对策 2.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重要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本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杨雄,2008)。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中必须强制执行,它对保证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编制教学大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大纲由化工教研室组织力量编写,先查阅国家有关规定及国家化工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文件,到化工及相关企业做些调研,倾听企业技术人员关于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并结合本校实际,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编写化工原理实验讲义并在化工类学生中进行试用,根据教学反馈情况,对该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修订,制定出适合我院化工专业特点、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2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实验室硬件建设工作作为实验室建设中的一项主要工作。俗语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实验室硬件建设是保证实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要把实验室硬件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护维好。根据学院的不同实际,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化工原理实验室建设:(1)加大资金的投入,采购管路与设备拆装实训实验装置和配套分析检测仪器;(2)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购相关的设备,提高开设实验的针对性,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3)注重实验装置的维护工作,延长装置使用年限,提高装置的利用率;(4)推进开放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潜力和功能。总之,应多角度、全方位的推进实验室建设,努力办出水平和特色,使实验教学科研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善。 2.3优化与整合实验内容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定。化工原理实验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工程观念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处理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力的培养。针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不合理的现象,可以结合化工单元操作基本理论和工程特点,精选经典验证性实验,开设管路、设备拆装实训实验,有利学生了解设备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内容的比例,优先考虑开设实验内容贴近实际生产、生活和社会热点。同时,为避免实验内容重复,必须结合化工专业实验进行内容整合,实现教学内容一体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 2.4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数据处理是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实验数据处理软件被引入到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实践中,这对于强化实验教学效果,据有独到的作用。(严军,2010)。针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较差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安排课时给学生讲授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列表法、图示法和图解法)、实验数据误差分析、最小二乘法、试差法等;(2)要特别注意计算公式的使用范围及条件;(3)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经常遇到的工程数据范围即“数量概念”,比如水及类似液体在管路中的流速范围一般为1~3,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虚假的“准确”;(4)开设如Excel、Origin、Matlab等数据处理及作图软件课程。采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及作图,一是可以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2.5改进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保障。目前大多数实验教学都是被动式接受教学,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善于引导启迪(魏辅良,1986)学生,通过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化工单元操作理论知识等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求、理解和总结,设计实验方案,并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周立亚等,2012)。积极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自行开发实验教学软件,将实验基本操作,泵、风机、常用仪表使用操作、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教学录像、动画、视频课件等资料放在化学化工系的中心网页上,建设网络课堂,使学习不受场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常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动手,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2.6改革考核方式与理论课的考核相比,化工原理实验课的考核有其特殊性,应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过程中的态度与表现、数据处理及作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修乃云,2010)。实验课总成绩应由平时成绩(70%)和考试成绩(3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10%)、实验预习情况(20%)、实验过程(20%)和实验报告(20%),其中实验预习情况主要是考察学生通过预习后对实验内容的熟悉程度、能否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实验过程主要是考察学生实验过程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实验指导教师的互动水平;实验报告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及作图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能力;实验考试采用现场临时抽选以前做过的实验项目,主要考察学生的掌握实验相关的理论及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要注重过程、贯穿始终、及时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综合表现,客观、公正、合理评定学生成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7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门实验课程,不仅要有一系列性能优良的实验装置,同时还需要有知识层次高、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能力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青年教师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胡兵,2010)。针对前面提到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配备实验员,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设立化工原理实验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指定每位教师负责2~3台实验装置,由2~3教师共同指导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3)建立良好院企合作关系,选派青年教师到化工类企业锻炼1~2年或引进硕士以上学历,且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4)选派青年教师到知名设备供应商参观学习,详细地了解设备结构、功能及使用;(5)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高校调研、进修学习,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国家教指委组织的教学研讨会,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授课竞赛、优质课件、微课评比等活动。教师通过教研活动、科研实践、学术交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3结语 综上所述,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大纲、优化与整合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七方面着手,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仪器仪表使用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时俱进,逐步提高我院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胡江良范佳鑫李志连明磊缪应菊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华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化工原理实验的实践教学 在精馏实验环节,我们尝试着改变教学方式。老师提供给学生指南,对于化工原理精馏实验而言,实验目的为:(1)了解筛板精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2)学会应用酒精比重计测量酒精浓度的方法。(3)学习测定精馏塔全塔效率的实验方法。其中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通过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计算出精馏全塔效率。从实验原理引导学生逆向倒推实验中需要涉及到的数据。通过需要采集的实验数据逆向倒推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以及需要的药品器材等。全塔效率简单地反映了整个塔内塔板的平均效率,说明了塔板结构、物性系数、操作状况对塔分离能力的影响。对于塔内所需理论塔板数NT,可由已知的双组分物系平衡关系,以及实验中测得的塔顶、塔釜出液的组成,回流比R和热状况q等,用图解法求得。大量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认知策略与其元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关。善于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并善于控制冉已的学习过程。麦启奇通过实验研究同样发现,要使学生学会认知策略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而学生的元认知的发展水平受学生的冉我意识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认知策略的训练应考虑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和自我意识水平发展的限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精心选择认知策略,以适合不同年龄的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实验中,引导学生通过精馏实验的两个阶段:全回流和部分回流阶段,需要获得镏出液、釜残液、原料液的基本参数,如温度,实测酒精浓度,乙醇摩尔分数等。 首先进行全回流操作:(1)将塔釜、换热器以及贮罐内溶液转移至塑料桶内,调整其浓度为15%~20%(酒精的体积百分比,20℃),再加入贮罐内,打开进料管路阀门,开启进料泵,将料液加入釜中,至釜容积的2/3处。(2)关闭塔身进料管路上的阀门和进料泵,启动电加热管电源,使塔釜温度缓慢上升。(3)打开塔顶冷凝器的冷却水,调节合适冷凝量,调节回流比控制器,使整塔处于全回流状态。(4)当塔顶温度、回流量和塔釜温度稳定后,获得塔顶馏出液和塔底釜残液数据。老师必须确保学生已具备所需要的知识背景,才能形成和提高学生运用认知策略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老师先进行任务分析或进行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解学生达到新的教学目标所肯要的知识和技能,并针对不足的情况给予补充、扩大相应的知识经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在讲授教学难度较大、较抽象的新知识时,老师师若能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或从实际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演示,提供感性经验,帮助学生有效地应用旧知识去更好地理解新的、抽象的知识,就能达到良好的迁移效果。该步骤中学生需要习得酒精比重计的使用方法,当分别取塔顶馏出液和塔底釜残液,用酒精比重计进行检测,同时需要学会酒精溶液应该如何修订,通过《酒精溶液温度修正表》换算出换算得出20℃的酒精度,并进而计算出塔顶摩尔浓度XD和塔釜摩尔浓度XW。其次进行部分回流操作:(1)待塔全回流操作稳定时,打开进料管路阀门,开启进料泵,调节进料量至适当的流量,将料液加入釜中。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认知策略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使用策略的目的就是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这略的应用与它所加工的信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工的信息本身,丰富的知识背景为认知策略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同时又促进学习者认知策略的应用。引导学生重温理论课上所学回流比、加热状态参数、酒精摩尔浓度等概念,加深理解,逆向倒推实验流程操作应该如何进行。(2)当塔釜与贮罐间管路显示有釜液采出时,调节回流比R(R=1~4)。(3)当塔顶温度、回流量和塔釜温度稳定后,分别取塔顶浓度XD和塔釜浓度XW,用酒精比重计进行检测,并通过《酒精溶液温度修正表》换算出换算得出20℃的酒精度,并进而计算出塔顶摩尔浓度XD和塔釜摩尔浓度XW。(4)记录原料的进口温度T℃,确定加料热状态参数q。 3.全部数据测定完毕后,应先切断加热电源、关闭进料泵和进料阀门、关闭仪表电源及总电源,待塔顶蒸汽已全部冷凝完后,方可关闭冷却水阀门,并打开放空管,所取样剩余液体应倒入回收桶内,严禁随地乱倒,防止酒精蒸汽着火燃烧。 4.注意事项(1)塔顶放空阀一定要打开,否则容易因塔内压力过大导致危险。(2)料液一定要加到设定液位2/3处方可打开加热管电源,否则塔釜液位过低会使电加热丝露出干烧致坏。(3)部分回流时,一定要塔釜与贮罐间管路显示有釜液采出时,才进行回流比的调节。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在精馏实验结束以后,对学生进行单元小结性学习引导,让学生质疑探索以后,在课堂上集中学习、交流、探索谈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加深理论的理解,巩固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所学内容。由此可见,学生原有知识背景是认知策略学习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维因斯坦和斯通指出,学习者必须具备五类不同类型的知识:有关自我学习特长和倾向的知识。主要包括(1)个体对自身学习的长处和缺点、学习爱好、最佳学习时间、学术倾向等方面的认识与了解。(2)不同类型学习任务的知识。(3)获取、整合、运用所习得的策略和技巧知识。(4)原有领域内容知识,可通过原有知识似直接或类比的方式从新知识中获得意义。(5)对各类知识适用的当前或未来情境的知识。除以上五类知识外,学习者还须知如何何川这些不同类型的知识来满足学习目标、监控学习过程出现问题时灵活调节当前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如何运用自我评认或自我监测决定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综上所述,人的思维活动一般来说是按一定方向进行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积极地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按需要自由地离开一种思路而转移到另一种思路,从而形成思维方向的多面化。 只有把实验教学中的相关逆向思维训练的问题落实到位,才能使学生的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工原理教学中既注重培养学生正向思维,还要关注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1)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实验教材中的逆向思维素材,明确训练内容。(2)备课时,明确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逆向思维策略。(3)精心设计、组织实验教学,注意逆向思维训练策略的落实。 作者:白薇扬赵清华谭怀琴李军单位: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小议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路径 化工原理实验不仅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验课程,也是石油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高分子材料、环境工程以及造纸工程等许多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因此具有专业普遍性。应针对不同的专业,依据专业特点制订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同时设置部分开放性自选实验,学生在学完必做实验的基础上,可根据爱好兴趣选择实验项目。化工原理实验具有工程实践性,而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要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其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因此化工原理实验具有探索启发性,教学过程应以探究教学模式为主。化工原理实验设备近年来多使用的是大型、多功能性设备,这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可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项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选题和分析,再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测量,最后对实验结论分析讨论。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一、注意强化学生实验预习环节 化工原理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所以预习尤其重要。首先,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和内容有初步的了解。预习的重点可要求学生弄清楚实验原理;明确实验任务,也就是实验过程中需要测定并记录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又通过什么方法测定;初步了解实验仪器、仪表及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初步完成实验后的思考题等。通过实验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实验课效率,提高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学生在完成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可进行仿真实验,以进一步强化预习效果。目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一般的化工原理实验过程都有仿真实验软件。在实验操作前让学生先进行实验仿真,可使学生对实验装置流程、操作步骤以及应测试的数据都有切实的感受,为真正实验做好准备。仿真不同于实验操作过程,学生多次重复进行,可强化学生对实验过程及操作步骤的掌握,有效的改善实验操作效果。目前的仿真软件一般都配有操作说明,当学生操作错误,软件会给出误操作的后果以及正确的操作步骤,因此仿真实验可强化学生对仪器设备操作注意事项的理解。其三,学生对实验数据,先进行手动处理,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将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实验结果误差所在,最后绘制曲线,分析误差,如此不仅可提高学生对三传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仿真实验毕竟不是在设备上的实际操作,所以不能完全替代实际操作。 二、加大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依托开放型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时间、实验资源、实验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赋予学生更大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更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得到了多方面训练,缓解了实验资源紧张的矛盾,因此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是必要的,其优势也是勿容置疑的[4]。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首先要建设有开放的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设备一般都是大型设备,投资较大,因此许多大中专业院校购置较少,且多是单台(套)。而开放式教学模式只需增加开放时间,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时间上的开放,从管理和人员配备上也需要要改革。管理上可细化管理制度,比如贵重仪器的使用,可从预约、登记、学习使用说明、操作使用、管理人员检查登记等方面制定详细的管理细则,以强化管理。化工原理实验设备大多占地较大,配备责任心强的实验人员是必需的。另外,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还应依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验证性能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开放实验项目;对同一实验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计划,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对于实验过程,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比如板框式过滤实验,由于阀门多、管路复杂、操作麻烦,学生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无法正常过滤或者洗涤等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是板框放反了,还是阀门开关不对,或者是其他原因。这时,学生结合教材上板框结构方面理论知识,现场分析,可对板框的结构有了直观的理解,充分掌握了板框的工作原理。通过开放式教学,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工原理实验具有工程实践性特点,因此,对学生树立工程实践观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化工原理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实验教育模式,树立“素质教育为基本,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比如增设仿真实验、创新型或者研究性等实验项目以扩展实验内容体系,改革实验运行模式、实验考核等管理制度。创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前提和关键是老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过程包含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或者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5]。比如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教师在讲解时,可边讲解边操作,不断调节离心泵的流量,让学生观察功率表(或者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进而提取问题,启发学生为什么启动离心泵时要关闭出口阀。不但复习了课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减少了学生操作过程中的误操作(不关闭出口阀而直接启动离心泵),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增加自设计开放实验,培养学生“大工程观” 上世纪90年代,国外首先提出大工程观。近年来在国内部分大学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实践项目试点。使课程设置从单一的“工程专业课程”传授转变为“大工程观、大系统观”为指导的课程架构体系。大工程观要求学生更加重视工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增加自设计开放实验,有助于学生“大工程观”的培养。自设计开放实验是在研究性实验开放环节中,鼓励学生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化工不同单元或多种单元相结合的创新实验设计,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和流程设计,进一步理解以“三传理论”为基础的化工单元操作的相对独立性和综合性,为后期学习“大工程观”中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另外,鼓励学生对单元操作理论未涉及的单元操作进行实验设计,如新型换热器、多功能精馏塔等,通过实验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结语 随着现代化工的快速,改革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化工原理实验是学生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依据不同专业培养计划要求,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通过仿真实验等强化实验预习环节;通过建设开放的化工原理实验室、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等措施,加大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同时,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发新的教学模式,体现课程特点,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作者:刘军海、李志洲、王俊宏、杨海涛、闵锁田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研究 1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问题 1.1教师重视程度不高。我国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各个行业的进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同时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相对而言,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有效教育,能够对化工人才培养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对于今后的行业进步,也能够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可是,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于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在重视程度上并不高[1]。首先,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完全是按部就班的开展,并没有积极的完成拓展教育,这就促使很多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完全停留在基础的标准上,个人的能力及相关素质培养,都出现了强烈的隐患。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仅仅是按照单一的模式进行解答和分析,虽然表面上促使学生较好的理解问题,可是在实际上未能够充分推动学生向前进步。1.2课程体系未及时更新。化工行业在现阶段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设备层面,都表现为阶段性的革新、进步,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化工产业的全面完善。我们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当中,发现部分院校的课程体系,还是集中在老旧的层面上,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还是要重新学习,对于自身的专业应用十分不理想。本文认为,课程体系未及时更新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层次上:首先,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安排,安全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对于学生特点、职业规划、未来人才塑造等,都没有做出积极的考量[2]。在此种情况下,该项课程的教学,将会直接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同时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其次,课程体系未进行深入的探讨。培养人才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更新,往往直接按照成功案例进行落实,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至于在成绩上无法达到最佳。1.3教学强制性手段偏多。就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本身而言,其在开展的过程中,要想在最终获得理想的成绩,一定要在教学手段上保持和谐,保持多元化,否则很难将最终的工作任务完成。从目前所掌握的部分情况来看,有些教师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学强制性手段。首先,日常的很多教学任务的实施,都在强迫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3]。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促使学生获得较大的进步,可是会长期给学生造成强烈的神经紧绷现象,超出学生的承受范畴以后,很容易在知识学习上展现为强烈的混乱问题,不利于人才团队的塑造。其次,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完成,对于学生的看法、观点十分抵触,甚至是展现为不管不顾的现象,倘若在今后没有做出良好的更新与优化,肯定会对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落实,造成特别严重的负面影响。 2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2.1改进和延伸实验教学内容。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当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为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必须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做出良好的改进和延伸,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在知识记忆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4]。化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经过实验推导出来的,如果仅仅开展理论教学,不融入实验方面的内容,则对学生的将来进步,是非常不理想的。例如,以前的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学生只是测定出恒压过滤常数,实验就结束了,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程意识和设计、创新综合能力,在搅拌槽内安装加热装置,并配备相应的温度控制仪表,增加温度对过滤速率的影响这一实验内容,调整延伸实验内容后,不再是简单地测定常温下的恒压过滤常数,而是可以通过设计,测定不同操作温度下的过滤速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方案和确定不同的操作温度。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加透彻,在思维方面表现为多元化的特点。2.2改进实验方式,增强工程观念。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现阶段的国家化工产业进步飞快,尤其是在相关的化工工程建设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此种情况下,化工实验原理课程教学,一定要紧密的结合客观实际,要让学生对实验方式积极的改进,还必须在工程的观念上良好树立,这样才能对今后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水平进步,提供足够的支持,充分告别过往的多项问题。例如,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总的思路是既要紧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通过实验扎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又要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在该方面的教学上不断改进,能够让学生在课程知识的学习上,掌握更多的先进理念,在知识和运用方面保持协调进步,而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理论化学习。2.3加强考核与成绩评定。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过程中,除了要在上述的几个方面积极努力,还必须在考核、成绩评定方面持续的加强。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当中,一定要阶段性了解学生的成就和个人不足,这样才能为下一个阶段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为此,我们必须在考核、成绩评定方面,保持足够的理性态度。首先,应该观察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整体效果,对学生的日常表现、理论知识掌握、实验能力、注意事项等等,都做出测评分析,要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加强。其次,对于学生的成绩评定,绝对不能通过“一刀切”的方法来完成,要观察学生是否存在一定的特长,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是否有所差异,是否在某些课程上十分厌恶等,应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完成,这样才能更加让学生信服。值得注意的是,成绩的考核与评定过程中,需要适当的融入学生代表的看法,让教师的眼界更加开阔,不要总是在简单的测评上努力。 3结语 本文对提升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展开讨论,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质量的提升获得了国家的肯定。日后,应继续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方面深入探讨,不断的巩固教学体系,要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来学习,加强师生合作、交流,促使双方共同进步,培养较多的人才,形成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 作者:连晓燕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基于设备限制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学化工相关专业重要技术基础实验。基于实验设备限制,化工原理实验需要克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分小组循环实验提高设备利用率、开放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实验条件设计合适实验内容、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等实践,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化工原理课程关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的理论和实践对于过程工业不可或缺,因此是化工、制药、生化、环境工程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1,2]。同时,化工原理课程往往是这些专业的学生最早接触的工程基础课程,对于开启学生工程思维、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用关键性的作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相关专业,学生除了要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外,对实验动手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现状 化工原理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性实验、验证化工单元操作原理的实验、综合应用三传原理的实验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实验四种类型。目前我校开设的化学教育、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化学化工相关专业都需要开设化工原理及实验这门课程。由于我校从师范类院校转型而来,化工原理实验条件薄弱,主要表现在:(1)仪器设备类型不够,特别新型单元操作设备少,不能满足现代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进展教学的需要。化工原理实验室虽然包含了流体流动与输送、过滤、吸收、传热、精馏、干燥等"三传"传统的基本单元操作,但是象萃取精馏、液膜分离、固体膜分离等新型分离实验设备基本没有。(2)能结合工业应用的实验设备少。目前的实验室中化工原理实验设备主要是验证性实验设备,难以满足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需要,也缺乏与工业对接的实验设备和能进行单元操作研究的设备。(3)实验设备台数有限。单个实验的设备台数都不超地两台,基本上是一个实验一台仪器,不能保证实验课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操作机会。设备种类、台数有限的情况下,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基于化工原理实验条件薄弱的现状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的现状,我们探索了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提高化工原理教学效果的实践 1. 分组循环实验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 针对化工单元操作种类多,各单元操作的实验设备台数有限的情况,我们摒弃上完一章理论课就做相应单元操作实验的传统方法,改为集中进行化工原理实验的方式。为此,在化工原理理论课程教学中介绍一些验证性实验方法和实验室设备。比如,在化工原理理论课中讲解流体动形态时,展示实验室雷诺实验仪器的现场照片,对雷诺实验仪器进行说明,并适当介绍实验室以外其他类型雷诺实验仪器设备的设计原理和优缺点。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对单元操作理论的理解。集中进行化工原理实验时,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协同完成一个实验,做完一个实验后,小组与小组间交换实验仪器做另一个实验。分小组实验充分利用了仪器设备,每小组人数较少,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相对独立地完成各个实验,避免了分批次实验人数太多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开小差、当旁观者的现象。由于部分实验,比如填料塔精馏实验,需要两人以上配合才能完成,分小组实验的方法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当然,分小组循环实验过程中由于需要同时解答多个小组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大地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指导教师经常会处理分身无术的状态。 2. 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开放性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有积极意义[3]。在实验设备不足的条件下,实验室开放可便于学生利用实验课堂之外的时间自主开展实验,不仅可以弥补实验课时数有限,解决实验课中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等掌握不够深入的问题,还能充分发挥实验设备作用,还可满足对有部分单元操作特别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培养这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利用相关实验设备完成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原理课程针对化工过程中的物理加工过程,除了本门课程以外,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所采用的仪器设备也可以借用为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使用。比如干燥实验需要进行物料含水率测定,可以借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的红外快速水分测定仪完成;精馏实验需要分析两种液体组成比例,可以利用物化实验室的折光仪来完成。通过适当借用,可以减少化工原理实验室专门配置相应的仪器所需资金。结合科研实践进行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有益[4,5]。为此,我们借用自已科研工作中所用的与单元操作相关的仪器设备,设计部分创新性实验,增加学生对先进单元操作方法和设备的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利用验证性实验仪器设置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仪器为主,综合性实验仪器较少。为提高化工原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效果,可以在既有仪器基础上开发一些综合性实验。比如,利用填实塔精馏实验仪,不仅可以进行精馏过程实验、理论塔板数测定等简单的实验,我们还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混合液体系,利用精馏完成混合物分离的实验。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实施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对精馏过程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分析解决工业化分离过程中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实验仪器设备的效益。问卷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对这种自主设计、实施实验的方法表示非常欢迎。 5.改革考试方式,提高学生实验主动性 在仪器设备台数限制条件下,实验过程中难免有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实验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动力。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指导教师也不可能随时盯住每一个学生。为此,一些教师化工原理实验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6]。对我们改革了考核方法,采取平时实验记录学生表现和期末独立操作考试的方式。平时学生实验表现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动手实验的主动性、有效性,因为学生人数多,只能对特别优秀和特别不认真的学生加以区分。期末考核时要求每个学生逐个上机操作随机选定的实验项目,观察其操作是否规范,并就所选实验项目相关的理论和操作进行随机提问,以操作正确性、完成操作所花的时间以及回答问题正确性分项打分求和为期末成绩。实践证明,实验课中认真实验的学生能快速、规范地完成实验,而在小组中当旁观者的,往往不能在规定的时间能完成操作,甚至不能正确完成实验操作,水平高低立现。为考试及格,化工原理实验课中学生基本上不再需要指导教师监督就能主动完成实验。 三、结语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必须进行的实验课程。设备条件限制不是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效果降低的必然结果。通过改善实验组织方式、考核方式、充分\用可用资源,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等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实验设备条件的不足。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启发性、探索性等特点,是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但能蚺嘌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通过分析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现状,探讨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以期能够提升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促进其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0 引言 化工原理是化工专业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化工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而作为化工原理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则是一般课堂教学无法取代的,为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如何提高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效果成了化工原理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内容、方法缺乏先进性 目前,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设备已经不能和实际工程相对接,难以满足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同步跟进。在毕业后,导致学生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才能进入到岗位。化工原理实验主要是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一般情况下,化工学校都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实验方法死板。并且每个实验都有固定的知道书,验证性实验有教师提前设计好。实验操作上,学生“照方抓药”,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缺乏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性、特长、行为方式都被固化为统一的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都缺乏先进性。 1.2 实验缺少足够的认识 化工原理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两部分,部分高校的实验课程已经单独设课,但是,教学活动集中在理论教学中,实验课教学还是由理论课教师担任,大部分高校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问题,只讲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实验教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并且考核方法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验开始前依靠理论课上的实验原理讲解实验,因此,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单独设课的作用。 1.3 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不够先进 目前,大部分化工院校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古老的实验设备和古老的“保姆式”教学手段,设备陈旧落后,严重地影响了化工实验的顺利进行,经常导致数据不够准确,学生不愿意去做实验,在等待和反复调节上,浪费了学生很多时间,学生缺乏现代仪器和控制方法的能力。并且目前,现代工程技术对工程实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都采用了先进的电脑控制系统。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学生懒得动脑,只按照教师的讲解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不理解实验的具体原理,实验小组中,有人动手,有人旁观,最后记录一份数据交一份实验报告完事,教师根本无法客观的评定实验成绩。 2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促进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2.1 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活动中,化工原理实验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实际教学体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化工院校要增加实验教学课程,使实验课程不再依附于理论课,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一定的实验研究方法,如:数据处理方法、测量技术手段等,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增加实验课教师的配备,转变教学理念,增加新的实验效果,减少每组实验的人数,提高实验教学的重要认识,保证教学效果。 2.2 提升实验课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合理规划 在实验选择上,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课程要适当地增加综合性实验、仿真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要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为主,充分体现出学生对工程实验的思路、技能、设计、数据处理等能力的训练。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要注重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区别物理实验、基础化学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实验的兴趣,要及时改进实验内容,提升实验内容的先进性,眼神实验课程体系,增设化工领域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如:目前,超临界萃取技术已经成了一种重要的工业单元操作技术,工艺简单、选择性好、产品纯度高,是一种高效的新型分离技术。其次,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可以用板书或其他教学设备进行讲解,要秋衣学生充分预习并自己制定出“学生方案”,使学生能够充分重视实验课程。并且在讲解之后,教师对于不全面、不准确的地方,要进行引导启发,补充监督,要求学生现场演示实验操作及其实验注意事项,和学生一起完成实验教学。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团结协作和实验动手能力。另外,在工厂实习时,要让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工单元操作的作用,引导学生讲实验操作单元融入到实际生产流程中。并将化工仿真实习和工厂实习同化工原理实验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3 增强实验是设备和操作手段的多样化、先进性 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要充分掌握学生在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本校设备为对象,从主要设备到实验流程的走向,一边实验步骤操作,一边介绍整套实验装置流程,如: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各个实验操作视频上传于网络,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于原理等。并且要对实验流程中的设备部件和主要仪表进行特写镜头的展示,在整个实验环节中,介绍每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实验过程中的知识点进行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如:离心泵特性曲线操作之前要进行灌泵,为什么要进行这不操作,教师会提出什么问题等。在课堂教学时,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外,为了构建有效的仿真实验系统,化工学院要将计算机仿真实验技术融到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与思考 【摘要】化工原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针对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现状,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等多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1.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目的 该实验课程主要讲述化工原理中单元操作所涉及的各种设备,以巩固学生加深对化工实际生产的理解,由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增强创新意识,同时,对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5]。 2.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验证有关化工单元操作的理论,熟悉实验装置的结构、性能、工艺流程,掌握化工单元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实验研究的能力,其中包括:分析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正确选择和使用测量仪表的能力、利用实验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以获得实验结果的能力、运用文字表达技术报告的能力[4-5]。 二、化工原理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1.人数较多,仪器装置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受到限制,由于连年的扩招,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基本都是35人以上,而实验仪器的台套数并没有增加, 7-8个学生用一台装置的现象非常普遍,个别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动手操作仪器。 2.学生被动的做实验,完全按照实验书上的照搬照抄,“照单抓药”式的教学,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写预习报告,来到实验室也不知道到底为什么做实验,怎么做实验。 3.学生工程实践性意识淡薄,不知道化工原理实验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学分被动的做实验,达不到理论联系实践的作用。 三、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改革与思考 1.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针对“僧多粥少”的问题的教学模式,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化工原理实验充分打破以往“大水漫灌”、“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分小班、小组教学,每一个小组为3-4人,每一位同学在实验中都有不同的分工, 比如过滤实验(恒压过滤),一个学生要负责压力阀、料浆阀、料液阀的畅通,一个学生负责记时,一个学生要看滤液量和记录,大家还要共同清洗滤布,倾倒滤渣,每组学生只有默契合作,才能将实验做完,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团队合作意识,老师再根据实验操作和小组合作进行现场打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思考 每次课授课之前,给学时留20-30min的时间熟悉实验装置的结构、性能、工艺流程,掌握化工单元操作方法,正式讲课时,以分组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讲解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以引导的方式把理论课本上讲解的内容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比如传热实验(强化管传热),改变原来只做实验、测数据的单一教学手段,通过强化管的强化方法,引申到化工中常见的传热设备的改进方法,讨论如何从材料的角度降低成本,从传热的角度提高传热速率等,学生积极参与发言,各抒己见,当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理论不符时,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源头到实验过程中分析误差,充分解决“照单抓药”式的教学模式。 3.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思考 充分联系课本理论知识,让学生感觉化工原理实验非常实用。比如传热实验,告诉学生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温度计冷端温度补偿的含义,用电脑记录数据的方法,通过数据处理,双对数作图、线性回归等方法,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原理实验中的重要性,实验结束后,学生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还要总结和分析,分析实验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等,根据实验报告上的数据处理为依据,数据处理主要以电脑处理为主,可以锻炼学生应用Word、Excel、Origin等办公软件的能力。 以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增强了工程观念,充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改进化工原理精馏和过滤实验过程中若干常见问题 摘 要: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其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在实验环节进行了精馏和过滤实验过程正常使用的若干改进,并考察了改进后的设备及实验过程的效果。 关键词:化工原理;过程改进;精馏;过滤; 一、引言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是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化学工程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课程基础概念、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建立工程概念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化工类、应用化学类、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学生将来要从事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关工作,因此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故学生掌握化工原理单元操作的实践能力,建立良好的工程观念,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针对化工原理实验过程中常出现的如精馏实验过程中出现气液接触效果不理想、操作不稳定,过滤实验过程中单位滤浆体积所需时间过长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实验环节进行了精馏和过滤实验过程正常使用的若干改进,取得良好效果。满足了基本的教学和提高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并加深对工程概念的理解。 二、精馏实验过程改进 精馏实验是传质操作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在实验过程中使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使实验操作的效果符合实验要求,给予学生更感性的认识,是值得我们讨论的。目前,学校化工原理实验中心有四套筛板精馏实验装置,所用的连续精馏塔是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制造的连续精馏过程控制实验装置。该装置主体是一座由直径57mm、筛孔直径10mm的筛孔塔板(共7块,每块塔板的开孔率6.6 )所组成的不锈钢筛板精馏塔。塔内径为50mm,板间距为100mm,塔高1.5m,铜质降液管外径8mm,塔体部分上下端各装有一玻璃视盅,用以观察塔板上的气液鼓泡接触情况和回流情况。该装置主要用途为分离正丙醇和乙醇混合物,具有连续进料、出料,回流比可调等性能。精馏塔维持最佳状态是通过电加热控制、控制塔内压力、进料的量(组分、温度)、冷凝剂量、回流比等方法实现。但在目前的实验设备中存在如下问题:气液接触效果不理想;操作不稳定,操作弹性差,常出现爆沸现象。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分析了原因,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使实验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原料体系的改进 塔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各块塔板上的传质效果逐步变差,出现气泡大而且不均匀的现象,有的塔板上鼓泡层很高,有的塔板上鼓泡层很低,学生在玻璃塔节中看不到比较正常的气液接触现象。因此,我们分析原因,认为低级醇类之间表面张力相互接近,而低级醇类和水的表面张力相差两倍以上,是导致塔内各板上鼓泡层高度相差悬殊、操作不易稳定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学校位处南方,气候潮湿且空气湿度大(空气湿度经常达90%以上),所以估测体系在空气中吸入一定量的水分。而在原料体系中采样做气相色谱分析时发现,分析结果表明原料体系含水量均在10%左右。从维护费用方面考虑,我们选用干燥剂对原料体系进行了干燥,干燥剂选择原则是要操作简单,不污染原料体系,同时可重复使用。我们尝试使用了氯化钙(熔融过的)、活性氧化铝、硫酸镁、硫酸铜、分子筛等,这些干燥剂的特点都是吸水能力强、干燥速度快、可烘干再生。通过试验,由于氯化钙(熔融过的)、活性氧化铝、硫酸镁、硫酸铜等干燥剂本身具弱酸碱性或成型性差,均给原料体系带来少许污染,易于染色,腐蚀设备,因此,我们选用分子筛,分子筛成型性好,吸水能力强,呈中性,对原料体系不污染、不染色,便于干燥操作,所以我们定期用分子筛对原料体系进行干燥,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保温层方面的改进 用于教学的实验设备一般希望从启动到正常运转之间的开车时间越短越好。精馏实验设备是利用热能的设备,保温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量的节约与否,而且还涉及到开车时间的长短,涉及到操作的稳定性。原先的保温措施是在塔柱体缠上低密度石棉,然后在外面包不锈钢铁皮,但使用后发现外层的温度仍较高,约有70℃左右,散热量较大。往往塔的下段已产生了液泛现象,而塔的上部温度仍低于正常值,且持续时间较长,要达到稳定,开车时间很长。我们分析后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保温效果不好,使塔下部的热量过多地散入环境;而塔内上升蒸气过多、过早地冷凝是引起塔内各板上鼓泡层高度相差悬殊、操作不易稳定的另一原因。因此,根据实验体系和设备的具体情况,选用既有较小的导热系数、又能耐受设备所要求最高温度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保温内层,外包加厚高密度石棉毡。通过对精馏塔操作系统的上述改进,收到了比较好的实验效果,改进后实验准备时间缩短,塔内各板上鼓泡小而均匀。操作范围变宽,学生易于操作,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学生可增加操作参数的变化次数,观察精馏实验的结果和现象,加深理解精馏原理;同时也获得了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提高了实验数据的重显性。利用作图法求得在一定分离效果时的理论塔板数及全塔效率。实验结果及数据整理如下,本实验中实际塔板数N=7,实验中一定回流量下对应的塔底轻组分浓度为0.15,塔顶轻组分浓度为0.80,求得的理论塔板数为5~6,全塔效率为71.5%~85% 。y,x分别为气液两相中乙醇摩尔百分数。重复上述实验,其数据的重显性很好。 三、恒压过滤实验过程改进 恒压过滤实验装置的悬浮滤浆液为水、碳酸钙,以纺织状物为过滤介质,采用真空吸滤方式进行过滤,过滤推动力恒定。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的液相通过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目前的实验设备中存在如下问题,即使在大压差和低浓度滤浆的条件下,过滤速率依然小,获得单位滤液体积所需要的时间长。在使用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在不更换浆液的条件下,在同样的压差、搅拌速度、滤浆浓度操作条件下,单位滤浆体积所需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分析原因,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压强差、滤饼厚度、滤饼和悬浮液的特性、悬浮液温度、过滤介质的阻力等。由于实验条件(如压差、滤浆浓度、搅拌速度、温度等)不改变,同时每次实验都要求学生清洗滤饼,依然解决不了单位滤浆体积所需时间过长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随着实验操作次数增加,学生反复清洗滤饼的次数也多,其接触悬浮液的次数越来越多。而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用完餐后就急急忙忙来到实验室,或多或少会带进一些生物成分(如淀粉、细菌、食用油等),这些成分会包覆在碳酸钙颗粒表面,使颗粒表面被改性,颗粒被乳化而形成胶体,从而改变滤饼的特性,影响过滤速率。为了节约费用,降低工作强度,减少碳酸钙悬浮滤浆液更换次数,我们加入一定量的防止滤渣堆积过于密实且能使过滤顺利进行的细碎程度不同的不溶性惰性材料助滤剂,加入助滤剂后,在过滤同样浓度的浆液和一定操作压力下,获得100ml体积的滤液所需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缩短为2分钟。通过对过滤实验过程的改进和实际使用证明,改进后学生易于实验操作,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更好完成实验数据。 四、结语 化工原理日常实验教学中涉及的设备较多,且使用频率较高,善于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通过对精馏和过滤实验过程的改进,能够使实验快速准确完成的同时,达到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基本理论的目的,互动效果较好。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集中分析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分析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一些比较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可以为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问题 一、前言 目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问题注意不够,导致了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分析化工原理试验教学非常有必要,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 二、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概述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生物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化工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生产中物理加工过程 为背景,按照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为若干“单元操作”,主要研究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原则结构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以及选型。化工原理属于工 程科学,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化工原理实验》是配合化工原理课堂理论教学 设置的实验课,运用课堂学过的化工基本理论,通过实验从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 验设备的能力,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结果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化工原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 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与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 三、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问题 长期以来,传统的实验教学被固定的模式所束缚,总结起来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实验内容单一、陈旧。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大多是长期开设的经典实验、依附于课堂理论的验证性实验,而反映学科前沿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 维的研究性、设计性实验少。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故在实验中只是机械地重复老师刚演示过的步骤,不重视实验的细节和过程,也不注意操作是 否规范。 第二,教学模式单一、陈旧。以往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即由教师组织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先听完老师介绍实验目 的、实验原理、仪器设备、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接着学生按教师讲解的步骤重复实验,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记录数据,然后按规定的格式完成实验报 告。总的说来就是在统一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在相同的地点,学生听相同的讲解,做相同的实验,这样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厌学心理加重;且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 实验设计过于简单,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则略显复杂。 第三,实验人数多,硬件设备缺乏。由于近几年的教育扩招,使得学生人数增多,原本富足的实验设备在目前看来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这样做实验时就要轮流等待,使得一组实验做下来所消耗的时间增长,学生和教师都有怨言。 四、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措施 1、重视理论严谨性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理论授课教师同时也是实验课教师,可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对实验设计的思考和讨论。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化工原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联想思维。如在课堂讲完离心泵后,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离心泵启动后为什么不出水?学生们有的说汽蚀了,有的说气缚了,有的说管道进了异物堵住了,有的说线路故障,有的说出口阀没开等等,答案五花八门,有的答案并不牵扯什么高深的理论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极有可能出现。因此在进入实验中,学生就能很快能理解实验目的,完成实验操作。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可安排实验的预习,使学生进入实验时心中有数,得心应手,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即在理论课后集中开出实验好还是上完相关章节后及时进行相应的实验?一般认为,相对的集中便于实验室的安排与管理,理论课后及时做实验对于学生来说肯定容易理解一些。我认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在内容与时间上协调。毕竟当代大学生要学的知识很多,不可能在某一门课程上反反复复地花时间。 2、实验仿真不能取代实际操作 实验仿真是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在降低实验成本、克服因实验装置台套数不够而引起的学生动手机会少、改善和加强实验预习等方面,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一些仿真技术公司和高校陆续推出了水平较高的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软件,它们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当然,实验仿真不可能完全替代实际操作,正如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板书授课,那种认为让学生在计算机上仿真就可避免购置和使用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想法是错误的。我认为,在实验操作前让学生进行实验仿真,既可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强化他们对实验过程和步骤的掌握,以改善实验操作效果。同时,对于有特别要求的学生,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多次反复实验的机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软件往往是针对某一种装置设计和开发的,普适性不够,同时也不能提供给使用者以自主设计实验的功能,这样不仅有碍软件本身的推广,而且不利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改革实验报告撰写形式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的总结,是实践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同学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流于形式,不动脑,多数内容可以照抄实验讲义。报告要真实反映我们要作什么?怎么作?作的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要突出工程性及现实性;要体现出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体现出创造性和探索性。总体上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形式来写,但不强求一律,给学生思考、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在预习时,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在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任务前提下,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行确定研究重点,自拟题目。同一实验,学生可以拟订不同的题目。由于题目、方案是学生自己拟定的,增加了实验的主动性和兴趣,实验报告质量由此得到明显提高,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则可明显减少。 五、实验创新 创新能力具有很大作用。但目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技术上和测试手段上仍有许多问题。教学方法上,还主要以教师讲,学生照着 做为主,实验成绩仍采用学生单纯做实验定成绩的教学模式;测试手段和技术比较落后,尤其是在运用计算机进行实验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方面。为此我们要加 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进行实验创新。 1.严格实验教学管理,实行结构成绩制 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严格教学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实验课采取课前预习、现场提问、实验操作、编写实验报告、期末书面考试的教学方式, 由以上各环节的执行情况来全面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既实行结构成绩制。 2.将计算机引入实验教学 开发与实验装置相配套的化工原理仿真系统软件,运用仿真实验的计算技术、图像和图形技术,可方便、迅速、形象地再现教学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学生在计算机上可完成实验前预习,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效果,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可节省学生繁杂和大量重复性计算时间,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 力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实验报告质量。 运用计算机进行实验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现代化工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集成化、大型化和自动化,其实 质就是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我们在有些实验装置上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不仅可以模拟实际生产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在工 程上的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关注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化工原理教学的水平,确保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 化工原理实验属于一种工程性质的实验,应用于高校轻工化工课课堂教学,所涉及的领域主要为化学工程学以及建立其基础之上的技工领域。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解析问题的能力会有一定的考验。因此,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劣将会直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影响。目前,我国各技工院校中仍有不少学校化工原理实验教学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同学合作和教师主导,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造成阻碍,给学生生产实习带来不便。 一、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概述 时间开放方面。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中,时间开放针对的不仅仅是教学课堂,还包含着课堂之外的时间。也就是说,实验室开放的时间与学校图书馆无异,由此,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实验室开放时进行试验操作和观察,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和约束。这对于任何类型的学生都很适用。对于那些热爱学习,热衷于工科实验和车间作业实验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来安排自己的实验;而那对于些实验能力欠佳的学生而言,为了保证课前的预习质量和课后知识的巩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实验,直至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 内容开放方面。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内容即实验项目的开放是保障开放式教学的基础。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强弱,知识吸收速度有快慢,另外,学校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能力都会有所差别,因而,实验室在实验内容上的开放性正好符合了学生们的需要。教师可以将实验项目进行分组,如: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实验,进行实验。这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对于化工原理实验和车间实验操作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知道,很多的发明创造及天才般的灵感大多数都来源于自由实验的过程中,大多技术工人车间技术操作的精炼来源平时的努力和积累。因此,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际上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而对于学校来说,它可以借此平台来培养更多多样化、个性化的专业人才。 资源开放方面。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中,资源开放是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化工原理实验范围广且过程复杂,对于仪器设备和资料教材方面的要求颇多,因此,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全面的资料教材是保证实验进行下去的关键。开放实验资源,不仅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实验环境,还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方案的探讨 做好实验相关的准备工作。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实验装置为实验顺利进行提供了基础。因此,学生在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前,就应当对实验装置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实验装置,不论是对于授课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处。首先,了解实验装置的结构,知晓它的操作方法,可以读取仪表类设备的数值,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讲解的实验过程;再次,对于实验装置的了解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在讲解实验装置时,可以让学生猜想这些仪器设备各自的功用和效能,或者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对接下来实验的看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求知欲往往会引导他们积极的探索新事物。传统的实验教学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课程内容由教师策划设计,实验进程由教师决定。由此,学生往往会在实验过程中听任老师的指挥和指导,实验原理、步骤和结果以及注意事项并没有用心的去思考和体会,最终导致他们完成实验的目的只是为了取得一个合格成绩。因此,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区别于传统教学,让学生作为实验课堂的主导者,来掌控实验课堂。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致,教师对实验课堂的控制并不利于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学生的自主控制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如:设备制冷维修技术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为什么目前的一些化工行业会应用到制冷设备,如何保证这些化工原料的一直处于常态,不发生化学反应?”对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或者是老师直接解释。这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分析解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综合意见――说明理由”即可,如果学生讲解不全面,教师可以适时来补充。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课堂产生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教学方式。传统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辅助资料不外乎课本和参考资料。开放式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可以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来丰富、完善教学方法避免这一现状。如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普遍,同样,也可以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目前较为常用的辅助教学设备主要有:幻灯片、实验录像、CAI、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同时也能从多方面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从而拓宽知识面。 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传统的实验课成绩评定标准主要参考目标为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际上,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数,往往会制作虚假的实验报告。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传统的评价方法较为关注学生实验报告的整体质量和报告内容的完整性,由此,更改数据或者是编写实验数据成为了学生为获取高分而长用的手段。这种结果的分数并不能呈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可以参照学校其他科目成绩的评定方法,对其完善。首先,将实验课的成绩分成平时的出勤率、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的完整性、笔试测试成绩,小组评定成绩这几大板块;再次,根据每大板块所能真实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程度,来分配比例,如:平时的出勤率为15%的计分值。这之中,所要注意的是,学生实验报告数据的真实性,上文提到,学生为了获得高分数,可能会编写数据。这种全新的评分机制就是为了评分公平,因此,为了保障公平,实验报告完整性的比例数值可以稍稍降低;最后,成绩的评定应当脱离全部由教师评定的方式,学生自己也可以参与到分数评定中来。具体操作时,可以由实验小组成员来评定其他成员的成绩,而这个成绩所占的比率可以控制在10%左右。 化工原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中应用过程中,其优势明显,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具有明显的便利性和辅助功能。因此,解决好化工原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运行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运行实践过程中,想要做好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师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做好实验相关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完善教学方式和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 (作者单位:冷水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基于WEB的《化工原理实验》开放式虚拟教学模式 摘 要:依靠校园内网络,利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实现网络版的实验结构和动态表现。既能够提供教学信息资源,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的时间、过程和空间具有更多的支配权,而且能够将静态教材转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教材,甚至对因设备、场地等原因无法开设的实验能够“身历其境”地感受实验过程中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验 虚拟教学 实验教学 自从2002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通过互联网全部课程的教学信息而成为全球共享资源以来,其普遍、快速、交互的特点引起了对知识传播模式的全新探讨,极大地改变了基础教育领域内教与学的方式、手段和过程。采用基于网络(WEB)的虚拟教学模式来完善、甚至是部分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渠道。从技术角度看,当前的网络技术已相当成熟,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号的制作及传输方式也是多样化的。系统运行于校园网上,既可用于计划性较强的日常教学,也适用于灵活的培训、辅导讲座及师生间交流。近年来,对这一模式在英语课程、计算机课程及思政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不断地深入,但目前应用于工程实验课程的实践则相对寥寥。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思维为目标,以实验研究方法处理化学工程问题为特色的实践性课程,是学习、掌握和运用化工原理理论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教学过程担负着从理论到工程、从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必然要求适应时代的教学模式与之匹配。目前高校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模式多为传统的、验证性的模式:即实验中采用分组实验的形式,教师讲解实验要点后由学生采集实验数据,经课后整理后上交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机械地循序操作,而且由于受到场地和实验装置的限制,很难实现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实验的目的。另外《化工原理实验》中,介质在密闭的管道或塔器内进行传质传热过程,无法观察到实际的过程变化或产生故障的情况,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除此之外,作为工程实验,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准备实验上,但如果碰到设备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实验的进展;作为对实践环节的总结,实验报告是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判学生实验结果的依据。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学生的实验报告单纯是数据的整理,且容易抄袭。对于报告中体现的较大误差甚至是失败的实验,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成绩,而没有修正或改进的实践机会。为建立《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基础性、综合性、自主性、创新性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选择、自学、尝试、乃至允许失败并总结经验,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弥补课堂教学的盲点,基于WEB的《化工原理实验》开放式虚拟教学的探讨势在必行。 1 《化工原理实验》开放式虚拟教学模式的主题模块 顺应科技教育的趋势,我们提出了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以信息库的建立及实验CAI的网络化作为整个虚拟实验教学核心的模式,组建包括资源创作、视频教学、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信息库,实现《化工原理CAI》仿真的网络化,开发综合学习、资源、评估及信息交流的教学平台体系。通过网络联通的PC机,学生不仅可使用模拟软件搭建的虚拟实验环境,根据实训的要求,任意时段、任意次数地进行实验练习,而且能够利用多媒体通讯技术构造的学习环境,进行实时视频点播教学、多媒体个别化交互式网络学习等教学活动。以此为主旨的主体模块为: 1.1 网络化仿真实验平台 基于WEB的实验仿真系统的开发。东华大学的《化工原理实验》现为上海市精品课程,自主研制的《化工原理CAI》以其三维立体界面、逼真的动态效果、切合教材的操作流程,以及方便的操作界面等优点已经在《化工实验原理》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效果良好。但由于其必需以软件的形式单独安装在每台电脑中,无法进行使用者个体间的交流,也无法在没有购买或安装此软件的学生个人电脑中使用,限制了在实验室外的使用条件。因此,将流程仿真、动态实验过程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融合交叉,制作成适用于网络传输的实验仿真系统是迫切的需求,是虚拟实验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虚拟的教学实验中,学生们可以再现和模拟实验发生和发展的条件、现象,直观清晰生动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来验证课堂理论讲授的内容。对于难做的实验,学生可以重复进行实验,而不受时间、场地、安全等实际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报告可以用小论文的形式,运用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学生自身实践的数据成果,允许学生在仿真实验中模拟错误实验条件及操作下的异常现象和可能出现的实验事故,鼓励他们勇于实践、不怕失败、善于从成功与失败中吸取经验,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能够实现任何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实验章节开始实践;而且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最大范围的教学资源共享,大大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2 虚拟实验教学管理 打破许多实验内容的设置还停留在把书本上的文字直接上传到网上的方式,建立和完善“数据库”服务体系。不仅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等文字资料,还应以流媒体信息模式以在线播放或下载播放提供教室讲课录像、声音、图像等,丰富教材内容。将录制好的视讯影片剪辑安排,结合Flash动画等形式,针对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出问题来启发、促进与引导讨论。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该实验课程的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结合传统的网页资源及预录的视频播放,充分调动人的多种感官,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基于WEB的开放式虚拟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体会 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虚拟实验教学都是新体验,不仅在形式上,也将是在思想上的一次创新。建立网络交互体系,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形式网络化,延伸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密切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本项目的关键之处,可以通过BBS主题讨论和与师生间的电子邮件在线非实时答疑,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心理氛围。在此两项基础之上,建立讨论答疑及考试系统。提供练习、作业、考试等多种试卷类型,以满足不同用户考试、学习、培训、竞赛的应用需要。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成绩和答卷,参照设定的正确答案和答案要点说明,了解自己的知识盲区,有效地提高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同时,教师的角色不再单纯地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从“教”到“导”。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等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够成为真实意义上的开放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的优势是硬件设备无法可比的,但也不可忽视它的局限性,毕竟是一个模拟的环境,对那些在处理硬件设备是还有很多细节问题上要同学们反复练习、熟练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灵活运用虚拟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室之间的互补,虚实结合、取长补短,为学生们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验的环境。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仿真实验应用于化工原理教学的思索 【摘 要】仿真实验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本文分析了仿真实验的优缺点,同时指出仿真实验与实验实训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仿真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实训 化工原理是我校药物制剂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化工传递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方法论为两条主线,系统地讲授了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工作原理、相关设备的工艺结构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1-2]。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化工原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在进行着新的尝试与改革,把计算机仿真实验运用于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将成为一种趋势[3]。 化工仿真实验利用现代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对生产过程系统进行数字仿真,建立虚拟的操作环境 ,同时营造类似于工厂控制室的教学环境,训练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故障处理的能力,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1 仿真实验的优点 1.1 直观性 仿真实验可以模拟实验实训全过程,形象逼真生动、简明易懂,既有科学性又富有趣味性,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实验单元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4]。通过模拟开车、停车、正常运行以及发生事故时所涉及的参数及数据的变化,明白正常状态、事故发生状态以及事故处理的规律和方法,加深学生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过程的了解和对其功能把握,巩固所学知识。 1.2 可操作性 由于实验室的设备的规模及内容有限,同时受教学时数的限制,很多情况下一些实验被简化、调整甚至放弃。有时某些实验采取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观看或者几个学生一组的合作实验,每个学生得到单独操作练习的机会很少,这样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动手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甚至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利用仿真实验,学生可以在仿真软件上反复进行设备的开、停车及事故处理训练,直到操作技能达到要求,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和实验室中是难以实现的。 1.3 安全性 对于化工原理课的一些实验,学生由于之前预习不充分或者课堂上开小差,经常会出现由实验操作失误现象,轻则影响整个实验教学进度,重则还会危害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教学事故。例如:离心泵的启动或关停的误操作会引起离心泵电机的烧毁;吸收塔操作失误则会引起氨气泄露等安全事故。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仿真实验,即使学生在仿真计算机上进行误操作时也不会发生人身危险,同时也不会造成仪器设备、仪表、元件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经济损失。 1.4 经济性 化工原理实验设备一般价格高、体积大,而仿真实验只需将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即可运行,且在使用过程中,仿真实验没有实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实验药品的消耗,在达到了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教学投资,节约实验场地。 2 仿真实验的不足 任何事物具有双面性,仿真实验应用于教学有利也有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仿真实验有以下三个不足之处。 2.1 真实生产与仿真实验存在较大差别 仿真实验操作的模拟性和程序化与生产现场操作的灵活性、不可预见性还有相当的距离。以仿真实验过程的离心泵操作实验为例,仿真软件可以模拟离心泵的操作顺序,在操作顺序出错时,软件会报警提示,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泵在启动前要盘泵,检查密封装置及润滑油的液位等,而仿真系统中这些操作步骤是没有的。同时真实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可预见性的问题,需要操作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迅速反应并及时果断处理,而仿真实验只是实际生产装置的简单化处理。 2.2 减少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机会 而在实验实训中遇到仪器故障、突发问题等,会使学生增加克服困难的训练机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仿真实验室的条件相对理想,减少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排除故障及对实验仪器的常规检修的机会,又由于仿真实验所得到的数据也是程序设置好的,也减少了使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这一环节体验,同时也减少了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反思及寻找可用的经验和过失机会。 2.3 不利于学生安全生产观念的培养 仿真实验带有游戏色彩,学生在电脑面前通过鼠标和键盘来操纵生产过程时没有压力,完全可以处于轻松的心理状态,操作失误时可以通过重新再做来弥补前次操作的过失,很难体会现场实际操作的紧张及工作压力,不利于增强学生安全生产的高度责任感、紧迫感。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化工生产操作技能,了解化工生产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分析判断和处理的问题的能力,还必须与实训实验相结合。 3 结论 化工仿真和实验实训相结合,既可以在仿真中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对化工操作的感性认识。通过仿真训练与真实操练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既节省成本,又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有效性,更加提高了教学效果。 化工原理实验论文:关于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一些思考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对巩固与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 列举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是高校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 教育的重点向能力素质培养转化。只有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化解社会就业的竞争压力。陕西科技大学是工科院校, 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大部分的毕业生将直接面向生产一线, 从事现场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作为化工类及其相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化工原理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一向受到各相关学校及院系的高度重视。从见诸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到各地各院校的精品课程名单上, 都可以看出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地位和建设水平。在构成化工原理课程的三大教学环节中, 化工原理实验起着验证理论、结合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实验课与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重要环节,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巩固与加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实验内容、理论课教学和工业实际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要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通过实验加以检验,而且要让学生能够学到化工生产过程中一些常用单元操作的操作过程,掌握一些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其动手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以适应化工企业中的基本生产过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因此我们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 需进一步加强实验课程教学工作的改革[ 1] , 用科学态度对待和重视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课程的地位。从目前我校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实践来看, 学生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课程的基本操作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 实验课的内容和操作主要靠教师在实验室讲解和演示, 多数学生仅照葫芦画瓢, 简单动手,基本不动脑, 有些学生做完后仍是茫然,更不要奢谈创新; 2 部分实验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实验目的性不明确和不感兴趣, 做实验表现为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3 实验报告撰写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不足, 为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笔者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1 重视理论严谨性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理论授课教师同时也是实验课教师, 可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对实验设计的思考和讨论。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化工原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联想思维。如在课堂讲完离心泵后,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离心泵启动后为什么不出水?学生们有的说汽蚀了,有的说气缚了,有的说管道进了异物堵住了,有的说线路故障,有的说出口阀没开等等,答案五花八门,有的答案并不牵扯什么高深的理论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极有可能出现。 因此在进入实验中, 学生就能很快能理解实验目的, 完成实验操作。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可安排实验的预习, 使学生进入实验时心中有数, 得心应手,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 即在理论课后集中开出实验好还是上完相关章节后及时进行相应的实验? 一般认为, 相对的集中便于实验室的安排与管理, 理论课后及时做实验对于学生来说肯定容易理解一些。我认为,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在内容与时间上协调。毕竟当代大学生要学的知识很多, 不可能在某一门课程上反反复复地花时间。 2 实验仿真不能取代实际操作 实验仿真是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在降低实验成本、克服因实验装置台套数不够而引起的学生动手机会少、改善和加强实验预习[ 2] 等方面, 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 一些仿真技术公司和高校陆续推出了水平较高的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软件, 它们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当然, 实验仿真不可能完全替代实际操作, 正如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板书授课,那种认为让学生在计算机上仿真就可避免购置和使用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想法是错误的。我认为, 在实验操作前让学生进行实验仿真, 既可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也可以强化他们对实验过程和步骤的掌握, 以改善实验操作效果。同时, 对于有特别要求的学生, 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多次反复实验的机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现有的软件往往是针对某一种装置设计和开发的, 普适性不够, 同时也不能提供给使用者以自主设计实验的功能, 这样不仅有碍软件本身的推广, 而且不利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改革实验报告撰写形式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的总结, 是实践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同学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流于形式,不动脑, 多数内容可以照抄实验讲义。 报告要真实反映我们要作什么? 怎么作? 作的结果? 以及存在的问题。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要突出工程性及现实性; 要体现出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体现出创造性和探索性。总体上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可以采用/小论文/ 的形式来写, 但不强求一律, 给学生思考、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在预习时,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在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任务前提下, 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行确定研究重点, 自拟题目。同一实验, 学生可以拟订不同的题目。由于题目、方案是学生自己拟定的, 增加了实验的主动性和兴趣, 实验报告质量由此得到明显提高, 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则可明显减少[3-5]。 4 结论: 本文就常见于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我自己的看法。实际上, 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其他专业基础实验课及其实验室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对巩固与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人才, 是非常重要的。
公司投资论文:试论公司转投资的负面效应及法律规制 [摘 要]对公司转投资的规制是公司法的重要任务,公司转投资有其重要意义的一面,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滋生一些负面效应:资本虚增;经营者控制公司股东会为自身牟利;转投资行为形成的子公司常被母公司用来作为违法和规避法律行为的工具等,加之法律的缺陷,使这些问题更趋严重,必须健全《公司法》以强化对这些负面效应的法律规制。本文简要分析了转投资限制性条款的立法缺陷及不足,以期对《公司法》的修改和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负面效应,转投资,法律规制 引论 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司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对公司转投资的法律规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司转投资是指公司作为投资主体,以公司法人财产作为对另一企业的出资,从而使本公司成为另一企业成员的行为。”[1] 公司转投资对分散经营风险,调整产业结构,节约交易成本和稳定经营权有着重要意义,是顺应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经济现象,有利于控股经营,实现集团战略。但是由于欠缺完善的法律予以调整,因此公司转投资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滋生了不少的问题,“公司转投资所产生的法律问题严重阻碍了转投资行为积极功能的发挥。如何对公司转投资实施法律监控,是各国公司法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我国涉及到转投资问题的法律规范主要有《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等,由于本文主要从公司法的角度对转投资的限制性条款进行分析和探讨,因此对《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相关条款不作探讨。 一、公司转投资的负面效应 1、资本虚增及“空洞股份”的出现 无论公司相互投资,抑或公司单向投资,都会产生虚增资本及“空洞股份”的出现。“空洞股份”的出现,必然使公司的真实股东的“真正股份”在总股份中所占比例下降,当这种“空洞股份”与其他股东的“真正股份”同样行使股东权时,真实股东的“股利分配和剩余财产分配”遭到了来自“空洞股份”的欺诈,其表决权即公司支配权亦随之稀释。同时,虚增资本不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使债权人盲目相信公司实力而与之交易,有害于交易安全。“转投资行为导致的虚增资本,从极端而言,则公司与银行同具有制造货币之功能,使债权人误认为公司资本雄厚,妨碍交易安全;而在转投资行为导致实质性减资的情况下,债权人却可能不知道公司资产已虚化,同样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3]. 2、经营者控制公司股东会 依据现代公司法律,对外代表公司进行活动的不是少数股东而是公司经营者,那么毫无疑问代表转投资公司行使对目标组织的出资者权益归根结底亦只能是“戴着公司面具”的经营者。在公司转投资形成的经营者支配的环境下,其所带给转投资公司股东特别是少数股东的危害十分明显。 实际出资的人被从支配的地位排除掉,而没有出资的人却在支配着公司,单向投资的情形亦是如此。“在相互转投资情形下,董事、监事可能利用转投资控制本公司股东会”[4].转投资公司一旦将一部分资产转投资于目标公司后,初始股东便失去了对该转投资部分资产的最终控制,不得对目标公司中的该部分资产行使控制权,而由转投资公司的经营者代表公司行使出资者权益。这样,一旦初始股东对目标公司失去了控制就很难防止董事、监事、经理以损害股东利益为代价来获取他们自身的利益。此外,在公司转投资情形下,经营者处于绝对的控制支配地位,极易形成无责任经营,即使其不忠、未尽管理人义务或过错造成公司损害亦不会受到任何责任的追究。 3、转投资行为形成的子公司常被母公司用来作为违法和规避法律行为的工具 在公司转投资持有被投资公司股权超过百分之五十时,即构成母子公司关系。此时,形式上两公司皆为独立主体,但实质上子公司已全部或部分丧失了自主性,其经营政策系由母公司所决定,因而子公司常常被母公司用来作为逃避税收,规避法律甚至违法犯罪的工具。这表现在:母公司把子公司看作自己的分支机构、办事处而不仅仅是公司的被控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财产竞合,母公司从子公司中大量借款而不归还;将子公司作为本公司担保负债的工具等。 二、公司转投资负面效应的法律规制 1、公司转投资的必要限制 首先转投资对象的限制。公司转投资的对象只限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禁止公司充任合伙人或成为他公司之无限责任股东,日本《商法》第55条规定,公司不得为其他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或合伙事业之合伙人,并将这一规定视为对公司权利能力的限制。瑞士和我国台湾地区及我国公司法也有类似规定,与此相反,美国《标准公司法》却规定,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公司可以成为任何合伙组织、联营组织、信托组织或其它实体的发起人、合伙人、联营人或上述实体的经理。两种不同的立法体例体现了不同的立法价值取向:日本,台湾及我国大陆的规定着眼于交易安全优先,美国着眼于效率优先。 一方面,合伙事业是—种极具风险的事业,会对债权人的权利发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合伙事业又是一种具有极大优势的企业。法律的任务不是消灭风险而是让当事人的在风险与商机之间选择并尽可能减少风险,对于公司如何运营、如何投资,最终有决定权的是从终极意义上拥有公司的股东或反映投资者共同意志的公司章程。公司转投资合伙是公司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和方向,如果公司股东愿承担风险,法律就不该武断地绝对禁止,应将决定权移交于最终拥有公司的股东。然而,转投资毕竟涉及到转投资公司的权利及债权人的利益,法律又不能漠然视之。因此,我国《公司法》可以规定:除非公司章程存在相反规定,公司不得充任合伙人或者其他公司之无限责任股东。 其次限制转投资数额。在参照国外公司法的规定的基础上,对双向相互持股和单向持股的比例分别做出具体规定,“相互持股不免会导致公司注册资本的重叠以及偿债能力的弱化,对维护交易安全,保护第三人利益显然都是不利的。” [5]“《公司法》一方面不应全面禁止相互持股,因为这会否定公司对外投资的法定权利;另一方面又应对公司间相互持股的比例给予必要限制,以此杜绝虚假出资、资本不实现象。”[6]对公司转投资数额的限制,应考虑到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的弹性与公司股东及债权人利益保护之间的平衡;就单向转投资考虑到我国国情及不完善的市 场经济体制,可借鉴我国台湾公司立法态度,即限制的比例宽严适中。这样就能既保护交易安全,又兼顾效率,以二者之间的平衡。 2、对公司转投资负面效应的积极调整 单纯地对转投资予以限制,显然不能有效解决转投资所产生的问题,因而需对转投资引起的负面效益予以积极调整。对此,德国法有专门规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公开化。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化的目的在于使利害关系人了解公司资本结构的真相,而不为虚增资本的假象所蒙蔽。根据德国股份公司法的规定,一企业对他企业取得越过25%的股权时,必须以书面通知该企业,而受通知的企业必须将上述受通知的持票情形,依章程所定方法公告之。[7] 其次限制股权行使。根据德国法,公司对他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其股权的行使,不得超过他公司股份总额的四分之一,但有两项例外:一是由公积金转增资本而获得的新增股份;二是公司已依规定将其在他公司的投资额通知该公司,而未从他公司获得类似通知前或通知有相互投资的事实前。在相互投资公司中,如一公司对他公司持有50%以上股份或以其他方式控制他公司经营者,他公司为子公司,子公司持有母公司的股份,其股权不能行使,此所谓股权行使之限制,包括表决权及股息分配权。美国法律亦规定,如果甲公司持有乙公司的股权过半数时,乙公司所持有甲公司股份无表决权。限制行使股权的目的在于防止经营者借相互投资控制本公司股东会,矫正公司经营者无责任经营。[8] 最后对转投资公司少数股东的一般保护。当公司转投资对少数股东的权利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损害或有损害之虞时,法律赋予少数股东的—般救济措施。对少数股东的一般救济措施多种多样,但其重点在于:(1)少数股东所享有的各种诉讼提起权;(2)强制公司或多数股东收购少数股东的股份;(3)董事对少数股东义务之承担;(4)公司多数股东对少数股东受信托义务之承担等。 3、加大对违法转投资行为的规制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应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三部分。假定是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处理是行为规则本身,制裁是规定违反该规范时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9]我国《公司法》第12条对转投资作了限制,但对违反转投资限制性条款的责任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法律实施的角度看,这会使本来就单薄的法律条文形同虚设,不能达到立法目的。在这个方面,我国《公司法》第12条有待完善,对于实施违法转投资行为的公司,首先应在公司立法中强化公司的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特别是民事责任我国公司法规定较为简略,有待完善,“我国的转投资限制立法虽有其特色和优势,但是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突出表现在缺乏法律后果的规定,尤其是关于民法法律责任的规定”。[10] 违法的公司转投资通常是在公司净资产为零或为负时以及越过50%净资产限额的情形下实施的,这就极易公司资产不充实,无法按期清偿债务而与债权人间产生经济纠纷,或因公司通过转投资而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规避法律,以被投资公司的独立人格来对抗债权人,使其债权无法得到满足,进而引发经济纠纷。凡此种种都涉及到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立各方当事人的民事法律责任,如何在相关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干涉和破坏的前提下,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这正是产生于我国公司转投资立法而其本身未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丰要有两种:第一,认为既然公司转投资违背了公司法的规定,则应认定该行为无效,强制收回公司用于转投资的资产,以清偿其所欠债务。第二,使公司债权人取得股份代位权,强制公司转让其投资股权,由债权人行使。但此两种方法均有不足之处: 第一种观点突出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如果以被投资公司资产偿还转投资公司债务,则无异于公司替股东还债,这在法理上是说不通的;强制收回投资也有损相关公司的合法权益,显然有失公平。 第二种观点以强制转让股权的方法清偿债务也有弊端:首先与《公司法》现行规定不符,况且如果被投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的充分了解和信任是公司高效顺利运营的前提,而债权人通过受让股权而以股东身份加人到有限责任公司中,往往不利于与其他股东的合作,进而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和运作,损害其效率。 综合考虑,在公司违法转投资而无法清偿债务场合,有关民事责任承担的法律条款可设定为:第一、原则上不得执行被投资公司财产,而只能以转投资公司的投资收益,即用被投资公司到期应分得的股息、红利偿还。第二,如果被投资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则债权人可通过受让转投资公司股份而依法代位行使股权,但必须遵守持股披露规则。第三,如果被投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则只能双方自愿(经被投资公司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且不会因此干扰被投资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准予债权人通过受让股份,利用被投资公司的股份而实现债权。第四,在特定情形下,引入“刺破公司面纱”制度。按美国的判例学说,当法人独立人格被不当使用、不为诚实目的使用、维护欺诈或规避法律时,法律就将公司视为合伙组织,从而否认其独立人格。因此,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公司超过法定限额违法转投资之时,转投资公司与被投资公司主观上具有滥用公司法人形式逃避债务、规避法律以谋取非法利益的故意,客观上两个公司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则可以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刺破公司面纱”、“公司人格否认”等原则,突破公司人格独立、责任有限而互不连带的一般规则,以被投资公司资产承担债务,从而有效规制公司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余论 公司转投资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营行为,其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非常广泛的,对其加以规制是理所当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既是公司的一项法定权利,又必须符合公司及有关各方对自身利益的安全需求。”这是保护股东利益,防止董事、监事利用转投资控制本公司,权利滥用的需要,也是防止虚增资本、投机炒作牟取暴利和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的需要。因此《公司法》修改应当对转投资做出完善的规定,健全这些规定为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公司公平的竞争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公司投资论文:信托投资公司年报的法律分析 摘要:本文以首批35家信托投资公司披露的年报(或年报摘要)为基础,从法律的视角对组织形式(公司类型)、公司名称(商号权)、注册资本、股权结构、内部治理(董事、监事及经理)、关联交易等方面的问题展开尝试性的研究。笔者希望信托投资公司完善自身的行动与监管机关有效监督的举措能够双臂合力,进一步规范年报披露行为和提高年报披露质量,从而推动我国信托业在阳光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信托,信托投资公司,年报,年报摘要,信息披露 一、引言 今年年初,银监会了《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并规定了年报(以及年报摘要)的内容、格式和首批披露年报的30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名单。此次年报披露正式启动了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制度,银监会采取三年分步实施的策略,要求首批30家信托投资公司于今年4月底之前披露年报和年报摘要。在指定的期限内,有29家公司在银监会指定的全国性报纸上披露了年报摘要,只有1家公司(西藏信托)在申请延迟披露年报摘要并获得批准后,于5月 25日公布了年报摘要。在此期间,2家上市公司(陕西国投和安信信托)按规定披露了年报摘要,3家公司(华宝信托、中泰信托和英大信托)自愿披露了年报摘要。因此,在已经完成重新登记的59家信托投资公司中,有35家正式披露了2004年度年报,占总数的59%.它们涵盖了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6 个城市的信托投资公司:上海、北京和广东分别有3家以上公司披露年报,合计12家,超过了总数的1/3;天津、福建、江苏、山东和河南也分别有2家公司披露年报,合计10家,接近总数的1/3;其余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有1家公司披露年报。这种地域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信托投资公司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关系。此次年报披露是国内信托投资公司首次大范围公开经营信息,公司董事会及董事已公开承诺年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做出了公开保证。因此,这次年报披露的可信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托业的发展状况。 35家信托投资公司分别在《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上海金融报》《新疆经济报》等指定和非指定的报刊上刊登了年报摘要。其中,《中国证券报》22家,《金融时报》10家,《证券时报》6家,《上海证券报》5家,《上海金融报》2家,《新疆经济报》1家。有2家公司分别在3种报刊上刊登了年报摘要,有7家公司分别在2种报刊上刊登了年报摘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年报披露的渠道,也扩大了年报披露的影响力。上述35家公司大多都建有独立的网站,其中绝大多数在本公司网站上公布了年报全文。但是,仍有个别公司没有建立公司网站,或者网站上没有年报内容,或者仅仅在网站上公布了年报摘要。据统计,约有20%的公司没有按要求在网上披露年报全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和充分性,使人们难以迅速地获知信托投资公司的全面信息。另外,银监会还要求将书面的年报全文及摘要备置于公司主要营业场所,供客户及相关利益人查阅。但是,35家公司对年报备置地点的表述差别较大,大多在年报摘要中表述为公司的注册地址,也有表述为“总裁(总经理)办公室”、“公司办公室”、“公司行政部”、“公司财务部”、“综合管理部”、“理财中心”等,只有少数规定为明确具体的营业场所。这种笼统的、模糊的表述,势必给客户及相关利益人查阅年报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年报披露的规范性。个别公司的年报全文和年报摘要在内容上基本相同,有的年报中还存在较多错别字等纰漏,这反映了少数公司披露年报的认真和细致程度还有待提高。 自从首家信托投资公司公开披露年报以来,有关年报分析的文章就层出不穷,多以短评的形式展开经济分析,尚未看到对年报进行法律分析的文章见诸媒体,这不能不说是信托研究(特别是信托法研究)中的一个缺憾。本文将着重从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层面上对首批信托投资公司年报披露加以分析和探讨,由于年报中直观的法律问题很少以及笔者个人的研究水平有限,下文仅对组织形式(公司类型)、公司名称(商号权)、注册资本、股权结构、内部治理(董事、监事及经理)、关联交易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展开尝试性的研究,以期对国内的信托实务和理论能有所裨益。 二、组织形式(公司类型) 根据统计,此次披露年报的信托投资公司在组织形式(公司类型)方面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共计有28家,占总数的80%;有6家公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约占总数的17%;只有1家公司采用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约占总数的3%.这表明,有限责任公司是信托投资公司主导的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已占据一定比重,而个别国有独资公司的存在则隐含着信托业的企业改制尚未彻底完成。 从年报的内容推断,西藏信托采用的就是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资设立。依据我国《公司法》第64条的规定,国有独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形式,其特征是投资主体的单一性和法定性(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以及责任的有限性,并且这种组织形式主要运用于国务院确定的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或者属于特定行业的公司。通常而言,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或者属于特定行业的公司主要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等考虑,由国家(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或部门)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或者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主要关注社会效益)或者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的领域单独投资设立公司,即采用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具有特别必要性。在笔者看来,信托投资公司本身并不属于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也难以归入特定行业的范畴,目前仍采用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已没有必要。西藏自治区信托投资公司在其年报的公司战略规划中,也已明确提出“推进公司的改制与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如此看来,国有独资公司这一组织形式退出信托业将指日可待。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公司法》中的公司法定形式。就现实而言,目前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的主要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仅占较小比重,上述35家公司中有限责任公司占4/5,而股份有限公司不足1/5,由此可见一斑。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股东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相互分离,股东对公司和公司对外均承担有限责任,二者的组织机构也基本相同。但就信托投资公司而言,讨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孰优孰劣的关键还不在于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人数是否受限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出资是否一定是货币、设立程序简单还是复杂等问题,而是信托投资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和专业理财的法人对公司制组织形式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公司组织形式,意味着选择了不同的股权结构、风险责任以及发展模式,尽管每一种公司组织形式都各有优劣,但发起人、投资者甚至立法者和监管者应当结合信托业的特点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笔者认为,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继续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是必要的,但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尤其对规模较大的公司而言更应如此。首先,信托投资公司目前以3亿元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的起点,资本规模已比较大。况且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已经或正在发展为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控股集团,规模可观。相比于有限责任公司通常适用于中小型企业,而股份有限公司则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因此,信托投资公司更适宜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以适应资本增加和规模扩张的发展趋势。其次,有限责任公司在组织和经营上具有封闭性或非公开性,只能由发起人募集资本,股东人数有上下限要求,股份转让受到严格限制,证明股权的出资证明书不能流通;而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股东人数有下限而无上限要求,股份转让亦比较自由,证明股权的股票可以流通。因此,信托投资公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更有利于资本的募集、股权的分散和股份的流动。再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权限较大,董事通常由股东兼任,股东会对董事会的控制紧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程度较低;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权限较大,受股东大会的控制较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程度较高。因此,信托投资公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减少大股东控制、规范关联交易和独立自主发展。复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更加严格,财务状况的公开程度更高,加之前述的开放性和社会性,因此更有利于对信托投资公司的监督。最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申请上市,能为信托投资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有利条件。一言以蔽之,与我国“人合兼资合”的有限责任公司相比,资合性的股份有限公司更有利于信托投资公司市场化的改革和发展。早在80多年前制定的日本《信托业法》就明确规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成为营业信托法人,这也说明选择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对信托投资公司具有较充分的合理性。 另外,在上述35家信托投资公司中,只有2家是上市公司,这也是目前我国信托业中仅有的2家上市公司。依据《公司法》第152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应符合6个条件,其中首要的条件就是“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而兜底的条件也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其他则是有关公司股本、开业时间、盈利状况、股东人数、持股比例、遵守法律方面的条件。由此可见,我国目前信托投资公司上市的关键仍是行政监管部门的批准。相比于稀缺的 “信托牌照”而言,信托业中的“上市牌照”更为稀缺。笔者认为,监管者可适时地允许部分规模较大、资产优良、结构规范、业绩良好的信托投资公司依法上市,以推动信托业更快和更好地发展。当然,对信托投资公司而言,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适时地借壳上市也不啻为一条发展壮大的捷径。 三、公司名称 从3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名称来看,有近50%的公司名称仅以地理名称(所在省市)命名,未对公司名称权(商号权)给予足够重视。《金融机构管理规定》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没有对信托投资公司的名称做出详细规定。但是,参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等,企业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或者商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依次组成,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信托投资公司名称在实现公司法人的人格特定化时,也体现了公司的商业信誉,仅以地理名称命名而缺少商号,这不仅不利于公司名称权和商业信誉的保护,也不利于公司的跨地域和跨国经营。 从法律的角度讲,商号是公司的特定标志,是与其他公司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兼具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性质,具有排他性和专用性,与公司同生同灭,代表着公司的信誉,还可能注册成商标。《巴黎公约》将商号权纳入工业产权的范畴给予保护,我国法律虽对商号权未有明确规定,但《民法通则》中有保护企业名称权的具体规定。目前,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已经开始重视公司名称的重要价值,主要通过继承母公司商号和自主创立商号来逐渐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品牌。前者如“平安”、 “中信”、“兴泰”、“粤财”等,后者如“中诚”、“新华”、“华信”、“中融”、“百瑞”、“中原”、“北方”、“联华”、“国民”、“安信”、“中泰”、“英大”等。另外,还有结合母公司特点来确定名称(商号)的,如“中海”、“华宝”等。 信托投资公司在市场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商号和商号权。一方面,应该积极树立品牌,通过注册等法律途径确立商号的专属使用权;另一方面,应该将公司名称(商号权)纳入到重要无形资产的保护范畴,在资产评估、企业并购等过程中充分考虑品牌价值。另外,有不少信托投资公司已经、正在或即将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其间公司名称(商号权)的转移、使用、许可等都应建立起完备的法律衔接,以巩固和拓展品牌的价值。 四、注册资本 目前信托投资公司注册资本的起点是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600—3000倍、一般股份有限公司的30倍[1],也远远高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2]等金融类法人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在35家信托投资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是27亿元,最低的是3亿元;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的公司有9家,约占26%;注册资本在6亿元以下的公司有23家,约占66%.其中,注册资本在20亿元以上的公司仅有3家,注册资本在15亿元以上的公司仅有5家。整体而言,资本规模雄厚的大型信托投资公司仍是少数。资本是公司赖以生存的财产基础和信用基础,公司资本是《公司法》中的特定概念,用来表示由公司章程所确定的股东将要认缴或已经认缴的出资总额。公司资本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由于《公司法》采用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即要求股东足额认缴公司章程确定的资本,因此注册资本与授权资本、发行资本、实收资本具有等同含义。从各个信托投资公司的年报来看,注册资本与会计账面的“实收资本”基本相同,实现了足额认缴。 注册资本是公司的重要法律特征之一,它和公司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一样,理应成为公司概况的基本内容。但是,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只在年报的会计报表中列出了实收资本,却没有在公司概况中列出注册资本,这有待完善。从信托业立法的角度讲,监管者对注册资本的重视和规范程度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1986年颁布实施的《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已废止)规定,金融信托投资机构必须具有最低限额的实收货币资本金,不同行政区域的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的实收人民币自有资本金最低限额分别为5000万元、1000万元和500万元,经营外汇业务的必须同时分别拥有500万、200万和100万美元现汇的最低限额实收外汇自有资本金;另外,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的注册资本最高可以为实收货币资本金的3倍。[3]这里,“实收货币资本金”和“注册资本”表征了不同的含义,而且前者成为了金融信托投资机构设立的资本要求。在2001年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已废止)中,“注册资本”已被正名,其相关规定与2002年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大体一致。依据《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实缴的出资额,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除了可以用货币出资,还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但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4]《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14条仅对信托投资公司经营外汇业务时的资本构成做出了限定,即注册资本中应包括不少于等值1500万美元的外汇,但并未对股东或发起人的出资形式做出详细规定。从此次披露的年报看,信托投资公司股东或发起人的出资形式基本上是货币资金,这与金融机构的特质是大体对应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注册资本代表了公司的最高集资能力、公司运营的物质条件、股东对公司的承诺程度和承担责任的界限、公司对外承担债务责任的基础等。加之,我国《公司法》严格贯彻资本三原则,即资本确定(公司设立时必须在章程中明确规定资本总额并且由股东足额认缴)、资本维持(公司应维持与其资本额相当的财产以保持公司的偿债能力和保护债权人利益)和资本不变(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变更已经确定的公司资本)。因此,注册资本对信托投资公司具有重要意义。2001 年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已废止)中规定,信托投资公司接受由其代为确定管理方式的信托资金总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金的10倍。[5]虽然2002 年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中已无此规定,但其第48条规定,信托投资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或者拆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第50条第1款规定,信托投资公司每年应当从税后利润提取5%,作为信托赔偿准备金,但该赔偿准备金累计总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20%时,可不再不提取。由此可见,注册资本与信托投资公司经营信托业务存在密切关系。从上述3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状况看,整体上资本规模仍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既限制了公司规模和业务规模,也影响了公司的资信水准。与银行、证券、保险相比,信托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规模明显较小,还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因此,可以积极引入外资,尤其应当为国内民间资本进入信托业提供通畅的渠道,以充实和提高信托投资公司的资本及信用。 五、股权结构 根据统计,在首批年报披露中,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信托投资公司,股东数最少的是2个,最多的是13个;采用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信托投资公司(上市公司除外),股东数最少的是7个,最多的是38个。除了3家股东数“未知”和1家单一股东(国有独资)外,首批披露年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中,2个股东的公司有7 家,3-5个股东的公司有11家,6-9个股东的公司有7家,10个以上股东的公司有6家。另外,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50%的公司有21家,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90%的公司有10家(不包括国有独资100%持股),第一大股东的最高持股比例为99.256%.整体而言,可以将这批信托投资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概括如下: (一)股权的集中度过高。《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为2-50个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不少于5人(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少于 5人,但应当采取募集设立方式)[6].上述信托投资公司的股权大多集中于2-9个股东手中,总计有25家公司,股东数超过20个的只有1家公司,而且有 50%的公司只有2个股东,处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数的底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大股东控制信托投资公司成为必然。 (二)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过高。上述信托投资公司中有60%处于大股东绝对控股(持股比例超过50%)的状态,29%的公司处于大股东“准独资”控制(持股比例超过90%)的状态(不包括国有独资100%持股),其中持股比例超过95%的有8家公司,这里还包含了6家持股比例超过98%的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最高的是目前我国注册资本最高的信托投资公司(平安信托),持股比例高达99.256%.单一股东极高的持股比例加重了大股东控制信托投资公司的力度。 (三)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在实质上进一步提高了股权的集中度和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35家信托投资公司中,有5家直接披露了股东的关联关系,详见下表1.尤其当股东数很少(例如2-3个)且相互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时,公司的股权几乎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了1个实际控股股东手中,此时公司的组织形式(如有限责任公司)近乎虚设,表面上的股权分散(多个股东和小股东持股)就成为了规避法律强制性规定的空壳。 (四)国有资本控股处于绝对地位。35家信托投资公司中,直接以“国家股”占据控股地位(无股东具体名称和法定代表人)的公司有1家(中诚信托),地方政府直接独资控制的公司有1家(西藏信托),由地方政府的财政厅(局)或国资委直接控股的公司有6家(吉林信托、甘肃信托、天津信托、百瑞信托、内蒙古信托和陕西国投),国有资本间接控股(即国有资产管理或经营公司及其控股公司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有22家,合计为30家。这种国有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股权结构使“所有者缺位”和“链风险”等制度性障碍深植于信托业的体制中,信托投资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及其衍生的管理层经营等问题就具有了深刻根源。另外,国有资本控股处于绝对地位,也使部分信托投资公司成为地方政府施政的金融载体,在地方政府偏好的左右下逐渐失却了公司作为金融类法人的独立意志,影响了公司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 (五)企业集团控股占据较大比重。上述35家信托投资公司中,企业集团直接控股的公司有13家(新华信托、上海国投、中海信托、平安信托、厦门国投、山西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苏州信托、外贸信托、江苏国投、兴泰信托和华宝信托),约占总数的37%.其中12家的直接控股比例超过50%,9家的直接控股比例超过80%,4家的直接控股比例超过95%,直接控股比例最高为99.256%.如果将企业集团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也计算在内,那么将至少有3家公司是企业集团单独控制的(中信信托、外贸信托和江苏国投),即持股比例达到100%.另外,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直接持股(15.69%)和关联公司(控股90%的公司)的间接持股(25.49%),实际上也对联华信托形成控股[7].这些企业集团中虽然也有民营企业集团,但绝大多数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涵盖了从基础工业到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集团控股占据较大比重,使信托投资公司成为了大型工业企业挺进金融领域和大型金融企业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投融资平台,并进而成为企业集团游刃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的核心枢纽。 总之,从3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年报内容来看,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高比例控股、股东关联关系、国有资本和企业集团控股比重大等交织在一起,使公司的股权结构整体上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状况。实际上,长期困扰信托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缺陷、违规经营、高风险关联交易等诸多问题莫不发端于此。股权结构反映了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并且不同的股权结构设置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考虑到我国信托业原有体制的惯性和目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信托投资公司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改革现有的股权结构,但从公司长远发展和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及目前规范经营、控制关联交易风险等角度出发,改进目前的股权结构还是非常必要的。当务之急是首先适度分散股权和降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规范股东(包括企业集团)的关联关系并确保披露的充分性,尤其应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以稀释国有资本,从真正实现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和依法自主经营(《公司法》第4条第2款和第5条第1款)的基础层面上来完善股权结构。 另外,公司制的设计原理在于经营风险的三次分散,即第一次是通过股东投资将风险分散给股东,第二次是通过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将风险分散给公司,第三次是通过公司对外有限责任将风险分散给公司的债权人。信托投资公司也同样体现了公司制这种风险分散的精妙之处,使得股东投资的风险大大降低,公司成为了募集资金的有效载体。但是,公司制也是双刃剑,股东可能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滥用公司的法人人格,即利用自己对公司的有限责任和公司对债权人的有限责任来规避法律义务。信托投资公司在自营业务尤其是信托业务中管理和处分着大量财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母公司)可能会采取滥用其控制地位、不当管理、干涉行为等,通过公司这一“壳”来转移财产或谋求私利,以达到逃避债务等非法目的。这实际上会将风险全部转移给信托投资公司或者其债权人,而将利益全部归属于幕后的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母公司)。尤其当集团公司、母公司、控股公司或股东公司与信托投资公司在资产、财务、业务、人员和机构等方面重合或交叉的时候,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问题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违法的关联交易则很有可能隐匿于其中。对此,除了监管机关对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等的密切监控及有力规范外,新《公司法》可通过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来揭开信托投资公司法人面纱后面的实际控制人,并追究其无限责任,从而切实保障公司及债权人的利益。 六、董事、监事及经理 在35家信托投资公司中,董事数量最少的是4人,最多的是16人;分别有7家信托投资公司设立了独立董事和职工董事;设立独立董事最多的是2家上市的信托投资公司,分别为3个和4个;设立职工董事的基本上是1个;还有1家信托投资公司设立了1个职务董事。有3家公司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吉林信托、甘肃信托和湖南信托),有3家公司的总经理空缺(或未设立)而由董事长实际代行总经理的职责(西藏信托、江苏国投和兴泰信托),这二者合计共有6家公司实际上处于 “董总不分”的状态,约占总数的17%.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兼任董事会成员的情况则更为普遍,共计有30家公司,约占总数的86%,这使得董事会与高管层(主要是经理层)在很大程度上处于重叠状态。依据《公司法》,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并对董事会负责,但董事会的职责主要是决策重大事宜并监控决策执行情况,而经理层的职责主要是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并负责具体落实,明确区分二者的意义还在于形成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前述“董总不分”和董事会与经理层过分重叠的情况,虽然并不与现行《公司法》抵触,但实际上使决策权与执行权高度合一,从完善信托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角度讲,显然是弊远大于利。 上述35家信托投资公司都设立了监事会,但有3家公司(西藏信托、中信信托和海协信托)的监事会仅有2名成员,这与《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 人的规定(第52条第1款)不符,也难以用《公司法》第52条中只设监事的例外性规定做出解释,毕竟这些公司的规模并不小,而且已经明确设立了监事会。有 5家公司(中诚信托、山西信托、外贸信托、中原信托和湖南信托)明确设立了监事会召集人,其余公司大多是设立了监事长,但仍有3家公司(上海国投、东莞信托和西藏信托)既无监事会召集人也无监事长,其中1家公司(东莞信托)只有副监事长而无监事长。西藏信托是唯一采用国有独资公司形式的信托机构,董事会成员5人、监事会成员2人、未设立经理。这虽然符合《公司法》关于国有独资公司不设立股东会、董事会成员3-9人的规定,但与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人和设立经理的规定有所不符[8],也违背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相关规定[9]. 另外,部分信托投资公司的董事和监事存在无明确任期(或者仅有选任日期)和超期任职(实际任期已逾3年)的情况。有8家公司(东莞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外贸信托、百瑞信托、中原信托、联华信托和华宝信托)中存在监事任期不足3年的情况(实际为1年半、1年、9个月和半年等不确定的期限),约占总数的 23%.有1家公司(外贸信托)的董事长无任期(而其他董事有明确任期),有3家公司(上海国投、吉林信托和英大信托)存在董事无任期的情况(仅有选任日期),有2家公司(吉林信托和英大信托)存在监事无任期的情况(仅有选任日期)。共计有4家公司(新华信托、上海国投、吉林信托和英大信托)存在董事超期任职的问题,有3家公司(新华信托、吉林信托和英大信托)存在监事超期任职的问题,其中董事和监事超期任职时间最长的分别达到了2年和6个月[10].董事、监事超期任职的问题明显有违《公司法》的规定(第47条、第53条、第67条、第115条和第125条),也暴露出部分公司在董事会、监事会届满改选问题上存在重大疏漏,部分董事或监事实际上是在未经法定程序换届选举并获得连选连任的条件下超期行使权力,进一步可以推定,部分公司的董事会或监事会在届满而未依法改选的条件下实际上从事着违法且无效的职务行为。 除上述情况外,有1家信托投资公司(苏州信托)的监事长兼任高级管理人员(总经理助理),有1家公司(内蒙古信托)的部分董事和监事由地方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和财政资金管理部门的领导直接出任。前者虽然没有明显地触及《公司法》关于“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第52条)的禁区,但这种不合理的职务兼任显然不利于发挥监事会对经理的监督和制衡作用;而后者则违反了《公司法》关于“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第58条)的规定及其他党纪国法,也明显有悖于政企分开的改革方向。另外,设立了独立董事的7家公司在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双头监督”的二元结构下,如何明确二者的角色定位和降低监督成本,并妥善处置二者监督权力重叠、交叉、冲突等现实问题,已亟待解决。即便就监事会而言,35家公司基本上是在监事会中设立股东监事和员工监事两类成员,面对时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上市公司等机构积极引入外部监事(包括独立监事),长期存在治理结构缺陷的信托投资公司在内部监督乏力抑或缺位的情况下,将如何在新意迭出的监督制度中做出抉择,这也是需要深思的。 七、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年报中的重点问题,也是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根据统计,35家公司中,除了8家公司没有明确披露关联交易金额外,其余27家公司的关联交易金额合计为2328992万元,平均为86259万元;其中,关联交易金额超过10亿元的有7家公司,超过1亿元的有23家公司;仅有1家公司在报告期内未发生关联交易,4家公司的关联交易金额在1亿元以下,关联交易金额最少的为300万元;共涉及关联交易方237个,有25个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存在股东、控股股东、母公司、受同一股东控制、同一实际控制人、非控股股东或对本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的股东等紧密关系,有22个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存在控股子公司、子公司或参股公司等关系,有8个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存在子公司之子公司、非控股股东的下属公司或子公司、子公司的参股公司、关联方的子公司、同一关键管理人员或集团客户等关系。由上述不完全的统计可以发现,信托投资公司中普遍存在关联交易,绝大多数公司的关联交易数额巨大,并且与复杂的股权投资和董事兼任等问题密切相关。另外,已披露关联交易的信托投资公司均没有为关联方担保发生垫款的情况,但有4家公司(山西信托、甘肃信托、新疆信托和粤财信托)存在关联方逾期未偿还公司资金的情况,共计5笔。其中,2笔为原来财政信用贷款,已经转拨为公司资本金,3笔仍逾期未偿。这表明,除了目前大多数关联交易存在的隐性风险外,少数关联交易的显性风险也很有必要及时防范和化解。固然关联交易本身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不少信托投资公司还倚赖关联交易来巩固和发展业务,但以“本恶”为出发点对关联交易的风险加以防微杜渐,这对目前基础脆弱和结构缺陷的信托业而言无疑是有益的。 《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交易的总量及重大关联交易的情况,并要求对重大关联交易进行逐笔披露(第15 条)。但是,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实际上没有披露关联交易的总量,对一些重大关联交易也是讳莫如深,在交易内容、定价原则、交易方式、交易金额等重要问题上常常是避而不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下简称《准则》),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由此可见,判定关联交易的关键是关联方或关联方关系。《准则》认定关联方或关联方关系的标准是: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将其视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也将其视为关联方。主要分为5类,即:第一,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以及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第二,合营企业;第三,联营企业;第四,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第五,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35家信托投资公司年报对关联关系(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关系)的表述纷繁多样,但主要有以下17种:股东;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同一母公司;受同一股东控制;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同一实际控制人;子公司;母公司;非控股股东的下属公司或子公司;关联方的子公司;子公司之子公司;子公司的参股公司;同一关键管理人员;对本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的股东;集团客户。 就年报的内容而言,信托投资公司通常把关联交易区分为自营业务中的关联交易和信托业务中的关联交易,并且将关联交易方区分为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与不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四类关联交易中,(1)公司固有财产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数量已知101个,内容(或方式)涉及贷款(包括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质押贷款)、担保、应收(付)款(还包括利息、利润)、股权投资(包括股权转让和投资收益等)、融资租赁、申购基金、购入债券、资产置换、债务重组、咨询服务、委托开发软件等,其中以前三项居多;(2)信托财产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数量已知53个,内容(或方式)主要涉及贷款(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投资(包括信托投资)、股权信托受益权转让、申购基金等,其中以信托贷款居多,包含了集合资金信托和单一资金信托中的信托贷款;(3)公司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之间交易的数量已知22个,内容(或方式)主要涉及转让固有财产(包括回购固有财产)、转让信托财产、转让信托受益权、拆借信托项目资金、代缴税金、资金占用等;(4)信托财产之间交易的数量已知29个,内容(或方式)主要涉及转让信托财产、转让信托产品、转让信托受益权以及投资等,其中以转让信托财产居多。由统计数据可知,信托投资公司固有财产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数量最多,并且披露得也比较清晰明确;相反,与信托财产相关的其他三类关联交易则显得数量较少,并且也鲜有披露或者披露得比较模糊。 就现行的信托法律法规而论,《信托法》确立了信托财产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得混同(第16条)、由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受托人固有财产产生的债务相抵销、由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第18条)、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第27条)、受托人通常不得将其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或者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第28条)等制度,《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也确立了不得利用受托人地位谋取不当利益、将信托财产挪用于非信托目的的用途以及通常不得以信托财产提供担保、将信托资金投资于自己或者关系人发行的有价证券、将信托资金贷放给自己或者关系人、将不同信托账户下的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和以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第31条)等制度。这种以信托财产为中心的法律规制与前述关联交易的特征是一致的。同时,法律法规还对通常情况下禁止的关联交易行为做出了“但书”规定,即信托文件另有规定或者经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同意,并以公平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的除外。这可以视为对部分合法的信托财产与关联方之间交易、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之间交易、信托财产之间交易的适用除外。少数信托投资公司在关联交易的方式(或内容)中标明了“信托计划合同已约定”或“经委托人(受益人)同意”,绝大多数公司在年报中是通过定价政策来证明关联交易的合法性的。 在披露了关联交易的信托投资公司中,有4家公司(中海信托、苏州信托、国民信托和陕西国投)没有公布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或定价原则)。在披露了关联交易定价政策(或定价原则)的公司中,明确表明以公允价格(或市场公允价格)为主进行定价的公司有16家,强调以市场原则(或市场公平原则)定价的公司有6 家,有1家公司(新华信托)以单一的“协议作价”为定价政策,1家公司(新疆信托)以“公司账面记录的价值为准”来定价,1家公司(内蒙古信托)以本公司的《定价办法》执行关联交易定价,1家公司(中诚信托)以“与各关联方有偿使用的资金的定价政策与其他非关联方使用资金的定价政策一致”作为定价原则。另外,有2家公司(北方信托和中泰信托)实际上采用了组合定价的政策,前者以“首要原则”(不损害第三方利益)和“主要定价政策”(①根据央行的指导利率及上下浮动范围确定贷款利率、②双方协议确定交易价格、③双方通过参照证券市场的成交价格来协商确定交易价格、④根据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交易、⑤根据委托人指定价格进行交易、⑥根据原始投资额及持有期间应获取的收益来确定交易价格)共同组成“定价策略”;而后者则确立了三级定价政策,即首先按市场公允价确定;如果缺乏市场公允价的,比照相关类似业务或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上述两种价格都不存在,则按照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价确定。由于关联交易中贷款占了重头戏,因此大多数公司都在年报中明示利率按央行的规定来定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法律法规中缺少关联交易的具体定价规则的前提下,年报中抽象模糊的定价政策(或定价原则)难以消解人们对经营者道德风险和关联交易资产风险的隐忧。 八、结语 上文主要分析探讨了首批披露年报的35家信托投资公司在组织形式(公司类型)、公司名称(商号权)、注册资本、股权结构、内部治理(董事、监事及经理)、关联交易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在笔者看来,这些问题基本上是互相联系的:组织形式(公司类型)既体现在信托投资公司的名称上,又直接与注册资本和内部治理(董事、监事及经理)相关,尤其从根本上决定了目前股权结构和关联交易的特征;股权结构、内部治理(董事、监事及经理)、关联交易这三者息息相通的关系已是不言而喻,特殊的股权结构是目前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和关联交易风险大的根源,内部治理方面的管理者兼任和监督者缺位等问题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频繁且数额巨大的关联交易,而业务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的关联交易则进一步加深了股权结构的集中封闭性和内部治理的关键人控制。 《信托法》要求受托人(信托投资公司)遵守信托文件(信托合同)的规定,在管理信托财产的过程中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除依法取得报酬外,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第25条和第26条)。《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对信托投资公司管理或者处分信托财产提出了同样要求(第8 条),并要求以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为宗旨处理信托事务(第29条)。前述组织形式(公司类型)、公司名称(商号权)、注册资本是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更好地履行义务的基础,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董事、监事及经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能否忠实地履行义务,而关联交易则隐含了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履行义务的合法与违法的边界。如此看来,目前以大股东控制为常态的信托投资公司,需要的不是小修小补的局部性改良,而是彻头彻尾的系统性改革。 虽然《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已将公司治理、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关联交易等作为信息披露的重大事项,要求信托投资公司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可比、规范地予以公开(第3条和第5条)。但从年报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看,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并未达到立法关于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致使客户和相关利益人很难获取重要的信息。诸如股东的详细情况、公司董事和监事以及高管人员在股东公司兼任董事及高管人员等职务的情况、关联交易的金额和内容等方面的情况,凡此种种,都无法在年报的全文(或摘要)中知悉。但愿《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的修改、《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制订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能够进一步规范年报披露行为和提高年报披露质量,积极推动我国信托业在阳光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王巍:北方信托战略发展研究所,本文原载《信托投资研究》和《云信视野》。 公司投资论文: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技术创新 【摘 要】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进一步推动我国技术的创新成为我国深化改革的动力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然而技术的研发代价是昂贵的,所以如何尽快获得和掌握已有的世界先进技术,发挥我们的 “后发优势”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和难题。同时实证研究显示,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有技术溢出效应。故而笔者认为,利用好当前跨国公司对我国大量投资的契机,充分接受和吸收它们的技术溢出不失为一项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良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 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一、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概况 据联合国《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目前全球共有65000家跨国公司,共雇用职员5400万人,其年销售额是世界出口额的1倍多,达19万亿美元,其产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10,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3。跨国公司在全球迅猛发展的同时,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投资。据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世界销售额最大的500家公司,已经有400家进入中国,仅2001年的前三个季度,全国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16344个,比前一年同期增长18.5%,合同外资金额437.48亿美元,同期增长37.56%,实际使用金额274.39亿美元,同期增长20.39%。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如1996年三大产业引入外资结构分别为1.5%、71.63%和26.8%,而1998年分别为2.31%、64.16%和33.53%。就产业来看,跨国公司对我国直接投资主要在我国的主导产业如计算机、通讯、汽车和医药等等,这方面可以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同时又顺应我国产业发展的需要。跨国公司对我国如此之大的投资必将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最大化的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给我们带来的正效应,尽量的减少负效应的产生,吸取他们的先进技术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6]。 技术的溢出分为技术的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水平溢出是由于同行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学习而产生的,市场上每一家公司引进吸收或自己创造一套新技术,其他相关企业就会向创新企业学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技术,或者有些企业就直接复制该技术。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种技术,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就会得到提升,当这些供应商、经销商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其它产品和服务上时,垂直溢出就产生了。 跨国公司对外技术溢出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1)当地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前向后向关联得到技术。后向关联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成品生产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各种服务。通过后向关联可以形成溢出效应的有关“互补性活动”。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厂商合作,在以下几种后向联系中促成了溢出的产生和发展:帮助潜在的与之有联系的供应商建立生产设施;为改善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或推动创新而向当地供应商提供技术援助或信息服务;提供或帮助购买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提供培训并协助管理;通过发掘新客户帮助供应商从事多样化经营。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供应商间的接触与信息流动,使当地厂商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获得先进的产品、工序技术或市场知识中“搭便车”产生溢出效应。前向关联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跨国公司提供的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服务。前向关联有助于尽快形成当地的生产体系,开发其制成品市场,促进当地研究与开发的发展。(2)通过人力资源的流动产生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母公司向东道国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机器设备、专有权、管理人员及技术专家,而且还要对子公司所雇佣的当地员工进行培训。而这些员工后来被当地企业雇佣或者自办企业时,可能把获得的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扩散出去。相比而言,管理技能比技术性技能更易于产生溢出效应。(3)通过示范与模仿来产生溢出效应。由于跨国公司母公司向其子公司转移的技术比向公司外转让的技术要先进得多,对当地竞争者产生了示范作用。当地企业为了同跨国公司子公司竞争,纷纷模仿它们的技术。从长期来看,当跨国公司子公司和当地企业以同等规模针对同一个市场产品而相互竞争时,当地公司有一种逐步采取与跨国公司相似的生产技术的趋势[1]。 三、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状况分析 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与国内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通过引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产生了“技术深化”效应,从而提高了我国的技术水平。王成岐等学者通过假设生产函数Y=AKβdH1?β建立模型,Y代表人均产出,H代表我国知识总量,Kd 代表人均国内资本存量,β代表国内物质资本份额,A代表生产效率,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反映在A和H之间。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直接投资存量不断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品增加,从而导致经济增长[2]。这一模型说明,我国要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践也证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的引进和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大批的跨国公司对我国开展直接投资,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也为国内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提高了国内产业结构的水平和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说跨国公司对我国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有目共睹和功不可没的。 然而,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潜在性和有条件的。经济学家邓宁关于美国企业在英国制造业直接投资,以及日本、美国在欧洲各国半导体产业的直接投资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均显现出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效应并不明显。我国虽然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中获益匪浅,但整体技术溢出效应并不理想,特别是中西部的外商投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就全国来讲,大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外商投资企业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而且合资和合作企业的扩散比例还低于平均水平。 那么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在我国为什么不明显呢?这是由于我国市场环境和经济状况不够完善,还不利于技术溢出效应的充分发挥,这些不利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国外跨国公司角度看。(1)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的大多是二流技术。当代国际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优势是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优势。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跨国公司不可能将所拥有的一流先进技术以技术转让或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出去。巴克莱和卡森等人的内部化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对“知识产品”的内部化动机最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避免外部化导致的技术泄密和壮大竞争对手;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认为,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应当转移“边际产业”(即已经或即将失去竞争力的产业)。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应当转移已标准化技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实践证明,上述学者的论述是客观的。而跨国公司在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中,大部分转移的也是处于标准化阶段的二流技术,而先进技术的转移少之又少。(2)跨国公司实行核心技术锁定[3]。所谓“技术锁定”(technology lock-in),一般是指具有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技术设计、生产工艺、包装广告、营销网络等关键部分设置一些难以破解其诀窍的障碍,使东道国在本地化生产过程中难以破解,以严密控制尖端技术的扩散[4]。技术锁定是跨国公司保持其技术优势的重要策略,这同时也就影响了跨国公司技术的溢出效应。(3)跨国公司实行绝对控股的投资方式。跨国公司为了控制其核心技术,都采用绝对控股的方式来经营,一般都是在国内直接设立子公司或者是分支机构,采取独立经营;即使采取合资或合作的方式,也严格控制和新技术的扩散。(4)跨国公司吸收了我国大量的人才。跨国公司在国内经营,开展研发活动,就会雇佣国内的高技术人才。而这些跨国公司以优厚的条件和良好的用人机制召集了大量的尖端人才,造成了国内人才的外流,这也不利于我国技术的创新。(5)跨国公司母国政府的政策限制。在这方面美国的对华技术出口限制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政府目前只许可一些低水平的对华技术转让,而对有可能涉及军事用途的军民两用先进技术则采取完全封杀的态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还试图利用西方国家参与的“瓦森纳条例”说服加入该条例的其他32个国家加强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这就使得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技术应用程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技术溢出效应大打折扣。 2、从我国自身角度看。(1)我国的技术吸纳能力较弱。一般来讲,技术吸纳能力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的增加与当地企业的吸纳能力紧密结合。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差距越大,则它与当地企业建立后向关联的难度就越大,这样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只能形成一种 “孤岛经济”[6],那么当地企业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中所获得的技术溢出就越少。二是人员的吸纳能力。据博伦兹斯坦、德格雷格里奥等对发展中国家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国外直接投资确实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这种贡献是国外直接投资与当地人力资本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技术溢出,东道国必须有吸收能力,特别是人力资本。这一方面我国的技术吸纳能力就较弱,人力资本也很欠缺,从而导致技术溢出效应不甚明显。(2)我国市场竞争环境不完善,技术水平低。跨国公司在进入一国市场,如果没有一定适度的竞争,跨国公司不必通过改进技术就能占领市场,那么它就不会把先进的技术向东道国转移,技术溢出就无法实现,而且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可以轻易地以高薪留住人才,从而使通过人才流动的技术溢出也无法实现。我国的市场竞争环境还不够完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同时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技术水平低等等也制约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3)我国引资政策不合理。我国在引资政策上存在不合理之处,一味的强调了数量上的扩张,而不注重国内的吸纳能力以及投资的行业和区位,不重视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同时采取的优惠政策等给予国外跨国公司的“超国民待遇”,这种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反而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结果将国内市场拱手让给了外商,使得“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也是收效甚微。(4)我国科研、政策环境不理想。跨国公司大多倾向于在科研政策宽松、服务设施完善、创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潜力巨大的东道国进行技术开发,特别是东道国的科研环境和配套设施,是跨国公司关注的重要方面。而我国目前引进技术的科研环境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了中外合作研发活动的开展,即使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也大多属技术应用型机构,由于其引进的技术一般滞后与母国的水平,同时我国“国产化”效率和水平不高。这些都制约了跨国公司转让技术的溢出效应的充分发挥。 四、利用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对策 当今世界,技术水平是一国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国家转型的阶段,经济的飞速发展呼唤技术的不断创新。而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大量直接投资是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尽可能的减少国内制约技术溢出的限制因素,最大化的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我国引资方向和政策。 我国原有的利用外资战略,从总体上看是一种数量扩张型的引资战略,实质上是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利用外资领域的一种表现,它与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极不适应。当前,迫切需要实现从以政策优惠为导向的引资战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引资战略转变,以适应经济增长的集约型方式。同时要完善“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应把“以市场换技术”作为政策或法律固定下来,针对跨国公司的需要和弱点,用好市场这张牌,在法律或企业的合同中规定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必须伴随直接投资转让一定的技术、必须培训中国的技术人员、其产品必须达到一定的返销比例等等。 在引资政策上,确保其技术的先进性。根据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结合行业特点和技术结构因素,确定一些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产业做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如汽车、微电子等,规定这些产业的最小投资规模,并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引导跨国公司有步骤、有秩序地进入。同时,采取鼓励先进技术、允许适宜技术、限制传统技术的技术引进方针,确保跨国公司转移技术的较先进性,为达到较好的利用技术溢出创造条件。 2、提高我国的技术吸纳能力。 首先,要通过引进外资在各产业形成竞争压力,改变以往国内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外无压力内无动力的局面,促进企业积极寻求挖潜改造途径,设法增加R D投入,开发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其次,在外部环境上,一要建立为企业技术服务的机构,弥补企业在技术吸收过程中信息不足的缺陷,并为企业提供必需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二要建立企业技术开发基金,为国内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三要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跨国公司生产配套产品,加快国产化进程。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这首先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改变用人机制和奖惩机制,做到能够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奖惩制度上要打破吃大锅饭的局面,做到按劳按质取酬。其次要重视人才的培训和开发。包括送人才到先进的研发机构学习或者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培养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吸收和承接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能力上再上一个台阶,从而达到提高技术吸纳能力的效果。 3、强化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营造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 要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除了要有鼓励发展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以及一些政策扶持外,增加企业的R D投入,积极创新和复制新技术也使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必要条件,只有有了竞争的能力才能营造竞争的环境。在营造竞争环境时,必须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跨国公司放松对先进技术的控制以加快技术扩散。首先,可以在同一行业内引入两家以上跨国公司,并对其产品的国产化率、实际返销比例、人员培训等指标做严格的合同规定,如达不到所规定的指标,则限制其国内产品销售网络的建立和销售规模,这样跨国公司之间为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其它方面的利益,必须加快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向国内企业转让成熟技术和国产化进程,使技术溢出的速度加快。其次,可以组建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比较优势,以更大的规模同跨国公司竞争,从而加速其技术溢出速度。 4、重视对跨国公司人才的吸引和“回流”[5]。 跨国公司人才的流动是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这些人才的吸引和“回流”。因为这部分人才都是从我国国内引进,属于人才的“外流”,我们可以提高完善我们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的奖罚待遇,以优厚的条件吸引这些掌握重要技术的人才回流到我们的企业中,这样就可以把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带过来,从而提高了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5、重视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建立共同研发中心,加速其技术溢出。 跨国公司一般都拥有着自己特定的核心技术优势,这也是他们竞争优势的所在。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对技术水平提高的日益重视,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也有着国际化的趋势,但他们的研发中心大多集中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实证研究又显示,技术的研发集聚有利于技术的溢出,所以我国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重视与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在研发的过程中,不仅加快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效应,也有利于技术的推陈出新,从而推动我国技术的创新。 公司投资论文: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论文关键词:终极控制权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治理 投资者保护 论文摘要: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状况的不同,本质归因于各国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持有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可以获取控制权的私有收益,而这是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我国的股权分置状态放大了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在现有法律体系下,终极控制股东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依然存在。 在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时出于“国有股的内在价值难以计量导致人们认为国有股出售时可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国有股的出售也会导致国有资本对于上市公司控制权、乃至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控制力的削弱及考虑市场扩容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苏梅、寇纪淞、陈富赞,2006)”而导致股权分置的产生。截至2004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约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约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3.55%。200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正式,正式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矢酚,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历经近两年的改革,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在2007年底已经基本完成。在近三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过度期内(非流通股全部正式流通前的限售期,国家规定最长36个月),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如何处置其持有的限售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是否会有显著改善等问题已经引起了投资者的极大关注。 自1999年LaPoaa.,etal(1999)首次提出终极控制权的概念后,对终极控制权的相关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存在的许多不规范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终极控制权效应及其负面应用的反映,即由于终极控制权存在的隐秘性,加之法制建设严重滞后,使得拥有终极控制权的股东尽一切手段去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结果。因此,如何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结构和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既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学术性课题,又是证券监管部门判别股权分置改革成效的一个实践性问题。 一、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偏离与投资者保护 1.公司治理研究的逻辑起点的改变 BedeandMeans(I932)提出了股权分散的假设,他们认为公司的所有权大都分散在小股东之间,而控制权则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因而造成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传统公司治理研究的逻辑起点)的现象。目前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委托关系事实上已经成为公司治理主流研究的前提条件。 然而,自1980年以来的股权结构文献中,却显示出与BerleandMeans(1932)不同的观点,相关研究的实证结果发现,大部份国家的上市公司,其所有权与控制权并未完全分离。根据ShleiferandVishny(1986)与Morck,ShleifernadVishny(1988)的研究发现,即使是美国的许多大公司,也存在有一些所有权集中的现象,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集中于家族及富有投资者身上;另外在其它的富有经济体中也发现更多显著的所有权集中度,例如:德国、日本、意大利和七个OECD国家。其中,发达国家显示出有较高程度的所有权集中度LaPortaeta1.(1998)。这些研究显示出,在许多国家,其大公司不仅拥有大股东,而且这些股东也都积极从事公司的治理,而此观点和BedeandMeans(1932)认为管理者是无责任的想法是不同的。同时,研究表明,持有大宗股权的大股东往往会得到与他所持有股份比例不相称的、比一般StCg,多的额外收益(Fama,E.andMJensen,1983;JensenMichaeland RobertRubuak,1983;De Angelo,Harry and Linda DeAngelo,1985;Demsets,H.andK.Lehn,1985)。这不符合现代公司经营理念提倡的“同股同权”(oneshare—onevote)原则,这部分额外的收益就是大股东对小股东进行侵害所获得的收益。因此,对大多数国家而言,股权高度分散和“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公司治理问题不仅仅包括BedeandMeans式的公司外部投资者和经理人员之间的问题,还包括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外部小股东和几乎控制全部经理人员的终极控制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董秀良、薛丰慧,2003)。相对而言,后者是一个更值得公司治理研究的问题,而~BelfeandMeans所说的股东与经理层的问题(BelfeandMeans,1932)。于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发生了转变,从股东与经理层的问题转变到小股东和控制股东之间的问题。在国内的证券市场上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及应用研究 LaPortaeta1.,(1999)针对全世界27个富有经济体进行研究,并首次沿着所有权的链条而追索出谁拥有最大的投票权,结果发现,许多国家的上市公司都存在有唯一的终极控制股东,而且其控制形态大都集中在家族或政府手中。以东亚四个国家和地区而言,日本与韩国显示出有较高的股权分散比率,香港则大多由家族所控制,而新加坡则有半数以上是被政府所控制的。Claessenseta1.,(2000)参考LaPonaeta1.,(1999)的研究方法,探讨东亚九个国家总共2980家公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结果也发现东亚公司中有超过半数的公司,其股权结构为家族控制形态,且多数公司其管理阶层同时为终极控制股东所参与和控制。Faccioeta1.,(2002)对欧洲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发现欧洲除英国、爱尔兰等少数国家之外,上市公司最终控制者为家族的比例大多为50%。除了股权集中的情形之外,LaPortaeta1.,(1999)和Claessenseta1.,(2000)也进一步发现,有许多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会透过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与互为董事等方式达到控制公司的目的,并因此造成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偏离一股一权的不合理现象,并使其所掌握的控制权超过其所拥有的现金流量权,在此情况下,终极控制股东即可能通过利益转移和掏空公司资产等方式,侵占小股东的财富,并产生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相关成本。 根据LaPortaeta1,(1999)、Claessenseta1,(2000)、JosephandWang(2002)与LemmonandLins(2003)等的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所持有的现金流量权与公司价值间成正向关系,但较的投票权却显示出会有较低的市场评价,且当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偏离的幅度越大时,会显示出有较低的公司价值,也就是说终极控制股东对小股东进行财富侵占的幅度越大。另根据LaPortaeta1.,(1999)与Claessenseta1.,(2000)的研究也发现,家族控制是引起控制权与市场评价问呈负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少数股东被剥削的风险也因不同国家而有不同的程度,一般来说,在有少数较好股东保护(通常在富有的普通法系国家)的国家会显示出有较低程度的剥削风险。此外,Morcketa1.,(1988)也指出,当管理者也是终极控制股东时,利益掠夺的机率就会增大,则公司管理者就会有较多的诱因去从事自利的行为;ShleiferandVishny(1997)的研究也指出,当所有者几乎拥有公司的所有控制权时,比较而言他们更愿意去创造不会被少数股东分享的私有利益;LaPonaeta1.(1998)、Morcketa1.,(1999)研究大小股东问的利益冲突,也发现当大股东能有效控制一家公司时,终极控制股东会通过不支付股利或将利润移转给他们所能控制的其它公司的方式来达到自利的目的。ClaessensetaL,(2000)、JophenandWang(2002)、翁淑育(200O)和沈中华(2002)研究台湾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结果发现,台湾上市公司存在有明显的家族控制形态,且终极控制股东也普遍运用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与参与管理等方式来增强控制权。因此也引发了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偏离同股同权的核心问题。叶勇、刘波、黄雷(2007)进一步将终极控制权分为显性终极控制权和隐性终极控制权,并结合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综合上述结果,大多数国家的上市公司,其现代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大都倾向于具有终极控制股东,有时候这些终极控制股东还是政府,但最通常的是家族。此外,终极控制股东的最大特色就是控制权超过他们的现金流量权,因为他们通常通过金字塔股权与交叉持股的方式来取得一部份的控制权,及通过参与管理的方式来增强控制权。因此,在这样的结果下,终极控制股东在公司中显示出具有唯一的支配权,因此也使他有能力和诱惑去侵害小股东利益。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隐l生终极控制股东,并通过金字塔结构等方式使其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产生偏离,且偏离幅度越大,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就越小,不同类型的终极控制股东控制的公司有显著差异(叶勇、刘波、黄雷,2007)。 二、法律制度体系与投资者保护 从目前世界各国现行的不同的司法体系中,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规则有不同的来源,有些来源于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收购法和竞争法,也有些来自于证券交易规则和会计标准等等。但在不同的国家,即使对于相同的投资者保护规则,执行机制也可能存在差异(陈赤平,2006)。LaPo~a,eta1.,(1998)的研究表明,投资者保护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与一国的法律体系渊源、法律对投资者权利的规定以及法律的执行力度等法律制度环境有关。 为了分析各国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环境差异,LaPorta,eta1,(1998)利用民法法系(包括法国法系、德国法系和斯堪的纳维亚法系)和普通法系两大法系的49个国家的样本,主要根据反董事权利指数、债权人权利和执法质量等三个方面的数据,对这些国家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法律法规对投资者保护的成效在法律渊源之间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普通法系国家对外部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保护最强,而属民法法系的法国对投资者的保护最弱。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介于二者之问,虽然相对而言这些国家对于债权人的保护要强一些。同时他们还发现,采用何种法律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的联系。除法律架构外,法律执行情况也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保护程度。比较而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执法力度最强,法国法系国家最差,而德国民法系和普通法系国家居中。尽管法规不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执法质量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关。即使剔除收入因素以外,法国法系国家的执法质量仍然是最低的,但普通法系国家的执法质量则显著上升。通过对股东权利保护、债权人权利保护和执法质量综合研究表明,尽管大陆法系内部各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通法系国家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而言,提供了较好的公司治理的法律环境(陈赤平,2006)。叶勇和黄雷(2007)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法系之间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及其偏离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整体比较(叶勇、胡培、黄登仕,2005),见表1。 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之间在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及其偏离几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特别是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的偏离有可能诱导控制股东去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具体而言,不同法系的国家的平均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及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是有较大区别的。在现金流量权方面,英美法系为23.83%,是最低的,大陆法系平均为30.75%。其中法国法系最高,达~J135.46%,说明在英美法系国家上市公司控制股东平均持有23.83%的现金流量权就可以控制一家公司,而大陆法系中法国法系国家的上市公司需要投入35.46%的现金流。在控制权方面,英美法系为27.64%,仍然是最低的,大陆法系平均为36.06%,最高的法国法系达到39.99%,说明在英美法系国家上市公司控制股东平均持有27.64%的控制权就可以控制一家公司,而大陆法系中法国法系国家的上市公司需要拥有39.99%的控制权。在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方面,英美法系国家上市公司的偏离是最小的,比值为0.862,大陆法系平均为0.821,其中偏离最大的是德国法系,达到0.802。 从总体上看,不同法系的国家在平均现金流量权、控制权及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是有较大区别的。英美法系国家的上市公司控制股东需要最少的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就可以控制上市公司,控制权及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也是最小的,这些都说明,比较而言,英美法系的国家拥有较好的法律制定和执行环境,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更好,因为只有在拥有较好的法律制定和执行环境,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更好的国家的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才有可能以较少的成本(投入较少的现金流)就可以控制一家上市公司,并且其偏离度也较小,因为法律保护较好,相对于那些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太好的国家而言,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更好的国家的上市公司控制股东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获取私人收益的可能性要低得多(叶勇和黄雷,2007)。 三、限售期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为了保持市场稳定和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005年9月4目,中国证监会正式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股改后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限制。该规则第27条规定,改革后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①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转让。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前项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得超过5%,在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代东凯,2008)。 按照证监会的上述规定,股权分置改革前的非流通股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上市时间是分阶段进行的。最长的期限是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36个月,当然,上市公司控制股东自愿增加解禁条件或延长限售期的除外。在正常的36个月限售期内,非流通股是逐渐达到流通标准的,这部分非流通股的持有人也就有可能在限售期结束后随时减持股份,而且减持的动机也是比较强的(即使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支付了部分对价,这些非流通股的获取成本仍然是相对低廉的)。随着大量的(总体占股改前的约2/3但不会全部减持)非流通股逐渐进入流通领域,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中将会耗费巨量的流通资金,由于流通资金的总量减少,不可避免的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也会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逐渐向下调整,如果遇上宏观经济的弱市则会下降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以很高的市场价格持有股改前流通股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将会受到很大的损害。如果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股东利用自己的控制地位从事一些关联交易等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情,则投资者的利益损害会更加巨大。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限售期解禁流通股上市的监管,对控制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及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股份流通锁定承诺严格监督,规范限售股的流通方式和过程,防止持有限售股的股东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做出的系列承诺和责任,为了私利进行变相减持。从而避免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再次受到控制股东的侵害。只有加强对限售期持有限售股的股东行为进行严厉的监管,规范控制股东的行为,才能够使监管当局最初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初衷得以实现。 同时,在中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下,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仍然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离不开控制股东的积极参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在全部限售股可以上市的全流通市场环境下,终极控制股东的利益受股票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迫使控制股东努力改善公司经营业绩,减少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同时,证券市场监管部门也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控制股东行为的监督,这样才有可能对投资者利益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司投资论文: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及其管理探析 摘 要 现代寿险公司的经营中,其业务大体分为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作为寿险公司经营业务两大支柱之一的保险投资,已经成为关系到寿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分析寿险公司投资的现状入手,重点探析了寿险公司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防范与化解投资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 寿险公司 投资风险 风险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 1 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分析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自2004年6月突破1万亿元大关以来,截至2005年底,又上新台阶,达到1.5万亿元。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3 702.79、5 799.25、8 378.54、 11 249.79和14 315.8亿元。 (2)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间称“中国保监会”)加大了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的力度,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等。2006年3月保险资金又获准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这些举措为保险资金构建合理的投资结构、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保险投资结构出现了战略性转变。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 315.8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国债3 588.3亿元、金融债1 785.1亿元、企业债107.6亿元,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12.6%、13.4%和67%。保险公司持有银行次级债804.9亿元,占发行余额的44.6%。2005年中国保险资产结构实现了战略转变,债券投资占整个保险资产投资的比例首次超过银行存款的比例,达到52.3%,与2005年初相比,债券投资比例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见表1)。 (4)投资收益水平较低。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效果却不容乐观,资金运用收益呈逐年下滑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2.68%、2.9%、3.6%,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或接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底线。 2 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是国家调整宏观经济的杠杆,国家为了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频繁地使用利率杠杆来调节资金供求。因而,利率是保险公司不可控制的外部变量。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指的是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从上述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来看,投资组合中的几乎所有品种都属于直接的利率敏感产品,隐含着很大的利率风险。如在银行存款方面,在过去银行利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以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方面使寿险公司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近一半的资金存入银行,在实际利益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资金投资收益率为负;又如2004年以来的加息预期以及加息的实现使得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投资组合中的债券部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持有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本损失。 综观中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历程,寿险业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1990~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36%,2002年达到最高峰,增长率达59.74%。但是,自2003年开始,寿险业增长的速度有放慢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全国人身保险的保费的增长速度下降到最低点7.2%。有学者提出,如果寿险业增长趋缓只是短期现象,那么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完成,继续保险业的快速成长,问题也许并不严重;但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增长一直趋缓,问题将会严重得多。因为寿险业趸缴短期分红型占比过高的业务结构合理,将极有可能导致其未来业务的成长难以持续发展。以2002年和2003年为例,这两年银行保险中,5年期的分红型趸缴短期业务占很高比重。2008年前后,这些业务将出现给付的高峰,如果新业务的成长不能维持一定的速度,将有可能出现现金流不足的流动性风险。而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水平低下的投资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吸引力。随着客户以退保和保单抵押等形式的流失,现金流的流出将明显大于流入,这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风险。 (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外汇汇率由于受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外汇供求的影响而频繁波动,因此,当投资于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风险。例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升值,以外币持有的资产将会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保险公司的贷款对象或者是其购买的债券的发行者的经营状况恶化或故意违约,使公司无法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信用风险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保险公司的破产。对于国内寿险公司来说,因为当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较为单一,并不包括发放贷款;从投资债券来看,主要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国债和金融债券,而企业债券所占比重较低,并且对投资企业债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信用风险并不如利率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显得迫切。但在部分寿险公司中,存在着向内部员工发放住房贷款等实际操作;并且今后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当寿险公司可以进行房屋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投资时,信用风险也将逐步增加。 (5)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风险。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是指寿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不匹配,从而导致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负债)具有长期性,对于许多寿险公司来说,多数保单的保障期限甚至长达20~30年,而对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资产)来讲,有长期投资,也有短期投资。具体讲,在资产层面上,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到期时间、不同的现金流量分布以及不同的风险偏好,在面临市场利率变化、股价波动、通货膨胀等影响时,寿险公司存在很大风险。在负债层面上,即使对于同一家保险公司来讲,不同的险种,由于期限不同,产品的现金流也影响着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6)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而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仅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有资料显示,大约5%左右的保险资金投向了证券投资基金,但从账面上,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较长期低迷状况,股票指数不断下降,从2001~2005年5月,指数跌去了三成以上,造成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浮亏20%~30%,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在封闭式基金上的投资仍旧亏损。 (7)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称运用风险,指由于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政策执行不当,这往往是由于有关信息没有及时传达给操作人员,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是操作人员没有正确领会上司的意图等原因而造成损失;二是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高或偶然失误可能造成损失;三是交易系统可清算系统发生故障。 3 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 3.1 政府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监管 保险监管部门出于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的目的,应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进行严格的监管,以规避投资风险。监管部门的举措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保险投资范围的限制,主要是限定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禁止保险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资产和项目;二是对保险投资比例的限制,即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各类资产结构及其比例进行限制;三是对投资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关系的限制,即对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的要求;四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限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允许寿险公司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但必须以保值为前提,禁止进行套利等投机交易。 3.2 保险公司对投资风险的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最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对资产、负债的现金价值有不同的冲击,打破资产、负债间原已实现匹配的均衡状态,或使未来的资产、负债特征变得不对称,而给未来寿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风险。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期间、成本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投资策略,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双边对称、匹配,以控制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持续期管理是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方法。 (2)总风险限额限制。总风险限额反映保险公司可承受的最大资产损失的大小,一般由保险公司可承担投资风险资本乘以百分比确定,百分比的大小由保险公司决策层根据公司实力及经营管理状况确定。可根据一定评估周期,运用在险价值法对投资组合的在险价值进行计算、监控,并将之与公司规定的最高风险限额进行比较,对投资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给予调整,减少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加大低风险资产的投入,直到符合公司政策要求为止。 (3)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科学、高效的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组织架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投资管理“三权分立”。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部门与资产所有人、资产托管部门分设,投资部门的运作受资产所有人、托管部门的监控;投资前台与后台分开,后台对前台操作情况进行实时评估、监控,同时,投资部门接受稽核部门的监控;战略性资产管理、战术性资产管理、证券选择相互监督、制约;核算部门独立于投资运作部门之外,负责资产及汇报的记录和复核。 (4)交易流程控制。交易流程的有效控制,同样是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交易流程控制中应严格遵循严格的授权、交易指令及时复核、交易结果及时反馈和交易操作及时存档记录的原则。 (5)保险产品开发策略。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风险管理,不仅与投资运作过程本身有关,而且与保险产品最初的设计策略紧密相连,恰当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可增强新产品的销售竞争力,而且可以化解许多潜在的投资风险。由于利率波动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不同市场利率环境下可采用不同策略,低利率时期主要开发固定预定利率产品,高利率时期以开发投资连结类、分红类产品为主,同时,保险公司产品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应遵循多元化原则。 公司投资论文: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治理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投资者法律保护 [论文摘要]投资者保护对于公司筹资融资的进行起到决定性作用。法律体系则是决定一个国家投资者保护程度的根本性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国家层面从法律体系的角度分析投资者保护,并从法律角度就如何完善投资者保护提出若干建议。 公司治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目的是管理与公司有关的各种利益主体,并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包括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制订解决纠纷的方法等。事实上,在不同的国家,公司治理的发展历史各不相同,其侧重点也有差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和治理效率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各国法律制度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因此,本文旨在从投资者法律保护的角度来分析公司治理。 一、投资者保护问题概括 本文所指的投资者保护主要指基于国家层面的投资者保护,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司法、证券法、商法中对投资者的保护条款以及这些条款的执行情况。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和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后果是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公司治理又会影响投资者信心、公司所有权结构、公司融资成本和公司价值等。 在以前的研究中,人们最关注的企业中的问题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问题。在Berle和Means(1932)的世界中,公司股权是十分分散的,任何一个股东都不能对经理人产生影响。Berle和Means(1932)模型大致符合美国情况,但对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适用。LLSV(2002)指出,在其他大多数国家中,问题主要不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问题,而是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问题,应该更多地关注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问题。 那么为什么问题在国家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问题的差别呢?这些差别对于各国的资本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于这个国家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家能够为他们的经营筹集到资金,才能为社会创造出财富。资金及其他经济资源能够合理地在企业之间分配,社会财富才能最大化。但是,企业家能否筹集到资金取决于投资人是否愿意把资金交给企业,以换取未来的投资回报。正是在这个环节上,投资者保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显然,如果没有投资者保护措施,投资人认为把资金交给企业后,企业就失去归还资金并提供回报的动机,这样投资人起初就不会为企业融资。企业筹集不到资金,也就无法创造财富,经济也就不能发展。正是这种可能的市场失败要求拥有公共权力的政府提供投资者保护,使筹资融资成为可能。 在各种投资者保护机制中,法律制度的作用是基础的,对其他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有重要的影响。当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较弱时,由于失去控制权就意味着放弃控制所带来的私人利益,投资者会尽可能想办法集中所有权以保护自己的利益。集中所有权是投资者保护弱化的适应性反应。如果法律制度对股东权益保护较好,则该国就可能有一个较发达的资本市场,企业股权融资比例就可能相应较高;如果法律制度对债权人保护较好,则该国债券市场就可能发展得较好,银行的债权投资行为就会得到鼓励,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就可能比较高。当外部股东和债权人都缺乏保护时,企业就只能依靠家族成员进行融资。在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法律制度不健全,对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缺失。因此,推进法律改革以加强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是提高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 二、投资者保护的法律体制 证券市场的作用是促进资金在投资人和企业之间的流动。而投资人是否愿意拿出资金供企业使用取决于他们预期获得未来回报的可能性。良好的资本市场应为投资人提供取得回报的保障和信心。投资者保护机制就应该起到这个作用。 在不同的司法体系中,保护投资者的规则有不同的来源,有些来源于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收购法和竞争法,也有些来自于证券交易规则和会计标准等等。但在不同的国家,即使对于相同的投资者保护规则,执行机制也可能存在差异。LLSV(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保护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与一国的法律体系、法律对投资者权利的规定以及法律的执行力度等法律制度环境有关。 一般研究将法系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内又划分为三大法系:法国法系、德国法系和斯堪的纳维亚法系。简要地说,大陆法系更多地依靠成文法典来解释案件,而英美法系更多地依靠判例来解释案例。属于法国法系的国家有法国、希腊、巴西、阿根廷、印尼、意大利、西班牙及大部分西班牙、葡萄牙语国家。属于德国法系的国家有德国、日本、韩国、瑞士等。瑞典等北欧国家则属于斯堪的纳维亚法系。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大部分属于英美法系。 为了分析各国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环境差异。LLSV(1998)利用了属于上述两大法系的49个国家的样本,主要根据防董事权利指数、债权人权利和执法质量等三个方面的指标,对投资者法律保护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法律法规对投资者保护的成效在法律渊源之间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英美法系国家对外部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保护最强,而属于大陆法系的法国对投资者的保护最弱。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法系国家介于二者之间,虽然相对而言这些国家对于债权人的保护要强一些。同时他们还发现,采用何种法律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的联系。 除了保护投资者法律条款的健全程度外,法律执行情况也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保护程度。即便投资者保护法律条款不健全,一个国家也可以通过执法效率与执法力度上的优势来弥补。比较而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执法力度最强,法国法系国家最差,而德国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居中。尽管法规不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执法质量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关。即使剔除收入因素,法国法系国家的执法质量仍然是最低的,但英美法系国家的执法质量则显著上升。通过对股东权利保护、债权人权利保护和执法质量综合研究表明,尽管大陆法系内部各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英美法系国家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而言,提供了较好的公司治理的法律环境。 三、投资者法律保护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投资者法律保护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重大。本文从对公司所有权结构、融资成本、公司价值等几个主要方面加以阐述。 1、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所有权结构的影响 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影响着控制权所能带来的私人收益的价值,从而决定了所有权结构的均衡。当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较弱时,内部人就有大量剥夺外部投资者利益的机会,一旦未来的经济前景恶化,这种剥夺的速度会大大加快,股东和债权人等外部投资者对此都无能为力。由于失去控制权就意味着放弃因控制权而带来的利益,投资者会尽可能想办法集中所有权。因此,集中所有权是对投资者保护弱化的适应性反应。而集中所有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集中持有股份。 LLSV(1998)发现在投资者保护差的国家里,公司股权往往比较集中,即公司往往有持股比例较高的大股东。在这样的国家里,拥有控制权成为弥补投资者保护不足的机制。投资者保护最差的法国法系国家拥有最集中的股权结构,平均达到54%,显著地高于其他几个法系的平均股权集中度。其他几个法系的排列为英美法系(43%)、斯堪的纳维亚法系(37%)和德国法系(34%)。 2、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融资成本的影响 投资者保护直接影响到公司融资成本。投资人在投资于企业的时候,都要根据企业的风险来索取相应的回报。风险越大,要求的回报就越高。投资人因为投资者保护差,认为自己在公司里的投资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所以他们预期的投资风险就比较高,要求的投资回报就比较高,导致公司的融资成本就比较高。 3、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在一个对小股东权利保护较好的国家中,普通投资者预测到他们未来的投资收益被大股东剥夺的可能性较小,从而更愿意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相反,在一个对小股东的权利保护较差的国家中,普通投资者面临着很大的被大股东欺诈的可能性,因而不能实现他们应有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投资者愿意为这些公司的股票付出的价格就很低。 LLSV(2002)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公司价值的其他因素后,对小股东保护较好的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价值显著高于其他法系国家的公司。同时,股东权力较大的国家的公司的价值显著高于其他国家的公司。 四、从法律角度如何完善投资者保护 LLSV提出,以保护外部投资者权利为目标的法律改革应该坚持三个原则:(1)法规是至关重要的;(2)好的法规是那些能够实施的法规;(3)在无法依靠法院执行私人合同和法律时,政府对金融市场加以规制可能是有用的。 根据LLSV的观点,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完善投资者保护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法律和法规的建设 法律规则是投资者保护最为重要的方面。法律趋同论强调的实际上就是法律规则的制订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法律规则对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进行调整和逐步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投资者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例如,2005年修订的《新公司法》中对在上市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就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为实践的进一步探索留下了空间。除了对已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之外,还需要加强其他法律法规的建设,诸如与强制性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 2、建立执法专门队伍,提高执法质量 法律的执行与法律规则的制定同等重要。我们通常假定法庭和政府都是没有自身利益的超然之神,因此法制建设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制订法律,然后由法院去执行的问题。但法院的判决是由法官做出的,而法官也是有自身利益的个人,因此法官队伍的建设是执法质量高低的关键。英美法系之所以对投资者具有更好的保护,主要原因在于英美法系中法官的特殊作用。而我国执法质量低下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执法队伍素质低下,一些法官知法犯法。 3、充分发挥政府规制的积极作用 我国普遍存在司法制度效率低下的问题,解决投资者保护的许多原则性方法可能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规制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替代方式。 4、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建立法律制度的诚信基础 法律制度是一种正式规则,而诚信制度是一种非正式规则。诚信制度是法律制度得以有效执行的基础。在一个诚信社会里,法律的执行效率是最高的,而执行成本是最低的;相反,当人们不重视信誉时,法律就失去了信誉基础。失去了信誉基础,法律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公司投资论文:融合还是并行 ——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立法选择 外商投资的公司与内资公司的双轨制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并行是中国现行公司制度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自有其历史和客观的原因,但现实的并非就是合理的,这种特殊的制度结构是否应永久持续,两种公司并轨、两法融合归一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这正是已经启动并正在进行的中国公司法修订所要作出的分析和面临的重要立法选择。全面综合的分析表明,双轨和并行不过是历史过程中的无奈和权宜之计,并轨与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和我们现时就应作出的合理选择。 一、双轨与并行:历史过程中的无奈与权益之计 外商投资企业法作为特别企业形式的立法,它本来应是在公司法颁布之后进行,应该在公司和有限公司等基本法律概念和法律制度完全统一和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然而,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决定了企业立法不可能按一般的立法模式循序渐进地推进,相反,它是完全追随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而亦步亦趋地形成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即1979年,中国经济立法才刚刚起步,当时还没有任何其他企业立法,甚至连《民法通则》都还没有的时候,《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就颁布了。接着到80年代中期,即1986年又颁布了《外资企业法》,1988年颁布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而作为这三个外商投资企业法基础和前提的《公司法》,几经周折,到1993年才颁布。 外商投资企业法的自成体系及其与公司法的前后倒置,当然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成分比较单一,企业形式基本就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数不多的经济法律法规,也基本上是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制定的,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适用不同的企业法。因而,作为新兴的外商投资企业,无法与既有的企业形式对号人座,一开始就不得已走上了一条独立于内资企业立法的路子,除了三部完整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之外,还分别制定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会计、财务、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会、外汇收支管理等专门性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形成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并行的格局,并非企业法科学体系建构的要求,也非立法机构的刻意安排,而完全是顺应当时吸引外资和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法律调整的迫切需要,其根本的原因则在于:第一,在企业形态上,当时内资企业中尚无典型的、为外商投资企业所采用的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是三种外商投资企业形式催生了三部外商投资企业法;第二,为吸引外资,从公司的设立到公司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的确需要建立和实行一套外商投资企业特有的制度和规则,如可行性论证与合资合同、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出资的分期交纳、董事会的单一管理等。虽然这一立法的历史进程背离了按部就班的立法逻辑,但它又是无奈的权益安排,是不得已的立法选择,时势造法,是谓这一历史过程的真实写照。 其实,有违立法逻辑和顺序的又何止外商投资企业法,整个中国企业立法走过的都是一条崎岖、异常的道路。中国的企业立法从来就不是在明确界定企业法律形态和类型的基础上,沿着先普通法再特别法,先高位阶法再低位阶法,先法律、法规再规章、规则的立法轨迹推进。相反,由于追随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应对社会急剧变革中的各种企业法律问题,中国企业立法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间,曾一直处于概念和分类不明确、调整范围不全面、体系和内容不完备、性质和效力不统一以及相互之间不协调的混乱状态,企业立法的交叉与重复、缺陷与空白、矛盾与冲突同时并存。而导致此种状态的原因除缺乏通盘考虑的立法热情和唯领导意志是听的主观随意以及狭隘的部门意识和利益之外,根本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企业立法一直未能确定中国自己的企业法律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企业分类标准和形成企业立法完整、科学的体系。在如此的立法背景之下,外商投资企业法先行于公司法并与之长期双轨并行的局面也就不足为怪。 二、公司法的统一性: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融合的基点 公司法的统一性首先源自于其组织法的基本属性。公司法属于商事法中的商事主体法或商业组织法,是对公司这种企业组织的设立和终止、组织机构及其活动范围、活动规则等关系进行全面调整的法律规范。组织法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公司法制度的统一性要求,决定了一国之内的相同的公司形式应适用同样的公司规范予以调整。这种统一性又是作为企业法律形态立法的共同性要求,企业法律形态的确定就是从企业立法的任务出发,选择最具有立法意义的分类标准,以有限的形式理顺众多的企业组织关系,将其抽象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若干法律形态,并统一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组织。公司是企业法律形态中最为普遍而重要的一种,公司法是对各种公司组织进行一体调整的法律规范,各种以股东出资方式设立、采取股权结构、公司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组织都属于公司,都应受公司法的调整,现代国家法制的统一性在商事领域的表现之一就是公司法的统一性。 促进投资、交易便利和保护交易安全是公司法统一性的又根据公司的性质和形式是公司基本法律地位的标志和公司内外法律关系的综合性反映,是商事活动中当事人作出相互了解和商业判断的基本依据。以统一规则对公司进行的法律调整,将使各种不同公司的法律地位和内外关系在类型化的基础上规范化和格式化,使公司的投资者或设立者只需从法定的类型中作出对号人座的选择,而免去了公司关系自我设计以及为此而彼此防范和讨价还价的烦累和矛盾。使公司的交易者从公司的类型和既定的公司法规则中一望而知对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等,而免去了不同的交易者个别进行的、复杂而艰难的一般商业审查和信用判断。 使所有的市场主体都能遵循最起码的行为规则,无论在正常的营业活动中,还是在减资、合并、分立、终汁等特殊情况下,都能提供给外部当事人尤其是公司的债权人以最低限度的保障,防范可能发生的商业风险。这一切消除的不仅是商事主体的心理疑虑,更是许多具体商业行为的实际障碍,它使得投资和交易行为更为顺畅、便利、快捷和高效,商事交易更为安全、可靠,社会经济更为有序和稳定。 显然,外商投资企业法在公司法体系之外的独立运行与公司法统一性的要求相悖,外商投资企业尽管有其投资来源的特殊性,但在法律性质上,如果将其定性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就当然应具有与其他公司企业相同的法律地位和组织结构,并应适用相同的公司规范。否则我们将会看到"一种公司、两种制度"的法律奇观,同是有限公司,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与普通有限公司名同而实异,如此状态,将使法律的理解和适用变得游移不定,法律概念和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也会由此被破坏。 三、法律的交叉与冲突: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融合的现实动因 在三种外商投资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的法律性质十分明晰,《中外合资企业法》明确界定其为有限责任公司。而中外合作企业的法律性质则较为模糊。根据《中外合作企业法》的规定,中国的合作企业,可分为法人式和非法人式。至于法人式合作企业的具体法律形式如何?《中外合作企业法》并未加以规定,而从实践情况看,已经成立的合作企业,大都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有限公司,非法人的合作企业为数很少。对外资企业的法律性质,《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又规定:"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经批准也可以为其他责任形式。外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责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外资企业为其他责任形式的,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责任适用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此可见,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具有法人资格的外资企业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公司。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外资企业则可能采取合伙企业、也可能采取独资企业的形式。 这表明外商投资企业是一类法律性质多样化的企业组织,除其中的合资企业属于确定无疑的有限公司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既可能采取法人型的有限公司形式,也可能采取非法人型的其他企业形式外商投资企业与公司之间的这种互相交叉关系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则是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之间的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即对于一个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的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其设立、组织机构及其活动,到底遵循外商投资企业法,还是公司法? 在此问题上,尽管《公司法》第18条作了协调性的原则规定,即:"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适用本法;有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但仍然无法完全消除它们之间的冲突同时,由于外商投资企业法本身的先天不足,其原已存在的问题在公司法颁行后也暴露得更加突出。 (一)法律适用对象的冲突 公司法规定,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适用公司法,但何为"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合资企业肯定属于此类没有疑义,但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究竟哪些属于有限公司,迄今却没有更清晰的标准。有限公司的基本法律特征是它具有法人资格,那么又如何确定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法人资格呢? 在此问题上,《民法通则》第41条的规定自该法颁布以来,就是一个看起来清楚、实际上极为模糊的条文、它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具备法人条件的,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取得中国法人资格。"这里首先将外商投资企业分为具有法人资格和没有法人资格的几类,而区别的标准则是是否具备法人条件。如果法定法人条件比较严格和具体的话,也许这一标准可以真正地将外商投资企业作实质性的划分。然而,《民法通则》所确定的法人条件却是较为宽松和抽象的。它要求的条件不过是: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毫无疑问,规定法人条件的目的是为了将法人与非法人加以区别,然而,依据上述的法人条件,却很难实现这一立法目的。事实上,非法人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同样也需要依法成立,财产条件同样也有必要,甚至数额超过法人企业的财产,而且也当然应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这三个条件并不成为它们区别于法人企业的标志。至于第四个条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是法人企业与非法人企业的根本差异,但这一差异究竟是因某一企业已取得或意欲取得法人资格而确定自己承担独立责任,还是因其客观上具有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而产生,换言之,独立的责任,到底是一种主观条件,还是客观条件?假如是一种主观条件的话,那么企业是否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就是设立者的一种纯主观的选择,如此而言,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考虑,恐怕没有多少企业的设立者愿意选择企业的非独立责任,即投资者的无限连带责任,而只会选择企业独立责任和投资者的有限责任。假如独立民事责任是一种客观条件的话,那么这种抽象的条件根本不具有衡量企业责任能力的作用,撇开法律的强制规定,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同样也可以以其营业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这种独立能力的强弱实在不取决于它是独资、合伙,还是法人。因此,无论把独立责任作为主观条件,还是作为客观条件,都难以成为界定企业法人资格的惟一的标准。 十分值得注意的条件是"依法成立"。所谓依法成立,应包含两重含义:其一,法人的成立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亦即不违法;其二,法人的成立符合法律所规定的具体条件和程序。显然后者是更主要的问题。《民法通则》作为普通的部门法,不便也不可能将所有各种法人的成立条件和程序加以具体规定,这一任务只能由规范不同法人的单行法律、法规去完成。因此,判别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法人资格的具体依据只能到其所属的法律法规中去寻找。 公司企业的法人条件和成立程序无疑是由《公司法》予以界定的。依据《公司法》第19条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具备的条件是: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公司法》第20条进一步规定了有限公司的法定人数为2人以上、50人以下。但国有独资有限公司除外。第23条则进一步规定了有限公司的最低资本限额为10万元至50万元。在这里,股东法定人数和最低资本限额.就完全具有了判别一个企业是否为有限公司以及是否具备法人资格的实际标准。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同样如此,只是提高了公司初始股东的人数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即应当有5个以上的发起人、10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法人条件如同公司企业一样,本来是应由合资企业法、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予以规定的。然而,除《中外合资企业法》规定合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从而使其完全适用《公司法》的法人条件外,《中外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竟也仿效《民法通则》,对这两种企业的法人资格作了同样抽象的规定。《中外合作企业法》第2条规定:"合作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的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外资企业法》第1条也如此规定:"外资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的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这样,本应由专门企业立法具体化的法人条件仍然被抽象化,形成了《民法通则》与具体立法之间的同义反复和恶性循环,使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法人资格的确定事实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的这种立法处理,表面上看是保持了与《民法通则》的一致和高度的准确性,但实质上却是混淆和误解了不同立法的性质和层级划分,回避和放弃了单行企业立法应有的职能,因而留下了法律规范的缺撼并导致实践中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法人资格模糊不清、难以把握的状态,从而也造成了因适用对象不明而引起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根本性冲突。 (二)法律规则的冲突 将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法律规则加以综合比较,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1.二者的法律规定完全相同或类似。由外商投资企业与公司的交叉关系所决定,外商投资企业法中存在着与公司法完全相同或类似的规定如外资企业法和公司法中关于合资方式或股东出资形式的规定、关于股东按出资比例分配利润的规定、关于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规定。然而,这种情况在合资企业法中为数不多而在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中则更为少见。 2.二者对同样法律事项作出不同的法律规定,这种情况构成了外商投资企业法和公司法相互关系的主要特点。在关于企业或公司的设立制度、资本制度和组织机构以及清算、解散制度的规定中虽然二者所规范的法律事项是基本相同的,但其各自的规范内容却大不相同。如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需要主管部门的批准,而《公司法》则没有关于批准程序的规定。同样是董事会,外商投资企业的董事会与公司的董事会职权并不完全相同。 3.二者又各有自己的特定事项和内容。这些事项和内容为外商投资企业法或公司法所独有。如外商投资企业法中关于合资合同、合作合同的规定、关于外国合营者投资比例的规定、关于设立合资企业的行业限制的规定、关于外汇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的规定等,这些在公司法中都没有、也没有必要予以规定。反过来,公司法中也有许多外商投资企业法中不曾有的内容。如有限公司最低资本限额的规定、无形资产出资比例限制的规定、股东出资验资及出资证明书的规定、股东会、监事会的设置、董事、经理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等。 上述三方面情况的存在,必然导致法律规则适用上的冲突。虽然公司法规定,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适用公司法,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但何谓"另有特别规定"?以上三种情况中,在第二种情况下,对同样法律事项作出不同法律规定时,可以理解为"另有特别规定"。但在第三种情况下,对于公司法有规定而外商投资企业法未予涉及的内容是否也同样理解为"另有特别规定"?比如,公司法规定了股东会、监事会的设置,而外商投资企业法中没有涉及,公司法规定了最低资本额,而外商投资企业法中亦无要求,这些是否都属于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特别规定。如果如此理解的话,那么公司法中规定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就都成了"特别规定"如果这样,所谓的"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适用公司法"的原则性规定岂不成了空话,公司法中哪里还有可以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内容反之,如果不把上述情况看作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特别规定’.而适用公司法,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外商投资企业也要设股东会、监事会,也要实行最低资本额制度?这显然又走到了另一个荒唐的地步、然而这却正是公司法的冲突条款所带来的两难结果由此看来,公司法的冲突条款表面看来似乎解决厂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冲突,而实际上这种冲突依然存在_弥补其缺陷和消除这种冲突根本的出路在于在明确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性质的基础上实现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在法律概念、法律制度和规则上的协调和统一,即在明晰外商投资企业与公司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外商投资企业法的基本内容融入公司法之中,外商投资企业中具有法人地位的即属干公司中的有限公司,因而统一适用公司法非法人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将根据其性质分别适用合伙企业法或另行制定的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将作为普通的外国投资法,与公司法的职能分工也十分明了,前者只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特有的法律制度和规则,后者适用于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所有有限公司,两法之间的关系也被彻底理顺,相互之间不再存在对同一事项作不同规定的法律冲突。 四、公平竞争与国民待遇: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融合的国内外背景 如前所述,外商投资企业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为广泛吸收境外投资而制定的,20多年过去,外商投资企业法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全面彻底,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基本机构已经形成.市场机制日趋完善,市场发育逐渐成熟,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也日益完备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最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域,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最大的投资输入国。无论是市场条件还是法律环境,中国与其他国家已无根本的隔阂和差异,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基于不发达的市场和不完善的法制而形成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已经失却其独立存在的社会基础成熟的市场经济呼唤公平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根本机制是公平竞争,公平竞争要求市场统一、市场主体平等和市场交易规则的规范_市场统一意味着各种主体可以自由进人,不受地域限制市场主体地位平等意味着各种主体在同一的起点上参与市场竞争市场规范则意味着用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制和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不仅表明世界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环境的认可,同时也包含了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即给予外国的商业组织以与国内商业组织同样的"国民待遇",使它们在相同的法律规则下进行公平的竞争以往的历史中,我们曾给予外商以"次国民待遇",也曾给予外商以"超国民待遇",在各种立法和政策文件中,既有大量的对外商的优惠规定,也有不少的限制性的规定,外商所获得的经营条件既有优于内资公司之处,又有劣于内资公司之处这一不公平的竞争状态在中国入世之后,必须加以改变而公平的竟争,当然包括投资领域的竞争和投资行为的公平,包括以公司形式从事商业竞争时给予同样的法律对待和适用相同的法律规则。 以吸引外资为理由主张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独立,理由并不充分。一个国家或投资地域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既有经营资源的因素,又有劳动力的因素;既有市场的因素,又有投资环境的因素;既有政策优惠的因素,也有法律制度的因素等而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其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又是有所变化的,对中国而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前期对外资的吸引力主要在于税收、关税等优惠政策,而90年代后期和进人21世纪之后,则主要在于低廉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法律制度的完善当然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但这种制度的完善是整个社会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环境的优良,决不是意味着对外资的单独立法,更不意味着在织织法上制定专门的外商投资企业法,西方国家吸引境外投资的于要因素之一就是其法律的严密和完善、但他们并无针对外资的公司法或企业法。 当然,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将外资政策的优惠上升为法律,并制定专门的规范是必要的,但法律部门的性质和分工表明,这一任务并不属于作为商业组织法的公司法,而属于直接体现外资政策的外国投资法。事实上,各国的企业法本来就存在商业组织法(Business Organization)性质的企业法和产业政策与经济管理法性质的企业法之分,前者是关于公司组织方面,即公司内外法律关系方面的规范,包括公司行为的一般制度和规则、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股东的出资、公司的章程、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权、公司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财务制度、公司的解散与清算等后者则是关十国家对企业的特殊扶植、保护或限制措施并体现了国家相应的产业发展和振兴政策,如外商投资企业法中关于鼓励和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和经营范围、出资标的要求、税收的优惠、财务、信贷、外汇和劳动的管理等。而中国现行的外商投资企业法恰是融商业组织法与外国投资法于一体的混合性立法。这显然是一种立法件质的错位,该法与公司法的冲突亦由此而来因此,外商投资企业法改革的宏观目标和基本思路就是对其重新定位,在将其商业组织法内容融人公司法的基础上,恢复其外国投资法的单一性质,保留其吸引外资、外资管理等特有的制度和规则并与公司法、合伙法、独资企业法等分工负责,共同实现对企业关系的法律调整。 公司投资论文:投资者法律保护、公司治理与关联交易关系探索——基于大陆、香港和美国市场 论文关键词:投资者法律保护;公司治理;关联交易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阐述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的影响,搭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比较了大陆、香港、美国三个不同投资者法律保护环境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即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有利于形成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进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关联交易行为;投资者法律保护作为外部治理机制,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强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一、引言 已有研究表明,关联交易作为一种利益侵占行为,其实质在于公司内部人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掠夺。因此,制约关联交易的核心在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抑制剩余控制权的滥用。鉴于此,国内学者主要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经理层激励等内部机制方面研究公司治理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如余明桂等(2004)、陈晓等(Zoos。近年来,随着法与金融学的发展,国外学者已转向关注外部治理层面,如法律体系、监管制度、政府干预等,其中以投资者法律保护方面的研究最为突出。如La Porta等(1999)最早通过实证考察了27个发达国家规模排名前10的非金融类公司的控制权集中问题,发现投资者保护程度与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进一步,La Porto等(2002) Shieifer等(2002)利用不完全契约理论论证了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内部人所有权集中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本文试图将国外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成果引人到关联交易的研究中,通过考察投资者法律保护、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关联交易和公司治理形成的制度原因。这是解决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关键所在。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理论分析 投资者法律保护是防止公司内部人(控股股东或管理者)剥夺外部投资者权利的法律规定及执行机制(栗天虹,2006)。在法律规定层面,各国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条款主要集中在公司法和证券法中。前者侧重于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指引,后者侧重于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规范。而仅有法律规定是不够的,法律执行效力比书面规定要重要得多(Berkowitz et a1,2003)。强有力的执法不仅是书面立法发挥作用的保证,也是书面立法的重要补充。 1.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的最核心影响在于对股东大会及股东权利的规定,而在股东权利中表决权是股东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根本,也是其他权利的基础。 (1)大股东表决权的规定。从公司法对大股东表决权的限制看,是否采用一股一票原则对公司控制权的分配十分重要。我国现行公司法实施的一股一票原则,表面上看是一种资本平等原则,但在股东持股数量悬殊的情况下,大股东可以轻易地根据“资本多数决”原则操纵股东大会,形成控制权高度集中的公司治理结构;而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法都有对大股东投票权限制的条款,如198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修订公司法,规定任何股东不论其持有多少股份,最多只能行使20%的投票权,首次突破了一股一票的表决权原则。 (2)小股东表决权的规定。从公司法对小股东表决权的保护看,是否采用邮寄投票、股票冻结、累积投票、重开股东大会所需的持股比例等机制,对建立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制衡十分重要(La Porta et al ,1998 )。美国采用了全部4项保护机制,其中重开股东大会的股票比例仅为1%;香港采用了除累积投票外的其余3项机制,重开股东大会的股票比例为5 %a;而大陆仅采用了累积投票和重开股东大会两项机制。我国没有采用邮寄投票,意味着股东必须亲自出席股东大会才能进行投票,这对小股东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我国有股票冻结的规定,使更在意投机交易的小股东会自愿放弃投票权;我国虽然采用了累积投票,但在公司法中属任意性条款,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意义,形同虚设;我国有重开股东大会的规定,但重开股东大会的股票比例为10%,不具有现实可行性。 2.证券法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证券法对投资者的保护体现在三个维度:信息披露、董事责任和股东诉讼权利(Djankov et a1,2005 ) 。 (1)信息披露。如果法律规定的信息披露范围较大、信息披露的要求很及时、因信息披露不全或不及时产生利益损失时对有关责任人员惩罚力度比较大,那么企业管理者便会因法律责任的压力而披露更多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抑制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利益侵占行为。 (2)董事责任。如果证券法对董事责任有明确的指引,当发生利益侵占行为时,就比较容易追究相关董事的责任,进而督促董事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应尽的职责。如萨班斯法案明确规定了CEO和CFO对财务报表的书证责任,以及违反相应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既有严刑峻法的威慑,又有明确的指引,董事必将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责任,在控股股东发生利益侵占行为时,形成对控股股东的制衡。 (3)股东诉讼权利。完善的股东诉讼制度能从源头上遏制公司内部权力的滥用。如法律规定外部股东对公司实际控制人提起诉讼时,可以查阅公司交易资料的范围广泛,那么实际控制人通过欺骗行为转移利润就变得非常困难,因而会对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产生事前警示作用,控股股东、董事会以及经理层都会约束自身行为,同时也会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余劲松等(2009)的研究表明,如果综合考虑立法和执法因素,立法层面投资者诉讼权利的保障显得更为重要。 表1参照世界银行商业环境调查对证券法投资者保护的每一个维度以及整体保护水平的打分,给出大陆、香港、美国三个市场证券法投资者保护的对比情况。 可见,大陆地区证券立法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有失周全。在董事责任上仅得1分,其直接结果就是当公司实际控制人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时,监管机构和法院在追究董事责任时缺乏明确指引。近年来,大陆上市公司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层出不穷,但对违规事件进行审理时却无法对相关责任人做出明确裁决,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投资者诉讼权利上得4分,表明大陆地区在完善投资者事后救济体系上存在缺陷。如大陆证券法对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具有系统的审判规定,但侵害行为远不止虚假陈述一种。对于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证券立法尚没有相关审判的规定,因此不利于保护投资者事后诉讼的权利。 3.法律执行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1)执法威慑力。如果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发生的违规行为具有严厉的惩戒措施,使违规行为的预期收益远低于违规成本,那么即使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漏洞,相关内部人也没有违规动机。此时,执法的威慑力相当于内部治理机制的补全。另外,如果监管机构对违规事件中没有尽职履行责任的董事、监事以及经理人员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措施,无疑也可以鞭策其切实担负起监督制约利益侵占行为的责任。 (2)监管及时性。如果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违规初期就能及时发现,那么通过较轻处罚即可纠正违规行为,也使投资者利益免遭较大损失。这相当于监管部门用较小的成本对上市公司及其治理结构的各个层面进行了一次有效教育,从而能够尽早遏制公司内部人的利益侵占行为,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的欠缺之处。 (3)诉讼可行性。投资者是否提起诉讼,取决于诉讼的成本与收益。过高的诉讼成本和过长的审理期限都会阻止投资者对司法的亲近;而投资者起诉的动机越弱,诉讼对公司的威慑力就越小,公司治理水平也就越差。 (二)研究假设提出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三个研究假设: H1:不同市场(即不同投资者法律保护环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水平、公司治理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H2:不同市场(即不同投资者法律保护环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水平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显著关系,但相关性不 同。 H3: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水平与投资者法律保护存在显著关系;相对内部公司治理结构而言,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影响程度更大。 三、数据及变量 (一)样本及数据 考虑到不同国家(地区)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不同,以及会计准则不同,本文选取A十N股、A+H股和A股公司为样本,并以2007年横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剔除发行B股的公司,剔除S,ST,PT公司以及数据缺失或存在异常值的公司,最终得到A+N股10家、A+H股28家。依据这两类样本的行业分布和资产规模,得到符合配比条件的A股公司247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从上市公司年报中获得。 (二)变量定义 1.关联交易变量。考虑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重点关注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并从中选取发生金额较大、为证券监管部门重点监管、利润操纵可能性大的商品交易类、资产交易类、提供与接受劳务类、资金交易类、担保抵押类、租赁类和股权交易类等七类关联交易作为研究对象。用关联交易发生额(总体和各类)除以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衡量关联交易总体和各类水平。 2.公司治理变量。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董事会运作效率、经理层激励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借鉴已有文献,本文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总经理与董事会主席两职合一(合一为0,否则为1),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高管领取薪酬比例、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设立为1,否则为0)作为公司治理变量。 3.投资者法律保护变量。用上市地的不同进行衡量。大陆A股取值为I;香港A+H股取值为2;美国A十N股取值为3。 4.控制变量。选取公司规模和公司业绩为控制变量。公司规模为年末总资产对数,公司业绩为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四、实证结果 (一)不同市场关联交易水平和公司治理结构差异检验 采用均值比较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大陆、香港、美国三地样本公司关联交易水平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 (1)A股公司关联交易总体水平显著高于A十H和A十N股公司。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略),A股公司关联交易水平为净资产的52. 68%,而A十H股公司为30.14%,A+N股公司为22.98% 。 (2)A股公司的商品交易类、资金交易类、担保抵押类及股权交易类的关联交易水平显著高于A十N股公司,特别是商品交易类和担保抵押类,表现更为悬殊。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大陆公司关联交易的特点,即主要通过商品交易类和担保抵押类进行利益侵占。大陆监管部门应重点防范这两类关联交易行为。 (3)A股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高于A十N股公司,但与A十H股公司没有显著差别。这表明大陆公司股权集中度显著高于美国公司。之所以与香港公司没有显著差别,主要是样本问题。我们选取的A十H股公司多为国有垄断企业。另外,A股公司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独立董事比例显著低于A+H股公司,表明大陆公司的董事会运作效率显著低于香港公司。 验证了假设1 (二)不同市场关联交易水平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检验 因A +N股公司样本量少,本文仅检验A股和A+H股公司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A股和A十H股公司两组样本均通过了方程显著性检验,但两个市场回归结果有所不同:控股股东、高管薪酬和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对两个市场的影响是一致的,但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对两个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A股公司关联交易多发生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董事会实际运作能力低的情况下;;A十H股公司关联交易多发生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情况下。即A股公司关联交易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股权集中度高、董事会运作效率低。 验证了假设2。 (三)关联交易水平与投资者法律保护关系检验 首先,检验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关联交易总体和各类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关联交易总体、商品交易类关联交易通过了方程显著性检验。见表4。 在1%的显著水平下,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关联交易总体水平和商品交易类关联交易水平显著负相关。即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提高,将显著抑制关联交易行为。 进一步,检验投资者法律保护、公司治理对关联交易的共同影响。检验结果见表5。 表5显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总体水平与投资者法律保护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并且标准化系数最大( - 0. 204 ),表明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于关联交易的影响最大,高于公司治理结构变量。 验证了假设3。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投资者法律保护、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三者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包括法律规定和法律执行两个层面)更有利于形成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进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关联交易行为;第二,A股公司关联交易水平显著高于A十H股和A十N股公司,特别是商品交易类和担保抵押类更为突出,监管层应重点防范这两类关联交易行为;第三,股权集中度高、董事会运作效率低是A股公司关联交易水平高的主因;第四,投资者法律保护对抑制关联交易有显著效果,相对内部公司治理而言,它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我国应尽快完善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发挥其对内部公司治理(如股权集中度高、董事会运作效率低等)的完善和补充作用,以减少关联交易行为的发生。 公司投资论文: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证券法的出台是我国证券界和法律界的幸事。但证券法将作为经纪人的证券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令人费解。在考察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对二者关系的规定及其成因之后,作者立足我国法律体系,尤其是在民商法律制度和范畴的基础上,对若干相近民法范畴进行比较,认为证券法理应立足国情,将二者的关系界定为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 关键词:经纪人 证券公司 投资者 法律关系 在证券市场中,证券商以其特有地位,发挥着促进证券流转的枢纽功能。各国证券法对“证券商”一词的界定与使用不同。美国证券法律没有直接规定证券商的概念,代之以经纪人(brokers)、自营商(dealers)、人(agent)和“broker-dealer”等概念。韩国、日本的证券交易法通过对证券公司和“证券经营业务”内容的界定间接明确证券商的概念。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证券法律则明确规定了证券商的概念。我国证券法未直接采用证券商这一概念,而是规定了证券公司等概念。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19、129条的规定,我国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两类,二者均可从事经纪业务,也就是说,我国的证券公司都可以成为证券经纪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137条规定:“在证券交易中,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的证券公司,为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作为证券经纪人,证券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本文暂且将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称为证券公司经纪人,以别于其他经纪人。 由于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广大投资者很难作出合适的证券投资选择,且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03条的规定,一般投资者不得进入证券交易所亲自参加交易,加之作为自然人(以佣金为收入来源的一类证券从业人员)和非法人的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证券经纪人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托于证券公司才能实现其证券经纪的功能,因而,证券公司经纪人便成为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直接与证券投资者发生广泛的接触和联系。在证券交易市场上,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资风险的承担、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证券法立法目的实现,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问题,世界各国规定不一,但大致可因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规定而划分开来。由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民事相关概念和制度上的差异,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将这种关系规定为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先让我们看看他们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再论我国的实际情况。 一、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之考察 现代社会,英美文化对各国影响极大,在证券业界这种影响更是凸现耀眼,其中尤以美国的证券立法走在世界前例,为各国所效仿。 理论上,“英美法认为,经纪人是为获得报酬被雇于进行讨价还价和订立合同的人”,“通常是收取佣金为买方或卖方购买或出卖股票、债券、商品或劳务的人。[1]法律上,(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第3条第A款第4项把”经纪商“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他人从事证券交易业务的人,但不包括银行。“该法注释中说明,经纪商”纯粹是代客买卖,担任委托客户之“。[2]美国法院判断一个人是否经纪商的标准有,(1)该人他人买卖了证券,从事了证券业务。活动不一定是全日的;(2)在从事证券买卖中,该人收取了佣金或者其他形式的补偿;(3)该人向公众视自己为经纪商;(4)该人代顾客保管了资金或证券。[3]英国1889年 经纪人法)规定经纪人是人之一。根据有关商事法律规定,经纪人是受雇代表他人从事购买或售卖的一种人。[4]可见,英美法系国家法律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人的关系是关系。也就是说,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委托证券公司证券买卖业务,证券公司经纪人在证券交易中是投资者的人。那么,英美法系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一般意义上的,是由一人代另一人为法律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归于被人(本人)。[5]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各国民法关于的规定并不一致。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内涵和外延各不相同。在英美法系国家,法自成一体,其涉及范围比大陆法系广泛得多。但英美法中的主要是委托,有关立法、判例和学说很少涉及法定。这是因为英美法中的家庭法律制度及信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大陆法中法定的职能。在英美法中,有关商事都是委托,而且都是有偿的[6].其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团体成员的内部关系。合伙被认为是法的一个分支、合伙人之间、合伙人与合伙企业之间互为关系;雇员与雇主的关系是人与被人的关系,雇主对雇员在业务范围内的一切活动向第三人承担责任。第二,企业与相对人进行交易时形成所谓”企业交易“。无论交易以企业的名义,还是以企业成员的名义进行,企业本身须对自由交易产生的侵权之债与合同之债负责。于是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广义概念,即人不论是以被人名义,还是以人本人名义代被人为法律行为,不论法律行为的效果直接归属被人,还是间接归属被人都是。前者就是直接,后者是间接。用一位美国法学家的话来说:”广义乃是多种法律制度之综合,其所以范围渺无穷尽,自由世界的一切事物无不籍此而推进。一个人雇佣他人为自己工作、出售商品、代表自己接受财产的转让,与他自己亲自进行这些行为具有同样的效力。众所周知,假如没有制度一切企业都将无法存在。“[7]为什么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制度是这样呢?弗里德曼说:”任何声称是关系的最终真正及主要主题及目的,都是通过人的行动来构成委托人与外人的直接合同关系。这是的核心。“[8]普通法强调的核心是委托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并为了维护这样的确定性质而付出了代价,就是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内部关系受到漠视,未能取得充分发展。故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采广义概念,不仅承认大陆法中的”直接“关系,也承认大陆法中所谓”间接“关系[9],其间接 (或隐名)主要指各种行纪关系及商、经纪人等在商业活动中与委托人及第三人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同时也包括一切非商事性质的不公开人身份的关系[10],居间人、行纪人、拍卖人等都处于人的法律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义务,没有独立存在的行纪、居间制度。经纪人、人、中间人成为同义词。无怪乎,《牛津英汉百科大辞典》将英文”Agency“译为商、业、居间介绍、媒介等,基本上与中介同义(《中华大辞典》谓中介为媒介之意。),因此,在广义概念的基础上,英美法系国家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是完全正确的,由证券公司经纪人客户买卖证券符合实务,保证了概念在法律制度中的同一。 二、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的考察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国家和地区在许多法律概念和制度上都存在着差异,有关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的不同法律规定就是明显的一例。 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的系广义,由委托所生之业务大多,产生委托的法律关系。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由委托所生的法律关系有委托、行纪和居间等。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如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所称仅指人以被人名义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后果直接归属被人,系狭义的概念。 日本民法典》第 99、100条规定:“人于其权限内明示为本人而进行的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人未明示为本人而进行的意思表示视为为自己所为。”台湾地区民法上所称之是人在权限内依本人之名义为意思表示,其效力直接及与本人,学说上称之为直接。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认为,与之应严予区别者,系所谓间接。所谓间接,系指以自己之名义,为本人之计算,而为法律行为,其法律效果首先对间接人发生,然后依间接人与本人之内部关系,而转移于本人之制度。由是可知,间接非属民法上所称之,只可谓为类似之制度而已。关于间接,民法仅于行纪设有特别规定,于其他情形,则依其内部法律关系处理之。[11]“证券经纪商系接受客户委托,为他人计算买卖有价证券,乃以自己名义为他人计算之交易”,“此所谓以自己名义为之,系指证券经纪商代客于有价证券集中交易市场从事买卖,均以证券经纪商名义为之,而与该相对人订立契约即可。”[12]可见,在大陆法系狭义概念的基础上,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不是投资者的人。在日本证券交易制度中,始终坚持了狭义制度。为了贯彻民法典中狭义制度,在证券交易中,将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以证券公司名义为客户买卖证券规定为“佣金”,以区别于民事制度中的“一般”[13],并规定佣金适用日本商法典关于行纪的规定。我国台湾地区证券交易法第15、16条更是明确规定,从事有价证券买卖之行纪或居间者为证券经纪商。很明显,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证券经纪人与人不是同一法律地位,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不是关系,而是行纪、居间法律关系。这是由大陆法系国家的、行纪、居间概念和制度决定的。所谓行纪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接受他方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用他方的费用,为他方办理动产和有价证券买卖等业务,并获得佣金。行纪制度源于古罗马时代。现代意义上的行纪制度可见于法国、德国和日本的商法典,瑞士债务法也有规定。(日本商法典)第 551条规定:“行纪是指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买卖物品为业。”由于行纪行为的后果,需由行纪人另为转移行为,转给委托人,故行纪实为间接。所谓居间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按另一方的要求,向另一方提供与第三人订约的机会或作为他们之间订约的媒介,并获得佣金。居间制度在古罗马时代已有之,近代居间合同始见于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法国商法典、德国民法典和商法典以及瑞士债务法中都有居间的规定。日本、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证券制度允许证券商从事行纪、居间业务。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是行纪或居间关系。 当然,由于英美证券法律制度领导着世界的潮流,大陆法系的国家或地区也不免深受其影响,最明显的一例是上文提到的日本证券法律制度规定的“佣金”,日本商法典明文规定它实质是行纪,却仍沿用“”一词称谓它。 三、我国证券法规定的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的法律思考 关于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我国理论界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从实际运作来看,经纪行为从本质上具有行为的基本特征,确切指民事行为中的委托行为,”[14]即委托关系。有观点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证券交易行纪法律关系或证券交易居间法律关系[15].有观点则认为是信托关系[16].还有观点认为二者的关系是经纪法律关系[17].立法上,对二者关系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和混淆。首先,证券法第 137条在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时,条文本身就存在弊病。该条将证券公司经纪人规定为“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的证券公司。在法律上讲,中介的含义并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溯源。如前所析,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与中介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和中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不同。有人认为中介业务就是接受委托,进行竞价、促成成交,通知委托者办理清算、交割、过户手续等等[18],这与同为本条规定的业务有何区别呢?如何理解该条中规定的与中介的概念及其关系呢?其次,同为,民法通则与证券法的规定有出入。根据证券法第137条的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客户买卖证券。我国法律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民法通则沿袭了大陆法系的传统,采狭义的定义。依据我国现行民商法之根本大法-(民法通则)第63条的规定,民商法上的“必须是以被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人以自己名义(而不是以被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使其法律效果间接归于被人,则不得称为”[19].也就是说在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必须以投资者的名义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才为。然而,根据我国证券法第 103条的规定,在证券交易过程中,证券公司经纪人执行客户委托须以自己名义进行。由此,我国证券法上的与民法通则规定的制度不一致。若用英美法系的概念解释我国证券法规定的概念,不但于法无据,而且与中介的概念属同浯反复。若采民法通则规定的概念,与民法通则规定的概念一致,在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时就不应该采用的概念,规定为“代为”客户买卖证券似乎更为适当。再次,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同合同法的规定不一。合同法中专章规定了行纪和居间制度。这些规定将证券公司经纪人的业务界定为行纪、居间,与民法通则的有关概念和规定保持了一致,与证券法的相关内容有别。如(合同法)第419条“行纪人卖出或者买入具有市场定价的商品,除委托人有相反的意思表示的以外,行纪人自己可以作为买受人或者出卖人”的规定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规定为行纪关系。上述种种不同规定导致证券公司经纪人和投资者之间关系难以确定,使证券公司经纪人在证券交易中的法律地位模糊不清。那么,在我国现在的法律环境下,他们二者的关系应如何定位呢?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梁定邦先生说过“民法的范畴是证券法赖以建立的基础”,“没有任何专门的证券法可以独立存在,所以他们亦要考虑民法及其他关于金融产品的法律的发展。”[20]其言下之意乃在于证券法应建立在民法的范畴之上。我们赞同这一观点。从法制系统工程来看,性质相同此相近的法律、法规使用的法律概念和词语及其含义应该保持一致。否则,将使整个法律体系混乱,给执法者和受法者的执法和受法造成巨大困难。从基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而言,虽然特别优于基本法,但在法律概念上应保持一致。因此,有必要从几种相近的民法范畴的比较中探寻之。 1.委托和行纪的不同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分为法定、指定、委托。委托是基于当事人意示表示而发生权的。委托和行纪在我国古已有之,民法通则中只明文规定了委托制度,却没有规定行纪制度,也就是说,只规定-厂委托法律关系,没有规定行纪法律关系。但现实生活中行纪大量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行纪业蓬勃发展,延至今日,已成规模。我国实务对行纪是肯定和保护的。合同法第22章,共10个条文,对行纪合同进行专章规定。就我国有关委托和行纪的有关规定与实务以及国外立法规定来看,二者存在以下区别: (1)身份不同。委托的人无须特殊身份,只要是一般民事主体即可。行纪人是多为具有特定行为能力的经济组织,一般都具有商号身份,如信托商店、证券公司等。 (2)名义不同。委托的人以被人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而行纪人则是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的。如,我国合同法第414条中规定,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 (3)行为效果不同。委托的法律效果直接由被人承担。行纪的法律效果直接归于行纪人,间接归于委托人。委托人与交易的相对人之间并不存在法律关系,交易中的权利义务均由行纪人和相对人直接承担,然后再由行纪人转移给委托人。如我国合同法第421条规定,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行纪人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日本商法典第552条和台湾民法典第578条也有类似规定。 (4)行为的范围不同。作为一般民事制度,委托的范围没有具体的限制,而行纪人只能从事法律允许从事的业务。如我国合同法第414、419条规定行纪人只能“从事贸易活动”、“卖出或者买入具有市场定价的商品”等。日本将行纪限于为物品的买卖或其他非买卖行为。德国的行纪限于为商品或有价证券的买卖行为。我国台湾地区将行纪限于动产的买卖行为及其他商业上的交易行为。 (5)有无偿性不同。委托可以无偿,也可以有偿,由当事人协商确定。行纪行为是有偿法律行为,委托人应该支付报酬。 可见,在我国的法律环境下,委托与行纪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接受投资者委托后,是以自己名义入市交易、清算、交割并承担责任,这实属行纪行为,二者之间形成行纪法律关系,而不是委托法律关系。合同法第419条的规定正说明了这一关系是行纪关系。区别和行纪的意义在于分清当事人及其责任。在行纪关系下,投资人只能与证券公司经纪人直接发生法律关系,不涉及交易中的对方。集中交易时直接交易双方是证券公司经纪人。若发生证券交易纠纷,投资者无权直接向对方当事人求偿。此种法律关系之弊病在于,如果证券公司经纪人不行使求偿权,投资者则会因不是当事人,没有求偿权,导致无法及时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为避免此种弊病,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特殊规定。“为使交易之效果在涉及民事责任或诉权时归于真正下单之投资人,证券交易法在1977年修正时,在第20条第4项规定:委托证券商以行纪名义买入或卖出之人,视为前项之取得人或出卖人,”[21]也就是说,将投资者视为证券交易的直接当事人,有权超越证券商,直接要求对方当事人承担责任。台湾地区的这一修正弥补了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为行纪关系的不足,值得我们参考。若将二者的关系确定为委托,那么,一旦出现交易纠纷或事故,权利、义务完全归于委托人(投资者),与证券公司经纪人无关,证券公司经纪人对证券市场和交易不负任何责任,届时投资者不但找不到相对交易人,而且更难于举证,其利益必将无法得到及时合法的保护,此与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及实务相谬。我国证券法将二者的关系规定为关系令人费解,与民法通则规定的委托不符,与合同法相冲突,与我们的法律体系不合。 2、委托与居间的不同 在我国古代,居间早已存在,称居间人为“互郎”、“牙行”或“牙纪”。古罗马也有居间制度。民法通则没有明文规定居间,但我国实务上一直承认居间。合同法第23章专章共 4条规定了居间合同。合同法第424条规定,居间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他方委托人支付报酬。从有关立法和实务上看,委托和居间虽都建立在委托和信任的基础上,但二者区别很大。 (1)行为的内容不同。委托人本人与第三人签定合同,并可决定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合同的内容,处理的事物一般具有法律意义。居间人仅为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为订约媒介,并不直接参与委托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办理的事务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 (2)行为的名义和目的不同。委托人以被人的名义为其服务,对被人负责。而居间人则是以自己名义从事媒介行为,对双方当事人负有诚实居间的义务。 (3)有无偿性不同。委托可以有偿也可无偿,由当事人选择决定。居间则是有偿的,但只能在有居问结果时才得请求报酬。 可见,委托与居间有着本质的不同。证券法律制度允许证券商从事居间业务,就是说,允许证券商接受委托,为他人报告订约机会,介绍买方和卖方,或为订约媒介促成其成交。我国证券法对此未有明确规定,而是在第137条规定了“中介”二字。 中华大辞典)谓中介为媒介。从法律上讲,证券法规定的“中介业务”实际上就有:述的居间业务。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的居间业务为数不少,理应受法律保护。有观点认为证券经纪商是居间人的观点与现代各国证券交易的实际情况不甚相符[22].我们认为在一段时间内,随着行纪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全面,可能会大量出现居间人和行纪人重叠的现象,单纯居间业务减少,似无存在之必要,但长远看来,随着交易制度的完善、交易方式的科技化和市场的国际化,证券交易的方式呈多样化,证券公司经纪人作为居间人仍有存在之必要。 3.行纪与信托的不同 我国理论界曾经称行纪为信托,因英美法上另有与行纪涵义完全不同的信托制度,为了区别,而不再称行纪为信托。英美法上的信托制度,起源寸:中世纪英国衡乎法的用益权制度,其实质是一种转移与管理财产的制度。信托是指委托人(信托入)将财产权转移于受托人,受托人则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在行纪和信托关系中,行纪人和受托人虽都基于信任关系,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利益而管理和处分特定财产,但二者之间存在许多不同。 (1)性质刁;同。合同法414条明确规定行纪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信托则是一种财产管理关系,英美法上的信托类似于大陆法中的某些他物权制度。 (2)当事人不同。行纪的当事人为委托人和行纪人,信托的当事人有信托人、受托人和信托受益人三方。在信托关系中,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所有权属受托人,利益属受益人,且受益人不一定是委托人,通常为第三人。行纪关系的委托财产的所有权和利益均归于委托入,无分离的可能。 (3)行为的内容不同。行纪人主要从事代客买卖等业务,而且必须服从委托人的指示。信托人系“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其行为范围远大于行纪人所能为。 (4)成立要件不同。信托须以财产交付给受托人为成立要件,行纪则不以交付财产为成立要件。 (5)法律责任不同。违反行纪合同主要承担违约责任,而在英美法上的信托制度中则有完全不同于合同责任的信托责任[23].(6)享有介入权不同。在委托人无相反的意思表示的情况下,对于受托出售或购入的物品,行纪人可以自己作为买受人或出卖人购入或售出,这就是行纪人的介入权,合同法第419条给予了规定。在信托关系中,为防范利益冲突,禁止受托人拥有介入权,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卖给自己,不得用信托资产购买自己的财物。 可见,在行纪与信托之间,证券公司经纪人接受投资者委托,代客买卖证券,实属行纪性质,非为信托。 关于证券经纪商在接受投资者委托进行证券买卖时与投资者形成的法律关系为经纪法律关系的观点[24],从其对经纪的界定来看,经纪即为我们所说的行纪。“经纪是指一方 (经纪人)接受他方(委托人)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为他方利益从事物品的卖出和买入等行为并收取报酬的行为。”[25]我国台湾学者陈春山在论述台湾证券交易法时认为,所谓经纪依民法第576条之规定乃是以自己名义为他人计算,为动产之买卖或其他商业上之交易,而受报酬之营业。所谓经纪商,依证交法第15条、第16条之规定,乃是指经营有价证券买卖之经纪或民间之业务者。对经纪的这种解释及其引用的有关法律条文规定,实际上都是对行纪的定义和有关规定,甚至条文中采用的字眼原本就是“行纪”。我们认为,该观点所说的经纪法律关系实际上就是行纪法律关系。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实务中,并没有规定经纪法律关系,而是将行纪法律关系确定了下来。既然已经有了行纪法律关系,再无必要规定一个与行纪法律关系基本相同的经纪法律关系,“画蛇添足”,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麻烦。 因此,我们认为,在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这是由我国的民法范畴决定的。一位知名的法学家曾经提及,如果要执行法律,法律的条文必须准确,以防止不法者在法律漏洞中运作,削弱法律的公信力。对于证券法第 137条的规定与民法的有关规定相脱节之处,极有必要由立法机关将证券法第137条规定的“”解释为适用行纪的有关规定,“中介业务”解释为居间业务等,以求法律、法规的准确性、完整性、严密性,以满足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证券法的作用。 公司投资论文:股权分置、公司治理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摘要]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权基础,但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使得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也使得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下治理结构的缺陷,并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 国有股 股权分置 公司治理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一、 引言 作为转轨经济过程中引入的制度安排,我国的上市公司多系国有企业人为改制而成,而非古典企业制度发展的自然结果。我国证券市场设立的初衷也并非基于融资的考虑,而是为国企改革和解困服务。同时,为了保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不动摇,保持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国家在股权安排上分别设置了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目前,在我国1400多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中,64%属于不能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或法人股),其余为能够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股票构成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股权分置态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是我国特殊国情和特殊背景下的产物,但它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股权分置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既不合理,也不规范,进而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股权分置还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机制,使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处于完全不协调甚至对立的状态,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管理行为严重扭曲,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因此,股权分置问题不解决,公司治理的内部和外部机制便难以发挥作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也就无法谈起。 二、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一般性分析 通俗地讲,股权结构就是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即股权集中度。而严格的公司治理定义是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发生的,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李维安,2001)。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的整个制度安排中,可以被视为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产权基础。股权结构(集中度)不同,公司治理的形式也会不同(费方域,1998)。在股权高度集中(日德模式)的情况下,大股东的利益与公司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作为拥有强势地位的大股东有更大的动机和能力来监督公司管理人员,防止或减少内部人控制,改善公司经营管理(Li,2000),但解决了股权分散条件下的外部公众股东难以治理内部管理层的问题之后,又产生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问题,“当大股东股权比例超过某一点、基本上能够充分控制公司决策时,大股东可能更倾向获取外部少数股东不能分享的私人利益(Shleifer and Vishny,1997);而在股权高度分散(英美模式)时,虽然能较好地解决分散化的投资者控制公司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以社会公众为主的小股东的利益,但小股东通常没有主动进行公司治理的动力,或出于成本的考虑而存在“搭便车”行为,因而公司的经营者掌握了实际控制权,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 三、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扫描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属于高度集中的类型,这与日德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却与英美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我国上市公司在引进日德模式进行公司治理实践的过程中,却表现出严重的水土不服。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行为却与日德模式大股东的行为迥然不同,反倒表现出股权分散时的公司经营者行为。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公众流通股比重偏低的股权分置状况,违背了现代公司产权主体多元化和股权分散化的要求,必然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1、 普遍存在大股东是“虚拟所有者”的现象 如前所述,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多系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虚拟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尽管国资委建立了以层级授权经营为特征的国有资产委托体制,但这些出资者代表既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投资者,也不是资本的真正所有者,因此极易产生“内部人控制”,他们不可能主动去完善公司治理而作茧自缚。再加上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效用函数的差异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往往会为了各种自我目的而违背股东的利益(潘秀丽,2005),因此,大股东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证,遑论中小投资者。 2、 股权集中度过高,呈现出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畸形结构 股权集中度过高主要是指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比重过大,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第一“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股权大量集中在产权残缺、行政负担严重的国家股股东手中,必然造成大股东监控的无效率,不利于公司经营者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多元化产权主体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约束,且有可能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损,而且也使得国有资产处于一种“游离”状态。此外,这种畸形的股权结构还使得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公司外部市场机制的评价和约束功能被弱化。 3、 大股东“超强控制”,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会形同虚设。 股东大会是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形式,是股东行使监督权、表决权和知情权的重要平台,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使得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缺乏代表性,股东大会成为了实质上的“大股东会”,大股东的“超强控制”使股东大会成了大股东的“一言堂”。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的任命也有悖于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政府以行政方式任命公司董事,在公司的董事会中更多的是大股东的代表,董事执行决策听命与政府,而不是基于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发展事态(岳彦芳,2002)。监事会成员也基本上是从内部产生,其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加上他们的自身素质低下和专业知识的匮乏,致使监事会基本上无法承担起其应有的职责,外部监事又极少参与监事会,所以导致监事会形同虚设。中小投资者“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失灵,其合法权益被剥夺,从而产生了很多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 4、外部治理机制不完善。 (1)、政府控制呈现两重性。政府持股(即国有股东)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国有股东的“攫取之手”(grabbing hand)借助国有产权对公司资源配置的政治或行政干预,损害了企业表现,从而造成了企业的价值损失,但经营者会利用政府对企业行政上的“超强控制“而推卸经营责任,转嫁自身的风险。此外,国有股东还可以利用“帮助之手”(helping hand)对企业实行微妙的政策倾斜及特殊的优惠待遇,从而提高企业价值(田利辉,2005),但这又会加剧不公平竞争,使国企经营者利用垄断优势坐享其成。 (2)、公司治理的法律环境不完善。近年来,LaPorta等人的一系列研究发现,一国的法律体系对其公司治理具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一国的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公司治理结构和水平,良好的公司治理必定要以有效的投资者法律保护为基础。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肆意侵害行为屡屡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者法律保护不力(夏立军、方轶强,2005)。现行《公司法》对股东议事规则规定不明,对股东权的规定原则性强而可操作性弱,也未规定独立董事制度等,因此大股东能轻而易举地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证券法》是在我国的证券市场设立8年后才姗姗来迟,况且其实施结果也未能使投资者得到实质性保护。 (3)、经理人市场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经理人市场也是一种从外部监督公司经营者的重要治理机制。经理人市场将不断评价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迫使经营者避免因经营不善被替换或被解雇而努力工作。但我国的经理人市场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4)、银行监督名存实亡。银行对公司行为虽然不能进行直接干预,但可以通过对公司签订约束性条款来实施监督,这种约束性条款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也是非常有效的。债务作为一种担保机制,能够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Grossman and Hart,1982).银行作为国企最大的债权人,应当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根本没有内在的还债压力和自我约束动力,因而导致本应成为预算硬约束的银行债务却变成了预算软约束,银行监督名存实亡。 四、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由于法律和经济体制上的差异,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现状决定了其公司治理结构既不同于日德模式,也不同于英美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国有股“一股独大”但国有大股东是“虚拟所有者”,“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以及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之间的权利和利益不一致。这些特征决定我国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护中小流通股股东的权益(陈晓 王琨,2005)。 1、推进公司治理完善的真正动力是股东而绝非政府监管部门,这就要求政府要抛弃那种家长式监管思维,“把恺撒的还给恺撒,把上帝的还给上帝”。就中国的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大股东不能积极参与并主动去完善公司治理,那么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便会成为空谈(陈锐,2005)。因此,必须在解决“所有者缺位”和股权分置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利益驱动,促使大股东积极主动地参与公司治理。但同时也必须通过法律与制度的完善来防止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信贷担保和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方式来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逐步地并一劳永逸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彻底抑制一股独大结构下大股东权力滥用,使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形成公司治理的共同利益基础。但即使股权分置问题解决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的状况也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在现阶段国有股减持受到历史遗留问题和现行体制制约而难以实施的情况下,通过将国有股的所有权分配给利益不完全一致的政府机构和控股公司,增加控股股东的数量和相互间的制衡能力,改“一股独大”为“多股同大”,同时对第一大股东的最高持股比例加以限制,可能是完善公司治理行之有效的选择(陈晓 王琨,2005)。此外,培育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以利于形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的制衡关系(董秀良,2001)。 3、不同法律体系对投资者保护效力的差异是导致国家之间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La Porta,2000)。我国属于民法系国家,对各项法律的制定是以规则的形式体现,因而难以避免公司内部人绕过法律侵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基于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借鉴而不是照搬英美法系的立法原则,使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更侧重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新《公司法》不仅吸收了“累积投票制”和“股份收买请求权”,而且还设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这种“可诉性”使中小股东可以用法律的方式和大股东平起平坐,实在不行还可以退股,切实保证了中小股东的资金安全。“国九条”也指出要把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4、从根本上讲,公司治理旨在克服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情况下公司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的的问题是双层次的,第一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即管理层)之间的问题,第二是控股股东(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问题。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所有者、大股东及经营者往往很难区分,尽管十六大后我国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问题也只能是一种理论上的存在。所以,我国公司治理的核心仍是如何解决“大股东—管理层”同盟与中小股东之间的问题。我国引入独立董事的初衷是为了让其作为“局外人”(outsider)来权衡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但实际情况是独立董事地位不独立并缺乏实质性的监督权而成为“花瓶董事”。因此,要保证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就必须要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做到形式与实质的统一,同时还要建立对独立董事与管理层合谋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处罚机制(赵海林等,2005)。健全董事制度,避免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的“一言堂”。引进“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以防止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是完善公司治理所必需的。 5、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和德国的全能银行制不是我国银企关系的最佳选择,除非国有银行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另外,我国的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机构和向企业投资。我们不知道作出如此规定的深层原因,所以实行保持距离型银企关系,对企业进行“相机条件”下的控制,是我国的一种现实选择(李红霞,2004)。此外,充分竞争的经理人市场是一个交易成本较低的制度安排,使两权分离条件下委托人与人之间激励不相容变成相容,因此我国应加强经理人行为的市场约束机制,为完善公司治理提供条件。 公司投资论文:证券公司市场退出和投资者利益保护 内容提要:通过回顾中国证券市场中证券公司经营失败的退出方式和客户权利保护的现状,认为采用同业托管和国家财政处置和收购客户资产的方式缺乏法律的制度性规定,因而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不仅不利于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而且也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建议采用市场化的方式,一方面促进证券公司间的重组和收购,以减少证券公司退出对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抓紧建立投资者保护基金,以制度化的方式保护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 证券公司 经营失败 客户利益 赔偿基金 证券公司作为一种市场主体,必然存在经营失败和市场退出的问题。但作为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市场退出不同于一般的生产企业而具有特殊性。在我国,证券公司往往集经纪商、承销商和保荐机构、机构投资者等诸多角色于一身,且其经营范围涉及全国和境外,其经营失败还会波及到数量众多的个人和机构客户,甚至中央银行和财政。本文将结合我国证券公司市场退出的实践模式,重点讨论作为证券公司客户的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法律问题。 证券公司客户的权利类型 本文所指的投资者是从证券公司客户的角度来谈的,并不是指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投资者。实践中,证券公司市场退出影响客户的权利主要是集中在经纪业务和委托理财业务方面。具体而言,客户与证券公司主要的利益连接点主要包括下列类型: 1、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存托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是客户用于保证证券投资交易、结算的资金,所有权应该属于客户所有。但是长期以来,交易结算资金往往存放在证券公司处。正常状况下,证券公司应当帮助客户开列资金帐户,该帐户内的资金所有权应该属于客户,客户对该类资金具有取回权。但当证券公司因挪用而无法返还时,就形成了客户对证券公司的债权。 2、证券类资产的托管方。同样,根据国内目前的证券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证券公司应为客户开立与资金帐户对应的股票帐户,用于记载其购得的证券类资产(包括国债、基金单位)。这些资产实际托管在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在实践中常将客户资产与其自营资产混同,挪用客户的证券类资产。 3、资产管理的委托人。实践中,客户将资金委托给证券公司,双方签订委托理财合同。受托证券公司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授权进行证券投资或其他投资计划。委托合同届满后,返还本金和一定的受益。为招揽客户加入委托理财计划,证券公司往往在合同中承诺高于银行利率水平的高收益和回报,即保底条款。保底条款可分为保证本息固定回报条款、保证本息最低回报条款和保证本金不受损失条款三种。在证券公司市场退出时,委托人的财产权利 (特别是违规理财行为)如何保护已经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4、借款人(质押权人)。实践中,客户可以直接将钱存入证券公司(或其营业部等分支机构),形成事实上的借贷关系;还有的证券公司还有将客户的资金进行国债回购融资,由证券公司出具虚假的国债或其他证券托管凭证给客户,证券公司通过这种形式向客户融资或融券,也形成客户与证券公司之间的借款关系。2004 年11月初,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连续了《短期券管理办法》、 《证券公司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等规定,可望会给证券公司的合法的融资带来机会和可能性。当然这些融资方式也产生了新的借款人类型:债券持有人和银行(股票的质押权人)。 证券公司市场退出的实践模式 1、破产清算方式退出市场 破产是指证券公司发生支付危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无法继续经营情况时,由法院宣告其进入破产还债程序。破产程序一般由法院主持,公平处置证券公司的债权。国际证券市场已经发生多起证券公司破产的实例:1997 年日本三洋证券、小川证券、山一证券破产,韩国高丽证券破产,中国香港地区正达行证券公司破产。根据报道,中国的大连证券、新华证券、佳木斯证券的破产案件已由相应的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金融机构的破产应受所在地《破产法》的规制,特别是在破产的程序性规定上,可以准用破产的民商事程序。但是金融机构的破产与一般企业的破产在实体性规定上具有较多的不同点。各国各地区在破产法之外均有特别的规定,主要包括破产案件的受理标准、依职权宣告破产等。这些特别法的规定涉及到金融机构的行政管理机构与法院在破产程序中的分工和权经济改革限分工问题。例如,美国 《1978年破产 改造法》授权美国证交会 (SEC)参与证 券公司的破产。我国 《商业银行法》第 71条和 《保险法》第 86条分别作出相关 规定: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破产应该经 过金融监管机构同意;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被宣告破产后,人民法院组织金融监督 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成立清算 组进行清算。 在证券公司破产问题上,我国 《证券法》却唯独没有作出任何规定,应该说存 在立法上的重大不足。使我国法院在证券 公司的破产案件上缺乏特别性的法律规定,更无法准确处理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 委员会的权利衔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 员会在证券公司破产程序中的权力模糊和缺位,有可能会增大证券公司破产对证券 市场的冲击,特别是会损害投资者的利 益,动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因为,法院在处理证券公司破产问题上,其 专业能力和对资本市场的独特性明显不如 专业性的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客户的权利保护是证券公司破产法应当亟待完 善的内容。 2、托管经营的逐步退出方式 证券公司的托管经营是中国处理问题券商广泛采用的方法,托管具有明显的权 宜之计和过渡性质。从托管实践模式看, 包括以下三种模式: (1)同业托管经营,由新成立券商或老券商托管违法券商和问 题券商。在新券商托管中,新的出资者解 决问题证券公司个人账户窟窿,接管其证券营业部,获得证券牌照,成立新证券公 司。太平洋证券托管云南证券便是新成立 券商托管的适例,而老券商托管经营往往不承担问题券商的债务,中国民族证券托 管鞍山证券、东北证券托管新华证券就属 于这种情况。 (2)行政接管:2004 年初国家组成托管组接管南方证券。 (3)资 产管理公司托管证券公司。如 2004年 7 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托管恒信证券、德恒证券等,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托管闵发证券,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汉唐证券。 但是对托管经营的法律性质,托管方和被托管方、投资者、债权人的关系却从 来没有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从而造成大量 悬而未决的问题。托管机构和被托管机构的债权人、职工发生的法律诉讼和纠纷不断发生,法院在处理类型案件中由于无法可依,存在极大的任意性,造成证券市场的严重混乱。特别是在证券市场整体不景 气的情况下,被托管机构的债权人认为托 管是一种重组和合并,要求托管机构承继问题券商的全部债务,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证券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 3、非破产清算方式 企业的解散包括自愿解散和强制解散,前者是指股东方通过一定的程序宣布 结束合资关系,法人因发起人(或股东)合意而消灭;强制解散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违法行为,被国家行政机关命令 解散的情形。强制解散的原因包括:不遵 守行政法规的行为,如不参加年检,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污染行为,股东出资瑕疵, 达不到法人成立条件等。证券公司是特许 行业,受到金融监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双重行政管制,所以证券公司的强 制解散包括许可证取消和工商执照吊销。 无论是自愿解散和强制解散,证券公司必须经过清算程序才能退出市场。我国法律 在破产清算程序上明显存在立法不足。 4、吸收合并的退出方式 证券公司的重组包括新设合并和吸收 合并,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证券公司吸收合 并或新设合并情况下,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问题。从吸收合并的主体来看,目前法律尚禁止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也不允许外资 介入投资银行和基金业务以外的其他证券 业务。因此,在目前的法律前提下,只能是中资的证券公司的收购。根据法理,合 并包括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这两种收 购,都关系到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因为,证券公司的资产本身构成投资者、债权人 利益的一般担保。证券公司被合并后,产 生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关系人的债务 承担问题。 证券公司市场退出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证券公司市场退出和投资者保护实践 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的退出实践包括下 列几种方式:通过批准新的券商成立,要 求新的券商来承担问题券商的债务,特别是其中的客户保证金债务。太平洋证券托 管云南证券所属证券营业部及相关经纪业务部门属于适例。国家在查清违规券商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地方政府提供支持、或央行再贷款或发债的方式,解决券商的资 金短缺和支付危机。2004 年 10 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会、财政部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就收购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公告作出解释。对被处置 的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按照分类原则进行有限赔付,即对个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全额收购。显然公告的基本精神是立足于国家为化解金融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策角度来处理证券公司退出时的客户利益保护问题。为了防止券商支付危机的发生,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还允 许券商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来提高净资本和支付能力。南方证券在被托管之前,就 曾经成功地增资扩股。 2、我国解决券商退出的方案具有明显的政策性导向,属于权益之计。因而存 在一定的问题:无论是央行再贷款还是发 债来解决券商退出市场的遗留问题,其实本质上均是由国家财政进行支付。也就是 说由全民来承担券商违规经营的后果。这 无疑增加了中央财政的负担。另外,由于证券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化,一些民营证券公司逐步退出市场,如果完全由国家承 担退出成本,就存在公共财政为民营机构承担债务的问题。从目前我国证券投资者 损失救济的实践可以看出,基本上是采用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区别对待的 “分类处置”的原则。对于机构客户的债权国 家一般不予处理,即个人债权优先原则。 笔者认为,无论是机构债权还是个人债权,债权本身是没有优劣区别的,这是债 权平等原则的应然之义。况且,其实严格 区分机构债权和个人债权可能会违反政策设计者的良好的初衷,特别是在基金和其 他集合理财计划中,虽然委托人是以基金 等机构的名义出现,但实际上背后的受益人或财产的实际拥有方是个人财产。 总之我国证券公司的市场退出及配套 制度存在明显的任意性,本身规范化程度 远远不够,造成投资者利益保护缺乏有效 的长期的规范体系。 我国证券公司市场退出和 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制度设计 1、积极推动证券公司的市场化收购和重组 可以说,有效的产权交易和收购市场的形成、运行,对证券业经营风险的自我化解具有显著的作用。一方面,我国证券公司在经营上同质化明显,市场细分不够。另一方面,证券业存在寡头垄断和恶性竞争。证券公司的赢利模式雷同,造成证券公司难以适应市场,而恶性竞争提高了证券公司的交易成本,降低了证券公司的生存能力。通过证券公司之间收购和兼并,从外部治理和控制权市场的角度促进证券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的提高。 当然控制权市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本身股权的多元化和完备的产权交易机制,就目前而言,应该说这些条件的完全具备尚需假以时日。目前,证券公司之间的市场化收购还不普遍,比较多的是证券行业主管部门以政策为导向的危机处理机制。这种行政性的 “拉郎配”式的重组,造成了证券公司退出市场问题上问题丛生。因此,应该放宽证券公司股东的持股资格的限制,允许实力民营机构收购证券公司,促进证券公司的股权多元化。除此以外,国家还应该鼓励证券公司股权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化收购和兼并,限制和破除证券公司经营的地方依赖性。 2、我国证券公司市场退出和投资者保护的制度设计 投资者赔偿基金是发达国家应对证券市场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与存款保险制度一样,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关于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因各国而不同。可以说,各国建立的投资者保护计划和基金运作模式均是市场化的应对市场风险的制度安排。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和证券公司分类监管、重组的趋势下,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已刻不容缓。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下列制度设计: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可以成立投资者利益赔偿基金,以公司化形式进行组织运作。该公司性质上为国家特设公司,类似于公益法人的地位,受特别法的调整。初始资本由国家财政拨付。但其成立后,国家不再拨付资金,而是由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会员公司按照其总资产的一定比例缴纳投资者利益保护基金,该保护基金必须逐年实际缴纳。从行政隶属关系上,可以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但行政管理机构不得干预投资者利益保护公司的日常管理。行政管理权的内容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的审批、重大投资项目的备案制和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等从赔偿对象和标准上看,主要是适用于被吊销金融证券经营资格或进入强制性清算程序的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客户的债权。具体程序上看,应该由清算组在登记和确认债权数额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作限额赔偿。 公司投资论文: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证券法的出台是我国证券界和法律界的幸事。但证券法将作为经纪人的证券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令人费解。在考察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对二者关系的规定及其成因之后,作者立足我国法律体系,尤其是在民商法律制度和范畴的基础上,对若干相近民法范畴进行比较,认为证券法理应立足国情,将二者的关系界定为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 关键词:经纪人 证券公司 投资者 法律关系 在证券市场中,证券商以其特有地位,发挥着促进证券流转的枢纽功能。各国证券法对“证券商”一词的界定与使用不同。美国证券法律没有直接规定证券商的概念,代之以经纪人(brokers)、自营商(dealers)、人(agent)和“broker-dealer”等概念。韩国、日本的证券交易法通过对证券公司和“证券经营业务”内容的界定间接明确证券商的概念。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证券法律则明确规定了证券商的概念。我国证券法未直接采用证券商这一概念,而是规定了证券公司等概念。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19、129条的规定,我国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两类,二者均可从事经纪业务,也就是说,我国的证券公司都可以成为证券经纪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137条规定:“在证券交易中,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的证券公司,为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作为证券经纪人,证券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本文暂且将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人称为证券公司经纪人,以别于其他经纪人。 由于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广大投资者很难作出合适的证券投资选择,且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03条的规定,一般投资者不得进入证券交易所亲自参加交易,加之作为自然人(以佣金为收入来源的一类证券从业人员)和非法人的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证券经纪人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托于证券公司才能实现其证券经纪的功能,因而,证券公司经纪人便成为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直接与证券投资者发生广泛的接触和联系。在证券交易市场上,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资风险的承担、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证券法立法目的实现,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问题,世界各国规定不一,但大致可因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规定而划分开来。由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民事相关概念和制度上的差异,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将这种关系规定为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先让我们看看他们之间的差异及其成因,再论我国的实际情况。 一、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之考察 现代社会,英美文化对各国影响极大,在证券业界这种影响更是凸现耀眼,其中尤以美国的证券立法走在世界前例,为各国所效仿。 理论上,“英美法认为,经纪人是为获得报酬被雇于进行讨价还价和订立合同的人”,“通常是收取佣金为买方或卖方购买或出卖股票、债券、商品或劳务的人。[1]法律上,(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第3条第A款第4项把”经纪商“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他人从事证券交易业务的人,但不包括银行。“该法注释中说明,经纪商”纯粹是代客买卖,担任委托客户之“。[2]美国法院判断一个人是否经纪商的标准有,(1)该人他人买卖了证券,从事了证券业务。活动不一定是全日的;(2)在从事证券买卖中,该人收取了佣金或者其他形式的补偿;(3)该人向公众视自己为经纪商;(4)该人代顾客保管了资金或证券。[3]英国1889年 经纪人法)规定经纪人是人之一。根据有关商事法律规定,经纪人是受雇代表他人从事购买或售卖的一种人。[4]可见,英美法系国家法律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人的关系是关系。也就是说,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委托证券公司证券买卖业务,证券公司经纪人在证券交易中是投资者的人。那么,英美法系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一般意义上的,是由一人代另一人为法律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归于被人(本人)。[5]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各国民法关于的规定并不一致。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内涵和外延各不相同。在英美法系国家,法自成一体,其涉及范围比大陆法系广泛得多。但英美法中的主要是委托,有关立法、判例和学说很少涉及法定。这是因为英美法中的家庭法律制度及信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大陆法中法定的职能。在英美法中,有关商事都是委托,而且都是有偿的[6].其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团体成员的内部关系。合伙被认为是法的一个分支、合伙人之间、合伙人与合伙企业之间互为关系;雇员与雇主的关系是人与被人的关系,雇主对雇员在业务范围内的一切活动向第三人承担责任。第二,企业与相对人进行交易时形成所谓”企业交易“。无论交易以企业的名义,还是以企业成员的名义进行,企业本身须对自由交易产生的侵权之债与合同之债负责。于是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广义概念,即人不论是以被人名义,还是以人本人名义代被人为法律行为,不论法律行为的效果直接归属被人,还是间接归属被人都是。前者就是直接,后者是间接。用一位美国法学家的话来说:”广义乃是多种法律制度之综合,其所以范围渺无穷尽,自由世界的一切事物无不籍此而推进。一个人雇佣他人为自己工作、出售商品、代表自己接受财产的转让,与他自己亲自进行这些行为具有同样的效力。众所周知,假如没有制度一切企业都将无法存在。“[7]为什么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制度是这样呢?弗里德曼说:”任何声称是关系的最终真正及主要主题及目的,都是通过人的行动来构成委托人与外人的直接合同关系。这是的核心。“[8]普通法强调的核心是委托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并为了维护这样的确定性质而付出了代价,就是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内部关系受到漠视,未能取得充分发展。故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采广义概念,不仅承认大陆法中的”直接“关系,也承认大陆法中所谓”间接“关系[9],其间接 (或隐名)主要指各种行纪关系及商、经纪人等在商业活动中与委托人及第三人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同时也包括一切非商事性质的不公开人身份的关系[10],居间人、行纪人、拍卖人等都处于人的法律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义务,没有独立存在的行纪、居间制度。经纪人、人、中间人成为同义词。无怪乎,《牛津英汉百科大辞典》将英文”Agency“译为商、业、居间介绍、媒介等,基本上与中介同义(《中华大辞典》谓中介为媒介之意。),因此,在广义概念的基础上,英美法系国家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规定为关系是完全正确的,由证券公司经纪人客户买卖证券符合实务,保证了概念在法律制度中的同一。 二、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的考察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国家和地区在许多法律概念和制度上都存在着差异,有关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的不同法律规定就是明显的一例。 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的系广义,由委托所生之业务大多,产生委托的法律关系。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由委托所生的法律关系有委托、行纪和居间等。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如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所称仅指人以被人名义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后果直接归属被人,系狭义的概念。 日本民法典》第 99、100条规定:“人于其权限内明示为本人而进行的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人未明示为本人而进行的意思表示视为为自己所为。”台湾地区民法上所称之是人在权限内依本人之名义为意思表示,其效力直接及与本人,学说上称之为直接。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认为,与之应严予区别者,系所谓间接。所谓间接,系指以自己之名义,为本人之计算,而为法律行为,其法律效果首先对间接人发生,然后依间接人与本人之内部关系,而转移于本人之制度。由是可知,间接非属民法上所称之,只可谓为类似之制度而已。关于间接,民法仅于行纪设有特别规定,于其他情形,则依其内部法律关系处理之。[11]“证券经纪商系接受客户委托,为他人计算买卖有价证券,乃以自己名义为他人计算之交易”,“此所谓以自己名义为之,系指证券经纪商代客于有价证券集中交易市场从事买卖,均以证券经纪商名义为之,而与该相对人订立契约即可。”[12]可见,在大陆法系狭义概念的基础上,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不是投资者的人。在日本证券交易制度中,始终坚持了狭义制度。为了贯彻民法典中狭义制度,在证券交易中,将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以证券公司名义为客户买卖证券规定为“佣金”,以区别于民事制度中的“一般”[13],并规定佣金适用日本商法典关于行纪的规定。我国台湾地区证券交易法第15、16条更是明确规定,从事有价证券买卖之行纪或居间者为证券经纪商。很明显,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证券经纪人与人不是同一法律地位,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不是关系,而是行纪、居间法律关系。这是由大陆法系国家的、行纪、居间概念和制度决定的。所谓行纪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接受他方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用他方的费用,为他方办理动产和有价证券买卖等业务,并获得佣金。行纪制度源于古罗马时代。现代意义上的行纪制度可见于法国、德国和日本的商法典,瑞士债务法也有规定。(日本商法典)第 551条规定:“行纪是指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买卖物品为业。”由于行纪行为的后果,需由行纪人另为转移行为,转给委托人,故行纪实为间接。所谓居间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按另一方的要求,向另一方提供与第三人订约的机会或作为他们之间订约的媒介,并获得佣金。居间制度在古罗马时代已有之,近代居间合同始见于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法国商法典、德国民法典和商法典以及瑞士债务法中都有居间的规定。日本、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证券制度允许证券商从事行纪、居间业务。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是行纪或居间关系。 当然,由于英美证券法律制度领导着世界的潮流,大陆法系的国家或地区也不免深受其影响,最明显的一例是上文提到的日本证券法律制度规定的“佣金”,日本商法典明文规定它实质是行纪,却仍沿用“”一词称谓它。 三、我国证券法规定的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关系的法律思考 关于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我国理论界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从实际运作来看,经纪行为从本质上具有行为的基本特征,确切指民事行为中的委托行为,”[14]即委托关系。有观点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证券交易行纪法律关系或证券交易居间法律关系[15].有观点则认为是信托关系[16].还有观点认为二者的关系是经纪法律关系[17].立法上,对二者关系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和混淆。首先,证券法第 137条在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时,条文本身就存在弊病。该条将证券公司经纪人规定为“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的证券公司。在法律上讲,中介的含义并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溯源。如前所析,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与中介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和中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不同。有人认为中介业务就是接受委托,进行竞价、促成成交,通知委托者办理清算、交割、过户手续等等[18],这与同为本条规定的业务有何区别呢?如何理解该条中规定的与中介的概念及其关系呢?其次,同为,民法通则与证券法的规定有出入。根据证券法第137条的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客户买卖证券。我国法律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民法通则沿袭了大陆法系的传统,采狭义的定义。依据我国现行民商法之根本大法-(民法通则)第63条的规定,民商法上的“必须是以被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人以自己名义(而不是以被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使其法律效果间接归于被人,则不得称为”[19].也就是说在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必须以投资者的名义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才为。然而,根据我国证券法第 103条的规定,在证券交易过程中,证券公司经纪人执行客户委托须以自己名义进行。由此,我国证券法上的与民法通则规定的制度不一致。若用英美法系的概念解释我国证券法规定的概念,不但于法无据,而且与中介的概念属同浯反复。若采民法通则规定的概念,与民法通则规定的概念一致,在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时就不应该采用的概念,规定为“代为”客户买卖证券似乎更为适当。再次,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同合同法的规定不一。合同法中专章规定了行纪和居间制度。这些规定将证券公司经纪人的业务界定为行纪、居间,与民法通则的有关概念和规定保持了一致,与证券法的相关内容有别。如(合同法)第419条“行纪人卖出或者买入具有市场定价的商品,除委托人有相反的意思表示的以外,行纪人自己可以作为买受人或者出卖人”的规定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规定为行纪关系。上述种种不同规定导致证券公司经纪人和投资者之间关系难以确定,使证券公司经纪人在证券交易中的法律地位模糊不清。那么,在我国现在的法律环境下,他们二者的关系应如何定位呢?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梁定邦先生说过“民法的范畴是证券法赖以建立的基础”,“没有任何专门的证券法可以独立存在,所以他们亦要考虑民法及其他关于金融产品的法律的发展。”[20]其言下之意乃在于证券法应建立在民法的范畴之上。我们赞同这一观点。从法制系统工程来看,性质相同此相近的法律、法规使用的法律概念和词语及其含义应该保持一致。否则,将使整个法律体系混乱,给执法者和受法者的执法和受法造成巨大困难。从基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而言,虽然特别优于基本法,但在法律概念上应保持一致。因此,有必要从几种相近的民法范畴的比较中探寻之。 1.委托和行纪的不同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分为法定、指定、委托。委托是基于当事人意示表示而发生权的。委托和行纪在我国古已有之,民法通则中只明文规定了委托制度,却没有规定行纪制度,也就是说,只规定-厂委托法律关系,没有规定行纪法律关系。但现实生活中行纪大量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行纪业蓬勃发展,延至今日,已成规模。我国实务对行纪是肯定和保护的。合同法第22章,共10个条文,对行纪合同进行专章规定。就我国有关委托和行纪的有关规定与实务以及国外立法规定来看,二者存在以下区别: (1)身份不同。委托的人无须特殊身份,只要是一般民事主体即可。行纪人是多为具有特定行为能力的经济组织,一般都具有商号身份,如信托商店、证券公司等。 (2)名义不同。委托的人以被人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而行纪人则是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的。如,我国合同法第414条中规定,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 (3)行为效果不同。委托的法律效果直接由被人承担。行纪的法律效果直接归于行纪人,间接归于委托人。委托人与交易的相对人之间并不存在法律关系,交易中的权利义务均由行纪人和相对人直接承担,然后再由行纪人转移给委托人。如我国合同法第421条规定,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行纪人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日本商法典第552条和台湾民法典第578条也有类似规定。 (4)行为的范围不同。作为一般民事制度,委托的范围没有具体的限制,而行纪人只能从事法律允许从事的业务。如我国合同法第414、419条规定行纪人只能“从事贸易活动”、“卖出或者买入具有市场定价的商品”等。日本将行纪限于为物品的买卖或其他非买卖行为。德国的行纪限于为商品或有价证券的买卖行为。我国台湾地区将行纪限于动产的买卖行为及其他商业上的交易行为。 (5)有无偿性不同。委托可以无偿,也可以有偿,由当事人协商确定。行纪行为是有偿法律行为,委托人应该支付报酬。 可见,在我国的法律环境下,委托与行纪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经纪人接受投资者委托后,是以自己名义入市交易、清算、交割并承担责任,这实属行纪行为,二者之间形成行纪法律关系,而不是委托法律关系。合同法第419条的规定正说明了这一关系是行纪关系。区别和行纪的意义在于分清当事人及其责任。在行纪关系下,投资人只能与证券公司经纪人直接发生法律关系,不涉及交易中的对方。集中交易时直接交易双方是证券公司经纪人。若发生证券交易纠纷,投资者无权直接向对方当事人求偿。此种法律关系之弊病在于,如果证券公司经纪人不行使求偿权,投资者则会因不是当事人,没有求偿权,导致无法及时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为避免此种弊病,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特殊规定。“为使交易之效果在涉及民事责任或诉权时归于真正下单之投资人,证券交易法在1977年修正时,在第20条第4项规定:委托证券商以行纪名义买入或卖出之人,视为前项之取得人或出卖人,”[21]也就是说,将投资者视为证券交易的直接当事人,有权超越证券商,直接要求对方当事人承担责任。台湾地区的这一修正弥补了将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为行纪关系的不足,值得我们参考。若将二者的关系确定为委托,那么,一旦出现交易纠纷或事故,权利、义务完全归于委托人(投资者),与证券公司经纪人无关,证券公司经纪人对证券市场和交易不负任何责任,届时投资者不但找不到相对交易人,而且更难于举证,其利益必将无法得到及时合法的保护,此与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及实务相谬。我国证券法将二者的关系规定为关系令人费解,与民法通则规定的委托不符,与合同法相冲突,与我们的法律体系不合。 2、委托与居间的不同 在我国古代,居间早已存在,称居间人为“互郎”、“牙行”或“牙纪”。古罗马也有居间制度。民法通则没有明文规定居间,但我国实务上一直承认居间。合同法第23章专章共 4条规定了居间合同。合同法第424条规定,居间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他方委托人支付报酬。从有关立法和实务上看,委托和居间虽都建立在委托和信任的基础上,但二者区别很大。 (1)行为的内容不同。委托人本人与第三人签定合同,并可决定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合同的内容,处理的事物一般具有法律意义。居间人仅为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为订约媒介,并不直接参与委托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办理的事务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 (2)行为的名义和目的不同。委托人以被人的名义为其服务,对被人负责。而居间人则是以自己名义从事媒介行为,对双方当事人负有诚实居间的义务。 (3)有无偿性不同。委托可以有偿也可无偿,由当事人选择决定。居间则是有偿的,但只能在有居问结果时才得请求报酬。 可见,委托与居间有着本质的不同。证券法律制度允许证券商从事居间业务,就是说,允许证券商接受委托,为他人报告订约机会,介绍买方和卖方,或为订约媒介促成其成交。我国证券法对此未有明确规定,而是在第137条规定了“中介”二字。 中华大辞典)谓中介为媒介。从法律上讲,证券法规定的“中介业务”实际上就有:述的居间业务。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的居间业务为数不少,理应受法律保护。有观点认为证券经纪商是居间人的观点与现代各国证券交易的实际情况不甚相符[22].我们认为在一段时间内,随着行纪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全面,可能会大量出现居间人和行纪人重叠的现象,单纯居间业务减少,似无存在之必要,但长远看来,随着交易制度的完善、交易方式的科技化和市场的国际化,证券交易的方式呈多样化,证券公司经纪人作为居间人仍有存在之必要。 3.行纪与信托的不同 我国理论界曾经称行纪为信托,因英美法上另有与行纪涵义完全不同的信托制度,为了区别,而不再称行纪为信托。英美法上的信托制度,起源寸:中世纪英国衡乎法的用益权制度,其实质是一种转移与管理财产的制度。信托是指委托人(信托入)将财产权转移于受托人,受托人则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在行纪和信托关系中,行纪人和受托人虽都基于信任关系,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利益而管理和处分特定财产,但二者之间存在许多不同。 (1)性质刁;同。合同法414条明确规定行纪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信托则是一种财产管理关系,英美法上的信托类似于大陆法中的某些他物权制度。 (2)当事人不同。行纪的当事人为委托人和行纪人,信托的当事人有信托人、受托人和信托受益人三方。在信托关系中,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所有权属受托人,利益属受益人,且受益人不一定是委托人,通常为第三人。行纪关系的委托财产的所有权和利益均归于委托入,无分离的可能。 (3)行为的内容不同。行纪人主要从事代客买卖等业务,而且必须服从委托人的指示。信托人系“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其行为范围远大于行纪人所能为。 (4)成立要件不同。信托须以财产交付给受托人为成立要件,行纪则不以交付财产为成立要件。 (5)法律责任不同。违反行纪合同主要承担违约责任,而在英美法上的信托制度中则有完全不同于合同责任的信托责任[23].(6)享有介入权不同。在委托人无相反的意思表示的情况下,对于受托出售或购入的物品,行纪人可以自己作为买受人或出卖人购入或售出,这就是行纪人的介入权,合同法第419条给予了规定。在信托关系中,为防范利益冲突,禁止受托人拥有介入权,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卖给自己,不得用信托资产购买自己的财物。 可见,在行纪与信托之间,证券公司经纪人接受投资者委托,代客买卖证券,实属行纪性质,非为信托。 关于证券经纪商在接受投资者委托进行证券买卖时与投资者形成的法律关系为经纪法律关系的观点[24],从其对经纪的界定来看,经纪即为我们所说的行纪。“经纪是指一方 (经纪人)接受他方(委托人)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为他方利益从事物品的卖出和买入等行为并收取报酬的行为。”[25]我国台湾学者陈春山在论述台湾证券交易法时认为,所谓经纪依民法第576条之规定乃是以自己名义为他人计算,为动产之买卖或其他商业上之交易,而受报酬之营业。所谓经纪商,依证交法第15条、第16条之规定,乃是指经营有价证券买卖之经纪或民间之业务者。对经纪的这种解释及其引用的有关法律条文规定,实际上都是对行纪的定义和有关规定,甚至条文中采用的字眼原本就是“行纪”。我们认为,该观点所说的经纪法律关系实际上就是行纪法律关系。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实务中,并没有规定经纪法律关系,而是将行纪法律关系确定了下来。既然已经有了行纪法律关系,再无必要规定一个与行纪法律关系基本相同的经纪法律关系,“画蛇添足”,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麻烦。 因此,我们认为,在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经纪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行纪或居间法律关系。这是由我国的民法范畴决定的。一位知名的法学家曾经提及,如果要执行法律,法律的条文必须准确,以防止不法者在法律漏洞中运作,削弱法律的公信力。对于证券法第 137条的规定与民法的有关规定相脱节之处,极有必要由立法机关将证券法第137条规定的“”解释为适用行纪的有关规定,“中介业务”解释为居间业务等,以求法律、法规的准确性、完整性、严密性,以满足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证券法的作用。 公司投资论文:基于投资者视角的上市公司财务失真问题探析 内容摘要:上市公司财务失真问题是会计学界和广大投资理财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投资者的角度,对财务失真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对会计信息重视不够、会计制度不规范、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等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 财务失真 投资者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证券产品发行人及相关人员在证券产品发行和交易过程中,依法向社会公众公开有关信息,以供投资者和相关信息使用者作判断参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内容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然而投资者所得到的财务信息可能是失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使得投资者信心不足,股票市场疲软,资本市场萎缩,已经威胁到了国民经济的运行,财务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研究从财务失真的形成原因、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应用了博弈论、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也有研究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财务失真本身的成因和相应的对策。基于投资者的视角,关注投资者如何应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文献较少。笔者认为,由于投资者是财务信息的主要需求方,他们基于财务信息基础上的投资决策对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因此从投资者的角度,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角度,对财务失真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研究财务失真的涵义和表现,分析财务失真的成因,探索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上市公司财务失真的内涵 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所存在的虚假或不真实问题,其概念定义大致有财务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舞弊、盈余管理等,笔者在此采用较为常见的“财务失真”这个词。关于其内涵,学术界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得出不同结论,也必然带有不同利益集团的价值趋向。笔者认为,基于投资者的视角考虑,会计信息披露的应是为投资者提供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的“有用信息”。 不管会计规范如何,只要会计信息没有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即使公司的会计处理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这类财务信息也是失真的。凡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无用、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或有相反作用的信息,如虚假的会计信息、隐瞒的会计信息、空而不实的和不及时的会计信息,均可界定为财务失真。 根据上述对财务失真的界定和违反会计信息披露规定的不同,财务失真主要是指如下几种现象:虚构编造会计信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和费用,利用债务重组调节利润,如利用关联方交易,人为调节利润进行“盈余管理”,伪造往来款项,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从投资者应对财务信息披露这个意义上而言,虚假陈述、隐瞒或不及时揭露重要事项等也可以看做是上市公司财务失真的表现。 基于投资者视角的财务失真成因 (一)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的经管和管理信息的不对称。这是因为管理层因为本身拥有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权而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有着天然的优势,投资者不能象经营者那样及时地、充分地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使其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投资者这种信息方面的劣势可以通过阅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得到一定的缓解,也可以通过搜集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包括内幕信息进行补充。但投资者因为信息搜索成本的考虑而不可能化费很大的代价来进行信息的获取。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为财务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二)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关注度不够 就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而言,投资者很少真正关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甚至有相当部分的中小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根本就不去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而是根据所谓的道听途说的内幕消息,或者是“从众现象”,即跟着别人的做法简单的模仿,其投机行为远大于投资行为。 (三)会计披露制度不完善 从国际范围来看,近年来美国一系列重大的会计舞弊曝光表明了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局限性。我国虽然在规范上市公司经营行为,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财务失真行为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现实需要来考察,还很不完善和健全,特别是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如有些法规条文的可操作性很差,这给违规者创造了条件;某些会计核算方法未能跟得上经济发展的变化,用原有的会计方法核算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信息就无法真实、可靠地记录、披露企业的经济活动。再者,法律规范存在着不协调现象,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由证监会制定,而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两者并不能很好地协调并达成一致,这就为管理层的“会计数字游戏”留下了利用的空间。 (四)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够 从政府监管角度看,证监会、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由于各监管主体之间的权利和职责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这就导致监督效率不高、监管时效性差,监管力度也显得相对薄弱。 从惩罚的力度来看,目前主要还是依靠行政处罚来处理财务失真的行为,对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方面,近几年虽然有所加强,但力度明显还不够,不能对违规者产生较强的震慑力。在民事赔偿方面惩处力度明显不够,民事索赔制度急需完善。我国在会计造假、财务信息失真引起的民事索赔制度上,远逊于西方发达国家,打击力度明显偏弱。 (五)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益的驱动 经济利益驱动与政治利益驱动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失真的最主要根源。上市公司通过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从而可以发行股票及配股,从资本市场最大限度地筹集所需资金,达到向资本市场“圈钱”的目的;还可以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满足经营和扩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公司处于经济困境时,可通过这种包装行为避免被st或pt的处罚。对上市公司管理高管个人利益而言,通过失真的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粉饰自己的业绩,从而影响其职务升迁、薪酬提高、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 (六)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公司治理结构是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及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既借鉴了监事制度,又借鉴了独立董事制度,对监督的重视可见一斑。但是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董事会、经理会、监事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具有的作用,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仍然非常严重。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导致内部监控的不到位,再加上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够完善,很多经理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就有可能对财务信息进行包装。 投资者应对上市公司财务失真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信息的关注和提高鉴别能力 投资者做为财务信息披露的需求方,应该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关注股价的同时必须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要为了投机做盲目的决策。还要培养对财务、金融知道的兴趣,参加投资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技术分析方法,提高对失真财务信息的鉴别能力。此外,由于机构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鉴别能力要明显强于中小投资者,因此要加大机构投资者的建设,壮大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从外部形成对上市公司有效的约束,降低其财务失真的倾向。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失真预警机制 财务失真预警就是根据一定的财务指标,利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建立预警模型,对上市公司可能的财务失真情况进行预测和警报。这种理论经实证研究发现,确实有一定的准确度。投资者应该切实关注这方面的资料并加以利用,要把预警模型的应用和投资者的经验结合起来,力争“防患于未然”,避免因为利用失真财务信息决策所要遭受的损失。 (三)促成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法律 我国规范上市公司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体系是由法律法规层次与会计准则及制度层次构成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联合建议等方式,促成有关部门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根据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针对于一些特殊事项与新生业务,及时制定相对应的制度与法规。不断完善刑法、民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实现刑法、民法、会计法与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证券法等法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企业可选择性的会计处理方法,减少会计准则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概念,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 (四)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 投资者作为一个群体,应该通过舆论的影响,促使执法部门认真贯彻“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我国证监会、税务要依法加强财务检查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应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审计质量。 对于财务失真行为的处罚,我国的《刑法》、《会计法》都做出了规定,但是对于违规者追究其个人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较为弱化,不能起到惩戒与震慑作用。应该促使相关部门尽快建立相应的民事赔偿制度和刑事责任法规,加大对虚假财务信息提供者的惩处力度。建立一套“诉讼成本低收益高”的制裁机制,使遭受欺诈的中小投资者通过法律诉讼可以得到合理的赔偿。 (五)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及时。投资者要通过投票等方式,积极行使股东的权利,促使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首先,切实推行股权分置改革,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以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大股东欺骗中小股东的问题。其次,优化董事会结构。董事会应实行分工负责制,并进一步完善董事会运行机制;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保证其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明确其与监事会的关系。此外,还要建立绩效评价机制,使公司管理层所得的利益与公司的长期目标约束挂钩,防止经理人员的短期行为。 总之,财务失真问题具有复杂的成因,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才可以真正遏止财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投资者作为财务失真的最大和最直接的受害者,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运用各方面的能力切实降低财务失真事件发生的概率,还要对失真的的财务信息有足够的鉴别力,才能在股市中不为财务失真所扰而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实现自有资本的最大增值。 公司投资论文:投资公司对外财务管理浅析 摘 要 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处理的利益关系复杂,再加上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公司进行科学有效财务管理的难度。投资公司在财务管理特别是在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争取多方共赢。 关键词 投资公司 财务管理 投资公司是通过占有其他企业一定份额的股权,以股东身份对其参、控股企业依法进行产权管理,开展资本经营,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投资公司不直接经营产品,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公司作为经营资本、经营企业的企业,其产品就是企业本身。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投资公司作为专业从事资本经营的企业,更应该将财务管理作为其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投资公司进行对外财务管理也就是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依据的是《公司法》等法律制度,主要依靠股东身份对被投企业进行控制和影响,它不能对企业进行直接的财务指挥,这就要求投资公司在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特色所在。总体而言,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确定被投企业特别是被控股企业经营者的财务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制定一系列经济指标来考核被控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指标完成情况,如净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由投资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被控股企业法定代表人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将经营财务目标用契约形式予以确定;②随时从动态上掌握参、控股企业财务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此,必须推动投资公司参与、控股企业实现财务一体化,使企业经常性财务信息、重大经济事项信息能及时、准确、完整地传达到投资公司,为其进行调控提供必要保证;③开展财务监控、保护投资公司的合法权益。投资公司必须依法对被投企业的筹资、投资、资产管理、成本费用、利润及财务会计报告等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以下就具体从对被投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管理、预算管理、内控管理、目标责任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重点关注各个方面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不同之处。 1 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管理 与内部财务管理不同的是,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并不具有天然的管理权限,而对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管理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又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投资公司应该尽可能通过寻求对被投企业的控股地位实现对其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控制,即使不能控制也应该有相当的影响力,否则投资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就应该慎重。 对于自己拥有控制能力的被投企业或者叫被控企业,为了加强对其财务管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投资公司可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直接参与甚至牵头制定适合该企业的财务管理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被控企业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完善对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内部的决策、执行、监督三者之间层次分明,权责对称,责任明确。投资公司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被控企业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于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并纳入对企业产权代表的考核项目。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投资公司还可以通过建立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所有被控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随时调用、查询各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随时掌握各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与控制财务制度同等重要的是控制财务人员,毕竟财务制度最终主要是财务人员在执行。根据对各被投企业的控制程度和各企业的实际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投资公司可向被控企业委派财务总监、财务主管或财务会计人员,从而更全面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杜绝会计作假行为,为投资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财务保障。 财务人员委派制是通过向被投企业直接委派财务人员来控制或掌握其财务活动,便于投资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会计主管委派制。即投资公司通过投资协议或控制被投公司董事会对被投企业派出财务主管人员,委派的财务主管纳入投资公司财务部门人员编制并进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罚,全面负责被投企业的财务事务,直接进入被投企业的管理层。为了避免会计主管在面临两级公司双重领导时无法有效处理投资公司、被投企业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一方面应赋予财务主管较高的权力,如果只是作为被投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其参与决策的作用难以发挥;另一方面应细化对财务主管的业绩考核与奖惩,避免其处于游离状态,既无压力,也无动力。被委派财务负责人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单位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考核依据。 除委派专门财务人员外,投资公司往往还可以向被投企业派出董事、监事,他们和专门财务人员一起构成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主力和前沿。 2 全面预算管理 作为企业日常经营运作的重要工具,全面预算是企业管理支持流程之一,与其他管理支持流程相互作用,共同支持企业的业务流程。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明确并量化企业的经营目标、规范企业的管理控制、落实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明确各级责权、明确考核依据,为企业的成功提供保证。制度是一个企业的行动指南,预算则是对制度的量化。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对被投企业的预算控制。 投资公司应该尽可能独立的直接组织对被投企业全面预算的制定,并尽量摆脱被投企业对预算制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是要求投资公司闭门造车,独断专行,预算制定还是应该以被投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方潜力、最大程度的保证和平衡各方利益为原则,不过投资公司应可能的把握对预算制定程序的控制,对预算制定的决策权的控制。 全过程的预算管理是投资公司参与被投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投资公司不可能全面了解被投企业的每一个经营细节,但只要保证被投企业的经营始终处在预算之内,被投企业就基本处在投资公司的控制之中。 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应该配套解决的问题有完善预算的控制、跟踪、预警机制;建立预算的及时纠偏机制;落实与预算管理相对应的考核、奖惩机制。 3 内控管理 与制度管理和预算管理一样,内控管理也是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投资公司所投企业一般是普通生产或服务型企业,其内部管理环节较投资公司自身更为复杂,内控管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内控审计是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尤其是被控企业进行内部财务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公司可通过内审委员会对各被投企业定期、不定期进行全面审计或针对财务收支、资产经营效益、产权代表离任及其他专题进行专项审计,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企业的内控审计,必要时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 内控审计属于事中审计,对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和管理见效性要求很高,许多内控审计任务源于高层管理者的分析和预感,提出的内部控制审计要求一般都是针对目前或近期公司管理经营效益等重要方面的问题和管理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内控审计应以公司规范管理为关键点,以影响公司效益、最容易带来风险的关键环节内容为重点。 除内部审计外,投资公司每年还应该委托指定的中介机构对被投企业进行年度审计。为了真实反映问题,达到预期效果,在审计之前应先召集中介机构审计人员逐一对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分析,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然后再进行目的明确的审计,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防止走过场的例行审计。 对外贷款、投资、担保是比较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的此类活动应该通过参与被投企业董事会决策或签订专门协议等形式严格控制或掌握。通过对贷款、投资项目的控制,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防止企业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另外,对外担保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或有负债,企业如果随意对外提供担保,其造成的损失将可能是非常巨大的。为了减少风险和损失,投资公司应严格控制所投企业的对外担保行为。 4 目标责任管理 为了使投资公司准确掌握被控企业经营状况,正确评价其经营业绩,有效实现目标责任管理,必须建立一套适用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以便开展财务分析与监督。可以下述指标为主,同时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辅之以其他指标:以保守速动比率指标作为反映企业资产变现能力的指标;以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指标;以资产负债率作为反映资本结构的指标;以净值报酬率和净资产增值率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另外,投资公司在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指标目标责任管理的同时,还应该结合一些重要的非财务指标。目前,得到公认的评价企业成效的非财务指标有:①市场占有率,即企业在其产品市场中的份额;②产品质量与服务指标,包括产品瑕疵率、返修率、退货率和顾客满意度等;③生产率指标,它常用单位雇员增加额和每一直接人工小时生产量表示;④人力资源指标。在信息技术及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有形资产。因此,多数企业将雇员对本企业的满意程度、雇员培训与发展计划、劳动力流动状况、雇员技能、职位晋升等有关人力资源的指标作为考核子公司经理人员成效的重要依据;⑤企业创新能力指标。 投资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实施预算管理,把总体责任分解为各项经济指标,下达给各所投企业,同各所投企业的产权代表签订经济责任状,合理确定产权代表的收入水平,明确奖惩考核指标,充分调动企业产权代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完成资产保值增值任务。 在进行目标责任管理时,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完善是该项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除了将目标责任与被投企业高管的薪金、奖金直接挂钩外,投资公司还可以对被投企业的高管层实行实股制、虚拟持股制、经营层融资持股(mbo)、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等长期性激励约束机制。 5 利益分配管理 投资公司通过上述种种财务管理措施最终是为了使在被投企业中的股权分额得到尽可能的增值,这也是投资公司的收益来源。不过股权增值只是投资公司的帐面收益,要将账面收益转换成现金收益,就必须经过被投企业的利益分配过程。以股东身份控制被投企业的利益分配是投资公司实现自身利润的一个关键环节。 投资公司参与被投企业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内部价格转移或费用转移的形式实现利润转移;二是直接参与利润分配。 内部价格转移是指投资公司通过与被投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以高于市价向被投企业转移资产或以低于市价受让被投企业资产,从而以价差实现对被投企业利润的转移。费用转移是指投资公司将自己公司发生的费用转移到被投企业列支,这也可以实现对被投企业利润的税前分配。 价格转移和费用转移都要求投资公司对被投企业有相当的控制力,而且这两种办法还要求妥善处理相关涉税问题和利益冲突问题,所以其适用性不强,而直接参与利润分配则应该是主要的利益分配手段。 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要合理处理股东股利与留存收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使企业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使投资者得到满足,使更多的投资者愿意投资,进而壮大企业。另外,对被投企业的利益分配,投资公司还应该注意处理好股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和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公司投资论文:浅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全球战略 摘要:战略,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确立的长期经营目标与行动方针。企业为了长期更好地发展,必须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来制定和调整战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本文以跨国公司对我国r&d投资的战略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在华投资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继而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通过调整企业结构和决策,来不断适应新环境下的市场规则。 二、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是指依赖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及完善的管理体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活动的大型企业。 三、全球战略概念 全球战略本身是一个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可以有多种战略模式。按企业经营国际化程度划分有本国中心战略、多中心战略、地区中心战略和全球中心战略4种类型;按国际经营一体化程度区分:为独立子公司战略、简单一体化战略和综合一体化战略3种类型。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从本质意义上来理解,是以全球的长期目标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协调统一企业的内外资源,合理安排企业的投资、生产、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的技术开发活动,让有限的资源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有效地运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否定了原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国际性生产模式,通过对各项资源的跨国界配置、管理与协调来实现采购一体化、生产一体化、研发一体化、营销一体化、财务一体化,生产专业化,并将资源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发挥到最强,最大化。 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现状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是指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的以r d为目的的投资行为。经分析发现,目前跨国公司在华r d投资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发展速度快,但规模较小。从1994北邮-北电r d中心开始,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 d机构逐年增多,增加速度明显加快。但由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r d机构的规模普遍较小。 2、行业分布分散,其中以信息行业为主目前,跨国公司在华r d机构涉及计算机、软件、通讯、化工、汽车、生物制药等领域,其中,计算机、软件、通讯等信息行业是跨国公司在华r d投资最多的行业,占总比例的一半以上。 3、投资方式多样,但主要以独资方式为主一般说来,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 d机构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华独资设立r d机构;二是在合资企业内设立r d机构;三是与我国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合作设立r d机构。从目前跨国公司在华r d投资的情况来看,跨国公司更趋向于以独资的方式设立r d机构,其原因主要是基于价值取向和技术控制两个方面的考虑。 五、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投资的主因: 笔者认为跨国公司海外r d投资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六点因素的综合考虑: 1、市场因素。立足于迅速扩大的现实市场。面对迅速扩大的现实市场,跨国公司纷纷选择在华设立r d机构,一是希望能够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条件,实现科技成果的本土化,支撑其在华的生产和销售;二是希望通过r d投资,直接了解我国市场需求的新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开发相关产品,以支持其产品的先进性和在技术行业的垄断地位,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2、战略竞争因素。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我国不断地引入外资,跨国公司之间以及跨国公司和我国本土公司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应对其竞争对手在华设立r d机构带来的竞争优势以及国内企业研发力量的提高,跨国公司不得不加快在华设立r d机构的步伐,希望通过在华设立r d机构将产业内优秀的科技资源集中起来,实行对产业技术的控制和国内企业研发能力的抑制。 3、人才因素。获得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我国拥有着大量高素质的,而且工资成本相对低廉的科技人力资源,还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进行从基础研究到新产品开发的各个层次的研发工作,这对于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r d机构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以上诸多分析,不难判断,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保持其长远的投资并不断扩大,这也与中国本身的条件及跨国公司自身的经营战略是分不开的。因为中国由始以来,都是一个泱泱大国,拥有960万km土地与13亿人口;特别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局不断完善与稳定,经济实力又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消费意识不断增强等,这一系列的大小因素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大市场。中国市场的高速成长与巨大潜力便也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纷纷来我国进行投资。另外,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的增加,同时也是出于其全球战略性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将中国完全纳入全球经济的生产体系,通过充分发掘中国市场的全球性价值来实现跨国公司全球竞争和战略目标。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和现状,指出了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指导老师小组化、规范设计内容、科学评价设计成果、进行公开答辩和二次答辩等方面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公开;毕业设计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新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都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过程,要求把所学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大作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能将所学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能够读懂施工图纸,能够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因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重要。怎样才能保证并逐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7]。笔者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难易程度不一 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如多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设计,小高层酒店设计,设计高层商住楼,轻钢和重型钢结构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框架结构较熟悉,对其他结构较陌生,造成选题时出现部分指导老师名下学生较多,而概预算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高层商住楼设计过程中,为使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指标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调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图的绘制比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工作量大,时间非常紧张,基本没有手算内容。毕业设计时,涉及到的软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设计不清楚、对相关规范不熟悉,因此对电算结果判断与把握不准,往往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概念设计引导,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只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重视理论培养。要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通过PKPM软件计算与手算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误差的原因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指导老师要求手动计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导老师又不作要求,导致难易程度不一样。 (二)指导老师辅导时间不足 大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科研任务、设计任务、施工管理等,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贵州大学受到编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指导老师严重短缺,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2名毕业生,工作量较大,一般指导老师每周辅导两次,每次2个小时,但个别指导老师每周只辅导一次,短短一个小时,无法保证辅导质量。大多学生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主动讲解,学生因为本身知识面窄,不向指导老师提问,不能形成良性沟通,导致有效辅导时间减少。 (三)毕业设计学术价值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或预算。最受欢迎的题目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施工单位,少数去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极少数考研、考公务员,基于此,毕业设计对于大多去施工单位的学生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于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可设计有科研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其参与,从而对其今后研究生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对于去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设计比较实用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工作后能独挡一面。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老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老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老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老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老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老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老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老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老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老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老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老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作者:卢亚琴 李莉 魏艳辉 王勤征 单位: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 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多年的从教经验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就解决办法进行了针对性探讨。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高职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全面结束前都要进行毕业设计,这是对学生高职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储备转化成工程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来看,高职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保证和人才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受时间限制,毕业设计深度不够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并且学生在完成两个月的课程学习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学生还要兼顾就业应聘等事项,用于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被迫减少,导致学生应付心理严重。通常,学生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选择设计题目,对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做到全面、详细的掌握;广泛搜集设计所需的素材和资料;制定设计进度规划表。而紧张有限的设计时间以及其他事件的干扰致使学生从开题立意,到资料查找,到整体思路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以及最终形成设计成果的每个环节都处于仓促忙乱、精力难以集中的不良状态,毕业设计的广度以及深度也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1]。 1.2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力度不够 我院高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一般都是几名老师同时管理或者指导一个班级级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老师在辅助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有其他的有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在身,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通常只在学生有疑问或者有困难的时候给以简单指导和必要的帮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甚至最终的毕业答辩等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学生在缺乏必要的管控和约束下,毕业设计进度滞后、抄袭以及突击应付等现象极为严重。 1.3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有些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安排毕业设计任务时,使用的设计资料及图纸往往是连续几届都不变,缺乏新意、资料陈旧、选题范围受限等因素很多,而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范规程的不断更新,毕业设计成果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相去甚远。 2.解决方法 2.1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基本训练任务分四个阶段:在进行毕业设计前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第一阶段:施工图识图(1周)。熟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了解工程概况,掌握图纸会审的基本要求;第二阶段:施工图预算(3周)。完成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一份。第三阶段:施工组织设计(4周),按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第四阶段:毕业设计成果整理及答辩和评价。由此,在毕业设计中应遵循以下教学步骤: 2.1.1教师在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动员,详细说明设计目的、要求、大致进度安排以及最终的评判标准等; 2.1.2正式布置毕业设计的课题及任务; 2.1.3学生明确各自承担的设计任务以及自身的具体进度计划; 2.1.4过程汇报,学生在每一阶段结束时要给老师汇报完成情况,老师及时对学生的过程成果作出评价,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1.5答辩和评价。 2.2优化毕业设计课题 课题选择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课题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质量。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着重考虑: 2.2.1适应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 2.2.2优先选择与社会时展联系紧密的课题,比如企业厂房、民用建筑以及办公、教学楼、住宅等,课题难度适中且涵盖知识点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要求及评判标准的制定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水平出发,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 2.2.3兼顾就业需求,把毕业设计的课题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机集合,有意识地消除学生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感[2]。 2.3完善健全答辩及成绩评定机制 毕业答辩以及成绩评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毕业设计过程要重要的多,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提高答辩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以此促使学生加强对毕业答辩的重视程度,打消投机取巧和蒙混过关的心理,进而促使学生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制定详细的打分标准和实施细则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课题难易程度、学生知识水平等,负责打分的答辩委员会要对实际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和统一,保障评判结果的公正性。 作者:谭敏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课题名称: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 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 面向对象编程 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OOP。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 几个定义 控件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 事件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 对象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过程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属性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 5.设计主要内容 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 (1)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 (2)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3)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 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 (1)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 (2)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 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 (3)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 (4)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5)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VBA绘制梁、柱配筋图。 5.成果形式 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 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 2.软件使用手册 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软件说明书 这是软件作者的工作档案,是软件维护的基本资料。其中应包括: (1)软件所依据的工作档案、力学和工程结构模型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号的含义,重要算法的文字说明: (2)程序的结构:模块的划分的情况、各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模块的功能; (3)带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源程序文本。其中应注明各标识符的含义(尽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号)。各程序段的功能、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说明;(4)为使他人根据软件说明书读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5)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递交梁、柱配筋图纸一张。 4.对自己所编程序的评价 (1)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2)总结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及教训,提出设计改进意见。 以上各项资料处源程序文本以软盘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计算机打印。 6.进度计划 第一周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 第二周需求分析:描述计算机模型,编些初步的软件说明书。 第三周软件设计:选择模块划分的方案 第四周模块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梁柱截面数据) 或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可视化图形输入) 第五周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框架数据、附加荷载) 第六周模块设计:荷载计算(恒载、活载),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七周荷载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八周模块设计:梁配筋计算 第九周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周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一周模块设计:柱配筋计算 第十二周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三周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四周软件测试或用AutoCADVBA绘制梁、柱配筋图; 第十五周软件测试 第十六周整理源程序,编写软件说明数和用户手册 第十七周编写软件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形成毕业设计全部文件,准备答辩。 第十八周毕业答辩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分析 【摘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多年的从教经验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就解决办法进行了针对性探讨。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高职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全面结束前都要进行毕业设计,这是对学生高职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储备转化成工程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来看,高职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保证和人才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受时间限制,毕业设计深度不够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并且学生在完成两个月的课程学习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学生还要兼顾就业应聘等事项,用于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被迫减少,导致学生应付心理严重。通常,学生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选择设计题目,对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做到全面、详细的掌握;广泛搜集设计所需的素材和资料;制定设计进度规划表。而紧张有限的设计时间以及其他事件的干扰致使学生从开题立意,到资料查找,到整体思路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以及最终形成设计成果的每个环节都处于仓促忙乱、精力难以集中的不良状态,毕业设计的广度以及深度也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1]。 1.2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力度不够 我院高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一般都是几名老师同时管理或者指导一个班级级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老师在辅助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有其他的有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在身,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通常只在学生有疑问或者有困难的时候给以简单指导和必要的帮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甚至最终的毕业答辩等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学生在缺乏必要的管控和约束下,毕业设计进度滞后、抄袭以及突击应付等现象极为严重。 1.3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有些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安排毕业设计任务时,使用的设计资料及图纸往往是连续几届都不变,缺乏新意、资料陈旧、选题范围受限等因素很多,而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范规程的不断更新,毕业设计成果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相去甚远。 2.解决方法 2.1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基本训练任务分四个阶段:在进行毕业设计前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第一阶段:施工图识图(1周)。熟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了解工程概况,掌握图纸会审的基本要求;第二阶段:施工图预算(3周)。完成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一份。第三阶段:施工组织设计(4周),按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第四阶段:毕业设计成果整理及答辩和评价。由此,在毕业设计中应遵循以下教学步骤:2.1.1教师在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动员,详细说明设计目的、要求、大致进度安排以及最终的评判标准等;2.1.2正式布置毕业设计的课题及任务;2.1.3学生明确各自承担的设计任务以及自身的具体进度计划;2.1.4过程汇报,学生在每一阶段结束时要给老师汇报完成情况,老师及时对学生的过程成果作出评价,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2.1.5答辩和评价。 2.2优化毕业设计课题 课题选择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课题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质量。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着重考虑: 2.2.1适应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 2.2.2优先选择与社会时展联系紧密的课题,比如企业厂房、民用建筑以及办公、教学楼、住宅等,课题难度适中且涵盖知识点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要求及评判标准的制定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水平出发,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 2.2.3兼顾就业需求,把毕业设计的课题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机集合,有意识地消除学生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感[2]。 2.3完善健全答辩及成绩评定机制 毕业答辩以及成绩评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毕业设计过程要重要的多,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提高答辩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以此促使学生加强对毕业答辩的重视程度,打消投机取巧和蒙混过关的心理,进而促使学生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制定详细的打分标准和实施细则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课题难易程度、学生知识水平等,负责打分的答辩委员会要对实际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和统一,保障评判结果的公正性。 作者:谭敏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思路 一、项目背景及现状分析 本教学实验楼工程位于浙江嘉兴市南湖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校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21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63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477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5层。本工程为高层民用建筑,建筑主要结构类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建筑耐久年限为一级(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是一个教学与实验的综合建筑群。 1.实验楼存在的问题。从实地调研及对师生的问卷中可知,使用者角色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内容也存在差异,因而实验楼存在不少使用问题:①一楼门厅过于空旷,没有充分利用这部分空间。②原本是实验室的房间,部分空置没有利用,且楼层都没有房间指示牌。③三楼的室外休息平台处于荒废状态,天井绿地空间以及屋顶没有充分利用。④南面双廊光线昏暗,采光通风不好。⑤部分实验室的实际利用空间不合理,因为楼层太高或是教室面积过大而导致回声,有的却因教室太小致使难以放置教学实验仪器。 2.对实验楼的改造设计。因而对实验楼进行改造设计成为本次联合毕业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①门厅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一楼大厅进行了休息空间的布置,适当摆放一些绿化等植物景观,增加整体的丰富程度,既避免空间的利用不足,也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空间,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氛围。②对各专业进行调研,将整栋建筑按照各个专业所需进行实验室分层,将没有利用的实验室排布给缺少实验室的专业,作出合理调整。同时增加一些师生的休息空间,例如图书室和咖啡厅等,并在每一个楼层的电梯和楼梯口处布置楼层房间指示牌。③三楼的休息平台增加木质铺地和休息座椅,将天井绿化改造为集雨水收集,气候调节,经空气和水净化,将再生水运送去花坛,循环利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研讨和聚集的场所,使得景观与整栋实验楼相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顶层有良好的阳光雨水等自然环境,加设屋顶的建筑格栅板不全是装饰,有些板是收集并贮存屋顶雨水的储罐,空调冷凝水以及用于灌溉的中水系统,有些板是太阳能板,储存电力为整栋教学楼提供电力减小资源开支,节能环保。④在南部的每一层走廊两边教室都添加窗户,利于更好地采光通风。将乡土藤类爬上走廊栏杆,这些植被高950mm,不仅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还模糊了建筑和景观的界限,成为室内的一道风景线。⑤对过小的教室进行扩大,较大的实验室进行分隔,楼层较高的实验室部分加楼板,不仅增加利用面积,同时有效防止教室产生回声。 3.对实验室的改造设计。重点对实验楼二楼的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将原本的物理实验室分别改造为水处理实验室和环境实验室,还将一处风机房改造为配套浴室。改造设计根据使用专业的要求,对水处理实验室的实验台和讲台重新排布,将原本没有水池的教师讲台进行了水池的放置,仪器按其所需的操作空间进行布置。当然由于是改造,一些水管和线路已经预设好,所以只能将实验台的地面抬高,抬高部分进行水管预置。由于环境实验室比较特殊,需要一个单独的原子吸实验室专门进行爆破,实验较危险,所以单独采用厚200mm厚墙体将其隔开,降低最小伤害,门采用防爆门。浴室改造中将淋浴部分进行抬高,避免水渗漏和掩盖排水管。同时对建筑系实验室进行了整体设计,因为建筑学专业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改造中决定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进行分割,设置公共的交流空间。当然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改造中增加平面和形态实验室,造型及材料实验室,部分实验室内放置学生美术作品和建筑模型作品,既起到美化作用,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建筑物理实验室创造适合使用者要求的声学、光学、热工学的环境,需要使用现代机电设备来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所以一些测力测热测风测声光的仪器也将被重新安排放置。 二、各专业间的协作配合 1.联合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所有的建筑工程不管是工业建筑亦或是民用建筑,在其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都必不可少地涉及到土建、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间的配合。随着科技含量在现代建筑中的比重愈来愈高,使得工程类相关专业所囊括的内容也相应剧增,如消防、空调、通风、电话、电视、监控、对讲、宽频网等。每个专业都要满足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特定的空间位置和相关的技术要求,因而专业间的协调与配合在整个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互相协调出了问题,比如没能充分全面考虑技术做法,特别是部分交叉部位的细节处,就极易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不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更会直接损害工程的品质与质量,甚至导致建设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相关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好一个完整的实验楼工程,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之间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尝试在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使用联合毕业设计这一新模式,目的就在于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尝试,能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科学的建筑工程专设计实践与指导。 2.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协调。建筑与结构专业的协调往往表现在建筑造型、空间与结构的关系。土建专业与给排水专业经常出现给排水管冲撞梁、板的情况,施工后卫生洁具的安放位置与给排水管线预留孔洞位置不对应等。土建专业与暖通专业在进行配合时常常出现通风管道与楼层梁和地梁相冲撞,以及在施工中没有预留出墙预留孔给空调管线,使用后砸墙破坏了墙体的结构等情况也经常出现。土建专业与电气专业经常出现电气进户管冲撞楼层梁和地梁,还有把电气开关设计在自来水管的管后等情况,更有甚者在施工中堵塞电气线管。各个辅助专业间的协调往往存在各种消防和通风管线穿梁时,结构及使用功能的要求是否受楼面净空影响,同时还会有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预埋深度,以及控制系统和弱电系统间的互相协调等问题。 三、结束语 在本次实验楼联合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专业协同努力,学生对本专业及与其他专业的配合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不仅强化了本专业的知识,也学习到了相关专业的内容,对今后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章瑾 朱欣尔 侯伟 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建筑系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的改革 摘要:高职院校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是为了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行锻炼。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观察,发现毕业设计的质量并不高,因此为了提升毕业生的从业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将以“嵌入式”思路,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设计,以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毕业设计;嵌入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传统教育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教育领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诣在培养拥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型人才。高职院校中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为社会输送建筑方面的人才,对社会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积极引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传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通常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教育环节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的前10周左右。在此阶段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之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主要的设计内容就是对多层建筑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并进行相应的工程造价[1]。 (一)理论知识教学有限。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以技术教育优先,对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态度往往采取够用即可。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首次进行综合型的作品设计,对于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对整体的设计理念认识不清。对于建筑、造价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模糊,不明白具体的作用以及操作流程,因此无法在头脑中出现清晰的设计思路和头绪。同时毕业设计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无法进行知识的有效扩充与深入了解。 (二)毕业时间安排存在缺陷。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安排在毕业前夕的3到5月份之间,安排是极不合理的。此时的毕业生正处在求知的关键时期,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此时学生无法分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严重影响设计作品的质量。 二、“嵌入式”毕业设计的特点与设置措施 “嵌入式”毕业设计教育思路,就是要将传统的整块的毕业设计切割开来化整为零。将建筑、造价与结构等部分分割开来,分别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进行讲解。 (一)建筑设计。与建筑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天正建筑设计、房屋建筑学以及AutoCAD等。在上述课程都学习完毕之后,在用3到4周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学生选定房屋建筑为主要设计课题,由专门讲解房屋建筑学的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将建筑设计说明书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向学生进行说明与指导[2]。 (二)结构设计。与结构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地基基础、建筑抗震以及混凝土结构等等。可以将课程设置在第五学期的期末,并由结构课程的教师专门进行讲解。在理论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在由教师进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在其之前设计的房屋建筑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内部结构的布置,并进行相应构件的型号选择,并对建筑的荷载进行准确的计算,依据数据结果进行结构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然后利用PKPM进行建模,并依据建筑结构基本规范与图集绘制平面布置图和梁柱平法施工图,对结构施工图的构造要求与表现形式要清楚的掌握。 (三)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建筑工程预算、软件应用以及清单计价等。由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之前绘制的建筑施工设计图、结构设计图等中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并依据计算结果编写预算书与计算书。 三、嵌入式毕业设计改革优势体现与教学设计 (一)编制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嵌入式毕业设计教育是将整体的毕业设计分解为建筑、结构与造价三部分,所经历的时间较长,大概要在一年以上才可以完成。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要使这三部分内容可以很好的连接与统一,进而保证学生的吸收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在进行实际设计中可以创造出完整和谐的作品[3]。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的编写,将负责三部分教学的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集中的讨论与研究,商讨出一个合理的教育方案。使这三部分知识既独立又完整,保证毕业设计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二)设计课题的制作与分配。进行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技术与知识运用能力进行检验,并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进行嵌入式教育时,还要保证对课题分配的合理性。让学生都能体验到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首先进行课题分配时可以依据建筑工程技术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配。其次课题的类型要进行相应的规定,不可为求新出现不合理的方案。最后建筑方案方面的课题要足够多,避免设计出现重复和抄袭。 (三)进行毕业设计训练。建筑、造价与结构等部分的设计任务都是在主要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为了确保设计质量,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一次毕业设计的训练。让学生自行选取相关课题,进行简单的操作设计。通过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训练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设计出更高质量的作品。 结语: 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教学课程,因此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极易出现学生设计思路混乱、设计作品质量不高的现象。采取嵌入式思路进行毕业设计的改革,将整体设计进行分散式教育,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并逐步增进设计知识与技能,实现毕业设计作品质量的高度提升。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张晓蕾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 一、对实验楼的改造设计 因而对实验楼进行改造设计成为本次联合毕业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①门厅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一楼大厅进行了休息空间的布置,适当摆放一些绿化等植物景观,增加整体的丰富程度,既避免空间的利用不足,也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空间,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氛围。②对各专业进行调研,将整栋建筑按照各个专业所需进行实验室分层,将没有利用的实验室排布给缺少实验室的专业,作出合理调整。同时增加一些师生的休息空间,例如图书室和咖啡厅等,并在每一个楼层的电梯和楼梯口处布置楼层房间指示牌。③三楼的休息平台增加木质铺地和休息座椅,将天井绿化改造为集雨水收集,气候调节,经空气和水净化,将再生水运送去花坛,循环利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研讨和聚集的场所,使得景观与整栋实验楼相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顶层有良好的阳光雨水等自然环境,加设屋顶的建筑格栅板不全是装饰,有些板是收集并贮存屋顶雨水的储罐,空调冷凝水以及用于灌溉的中水系统,有些板是太阳能板,储存电力为整栋教学楼提供电力减小资源开支,节能环保。④在南部的每一层走廊两边教室都添加窗户,利于更好地采光通风。将乡土藤类爬上走廊栏杆,这些植被高950mm,不仅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还模糊了建筑和景观的界限,成为室内的一道风景线。⑤对过小的教室进行扩大,较大的实验室进行分隔,楼层较高的实验室部分加楼板,不仅增加利用面积,同时有效防止教室产生回声。 二、对实验室的改造设计 重点对实验楼二楼的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将原本的物理实验室分别改造为水处理实验室和环境实验室,还将一处风机房改造为配套浴室。改造设计根据使用专业的要求,对水处理实验室的实验台和讲台重新排布,将原本没有水池的教师讲台进行了水池的放置,仪器按其所需的操作空间进行布置。当然由于是改造,一些水管和线路已经预设好,所以只能将实验台的地面抬高,抬高部分进行水管预置。由于环境实验室比较特殊,需要一个单独的原子吸实验室专门进行爆破,实验较危险,所以单独采用厚200mm厚墙体将其隔开,降低最小伤害,门采用防爆门。浴室改造中将淋浴部分进行抬高,避免水渗漏和掩盖排水管。同时对建筑系实验室进行了整体设计,因为建筑学专业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改造中决定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进行分割,设置公共的交流空间。当然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改造中增加平面和形态实验室,造型及材料实验室,部分实验室内放置学生美术作品和建筑模型作品,既起到美化作用,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建筑物理实验室创造适合使用者要求的声学、光学、热工学的环境,需要使用现代机电设备来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所以一些测力测热测风测声光的仪器也将被重新安排放置。 三、各专业间的协作配合 1.联合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所有的建筑工程不管是工业建筑亦或是民用建筑,在其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都必不可少地涉及到土建、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间的配合。随着科技含量在现代建筑中的比重愈来愈高,使得工程类相关专业所囊括的内容也相应剧增,如消防、空调、通风、电话、电视、监控、对讲、宽频网等。每个专业都要满足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特定的空间位置和相关的技术要求,因而专业间的协调与配合在整个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互相协调出了问题,比如没能充分全面考虑技术做法,特别是部分交叉部位的细节处,就极易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不但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更会直接损害工程的品质与质量,甚至导致建设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相关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好一个完整的实验楼工程,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之间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尝试在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使用联合毕业设计这一新模式,目的就在于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尝试,能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科学的建筑工程专设计实践与指导。2.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协调。建筑与结构专业的协调往往表现在建筑造型、空间与结构的关系。土建专业与给排水专业经常出现给排水管冲撞梁、板的情况,施工后卫生洁具的安放位置与给排水管线预留孔洞位置不对应等。土建专业与暖通专业在进行配合时常常出现通风管道与楼层梁和地梁相冲撞,以及在施工中没有预留出墙预留孔给空调管线,使用后砸墙破坏了墙体的结构等情况也经常出现。土建专业与电气专业经常出现电气进户管冲撞楼层梁和地梁,还有把电气开关设计在自来水管的管后等情况,更有甚者在施工中堵塞电气线管。各个辅助专业间的协调往往存在各种消防和通风管线穿梁时,结构及使用功能的要求是否受楼面净空影响,同时还会有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预埋深度,以及控制系统和弱电系统间的互相协调等问题。 四、结束语 在本次实验楼联合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专业协同努力,学生对本专业及与其他专业的配合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不仅强化了本专业的知识,也学习到了相关专业的内容,对今后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章瑾 朱欣尔 侯伟 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建筑系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毕业设计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专业的划分也越来越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将要面向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等不同的岗位。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的高职学习阶段需要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构成、施工工艺、组织管理等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在毕业以后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实现学校与岗位“零距离”接轨。从而将毕业设计做得更细、更深、更全面,提高学生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对三年制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在5~8周的时间内比较深入地完成毕业设计,按照以前的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上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内容组成的分析,按照理论“必须、够用”为原则,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对课程设置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打破传统做法,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特点,剖析课程体系,结合笔者多年教学体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和相关课程提出“统一协调”、“汇总提高”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案,期望学生能够掌握更实用的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分解协调 主要是提前把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有计划地分解到每个相关课程中,让学生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使整个课程体系更具有系统性,也就是说毕业设计的内容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全局性观念,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建筑制图与施工图识读》的课程教学中通过抄绘、阅读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建筑和结构图的表达方式,从而为绘制施工图打下基础。二是在《建筑构造分析》的课程教学中,详细讲解建筑构造和各种细部构造。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完成建筑方案的设计内容。三是在《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力学与结构计算》等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带着建筑设计方案,解决结构的布置的能力,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为毕业设计中的结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每个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各学科的教师要及时沟通,通过实际工程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汇总提高、丰富设计内容 在第5学期结束后,集中5~8周左右的时间对学生所做的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整合,并从整个毕业设计的角度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和提高。此外,在传统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基础上,在毕业设计中加入施工组织方案设计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一是编写工程概况。要求说明工程名称、地点特征、建筑面积、结构特点,基础施工处理方法、工程做法,施工工期、施工条件等。二是确定施工方案,包括:选择土方工程施工方案;选择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施工方案;选择装饰工程施工方案等。三是计算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要求计算的主要工程量包括基坑开挖和回填工程量、基础工程量、标准层工程量(包括钢筋、模板、混凝土、砌体)、内装饰、外装饰等。四是拟定技术组织措施。主要拟定编写在施工中如何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等。五是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网络计划或单位工程水平横道进度计划,必要时对计划进行优化,在横道图中,作劳动力资源需要量统计图。六是设计布置施工平面图。设计布置垂直运输机械、搅拌机械、材料和构件堆场、钢筋和木工加工棚、办公及休息用房、食堂、厕所、现场施工的临时供水供电线路、施工临时道路等。其中材料和构件堆场、临时房屋等的面积,应根据定额标准和经验确定。七是计算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施工场地占地面积、施工工期、劳动量、劳动力均衡系数、采用合理施工方案和先进技术的成本节约指标等。指导教师从全局出发,指导学生计划加深建筑方案、施工组织方案,参考实际工程施工图纸和方案,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成果。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分解协调”、“汇总提高,丰富内容”合理安排,措施到位,就能将毕业设计进一步完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较为完整的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较强的识读施工图能力和一定的施工组织能力,从而能够较快地适应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等岗位工作,实现学校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突出高职院校教学特色。 作者:沈存莉 谢晓光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毕业设计主题的革新研习 加固设计与新建建筑结构设计的区别 建筑结构由于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其耐久性随其使用时间的增长而下降,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备受大家关注。新抗震规范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每年对已有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项目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小学教学楼和事业单位办公楼抗震加固设计项目最多。抗震加固设计与新建建筑结构设计存在较大差异。结构加固设计,从概括的角度讲就是通过检测得知原有结构状况、以及和结构根据业主和规范要求所应达到目标的差距,制定结构加固原则性方案,以实现从概念上解决问题;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现行规范和图集,对已有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最终达到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型的目的,细致的讲就是在已知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受力、材料强度以及截面尺寸的情况下,依据最新规范,对结构主要承重构件进行计算,并验算构件的配筋、轴压比和承载力,检查建筑物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不满足受力和构造措施的构件进行加固,加固设计步骤一般包括结构分析、初拟方案、可行性论证、加固力学分析、详细设计、效果检测等。而新建建筑物结构设计是在建筑物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确定结构方案,选在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布置,并初步估算结构的构件尺寸,进行抗震以及抗侧刚度验算,对整个结构进行设计计算确定结构构件的布置和配筋,并依据最新规范来确定结构构件的构造措施。虽然加固设计和新建结构设计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利用所学的结构设计原理,对建筑进行受力分析,按照现行规范进行验算。它们的主要差别一个是对原有建筑物进行设计,另一个对一个不存在的建筑物进行设计。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开设加固专业课程 加固设计作为结构设计的一个分支,需要设计人员对结构体系具有一定深度理解,对新老规范及其原理具有较深层次把握,对常规加固技术和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与新建建筑结构相比,加固设计的结构类型不一定最复杂,但对结构师的综合专业素质要求必定比较高。因此学生要想做好一份好的加固课题毕业设计,学校不仅需要开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设计原理》和《钢结构》等基本专业课,还需要开设加固方面的课程,例如:《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钢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改造加固技术》等专业课程,同时学生还需要加强相应规范的学习。 (二)提高师资水平 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加固设计在近几年才开始大规模推广,考虑到学校此类师资经验缺乏的情况,建议学校聘请企业优秀的具备丰富加固设计经验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此类教师应具备5年以上结构设计工作经历,且是副高以上职称或者一级注册结构师,此类教师加固方面的工程经验比较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很轻松的掌握与实际工程相关加固知识。 结构加固设计课题毕业设计的实施 (一)加固设计课题的选取 结构加固一般分为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砌体结构加固设计、钢结构加固设计及其相应的基础加固设计。加固方面的毕业设计的课题应来自于实际工程案例,课题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教师提出申请,并撰写毕业设计课题方案,再由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对各个课题方案进行考察和可行性研究。确定设计方案后,指导教师就课题方案和内容向学生做细致的分析和讲解,同时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对毕业课题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对老师的要求 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整个毕业设计教学的关键。指导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查阅规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端正的思想品德。工程无小事,任何马虎大意的工作态度都会造成工程隐患。 (三)严把加固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 在加固设计课题成绩的评定方面,不能因为此类课题的毕业设计起步晚,经验相对不足等原因来降低对学生的成绩评定要求。毕业设计的成绩由过程考核和答辩成绩两部分组成。在过程考核的期间,指导老师应就学生的规范应用能力、设计方案、计算能力、学习态度、纪律以及毕业设计进度方面给予综合评定。为提高学生的设计积极性,答辩成绩应根据对小组每一个成员进行答辩,不能按照一个小组为单位来答辩。答辩成绩由设计水平、设计工作量、表达能力和回答问题能力4方面给出答辩成绩。 结语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教学环节,是一座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和适应性息息相关。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增加固专题的毕业设计课题是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知识型、实践型、创新型一线技术人员的必然趋势。在改革的初期,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实施好这一改革,对高校师资、教学体制及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严格把握毕业设计应用型的定位,不断进行毕业设计的改革、探索和思考,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作者:马好霞于丽波叶燕华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国家不断加大教育建设力度,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备受肯定,其所拥有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近年来的学生数量、教学质量增长很快,但在毕业设计方面需要加强。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介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提出增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有效性的相关措施,以期能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全民教育快速发展,尤其是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不断涌现的现在,更多学子得到就学、就业的机会。国家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该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如何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1.1理论知识教学不完善 鉴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导致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以实践为主,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但却使得学生缺少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学习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此种教学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整体设计中缺乏完整感,并且对于其中的细节难以掌握,甚至有些学生对于造价方面的认知十分浅显,对于大多数知识的不理解,导致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并且整体毕业设计的时间也很有限,即使学生“临时抱佛脚”也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 1.2毕业时间安排不合理 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其在通知学生开始毕业设计,直到毕业设计完成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并且是在3~5月份期间,毕业设计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个大工程,并且学生需要做整体设计、构思、收集资料、后期修改等多项工作。另外,此阶段学校并未停止授课,有些学生依然要去学习新知识,而有些学生则已经参加实习,此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准确把握毕业设计时间,时间、精力方面均难以平衡,如此也就导致了毕业设计整体质量难以提升的局面出现。 1.3毕业设计过于流于形式 鉴于学生在学校中主要以掌握技能为主,因此对理论知识传授有所忽视。部分学生的认知中将毕业设计与理论知识相挂钩,导致了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重要,毕业设计时存在敷衍的态度。另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度不足,难以就毕业设计中的各个框架做深入的扩充,此种情况也直接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难以符合教师的要求。部分学生会存在抄袭其他学生构思、设计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找“”代为完成的情况。 2相关措施 2.1做到合理选题 合理选题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合理选题方面应兼顾教师、学生两个方面:①教师是毕业设计的拟题者,其应根据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要求进行拟题工作,使学生能够在完成毕业的同时对相关方面有更深的了解;②学生在最终进行毕业设计之间往往会经历选题阶段。当学生面对教师提供的各种题目时不要眼花缭乱,在正式选题前学生应对自身有深入的了解,知道自己擅长的领域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并以此为依据为自己选题,如此不仅可以避免在设计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能够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有一定帮助。 2.2毕业设计训练 鉴于毕业设计的困难性和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学生正式开始毕业设计前进行毕业设计训练,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往往包含多个方面,如建筑、造价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等,知识的讲解往往会被安排在主要课程之后。知识较为复杂,且对于毕业设计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此些方面开展专门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知识和设计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拟题,并自行进行相关设计,在设计完成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做出评价。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能明白自身不足之处,同时也能使学生不再对毕业设计感到陌生。 2.3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 鉴于学生在毕业前期较为忙碌,学生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十分有限,而毕业设计的整体时间较长,学生会存在时间还够的认知,因此对毕业设计也会存在管理松散的情况。教师应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微信、网络或电话等形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并掌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意见。另外,教师也应对学生做出规划,使学生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有质量的完成节点任务。 2.4协调设计、实习以及就业的关系 学生在进入毕业季后往往会较为迷茫,其既想要快速就业,又不想耽误到毕业的相关事宜,甚至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实习方面陷入两难的境地。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以上两者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明白无论是毕业设计,或是毕业实习,均是促进其顺利就业的重要手段。丰富的毕业实习经历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再单调、枯燥,其能够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而优质的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实习、就业的敲门砖。当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充满兴趣时,学生的机会就会比其他学生大很多。 2.5改变传统毕业设计组织形式 在传统毕业设计中,每个学生单独负责自己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形式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衡量,也是其对于自身在几年的求学中获取知识的有力体现,但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压力。鉴于此,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合作设计的形式,如根据学生各自的题目、学生的兴趣等将学生进行分组,使各个学生均能够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并全权负责。而整体的设计工作则由所有学生共同探讨,如此一来各个学生均能够对整个设计有一定了解,并且也能加强自身个别技能的提升。在进行最终的答辩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负责的部分来向教师介绍毕业设计,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表现以及毕业设计的整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评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该专业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也与该专业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甚至与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在经历教育改革后,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在实际的设计中依然会出现些许问题,从而影响到了该专业学生的毕业情况。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就业而言均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和实施力度,使毕业设计不再成为学生的噩梦。 作者:李奇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研究 摘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多年的从教经验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就解决办法进行了针对性探讨。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高职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全面结束前都要进行毕业设计,这是对学生高职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储备转化成工程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来看,高职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保证和人才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受时间限制,毕业设计深度不够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并且学生在完成两个月的课程学习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学生还要兼顾就业应聘等事项,用于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被迫减少,导致学生应付心理严重。通常,学生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选择设计题目,对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做到全面、详细的掌握;广泛搜集设计所需的素材和资料;制定设计进度规划表。而紧张有限的设计时间以及其他事件的干扰致使学生从开题立意,到资料查找,到整体思路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以及最终形成设计成果的每个环节都处于仓促忙乱、精力难以集中的不良状态,毕业设计的广度以及深度也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1]。 1.2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力度不够 我院高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一般都是几名老师同时管理或者指导一个班级级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老师在辅助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有其他的有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在身,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通常只在学生有疑问或者有困难的时候给以简单指导和必要的帮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甚至最终的毕业答辩等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学生在缺乏必要的管控和约束下,毕业设计进度滞后、抄袭以及突击应付等现象极为严重。 1.3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有些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安排毕业设计任务时,使用的设计资料及图纸往往是连续几届都不变,缺乏新意、资料陈旧、选题范围受限等因素很多,而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范规程的不断更新,毕业设计成果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相去甚远。 2.解决方法 2.1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基本训练任务分四个阶段:在进行毕业设计前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第一阶段:施工图识图(1周)。熟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了解工程概况,掌握图纸会审的基本要求;第二阶段:施工图预算(3周)。完成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一份。第三阶段:施工组织设计(4周),按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第四阶段:毕业设计成果整理及答辩和评价。由此,在毕业设计中应遵循以下教学步骤: 2.1.1教师在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动员,详细说明设计目的、要求、大致进度安排以及最终的评判标准等; 2.1.2正式布置毕业设计的课题及任务; 2.1.3学生明确各自承担的设计任务以及自身的具体进度计划; 2.1.4过程汇报,学生在每一阶段结束时要给老师汇报完成情况,老师及时对学生的过程成果作出评价,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1.5答辩和评价。 2.2优化毕业设计课题 课题选择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课题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质量。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着重考虑: 2.2.1适应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 2.2.2优先选择与社会时展联系紧密的课题,比如企业厂房、民用建筑以及办公、教学楼、住宅等,课题难度适中且涵盖知识点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要求及评判标准的制定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水平出发,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 2.2.3兼顾就业需求,把毕业设计的课题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机集合,有意识地消除学生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感[2]。 2.3完善健全答辩及成绩评定机制 毕业答辩以及成绩评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毕业设计过程要重要的多,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提高答辩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以此促使学生加强对毕业答辩的重视程度,打消投机取巧和蒙混过关的心理,进而促使学生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制定详细的打分标准和实施细则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课题难易程度、学生知识水平等,负责打分的答辩委员会要对实际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和统一,保障评判结果的公正性。 作者:谭敏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和现状,指出了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指导老师小组化、规范设计内容、科学评价设计成果、进行公开答辩和二次答辩等方面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公开;毕业设计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新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都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过程,要求把所学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大作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能将所学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能够读懂施工图纸,能够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因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重要。怎样才能保证并逐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7]。笔者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难易程度不一 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如多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设计,小高层酒店设计,设计高层商住楼,轻钢和重型钢结构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框架结构较熟悉,对其他结构较陌生,造成选题时出现部分指导老师名下学生较多,而概预算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高层商住楼设计过程中,为使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指标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调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图的绘制比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工作量大,时间非常紧张,基本没有手算内容。毕业设计时,涉及到的软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设计不清楚、对相关规范不熟悉,因此对电算结果判断与把握不准,往往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概念设计引导,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只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重视理论培养。要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通过PKPM软件计算与手算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误差的原因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指导老师要求手动计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导老师又不作要求,导致难易程度不一样。 (二)指导老师辅导时间不足 大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科研任务、设计任务、施工管理等,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贵州大学受到编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指导老师严重短缺,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2名毕业生,工作量较大,一般指导老师每周辅导两次,每次2个小时,但个别指导老师每周只辅导一次,短短一个小时,无法保证辅导质量。大多学生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主动讲解,学生因为本身知识面窄,不向指导老师提问,不能形成良性沟通,导致有效辅导时间减少。 (三)毕业设计学术价值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或预算。最受欢迎的题目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施工单位,少数去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极少数考研、考公务员,基于此,毕业设计对于大多去施工单位的学生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于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可设计有科研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其参与,从而对其今后研究生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对于去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设计比较实用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工作后能独挡一面。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老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老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老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老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老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老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老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老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老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老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老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老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对高等学校建筑工程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设计准备、过程管理等,并对如何实施新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联合毕业设计 设计准备 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是当前社会上比较热门的行业,社会对建筑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各建筑类高校每年也都培养了大量相关专业(如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的人才[1]。而作为学生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历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大学期间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与提升,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存在一个主要不足,就是只重视本专业知识的锻炼、忽视相关专业知识的拓展,学生缺乏建筑整体概念、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现实工程中,因各专业间的配合不默契,容易出现设计进度慢、施工过程中返工等现象,而配合不默契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各专业的人才欠缺其它相关专业的知识[2]、缺乏互相协作的意识。比如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给排水管道与梁、承台、剪力墙冲突的问题,就是因为给排水专业不知结构专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梁高、承台大小、剪力墙性质等),等设计到一定阶段才发现互相冲突、造成返工,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拖延了设计进度。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以拓宽学生多专业知识,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要。为此,我校提出了建筑工程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以下简称“联合模式”),即选定一个设计题目,模拟设计院的工作流程,让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的学生一起合作完成设计。此举旨在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专业交流,有利于学生建立建筑整体概念,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协调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学生掌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体系改革的一次尝试,希望能为高校教学体系建设和综合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1 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的实践 1.1 设计准备 我校在2013届、2014届部分毕业生中进行了“联合模式”实践,为顺利实施新模式,达到上述预期目的,必须做好充分的设计准备。 首先是题目选择。设计题目既要满足各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又要适合专业间相互配合训练的要求,同时难易程度还应与学生基础水平相适应,并尽量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因此,我校2013届“联合模式”实践,选择了本校在建的教学综合楼作为题目(2014届则选择了本校在建的图书馆),各专业学生一起完成该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以该工程的初步设计图纸为基础)。学生对该类建筑较熟悉、兴趣较高,设计过程中可组织现场参观、让学生理解设计与施工结合的过程,设计后期学生可与设计师交流、探讨不同设计思路和方法,同时该题目难易程度适中、学生可按时完成设计。 其次是师生配备。为充分贴近实际工作情形、模拟设计院的工作流程,师生配备力求短小精干。为此,每个专业配备2~4名学生、1名指导教师,并以项目组的形式组成一个设计团队进行毕业设计[2]。其中学生以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确定,以保证其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充满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指导老师则尽量选择具有实际工程经验者,并讲究年龄梯队合理、充分利用年长教师的经验和年轻教师的干劲,以确保设计顺利进行。 最后是外部条件。“联合模式”实践需要诸多外部条件,尤其是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如为方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互相交流,学校专门安排了一间实验室给项目组,并配备适合图纸展开的桌子、投影仪、电脑等;学校与施工单位协商、安排进度,让学生参观现场,让学生对工程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学校又与该工程的设计院联系,安排设计师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1.2 过程管理 学生精力充足、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惰性、忽视毕业设计;同时部分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等而分散了精力,容易完不成设计。因此毕业设计过程管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进度控制是“联合模式”成功的前提。首先各个专业根据自身在“联合模式”中的角色,完善各自的设计任务书、指导书,突出专业协作的环节。然后项目组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制定统一的设计进度表,尤其是根据各专业设计内容、专业间的配合需要进行时间分配,以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协作意识和能力,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进度表(见表1)。例如在第3周进行的各专业互提条件,是本模式的基础环节,即各专业在建筑的初步设计图纸基础上,提出本专业所需要的指标和参数(如给排水专业需要的管井、水泵房、消防水池,电气专业需要的配电房、电缆井,暖通专业需要的风机房、风井等数据),并互相协调、确保互不冲突,再由建筑专业进行综合、深化;学生在此环节,加深了对本专业设计条件的领会,也对其它专业的需求、可能产生的冲突有了初步认识。又如第12周的专业套图,即使在设计院也容易忽视该环节,但却是专业协作的关键一步,只有所有图纸拼在一起,才能发现互相矛盾、冲突的地方,并加以改进,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讲座是“联合模式”成功的灵魂。各专业的指导教师定期举行讲座,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疑问,介绍本专业的设计思路和基本方法,着重突出本专业在设计过程中与其它专业的协作内容和阶段,以及可能产生冲突的地方和解决方法。比如给排水专业应先布置好消火栓,并及时提交给建筑和电气专业,以不影响这2个专业的设计进度;结构专业则需尽快确定梁、柱的位置、大小,并提交给其它专业。这样,各专业的学生都能简单了解其它专业的设计内容和思路,拓展了相关专业知识,知道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可能与哪些专业发生矛盾或需要提供哪些设计条件,从而避免专业间发生大的冲突(当然,随着设计进程的推进,专业间的小矛盾在所难免,到时边协调边提高)。 教师例会是“联合模式”成功的基石。毕业设计不是学生一个人在做,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各教师既给予本专业学生指导,同时还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出现的问题,在不定期召开的教师例会中进行交流,及时研究和解决,保证毕业设计顺利的进行。因此,在新模式下,教师也加深了对专业协作的理解,拓展了相关专业知识,提升了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 实践环节是“联合模式”成功的助力。在设计之初参观工地,可以让学生对工程有直观的印象;在设计尾声参观工地,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设计图纸,看与实际施工有何区别,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的转化理解,明确了专业间协作的作用和意义,减少了“纸上谈兵”的遗憾。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思路与该工程的设计师交流,则让学生更好的领会书本理论与实际工程的区别,意识到自己设计的不足,也对实际工作情况有了认识、便于其融入今后的工作中。 指导方式是“联合模式”成功的保障。新模式下,每个教师不仅要回答本专业学生的疑问,还要回答其它专业学生的提问。因此,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是必须的。除了每周1~2次在实验室学生集中设计时教师到现场辅导,还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如以QQ、MSN等方式进行指导,并在网络上共享相关图纸、规范、图集等资料,节约学生查询时间。 联合答辩是“联合模式”成功的点缀。答辩是对毕业设计成效的检验,多专业联合答辩则是“联合模式”成功的最后推动力。为让学生得到最后的综合学习机会,采取各专业统一答辩方式,即各专业教师、学生一起参加,在答辩过程中,最后一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明确专业间配合环节。为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设计理念,我校还邀请该工程的设计师担任评委,让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对毕业设计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和回顾。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联合模式”在我校2届部分毕业生中的实践(2014届正在进行)证明,该模式具有较好的效果,应得到各高校的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推广。 首先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本专业的设计质量。各个专业学生一起设计、画图、讨论,在相互配合和学习中,既获得了知识交流、创新等成就感,又结交了新朋友,提高了对毕业设计的兴趣,能够以较好的精神状态完成整个设计过程。与我校未参加该模式的同学相比,学生绘制的图纸、计算书等质量都略胜一筹。 其次是学生拓展了相关专业的知识,具有了专业协作的意识和习惯。经过一个毕业设计,学生初步明白了在哪些环节该与哪些专业进行沟通,初步知晓其它专业对本专业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再次,拓宽了指导教师的知识面。通过本模式的实践,教师加深了对相关专业的认识,对本专业的课程教学也有启发,比如会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实际工程的引入、强调专业配合的环节等。 最后,学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经过“联合模式”的锻炼,学生具有了建筑整体概念,有较好的专业协作能力,能较快融入团队合作中,尽快成为一名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无形中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工作的能力。 2.2 建议 从“联合模式”在我校的实践,我们发现有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首先,“联合模式”相比传统的模式,需要完成更多的设计内容、需要学习其它专业知识以及互相配合,因此对师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师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师生认识度不够,或学生基础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则“联合模式”容易流于形式、得不偿失。因此“联合模式”并不适于所有学生,而应在具有充足且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师资力量前提下,在部分基础较好的毕业生中进行推广应用。 其次,“联合模式”在题目选择、进度管理等环节均需给予足够的重视,确保毕业设计能顺利完成。 最后,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中,应根据专业协作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增加专业配合的内容和训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就具有专业配合的意识,在毕业设计中就能尽快进入角色、较好的完成设计任务。
铁路通信电源的管理与维护:铁路小站通信电源的管理与维护 摘要:随着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高科技通信手段的应用,对铁路通信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整体性和全局性 专业化 集中监控 集中维护 通信电源是通信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保证整个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它可以被喻为“心脏”。如果通信电源发生故障,通信系统将全部中断,将会造成铁路行车中断,因此要求通信电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极高。我们信阳车间管辖的小站有32个,这些通信机房多为无人值守,小站通信电源的管理和维护就尤其重要。 一、小站通信电源的特点及重要性 铁路小站通信电源的特点是:点多线长,通信设备用电量相对较小,电源设备一般情况下不会设专门的电源室,而是同其它通信设备同处一个机械室,为便于维护和管理一般采用小容量组合电源,就是将交流配电屏、直流配电屏、监控模块、整流模块、蓄电池组合在一个机架上。目前我们管内小站电源主要有两种,一个是京广线小站使用的中兴电源,另一个是宁西线小站使用的动力源电源。铁路小站通信电源负责供电的不仅有接入网ONU设备,还有数调网分系统设备、无线调度车站台设备,以及铁路非话业务设备,这些铁路专用通信设备是铁路行车正常组织及行车安全的保障,小站通信电源如果出现故障不仅中断通信网,还使整个车站专用通信设备瘫痪,直接威胁行车安全,因此小站通信电源的作用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而小站通信机房多为无人值守机房,距离维护单位相对较远,高可靠性的设备和强大的环监系统是必须的。 二、小站通信电源的管理 1.小站电源的管理应被提到重要位置 电源设备与通信网中的其他设备(如交换、传输等)有较大的不同,本质上,电源设备是机电设备而非通信设备。正因为如此,在通信业中,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无论是在组织机构、人员、资金还是管理上,都不能得到相应的保证。然而,必须看到,通信电源作为整个通信电信网的能量保证,它的作用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虽然它不是通信网主流设备,但它却是通信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 2.加强小站通信电源管理的专业化 电源是电信网的心脏,各级领导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铁路专网装备水平逐步提高,电源也同样处在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的时期, 因此,要维护和管理好现在的铁路专网,电源专业同其它专业一样存在着维护人员的素质、水平急待提高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1)加强日常及定期管理; 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2)积极参与新设备安装、调试开通,在施工中学习,在竣工验收中把关。(3)继续搞好技术练兵,加大培训力度。(4)引进电源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3.重视小站通信电源系统初期的设计、安装 小站电源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容量大小、地理位置、空间布置、未来发展,设备质量、工程勘察与设计、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个相关环节。其中对于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 4.小站电源设备购置注意事项 在购置小站电源过程中,除考虑性价比外,还要考虑高可靠性稳定性、多种自动保护功能、 宽电压、良好的均流均衡性能、在线运行模式,要考虑是否严格按照 ISO-9000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生产,另外系统故障率、防雷和电涌措施、交直流配电一体化等都应是分析考虑配置 的重点。其中小站机房无人值守,小站交流电压波动较大等因素,对电源设备可靠性,宽电压的要求更高,要选用可靠性高的设备,合理配置备份设备。 5.实施集中监控、集中维护模式 电源集中监控的基本原则是把可靠性放在第一位。因此,要求监控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应高于被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目前,监控系统以监为主、以控为辅。建立此模式有四大好处:(1)依靠监控平台进行电源空调设备的告警处理和障碍修理。(2)依靠监控系统收集大量的运行数据进行智能管理。(3)依靠监控平台对电源维护工作进行监控。(4)依靠监控平台检查无人值守流程是否正常运转。因此,实施监控管理的设备以智能化、自动化的新型设备为主,在新建通信设备选型时应考虑集中监控的实施,选用具有集中监控管理功能和标准接口的设备。对于老设备,不宜花费很大精力和物力对其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就当前管内小站电源的情况看,存在一些隐患。一是部分设备老化,蓄电池容量不足;二是部分维护人员技术不熟练、误操作、责任心不够强、擅离职守等造成通信电源系统故障。实行集中监控后,对电源专业注入了很多新产品、新技术、智能化的系统能大大减少许多人为的事故。 三、小站通信电源的维护 1.为了尽量缩短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要经常分析运行参数,预测故障的发生,并及时排除。 2.设备宜采用模块化、热插拔式,便于更换和维修。平时应建立起对电源故障的应急措施,保证可靠供电。要提高技术维护水平,大力推广集中维护体制。实施集中监控管理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通信网的需要。随着通信设备的日益集成化、小型化,各种电源设备也要智能化、标准化,符合开放式通信协议。集中监控必须逐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三遥(遥信、遥测、遥控)点的设备要合理,决不是越多越好,否则其效果适得其反。 3.加强蓄电池维护。蓄电池作为不间断供电的保证,在整个电源系统中最为关键。蓄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器出现问题时,保证不间断供电,而且还能在一路、二路电正常转换时提供保证。所以蓄电池是整个通信电源系统维护的关键。在通信电源系统的日常维护中,蓄电池的维护测试和诊治是十分烦琐而又必须十分细致的事。通信系统现在应用较为普遍的免维护密封式蓄电池,它的日常维护相对要简单得多。对电池维护时的事项如下:蓄电池出厂时已经初充电,不要将正负极短接, 在运输或保存过程中由于自放电会损失一部分容量,所以使用前应进行大充大放以补充电量;搬运蓄电池时要搬运电池底部,绝对不要在端子部用力;绝对不要打开排气阀;充电后若不立即使用,应尽量避免放置于高温环境,温度越高,自放电越大;长期保存后有时不经过几次循环充放电、容量不能充分恢复;放电时,周围温度应控制在-15℃--+45℃范围内;充放电装置必须选择恒压限流或具有下降特性的自动定电压装置,充电电压精度在±2%以内为 最好;不论是使用或不使用的蓄电池,都应定期(3 个月或 6 个月)进行充放电;清扫蓄电 池时应使用湿布,干布或化纤布有可能使蓄电池外壳裂开,造成漏夜或腐蚀着火;检查维护时应穿戴橡胶手套和胶皮鞋等保护用品;如果蓄电池组容量下降到额定容量的 60%以下时, 可视为寿命终止;在 UPS 等转换器上使用时,应安装电容器,以防止从转换器来的返还电 流流入电池。 4.合理安排维护时间。由于小站机房环境相对较差,密封不好,电源整流模块内部容易积灰,日常维护对此没有要求,时间一长影响模块散热,造成模块不能正常运行,如果倒换维护,管内几十个小站机房,每套电源3-4个模块,维护一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过调查摸索,制定出可行的整治方案,抽出3-4名精干人员,组成整治小组,合理分工,很快完成了任务,消除了隐患。 5.及时调整。宁西线开通初期,小站通信电源交流输入一路、二路频繁切换,经常造成交流接触器损坏,经查是由于小站交流电压波动大造成的,我们及时同厂家联系,调宽设备正常电压波动范围,使问题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在专用通信网的构成中,小站电源是它的“血脉”,是确保通信畅通的必要条件。只有从主观上足够重视,并创造良好的客观运行环境,做到管理专业化、制度化,设备、技术先进化,操作、维护现代化,才能保证小站通信电源系统和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安全生产运行,确保铁道通信的可靠畅通,服务于铁路运输安全生产。 铁路通信电源的管理与维护:刍议铁路专网通信电源的使用与维护策略 摘要:铁路的专网通信电源作为铁路系统专网通信的重要部分,需要对电源系统进行定期的检修和日常的维护,只有这样才能让电源系统可以更加可靠、稳定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铁路线专网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文章根据实践中的维护情况和一些经验,阐述了铁路专网通信电源的使用和维护策略。 关键词:铁路专网;通信电源;使用与维护策略 通信用电源是铁路专用的通信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首先保证正常的供电。大多的专网通信都有比较先进、可靠的电力电源的供电系统,其中包括免维护的蓄电池、开关整流的设备、应急的油机等等。这些都是关键性的设备,对于这些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的好坏,影响着电源系统其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出现故障的几率,还影响着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平稳运行。 一、电源系统的要求 (一)要求可靠性高。电源系统在不能输出所规定的电流、且电压超出了正常波动的范围、杂音电压超出了允许的范围并且持续十秒以上,这些情况都是系统故障的判定信号。所以,我们要保证专网通信的电源系统的可靠性,选择可靠性强的高频开关的整流设备,利用模块化的或者热拔插式的结构,方便更换,还要进行设备备份的配置;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的选用两条不同的电力输入线路,并且安装自动倒换的设备装置。 (二)集中进行监控管理。进行集中的监控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电源设备要标准化、智能化。在电源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进行遥测、遥信、远程的集中维护等等方法,系统还可以为维护人员发出寻呼信息。所以,集中监控式的管理还是非常有实用性和可靠性的。 二、通信电源的使用 电源系统在目前已经广泛的使用了高频开关的设备,智能化的程度已经很高,电池也已经采用了免维护的蓄电池,虽然这给用户带来了众多的便利,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之中,我们要更加的注意,保证其安全性。 (一)高频的开关电源其系统对于工作环境的温度要求很低,但是对于工作场所的清洁情况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潮湿和灰尘都会让主机的工作出现紊乱。蓄电池要求的使用温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要在十五摄氏度到三十摄氏度之间,温度过低会降低电池容量,过高则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例如:一直持续进行高温使用的电池,其使用寿命可能只有设计使用寿命的一半,甚至更低。 (二)备用的发电机其输出的电压、频率、波形以及幅度等等都要符合电源系统的要求。其功率也要比开关电源的额定功率大,否则可能会造成设备的工作异常。 (三)组合的蓄电池存在电击危险,所以在进行改接和装卸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使用绝缘工具,保证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四)电压和电流都要符合规定要求,过高可能会使电池失水或者造成热失控;过小可能会让电池亏电,这样都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五)电池其循环寿命与放电的深度有关,放电越深,其循环使用寿命就会越短。例如:在检测容量或者检修时,放电通常保持在容量的30%到50%之间。 (六)避免大电流的电池充电和放电。电池大电流的充电会让电池极板出现变形膨胀,造成物质脱落,电池的内阻增高,温度也跟着提升,有可能会造成容量的下降,降低使用寿命。 (七)柴油机发电机组。四冲程的油机可以作为原动机的发电机组,这样比较经济可靠,其使用和维护也相对简单,适合大容量机组的一些要求,并且其性价比比较高,污染较小,噪音也很小,其施工时可以将机组的热量排放到室外,这样就能更好的保证机组的工作环境不会超过指标的要求。 三、通信电源的维护策略 (一)高频的开关电源在正常情况下,其主机主要是进行定期除尘和防尘的维护工作,维护的工作量是非常少的。在一些干燥的区域,灰尘很多,而灰尘会让器件的散热性能降低。我们要定期的对这些设备进行除尘工作,并且定期检查插接件和连接件有无接触不牢和松动的情况出现。 (二)因为整流器对于瞬间脉冲的干扰无法消除,所以整流以后的电压还是干扰脉冲。蓄电池可以用做直流电能的存储,蓄能电池的容量和等小点的容量大小是成正比的,所以,蓄电池的检修和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蓄电池其工作都是浮充状态,所以每年最少要放电一次,放电之前还要对电池组均衡的进行充电。在放电的时候也要注意均衡,核对性的放电是发现和调整处理落后放电的电池,防治事故的发生。在平时,对每组电池要有8个以上的电池作为标示电池,而且要定期进行测量记录。在维护的时候,要检测和清洁电池两侧的温度和电压,还有连接处,电池的完好度,主机设备正常工作与否等等。 (三)在电源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要先找到原因,区分是电源系统还是负载,是电池组还是主机的问题。虽然主机有自动检测故障的功能,配件的更换很方便,但是对于故障点的维修还要进行大量的检测和分析。如果故障来之检测部分,那所显示的故障可能会出现错误。 (四)主机出现熔断器熔断、烧毁或者出现了击穿故障的时候,要找到原因,排除故障,之后才可以重新启动,不然有可能会出现相同的故障接连发生,维护的工作也要做好,这样可以减少故障发生的频率,还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不能因为是高科技设备,具备高智能和免维护的功能,就将本来应该进行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忽略。要在任何时候都做好预防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结束语 铁路专网的通讯电源,其使用过程要规范,在日常工作时,要进行维护的检修,还要定期进行集中检查以及巡检。集中检查和巡检一定要做到制度化,进行定期的检修项目设定,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等等,电源系统其日常维护以及集中检修。总而言之,只有重视了电源系统的日常的维护以及集中性的检修和巡检,才能保证电源系统更加可靠、更加稳定的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铁路专网的通信正常。 铁路通信电源的管理与维护:论铁路通信电源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摘 要】通信电源是通信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保证整个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文章在简要讨论铁路通信对电源系统要求的基础上,对铁路通信电源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进行了探讨,对于做好铁路通信电源的使用和维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铁路通信;电源设备;使用;维护 引言 作为通信系统的“ 心脏” , 通信电源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铁路通信电源运行的质量好坏, 直接关系到铁路通信系统的畅通。一旦出现故障, 不仅影响公务联络, 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列车运行, 造成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通信电源包含的内容广泛, 不仅包含48V 直流组合通信电源系统, 还包括DC/ DC 二次模块电源, UPS 不间断电源和通信用蓄电池等, 电源技术的发展也主要体现在这几个环节的发展之上。下面本文将对铁路通信电源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做个简单的探讨。 1 铁路通信对电源系统要求 1.1 实施集中监控管理 实施集中监控管理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电源设备要做到智能化、标准化, 符合开放式通信协议。在电源系统发生障碍时, 通过遥信、遥测、远程集中维护等手段, 由系统向维护人员自动发出寻呼信息。因此,三遥点的设置要合理, 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以可靠性、实用性为基本原则, 宜简勿繁。 1.2 电源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若电源系统不能输出规定电流, 电压超出允许波动范围, 杂音电压高于允许值, 并持续10s以上, 均判定为系统故障。若交流系统中的电压、频率或波形畸变超出规定范围达60s以上, 则判定为故障。为此, 要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 有条件的专网应尽量从2个不同的地方引入2路市电输入, 并设置自动倒换装置。要选用可靠性高的高频开关整流设备, 采用模块化、热插拔式结构以便于更换, 并合理配置设备备份。任何新技术、新设备未经充分验证、试运行前, 均不得进入供电系统。要大力推广分散式供电, 使用同一种直流电压的通信设备, 采用2个以上的独立供电系统, 这也是专网通信容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新业务不断引入的要求。为了尽量缩短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除要经常分析运行参数, 预测故障发生的时间并及时排除外, 还要提高技术维护水平, 采用集中维护, 远程遥信、遥测维护等。 2 铁路通信电源的正确使用 电源系统目前广泛使用高频开关设备, 其智能化程度高, 电池也采用了免维护蓄电池, 这虽给用户带来了许多便利, 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以确保使用安全。 (1)在使用中要避免随意增加大功率的额外设备, 也不允许设备在满负载状态下长期运行。工作性质决定了电源系统几乎是在不间断状态下运行的, 增加大功率负载或在基本满载状态下工作, 都会造成整流模块出故障, 严重时将损坏变换器。 (2)由于组合蓄电池组输出电流很大, 存在电击危险, 因此装卸、改接导电联接条、输出线时应特别注意安全, 工具应采用绝缘措施, 特别是输出接点应有防触摸措施, 以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电池应避免大电流充放电。理论上充电时可以接受大电流, 但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 否则会造成电池极板膨胀变形, 使得极板活性物质脱落, 电池内阻增大且温度升高, 严重时将造成容量下降, 寿命提前终止。 (4)防止电池短路或深度放电。因为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放电深度有关, 放电程度越深, 循环寿命越短。在容量试验或放电检修中, 通常放电达到容量的30% ~ 50% 就可以了。 (5)自备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波形、频率和幅度应满足电源系统对输入电压的要求。另外发电机的功率要大于开关电源设备的额定输入功率, 否则将会造成电源系统设备工作异常或损坏。 (6)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对环境温度要求不高,在- 5℃ ~ 40℃ 都能正常工作, 但室内要求清洁、少尘, 因为灰尘和潮湿会引起主机工作紊乱。蓄电池对温度要求较高, 使用温度为15℃ ~ 30℃ 。温度太低, 会使蓄电池容量下降, 温度每下降1℃ 其容量下降1% 。如果长期在高温下使用, 温度每增高10℃ , 电池寿命会降低一半。 (7)不论是在浮充工作状态还是在放电检修测试状态, 都要保证电压、电流符合规定要求。电压或电流过高, 可能会造成电池的热失控或失水; 电压或电流过小, 会造成电池亏电, 这都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前者的影响更大。 3 铁路通信电源的维护 (1)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 主机的维护工作量很少, 主要是防尘和定期除尘。特别是气候干燥的地区, 大量灰尘会造成器件散热不好。一般每季度应彻底清洁一次, 且在除尘时检查各连接件和插接件有无松动和接触不牢的情况。 (2)由于整流器对瞬时脉冲干扰不能消除, 因此整流后的电压仍存在干扰脉冲。蓄电池除有存储直流电能的功能外, 其等效电容量的大小与蓄能电池容量大小成正比。因此, 维护检修蓄电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蓄电池的工作全部是在浮充状态, 因此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放电。放电前应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 以达全组电池的均衡。放电过程中如有一只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时, 应停止放电, 继续放电需排除落后电池后再放电。核对性放电不是追求放出容量的百分比, 而是关注并发现和处理落后电池。经对落后电池处理后, 再作核对性放电试验, 这样可防止事故, 以免放电中落后电池恶化为反极电池。平时每组电池至少应有8只电池作标示电池。为了解全电池组工作情况, 对标示电池应定期测量并做好记录。在日常维护中, 需经常清洁并检测电池两端电压、温度, 连接处有无松动腐蚀现象, 检测连接条压降; 电池外观是否完好, 有无外壳变形和渗漏; 极柱、安全阀周围是否有酸雾逸出; 主机设备是否正常等。当电池组中发现电压反极、压降大、压差大和酸雾泄漏的电池时, 应及时恢复和修复,对不能恢复和修复的电池要更换, 但不能把不同容量、不同性能、不同厂家的电池连在一起, 否则可能会给整组电池带来不利影响。对寿命已过期的电池组要及时更换, 以免影响到电源系统和设备主机。 (3)当电源系统出现故障时, 应先查明原因,分清是负载还是电源系统, 是主机还是电池组。虽说开关电源系统主机有故障自检功能, 更换配件很方便, 但要维修故障点仍需做大量的分析、检测工作。另外, 如自检部分发生故障, 显示的故障内容则可能有误。 (4)对主机出现击穿、熔断器熔断或烧毁器件的故障, 一定要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才能重新启动, 否则会接连发生相同的故障。维护工作做得好, 可以延长器件寿命并减少故障的发生, 不要因为高智能、免维护而忽略了本应进行的维护工作,预防在任何时候都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4 结语 铁路专网通信电源除了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检修外, 更要进行定期巡检和定期集中检修。可以按月度进行巡检, 季度和年度集中检修。巡检和集中检修要形成制度化, 设定检修项目、设计相应表格等。总之, 只有重视电源系统的日常维护和集中检修, 才能使电源系统更稳定、可靠的运行, 从而保障铁路专网通信的正常运行。 铁路通信电源的管理与维护:浅谈铁路通信电源的保养维护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铁路通信电源现状以及为铁路通信设备直接提供电力备用电源: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柴油发电机、不间断供电电源(USPS)设备的保养维护中须要注意的事项,并提出了相应的维护建议。 [关键词]通信电源;蓄电池;柴油发电机;UPS;设备保养维护 引言 铁路通信电源系统是铁路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心脏。它是构成各种通信手段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确保通信畅通、通信设备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是局部的,而通信电源的故障,影响面会更大。铁路通信系统的故障,不仅影响公务联络,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造成国民经济甚至人员的重大损失。因此全面、及时、准确掌握铁路通信电源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按时及时保养维护,确保通信电源随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通信安全畅通。虽然铁路通信主要市电供电提供外供交流电,但自备电源为铁路通信安全做到万无一失。自备电源中直接为铁路通信提供电力的电池组、发电机、UPS维护保养,稳定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1 铁路通信电源现状 铁路通信电源是独立的供电系统,由外供交流供电系统和直流供电系统构成。通信电源设备和设施主要包括:交流市电引入线路、高低压局内变电站设备、柴油发电机组、不间断电源、蓄电池组、整流器、直流变换器和交流逆变设备、以及各种交直流配电设备,接地防雷设备以及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等设备和系统组成。为铁路通信网分枢纽、电源室、中间站通信机械室、传输室等通信设备提供电源,并保证整个铁路通信电源系统安全。 铁路通信电源的供交流电源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从铁路地区变、配电所、铁路专用专线电源、电力贯通线电源、自动闭塞电力线电源及地方电源接引的外供交流电源;其二是指自备发电电源。每个通信传输室配备1台固定发电机。中间站通信机械室每2~4个站配置1台机动式发电机组。 铁路通信电源的直流供电系统由整流设备、直流配电设备及蓄电池组组成。其供电方式采用直流集中供电连续浮充充制,将整流设备与蓄电池组不分昼夜地并取浮充供给通信设备直流电源,同时供给蓄电池组自放电的补充充电电流。采用这种供电制度、蓄电池组效率高,寿命长,可靠性强,是首选的供电方式。铁路直流供电基础电压48V。其他种类电压:如12V,-6V,-24V等。 2 备用直流电源(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的保养维护 蓄电池作为铁路通信的重要备用电源,其作用是不可替代,所以,蓄电池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也是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现在铁路现场使用最多的是阀控式密封蓄电池,其有体积小、重量轻、放电性能高、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已基本取代了其他类型的蓄电池。阀控蓄电池虽然维护量小,但并不是不需要维护。如不根据其特点科学维护与使用,很容易造成其使用寿命下降,甚至导致通信事故发生。 阀控蓄电池组在具体的维护与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蓄电池应工作在清洁、通风、干燥的环境并要配备有灭火器。周围无有机溶剂和腐蚀性气体。同时,也应避免空调或通风系统的通风口直接影响电池单体温度,造成电池电压不均匀。工作环境温度一般要求在摄氏15℃至30℃之间。浮充电压:在环境温度25℃情况下的正常的浮充电压为2.23V~2.25V/单体。温度补偿系数为:-3.5mV/℃。当电池浮充运行时,蓄电池单体电压不应低于2.18V,如单体电压低于2.18V,则需要进行均衡充电。均衡充电是一般采用恒压限流进行充电,充电电压按2.35V/单体(环境温度25℃)。温度补偿系数为:-5 mV/℃。均充频率—般为2月一次。出现两组同样的电池组充放电电流不同,单体压差大,除了电池本身的原因外,就是连线与极柱接触不良所致,所以新装电池必须半年内就紧固一次,而经过二次紧固的电池后期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松动现象。此外,也要注意定期对开关电源的电池管理参数进行检查,保证电池参数符合要求。 2.2 蓄电池在使用前如存放时间较长,必须进行补充充电。 2.3 每次例检时,用万用表检测电池单体浮充电压做好历史记录;检查电池外壳和联结件。必须保证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浮充端电压都处于正确的范围,若发现浮充电压偏高/低、外壳变形和联结件腐蚀时,应按说明书处理或向厂家提出处理。较高的浮充电压导致了电池腐蚀加快和失水,引起电池早期容量失效。因此,电池采用低浮充电压被认为是防止电池早期失效的途径之一。 2.4 蓄电池应每年做1次放电试验,放电额定容量的30%~40%,每3年做1次容量实验,使用6年后应每年1次,蓄电池放电期间应每小时测量1次端电压和放电电流。 2.5 经常检查极柱连接螺栓是否松动,清理电池上的灰尘,特别是极柱和连接条上的灰尘,防止电池漏电或接地。 3 备用交流电源(柴油发电机组)的保养维护 发电机组是通信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市电停电,蓄电池电量用尽时,由发电机组给负载提供交流电,它作为一种应急交流电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做好发电机组的使用与维护,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是交流供电不中断的可靠保证。由于柴油发电机组具有质量可靠、性能稳定、操作简单、保养方便等优点,因此,目前铁路通信用发电机组一般多采用柴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的使用与维护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机组应保持清洁,按维护规程定期对机组进行保养检查,无漏油、漏水、漏气、漏电(简称四漏)现象。 3.2 要定期进行空载、加载试机。 3.3 对于有自启功能的发电机组,市电停电信号应接于低压配电设备的前端母排上,否则,如接于低压配电设备的输出空气开关上,油机开关在自动位置上,造成油机的频繁启动。 3.4 应定期对机组的连接件进行检查,机组上的部件应完好无损,接线牢靠,仪表齐全、指示准确,无螺丝松动,如有松动应及时紧固。 3.5 严格按维护规程对机组进行日常的保养;根据各地区气候及季节情况的变化,应选用适当标号的燃油和机油。 4 不间断供电电源(UP8)的保养维护 UPS电源在铁路通信中也使用较多,例如传输室一般都会配备UPS电源,它主要起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应急使用,防止由于电网突然断电而影响正常的工作;二是消除电网上的电涌、瞬间高低电压、频率偏移等电污染影响,起到改善电源质量的作用。 UPS电源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UPS电源线路应与市电线路分离。现在机房一般采用UPS电源集中供电的方式。在布UPS电源输出线路时应单独布线,而不应布于墙壁内。同时,UPS用电也应与办公用电分开。这样能有效防止人为因素造成UPS中断。 4.2 UPS匹配功率时,应留有余量,不应满负荷工作,一般为额定功率的80%。同时三相负载配置尽量均衡,防止偏载造成零线电流过大,UPS线路中不应带较大的感性负载,防止产生冲击,对UPS设备造成损害。 4.3 在UPS电源输出负载配置过程中,每一路输出负载至少应有三级空气开关的保护,这三级空气开关应合理配置,防止单点瓶颈的产生。 5 结束语 铁路通信电源除了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检修外,更要严格按照维护规则进行定期检查和定期集中检修。只有重视电源系统的日常保养维护,才能使电源系统更稳定,可靠的运行,防患于未然,从而保障高速铁路专网的正常运行。 铁路通信电源的管理与维护:浅谈铁路通信电源系统的施工及维护 [摘 要]高速铁路对通信系统的要求较高,而电源是确保通信系统运行可靠性关键设备之一,必须确保电源正常工作,保持通信稳定。为确保电源正常工作和提高使用寿命应当提高电源的施工质量和加强日常维护,本文就这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关键词]铁路 通信电源 施工 维护 一、铁路通信电源系统的施工 当今的各种通信设备都是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所构成,都需要稳定的直流电源才能工作。电源系统通常是由交直流电源柜、进出线电源开关、蓄电池(柜)架、和防雷接地装等构成。铁路通信电源系统的施工应注意以下方面: 1、铁路通信网分枢纽及以上通信设备均被列为一级负荷;分枢纽以下电源室和中间站通信机械室为二级负荷。一级负荷在供电时从两个不同的变电所各引一路或从不同的母线段引出两路供电。因此分枢纽及以上通信设备是由两路可靠交流电源供电的,分枢纽以下由一路可靠交流电源供电,当其附近有第二路交流电源时,可采用两路交流电源供电。 2、铁路通信白备发电电源一般采用油机发电机组,在采用油机发电组的时候,要注意保持电源的稳定性。若电源系统不能输出规定电流,电压超出允许波动范围,杂音电压高于允许值时间并持续lOs以上者均判定为系统故障。原交流系统中的电压、频率或波形畸变超出规定范围持续时间大于60S者均判定为故障。为此,要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有条件的通信部门应尽量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引入两路市电输入,并设置两路市电电能自动倒换装置;所用设备要选用可靠性高的高频开关整流设备,采用模块化、热插拔式结构以便于更换,并合理配置备份设备。任何新技术、新设备未经充分验证、试运行前均不得进入供电系统。供电方式要大力推广分散供电,使用同一种直流电压的通信设备采用两个以上的独立供电系统,这也是今后通信网络容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新业务引入的新要求。为了尽量缩短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要经常分析运行参数,预测故障发生的时间并及时排除。还要提高技术维护水平,采用集中维护、远程遥信、遥测维护。 3、为了保证通信设备的不问断供电,设置自备发电机组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灾害造成的故障,其中断时间很难确定所以铁路通信站均要求配置自备发电机组,中间站通信机械室每2―4个站配置1台机动式发电机组,出现故障时,由通信工区携带至故障地点使用,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同时可减少蓄电池组的备用时间,从而降低蓄电池的容量。自备交流发电机组的容量,按满足通信设备用交流功率、直流电源的浮充功率、蓄电池组的充电功率、通信站主机房内应提供保证的用电功率。保证照明一般接实际情况计算、无资料时,除主机房的照明予以保证外,其余房屋的照明功率可按其30%~50%估算。 4、电源防雷 (1)双路贯通电源防雷 由对雷电脉冲频谱分析可知,雷电90%以上的能量都集中在100KHz以下,极易从工频电源系统中耦合进入。据统计60~70%的雷击事故发生在电源部分。IEC1312规定,对雷电的防护分四个梯度,交流从6KV~1.5KV,直流从500V~120V,根据设备的耐压及重要程度,来确定电源避雷器的级数和各级的限制电压,既防雷电过电流,又防雷电过电压。水电段的总配电箱输入端应该设置B级防雷在电务综合开关箱的输入端设置C级防雷可选择安装针对铁路电源设计的双路电源C级防雷箱TD-220C(单相)或TD-380C(三相),以防止雷电通过电源线进入内部设备而损坏电源屏。 (2)电源屏输出端防雷 对电源屏输出的每束电源进行纵横向防雷,每束电源根据电压伏值选配用三套BVB SLP 75VB或BVB SLP 275VB进行纵横向防雷。 (3)单相UPS电源防雷 对微机室的单相在线工频UPS电源应作雷电防护,在输入端安装二套BVB SLP275V/2对其进行纵向第三级电源防护(细保护)。当雷击发生时,避雷器能迅速联通,使电源线与地形成瞬态等电位,保证后端设备所受到的冲击低于其耐受水平,保护了参数稳压器与UPS设备的安全。对微机室的单相在线工频UPS电源应作雷电防护,在输入端安装二套BVB SLP275V/2对其进行纵向第三级电源防护(细保护)。当雷击发生时,避雷器能迅速联通,使电源线与地形成瞬态等电位,保证后端设备所受到的冲击低于其耐受水平,保护了参数稳压器与UPS设备的安全。 5、电源系统接地装置安装与引接 (1)在建筑物周围设接地装置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体距建筑物外墙间距不小于1m,埋深不应小于0.7m。接地装置的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其长度的2倍,并应均匀布置。 (2)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可采取下列降阻措施:接地体利用电镀技术,采用热熔焊剂焊接接地极和接地连线;埋深接地体;加降阻剂。 (3)接地装置的焊接采用搭接焊时,搭接处应做防腐处理。 (4)电源系统的下列部分均应接地:电源设备的基础型钢、金属框架、外露导电部分、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柜门;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和屏蔽层,防护用金属管路、金属桥架;电源系统的各种防雷保安器。 (5)综合接地系统应设置供引接线接地引接的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室外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 (6)地线盘(箱)、接地铜排的安装:接地铜排端子分配符合设计要求;接地铜排和螺栓结合紧密、导电性能良好;地线盘(箱)、接地铜排与地网连接牢固、可靠。 (7)室内配线屏蔽接地,应采用一点接地;接地配线应分别从接地汇流排引接。 二、站通信电源的维护 蓄电池是通信电源系统中作为备用直流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通信系统负载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的任务,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用中它与整流器并联工作,其作用有两个:在交流电停电时,自动向直流负载供电,保证供电连续不间断;当交流电正常供电时,它可以等效为一个充分大的电容器,滤掉整流器输出的各种谐波,保持直流电的纯度。蓄电池的容量越大,直流电的纯度越高。因此,蓄电池的稳定性和在放电过程中能提供给负载的实际容量对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阀控铅酸蓄电池高效、稳定运行,应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及检测,其维护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蓄电池端电压;各连接处有无松动、腐蚀现象;电池壳体有无渗漏和变形;极柱及安全阀周围是否有酸雾酸液逸出;环境温度;定期对开关电源的电池管理参数进行检查,保证电池参数符合要求等。具体维护措施如下: 1、为了尽量缩短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要经常分析运行参数,预测故障的发生,并及时排除。 2、设备宜采用模块化、热插拔式,便于更换和维修。平时应建立起对电源故障的应急措施,保证可靠供电。要提高技术维护水平,大力推广集中维护体制。实施集中监控管理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通信网的需要。随着通信设备的日益集成化、小型化,各种电源设备也要智能化、标准化,符合开放式通信协议。集中监控必须逐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三遥(遥信、遥测、遥控)点的设备要合理,决不是越多越好,否则其效果适得其反。 3、蓄电池的浮冲电压需设置在53.5―53.8V之间,如果设置过高,则容易损坏蓄电池,设置过低则会使蓄电池处于缺电状态,会加快蓄电池的报废。此外,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避免电池过放电和大电流快速充电的现象。 4、通信机房的室内温度应长期保持在25℃以下阀控式密封铅酸免维护蓄电池对外界温度较为敏感,如果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同样会加速蓄电池的报废。蓄电池的全部接线柱必须涂抹凡士林加以保护,平时对蓄电池的使用维护,可以通过观察蓄电池的外表及形状来进行,如查看蓄电池有无变形、裂缝、漏液等异常现象。 5、合理安排维护时间。由于部分机房环境相对较差,密封不好,电源整流模块内部容易积灰,日常维护对此没有要求,时间一长影响模块散热,造成模块不能正常运行,如果倒换维护,管内几十个小站机房,每套电源3-4个模块,维护一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过调查摸索,制定出可行的整治方案,抽出3-4名精干人员,组成整治小组,合理分工,很快完成了任务,消除了隐患。 铁路中间站通信电源是保证铁路专用通信设备良好运用的核心,因此从电源系统初期的设计、设备选择、安装到日常维护工作都必须重视,确保电源的安装质量及日常运行。
管理工程师论文:浅析监理工程师在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结合龙滩水电站麻村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了监理工程师的组织形式及在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砂石加工系统 生产运行管理 监理工程师作用 1 工程概况 广西龙滩水电站麻村人工砂石加工系统位于坝址右岸下游4km处,主要担负龙滩水电站Ⅰ、Ⅱ、Ⅳ、Ⅴ标以及临建工程约160万m3混凝土所需骨料的生产任务。按混凝土浇筑强度3万m3/月计算,砂石系统生产处理能力为300t/h。根据混凝土使用骨料级配要求,砂石系统以生产二级配骨料为主,同时也能生产三级配骨料进行设计。成品料生产能力240t/h,其中人工砂(≤5mm)96t/h,小石(5-20mm)72t/h,中石(20-40mm)72t/h。砂石系统由麻村灰岩砂石料场(含溜井)、料场进场公路、砂石加工系统(粗碎车间、超细碎车间(制砂)、成品料堆场)、给排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供配电系统及辅助设施等组成。 2 监理组织机构设置 2003年3月,长峡龙滩工程建设监理部受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双方签订了“麻村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的监理合同”,监理的主要内容是:麻村采石场毛料和剥离料开采的质量控制及边坡安全观测和支护施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含设备管理)等监理。根据合同授权的监理范围并针对砂石料生产运行的施工特点,监理部确定了监理组织机构设置及专业人员配备(如下图),同时编制了工程监理岗位责任制、“工程监理规划”和有关专业“监理实施细则”,确定了工程监理的总目标。根据监理服务内容,制订了砂石料质量控制措施、监理工作程序、监理工作制度,规范化地开展监理工作。 3 监理工作程序 监理部和监理人员严格按照合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责任制。在做好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阶段质量、投资、进度三大目标控制的基础上,严格履行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理职责,保证项目监理人员专业配套、人员到岗,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监理工作。其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大类: 3.1运行管理程序:主要为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者之间联系及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3.2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会议协调;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 3.3围绕监理任务落实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它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证先后开展顺序和衔接,保证监理监控不漏监,同时这些控制程序都在相应的系统中制约了系统的行动,保证各个系统在受控状态。监理工程师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基本控制程序才能做好控制工作 4.监理工程师作用 4.1控制与管理 凡是成功的项目管理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质量组织体系,质量体系的优劣除反映在人员素质、专业配套、组织结构运转、效果可衡量性外,重要一条就是组织可控性,可控性依赖信息传递畅通,信息传递、反馈的途径就是程序。内部可控程序无疑来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体现命令源,责任与权限控制;横向保证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和信息流程。监理部在建立健全各项工程管理制度和监理工作制度过程中,全面展开各项监理工作,并坚持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旁站监理制度、主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监督管理制度。监理部还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监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业务素质,为砂石加工系统的生产运行有序进展提供了保证,确保了砂石料及料场开挖质量一直处在受控状态之中。同时,监理人员不仅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而且还协助运行单位完善生产运行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保证成品砂石料的产品质量。 4.1.1 质量控制 砂石加工系统有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并制定了《砂石料生产质量及试验检测制度》,从料场开采、破碎、筛分各生产环节实行全面生产质量监督控制,并按《砂石料质量试验检测制度》规定进行取样试验检测。各质检责任人职责分工明确,生产运行期间要求质检人员坚持每天进行一次取样试验检测,发现砂石料质量问题及时停产进行整改,按制度和规范要求进行质量监督检查,保证了成品砂石料质量。监理到现场采用旁站检查、见证取样、巡视等方法对砂石料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加强现场质量监控,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在实施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监理人员掌握和熟悉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制订质量控制目标和质量成本控制计划,明确监理质量控制机构、人员和任务;检查并协助施工单位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对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旁站监理,坚持进行质量检查与评定,作好质量检验记录,随时记录施工中有关质量方面的问题, 对工程质量进行经常性的分析,并定期按规定格式编制工程质量统计报表。 4.1.2进度控制 监理工程师进行进度控制的主要方法是:规划控制协调。即根据施工合同确定工程项目的总进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与协调管理。成品砂石料生产根据销售情况或成品砂石料堆场库存情况确定。 4.1.3投资控制 砂石加工系统项目结算分成二个部分:①覆盖层剥离、无用料处理及边坡支护结算为单价合同,由监理控制投资;②毛料开采费用计入成品砂和成品碎石单价合同中,监理只控制成品砂石料质量,不控制其投资;。考虑到边坡支护由施工单位施工总承包,监理工程师处理边坡支护合同时,采取如下措施来控制投资:①在审核设计支护方案和设计图纸文件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注意听取设计地质人员的意见,优化设计方案,节约投资;②在施工阶段,严格工序控制,通过对工程计量的审核,以及必要的抽查等手段实现对工程量的控制。 4.1.4信息管理 在信息管理方面,监理部设置了综合组负责信息管理,负责收、发、保管日常工作中的来往文件、通知、报表,负责保管与工程有关的图纸文件,按月整理日志,会议记录及有关技术资料,每月编发监理月报。监理部要求各专业组认真做好现场监理记录和大事记录并由综合组妥善保管,推进监理规范化管理。 4.1.5安全管理 自从我部承担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运行管理的监理工作起,对安全管理尤其重视,多次发文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在平时生产运行管理中,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实施安全监督:检查督促施工运行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审查批准施工运行单位对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安全问题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对施工生产中安全薄弱环节生产现场夜间照明及高边坡的危石落石等进行经常性检查,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及时指令整改;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参加对安全事故进行的调查分析,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事故报告及安全报表,监督施工单位对安全事故的处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督促运行单位认真执行业主下发的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文件,并扎扎实实地做好此项工作,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督促运行单位加强新工人进场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基层班组和民工的管理,执行班前会制度,及时处理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安全监督得力,两年多来,砂石加工系统从未发生一次机械伤人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 4.2组织协调 4.2.1与建设单位之间的组织协调:与建设单位领导及其驻工地授权代表的联系与协商,听取他们对项目监理工作和项目监理人员的意见。在召开监理会议、延长工期、费用索赔、处理工程事故、支付工程款、工程变更的签认等监理活动之前,征取建设单位的同意。 4.2.2与运行单位之间的组织协调:与承包单位之间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监理单位依照有关的法令、法规及委托监理合同赋与的权利,监督承包单位认真履行施工合同中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促使施工合同中约定的目标实现最佳状态。在涉及承包单位的正当权益时,监理单位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予以维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了解和协调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以及合同管理中的有关情况,理解承包单位的困难,并热诚地帮助解决困难,促使承包单位能够顺利地完成施工任务。 4.2.3协调方法:(1)根据需要召开监理例会及专项、专题会议,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其指定人员主持召开协调会,统一步调,交流意见,决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会议程序。会议内容于会前约定,会前明确开会的目的,会议的决议事项应对与会各单位有约束力。凡涉及组织协调工作的人员或单位,聚集一起开会共同研讨协商,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取得共识,使问题得到解决。(2)协商是沟通双方之间的情况,减少分岐,解决矛盾,统一意见,共同作好工作的重要方式与方法。在监理例会和专项、专题会议召开之前,总监理工程师要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作好协商、协调工作,以提高会议质量,减少无效的争议。必要时还可以邀请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人员参加有关的会议,对于重大问题的协商与决策,也可召开由建设、承包、监理单位领导层参加的高一级协商会。(3)协商的基础是信息,信息不通,情况不明,协调工作没有目的,也就是难以收到成效,信息沟通工作通过各单位不同层次人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如专业监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各专业管理人员之间,与设计工程师之间,与承包单位各专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总监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驻工地代表之间,与设计单位项目总负责人之间,与承包单位项目经理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信息沟通还可以通过监理月报、监理会议纪要、简报等形式,还可以将所属监理单位的有关业绩的信息传达给有关单位和部门,让他们对所属监理单位有更深刻的了解,以提高监理单位的声誉,增强信任,促进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 4.3指导和帮助 监理项目全过程控制是一个有机整体。但是从工作内容来看又由若干环节组成一个整体。根据各个环节的不同特点和工作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手段,环环扣紧,条条落实,是监理工程师实施项目全过程控制的重要职责之所在。 运行单位在监理单位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操作规程,并监督各项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落实。完善文明施工管理和监督管理网络,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组织保证体系。对自己所属责任区范围内的环境做到清洁、整齐,不乱堆乱放,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监理现场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通知运行单位进行整改。 对砂石加工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造。如预筛分中碎车间生产工艺设计为闭路生产,即经中碎破碎后的骨料全部返回预筛分进行闭路循环,限制了半成品给料机的给料量,且增加了该筛分机的负荷,经中碎破碎机的排料大部分是 40mm骨料压在预筛分下层筛网上(造成下层筛网超负荷),导致下层筛横梁、纵梁及筛网频繁出现断裂和破损现象,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期间虽对该振动筛进行几次改造(原横梁为方型钢结构,已全部断裂,受横梁断面尺寸限制,只能用ф95无缝钢管制作更换,更换后继续出现断裂现象),仍难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且制约系统的生产能力。为此监理与业主协商并提出采取改造措施1更换预筛分4# 振动筛为3YKR2052型国产圆振动筛。2在5# 胶带机机头部增设1台Y1542型振动筛 (将经过GP200SES液压旋回破碎机破碎后的骨料进行筛分处理,大于40mm骨料返回预筛分, 小于40mm骨料经新增加30# 胶带输送机20# 21# 胶带机8# 9# 胶带输送机输送至筛分调节料仓。使中碎与预筛分形成半开路生产,可减少预筛分4# 振动筛的过负荷量,提高了系统生产能力。 5.几点体会 ①业主的支持是监理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监理受业主委托,在业主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如果没有业主对监理工程师信任、支持和指导,监理工作将难以顺利开展。 ②搞好监理工作的关键是加强监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在监理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监理工程师除要有较高的学历、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公正、廉洁,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③建设监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各种专业技术、经济、法律综合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密集型服务工作,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具有控制投资、管理合同和信息,调解经济纠纷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合同管理意识。监理工程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监理,一丝不苟,才能有效地对施工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把好关,真正有效地为业主服务。 管理工程师论文:试论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摘要:工程监理制度是建筑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实行和基本建设利用外资贷款项目的增加,工程监理制度变的也越加重要。经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程监理体系,并建立了一套法规和组织管理模式。此文结合本人从事监理的工作经验以及参与监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就探讨监理工程师应该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提出几点概述。 关键词:工程;质量;施工;技术 1质量监理的阶段划分和内容 1.1施工准备阶段 (1)施工技术资料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监理机构应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确能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时予以签认;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审核承包单位提供的技术性能报告,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能使用。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计量器具等应要求承包单位上报有关检测部门的鉴定证明,并注意其有效期。 (2)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项目监理机构中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按以下要求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及保护措施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予以签认:①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及测量设备检定证书;②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以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③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报送的施工测量放线成果(记录)进行复验和确认。 (3)施工技术方案的质量控制。项目开工前,项目监理机构组织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关于质量和安全方面的审查意见,并经项目监理机构审核、签认后报建设单位。 1.2.1施工阶段质量监理的原则 工程建设监理在其监理活动中应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坚持质量标准;坚持以人为核心;坚持以预防为主;坚持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要以主动控制为宗旨,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以督促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主动控制为途径,监督其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质量保证作用;严格掌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承包单位、供货单位分包工程;严格禁止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在工程上使用;对未经工程建设监理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工序不予签认,且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1.2.2施工阶段质量监理的程序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形成的过程,也是工程质量目标具体实现的过程。工程建设监理应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每道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使工程质量的形成处于受控状态。 项目开工时,项目监理机构应对承包单位提交的开工申请进行审查,并对其完成的施工准备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查通过后,项目监理机构方可签发开工令并报建设单位。 项目开工后,项目监理机构应对施工过程进行巡视和检查。对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项目监理机构应安排监理员进行旁站监督。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隐蔽工程报验申请表和自检结果进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予以签认。未经项目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序,项目监理人员应拒绝签认,并要求承包单位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2.3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监理方一旦进入工程质量监理,首先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2)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对钢筋焊接半成品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 (3)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是现场监理与质监部门的重要不同之处。对工程监理工作认识不多的同志往往认为监理工程师只是在现场转一转、看一看,验收时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这样往往使一些质量问题已经出现,甚至还要返工。在质量控制中是改静态检查变为动态控制,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力度,全天候旁监。对于每一位现场监理工程师要求做到“五勤”:即眼勤,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发现问题要常记,处理哪些问题要有记录;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口勤,对于施工队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对施工队要经常交底;脑勤,熟悉图纸,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方式、深度上要求做到“严”(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检查把关)、“准”(处理问题要果断、准确,要以数据为说话依据)、“细”(工作中细心,自理事情要细致)、“实”(做到一件事要实实在在,亲自去做,去检查,遇到质量问题要做实质性处理,不能找理由推脱,要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解决实质性的技术难题)。 (4)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3工程完工验收阶段 项目监理机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质量评定标推和办法组织监理人员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检验批)工程和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对于有使用要求的分项(采暖、电器等项),必须在检测、试验或运转后再进行检查评定(验收),同时应督促承包单位做好竣工资料的整编工作,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及工程质量报告。针对工程质量和内业资料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及时间要求,整改完毕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并报监理公司审核签字。 2质量监理的程序 监理程序是合同管理中为保证监理工程师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而将工程中承包人和监理工程师应做的工作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而确定下来的工作步骤,这个步骤一旦形成正式规定,承包人和监理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已采用的工程质量监理程序有:施工监理程序和质量管理程序两种。 施工监理程序是在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的随工程施工顺序,承包人和监理工程师应做的工作内容和顺序,就工程监理规划中土建部分对各个工序的划分,明确监理工 程师的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手段。见表1。 质量管理的程序是工程监理中一整套管理程序之一。其中还有合同管理及进度控制程序及计量与支付管理程序,这个质量管理程序中主要控制“开工申请,质量验收,交工签证”三个环节。 3质量监理的方法 工程质量监理是根据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对工程施工中各个环节,每个工序进行严格的、系统的和全面的监理,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工程质量监理的对象主要是原材料、结构和安装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过程中各环节和完工后总体质量。为了保证达到质量监控的目的,一般可以采用如下的监理方法: 3.1检查(旁站) 检查是工程质量监理的一种主要方法。检查就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全部或部分时间“盯”在施工现场或者通过中间抽查来检查承包人的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所用各材料或混合料配比是否合格,以及是否有发生事故的苗头。根据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复杂性和稳定程度不同,对现场检查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主要可分为三种情况:全过程旁站、分时间旁站和巡视检查。 (1)旁站监理的依据。为了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38条规定,“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相配套的一部重要的法规,它将旁站监理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充分说明旁站监理在监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颁布了《办法》明确规定了监理机构在编写监理规划时要有旁站监理方案,在方案中根据工程监理的特点、难点等实际情况明确需要旁站监理的关键工序和部位。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颁布了《办法》规定下列关键部位与关键工序必须安排旁站监理,既在基础工程方面包括:土方回填,混凝土灌注桩浇筑,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后浇带及其他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钢结构安装;在主体结构工程方面包括: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预应力张拉,装配式结构安装,钢结构安装,网架结构安装,索膜安装。 (3)旁站监理的方法。①工程情况旁站记录。旁站监理记录应真实、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的有关情况。内容应包括施工活动时的天气情况、现场人员活动情况、施工内容、施工起止时间、施工部位、完成的工程量等。文字书写应工整、清晰,语言表达应简明扼要,措辞严谨。旁站监理记录应采用专业术语,基本情况要详实,所做资料要完整。②监理工作情况记录。旁站监理过程中,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指令,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旁站监理人员发出的指令,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及总监理工程师的回复,各方指示,包括建设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或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旁站监理人员的指示都要记录在旁站记录中;监理工作情况记录是旁站监理工作的真实记载,它不同于《监理日记》,监理人员除在监理日记中详细记录施工过程外,还应该在旁站监理记录中详细记录,以便日后查阅。 3.2测量 测量是监理人员对承包人的施工放样和有关几何尺寸指标进行检查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3.3试验 工程的施工质量判断,有许多是要通过试验(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才能做出结论的,因此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试验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试验内容有:各种原材料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质测定,混合料配比、密实度、强度试验等。这些试验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能否验收和支付。 3.4监理工程师指令文件 在工程质量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有时也可通过指令文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如监理工程师可通过文件给承包人指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或质量事故的苗头,提醒承包人加以注意或改进,在监理发现或确认发生了工程质量事故后,可以发“质量通知书”,这就成为永久性的记载,存入竣工文件和档案中,这种情况是承包人最不愿意发生的。监理工程师还可通过监理指令文件变更设计、补充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以及一些通知、备忘录、会议纪要等等。这些文件都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一般都能得到承包人的重视,使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4结语 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监理工程师怎样做好工程质量监理的问题,按照“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严格监理,热情服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行使好法律赋予的质量签证权;分析实际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对相应的处理方式进行总结,不断学习积累现场经验,加强施工监理工作,用细致、踏实、负责的工作把好工程质量关以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使监理工程师在施工中起到核心管理作用,促进工程项目按计划、有序地实现三大控制目标,监理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管理工程师论文:浅谈监理工程师如何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监理单位接受了建设单位的委托管理,就有义务利用科学管理方法,有效的控制投资成本,以提高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是监理工程师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建设工程 工程造价 管理 前言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监理单位接受了建设单位的委托管理,就有义务利用科学管理方法,有效的控制投资成本,以提高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 因此,如何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是监理工程师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工程造价常见的存在问题 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在招标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法来进行招投标,其内容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技术标内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经济和技术确定的数量,由施工方在商务标里以现场施工配套措施所发生的但又不形成实物量的费用,由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经济和技术确定的数量自主选择报价,但造价工作中,有些施工企业往往把原本归属于预算内的项目再列入造价,提取工程费用。2、施工图与竣工图存在问题 施工图是建筑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凭证,竣工图是对竣工验收的重要标准,包括了施工过程产生的工程签证单、工程联系单、设计变更单、工程洽商记录等,其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尤其是一些规模大、建筑复杂的工程,项目书与实际的出入会很大,一些施工方将已经取消的施工项目仍计取工程费用,人为地提高工程预算造价。 3、变更联系单 变更联系单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图纸结构形式改变的主要依据,在项目施工中,如果监理工程师审核不够严格,技术专业性欠缺,责任性不强,变更联系单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间隔的时间很久,就会导致模糊不清或残缺不全,有的施工方通过联系单弄虚作假,欺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采用有助于自己的联系单,故意歪曲、公然篡改对自己不利的内容,变更联系单为提高工程造价创造了机会。 4、谎报建筑施工原料价格 由于建筑施工原料的价格和消耗量定额对工程造价存在很大的影响,通常会遇到施工方在编制工程造价指数和工程量清单价格时虚报工程量、材料性能和价格标准。材料以次充好现象也成为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原因。例如:明明施工合同中注明的是优质环保材料却被施工企业换成了价低质次的”有毒”材料,结算时却谎报高等材料价格。二、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措施 1、加强施工准备阶段造价管理(1)选择良好的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工期,对工程的经济效益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严格对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不容忽视。(2)设备、材料费用的控制设备材料费用在建筑安装工程中约占整个造价的70%左右。主要材料和大型设备供应对造价的影响很大,应单独招标。材料、设备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建设费用的大小。因此,在监理过程中,要引进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条件,开展设备、材料的招(投)标工作,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主要材料和大型设备的供应控制主要是价格和质量方面,招标前监理与甲方应深入市场调查,然后定下主要材料和大型设备的技术指标及其质量、价格档次,由投标单位按要求自行报价,形成投标价格,签定合同时就形成了固定单价合同,这样工程主要材料及大型设备的价格和质量就有了保证。(3)合同中的工程价款,不宜笼统的写为按有关规定和双方审定的预(结)算为准等不明确的说法,导致投资、资金、计划安排都心中无数,为结算工作造成隐患。我们必须坚持开工前确定价款,及时处理合同规定允许调整工程价款部分,及时增补合同值,加强合同的动态管理,合同签订愈细愈好,能事前预料和想到的问题,都应在合同中明确,语言上要严密,双方责任权利要明确,工程索赔条件必须清楚,合同价款的调整要明确规定。做到心中有数,监理工程师才能对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 2、加强施工阶段造价管理(1)施工阶段工程进度款的控制 工程款超付工程进度,占用甲方资金,降低投资效益;工程款给的不足或拖欠,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影响施工企业的效益。靠估算,由现场代表靠经验估算,准确率低。按月完成实物量套定额取费计算,监理工程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子项很多的工程不适宜。按阶段目标控制法,效果最佳。即合同价款确定后,按形象进度编制分析阶段工程进度付款计划,经甲乙双方核定后,达到一个阶段或完成一个目标,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签证可按合同规定拨付工程进度款。打破旧的管理模式,不局限于每月末结算一次,达到目标就可结算。在管理上,调动了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同时,加大了监理工程师的权利和责任,有效的控制工程进度款提高了投资效益。 (2)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投资浪费,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在积极协助、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监督的同时,充分重视节约投资的重要性。(3)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较多,经常出现工程量变化、材料代用等不可预见费用问题,为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制定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管理制度,明确变更签证的权限范围,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只有对每一个工程的变更都做到严格控制,才能使施工图预算不突破概算,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如果发生设计变更或方案变更,就要严把签证关。签证必须达到量化要求,工程签证单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字母都必须清晰,内容必须与实际相符不能超过应签证的范围。签证的联系单应充分体现变更原因,把变更部位、变更内容及涉及的费用表述清楚不能有歧义。监理在签证过程中是必须多方多次沟通,进行方案讨论或设计交底时应通知造价人员参加,这样费用审核人员同步跟进,及时了解工程情况,对工程造价可做到事先预控。 3、工程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的管理(1)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对招标工程来说,主要是审核其工程量是否正确、单价的套用是否合理、费用的计取是否准确。审核竣工结算是否符合合同条款、招投标文件,是否按定额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造价主管部门定期的当地材料调价系数进行编制。(2)竣工图是反映工程竣工后真实面目的图纸,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设计变更都应反映在竣工图上,对未修改的部分直接计算工程量即可;修改部分如果是施工前修改的则直接计算修改后的工程量,如果是施工后修改的则计算修改后的工程量,而原图纸施工及拆除部分的工程则计算其工程量并作现场签证处理。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施工图结合设计修改通知单、设计变更协商单和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查,认真核实每一项工程变更是否真正实施,资料手续是否齐全,竣工图要监理在审查图、签字、盖章,审查是否按图纸及合同规定全部完成工作,是否有丢、漏项工程,保证竣工图的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控制工程项目投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要在施工各个阶段的方方面面都要管理好,同时要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为建设单位控制好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 管理工程师论文:总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监理资料管理工作 摘要:监理单位是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之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列》专门列出第五章,规定了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在第77条提出了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要求,即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因调动工作、退休等原因离开该单位后,被发现在该单位工作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仍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监理资料是监理工作的原始记录,是评定监理工作、界定监理责任的证据,监理资料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关键词:工程监理 资料管理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明确提出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并在第7.4.2条写明“监理资料的管理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因此,总监理工程师管理好监理资料,不但是监理工作的需要,更是责任所在。 监理资料是在工程监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工程的工期越长,规模越大,技术越复杂,监理资料就越多。总监理工程师工作繁多,当然应按规范要求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管理监理资料,但是否仅此就可以达到《监理规范》第7.4.1条“监理资料必须及时整理、真实完整、分类有序”的要求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总监理工程师自身该如何做好监理资料的管理工作呢? 一、建立监理机构内部责任制和工作制度 监理资料是在工程监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整个工程监理过程环节繁杂,专业各异,不论是总监理工程师,还是专职资料员,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据监理资料产生于监理过程的特点,制定“谁监理、验收,谁负责”的监理资料管理原则是适宜的。因此监理机构内部必须明确分工,划分监理工作范围,建立内部责任制。监理工作范围清楚了,监理资料的责任也就明确了。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本专业的原材料、分项工程的验收及有关监理资料(含附件)的收集汇总及整理,分部工程验收完毕,即应将完整、真实的监理资料交资料员验收归档。资料员负责监理资料的验收、分类整理。为了保证监理资料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项目监理机构还应建立内部工作制度,确定工作程序、内部会议制度、工作检查、汇报制度及监理人员轮休工作替代制度,保证岗位不缺人,工作有人做,资料有人管,监理日记有人记,确保监理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 监理人员汇报监理工作时,应同时汇报监理资料的情况。总监理工程师在检查监理人员工作时,也应同时检查其负责的监理资料。从监理资料的质量可评估该监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二、要重视对施工资料的监理 监理资料管理要做到及时、真实、有序,在施工监理的全过程中,还必须重视对施工资料的监理。施工资料是施工过程的记录,是每一工序、分项、分部工程的实体质量合格文件。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验收就是在审核施工资料的基础上,对工程实体进行检查,以验证施工资料的真实性。我们对工程实体的质量控制是从工序、分项、分部工程依次做起,同样对施工资料的质量控制也应从工序、分项、分部工程做起。细分目标,步步把关。对施工资料的监理是监理工程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施工资料也是日后施工单位质量责任的证据。施工单位有义务做好施工资料的管理。为了促使施工单位对施工资料管理的重视,在第一次工地例会上就要强调施工资料的重要性,要交待有关施工报验工作的程序和基本条件。特别在施工准备阶段一定要严格把关,坚持报验必须资料先行,各项施工资料必须真实、合格的原则。在平时的工程例会上也要多次重申,并争取获得业主的理解和支持。 三、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争取业主的理解和支持 监理资料管理工作与其他监理工作一样需要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争取业主的理解和支持,监理资料中的施工合同文件、勘察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工程定位及标高资料、地下障碍物资料等等,都由业主提供。平时工作的来往信函、会议纪要、监理工作联系单等也和业主有关。工程计量和工程款支付、工期的延期、费用索赔等工作也要与业主沟通。对施工资料的严格要求也需要争取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否则工作很难开展,监理资料的管理工作就难以落实。 四、监理日记是总监检查监理工作、监理资料的主线 监理日记是逐日记录监理工作和施工活动的重要资料,内容涉及工程建设的全方位,时间的连续性强,它是总监检查监理工作和监理资料的重要线索。 总监应每天签阅监理日记,这样既检查了监理人员的工作,又熟悉了监理情况。对于监理日记的检查,总监理工程师可根据监理人员的职责和施工进度,检查监理日记是否有漏记部分,例如:工程施工已到基础验收阶段,工程项目某单元的土建。专业的监理日记中应有该单元的施工方案报验、材料报验、测量放线报验、基础隐蔽工程报验等事项;如期间内有召开工程例会、质量问题处理等事项也应有记录。以这些记录为依据,可再进一步检查该监理人员负责的监理资料是否完整、及时、分类有序。如监理日记中记载水泥进场报验,可核查当天有无水泥报验单,并检查所附的水泥合格证、准用证等质量证明资料是否齐全、有效;如当天有测量放线报验记录,可检查当天是否有测量放线报验单,并检查所附的施工单位自检资料及测量成果、监理复测记录等。我们还可以根据有关监理资料来核查监理日记。如:根据某一份原材料报验单的日期,检查该天的监理日记是否有记录等。目前有的监理日记记录过于简单,内容不完整;有的记录内容不准确,只记录施工形象进度,监理工作内容却未认真记录,有的记录日期与施工资料不相吻合等。对于监理日记的缺陷,总监理工程师应及时检查,督促改正。这样,总监理工程师通过监理日记的核查,既能掌握每个监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同时也可以督促监理人员按规范要求作好监理工作。 实践证明,要做好监理资料的管理,应在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的基础上,总监理工程师应予重视,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勤于检查督促。这样,工程竣工后就能留下一份满意而放心的监理资料。 管理工程师论文:浅谈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摘 要】施工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因工程建设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责任达成的协议,是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监理工程师所有监理活动都必须围绕施工合同来展开监理工作,是监理工程师实现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三大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监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合同行为的监督管理。 【关键词】工程监理; 管理;施工 一、《FIDIC 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中规定实行监理的工程,业主履行合同的代表是监理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的角色是业主履行合同的代表,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承包人所有的工程活动必须通过监理工程师或者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而实践中,有的同志认为,维护了业主利益,就会损害承包人的利益,这样似乎违背了监理工程师的执业公正性,因而在实际监理工作当中缩手缩脚,不能够大胆地去监理。其实,监理工程师执业公正性与维护业主利益并不矛盾,施工合同是当事人双方对施工过程将要发生的权利、义务、责任协商一致的结果,当事人双方最大、最根本的利益就是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商品交换。监理工程师不能为了执业公正性而去主动帮助承包人行驶权利,更不能一味地去维护业主利益,而去损害承包人的利益。对承包人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要实事求是地及时处理。 二、关于工程变更 由于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和设计文件至固有的错、漏现象,工程设计变更在所难免。设计变更通常由发包人、承包人和监理工程师三方共同商议提出或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时提出,指令承包人对任何单项工程、任何工程的数量、本工程任何部位的标高、线形、位置和尺寸进行变更。监理工程师对设计变更的管理首先要注意完善申报、审查程序。根据施工合同通用条款第51.2条和《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第5.6.1条规定,没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承包人不能进行任何工程的变更。无论是发包人还是承包人提出的设计变更,均要在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后,再由发包人通知设计单位编制设计变更文件。一般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设计变更都要邀请设计代表参加。设计变更,一要注意工作方式,尊重设计者的意见。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实际需要,符合设计规范,要经济可行。要心平气和地与设计者沟通,千万不要把关系搞僵。二要注意变更通知发出后,要及时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审核承包人提交的工程计量申报表,对变更项目,确定最后变更工程量、单价和总价。变更工程价格的增加和减少额,要以工程量清单中的单价或总额价为依据。如果工程量清单中未包含适用于变更工程的单价,则采用工程量清单中监理工程师认为适合的单价用于作价的依据。如果不适合,则由监理工程师和承包人协议一个合适的单价或总额价报业主批准后,定出他认为合理的单价或总额价,并通知承包人,抄送业主。如果此单价或总额价一时不能议定,监理工程师可以确定暂时的单价或总额价,作为暂付账款列入期中支付证书中,待议定后再在其后的支付证书中调整。 三、关于工程索赔和反索赔 索赔管理是施工合同管理的一部分,广义的索赔管理包括索赔和反索赔。从合同管理的角度讲,索赔和反索赔属业主和承包人双方面的行为,均有可能发生。在招标工程建设中,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人,合同管理均处于工程管理的核心地位,而索赔和反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索赔和反索赔是合同管理中的必然产物。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索赔和反索赔不仅是维护各自利益、降低各自风险的一种手段,也是普遍形成了以低价中标后再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精心施工和管理求得经济效益的模式,许多承包商为了在建筑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夺得某项工程的施工合同,除了在投标报价阶段充分利用管理水平、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方面的优势,尽可能挖掘本企业的潜力和采用低 政策而压低投标价格力争中标之外,还会采取通过现场考察,对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件和图纸进行详尽分析研究,寻找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索赔机会,着眼于施工过程中通过索赔而获得额外利润的策略,承包人的这一投标策略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长期以来,我国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合同当事人索赔和反索赔意识淡薄,有的业主很反感索赔,有的承包人不会索赔,工程索赔和反索赔行为很少存在。部分监理工程师对索赔和反索赔处理的原则、方法、技巧还比较生疏。工程建设索赔是国际惯例,合同履行过程中索赔和反索赔的提出与处理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工作。妥善处理索赔和反索赔事件是反映监理工程师执业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合格的监理工程师,一要树立正确的索赔和反索赔观念。承包人提出的合理索赔要求,是避免风险的最后措施,监理工程师应当受理而不能拒绝。二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掌握索赔和反索赔的原则、方法、技巧,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习惯做法。三要认真阅读合同文件,了解本合同履行的风险。在索赔和反索赔要求提出时,能够知道该要求与合同约定的差异,迅速判别索赔是否成立。四要注意搜集整理原始资料、原始记录,作为索赔的凭证。原始凭证是索赔的关键,证据不足或者没有证据的索赔就不能受理。如果承包人根据合同条款中任何条款提出附加支付的索赔时,承包人应当保存当时的记录,作为申请索赔的凭证。监理工程师从一进场,就要有目的地安排专人从事资料管理工作。对证据齐全、符合合同要求的、计算准确的索赔要予以签认。五要认真履行监理工程师的职责,规范化、程序化地展开监理工作,减少和防止因工作失误、疏忽而发生的索赔。 四、关于合同争议 无论在施工过程中或在工程竣工之后,无论在本合同的失效或终止之前或之后,如果业主和承包人之间就本合同的条款、规定、图纸、规范、质量与进度要求、支付与扣除、延期与索赔、调价发生任何法律上、经济上或技术上的争议,首先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给监理工程师解决,并抄给另一方。监理工程师有权对此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尽快化解分歧,不使这些分歧久拖不决以至影响合同正常履行。监理工程师在调解争议时,一要注意平时与业主代表和项目经理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在他们发生合同争议时,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调解。二要了解分歧产生的具体原因,弄清是非曲直,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三要公平公正,是业主的原因不偏袒,是承包商的原因不姑息。四要注意工作方法,要防止事态扩大,致使双方无路可退。除非本合同被终止,承包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尽一切努力完成本工程。五是调解结束时,要以书面形式,及时形成诸如会议纪要、补充协议等,各方与会代表都要签字确认。 五、关于已完工程验收 已完工程验收是确认履行合同规定的重要工作,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费用控制最重要的环节。已完工程验收分为分项(工序)工程验收、分部(中间)工程验收和单位(竣工)工程验收。监理工程师在工程验收工作中,一要注意已完工程量的验收。组织施工单位、业主单位的人员对承包人已完工程量进行详细地验收检查,组织已完工程验收会议,根据施工合同中的工程量清单和变更设计文件逐项核实,做到公平、公正。二要注意验收工作不完全是工程师和承包人之间的行为,还要通知设计、质量监督、环保、消防和有关方面派员参加。 总之,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据,以施工合同为准则,在不损害承包人权益的前提下,在业主授权的范围内代表业主行使监督检查的权力,并根据合同条件的变化,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处理施工合同事件,从而较好的实现工程质量、进度、费用三大目标控制。 管理工程师论文:关于监理工程师在控制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方面的思考 【摘 要】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工程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工程建筑技术也愈来愈先进,但仍然存在不少工程建筑安全隐患。而工程监理对消除建筑工程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监理工程师在控制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监理工程师在开展项目安全管控过程中的相关监理要点及管控内容,对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监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管理措施 工程建筑项目本身属于极为复杂、特殊的项目,近几年来,愈来愈多的工程项目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使得企业及使用者严重损失财产,而且极为容易危害人员的人身安全。愈来愈多人意识到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这就涉及了工程监理,全面有效的工程监理是加强项目安全建设,杜绝安全隐患的有力保证。下文笔者将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就监理工程师应当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方面展开论述与探讨。 1监理工程师在工程项目中的安全管理作用 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即是监督施工方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虽然不直接指挥生产作业, 但要对所有作业环境、作业过程进行监控。通过这种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 来消除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在施工方自管自监的情况下, 再加上监理工程师监管能起到关键作用。 2 工程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监理要点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监理工程师的重要内容, 当一个建设项目开始实施时, 各参建方陆续进入, 监理工程师首先要协助业主从专业角度审查各参建方的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期限、项目组成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是否经过安全生产考核、资质类别是否与所建项目相符合、各参建单位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是否健全。 2.1 严格审核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在正式施工开始前, 监理工程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认真审核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措施, 是否能满足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 并重点就以下分项的专项施工方案的安全措施、安全验算结果进行核对: a. 基坑支护和降水工程; b. 土方开挖工程; c. 模板工程; d. 起重吊装工程; e. 脚手架工程; f. 拆除、爆破工程; g. 现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及临时用电方案。 2.2 审核施工现场环境 对施工现场的布局、生产区、生活区、材料堆放、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出场道路等现场环境,防雨、防火应急预案、器材准备进行检查, 发现有不妥的地方, 以书面形式告知施工方进行整改。 2.3 审核工程建设的用电安全情况是否合格 对进场设备、机具、材料进行检查, 杜绝带病设备进场使用及有缺损机具投入使用。不合格材料( 主要是指辅助材料, 如脚手架、扣件、钢丝绳、电线、电缆、安全网、脚手板等的使用) , 所有设备的用电必须按照一机一闸一漏电的配置原则, 动力用电、照明用电分开设置, 对照已批准的临时用电方案严格核对, 接零接地保护要齐全。 2.4 其他施工安全监理内容 对进场作业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 对特殊工种电工、焊工、架子工、机械操作工、信号员进行检验其证件和有效期, 并人、证对照, 逐一核对。另外,监理工程师还应当参建单位的行为合法性、组织机构完善性、施工方法完善性、施工方法的正确性、安全生产措施的保障性等, 从建设环境、参与人员、使用材料上全面控制施工作业状态,为下步全面大规模施工生产提供保障。 3 监理工程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控内容 3.1 建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工作联系制度 在施工现场由专职安全员、监理工程师、业主代表组成安全检查组, 定期进行检查, 重点是危险源, 如用电、深坑及高空坠落物、临边洞口、支护防护的破损、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等。对检查发现问题后, 提交施工项目经理, 并督促其安排人员进行及时整改、修补,消除隐患。 3.2 加强施工技术安全交底方面的监管 对危险性高、难度大的作业施工, 监理工程师应跟踪监督其施工过程, 及时提醒作业人员应注意的事项, 并在施工作业开始时检查施工方的技术安全交底是否到位。 3.3 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监管,及时发现、解决安全隐患 利用监理例会、专项安全会议及碰头会的形式, 就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让施工管理方的负责人、建设方的代表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 监理工程师应起到协调管理的主要作用。 在施工现场一旦有重大隐患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监理工程师应及时下发停工令, 先停止危险作业面的施工, 有重大隐患的, 要求施工人员在停工后, 采取可靠的措施进行整改。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要先要求施工方按照应急预 案采取急救措施, 抢救受伤人员, 减小事态的发展, 协助各方将事故发生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 并配合施工方保护好事故现场, 协助调查和处理事故。 3.4 现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采取的措施及手段 从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来讲, 主要有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监理工程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措施对安全生产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工作, 紧密联系施工现场条件, 工程实体状况,采取适合的方式, 灵活掌握各种措施并相互结合运用。如: 对不尽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建议有关方进行更换, 协助业主制定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发生问题后对主要责任人进行处罚, 发现用于安全防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 要下监理通知单将其清退出场。 总之, 要想把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好, 监理工程师要熟悉建设工程的程序, 施工现场管理程序, 坚持原则、严格监理、严格把关, 同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当好业主的参谋, 特别是在安全生产的管理方面,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解决好安全生产防护的投入和实际使用, 并要强化各参建方的安全生产意识, 在作业过程中加强检查、督促, 才能把好安全关, 当好一名 称职的监理工程师, 完成自己在建设项目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4 小结 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不仅需要施工人员及施工项目经理的努力,同时还需要监理工程师的认真负责。监理工程师只有严格按照监理要求,定期做好项目建设施工场地的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才能真正做好项目安全管控与监理工作,也就是说,监理工程师必须首先贯彻好安全监理观念,在项目施工监理过程中,切实做好审查、记录、监督、报告工作,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安全管控方面的作用,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管理工程师论文:监理工程师如何对工程施工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 摘 要 监理工程师要把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放在首位,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应实施目标管理,这是因为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积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关键词 建筑 工程 监理 工程师 施工 质量 控制 管理 监理工程师要把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放在首位,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应实施目标管理,这是因为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积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一、在选择施工单位方面,监理应替业主把关 施工单位的整体施工素质可决定工程整体的质量,工程质量的形成受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良好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生产人员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可以直接保证工程的质量,所以在选择施工单位方面监理应替业主把关,对于施工中发现施工素质差的单位应及时向业主发放工作联系单建议更换施工单位。 二、监理对于质量控制和管理的要点 认真的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项施工方案,并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方案施工。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施工单位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的施工方案不同,所需的费用也不同,对质量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在施工前应仔细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并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施工。 三、监理工程师对于施工用材应当进行严格的管理 严格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施工单位所使用的材料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监理工程师对于施工用材应当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进场的所有材料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应检查进场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按照规范要求送检,工程检测试验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所提供的检测、试验报告才具有法律效力,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允许进场投入施工。 四、严格监督施工单位实行施工质量检验检查制度 监理工程师对于施工质量检查方式主要有日常检查、跟踪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施工质量检查的一般内容包括施工依据、施工结果、整改落实等。对于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时下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回执,并对已整改的问题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待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施工质量检测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贯彻执行建设法律法规强制性条文的重要内容。工程检测试验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所提供的检测、试验报告才具有法律效力。 五、监理工程师应抓好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施到位管理。在实施管理全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并加以总结,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保措施,而问题则要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积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六、监理工程师应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于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 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技术,确保工程质量。 七、制定质量控制的目标,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 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并加以总结,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保措施,而存在的问题则要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积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3个环节。施工质量目标的制订,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的要求等,其中同类工程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就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目标的实施、中心环节是落实目标责任和实施目标责任。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是监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施工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设备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也是实现建设项目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理工程师就要把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放在首位。 管理工程师论文:监理工程师索赔管理中问题研究 索赔管理是施工合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的主体是合同的双方。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筑承发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索赔来实现赚取收益的现象不断发生,因此,作为“公正的第三方”的监理工程师已成为建设工程索赔管理的主体之一。监理工程师公正、科学、及时、实事求是地处理索赔,对于保证施工合同的顺利实施,维护合同双方合法经济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索赔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制度与国际接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彻底转变,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被不断引进,索赔理论和成功工程案例在中国市场陆续得到介绍、分析和采用。承包商往往采用首先低价中标,然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千方百计提出各种索赔请求的策略,最终达到盈利的目的。因此,当前研究监理工程师索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一系列应对措施,真正实现公正、科学、及时、实事求是地处理索赔,对提高我国监理工程师的索赔管理水平,保护工程投资者利益,深化我国建筑业改革,推动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接轨将起到一个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监理工程师索赔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的索赔事件的处理和解决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是个核心。在整个合同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索赔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监理工程师的任务、职责、权力常常跟业主对监理工程师的信任程度、依赖程度、工程需要和业主自身的工程管理能力、水平等因素有关系。具体来讲,监理工程师的索赔管理活动往往会受制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业主与监理工程师的监理合同。业主将工程项目委托给监理工程师,必须与他签订一份监理合同。在该合同中具体规定业主与监理工程师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业主赋予监理工程师管理承包合同和工程的职责。 第二,承包合同。虽然监理工程师不是承包合同的签约者,但按照惯例(例如 FIDIC条件),承包合同对监理工程师的作用、权力、责任都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这在工程中是最重要的。承包合同是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在工程过程中解决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三者关系的最根本的依据。 第三,业主对监理工程师权力的限定。即使使用 FIDIC这样标准的合同条件,业主仍有权力书面限定监理工程师的权力,或要求监理工程师在行使某些权力时得到业主的批准。 由于监理工程师受制于以上因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的不足之处。 二、监理工程师在索赔管理中体现的问题 监理工程师在处理索赔过程中处于非同一般的位置,索赔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利益的分配和工程的正常秩序,但目前索赔管理仍存在缺陷。 1、监理费收取过低,索赔管理积极性不高 目前监理收费是制约工程监理索赔管理工作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监理企业的监理收费实际收入严重低于国家标准。在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对监理费的收取未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尽管监理质量的评价高低是监理工作取得的重要因素,但是监理费收取高低也直接制约着监理工作的能否中标,有些监理公司由于成本小、费用少,在承接监理项目时自行压低监理费,以低价优势承揽工程,这样直接使得监理单位不惜降低收费标准来赚得监理工作的取得,由于工程项目的监理费达不到合理的监理成本水平使得监理单位只能通过减少执业人数,降低工作标准来完成监理工作,这样使监理质量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热情,降低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质量,一旦发生索赔,不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严重破坏投资者的利益。 2、索赔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监理工程师声誉 在索赔管理执业过程中存在少数监理工程师不严格要求自己行为的现象,使自己的行为严重影响到整个行业中的声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监理工程师的素质修养问题造成的。 (1)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问题。 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界对其的反映程度,在索赔管理过程中的确存在少数监理素质低下者,正是由于少数人的素质偏差,使外界对监理从业人员产生错误的认识,造成有些承包方害怕施工过程中索赔的提出。 (2)执业素质能力问题。 执业素质能力是监理工程师是否适应监理行业,能否进行有效索赔管理的关键。监理工程师应该除工程技术及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法律知识、财务监控、项目管理和材料设备等,并且掌握计算机辅助管理。但是我国当前的监理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从事工程监理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面窄、素质不高、年龄老化、兼职挂名多、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而且目前我国监理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为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和基建单位的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经验,不熟悉施工索赔管理,使工作无法顺利完成,造成工程中索赔连续的发生,最终投资方的权益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行业中加强人员素质的管理与考核显得犹为重要。 3、监理工程师索赔管理具体操作不规范 (1)索赔管理过程中有法不依现象严重。 法律是维护市场秩序井然的有力工具,在当前监理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索赔管理工作同样存在着管理混乱,不按正常法律途径解决索赔的现象,管理人员一味只依靠自身经验和旧的体制下形成的处理事件的方式,而把法律法规只是当作进行教育的说理工具,让正常的索赔处理程序受到严重破坏,合同管理成为一种形式。 (2)索赔管理阶段过于单一,易造成索赔过频提出。 一项工程的实施是从可行性研究、招投标、设计、施工直至项目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然而从我国现阶段的建设监理索赔管理工作状况来看,索赔管理工作还仅仅局限于施工阶段,没有做到从勘察设计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工作参与,这样使监理工程师在融入工程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时间,期间由于对工程概况不能做到完全掌握,容易做出错误的指令与承包方发生工作的不协调滋生索赔事件,产生不必要的索赔机会。 (3)监理工程师工作内容不清且操作不规范。 索赔管理的任务和原则是监理工程师必须要遵守的,这是正确处理索赔事件的关键,内容和原则遵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索赔控制和业主利益维护的好坏。 当前的监理工程师索赔管理形势不容乐观,法律法规制定及遵守的不规范、监理内容操作的不规范、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过低等问题直接制约了正常的索赔管理工作,寻求解决措施显得十分紧迫。 三、监理工程师索赔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现阶段,监理工程师索赔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为了实现建筑市场索赔管理秩序化,需要及时正确的利用可操作的措施解决问题,具体如下: 1、 积极工作、加强沟通,解决业主与承包方的错误认识 监理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以饱满的热情加强对工程的监管,减少索赔事件的发生,在工作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还要加强与业主方的沟通,做好日常监理日志定期向业主汇报工作内容,让业主方认可其工作内容,产生认真负责的好印象。使业主乐于把合同所约定的权利交给监理工程师,实现对工程索赔事务的全面管理。 2、调整监理的取费标准,提高索赔管理积极性 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收费标准应当实行政府指导价,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收费标准的调整将以监理与咨询服务工作的社会平均成本、相应的税费及合理的利润为基础,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和接受能力以及目前监理市场运行状况,并与工程勘察设计、前期咨询等收费标准适当衔接,同时,调整还应充分考虑监理与咨询服务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收费的调整必然提高监理管理水平,使监理单位有充足的人员进行执业管理,监理人员对工程中的索赔管理被充分重视且有高涨的热情对待索赔管理。 3、加强法规的建设,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索赔管理 法律应成为人们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监理工程师工作应以有关工程建设和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因而,监理人员上岗前,监理企业应组织监理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国家、行业、企业所颁发的有关工程建设和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管理制度,熟悉有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有关合同法规和监理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这是做好监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在索赔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行事,重视索赔管理中法律的地位,使建设秩序实现良性的发展。 4、提高监理工程师素质,促进索赔管理能力增长 监理工程师作为从事工程监理活动的骨干人员,其素质的高低对工作质量的好坏影响极大。其应当从理论及专业技术知识、工程建设实践经验与能力、管理知识、经济方面、外语能力等方面提高素质,确保索赔管理的顺利实施。 此外,还应讲究交流沟通的技巧,监理工程师在索赔管理过程中,必须会与业主、承包商、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监理部内部进行交流沟通。同样一个问题,交流沟通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结果肯定不一样。监理工程师应不断加强这方面修养,努力提高交流沟通的技巧,将索赔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5、构建监理声誉体系,重塑索赔管理新形象 监理工程师声誉就是指监理工程师在索赔管理乃至整个执业过程中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监理工程师声誉不仅关乎自身的生存发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公平效率的保证。近年来监理工程师公信力下降,监理工程师整体形象和社会评价受损严重。因此,构建监理工程师声誉制度,加强监理工程师声誉管理,有切实必要性。 对监理工程师而言,处理索赔问题的成功与否,即可反映其对项目管理的水平如何。索赔管理的健康开展对于培育和发展建设市场,促进建筑业的发展,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促进双方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履行合同;有助于双方提高管理水平和素质;有助于加强合同管理、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有助于双方更快地适应国际惯例;有助于对外承包的开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索赔在项目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重视索赔管理,加强索赔管理意识,提高项目管理业务能力和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综合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管理工程师论文: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摘 要】: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有许多复杂多变的因素,使得施工合同管理变得十分重要。合同管理是监理单位的主要任务之一,加强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是提高工程监理水平,增强单位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合同管理的内容来说明其重要性。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施工合同;管理 引言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主要是指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对施工合同的管理,监理工程师以承包方和业主依法签订的合同为依据,用较低的工程成本,并且保证工程质量按期完成工程为目的,以公平合理地处理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为准则,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是施工合同管理的基本内容。实际工程中,有些人认为维护了业主利益,就必然要损害承包人的利益,因而在监理工作中不按照正常合同要求办事,甚至违背监理工程师的执业公正性。施工合同当事人双方最根本的利益是在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前提下,享有合同约定的权利。严格履行施工合同就是维护承发包双方的利益,体现监理工程师执业公正性。监理工程师通过对施工合同的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便使工程变更、工程工期管理、合同索赔管理、合同纠纷的协调、保险合同管理、工程价款支付控制以及工程竣工等方面的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因此,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合同的监督管理非常重要。 一、关于工程变更管理 工程变更指的是针对已经正式投入生产的产品所构成的零件进行的变更。由于施工设计文件中存在一定问题或者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工程变更在所难免。设计变更通常由承包人、发包人以及工程师三方提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监理工程师要注意完善申报、审查程序。无论是承包人还是发包人提出的变更,都需要经过工程师审查并且同意后,才由发包人向原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文件。在施工过程中提出的变更要满足规范要求,要尊重设计者。另外,在变更通知发出以后,承包人要及时向发包人或工程师提交工程计量申报表。对变更项目计量,要确定最后变更总价、单价、工程量。在实际工程中,业主方经常要求对项目个别部位使用功能进行修改,由于施工技术的要求、现场施工环境或者业主要求的变化而产生设计变更等,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设计变更,引起施工进度、工程量调整等情况,导致合同价格、工期的调整。因此,作为监理工作人员要认真耐心地对待工程变更。 二、关于工程工期管理 在完成工程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保证工程项目按期建成交付使用。工程竣工时间通常是科学、全面的分析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各种因素来确定的。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工期不能如期完成。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提出缩短或者延长工期的合理化建议,经建设单位认可、同意,双方应签订工期调整和相关费用补充合同,并应办理缩短工期合同变更备案手续。如缩短后工期压缩幅度超过原确定工期标准的15%,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施工工期进行评估,并出具专家评审认可的施工工期评估报告。施工工期评估报告作为缩短工期合同变更备案的条件。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整个项目施工能按期完成。 三、关于合同索赔管理 目前,许多合同当事人索赔意识比较淡薄,有的承包人不会索赔,有的业主对索赔非常反感,很少存在工程索赔的行为。我国颁布实施了一些涉及工程索赔的法律法规,工程索赔也进入法制化轨道。监理工程师应学会索赔处理的方法、原则以及技巧,克服只注重工程进度、质量控制,而忽视施工项目的索赔,把索赔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努力搞好索赔管理工作。 (1)、保持协商一致原则,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地与承包方和业主进行沟通,保持经常联系,处理好索赔问题。特别是在决定工期、调整价格以及费用补偿时,应充分与合同双方协商,取得共识,达成一致,有效避免索赔争议。 (2)、保持公正原则,如果遇到索赔事件,监理工程师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根据合同约定审查索赔,审查索赔一定要合理、正确。 (3)、要注意搜集积累原始凭证、资料和验收资料等一些重要的记录。这些证据是工程索赔的关键,如果证据不足索赔就不能够受理。监理工程师开始进入工作,就要安排专人从事资料管理工作,建立严密的工程日志以及来往文件档案制度。 (4)、监理工程师应该认真履行工程师职责,减少和杜绝工作失误、疏忽、预测可能引起索赔的事件,及时采取合理方法措施,避免可能发生的索赔。 四、合同纠纷的协调 (1)、签订合同时坚持原则。在处理合同纠纷时要控制事态发展,对一些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可以暂停处理,等冷静后在处理分析,对合同理解有误的一方要解释清楚合同本意,促使双方严格履行合同。 (2)、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追究产生问题的一方,不要不偏袒任何一方。 (3)、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及时了解产生分歧的具体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弄清是非曲直,对症下药。 (4)、监理工程师平时应注意与项目经理和业主代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以便发生争议时能够在一个比较好的气氛中和解。 (5)、调解结束后要及时形成文字,做好相关记录,补充协议或双方签认等。 五、保险合同管理 当事人双方必须严格地、全面地按保险合同约定的条款履行各自的义务。监理工程师应该做好监督工作,在订立保险合同前,当事人双方均应履行告知义务。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有责任采取一切措施,避免扩大损失,并将保险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对保险事故所造成的保险标的损失或者引起的责任,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对于损坏的保险标的,保险人可以选择赔偿或者修理,监理工程师可进行适当的调节。如果选择赔偿,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已支付了全部保险金额。并且保险金额相等于保险价值的,受损保险标的全部权利归于保险人;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时此保险标的的价值取得保险标的部分权利。 六、工程价款支付控制 监理工程师在项目监理过程中,要按施工合同的有关约定按期审批工程款,在承包人得到合理的款项后,督促承包人确保工程正常施工。对于业主提留的保留金和保留金的返还以及由于物价上涨、意外事件等,应根据施工合同约定具体情况具体处理,防止造成甲乙双方的经济损失。 七、关于工程竣工 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督促承包方整理工程竣工文件以及相关验收资料,并提出监理意见。根据施工单位的竣工报告,提出工程质量检验报告。同时竣工验收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工程竣工是工程按照施工合同及设计文件要求,完成全部施工内容,且按照施工验收规范要求验收合格后,交付给发包人的工程。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是设计、施工有关规范、批准的设计文件、合同及协议文件以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工程具备验收条件后工程师应及时进行该项工作,确保承发包双方最大利益。 (2)、施工单位按规定编写和提出验收交接文件是申请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竣工文件不正确、不清晰、不齐全以及其他情况,不能验收交接。 (3)、施工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前将已经编好的竣工文件及绘制的竣工图,提供监理工程师一份,审查确认完整后,报建设单位,其余分发有关接管、使用单位保管。 结语 总之,监理工程师是履行合同的代表,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在合同管理中,监理工程师应以合同约定为依据,以业主满意为准则,以不损害承包人合同权益为前提,在授权的范围内代表业主行使监督、检查权力,并根据合同条件的变化,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处理合同事件。 管理工程师论文:探讨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摘要:为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本文从总监理角度出发,对工程项目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探讨了一些个人体会与心得。 关键词:工程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安全管理 1.引言 一部分施工企业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防护技术落后、投入不足、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因此对安全监理尤其总监对现场的安全管理面临严峻考验。工程监理的职责是控制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在总监理工程师的职责中,主要是接受监理单位法人的授权,全面负责委托监理合同的履行,并组织工程项目监理部门的日常工作,而其中项目的安全绩效对项目总监理有中重要影响,下面也结合总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实践,对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展开探讨。 2.提高安全责任意识,规范安全管理 监理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所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由于环境、施工特点、施工机械、设施、人员等等复杂因素,会形成较多的安全隐患,而隐患的形成对安全事故一触即发,事故一旦发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带来严重影响,甚至不可估量。因此作为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树立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明确安全管理职责,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条列、规定和管理制度,组织安全监理,监督规范施工行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 总监理工程师把控好施工前期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工程安全顺利实施的保障。主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1)制度文件管理方面。总监理工程师应先根据合同和监理规范的要求,主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编制、安全监理工作流程的编制、安全监理实施细则以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安全监理方案等的编制,配备合格的安全监理人员并形成安全监理组织网络,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总监应负责组织审核施工方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特别审查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安全施工措施是否完善,并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组织专业安全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签字批准,审查总包单位确定的专业分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时应督促施工项目部在签订分包合同或协议时必须签订分包规程安全生产协议书,审核施工单位安全防护费用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 (2)人员管理方面。总监理工程师要组织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审查,要保证施工现场的管理和作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上岗资格,如在施工现场从事起重机、焊接、电等特殊工种的人员,一定要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岗,以此来避免施工单位在人员管理上的混乱,避免非特殊工种的人员从事特殊工种作业带来的安全责任事 故发生。 总监也应按照本监理单位要求应对监理部成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监理意识,从而使他们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施工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施工现场危险因素的识别方法以及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安全操作规程等知识。 (3)设备管理方面。建筑施工已经逐步买入机械化施工时代,机械设备则是重要的物质保障,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施工现场采用的机械设备都要良好状况,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其结构庞大、结构复杂、运行空间广而使用起来所产生的危险系数也就越大。因此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一定要组织好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按管理程序如安装验收、检测、使用登记备案等环节全过程监督,并在使用过程中监督检查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确保机械不带病患,运行正常。 (4)环境管理方面。工程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和工程施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总监理工程师,应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安全管理经验,在施工前组织评估施工环境中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是否影响周边环境安全;地下管线对施工的影响;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和设施的影响;毗临高压线、高架桥、高大建筑、重要公共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状况;施工现场脚手架、高支模、塔吊、易燃易爆化学品、有毒有害气体等重大危险源对通信、居民、行人、幼儿园和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的影响;施工中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程度等。总监理工程师应分析判断各种环境因素对施工产生的影响成都,组织研究制定各项应对措施,防范施工安全风险。 4.施工阶段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1)督促落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专项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审核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确保施工符合方案所确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中如发现有违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内容和强制性标准的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签发工程暂停令。 (2)基础施工阶段重点安全管理 总监应督促施工单位按经过主管部门审批的开挖方案、基坑支护方案、拆除方案等施工,并严格遵守“先撑后挖、分层开挖”施工程序。安排专业安全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现场巡查施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要安排监理员旁站。注意开挖过程中支护桩附近留土,不使基坑卸载过快引起变形;注意顶部堆载或振动造成滑坡,避免由于施工不当、超挖、支撑设置和拆除不正确等造成滑坡,应及时收集基坑监测数据,发现异常,及时联系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遇突发事件,立即督促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救。如果有爆破施工,必须要检查施工单位的爆破方案经政府部门批准;地下室的开挖过程中,监督施工单位做好基坑周边防护栏杆和安全网设置工作,围护支撑梁上设通道防护栏杆和安全网;挖出的土方不应堆放在基坑周边,出土口要采取加固措施;基坑上要搭设便于施工人员上下的安全梯子,夜间施工要保证充足的照明等。 (3)主体施工阶段主要安全管理 1)脚手架工程。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外墙脚手架类型较多,其中整体提升脚手、落地扣件式脚手、悬挑脚手在工程使用较为普遍,总监理工程师要组织专业监理人员监督好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如审核脚手架设计计算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关键点关键部位的安装拆除的安装说明和安全技术交底,避雷装置的设置,整体提升脚手的安装验收、检测程序化管理等等。施工中,总监应安排安全监理员旁站监督安装施工并定期检查作业情况,现场脚手架应实行动态管理,所有更改搭拆都必须向总包申请,监理批准执行;督促施工单位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制止和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完善防护措施和提高施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素质;禁止乱搭乱设现象和使用不合格材料、设备,严格监督按规定程序和方案要求进行安装作业,按规定监督和组织好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工作。2)模板工程。模板工程中高度大、跨度大、荷载量大的模板支撑具有搭设难度大、危险性较高、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安全监理中应重点监控,施工前除编制专项方案外,对超过一定规模的模板工程,应按规定督促组织专家论证。施工中应重点检查立柱间距、水平支撑、纵横剪刀撑间距应符合方案要求;搭设模板承重架所用的钢管、扣件进场后应按要求进行抽样复试,如测试结果不合格,必须更换钢管或扣件;现场搭设质量控制首先应对搭设操作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查,其次应检查搭设是否按批准的方案内容进行,最后应检查立杆、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的搭设、各部位扣件的数量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控制模板上的施工荷载和堆放不均。搭设安装完成后,应按规定组织各方验收,验收中应采用必要的检测手段和工具,不符合方案要求和标准的,不得使用。3)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即为高危作业,总监理工程师要组织重点检查安全网、防护栏和安全门的设置;洞口作业应检查洞口标志、防护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及其他防坠落措施的设置;悬空作业应检查工作面是否有牢靠的立足点,作业使用的脚手架、吊篮、平台及塔架等是否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高空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具和防护设施。 (4)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在该工作上,总监理工程师要组织电气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临时用电专项方案,保证该方案是由电气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以及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签字批准,方能允许实施。安排监理人员巡查,现场应重点检查施工用电的布置要按方案规定进行;检查作业人员电工上岗证书,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严禁无证操作;严格按“三相五线制” “一机一闸一保护”规定实施;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接地PE线连接。作防雷接地的电气设备,必须同时作重复接地。施工现场的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零线;严禁使用老化、破皮、漏电的电线和电缆;架空线路应设在专用电杆上,敷设时应有绝缘保护;配电箱内要有标记,进出线从专门口子进出,有门、有锁、有防雨措施;机械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应督促监理员定期检查漏电保护记录和电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5.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作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首先就要树立高度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组织好各个专业的监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并从工程的开工前期就做好安全监管工程,工程实施阶段落实每个细节上,消除施工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样就能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实现项目的安全目标。 管理工程师论文:浅谈如何做好企业质检工程师管理工作 [摘要]:结合福州项目工程具体特征以及大包管理模式,在控制施工质量过程中的几个要点,并分析其必要性。 [关键词]:质量技术交底;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奖罚制度;三检制;人员管理 一、前言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质检工程师是工程质量管理的直接操作者,肩负着质量管理的重任。因此,对于质检工程师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内部管理各环节的工作衔接。结合福州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xx合同段实际情况,浅谈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的几个要点。 二、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工程施工中,所谓技术交底,就是在每项工程开工之前都要进行详细的质量技术交底与安全技术交底。质检工程师要有预知性的把准备施工的工程的质量难以控制的细节要求提出来,针对每一道工序施工要达到的质量目标,借此为契机,引发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探讨,分析哪些环节可以达到,哪些有施工难度。通过分析质量隐患存在的原因及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最终达到与作业班组人员意见一致,方可组织施工。 通过质量一级、二级技术交底,目的是要把质量目标传输给了操作人员,把质量目标明确到操作人员,这样有利于质量提前得到控制,将质量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例如:在牛坑大桥墩柱施工之前,对墩柱外观质量的要求:即砼表面无蜂窝、麻面及气泡均要满足规范要求,并且保证拆模后砼表面无龟裂现象。针对质量具体要求,采取以下两条措施: 1、对墩柱施工的砼振捣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在前一道砼施工工序中加强技能操作,经过现场试验墩柱砼振捣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允许进入墩柱施工工艺; 2、为了预防风把拆模板后的砼面吹出龟裂,故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养生,具体施工工艺为:用塑料薄膜对墩柱进行严密缠裹,保证侧面密封性能,并用绳子从上向下捆绑,防止风吹开。 在墩柱施工过程,现场技术人员要对墩柱的外观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众所周知,工程结构砼的外观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荣誉。因此在砼外观质量施工工艺控制方面,我们必须慎重对待。我们要选用成熟的砼振捣施工班组 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从而达到了预期的质量目标。 三、质量通病控制 因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重在预防,一旦产生质量通病,甚至酿成事故,即使尚可补救,但已造成损失,留下缺憾,事后治理,实属无奈,亡羊补牢,终究不是上策。所以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部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制定了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经常易发生的薄弱环节,结合工程具体实例进行多媒体讲座学习,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学习,警示所有技术人员对质量通病控制方面高度重视,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并将详细的《质量通病治理方案》让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提前进行传阅,鼓励他们在施工中尽量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周密的预防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检工程师应及时总结施工经验,及早提出预防措施。在每项工程开工之前,事先要心中有数,分析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及产生的原因,才能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例如:在马鞍溪大桥桩基施工中,有50根嵌岩桩,桩长好多只有15米左右。因为桩长短,故钢筋笼重量相对比较轻,采用砼罐车快速灌注时,当砼面埋深距钢筋笼底部1米左右时,在砼灌注速度过快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经过分析,制定了预防钢筋笼上浮的措施,要求在第一斗砼灌注后,放慢砼灌注速度。当砼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通过有效施工措施控制后,该桥桩基施工顺利,质量合格。 四、在奖罚制度方面 项目部针对工程承包模式为大包模式,制定了合理的、详细的、易于执行的奖罚措施。在施工中,质量管理涉及的点多面广,执行起来相对难度偏大。为了将项目的质量奖罚分明、合理,质检工程师应及时与项目领导进行沟通,说明奖罚原因,争取到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必须做到有规可循,这样才有利于施工人员严格遵守,预防因不知或懈怠而留下质量隐患。在施工中,质检工程师也须严格按照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进行质量控制,将工程质量落实到人,并加强管理执行力度,从而在奖罚分明的管理中有效的激发协作队伍的劳动积极性,施工中出现了比质量,比进度的、比文明施工的工作氛围。 五、质检工程师对施工队伍管控 质检工程师对施工队伍、施工班组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操作人员动态,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对于协作队伍,在进场之后,质检工程师需要对施工班组中的砼工人、电焊工人、预应力张拉工人等特殊作业班组人员进行详细的考察,看是否满足施工要求。通过现场对结构物进行操作,观看预应力张拉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操作要求;通过让其从事现场操作,观看其振捣的过程和检查拆摸后砼外观的情况,判断其是否满足质量要求;考核电焊工人,不仅要看其是否有合格的焊工证,更重要的是验证其钢筋焊接水平,通过在现场取试件进行电焊操作,冷却之后,在拉力机上试验,试件质量合格后才允许其从事电焊操作。每个影响质量的主要工种,在技术操作考核后做到了心中有数,合格后方可允许操作人员大面积施工。在我担任质检工程师期间,我对每个施工队或班组的主要操作人员进行登记,随机抽查人员流动情况,除特别情况下,特殊工种施工人员不允许随便更换,并对考核通过的人员登记注册发上岗证,没有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该专业。从事直接影响质量的人员得到了受控,是质量成功的第一步和成功的基本保证。 六、企业内部制度执行 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严格执行“三检制”。特别是在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重要部位的工序上布设质量控制点。根据现场的施工特点,把三检定为:自检、互检、专检。自检是由施工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请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合格后由质检工程师进行专检,检验合格后方可请监理工程师检验。我认为:专检这一关检查特别重要,因为在进度的要求下,工区的技术人员有时检查相对不细,这就需要质检工程师严把最后一关,将容易疏忽的质量细节管理到位,才能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优质完成。 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三检工作,首先要制定详细的分项、分部工程检点表,通过分析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后,制定实用的三检表。三检表的作用主要是:预防事故或问题的发生,检查内容和方法可以随工程的特点而不同,三检表也可以根据施工经验和工程特点进行设计,主要目的是检查便于操作,起到有效的质量控制的作用,这就要求质检工程师在施工图纸、技术规范、评定标准特别熟悉,才能将工程质量技术把关与质量控制到位。 七、结束语 我认为做好质检工程师工作,不仅要熟悉工程施工工艺与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在施工巡视过程中,细心检查工程质量,及时将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改正,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方可将工程成本控制到位,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管理工程师论文:关于监理工程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入迅猛增长期,城乡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大量的建设工程项目在各地实施,于是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随之实行并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现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的步骤方案与对策,并提出了施工管理和控制的方法,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安全管理;安全生产 在工程建设中,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制度以及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建设承包合同和建设监理合同, 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对工程建设实行的监督管理,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得到完美实现。 就目前建筑行业来讲,生产环境特殊、危险源多、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已与矿山、工业等并列为高危行业。近几年来,重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作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者,其作用的关键和责任的重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笔者就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充分认识监理工程师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地位和重要性 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由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五方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成,五方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各自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内部层次、分工各有不同,但不论组织和结构有什么样的区别,所有参与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来进行,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指导生产作业。施工现场的作业及人员都是由施工方组织指挥,因此,施工方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谁来从外部进行监管,这就是监理工程师的职责。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虽然不直接指挥生产作业,但要对所有作业环境、作业过程进行监控。通过这种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来消除各种不安全的因素。由于市场经济进程加快,施工过程中大量的作业人员流动性强、组织性差、作业时间长短不一、作业个体技术水平、安全意识差别也大,只依靠施工项目部来进行管理和监督是不够的。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施工方自管自监的情况下,再加上监理工程师监管能起到关键作用。 2 监理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包括《: 建筑法》《合同法》《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列》《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条文》《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若干意见》等。 (2)合同依据《: 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3)相关资料:设计图纸、图审意见、地质勘探报告、相关行业的从业要求、工艺操作规程。 3 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的步骤方案及对策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监理工程师的重要内容,当一个建设项目开始实施时,各参建方陆续进入,监理工程师首先要协助业主从专业角度审查各参建方的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期限、项目组成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是否经过安全生产考核、资质类别是否与所建项目相符合、各参建单位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是否健全。 (1)在正式施工开始前,监理工程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认真审核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措施,是否能满足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并重点就以下分项的专项施工方案的安全措施、安全验算结果进行核对:a.基坑支护和降水工程;b.土方开挖工程;c.模板工程;d.起重吊装工程;e.脚手架工程;f.拆除、爆破工程;g.现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及临时用电方案。 (2)对施工现场的布局、生产区、生活区、材料堆放、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出场道路等现场环境,防雨、防火应急预案、器材准备进行检查,发现有不妥的地方,以书面形式告知施工方进行整改。 (3)对进场设备、机具、材料进行检查,杜绝带病设备进场使用及有缺损机具投入使用。不合格材料(主要是指辅助材料,如脚手架、扣件、钢丝绳、电线、电缆、安全网、脚手板等的使用) ,所有设备的用电必须按照一机一闸一漏电的配置原则,动力用电、照明用电分开设置,对照已批准的临时用电方案严格核对,接零接地保护要齐全。 (4)对进场作业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对特殊工种电工、焊工、架子工、机械操作工、信号员进行检验其证件和有效期,并人、证对照,逐一核对。 (5)在完成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后,就从参建单位的行为合法性、组织机构完善性、施工方法完善性、施工方法的正确性、安全生产措施的保障性等,从建设环境、参与人员、使用材料上全面控制施工作业状态,这也是监理工程师的事前控制具体方法,为下步全面大规模施工生产提供保障。 4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1)建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工作联系制度等。在施工现场由专职安全员、监理工程师、业主代表组成安全检查组,定期进行检查,重点是危险源,如用电、深坑及高空坠落物、临边洞口、支护防护的破损、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等。对检查发现问题后,提交施工项目经理,并督促其安排人员进行及时整改、修补,消除隐患。 (2)对危险性高、难度大的作业施工,监理工程师应跟踪监督其施工过程,及时提醒作业人员应注意的事项,并在施工作业开始时检查施工方的技术安全交底是否到位。 (3)利用监理例会、专项安全会议及碰头会的形式,就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让施工管理方的负责人、建设方的代表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监理工程师应起到协调管理的主要作用。由于监理工程师不直接指挥操作人员,只有通过对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让其正常运转,减少失误。 (4)在施工现场一旦有重大隐患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监理工程师应及时下发停工令,先停止危险作业面的施工,有重大隐患的,要求施工人员在停工后,采取可靠的措施进行整改。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要先要求施工方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急救措施,抢救受伤人员,减小事态的发展,协助各方将事故发生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施工方保护好事故现场,协助调查和处理事故。 5 安全生产监理工作采取的措施及手段 从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来讲,主要有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监理工程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措施对安全生产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工作,紧密联系施工现场条件,工程实体状况,采取适合的方式,灵活掌握各种措施并相互结合运用。如:对不尽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建议有关方进行更换,协助业主制定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发生问题后对主要责任人进行处罚,发现用于安全防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要下监理通知单将其清退出场。安全生产管理不是一个单独开展的工作,它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密切联系,三者又相互制约。抓质量的同时也抓安全生产,抓进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生产,没有安全生产,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就无法实现,而只抓安全生产又会影响进度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三者要同时抓,要有主有次,协调管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6 结语 要想把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好,监理工程师要熟悉建设工程的程序,施工现场管理程序,坚持原则、严格监理、严格把关、热情服务、热情监督,同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当好业主的参谋,在作业过程中加强检查、督促,才能把好安全关,当好一名称职的监理工程师,完成自己在建设项目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监理工程师还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只有这样,监理工程师才能维护好业主的利益,才能更好地做好监理工作,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服务好,把好关。 管理工程师论文:监理工程师的责任及风险管理 提要: 分析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特征和责任风险,强调认识和防范责任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控制责任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 : 监理;责任;风险 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建设监理制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项目管理体制中的一项重大改革。我国的建设监理被定义为:受业主委托,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我国的监理事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取得了迅猛发展,社会对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成效给予了极大的希望。这种期望无疑对监理事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人们对监理的认识也产生了某些偏差与误解。众所周知,有责任就会有风险,认识并防范监理责任风险已成为十分重要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特征 1.监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委托性的,基于自身专业技术的咨询服务 。 在国外,通常被称为咨询工程师或顾问工程师。由于监理工程师本身专业技能水平的不同,在同样的工作范围及权限内,不同水平的监理工程师所提供的咨询服务质量会有很大差别。监理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差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术水平与工程实践的差别;二是本身工作协调能力的差别。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协调方面,即协调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技术力量,使其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监理工作的成效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较大 同样的工作可能做得很认真,也可能做得较为马虎。工作成效的好坏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关,很难用定量指标去衡量。监理工程师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来自于自我约束以及业主的支持,业主与监理工程师的相互信任与诚意,会大大激发监理工程师的主观能动性。 3.监理工作成果是集体行为的产物 监理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最终是由监理机构的整体服务来体现的,是多专业配合协调的技术服务,其中总监对监理机构内部的领导组织与协调水平至关重要。只有在监理机构内部设立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沟通渠道有效的管理模式,只有整个监理机构有效地运行,监理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二、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 从上述监理工作的特征可以看出,监理工程师承担的责任风险可归纳为:行为责任风险,工作技能风险,技术资源风险,管理风险,社会环境风险。 1.行为责任风险 行为责任风险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监理工程师超出业主委托的工作范围,从事了自身职责外的工作,并造成了工作上的损失;二是监理工程师未能正确地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职责,在工作中发生失职行为造成损失;三是监理工程师由于主观上的无意行为未能严格履行职责并造成了损失。 2.工作技能风险 监理工程师由于他在某些方面工作技能的不足,尽管履行了合同中业主委托的职责,实际上并未发现本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现代工程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并不是每一位监理工程师都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所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无法完全避免这一类风险的发生。 3.技术资源风险 即使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没有行为上的过错,仍然有可能承受一些风险。例如在混凝土浇注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方法,对施工过程进行了检查和监督,并未发现任何问题,但仍有可能在某些部位因震捣不够留有缺陷。这些问题可能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发现,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无法发现。众所周知,某些工程上质量隐患的暴露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诱因,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不可能保证所有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同时,由于人力、财力和技术资源的限制,监理无法对施工过程的所有部位、所有环节的问题都能及时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必然需要面对一方面的风险。 4.管理风险 明确的管理目标,合理的组织机构,细致的职责分工,有效的约束机制,是监理组织管理的基本保证。如果管理机制不健全,即使有高素质的人才,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5.社会环境风险 建筑法第 55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工程质量由工程总承包单位负责。第58条规定: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显而易见,承包商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主体,必须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实践证明,推行监理制,可以使工程质量更有保证,但监理工程师的工作不能替代承包商来担保工程不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监理工程师的重要职责应该是及时发现或预防工程质量问题,避免工程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因此,应该解除监理工程师的顾虑,大胆工作,勇于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如果要求监理工程师承担过大的质量和安全责任,甚至以工程中是否出现质量问题来评价监理工作的成效,则可能促使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掩盖、隐瞒工程质量问题,反而使工程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果真如此,实行监理制就毫无意义了。 三、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就是一个识别、确定和度量风险,并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风险管理应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一般也是一个循环过程。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决策、实施决策、检查五方面内容。 四、责任风险的防范机制 由于以上风险的存在,因此,监理单位和总监理工程师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及时防范风险,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为此,监理单位和总监理工程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独立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组织各方协调配合,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为使这一职能顺利实施,必须坚持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只有按合同的约定建成项目,业主才能实现投资的目的,承包商也才能实现自己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取得工程款和实现盈利,从而使监理工程师自身的风险损失降低。 (2)在工程建设中实现权责一致 监理工程师履行其职责而从事的监理活动,是根据监理有关法规和受业主的委托、授权而进行的。监理工程师承担的职责应与业主授予的权限相一致。因此,监理工程师在明确业主提出的监理目标和监理工作的要求后,应与业主协商明确相应的授权,达成共识后,明确反映在监理委托合同中和承包合同中。 总体而言,成功的项目风险管理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项目的风险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相关性,但项目风险同样与项目可能遭受的损失或可能增加的成本相对应。项目风险管理在改进已选项目的同时,也是对成本损失或不确定性的降低,等于提高了项目运行的效率与效益。 管理工程师论文:试论暖通助理工程师如何协助部门管理以及提高专业知识 摘要:我们国家已经步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全新阶段,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升,暖通事业开始被人们所关注,尤其是对暖通的管理方面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暖通助理工程师,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如何协助设计部门的问题,以及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关键词: 暖通助理工程师管理设计部门专业知识水平 1 关于暖通工程师的工作职责. 暖通工程师的工作职责是制定工程项目中的暖通工程具体施工工程方案,现场指导暖通工程施工过程,并提供技术支持。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承担项目中暖通工程技术分析工作;主持暖通工程招标工作,并签定合同、协议,选择施工队伍;编写暖通施工工程方案,并监督实施;办理暖通方面配套手续;审核暖通专业图纸;验收暖通施工工程;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协调沟通。 1.1关于暖通建筑工程 暖通建筑工程是一个非常系统的作业过程,主要包含有空调、采暖、通风等系统的安装,这种过程是较为复杂化的,在作业的时候也存在很多的难度。(删)特别是在桩基后进行做好暖通工程的预埋和预留工作更好的实施暖通工程。在结合现实的情况,根据图纸的基础上进行规范、依据性强、质量可靠的暖通工程,随时有效的处理在作业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矛盾。 1.2完成作品的分配管理 暖通工程师要注重每一个工作中的细节,在设计部门这一块,要做到烂熟于心,当设计作品完成后,要仔细的检查是否存在隐患,同时还要记录好在完成作品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的步骤,以及让设计部门的整体员工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对于这点我有如下建议: 首先,及时的让企业内部注意到该作品的重要性,领导者可以采取宣传事迹,提高奖金,开会表扬等方式,达到每一个人都认识到需要努力学习的意识。 其次,将以往的优秀作品,进行定期展览,可以让作品的作者或者该作品制作的主要团队进行宣讲,将产品的出色之处做到深入人心,将积极向上的氛围带进企业内部,做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2 设计部门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暖通设计指的是在采暖、空气调节剂通风三方面进行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总体称谓。通常被简称为“空调系统”。通常的空调体系包括制冷供暖系统,新风系统,排风系统等的有关的整体设计。也就是说,暖通是是建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性方面。从建筑设计方面来讲,暖通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性分支,不仅仅指“空调”,暖通设计无论是在工业建筑还是居民建筑上有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2.1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暖通空调的供暖入口设置的过多,现在设计中只图室内系统的设计方便省事,而不顾及室外管网系统,只考虑到了室内供暖系统的合理性,而没有考虑到与室外管线衔接的问题,不仅仅对外线施工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室内系统调节;供暖系统设计也有不合理之处,例如有的供暖管道布置的不尽合理,这样就会造成供暖管道与建筑专业不易协调,或供暖立管直接立在窗子上,既影响使用,又不雅观;或者供暖水平管道铺设在通道的地面上,既影响行走,又不便物品放置。 2.2设计图纸方面的问题 有些工程的设计说明内容很不完整。一般来说,设计说明都应该有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冷源情况;热媒、冷媒参数;供暖热负荷及耗热量指标,系统总阻力;散热器型号;空调冷、热负荷;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风管、管道材料选择、安装的要求;系统试压要求等等。但是有的设计说明的内容会不完整。系统图深度不够,往往忽略了空调冷冻水系统图和风系统图,对于一些复杂的通风空调设计,不能单纯的靠平面图。同时还存在锅炉房设计过于简化,有的锅炉房设计,仅画了一个平面图,无任何剖面图和系统图,许多应该交代的内容没有交代,距设计深度要求相差甚远。 3、助理工程师如何协助设计部门加强管理 3.1弄清暖通空调设计的原则 暖通空调是分户的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它最大特点,是能够创造一种舒适的室内环境。暖通空调既能解决冷暖问题,又能解决空气处理过程,其空气处理过程有以下步骤:首先是空气进来以后,除了引进新风以外,可以把空气进行冷却处理,然后就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处理以后,(删)增加了几大特点:第一就增加电子除尘器.,它主要可以捕捉非常小的颗粒的灰尘,一般来讲它可以捕捉一个微米的灰尘,而这个灰尘的范围内大部分都是细菌、病毒、烟尘,或者是异味也这样就都可以过滤掉;另外就是会增加一种加湿设备,这个加湿器可以创造我们房间的加湿达到40%左右的相对湿度,这样人会感到很舒适。 要进行暖通空调设计的时候,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该建筑物及其周围的供水、供电等管线的铺设方式与可能的接口地点。这可为本建筑物设计供热入口时的客观条件提供参考,也可以根据主要入口的朝向,确定大门的做法。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层数、层高及建筑物的总高度,看其是否属于高层建筑。按照现在行使的规范规定:10 层及10 层以上的住宅或者是建筑高度超过24m 的其他民用建筑,应遵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防火分区的划分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足够了解这些问题,从而设计防烟排烟系统。 3.2注重暖通空调节能的思路 暖通空调的能量耗损较大,使用过程中会对周围空气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由于空调系统中所使用的高品位、不可再生能源所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可再生资源和低品位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途径,为此必须开发一些合理有效的可再生能源以缓解目前的紧张局面。 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水平是要提高自动控制,不仅能保证暖通空调房屋温度和湿度控制的要求,并且可以节约热力,更大程度上,它还可以降低空调能耗。它是运用改良技术和组织等形式,增加能源的利用效率。新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为节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开发绿色能源技术,在暖通空调地中尽量使用新的绿色能源技术。譬如说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太阳能制冷供热系统,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是值得在工程中推广采用。 我们充分利用当地环境能源,如在地热丰富地区,运用地热作为暖通空调消耗的能量资源,通过把地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应用于空调制冷,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清洁并且没有污染。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和深层的大地能量,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海水、污水等等都可以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是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我们认识到的这种技术已经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可想而知,这种系统的暖通空调有着较大发展空间。虽然太阳能是最清洁的能源,但太阳能的利用技术还没有得到深度研究,我们应该紧跟社会步伐,推广应用绿色能源技术是暖通空调专业设计人员的社会责任。 3.3重视暖通空调系统的热量分摊的功能,提高设计人员素质 (删)热量计装置是建筑物楼前的总热量表和户内的热量分摊装置。住宅建筑总热量表是该栋楼耗热量的结算依据,而楼内住户应理解热量分摊,每户有相应的装置,作为对整栋楼的耗热量进行户间分摊的依据,目前国内应用的热量计量方法有:温度法、热量分配表法、户用热量表法和面积法等等。同时我们应该大力注重设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应该定期组织有关设计人员学习现行的规范、规定、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定期举行专业讲座、论坛等活动来提高相关设计人员贯彻执行规范的自觉性,同时我们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倡导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提高设计质量。 4、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工序,设计方案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初投资、运行成本、使用效果等等,造成暖通设计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设计人员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对规范不熟悉,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与工作马虎。我们要杜绝设计工作的失误,大力加强设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时要深入与设计人员多交流勾通,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我们要综合考虑,以寻找到符合最大经济效益和功能要求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案。那么如何能够最大化的帮助设计部门加强管理的实施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熟悉设计部的各项运作流程,一些最基本的设计常识要熟悉,做到融会贯通,同时要新颖,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观,要切实落到实处。可以适当的去走访各地区人们对于暖通工作的反映,在人民群众生活最基础的地方,了解最真实地状况,切实的保护好人民的利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服务为了人民,这样的设计才算是成功的设计,才算是优秀的设计。 其次,要懂得无论一个部门最高位置的人如何杰出,没有一个团结优秀积极的团队,就不会让设计部门完成出色的任务,因此,加强团队的建设,提高设计部门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也同样重要。管理者需要在每次任务中挑选出最努力的表现最佳的职员,适当的嘉奖,鼓励,反之,一些自身水平不高的人员就要加大力度去培训,对于培训的方式,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向企业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定期对设计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邀请优秀的相关业内人士,以及在设计部门工作的较为出色的人员,或者比较有经验的老员工,进行授课,做到循序渐进,一丝不苟。 (2)适当的招收一些年轻人,因为在设计方面,年轻人有最热情的血液,同时,每一个新进员工,可以找一些老员工带领他们,这样在新颖与经验方面就做到了完美的结合。 (3)可以在设计部门找出一名能够在工程实施阶段及时跟进的人员,这样就会避免,明明一个很好的设计却不能完美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样的状况发生。 结语: 在暖通建筑作业当中,一定要根据有关的规章制度、作图标准来进行。同时也要依据现实中的状况。在确保完全安全的情况下,来减少施工成本、更加精湛的施工作业技术,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新的科技、工艺技术在暖通建筑作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自己对有关方面的认识和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对更多新知识的了解,争取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有效的运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管理工程师论文:监理工程师如何进行施工合同管理 摘要:文章介绍了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当出现的工程变更、工程索赔、合同争议、工程验收时监理工程师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施工合同管理 1、引言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主要是指监理方受业主委托对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管理,监理工程师以业主和承包方双方依法签订的合同为依据,以保证工程质量,并用较低的工程成本按期完成项目为目的,以公平合理地处理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为准则,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是施工合同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理工程师就是对施工合同行为的监督管理。 实践中,有的同志认为,维护了业主利益,就会损害承包人的利益,这样似乎有违监理工程师的执业公正性,因而在监理工作中缩手缩脚,其实,执业公正性与维护业主利益并不矛盾。施工合同当事人双方最大、最根本的利益是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商品交换。严格履行合同就是维护了业主的利益,就是体现了执业公正性。 2、监理工程师对于工程变更的处理 2.1工程变更的含义 工程变更是指构成施工合同文件的任何组成部分的变更。包括设计变更、施工次序变更、施工时间变更、工程数量的变更、技术规范的变更、合同条件的修改。实质上,工程变更是对施工合同文件的修正、补充和完善。 2.2工程变更的处理 由于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和设计文件中固有的错、撞、碰、漏,工程设计变更在所难免。设计变更通常由发包人、承包人和工程师三方提出。监理工程师对设计变更的管理首先要注意完善申报、审查程序。在申请设计变更时,一要注意工作方式,尊重设计者。提出的问题要有根据、符合规范。二要注意变更通知发出后,要及时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审核承包人提交的工程计量申报表。对变更项目计量,确定最后变更工程量、单价、总价。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常遇到来自业主方对项目要求的修改,设计方面由于业主要求的变化或现场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的要求而产生的设计变更等。这些变化,一方面是由于主观原因产生,如勘察设计工作粗糙,以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许多招标文件中没有考虑或估算不准确的工作量,因而不得不改变施工项目或增减工程量;另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如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故、自然或社会原因引起的停工和工期拖延等,多使工程变更不可避免。因此,作为监理人员要认真对待工程变更。 2.3工程变更的估价 承包方在工程变更确认后,提出变更工程价款的报告,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调整合同价款。 2.4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变更审查的原则 (1)变更后的工程不能降低使用标准 (2)变更项目在技术上必须可行,同时还必须可靠 (3)变更后的工程费用要合理 (4)变更后的施工工艺不宜复杂 3、监理工程师对于工程索赔的处理 3.1工程索赔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受计划经济影响,合同当事人索赔意识淡薄,有的业主很反感索赔,有的承包人不会索赔,工程索赔行为很少存在。部分监理工程师对索赔处理的原则、方法、技巧还比较生疏。 随着《建筑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我国加人WTO,使我国建筑施工索赔管理,纳人了法制化轨道。监理工程师应克服只注重工程质量、进度控制,忽视施工索赔管理的现象,把施工索赔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提高对施工索赔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施工索赔管理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努力搞好施工索赔管理工作。 3.2工程索赔的处理原则 3.2.1公正原则 遇索赔事件时,监理工程师应以完全独立的身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合同为依据审查索赔要求的合理性、索赔价款的正确性。另外,业主、承包商也只有以合同为依据提出索赔时,才容易索赔成功。 3.2.2协商一致原则 监理工程师在处理和解决索赔问题时应及时地与业主和承包方沟通,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在做出决定,特别是调整价格、决定工期和费用补偿,做调解决定时,应充分与合同双方协商,最好达成一致,取得共识,这是避免索赔争执的最有效的办法。 3.2.3及时、合理处理索赔 如承包方的合理索赔要求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积累下来可能会影响其资金周转,从而影响工程进度。此外,索赔初期可能只是普通的信件来往的单项索赔,拖到后期综合索赔,将使索赔问题复杂化(如涉及利息、预期利润补偿、工程结算及责任的划分、质量的处理等),大大增加处理索赔的难度。 3.2.4重视资料的积累 积累一切可能涉及索赔论证的资料,技术问题、进度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的会议应做好文字记录,并争取会议参加者签字,作为正式文档资料。同时应建立严密的工程日志,建立业务往来文件编号档案等制度,做到处理索赔时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 3.2.5加强索赔的前瞻性,有效避免过多的索赔事件的发生 监理工程师应对可能引起的索赔有所预测,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 4、监理工程师对于合同争议的处理 由于业主和施工承包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合同条款理解的角度不同,以及合同条款不够严谨和设定的条件发生变化。此时作为第三方的监理工程师的职责是尽快化解分歧,不使这些分歧久拖不决以致影响合同正常履行。为了正确处理合同争议,监理工程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要注意平时与业主和施工承包方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在他们双方发生合同争议时,能在一个平和的气氛中接受和平调解。二要了解分歧产生的具体原因,弄清是非曲直,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三要公平公正,是业主的原因不偏袒,是承包方的原因不姑息。四要注意工作方法,订立合同时不怕伤和气,而履行合同时就怕伤和气,要防止事态扩大,致使双方无路可退,一时不能解决的不妨先放一放,冷处理。五是调解结束要及时形成文字,诸如会谈纪要、补充协议等。 5、监理工程师对于工程验收的处理 工程验收是确认履行合同规定的重要工作,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最重要的环节。工程验收分为分项(工序)工程验收、分部(中间)工程验收、单位(竣工)工程验收。监理工程师在工程验收工作中,一要注意承包人超出合同约定而增加的工程量不能“实事求是”地验收。除非业主同意,否则,会给承包方留下要求增加工程计量的凭证。二是要注意验收工作不完全是监理工程师和承包方之间的行为,还要通知有关方面派员参加。对基础、主体等分部工程验收要有勘察、设计、质量监督和与之有关的分包单位参加,还要有规划、消防、环保等部门参加。 5.1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检查和签署对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认定意见,参加单位工程的预验收(中间交接验收),提出“初验报告”,参加工程的竣工验收,提供“质量评估报告”。 5.2工程竣工验收制度 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及时整理竣工文件和验收资料,受理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提出监理意见。根据施工单位的竣工报告,提出工程质量检验报告。 综上所述,监理工程师在合同管理时,必须以合同约定为依据,以业主满意为准则,以不损害承包人合同权益为前提,在授权的范围内代表业主行使监督检查权力,并根据合同条件的变化,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处理合同事件,从而较好的实现三大目标控制。推进建设领域的改革,提高建设工程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避免经济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中厚板二级过程控制系统技术升级 [摘 要]邯钢中板厂中板线轧机二级过程控制系统是技术升级后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过程控制系统中主要包括数据通讯、数据管理、过程跟踪和模型计算等主要功能。完成后,结合实际生产过程,对该二级系统厚度控制模型、温度模型及轧制力模型等均进行了参数优化调整,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模型预测数据准确性,保证轧机轧制模式稳定运行。 [关键词]过程控制系统;数据通讯;数据管理;过程跟踪;模型计算 1 前言 中厚板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中厚板材生产控制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邯钢中板厂中板线进行了技术升级,二级过程控制是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通讯、数据管理、过程跟踪和模型计算功能。其中二级模型计算功能在中厚板生产中可以提高尺寸控制精度、成材率、轧制节奏及减轻操作强度,保证设备安全进行,有利于故障分析和质量分析。通过此次技术升级,产品厚度稳定性大幅提高,成材率同比提高0.55%,成效明显。 2 工艺布置 邯钢中板厂中板线轧机区主要设备及检测仪表布置如图1,主要包括两座加热炉、一个四辊轧机、轧机前后推床、高压水箱、7个高温计、1个测厚仪。二级过程控制系统的控制范围是从高压水箱输送辊道到矫直机前输送辊道。 3 过程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组成如图2所示,包括数据通讯、数据管理、过程跟踪和模型计算四个功能模块。 3.1 数据通讯 数据通讯模块每一个周期从基础自动化系统接收一批数据,譬如高温计等检测仪表的实测数据和各种实际的控制信号。然后二级过程控制系统保存、处理这些数据,对模型计算需要各种实测数据提供依据。并且与人机界面(HMI)系统进行数据通讯,读取WINCC的数据,实现人机界面的各种按钮功能,并在数据变化时随时更新,以至于最新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地在人机界面上显示出来。 3.2 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主要包括将数据写进数据库操作和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的操作。写数据操作是将炉内坯料的数据情况存入数据库中,从坯料的入炉时刻到出炉时刻,直到坯料轧制结束,将整个轧制过程的工艺参数和模型自学习系数均写入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库操作是指对出炉的坯料进行确认,将所查询得到的数据赋值到过程跟踪模块中,将轧件数据在内存中存储用于后面的模型计算。 3.3 过程跟踪 轧机二级系统根据三级发送的报文信息进行物料跟踪和数据指标的计算等,然后向一级发送轧钢控制指令。从加热炉装炉开始一直到轧机,对轧线上的每一块钢坯位置、状态等信息都进行准确详细的跟踪,保证数据完整无误,以提高二级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并且过程跟踪模块根据轧件实际生产数据判断坯料最佳出炉时刻,在避免前后轧件碰撞的前提下,缩短轧机的间歇时间,提高轧制节奏。 3.4 模型计算 中板线技术升级后主要体现在产品厚度稳定性大幅提高,成材率同比提高0.55%。而与厚度精度密切相关的模型有两个:轧机弹跳模型和轧制力计算模型。 7 结论 1)邯钢中板厂二级过程控制系统自技术后一直运行稳定,能够很好完成现场的实际需要,轧制节奏也相应提高; 2)本系统能够提高设备的自动控制水平及控制精度,减轻了操作强度,保证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产品厚度稳定性大幅提高,成材率同比提高0.55%,后厚度控制得到明显改善。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过程控制系统PCS7在中间二氧化钛生产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介绍了过程控制系统PCS7在中间二氧化钛(TiO2)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讨论了该控制系统中的硬件配置,控制网络和软件编程等内容。通过这几年的使用,该控制系统稳定可靠,实现了模拟仪表无法完成的复杂算法及管理功能,而且其性价比远高于模拟系统,特别适合化工工艺过程控制。 【关键词】中间二氧化钛(TiO2);PCS7 冗余控制Profibus 引言 近几年我国的钛白粉行业发展迅猛,国内对高档钛白粉的需求不断的提高。相应的对钛白粉生产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中间二氧化钛是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的过程中间产品,是生产不同用途钛白粉产品的基础原料。 因此本文采用西门子过程控制系统PCS7,使得中间二氧化钛(TiO2)生产过程控制平稳,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 工艺简介 四氯化钛预热后,通过三氯化铝发生器进入氧化炉。同时,氧气经过预热后进入到氧化炉。在氧化炉里氧气与四氯化钛反应,生成中间二氧化钛(TiO2)和尾气。中间二氧化钛(TiO2)经过产品冷却器冷却进入袋滤器进行气固分离后,进入打浆脱氯罐,尾气返回氯化工序循环利用。打浆脱氯后的中间二氧化钛(TiO2)浆料进入后处理工序。 2 硬件配置 鉴于氧化系统的重要性,充分考虑系统安全可靠性,采用以S7-400H为主控制器构成的PCS7冗余控制方案,中央处理器采用CPU414-4H,I/O处理单元采用ET200M。为了保证系统可靠性,电源和通信采用冗余配置方案,Profibus-DP总线采用PROFIBUS电缆,保证了系统安全等级需求。采用双控制器,双电源模块。双通信模块,对于系统中的重要监视点,采用了冗余AMT硬件。系统有无扰动切换功能。容错型和安全型可满足供电中断和故障保护等特殊要求。 3 上位机系统 本系统的上位机系统使用WinCC控制,上位机系统和控制系统通过100Mbps的工业以太网络连接。上位机由操作站和工程站等主要设备组成。 工控机采有西门子工业计算机,型号为西门子RACK PC IL 43,配置主流硬件,在稳定性,安全性上有很好的保障。 4 模件配置 每个ET200M分布式I/O站的有源背板总线上插有2个IM153-2通信接口模块,分别通过2条独立的Profibus-DP现场总线与AS-400中央控制器进行实时通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当其中某一个IM153-2通信接口模块发生故障时,系统能自动地切换至另一个IM153-2通信接口模块,并可带电热插拔更换有故障的通信接口模块,不会影响到系统正常运行。 Profibus提供强大的系统级故障诊断能力,从总线系统的任意一点可通过Profibus-DP进行诊断、编程和控制,可以实时精确定位故障发生点和在线监控通讯负荷,并可通过人机界面实时显示。 现场的仪表所采集的信号中模拟量输入信号大多为4~20mADC的二线制和四线制信号,输出为4~20mADC信号,部分模拟量信号通过安全栅引入。数字量为干触点或有源信号。数字量的输出信号由带状态指示灯和外带保护二极管的继电器送至现场仪表。 5 控制系统 S7-400H按照“热备份”模式(无冲击、出现故障自动切换)的活动冗余原理运行。只要没有故障,两个子单元都是活动的。如果发生故障,起作用的控制器全面接管过程控制。为了确保无冲击切换和快速可靠地交换资料,需要使用中央控制器连接。 冗余自动化控制站(AS414-4H)用于实现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数据采集及处理、自动闭环回路控制、电气设备开关控制等系统控制功能。 SIMATIC PCS7系统具有高度扩展能力、强大的综合通信能力、扩展的集成系统功能和易于执行的中央和分散结构。AS414-4H更采用了最新的冗余技术,两个CPU之间通过高速光纤同步专线相连,它可像标准PCS7系统那样进行处理、编程和设计。 6 电源系统 电源系统将由24VDC的直流电源构成冗余的24VDC供电系统,直流电源都将具有足够的容量和适当的电压,能满足设备负载的要求。任一路电源故障,将会自动切换,以保证任何一路电源的故障均不会导致系统的任一部分失电。 直流电源系统由西门子SITOP电源构成冗余的供电系统。 7 网络配置 在本系统中采用交换式工业以太网作为连接操作员站和自动化系统站的系统总线。通过CP-443-1通信处理模块,将S7-400H连接至工业以太网的通讯处理器。由于自身具有处理器,从而解除了CPU的通讯任务并减轻CPU的通信负载,还有助于另加连接 快速交换式工业以太网在工业以太网的通信协议基础上,将通信速率提高到了100Mbps。由于采用了全双工并行通信模式,允许站点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通信速率可提高一倍。 8 软件设计 系统的组态软件为SIMATIC Manager,所有的组态工作均在工程师站上完成。系统采用集中的、从上到下的组态方式,其中包含上位机的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配置、下位机的CPU设置、对应的I/O通道建立以及与他们想连接的网络配置,具有集中的、友好的人机界面。过程控制与监视采用图形化组态,方便易用。人机接口部分的组态软件是WinCC。 9 WinCC组态 SIMENS PCS7系统采用了 Microsoft的SQL2000作为WinCC数据库管理系统。 9.1 CFC控制 CFC是一种简洁的图形组态工具,主要用于连续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的组态,采用IEC-1131的标准。用CFC运行组态是以功能块为基础的,系统配置了很多预编程的功能块。因此,采用CFC可以完成很复杂的大型控制任务。 9.2 顺序控制 SFC也是一种图形组态工具,它也采用了IEC-1131的标准。组态时首先画出顺序图,图中可选择顺序、并行分支、交替分支和回路等局部结构,用大小两种方块分别表示步骤(Step)和转移条件(Transition)。因此,可把CFC中的信号引入SFC中。CFC与SFC的交替使用,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复杂的顺控任务。 10 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0.1 系统接地 每个PLC柜的屏蔽条和系统地通过电源电线汇总到一起后接地。PCS7系统的每一个主要部件,如输入输出卡件、卡件安装机架、现场接线端子板等均设有接地端子。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欧姆。 10.2 ET200M分布式I/O站 现场控制站的ET200M分布式I/O站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与AS-400中央控制器实现通信,主要功能是采集现场I/O信号,通过ET200M的I/O信号接口将现场数字量或模拟量信号传送至中央控制器(CPU414-4H),同时将中央控制器发送来的控制信号送至现场。 11 结束语 由于采用了自动化程度高且安全可靠的PCS7控制系统,使得中间二氧化钛(TiO2)的生产周期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包括本控制系统在内的氯化法集成技术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氯化法钛白粉的生产的自动控制技术积累成熟的工业生产经验。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八钢中厚板过程控制系统 【摘 要】针对八钢4200mm/3500mm中厚板轧机,由宝信开发的二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这套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中包括了数据通讯、过程跟踪、模型计算、相关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统计处理、生产实绩收集、处理等主要功能。 【关键词】中厚板轧机;计算机过程控制;数据通讯;模型计算;过程跟踪 0 引言 将计算机应用到轧制过程,并以其为核心,由它按预定的程序来处理和加工与过程有关的信息,对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和管理,所有这些就叫做计算机轧制过程控制。为了使轧制过程稳定,并生产出厚度在公差范围内且有良好的板形和表面质量的产品,必须根据具体的轧制条件正确的调整辊缝和速度,以及对过程进行实时的调节。产品的质量、产量等直接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计算的准确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采用计算机进行工艺的过程控制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要研究课题。 八钢中厚板生产线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按功能层次可以分一下四个等级,如图1所示。 1 硬件配置 L2过程机系统由一台轧线计算机(惠普服务器)、精整线计算机(惠普服务器),每台计算机都有备用计算机。系统采用冷备方案,备用机兼做开发机。 2 系统软件分层说明 最底层: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构成系统软件的基础。 第二层:ORACLE数据库,专门用于过程数据的存储;SOCKET通讯:采用了当今比较流行的双紧凑的、面向连接协议的Client/Server方案。 第三层:为宝信中间软件iPlature以及XCOM-PCS,iPlature主要功能有画面、报表、通讯、ALARM管理系统等组成,为应用软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COM-PCS 目前主要完成了采用Tcp/ip通信的电文的处理。 第四层:公用子程序及应用软件。直接进行iPlature调用。 3 L2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 L2系统不但接收生产管理系统MES下发的计划(即图中的原始数据PDI)同时也向生产管理系统MES发送各环节的生产实绩。 L2负责与L1通讯,L2调整所有的设定值并发送给L1,L1将必要的测量值,跟踪信息等实时信息直接发送给L2。L2除了和L1通讯外,还包括了L2和标志机等一体品设备的系统的通讯。 所有系统之间都是通过TCP/IP协议通讯。 4 功能描述 4.1 道次计划计算 道次计划计算是整个轧线L2系统的核心任务,该功能是L2存在的根本原因。道次计划计算通过相应的模型公式计算道次压下分配规程,在轧机的作用下实现将板坯变成钢板的任务,并且保证最终产品达到尺寸、性能、板形等要求。 道次计划计算包括预计算和再计算、后计算以及自适应。板坯抽出时,根据板坯原始尺寸、出炉温度以及成品尺寸和终轧温度就可以计算一个完整的道次计划规程,轧机根据此规程基本可以将板坯轧制成为符合要求的钢板。为了得到高质量的产品,道次计划会根据轧制过程的实绩反馈,修正计算后续道次,并再设定给轧机执行,此为再计算。 4.2 温度计算与监控 板坯的温度计算对于轧制过程的力能参数计算极为重要,温度是计算轧制力、待温时间、冷却时间等的基础。 在道次计划计算时,根据给定的初始温度,以及相关参数,温度计算可以预测板坯进入轧机前以及各个道次的温度。 待温轧制是中厚板轧制的特点,因此温度监控的目的就是为了周期性计算处于轧线上待温阶段的板坯的温度,通过周期计算板坯的温度,可以提示操作人员板坯的待温情况。并可以激励板坯道次再计算,对后续道次规程进行修正。 4.3 轧线材料跟踪 材料跟踪是跟踪材料,根据材料的位置来协调调度过程控制的所有程序,材料轧线材料范围是从加热炉炉内开始到矫直机入口,在这段过程中材料跟踪对材料处理进行跟踪。材料跟踪在这个区域中的任务可以划分以下几个部分: 按照辊道分区,记录生产线的材料映象,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所有材料的物理位置。 当材料到达或离开轧机某个位置时,材料跟踪必须准备好相关的材料数据(包含PDI数据,加热炉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同时激励其他相关软件。当吊销材料时删去相关材料数据。 当跟踪映像和实物映像不一致,或跟踪异常时,操作工可以进行跟踪修正,确保跟踪映像与实物位置的一致性。 4.4 轧制计划管理 轧制计划管理接收部分加热炉系统已经存在的PDI数据,接收的数据按板号存储于数据库中,有画面对完整的轧制计划数据进行生成和调整等管理。人工可以通过该画面进行计划的输入,删除,修改等功能。 每个原始数据都包含板坯,轧制的板,母板和合同板的数据,此外还有板号,板坯号,板坯尺寸,产品尺寸数据,轧制指示(控温轧制,多块轧制,转钢),化学成份,合金补偿系数,最终温度,ACC入口温度,ACC冷却速率,出口温度等。 当该材料生产结束,计划数据将要记录保存。 4.5 设定功能 基于精确的材料跟踪,当材料到达指定的位置时,过程计算机给L1和特殊仪表进行设定,对轧机的设定工艺参数来源于道次计划计算,在设定时要对设定的参数进行最后的校验,防止出现引起设备超过极限能力的情况出现。 在跟踪不正确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以从操作画面上对跟踪进行修正,在修正后把正确的设定数据发送给L1。操作人员可以对设定的数据进行修正。 4.6 实绩值收集处理 过程机接收来自PLC和特殊仪表的数据,由于来自于传感器的裸数据不能直接用于反馈控制,测量值必须要进行过滤和统计处理。测量值处理数据同时能够为工艺和自动化技术人员提供轧制生产信息以及用于产品质量分析。 L2的数据采集轧机的实际数据有水平辊的轧制压力,力矩,辊缝,速度,温度和计算的厚度,轧制信号等。 4.7 数据通信 利用宝信软件产品XCOM-PCS,实现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通信,具体电文格式参见基本设计规格书通信接口篇。轧线计算机加热炉计算机,精整线计算机,轧线L1,ACC计算机和仪表通信。其中轧线计算机与精整计算机之间运用了iPlature的相关功能,主机之间无需采用电文方式通信。 4.8 报表 报表程序负责工程记录的报表打印。这些报表反映了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有如下的报表: 工程报表:包括的数据是轧制设定计算所涉及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了材料相关的数据、来自轧制策略的数据、道次计划计算值、材料和轧机操作相关的重要数据。 班报:记录当班生产的产量,质量和停机情况。关于报表,具体格式可与用户商量讨论后确定。 5 结束语 中厚板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作为实现八钢信息化目标中的重要环节,其采用先进的工艺模型和控制技术,使厚板质量得到极大进步、生产治理更方便,增强了八钢产品的竞争力,其重要性也会在以后的生产当中越发的凸显。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过程控制系统是指在生产企业的制造自动控制系统中管理生产制造过程数据的计算机系统。过程控制系统通常需要将生产制造过程中各个设备的设定值进行计算,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以及产品质量数据、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收集与整体,并完成生产计划数据、生产原料数据以及生产成品数据的统计,对物料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监视,并对不同的设备之间的运行状态进行统一的调节。 关键词:过程控制系统;设备数据管理;日志系统 1.过程控制概述 过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指通过各种的协调方法与协调措施,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个设备的数据以及产品制造数据等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防止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产计划脱离与目标偏差,并对已经出现生产计划脱离与生产制造目标偏差等问题进行处理,最终保证生产制造活动的顺利完成,保证生产进行控制、在制品控制、以及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 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由被控对象、测量变送、计算机和执行机构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其中控制器的设计用到经典的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并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相关操作与实现。计算机控制的建立在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之上的。其中,自动控制理论是计算机控制的理论基础。而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过程控制的范围与阶段极大的得到了扩张。目前,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的信息化的实现方法逐渐趋于成熟。 过程控制系统所涉及的数学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由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大部分物力参数通常通过模拟信号来进行表示,而计算机采用的信号通常是数字信号,为了保证信号传递的通畅无阻需要进行数模转化,从而实现两种不同信号的转换。过程控制系统通常起到的作用体现在连接生产管理系统与基础自动化系统的连接作用上。除了这些工作,过程控制系统还要对生产过程中不同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控制系统中需要进行信号的采样、信号的保持以及信号的变化。要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分为输入与输出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两种类型。输入输出模型主要是为了描述过程在输入函数的作用下的输出特性,它只刻画过程的外部特征。而状态空间模型则对过程的内容进行描述,通常揭示了过程内部的运动状态。 现代过程控制理论为过程控制系统提供来了理论技术。通过利用现代过程控制理论,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简单控制的问题,而且可以设计复杂的控制系统。特别是多输入与多输出系统,非线性响应系统,时变系统以及随机系统等等。现代控制技术涉及到过程控制的很多方面,比如系统状态的最优估计、最有控制、过程识别以及自适应控制等等。 2. 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与技术要求 过程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与生产管理计算机进行通讯的功能;能够接收并管理生产计划数据的功能;原料数据与生产要求数据的功能;工作人员交接班数据的功能;向生产管理系统发送生产计划申请的能力;原料数据申请的能力等等。 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模式。通常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整个产品的生产需求计划,并根据产品各个部件的零部件特征分发至各个加工车间,制定不同零部件的加工计划。为了保证生产作业计划的顺利完成,需要根据生产作业计划进行生产进度控制;为了实现产品制造过程中消耗资源与费用的降低,需要进行通过过程控制系统成本控制;为了经常保持科学的原材料、在制品的数量,需要进行高效的库存控制。这一系列工作于过程控制系统密不可分。 3. 现代生产企业的过程控制信息系统组成层次 现代生产企业的信息系统包含了过程控制层、制造试行层以及企业资源规划层。其中由于过程控制直接面向企业生产过程,因此对过程控制系统要求具有极高的实时性、可靠性、数据完整性与可用性。过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为过程控制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实施基础。现场总线是过程控制系统实现的重要基础。它与Internet等信息网络系统具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现场总线是在标准网络协议的基础上实现的,并进行了一定的简化。现场总线一般只包括IOS/OSI七层模型中的三层。也就是现场总线只具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应用层。过程控制系统利用现场总线,将企业生产自动化系统中最低层的现场控制器与现场职能仪表设备互联形成实时控制的通信网络,也被称为工程的底层网络。 过程控制因素是生产过程建模的参数,一般而言它是由不同模式下的生产特征与生产过程控制决策所共同决定的。在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将在制品的库存数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级别。即能够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又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物流的连续性,从而尽量建设企业库存量,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企业在制品的控制主要取决与车间生产类型与生产组织的形式。在大批量生产模式下,在制品的通过加工路线单与工票凭证,来保证在制品数量的稳定。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生产中的应用,不同的过程控制系统应运而生。这些过程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实现了在制品物流信息的追踪与监督,为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提供了动态的数据。因此,利用过程控制系统提供的在制品生产信息,可以实现对制造过程中产品控制的最终目的。 过程控制系统能够将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各种质量问题与加工失误率降至最低。过程控制系统通过建设整个制造过程中产品的质量状况,通过对原材料与不同零部件的检验,使产品在各个生产阶段的不合格率尽可能的降低。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八钢第一炼钢厂连铸过程控制系统的概述 摘 要:在钢铁行业微利的时代,如何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过程控制系统作为钢铁企业信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在如何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将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八钢第一炼钢厂的连铸过程控制系统,并分析该系统的应用功能。 关键词:连铸 过程控制系统 系统结构 功能描述 1 前言 八钢作为一家快速成长的大型企业,近年来更是发展迅速,从最初的20T转炉炼钢生产线到现代化的150T大型转炉炼钢,使八钢跻身成为一流钢铁生产企业。150T转炉从建设初期,就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炼钢过程控制系统全线覆盖,而连铸过程控制系统作为炼钢系统中后的一道控制工序,在生产过程监控,提高钢坯质量和控制成本等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2 连铸的工艺生产流程介绍 连铸即为连续铸钢的简称。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连铸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连铸的生产工艺流程:将装有精炼好钢水的钢包运至回转台,回转台转动到浇注位置后,将钢水注入中间包,中间包再由水口将钢水分配到各个结晶器中去。结晶器是连铸机的核心设备之一,它使铸件成形并迅速凝固结晶。拉矫机与结晶振动装置共同作用,将结晶器内的铸件拉出,经冷却、电磁搅拌后,切割成一定长度的板坯。 3 硬件软件组成结构 3.1 硬件系统结构 主要由1台IBM xSeries 3650微机服务器,3台HP客户机,1台HP LaserJet 1505n打印机,1台CISCO2960/ 24换机,1台CISCO208/8换机和若干个网络连接设备组成。连铸过程控制服务器在L2机房服务器室,客户机一台位于连铸主控室,供连铸操作人员监控生产过程状态,另一台客户机位于连铸切割室,主要根据采集的生产数据通过切割优化模型计算出最佳切割定尺提供给生产操作人员做参考。还有一台客户机在L2机房,供维护人员使用。 3.2 软件系统结构 主要由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标准版,数据库软件Oracle Standard 11G,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0专业版,与基础自动化通讯软件Kepware,客户机操作系统Windows 7,办公软件Office 2010等软件组成。连铸二级过程控制系统是基于微软的.NET 3.5 框架下使用C#编程语言开发。系统架构图如图1。 4 功能描述 连铸二级控制系统主要是跟踪收集连铸的生产实绩以及通过模型计算二冷水的动态配水量进行动态配水、通过跟踪数据和计算模型指导铸坯的切割和优化,以达到最佳钢水利用率。主要流程是接收三级系统的生产计划以及前工序的钢水信息,跟踪采集连铸生产过程中实绩数据,同时对二冷水动态配水计算下发设定、当铸坯到达切割位置时根据跟踪数据和模型设定,下发铸坯的坯号以及切割长度。当生产完成后将连铸生产实绩上传给三级系统。基于以上流程,连铸二级过程控制系统应包括以下功能: 4.1 与上级系统的通讯 连铸二级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Ethernet)总线,通过TCP/IP协议与上级系统通讯。 上级生产管理系统(3级)计算机向连铸二级过程控制系统发送数据如下: (1)接收炼钢3级系统下发的生产计划数据。(2)接收炼钢3级系统下发的生产标准数据。 连铸二级过程控制系统向上级计算机发送数据如下:(1)发送连铸炉次生产实绩数据。(2)发送连铸炉次生产状态。(3)发送连铸铸坯报告。 4.2 与基础自动化的通讯 连铸二级过程控制系统和基础自动化系统通讯,网络连接介质用工业以太网,通讯协议采用面向连接的TCP/IP协议,通过第三方软件Kepware读写基础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项。 4.3 生产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是三级系统下发的与每炉钢水对应的生产计划数据。当三级系统无法运行时,该计划可由操作工录入。系统提供异常情况下对计划数据的修正和状态数据的补发功能。 当钢包到达连铸浇铸平台时,在没有传输钢包数据的时候由操作人员在一级画面上点击钢包到达的信息。当该炉次生产完成(该炉次跟踪完毕)后,系统自动把该炉次计划对应的生产实绩发送给上级计算机系统(三级系统)。 4.4 钢包管理 连铸各前工序在给连铸L2发送工序实绩的时候,会发送该炉次的钢水包信息,包括:钢包号、炉次号、重量、温度等。当连铸L2的接口程序收到这些包含炉次钢包信息的实绩后,会自动插入本系统的数据库表中。当需要查看这些钢水包信息时,通过界面程序提供查询。 4.5 前工序状态 连铸作为炼钢工艺的最后一个工序,需要了解前面各工序的状态和钢水数据信息。通过与其他工序的二级计算机系统数据通讯,并存贮在连铸二级数据库,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客户端程序的画面可以查询各前工序的炉次状态以及炉次实绩。 4.6 二冷水动态配水 二冷控制关系到连铸坯中裂纹和其它缺陷的产生。为确保生产出优质的连铸坯,必须根据钢种、浇注温度、拉坯速度、铸坯尺寸和铸机尺寸等参数来制定对应的冷却强度。该系统采用动态凝固控制模型计算各冷却段的设定值,其核心是计算沿铸流方向的表面温度分布和铸流凝固长度,并控制二次冷却系统各回路的水流量,从而达到规定的凝固长度,使板坯获得要求的表面温度。二冷水动态配水模块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模块,嵌入到连铸L2的系统里。 4.7 生产过程监控 生产过程监控功能负责为生产操作人员提供连铸工序处理信息。监控对象包括炉次计划信息(制造命令号、炉序、计划号等);钢包信息(钢水重量、温度等);中间罐信息(钢水重量、温度等);各铸流生产信息(浇铸长度、拉速等);各流结晶器信息(水流量、温差、液面高度、振动频率等);各流二冷水信息(控制方式、设定和实际水量等)。通过读取跟踪程序的写入的实际信息,生产操作人员在HMI画面上可以直观的监视连铸浇次内每个炉次的生产过程数据。 4.8 检化验数据管理 系统接收检化验系统发送的检验数据,保存在数据库,可以在客户端界面方便操作人员查看。 4.9 过程数据跟踪收集统计(炉次跟踪和主流铸坯跟踪) 跟踪、数据收集统计是管理相关的生产过程数据,并根据用户的需求整理成炉次和方坯的生产实绩。实际生产数据由基础自动化系统通过数据通信的方式传给连铸过程控制系统。该过程收集大包、中间包的重量等信息,以及大包、中包的水口开启/关闭事件、大包到达、大包臂旋转等事件;各铸流的工作状态和实时数据,包括拉速、浇铸长度、设定定尺长度等,以及各流的铸坯切割事件。在跟踪程序里完成炉次的生产过程跟踪以及对应铸流的生产过程跟踪,并依据厂方物流规则和物料条件,给出各切割坯的实绩信息(包括铸坯长度、重量、以及材质等)完成铸坯跟踪。 4.10 报表 在每一个大包炉次连铸生产完成后,自动生成该炉次的生产实绩数据记录。该生产实绩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操作人员可以在HMI上查看,也可以导出Excel报表。最后生成的生产实绩数据会发送给三级系统以及后续工序。 5 结束语 目前,国家信息部已提出了建设信息化企业的战略目标,建立信息化企业已成为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连铸过程控制系统作为实现八钢信息化目标中的重要环节,其采用先进的工艺模型和控制技术,使铸坯质量得到极大进步、生产治理更方便,增强了八钢产品的竞争力,其重要性也会在以后的生产当中越发的凸显。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包钢新体系2250mm热轧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摘 要】作为计算机技术在冶金行业的最成功应用案例,包钢新体系热轧2250产线完整的采用了日本TMEIC公司的过程控制系统,系统控制范围覆盖整条产线的动作,包括除鳞,定宽,粗轧,精轧,层冷和卷取等工序,实现了高效,精确的板带轧制,从而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关键词】2250热轧;轧机;过程控制系统;PASolution 通常在冶金生产过程的分层结构中,按照功能大体可以分为4级,即传动级,基础自动化级,过程控制级和生产控制级。过程控制在结构中主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利用高速网络实现控制的实时性,数学模型和模型自学习实现控制的准确性。 1 系统简介 包钢新体系2250热轧生产线采用的日本TMEIC公司的过程控制系统,整个系统主要包括非控和模型两个部分。非控部分主要包括了对轧线现场各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提供准确的模型计算时刻,及时地把模型计算结果传送给轧线设备。控制部分主要是根据基础自动化级发送的现场数据和来自加热炉的PDI数据。在规定的时刻进行模型计算,并进行自学习。 2 PASlution平台介绍 PASolution是美国GE公司开发的中间件平台,TMEIC公司为适应现代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而开发的中间件。开发人员利用它可以完成过程控制系统的通信、数据采集、物料跟踪、进程管理、报警及日志等所有功能开发,为系统开发提供了便利的组态化开发平台,为系统维护提供了人性化的维护环境。PASolution在包钢新体系2250mm热连轧机过程控制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为TMEIC轧机二级控制系统提供强大的支撑平台。 2.1 IO_service,功能是为系统中的各个进程之间提供信息通讯机制,通讯的内容包括事件和数据,其特点在于可以跨计算机跨系统平台无缝连接各进程,使各进程高效准确的进行协作工作。功能类似西门子的CORBA通讯中间件subsys实现的进程间通信。IO_service还是PASolution各组件之间联系的手段,是PASolution的基础组件,可以说是实现PASolution所有功能的基础。 2.2 Director是PASolution系统中的一个多用途的驱动引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进程的类,在PASolution中,用户可以用Drector生成不同的进程,通过修改Drector的配置文件来实现各种的功能,如物料跟踪,数据收集和数据接口。例如,TRK_JOB就是典型的Director例子。在Director的配置过程中,还可以配置来调用其他PASolution的组件。例如,在TRK_JOB的ioserv.cfg配置文件中,定义了对IO_SERVICE的接口,通过这种方式来使用组件。PASlution利用这个组件生成各种对象,通过继承和重载实现各种功能,完全的体现了面向对象的思想。 3 非控部分 轧机过程控制系统中的进程,通过PASolution的组件之一SSAM可以看到SCC服务器上的各个job程序,这些进程根据功能基本可以分为控制和非控制两大部分。以下几点讲述了非控制部分的主要几个job和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 1)TRK_JOB,作为系统中最重要的job,它的作用主要是跟踪和调度,由于整个轧机过程控制系统是以事件驱动,所以物料的跟踪尤为重要。系统以钢板的跟踪位置为事件触发的条件之一(CHANGE DETECTOR对信号的监视实现),对其他JOB通过IOSERVICE的方式进行调用和通讯。例如在TRK_JOB会根据钢板的跟踪信息,在不同的位置触发MDL_JOB进行模型计算,通过定时器的使用,对MDL_JOB的工作进行监控。 2)MDL_JOB是模型的JOB,包括是SSP,RM,FM,CTC和DC的数学模型的计算,也包括模型中的前馈后馈算法以及模型自学习。 3)SET_JOB,是轧机过程控制系统向L1发送设定数据的JOB,在TRK_JOB得到MDL_JOB计算成功的信号以后,SET_JOB会从内存中提取L1所需的设定数据通过EGD网络下发给L1。 4)GAT_JOB是轧机过程控制系统用来数据收集的JOB,这些数据主要是为模型自学习和产品质量控制进行支持。数据收集后存放在POND内存中,为其他JOB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4 控制部分 4.1 RSU,粗轧计算模型,包括以下两个子模块 4.1.1 RSUC:粗轧设定计算 根据上位机下发的PDI数据,由外界机械极限值和操作员对模型的设定参数,计算出钢坯在粗轧机区域的设定数据,下发到定宽机,粗轧1以及粗轧2,设定数据主要包括轧制道次计划,每道次的压下量,扭矩,轧制力,轧制速度以及开轧制温度等等。 4.1.2 RMLC:粗轧模型自学习,通过对接收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到RSUC的设定计算中,实现对设定计算的在线调整作用,使设定计算更加准确。RMLC主要有以下3种学习方式:BTB,指在中间坯之间的学习。LTL,指在各个分组之间的学习,决定分组的因素有钢种,宽度和厚度等。PTP,指在各个道次之间的学习。 4.2 FSU:精轧计算模型,包括以下两个子模块 4.2.1 FSUC:精轧设定计算 在接收到RSU的中间坯数据和HTT的温度数据后,FSUC会对连轧机的设定进行计算,设定内容相比RSU增加了对张力的计算。 4.2.2 FMLC:精轧模型自学习,通过对接收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数据包括轧机出口的测宽,测厚,平直度,凸度数据,通过FMLC对FSUC实现对设定计算的在线调整作用,使设定计算更加准确。 4.3 HTT:传输辊道设定模型 4.3.1 HTT Setup,传输辊道设定计算 根据RSU提供的板坯温度信息以及FSU所要求的开轧温度,HTT Setup会计算出TVD设定曲线,该曲线内容主要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对钢板速度的设定。通过不断的计算和下发设定对辊道的速度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钢板温度的控制。 4.3.2 HTT模型自学习,通过对接收辊道上的温度实测数据,反馈到HTT Setup的设定计算中,实现对设定计算的在线调整作用,使设定计算更加准确。 4.4 CTC:卷取温度控制模型,包括以下子模块 4.4.1 CTSU:层冷设定计算,通过对层冷区的辊道速度和喷水量的控制,实现对钢板温度的控制。 4.4.2 CTLC:层冷模型自学习,通过采集精轧出口,层冷中间和卷取前高温计的温度,然后对比CTC的设定,对CTC模型设定值进行修正。 4.5 FDTC,终轧温度控制,包括以下子模块 4.5.1 FDTC Setup,主要功能是通过对精轧7座机架的速度和喷淋水量进行计算,结合带钢温度模型,对带钢的温降进行计算,最终达到控制终轧温度的目的。 4.5.2 FDTC Learning,利用FDT(精轧出口高温计)的实测数据对FDTC进行修正,对下一块钢板的计算产生影响。 5 结束语 包钢新体系2250mm热轧产线采用过程控制系统,运行稳定,生产效率和精确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今后的产品开发和稳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摘 要】《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是高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的本科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过程控制系统的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介绍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实践表明教学和实验改革大大地提高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本课程的效率,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过程控制系统;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0 引言 《过程控制系统》是控制理论、生产工艺、计算机技术和仪器仪表知识等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本课程的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建模、控制理论算法和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了解、熟悉、掌握流程工业生产工艺流程与生产过程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工艺要求,应用控制系统中的基本理论、现代控制技术方法,分析、设计与整定过程控制系统。同时,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工程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传感检测技术等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过程控制技术这一自动化领域内的重要分支也在不断前进与发展,国际上的很多学者在此领域内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并成功运用于电力、冶金、轻工等连续型生产过程系统[2]。然而过程控制理论与应用结合紧密、内容较广、实践性较强,从而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任课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必须要求《过程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理念、方法和手段都必须随着新应用和新技术的出现而进行改革,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实践型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 本文重点分析了《过程控制系统》课程的本科教学现状和目前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过程控制系统的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介绍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实践表明教学改革大大地提高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本课程的效率,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 《过程控制系统》教学现状与任务 目前在《过程控制系统》这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通常先介绍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的组成部分,然后针对具体的问题,介绍多种控制系统的结构和设计方法,最后,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再介绍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3]。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只能片面地理解系统局部的设计信息,很难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精髓,更不用说能让他们做到灵活运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过程控制系统》既是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技术课程,又是过程控制的理论课程,它强调工程观点、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等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系统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课程授课学时却在减少。因此,基于上述的考虑,《过程控制系统》教学应该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本课程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系统整体把握能力为本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针对教学方法、实验环节方面提出改进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加强过程控制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合理增加先进性控制理论及设计验证实验,着重对传统实验设备替换和补充,开发出新型的实验教学设备,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过程控制课程内容包括检测与控制仪表,过程建模及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等等。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该有所取舍,同时应积极跟踪过程控制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提炼实际工程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为学生做一些普及性的介绍,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将重点内容安排在过程建模和常规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并补充神经网络建模的方法。扩充先进控制理论应用的成果,介绍一些先进的智能控制控制技术。另外,可以详细介绍了一些典型的计算机过程控制技术。另一方面,从应用的层面上展开介绍,而不是一味的重复知识点。最后在教学课时充裕的情况下,可开设一些讲座为学生介绍一些国内外正在应用和开发的最新过程控制技术成果,如复杂系统的多变量解耦控制、工业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这些新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这些理论能够做到有所了解。 3 实验环节的改革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环节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实验教学方面,应着重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过程控制中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同时,在实验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应增加基于Matlab技术的计算机控制、先进控制、控制系统仿真等内容,从而达到为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4]。在后期的实验中,任课教师应提出实验内容和目的,而实验的方案步骤、实验过程所需要的仪器仪表、仪表的连接、控制的策略方法则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在实验教师的监督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最后写出总结报告,并组织课堂交流、分析讨论,以提高学生独立性和创新能力。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设一套过程控制实验平台,该平台是一套集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设备。整个应系统包括流量、温度、液位、压力等热工参数,可实现系统参数辨识,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前馈-反馈控制,滞后控制、比值控制,解耦控制等多种控制形式。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梅钢精炼炉过程控制系统应用功能实现 摘 要:随着梅钢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及工艺装备升级技术改造要求,炼钢厂新建二期项目。在二期炼钢厂内建设1座双工位LF钢包精炼炉及相应的公辅设施。本论文介绍了新上线的精炼炉过程控制系统,着重从系统环境、系统功能、体系结构、通讯设计、关键模型技术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精炼;过程控制;系统;模型 1 引言 随着公司产能的提升,二期炼钢项目的建成及投产,新精炼炉过程控制系统也随之上线运行,此次系统以炼钢一期两座精炼炉的过程控制系统作为设计依据,同时结合老系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系统上线后进行的功能完善情况,在系统设计时将部分系统功能进行了调整。同时结合Linux操作系统,使用C++语言对精炼炉模型程序进行了重新编写。 2 系统环境 该系统采用了ftServer 6210双路双模块冗余机架式服务器,服务器配备3个双口1000Base-T以太网卡。并使用以高效性和灵活性著称的Linux操作系统,同时使用IBM的DB2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结构其构建基础使用的是开放性好,可扩充能力强,应用开发功能完备的iPlature平台。 3 系统功能介绍 3.1 应用功能总体说明 精炼炉过程控制系统控制的范围是从前工序的钢包到达精炼炉的钢包台车开始,经钢包车到达处理位,炉盖下降、通电处理、测温采样、合金投入、喂丝、炉盖上升、钢包引出,到达吊点吊离为结束。 精炼炉过程控制系统从炼钢生产管理系统(L3)获取生产计划、制造标准、钢种变更、炉次确定等信息,接收分析计算机的成份数据,及其他相关计算机系统的运转状况及生产实绩信息。 精炼炉过程控制系统接收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L1)的过程实绩数据,对现场的状态和生产过程进行跟踪控制、收集LF 生产的炉次实绩及生产过程关键事件数据。同时将精炼炉的运转状况及作业实绩数据发送给炼钢生产管理系统及相关区域过程控制系统。 3.2 工程数据管理 精炼炉过程控制系统的工程数据管理主要包括:接收L3系统下发的制造标准,并可以在L2系统中进行查询;接收L3系统下发的制造命令,并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对制造命令进行变更、删除以及炉次确定;根据与L3的出钢计划接收约定,接收、处理和管理L3下发的出钢计划;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情况,接收L3下发的钢种变更命令;接收炼钢分析系统的分析结果,并存入数据库,并显示在L2画面上;接收L1系统来的运转状况后,发送给炼钢L3及相关L2系统;当一个炉次结束吊离后,将本炉次的生产实绩发送给L3及相关L2系统。 3.3 过程控制 精炼炉过程控制系统主要是跟踪和收集从钢包到达精炼炉到钢包吊离的整个过程中设备管理信息、作业时间信息、通电信息、合金投入信息、测温采样信息、喂丝信息、能介信息以及定周期信息。除此之外,精炼炉过程控制系统在线使用的设备进行登记及统计设备的使用次数,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实绩值,并保存到数据库中。 控制流程如图: 4 系统体系结构 该系统采集基础自动化的现场实际数据等信息,在进行相关处理后,显示在过程控制系统画面上,用以指导现场生产和执行相应的操作,同时将现场的事件信息及实绩数据发送给生产管理系统,结构图如下: 5 系统通讯设计 5.1 L2系统与L1系统和L3系统的通讯方式 精炼炉服务器通过TCP/IP Socket的方式与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炼钢企业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通讯。服务器与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炼钢企业管理系统建立通讯回线(与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讯使用的是静态回线,与炼钢企业管理系统通讯采用的是动态回线)。数据通过TCP/IP的方式完成发送或接收。TCP/IP Socket通讯的方式,所占用的资源少,参与通讯的L3系统以及各L2区域服务器无须开放本系统的数据库资源给对方,是L2与L3之间通讯的最优方式。 5.2 通讯中间软件 在系统通讯过程中使用了宝信开发的iXComPCS软件,它是一款面向开发人员的外部通信中间件平台,通过它可以实现网络上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作为通信中间件,对上层的应用程序提供了统一的编程接口。 其主要组成为: 后台进程管理服务通过通信核心服务,为应用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以及远程管理服务为分布式操作提供了实现途径;后台控制工具,控制通信核心服务中的各回线的启停;前台控制工具,可以在异地对平台进行控制;这里的应用泛指所有和平台打交道的外部服务,包括应用开发人员编写的应用服务和类似iPlature等中间件平台等。 6 关键模型技术实现 6.1 精炼炉加热模型 精炼炉加热模型从精炼炉加热及冶金学基本原理出发,对需要进行温度升高和成分微调的钢种进行处理,分为预报模块和推定模块。预报模块的目的是根据每一炉次开始获得的钢液状态、成分信息、首次测温、目标温度等信息,在精炼处理初期即给操作人员提供为达到一定钢水温度所必须的处理时间和通电操作等综合信息指导;推定模块的目的是在得到钢水基本信息和操作量信息,如合金投入量等信息以后,推算加热过程中钢水温度的趋势,及加热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通电操作信息。两个模块的综合使用能够逐渐优化精炼炉加热工艺,使操作人员更好的控制处理过程,从而达到满足生产节奏需要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6.2 精炼炉合金模型 精炼炉合金模型的功能是根据钢液初始成分和目标成分的要求,以及各成分最小、最大值等各种限制条件,计算最优的各合金投入量与合金投入组合。计算完成后,把各个合金投入量的结果下发给L1的投料系统,以便使冶炼的钢水达到钢种要求的目标成分。 合金最小成本模型根据钢水初始成分和目标成分的要求,确定使合金投入总成本最小的合金投入组合、投入量。 7 结束语 本论文对梅钢精炼炉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着梅钢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精炼炉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梅钢精炼炉过程控制系统及相关模型上线以来一直稳定运行,系统采集到的实际生产数据为掌握精炼炉实际生产情况提供数据依据,而模型计算数据也给现场提供生产数据参考,为公司的降本增效做出贡献。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创新模式探讨 摘 要: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需要在一个循序渐进、系统知识体系的传授中逐渐培养出来。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得,把实验课程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强化实验内容的知识结构设计,理论教学链和实践教学链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个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发展。同时提高了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过程控制系统 实验 创新模式 过程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涉及控制系统模型建立、系统控制方案确定、控制策略研究、控制器参数调整、系统元器件和执行装置结构选择、单回路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等内容,并且课程内容和实际系统联系非常密切,如何在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实验条件完成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时满足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达到深化和拓宽学生知识体系,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热情是课题重点研究内容。 1 强化知识结构,构筑基于问题的探究式理论教学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遵循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原则。高等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传授,而知识传授中课堂理论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导致专业课学时难以满足理论教学,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设计适当的知识载体来进行知识传授以达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目的,为此提出了基于问题的探究式理论教学。过程控制系统的检测变送和执行器知识点(涉及传感器、电动调节器、机械调节阀等),以往限于课时所限课堂上教师仅仅简单说明,学生也只有轮廓概念,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非常不利,就业后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本着知识的掌握在于实际应用的原则,课堂上我们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置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系统技术指标要求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安全性等)。为了达到要求从控制角度提出构成最基本的控制系统类型,大部分学生提出采用检测水位高度和设定值比较的闭环控制系统,抽象绘出系统框图,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系统必不可少的一个装置是什么?装置特性和工作原理如何?基于问题教师恰当地引出新知识点—调节阀,调节阀的类型、特点、使用场合等—电动调节阀、气动调节阀、液动调节阀,直观通过实际模型和实际应用例子使问题的解答构成一个探究式的知识体系,通过理论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知识体系的传授中逐渐培养出来。带着实际问题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强化知识的应用价值,使每个知识模块构成一个实际的训练系统,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答再上升到理论,使学生从行业工程师的角度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从实际应用中掌握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从卓越工程师高度培养学生适合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2 创新实践环境,构筑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实验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过程控制系统涉及石油、化工、电力等多种行业,为此,2012年以校精品课程过程控制系统建设为契机,从培养高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卓越人才出发探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力求创新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实践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将本课程与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控制系统仿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有机结合,探寻专业课程体系新模式,构建创新型实践课程体系,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环境。 2.1 甄选实验内容,衔接多方位知识点 实验是学生检验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主要途径。以往过程控制系统实验中,教师指定实验内容,给出实验要求和实验过程,学生盲目地按实验步骤来做。由于实验条件受限(目前仅有5套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别人做,抄抄数据,照猫画虎撰写实验报告,对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多样性意义不大,特别是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无法激发。为此,我们从多方位知识点的连贯和衔接出发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单回路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多的一类,特别是锅炉控制系统,它是石油、化工、发电厂等工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动力设备,该控制系统涉及电路、控制理论、传感器、计算机控制等多方面知识。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周边锅炉(供热锅炉、水房锅炉)需要控制的量(液位、温度、燃烧等)考虑,指出锅炉控制系统包括锅炉本体水位控制、燃烧系统、给水系统等,而要完成控制任务,需要构成被控变量的单回路控制系统,控制器参数的确定又依赖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控制理论所讲的解析法建模需要明确各个环节机理,这在实际系统中比较困难,如何采用实验方法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安排锅炉对象的实验建模内容?在实验中学生带着问题(正向飞升响应曲线和反向飞升响应曲线)设计实验方案,并从理论上回答为什么需在系统平稳后突加输入信号,正向和反向信号对模型建立是否有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实验完成后实验报告的撰写要针对问题从理论上加以解释。这样实验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论知识点和实践内容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仿真实验和实物实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多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校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无法做到一人一台,且实验的动态过程时间比较长,锅炉温度下降10 ℃需要十多分钟。锅炉单回路系统控制器PID参数整定过程,特别是研究参数变化(PID3个参数有无穷多组合)对系统动静态特性影响,即使仅研究三四种参数变化,在实验台上大约需要1.5小时,学生只能等待,影响实验进程。为此,我们大胆尝试新的实验模式,将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引入过程控制系统,虚拟模型构建实物装置实验,以实测实验对象模型建立仿真原型,按照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情况构建Simulink仿真模型,计算机上重点研究各个参数变化对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影响,同时引导学生将仿真结果和理论知识点有机结合,以实验提升课堂知识的掌握。如控制器类型的不同仿真解决方案,要掌握控制系统无精差必须采用积分控制,而纯积分控制又易导致系统结构不稳定,积分时间常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等,快速、多种、图形化仿真实验为优选确定本次实验的最佳控制策略和控制器参数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支持。仿真实验又回到实际系统,将仿真实验得到的最佳控制参数作为现场实验参数的初值,观测实验中所得响应曲线,并将仿真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结合针对实际情况向正确方向微调控制器参数,快速的仿真实验过程和高效的实际实验可使每个学生有机会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实验,既可以解决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又可利用软件提高实验效率与教学效果,大大拓展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理论分析、研究、参数确定、优化控制策略确定的能力。仿真实验和实物实验有机结合,扩大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多种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3 针对过程控制系统特点,安排系列实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过程控制系统是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实际化工、电力等系统,如何通过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以后应对不同的过程控制系统是本次教改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厂和民用锅炉水位控制、化工原料液位高度控制等均涉及液位控制,液位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的典型控制系统。在理论教学上我们把实际系统加以抽象建立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要求的不同和系统存在的干扰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单回路控制方案和串级控制方案,并且对这两种方案的优劣及适应场合进行理论分析,同时为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以实验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围绕液位控制开设了系列实验,具体做法如下: (1)使用实验装置现场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装置中传感器的类型和校验的必要性、系统的平衡状态、实际环境中的干扰信号、电动调节阀等。 (2)实验过程中带着问题(系统数学模型测试为什么要等系统平衡后突加阶跃信号?为什么要用正向和反向信号作用进行参数测试?)完成实验,被控对象建模理论知识确定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和实验教师讨论后自己动手搭接实验系统。 (3)根据多组测试实验数据结合多学科理论知识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包括模型的类型和参数),实验过程中教师抽查上述问题的解答。 (4)为完成系统的基本要求,构成单回路控制方案,在线整定控制器参数,分析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和干扰作用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问题(如何降低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如何提升控制系统的精度等)引导学生提出新的合理控制方案。 (5)串级控制系统设计,包括主控制器、副控制器类型和参数整定,系统在一次、二次干扰作用下系统的相应和动静态指标研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串级控制系统为什么对主扰动具有很强的抗扰能力?为保证系统静态无误差主控制器为什么必须采用PI或PID?),教师不急于简单解答,而是激发学生从理论上分析得到结论,这种理论循序渐进到实践再升华回到理论的模式,改变了学生为实验而做实验的机械动作,从实验来加深理论知识,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系列实验大大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 3 实验教学拓展大学生创新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大学生创新项目是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独立完成课题、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等工作,创新项目意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在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独立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过程控制系统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创新意识等逐步形成,为了使有潜力的学生尽早接受系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摄取学科前沿知识,在常规实验的基础上,对有坚实理论知识和深厚知识底蕴的学生指导申报国家、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009年确立国家级“仿生机器鱼”和2012年校级“智能机器鱼氯气监控系统”项目。项目的前期研究涉及过程控制系统控制策略和控制器参数确定实验,在实验中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多方面考虑问题、多方面解决问题,实验的创新能力不知不觉就应用到科研活动,科研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利用扎实的基础及时摄取新知识,实验技能又推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学科知识的横向关联,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4 多学科知识融合实验过程,培养创造性人才 过程控制系统的知识点和其他课程呈现立体交叉,多学科知识又融合于实验过程,为此,课题组在自动化系列课程实验过程中采用逐步递进的原则安排一些基础实验,为后续课程做必要的铺垫。例如,基本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研究在控制理论课程中已做了多方位研究,过程控制系统前馈控制为什么可以有效地消除干扰影响,前馈加反馈的复合控制为什么既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又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它是如何解决稳定性和稳态精度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要求学生先思考,教师辅助给出提示,从自动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概念、稳定性分析和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参数的关 系,融合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所得结果,最后合理正确地给出答案,使学生对实验研究得到全面和立体的概念,使实验升华到科学研究的探索实验,学生自身的知识无形中得到增加,巩固了以前其他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加强了多学科之间的融合,进而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 结束语 专业课实验教学在高等学校工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探讨过程控制系统实践教学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连续5年的实践,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夯实的基础上,把课程实验有机、科学地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多方位设计实验内容、多学科融合实验过程和带着问题做实验等均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规律。使学生个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发展。理论教学链和实践教学链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提高了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创新科研能力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过程控制系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 【摘 要】过程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案设计等方面出发,探讨具有更好教学效果的授课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关键词】过程控制;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一、引言 过程控制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必修课之一,是以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自动化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内容涵盖了系统建模方法,工业过程特性控制理论和算法,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不仅研究简单的单回路系统,也涉及复杂系统控制,先进控制系统等。由于课程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涉及面广且深,对学生理论基础有较高要求,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难以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令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降低学习机进行,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从教学方法,教案设计等方面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过程控制系统”的教学做了简单探讨,寻找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调整和仿真软件的运用 以往的“过程控制系统”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公式和推导过程,理论性太强,使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枯燥难懂,失去学习兴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调整了教学内容,将学习重点从原来对理论知识的大量复杂的推导过程,转移到从工业生产实例引出理论知识上来。同时应用Matlab仿真软件来验证过程控制的理论,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掌握过程控制的核心知识,并加深过程控制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体现课程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特点,在教学当中引入与实际相关的控制方法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应用背景,具有更大的知识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地学习这门课程。另外,由于科技的发展,过程控制系统更新快速,因此在上课过程中,除了必须的教学内容外,还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过程控制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了解该学科的最新信息,让学生更加了解所学知识在本专业领域的地位,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程学习当中。 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应用为过程控制教学提供了便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仿真软件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直观地展示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过程,以及控制效果等。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多变,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而Matlab仿真软件丰富的工具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基于Matlab的仿真实验,让学生充分理解相似的概念和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仿真软件的用法,一举两得。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网络技术现在飞速发展,通过网络架构教学平台,将课堂教学延伸至互联网,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加强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和理解。通过网络平台,将详细的教学课件,仿真软件、程序和使用说明,教学日历,课程通知,教学问卷,以及测试复习题等内容上载,供学生下载使用。采用网络平台,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并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实现答疑,学生间互相讨论和交流等。可见网络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具有重要帮助。 四、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多听学生的体会和意见,了解他们所需的知识量,为学生制定更好地教学内容。另外作为老师,除了关心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之外,还应该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提出建议和指导,尽量帮助学生的成长,尽量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五、结束语 过程控制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与生产过程关系密切,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改进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与仿真软件相结合,根据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引入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实例,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重点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了过程控制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冷卷准备机组过程控制系统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冷轧厂冷卷准备机组过程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基础自动化系统包括顺控,主令,跟踪,急停和HMI;着重叙述了过程控制的实现方法。 关键字:硬件,顺控,主令,跟踪,急停,HMI 系统概述 该冷卷准备机组为连续生产机组,用于取向硅钢(含SGO)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轧后的钢卷处理,最大速度400m/min,是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一条机组。整个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完成钢卷从入口运输,自动上卷及开卷,入口定位剪切,焊接,圆盘剪切边,定位剪切,卷取机卷取及卸卷,称重打捆整个过程。所有功能均可全自动或半自动完成。被控设备以入开卷机、张力辊、卷取机为核心, 辅之以入口钢卷小车、入口转向夹送辊、入口剪、纠偏辊、分切剪、出口转向夹送辊、卸卷小车、钢卷称等设备。 控制系统硬件及网络组成 控制系统的硬件分布于计算机室、操作室、电气室和现场,如图1所示。基础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设备组成: SIMATIC S7-400可编程控制器(CPU416-2DP):2块 高速技术模块(FM450-1):1块 DP通讯模块(CP443-5):1块 以太网通讯模块(CP443-1):1块 全数字交流传动调速装置(6SE70):多台 专用急停控制控制器(CPU315F-2DP):1套 及远程I/O站、PDA、工程师站、服务器、操作员站等组成。 通过快速以太网、PROFIBUS网络实现各自动化单元以及与上位机的通信,构成典型三层通讯网络的三级控制系统。 通讯网络的第一层:人机接口与PLC之间及PLC彼此之间的以太网,实现全线生产参数的设定和各设备的状态、电气参数及故障,生产工艺过程在人机接口HMI的显示; 通讯网络的第二层:PLC与远程I/O站之间及PLC与传动系统之间的PROFIBUS-DP网,实现PLC对系统控制指令的传送和系统状态及参数的收集; 通讯网络的第三层:PLC彼此之间实现控制信息及数据传送的MPI网。 图1. 自动化系统配置图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功能主要由以下几部分。 3.1顺续控制和跟踪 钢卷运输,换辊,液压等一类单体设备动作的控制可归为顺序控制。顺序控制一般负责单体设备如液压传动设备、恒速电机等的控制。顺序控制还包括自动步,即将一系列动作为一个运动组来处理,实现系列动作序列的自动完成,如钢卷自动运输,自动上卷等。采用图形化的顺序功能图表“SFC”编辑生成。由于所有联锁是在执行机构控制级上完成的,因此这一级完整地保留下来以组织成适当的顺序控制。在程序中所有转移条件彼此独立,不用考虑彼此的联锁关系,通过简单易懂的与/或逻辑即可进行修改。每个顺序都可单独进行手动或自动选择。 物料跟踪包括带钢跟踪(SEGA)功能和物料(数据)(MAVE)跟踪功能。SEGA是基本的跟踪功能。它将整个生产线按一定原则划分成若干个区,每个区再划分成若干个段,跟踪就是基于这些段进行的。每条带钢焊缝经过线上区间,基于区间的段 利用内部记数器计算出(利用编码器给出的焊缝行程和区段的长度)整条线上的带钢镜像,用标志位标识(每个区间段数之和=整条线段数)。MAVE功能基于SEGA功能,MAVE用线上带钢的镜像(标志位)去跟踪带钢和整条线上的数据,MAVE能触发动作和在适当的时间和其他的自动功能就设定点/参考值进行通讯,尽管MAVE是基于线上的带钢镜像(标志位),但是动作仅仅在焊缝从一段跨越另一段时触发,可在这样的段边界中定义多个动作,动作点也可以使用来自其他系统的数据。 3.2 主令控制 主令程序负责全线带钢传输控制,也是整个基础自动化的中心,可以分为两部分,主速度发生器和线速度协调控制器,两者是主从关系,线速度控制器起主要作用。 线速度协调控制器负责整个生产线运行,协调带钢的处理过程,传输、启动相应的设定、定位、控制、剪切等程序。线速度协调控制器的功能包括操作模式的处理(运行/爬行,停止,保持,穿带/甩尾,快停,快停,紧急停车,联合点动,单独点动等)断带检测, 主速度发生器完成线速度协调控制器的控制值送到传动系统,包括传输带钢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启动、加减速,带钢定位控制,张力控制,开卷机控制,卷取机控制,速度设定值。 带钢定位控制是闭环,利用装在张力辊或夹送辊上的编码器对带钢定点定位控制,包括带钢头部定位,带钢尾部定位,自动减速功能。 张力控制。张力控制策略为:当机组启动时,张力值平滑上升到正常运行张力值。在机组临时停车时,张力值保持运行张力值不变;超过临时停车时间,张力切换到停机张力。如果机组停车时间过长,机组张力自动切断。 在运行中,某个区域的实际张力突然快速下降,这个信号将反应在张力控制的传动装置的实际转矩上,或某个张力计的实际检测值,断带检测程序发出断带信号,并对相应区域发出快停指令。 3.3 急停系统 急停系统负责全线的紧急停车。全线分为4个区域,线上区域1个,即从开卷机到卷取机的整个区域。线外有3个区,液压站,入口钢卷运输区,出口钢卷运输区。 急停控制的电气设备类型主要包括,MCC恒速电机,变频调速电机,液压驱动设备等。主要控制过程为:操作台上急停按钮触发急停,急停PLC收到信号,计算处理后发急停信号至急停继电器,后者将急停信号分发至MCC柜、变频传动柜,远程I/O站等。实现停车。急停事故回复后,必须在HMI上进行急停确认。 3.4 HMI系统 HMI (Human-Machine Interface) 人机界面系统是通过WINCC软件实现的。WINCC软件包括,组态界面,操作界面,报警系统,归档系统,报表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在本项目中HMI系统,主要包括八个部分。 工艺过程跟踪:包括全线机组总览,重要设备的数据显示,修改; 液压和润滑系统:包括液压站,开卷机和卷取机的润滑站,全线的CPC和EPC的液压站。包含电机的启停控制和状态监视画面。 诊断画面:包括全线传感器的状态画面和DP网络通讯状态画面。 传动分合闸:控制全线传动设备控制装置的分断和合闸。 趋势:全线重要数据的趋势图。 自动步:用于监视所有的自动步及动作条件。 画面中符号解释画面:包括颜色说明,设备符号说明和介质系统符号说明。 HMI系统包括2台HMI服务器,2台HMI客户机。其中HMI的服务器放置在电气室,两台服务器之间为冗余系统配置。 HMI系统服务器之间以及HMI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均采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服务器会保存过程值和配方数据;客户机只访问服务器,显示服务器提供的过程画面和过程值,并可接受操作员的输入 传给服务器,本身并不保存数据。 总结 冷卷准备机组过程控制系统的配置先进,控制精度高,其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实现全机组4人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自投运以来,机组设备和整个生产线均运行良好,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基于ProfiBus的过程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组态 摘 要: ProfiBus现场总线具备传输快、结构简单、抗干扰等优良性能,已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与分散I/O之间的高速通信。首先介绍了ProfiBus现场总线的特点,然后基于ProfiBus?DP和PA、Siemens PLC 300和Wincc组态软件,详细阐述了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硬件、通信协议、监控页面的组态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ProfiBus; PLC; WinCC; 组态 引 言 伴随着工业生产过程的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和自动化发展,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控制水平和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场总线技术也应运而生,用于实现自动化系统最底层的现场控制器和智能仪表设备的互联和实时通信。它是一种开放的、具互操作性的、彻底分散的分布式控制系统[1]。本文将以ProfiBus现场总线为基础,介绍以Siemens PLC 300和Wincc组态软件为主体的过程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组态过程。 1 ProfiBus现场总线 ProfiBus现场总线是一种用于工厂自动化车间级监控和现场设备层数据通信与控制的现场总线技术[2?3],可实现现场级到车间级监控的分散式数字控制和现场通信网络,从而为实现工厂综合自动化和现场设备智能化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4]。ProfiBus系列由ProfiBus?DP/FMS/PA三个兼容部分组成。其中ProfiBus?DP和PA的特点如下[1,5]: ProfiBus?DP适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与分散I/O之间的高速通信;可取代24 V或4~20 mA的串联式信号传输;使用RS 485传输技术或光纤媒体。 ProfiBus?PA专为过程自动化设计;可将变送器和执行器连接到一根公共总线,可用于本质安全领域;数据传输采用扩展的ProfiBus?DP协议,还具有PA行规。 本文将采用ProfiBus?DP和ProfiBus?PA通信协议来构建过程控制系统。 2 系统架构 本过程控制系统用于模拟对工业现场液位、温度等信息的采集、处理,PID控制和控制工艺流程的实时监控。系统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采用MPI通信方式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和远程控制,从而使整个控制系统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系统主要包含上位监控机、CPU、以太网通信模块、DP链路、分布式I/O和变频器DP从站、温度和压力变送器、阀门定位器、电磁流量计等。CPU采用Siemens的S7300 315?2 DP,既具有多点通信功能的MPI接口,又具有ProfiBus?DP通信功能 [6]。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热工过程控制系统”及其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热工过程控制系统”在热工过程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为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在提高热工过程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针对火力发电机组技术的发展和电力企业对热控技术人员的要求,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环节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探讨了“热工过程控制系统”及其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热工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长沙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热工过程自动化专业主要面对发电行业,学生主要在火力和核电等发电行业就业。根据我校办学特色及热工过程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立足电力行业,突出电力特色。“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主要讲授过程控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单回路、串级、前馈、比值、解耦等典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参数整定方法,以及火力发电厂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汽包锅炉给水、锅炉燃烧过程、单元机组协调等控制系统的构成、原理和系统分析。该课程作为热工过程自动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该课程的建设一直受到院系的高度重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过程控制原理,结合火力发电过程对象,从事热工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与开发研究工作,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火力发电厂锅炉各子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基于此,课程组对该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环节及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教学改革,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1.根据人才培养要求,更新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经过课程组多次讨论,结合最新专业培养计划,按照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思路拟定了“热工过程控制系统”及“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了该课程及其课程设计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基本教学任务和要求。 2.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是进行课程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进行教学工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该课程在教学中使用过两种正式出版教材,总体来看,所用课程教材内容比较全面。但是,由于热工过程控制技术和火力发电机组技术的不断发展,教材中有些内容就显得较陈旧,为此根据最新拟定的教学大纲,并参考国内有关火力发电机组最新技术和过程控制相关教材,结合课程组近几年形成的教学经验,编写并出版了“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的新教材。[1] 3.更新教学内容 “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内容几乎涉及到本专业先修的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在组织课程教学内容上,根据最新出版的教材,每学期课程组依据收集的火力发电机组最新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在火力发电机组上的最新应用,在学期末课程组开会集体研究、整理,提炼出必要的内容充实到下个学期的课程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新颖性。同时注重不同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将检测技术、控制仪表、集散控制系统、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智能控制技术与控制系统仿真技术等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中,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热工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2] 4.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上,制作签到点名表格,学生上课时自己在签到表格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学号。通过学生签到点名方法,既节省了全班学生姓名点名所花的时间,同时,也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加强了对课堂的管理。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签到表,可以很方便对应地找到讲话、睡觉、玩手机、戴耳机等学生姓名,可通过点名或点名回答问题等方式提醒学生;与此同时,在课堂上积极跟教师互动、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根据情况记录,在平时成绩上加分。 在教学方法上,注意运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尽量讲解得生动形象易懂;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讲解后,采取提问或课堂讨论等互动手段加强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重要的理论知识及时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2]比如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三个参数对控制质量的影响,若是只将三个参数对控制质量影响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但是通过Simulink仿真就能生动地将PID控制器的比例带、积分时间、微分时间三个参数变化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曲线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3] 5.实验教学改革 本课程的所有实验都放在热工检测与控制技术实验这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并出版了该实验课程的教材,由实验室老师讲授,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针对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内容,开设了六个实验,包括单容水箱液位数学模型的测试、双容水箱液位数学模型的测试、单回路定值控制系统、水箱液位与流量串级控制系统、双闭环流量比值控制系统和上下水箱液位前馈-反馈控制系统。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对象动态特性的测量方法,单回路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等控制系统原理及其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热工自动化专业继“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之后一项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完成书本知识到实际运用能力转变的关键步骤,其学时为两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热工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主要从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选题、指导教师的团队化、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4] 1.改革目标 按照热工自动化专业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要求,结合“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过程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该课程设计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课程设计选题优化 “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主要围绕火力发电厂锅炉各个子系统进行控制系统设计,给出了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汽包锅炉给水控制系统设计、磨煤机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设计与燃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等5个子课题,4~6名学生一组,每组对应一个子课题,要求必须完成该组课题的方案设计、系统构建、参数整定、结果分析和答辩等任务,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指导教师的团队化探索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是关键。指导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有相当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积累。加强“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聘请学校附近电厂的热工骨干技术员担任辅助指导教师。整合理论课授课教师、实验课指导教师、课程设计指导老师、运行实习指导教师及电厂技术员五者优势资源,探索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团队建设模式。 4.强化课程设计与电厂运行实习的关联性 我校热工过程自动化专业的“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和“电厂运行实习”都在大四第一学期开展,进一步分析课程设计与电厂运行实习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课程设计与电厂运行实习时间安排,根据不同的课程设计题目对学生的电厂运行实习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安排,强化课程设计与电厂运行实习的关联性,使得课程设计和电厂运行实习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在近几年来的教学中,对“热工过程控制系统”及“热工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两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逐步完善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以及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等多个方面,都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通过这门课程理论教学及其课程设计的教学,使学生在面对火力发电厂时,加深了对热工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参数整定、仿真研究等理论知识的整体认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得到了有效的融合。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基于网络监控的供水过程控制系统 摘 要:针对目前水厂管网供水过程控制需求,设计供水过程综合控制系统,用网络将三套水厂控制系统连接监控,每套系统对水位、压力和流量检测,可对三套系统进行多种综合控制;并嵌入视频监控,监视水质和设备安全等;还引入labview信号处理模块,为现场调试和信号分析提供有力条件,最后探讨了Internet引入远程监控的可行性。 关键词:网络控制,视频监控,稳压供水,WinCC,变频器 1 前言 本供水系统从能源的最佳配置及安全角度出发,针对水厂多台中等距离水泵联网供水系统,综合现代网络控制技术,设计一个以工业现场实际生产控制的综合性、多功能网络供水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远程web监控、复杂的关联控制、生动的组态监控界面、对输入输出信号采集分析等功能。通过对工业供水、流体控制、城市供水、虚拟仪器应用、SCADA软件应用的研究和综合,结合实际资源和条件本文提出了这个网络供水模型控制系统。并探讨了远程web监控的可行性。该系统采用采用WinCC监控组态软件作为上位机,下位机西门子S7-300PLC进行控制,现场采用MPI总线网络,对水面以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远程以因特网连接,利用虚拟仪器软件优化控制参数,使控制达到最优。从而可实现对复杂的供水网络进行联网调度控制。 2 系统功能 控制系统分别由A、B、C三套独立中距离的设备组成,由一台PC机作为上位机进行监控和数据处理,并与Internet连接。下位机具有多种监测和控制功能,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流量、压力、液位等过程量的检测,从而实现精确的流量、压力、液位控制;方便的数据记录和管理;(2)通过视频对危险或紧急事件进行监控报警;(3)利用虚拟仪器软件和相应硬件采集处理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使控制得到最优化;(4)现场总线网络实现远程设备间的关联控制,实现对分散设备的集中操作和管理;能基于因特网或者局域网实现基于Internet的操作和监视。 系统模型如图1,现场中单个系统的各个传感器采集到信号后通过信号处理模块处理(AD转换)后把数字信号传到 PLC(CPU),然后CPU根据此信号进行相应的动作;适配器是连接PLC与PC机的桥梁。水质监控的模拟中采用的总线类型是目前较热门的USB,当然用户也可根据所提供的硬件选择不同的总线类型,只需解决相应的通信协议问题就行了。各个系统之间的PLC通信可通过与CPU配套的外接口进行MPI通信,而各PC机之间则通过Internet进行相互的连接。 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硬件结构是系统功能实现的载体,有上下位机组成。上位机采用可靠性较高的西门子工控机,通过MPI网络与现场控制的下位机PLC连接。下位机控制系统需要对输入输出模块、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及其等关键硬件进行选型。本系统选用模块化的西门子中型300系列的S7-312C的CPU;远程压力传感器的模拟信号通过多通道输入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到控制处理器;利用控制处理器中的数据处理和控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输出模块332控制信号控制电动阀、变频器等执行器来控制流量、水位和供水压力等;安装有6个压力传感器,可对管道的多个监测点和池子的压力进行,还装有两个流量传感器,这可分别测量管道多点的水流量大小。本系统的执行器是一台有变频器控制调速的电机水泵及一台恒速水泵,可以方便根据需要进行调节。采用性能优良的摄像头和视频采集卡与工控机相连接,可得到水池和需要监测的生产现场的视频信号,然后用OLE技术可以把视频界面嵌入到工控机的人机界面,还可以进一步对该视频信号进行处理,以实现特定的事件处理,如自动的环境安全监视、设备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测等等。 4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PLC、WinCC等软件的设计,及相互之间的通讯。上位机软件是创建变量、界面数据输入与实时显示、数据采集管理、故障诊断、上下位机通信及视频处理等,其过程大致这样:建立与PLC的连接和创建变量,建立通信连接后便可以设置用于通信对话的变量。利用图形编辑器,进行组态、参数输入界面。如图2所示体现整个控制系统的大概控制流程:启动程序后进行初始化,清除寄存器里残留的数据信息,同时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传经AD模块后传到CPU,处理程序再根据这些信号相应的处理;其间可进行手动和自动操作。每个控制函数都独立分配一个数据块,这样方便数据信息的管理和防止数据出错。针对每个系统,单独建立参数输入界面。选择手动/自动、控制压力或流量对象、设定值与PID参数、函数控制、关联控制对象、标量转换参数输入等。在对各个部分的信号进行及时的最优化分析处理上,本系统引入LabVIEW,然后把这个信号及时反馈给控制程序,从而提高控制信号的精度。 对流量或者压力控制时,可以直接采用完全PID算法,能够直观输入和调整各PID参数,实际运算时则采用增量算法更加方便,计算工作量较少,运算速度较快,其增量式算法如下: 其中Δu(k)为k次控制的增量,A、B、C等分别为合并计算的常数。实现PID的控制程序由STEP7自带函数库的SFB 41函数实现,既可设定PID参数,还可设定上下限位及调用时间等多种参数。 5 网络化及视频监控 三套设备间不仅进行联网数据监测,并进行联网控制,对水网供水调度。工业上的供水是一个牵涉到多方面领域的问题,这就需要解决多方面的协调性与能耗等问题。这里主要讨论Web方式实行远程监控的可行性和实现方法,如图3所示。 供水系统的网络大而复杂,这里研究一种新的方法,可以解决目前由于传感器的限制而难以实现的监控系统。由于本系统融入了丰富的控制、监控、虚拟仪器等现代先进的测控技术,可用于控制系统的深入研究和用于综合性的实验教学。而视频嵌入牵扯到多方面的知识,如视频信息的采集、采用什么算法进行处理,视频调用的过程步骤等等都需要考虑。视频调用的步骤如下:(1)用C++编号一个exe的文件,并把此文件放在所建的Wincc项目文件夹里,相应的图像分析处理在这里可以进行功能扩展。(2)在WinCC 面板中调出个button ;(3)右击button 弹出一列菜单,选择“属性”,(4)选择属性里的“事件”,再接着是事件里的“鼠标”,“C动作”;(5)鼠标放在编程框图里需添加动作的位置处;接着点击编辑动作窗口的左树,把他们展开,然后调用windows中的program Execute),并把program_name改为调用的路径名即可。(6)调用的路径里把所有的“\”改为“/”。 6 结论 该网络过程控制系统通过一台主机监控,实现现场总线的网络检测与控制。可以分为三组,每套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界面,可以单独进行实验,实时采集数据;实验时可以大范围改变参数,并且在屏幕上可以直接观测到输出量与检测量的对应曲线。每套系统嵌入视频监控和图像处理,将水厂的过程控制可以与视频监控完美结合;三台设备的联网性实验可以很好的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复杂供水网络,而且本系统具有试验切换容易,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等优点。控制软件和监控界面的运作在实验装置上调试通过,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本系统的关联控制是通过建立数据块的映射实现的,所以只要把数据块循环刷新便可实现关联控制,而不依赖于通讯网络的结构。视频监控模块可以方便地嵌入过程控制实验系统中,这也是结合了当前工厂实际技术发展的需求方向。
期末教学论文:探索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和期末成绩的评定 摘 要:本文对高职教育中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要体现高职应用型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分层教学的学习方法及因才设考的结课模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职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因才设考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各个领域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学好高等数学如何顺利,圆满的结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培养面向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所以,高等数学的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做好针对性教学 学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职业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差距越来越大,将不同基础的学生安排在同一课堂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教师的教学速度和进度难以把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学校可根据学生高考入学的数学成绩及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的班级实施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即将基础较好且愿意更深入学习数学的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开教学。分级教学并不意味着对基础差的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而是对基础差的班级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当补充相关的高中知识,多讲解一些简单易懂、典型的实例,同时采取适当的课外辅导、针对性补课、重点引导、加强课堂练习等补救措施,逐步提高他们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好的提高班设置教学内容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难度扩大范围,既能满足横向转专业、纵向深造学生的知识需求,又能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课堂上案例教学,精讲多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普遍反映高等数学课堂非常枯燥,没有新鲜感。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对数学有兴趣,一两个月以后大部分学生反映数学太难,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老师在上课时应结合身边或者常见的一些案例讲述一些和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精讲精炼”,每讲解一个例题,都留给学生时间自己思考、领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想法、不同见解,使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得到提高获得进步。也可让学生练习与例题相似的习题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获得学习动力,克服畏惧高数的心理。课堂教学绝不能简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时刻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关注学生的不同理解,经常进行探讨互动的方式,保证课堂气氛使学生不感到枯燥。对于课堂必须掌握的概念,教师可采取提问的方式。当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束手无策时,教师可逐渐增加提示条件以降低问题的难度,直到学生可以出色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课本上必须掌握的做题方法,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来,课下多做练习、举一反三,提高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加强直观性 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课堂,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模拟教学特点,完成老师的部分工作,但它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只能起到教学的辅助作用,不能完全替代老师的教,更不能替代学生的学。教师应尝试采用黑板与多媒体结合教学。理论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而例题讲解与习题练习则采用黑板讲授。这样既结合了多媒体可以使概念、定理形象化的特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又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可以加强应用练习。这种结合更适用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四、考核方式应体现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该课程确实是一门理论课程,其考核历来也都是笔试,但在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是否可以像其他课程一样考虑不用笔试,即就不同的章节,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笔试和机考。笔试:分为A B卷考试。A卷:中等难度;B卷:较容易。机考:使用Mathmetica 5.0数学软件上机考试。机考虽然缺乏科学性,但总比用“背”的方法应付数学考试要积极的多。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习惯,改变了以往纯粹灌输式的死的理论,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还可以学生的作业、出勤、课堂表现、小测验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考核随着学校考核人才质量标准的变化,必然引导学生向着理论联系实践方向的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职期望的复合型人才。 期末教学论文: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在五年连贯制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课前提问是课前复习的一种形式。本文介绍了如何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与其他课前复习方法进行对比,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对五年连贯制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可显著提高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理学 课前提问 期末考核 课前复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往日学过的知识,有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以往教学工作中,笔者在课前复习环节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带领学生回顾上次课重点,导入新课;二是针对上一次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前提问。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学科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懂。对于中职阶段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讲,这门学科难度系数大,再加上学生本身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缺乏热情,因此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较差,对课前提问的回答积极性也不高,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导致最终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能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针对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将每次课前提问的情况做好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考核的成绩,以便于观察这一方法对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及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教学实验对象为学校2015级三二连读制护理专业一班、二班、三班和十一班四个班级学生,年龄15―17岁,多数为女生,有少数男生。学完基础课程后,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生理学。实验组为二班、十一班两个班级,总人数91人;φ兆槲一班、三班两个班级,总人数92人。两组学生的入学成绩、第一学年基础课成绩比较,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二、研究方法 1.教学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同样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选用同样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讲授生理学。实验组:采用课前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前复习,教师每次讲授新课前,用约10分钟时间,针对上次课的重点内容设置问题,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记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知识点,不进行课前提问,或者进行课前提问,但不做记录,不纳入期末考核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 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题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调查,以匿名方式完成。 理论考试:按学校要求出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实验组学生的最终成绩计算公式为:期末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对照组的学生直接以考试成绩为最终期末成绩。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软件对理论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 1.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未计算平时成绩之前)为(72.26±16.15)(有效试卷91份),对照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58.22±21.84)(有效试卷86份,6名同学作弊,试卷无效)。两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以SPSS 22软件进行t检验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t=4.882,p 2.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发放问卷183份,回收问卷183份,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见下表)。 四、讨论 1.学情分析 生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校五年连贯制护理专业的学生多来自初中分流。这部分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也不强,学习生理学兴趣也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 2.课前提问纳入期末成绩的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成绩,可起到以下几方面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表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进行课前提问的对照组学生,课下看书的比例仅有28.26%,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差。而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的实验组课下看书、自主学习的比例提高到了67.03%。对照组学生,上课之前看书的比例为66.30%,实验组学生上课之前看书的比例提高到了89.01%。另外,对实验组学生的单独调查问卷也显示,有55名学生(60.44%)认为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提高了自己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进行课前提问的对照组学生,对生理学感兴趣的比例仅占17.39%,而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的实验组学生,对生理学感兴趣的比例提高到了62.93%。生理学的学科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成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通过学习的加深,很多学生开始对生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并且实验组中65名学生(71.43%)喜欢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成绩的考核方法。 (3)提高了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对期末理论考试成绩采用SPSS 22 软件进行t检验的统计分析,对照组平均分为58.22,而实验组的平均分达到了72.26。二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将课前提问纳入期末考核成绩,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期末理论考试的成绩,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 (4)其他。在调查问卷中,有的学生还认为,课前提问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师生感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心理素质。另外在期末考试中,课前提问组的学生考风考纪良好,而对照组的学生中则有6人出现了作弊现象。 3.课前提问的注意事项 课前提问法主要适用于小班教学,教师提问时应注意态度和蔼,不要过于严肃。在时间安排上,课前提问一般为5~10分钟,教师应注意把握时间,以免影响新课讲授。另外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课前提问环节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不要忽略掉一些内向胆小的学生,要鼓励、引导他们多和老师互动,如果回答错误,也要以鼓励为主,切忌言语上的讽刺。对于一些活泼开朗的学生,积极和他们互动,及时表扬他们,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前提问问题设置上,应当有难有易,难的问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耐心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应借此机会表扬他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学习中乃至生活中的困难。 总之,课前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期末教学论文: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职高Access数据库期末复习中的运用 摘要:基于职高计算机专业课Access数据库的内容入点浅、知识点多、操作性强,在期末复习使用项目教学法,不但成功梳理知识体系,而且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我总结、自我管理、自我创新,有效提高课程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Access数据库教学;期末复习;项目教学法 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部,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前期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加深,对知识体系再次梳理,达到全面提高,综合运用的目的。在职高计算机专业课中Access数据库是一门集理论与操作并重的学科。由于各知识入点浅、操作性强,学生在平时掌握起来较容易,以至于在期末复习阶段容易眼高手低,对传统的复习方法提不起兴趣,针对课程特点与学生个性,笔者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提高期末复习效果。 1 结合学科特点,实施项目教学复习 1)何为“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掌握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2)Access数据库的特点 Microsoft Access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应用软件,因其相对简单易学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成为职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对象。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主要针对四种对象的学习,它们分别是表、查询、窗体和报表。对这几个对象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很多数据处理事务,容易设计一个综合实例,让学生通过平时所学,系统归纳整合,达到综合应用提高的目的。 3)项目教学法使复习效果事半功倍 作为职高计算机专业教师,我们几乎都有同感――复习课不好上。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参差不齐,水平相差很大,统一的复习进度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Access是一门理论与操作并重的专业课,复习阶段势必会在操作的基础上加上全部重要理论,而理论内容尽管教师已经提纲挈领,但学生比较畏惧和排斥,他们往往在被动“炒冷饭”的情况下,课堂表现气氛沉闷,复习效果不理想。 针对职高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在前期的教学环节中,教学的主要实施者还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为任务驱动,把知识点渗透到任务中,使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而步入期末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已经储备完毕,操作能力也大为提高,此时使用项目教学法,即是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整理,又使各知识点之间达到融会贯通,可以让学生从一个软件的学习者转为为软件的应用者,真正体会到学以致胜的快乐,使我们的复习过程更有意义。 2 确定项目,实施复习 1)明确项目任务 经过考虑,我计划让学生利用Access给班级出一份本门课程的客观题试卷。一方面通过这个项目的完成起到全面复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通过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考核的方式,减轻他们对理论知识畏难情绪,提高复习的积极性。 经过我和班里几个基础较好学生的讨论,我们决定这份试卷题库应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这几种客观题题型,并根据平时考试习惯,各题型各有独立界面进行答题,能评出各项成绩及给出总分。 对刚学习了表、查询和窗体的基础概念的学生而言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这基本概括了教学大纲对学生在这几部分要求,而且有些功能还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设计表;比如实现对题型的分类;比如对各部分进行评分、给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很考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制定项目计划 这个项目绝大多数学生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在执行前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水平相当的项目执行小组。等各小组的成员确定之后,明确分工,按要求做出各自计划书,以作业形式上交,教师给予审阅和指导,但教师不能事无巨细,代为解决,这不但会让学生产生依赖,而且也会抹煞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让他们到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成员之间互助 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电脑机房里进行具体的操作。在实现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一些难点所在,比如在表的设计和查询实现题型的分类上,经过认真思考后,对此大至出现了两种解决方案:其一:如果所有题型放在一个表内,那就使用标记,即在表制作时,对单选择题的题号字段使用的题号用“A*”来表示,以A作为单选题的标记,在查询条件中设置为:like “A*”即可很好地查询出单选题;同理可以解决多选题和判断题的分类。另一方法:有些组干脆把各个题型放在不同的表中,这样虽然要多制作了几个表,但也解决了题型间的分类。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都会时时出现,需要组员间共同探讨解决。很好地对数据库中知识点进行了复习、提高。 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有力的组织和引导,还应教育学生组员间要懂得合作与分享。通过这一活动,我发现因为组间的竞争与最终的奖励,学生的复习热情空前高涨,许多以前不主动学习的学生纷纷加入其中,问问题的学生也多了,也许因为少了老师的直接干预,他们在课堂上变得非常活跃,更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以全组为重互相督促,互相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 4)多元结果评价 在项目教学法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本身,评价的主体也是学生本身。首先,让每个学生以小结的形式论述自己在本次项目中所做工作和完成情况,并对这一过程进行得失感悟,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收获;其次,通过学生对完成作品的使用,查看各小组的完成质量,在互相点评的过程中,学习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最后,教师对各组完成情况作总结,并对积极参与、完成情况好的小组和学员进行表扬,并在期末总评中进行适当加分,以资鼓励。 复习工作通过项目教学设计,学生完全从以往的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归纳、积极应用;把传统沉闷的课堂复习转变为热烈的再学习。通过项目复习,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充分展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提高独立自学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上得到培养,使我们的复习环节更有效率和意义。 期末教学论文:小学音乐教学学生期末学习评价方式新的尝试 摘 要: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摸索如何更科学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大胆地通过“学习汇报展示”对学生一个学期的教学进行评价,经过很多努力和尝试,有所创新和突破,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使之成为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生评价;新方式;尝试 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工作者和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不断摸索。试图在“学生评价”这个要素中有所创新和突破,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使之成为自己的风格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基于这个理论指导,我摒弃以前的“期末考核”,大胆地尝试通过“学习汇报展示”对学生一个学期的教学进行评价。 “学习汇报展示”就是在各班级搭建一个平台,学生自由组合(一般不少于四人),任选演唱、舞蹈、歌舞等其中的一种形式完整表演课堂学过的歌曲或者课外学会的歌曲,由各小组组长带领组员进行一周的排练,最后在各班级舞台为该班所有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展示,看完展示后,学生对每个节目进行点评。由任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担任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状和奖品。这样貌似不起眼的舞台和展示,却能使我的音乐教学评价有了质的飞跃。 我认为,任何评价,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同学的评价,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建立一种评价自己和改进自己的标准、原则,以求得更新的理解。评价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评价能够得到成就感,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和学友所得。它是反映学生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教学。因此,评价活动和学习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学初就把“学习汇报展示”相关要求告知学生,其实就相当于把“评价标准”来指导指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在音乐课堂上该做什么,该注意什么。低年级学生一般都害怕自己不够优秀而没人选自己组队,为此,他们上课格外用心,孩子们也有意识地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大家和谐共处。从而解决了课堂纪律这方面的问题,从而起稿课课堂的实效性,实现了评价活动和学习活动巧妙融合。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体现社会发展,人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汇报展示”这样的评价方式,在选曲排练的环节中,课改理念关键词中的“自主、探究、合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且能让“摸不着的评价”变成“看得见的鼓励”。由学生自由组合,选出小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根据喜好选歌曲和形式,大家各抒己见编排动作,认真刻苦地进行排练 …… 令我惊讶的是,在排练过程当中,二(2)班的学生问我:“老师,我们可以不用您帮伴奏吗?我会弹电子琴。”我很高兴地告诉她:“你们能自己伴奏,太了不起了!”我看到二(1)班了课堂上不喜欢唱歌的李本贤和李智贤兄弟俩,拿着自制的沙锤为《春雨沙沙》简单地伴奏。还看到二(3)班小组长会安排不会跳舞的孩子拍手唱歌…… 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在展示的当天,二(2)的韦懿庭同学为本组演唱的《绿叶》制作了叶子道具,戴在组员的头上;二(3)班黄莹这组学生表演《春天》这首歌时,把家里丢弃的布料做成蝴蝶的翅膀…… 在这一系列过程当中,孩子们的收获远远超过课堂上老师的教学。 他们学会了与他人相处,懂得了分工作,能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开始尝试创编,实践了表演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能愉快地感受音乐,快乐地学习生活,对音乐充满着热情和期待。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 展示结束后,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喜欢哪组同学的节目,为什么喜欢。学生评价:“我喜欢韦懿庭小组的节目,他们不但唱得整齐,头上带着绿叶就像歌词里一样。”有学生说:“我喜欢农芝颖那组,他们唱歌的时候像回声一样,这就是老师说过的卡农。”也有同学说:“李本贤那组同学,我喜欢黄浩,因为他会跳舞,我觉得如果李本贤和他弟弟能笑眯眯地唱歌就更好了”…… 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 然而到了评委宣布获奖情况和颁奖的时候,应该是孩子们更能体会学习的乐趣,奖状和奖品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辛勤付出后收获的愉悦! 进行可行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学习汇报展示”的评价方式,从此让我的学生喜欢音乐课,期待音乐课。我想,课改的宗旨就在于此吧。在今后教学的道路上,我将继续探索,让和我相遇的学生,因音乐而幸福!因我而更优秀! 期末教学论文: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期末自动转账”的教学思考 摘 要: 会计电算化期末自动转账功能是一个非常快捷的功能模块,可以大大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在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作者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期末自动转账 思考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学科,以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现在大多数高校都采用用友ERP-U8.72财务软件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软件,以企业相关案例进行实验。在近几年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综合性和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些业务的处理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其中以自动转账功能的运用最为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总结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找出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会计电算化期末自动转账的意义 期末自动转账是财务软件中一项强大的特殊功能。不同于传统手工转账,而是根据会计期末工作的特点,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将繁琐的期末手工转账转化为信息化自动转账。它的运用更适应现代高节奏的企业财务工作特点,以最简便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财务的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期末自动转账的流程 会计核算期末结账前,有许多成本、费用需要结转,转账分为外部转账和内部转账。外部转账指将其他子系统(如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存货核算等子系统)生成的凭证转入总账系统中;内部转账是在总账系统内部通过设置凭证模板自动生成的凭证。下面以用友ERP-U872财务软件为例对自动转账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自定义结转 会计月末时,经常需要重复做一些转账业务,比如:结转各种费用、计提折旧、计提借款利息等。自定义转账就是在转账设置时由自己设计一个凭证模板,包括凭证的摘要、借贷方科目、方向及金额计算公式等。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总账―期末―转账定义―自定义结转”命令,进入“自定义转账设置”窗口,在此设置“计提短期借款利息”的转账凭证。设置成功后,选择“期末―转账生成”命令,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保存后凭证左上角显示“已生成”字样,这是自动转账凭证的标志。 (二)销售成本结转 销售成本结转是月末根据商品销售数量和商品的平均单价计算各类商品销售成本并进行结转。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比较复杂,特别是企业销售多种商品,又必须分别计算各种商品的销售成本时,若采用销售成本结转功能模块,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销售成本的自动转账。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总账―期末―转账定义―成本结转”命令,进入“销售成本结转设置”窗口,只要选择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三个科目对应的科目编码并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设置,进入“销售成本结转设置”窗口,操作方法与自定义转账生成基本相同,只是转账类型选择“销售成本结转”。 (三)汇兑损益结转 汇兑损益结转用于期末自动计算外币存款、外币现金、外币结算的各项债权债务账户的汇兑损益,并在转账生成中自动生成汇兑损益转账凭证。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期末--转账定义--汇兑损益”命令,进入“汇兑损益结转设置”窗口,系统列出所有具有外币核算的会计科目。输入“汇兑损益入账科目”,并对需要计算汇兑损益的科目进行选择,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操作方法同上,选择转账类型“汇兑损益结转”和外币币种。 (四)期间损益的结转 期间损益结转是月末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以便计算当期经营成果。在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中,企业期间损益结转业务原理一致,共性较强,因此软件开发商已在系统内部设计好结转规则,用户只需输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编码,系统即可自动定义该凭证模板。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总账―期末―转账定义―期间损益结转”命令,进入“期间损益结转设置”窗口,选择本年利润科目。转账类型应选择“期间损益结转”。 四、期末结转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期末自动转账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实验时,由于对转账设置和生成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不够了解和注意,在实践环节经常出现错误,致使上机操作无法正常进行。现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自定义结转公式错误 进行自定义结转定义时,需要设置分录公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公示设置错误”的提示。这是由于公式理解错误、公式设置格式错误导致的。公式设置作为自定义转账设置的关键环节,就算一点小失误,都会造成自动转账生成的凭证与应得到的正确结果大相径庭。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取数函数和不同公示的设置讲解。 (二)销售成本结转无法正常进行 进行销售成本结转设置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集中出现两种错误:一是提示“库存商品科目、商品销售收入科目、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的科目结构不同”,造成设置不成功;二是提示“收入科目贷方余额 库存科目期末数量余额”,造成无法生成转账凭证。出现上述原因在于“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这三个科目的结构不相同及期初余额没有录入库存商品的数量。销售成本结转设置要求科目结构必须相同,即所有明细科目一致且都是数量核算,将三个科目增加明细账时可以使用会计科目维护中的“成批复制”功能,它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上述要求。此外,在数量核算下,期初余额中必须录入库存商品数量及手工录入“确认销售收入”的凭证时必须输入产品的销售数量,才能在月末自动生成销售成本结转凭证。 (三)汇兑损益结转数据错误 汇兑损益结转的设置需要两个汇率:记账汇率和调整汇率。月初操作时,在“基础档案--财务--外币设置”中设置记账汇率,月末汇率发生变化,在外币设置处设置调整汇率,调整汇率与记账汇率的差额,即可作汇兑损益凭证。有些同学在汇兑结转时没有数据生成,是调整汇率没录入,到“外币设置”中录入即可。 (四)期间损益转账生成的金额错误 损益转账定义设置正确,生成凭证后发现数据与实际不符,期末转账业务的数据大多来源于账簿,在生成期末转账凭证前必须先将其他业务登记入账。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在处理期末转账业务前,必须将其他经济业务审核并记账,相关转账凭证才能生成,否则就会导致取数错误。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将本月填制的所有凭证审核记账,其次生成期间损益结转凭证,这样生成的凭证数据才不会出错。 五、结论 教学过程中期末处理自动转账,可以提高会计系统的工作效率。但在设置和生成过程中不注意数据间的关系和转账生成顺序,会造成凭证无法生成或生成数据错误,影响后续工作顺利进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了解程序,掌握操作要点,力争全面掌握这一重要功能,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效率。 期末教学论文:高中数学期末复习分层教学策略浅谈 摘要:“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行军打仗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数学教学复习也一样,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依,在数学教学复习活动中,我们教师可采用千姿百态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新课标要求人人学好数学,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的同时,还要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懂得应用数学。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采取分层复习的教学策略就显得意义重大而深远了。 关键词:分层教学;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数学期末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通常都是教师反复讲,学生反复练习,课堂气氛特别沉重,师生深感疲惫,怎么样才能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这是历年来众多数学教师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教师可以在复习中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一、重视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学期的数学期末复习,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时,我们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要重视一些技能方法的展示。复习基础知识,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复习一些有难度的技能和方法,是为了照顾优等生,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数学复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素养。 二、加强对数学复习内容的精选和整合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内容教学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体,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作为分层教学下的数学复习,必须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探讨的复习内容和知识要点。教师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确保学生复习有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才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复习内容的精选、整合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1、认真钻研教材是精选、整合有效复习内容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去认真刻苦学习、感悟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的基本精神,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需要把教材所蕴含的理念和思想总结传递给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复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发现学习数学的真谛。 2、复习内容的精选和整合必须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平时学习的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复习内容,教材是复习的重要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按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复习,既要重视共性,又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地使用,要大胆有创新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在复习过程中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再一次大胆“再度开发”、“再度加工”教材内容,使学生所复习切合学生实际,提高期末数学复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复习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例如:在复习椭圆的定义时:学生已有知识: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P叫做椭圆”,教师可以可通过演示实验,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加工整合,启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大于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2)将大于改为等于或小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 (3)令常数为0,其余条件不变,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 问题(1)是围绕重点而设置的,问题(2)、(3)是围绕“常数(大于F1F2)”两个难点而设置的。解决了三个问题,整个概念也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三、精心设计典型性的例题数学期末复习所选例题,既要能体现章节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又要能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因此教师应在选择例题上下功夫,花心思,精心设计,精选题目,尽量使例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并且所选例题既要能使能力较好的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找到思路,也要使后进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分析,讲解也能接受的难度的例题为准。通过典型性的例题讲解,逐步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例如在复习解析几何时,我们教师可选用这样的例题:点A(3,1)是x216+y212=1集内的点,F为右焦点,P是椭圆上的一点。求:(1)|PA|+2|PF|的最小值; (2)|PA|+|PF|的最小值。本例通过数形结合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都很有益处。教师在精选、设计典型例题时应注意: 1、例题要揭示解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率高。 2、例题要有启发性、应用性、创造性。富有启发性、应用性、创造性的例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策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例题编选要以“课本”为本。例题既要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广,又能与教材重点内容紧密相连。课本是教学之本,也是高考命题之本,要抓住书本上的典型例题习题进行引申,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推陈出新。吉尔福特说过:“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发散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师讲到这样一道数学课本习题时,可以这样来巧妙地设置坡度适中的阶梯式问题来体现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让学生感到数学的魅力所在。题目:已知x2+y2=25,求(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代数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关键是构造出关于该代数式的不等式。)问题一:求解该道题有些什么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问题二:如果我们改变已知条件、改变结论或既改变已知条件又改变结论,还能用上述方法解吗?(引申)(1)变结论:已知:x2+y2=25。求① 3x+4y;②x2+y; ③ x2-xy+y2④ y-5x-6⑤ (x-2)2+(y-3)2的代数式的最值。(2)变条件:已知:①(x-1)2+(y-2)2=9. ② x29+y24=1 ;③x29-y24=1;④x2+xy+y2=9 ⑤ x2+x+y=9 的代数式的最值。(3)既变条件,又变结论:已知:①(x-1)2+(y-2)2=9.,求(x-2)2+(y-3)2的最值;②x2+4x+y2=9, 求x2+4y2的最值;③x2+xy+y2=9,求x2+4y2的最值;④x2-xy+y2=9,求x2+xy+y2的最值;⑤(x-3)2+y2=9,求 y-5x-6的最值;⑥x29+y24=1,求(x-2)2+(y-3)2的最值;通过上述的变式训练,学生有了饱满和亢奋的情绪,有了对科学真理追求的动力,这样长久以往,学生学习起来就自然顺手,十分流畅。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搭建平台,通过学生之间的实质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步形成了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一题多解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多种不同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复合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与揭示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形成网络技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益及智力品质的有效途径。一题多变还能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解题规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开拓性、多向性和创造性,从而把握解题的金钥匙,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师在数学复习中必须重视例题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4、例题要有利于知识的深度、扩展,通过例题的不断引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的重点,摆脱“题海”之苦,唤起学生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好奇心与解决问题的信心。四、重视平时巩固性,整体设计,分段疏通有不少一般水平的学生,由于自己较少复习,常常随学随忘,不易巩固。要改变这个缺陷,应该由我们教师负起责任来,经常把一些重要的概念、公式和方法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复习,温故而知新,有利于接受新知识,有利于以前知识的联系和沟通。教师应重视知识的整体结构,按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符合各个层次学生发展水平的最佳学习过程,并在分段实施过程中,当学生困惑时,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通过在期末数学复习中实施分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了学生的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复习中设计的分层分类教学,帮助了学生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期末教学论文:对初中语文期末复习教学的浅见 期末复习教学是在于对已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但在初中语文期末复习教学中普遍存在低效现象从而遏制了复习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1、盲目模拟。有的教师一进入期末复习教学就让学生做大量的模拟试卷,反复的综合训练给学生多点刺激,从而造成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印象不深刻,并且缺乏新鲜感,让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复习效果。 2、指导失控。某些教师只是对以前的教学内容作重复的讲解,缺乏给学生新鲜的刺激,系统的梳理,教学效果自然就不明显。 3、简单讲评。有的教师对学生复习训练的结果不予重视,不加反馈,训练题的讲评只对结果,不究过程。 要想让语文复习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出来,我觉得应该做到“一精、二新、三明、四实” 1、“精典型”:针对学生的实际,某些知识和能力学生掌握得较扎实,复习时可以淡化。有些知识和能力学生掌握得较薄弱,必须选取相关资料进行强化训练,而所选的内容要具备典型性,这样既注意对知识点的涵盖面,又能通过训练,掌握方法。如对语段的阅读训练,力求考虑到结构、内容、写法、语言等多种角度。这样就能“以一当十”掌握规律,培养能力,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新方式”:将语文知识点按板块复习,把课内和课外相关同质材料串连复习训练。这样知识点集中,系统性强,给学生以强刺激又打破了平时的单元式教学,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组合,学生具有新鲜感。如在复习时我通常会进行“知识抢答”之类的语文活动,通过竞赛等形式,变出花样,如以小组为单位,给每组既定的分数,设必答题、抢答题,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最后计算得分,对优胜的进行奖励。而内容围绕语文基础知识运用、古诗文默写等,课内课外兼顾,题目尽量出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有趣,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乐此不疲,老师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明理由”:对于学生训练题的讲评,老师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把题解答正确,而是追究和指导学生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的复习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掌握规律、方法”的高度。如对于试卷评讲,教师解说命题的意图,评价试卷——逐题讲评分析,订正错误(可由学生评讲试卷和解题思路、方法,老师作适当点拨启发)——教师小结考试情况,分析典型错误。 4、“重实践”:语文知识和能力,教师讲得再深再透再有水平,也只能使学生达到“懂”的水平,而要使学生具备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标准的能力,必须有赖于实践。因此,复习教学必须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活动为主,教师要把“讲”压缩到“精”的程度,学生才有可能在充分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能力。教师必须运用一种师与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的结构的复习教学模式,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充分地体现。以阅读训练为例:确立目标(教师提示复习的知识要求、范围、方法)——提示内容(由师生共同梳理知识,把握难点)——实践训练(学生根据需要整理资料或完成训练题)——信息反馈(统计完成率、正确率,追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回授小结。 只有充分发挥复习教学的功能,才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复习教学的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这一课题研究必将不断深入,作为语文教师必将继续努力。 期末教学论文:期末复习课教学的四个重视 面对复习课,教师们常常感到困惑: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知识,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进其理解、提升其能力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和学校的教学研讨,谈谈我对复习课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目的是抛砖引玉。 一、重视激活重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新课导入的趣味性、生活化,以激发求知欲,而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实际上,复习课教学更容易流于枯燥,更需要教师创设包含“知识点”的情境,激起复习欲望、唤醒已有知识的职能。所以,复习课教师应着力创设情境,以开发学生再认识的潜能和创新意识作为开端,在解读情境中自主重现知识点,从而实现复习活动“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同步。 在第一学段的复习过程中,要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问题情境,以消除沉闷的复习气氛,让他们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他们在“玩中回忆,趣中复习”。如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整理复习》,上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米奇妙妙屋,老师煽情地说:“今天妙妙屋里正举行一场盛大的数学派对,想邀请我们班的小数学家参加。”“光说不练不行,你得证明自己是小数学家才行”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是小数学,能参加数学派对,就情绪高昂、激情满怀地进入复习状态:仔细观察黑板上有8道算式,给它们分类等。 而第二学段则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入。思考源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复习的必要性。如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一课,上课伊始,教师用课件出示中队旗,介绍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认识多年的老朋友,请大家帮忙算算,做一面这样的队旗用多少布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出现了把队旗分割成两个梯形、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2个三角形或者用一个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等方法。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从而揭示课题。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为了揭示课题设置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关联生活经验的课堂情境,再现了梯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即将复习的多边形的面积,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和程度。有了这样的知识重现和兴趣激活,学生对后续复习活动的投入就会更加情趣盎然。 二、重视知识梳理 复习课的“梳理”环节至关重要。在知识梳理环节应该视年级的高低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执教策略,通常低年级的梳理教学宜采用“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相关知识”。如《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整理和复习》,在解决8道计算题的过程中,通过对算式进行分类,请学生说说计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复习了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学段的总复习中的知识梳理,一部分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的,而且同样的知识,可以用不同的梳理图展示。常见的梳理图的种类有:表格式、大括号式、树杈式、文字表达式,还有图文混合式。而另一部分复习内容可以把回顾与整理知识放到课前预习进行,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梳理,在课前自主梳理,因为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理知识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复习迁移。课堂上的梳理教学就从学生的交流、汇报、展示预习作业开始,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教师只起到组织者指导者的身份,指导并优化知识网络图。 在引导梳理知识网络图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如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中,教师为了梳理知识,通过两个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梳理了多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这两个问题是“课本上我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学习这三种新图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来学呢?”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逐步明白要求一个新图形的面积,必须将其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找准转化前后图形之间在线、面上的联系,然后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发表见解之后,老师“标出箭头”再次点拨,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有序梳理知识的能力。复习中教师不但要梳理数学知识,更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相比,好比渔和鱼,鱼是量的积累,而渔是质的飞跃。 三、重视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是每堂数学课在“练习――反馈”环节必须达成的目标,但是没有哪一种类型的课会像复习课那样把查漏补缺作为一项主要目标提出,作为一个主要的环节展开。那么怎样把“查漏补缺”的目标落到实处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收集错例”“提炼错因”和“类型训练”。 错误是最好的资源。但是从错误转化成资源并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它有赖于教师对错例的广泛收集,对错因的提炼,对错题的类型分析。在错例收集方面,教师要做个教学的有心人,平时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学生作业当中的典型错误。收集错题的做法,可以用专门的本子摘抄,也可以直接在课本上做记号,比如打个三角形,然后把学生是怎么错的抄下来。期末复习时打开错题集看看,明确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哪些知识点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复习重点,增强复习针对性。如《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师把学生平时错的计算题抄出来,和两道正确的题目,混在一起,让学生判断、找原因再改错, 第一题是忘记进位,第二题是忘记退位,第三题是相同数位没有对齐,第六题是个位的0忘记写,同时忘记向十位进1。这些题目都是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设计让学生找错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深入思考错误所在并进行改正,在以后的练习中减少错误的发生,加深印象。这样处理,比让学生将错题自己订正效果来得好。错误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合理改正,错误就能成为有用的资源,它就会变得非常的美丽。 四、重视练习提升 经过激活重现、知识梳理、查漏等渐进的复习过程,学生的知识遗忘得到了缓解,数学理解得到了强化,认知结构得到了完善。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思维发展,让复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动态、整合提升的活动过程,因而复习时教师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练习,练了要有一定量的要求之外,更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设计的层次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鉴别练习。在理解知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要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习题,达到鉴别分化的目的。如《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中,判断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多为学生的认知重、难点。其中第4题判断题“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底是4分米”,这是一道逆思考的题目,学生往往把面积直接除以高,忘记了必须把三角形的面积乘2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高。 2.解决问题练习。复习题题目要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如《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一课,通过让学生计算队旗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3.综合性练习。由于复习课是建立在以往新授课、练习课基础上的教学,所以,复习过程中的练习设计应尽量减少单纯模仿、重复操练的机械式内容,而应适度增加情境练习、综合应用的拓展性练习。综合练习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的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 4.开放性练习。传统的复习课提供给孩子的大都是一些封闭性题目,思考空间小,思路狭窄,设置开放性练习,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如《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中的“巧手大赛”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出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考察学生在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对平面图形内在联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练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要画平行四边形,只要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且使他们的乘积是12就行。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获得再认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期末教学论文:期末试卷讲评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摘 要]期末考试是促进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而期末试卷讲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考试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而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发挥好试卷讲评的激励、诊断、强化、示范功能。 [关键词]期末考试;试卷讲评;功能;提高 每年寒假前,期末考试卷因临近春节都来不及讲评,学校就匆匆忙忙地放假了。新学期开始后,教师又都忙于新的教学任务和各项杂事,试卷讲评这个“陈年旧账”也就不再提了。可是,任何事情都需要善始善终。期末试卷讲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考试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而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学校要重视试卷讲评这个环节,决不可等闲视之。 首先,当地教育部门要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和改卷时间。 根据学校课程实际结束时间,考试时间可适当提前一两天;如果是统一改卷,则需要提高效率,缩短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给学校老师留出足够多的试卷分析、讲评时间。 其次,学校和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试卷讲评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期末考试,不仅能检测出一学期学生 “学”的如何,还能检测出教师“教”的怎样,及时总结本学期的得失,有利于教师教学时少走弯路。教师要上好讲评课,首先应该明确试卷讲评课的功能、目标要求,而后朝着这一目标设计整个课程安排。 一、试卷讲评的功能 1.激励功能 。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尤其是中小学生,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所以,每次考试后的讲评课教师都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从不同角度去赏识,引导学生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点,关注自己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对那些解题思路清晰、方法灵活有创意、试卷解答规范,甚至书写规范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切忌不要把讲评课变成“批斗课”,这个粗心,那个大意,对学生一味的埋怨、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2.诊断功能。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定要搞清楚是学生内在的问题,还是教师在教学时遗留下来的问题;从知识、思维、心理、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找出影响成绩的症结所在,找出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讲评时才能对症下药,进而不断改善教学工作。同时,通过诊断,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明确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克服自己的种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强化功能。考试后,学生们不仅急于知道分数,更急于知道正确的答案,求知欲极强;对教师来说,刚阅完试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因而此时讲评试卷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测试后应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可惜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期末考试卷往往因临近假期都来不及讲评,就匆匆忙忙地放假了。新学期开始后,教师往往都忙于新的教学任务和各项杂事,试卷讲评这个“陈年旧账”也就不再提及了。 4.示范功能。教师讲评试卷时要在技巧与规范方面予以示范。如简答题或计算题,学生有时心里清楚,却表述不好或词不达意,扣不住要点;有的不善于“链接”教科书,用书上现成的语言回答,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每次试卷讲评时,教师要选择一至两道题,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让学生掌握完整、简练、规范的答题方法。 二、教师上好讲评应该注意公下几个事项 1.试卷批阅要认真仔细。作好试卷讲评,前提是切实掌握学生的答卷情况。有经验的教师在批阅试卷时往往会在身边放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学生的答卷情况,然后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对主观题,则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试卷作样本,但必须好、中、差各有代表,逐题统计错误率与错误类型,做好批改记录。对错误率高的题,教师要予以重点讲评,及时补救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弱点”或“盲点”。 2.试卷讲评应“趁热打铁”。 期末考试后,学生对于自己一学期的劳动成效如何是非常关注的。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快点批改完试卷,早点讲评的话,学生的求知欲是最强烈的,此时他们的听课效果是最好的。因此,试卷讲评应及时,切勿拖延。如果教师在寒假前不能及时讲评试卷,或等寒假后学生把试题内容都快忘光了才讲评,就会白白浪费了一个绝佳的教学机会。 3.试卷讲评应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在试卷讲评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链接”。教师要从审题入手,层层分析,步步引导,全方位展示解题思路,让学生对试题进行挖掘、探究、思考,真正明白正确答案从教科书中来。要让学生明确答题要求和解题规范。告诉他们不同的题型,应当如何去作答,格式有什么要求,语言有什么特点,深度广度如何把握,等等。这样耐心细致地引导,面面俱到地提出要求,刚开始时可能会慢些,但经过几套试卷讲评以后,学生就掌握了一套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解题规律和方法,以后再进行试卷讲评时,只要有针对性地强调几点就可以了。 4.试卷讲评方式应多样化。在讲评试卷时,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讲评的机会。学生都已经做过试卷,对题目的解答已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有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讲评试卷。最好的方法是谁错就请谁讲,错哪儿讲哪儿,同时发动其他学生适时补充和纠正。当学生完全不懂或毫无头绪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教师来讲。讲什么呢?讲如何审题,防止学生错答或少答;讲答题技巧,教会学生如何“链接”;讲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讲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一次试卷讲评中可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5.试卷讲评应注重“消化吸收”。讲评课上主要解决卷面上发现的问题。讲评课后,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缺陷是否真正得到弥补、领悟。订正后的答卷也不能一扔了之,要妥善保管,待复习时把红笔订正的题目再重做一遍,使复习具有针对性,避免机械重复,提高复习效率。 6.试卷讲评应体现“因材施教”。在试卷讲评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提出不同要求。比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浮躁、自视甚高的学生,应指出他们试卷中的不足之处,从语言的准确性、答题的规范性等细节之处提高要求,并引导他们开展横向比较,扩大眼界,在更大的范围内去竞争。对于那些基础较差、学习努力、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应尽量从其答卷中找出与答案接近的观点,肯定其答题方法的可取之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纵向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看到成绩和进步之处。 7.试卷讲评后教师要注重反思。教师要反思试卷讲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抓住了学生知识上的薄弱环节,错因点拨是否到位,审题、解题思路是否合理,解题技巧是否点拨或讲解到位。反思本次考试哪些是由于教师教学原因而导致学生失分,哪些地方的错答本可避免,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考试成败的原因,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改进,明确努力方向,以利于下次考试时扬长避短。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师生在思想上的共鸣,从而真正地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期末教学论文:六步法有效提高期末复习教学质量 【摘 要】做好期末复习的课堂教学,对于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位任科教师只有在认真完成常规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从思想上、意识上和教学行为上高度重视复习教学的六个环节,以科学的态度体现“苦干”,以求实奉献的精神突出“实干”,才能有效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查缺补漏 系统性 重点性 归类性 针对性 强化性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各学科教学的科任教师,都以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苦字当头、实干兴教”的精神为指导,以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但是,临近期末,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而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而无所适从。从最近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对“苦字当头、实干兴教”的精神实质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而只是从时间上去“苦”,没有从深层次去理解、更没有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苦”,却将宝贵的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浪费流逝,教师的“实干”也只是多上一节课而多混一个45分钟而已。笔者认为,根据新课标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为大面积提高期末复习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真正的“苦”,即对所教学科必须作深入细致的总结检查,同时根据新课标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智能的差异,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同时认真拟订复习教学提纲,并精心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复习内容,及时进行具有系统性、针对性、重点性和强化性的复习教学和训练。精心组织有效的期末复习教学和训练,对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人认为做好期末复习教学,主要应抓好以下六个重要环节: 首先、查缺补漏是基础。查缺补漏的复习教学方式就是在完成整个学科教学内容后,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智能差异及时进行学科相关知识的补充,同时组织学生加强训练温习使之掌握。特别是学科教材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和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根据新课标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智能的差异,认真拟订复习教学提纲,并精心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复习内容,及时进行系统性、针对性、重点性和强化性的复习教学和训练。例如:在几何知识的复习中,由于小学生的记忆尚处于短时记忆阶段,尽管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也按老师的要求记住了一些相关的概念、理论、公式等,但是过一段时间,学生却只能记住其中的一小部分,因而教师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及时组织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补充、提高,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其次、系统性复习是动力。学期将尽,学科教学内容已尽尾声,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科教材相关知识的整体情况,按照教材要求进行较为系统地复习教学,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例如:语文学科的系统性复习,教师应在完成整册学科教学后,精心拟订复习的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教材要求的所有知识点和基础知识――音、形、意,字、词、句,短文、篇章结构和古诗词的重点词、句及相关的知识点。根据上述内容组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复习教学。 第三、归类性复习是保障。归类性复习是常规教学中期末复习教学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认真做好期末复习教学中的归类复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归类复习就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把学科教材所要求的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类,在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例如:进行生字归类――同音字、形近字;词性归类――同意词、近意词、反意词;选词填空――同意词、近意词、反意词的辨析和应用;句子的修改――“把”字句、“被”字句、和比喻句的应用等。再如数学学科的归类复习,应按照数的认识、读数和写数、数的运算、简算、求未知数、解答文字题和运用题等进行分类。再组织好课堂教学进行复习和练习,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重点性复习是关键。重点性复习就是在学科教材教学任务全部完成后,在进行系统性和归类性复习后,根据教材要求的重点内容并结合学生学习的智能差异对一些重点内容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和对学生进行强化的课堂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中,主要是数位和小数点的关系,有些学生在上课时没有仔细认真地听讲,计算中常常出错,教师在复习教学时,就应针对这样的问题,重点对“小数点对齐和数位对齐”及相关的运算法则等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和演示,同时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此来达到巩固和提高。 第五、针对性复习是升华。针对性复习是重点性复习的巩固和加强,即在上述复习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科教材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对学科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点有效地进行针对性复习并组织学生加以练习。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有关“O”的除法,即商中间有O和商末尾有O的计算,有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没有仔细认真地听,往往把“O”丢掉,教师在复习教学时,就应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同时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此来达到巩固和提高。 最后、强化训练性复习是目的。强化训练性复习就是在学科教学任务完成后,在进行了系统性、归类性等系列复习教学后,教师对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拟订出系列的训练题型和检测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检测。例如:单元检测、归类检测、综合检测、模拟检测和实践检测等等。提高检测,教师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对教材要求的重点内容、基础知识和相关的知识点,学生是否全部掌握或是部分同学掌握,还有哪些问题。通过检测,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总之,认真做好期末复习的课堂教学,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末教学论文: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期中、期末复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 要: 期中、期末复习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等特点,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建构主义这一理论为根本,找准复习教学的真起点、出发点、突破点和终结点,做到有的放矢,优化复习教学和复习方法。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期中复习 期末复习 有效性 如何上好高一、高二的期中、期未复习课一直是教师既忽视又头痛的问题。目前的复习课,一是存在着以练习(做试卷)代复习的现象,教师不断出题,天天模拟考,并忙于讲、改、评,学生则忙于做、听、抄、背,成天围着老师转,这样的复习使得老师累,学生也累,教师和题目控制了学生;二是认为复习就是将过去学过的知识温习一遍,让学生把所有做过的作业重新抄一遍,学生非抄即背,非写即读,这让学生感觉机械枯燥,味同嚼蜡。 上述两种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虽然终日忙忙碌碌,但学习效率和效果不尽如人意,达不到复习的目的――提升学习能力。出现这样的问题,其根源在教师,教师对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意识和习惯不够重视,缺乏这方面的具体指导,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设计规划、布置任务、安排训练。复习是学生再次自主建构结构性知识的过程,好的复习课应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下面就我们的具体做法和同行进行商榷。 一、任务驱动,了解学情,找准复习教学的真起点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学习者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自己的假设。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1]。复习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与所要复习的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么样,都要充分估计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习惯。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有的放矢。 我们的具体做法:开学就制定提前两周完成期中、期未新授课的教学计划,然后应用“目标―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自编一套带详细答案的期中或期未模拟试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按时完成,教师在指导学生互批互改的同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为下一步的复习教学设计找准教学的真起点。 二、提纲引导,抓好基础,找准复习教学的出发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只通过刺激――反应的过程进行”那样。 我们的具体做法:首先由教师划定复习的范围,引导学生依据课本、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试卷资料,确定所有学生需要复习的各个知识点及重点。再指导学生以课本后的章节提要为中心自行对教材进行梳理,将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整合与分类,形成几个复习板块并分别列出各项知识点的复习提纲。在这一阶段,学习支配权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或个别指导。如“想一想,还有哪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需要注意?”,等等。 三、角色定位,改正错题,找准复习教学的突破点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填灌的对象。 我们的具体做法:以教材练习题为主确定了一套全面的检测题,把学习任务包含的内容变成一道道的题,指导学生运用“动态分级循环检测法”逐题检测练习,坚持题题过关,确保没有疏漏、有条不紊。自我动态分级,当即区别标注,检测练习时根据对每一题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级,做出标记。分为四种情况:掌握得很牢固,一看题就能解出正确答案,这样的题为1级掌握程度的题;已经掌握,但还不熟练,需要思考一会才能解出正确答案,这样的题为2级掌握程度的题;没有完全掌握,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解出正确答案,这样的题为3级掌握程度的题;掌握程度较差,通过请教老师或同学才能解出正确答案,这样的题为4级掌握程度的题。 归纳起来就是:“一看就会”为1级,“深思才会”为2级,“查阅资料才会”为3级,“请教他人才会”为4级。做题时分别标注1、2、3、4,掌握情况和巩固情况一目了然。复习检测就可以区别轻重缓急,分配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效果、提高效率。 每一题都检测通过了,是否就可以结束了?不是。因为掌握不一定已经巩固,记忆不一定已经牢固。要实现有保障,一个回合是不够的。一轮检测复习之后,就要接着进行第二轮。可以参考第一轮标注的掌握程度,巩固的题快速浏览,不巩固的题进行巩固,同样按掌握程度标注1、2、3、4级。二轮完成后,再按同样程序进行第三轮。这样,会一轮比一轮快,一轮比一轮巩固。最后,除很少“难”题可能是2级以外,绝大部分题都成为了1级,这就说明学生已经比较全面和牢固地掌握了所学内容,考试也就一定会成功。只有进行循环检测训练,才能保证牢固地掌握学习内容,牢固地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 要题题过关,要分级标注,还要循环检测,有那么多时间吗?有,要向效率要时间。原中国足球主教练米卢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必须肯定的是,要十分专注、认真验证,切忌“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但除此以外一切不必要的步骤都可省去。要以动脑为主,动手为辅,不做工整演算,必要时才借助草稿纸快速书写和演算。要做到浏览快、思考快、书写快,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快速高效。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找准复习教学的终结点 建构主义鼓励学生参与到与教师和同伴的对话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整理出学生自己易错的习题和典型题型,师生之间交流、推广好的学习方法,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 这种复习整理归纳方法基于师生的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同时还是“老师”,是评议员,学生间人人平等,个个参与,人人都是主角。在复习中,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由学生掌握,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能力。 期末教学论文:浅谈期末复习教学中应把握的重要环节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各学科教学的科任教师,都以县教育局“苦字当头、实干兴教”的精神为指导,以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但是,临近期末,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而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而无所适从。从最近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对“苦字当头、实干兴教”的精神实质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而只是从时间上去“苦”,没有从深层次去理解、更没有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苦”,却将宝贵的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浪费流逝,教师的“实干”也只是多上一节课而多混一个45分钟而已。本人认为,根据新课标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期末复习教学,教师首先要真正的“苦”,即对所教学科必须作深入细致的总结检查,同时根据新课标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智能的差异,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同时认真拟订复习教学提纲,并精心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复习内容,及时进行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重点性、强化性的复习教学和训练。精心组织有效的期末复习教学和训练,对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人认为做好期末复习教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查缺补漏 查缺补漏的复习教学方式就是在完成整个学科教学内容后,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智能差异及时进行学科相关知识的补充,同时组织学生加强训练温习使之掌握。特别是学科教材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和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根据新课标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智能的差异,认真拟订复习教学提纲,并精心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复习内容,及时进行系统性、针对性、和重点性、强化性的复习教学和训练。例如:在几何知识的复习中,由于小学生的记忆尚处于短时记忆阶段,尽管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也按老师的要求记住了一些相关的概念、理论、公式等,但是过一段时间,学生却只能记住其中的一小部分,因而教师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及时组织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补充,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二、系统性复习 学期将尽,学科教学内容已尽尾声,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科教材相关知识的整体情况,按照教材要求进行较为系统地复习教学,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例如:语文学科的系统性复习,教师应在完成整册学科教学后,精心拟订复习的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教材要求的所有知识点和基础知识――音、形、意,字、词、句,短文、篇章结构和古诗词的重点词、句及相关的知识点。根据上述内容组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复习教学。 三、归类性复习 归类性复习是常规教学中期末复习教学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认真做好期末复习教学中的归类复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归类复习就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把学科教材所要求的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类,在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例如:进行生字归类――同音字、形近字;词性归类――同意词、近意词、反意词;选词填空――同意词、近意词、反意词的辨析和应用;句子的修改――“把”字句、“被”字句、和比喻句的应用等。再如数学学科的归类复习,应按照数的认识、读数和写数、数的运算、简算、求未知数、解答文字题和运用题等进行分类。再组织好课堂教学进行复习和练习,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重点性复习 重点性复习就是在学科教材教学任务全部完成后,在进行系统性和归类性复习后,根据教材要求的重点内容并结合学生学习的智能差异对一些重点内容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和对学生进行强化的课堂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中,主要是数位和小数点的关系,有些学生在上课时没有仔细认真地听讲,计算中常常出错,教师在复习教学时,就应针对这样的问题,重点对“小数点对齐和数位对齐”及相关的运算法则等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和演示,同时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此来达到巩固和提高。 五、针对性复习 针对性复习是重点性复习的巩固和加强,即在上述复习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科教材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对学科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点有效地进行针对性复习并组织学生加以练习。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有关“O”的除法,即商中间有O和商末尾有O的计算,有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没有仔细认真地听,往往把“O”丢掉,教师在复习教学时,就应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同时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此来达到巩固和提高。 六、强化训练性复习 强化训练性复习就是在学科教学任务完成,在进行了系统性、归类性等系列复习教学后,教师对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拟订出系列的训练题型和检测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检测。例如:单元检测、归类检测、综合检测、模拟检测和实践检测等等。提高检测,教师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对教材要求的重点内容、基础知识和相关的知识点,学生是否全部掌握或是部分同学掌握,还有哪些问题。通过检测,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总而言之,认真做好期末复习的课堂教学,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学科教师只有在认真完成常规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从思想上、意识上和教学行为上高度重视复习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科学的态度体现“苦干”,以求实奉献的精神突出“实干”,才能真正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数据库设计论文:数据的完整性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设计与实施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实现数据完整性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简称jy-hmis),阐述了实施数据完整性的策略。 关键词:数据完整性 数据库 事务处理 前言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1)数据取值的正确性,即字段列值必须符合数据的取值范围、类型和精度的规定;(2)相关数据的一致性,即相关表的联系字段的列值匹配。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保证数据完整性是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数据完整性实施的好坏,关系到数据系统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关系到系统的成败。jy-hmis采用c/s模式体系结构,其数据库应用系统为:sql server 7.0;客户端的开发工具为:powerbuilder 6.5。下面主要从服务器端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一,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1 服务器端利用sql server 7.0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完整性 在用insert、delete、update语句修改数据库内容时,数据的完整性可能遭到破坏,为了保证存放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sql server对数据施加了一个或多个数据完整性约束。这些约束限制了对数据库的数据值,或者限制了数据库修改所产生的数据值,或限制了对数据库中某些值的修改。 在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中,主要有以下3类数据完整性:实体完整性(保证表中所有行唯一);参照完整性(主健和外健关系维护,它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的数据的一致性维护);域完整性(某列有效性的集合,是对业务管理或是对数据库数据的限制)。在报务器端有两种方法实现数据完整性:定义creat table 完整性约束及定义规则、缺省、索引和触发器。 1.1 定义 createtable 完整性约束 此方法是在创建数据库表的命令语句中,加入表级约束或列级来实现数据完整性。如在建表语句中加入非空(not null)约束、缺省(default)约束、唯一码(unique)约束、主键码(primary key)约束、外键码(foreign key)约束、校验(check)约束等。它的主要特点是:定义简单、安全可靠、维护方便。 1.1.1 非空约束、缺省约束和校验约束 非空约束限定了列值不能为空值;缺省约束指定当向数据库插入数据时,若用户没有明确给出某列的值时,sql server 自动输入预定值;校验约束则用来限定列的值域范围。 例如,在创建图书登记表中,限定登记日期、图书类别编码、登记号、中文名等列值不允许为空值;页数的缺省值为1;单价的缺省值为0;图书状态只能为:“在馆”、“借出”、“丢失”之一。 1.1.2 主键约束和唯一约束 主键约束和唯一约束,均为指定的列建立唯一性索引,即不允许唯一索引的列上有相同的值。主键约束更严格,不但不允许有重复值,而且也不允许有空值。 例如,在科室编码表,对列ksbm创建主键约束,对ksmc创建唯一约束。 1.1.3 外键约束 外键约束又称参照完整性约束,用来限定本表外键码列值与相关表主键码字段列值的匹配,即保证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例如,在创建医师编码表中,医生所属科室 ssks 为外键码,限定它与科室编码表中的科室编码 ksbm 列值一致。 1.2 定义规则、缺省、索引和触发器 在数据库表的创建命令语句中定义约束的方法,虽然具有简单、方便、安全等特点,但它只对特定的表有效,不能应用到其他表,并且只能使用 alter table 命令修改或删除约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此相反,在数据库中创建与表相对独立的规则、索引和触发器对象,也能实现数据完整性,而且能实施更复杂、更完善的数据完整性约束。它的主要特点是功能强、效率高、维护方便。 1.2.1 定义规则 规则类似于表定义中的校验约束,用来限定列的值域范围。但它不限定于特定表,可以绑定到其他表的列或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中使用。 例如,在定义药品的编码规则rul-ypbm,可绑定到其他表中。 1.2.2 定义缺省 缺省类似于表定义中的缺省约束,用来设置列的缺省值输入。它也不限定于特定表,可以绑定到其他表的列或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中使用。 1.2.3 定义索引 索引类似于表定义中的唯一约束,用来保证列值的唯一性。此外,它还能使用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选项,来增强数据检索的性能。 例如,对于门诊收费明细帐表,分别建立了按收费日期和收费序号的非聚簇索引,大大提高了数据的查询速度,在未建立索引前,要在20多万条记录中查询满足条件的记录,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建立索引后,只需要4秒钟左右。 1.2.4 定义触发器 触发器是一种实施复杂的完整性约束的有效方法,当对它所保护的数据进行修改时自动激活,防止对数据进行不正确、未授权或不一致的修改。类似于表定义中参照完整性约束;触发器也可用来保证相关数据的一致性。它还能完成一些表定义参照完整性的约束不能完成的任务。 2 客户端利用pb开发的应用程序实现数据的完整性 2.1 用pb的控件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在以pb开发工具编写的应用程序中,可使用数据窗口对象的列校验属性来检查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在窗口输入界面中还可以采用下拉列表、复选框、单选按钮等控件,实现固定值选取输入来确保数据的正确;另外,应用程序本身也可以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检查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2.2 利用事务的特点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因pb的每一操作都是基于控件中的事件,所以一个完整的事务处理要集中在一个事件或一个操作单元中。例如,门诊划价收费中的付款处理;同一个收费序号下的数据,经过处理后要记入明细帐、一级明细帐、总帐,同时还要更新收费序号登记表等;所有这些处理算是一个完整的任务,必须等所有的语句都执行成功后,才能对数据库进行提交;如果有一条语句未执行成功,就要撤消该事务的一切操作,回退到事务开始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利用客户端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好、功能强,但编程偏大、维护困难、可靠性差。 3 实现数据完整性的策略 由上述可见,在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实现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各有其特点。对具体应用系统,可根据需要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来建立数据完整性的机制,其策略为: (1) 对于通过窗口操作输入的数据,一般采用客户端应用程序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这样,一方面可把非法数据在提交到数据库之前就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可使用户及时得到操作反馈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 (2) 对于通过其他途径转入的数据,一般需要服务器端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数据的完整性。 (3) 对于数据一致性的维护,宜于由服务器端数据库的触发器或表定义的约束来实现。这样可降低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量,提高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可维护性及可靠性。 (4) 对于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则需要采用多层保护屏障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既在客户端应用系统程序检查输入数据的有效性,同时又在服务器端数据库中建立表的约束、规则、缺省和触发器等进行数据完整性约束。这样可以提高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结语 数据库完整性是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在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可采用服务器端数据库表定义约束和数据库规则、缺省、索引、触发器及客户端的应用程序等三种方法实施数据的完整性。它们各有其特点,在应用系统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数据库设计论文:关于数据库在仓库管理中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何晓燕 李海 呼延战波 【 论文 关键词】数据库 仓库管理 设计 【论文摘要】介绍了利用数据库在 企业 中实现对仓库的管理,及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实现对备品备件及辅助材料仓库的 现代 化 科学 管理,保证物资和备件管理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为企业获得更多更快的 经济 效益,我们开发设计了专用的备品备件和辅助材料仓库管理系统。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我们首先对于原始的手工管理工作进行深人调查,了解备件的收、发、存物流情况,帐本和管理方式,数据统计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经过 总结 其事务处理流程图如下: 2.为了实现利用数据库对仓库进行管理,对用户的要求进行总体概述和界面描述并进行具体的数据流分析,其顶层数据流程图如下:(其它层略)数据流描述如下: 入出库单=编码十名称+型号+规格十图号+数量十单价+人库单位(领料单位)定额=班组编码+班组名称+金额计划单=编码+名称+型号十规格+图号+申报数量+申报日期系统命令=备件录人}系统查询!系统统计.报表打印}生成计划表格=全厂车间消耗表i收发存表}库存清单l消耗明细表}消耗日报 3.将宏观管理转化为数据模型,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写出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和计划任务书。我们的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如下:(.l)该软件系统是以树形结构展开的,其模块图(见图l一1) (2)文件结构(外部文件描述) 文件bjr*.dbf bjc*.dbf* .dsh*.dbfljkc*.dbfc*.dbf gyd*.dbf分别是需求规格说明书定义的人库、出库、流水当前库、单价库存库、标准特性编码库,他们对应的索引文件分别是bjr*.idx bjc*.idx lsh*.idx djkc*.idx gyd*.idx索引关键字是fbmvv。(*代表备件的各种分类如:阀门类、电器类、工矿类、工艺类、轴承类、小型机械、轧机轴承、仪表等) (3)模块描述(以顶层模块为例) 模块名:bjmain 编号0.0 功能:本模块为总控模块。产生主菜单,接收用户对菜单的选择而分别进人下层模块。 界面:下属模块1.01.11.21.31.41.51.6 处理:case 1.调用模块1.0系统维护 2.调用模块1.1备件录入 3.调用模块1.2系统查询 4.调用模块1二3综合统计 5.调用模块1.4报表打印 6.调用模块1.5计划管理endcase 4.我们进行了程序代码的编写、并进行了功能测试、错误信息测试、边界测试、用户测试和长期系统维护,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该系统目前愈来愈满足用户的要求。 结束语 在本系统的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不同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操作权限,如:仓库保管员有录人和查询、统计的权限,没有做计划权限,而计划员有做计划的权限,没有备件料单录人的权限。另外,在界面设计上,做到界面友好,用户界面的形式和述语都适应及户能力和要求,同时保护一致性,系统和子系统各部分的命令和菜单有相同的形式,简单易学,方便帮户使用。随着市场的变化,在该系统中我们很好地处理了同一种备件不同单价的问题和对各班组限额考核的问题。该系统投人使用,彻底地将工作人员从大数据量的、繁重的、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数据库设计论文:浅谈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与功能设计 摘要:笔者结合数据库理论和实际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浅谈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与功能设计。 关键词:数据库 信息管理系统 逻辑架构 功能设计 0 引言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完成系统前台与后台之间的数据通信。将前台业务打包数据经过解析传输到后台数据库,达到对后台数据库的处理。还可以实现后台数据库中数据操作包括:数据的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将业务数据从多个操作型数据库和外部文件中抽取出来,进行清理、转换、网络传输和集成。笔者结合数据库理论和实际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浅谈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与功能设计。 1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逻辑架构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各个业务发展的需要,逐步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数据分析与加工,充分加以利用,为各层用户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也使数据的采集和利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处于整个系统的中间位置,它主要职责对数据处理,完成前台端的请求处理,完成后台数据库的操作。目的是分批处理任务请求,将任务数据包解包后,加载到数据库中,并且根据请求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更新、删除,将处理的结果记录到日志文件中。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业务逻辑描述如下: 1.1 接受请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请求实时的以上传给系统。 1.2 解析请求,系统根据接受到的请求,对其进行解析处理,首先检查传来的信息是不是合法,长度是否按规定的。再解析信息,在解析报文信息中,就报头、正文、报尾的标志位做一一鉴定,若有哪一项不符合要求,就回传应答报文给前台让前台重新传输此报文,并将处理的数据实时的记录在后台对应的表中。 1.3 数据的抽取与加载,系统在对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后,若收到的报文满足要求时,就对报文中的正文段的数据抽取出来,加载到数据库表中。 1.4 监控管理,主要是对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管理,数据的导入导出情况及数据的传输情况进行监控管理。在加载数据时,将加载成功与否实时的记录在数据库表中,并写日志文件。 1.5 对后台数据库的处理,系统根据报文内容,对后台数据库中的表进行插入、删除、更新等操作。 2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根据上面的业务流程,我提出了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框架及各个功能模块。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六个模块:任务管理、数据抽取、数据上传、数据加载、监控管理、查询统计,分别为各个模块设计了以下功能。 2.1 任务管理 任务管理主要是指后台管理层在抽取前台数据时对各个任务制定与执行。对前台数据的抽取主要是通过执行模版文件来完成,模板的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创建一个模板既是在定义一个数据抽取的过程,一个模板只针对同一个数据源,保证模板的原子性,模版参数文件主要由后台数据中心需要集中的数据类型进行定制,任务管理是将多个相关的模版文件捆绑在一起,构成一个更大的可执行单位。对不同种类数据通过制作模板实现抽取功能,模板数据文件由后台数据管理者制作存放在前台,可增加、修改和删除。 2.1.1 创建模板:一个模板文件包括了一个完整的数据抽取过程所有必要的数据结构。数据段包括:文件头、文件正文、文件尾,其中文件头重要有防伪标志位,文件的发送时间等信息,正文段主要包括此文件传送的数据,而结尾部分主要包括此文件传输数据的总量等信息。 2.1.2 编辑模板:当数据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对已存在的模版文件的参数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需要。 2.1.3 删除模板:当不再对该模板文件定义的数据表进行抽取时,可以删除模板文件,取消抽取过程。 2.1.4 由于本系统文件主要是以固定长文件为主,所以,制定固定长文件是关键,而且这个固定长文件主要是文件头、文件尾长度固定,而每个文件的正文部分固定,但一个头部和尾部对应多个文件正文部分。 2.2 数据抽取 数据抽取模块是对后台下发的抽取任务的执行,是完成小核心数据处理的中心工作,是定义的抽取过程的具体实施阶段,数据抽取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抽取任务的载入”、“数据抽取配置”、“数据抽取执行”、“数据抽取重启” 2.2.1 数据抽取任务的载入:数据抽取是按照前台对后台数据管理层下发的各项抽取任务来执行的,因此在实行数据抽取之前要对后台管理层下发的抽取任务进行载入到当前系统中。 2.2.2 数据抽取配置:要正确完成数据抽取过程的执行,必须先配置数据抽取的范围,先选择数据抽取对应的系统,查询该系统下所有需要执行的抽取任务,然后对抽取数据的各个节点进行配置,确定在哪些节点上执行数据抽取。 2.2.3 数据抽取服务:根据后台中心下发的数据抽取任务对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逐项进行抽取,选择的任务的流水号启动抽取服务;数据抽取过程中,根据抽取出来的数据内容产生一个统计表,包括数据表名称、记录数等内容,该表作为数据抽取是否完整、是否正常的参考文件。 2.2.4 数据抽取服务重启:根据抽取过程的统计表和日志信息,判断抽取服务是否成功,如未成功执行,则可通过数据抽取服务的重新启动来对任务进行重做。 2.3 数据上传 数据抽取完成后,数据文件导出保存在本地服务器中对所有导出文件进行汇总打包,数据量大时,还可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存储在本地服务器准备传输。 2.3.1 本地服务器的配置:包括“接收数据服务器的ip、用户名、用户密码、上传,目录、接收目录、传输方式”等数据内容。 2.3.2 数据汇总:对数据导出文件按业务系统数据分类分别进行汇总、压缩打包,使用后台中心统一的命名规则,给各个数据包进行命名、存放在文件上传的目录中,准备上传。 2.3.3 数据上传:系统制定上传时间、上传目录、上传服务器地址,数据文件上传的工作方式以自动方式为主,如果由于网络故障或上传文件损坏等原因自动上传入库不能进行,可人工干预,重新选择传输过程,完成数据抽取和上传工作。 2.3.4 文件传输的监控:为检验数据上传情况,将数据上传日志写入数据库,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可以浏览传输过程,发现数据上传是否成功。 2.4 数据加载 数据加载模块将已传输到后台中心的数据经过解压缩,通过数据集成功能加载到数据库中。如数据加载入库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重新加载。保证同一条记录不会重复入库,也不会造成记录、内容的丢失。 2.4.1 数据解压:将已传输到后台中心的数据进行解压,通过数据集成功能追加到数据库中。如数据加载入库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重新加载。保证同一条记录不会重复入库,也不会造成记录、内容的丢失。 2.4.2 数据加载:分为人工加载和自动加载两种方式,人工加载可通过人为干预,有选择地把数据加载入库,也可用于数据入库过程中,异常数据经过特殊处理追加入库。 2.4.3 数据检验:数据入库完成后,自动产生数据表、记录个数等信息的统计表,与数据抽取产生的统计表进行比较,如果两者数据不一致,需要重新进行数据抽取上传入库。 2.5 监控管理 监控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系统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监控灌录,数据导入导出情况及数据传输情况进行监控管理。 2.5.1 数据抽取监控:通过数据抽取的监控,发现数据抽取与转换过程中因为网络或人为原因等所引起的数据错误。 2.5.2 数据传输监控:将数据上传日志写入数据库,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可以浏览传输过程,发现数据上传是否成功以及未进行数据抽取上传的地区。 2.5.3 数据加载监控:监控数据加载中出现的数据丢失与加载错误。 2.6 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主要按照一定的条件和工作要求,查询数据完整性信息和任务执行情况。将每个模块的处理结构制成表,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 数据库设计论文: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摘要: 本文阐述了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能够适应论文、项目成果、科研奖励、著作、科研人员、校级课题等管理的要求,使用了参照完整性、存储过程、触发器及事务等方法和机制。 关键词: sql server;科研管理;权限管理;存储过程;触发器;事务。 科研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高校势力的重要指标,高校作为重要的科研机构,如何对学校大量的科研信息进行高效、安全的保存、处理、统计、加工等管理操作,将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科研管理工作是每一个高校必由之路。系统功能的分析与数据的结构关联及使用都首先反映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是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中的一项核心工作,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必须以数据库为中心,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方法、步骤、技术等如下: 1 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所设计的事务非常繁杂,涉及到校科研处、各个系的科研管理以及个人对科研信息的查询统计等。所设计的系统既要有利于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又要有利于各个系及教师的分工协作。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校科研处科研管理、院系(或部门)科研管理、个人科研信息查询、校级科研项目整体信息管理。可以划分为科研信息维护、科研信息查询与统计、科研信息报表、科研信息分析、校级课题申报、审批、合同签定、结题、其它处理等操作;其中科研信息应细分为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信息。 2 用户需求分析 由于本系统是直接面向网上办公的,必须适应所服务环境的各类操作人员,主要包括学校科研处、各院系(或部门)、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2.1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只能按姓名来浏览个人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打印,个人的科研信息(论文、著作、项目成果等)必须提交本部门审核入录。 2.2 各院系(或部门) 各院系(或部门)主要职责是对本部门员工的论文、著作、项目、成果、奖励等信息进行审核后输入到本系统数据库中,查询本部门在某时间内的科研信息、统计科研情况、打印相关资料等,同时对本部门的错误录入信息进行修改和维护。 2.3 科研处 主要管理本校的员工信息、论文、著作、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成果、科研奖励等常规工作,同时,管理校级课题的申报、审批、合同、检查、结题等管理,同时,监控系统运行和各部门的情况。 3 数据库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 3.1 数据库表创建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实现直接定位在更好的适合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和操作,系统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均采用界面录入的方法,由各类人员分工完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科研人员基本信息、论文信息、科研项目信息、成果信息、获奖情况信息等作为系统的初始化数据,为个人和院系查询、统计、打印,科研处操作、加工、管理、集成等工作提供基本的数据平台。主要数据表格设计如下: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出生日期,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学历,学位,工作时间,所在部门,备注)。 论文信息表(序号,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主办单位,作者,职工号,发表时间,刊号,备注)。 论著信息表(序号,著作名称, 图书编号,著作类别,出版社,学科类别,作者,职工号,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科研项目表(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类别,完成单位,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立项时间,拟定期限,经费金额, 是否鉴定,鉴定时间,鉴定单位,备注)。 科研成果表(序号,成果名称,成果类别,成果经费,完成时间,负责人,完成单位,是否投入生产,经济效益,备注)。 科研奖励表(序号,获奖人员,项目名称,奖励名称,授予单位,时间,备注)。 校级项目管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部门,职务或职称,联系电话,申报表,申报时间,申报经费,是否批准,批准日期,批准经费,合同时间,合同内容,是否结题,结题时间,鉴定技术负责人,项目成果效益,备注)。 校级鉴定专家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在上述表格中,加下划线字段代表主键,加双划线字段代表外键。其中科研人员信息表之所以选择(职工号,姓名)作为主键,考虑到姓名经常作为查询、操作条件,并在相关表中作为科技人员的重要描述和限制;为了避免数据录入的无序状况,数据库表之间建立了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并且对所有表都分配了操作权限,并将错误信息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论著信息表通过“职工号”建立参照完整性关系,在录入论文、论著时,作者必须是本单位职工,如果科研人员信息表不存在该员工,便给出错误提示,提示检查是否是合法职工,如果是,便可以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添加该员工信息后录入论文、论著信息,否则,拒绝录入,“职工号”又为组合查询提供了连接条件支持;同时将科研项目表、科研成果表、校级项目管理表中“负责人”和科研人员信息表中的“姓名”建立主键、外键参照完整性关系,校级课题的申报负责人也必须是本单位某部门的职工;获奖人员,必须是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某一职工;将校级鉴定专家表和校级项目管理表通过“鉴定技术负责人”、“姓名”建立参照完整性管理,限定了鉴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本校专家表中的专业人员;所有表的主键设置都加上“姓名”字段,目的是为了符合人们的常规习惯,常以某个专业人员姓名作为操作、查询条件,科研人员信息表与其他相关表格建立参照完整性为了限制科研、论文、论著、成果、奖励等信息的科学合法性,同时有利于统计和查询;只有完善的参照完整性,才能使得数据库中数据具有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3.2 存储过程的设计 存储过程是transact-sql语句的集合,它是实现事务或业务规则的极好途径,是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存储与执行的。使用它,可以大大减少网络传输流量,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和安全性,而且由于它只在第一次执行时被优化、编译。因此,使用存储过程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应用程序的实现难度,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效率。存储过程的设计一定要符合逻辑业务规则和要求,根据实际,对一些常规、频繁使用的查询、插入数据操作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以下操作可以考虑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 ① 对系统的初始化数据时录入各种基本信息操作。 ② 查询个人、部门科研信息时的查询操作。 ③ 科研处的其他常规操作。 下面以查询部门科研信息为例介绍存储过程使用方法,在此查询某一部门的论文、论著信息。描述代码: create procedure 论文论著 @a char(20) as select 姓名,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 where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文信息表。职工号 and 所在部门=@a select 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论著信息表 where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著信息表。职工号 and 所在部门=@a 其它操作不再做列述。从提高执行效率、提高安全性、共享性方面考虑,尽可能多的使用存储过程来提高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3.3 触发器的使用 使用触发器来实现表间的数据自动操作,提高系统效率,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在输入或修改科研人员信息时,只要是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就可以自动添加到校级鉴定专家表中,该操作可以使用触发器来实现,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 trigger ptz on 科研人员信息表 for insert,update as insert into 校级鉴定专家表(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select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 职称职务,备注)。 from 科研人员信息表,其中,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序号是自动生成的标识列。 同时,可以用触发器来检验校级项目负责人是否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其中,用事务以验证合法性以控制该项操作是否完成。 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 trigger check1 on 校级项目管理表 for insert as begin tran declare @a char(12) select @a=负责人 from inserted if ( select count(*)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where 姓名=@a)=0 begin print '负责人不合法' rollback tran end commit tran 其它类似操作不做描述。 在设计中,坚持使用触发器实现尽可能多的实现前台操作,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更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和共享性。 3.4 数据库安全设计 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从数据库级、服务器级和应用程序级综合考虑,在科研管理系统中要根据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的初始化菜单。在本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主要通过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的。首先定义各类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即角色,其次定义数据库登录,最后依据用户权限表将登录分配为相应的角色。由于人员的复杂性,角色分为三个层次:科研处级别、二级部门级别、普通教师级别。用户属于某一角色,即使用户职务调动时,对用户增删,不影响其他用户的操作,只是角色中用户数量的变化。建立专门的系统使用权限表来记录用户和权限,同时也兼容部门设置信息,对不同部门分配相应的权限和账号,科研处是最高管理级别部门。 为了进一步保护数据库,建立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和复制,本系统数据库主要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设计,它具有强大的管理、安全、登陆、网络支持功能,且可以和其它数据库进行转换,是一种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符合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该系统数据库主要适用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数据库系统,设计中从整体考虑,建立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和科学数据库结构,将存储过程、触发器应用到数据库设计中,加大了后台的功能和效率,对数据库的安全进行分级、分类设置和管理,提高了数据库的安全访问能力;它的数据冗余少,具有更高的数据一致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结合前台开发工具和平台,可以实现强大的功能设计和系统实现。结合本校实际已经开发了一个实用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并被科研处立项。 数据库设计论文: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与思路 〔摘要〕总结了目前国内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的不足,提出了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目标、数据库构成及概念结构。为了实现“快速、全面、准确”的检索目标,需要建立元数据实现数据库的标准化,采用科学的分类体系实现族性检索,开发知识产权领域本体扩展用户检索入口词汇,通过搜索引擎实现全文检索。最后提出了系统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本体;分类体系;众包 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影响到企业、国家的发展战略。以专利文献为例,欧洲专利局(epo)每年要驳回50%的专利申请;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每年要驳回54%的申请;日本专利局(jpo)每年要驳回62.5%的专利申请;工业领域每年约有60亿美元浪费在专利法律和申请费用上[1]。专利被驳回说明相关的技术已经发明出来了,由于在研究之前未能检索出相关文献,导致重复研究开发,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要全面、准确地检索相关知识产权文献,需要建立高质量的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这既是强化政府在科技、商业等领域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进行科技、商业领域的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1国内现有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的不足 1.1数据库内容建设的不足 国内现有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内容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数据收录不全。以专利文献为例,国内大多数的专利数据库的回溯年限都是1985年。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文献的信息也不完整,例如全国人大法律法规数据库、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数据库等专门的法律数据库以及知识产权相关行政机关的政策信息只公布法律或者政策文本,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释义和法律问答,以及所涵盖的法律条文解读非常有限,导致对执法过程准确解释或者适用法律指导意义不强。第二,数据内容分散。知识产权文献信息分散在不同主管部门所建立的数据库中。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分别建立了专利与商标文献数据库,信息相对丰富的国家立法与政策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则由第三方构建。这些分散的数据,给用户的集中检索带来了不便。 1.2检索方法的不足 国内很多知识产权文献检索系统,往往是从数据库本身的特点出发,将数据库中的主题词、发明名称、公开号、主分类号、人等作为检索入口。这种基于关键词或者分类号的检索方式有很大的局限。以专利为例,专利文献是技术文件和法律文件的结合物,需要按照专利法的有关规定撰写,内容会显得重复、繁琐。而且申请人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保护范围,往往会采用概括性很大的术语,如把钢笔概括为书写工具,把梯子概括为攀登工具,把筛子叫做分离装置[2];除此以外,汉语本身一词多义,多词同义的特点,进一步影响了关键词检索的效率。从分类号检索来看,虽然国际专利分类法(ipc)在各个国家都有使用,但是同一专利、相近的技术主题在不同的国家的专利分类体系下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不同体系的专利分类详略不同,ipc有631个子类,7 392个主组,62 493个分组。美国专利分类体系已(us-ipc)发展到450多个大类,15万多个小类。有人做过调查,18.7%以上的美国专利分类号和欧洲专利分类号在部的分类上就存在差异。而且专利分类体系在不断修订,每一次分类都会导致分类技术主题词与分类号的变化,例如修订后12%的us-ipc号发生了变化,4%的ep-ipc分类号变化[3]。 现有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大多缺乏深度标引和加工,信息挖掘程度偏低,质量有待提高。例如现有的专题专利数据库对同族专利、法律状态和引证专利等特定信息的揭示远远不够,只有69%的包含有法律状态信息,49%的包含有同族专利信息,仅有18%的包含有引证专利信息,还有28%的没有提供以上任何一种信息[4]。目前国内只有中国药物专利数据库进行了深度加工标引,加工内容包括:专利发明主题标引、医疗应用标引、范畴分类、文摘重新撰写、化学物质信息标引、中药方剂信息标引,并同时建成了中药材名称数据库,化学物质登记文档数据库等两个辅助数据库系统[5]。以专利文摘为例,201110060757号专利申请书中的摘要只有150字左右,在网站检索到的摘要内容扩大了1倍,达到300多字(见表1)。通过重写摘要,加入专 中使用的每一种药材、化学成分等具有检索意义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检全率和检准率。 表1中国药物专利数据库的数据加工实例 原始摘要1111改写后的摘要本发明属于医药或保健食品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物包括发酵虫草菌粉、维生素和矿物质或药物组合物包括虫草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发酵虫草菌粉或虫草多糖0.1~1重量份,维生素0.005~3重量份,矿物质0.05~3重量份。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很好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1〖〗一种药物或保健食品组合物。它是由中药发酵虫草菌粉或虫草多糖、维生素、矿物质,及其番茄红素、低聚果糖组成,并按常规方法制得的饮料、奶粉或乳粉;其中维生素是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h、维生素p、维生素pp、维生素m、维生素t、维生素u、生物素、水溶性维生素、烟酰胺、泛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矿物质是由钙、铁、锌、硒、磷、钾、氯、镁、铜、锰、碘、铬、钼、镍、锡、硅、钒、钴、硫、钠、氟、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中药还包括杜仲、枸杞(枸杞子)、麦冬、川贝母、枇杷叶、西洋参、雪莲花、灵芝和花粉中的一种或几种。该组合物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1.4数据库共建共享的不足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不能优势互补。没有把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结合起来,造成国内已建的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有的收录数据不全面,有的服务内容与功能单一,缺乏既具有权威数据、又具有强大功能的实用性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难以满足用户的创新需求。反观国外的经验,一般由专业领域的数据提供商、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商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进行互补性合作,采用多元化的运作模式,提供专利信息、商标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综合服务,服务内容涉及数据加工、数据提供、专利分析、软件开发、咨询服务等方面,例如国际三大联机检索系统都集专利与科技信息、行业信息、法律法规、市场商情信息服务于一体,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服务[4]。 2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设计 2.1系统目标 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利用知识产权文献进行研究开发、专利分析、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都要以快速、全面、准确的数据库访问为基础,这也是本系统设计的目标。 “快速”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最新的信息能检索出来,这需要及时更新数据库来实现,即数据库系统应该提供方便的数据更新机制。二是查询信息的响应时间比较短,这与系统的检索性能、isp的服务能力等因素有关系。 “全面”一方面要求搜集的信息要全。根据项目计划,数据库会收录知识产权政策文献资料、专利文献信息资料、知识产权行政确权和执法文献资料、知识产权司法判决文献、相关网络资源、知识产权名人与大事等资料。与现有的知识产权数据库相比,本项目的内容是最全的。另一方面要求系统的“检全率”达到要求,能把跟检索需求相关的所有信息检索出来。检全率除了要有收录齐全的原始数据支持之外,然后还要求系统提供合理的检索策略和手段,例如提供全文检索功能等。 “准确”主要是指检准率。即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来的文献,应该与检索要求密切相关。这主要取决于数据库的数据质量。数据质量不高,会导致检索结果不准,从而造成重复研究与开发。根据欧洲专利局的信息,2008年仅在欧洲就有200亿欧元浪费在已授权专利的产品研究与开发中,由此引发的专利诉讼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其中eolas起诉微软的浏览器侵权,花了8年时间才结束,赔偿5.21亿美元[6]。 2.2数据库设计 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结合用户需求分析,从内容上来看,本系统共包括知识产权研究资料库、知识产权网络资源库、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文献库、知识产权确权与登记资料库、知识产权司法与执法资料库、知识产权机构与人物、知识产权大事记等七大数据库。为了实现“快速、全面、准确”的检索要求,提供专利分析、引文分析等增值服务,每个资料库需要有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分类表、主题词表、关联词表的支持。其结构如图1所示: 11图1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结构11 2.3系统的概念结构 r 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需要提供元数据管理、分类体系维护、知识产权本体管理以及全文搜索等功能,其概念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元数据用于指导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元数据 11图2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结构11 标准的建立,可以保证整个项目七大数据库的统一、规范。分类体系用于实现知识产权文献的族性检索。领域专家在本体开发工具的支持下构建的知识产权领域本体,可以用于构建关联词表,扩展用户提出的检索入口词汇,最终实现基于语义的检索功能。搜索引擎实现知识产权文献的全文检索。 3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思路 3.1开发方式 系统开发的方式一般有4种: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外包和众包。自主开发是指由项目组自行开发所有的数据库和相关软件。合作开发是指由项目组、相关的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发。外包是指将项目中部分功能模块的开发委托给相关专业机构,例如国外很多软件公司就把很多需要大量人力的开发任务外包给人力成本低廉的中国和印度。众包是美国《连线》杂志记者杰夫·豪在2006年提出来的概念,指企事业单位、机构乃至个人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社会大众群体解决或承担的做法[7]。网上很多项目都采用众包的开发形式,例如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把一个项目分成很多小任务,通过志愿者的努力实现。 鉴于本项目需要整合大量的数据资源,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开发、合作开发与众包相结合的方式。项目组的大部分成员是知识产权领域的核心专家,可以承担知识产权领域本体开发和分类体系的维护工作;对于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数据库的建设,可以与相关的主管部门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合作开发;全文搜索引擎的开发,可以借鉴百度与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合作的经验,将其外包给专业的搜索服务机构,减少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对于法律信息以及判决案例、知识产权名人与大事、知识产权网络信息等数据,则可以采用面向信息内容的众包模式,由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补充。 3.2开发步骤 系统开发能不能一次实现“快速、全面、准确”检索的目标呢?笔者认为系统开发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实现这些目标。国外很多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也是分阶段逐步完善的。如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wpi),截止到2010年10月,已经收录了1 975万条记录。德温特公司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整理和深度的综合加工,这些加工过程分为5个阶段:1966-1970年的标题字段只包括主标题,1971-1984年录入了副标题,1985-1995年在文摘中加入了用途/优点(use/advantage)部分,1996-1998年对摘要中的用途(use)和优点(advantage)进行了分开撰写,1999-2010年在摘要中分别列出新颖性(novelty)、用途(use)和优点(advantage)等部分,增加了单独的附图部件和标号之间的关系说明[8]。 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的开发,可以先实现收集齐全的目标,将知识产权文献的覆盖范围扩大到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的知识产权文献,同时对文献内容进行全面标引。例如专利文献要对申请号、公开号、申请人、发明人、专利分类号、发明名称、文摘、申请日、公开日等所有的特征项目进行标引,商标文献要对分类号、申请者、注册日期、权利人、形式(文字、颜色、字母、形状等)等进行全面揭示。然后实现检索准确的目标。主要任务是建立著录标引的规范,开发知识产权领域的本体,建立同义词表、关联词表等等。最后实现快速检索的目标。主要任务是优化搜索引擎,提高检索的响应速度。每一个分目标,也可以分阶段实现。例如数据收录全面的目标,由于本项目的目标非常宏大,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采集齐全所有的数据有很大的难度,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先重点收集、再全面收集,最终实现收录范围的全面覆盖。 数据库设计论文:浅析基于公共信息模型的能量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论文 关键词:公共信息模型 能量管理 系统数据库 论文摘要:将iec61970公共信息模型面向对象的建模思想应用到数据库的构建,根据对公共信息模型特征的分析,针对现实电力系统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共信息模型建立能量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方法,并描述了其建立过程。 1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数字化建设的 发展 ,各电力软件生产厂商都推出了各自基午电力系统的应用,由于各生产厂商都是在无规范无标准的情况下自主设计并开发自己的产品,导致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程度、集成度产品自我扩展性差。随着需求的变化,功能的扩展,以前开发的产品将面临大量的浪费。为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负责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的相关标准的第57技术委员会(iec tc 57 )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其中第13工作组(wg13 )负责制定与ems专业相关的标准系列即iec61970系列,使ems的应用软件组件化和开放化。文中将根据电力系统现实世界的特点,结合电网的实际情况,采用uml( unified model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的描述方法,提出一种基于iec61970/cim标准模型的ems数据库构建方法。 2 iec61970/cim简介 cim是iec61970的核心部分,它提供了ems信息的一个综合逻辑视图;定义了电力 工业 主要对象的公共类、属性及对象间的关系,用于电力工程、规划、管理、运行和财务等应用的开发和集成。为方便起见,cim被划分为13个类包,290多个类。包括:域包、核心包、电线包、测量包、拓扑包、负荷包、储运损耗包、保护包、发电包、财政包、预测包和能量安排包、scad a包等。各个ems应用内部可:以有各自的信eli、描述,但只要在应用程序(或构件)接口语义级上基于cim,不同厂商开发的应用程序或不同系统的应用就可以以同样的方式访问公共数据,实现应用间的相互操作,提高应用程序之间的兼容性及系统本身的开放性。 cim模型定义了三种关系:泛化( generalization )、简单关联(association)和聚合( aggregation )。用uml表示的类和关系见图l。 3问题的核心 cim是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定义的一套电网模型,从调度中心ems系统的角度来描述电力系统的设备及其属性。cim有许多表示方法,如uml, xml和数据库定义等,ems系统须直接或间接用数据库定义来表达cim。面向对象技术的优点是能更直观、更准确地表现现实世界;更符合软件开发的 规律 ,缩短开发时间和减少开发费用;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然而,目前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发展还不成熟,而使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大都是关系型的。因此,如何将cim模型与关系型数据库更好地结合起来,是实现电力软件标准化工作问题的首要。 4 cim分析 4. 1 cim模型的特征分析 1) cim采用面向对象技术,uml描述,定义了电力工业标准对象模型,它提供了描述电力对象及其关系的标准。 2)对象间的关系包括三种:泛化,简单关联,聚合。 3)对象之间的关系较复杂,层次较深。 4)聚合关系与简单关联的区别是增加了“整体与部分”的语义。 5)简单关联关系分为三种:多对多,一对多,一对一。 4. 2现实电力系统的特征分析 1)结构上是分层分级的拓扑结构,层次关系较为复杂。 2)设备种类虽多,但数据量较大的设备元件(比如线路,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保护装置等)种类并不多,而大部分诸如“容器”(如地调,变电站等)或其它电气设备(如机组、母线等)的数据量却不大。 5解决的办法 cim模型的关系较为复杂,如果完全表达成关系数据库的表将会不可避免的生成很多关系表来表达复杂的cim关系,使得数据库表数量增大。如果只是构建cim的对象,而不管关系的映射,数据库便不能完整的遵循cim模型,也就失去了标准的意义。根据工程经验和实验研究,影响数据库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数据库中的“大表”(即记录最多表)。这些大表的记录往往是与现实相对应实体的实例;而关系表的记录是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实体,所以数据量是比较小的。数据库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数据库的大表的管理。因此,构建方法基于这样一条原则:关系的映射尽可能采用设立外键的方法;在不影响数据库性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一些必要的关系表,确保构建的关系型数据库完全表达cim模型的各种关系,以及随iec61970标准升级的可扩展性。 5.1表示方法 采用rational rose工具和uml来表达构建过程。rational rose用同样的符号来表达类和数据库的表。数据库名与类名相对,域和属性相对。由于cim模型只规定了对象的属性,而没有规定方法;数据库的表也不包含方法,所以,隐去了类符号表达方法的部分。对于没有必要显示属性的类,为了方便,也隐去了属性,单用一个矩形来表示。 5. 2泛化 在构建关系之前,首先将cim模型中的所有类.分别按表名对应类名,域名对应本身属性与继承属性相对应,构建成数据库表。关系通过外键和专门的关系表来实现。 泛化关系是用来表达一个相对通用的类和一个相对专门的类之间的关系。相对专门的类可以继承相对通用的类的属性,包含更多的信息。 在关系数据库里要表达这种继承关系,可在父类的属性中添加一个属性来表明子类的类型。 5. 3聚合 在关系库里,反映聚合关系的方法是在“整体”类对应的表里添加“部分”类作为新的域。 5. 4简单关联 1)零或一对一关联构建成数据库的表,只需将外键隐藏在零或一对一的“零或一”表中。一对一关联,将外键隐藏在一对一的任意一张表中。 2)一对多构建方法是将外键隐藏在多表中,在相应的“多表”里添加域equipmentcontainerid做为外键即可实现。 3)大多数情况下采用了外键的方法来实现构建,是为了避免生成过多的关系表,影响查询效率。但是,对于简单关联中的多对多关联,却采用了建立关系表的方法实现构建,原因是建立关系表能更加清晰的反映对象之间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冗余度将会大大减小。 多对多的构建方法是用一个单独的表来实现多对多关联。关联的主键是每个类的主键的合并。 6结论 软件开发不仅包括数据库设计,同时还包括应用程序的设计。要真正的实现数据共享,应用程序的设计可以和数据库设计互为补充互为调节。另外,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程序的设计之间的相互协调,从ccapi工程的目的出发,iec61970是一个万全之策,既考虑到避免目前应用系统的浪费,提供xml数据导人导出方案;又为将来新建的系统提供了cim框架,为电力软件工程提供了共同标准,电力行业信息孤岛问题将得以有效解决。 数据库设计论文: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设计中主要存在重要性认识不足、选题质量不高、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对此,我们采取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策略,通过合适的选题、合理分配团队人员、改进项目实施环节以及完善考核标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策略;项目驱动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普及,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是计算机核心课程之一,相关教学大纲给出了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术,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设了数据库课程设计相关课程。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具体需求,独立地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系统[2]。课程设计的开设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本文探讨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策略。 1目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方案来看,大多数应用型高等本科院校都开设了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课程。但在实际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对数据库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简单重复,无法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达不到市场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要求[4-5]。目前,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重要性认识不足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应用领域也相当广泛。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学时不一,教学时间安排上也不集中。此外,很多院系仅把课程设计当做一般性实践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师生均对课程设计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使得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学效果较差,而且也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据库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选题质量不高 选题是课程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好的选题不仅可以提高课程设计作品的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课程设计选题往往质量不高,存在以下不足:(1)选题陈旧,缺乏新意。每届学生都会开设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师每年都提供同样的几个选题供学生选择,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2)选题过大过难。很多同学比较喜欢选择网上购物系统、火车订票系统等作为课程设计题目,尽管这类选题来自于实际生活,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应用经验,能够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开发能力,但是这么大的题目使得学生这短期内仅凭个人力量没有足够的精力去高质量地完成。 1.3考核方式不科学 当前,对课程设计的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上课考勤、设计报告、实际作品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加权成绩来评价。显然,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编码等综合能力。因此,一套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不仅能有效提高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效果,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2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 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1合适的项目选题 一个高质量的项目选题是实施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的关键。在确定项目选题时主要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否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2)提供的项目选题数量足够多,而且主要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有兴趣的应用领域;(3)项目难度顾及到学生能力的差异。以兴趣为导向,结合能力差异,理实结合,难度适中,通过合适的选题奠定课程设计实践课程的基础。 2.2项目团队人员分配 很多教师为了给予学生更加公平的评价,规定每个学生单独完成一个选题,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专业技能的差异,搭配分组,由4-5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并任命一名团队成员担任组长。同时,组长根据成员的兴趣和能力分配不同的角色,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作品的设计。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3改进项目实施环节 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课程组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动态跟踪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并要求每个团对在项目不同的阶段递交相应的方案等,教师适时根据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2)鼓励学生通过模仿来创新自己的项目,全面创新对于该阶段学生很难实现,采取该策略一方面降低创新难度,树立学生自信,一方面也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改进;(3)组成团队后,教师要求每个项目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帮助和学习,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课程设计。 2.4课程设计的考核标准 数据库课程设计在考核时,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和动手能力,而且还考核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课程组制定了如下考核标准:(1)项目技术:①检验数据库表设计是否满足规范化理论的要求;②数据库设计是否考虑了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因素;③项目是否采用索引等技术优化数据库性能;④检查项目是否依据软件项目规范来开发等;⑤根据作品采用技术的新颖性程度等方面增加附加分。(2)团队成员:在考核时,教师不仅考虑出勤和遵守纪律情况,还综合考虑项目质量、工程实践能力、新技术运用能力、协作能力等。(3)文档质量:文档必须符合软件工程相关规范,能够清晰地对项目的设计和功能进行描述,教师根据文档质量给出相应的成绩。 3总结 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开发实际项目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相较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舒振球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数据库设计论文:数据库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文章从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数据库设计与应用;教学改革;高校 一、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的特点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核心技术手段,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当代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支撑。“数据库设计与应用”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骨干课程,是每个应用开发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因此,学生如果能够熟练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并基于此学习一些相关数据挖掘、海量存储、信息检索等课程,必将成为一名极具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就国内高校而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切合市场需求、能将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拥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讲授“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这门课中,传统的以理论知识和实验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固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还不足以达到我们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完善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体系建设,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一)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动手实践 首先,国内部分高校在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是采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知识只是机械的灌输,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与热情。其次,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仅仅是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学生在课堂上鲜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授课缺乏启发性引导,思维训练不够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恰当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然而,部分教师在数据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演示操作步骤,并没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演示案例,没有经过思维训练过程,从而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内容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 国内部分高校在数据库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的设定往往只针对某个具体知识点,不注重前后章节的联系,课程设计缺乏连贯性及系统性,使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2]。数据库的课程的实践方案设计尤为重要,其方案的设计应具备,使学生对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 (四)重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忽视理论讲授 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依托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Server、Oracle、MySql等),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课程讲授[3]。数据库管理系统虽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但它仅仅是建立、使用以及维护数据库的管理软件,学生对管理软件的熟练掌握并不代表精通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而忽视数据库系统理论体系的讲授,会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仅限于平台应用。数据库理论基础知识不足,框架体系不完善,必然导致对数据库设计的缺陷,为学生后续的提高与发展埋下隐患。在笔者多年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很多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因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持,而导致软件开发的进度延误,成本剧增。他们大多表现为:“以实现功能为导向,在简单了解完基本需求后便匆匆进入编码阶段,对于数据库设计的思考相对简单,大多设计都只停留在表面上。”这对软件开发来说,往往是致命的,会为系统留下诸多隐患。出现问题后,作为开发人员来说,可能是写代码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是系统上线运转后出现问题。一般来说,越到后面发现设计上的问题,所付出的代价越大,修改的难度也越大。系统上线运行后,修改数据库设计或进行优化等同于推倒重来。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据库理论体系的讲授,夯实理论基础。 三、创新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数据库设计与应用”是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教学方法方面,目前很多高校的工科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已普遍采用多角度、多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分组教学、启发参与等。上述教学方法已经很成熟,笔者这里仅仅对启发参与模式的教学方法作两点补充。启发参与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启发以及角色互换等互动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挖掘学生潜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如横向课题、实验室开放课题、创新项目等。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就业方面,相较于缺乏实践经历的同学,具备明显的优势。同时,对于那些想在专业上有所深造的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了解追踪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二)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在教学内容方面,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出课程体系的连贯性、系统性及方向性,经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数据库设计及应用能力。同时,应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性。在实践教学过中,在学生上机时,应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上机内容。对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以调试为主,通过调试,来掌握一些上课时不容易掌握的内容,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一些启发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完成一些作业。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变被动的“灌输”式为主动的“汲取”式,积极的学习这门课程,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 1.内容设计多样化。 在数据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实验内容。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以调试为主,通过调试掌握课程中的难点,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教师启发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完成实验内容,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 2.将内容模块化。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的基础,而学生往往认为理论知识深奥难懂,缺乏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案例,合理地将课程内容模块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熟悉的选课管理系统,将项目划分成九个教学模块,分别为:数据库与表的创建;范式理论;完整性约束;索引;SQL语言;数据的增删改查;视图、游标及触发器;函数及存储过程;数据库安全与维护。在每个教学模块中,围绕教学目标、课程重点及难点逐步展开与延伸,以达到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系统性。 3.整合编程语言。 传统教学中数据库的学习是独立的,而无论是C/S模式还是B/S模式下,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都需要使用前端开发工具,如C#、JAVA等应用程序编程语言。因此,在课程的学习中,结合选课管理系统,将C#等编程语言与数据库的有效地结合起来,学习如何完成前台界面与后台数据库的链接,如何查询、增删改数据,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注重课程的方向性。 数据库的学习同样存在很多的方向,如程序开发、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一般开发人员注重编程,能够熟练使用SQL语言;数据库设计则是注重的是数据库原理、设计;数据库管理则负责全面管理和维护数据库服务器,如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安全等。 5.强化数据库技术的延伸与发展。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技术之一,与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最重要的技术平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主体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探讨一些数据库相关前沿技术,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今后的科研或应用打下基础。 (三)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既应考核学生对数据库理论关键性概念的理解程度,又应考核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知识考核可通过查看学生对数据库的设计来了解;动手实践能力考核可通过具体查看每一位学生所做的工作(如数据库操纵、数据库应用以及程序源代码)来考核。在研究探索型实验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畏惧失败,考核的依据主要体现在学生面对新技术时,自主学习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无论是理论考核还是实践考核,都应关注学生平时的实验过程,在每次的分组实验中,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从而提高个人以及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在分析传统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若干改革措施。笔者基于上述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上述措施使学生在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动手实践、团队协作、自主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信心、专业素养,为今后的科研或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课程改革措施,为社会输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朱戈 单位:黑龙江大学 数据库设计论文: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库设计要点 [摘要] 辽宁省为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在借鉴探索的基础上,对监管内容全覆盖、信息共享、标准化、面向对象、约束机制、查询统计等层面进行设计,建立了多方认可、程序严密、动静结合、报管分离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数据库,为实现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化监督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水利工程;数据库;设计;动态管理;辽宁省 近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水土保持、引输水工程等建设项目呈现出点多、面广、量大,管理主体分散,管理对象多样化等特征,水利建设管理呈现出投资强度高、建设任务重、管理要求高、工作责任大等新的特点[1]。在新的形式下,辽宁省为全面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借鉴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建设,重点研究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数据库建设工作,现将设计要点进行交流分享。 1设计要点 数据库设计是应用系统设计的根基,数据库设计关乎系统功能实现度、稳定性、扩展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2]。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数据库达到“把数据管起来,将数据用起来,使数据活起来的”的预期目标,特对数据库在内容覆盖、信息共享、标准化、面向对象、约束条件、查询统计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设计。 1.1全过程覆盖 依据辽宁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经验,将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有关字段按照建设过程进行科学划分,按项目实施过程划分为前期工作、项目基本信息管理、建设过程管理三大阶段,按项目管理内容分为前期工作、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招投标、参建单位及人员履行合同情况、进度管理、计划和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检查稽察督查审计及整改情况、竣工验收等10个环节[3],对管理内容进行全面覆盖。 1.2信息互联共享 在辽宁水利信息化整合建设的背景下,严格执行数据来源唯一性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权威数据。与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有关的设计、施工等单位和人员信息,采取“同存异消”的方针,对辽宁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系统中的数据字段进行整理,作为水利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字段内容,确保此类信息同源权威;同时结合质检处等有关处室意见,合理设置数据字段,为今后相关处室新建或改建系统提供数据接口。 1.3标准化处理设计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处理在数据库建设中尤为重要[4]。水利建设项目面广类多,主要可分为水库、水闸、泵站等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水文测站项目、农村电气化项目以及河流治理项目等几大类别。为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标准统一,特采取“求大同存小异”的方针,对全部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信息管理、除进度管理以外的过程管理进行规范化处理,在字段设计上统筹兼顾,归一化处理,形成统一标准;因不同项目在进度管理中体现的指标不一样,比如农村电气化项目主要体现在发电设备采购、安装方面,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体现在鱼鳞坑、截水沟、植被绿化的数量、长度和面积上,水库、水闸等工程项目体现在土石挖方、混凝土浇筑体积上,特采取先差异化后标准化进行处理。通过标准化处理设计,大大提高数据库的兼容和共享,提高数据库的通用性,特别利用降低建设成本和方便数据库用户使用。 1.4面向对象设计 数据是系统的灵魂,活的数据是系统生命的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动态管理数据涉及到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人员、质检处、安监处、建设与管理处等众多机构和人员,这些信息都需要纳入数据库中,为保障数据更新及时、稳定,就必须面向对象来设计。考虑到项目法人在整个项目中的主导作用和稳定性,数据更新以项目法人为主导、质检处辅助来进行设计。不同对象对项目管理的侧重点也不同,考虑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权限分配,在对数据库表的处理上,按照项目法人、参建单位、监督机构、建管机构、管理员等5类人员进行分类标识,支撑系统交互界面的设计与调用。 1.5约束机制设计 提供约束条件机制、完整性检查方法、违约处理是维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在约束机制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数值的自动求和计算方面,避免人工录入出现计算错误;2)对参建单位人员方面,系统自动调取辽宁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中的入库资料供填报人员选取,确保各类人员符合相关资格;3)对持证上岗人员出现一员多岗现象及失信惩戒人员进行红色警示。 1.6查询统计设计 数据检索与查询也是数据库的主要功能之一[5]。为便于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统计查询,特在数据库设计上充分考虑查询或统计的口径,结合辽宁水利建设管理需要,设计了年度、工程类别、业务处室、行政区划、投资来源等5类统计口径。其中工程类别和业务处室划分要与辽宁省水利投资统计软件相衔接,确保水利建设投资统计结果与本库中的建设进度统计能对应分析。 2结语 辽宁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数据库设计是对辽宁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的一次全方位梳理。经过查阅了大量的法规文件,多次征集有关部门意见,仔细分析数据上报程序,形成了多方认可、程序严密、动静结合、报管分离的水利工程建设动态数据库,以此库为基础,研发辽宁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将高效支撑和提升辽宁水利建设与管理效能,为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发展提供新的起点。 作者:高真伟 赵巨伟 单位:辽宁省水利厅建设与管理处 辽宁江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研究院 数据库设计论文:测绘工程管理数据库设计和构建 1、地理数据和数据库技术 1.1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表示空间地理散布的相关数据,其反映地面物体与周围环境条件中坚固的持久的存在数目、质量情况、散布特点、关系以及原理的数字文字以及图像的总体,测绘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采用此类工程项目地点的信息点反映,与此同时,也包括这个工程测绘项目的图形或其它方面的数据。 1.2MicrosoftOfficeAccess信息数据库 MicrosoftOfficeAccess信息数据库是微软公司在1992年研发推广的以标准Javascript扩展工具套件为主引擎的3D桌面信息数据库,其属于一类性能优异的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工具,因其具备使用简洁、界面合理、容易学习和使用以及接口灵敏的优势,也作为诸多小规模操作系统优先选择的管理数据库系统。 2、测绘工程管理的内容和管理数据类型 2.1测绘工程管理的相关内容 测绘工程管理是针对总体项目的实行阶段采取设计、管控以及监管的方式,尽可能的实确保测绘工程的任务和目的,当测绘工程以准备工作阶段初始一直道测绘结束的结果交付应用,通常可以分成:材料准备工作、技术规划阶段、现场操作、测绘质量监管、测绘结果交付应用以及测绘资金花费计算等的几个过程,但是各个过程中,测绘工程管理者重视的关键方向就是测绘工程的质量、测绘进程以及测绘资金花费。所以,各个工作和环节需侧重的通常都是以保证测绘质量为基础,重视测绘进度和测绘资金的到账事宜。测绘工程的监管工作通常和测绘时间、把握测绘质量以及工程合同监管相关联。 2.2工程测绘阶段需管理信息种类 测绘工程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数据较多且具有多样性,其中包含测绘工程的所有方面的数据。 (1)主要信息数据基于其使用方面的性能,通常分成以下几类:第一,提供于进行计算方面的信息数据,比如,时间、测绘量、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以及测绘成本;第二,提供于进行查找和划分的信息数据,比如,委托机构、工程名目、测绘工程责任人、工程地点、工程种类以及工程质量等级;第三,应用在补充说明的信息,比如,工程取消或者工期拖延的因素。 (2)基于数据反映相关信息的模式,通常能够分成如下几种:第一,采用书面文字数字模式反映信息数据,比如,工程预算材料、工程合同、技术规划材料以及各种办理货物的交付和货款的支付的一种依据;第二,应用图像反映信息数据和测绘结果以及通过图片等传媒来表达作品效果;第三,此类信息数据的集合,则产生了信息数据库。 (3)测绘工程管理的数据库测绘工程管理数据库为针对信息数据实行搜集、划分、解算以及表格制作处置后产生的具备一定结构的数据整合,相关数据处置和信息管理工具大部分信息数据均应用MicrosoftOf-ficeAccess数据库进行管控。 3、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库的构建方式 3.1构建测绘工程项目属性数据库 测绘工程数据库结构因工程管理过程中采用动态控制模式,则需信息数据收集需实时精准且完全。测绘工程管理数据库阶段需简洁清楚。数据库的建立通常依照测绘工程的推进,以招标和投标的资金预算和工程准备工作为准,从测绘工程控制至工程成本支付先后总结各个阶段的测绘数据,也能够依照数据反映的信息划分,以方便管理和使用。 3.2构建测绘工程项目空间数据库 构建测绘工程项目空间数据库需利用收集此项工程的空间数据,且和其它的属性有机结合。 4、测绘工程管理数据库的重要管理性能 测绘工程有关数据的录入和管理工作、工程查找和统计工作、工程收费、自动计算和安排工日、各个机构或者基本作业单位的工日与工程产值以及测绘工作量数据的查找和统计、每位工作人员的工日和参与工程数据的查找统计,因信息较多,且没有规律,所以,数据管理性能工作较难。 4.1数据录入和更改 各个工程的有关数据输进数据库,数据录入的界面需简介,录入数据需精确,才可以确保应用效果,还可以基于情况改变实行添加和更改。 4.2数据查找 以工程查找为首,工程查找即在数据库内搜寻到符合客户要求标准的所有工程,且将查找成果反映给客户。工程数据中大部分数据均可当作查找因素。 4.3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功能是依照有关标准对每个工程项目的各类数据实行统计工作,包含工程数目、种类、工程产值以及工程合同,并包含机构或者每个工作人员的工日与参与的工程以及测绘工作量,工程统计利用系统和客户交换信息的通道来实现,查找的结果采用向上级报告的表格方式提供给客户,给客户的工程监管与运营决策提供相关数据。 5、总结 测绘工程的管理和许多领域都存在联系,属于具备管控、设计和决策的体系,应用地理数据库管理模式对工程实行监管,可确保工程的管理标准化、合理化以及自动化,可以减少成本投入,提升管理成效。如果将工程管理机构和会计机构的管控体系与材料管理机构有机结合,则可以将数据库应用于测绘工程的管理。 作者:谢乾钰 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三地质队 数据库设计论文: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论文 1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介绍 对于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技术,并且是可以根据软硬件的不同要求进行指定应用,这样可以满足系统在应用时对功能和可靠性的要求。在嵌入式系统运行时,其都是隐藏于内部的设备中,不是通过计算机的形式显示出来。如果在系统中加入了嵌入式的数据库系统,一般会认为是智能的系统。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中必须融入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新兴的半导体技术,这些技术完美的结合才能成就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因此,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要求有技术支持,并且资金足够,在知识系统的创造上也必须合理的系统。在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进行结构分类时,其主要是分为嵌入式的处理器和外围的一些构件。在数据发展的历史上分析,一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促进数据库的发展,同样反过来也一样。这两项技术在历史的发展中都是相互促进并且相互影响的。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主要的用途就是移动数据的处理。移动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不受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进行数据的交流。现在技术在不断地提升,在无线通信的网络服务和各种形式的移动的设备,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之上的。虽然,嵌入式数据库比较复杂,但是其用途很广泛。 2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研究 2.1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含义 为了满足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各种功能及标准上的要求,一般分为嵌入式的数据库、PC主数据源和同步模块这几个部分,在这些构成部分之中,微型化的嵌入式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具有最高技术性和应用性以及容易携带的特点,这就是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一般含义。这三个构成部分,其中微型化嵌入式数据库有数据的容量比较小,其可靠程度比较低的缺点,但是这点在PC主数据源中会有弥补,因为PC主数据源只能用于PC机中,这样就不能按照意愿进行移动。在这些构件的中间部分是同步模块,这个部分可以进行数据的双方向的交换,将数据在嵌入式数据库和主数据源之间进行传递,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一致性。因此,我们可以把同步模块作为信息交流的桥梁。只有嵌入式数据库设计中三个部分合理的结合应用,才可以互相补差补漏,既可以有嵌入式数据库的便于携带的优势,又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这样对于想要随时获得大量信息的用户来说,就得到了满足。通过三种部件互相结合的方式,就是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方式。 2.2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特点 在传统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体系的设计中,一般采用固定的网络连接对不同的计算结点之间连接,这样可以保证网络能够连续的连接。但是随着移动数据技术的发展,它要求固定的节点和移动的结点相结合,那么以前传统的网络连接就不能够满足条件。对于移动数据库,其要求的性能比较高,所以要求有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建立在传统分布式的数据库的建设上进行拓展而来的。现在的移动数据库是把固定的服务器节点和客户端进行连接以获取动态的数据,因此可以将移动计算机环境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看作是动态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来说,传统的数据库的设计和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有着很多不同点,如果在移动的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移动数据的应用就是嵌入式的数据库系统,这种可移动的特点优于传统数据库设计。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主要特点是包括有对标准的SQL进行技术支持,对事务的管理功能和完备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可以供多种嵌入型操作系统的应用。 3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技术和应用前景 3.1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其中一项主要技术就是数据的复制和缓存的功能。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将需要维护和备份的数据在不同的多个移动的网络节点之间进行复制备存。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的这项功能主要是进行服务器之间的复制数据和移动的计算机数据信息之间的复制和保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服务器之间进行的复制才能被称为数据的复制,而计算机上所保存的数据进行复制就是属于数据的缓存。复制可以提升分布式的数据库的可靠程度和访问的性能,但是必须保证多个复制节点在数据上的一致性。根据维护复制的功能上所采取的技术方法的不同,就可以将复制功能分为严格一致性和弱一致性。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复制和缓存技术中,如果要求严格的一致性就要保证在无论何时复制的数据信息其内容都是一致的,但是对一致性的要求比较弱,那么可以允许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不相同的现象的出现。但是我们要求其不同的数据不能太多,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且最终随着时间的演变是能够趋向相同的。对于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另一个技术就是数据广播。这项技术是应用于移动的计算环境之下,关于客户的机器和总的服务器双方是不对称的,正好应用了这一点,就可以用类似于周期式的形式来传递数据和信息。通过数据广播技术可以帮助处理数据库系统的断接问题,并且不会因为用户的数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数据广播技术的构造中一个方面是服务器,这个层面是用来进行组织广播和调节数据,可以对广播数据进行本地缓存。因此,复制缓存技术和数据广播都是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 3.2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应用前景 随着物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设计也可以应用在物流方面。采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可以对物流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跟踪,对生产、销售和运输过程中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物流的运输工作中,可以利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技术将车辆信息中移动的数据信息进行传递,从而保证物流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一切行踪都在总系统的控制范围内。通过嵌入式数据库设计可以将手写的信息用无线的网络传入中央的数据库来存储,这样有利于物流信息的更新和保存。同时,嵌入式移动数据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移动的银行。目前,我国的移动用户的群体在逐渐的扩大,所以银行移动化也是大势所趋。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在移动银行上进行应用,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实时的账务查询和交易,增加了灵活性。移动银行的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来办理银行业务,从而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水电业中,对于数据传统上的采集方法是进行家家户户的抄录数据,现在则可以利用嵌入式数据库技术进行移动的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束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移动数据的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顺应时展的需求和提高工作效率,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就变得更加重要。我们必须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进行研究,首先对其概念有很好的把握,再者对其特点以及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主要技术都要明确。虽然现在技术上还不是特别完善,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应用前景会更好。 作者:殷晓伟 杨尚霖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数据库设计论文:数据库结构设计的科研管理论文 1本校科研管理需求 在我院的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处需要了解教师的每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项目名字、项目经费、项目人员、项目状态等;最特殊之处是本校项目经费编号必须和财务统一,只能按照财务软件默认给出的编号建立数据编号.这样才能核对项目经费、纵向经费等;项目所获得奖励(科技进步奖等)按照科研管理规定给予相应奖励;项目人员的信息和项目的每个内容都相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单位都有相同名字的人员,所以每个人员的信息至少要包含一个区别码,可以是身份证,也可以是工作证代码等等. 2数据库结构设计 2.1数据库选择 由于科研管理的保密性,本校科研管理不对校外开放,基本不用考虑并行查询的系统需求,另外,鉴于本系统目标用户普遍应用Windows系统,所以项目采用了WindowsServers系统下的SQLServer,在跨平台操作时,可直接用SQL语言进行数据读写和查询等操作命令.用于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查询语言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2.2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一定是在项目的最初完成的.构造数据库必须考虑所有需求规则.在关系数据库中,我们习惯称之为范式,参考关系数据库的多种范式,依据科研管理的需求分析,为扩大操作功能和减少冗余度选择了第三范式.科研工作者的信息是贯穿于整个数据库中的,必须单独建立的,同时为了避免多人同名可以采用唯一身份证号码加以区别.其表内信息依据需要建立以下字段:包括年龄、性别、单位院系、职务职称、技术领域、个人信息(电话)等.每个表单都有一个和人员相关的字段,这个字段可以是工作证号,也可以是身份证号码.每个表单都可以单独进行,甚至可以在备份的同时也不影响录入.如果将来需要查询某科研人员的详细成果,只要每个库调用相同工作证号或身份证等就可以.科研经费是每年国家审计管理的重点,每笔经费一定要保证和唯一项目编号准确对应.所以建立经费和经费分配两独立表单.两个单独表中经费都含有项目编号,这个项目编号和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编号一致.由于项目管理表中有人员信息相连,所以只要通过调出科研经费相关联的项目编号后自动在逻辑层调用项目表和科研工作者库中信息,就可以得到全面的经费信息.而经费分配表中的人员必须符合人员库,这样就杜绝了非项目人员经费报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查找同一个人员参加的不同项目的经费结果的复杂度.成果管理模块通过建立专门的成果库,成果库可以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在设计时同样建立一个单独的表,而成果中也有和经费模块一样的地方,也就是包含项目人员,这样将来查询某人员的时候,项目和成果可以一起得出. 2.3用户接口设计 根据科研管理需求分析,设计为多用户.第一种是数量最多的科研工作者的访问模块,每个科研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在任何地点输入本人的科研信息和成果,这样可以将科研管理人员从大量录入科研工作者的项目成果、专利等繁琐工作中摆脱出来,同时也可以在保密许可范围内查询到自己参加过的所有项目、论文和成果;第二种是科研管理人员的入口(科研处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授权才可以通过接口进入后台.在有记录的情况下,直接管理数据,包括输入到数据库、项目审核、项目修改(教师录入错误等)及删除等.这个入口可看到项目和经费,还可以审批经费等管理功能.超级管理员还可以对科研工作者授权,使之对本人输入数据的错误进行修正.一般来说,科研处的分工有多细,这个入口就有多细.比如项目管理科的人员就只能针对项目管理,项目经费管理科只能针对项目经费管理和项目状态管理等.这样,在管理上的细分导致多用户之间是严格不相关并且不能互相越权管理. 3数据库接口应用 本校科研管理平台用户功能在面板左侧以项目为例:分别为项目录入、项目修改、项目查询和项目分析. 3.1项目录入 该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手工录入方法,避免了项目数量巨大,录入工期长等问题.最重要的是保证了非手工录入的正确率.创新方法为先在熟悉科研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完善的项目资料存档要求,并对每个存档内容给予明确的指示,应包含一个科研项目的所有基本信息.其中项目类型中应包含附加属性,如是否双十项目等;项目状态应添加自动修改的功能,当项目合同时间已到却仍未结题者,项目应变更为延期.当所有功能都已确定完成后,直接由项目负责人提供符合后台数据库格式的excel表格,无论申报还是结题,都由各科研处统一通过审核将各个项目表格汇总,项目录入工作就是直接导入.这样大大避免了手工录入的人为错误.如果有临时的突然增加项目,让项目负责人填好相应表格,直接导入即可. 3.2前台的查询功能 前台应将任意条件如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工作单位和项目编号等检索,同时应考虑到将来的科研管理需求,如想查询所有结题项目或经费等于4万的项目等其他条件等,这样的检索可以让我们在左边的可选字段中自由搭配,以便于应对不同的科研管理需求.所以平台开发为检索条件完全自由组合。 3.3项目修改 设计了对应不同功能的不同账号,并分别给予不同权限,如普通院系老师给予查询功能,首先通过教师的身份证号或者工资卡号等登陆,教师一旦登陆就相当于默认为查询自己的所有项目.如果是科研处的管理科研工作者登陆,则可以修改和确认.为防止科研处管理科研工作者的人工误差,可以在确认上有两个账号,由领导审核后方可生效. 3.4数据导出 项目查询完毕后,可以导出的EXCEL表格应是前面检索条件下检索结果的表格,要求应包含所有的科研信息.由于现有的数据仓库技术发展,将导出的数据中与现有其他数据来源(如其他大学的科研数据分析图)对比,可根据对比数据修整本校科研发展的方向. 4结语 科研项目管理,不仅可以用于本校,也可应用于各个科研院所及高校研究机构进行科研项目管理;也可用以绩效考核等.通过该系统,科研处可对任意项目随时进行管理.由于所有的数据都在SQL数据库中,随时可以调取项目的状态,使科研管理者能够为项目服务,从而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及成果率.本数据库未来发展是以科研管理部门为科研人员服务为基础,推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为目标.既可以让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可以随时管理,也便于科研处、财务处等宏观掌控所有项目的情况,建立科研处、财务处以及人事处等统一应用平台,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 作者:李杨 武莹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科研处 吉林建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数据库设计论文:项目化教学的数据库实训课程设计 一、项目化教学的作用及特点 1、学习、实践情境真实可感 项目化教学根据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设计一个具体的项目,设计中尽量模拟企业情境,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都在这个情境中得以体现。 2、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建构的工作情境、设计的工作任务,都是给学生学习搭建的平台,学生才是“学”与“习”的主体。教师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是导演的角色,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二、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设计 项目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下面以Access数据库实训课程为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 1、项目一创建Access数据表项目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掌握ACCESS2003的数据类型,掌握数据表的结构设计及修改数据表的方法,掌握不同类型的字段在记录中的输入方法。本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一、浏览Access示范数据库任务要求:查看Northwind.mdb数据库中的罗斯文商贸公司的数据表、查询、窗体、报表等对象,并记录下列信息: (1)据库中保存信息的雇员有多少位; (2)数据库中保存信息的订单有多少张;任务二、获取关于“创建数据库”的帮助信息任务要求:寻找并打印Access系统中关于“创建数据库”的信息。操作方案:使用Acces“s帮助”窗口。任务三、创建一个新数据库任务要求:在C:\MyDocuments文件夹下建立Access数据库文件“图书馆.mdb”。 2、项目二创建Access数据表项目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了解查询的基本类型与作用,掌握查询必须的三个要素,掌握使用设计视图创建选择查询的方法本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一、为“图书”表创建筛选图书的查询任务要求:基于“图书”表创建查询“计算机图书”,查询结果的要求:列出字段:图书编号、书名、数量、单价、出版社含有记录:书名以“计算机”开始的记录任务二、创建含“或”及“与”准则的查询任务要求:基于“图书”表创建查询“电子—复旦出版社”,查询结果的要求:列出字段:图书编号、书名、数量、单价、出版社含有记录: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列出字段:图书编号、书名、数量、单价、出版社含有记录: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且数量大于等于10的图书记录 3、项目三创建Access窗体项目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了解窗体的功能布局及结构和类型,掌握如何创建窗体和在窗体中操作数据。掌握一些常用控件的创建方法。本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一、创建窗体“浏览图书”任务要求:创建一个基于“图书”表的窗体“浏览图书”,窗体中包括“图书”表中的所有字段;布局:纵栏表;样式:标准。操作方案:使用“窗体向导”创建窗体。查看刚创建的“浏览图书”窗体任务二、在“浏览图书”窗体上进行数据操作任务要求:按下面的要求在“浏览图书”窗体上进行数据操作:⑴查找记录:从“浏览图书”窗体上查找由“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⑵修改记录数据:从“浏览图书”窗体中修改记录数据,将数量为2本的书,修改为22本。操作方案:在“浏览图书”窗体上执行操作任务;用“替换数据”来完成数据修改。任务三、在“浏览图书”窗体上排序记录任务要求:在“浏览图书”窗体上,设置排序条件为按“数量”的升序排列记录,然后通过“记录导向”按钮在窗体上检查经过排序后的记录排列次序。操作方案:在“浏览图书”窗体的“窗体视图”中执行操作任务。任务四、在“浏览图书”窗体上创建计算控件任务要求:在“浏览图书”窗体上创建计算控件,用于计算每一条记录的金额(金额=[单价]*[数量])。操作方案:在窗体“设计视图”中使用本文框显示计算结果。任务五、使用结合文本框来显示数据任务要求:使用结合文本框来显示“电子-复旦出版社”查询中的数据,以“用结合文本框显示数据”命名窗体。操作方案:在窗体“设计视图”中使用结合文本框显示数据。 4、项目四创建Access报表项目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会设计报表的方法,掌握在报表中进行分组的方法。掌握在报表中进行数据的统计和计算。本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一、为“图书馆”数据库创建报表任务要求:按下面的要求创建报表:⑴创建基于“图书”表的报表“图书报表一”。⑵创建基于“管理员”表的报表“图书报表二”。操作方案:使用“自动创建报表:表格式”功能创建“图书报表一”;使用“自动报表:纵栏式”功能创建“图书报表二”。任务二、创建报表“图书一览表”任务要求:创建基于“图书”表的报表,报表中包括“图书编号”、“书名”、“单价”、“数量”及“出版社”字段,报表中记录的次序按“数量”的升序排,将报表以“图书一览表”为名保存;使用报表向导创建基于“电子或复旦出版社”查询的报表,报表中包括该查询中的所有字段。操作方案: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任务三、创建图表报表“统计书的发行量”任务要求:创建一个基于“图书”表的图表报表,以“出版社”为X坐标,“数量”为Y坐标,创建一个描述各个出版社出版图书数量的图表形式的报表,以“统计书的发行量”命名新创建的图表报表。操作方案:使用“图表向导”来创建报表。任务四、在“图书馆”数据库中创建基于多表的报表操作任务:创建一个基于“图书”表和“管理员”表的分组报表,报表中要求包括“书名”、“编号”、“出版社”、“单价”、“数量”、“管理员姓名”字段,要求在报表中按“管理员姓名”字段分组,用打印预览查看生成的报表,然后以“图书管理”作为报表的标题并以此命名报表。操作方案: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任务五、在“图书一览表”报表上添加控件操作任务:在“图书一览表”报表上添加一个水平控件,要求计算每本书的金额(金额=[单价]*[数量]),在报表页脚上再添加一个垂直控件,要求计算整张表的金额,然后将报表修饰一下修饰方案自定。操作方案:使用报表“设计视图”。 5、项目五Access宏操作项目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了解宏和宏组的概念和功能,掌握宏和宏组调用方法,了解宏和宏组在数据库中的应用。本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一、在“图书”数据库中创建宏任务要求:在“图书”数据库中创建一个宏,运行宏时要求打开“浏览图书”窗体,查找到“书名”为“OFFICE新貌”的记录,并以“查找书名”命名宏。操作方案:在宏的“设计视图”中完成操作任务。任务二、在“图书”数据库中创建“打开报表和查询”宏任务要求:在“图书”数据库中创建第二个宏,运行宏时要求打开“图书一览表”报表,打开“电子-复旦出版社”查询,定位到第二个记录上,以命名宏。操作方案:在宏的“设计视图”中完成操作任务。任务三、在“图书馆”数据库中为宏创建按钮任务要求:在“图书馆”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空窗体,在空窗体上为“查找书名”和“打开报表和查询”宏创建两个按钮,在第一个按钮上显示“查找书名”,在第二个按钮上显示“打开报表和查询”,创建后单击按钮执行宏,然后检查结果。操作方案:在窗体的“设计视图”中用“命令按钮向导”完成操作任务。 6、项目六AccessVBA编程项目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掌握VBA模块的创建和过程设计,掌握VBA的事件处理方法本项目要求完成任务一、第一个VBA程序任务要求:创建一个“实例1”窗体,在窗体上创建3个命令按钮,分别是“显示”、“变色”和“退出”;1个标签,内容是“欢迎大家到来!!”。任务二、创建VBA模块任务要求:创建一个能在屏幕上显示“欢迎傲游Access世界!!!”的提示框的模块,模块名称为“欢迎模块”。任务三、VBA过程设计任务要求:新建模块,实现输入两个整数,并按从小到大排序输出。任务四、VBA事件处理任务要求:在“密码输入”窗体中添加一个命令按钮,并为该按钮编写事件过程,检测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弹出输入密码错误消息框。每个项目安排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分配(包括讲课和实训课时)。每个子项目都确立项目目标和要求,先理解“设计思路”,然后按“项目示范程序和设计思路”进行项目开发,参考“参考知识课件”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完成思考练习,最后提交项目工程。为了巩固和提高,请独立完成“拓展训练”中的实训任务,并提交完成的实训工程。最后建立学生实训作品选。项目完成后作品,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互帮评价,可以让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还可以请企业方工程技术人员给予评价。以集思广益、促进交流和鼓励探究。 7、考核办法及保障措施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平时表现分、AccessVBA编程三部分综合评分办法。具体是:平时表现占20%,形成性考核由5个实训模块的实训成绩每块10%,第6个模块AccessVBA编程占30%。要使本课程项目化教学顺利完成,学生所使用的计算机实训室必须具备电子教室、投影仪等示教设备或软件系统,保证学生人手一机完成实际操作,并促使学生安排相当的课后训练时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是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完成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分为若干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明确教学目标为实际应用的任务,通过示教、自主训练、课内讲评、相关知识学习等环节达到应知应会的教学目的。通过该模式的教学,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掌握Access各模块的主要功能,结合编程技术解实际问题。 作者:舒伟权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数据库设计论文:数据库设计人事管理论文 1系统设计及功能实现 1.1信息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员工具体信息的录入以及修改、员工字段的设置、浏览全部员工信息并可筛选部门输出、人员基本信息的批量导入功能,共包括四个窗口。员工个人信息中以身份证号码为主码,通过Combobox下拉列表框来录入员工的信息例如,性别可以通过“男”或“女”选择录入。如果系统里面录入的身份证号相同,系统则会提示重复录入。记录添加窗口主要用来设置Combobox下拉列表框可选择的信息。例如,职称选项可设置为教授、教授级工程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等。人员基本信息批量导入功能主要为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设计的,当一个单位职工很多,且每一个职工都有几十条信息需要输入的时候,会给系统管理员带来不小的麻烦。如果有现成的数据,可以通过excel电子表格进行批量导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审核统计模块 本模块主要的功能是用来显示全院教职工的信息以及审核已经注册了的员工的信息,共包括两个窗口。数据统计窗口包含了多个字段统计结果,在该窗口,管理员可以直观地看到常用的一些需要统计的数据,以学历为例,管理员很直观地能看到学历为研究生的有多少人,本科有多少人,大专及大专以下分别有多少人,当然,如果按系部的职工数来统计,可以直观地看到具体的部门所有的人数,比如可以看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有多少人,材料工程系有多少人等等。审核窗口主要用来审核新注册员工的个人信息,通过他自己录入的信息跟档案进行核定,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才能审核通过,审核通过的员工可以到登录界面,正常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变动情况,如职称以及聘用日期等等信息。 1.3管理用户模块 本模块主要的功能是用来修改让其他教工可看到的管理员个人信息、限制教工用户的一些功能,以及数据库的备份功能,主要包括两个窗口,系统参数设置窗口主要用来公布一些管理员的部门信息,比如联系人、联系方式以及全部教工需要注意的公告等信。其次,用来锁定教工用户、禁止教工用户修改个人信息以及禁止登录系统等。数据库备份窗口主要用来备份全部或选择性的备份部分数据,防止数据全部丢失。 2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块,使之能够方便地存储数据,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存取和调取。数据库选择ACCESS,是应用最广的数据库,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上手,操作方便简单。本系统包含的数据表有用户登录信息表、用户登录信息表用来保存用户登录的相关信息,包括用户名、登录密码以及登录时间等信息。 3系统实现 3.1系统登录界面实现 当登录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时,会弹出登录界面,教工根据自己的账号、密码和验证码来登录,如果输入的信息其中任何一个有错,将不能登录,直至输入的信息全部正确,则登录成功,进入主窗体。用户分管理员和教工两种同的用户,进入的欢迎界面自然也不会一样。以管理员进入的界面为例,如图2所示。 3.2系统主功能界面的实现 系统的主界面共有3个,分别是浏览管理所有记录、记录添加、字段项目设置,页面左侧有类似任务管理器的功能,主界面如图3所示,下面列出了字段项目设置、新增学习经历功能和数据库链接的一些关键代码。 3.2.1字段项目设置 此页面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设置常用的一些字段的下拉选项,以字段“职称”为例,在稳步框中输入“教授,教授级工程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讲师,工程师,会计师,实验师,助教,助理工程师”,那么在记录添加页面的列表框“职称”下拉选项中将会出现。 3.2.2新增学习经历或工作经历 此功能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增加或删除学习经历或工作经历,由于我院人事信息当中的学习经历要求从小学填起,所以每个人的学习经历非常多,如果用EXCEL表格来管理学习经历,数据列将会非常长,导致难以管理,如果用系统的方式来管理,不仅易于管理,而且很直观。 4系统的优越性 以前学院单靠一张人事信息表来管理,没有实现数据的共享,人事处所拥有的信息经常和系部等的信息对应不起来,导致信息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不管是给对外还是对学院内部统计的数据时有误差,以前所收集到的信息都是人员报道以后,把纸质的文件交到人事处,然后人事处通过手工录入到人事信息表里,这样对信息的录入、查询非常的不便,由于excel工作表中含有多个单元格,容易出错,通过系统的管理,首先,信息录入首先由本人亲自录入,这样保证的了数据的准确性,因为本人更加的清楚自己的具体信息,然后由系统管理员根据档案审核,审核通过以后,每个教师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查看自己的信息,这样就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再也不需要向人事处打电话或亲自到人事处来查询自己的信息,对提高人事管理员和教师个人的工作效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第一次使用系统来管理人员的单位,最头痛的是把现有的信息录入到系统里面,本系统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专门设置了信息批量导入功能,导入后使得系统能够马上发挥作用,不再需要一个一个的录入,这样比纯录入信息的方式从最开始效率就高出了许多倍。统计数据对每个员工众多的单位来说是个很痛苦的事情,以前统计数据,往往是通过一张表格进行多次筛选才能得到,如果用系统的方式来统计,只需要在复选框中选中需要的字段就可以了,导出的数据会自动选择出需要的字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总结 本文介绍了基于asp技术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对主要的一些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利用了优越的算法使得人事管理系统在管理层面上符合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应用需求。不仅使得信息容易管理,而且界面很直观,能给学院领导快速的提供信息。 作者:李世龙罗秋霞张戈杨芬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装修设计论文:网上营销室内装修设计论文 一、网站建设 网站对装修公司的网上营销来说,是最基础的一个点,需要吸引潜在客户浏览公司的网页,然后再到与潜在客户见面商谈。所以,网站建设最好请专业的网站设计师来设计及建设网站。将自己的经营理念、网站需提供的各项功能、网站风格详尽地告诉网站设计师,由网站设计师进行初步设计之后,再来检查讨论网页的操作是否方便、目录的安排是否合乎逻辑、网页内容是否方便阅读和定位等具体项目,然后进行修改完善。网站需要提供关于公司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司的信息、设计师信息、项目和奖励、有关公司的相关报道,以及你想提供给网站浏览着看得信息,比如安全访问客户的工程信息、合作供应商的链接、设计流程信息、消费者教育等。网站一定要足够直接,每个标签都能直接把人带到想去的位置网站同时有一个功能非常重要,那就是消费者教育。装修公司的消费者教育主要体现在比如装修基本流程介绍、装修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各种原材料的优缺点介绍、新型装修材料介绍等方面。这个看似跟公司成功接单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吸引潜在客户来浏览公司网站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这块内容的建设。网站的视觉效果一定要很好,因为作为一个装修公司,本身就是提供设计服务的,就要在营销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否则,潜在客户会怀疑公司的设计能力。在介绍项目时,成功案例的照片以及文字介绍尤其重要。最后,设计师应与成功约见的客户沟通,留意询问客户为什么对某个设计有兴趣或者是为什么不感兴趣,这样能够不断地改进从而做得越来越好。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和客户。 二、微信营销 目前,年轻一族普遍倾向于用智能手机上网,而微信就是针对这一市场特点推出来的,并且在推出之后获得基于精准的定位获得了成功。装修设计公司进行微信营销,主要是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已有的微信好友在其各自的朋友圈转发宣传信息继续扩散宣传。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每个用户都可以用一个QQ号码,打造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并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作为装修公司,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点对点精准营销,为客户推送有关装修服务的信息。同时,微信的点对点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通过互动的形式将普通关系发展成强关系,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微信通过互动的形式与用户建立联系,互动就是聊天,可以解答疑惑、可以讲故事甚至可以“卖萌”,用一切形式让企业与消费者形成朋友的关系,你不会相信陌生人,但是会信任你的“朋友”。微信的这些特性,都使得其特别适合于装修公司的营销宣传。装修公司进行微信营销,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相关信息,可以是成功案例、正在进行的项目、装修心得、装修注意事项、最新装饰材料等,同时还可以广告贴,转发积赞兑换礼物等等。同时,装修公司还可以利用微信能够获得更加真实地客户这一特点,通过微信好友在朋友圈进行宣传。朋友圈信息主要是微信好友在阅读,这就相当于为你的信息大大增加了可信度,所以,朋友圈营销的价值就显著增加。这还只是对于普通商品而言,而装修是一种服务,其购买的服务性产品更具有风险,如果能有身边人的介绍,能大大地增加销售成功率,同时,沟通起来信息也更顺畅,比较不容易对装修服务产生怀疑。所以,装修设计更适合使用使用微信这一平台来推广。 三、微博营销 相对于微信营销,微博营销可以说是其祖师爷,但是他们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微博营销注重价值的传递、内容的互动、系统的布局、准确的定位,微博的火热发展也使得其营销效果非常显著。但是企业微博营销要难上许多,因为知名度有限,短短的微博不能给消费者一个直观的理解商品,而且微博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又很大,企业在进行微博营销时,应当建立起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与粉丝多交流,多互动,多做企业宣传工作。根据这些特点,装修公司在做微博营销时,可以使用“曲线救国”路线。也就是说,可以多发关于装修注意事项、装修成功案例介绍、装修材料介绍等非直接推广公司的内容。多潜在顾客比较希望看到的信息,这样来成功吸引关注,通过这种方法让潜在顾客注意到装修公司及其服务。除了建立自己公司的微博营销号,还可以购买微博营销号或者草根大V的微博推广服务。因为微博大V的粉丝比较多,所以购买这些服务相当于打广告,其宣传性比较强,但是这些服务的价格并不低廉,所以装修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购买这类的营销服务。在进行微信、微博营销的同时,装修公司可以鼓励客户在当地比较多人关注的BBS上面发装修心得贴,将装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图片以及最终的装修效果图发在帖子上,同时配上装修故事或心得收获等网上宣传建设非常重要,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网上的这些工作归根到底的目的是吸引潜在消费者与设计师面对面的交流。因为装修是一项服务,与其他的产品不尽相同。对于装修这个服务性产品来说,与客户的当面沟通非常重要。很少有客户在浏览网站或者看了微信微博的内容之后直接就不见面下订单的。基本上是通过网络这个媒介,促成潜在顾客与设计师的面谈。设计师作为设计工程相关问题的专家,需要跟顾客详细深入地谈谈有关装修的信誉、质量、服务、风格以及价格的问题。通过这种谈话,设计师能够真实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客户到底有多精明,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推销从而最终达成交易。 作者:石文静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技师学院 装修设计论文:色彩硬软装在装修设计中的运用 一结合整体设计,搭配运用色彩及软装 色彩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色相上来讲,有的色彩可以让人沉静,有的色彩则让人觉得兴奋。色彩不仅使人产生冷暖、远近、轻重等感觉,而且还能使人产生兴奋、紧张、悲哀、安定等心理情绪。不同的颜色给人产生的心理感受也就不同。比如红色让人觉得兴奋、紧张,使人心跳加速;黄色、橙色使人轻松活拨、有食欲;绿色是春天的象征,生机盘然,让人充满青春和希望;蓝色,天空、海洋的颜色,清澈、沉静;紫色让人觉得高贵典雅,并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白色代表了纯洁与庄严。从色彩的纯度上讲,纯度高的色彩艳丽,显得雍容华贵;纯度相对低的色彩素净,显得含蓄朴实。利用色彩的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面积大小和功能要求对室内空间进行调节。宽敞的空间可以采用暖色调,避免空间大给人产生的距离感;小面积的居室可以采取冷色装修,这样在视觉上可以使空间变大。不同的气候条件对色彩的运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寒冷的北方,暖色让人有温暖的感觉,所以在墙壁、家具、窗帘的选色上可以釆用暖色调的色彩。 二室内装修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在选择与运用室内装修设计色彩的过程中,色彩的选择也要结合室内的功能分区来进行,因为合理的色彩选用,可使使用者的心理及视觉效果得到提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整体的设计目的。以厨房为例,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结合食材的制作需求,设计为浅亮色系,而对于餐厅而言,背景环境可以选用暖色系,如橙色米色系,这些09色彩有助于促进人们的食欲,在对应的软装设计方面,餐厅应选用深暗色系,另外,在主人接待客人的主要场所——客厅,应当遵循放松、明亮的色调及色彩选用原则,为会客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例如在家居软装设计用色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空间的主色调。因为它决定着整体氛围的主导作用。主色调是由背景色、主体色和点缀色组合而成的。其中背景色是由空间内所有墙体的颜色和大部分地板的颜色所构成的,室内所有家具构成的是空间内的主体色,而一些装饰品则构成了点缀色。我们可根据空间内的背景色,结合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家具的颜色,喜欢简洁明快的就将家具的颜色挑选的与墙体的主色调相协调的同类色或近似色,如果是喜欢大胆出挑的风格就可选择与墙体的色彩相对比的颜色,亦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改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来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 三室内装修设计软装的运用 不同的业主有不同的品味和喜好的风格,室内装修设计中的软装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基于其存在的重要意义,逐渐受到了室内装修设计领域的重视。具体的运用中,相比于硬装修,软装饰结合了整体环境、材质风格、空间美学等等诸多元素,不仅表现为陈设和简单叠加各类家具的过程,更注重从整体设计入手,营造出功能区域的舒适环境等。综合来看,在软装设计、造型等的整体融合设计基础上,才能更好营造出舒适、愉悦的环境,促进主人对室内空间的应用。具体实施中,硬装与软装合协搭配,先要调查主人的色彩喜好及风格偏好,综合考虑软装硬装的统一性,继而由内而外由整体到局部进行整体家装的设计,借助于对二者的配合设计,才能更有效达到理想的装修目的,促进室内装修的美感及实用要求。软装设计中,作为当前的室内装修设计师,应当遵循突出重点、搭配至上的原则,结合实际需要用到的材质类别、色彩等出发,选用什么样的家具配饰在使用及视觉效果方面形成统一性,使得整个装饰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如对色彩没有概念,对于运用空间色彩最佳的配色灰度是:墙浅,地中,家私深的基本原则,空间配色一般不要超过三种,其中白色,黑色不算色。室内装修设计中窗帘的选择与运用。例如:在室内装修配色上,很多人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爱好来选配色,可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种颜色都会有业主们自己的选择,可是在个人喜好的前提下,还需考虑美观,健康等因素,不同的区域宜选择不同的材料及色调风格的搭配运用。从整体色彩及设计风格出发,合理选用合适的空间装饰物件,结合主人的色彩喜好等,才能有效构建出和谐统一的居住环境。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居住收条件等得到了有效改善,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对色彩硬装及软装的搭配应用是室内装修设计中需处理的关键环节,进而满足当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以上本文将从室内装修设计中色彩硬装及软装的运用意义入手,对其具体的搭配应用进行积极探讨。 作者:王增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装修设计论文:软装饰装修设计论文 一、软装饰的特点和作用 1内容灵活、可变 众所周知,大量的固定界面上的装修一旦完成就几乎都是不可更换的,是典型的一次性装修。当一段时间后出现视觉审美疲劳,想要重新换一种装修风格时,就只能采用拆除等破坏性手段,这就导致很多材料和资源的浪费,而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越来越重视,这样的装修方式必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软装饰更多的是依靠家具、生活用品、物件摆设等来营造环境的美感,可随时更换,故不存在拆除等问题,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客厅、卧室装修,基本界面确定后,墙纸、挂画、吊灯、家具、窗帘以及其他摆饰等都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 2体现性格特征软装饰 作为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居住性格特征、文化底蕴、生活习惯等各种特征。不同的文化特征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观念、性格气质和审美情趣,通过布置不同的软装饰可以产生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以及引起不同的视觉、触觉、气味、听觉的感官享受,例如艳丽的色彩一般代表主人开朗活泼、热情奔放的个性,而偏冷的色彩则显示主人安静温婉、含蓄内敛的性格。居室由软装饰材料形成室内基本色调,显示室内空间时尚、简洁的特质,传达居者时尚、安静、简约的个性信息。 3烘托环境氛围 气氛是内部空间环境给人的整体印象,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能够被人感受,还能引人联想并给人启迪,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在室内氛围营造中,通透醒目的剪纸艺术可体现欢快热烈的喜庆气氛,以米色为主色调的诸如家具等装饰品可体现亲切随和的轻松气氛,以各种挂画、植物等装饰为主可体现高雅清新的文化艺术气氛等。例如在陈设品的布置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家具、屏风、植物等移动物品来对室内进行空间功能的划分,一把凳子、一组低柜或一个小型雕塑,我们都可以利用其位置的摆放来框定出一个特定的心理区域。因此软装饰通常具有较强的视觉感知度和独特的语汇,它对烘托室内环境的气氛有巨大的作用。 二、软装饰的表现方法 一个完美的软装饰设计,它的表现方式不一定取决于装饰物的名贵或稀有,而更多的是体现一种风格、品味。采用贵重材料制作的艺术品固然身价百倍,但采用廉价材料也有可能成为精美的软装饰用品,例如在室内装修中经常出现的各种竹、木、藤、草,甚至树根、顽石之类,在设计师的精心处理之下,也能成为高超的艺术精品,成为令人喜爱的软装饰精品。通常软装饰的表现方法有如下几点: 1依据主题表现 根据不同的民族、阶层、年龄等因素,选择富有时代精神的主题如“简洁时尚”、“回归自然”等,软装饰配套设计的造型、风格、色彩及表现手法都可以围绕着主题展开,主体性配套法可以使人透过室内环境,感受到特有的文化内涵。 2依据色彩表现 软装饰配套设计的整体色彩倾向,对室内软环境的创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在儿童房设计中通过将空间中的物体统一在一个明确的色调中并确定一个活泼、明亮的主导色彩,按照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选择各种装饰物搭配组合,体现活泼、开朗的儿童乐趣效果。 3依据材质表现 在软装饰中同类的材质在形态上一般可以呈现出统一的视觉效果,如天然棉纤维的软装饰织物就比人造纤维更质朴自然。不同场合的家具,家具覆罩类软装饰的面料选择也应不同。一般家用沙发,可选择长毛绒类织物、手感舒适的针织尼龙织物、立体感强的化纤织物及色彩鲜艳、图案鲜明的沙,使沙发给人优雅舒适之感,且能有效消除疲劳;也可选择质地较软的皮革,给人气派之感;再以桌布为例,桌布是餐厅、会议室等桌面的实用物兼装饰物,尽管它的覆盖面积较小,但却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三、结语 近年来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保护资源、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再加上国家对资源保护问题的重视,不断向社会普及绿色生态意识,各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软装饰的设计理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国家将能源与环保问题从观念层面提升到政策层面,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也必定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向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装饰上来,不仅能够促进装饰材料行业的发展,提升材料本身的环保性能,反过来又能加快软装饰这一理念的普及。展望未来可以预见,这样一种工艺简单、更新速度快的装修方式,一定能够逐渐替代传统的以硬装为主的装修方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国家的“四节一环保”口号势必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李闽川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装修设计论文:装饰材料住宅装修设计论文 一存在问题通过对本市住宅业主、建材销售人员的大量走访调研 结合同专业设计机构室内设计师的交流体会,在考察了大量的已建、在建的住宅装修项目之后,发现目前包头市住宅装修设计中装饰材料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 1用材单一化、雷同化现象严重 包头市地处我国西北部,经济相对不发达,尤其在装饰材料的供应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在发达地区已经使用非常普遍的装饰材料及施工工艺需要经过数年的时间才能出现在本地区,从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本地区住宅装修设计行业的发展。很多自主装修的业主,在设计及选材上往往采取看邻居、看亲戚的方式,或通过熟人介绍来选定所用材料。因此,出现用材单一、雷同的现象,造成千房一面的怪现象。专业设计机构的设计人员在设计选材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对于偏爱的材料会大量使用,致使其设计的项目有很多的相似性,缺少个性化的原创设计。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客厅的电视背景墙在设计选材上比较单一,基本上局限于石膏板、壁纸、玻璃、石材这几种常用装饰材料。预算较多的项目,往往采用大量石材结合少量的玻璃、壁纸来进行设计;预算较少的项目,往往采用石膏板及装饰线脚来进行设计。面积、户型相近的项目,有些设计师往往在一套设计图纸的基础上进行拷贝复制设计,造成设计、选材的雷同化。 2用材盲目、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调研中发现很多材料营销人员在上岗前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对于材料的性能、用途等知识没有完全掌握。造成对客户需求一知半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准确把握客户对于材料的具体要求,更不能给予客户科学、合理的建议,有时还会出现错误的引导。某些材料销售商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存在夸大宣传、鼓动消费的现象。对于其所的产品极力推荐,而忽视材料本身所存在的设计缺陷,给后续的设计施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大多数业主在面对种类繁多的装饰材料时,由于缺少对材料的性能、技术参数等专业数据的了解,造成盲目选材,错误用材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花岗岩制品过多地用在室内墙面、地面,造成放射性物质超标,给居住者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等。 3用材奢华、材料堆砌现象严重 当今社会住宅装修设计中存在一个怪现象,评价设计项目的好坏,过分看重装修使用材料的档次。材料运用越丰富、越高档,装饰效果越豪华,越能体现装修设计的水平。这和大众的消费习惯、认知水平不无关系,同时也和某些家装公司只注重经济效益、过度设计有很大关系。调研中发现有些设计师在方案的设计阶段,人为的加大设计工程量,在不考虑项目实际预算的前提下大量使用高档次的装饰材料,极尽奢华之能事,造成材料的堆砌与浪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成功人士对于住宅装修设计的档次要求也很高,并成为了其彰显身份地位的一个窗口。大量高档次的装修材料充斥着每个空间界面,空间中没有一点的“留白”形成了材料的大比拼,失去了住宅空间应有的宁静、舒适之感,这也和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节俭之美背道而驰。 二住宅装饰材料的应用原则 在住宅装修设计中,装饰材料的应用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一定要满足设计概念对于空间气氛的营造需求,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每一个项目的预算对该项目的顺利完成都是一个基本保障,也是设计主要考虑因素之一。设计师应在工程造价可控范围内,综合考虑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花色、纹理等因素,系统的规划所用装饰材料的档次。在预算有限的项目中,应根据先基础、后效果的原则来分配装饰材料的造价比例,将主要资金用于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的部位。例如隐蔽工程中的给排水系统、采暖系统、强弱电系统等,保证其应有的设计质量,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工序。尤其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采暖系统的设计是重中之重,用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冬季的室内温度,对于此类工程的材料应用必须要做到质量过关、万无一失,尽量使用知名品牌的系列产品,例如国产品牌金德、日丰等的PPR管材、弯头、配件等,尽管价格是普通品牌的一倍以上,但其可靠的产品质量能满足居住者的使用要求。对于非隐蔽工程的设计用材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可根据功能需求结合个人的喜好来选择,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尽量使用标准规格的装饰材料,避免非标材料的大量使用,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加工、损耗的额外费用,做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2倡导绿色、环保的应用理念 住宅内部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是住宅装修设计考虑的头等大事,也是装饰材料应用的第一道关口。无论装饰效果多么好,造价多么低廉,污染物不达标的坚决不用,必须要做到零容忍。例如《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JC518-1993)中规定,天然石材产品(花岗岩和部分大理石),根据镭当量浓度和放射性比活度限制分为三类:A类产品不受使用限制;B类产品不可用于Ⅰ类民用建筑物的内饰面;C类产品可用于一切建筑物的外饰面。因此,设计师在项目设计中对于国家标准、规范的把握及执行,对于项目的绿色、环保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在具体材料的应用中,应严格检查材料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发现有质量缺陷及不满足设计标准的材料应及时更换,对于某些特殊材料应送到相关的质量检测部门做“二检”,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注重材料的适用性需求 每一种装饰材料都有其自身的产品特点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对于住宅来讲,常用到石材、木材、陶瓷、玻璃、金属、石膏、油漆、织物等材料,然而同类材料品种不同、生产厂家不同,产品性能也会差别很大。因此,在装饰材料的应用上应根据不同的使用部位、使用条件、使用环境来科学选择,满足其主要的技术性能参数(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要求,做到功能要求同材料性能的完美统一。例如包头市位于蒙古高原的南端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衡含水率在11.2左右,低于我国平均含水率。因此,在住宅装修设计中木材制品的应用要考虑本地区特点,在吊顶、隔墙、木质饰面项目中尽量少使用原木方作为基层龙骨架,避免材料的干缩湿胀,影响设计施工的质量。如果必须使用的话,将原木方做相应的干燥处理,或者在使用空间中放置一定时间,使其达到或接近使用空间的含水率并作防腐、防火处理后再做使用,这样满足了材料的适用性需求。 4提升材料的艺术审美功能设计师 在住宅装修设计中通过艺术创意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装饰材料是完成空间塑造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设计师表达自我个性的“语言”。不同的材料通过形式美法则,运用夸张、变形、对比、统一等形式组合起来营造出空间意境美。所以,设计师在面对更多、更广的材料时,应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来提升不同材质间体现出的艺术创造力,从而使材质与材质间的表达能上升为一种思想,不仅满足使用者的肢体感受,也提供视觉、心理的满足。例如木质饰面板同石材的组合使用可创造出多种意境美,白枫饰面板同爵士白大理石搭配给人一种自然材料的洁净、清爽之美;柚木饰面板同热带雨林大理石搭配给人一种东南亚热带雨林的自然之美;黑檀饰面板同黑金花大理石搭配给人一种尊贵、高雅的古典之美等。因此,设计师是装饰材料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装饰材料的创造者。 三结语 住宅装修设计中装饰材料的应用没有一个完全标准化的应用模式,只有根据业主个人喜好及设计师对于住宅空间的艺术处理风格来选取应用。所以,设计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引导大众简约设计、简约装饰,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应注重材料语言的艺术化表达,这也是空间设计的更高追求。除了考虑常规装饰材料以外,还应积极开发“非常规”装饰材料来丰富我们的设计材料库,为今后的空间艺术创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作者:任庆国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装修设计论文:厨房装修设计论文 一、厨房的功能设计 厨房的功能设计要尽量根据原有的水、电、管道的设置,尽量不要加以改动。厨房设计应尽量充分考虑人操作活动的安全性,注意防滑、通风、排水、排油烟等因素。设计应以人的行为和空间尺度为准,餐厅所配备的餐桌、餐椅大小和数量应根据空间和常用餐人数来设计,这样才能满足功能的需求。 二、厨房的结构布局设计 在布局厨房时,要根据操作流程、厨房空间的大小来合理的安排,从而形成整洁有致、轻松流畅的厨房氛围。厨房的吊顶高度与底柜操作台面的尺寸应该以女主人为主要参照对象进行设计,也要根据女主人操作的习惯及爱好,来确定厨房是开敞式还是封闭式。一字形设计,是指厨房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一条直线上来完成的布局,这种设计多见于小户型,其特点是空间狭长而独立,烹饪简便,结构单一,好整理,对空间的需求不大。L形布局最能节省空间:在厨房设计中,有一个最基本概念就是“三角型工作空间”,折换成空间形状也就是L形。比如,水槽、操作台和灶台成L形摆放,这样就形成理想的“三角型工作空间”,相隔的距离不超过一米,各项工序操作起来非常流畅便利。U形布局:U形布局要求厨房的空间较大,能够将配膳和烹饪分开设计。因其空间大,可增加一些收藏柜,便于清洁卫生,使整体上看更干净、整洁。 三、人体工程学在厨房设计中的应用 厨房操作比较劳累,为了满足厨房的使用要求,需要在家具、设备上进行合理的布置。橱柜的设计除了水平面分区布局的规划,在垂直方向上也要依据人体工程学和烹饪者的习惯来设计出功能合理、造型美观的整体厨房。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橱柜的尺寸与厨房的尺寸相适应,还要注意橱柜的设计应适合烹饪者的身高。台面的高度应以主妇站立时手指能触及水盆底为准,过高过低都会使人操作起来疲劳,一般高度在900mm左右,深度在600mm左右,宽度是760mm左右,依据人的站立工作时,手臂与身体左右夹角15度时所占的宽度。操作台上方的吊柜的位置要根据主人操作时不碰头为宜,高度值在1450mm至1750mm,深度是300mm至400mm。吸油烟机与灶台的距离一般为690mm至800mm,要根据主人操作时不碰头为宜。 四、厨房的设计风格 室内设计风格是不同的地域文明经过历史的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设计时应该从不同风格的设计特点出发,使空间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一)古典风格厨房,包括古典中式风格和古典欧式风格。古典中式风格厨房设计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设计,色彩讲究的是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为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古典欧式风格厨房对生产工艺和手工的要求都非常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它的橱柜,古典橱柜从不同的原木色泽与纹理,使它造型风雅优美,富于变化。色彩华丽且常以金线、金边装饰,以直线和曲线协调处理,雕塑和绘画也是古典欧式空间装饰的主要元素,构成室内庄重、豪华的气氛。 (二)田园风格厨房,使用木材以及清新贴近自然的色彩作为主要材料及颜色。墙面多以瓷砖为主,花纹突出的方砖用的较多,来突出乡土气息,还有的是以最简单的方式来处理墙面,只是刷上油漆,感觉上更纯粹。 (三)现代风格厨房,是当前室内设计市场中最为常见、最为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其注重采用清晰的线条造型来使厨房空间的造型具有强烈的几何感。这种风格特别注重依靠新材料,大胆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无论是空间还是家具均以简洁新颖、实用为目的,注重的是厨房的布局合理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充分的突出设计中的经济原则。 五、厨房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一般居室环境中的厨房空间都不是很大,有时厨房和餐厅连成一体,那整体色彩视觉上以餐厅的色彩统一。 (一)厨房的功能决定了色彩常用偏暖的色调。比如:用淡雅祥和的浅橙色、粉红色、米黄色等,这些颜色带有甜蜜、温暖的色彩效果,可以营造和满足进餐和促进食欲的色彩环境。 (二)厨房的色彩应以单存、明快为主,纯度较高的颜色为主,常用明度较高的色彩来扩大空间感,在视觉上营造出干净、清爽的心理效果。 (三)厨房不宜使用不新鲜的色调。鲜艳的黄、红、蓝及绿色都是令人心情愉快的厨房颜色。 六、厨房的材料设计 在厨房的材料选择上必须严格按照其使用功能来进行设计,应从耐火、耐水、耐污、易清扫的角度去考虑。 (一)墙面材料。在建筑装饰工程中,主要用内墙面砖和陶瓷锦砖,内墙面砖是用于内墙装饰的薄片陶瓷建筑制品,它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白色、彩色、图案、无光、亚光等多种样式,并可拼接成各种图案、字画等,装饰性较强。陶瓷锦砖又称马赛克,它具有抗腐蚀、耐磨、耐火、吸水率小、强度高以及易清洗、不褪色等特点,常用于卫生间、餐厅、厨房等内墙或地面的装修。 (二)地面材料。根据厨房应用特点,地面材料应具备防水、耐磨、易清洗等特点,因此多采用陶瓷地面砖做材料。陶瓷地面砖因其质地坚实、耐热、耐磨、耐酸、耐碱、不渗水、易清洗、吸水率小、色泽统一美观,样式图案多,易于批量生产等特点,因此特别适合于厨房的地面。 (三)吊顶材料。目前,在厨房吊顶材料可以选用矿棉板、石膏板,塑料扣板和金属扣板,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塑料扣板和金属扣板。塑料扣板又称PVC扣板,它具有轻质、隔热、保温、防潮、阻燃、施工简便等特点。PVC扣板的规格、色彩、图案繁多,极富装饰性。金属扣板又称铝扣板,其表面通过吸塑、喷涂、抛光等工艺,光泽艳丽、色彩丰富,正在逐渐取代塑料扣板。金属扣板耐久性强、不易变形、不易开裂,质感和装饰感方面优于塑料扣板,具有防火、防潮、防腐、抗静电、吸声隔声、美观耐用等性能。金属扣板分为吸音板和装饰板两种,其形状有方形和条形。 (四)台面材料。根据其使用功能,台面应具备防火、防水、耐磨、易清洗等特性,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多用装饰石材做材料。装饰石材,包括天然石材和人工石材两大类。天然石材作为结构材料来说,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耐久等优良性能,并具有优良的装饰性。其中,大理石饰面板是广大消费者的首选。天然大理石具有材质密实、抗压、色泽丰富、耐磨、耐介质侵蚀、吸水率低、不变形等特点。其主要用于室内饰面,如墙面、地面、台面等。人造石材,一般是指人造大理石和人造花岗石,以人造大理石的应用较为广泛,它具有装饰性强、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耐污染、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以及施工方便等优势。 综上所述,厨房装修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一个科学合理、舒适方便的厨房应该是美观的、简洁的,视觉上是明亮的、干净的,是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因此,装修时要根据厨房的实际情况、客户的需求、厨房设计的各种因素来灵活的运用。 作者:关淼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装修设计论文:施工图设计审核下的装修设计论文 1设计准备及筹划过程 1.1设计准备及筹划过程的关键工作在公装设计任务筹划阶段,首先要根据标书进行投标,签定合同或接受委托书,必须先依据有关工种的协调配合,并按照要求的期限安排进度。其次要了解设计中的任务和要求事项。最后明确有关设计方面的定额及规范,并掌握相关的信息资料。 1.2设计准备阶段筹划项目(1)收集并调查原始资料。(2)收集设计任务所需的技术资料,包括审核并熟知图纸资料,进行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的编制,同时将以上资料的数据进行汇编整理,使图纸上的数据一目了然。(3)所需物资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主材、脚手架、施工机械、机具、模板等,将以上物资及设备分类并存放归位。(4)前期施工准备。包括清理施工现场的障碍物,搭设临时设施,测量放线,搞好“三通一平”,保证办公条件,合理安排人员住宿及物资存放场地等。(5)施工人员、组织安排。包括组建并统筹项目管理机构及管理施工事物,研究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并确定项目经理。(6)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包括落实及拟定此类时期的施工方案及措施。例如,施工工期的调整、人员的安全保障、物资材料的保存等。各项工程施工内容的准备,应该受工程本身所具备的施工条件决定。施工应按照该工程的项目规划确定其准备工作,并分阶段制定具体的施工准备及实施计划,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为施工创造条件。 2初步设计阶段 2.1初步设计阶段的具体要求与任务初步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初始阶段,其首要任务是提出设计方案。在已经规定好的基地范围,按照标准及设计要求,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制定设计方案。该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出色彩及主题计划、风格的倾向及图例、设计说明、空间平面布置与规划、功能分区等,最终由客户提出意见,修改方案后确定成图。 2.2初步设计阶段工作的核心内容设计图纸是设计工作成果的最终体现,对其主要是审核采用的方案及设计的深度是否符合总方案的要求,其内容主要体现在给排水、建筑以及结构上。 3施工图设计阶段 3.1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考虑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完整地将建筑的外部结构及形状、内部结构及空间分割、构造情况、周围环境配备和建筑群的组成表现出来;编制施工预算图;还包括管道、通信、运输、建筑设备等方面的设计。同时,应确定设备型号及规格、非标设备的加工与制造过程。 3.2施工图设计方面的注意事项(1)在设计表述中,要将设计的大概情况和暖通空调室内室外的设计数据、发热来源、制冷来源等情况做详细全面的介绍。必要时,还应详细说明空调的冷热指标及负荷、系统控制方法与形式,并对操作要点进行说明,同时应介绍热媒、冷媒参数;采暖热负荷、耗热量指标及系统总阻力。(2)在图例的使用方面,应在首页或者使用说明中放置通用的图例,或者使用单独的图例。(3)应对施工中的安装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采暖系统中的散热器型号进行说明,同时说明使用的材料和附件、试压技术和系统工作压力要求。(4)应在设备表的施工图阶段、型号、规格栏中注明详细的技术使用数据。若该项目设计由几个工程设计单位合作完成时,更应该明确分配其设计分工。 3.3施工图设计中所要求的内容对于建筑平面图,在设计中要注意的是各层房间具有功能性的墙体以及门窗布置与柱网布置和楼梯位置等。一层平面图是不考虑在上部结构进行建模的,当建筑设计师在研究平面图时,必须考虑到柱网布置是否合理,不妥的地方应提出意见并改正,绝不能影响建筑的使用功效。若不进行建筑改动,结构设计师就应该查看建筑平面图,清楚各部分功能,考虑结构中的可变荷载取值,并了解门窗及柱网的布置、梁和柱截面尺寸大小和梁高尺寸的布置。同时,设计师还应仔细查看屋面的平面图,在现代建筑中为了保证外立面的视觉效果,通常要设计出其层面的构架,由于结构比较复杂,这就要求设计师认真研究并构思。建筑立面图是建筑设计中对立面表现的反映,尤其是表现在外观上的视觉效果。为结构师所提供的信息,重要的是立面装饰建材及其纹理变化,以及立面上门窗的标高及布置。一般存在面的变化的部分,也往往是有线的部分,之后便是层高等的要求,这也是取定结构荷载作用的重要信息。建筑剖面图是对不能在立面图和平面图解述的部分进行剖切,以准确解述设计师对所要建筑的物体的内在处理。结构工程师需在剖面图中获取更加精准的局部部位高低变化和层高数据。剖面数据决定着剖切部分中梁与楼面标高的抬起或下沉,或有短柱、夹层梁、错层梁等。与此同时,对窗顶是否另设过梁应做深入的了解。对于门窗大样和节点大样图,建筑设计师想要更清楚地表达建筑物的各部件做法,使施工人员明白设计师的构思,应该详细说明绘制结点的大样图和复杂构造的具体做法。这一方面是为了解建筑师的构想,另一方面是考量其结点大样图画得是否合理,是否能在结构上实现,最后通过验算截面尺寸是否充足,计算配出钢筋。 4施工图设计审核与交付阶段 对施工图设计的审核主要有以下要求:(1)施工图设计应符合“合理、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同时还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技术规范。(2)图纸中的标示及尺寸应精确,说明要完整、清楚、齐全,图纸之间不能相互矛盾。(3)在技术上,施工单位应保证工程质量,并满足技术和装备上的充足条件。(4)装饰施工与结构、地上与地下、安装与土建之间不能有矛盾,还要保证各种设备的管道布置不能对土建施工造成影响。(5)各种配件、构建、材料在规格、性能、质量及采购供应上要满足设计需求。(6)采用合理化的设计及施工建议。(7)设计单位应该在图纸有疑问时给予清楚地解答。图纸会审后,要求对单位工程或是分部工程按照施工技术的管理程序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并将会审图纸中涉及到的变更或相关要求向施工人员交底,对施工组织设计中涉及到的技术安全措施、质量标准、规范、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进行交底。 5工程实施阶段 5.1前期设计技术的沟通与最终任务的明确前期设计技术的沟通是设计单位就所设计的任务文件,向施工方的项目承担部门进行技术交底。该程序应由业主主持,施工方项目部相关人员参加。其内容着重是对设计内容、意图、原则、方案、技术标准、功能、特点等进行交底;而设计变更则是在施工图审核批准后至正式验收之前对施工图的变更;施工方对施工图纸或材料可以提出建议和修改方案,若在施工过程中对标书中的文件进行市场调研后发现材料缺乏等问题时,可以对设备或材料在型号、品牌、参数满足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变更,但这些变更必须由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三方共同商定。 5.2设计任务最终效果的把握(1)按照建筑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力求方案有个性,有思想。(2)符合业主的身份特点,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品味与精神内涵。(3)根据居住需求,充分考虑空间的功能分区,同时还应考虑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4)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结合业主的情况及经济条件,为业主创造舒适温馨的环境。(5)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应适合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5.3工程验收阶段工程验收是指全部工程以及单项工程的接收及检验程序。如果某一项单项工程即将完成,或某项隐蔽工程在覆盖之前,或某项工程按照规定进行到某种程度时,均需分部分项进行工程验收。其主要依据包括: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主管部门审批文件、施工图纸及说明、设备技术说明、已批准的设计文件资料及其相应的已批准的设计变更文件。若是采用承、发包方式的工程,还应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和合同内与之相关的工程检查及验收要求。 6结语 一件优秀的公共建筑装修设计作品,从设计之初便应根据设计各阶段的要求,把握好各阶段的重点内容和各项硬性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完整地将建筑各要素表现出来。根据图纸的具体要求及类型,做好设计交底工作,最终才能够呈现出良好的设计效果。 作者:石慧青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装修设计论文:定制住宅装修设计论文 1设计前置 1.1设计前置产生的背景住宅装修产业化可以通过统一设计、采购和施工,实现成本控制,减少能耗及建筑垃圾。但是,由于目前市场上很多的装修成品房采取的是“毛坯+精装”的施工方式,根据已建成毛坯房的格局,再进行精装设计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由于前期预留的很多点位不合适而需要改造,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增加了装修成本。设计前置是指将土建和装修视为一个整体,在建筑设计中就将室内设计融入进来,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后期业主使用的需求,将后期室内设计中需要的墙体位置、管线布置、开关设置等因素全面考虑在设计过程中。目前在业内,万科、亿城等一些开发商已经实施了设计前置。但是设计前置目前还没有得到广大房地产开发商、室内设计单位的重视,在一定程度造成了装修材料和施工不匹配,在此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装修过程中不同的设计、设备、厨卫等专业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矛盾,使精装房的质量和性能难以保证。而设计前置通过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室内设计的要求,能够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使设计过程能够合理化。 1.2设计前置的实现 1.2.1设计方式的改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土建和装修的一体化: 1)在建筑设计初始阶段,室内设计师和客户就参与其中,共同完成设计方案,同时完成建筑设计图和室内设计图。 2)先由建筑设计师出具建筑设计草案,交由室内设计师与客户协同进行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将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建筑设计师协商调整,进行各自图纸的修改并最终完成建筑设计图和室内设计图。 3)先由室内设计师按照客户要求出具室内设计图纸,再由建筑设计师根据图纸进行户型、结构等设计,若出现问题,两者协商调整后出具建筑设计图和室内设计图。 4)先由建筑设计师出具建筑设计图,在未施工的时候要求室内设计师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室内设计,若出现问题,则双方协调后对已出具的建筑设计图进行设计变更。 5)未来将室内设计融入建筑设计专业中,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设计师,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能有效考虑到后期室内设计的需求,这样出具的建筑设计图和室内设计图是不会出现矛盾的。 1.2.2管理方式的改变以往毛坯房的装修,是先建完建筑主体后进行的住宅装修,导致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存在建筑设计院和装饰公司。如何充分将两者的能力充分运用在产业化装修过程中需要管理方式的改变。现在房地产商一般将设计交由建筑设计院完成,在这个基础上,引入室内设计公司可以采用设计分包的模式。即由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总承包,室内设计公司进行专业分包,协调完成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 1.2.3标准及政策的完善我国现行的建筑模数标准的应用只适合于建筑构配件,与室内装修无法完全协调。建筑设计以内墙中轴线来定位,但是室内设计以室内净尺寸进行设计,要扣除墙体厚度尺寸,这样导致了室内设计中的尺寸是非模数化的,造成了工业化的部品无法按照模数化进行设计与安装,影响部品的标准化,从而影响住宅装修产业化的推行。因此,应该重新调整建筑模数标准,使其能够同时适用于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在这方面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由国家制定新的标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模数不协调的问题。 1.2.4产业链的衔接设计前置需要产业链的变化以及与产业链上各方的无缝衔接。博洛尼的徐勇刚认为,提供从设计到产业链各个阶段的完整组合,才能实现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单位、部品及建材生产企业的合理对接,以确保设计前置的实现。 2模块化设计 2.1模块化设计概述实现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住宅装修产业化,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模块化设计就是一种实现客户个性化的设计方式。模块化设计是以具有标准接口和独立功能的模块为基础,以具备不同功能的模块进行组合来设计多样化的装修以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模块化设计可以将定制过程后移,便于大规模生产的组织,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有效途径。模块化设计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可以通过配置、组合或变型等方式来实现装修定制,低成本、快速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有利于开发各种装修产品,提高开发商的竞争力;有利于装修过程中各施工作业之间进行并行作业,提高效率;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2.2模块化设计的实现 2.2.1模块设计产业化装修模块化设计的关键是模块设计,模块要求通用性高,能够适应不同装修中的功能、性能及形态等因素的变化。首先要合理划分模块,设计模块变型方案,以得到尽可能多的适应性部品;还要设计多样的配置集成方案,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产业化装修模块设计首先应进行装修的功能分析,然后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功能模块设计,最后将设计好的模块利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进行大规模生产。 2.2.1.1模块的功能设计产业化装修的模块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单元。模块的功能应包含基本功能和定制功能,即应该有能够满足装修使用过程中的基本的需要,还要能够按照客户的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功能调整,两者共同构成模块的功能。如,整体厨房作为一个装修模块,都应具有的功能包括储藏、烹饪、洗刷、料理等基本功能,同时将色彩、材质及配套电器列为整体厨房的定制功能部分,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色彩的搭配、材质和电器的选择。模块的功能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当模块的功能属性发生变化时,应该尽量减少对相关模块的影响,即降低模块间在功能上的耦合度。 2.2.1.2模块的结构设计确定了模块的功能之后,应该根据生产和实际使用的需要,应进行模块的尺寸、加工工艺、接口形式、装配工艺以及特殊的加工要求等结构方面的设计,使模块能够进行实际的生产和使用。模块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进行工艺流程的设计,使具有相似加工工艺的模块能够在一条生产线上进行生产,提高制造工艺的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应该尽量采用标准化的接口或者增加转换接口,使模块能够提高兼容性和替换性;同时,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模块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和更换,使结构能够容易拆装。 2.2.1.3模块化技术模块是具有独立功能和输入、输出的标准部件。模块化是指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对某一产品或系统进行分析,把其中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单元分离,由分解得到的模块以通用单元的形式独立存在。模块化的部品是实现装修多样化的最有效途径和基本方法,也是以大批量的效益实现单件生产的最佳方法。在设计时采用模块化部品,产品设计可概括为:新部品(系统)=通用模块(不变部分)+专有模块(可变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的矛盾。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调整产品的功能及性能,实现产品新的功能及性能;实现产品生产与批量无关,产品是单件生产,但从设计和制造部门来说,产品实行的是大批量生产。按照B.JosephPineⅡ的论述,模块化分为六种情形:可组合模块化、共享构件模块化、混合模块化、互换构件模块化、“量体裁衣”模块化、总线模块化。这些模块化方法几乎都适用于住宅装修模块的定制。 2.2.2模块化在住宅装修产业化中的运行模块化设计在住宅装修中第一步是采集客户需求信息,将需求信息融入设计方案中,初步形成设计方案库;然后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分析,对物料供应商进行招标,集中采购装修材料,采购中考虑供应商的实力与信誉以及材料的质量与价位,形成物料信息库;再由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设计方案库和物料信息库设计基本装修模块与可选装修模块。利用网络平台展示各类模块,由业主进行模块的选择与组合,形成装修订单,若业主需要特殊模块进行定制,需要在装修订单中注明并缴纳额外的设计费与定制费。最后在修订完成的装修订单基础上,设计师再进行装修施工图、水电施工图的设计,并形成相应的物料清单。 3住宅装修前期基于BIM的客户参与设计 基于BIM的住宅装修前期客户参与设计是在住宅建筑设计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客户参与设计,能够让客户在住宅装修设计阶段就介入设计过程,从而获取客户的需求信息。首先客户需要进入开发商构建的BIM系统中,从“菜单式选择”、“分区自由选择”和“完全自由选择”这三种参与方式中任选一项。“菜单式选择”最为简单,开发商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将住宅各功能模块(卧室、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等)的装修效果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展示在BIM中,客户直观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功能模块进行户型的组合,相应的尺寸可以在装修菜单中进行备注或者进行模型的微调,再者“菜单式选择”允许客户直接从开发商提供的成套户型设计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装修。“分区自由选择”和“完全自由选择”是供客户进行自主设计的参与方式,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能否在任意位置设置分隔墙。通过分隔墙的设计完成对户型的安排,客户可以在BIM资源库里选择自己喜欢的装修材料,如地板、墙纸、涂料等,并通过BIM模型直观感受到装修后的效果。然后是对整体厨房、整体卫浴和家具的选择,直接在BIM模型中点击选择即可。最后是室内设备的选择,如空调、冰箱、灯具等,以及开关、插座的位置设置,这些都是开发商在BIM数据库中录入的合格装修部品。客户选择完成后,BIM可以形成所有材料和部品清单,包括编号、价格、品牌、型号等信息,并生成总价款,客户可以根据各自的预算进行一定部品或材料的调整,直到符合自身的设计要求为止。最后客户将设计好的BIM模型反馈给开发商,开发商就能进行相应的材料和部品采购,也可通过BIM模型生成二维图纸,供专业人员绘制施工图时进行参考。 4精细化设计目前精细化设计 在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中不断得到推广,将居住的理性需求作为住宅的着眼点,开发单位和部品生产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注重产品的功能设计,这主要借鉴了日本住宅产业化的设计思想。日本设计师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各处空间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如衣柜多采用嵌入式、对阳台进行生活服务设计等,空间划分合理紧凑。精细化设计不是指在装饰上追求高档次,而是要在充分考虑到业主的生活习惯和室内不同空间的具体功能要求的情况下,通过精心的设计,提升住宅的品质和性能。在住宅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空间的潜力,合理设计空间尺寸,通过家具灵活分割空间以减少固定墙体。此外,在住宅的设备系统中采用节能环保的措施,如将生活用水集中到中水系统以节约用水;将厨卫管道与太阳能管道相结合,降低能耗;设置室内垃圾的分类处理器及相应的收集管道,降低污染,并方便用户的日常生活。随着业主对住宅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愈来愈高,将装修需求融入住宅装修产业化的过程中,实现人性化的住宅装修是必然趋势。精细化设计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装修功能设计,使居住更为舒适,同时节能措施的运用也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化装修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本文研究的是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业化装修设计模式,首先提出将室内设计前置,然后通过模块化设计、BIM设计实现对客户个性化装修需求的获取,最后引入精细化设计,使设计能够更贴近生活。介绍了设计前置产生的背景,提出了实现设计前置的五种方式;研究了模块化设计过程,构建了产业化装修模块化设计的运行过程;研究并给出了基于BIM的住宅装修前期客户参与设计流程;最后将住宅装修精细化设计引入设计模式的研究中,希望能促进产业化装修的实用性、舒适性、人性化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忠富戴利人孔雯雯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建八局青岛分公司 装修设计论文:演播室声学装修设计论文 一、演播室声学设计控制要点 (一)顶棚顶棚的设计要注意吸声效果的实施,在装修时注意隔声、吸声材料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室内灯光架、灯光固定件的防震处理。使演播室的顶棚技能和好的吸收室内的杂音,又能隔绝室外的杂音,保证演播质量。 (二)墙体墙面设计演播室的墙体墙面设计是声学装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设计装修时墙体要使用具有良好吸音作用的材料,比如加气混凝土或者在双墙中间填堵吸声棉,提高吸音效果;墙体的厚度与结构要根据具体的用房环境来决定;另外墙体的材料要选择使用清洁、卫生、环保、美观而且即防火又耐用的材料。 (三)门窗设计要点演播室的门窗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隔音作用,门的隔声量主要取决于它的质量、刚性以及气密性,所以门的材质一般选用质量较大的材料,因为质量大的材料隔音量也比较大。大师这种门比较笨重,现在播音室门的设计一般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在三层13mm厚的木板中夹两层11mm厚的玻璃棉,两面再各加一层五合板和一层榉木饰面板,门框及门的边缘敷上毛毡对门缝进行密封,也能起到很好的隔音效果。播音室的窗可以设计也可以不设计,如果设计,主要考虑玻璃的材质,一般会选用较厚的玻璃,能提高隔音效果。 (四)地面的设计播音室室内地面的设计除了要有一定的吸声作用外,还要考虑美观、清洁等方面的因素。一般采用干式浮筑地面、木地板或者铺吸声地毯等,有利于降低室内的频混响时间。 (五)其它设施设备设计演播室重点设备是空调,因为如果空调排风扇的安装不当,演播室内其他所有的部分的隔声、吸声作用做的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要注重演播室内空调的装修设计,一般选择中央空调时,需注意送风系统的设计,风口需要做消声处理,但是庞大的风管系统,会给温度调节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整个系统不停地运转,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运行成本很高。为了减少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令热泵送风系统的中央空调,这种运行方式可以调节空调运行时间,使用比较灵活。如果要最大限度的减弱空调的噪音,就要选购质量比较好的低噪音空调,将空调的内机安装与室外,然后再用短风管接入室内,最后对进、回风口做消声处理。 二、其他设计技巧 (一)声场均匀度控制从室内声学来看,如果反射声波扩散良好,为了取得良好的声场扩散,在设计室内吸声墙体时,需要把中高频的牺牲结构与中低频的牺牲结构区分交错布置,同时再设计一系列的形状不规则的铝制板扩散板,提高整个室内的声场均匀度。 (二)声学缺陷的预防演播室房间的设计要注意避免“声染色”问题的出现,如果出现“声染色”现象,室内一些地方的的频率可能会加强会减弱,导致声音失真,这是声学设计的一大缺陷,必须采用一些措施避免这些缺陷。一种方式是可以再播音室的各个角落做45度的切角,切脚墙面墙面要经过强吸音处理,以便消除声染色现象;另一种方式是在原来播音室吸音墙的基础之上大部分强做成强吸声墙,特别是墙角与天花板的夹角处,可以采用多层强吸音材质,提高吸音效果。一般情况下,播音室会选择第二种方法消除声染色,因为第一种方式在室内做声学切角占用室内空间,会影响本来就不大的室内空间。而第二种方法不仅节省空间,而且不会使声音出现任何失音的情况。 (三)切断固体传声的措施从物理学上来说,声音在股体内传播的衰减程度不强,而要想切断演播室墙体、门窗、空调等的固体传声,要在施工环节就加强控制,做好施工缝内落灰、落砖管理,积极改进各个节点的构造。如果施工缝间有杂物存在,容易形成刚性连接,减弱消音效果。施工过程中可以在非播音室的墙根处预留清扫口,这样可以做到一边施工一边清扫,施工完毕后再堵住清扫口,这样就避免了缝隙杂物。另外安装空调时需要挖掘管道,,这些管道穿进大小播音室时,需要做柔性连接,风管与墙体的连接处用沥青、干硬性砂浆塞实,以此来达到消音的效果。 (四)声学装修施工现在的演播室墙体一般采用超细玻璃棉宽频牺牲构造,而顶棚一般采用腔内填棉的方式来控制混响时间,以免发生声学聚焦或者长延时反射声现象,破坏使内消音效果。所以在装修时对演播室的非声学墙体的普通见白作法用弹涂法来代替,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降低长延时反射声现象的出现。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观点媒体演播室的功能要求会越来越高,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有些节目不仅要求演播室能做文艺晚会,又要求演播室能录制节目,这些都给演播室的声学装修设计带来很多的困难。总之,功能不同对演播室的声学要求也不同,在声学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注意控制好演播室的吸音、消音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噪音,满足演出需要,提高播音室的播音效果,同时也推动室内声学装修设计的发展。 作者:张秀敏单位:山东广播电视科技开发公司 装修设计论文:一体化建筑装修设计论文 一、建筑和装修设计一体化道路的重要意义 建筑和装修设计一体化指的是在建筑项目开发的时候,在系统的措施指引下,对各种技术手段和资源进行调配和利用,并将其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但最后的设计结果是资源最优,让产品的性能达到最佳。一旦室内设计师想在建筑阶段中给予设计,这样可以在施工结束后将平面空间划分不好。比如图1a是建筑设计生产后的平面,从室内设计的方向出发,这种户型的平面有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入口太过开放,没有很多就餐的空间,客厅没有完整的墙面以及摆放家具的空间,各种空间布局产生大量浪费。因此,可以在入口处设立玄关,从而构成独立的就餐的空间;将厨房入口处房门的位置改为居中设置,这样就可以将橱柜的空间增多,把卫生间的门靠近卧室一点,这样就可以将墙面作为电视背景墙。 二、建筑和装修设计一体化道路的具体措施 1.建筑和装修设计一体化设计工作流程建筑和装修设计主要含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设计等几个步骤。在设计的不同环节中,一体化设计工作流程为: (1)建筑设计:设计说明书;总平面图和建筑设计图纸;透视图、鸟瞰图等模型 (2)室内设计:概念草图;效果图 (3)结构设计:阐述结构设计依据以及涉及的结构设计内容 (4)电气设计:拟制的电气系统、变配电系统内容 (5)给排水设计:供排水方式、消防系统方式说明 (6)暖通设计:冷热符合估算;采暖热源的选择;空调通风、排烟系统简述 (7)各个专业介入情况:室内设计介入,与建筑师一齐沟通讨论,完善方案 2.施工管理方式的改进当前,国内的建筑项目一般采用将设计、施工和管理进行分离的方式,由于这三方的沟通不太及时,出现问题之后互相推卸责任。所以在对建筑和装修设计一体化进行开展的时候一定要对施工、管理方式的改进进行一定的考虑,能够培养出能够对设计,施工,管理环节进行统筹,有着比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承包商,然后推行跟设计一体化配套管理的模式。在一体化管理模式中,需要由客户提出功能需求,设计的标准等需求。由总承包商对客户意见进行负责的基础上对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以及预运营,而且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工期,施工造价等需要进行全面负责。在整个流程中,设计有着强大的计划性和整体性,这样建筑与装修设计的一体化更容易实现。总承包商一方面要对客户的要求进行满足,要对项目的成本和质量进行控制,跟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对比,能够对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的发挥,当问题发生时,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这样互相推卸责任的问题可以进行一定的避免。 作者:宋春立乔春燕单位: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 装修设计论文:演播室室内声学装修设计论文 一、演播室室内声学装修设计的内容 演播室在设计时最重要的注意因素就是声学设计,室内各种设计以及材料的使用都应该在声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装修,使演播室的功能与形式完美统一。找准演播室室内声学装修设计的主要内容,按照装修内容,分清主次,然后根据技术要点一一装修。它的装修内容主要包括:门、窗、墙面、顶棚、地面以及灯光、材料和其他的设施设备等。 二、演播室声学装修设计依据和标准 演播室对声学装修设计的要求比较高,演播室的工作人员直接操作设备,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噪音存在,再加上导控室的节目录制,可能会产生很多的混音,在设计时应该根据相关的标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演播室声学装修设计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参考,以便提升演播效果。演播室的门窗标准:符合GYJ26—86隔声门窗的设计和技术要求;混响时间标准:GYJ26—86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相关要求;控制标准:符合GYJ42—89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噪声标准要求;防火标准:符合GY5067—2003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图、建筑材料要符合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与材料要求等。 三、演播室声学设计控制要点 (一)顶棚顶棚的设计要注意吸声效果的实施,在装修时注意隔声、吸声材料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室内灯光架、灯光固定件的防震处理。使演播室的顶棚技能和好的吸收室内的杂音,又能隔绝室外的杂音,保证演播质量。 (二)墙体墙面设计演播室的墙体墙面设计是声学装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设计装修时墙体要使用具有良好吸音作用的材料,比如加气混凝土或者在双墙中间填堵吸声棉,提高吸音效果;墙体的厚度与结构要根据具体的用房环境来决定;另外墙体的材料要选择使用清洁、卫生、环保、美观而且即防火又耐用的材料。 (三)门窗设计要点演播室的门窗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隔音作用,门的隔声量主要取决于它的质量、刚性以及气密性,所以门的材质一般选用质量较大的材料,因为质量大的材料隔音量也比较大。大师这种门比较笨重,现在播音室门的设计一般采用轻质材料制作,在三层13mm厚的木板中夹两层11mm厚的玻璃棉,两面再各加一层五合板和一层榉木饰面板,门框及门的边缘敷上毛毡对门缝进行密封,也能起到很好的隔音效果。播音室的窗可以设计也可以不设计,如果设计,主要考虑玻璃的材质,一般会选用较厚的玻璃,能提高隔音效果。 (四)地面的设计播音室室内地面的设计除了要有一定的吸声作用外,还要考虑美观、清洁等方面的因素。一般采用干式浮筑地面、木地板或者铺吸声地毯等,有利于降低室内的频混响时间。 (五)其它设施设备设计演播室重点设备是空调,因为如果空调排风扇的安装不当,演播室内其他所有的部分的隔声、吸声作用做的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要注重演播室内空调的装修设计,一般选择中央空调时,需注意送风系统的设计,风口需要做消声处理,但是庞大的风管系统,会给温度调节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整个系统不停地运转,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运行成本很高。为了减少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令热泵送风系统的中央空调,这种运行方式可以调节空调运行时间,使用比较灵活。如果要最大限度的减弱空调的噪音,就要选购质量比较好的低噪音空调,将空调的内机安装与室外,然后再用短风管接入室内,最后对进、回风口做消声处理。 四、其他设计技巧 (一)声场均匀度控制从室内声学来看,如果反射声波扩散良好,为了取得良好的声场扩散,在设计室内吸声墙体时,需要把中高频的牺牲结构与中低频的牺牲结构区分交错布置,同时再设计一系列的形状不规则的铝制板扩散板,提高整个室内的声场均匀度。 (二)声学缺陷的预防演播室房间的设计要注意避免“声染色”问题的出现,如果出现“声染色”现象,室内一些地方的的频率可能会加强会减弱,导致声音失真,这是声学设计的一大缺陷,必须采用一些措施避免这些缺陷。一种方式是可以再播音室的各个角落做45度的切角,切脚墙面墙面要经过强吸音处理,以便消除声染色现象;另一种方式是在原来播音室吸音墙的基础之上大部分强做成强吸声墙,特别是墙角与天花板的夹角处,可以采用多层强吸音材质,提高吸音效果。一般情况下,播音室会选择第二种方法消除声染色,因为第一种方式在室内做声学切角占用室内空间,会影响本来就不大的室内空间。而第二种方法不仅节省空间,而且不会使声音出现任何失音的情况。 (三)切断固体传声的措施从物理学上来说,声音在股体内传播的衰减程度不强,而要想切断演播室墙体、门窗、空调等的固体传声,要在施工环节就加强控制,做好施工缝内落灰、落砖管理,积极改进各个节点的构造。如果施工缝间有杂物存在,容易形成刚性连接,减弱消音效果。施工过程中可以在非播音室的墙根处预留清扫口,这样可以做到一边施工一边清扫,施工完毕后再堵住清扫口,这样就避免了缝隙杂物。另外安装空调时需要挖掘管道,,这些管道穿进大小播音室时,需要做柔性连接,风管与墙体的连接处用沥青、干硬性砂浆塞实,以此来达到消音的效果。 (四)声学装修施工现在的演播室墙体一般采用超细玻璃棉宽频牺牲构造,而顶棚一般采用腔内填棉的方式来控制混响时间,以免发生声学聚焦或者长延时反射声现象,破坏使内消音效果。所以在装修时对演播室的非声学墙体的普通见白作法用弹涂法来代替,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降低长延时反射声现象的出现。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观点媒体演播室的功能要求会越来越高,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有些节目不仅要求演播室能做文艺晚会,又要求演播室能录制节目,这些都给演播室的声学装修设计带来很多的困难。总之,功能不同对演播室的声学要求也不同,在声学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注意控制好演播室的吸音、消音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噪音,满足演出需要,提高播音室的播音效果,同时也推动室内声学装修设计的发展。 作者:张秀敏单位:山东广播电视科技开发公司 装修设计论文:模数在室内装修设计中的运用 1网格模数的设计要求 模数设计思路基本上是依据空间的大小比例和单元材料的尺寸规格着手,整体规划空间的网格大小,重点关注门窗、梁柱的边角模数编排是否与整体空间网格吻合。单体的模块经过巧妙的组合排列,模数的表达途径就是将那些看似无生命的材料元素,通过技术和艺术的编排与处理,装饰的形式感和秩序感就显示出奇妙的艺术魅力,同时获得独特的“装饰”意味。建筑空间的大小因功能的不同而有变化,比如住宅的客厅与餐厅,卧室与洗手间的大小是不同的,网格的标准化设定必然受到制约。为了达到模数标准化这个目的,建筑设计初始就要考虑空间尺度与网格模数的比例关系,就是业内强调的建筑装修一体化同步设计。 2网格模数的设定 依据不同空间的面积大小,位置要求综合考虑网格模数的设定。室内地面、墙面、天花网格模数可以绝对统一,也可以相互以等比例整倍数关系相对统一。 2.1地面网格模数的设定 地面网格模数的设定,首先要从面积的大小,装饰效果,材料的规格尺寸来设定合理的网格模数,模数的划分,无论是正对或错位正对都要保证地面材料的块数完整性。 2.2墙面网格模数的设定 墙面网格模数的设定既要考虑墙面装饰型材的大小比例关系,又要考虑与门窗、梁柱的网格对位关系。以窗为例;窗台高90厘米,窗高150厘米,那么这个尺寸就影响到整个墙面及地面的模数设定,既能最大程度地节省材料,又能灵活设置模数的高宽比例,以至达到选材、用材的最佳模块化、美观化和节约化。 2.3天花网格模数的设定 天花网格模数的设定主要考虑梁柱对天花的影响。在设计可拆装的铝扣板、塑扣板、石膏板等规格型材类天花吊顶时,最好采用60×60厘米的模数线,这样的模数与市面上出售的日光灯盘、空调出风、回风口的尺寸吻合。 2.4设备模数的设定 室内空间要规划安排的设备器件很多,比如开关插座、灯具照明、空调及洗手间的洁具、地漏等,这些设备器件的位置安排也要与地面、墙面、天花的网格模数线对应起来,器件个体在某个网格坐标点上,横排一条线,竖排一条线。比如排水地漏设置在地板型材的中心点上或两块型材并接的边线上,否则,随意设置会破坏模数块的整体美观性。 3结语 模数制是建筑装修设计的深化与延伸,实体空间常常限制着网格模数的自由表达,而模数设计也总是寻找最佳的表述语言,模数好似“量体裁衣”,只有空间这个“量体”恰当,表面装修这个“裁衣”才能完美。 作者:吕海雪单位:嘉应学院美术学院 装修设计论文:针对BIM的创新房屋装修设计研究 全装修自提出之后,一直被认为是未来装修的发展趋势,但其推广并不尽人意,没有很好地实现其提出的初衷.住宅全装修推行缓慢,毛坯房仍占房地产市场的主流,散户式装修仍然盛行.由于技术的限制,致使建筑与装修分离、装修方案较少、设计质量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使得全装修设计方案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与规模化的良好结合.现有的模式主要有统一装修式、菜单式和客户参与式三种:统一装修式仅提供给客户几套装修方案,并根据样板房进行统一装修,一般小户型住宅装修采用这种模式;菜单式针对不同的装修部位提供规定的材料范围,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实现不同组合的装修,这种模式仅在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中采用;客户参与式是在客户的参与下,由客户与设计师共同协商确定装修方案,最大化地实现客户的需求,这种模式仅在一些高档住宅中采用这几种模式的规模化效应是递减的,而个性化效应是递增的.个性化的增强使得开发商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成本增加,而规模化的统一装修又很难被个性化的用户接受. 因此,对于占房地产市场比重比较大的中小企业和占人口比重比较大的中低等收入的客户,对全装修并不是很热衷,这也严重阻碍了全装修的推广.国内关于将BIM技术应用于全装修的研究相对较少,王林利用漫游技术展示了基于菜单式的全装修商品房,并分析了虚拟现实系统的实现.本文试图研究将BIM技术应用于全装修的设计过程,应用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可视化、设施管理、分析模拟等功能,方便快捷地进行全装修房的个性化设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推动住宅全装修的步伐,规范建筑装修市场环境,促使住宅装修生产从无序走向有序. 基于BIM的全装修房个性化设计 1.1由于技术的限制,并不能针对每个客户进行个性化设计,为了节约设计成本和时间,只能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对客户进行定位,以此来实现全装修的规模化,这样做虽然可以解决很多传统散户式装修带来的问题和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相分离的问题,但是这无形中也削弱了装修的个性化,使得装修趋同,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本文基于先进的BIM技术,探究了以BIM技术为基础的装修设计流程首先,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全装修个性化设计在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项目,通过其强大的协同设计功能和可视化功能,使得不具备专业能力的设计人员也能进行全装修的设计工作,无形中节约了大量的设计成本,而且通过在RevitArchitecture软件中建立工作集,可以使所有设计师共同工作,并通过碰撞检测功能,提前消除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冲突,也能避免各专业之间的施工冲突,这大大缩短了设计时间.由于其强大的优势,这种设计模式使得全装修设计可以针对每个客户进行个性化设计,并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在不改变结构安全的情况下,使得客户可以轻松地对户型进行相应的改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返工、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形成的三维模型包括建筑、结构、机械、给排水、电路和装修的相关信息,也可以直接产生施工需要的各种图纸.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利用其可视化功能,在三维视图中通过多角度进行理解,真正实现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的一体化.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模型,使得装修设计不再与建筑设计相分离,在进行装修设计时,可以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而且可以针对其管线的布置设计更加节约的卫浴布局.其次,由于在施工阶段同样也进行了部分装修的施工,相当于缩短了装修时间,使得客户可以在更早的时间内入住自己设计的住宅.在这个阶段,装修设计者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户型,结合用户的需求,并通过供应商提供的可视化的构件模型与用户进行实时的设计展示与方案选择,并对用户的布局进行相关的分析,比如灯具的亮度需求分析、采光分析、通风度分析等等,还可以根据商家及施工方提供的价格对装修成本进行预算.最后,通过与用户协商好的装修方案,由BIM技术产生实际需求的料单,由开发商进行统一采购并确保施工质量.由于是通过BIM技术设计的装修方案,其中相关配套设施的尺寸、位置、大小、生产商、品牌、价格等等都可以确定,用户不必再担心装修的质量.用户可以直接将自己家装修的产品与正规厂家相应品牌、型号的产品进行对比,如果发现不符,由开发商承担全部责任. 1.2应用实例功能展示1)协同设计.BIM技术的相关软件具有强大的协同设计功能,它构筑了一个协同设计的平台,各设计者通过领取事先分配好的工作集,可以在同一时间针对同一项目进行设计,只需要将自己设计的部分定期传到中央数据库,其他设计者即可在相应平面、三维视图中查看.展示了在RevitArchitecture中建立的工作集.2)与建筑设计相结合.通过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结合形成的三维模型,已经包含了建筑、结构、空调通风、电器、给排水、消防、装修和智能化等多个方面,装修设计者可以将用户需求与建筑设计相结合,设计出更合理的装修设计方案,并且使建筑物更加安全,更好发挥其功能.展示了包含给排水的建筑模型。基于三维模型,设计者不仅可以在平面视图中进行设计,也可以直接在三维模型中进行设计,让用户直接看到设计方案的效果,更加形象、直观、准确,并可以通过漫游技术,对装修方案进行观赏,结合人体工程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符合客户的需要.而且基于BIM的可视化技术,可以让施工人员更准确地明白二维图纸所不能理解的一些细部构造,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此一来,客户再也不必在施工时要求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来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真正实现了客户心目中的装修方案.可以在三维视图中通过临时尺寸标注进行物体的动态装修定位.4)构件属性完善.由供应商提供的装修构件,含有相应商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厂家、质量、颜色、大小、功能、安装条件、价格、装修所需人工费用等等,都可以通过RevitArchitecture软件中的项目参数功能添加到相应的三维模型的构件中,以便不同的参与者提取需要的相关信息.客户在设计师处进行房屋的装修设计相当于同时采购了装修材料,而且采购的材料还享有统一采购的优惠,因为是所有用户统一装修设计完成后,由开发商集体进行采购的.因此客户可以在装修设计之后就确保自己将来装修完入住房屋的相关产品的质量.如图6展示了物品的属性.5)方案个性多样.基于BIM技术的装修设计可以通过对装修材料材质的改变而轻松实现多方案的比选,并在设计师的指导下,加以适当的调整和点缀,就可以形成美观而又有个性化的设计方案,而且这种设计方案不需要用户单独付设计费,因为这几乎是用户自己设计的,既方便又快捷.图7、图8展示了不同的装修风格.图7以桔黄色花纹为主要色调,配以相近颜色的家具及装饰进行搭配,形成温暖热烈的感觉.而图8以淡蓝色为主色调,相应的装饰材料光泽度较暗淡,尽显平静、安逸和凉快的感觉.这些效果可以在电脑中清楚展示.6)分析简便易行.基于BIM技术设计的装修方案,可以轻松地将由AutodeskRevitArchitecture软件中形成的模型通过数据转换导入AutodeskEcotectAnalysis进行室内采光分析、室内温度分析、室内通风分析、不同房间所需灯具亮度的分析、噪声分析等等,为用户提供一个更舒适的装修设计方案.如图(图略)展示了相关的分析7)料单形成便捷.经过用户与设计师共同设计形成的装修方案,可以通过BIM软件直接生成所用材料的单据,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分类筛选,选出适合于开发商统一采购的数据,而且客户还可以根据出具的料单得到不同装修设计方案的预算成本,从而进行选择,以实现价值效益的最大化.表1显示了部分应用AutodeskRevitArchitecture软件中的明细表功能进行分类筛选形成的依据定额进行预算需要的料单.8)统一采购,施工装配规模化.由于在装修设计时,已经得到了全部装修需要的材料,开发商可以对其分类整理,形成采购需要的料单,进行集体采购,节省运费和分散采购的费用.而且,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得到的产品,都经过了碰撞检测功能的检测,确保其施工需要的工作空间及其位置、大小等,可以避免施工人员因尺寸不对而进行拆装、返工等浪费,也可以直接根据设计进行材料和部品的装配与安装,形成规模化装修. 小结与展望 针对现有全装修房推广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解决了全装修推广中个性化难以实现的问题,从而为全装修的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但要实现这种装修模式,中国本地化的族群必须要由本地供应商提供包含其商品的相关信息、可供选择的种类等等,并与施工形成的工作面要相适应,便于装配和安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规模式装修. 作者:王廷魁杜长亮张巍陈珂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装修设计论文:小型机房装修设计研究 墙面工程为了保证机房内的整体效果和洁净度要求,设计采用铝塑板作机房内墙面,该金属板隔热、隔音、防静电、可拆卸、可重复使用、抗压强度高。铝塑板规格为900×3000mm,表面涂层使用涂装附着力强的环保涂料,不产生灰尘,不会龟裂脱落。板与板之间有嵌条均匀连接,板内可自由布线。墙面装饰施工前需要先进行水泥墙体防尘、防潮、防水、保温处理。地面工程机房地板安装高度为300mm,为了方便综合布线和空调下送风,设计安装全钢抗静电活动地板,该种钢结构地板耐磨性及抗静电性能优良,拥有机械性能高、承载力大、防火性能好等特点,且组装灵活、维修方便。在施工方面,为确保结构安全,地面通过焊制承重架来对楼板进行加固,将单位重量较高的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和电池均安装于承重架上。 供配电系统 计算机供配电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最基本的保障。该系统要为机房内的设备提供稳定而可靠的电源支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出现市电断电时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重要设备运行不中断。机房供配电系统有严格的国家标准,本方案计算机供配电系统电源采用频率50HZ、电压220V/380V供电系统。设计在机房配置一个规格为50A-16P动力配电箱,从总配电间向机房引1路单回路供电电源,作为动力配电箱总进线。该配电箱负责对机房内的空调机、UPS、交换机和服务器以及照明配电箱进行供电和控制。根据计算,本机房设置一台在线式20KVAUPS,设计UPS后备时间为30分钟。市电配电柜电源先接入机房UPS,然后输给UPS设备,由UPS输出至机房内服务器等设备。 空调通风系统 该系统要为机房内的设备提供一个相对恒温恒湿的运行环境,保证机房内空气的新鲜与流通,满足工作人员在机房内工作的要求,保证机房内正压,防止外界未经处理的空气渗入为机房,防止有害气体、烟或混合物滞留机房内部。通过计算出机房内的热负荷,确定机房内所需的冷量、所需的送风量以及使人感到舒适的送风量,本工程机房内空调系统设计配置如下:选用2台具有独立的制冷、加湿、除湿的3匹柜式精密空调,互为备份使用。 防雷接地系统 该系统要严格按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采用可靠的技术和装置,设计综合性的防雷措施,为机房内的设备提供良好的防雷保护措施,确保各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雷害。 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系统虽然大楼已有防雷设备,但对于精密而敏感的机房电子设备仍未足够。因此,在市电配电柜内电源总进线处安装C级电源防雷器,当市电出现较长时间的脉冲电压或瞬间大电流脉冲电压时,内藏模块的半导体抑压元件立即把市电短路到地线,并保护负载和设备。 机房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根据设计要求,在各个机房内静电地板下用30×3紫铜排做等电位铜排,采用规格ZR-BVR10mm2的等电位接地线与铜网连接,并引入大楼接地体,将大楼防雷接地和防静电地,设备保护地,直流、交流工作地等接地共用,保证所有设备都处于同一电位,防止电位反击,损坏设备。各机房内重要设备、机柜、机房门窗、天花、地板支架等用ZR-BVR25mm2平方多股铜芯线做等电位接地处理,接地地阻R<1Ω。设计要将使用380V/220V交流电源的电气设备进行工作接地,即把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1Ω。设计要将所有机柜的机壳用数根绝缘导线串联起来,再用接地母线与大地相连,接地电阻≤1Ω。 消防系统 该系统要为机房提供稳定可靠的气体灭火系统,一旦机房内发生火情,要能迅速启动,有效的控制火情蔓延,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损失。由于大厦的喷淋消防系统不允许进入机房,所以机房采用独立的气体消防系统。考虑机房空间狭小,可在机房中心顶部安装钢架将消防气瓶固定在吊顶中,气瓶中充满七氟丙烷或SDE气体,在吊顶上开孔将气瓶喷嘴和感应装置引入,开孔大小由喷嘴和感应装置尺寸确定,保证美观而不影响其功能。 监控系统 该系统设计了UPS状态、空调状态、漏水、温湿度等机房环境监控装置,能实现对机房的全天候集中监控和管理,保障机房环境及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实现最高的机房可用率。机房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建设要结合机房结构、设备内容、使用功能、操作对象和管理要求等综合因素。根据要求,系统监控的设备内容按监控范围和职能划分为UPS、空调、漏水、温湿度四个监控模组,系统将这四个模组在机房采集到的模拟量数据先转化为数字量,再通过集成管理服务器(TCP/IP,点对点方式)发送到监控管理平台。监控管理平台负责对采集的数字量与预设值经行比对,一旦超出范围就立即采用开关电源、调节电阻、发出(电话、语音、手机短信等)报警信息等方式进行处理,达到对机房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UPS电源监控对UPS的监控分为两块,一块是整流器、逆变器、电池、旁路、负载等重要部件,一旦有部件运行发生故障,系统会采用预先设定的方式向机房管理员报警;另一块是UPS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等参数,对于这些重要的参数,既可以实施显示,也可以可作曲线记录,并可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留作将来分析使用。 空调监控机房专用空调为智能设备,既能接受监控系统的指令起停运行,也能将运行参数发送给监控系统监管。本机房监控系统可实时监视空调各部件(压缩机、风机、加热器、加湿器、去湿器、滤网等)的运行状态与参数,并与温湿度感应装置联动,一旦温湿度感应装置报警,系统将根据预先设置的模式起停空调,调节温湿度。同时,系统对空调运行的重要数据也可作曲线记录,管理员可通过曲线记录直观地看到空调机组的运行品质。 漏水检测监控机房的吊顶、墙壁、地板被各种电缆和数据线包围,所以机房积水的危害性很大。漏水首先会在地板下汇集,设计在地板下紧贴地面等距离横竖各布置3条感应绳,行程网状结构,一旦有液体碰到感应绳,感应绳通过控制器将短路信号输到监控系统,及时通知管理员采取相应措施排除问题。 温湿度检测机房面积较小,通过数量较少的传感器即可达到对机房内温湿度的采集。可在机房几何位置的中心吊顶下方设置两组高灵敏温湿度检测装置,当这两个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检测到机房的温湿度超过预定值时,系统将发出指令启动空调系统,当两个装置检测同时超出预定值时,系统启动空调系统的同时将向管理员发出报警信息。 作者:程军单位: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装修设计论文:连锁店装修设计 连锁店装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二是施工阶段,三是施工后的服务及保修阶段。 在投资者的意向和选址等工作结束后,就可以进行委托设计,此时,设计师必须到现场复尺,将现场的各项尺寸测出并与投资者进行初步沟通后进行初步方案设计。同时由预算员根据初步方案做出概算。初步设计的方案和概算价格经投资者确认后,由设计师做出施工图,并进行交底,进入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得是否完善,决定了工程施工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投资方和施工方必须十分重视。施工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准备,工具、材料准备,技术准备,成品、半成品准备,施工现场准备等方面。 在人员准备方面,我公司有着较强的优势,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力量充足,随时可调集充足的人力资源接待各类连锁工程的施工。便捷的交通也给不同城市之间的连锁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业主投资到哪里,我们就装修到哪里。虽然增加了一部分差旅费,但保证了派出的人员的素质,这些人员相继都经过必须的技术培训、安全培训及质量保证措施的培训等。从而避免了外地施工时,在当地随便找一部分工人施工而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现象发生。 在工具及材料准备方面,公司拥有大面积的工具库及材料库。工具库有充足的工具供各工地使用,并有专门的维修保养人员,保证发到现场的工具都能正常运转,确保了施工的需要。材料库存放有二千多种常规的和特殊的装修材料,并与几百家生产厂商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从而保证了连锁店施工特殊材料的一致性和品牌形象。施工开始后,可以根据工程进度分期分批的将材料运到现场,另外在材料准备方面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涉及品牌形象的特殊材料都要经投资方确认,双方保存材料样板。 在技术准备方面,设计、施工人员人才济济,使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对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开发利用也颇具特色,那就是先做试验,找出优缺点,再经工艺修改成熟后进行推广。 成品、半成品准备是指连锁店施工中使用的常规器物在施工方案确定后,由加工厂提前加工,或者与工地现场同期作业。半成品和成品加工完后到现场组装或拼装,从而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期。公司拥有二千平米的木工车间、焊工车间、油工车间,以及上百人的加工队伍,既可以为工地现场加工成品和半成品,又可以给工地进行统一下料。这一方法既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同时又节约了材料,避免浪费,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施工现场的准备是指现场用水、用电情况及原有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准备。如:房屋是否漏雨,是否需要电力增容,进户电源线是否更换,是否涉及原消防及喷淋设施,是否需办理消防、环卫、市容城建等施工手续,施工时间是否有限制,道路运输是否方便等。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需要有投资方密切配合或委托人配合协作,因为以上客观因素会严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任何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人力物力的浪费,给投资者和施工方造成损失。如果以上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将会避免很多意外事故情况,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连锁店施工的特点是施工面积相对较小,质量要求较高,但工期较紧张。提前一天完工开业,就可以使投资者的投入早一天产出。因此在施工过程控制方面,要合理的调配人员、工具及材料,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这时,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当连锁店同时有几处施工时,可根据每个连锁店的开竣工时间和方位路线,充分考虑连锁店间的施工流水作业,既可以使工程进度得到保证,又能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避免浪费。同时在一个连锁店内部实行交叉流水作业,对关键工序和主要工序,可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比如在时间上工地负责人统一协调,可以将人员分成白班和夜班,夜班必须安排无声响,不扰民的班组作业,如油工批灰打磨,电工装灯,瓦工铺砖等,但同时要注意对成品和半成品的保护,并考虑地面的凝固时间,避免在交叉施工中遭到损坏。 在空间上可安排不同工种间穿插作业,如果吊顶作业和电工挖洞装灯等交叉作业,争抢工作面,可通过协调安排,避免相互影响,造成窝工现象。木工和油工的工作面可以形成小流水作业,木工完成一部分作业面并进行班组自检合格后通过负责人转交油工工序,同时进行交接检查,保证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当某些工程项目上下工序不能交叉作业时,可以在保证重点部位的同时,安排辅助工程的施工,当各工序作业展开后,管理人员应注意安排一些后备工程和工序的施工,使各工种人员不间断的,按次序的从一个工作项目转移到另一个项目施工,使人员和机具均得以合理利用,工程能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连锁店的门脸及门面招牌是施工的难点,既受时间的限制,又受空间的制约。在繁华的地段和步行街上施工,必须提前办理占用便道手续,而市容城管批准的时间特别短,为了避免扰民,夜间施工时间又不能太长。这时,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招牌可以在加工厂做成半成品备用,减少现场工作量。在施工开始后,合理利用工作时间,在白天施工的班组可以进行有声响的项目,晚上施工的班组可以进行拼装,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扰民等现象。 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我们采用了ISO9001质量控制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控制。通过班组自检、工序交接检、施工隐蔽检、施工检查、内部验收等多种手段控制工程质量,为用户提供期望的工程和服务。 卓有成效的管理使我们施工的工期和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近期施工的如:上海淮海路真维斯连锁店工期为10天,南京新街口的工期为15天,为投资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工程质量也令投资者比较满意。 在维修和服务方面,投资者一定要保留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我公司的运作方法是在工程完工后,施工方一定要向投资者交底,如空调、电动卷闸等电器的使用,店铺清洁的方法等,并定期回访,保修一年,还采用了保修期内接到投拆后,及时维修的方式,赢得了业主的满意。 总之,投资方和施工方相互协作,互惠互利的关系,离不开双方的相互配合。希望投资者能从中得到部分借鉴,希望同行业的朋友沟通探讨。 装修设计论文:厨房装修设计的细节分析 1水电气设计要合理 (1)厨房灯具安装。以实用为主,通常选用防水、防尘的吸顶灯。为了人性化,可在工作台上方的吊柜下面,安装一个光源,方便切菜。如果业主追求时尚,吊柜可做成磨砂或钢化玻璃,里面加装射灯,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2)电源线回路设计。一般把生活阳台、卫生间、厨房各自单独设计成一个或两个回路,特别是卫生间用电量较大的热水器、厨房各种电器设备、厨房内空调,更需要配置足够的空气开关分别控制;其它普通插座可设计成一个回路;所有灯线设计成一个回路。(3)插座的安装。电饭煲、电磁炉、电水壶、微波炉等放在台面上的电器,电器插座的高度通常在1.1~1.3m之间,插座面板高度相差±1mm。如果微波炉放在吊柜中,插座则安装于所在吊柜的上半部。如果家庭使用消毒柜和烤箱,则需预留充足插座。中式抽油烟机的插座一般放在烟机机体的右上方,离地2~2.1m;欧式抽油烟机的插座一般放在抽油烟机的铁烟道中,便于电线不外露,更美观。(4)厨房与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5)厨房中的所有物品,包括餐具、锅具、炊具以及电器尽量设计在橱柜之中,使厨房整齐划一。例如:洗碗机放在水池附近的底柜中,方便上下水源。 2厨房装修施工应注意事项 2.1装修材料(1)橱柜是厨房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有整体式的成品橱柜和现场砌筑的橱柜。整体式橱柜的组装应美观,封边平直光滑,接头精细,缝隙要均匀。(2)厨房门一般选用推拉的磨砂玻璃门,既有通透的视觉效果,又能阻隔油烟,还能有效地利用空间。(3)厨房最好不选用有凹凸机理和宽缝的墙砖,应选择光面的、无缝的墙砖,更利于做清洁。地面砖要注意防滑,同时也要考虑日常清洁维护。(4)厨房吊顶宜选用装饰类的铝扣板。喷涂的铝扣板多是亚光,经济实惠;覆膜铝扣板有各种图案,装饰效果好,但价格较贵。(5)电线应使用铜质护套线,国家标准代号为BVV,成卷的电线包装上有“长城标志”。其规格一般按截面积分,照明用线可选用1.5mm2或2.5mm2,插座用线一般选择2.5mm2,空调用线不得小于4mm2。(6)燃气灶按安装方式,有台式燃气灶和嵌入式燃气灶。嵌入式燃气灶的灶柜与橱柜台面成一平面,特点是美观、节省空间、易清洗。(7)抽油烟机选购与验收时,要考虑安全性、噪声、风量、主电机功率、类型、外观、占用空间、操作方便性、售价及售后服务等因素。(8)常见的水槽有不锈钢、人造结晶石、陶瓷珐琅等材质。选不锈钢水槽时,厚薄要适中,过薄会影响水槽的使用寿命。槽深18cm为宜,防止水花外溅。2.2施工注意事项(1)地面砖不能出现到泛水现象。(2)原始地漏和烟道,不要随意改动。(3)不要改动入户燃气管道,电源线距离燃气管道至少20cm以上。(4)入户水管总闸阀,一般安装在橱柜里面,高橱柜底面10cm左右,不能太低,以便于操作。(5)墙面砖的施工,在水龙头、插座面板的位置,要认真切割面砖预留孔洞,切口处应光滑,大小合适,不能把线盒的四边框厚度也显露出来,影响面板安装。(6)人工砌筑灶台时,可用铝合金龙骨做骨架,增加强度。台面板下面的水泥中一定要有钢筋条做骨架。(7)对于经常停水地区的厨房装修,可考虑安装储水的容器(比如瓦缸等)。(8)对于比较热的地区(比如重庆地区),有的户主在厨房内单独安装一台壁挂式空调,有特殊要求的户主可以考虑。(9)为了安全,有的户主在厨房内安装易燃、易爆气体报警器。 3结语 不同地区,家装中厨房的设计和施工有各自的特点。本文提出了本地区常见的家装中厨房的设计和施工的建议,希望能促进厨房装修更完美。 作者:杜河金 单位:厦门金腾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装修设计论文:装修设计的绿色设计 1室内装修污染类型分析 (1)化学污染由于建筑装修材料是通过化工提炼加工的方法制作的,因此很多建筑装修材料还保留着明显的化学作用性质,容易通过空气挥发化学成分,并且在装修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对材料的切割、电热等方法施工,能够使建筑材料中的化学成分更容易挥发在空气中。常见的建筑装修材料污染的化学气体类型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甲醛等。装修施工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方面包括:装潢材料含有的化学成分;高温加热对材料进行的物理反应;家具材料中的化学气体成分;外部环境污染等。(2)生物污染建筑内部生物污染不仅仅是由于室内装修引发的,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会造成生物污染都居住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生物污染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发现,并且不像光污染和空气污染等对人体有直接危害,生物污染是通过细菌、真菌和微生物等形式在室内环境下进行传播,很多细菌具有致病效果,且长期生活在适宜生长和繁衍的环境中,在数量方面会出现几何倍的扩散。建筑室内环境中生物污染的金钟产生形式主要有:未及时处理的生活垃圾;衣物和家纺用品;人体微生物以及细菌的携带;花卉以及家庭宠物生物污染;装修建筑材料生物附着污染等。 2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修设计理念 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问题也更加的重视。在室内装修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装修外观进行合理布局,更重要的是科学以应用绿色环保设计理念,降低装修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影响,发展健康环保的装修事业。关于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修设计理念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从装修设计方面加强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建筑室内装修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对装修的大致情况进行充分的设计,如果从装修设计的角度上已经融入了绿色环保的装修理念,就会从源头上减少装修环节对于室内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在对房屋装修设计和布局设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房屋结构以及装修材料的选用进行探讨,如房屋地面装修时,地板是采用木地板还是地板砖,墙面装修时时采用墙面漆还是墙纸进行美化等,这些规划都是在房屋装修设计方面进行的,要尽可能地选择环保材料对房屋内部进行装修,房屋结构设计的要点是要对通风性能进行保障,避免出现狭小的密闭空间的出现。(2)装修建材的搭配使用问题一些装修材料中含有的有毒有害气体成分较多,因此在对材料的使用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材料在室内装修时对该材料的使用量,特别是墙体以及地面材料,占整个房屋中绝大多数面积,在对墙纸以及木地板的使用中,就需要减少对这类装修建材的大面积使用情况,避免装修建材中的有害物质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集中超标情况。(3)提升房屋装修过程中的节能效果现代新型房屋的设计和装修都是以节能为基本发展趋势,在对房屋进行节能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具有节能效果的新型房屋装修材料,在装修选材方面,要严格选用环保安全型材料,倡导消费者进行装饰装修时选择无污染或者少污染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绿色产品。选用不含甲醛的粘胶剂,不含苯的稀料,不含纤维的石膏板材,不含甲醛木工板、贴面板等,以提高装修后的室内空气质量水平。(4)室内绿色植物的科学选择适于室内种植的植物:月季、玫瑰吸收二氧化硫;桂花有吸尘作用;薄荷有杀菌作用;长青藤和铁树吸收苯;万年青和雏菊清除三氯乙烯;银苞芋吊兰、芦荟、虎尾兰吸收甲醛。不适于室内种植的植物:兰花的香气会令人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紫荆花所散发出来的花粉如与人接触过久,会诱发哮喘症或使咳嗽症状加重;含羞草体内的含羞草碱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人体过多接触后会使毛发脱落;月季花所散发的浓郁香味,会使一些人产生胸闷不适、憋气与呼吸困难;百合花的香味也会使人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5)要做好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工作购买新房、家具和装饰新居后,应该先找室内环境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听取专家的意见,选择合适的入住时间。选择有效的室内空气净化设施,可根据居室、厨房、卫生不同污染选用具有不同功能空气净化装置,如空气净化器、排油烟机、臭氧消毒器等。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开窗换气时间,防止室外大气污染进入室内。 3结束语 室内装修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重要问题,而且一直是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问题。在传统装修的过程中,大量的有害物质严重地影响到了住户的身体健康,其巨大的危害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中,合理地应用绿色环保理念,能够从根本上控制室内装修对人们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能够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产生积极作用。总体来说,绿色环保的建筑室内装修设计,是装修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主要体现和必然要求。 作者:韩雪霞 单位:邯郸市大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电动力学论文:有限元方法在“电动力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电动力学作为一门理论物理的基础课程,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作为一门理论物理的基础课程,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求解复杂电磁学问题的技术条件,同时也出现了加有限元方法等有效的计算方法。文章主要探讨有限元方法在“电动力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有限元方法;电动力学;应用 光量子就是一种“左”和“右”的奇异偏振粒子,由于偏振的对称或不对称,而发生光波在干涉过程中的系统偏振化。苏联科学家瓦维洛夫设计的许多光学实验,十分有趣地说明了光的偏振是光学过程的基本现象之一。所有的实验都表明,光是一种粒子现象,而一切单色的运动的微观粒子群都表现为粒子的波的本性。 1 电动力学原理 1.1 光量子 电子是一个小旋涡体。光量子是由2个质量相等、自旋相反的电子在小黄道面(E平面)上结合的双粒子。 以化学键结合的电子偶,由于在双电子中间结合带,质点所受向心力被抵消,使质点沿圆切线方向被抛出,在反冲力推动下,光量子会沿曲率半径为无限大的圆“自己运动”,因此,光量子的静止质量等于零。在处理光量子运动学问题时,可将它比成一个按周期间歇振荡,在时间与空间中补充燃料质量近似等于喷出燃料质量,自己推进的小火箭。因为光量子是由2个电子在E平面上结合而成的,所以它是偏振的,有EHc。图1表示电子偶在小黄道面上的物质旋涡运动呈疏密相间的条带分布(类似太阳系中的小行星环缝)。由于共振效应,双电子只能停留在各物质环缝上结合。这些环缝是光量子的能级En。处于不同分立能级状态下结合的双电子的中心距an不同,其电子的质量亏损也不同。an愈小的光量子有愈大的能级。光量子的能级表征了它特有的固有振动频率。是每个光量子的固有振动频率决定了光的颜色,并与光波波长有密切关系。 自旋电子的场的开放性使单个电子很难单独游离存在,所以,电子团一般都是由偶数个“左”和“右”自旋的单电子在E平面上结合形成的。而由奇数个单电子组成的总自旋角动量不为零的电子链条通常是不稳定的衰变粒子团。每一个电子团的固有振动频率为vc,其中每个电子的瞬时振动速度为光速±C并具有内能mec2。不同的光量子所需外场激发能量不同。在电场中的电子团受电场力被加速。外场所做的功除表现为电子团的动能增加外,由于阻力,所以还表现在对电子团压缩变形的质量亏损上。因此,在电场中运动的电子团,根据瞬时速度不同,被压缩的能级状态也不同。不同能级状态下的电子团有不同的固有振动频率vc,恰恰是这个固有振动频率vn记忆了能量压缩过程。取在放电管中电子团的固有振动频率最大值vmax,平均振动频率v=■,当时v=c,就有下面电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式中,me为单电子的质量,h为普朗克常数。 当在放电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分子,且在气体第一电离电位临界点上,气体电离原子的主振频率等于电子团的平均固有振动频率vn时,则发生电子团在共振中被破坏,分散成在一个平面上对称辐射的2个或3个光量子(单态或三重态),形成最强的线状光谱的辐射。 1.2 粒子的干涉和光波的内部结构 因为微观粒子质量很小,粒子之间开放键的作用相对很强,所以,任何两个电子团或光量子,在小夹角的碰撞中都表现为粒子最原始的干涉形式。我们把这种碰撞叫做“吸引碰撞”或“排斥碰撞”。例如,两个沿同方向,在E平面上以小夹角相遇的光量子,因为互相靠近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则互相吸引,使在“吸引碰撞”后的两个光量子沿其速度矢量夹角平分线ψ方向运动。而两个向反方向运动的光量子在E平面上相遇时,由于互相靠近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同而发生“排斥碰撞”相互分离。其他各种偏振的、对称或是不对称的碰撞形式,读者可以自己研究。例如,偏振面互相垂直的两个光量子,相互碰撞就不能发生干涉现象。光量子在干涉或界面反射过程中往往发生系统的偏振化,成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 在空间中任何按一定平均自由程分布的“单色偏振态相同或相近微观粒子群”都能发生上述粒子的干涉现象。光波就是由光量子组成的、自己推进的粒子波。在光源的附近就已经发生干涉所形成的光线上,包含着许多长程无序分布的“线波包”。在每个“线波包”内是由光源在一次辐射,经过干涉而聚集的光量子。光量子在“线波包”内排列是有序的,前后两组光量子之间的距离为 mλ(m是正整数,λ是波长)。 如图2所示,由一次辐射所分开的两条相干光线上,当“线波包”之间的光程差小于它本身的长度时,在一定干涉孔径条件下,两条光线能够发生干涉。在图2中给定的初始条件下,从小孔光源S或S’毫无规律地向任意方向辐射的光量子,只能在与S7或S两个点的理论波阵面上,光程差L=mλ上各点相遇,相遇后的两组光量子在干涉后沿其速度矢量夹角平分线上的ψ方向运动,这个方向就是光线干涉后的传播方向。光波的干涉不是充满在整个空间的粒子毫无规则的弹性碰撞,而是以“线波包”中光量子相遇的“吸引碰撞”或“排斥碰撞”发生的光量子在光线方向上的集中,这表现为光波能量在干涉过程中的重新分布。 2 有限元法及其在“电动力学”中的应用 有限元法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计算方法。它是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连续体力学领域应用的一种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随后很快广泛地应用于求解热传导、电磁场、流体力学等连续性问题。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变分法或加权余量法基础上,采用分块逼近而形成的系统化的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求解区域进行离散化,其次剖分成若干互相连接而又不重叠的一定几何形状的子区域,这样的子区域称为单元(二维问题的子区域,一般取为三角形区域或矩形区域)。在单元体中选择基函数,用单元基函数的线性组合来逼近单元中的真解,而总体基函数可以由单元基函数组成。也就是说,有限元方法是根据变分原理和方程余量与权函数正交化原理建立起的积分表达式为出发点,将整个积分区域中的求解函数离散为若干单元区域中的连续函数,再通过单元积分,总体合成为代数方程形式的有限方程。对于二维情况,拉普拉斯方程及边界关系为: 与有限差分法等其他数值方法相比,有限元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但局限性在于只适用于相对小的子域。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提出结构力学计算有限元概念的克拉夫(Clough)形象地将其描绘为:“有限元法——Ray—leigh Ritz法+分片函数”,即有限元法是Rayleigh Ritz法的一种局部化情况。与求解满足整个定义域边界条件的允许函数的Rayleigh Ritz法(往往是很困难的)相比,有限元法将函数定义在简单几何形状(如二维问题中的三角形或任意四边形)的单元域上(分片函数),且不考虑整个定义域的复杂边界条件,这是有限元法优于其他近似方法的原因之一。由于有限元法的重要应用,现在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关于有限元法的通用程序与软件。 与差分法比较,有限元素法的节点配置方式比较灵活,因此适用于处理形状比较复杂的区域。它的边界节点完全处在区域的边界上,从而在边界上可以给出较好的逼近。当边界比较复杂的时候,有限差分法是很难处理的,而且误差也较大,有限元素法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在一部分求解区域中配置较密的节点,而在另一部分求解区域中配置较稀疏的节点,以便在尽量不增加过多的节点总数下,提高计算精度,这些长处是有限差分法很难实现的。当然,差分法采用直交网格,列计算格式比较简便,而有限元素法由于节点配置比较任意,列计算格式就要复杂得多,不过这些计算格式都可以在电子计算机上自动运算。 电动力学论文:光信息科学与电动力学课程教育研讨 作者:卢俊 陈桂波 李金华 孔梅 金光勇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 我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历史悠久、办学基础好、生源质量高、专业方向应用性强。为适应国家对激光科学与技术及光信息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发挥我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性强的优势,围绕“特色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2009年申报成功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目标是建设一个以激光科学与技术和光信息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为优势方向,特色鲜明的名牌专业,使之在培养质量方面达到或接近国内一流水平。在专业边缘领域,大胆开拓,不断扩展研究内容,使该专业成为国内激光科学与技术和光信息技术方向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电动力学作为该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适应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培养高质量毕业生要求。 二、电动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及课程特点 电动力学课程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感觉到比较难学。原因是知识点较多,抽象难懂。数学推导复杂,要求有较强的数理基础。虽然有些电动力学问题接近实际,比如波导问题、天线问题,但学生要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过程,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初学者常常感到电动力学课枯燥无味、难以入门;上课听讲似懂非懂,下课做题无从下手。并且,由于招生数量的增加,极大降低了师生比,降低了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几率。同时,现代大学生与80年代大学生比,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和能力,都严重影响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改革设想及实施 我校光信息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激光器及技术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因此在电动力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将与专业基础相关教学内容更扎实、有效地贯穿教学,并激发学习兴趣,采取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及措施:3.1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适当引申,为学生后续的平台课如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以及专业课如激光器件、导波光学等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对电磁波传播的相关内容重点讲解并结合教师的科研等背景进行引申及拓展。其中关于模式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导波光学及物理光学内容,概念交待清楚,条件讲解透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亥姆霍兹方程的讲解中,引入前沿热点问题如“负折射率”问题,使学生了解其理论基础。在教材中作为选学内容的高斯光束问题,对该专业的学生交待清晰,为后续的激光原理奠定基础。凡此不再赘述,总之,对教学内容的制定,以为学生更好学习后续课程及激发学习兴趣为原则。3.2教学方式改革在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板书、课件的教学模式。尝试使用讨论式教学、课程小论文及结合教师科研讲座与板书、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板书教学方法对公式的推导及其有利,也符合学习的学习习惯。但在涉及较抽象问题时,使用课件教学更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如涉及形成模式的条件———驻波问题,以及偶极子天线的辐射问题,利用课件的动画演示,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课程的讲解中,穿插讨论式教学,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结合课程中不同章节的内容及特点,设置具体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是一种形式。对于课程小论文及教师科研讲座,安排在电磁波的传播内容讲解之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我们的教师梯队均为博士毕业,涉及光学、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凝聚态物理、计算电磁学五个学科,且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863”、“973”及工程类项目,为结合不同的学科开展前沿问题讲座,并将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条件。为此,在课程教学中穿插了与课程相关的前沿问题讲座。比如全固态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光子晶体及ZnO纳米材料研究进展等,通过前沿问题讲座的尝试,学生积极性很高,取得了预期效果。关于课程小论文,我们安排在了讲座之后,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基础,给出题目和时间节点,其间学生与教师有交流,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小论文,只是这个环节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教师后续跟踪并总结。通过科研讲座及小论的尝试,以初步取得成效,所教授的学生据此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并获奖,所研究结果也在相关刊物发表文章。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培养质量。 四、总结 结合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对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努力形成一种稳定的教学模式。 电动力学论文:舰船计算电动力学研究 摘要: 本文综述了应用于舰船和潜艇电磁防护以及隐身舰船研究的计算电动力学的性能、解法和软件包。 关键词: 舰艇;电磁防护;计算电动力学 0引言 计算电动力学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成立。1976年在牛津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电磁场数值计算会议可以认为是计算电动力学的起点。这些方法可划分为三类:有限元法,边界和体积积分方程法以及混合方法[1]。当利用有限元法对三维目标进行计算时,三维目标的整个计算域会被划分为体积单元(六面体或四面体)。当用于内场问题以及非均匀、各项异性和非线性媒介场域问题求解时,有限元法有着显著的优势。当计算远离场源的电磁场时,有限元法的缺点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有限元法中未知变量为电动力学势能或者近似为离散空间的电磁场矢量E和H。在积分方程法中需要考虑和电动力学势能及矢量(如格林方程中的积分关系)有关场的表面密度或者是等效体积源。积分方程法在解决无边界区域问题(包括均匀介质)上有很大优势。混合方法集合了有限元法和积分方程法的优缺点,因此在此提及。最初,计算电动力学方法的相关术语发展广泛,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挑选出数值算法后才使得计算电动力学方法在工业应用方面变得切实可行。对于以标量电势描述的静态问题进行计算的可用软件包大都采用有限元法。当计算由于涡流引起的低频场时,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棱单元的有限元法。当计算辐射或衍射物体产生的高频电磁场时,一般更倾向采用矩量法,矩量法是积分方程法的一个特例,其采用表面电流和磁流的密度作为状态变量[2]。当计算舰船目标的电磁防护问题时,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探测、识别以及武器自导系统所反应的远场区电磁场,所使用的计算软件主要采用了积分方程法。使用积分方程法的时候,必须将目标物体的表面划分成不同的独立单元(边界元)。构造表面以及在表面形成边界元网格是有挑战性的,因为水面舰艇和潜艇具有非常复杂的几何结构和布局。当要考虑内部结构的时候,挑战性就会更大。大多数商业化电磁场计算软件都有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导入几何文件的工具。但是运用CAD进行船或是潜艇设计时,却不经常使用。首先,当导入几何结构的时候,必须要找出那些对舰船的总磁场贡献不明显的结构;其次,在导入几何结构时会容易丢失结构的拓扑链接,这些链接对创建在节点、边缘和表面处的有限元或边界元规则网络是非常必须的。很多计算方法都强制要求规则网格,在这种情况下,更倾向使用单独开发的几何模块(预处理器)来构建几何模型和生成该表面网络。一些软件(如ShipEDF)试图通过舰船通用数据库建立几何结构以及计算模型之间的关联。但不论哪种情况,不同频段下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差别。下面将分别对这些计算方法进行描述。 1静态电场 舰船静态电场的主要来源为螺旋桨-船之间的电偶以及电化学腐蚀防护系统的阳极。一般来说,静态电场控制的任务以下面方式进行:安排好阳极在船体的位置,并选择阳极电流使环绕舰船环境中的电场以及与腐蚀有关的磁场达到最小,同时还需满足舰船的腐蚀保护要求。“BEASY”软件就是严格按照上述任务编写的[3]。考虑到非线性优化的复杂性以及实际阳极布置的技术局限性,在软件包“STAR3DElectric”中使用另一个未知变量-金属表面电流矢量。使用这个未知量使得在整个电路中考虑有限电阻(如电刷)成为可能。除此之外,软件包“STAR3DElectric”中使用的守恒方程在迭代过程中求解系统方程效率更高。 2静态磁场 目前已知最好的且应用最广泛的计算静态磁场的软件为“矢量场”公司开发的有限元软件包“Opera-3D”[4]。复杂区域内的四面体网格生成质量在“Opera-3D”的最新版本中已经大幅提升。在此之前的版本,为生成高质量网格,就必须对目标的几何结构的某些部件进行挤压。这是一项很精细的工作,需要数周或数月才能完成。在最新版本中,往往只需要构建目标的表面及一些额外的面就可自动生成网格。当利用有限元来计算舰船或潜艇的静态磁场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的铁磁结构厚度都很小(相对于其他尺寸)。这就使得在网格生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好的网格会导致计算精度变差。极限情况下,当结构的厚度趋近于零时,有限元法就变得不稳定了。在软件包“STAR3DMagnetic”中,薄壁结构被表面磁化分布未知的中间面所替代,使得软件对于求解任意厚度的船体都具有稳定性。计算装备了消磁线圈的舰船静态磁场边界元的典型大小为0.5~1m。在此种情况下,使用积分方程法时就必须求解包含大约100000个未知量的密度矩阵方程。“STAR3DMagnetic”采用快速多极算法,是该问题能在一般台式电脑上解决。 3极低频电磁场 舰船极低频电磁场特性是海军武器及探测系统的重要信息源。其主要特点是存在大量的不同物理源产生不同频率的场。这些源所产生的场取决于舰船内部的布置、舰船壳体的屏蔽、甲板和舱壁、环境参数以及舰船运动。由于场源的多样性以及场的尺度不一,计算极低频电磁场时,舰船的电磁场模型并没有作为一个整体,而是对每个场源所产生的电磁场单独考虑。为了仿真0.01Hz~10kHz频段的极低频电磁场,EMSS软件包利用三层介质中恒定和交变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的总和来代表舰船的总源场。偶极子数量取决于离观测点的距离,频段以及环境参数。对于中型大小的舰船,数目大约为数十万。偶极子的参数取决于实验数据或通过模型计算得到。以下是EMSS仿真程序里面所考虑的极低频电磁场的源: 1)结构磁化; 2)由于冲刷导致的船壳结构电流的不均匀性; 3)电气设备产生的电流; 4)杂散电流; 5)消磁线圈中的电流纹波; 6)由于船桨的旋转以及腐蚀保护系统产生的电流调制; 7)磁性轴的旋转; 8)船桨的叶片切割地磁场产生的感应电流; 9)舰船在地磁场中运动; 10)铁磁体结构振动。为了进行极低频电磁场分析,仿真得到的时域信号需要加入人工生成或是全尺度测量的干扰。EMSS允许显示在舰船建造以及调试试验时产生的极低频电磁场场源,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评估附加的电磁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场源的探测基于目标采样结果和全尺度测量结果之间复杂对比得到。 4无线电波段的电磁场 当需要确定顶层甲板的电磁场辐射水平以确保舰员安全、评估同时运行的天线间的互耦,检验天线安装时的输入阻抗及方向图时,就必须计算船载中频、高频和甚高频天线的电磁场。市场上有大量的商业软件来解决上述问题。例如“Concerto”、“ShipEDF”、“FEKO”以及“CARLOS-3D”等。这些软件大都采用矩量法。“STAR3DHighFrequency”软件包使用和“STAR3DElectric”、“STAR3DMagnetic”类似的几何预处理器。三个软件都可以使用同样的铁壳舰船的几何模型:当计算静态电场和腐蚀磁场时,只利用了模型的水下部分;当计算高频电磁场时只利用了模型的水上部分;当计算静态磁场的时候需要用到整个模型。为了有效求解由矩量法产生的大型系统方程,“STAR3DHighFrequency”软件包采用了高频改进的快速多极子算法[5]。和“STAR3DElectric”、“STAR3DMagnetic”采用的快速多极算法一样,高频改进的快速多极子算法所需的计算资源和NlogN成正比,其中N是边界元的个数。这相对需要O(N3)运算次数的高斯消除法或是LU分解法来说有很大改进。 5雷达、红外和激光波段的电磁场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这些波段内不能采用矩量法进行严格计算。矩量法的边界元大小约为λ/10,当利用波长为3cm的电磁波来计算露出水面面积为10000m2的舰船瞬时雷达散射截面(RCS)时,容易估算出求解系统方程中未知量个数为10亿。为确定RCS的平均值,需要在特定的距离和观测角度对目标进行多次计算。目前,矩量法中未知量个数的世界纪录是3300万,这个数目是计算理想导电球面上平面波散射问题时,在一个多处理器的计算机群上达到的。替代矩量法的计算方法有:物理光学法、物理绕射理论、几何绕射理论、绕射统一理论等[6]。通常的商业计算软件会综合采用这些方法。近似方法最主要的缺点是缺乏通用性。软件用户必须有大量的工程经验,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挑选正确且合适的模型,并能对计算误差进行评估。与矩量法不同的是,所有的近似方法都将目标的总辐射量认为是局部场源辐射量的一个叠加。在这种假设下,就没必要严格考虑几何结构的拓扑以及在表面构建规则网格,这对于使用CAD生成的几何模型有很大优势。电磁场计算方法和CAD的联合应用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电磁场设计,这在雷达、红外和激光波段的隐形目标的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知名的电磁场设计计算软件为“ShipEDF”,其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降低舰船的雷达和红外信号水平。软件的主要模块为利用标准的AutoCAD软件生成舰船的三维模型。该模型会生成舰船每个航向角的观测区域表面元,并以电子表格的形式输出,作为计算模型的输入数据。第一个计算模块计算了舰船雷达信号在每个观测的方位角上的积分和差分特性;第二个模块计算了舰船的红外图像;第三个模块估计了激光波段范围内的舰船平均RCS。 6总结 本文回顾了一些关于电磁防护以及隐身舰船发展方面的电磁场计算方法。新的计算机算法使电磁计算方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种新的计算方法可以处理任意几何外形的薄壁面结构,并能降低计算所需资源。目前的目标是发展一种统一的算法,可以涵盖从静电场到光学射线场的所有频段电磁场。目前,矩量法和近似算法理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试图将两者之间进行结合的数次尝试并没有取得成功。 电动力学论文: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摘 要 电动力学是介绍电磁场和电磁波基本规律及其狭义相对论理论的课程,是大学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支撑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知识。电动力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较大,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和思考电动力学的教学现状,并指出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旨在改善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电动力学课程 教学改革 思考 实践 电动力学是四大力学之一,综合了经典电磁学的最高成就,相对电磁学而言,其可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概念、公式、符号抽象,内容繁多,教学效率较低的显著特征,是电子通信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动力学在通信、电工、超导和微电子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动力学课程中的物理概念和思想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理解和掌握电动力学课程中的物理概念和数学方法。由于电动力学是物理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推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理论,因此,深入研究和思考电动力学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提升电动力学教学效果的建议,对促进高校电动力学的教学改革和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电动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多,课时少 电动力学主要涵盖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以及狭义相对论等五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仅有电磁波的相关内容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军事和物理学研究前沿等领域。在电动力学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电动力学教师通常会依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注重静电场、静磁场等相关内容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以及电磁波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电磁波在物理前沿以及军事方面的应用长期得不到电动力学教师的重视,导致这种现象的缘由是电动力学课程本身有着物理概念抽象、符号和公式难以理解以及教学难度大等显著特征,教学内容多和课时少的矛盾突出,这势必会导致电动力学教师为了提升考试通过率而减少教学内容,这就大幅度降低了电动力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1.2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受我国传统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影响,电动力学的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主要采取讲解、板书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及时理解电动力学的概念,但是却制约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及和应用,大多数教师逐步从传统“粉笔+板书”的教学模式向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模式过渡,这就会导致教师讲课的语速不自觉的加快,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不可能准确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式的论证过程,大大降低了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3考核方式不完善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电动力学考核方式有两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而期末测试注重对课本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几乎没有综合能力的测试。所以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平时学习电动力学的积极性不高,通过考前临时性的记忆完成电动力学课程的考核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电动力学的相关知识。 2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2.1调整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大多数学生在面对电动力学复杂的运算推导时通常会表现出畏难情绪,对公式的推导束手无策,从而失去了学习电动力学的积极性。因此,电动力学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调整教学内容,在正式讲解电动力学课程之前增添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协助学生解决学习电动力学的数学障碍,从而树立起学好电动力学课程的信心,从而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2.2创新教学模式 电动力学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要主动并善于分析电动力学课程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总结出处理问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静电场和静磁场这部分内容时,电动力学教师利用静电场和静磁场研究方法相似的特征,深入讲解静电场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准确掌握静电场的各种分析方法,之后再采取类比法讲解静电场的相关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电动力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将复杂和难以理解的物理学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理解疑难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提升电动力学的教学质量。 2.3健全课程的考核方式 电动力学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健全课程的考核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电动力学的积极性。各大高校可以适当地提升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积极贯彻学习为目的、考核为手段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作用,丰富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每单元结束时进行单元测试,将单元测试的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定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并将探究性学习的成果纳入平时成绩;在期末考试试题中增大综合题目的比重,从而让学生更加重视电动力学的学习。 3结论 电动力学是物理学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电动力学的实际教学中依旧存在着教学内容多和课时少矛盾、教学方法有待改善和考核方式不完善等诸多不良问题,电动力学教师要注重课程教学的改革工作,积极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健全课程的考核方式,从而有效提升电动力学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电动力学论文:可视化技术在电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针对电动力学学习中学生常会遇到的某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介绍了可视化科学计算软件MATLAB在电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磁场的规律,初步掌握电磁学的数值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MATLAB;电动力学 TM1-4 一、引言 电动力学是研究电磁场的基本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高校物理学专业本科阶段学生的核心课程。然而由于其抽象的电磁场理论和繁琐的数学推导,且无法观察到直观地实验现象,导致部分学生过于依赖书本,不去独立思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要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电磁学的数值计算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电磁理论的能力。然而现在大部分基于Flash、Photoshop、3D Studio MAX的仿真模拟实验,尽管能够制作生动的实验过程动画,但却对物理实验规律和过程很少涉及,很难做到真正的交互使用。 而MATLAB作为美国Math Works公司开发的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则因其高效可视化有推理能力等优点,已经在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其语言简单,计算能力强,工具箱中有大量的求解常微分方程(ode)和偏微分方程(pde)的函数,正好满足物理过程的数值计算要求,既可在求解拉普拉斯方程边值问题时体现物理问题与数学结合的研究方法,又可通过数值求解来算出各点的电位值和做出分布图形,直观地分析场内各点场的分布情况。 二、MATLAB与绘图有关的命令 输入命令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命令窗口直接输人简单的语句另一种工作方式是M文件的编程工作方式当使用绘图语句时,MATLAB就自动打开一个图形窗口。一些较为常见的作图命令如下: 1.在已有图形上继续作图的指令是hold on:取消这种功能的指令是hold off。 2.二维图形绘图命令中最基本的指令就是plot如果输人两个矢量x,y,则plot(x,y)产生的是y相对于x的图形。 3.MATLAB中的曲面是用xy平面上的各个格点上的坐标z来定义,相邻点用直线连接,并建立平面的数据网格。生成数据网格的命令是meshgrid。mesh是三维网格作图命令,mesh(x,y)画出了每一个格点(x,y)对应的z值。 三、利用MATLAB辅助教学实例 1.标量场梯度的计算 在电动力学的课程学习中,矢量分析是基础的数学工具,也是之后课程内容学习的关键。在矢量分析中,散度作为描述矢量场的有源性的量,相对容易理解,计算也简单;旋度、梯度的难度相对大一些。以梯度概念为例,介绍借助MATLAB来计算及理解梯度矢量。 【例】求解标量场 的梯度 梯度是方向导数的最大值,是与等值面垂直的一个矢量。我们利用MATLAB中的梯度函数就可以作出等值面和梯度图。 源程序及绘图结果如下: 2.点电荷产生的电势 已知点电荷Q激发的电场强度为 ,其中 为源点到场点的距离。把此式沿径向由场点到无穷远点进行积分,把积分变数写为 , 可得出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势函数为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其电势在空间中的分布为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系列球面,每个球面上电势大小相同。 3.电偶极子场的分布 电偶极子是等量异号点电荷组成的电荷系统,其特征用电偶极矩p来描述,其中p=ql,p和l的方向规定为由-q指向q。中心位于坐标原点的电偶极子在其远方产生的场的电势为 ,对此式求梯度即可得到为于原点处电偶极子产生的场强 。 其源程序及作图如下: 4.电磁波的传播 时谐电磁波最简形式为单色平面波,即 ,其特点如下: i. 电磁波为横波,E和B都与传播方向垂直; ii. E和B互相垂直,E、B和k满足右手螺旋关系; iii. E和B同相,振幅比为v。 要作出电磁波的传播图,即绘制MATLAB中的空间曲面。据此,我们可以做出平面波的传播图像,其动态截图如下所示: 四、结语 本文根据电动力学的特点,介绍了可视化软件MATLAB在电动力学教学中绘图和科学计算的便捷应用。我们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只是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更应该用来解决一些思维抽象计算繁杂的教学难题。例如在电动力学教学中利用MATLAB,则能使电磁场概念大大形象化,让学生不仅加深对抽象的场的理解,更能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和模拟物理现象的基础知识。这样不仅会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电动力学论文:微连续体的电动力学 【摘 要】引力场是由无数相干的引力子一个接一个地在空间中分布形成的一个具有相干结构的连续的整体;光能量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但每个光波都是一个量子化的连续体的整体波动,就好像每个声波都是一群粒子整体的连续的波动一样。方向性、粒子性、概率性是包括声波在内的任何一种波频率足够高时都可显现出来的的波的三大共性。微连续理论从自然最深层次上解释了物体具有惯性的原因,揭开了光速不变之迷,并在狭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的基础上阐明了光速的相对性,推导出了超光速质能方程和超真空泡原理。 【关键词】场分子;光障;场激波;超光速质能方程;超真空泡效应 1 引力与电磁力的统一 引力场是由无数与奇点相干的引力子在宇宙空间中一个接一个地分布形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引力是奇点和它本身的引力场原有的平衡状态被其它奇点打破产生的一种压力。例如,在真空中有一个静止的引力场奇点1,奇点1的引力场对奇点1产生的压力是各向均等的,这使得奇点1和它的引力场能够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使奇点1相对静止在它的引力场的中心。把奇点2放到奇点1的引力场中,奇点1和它的引力场原有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使奇点1的引力场中的每个引力子都有以奇点2为中心从各个方向指向奇点2重新分布的趋势,从而对奇点1产生一个指向奇点2的压力,压力的大小与两奇点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压力表现出来就是奇点2对奇点1产生的引力。与此同时,奇点2和它的引力场原有的平衡状态也会被奇点1打破,使奇点2受到一个指向奇点1的压力,压力的大小与两奇点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压力表现出来就是奇点1对奇点2产生的引力。引力的这种产生方式与相对论描述的时空弯曲是等效的。与引力场类似,一个电荷的电场是由无数与电荷相干的电场分子(电场分子是构成电场的最小物质组分,也是光波的媒介)在宇宙空间中一个接一个地分布形成的具有相干结构的连续的整体,即微连续体。引力场并不局限在场奇点周围的空间区域,而是向空间中无限延伸,其影响是非局域的,所以,电荷的电场也并不局限在电荷周围的空间区域,而是非局域的,电场力与引力一样,其大小都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一个正电荷和一个负电荷并排在一起,与正电荷相干的电场分子就会有以负电荷为中心,从各个方向指向负电荷重新分布的趋势,使正电荷受到一个指向负电荷的压力,表现出来就是负电荷对正电荷产生的吸引力;与此同时,与负电荷相干的电场分子也会有以正电荷为中心,从各个方向指向正电荷重新分布的趋势,使负电荷受到一个指向正电荷的压力,表现出来就是正电荷对负电荷产生的吸引力。两个同种电荷并排在一起,每个电荷的电场分子都会有以对方电荷为中心,指向各个方向重新分布的趋势,使每个电荷都受到一个由两电荷的内侧指向两电荷外侧的压力,表现出来就是两个同种电荷间互相排斥的电场力。一个静止的电荷在场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会带动它周围空间中相干的电场分子一起向前运动,这些电场分子又会带动空间中相干的电场分子一起向前运动,在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的界面上,与电荷相干的电场分子并不是直线向前运动的,而是一边绕着电荷旋转一边向前运动,从而形成一个以电荷为中心的磁场涡旋,磁场涡旋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稳定的磁场涡旋一但形成,就可长期存在,没有外力的作用就不会自动消失,就像超导线圈中的电流一但形成就不会自动消失一样。电流方向不变,电流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振荡电流叫做单向振荡电流,磁场方向不变,场强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振荡磁场,叫做单向振荡磁场;电流或磁场的大小和方向都呈周期性变化的叫做双向振荡。与此类似,电场(磁场)分子流涡旋的方向不变,电场(磁场)分子流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振荡叫做单向振荡;电场(磁场)分子流涡旋的大小和方向都呈周期性变化的叫双向振荡。单向振荡的电流可在其周围空间中激发单向振荡的磁涡旋,单向振荡的磁涡旋可在其周围的空间中激发单向振荡的电涡旋,单向振荡的电涡旋和单向振荡的磁涡旋在空间中交替产生形成单链式电磁波。让两列时间相差半个周期的等幅同频率的超高频单链式电磁波经过等长的路经后叠加,便可在空间中合成一个超低频单向振荡的无源的磁场,使通恒定电流的导体受到一个方向不变的电磁力的作用,推动飞船前进,这就是大推力量子引擎的基本原理。双向振荡的电涡旋与双向振荡的磁涡旋在空间中交替产生形成双链式电磁波。普通的无线电波和光都是双链式电磁波。在空间中互相激发交替产生的电涡旋和磁涡旋总是互相垂直的,且两者都是由大量相干的电场分子的涡旋运动形成。我们都知道,液体是不可以产生和传播横波的,而大量相干的液体分子彼此远离,密度变得极低,使张力远大于斥力后,便可形成具有相干结构和固定形状的膜,产生并传播横波。一个电荷的电场分布在宇宙中的电场分子的密度虽低,但这些电场分子形成了像膜一样的相干结构,所以能产生和传播横波。因为不同电荷的电场分子是不能形成传播横波的相干结构的,所以,在一个电荷的电场里传播的光能不能直接传到另一个电荷的电场中去,就好比两个光波彼此穿过后,仍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一个光场中的动能不能传到另一个光场中去一样。每个电磁波中的电涡旋和磁涡旋都是由同属一个电荷的相干的电场分子运动形成。无论是引力还是电场力,或是磁场力,实际上都是由空间中与场奇点相干的场分子与场奇点间原有的平衡态被打破而产生的,都是与场奇点相干的场分子对场奇点直接产生的作用力。实验证明,每个观察者接收到的电磁波都是以观察者自身的电场为载体来传播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电荷,它的电场也是静止或匀速运动的,这一点有大量实验可证明。无论观察者以什么样的速度匀速运动,观察者的电场相对于观察者都是静态的电场,两者总是处在同一个非局域的惯性系中,这必然导致真空光速相对于观察者恒定不变,而光行差角也会严格地只与地球和恒星的相对运动有关。结合等效原理,在不违背狭义相对性原理的前提下,光速的相对性可归纳为两点:(1)无论光源和观察者如何运动,在真空中传播的光,其速度相对于接收它的观察者恒为c;(2)在真空中传播的光,其速度相对于不是接收它的观察者可变。 2 超光速传输信息实验 在真空中选取AB两个相距较远的点,将一根长杆平放在B点旁边,让长杆与AB两点的连线垂直,长杆与B点间的距离很短,可忽略不计。让一个激光器和一块平面镜分别以相同的速度沿着两条平行于长杆的直线从左向右同时匀速穿过AB两点,激光器和平面镜始K处在同一个惯性系中。激光器到达A点的瞬间向B点方向垂直射出一束激光,平面镜穿过B点向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后把激光垂直反射到长杆上的O点。在上述实验中,激光器经过A点瞬间发出的激光被分成两束,一束从A点直线射向长杆上的O点,所花的时间为t1,另一束从A点垂直射向B点,被平面镜的电场向右拖曳后,经平面镜垂直反射到长杆上的O点,所花的时间为t2,t1 t2。这证明第二束激光以超过真空光速的速度从A点传到了O点。但对O点上的电荷来说,激光只不过是走了一条比较短的“捷经”而已,它们观察到激光是从A点右方与平面镜相对应的点发出的,它们观察到的光速仍是c,但这并不是真实的光速。在激光器和平面镜间传播的光,平面镜才是接收者,O点上的电荷并不是接收者,O点上的电荷接收到的光实际上已不是激光器发出的光,而是平面镜上的原子受激辐射出的光,只是两者的频率相同而已。因此,在激光器和平面镜间传播的激光,其速度相对于平面镜恒为c,相对于O点上的电荷却是大于c的。 3 物体具有惯性的原因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牛顿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定义惯性为:惯性是物质固有的力,是一种抵抗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个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相当,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无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见,牛顿早就已经认识到了惯性与力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像电子、夸克等实物粒子实际上都不是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物质组分,而是各种场的奇点。因为场奇点和场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任何实物都不能脱离有关的场而独立存在。在没有外力或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一个场奇点的场对该场奇点产生的压力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均等的。若要改变一个场奇点的运动状态,首先要改变该场奇点周围区域的场的状态,场奇点周围区域的场的状态被改变产生的影响,会以光速传遍整个非局域的场。因为场是由无数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场分子组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即微连续体。在没有外力或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微连续体中的每个物质组分都在张力和斥力的作用下维持其在整体中的位置不变,以维持整个微连续体的平衡状态,一旦有外力打破这种平衡状态,微连续体必然会产生抵抗的力,对外表现出惯性。这就好比静止在湖水下面的小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水压力,这些压力大小均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站在岸上观察,小球是静止的,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中观察,小球是匀速运动的,但小球与湖水仍是相对静止的。若要改变小球的运动状态,可用非局域的场将整个湖与小球一起移动,就像地球引力场带动整个湖与小球一起转动一样。也可用推力改变小球相对于湖水的位置和运动状态,湖水反向的压力必然会使小球表现出的抵抗的力。由此可见,场奇点的惯性实际上是场奇点自身的场对场奇点产生的压力的一种表现。因为场奇点和它的场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场是看不见的,所以,人们才会误认为惯性是场奇点(即实物粒子)自身的属性。 4 波的粒子性与概率性 无论是电磁波还是机械波,波的频率达到或超过一个临界值后,波的方向性就会明显表现出来。比如,频率很高的超声波与频率很高的光波一样,都是接近直线传播的。波的频率越高,波的方向性就越强,在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界面上,波的作用范围就越小。在金属中,原子外层的价电子可脱离原来所属的原子而成为在金属中自由地做热运动的自由电子。但在温度不是很高时,自由电子并不能大量逸出金属表面,这说明金属原子对自由电子有一定的引力以阻碍自由电子逃逸出去,自由电子若要挣脱出来必须克服这种引力做功,这个功叫做逸出功。在导体中的电流实际上就是电场力克服了金属原子的引力使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频率比较低的电磁波遇到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时,可同时驱动自由电子所处的波界面上大量的电场分子一起做步调一致的振荡运动,近而带动自由电子一起做同频率的振荡运动。就好像水波,其频率虽低,但大量水分子整体的波动却可产生强大的力带动水面上的物体一起做同频率的振荡运动。而频率很高的光波由于其方向性强,在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的界面上,光波的作用范围太小,只能驱动波界面上的一个或极少个电场分子去撞击电子,表现出明显的粒子性。就好像在水中传播的特超声波,由于其方向性强,在与特超声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界面上,特超声波的作用范围太小,只能驱动一个水分子或极少个水分子去撞击物体,表现出明显的粒子性。光波的频率越高,撞击力就越大,电子在被撞击瞬间获得的动能就越大,电子从撞击中获得的动能等于光量子的动能hv。一个电子不能同时获得两个光波的能量,若一个电子获得一个光波的能量后还不能挣脱金属原子的引力,电子获得的能量就会在瞬间消散,这导致每个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能累加。因此,光频率达不到金属的极限频率时,增加光强和光照时间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因为撞击不但改变了电子的动量和位置,也改变了光波的媒介――电场分子的动量和位置,所以,一列光波不能总是驱动同一个电场分子去撞击同一个电子,而是每个周期都随机地驱动一个不同的电场分子去撞击另一个电子,标记下每个光子的撞击点,就会发现大量光子的撞击点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大量特超声波的撞击点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可见,粒子性和概率性,与方向性一样,都是波的频率达到一定的值后才能显现出来的波的一种共性。 5 熵的加速度与宇宙时间 一个物质系统的熵反映了该物质系统的状态的混乱程度,即无序度,熵越大,无序度就越大。熵增大的趋势表现出来的力叫做正熵力,阻碍熵增大或使熵减小的力叫做反熵力。熵的加速度等于物质系统的合熵力与该物质系统的质量的比值,它可以改变熵增大或减小的速率。外界的压力可抵消物质系统的正熵力,使熵的加速度减小,熵增加得慢。例如,储存在钢瓶中的液氧,在熵增大的趋势下,大量的氧分子总是趋向于占据更大的空间,向外扩张产生正熵力。但在瓶壁的压力下,绝大部分正熵力都被抵消了,熵的加速度很小,熵变化得很慢,使得大量的氧分子长期保持液体状态,并使每个氧分子热振动的频率变得很低,热辐射很低。一旦钢瓶的压力消失,熵的加速度就会变得很大,液氧很快就会气化,每个氧分子热振动的频率都会变大,使热辐射升高。在微观世界中,可用激光产生的压力来抵消一群粒子的正熵力,将粒子束缚在一起,并使每个粒子热振动的频率降低,热辐射降低,这就是激光制冷技术。一个孤立系统的时间速率反映了该孤立系统所有的物理量(包括所有宏观的物里量和所有微观的物里量)变化的平均速率,它与该孤立系统的所有熵,包括宏观的熵和微观的熵(即总熵)增大或减小的速率相关,与熵的方向无关。而一个孤立系统的场分子(包括电场分子、引力子等各种场的分子)熵的加速度与该孤立系统的总熵速率成正比关系,所以,孤立系统的时间速率与场分子熵的加速度成正比关系,与场分子熵的方向无关。在真空中高速运动的飞船会带动周围空间中的场分子一起向前运动,这些场分子产生的负熵力会抵消飞船内场分子的正熵力,使飞船内场分子熵的加速度减小,场分子的振动频率减小,时间频率降低,原子钟变慢。飞船的速度越大,飞船内被抵消的场分子的正熵力就越多,飞船内场分子的振动频率就越小,时间频率就越低,原子钟走得就越慢。但即使飞船以光速或超光速飞行,也无法使飞船里的时间停止,更无法使时间倒退。强引力也可以抵消场分子的正熵力,使场分子的振动频率减小,时间频率降低。飞船在靠近大质量物体时,飞船内场分子的正熵力会被强引力抵消,使飞船内场分子的振动频率减小,时间频率降低,原子钟变慢。但当引力大于正熵力时,引力越大,场分子熵的加速度就越大,场分子熵减小的速率就越大,时间反而变得更快了。这种情况下,时间已不能用原子钟来观测,只能通过“引力钟”来观测。宇宙的时间速率取决于宇宙总熵的加速度,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宇宙时间对任何参考系都是一样的,同时并不是相对的,在同一宇宙时发生的两件事情相对于任何参考系都是同时发生的。 6 超光速迁移 除中微子外,目前人类观察到的所有实物粒子在真空中运动都会带动其运动方向上的场分子向前运动。当粒子的速度增加到接近光速时,粒子前方的场分子因来不及散开而被到压缩到粒子身上,密度突然增大,使粒子的质量显著增加。粒子的速度越大,场分子的密度就越大,粒子被附加的质量就越大,粒子就越难以加速,这种现像叫做光障。低于光速时,粒子的质量可用相对论的质速公式来计算出近似值,但粒子的速度无限趋近光速时其质量并不会增加到无穷大。当光障附加到粒子身上的质量达到一个阀值时就会产生剧烈的质量衰减反应,大量被压缩到粒子身上的场分子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围散开,带走光障的质量,使粒子被光障附加的质量迅速减少。此时,若对粒子加以足够大的力,使被压缩到粒子身上的场分子数大于离散数,粒子的质量仍会随着速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粒子被附加的质量越大,质量衰减的速度就越大,这导致相对论的质速关系失效。实验证明,电子被光障附加的质量达到电子自身质量(即电子的静质量)的大约210倍时,就会产生剧烈的质量衰减反应,电子被加速到光速时,其质量大约是静止质量的3600倍。当电子的速度超过光速时,大量场分子就会遭到强烈的压缩而形成场激波。光障的产生是飞船加速到光速的最大障碍。如果全飞船上的每一个粒子都产生光障,整艘飞船被附加的质量将十分巨大,飞船不但无法加速到光速,还可能会解体爆炸。怎样才能够让飞船突破光障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光障屏蔽在飞船外,并尽量减小光障的阻力。试想一下,让一亿个小珠子独立地在空气中接近音速飞行,就会产生一亿个音障,这一亿个音障产生的阻力是非常巨大的,把这一亿个小珠子拼凑成一个乘波体,音障就只在乘波体的外表面上产生,阻力就会变得很小。同理,让一亿个小珠子独立地在真空中接进光速飞行,就会产生一亿个光障,这一亿个光障附加的质量是非常巨大的,把这一亿个小珠子拼凑成一个乘波体,光障就只在乘波体的外表面上产生,乘波体被附加的质量就很小。举个实例,每个原子核都是由一定数量的夸克构成的,但一些从核子中对撞出来的夸克的质量却超过了整个原子核的质量。夸克的质量是被光障附加的,对撞的能量越大,对撞出的夸克的速度就越大,光障附加的质量就越大。夸克会像丢包袱一样把附加在它身上的质量丢掉,衰变为更轻的夸克。采用特殊的材料并设计成乘波体的飞船可使光障只在飞船的外表面上产生。理论计算表明,一艘质量为100吨的乘波体飞船的速度增加到光速时,光障附加在飞船外表面的质量大约只有30吨,不到飞船静质量的三分之一。当飞船的速度增加到超光速时,大量场分子(下转第38页)(上接第16页)就会遭到强烈的压缩而形成场激波,产生类似于音爆的光爆现象。因为,每个观察者接收到的光波都是以观察者自身的力场为载体来传播的,所以,只有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超过光速时,观察者才可能观察到光爆,而位于超光速物体运动方向上的观察者则无法观察到光爆。 7 超光速质能方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给出了低于光速时的质能方程,该方程并不适用于超光速粒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反电子互相湮灭,只下光子,根据等效原则,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相对论质能方程;拥有一定惯性质量的物体可转化为一束光波,这束光波具有的能量就是该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它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与光速的平方的乘积,即E=mc2。相对论揭示了质量、能量和光速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但相对论并不能解释光速为何不变,也就不能解释质能方程中的光速为何取c值。因为,真空光速相对于接收光的观察者恒为c,这一点有个前提条件,即光源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小于c。所以,质能方程中的光速只有在运动物体的速度小于c时才取c值。但当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超过c时,就会产生场激波,运动物体在观察者的力场中向前发出的每个光波都会被压缩到同一个激波阵中,成为一个激波量子,每个激波量子传播的速度相对于观察者都是超光速的,它等于超光速物体的运动速度v。因此,在超光速物体的质能方程中,光速应取v值,即E=mv2。 8 超真空泡效应 任何实物粒子都是由场奇点构成。粒子的速度低于阀值时,粒子和它的场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当粒子的速度超过光速并达到一个阀值时,就会产生接近绝对真空的超真空泡把粒子和它的场隔开。这与水中的超空泡相似:大量高速运动的水分子互相远离使水分子间的张力远大于斥力,从而形成具有相干结构的超空泡。与此类似,真空中大量高速运动的场分子互相远离使场分子间的张力远大于斥力,便可形成具有相干结构的超真空泡,把实物粒子(即场奇点)和它的场分隔开。因为实物粒子的惯性实际上就是场奇点自身的场对场奇点产生的压力的一种表现,所以,实物粒子和它的场被超真空泡分隔后,其惯性质量就会被空虚化。在超真空中的实物粒子,其摩尔数不变,但惯性质量却因空虚化而变得极小,只须很小的力便可获得很大的加速度,且其惯性质量不会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种情况就像在水中旋转的螺旋桨,刚开始时,水对桨叶的阻力随着转速的增大急剧增大,但当转速达到一个阀值时,就会产生超空泡效应,超空泡将桨叶和水隔开,使水对桨叶的阻力急剧减小,接近消失,导致螺旋桨空转而损毁。超光速飞船的速度达到一个阀值时,也会产生超真空泡效应,飞船在超真空中运动,其摩尔数不变,但惯性质量却因空虚化而变得极小,只须很小的推力便可使飞船获得很大的加速度,且飞船的惯性质量始K保持一个极小的值,不会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电动力学论文:本科物理学专业“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刍议 一、课程教学基本理念 第一,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全面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二,“电动力学”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除了让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思路,与其他物理学分支也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似性形象思维。第三,教学应突出探究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电动力学课程最大限度地整合,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小制作等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 二、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讲授内容应理论联系实际 “电动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课程,是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加深对所授知识的理解,更可深刻认识电动力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培养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挖掘学习潜能。要求学生能初步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电动力学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动力学理论的学习中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和物理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不是教内容,而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这种差异性来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案、计划制订、内容选取和教学评价等环节上,为教学、学习提供了选择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3.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优化教学环节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电动力学”课程知识所涉及的相关科学方法,有效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充分保证实验和实践训练质量 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实践训练,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实验课及实践训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充分利用好物理、电子竞赛等创新平台,促进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 三、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第一,针对“电动力学”是理论基础课的特点,学生必须坚持课前预习,预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即每节课突出一个主题,讲清论透相关原理知识,每个主题通过师生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师及时了解、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将传统板书、电子课件、网络和视频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如课内讲授与课外讨论和制作相结合、基础理论教学与学科前沿讲座结合、基本理论与科研实践训练相结合。 第三,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训练和各类科技竞赛。培养多样化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完成本课的预期目标。 第四,电动力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研究对象是区别于实物的物质形态,具有抽象的特征。为避免课程教学的数学化,我们将充分应用当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比如说以视频教学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再次,实验课及实践训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探究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电动力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适当安排指导性自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对学生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电动力学中基本理论的理解,认识和掌握电动力学原理的研究规律,开拓思路,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1.“双边反馈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由“自学”和“反馈”两部分构成,其着眼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教师由反馈来的信息而进行的有重点的讲解,使学生的能力在反复训练中得到锻炼。“自学”和“反馈”体现了学生和教师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训练过程。 2.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 建议课堂教学中遵循科学性、主体性、发展性原则,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式的方法,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针对教研室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设计讨论或思考题,以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有关电动力学问题,学习并巩固电动力学知识,开拓思路,培养科研思维。 3.提倡学导式的教学方式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教师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各自能力,从而达到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 ,渗入教师的正确引导,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素质。鼓励和指导有能力的学生进入科研实践训练,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将学生撰写的课程小论文融入教学全过程,从中选出有质量的项目进入科研实践训练。充分利用好物理、电子竞赛等创新平台,促进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 “电动力学”作为一门探究性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使他们主动获取而不是被动接受科学结论,互动思维使学生感觉电动力学发人深思,不难入门。“电动力学”与其他物理学分支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经常采用课堂讨论形式,由学生提问,在教师引导下大家讨论,总结得出正确结论。由于分析“电动力学”需要运用抽象思维,所以课堂教学应充分使用多媒体,尽量使用图像和色彩搭配,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图像。注意“信息技术”与“电动力学”课程的有效整合,这对于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可将教学理论应用到创新实践能力训练中,应用到物理、电子等各类竞赛中。 电动力学论文:浅谈电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摘要: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结合电动力学的课程特点,介绍了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明确的电动力学的地位、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研究方法,为学生学习电动力学和教师教授电动力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电动力学;知识结构;逻辑体系;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并结合电动力学的教学特点,分别介绍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明确的电动力学的地位、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研究方法,希望能为电动力学的学习与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明确电动力学的地位 电动力学主要阐述宏观电磁场理论,其研究对象是电磁场的基本属性、它的运动规律以及它和带电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见它与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之一有直接联系。由于光的理论本质是电磁理论,所以电动力学还是光学理论的基础。电动力学作为物理学专业一门理论基础课,是理论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个物理理论,即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本课程最重要、最直接的先行课程是电磁学和数学物理方法,后继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因此,电动力学要在电磁学的基础上,利用数学工具严格、定量地讲清宏观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磁场性质和时空概念的理解,获得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为后继相关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以上将经典电磁场理论放在整个物理学中做了概括的论述,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它的地位和意义有一个恰当的认识,避免过份强调本学科的作用,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觉。 二、明确电动力学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 在课程内容体系和结构的组成与安排上,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归纳法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这两种方法是同样重要的。但是,多年来电动力学的教学大大忽视了分析归纳法,实际上这不符合物理学发展的规律。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分析归纳法所指的“从特殊到一般”就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即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的分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总结概括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上升为理论。演绎法所指的“从一般到特殊”就是由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即理论要经过实践检验,并且经过实践检验而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再指导实践。由此可见,分析归纳法与演绎法的结合正是在某一个认识层次上实践―理论―实践的全过程,同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在电动力学课程内容体系和结构的安排上,可力求从实验事实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出规律和假设,再经实验验证升华为科学理论,在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分析归纳法和演绎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原则。具体来说,对于麦克斯韦理论的讲述,是从静电场、静磁场和时变场的实验定律出发,分析在时变场情形下所出现的深刻矛盾,为解决矛盾提出位移电流这一科学假设,并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之后的大量实验验证了它是在随时间变化的普遍情形下完全正确的电磁场理论。然后以此理论为基础,讨论在特殊情形和不同方面电磁场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如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散射和衍射,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等。对于狭义相对论的阐述,也同样注重理论原理与实验基础之间的紧密结合。 在国内外,有些电动力学书的逻辑体系与上述不同。其中一类是以归纳法和演绎法并重,先详细讨论静态场与似稳场,然后用归纳法得出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后就用演绎法讨论电磁波的辐射、传播等问题;第二类是以静电场为起点,应用狭义相对论对库仑力进行洛伦兹变换,从中引出磁场的概念,导出磁场的场方程,继续推出麦克斯韦方程组,然后讨论辐射、传播等问题,基本逻辑体系仍属于演绎法范畴;此外,还有采用“逐步公理法”的逻辑体系,它以矢量场的亥姆霍兹定理为核心,对每种具体电磁场,根据实验规律对该场的源和“涡源”提出假设(即公理),然后对每种场做深入的研究,这也是一种以演绎法为主的逻辑体系;还有人采用分析力学方法,引入电磁场的拉格朗日函数,导出电磁场的基本规律等。 三、注意学习电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1.归纳法。根据有限的、特殊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和规律,归纳出在一般情况下的普遍规律。由于总是不完全归纳,所以其结论可能是对的(经得起新实验的检验),也可能是错的(经不起多数实验的检验),还可能是不完全的(被许多实验证实,但有个别例外),就需要进一步修正结论,从而得出新结论。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猜”出来的,谁猜的本领高,谁就能发现真理,这里面包含了科学家天才的想象力与严密的理论思维能力。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得出就是运用归纳法的光辉范例,它不是对静态场与似稳场的简单归纳,麦克斯韦在归纳过程中提出的两个假说(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就体现了他的天才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洛伦兹力公式是洛伦兹运用归纳法将静电力和静磁力两个公式推广到适用一般电磁场的电磁力公式。这个公式经受住了无数次实验检验,没有一个反例,因此可以相信它反映了客观真理。 2.演绎法。全部理论建立在尽可能少的几个出发点之上,把它们作为基石,然后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准确的数学推演,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演绎过程可将我们的认识从基本出发点引到很遥远的地方,从而大大开拓了眼界,同时也使得基本理论在许多具体的工程技术领域内得致实际的应用。电动力学是如此(这一点在“2”中已做论述),狭义相对论更是如此,它的全部理论只建立在两条基本假设上(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和运用四维时空张量的推演,得出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时空理论、相对论力学和相对论电动力学等。演绎法中,出发点的提出是有创造性的,只要这个前提是对的,那么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准确的数学推演所得的结论就是正确的。 电动力学论文:Mathematica在电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电动力学是电子、信息、通信、物理等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有较高的抽象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一直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难点。Mathematica工具软件很好地结合了数值和符号计算,配以直观的图形展示和动态交互,对很多概念可以具体呈现,在教学中能起到很大作用。本文以电动力学教学中的部分难点为例,探讨了Mathematica引入电动力学课程教学的应用,对两者有机结合、建立课堂教学辅助软件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Mathematica,电动力学,课堂教学 引言 大学高等教育通常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本科人才。其中理工科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并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近些年,大学普遍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数学基础不够扎实,冷门专业情况更是严重,不少学生往往因专业知识在数学计算上的复杂及相关定理、概念和过程的抽象等问题而失去学习兴趣,导致专业课的教学学习效果不够理想[1]。 基于此种情况,已有不少人把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如Matlab,Java,Mathematica等软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2, 3],使现代教学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Mathematica是一款科学计算软件,其很好地结合了数值和符号计算引擎、图形系统、编程语言、文本系统以及与其他应用程序的高级连接。很多功能在相应领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14年,它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数学软件之一。普遍认为Mathematica的标志着现代科技计算的开始,它是世界上通用计算系统中最强大的系统。自从1988以来,它已经对科技和其它领域中计算机的运用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在国外教学工作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4, 5]。从google学术搜索中搜寻Mathematica以及Education相关条目,有近十万条结果。从高中到研究生数以百计的课程都使用它,并有多本关于Mathematica教学的图书出版,涵盖多门专业教学。Karim等人[5]甚至还基于Mathematica软件开展了远程教学。而在我国,虽然教师们对于现代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很早就开展了研究,但是一直以来不够重视,特别是Mathematica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国际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和普遍使用。这从google学术检索中就可以发现,Mathematica与教育教学等词条相关的论文搜索结果还不到三千条。相关教学论文数量不够充分,内容也还很不深入,相关中文教材也处于缺乏状态,并且这些研究主要分布于大学物理以及数学分析这两门课程[2, 3, 6]。对于Mathematica在数学、物理等数学要求较高的大学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工作还未深入展开,而物理、电子等系核心专业课之一――电动力学的数学要求远比普通理工科专业高,因此本文欲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电动力学部分难点的教学工作为例,展开深入分析,力图引入Mathematica软件辅助教学,消除学生对复杂公式的畏惧感,直观准确地展示各种物理图像,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良好的进步。 1 应用 本文研究目的旨在借助于Mathematica软件将学生从复杂的微分偏微分方程求解过程中解放出来,并用图形和动画直观展示各重点难点,从而降低专业课的学习难度,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并使学生初步掌握Mathematica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电动力学是很多大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如电子、信息、通信、物理等学科。其主要内容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来由及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具体应用。此处我们以电磁波的传播为例,在瞬变条件下,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形成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单从字面描述以及电磁波方程来看,较为抽象。学生一般很难理解。通过使用Mathematica软件,我们可以将平面电磁波的传播用图1展示。从图1中可以清晰看出平面电磁波的几个特性:1,平面电磁波是横波;2,电场、磁场以及传播方向三者是相互垂直的; 3,电场和磁场是同位相。 图1是静态图,实际上,通过图2所示代码,我们还可以用动画演示电磁波的传播。图2所示代码形式简洁,接近于自然语言,这样就让学生无须较高的编程水平即可自行编写代码,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2所示代码会生成一个简洁易懂,易于操作的界面,可以通过设置循环播放,良好地演示电磁波的传播。通过“waves”按钮可以分别演示不同个数的完整波形,时间轴可以快速或慢速地动态演示电磁波的传播过程,让学生轻松理解电磁波传播过程。 除了平面电磁波在无界空间的自由传播之外,平面电磁波在两块平行板之间的传播,也能形象清晰地展示。如图3所示,此图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电磁波传播的理解,便于学生学习。诚然此图所需代码较为复杂,不仅需要相关的电动力学知识,还必须熟悉偏微分方程求解理论,此外对Mathematica软件的使用熟悉程度也有要求,学生难以短时间内独立完成,需要进一步的训练之后才可能完成。类似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后完成,作为考核内容,这样可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该软件而忽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Mathematica应用到电动力学课堂教学中,能让教学过程更生动,促进学生学习理解。 2 结束语 当前我国大学专业课教学中,数学分析软件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薄弱的数学基础与专业课较高的数学分析要求是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本文着力于解决由学生薄弱的数学基础和抽象的专业概念所引起的在专业课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开阔视野,并培养学生利用工具软件的能力。从而可以将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数学问题交给专业数学分析软件Mathematica来进行,学生只需掌握基本的数学原理,了解相关知识,配合Mathematica丰富的互动界面和图形显示功能,就能达到更充分更深层次理解内容本质的目的。本文重点有机衔接了电动力学与Mathematica软件,通过Mathematica在电动力学课堂教学上的使用,达到加强基本理论教学,扩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的发展动态,并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避免了学生过于依赖该软件而置数学于不顾的情况。对于电动力学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建立一系列相应的数值程序,进而开发一个系统性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这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电动力学论文:光和真空光的波动―粒子性质与通过电磁理论和量子电动力学连结的真空 由于光在人类生活中起的作用太重要了,人们对于光的研究从公元前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就已经认识到光沿直线传播。公元前三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就出版了“光学”一书。迄今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完全地理解了光的行为以及它所遵从的物理规律。但是,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与真空的关系是什么,仍然没有完全理解。 由麦克斯韦方程组组成的经典电动力学明确地告诉我们:光是电磁波,并引入了真空的概念。而量子电动力学则认为光由光子组成,而不关心光子的频率带来的概念性问题。量子电动力学预言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所谓的真空,真空具有无穷大的零点能,不断地发生着各种虚过程,而且目前已经发现了它们都具有可以观测的效应。不可回避的光同时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属性,以及光与真空的相互作用,仍然没有满意的解决。 这些论题都是从以前发表的许多成果中抽取出来的,这些成果都列入了参考文献中。关于光子矢量势及它与真空的关系的看法和陈述都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些问题,给出一些提示和答案,并期望进一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以便改进我们关于光与真空实质的认识和理解。 全书内容分成7章:1. 引言;2. 历史的回顾和实验证据;3. 电磁波理论的基本原理; 4. 从电磁波到量子电动力学; 5. 理论、实验和问题; 6. 电磁场量子化过程与光子的矢量势的分析、非局域光子的波动与粒子表示和量子真空。7.结语。 本书作为一部专著,根据论述需要精选内容,深入浅出地清晰阐述,推导尽可能详尽。每一章末都给出了参考文献便于查阅。本书特别适合于对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感兴趣的高年级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以及教师选做专题参考书。 丁亦兵,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电动力学论文:电动力学中的理论物理思想及教学策略 摘 要:该文讨论了电动力学中的理论物理思想及教学策略,理论物理思想包括理论的基本原理、数学方程的建立以及理论物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学习策略。 关键词:电动力学 理论物理思想 教学策略 电动力学是研究电磁现象的经典的动力学理论,它主要研究电磁场的基本属性、运动规律以及电磁场和带电物质的相互作用,电动力学是在电磁学基础上更系统、更深入、更严密地进行阐述的理论体系,是高校物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在普通物理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的一门理论基础课。这门学科与电磁学、近代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相关学科联系紧密,因此在物理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电动力学课程的内容包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这是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里程碑作用的两个物理理论。普通物理的逻辑体系是:实验定律理论,是一种以归纳法为主线的知识结构。电动力学是它属于理论物理范畴,是以麦克斯韦方程组,分别讨论在静态、时变态、含源区、自由空间等不同条件下电磁场的空间分布和运动变化规律,其逻辑体系以演绎法为主。因此电动力学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的理论物理思想,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物理思想展现并传授与学生,如何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 电动力学中的理论物理思想 电动力学同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则属于理论物理范畴,它们的科学体系是建立在基本原理之上,例如理论力学中的虚功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热力学统计物理中的等概率原理、电动力学中的麦克斯韦的两个假定。理论物理由这些基本原理得出数学推论形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方程方程,方程的建立描述着着物理规律。例如理论力学中有哈密顿正则方程、量子力学中有薛定谔方程。电动力学中有麦克斯韦方程组、热力学统计物理中有刘维尔方程等。因此,理论物理科学体系建立需要我们提出合理的假定,这些合理的假定正是物理学的创新之处,所以学习前人的提出假定的过程就是学习如何创新的过程!这一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必须在教学中体想出来。尤其是在电动动力学当中,科学家在建立理论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创新的过程。例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规律后,人们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动生电动势,这可以用电荷受到洛伦磁力来解释,是洛伦磁力提供了非静电力。但是无法解释感生电动势,因为不明白是哪一种力提供着非静电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麦克斯韦提出了合理的假定,他认为电荷既然可以运动,肯定受到了电场或磁场力的作用,磁场力显然不可能,所以只有电场力,但是电场力必须是非静电力,因此麦克斯韦提出存在涡旋电场,这个涡旋电场来自于变化的磁场,显然体现着一种创新思想。还有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正是人们无法解释麦克斯韦方程组与伽利略变化的矛盾的时候,还有对“以太”的是否存在犯愁的时候,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2 教学策略 认识到了电动力学课程的特征,体会到了电动力学中的理论物理思想,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通过物理学中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介绍现代生产技术实践对电动力学学科的新进展。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应当密切联系最新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对于电磁波辐射的危害,科学家们已经做出了大量的实验以及临床证明,证实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利用自己的科研经验和成果,启发学生走向科研轨道。坚持进行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注意从教学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让学生作为毕业论文完成。注重带有普遍性的方法与近似方法相结合。比如电动力学种求解静电场的普遍方法有拉普拉斯方程法,但是也有近似方法比如电多极矩展开。近似方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大量运用于物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之中。该方法可解决一些还不能严格求解的问题,可使一些能求解的问题得到简化,还往往能很好地适应生产实践的需要。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在一些具体的数学推导中也紧密结合物理分析,这样不仅能理解每一个数学结果的物理含义,而且有时还能简化数学运算。从物理上获得数学方程的解,如计算点电荷格林函数,就可以从物理上获得。实践结果表明,这样做不仅对问题本身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而且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3 结语 电动力学是电磁学的后继课程,它属于理论物理范畴,它由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不同条件下电磁场的空间分布和运动变化规律,其辑体系以演绎法为主。所以广大学习物理课程的大学生更应该充分重视电动力学、学好电动力学,这不对学生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理想模型和数学语言来求解各种问题,更要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的学习作风、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的促进作用,而且为以后解决各类问题培养能力。当学生一旦掌握了这门课程并学会了研究它的科学方法时,便会产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电动力学课程的科学体系以及教学策略,不仅适应于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还很容易推广到其他理论物理课程上,让学生在大学四年不仅获得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毕业后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工程资料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1施工组织设计 1.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手续是否规范,是影响日后结算的重要环节。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完成编制、审批手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先由项目经理编制,交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还要填写报审表,由项目经理和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还要加盖施工企业公章,报监理单位审批签字盖章。审批栏中应有明确的审批意见,公司施工科应建立审批登记台帐。 1.2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投标和甲乙双方结算的重要依据。根据定额子目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重点突出、核心部分深入、篇幅合理、图文并茂,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应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为施工单位能够投标成功起到重要作用,也为日后的工程结算奠定基础。 2设计变更及技术联系单 实际施工中并不像预期设计那样一帆风顺的,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得不进行工程设计的变更或者采取其他的措施。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亲临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取证,记录下详细情况并及时请建设单位签证。工程签证一定要详细、准确记录施工现场出现的情况以及所产生的费用,为工程结算提供相关的书面证据。 3质量保证资料 有些原材料运进来后要查验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的内容不得少于设计要求的项目,如果不合格,应及时报告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请示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后签署处理意见,不能使用后退货处理;可以使用者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注明使用部位。 4隐蔽工程记录 隐蔽工程记录主要涉及到隐蔽验收记录的责任和隐蔽验收内容要求,隐蔽工程记录一定要细致、准确、仔细。隐蔽验收记录由工长填写,并邀请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和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及监理工程师,共同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重要或特殊部位,应邀请设计单位和质检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工长方可安排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并及时将验收记录交内业技术员审核无误后归档。 总之,编制工程资料一定要内容充实、准确,有针对性,要与现场施工加强联系,不能怕麻烦,走捷径,不要因为一些手续没能及时签字而给后续的合作带来影响,影响工程的最后结算。 作者:赵勤贤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重要性 一、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 1.1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要保证信息化 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需要把工程资料整理成卷宗并在第一时间递交给建设单位。然后通过建设单位交给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它是将来工程改造、管理、维护、建设和再规划的具体凭证。所以,施工技术资料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反映信息,具有较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1.2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要具有真实性 真实性是施工技术资料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不能保证真实性,资料就会丧失它的参考价值。这样的资料一旦被使用,必然会造成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施工技术资料首先要保证是施工整体活动数据记录的真实性,可以体现施工整体活动的实际状况。所以,在施工技术资料的记录过程中,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但是在日常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核心凭证,一些企业为了让验收顺利通过,经常会出现伪造数据的情况,使施工技术资料缺失应有的真实性,施工技术资料的利用价值也会消失。在完工并投入使用后,如果需要进行适当的扩建、改建或维修时,一旦使用了错误性较大的资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重大的灾难。 1.3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要具有规范性 施工资料在填写时,必须按照正确格式进行填写,同时资料文件中所记载的相关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要求施工资料管理人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将技术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妥善完成,避免出现数据涂改、字迹潦草等行为。同时,资料管理人员要对相关行业、国家和地方的技术法规认真地进行学习,整个记录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资料整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保证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价值的有效依据。 二、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2.1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施工资料不真实;施工资料不够完整;现场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资料不符;材料试验缺失代表性。 2.2解决对策 2.2.1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培训要针对质检员、资料员以及技术员等,要让其明确资料整理和记录的方式与规范,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2.2加强资料管理的责任制 施工技术资料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和专门的部门对其负责,要将岗位责任制充分落实。例如:在控制点放线以及技术变更方面,竣工图的绘制和记载时,要让资料员参与其中,确保竣工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整个资料的管理,实行具体的管理人员责任划分。 2.2.3保证不同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现在,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因为领导不重视,或工期紧张等原因,在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施工资料的混乱和缺失。在工程施工完毕后,施工技术资料只是形式上的进行后期的拼凑和整理。这种形式的资料整理,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工程的施工行为,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丧失了意义。所以,不同技术资料必须保证其真实性。 2.2.4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和记录 因为工程的工序较多,工序的快慢也不同。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跟踪检查项目的进度,保证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进度与技术资料同步,避免出现拖延的现象。 2.2.5加强新规则新规范的贯彻执行 施工单位需要细致地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并及时了解新的规范,对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在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以上岗工作。 三、总结 在城市建设档案中,施工技术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尽管我们在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施工技术资料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很多笔者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为以后我国施工技术资料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笔者相信,只要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国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麦婉桃单位:广东万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资料 所谓三大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即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这三者都是施工任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和管理性的文件,它们既是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决定着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办法。但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项目中工程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控制和记录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本文以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为主线,对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工程术交底能正确指导施工生产等论点进行分析论证,以加深读者对这三种资料的深入理解,说明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工程技交底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指导工程建设施工生产活动。 一、工程组织设计、方案和技术交底,在工程技术资料中的定位 很多集团公司近几年来,加大了扩建的力度,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也要求更科学、更合理、更专业。工程技术资料大致可分为四大类:①工程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如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交底等)。②施工过程的记录性文件(如各种验收记录、测量记录、施工日记等)。③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性文件(如各种材料的合格证、复试报告等)。④对产品的评定结论性文件(如分项、分部质量评定,基础、主体质量评定等)。这样分类便于我们对工程技术资料的统筹把握,便于在工程技术资料中合理定位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 工程施工所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工程施工过程的特殊管理办法面对的工程施工任务具有两重性——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首先,作为施工项目它必然具有一般项目的特征:这就是一次性(即此项目与彼项目的不同)。就算是按照同一套图纸施工的两个单位工程,也会由于坐落地点的不同、施工力量的不同、施工技术能力的不同、地质条件等诸多外部因素的不同影响而不同,从而导致了项目的终极目标工期、质量、成本的不同。因此,项目属性决定了我们到手的每一个工程都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外部因素对其施工过程分别进行设计和管理。其次施工项目作为商品,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即它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从建筑市场上获取施工任务,建立用户至上的观念,否则,施工企业将会被市场所淘汰。由此看来,正是由于施工项目的这两重属性,决定了施工过程的一些特殊的管理方法、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 二、正确应用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工程技术交底是工程施工的前提保证和控制办法 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预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特殊部位和难点部位进行把握和分析,从而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施工组织设计所要解决的。为此,对施工组织设计就提出了一个标准,这就是必须能够预测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特殊部位和难点部位的施工方法,有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圆满实现。所以说,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针对具体工程,能够指导施工。施工过程中只要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计划、组织、操作,并对外部影响因素加以考虑,进行适当的调整施工就会顺利进行。既然施工任务有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那么施工组织设计的商品属性又表现在哪里呢?这表现在一项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当体现出以最少的成本投人,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上(这里的经济效益包括科技进步效益、社会信誉效益等)。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个工程有了完整的施工图纸、确切的施工地点、明确的外部环境后,它的影响因素就由不确定状态进入确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列举出很多种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经过优化,总能找到一个最适合该工程的最好的方案,该方案既能保证工期又能保证质量、成本。因此,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离开了它所针对的工程,就无法对其评价。市场经济要求尽量少的投入赢得尽量多的利润,这是每一个工程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它是施工项目商品属性的必然要求。这一点也是我们公司在项目投资中所追求的目标。由上述分析可知,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宏观上对施工过程进行总体布置和总体安排,因此它是站在战略上的控制性的思考的结果。虽然它对单位工程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囊括,但对于分部工程就显的指导不够具体。为了控制好分部工程的施工过程,使构成单位工程的各个分部都能像单位工程那样遵循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更深更细的角度对工程进行控制(可看成是二次控制),这就提出了一个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类似的分部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因此,施工方案以分部工程为对象,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对构成特定施工任务各个分部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每一分部工程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以指导施工。所以对于分部工程,按照施工方案去实施就会取得预想的结果。同施工组织设计一样,判断施工方案的优劣只能针对具体的分部工程,离开具体的分部工程任何施工方案都毫无价值。由此可知施工方案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和完善。它从较细的分部工程来探讨如何按照项目的两重性进行施工组织,它与施工组织设计是相符相成的。但施工方案由于以分部工程为对象,它更注重于方法和操作。因此宏观上的筹划、组织功能变得不是十分直接了。更进一步,施工方案对于划分更为细小的分项工程来说,也显得过于粗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按照分部工程是由分项工程构成的原则,又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了施工技术交底,它以分项工程为对象,以施工方案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最细小的分项工程,把握施工的程序和方法,是施工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可能看成是三次控制)。施工技术交底由于以分项工程为对象,它进一步注重方法和操作,从而导致宏观上的筹划、组织功能更加直接了。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随工程的细化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但都必须遵循施工任务的两重性。它随工程的细化其对应关系是有所不同的。 三、结语 可以这样认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正是由于三者均是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都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在工程施工前就编写完成。否则是无法指导施工实践的,也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因此,那些将三者放在施工过程中编制甚至在工程完工后补制,都将失去意义甚至是毫无意义的。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起来,我国范围之内各个地区投入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大幅度提升、规模不断的扩大,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会衍生出来数量众多的工程技术资料,工程技术资料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当中都有所体现,可以将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中的实际情况详尽的记录下来,也可以在建筑工程竣工阶段、市场开发以及招投标等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提供有效性比较强的数据支持。建筑工程企业如果想要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那么一定需要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领域当中的管理工作妥善的完成,因此针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问题;现阶段 1.首先针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理论展开研究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产生的技术资料可以划分为,施工流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其他与之相关的零部件以及设施装置的出厂证明以及实验性报告,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展开的实验、预期性检验工作以及隐蔽工程领域当中的验收报告等等,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技术资料直接在建筑工程项目整个流程当中产生,是具备一定保存价值的文字性内容、图标以及影响最初的载体,也可以在建筑工程项目后续各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提供有效性比较强的数据信息支持,与此同时也可以从某些层面上将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因此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领域当中的技术资料是应当在归档工作正式完成之前,对其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2.首先对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 取样工作简易性较强、频率较为低下抑或是取样的数量不具备代表性。站在整体的层面上对我国范围之内各个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开展的归档管理工作展开分析,取样简易性强、频率较为低下等问题出现的几率较高,现阶段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其实并没有针对原材料取样工作以及频率做出明确的规定,之所以取样上来的原材料不具备代表性是因为实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为低下,为了可以使得技术材料归档管理工作的难度降低,抑或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就会衍生出来一定的实验结果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这样的问题,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背景之下,极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得到应用,从而也就会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取样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严格的遵循现行规程当中提出的要求,如果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不科学合理的地方的话,那么应当使得这个地方逐渐的完善起来。施工材料和工程进度之间的适应性水平较为低下。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将施工材料控制好显得较为重要,这一点和以往的质量实验管理机制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强,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不可以应用施工相关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得到的材料,也不可以应用是工行结束之后得到的材料,一定是需要和工程项目整体进度之间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是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投入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在检验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的,某些工程材料检验工作尚且没有正式开展,检验结果以及质保单据就会被送到施工现场中去,另外一些工程项目是在施工相关工作完成之后才开展相应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只有在对技术材料和工程项目进度之间的适应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的前提条件之下,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才可以得到满足,从而也就可以对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3.建筑工程项目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措施 针对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分析工作,大多数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都是在竣工之后才整理出来,现场检验工作基本上是难以顺利开展的,甚至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之下,某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相关工作妥善的完成之后才一次性的开展资料整体里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是难以找寻出来任何一项性能指标,从而也就难以对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做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使得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便于可以对相应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水平做出保证,从而也就可以使得后续的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在城建档案领域当中占据的地位较为重要,它可以将工程建设管理以及质量控制领域当中的实际情况明确的记录下来,与此同时也可以在竣工验收和工程项目等级评估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得到应用,建设单位以上文中提及到的各项工作得到的结果作为依据,展开工程项目检查、。维修管理以及改革等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领域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单单应当累积下来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应当积极主动的学习崭新的管理技术措施,以便于可以将建筑工程项目领域当中的归档管理工作妥善的完成,最终在我国社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作者:王隆 单位:瑞和安惠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从工程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以及全过程监理的完整记录,是对施工过程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情况的真实反映,也是评定工程施工等级的主要依据。因此应由专业人员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建立施工工程的可追溯性,也为以后改扩建、维护留有宝贵资料。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改进措施 1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具有的特点 1.1技术资料的多样性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专业较多,除了包括主体结构外,还涉及水、电、暖、燃气、通风、节能等多方面,需要各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形成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但在技术资料管理工作中,应结合各专业的之间的联系进行分类编制,以方便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查询。 1.2技术资料的全面性 技术资料包括开发设计、合同签订、施工技术资料、质量控制资料至竣工验收整个建筑过程,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由这些单独独立的工程项目组成一套完善的系统资料。这里面包含的每一张合同文本、每一页技术交底、每一份施工图表都是工程技术资料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涵盖了工程当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这都为今后的查找提供了方便。 1.3技术资料的阶段性 在实际施工过中是由很多的施工阶段来组成,一般按照时间顺序逐步推进,一个环节完成后才能开始下一个环节施工,联系紧密。因此在某一个阶段验收完毕后要及时收集原始资料,防止丢失或欠缺,随着建筑工程的阶段推进也就形成了阶段性的技术资料,直至全部工程结束形成总的技术资料体系(见图1)。 2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资料欠缺真实性 真实性是技术资料的基础要求,也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施工当中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弄虚作假或是碍于人情关系蒙混过关。例如在检测时使用合格原材料,在施工时使用低标号材料,使一些不合格的材料用到了建筑中,而施工记录、监理记录当中为合格产品,未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给建筑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再有随着技术资料的信息化录入,个别资料员直接复制相似资料改换项目名称,未进行实地勘测记录,也导致了资料缺乏真实性。 2.2技术资料与施工脱节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紧张,各单位领导对技术资料管理意识淡薄,普遍存在施工资料不全或未审批就已经着手建设,导致工程优先、资料滞后的现象时常发生。等到一些关键检查或是竣工交付前才去整理资料,敷衍了事,检查完毕再重复以往的过程,导致技术资料是“补”出来的。例如一些施工材料早已使用,等到检查时才将合格证、检测单送达。 2.3技术资料内容混乱、错误较多 一般大规模施工都由多个分包单位同时施工,技术资料经常移交、借阅导致损坏或丢失。另外有很多单位的承包合同资料、质量保证资料、检验评定资料等使用的单位名称不一致或是填写不规范,导致整理资料出现了混乱。施工中包含专业很多,每人只负责自己整理的这一段资料,导致各专业间横向、纵向缺乏沟通,出现填写的记录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 2.4技术资料员积极性不高 在施工现场中很多资料员待遇水平不高,或是由其他专业人员来兼职,普遍存在资料员工作热情不高,资料管理业务素质不强的现象,致使资料收集过程中不主动,技术资料未得到有效管理。 3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采取的改进措施 3.1加强技术资料员的培训 人员是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能动因素,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很多技术资料人员文化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够或刚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等。这些专业素质不强的个体会严重影响技术资料的有效管理工作,所以对技术资料员进行定期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培训包括对施工各专业基础知识、资料管理相关制度、资料管理操作规程及新规范新标准等。定期对资料员进行培训,使其思想上重视技术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只有工作人员高标准、严要求、重行动才能使大家形成重视资料管理良好氛围。不要找任何理由逃避培训,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可看到人要不断成长,只有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有状态。 3.2完善各建设单位技术资料管理的制度 首先各单位的领导人员要提高对技术资料管理的认识程度,从自身做起对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并给与大力支持。其次建立由班组、部门、单位组成的技术资料“三级责任”管理制度,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层级负责,互相监督。定期由三级责任人召开相关会议,回顾相关管理工作,认真部署竣工等关键点的审查工作,明确分工,并提出相关要求。对未执行或执行不力的单位给与相应惩罚。对于资料员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导致工作负荷大,而且一人做不到每项工作全身心投入,应完善组织结构,做到专人负责。 3.3落实责任,强化审签制度 施工中有很多技术交底、阶段验收报告、材料实验报告、竣工验收报告以及相关图纸的制修订等工作,这些关键点的审签对工程质量关系重大,责任性强。要求编制人员一定要确保这项工作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杜绝不审批就进行施工的做法,一旦出现问题这些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对于工程中的设计变更和工程造价的调整等涉及影响面大,必须由相关方沟通协商通过后,签字确认方可实施。另外对于资料管理人员来说对于合同文本、设计变更、竣工图等重要文件要认真检查、妥善保管。明确各责任人的职责,不得代签、错签,审签工作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严禁弄虚作假。 3.4加强技术资料的阶段性自检工作 在技术资料管理当中,除了上级单位或是外部部门的检查外,还应定期做好本单位的技术资料检查工作,由专业资料管理人员对某些关键点的资料要重点检查监督,发现有漏项、错误、弄虚作假的资料要及时汇报上级部门,防止缺陷扩大化。技术资料的自查工作在一些单位也实施,但实际效果不到位,流于形式,成为了工作当中的负担。对于这种状况,建立技术资料监督小组,对于执行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确保技术资料的进一步完善。 4结束语 技术资料管理是需要各专业、各部门多方面的大力配合与支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有效实施。文章通过对技术资料实际管理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但还需技术资料员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管理办法,促进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完善、真实。 作者:邵亚萍 单位: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探析 摘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入的现阶段,建筑工程领域也随之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工程建设质量与日后使用寿命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质量监督和技术资料管理系统也成为行业重点研究内容。基于此,文章围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进行了探究,旨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技术资料;管理系统 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迅猛发展的当下,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大力推进的背景当中,而建筑工程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无法保证建筑的实际使用寿命,而且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要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技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研究力度。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体系的完善 1.1材料质量监管 材料质量监管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材料的质量对于施工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建设中最为常见的原材料,因此要做好对混凝土的质量监管。一方面,应选择合适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级配,将含泥量控制在小于1%的范围当中,原因在于级配好的骨料能够较好的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降低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从而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裂缝;而且低含泥量还能够显著减少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另一方面,要确保其和易性,也就是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为160mm±20mm;同时,严禁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加水,当天气发生变化时应根据砂石的含水率、气温等变化情况对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进行及时且合理的调整,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初混时间大于或等于9h。 1.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关键环节,其对于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等来编制详细专项施工方案,人员和机械设备的配备应该能够充分的满足施工的实际需要。在施工过程当中,要对施工技术实现严格的管控,例如,混凝土的浇筑应坚持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以及一次到顶的原则,从而确保各浇筑带之间的上下混凝土的较好结合;分层浇筑的厚度因控制在50mm的范围以内,最长层间间隙时间不可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时还要确保一次性连续浇筑,从技术上防止烈缝。为保证施工质量,通常还需对混凝土进行温测作业,对其各层的温度进行测量,同时就其温度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①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升温不宜大于500℃;②混凝土体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0℃;③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不宜大于200℃;④混凝土浇筑体降温速率20℃/天。 1.3后期养护措施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还应注重对后期养护措施的管理,这是对前期施工建设质量的后期保障。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所使用到的混凝土材料而言,其在完成浇筑作业之后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混凝土的温度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温差,较好的满足混凝土抗力方面的实际要求,如可以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的同时进行覆盖,并做好保温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混凝土进行连续12h的蓄水养护,从而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的表面因发生脱水而出现裂缝问题。 2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体系的形成 2.1施工前技术资料把握 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保障,其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重视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将完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体系作为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实现完全的掌握,同时组织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等工作,并对施工场地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仔细的审查,特别是要对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机械设备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施工单位所提交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严格的把关,从而提高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水平。 2.2施工中技术资料控制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可以依托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等系统软件,以此来提高技术资料的规范化水平,同时还可以建立同步检查机制,注重监督复核工作,进一步提升技术资料的准确性。例如,对于双掺技术而言,其实际上指的是在混凝土当中掺加具有一定活性的矿物掺合料,从而降低单方水泥的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最终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因此,通过监理技术咨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选用一定量的煤灰或矿粉等来代替水泥成分,有效的降低拌合物中C3A的浓度和碱的浓度,通过技术资料的自动对比能够保证其真实性,确保工程质量。 2.3施工后技术资料管理 施工后的技术资料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竣工图和其他技术文件资料的审核,包括工程项目的开工/竣工报告、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纪录、设计/技术变更通知与核定单、质量事故调查和处理资料、试验报告以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日志等。另外,还需要对工程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和编目存档,保证资料的签字齐全和分类分项的明确。需要注意的是,当建筑工程项目在结构、形式和工艺等方面出现重大变化时,施工单位应按照实际情况来绘制竣工图;当变化程度不大的时候,则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对变更部分进行修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施工质量对与工程使用寿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得质量监督成为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一方面要切实完善质量监督体系,立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和施工要点,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管控、温度检测以及后期养护措施控制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另一方面,还需要构建起必要的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进一步落实监理技术咨询工作,借助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奠定质量基础,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获取。 作者:何远雨 单位:湖南和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是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而且与现行的建筑规范、规程、标准密切相关的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文件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的相关要求和基本方法。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知道工程准备阶段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熟悉竣工图、竣工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和方法。(3)掌握施工资料、建设监理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2能力目标 通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各个建设阶段工程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项目训练、案例学习、综合实训,掌握编制整理土木工程管理资料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使学生到岗后能很快熟悉工作内容和要求,并迅速成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合格的施工质量管理人才。 2.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去伪存真、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及工程素养和创新意识。 3以往教学情况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以往的教学过程是:(1)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资料员的工作责任要求,结合教材和资料软件,采用讲练结合,即一次课一个内容,学生按照范例,机上练习填写一个或几个相应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2)学生虽然在其他的课程里学习了建设程序等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相关的内容,如果老师们认为讲过的东西到该课程就不提了,如:施工过程等,学生们一是忘记了;二是不会横向联系,因此资料综合实训往往混淆施工程序,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理顺关系,才能顺利完成实训要求。(3)由于该课程的工程特点和资料员的工作特点,该课程成绩考核确定为过程性评定考核,没有有效杜绝学生作业的复制,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高。 4存在问题及原因 (1)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大学扩招,我们学院学生的生源差异性较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其他大学的学生也有很大差异。表现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到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实习时,一是独立填写资料较困难;二是遇到一些与工程测量有关的技术资料整理困难。分析原因认为:一是《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开设较早(与施工课同时开),学生还没有基本的工程施工素养,对施工工序了解的还没到位,到了工程施工现场不知道资料员该从什么地方干起;二是学生只是在施工课上机械的了解了施工工序和施工质量要求,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尚不明确,对建筑规范了解较少,填写资料时和工序不一致,感觉混乱;三是由于授课过程中由于学时的关系,所有专业课老师没有把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应用告诉学生,同学们不会学以致用。如前导课《工程测量》和《工程CAD》在一些技术资料里应用较多,遇到利用线路测量原始数据绘制和导入图形时,不能顺利完成。而目前地区性的土木工程较多,对技术资料的需求也较多,我们以前没做过施工和线路测量整合资料实训,这方面是弱项,需加大实训力度。 (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在各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缺少足够的实践性训练,教师只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实物图片来帮助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木理论与技能加深理解与掌握。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抽象、缺少感性认识,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木文的课改的初步设想和计划,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下,强调了实践和职业属性的教学思想;认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改革设计的理念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建筑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性的职业人才。 5教改情况 (1)基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实用性、技术性原则,应首先确保课程对学生主体的“受用性”,应以工作(情景教学)导向为课程教授的过程和思路,为此,可以联络当地城建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并组织学生深入到一线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进行授课,因为一个项目或者建筑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现场观察对各项施工措施和实施情况的了解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实践经验和积累有着现实意义;对于施工验收的过程中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的每一项工程的检查、维护、改造、扩建进行充分了解:在实施施工过程中到哪道工序该做什么资料、)只有通过“现场学习”进行这门课程的改革,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和熟悉了解工程施工从项目立项到工程竣工过程的每个步骤和细节,对工程的施工进程能有具体到位的认识,并且建议让学生步步跟进,紧跟工程进度确保更加全面的学习效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鼓励学生并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学院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具体地领会各种专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利用《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同时开课,在授课时尽量使施工资料的内容与施工课相联系,实时的给同学们讲明土木工程各个分部的施工工序和验评规范,并多次提醒强调,使同学们尽量做到耳熟能详。 (2)布置课程平时作业时计算机填写和手填相结合,分层次教学,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避免了抄袭和不思考乱填资料的不良毛病,特别强调资料造假也属于职务犯罪。 (3)尝试问题导入式教学。该课程部分内容比较复杂且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走神,问题导入式教学是解决该问题有效手段之一。对部分教学内容从新的角度局部系统化,使教学目标在局部内容中更加明确,学生对明晰系统的理解和长期记忆会加深。通过先导入问题,再讲解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针对性更强,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4)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氖“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色,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和意见,可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不够,因此课程调整和更新往往不够及时。该课程引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以后,能够根据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要求及时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使学生真正具备企业岗位技能培训要求的能力、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训,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培训和产品的开发,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6)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培育市场运行机制。引进社会资源,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牵头与相关企业制定实训基地有效运行机制和实施办法,引入生产企业合作经营,使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市场化。 (7)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土木工程中技术资料的要求把《土木工程测量》和《土木工程CAD》结合起来。如给出一组线路中线测量的数据和横断面测量数据,测量课老师耐心辅导学生完成地面高程的计算,手工绘制线路的纵、横断面图,《土木工程CAD》老师辅导绘制线路的CAD纵、横断面图,并导入相应的资料位置,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做一份较完整的技术实训资料,否则期末成绩不予通过。 (8)采取就业辅导法,对已经有实习地点的资料员,根据该生所从事的工程是房建类、水利类还是路桥类,辅导她们从资料员的职责出发,进场开始应该怎么做、填写和收集整理哪些资料,施工过程中一般填写和收集、整理哪些资料,竣工验收时应该填写和收集整理哪些资料。施工现场还有哪些不归档的日常文件也属于我们资料员的职责。满足了同学们到任何土木工程单位都能胜任资料员工作的需求。 (9)期末课程总结时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理顺土木工程建设程序,对分配在不同参建单位的资料员,帮助同学们分析资料员工作和其他工种的关系,使他们很顺利的融入工作环境。 6教改效果 该课程通过上述教学探讨和改革与实践,尽可能的培养了同学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了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查阅规范、应用规范的能力和认真细致、虚心请教、尊重事实、诚信求实的工作作风。同学们对于工程资料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施工现场填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提高,凡是认真完成《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学习任务的学生均能胜任土木工程参建单位资料员的工作任务。学生到施工现场实习不到一周便能独立完成资料的填写整理工作,学生们积极向上、认真负责、不断进取的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7不足与继续努力方向 (1)部分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适应较快,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较慢。表现为浮躁不安,手机不离手,耳机不下头,学习态度极端社会化,认为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手段摆平。漫不经心听讲,稀里糊涂作业,张口瞎说,随手乱填,随意性较多,客观意识较薄弱,对老师的要求情绪化,高兴就接受,不高兴全盘否定。这种普遍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学习任务很好的完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2)每个班级中,以前的学生是主动学习和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的占多数,现在则是少数,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坐下来安静学习,优质的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和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老师们在学校的辛勤培育,实在难以抵御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想做管理者、指挥者,不想实实在在做事,说明大人们本身有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讨。(3)虽然老师们做了很丰富的教学准备,也有一些工作经验,但是还不能满足个别好学的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这就要求老师们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扩大知识面和不断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愿望。 8结语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在职业教育中,是相对比较专业和基础的一门课程之一。课程的扎实程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能否胜任本职工作岗位。该文正是基于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进行课程的改革和优化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该文简单的阐述和教学设计思想,从而根本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作者:赵丽萍 单位:河套学院土木工程系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高层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 1高层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 1.1工程开工报审表缺少监理机构审查意见、公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字与审查批复日期。 1.2开工报告表头计划开工日期与实际开工日期均未填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章与批准日期均无。 1.3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表中核查意见与验收结论存在施工单位机打,应有监理单位派驻现场的总监理工程师本人填写,且核查人一栏存在未予填写,核查日期往往不予填写。 1.4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头开工日期未填写,监理单位检查结论未填写,现场监理工程师签字缺以及检查日期未填写。 1.5技术核定单全部为复印件,应加盖原件存放处公章。 1.6技术复核记录表中复核人一栏应有现场质量检查员或现场施工员签字,技术复核记录应有监理工程师或业主住工地代表参加复核。 1.7技术交底表格使用会乱,多种表格使用,表格不统一,且缺少交底统计目录,不便于检索或日常检查,技术交底不全面。 1.8工程测量定位复核记录缺或表格填写不完整、不规范,如缺少坐标或方位标注。 1.9现场施工用的钢筋原材分批进场,现场取样员会同监理单位见证员取样,其钢筋原材料复试报告缺少汇总表。 1.10钢筋出厂合格证部分为复印件,未按要求加盖原件存放处公章和抄件人签字、抄件日期,缺少钢筋原材合格证汇总表。 1.11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汇总表以及砂浆试块强度汇总表填写不规范,建议加盖承建单位红章。 1.12使用的商品混凝土缺少商品混凝土厂家资质材料,且部分商品混凝土粉煤灰质量检验单为复印件,缺少商品混凝土厂家质量专用红章,部分商品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砂、石子、外加剂)放射性检测报告和材料检验报告均为复印件,未加盖原件公章。 1.13基础回填土检验报告份数不够,该部分资料缺少回填土取点平面示意图。 1.14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置不符合规范要求,部分墙体阴角部位或沉降缝两侧缺少观测点设置,观测点布置不合理,观测点平面图中缺少基准点位置;沉降观测未按要求有第三方进行,存在施工单位自行建筑物沉降进行,建筑物沉降资料缺少沉降量观测曲线图。 1.15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检测报告缺少测试日期;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监理结论一栏中,现场监理结论施工单位进行机打,不符合要求,应有监理单位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本人填写;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试验记录表缺少简图;屋面淋水试验记录与建筑物风道检查记录监理单位验收结论存在施工单位代签。 1.16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总表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未签字认可;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隐蔽部位缺少施工、监理单位公章,部分隐蔽工程部位未做或漏做。 1.17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表头中存在子分部标注,承建工程若不存在子分部工程应予划斜线,以示规范。 1.18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中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一栏中专业工长、施工班组长存在机打,应有本人签字,表中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值标注不规范,主控项目也存在填写不规范情况,应规范填写。 1.19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中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进行机打,这样不符合资料要求,应有施工单位质量检查员填写,可以打“√”或填写“符合要求,验收合格”,监理填写的验收结论填写不够规范标准,施工单位检查结论应有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填写,而不应该机打检查结论。 2如何做好高层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针对高层住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做好高层住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2.1建立健全高层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责任制 高层建筑工程在进行现场施工之初,承建该项目工程施工的项目部即建立健全该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进行该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于分包商的工程内容则要求分包单位也按要求指定分包工程资料员进行其分包工程的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总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汇总工作,确保承建施工的高层技术资料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2及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高层建筑住宅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随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收集整理,按工种、按专业进行分类整理,资料应做到是实实在在的原始资料,资料内容应填写规范、完整、准确、真实、有效,字体填写规范标准端正清晰,不存在伪造和涂改资料,资料在施工现场分门别类地进行装盒,每个资料盒内都有资料目录。 2.3工程开工前做好资料整理策划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项目部已及时安排人员对承建施工的高层建筑住宅工程概况认真熟悉,对工程即将开始的资料收集整理进行整体策划,编制有高层建筑住宅工程资料策划方案,并遵循资料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分类收集,编制有切实可行的资料收集目录,目录按一级总目录、二级分目录,三级细目录进行编排,依此指导原始资料的形成和收集整理。 2.4重视资料汇总工作 高层住宅工程技术资料在工程竣工时,其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应从资料的三级目录开始汇总资料,过度到二级资料,二级资料汇总成一级资料,一级资料复查无误后,把合成一级资料组卷编制资料总目录和页码,设计封面,装订成册。 2.5规范的资料交接手续 高层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并经质量认证机构评定等级备案后,要及时与业主(建设单位)方面进行联系,即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办理技术资料交接文字手续。施工技术资料交接单上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要分别履行签字、盖章手续,并注明交接日期。 3结论 高层住宅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承建高层住宅工程施工的各级施工企业应尽快把高层住宅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即重视高层住宅工程的实体质量也重视高层住宅工程的技术资料收集、整理质量,确保本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经济大潮中稳步前进。 作者:崔敬业 单位: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土建处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浅析建筑工程竣工资料整理的问题 摘 要 建设工程文件是指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包括I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文件等,是工程实施整个过程的真实记录,也是工程交工时的必查文件。本文指出了目前建筑工程竣工资料整理过程中的通病,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建设工程文件;工程验收;竣工资料;整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是建筑物的根本,竣工资料作为记载施工情况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反映了施工的全过程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竣工资料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管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竣工资料要符合IS015489所规定的文件特征,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可用性基本特征。合格的工程竣工资料可以为施工单位提供分析总结施工过程的依据,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竣工验收前某些工程项目的竣工资料常存在资料不齐、检测项目不全、签字不规范等问题。 1 某些工程竣工资料存在的若干问题 1.1 资料整理不及时 1)隐蔽工程在现场验收以后,需要立刻填写验收记录表,并做好签证手续。而许多工程往往是数天后才办理签证,出现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内的验收日期和实际的验收日期不相符; 2)分部工程验收不及时; 3)由于工程初期事务繁忙,工程资料的整理往往被搁置,不能及时记录,甚至工程完成时才去整理。如工程过程中对水泥、刚才的检测以及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许多工程人员在其使用前不做检测,而是工程快完工时为应付数据再去检测,这就失去了检测的意义和作用。更常见的是一些需分项分步完成的记录,被一次性填写完毕,导致记录不可靠,不可用。 1.2 分包工程的相关施工资料不规范、不达标或不齐全 某些大的工程项目施工时,常常将其中的部分工程分包出去,有些工程甚至分包给无资质的施工企业,这就导致该项工程完工时某些技术资料整理不规范或者资料不齐全的情况经常发生。 1.3 资料的编排、组卷混乱 1)施工管理资料、质量保证资料和竣工图是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并且需分开整理妥当,切不可将施工管理资料和质量保证资料混在一起进行装订; 2)质量保证资料中的原材料合格证或者实验报告的装订次序混乱,没有按照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产地进行分类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1.4 施工日志不详细、保管不妥当 施工日志也称施工日记,是在建筑工程整个施工阶段的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等有关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真实的综合性记录,也是处理施工问题的备忘录和总结施工管理经验的基本素材,是工程交竣工验收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日志可按单位、分部工程或施工工区(班组)建立,由专人负责收集、填写记录、保管。通常有些工程人员不注意施工日志的书写,或不详细、记录不周全,或者潦草应付,敷衍了事。在施工日志的保管理上也是随意堆放,不能做到依单位、工程或施工区域存放。 1.5 竣工图不规范,不符合竣工图绘制的基本原则 1)施工过程中,对于原施工图一般设计的改变,可直接在原施工图上修改作为竣工图。 但需要施工单位在原施工图(必须是新图)上注明修改的部分,并附以设计变更通知单和施工说明,加盖“竣工图”标志章作为竣工图。有些单位在操作时经常对修改部分不做注明,附加资料不健全或者不规范; 2)凡结构形式改变、工艺改变、平面布置改变、项目改变以及有其他重大改变,或者图面变更面积超过35%的,不宜再在原施工图上修改、补充,应重新绘制改变后的竣工图。特别是基础、结构、管线等隐蔽工程部位的变更应重新绘制竣工图; 3)施工图被取消,包括设计变更取消或现场未施工的,不需要编制竣工图。但应在原图纸目录中注明“取消”,并将原图作废; 4)竣工图需要专门技术负责人和编制人员签名,但很多竣工图上没有签名,甚至没有编制日期。 1,6验收结论不明确、不规范 验收结论中不能简单填写“符合设计要求”或“符合规范规定”,正规应填写“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并言简意赅的注明主要内容。 2 规范工程竣工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1)领导重视和良好的制度制约是保证竣工资料规范的关键。施工单位要有良好的制度督促和监督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标准完成竣工资料,主管领导要积极参与组织和督促,对分项工程和质量保证资料进行严格控制; 2)施工管理人员是建设单位驻工地代表,也是施工全过程的见证者,是工程交工技术资料的重要形成者。因此,建设单位应把交工技术资料归纳人施工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3)专职资料员可以申请参加工程建设,掌握工程动态,及时了解工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设计变更,做到心中有数; 4)审核时,必须仔细审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查依据性文件:主要查建设项目论证、申报及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是否齐全、正文的附件、附图是否完整: (2)查设计文件:主要查设计基础文件是否完整;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总目录、设计变更汇总表与实际发放的是否一致;设计计算书是否齐全: (3)查施工技术文件:从施工方案、施工日记、竣工图等文件中判断应产生哪些类别的施工技术文件,检查归档文件的类别是否齐全、完整;从文件材料之间的关联上,审核每类文件中实归文件的份数是否完整;对照有关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查文件材料是否齐全;质量保证资料中所有原材料、半成品都要有合格证、实验报告,如为复印件,要注明原件存放单位,并有复印经手人和单位的签字盖章;凡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应具备法定单位的签订认可证明,并在使用前按其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的资料;砂浆、混凝土等要有现场取样实验报告;工程质量 检验评定资料要根据国家统一标准的表格及时认真填写;以分部工程为单位对分项工程表格进行整理装订,并附上专用技术资料封面;主体装饰分部以及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为主的单位工程质量,必须附有企业质量技术部门签证。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技术资料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单位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原始资料,是反映工程隐蔽后内在的质量凭证。一旦发生某些工程事故,它不仅能为事故调查和正确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也是工程使用过程中维修、扩建、改建或增层等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控制;技术资料 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对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提高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项目施工中,重视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和创优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就搞好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谈一些肤浅的体会。 1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 1)施工技术资料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依据之一; 2)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的客观见证; 3)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 2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 1)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真实性; 2)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规范性; 3)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信息化要求。 3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具体运用 3.1 必须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 工程技术资料是对建筑实物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要求各种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建筑工程所用钢材、水泥、机砖、防水材料、铝合金等一些重要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一般是从检查出厂合格证以及材料取样试验情况加以认可,但由于当前市场机制不完善,许多材料需要经过好几手转售,使得合格证和试验报告不能与原材料同步到位,以往在其他工程上有发现,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收集资料,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缺少某种材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因此,本人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就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分项分部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使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做到内容连贯、交圈对口。 3.2 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不真实的资料会把我们引入误区。必须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造假的做法,尤其是混凝土、砂浆强度是以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取试块检验评定的。取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绝对不允许对制作试块的样料“专门加工”,否则,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不仅不能作为技术资料使用,反而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以致误判。同时也不能为了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3.3 准确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 工程技术资料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一些方面: 1)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的填写应规范化。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要求”来概而论之。基本项目的每个子项的等级应按优良百分率确定,并且要用文字说明,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基本项目中不允许出现不合格的点和处,在资料上不应出现“×”符号;现场发现不合格点或处应及时返工。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应在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前提下,再根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百分率确定。 2)应正确区分分项工程属于哪个分部工程。容易混淆的分项有:钢结构的油漆分项应属于主体分部,不属于装饰分部;水磨石打蜡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楼地面分部;玻璃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门窗分部;水落管分项属于屋面分部,不属于水卫分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应包括设计标高±0.00以下结构及防水分项工程,模板分项工程不参与基础分部和主体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 3)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区分不同的分部和施工段,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同时,在具体计算时,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取一位有效数字,标准差取二位有效数字。 3.4 技术资料必须完整 不完整的技术内业资料将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技术资料中容易忽略的有:刚性防水屋面细石混凝土强度试块、楼地面基层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用混凝土试块、楼地面面层水泥砂浆试块。如果缺少这部分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不但使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而且给准确核定工程质量等级增加了难度。 如果一个单位工程有几个分包单位分别负责施工几个分项或分部工程时,总包单位应对单位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各分包单位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第4.0.4条规定“检验评定各自承建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和整理资料,将评定结果及资料交总包单位,参加单位工程的评定”。个别工程水、电分部工程及装饰工程中的高级装饰,由建设单位分包出去,出现这种情况,应由建设单位向各分包单位收集工程技术资料,使整个单位工程技术资料完整,参加该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 3.5 完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 工程项目有很大部分的内在质量和功能质量是不能系统测试和显示出来的,这就要靠用一些质量记录材料来证明。所以,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证明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行,必须做到有完善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和保管工作。使用户通过工程技术资料,对工程的质量面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又能体现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工程技术资料是给用户看的,也是给后人看的,是供今后工程管理、维修、改建、扩建时查阅的。资料的整理要系统,装订要整齐,保管要加强,使后人能方便查阅。 3.6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的问题 1)整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 2)施工试验记录单上的缺陷; 3)砼强度评定中存在的问题; 4)关于填写“单位工程名称”的缺陷。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中职学校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改革探讨 中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建筑工程资料员是建筑施工现场的重要工作岗位之一,其课程设置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岗位需求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更适合中职学生的培养模式,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本文介绍了中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改革的经验,希望为加快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进程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这已经是各个发达国家的共识。国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逐步意识到实用型、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技工和初级管理人员的培育基地是承担这一课题的生力军,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关键技术岗位八大员之一的资料员,其培养方式成为摆在中职教师面前急需探讨和改革课题。 二、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职建筑专业一直沿用老的课程设置模式,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存在诸多的问题:课程内容枯燥且较多,条理性不强,全部是现行规章制度的生硬灌输,学生不易掌握;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授课效果不好;基本上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毕业后岗位要求差距大。80%的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担当施工现场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课程改革探讨 资料员也称为档案员,是指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归档、移交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本课程总体改革思路是紧扣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资料员岗位的培养方式,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培养与岗位零距离的技能人才为任务积极探索该课程改革。 1.立足岗位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课程改革的根本 立足职业能力需要,立足岗位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课程改革的根本。建议对课程教学内容调整应本着“够用”“适用”的原则,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岗位,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笔者学校在实际课程设置上以行业要求为立足点,以施工顺序和岗位工作顺序为主线,以进场验收和检验批验收、隐蔽验收为引领,使学习内容设置更接近工作岗位。同时,在理论教学上,通过教师知识整合和实际工作的情景模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基础在岗位上的深浅,从而促使他们产生紧迫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实训课程设置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实际工作任务而产生成就感,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2.“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是培养技能型资料员的关键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应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为主导,以任务为驱动,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训操作的一体化为目标进行课程改革。例如,笔者学校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理论教学中就是把学生角色设计为施工单位资料员,把情境创设为学校新校区办公楼项目现场,把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变为有形具体的工程实体,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任务驱动”还具有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效果。“任务驱动”使学生知道该做什么,在探讨怎样去做的过程中,明白岗位职责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实现专业能力的增长。 3.随时适应岗位发展需要调整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保障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规范和规程是在不断更新中,这就要求课程改革应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例如在笔者学校增设了电子文件实训课程,教师充当监理和指导教师的双重角色,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应用“大连市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编制软件2.0版”从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全过程进行模拟,带I学生整理一套电子档案。使学生迅速地获得与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为他们走上资料员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以赛代练的辅助手段是课程改革效果的最好检验方法 为了提高职业素养,强化岗位技能,检验实训效果,笔者学校增设了“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编制”的建筑工程技术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通过以赛代练,突出和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旨在训练和提高学生建筑工程电子档案的编制整理及实际运用能力,更好地满足工作岗位及职业发展的需要。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与智能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无论是在资料收集还是技术管理的方面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提出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与智能管理的方法。首先从地质描述与声波技术这两方面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的方法展开研究;其次根据建筑工程技术智能管理体系框图对智能管理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该方法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分。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 资料收集 智能管理 建筑工程的资料收集与智能管理是整个建筑项目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完整的施工资料是工程施工与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也是对施工维护的技术保障,因此资料的收集必须及时,填报的资料必须严谨,验收检查的资料必须可靠;智能管理是建筑工程的核心,主要针对建筑施工的作业与质量的检测进行系列的活动监理工作,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就无法凝聚员工的力量,也就无法提高建筑的质量。因此,研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与智能管理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施工的具体情况,为我国的工程企业提供了个完整的价值凭证。 一、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方法 在工程的建筑中快速的收集技术的资料是安全施工的主要依据,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确保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这将会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起到凭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保管,收集的方法可以采用建筑过程中的地质描述的方法对地表露出的地质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还可以使用声波技术对资料进行收集。 (一)地质描述 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岩体是唯一暴露的信息,在施工的时候岩体内部的节理、裂缝和断层都是反映岩体信息是否对建筑有影响的重要资料,通过勘察并如实的记录资料的信息对工程的建筑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 (1)地质描述的内容有:岩体的性质;断拥氖粜裕还嵬ㄐ缘慕诶怼⒀姨宓穆雎纭 (2)地质描述的要求:在地质描述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就是对现场进行素描,并对资料进行收集,不能在勘察之后再根据回忆对岩体情况进行素描。在素描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坐标纸对周围的岩体情况进行记录,以便能清楚的显示出该岩体的结构以及位置。素描的时间一定要选在建筑开工之前,这样才能确保没有误差,反映的信息比较真实。 (二)声波技术 用声波的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可以提高资料收集的速度,为建筑的工程大大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根据声波对岩体传播的速度,从而来确定岩体的质量,并为施工的勘察提供波速。其应用的原理为:利用声波技术来研究岩体的弹性特征与力学的形态。假设在岩体中勘察出了两端之间的距离为,那么在两端分别放置换能器,并与其中一个仪表器的发射机进行相连。另一个则与接收的机器相连,当发射一次弹性的波束后,可以得出波速为: V=■ (1) 其中:t为声波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时间。由此可以得出岩体的弹性属性模量: E=■・V (2) 其中:p0在压强为时的岩体测试的体积为Q0;p1压强为时的岩体测试的体积为Q1。从而对岩体的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 二、建筑工程技术智能管理方法 在工程建筑技术的过程中智能管理将贯穿于整个施工的过程,对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智能管理就是针对建筑施工的作业与质量的检测进行系列的活动监理工作,其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制度对开展各项工作具有保障的作用,首先应该建立各级的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各个机构的管理责任,将职权与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然后划分技术管理的范围,从而实现施工过程中依法论责的管理机制;最后定期的开展全体员工的民主讨论的工作,不断更新智能管理规范的制度。 (二)加强人才管理 人才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核心,任何技术的管理都离不开人为的因素。首先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行校园与企业的最强联盟,构建人才储备库,企业为高校的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高校为企业输送专业的人才;然后在企业的内部建立培训机构,从而提高技术人才的职业素质;最后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聘用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人才素质低的问题,只有在招聘的管理上掌握好机会,才能避免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的现象发生。 (三)实施新的管理制度 采用新的技术管理制度对企业来说是永恒的主题,因此,建筑工程应该改变守旧的观念,努力创新规章制度,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从而实现技术的创新。可以定期的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或者组织管理交流经验的座谈会,制定创新的方案,从而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以及技术上的专业程度。 (四)强化资料管理 建筑工程中技术资料的管理是智能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强度对技术资料的管理。首先应该大力宣传资料对整个建筑施工的重要程度,从而使员工加强检查与监督的力度;其次建立资料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督促管理部门按照正确的规定来编写工程的技术资料,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其资料的收集与智能管理的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施工的过程,因此,研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与智能管理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前的原始资料与施工程序相关资料的编写都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而提高技术智能管理水平可以增加工程建筑的经营效益,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工程的开始与结束都需要资料快速收集与智能管理的方法的紧密结合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之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要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对施工技术的资料进行认真详细的管理。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齐全的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牵涉到参建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总体要求 资料的收集、整理必须及时,资料来源必须真实、可信,资料填报必须子项齐全,应填子项不得缺漏。检查验收资料应是在按要求内容进行自检的基础上,根据法定程序经有权单位审核签章后的方为有效资料。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以及工程实体的检验,材料必须先试后用,违背此规定需对已用材料、已交的工程实行重新检验,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视为资料不符合要求。国家标准或地方法规规定,实行见证取样的材料、构配件、工程实体检验等均必须实行见证取样、送样并签字盖章。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目的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了适应《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的要求,资料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愈加显得重要。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施工情况和工程质量情况,明确各方责任,需建立建筑工程施工资料。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不重视 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过程来看,不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只重视施工现场,不重视施工技术资料,尤其是施工日志,不认真填写,过于简单,不连续,没有实质的东西,只是对当天现场施工内容的记录,而没有对当天施工中遇到哪些问题,遇到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以及采取了哪些技术革新,采用什么新材料、新工艺,实际施工效果怎么样均没有记录,没有起到对以后施工的指导性作用。其实对工程来说施工日志是很重的一项记录,在工程进行结算或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工程管理的好坏都能够通过施工日志就能反映出来。 3.2对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记录不准确 准确记录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做好资料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准确的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记录,才能保证工程竣工结算的顺利进行。但是针对目前施工技术资料的记录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上面的数量与现场实际使用的数量不相符;检验批及施工记录的填写不规范。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要求”来概而论之。并且要用文字说明,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 3.3对工程施工技术材料整理的不完整 对工程施工技术材料整理的不完整,会导致建筑工程资料的片面性,工程项目有很大部分的内在质量和功能质量是不能系统的、全面的显示出来。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理中容易忽略的内容比较多,例如顶板防水细石混凝土强度试块、底板垫层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用混凝土试块、土钉墙用水泥砂浆试块。如果缺少这部分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不但使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而且给准确核定工程质量等级增加了难度。地铁工程都采用商品混凝土,这样在工程竣工时,商品混凝土公司必须提供一套完整的混凝土资料给施工单位,使整个单位工程技术资料完整。 4.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建议 4.1健全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责任制度 施工资料的管理应实行各级负责制,施工企业应加强对现场施工资料管理的指导、检查、服务工作,建立和健全施工资料的管理制度,并按有关规定建立档案室,逐步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明确必要的技术人员从事该项管理工作。各级职能部门及施工现场应建立和健全施工资料管理的岗位责任制。施工资料的管理应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度,施工现场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施工资料。另外,施工总包单位应加强对分包单位施工资料的检查、指导,核查分包单位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并负责整理汇总各分包单位编制的施工资料。各分包单位应负责分包范围内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κ┕ぷ柿系恼媸敌浴⑼暾性和有效性负责,及时收集和整理提交总包单位。 4.2及时做好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确保真实性 施工资料应随工程的施工进度按工种、专业归类同步收集、整理,并确保及时、准确、真实、有效、完整,同时应做到内容填写完整真实,书写字迹端正清晰。对施工资料擅自涂改、伪造、随意抽换或损毁、丢失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施工资料的编制应不少于三套,施工企业保存一套,移交建设单位一套,档案馆保存一套。 除此之外,资料员在应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主动进行收集、整理。对现场施工情况真实记录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将工程隐检项目的隐检内容、质量情况、检查意见、复查意见等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各项建筑工程的合理使用、维护、改造、扩建等所需的重要技术资料。凡未经隐蔽工程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隐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3加强对资料管理员的培训 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和加强档案法规、工程档案基本知识的教育工作,要求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人员学习档案基础知识和施工过程中对竣工资料整编、工程项目验收的基本要求,使他们了解档案业务,提高档案意识,为确保竣工档案资料质量打下基础。 总之,技术资料的管理不仅是整个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未来的质量鉴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各级领导应把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与工程实体同等重视,加强施工技术资料软件化、信息化、规范化,达到技术信息系统化管理的目的。 建筑工程资料论文:谈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由于工程一般都具有隐蔽性,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往往需要通过资料来体现,如果对工程资料管理不到位,工程资料出现不完整、欠缺漏,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则对该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 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1.1工程资料的分类及构成 施工企业的工程资料一般按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验收三大类进行管理,概括有:工程测量记录、工程施工记录、工程试验检验记录、工程物资资料、施工验收资料,这些资料是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必须清晰掌握施工质量管理流程,才能准确知道什么时间该形成什么资料。 1.2全局统筹,团队协作 工程资料的好坏,全局的统筹很重要。工程资料不是资料员生成的,更不应是资料员闭门造车“生产”的,是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竭诚协作产生的。项目开工前,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召开项目施工统筹会议,明确各职能分工、岗位职责,工程资料具体运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安排,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全力配合资料员。以某工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分部)的桩基础子分部为例,该工程桩基础为冲孔灌注桩。在分部工程开工报告获得审批通过后,由项目负责人主持召开分部工程专题会议,根据图纸会审、施工方案、检测方案,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底:测量人员根据图纸在完成座标定位测量记录后,再进行基线复核,填写工程基线复核表;材料员要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审核进场材料(钢筋、焊剂焊条)合格证、厂家型式报告、进场数量,确定进场材料需送检批次及跟踪材料检验报告,尤其是商品混凝土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员、质检员要结合施工方案,详细掌握工程施工的难点、要点和工序,对施工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并在施工过程中填写对应相关的施工记录:冲孔桩成孔施工记录、冲孔桩钢筋笼安装隐蔽验收记录、冲孔桩隐蔽验收记录、冲孔桩灌注水下混凝土记录、护壁泥浆质量检查记录、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记录、土方开挖后桩基础复核及桩质量检查表,和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桩基础完成施工后,由检测单位进场进行检测,现场施工员、质检员全程跟进。桩基础施工、检测全过程,资料员必须密切与测量、材料物节资料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提出,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研究解决。桩基础完成检测后,资料员要抓紧对收集的工程技术资料按归档要求进行整理、组卷,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实际签署桩基础子分部的验收记录: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及纪要、工程质量验收申请表及审核桩基础子分部施工小结。 1.3重视资料的真实性、逻辑性和可追溯性 施工技术资料的填写主体为专业质量检查员或专业工长,要求项目齐全、准确、真实,有关责任方应按规定签字盖章,工程资料员应随工程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并应按立卷要求归类。工程资料不能随意进行涂改、伪造或损毁;当确实需要修改时,应实行划改,并由划改人签署。资料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细看,收集资料时要细心,注意细节。比如施工工序的逻辑先后性,楼板是先支模板,再扎钢筋,最后浇筑混凝土的施工顺序,要注意资料的时间填写上是绝对不能弄反了的。 2、影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原因与建议 2.1原因 2.1.1主观认识存在偏差。 认为工程资料是资料员一个人的事,造成资料员大包大揽,资料员的优劣代表了工程质量的优劣,这是错误的认识,有的工程甚至不设专职资料员,由其它岗位的人员兼任。 2.1.2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投入明显不足。 工程资料编制和整理归档的人员应该具备岗位资格证书,具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信息管理知识和科技档案管理知识,同时,还要熟悉地方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资料问题更多的是由工程施工的问题引发产生,资料问题同时也是工程质量问题的综合反映。 2.1.3建筑规范深入解读有待加强 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非常显著的特点是所有工程资料从前期的收集、分类、编制、到后期的整理、组卷、归档都需要和现行相关建筑规范密切联系。这些规范涉及的建筑专业领域非常全面,涵盖材料、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管理、测量、质量验收等几乎所有的建筑工程内容。这些规范处于不断更新过程中,课程资源库建设在相关建筑规范解读方面仍存在参与资源库建设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不及时,对部分专业建筑规范与资料,尤其是与填表的紧密结合度讲解不深入的问题,学生在实际从事资料员工作时对建筑规范的解读能力较差。 2.1.4相关工程资料拓展不足 现有课程资源偏重于房屋建筑方面资料管理,对市政、路桥、水利等工程资料拓展不足。从现有市面上的教材及相关资源来看,大多数资料编制、表格及相关内容讲解仍以房屋建筑为主。虽然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在不同的工程领域上有一定共性,要遵循一些国家统一的规范。但不同的专业领域在表格形式、具体内容填写及需要遵循的专业验收规范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现有资源库建设明显对市政、路桥、水利工程等领域拓展不足。 2.2建议 (1)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的单位责任人和项目负责人,应该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消除误区、熟悉并掌握工程资料形成规律,对工程资料的管理必须专人负责。(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监管。既要狠抓工程质量,更应狠抓工程资料的及时性和真实性。(3)工程建设各责任单位应该制定工程资料管理职责、管理规定和流程。制定具体奖惩制度,对工程资料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巡检,奖优罚劣。(4)加强对工程各专业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教育专业人员爱岗敬业,负有责任心。(5)资料的组卷工作是工程资料归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企业、项目应高度重视,密切关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意义非凡。近年来,由于资料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的现象层出不穷。作为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充分J识到做好建筑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措施与完善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市场的繁荣,我国建筑行业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然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体系并不健全,在建筑工程资料收集、编写、整理等方面显示出很多缺陷,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资料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而探讨了几点完善措施,希望能引起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视,切实完善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体系,进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措施;完善 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资料编制方面 当前阻碍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编制水平提升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建筑工程资料编制人员缺乏对工程资料内容的深入透彻了解,往往不能依据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工程资料编制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资料的编制不够重视,很多企业在建筑工程竣工之后才进行资料的编制,使得建筑工程资料不能发挥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指导作用,而且不能对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映,缺乏真实性。 1.2建筑工程资料收集方面 要想确保建筑工程资料的完整性,就需要将建筑工程资料的收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不遗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每个环节的信息,然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的收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建筑工程资料收集工作不能及时就开展,造成资料的缺失、遗漏;不能将建筑工程资料收集的工作深入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环节,造成建筑工程资料与实际施工脱节,缺乏可信度;一些建筑工程资料人员工作马虎,核对工程资料时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进行修正;还存在工程资料的等弄虚作假的现象,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出现问题无从查证,给建筑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1.3建筑工程资料装订方面 建筑工程资料的装订和整理工作会对建筑工程后期进行资料查阅工作的开展造成直接影响,有效的建筑工程资料的装订整理可以方便施工后期进行资料的核查,大大节约了时间。但是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资料装订整理的现状来看,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资料装订整理时往往杂乱无章的排列,给后期建筑工程资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麻烦,还有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资料装订时没有进行资料完整性的检查,无法及时发现工程资料中编写的问题,或是有无遗漏情况,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资料的质量。 1.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方面 建筑工程资料工作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然而当前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资料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一方面是建筑工资料工作人员责任感不强,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资料编写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进行相关标准规范的核查,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很容易造成建筑工程资料出现错误;另一方面,建筑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模式,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建筑工程资料的监督管理,使得建筑工程资料工作混乱,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措施。 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措施的完善 2.1建筑工程资料编制的规范化 建筑工程资料编制的规范化是当下建筑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编制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资料的编制时需要先充分了解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内容,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完成建筑工程材料的编制工作。 2.2强化建筑工程资料的收集工作 建筑工程资料的收集工作是为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资料的收集工作引起重视,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的各类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确保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2.3完善建筑工程资料的装订工作 建筑工程资料的装订整理作为影响后期建筑企业工作是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也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制定清晰明确的建筑工程资料装订整理的具体标准,保证建筑工程资料的整理有序化、规范化,以便日后的查询。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贯穿整个施工阶段,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措施的完善,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每个环节的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优化。 作者:苏冠妹 单位: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如何提升建设效益 摘要:通过深入研究、参阅部分技术资料和先进地区的做法,在充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制度、提升人员素质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而全面提高油田作业区资料管理水平,为油田规范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建设效益 1建设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强化工程建设资料管理,提高工程资料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水平,为作业区后续生产运行管理提供可靠技术依据,也是确保集团公司推广站场完整性管理的资料保障,是内部挖潜增效一种思路。由于油田地面建设项目一般都具有隐蔽性的,所以工程质量的检查以及规范,就要通过资料来体现,一个项目资料的完整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个工程项目的好坏。 2完整性管理、合规管理等对建设工程资料的要求 2.1加强工程资料管理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 要对工程的项目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施工期间进行的图纸修改,人员调配以及资金的流动,购买的材料等,也要进行归档记录。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创建优质工程奖,亦或是工程验收,都迫切需要工程资料的支撑。 2.2加强工程资料管理是合规管理的重要要求 现代企业产权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生产建设中,系统的工程资料应用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够使决策者制定出的工作方案切实可行,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加强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也有利于企业加强工程的监督,为工程质量检查、工程结算、工程审计监督提供重要的依据。 3现阶段建设工程资料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工程资料管理认识不足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多重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实体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核心工程方面,常常在工程竣工前,才想起工程资料,于是紧急调集人员进行管理和补齐,但是这种方法,常常造成工程资料的不准确和错误。 3.2管理制度不健全 工程资料管理工作面广量大、纷繁芜杂,牵涉的部门多、范围广,要实施有效的资料管理,必须有一套严格、规范、细致的制度做保障。但是许多工程项目没有建立这方面的制度或者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对有关参建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因为没有有效制度进行约束,很多重要的技术资料没能得到有效管理,在工程结束后被废弃或丢失,十分可惜。 3.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大多数工程项目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或项目法人负责制,从事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采购、施工、技术人员兼职,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并且由于这些人员还同时负责其他工作,在思想上、精力上不能专心致志、贯彻始终的做好资料管理,难以形成稳定的资料管理组织体系,影响了管理工作。 3.4开发利用不够 工程资料管理是项目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对于以后的类似工程建设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充分开发利用工程技术资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完善整改措施及其应用效果分析总结 4.1完善制度 项目主管单位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资料管理制度体系,明确部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资料管理提出明确要求,按照时间节点细化各阶段资料收集、整理、建档的工作流程和目标任务。总体上构建各单位资料管理人员配备、管理流程到位、阶段任务明确的网络体系,在工作开展中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边、管理可控的良好格局。 4.2提高人员素质 面对新要求,资料管理人员要有先进工作作风,自觉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档案管理、计算机及信息化等专业知识,同时保持完善细节,履行职责,保证效率的思想。既要善于沟通,积极主动地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也要对于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要做到慎、全、严、细。 4.3加强合规管理 建设工程资料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开展,是实施合规管理、完整性管理的重要保障。工程建设从立项阶段开始就要启动资料管理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将不断产生的各方面资料通过全面收集、有效整编、合理审定进行建档保存,在竣工验收时与竣工档案名录进行比对实施有效补充和完善,确保工程资料的全面性、有效性。 4.4强化监督检查 项目主管单位对于工程资料管理工作要实施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一方面检查工程资料的完备性、完好性、系统性、时效性,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进行有效检查,对发现的因态度问题产生的失误立即予以处理;另一方面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资料不全、模糊不清等情况及时纠正,立即补缺补漏,确保工程资料的有效性。 5结语 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一个企业合规管理、科学管理水平的有效组成部分。实施严格的建设工程资料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流程制定等措施的推进,不仅能提高资料管理水平为工程建设和后续维护提供有力的支撑,也能发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油田企业在面对市场形势需要进一步缩减投入、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作者:胡波 单位: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进步与完善,企业管理也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建筑企业是市场主体,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也需要不断完善提高,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并推动建筑行业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跨度大、用时长,会产生许多信息和资料,为了便于今后维护与管理,则需要对信息进行查询,只有充分保证信息精准、资料全面才能保证建筑后期维护的方便,确保建筑质量与安全,科学有效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是对建筑进行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才能实现现代企业化管理。文章主要通过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全面提出资料管理的基本方式方法,以此,不断推动企业向现代制度转变进程,确保建筑资料完善与丰富。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分析 引言 任何一项工程均涉及到各类信息与资料,可以说,工程资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建筑工程资料直接体现了建筑的过程,能够从全局和分部对建筑描述与反映,良好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体现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层次和水平,更能够从资料中反映一个企业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各项政策力度。建筑工程资料对建筑来讲至关重要,没有信息与资料则建筑工程就无法实现后序维护与管理,造成管理空白,出现许多管理漏洞与问题,在实际信息资料管理过程中,受影响的因素较多,造成工程资料不全面或者丢失,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埋下许多管理隐患,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提高信息分析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实现信息资料的全面控制,确保信息资料健全与完善,保证满足维护与管理要求。 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现状 1.1技术资料不完整和缺项问题 当前,在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信息资料认识不够,造成一些资料不完整或者缺项,这个问题是当前所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则越发突出出来。按照标准测算,一项工程对资料的归档率要达到80%左右才算是合格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信息资料不健全,配套的锅炉房、地下管线、园林绿化等资料更是没有记录,严重影响了建筑后期的管理与维护。 1.2程资料填写不规范不完整问题 工程资料包涵的项目较多,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量较大,但是一些企业却没有重视这些资料的填写,导致资料不规范、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一是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出现的各项检查项目不完整,对建筑外观、实测项目及允许偏差、质量等级、工程数量等填写不规范,往往会出现漏填的问题。二是施工表格填写中会签栏中没有签名,或者有一些空白点,各级审查意见填写也缺少,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填写,出现许多空白。三是工程名称漏填的现象较多,造成责任主体不明晰,出现问题无法问责或者出现推诿。 1.3竣工图不规范 作为一个建筑,从工程开工、设计、指标、施工,一直到最后的竣工,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出现变更的问题,这些变更与设计图不符,有的出入较大,如果没有详细的标志,将会对今后使用造成管理上的不明,在建筑过程中变更主要是建筑结构、水电设备、供暖设施等方面,对变更没有记载,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有一些建筑项目竣工后和原来设计图比较,发现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保存好准确的竣工图至关重要。在资料保存过程中,往往一些企业不重视,实际编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过程中,竣工图保存不合理,不全面,有的为了省事,就直接在施工图上加盖“竣工图章”。 1.4资料利用率不高 由于对建筑资料的保管越来越多,一些资料还是纸质材料,没有录入计算机设备,虽然各城建档案馆工程技术资料非常多,但整体却没有利用起来,往往内部人知道一些,更多的人是不了解资料情况的,还有一些人,为了省事,不愿意去查询,相关资料根本就得不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造成了档案资源极大的浪费。 2建筑工程资料内容 2.1综合性文件资料 建筑工程的材料品类较多,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文件材料主要是建筑过程中产生的管理性材料,能够直接反映建筑过程与情况,对全面了解建筑有着重要的参考。主要包括上级对建筑批准建设的相关文件、任务计划书、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的调研资料,征地拆迁安置文件、项目设计的方案规划、各级消防环保卫生部门批复、有关工程的合同协议书,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文件,还有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工程照片、录像等,这些资料关系到建筑项目的完整性,更关系到其合法性,对今后检查监督有一定的参考。 2.2土建工程及水电设备安装文件资料 土建是建筑的主体工程,资料的健全与否关系到后期安全使用,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开竣工报告、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技术交底记录等等,直接涉及到技术问题,同时,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组织设计、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月报及工程例会纪要等原始材料也需要进行保存,一些原材料试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后的维护,只有全面保证资料的全面,才能对建筑物整体进行描述,保证建筑物寿命,做到科学合理维护。 2.3竣工图等 竣工图对建筑后期非常重要,没有竣工图则不清楚地面地下工程变更情况,只有设计图是不够的,竣工图资料主要包括总平面图、管线图、工程竣工图、装饰图、结构工图、给排水图、强弱图、通风空调图及其他特殊专业竣工图。在保存过程中,需要对所有的图纸进行完整保留,避免出现不完整的问题,以免造成后期隐患。 3加强工程资料管理措施 3.1对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 要全面做好管理,确保资料管理人员责任心,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责任心,保证资料整理全面完整,要把资料制作及收集整理工作项全部纳入到质量检查考核范围。具体实施的时候需要把物质激励及目标激励相结合,做到有效有用,物质激励是基础,目标激励是根本。可以对工程资料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制度约束,形成奖励基金,根据资料保存的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结合工程实际建立资料管理目标奖,同时还需要把各项管理目标逐层分解,落定到基层一线,保证班组配合,形成一个工作有机体,保证资料保存完整性,使工作形成科学的流程,简化工作程序,确保资料收集不出现漏洞。 3.2工程资料的系统化管理 工程资料和档案文件数量大、种类多、涉及广,要想全部保存是做不到的,只有充分了解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要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政策,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和档案管理工作新要求、新标准,高层次做好资料管理工作。工作中需要利用计算机,对资料档案进行有效的编制、管理、统计、编目、检索和归档,使资料管理实现自动化、可视化、标准化,不断推进资料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提升管理能力。要不断利用远程办公系统,实现项目管理、文档管理集成化模式,保证办公、管理和资源一体化建设与发展。 3.3确保技术资料真实性 技术资料的真实性非常关键,相关工程检测单位一定要对试验全面进行负责,对各流程做好监管,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试验报告,坚决不出具试验证明。另外相关监理、质量监督等部门也需要对质量负责,对安全负责,确保技术资料真实有效。各级管理单位要严格查办做假资料、出具假试验报告等问题,通过上限处罚措施,保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 4结束语 建筑业快速发展产生大量的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文书资料,只有全面重视资料管理、规范流程环节,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资料真实有效,对工程后期使用安全提供参考,最后推动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进程。 作者:李生兰 单位: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方法 摘要: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主要作用是详细记录公路工程施工情况,这是对公路工程质量检查结果的记录,是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评价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程序性。因此,加强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才能确保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相关数据记录详尽。 关键词:公路工程;业内资料;施工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是公路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公路工程内业资料被当做公路工程施工信息存档的依据,主要包括与公路工程施工相关的文字资料、电子信息资料和现代化施工工艺等,将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及时归档,细致审查,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概述 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施工单位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人物,充分了解公路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明确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内容,弄清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基本需要,严格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这几大类。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公路工程监理单位和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充分了解该项目的划分方法,对其进行统一分类,方便日后再公路工程施工中,工程监理人员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良好,做好公路工程施工各环节相关信息的记录,方便公路工程竣工验收时进行相关数据核验。通常情况下,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分类都是建立在参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基础上的,以此为依据,才能实现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合理划分。常见的公路路基工程,由于部分公路路基工程要求将1千米到3千米的路段作为评定的一个单项内容,因此,在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进行分类时,要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合理地划分,将其分为若干自然段,并且确保划分标准能够满足公路路基每个自然段都在3千米的范围内。当公路工程建设中涉及到桥梁和涵洞的建设施工时,应该尽量满足建设项目中在桥梁、涵洞两侧设置讫桩号,将其划分为两个自然段,避免出现跨桥分段的情况。在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自然段划分以后,工程监理人员要将自然段划分后形成的资料按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顺序汇总、归纳到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这就是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分类整理的基础,以此为依据对内业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保存,按照这种方法对公路工程施工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分类,能使整个公路工程建设施工步骤条理清晰,并且充分满足公路工程交工和竣工阶段内业资料编制的要求,确保公路工程施工各阶段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良好,方便监理人员及时查阅所需的资料,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数据信息依据。 2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是公路工程的完整体现,公路工程内业资料详细记录了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和个人各工序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划分公路工程施工责任的重要数据,这就要求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编制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并及时进行归档保存。目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内业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多施工单位对公路工程内业管理重视程度较低,工程监理人员在检查作业时,通常只会检查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内容是狗完整,没有认真核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就导致公路工程施工中内外业严重脱节,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2)内业资料填写不规范。由于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没有收到重视,这就导致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填写不及时、不规范,大多数情况下,在一项工序完成后相关人员没有对资料进行及时整理,很多资料都要等到工程竣工后进行汇总,由于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填写不规范,内业资料缺乏真实性,并且存在着前后矛盾或者雷同的现象,造成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3)内业资料管理制度不完善。多年来,很多施工单位都对公路路基内业资料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较低,并且相关部门没有出台规范的内业资料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不同公路工程中所需的内业资料表格不同,施工单位在公路工程施工内业资料整理时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这就使得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工作量加大,施工人员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影响了公路工程的施工进度;(4)内业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长久以来,施工单位都将公路工程现场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没有意识到加强内业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虽然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只有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全面准确,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各环节施工质量良好。我国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严重影响了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收集、归纳和管理,不利于工程监理人员在公路工程竣工后进行相关数据核验。 3加强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方法 加强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能有效提高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只有针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 3.1领导加强对内业的重视 施工单位的领导是整个单位的主要项目负责人,要想加强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必须提高领导的责任意识,加强其对内业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制度,制定奖惩制度,激发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公路工程内业工作,使内业资料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3.2规范内业资料的填写 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内业资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公路工程验收阶段进行工程质量评定时,施工单位应该保留施工阶段各环节的记录资料,并对其进行细致地分析和整理。在不同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内业资料的表格形式也不相同,只有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填写程序进行规范,才能实现内业资料管理的统一。 3.3完善内业资料管理制度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工程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公路工程施工的有力工具,只有完善内业资料管理制度,确保内业资料全面真实,安排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才能确保内业资料信息的真实性,以此实现对公路工程施工和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的管理。 3.4提高内业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单位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重视并加强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教育,对相关人员进行内业资料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施工单位还要鼓励内业资料管理员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内业资料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内业资料管理专业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使得公路工程各环节的内业资料管理工作都能准确无误,实现内业资料管理个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4总结 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是最要重要的一项工作,施工单位应该对此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对公路建设单位内业资料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全面准确,为公路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晨辉 单位: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隧道分公司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通过参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资源库建设,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指出模拟现实互动教学、多地市多专业学校联合建设、多部门多企业合作共建对资源库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程资源库;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程资料 完备的工程资料是工程能够顺利竣工验收的前提条件,同时做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也有助于企业经验的积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对后期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改造有重要参考价值。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密切相关的岗位是资料员,也是当前建筑行业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之一,是高职高专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因此开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并结合实际工程与丰富的教学素材,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水平十分必要。文章结合全国工程造价专业资源库建设与实际教学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1问题 1.1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1)高职高专类学生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生源差异性大,对各种岗位知识的理解和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存在差异性。部分学生不重视资料员等基础施工岗位,好高骛远,对施工工序、施工质量等基本要求都不清楚,从事资料员岗位工作无从下手。特别是当没人指导自己独立填写资料及遇到一些与工程测量、工程材料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料时较困难。(2)由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专业性和极强的实践性,对于部分内容,比如检验批质量验收、各类工程试验表格的填写等,仅通过案例和图片,难以使学生有深入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普遍反映过于抽象,资源库教学教学内容以文字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缺少趣味性,导致学生对资料管理感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1.2前导课程的知识支撑不足 前导课程即填写建筑工程资料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课程,比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学》、《工程CAD》、《工程测量学》等。这些前导课程在施工阶段的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中运用较多,而有些学生在利用资源库学习相关知识时,前导课程知识储备不足。甚至一部分学校在课程培养体系中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导致在进行施工质量验收、工程定位测量、施工测量原始数据填写绘制以及工程图纸导入等无法顺利完成。而仅通过课程本身视频等资源,对这些基础前导知识的讲解导入仍不够深入。 1.3建筑规范深入解读有待加强 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非常显著的特点是所有工程资料从前期的收集、分类、编制、到后期的整理、组卷、归档都需要和现行相关建筑规范密切联系。这些规范涉及的建筑专业领域非常全面,涵盖材料、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管理、测量、质量验收等几乎所有的建筑工程内容。这些规范处于不断更新过程中,课程资源库建设在相关建筑规范解读方面仍存在参与资源库建设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不及时,对部分专业建筑规范与资料,尤其是与填表的紧密结合度讲解不深入的问题,学生在实际从事资料员工作时对建筑规范的解读能力较差。 1.4相关工程资料拓展不足 现有课程资源偏重于房屋建筑方面资料管理,对市政、路桥、水利等工程资料拓展不足。从现有市面上的教材及相关资源来看,大多数资料编制、表格及相关内容讲解仍以房屋建筑为主。虽然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在不同的工程领域上有一定共性,要遵循一些国家统一的规范。但不同的专业领域在表格形式、具体内容填写及需要遵循的专业验收规范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现有资源库建设明显对市政、路桥、水利工程等领域拓展不足。 1.5就业渠道拓展不足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就业渠道拓展不足,影响资源库的使用和推广。根据学生从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相关工作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并不是只有施工企业需要资料员,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质量监督部门、城建档案馆等机构均需要具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而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以资料员工作为主,对其他行业中工程资料管理的拓展运用不足,使资源库受众较为局限,影响资源库的使用和推广。 1.6资源库的适用宽度有待提高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地域特色浓厚,资料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资源库的适用宽度有待提高。在我国,尽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但在资料的表格名称、格式、甚至内容上各省市都无法实现统一,各省市使用的资料管理软件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地区在档案移交及备案环节甚至连同省内的不同地市间都不统一。比如要求资料员在施工阶段收集现场签证资料,有的地区对于这张表叫《现场签证单》,而在四川,这张单名字就改为了《技术经济签证核定单》,表格内容和形式上也不同省市有不同规定。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这类问题比较突出,而资源库受众面相全国,对于不同省市,资源库讲解内容及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资源的适用性仍存在实际困难,资源库的适用宽度有待提高。 1.7资料管理软件在平台中的运用难 全国各省市规定使用的资料管理软件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资料管理软件。而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岗位,又必须学会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资料的日常管理。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建设小组对资料管理软件如何在平台中运用进行了探讨。但目前因为版权及适用性等问题,暂时无法实现资源库用户在线进行软件实际操作练习,学生拿到资料或者开始使用软件时仍然摸不着头绪。 1.8实际工程资料、工程案例储备不足 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建设小组收集了大量的工程资料及案例,但与知识的更新换代、行业发展前沿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资源库建设的素材丰富度有待加强。比如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需要收集大量的关于土建施工、安装相关的试验表格。而许多试验由专业检测机构来做,除试验要求能从现有规范中找到外,整个试验过程,资料员的具体参与环节、如何参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仍然是陌生和抽象的,而这样的一些具体试验案例和资料很难收集到。 1.9教学手段与资源库的结合不够紧密 现有的资源库素材形式主要有教学视频、微课、录音、文字、图片等形式,建设小组也积极运用现代化的录播技术、视频图片处理技术等尽量将课程内容生动化。但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本身必须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情景化的体验才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因此现代教学手段如何把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仍然值得继续探讨。近年来流行的微课及翻转课堂形式运用在资源库建设中,但如何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制作出高水平、精辟、通俗易懂的高质量微课和翻转课堂还需进一步提高。 1.10线下与线上教学的衔接有待加强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具有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仅依靠资源库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必须与传统的工地实习,资料管理软件实训等线下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同学校线下教学与资源库教学的衔接度、衔接手段仍然不足,甚至部分学校线下教学和线上资源库教学完全割裂,这就失去了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另外,资源库中对题库及在线互问答动系统进行了拓展,但普遍存在参与度不高,互动效果不佳的情况,如何将资源库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考核相挂钩仍值得探讨。 2解决对策 2.1丰富资源库教学形式 丰富资源库教学形式,变传统文字授课为模拟现实互动教学。资源库教学形式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采用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并与先进的建筑行业理念如BIM技术、装配式结构等研究成果相结合,将传统枯燥的文字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可拓展的思路:①利用微课,翻转课堂形式,将资料管理中的知识点碎片化、细节化,让每一个视频在简短的10min左右讲清楚一个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大量运用动画、图片等增强内容的可看性,并且制作教师需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精准的把握,以高质量微课、授课视频进行教学;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施工阶段,比如地基验槽、检验批质量验收现场检查环节、工程试验等场景制作成3D动画或者VR影片,使学生学习时增强带入感。同时对施工现场情况的模拟,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2加强资源库建设师资力量储备 加强资源库建设师资力量储备,建设多地市多专业学校联合建设格局。主要措施:①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本身师资需要进一步培训,包括拓展市政、路桥、水利等工程资料知识,同时可在资源库中增加规范政策更新版块,用户能迅速查找相关资源,对各类规范进行学习研究;②前导课程师资力量加盟资源库建设,实现多专业共同合作,此过程需注意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本身需求内容结合,使线下教学中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或者内容讲解不到位的学生能在资源库中实现补充学习;③多地市学校联合建设,能很大程度上丰富资源库中的表格形式及素材丰富度,学生能结合工作地进行实际操作,解决资料管理本身的地域性问题,同时可以丰富工程案例的储备资源;④多地市多专业学校师资联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使资源库教学与线下教学能够良好衔接,达到资源库建设目的。 2.3校企合作,多部门合作共建资源库 校企合作,多部门合作共建资源库。主要措施:①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城建档案馆等涉及资料管理全过程的各企业、单位和部门可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培养合格的工程资料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②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合作,让枯燥的试验过程从文字讲解转变为具体的视频操作或动画;③与工程资料管理软件企业合作,在线上提供练习版本软件操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与线下实习工作的对接度。 3结束语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出专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资料管理人才,但需要多单位,多平台,多资源和融合和配合,关键点在于师资力量的壮大和企业、单位的加盟。 作者:李婧妮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公路工程业的迅速发展,对其质量和内业资料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内业资料是公路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文件资料记录。目前的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对内业资料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后管理发展的对策,希望能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现状;发展对策;建议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涵盖公路工程项目的重要资料,包括项目进行的所有内容,是施工项目质量和标准评定和检测的重要依据。它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公路工程项目的执行质量和也企业管理水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内业资料的管理是一个严谨的体系化系统性的过程,近年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发展,但是依然有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对管理的力度和重视性低是重要的原因,所以还需要不断提升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水平。 1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现状 内业资料一般是指在项目建设中负责工程项目资料档案管理、计划、统计管理及内部文秘管理工作的记录资料。21世纪,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交通运输之一的公路建设业呈现不断增长的现象,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大。公路工程本身的特殊要求和特点,如建设覆盖范围广,项目维持周期较长等,所以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项目管理执行的数据资料进行准确及时和真实的记录管理,这是项目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保证必不可少的。内业资料的管理是一个严谨的体系化系统性的过程,与公路企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但在管理上目前有许多缺陷和不足,需要不断地强化内业资料的管理,保证其真实合理合法性。 2内业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教低 这是大多数公路企业的弊病,重视项目工程外部的管理,而轻视内业的管理。只是简单的对资料整理分类,不去检查发现,导致出现错误。有时候由于工程进度的要求,人员的流动较快,没有及时的整理记录,使得部分资料缺失,出现逻辑性错误。再者就是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低,京城出现返工的现象。 2.2内业资料管理标准不一 公路项目的施工,涉及到不同的监管部门,这些部分都有自己的要求,对内业资料的标准没有协调统一。主要表现在填写流程和具体的格式。内业资料管理标准不一,失去了统一性,不利于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完善。同时,内业资料自身内部也是存在缺陷的。 2.3人员缺乏培训、自动化程度低 内业资料管理人员对这一块的不熟悉,意思和专业素养不高,使得内业资料管理出现混乱。所以应该对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培训,但都把重点放在了填写,忽略了检测报告的书写,还有缺乏与外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内业资料准确性不高,常出现耗费人力物力进行打的复查检查。管理手段上没有更随时代的步伐,计算机的使用较少,依然使用人工填写,纸质装订的阶段,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很不方便。内业资料实现程序化和自动化依赖于统一标准。 3内业资料管理相关对策 3.1加强单位领导的监督重视 领导是公路项目建设的直接负责人,有权也有义务对内外业管理检查,相关负责人应该对外业和内业予以同等重视,加强视察工作,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积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使内业资料的记录填写完整准确,提高工作效率,端正工作态度,内业资料相应的功能也得到实现。 3.2规范内业资料填报程序 统一内业资料的填报,使其标准化,需要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内业资料管理办法。最好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出台内业资料呈报的标准模板,并做出详细的说明,方面使用。再者就是对人员的统一培训,接受培训学习对资料的统一标准化有重要的作用,填写会更加规范和准确。最后,实现内业资料管理的自动化,加大进算计技术的使用,这样更容易实现标准化,管理更加方便,减少了人力的投入。通过以上的方法实现内业资料标准化,对促进起管理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3.3认真检查,严格要求 公路工程内业资资料对企业的发展和项目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这一前提就是保证有正确详细的内业资料记录。到做到全部真实及时的记录,时间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可以尽量减少不良因素,保证资料有一定价值。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内业资料管理开展全面系统的检查,加强检查力度,不定期的抽查,定期核对检查,认真对待,严格审核。对有问题的不符合要求的内容返工重新做过,还要制定检查机制,辅助完成工作。这样做是消除了对工程有影响的因素,体现了公正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共同努力,实现管理的正规化和完善化。保证内业的完整和准确,将内业资料的记录归档转化为信息资料,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张丽红 宋振雨 单位:呼伦贝尔市公路工程局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直接反映施工过程工程质量的重要载体,是项目运行后的重要依据,加强和规范内业资料的管理是当前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主要方向。重点分析了当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实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望引起行业主管部门及施工企业的重视,同时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工程管理 引言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涉及面较广,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整理起来较为繁琐,其主要涉及项目的一些文件资料、照片、视频等,这些资料记录了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项目质量的优劣,同时为最终的工程验收提供一定的原始依据。目前来说,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内业资料的管理不够重视,再加上行业内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是造成内业资料管理混乱的两个主要原因。 1内业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纵观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尽管施工管理人员较为重视对内业资料的管理工作,并且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规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料出现管理不善、缺失等现象。首先,领导层不够足够重视。“重外轻内”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几乎每一个施工单位,对整个内业资料管理不能进行有效的分配和整理,导致管理工作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逻辑性错误。再者,在工程实践中,很多专业知识比较丰富的人员,经常出现工作调动频繁的现象,导致专业资料技术含量不高,出现资料归纳不全、缺失的现象。以及,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和内部资料管理者对本职工作专业水平不高,甚至很多在职的人员对本质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责任心,从而造成内业资料的质量不合格现象屡见不鲜[1]。第二,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工程对内业资料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同一个项目,不同的监理工程师对内业资料管理有着不同的标准,通常都认为自己的管理方法是正确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内业表格和填写的方法不统一,在不同的建设项目中,其表格的形式不完全相同,而对于同一项目内的不同阶段,其表格形式也会有所不同,造成每个施工项目或者施工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第三,内业资料的管理人员欠缺一定的专业知识。从事内业资料整理的人员一般专业素质较低,思想认识也不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导致工作水平普遍很低。虽然有部分业内从业者经过了检测工程师方面专业的培训,但是培训的重点仍然停留在如何进行工程试验方面,对如何出具试验报告却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而有些施工单位从事内、外业工作的人员是完全分离的,工作中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互换,导致了从事内业工作的人员对施工资料进行依葫芦画瓢、胡编乱造,完全脱离了实际施工情况。另一方面,内业资料的形式和内容都没有统一的规定,无形中使得资料填写存在较大随意性。第四,资料整理工作自动化程度较低。虽然当前我国信息化程度较高,计算机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但是在公路施工内业管理上的应用还是比较落后,目前大部分单位还是采用计算机制表、手工填写、复印、存档的工作模式,这必然会使用大量的纸张,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而在编制资料和资料保存上具有非常大的弊端,造成了管理水平落后以及资料存储困难的现象出现。因此,如何在本行业内尽快推行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内业资料进行有效管理是一项迫切的任务,而如果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则是要实现资料的管理方式和表格填写方式的统一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业的标准化[2]。 2应对策略 2.1加强单位领导重视 我国目前无论是行业内还是国家层面,都要求施工内业资料需和施工进度、内容相符合,如果工程实体完成后,出现内业资料与施工进度或内容不符,工程则不予验收,这就要求内业材料必须具备时效性,然而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内业资料往往会出现落后于施工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业资料填报不真实或者误填,因此必须要加强施工单位领导对内业资料的管理和重视,才能使施工内业资料高效、准确、切合实际。施工单位领导者,是整个工程的负责人,要建立相应的岗位管理及惩奖制度,责任到人,如果工作上出现失误就得受到惩罚,用科学的管理模式,至少保证内业资料在单位内部朝着规范化发展。 2.2行业标准化的建立 建立、推行行业标准,必须从以下几点开始:⑴制定内业资料上报格式及填报内容的标准。虽然《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和《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中规定了内业表格的基本组成,但是没有进行详细的释义和解读,使很多从业人员不理解真正的含义。因此,编制一套完整的内业资料说明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⑵对从业者进行培训。虽然施工高层管理者对一些记录文件进行了详细的管理,但是没有参照范例,从业者往往在工作中无从下手。因此,项目正式施工前,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能够促进行业内标准的建立[3]。⑶对内业资料进行系统处理。运用计算机等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内业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及归档,保证内业资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内业资料管理工作的高效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3认真检查,严格要求 完整、真实的内业资料能直观反映整个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也能够指引施工朝着专业化、高效化进行。内业资料必须完整且内容真实,要做好这一点,极为不易,除了要获得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还必须要对相关从业者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项目管理人员要对内业资料进行定期的审查,及不定时抽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必须进行完善和修改,同时应对资料中记录的工程质量存在瑕疵的地方,应及时组织相关施工人员到达现场,予以纠正。出现严重问题时,需对整个工程进行整改,同时不能完成验收[4]。 2.4内业资料档案化 加强内业资料的管理工作,需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及现存的行业规则,对从事施工技术的岗位人员进行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及施工原始资料的储存培训,尽量让所有人员都具备非常专业的档案知识。建立健全资料整理制度,运用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相关从业者必须重视平常知识的储备工作,使档案工作朝着科学化进程执行,严格控制不合乎工程质量管理的文件出现。只有做到了以上几个方面,才能使整个施工阶段的资料完整、规范。一手资料完全能反应出工程的实际情况,需对其进行规范化的归档,建立完整的资料归档制度,工程资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料管理工作,因此必须严格符合相关文件规定,妥善保管,保证资料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当工程竣工以后,将所有的资料进行统一的存档处理,以备后续查找[5]。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内业资料在整个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所有从事公路施工的单位的足够重视。通过整理分析内业资料,能有效地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参考,进而为建设出最佳的公路工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作者:涂丽 单位: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昌九高速公路管理处养护应急管理所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现代职业教学认为提高课程改革对教学质量进行提升十分重要,课程改革的目的就在于使得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理解,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对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本文围绕着《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一、引言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且紧密联系着目前实行的建筑标准、规程和规范。收集、填写、整理、归档、移交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的基本方法和相关要求传授给学生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二、使用问题导入式教学 第一,《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课程较为枯燥复杂,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精力,若想对该问题进行解决,就可以使用问题导入式教学。问题导入式教学能够站在新的角度看待教学内容,从而在局部内容中确定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系统的长期记忆和理解。通过先将问题导入,随后再进行讲解的方式,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提升,使得其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这一问题,带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首先,在施工现场进行教学。以《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技术性、实用性原则为基础,对课程对学生主体的“受用性”进行保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工作作为导向,与当地建设单位或城建单位进行联络,将学生组织起来,使其能够进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就现场对学生进行教学[1]。由于建筑物和项目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学生可以仔细观察现场,从而了解工程施工情况以及措施,从而进一步积累和掌握实践经验。在施工验收的过程中,应该以规范要求为依据,充分了解工程扩建、改造、维护与检查等环节,了解这些环节中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具体施工流程。这种现场学习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对施工项目立项一直到工程竣工的每个细节和步骤进行了解和熟悉,能够充分全面地认识工程施工进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跟进工程施工,从而更加全面地进行学习。《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紧密联系着工程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将学生组织起来,在学院实训基地或生产现场进行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实践知识和课堂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各种专业的运用有所领悟。将《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一起进行教学,尽量在课堂上联系施工课和施工资料内容,将土木工程各方面验评规范和施工工序告诉学生,并经常提及,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熟悉且掌握这一知识。 三、将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来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将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来,保证基地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实训培养活动,进行“订单式”培养,从而通过培养使得学生的能力符合企业需要。在培训过程中,技术人员、实习设备以及场地由企业提供,学生则负责进行顶岗实训或生产性实习,直接进入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在实训基地,学生需要和教师企业参与到开发产品和培训的过程中,从而对学生和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第一,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无记名问卷的方法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获取,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其对课程的意见和要求,这些都可以通过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获取信息。以往的教学手段没有很好地获得学生的反馈意见,所以也没有及时更新、调整课程。将无记名问卷引入课程之后,可以一学生的要求和听课效果为依据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及时的调整,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二,应用就业辅导法。对于实习地点已定的资料员,需要以学生从事工程属于路桥类、水利类或房建类为依据,站在资料员的立场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得学生学会对资料进行收集填写,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那些资料进行收集和填写,竣工验收后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填写。资料员还需要对施工现场没有进行归档的日常文件进行整理。辅导的目的就在于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资料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满足所有土木工程单位的需要,能够出色地完成资料员的工作。 四、结束语 本文就《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探讨,通过使用问题导入式教学,在施工现场进行教学,将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来,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应用就业辅导法等课程改革的措施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能够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能够学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对实际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杨晶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研究 摘要:资料管理工作一直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综合提升工程的资料管理效率,各大高校将该项管理工作纳入教育课程中,构建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对此,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发展现状,就其课程实施要点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教学措施。望对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构建 一、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数量逐年增多,人们对建筑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在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该课程一直是比较重要的课程之一,但是就目前的课程体系来看,相对仍然不够成熟,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实施环节比较单一,对此,本文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笔者微薄的建议。 二、课程发展现状研究 目前,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各大建筑企业资料管理人员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是就目前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教育现状来看,仍然相对较为落后,很多高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工程资料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难以高效地胜任该项工作,最终导致就业前景不甚乐观。探讨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职学校的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仍然较为落后,体系不健全,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实施操作环节的训练等。目前的很多高职学校在进行资料管理教学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主要是教师教授知识为主,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也不够全面,最终致使学生理论性较强,缺乏实践性,很难独立完成资料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编写等工作,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所以,今后高职学校应该积极着眼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需要高职学校积极构建并完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重点把握课程实施要点,依照具体的施工流程进行实践教学,最终综合考察多处节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构建其资料收集到资料编写这一系列工作能力,同时就课程原有的工程材料的取样、送检和报验等基本业务能力进行不断深化提高。[1] 三、课程体系构建措施 第一,合理把握课程实施重点。其一,使学生重点把握施工工艺和综合工程组织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进行项目检验程序学习和资料验收等内容学习的基础之上,还应该重点教育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施工组织,明确施工工艺。具体的课程实施需要以实际的施工进度为准,组织学生管理资料,例如,在教学时可以介绍工程实例中的混凝土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然后以分部工程为单位,对工程进度进行细分,最后帮助学生筹备相关资料,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以后多亲身实地考察;其二,明确各部分附属资料。教学中注重各工艺的步骤,指导学生记录相关的报验单、检验报告以及验收报告等,然后有序存放多种试验材料和试验记录。加强整理能力;其三,收集质量证明资料。帮助学生及时收集建筑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施工过程记录资料。协助检验员等做好送检工作。[2]第二,加强课程教学实践。作为一项高职课程,在进行资料管理教学内容时可以参照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模拟教学,这是高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举措之一。让学生们明确把握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所有管理内容,并对工作顺利进行合理的把握,同时对管理工作中的细节进行注意,确保工作细致、准确和完善。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资料管理能力,学校可以完善自身的教学软件和硬件,然后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工程实例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串联资料管理的所有环节。具体的工程实例应该包括施工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工程人员构成以及施工技术应用等情况。[3]在进行具体的课程教学时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多种管理软件的应用培训。如今,各种资料管理软件层出不穷,其间的内容较为广阔,整合功能较为强大,运用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资料管理的效率。所以在模拟教学中必须注重软件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指导。例如在进行工程中的装饰工程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时可以教会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基本结构和应用功能,然后使其运用软件查阅多种装饰技术交底范例、装饰工程的验收规范以及装饰工程的施工详图等。对装饰工程的所有电子资料进行备份处理能力;二是模拟收集资料,填写和核对资料。例如,在进行装饰工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装饰工程的背景资料,然后细分其装饰材料进场、施工进度以及工程验收等时间点,指导学生依照施工流程收集和填写资料,就其间涉及的装饰材料的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等可利用同类报告模拟代替。整个过程中还要细致核对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查缺补漏。由教师为学生们进行分组,在分组填写后的进行相互的核对。由于资料管理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涉及质检员、工程师、技术员、材料员、资料员以及检验员等,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每个人的职责,然后依照工程进度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必要情况下可以互换工种,使学生尝试多种人员的不同工作,综合提高学生的资料管理能力,增加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属于一种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工作内容在资料填写、资料收集等基础之上可以进行外延。由于课程对工程的所有环节都有所涉及,所以在进行该项课程教学时需要重点对建筑工程的多项环节进行把握教学。为了构建良好的教学体系,今后,各大高职学校应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争取综合提升教学水平。 作者:李晔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料管理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同市通过实施小农水重点县、末级渠系改造等工程,有力推动了当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由于工程资料管理不严,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大同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结合工程档案资料的特征与意义,探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对资料管理的影响及档案资料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小农水工程档案资料工作提出了一些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工程资料;档案管理;小型水利工程;大同市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加,大同市通过实施小农水重点县、末级渠系改造、膜下滴灌等工程,有力推进了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不够严格,存在着质量不高、资料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资料管理与现场实际脱节等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小农水工程资料管理意义及特征 2.1小农水工程资料管理意义 工程资料是指从工程项目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施工、监理、验收等工程建设及工程管理过程中形成并归档保存的文字、表格、声像、图纸等各种载体材料的总和。对工程资料进行科学管理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工程实施主要以合同为准,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安全及信息、环境安全进行管理。参建各方从工程最初的立项、审批到后期的验收、运行等过程产生的各种信息经过收集、整理、加工以文件、图表、声像、影像等形式管理和保存,从而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为工程提供依据。完整的工程档案资料是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反映工程历史价值,总结工作经验的重要依据。 2.2小农水工程档案资料特征 一是真实性。工程档案资料是整个工程实施的真实记录。二是系统性。工程施工资料所反映、记录的内容应具有关联性、系统性。其反映的情况应为工程实施的情况,所形成的记录应前后一致。三是时效性。档案资料与工程实体同步,也反映出资料的时效性。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对资料管理影响 3.1施工时间限制性强对资料管理的影响 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四季分明。一般地区农田解冻在4月上旬,春种多在4月底至5月初,汛期为6—9月,到11月中旬农田就已基本上冻。因气候因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受时间限制影响相当大,其施工期一般在春种前的3月底至5月初,秋收后的10月下旬到11月底,为避免影响大田农作物的生长及汛期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这一时段无法正常施工。因此,施工单位及管理者会注重加快施工进度而忽略资料程序的衔接和跟进,从而导致资料与工程实体不能同步,对资料的真实性造成很大影响。 3.2工程空间布置及不连续性对资料管理的影响 大同市各县区小农水工程施工内容多为线性工程。其特点是涉及的乡村多,协调、组织工作量大且地形、地貌不确定风险因素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从而使工程不能顺利进行而导致工程资料长期搁置,对资料管理的及时性、连续性造成影响。 3.3复杂多样性对资料管理的影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涉及电力、工民建、智能、桥梁等方面,要求资料管理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业务能力,还应熟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但现有从业人员专业综合能力差,知识掌握不面,给小农水工程资料管理本身质量带来严竣考验。 4存在问题 4.1档案与人员管理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间紧、空间范围跨度大、涉及领域多、协调组织工作量大,实施者重视施工进度,注重效果,在资料的跟进上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实现资料与工程实体同步,后补资料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是资料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从业水平低。从业人员不具备专职资料管理资格及能力,对工程相关规范、规定、制度不太了解。大部分资料管理工作都由非专职资料员管理,工程人员兼职现象严重。二是资料管理与现场实际严重脱节。资料管理人员应驻守工地现场,对工程现场发生形成的报告、申请、变更、计量等情况予以及时申报、回复,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并达到工程预期质量、进度的要求。但工程档案资料,内容脱离实际,前后矛盾不一,失去其作为资料本身存在的应有价值和意义。三是工程档案资料质量差。一个工程项目划分若干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不同标段不同施工单位在资料的收集整理上形式、内容、格式不统一。签字、盖章不完备的现象普遍存在,不按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规定收集整理,整体质量差。 4.2档案与工程管理的问题 严格意义上讲,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问题就是工程项目管理问题。业主在整个工程实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设计单位应选派设计代表驻守现场,对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对各方提出的建议、变更及时予以回复。监理单位应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监督、控制和管理。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科学合理安排组织施工,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避免因搁置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5建议 一是重视小农水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做到资料与工程实体同步。二是加强小农水工程档案资料系统学习,不仅要学习资料管理本身的知识,更要掌握工程方面的知识,从而为工程顺利完成提供保证。 作者:李平 单位:大同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项目基建期工程资料管理研究 摘要:分析了基建期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从重视力度、管理制度、监控过程等方面探讨了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基建期;资料管理;档案 作者简介:王男(1990-),女,内蒙古人,2013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现在内蒙古宝利煤炭有限公司工作 工程资料是一个工程项目实体从无到有的完整记录,是与项目实体同时诞生、完全一致的。在项目实体日后的使用、维护、修缮等过程中,从工程资料中就可以大致推测出工程质量标准,内部构造,同时也可以根据资料制定出正确合理的修缮改进方案。工程资料可以说是项目实体“身体状况”的具体记录,在项目实体存在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基建期建设单位往往极容易忽视档案资料管理这项工作,出现一些日后无法弥补的重要问题。 1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近年来,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真正从心里认识到工程资料的重要性,资料整理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导致施工资料、监理资料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漏洞存在,国家不断深入工程管理制度改革,对工程资料的完备性、规范性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某种层面上,工程资料的管理是否到位与建设工程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是反映工程质量和工程质量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项目工程日后维修、改扩建的重要资料。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工程资料也是参与建设人员的免责凭证。 2资料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基建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视。基建期工程资料与普通资料有所,由于基建工程大多工程周期长、设计变更较多,基建资料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样性[1]。但是,在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工期、经济利益、管理方式等各方面的因素诱导,施工人员常常忽略了工程资料的管理,造成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出现工程资料混乱、丢失、损坏等现象。这样不仅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也无法充分发挥出工程资料在促进项目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2)基建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受诸多方面因素限制,许多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都没有建立起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部门,在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放等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再有,基建期从事资料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其他部门抽调兼职的,保管场所、管理设施等也无法满足资料管理工作的需要。这样一系列的管理漏洞使得建设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难以保证与工程施工建设同步进行,可能造成重要档案资料的丢失、损毁,甚至会对后期竣工结算阶段埋下隐患[2]。 3)未做到全程资料监控。基建期档案包括项目立项、勘察、测绘、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的资料,涉及到的管理工作有收集、鉴定、发放等内容[3]。一些建设单位往往只注重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材料报验、设计变更等施工资料而忽略了对项目立项、设备开箱检验、资料分发等环节的监控,这样就无法保证工程竣工档案资料能够完整、准确、系统、真实的记录和反映施工及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4)工程合同履约资料收集不完善。建筑工程合同履约资料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不仅关系到建设单位的眼前利益,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企业以后的长远利益,防止法律风险的出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往往忽视了合同履约资料的收集,造成合同履约资料严重短缺,有的缺合同,有的缺竣工图,有的缺签字,有的缺盖章,为日后的竣工验收、工程款支付等工作带来困难。从目前来看,基建期施工合同履约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存在格式不规范各方签字盖章手续不齐全证明法律效力低等现象[4]。基建期办公地点的改变时有发生、未经过系统整理、装订成册的履约资料很容易遗失。 3解决方法 1)增强工程资料管理意识。加强基建期工程资料收集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就是提高资料管理意识。在工程施工之前、施工阶段以及工程竣工验收阶段,都要开展工程档案资料法律法规及有关知识方面的学习教育,如通过开培训学习班、集中教育、个别人员指导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教育,逐步将工程资料管理的意义与价值深入人心。 2)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在建设单位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档案资料管理具体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机构,并且配备专职甚至是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各岗位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分工,不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做到资料管理岗位各尽其责,无缝对接。完善的管理体制必将使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5]。以此同时,新时代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要紧密的与信息科学相连接,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发出适应建设单位本身的档案管理系统,不断提升档案资料管理水平。 3)及早介入、全程监控。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应与项目的立项准备、建设和竣工验收同步进行。建设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应及从项目准备阶段就介入管理,参与图纸、资料管理,对整个工程档案资料进行全过程监控,以保证竣工验收后档案资料系统、齐全、完整。在项目立项阶段,做到有专人负责,从源头跟踪收集项目前期文件,及时进行监控管理,为基建过程的档案资料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施工阶段,加强资料分发过程的监管。对于一些图纸、设计变更等份数有限的文件一定要先将部分资料归档保存,然后在详细登记进行发放,对于不按时归还的,一定要及时催还后再进行续借手续[6]。设备开箱验收时,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在场,对设备随机资料逐一验收归档,为日后设备检修留下宝贵资料。 4)完善合同履约资料的管理工作。工程合同履约资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原始证据资料,是建设单位法务工作的重要原始凭证[4]。基建期合同履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没有做好,造成了破损、残缺、遗漏等问题,以后恐将难以补全。从事档案资料管理的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以及合同履约资料制作、收集经验,还要负有责任心。将合同履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列入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是必不可少的。 4结语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型工作,为了保证项目工程资料额完整性、准确性及系统性,同时能真实有效的记录和反映施工及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在日后的修缮维护中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就需要不断加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管理能力、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促进管理改革以保证一流化的工程档案资料形成。 作者:王男 单位:内蒙古宝利煤炭有限公司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在网络的应用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最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对建筑工程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网络应用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网络应用;管理 1存在的问题 1.1部门繁杂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过程中,通常都是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相关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建筑工程中的技术资料包括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纸、文字、图像等记录,这些资料有着很强的参考与凭证作用。整理与搜集建筑技术资料的人员包括了技术资料员、技术设计人员、技术负责人员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等五十多个岗位,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工作与工种,在整理的过程中需要他们相互协调工作[1]。 1.2资料失真 在我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过程中,技术资料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复写的资料不能够实现永久保存、部分资料不真实、建筑竣工图不能够反映整个建筑的实体情况,同时还存在资料重复、技术资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很难为今后的建筑工程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同时也很难为工程质量的安全事故原因分析提供依据。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在进行资料管理过程中依然采取闭门造车的方式,建筑工程的竣工图不够规范、签字不够严谨、技术资料与其它的监理资料存在重复。质量监督人员在对资料与现场进行考察的过程中通常比较困难且往往人手不足,从而出现了闭门造车“做资料”进行蒙混过关,从而导致的资料的不真实性。 2改进措施 2.1管理系统设计 根据我国建筑工程的资料管理特点进行分析,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可以分成多个子系统,其中包括信息管理、分部管理、文档制作提交、主管部门管理以及单位人员管理[2]。其中建筑工程信息管理子系统可以用于工程项目资料的总体查询,其它系统可以分别让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查询。2.2工程库的管理“工程管理库”是整个系统中用来管理正在使用系统与即将使用系统所制造资料的基本信息,其中包含了工程的名称以及各个单位的相应配置,各个不同的单位在进入系统时出现的模块都不相同,系统会为用户配置其相关的工程信息。正规工程信息中列出未提交的工程、待审批的工程以及已审批的工程三个部分,在工程信息编辑完成之后,需要让质监管理人员与系统管理人员共同授权是否在系统中运行。 2.3资料的管理 系统中的资料制作与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工程配表,为工程中配置需要的表格,表格的排列按照类型与分部向子分部、分项以及检验批的形式进行。第二个部分是工程人员,这个部分需要按照《施工许可证》中的信息对工程中的相关单位人员进行权限与角色设置,在系统中同一个角色可以由多人一起担任,如果需要更改角色需要报告给质监站进行留底保存。如表1 2.4系统的开发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执行标准为GB8567,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其中数据库与服务器都是LotusDomino,客户端食用的是LotusNotes,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语言包括Notes公式、LotusScript以及JavaScript,在LotusNotes系统采用采用的集成USB加密技术,NotesID文件都存储于加密狗内部,而不是存在文件系统中[3]。 3结语 在网络应用理念下,开发应用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能够为不同的环节、不同的人员设置不同的单域操作权限,通过系统的流程环节权限设置能够让设置更加的灵活,从而大大减少了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的清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升级更新,从而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提供更完善的管理模式。 作者:李媛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施工资料介绍 (一)施工资料定义 工程技术资料,主要指对施工的全程记录,简而言之是城建档案,也是在市政工程完成之后,必须具备的档案,同时也为市政工程完成后的后续工作提供依据,比如涉及到的内容有:工程扩建、交接、查验以及维护等后续工作。 (二)编制要求 首先,工程施工前,施工方要组织设计,主要有施工目标以及安全措施等,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必须全面,在设计完成之后,需要移交上级审批,待负责人在审批完成之后,加盖公章,假如在施工期间,工程发生变更,也必须对变更进行审批。其次,工程施工之前,其设计文件需要会审,这主要是由施工单位提交文件,而由有关部门负责审查,并且依据标准完成会审记录。依据工程设计要求,设计交底工作也必须进行,并由设计单位负责,而设计交底工作也需要做记录。同时,施工单位也要针对相关问题,开展相同工作。在施工期间,所有的施工材料,主要包括材料、半成品以及施工设备等施工所使用的材料,都必须使用,使用过后,填写试验报告,对于各类物品,必须有质量证明。施工过程中,假设有事故发生,需要完成施工事故报告,处理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再写报告,交代处理步骤。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设计更换,相关的设计单位在了解设计变更之后,出示设计变更通知单。最后,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做施工总结,包括整个工程概况等工程所有信息的总结,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之后,需要出示竣工验收报告。在工程被使用之前,还需要对工程做最后的检查,确保其使用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并针对于此,填写功能实验记录。 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标准的失效 针对施工所要用到资料,相关的标准及规范时效性要有所保障,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但是部分施工企业仍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沿用已经失效的标准,造成资料整体难以呈现统一。 (二)测量材料的缺失 在市政工程施工时,施工测量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既是施工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也是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市政的每一项工程都必须进行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分别是施工前的初测、施工过程的复测、竣工之后的测量记录。施工测量包含的范围很广,主要有施工的各个部位、各施工层次等等,但是,由于施工质量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测量材料无法达到标准规范。 三、解决措施 (一)动工前,最好资料管理工作 工程施工前,应该招聘人员,然后对其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人员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责任意识的培养也很关键,这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具体来讲,就是使其对图纸有足够的认知,进一步清楚自己的管理内容,在工程施工之前,就工程需要的相关材料准备完整,并上交相关单位进行审核。依据不同材料的性质的不同、分门别类的安放,有利于以后的管理工作,使各类材料得以完整的收集。本小节将举例说明上述观念,某市的市政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相关内容。在市政工程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项目有以下几项内容,首先是道路工程设计审批,在审批之后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然后是设计文件会审,接下来设计交底设计。如果设计过程出现变更,必须做好变更记录,对施工材料的检查也要做记录,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钢筋合格证,在获得其合格证之后,再进行检查记录。将以上市政工程技术的相关项目进行整理,以表格的形式加以绘制,并存档保存,为以后市政工程技术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在施工前,需要对多种材料进行技术管理工作,其涉及范围广泛,而且绝大部分都需要审核通过,方可进行工程施工。 (二)在施工期间,加强资料管理 工程施工期间,针对施工所用资料,也必须加强其管理工作。首先,在施工中,对于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材料以及设备,其主要有原料、半成品以及施工设备等,查看它们的出厂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具有相关的试验报告,并且必须为原件。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质检资料的填写工作也要做好,使用统一的专用表格,对于书写工具也有要求,必须是质量好且持久耐用,按照相关规范,认真填写,并且不能出现随意更改的现象。由于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不同,因而,他们对材料的填写方法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进行材料填写时,要及时和监管人员交流,这样才能使材料的时效性得以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市政施工而言,其技术材料的相关管理至关重要,并且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中,严格审核施工材料,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资料质量有所保障,促进工程整体质量得以提高。 作者:尚建朝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泰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工程监理单位档案资料管理控制 1监理工作范围 围绕监理合同明确的工作范围,以及合同赋予监理行使的权利,系统的对工程资料的形成、归档进行检查监督。这包括:对监理自身形成资料的自我检查以及对施工单位资料形成的审查过程。 2档案过程管理 2.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机构 工程监理中心作为工程的监理单位,围绕监理工作范围和内容,在工程监理过程中成立了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的档案管理体制,领导层设立分管副总监、总工技术把关,管理层主要由综合部负责人具体管理,其他部门负责人牵头配合。执行层以综合部档案专工具体实施,各部门监理工程师配合,真正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保证归档资料真实、齐全、完整、高质量。 2.2确定档案整编依据 (1)《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T28-2002);(2)《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3)《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10609.3-89);(4)《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5)《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6)《相应施工项目档案管理办法》文件规定及要求。 2.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在工程监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制定事宜本工程的《工程信息管理监理实施细则》及《工程文档管理监理实施细则》,明确各专业负责人对监理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的职责和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中对原始资料进行控制和把关的责任,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真实。 2.4加强过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 (1)为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真实,监理应采取定期督促、检查各施工单位的工程资料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专责监理工程师随机抽查,现场监理工程师在对进度与施工质量检查时,同时也对施工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和实施档案管理制度,随工程进展加强档案管理,做好档案各项工作。 (2)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及施工过程中的档案整理情况,监理应联合业主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对各施工单位的档案整理情况进行检查,并进行月考核打分。督促其不断完善和实施工程资料的管理制度,及时收集和编制工程资料,避免档案原始材料散失,对已完成的单位工程,及时进行档案归档、移交,保障工程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 (3)监理应会同业主每月按时召开档案管理专项会议,会议由监理主持,各单位汇报本月档案完成情况、下月计划安排、对上次会议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需监理业主协调事宜;监理点评各单位月计划执行情况、通报月检查考核得分、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会后形成会议纪要,督促各单位按照会议纪要要求落实相关事宜。 2.5强化监理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监理应积极参加业主组织的类似工程档案参观学习以及业主聘请档案专家到现场的指导、培训,提高了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组织监理中心内部员工进行档案学习培训,提高兼职档案员业务水平。围绕档案归档监理中心以年青员工为主成立QC小组,开展QC活动,提高档管理水平。 3监理对施工单位竣工资料及竣工图的审查 3.1对竣工资料的主要审查内容 3.1.1往来文件方面 以监理收发文记录为准核对文件的完整性,检查文件处理是否闭合,文件的分类组卷是否满足组卷要求,卷内目录及备考表编写是否符合要求等。 3.1.2验收资料方面 监理工程师审查资料是否符合项目划分要求,是否完整,验收资料内容填写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该项工作已在过程中执行),档案专职人员审查资料归档方面相应内容,如是否预留装定线,内容划改是否符合要求,卷内目录备考表编写等归档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3.1.3试验资料方面 试验监理审查种类是否齐全,确认资料的真实性,抽检频率是否满足要求,同完工报告描述是否一致,档案专工审核装订线、卷内目录、备考表填写等归档方面的内容。 3.1.4影像资料方面 监理工程师审查照片内容反映是否真实,是否能体现质量控制及施工过程,档案专工审查说明填写格式及粘贴等是否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工程照片上传基建系统,同样遵循上述审查方式,保证了工程照片收集质量) 3.2对竣工图纸的主要审查内容 3.2.1监理工程师审查内容 首先核对图纸及设计更改通知单的完整性,(通过核对图纸及设计更改通知单收发台账);审查单张竣工图更改是否真实完整(结合设计更改通知单);审查竣工图编制一览表,是否同单张图纸更改及设计更改通知单一一对应;竣工图总说明及各专业的编制说明、竣工图编制原则、各专业目录及编制情况,是否真实完整。 3.2.2监理档案人员审查内容 修改篇幅是否超过35%,修改方式是否满足要求,布局是否合理,竣工图章选用及填写是否满足要求,折叠方式是否满足要求,卷内目录、备考表填写是否规范等档案内容。 3.3对归档文件资料和竣工图纸审查的程序 3.3.1施工单位建立自查体系 技术人员整理,部门负责人审核,项目相应负责领导最终把关的三级审核制度。 3.3.2监理审查程序 施工单位按相应要求编制好归档资料自检合格监理工程师及部门负责人(审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监理档案专工及部门负责人(审查归档范围、格式等)分管副总监或总工(技术把关)总监(落实执行情况)进入业主单位审查流程。 4结束语 档案管理贯彻工程建设全过程,资料的形成、保存及归档是一个系统管理的过程,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不可单纯认为仅为档案人员的工作,资料的质量应有所保证。监理在过程管理中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过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同时强化监理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资料完整、真实、准确、高质量。 作者:王勇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有限公司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公路工程项目资料管理论文 1项目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资料是公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也是检验工程施工过程和质量安全的依据,反映了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的全貌。加强资料管理是提高公路工程企业管理水平,强化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项目资料是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和定型后的客观见证,是评定单位质量等级的依据,也是施工过程中程序性、指导性的文件。 2项目资料管理的主要内容 项目资料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技术资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专项技术方案、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施工定位及复测记录、施工日志、技术总结等。2)质量保证文件:各种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合格证书,材料及混合料检验、试验报告等质量保证文件。3)施工自检资料及质量检验评定记录:工序自检资料,施工原始记录,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4)有关往来文件:有关施工图纸变更、施工方案变更、投资、质量、进度及技术控制等方面的往来文件。5)照片、音像资料及其他资料:反映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重大活动、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及异常现象、隐蔽工程及工序施工的照片、音像。有关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等。 3项目资料管理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公路工程项目资料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点多面广、人员素质不高和部分施工单位领导“重外轻内”的思想成为难点。1)普通存在不重视内业的现象。长期以来,施工单位普通存在重实体、轻内业的现象。大部分领导普遍认为资料管理没什么技术含量,项目开工后只是为了岗位配置的需要,随意低薪聘用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担任资料管理工作,由于工资待遇低,人员不稳定,更换时交接手续办理不清,导致出现资料严重缺项漏项、数据错误等问题。2)资料管理责任不明确。项目资料管理较混乱,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日志填写不规范,不全面;施工原始记录填写无统一规定,随意性较强;工序资料整理不及时、不细心、签字不全;施工技术资料平时不总结、不收集归纳;影像资料留存不完整,摄影时抓不住重点,对照片无相应文字说明;资料存档不规范等。 4加强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的几点建议 4.1改变思想观念,重视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资料的特点是多、全、杂,项目内业资料应具备原始性、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三大特性。项目资料贯穿于公路建设全过程,加强项目资料管理,提高资料的整体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是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内容。项目领导应提高思想认识,重视资料管理。 4.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施工单位内部要加强资料员培训,行业管理部门和质量部门在适当时机也要多举办一些专业培训班,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对新员工必须进行资料管理和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同时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的学习和交流,努力提高工程资料管理整体业务素质,逐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公路工程资料管理队伍。 4.3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加强领导,各施工项目至少有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抓项目资料的编制和落实,并配备具有工程技术和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的专职资料管理人员。公司应制定内业资料管理责任制,健全各类资料分类整理、保管制度、责任明确。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配备充足的编制人员,使资料收集、整理与工程施工同步,做到“边施工、边整理”,达到工程完工竣工文件编制完成的目的。项目部应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将资料管理岗位纳入项目管理考评细则。 4.4完善工程资料编制办法,规范资料填写程序和要求 工程资料是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信息记录,是施工全过程的记录文件。项目开工前业主应详细了解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标准与规定,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项目的工程资料编制办法和要求,尽量避免出现更换表格、加表格等现象,以保证资料的及时性、真实性。开工初期,项目资料管理人员对业主下发资料编制办法要进行仔细核对,若发现缺项漏项、内容错误等问题,及时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完善。严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详细划分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施工资料填写前,记录人员必须深入工地与相关人员现场检验复核各道工序,认真记录原始数据,并规范各种文字说明用语,对施工重点部位应进行全过程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的记录,记录要详实,有据可依。所填写的资料要做到字迹工整、数据真实、签字齐全、不得涂改,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对已完成的资料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整理,并及时建立电子档案。 4.5加强影像资料管理力度 项目部应制定影像资料管理办法,明确责任,指派专门或兼职管理员负责具体工作,且在项目施工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部全体人员进行摄影培训。平时由现场负责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隐蔽工程、关键部位进行拍照、摄像;对重要事件、工程重点部位施工及发现现场施工情况与设计文件不相符时进行拍照、摄像,并做简短文字说明,注明施工部位、施工时间及施工内容等,为工程保留第一手资料。 4.6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总结推广先进技术 随着公路建设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工法、专利技术编制及申报工作广泛开展。项目部应成立科研技术小组对本项目技术难点、技术创新点及四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提炼,总结归纳编制并申报相关部门,公司内部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推广运用先进技术。 4.7实现项目资料管理的微机化、信息化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但公路工程资料的管理仍停留在计算机制表、手工填写、复印机复印和人工装订归档的水平。由于人工填写错误和工程结束剩余的表格造成大量纸张浪费。同时,纸质版资料在运输、保存及查阅上,都有着很多不便。实现项目资料管理的微机化、信息化,对加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提高公路企业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结语 项目资料管理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不断提高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工程资料编制及时、完整、准确、合理,从而为创造精品工程提供真实、可靠的质量保证资料。 作者:唐倩 单位: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介绍变电站施工设计中的一些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施工 组织设计 1 项目概述及特点 1.1 概述 本次招标a标包括主控楼及通讯楼、220kv屋外配电装置、综合楼、消防小间、站区道路。处于xx至xx公路北侧约200m的岗地上,进站道路引接于xx与砂乡公路,长180m。 自然 标高26—35m(黄海高程系,下同)整平标高为31.2m,站区采取有组织排水。 施工电源:采取永临结合方式,本变电所站10kv所用点备用电源在工程开工前提前建成,引至变电站站区,作为施工单位施工电源。 施工水源:本站φ150管径的正式供水系统作为施工水源在开工前引至站区内。 1.2 特点 1.2.1 架构基础及各类设备基础较多,间距较小。局部基础地面位于回填土之上。 1.2.2 各类设备支架安装工作量较大,工期紧,土建与安装需紧密配合。 1.2.3 本标段建(构)筑物多,交叉作业多,各工种整体流水作业较为复杂。 2 施工总体布置 2.1 施工布置的原则 2.1.1 本变电所内电气布置很紧凑,场内可用的临时设施用地较少,施工布置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空地,以不占或少占永久设施用地为原则; 2.1.2 充分利用地形和区域条件,合理布局,既要有利于生产、易于管理,又要便于生活,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防火、卫生、环境保护等规定,直接为生产服务的设施尽量靠近施工现场,而生活和仓库等设施靠后布置。 2.1.3 按合同规定做好防洪安全和环境保护规划,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临时设施周围开挖后的边坡。 2.2 水、电、风及通信 2.2.1 供水:施工用水考虑采用抽水机抽取右江河水。在变电站附近的?184.5m高程处建容积为20m3的蓄水池,ф50mm供水管接至主要施工用水点。 2.2.2 供电:由于甲方提供的工地变电所距离本工程施工场地较远,而本工程项目用电量较少,本工程施工考虑自备2台30kw和1台50kw的柴油发电机组根据施工需要供电。发电机房设在变电站?184.5m高程平台的空地上。 2.2.3 供风:本工程石方开挖量较少,爆破钻孔计划采用手风钻,采用4台jwg-3/7柴油移动式空压机供风。 3 施工准备工作 3.1 组织准备 3.1.1 如宣布我局中标,我们将立即在局内进行施工前动员,按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的原则,组建项目经理部,确定管理运行机制。合同文件签订后,由项目经理部及时组织施工人员、设备材料进场,保证在合同文件规定的时间内正式开工。 3.1.2 成立由一位副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协调小组,负责本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确保本工程优质、快速、安全完成。 3.1.3 做好职工 教育 工作,按照劳动力需用计划,分批组织各工种人员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做好质量、安全、防洪、防火、文明施工和遵纪守法教育。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严格持证上岗。 3.2 技术准备 3.2.1 熟悉合同,全体管理人员在开工前集中学习,认真研读本工程合同文件,领会合同精神,认真履行合同; 3.2.2 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及图纸资料,领会设计意图,澄清所发现的设计问题; 3.2.3 备齐本工程所需的规程、规范和标准(所需规程、规范和标准见前述),按监理工程师和我局iso9002标准体系文件要求备好各种有关施工记录表格; 3.2.4 现场实测实量,复核工程量,按施工的难易程度,编制实施性的施工技术措施; 3.2.5 进行试验工作,对砼、砂浆的原材料进行试验检验工作,通过试验确定砂浆和砼配合比等; 3.2.6 技术准备工作坚持做到:准备项目齐全,执行标准准确、内容完善齐备、超前计划布局及时指导交底,重在检查落实。 3.3 物资准备 3.3.1 资金准备:根据工程所需投入足够的流动资金。 3.3.2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好各种材料、施工设备的进场时间,落实材料供应来源和运输措施,确定材料仓库和堆放的面积、地点。 3.3.3 材料进场按我局iso9002质量体系文件的采购程序和贮存程序执行。各种材料除应有出厂合格证外,还要按有关规定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行检验。并报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使用。 3.3.4 设备进场后要做好安装、调度、保养,一些常用的配件要有一定数量储备以便及时更换,保证各种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4 施工部署 4.1 220千伏屋外配电装置 基础土方开挖采取人工开挖,按规范要求进行放坡,土方就近堆放,及时回填。220kv屋外配电装置构架基础施工按轴线拟采取分三段施工,以便于模板的周转,具体施工段划分如下:1轴-4轴为一施工段;5轴-8轴为二施工段;9轴-10轴为三施工段。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工种进行流水作业。架构及设备支架基础为杯型基础,模板均采用18mm厚木夹板,钢管支撑,杯口吊模。在一施工段进行的同时进行本标避雷针安装,以便场区内及时形成避雷体系。混凝土浇筑采用四台机动小翻斗负责水平运输,人工翻揪入模。220kv屋外配电装置构架基础施工完毕,经检验符合要求后进行环型杆及钢构架安装,安装时采用一台25t汽车吊吊装,两台经纬仪控制环形杆位置及垂直度。 4.2 主控楼及通讯楼、综合楼施工部署 主控楼及通讯楼为连体结构,施工同时进行。综合楼在主控楼及通讯楼结构完毕后进行。通讯楼、综合楼砖混结构,主控楼框架结构。预制板安装采取搭设斜道,人工运输的方法。主控楼梁、柱、板一次浇筑成型,通讯楼屋面为全现浇。基础及上部结构模板均采用18mm厚木夹板,钢管支撑。在各个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建与安装的良好配合是使整个工程能够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完成的关键,这样就要协调好土建与安装的关系,控制好各项安装工程的插入点,土建与土建之间,土建与安装工程之间,安装与安装之间做到协调配合,有条不紊。主要建筑物施工时,我们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拟采用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结构,后围护及装修施工,以主体施工为先导,分部分项工程紧随其后,有序组织交叉作业。 5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5.1 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5.1.1 所有设备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支线架设在过道处要采用安全保护措施; 5.1.2 现场配电室设置在合理的地点,并有可靠的防护装置,室内配电屏上各配电线应编号,并标明用途标记,配电室内应配置砂箱和绝缘灭火器; 5.1.3 配电箱、开关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且安装端正、牢固; 5.1.4 配电箱、开关箱必须防雨、防尘、保持箱内干净,并且有门、有锁、均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5.2 施工机具安全防护措施 5.2.1 所有机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制度,并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接零保护,手持电动工具、潜水泵必须单独安装漏电保护器,且灵敏可靠; 5.2.2 乙炔发生器必须有回火防止器、保险链、保险装置必须灵敏可靠,使用合理,各类气瓶应有明显的色标和防震圈,并不得在露天曝晒; 5.2.3 机械设备安装后,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6 总结 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除此之外,还将不定期进行抽查,每次抽查,针对上一次检查出的不足之处作重点检查,确保工程安全高效的进行。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FIDIC下施工组织设计与审核 [摘要]fidic是在编制招标文件、投标以及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国际通用的、权威性的文件。在国际工程的投标中,一般要求投标人提交一份施工初步进度计划,这个计划实际就是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对确保工程的安全及三大控制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满足进度控制目标条件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审核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施工方案 资源配置 合同工期 临建设施 安全环保 工作场地 一、国内施工组织设计与fidic合同条件下施工进度表的关系 依照fidic合同第8.1款,承包商在接到工程师开工令之后的28 d内,应递交一份完整详细的施工进度表,由工程师批准。每份进度计划应包括:承包商计划实施工程的次序;每个指定分包商工程的各个阶段;合同中规定的检查和检验次序和时间;一份施工方法的说明文件 。除非工程师在接到进度计划后21 d内通知承包商该计划不符合合同规定,否则承包商应依照此进度计划履行义务。这里的施工进度表所履行的功能和包含的内容通常与国内施工组织设计一样。 二、fidic合同条件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需注意的因素 1.要重视施工组织部署和施工方法的选择 在工程建设中,施工方法的选择必须通过工程条件、工程经济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比较,选择出既经济又适用的施工方法,这样既可以综合工期,又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首先,要配备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确定适应工程施工所需要的现场管理体系。其次,要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第三,对一些工程量大、占用施工工期长、施工技术复杂、在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施工过程,需要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要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及优势。第四,要提出分阶段的劳动力投入计划、施工机械的进出场计划、材料及半成品进场计划等。 2.掌握准确现场资料 依照fidic合同第4.10款在基准日期之前,雇主应向承包商提供雇主掌握的一切现场地表以下及水文条件的有关数据,包括环境方面的数据,以供其参考。雇主同样应向承包商提供其在基准日期后得到的所有数据。承包商应负责对所有数据的解释。一定程度上只要可行(考虑到费用和时间),承包商应被认为已取得了可能对投标文件或工程产生影响或作用的有关风险、意外事故及其他情况的全部必要的资料。在同一程度上,承包商也被认为在提交投标文件之前已对现场及其周围环境、上述数据及提供的其他资料进行了检查与审核,并对所有相关事宜感到满意。 要认真研究工期、质量、工艺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依靠科技进步,大胆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要因地制宜,靠加大企业自身的改革力度等措施来保证业主的工期和质量,要真正做到少投入、高效益,使施工组织设计不但在工期、质量、工艺上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要为降低工程造价做出更大的贡献。 3.要合理的安排工期,编制好施工进度计划 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控制工期、建设项目的规模、结构、资金提供情况,制定出一个优化的进度计划,不仅要明确重要节点的完成日期,有时候对复杂的施工过程,还要排出详细的进度计划。在施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横道图或网络图,并明确承包商依照fidic合同第4.21款进度报告规定提交进度报告。并按照第8.1款【工程的开工】的规定接到通知后28天内承包商应向工程师提交详细的进度计划。当原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度或承包商的义务不符时,承包商还应提交一份修改的进度计划。 除非工程师在接到进度计划后21天内通知承包商该计划不符合合同规定,否则承包商应按照此进度计划履行义务,但不应影响到合同中规定的其他义务。雇主的人员应有权在计划他们的活动时依据该进度计划。承包商应及时通知工程师,具体说明可能发生将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使合同价格增加或延误工程施工的事件或情况。工程师可能要求承包商提交一份对将来事件或情况的预期影响的估计,和(或)按第13.3款【变更程序】提交一份建议书如果在任何时候工程师通知承包商该进度计划(规定范围内)不符合合同规定,或与实际进度及承包商说明的计划不一致,承包商应按本款规定向工程师提交一份修改的进度计划。 4.施工现场的平面规划 施工平面图的规划和布置,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但却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且决定着预算中的直接费用,所以合理的施工平面布置,可以避免出现土方调配无序,运进运出,材料的一搬再搬,施工设施反复搬迁等问题。合理的施工平面布置可以降低土方往返运输等浪费现象;可以降低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可以减少临时性建筑物的修建费用。本条要根据fidic条款4.10、4.13、4、15合理的进行编制。 5.制订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节能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为了达到工程既定的质量、安全等目标,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其次要制定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技术保证措施。根据fidic条款4.8、4.9 4.21 8.3进行编制。主要的根据fidic条款4.8安全措施承包商应该:(1)遵守所有适用的安全规章;(2)注意有权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的安全;(3)付出合理的努力清理现场和工程不必要的障碍,以避免对这些人员造成伤害;(4)提供工程的围栏、照明、防护及看守,直至竣工和按照第10款【雇主的接收】进行移交;(5)提供因工程实施,为邻近地区的所有者和占有者以及公众提供便利和保护所必需的任何临时工程。 三、fidic合同条件下审核需注意的问题 1.审核内容应全面,并突出重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专项方案审核; 2.要在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工作中应得到全面落实总承包方及分包方的责任; 3.重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合同履行情况; 4.施工方案审核与计划优化相结合,提出合理化建议; 5.重视安全、质量措施与生产技术审查相结合原则; 6.注重经验总结、沟通交流和听取专家的意见。 7.审核好施工组织设计要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在工程开工前才能把好施工监理的头一关,为业主尽到应尽的责任。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提高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是控制工程投资与质量的有效措施 【摘 要】施工组织设计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必须提交的技术文件,是衡量施工管理水平与经营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如何才能编制出高质量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来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与工程质量。重点从突出重点、注意调查研究、科学经济的施工管理方法、设计效果指标和技术经济分析,预留调整余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编制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工程投资;施工技术措施;工程质量 “十一五”期间,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和全国一样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车总里程突破3400公里,截止2012年底达到4000公里。为我省乃至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高速公路建设从平原微丘区、浅山区进入跨越深山区,工程造价也从十年前的平均每公里4000多万元增长到1亿多元。大部分项目出现超概现象。特别是临时工程和设施部分超概现象特别突出。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之大、成本之高,技术之复杂的特性尤为明显。同时其专业分工细,协作面广,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不仅需要现代化科学技术,而且需要现代化科学管理。要对施工活动实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作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必须提交的技术文件,是编制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依据,是准备、组织、指导施工和编制施工计划的基础。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就是从工程的全局出发,按照客观的施工规律和当时的具体条件,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的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这五个主要因素后,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资源消耗等作出的科学而合理的安排。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实施的质量是衡量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与经营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编制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应突出重点、注重调查研究、应用先进施工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并使其制度化,科学地组织实施。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目前设计单位重技术,轻经济;重结构安全,轻施工案设计普遍存在。如何才能编制出切实可行的高质量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根据笔者近几年的体会,谈以下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要突出重点 1.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指对工程施工所做的总体设想和安排。一般在初步设计阶段施工方案就确定下来了,但在施工图设计中还要在初步设计施工方案基础上,根据批准机关的审查意见,重新提出一个更具有可行性的施工方案,来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计划的先决条件。在编制过程中,要努力优化施工方案,以达到经济可行。 2.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的设计目的是解决各施工项目的作业顺序和充分利用时间的问题。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遵守合同签定的或上级下达的施工期限,对工期较长的大型项目,可根据施工情况,分期分批进行安排。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力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施工平面图设计 施工平面图是以整个施工管理范围为对象的平面设计方案,它是加强施工管理、指导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依据。通过施工平面图设计,为主体工程提高工效,革新技术,保证质量、安全生产、降低成本以及文明生产创造条件。它的技术性、经济性、政策性都很强,是施工组织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4.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工期,降低成本,安全生产,攻克技术难点而采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措施。因此,应在组织和技术上(重点在组织上)挖掘潜力,制定措施,以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注重调查研究 1.自然条件和经济调查资料 ①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和气象条件;②当地筑路材料、劳动力和能源的分布情况;③对外交通运输现状;④沿线居民点、厂矿企业、其它工程建设的分布情况。 2.工程设计文件 除了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表外,还应详细了解:①各项工程的结构型式和细部构造特点;②各分项工程的工程数量及其分布情况;③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与构件、成品的数量和规格;④个别工程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3.各种定额及概算(预算)资料 例如:设计采用的预算定额(或概算定额),施工定额、沿线地区性定额、预算单价、工程概算(或预算)的编制 据等。 4.施工时可能调用的资源 ①劳动力数量及技术水平;②施工机具的类型和数量;③外购材料的来源及数量;④各种资源的供应时间。 5.施工技术资料 常规的资料有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操作规程、施工安全作业规程等。此外,还应收集施工新工艺、新方法、操作新技术以及新型材料、机具等资料。 其它资料指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环境保护条例、上级部门对施工的有关规定和工期要求等。 三、采用科学、经济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 1.施工组织设计在总体施工方案安排上,应采用系统管理方法,确定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使其科学、合理、经济。应十分重视各专业分工范围和交叉施工、相互配合协调,特别是业主直接分包的工程,应给予统筹部署。从而使施工组织设计得到高质量的实施,各项目标得到实现。 2.施工方法的设计,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预制装配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确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因地制宜地采用快速施工、平行作业,对于复杂的工程应通过网络计划找出最佳的施工组织方案。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确保全年连续施工,全面平衡人工、材料的需用量,力求实现均衡施工。 3.制定严格的保证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其关键是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标准化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保证“五化”管理的正常运转,实现质量目标的全面控制。 4.精打细算,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首先从管理上应建立健全材料进场的验质验量制度、存贮管理制度、计量搅拌制度、限额领料制度等。其次从技术上应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替换材料技术。降低机械使用成本,采取提高机械利用率和发挥机械效率的措施。目前定额工资与社会实际工资存在背离现象,因此,降低人工费用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用工。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要提高机械化、工厂化,标准化施工的程度;另一方面要正确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制定分配、激励、约束等制度,提高工人劳动积极性。 5.在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设计中,应重视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组织管理方法,组织学习培训,规划科学试验,促进各项目标的实现。 四、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重视设计效果指标的计算和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技术经济分析应围绕质量、进度、成本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对方案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优选方案,作出决策,付诸实施。 五、留有余地,便于调整 由于影响施工的因素很多,所以,在执行时必然会出现未能预见到的问题。这就要求编制时力求可行,执行时又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修改、调整、补充,因此,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留有恰当的调整余地。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管理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的对策,第二部分则重点研究了公路桥梁施工管理的对策,从施工进度、成本、安全、质量、人员五个方面出发做出了深刻而详细的研究,希望本文能够给予相关人员参考意见,以保障公路桥梁施工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对策 1引言 公路桥梁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进步。公路桥梁施工过程当中,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是其主要的部分,施工单位结合设计方案统一的协调规划施工工作,严格控制施工管理中的进度安排、成本、安全、质量、人员等,从而保障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2公路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的对策 2.1确定施工模式及操作手段 在路桥项目建设过程当中,项目施工的程序安排是需要对多个项目内容进行周密的考虑后制定的,需要严格注意施工的条件、技术工艺、成本等问题。制定投资费用小且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按照具体的施工条件来制定施工方案,控制好建设成本。 2.2控制施工工期 制定好完善的施工方案后就需要依据施工方案来核算施工的建设周期以及各个施工环节所需要的施工期限。建设工期的长短决定着总体建设项目的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安排好工程期限,做好各个施工环节的配合与协作,对施工工期、材料、设备等进行科学的安排。在安排的过程当中考虑天气因素,为工人安排好科学健康的工作时间,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施工进度。 2.3施工组织平面布置 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整个施工的大平面做出详细的布置,合理的规划,在平面上进行货物运输以及人员流动,做好平面布置工作能够避免货物出现反复搬迁和人员出现拥堵现象,这样能够保障工程施工的效率。 2.4编制运输计划 在公路桥梁建设过程当中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运输路线,首先选择最短的路线,其次是要考虑路线是否通畅便于运行,最后要考虑运输的次数。在综合的考虑这三点之后,选择出最合适的路线,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资金,加快施工的进度。 3公路桥梁施工管理的对策 3.1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进度管理对于保障公路桥梁工程按时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控制好进度的话就会拖延工程施工的期限,因此需要控制好进度安排。从公路桥梁施工的整体出发,制定出符合实际规定的进度安排,并将这个进度安排作为整个工程的施工标准。首先在工程开始之前对各个生产要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工程进行的图纸、方案、设备、材料、人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措施和财务分析,保障每一环节之间进度的优化与控制。其实是要严格的检查各个环节是否按照计划安排进行施工,检查每一小部分的衔接是否顺利,施工计划是否跟上,如果有没有按照规定完成的需要加快进度按时完成,否则就会影响下一环节的工程进度。最后由于公路桥梁施工涉及众多部门,因此需要安排好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做好协调工作,以按时完成工程。 3.2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公路桥梁施工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需要把握好节约的原则,对工程施工的整体、各个环节等做好成本控制。做好对人员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其他成本的管理,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各个施工人员的工资、奖金等、材料的选择与购入等、设备的租赁与维修保养等做出详细的计划,并做好记录,严格控制各方面的费用。 3.3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问题是公路桥梁施工当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测制度,保障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首先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讲座等形式提高施工人员的认识。其次是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完善安全风险体系,对于施工工程当中发现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及时的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最后要定期的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重点检查施工需要的大型设施和材料。 3.4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公路桥梁施工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注意施工的质量,首先是施工材料的质量,保障材料符合施工标准,由专业的人员购买材料,保障材料的精良。其次是施工的质量,也就是保障施工工序的技术,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施工,避免违章行为的出现,对施工的图纸资料、技术工艺等进行质量检验。最后在公路桥梁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验收,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的提出并修改。 3.5施工人员管理措施 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技术水平薄弱,技术操作能力较差,导致公路桥梁施工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就会容易出现不当操作导致失误。其次是施工人员没有按照实际的规定时间来进行施工,导致工程任务无法正常交工,导致整体的工程进度受到影响。最后是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对自己负责的工程不认真对待,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对人员的管理,首先针对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问题,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加强其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其次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来吸引高素质的施工人员,组建高效的施工队伍,保障养施工水平。针对施工人员没有按时完成进度或是不认真负责工程施工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来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效率,对于工作做的好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于不认真对待工作,不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的人员给予批评、处罚或是辞退。 4结束语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物质条件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公路桥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建设出更加便利的公路桥梁成为重点。而公路桥梁的施工是一项庞大而又繁琐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具体分析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 作者:黄重庆 单位:徐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浅析 摘要:本文结合项目实例,对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求作了总结,重点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现场总平面布置、施工导流等内容进行了介绍,通过加强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探讨,可保证工程施工顺利完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桥梁工程作为我国交通建设工程的典型代表,并且建设标准的高要求与建设环境的特殊性质备受行业重视,而对桥梁工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还能提升施工效益,是实现桥梁工程有效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湛江市桥梁工程施工为例,对其进行了具体说明。 1项目实例 军港大道工程位于湛江市坡头区,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市政管线工程(雨水、污水设计)、交通工程、照明工程、景观工程等。项目路线总长1.25km,其中麻斜海大桥路线长464.8m,采用桩基础,上部结构为30m小箱梁,设计速度为40km/h,红线宽度28m,双向6车道。项目工程可批复估算总投资为2.05亿元,其中建安费用约1.05亿元,计划工期为9个月。本项目桥梁工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较好地完成了工程施工内容,具体如下所述。 2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2.1坚持统筹性的原则 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统筹性原则是基于工程施工整体性而言的,如在麻斜海工程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时,施工单位在充分分析交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工程长度、填土、挖方、枢纽互通数量、管涵数量、桩基数量等进行了规划,并根据招标文件与结合交通部所颁发的相关规范进行了设计,同时在设计时,对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采集数据信息,以及根据施工实际的地质环境,可以在制定出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的同时,确保施工可按日期规定顺利完成。 2.2保证高质量的工程施工 基于工程的特殊用途、所处环境的分析,只有高质量的桥梁工程,才能满足交通运输安全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质量内容都是在施工组织设计初期阶段就已确定的内容,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人为、非人为的影响,很难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完全实现,因此,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施工单位必须要在施工设计阶段就应当设计好各种施工预案,以确保施工质量。麻斜海桥梁工程主体施工方法在确定时,就已做好了各类预案,并通过施工行为的合理性,实现了对施工质量的保障。如在桩基钻孔时,要保证水头压差,防止坍孔;基坑开挖由低向高分级进行,加强对开挖断面的观察,以防止塌方;高大机械施工、吊装,需保证基底有足够的强度、宽度,防止向路面侧倾斜等。 2.3保证低成本 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会对成本进行科学的规划,但进入到实际施工阶段后,由于多种影响因素的存在,施工组织设计对成本的要求与标准很难全面实现,为此施工单位要在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科学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施工效益。 2.4提高新技术的运用 桥梁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典型代表,在施工技术上的进步,不仅能够在工程质量、效益上有所展现,还能在工程的功能性发挥上有所提升,因此,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在分析工程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如在麻斜海工程施工过程中,就应用了正循环钻机成孔、水下浇注混凝土、支架现浇法等新工艺,施工效果非常理想。 3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3.1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 (1)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工作。首先,应在召开工程开工前的各级技术和生产会议上,自上而下的将施工组织设计逐级进行交底,并对其内容、施工的关键工艺和有关的保证措施、技术质量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组织群众在施工工区、队及班组中进行讨论。其次,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原则,督促计划部门制定出严密的施工计划,并且各施工工区均应下达施工计划,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分解。(2)施工总体部署。①根据桥梁工程的工程量多少,及结构复杂情况确定工期,分解施工工序,以将整个桥梁工程按施工顺序分解开,同时对整个工程分工作面,分段流水施工,比如:桩基施工可以一台桩基为小组,总体分批人、材、机实施独立的一个工作面施工。②桥梁工程本着先下部结构、后上部结构的施工顺序进行作业,桥梁板可在桩基工程开始后进行预制与养护,这样可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工期。③建立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落实管理职能分工,以此控制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 3.2现场总平面布置 现场临时设施是直接为工程施工现场服务的,它的布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桥梁工程进度与成本,因此,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首先,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原则及现场准备、现场踏勘的情况,布置生产及生活区,同时布置好电力线路供水管道和场内交通。其次,施工材料堆放地点应接近现场,以便及时取用,尽量减少二次搬运,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减少临时设施搭建。另外做好安全文明施工设施的布置,并设立警示标志,同时运用辅助工具,如CAD等软件画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3施工导流 施工导流是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内容,良好的施工导流能保证工程建设不对河流生态环境,以及原有交通秩序产生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施工导流要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就予以进行。如在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单位就针对施工导流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投入,具体为:(1)进行道路中分带位置主线某一桥墩的基础及下部施工、第14、15跨梁板架设,以及桥面系施工和匝道11#墩基础及下部、第10、11跨上部现浇与桥面系施工时,可封闭主线设临时主线,以满足交通需求。(2)支架施工期间,可临时封闭匝道,在匝道上搭设门洞支架和施工平台,同时可在支架上满铺木板,挂设防落网,两侧需外加宽1m平台,门洞净宽4m、桥下净高5m,并用水马将两车道改道成单车道,以保证交通安全。 3.4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施工效益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要求,做好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以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施工效益。 3.5质量保证与安全生产 质量保证需明确其施工质量目标,即质量优良、工期一年、安全无事故,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各种质量保证制度,如自检、互检、专检、工序交接制度、分项工程验收制度、质量奖惩制度、材料进场合格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等。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员工思想教育、组织保证措施、技术管理措施、经济奖罚措施等,并强化实验室建设,并获得临时资质认证,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另外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包括成立安全机构、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各类人员安全知识培训、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落实、贯彻国家和上级各项安全生产法规、政策、指令、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4结语 总之,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关系到工程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工期管理等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是工程人员多年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的体现。因此,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施工组织设计,并由技术负责人和经济负责人参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从而提高桥梁工程施工的科学性。 作者:苗伟刚 单位:湛江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施工组织设计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数量日益增加,为保证工程经济效益,需做好造价控制工作。工程前期规划中,施工组织设计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采用科学的组织设计可对工程进行统筹与规划,保证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为此,本文就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相关概念,其次就其具体影响进行阐述,然后基于此提出造价控制措施。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文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工程造价,这两个指标也是检验工程科学性、经济性以及合理性的重要举措。近些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需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进行管控,避免资金浪费。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加强成本管控,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并提高工程综合效益的关键所在。 2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工程造价概述 水利施工组织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投标以及签订承包合同的重要技术文件,是依据规划设计的相关要求对工程现场进行合理规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各项工艺指导性文件的编制工作。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①施工方法与技术组织措施,也就是施工方案;②施工进度计划编制;③施工现场的平面布设;④人力物力资源的布设,并且为施工用水、用电以及运输等问题提供解决对策。工程造价从施工角度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需要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确定施工方案,选择适宜的施工工艺,在完成建设任务产生的建设费用的总和。 3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建设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工程量较大,工程位置偏远。现场施工条件较差,易受外部环境的限制,为此,需做好造价控制工作,保证经济效益。(1)施工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基础单价计算以及项目单价分析都必须将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基础,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通过方案比选,保证方案的可行性。①材料费是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投资中占据的比例约为50%及以上,其中运杂费与工程地方的交通条件、运输距离、运输方式和选用的运输工具密切相关[1],为此需广泛收集不同产地、不同厂家的材料价格,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计算运输距离,对于不同供应方式下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为经济的方案。②土石方、基础处理工程单价计算过程中,因为水利工程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地质条件较差,岩石级别低等问题普遍存在,为此需在不同地质条件下进行单价分析。③混凝土运输。水平运输以及垂直运输在运输方式上运输方案的合理性对于混凝土浇筑质量、进度、造价均有很大影响。所在,在确定混凝土运输方案过程中,必须满足现有工期要求,节省运输费用,将混凝土运输等影响因素纳入考量范围,对运输方案进行科学评估。列入塔机、门机运输使用的栈桥塔搭建费用等,汽车运输的施工道路修建费用等。(2)施工进度加护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施工进度计划体现了各项施工活动的时间点,也是投资、劳动力使用、设备调度、物资供应的计划编制的直接依据。若施工进度计划不合理,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工期滞后,也不利于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的监督管路。对此,正确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是保证各项工程以及建设项目可以保质保量如期完工的关键。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较多,易引发造价变化。在编制计划施工进度时需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建设进行科学部署,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保证工程生产有序[2]。同时,需对工程投资资金、劳动力、设备资源、施工材料等进行合理规划,在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的情况下,缩短工期,在工期逐渐趋于计划时,施工成本就会有所降低。(3)施工总布置。施工总布置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施工场内外交通、施工现场布设密切相关,具体包括施工辅助企业和其他生产辅助设备,如仓库战场、生活福利设施、供水水电通风系统等,需对各单位进行协调,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设。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内容较多,专业多种多样,且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其中,临时工程占据比例最大。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辅助企业、仓库、转运站的位置,并确定适宜的道路标准、路面结构、场内外运输、工厂、生活建筑、料场等,对施工现场布设内容进行合理分析,减少施工场地的占地面积,减少征地费用,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策略 4.1熟悉造价定额,掌握工程实际资料 没有完备的基础资料,组织设计条款易偏离施工组织方向,因此需深入了解现场的相关情况,全面掌握勘测基础资料,熟悉工程造价定额内容,确定施工方案。例如某生态发展示范区供水工程,管道类型较多,铺设工作中的土方开挖量较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因为对于工程现场不熟悉,勘查资料匮乏,DN500球墨铸铁管的5km多范围内均按照土方开挖单价进行计算。初步设计阶段因为勘查资料较为全面,进行实地调查,管道铺设范围内因为开挖80cm以下均为石头,在初步设计阶段部分工程量必须按照石方爆破价格进行计算,这样就造成管道投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费用增加。若不能提前了解造价定额,掌握现场勘查地质资料,易造成投资增加,也会造成决策失误。 4.2加强对施工各项目的成本核算和科学管理 施工各项目的成本核算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举措。若没有对工程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严格监督,那么在施工过程中成本分析以及控制的价值就不能体现。因此,需加强施工各工序、各项目的成本核算以及管控工作。在进行核算时,需依据施工组织设计,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将施工组织设计计算出的成本数量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旨在控制造价,若差异较大,则需分析产生原因,加以控制[3]。同时,需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保证施工作业的有序实施,完后工期控制计划,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工程造价与工期关系如图1所示)。对于工程造价来说,成本的合理控制和准确核算至关重要,但是也只有在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协调各方,做好造价管理和成本核算。 4.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控制造价 因为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会发生多种突发状况,而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若不及时控制则会影响施工进度,紧急处理也会增加成本。因此,在进行造价管理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对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合理推测,编制应急预案。在实际施工时也需依据施工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建立动态管理系统,对工程建设进行跟踪监督,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另外,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函和进步,在管理中需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例如,在管理工程中可引入云技术,对施工中产生的信息进行录入、分类和集中管理,也具备自动化的应急解决功能,确保工程造价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具有重要的联系,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成为其控制造价的重要途径。在设计各阶段施工方案都应围绕质量、工期、成本三个方面进行方案比选,利用工程造价的数据来指导设计,采用最优的设计方案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整个工程项目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杜金娜 单位: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的必要性 摘要: 在土建施工管理中,施工组织设计是宏观性的具有战略部署指导作用的重要环节,对于土建施工全过程的安排,技术方案的选择,工程进度计划以及各种组织保障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重要性 1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 (1)安全性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要根据土建工程的项目内容,施工条件,地理位置等来进行工程概预算,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和施工顺序,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始终遵循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例如正式施工时应该先进行平整场地,铺设管网,修筑道路等全场性工程及可供施工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然后再进行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再比如新建雨水沟和雨水管线,要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2)科学性的原则。根据土建施工项目工程量的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科学配置施工要素,组织专业化的施工队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上科学合理地布局尤为重要,合理规划办公场所、生活场所、作业场所,对于材料堆放和机械停放的空间布局要安排得当,做到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充分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方针,积极推广和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3)经济性的原则。确保建设资金的周转使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机、物、财的科学合理配置。对于单个构筑物的施工顺序,既要考虑空间顺序,也要考虑工种之间的顺序。工种顺序考虑的是时间上的搭接的问题,它必须做到保证质量,工种之间相互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工作面,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落实季节性施工的措施,确保全年连续施工,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 2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质量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从各方面制定了保证土建工程质量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在落实质量方针上,坚持构建精品工程,实现主体工程零缺陷,坚持科学标准的项目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坚决杜绝工程质量等级事故,坚决杜绝重大不良影响事件的发生。(2)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安全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安全至上,以人为本。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有着明确的安全目标,坚决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坚决杜绝一切人为因素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包括机械设备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等,都引起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贯彻落实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方针,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和督促。(3)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环保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文明施工,绿色施工。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不仅仅重视质量和安全,更重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贯彻落实污染源控制达标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的要求,将作业场所的有害气体、粉尘、噪声等污染降到最低,确保作业场所和办公、生活场所卫生清洁、整齐有序。(4)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效益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节约资金,提高效益。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的效益最大化,为企业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随时跟踪资金动向,降低投资风险,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挖掘技术领域一切可节约投资的环节,提升管理效益。(5)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工期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合理安排,确保工期。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土建工程工期目标完成的前提。由于土建工程施工作业周期长、露天作业多的特点,因此受季节性和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施工组织设计在安全进度时,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工期的因素,将受季节影响较大的施工项目安排在有利的天气进行,将受天气影响较小的项目安排在雨季或冬季进行,只有这样精心组织,科学设计,才能确保土建施工项目按期完工。 3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几点事项 (1)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时,要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制定施工方案时,注意根据土建项目的地区条件,合理选择方案,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在选择施工机械时,应选用能连续作业的机械,减少台班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要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改善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为新技术的推行创造有利条件。(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在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土建施工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要及时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不可因出现一些问题而怠工,延误工期。(3)提倡文明施工,绿色施工,重视施工的目标控制。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合理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做到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材料和资源,注意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提倡文明施工和绿色施工,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将扬尘、噪声以及污水的排放降到最低,使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目标控制得以实现。 4总结 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提高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确保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可靠,也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节约能源,减少能耗,创造更多潜在的社会效益,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提倡的。 作者:徐晓忠 单位:百盛联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探索 1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在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促进下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就当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十分科学的、合理的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那么对于工程的施工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此外,就当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承包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作为支撑,是不利于工程的竞争的。所以,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仅有利于施工单位在投标的过程中占有有利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好的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更有利于实际的施工应用。因而,对于当下的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2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的编写范本 由上述可知,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编写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有效性。所以,加强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在此对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的编写范本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为提高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水平而做出一些贡献。 2.1准备工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来说,首先就要做好设计编写前的准备。而要做好准备工作,就要对施工的现场进行多个方面的勘察,其勘察的主要目的就是收集比较精确的基本资料,包括施工所在地的地形、气候情况、水文情况等,凡是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的资料,都要尽可能的进行收集。 2.2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 2.2.1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招标文件、预算定额、工程设计图纸、工程承包合同、工程招投标文件、地质勘探报告、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二是依据国家现行技术标准,新工艺及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三是依据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对建筑施工现场有关规定。 2.2.2工程概况 与其他建筑等工程一样,水利水电工程的概况也主要是对所要进行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结构等进行详细的说明。 2.2.3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 首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要保持在三通一平的水平上;然后,水利水电工程中设计的相关技术要做好技术核查以及安全施工教育等工作;最后,对于整个工程中人员、物资以及施工技术中所需要的机械的调动,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和调节。 2.3施工总体部署 该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施工组织、施工规划,每一个部分下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详细的说明。 2.4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 施工中总进度安排在整个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中属于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对水利水电工程其直接作用的一个部分。因此,对这一部分的编写必要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具体情况,对所有的施工项目,就时间问题上做出合理的安排。2.5拟投入的劳力和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拟投入劳力和主要施工机械直接关系着施工总进度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必须就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总进度的安排情况,对劳力以及施工机械做出比较科学的、合理的安排。水利水电工程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研究涉及的方面是很多的,而以上仅仅在只是笔者对于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对于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研究能力有限,所以上述研究也比较浅显。因而,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促进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水平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水利水电领域的相关人士还要共同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探索。 3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中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不仅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有序施工,同时也有利于水利水电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研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研究,再加之我国水利水电领域对于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而不利于实际的应用。所以,在今后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中,要加强对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水利水电工程的多个角度,从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写水平提高的方法和措施。 作者:刘振楠 单位: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第五工程处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论文 1施工组织设计 1.1施工组织设计作用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作用是为了能够合理解决整体建设项目各个环节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合理的阐述,把整个项目建筑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庭院室外配套工程进行有效连接和管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宏观定性的管理措施,是一个建筑工程最重要的战略部署,对工程项目具有指导性,通过对建筑物蓝图规划、整体部署、选定施工技术方案、进度计划及相关资源计划安排、各种组织保障措施等的空间布局,形成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管理性纲领文件。不论是哪类工程,均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科学施工。其作用表现为:为主管部门编制建设计划提供依据;为编制单位工程组织设计提供依据;确定设计方案可能性;为物质技术供应提供依据;为施工单位编制施工计划提供依据;保证施工准备顺利。 1.2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一定要按相关设计性文件各技术要求进行,并结合工程对象实际条件,提出综合文件。工程编制的内容包括:编制参照的依据、科学有效的方案部署、工程进度和计划安排、工程情况内容概述、施工人员与机具设备计划、现场临时设施等。要想科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就需要依据各项数据,依据的条件有:工程施工及招投标文件和工程设计相关文件;建设当地地质、地形、气象、地下水位的工程勘察和资料;项目建设有关法规及行业标准;企业自身组织机构构架;与工程有关的资料源供应;国家现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施工企业自身正在执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行政部门批准文件及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要求;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有关规定。 1.3施工组织设计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一定要做到开工前进行,通过编制、审批等手续,达到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标准要求,这个过程虽然复杂,但却影响结算各个环节。审批程序要由项目经理进行编制,技术负责人要签字,同时通过填写报审表,项目经理签字确认后,上报相关监理单位待审批,这个流程必不可少。 2设计变更及技术联系单 一项工程签证需要详细、准确,通过记录现场情况及所产生的费用,把握整体投入情况,也为工程后期结算及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更是为了变更设计流程提供原始材料,要想科学的掌握第一手资料,施工管理相关人员就要深入施工现场,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查取证,拿到第一手材料,并详细记录,报请建设单位进行签证。 3质量保证资料 3.1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分类及主要内容 (1)设计阶段资料:这个阶段是工程开始前的筹备,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初步设计、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等资料,通过资料的提交获取工程施工资质。(2)项目提出筹备阶段的资料:这些材料主要由项目建设的申请报告、上级批复文件、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施工、监理合同及有关责任主体的资质证书等构成,这是施工组织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材料。(3)勘探阶段资料:对施工当地进行环境、地质、水文等的勘探调研及报告等材料,这是合理施工的前提条件。(4)施工及验收阶段资料:这个阶段的资料较为复杂,包含内容较多。一是由垂直度观测、建筑物定位、沉降观测和设备安装测试资料构成的测量资料;二是由使用的水泥、钢材等复检报告,砂、石、钢筋焊接件检验报告、焊材合格证、成品、半成品合格证及设备合格证等构成的实验材料;三是由开工报告、材料代用单、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联系单、图纸会审、事故处理报告及会议记要等组成的文件材料;四是由分项工程质量检查表、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表、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构成的检查评定资料;五是由基坑验槽记录、桩基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记录、竣工图编制说明构成的隐蔽工程竣工材料。 3.2整理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注意的问题 (1)要根据事实说话,做到客观准确,不能隐瞒真相,更不能弄虚作假。(2)总承包单位应及时向分包单位征集相关材料,做为工程质量保证的证据资料,按照质量保证资料建档要求,进行合理保管。(3)质量保证资料是一定要做到前面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在建筑物施工时,及时整理,及时性是做好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收集的前提条件。需要根据工程量、批量等情况,及时完整地收集有关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整理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时,一定避免应付和突击。 4隐蔽工程记录 隐蔽工程也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总造价比重非常大,隐蔽工程是随施工过程发生的,要想合理预算出投入来,非常困难,所以在进度中,就需要做好对隐蔽工程的记录,为隐蔽验收提供证据,记录要准确、仔细、可靠。一般施工单位隐蔽验收记录均由带队工长填写,报请现场负责人、质检员、现场代表及监理师,共同签字,完成对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 5工程资料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5.1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只有不断加强现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才能确保资料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这是充分保证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的关键。在施工中,不断完善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进行现场考核,明晰职权,一岗比责,把责任落到人头,本着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做好相应资料管理工作,日常进行必要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对上级部门批准的材料要及时移交,避免出现责任不清的情况发生。 5.2完善资料管理制度 对施工现场的相关技术资料,一定要按国家、企业、行业或地方标准要求科学填写,保证字体清晰、内容完整、填写规范,对那些决定性工程施工,一定要记录精准,关键部位和关键节点施工的时间、责任人、发生的情况等要如实填写、完整记录,为工程竣工决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施工单位是工程建设者,对资料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要负全责,施工单位要严格挑选可靠的资料员,通过业务培训提高对资料管理制度的掌握,以制度为标准做好资料管理;通过深入现场了解生产一线对工程实体验收情况,增加实战能力。 6结束语 总之,编制工程资料预算对施工整体进度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定保证预算内容准确、可信,同时不断加强与现场联系互动,取得完整资料,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最后结算科学、合理。 作者:白丽 单位:商南县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施工组织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 1复杂性。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情况下是由众多的单项工程所组成,所以较为容易产生施工干扰,其与一般性的土木建筑工程相比,难度要大很多,并且容易受水文条件、地形条件以及地址条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和复杂性。 2针对性。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大多以单个工程为对象,因此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其组织设计的内容需要满足工程项目业主、设计以及监理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于施工标准的规范要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动态性。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对施工工程总体进行统筹规划,同时应充分重视对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所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动态管理性。 二、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1施工导流设计。 作为一个系统性问题,施工导流设计需要对施工建筑设计、施工总进度以及总布置的导流程序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也同样也会对坝址的选择和水工建筑布局产生直接影响。除此之外,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总进度设计和工程预算设计。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其与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作出考虑,特别是其与谁规律的适应程度。因为在通常情况相下,改变水规律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无法对水规律作出改变,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增强施工导流的适应性。因此,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主体环节,应对施工导流设计中的截流、封堵、拦洪及蓄水进行合理有效控制,并根据渠道自身水流规律,对工程施工程序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混凝土工程设计。 混凝土工程设计主要有建筑物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以及水流渠道混凝土工程,主干渠道的混凝土施工工程采用的是渠道衬砌的方式,进行现浇和部分预制。需要注意的是在渠道衬砌的过程中,注意对防水、防渗漏和防冻方面的控制,保持高水准的施工质量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组织施工设计中,可以根据工程施工技术条件和施工规模的不同,通过集中设置混凝土生产系统的方式,对渠道和建筑施工进行混凝土供应。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建筑物来说,可以采取单设置独立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对其进行混凝土的供应。 3施工工艺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工艺设计主要包括施工顺序、方法以及技术,其中施工技术作为施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在施工技术满足技术性及经济型要求时,才能开展下一步的施工工作。其研究的主体项目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现有条件下,如何对某个时段或期限内的施工工作量进行合理制定。(2)如何实现施工导流和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的有效结合,从而确保建筑物施工的技术性。根据施工计划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预算。在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得以有效保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设计和管理。 4施工进度设计。 施工进度设计的任务是为了对各项施工活动进行时间规划,应保证施工进度依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进行设计,并严格按照施工工期对项目时间做出计划性的控制。施工进度包括编制施工依据、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主要工程的工期控制以及关键施工工序的指标控制等内容。另一方面,在进行施工总进度编制时,应做到重点与非重点的兼顾,对于关键性的工程施工项目,应对施工人员及机械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及平衡性。对于临时建设项目和主体工程项目而言,应依据工程特点首先列出主要施工项目并对其工程施工量进行计算,从而绘制出施工进度表并进行定期考察。 5施工布置。 施工布置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阶段的重要内容,主要可以根据项目施工工程的特点、施工规模以及施工条件,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所涉及到的交通运输、仓库运输以及给排水管线进行平面化和程度化布置,从而保证施工工程合理有序进行。 三、施工组织设计间的相互关系 1施工进度与施工强度的关系。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只有在对施工强度有一个充分把握的前提下,才能根据施工强度及制定出施工进度计划,并在施工进度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施工强度的控制。通过施工强度和施工进度计划的结合,继而制定出合适的工程强度指标。 2施工方法与施工导流之间的关系。 对于施工导流控制程序的研究,需要有恰当的施工方法作为保障。施工方法选择的正确性,会一定程度上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产生影响,所以应在施工导流控制程序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施工制度。 3施工强度与现场布置的关系。 施工强度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其中受交通运输、材料供应情况以及施工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影响较大,以上因素要充分与现场配置做好协调,才能达到施工强度的要求。 作者:陈武 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青山水库管理局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1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在工程项目中,签订合同之后,将明确的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提出于合同承包中,全面总结了这些因素,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施工方案。在工程承包合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投标书。只有经过了监理工程师的审核以及双方的共同协调,才可以修改和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订立相关的合同,因此,在工程承包合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对施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但是因为它还可以发挥承包合同的作用,那么就有着更大的作用;可以有效指导工程结算,施工方案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同一工程如果采用了差异化的施工方案,就会有着不同的工程量和造价。而在工程投标报价中,需要计算实际工程量,并且套用单价,那么在确定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来进行。 其次,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对工程索赔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如果业主没有将施工条件提供出来,如施工图纸、施工场地等,就违反了相关的约定。如果业主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依据施工方案或者施工进度来进行,那么就需要双方进行讨论和协调,这样才可以施工。如果因为这些因素对施工工期造成了影响,施工企业可以向业主索赔,包括工期索赔和经济索赔两个方面,施工组织设计是索赔的主要依据。在施工全过程中都需要应用到施工组织设计,它有效集合了技术、经济以及管理和合同等,它除了作为合同文件之外,还是一份详细的施工计划。因此,监理工程师就需要对其严格监理,对其实施情况严格监督,并且对于承包商变更和修改施工组织设计的行为也需要严格控制,如果对施工组织设计擅自修改或者变更,就违反了相关的约定。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过去通常是从技术角度上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较少,如施工方案、临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将合同履行的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在编制的过程中,需要有机综合技术、经济、合同和管理,因此就需要增加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发展方向是项目管理规划。在项目管理规划内容方面,依据我国的相关规范要求,如果将项目管理规划替代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就需要保证项目管理规划的要求能够满足。在对项目管理规划进行编制和管理时,需要严格依据相关规范来进行,这样才可以促使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并且可以有效接轨于国际惯例。在招投标时期,需要按照这些方面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1)业主需要提供的条件,因为在工程承包合同中,施工组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需要对承发包双方义务进行规定。虽然业主应尽的义务已经在工程承包合同文件中规定了出来,但是施工组设计规定的业主义务却更加的详细和全面,如施工图、施工场地的提供、水电供应、材料设备等,并且还需要将施工条件提供的时间、地点以及数量等给全面说明出来,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并且日后索赔起来比较的方便。 (2)在工程分包方面,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工程分包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承包商分包,另外一种则是业主分包,我国法律严格限制了工程分包。对于承包商分包,需要保证业主允许,并且说明于投标书中,并且分包工程的所有责任都是由承包商承担的;因此,承包山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被涵盖于施工组织设计中。在招标文件中需要声明业主分包工程,在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不被包括在内的,但是需要将业主分包工程的具体情况给列出来,如交工验收时间、进出场时间等等,这样可以更好的监控分包商。(本文来自于《江西建材》杂志。《江西建材》杂志简介详见。)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施工组织设计已经成为合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中标以及中标之后的盈利情况,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施工企业要跟随时展的潮流,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将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本文简要分析了施工组织设计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作者:张鹏 单位: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铁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论文 在铁路项目实施阶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检查及动态调整,是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1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定义 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在项目实施阶段,由建设单位编制,用于工程招标以及指导后续项目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当工程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拟定改进措施或修订方案,按照建设程序要求,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项目建设的各项目标,如总工期目标、年度投资目标等。 2工程概况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线路全长1269km,是我国第一条一次建成1000km以上的大能力运煤铁路通道。本项目线路途经山西、河南、山东三个省份,全线划分为4个段落建设指挥部,分别为山西吕梁指挥部、山西安泽指挥部、河南指挥部、山东指挥部[6-7]。安泽指挥部管段线路全长299.5km,起讫里程DK310+800—DK578+875(南吕梁山隧道中心—太行山隧道进口)。主要工程数量:隧道58座,总长145.247km(占管段长的48.5%);桥梁129座,总长55.954km(占管段长的18.7%);车站8座(其中改建1座),铺轨659.75km(单线),制、架梁3137单线孔。 3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用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应遵循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按程序报批后实施,本文不再赘述。 3.1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检查 工程实施中建设单位应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控制性工程加强动态管理,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并根据建设项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要求。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情况,建设单位应在每年6月和12月上报铁路建设主管部门。安泽指挥部每季度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根据现场情况,不定期召开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专题会。通过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的检查,对管段内重难点工程、铺架工程进行动态调整,并采取有效纠偏措施,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有序实施。 3.2控制性及重难点工程的动态调整 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过程中,随着工程建设进展及客观条件的改变,控制及重难点工程与一般性工程会相互转化,一般性工程可能转化为控制及重难点工程,控制及重难点工程也可能转化为一般性工程。同时,随着工程建设进展,有时会产生新的控制及重难点工程。 3.2.1一般性工程转化为重难点工程实例干阳沟隧道全长8463m,设计为单洞双线,全隧设进口、1#斜井、2#斜井3个工区5个作业面组织施工(出口地势陡峭,不具备设置工作面条件),关键线路为进口—1#斜井对打段。本项目2010年4月份开工建设之初,干阳沟隧道并未列入重难点工程,故未引起建设单位关注。随着该隧道施工的展开,隧道进口揭示地质情况与设计相比较差,为砂质黄土与黏质黄土互层,且隧道渗水量较大,实测约500m3/d。在2011年下半年建设单位进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检查时,发现一般性工程干阳沟隧道关键线路工期严重滞后,可能影响后续铺架施工。鉴于该情况,建设单位将该隧道纳入了重难点工程管理,并经原铁道部工管中心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同意,在原关键线路进口—1#斜井间增加0#斜井(长191m)[8]。采取上述措施后,有效化解了该隧道工期风险。 3.2.2新增控制性工程实例管段内新增控制性工程实例有隧道无砟轨道工程、长子南至平顺段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工程等。2013年6月份,铁路总公司对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无砟轨道铺设范围进行了调整,安泽指挥部管段铺设无砟轨道的隧道由6座调整为36座,无砟轨道总长度达到了231.074km(单线)。隧道无砟轨道成为管段内新的控制性工程。受此影响,管段内铺架完工日期由2014年5月30日延长至2014年6月30日,通过合理压缩调试及验收时间,管段内工期满足全线总工期要求。2012年下半年,原铁道部将长子南至平顺段(三站两区间总长91.72km)确定为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将该段原计划开通日期由2014年12月31日提前到2014年3月31日,由此长子南至平顺段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成为管段内又一新的控制性工程。为了确保综合试验段节点工期,现场强化了资源配置,站前、站后工程均增加了冬期施工措施并成立了相应冬期施工技术攻关小组,以确保试验段按期开通。 3.3铺架工程安排与调整 3.3.1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铺架安排情况管段内设辛堡、长子南两个铺架基地,负责管段内的铺架工程。铺架线路示意如图1。图1铺架线路示意由图1可以看出,管段内铺架段落自南吕梁山隧道(出口)起始,至太行山隧道(进口)终止。管段内2个铺架基地,均采用单机双向铺架。其中:辛堡铺架自辛堡站起始,先往小里程方向铺架至南吕梁山隧道(出口),然后调头经太岳山隧道铺架至范家山隧道(进口);长子南铺架自长子南站起始,先往大里程方向经跨太焦线特大桥铺架至太行山隧道(进口),然后调头经发鸠山隧道铺架至范家山隧道(进口);两个铺架基地在范家山隧道(进口)会合。管段内铺架作业规划见表1。 3.3.2铺架工程的几次动态调整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围绕铺架这条主线,进行相应动态优化调整[9-10]。1)辛堡铺架调整:辛堡铺架需利用既有南同蒲线铁路进行路料运输,因南同蒲线辛堡站2012年8月份才完成站改并开站,故辛堡铺架开始时间由2012年3月6日调整为2012年9月7日,推迟了6个月。为了确保总工期及当年投资计划的完成,铺架方式由原来的单机双向铺架改为双机单向铺架,即多投入了一套铺架设备,辛堡站往大、小里程同步进行铺架作业。2)长子南铺架调整:长子南站往大里程铺架受跨太焦线特大桥连续梁施工进度滞后的影响,对长子南铺架线路进行了相应调整,即先往大里程方向铺架至跨太焦线特大桥30#墩连续梁处,然后调头往小里程方向铺架,确保了总工期及当年投资计划的完成。同时,为了确保综合试验段工期,待具备往大里程方向的铺架条件后,再增加一套铺架设备进行铺架作业。长子南铺架亦由原来的单机双向铺架调整为双机单向铺架[11]。3)铺架会合点调整:因控制性工程太岳山隧道工期滞后,同时范家山隧道施工进展较为顺利,辛堡、长子南两铺架基地会合点由范家山隧道(进口)调整为太岳山隧道(进口),化解了控制性工程太岳山隧道的工期风险,确保了项目总工期。管段内优化调整后的铺架线路。 4结语 本文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安泽指挥部管段为例总结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经验,概括如下: 1)既要重视对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同时也要兼顾一般性工程。既要避免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建设情况恶化,也要防止一般性工程转化为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指挥部通过工程周报制度,动态监控工程进展,同时在每月对施工单位进行月度考核时,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2)要善于通过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纠偏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如对工期滞后的干阳沟隧道增加斜井作业面,辛堡、长子南铺架作业的动态调整,都有效地规避了工期风险,同时保证了当年投资计划的完成。 3)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以铺架为主线,统筹安排各项工程施工。指挥部管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对铺架工程的几次动态调整、优化,就凸现了铺架这条主线。 4)通过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可以引导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方向。如管段内长子南至平顺段设为综合试验段后,铺架作业中的桥梁混凝土湿接缝、无缝线路单元轨节锁定焊面临冬期施工,由此向现场技术人员提出了相应冬期施工技术攻关课题。 5)通过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可以进一步理清管段内工程建设管理重点。随着工程建设推进,管段内站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站后工程正掀起施工高潮。通过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分析,目前指挥部管段建设管理的重点已由站前无砟轨道、铺架工程转向站后四电及房建工程。铁路工程建设是一个规模庞大、系统复杂的工程。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安泽指挥部的实践经验表明,要有效地推进铁路工程建设,抓好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是一项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 作者:贾彦斌 单位: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施工组织设计与项目管理论文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缺陷而出现的主要问题 1.1没有施工组织设计。有些施工单位工程开始施工了还没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导致土(石)方反复挖掘运输,机械设备、人员的需求没有合理计划,进场的材料胡乱堆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施工没有保障措施,造成机械降效、人员闲置、材料严重浪费的现象。 1.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不切合工程实际。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监理单位、甲方联合检查,临时让资料员或施工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导致编制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具体人员施工情况、工程管理、机械设备、各类建材不够了解,再加上临时安排,时间十分仓促,而胡编乱造。 1.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差。有些施工单位不懂得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而是写一些各个分项目的施工工艺、随便画一张项目施_[平面图、在墙上编个工程进度网络计划表,就意味着施工组织设计就编制好了。 1.4有些单位领导只重视技术,而往往忽略造价。很多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只片面重视工程施工中各分项工程技术环节的问题,缺乏全面考虑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工作内容,这样一来容易造成工程在竣工结算的时候,缺少技术资料而受到经济损失。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反映出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工程施工安全运行的重要性,施工单位要从全局出发,认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条件来拟定施工方案,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合理进行现场布置和设备展开;把设计与施工、技术与效益、前方与后勤、施工单位全局活动与具体施工组织等环节联系起来;把整个工程施工中的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工程各阶段、各个分项目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做到各单位、各部门相互密切配合,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优质、低耗、高效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对建设项目整体投资有一个良好的控制,应该从整个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开始,严格按施工程序、从面到点进行全面有控制。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和特点 2.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掌握的三个原则:一是结合工程实际原则;二是权威性原则:也就是在工程备料、配备机械设备及实施的施工方法中,要严格执行经过审批的施工准备工作文件;三是优中选优原则:凡编入文件的各种施工方案,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2.2施工组织设计可分为总体和单体两种。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实施建设项目总体战略部署,对工程建设项目起到总体控制作用。而单体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对单一工程项目施工的战术安排,对工程建设项目起重要作用。 2.3工程施工过程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从工程开工破土起,随着施工的全面展开,资金就要不断地陆续投入。就资金的用量而言,施工阶段所需资金最大。施工阶段是最复杂的阶段,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施工阶段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现场工程实体的施工进展。因此,开工以前的各项工作,比如规划、设计以及招标等一些有关的前期工作做得如何,这些工作都要在施工阶段主观或客观地接受考验,前期各准备工作中隐藏的问题会大批地涌现出来。因此,在施工阶段,若不能较好地处理各项问题,工程项目的整个质量就很难保证,施工进度就会减缓而延误工期,项目费用投资就会失去控制。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要点 3.1熟悉工程概况。因为建筑工程有它各自的特点,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它特有的使用功能,所以就有不一样的结构特点和装饰特点,不同的建筑面积、层高、施工工艺及材质。有些作用相同的建筑工程,在建筑技术水平、建筑标准和建筑等级上也有差异。常常会受天气、不可抗力、地质、水文等自然现象的影响,因此必须要熟悉工程的概况,做到心中有数。 3.2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3.2.1设计蓝图接到后,要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图纸,记录好76CHUANGXINKEJI2014.08图纸会审资料,留下存档以备用。 3.2.2组织人员、机械、工具,并组织部署施工现场。 3.2.3组织施工所需材料进场,做好原材料取样、试验及砼、砂浆配比工作。 3.2.4做好施工抄平放线工作,提前做好破土开挖的准备。充分、具体的做好这些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还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3.3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效益的关系 3.3.1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预算定额指的是规定消耗在质量合格的单位工程基本构造要素上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它是计算建筑工程、安装产品价格的基础。这里所讲的基本构造要素,主要指的是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预算定额按工程基本构造要素规定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消耗数量,以满足编制施工图预算、规划和控制工程造价的要求。预算定额是编制地区单位估价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结算、施工单位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编制概算定额、编制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依据和基础,目前施工企业中机械装备、合理的施工工期、技术工艺、劳动人员的组织为各个分部分项工程消耗量编制的基础。 3.3.2工程造价与施工组织设计二者关系密切。施工组织设计所涵盖的内容:工程概况、现场条件分析、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工艺要求、工期计划等。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措施及工程预算指标。为了保障工程质量,满足甲方使用及T期要求,仍需控制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完善施工方案和技术工艺。 3.3.3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在编制工程造价中也是极为重要的根据。施工单位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安全、技术质量、材料设备、财务计划和工程造价的部门人员需认真熟识图纸、实地勘察,研究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工程造价人员一般都属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小组成员,这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所决定的。因此,在企业内部工程造价人员不仅要懂技术、懂政策、还要懂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也会避免T程决算中的经济纠纷。 4、结论 一个编制得较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在工程施工中得到贯彻,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安排各个施工环节,使复杂的施工过程有条理地按科学程序进行,也就必然能使建设项目取得好的指标。因此,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基本建设投资的效益,它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邵彩霞 单位:尉氏县规划建设局 施工组织设计论文: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1在工程投标中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2)主要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尤其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3)工期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4)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5)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7)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8)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9)其他应说明的事项;(10)施工组织附表:附表一:施工总体计划表;附表二: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附表三:工程管理曲线;附表四: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劳动力计划表;附表七:临时用地计划表;附表八:外供电力需求计划表;附表九:合同用款估算表。 2在工程投标中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注意的要点 2.1对投标文件的研究认真分析招投标文件及图纸资料,对施工现场的勘察资料,做好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保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2进行施工布置,制定切合可行的施工方案组织精干的项目管理班子,安排具有丰富工程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主持工作,统一管理,总体协调。设置临时设施,调试机械设备,勘察施工场地,筹措施工准备,为工程施工任务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对于施工现场临时施工驻地的设置应结合现场踏勘资料情况科学设置,不应设置于危险区域,如滑坡体周围、泥石流冲击区域、受洪水侵蚀区域等。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劳动力投入计划、机械进场的时间安排及材料采购计划,确保工程施工进度的紧凑性。通过工程进度计划来制订工程施工方案,对进度中的大工程、耗费时间长、技术要求综合且比较重点的施工过程应制定相应的配套施工方案。重点注意对于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写应该经多个部门的审核,按照程序分阶段、分部门逐项进行审核,且要编制详细的计算书,对于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专家组的共同审定,确定最终的专项施工方案,项目中标后能够指导现场的具体操作。2.3关于工程中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是施工进度计划。根据企业的人力、物力、机械化程度计算出工程合理的施工工期,与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比较、调整,编制时要比要求的工期略有提前,但不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在竞标中可提升竞争力。遵照工程实际,了解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小、组织状况、到位资金配比,编制出最可行的工程进度计划,并制定工期的保证措施,使得招标方相信在承诺的工期内能够按时完成。2.4制定可靠的质量目标明确的质量目标与工期目标一样,是业主评定和审核投标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保证工程质量是工程的前提,也是业主追求的首要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按照招标文件中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来制定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指导整个施工过程。 3在工程投标中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存在的问题 (1)工程施工企业往往对项目的经济性较为重视,致使投标单位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2)编制人员一般是去照搬照抄之前类似的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没有进行实质性编写,致使施工组织脱离实际。(3)参与编制人员的专业知识欠缺和施工经验不足,未能对具体的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策划与设计,与工程实际脱节。(4)投标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背离脱节,互相响应欠缺,从而使最优的施工方案未实施,使成本降低无法在预算中即刻反映出。(5)投标时间紧促,编制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科学的管理方案,所编制的内容技术陈旧、工艺落后,从而无法体现高劳动效率、节约成本资源的作用。(6)相应的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真正的指导和控制实际施工。 4在工程投标中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的策略 (1)更新单位管理人员的落后理念,组织合理的人员梯队,建立专业的、适应新形势的施工组织编制小组,充分认识到投标施工组织设计这一环节为投标成败的关键。(2)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建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行业规范。通过该规范标准来对企业进行推广使用,并加强该规范标准顺利执行的延续性。(3)考察现场是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决定因素,对工地积极调研,获取工地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充分了解;详细记录水电状况、劳动力资源、当地材料储备以及取弃土场方位等,从而完成工地现场的合理规划,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最直观的信息。(4)加强编制人员人才队伍建设,现场施工人员经验应丰富,熟悉各种施工工艺、工法,且对各类计算机工程制图软件应熟练掌握。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充分认识到评审专家关注的焦点,紧扣招标项目的新、特、难等关键点,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凭借自己的技术、设备、管理等优势,制定三大目标(质量、进度、安全),提出可行的施工方案。(5)让施工组织设计跟投标报价紧密结合,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关系到投标的报价。通过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三大关键点中的成本来决定工程报价,用技术经济分析来评剖报价。(6)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充分运用本企业优势来响应招标文件的需求,这样才能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实力。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实践中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更具有指导性的工程文件,为项目中标后现场施工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作者:徐红 单位:甘肃路桥飞宇交通设施有限责任公司
土木毕业论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隧道工程论文 一、毕业设计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科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毕业设计的目的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扩展所学专业的知识面,加强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等。隧道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有: 1.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基础如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等和专业知识有机的融会贯通,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弥补自身的不足,巩固所学知识; 2.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完成的综合性作业,它能够让学生重温本科阶段的各科内容,对隧道工程及相关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毕业后的工作和深造提供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3.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可以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独立完成文献的查阅和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亲力亲为、敢为人先的精神; 4.隧道工程的实际工程中,仍然有很多需要创新的地方,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 5.检验学校在本科四年的教学成果,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土木工程涉及广泛、内容庞大,毕业设计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大综合大贯通,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学生本身专业素养的好坏。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品质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实习方面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时通过动手去亲自体验和实践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但如今很多高校的毕业实习已经背离了这个基本思想。以隧道工程为例,我们可以指出的有:首先,出于安全、经费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大部分高校的隧道工程系不让学生亲自参与,而仅仅局限于现场参观,他们毕业实习基本上都是在已经建好的隧道中进行参观,指导教师现场讲解,对于正在施工的部分基本上是不会允许学生进去的。这样对学生来说没有现场见过隧道的施工就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不能根据现场所见的到各种施工情况联系书本上的相关知识,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显然这不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其次,很多学生本身没有意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即将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实践。而把毕业实习更多的看成去完成学校交给的一个任务。同时在这段时间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而忽视了毕业实习。最后,学校在毕业实习的投入不足。由于经费投入到教学科研方面的投入产出相对较高,很多高校把经费投入到教学科研中而忽视了毕业实习的投入,导致学生的实习地点不具代表性,没有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现场指导甚至没有动手的机会,这也无形中使学生认为学校也不重视毕业实习,学生本身就会更加怠慢。 (二)指导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很多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更加倾向于后者,甚至学校会给老师下达任务,如必须发多少篇论文,必须争取到多少科研经费,必须获得多少奖项等,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自己的科研项目上,而很少投入精力去检查学生的毕业质量。 (2)隧道工程中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工程项目,所以他们一般都把时间精力放到自己的项目中去了,甚至根本无暇顾及学生毕业设计。 (3)部分老师没有实际工程经验,有部分隧道工程老师甚至没有参与过隧道的设计和修建等,另外部分老师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显得力不从心,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三是许多老师把往届毕业设计的题目稍加修改甚至不改就给本届学生,这就使得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做不出来也可以去会抄往届的设计,而不会独立的去思考和解决毕业设计中的问题。 (三)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2)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很多毕业设计几乎都是一个套路,很少有创新的地方。 (3)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往往会忽视相互交流的重要性。由于每个人的题目都有部分差别,因此大部分都是自己埋头苦干而忽视了同学间相互交流的作用。 (4)缺乏把知识相互串联起来的能力。 (5)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都存在抄袭问题。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完成毕业设计有困难,就在其他学生做完毕业设计后抄袭别人的。 (6)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清楚。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是能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前提,他们是为了拿证而去被动地完成毕业设计,认为只要设计合格了就可以毕业了。而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好坏不关心,仅仅只是能过通过答辩就行。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思路 (一)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用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完成设计。在毕业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应该有问必答,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去寻找答案。指导老师应该避免高高在上德高望重的思想,积极和学生探讨所遇到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浮躁错误的态度及时进行批评并督促学生改正。 (二)提高指导教师素质,改善指导方法 指导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应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提前培训,讲授怎样定题怎样辅导等问题。各老师也可以分享往年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供其余老师扬长避短。同时应进行岗前的思想培训,提高老师对设计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来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应不断总结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问题,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为后续指导提供经验指导。另外还应注意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通病,指导过程中着重强调该类问题。对待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尝试不同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例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定期进行隧道设计讲座、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对同一工程进行多方案的设计,来多方面探索最适合本届学生的指导思想。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重在引导而不是直接告知。直接的告诉答案会让学生形成一种依赖心理,这不利于培养他们自己寻找资料和答案的能力。老师可以在大方向上为学生导航,而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毕业设计的管理能力 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指导老师和学生的事情,也是学院乃至学校的事情。学院和学校的教学管理部分应该加大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模式。例如,在毕业设计时,应该随时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必要时可以邀请除指导老师以外的隧道工程系老师进行提问抽查。管理部门同时应该认真听取老师、专家和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毕业答辩是检验学生设计好坏和老师指导好坏情况的最终体现,院校应该切实深入实际,把握答辩这个最后的关卡,在最后这道线上做好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答辩之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答辩评判标准供老师和学生参考,答辩时一旦发现某个设计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应该认真彻查找出问题并认真修改设计,直到达到能够通过答辩的水准。 (四)多带学生去现场 实践出真知,隧道工程的学生应该对隧道的设计、评审、施工、验收等一整套流程有总体把握,且对每个细节都应该有丰富的认识。毕业设计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多去现场了解情况反馈给他们自己做的毕业设计,这样既能够丰富现场经验,也能够提高学生对隧道的认识,从而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时间的末期和踏入社会的前期,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期。毕业设计的开展也伴随着学生和老师各种心理和思想的交织,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总结如上段落有以下结论: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丰富、内容庞杂,为做好毕业设计,学生应该提前综合各科知识做好设计的知识储备和资料文献的收集整理。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毕业设计,改正态度,老师认真负责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应该独立思考完成设计内容。加强对土木工程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把实习任务认真落实到实处,必要时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可去现场观看相关设计施工过程。院校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应以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不断探索和提升管理水平。 作者:韦良文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毕业论文:导师制在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的影响 一、导师制在毕业设计中的优越性 1.有利于系统训练,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导师制使学生提前介入毕业设计课题,有充分的时间调研和思考,毕业设计时间相对延长,从而使学生早着手、早准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因为有毕业设计这一目标,会有意识地加强对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有利于实践教学环节作用的充分发挥 根据教学安排,土木工程专业从大三暑假开始有较多的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将这两次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导师或带队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有重点的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把实习阶段获得的知识直接运用到毕业设计中,既可以避免以往学生在实习期间无目的、走过场的情况,又可以拉近学生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减少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尤其是建筑设计部分异想天开的做法。 3.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 大学的课程安排决定了师生之间很少有机会近距离的交流接触。实施导师制,不论是实习期间还是毕业设计期间,导师与学生都是面对面的交流。由于一名教师只负责指导几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思想和薄弱之处都有比较清晰的把握,在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后,下次指导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审查。在不断的接触中,导师的人格、品德、治学态度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成长,成为学生的榜样。 4.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大部分指导教师不仅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还作为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实施导师制,在导师给研究生上课或布置任务时,许多本科学生主动来听讲,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研究生学习、生活,并参与到研究生团队的科研活动中去,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 5.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实施导师制,导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介绍学生去单位实习;导师可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追踪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毕业设计课题,使毕业实习和设计的过程成为学生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的过程。这样对于学生来讲,解决了实习机会难找的困境,增加了可靠的就业机会;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可从学生的实习与设计中了解学生的工作态度,避免招聘过程中的盲目性。另外,可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施方案和措施 1.确定合适的实施导师制的时间 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生大三学期末开始实施导师制,因学生在本科教育的前三年,以积累基础知识为主,过早实施导师制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际作用有限;选在大三期末,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形成一个体系,有利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和统一。 2.按学生的不同层次划分毕业设计小组 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按专业课成绩划分层次,然后由每个层次中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可实现学生在毕业设计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探讨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模式 从本科生三年级末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四年级时为小组的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指导并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一般由老教师牵头2~3名教学年限不同的教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一个大组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学生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导师往往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不可能及时为学生解疑答问,因此可以尝试某个阶段以一个教师为主,多个其他教师同时兼职指导的模式,使学生知识结构得以向多方面交叉渗透。采用这种方式,导师之间可以彼此协调,既能保证及时解答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不会耽误导师的其他教学活动,还能实现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优势互补。 4.探讨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模式 几个毕业设计小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讨论式教学,定期交流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研讨氛围,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促使小组成员间互相学习、补充、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使学生最大化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进程中,同时指导教师可以对各个学习环节进行观察、调控和指导,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5.采取毕业设计中期答辩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期中检查答辩时,由不同组的导师共同参与,这样既模拟了毕业答辩的场景,又丰富了教师检查学生设计成果的视角,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四、结论毕业设计在本科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位置。近两年,山东科技大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中从三年级期末开始实施导师制,这对提高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导师制这一措施将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专业技能提供有力保证。 作者:戴素娟 王崇革 孟艳春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毕业论文:微课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应用 摘要:文中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特点,从毕业设计选题、课题共性与特性、指导特征、设计实效等方面分析了传统毕业设计的弊端,阐述了微课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的应用与实效。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微课应用;实效 0引言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期间训练学生严谨、细致、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为将来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任务打下基础[2]。结合本人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学生独立性差,习惯机械地照搬例题和应用设计软件,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识体系紊乱,设计成果漏洞百出。因此,如何提高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设计水平,提高学生的设计实效,是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的问题。 1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特征 1.1毕业设计课题的共性与个性 从近几届的毕业设计来看,毕业设计课题具有如下共性:大多数毕业设计课题均来源于工程实践或模拟工程实践,如教学楼、办公楼、宾馆、公寓、大型商场、高层住宅、图书馆等,其结构型式为多层或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结构计算和施工图绘制等基本任务。但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课题具有其个性:选题方式、课题的深度、指导模式、质量控制等各有特点。如我校毕业设计个性鲜明:老师按照1∶1.2的比例提供课题,并上传至教务处网站,课题按难度分A、B、C三个等级,学生在四年一期期末进行网上选题,并分阶段自主选择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利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自主选择学生,师生双向选择;同时制定质量控制手册统一成果评定标准,按环节评分确保全过程质量控制。 1.2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分派3~4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协商排好值班表,确保工作期间的每个时间段均有老师值班,值班老师负责全班同学的答疑和指导,由于每位老师指导的面广、时间有限,对单个学生的设计成果缺乏系统的了解,最终所取得的毕业设计成果内容不完整,深度不足,远远达不到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基于此,我校打破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指导模式,全院范围内分阶段师生双向选择,结构方向的老师指导建筑结构阶段,施工方向的老师指导施工组织和清单工程量计算阶段,优化了老师的资源配置。每位老师限额指导15~20位学生,全过程一对一的指导,指导老师可现场答疑,也可远程指导,全方位监控学生的设计过程。 1.3毕业设计指导效果 多年的实践证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效果明显,学生的设计成果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毕业设计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发现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较差,资源共享的理念缺乏,对问题的考察、论证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照搬书本或设计范例,过度的依赖结构设计软件和相应程序,依赖老师,既不对具体问题加以探究,又不对设计结果加以分析、校核,习惯于就某些数据或公式的来源提问。指导老师疲于回答这些表面的问题,有时甚至于一个问题重复回答10来次,耗费了老师们大量的精力而无法深入疏通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优化结构模型。为了能扫清这些普遍性的问题,留出更多的时间针对每个学生的课题特点进行特性指导,我们引入了毕业设计微课堂。 2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微课堂的架构与实效 2.1毕业设计微课堂的架构 为了让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且能融会贯通,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向来是“假题真做”,其内容包括建筑方案设计、全套建筑施工图设计、一榀框架的结构手算、结构电算、全套结构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清单工程量计算七大部分。多年的指导经验告知,设计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学生的结构概念缺乏,建筑方案的结构体系紊乱,建筑施工图空洞、结构施工图不完整。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手算一榀框架的内力和配筋,学生盲目地照抄范例,机械地照搬计算过程,不探究内容的对与错,对整个知识体系无系统的了解,结构计算书杂论无章,答辩时一问三不知,设计效果差。如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疏通知识体系,使其尽快的融于工程实践,毕业设计指导课题组的老师们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和解题困惑,精心制作了20个毕业设计微课堂,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学习,掌握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的要点。在微课堂的架构设计中,每个微课堂对应一个知识点,授课教师详细地阐述了其要点、各计算环节关键问题的处理,制作了学习任务单、进阶练习题,微课视频及微课课件,并上传至湖南微课网,学生点击“注册”,待身份审核通过后,即可在线学习、提问、进阶练习,每天安排一位老师在线解决学生的问题。 2.2毕业设计微课堂的应用实效 微课制作完成后,安排了5位老师对学生集中授课,详细讲解了微课的学习要点,指导学生按微课排列顺序进行学习。要求每个学生上网独立完成20个毕业设计微课堂的学习并评价,且做完全部的测验,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在线提问,有错即改,直至满分。整个结构设计阶段按100分计算,微课学习占20分。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督助学生学完了20个毕业设计微课堂,整个设计期间学生的微课点击数达到23000多次,完成了521在线答疑。通过学习,学生对结构设计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结构计算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通过自学微课解决了,老师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指导,优化其设计成果。大部分学生的手算计算书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计算结果合理;答辩时思路清晰、问题回答较正确;设计成果深度完全满足本科毕业设计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计效果较往届有较大程度地提高,微课的应用取得了实效,值得推广。 3结束语 文中通过研究毕业设计的特征,探讨了毕业设计的共性与个性,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的内容安排、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师生的资源配置、毕业设计的指导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传统的设计指导模式不利于优化教师资源。为了能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指导,优化其设计成果,引入了毕业设计微课堂,微课堂系统地阐述了结构设计理念,针对学生设计中容易出错或遗漏的问题、各计算环节关键问题的处理等进行了详细地讲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设计中的共性问题。微课的应用,既提高了指导老师的指导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结构概念,取得就较理想的毕业设计效果。 作者:彭朝晖 孟茁超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土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改革土木工程论文 1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现状 1.1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创新,深度不够 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目前,毕业设计还以指导老师指定题目为主,这就造成了每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相似,甚至一模一样;2)毕业设计的选题单一,教学楼、办公楼占85%以上,而住宅、工业建筑、地下工程很少涉及;3)从设计的结构形式看,均为框架结构的多层或小高层,而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的高层或超高层基本没有。由于设计选题缺乏创新,很多毕业设计都可以照抄参考书、教材的例题和往届毕业设计,而没有起到让毕业生独立设计、综合利用理论知识的目的。笔者翻阅了我校近5年的毕业设计,抄袭率高达60%。由于框架的多层或小高层以板—次梁—主梁—柱为传力体系,且基础都采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这造成了设计的选题深度不够,未能利用最新的设计方法和理念。 1.2毕业设计选题脱离工程实际 一个与工程实际贴近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和关键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没有足够的校外实践基地,缺乏选题来源,这就导致了指导老师布置的题目以“假题假做”为主,在做的过程中忽略了很多工程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从选题到设计再到最后的答辩都脱离了工程实际。因此目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还停留在理论利用阶段,而不能起到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意义。 1.3管理松散 以我校为例,指导老师每周对学生集中辅导一次,缺乏严格的考勤制度,导致很多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脱离了指导老师的管理。每个指导老师指导10个~20个毕业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老师通常解答一些常见的问题,不能仔细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过程。甚至有些学生提前到工作单位上班,把毕业设计带到工作岗位上完成,没有指导老师进行实时辅导,导致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存在大量的错误来不及改正。 1.4缺乏完善的答辩评审制度 完善的答辩评审制度是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然而有些高校流于形式,没有可供参考的评审制度,对设计成果把关不严,放任设计成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个别高校存在指导老师个人对本组结果进行答辩评审的现象。在答辩评审中往往注重理论知识、规范规程的考察而忽视设计图纸的规范化、设计成果的可行性等工程实际考察。不能在实际工程中实施的设计对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工程素养的形成起不到培养意义,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从选题、指导、答辩评审都脱离了工程实际,导致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改革措施 2.1科学选题 科学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在选题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兴趣初步确定选题方向(如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等方向)。指导老师提供实际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作为备选设计题目。废除当前指导老师指定学生的制度,由指导老师向所有毕业生提供备选设计题目,实行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学生选定指导老师和设计题目后根据自己的工程认识程度和兴趣与老师共同协商确定最终设计题目。毕业设计题目要包含最新的设计方法、理念或技术方法,提高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增加毕业设计中复杂问题的处理,保证设计的深度。受毕业设计时间所限,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要合理安排好设计工作量。 2.2完善师资结构 由于很多博士生、研究生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当前的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解决指导老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形成由2个~3个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组,既能保证指导教师具备一定的工程经验又能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2)聘请施工单位、设计院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一线工程师指导毕业设计,这还能解决逐年扩招下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 2.3强化管理过程 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具体指导过程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很多指导老师由于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而疏于管理。指导老师在设计开始前制定一个毕业设计进度计划表,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进度计划表完成工作量。在每一个阶段开始之前以授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次集中辅导,每周进行2次~3次答疑帮学生解答设计中碰到的复杂问题。在进度计划表的每一个时间节点检查每一个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任务和改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严格考核制度,要求学生执行每天定点签到制度,防止学生脱离指导老师的管理。 2.4完善毕业答辩体系 答辩是对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考核。完善的答辩体系能为答辩委员会老师提供答辩标准,严格把关毕业设计的质量。完善的答辩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1)成立由不同专长的教师、工程师共同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且指导老师不能对本组学生答辩;2)明确答辩过程中要考察的内容,包括开题报告、计算书、图纸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3)确定计算书、图纸中具体考察点;4)确定各考察内容的权重,如开题报告、计算书、图纸、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占10%,30%,30%,30%;5)明确计算书的格式、图纸的规范化的权重;6)制定毕业设计创新性加分策略,鼓励学生创新。 3结语 本研究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教师的结构、指导过程管理、答辩体系几方面开展。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毕业设计的改革还能促进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以老带新、教师与工程相结合可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克服毕业设计脱离工程实际的问题,还能帮助缺乏工程经验的青年教师成长、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 作者:宋百姓 周立峰 单位:南华大学 土木毕业论文: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思考 一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密切联系工程实际,选择合理、恰当的毕业设计题目 题目来源于实际工程,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类是教师提供的题目。这类课题属于假题真做型。属于模拟课题,,便于指导教师按照毕业设计的要求安排、组织教学,容易实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的目的,常常为大多数专业所采用。但是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类是学生自拟题目,这类题目是学生可以根据拟建或者在建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有针对性的指导、重视过程管理 指导毕业设计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除了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耐心的敬业精神。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专业的综合训练,它涉及到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各个方面,涉及的问题较多、知识面较宽,要求教师要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保证毕业设计指导的质量。对此我们学院目前实施的方法是进行毕业设计系列讲座,对结构设计方向的系列讲座包括最初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到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截面设计,施工图纸绘制以及最后的毕业答辩ppt的制作等。系列讲座的实施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强毕业设计中间过程的检查也是保证最终成果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避免问题的累计,同时也是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毕业设计的一项有效保障措施。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同时也是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的一个考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内化在整个四年的学习当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必须提高学生学习枯燥专业课的兴趣,密切结合实际工程,以工程实例教学,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从课堂到企业,再从企业回归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4严把毕业设计验收关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验收与把关,必须要严肃客观对待。毕业答辩是检验毕业设计成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答辩委员会可由校外专家、学者和教授组成,进行公开答辩,,公信度高,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在答辩前,指导教师和互评教师要严把质量关,对有明显抄袭痕迹、文不对题以及有原则性计算错误的学生不允许参加答辩。答辩时间为每位同学10~15分钟,一般按先PPT介绍毕业设计内容及成果,答辩老师提问问题,回答问题的程序进行。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要严格按照毕业设计指导手册制定的评分标准与细则,依据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及答辩情况给出答辩成绩,最后根据指导教师、互评教师及答辩委员会的意见综合评定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客观地给出毕业设计最终成绩,这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逐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措施之一。 二结束语 以上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密切联系工程实际,选择合理、恰当的毕业设计题目、改进设计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毕业设计,尤其对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全面检验学生4年所学知识的手段。所以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各高校一直探索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共同努力。 作者:刘明明 单位:西京学院 土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土木工程论文 1毕业设计情况问卷调查和分析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设计本次毕业设计情况问卷调查共计13个问题,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实施四年级本科生毕业设计导师制的必要性、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帮助程度、对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的认可程度;调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类型、工作量大小、难易程度和工作地点;从学生角度调查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次数、指导过程、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调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与指导老师的互动情况以及认可毕业设计的重要程度。2014年6月初,针对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我们共发放问卷调查表格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达到100%。 2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探索 针对毕业设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学院在导师制的教学改革基础上,从改进选题、合理安排时间、加强过程指导、开展校外毕业设计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工作,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2.1改进毕业设计选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选题要密切结合实际工程,鼓励“真题真做”,尽量避免“假题假做”。为了保证人手一题,指导老师要积极开动思维,多方位多渠道搜集课题,可以与地方设计院或施工单位合作就实际工程项目进行选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就业去向拟定课题;可以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方向和实际项目拟定设计或研究课题等等。选题要求专业知识全面、工作量饱满、实践应用性强,要切实做到与培养目标、工程实际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2.2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毕业设计为期16周,时间安排紧张有序,为了减少学生刚开始的茫然无措,更快更好地投身到毕业设计工作中,可以将毕业设计的任务安排提前至第七学期末,期间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指导老师提前向学生发放毕业设计任务书,向学生讲授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可以利用假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后面遇到研究生复试、参加招聘等等事情时才能从容应付,不至于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以及质量。毕业设计不提倡“前松后紧”和“前紧后松”,要求“前紧后紧”。 2.3提高指导老师综合素质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指导教师必须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我院近年来补充的师资力量大多是名校的博士或外校引进的教授,综合能力较强。为进一步加强整体师资队伍建设,我院还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将富有工程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组成教学梯队,对青年教师实施“传、帮、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相应的执业资格考试,承接纵横向科研项目;派遣教师去校外建筑设计院、建筑公司、监理公司等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只有全面提高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毕业设计的高质量。 2.4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毕业设计始终如一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老师对设计进度、过程管理、质量要求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如毕业设计期间必须明确指导的时间和地点;制定详细的考勤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奖惩条例;指导老师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的毕业设计阶段成果等。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实施从选题—过程—成果三位一体的三期检查制度。初期主要检查学生的选题和开题。选题在双方互相选择和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开题则检查学生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的技术路线和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可行;中期主要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和阶段成果是否和任务书一致以及后期的进度安排等;末期则重点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汇总、评阅答辩过程记录以及后期的成果展览和工作总结等。 2.5鼓励学生开展校外毕业设计工作因为校外毕业设计能近距离接触实际工程,使毕业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我院大力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校外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一方面学院多渠道与社会上相关专业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积极创造合适的岗位和机会;另一方面,利用已经签约学生和相应单位都愿意提前接触的契机,学院也鼓励学生去签约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以缩短工作磨合期,为将来更快适应工作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校外毕业设计必须实行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工程师联合指导制度,重视管理力度,以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形成良性互动。 3结语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毕业设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表现在毕业设计过程认真严谨,工作量饱和,计算书和图纸完整规范,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等。但是,教改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比如可以加大土木工程专业相近学科间的交叉指导,由不同学科的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做出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高水平毕业设计;巩固和加强校外毕业设计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正式规范、互惠互利的校外教学基地;加强指导老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工程实践经验匮乏的老师去设计院、施工企业挂职锻炼等。如何进一步提高南京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的毕业设计质量,使南京工程学院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贯彻学校“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更好的土木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 作者:曹云孟云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毕业论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问题剖析 学生对工程设计总体整合能力差,进度前松后紧,主次不分,过多纠缠细节 毕业设计是对本科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全面综合应用,涉及多门课程的综合问题,虽然学生已做过单门的课程设计,掌握了相关知识的综合能力。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整体思路不清晰,分不清什么内容是重点,必须仔细分析不能含糊;也分不清什么是次要步骤可以大致计算。对于一般的框架结构形式,毕业设计常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见图1),各步骤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读懂建筑图是结构设计的基础学生一般都是根据教师提供的建筑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结构设计,因此读懂建筑图,充分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理解项目的功能和布局是结构设计的基础。很多学生第一次看见建筑施工图,容易被建筑图中的一些次要信息(比如凸窗、装饰线条和小洞口)吸引或干扰而忽略与结构有关的信息。对于结构专业,轴网尺寸、建筑布局功能、层高、墙体材料选用(容重)、内外墙厚度、卫生间楼板是否下沉、有无建筑净高限制等等这些信息关系到下一步的结构分析,必须逐一核实。 (二)结构布置是重点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一般是:框架柱的柱位与建筑师协商,基本在建筑图中已标明;框架柱最好能有双向的框架梁拉结;隔墙下一般应设梁;客厅、卧房尽量不设梁;外立面梁截面高度尽量等于层高减去窗户高度,可免去设置窗过梁;为减小柱截面对室内使用空间的影响,可使用异形柱或扁柱。 (三)楼板和次梁的计算是毕业设计的次要内容对于楼板和次梁的计算,学生并不是首次遇到,他们在为期二周的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中已得到训练。但因为毕业设计的初期就做这部分工作,学生很认真并过于谨慎局促,每块板、每一条小次梁都逐一计算,并常常纠结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比如板跨是否应按书本要求取板的计算跨度?计算跨度是取板的净跨还是直接取中线到中线距离?楼板计算是否按塑性设计?尤其是住宅结构,房间布局较为零散,次梁较多,相同尺寸和相同边界条件的板很少,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计算每块板的内力和配筋,重复工作量很多。快速有效的方法是将尺寸相近、边界条件相同的板块归并分为几档,每档取尺寸最大的某板块计算内力和配筋,其他剩余的板配筋参照该板配筋,这样既节省大量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应掌握实际工程中板的边界支承条件的确定原则:一般相邻板面标高不大于3厘米、板面钢筋能拉通的板边为固定边;相邻板面标高大于等于5厘米、板面钢筋不能拉通的板边为简支边板。 (四)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是重点框架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是毕业设计的重点,并通过结构最大层间水平侧移值来判断结构刚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地震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要求先计算整栋建筑物的风荷载,然后按侧移刚度D值分配到各榀框架。学生常常出现错误是取该榀框架左右相邻轴线距离的一半之和作为风荷载的受风面积,并按此计算该榀框架的风荷载值。 (五)荷载效应组合是毕业设计的难点荷载效应组合是毕业设计的难点,主要是组合工况多。对于60m以下的框架结构,一般风荷载效应与地震作用效应不同时组合,其组合工况主要有七种。由于框架柱的弯矩、轴力和剪力沿柱高是变化的,因此取柱的上下端作为控制截面。框架梁除取两端为控制截面外,还应在跨度中部取最大正弯矩的截面为控制截面。根据框架抗震设计强柱弱梁的指导思想,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要进行调幅,调幅系数一般取0.85。这个环节经常学生容易出错,要特别提醒调幅一定是在与水平荷载效应组合之前,而且调幅的对象是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不能是水平荷载,柱端弯矩不能调幅。另外,在进行上述七种组合时,框架梁仅需组合梁端弯矩,梁跨内的最大弯矩是没有办法组合的,因为每一种工况下的最大弯矩点的位置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往往会取梁跨的中点弯矩进行组合计算,该计算结果没有任何意义,浪费时间。正确的做法是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调幅后与水平荷载下的梁端弯矩组合,形成组合后的梁端弯矩,再取梁的隔离体,按静定单跨梁来计算梁的最大弯矩所在的位置及相应的最大弯矩。这部分的计算工作量很大,建议学生采用EXCEL表格的形式完成,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自行设计组合内力表格并不断调整完善。 计算机软件分析中的几个关键点 毕业设计要求采用工程设计软件复核手算结果,虽然学生在《结构CAD》这门课中了解一些有关主流软件的基本知识,但并未真正计算一个完整的实际结构。学生在建模计算时,会碰到很多问题,并常常纠缠一些无关紧要小问题,导致程序既容易出错,又浪费时间拖延进度。指导教师要重点讲解程序执行规范条文必须满足的相关条件、各类输入参数的合理取值、软件正确运行的操作步骤、计算结果的解读和判断,要指导学生从全局出发,抓大放小,掌控关键节点。 (一)计算模型的建立和必要的简化平面图形输入时模型的简化处理是否合理非常关键。比如当梁中线与柱中线不对齐时,学生常常困惑是按偏心输入还是忽略偏心?这时有两种选择:如果不采用程序自动生成的施工图,建议忽略偏心,按中线对齐输入,构件配筋时考虑偏心适当调整配筋,如此才能简单快捷安全;如果需要程序自动生成的施工图,可考虑偏心按实际输入。荷载的输入和折减也是学生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比如墙体荷载中门窗洞口荷载是否扣除?是统一用一个折减系数还是每个门窗洞口逐个扣除计算?卫生间楼板是否下沉?下沉后回填荷载的取值大小等等。楼板自重除程序自动计算外,尚应考虑装修荷载1.0~1.5kN/m2,高级装修取上限,普通装修取下限。上述问题看似很小,却是设计中必然要遇到的,而书本上很少提及,常常制约了学生的进度,教师应结合各具体工程实际情况给于明确的指导。 (二)电算结果的合理性判断和调整电算结果是否合理不仅仅是查看结果有无超筋、出错等红色标识,还应重点核实以下六个比值或参数:框架柱轴压比、周期比、位移比、剪重比、有效质量系数和层间受剪承载力比。柱轴压比是为了保证柱的塑形变形能力和保证框架的抗倒塌能力,希望框架柱最终破坏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周期比主要是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之比不应大于0.9(A级高度高层建筑)。位移比是衡量结构平面布置是否规则的指标,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剪重比是控制各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因为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段下降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5秒的结构,由此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太小,而实际地震动态作用对结构的破坏具有更大的影响,有效质量系数是判别结构振型数是否选取足够的指标。当程序输出的有效质量系数超过0.9时就意味着振型数的数量足够,由此得到的地震作用合适。层间受剪承载力比[2]是为了防止楼层抗侧力结构承载能力突变导致的薄弱层破坏的控制指标。该指标与构件配筋有关,一般较容易满足。上述指标真正反映了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意义,是毕业设计的精髓所在,教师应重点指导。 施工图的绘制 施工图的绘制是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也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之前所做的全部工作最终都体现在图纸上。图纸质量是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判定的重要依据。而学生往往在前面的计算分析中花费大量时间,以致留个绘图的时间很短,图纸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将软件后处理自动生成的施工图不做任何修改直接打印上交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些学生往往图省事,直接将软件后处理自动生成的施工图不做任何调整和修改直接打印上交,造成图纸与毕业设计要求相差甚远。比如框架梁配筋,软件是根据程序计算的配筋量按用料最省的原则选配钢筋,如此导致钢筋直径偏小,钢筋数量较多。常常是梁宽为200mm的截面配置了4~5条直径很小的钢筋,完全没有考虑施工的不便和工程设计的习惯做法,令人啼笑皆非。 (二)图纸绘制要参考学校所在地区建筑设计院约定俗成的绘图习惯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区、东西部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和气候的差异,造成各个地区的绘图习惯存在较大差别,每个地区均有适合本地区施工的、约定俗成的绘图习惯。因此除了要求学生按制图规范绘制施工图外,还应参考学校所在地区各大建筑设计院约定俗成的绘图习惯。有的学生喜欢在网上下载一些来历不明的施工图,并以此为参照绘制施工图,结果造成图纸表达不清晰、错漏甚至怪异。由于我校地处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学生留在该地区的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公司和施工单位工作。学生掌握符合本地区习惯的制图方法加强了与将来实际工作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结构工程师的角色。 结语 毕业设计是进行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的一个重要过程,毕业设计的质量、效果关系到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将来工作的适应程度,意义重大[3]。选题全面、科学指导、抓大放小、强调重点、注重与工程相结合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兰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土木毕业论文:土木工程类毕业设计的成果分析 结构设计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设计任务书应明确设计题目、设计条件、设计内容、设计范围和深度。如不需做抗震抗风等设计须加以说明。为了更好地控制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指导老师应配套设计任务书编写毕业设计指导书。设计指导书可在设计依据、结构受力体系、结构选型、主要技术参数、抗震设防标准、计算原则、计算方法、电算程序选择、电算结果分析、设计进度、图纸编排及计算书的编排格式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毕业设计在本环节的问题:设计任务书是不明确的,不完整的:例如,有的毕业设计位于地震区,却没有考虑地震作用,设计任务书也未明确是否可以免做抗震设计;是否做基础和楼梯设计,做的深度是什么?有的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内容广,深度深,但由于时间限制,学生最后的成果里并没有达到要求,致使设计不满足任务书要求,导致扣分。所以教师在编写设计任务书时,考虑学生能否完成,工作量一定规定在学生能够完成的范围内。 (二)以当前规范为设计依据结构设计的依据是国家、行业、地方和单位现行的各种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和措施,毕业设计的依据也是现行规范,不是参考书或教科书。规范是工程实践经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结果,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相结合。对于设计师而言:规范就是法律,作为一名结构设计师首先要加强学习和理解规范,适应规范的更新和修订,其次要在结构设计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这里特别提醒注意两点:一是规范的规定是结构或构件的最低要求,实际工程设计时并非一定要采用最低要求。二是规范的强制条文必须遵守,必须严格执行,是不得超越和突破的红线。毕业设计在本环节容易出的问题是:设计依据中的规范采用的是废止版本而非现行规范。特别是最近两年规范更新中,很多同学的设计依据新旧规范都有。另外,设计依据中含大量教科书和参考书,教科书,参考书只能是设计参考资料,而非设计依据。 (三)重视抗震设计⒈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毕业设计的重点内容。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0.2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2]。如果毕业设计任务书地点为抗震地区,任务书就应明确是否可以不进行抗震设计,指导教师也应在设计指导书中帮助学生确定与抗震设防有关的标准(设防烈度)及技术参数(场地类别等),特别是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还要根据有关规范确定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一、二、三或四级)。毕业设计中在本环节容易出的问题是:随意提高或降低抗震设防烈度。有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是7度,学生的计算书却为8度,或降为6度,都是不对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没有按分类标准划分。容易混淆的是: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乙类)。一般的三甲医院的病房楼定为特殊设防类(甲类)。在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有的毕业设计不验算框架柱的轴压比,而截面轴压比验算对抗震是非常重要的,轴压比超限是抗震规范不允许的。抗震设计截面相对受压高度的要求与非抗震不同。抗震时构件的各项构造要求不同于非抗震设计,应严格遵守。 (四)关于结构设计说明结构设计总说明通常是结构施工图的首页。要保持设计说明与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及设计图纸保持一致性。结构设计总说明是对外提供给建设单位,为施工图审查及施工单位施工使用的设计产品。毕业设计在本环节容易出的问题是:很多同学不重视编写结构设计总说明,有的毕业设计漏掉了结构设计总说明这一项而被扣分;有的毕业设计虽然有结构设计总说明,但其内容与本工程根本无关。同学之间相互借鉴,拷贝,忽略了设计说明条款是否都符合自己的设计内容。比如,明明做的框架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却出现了剪力墙的构造要求……等等。 注重结构教育的总体方法重视结构的概念设计 结构专业学生是通过学习结构基本构件的计算来学习工程知识,这种学习的模式让他们擅长解决明确交给他们的确定的的问题,而常常不能分析整体结构形式。这与我们在工程设计时的模式是相反的,在结构设计开始时,希望形成和处理总体方案,着眼于主要结构体系,而不是构件和细部构造。毕业设计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对学生强调结构的概念设计,基本思路集中在对抗震有利的结构主体系,而不是细节。但由于学习的过程是专门化的学习,很难有总体的思考,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学习过的建筑力学,建筑结构设计等知识对自己的结构方案进行内力分析,并进行组内讨论,每个学生都应说出自己方案在内力分布上的优点,[3]通过这样的讨论分析,使学生重温学过的知识,并达到更高的层次,形成明确的结构概念,培养学生将专门化的知识用于总体设计思路的能力。本环节问题:在布置柱网时要结合力学分析,使结构各构件受力均匀合理,各构件材料强度均能充分利用,学生往往在设计时忽略这点。如下图例,同样的办公楼建筑设计,因为不同的结构柱网布置,得到不同的内力分布图。 关于手算与电算 毕业设计以手算为主要目的。计算机只是辅助设计。通过对主体结构和构件的计算来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如结构力学)和专业知识(如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钢结构)的掌握程度。手算可以积累设计计算的感性认识,积累数据,练好手算将受益一生.。由于目前软件种类繁多(PKPM,广厦等),不同的软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因此应对程序的适用范围、技术条件等充分的了解。任何一种软件的计算结果都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得到的,与实际工程都有一定误差,不能够完全依赖软件计算结果。因此要求一个结构工程师在拿到电算结果时应慎重校核、认真分析,做出合理判断。优秀设计成果要求应该有“主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结果(如总信息、侧移等),同时附有主体结构电算结果的抗震分析报告”,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和对计算机结果的分析能力毕业设计中在本环节容易出的问题是:采用的电算软件,未注明程序的名称、版本及编制单位。指导老师应告诉学生总信息中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如何调整。总信息中的参数普遍存在填写错误,建议指导老师将程序的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中填写说明复印给学生。 关于图纸 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毕业设计应明确要求“结构设计部分以手绘为主。手工制图是对优秀毕业生基本技能的要求,毕业设计手绘图纸让学生在就业前有一个基本训练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制图能力,良好的空间概念和完善的构造要求,以及为施工服务的意识,所以结构设计应以手绘为主。本环节的问题是学生要熟悉制图规范和构造要求。 结语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次实训机会。学生应该好好把握和珍惜。通过毕业设计,学生把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贯穿起来,在更高的层次运用所学知识,注重于构件组成一个总体系,培养总体考虑的能力;通过精益求精,精心设计,培养精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形成工程师严谨求实的素养,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张力飞渭江世永王仲刚陈子静单位:后勤工程学院 土木毕业论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思考 抄袭严重。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大多以设计型为主。工程设计计算步骤非常规范,再加上一个指导教师一个题目带多名学生,这也给了学生一些可乘之机,平时什么都不做,等别的同学做好了,他直接参考过来,一些学生将其他学生的设计作为模板,直接进行数据或图表的修改,许多计算的图表他直接拿过来用EXCEL改一下,至于设计依据、如何理论推导、计算原理一无所知,存在较严重的抄袭现象。 指导教师管理不到位。很多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忙于自己的一些事情,很少与学生见面指导,采取学生谁有问题去找老师的现象,更谈不上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教师的督促和指导缺乏,也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及建议 1.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笔者的做法是,在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就要把设计过程的要求明确告诉学生,如每周要严格考勤,每周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要检查进度及每个学生的工作,同时,考勤和平时的工作状况也会计入最后的毕业设计成绩;同时给学生说明,最后的答辩也是很严格的,不要想蒙混过关,使学生放弃侥幸心理。通过教育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教学既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将来的工程实践进行联系的重要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就是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以致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初步受到锻炼,为即将到来的工作提供最直接的经验。 2.指导教师要认真负责。指导教师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教师在整个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指导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能力、人格魅力等极大地影响着所指导的学生。因此,指导教师必须业务精、责任心强。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直接见面。笔者的做法是首先要在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时,讲清楚设计的目的、任务、方法和意义,以及与实际的联系。并且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严格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每周至少与学生见一次面,平时有问题随时打电话问老师,以此来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通过这样认真的态度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对设计认真对待。 3.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指导教师除了与学生定期见面外,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来全面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状况。笔者的做法是在自己指导的毕业生中建立一个QQ毕业设计群或毕业设计小组的公共邮箱,所有毕业设计资料通过网络共享;另一方面,通过QQ群和电子邮件随时交流,学生一周一次将所做工作提交至我邮箱,在每周例会时,学生带来所做工作进行集中检查,学生例会不到必须说明原因,对那些平时不按时完成任务的同学及时督促,使其补交。 4.加强对学生平时的考核,以防学生的抄袭。一些学生将其他学生的设计作为模板,直接进行数据或图表的修改,对于这样平时不做设计最后抄袭的现象,可以通过加强其平时工作考核来预防。笔者的做法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周例会学生必须轮流对所做工作进行讲解和说明,说明为什么这样做,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用到那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所涉及到的原理、方法等。通过平时的日积月累的渗透,学生最后的论文即使在形式上有些相似,但是他把设计的理论、原理及方法都会掌握,也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 5.严格答辩环节。答辩是考核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严格考核环节。在答辩环节中,指导教师及评委都应严格把关,对于平时不做设计或抄袭的同学决不能放松。我们的做法是,首先,由指导教师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及是否达到了毕业的要求;其次,由评阅小组评阅;最后,由答辩委员会确定答辩成绩。在毕业答辩环节,首先整个土木工程学院组成一个学院答辩小组,随机抽取所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学生的十分之一去学院进行答辩;其次,对各个专业的答辩分组进行改革,首先每个专业的答辩老师分成若干小组,学生抽签确定在哪个小组进行答辩,完全打乱指导教师所属的概念。并且明确告之学生答辩不及格,即为毕业设计总评不通过。人人都有可能被抽到去学院答辩,即使没被抽到去学院答辩,答辩老师中也很可能没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也可能没有一个自己熟悉的老师,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提高了学生对答辩的重视程度,也打破了学生靠老师人情过关的侥幸心理。 结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集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过程,对培养合格、实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可行措施,才能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上起到实效,才能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作者:丁军霞,常建梅,冯怀平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土木施工毕业设计变革初探 本文作者:冯玉芹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鉴于以上问题,我院这些年来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改革和探索。 设计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为了适应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的需求,培养土木工程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选题范围要满足土木工程专业的各个方向。具体做法如下:(1)以结构设计为主的题目,除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外,还包括一部分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设计题目在以往的框架结构设计基础上,增加了小高层结构(框剪结构)设计、地下工程结构、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钢结构框架及钢架结构设计等。选题的深度与广度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毕业设计题目,培养了大土木在各个方向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2)选题要理论联系实际。毕业设计题目改变了以往教师自编题目的传统做法,而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指导教师去各大设计院找一些实际工程设计资料,在设计院的设计人员的指导下整理成为即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有一定科研性及学科前沿的综合性的毕业设计题目。题目难度和工作量适宜,大部分学生进行“真题假做”,但对于基础理论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真题真做”。这样选题不但可以使学生构筑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3)毕业设计题目虽然有“真题假做”,但指导教师在指导设计的过程中,严格地按照设计程序要求,设计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设计,图纸按照施工图标准出图。在此期间,指导教师要分阶段给学生讲解规范的相关内容及标准图集中构造节点的应用。 毕业设计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毕业设计组织形式改变了以往统一在学校由指导教师指导的传统方法,近几年,充分利用学生家长或各方的力量,可以自己联系到设计院,采用设计院的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与学校设计工作量相当的工程项目作为自联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在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以便使学生的设计更能得到实践锻炼,设计更能满足于工程实践。同学们分别到内蒙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参加某地办公楼设计,有的同学在北京建筑设计总院参加某钢结构厂房设计,有的同学到中冶东方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完成毕业设计。通过计答辩结果表明,在设计院设计的同学从图纸质量、设计内容及节点详图的综合设计能力上不但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而且在设计的有些内容比在校设计的学生的效果更好。 教师的指导与管理 教师对毕业设计指导与管理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的设计质量。近年来,我系的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采取启发创新、综合运用知识、严格管理设计过程、始终把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之中,保证了学生设计质量。(1)首先,在毕业设计动员中,让学生理解毕业设计的意义。同时邀请设计院的资深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给学生做“如何进行毕业设计”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学生可以面对面的与这些资深专家探讨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2)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教师和设计院的技术人员详细地编写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任务书中合理地体现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内容。同时指导教师将各部分内容分解为设计时间进度表,按照时间进度表有条不紊地指导学生的设计;(3)对设计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启发创新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的萌芽及兴趣。如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题目内容的来龙去脉进行多种方案比较,拿出自己的最佳设计方案,这可谓是创新的尝试。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理论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创新指导。(4)毕业设计要进行中期检查,聘请设计院的资深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对前期学生做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校、院两级督导组不定期地对毕业设计进行检查,督促教师按时辅导学生毕业设计,保证学生设计中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毕业答辩严格把关 毕业设计答辩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组成环节,毕业答辩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能公平、公正地反映学生设计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弘扬认真设计的风尚,对毕业答辩工作做了如下改革:(1)毕业答辩小组分为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小组答辩的教师由建筑、结构、施工三部分教师组成,而公开答辩组不但有建筑、结构、施工三部分教师组成,还聘请设计院的资深专家参加答辩,通过设计院的资深专家的反馈意见,我们不断地改进毕业设计的内容及指导方法。(2)毕业答辩前,各设计小组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学生的设计成绩。参加公开答辩的学生,一般为各组设计能力强,设计中有一定的创新点,成绩准备评优的学生,通过公开答辩,各组的好学生在设计能力、图纸质量、设计工作量及创新点等方面进行评比,一方面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也避免优秀的指标平均分配。小组答辩为成绩准备评良以下的学生,无论是公开答辩还是小组答辩,答辩委员会提问都围绕毕业设计课题进行,重点在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答辩委员会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办法》给出答辩成绩。对于照搬照抄往届的设计结果,答辩中表现出基础知识确实离毕业要求相差甚远的不准予毕业。 土木毕业论文:成人教育土木专业毕业设计 一、存在的问题 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总体来说较差,仅仅能达到或者勉强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理论水平低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成人教育学生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差距较大,理论分析能力不足[1]。一些学生选好设计题目后,不知如何开始设计;结构方案提出后,不知建模计算;建模计算后不知如何判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建模后将PKPM或GSCAD导出的施工图直接作为施工图,不知如何修改;该手算的地方不懂手算,致使计算书东拼西凑,毫无章法。 2.重视程度不够 成人教育的学生大概有两类:一类是跟全日制本科生类似的学生,另一类是已经工作的学生。前一类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考研的压力等,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上。后一类已经工作的学生可能面临着工作、家庭的压力,更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毕业设计上。 3.教师精力不够,不够重视 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指导教师有很大的关系,毕业设计在确定选题、熟悉建筑图、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指导教师都应当发挥指导监督、点拨启发、促进提高等作用,但在现实中,指导教师却指导不到位,导致设计质量不高。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设计的指导不利,主要原因有(1)随着扩大招生规模使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失调,教师完成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已经不易,而对于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只能是应付而已;(2)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剧增,一些不具备指导毕业设计资格的年轻教师也被迫担当起指导教师的重任,其指导的质量和有效性就打了折扣;(3)部分教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够重视,认为只是其工作的一个附带品而已。 4.题目混乱 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课题的选取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与商榷的问题,设计课题的选取各个学校不很统一,部分院校照搬全日制本科的毕业设计,在完成建筑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但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的素质受到较大影响,而且开设的混凝土结构和结构抗震设计等课程课时相对本科课时偏少,理论授课时讲解深度不够,许多学生在做结构设计时出现做不下去的现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感觉非常吃力。 5.管理混乱 成人教育毕业设计检查标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学校在毕业设计管理方面尽管有相应的检查制度和评分标准,但仍然缺乏一种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保障机制。主要表现在:对指导教师的约束力度不足,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缺乏对参加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导致指导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知识结构老化,无法准确把握毕业设计题目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毕业设计无具体的质量要求和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或者为了让学生毕业和就业有意对毕业设计敷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 二、建立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我院针对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就建立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讨。 1.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模式 在进行毕业实习及相关课程实习时,提醒学生留意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准备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尽可能将毕业设计与学生的兴趣及工作联系起来,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找到工作或者需学生去实习的,尽可能将学生放到生产、设计单位去做毕业设计,直接参加实际工程施工、设计的毕业设计,但必须注意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管理,采取生产设计部门配备指导教师和学院教师指导的双导师制,负责学生在该单位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及时和学校的指导教师联系。 2.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由学院的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排水和建筑设备专业选派教师和学生,组成设计小组,由建筑学专业提出建筑设计方案,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结构设计,给排水专业和建筑设备专业进行配套设计[2]。这一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完成本科阶段毕业设计的同时,学会与其他专业的配合,这与设计院的工作模式是一致的,设计过程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协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达到较好的设计效果。但是各个专业的设计时间安排便成了较大的难题,现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3.结合实际选择题目 毕业设计题目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3]。要求指导教师多渠道采集课题,题目要做到与生产、科研、技术开发紧密结合,尽可能地反映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并不断更新题目。设计题目应全部来源于设计院、生产项目,结构类型包括现代常用的结构形式。为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和就业前景,我们采取了公布题目、双向选择、综合调控的做法,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工作意向或兴趣自由选题,最后由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宏观调控,尽可能使每个教师指导学生数相对平均。在学生人数增多,生师比扩大的情况下,预先给定设计方案图难以保证毕业设计做到一人一题。为此将给定设计方案图方法改为由学生根据设计题目要求自己完成方案设计,学生必须从方案比较的前期工作到施工可行性分析、实际经济指标考核都进行独立思考,还要了解相关工种的配合问题,这样在不同立意、构思下的方案真正做到了一人一题,通过毕业设计教学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处理实际工程的能力,同时可以避免同学间相互抄袭现象。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工程设计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又是优秀的工程师,形成“双师”型教师[4]。可采取的措施有:(1)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建设部等相关部委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如注册结构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师、注册造价师等,我院有半数以上教师具有上述证件;(2)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并把工程实践的成果纳入到教师考核体系;(3)聘请高水平的校外工程师或学院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带新;(4)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经常查阅现行规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 5.“三阶段”质量监控体系 毕业设计前期阶段,要求选题具有真实性,严格审查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学生的开题报告,明确任务和要求。中期指导阶段,强调及时到位,提倡校内外联合指导方式、优势互补,不仅要进行业务指导,更要教书育人,重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除指导教师对学生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外,系里在毕业设计中期还将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交叉检查,对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迅速反馈给指导教师,及时调整解决。后期总结答辩阶段,坚持能力要求与毕业设计答辩标准的统一,采取聘任教师评阅制度,严格毕业答辩资格审查和毕业答辩考核。 6.坚持答辩与成绩评定 坚持二级答辩形式:系级答辩和院级答辩,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设计质量等方面综合评分。系级答辩采取小组答辩形式,实行预审制度,即参加小组答辩的学生毕业设计须经过指导教师和评阅人双重同意。院级答辩、学院答辩采取公开答辩形式,组成学院学术委员会,参加的是小组答辩成绩前15%者和对小组答辩成绩有异议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比例分别为30%、30%和40%。对于小组答辩前15%的学生参加学院答辩,成绩再为优秀,才能获得优秀毕业设计。对于小组答辩成绩不及格者,坚持推迟再答辩甚至推迟毕业。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组对毕业设计进行检查,给出质量评估意见,全体教师开会总结,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使毕业设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三、毕业设计效果 通过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毕业设计总体有了很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2)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3)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加强。以上是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立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些实践探索。毕业设计是一个时间较长的实践教学环节,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监管,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及评价体系,确保毕业设计质量。而且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提高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加强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土木毕业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1.基本的识图能力。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管从事哪个方向,首先都要求有一定的读图能力,而目前毕业设计对学生这方面的要求相对比较低,而且不太规范,有待于加强。 2.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各种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少用到手算,对软件的认识及掌握能力也是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考核方面之一。而我们毕业设计仅仅停留在要求学生手算完成设计的基础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与实际脱节。 3.对规范的熟悉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及地方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应熟悉规范,并详细了解规范的具体应用情况,而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很少主动去查阅相关规范。 4.具有一定开阔的视野。土木工程专业近几年发展越来越快,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及施工方法等层出不穷,学生应及时对专业发展新动态进行了解并学习,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上。 二、面向实际工作的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实际工作对毕业生的要求,本文在传统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建议做出以下几点改变: 1.毕业设计选题多样化。毕业设计选题不能过于单一,而要面向工程实际情况,形成学术研究、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等涵盖土木工程专业各个过程的选题,同时为避免学生与专业的实际发展脱节,选题内容在传统毕业设计基础上可以再涉及一些专业发展的新课题,要求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毕业后从事岗位的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从而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适应能力。 2.加强计算机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土木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CAD、天正等绘图软件、结构设计软件、施工技术与管理的相关软件已经普及,毕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增加电算的应用,大幅度提高设计的效率及精确性。 3.建立新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以实际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工作流程和成果要求为依据,形成一套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及要求,对毕业设计工作加以规范化,尤其是针对毕业设计的计算书和图纸,尽可能与工程实际贴近,并重新对设计成果建立考核与评价体系,对考核指标和方法重新进行细化与量化。 4.指导教师需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且作为指导教师,更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深入到企业中参与实际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积累相关实践知识,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积极思考实际工程的需求,理论联系实际,更多的从实践的角度去指导学生,从而更好的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了传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当前工程的实际要求,对毕业设计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可以减少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偏差,并着重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董芳菲 单位:陕西西京学院 土木毕业论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一、优化选题设计,实现科学选题 (一)选题多元化与自主化 毕业设计选题可多元化,如建筑结构设计、基坑设计、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及论文等类型。尽量选择与学生将从事工作相关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题,一方面使学生尽快熟悉工作性质和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增加设计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需注意的是,毕业设计选题多元化、自主化不等于简单的岗前培训,应避免急功近利。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全局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如何做,也要掌握相关的结构基本概念。近几年结构设计类课题选择框架结构还是剪力墙结构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实践证明,选做框架结构更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二)选题团队化与合作化 一项工程需要多专业分工合作或需要多方的比较优化,如一栋建筑的完成需要建筑、结构、暖通动力等专业人员的参与。采用团队化课题,可让相关专业学生都参与,模拟一个真实的工程环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组织沟通能力。针对此类选题,应注意制定科学灵活的考核方式。 (三)教研结合,相得益彰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多数专业都需要教学和科研“双肩挑”。科研项目一般都反映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好奇心、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研结合将更好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践环境,有利于学生职业目标的设定和实现。同时,结合科研选题还可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生少、科研人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可以让专业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学院近几年针对结合科研项目的毕业设计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反响热烈。 二、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结构概念 对结构设计类题目,手算设计效率不高,且目前设计单位均采用PKPM、ETABS或盈建科等专业软件进行设计出图。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大多面临到工作单位实习而毕业设计时间不足等问题。鉴于此,笔者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可在手算为主、电算验证的传统模式基础上,适当提高电算比例,并注重结构概念的培养。如对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其中单榀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和水平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可直接借助SAP2000等软件完成,相比“分层法”和“D值法”可节省不少时间,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工程实训的同时,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可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计算中抽身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巩固和提升结构概念设计能力。近几年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证明,该种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需注意的是,电算比例的提高应以不影响结构概念掌握为原则,且利用专业软件进行辅助设计的前提是对其计算原理、过程及参数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其结果进行可靠的评判。近几年,在答辩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完全依赖PKPM等软件电算完成毕业设计,而对相关参数意义和设置一知半解,远未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三、建立创新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毕业设计创新机制的建立,符合“卓越计划”创新教育相关精神,可从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学生优化分组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一)导师小组联合指导模式 一个教师带几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师生之间能充分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每位教师专业技能、指导方式的差别,难以保障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由青年教师与富有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联合指导小组,既保证了每位学生得到全方位、高水平的专业训练,还可弥补部分教师工程经验不足的问题,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二)双导师合作指导模式 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不仅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提高校内指导教师的实践水平。目前,学院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比例占总数的近60%,毕业设计质量明显改善。 (三)优化学生分组 通过网络双向选择的选题管理形式,虽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要求,但在师生沟通不充分的情况下,易出现优良学生相对集中情况,不利于整个院系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院系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通过合理分组,保证在同一导师或同一组下存在多层次水平的学生,有助于毕业设计整体质量的提升。 (四)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借助社会力量办学,是开拓毕业设计实践性教学和综合素质与工程能力培养的有利途径。通过“产学研”渠道,与热心支持学校教学的设计、施工和企事业单位建立机制灵活、优势互补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有效地解决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与工程实际脱节的问题,对提高和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大有裨益。目前,学院已与上海华东发展城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 四、加强实践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就业于施工单位,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侧重于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除应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之外,还应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工程阅历。学院近几年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指导教师的工程素质。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建设部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目前,土木工程系60%以上的教师具有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建造师及注册监理师等专业执业资质。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并把工程实践的成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目前,教师参加横向项目的比例达到100%。 (3)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并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要求。土木工程系每年派出1~2名教师去大型设计单位挂职实践,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五、强化监控管理,科学灵活考核 毕业设计整个过程包括确定指导教师、选题、查阅和收集资料、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评阅答辩及归档等各个环节。自2011年学院通过毕业设计系统实行网络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并成立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对各环节进行阶段性检查,实施严格质量控制,如每周师生需有1~2次的见面交流机会,且相关记录需及时上传毕业设计系统。从论文质量、平时表现、创新能力、答辩成绩等多方面对毕业设计进行全面考核。根据不同类型选题及团队课题,制定科学灵活的考核标准。若毕业设计中出现抄袭他人成果、编造数据等现象则从严处理。近几年,学院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毕业设计的答辩工作,请专家从实际工程的角度检验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质量逐年提高。 六、提升安全理念,促进安全土木 近年来,土木工程领域安全事故频发。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城建学院针对建筑业安全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充分利用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交叉学科的优势,以培养“能分析、会检测、懂施工、知处置的从事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安全技术人才”为专业特色。毕业设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教师时刻结合毕业设计内容给学生灌输“安全土木”理念,使其日后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中合格的安全技术人才。 七、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工程教育的相关精神,在客观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文章从选题设计优化、教学内容优化、创新机制建立、教师素质提升、管理考核制度、安全土木理念等方面对毕业设计教学进行诸多探索和研究。通过近几年改革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的系统研究和完善。 作者:王国林丁文胜赵海东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土木毕业论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讨 一、传统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系统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解释其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课程主要以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为主,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主要加强结构设计的训练与实践。但是,从往年参加毕业设计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来看,名目虽多,真正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生人数不到20%,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占了大部分(55%以上)。因此,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应慎重考虑,内容应结合四年所学的知识以结构的设计与实践为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色增加一些其它方向的题目(如岩土方向增加煤矿相关的设计,建工方向增加施工管理,交通方向增加交通规划与管理等),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来工作的走向。 第二,缺乏现实性。毕业设计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模拟现实的过程。尽管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一些假想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也是仿照真实的设计提出来的,因此毕业设计中应把这些假想的条件当作一种真实的情况对待。但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成分占了大部,现实的东西少了。对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图集知之甚少,没有仔细阅读。因此设计出来的图纸有许多地方明显与国家现行的规范不符。对现实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缺乏整体认识,使得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不少东西凭空想象,和实际情况严重脱钩。这也使得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习的管理和监控。 第三,缺乏能动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足,过分依赖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对毕业设计课题所要做的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说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第四,缺乏重视。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阶段完成,一方面学生对于这最后阶段的实践课程有些放松,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其它事情,这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重降低,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一边忙于应付毕业设计,一边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毕业设计就是走走过场,对毕业设计认识不够导致严重不重视。加上有的学校和老师监管力度不够,对学生听之任之,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毕业设计当然就不能到达应有的基本要求。 第五,缺乏绩效性。在往年毕业设计中,学生时有抄袭的现象。由于有的学生平时就不好好学习,在毕业设计阶段根本就不能把已学知识综合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能独自完成毕业设计,所以有时候他们就抄袭别的同学的资料,稍作修改就为己用。有的学生甚至就拿着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使用,使得这样的毕业设计一点理论知识体系都没有,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要求。 二、大学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构建 第一,构建新型的实习管理模式。实习是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现实工程中的一些施工过程、施工工艺,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现实工程当中去。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增加实习时间。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只有在加强监管过程中才能使老师认真负责起来,才能使学生能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不是把实习当作形式,甚至当作旅游。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改革计划,增加实习,加强实习监管。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最后一学期虽然没有上课课程,但还有为期3-5周的专业课程设计,加上3-5周毕业实习,这样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大概只有5-6周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本身就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从2012级教学计划开始,决定最后一学期全部安排为毕业设计时间,这样时间就能得到保障。 第二,科学的选题管理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选定题目也就选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故选题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在以往毕业设计题目方面,一般是专业教师随便拟定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并不都是实际工程题目,甚至有可能和实际工程完全脱钩。实际上,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学生自己根据以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自己选题,另一种是指导教师根据已有工程或项目为学生选题。不管是那一种选题方式,所选题目都应该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或实验室建设,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专业知识和设计内容的应用和结合,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注意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力所能及地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同时,系或教研室应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审题进行集体论证,要求选题恰当、内容适中、结构合理。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任务开始就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 第三,完善的题型库管理模式。为了真正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题型库选题模式,题型库可以采用模拟题型与实际题型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选择结合实际工程或项目的题目,也可以从实际工程或项目中简化或抽象出来的一些模拟题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实验研究类型的题目,如结构设计优化、编制具体工程的施工实施方案、项目经济性分析等。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参加实际工程方案的设计,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大大地提高他们的热情。 第四,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当前实际工程技术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结合生产寻求毕业设计课题。对于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自己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在评定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成绩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专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应避免全程式指导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当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毕业设计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学校教学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系部)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措施和监督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和监督,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成立由相应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督导组,深入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做到及时处理。二级学院或系(教研室)对指导教师的聘任、毕业设计的选题审题、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毕业论文评阅、毕业答辩、毕业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分工负责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为了保证教师指导质量和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应实施每日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考勤学生,院系(教研室)随机考勤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进度和质量,实行每周汇报制度,学生每周须向指导教师汇报本周成果和下周计划。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当组织三次检查,从选题———过程———成果进行三维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 三、结语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也是大学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设计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初步熟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实际工程诸多环节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基本上都要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毕业设计是对大学阶段理论学习的全面总结,是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它的实践性、综合性以及重要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可代替的。 作者:陈昌禄罗爱忠方娟单位:毕节学院 土木毕业论文:探究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 一、传统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系统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解释其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课程主要以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为主,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主要加强结构设计的训练与实践。但是,从往年参加毕业设计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来看,名目虽多,真正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生人数不到20%,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占了大部分(55%以上)。因此,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应慎重考虑,内容应结合四年所学的知识以结构的设计与实践为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色增加一些其它方向的题目(如岩土方向增加煤矿相关的设计,建工方向增加施工管理,交通方向增加交通规划与管理等),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来工作的走向。 第二,缺乏现实性。毕业设计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模拟现实的过程。尽管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一些假想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也是仿照真实的设计提出来的,因此毕业设计中应把这些假想的条件当作一种真实的情况对待。但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成分占了大部,现实的东西少了。对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图集知之甚少,没有仔细阅读。因此设计出来的图纸有许多地方明显与国家现行的规范不符。对现实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缺乏整体认识,使得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不少东西凭空想象,和实际情况严重脱钩。这也使得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习的管理和监控。 第三,缺乏能动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足,过分依赖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对毕业设计课题所要做的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说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第四,缺乏重视。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阶段完成,一方面学生对于这最后阶段的实践课程有些放松,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其它事情,这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重降低,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一边忙于应付毕业设计,一边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毕业设计就是走走过场,对毕业设计认识不够导致严重不重视。加上有的学校和老师监管力度不够,对学生听之任之,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毕业设计当然就不能到达应有的基本要求。第五,缺乏绩效性。在往年毕业设计中,学生时有抄袭的现象。由于有的学生平时就不好好学习,在毕业设计阶段根本就不能把已学知识综合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能独自完成毕业设计,所以有时候他们就抄袭别的同学的资料,稍作修改就为己用。有的学生甚至就拿着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使用,使得这样的毕业设计一点理论知识体系都没有,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要求。 二、大学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构建 第一,构建新型的实习管理模式。实习是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现实工程中的一些施工过程、施工工艺,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现实工程当中去。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增加实习时间。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只有在加强监管过程中才能使老师认真负责起来,才能使学生能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不是把实习当作形式,甚至当作旅游。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改革计划,增加实习,加强实习监管。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最后一学期虽然没有上课课程,但还有为期3-5周的专业课程设计,加上3-5周毕业实习,这样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大概只有5-6周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本身就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从2012级教学计划开始,决定最后一学期全部安排为毕业设计时间,这样时间就能得到保障。 第二,科学的选题管理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选定题目也就选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故选题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在以往毕业设计题目方面,一般是专业教师随便拟定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并不都是实际工程题目,甚至有可能和实际工程完全脱钩。实际上,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学生自己根据以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自己选题,另一种是指导教师根据已有工程或项目为学生选题。不管是那一种选题方式,所选题目都应该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或实验室建设,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专业知识和设计内容的应用和结合,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注意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力所能及地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同时,系或教研室应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审题进行集体论证,要求选题恰当、内容适中、结构合理。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任务开始就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 第三,完善的题型库管理模式。为了真正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题型库选题模式,题型库可以采用模拟题型与实际题型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选择结合实际工程或项目的题目,也可以从实际工程或项目中简化或抽象出来的一些模拟题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实验研究类型的题目,如结构设计优化、编制具体工程的施工实施方案、项目经济性分析等。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参加实际工程方案的设计,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大大地提高他们的热情。 第四,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当前实际工程技术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结合生产寻求毕业设计课题。对于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自己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在评定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成绩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专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应避免全程式指导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当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毕业设计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学校教学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系部)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措施和监督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和监督,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成立由相应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督导组,深入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做到及时处理。二级学院或系(教研室)对指导教师的聘任、毕业设计的选题审题、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毕业论文评阅、毕业答辩、毕业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分工负责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为了保证教师指导质量和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应实施每日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考勤学生,院系(教研室)随机考勤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进度和质量,实行每周汇报制度,学生每周须向指导教师汇报本周成果和下周计划。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当组织三次检查,从选题———过程———成果进行三维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 三、结语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也是大学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设计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初步熟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实际工程诸多环节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基本上都要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毕业设计是对大学阶段理论学习的全面总结,是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它的实践性、综合性以及重要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可代替的。 作者:陈昌禄罗爱忠方娟单位:毕节学院
工程估价论文:从招标人角度谈工程招标中设置暂估价的利与弊 摘要: 文中阐述了暂估价的基本含义以及与暂列金额的区别,从招标人角度详细分析了在工程招标中设置暂估价的利与弊,给出了招标人在招标中运用暂估价的建议。 关键词: 招投标;暂估价;利与弊 0 引言 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推行以来,招标人可在工程招标中设置暂估价项目以便投标人进行投标组价。这种计价形式的运用,为选择较好的施工单位提供了平台。但是也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些隐患,因此应分析利弊以便招标人规范运用。 1 暂估价的基本含义 目前,正在施行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以下简称13版《计价规范》)对暂估价的概念、价格确认等都作出了较为明确的阐述。13版《计价规范》中对暂估价的解释是“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提供的用于支付必然发生但不能确定价格的材料、工程设备的单价以及专业工程的金额”。 2 招标中运用暂估价的利与弊分析 2.1 招标中运用暂估价的利处 2.1.1 有利于招标人对暂估价项目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实践中,一些项目在招标过程中不得不先给定暂估价让投标人暂时计入报价中,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再确定其深度、标准、样式和价格等内容,结算时再按照其实际价格进行调整。这种深度、标准、样式和价格的再确认往往都有招标人的参与,因此,它对招标人的质量控制非常有利。 2.1.2 有利于防止投标人恶意低价竞标 工程投标中,一些材料因很难确定具体规格和要求时,如装修材料,同种品牌中的价格也相差好几倍,其中的差别不仅招标人、评委搞不清楚,就连投标人有时都很难搞清楚,此时投标人在报价的时候往往就会选择业主很难满意的且价格较低的材料先进行报价,或者会采用不平衡报价策略调低价格,以期在中标后因约定不明而变更进行调增合同价款,而这种恶意低价竞标为以后的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1.3 有利于招标人选择到合理的投标报价 在招标中对暂时不易确定的材料、设备或是专业工程设置成暂估价,可以使投标人对该部分的报价起点一致,而对确定的材料、设备或是专业工程进行充分竞争,由此更能反映出投标人的实际综合水平,从而有利于招标人选择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投标报价。 2.2 招标中运用暂估价的弊端 2.2.1 增加了招标人的工程项目廉政风险 当前,在招标中设置成暂估价的有些项目在具体定价的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如在13版《计价规范》以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13-0201)中,对于暂估价定价的确定原则虽有具体说明,但在有些方面,如不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暂估价项目,对招标人来说还有可操作的空间。因此,暂估价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滋生规避招标、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 2.2.2 增加了招标人对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设置成暂估价的项目一般都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具体确认并按此进行调整,而大多招投标项目都提倡风险的合理分担,如在招标文件中约定承包人承担某一比例范围内的风险,而招标人将某些项目设置成暂估价的形式,无疑将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全部被自己承担了,并且此种风险随着暂估价项目在工程总价中比重越大而越大。 2.2.3 不利于招标人选择到具有竞争性的价格 在工程投标报价中,对于暂估价项目投标人必须按照招标人给定的价格进行投标报价而不能随意自行变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再通过其它方法进行确认,否则在评标的过程中会按照废标来进行处理。这种再通过其它方法的价格确认很难达到投标时的竞争水平,因此,暂估价项目价格的形成容易缺少竞争性。 3 招标中运用暂估价的建议 3.1 加强暂估价项目的调研和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暂估价项目造价的合理控制,招标人应在充分调查市场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方式确定暂估价项目的标准、档次和价格等内容,否则容易导致暂估价项目的价格偏差过大,甚至导致工程投资失控。同时,招标人应加强全过程控制,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防止规避招标、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暂估价项目的规范管理。 3.2 暂估价项目的价格设置应与实际水平持平 对于暂估价项目的结算调整方法,通常在招标文件或者合同中约定仅调整其价差和相应税金来进行,此时,暂估价项目的价格设置水平的高低对工程价款的结算就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暂估价项目的价格设置比最终确认的价格高,由于事先约定暂估价项目仅调整价差和相应税金,那么差价部分在报价时已经计取了部分措施项目费、规费等方面的费用,这无疑将导致招标人在工程投资上多支出。相反,如暂估价项目的价格设置得比最终确认的价格低,那么招标人将会获得额外收益。因此,为了体现风险的合理分担,暂估价项目的价格设置应与实际水平持平。 3.3 尽量少设暂估价项目 为了尽可能发挥招投标的竞争优势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过程中,招标人应尽量少设暂估价项目,如此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会更具竞争性和合理性。目前,有些地区对暂估价项目在招标控制价中的比重作出了详细规定,这也说明了招标人应尽量把暂估价项目的比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4 结语 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招标人对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越来越细以及专业分工越来越明确,招标人在招投标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多采用一些暂估价的形式。但是,如果与此相关的管理跟不上,势必会在以后的过程中带来众多隐患。因此,招标人应在工程管理全过程中都应强化规范管理,从而真正发挥暂估价形式的长处。 工程估价论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 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前提,在工程估价课程教学中引入了“项目导入法”,该方法是把实际的工程案例贯穿整个工程估价理论教学过程,以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步骤引出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最终完成一份完整的施工图预算。本文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并总结了实施该方法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项目导入法;工程估价;教学模式 0 引言 工程估价是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工程估价课程,但是该课程内容多、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教学难度大,相关专业教师也不断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创新,增加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大量的习题,但是许多学校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1],多数学生学习了该课程之后还是不会独立编制完整的工程造价文件。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教学方法不当,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很繁杂,太零散,学生对做造价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不知道从何下手,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该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主要是介绍工程估价基础知识(阐述工程造价组成、建筑工程定额原理、建筑工程计量规则、建筑工程计价方法等),实践教学包括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和工程造价软件的使用。 应用型人才是指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任务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是以围绕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因此,它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相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知识的适用性和运用技术的能力[2]。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寻找一种以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成为会求知、会实践、会发展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一套教学组织方式[3]。 1 引入“项目导入法”教学的重要性 “工程估价”这门课程的知识点较多,特别是建筑工程定额原理和工程量计算规则部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教师按教材讲授定额的编制原理和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在其中穿插讲解几个小型工程案例。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际操作能力,造成与岗位工作需求的职业能力相脱节,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4][5]。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可引入“项目导入法”,它以“项目导入”为主要教学方法,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引入,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和协助学生完成项目并作出评价[4][6]。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学生对做一个项目的造价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思路,知道该从何下手,如何一步一步地完成。笔者已经在工程估价课程上采用了该种方法,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还有待进一步 加强。 2 实施“项目导入法”教学的步骤 2.1 项目选择 考虑学生的水平、课时等因素,选择一套合适的图纸是关键。比如笔者向学生提供的是一套完整工程建筑面积450m2,结构形式为框架加砖混,层数3层,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加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图纸。最终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施工图预算。 2.2 造价文件编制的任务分解及对应的知识模块 2.2.1 知识模块一——工程造价的构成 学生拿着图纸后,很容易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是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由哪些项目构成?”。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第一部分“工程造价的构成”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听课也比较专心,积极性很高。 2.2.2 知识模块二——工程造价计价方法 学习完工程造价的构成之后,学生又迷茫了,“下一步又该干什么呢?”,笔者通过给学生讲解工程造价计价的两种方式之后,学生清楚了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模式。在定额计价模式下,需要计算工程量和套价两个主要的工作任务;在清单计价模式下,主要是要完成清单综合单价的组价这一工作任务。教师非常轻松的完成了计价方法等知识点的讲解,并且学生也明确了接下来的工作任务,教师也很自然的过度到下一知识环节。 2.2.3 知识模块三——工程量计算规则 工程量计算包括建筑面积的计算、建筑分部分项工程计算(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及其它一些零星项目)和装饰分部分项工程预算(楼地面工程、墙柱面工程、天棚工程、门窗工程及其他一些零星项目)。每一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的教学内容均涵盖了识图读图、建筑构造相关知识、分部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比较。每讲解一分部工程,学生便完成所给图纸所对应的分部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并填制工程量计算表。最终汇总所有的分部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完成好工程量计算表的编制。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主要就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任务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完成任务过程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己根据任务提出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必要时,学生还需查找相关资料,如平法设计标准图集,建筑工程定额等。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以技能训练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在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形成岗位技能。并且学生在整个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也初步体验到成就感,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 信心。 2.2.4 知识模块四——定额套价 在定额计价模式下,工程量计算完之后就是套定额单价,这很自然的引入了工程定额这一知识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定额的原理是一个难点,而有限的课时内很难让学生掌握定额的编制方法。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根本没有条件编制企业定额和预算定额,因此这部分知识在目前学生的职业角色能力中基本没有必要,如果将来形势发展确属需要,也应单列课程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这一知识模块的教学主要在于使学生掌握定额的应用,即进行定额的直接套用和定额的换算套用。经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学生也能很快接受,并且完成所给图纸的分部分项工程定额单价的套用,完成预算表的编制。经过这一环节的应用,学生的成就感又增强了。 2.2.5 知识模块五——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的组价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主要的任务是完成清单综合单价的组价。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该知识模块,使学生掌握清单综合单价是怎样组合形成的。 2.2.6 知识模块六——施工图预算文件的形成 经过计算工程量和定额套价便能形成直接工程费,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引导学生完成措施费、间接费、利润、税金的计算,形成完整的预算造价。最终完成封面、编制说明及装订等工作,形成一份完整的施工图预算文件。 2.2.7 知识模块七——其他相关知识的介绍 由于课时有限,本门课程主要是完成施工图预算文件的编制,对于工程估算、概算、结算、决算等内容进行简单地介绍 即可。 2.3 考核评价 通过上述的任务分解,学生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及业余时间能够完成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最终上交个人成果。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先自评、互评,再由教师对学生算量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套价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并进行总结。 3 更好地实施“项目导入法”教学的措施 3.1 构建一支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项目导入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操作经验,良好的教学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对教学内容熟练掌握的能力,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深入企业,具备在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及在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从业经历[7]。因此,必须构建一支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2 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是实施“项目导入法”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项目的选择上,要考虑到项目的典型性、难易程度、学生水平、课时安排等因素,选择一个适合的工程项目,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为以后从事造价相关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3 组织好课堂教学秩序 “项目导入法”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好课堂的教学秩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任务中来,可以组织 “以成绩好的带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或者小组讨论的方法。 4 结束语 “项目导入法”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导入——任务分解——考核评价”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的编制一套完整的造价文件。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的能力递进,最终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项目导入法”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工程估价论文:浅议估价条款在菲迪克合同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异同 【摘要】本文围绕估价这一重要条款,分析其在菲迪克1999年《施工合同条件》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中描述的异同,以更好的指导估价原则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菲迪克、清单计价规范、估价、综合单价 在施工合同中,估价条款总是最重要的条款之一。因此,无论在菲迪克1999年《施工合同条件》(以下简称《施工合同条件》),还是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以下简称《清单计价规范》)中,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以下简要描述估价条款在两者之间的异同: 一、估价条款在菲迪克合同与《清单计价规范》中的相同点 在《施工合同条件》中有如此描述,每项工作适用的单价或价格应依据合同中的规定,如果合同没有明文规定,可采用合适的类似工作的单价。在《清单计价规范》合同价款调整中对综合单价也有类似描述:“因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原因的工程变更,造成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对应的综合单价按下列方法确定:(1)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2)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3)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由上可看出,对于估价的调整,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首先要依据合同的约定,合同约定可调或如何调整的,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的,则根据各自的规则,另行进行估价的调整。 二、估价条款在菲迪克合同与《清单计价规范》中的不同点 除人工、材料以及机械价格变化而引起的单价变化外,估价的变化总是和工程量的变化有一定联系,以下仅讨论对由于工程量变化,两者在估价调整上的不同之处: 在《施工合同条件》中,如果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即:1、一项工作的数量变动超过工程量表或其他明细表中列明的10%以上;2、并且变化数量乘以单价已经超过了中标合同款额的0.01%;3、而且数量变化对单位工作量费用的直接影响超过1%;4、以及该项工作并没有在合同中被标明为“固定单价项”。则对该项工作估价时,应再确定新的适宜单价或价格。 而在《清单计价规范》合同价款调整中规定,因工程变更引起已标价工程量清单项目或其工程数量发生变化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调整:“(1)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有适用于变更工程项目的,应采用该项目的单价;但当工程变更导致该清单项目的工程数量发生变化,且工程量偏差超过15%时,该项目单价可进行调整。当工程量增加15%以上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2)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没有适用但有类似于变更工程项目的,可在合理范围内参照类似项目的单价。(3)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没有适用也没有类似于变更工程项目的,应由承包人根据变更工程资料、计量规则和计价办法、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信息价格和承包人报价浮动率提出变更工程项目的单价,并应报发包人确认后调整。(4)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没有适用也没有类似于变更工程项目的,且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信息价格缺价的,应由承包人根据变更工程资料、计量规则、计价办法和通过市场调查等取得有合法依据的市场价格提出变更工程项目的单价,并应报发包人确认后调整。” 由此可以看出,在《施工合同条件》中,估价的调整约束条件除考虑在单位工作量费用中的比重外,还要考虑其整个项目中的价值比重。估价的调整变化不仅仅依赖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还要考虑该项变化在工程价款上的影响,调整后的估价适用于该项目的全部工程量,从而,在估价调整项目的甄选上较为复杂,易引起工程师与承包方的争议;而在《清单计价规范》中,综合单价的调整仅考虑了工程量的变化以及报价浮动率,调整后的估价仅适用于该项目的原工程量变化15%以外的工程量,缺点是没有考虑由此引起的工程价款的变化,易造成得不偿失的工作量浪费,优点是综合单价调整项目的选择简单。 对于新增估价的确定,在《施工合同条件》中约定,如果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即:1、该项工作是按第13条[变更与调整]指示承包商实施的;2、在合同中没有为此变更工作项规定单价或价格;3、由于该项工作的性质不同或者实施的条件不同,合同中没有适合的单价或价格。此时,也应使用新的单价来对该项工作进行估算。如果没有可参照的相关单价或价格,新单价或价格应依据合理的工作费用,加上合理的利润,同时考虑相关情况予以确定;在最终确定一个新单价或价格之前,为了支付进度款,工程师可以临时确定一个单价或价格。而在《清单计价规范》中有如下规定,“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工程项目综合单价的,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以及“如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与设计不符的,发、承包双方应按新的项目特征确定其综合单价。”由此可以看出,新价格的提出在《施工合同条件》中由工程师提出后,经过发包方协商认可后执行;在《清单计价规范》中,新价格由承包方提出,经发包方确认后执行。 对于删减了某项工作,承包商会产生一些的影响,在《施工合同条件》中规定:如果删减的任何工作构成了变更的一部分,而且双方对该删减的工作价值在删减前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时,在符合三项条件情况下,承包商可发出通知,同时附证明材料,要求对因删减该工作而造成的影响予以费用补偿。1、如果不发生删减的情况,承包商的某笔费用本可以从中标合同款额中的部分的工程款中分摊掉;2、由于删减了该工作,使得承包商的该笔费用无法在合同价格中消化掉;3、在对任何替代工作估价时,也没有含该笔费用;工程师收到通知后应按第3.5款[决定]去商定该费用补偿,并加到合同价格上。而在《清单计价规范》中并没有对上述影响作进一步说明。 由上可知,仅从估价条款上看,《施工合同条件》中,原则更加严谨清楚,同时关注了量的变化和价值的影响;在《清单计价规范》中,原则与《施工合同条件》基本相同,虽然缺少了对整体工程造价的关注,却更加便于实际操作。 工程估价论文: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估价类课程的教学研究 [摘 要]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是“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通过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在真实的案例中切实感受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对工作的认识和经验,从而获得专业职业能力。本文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估价类课程开发思路。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工程估价; 课程教学; 改革 1 引 言 截至2010年末,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业人员219 180人,其中注册造价工程师52 267人,占全部造价咨询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3.8%,造价员65 662人,占全部造价咨询企业从业人员的29.9% 。另一方面,对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近几年毕业生工作后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这表明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工程估价类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估价、安装工程估价、市政工程估价、园林工程估价。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大纲内总计152学时,9.5学分。其中建筑工程估价和安装工程估价为必修课,合计学分5.5分,占必修课总学分的40%。同时,该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也设置工程估价(一)、工程估价(二),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以及其他专业也涉及相应估价类课程。 工程造价人员是工程和经济融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其任务是以土木工程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和管理知识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价格确定和分析。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迅速在工程造价领域独立工作的工程师,而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再培养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种要求。从国内这一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还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例如教学内容多集中在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讲述,学生会觉得枯燥、难学,教师会觉得难教。因此,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课程开发逐步得到了重视,德国不莱梅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又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它是目前世界职业教育较为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之一。在工程估价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工程造价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工作过程怎么做,从事这一工作需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工程估价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借鉴这种模式进行课程开发设计。 2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估价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估价课程开发,是对原有的课程解构与新的课程体系重构的过程。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出台之后,出现了两种计算规则: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和传统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并且根据河南省《08综合单价》的综合解释,“使用《08综合单价》编制招标控制价时,人工、材料和机械的定额消耗量不能调整(定额规定允许调整的除外)。参加投标的施工企业可以自主确定投标报价,在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量可参考定额执行,也可以在定额消耗量的基础上适当浮动”。并且在“清单计价规范”中规定量的风险由招标人承担,综合单价风险由投标人承担。因此可以看出,新的计价模式需要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我们围绕工程估价的工作过程,对原有课程进行序化,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我们将学生毕业之后所能服务的单位,根据单位的性质分为两类:一是招标人,或者叫业主、发包人、甲方等;二是投标人,或者叫做施工单位、乙方。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实施后,工程造价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工作中必须考虑如何将工程量清单及规范中的计价要点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工程量清单计价中,招标人公布招标控制价,投标人根据工程量清单投标,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根据项目实际办理签证,签证的单价怎么处理,如何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进行工程价款的支付等。因此,在教学中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真实流程,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实践教学项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模拟真实的计价流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自主策划,任务分解,将“教、学、做”有机结合。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投标—签证办理—工程价款支付—结算”这一实际的工作流程,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接轨,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3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估价课程开发步骤 3.1 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能力分析 由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综合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素来实现的,因此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能力分析是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在进行分析时,充分考虑甲方与乙方对于造价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通过深入调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对工程估价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归纳,见表1。 3.2 课程内容的整合 课程内容的整合见表2。 3.3 课程教学的实践 3.3.1 课程教学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估价课程教学中,已经证实案例教学是较好的教学方式,建筑面积在3 000~5 000 m2的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住宅楼、宾馆等都是较好的选择。我们在教学中选择校内一幢教学楼,学生备感亲切,同时能够结合建筑物更好地读图。任课教师拟订相应的招标文件,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特别是合同条款部分,把相应的结算方法、综合单价调整办法、付款方式在合同条款中予以明示。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招标人,一组为投标单位(施工单位,即该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同时会再模拟几个情况,组织学生办理变更、签证,同时结合变更、签证的综合单价处理方式,计算新的综合单价,最终还要求学生进行结算的编制以及审核。 3.3.2 课程教学的组织 按照工程进展阶段进行分解,将工程全过程分解为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结算审核阶段。 (1) 招标投标阶段。该教学班总共58名学生,将学生分解为两个组,分别为招标人和投标人。采用的清单规范为GB50500-2008,配套定额选择《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2008)》。该定额的综合解释中规定:依据《08综合单价》编制招标控制价时,人工、材料和机械的定额消耗量不能调整,参加投标的施工企业可以自主确定投标价格,在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量可参考定额执行,也可在定额消耗量的基础上适当浮动。因此,给予招标组的要求是,进行综合单价计算时,执行定额中相应的规定,并且选用2012年二季度的郑州市材料价格;投标组在投标时给予适当的假设,同时要求各项费用按照要求算出来之后乘以85%。以土石方工程为例,该项目为条形基础,室外地坪为-0.3米,垫层底面标高为-2.3米,因此挖土深度为2米。根据基础平面图以及相应的基础断面1-1,结合清单规范的要求,选择编码为010101003001,根据规范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垫层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出来需要的挖土方量为1 124.8 m3。课程讲解时,对于招标组编制招标控制价时采取的施工方案为:采用反铲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土方全部运出,运距为3 km,人工配合土方部分采用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土。根据图纸的情况,《河南省08综合单价》A(上册)P16以及P17的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宽度计算表和放坡系数表分析得出,该项目需要的工作面宽为0.3米,放坡系数为0.71,招标组计算出来的挖土方量为1 638.8 m3,结合清单中的特征描述以及计价的整体要求,计算出来的综合单价为58.92元/m3。投标组采取的施工方案为:放坡开挖,坡度系数为0.20,自垫层上表面底板上面开始放坡,加宽工作面为0.10 m。土方开挖采用一台反铲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全部运出场外,运距3 km。人工配合挖土方量为总土方量的5%,采用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土。组价单价按《河南省08综合单价》的有关规定计算的85%计取。根据上述相应条件,投标组计算出来的综合单价为42.13元/m3。通过这样的假设,所有同学理解了招标控制价是一个最高限价,作为投标人想中标应该采取的措施等。同理,在讲到其他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计量与计价时,给同学们相应的条件,同学们分组进行计价。 (2)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的变更签证管理也是造价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2008《计价规范》中规定,对于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定后执行。因此对于施工过程的签证单产生新的工程量清单,甲乙双方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罗列出5张变更签证,按照上述原则分别交给招标组和投标组进行处理。 (3) 结算阶段。根据所给的施工合同中可以调整价格的条款:人工、钢筋、水泥的价格在施工期间上涨10% 或者下降10% 均不予调整(以招标文件中规定的2012年第二季度信息价为准),超过部分按照河南省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合同也规定措施费不予调整的条款。授课教师给出项目的施工时间节点,由投标组根据相应节点,算出需要调整的工日量以及材料量,并且进行结算的编制。招标组在投标组的基础上进行结算的审核,最终审减金额为23万元。 4 课程教学的评价 经过这样的授课,能够激发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整个教学的互动,避免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同时,学生对于课程的更好操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践发现,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把同学们分成4组以上,一组为招标组,其余为投标组,给出不同的施工方案或者学生自己拟订施工方案,待课程讲解结束后,根据所有投标组学生计算出来的投标报价,进行评标,看哪组学生能够中标。这样,学生既能很好地学习工程估价相关技能,也能更好地理解招投标的相关知识。 工程估价论文:“工程估价”课程的特色教学创新与探索 摘要:“工程估价”课程内容广、实践性强、政策性强。针对国内许多高校“工程估价”课程教与学环节均十分薄弱的现状,提出特色教学,综合应用“理论教学+案例作业+课堂案例讲评”的案例教学法,引入信息电算化和“任务驱动+实践”的教学方法,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特色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上都有良好的改革和创新,能够广泛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工程估价;案例教学法;信息电算化;任务驱动;实践 “工程估价”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技能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建筑工程等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对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的主要业务工作有着重大影响,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工程估价”课程内容广泛、实践性强、政策强等特点[1],导致过去很长时间里国内许多高校“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情况不尽如人意。课程建设落后,影响着相关专业建设与发展;教材陈旧、内容滞后且脱离社会实际,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等。这些问题一直是制约“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瓶颈。 针对国内许多高校“工程估价”课程教与学环节均十分薄弱的现状,一些学者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研究方案。例如,刘谨把教学分为工程识图、算量软件互动学习、套价软件互动学习三个模块,增强了学生的自学和互动。[2]王爱领等人[3]和高云莉等人[4]探讨了实践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邓雪莉[5]则强调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特色教学”的教学改革,综合应用“理论教学+案例作业+课堂案例讲评”的案例教学法,引入信息电算化和“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并应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一、特色教学改革方案 实行“工程估价”特色教学,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枯燥的知识内容理解性记忆;引入信息电算化之后,学生通过软件操作加强学习;而“任务驱动+实践”的过程则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实现“所学”与“所用”的无缝对接与零距离就业。改革方案如图1所示。 1.“理论教学+案例作业+课堂案例讲评”为一体的案例教学法 在“工程估价”理论教学中,选取内容真实、材料典型的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实践具有独立进行工程估价的初步能力。理论教学过程突出工程量计算这一重点;在每一分部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的理论教学完成后布置作业,通过案例计算相应工程的工程量;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分析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和分析重点、难点,使课堂案例讲评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这部分教学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案例的选择。“工程估价”课程的案例内容必须真实,材料应当典型和具有综合性,教学过程中如何选准满足这些条件的案例?二是相关资料的收集。“工程估价”的资料包括施工现场资料、工具书、参考资料等,教师如何掌握完备的资料?三是识图的问题。看懂施工图纸是正确计算工程量的前提条件。教师如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看懂图纸? 2.多模块的信息电算化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新的教学流程,通过回馈调查持续改进教学。把教学分为三个模块:算量软件互动学习模块、套价软件互动学习模块和工程识图模块。算量软件互动学习模块主要解决工程量计算问题,结合软件直观的三维视图将枯燥的规则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套价软件互动学习模块则能够将询价体系和定额讲解结合,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建设工程定额估价法和工程量清单估价法并存的“双轨制”估价方法有更深的了解;工程识图模块则反映了教学的连贯性,将投资估算(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总概算(初步设计阶段)、修正总概算(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施工图设计阶段)、合同价(招投标阶段)、结算价(工程实施阶段)、竣工决算(竣工验收阶段)等多次性计价、全过程工程估价内容融为一体。 这部分教学对计算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的要求较高,倘若教学单位没有开设前期课程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另外,为了有效发挥信息化和电算化的特点,还需要得到相关课程的辅助,教师教学经验的更新,课程内容和深度的调整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配合。 3.“任务驱动+实践”的教学方法 “工程估价”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确定、控制和管理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成为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工程经济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通过工作后的实践经验能够成为造价管理人员。可分为一般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一般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深注册造价工程师三个层次。在“工程估价”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设计职业知识测试与职业技能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真正做到“所学”与“所用”的无缝对接与零距离就业。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同时,如何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使实践教学条件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是实践教学面临的重大难题。 二、特色教学主要特色 推广“理论教学+案例作业+课堂案例讲评”的案例教学法后,可以让课堂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让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让师生之间由单向教导变为双向交流,即实现“枯燥乏味生动活泼”、“注重知识注重能力”、“单向教导双向交流”的转化。 “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定额量计算规则,十分繁杂枯燥,给教与学都增加了难度。案例教学打破了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营造了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氛围。而且,学生在案例作业的过程中不再是一味地依赖书本,学习死知识。而是主动学习,同时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增强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另外,通过案例课堂讲评,学生可以随时请求教师指导,一方面加深了学生自身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促进了师生的双向交流。 引入信息电算化,改革和创新了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具有时代感。特色教学增加了工程估价算量软件、套价软件和工程识图软件的学习,通过网络应用的新鲜元素将工程量规则的讲解和软件学习结合,使教学流程新颖而富有变化。 传统的“工程估价”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式的讲授为主要方法。主要教学内容是工程量计算规则。学生手工计算工程量、套用《建筑工程定额》。大量枯燥的规则和繁重的手工计算让学生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或厌学情绪。 引入信息电算化之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整合新的教学流程,通过回馈调查持续改进教学成了课程教学评价的创新内容。整个教学流程能够整合校内外的众多资源,为学生搭建了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良好平台。 “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工程估价”课程中通过设计任务、学生讨论分析、教师讲授、评价等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掌握课程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做到“所学”与“所用”的无缝对接与零距离就业。 在“工程估价”课程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不同,“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任务驱动”通过一个个任务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实践”则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效果 本课题旨在综合应用“理论教学+案例作业+课堂案例讲评”的案例教学法、引入信息电算化和“任务驱动+实践”的教学方法,形成“工程估价”课程的特色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只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实行“案例教学”,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入信息电算化,将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识图、工程询报价等专业知识和信息计算融为一体,提高“工程估价”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由社会需求、职业蓝图、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学习,则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只讲课本知识、课后做习题的教学定式。首先,在搜集大量工程量计算案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讲授课程内容。其次,网络信息化和软件教学增强了学生工程量计算和工程识图的能力。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法则让学生更贴近社会生活实践,增强了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 教学效果上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力图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后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案例资料,通过案例的分析、思考与操作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工程估价论文:浅析建筑工程估价方法 摘要:本文先明确了投资估算的定义,简单分析了投资估算的组成、阶段性划分以及精度要求、依据要求和步骤作用。一般的建设项目投资估算都是分三部分进行,即建设投资估算、建设期利息估算以及流动资金的估算。本文对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方法只是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估算;投资 1.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的定义 投资估算就是指在建筑工程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建筑工程投资者现有的资料和特定的方法,对建设工程的投资数额进行的估算。是对工程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工程进度计划等进行研究并初步确定的基础上,估算出工程投入总资金的过程。它是工程建设前期编制工程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不仅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估结果,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估算和施工图预算的设定,对于建设工程资金筹措的方案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全面准确地估算建设的工程造价,是可行性研究乃至整个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2.建筑工程投资的范围和组成 2.1 建筑工程总投资的组成 建筑工程总投资,就是指投资工程从前期准备工作开始到工程全部造成投产为止,所产生的全部投资费用。新的建筑工程的总投资由建设期和筹建期投入的建设投资和工程建成投产后所需的流动资金两大部分组成。建设期工程借款利息应计入总投资中,所以总投资包括建设工程投资、建设期工程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 2.2 建筑工程总投资估算的情况 建设工程投资的估算包括工程固定资产投资的估算、工程无形资产投资估算及工程其他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这几部分。 2.3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的依据和标准 2.3.1建筑工程投资估算依据 (1)建筑工程建议书; (2)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及方案; (3)建筑工程项目、辅助工程一览表; (4)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图纸、主要设备和材料表; (5)建筑工程设备价格、运杂费率和当地材料预算价格; (6)建筑工程同类型建设项目的投资资料; (7)有关规定,如对项目建设投资的标准、银行贷款利息率等。 2.3.2建筑工程投资的估算标准 (1)工程内容和费用组成完备,计算合理,无重复计算,不提高或者降低估 算标准,没有漏项、没有少核算; (2)选择的标准与具体工程之间存在差异时,应进行换算或者调整; (3)工程投资估算精度要能满足控制设计概算的标准。 3.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的作用 投资估算在工程开发建设中的作用: (1)工程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是工程主管部门审批工程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工程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 (2)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工程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工程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当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批准之后,其投资估算额就是作为设计任务书中下达的投资限额,即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 (3)工程投资估算对工程设计概算起到控制作用,设计概算不能突破批准的投资估算额,并应控制在投资估算额以内; (4)工程投资估算可作为工程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建设单位可根据批准的工程投资估算额,进行资金投资估算额,进行资金筹措和向银行申请贷款; (5)工程投资估算是核算建设工程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 4.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方法 正如前面所说,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工程投资、建设期工程借款利息和流动资金,下面浅显的分析了各种投资的组成和估算方法。 4.1建设工程投资的组成和估算 4.1.1 建设工程投资的组成 建设工程投资是指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期与筹建期间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建设投资是工程费用的重要组成,是工程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可根据工程前期研究的不同阶段、对投资估算精度的标准和相关规定选用估算方法。根据现行项目投资管理规定,建设投资由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 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构成。 (1)工程费用,是指直接构成固定资产实体的各种费用。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从工程筹建起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 除了上述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和设备与工器具购置费以外的费用。 (3)预备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避免在难以预料的情况下造成投资不足 而需要预先安排的一笔费用。 4.1.2 建设工程投资的估算 (1)建设工程投资估算,首先,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所需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次,在汇总各单项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的其他费用。然后,估算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最后,求得建设投资总额。 (2)建筑工程费的估算建筑工程费是指为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所需要的费用,建筑工程费估算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就是以单位建筑工程所需的投资乘以建筑工程总量计算的。 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就是以单位实物工程量的投资乘以实物工程总量计算的。 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在没有上述估算指标且建筑工程费占总投资比例较大的项目,可采用概算指标估算法。采用这种估算法,要拥有较为详细的工程资料了解详细的建筑材料价格标准和工程费用指标,所需投入的时间和工作量较大。 (3)设备和工具购置费的估算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包括设备的购置费、工具及办公家具购置费。在工程建设中,设备及工具购置费占建设投资比重增大意味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设备购置费是指为投资项目购置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国产或进口设备、工具、器具的费用,应根据主要设备表及价格、费用资料编制。 工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是指投资项目按初步设计规定,保证 生产初期正常生产所必需购置的、没有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的设备、仪器、模具、器具、生产家具和备品备件等的购置费用。 (4)安装工程费估算 安装工程费通常按行业主管部门或专门机构的安装工程定额、取费标准和指标估算。 (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是按各项费用科目的费率或实际取费标准估算的。 (6)预备费的估算 基本预备费估算,主要是设计变更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费用。 涨价预备费估算,以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之和为计算基数。 建设工程投资流动资金估算的方法 5.1分项详细估算法 对存货、现金、应收账款这三项流动资产和应付账款这项流动负债进行估算 5.2扩大指标估算法 按建设投资的一定比例估算。 按经营成本的一定比例估算。 按年销售收人的一定比例估算。 按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 6.结束语 本文我们知道整个建筑工程投资估算的全过程,知道通过自身现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再结合同类工程的估算数据,然后通过建设投资估算、建设期利息估算以及流动资金的估算这三方面,估算出整个工程的资金总额,从而投资者通过估算的总额来进行工程投资的决策依据。 工程估价论文:建设工程中暂估价的风险分析及控制 摘要:当前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践中,暂估价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采用,而且占总造价的比重逐年加大。然而,暂估价设置不科学,定价不规范,又让业主面临工程造价控制的风险。如何对工程量清单中暂估价的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控制,是建设单位必须面对的难题。 关键词:暂估价;风险;控制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中规定,工程量清单中的暂估价,是指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提供的用于支付必然发生但暂时不能确定价格的材料的单价以及专业工程的金额。 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暂估价项目的设置解决了工程造价中一些暂时缺少设计深度或二次设计未到位的问题,也解决了一些材料暂时尚未明确规格、型号、品牌和档次问题。暂估价的设置在工作中解决了工程招标的完整性,从而使招投标周期缩短,减低了招投标难度,所以暂估价的形式较受招标人欢迎,目前在工程量清单计价中也采用得越来越多,所占的资金比例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暂估价设置与认价还缺少规范统一的实施办法,也在随后的工程建设与工程结算中埋下了诸多隐患,使工程造价突破招标人的预算投资规模,无形当中给招标人造价控制增加了很多风险。在这里,我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工程量清单中暂估价存在的一些风险及控制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些参考。 一、目前暂估价的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暂估价项目设置存在风险。业主在材料暂估价和专业工程暂估价设置时往往界定不清,或者将直接发包的专业工程也列入暂估价中,或者将专业工程暂估价列入材料暂估价项目甚至分部分项工程中,或者将设备价格也列入暂估价项目。暂估价项目设置的混乱,会导致工程结算时,相关措施费用、总承包管理服务费用、规费、税金等的计取同样陷入混乱。 2.暂估价项目定价存在风险。招标人在暂估价价格时往往过于笼统,对其价格的组成明细缺少说明,如材料暂估价的组成,是否包含采购管理费及现场保管费,专业工程暂估价的组成是否包含相应的措施费用及规费等,暂估价价格时缺少内容界定,因此在随后确定的分包价款及材料价格无法与之对应,也会在结算时导致重重争议。 3.暂估价项目占工程总造价的资金比重过大,存在造价控制风险。由于暂估价在结算阶段是按实调整的,暂估价项目设置过多,在结算阶段就有可能会突破招标人的预算投资规模,使最终的工程结算造价失去控制,再加上工程建设阶段暂估价项目管理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无形当中给招标人自身增加了很多风险。 4.暂估价项目的认价存在风险。暂估价项目的内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缺少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合理的专业工程分包合同,导致暂估价定价过程中存在规避招标及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总包单位有时会和供应商或分包单位串通一气,故意抬高价格,造成暂估价的认价比正常价格偏高,使得建设单位承受工程造价增加的风险。 如某建筑面积为45000㎡的综合楼,工程合同总价为7800万元,在招标清单中设置了门窗,夹胶玻璃雨棚,玻璃幕墙,墙地砖,花岗岩等多达20余项暂估价,总额达2200万,实际暂估确认价比正常市场价高出约6%,建设单位将要多支出132万元。 二、对暂估价管理风险控制的几种方法: 合理设置暂估价。 (1)应尽量减少暂估价的列项数量,应尽可能减少暂估价项目,这既有利于质量与成本控制,又有利于建设项目管理。一般情况下,在招标控制价和工程量清单编审中,暂估价与招标控制价占比不得超过下表的百分比。 (2)发包人拟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不应作为专业工程暂估价的形式进行。在暂估价设置时,部分招标人出于规避招标市场等目的,在工程招投标阶段把拟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也列入专业工程暂估价,并计入工程总造价,而在工程建设阶段时,重新将这部分工程从总造价中扣除,另行招投标,此种形式往往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同时又涉及到原合同价款的结算调整问题、专业工程的合同签订主体问题以及总承包服务费的计取和支付问题,最终在工程结算阶段形成一片混乱。因此发包人拟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不得以分部分项工程或暂估价的形式列入主体工程招标文件的分部分项或其他项目工程量清单中,发包人应与专业工程承包人另行签订施工合同。 (3)对于发包人拟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可以将总包配合内容列入,要求投标单位在投标书中包含总包服务费。在分包合同签定时建设单位协调总包单位配合内容,分包合同不再考虑总包服务费,这种方法可以提早明确总包、分包的职责,避免施工时发生没有必要的纠纷,以至于影响施工进度,同时也可防止总包方漫天要价。 (4)建设单位应加强管理,尽量缩小暂估价的范围。对于有些材料设备可以工程项目招标文件中明确品牌、规格,利用工程招标阶段竟争机制,降低造价。 2. 对暂估价进行合理定价 建设单位在确定暂估价时,应事先考虑好涨价因素。对于签订固定单价承包合同的工程项目,招标文件要求考虑风险投标。而暂估价是据实调整结算的,实质上无形中使施工单位的风险转向建设单位,并且暂估价占总价比重越大风险转移越多。所以,建设单位在确定暂估价时应事先考虑好涨价因素,以防严重突破投资规模,造成投资失控的尴尬局面。 3. 严格暂估价的认价程序。 (1)暂估价采购中建设单位需成立采购小组,抽出时间作好市场调查,考察厂家,组织招投标等,这就要求甲方应具备或依托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否则难以完成。以往的工程实际情况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出现诸多矛盾。有的甲方认为暂估价不需要管理或无时间、无精力管理,造成结算时不能提供暂估价实际签认价格,由于甲方管理出现漏洞,因此施工单位以次充好、影响工程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要求建设单位对于实行招标管理的暂估价项目,其招标采购严格按照程序来:①建设单位筹备成立采购招标小组,制定详密的工作计划;②确定暂估价项目具体规格、型号、技术标准;③建设单位专业人员、监理人员、总包单位专业人员均应做好市场调查;④编制适合业主需求的招标文件;⑤招标公告或向有资质的厂商发出投标邀请函;⑥招标答疑;⑦开标、评标、定标;⑧整理招标投标资料,写出评标报告。 一是要求业主加强管理;二是尽量缩小暂估价的范围。对于有些材料设备可以工程项目招标文件中明确品牌、规格,利用工程招标阶段竟争机制,降低造价。 (2)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时,应明确暂估价价款支付方式、结算价款调整办法;对于实施招标采购的暂估价,总承包合同中应明确招标的组织形式、流程、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项目实施跟踪审计,还要明确跟踪审计对暂估价采购有审计实施方案。在审核总承包合同条款时,应避免因合因条款不规范给以后暂估价管理带来扯皮,杜绝各种关于暂估价条款不全、不真实、不严谨的合同生效,从而有效地减少暂估价纠纷,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4.严格竣工结算阶段暂估价的造价管理 针对由总承包方支付采购价款的暂估价,工程竣工结算时通常根据实际签认价格与暂估价之差,按工程实际数量算出总差额再计取费用后列入竣工结算总价中。竣工结算时,调整暂估价价款应注意如下:一是暂估价差价是否计取除税金外的其它工程费用应在总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没有明确规定。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二是应勘察现场了解工程实际发生情况,签证记录签字是否齐全。暂估价工程量的确定,如果该项没有发生变更,则按竣工图算出相应工程量乘相应实际价格进行调整;三是对于因质量不合格而返工的或以次充好的暂估价解决方法,应在总合同中明确规定。 总之,暂估价项目的设置虽然解决了工程招投标初期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其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建设单位应该从暂估价的、设置、定价、认价等方面着手,一步步把工作做好,为工程竣工结算做好准备,以控制造价风险。 工程估价论文:构建工程估价理论框架体系的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通过分析工程估价课程现状,指出以理论框架的构建为主旨的工程估价教学模式是必然选择,进而提出实现学生掌握工程估价理论框架的措施,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讲授顺序,以思维训练为学习重点,实验环节为辅助。 关键词:框架体系;思维训练;工程估价 工程估价这门课程比较特殊,其教学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学生的质量。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成为工程估价专业教师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工程估价课程的特点 1.工程估价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工程估价是一门知识面广、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这样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大量的先期知识储备,如建筑施工、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投资学、工程制图与识图、施工组织、概论与统计、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等等。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其他专业知识是否储备充足,可以充分显示出来。 2.课程内容多,教学课时不足。由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估价专业学时数日益减少,教育部咨询专家提出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2009年3月重庆会议)中,工程估价的课时数被压缩到32个学时,但是知识内容丝毫没有减少。在这么少的课时下,要把工程估价基本理论、建安费用构成、定额原理、工程量计量(包括清单量和预算量)、工程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投标与合同价、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等内容讲完,并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3.教学内容受政策影响大。工程估价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就是直接工程费的测算,其中既包括定额单价也包括工程量计量。我国2003年7月1日起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改变了以前以“量”、“价”、“费”为主导的定额计价模式,变成现在以“控制量”、“竞争费”为主导的清单计价模式。2008年又出台《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厘清了建筑合同履行中“扯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但是,建筑市场的问题不会一成不变,新的政策、法律法规会不断出台,教学内容也需不断做出调整。 4.工程估价课程实践性强。工程估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工作步骤,没有实践很难体会并理解考虑问题的重点。尽管有些老师提出案例教学法,但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考过程是不能等同的,也就是说,老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自身的实践。同时,课程的内容与工程施工、施工组织等实践工作是紧密结合的,缺乏这一点,也造成教学的困难。 二、构建理论框架体系的教学模式 从上可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以下几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1)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能够学会做施工图预算、工程估算、设计概算等等实际工作,只能讲述方法,但这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工作;(2)学生其他课程的不足在这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但是没有时间将之补充完全;(3)工程估价课程受到政策影响,需要不断做出调整,故死扣知识本身不利于学生面对未来多变的市场与政策;(4)只能针对一种工程类型教学,而学生未来却面对不同的工程类型。因此,为达到教育部所要求的“宽口径、深基础”、适应能力强的要求,仅仅强调知识点的讲解是不合适的,需要给学生构架一套工程估价的完整理论体系,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灵活地应对可能面对的问题,如同现在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构建是关键环节,它决定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何搭建这样的理论体系呢?笔者认为,不强调知识本身,而强调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一整套思维体系是重要的,因为这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应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化。具体可以这样做: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讲授顺序 万丈高楼平地起,既然要建立框架体系,就需要从基础理论说起。工程估价的理论知识主要是介绍工程造价的构成及如何在不同的已知条件下使用何种方法进行估价。由于工程项目参与方不同,就意味着造价的构成不同。我们需要学生明确各参与方从哪个建设阶段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何时结束工作内容,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各方的费用构成为何有不同,从而其计量和控制的内容就有不同。 其次,通过上述工程造价构成的分析,可知公式:工程直接费=∑(定额单价×工程量),是形成施工图预算和其他部分造价测算的基础。通过工程结构的层层分解,逐步讲解与分析,明确其他费用测算的基础为工程直接费,或者其他费用是在工程直接费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基础之上计算。由此,可以让学生明确估价的重心是估算工程直接费。因此,学习定额原理,了解定额的编制,目的是明确定额单价中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工程量计量,包括清单量和预算量,理顺二者之间的差异,明确如何算出清单单价和预算价。通过理顺上述关系,使学生明白“量”与“价”是对应的,或者说,什么样的“量”就应该对应什么样的“价”。 第三,不同时期进行工程估价,由于对于工程的了解深度不同,造成我们可以使用的估价的方法有根本差异。如:在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阶段,由于设计图纸没有出来,具体的工程量无法测算。因此,不得不使用已建的类似工程数据资料通过市场调整来获得工程的估算价格(可以称之为市场比较法)。到施工图设计阶段及以后阶段,由于具体的图纸已经设计出来,各分部分项工程量可以明确,因此可以详细测算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通过逐步汇总的形式得到工程造价(可以称之为成本法)。通过前期工程直接费的求取,我们进一步扩展为不同阶段的造价求取。此时,有了基础理论和定额理论及工程量计量的知识,学习这一部分知识将会容易得多。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知识体系按这样的顺序构架是相对比较合理的构架: 2.思维训练是学习重点,知识点的学习是辅助工具 思维训练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认知,这点往往在教学中被淡化,而教师的讲解越来越受重视。但生僻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而言是枯燥的,只有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体验,才能实现工程估价思维模式深刻地印入脑中。建立一整套工程估价的思维模式可以按这样的顺序来完成: (1)基本知识体系的认知。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讲解顺序,我们构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其次,是要建立学生对基础体系的根本认识,建立工程估价的常识。现在使用的计价方式有: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模式。这两种模式要区分,也要建立联系,目的是使得学生能够面临政策的不断变动。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模式的区别:首先是,清单量不考虑工程施工中所采取的措施,只考虑工程量净量,定额量则需要考虑工程施工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并单独列项;其次,清单定额单价是不完全费用单价,包括了人工、材料、机械、企业管理费、利润和适当的风险。定额单价仅考虑了人工、材料、机械的费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体的造价会发生变化,而是说,计价方式不同而已。 (2)强调思维养成,减少思维重复。工程估价中有许多需要明确的知识点,如果每一点都详细讲解,则教学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有太多的思维过程重复,比如,工程量计量部分,步骤是熟悉工程量计量规则—熟悉图纸—算量(计算基本工程量,考虑增加或扣减部分),分部分项工程十余个,如果都讲,则重复的过程必将使学生兴趣大减。所以,在讲解的时候,应当更强调的是思维的培养,例如,工程量计量部分,并不需要讲解所有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重点讲思维过程,而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量则成为培养这样的思维过程的载体,通过几个关键的分部分项工程计量的讲解,足以使学生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工程量计量工作。 (3)强调灵活运用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要学习的估价方法有很多,比如,投资估算中,就有生产能力指数估算法、专用工程系数估算法、设备系数法、朗格系数法,等等,这么多的方法如何记得住?面临真实的情况,又如何选择?通过将估价方法分为成本法和比较法,在施工图纸设计出来,能够详细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此时使用成本法;反之,则只能使用比较法,使用市场中的类似工程资料,经调整后得到拟建项目工程造价。此时使用何种方法,要考虑我们的已知信息,信息充分多时,选用估算精度高的方法,信息少,就只能选用精度不是很高的估算方法。 3.实验课程辅助 对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学生在应用时会有许多细节性的问题出现。例如,上课所讲的例题,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的时候,会觉得很简单,但是自己再学习时,会觉得又有许多问题产生。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讲清楚之后,学生就不会再有任何问题,实则不然,将讲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其实,这也是思维方式的转换过程,才能成为经久耐用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再学习,必然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得到答案”的过程,或许比教师的讲授更重要。因此,工程估价课程教学必须有“概预算实验”、“工程造价实验”或“工程量清单实验”等实验课程辅助,以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一位思维转换的过程。 三、总结 综上可知,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讲授顺序,重复的思维训练,实验环节的加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工程估价这门课程当前面临的困境,也帮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工程估价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且能应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化,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 工程估价论文:浅议国有资金项目暂估价材料及专业工程招标 【摘 要】本文就目前国有资金项目暂估价材料及专业工程在招投标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规范其发包行为。 【关键词】国有资金;暂估价;招标 1、引言 在国有投资项目施工招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部分材料和专业工程暂时无法确定价格,对于这种情况,设置暂估价是一种常用的,具有操作性的解决办法。但目前在暂估价项目发包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给工程建设项目依法顺利实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何进一步规范暂估价项目发包行为,有效节约国有资金,对建设项目业主及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来说,均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2、目前现状 暂估价是指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提供的,用于支付必然发生但暂时不能确定价格的材料单价以及专业工程的金额,包括材料暂估单价和专业工程暂估价。目前在暂估价项目发包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项目设置随意。部分项目暂估价设置比重过大,或将标准明确的材料设置为暂估价项目,造成后期变更数量过多、金额过大,影响到后期合同管理和工程结算审计,也增加了发包人的风险。个别项目存在以设置暂估价为名肢解工程、规避招标、暗箱操作行为,极易滋生工程建设贪污腐败现象。 二是执行标准不一。目前对于如何进行共同招标、总承包人为民营企业的暂估价项目到底应采用何招标方式缺乏统一认识和规定,部分暂估价材料品种繁杂,招标人对后期频繁招标存在抵触心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个别项目打擦边球规避招标或虚假招标,给招投标日常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是合同管理混乱。在总承包项目招标过程中,对所涉及的暂估价项目后期发包、采购、结算方式,特别是业主、总包方在暂估价招标、采购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约定不明确或不合法、不合理,导致暂估价项目在采购、结算过程中存在争议,使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四是后期监管缺失。对总承包招标中涉及的暂估价项目在后期的实际采购方式缺少有效监管体系,个别项目业主利用标后监管缺失,将应依法招标的暂估价材料直接指定供应商,容易导致国有资金的流失和滋生腐败行为,也可能给工程质量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 3、对策研究 (一)尽快出台暂估价招标细则,规范暂估价项目发包行为 作为08计价规范出台后的新增术语,暂估价目前对于项目设置、招标主体、招标方式等无统一规范,这是造成招投标混乱和监管无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是应明确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部分业主提出由于暂估价款项由总承包人向分包商支付,因此当总承包人为民营企业时,虽然项目为国有,但暂估价项目可以采用邀请招标。这种说法看似说得通,但忽视了国有资金项目总承包人支付款项的最终来源为国有性质这一事实,就其项目资金来源来说仍为国有性质;另一方面,由于暂估价格仅为暂定,而“保护国家利益、提高经济效益”是招标法制定的重要目的之一,只有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才能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接受监督和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而避免造成将设置暂估价作为规避招标、逃避监督的一种手段,同时可以有效的节约国有资金。 二是应提倡总承包人作为招标人。七部委27号令规定暂估价应由项目发包人与总承包人“共同依法组织招标”,实践中很容易被理解为双方共同作为招标人。尽管也具备可操作性并得到一些认同,但这与现行提倡的责任主体一元化的施工总承包理念不相吻合,也不便于合同履行。恰当的做法应是仍由总承包中标人作为招标人,其原因一是总承包范围的暂估价材料及专业工程的采购主体为总承包人;二是其质量、安全和工期责任均归于总承包人,采购合同应当由总承包人签订,而根据合同法要约承诺机理,如果招标人作为招标主体一方发出要约邀请,势必要作为合同的主体与中标人签约。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两方作为共同招标人、一方作为合同主体的法律难题,招标主体仍应是施工总承包人,建设项目招标人参与的所谓共同招标可以通过恰当的途径体现建设项目招标人对这类招标组织的参与、决策和控制。 住建部的2010年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专用合同条款”第15.8.1款中,将“按合同约定应当由发包人和承包人采用招标方式选择专项供应商或专业分包人的,应当由承包人作为招标人”这一要求作为固化条款,并按照08计价规范提出的做法制定了项目业主如何参与总承包招标的详细流程,也是对上述做法的充分肯定。 三是应限制暂估价的内容和比例。为了真正实现总承包项目招投标的竞争和优选功能,应对暂估价项目的设置进行规范。暂估价项目应为设计图纸暂不能明确的材料设备如电梯、同类型产品在价格上存在较大差异的材料如高档石材、总承包单位无法完成,需要专业分包的工程如幕墙等,图纸设计达到深度的或常规项目、市场价格透明或波动不大的材料设备,以及工程主要材料等不得列入暂估价,对暂估价超过一定比例的,应视为图纸设计深度不足,不具备招标条件。 (二)完善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避免暂估价项目采购争议 明确应由总承包中标人作为暂估价项目招标人后,项目业主应在总承包项目招标时,在招标文件中约定其对后期的暂估价项目招标如何进行参与、决策和控制并最终与总承包中标人签订合同,这也是在实践中能够约束总承包人的最佳途径。具体约定应体现下列原则:一是项目业主的参与主要体现在对暂估价项目招标文件、评标标准和方法等能够体现招标目的和招标要求的文件进行审批,未经审批不得发出招标文件,甚至可以在总承包项目招标文件中明确约定,相关暂估价后期招标项目的招标文件只有经过建设项目招标人审批并加盖其法人印章后才能生效;二是评标时建设项目招标人可以可以派代表进入评标委员会参与评标,否则,中标结果对建设项目招标人没有约束力,并且,建设项目招标人有权拒绝对相应项目拨付工程款,对相关工程拒绝验收。 (三)开展工程项目标后管理,填补后期监管漏洞 各级招投标行政监督部门要及时改变只负责上门项目,对逃避监管行为不出问题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想法,提高监管主动性。可在统计招投标项目数据时,增设暂估价项目栏,并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标后巡查,对暂估价项目规避招标或违规招标的工程项目予以查处,有效填补暂估价项目监管盲区。 工程估价论文:独立学院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工程估价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文章提出“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该模式以完成实际工程造价为驱动,由案例逐步引出工程估价基本理论,最后通过课程设计再完成理论到实践的飞越。实践证明,“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估价;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工程估价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该课程具有涵盖内容广泛,综合性强;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所占比重高①;政策性强;实践性要求高的显著特点。为了能让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懂、学好工程估价,毕业之后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本文认为独立学院不能简单的采用“拿来主义”——即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而应建立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模式。 一、工程估价课程传统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即由教师按照指定的教科书,逐章节 “满灌式”地进行课堂讲授,内容抽象枯燥,课堂气氛沉闷,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二)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 工程估价课程特点之一是课程中事实性知识所占比重高,因此很多教师往往陷入这样的误区: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结果是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 (三)理论教学、上机实训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分开进行 原有的工程估价教学过程为:先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然后进行造价软件学习,最后进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分散进行,虽然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在理论学习阶段,学生不清楚这部分内容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所以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往往被动接受,学习主动性差。在上机实训阶段和课程设计阶段,由于前期理论基础不扎实,且与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脱节,最终学生完成的作业成果不佳。 二、独立学院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新模式 针对工程估价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改革应着重突破两个方面:(1)学生的参与性;(2)教学的实用性,为此提出“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此法区别于“理论——案例——理论”的传统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②。由于工程估价课程本身的鲜明特点,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其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要求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案例分析,而实践中教师往往在讲授完理论知识之后,已基本没有课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另一方面,即便理论讲解中有时间进行案例分析,但所选取的案例往往涉及的知识面有限,案例之间不系统、不连贯,不利于学生通过案例掌握工程计价的方法,学生学完之后仍旧不能独立上手操作。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创新的案例教学法应该是“案例——理论——案例”模式,而非传统的“理论-案例-理论”模式。 (一)“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是先引入一个典型案例,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该实际工程的算量和报价,在实际模仿操练的过程中同时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最后在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独立完成另外一个实际工程的算量和报价。整个模式以实际案例为驱动,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实施 1.选择典型案例 综合、完整、真实、典型的案例是实施“案例-理论-案例”模式的案例教学法的前提。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前期课程的掌握情况,认为建筑面积在1500~3500m2的多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住宅楼、宾馆都是较好的选择。笔者在实施过程中选择了建筑面积3216 m2、建筑层数5层、框架结构、桩基础的住宅楼。 2.案例操练和理论讲解交叉进行 教学过程分为案例操练、理论讲解和课后练习三大块,三大块内容交叉进行。 整个教学过程以案例操练为核心,理论讲解为基础,课后练习为补充。采用新模式授课后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愿意参与到案例操练中,课程设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该模式实施中对于理论讲解部分,应注意选取典型构件讲解。如在混凝土项目中,可以只详细讲解梁板柱构件,其余构件通过课后练习来进行巩固,从而节省学时占用。另外,课后练习是课堂讲解的补充和深化,必须采取有效的考核措施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以保证整个教学效果。 三、结语 本文从改革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模式入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包括着许多具体的内容,如教学大纲的建设、教材的建设、教师素质的培养等,需要独立学院广大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估价论文:《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清单工程量计价和平法标注的引入对《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远程教育学生突出的工学矛盾是影响教学效果重要因素。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教学改革;工程量清单;工程估价 《建筑工程估价》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是学生掌握工程造价员岗位的主要技能课程。由于教学内容繁多、覆盖面广,加之我国计价模式的改革、开放教育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及工学矛盾的突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全面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是摆在相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重大课题。 一、工学矛盾突出——开设网络教学平台 (1)开放教育主要面对在职学生,学生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特别是建筑行业不实行8小时工作制,没有双休日,学生工学矛盾尤其突出,学习时间无法保障,很少有学生可以一堂不漏地参加面授辅导。(2)本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相对较少。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在职学生对《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的要求。 鉴于以上情况,根据开放教育的特点,在面授辅导的基础上,网络课程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课程与实际面授辅导同步进行,以此来实现未能参加面授辅导的学生自学及其他学生课堂的补充和复习。教师通过教师平台将教学资料传入系统,学生在课后进入学生学习平台观看视频课件、下载学习相关复习资料。网络课程的建设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复习和补充,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的学习时间很好地解决了大多数学生工学矛盾的问题。 如何使学生保证自主学习时间是提高网络建设效果的后续保障,我们在网上平台提供优质资源的同时还要做好网络学习的督学工作:(1)通过学生浏览教学课件的时长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分,从而保证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2)通过网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网上学习的成果反映到期末的考核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学生可以在课程论坛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在线解答。网上学习的督学功能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以便在面授时更有针对性,提高面授时的效果;对学生来说也可以从中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自己学习的侧重点,以便更有效地学习。 二、课程教材相对滞后——教学内容调整 《建筑工程估价》课本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写的教材。教材虽已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但其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简单复制,并且教材定额采用的是江苏省的计价表,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时效性来反映国家的技术政策以及建筑市场的变化,因此教材无法直接应用于课程教学上。 本课程的目标岗位为工程造价员、造价师,工程造价工作既有政策层面的指导,又有技术层面的更新;课程的知识在全国造价员,注册造价工程师,全国注册建造师等一系列建筑类资格考试中都有所涉及。鉴于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与市场岗位同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与建筑市场接轨。如在参考资料的选取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从2003版更新至2008版,定额采用本省最新定额《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10版,在教学中随时将行业最新的规范文本、建设文件、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补充到课堂上;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将浙江省造价员培训教材《建设工程计价》作为课程的主要补充教材,并结合造价工程师考试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造价知识的同时能尽量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使学生在校所学与工作岗位所用具有一致性。 三、清单计价规范和定额规则教学内容并存——对比教学 200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布实施以来,在教学上根据工程建设招投标流程讲解从而区分工程量清单与建设工程定额。首先引导学生熟悉招投标流程,在此基础上讲解清单的计算规则,从而编制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然后从投标人角度讲解定额工程量的计算股则,进而完成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计价。例:如挖基础土方工程:(1)更具基础的类型讲解套型基础和独立基础的清单计算规则,强调清单工程量计算是以设计图示尺寸计算,挖土深度按基础垫层底表面标高至交付施工场地标高确定;(2)进行清单项目特征描述;(3)根据设计内容确定所包含的工程内容:人工挖干土、人工挖湿土、装土、运土;(4)参照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分别计算上述四项工作内容的工程量,强调计算土方工程量时要更具施工方案确定的放坡、工作面等增加施工工程量,在确定标高时,挖土深度按设计室外地坪标高确定;(5)套用相适应的定额,并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换算;(6)得出综合单价。从总的实施效果看,采用对比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清单计价模式的理解和掌握。 四、钢筋算量未得到重视——软件教学 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工作量在整个造价工作中占很大比例,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学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箍筋、直筋,弯起钢筋的长度计算。平法的引入,使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方法发生了重大改革,钢筋的算量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为了使教学紧跟工程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平法识图已经刻不容缓。尽量在较短的时限内让学生看懂平法识图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筋的计算是任课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03G101-1作为主要的参考书,软件选用市场使用率较高的广联达算量软件。具体教学流程:(1)平法识图基本原理讲解:此过程力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2)软件操作讲解:通过软件以二维的形式辨识出每根钢筋的位置、形状,锚固、搭接长度,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目然,通过软件直观的了解各构件钢筋的分布,学习软件的同时加深了平法识图的认识。(3)软件操作训练:读取结构施工图中的钢筋信息,在软件对应构件位置准确输入钢筋信息,进而得出钢筋工程量。此过程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手算练习:通过图纸信息,从总体上把握应该计算哪些钢筋,分类计算钢筋工程量,最后将计算结果和软件计算的结果比较,对比计算过程,查看自己在算量过程中有否缺漏。 五、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强——课程设计 工程估价课程理论内容并不复杂,在《建筑工程估价》教材中,往往只有简单例题,虽然例题的针对性较好,但往往与工程实际差别较大,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相应的课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设计的指导步骤如下:(1)模块化。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先对整个建筑物做一个解剖,将建筑物分为六大块:维护结构、顶部结构、室内结构、室外结构、室内装修、室外装修等,按模块来计算工程量。(2)熟悉图纸和相应的造价资料。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看懂建筑图和结构图,熟悉工程量清单以及本地区的定额和计价依据。(3)列项。培养学生列项的习惯,以免出现漏算,错算的情况。(4)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在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课堂上主要讲述土方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几个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对于其他的一些内容,则是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5)运用算量软件得出工程量,与手算对比。造价软件在造价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增加工程造价人员的职业技能,还能帮助造价初学者加深对工程计价规则的理解。(6)运用计价软件进行套价取费,形成报表。用计价软件形成报表清晰,方便换算修改,减少了大量的机械运算工作。 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通过和在校学生及造价用人单位的交流,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所写。课程的改革提高了学生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同时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程估价论文:《土建工程估价》课程教学设计刍议 摘 要:《土建工程估价》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平时的知识积累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对形成岗位工作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土建工程估价》是以地方现行各类计价依据及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为主要授课内容,围绕典型房屋及工程实例展开教学活动;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典型房屋及工程实例为主要考核内容,开展多阶段学习效果考核与评价活动,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同步可视化; 倒逼机制; 实例教学法 土建,本意应为土木建筑,意指土木设施修建。土建工程应指土木设施修建工作,即按设计的规格和要求,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所从事的土木设施修建工作的总称。广义的土建工程估价,应指对各类土木设施按设计的规格和要求修建花费的钱数的估算;狭义的土建工程估价,主要针对房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建筑屋面工程等修建工作进行估价。《土建工程估价》课程内容趋向于狭义的土建工程估价内涵。 土建工程估价,以《工程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工程定额与管理》《土建工程估价》等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为前提,以各类房屋的土建工程为估价对象,以考察设计的经济合理性为主要目的,在设计、招投标、施工等各阶段对土建工程的预期花费进行估算,是土建工程费用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由于该估价活动必须依“图”进行,可提高施工图的识读水平,对其他业务能力的培养具有反哺作用。因此,《土建工程估价》课程一直是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 《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方面,《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逐步总结出一套与《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相适应的“教法”与“学法”,即围绕典型房屋与工程实例而展开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点、面实例教学法”。 在教学手段方面,《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为解决师生看图不同步,学生对工程术语缺乏感性认识等问题,多年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同步可视化”教学手段,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一、《土建工程估价》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秉承辽东学院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内容紧扣辽宁省现行各类工程估价规范,授课中充分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辅以“同步可视”的典型房屋的施工图、标准图集、计价软件等各种辅助教学资料,教学效果良好。 在教学设计方面,《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相对合理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对其的组织与实施,最终引领学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土建工程估价》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为: 以地方现行各类计价依据及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为主要授课内容,围绕典型房屋及工程实例展开教学活动;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典型房屋及工程实例为主要考核内容,开展多阶段学习效果考核与评价活动,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土建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逐步总结出一套与《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相适应的“教法”与“学法”,即围绕典型房屋与工程实例而展开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点、面实例教学法”。通过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并达到了教与学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效果,最终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教法”上,《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围绕典型房屋与工程实例,采取融入“同步可视化”(“师生看图同步,概念可视化”)教学手段的讲授法、演示法等,传授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点”的教学任务。 在“学法”上,为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组采用了以典型房屋与工程实例为主要考核内容的五阶段学习效果考核与评价方式,以此为着力点,“撬动”学生围绕典型房屋与工程实例开展全面的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完成“面”的学习任务。 三、《土建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手段探索 《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施工图是独特的工程技术语言,也是《土建工程估价》课程师生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传统授课模式下,一般仅将图纸发给学生,教师埋头讲,学生低头看,很难形成同步“审图”效应,给师生交流带来了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授课效率。 此外,大多数学生对工程内容的认知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以至对《土建工程估价》课程中十分关键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理解不十分充分,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近些年来,《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同步可视化”教学手段,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所谓“同步可视化”教学手段是指“师生看图同步,概念可视化”的教学手段。“师生看图同步”采取的具体举措为:将施工图转换成图片格式,在多媒体教室中,用 ACDSee 等软件演示,师生共“研”图纸,以产生同步“审图”效应;“概念可视化”采取的具体方法为:将学生较为生疏的工程内容,尽量以图形、图片、动画、视频、流程图等可视化手段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土建工程估价》课程组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最终很好地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工程估价论文:《工程估价学》实践教学法初探 《工程估价学》是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最终成为懂技术、懂经济、懂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工程估价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改革。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管理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从国外 引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在美国哈佛大学已沿用70多年,被广泛应用于其法律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现在案例教学法已被多种应用学科的教学所采用,除了法律以外,医学、经济管理等教学上也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一种适合《工程估价学》课程教学的案例教学法――“一例通”案例教学法。将就“一例通”案例教学法在笔者所讲授的《工程估价学》课程中的运用进行实例说明。 一、准备案例 1 选择案例。案例的英语原词是case,也可译为事例、实例,但案例源于实例又不同于一般的实例,案例要从现实的事例中去粗取精甄选出来。各学科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案例的要求不同,作为《工程估价学》案例,应具有内容的真实性、材料的典型性、综合性等特点,使学生通过案例实践,具有独立进行工程估价的初步能力。案例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与一个或数个理论点对应,应包括最基本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所用者需经过深入讨论才能得到答案,其次,数据应丰富真实,有完整的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系列资料,具有可模拟性;再次,案例要有时效性、典型性,能起到范例作用,能推而广之。教学实践中,笔者选用了山东工商学院内的一幢学生公寓作为案例,此案例除桩基工程等少数分部工程外,涵盖了《工程估价学》教学大纲中的主要分部工程内容,工程建筑面积在4500m2左右,框架结构,无特殊施工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此案例典型性强,大小、难易适中,学生还可以随时深入现场,真实具体,实用性强。 2 收集相关资料。在选准案例的基础上,还应占有大量相关资料,充分、详实的资料是“一例通”案例教学法顺利实施的保证条件。相关资料可分为以下几类:施工现场资料,如施工现场勘察资料、施工组织设计资料、施工会审记录等,工具书,如相应的文件、消耗量定额、价目表、各类标准图集、预算手册等;参考资料,如各类参考书、参考资料等。其中,有些资料(如定额)至少应做到2~3人一套,便于学生查阅。 3 识图。看懂施工图纸,是正确计算工程量的前提条件。学生基本素质、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和实践参与度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由此,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准备。这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我们主要采取学生作业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应向学生布置作业――识图,并且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案例教学 1 理论教学。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内容,按分部工程顺序,进行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过程应突出工程量计算这一重点,同时用例题作为示范,明确工程量计算的具体方法。 2 案例作业。某一分部工程理论教学完成后,应马上加以应用,即布置作业,计算案例相应分部工程的工程量。例如,“砌筑工程”的理论教学完成后,本章的案例作业就是计算案例的“砌筑工程”的全部工程量及工料消耗,并套取相应定额。案例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障碍,如,公式的具体运用、工程结构、施工方法等问题。如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我们的经验是采取分散实习的方法,由学生去案例现场或实习基地,就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这样有助于问题解决,也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了实践能力。 3 课堂案例讲评。在了解学生作业的总体情况、普遍存在哪些问题基础上,对案例进行课堂讲评。首先教师应对整个分部工程作业给出确切答案,然后应对重点、难点加以分析、归纳,使课堂案例讲评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考核 为使“一例通”案例教学法更好地发挥作用,还应把作业纳入考核范围,作为平时或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记入总分。同时,还应建立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就案例质量、教师评点、学生准备、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考核。 四、运用“一例通”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 案例实施前,除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教学外,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应以小例题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以便案例作业顺利完成。 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非常重要。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一步,因此应注意实施方法。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要过早地给出答案,应鼓励学生通过深入现场寻找答案,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于出现分歧,教师应组织同学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 教学与教育应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教学中,渗透管理思想。如,定额工程量计算完成后,根据工程量清单编制投标报价表时,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等,正确理解“综合单价”的涵义,并以“综合单价”为突破口,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不仅如此,还引导学生思考“综合单价”在工程招投标等管理实践中的作用,从而深刻理解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改革――工程计价依据市场变化的动态管理模式。学生对于工程估价知识的掌握会逐渐上升到更深的层次,最终会出现质的飞跃,达到双赢的效果。 4 总结、讲评案例十分重要。不能对案例不了了之,应该让学生从案例的每一分部工程中都有所收获。 5 案例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在于案例选择恰当、理论教学的严密及应用的实现等,各环节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总之,通过“一例通”案例教学,学生对《工程估价学》课程的认识和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大为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一例通”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在《工程估价学》教学改革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具备了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 工程估价论文:BP神经网络在工程估价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招投标机制的推行,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主要课题是改革工程预算管理办法,快速提出工程报价,因此我们对建筑工程估价的速度和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神经网络可直接使用样本数据实现输入层与输出层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因此不需要建立精确的计算方程或规则,非常适用于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但易于收集学习样本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工程估价模型,并借助某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办公室的大量历史资料,采集近年来该地区住宅楼工程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工程估价;多层网络 一、BP神经网络概述 1986年,Rumelhart和McClelland领导的科学家小组在《并行分布处理》一书中,对具有非线性转移函数的多层前馈网络的权重进行调整,提出了误差反传播的算法(Error Back Propagation,简称BP),从而实现Minsky关于多层网络的设想。人们也常把按误差反传递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直接称为BP网络。 BP神经网络的运算能力很强,可以完成许多学习任务,解决许多具体问题。迄今为止,BP网络仍是使用最广泛的网络之一。 BP网络是神经网络中一种反向传递并能修正误差的多层映射网络,其网络模型结构见图1,通常由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含层构成,层与层之间的神经元采用全互连的模式,通过相应的网络权系数相互联系,每层内的神经元没有连接。当参数适当时,此网络能收敛到较小的均方差。 BP算法通过误差函数最小化来完成输入到输出的一种高度非线性映射,映射中保持拓扑不变性,训练过程可分为两个过程: (1)输入的信息流从输入层,经隐含层到输出层逐层处理并计算出各神经元节点的实际输出值,这一过程称为信息流的正向传递过程。在正向传播过程中样本信号经过Sigmoid函数作用逐层向前传播,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到下一层神经元的状态。 (2)计算网络的实际输出与训练样本期望值的误差,若该误差未达到允许值,根据此误差确定权重的调整量,从后往前逐层修改各层神经元节点的连接权重,这一过程称为误差的逆向修改过程。 两个过程完成了一次学习迭代。这种信息的正向传递与根据误差的逆向修改网络权重的过程,是在不断迭代中重复进行的,直到网络的输出误差逐渐减小到允许的精度,或达到预定的学习次数。同时需要确定的参数有期望误差(err-goal)、最大循环次数(max-epoch)、学习速率η、网络的层数、各层的神经元数以及其相应的激活函数等。 二、BP神经网络在工程估价中的应用 从对BP神经网络的分析中可以看到BP神经网络具有许多的特性,善于解决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而工程造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正是这种复杂问题。通常一个有丰富经验的造价师,根据工程类型、特征及其相关情况,参照以往经验和工程数据资料,就能大致估算出其造价,而无需进行大量繁杂计算,而且经验越丰富,资料积累越多,估算造价的准确性就越高。而模仿这种大脑思维模式,正是BP神经网络所专长的。 (1)工程特征量的选取及数据处理。由于BP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多选择为单极性Sigmoid函数,这就要求网络的输入输出量均应在[0-1]之间。对于连续值变量,我们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 而归一化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选取较为简单易行的最大值归一化法,在同期历史数据中确定最大值,并以此为基数将所有连续值变量数据转换到[0-1]之间。对于定性变量,根据专家的意见,按费用越高对应[0-1]之间值越大的原则确定,重要的是该小数与工程特征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而不是这个小数的具体取值。 (2)BP神经网络估价模型的建立。本文采用三层的BP神经网络,即单隐层BP神经网络。根据分析结果,输入层为11个神经元,分别代表11个工程特征量,输出层为1个神经元即工程单方造价。隐层神经元个数根据柯尔莫哥洛夫定理设为2m+1(m为输入层单元数),即23个。学习速率系数取为0.01。 (3)模型检测结果分析。在网络训练完成收敛后,利用最后5组测试数据,对网络的训练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可见表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体误差较小,已经基本满足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投资估算需要,而且也满足了我国工程概算造价的误差范围,说明模型的范化能力较好,模型比较成功。但仍然存在误差较大的工程,分析原因主要有,工程特征量的选取还存在不足,目前较多靠经验,而工程特征量的选取是决定最终模型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提高它的选取质量至关重要。 此外训练样本的选取也不完善,同时样本的数量太少,使网络对于一些特征的学习不够,因而个别工程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结论:通过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可以看到神经网络具有分布式存贮和并行计算学习以及自适应性、容错性等特性,较之现有的工程估价模型更能适应工程造价的动态变化。特别是BP神经网络模型对建筑工程估价有很好的适应性,应用的结果也显示了其估算精度能达到预期要求,并且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因此,应该说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工程估价是切实可行的,而且在提高工程估价的速度和精度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单位:李杨 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刘庭军 宁夏电力公司中卫供电局 工程估价论文:估价入账工程折旧费税务处理 实际投入使用但没有取得发票的固定资产,会计上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在成本费用列支的折旧额是否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实务中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未取得发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不可以在税前扣除,其依据是不符合申报扣除的“真实性”要求;另一种认为按照权责发生制和税法规定投人使用的次月计提折旧的规定,可以按会计制度的处理进行税收处理,即不必作税收调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以下简称79号文件)规定“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人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税法虽然允许企业的资产在投入使用的次月计提折旧,但应在随后的12个月之内及时取得真实合法的结算发票,按实际金额调整。 一、估价资产折旧相关规定解析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财企[2002]310号第三十三条规定:“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本制度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的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前款所称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第五十八条规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第五十九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由于固定资产在构建过程中,建设周期长,经常会出现虽然工程已完工,固定资产已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且固定资产实际已经使用,并取得收益,但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而未取得全额发票不能及时人账、计提折旧,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成本费用的情况,对此税法一直没有明确规定。税法上,规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税法上对其计税基础的把握是以工程的竣工结算为标志。这一规定与会计规定是有差异的,因为会计上规定的标准是预定可使用状态,预定可使用状态不等同于工程的竣工结算,事实上有可能存在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并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固定资产。国税函[2010]79号文就是为了解决税会差异和统一各地执行口径:(1)明确了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必须有合法的扣税凭证,即以发票作为支撑。没有发票不允许税前扣除。(2)在实际投入使用时,没有全额发票的,可以先按照合同规定金额入账计提折旧,但是缓冲期只有12个月,并且发票取得后还要进行纳税调整。(3)本项规定同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同,会计准则规定,按照暂估价格计提折旧,将来如果同暂估价格有出入的,不再进行追溯调整。而税法要求调整。 二、估价资产折旧处理会税差异 会计对此事项的处理,无论是企业会计制度还是企业会计准则均是规定应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只是在以后调整上有差异,会计制度上规定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而会计准则规定,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税法上可以先按照合同规定金额入账计提折旧,但是缓冲期只有12个月,并且发票取得后还要进行纳税调整。会计按照暂估价格计提折旧,将来如果同暂估价格有出入的,不再进行追溯调整,而税法要求调整。 三、工程与发票管理要求 根据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应当在一个年度内办理竣工决算。”因此企业应及时办理工程竣工决算并取得发票,国税函[2010]79号文件规定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人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与财务通则的时间规定相符。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工程项目》第十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价款结算的管理,明确价款结算的条件、方式和金额等内容,确保工程款项按合同约定或工程进度及时、准确支付”。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决算审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关注项目投资额、概预算执行、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等内容。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财产清单,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要求,因此,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且有义务督促对方单位依法及时开具发票,避免违反《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受到处罚,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的,属于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九条规定,应取得而未取得发票的,属于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行为。《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同时还规定:违反发票管理法规,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由税务机关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的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技术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相互影响,在施工中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文章就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探讨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配合施工的重要性,并分析两者具体的配合技术,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项目、电力工程安装项目都是建筑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设项目,只有确保这两个项目施工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进度,为社会创造安全耐用的工程项目。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互影响,必须相互配合施工,避免由于某一工种出现错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以及施工质量问题,从而为建筑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工程之间的联系 就土建施工本身的特点而言,土建施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具有自身的施工专业,可以根据建筑工程具体要求具体实施。建筑工程中的电力工程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项目之一,对电力工程的安装而言,其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这就要求土建施工过程中需考虑电力工程安装相关问题,包括电缆埋设、电力设备安装位置预留、机电安装等等。总之,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都具有自身的专业技术特点,但同时两者之间又相互制约,需要相互配合施工,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2 建筑土建施工与电力安装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安装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项目之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电力安装较为复杂,涉及到土木建设、建筑排水、电力设施等方面,如果施工过程忽略了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就会对其他的工种施工造成影响,也影响整体施工质量。有时这种不良影响在短时间没有明显的体现,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说,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某建筑工程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只考虑到建筑土体建构协调性等问题,忽略了电力工程安装问题,导致建筑电力电缆敷设与土建工程发生矛盾,这一看似很小的问题导致土建施工返工,不仅延误了施工工期,还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给予充分重视,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实施,为施工质量、工期、成本控制等提供有力的保障。 3 实际案例分析 某现代化小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50亩,共有60栋建筑,包括52栋别墅、8栋20层住宅,总建筑面积88 000m2。小区绿化面积为45%,楼与楼之间有道路、草坪、停车位、小广场,中心位置还有两个人工湖。该小区是新城规划区的重点项目,对建设质量要求较高,尤其是土建和电气安装两大部分,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小区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由配电网引来380/220 V三相四线电源,引至住宅首层总配电箱,再引至各用电点。接地系统采用TN-C-S系统,进户处零线重复接地,并设置有专用PE线,接地电阻在4 Ω以内。为取得较好的效果,将土建施工和电气安装技术相配合,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最终取得较好效果。 4 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技术应用 4.1 准备阶段 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土建施工项目设计人员就应该与电力工程设计人员紧密的配合,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应该向土建设计人员提出自身设计要求。在土建施工前,电力工程安装技术人员需要与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及时展开沟通,协同起来对建筑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审核,避免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存在冲突,若存在冲突则应及时通知有关设计人员进行修正。另外,电力工程安装人员需要认真研究土建施工图纸,掌握土建施工进度、施工方式等,对于与电力工程安装具有联系的土建项目更需给予特别注意,保证土建施工方案不会对电力工程安装造成影响。另外,在土建施工前,电力工程安装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电力管道的预埋、配件、预埋件等的准备工作。 4.2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主要是土建施工开始阶段,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土建混凝土浇筑进度以及土建施工进度,逐步开展相关电力预埋件的安装。具体电力工程预埋件安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土建结构模板搭设完成后,关键施工在于放线,确定相关预埋件安装位置、电气设备安装位置,并根据电力工程设计图纸中开关面板、灯盒、配电箱、排水管道等位置展开放线,合理预留孔洞。②底筋以及沉梁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管道的铺设工作,并对预埋件安装位置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另外,这个阶段还需要完成相关穿梁线路管道、排水预埋管道的铺设。③在封模前,应该对上诉两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相关预埋件铺设质量,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的提出科学补救措施,实施补救后方能与土建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交接。交接过程中,土建施工人员需要对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特别对于钢筋工程等,避免其发生外漏、生锈等问题,只有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后才能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土建施工中人工孔桩照片,如图1所示。 4.3 电力工程安装阶段 在电力工程安装期间,土建施工需予以配合,在土建墙体防水施工前完成电气设备的安装,避免电力工程安装对墙体防水层造成损坏,避免建筑物发生渗漏问题。另外,对于穿墙电缆的铺设布局方面需确保其连续性、一次性,避免发生返工现象,如果土建施工存在返工现象,就会增加建筑防水工作的难度,所以在施工中,由土建施工人员在施工图纸上标明穿墙孔洞的位置,避免遗漏。 4.4 智能化电气施工 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前,要求电气施工单位对电气施工图纸进行熟悉,并对土建方面的图纸以及施工安排有所了解,将电气施工图纸与土建施工图纸认真对比,找出两方施工的交叉点,并与土建单位商量合作时间,以免出现问题或耽误建筑施工工期。换言之,应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科学的安排电气施工进度。另外,在实际的电气施工中,常常会遇到界定强弱电的困扰,因此,在施工前就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审查,找出问题所在,及时通知有关单位部门加以改正。对于图纸中相应要求,应及时完善接地措施。若需展开接地装置安装,应将之和底筋进行焊接,同时利用不同颜色加以标记,若条件允许,在施工中应对沟槽予以充分使用,优先完成接地干线工作。电梯工程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内容,施工前需确定电梯尺寸及相关设备的具体位置,而土建人员对于不同建筑物,应根据相应要求展开电梯设备、井道尺寸的设计工作。 5 结 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涉及专业广、质量要求高的复杂工程,土建施工、电力安装施工都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两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施工,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加强两个工种之间的配合施工,有利于施工组织工作,对施工管理效率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析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是简述了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针对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的基本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充分做好电气安装的施工配合。根据本人从事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以供同行们的参考和讨论。 【关键词】土木工程;电力安装;施工 我国现代化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更新,随着许多新结构、新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工程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就愈加显得重要。我们应该合理的优化现代的土建建设工程与电力安装的配合,从而减少其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1、 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的关系 从工程建设的总角度上来说. 土建施工是相对独立进行的。在建设的过程中,只需要按照给定的要求进行施工即可,得到建筑最终达到客户的要求。电力工程的任务是将建筑所需的配套的电力设备进行安装,使得电力设备可以与外界连接在一起,达到最终向用户供电的要求。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是分不开的,虽然都是在各自的设计图纸下进行的,都需要各自行业的技术工种进行建设,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里,这两者是不分开的,需要共同的配合。在进行变电站建设时,更加需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努力使这两部分结合在一起。 二者的结合需要体现在施工的全过程中,是持续的,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结果。电力工程安装是工程中占用时间和资源做多的部分。在这个时期,电力安装的技术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行着主要的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是工作的全部,其他的工作部分不加以配合。比如,在进行变电站的建设中,只重视安装施工这单方面的工作,肯定是非常不利的,造成的后果。轻则施工进度减慢,重则质量有严重问题导致后期使用发生危险。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必须联合在一起,培养共同建设,相互扶持的意识,将工作做到最好。 2、 安装和土建施工配合的重要性 2.1电力工程衔接基础要求 电力工程中,安装与土建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任务,两者有独立性,土建施工在安装工程前,安装工程要在完成土建施工上全面开展;同时,该过程需要两者间顺利衔接。土建施工完成和质量达标,安装才能实施,安装任务效果如何和上一项目土建施工有着重要联系;只有加强两者的相互配合度,才能保证整个任务上达到不同项目之间的顺利衔接。 2.2避免安装问题的要求 电力安装在电力工程中位置重要,对工程建设有着明显影响,安装出现问题,必将造成工程的重大损失。加强安装相关项目间的配合度,对保证工程质量有重要意义。土建施工是和安装工程相衔接的项目,严格保证和安装协调,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效果。 2.3提高施工质量基本保证 施工质量提高需施工技术提高,后者和施工各环节协调程度有着重要关系。保证相关项目间的配合度,才能实施现代化技术,保证实施效果的提升。加强安装和土建施工衔接间的配合程度,保证实施先进技术,最终实现电力工程的质量要求。 3、土建施工和电力安装配合的技术分析 3.1进行安装前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安装设计人员对土建设计提出要求。土建施工前,安装人员应与土建技术人员相互协同,对电力与土建二者施工图纸展开审核,避免遗漏或者差错。电力安装人员深入学习施工图纸,深入了解施工进度和相应技术,特别对柱和梁等屋面连接全面掌握,将之和电力安装方法核准和校对,确保电力安装适应土建施工状况。土建施工前,准备好电力安装所需配件,并做好预埋件与管道准备。 3.2 主体结构与砌体施工阶段 (1)主体结构施工。第一阶段需完成的工作是放线,其中包括预留空调排水管位置,对电梯等大型设备,根据其尺寸与位置放线;开关、插座与照明灯盒等进行放线;排水管预留洞位置与尺寸,按照其放线预留各孔洞木盒。第二阶段主要是管道铺设、放置与加固预埋构件,根据第一阶段完成放线铺设给排水管道与穿梁管道套管,预埋插座线管和弱电线管等电线管 第三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工艺和质量的检验,发现遗漏应及时修补,没固定好的应到位,还要和土建做交接,土建工作人员检查钢筋,符合要求后,再浇捣混凝土。 (2)主体砌体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完后,浇灌混凝土硬度与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土建工程应放线与拆模,然后砌体工程施工,要求安装施工人员对砌体施工进度准确把握,和土建施工密切配合,完成墙身等工程施工。电气安装部分应分成三个阶段工作。 第一阶段进行的工作是安装人员检查预留孔洞尺寸与位置,查看是否正确,以免砌体完成后要重新打开调整;检查预留水管与线管,查看是否通畅,采取措施保护半成品,有效制止砌体施工中,垃圾或砂浆进到管道内,堵塞管道。进行第二阶段, 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和土建工程相配合,对各种孔洞预留好。最后第三阶段,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按图纸要求在开槽处把水管与线管、配电箱等铺好。主体与砌体施工中,土建施工人员应和电力安装人员交接好各施工阶段的工作。建筑工程中,各专业工种间的配合与协调很重要。 (3)土建技术人员施工中应做好接地网施工,并指导与监督。在工艺与材料上,对电力工程控制其质量,使接地电阻达到要求。土建人员与电力安装人员应准备好电气设备和接地网连接,做好主控楼和各配电间准备工作。接地网安装中,土建人员标记好接地网接地桩,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采取有效技术解决。接地网施工中,加快主控室与配电间施工,按电气安装人员要求,做好电气设备与电缆坑施工,各辅助工作像电缆固定件等确保准确性。安装与调试一次设备时,经电气安装人员指导,做好电缆施工,保证电缆符合安装规范。 3.3装修阶段的相互配合 土建工程结束前,施工人员与放线员应对隔墙线与水平线进行核实,保证施工准确性,通过操作人员检查后,根据水平线与隔墙线,确定灯具与开关的位置和标高,明确预埋管等位置。对土建工程抹灰前,根据墙面线与水平五十线,来检查预留孔,确保和施工设计、规范吻合,通过检查合格后,再大规模使用。检查暗配管路,并堵好与扫通。抹灰中应对贴门和收口工程重视,使收口光滑与保证平整水平,应避免大敞口现象,对金属框架连接好与接地,用开1:3锯建立内部稳盒在隔墙板与保温板件,不要出现横向槽口,提高槽口准确性。电力工程安装人员应和土建工程人员有效沟通,喷浆或涂料粉刷完后,安装灯具,此过程应保护土建成品,不要破坏墙面。 3.4智能电气配合施工 土建施工和电力安装配合中基础施工很重要,为对建筑予以完善,确保基础建设上营造更舒适和安全的环境。首先进行弱电安装时,确保有装饰工程的其他土建工程完全实施方可开展,智能控制室和消防工程需确保安全设备像防静电板等完成后方可开展 电梯工程是建筑重要内容,施工前确定尺寸与相关设备位置,土建人员对不同建筑,根据要求展开井道尺寸与电梯的设计工作。 结束语 总的来说,工程施工实践表明,在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施工与土建施工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工程有序的开展,电力安装技术人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整个工程的深入了解,并且在施工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而使得整个安装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高效率地完成工程安装任务。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浅谈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技术配合要点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电力工程的安装工作是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电力工程的安装工作与土建施工建设之间存在着相对密切的关系。电力工程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特点开展工作。本文就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技术配合要点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技术配合要点 电力工程安装工程以及土建施工建设工程都属于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安装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与其他工程有着相对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土建施工建设工程。如果电力工程实际安装过程中在部分施工环节以及施工工种等方面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开展,甚至会引发相对严重的工程事故。从而影响到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电力工程安装工作与土建施工建设进行技术配合的重要性 安装施工属于电力工程安装工作中难度系数相对较大的施工工作,它涉及到的项目相对较多,主要包括电气安装专业项目、土木建设项目以及给排水施工建设项目等。如果在电气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仅仅只对单纯性工种给予高度重视,将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致本工种以及专业的实际工作也很难做好[1]。即使在短期时间之内不会对其他工种产生相对明显的影响,但从长远角度上来看,仍然会对整个施工建设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比如,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办公大楼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前期土建建设施工过程中仅仅重视整个大楼在构造上的一体性,却没有综合考虑到电力工程实际安装工作的电缆问题,从而造成电力工程安装工作在电缆线路的实际铺设过程中与整个大楼的构造建设工程发生冲突。这种情况下不仅延误了整个施工项目的工期,也直接或者是间接的给施工单位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土建施工建设技术与电力工程安装工作的有效配合,对电力安装工程的施工建设给予充分重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完成。 二、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技术配合要点 (一)电力工程安装准备工作环节与土建施工技术的配合 电力工程实际安装过程中的准备工作环节主要是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进行设计规划,在开始环节,需要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与土建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协商,从而有助于以后电力工程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协商沟通期间,电力工程的设计管理人员可以对土建工程施工建设的管理人员以及相关施工工作人员提出合理化要求。比如建筑工程中大型设备的基础性预埋工作要求,也可以为进一步方便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电气设备设施以及电气线路的有效安装,要求土建工程施工建设中的相关人员做好电气线体固定零件的预埋工作,并将这些设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添加到实际建筑工程的设计图中,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2]。此外,在电力工程实际安装工作进行之前,需要检查核实电力工程安装工作以及土建工程施工建设工作中的细节问题,确保准确无误。电力工程安装工作中的管理人员与相关施工人员以及土建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提前规划好以及仔细阅读设计图,从而避免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严重差错。 (二)电力工程安装工作中主体施工环节与土建施工技术的配合 在电力工程安装工作中主体施工环节需要与土建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配合,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配合:第一,选择合适的放线位置。在电力工程施工安装过程中需要与土建施工建设技术保持协调,比如,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排水管道的实际预埋位置、电力工程中照明灯盒位置、插座位置以及电梯等多个地方的配置问题。需要严格按照电线的实际尺寸大小以及放置的具体位置等进行科学预留。第二,铺设管道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构件加固期间的配合。在对电力工程施工建设实际放线位置进行合理预留之后,需要有序开展管道的实际铺设以及套管的科学预埋工作,主要包括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排水管道的实际铺设预埋工作、相关电力开关具体线管的预埋工作、电力工程安装工作中防雷地网的实际焊接工作以及电力工程安装期间大型构件的具有加固工作等。第三,检查管理阶段的配合。电力工程安装期间前两项工作顺利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检查,及时观察发现是否存在疏漏现象。若发现特殊情况,则需要进行及时补救管理,而且要及时与土建工程的相关施工人员保持联系,从而确保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预留工作的管理到位。第四,电力工程安装工作中主体砌体阶段的配合,要耐心细致的检查预留工作的完善性以及各种通道的通畅性,从而保证预留管洞的实际尺寸,避免垃圾以及废物等对管道的阻塞。电力工程安装工作的相关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砌体的施工进度,有效配合土建工程施工建设中相关人员进行孔洞的预留工作。电力工程安装的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图纸在电线管以及配电箱等多种电力设备上的具体要求,与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就部分细节性问题进行有效商议,从而做好工程建设的交接工作。 (三)电力工程安装工作中设备安装环节与土建施工技术的配合 电力工程设备安装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整个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是确保电力工程安装工作顺利完工的核心。首先,电力工程的设备安装人员要与土建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合作,做好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以及监督管理工作,从而确保电力工程施工建设中施工材料以及电阻的规范化。电力工程安装的室内工作期间需要完成各种电气设备与各种电的构架工作,使其可以随时连接地网,室外工作期间,需要做好电气设备与电力工程建设中地网的连接前准备工作。其次,土建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接地桩的具体标记标识工作,从而减少电阻不科学的情况发生。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在相关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审核同意之后再进行地桩标记工作。再次,水泥杆实际长度的确定以及杆位的科学安排工作需要电力工程安装的相关人员以及土建工程施工建设的施工人员的有效配合,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杆坑的定位工作。最后,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户外电气设备的安装、电缆维护以及铁件设施预埋工作中的配合。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配合电力工程安装人员做好道路平整工作,使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的施工道路保持通畅,保证一些大型机械可以安全通过,从而确保后期吊装立杆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土建工程以及电力工程安装工作等的有效配合。电力工程安装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配合,在电力工程安装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环节、主体施工环节以及电力工程设备的实际安装环节等,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不断加强电力工程安装人员以及土建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的配合,从根本上促进电力工程安装工作的顺利开展。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应用 【摘要】电力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与建筑工程中的很多项目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土建施工,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了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需进一步加强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工作,本文对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希望给同行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施工;施工技术; 前言 土建工程及电力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土建工程与电力工程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有着直接影响。伴随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对施工中各个项目环节的工程配合日益重视。特别是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中的配合,是当前工程建设的重点研究课题。 1.电力安装中出现问题带来的影响 电力工程中最复杂、繁琐的环节就是安装施工,它涵盖了土木建设和给排水以及电气安装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若某工种仅从本身的工作职责考虑,必然会给整个工程中其他工种带来影响,并且自身专业或者本职工种的工作也难以做好,即使在个别阶段,某个工种不受其他工种的影响,能够完成任务,但仍将给整个工程施工带来不可估算的损失,并且不只表现在工期上,还会导致质量或经济上的损失。 2.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在施工设计配合工作 电力工程和土建施工在前期设计阶段,设计电力的人员与设计土建施工的人员需要好好配合工作,所有工作人员一起进行良好的交流,同时根据目标的工程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关于其他项目要求。例如,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配电箱安装设计时,需要反映到施工方案中,并且需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土建施工的设计人员必须重视施工方案提出的相关措施,结合目前具备的技术水平进行必要的补充,以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进行施工前,负责安装的人员与负责施工的人员要重视方案中提出的重点技术要求。同时,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全面考虑到电力工程的各种安全因素,比如预埋固定件时要留置相应的预埋孔,准确计算梁柱和配电箱、线路、暖通等电力设备之间的关系,确保电力工程安全与土建施工配合良好。 3.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在施工阶段的配合工作 (1)进行土建施工时,安排放线是工作重点,具体有预留排水管、预留固定件、暖通设备等的位置,按照电梯设备的固定尺寸,对对应位置进行布线。必须严格遵循电力工程的设计方案对配电箱、插座、开关及线路等位置的技术要求,并一一标记好,电力安装的人员可以按照施工人员前期做好的标记进行安装,但是安装时需考核施工人员标记的位置是否科学、可行,根据管线尺寸与位置,制定管线木盒和放置孔洞。在管道铺设时,需要放置预埋构件并进行加固,按照前期完成的管道布线工作,预埋相应的电力设备。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的相互配合,电力安装工程需在墙体完成之前进行,以免使防水层遭到破坏。电力工程安装时,应重视位置、数量、尺寸,对安装期间出现的所有数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可能与土建施工配合好。进行电缆施工最好一次通过,以免发生返修情况。同时应对施工工艺及质量进行严格检验,一旦问题发生时应及时进行修补,确保严格固定所有设备安装,同时做好跟土建工程的工作交接,土建施工人员对钢筋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只有各工作达标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有效浇筑。 (2)进行电力工程的安装时,务必要确保安装工作完成顺利,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例如,当进行电线管敷设工作过程中,需与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相结合,按照混凝土施工的进度及顺序,展开敷设工作,如果未按照相关的施工工艺实施电线管敷设,将会给电力工程安装后面的工作带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电力工程安装及土建施工的进度。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需对混凝土浇筑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根据施工方案的位置及尺寸,与土建施工配合,以防破坏钢筋。土建施工中,电力人员监督好施工工作,尤其是已完成的电力安装工作,尤其是要严格监督管道、开关等位置,以防损伤。如果管路发生损伤,必须及时进行修复,电力管理人员需定期检查,以免发生遗漏现象。而在管线集中的位置,常发生混凝土裂缝,在预埋管线密度较大时,跟敷设走向统一,常造成楼面裂缝。电力安装人员与土建施工人员需避免践踏,防止钢筋弯曲及保护层脱落,同时对管线部位加强管理,实施相关措施避免裂缝的出现。比如,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增加钢筋小马凳,减少施工人员踩踏钢筋次数,分散应力水平,增设临时跳板等,以此减少对楼面的踩踏次数。而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进行混凝土振捣时,必须由专业的电力安装人员对管道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以防混凝土振捣过程造成管道震裂,同时需做好预埋管件的养护管理。清水混凝土表面非常光滑,安装期间的准确性会对混凝土表面造成影响,为了确保土建工程与电力安装配合良好,应切割管口,保证管口光滑,同时确保套管平整水平及长度符合土建施工的要求。 (3)完成结构施工过程中,当混凝土强度与硬度达到要求后,土建人员需进行拆模及放线工作。所以,当完成土建施工后,清扫完垃圾,并放好砌体位置线,根据砌体位置,检查孔洞及管线的正确性。同时跟踪土建砌体,以免发生遗漏现象。并且要保证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没有正确的方案将会对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造成影响。 4.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安装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时,必须做好变电站接地网施工,同时进行有效指导及监督技术。在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方面,对电力工程质量应做到严格控制,确保是合格的接地电阻。土建施工人员需跟电力工程安装人员做好电气设备和接地网连接的准备工作,并且需做好主控楼与各配电间的连接准备工作。进行接地网安装过程中,土建施工人员需做好接地网的接地桩标记,如果出现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需马上实施对应的解决策略。 在接地网施工过程中,应加快主控室与配电间施工,同时根据电气安装技术人员要求,做好基础电气设备与电缆坑的施工工作,并且各辅助工作(电缆固定铁件、电缆孔等)也要确保准确性。进行户外一次设备安装与调试时,需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做好电缆各方面施工,确保各电缆工作满足电气安装规范,与施工方案一致。 5.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装修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工程抹灰之前,必须确定电力安装的位置,检查预留孔,确保施工规范与设计的一致性,准确性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当完成涂料及喷浆工作后,进行电力设备安装时,需保护土建成品,以防墙面遭到破坏。并且电气器具在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有效保护,以免发生污染。建筑工程的内装修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在完成施工后可对墙面进行装饰,当部分施工会对装饰层造成破坏时,需优先完成接着进行墙面工程。如果发生损伤,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6.结束语 由上可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之间的相互配合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所在。所以,电力工程安装人员与土建施工人员必须要互相配合,并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明确划分各工作,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浅谈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 摘 要:随着建筑工程行业不断地发展,更多的全新的施工工艺技术不断的得到发展和应用,使得土建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均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同理合作互相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简单的从电力工程安装和土木工程建设之间的配合为入手点,关注其中的要点和问题,希望能够和同行业的人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土建施工;配合 近几年是我国经济大发展时期,由经济带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也迈的飞快,在土建工程领域,其设计和施工技术也都明显得到提高。目前在土建施工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各个施工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本文就简单分析在土木建设工程中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配合。 一、电力工程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配套设施的安装包括土木建设、排水管路安装、电气工程安装等,在所有的配套设施的安装过程中尤以电气设备的安装最为困难和繁杂。在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电路的敷设和电气设备的敷设异常的重要,如果在安装的过程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整个电气设备无法运转。所以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严格遵循图纸中的规定进行操作,把每一步的安装质量都确保优秀合格,及时对安装的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测,如果不合格应该立即解决。如果在安装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不合理,那么应该和设计单位取得沟通及时进行图纸的修改等。电气设备安装中经常需要不同工种之间的配合,因此各个部门之间需要进行沟通和协调,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会给整个工程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增强电气安装和土建施工之间的相互配合 1 施工前期的电力安装的准备工作。首先在整个工程的主体施工中需要将电力线管和电气设备等位置预留出来,这个阶段是土建施工和电气设备安装关系最为紧密的时期,在电气设备预埋的过程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需要特别注意放线工程,所以一定要为以后的配电箱、照明、开关面板灯预留放线的位置;第二个阶段需要对预埋的排水管道和电线管道以及构件等进行加固和保护;第三个阶段即检查和混凝土的浇筑,主要的内容就是将前两个阶段的施工效果进行检查验收,做到查漏补缺,确保施工质量,待完全合格之后然后进行水泥混凝土浇筑让预埋工程更加安全和完善。在这三个过程中电气安装施工人员需要及时的和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 2 砌体工程施工。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首先要对浇筑的各项指标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一切均符合要求则应该立即开始砌体施工操作。电气设备的安装应该穿插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所以在砌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良好的沟通,实时了解土建工程的进度,保证电力工程的安装工作有序按时的进行。机电安装过程同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土建工程完成之后要将预埋的位置进行清理,完了之后在进行放线处理;第二个阶段是砌体施工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批灰之前的相关工艺。三个施工阶段均完成之后再将建筑垃圾全部进行清理辅助机电安装的工作人员进行砌体、铺线。 3 设备安装以及电力施工。(1)土木建设施工人员应该和电气安装的技术人员互相监督、互相指导,共同完成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操作,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2)负责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在接地网旁的接地桩上做好相应的标记,这样可以方便接地电阻的检查,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有不合格的地方,则应该立即和电气设备安装的负责人员进行沟通并解决。(3)施工前期阶段,电气安装的负责人和土建施工的负责人必须对相应的施工数据了若指掌,并且要共同做好杆坑定位工作。(4)其他电气设备相关的施工工作务必要按照施工进度按时完成,特别是那些需要采用护管保护的电缆或者铁件,一定要做好其预埋工作,一方面方便其吊装设备的正常作业。(5)在配电箱内和主控室内,其电缆坑以及电气设备安装应做好其基础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电气设备能够稳固在其基础之上。 4 安装的后期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的配合。(1)在电力电缆敷设、二次控制电缆敷设工作完成之后,作为土建施工部门的人员应该将那些重要的电缆出口进行封堵处理,或者在电缆坑上加盖护板等处理,避免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电缆损坏等。(2)在批灰之前电气设备安装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将铺设的路径和图纸上面的情况进行一一核查,确保其完全保持一致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最后的核查保证电气设备在试运行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能够状态良好。 5 户外电气设备的安装。加紧做好其它户外电气设备(如断路器、电容器等)的基础安装,在电气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由于预埋铁件以及电缆护管等不到位的现象导致的安装滞后等问题。作为土建施工人员要时刻以电气安装人员的工作进程进行配合,在大型电气设备安装时一定要先将可能用到的货车或者吊车等预先驶入施工场地,这样在电气设备施工时便可以及时的使用;另外电气设备的安装材料一定要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出现电气设备出现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 几个具体细节的配合。(1)在基础施工和准备阶段时,一定要注意设计图纸各个新阿姆的标识的清晰,然后组织土建专业的人员对每一个孔洞图的合理性进行检验。从混凝土的浇筑到排水管、线管的预埋和敷设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看管,施工双方务必要对施工的要点达成一致;(2)预留孔洞的施工工作。土建工程施工需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这样便能够对其存在的位置和尺寸等数据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如果对于孔洞的位置等信息不明确应该立即和机电安装部门的负责人员进行沟通,将所有的预留或者预埋的管件数量、规格等数据毫无疏漏的了解清楚。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需要严格按照各自的施工工序顺序进行,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两者之间互相影响。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木施工和电气设备的安装息息相关,虽然在施工工艺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土木建设施工和电气安装方面更加的简单,但是为了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则需要两个施工人员和安装人员之间互相协调、互相沟通、互相配合,同时需要两个部门的作业人员经验丰富且对整个项目了若指掌,最终按时保质的完成工程的建设。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浅谈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 摘 要:随着建筑工程行业不断地发展,更多的全新的施工工艺技术不断的得到发展和应用,使得土建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均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同理合作互相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简单的从电力工程安装和土木工程建设之间的配合为入手点,关注其中的要点和问题,希望能够和同行业的人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土建施工;配合 近几年是我国经济大发展时期,由经济带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也迈的飞快,在土建工程领域,其设计和施工技术也都明显得到提高。目前在土建施工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各个施工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本文就简单分析在土木建设工程中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配合。 一、电力工程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配套设施的安装包括土木建设、排水管路安装、电气工程安装等,在所有的配套设施的安装过程中尤以电气设备的安装最为困难和繁杂。在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电路的敷设和电气设备的敷设异常的重要,如果在安装的过程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整个电气设备无法运转。所以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严格遵循图纸中的规定进行操作,把每一步的安装质量都确保优秀合格,及时对安装的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测,如果不合格应该立即解决。如果在安装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不合理,那么应该和设计单位取得沟通及时进行图纸的修改等。电气设备安装中经常需要不同工种之间的配合,因此各个部门之间需要进行沟通和协调,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会给整个工程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增强电气安装和土建施工之间的相互配合 1 施工前期的电力安装的准备工作。首先在整个工程的主体施工中需要将电力线管和电气设备等位置预留出来,这个阶段是土建施工和电气设备安装关系最为紧密的时期,在电气设备预埋的过程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需要特别注意放线工程,所以一定要为以后的配电箱、照明、开关面板灯预留放线的位置;第二个阶段需要对预埋的排水管道和电线管道以及构件等进行加固和保护;第三个阶段即检查和混凝土的浇筑,主要的内容就是将前两个阶段的施工效果进行检查验收,做到查漏补缺,确保施工质量,待完全合格之后然后进行水泥混凝土浇筑让预埋工程更加安全和完善。在这三个过程中电气安装施工人员需要及时的和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 2 砌体工程施工。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首先要对浇筑的各项指标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一切均符合要求则应该立即开始砌体施工操作。电气设备的安装应该穿插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所以在砌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良好的沟通,实时了解土建工程的进度,保证电力工程的安装工作有序按时的进行。机电安装过程同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土建工程完成之后要将预埋的位置进行清理,完了之后在进行放线处理;第二个阶段是砌体施工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批灰之前的相关工艺。三个施工阶段均完成之后再将建筑垃圾全部进行清理辅助机电安装的工作人员进行砌体、铺线。 3 设备安装以及电力施工。(1)土木建设施工人员应该和电气安装的技术人员互相监督、互相指导,共同完成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操作,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2)负责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在接地网旁的接地桩上做好相应的标记,这样可以方便接地电阻的检查,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有不合格的地方,则应该立即和电气设备安装的负责人员进行沟通并解决。(3)施工前期阶段,电气安装的负责人和土建施工的负责人必须对相应的施工数据了若指掌,并且要共同做好杆坑定位工作。(4)其他电气设备相关的施工工作务必要按照施工进度按时完成,特别是那些需要采用护管保护的电缆或者铁件,一定要做好其预埋工作,一方面方便其吊装设备的正常作业。(5)在配电箱内和主控室内,其电缆坑以及电气设备安装应做好其基础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电气设备能够稳固在其基础之上。 4 安装的后期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的配合。(1)在电力电缆敷设、二次控制电缆敷设工作完成之后,作为土建施工部门的人员应该将那些重要的电缆出口进行封堵处理,或者在电缆坑上加盖护板等处理,避免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电缆损坏等。(2)在批灰之前电气设备安装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将铺设的路径和图纸上面的情况进行一一核查,确保其完全保持一致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最后的核查保证电气设备在试运行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能够状态良好。 5 户外电气设备的安装。加紧做好其它户外电气设备(如断路器、电容器等)的基础安装,在电气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由于预埋铁件以及电缆护管等不到位的现象导致的安装滞后等问题。作为土建施工人员要时刻以电气安装人员的工作进程进行配合,在大型电气设备安装时一定要先将可能用到的货车或者吊车等预先驶入施工场地,这样在电气设备施工时便可以及时的使用;另外电气设备的安装材料一定要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出现电气设备出现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 几个具体细节的配合。(1)在基础施工和准备阶段时,一定要注意设计图纸各个新阿姆的标识的清晰,然后组织土建专业的人员对每一个孔洞图的合理性进行检验。从混凝土的浇筑到排水管、线管的预埋和敷设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看管,施工双方务必要对施工的要点达成一致;(2)预留孔洞的施工工作。土建工程施工需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这样便能够对其存在的位置和尺寸等数据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如果对于孔洞的位置等信息不明确应该立即和机电安装部门的负责人员进行沟通,将所有的预留或者预埋的管件数量、规格等数据毫无疏漏的了解清楚。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需要严格按照各自的施工工序顺序进行,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两者之间互相影响。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木施工和电气设备的安装息息相关,虽然在施工工艺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土木建设施工和电气安装方面更加的简单,但是为了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则需要两个施工人员和安装人员之间互相协调、互相沟通、互相配合,同时需要两个部门的作业人员经验丰富且对整个项目了若指掌,最终按时保质的完成工程的建设。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浅析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的重要性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提高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的措施。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配合 引 言 现阶段的火力发电厂施工建设项目一般都具有建设工期较短、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施工比较复杂等多个特点。而且在施工作业阶段,往往土建以及采暖通风和电力安装等施工作业相互穿插交错。电气安装工程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相关电源安设进户以及明暗管道的具体铺设和其他建筑的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设工作等。本文主要结合在发电厂施工建设时,所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对如何做好其电力工程之间的安装配合进行分析。 1 电力工程在施工作业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项目工程施工作业之前,必须依照一定标准,生产加工以及准备好在项目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所需的预埋件以及各种元器件和预埋管道工作。而且对项目工程进行具体设计前,相关设计人员应就实际的工程设计等方面提出一些具有专业性的要求。此外,在土建工程施工作业之前,土建施工人员应同电力安装作业人员一起对土建施工建设以及相应的电力安装的具体图纸进行认真的检查与审核,以有效的避免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设计遗漏或者出现差错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电力安装作业人员应对土建工程的实际设计图有着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对其具体的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技术进行简单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在项目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实现与土建施工作业的有效配合。 2 土建同电力安装的具体配合施工作业阶段 2.1主体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放线阶段。在这个环节之中,要依据一定标准规划好工程建设中的排水管道的实际预留洞的具体位置,并对参照放线尺寸的大小预留好相应的孔内木盒;做好这个环节之中的配电箱以及照明灯盒等位置处的放线工作;做好对空调以及排水管和电梯等大体积设备的预埋件以及放线位置确认工作。 第二阶段:做好相应的管道铺设工作,同时对预埋构建进行相应的加固。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依据放线过程中具体流程以及步骤,做好相应排水管道的预埋铺设以及辅助的套管预埋工作;做好空调排水管以及辅助设施的套管预埋工作;做好开关以及照明和插座线等处的电线管道的预埋工作;做好相应防雷接地网的具体焊接工作;做好施工作业过程中,部分机械设备的预埋件的巩固加实工作。 第三阶段:做好相应的检查以及验收工作。在这个环节当中,其主要工作是对上述两个环节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与审核,对于那些在上述两个环节之中有遗漏的要及时的填补上,没有依据一定标准进行相应加固的,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加固。同时也要做好和土建施工作业的具体交接手续。并对以后土建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某些原材料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钢筋、管道等。 2.2主体工程作业的三个基本阶段 安装人员应对工程施工建设中预留孔洞的具体位置以及尺寸大小进行相应的检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有效避免日后返工作业;对施工作业时预留出的水管以及线管进行相应的检查,主要检查是否通畅,此外也做好其相应半成品的辅助保护措施,以确保在日后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出现砂浆以及垃圾流入排水管道而导致管道阻塞现象的发生。 安装人员应参照施工图纸,做好日后土建施工作业过程中所需孔洞的预留工作,比如配电箱的预留洞等。 安装人员依据施工设计图纸,做好工程建设中的墙身开槽以及与其相应的墙身内部埋设管道的铺设工作,同时也要依据一定流程与标准做好其内部相应配电箱以及开关面板盒的安置工作。此外在主体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相关安装作业人员应同土建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 3 电气安装人员同土建施工作业人员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分析 在工程施工作业以及电气设备的实际安装阶段,土建作业人员以及电气安装作业人员应做好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以实现对整个发电厂工程建设以及电力安装的技术指导和实时监督。 在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材料这两个方面,不论是土建作业人员还是电气安装人员都应做好相应的检查与审核工作,以确保在工程建设中接地电阻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土建人员应偕同安装人员应做好相应设备以及接地网的连接准备工作。 3.1施工前期配合 在项目工程的施工作业前期,土建人员应偕同安装人员对工程作业中基础设施定位及其相应的技术数据已经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安装人员要依据施工现场土建设施的实际施工尺寸,来科学、合理的对其位置进行布置,并对所需铁件以及相应的电缆护管进行预埋铺设工作,以便在日后的吊装作业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其设备进行持续吊装作业。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对不部分大型设备的租赁以及使用时间。此外安装人员还应偕同土建人员做好设备的安装工作,以有效的避免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因安装不到位而导致预埋铁件以及电缆护管的铺设不合理。 3.2施工后期环节中的配合工作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在进行二次电缆控制以及相应的电力和电缆铺设完工之后,土建人员应及时协助安装人员对重要电缆处的出口进行相应封堵处理以及加盖作业。以有效避免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老鼠或者是其他动物对电缆造成咬损破坏。此外在对各主控室以及配电间室内部的照明设备进行安装时,安装人员应同土建人员就某些作业细节进行认真交底。并对土建工程在实施砌筑隔断墙作业之前,将隔墙线同水平线的具体位置认真检查核实一遍。 4如何提高火力发电厂土建暖通设计的质量 为了确保暖通的设计与施工质量能够达到相关工程的具体需求,设计人员就必须针对目前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降低问题出现的几率,确保暖通设计的整体质量。 4.1科学合理的设置管线 实践证明,管线的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因此,在设计施工图纸之前,应该将工程中所涉及到的管道进行详细分类,从而根据不同类型的管道进行不同的工艺布置。一旦其中有某个工程与其他的工程不一致,那么则应该尽快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并且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努力将其完善。此外,如果有某个管线自身布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对其处理应该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将各个部分功能进行合理、优化安排,确保各个部分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4.2空调水循环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了能够将系统水循环的问题充分解决,就必须要加强施工的前期管理工作,对管线标高和坡度应该给予合理的安排,从而尽量减少气囊现象的发生。如果有些某些部分出现气囊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则应该在该处设置相应的排气阀,并且要将排气管的出口接到有利于系统排气的地方,以此来将气囊问题有效解决。对于管道堵塞问题的解决,首先,在焊接钢管安装之间,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污垢和锈斑处理,只有确保管内壁清理干净后才可以进行管口封闭待装。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在管网最低处安装一个比较大的排污阀。如果太小,排污效果势必会不理想,如果不将其设在最低处,则排污不彻底。管网安装中应适当增设临时过滤器和旁通冲洗阀门,在连接设备之前,结合通水试压进行分段清洗设备。这样就可以将管道堵塞的问题有效解决。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应用探究 摘 要: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中,电力工程在施工环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影响也是越来越广泛,与建筑工程中诸多项目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土建施工,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必要和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有效配合。为了更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需进一步加强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文章就探究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土建工程及电力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土建工程与电力工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直接性影响了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随着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新技术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相关人员越来越重视工程施工中各个项目环节的配合。尤其是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的配合,是当前工程建设中重要研究课题。探究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显的尤为重要。 1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在施工设计配合工作 电力工程及土建施工设计阶段,电力设计人员要和土建施工设计人员相互配合,人员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交流,并要针对自身的工程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关于其他项目要求。比如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配电箱安装时,需要在施工方案中进行反映,同时要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土建施工设计人员要重视施工方案提出的技术措施,针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补充,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施工之前,安装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重视方案提出的技术要求。而施工人员在土建施工期间,需要充分考虑电力工程的安全,如预埋固定件,要相应留置预埋孔,精确计算梁柱与配电箱、线路、暖通等电力设备之间的关系,保证电力工程安全和土建施工良好配合,在施工期间有效衔接。 2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在施工阶段的配合工作 ①土建施工中,重点是安排放线工作,主要包括预留固定件,预留排水管、暖通设备的位置,根据电梯设备尺寸,对相应位置进行放线。需严格按照电力工程设计方案对开关、插座、配电箱及线路等位置合理安排,并做好相应标记,电力安装人员可根据施工人员做好标记进行安装;但在此期间,安装人员需考核标记位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各管线位置和尺寸,制定各管线木盒并放置各孔洞。在铺设管道时,需放置预埋构件并加固,按照已完成各管道放线工作,预埋各电力设备。在施工中,需重视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工程的配合工作,墙体完成之前,进行电力安装工程,避免破坏防水层。电力工程安装时,需重视数量、尺寸、位置,重视安装期间出现的各个数据,尽量配合土建施工。电缆施工时要一次完成,避免出现返修现象。同时要严格检验施工工艺和质量,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修补,保证各设备安装严格固定,并做好与土建工程的交接工作,土建人员严格检查钢筋质量,当各工作达到标准后,有效浇筑混凝土。 ②在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才能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比如在电线管敷设工作时,要结合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根据混凝土施工顺序和进度,分层次敷设工作,当电线管敷设中没有遵守施工工艺,会对电力工程安装的后续工作造成影响,并影响了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进度。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浇筑工作,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位置尺寸,配合土建施工,避免破坏钢筋。土建施工中,电力人员做好施工监督工作,尤其是已完成的电力安装工作,特别是管道、开关等位置严格监督,避免损伤。当损伤管路后,要及时修复,电力管理人员要定时检查,避免出现遗漏。而在管线集中地方,会有混凝土裂缝产生,当预埋管线有较大密度时,与敷设走向一致,会产生楼面裂缝。电力安装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要避免践踏,预防保护层脱落和钢筋弯曲,并加强管线部位的管理,使用有效措施避免出现裂缝。比如为了减少对楼面的踩踏,施工人员可增设临时跳板,分散应力水平,增加钢筋小马凳,减少施工人员踩踏钢筋次数。而施工期间尤其是混凝土振捣中,要由专业电力安装人员检查管道的完整性,避免混凝土振捣中使管道震裂,并要做好预埋管件的维护保养工作。清水混凝土有着十分光滑的表面,安装期间的准确性会影响混凝土表面,为了保证土建工程和电力安装良好配合,需切割管口,确保管口光滑,并要保证套管平整水平和长度要符合土建施工要求。 ③在完成结构施工中,当混凝土强度和硬度完成满足要求后,土建人员需进行拆模和放线工作。因此,当土建施工完成后,将垃圾清扫完成,并将砌体位置线进行放好,按照砌体位置,检查孔洞和管线的正确性。并要对土建砌体进行跟踪,没有出现遗漏现象。同时要保证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没有正确的方案会影响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 3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安装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需做好变电站接地网施工,并有效指导和监督技术。在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时,要严格控制电力工程质量,保证接地电阻合格。土建施工人员要与电力工程安装人员要做好电气设备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工作,并要做好主控楼及各配电间的连接准备工作。在接地网安装时,土建施工人员要将接地网的接地桩做好标记,当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时,要采取相应技术解决。 在接地网施工期间,要加快主控室和配电间施工,并按照电气安装技术人员要求,做好基础电气设备和电缆坑的施工工作,同时各辅助工作如电缆孔、电缆固定铁件等也要保证准确性。在安装和调试户外一次设备时,要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做好电缆各方面施工,保证各电缆工作符合电气安装规范,与施工方案相符。 4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装修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工程抹灰之前,需确定电力安装的位置,检查预留孔,保证施工规范和设计一致,准确性合格后可投入使用。当涂料和喷浆工作完成后,在安装电力设备时,要保护土建成品,避免破坏墙面。并且电气器具在安装完成后,要有效保护,避免出现污染。建筑工程的内装修会影响施工质量,在完成施工后可对墙面进行装饰,当部分施工会对装饰层造成破坏时,要首先完成然后进行墙面工程。当发现损伤时,要及时补救。 5 结 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之间的配合工作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因此,电力工程安装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配合工作,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准确划分各工作,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技术解析 【摘 要】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对电力工程实施和保证施工质量作用重要。本文分析加强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必要性,对当前安装与施工配合中的问题做阐释,对如何加强配合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技术 随着电力施工技术的提高,对电力工程协调与配合度的要求也相应提升。安装和土建施工为电力工程的两项重要任务,在施工中的配合如何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效果。加强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度,有利于建设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1 土建施工和电力安装间的关系 从工程角度而言,土建施工是独立的、具备自身特征的专业,按上层建筑的需求与特点设计基础,促使建筑的最大需求得以有效满足。电力工程职责为承担生产和输送、分配,电力安装与线路铺设等都与土建施工相关,为电力安装建造建筑物有电力工程特点,因此土建施工中按电力工程特点展开设计,并按安装需要进行施工。土建工程为电力工程组成内容,相比电缆工程与变配电工程等电力工程组成部分,土建施工为独立的工种,并非从属电力工程,其专业性体现在为安装提供达到需要的设计和施工。 2 安装和土建施工配合的重要性 2.1 电力工程衔接基础要求 电力工程中,安装与土建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任务,两者有独立性,土建施工在安装工程前,安装工程要在完成土建施工上全面开展;同时,该过程需要两者间顺利衔接。土建施工完成和质量达标,安装才能实施,安装任务效果如何和上一项目土建施工有着重要联系;只有加强两者的相互配合度,才能保证整个任务上达到不同项目之间的顺利衔接。 2.2 避免安装问题的要求 电力安装在电力工程中位置重要,对工程建设有着明显影响,安装出现问题,必将造成工程的重大损失。加强安装相关项目间的配合度,对保证工程质量有重要意义。土建施工是和安装工程相衔接的项目,严格保证和安装协调,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效果。 2.3 提高施工质量基本保证 施工质量提高需施工技术提高,后者和施工各环节协调程度有着重要关系。保证相关项目间的配合度,才能实施现代化技术,保证实施效果的提升。加强安装和土建施工衔接间的配合程度,保证实施先进技术,最终实现电力工程的质量要求。 3 土建施工和电力安装配合的技术分析 3.1 进行安装前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安装设计人员对土建设计提出要求。土建施工前,安装人员应与土建技术人员相互协同,对电力与土建二者施工图纸展开审核,避免遗漏或者差错。电力安装人员深入学习施工图纸,深入了解施工进度和相应技术,特别对柱和梁等屋面连接全面掌握,将之和电力安装方法核准和校对,确保电力安装适应土建施工状况。土建施工前,准备好电力安装所需配件,并做好预埋件与管道准备。 3.2 主体结构与砌体施工阶段 (1)主体结构施工。第一阶段需完成的工作是放线,其中包括预留空调排水管位置,对电梯等大型设备,根据其尺寸与位置放线;开关、插座与照明灯盒等进行放线;排水管预留洞位置与尺寸,按照其放线预留各孔洞木盒。第二阶段主要是管道铺设、放置与加固预埋构件,根据第一阶段完成放线铺设给排水管道与穿梁管道套管,预埋插座线管和弱电线管等电线管。第三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工艺和质量的检验,发现遗漏应及时修补,没固定好的应到位,还要和土建做交接,土建工作人员检查钢筋,符合要求后,再浇捣混凝土。 (2)主体砌体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完后,浇灌混凝土硬度与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土建工程应放线与拆模,然后砌体工程施工,要求安装施工人员对砌体施工进度准确把握,和土建施工密切配合,完成墙身等工程施工。电气安装部分应分成三个阶段工作。 第一阶段进行的工作是安装人员检查预留孔洞尺寸与位置,查看是否正确,以免砌体完成后要重新打开调整;检查预留水管与线管,查看是否通畅,采取措施保护半成品,有效制止砌体施工中,垃圾或砂浆进到管道内,堵塞管道。进行第二阶段,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和土建工程相配合,对各种孔洞预留好。最后第三阶段,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按图纸要求在开槽处把水管与线管、配电箱等铺好。主体与砌体施工中,土建施工人员应和电力安装人员交接好各施工阶段的工作。建筑工程中,各专业工种间的配合与协调很重要。 (3)土建技术人员施工中应做好接地网施工,并指导与监督。在工艺与材料上,对电力工程控制其质量,使接地电阻达到要求。土建人员与电力安装人员应准备好电气设备和接地网连接,做好主控楼和各配电间准备工作。接地网安装中,土建人员标记好接地网接地桩,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采取有效技术解决。接地网施工中,加快主控室与配电间施工,按电气安装人员要求,做好电气设备与电缆坑施工,各辅助工作像电缆固定件等确保准确性。安装与调试一次设备时,经电气安装人员指导,做好电缆施工,保证电缆符合安装规范。 3.3 装修阶段的相互配合 土建工程结束前,施工人员与放线员应对隔墙线与水平线进行核实,保证施工准确性,通过操作人员检查后,根据水平线与隔墙线,确定灯具与开关的位置和标高,明确预埋管等位置。对土建工程抹灰前,根据墙面线与水平五十线,来检查预留孔,确保和施工设计、规范吻合,通过检查合格后,再大规模使用。检查暗配管路,并堵好与扫通。抹灰中应对贴门和收口工程重视,使收口光滑与保证平整水平,应避免大敞口现象,对金属框架连接好与接地,用开口锯建立内部稳盒在隔墙板与保温板件,不要出现横向槽口,提高槽口准确性。电力工程安装人员应和土建工程人员有效沟通,喷浆或涂料粉刷完后,安装灯具,此过程应保护土建成品,不要破坏墙面。 3.4 智能电气配合施工 土建施工和电力安装配合中基础施工很重要,为对建筑予以完善,确保基础建设上营造更舒适和安全的环境。首先进行弱电安装时,确保有装饰工程的其他土建工程完全实施方可开展,智能控制室和消防工程需确保安全设备像防静电板等完成后方可开展。电梯工程是建筑重要内容,施工前确定尺寸与相关设备位置,土建人员对不同建筑,根据要求展开井道尺寸与电梯的设计工作。 4 总结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实施,电力工程提高施工质量上要求加强各环节间的协调性,对保证工程质量有积极意义。土建施工和安装为电力工程的关键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加强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度,对电力工程建设有着显著的影响。安装与土建施工在道路上、施工程序中与技术人员配合上还有一定问题,今后加强安装与土建施工在道路上和场地的协调度。提高各施工程序的配合,注意具体施工中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简述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 摘要: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和水平上也得到了较快提高,新的结构和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受到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应该与建筑结构和施工的特征相结合,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相互配合,为工程进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 电力工程 安装 土建施工 配合 前言 我国现代化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更新,随着许多新结构、新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工程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就愈加显得重要。我们应该合理的优化现代的土建建设工程与电力安装的配合,从而减少其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一、进行电力工程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阶段,对于土建的设计,电力安装工程的设计人员应该对技术提出自己的要求。在进行土建工程的施工之前,进行电力安装的技术人员会与土建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一块儿对土建和电气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核,防止发生差错或者遗漏,电力安装工程的技术人员要对土建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学习,对于土建施工的施工技术方法以及工程的进度进行全面了解,尤其是对于柱、梁,屋面以及地面的连接方式和具体做法,与自己准备的电气安装的方法进行校对核准,使其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适应,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于施工阶段用到的零配件以及预埋管道和配件准备好。建筑工程施工中,土建工程及电力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土建工程与电力工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直接性影响了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随着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新技术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相关人员越来越重视工程施工中各个项目环节的配合。尤其是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的配合,是当前工程建设中重要研究课题。探究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配合施工技术显的尤为重要。 1、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在施工设计配合工作 电力工程及土建施工设计阶段,电力设计人员要和土建施工设计人员相互配合,人员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交流,并要针对自身的工程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尤其是关于其他项目要求。比如电力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配电箱安装时,需要在施工方案中进行反映,同时要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土建施工设计人员要重视施工方案提出的技术措施,针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补充,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施工之前,安装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重视方案提出的技术要求。而施工人员在土建施工期间,需要充分考虑电力工程的安全,如预埋固定件,要相应留置预埋孔,精确计算梁柱与配电箱、线路、暖通等电力设备之间的关系,保证电力工程安全和土建施工良好配合,在施工期间有效衔接。 2 、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在施工阶段的配合工作 (1)土建施工中,重点是安排放线工作,主要包括预留固定件,预留排水管、暖通设备的位置,根据电梯设备尺寸,对相应位置进行放线。需严格按照电力工程设计方案对开关、插座、配电箱及线路等位置合理安排,并做好相应标记,电力安装人员可根据施工人员做好标记进行安装;但在此期间,安装人员需考核标记位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各管线位置和尺寸,制定各管线木盒并放置各孔洞。在铺设管道时,需放置预埋构件并加固,按照已完成各管道放线工作,预埋各电力设备。在施工中,需重视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工程的配合工作,墙体完成之前,进行电力安装工程,避免破坏防水层。电力工程安装时,需重视数量、尺寸、位置,重视安装期间出现的各个数据,尽量配合土建施工。电缆施工时要一次完成,避免出现返修现象。同时要严格检验施工工艺和质量,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修补,保证各设备安装严格固定,并做好与土建工程的交接工作,土建人员严格检查钢筋质量,当各工作达到标准后,有效浇筑混凝土。 (2)在电力工程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才能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比如在电线管敷设工作时,要结合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根据混凝土施工顺序和进度,分层次敷设工作,当电线管敷设中没有遵守施工工艺,会对电力工程安装的后续工作造成影响,并影响了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的进度。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浇筑工作,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位置尺寸,配合土建施工,避免破坏钢筋。土建施工中,电力人员做好施工监督工作,尤其是已完成的电力安装工作,特别是管道、开关等位置严格监督,避免损伤。当损伤管路后,要及时修复,电力管理人员要定时检查,避免出现遗漏。而在管线集中地方,会有混凝土裂缝产生,当预埋管线有较大密度时,与敷设走向一致,会产生楼面裂缝。电力安装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要避免践踏,预防保护层脱落和钢筋弯曲,并加强管线部位的管理,使用有效措施避免出现裂缝。比如为了减少对楼面的踩踏,施工人员可增设临时跳板,分散应力水平,增加钢筋小马凳,减少施工人员踩踏钢筋次数。而施工期间尤其是混凝土振捣中,要由专业电力安装人员检查管道的完整性,避免混凝土振捣中使管道震裂,并要做好预埋管件的维护保养工作。清水混凝土有着十分光滑的表面,安装期间的准确性会影响混凝土表面,为了保证土建工程和电力安装良好配合,需切割管口,确保管口光滑,并要保证套管平整水平和长度要符合土建施工要求。 (3)在完成结构施工中,当混凝土强度和硬度完成满足要求后,土建人员需进行拆模和放线工作。因此,当土建施工完成后,将垃圾清扫完成,并将砌体位置线进行放好,按照砌体位置,检查孔洞和管线的正确性。并要对土建砌体进行跟踪,没有出现遗漏现象。同时要保证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没有正确的方案会影响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 二、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安装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需做好变电站接地网施工,并有效指导和监督技术。在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时,要严格控制电力工程质量,保证接地电阻合格。土建施工人员要与电力工程安装人员要做好电气设备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工作,并要做好主控楼及各配电间的连接准备工作。在接地网安装时,土建施工人员要将接地网的接地桩做好标记,当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时,要采取相应技术解决。 在接地网施工期间,要加快主控室和配电间施工,并按照电气安装技术人员要求,做好基础电气设备和电缆坑的施工工作,同时各辅助工作如电缆孔、电缆固定铁件等也要保证准确性。在安装和调试户外一次设备时,要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做好电缆各方面施工,保证各电缆工作符合电气安装规范,与施工方案相符。 三、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中装修阶段配合工作 土建工程抹灰之前,需确定电力安装的位置,检查预留孔,保证施工规范和设计一致,准确性合格后可投入使用。当涂料和喷浆工作完成后,在安装电力设备时,要保护土建成品,避免破坏墙面。并且电气器具在安装完成后,要有效保护,避免出现污染。建筑工程的内装修会影响施工质量,在完成施工后可对墙面进行装饰,当部分施工会对装饰层造成破坏时,要首先完成然后进行墙面工程。当发现损伤时,要及时补救。 结束语 总之,在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施工与土建施工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工程有序的开展,电力安装技术人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整个工程的深入了解,并且在施工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而使得整个安装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高效率地完成工程安装任务。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技术探析 摘要:电力工程安装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和其他施工项目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和土建施工开展过程可互相影响。在开展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中,应结合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特征,通过有效技术措施完成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的配合施工,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正常、安全、优质完工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电力工程的安装工作,它与土建工程的施工工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预留一些孔洞,便于电力安装工程的施工。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和水平上得到了较快提高,新的结构和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受到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与建筑的结构特征以及施工的方式相结合,运用适当措施,使电力工程安装配合的水平得到有效配合。 一、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关系 自建筑工程角度分析,土建施工是完善而独立的、具备自身技术特征的专业,可按照上层建筑应用需求及特点展开基础设计,促使上层建筑的最大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电力工程主要职责是承担电能生产与输送并加以分配,电力设备安装及线路铺设等均与土建基础施工密切相关,而为电力装置安装建造的建筑物常具有电力工程的鲜明特点,因此在土建施工中应按照电力工程相应特点展开针对性设计,并按照电力工程安装需要展开施工。土建工程属于电力工程重要组成内容,然而相比于电缆工程、变配电工程、机电安装等电力工程其他组成部分,土建施工是比较独立的施工工种,并非是从属于电力工程,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为电力工程安装提供符合需要的专业设计与施工。因此,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具有各自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同时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和相互配合的关系。 二、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重要性 安装施工是电力工程安装中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环节,主要涉及电气安装专业、土木建设与给排水建设等项目,若施工时只对某一工种给予重视,势必会对整个工种施工过程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本工种或专业工作也通常无法做好;即使短期内不会给其他工种造成明显影响,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而言极为不利,常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蒙受巨大损失。如某施工单位在开展一办公大楼建设时,在前期土建施工过程中只着重于市政大楼整体构造的一体性,而未充分考虑电力工程安装中的电缆走向问题,导致在电缆线路铺设时与大厅构造建设发生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导致该施工项目工期延误了一个月,同时也造成了50万的直接与间接性经济损失。因此,在展开建筑施工时,必须对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给予充分重视,为建筑工程顺利施工提供基本保证。 三、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相应技术分析 1、进行电力工程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主要由土建、给排水、通风采暖、电气安装等项目之间相互配合组成,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对其中一个项目比较重视,那样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是会对施工的成本、质量以及周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应该重视施工项目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土建工程的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相结合。 在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阶段,对于土建的设计,电力安装工程的设计人员应该对技术提出自己的要求。在进行土建工程的施工之前,进行电力安装的技术人员会与土建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一起对土建和电气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核,防止发生差错或者遗漏,电力安装工程的技术人员要对土建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学习,对于土建施工的施工技术方法以及工程的进度进行全面了解,尤其是对于柱、梁,屋面以及地面的连接方式和具体做法,与自己准备的电气安装的方法进行校对核准,使其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适应,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于施工阶段用到的零配件以及预埋管道和配件准备好。 2、主体结构和砌体工程施工的阶段 2.1主体结构的施工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放线的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对空调排水管的位置进行预留,对于电梯等一些大型的设备,应该根据它们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放线,还要对空调排水管的位置进行预留;开关面板、插座以及照明的灯盒以及配电箱的位置进行放线;排水管道预留洞位置和尺寸,按照他们的放线尺寸预留出各个孔洞的木盒。在第二个阶段主要就是进行管道铺设,对预埋的构件进行放置和加固,根据在第一个阶段完成的放线工作铺设给排水的预埋管道以及穿梁的排水管道套管,预埋弱电线管以及插座线管等开关或照明的电线管。第三个阶段主要就是对前面两个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以及质量进行检验,如果发现遗漏应该及时修补,没有固定好的应该固定到位,还要与土建做好交接手续,土建工程的工作人员要对钢筋进行检查,全都符合要求之后,再对混凝土进行浇捣。 2.2在主体砌体工程的施工阶段 在主题的结构施工完成之后,浇灌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都达到一定的要求之后,土建工程就应该放线和拆模,然后开始砌体工程的施工工作,要求电气安装的施工人员应该对土建砌体施工的进度进行准确把握,与土建施工进行密切配合,完成墙身等管道工程的施工工作。在进行电气安装的部分也应该分成三个主要的阶段进行工作: 首先,第一个阶段应该进行的工作就是电力的安装人员应该对预留孔洞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检查,查看一下是否正确,以免在砌体完成之后还要重新打开进行调整;要对预留的水管以及线管进行检查,查看一下是否通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半成品进行保护,有效制止在砌体施工的过程中,垃圾或者砂浆进入到管道内部,使管道堵塞。其次进行第二的阶段,电气安装的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配合,对于各种空洞应该预留好。最后进入第三个阶段,电气工程的安装技术人员应该按照图纸的要求在墙身的开槽处将水管以及线管、开关的面板盒、配电箱等铺设好。主体以及砌体的施工中,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员应该与电力工程的安装人员将每一个施工阶段的工作交接好。在建筑工程中,各个专业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协调不容忽视。 3、在装修阶段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 在土建工程完工之前,土建的施工人员以及放线员应该对隔墙线以及水平线共同进行核实,使施工准确性得到保证,通过电气操作人员的检查之后,根据水平线和隔墙线,对于灯具以及开关的位置和标高进行确定,对于预埋管路等位置进行明确,对土建工程进行抹灰开始之前,要根据墙面线以及水平五十线,检查预留孔,应该确保与施工设计和规范相互吻合,通过检查确定合格以后,再进行大规模使用。还要对暗配的管路进行检查,堵好、扫通管路。在抹灰过程中应该对贴门、收口工程加强重视,使收口的光滑和平整水平得到有效保证,应该避免出现大敞口的现象,应该对金属的框架做好连接和接地的工作,利用开口锯在隔墙板和保温板之间建立内部联系的稳盒,最好不要出现长距离的横向槽口,对槽口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电力工程的技术安装人员应该和土建工程建设人员进行有效地沟通,在喷浆或者涂料粉刷完成之后,对灯具进行安装,在此过程中应该有效保护土建的成品,不要使墙面受到破坏,在电器等器具安装完成之后,应该有效地保护,以防它们被污染。 内部装修以及墙面施工的工程对于施工的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完成之后装饰墙面,如果施工对装饰层有所损伤的话就应该完成墙面施工之前就进行施工。所以,施工过程中,应该仔细地检查在土建的施工过程中预埋预留工作以及管道畅通的水平,一旦发生损伤的现象,应及时补救,如果墙面工程的施工完成之后进行打洞和凿孔,出现的痕迹就会非常严重。通过很多的工程实践表明,土建施工工程和电力的安装工程之间进行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人员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工程的了解,积攒一定的施工经验,在施工中树立起荣誉心和责任感,把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划分,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4、智能电气建设中配合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中基础施工十分重要,然而为对建筑工程予以完善,在确保工程基础建设质量之上为人们营造更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展开智能电气建设时,仍需和土建施工展开密切配合,且智能电气需经充分调试与审核才可应用。首先,在进行弱电线路安装时,应确保含装饰工程在内的其他土建施工完全实施后才可开展,尤其是智能控制室与消防工程施工需在确保相应安全设备如防静电板等完工后才可开展。电梯工程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内容,施工前需确定电梯尺寸及相关设备的具体位置,而土建人员对于不同建筑物,应根据相应要求展开电梯设备、井道尺寸的设计工作。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和水平上得到了较快提高,新的结构和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受到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应该与建筑结构和施工的特征相结合,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相互配合,为工程进行提供帮助。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土建施工和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技术探析 【摘 要】电力工程安装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和其他施工项目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和土建施工开展过程可互相影响。在开展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中,应结合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特征,通过有效技术措施完成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的配合施工,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正常、安全、优质完工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装;土建施工;配合施工;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电力安装工程、排水工程与采暖通风工程等,电力安装工程属于建筑工程项目重要组成内容,和其他诸多项目有多方面关联,尤其是和土建施工关系密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若某施工部分或某工种发生问题,将会给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过程造成重大影响,严重时可引发重大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视各施工项的协调与配合,是顺利完成整个施工过程的必要条件。 1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之间的关系 自建筑工程角度分析,土建施工是完善而独立的、具备自身技术特征的专业,可按照上层建筑应用需求及特点展开基础设计,促使上层建筑的最大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电力工程主要职责是承担电能生产与输送并加以分配,电力设备安装及线路铺设等均与土建基础施工密切相关,而为电力装置安装建造的建筑物常具有电力工程的鲜明特点,因此在土建施工中应按照电力工程相应特点展开针对性设计,并按照电力工程安装需要展开施工。土建工程属于电力工程重要组成内容,然而相比于电缆工程、变配电工程、机电安装等电力工程其他组成部分,土建施工是比较独立的施工工种,并非是从属于电力工程,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为电力工程安装提供符合需要的专业设计与施工。因此,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具有各自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同时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和相互配合的关系。 2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重要性 安装施工是电力工程安装中难度最大、最为复杂的环节,主要涉及电气安装专业、土木建设与给排水建设等项目,若施工时只对某一工种给予重视,势必会对整个工种施工过程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本工种或专业工作也通常无法做好;即使短期内不会给其他工种造成明显影响,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而言极为不利,常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蒙受巨大损失。如某施工单位在开展一办公大楼建设时,在前期土建施工过程中只着重于市政大楼整体构造的一体性,而未充分考虑电力工程安装中的电缆走向问题,导致在电缆线路铺设时与大厅构造建设发生冲突,这一问题不仅导致该施工项目工期延误了一个月,同时也造成了50万的直接与间接性经济损失。因此,在展开建筑施工时,必须对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给予充分重视,为建筑工程顺利施工提供基本保证。 3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的相应技术分析 3.1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在准备阶段的配合施工 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电力安装工程设计人员应对土建设计工作提出自身要求。在展开土建施工前,电力安装技术人员应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协同起来,对电力施工图纸及土建施工图纸共同展开审核,避免有遗漏或差错出现。同时,电力安装工程人员应深入学习土建工程施工图纸,全面、深入了解土建施工工程进度与相应施工技术,特别要对柱与梁等地面及屋面的连接方式予以全面掌握,并将之与电力工程安装方法展开校对与核准,确保电力工程安装方法适应于土建工程施工状况。在展开土建施工前,应准备好电力工程安装中所需配件,做好预埋管道、预埋件准备工作。 3.2 电力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配合施工 在展开土建施工时,应按照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进度相应要求与流水作业顺序,逐步展开预埋件预留工作,这对于电力工程安装工作极为关键。在这一阶段,电力工程安装预埋通常分为三阶段:(1)土建结构中搭设模板完成阶段。这一阶段最主要工程为放线工程,包括合理预留空调排水管位置,根据电梯等大型设备的位置与尺寸进行放线,同时应根据配电箱、照明灯盒、插座及开关面板等位置展开放线;按照排水管道尺寸及位置进行放线,并对孔洞进行合理预留。(2)底筋与沉梁铺设完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展开管道铺设,对所需预埋构件进行合理放置并给予充分加固,按照上一阶段放线工作展开给排水预埋管道、穿梁排水管道等的铺设工作,同时做好弱电线管、插座先关等照明或开关电线管的预埋工作。(3)封模前阶段。这一阶段需对前两个阶段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展开检验,当发现遗漏时应及时给予合理、有效修补,同时应做好与土建施工的交接。土建施工负责人员应全面检查钢筋,确保各处均与相应要求相符后才可展开混凝土浇筑工作。 3.3 电力工程设备安装阶段的配合施工技术 在施工中土建施工应和电力工程安装加强配合,在完成墙体防水前展开电气设备安装,防止电气安装过程中破坏防水层,导致建筑物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生渗漏现象。同时,应一次完成电缆穿墙管布设,防止返工或返修现象。由于土建施工一旦返工,防水处理难度会大幅增加,因此土建施工人员应在图纸上标明孔洞位置,同时由土建施工负责人员与电力工程安装人员核对图纸,以免遗漏。对于图纸中相应要求,应将接地措施予以及时完善,若需展开接地装置安装时,应将之和底筋展开焊接,同时利用不同颜色加以标记。若条件允许,在施工中应对沟槽予以充分使用,优先完成接地极和接地干线工作。 3.4 智能电气建设中配合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安装配合施工中基础施工十分重要,然而为对建筑工程予以完善,在确保工程基础建设质量之上为人们营造更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展开智能电气建设时,仍需和土建施工展开密切配合,且智能电气需经充分调试与审核才可应用。首先,在进行弱电线路安装时,应确保含装饰工程在内的其他土建施工完全实施后才可开展,尤其是智能控制室与消防工程施工需在确保相应安全设备如防静电板等完工后才可开展。电梯工程属于建筑工程重要内容,施工前需确定电梯尺寸及相关设备的具体位置,而土建人员对于不同建筑物,应根据相应要求展开电梯设备、井道尺寸的设计工作。 4 结束语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度复杂、专业性强的过程,需要土建施工、电力工程安装及通风采暖等诸多在相互配合下展开施工。在展开项目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完成不同工种间的配合施工,加强协调与管理,从而促使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问题分析 摘要: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应针对施工方法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特点而采取相应措施,做好电气安装的配合工作。电力安装工程的技术人员要对土建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学习,对于土建施工的施工技术方法以及工程的进度进行全面了解,尤其是对于柱、梁,屋面以及地面的连接方式和具体做法,与自己准备的电气安装的方法进行校对核准,使其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适应,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于施工阶段用到的零配件以及预埋管道和配件准备好。 关键词:电力 工程 安装 土建 配合 正文: 1.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中,电气设计人员对于土建设计提出一系列技术要求,如开关柜的预埋;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固定件预埋等等,这一系列的要求都应该反映在土建结构的施工图中。进行土建施工之前,电气安装人员迎合土建施工人员一起审核电气和土建的施工图纸,防止发生遗漏和差错,另外,电气施工人员应学会看土建工程的施工图纸,掌握土建施工方法和进度计划,特别是柱、屋面、地面、梁的做法以及相互连接的方式,还应仔细核对自己准备实施的电气安装方法能否适合这一项目的土建施工。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加工制作以及备齐土建施工阶段的预埋管道和零配件,以及预埋件。 因为土建施工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并且要求十分严格,返修和返工会造成极大的材料、能源、经济损失,而且,对土建工程系统当中的二次防水系统也会有所损伤,进而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这就需要电气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图纸及相关施工要求,对电缆以及保护管进行预埋。另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就是基础固定件预埋,电气人员应和土建人员积极配合,检查钢管和预留空洞的尺寸、数量、轴线和标高等数据是否和图纸要求以及技术要求相符合。总而言之,在基础施工的阶段,电气人员应积极主动地监督、配合土建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有安排、有方法、有计划地进行施工工作。 2.对结构工程的配合工作 电管暗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电气安装中处于关键地位。而且,对电管暗敷的要求极为严格,必须按照步骤和要求进行,特别是浇筑混凝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好相互配合工作。 2.1 进行桩基工程的配合工作 部分建筑物有桩基工程的,普遍情况下的防雷接地体都会使用内主筋, 在接桩破桩后, 一定要做好防雷接地的引出工作。普遍采用40*4 的镀锌扁钢引出。 2.2 进行柱和梁的施工配合工作 在不同环境下,电气工程的施工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在进行浇制柱和梁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暗配管法施工。而且,开关盒、穿线管等安装必须在浇制混凝土前实施。 2.3 进行混凝土浇制的配合工作 在浇制混凝土前,应根据相关要求和图纸把管子及线盒装到指定位置。若电气设备和钢筋网在位置上发生相冲突,可将钢筋进行整理,待到电气设备完全安装就绪后,再根据要求,将钢筋的位置适当的进行调整。如有需要,可在相应位置捆绑一些钢筋。 2.4 进行楼板和地面的配合工作 对于室内全部地面管线以及接地线,一定要在浇制完混凝土地面之前铺设好。而且,开关柜、开关箱、地脚螺栓预埋等基础框架都应安装完成。还有需要注意的是,灯头盒、接线盒要和模板密合,与此同时,要用纸团将盒子内部填满。 2.5 进行墙体砌筑的配合工作 第一点,电气设备要和柱上的标高线一致。第二点,在进行配管时,必须保证电气设备相关管线的设置保持垂直或者水平。第三点,在同一房间里,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保持一致。 2.6 进行滑模施工的配合工作 所谓的混凝土滑模施工,就是在施工现场连续进行混凝土的浇制工作,施工时的配合工作大致和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配合类似,但是,电气人员必须提前将管子锯好、弯好,准确制定各种预留埋件的尺寸,并随着浇注高度不断增加,逐一配合施工工作。 3.在主体砌体工程的施工阶段 在结构施工完成之后,浇灌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都达到一定的要求之后,土建工程就应该放线和拆模,然后开始砌体工程的施工工作,要求电气安装的施工人员应该对土建砌体施工的进度进行准确把握,与土建施工进行密切配合,完成墙身等管道工程的施工工作。在进行电气安装的部分也应该分成三个主要的阶段进行工作: 首先,第一个阶段应该进行的工作就是电力的安装人员应该对预留孔洞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检查,查看一下是否正确,以免在砌体完成之后还要重新打开进行调整;要对预留的水管以及线管进行检查,查看一下是否通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半成品进行保护,有效制止在砌体施工的过程中,垃圾或者砂浆进入到管道内部,使管道堵塞。 其次进行第二的阶段,电气安装的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与土建工程的施工相配合,对于各种空洞应该预留好。 最后进入第三个阶段,电气工程的安装技术人员应该按照图纸的要求在墙身的开槽处将水管以及线管、开关的面板盒、配电箱等铺设好。主体以及砌体的施工中,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员应该与电力工程的安装人员对于每一个施工阶段的工作交接好。在建筑工程中,各个专业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协调不容忽视。 4.对装修阶段的配合工作 土建工程砌筑隔断墙前应和放线员以及土建工长把隔墙线和水平线重新核实一遍,因其是电气人员设置管路预埋位置以及各开关插座、灯具的标高、位置的重要依据。在进行抹灰工作前,电气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墙上的墙面线、50 线把电气工程所预留的全部孔洞设计按照要求和规范重新核实查证一遍,待确定合格后,将箱盒逐一安装好。再把所有的暗配管路检查一遍,然后打通管路,穿上带线,最后堵好管盒。 进行抹灰工作时,要配合土建箱盒收口以及配电箱的贴门脸,箱盒抹灰收口要平整光滑,决不允许出现留大敞口。做好防雷的均压线和玻璃幕墙、铝框架、金属门窗的接地连接。还应配合土建进行外墙保温板和轻质隔板的安装工作,在保温板与隔墙板内稳盒和接管时,应该使用开口锯,尽可能的不开横向长距离槽口,并且要保证开槽的尺寸精确无误。电气施工人员应该主动积极与土建人员联系,待涂料或喷浆刷完之后安装照明器具。进行照明器具的安装工作时,电气施工人员必须要保护好土建成品,避免弄脏墙面。待安装完电气器具后,土建人员修补墙面或喷浆时,必须要保护好电气器具,避免污染器具。 5.对智能电气的配合工作 虽然基础工程的配合工作很关键,但为了能够更加完善建筑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同样重要。因此,智能电气非常需要和土建人员以及施工方面密切的配合。而且,这一类电气须经过长时间的调试和审核后才能使用。安装弱电线路必须在完成其他土建工程后才能实施,也包括装饰工程。特别是对于智能控制室以及消防工程的施工, 必须首先完成防静电板一类的安全设备。与此同时,吊顶、墙面粉刷等各种装饰工程也须尽快完工。另外,电梯工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电梯的相关设备位置、尺寸都必须确定好。土建人员必须对不同建筑按照要求进行井道尺寸和电梯设备的设计。 6.结语 每栋建筑物的内装修与施工质量和墙面工程都有直接联系,对于电气内线的安装虽然应该在完成墙面装饰后进行,但是,所有可能损害装饰层的施工都应该在还没有进行墙面装饰抹灰工程时完成。电气内线的安装工作必须事先认真核对土建施工的预留工作、预埋配合是否有遗漏,暗配管路是否有堵塞,以便于进行内线遗漏安装。若等到结束墙面工程后再凿孔打洞的话,会使墙面留下不易修补的痕迹。我们必须要做好电气安装工作的协调配合,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电力工程安装中与土建施工的配合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是简述了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针对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的基本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充分做好电气安装的施工配合。根据本人从事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以供同行们的参考和讨论。 关键词:土木工程;电力安装 我国现代化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更新,随着许多新结构、新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工程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就愈加显得重要。我们应该合理的优化现代的土建建设工程与电力安装的配合,从而减少其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1电力安装中出现问题带来的影响 在电力工程中,安装施工是最复杂困难的环节,包括了土木建设、给排水、电气安装专业等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某工种只考虑本身的工作,势必影响整个工种的施工,而且本专业或工种的工作也难以做好。即使在某个阶段,某一个工种受其他工种的影响不大,而且完成了任务,但将给整个工程施工带来巨大损失,这种损失不仅限于工期上,有时会造成经济或质量上的损失。所以,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电力安装工程在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施工项目必然发生多方面的联系,尤其和土木工程施工的关系最为密切。 2电力工程安装的主体结构以及砌体工程施工阶段 2.1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根据土建浇捣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地做好预埋预留配合工作,这是整个电力安装工程的关键工序。在这阶段,电力安装工程的预埋一般分三个阶段完成:①土建结构的模板搭设完成阶段;②沉梁及底筋铺设完成阶段;③面筋完成及封模前阶段。 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完成放线工程,有给排水管道预留洞的位置、尺寸的放线及按照放线尺寸预留各孔洞木盒;照明灯盒、开关面板插座、配电箱等位置的放线;预留空调排水管位置、电梯等大型设备预埋构件等尺寸、位置的放线。在第二阶段主要完成管道铺设及预埋构件的放置加固,是按照第一步的放线做好给排水预埋管道的铺设及穿梁排水管道的套管预埋;空调排水管的套管预埋;照明、开关、插座线管以及弱电线管等电线管的预埋;防雷接地网的焊接;大型设备预埋构件的加工固定等。 在第三阶段主要是检查前面两个阶段的施工质量及工艺,对于遗漏的要补上,没能固定的要固定,同时做好与土建的交接手续,随后土建检查钢筋都符合要求后,浇捣混凝土。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机电安装人员必须时时跟踪,以保证预埋工程的完善性。并时刻与土建施工人员保持联系,以便在土建施工到位时能够及时预留到位,保障预留工作的顺利。 2.2主体砌体工程施工阶段 结构施工完成后,当混凝土的硬度及强度达到要求后,土建便会拆模、放线进行砌体工程施工。 第一阶段必须在土建清扫完垃圾及放好砌体位置线以后才能按照砌体位置校核出在结构预埋阶段所预埋孔洞、管线的正确性。 第二阶段必须掌握土建详细的砌体进度才能跟踪到位,不会落下任何孔洞。 第三阶段是砌体工程中最需配合的阶段,在此阶段如果土建不能给出完整的平水线和打出灰饼,电力安装工程将无法按图纸尺寸做出任何工程。没有正确的平水线直接导致开关、插座面板的高度无法按图纸施工,同时也将导致安装后的高度参差不齐。 4电力工程施工阶段及设备安装阶段 (1)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会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对整个变电站的接地网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方面,要把质量关,确保接地电阻合格。并且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配合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做好户外各电气设备、进线和母线构架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以及做好主控楼、各配电间的电气设备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工作。 (2)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在接地网四边的接地桩做好标记,在电气测试人员发现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时,方便电气安装技术人员采取延伸接地网或其它的技术措施来解决问题。另外,对于此类隐蔽工程还应在施工过程中主动邀请工程监理到现场查看,直到整个地网施工结束后在得到监理的认可下方可进行掩埋工作,例如:在广西藤县的太平变电站和蒙江变电站的技改工程中,由于电气安装技术人员未能及时提醒,土建施工人员在没有工程监理到现场查看接地网的情况下,自行进行掩埋,最终遭到工程监理的质疑,造成工程的延误。相反,因土壤土质的问题使广西梧州市儒岩变电站接地网出现接地电阻不合格时,由于土建施工单位对接地桩的标识了如指掌,为后来采取的技术措施创造有利条件。 (3)在基础施工阶段前期,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会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做好户外杆坑的定位和掌握各杆坑的技术数据。 电气安装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各条水泥杆长度的不同,合理安排各杆的杆位,必要时要求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作出整改,务求使双方的工作量减少,以免影响工程进度。 (4)在接地网施工的同时就应加快主控室和各配电间的施工,并根据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要求,做好户内电气设备的基础和电缆坑的施工,以及做好、预留电缆孔、预埋电缆固定铁件等辅助工作,提早为电气设备进入配电间设置通道。这样有利于让电气安装技术人员根据天气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遇上下雨或暑热天气时可以进入室内继续工作。另外,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安装、调试户外一次设备时,土建施工应该及时地进行户外电缆坑和主控室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的施工,电缆坑的施工应在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电缆坑排水坡度,电缆支架的制作和接地电阻符合有关电气安装规范,检查支架的标高、位置、尺寸、数量用材规格等方面是否与图纸一致,为下一步的二次设备安装做好准备。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工作点,保证施工进度能按计划进行。 5结语 总的来说,工程施工实践表明,在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施工与土建施工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工程有序的开展,电力安装技术人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整个工程的深入了解,并且在施工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而使得整个安装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高效率地完成工程安装任务。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论文:简述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 摘 要:电力工程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是简述了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电力安装 我国现代化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更新,随着许多新结构、新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工程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就愈加显得重要。我们应该合理的优化现代的土建建设工程与电力安装的配合,从而减少其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1 电力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带来的影响 在电力工程中,安装施工是最复杂困难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若某工种只考虑本身工作,势必影响整个工种的施工。即使在某个阶段,某一个工种受其他工种的影响不大,而且完成了任务,但将给整个工程施工带来巨大损失,这种损失不仅限于工期上,有时会造成经济或质量上的损失。所以,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力安装工程是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施工项目必然发生多方面的联系,尤其和土木工程施工的关系最为密切。 2 电力工程安装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由电力设计人员对土建设计提出技术要求。土建施工前,电力安装技术人员应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审核土建和电气施工图纸,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电力技术人员应该学会看懂土建施工图纸,了解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尤其是梁、柱、地面、屋面的做法和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并仔细地校核自己准备采用的电气安装方法,能否和这一项目的土建施工相适应。施工前,还必须加工制作和备齐土建施工阶段中的预埋件预埋管道和零配件。 3 电力工程安装的主体结构以及砌体工程施工阶段 3.1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根据土建浇捣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地做好预埋预留配合工作,这是整个电力安装工程的关键工序。在这阶段,电力安装工程的预埋一般分三个阶段完成:①土建结构的模板搭设完成阶段;②沉梁及底筋铺设完成阶段;③面筋完成及封模前阶段。 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完成放线工程,有给排水管道预留洞的位置、尺寸的放线及按照放线尺寸预留各孔洞木盒;照明灯盒、开关面板插座、配电箱等位置的放线;预留空调排水管位置、电梯等大型设备预埋构件等尺寸、位置的放线。在第二阶段主要完成管道铺设及预埋构件的放置加固,是按照第一步的放线做好给排水预埋管道的铺设及穿梁排水管道的套管预埋;空调排水管的套管预埋;照明、开关、插座线管以及弱电线管等电线管的预埋等。在第三阶段主要是检查前面两个阶段的施工质量及工艺,对于遗漏的要补上,没能固定的要固定,同时做好与土建的交接手续,随后土建检查钢筋都符合要求后,浇捣混凝土。 3.2 主体砌体工程施工阶段 结构施工完成后,当混凝土的硬度及强度达到要求后,土建便会拆模、放线进行砌体工程施工。电气安装施工员必须掌握土建的砌体进度,从而与土建密切配合做好墙身管等工程的施工。电气安装工程一般分3个阶段完成:①拆模后土建清扫、放线阶段;②砌体施工阶段;③砌体批灰前施工阶段。 第一阶段,电力安装人员检查预留孔洞位置、尺寸是否正确,避免砌体完成后重新打开砌体修整管洞;检查预留的线管、水管是否通畅,同时做好半成品的保护措施,防止砌体施工中砂浆、垃圾等进入管道并阻塞管道。第二阶段,电气安装施工人员要配合土建预留好各种孔洞。第三阶段,电气安装人员要按图纸的要求于墙身开槽铺设墙身水管、线管及安装户内配电箱、开关面板盒等。 在主体砌体工程施工中电力安装施工员要与土建施工员做好每个小阶段的交接工作。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是不能忽视的。 3.3 土建施工和电气安装人员协调的重要性 工程施工阶段及设备安装阶段,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会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对整个变电站的接地网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方面,要严把质量关,确保接地电阻合格。并且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配合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做好户外各电气设备、进线和母线构架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以及做好主控 楼、各配电间的电气设备与接地网连接的准备工作。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在接地网四边的接地桩做好标记,在电气测试人员发现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时,方便电气安装技术人员采取延伸接地网或其他的技术措施来解决问题。另外,对于此类隐蔽工程还应在施工过程中主动邀请工程监理到现场查看,直到整个地网施工结束后在得到监理的认可下方可进行掩埋工作。 3.4 施工前期的配合 在基础施工阶段前期,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应会同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做好户外杆坑的定位和掌握各杆坑的技术数据。电气安装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各条水泥杆长度的不同,合理布置各杆的杆位,必要时要求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作出整改,务求使双方的工作量减少,以免影响工程进度。同时加紧做好其他户外电气设备(如断路器、电容器等)的基础施工,并预埋好电缆护管和铁件,以利于日后吊装设备时能进行连续吊装,尽可能地减少租用大型机械设备的工作天数。 3.5 后期的相互配合 在电气安装中后期,土建施工人员应主动与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在二次控制电缆和电力电缆敷设完毕后,土建方面应立即协助电气工作人员对关键电缆出口进行封堵并在电缆坑上加盖板。在安装主控室和各配电间的照明灯光部分之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与土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交底。明确在土建工程砌筑隔断墙之前,应与土建施工员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因为电气人员将按此线确定管路预埋的位置及确定各种灯具、开 关插座的位置、标高。在土建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50线)、墙面线(冲筋),将所有电气工程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查对核实一遍,待按图纸对所有灯光线路进行敷设完毕后,将箱盒稳固好,并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由土建施工人员对管路和箱盒进行抹灰。当电气器具已安装完后,土建修补喷浆或墙面时,一定要保护好电气器具,防止器具污染。 4 电力工程安装工程的施工收尾阶段 通常在电气设备安装进入尾声阶段时,电气安装联同土建施工人员对电气设备的基础设施进行预验收检查。针对因设备安装时造成基础设施的损坏和其他土建施工方面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修整,包括做好对主控室和配电间以及对整个设备区进行亮化工作,配合好电气安装工程的验收工作。 5 结语 总的来说,工程施工实践表明,在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施工与土建施工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工程有序的开展,电力安装技术人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整个工程的深入了解,并且在施工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而使得整个安装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高效率地完成工程安装任务。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需要,还是学生自主学习、扩大阅读面来讲,都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本文阐述了文言文的现实意义及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意义 做法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规定: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由于文言文在生活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同现代语体文存在着时代的距离和差异,因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对文言文教学认识不足、或过分强调文言文难教难学,都不利文言文的教学。所以,探讨“初中文言文”教学很有必要。 一、充分认识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教之前就得讲清楚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文言文教学的意义有: (一)是继承祖国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他是本民族灵魂所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共同创造的财富。他对于人们内心世界起着平衡和协调作用,表达着本民族的精神美感。这些东西,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古代的典籍记载得以保存流传下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了解祖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批判继承祖国民族文化传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古代社会,前人生活过去文化的了解,能够深化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为思考社会、人生、文化等提供借鉴。 (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 文言文在表达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的简练和韵味,结构上的精当和巧妙。学习文言文不但可以学习它的造句法和结构法,还可以感受汉语的表现力,学到写作方法,扎扎实实地提高语文水平。 (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培养的需要 很多文言文是对古人节操人品志向的书写和赞扬,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初中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在不断地学习中,能对比自己,促进自己。有爱国主义精神,有民族自豪感,注重自己的道德情操。 二、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桃花源记》“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点”:教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熟读之后,由教师点拨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愚公移山》中的“虽有之死,有子存焉”,“虽”古义为“即使”表示假设关系,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智叟亡以应”中的“亡”是通假字,它通“无(Wú)”,“没有”的意思;《晏子故事二篇》中“自取其病”的“病”,课文中的意思是“侮辱、没趣”;《闲情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古义是“用鞭子抽打”的意思。文言文中,一个词有多种用法。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这些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分析,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三)“译”:就是翻译课文。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在初中阶段,翻译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译为主。第一步是用现代汉语词来替代文言词语,这就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形式。如“以虫蚁为兽”可初步译作“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再如:“见二虫斗草间”,对译后为“看见两个小虫争斗草间”。很显然,这个句子不仅意思不明确,而且还缺少成份,不通顺,读着也拗口。这时,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该补充成分的要补充,该补足音节的要补齐,该调整语序的要调整,上面列举的“看见二个小虫争斗草间”,整理之后应为“(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 此外,但还应注意,把译句放到文原中去,看看它与上下文是否连贯顺畅,如不连贯顺畅,就在与其相连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使其全篇通畅连贯。如“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译作“让它们冲着烟雾飞鸣(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那样,即不符合新的《语文标准》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议”:即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议一议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就从标题入手,告诉学生:“记”表明本文是“记叙文”;“承天寺”表明地点;“夜”表明时间;“游”就是“游玩”。学生就会说:“这个标题就是‘记叙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有的同学又会问:“作者为什么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他的心情怎样”?……此时,教师只要结合背景稍加点拨学生就明白了:“本文写于苏轼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政治生活上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作者并不悲观,看到窗外美丽的月色,便起身去寻张怀民一同赏月。他看到“(月光)照在庭院里好象积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给人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最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贬谪的悲凉落寞,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达观处世的态度,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讲到这里,对于本文奇特的想象,新颖奇妙的比喻,稍加点拨学生便心领神会了。 (五)“引”: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层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前面四个环节的学习,却不能满足,而应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教改后,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都值得我们去揣摩。因此,仅仅解决了语言文字关,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远远不够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由粗知文章的内容,到了解文章的结构,到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再到能复述文章的大意,最终能够感悟到作者透过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随后,说出自已的心得、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已独到的评价,提高自已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借鉴古人的精美语言和构思技巧,用以指导自已的写作实践。 采用以上五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同时还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以来,学生爱学、乐学。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小议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如何创新 文言文教学创新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总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被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也就是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觉得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根源所在。 钱梦龙先生于1997年就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而时隔20年,我们仍在原地踏步。 我认为,文言文的“言”固然不可忽视,它是我们借以通往彼岸的桥梁,若不借助它,我们与彼岸就只能隔海相望;然而我们的目的地不是桥梁,是桥梁尽头的彼岸――古人的心灵与思想。也就是说:“读文言文,最终的目的是――知道古人在想什么。” 我想,这是我们读文言文的根本目的。在今天的生活里,我们说话写字都已经不再使用文言,文言文的“言”,对我们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意义。那些“言”所承载的灵魂与呼吸,才与我们有着真正深入骨髓的关系――在那里,我们可以寻获一个民族乃至这一民族中每一个体的生命密码。 我们初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名篇,较好的组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 但是放眼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讲,读,背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强,记诵负担过重,容易产生一种讨厌、甚至是害怕学文言文的念头。这样一来,对文化经典精髓的汲取谈不上,长久下去,甚至会影响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 因此,文言文教学不能成为“训诂课”,但也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文美文鉴赏课。本人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切新课标理念,对文言文的上课方式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文言文教学的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主动探究,组织自学融会贯通 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生怕学生弄不懂,喜欢字斟句酌的讲,要求学生一字不落的记。讲完记完,课文教学也就结束了。学生学到了什么呢?仅仅是教师思维的结果罢了。而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全被教师的精讲占去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其实,从现行实验课本的编排来看,文言文,无论篇幅长短,无论是讲读课还是自读课,注释都十分详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初步弄懂课文。 二、分工合作,交流释疑表达自我 在自学的基础上,对一些疑难问题,则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将全班分成九个小组,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释疑,也可以师生相互质疑讨论,形式多种多样。在“交流释疑”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把现成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学生讨论后尚不能解决的疑难才进行启发讲解。比如甲同学有疑,可直接点乙同学答,乙同学不能解决,又可点丙同学答,教师可作适当启发点拨。这样,每个人都可发问,也要解答,都在主动思索,表达自我,从而达到了以“阅读积累、表达自我”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乐”中主动接受。 三、诵读感悟,声情并茂热情洋溢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是多年来不少教师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诵读,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悟其思想感情。 但如何指导诵读,使之真正发挥效益并不是易事。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课文内容灵活应用。文言文教学多种形式的朗读非常重要。读顺文字,读通文意都需要朗读,可是光读不说,学生的说欲望不能满足,就读的没劲了,可以采取小组代表互评,个评等形式进行。既集中了学习的注意力,又提高朗读水平。有时老师没有在意的字的读音,如“今夫不受之天”的“夫”读音为第二声,有学生读为第一声,通过其他同学评价纠正过来的。“余闻之也\久”,有学生读为“余闻之\也久”,通过评论,学生知道了这样读和为什么这样读的原因,理解了句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以十足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四、拓展延伸,注重培养文学性 “生活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语文”教学观念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由课内向课外发展的趋势,使得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跳出传统“照本宣科”的狭隘的语文教学观,以课文为引子,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外延触及到生活中去。 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时,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并分成小组在班上演出,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作品的人物和情感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把握,并让学生了解到了文中的“长跪而谢之”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跪”,从而激发他们查找资料了解古人的一些生活习俗。二是充分体现“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同学们在分角色扮演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文本演绎成各种版本,有方言版,也有文言版,还有翻译版。人物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整堂课充溢了欢声笑语,既让学生在兴趣中加快了背诵的速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文言文教W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卓有收效。学生也达到了表演与文本的合二为一,完全是兴趣所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学固有的模式,是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探究中的一个收获。 所以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和引导教学和学习的主体,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不拘泥模式,善于发现,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这是培养文言教学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文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吸收祖国传统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才能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策略 摘 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文的教学,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文言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结合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据了大部分的内容,代表着汉语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思想。学好文言文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促进学生现代汉语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面对枯燥难懂的文言文时,学生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找出了影响文言文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并结合教学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1.从教师层面讲 首先,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是简单的翻译和背诵,教学较为枯燥。其次,教师过分强调字词和段落,注重字词的用法和讲解,破坏了文言文的整体美感;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对文言文兴趣的培养,教学方式较为传统,而且长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高,课堂教学也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2.从学生层面讲 文言文距学生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而且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式用法与现在差别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现代汉语用法和意义的影响,而且文言文中细小的知识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文言文本身的枯燥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 二、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面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广大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这些落后的教学方式,以改善文言文教学落后的局面。面对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转变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性。因此,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教师入手,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学习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文言文。 2.以趣促学,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和探究中,才能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考虑到初中学生对电影十分感兴趣,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花木兰》的电影片段,帮助学生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然后再结合电影情节来学习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积极传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文言文,从而更好地感受文言文的精妙和有趣。如考虑到文言文学习中的细小知识点太多,学生难以掌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知识记录本,学完一课后,将课文中学到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总结,如通假字、一词多义等,并要求学生经常回顾和复习,这样学生在不断总结和复习中能轻松地掌握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4.注重课文的背景介绍 文言文距学生的生活较为久远,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作者当时的想法和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给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对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文言文写作背景的介绍,将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所包涵的作者情感。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初中语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要认真反思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相对现代文来说,文言文的教学力度还不足,教师大多是为了应试而教学,缺乏对文章深层次情感的挖掘。初中语文教师应摆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言文;传播文化魅力,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优化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传承我国深厚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的文化精髓。然而就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来看,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现代文学,教学深度与广度都明显不足。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契合应试教育的目标,引导学生剖析字词,通过文言文学习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无法深入感知文章蕴含的情趣,只能被动、机械地进行知识学习、理解、实践,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究并实践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一、摆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言文 教师首先应摆正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而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以实现文化传承,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内涵,体会文学作品流露的灵性与情感,帮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切实提升品读文字的品位,丰富自身文学素养,加深对作品思想的感悟和内容的认知。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点策略来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文言文。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在古汉语中,韵律是尤为显著的一项文学特征,也是塑造文言作品文学魅力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文言作品的韵律,以此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文学魅力。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对每一句话均读准字音,再就是要找准诗文的节奏并充分把握文言作品诵读的气势、感情、腔调。例如,教学《童趣》这一作品时,教师可让学生模仿古人诵读文章时摇首晃身,并放缓语速,控制节奏,由此不仅能让学生逐渐掌握诵读节奏,还能让学生萌生“自我陶醉”的诵读感觉,这对于激发学生文 言文学习兴趣也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教读“项为之强”这一句时,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强”字为通假字,与“僵”字通,若学生未能按照通假字的音来进行诵读,则难以准确理解文章意思。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通假字、难读字词的教学。 2.引导学生读出味道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诵读不仅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掌握节奏,还要求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作品中的感情,并将此感情通过诵读语气展现出来。教师可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语气、声调来进行诵读,让学生从中琢磨出作品的丰富意味。教师在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作品诵读节奏的基础上,还要对作品内涵作一定的讲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切实地感受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锻炼学生品味文字的能力。还需引领学生读出文章意趣,学会借助自身的认知与审美基础来感受作品营造的情境,并形成更深层的情境感受。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需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在《满井游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初春时节的景色,让学生对作品中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情景有一定的感受。比如,教学“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这一句时,教师可通过解析句子来营造出河上冰雪消融,经春风吹起层层波浪的情景,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联系起生活中的春意景象,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言文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意趣。 二、传播文化魅力,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的文化魅力在于其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韵味。作者在运用字词构成作品的同时还赋予了其独特的文学魅力。而历经成百上千年岁月锤炼的古典文学中更是渗透了民族精神与文化,这也为文学作品的进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因此,教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还应重视展现文言文的文化魅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文学品鉴能力,陶冶情操,丰富写作素材。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能积累品读经验,提升对其中文化内涵感知的敏感度,从而真正提升文学素养。 1.从整体上进行阅读 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与认识是很有必要的,文言文作品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行阅读,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有基本了解后才能更好地深入了解其内涵。教师可指导学生寻找文章的“文眼”,锻炼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例如,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全文,然后在深入讲解前,让学生思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学生在进行全篇阅读后提出,作品先是围绕“水”展开叙述,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对“山”的描,从而明确了作品的描写重点。 2.从字词上进行品读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字词上对文言文进行品读,通过逐步解析字词来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还可在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字词含义进行推测与解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文言文中的字词放入既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情境的引入理解文言作品中的思想、情境、语言等。例如,在《与朱元思书》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可以“山”与“水”为品读主线,请学生表述山的“奇”和水的“异”,以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进行文章解析与品读。文章中描绘了“奇山异水”,教师可引导学生赏析富春江水“缥碧”的静态美,“急湍”的动态美,让学生在解读“异水”的过程中充分地赏析作品描写富春江水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优美词句。 3.联系生活进行品味 语文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研究重点。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需指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比如,在教学《童趣》时,教师便可利用其描述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契合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自身生活经验融入课文学习中。通过让学生讨论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可调动起学生的讨论热情,教师再提出如何将无趣化为有趣,学生即能借助自己对“有趣”的深刻认识作进一步的表述。 三、优化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品读“文”,其难点在于解读“言”,应用“言”。因此,教师应合理优化文言文教学结构,整合“文”与“言”的教学目标。既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斟词酌句”,积累词汇来应对中考,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作品进行鉴赏、品味,以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态度、情感等,由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例如,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教师不但需要指导学生仔细品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描写“莲”的词句优美之处,还应与学生分享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来感悟作者借文讽刺屈服世俗的“庸人”,坚守自身高尚情操的深刻寓意,让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真正理解作品传达的正面思想。 总而言之,初中文言文教学不但能让学生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地感悟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培养起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重视文言文教学,积极探究有效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质量,感悟文言文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创新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摘 要】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主要学科,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关于汉语的相关知识。其中文言文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何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让文言文的学习在新的时代散发出新的光芒,是需要初中语文老师进行思考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方法 语文是初中生需要学习的主科之一,是需要学生进行重点学习的一门学科。其中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是需要引起初中语文老师的格外关注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书面语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种形式逐渐的发生改变,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中。虽然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已经不再运用文言文,但是文言文已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仍是需要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学习的。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文言文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初中语文老师进行及时的改变,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感到更加的轻松。本文主要通过文言文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现代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何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进行创新、进行创新之后的积极影响这四个方面,来对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进行探究。 一、文言文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文言文在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相对于现代文来说,文言文是古代的文学作品和文献资料,是古代的文人墨客所进行书写的。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学习文言文的内容,还需要学习古代的字词的表达与现代有什么区别,如通假字和古今异义都是对于相关的词语进行研究。还有古人与今人的说话方法和方式的不同,像省略句、定Z后置等一系列的特殊句子。学生在学习文言文阅读的时候不仅仅是单纯的为学习而学习,还要进行相关的比较,也是在对中国文学史的学习。二是文言文相对于古诗来说,文言文的文体更加的自由,不像古诗那样还需要进行押韵,并且大多数的古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对于写作还是有一定程度限制。但是文言文的这个问题就基本不会存在,文言文在古代的文学创作中,文体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能够让作者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 二、现代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学生对于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过于陌生,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会有许多的困难。比如说,在学习特殊句型的时候,有部分学生就不会判断这个句子到底是什么句型,在平时做题和考试时学生就会答不对题目,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二是部分学生觉得文言文枯燥和难懂,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兴趣,学生没有兴趣,上课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会降低,不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的提高。 三、如何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进行创新 (一)开展文言文情景教学 针对文章上述所提出的部分问题,需要初中语文老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将情景教学进入到文言文教学中,让古老的文字与现代的教学方法进行碰撞,让学生在现代的教学方法中学好文言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桃花源记》的时候,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熟,把课文的意思弄清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可以制作一些小道具,让学生在课上表演时用。在正式上课时,语文老师可以把文章的大体脉络给学生理顺一遍,让学生把自己在课下预习的与老师在课上讲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于《桃花源记》的学习更加清楚明白。然后语文老师就可以把自己在课下做好的小道具拿出来,让学生对于《桃花源记》的相关情节进行表演,让学生对于《桃花源记》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也让初中语文课堂在学习文言文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这样的文言文创新方式,可以让文言文课堂由原来的枯燥无味变成现在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表现力,让学生不仅仅是为学习而学习,更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培养。 (二)将多媒体引入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与文言文教学的相结合也是旧文献与新形式的相结合,让学生不是仅仅像古代的“私塾”一样,只是老师把课文的意思给学生讲完,学生再把文章背过就好。这样的形式太过于老套,不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一方面,老师就需要把多媒体运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学习。 例如,初中语文老师在教《童趣》的时候,可以把课文的具体内容都讲完之后,再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对于这篇课文有着更为具体的印象。又例如,在学习《论语》的时候,语文老师除了给学生讲述《论语》的基本内容之外,语文老师还可以在课上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孔子的事迹,例如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学生和现在的“三孔”等。让学生在学习《论语》的内容之外,对于孔子有一个更为立体的印象,让学生更加的了解孔子。 四、进行创新之后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上述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上述的改变,文言文教学已经不只是一个语文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课堂,而是一个学生可以和语文老师进行相互互动的课堂,学生可以整体参与到文言文的课堂中去。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初中文言文课堂成为一个高效的课堂。 (二)把文言文课堂打造成生动有趣课堂 相对于之前的枯燥乏味,在创新之后的文言文课堂中,对于文章的学习更加的生动有趣,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讲解,还有学生可以表演的情景剧和可以观看的视频。通过这样的形式创新,让原来沉闷的初中文言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成为学生喜欢上和乐意上的一门课程。 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是需要引起初中语文老师格外关注的。本文主要是通过讲述如何对于文言文课堂进行创新,进行改变。使文言文课堂变得更受学生欢迎,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通过言文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现代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何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进行创新、进行创新之后的积极影响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究。对于现代的文言文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让文言文课堂做出一些好的改变。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贵州省余庆县白泥中学) 摘 要:文言文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而且初中文言文学习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语言素养。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文言文的教学。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如何来提升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今天就来探讨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环境下,教师应该如何保证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文言文是一种新的文体,篇幅短,难以理解,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但是由于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语言素养。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文言文的教学。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采取“填鸭式”教学的策略,他们习惯把每一篇文言文都帮学生翻译好,并找出其中的疑难词汇让学生记住,而学生要做的只是去记录一些笔记,这种教学形式并不能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 以八年级上册《爱莲说》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先把文言文通读一遍弄清楚文章的大概意思,再引导学生逐句翻译,例如“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学生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可能并不清楚这个“蕃”字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跳过这一句,下一句是“晋陶渊明独爱菊”,而晋朝的陶渊明却只喜欢菊花,根据下一句的翻译学生可能会想到“蕃”就是多的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帮学生把所有的疑难词句都翻译好,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前后文章的意思自己进行揣摩,这对于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含义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第一次朗读时先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大概能有一个了解,第二次朗读时要弄清楚全文所表达的含义,在第三次朗读的时候,就要重点记录其中自己读不通或不能理解的一些词汇。等三遍朗读之后,学生再进行其他工作。 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一起探讨或者是自己去查文言文词典来解决问题。朗读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和语言素养的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含义。 三、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文言文并不是很多,如果要求他们自己完成一篇高难度文言文翻译的话可能会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共同讨论文章中需要解决的难点,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以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有一句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往往不知道“郭”和“h而攻之”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五六个人成立一个合作小组,大家都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分享,看看有哪些地方存在着分歧,针对这个问题再重点讨论,最终得出一致结论。这种教学形式就是合作学习的模式,它注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来讲,是一个有效的辅助工具。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 四、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教学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那么新形势下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很多文言文晦涩难懂,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异常枯燥,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来还原文章真实情景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更高涨。 以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为例,教师可以首先从网上搜集一些有关岳阳楼风景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或视频,一边进行文章的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会更浓厚,而且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也能够把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使文章变得更有吸引力。因此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的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提升教学的效率。 总之,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他们将来在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教师一定要保证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索符合文言文教学特点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此,笔者就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原因 1.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升学考试的影响,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一味地强调字词的识记和句子的翻译,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压抑。有的教师要么读几遍,逐句翻译一下,让学生抄译文;还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用这类教法,整堂课没有学生的朗读、领悟和思考的时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就失去了兴趣,有的干脆买一本翻译文言文的资料,直接抄袭翻译,压根就没有理解文本。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没有活力,学生对文言文就没有兴趣,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 2.以记忆为中心,忽视诵读。面对一篇文言文,学生连最起码的读顺、读通都没有做到,教师便开始了“师读―师译一生抄一生背”教学模式。“读”没有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经典名篇学生可能读的多,一些自读篇目学生读的极少。这样大大削弱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3.文言文教学没有做到“文”“言”并举,背离了新课标要求。目前的文言文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重“言”(词句的含义)而轻“文”(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另一种是重“文”而轻“言”。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被选人教材的更是精华。但是,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老师或者偏重人文教育,泛人文化,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这些做法,都没有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精髓。对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内容形式,作者情感等方面就更谈上不重视了。从而导致学生文言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没能落到实处。 二、采取的教学对策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让学生重视母语教育。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累足够的文言文知识。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利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历史故事来引入课文,美化开讲。在教学中,最好用文言原文引入,学生既认为老师文言文功底深厚,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强化诵读,重视积累 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充分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要让学生大量地诵读经典的古诗文,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3.重点字词,说文解字 过去的文言文教学,只在意学生识记文言字词,而不重视学生如何记住字词。为了使学生喜欢识记文言字词,便于记住文言字词,作为语文老师,要从说文解字方面,解释重点字词。就是从汉字构造法解释字词的本义、引申义等,这样学生才会对汉字产生兴趣,识记字词速度才会快,记得牢固,不易忘记。同时,还会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4.知人论世.突破重点 阅读文言文,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r代和环境,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才能读瞳文本。教学《小石潭记》时,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进行知人论世,可以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其人。通过适时运用“知人论世”,扫除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让他们豁然开朗,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进而突出文本的重点,突破文本的难点。 5.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学习文言经典,还要把课内学到的内容尽量运用到课外,要遵循“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有时,可以让学生多读半文半白的古代小说、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厌倦,又学到了文言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文言版,不要读白话文版,读完以后要撰写读书笔记,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读完文言文,了解到古诗文能用简短的语言折射深刻的哲理。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花寨乡中心学校。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文言文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在当代中国,语文不仅承载着祖国文化,同时也传递着民族精神。然而,如今一部分初中生对文言文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认为文言文与当代这个信息社会并没有很大关联,实际作用不大。因此,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解析初中生在M行文言文学习时遇到的障碍,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文言文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找到文言文教学的出路,是势在必行的,并且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社会上对于文言文教学存在误解 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它是将基础的古汉语加以加工而形成的。在古代,文言文是文人富有学识的重要象征。然而,在当今社会,却有不少人认为文言文与日新月异的当下时代形势已不相容,现在应该摒弃“过时的”文言文的教学。当代社会中,对于文言文学习存在的误解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大家往往认为它已经过时,又无甚用处,与当下被推崇的实用主义相违背。在人们都错误理解文言文意义的大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学生们下意识对于文言文学习产生一种抗拒。即使为了中考的目的而学习文言文,也只是机械而麻木的,甚至是抱着功利的态度,急于求成,所以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当前初中生的学习情况来说,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已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也成为了语文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文言文教学存在着各种问题 (1)初中生囿于自身局限。 不少初中生从小时候起文言文基础就非常薄弱,他们对文言文没有深厚的阅读积累。一些底子不好的学生,他们文言文阅读能力可以说是很糟糕的。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他们最注重的就是字字翻译,因此对一篇文言文之所以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要讲述的思想内容毫不知情,更别提感受音韵、节奏上的美感了。他们对于文言文背诵也只持着费时费力,无甚必要的看法。背诵文言文的方法只是通过抄写背诵甚至死记硬背。所以即使背出来,他们对学过的文言文也不能很好应用。在初中生们看来,学习文言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文言文这样机械化的学习就导致了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深,成效不明显。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成了天方夜谭。 (2)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存在问题。 现在大多数老师的上课方式都主要围绕考试做知识讲解,在课堂内容外会补充课外文言文阅读、讲些文言文相关背景、文化常识的非常少。在某些程度下,这也与一些初中语文老师对文言文的素养不高、水平有限有关。这样也导致了学生觉得文言文无聊乏味,提不起对文言文阅读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因此不能很好地投入文言文课堂学习与研究。这样也是初中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提高教师文言文教学水平的策略 1.在社会上营造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氛围 社会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引导,如开发一些关于文言文的电视、娱乐节目,在继《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会不会有《中国文言文阅读大会》的产生呢?这种类型的节目一旦产生、热播,必定可以引发人们对于阅读文言文的关注。在培养了一种全民进行文言文阅读的热潮之后,也能让初中生对进行文言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媒体和有关部门,民众们也应该通力合作,引导、加强社会上关于读文言文的风潮,在这种背景下,一定能更多的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初中生的文言文基础 初中生如果没有文言文方面的基础,老师就可以让他们先诵读一些经典文章作品。除了古诗,文言文也是一样。大量的积累一些文言文段落、文章,从中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词义、句式,增添语感,必能大大加深对于一篇文言文的了解与认识。只有有了相关的基础,接下来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含义,对文言文中表达的各种情感产生一定的共鸣,最终才能相应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初中生提高文言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切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持之不懈的长久积累。所以。一旦有人介绍去参加什么“文言文速成班”,也绝不要轻信。多读多背,打好基础才可能有进步、提升的空间。 3.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促进同学们对文言文的认识与学习,同时,在疑惑的地方,还可以虚心向老教师们学习,使教学少走弯路。其次,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备课要充分全面,依据同学们的基础来进行文言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对自己进行调整、总结。最后,在课下,教师也可以通过发放教学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同学们对于自己上课的看法等等,也要学会通过批改作业、课后测验等手段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一进行总结分析,改进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语文老师要将文言文的教学在课内和课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能落下任何一方面。初中语文老师可以组建学习小组等,挖掘、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方面的潜力。同时,也要坚持不懈推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合作,让学生们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快乐。 提高初中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能力,无论是就当下而言,还是为了长远的将来,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初中文言文教学既是当下为完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必做的事,又能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养成独立的思考方式。长期以来,在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说对初中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卓有成效的。如果说想要初中生的素养全面、共同发展,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要学生自身、老师和社会三方通力合作,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探讨 文言文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的精髓,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较好的传承,同时也能够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重点知识,教师要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较好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素质。 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就要和学生不断互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奠定文言文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一、分组讨论,提升思维 分组讨论在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环节都需要学生的讨论。分组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成几个小组,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聆听他人的见解,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分组讨论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这种讨论方式的学习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起到的知识一个指导的作用。 如,在学习教材中《论语》十则时,教师就可以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其中,让学生在里面找到自己最欣赏的那个句子,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然后学生会之间互相交换意见,学生在组内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仔细聆听他人的想法,然后互相之间进行一定的评价。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组内学生学习状况的平衡,组内要有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有成绩稍为逊色的学生,这样可以更好的平衡组内的成绩。在学生组内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组派一个代表,说出组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想法,分享全班学生体会,然后教师对这个组的想法进行一些评点,纠正其中不足的地方,让所有学生都去仔细体会以后该如何分析。这种讨论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去积极地思考,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道路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夯实基础,提高成绩 文言文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其中重点字句的解释,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学生如果连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必备字词的解释都不记得,那么文言文自然也就学不好。如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尔”是你的意思,“吾”是我的意思,“日”是说的意思,如果学生连这些最简单的都不知道,那么教师讲再多更深的内容都是没有用的。因此,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调整每节课的教授内容,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文言文基础。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文言文方面的练习,还可以布置一些有关文言文的作业。每天不用布置很多文言文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去练习对文言文中一些字词意思的猜测,每天练习四五个字词,这样一天天慢慢积累下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就有了较好的提升,学生也就不会在看到文言文时觉得看不懂了。教师每天都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文言文的知识,这样长期下去,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就慢慢的增加,那么文言文的成绩自然就有了大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轮流每天都抄一些文言文名句在小黑板上,分享给全班学生学习。这样,所有学生就在每天不经意的积累中增强了自己文言文的基础,语文成绩也就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使人学习的最大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对文言文有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必定能学好。而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总是教师在台上将文言文一字一句地翻译给学生听,将重点的词句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在台下倍感无趣,自然也就没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分配师生资源,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师生互动的方法中第一步就是教师应在上课前让学生去提前预习一下这篇文章,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将其中一些特殊词句的用法告诉学生让学生注意去理解。第二步就是让学生在自我预习的时候可以上网查询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寻找有关作者的历史资料和这篇文章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这些资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露的情感。最后一步便是在上课时人让学生组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翻译一段,然后教师在对学生翻译的不对的地方进行指正,几个小M之间互相比较谁翻译得更好。这种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学生对内容的接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教师就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更为深刻。另外,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和这篇文章有关的故事,或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 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学生会初步的接触到更深度的文言文,由于大多为古语描述,理解起来相对比较难,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文言文的具有其自身的语言魅力,学好这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所以,下文基于此对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思路做出了几点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农村一线语文教师,我经过三十多年的教学探索和积累,总结了以下四点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1.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具有较多的生僻字,加上白话文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致使现代的学生对文言文非常陌生,文言文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障碍。 1.1学生缺乏自主性 老师们主要采用的文言文教学形式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按照参考书生硬的教学,大大减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大多数教师只强调对字、词、句以及段落的翻译、朗读和背诵,让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空洞,枯燥,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恶感。 1.2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们教学的初衷脱离了文言文教学的本来目的,一在的强调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的重要性,只注重文言文语法、文法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位置,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更加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通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的归纳,得到“理解句意、梳理文章、题型练习”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注重词句、文章翻译自然就成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使得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讲解时,过分注重一字一句、一词一句的讲解清楚。 1.3文言文教学以背诵为中心,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大多数老师都要求学生们对文言文进行背诵,由于文言文范例比较典型,因此成为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而教师对其内容的掌握要求就是精确的背诵和记忆,使学生们缺乏对文言文独特见解,从而使文言文只成为记忆的重点。 2.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新思路 2.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按照当前语文课本的编排可以看出,教材中选择了一些通俗易懂的经典文本。加之同学们都有很多的工具书,可以初步对课文进行了解,但在先前的文言文教学中,通常是教师通讲全文,学生们全程背记,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从而使学生们失去对的兴趣,导致失去自己主动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们要在学生们初学时产生浓厚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言堂”成为“众言堂”,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使学生由听众变为演讲者,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便会爱上学习,爱上文言文。 2.2注重指导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 语文大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其方法,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在朗读时可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疏通文义。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文言文的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补。对于文言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以及官职等,保留就可以了。翻译时必须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就是要求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掌握了翻译的方法,熟读文章之后,让学生自行翻译,集体交流,找出差异,切磋技巧。在有争议的地方,教师要适当点拨,在精彩的地方也要赞美鼓励,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活动中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2.3激活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老师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让学生们大胆的提出问题,解决疑惑,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们在无意中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而学生发现问题的想法一旦被肯定,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加。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的一篇文言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详细的描述了作者游玩的全过程,着重对“小石潭”优美景色的全面的描写,细致生动,使读者仿佛身临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先要鼓励学生们根据课题进行大胆的猜读,使其同大文学家来个赛跑,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加以肯定。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整篇的理解,在整篇中掌握文言文的词句,通过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从而掌握整体文意。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要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汇总,首先在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对于学生们难以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集中讲解。这样,既让学生们认识到文学的美、思想的美、境界的美,又使学生培养了大胆质疑、解疑的能力。 总之,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轻负高效,就要努力寻找切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文言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城南中学校)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PDCA循环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Z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理解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学生对文言文缺乏重视,没有积极性,教学现状不容乐观。PDCA循环法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所提,是按计划、执行或实施、检查、处理的原理进行大环和小环、螺旋式上升循环特点的管理过程,是一种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将PDCA循环法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教学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将笔者任教的初二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一班作为实验班,二班作为对照班,各有学生45名。两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性别、生源、成绩构成无统计学意义。教学目标、使用教材、授课内容和授课时数都相同,由笔者亲自授课,每一阶段课程结束,用统一试卷考试。 2.教学方法 (1)实验班: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即先针对学生对阅读理解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制定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实施,通过提问、考试等方法检验教学效果。 (2)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现状分析:初中阶段,由于年龄和文言文语言风格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有一定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老师教学模式形式化,采用的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课堂互动不够,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阅读能力。 计划(P) 针对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改变计划。 制定教学目标: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将此作为教学目标。 定期进行总结和考核,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计划。 实施(D) 老师提高自身素质培训: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班,提高老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加大老师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和深度,争取在课堂上融会贯通。 老师教学模式改变: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课前让学生预习老师提供的相关阅读资料,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有层次地设计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当,让学生畅所欲言,对相关问题的回答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老师课堂适时总结,评语给予积极多样的肯定,提供学生互相讨论的机会,在辩论中加深文本阅读的效果。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初中生的自制力较差,为防止他们半途而废,从小目标开始。老师课后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籍,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读书。 检查(C) 老师通过随机抽查,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满意度、阅读量以及对阅读喜欢的程度等。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程度,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计划。 通过定期的测试来检验教学效果。 处理(A) 每段课程结束时,老师对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并加以改正。同时学生对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老师教学的满意度等进行评价。接到反馈后,老师及时修改教学计划,把优秀的经验继续保持并发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作为下一阶段PDCA循环的动力和依据。 二、结果 1.考试成绩比较。文言文阅读理解在试卷中满分为12分,将两个班级共90名学生在一学期的四次测验成绩比较,结果用SPSS17.0软件进行配对检验,四次测验P 2.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对实验班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用PDCA循环法激发了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了与老师的课堂互动交流,个人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笔者尝试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PDCA,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使教学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新课标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创新教学理念,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作品中所包含的先哲们的伟大精神与高尚情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中学生通过阅读背诵一些优秀的文言文作品,不但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增加文化底蕴,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然而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以故事传说导入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出师表》为例,教学时我就从“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的背景故事入手,介绍当时蜀国的处境和诸葛亮为完成刘备统一中原的夙愿所做的种种努力,在学生心中树立诸葛亮的高大形象。当介绍到因为后主昏庸无能,不思进取,蜀国的大小事务全靠诸葛亮操持时,学生都禁不住赞叹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也为出师提出了质疑。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就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二)以成语、名句导入课文。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g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义、引申义及出处,增强学习《醉翁亭记》、《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因势利导等,正是这些有生命的词语能有效地鼓舞学生求知的热情。 (三)借助多媒体导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在教学《山市》这篇课文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然后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再由教师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这篇课文。 二、重视积累,夯实基础 学习文言文应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累积的过程。因此,教学文言文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要重视方法指导。同时应该指导学生背诵精彩的句、段、篇,增加语言的积累。就掌握一篇课文而言,可引导学生分类整理主要字音、重点词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蕴涵的成语、难句翻译等,无须面面俱到,但求落到实处。就整个初中文言文学习而言,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整理,探寻规律。词类活用也较为常见,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或分类卡来进行细化,对其中一些特殊的用法像“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应重点关注。对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也应进行必要的分类整理。教师要敢于突破应试教育影响的束缚,着眼于学生自我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从点抓起,由浅入深地夯实中学生的文言文基础。 三、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古人留给今人的文明成果。作为现代人,必须“吸取其精华”,担负起传承古代文明的重任,为创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础。教学文言文,就是为了培养阅读能力,更好地享用古代文明成果。“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因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还要辅以适当的训练,把学生主动学习同教师重点指导训练结合起来,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只讲不练”是没有实效的,只有通过适当的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得到巩固。如古诗词的阅读赏析,教师先教给学生赏析的步骤与方法,然后再辅以具体的训练。要精心选择训练材料,并合理设计训练内容,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训练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知识的迁移,从而提升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四、巩固复习,融会贯通 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进行归类总结,逐渐使知识系统化,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把一些名句、重点句做成卡片的形式,加强记忆,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迁移的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如教师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以《王冕求学》作为迁移材料,进行比较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刻苦求学的重要性。这样既巩固了文言知识,同时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完成“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文言文博大精深。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文言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它的真风采,文言文教学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既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当前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成绩差,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寻求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语感;积累 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文化环境较差,家长文化水平很低,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课本上的识记、阅读、背诵等文言文教学任务都很难完成,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自然低下。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求知、探索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必须注重从激发兴趣入手。教师要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这是提高文言文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办法。 1.精心设计课堂导语 著名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所以,在教学时应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设计各具特色的精彩导语,在教学一开始就进入角色,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文言文教学尤其应当重视课堂导入。 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又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醉翁亭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气象万千、水落石出、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三顾茅庐等,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世外桃源――《桃花源记》、温故知新――《(论语)十则》、刮目相看――《孙权劝学》、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因为学生对这些词语和故事有所耳闻,因此会对它们的出处和相关文章比较感兴趣。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文章不同,其内容各异,文学特点各异,教师必须因“文”施教,采用灵活教法。只有不断变换教法,才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才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如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就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上“病人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人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必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语词、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W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缩短。因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尽可能使学生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兴趣。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敢于大胆创新,在教学“新”“活”方面多下功夫,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教法,生动形象地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兴趣全部挖掘出来。 二、注重诵读,训练学生语感 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新课标也将诵读放在突出的地位,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还可以积累词汇,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诵读的要求 诵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熟读能诵,才能增强语感,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要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加强诵读的方法指导。诵读应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清字音;第二步,粗知大意,掌握思路;第三步,读出语气、语势;第四步,体味情感,感悟情境。诵读方式灵活多变,范读自读相结合,齐读和个读相结合,讲前读和讲后读相结合,朗读和背诵相结合。把诵读落到实处,就能事半功倍,更快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和欣赏水平,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2.加强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合作学习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学生必须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分析、感悟和欣赏课文,这势必需要更多的课时量才能完成。文言文教学往往把一课时完成的内容上成两课时,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当前课文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结合注释或通过合作学习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应充分利用注释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文言字词类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对难理解的、重点的字词句仔细讲解分析,学生能理解的只需要稍作点拨即可。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针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既能让学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3.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要“满堂灌”,教师一个人在那里讲,学生听得稀里糊涂,要把课堂还原给学生。文言文教学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传承古代文明,为创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础。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篇目都是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文言文教学应该重视文学欣赏,让学生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景中之情,感悟情中之道,接受审美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调动起来,文言文教学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学生才能享受文言文作品的精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4.重视积累,拓展迁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文言文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翻译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能加以运用。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的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适当向课外迁移延伸。主要从文言文知识和思想方面迁移,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延伸,与课文内容、主题相近或相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课外文言文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另外,文言文词义也可以与现代汉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训练,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要善于探讨、总结、改进,鼓励学生去体会学习文言文的妙处,去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亲近文本,诵读感悟,学以致用,学生才能在文言文学习上收获成功的喜悦。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文言文教学虽历年研究诸多,但无论人们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上对其进行宏观把握,还是将文言字词句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进行微观探讨,都忽视了城乡间的差异性,以致难以就教学实际困境采取针对性强且易操作的措施。因此在对农村地区的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时,需先寻其症而后再开方。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困境 除去学生少兴趣,教师教学时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机械单一等普遍性问题,对比城市中学来看,农村中学的困境突出表现如下。 (一)文言学习零基础 古人学文常先大量诵读,而后潜藏于大量语言现象后的规律自可品味得出。叶圣陶曾说学习文言必须先熟读若干篇,且要达到自然成诵的地步方可。[1]古人诵读之法而今虽不适用,但若要求学生在语言学习赏佳的小学阶段背下若干篇古诗文以打下文言基础却是可行的。很多城里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被要求每日早读期间读背国学经典诗文,这是绝大多数乡镇学校所未做到的。 (二)学习认知有偏差 学生学习认知的偏差主要表现为无视、忽视和“误视”。成绩不佳且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易无视文言文学习;成绩中游、有升学追求、在自我提高内驱力下以分数和名次为目标而努力学习的学生易因文言学习的高投入低效益而忽视文言文学习。“误视”主要表现在“尖子”生身上。此类学生学习刻苦,但往往会因学习缺少正确的指导和充足的教学资源而走进死胡同,只知背书写作业,能力难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得不到培养。 (三)课程资源极欠缺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2]而在农村中学,因图书、报刊、多媒体设备难求,所以教材往往被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再加上乡镇无书店、剧院、展览馆、博物馆等课外学习资源,家中无网少书,学校也少有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人文古迹,所以学生很难顺利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拓展阅读任务,久而久之难免心生倦怠。 二、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措施 (一)强化记诵,有序教学 记诵之事在小学若未得到加强,待学生刚升入初中时亦可及时补救。首先课内文言篇目要多读背。叶百丰也曾主张凡选入课本中的文言文,篇幅不太长的,均要熟读成诵,背诵全篇。[3]其次学生在学业任务较轻的初一阶段,课外延伸篇目也需多读多背。如学完《论语》十二章,可再背数十则其他篇目;学完《虽有佳肴》后,可再背几篇《礼记》中的节选段落。 另外,文言字词需落实。古今字义、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等训练到位了,学生方能举一反三实际应用于课外阅读。建议统筹规划文言文字词教学任务,提高教学实效。可使学生随文合作建立实词一览表,然后参考老师所作进行评鉴与修正。待对某实词的全部含义都过一遍后,需小结一次。虚词仅十八个,可通盘计划,分散难点,定时巩固。[4]如此有序教学不仅符合课标和考试大纲要求,还可让学生从看得到的进步中获取信心,激发动力。 (二)因文择法,因势利导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价值,教出每篇课文独特的“这一个”是文本阅读的关键之处。[5]教师应当摒弃模式化教学方式,找准重难点,因文择法,提高教学实效。如《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写景韵文,诵读和词句赏析应作为重点;而《陋室铭》是一篇抒情写志的韵文,除了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韵文的形式美、语言美外,还需探究作者的思想主旨,找到“志”之所在。 对于学生的兴趣点应因势利导。如男生常对古代战争、历史人物题材的故事感兴趣,那在教授《曹刿论战》时,可结合并适当补充史料来讲。课后还可推荐《左传》中的其他故事如《齐晋之战》其拓展阅读。 (三)端正态度,师生齐心,家校合力 农村学生在学习上少自信,故易自我放弃。所以老师一定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多支持。这可具体落实到课堂互动中、课后交流里、作I评语上。如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给差生提供回答的机会,提升自信。 同时,教师需以身作则,改变教学中“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多传达正能量。家长尤其是从商家长,需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支持孩子学习,同时需与学校多沟通,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好家校的联系工作。由此通过师生齐心、家校合力来纠正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促其进步。 (四)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乡村教育建设非一日之功,在有限的条件下,学校和老师应充分利用已有课程资源,并不断挖掘新的课程资源。 首先,应尽快引入多媒体设备,并对教师做好相应培训工作。其次,在呼吁建设、丰富图书馆资源的同时,教师可尽量推荐易买好找的书籍、或挑选一些文章打印发放,还可建班级图书角进行图书分享。同时,定期开展文言文阅读背诵交流会、开展校园文言常识、名句背诵的比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校园广播还可每天朗读赏析经典文言篇章,营造文言氛围。 三、结语 文言文教学在不同的地区、学校乃至不同的班级都有其问题的特殊性,不能指望找到一方,包治百病。只有强调问题解决的普遍性的同时不忽视其特殊性,文言文教学策略才能落到实处。当然,教学困境还可依据具体情境细分,解决措施需要结合教材来详细制定、具体落实,这便是后期需要继续研究的地方。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与策略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综观近几年来语文数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渡玉门关’的凄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文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引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调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 一、注重朗读,读出神韵 这里的“读”指诵读,虽然从“读”这一点来说,文言文诵读与现代文朗读有许多共同性,现代社会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割裂历史、摒弃传统,忽视文化。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也应该选在“读”上。通过读,使学生充分认识祖国语言的典雅优美,从而提高其阅读写作水平。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基础上形成的朗读法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摸索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言文诵读法,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质。文言文诵读必须做到这样两点:①读顺、读懂;②读出神韵。 读顺,要求在停顿方面必须基本符合汉语语句的结构特点,能够清楚地表情达意。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而我们现在接触的文言文,其标点多为后人所加。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这种停顿把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读。 读准,是指读音要正确。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要注意,还有通假字,应该读它的本字音,学生最容易读错。 读懂,主要是指通过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及语言风格。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读虽然是感官的活动,但有极强的渗透力。读的时候,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念其理,“读”与“思”也就紧密有机结合起来,便构成了“慎思之,明辨之”的基础,即通过积极思维,把读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于漪:《面面观》)。当然老师对于一些确实难懂的关键词,要加以适时点拨。 读出神韵,是指通过读,表达出文学艺术作品深沉的内在美。中学文言文课文中又有哪些内在美呢?爱国精神、传统美德、哲学睿智以及意境、情趣等,都有独特的魅力,都是读时必须表现的。要做到这一点,初中生确实不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刻的领悟理解文章,启发学生动用想象和联想,触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 二、注重教法,还原课堂 传统的串讲法,固然做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但套用同一个模式,难免乏味。况且文言文本身也有难易、深浅之分。困难的、深奥的,由老师讲,生生听,自不待言;容易的、浅显的就不一定非要老师一一讲给学生听不可。出于这样的粗浅认识,在教学中,应围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根据每节课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法。 如可以采用纠错法。课前要求学生翻译好所学的篇目,课堂上把译文写在黑板上,然后将原文和译文一一对号入座,翻译对的给予肯定,翻译错的地方寻找原因,重新翻译,直至正确无误。 还可以问答法。将学生编成若干小组,每组4至6人,组长由基础较好的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 还可以采用试教法。让学生试当教师,他们当然感兴趣,而且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好。所以对于像《短文善》这些篇幅不长,文字不算难的课文,可以大胆让学生试教,具体做法如下:指定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文献资料,弄懂弄通字词句,并将书面翻译交老师审阅;指导试教学生逐题解答文后的思考和练习题,也要求形成书面稿,以便备用;要求试教者尽能力做好其他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发言准备,主要从自己的学习体会入手;鼓励试教学生上讲台“演戏”,老师在台下“导演”,偶尔也解答一些问题。让学生“兵教兵”,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受到了“实践”锻炼,还融洽了师生感情,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再加上教师有重点的讲解和点拨,学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还是能够达到的。即使开始学生有些地方读不懂,但日积月累,学生读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退一步讲,文中有些非重要的难点,暂时不懂也无妨。怕只怕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读懂”,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永远无法自己去读懂。做个“懒老师”有时也是有必要的。 文言文的知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中学文言文教学既要达到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就势必要使学生把握浅易文言文知识系统。我们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当然不止以上几种。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改中,迈出我们坚实的步伐。
多媒体教学论文: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国务委员、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但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美国学者克拉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多媒体不能帮助学习正如用汽车运食物不比马车运食物营养更为丰富。”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和观摩了多堂初中历史课后,发现一些历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这样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误区一:由“人灌”到“机灌”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老师误把计算机等同于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岳飞抗金》小节时,计算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演示,展示了“岳飞抗金”这一历史事件,而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不加任何分析和讲解,到最后学生连“岳飞为什么不是民族英雄?”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茫然不知,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播,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初中历史教学有很明确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还不够,学生思维的时间也不易持久,这需要教师对课堂学习进行很好的组织,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叩启历史知识之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并积极鼓励学生思维,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使“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放矢。而多媒体手段只能辅助历史教师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 目前,教师的讲授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语言、教态、情感对初中生起着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生动直观不乏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我认为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误区二: 从接受者到观赏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老师的教,也要看学生的学,归根结底要看学生的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小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把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观赏课,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就开小差了。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在历史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取得高效率,而前面所说的“学生成为观赏者”则背离这一要求。 事实证明,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初中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如果长时间单一做某种活动,会使人感到疲劳。),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注意适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会感到有有张有弛精神也会非常饱满,也就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了。总之,“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误区三: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但有的老师不注意教学目的,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另外历史的多样性常常导致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被牵扯进课件中来,但有的教师往往热衷于追求多媒体显示效果,学生对显示画面印象很深,但仅仅而已,不能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样的课件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还有的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不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有所体现,整堂课下来感觉平淡无奇,轻重难辩,缺少一个"拎起来一条线,撒下去铺满地"的教学主旨,这样的课件真是“绣花枕头稻草芯”。 诚然,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示功能,它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但光有好看的课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讲究实际,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在图象的处理上要简洁,大量的讲解和分析应让老师去完成,另外还要注意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色彩搭配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布局要合理。总之,课件的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要有鲜明的目的和实质的内容。 误区四:盲目使用 效率低下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这样使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到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再比如,有的老师喜欢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而由于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往往受到限制。与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仪、录像机或挂图来得方便。 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能用别的手段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手段,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表达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红军长征》小节时,教师通过电子地图,配上活动箭头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加以演示,同时每到重要的地点(如遵义等)在附应的影视资料;同时,请同学用讲故事的形式补充一些红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讨论分析红军为什么开始失败?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总之,多媒体并不是独媒体,能把多媒体跟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得很好的课,才是真正得多媒体教学课。 毋庸置疑,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要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 多媒体教学论文:对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分析 一、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终身学习者。 现如今的知识量在不断的更新,为了能够传授给学生们新型的知识点,所以教学要不断的丰富知识面,教师要把终身学习的观念落实,要让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够更新以及完善。多媒体就是教师提升知识面的方式,因为多媒体需要教师学习原来在英语专业基础上,没有接触的技术手段,对于不断更新的多媒体技术要与之同步,要根据发展的形式,完善自身的技能。 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纳入多媒体教学,对科研和教育都相应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其中的学习更是不可缺少的,一定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在多媒体使用方面也要趋向于专业程度,对多媒体的应用要大力研究,教学的方式要得到优化,让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得到提升,进修的方式也要不断的更新,让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发挥,让教学的经验能够拓宽。 二、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化者和设计者 1、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优化者。 教师要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习的过程都要了解,让多媒体教学中能够将教学过程优化,以较少的课时让学生们吸纳较多的英语知识点。多媒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效果一定要加强,让学生能够将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才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例如:可以将学生以往不经常见到的英语现象(英语国家的人文社会或者风俗习惯),经过视频或者图像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面前,营造出一种类似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够仿佛就生活在英语国家,一方面优化了教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听觉得到提升。 2、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 课程还没有开始之前,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主要内容,设定教学的目标,把教学的任务和环节有所设计,让学生们了解需要学习怎样的知识概况,让教学的流程能够顺畅,因而把教学任务完成。将教学的任务纳入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时,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方式,并且拟定出多媒体的应用方式,明确教学过程的策略和手段。还可以加入评价环节,让学生反馈出教学方式的建议,教师就会了解到所设计的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和优势,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取长补短,让多媒体教学设计更加完善。例如:可以将英语教材中静止的文字资料,设计成有声有图的图像,通过学生观看,可以将自身的表象和思维之间得到相应的联系,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学习英语,教学目标就会得到实现。 三、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控制者和管理者。 1、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控制者。 初中英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是最核心的控制者,那么就一定要将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合理的控制到位。(1)教师对多媒体的不利影响要合理控制。多媒体在英语教学方面具备着诸多好处,可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多媒体所传输的知识较广泛,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程度有着消极的情绪,因为不能够透彻的掌握,促使自身的心理素质偏低,甚至会有厌学的情况发生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具备着一定的预见性,将负面效应解除,把主要的原因细致的分析,那么在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应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让多媒体的优势不断的展现,把一些弊端尽可量避免;(2)教学的节奏要控制。何时进行哪一章节的教学,何时是提问的时间,何时应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的讨论等。都是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效掌握的,要将课堂的驾驭能力和流程掌握能力提升,组织教学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效用。 2、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管理者。 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的是资源的管理者,多媒体中的教学资源非常多,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主要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让选出的资源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一些跟教材不相关的知识内容需要删除,同时要将有用的资源进行优化和组织,让学生能够拥有较有利的学习资源。要把单纯的复制网络资源,转变为组织网络资源的形式。并且,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管理者,要将多媒体中的教学过程有效的掌握,让多媒体的课堂能够较为丰富,让学生的英语思维得到启发。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要过于花俏,在播放的过程中,可能在每次点击时都会出现动态画面和生效,让学生们眼花缭乱,把注意力放在了动画中,而把教学的主要内容忽视掉,那么想要得到的教学目的就不能够实现。所以,教师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将教学资料和教学的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诸多方面,透彻了解,让多媒体成为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工具。 四、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引导者和研究者。 1、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 利用多媒体对初中英语进行辅助性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的内容有所增加。因此,在多媒体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知识量一定非常多。那么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这时,教师就要细心的引导学生,选取适合实际教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自身所存在的不足能够得以总结。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做出问题的分析,让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得到改善,从而将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2、在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研究者。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具备着一定的挑战。因此,教师要不断的研究多媒体教学,要把最新的教育观念和理论成果教给学生们,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将多媒体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得到改善。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研究最为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让兴趣提升。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将英语学出优质的效果,要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效掌握,教师要研究出一定多媒体教学方案,让学生将学习策略有效了解。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和单词运用多媒体进行循环的播放,主要的词句和单词要进行放大、闪烁或者加亮效果,让教学的情景,!能够活灵活现,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带动。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教师是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终身学习者、控制者、管理者、引导者、研究者、优化者以及设计者。想要将英语多媒体教学流程顺畅进行,并且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在英语专业技能上,以及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上都要精通,要力求把即将毕业初中生的成绩提升,使得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英语多媒体学习氛围中,完成初中的学业。 多媒体教学论文:浅谈农村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学之路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把现代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结合影视、幻灯、音响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它使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多种媒体,它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将是教学领域的又一场革命。 在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热潮一浪接一浪,各地一些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顺应国家教育部门的号召,“大力推广计算机技术”,“重视抓好中小学生的计算机教育”,“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服务教学,辅助教学”,早已大势投资组建各种“电子教室”、“多媒体电脑教室”、“多媒体语音教室”等等,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齐抓,大力推行以科技促教育,试行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而这些,给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则带来了严峻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怎么办,推广先进技术,推行教学改革,谈何容易! 首先,资金哪来? 农村中小学要推广科技教学,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不足,据诸多城镇兄弟学校透露,上百万元建个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电子教室属于正常耗资。先不说组建电子教室,就说建一个小小的电脑室,便于计算机教学,三十或四十台电脑不多,但这也至少得二三十万元,这对于一个办学经费并非充裕的学校来说,已不是个小数目了,又怎样让其去承受多媒体教学对“硬件”的高要求? 再者,人才怎办? 大多数教师的科技素质跟不上,这是农村中小学的又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好坏的关键在于教师,现今大部分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于老一套的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连投影仪等都很少使用,而且对计算机这样的先进技术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某种恐惧感,更甭说去掌握它,应用它,辅助教学了。 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是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所面临的非常现实的困难,我校也是一所镇里的农村中学,从去年开始,结合本校情况,克服种种困难推广科技教学,逐步逐步地实行多媒体教学,至今已取得诸多卓有成效的成绩,鉴于我校的实践,在此就农村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学之路,略表己见,希望对各同道中人能有所启示。 一、分析清楚自己学校的现实情况,特别是教师的科技水平。 首先,有否能胜任计算机教学的专业教师。这是很重要的,科学技术发展得越快,就越显得科技人才的重要,要想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大展手脚,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是不可惑缺的因素.假如没有,学校应首先想法解决这点,相信此举不难,因为现在国内各院校及社会上计算机才人才已有一定数量了,当然最好选个师范专业生。 其次,其他教师当中,有多少懂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如何。 再者,学校当前的教学设备情况如何,有否电教室或空余教室;学校经费情况如何。 二、组建多媒体教室。 这里讲的多媒体教室跟前面提的多媒体电子教室不同。一个多功能的电子教室,首先它是个电脑室,而且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教学网络,所用到的科学技术较高,资金花费也多。这对于一个教师科技水平尚且不高的农村学校来说,不太适合,既便有了,利用价值也不高,反而成为一种浪费。 最适当的情况就是先建一个由一台多媒体电脑、一部多功能投影仪和一些音响、影像设备组成的“多媒体教室”,这个教室可以是原来的电教室(如果有),或其它的空余教室,进行一定的装修改动(主要是设备、线路布置,环境、卫生工程等等)即可,在这教室中,用电脑来播放教学软件,教师根据需要把电脑显示器上的内容通过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利用电脑中的教学软件配合讲课,必要时用上幻灯、电视录像等工具进行教学,以达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效率,这也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了。而这样所需的“硬件”投资对一般的学校是完全能够承受的。 三、进行校内教师电脑培训。 提高广大在职教师的科技素质,是推行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要解决这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举办教师电脑培训班。这可由本校的电脑教师负责,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电脑知识讲座,虽然没有电脑室,没有电脑条件供教师练习,但用上面所讲的多媒体教室也完全可以进行电脑学习。在讲课时,授课者一边讲解一边在电脑上演示,并通过投影仪投影出来,让学习者能非常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各种电脑知识及操作,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电脑市场上有很多帮助人们学习电脑的软件,比如,北京金洪恩电脑有限公司推出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等都是相当不错的电脑教学软件,培训期间,播放播放这些软件并使之与讲课结合起来,让老师们在耳目一新的感觉中,饶有兴趣地进行电脑学习。这样,一者能非常有效地提高电脑教学的效率;二者能让每个教师都能有个切身的体会:如何利用电脑来帮助教学,为以后各教师自己进行多媒体教学奠定基础。 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试行用电脑来辅助教学。 教师电脑培训一段进间或基本结束后,学校则应开始号召、鼓励各教师积极大胆地去探索如何用电脑来辅助教学。最初,学校可以鼓励少数几个主课的中坚教师,利用已有的多媒体教室,带头进行电脑辅助教学,总结方法,做做榜样,渐渐地以点带面,带动其他教师以及其它学科朝这方面发展。 教师要进行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备有该学科的,较适合自己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电脑对社会的作用大小,主要取决于电脑的软件方面,要其服务于教学也更是如此。软件资源的匮乏,对于教师而言,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应象建立图书资料室那样,对教学软件给予足够的重视,注意软件资料的积累,这是以后学校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条件。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多媒体教学的起步,虽说困难多点,但它却意昧着学校从此将走向科技兴教的辉煌正途,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跨步。待到以后办学经费日渐宽松之时,我想也是学校的科技教学趋于成熟之日,那时学校再花大力投资组建各种学科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电子教室,创造更多、 更好的条件推广多媒体教学,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当然也应不忘尽早给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生开设电脑课,为普及国家的计算机教育作出应尽的贡献! 多媒体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课中的多媒体教学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存在一些误区。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明显,关键在于适时适量地使用多媒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误区 优势 多媒体教学现在已经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多媒体形象直观,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堂时间,在教学中的优势非常明显,很好地为学生创设了优良的学习环境,为建立高效的课堂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得不承认,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趣味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创设趣味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师认为数学教学不需要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这些教师没有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另外一方面是没有真正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枯燥的数字、乏味的计算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而如果在教学中能够通过多媒体将数字计算公式等等趣味化,比如用图、用动画、配以声音等来展示,那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学生的思维能有效地得到拓展,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学习困难转化为愉快学习。如在讲圆的周长时,笔者展示了滚铁圈游戏,欢快的游戏把同学们带到了铁圈的世界,同时也把他们带进了“圆的周长”的学习中。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数学知识,利用多媒体尤其可以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经常使用多媒体,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探究数学的欲望,更可以培养他们内在的数学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新旧知识的有效迁移 由于小学数学更多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对于数学教师而言,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之上作画,作画过程缺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小学生由于知识欠缺,他们还没有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概念。传统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来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为学生展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联系观念,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以从小培养他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方法。 我建议巧妙地利用迁移规律,以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切入点,使用多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为学生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搭建桥梁。我曾经在讲“圆锥的认识”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旧知识圆柱体,请学生回答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然后在大家回答的基础上,利用动画技术对圆柱进行修改,使之过渡到圆锥体。学生一般都会被绚烂的动画技术吸引,尤其是完整的圆柱体逐渐过渡成为圆锥体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三、利用多媒体将教学难点直观化,易于学生理解 作为数学教师,尽管站在讲台上多年,有时候依然感觉到黔驴技穷,无论教师多么善于表达,如何借助道具,也很难表现数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让学生易于理解。多媒体可以很好地将教学难点从抽象到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圆锥的高是教学的难点,对于学生而言,常常会把圆锥的母线当做高来使用。尽管圆锥的高的定义阐释得很清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但是学生常常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究其原因是学生并不能直接看到圆锥内部,如果将圆锥解剖的话,学生面对圆锥的内部就会很清楚地理解圆锥的高的概念。我在讲解圆锥高的概念时,利用三维动画将圆锥解体,给学生展示圆锥内部。再利用动画分别拉出圆锥的母线和圆锥的高进行比较,学生一目了然,茅塞顿开。这样的教学不仅仅使学生掌握了圆锥的高的概念,更使学生深入了解了母线和高的区别,以及母线可以有很多条,但是高只有一条。 四、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教学实践活动 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外实践,但是由于知识的有限和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项目以及项目的具体规划和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有保留地展示,要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我讲授圆柱的时候就策划了寻找家中圆柱体的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几个常见的生活中的圆柱体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完成活动。 五、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实践,增加了教学容量 作为教师,常常会抱怨任务重时间紧,而多媒体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个矛盾。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知识容量大,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很多的难点和重点。为什么我们需要分数?分数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小学生而言,完全掌握这个问题有些难度,我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作业,课上就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一节课内将大量的图形展示在大屏幕上,然后组织学生抢答问题,教师参与评价。一节课知识容量非常打,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欢声笑语中就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独特的教学优势,但是教师使用多媒体要清醒地意识到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课堂依然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规律等来准备教学,适时、适量地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 多媒体教学论文: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 新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施行,教学更加关注多媒体的运用。新课程标准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动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方向,我们要运用多媒体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展现抽象的数学教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阶段广大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运用现代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这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查找更多的学习资料,可以观看名师授课,细细品味名师授课的特点,并加以选择性地借鉴,融入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网上有着大量的习题,我们可以从中选择适合本班教学的资源,使学生可以见到更多的题型,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通过互联网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学科的特点,整合各校教师的特长,进行跨校的优势整合,使我们教学的视野更新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宽广,真正实现跨校师资的优化整合与学生学习的优化整合。现代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教师学习其他学校先进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有效地缩小了各校间师资的差距。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技术,提高计算机操作与运用水平,有效利用现代技术展开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与探索的重要动力。只有激起并保持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系统性与理论性的学科。采用传统教学,学生往往只看到数学的抽象性与枯燥性。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迎合高考的需要,在机械地记忆概念与定理,机械地做着习题,觉得苦不堪言,逐渐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图片、影视于一体,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所要表达的数学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动态画面表现出来,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直观化,教学内容更生动、富有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椭圆”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课上首先向学生播放三组画面:地球绕太阳转动所形成的轨迹;用平面斜着截圆柱后产生的截面;倾斜的水杯中的水面……向学生形象地展示椭圆。学生对椭圆形状有了较为直观感性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比传统的画椭圆、说椭圆的导入更富有直观性、趣味性与艺术性,使原本枯燥的知识说教更生动化,更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愉悦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解教学重难点 每章节都有重难点,重点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展开后续学习的前提与基础,而难点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解与掌握有难度的知识点。数学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这些教学重难点不妥当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某一模块知识的掌握。正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个知识点没掌握,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其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重难点的处理,这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以文字、图片、图像、音频与视频等来传递信息,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立体形象地展现出来,可以使学生广开思路,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有效地化解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加深了记忆与理解,更利于学生运用到具体的解题中。如在讲解“空间四边形”这一内容时,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关系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模型,然后在黑板上画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进行这些知识的讲解,学生往往会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认识容易出现错误。首先我运用多媒体现场制作一个空间四边形,然后进行旋转,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观察,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作对角线,再将这个空间四边形进行旋转。这样将空间四边形立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了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没在一个平面内,是不相交的,使学生对这一难点有了形象的认识与深刻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与空间思维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后面异面直线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课堂教学密度 数学有着独特的语言特点,即符号语言和几何语言。符号语言是为了表达的简洁准确,几何语言是为了表达的形象直观。这就决定了要想向学生准确完整地传递数学知识就必须需要大量的说、写、画。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板书,书写概念推导的过程与解题过程,在立体几何中需要绘制图形等,这大量的写与大量的画,在传统教学中浪费了许多时间,而且往往因书写不清、绘图不准而造成学生理解的偏差。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广大的数学教师,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大瓶颈。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提前将大量的板书与所要绘制的图形录入电脑,课上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这样可以使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使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而且字迹清晰、绘图标准,全班学生都可以准确清晰地看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扩大了课堂教学密度,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总之,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不能为我们的教学助力,反而会让我们的教学进入现代技术操作下的低效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还处在实践与探索阶段,我们要提高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进行不懈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课件的制作水平与操作水平,以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动态的效果来展现数学知识,充分展现多媒体辅助教学下高中数学的魅力。 多媒体教学论文:置疑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置疑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沙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李丽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容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和动画,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息,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问题一:哗众取宠 脱离实际 制作课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库。但是,在课件的具体制作过程中,学科教师由于缺乏计算机知识和多媒体技术,只能提供想法,而不能参与制作。计算机专业人员又缺少教学经验,不懂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很难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这样的课件,就抓不住重点和难点。而且课件主要是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仅仅是为了竞赛课,为了哗众取宠。因此,有必要建立既懂计算机,又精通教学的学科教师为主的培训,让学科教师去开发课件。 问题二:走马观花 追求花哨 多媒体集文、图、声、画于一体,几乎无所不能。和数学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有些人认为它能彻底优化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追求表面的新颖、直观而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追求二维三维动画功能,课成了电脑动画欣赏课;信息节奏快、容量大,学生被太多信息所干扰,感官刺激太多,注意力不易集中,抑制了深层思维活动。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问题三:喧宾夺主 取代板书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由于多媒体的出现可以告别黑板与粉笔。屏幕遮挡了黑板,画面代替了板书。 板书是我国小学最通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等特点。课件板书由于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学生只能是一种视觉暂留,不能及时地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多媒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它。只有摆正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的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克服弊端,适应形势,让多媒体真正走入课堂。 多媒体教学论文: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脑多媒体也进入了小学教学领域。不少老师在教学之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观摩课,课件展示和评比等活动也产生了。最近,我校也举行了此类活动,老师们各显其能,制作的课件各有特色,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但在具体课堂的应用中,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吻合程度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该如何来充分运用好媒体,如何恰当的用好媒体,真正发挥媒体的功能,起好辅助教学的作用呢? 一、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 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可有的老师误认为是一种“全能媒体”。他们没有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待多媒体电脑,整堂课不任是课题、例题,还是课文中的字、词、句等等,一切由电脑来完成,一堂课上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 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那种为了赶时髦,为运用而运用的做法将会造成教学的失误。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 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再于多而在于精。如“圆的认识”的一堂课上,为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先呈现出几个实物,再把实物慢慢抽象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和逐步抽象的过程中正确建立了圆的概念。因此,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还需钻透教材,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在一堂教学课上,一位教师想让学生计算几道进位加法题,呈现出一副迷宫内写着算式的画面,然后问:“你能计算这些题吗?”没几个学生回答。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被那迷宫吸引住了,根本没看到那几道算式。再如有些语文课件在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时,大量调用一些音像图片资料。某些历史题材的影片剪辑,人物讲话录音、图片文字资料等。适当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引用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在不失时机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合理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数学课上,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数学课上教学“相遇应用题”时,运用了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的直观动态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通过几次演示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弄清了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路程之间的关系。再如小学低段教学数“一堆方块有几块”时,由于孩子空间观念较差,很难数出几块,这时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叠方块和移方块的过程,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三、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滥造,无的放矢 运用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欣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的课件就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课堂效果。如有一堂语文课,为了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竞跳出了一幅水粉画,色彩黯淡,模糊不清,真是大煞风景,还是不画蛇添足的好。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如忽视了课文的感情基调,只为“凑”点音响,不仅无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反会“以音害人”。所以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千万不可粗制滥造,不然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 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美学性。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为了让学生感知“年、月、日”各是怎样产生的。我运用这三维做了一个动态图。这时太阳、地球、月亮都动起来了,可是色彩很差,球是光秃秃的,而且画面是一次呈现较难观察,于是我就给它们粘贴上符合太阳、地球、月亮的颜色,改变了呈现方法,又配上了具有神秘色彩的音响,其效果就好多了。运用电脑媒体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营造出一种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了。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媒体,发挥它的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继续探索、研究。 多媒体教学论文:浅议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若干问题 今年因为兼任初三年级的历史教学,有条件对实施多媒体手段于历史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仅从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谈若干相关问题。 一、 多媒体教学的定位——无法回避的问题 曾几何时,多媒体教学被许多人误解和神化,运用多媒体与否和多媒体的使用程度被视为评判优秀课的标准,甚至于出现有的地方有上课不允许使用粉笔的规定。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学也已相当普及,然而,多媒体教学究竟在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居于何种地位却是一个必须弄清楚,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一言以蔽之,其为教学之手段也。作为借助现代化电 ! 二、多媒体课件——必须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刚开始出现时,多媒体课件乃稀有之物,现如今,说多媒体课件汗牛塞屋是夸张了些,但每一节课内容信手便能从网络上下载它几个多媒体课件却很平常。每一节课都亲力亲为地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不可能的,这样,用别人的课件,采用“拿来主义”的办法也就成了必然,但问题是只有自己制作的,反复修改的多媒体课件才能有较好的课堂效果,拿别人的多媒体课件其实很难体会到别人的思路、细节处理等在多媒体课件上看不到的东西,更遑论别人的课堂语言了。 怎样利用别人的多媒体课件呢?我的原则和做法是自己弄不懂的看不透的坚决不用,按自己对课材内容的理解和课堂设计及思路,部分地选取别人的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例如我常常采用别人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图表和整段的文字资料而不采用别人的整套课堂设计。 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实效性原则和灵活运用的的问题。 参照邓公的“猫论”,根据实效性的原则,凡是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就用,不利者不用,哪些有用就用哪些,所以,一节课可以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可以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如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最好是结合使用,“合二为一”;具体运用上根据实效性的原则须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我的做法有:让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并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中方便使用图片图表和大段的文字资料的优势;针对多媒体教学容易出现信息量过大的问题则以准确为要求,不贪多,特别在播放大信息量的文字资料时,一定要提醒学生不必抄录,否则的话,忙于抄录文字资料的学生必会在听课效果上大打折扣的;为了避免多媒体教学可能造成学生出现某些不必要的分神,我采了先运用多媒体教学,然后关闭媒体平台转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方法,或在课堂的后段或中间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一句话,让媒体教学为我所用。 多媒体教学论文: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英语视听说教学 多媒体教学网络与英语视听说教学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贾玲华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信息的数字化、教学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以及信息传输的宽带化,宽带网逐渐进入校园,Internet的普及、web数据库技术和交互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基于校园宽带网进行多媒体教学成了现实。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学校要重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宽带网丰富的信息资源,把现有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和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英语视听说教学及其媒体 英语视听说是英语专业的技能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说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而教学目的的实现依赖于视听说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知识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 视——研究结果表明,“视觉支持能提高听力理解的程序,说话者的非语言线索和环境线索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听——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听懂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态度、所表达的内容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能力;说——英语视听教学材料大多要求学生对所听到的或所看到的信息做出及时的、恰当的反应。由于受原有教学方式的影响和视听设备功能的局限性,英语视听说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设备的操纵者,播放录音、录像,作些简单的解释或提问,再校对答案,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很难进行,教师不能进行个性化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学生几乎没有机会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另外,教材相对单一、陈旧,内容跟不上知识的更新,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英语视听说教学主要以语言实验室为主,配有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幻灯机等视听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呈现图像和声音信息。但这些媒体都是单向媒体,只能传递教学信息,不能接收学生信息,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所得到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背景和学习过程,不能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不能提供学生的反馈信息,交互性差,更不能进行个性化教学。计算机是双向媒体教学设备,既能传递教学信息,又能接收学生信息,能进行交互式的个性化教学,有效地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由视听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结合而成的多媒体视听教学网络能显示多种媒体的教学信息,又具有交互性,集合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利用各种精彩的画面和图形。优美的音乐、录像带、VCD、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进行视听说教学,但不能及时了解最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拓宽对外交流学习的渠道,不能充分利用Internet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学内容和形式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教学网络 校园宽带网能快速、实时地传送多媒体信息如数据。声音、图像、视频等,主要采用TCP/IP网络协议与Internet联网,而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把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是开放式的教学硬件平台,具有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在线教学等特点。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交互式的现代化教学,共享网络资源,互相交流信息,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国内有较多的多媒体教学网络,如 TOP 2000 IP Class。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能和校园宽带网、Internet连接,支持Windows 2000,在功能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集成了多种功能:数码录音、VCD、外部AV、文件传输、电子白板等,界面设计友好,支持双监视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又能有效控制教学过程,适合英语视听说教学。 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结合宽带网和多媒体视听设备进行英语视听说教学,具有现代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主导和主体三大方面。 1.教学内容 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教学网络弥补了英语视听说教材单一、陈旧的不足,提供极为丰富的。时效性强的教学材料,除录音、录像、CD-ROM和DVD外,有卫星电视节目网络直播、音频广播节目、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制作而成的CAI课件、各种教学软件以及Internet上知识面极广的集数字。图形、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为一体的教学资源,通过校园宽带网连接不同网站在线收看原版电影,在线收听CNN、VOA、BBC等电台的新闻,许多网站都有丰富的、语言纯正地道的听说教学材料和辅助材料,如:美国微软公司的 Windows media. com网站,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宽带网上的外语学习网(.on)和浙江远程继续教育网()等。 2.教学形式 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的主要特征是实时性、交互性以及个性化教学。教师可通过校园宽带网实时播放Internet上的教学信息,同步传递给学生,学生的提问和对所得到信息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进行答疑或示范,也可以安排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分组讨论,监听或监看学生的讨论情况,甚至参加某一组的讨论,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氛围。此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实时点播宽带网服务器群上的不同的视频节目。音频节目和相关教学材料,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或个别辅导,通过对网上信息资源的视听说练习,解决难点和重 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效地加快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视听说能力。 3.教学主导和主体 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英语视听说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从事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利用Internet和web开放式技术,在web服务器上制作自己的页面,介绍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本次课要达到的目的、重点、难点以及要讨论的话题、要回答的问题,还可把讲课内容或相应的文字材料做成web页面,方便学生课后访问,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课前,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系统制作的课件可在宽带网上任一终端进行预览、预听,为充分准备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课堂上,教师根据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把较为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学生的学习是在网络上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流和对话中完成的,多媒体计算机能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保存起来,课后教师可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堂教学效果,适当调整、补充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能进一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和个性心理特征,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大大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并相互提问,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注意力和想象力。学生可制作web页面存放重要的教学材料或适合自己的内容,控制学习进度和要求,把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传送到教师的web页面,等待教师的答疑,做到自主学习。有效学习,弥补集体化教学的不足。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校园宽带网任一终端进行预习、复习,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材料和方法,训练视听说能力,切实提高口头交际水平。 三、基于校园宽带网的多媒体教学网络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网络与现有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关系,学会操作使用多媒体设备,经常上网了解最新学术动态,精选、收集网上适合教学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增加教学信息量,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课件系统制作课件,编制视听说教材及其补充材料,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形象化的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同学间互助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师要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具备获取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注重学习研究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需要。要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由讲授者转为研究者、启发者、引导者、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表演者或观众,鼓励、带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顺利进行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多媒体教学论文:浅谈课改中的音乐欣赏与多媒体教学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文秘站: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情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我所执教的一年级课改课程中,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开发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在音乐欣赏中我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十分理想。下面我就浅谈一下音乐欣赏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有评析地复听,但是单纯依靠听觉,或过多的讲述,就显得单调、枯燥、平谈乏味。欣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欣赏教学的“初步感知阶段”。初步感知阶段以“官能欣赏为主”,它是音乐欣赏的初级过程。这个过程应以学生独立自主的聆听为主,必须保证学生的听觉的自主性和时间性。 第二,欣赏教学的“情感体验阶段”。情感体验阶段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音乐之长处在于传情,但这种传情不象文学作品和绘画那样能产生直观和具体形象。再好的音乐也不可能清晰地解释周围的事物,不可能明确地表现物体的形象。教师必须运用音乐的各种要素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去感受、想像、理解、再现音乐形象。 第三,欣赏教学的“理解提高阶段”。这个阶段是对作品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也是音乐审美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有关知识、作曲家的世界观、作品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动机等,以求更加准确、完整、深层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意蕴和内涵。 由于我承教的是一年级的音乐课,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教师应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身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音乐、图画、情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为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给音乐课创造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塑造一种美的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儿童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上人教版音乐实验教材的《动画城》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设备和直观生动的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我抓住儿童喜欢看动画片,爱唱动画片里的歌曲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本课教材的内容编成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然后录制磁带,作为一条主线穿插在歌曲欣赏中,同时播放相应的动画片歌曲,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学会歌曲。 实践证明,小学生朴实、纯洁、天真、活泼,充满好奇与幻想,喜欢在欢乐的气氛中求知。多媒体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正好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极大,它能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引起他们的好奇与联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音乐的美是思维丰富的源泉。”对此,我也有同感。在音乐中灵活、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思维、发展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教学论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摘 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使抽象的现象和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实物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步进行。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节奏的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知识容量 自然 增大,迫使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2004年12月,鄯善县鲁克沁镇第二中学作为国家 农村 中小学 现代 远程 教育 工程项目学校之一,配备了 计算 机教室、投影仪等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们寻找到了一种利用投影仪、光盘录像、计算机辅助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弊端,使化学实验教学得到了很大优化。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实验教学课堂效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的能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很好的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同时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让学生在实验前明确该实验的理论知识部分、观察部分及操作部分所达到的具体要求,对于减少学生实验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及其重要的。因此,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验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字幕,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了解所用器材的构造、性能和注意事项。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而且也为实现实验课的教学优化提供了目标和依据。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实验操作准确、规范,增强实验的安全性 化学实验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如:某些气体易燃、易爆,有关强酸、强碱的实验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等。因此,对实验的操作步骤、操作规程要求较高。一旦有误,不仅不能正常进行实验,严重的还会出现意外事故。虽然老师在演示时一再强调,但还是有学生听而不见。因此,实验前有必要用投影模拟演示试验操作方法,如果使用实验教学课件通过正误两种演示,并分析本操作的要点,让学生观察、判断,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做到准确规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又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如初中化学实验中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在实验前播放动画显示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使启普发生器爆炸的情景,真实而形象的反映出违反操作规程的严重后果,这比老师“纸上谈兵”反复强调要印象深刻的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的直观理解,又使学生在以后做相关实验时得到启迪,使实验操作更具规范性、 科学 性和安全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视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规律 的科学。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因此,但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的课件进行动画模拟,形象生动的表现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运动特征,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直接认识微观世界,这样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而演示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固体的溶解、分子的扩散以及气体的溢出等现象,可见度较小,有时除前排的学生外,后面的学生很难看到变化的现象,再做一次实验又浪费时间和实验器材。如果将这些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采用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效果帮助学生观察,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气体的产生和溢出,颜色的变化及沉淀的析出等现象,这样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感,变抽象内容为直观现象,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增强了演示效果。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试验现象,丰富学生思维,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它能使学生获得在课堂上难以见到的、接近真实直观的实验和体会,对掌握所学知识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象石油和煤的形成,钢铁生锈等,短的如氢气的爆鸣等,用 计算 机虚拟实验,可以跨越时空,即可直接将实验过程用图像显示出来。又如分子和原子知识部分,实验虽简单,但原理却不易理解,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将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体积、分子和原子间作用力、原子排列方式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讲清楚,利用计算机对这一过程进行模拟,使之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较难想象又不好理解的知识,在 自然 、有趣的环境中得以顺利掌握。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老师设计实验,学生“照方抓药”,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遏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事先进行模拟、分析、处理,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的最佳方案,再予实施。有些学生因为好奇而喜欢将实验药品随意混合或任意改变反应条件来观察发生的变化,老师也会因考虑安全因素而加以制止,虽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但实属无奈。CIA课件的 发展 ,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创造不同的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中的“实验室”里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进行设计、探索、实验。人机交换可以显示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更具自主性的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利用多媒体这一 现代 化教学工具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启迪、设疑、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轻松实现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将抽象的现象和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化学实验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勃勃生气,它通过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请记住我站域名/ BR 多媒体教学论文:论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数学兴趣的积极作用 【摘 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经过数学课题组的不断实验研究,得出兴趣对数学教学有着莫大的帮助,可我常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不会有所牵制呢?后来渐渐发现应该在运用多媒体辅助的同时解决好这一些问题,使得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其对提高数学兴趣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 教育 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而是要用“好奇心”激励学生的 科学 兴趣;通过 考试 ,拿到名次,乃是“功利性”的刺激。追求真理,探索奥秘,才是更高境界。李政道先生也指出:“ 中国 历来是讲究做‘学问’,现在学生只是作‘学答’。”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有太多的“好胜心”,太少的“好奇心”,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作“学答”,而不是做“学问”。让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对数学好奇,由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将是一件大工程。相信通过大量CAI软件出现在数学课堂上以及教师对其合理的应用,数学课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 计算 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得传统数学课教学得到了很大变化。一些原本对数学望而生畏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发生了根本变化,对数学从畏难到亲切,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极大调动了全体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数学教育质量,使“数学为大众”真正落到实处。 以下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作用: 首先,多媒体应用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上课前,我们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 音乐 ,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 发展 。比如在讲《球》时,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球的认识从抽象概念到形象感觉的过程中达到对球的深刻理解。球的概念、定义及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以及归纳 总结 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其次,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部分及应用题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两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我们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 计算 机模拟实验,可多次出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几何立体图形的理解我们选择3DS三维动画制作,该软件能在演示中把任何几何图形与立体几何图形以形象的三维形式再现,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他们自愿的去学习数学。 但是凡事有利皆有弊,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多,教师应注重掌握教学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2.考虑学生的学习 规律 ,课堂40分钟学生眼睛盯着荧光屏会产生疲劳感,我们在每一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在师生讨论的操作、计算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数学在 交通 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又体会到站在不同角度观察者的感觉和情景 3.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技术问题数学推理、论证的培养。目前计算机技术中,计算机的优势在文字、图形等信息的传输与处理,但对数学符号的处理以及数学中常见的推理、论证有相当的难度,数学教学智能软件我们了解的还不多。因此,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能用多媒体替代的,我们应该合理地应用它。在制作画图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画面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 自然 ,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可以把黑板和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 所以,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何设计出符合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优秀的课件将是我们每一个数学 教育 工作者所要研讨的问题。 总之, 现代 化的教育手段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 发展 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明、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使枯燥乏味的课变得生动活泼,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多媒体教学论文: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 [摘 要]: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个由硬件、软件、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机构组成的一体化有机的系统。本文从系统物质基础、教学系统支撑平台、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如何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四个方面来考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信息、多媒体教学 一.引言 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个由硬件、软件、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机构组成的一体化有机的系统,对它整个结构的完整的认识,需要从四个方面考察:要了解系统实施的物质基础,可以看它的硬件结构;要了解教学系统支撑平台(环境),要看它的软件结构;要了解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要看它的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若是想了解如何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则需要看它的教育管理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本文从这四个角度来介绍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结构。 二.硬件结构 支撑网络教学系统的物质基础就是一个实际的计算机网络,一般是一个网络中心,它根据支持的学生人数、范围、学生访问网络的方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变化很大,组织结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都具有如下模块:接入模块(电话拨号和Internet接入)、交换模块、服务器模块、网络管理与计费模块、拨号用户与局域网用户模块、课件制作与开发模块,双向交互式同步教学模块,其结构示意图为: 图1 网络基本物理结构示意图 接入模块的主要设备是路由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网络专线将整个网络接入Internet,从而使本网的用户能够访问Internet资源,而其它网络用户能够访问本网信息。 交换模块是整个网络连接与传输的核心,主要的设备有主干交换机、分支集线器和连接各模块的网络电缆,由它们组成整个骨干网络。 服务器模块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储存、,它们是对外提供教学与信息服务主要实体,一般有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DN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等,它们可以由一台或多台高性能的计算机承担。 网络管理模块主要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运行性能的监测、故障的预警和诊断等等;计费模块主要是记录网络使用者的资费信息,以控制网络资源的有偿使用。 拨号用户与局域网用户模块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以多种方式访问网络资源,从而达到教学或学习的目的,其主要设备是访问服务器,访问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使得没有连入Internet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话拨号的方式来访问网上的教育资源。在网络中进行学习的学员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接入本网:首先是通过电话线路直接拨号访问;其次是局域网用户可直接访问;第三是外部网用户可通过网络中转,进入学习网络。学习网络通过校园网与CERNET互联,这样,对于现在已经是这些网络的用户,不需要任何变动,只需进行登记注册,便可进入本网进行学习。 课件制作与开发模块主要是开发、维护网上的教学内容与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信息的不断更新与丰富。 双向交互式同步教学模块是一个基于高速数据网络双向可视会话系统,它可以将演播教室中教师的讲解情况实时传送到远程多媒体教室,教师在讲解中,还可以看到远程教室中学生的表情与神态,并能接收到学生的询问,类似于本地课堂教学。此模块的核心设备是基于相关标准(如H.320)的视频会议终端、MCU(多点控制单元)、摄像机等。MCU是一种多端口设备,通过它可以使得多个视频终端在一个会话中互相通信,其主要控制功能包括音频混合、音频切换、视频混合和视频切换。 三.软件结构(仅指教学支持系统) 一个完整的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不仅需要系统软件的支持,如网络操作系统、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等,还需要一些专门支持教学的应用软件。 1. 适应性超媒体学习系统: 由于参与远程学习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起点,能力参差不齐,因此,远程教学系统必须能够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 适应性超媒体教学指根据学生的个别能力特征,动态呈现与学习者当前学习能力最相关的基于超媒体教学内容。它有两个含义,首先是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系统根据学习历史记录和能力估计,选择学生没有掌握或是没有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是与当前学生能力最接近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认知单元为最小单元,一个认知单元就是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最小的一个知识点,针对这一个小知识点所展开的教学内容称之为一个认知单元。每个学习阶段,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认知单元。其次,是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系统将根据对学生估测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风格,选择最适合学习者的内容呈献方式,在适应性学习系统中,每个认知单元的教学展开都有好几种形式,有一些详细、有一些简略;有一些具体形象、有一些抽象;另外,提供给学生的相关辅助材料,练习试题等等,都各不相同。学习内容的组织,主要以超媒体的方式进行,差别主要体现在链接的层次和链接的单元上,它将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所不同。具体说,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 教学内容的动态适应; (2) 教学内容导航的适应; (3) 教学内容的动态构建的适应; (4)协作式的问题解决; (5)自主选择学习策略的适应。 2.多媒体授课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课件点播系统,一个是同步广播授课系统。 3.师生交互工具 为了有效的支持分布在异地的师生间交流,远程交流工具应不仅仅提供传统的基于文本交流,还应提供包括图形、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支持。同时,类似于传统的教室教学中的黑板,身处异地的师生也能够通过特定的软件白板来交换意见。 软件共享白板:软件共享白板是一个为在Internet环境进行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文本以及图形共享的区域。教师可以将一张图片贴入共享白板中,并利用系统提供的特定画图工具和文本输入工具,在所贴的图片上进行标记、说明。教师端的白板中的图形和文字可以通过Internet 同步传递到交流环境中的其他学生端白板中。学生可以同步的察看教师在白板中的板书内容,这样,共享白板实现了传统教室中黑板的功能。 语音交互:语音交互是异地师生之间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 视频交互:为了增加师生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也需要师生间能够看到各自的视频图象。教师可以任意选择特定的学生端视频,也可以同时看到多个学生端的视频图象。学生端可以选择观看教师端视频。 传统文本交谈:与一般的文本聊天客户端程序有相同的功能,包括私人交谈和公众交谈两种方式。在私人交谈模式下,教师可以选定特定的一个在同一交流环境中的学生进行文本交流。也可以是一个学生与同环境中的另一个学生之间进行私人交谈。在公众交谈模式下,一个教师或者学生的键入的文本信息可以被同一交流环境中的其他学生和教师共享。 同步浏览机制: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提供同步浏览的机制。教师可以通过键入URL地址,并将该地址广播到同一交流环境中的所有学生端浏览器,使得学生端的浏览器与教师端的浏览器达到同步显示。这样教师可以定位在同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学生端的浏览器,从而指导学生在Internet中浏览学习资源。 4.网络题库管理系统 基于Web的题库系统用于支持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组卷并进行各种类型的测试。题目内容主要是各级各类学科内容的测试题、达标题等,支持各种类型的测试,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提供相应的组卷策略,包括智能组卷、相对评价组卷、绝对评价组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通过网络自动组卷后,下载到本地进行使用。基于Web的题库系统能够完成一般的题目管理功能,如题目增加、删除、修改等等。试题内容支持图形、语音、公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还应能对学生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5.考试与评价系统 考试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在远程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借助了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使得远程考试在许多方面优越于传统考试。 6.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 资源库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采集、管理、检索和利用。它由两部分组成:CAI软件库和学习资源库。CAI软件库包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国内外继续教育优秀课件,可能是一门完整的课程,也可能是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CAI软件库中的CAI软件应满足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要求,以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的需要或个别化培训的需要。学习资源库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丰富的学习背景材料、扩展学习材料以及其他各种分类多媒体素材。学习资源库也可用作培训教师备课用参考资料(包括各种史料、教参、优秀教案和优秀课例的分析等)。资源库中的CAI软件库和学习资源库可通过光盘库或磁盘阵列来储存和管理。磁盘阵列可以作为资源的临时存放地,分门别类之后刻录到光盘中永久储存。CAI软件库和学习资源库应当分开,既可以通过同一个资源库系统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和维护,也可以分别开发CAI软件库管理软件和学习资源库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和维护。学习资源库后台管理软件是服务器端管理软件,服务器端管理软件负责整个学习资源库的管理和维护,同时提供和客户端浏览器的接口。服务器端管理软件应具有以下功能: (1) 询、修改资源库的索引数据库; (2) 览并能全文检索资源库中的内容; (3) 读取和下载资源库中的内容; (4) 剪辑资源库中的内容; (5)支持并发访问。 7.自动答疑系统 自动答疑是一个适应性的知识库系统,它分自动答疑与人工答疑两大部份。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将本学科最常见的疑难问题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放到领域知识库中,当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通过网络远程提交问题的描述,系统将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描述,对领域知识库进行智能搜索(主要采用的技术有中文词语的切分、全文检索、语义网络匹配、关键词索引等),按照检索内容相关程度的高低,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呈现给学生。当在知识库中没有检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时,系统将通知学生,并采取两种方法进行后续处理: (1)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主持这门课程的学科教师,当教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后,系统将自动将解答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信箱; (2)将问题公布在答疑布告牌上,征求解答,有人对其解答后,系统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该学生。 8.学习管理系统 不管系统具备多么高的智能性,计算机并不能替代人类教师,计算机可以把人类从简单的重复性的智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教学过程中的高级诊断、管理、推理必须由人类教师来完成,可以说,缺乏人类教师参与的学习系统,不是一个完美的学习系统,在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中,人类教师的参与仍然非常重要,它可以弥补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智能的不足。具体的说,系统的教学管理应具备如下功能:针对性的辅导、疑难解答、协作监控和实施智能个性化的远程学习环境。 9.作业批阅系统 作业批阅系统是基于WWW的协作式作业批改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提交作业,获取作业批改结果,并根据教师建议来修改和编辑作业。经过几轮交互后,教师可对最后作业作出评价。作业系统具备的几个功能有: 教师作业; 学生完成并提交作业; 教师批改并点评作业;作业库的管理;作业转发;协作批阅;分析与评价。 10.网络课件写作系统 开发网络课件写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不具有专业编程经验的各站点教师编制网络教学软件。该系统应该具备基本的多媒体的集成功能,并能制作基本的HTML网页,也就是首先要具备一些通过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其次要具备一些支持教学课件的写作功能,一是要有素材库的管理功能,二是内容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三是要有大量的课件写作模板,四是要支持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用于向教学单位或教师提供各类素材,构建新的网络课程或新教学模块平台。教学单位或教师可以通过该软件抓取素材库中的素材来构建网络课程或网络教学模块。在该平台上构建的网络课程,就能直接在网络上运行。 11.教学管理系统 远程教学管理系统将基本覆盖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各项活动,其管理的范围不仅仅是管理机构和行政部门,而且包括教学涉及的所有对象和资源,如学生、教师、课件等。同时,它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化、智能化的远程学习环境,其具体功能有:学生注册;学生学籍管理;专业课程的管理; 教师管理; 数据统计分析;信息查询功能;计费;行政公文管理;系统设置维护。 12.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室 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就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拖曳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的实验。虚拟实验环境可以针对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等各个不同的科目分别设计具体的实验环境。 四.信息组织结构 信息组织主要有六个组成部分:办公室、同步教室、自习室、答疑室、虚拟咖啡屋、虚拟图书馆等。 1.办公室完成对用户的登记和管理工作。用户首先要通过WWW到虚拟行政办公室进行登记,填些一份电子登记表,包括用户的名字、身份证号、帐号、Email地址、所在的地区等。其次,用户要设置一个用户密码,在确认无误后发送给虚拟行政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在收到用户的登记信息后就会反馈给用户一个登记号。这样“入学手续”就告完成,用户正式成为该校的一名学生。另外,所要的一些公告信息,都存放在这里,比如招生简章,课程设置等等。办公室还负责定期向注册学生发送一些重要的教学研究信息,比如学习方法、考试趋势、重要时事、专家论谈等等。 2.同步教室实际上是一个课件库。已经开发出来的课件和其它学习材料以HTML文档的形式存放在网络的服务器上,用户通过WWW浏览器选择自己需要的课件或材料。在中心服务器上的这些基于WWW的课件与用户平台无关,用户无需对课件进行安装和设置,只要用户机器上有WWW浏览器,就可以进行学习。课件以超文本组织方式为主,并附有基于JAVA的交互式教学软件、基于RealAudio和Real Video的多媒体音像资料,可真正实现远程多媒体教学;为充分利用网络传输反馈信息快捷的优势,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学科的教学专家主持这门课程的教学,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两种方法获得教学专家的帮助,一种方法是通过发送E-mail的方式向老师请教,老师通过E-mail解答;另一种方式是以在线交谈的方式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可以实时地进行辅导。学生还可以用相同的方式从同学那儿获得帮助。 3.自习室允许学生进行在线测试,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在线测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测试作为课件的一部分,在使用课件的过程中进行测试,另一种是独立于课件的测试。自习室中基于网络的联机测试系统,可以在WWW上实现我们通常所见的各种交互方式,如:多重选择题、填空题、匹配题等。 4.答疑室是一个集中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各种疑难问题的地方,它分三个部分,第一部份是问题解答布告栏,它公布学生问过的典型问题以及学科教学专家对问题详细的解答,在这里的解答都是正式的解答,是经过学科教学专家直接回答或审查过的;对于这些答案,让学生可以以查询的方式进行全文检索,也可以以超文本的方式逐项查看;第二部分问题征集布告栏,学生可以通过填写布告栏中的各项表单,按提交按钮后,问题便显示在布告栏上,它可以由老师或其它学生进行解答,这些解答经过学科专家审查合格后,将放在问题解答布告栏中,若没有人进行解答,则由学科教学专家直接解答。另外,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专家答疑信箱,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电子邮件向学科教学专家请教;第三部份是一个联机的讨论组,每个课程都有一个,并有专门的老师进行主持。在这里,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实时的交流。 5.虚拟咖啡屋是一个虚拟论坛,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一种场所,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聊天,也可以就某个学科的问题进行学术研讨,既可以了解别人在该学科热点问题上的看法,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6.虚拟图书馆存放着各类电子杂志和电子报纸以及其它相关的学习资源,如:部分课件的文档资料、学术性文章、会议报告、影像资料、音频资料等。此外,虚拟图书馆还提供了其它一些大学图书馆的图书目录以及其它大学的WWW地址等。在虚拟图书馆里,学生还可以学习使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网络教学系统的管理者们鼓励学术机构和个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或学术论文放到虚拟图书馆发表,以便有更多的资料供学生查找和使用。 五.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 同其它教学系统一样,基于Internet网络的教学系统同样需要一个机构来维持它的运行,进行日常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这里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教学研究组 研究基于网络的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开发适合于网络教学的文字教材,研究网络教学发展动向,研究国家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的工作成果的形式是:用于网络教学的文字教材;论述网络教学的论文;网络教学优化的具体意见等等。 2.教学支持组 负责主持学生学习,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应答,如疑问解答,作业评阅等等;主要工作的成果是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应答的文字资料等等。 3.技术支持组 主要职能:负责将文字教材制作成网络上电子教材,教学业务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教学业务运作中总技术支持,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教师应答信息的,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网络教学系统的维护与开发。主要工作成果是:课程的电子教材,业务系统软硬件的正常运作等等。 4.财务 负责所有项目的财务审核与结算。 六.结束语 在Internet上实现远距离教育,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教师通过网络把教学信息传给每个学员,学生通过连网的计算机来进行学习和接受信息。利用Internet来进行远程教学,与传统远距离教育模式相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通过各种协作式教学策略的运用而实现),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 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 多媒体教学论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四要四忌” 目前,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从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实践中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在以后的运用中加以解决。 一是选择课件资料要贴切,切忌游离主题。 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占用大量资料,制作前要对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进行认真筛选,不能随便拿来就用。首先要围绕主题选资料。制作课件前要注意收集一些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相近的音像、文字资料,然后按照脚本的需要对资料的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取舍,这样才能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其次,要针对特点选资料。多媒体资料的形式很多,音像资料真实感人,图表资料直观明了,3D模型形象生动,掌握这此特点,有助于确定选择资料的形式。当然还要教师有一定的微机基础,用一些软件进行处理后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选择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将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是课件构思要严谨,切忌过分修饰。 选择好课件资料后,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来设计课件。设计课件时应从整体到局部通盘考虑,逐层深入,就像导演一样,在脑子里形成课件的基本框架,做到胸有成竹。同时,设计课件要虚实结合,主要画面突出显示,次要画面可以作为背景或搭配使用,使整个内容排列错落有致,避免纷杂拥挤。另外,制作课件要动静结合。动态画面使课件精彩动人,静态画面能给人更多的思索空间,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盲目追求动感,就会显得牵强附会。 三是影像画面要适量,切忌本末倒置。 多媒体手段具有很强的图文声像处理和演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达到模拟真实的效果。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过分依赖这种手段,认为多媒体如此精彩,学生好奇心又强,看总比讲印象深、效果好,就大量使用图片、录像或动画资料,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对于图片、录像或动画资料,要认真挑选,做到精而管用,该用的用得恰到好处,不该用的坚决舍掉,切勿因引用过多的图文资料而削弱了教师讲授,把教师要讲的内容变成了旁白解说,甚至整个教学过程相当于观“图片展览”,看“录像剪辑”,欣赏“动画片”,学生听着热闹却不知说些啥,看着华丽却不知想些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确切地讲应该叫多媒体辅助教学,虽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切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盲目、随意,甚至本末倒置。 四是教学节奏要适当,切忌“走马观花”。 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合拍。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节奏。何时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何处该精讲细练,教师都应该准确把握,避免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教学。 多媒体教学论文: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 [摘 要]: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个由硬件、软件、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机构组成的一体化有机的系统。本文从系统物质基础、教学系统支撑平台、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如何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四个方面来考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信息、多媒体教学 一.引言 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个由硬件、软件、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机构组成的一体化有机的系统,对它整个结构的完整的认识,需要从四个方面考察:要了解系统实施的物质基础,可以看它的硬件结构;要了解教学系统支撑平台(环境),要看它的软件结构;要了解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要看它的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若是想了解如何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则需要看它的教育管理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本文从这四个角度来介绍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结构。 二.硬件结构 支撑网络教学系统的物质基础就是一个实际的计算机网络,一般是一个网络中心,它根据支持的学生人数、范围、学生访问网络的方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变化很大,组织结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都具有如下模块:接入模块(电话拨号和Internet接入)、交换模块、服务器模块、网络管理与计费模块、拨号用户与局域网用户模块、课件制作与开发模块,双向交互式同步教学模块。 接入模块的主要设备是路由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网络专线将整个网络接入Internet,从而使本网的用户能够访问Internet资源,而其它网络用户能够访问本网信息。 交换模块是整个网络连接与传输的核心,主要的设备有主干交换机、分支集线器和连接各模块的网络电缆,由它们组成整个骨干网络。 服务器模块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储存、,它们是对外提供教学与信息服务主要实体,一般有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DN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等,它们可以由一台或多台高性能的计算机承担。 网络管理模块主要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运行性能的监测、故障的预警和诊断等等;计费模块主要是记录网络使用者的资费信息,以控制网络资源的有偿使用。 拨号用户与局域网用户模块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以多种方式访问网络资源,从而达到教学或学习的目的,其主要设备是访问服务器,访问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使得没有连入Internet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话拨号的方式来访问网上的教育资源。在网络中进行学习的学员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接入本网:首先是通过电话线路直接拨号访问;其次是局域网用户可直接访问;第三是外部网用户可通过网络中转,进入学习网络。学习网络通过校园网与CERNET互联,这样,对于现在已经是这些网络的用户,不需要任何变动,只需进行登记注册,便可进入本网进行学习。 课件制作与开发模块主要是开发、维护网上的教学内容与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信息的不断更新与丰富。 双向交互式同步教学模块是一个基于高速数据网络双向可视会话系统,它可以将演播教室中教师的讲解情况实时传送到远程多媒体教室,教师在讲解中,还可以看到远程教室中学生的表情与神态,并能接收到学生的询问,类似于本地课堂教学。此模块的核心设备是基于相关标准(如H.320)的视频会议终端、MCU(多点控制单元)、摄像机等。MCU是一种多端口设备,通过它可以使得多个视频终端在一个会话中互相通信,其主要控制功能包括音频混合、音频切换、视频混合和视频切换。 三.软件结构(仅指教学支持系统) 一个完整的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不仅需要系统软件的支持,如网络操作系统、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等,还需要一些专门支持教学的应用软件。 1. 适应性超媒体学习系统: 由于参与远程学习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起点,能力参差不齐,因此,远程教学系统必须能够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 适应性超媒体教学指根据学生的个别能力特征,动态呈现与学习者当前学习能力最相关的基于超媒体教学内容。它有两个含义,首先是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系统根据学习历史记录和能力估计,选择学生没有掌握或是没有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是与当前学生能力最接近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认知单元为最小单元,一个认知单元就是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最小的一个知识点,针对这一个小知识点所展开的教学内容称之为一个认知单元。每个学习阶段,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认知单元。其次,是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系统将根据对学生估测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风格,选择最适合学习者的内容呈献方式,在适应性学习系统中,每个认知单元的教学展开都有好几种形式,有一些详细、有一些简略;有一些具体形象、有一些抽象;另外,提供给学生的相关辅助材料,练习试题等等,都各不相同。学习内容的组织,主要以超媒体的方式进行,差别主要体现在链接的层次和链接的单元上,它将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所不同。具体说,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 教学内容的动态适应; (2) 教学内容导航的适应; (3) 教学内容的动态构建的适应; (4)协作式的问题解决; (5)自主选择学习策略的适应。 2.多媒体授课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课件点播系统,一个是同步广播授课系统。 3.师生交互工具 为了有效的支持分布在异地的师生间交流,远程交流工具应不仅仅提供传统的基于文本交流,还应提供包括图形、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支持。同时,类似于传统的教室教学中的黑板,身处异地的师生也能够通过特定的软件白板来交换意见。 软件共享白板:软件共享白板是一个为在Internet环境进行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文本以及图形共享的区域。教师可以将一张图片贴入共享白板中,并利用系统提供的特定画图工具和文本输入工具,在所贴的图片上进行标记、说明。教师端的白板中的图形和文字可以通过Internet 同步传递到交流环境中的其他学生端白板中。学生可以同步的察看教师在白板中的板书内容,这样,共享白板实现了传统教室中黑板的功能。 语音交互:语音交互是异地师生之间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 视频交互:为了增加师生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也需要师生间能够看到各自的视频图象。教师可以任意选择特定的学生端视频,也可以同时看到多个学生端的视频图象。学生端可以选择观看教师端视频。 传统文本交谈:与一般的文本聊天客户端程序有相同的功能,包括私人交谈和公众交谈两种方式。在私人交谈模式下,教师可以选定特定的一个在同一交流环境中的学生进行文本交流。也可以是一个学生与同环境中的另一个学生之间进行私人交谈。在公众交谈模式下,一个教师或者学生的键入的文本信息可以被同一交流环境中的其他学生和教师共享。 同步浏览机制: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提供同步浏览的机制。教师可以通过键入URL地址,并将该地址广播到同一交流环境中的所有学生端浏览器,使得学生端的浏览器与教师 端的浏览器达到同步显示。这样教师可以定位在同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学生端的浏览器,从而指导学生在Internet中浏览学习资源。 4.网络题库管理系统 基于Web的题库系统用于支持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组卷并进行各种类型的测试。题目内容主要是各级各类学科内容的测试题、达标题等,支持各种类型的测试,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提供相应的组卷策略,包括智能组卷、相对评价组卷、绝对评价组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通过网络自动组卷后,下载到本地进行使用。基于Web的题库系统能够完成一般的题目管理功能,如题目增加、删除、修改等等。试题内容支持图形、语音、公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还应能对学生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5.考试与评价系统 考试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在远程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借助了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使得远程考试在许多方面优越于传统考试。 6.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 资源库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采集、管理、检索和利用。它由两部分组成:CAI软件库和学习资源库。CAI软件库包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国内外继续教育优秀课件,可能是一门完整的课程,也可能是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CAI软件库中的CAI软件应满足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要求,以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的需要或个别化培训的需要。学习资源库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丰富的学习背景材料、扩展学习材料以及其他各种分类多媒体素材。学习资源库也可用作培训教师备课用参考资料(包括各种史料、教参、优秀教案和优秀课例的分析等)。资源库中的CAI软件库和学习资源库可通过光盘库或磁盘阵列来储存和管理。磁盘阵列可以作为资源的临时存放地,分门别类之后刻录到光盘中永久储存。CAI软件库和学习资源库应当分开,既可以通过同一个资源库系统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和维护,也可以分别开发CAI软件库管理软件和学习资源库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和维护。学习资源库后台管理软件是服务器端管理软件,服务器端管理软件负责整个学习资源库的管理和维护,同时提供和客户端浏览器的接口。服务器端管理软件应具有以下功能: (1) 询、修改资源库的索引数据库; (2) 览并能全文检索资源库中的内容; (3) 读取和下载资源库中的内容; (4) 剪辑资源库中的内容; (5)支持并发访问。 7.自动答疑系统 自动答疑是一个适应性的知识库系统,它分自动答疑与人工答疑两大部份。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将本学科最常见的疑难问题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放到领域知识库中,当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通过网络远程提交问题的描述,系统将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描述,对领域知识库进行智能搜索(主要采用的技术有中文词语的切分、全文检索、语义网络匹配、关键词索引等),按照检索内容相关程度的高低,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呈现给学生。当在知识库中没有检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时,系统将通知学生,并采取两种方法进行后续处理: (1)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主持这门课程的学科教师,当教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后,系统将自动将解答发送到学生的电子信箱; (2)将问题公布在答疑布告牌上,征求解答,有人对其解答后,系统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该学生。 8.学习管理系统 不管系统具备多么高的智能性,计算机并不能替代人类教师,计算机可以把人类从简单的重复性的智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教学过程中的高级诊断、管理、推理必须由人类教师来完成,可以说,缺乏人类教师参与的学习系统,不是一个完美的学习系统,在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中,人类教师的参与仍然非常重要,它可以弥补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智能的不足。具体的说,系统的教学管理应具备如下功能:针对性的辅导、疑难解答、协作监控和实施智能个性化的远程学习环境。 9.作业批阅系统 作业批阅系统是基于WWW的协作式作业批改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提交作业,获取作业批改结果,并根据教师建议来修改和编辑作业。经过几轮交互后,教师可对最后作业作出评价。作业系统具备的几个功能有: 教师作业; 学生完成并提交作业; 教师批改并点评作业;作业库的管理;作业转发;协作批阅;分析与评价。 10.网络课件写作系统 开发网络课件写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不具有专业编程经验的各站点教师编制网络教学软件。该系统应该具备基本的多媒体的集成功能,并能制作基本的HTML网页,也就是首先要具备一些通过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其次要具备一些支持教学课件的写作功能,一是要有素材库的管理功能,二是内容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三是要有大量的课件写作模板,四是要支持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用于向教学单位或教师提供各类素材,构建新的网络课程或新教学模块平台。教学单位或教师可以通过该软件抓取素材库中的素材来构建网络课程或网络教学模块。在该平台上构建的网络课程,就能直接在网络上运行。 11.教学管理系统 远程教学管理系统将基本覆盖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各项活动,其管理的范围不仅仅是管理机构和行政部门,而且包括教学涉及的所有对象和资源,如学生、教师、课件等。同时,它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化、智能化的远程学习环境,其具体功能有:学生注册;学生学籍管理;专业课程的管理; 教师管理; 数据统计分析;信息查询功能;计费;行政公文管理;系统设置维护。 12.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室 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就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拖曳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的实验。虚拟实验环境可以针对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等各个不同的科目分别设计具体的实验环境。 四.信息组织结构 信息组织主要有六个组成部分:办公室、同步教室、自习室、答疑室、虚拟咖啡屋、虚拟图书馆等。 1.办公室完成对用户的登记和管理工作。用户首先要通过W WW到虚拟行政办公室进行登记,填些一份电子登记表,包括用户的名字、身份证号、帐号、Email地址、所在的地区等。其次,用户要设置一个用户密码,在确认无误后发送给虚拟行政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在收到用户的登记信息后就会反馈给用户一个登记号。这样“入学手续”就告完成,用户正式成为该校的一名学生。另外,所要的一些公告信息,都存放在这里,比如招生简章,课程设置等等。办公室还负责定期向注册学生发送一些重要的教学研究信息,比如学习方法、考试趋势、重要时事、专家论谈等等。 2.同步教室实际上是一个课件库。已经开发出来的课件和其它学习材料以HTML文档的形式存放在网络的服务器上,用户通过WWW浏览器选择自己需要的课件或材料。在中心服务器上的这些基于WWW的课件与用户平台无关,用户无需对课件进行安装和设置,只要用户机器上有WWW浏览器,就可以进行学习。课件以超文本组织方式为主,并附有基于JAVA的交互式教学软件、基于RealAudio和Real Video的多媒体音像资料,可真正实现远程多媒体教学;为充分利用网络传输反馈信息快捷的优势,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学科的教学专家主持这门课程的教学,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两种方法获得教学专家的帮助,一种方法是通过发送E-mail的方式向老师请教,老师通过E-mail解答;另一种方式是以在线交谈的方式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可以实时地进行辅导。学生还可以用相同的方式从同学那儿获得帮助。 3.自习室允许学生进行在线测试,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在线测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测试作为课件的一部分,在使用课件的过程中进行测试,另一种是独立于课件的测试。自习室中基于网络的联机测试系统,可以在WWW上实现我们通常所见的各种交互方式,如:多重选择题、填空题、匹配题等。 4.答疑室是一个集中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各种疑难问题的地方,它分三个部分,第一部份是问题解答布告栏,它公布学生问过的典型问题以及学科教学专家对问题详细的解答,在这里的解答都是正式的解答,是经过学科教学专家直接回答或审查过的;对于这些答案,让学生可以以查询的方式进行全文检索,也可以以超文本的方式逐项查看;第二部分问题征集布告栏,学生可以通过填写布告栏中的各项表单,按提交按钮后,问题便显示在布告栏上,它可以由老师或其它学生进行解答,这些解答经过学科专家审查合格后,将放在问题解答布告栏中,若没有人进行解答,则由学科教学专家直接解答。另外,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专家答疑信箱,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电子邮件向学科教学专家请教;第三部份是一个联机的讨论组,每个课程都有一个,并有专门的老师进行主持。在这里,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实时的交流。 5.虚拟咖啡屋是一个虚拟论坛,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一种场所,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聊天,也可以就某个学科的问题进行学术研讨,既可以了解别人在该学科热点问题上的看法,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6.虚拟图书馆存放着各类电子杂志和电子报纸以及其它相关的学习资源,如:部分课件的文档资料、学术性文章、会议报告、影像资料、音频资料等。此外,虚拟图书馆还提供了其它一些大学图书馆的图书目录以及其它大学的WWW地址等。在虚拟图书馆里,学生还可以学习使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网络教学系统的管理者们鼓励学术机构和个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或学术论文放到虚拟图书馆发表,以便有更多的资料供学生查找和使用。 五.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 同其它教学系统一样,基于Internet网络的教学系统同样需要一个机构来维持它的运行,进行日常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这里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教学研究组 研究基于网络的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开发适合于网络教学的文字教材,研究网络教学发展动向,研究国家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的工作成果的形式是:用于网络教学的文字教材;论述网络教学的论文;网络教学优化的具体意见等等。 2.教学支持组 负责主持学生学习,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应答,如疑问解答,作业评阅等等;主要工作的成果是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应答的文字资料等等。 3.技术支持组 主要职能:负责将文字教材制作成网络上电子教材,教学业务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教学业务运作中总技术支持,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教师应答信息的,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网络教学系统的维护与开发。主要工作成果是:课程的电子教材,业务系统软硬件的正常运作等等。 4.财务 负责所有项目的财务审核与结算。 六.结束语 在Internet上实现远距离教育,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教师通过网络把教学信息传给每个学员,学生通过连网的计算机来进行学习和接受信息。利用Internet来进行远程教学,与传统远距离教育模式相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通过各种协作式教学策略的运用而实现),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
会计案例论文: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绩效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绩效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管理会计在19世纪早期从成本会计核算制度起步,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会计实务体系,既有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绩效考核等基础管理工具,又有谋划企业发展全局的价值链分析、战略管理会计等高级管理理念。 从管理会计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来说,主要有六大功能:全局谋划、财务预测、财务决策、成本控制、绩效管理和财务分析。目前商业银行的热点是绩效管理,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在平衡风险与收益、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增强盈利能力方面监管要求在不断提高,将于明年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的资本压力,同时,也是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行业竞争、不断提高综合运营能力、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银行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 一、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具 绩效管理工具主要应用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传导和绩效考评,包括责任会计、内部资产转移定价(funds transfer pricing,ftp)、资本管理、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与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raroc)等。 (一)目前商业银行考核体系多数都使用了平衡记分卡管理理念,平衡记分卡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评价二大块内容,而eva和raroc是财务指标中的主要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包括客户、学习与成长和内部流程等。 (二)责任会计、ftp和资本管理的结合运用,准确计量了eva和raroc这两个绩效考核中的关键财务指标,同时eva和raroc也成为评价ftp和资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2.1责任会计涉及银行的资产、负债、损益、成本和费用,并通过即定的规划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产品和客户,从而建立起完善的银行全成本管理体系,同时明确了绩效考核的关键要素——考核的主体。 2.2 ftp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向资金提供的单元确定提供资金的收购价格、向资金使用单元确定使用资金的成本价格的一种定价机制,这里所指的单元可以是经营结构和业务条线等责任中心,也可以是产品、客户等,明确了考核主体的收购价格或成本要求(廖继全,2009)。 3.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优化资本结构,将有限的资本合理地配置到各项业务中,建立合适的资本管理操作平台和政策目标传导机制,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绩效指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责任中心、产品、客户等各个层面进行配置(陈小宪,2004)。明确了考核主体的资本占用情况。 二、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一) eva和raroc的定义与公式 1.1 eva的定义与公式 eva是指经营所得在支付所有成本(含机会成本)之后的剩余部分。在银行实务中,eva的计算通常是用银行的ftp税后净利润经过一定的项目调整后的结果。其计算公式如下: eva= ftp税后利润-经济资本成本 = ftp税后利润-经济资本?资本期望回报率 其中: ①ftp税后利润=资产ftp利差损益+负债ftp利差损益+中间业务净收入+营业外收支-费用-资产减值准备-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 ②经济资本=表内(外)风险资产?资本转换系数 表内风险资产=(表内资产余额-风险缓释物金额)?资产对应的内部风险权重+风险缓释物金额?风险缓释物对应的内部风险权重 表外风险资产=(表外资产余额-风险缓释物金额)?信用转换系数?资产对应的内部风险权重+风险缓释物金额?风险缓释物对应的内部风险权重 1.2raroc的定义与公式 raroc即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是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用于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其计算公式如下: raroc=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经济资本 =(ftp税后利润-经济资本成本)÷经济资本 (二) 从产品和客户层面进行的实例分析 2.1产品层面实例分析 下表是某商业银行最近成交三笔业务情况: 在业务开展之前,我们必须对计算要素做出说明或做好假设: (1)转贴现对应的ftp成本价为3%,对公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业务对应的ftp成本价为3.6%。 (2)营业税为5%,其中:转贴现业务收入不征收营业税;城市建设税附加为营业税基础上7%;教育费附加为营业税基础上3%。 (3)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4)费用率为营业净收入的10%。 (5)假定资产减值准备为正常类各项贷款余额的1% (6)计算表内(外)风险资产时,仅考虑信用风险资产占用因素,上述转入贴现、对公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业务的内部风险权重分别为20%、100%和50%,表外业务如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开立保函和开立信用证的信用转换系数分别为100%、100%和20%,此外,银行存单为合格的风险缓释物。 (7)假定资本转换系数和资本期望回报率均为10%。 下面我们看下具体的测算结果: 从账面收益角度,转入贴现业务收益最低;而从raroc角度来评价,从高到低分别是转入贴现、个人按揭贷款和对公贷款,分别达到8%、6%和-2%;从eva角度来讲,个人按揭贷款最优,但eva在评价过程中有未能考虑时间因素的缺点,如转贴现业务能考虑一年期限内连续做二次的话,在上述三项业务期限一致的情况下,无疑转贴现业务是最优的。 2.2客户层面实例分析 某商业银行有二个集团客户,简称客户a和客户b,2011年的业务开展规模和账面损益结构情况。 2011年,客户a在某商业银行存款2亿元,期限一年,利率为3.5%,贷款1亿元,由客户存款做全额质押,期限一年,利率为6.31%,对银行来说,支付存款利息700万元,实现贷款利息收入631万元;另外,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12.5万元,其中:开立融资性保函0.5亿元,由客户存款做全额保证,手续费率1%;开立国内信用证4亿元,手续费率0.15%;开立银行承兑汇票0.5亿元,存款保证金比例为50%,手续费率0.05%。合计账面损益43.5万元。 2011年,客户b在某商业银行存款2亿元,期限一年,利率为3.5%,贷款2亿元,期限一年,利率为6.31%,对银行来说,支付存款利息700万元,实现贷款利息收入1262万元。合计账面损益562万元。 从账面损益情况来看,客户b的收益是客户a的收益的12.9倍。 我们仍延用客户层面案例分析中所作的要素说明和假设,并假设存款ftp收购价为4%,客户绩效损益比较如下表四所示。 从银行角度分析,对于客户a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客户存款资源,做好了贷款、保函和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资产缓释工作;业务开展全面,在表外业务开展中注重利用信用转换系数仅20%的开立信用证产品进行企业融资。而客户b的特点在于:仅利用传统贷款资源作为企业唯一融资手段,对客户来说经营成本较高;存款资源未成为贷款的有效风险缓释物,对银行来说,资源有所浪费。 2.3实例分析小结 从上述两个案例分析来看,从管理会计角度对客户和业务进行测算更为科学和准确,传统的账面损益仅能反映利润绝对值的多少,却不能反映单位风险资产占用情况下的整体效益和效率情况,而管理会计就做到了。商业银行就是通过管理会计中的各类绩效管理工具运用来实现自身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努力实现资本充足率等主要监管指标完成。 三、管理会计绩效管理对银行经营的重要意义 本文从单个产品和客户层面的二个案例入手,用来说明绩效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单个产品和客户分析好了,我们就可以接着分机构、产品线、业务条线或经营中心进行更完整的绩效评价。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商业银行是怎么通过这些绩效管理工具实现多层面的提升。 (一)通过细分客户,对客户贡献度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客户的raroc值,我们可以将客户分成四类,分别是退出客户、提高客户、潜力客户和支持客户,对于退出客户可以选择积极退出,把有限的资本运用到能带来更大回报的客户;对于提高客户,在一段时间内,可通过创新和丰富产品等方式,引导这类客户向潜力或支持客户转变;对于潜力客户,已经为银行带来了经风险调整后的正收益,但raroc还未达到理想目标,这部分是银行需要积极予以支持的客户;对于支持客户,也是银行的黄金客户,是银行须全力做好维护工作并可积极拓宽业务范围的客户,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以上仅是一个管理会计应用的简单例子,商业银行在具体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客户进行细分。 (二)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劣势和优势从而进行策略跟进 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区域,各有不同的经济和业务优势,对分产品进行区域内的比较,能够看到哪些产品在竞争中拥有优势,哪些产品未被完全开发,哪些产品不适合在区域内发展等。 如表五所示,与区域比较来看,某分行的产品优势:对公贷款raroc、金融机构存款日均和收益高于区域平均;主要劣势:存贷款规模不及区域平均,中间业务收入还待拓展,分行整体raroc低于区域平均。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若能在上述产品中再进行分类,如中间业务收入中再细分为委托、投资、保险、基金及理财等业务手续费收入,进行区域比较后,就能知道业务潜力或赢利点所在。 (三)对各业务条线或经营中心、各机构的竞争力进行区分,通过绩效目标的设定促进经营目标的完成 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完成有赖于每个业务单元的逐级完成,业务单元可以是各机构,也可以是各业务条线或经营中心,它们又可以对层层分解到客户经理、管理人员。本文前面已经提到使用平衡记分卡进行考核体系的构建,其中涉及的财务指标可以是经营目标中规模、效益、成本控制等指标的分解,也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单元提出不同的目标方案,如对客户经理提出单位产能要求(包括eva、业务规模增量),对机构提出效益、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类指标,对经营中心(如票据中心、投资银行部等)提出总量及效益指标(如票据或债券交易量、eva和raroc等)。 会计案例论文: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运用方法 【摘要】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中适用广泛。教学过程中,可以理论先行,也可以案例先行。实践检验,案例先行教学效果更佳。 【关键词】会计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 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会计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经济法也是会计初级、中级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税务师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学好经济法对学好会计专业、通过职称考试、资格考试等均具重要意义。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经济法,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通常认为,案例教学生动活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比传统教学方法号。但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如何运用,仍值得探讨。下文以一个保证案例来进行诠释。 一、引用的案例 林某从某担保公司借款100万元,请利康酒店、保利商行二家公司共同作保。在合同书中利康酒店和保利商行均声称:“若林某不能还款,愿代为履行”,并签字盖章。后债务到期,担保公司要求林某还款,林某声称不能还款。担保公司鉴于林某和保利商行一直经营不善,资产不多,遂直接告利康酒店,要求其代债务人还本付息,并承担违约责任。利康酒店提出如下抗辩:(1)原告应先起诉林某要求其还债;(2)即使林某不能还,也应将保利商行列为被告,因为利康酒店曾与保利商行达成协议,若林某不能还款,双方各分担50%;(3)保证书上写明“代为履行”,因此,即使有责任,也仅限于偿还本金,不能承担支付利息的责任和违约责任。请逐一评价利康酒店的抗辩理由[1]。本案例主要考察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考察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的区分;第二,考察共同保证人的责任问题;第三,考察保证责任的范围问题。 二、案例于课堂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连续使用了该案例三年,分别适用于会计专业2013级、2014级、2015级,每一个年级三个教学班级,每个班级用了不同的方法。1班运用了理论先行的教学方法。通常一节课前30来分钟讲述保证的相关理论知识,后10分钟左右讲述该案例。2班运用了案例先行的方法。通常该堂课的前20分钟由学生去看教材相关内容,思考案例,后面的时间师生互动探讨案例,最后做总结,讲解理论。3班同样运用了案例先行的方法,但与2班又有所不同。上课之前,就把案例布置给了学生,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预习书本相关内容、思考案例。上课时一开始即进入师生互动环节,持续约30分钟,剩下时间进行理论讲解。 三、案例运用的效果 从教学效果来看,三个班级有所差异。第一,案例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学生在听课时还是非常认真的,能够跟随老师的节奏起舞。第二,在互动的过程中,1班回答问题时准确率最高,基本上能够回答出:利康酒店为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利康酒店与保利商行达成的协议有效,但不能对抗债权人;利康酒店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止于还本付息,不包括违约责任。2班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是不能准确回答这三个问题,并且不知道考察什么知识点。3班学生活跃度明显比1班、2班高,互动过程中也能明显感受到比1班、2班同学考虑问题更全面,并且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新问题。第三,从课后的相类似的案例作业来看,3个班级的同学做得都是非常不错的,但1班的作业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中规中矩,话语的组织都能明显看出受老师影响的痕迹,而3班的作业,明显思维更活跃,有着自己的理解。第四,连续三年每学期期末,都考试了一个同类型的案例分析题,分值10分。从案例分析题的得分来看,三个班级的差距明显。3班大多数同学得分为9分以上,2班大多数同学得分在8分左右。1班大多数同学得分在6分左右。 四、案例运用的思考 从上述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经济法教学课堂中插入案例的运用,的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第二,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先讲理论,再评述案例,最终效果并不好。其实在理论先行时,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还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由于学生主观能动性没发挥出来,对于理论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并未真正理解,所以虽然在学习该理论时似乎掌握得很好,但由于并未经过深刻思考,印象可能比较淡然,导致考试结果不佳。第三,案例教学的第二种方法,效果也不是非常好,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用于思考的时间不够,自然思考的不是很周到。为此,我们可以把案例小型化,多用选择题式的案例题,应该可以解决该问题。第四,案例教学的第三种方法效果最佳,其原因在于: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比前两种方法,都多花费了大量时间;正因为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所以经过师生互动、讲解后,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靠。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时间冲突问题:一方面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课时不多,但内容繁多,案例教学更显得教学课时过少;另一方面,如果案例、理论都通过课前预习的话,则意味着在经济法这门课程上花的时间多了,自然其他课程花的时间就少了,冲突需要调解。第二,少数与多数的问题: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少数学生能参与互动过程,多数学生都不能参与进来,怎么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石小叶 单位:邵阳学院会计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会计教学案例教学应用 摘要: 众所周知,中专学校招收进来学生大多基础知识都比较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较差,因此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进行理论化教学,中专生往往很难理解,也很难运用于实践。因此,为了提高中专学校会计教学水平,必须充分考虑到中专生理论接受能力差的特点,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本文将从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出发,就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进行深入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意义;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理论和相关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枯燥,加上中专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学生基本很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利用已有的案例素材让枯燥无味的理论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动态情景,一方面,通过具体案例能够将抽象难懂的会计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简单和易懂;另一方面,会计案例与实际生活更加贴近,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并融入其中。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案例教学法往往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换言之,就是让学生学习在具体事件发生时,能够灵活地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会计就业市场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了响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很多中专学校都已经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会计实际案例教学,弥补学生在会计实践能力上的不足,让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增强,从而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分为教师准备工作和学生准备工作两个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在准备阶段的工作就是案例材料的选择、收集与整理,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将案例素材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并查找相关资料,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完成讨论提纲的编写,这样在课堂上,就不必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准备阶段,拿到教师下发的案例素材,要尽快着手进行阅读和思考。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版块,查阅相关文献,尽可能地对案例素材内容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很多学生已经熟悉了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在开展案例教学法开始时,很可能会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对于这种情况,应及时向教师反映,了解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防止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进入状态。 (二)实施阶段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尽可能地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具有层次,这样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互帮互助。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掌握工程完工前后因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的处理,可设置如下案例:A公司2015年度的工程已经全部完工,所有工程均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是该公司在对工程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进行账务处理时,以工程未完全竣工为由,计入“在建工程”账户,试问这种做法是否合理?何时将利息费用予以资本化,何时费用化?该公司如此处理的目的是为什么?案例设置完成,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材料,课堂上,让学生在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很多学生都提出该公司这种账务处理方式不合理,认为既然工程已经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此时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就应该计入“财务费用”予以费用化,而不应该给予资本化。至于何时资本化和费用化,学生们意见不统一,有的学生可能之前看过教材内容,指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应计入“在建工程”,否则就应对其予以资本化,但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导致工程借款利息应由工程承担,而工程建设完工就是企业的资产,所以就应进行资本化。对于公司账务处理的目的,很少有学生提出进行资本化不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而费用则作为企业利润的抵减项,对企业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都会产生影响。通过这个案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阶段费用的确认问题,这样能够对今后的会计实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而这个案例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费用核算案例,其内容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总结阶段 考虑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观点存在不足,因此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应进行总结和评价,解答学生在讨论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防止学生因为这个问题而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时存在一定困惑。如果剩余时间不多,教师可以在学生反馈的问题中找出比较典型和问题进行统一解答;如果时间较为充裕,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适当归类,为学生讲解同类型的题目,帮助学生发现差异,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专学校会计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从而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 会计案例论文:中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效果 摘要: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基础作用,也是公务员、银行、事业单位等招聘考试的主要课程之一。因其知识点多面广、内容繁杂,往往师生费时费力,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若辅以生动有趣的案例教学,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文章以獐子岛为例,分析课堂教学中使用该案例必须把控的六个环节,最后提出案例教学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 《中级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獐子岛;教学效果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一般会计人眼里,一定是枯燥、繁杂、点多面广,如果教师没有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巧妙应用丰富多彩、内容各异的案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1从一个案例讲起———案例介绍 2014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名单出炉第二名獐子岛(002069)上榜理由:八亿扇贝不翼而飞情况概述:从预计盈利7565万元到突然称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巨亏8.12亿元,150万亩养殖海域颗粒无收。投资者目前对獐子岛的疑问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证明即将采捕的扇贝确实死亡了?二是,如何证明2011年时确实投了苗?从公司目前对外界解释的情况来看,投资者们的疑问并未能得到消除。公司并未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说明此事并非人祸。目前,中债资信已经决定将獐子岛主体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 2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该案例 课堂教学中要很好的运用该案例,就必须把控好以下6个环节: 2.1学生如何获得该案例 一般可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种是教师提供,下发给学生;另一种是教师提示,学生自己查找。要求学生关注财经热点新闻,当年财政部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证监会处罚决定书以及网络上当年热点上市公司等信息,从中获取所需案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该案例即来源于网络热点。 2.2该案例和哪些教学内容结合 案例分析首先要立足该课程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和拓展,决不能为案例而案例。该案例与《中级财务会计》中的资产、负债、费用、利润等要素相关,与审计学中的存货审计、内部控制等有关。此外,和公司发展战略、管理者的意图密切相关。 2.3该案例的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目标应更多地聚焦于提供技能和处理办法,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里”成为成功的管理者。所以案例不是训练学生知道什么,而是训练学生如何行动,凡是与作决策相关和与解决问题有关的情况,案例教学是最有效的。该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獐子岛存货巨额亏损的主客观原因,来发现其经营和财务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较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 2.4该案例要讨论什么样的问题 该案例至少要讨论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案例本身的问题,二是案例背后的故事,三是如何解决。如设置如下讨论题:(1)该公司存货管理出现了哪些问题?除此外还存在什么样的财务和管理问题?(案例本身的问题)(2)其动机或理由是什么?(案例背后的问题)(3)请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2.5如何引导学生讨论才是案例讨论的重点 首先,提示大家这是一个真实公司的案例,需要先了解案例公司背景。其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是学习促进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合作讨论的氛围,而不是将知识从教师传输到学生。要试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和问题,并最终得以解决。因此,按照事先的分组要求学生在课下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可鼓励学生制作PPT演示和讲解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进行质疑和辩论,至少每次讨论要有20%左右的人参与。第三,教师要发挥“教室交通警察”的作用,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不能偏离案例主题,否则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标;把握课堂讨论的时间,尽可能控制在45分钟内;要尽可能确保大家都有发表观点的机会,对不好意思参与的学生要有鼓励参与的办法等;要适时记录讨论的过程。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关键概念、术语等的理解,提醒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不偏离关键性的决策点,并进一步挖掘、延伸,以拓展思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具体讨论过程如下:(1)本案例的背景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成立于1958年,经过50余年的沉淀和积累,公司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以水产增养殖为主,集海珍品育苗、增养殖、加工、贸易、海上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69),并创造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2007年,獐子岛集团成为达沃斯“全球成长型公司社区”首批创始会员,并当选为“CCTV年度最佳雇主”、全国首届“兴渔富民新闻人物”企业。“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海上大寨”“黄海明珠”“海底银行”“海上蓝筹”等都曾是对该公司的赞誉。2014年10月30日公告称:因遭遇冷水团,百万亩海洋牧场遭遇绝收,公司由盈利变为亏损约8.12亿元。公司及事务所各自从专业角度加以说明其合理性,公司对存货予以核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计影响利润约7.6亿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此公告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引起众多投资者广泛质疑,也因此被评为“2014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第二名”。(2)就案例本身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说,存货管理出了问题。獐子岛属存货占比高企业,2006年上市时占比31%,2007年占半壁江山,2014年6月达28.3亿。有人说其公告称:百万海洋牧场绝收,八亿扇贝不翼而飞,造成公司存货巨额损失,公司由盈利7千多万转为亏损8亿多。有人说原来投苗与否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有人说监测不力,公司称“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了海域环境监控能力”,这难道形同虚设?有人说存货内控问题严重。此外,还有诸如审计问题,如150万亩40余米深水海域,监盘阶段内控壁垒较高,监盘时间短,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与公司合谋等;其他财务问题,如短贷长用、融资结构不合理等;其他管理问题,如公司治理不完善,多元化战略决策失误、风险考虑不足、任人唯亲等等。(3)就案例背后的问题展开讨论究其原因,也是多种观点交汇。公司解释是天灾,因遭遇冷水团的影响;舆论质疑是涉嫌财务造假和管理不善,利用养殖类存货难以查验的特点,将关联方(大股东)占用资金增加存货价值,之后无法归还,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一洗了之;以股权质押银行贷款,不断重复投资房地产,造成融资不断,短贷长用。其结果是一举三赢:一是满足大股东们资金短缺的需求,二是甩脱了庞大的库存,三是这季大跌后基数减少,来年似乎更容易让业绩反转。也有同学查到证监会最终的核查结果,投苗造假、大股东占用资金未被认定,但内部控制缺陷严重。即便是证监会给出了这样的核查结果,因该行业存货的特殊性,公司仍不能完全摆脱利润造假、大股东挪用资金等嫌疑。 2.6教师如何点评和总结 教师可从三方面点评:一是评价各种观点的合理性及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总结课堂上的表现;二是可以归纳出一个参考性的答案,但决不应该是标准答案;三是将学生的解决办法提升到一个有理论支撑的高度。对本案例的点评与总结举例如下:(1)总体概括陈述观点较为丰富,语言表达较为流畅,专业用语较为准确。不足之处是思路还欠宽阔,深度还嫌不够。除了从财务角度思考问题外,从管理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2)教师给出的参考答案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可分别从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三个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公司———存货内控问题严重、存货会计处理有误、存货损失涉嫌造假;大股东挪用资金、进行利益输送等;事务所———存货监盘难度较大、审计人员能力不足;政府监管———监管部门监管缺失、对该行业的监管制度不到位。解决的办法:公司———强化内部控制、防止管理层贪腐;加强存货监盘、控制存货规模和质量;提升监测技术,做好风险防控等。事务所———培养CPA职业道德,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等。政府监管———完善相关审计准则,探索实践创新;加大监管处罚力度等。 3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3.1引导课堂讨论要高效 通过多年实践发现,除课下准备外,课上讨论是案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引导作用举足轻重。一是引导讨论方向,二是引导讨论氛围,三是引导语言表述,四是引导时间把握,四者缺一不可,案例教学可获成功。 3.2选取教学案例要适当 合适的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一半,选取案例时,一是教师选择真实公司和最新热点案例,有利于引发学生兴趣,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提示学生案例来源,通过关注央视财经类节目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经热点等报道获得;通过关注业界大佬动向获得,如李嘉诚、马云、王健林、董明珠、任正非、雷军等人及公司的动向等;通过手机微信、网络等财经信息获得等,以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敏感度。 作者:侯翠平 丰蓉芳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运用 摘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启发思考,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学生对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财务会计教学;运用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其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利用典型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在掌握并利用现有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研究案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减少了串讲法带给学生的厌倦情绪。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2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在我国多数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着注重理论教学,忽视技能培养的现象。会计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基本采用不科学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第二,目前我国财务会计教学中,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其主要表现为实践课程与课堂教学的课时比例分配不尽合理。会计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课时比例设置不尽合理。面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财务会计教学应迎合市场需求,确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着重加强成本会计、税法与税务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核心课程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第三,目前我国院校中普遍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问题。培养高水平会计人才要求教师既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师资队伍水平欠缺的限制。 3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组织实施方式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阶段的不同选取恰当的组织实施方式。案例教学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将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中,并通过结合理论知识来进行案例剖析。该模式适用于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学生刚刚接触专业知识时,可能会感到抽象难懂。因此,教师在讲授会计基础时,应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出相关实际案例。例如:当教师讲授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时,学生容易将几种更正方法混淆,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典型的、错误的会计账簿和凭证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判断分析,并进行更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并很快地将错账更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第二,以讲授案例为主,将会计理论知识融入到案例中。通过讲述案例,学生自主分析、讨论,最终对相关理论进行归纳与总结。例如: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当讲到企业财务报表评价报告如何撰写时,教师可以选用某上市公司的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以及附注作为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依据所给资料对比同行业标准,测算各项评价指标,编制动态比较财务报表从而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独立完成评价报告,进而组织小组讨论,并在最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这次实际案例的实施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此种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企业财务报表评价的一般方法,举一反三,加深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4财务会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4.1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选材 会计资料具有保密性与重要性的特点,因此各企业会对账簿、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妥善保管,一般不予借出。受到会计资料、会计工作特点的影响,教师不容易找到适用的典型案例,院校教师一般缺乏实际的会计工作经验。因此,案例教学法的选材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教师应尽力弥补自身工作经验方面的不足,时刻关注现实企业的发展动态,搜集大量素材,通过积累与总结,编写出案例教学的“案例库”。除此之外,在选材时,教师还应保证每一个教学案例都满足真实性、实用性、典型性、借鉴性以及针对性的原则。 4.2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在案例教学法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依据学习阶段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案例。教师应在授课前将案例交给学生预习。这样能够使得学生通过案例接触新的专业知识,从而阅读相应的文献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进行案例分析。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学习小组的讨论情况,以及各个小组所阐述的见解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完善与提高。最后,教师不应一味地实施案例教学而忽视传统的讲授方法。 4.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案例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会计教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院校应着力完善多媒体电教化教学系统,加强会计案例教学的配套建设,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能够增加知识的输出量,教学效率与效果将会明显提升。除此之外,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4.4案例教学应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案例教学应符合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师应保证案例教学法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其作用。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案例应能够结合学生现有的实际操作水平与理论知识,复杂程度与财会实际工作相适应。除此之外,还应保证在时间和内容上,保持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步。教师还可以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表现纳入成绩考核范围,从而使得学生真正注重案例的预习与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积极讨论案例、对知识进行总结。 4.5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增强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中,教师应具备驾驭课堂按计划实施的能力。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合作式或者对抗式的讨论方式,使得学生的各种见解在融洽的氛围中相互激发、相互碰撞。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各抒己见的良好学习氛围,适时引导学生,时刻注意案例讨论的动向,不断深化讨论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理清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建立一套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者:刘鑫 李勇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会计课案例教学法运用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产业经济的全面进步,实现了产业运营的多元化,进而致使企业结构变得愈发复杂,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愈发具有挑战性,培养更为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在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仍旧保持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是制约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面对以上问题,应将案例教学应用其中,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应用 会计是现阶段教育体系中最为热门的专业,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为社会输送专业性、职业性人才,以满足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效果平平,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堂缺乏趣味性与个性化色彩,致使会计教学受到严重制约。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会计教学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与创新性,将更具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专业领域,进而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一)构建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法是现阶段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效果显著。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真实案例来辅助与诠释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案例之中来学习和感知会计知识[1]。真实的案例涉及到专业的会计知识,可让在学生在处理相关会计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在案例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能在具体的案例呈现中吸收与见识到会计专业课程的规范性操作,可大大提高会计教学水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提出,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重在课堂参与,及时解决会计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会计领域方面的实践性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二)锻炼学生技能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开展考验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点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关案例情境的设计,能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全面锻炼,在案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财务报表制作能力、财务数据核算能力、财务信息化系统操作能力等,其直接关乎着学生的专业素质,可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实效性与规范性。 (三)强调讨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其训练与应用的点不仅仅在于实践参与和程序锻炼方面,还在于案例分析与讨论,只有通过有效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才能将案例中所要考查的会计知识点进行提取,是培养与锻炼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案例分析过程中,注重的不是案例的结果,而是案例实际情况的分析过程,在分析时会迸溅出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也就不会重视什么是正确答案,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在开展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激励,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2],对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会计课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融合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中的应用,应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相互融合,打造更具规范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应用案例时,应融入相应的案情导入元素,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讲说与授课,及时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案例之中,能在呈现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吸收新知识,会计教学不存在刻意性,而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能让学生更为深度而高效的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融入相应的问题来牵动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3]。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点时,若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切入主题,为学生讲述会计核算的方法。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应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做好问题导入,教师应先将案例中的经济类业务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核算,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会计核算应怎样操作与实施呢?此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讲授,为学生讲授有关账户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设置相应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 (二)强调案例与合作学习的搭配 新时期,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其中,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的有效结合和搭配,制定更为合理的会计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法中渗透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小组讨论与分析,以实现对会计案例的深度剖析与解读,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的相互融合,是两种高效教学模式的强强联合,能为会计课堂增添色彩与乐趣[4],对学生会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例如,在学习“会计恒等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出了相关的案例:“A企业若想要创办其下属的原料生产厂,在前期的资金问题上应如何处理?”然后小组内的学生就该案例展开分析,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企业若想运营,必须具备足够的运营资金,投入的资金来源可由企业自行承担,也可由其他企业进行投资,若向他人借入,会形成债权关系,向债权人借入资金,然后会形成债权人权益,则A企业则处于负债的状态;若招商引资,则会形成所有者权益。通过分析,小组内的学生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答案,也展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倡案例与多媒体的有效合作 在案例呈现时,可以选择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更具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及时对会计实务的操作课程予以全面的了解,及时总结会计实务的操作要点,提倡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其能自行动手去操作,进而突显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价值。例如,教师可将职场环境下的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制作成小视频,让学生观察与学习小视频中的案例,对职场环境下的会计操作失误情况予以了解,也可对学生产生警示性。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计课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呈现,运用多媒体教学予以辅助,使得案例呈现更为生动、具体,更具趣味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课教学现状的有效分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导致会计教学质量不高。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课专业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应将职场中的案例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锻炼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进而得到更为高效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 作者:徐静 单位: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研讨 摘要: 实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取恰当的案例,并经适当改编,整理形成案例库;如何将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效对接至为关键。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并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展示财务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从而实现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资本市场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2]。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3],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入“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对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作者:孙志梅 李秀莲 高强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浅论 摘要: 实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取恰当的案例,并经适当改编,整理形成案例库;如何将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效对接至为关键。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并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展示财务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从而实现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资本市场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2]。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3],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入“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对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作者:孙志梅 李秀莲 高强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研究 摘要: 现阶段,案例教学法已成为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却存在着很多误区。对此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误区 自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开创性地使用了案例教学法以来,案例教学法以其在教学中启发性、诱导性和决策性的优势为教育工作者所熟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学者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研究,案例教学法自此逐渐走入国内高校课堂,并为教师和学生普遍接纳。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1]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陕西省20所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进行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进一步讨论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如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会计电算化案课程案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误区 1.1教学现状 问卷调查借助于2015年末第九届“用友新道杯”全国信息化大赛的举办,调查对象选定为陕西省参赛高校中的20所,共60名学生。调查内容涉及案例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考核与评价4个方面。通过调查,20所本科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几乎都涉及到了案例教学法,90%的高校是以案例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6.7%的同学认为自己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体系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53%的同学认为自己参与的案例教学内容不太全面;38%的同学认为完全采用案例实践教学法过于单调;另外26.7%的同学认为案例教学实践考核与评价无法准确反映学生对所学问题的理解程度。 1.2存在的误区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不难发现,虽然会计电算化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存在的误区可以总结如下:误区一:案例教学实施盲目化主要表现:案例教学目标不明确;案例选择随意化;案例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涉及全面的经济业务;案例教学组织没有时间规划,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等。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都定位为:会计电算化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即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深入和应用环节。这种教学目标下,教师在案例教学设计、案例内容编写或选择时缺乏主动性,往往局限于针对某个会计电算化理论来编写特定的案例,而理论针对性不强的一些会计特殊业务则很少涉及,如暂估入库、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等;另外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时一般为51-64学时,如果案例教学实践从会计业务的基础设置、日常业务操作和期末处理三个模块综合练习的话,教师一般选择1-2个企业的部分业务来进行,无法将全面经济业务在案例教学中进行实践;基于时间的限制和学生能力的差别,案例教学中教师一般不进行详细的时间规划,学生实践进度不统一,实践效果参差不齐。误区二:案例教学与理论授课关系处理不当主要表现:重视案例教学,忽视理论讲授;加大理论讲授比重,忽视操作练习。案例模拟实践教学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相对于具体而生动的案例教学来讲,理论授课是抽象、枯燥的,无法使学生产生参与会计业务的真实感受,因此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缩小其所占的比例,以案例实践教学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甚至不讲理论直接进行案例操作练习,遇到问题了再解决处理。还有部分教师深谙会计电算化理论在实际会计业务应用中的重要性,教学中加大理论讲授比重,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误区三: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随意化主要表现:部分教师忽视了自己的“传道、授业”角色,一味追求“解惑”。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师以“教”居于主体,而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由于学生自主进行案例实践份额加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本着实践出真知的想法,不断淡化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组织与讲解的角色,认为只有帮助学生解决在案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顺利将案例中模拟业务进行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忽视自己“传道、授业”的角色,将案例教学课堂组织完全交给学生,只关注于“解惑”,但倘若学生不深入思考,没有疑问,则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误区四:案例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大多数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都是采用“顺向强化”教学方法。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步骤普遍为,教师先进行理论要点讲解,学生上机实践操作,遇到问题教师帮助查找并解决。采用这种单一的“顺向强化”的教学方法,在进行理论讲解时,由于学生没有具体的操作概念,因此容易对所讲解的理论不重视,而到了实践环节,具体遇到问题时才急于去查找相关的理论,或者凭自己的感觉进行操作,导致问题层出不穷。 2如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 2.1明确案例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案例 和传统的教学一样,案例教学也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就会失去导向,容易产生教学内容规划不全面、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教学实施策略不合理等后果。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在于以案例为依托,向学生全面展现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鼓励学生做为主体来解决问题。其次教学案例的选择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综合性、疑难性的原则。真实的案例可以锻炼学生电算化下会计实务的处理能力,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典型的案例集中反映会计业务的一般特性,能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综合的、疑难的案例,能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理清思路,提高自我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可编写教学案例库来提供教学案例和学生练习的案例资料。完整的教学案例库至少应包括三个级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应有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不同的会计主体的案例业务资料,企业应按照类型具体分为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等。初级层次的案例只包括总账日常业务和报表业务的处理;中级层次案例业务是在初级的基础上加入购、销、存和应收、应付、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几个模块的业务;高级层次则包括初级和中级的业务,以企业集团作为会计主体,进行会计业务的系统、综合的处理,同时还可以将预算、决算和管理相关业务加入其中。 2.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导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但加强学生课堂主导并不代表教师可以放手不管。案例教学是非中心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不是教学中的唯一中心。[2]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指引人、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求知人、动手者和思考者。在案例练习之初,应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应指导学生去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重点、难点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案例操作练习时,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是起到帮助人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案例操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案例总结阶段,亦应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去思考和总结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和相应知识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2.3更新案例教学观 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持有的态度和方法。长期以来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中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为“顺向强化”的教学方法。虽然顺向教学方法遵循了理论阐述→实际操作→问题解决→分析总结的思路,但是很容易造成学生只关注与其中的操作以及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理论的讲解和最后的分析总结。另外持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对后面涉及的案例问题无法留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案例教学中可以更新教学观,在“顺向强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个别的要点问题引入“逆向教学法”,即从果到因的逆向分析法,其教学思路为实际操作→问题解决→分析总结→理论阐述。逆向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学生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案例资料中,诸如总账系统填制和审核凭证、期末对账和结账、生成报表部分。 3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 3.1准备阶段 在课堂教学前,师生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1)教师的准备。 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对案例的准备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练习的进度和成效。教师需要准备以下事项: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切合课程内容的案例;熟悉案例的背景及全部细节;建立案例资料的基础设置、日常业务和报表三阶段的备用账套;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列举学生练习时易错的地方;选择案例的相关引入方式以及如何阐述案例问题和理论的有机联系。 (2)学生的准备。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准备可以提高课堂知识的认识程度,并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需要做的准备如下:转变被动的教学观念,成为课堂的求知者、动手者和思考者;查阅、预习相关理论;熟读案例资料;列举已有的疑问;小组间初步讨论。 3.2课堂教学 (1)理论阐述与案例呈现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以案例和理论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选择合理的方式阐述相关理论。可以采取三种方式进行理论讲解和阐述:案例呈现之前事先进行理论讲解;案例呈现完后讲解;或学生练习之中遇到问题时讲解。具体选择哪种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来进行确定。 (2)学生练习与问题解决 学生的自我练习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中很重要一个环节,在此阶段不同的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试验,并将可能出现的错误事先讲解,以降低学生遇到问题多时会产生的挫败感;对试验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耐心去帮助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对一些解决起来耗时较长的叠加错误,可分析原因后,建议学生引入自己的前次备份账套或教师备用账套;鼓励学生进行小组间数据核对和问题讨论;对学生练习中出现较普遍的问题,进行理论的强化。 3.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指的是每次案例教学结束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总结,反思课堂教学中整体或部分出现的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以便提高案例教学效果。课后反思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即整体反思和部分反思。整体反思是从全局出发,对会计电算化整个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部分反思是对案例教学的每个章节或不同会计主体的案例业务进行细致、深入的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作者:马锦 赵莹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分析 摘要: 实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取恰当的案例,并经适当改编,整理形成案例库;如何将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效对接至为关键。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并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展示财务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从而实现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资本市场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2]。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3],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入“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对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作者:孙志梅 李秀莲 高强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财务会计案例教学问题浅论 摘要: 实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取恰当的案例,并经适当改编,整理形成案例库;如何将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效对接至为关键。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并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展示财务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从而实现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资本市场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2]。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3],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入“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对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作者:孙志梅 李秀莲 高强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法策略探讨 一、管理会计特点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管理会计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会计专业,对会计的没有太多了解,会计基础也就不多。因此,让学生在管理会计刚开始学习的关键时候打好基础,激发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兴趣就非常重要,这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大的难度。并且管理会计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需要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管理会计是一门注重实际动手操作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操作,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这对于学生也是一个难点。 二、案例教学特点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案例分析来进行学习。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理论知识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变化,并且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体会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和提升操作技巧,加深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全面了解,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积极主动地位,提高学习效率。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注重案例的实用性 案例教学对提高管理会计教学水平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有了案例就可以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只有案例适合学生的学习,才能对学生的高效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案例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实用性。针对一个知识点有多钟案例,需要教师从中选择适合的案例。教师在编写案例时应注意将案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对教材内容能够起到辅助作用,体现出案例的适用性,使案例能够对主题有很好的直观展示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主题,掌握知识点。同时编写案例时应该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要注意案例分析对于学生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更多的进行实际操作,能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了解,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注意合理使用案例 选择一个好的案例比较重要,但合理的使用案例也很必要,不能正确的使用案例,案例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讲解的方法来使用案例,也可以通过演示来使用案例,同时也可以借助一些常用的教学工具。讲解的方法是对案例内容进行讲解,指出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在分析案例时要注意的地方,这个方法一般是在对案例进行正式分析前使用,通过讲解,可以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可以形成自己的问题,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案例分析的效果。演示的方法是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给主题进行实际展示,可以进行相关表演,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掌握,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案例进行灵活的运用,可以将从一个案例中得出的结论应用到其他案例中,检验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可以将不同的案例进行融合,在对多个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结论能够更具普遍性,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够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让学生充分提出观点 除了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继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让学生以辩论的方式进行讨论。同时在讨论中教师应发挥自身作用,把握整个课堂的秩序以及讨论的进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发现学生讨论的内容与主题分离时要及时将讨论内容转移到主题当中,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在课堂秩序出现问题时,教师也应及时调节课堂秩序,使学生的讨论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 (四)注重总结和评价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通过一个案例可以得出许多结论,并且学生还要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必须对得出的结论以及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总结,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给学生指导,使学生可以及时进行改正。通过评价总结使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更加系统,提高学生案例分析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四、小结 由于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之前对会计的了解不是很多,只是具备了一些基本的会计知识,因此,是否能够高效的学习管理会计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就对管理会计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满足学生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要求。案例教学能够通过对实际的案例分析,能够将会计专业难以理解的知识更加直接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加直观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还可以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对本专业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案例教学的运用还需要每个老师不断进行思考,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使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鲁秋玲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会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论文 一、案例选择的原则 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循序下列4个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就是所选用的教学案例,必须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切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而随意选择。 (二)典型性原则。 在选取教学案例时,要考虑到繁杂的会计和理财活动,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而且该案例要有典型性,能反映同类案例所具有的特点,这样就能在教学中,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综合性原则。 选取的教学案例最好具备一定的难度,不能太简单。通过选择的这些生动而形象的综合会计案例,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调查研究之中,最后作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从而真正掌握这些难点和重点的问题,这样便能在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四)理论性原则。 选择的会计案件,要有会计与理财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融入到实际活动中,这样学生便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出来。学生可使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把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的会计难题进行科学论证,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作用 (一)激发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用这种方法来传授知识固然有效,但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学生永远处在被动的地位,造成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因此,在采用必要的传统教学法的同时,还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而案例教学法就是这种启发式教学的好模式。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仅起指导作用,因为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动手进行帐务处理,并进行系统分析。比如在以往的结算方式等内容的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就会导致教师逐条讲解,学生也无兴趣的后果,等到实际工作中,学生还是不会操作。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和收款单位开户行,以此模拟出整个结算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多进行几轮,让每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更加熟悉每个环境所应注意的细节。如此教学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能牢固掌握各种往来的结算方式,并能够清楚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课本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全面详细的掌握计算方式的操作过程。 (二)依据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提高模拟训练的效果 对于职高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系统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和解答问题的技巧,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还是通过大量的会计案例教学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实践。在平时的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班级作为某一生产企业,把学生分成不同的部门,对企业中出现的一些经济业务问题,可以按照一定的处理程序,用相关的账册和凭证模拟训练,让学生按照材料进行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有机结合书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个好的案例,能够把学生带入会计实务的“现场”并进入“角色”,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分析技巧,身临其境地扮演会计人员,亲身体验不同的会计帐目处理与分析,这样,把学习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应把会计实务案件当成主线,通过教师在课程上的引导,让学生进入实际会计工作“现场”,并成为其中的“角色”,从而让学生掌握实际的经验,督促学生进行思考,作出正确决策。同时通过对会计典型实例的教学,让学生迅速改变以往被动听课的习惯,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通过案例教学,对会计实践活动再现,提供形象生动和具体真实的感性知识,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所学到的会计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会计账务中的问题。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渗透和综合运用,并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要求和步骤 (一)、案例准备 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掌握会计案例中的论点,拟定会计案件的评价报告。教师可在课堂上,采取连续提问的方式,来简述会计案例中的问题和主要方向,并在课前将这些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督促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照要求对会计案例进行课外个人学习,认真阅读收集整理相关案例资料,并在课堂讨论之前做好准备。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案例教学才会获得成功。 (二)分析讨论 教师可把全班学生合理分为几个小组,在每个小组内展开分析讨论,并在讨论结束之后,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然后,各小组可指派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同学面前对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各自的观点。在这个过程,教师主要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应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讨论的主角。在案例教学课程之中,每位学生都要展示出自己的才智,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进来,不能只是在一旁观看。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和他人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提升自己对问题的洞察能力。这时,教师要注意不能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避免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限制,而是应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案例教学课堂上,学生可以对同一个会计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剖析,大胆表露自己的看法,与他人针对同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不仅要用正面的案例进行教学,还要用反面的,教师要掌握讨论的主流方向,不能偏离了主题,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学生只有在实际会计案例中灵活运用知识,才能学会自主思考,才能在实践中让理论知识得到巩固。 (三)教师要及时总结反馈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要及时对学生案例讨论情况作出总结,总结讨论的情况,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点评案例,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点评,也可以再提出几种新的方案给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阐述对案例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和相应的解决办法,肯定一些好的分析和独到新颖的见解,指出讨论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有何收获,效果如何?这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四)学生书写案例分析报告 书写会计案例报告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由口头发表观点上升到文字表述的重要阶段。这时教师要做好对案例的归纳总结,向学生阐明会计案例分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学生撰写会计案例报告的格式、文体等要有明确的要求,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并要对学生的案例报告进行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让其对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方面,也能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得到经验的积累,为今后顺利开展案例教学打下基础。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会计教学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选取的经典会计案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观察,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获取到有用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之中,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为中心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践已经证明,只有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胡佳 单位:安徽安庆技师学院 会计案例论文:中职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论文 1中职会计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1.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与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传统教学形成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单向知识流动,使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尽管我们教师在讲台上满怀激情,仍然有部分学生没有兴趣,甚至昏昏欲睡。而案例教学法它所选用的案例基本模拟于企业单位中的实际经济业务,案例较为真实、贴近工作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情境来学习处理会计实务问题,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由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便于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它能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 1.2提高实践能力,适应就业导向的需要 会计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比较看重实际操作能力。也是由于这个因素,使得会计的专业技巧显得尤其可贵重要。中职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毕业后,一旦被录用就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虽然我们大部分学生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就是能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实际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模拟实际单位的经济业务,避免枯燥无味的单纯理论学习,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应用能力,缩短企业人才需求与我们职业学校教学存在的差距。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会计课程的特点,选择利用具有时代性与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积累案例处理的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2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2.1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组织实施 从教学规律来分析,会计案例教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2.1.1组织设计案例,提出讨论问题 案例教学成功与否与案例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案例是非常关键的。选择的案例应与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针对职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好奇心强的特点,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代表性和启发性。且既能够引人入胜,又通俗易懂,只有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到较高水平,他们才能深入探究案例要解决处理的会计问题。教师应就所选择的案例内容提出需要讨论的基本问题,问题的设计也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在上课前先分发给学生。学生在上案例课之前,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除学习与案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借助各种手段和工具补充性地搜集案例的背景材料,通过材料的准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补充、具体化或进一步提问。 2.1.2分析案例,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进行课堂讨论。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学科知识和具备的生活常识围绕案例主题展开讨论。适时引导学生深化讨论内容并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分析结论。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可以把零散状态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逻辑推理和归纳,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分析、处理实际会计业务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操作能力。学生有疑惑的地方要鼓励与同学进行相互商讨交流。同时,发现学生判断有误时,老师要用适当的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自行修正。 2.2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基础会计是他们的第一门专业课,供应过程的核算是会计核算业务的第一步,所以激发他们对会计核算业务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因此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针对授课对象的整体特征,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设计演示如下: 2.2.1导入案例,提出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那阶段热衷于观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特播放自制视频《来自星星企业》,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假设自己是来自星星企业的会计人员,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情境。(通过视频让学生模拟会计实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2.2讲授案例,课堂讨论 利用原始凭证图片讲述采购成本的核算,(1)举例说明买水果(买价=单价*数量)采购成本=?(2)采购费用有哪些a.运杂费b.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c.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d.进口关税-超市的进口樱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购买水果所产生的费用有哪些,从而延伸出在企业的供应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采购成本(通过学生买水果的例子来说明采购成本)。教师通过讲授法及案例法向学生解释如何处理原始凭证中的经济业务,并为学生展示如何将真实的原始凭证信息在记账凭证上反映会计分录。(1)材料已入库,款已付。(2)材料已入库,款未付。(3)材料未入库,款已付。启发学生比较以上三个经济业务有何不同。经济业务发生后,师生共同根据原始凭证利用借贷记账法在记账凭证上编制会计分录,通过这样的项目训练可以使学生建立在对企业经济业务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利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很快熟悉原始凭证的处理和记账凭证的操作。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练习:(1)5月2日,向胜利工厂购入甲材料2500千克,单价20元,货款5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元。运费1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未付。(无支票存根,业务如何处理)(2)5月2日,向胜利工厂购入甲材料2500千克,单价20元,货款5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元。运费100元,材料尚未到仓库,款项已转账。(无收料单,业务如何处理)(3)创造情景:若既无收料单,也无支票存根,该如何处理?以加学分作为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请两位同学上台练习,其余同学座位练习并当场填制记账凭证,争取加学分。深化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采购材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业务,掌握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以及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会计核算,形成会计观念,提升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归纳总结,巩固业务处理 教师展示课件演示: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原材料采购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内容:(1)重点:采购成本的核算。(2)重难点:供应过程中经济业务的核算。学生根据PPT与教师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课后作业进行巩固,并以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平时成绩考核,同时有利于教师进行反馈,并改进教学方法。本课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通过设计案例,组织案例,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财会专业,热爱会计工作的思想感情,充分认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和会计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审核分析原始凭证和进行供应过程核算的能力,并据此提升登记记账凭证的能力,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能够使枯燥的会计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受到学生欢迎。但是我们老师在采用的过程中应适时灵活,同时还要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3.1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无法替论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开展前提必须是在学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假如不讲授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就直接开展案例教学,那么它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案例教学法中的分析问题提供基础和框架,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又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把系统的理论教学和生动有趣的案例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各尽其长,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3.2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会计教学应坚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应避免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他教学方法;也应避免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教学中夸大案例法的优点而过分使用,会损害案例的生动性,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要让案例教学法发挥更大的优势,教师应针对特定的教学目的、特定的教学内容、择机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还应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3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就是说在讨论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学生有疑惑的地方,老师应讲究技巧对他们进行疏导,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应以学生姿态出现,融入学生的讨论,做到教学相长。 作者:张容芳 单位: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 会计案例论文:基础会计案例教学论文 一、基础会计案例教学的实践应用分析 1.课前准备阶段 ⑴教师 教师需要做的最主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案例的选择,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教师在选择案例前要明确想要重点讲解的知识,也就是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第二、典型性原则。一般同一个会计问题在实际案例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案例的要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第三、实用性原则。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较为基础的、贴近学生实际接触范围的案例。除了要做好案例的选择之外,教师应该事先对所选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应对课堂上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⑵学生 认真阅读教师课前给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思考,同时还可以再课前就进行小组讨论,找出不明白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加以解决。 2.课堂教学阶段 ⑴教师 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详细的进行案例的介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并记录学生找出的问题、解决思路以及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期间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单独的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引导。并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解决其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要注意相似联想法与对比联想法的结合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⑵学生 针对案例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的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去。要积极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于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寻求老师的指导。认真听取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归纳。 3.课后思考阶段 ⑴教师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客观的分析案例教学的教学成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下一节课的案例进行合理的调整。 ⑵学生 回顾课前准备阶段的问题与课堂讨论的结果,记录自己在本次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观点和思想。 二、如何完善基础会计案例教学 1.设立相关部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工作由基础会计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可以看出案例的选择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且工作量巨大的工作,单单依靠任课教师很难保证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通过帮助企业开展会计工作,在 2.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正确处理传统理论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关系,不并能完全否定理论教学。而是要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代替教师发挥课堂知识学习的主导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基础会计总的案例教学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使案例教学法走上更高的台阶,进而为我国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作者:匡胜 单位:衡阳广播电视大学
建筑物论文: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控制 摘要:水工建筑物是社会各建筑群体中的一类,是所在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控制主要在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外观设计的质量表现在建筑物满足运行功能要求的情况下,既方便施工,又具有特色。施工的质量表现在建筑物的实施效果。常见的外观质量缺隙主要有蜂窝麻面、色泽不一、气泡偏多,应从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的质量等方面加以控制。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 外观 质量 控制 水工建筑物是社会各建筑群体中的一类,是所在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控制主要在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外观设计的质量表现在建筑物满足运行功能要求的情况下,既方便施工,又具有特色。施工的质量表现在建筑物的实施效果。常见的外观质量缺隙主要有蜂窝麻面、色泽不一、气泡偏多,应从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的质量等方面加以控制。 水工建筑物是社会各建筑群体中的一类,多以清水混凝土本色为主,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是建筑物所在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物外形是否美观,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建筑物外表是否整洁等等,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外观质量的内容及控制措施 外观质量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建筑物运行功能和特色的外观设计质量,二是体现建筑物实施效果的外观施工质量。前者一般是基础,后者常常又是关键,必须根据其所处的不同范畴,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1) 构思开阔,设计意识超前 设计部门编写设计文件过程中,在体现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结构特点的同时,应体现时代建筑水平,并广泛征求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外观轮廓构想时,应增强建筑物美感、提高外观设计品质。 (2)风格上满足特殊需要,兼顾地方特色 在保证运行功能和投资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风格,以及有无仿古、旅游开发、城市规划等要求,力争设计成具有一方特色的形象性建筑、标志性建筑、景点性建筑。 (3)方案上消除设计隐患,适应施工发展水平 合理的设计布局及构件外形,有利于进行施工分割。还应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增加维护设施的设计。避免因结构上的缺陷导致的裂缝、施工缝、撞痕等现象。在进行设计方案拟订时,应考虑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使得工程实施中能尽量采用先进可行的施工工艺,将设计目的更好地体现到结构中去。 2、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一旦浇筑成型,将无法或较难弥补施工留下的外观缺陷。实施过程中,必须完善相应控制体系,并对直接影响建筑物外观成型效果的各种要素,进行事先控制。 (1)完善组织保证体系 ①建立以树立企业形象为宗旨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明确外观质量目标。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施工企业应明确外观质量管理思路及发展目标,并建立各职能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从技术论证、物业、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具体工作中,应做到如下几个结合:一是数量与外观质量的结合,处理好外观和进度的关系;二是生产要素与科技含量的进步,靠技术更新改进生产要素,提高外观质量;三是企业效益与外观质量投入的结合,投入的加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必然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市场契机。 ②引进由业主、监理单位参与监督的外部督察体系,提供外观质量保障。建筑市场的日趋规范,工程建设“三制”的推行,为建设工程提供了外观质量保障。投资者以合同条款的形式,明确施工单位所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监理工程师则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对工程各环节、各工序进行全过程监督。两者的外观质量行为完善了实施工程的外部督察体系。 ③落实具体负责实施的现场执行体系,履行外观质量控制职能。班组内执行“三检” (自检、互检、交接检)及“三验” (初验、复验、报验)程序,履行外观控制职能,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是工程外观质量的基本保证。 (2) 控制影响观感的要素 ①人员素质。通过岗位培训、技术交底、经验总结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手段,规范操作行为,明确外观质量标准,从而杜绝外观隐患的发生。 ②材料质量。混凝土结构中各种材料质量的优劣,不但影响结构运行和设计标准,同时还会影响外观。故在满足建材试验规程的前提下,必须选择性能良好、色泽稳定、质地坚硬的材料。 ③施工工艺。对直接影响混凝土成型效果的各种工艺,宜进行统一的设计。 模板的选型及架立:作为混凝土外观质量的重要保证,表面光洁、吸附力小、平整度高、拼缝严密的模板要求,是施工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模板制作应考虑拆卸方便,不刮碰结构棱角;同时,为保证整体刚性,模板安装必须有足够的对销拉件或支撑。所有这些,都为成型构件表观平整、棱角分明、线型顺直流畅奠定良好的基础。 混合料的配制及浇捣:对浇筑过程中的配料、拌和、送料、导料、振捣等环节进行统一设计,根据施工量的大小合理划分作业区,避免因疏漏和操作差异而引起混合料的不均匀性和浇灌缺陷。 ④机电物业。浇筑前,应对各类搅拌、振捣及输送机械等进行调试运行,以保证其工作状态正常,避免因施工中断时间过长而出现施工缝和蜂窝等现象。 二.常见外观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办法 1、蜂窝麻面 ①形成原因:模板孔眼或接缝附近浆液在振捣时溢出,并形成空隙或泛砂;粗骨料粒径过大,导致混合料不能完全填充钢筋保护层;配比中砂率偏小,粗骨料含量偏大;漏浆部位上端掉浆,引起“月牙形”水浪缝;振捣半径过大、振时过短或漏振;浇筑高度太高、导料人仓措施不到位,引起粗骨料与砂浆离析。 ②防治办法:提高模板拼装精度,并宜将拼缝形式设计成企口;根据不同振捣设备合理布设浇筑振点,防止漏振,严格控制振捣时间 ;优化施工配合比,并选用粒径适宜的粗骨料;浇筑高度超过 2m 时,必须辅以串筒、溜槽等导料设施;控制好水灰比,保证砂浆稠度;采用大块件拼装模板,减少接缝数量。 2、色泽不一 ①形成原因:混凝土强度较低、成型界面的隔离剂使用不到位,致使局部浅层砂浆薄层在拆模瞬间脱离母体,形成局部浅层剥落;模板隔离剂掺杂,涂抹厚度不一;模板表观糙率不一,反光效果不同;人仓混合料的骨料清洗不净,拌和质量控制不一。 ②防治办法:在保证拆模强度的基础上,适当延长拆模时间,并以混凝土表面乳化膜形成后且不粘模为宜;各类界面隔离剂必须纯净并涂抹均匀;改进模板制作方式,接触表面必须使用同类和同等加工条件的材料;严格控制拌和料的人仓配比及拌和时间;重视粗骨料的清洗和细骨料的筛滤工作。 3、气泡偏多 ①形成原因:模板表面油性隔离剂配制过稠、涂抹过多,致使拌和料人仓振捣时,隔离剂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沿接触模板的混合料表面出现浸润现象,并包裹其内的气体形成气泡。此部分气泡在振捣过程中大多逐渐溢出并变小,剩余部分因油性隔离剂的黏稠度较高而继续吸附于模板表面,较难溢出仓外的气泡,在混凝土凝结后形成气泡空隙;浇筑层厚度过大,气泡的溢出行程过长,也易引起气泡偏多的现象。 ②防治办法:采用稀释剂如柴油等,降低隔离剂稠度,相应减少封闭气泡的吸附力;减小涂抹厚度,并以润湿模板表面为宜,由此减少浸润气泡数量及浸润膜厚度,便于其内气体在振捣时破膜而出;适当延长模板附近振点的振捣时间,以帮助此类气泡溢出;调减浇筑层厚度,以缩短模板表面气泡的溢出行程;使用适量的减水剂,增大和易性,提高气泡的振升速率。 三、外观质量控制中其他几点相关事项 1、表面施工滞留物的清除及孔眼的封堵、修补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滞留于混凝土中而无法拔出的拉杆、撑件等必须予以割除,后与孔眼一起进行封堵、修补;同时,为减小色差,建议在进行连接层处理后,用原施工配合比及各类组料拌制混凝土修补。 2、混凝土成型构件的维护 构件成型后,必须进行维护。拆模过程中,应将模板沿接缝逐一取出,避免硬敲引起成型构件碰损、掉角;拆模后的结构物,不得作为物品的集放处及其他构件的架模支撑点,不得让油渍、砂浆等杂物飞溅、挂溢其上。同样,应做好工程运行管理阶段的维护工作。 3、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保护层过大,钢筋达不到设计受力状态,温度筋远离层面,表面易开裂;过小,则耐久性下降,常常在工程投入运行后的一定时间内,引起内部钢筋失钝锈蚀而膨胀,导致表层混凝土沿钢筋方向的爆裂、松脱。保护层控制不当,有时还会形成露筋,严重影响构件受力及外观。 建筑物论文:浅谈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之性质探讨 论文摘要 本文对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之性质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概述、关于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性质的几种观点以及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性质之探讨三方面着重展开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 共有部分 专用使用权 租赁权 地役权说 一、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概述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作为一种复合型权利,系由专有部分所有权、共有部分共有权及成员权三者构成。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共有部分包括专有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及不属专有之附属建筑物。一般而言,共有部分由全体区分所有人共同享有、共同使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有权中心向利用权中心的理念转变,出于发挥最大经济效用的考虑,对于区分所有建筑物,实践中可能由某一个或数个特定区分所有人或非区分所有人的其他人享有排他性、独占性的使用权。此种权利,便是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也称“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 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的客体,我国台湾地区《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第七条以例外列举的形式,从反面作了规定:“共有部分,其为下列各款者,不得约定为专用部分:(1)公寓大厦本身所占之地面;(2)连通数个专有部分之走廊或楼梯,及其通往室外之通路或门厅,社区内各巷道、防火巷弄。(3)公寓大厦基础、主要梁柱、承重墙壁、楼地板及屋顶之构造。(4)约定专用有违法令使用限制之规定者。(5)其他有固定使用方法,并属区分所有权人生活利用上不可或缺之共有部分”。上述各项因其在构造上有固定的使用方法,而且属于区分所有人生活利用上不可或缺的共有部分,如允许设定专用使用权,势必影响区分所有权人的居住品质,甚至妨害区分所有权人的居住权,破坏物权法的秩序。除了上述限制以外,对于其他共有部分,如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屋顶、外墙、绿地、非属开发商所有的车位车库等,原则上均可设立专用使用权。 专用使用权的设定方式,依各国和地区的立法及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种:(1)商品房买卖契约。此为专用使用权设定的最常见方式。即商品房开发商在分批出售商品房时,经买受人(区分所有权人)签约同意,并同时与特定人缔结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契约而设定。(2)规约,即业主公约。区分所有权人可通过规约为特定区分所有权人或其他人设定专用使用权。(3)共有人的同意。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属于全体区分所有权人所共有,而专用使用权的设定,系共有部分变更或处分的一种。因此,区分所有权人得依共有部分变更或处分的方式,亦即依共有的法理,将共有部分为特定人设立专用使用权。 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人可分为两种:一是特定的区分所有权人,一是区分所有权人以外的其他人。前者除享有区分所有建筑物区划内普通区分所有权人所享有的权利外,还享有所设定的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后者则只享有所设定的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不享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二、关于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性质的几种观点 三、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性质之探讨 以上学说均有一定道理,但对于专用使用权的法律性质,均未给出令人信服的界定。在笔者看来,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衍生出的下位概念,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作为一种复合型的权利,专有部分所有权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对于专用使用权的法律性质界定,不能忽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一前提。如前所述,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的主体有两种:一是特定的区分所有权人,一是区分所有权人以外的其他人,共有部分专用使用权的性质也因权利主体不同而有所差别。 (一)分管协议——在专用使用权主体系特定的区分所有权人之情形下 分管协议,也称分管契约,是指共有人之间约定某个人或各自分别就共有物的特定部分而为使用、收益等管理行为的合意。例如,共有人就共有之店面,约定其营业范围;区分建筑之所有人就共有建筑和基地,约定分管停车位等。分管协议的成立应由全体共有人以协议订立,明示或默示均可,不以订立书面契约为必要。 建筑物论文:对建筑物进行诉讼保全的几个问题——兼论财产保全的适用范围 论文摘要 建筑物因其价值大,不易移动、隐匿、毁损等特点,往往成为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首选对象。对建筑物采取保全时,要仔细研究其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形: (一)对建筑物的保全应否包括土地使用权 对建筑物的保全应否包括土地使用权,其实质是建筑物的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关系问题。在具体实务中要区分三种情况:第一,当建筑物的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一致时,对建筑物的保全应包括土地使用权。第二,当二者为不同所有人所有时,只要建筑物属于被申请人所有,应当予以保全。申请人在向土地使用权所有人支付相应的费用后,有权取得相应的土地使用权。第三,当土地使用权已被保全时,对建筑物进行保全是可以的。在处理时,土地使用权保全的申请人应当享有优先权,建筑物保全申请人可以取得所保全建筑物范围内相应的经济利益。 (二)建筑物未取得权利证书时的保全问题 被保全的建筑物必须为被申请人所有,但被申请人因各种原因未取得权利证书时能否保全,应具体分析,关键要判断被申请人是否合法取得建筑物的所有权并实际占有建筑物。 (三)对建筑物诉讼保全的其他几种特殊情况 对同一建筑物可以分割保全;对联建建筑物,可对被申请人投资部分保全;违章建筑物中那些可以通过补办有关手续,进行权属登记,使其成为合法建筑的可以进行保全,而必须予以拆除的违章建筑物,由于其行将消亡,不能对其采取保全措施;建筑物租赁权能否保全的关键是保全申请人对被申请人的承租权是否具有代位权、租赁建筑物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具备这两个条件,能保全;反之不能。 (四)保全范围的完善 保全的对象不能局限于有形的财物,不能局限于物权,而应扩大到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立法上在完善财产保全的同时,应对行为保全作出明确的规定。 关键词 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权利证书;保全范围 对建筑物进行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被申请人的建筑物所采取的查封或冻结手续。但建筑物作为诉讼保全的对象,有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形,比如:建筑物是依附于土地的不动产,当建筑物的所有权与土地的使用权不一致时如何保全;依据法律规定,建筑物要取得权属证书,但未取得权利证书的建筑物能否保全;对面积较大、价值较大的同一建筑物能否分割保全;对违章建筑物、联建建筑物能否保全;等等。民事诉讼法对财产保全适用范围的规定过于原则,对上述问题没有予以明确,这就要求从理论上予以解答,以解决实践中的困惑,进而完整实现财产保全制度设置的目的。 一、建筑物的保全应否包括土地使用权 建筑物的保全应否包括土地使用权,其实质是土地与建筑物的相互关系问题。对于土地与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建筑物能否相互独立的问题,国外有一元主义和二元主义立法例之别。以德国、瑞士民法为代表,采用一元主义立法例,其基本观点为建筑物为土地的一部分,不能构成独立的不动产。《德国民法典》第二章第93条至96条对不动产作了规定,其中第94条规定:“土地的重要构成为定着于土地之物,特别是建筑物及与土地尚未分离的土地出产物。”这一立法例深受罗马法“附着于土地之物即属该土地”思想的影响。二元主义立法例以法国民法和日本民法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土地和地上之建筑物是相互独立的不动产,即建筑物可以独立于土地而存在,《法国民法典》第二篇第一节对此作了规定。 有关土地与建筑物的关系,我国的理论界和民事立法应当属于一种折衷主义的立法体例,即以一元主义为基础,兼采二元主义的模式。从理论界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土地与地上之建筑物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地随房走”或“房随地走”成为最通俗的表达。现行立法也主要采纳了土地与建筑物不可分离的观点,典型的法条体现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之中,它规定了在一般情况下,转让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要随之转移,反之亦然,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通过特定的手续,才允许分割转让。这种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对房地产的统一管理,也有利于减少因土地和房屋分离而引起的交易中的各种纠纷。 在民事实务中,应用折衷主义立法体例处理建筑物保全时,要考虑以下三种情况: 1、当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为同一人所有时 这一问题并不复杂,因为土地是建筑物的载体,已经存在的建筑物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土地之上,同时,土地使用权归属于被申请人,不影响到第三人的利益,因此,此种情况下对建筑物保全应当包括了对土地使用权的保全。实际上,在对建筑物进行价值评估时已经包括了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补偿金、开发费用等),对建筑物进行保全已经不存在对土地使用权经济价值的影响问题。在具体执行时,如果对建筑物整体进行保全,则包括了对该建筑物所依附的土地的使用权的保全,如果是对部分建筑物进行保全,则包括了对其相应的土地使用权的保全。 2、当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不为同一人所有时 土地与建筑物是两种独立的商品,具有各自独立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经济学上的这种差别导致了土地与建筑物的权利主体可能不一致。当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为不同的所有人所有时,如果对建筑物进行保全,只要建筑物属于被申请人所有,应当允许。但并非是包括对土地使用权的保全,因为土地使用权非为被申请人所有,即不应当适用“地随房走”的原则。当然,在处理建筑物时,可以适用我国土地使用权条例第24条的规定,即申请人在取得建筑物所有权时有权取得相应的土地使用权,但必须注意向土地使用权所有人支付相应的费用。而在保全建筑物时,应当扣除相应土地使用权的价值。 3、当土地使用权已被保全时 由于土地使用权的保全并不禁止建筑物的建造,权利人仍然可以继续建造建筑物,这时建筑物的所有权仍然属于业主,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建筑物进行保全是可以的,而不应当适用“房随地走”的原则。但由于土地使用权已被保全,而两申请人分别地成为所有权人时,都可能限制对方权利的行使和实现,故存在一个合理性或顺序的问题。由于土地使用权保全在先,因此,可以参照我国土地使用权条例第23条的规定执行,在处理时,土地使用权保全的申请人应当享有优先权,建筑物保全申请人可以取得所保全建筑物范围内相应的经济利益。 二、建筑物未取得权利证书时的保全问题 由于对建筑物的诉讼保全是对被申请人所有的建筑物采取的保全措施,因此,被保全的建筑物必须为被申请人所有。而确定建筑物为谁所有的简单和直接的办法是审查建筑物的所有权证或共有权证。因为房屋所有权证和共有权证是国家依法确认和保护房屋所有权的合法凭证。《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暂行办法》规定,城镇房屋所有人必须在限期内到房屋所在地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房屋所有权证。据此可以推定,房屋所有权证是证明房屋为谁所有的最为有效的证明。依据房屋所有权证对房屋进行保全不会产生权属上的争议。 但是,在某种情形下或因为某种原因,建筑物所有人并未取得所有权证,但建筑物确实为其所有,如:建筑物正处于建设过程中;已支付全部或部分购房款但未办理产权证或转移过户手续;接受赠与或继承的房屋尚未办理过户手续的;建筑物已经竣工正在办理产权证书的;等等。对这些尚未取得产权证书的建筑物能否进行诉讼保全,理论上的认识和实践中的做法都不一致。 有人认为,在我国,建筑物要取得所有权就必须进行权属登记,而且这种登记是强制性的。因为《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暂行办法》第18条规定:“凡未按照本办法申请并办理房屋产权登记的,其房屋产权的取得、转移、变更和他项权利的设定,均为无效。”如果严格按照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对不具有权利证书或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的建筑物是严格禁止保全的。这显然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甚至可能成为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应对不具有权利证书的建筑物是否可以保全进行具体分析,而不能完全局限于建筑物的所有权证书。 从民法理论上来讲,所有权的取得有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方式。就建筑物的原始取得而言,作为建筑物的原始投资人,因其投资而产生出新的替代物(建筑物),根据一物一权的原则,他当然是建筑物的所有权人。只要该建筑物所有权的产生符合民法规定的实在要件,即使未取得权利证书这种形式要件,同样可以对其采取保全措施。因为,房地产权属登记属于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依其职权而实施的行政行为,这种行政行为的缺乏并不妨碍某些民事行为的实施,并不阻却民事行为的有效性。 就建筑物的继受取得而言,除了考虑当事人之间就建筑物的所有权转移达成一致意见、或赠与意思表示真实乃至继承的法律事实发生外,还必须考虑建筑物是否实际交付或转移,在法律上,交付是指将自己占有的物或所有权凭证移转给他人的行为,不论是有偿还是无偿取得建筑物的所有权,实际占有建筑物或其权利证书应当是一条考虑能否保全的主要标准,具体来讲,符合所有权取得的实质要件,只是没有办理建筑物的权属登记手续的,可以确认建筑物为实际占有人所有,进而,可以对其进行保全。反言之,不实际占有建筑物或权利证书就不能确认其所有权,在此情况下,是不能对其进行保全的。 当然,这并不否认或降低房地产权属行政登记的法律效力。相反,行政权属行政登记可以强化权利,并有利于权利的行使和实现。只是在处理一些特殊情况时不能完全局限于行政权属登记而已。所以,能否对未取得权利证书的建筑物进行保全,关键要判断被申请人是否合法取得建筑物的所有权并实际占有建筑物。 三、在几种特殊情况下对建筑物进行诉讼保全的问题 1、对同一建筑物的分割保全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诉讼保全的数额应当与其所主张的债权数额大体一致。因此,当同一建筑物的价值大大超过申请人的申请保全数额时,就产生了能否对同一建筑物采取分割保全的问题。应该说,当同一建筑物在建造时就区分成若干小单元,依据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对其进行保全是比较简单的。问题是当同一建筑物没有分割或某一单元的实际价值又超过申请保全价值时如何处理。比如,某机械厂拥有一座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厂房,经评估,其价值约为人民币3000万元。因银行贷款到期,一工商银行分理处对其提起诉讼,并以该厂经营管理不善、判决可能难以执行为由,申请保全其价值人民币2500万元的厂房。法院依据申请,裁定冻结该厂房。该厂在收到裁定后,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认为保全的价值已远远超过申请保全的价值,要求减少保全的厂房面积。但法院认为,该厂房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分割,故驳回其异议。笔者认为,法院驳回被申请人的异议是合理的。在此情况下,对建筑物的整体应统一保全,至于在处理该房产时发生的实际差额可以通过相互补差的来处理,而不能片面地强调申请保全价值与所保全资产的完全一致,否则,可能因分割处理而无形中降低甚至破坏了原有建筑物的价值,导致对被申请人利益的损害。 2、对联建建筑物的诉讼保全 联建建筑物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投资联合开发建设的建筑物。在联建过程中,经常以一方当事人的名义(通称业主)办理开发建设的有关手续,其他方(简称投资方)以资金或其他方式投入,最后按出资比例分割房产或分配利润。对于联建建筑物的保全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对于业主而言,由于其投入并非是建筑物的全部,虽然建筑物的所有权在其名下,但由于有其他投资方的投入,因此,只能保全其实际投入的部分。而对于其他投资方而言,尽管其不拥有对建筑物名义上的所有权,但实际投入资金,故同样可以对其实际投入的部分进行保全。 3、对违章建筑物的诉讼保全 违章建筑物通常是指违反建筑法令,不能取得建筑执照,致无从办理所有权登记之建筑物。除此以外,未办理有关建筑手续而正处于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也属于广义上的违章建筑物。 司法实践中,有时对建筑物进行保全时发现虽然建筑物工程已经完成有时甚至已经投入使用,但其施工手续不完备,在房地产管理部门未办理有关法定手续,对其能否保全,法律上无明文规定,实践中有争议。 笔者认为,对违章建筑物能否保全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违章建筑物的所有权权属必须明确。违章建筑物只是在施工手续上不符合建筑法的规定,但违章建筑物不因其无从办理所有权登记,而丧失物权客体之资格,原始建筑物人应是该违章建筑物的所有权人。故在保全时首先必须查明该违章建筑物是否为被申请人所有。第二,该违章建筑物能否合法化。尽管从经济学角度看,违章建筑物有其相应的经济价值,也可能确为被申请人所有。但有些违章建筑物通过补办有关手续,可以进行权属登记,成为合法建筑,对于此类违章建筑物可以进行保全。而有些违章建筑物必须予以拆除的,由于其行将消亡,故不能对其采取保全措施。 4、建筑物租赁权 在司法实务中,经常遇到一些贸易性公司,其既没有固定资产,又没有流动资产可供执行,即使其营业地点也是承租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皮包公司”或者是实际已经资不抵债但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破产的公司,仅有的就是房屋租赁权了,对其能否保全存在分歧。 建筑物租赁权是指承租人依据建筑物租赁合同的约定对其所承租建筑物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在租赁期限内,只要不违反租赁合同的约定,承租人对其所承租的建筑物享有较为完整的物权。建筑物租赁权不仅是有偿取得,而且其本身体现了一定的价值或者创造一定的价值。 有人认为,建筑物租赁权的实质是使用权,而且是有偿使用,对其进行保全无实质性意义。但还有人认为,建筑物租赁权体现了一定的经济价值,通过使用所租赁的建筑物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同样可以保全。 笔者认为,建筑物租赁权能否保全的关键问题是保全申请人对被申请人的承租权是否具有代位权和是否具有实际价值的问题,这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已经支付租金尚未到期的应当可以保全。因为,已经支付的租金本身就是一种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肯定了承租人在约定的期限内的使用权,同时,它又不损害出租人的利益,在此情况下,应当肯定申请人的代位权。至于保全的价值应当以已实际支付的租金扣除已使用期限应支付租金的余额为准。而对于即使租赁合同的期限未到,但未支付租金的,不能进行保全,因为,一方面,申请人必须支付租金后才能取得代位权,这对申请人无实际意义,另一方面,租赁的价值难以确定,不具有可操作性。 四、财产保全的适用范围及其完善 财产保全的适用范围是指财产保全的对象(即保全什么),以及财产保全的价值量(即保全多少)。建筑物只是财产保全的部分对象。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财产保全的适用范围为:第一,财产保全的对象为财物。《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9条、第101条也分别谈到财产保全的对象为“商品”、“物品”、“不动产”和“特定的动产”。无论是“财物”,还是“商品”、“物品”、“不动产”和“特定的动产”等,它们在现实中都表现为已有物、有形物,属于民法上物权的对象。由此可以引申出财产保全所保全的仅是物质性权利、财产案件。第二,财产保全的价值量限于申请人请求的范围内。这一点相对容易操作,但如果申请保全的对象不能分割,而其经济价值又超过了请求范围,像前文中提到的对同一建筑物的分割保全问题,在法律上就是空白,亟待解决。 法律对财产保全的范围的规定过于狭隘,又易造成误解,导致实践中各地法院的做法不统一,影响了财产保全制度的完全实现。有的法院把财产保全的对象理解为已有物、有形物和易辨别物,在进行财产保全时把到期的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排除在外,不对它们采取保全措施。这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利,比如侵犯知识产权的盗版行为,如果人民法院不对侵权音像制品查封、扣押,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就可能受到更大的侵害。笔者认为财产保全的立法旨意就是要实现申请人的经济利益,因此,只要有助于实现申请人经济利益的民事客体都可以成为财产保全的对象。也就是说,财产保全的对象不能局限于有形的财物,不能局限于物权,而应扩大到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对于到期债权的诉讼保全,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释第105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债务人的财产不能满足保全请求,但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依债权人的申请裁定该第三人不得对本案债务人清偿。该第三人要求偿付的,由人民法院提存财物或价款。” 知识产权是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复合权利,对于这类案件,人民法院可对有侵权争议的音像制品查封、扣押。继承权是在人身权基础上衍生的财产权利,对于继承案件,人民法院也可以对涉案财产予以查封,以制止、限制被申请人对争议财产的处分。 我国民事诉讼法将保全称为财产保全。然而,财产保全不能覆盖保全的全部形态,将保全局限在财产保全范围,是我国保全制度的一大缺陷。顾名思义,财产保全就是要保护申请人的财产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很多非财产权利也存在临时救济的客观必要,而我国的保全制度只限于财产案件,不能适应司法实践中非财产权案件临时救济的需要,如人身权、通行权以及知识产权等就无法通过财产保全制度获得救济。 鉴于现行法欠缺行为保全制度,暂时满足权利的制度也不健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对此予以了一定的完善,海事诉讼程序法规定了海事强制令制度。海事强制令,是指海事法院根据海事请求人的申请,为使其合法权益免受侵害,责令被请求人作为或者不作为的强制措施。海事强制令的性质也是保全,是通过对当事人行为的强制,达到保全海事请求的目的,因此,理论上也称为“行为保全”。海事强制令制度的创立,将保全的对象从当事人的财产扩大到当事人的行为,弥补了民事诉讼法的缺陷,完善了我国的保全制度。 有学者对此问题已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立法建议。江伟、孙邦清在他们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初稿》的第八章“临时救济”中,分别设“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各一节,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财产保全的用语过于偏颇,难以对有些民事权益予以保障,而这些民事权益又确实需要法律给予救济,因此,保全应当包括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这样的保全才是完整的,笔者对此是赞同的。行为保全是指对于非财产权的请求,因债务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制止某种行为的保全。行为保全的对象是人,或者说是人的行为。在实施行为保全时不能像财产保全那样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法院可以根据情形采取选任管理人、禁止为一定行为或者责令为一定行为等方法。如果立法规定有行为保全,那么,离婚案件中对未成年子女的探视权就能解决,人民法院可依申请人的申请,强令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作出某种行为以保障探视权的实现。 综上所诉,对建筑物财产保全情形的研究折射出财产保全的复杂性,也显现出法律对财产保全适用范围规定的不完备。扩大财产保全的范围,规定行为保全的内容,使保全成为包括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的完整制度,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立法应解决的问题。 建筑物论文: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相邻关系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城市迅猛发展。城市环境过密化以及土地的高度立体化利用,使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成为一种必要。与此同时,如何用权利义务确定各区分所有人之间的关系则又给传统的相邻关系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相邻关系,学界已有诸多论述,但多聚焦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性质的理论纷争以及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优劣比较,对于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内容则鲜有谈及。本文将从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入手,试构建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的内容体系,并对我国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的立法提出构想。 「关键词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相邻便利,相邻妨害,地役权? 一、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的基本原理 (一)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之概述不动产相邻关系,简称相邻关系,为罗马法以来民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相邻各方在对各自所有或使用的不动产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互间依法应当给予方便或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参见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页。),即为不动产相邻关系。易言之,相邻关系是不动产所有权内容的当然扩张或限制。 不动产相邻关系,按其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土地相邻关系和建筑物相邻关系。而建筑物相邻关系又可分为建筑物内相邻关系、毗邻建筑物间相邻关系、建筑物与土地相邻而发生的相邻关系。其中,建筑物内相邻关系,又可称为“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相邻关系”。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相邻关系,是指在区分所有建筑物内,因各所有人或利用人的住宅单元-专有部分彼此邻近而发生的相邻关系(梁慧星、陈华彬编著:《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95页。)。 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是一种平面与立体相互交错的相邻关系。居住于同一栋建筑物上的各区分所有人,因其专有部分如火柴盒一样相互邻接,彼此之间的用役面紧密地堆砌于同一栋建筑物上,故他们之间除发生前后左右的平面相邻关系外,还发生立体的相邻关系。(温丰文:《区分所有建筑物法律关系之构造》,载《法令月刊》第43期。)此立体相邻关系是较之平面相邻关系更复杂、更重要的一类相邻关系,且有区别于一般平面相邻关系的显著特征。 (二)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 刚才我们已经说到,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内容的当然扩张或限制。因此,要研究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相邻关系,必须先弄清何为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 (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界定与衡量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自发端迄今,已有不短的一段历史。惟对于什么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各国不但没有形成通说,反而形成了多种对立的学说。 1)一元论 又称一元主义或一元论说。它又可分为“专有权说”和“共有权说”。 1.专有权说。此说最早为法国学者在解释法国民法典第664条时提出。([日]小沼进一著:《建筑物区分所有之法理》,法律文化出版社1992年版,第261页。)认为: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是指区分所有人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专有部分所享有的权利,即专有所有权。该说得到日本著名学者我妻荣先生(我妻荣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在专有部分上成立的所有权,其性质与一般所有权无差异。)和我国台湾学者史尚宽先生(史尚宽著:《物权法论》,台湾荣泰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版,第109页。)等支持。《日本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采取了专有权说。 2.共有权说。此说最早为法国学者普鲁东(Proud‘hon)与拉贝(labbé)在解释民法典第644条规定时,针对上述法国学者的专有权说而提出的对立主张。该说以集团性、共同性为立论精神,将区分所有建筑物整体视为由全体区分所有权人所共有,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区分所有人对建筑物的持份共有权。究其实质,是从共有所有权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区分所有权。《瑞士民法典》采取共有权说,该法典第712条规定:“楼层所有权,即建筑物或楼房的共同所有权的应有份。” 2)二元论 此说最早为法国学者在针对上述一元论说予以理论和实际的两方面批判后所提出,并为我国台湾学者郑玉波先生、黄越钦先生(黄越钦著:《住宅分层所有权之比较法研究》,《民法物权论文选辑》(上),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439、437、440页。)及大陆学者陈苏先生(陈苏:《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载《法学研究》1990年第5期。)所赞同。 该说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区分所有人对建筑物的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所享有的专有权和共有权的结合。《台湾民法典》采取了二元论说,该法典第799条规定:“数人区分一建筑物,而各有其一部者,该建筑物及其附属物之共同部分,推定为各所有人之共有,其修缮费及其他负担,由各所有人,按其所有部分之价值分担之。” 3)三元论 该说为德国贝尔曼(JBarmann)先生所创,又称“广义的区分所有权说”。认为区分所有权,是由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专有部分所有权、共有部分持份权和因共同关系所生的成员权三要素所构成的一种特别所有权。日本学者丸山英气教授、我国台湾学者戴东雄先生等,均持该说。 《德国住宅所有权法》采取了三元论说,该法上的所有权概念系由专有所有权、持份共有权和共同所有人的成员权三部分所组成。 比较以上三种学说,笔者认为:(1)一元论中的“专有权说”或“共有权说”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界定为对建筑物专有部分或共有部分所享有的专有权或共有权,不能反映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全貌,也不利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圆满实现和正确行使;(2)二元论说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界定为专有权和共有权的结合,反映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本质特征;(3)三元说得到了我国大陆许多学者的支持,可以说是代表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认识的主流。(段启武先生、陈华彬先生和王利明先生等皆支持三元论。)但是笔者认为:无论建筑物结构多么复杂,从物理空间上来看,都可以做一个成员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的二元划分;因此,就纯财产权利上讲,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即是对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和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三元论中的成员权,在性质上是一种社员权,相当于加入一种组织而取得的资格。它的基础是各区分所有权人对于共有部分的共有权甚至相邻关系。没有共有权、居住的相邻就没有成员权。正如共有人之间要管理共同物一样,区分所有权人也要管理共同物。(高富平著:《物权法原论》(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922页。)因此,成员权应为共有权之应有之意,更多的是物业管理上的意义,而非区分所有权本身的独立的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可以定义为:由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专有部分所有权和共有部分持份权所构成的特别所有权。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关系 由于区分所有建筑物可以分为各区分所有人专有和共用两大部分,所以在同一高层建筑物内的各区分所有权人之间,存在着因专有部分而成立的相邻关系和因共用部分而成立的共有关系。这两种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法律关系的真实面目。 二、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的内容 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的内容虽然琐碎、复杂,但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区分所有权人在其他区分所有权人因维护、修缮专有部分或设置管线,必须进入或利用其专有部分时,应给予便利,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二是,区分所有权人维护、修缮专有部分或行使其权利时,不得妨碍其他区分所有权人的安宁、安全及卫生。(参见梁慧星等著:《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79页。)即对于每一位区分所有权人来说,他既负有提供相邻便利的义务,又享有请求排除相邻妨害的权利。各区分所有人之间的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就构成了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的主要内容。 (一)相邻便利提供 区分所有权人为了保存、修缮、进入或其他合理使用其专有部分的必要,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请求使用其他区分所有人的专有部分,被请求的人应给予便利,没有正当事由不得拒绝。因使用而致邻人专有部分损害的,应予以赔偿。 问题是何谓“必要”?这一“必要”的范围是个不确定的概念。在实践中,应该根据保存、修缮或其他合理使用的规模、时间、期限、紧迫性等因素来确定其必要性。尽量在不影响其他区分所有权人的时间和运用不影响其他区分所有权人的方式进行。(温丰文:《论区分所有建筑物之专有部分》,载台湾《法令月刊》第42卷第7期。) 对此相邻便利提供关系,需要补充说明的是:1.被请求人即便利的提供者不以专有部分所有人-区分所有权人为限,区分所有权人若将其专有部分出租或出借于他人使用时,被请求人即为承租人或借用人;2.请求使用的专有部分不限于其前后左右或上下邻接的专有部分。既使在结构上并不相邻,只要在必要的范围之内,例如管线维修,也可以行使相邻权;3.因使用他人专有部分而致区分所有人损害时,使用人应负责恢复原状或予以赔偿。 这种便利的提供,又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行权 史尚宽先生在论及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之相邻关系时,特别提到了“他人正中宅门之使用权”。正中宅门,谓一座房屋之正门。数人区分一建筑物而各有其一部,无论为一进房屋或数进房屋,惟有一正中宅门时,其正中宅门虽不属于共有,如有使用他们正中宅门之必要(例如有婚丧大事),得使用之。(史尚宽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这种“他人正中宅门之使用权”即典型的通行权,其情形有如袋地之通行权。 (2)相邻排水供水关系 在区分所有建筑物中,排水系统和供水系统往往都是一个整体;各专有部分的排供水系统彼此相连,是构成整体的一个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各区分所有权人应允许邻人的用水经由排供水管道流经自己的专有部分,不得非法阻塞或采取其他方法来切断水的这种自然流动。同时,若其他区分所有权人因排水或供水出现问题而需要进入某专有部分进行管道维修时,该专有部分所有人应给予一定的便利,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3)相邻管线安设关系 区分所有权人因安设管道(如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管)或线路(如通讯电路)而有必要经过他人的专有部分时,他人应当允许。但安设方应本着不影响他人专有部分的使用及美观的原则进行安设,并对于因安设而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 (4)进入权 在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相邻关系中,还存在着一种相邻便利提供的义务,即容忍他人进入其专有部分取回其所有物或进行其他必要的活动的义务;对应的,另一方所享有的权利即称为进入权。 在实际生活中,进入权大多数表现为居民的物品因外力(如风力)或其他原因而掉入他人房屋、凉台,他有权进入该房屋取回该物;或者某人家中需要施救(着火、抢救小孩)或忘记钥匙,需要通过邻人房屋进入时,邻人应当给予进入的便利。这种便利也许是提供给邻居本人,也许是提供给施救者(如消防警)。当然,如果邻人因提供这种便利而受有损失时,可以向受益的邻居要求赔偿。 (5)相邻通风、采光、取暖关系 如果某一区分所有权人为了改善其专有部分的通风和采光而改变其专有部分的现状,这一改变并未影响邻人的,其他的区分所有权人应予以容忍。 由于暖气的供应系统与排供水系统相似,所以处理相邻取暖关系应遵循相邻排供水关系的同一原则。 (二)相邻妨害排除 区分所有权人维护、修缮专有部分或行使其权利时,不得妨碍其他区分所有权人的安宁、安全及卫生。若区分所有权人违反该项义务,并经请求仍不停止的,管理人或管理委员会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为必要的处置。 (1)相邻防险关系 区分所有权人在使用自己的专有部分时,有防范他人专有部分因己之使用而受险的义务;违背这样的义务给他人造成危险或妨害时,负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的责任。由此而形成的区分所有权人之间的关系,即为相邻防险关系。 此种危险或妨害皆与其他区分所有权人对其专有部分的使用有关,但这种使用有物理上的正当与非正当之分。 1.因对建筑物的不当毁损而带来的危险 区分所有人改建或增建自己的专有部分,而须拆除其内部梁柱或墙壁的一部分或全部时,该梁柱或墙壁即使属于其专有部分的范围,但若因此将危及整栋建筑物的安全时,其他区分所有权人可以违反共同利益为由,加以禁止。 2.因正当使用而带来的危险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甲和乙住在同一栋楼同一单元上下层。为了防盗,乙在其阳台及窗户部分安装了外置式防盗网。甲见后便要求乙拆除,被乙以在自家房子上装防盗网为由予以拒绝。某一天,小偷沿着乙所安装的防盗网,爬入甲家行窃,造成了经济损失1万多元。甲要求乙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高富平、黄武双著:《物业权属与物业管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21页。) 原则上,区分所有权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对专有部分进行利用,包括进行加固或安设防护设施。因此,乙有权为了自家的安全需要而安装防盗网。但是,相邻居住的业主之间存在相邻安全防范义务。本案中,乙安装外置式防盗网客观上给二楼邻居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有违相邻防险义务。当然,这类不安全因素不是物理上的,而是治安方面的。因此,关于相邻防险义务是否延伸到这种不安全因素,理论上还存在争论。但是,鉴于甲家被盗与乙安装防盗网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法院若判决乙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也未尝不可。目前,此类案件在各地时有发生,司法机关应形成一套统一的规则,以指导居民正确利用各自的房屋。 (2)相邻环保关系 区分所有权人未依建筑物的本来用途或使用目的使用专有部分(如在纯居民楼内开设小型工厂)或者不当地使用专有部分(如将自家的油烟机通风口对着邻家的窗户),产生的振动、噪音、废气等往往会影响邻近区分所有权人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由此而形成的区分所有相邻关系便具有了环境保护上的意义。 案例: 王某居住在北京西城区一个临街巷内一幢两层楼房的二楼。房子的一楼是刘某开的一家饭店。后刘某对饭店进行改造,增设了KTV包房。由于饭店隔音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王某一家的正常休息。在多次与刘某协商未果的情况下,王某向西城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刘某:晚上10点以后停止使用卡拉ok音响设备,并赔偿“精神损失费”2000元整。法院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的规定,认定音响噪声已构成对原告王某合法权益的损害,要求刘某改进隔音设备并在深夜停止使用。 本案涉及到了相邻关系中的相邻环保关系。区分所有权人对于来自其他专有部分的有害物质的入侵或噪音、振动的干扰,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但还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是否超过了一般人的容忍限度。在容忍限度内所受损失,可根据公平原则酌情给予补偿;若超过容忍限度,则相邻一方才能行使排除妨碍请求权和不作为请求权。 三、我国关于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及立法展望 建筑部的《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第5条规定:“所有人和使用人对房屋的使用和修缮,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房地产管理、消防和环境保护等部门的要求,并应按照有利使用、共同协商、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毗连关系。”这一条文确立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但其是从义务角度来加以规定的,且规定得颇为抽象。除此之外,《民法通则》第83条关于相邻关系的原则性规定自然也可适用于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相邻关系之上。(《民法通则》第83条:“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由上可知,我国现行法中对于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的规定尚很不完善,需要加以具体化和明确化。 在本文最后,就我自己的一些思考,提出几种立法模式,权当对该问题研究的一个总结,不怕见笑于大方之家。 (一)采用分所有权法模式,制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在其中设专门条款明确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相邻关系制度。 (二)采民法模式,在不动产所有权中建立区分所有权制度;同时完善民法中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两者合而为一,从而在事实上建立我国的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制度。 (三)彻底放弃德国模式的思路,采法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法国模式是对相邻关系和地役权两种制度在立法上的不同构建。以法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地役权(或役权)根据其产生的法律基础,分为自然地役权、法定地役权和约定地役权。这种意义上的地役权中的自然地役权和法定地役权的内容大致相当于德国民法中相邻关系制度的内容。而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如日本、瑞士及我国台湾地区,将相邻关系视为所有权的扩张与限制,从而采取地役权和相邻关系各不相同、分别规范的模式,将相邻关系制度规定在所有权中,而将地役权规定在用益物权中。所以德国模式下的地役权的内容与法国模式下的约定地役权的内容大致相当。)。在相邻不动产利用关系上,采用役权(或地役权)的规范方式,将德国模式中的相邻关系的内容和应由地役权调节的内容分别以法定地役权和约定地役权的形式加以规定(在立法中也无需出现相邻关系概念,此概念只作学理归纳之用),用不动产役权制度来从整体上调节土地和房屋的利用关系。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规定,采用分所有权法模式和民法模式皆可。 比较上述三种立法模式,可知: 模式(一)和(二)都沿袭了《民法通则》以来在这一问题上的德国模式传统,对现有制度的修正程度不大。而两者相比,第一种立法模式更有针对性,但是考虑到我国立法进程的实际情况,分所有权法模式在以后较长时期内,都不太可能实现;而民法模式则较为可行,尤其可利用现在制定民法典和物权法的契机,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模式(三)则是对现有制度的彻底改革,废弃了已为大家所熟知的相邻关系制度,而在对土地和建筑物进行整体的制度设计时,采取了法国式的役权制度。 采取这种立法思路,有如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1)既然以法定地役权定义相邻关系,则对于区分所有建筑物而言,其相邻关系之与地役权的“地”在概念上似乎有所矛盾。 这就涉及到地役权概念的表述问题。笔者以为,综合考察各国的历史传统及立法经验,可以将我国地役权的概念表述为:地役权是指为使用自己不动产的便利使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我国地役权调整的是不动产之间的利用关系。从而同传统民法上的“供役地”对应的是“供役不动产”(也即地役权客体),同传统民法上的“需役地”对应的是“需役不动产”;与供役不动产相对应的主体称之为供役方,与需役不动产相对应的主体称之为需役方(也即地役权主体)。 在将地役权的客体定义为“不动产”后,地役权实质上即是“不动产役权”。但“地役权”的名称可以不改为“不动产役权”。原因在于:地役权的称谓由来已久,已成传统;地役权的客体虽然以土地为主,但是由于在罗马法中的广泛运用,地役权的内容早已扩大,各种对物的利用权均能以地役权命名;这一传统为各国民法典继承和发展,如法国民法上的地役权客体是“不动产”,其称谓仍是“地役权”。(姜延松:《我国地役权制度的构建》,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6月。)因此,法定地役权可以用来解决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相邻关系问题,这在理论上不存在矛盾。 2)地役权既出于调节相邻不动产之间关系而生,其中的内容则完全能够解释相邻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国、意大利等国采用此理论解释相邻关系,更充分说明了相邻关系以地役权性质定义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由此,在德国、法国两个模式下,同为不动产相邻之特定法律事实,一个法定产生所有权扩张而可以利用邻人不动产,一个法定产生地役权而可以利用邻人不动产。也许法律后果是一致的,但所有权扩张说在相邻权与所有权概念的衔接、相邻权的客体等方面存在一系列无法解释的难题;如以地役权定义相邻关系,其为需役不动产所有权的从属物权,权利客体自然为供役不动产,这些理论问题均可迎刃而解。本着法律的科学性、严密性和概念的一致性、连贯性;以所有权扩张说解释相邻关系明显牵强,破坏了法律体系的完整性;而以地役权解释则顺理成章,于逻辑上、结构上、体系上均较前者为佳。(曹诗权、张鹏:《相邻关系的民法调整》,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3)在实际生活中,不动产的利用越来越与所有权相分离。这种情况在土地的利用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土地的所有人很少是土地的实际使用人;而房屋的居住者也有很多情况下是无所有权而仅以使用权入住的。在此种情况下,作为所有权内容的相邻关系立法已不适合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而采用统一的役权制度,可以解决相邻关系和地役权这两种归属于不同范畴的制度在调整同类关系时出现矛盾和空缺的情况,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虽然法国模式不合我国的传统,但仍不失为一条好的立法思路,值得立法者仔细考量。 建筑物论文:浅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业主的共有权探析 论文摘要 我国《物权法》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做出了相关规定,那么作为“业主”所享有的共有权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何种关系,“业主”的共有权该如何保护?本文论述了“业主”的共有权的归属、行使主体,并提出了共有权的行使原则。 论文关键词 区分所有权 业主 共有权 现代房地产发展的热潮以及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作为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不动产所有权形式,目前已经被世界各国的民事立法所普遍确立。我国《物权法》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那么,什么是区分所有权?区分所有权的主体是哪些?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应如何行使及保护?等等,是笔者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共有权的归属——业主 “业主”一词,在中国古代已经存在,传来于香港地区,我国《物权法》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一章中的十四条条文均使用了“业主”一词。既然我国《物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高频率的使用了“业主”一词,那么“业主”一词的内涵及外延如何界定,与“业主”一词相关的权利义务的合理轮廓该如何勾勒,就是民法学者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房屋所有权人 我国《物权法》第六条规定:“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第十六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按照以上规定,拥有房屋产权登记证书的所有权人理所当然的就是我国《物权法》规定的“业主”。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房屋的所有权人为业主”,该规定与《物权法》的规定大体一致。 (二)非房屋所有权人的专有部分所有权人 如前所述,我国《物权法》关于“业主”的表述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而《物业管理条例》的表述是“房屋所有权人”,笔者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与“房屋所有权”虽然大体意思相同,但是《物权法》的规定明显比《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更加准确,也更加反映了客观事实,是我国立法进步的体现。 传统理论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含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专有权,指单个权利人对于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房屋所有权只是专有权的一种类型。专有部分,指在构造上能够明确区分,可以独立使用的建筑物部分,其以构造上的独立性和利用性为要件,而满足这一要件的并不仅限于房屋。笔者认为,若车库、车位在客观上能够区分其范围,能够将其区分为一个独立的专有部门,那么该车库、车位的所有人人便可为“业主”。 综上,笔者认为若将《物业管理条例》第六条中的“房屋所有权人”修订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则《物业管理条例》便能与《物权法》保持一致,并可解释实践中存在的“车库”、“车位”的所有权人的“业主”资格问题。 (三)已签订买卖合同、未办理所有权登记但已合法占有专有部分的人 《最高院区分所有权解释》第一条规定:“基于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商品房买卖民事法律行为,已经合法占有建筑物专有部分,但尚未依法办理所有权登记的人,可以认定为物权法第六章所称的业主。”我国《物权法》将“业主”范围扩张至所有权人之外,具有突破意义。 现实生活中,建设单位向买受人交付房屋后,可能还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若在该段时间内不承认买受人的“业主”资格,那么买受人的权益将严重受损。因为,在该段时间内,买受人与已登记的“业主”的实际需求和利益状态并无二致,由此可见,《最高院区分所有权解释》第一条将合法占有建筑物专有部分但未办理所有权登记的买受人认定为业主,是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四)建设单位(开发商) 建设单位在尚未销售专有部分或者尚未向买受人交付房屋时,由于其此时是整栋建筑物的权利人,确定《物权法》意义上的“业主”身份就丧失了实际意义。若建设单位已经将整栋建筑物的房屋全部销售完毕,那么其也当然不享有《物权法》意义上的“业主”身份。但是,当建设单位已经销售了部分专有部分并已经交付,尚余部分房屋未销售的情况下,此时建设单位是否是“业主”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部分学者认为,此时认定建设单位的“业主”身份有欠妥当。 部分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建设单位并不是为了“生活消费”的目的而持有物业的,其就当然不具备“业主”资格。笔者认为,此种观点难称妥当。当今社会,许多个人购房者并不是为了“生活消费”的目的而购买房屋,恰恰相反,在我国现阶段为了投资、保值或购房出租而购买房屋的个人大有人在,难道我们能将这些人排除在“业主”之外吗?另外,我国《物权法》第七十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由此可见,立法者在立意之初就是将“经营性用房”的所有权人这种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房者作为“业主”对待的。 另外,部分反对将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对待的学者提出的一点担忧是:由于建设单位掌控的专有部分面积较多,其可能在业主大会中利用这一优势,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建设单位在一定期间具有“业主”身份,这是必须的,也是正常的,学者的这种担心有欠公道,我国《物权法》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解释》已经对该问题给予了很好的解决。 我国《物权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了应当由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并且规定在业主大会的讨论中实施双重多数决原则。 《最高院区分所有权》解释第九条规定:“业主人数,按照专有部分的数量计算,一个专有部分按一人计算。但建设单位尚未出售和虽已出售但尚未交付的部分,以及同一买受人拥有一个以上专有部分的,按一人计算。”从该法条内容的本身可以看出,立法者已经将尚有未出售或未交付专有部分的建设单位视为业主;并且,无论建设单位拥有的专有部分的面积有多大,房屋有多少套,在“业主”人数上只能算一人。这就从法律上消除了开发商利用房屋数量或面积优势通过于己有利而损害其他业主的决议的可能性。 二、共有权的代表——业主委员会的法律探讨 (一)业主委员会的相关法律规定 《物权法》第七十五条、《物业管理条例》第十条、第十五条规定了业主委员会的权利来源于业主和业主大会在法律范围内的授权,它主要执行事务性的工作,类似于委托。同时明确了业主委员会可以代表全体业主担任物业服务合同的法定一方当事人的角色。 (二)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业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已经有了明确的确认:一是明确了业主委员会的民事诉讼主体地位,即业主委员会既可以充当原告,也可以充当被告;二是明确了业主委员会参与民事诉讼的范围,即限于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关系纠纷,其在诉讼中的相对方当事人主要是物业服务企业。 从国内外的物业管理经验和可借鉴的处理方式而言,业主委员会有逐渐法人化的趋势。业主委员会法人化适应了现代物业管理的趋势:(1)业主委员会以自身法人身份对外实施法律行为,使其取得权利及签订契约极为便利;(2)使代表全体业主利益的业主委员会自身成为权利义务的归属点,从而增加了交易相对人的便利性和安全感,使业主成为物业管理中的“局中人”而非“旁观者;(3)使其基于对于区分所有权建筑物的使用、管理所发生纠纷时可以代替业主对外进行诉讼,维护权利业主的权益。 三、共有权的行使原则 任何权利的行使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才不至于被滥用,现代法律考虑到国家和社会公益以及善良风俗已对物权的行使设置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共有权作为物权的一种,在行使过程中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法定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就我国而言,就是要求区分所有权人严格按照《物权法》及其他法律规范对共有权行使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的授权行使权利。 (二)约定原则 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全体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可以通过约定的方式行使权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共有部分的价值。 (三)不得违反法律、社会公共利益、善良风俗的原则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在行使共有权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和善良风俗,不能以维护自身利益而破坏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整体效益优先原则 共有权人在利用共有部分时也应注意维护整个小区的利益,当部分共有权人为了其利益而损害了整个小区的利益时,其他区分所有权人可以对侵害小区利益的共有权人提出抗辩。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种重要的有别于其他物权所有权类型,他突破了传统民法上实行的一物一权主义,其中的区分所有权人之共有权法律制度,法律关系复杂。《物权法》的制定,为解决我国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区分所有权理论,很好的解决了业主与业主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以及共同管理权行使中的一些常见的纠纷和关键性问题,避免和瓦解了现实生活中一些矛盾冲突的隐患,及时的保护了业主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建筑物论文:浅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摘 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在调整建筑物区分所有关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探讨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基本架构,并对我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有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内容的部分条文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专有所有权 共有所有权 成员权 前言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继衣食之后的居住问题日趋突出,对建筑面积的增长需求和土地面积的有限性,都促使建筑物不断向高空发展,而由此产生的建筑物区分所有的现象日益增多,但我国民法通则中并无相关规定,从而法官在解决纠纷时只能借鉴国外法律的相关规定。在我国制定物权法之际,人大建议稿,社科院建议稿和人大法工委的征求意见稿三个建议稿都无一例外的肯定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笔者在此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进行必要的分析,并对各建议稿中的相关条文进行评析,以期望对在物权法中更完善的规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有所帮助。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历史发展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穴居巢洞,故不可能形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观念。通说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观念的萌芽,滥觞于人类文明之始的奴隶社会。[1]在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人口大量集聚于城市,城市得以形成。为满足城市人口居住和经营的需要,公元前两千年的古巴伦王国,产生了类似于现代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建筑物形态,标志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正式萌芽。在罗马法中,由于贯彻了“一物一权”主义的原则,尤其是确认了所谓“建筑物所有权属于建筑物所附着之土地所有人”或“地上物属土地所有人”的原则[2],所以并不存在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问题。其后的日耳曼法,曾经形成所谓的“阶层所有权”,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但并不完整。自十九世纪上半叶开始,英、法、德、意、瑞(士)等国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和工业中心的急剧发展。随着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屋建筑拔地而起,多个业主或承租人共同使用同一楼宇的现象出现,但与此相关的楼宇管理问题日显突出,要求建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律制度的呼声高涨。[3]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644条的规定,开创了近代民法建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先河。此后,意、葡、西(班牙)、瑞(士)以及旧中国国民政府的民法典等先后建立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律制度。进入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堪称人类浩劫,原有建筑物遭到极大破坏。另一方面人口激增,并纷纷涌向城市,致使住宅问题更趋严峻。但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客观上又为建筑物向更高的立体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律关系,各国或重新检讨已有的法律制度,或者积极创设新的理论体系,促进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发展。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念的界定关于什么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并且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二元论说”和“三元论说”。 依“二元论说”,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数人区分所有一建筑物时,各所有人对其独自占有、使用的部分享有专有所有权,并对全体所有人共同使用或数个所有人之间共同使用的部分享有共有所有权的一种复合物权。由梁慧星教授任负责人的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编写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4](以下简称建议稿)便采纳了这种“二元论说”。该建议稿在第90条作了如下表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数人区分一建筑物而各专有其一部,就专有部分有单独所有权,并就该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共同部分,除另有约定外,按其专有部分比例共有的建筑物所有权。”这种学说的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基于区分所有权人之间的团体关系而产生的成员权为区分所有权的一项权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所以产生,必须是两人以上对某一建筑物区分所有。在区分所有建筑物上,区分所有权人相互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各区分所有权人在行使专有部分权利时,不得妨碍其他区分所有权人对其专有部分的使用,不得违反全体区分所有权人的共同利益,从而使各区分所有权人之间形成一种共同关系。〔5〕为维持这种共同关系的健康发展,全体区分所有权人必然结成区分所有权人团体,由该团体直接管理或委托他人管理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共同事务,而此种管理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区分所有权人专有部分所有权和共用部分所有权的享有。由此可见,作为这一团体成员所拥有的成员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元论说”为德国学者贝尔曼所倡导,并被德国现行《住宅所有权法》所全盘采纳。根据该法,区分所有权系由三部分构成:供居住或供其他用途之建筑物空间上所设立的专有所有权部分、专有所有权人共用建筑物上所设立的持分共有所有权部分及基于专有部分与共用部分不可分离所产生的共同所有人的成员权。〔6〕支持“三元论说”的日本学者丸山英气教授认为,区分所有权,应理解为对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对共用部分的共有持分,以及成员权的三位一体的复合物权。 “三元论说”似乎更全面地反映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事实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应当是包含专有部分所有权、共有部分所有权和成员权这三项权能的复合物权,其中,专有所有权是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共有所有权和成员权是依附于专有所有权而存在的,区分所有人取得专有所有权,自然就应取得共有所有权和成员权。区分所有权人转让其专有部分时,共有所有权和成员权被认为一并转让。总之,这三项权能不可分割,如果作为继承或处分的标的,应将三者视为一体。因此,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应是指数人区分一建筑物时,对各自的专有部分有单独所有权,并就该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共用部分,除另有约定外,按一定比例享有共有所有权,并基于区分所有人之间的团体关系而拥有成员权,上述专有所有权、共有所有权和成员权的总称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构成高层建筑物因其所有人为多个人,甚至上百人,由于人数多,就会产生十分复杂的法律关系。首先,每个所有人对专属自己的在构造上和使用上具有独立性的建筑物部分,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从而产生了各个所有人对高层建筑物的所有关系;其次,每个所有人对高层建筑物的共有部分享有共同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从而在他们之间产生了对高层建筑物共有部分的共有关系;再次,每个所有人对整个高层建筑物享有和承担管理、维护和修缮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在他们之间产生了作为建筑物管理团体的成员关系。因而,建筑物所有权的区分,是指多个所有人,甚至上百个所有人,共同拥有一栋高层建筑物时,各个所有人对其在构造上和使用上具有独立性的建筑物部分(专右部仆、所享右的共有权以及基于律筑物的管理、维护和修缮等共同事务而产生的成员权的总称。简言之,它是指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的结合。 专有权、共用部分共有权及成员权,是相对独立而又不可分离的权利,区分所有人可以分别行使对专有部分的权利,对共同部分行使共用权,对管理建筑物行使成员权利。作为构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复合要素,区分建筑物所有权的结构中,专有权占主导地位,共有权居从属地位,成员权处于附属地位。在区分所有建筑物上,区分所有人取得了专用权,便当然取得共有权及成员权。 一)专有权1.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的概念专有权的概念存在“空间说”和“非空间说”两种学说。目前,多数学者持前一观点,认为专有权是指区分所有人对专属自己的,由建筑材料组成的,在构造上和使用上具有独立性的封闭建筑空间所享有的所有权。如德国法学家贝尔曼认为,专有权是在“供居住或供其他用途(尤其供营业或办公)之建筑空间上所设立的专有所有权”[7]. 2.专有部分的范围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的客体,是指专有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专有部分。如何划分专有部分之间、专有部分与共有部分之间以及专有部分与建筑物外部之间的界限,有以下几种学说:[8] 1)“空间说”认为,专有部分的范围包括墙壁(共反壁)、地板和天花板所围成的空间部分。该说的优点在于符合专有权客体的实际状况,缺点在于把墙壁、地板、天花板等境界部视为共有部分,则区分所有权人欲粉刷墙壁或在墙壁上钉图钉,在地板上铺地砖,均应经其他所有人之同意,始得为之。使区分所有人生活必感不便,其与社会实情不相符。 2)“壁心说”认为,专有部分的范围达到墙壁(共同壁)、柱、地板、天花板等境界部分厚度的中心线。该说的优点在于符合交易习惯,缺点在于专有部分之范围既包含至境界壁之中心线,则各区分所有人在未超过壁心范围内,得自由使用或变更。但境界壁内往往埋设着维持整栋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必需的各种管线(水管、电线等),若可任凭区分所有人使用或变更,对整栋建筑物之维护与管理,显非妥当。 3)“最后粉刷表层说”认为,专有部分的范围包括至墙壁(共同壁)、柱、天花板、地板等境界部分表层最后粉刷的部分。该说的优点在于弥补了空间说和壁心说的不足,使区分所有人一方面得在自己专有部分上自由装演,另一方面把境界壁最后粉刷以内的部分视为共有部分,有利于整栋建筑物的管理与维护。该说的缺点在于忽视当前区分所有建筑物系以壁心为界线之交易习惯。 4)“壁心和最后粉刷表层混和说”认为,专有部分的范围在区分所有人相互间有关建筑物的维持、管理等内部关系上,包含到壁、柱、地板等境界部分的最后粉刷表层部分;专有部分的范围在对第三人的买卖、保险、税金等外部关系上包含至壁、柱、地板等境界部分厚度的中心线。壁心和最后粉刷表层说,此说是对上述三种学说的综合折衷,认为,在区分所有人之间,尤其是有关建筑物的维持、管理关系上,适用最后粉刷表层说,在对第三人的关系(如买卖、保险、纳税)上,则适用壁心说。[9]第四种学说兼顾了区分所有建筑物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需要,是比较合理的。在内部关系上,将专有部分的范围划定至界壁等的最后粉刷表层,一方面使得专有所有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对房屋内墙进行装潢,如粉刷涂料、悬挂物品,而不必担心侵犯其他所有人的权利。否则依据空间说,作为界壁的墙壁和地板、天花板等均属共用部分,则专有所有人在对位于自己房间内的界壁进行装饰时,须事先征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这在现实操作中是不大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建筑物的墙壁内预先敷设有大量维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必需的各种管线,采用最后粉刷表层说也避免了壁心说带来的弊端。因为按照壁心说,至墙壁等的中心部分皆属专有部分,则区分所有人可以对其任意使用或变更,这样做明显不利于整体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在外部关系上,比如为购买房屋而计算房屋面积时,计算的便是至墙壁中心的面积,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使用面积,而建筑面积则需再乘以一定的系数。 二)共有权1.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共有权的概念共有权是指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依照法律或管理规约的规定,对建筑物的共有部分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2.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共有权的属性1)不可分割性根据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使用目的,共有部分具有不可分割性。否则,不成其为共有。因此,各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大都明确规定,禁止分割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共有部分,但区分所有建筑物已完成区分所有人的使用目的的,不在此限。 2) 从属性鉴于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专有部分与共有部分在物理上具有不可分的统一结构体关系,区分所有人取得专有部分所有权,必须附带取得共有部分所有权,以获得使用上的方便。因此各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大都明定,共有部分具有从属性,任何移转区分所有专有部分的行为,均推定移转了整个区分所有权。 共有部分是建筑物区分所有的核心重要问题。根据各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共有部分范围包括:1)专有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如门厅、电梯、走廊、屋顶、地下室。(2)不属于专有部分的附属建筑物:①建筑物的附属物,如给水排水设备、供电设备、空调设备、各种配备线等;②建筑物的附属设备,如天井、水塔、游泳池、停车场、建筑物外的照明设备等。我国建设部1989年11月21日的《城市房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以列举的方式明定了共有部分的范围:门厅、阳台、屋面、楼道、厨房、院落、上下水设施、基础、柱、梁、墙、可上人层盖、楼梯、电梯、水泵、暖气、电照、沟管、垃圾道、化粪池等。 共有所有权包括三项权能: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所谓使用权是指各区分所有权人对共有部分依其设置目的及通常使用方法享有正当使用的权利,包括共同使用与轮流使用。如庭院、电梯、走廊等依其性质可共同使用。而电话、洗衣机、球类、会客室等仅可供轮流使用。所谓收益权是指收取共有部分的天然孳息及法定孳息的权利。对于共有部分所产生的收益,除区分所有权人间另有约定外,应当由区分所有权人按其共有部分应有的比例收取。所谓处分权,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对于事实上的处分,如对共有部分及其相关设施的拆除,应由区分所有权人全体会议决定。对于法律上的处分,如区分所有权人处分共有部分时,应随同专有部分同时进行。 三)、成员权1、成员权的性质成员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由于使用同一建筑物而形成不可分离的共同关系,作为建筑物的一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而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成员权存在的基础是全体区分所有权人因在一栋建筑物内共同居住或工作而形成的共同关系。成员权有很强的“人法性”因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管理关系,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财产关系。成员权是通过区分所有权人组成区分所有权人大会、制定管理规约、选举管理委员会、委托物业管理企业对建筑物进行管理等形式予以行使的。 2、成员权的行使方式及成员权人的权利和义务1) 区分所有权人大会(又称业主大会)区分所有权人大会由全体区分所有权人组成,是区分所有权人团体的最高权力机关。每一区分所有权人都当然地成为大会的成员,通过区分所有权人大会行使其成员权是成员权最基本的行使方式。凡涉及区分所有建筑物和区分所有权人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应由区分所有权人大会决定。如:制定管理规约、选举管理委员会、建筑物的重大修缮或改良、共同费用的分担比例、区分所有权的强制出让等。成员权人通过区分所有权人大会享有表决权、参与制定规约的权利、选举及解任管理者的权利、请求正当管理共同关系事务的权利、请求收取共有部分应得利益的权利等广泛的权利。 2)管理委员会(又称业主委员会)由于区分所有权人人数众多,而且很多人并不关心建筑物的管理,如果每件事情都需要区分所有权人大会决定,很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管理委员会是必要的。管理委员会应由区分所有权人大会选举产生,是区分所有权人大会的常设机构和执行机构,对外代表全体区分所有权人。管理委员会的职权非常广泛,但是涉及到区分所有权人重大利益的事项,应由区分所有权人大会决定。建议稿第112条规定了管理委员会的职责:“管理委员会和管理人的职责如下:(一)共用部分的清洁、维护、修缮及一般改良;(二)区分所有权人共同事务的建议;(三)区分所有权人和专有部分占有人违规行为的制止;(四)区分所有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维护;(五)收益及其他经费的收支、保管及使用;(六)区分所有权人会议决议的执行;(七)管理规约、会议记录等文件的保管;(八)管理服务人的委任、雇佣及其监督;(九)会计报告、结算报告及其他管理事项的提出及公告;(十)管理规约规定的其他事项。” 3)管理规约(又称住户规约)管理规约是全体区分所有权人,在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基于意思自治原则制定的有关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及使用等的自治规范。管理规约是区分所有权人团体的最高自治规则,区分所有权人大会和管理委员会的一切决议和行为都不得与之相抵触。另外,规约的效力还及于区分所有权人的继受人,包括继承人、买受人、受赠人、及专有部分的承租人、借用人等。 4)物业管理企业(又称物业公司)现代建筑物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设施的复杂性都大大超出了以往的建筑物,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区分所有权人大会直接行使管理权或由它的执行机构———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化高层建筑物的需要,因此,物业公司应运而生。物业公司对区分所有建筑物实施管理活动的依据是物业管理合同。物业管理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物业公司和代表全体区分所有权人的管理委员会,该合同的性质应属委任合同。由于物业管理合同包含交纳物业管理费、共有部分的使用方式及收益分配等关系到所有区分所有权人利益的内容,所以,为了保护区分所有权人的利益,物业管理合同应由区分所有权人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生效。 四、各建议稿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分所有权制度是物权法中一项比较复杂的制度,设计规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条文时,人大法工委的二次审议稿中用了16个条文(64-79),社科院建议稿用了24个条文(90-113),人民大学建议稿用了11个条文(180—191),它们都可以科学的概括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大概轮廓,但是内容过于概括,不利于实际操作,对于一些关键问题如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的客体如何界定、共有部分所有权的享有比例及共有部分维护费用的分担份额等都没有规定,这一切是否都要依赖以后颁布相关的实施细则来解决呢? 建筑物论文:建筑物楼宇自动化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一、概述 建筑物楼宇自动化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及水平。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将建筑物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综合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能使建筑物内部的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筑物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等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建筑物内的通信网络设备与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连。 二、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运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自动测量及控制技术,对智能建筑内的各种分散的机电设备、消防和保安设备装置进行自动控制和统一管理,充分体?quot;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这一智能建筑的最新控制理念及节约能源,提高工效的目的。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将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1.中央空调系统的监控管理 (1)监视控制整个大厦的空调系统(包括:风机盘管控制、冷热水泵旁通控制、冷却水塔进水控制等; (2)通过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和流量测量、自动计算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并在楼宇自动化系统的CRT上显示; (3)根据实际的冷负荷通过空调冷冻水机组带的群控装置来决定冷冻水机组的启停数,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4)测量并自动控制冷冻水系统供/回水总管的差压,维持系统要求的差压值; (5)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联锁控制,当一台冷冻水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备用水泵;??(6)监控空调系统的如下设备:空调柜机、风机盘管、新风机组、排风机(含正压风机)、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集水器、冷冻水膨胀水箱。 2.给排水系统的监控管理 (1)楼宇自动化系统将监控给排水系统的所有水泵的运行状态。 (2)楼宇自动化系统将对给排水系统的设备运行时间、状态、水量、压力值进行记录。 (3)当水泵出现故障时,楼宇自动化系统会通过联锁控制备用泵自动投入运行。 (4)监控给排水系统的如下设备:生活给水泵、消防给水泵、自动喷淋泵、稳压水泵、排污泵、屋顶水池、地下水池、污水池、给排水监控系统。 3.供配电监控系统 变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可靠供电是智能大厦安全使用的保证。因此,智能大厦的控制中心要控制、监视、记录供电系统的运行情况,主要包括: (1)高压系统:进线与蹭联络断路器状态控制监测、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变压器温度及故障状态显示与报警 (2)低压系统:进线与联络断路器状态控制监测、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重要输出支路断路状态监控、故障情况显示、报警; (3)直流系统:交流电源主进线断路器控制、直流输出、电压、电流及故障状态显示报警 (4)发电机系统:发电机启动、供电、主断路器状态、电压、电流、频率、转速、油箱位高低、水温等显示、故障报警、断路器状态控制 (5)照明系统:根据大厦内的使用功能、分成不同的区域照明,如办公室照明、走廊照明、大厦立面照明、航空障碍灯照明、室外环境照明等,按照时间顺序及使用需要,由中央监控系统控制开、关状态,故障显示。 4.保安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将监控保安系统的如下设备: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 5.能量管理 楼宇自动化系统将对整个大楼的用水量、用电量进行计量累计。 6.各类参数超限时,进行声光报警 (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软件的配置 1.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硬件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1)建筑物监视系统:提供一个以window NT环境下的人机接口界面,为工程师提供应用程序的编制平台,为操作人员提供直观和快捷的操作界面。中央管理机实现对个系统的集中监测、管理与最优控制。 (2)建筑物控制系统:对所需的模拟量输入/输出(AI/AO)和数字量输入/输出(DI/DO)进行现场监视和控制。 (3)建筑物防火及保安系统:实现出入控制,保安监视和控制,集成摄像控制,火灾报警等功能。 (4)分布式输入/输出模块:将所需的模拟量信号和数字量信号引入楼宇自动化系统并进行A/D转换,将所需的模拟量和数字量从楼宇自动化系统引出并进行D/A转换之后引至各类执行机构。 (5)智能化房间控制系统:实现可靠的单一房间温度控制和空气流量控制,通过诸如加压/减压,夜间净化,早晨预热以及终端调节风量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 2.楼宇自动化系统软件的配置有:? (1)身份鉴别软件:只有操作员身份密码,才能行使操作员职责范围内的指令。 (2)常规记录软件:负责常规记录资料的处理、显示、打印。 (3)节能控制软件:根据室外的温度相对湿度,充分发挥自然潜力,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节约能源。 (4)运行时间累计、维修记录软件:在设备累计运行时间超过设定值时,进行报警,这是供预防性维修保养用的。 (5)故障报告软件:负责设备的故障报警,以及故障的显示和打印记录。 (6)最大负荷限制软件:当实际负荷超过额定的极限值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切除预定可以切断的负荷,减少电费的开支。 ? 三、综合布线系统 结构化综合布线是将大厦中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楼宇管理自动化综合成一个结构统一材料相同、统一管理的完整体系。它利用高品质的无屏蔽双绞线取代传统的同轴电缆和专用线缆,解决了数据高速传输、降低线间串扰和电磁辐射干扰等难题。利用型号齐全的适配器,将弱电系统纳入到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来。它的构成主要有: (1)工作区布线:把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一般是永久性的。 (2)水平布线子系统:从楼层配线架至各信息插座,包括信息插座、水平电缆(光缆)及其它在楼层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端、插接软线和跳线。 (3)主干线系统:指设备间(主配线架)至配线间(楼层配线架)之间的主干电缆及配线设备。 (4)通信引出端(信息插座):每个工作区宜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插座,其中最少有一个作为数据通信用。 (5)接口:每个布线子系统的端部都有相应的接口,用以连接有关的设备,如电话主机、主计算机、信息插座等。 (6)设备间:是安装网络进出线设备、互联设备、主机设备和保护设备的用房,应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应靠近弱电竖井设置。 (7)配线间(交换间):每层配线间数量按与最远点信息插座的距离不大于75m配置。配线间内的设备为有源设备,就设电源插座(AC220V)。 四、楼宇自动化系统与综合布线 系统的应用 茂名某生产调度大楼是一座专业性强、技术性很高的建筑,一方面机电设备多,技术性能复杂,管理工作已非人能就对;另一方面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有效的管理是提高生产力和降低成本的有效保证,因此本大楼的自动化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均要求较为先进。 1.楼宇自动化系统选用当今最新技术、系统操作灵活的美国HONEYWELL公司生产的EXCEL5000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化楼宇自动化系统,系统中各个设备可以交互作用,以符合集成化的要求,可把空调自控、节能管理、照明控制、出入控制、防火与保安等多种系统综合线一个网络。 2.综合布线系统: 该调度大楼的综合布线设计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性,根据业主的使用要求设计有语音、数据、保安、对讲传呼系统,用铜芯线缆组网。系统工作站(区)信息终端每20m2 3~4个,每个信息终端均有独立的水平配线电缆(4对排屏蔽又绞电缆)引至楼层配线架,每一个工作站的干线电缆不少于3对双 绞线。 总之,楼宇自动化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在我国的实施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健全及不完善之处,值得我们电气工作者不断摸索、探讨。 建筑物论文:现代建筑物加固技术概述 摘要: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与技术: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关键词:加固 事故处理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 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贴钢板加固法 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2、增加支承加固法 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 1、托换技术 系托梁(或桁架,以下同)拆柱(或墙,以下同)、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2、植筋技术 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3、裂缝修补技术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4、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还不成熟) 系指通过恢复混凝土的碱性(钝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钢筋腐蚀得到遏制的技术。 5、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系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的专门技术。 6、混凝土表层密封技术 系指采用柔性密封剂充填、聚合物灌浆、涂膜等方法对混凝土进行防水、防潮和防裂处理的技术。 7、其它技术 如结构、构件移位技术、调整结构自振频率技术等。 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该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 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 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该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且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的环境中。 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 1、增设圈梁加固 当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或纵横墙交接处咬搓有明显缺陷,或房屋的整体性较差时,应增设圈梁进行加固 2、增设梁垫加固 当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出现局部竖直裂缝时,应增设梁垫进行加固。 3、砌体局部拆砌 当房屋局部破裂但在查清其破裂原因后尚未影响承重及安全时,可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按提高砂浆强度一级用整砖填砌。 4、砌体裂缝修补 在进行裂缝修补前,应根据砌体构件的受力状态和裂缝的特征等因素,确定造成砌体裂缝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裂缝修补或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钢结构加固方法: 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 1、改变结构计算图形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是指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传力途径、节点性质和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一般加固方法: (1)对结构可采用下列增加结构或构件的刚度的方法进行加固: A、增加支撑形成空间结构并按空间结构验算; B、加设支撑增加结构刚度,或者调整结构的自振频率等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改 善结构动力特性; C、增设支撑或辅助杆件使结构的长细比减少以提高其稳定性; D、在排架结构中重点加强某一列柱的刚度,使之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以减轻其 它柱列负荷; E、在塔架等结构中设置拉杆或适度张紧的拉索以加强结构的刚度。 (2)对受弯杆件可采用下列改变其截面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A、改变荷载的分布,例如将一个集中荷载转化为多个集中荷载; B、改变端部支承情况,例如变铰接为刚结; C、增加中间支座或将简支结构端部连接成为连续结构; D、调整连续结构的支座位置; E、将结构变为撑杆式结构; F、施加预应力。 (3) 对桁架可采取下列改变其杆件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A、增设撑杆变桁架为撑杆式结构; B、加设预应力拉杆。 2、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 采用加大截面加固钢构件时,所选截面形式应有利于加固技术要求并考虑已有缺陷和损伤的状况。 3、连接的加固与加固件的连接 钢结构连接方法,即焊缝、铆钉、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目的、受力状况、构造及施工条件,并考虑结构原有的连接方法确定。 钢结构加固一般宜采用焊缝连接、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依据时亦可采用焊缝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混合连接。当采用焊缝连接时,应采用经评定认可的焊接工艺及连接材料。 4、裂纹的修复与加固 结构因荷载反复作用及材料选择、构造、制造、施工安装不当等产生具有扩展性或脆断倾向性裂纹损伤时,应设法修复。在修复前,必须分析产生裂纹的原因及其影响的严重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结构实际工作或进行加固的措施,对不宜采用修复加固的构件,应予拆除更换。 漏电保护器在民用建筑物电气设计中应用 摘要:以国家现行规范为基础,对中小型民用建筑物电气设计中漏电保护器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漏电保护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设计配置方法进行了论述。另外提出了使用电子式漏电保护器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漏电保护 配电装置 电气设计 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RCD)在我国应用已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在中小型民用建筑物,特别是住宅的电气设计中,应用尚不够重视。由于强制性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自1999年6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强调了居民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我们应重视中小型民用建筑物供配电线路设计中对漏电的保护。 一、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必要性 接地故障(接地短路)有金属性和电弧性两种形式。故障点熔焊,故障点阻抗可忽略不计的接地故障为金属性接地故障。这时设备外壳对地故障电压Uf为PEN线和PE线上电压降之和U Uf=U=Id(ZPEN+ZPE) =(ZPEN+ZPE)U0/Zs =[U0(ZPEN+ZPE)]/[ZL+ZPEN+ZPE] 式中Id——接地故障电流(A); U0——相电压(220V); ZL、ZPEN、ZPE——各为相线、PEN线、PE线阻抗(Ω) ZS——接地故障回路总阻抗(Ω) 计算中忽略了变压器阻抗。如果相线和PEN线截面相同,则ZPEN+ZPE=ZL Uf=0.5U0=110V 考虑建筑物内等电位联结减少触电压的作用,按IEC61200-413间接接触防护-自动切断电源)标准,一般情况下,可减少约20%的接触电压,则接触电压UC为: UC=0.8Uf=0.8*110=88V 50V;此UC足以引起人身电击事故。因此,金属性接地故障能使设备外壳带危险接触电压,其主要后果是人身电击。 当故障电流Id足够大时,回路首端的过流保护器(断路器、熔断器)也能瞬间动作,避免事故的发生。但Id值不仅与线路截面、长度有关,也与线路连接质量、布线方式以及维护管理水平等难以估量的因素有关,所以靠过流保护电源并不可靠。这就是不论TT系统还是TN系统,要求在手握式、移动式设备供电的插座回路上必须安装额定动作电流In大于30mA的瞬动漏电保护器的原因所在。 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点不熔焊而是产生电弧、电火花(密集的电火花即是电弧)的接地故障为电弧性接地故障,如图2所示。电弧、电火花具有很大的阻抗,它限制了接地故障电流Id,使过流保护电器不能动作或延缓许久才能动作,但故障点或连接不良的PE线接头上通过Id时迸发的电弧、电火花的局部高温可高达2000-3000℃,很容易引燃近旁可燃物质,引起电气火灾。 由于故障电弧的阻抗大,220V相电压大部分降落在电弧上,分配在线路上的电压降大大减少,其结果是UC和Uf大大小于50V,因此电弧性接地故障只能引起电气火灾而不会招致人身电击事故。 二、安装两级漏电保护器 只在插座回路上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做法不能防范插座回路以外电气线路和设备电弧性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为此应按IEC60364-4-482(火灾防护)和我国《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要求,在电源进线上再安装一级漏电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一般为300mA,并带有约0.15s的延时,以与插座回路上的漏电保护器有选择性配合。增加这一级漏电保护器对电气投资虽略有增加,但对防范常见多发的危险接地电弧火灾却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不可实现地建筑物配电线路电弧性和金属性的接地故障进行保护。 三、四极和二极漏电保护器的应用 电气安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尽量减少开关电器的级数和触头数以及线路的连接点。开关触头之类的活动连接和线路的固定连接由于种种原因都可能因导电不良而成为事故起因,而三相回路中的中性线导电不良危险尤甚,这是因为中性线导电不良时设备依然运转,隐患不易被发现,当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时将导致三相电压也严重不平衡而烧坏单相设备。所以,应尽可能限制在中性线增加触头。 目前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由于三相负荷不平衡,而中性线截面又小于相线截面,为防中性线过截而装四极开关。但IEC364-4-473(过电流防护措施)标准和我国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都规定不必为此断开中性线,只需在中性线上装设过流检测元件来断来三根相线,使中性线不再有电流,过载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另一种误解,即认为带有单相负荷的三相漏电保护器应采用四极的。其实漏电保护器的标准名称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它只能在回路中出现剩余电流(如绝缘损坏引起的对地泄漏电流)时动作,而与回路不平衡电流毫不相干。因此,这些误解造成了现时一些四级漏电保护器的应用过滥。 四极(单相为二极)漏电保护器主要用于TT系统,这可用图3来说明。TT系统回路有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故障电流Id在电源接地电阻Rb上产生电压降,使中性线带故障电压Uf=Id*Rb,因中性线是绝缘的,此Uf一时并不引起事故,但此时若电气设备又发生碰外壳接地故障,漏电保护器跳闸,Uf将沿着图中虚线所示路径传导至设备外壳。因中性线未被切断,如果Uf大于50V,则漏电保护器跳闸后仍难免发生电击事故。如果TT系统采用的是四极或二极漏电保护器,则在断开线的同时中性线也被断开,从而切断Uf的传导路径,事故就不致发生。TN-C系统因不允许PEN线通过漏电保护器而无法装设漏电保护器。TN-S和TN-C-S系统内设备外壳与N线相连通,不存在上述漏电保护器动作后外壳反而出现故障电压的问题。由此可知,四极或二极漏电保护器的应用与被保护回路三相负荷是否平衡无关,而与回路接地系统类型有关。 四、采用电子式漏电保护器应注意的事项 电子式漏电保护器制作简单,价格低廉,是我国广泛采用的漏电保护器类型。但它不同于电磁式漏电保护器类型。电磁式漏电保护器用故障电流的能量来脱扣,而电子式漏电保护器是用故障回路的残压来脱扣(发生接地故障时,回路电压下降,此残压指故障时漏电保护器接线端子上的电压,不是指公用电网的电压负偏差)。当接地故障点靠近漏电保护器时,其值过低,不能使漏电保护器动作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当采用电子式漏电保护器时,应注意漏电保护器的安装位置不能离插座太近,以保证漏电保护器处有足够的故障残压。另外,当回路的中性线断线时,回路上的电子式漏电保护器也将因失压而不能动作,这时如手持绝缘损坏的手握式和移动式设备将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在使用电子式漏电保护器时,要考虑上述因素。 建筑物论文:关于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已建造了大量的民用和工业建筑。由于建筑物建造年代、使用年限、遭受不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建筑物的安全性有待评定;特别是一些已完工或正在建设中的建筑由于各种待鉴定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为此必须进行建筑物安全性鉴定。由于建筑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建筑物鉴定工作、鉴定结论将直接与各相关方存在经济利益关系,从而也导致了一些法律问题,做为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单位及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技术和非技术问题值得探讨与研究,为此根据作者在部分建筑物结构安全性鉴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作者之见解,希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文中若有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 关键词:安全鉴定 结构设计 一、关于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解决,有些纯为科学技术问题,有些则与科学技术水平无关。在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为此就下面问题谈几点看法: 1、检测、鉴定工作的资质问题 表面上看资质不是问题,其实不然。任何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开展均依赖于检测数据,若检测数据全面、详细和准确,其鉴定工作的科学性也越强,然而什么样的检测数据才具有法律效力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鉴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也就是经计量认证,取得检测资质、具有CMA章的单位,用经计量认证的检测仪器经持证上岗的技术人员检测的试验数据,在其出具的检测数据上盖有CMA章的检测数据方具有法律效力,其它单位或各人提供的数据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建筑物安全性鉴定的资质问题似乎不完全明确,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的专家组进行的鉴定工作和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提供的鉴定报告也具有法律效力,但问题是盖有研究机构、相关学术团体印章的鉴定报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则不完全清楚,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承认其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则不承认其鉴定报告具有法律效力;由此而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该问题应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检测、鉴定项目的科学性问题 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作,由于建筑物建设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涉及到的部门不少,如建设场地的地质勘察、建筑物的规划审批、设计、施工、监理及建筑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但本文主要探讨建筑物结构安全性鉴定工作中的有关技术问题。 首先是材料强度检测问题。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检测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原因,检测工作中对所检测对象的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问题本身可能就存在问题。如在砌体结构建筑中砂浆强度等级的准确评定是较为困难的一项工作,其影响抽检数据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抽检部位、灰缝厚度、已使用的时间等),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已建砌体柱的抗压强度设计值的确定也是较为困难的工作,其目前尚未见到砌体柱原位试验测试技术的有关文献;又如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的现场检测问题,不同的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经常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检测数量、检测部位的不同,同样也会影响检测数据。其次,目前有关规范并不完善,相关数据处理的可操作性不易把握,尽管规范采用了数理统计理论,但由于问题性质的不同,其统计处理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岩体抗压强度检测样本数量的要求,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就不同,相同地点的不同检测单位对同一工程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同时按不同标准统计出的设计强度也不同,特别是样本变异性较大时更是如此。总之,这类问题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例出,但应该指出的是检测部门提供的检测数据应该是科学的、公正的,每一个技术人员所提供的数据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存在的问题是鉴定工作的依据问题。设计规范有国家和地方的规范,也有不同行业的规范,根据不同的规范要求,对同样的问题具有不同的抽样标准和评定标准,有时其检测数据的评定结果差异很大,问题是最终以那一本规范作为评定依据呢?目前不同的学者对其看法并不一致,设计单位、检测单位均希望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在已建建筑物受到损伤后,需对建设工程的许多环节进行检测、校核,其中包括对原设计文件的校核。在对设计文件进行校核时总会遇到一个问题,用什么计算手段对原设计计算内容进行校核呢?有些科技人员用PKPM程序、有的用TAT程序,有的用手算,随着不同检测部门的不同科技人员其校核结果均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最后在对设计文件是否正确进行判断时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复核结果同原设计文件相接近,而工程又有一定问题时,其判断更为困难(已排除了其它因素的影响)。目前有些部门对框架结构就用PKPM程序作为判断依据,而问题是用国内商业软件进行设计结果校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 对检测项目和检测范围通常是由委托方指定的。实际上由于某一具体的工程项目包含许多相关子项目的检测,如对某一具体构件的有关项目的评定并不能最终保证构件(或结构)的安全性,委托方对检测项目和检测范围的指定常带有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检测工作本身也是市场经济,检测费用是和检测项目相关的,检测项目越多,相应的费用也越高,为此甲方在委托任务时,一般是进行少数项目的检测,而被委托方也只能根据委托内容展开工作,从而可能会导致两种情况出现:(1)、检测内容无法完全解决甲方所需解决的问题,从儿导致事故的原因不在检测范围内,或者检测项目不全,检测范围不能含盖导致问题的所有原因。(2)、检测范围内的有关检测项目可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而检测范围以外的相关检测项目不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从而造成委托方对检测单位的误导作用。当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后,检测鉴定单位和鉴定人均会承担较大的风险。 3、鉴定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物安全性鉴定或建筑物损伤程度的鉴定工作存在许多法律问题有待解决或有待科技人员去学习。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同的部门均可进行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工作,人民法院需对检测、鉴定人的资格问题进行审查,如前所述检测资质的审定应该问题不大,但鉴定人的资质又该如何认定呢?是否具有检测资质的人就有鉴定资质呢?或具有同专业的和工程师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就有鉴定资质呢?所有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其次是鉴定单位对所提供的鉴定结论承担多少法律责任呢?一般建筑物的鉴定工作均会产生相应的民事责任,主要是相应的经济利益问题。对于正确的鉴定结论当然勿需多言,但对于不完全妥当的鉴定结论,由此又产生了相应的经济利益问题时,其经济责任该如何认定,赔偿比例又该如何确定?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委托方采用不正当手段,而误导了鉴定结论,由此而产生的一些法律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国家规范中有些条文的规定可能本身就不科学,或者有些专家的个人观点通过国家规范的形式而强制执行,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又由谁来承担呢?对于民事纠纷中关于建筑物的鉴定工作通常会由人民法院的法官来指定鉴定单位或鉴定人,而对其它有资质的鉴定单位或鉴定人的鉴定报告采取否认的作法,这本身即不科学又不合法,这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总之,在建筑物的鉴定工作中存在许多法律问题,以上所述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有些法律问题有待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解决。 4、几点启示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及过去的工程实践经验,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注意: (1)、加强有关建筑法规的学习和研究,深刻理解建筑法规的具体内涵和外延,依法进行建筑物的鉴定工作。 (2)、检测、鉴定人员必须明确职责、依法办事,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加强对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学习。 (3)、增强科技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随着建筑行业的市场化,建筑行业的经济活动也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依法办事、提高自身素质是增强科技人员自我保护能力的最有效措施。 (4)、增强科技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建筑物鉴定工作中存在许多风险,如建筑物检测过程中的意外伤害、鉴定结论的风险性等等,不加强风险意识的教育,就是对自己、单位和社会的不负责任,最后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检测、鉴定工作一定要客观、公证。由于建筑活动的市场化、法制化,有意歪曲客观事实,为某一方谋利益的鉴定报告(或调查报告),最终是站不住脚的。科学和事实那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6)、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建筑物检测鉴定单位和人员的管理协调和与外部的协调工作,避免由于市场化而引起的不正当竟争行为从而导致的检测鉴定的不公证或违法行为,努力创早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 二、 结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物鉴定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探讨了建筑物鉴定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其根本意图在于要警钟常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然作者的工作经历和学知还是有限的,若此文能起抛砖引玉之作用,也就达到了作者之目的。 建筑物论文:建筑物日影作用下不同类型下垫面表面温度的实验研究 摘要 住区微气候对于建筑室内冷热负荷,空调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居住的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住区微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泥地面,裸土以及草坪三种典型下垫面表面温度在一天中随时间的变化。尤其对于在住区微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日影响效应进行了针对性实验。得出结论:在相同气象条件下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有很大差异,下垫面的绿化能够有效改善了局部微气候;夏季的日影响效应对于下垫面表面温度来说起主导作用,影响下垫面表面温度的其他因素相对可以忽略不计,从而为建立简化的日影作用下的下垫面物理模型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微气候 下垫面 日影 实验 一、前言 在新世纪,能源和环境两大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建筑物以及保障其内部人工环境的设备怎样在保证健康和舒适的条件下,做到降低能耗、保护环境,长期以来一直是专家们研究讨论的话题。 建筑物能耗在最近很多年一直是暖通空调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建筑物热特性计算的模型和方法,然而如何给出对于负荷计算非常重要的室外边界条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然而如何给出对于负荷计算非常重要的室外边界条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目前沿用的城市尺度的气候参数方法,精确性远低于目前非常细致的建筑物模型。建筑周围的微气候研究有助于对于准确进行建筑物室内冷热负荷计算,优化空调设备的运行管理[1]。 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人们对于居住舒适性的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环境的关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尺度,而开始着眼于居住环境周围的微环境的舒适性。合理规划建筑小区,改善局部微气候,提高提高住区微环境的舒适性已经受到众多建筑师和规划师的重视。然而,由于学科间的差异,这些研究多停留在要领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层次,没有进行定量的分析计算和实验,显得说服力不足[2][3]。 由于上述的原因,住区微气候研究作为气象,建筑以及暖通空调等多学科交叉的一个研究领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影响住区微气候的因素很多,除空气温度、风速、太阳辐射、小区布局、人为排放热等因素外[4],下垫面作为住区微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下垫面对于微气候影响很大。另外,在住区微环境中,由于建筑物比较密集,建筑物的日影面积比例常常很大,而且日影响部分的表面温度与非日影响部分差异很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下垫面上方空气场的温度分布,进而影响住区的微气候。由于正下垫面以及建筑物在下垫面上的日影响对于住区微气候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从建筑物的尺度出发,在2000年夏季设计并进行了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的测定实验,得到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在一天中的分布,考察不同类型下垫面表面温度的不同。尤其对于在住区微环境下非常普遍的日影现象,进行了针对性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为建立简化的住区微环境下非常普遍的日影现象,进行了针对性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为建立简化的住区微环境下垫面热物理模型以及模拟计算的时间步长的选择提供参考,也为住区微气候模拟计算提供实验数据检验的基础。 二、实验描述 1.实验目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下垫面,由于其表面黑度、蓄热能力、含水量、甚至蒸腾作用,其表面温度在相同的上方气流状况以及天气状况下有很大的不同。而住区微气候的研究中,所关心的正是下垫面表面的温度对于住区热环境的影响,下垫面以下部分的温度分布相对次要。取得建筑物尺度的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在一天中的分布的第一手实验数据,为相应的微气候模拟计算和下垫面的物理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实验,是本实验进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由于在有太阳直射的时候,尤其是夏季(这也是住区热环境最恶劣季节之一),太阳辐射得热是下垫面热平衡中所占比例很大一个组成部分,正确处理日影效应对于下垫面模型的建立和准确性意义重大;在住区微环境中,由于建筑物比较密集,建筑物在太阳直射的情况下在下垫面上会形成面积比例比较大的阴影;因此,由于下垫面是住区微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由于日影响对于下垫面温度的影响显著并且所占面积比例比较大,处理好日影效应对准确模拟住区微气候有其特殊的意义。研究日影区域和非日影区域区域一致性,以及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对于日影移动的跟随性,是本实验的第二个目的。 由于下垫面的蓄热能力比微环境中空气场的蓄热能力要大的多,在进行非稳态模拟计算时,选择合适的下垫面计算的时间步长对于计算的准确性非常重要,通过实验研究,对时间步长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是这次实验的另一目的。 2.实验时间地点 实验时间:2000年6月3日~10日 根据实验目的,需要找到3种典型合适的实验的下垫面,它应有如下特点: (1)下垫面性质单一,面积比较大; (2)人为排放热少; (3)附近有高大建筑物,并且建筑物立面比较单一(考虑阴影效应); 根据上面对于实验场所的要求,我们分别选取清华大学理学院大楼前广场,清华大学化学馆西侧土地,清华大学理学院报告厅北侧草坪作为砖砌、裸土以及草坪三种区微环境种典型的下垫面的实验场所。 3 测量参数及测点布置 记录下垫面表面温度的测试仪器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RHLOG智能型温度自记仪。该自记仪能定时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自动测量,并把测量结果保存在内部的存储器中。测温使用热敏电阻型温度测头,测头由一根引线引出,测头外加装防水塑封。它的记录温度的范围-20~+75℃,精度为±0.3℃(25℃时)。 在测量砖砌地面温度时,将测头紧贴地面,外面用一薄层白色膏将其固定。并把白色石膏外面染成下垫面的颜色,以求其物性与下垫面一致。在测量裸土表面温度时,用地面很薄一层裸土将测头覆盖,使测头紧贴地面,并保证测量结果表面温度。实验所在草坪被管理的很好,经常被修剪,草高较低,一般在10cm以下,我们在实际测量中,所测草坪温度是草坪下部接近土壤表面的温度。测头紧贴土壤表面放置. 在测量空气温度时,我们在每个温度测头外加装了一个直径9mm、长45mm的铜管,防止太阳辐射对温度测头的影响。铜管下部有通风孔,以保证空气通畅[5]。并且在铜管外面用锡箔纸做成圆锥形的小罩子进一步加强辐射影响。 三、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1.砖砌下垫面实验 测量日天气晴好,正午最大辐射值约为836W/m2,日平均风速在1.5m/s左右。我们主要使用建筑东侧的砖砌下垫面进行分析,图1中各条曲线代表不同的测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砖砌下垫面在一天中的温度变化很大,温度在中午13:30左右开始出现阴景前达到最高点,达到50℃,该下垫面从下午13:30左右开始出现阴影前达到最高点,达到50℃,该下垫面从下午13:30开始,逐渐出现阴影区域,由于失去主要热源太阳直射,测点温度迅速下降,曲线的变化剧烈而迅速。在下午15:30左右,曲线变化趋势趋缓,从此时刻至第2天凌晨,温度一直平衡下降,在太阳升起前达到最小值约为20℃。昼夜温差达到30℃之多。砖砌下垫面白天温度远远高于空气温度,夜间又低于空气温度,昼夜温差很大,体现出砖砌下垫面蓄热能力差的特性,对于微气候是很不利的。 图1 砖砌下垫面表面温度 从图2中可以看出西侧7个测点的温度曲线非常接近,而这7个测点的阴影历史状况是不相同的,这就间接说明对于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成立的,即阴影区域温度和非阴影区域温度主要由当前是否属于阴影区域决定,而与其他因素关系不大。 图2 砖砌下垫面日影与非日影表面温度比较图 下面我们进一步对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内部各点的温度的一致性进行详细讨论。从图3中可以看到14个测点的温度情况,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1号到14号测点的温度曲线图。从1号到14号测点在与建筑东墙垂直的一条线上,各个测点间距0.6m,并随测点号增大而距离建筑越远。因此,在下午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阴影区域变得越来越大,其影子的边界距离建筑越来越远,先是覆盖了号较小的测点,然后是较大的测,最后测点全部都在阴影区域内。上图记录了这一日影区域移动的过程。在13:00的时候各个测点都在阴影区域之内,这时各个测点的温度非常一致,各点温度与平均温度最大相差不超过3℃,基本上在1℃左右。这说明了非阴影区域内温度的一致性。在13:30~14:50是阴影边界在测点范围内移动的阶段。请注意14:00的曲线,1~6号测点在阴影内,7~14点在阴影外。图中阴影外的各点温度惊人的一致,并且与前一时刻的温度相比变化也很小。这说明阴影区域对于非阴影区域的温度影响很小。这也可以从理论上解释,两区域的换热只通过两者之间的一条"线"互相换热,换热面积很小,而导热本向所占热流比例也很小。所以,非阴影区域的温度大小不受与阴影边界的远近影响。而从14:15的曲线也可以看到相近的结果,只是点1~8而不是1~6在阴影区域里罢了。在16:00和20:00的两条曲线中可以看出阴影区域温度的一致性。图中所有点都处于阴影区域之内,而各点的温度差异小于0.5℃,这说明在夏季有日影效应的情况下,日影效应对于砖砌下垫面表面温度来说起主导作用,影响下垫面表面温度的其他因素相对可以忽略不计。 图3 日影移动对砖砌下垫面表面温度的影响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阴影移动对于砖砌下垫面温度的影响。在13:30分测点1首先进入阴影,而在14:40最后一个测点13进入阴影。图中可以看到各个测点逐一进入阴影后温度下降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由阴影区域向非阴影区域过渡的过程相当的迅速,只有不到一个小时,这说明砖砌下垫面的蓄热较弱,对于以1小时为时间步长的下垫面温度计算来说,其达到本时刻温度的稳定过程很快,可以认为1小时后当前的状况已经不直接受1小时前的影响,说明在进行下垫面模拟计算的时候,所选取的时间步长不宜短于1小时 。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砖砌下垫面非日影区域内的温度与日影区域内温度之间的差异远远大于这两个区域内温度的差异。在进行下垫面模拟计算的时候,如果进行日影区域内温度一致性假设,选取的时间步长不宜小于1小时。 2. 裸土表面温度实验 测量日天气晴好,正午最大辐射值约为836W/m2,日平均风速在1.5m/s左右。图中各条曲线代表不同的测点。从图4中可以看出,日影时刻出现在早晨10:40之前。温度在中午13:30左右达到最高点,最高值的出现早于砖砌下垫面。最高温度达到57℃,而在下午18:00左右的时候就已经下降到32℃了。仅半天的温差就达到28℃。其日振幅和时间滞后的特性都说明,在夏季,裸土下垫面相对于砖砌下垫面来说,其蓄热能力更差。 从图4中可以看出各个测点的温度曲线不象砖砌下垫面那样接近,这是因为裸土下垫面并不是非常规则,各处性质不能保证象人工砖砌下垫面一样一致。但是各点温度与平均值间的温差也在5℃之下。这一温差相对于阴影区域与非阴影区域间多达20℃的温差来说是可以忽略的。 图4 裸土下垫面表面温度图 与对于砖砌下垫面的讨论相同,从图5中各个测点的温度情况对日影移动的响应状况可以看出,日影效应是影响裸土表面温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且可以认为,由于日影移动造成的下垫面表面温度的变化在一小时内可以近似认为结束,这一数据可以作为于裸土下垫面的模拟计算的步长选择的参考。 图5 日影移动对裸土下垫面表面温度的影响图 3. 草坪表面温度实验结果 测量日天气晴好,正午最大辐射值约为800W/m2,日平均风速在1.5m/s左右。所选取的测量区域是在建筑的西侧和北侧,因此阴影边界在测点附近移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和中午。图6中各条曲线代表不同的测点。 图6 草坪下垫面表面温度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草坪的蓄热能力较强,最高温度在中午12:30左右达到,晚于砖砌下垫面和裸土下垫面。 而且日振幅很小,与空气温度很接近,没有出现其他下垫面那样在辐射高的时候温度高达五六十度的情况,总温度波动在28℃以下。在夜间可以看出,草坪温度要低于空气温度,仍然与白天一样冷却空气。 在凌晨的时候部分测点出现了一个突然下降的过程。估计可能是由于结露的原因从图中一样进行像砖砌下垫面和裸土下垫面类似的分析,可以得出日影对于表面温度起主导作用的结论,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五、结论 砖砌地面,裸土和草坪是住区微环境中最主要的下垫面,本文以建筑物的尺度,对这三种不同下垫面进行了表面温度的测定实验,得到不同下垫面表面温度在一天中的分布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下具体结论: 1. 下垫面的绿化在夏季能够有效降低下垫面表面温度,从而改善局部微气候; 2.下垫面表面温度对日影移动的响应过程长短与下垫面种类有关,砖砌地面和裸土下垫面的响应时间要短于草坪下垫面,不同下垫面的响应时间一般都短于1小时。 3. 夏季建筑物的日影效应对于下垫面表面温度起主导作用,影响下垫面表面温度的其他因素相对可以忽略不计,在建立下垫面模型的时候,可以假设下垫面某点的温度由该点是否处于建筑物日影中决定,而与该点位置或其他因素无关,从而大大简化住区微环境下垫面模型。
高一数学小论文:高一数学学习的几点建议 摘要:本文从高一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初高中数学学科的差异性、高中数学学习的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高一数学学习在方法上达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一数学学习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很多是从父母的羽翼之下第一次独立.虽然在精神层面或许有很多的独立情结得到释放的喜悦,但是或许更多的是要面对离开父母后生活、学习上更多的挑战.生活上的事情很多不是大事,但是学习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那么,高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如何学好数学学科呢? 一、要认识到高一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好不容易从初中学习题海战术中趟过来,觉得高中三年的学习才刚刚起步,似乎可以稍微放松一些,殊不知自己的这个心理有可能会断送自己的数学学习.在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中,高一数学学习的知识点占到70%,这一年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由此可见,要想高中数学学得好,必须把握好高一数学学习.这是相当重要的认知.如果学生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不好的,哪怕高三年级花再多的时间恐怕也于事无补. 二、要知道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差异 初中生的学习,因为其年龄特征和学科特性,很多都是教师牵着走路的,教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差.但是到了高中,知识点的量促使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速度会加快,对于领悟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大多能很快适应高中教师的讲课节奏,但是那些基础一般的学生可能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高中数学涵盖的一些专门性的数学用语也特别抽象,如集合、函数、图象构成等,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在很多题目的解决上会跟学生交代清楚解题的步骤,条理清晰,有的学生硬生生记住类似题目的解题套路都能解决得基本差不多,但是高中数学要求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更强,并且思维方式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举一反三,需要整合其他的知识点,需要反复推理论证.初中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有很好的记忆力便能产生不错的效果,解题时很多知识点在题目中能让学生比较轻易地提取出来,而且每个知识点的巩固和提高都会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完成,但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尤其是高一数学,往往是一个知识点刚刚讲完,或许有的学生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新的知R点就又出现了,而且新旧知识点之间的系统联系是很多学生不易领悟的.相对说来,高中数学知识点的量非常大,短时期内需要掌握的新的知识点有很多,但是高中学习的九门文化课都会占用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学生课内外消化的时间往往是不够的. 三、掌握高中数学的学习技巧 1.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高中之前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的,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思维方式上很大程度习惯于接受,形成被动的思维习惯,很少主动思索.有的学生不会自主地安排学习,缺乏自学能力.高中以后,学生应该主动改变自己的这些学习习惯,加强自学能力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主动思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感悟.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模式.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在学习之前,学生应该安排自己数学学习的有序性,知道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养成数学学习的线性过程,包括课前的预习,也就是自身对知识点的初级领悟;包括上课的专心听讲,这一环节中包含自己课前领悟所获得知识的验证、思考和质疑,即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包括课后的及时复习,这里包含教师布置的作业、检查自己完成作业的顺利程度、会自己找题目来巩固已学知识点;包括一个单元及单元内各个知识点的系统小结,会检查自己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程度,基本能领悟知识点之间的系统联系,有探究意识,并落实行动. 3.懂得并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说到高中数学的思想,其实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一个单元、几个单元之后,学生是否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相当重要.这个环节包含了教师的提点,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复习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往往会把集合与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渗透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渗透过程中要懂得这些题目、这些知识体系中涵盖了这些思想,这些思想代表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解题中如何运用这些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把一些数学学习的具体方法毫不保留地教给学生,如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同时,学生要经常思索选择怎样的角度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适当多做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高一数学小论文:浅谈如何转化高一数学学困生 【摘 要】高中数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都很强,这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学习数学的难度很大,而如何转化学困生是保证他们顺利完成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教师加强引导,搞好入学教育;专研好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一;数学;学困生;转化 由于高中数学理论性和抽象性很强,导致大多数高一学生对数学造成厌烦,对数学兴趣也不大大下降,数学成绩也不够理想。教材教学的原因,初中数学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够强,抽象性程度也不够高;教师自身的原因:由于初中数学学习时间较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玄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中与高中数学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学生方面的原因: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正确引导,搞好入学教育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中高中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注意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二、高一教师要专研初中大纲和教材,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高中教师在了解和掌握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和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定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高一教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函数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降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数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深度上,放慢起始进度, 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习高中数学必备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做如下具体解释,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和系统小结几个方面。(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动力,(2)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还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3)专心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5)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还可系统小结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四、充分理解、宽容与善待学困生 数学教学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情绪、态度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这些学困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心理有一种压抑感,有厌烦情绪、自信心不强。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若看见学困生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时,不应该完全责备,还可以主动将最好的作业本借给他们抄,并叮嘱他们要“一抄二读三理解”。第二天上课时,有意识地叫学困生到讲台前的黑板上再做一遍,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每次的单元测试,要讲成绩有进步的差生名字提出来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绩感,无数事实证明,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特别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对学困生和其他学生平等对待,甚至应给予学困生更多关怀,多给学困生参与的机会,适当降低问题难度,适时鼓励和赞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战胜自我,让他们看到希望,当然转化学困生不是轻易而举的事,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无论怎样,只要教师善于与学困生沟通,并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以顽强的毅力耐心细致地做到帮扶工作,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高一数学小论文:高一数学教学的五种有效策略 【摘 要】本文提出在高一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开展必要的数学史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选择探究教学形式,让学生学得更容易;注重数形结合,把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数学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关键词】高一数学 教学策略 探究教学 数学史 数形结合 学困生转化 完高一的第一感觉是:学生把数学当成了“猛虎”。作为高一的数学教师收到的投诉是所有学科中最多的。学生觉得高中和初中的知识跨度大,学习难度大,老师的讲课速度相对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来说太快,回家哭诉的有,讨厌老师的有,说要放弃的更有。那么,作为承上启下的高一数学教学者,面对如此的情况应该注意什么呢?以下是笔者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供同行一起探讨。 一、注重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发现有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深入,从定量到定性。必修1一来就是集合与函数,教材一开始就引入了大量的符号和字母,对学生的抽象、概括和数学符号的理解力有很大的要求,很多题目都涉及分类讨论,对学生的逻辑和严谨性提出了挑战。比如:“集合集合 , 若 ,求 a 的取值范围。”学生对此题中集合 B 是否为空集常忘了讨论,对于包含关系下什么时候取等号常常搞不清楚。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要不停地变化条件让学生来做题和体会,才能慢慢地让学生掌握此类内容。因此,教授集合时要从一开始就耐心细致地引导,放低台阶,放慢脚步,让学生习惯数学符号的表达和书写,养成用数学符号代替自然语言的描述习惯,并学会将抽象的符号和直观的图形相结合进行理解和学习。 高一开始时,在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的同时,在新课的引入中,要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比如,函数的引入可以从初中熟悉的一次函数 y=x,二次函数 y=x2,反比例函数 着手。这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然后在讲授高中数学时,在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做铺垫和引入。如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从而引入坐标定义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数学史教学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课程应适当地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提出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由此可见,新课标理念下把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载体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学科都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笔者发现通过讲一讲数学家的一些小故事带来的效果不错,比如,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从小游手好闲,偶遇一次街头数学问题悬赏解答,强烈的兴趣使他对数学入迷,此时他已经近二十岁。数学中的经典问题也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比如,欧拉研究的七桥问题,阿基米德的分牛问题,等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素材。 笔者在高一第一节《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给学生讲了集合的创始人―― 康托尔,学生感叹他的英俊养眼同时,也记得了他的“连续统”假设(CH,Continuum Hypothesis)―― 在自然数集合与实数集合之间存在不存在一种“集合”,其元素比实数集合少一些,但是,却又比自然数集合多一些?学生的眼球一下被吸引住了,他们会思考,无穷多的数如何比较大小呢?在讲授必修1第二章《函数的概念》时,笔者给学生讲了函数的由来,从莱布尼茨对“function”函数一词的提出,到贝努利认为函数是必须有表达式,到欧拉认为图形也可以表示为函数,再到柯西提出“自变量”一词,完善到与课本接近的概念,最后到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对函数一词本质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函数不断补充和发展的过程,认识这些知名的数学家,并且对课本为何在函数概念前放 3 个不同的列子作了很好的诠释。 在高一教学中的数学史内容还有很多,笔者大概做了以下的归类: 笔者在数学史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来说很少,视野也不够开阔。笔者查了一些图书资料,觉得有两本书值得推荐,即李文林的《数学史概论》和美国数学家克来茵的《古今数学思想》,大家可以去看看。 三、合理选择探究教学形式 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应该多元化,但其主要手段莫过于“启发式”“探究式”“灌输式”教学。对学生而言,数学上由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两部分组成,这二者除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同之外,还主要存在数学学习过程的思维活跃程度上的差异。笔者用 venn 图表示两者间的关系如下: 这是否说明探究式教学明显高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很多基础性的对学生数学思维要求不高的知识内容,采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式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探究的数学问题在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因此对什么知识点用什么样的手段,老师要仔细考虑清楚,切不可将探究流于表面的形式,更多的要上升到内部的数学思维操作上,积极引导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探究思考,从而努力实现向更高层次过渡。 例如,在一节关于等差数列概念及其性质的教学中,有一位好问的学生提出:“既然有等差数列,是不是应该存在等和数列?”虽然这个问题和本节教学无关,但此时却是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举出了“1,2,1,2,1,…”等多个等和数列的例子,还仿照等差数列概念得出等和数列的概念,并指出了它的两个性质:(1)等和盗幸欢ㄊ侵芷谑列;(2)等和数列也一定是等积数列。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课堂上经常遇到,教师应该抓住这样的“题外话”,甚至故意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题外话”借题发挥,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探究欲望与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四、注重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解题,既可体现数量与空间图形的辩证统一关系,又快捷简便,直观易懂。 例如,在集合的运算基本上,要借助数轴和 venn 图来直观形象地表示交、并、补的部分。 在函数的教学中,数形结合更为重要,例如 2015 年广东高考题最后一题: 21.(本小题满分 14 分) 设 a 为实数,函数 f(x)=(x-a)2+|x-a|-a(a-1)。 (1)若 ,求 a 的取值范围; (2)讨论 f(x) 的单调性; (3)当 时,讨论 在区间 内的零点个数。 这完全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解决。笔者让所带的高一的学生做,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基本能拿到 10 分。学生告诉笔者,他们认为和平时做的“x2-4|x|+3=m 有四个互相不相等的实数根,求 m 的取值范围”的方法是类似的,只是带有变量 a 的讨论而已,此类题目用画图方式容易解决。 像这样的例子在高一教学中实在太多了,基本初等函数(尤其是带参数的二次函数)、三角函数都对学生的作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高一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在作业上严格要求,在解题中画图与书写都不能少。只有在平时经常提醒,让学生养成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灵活运用,进行变形迁移。 五、注重数学学习困难生的转化 笔者认为教学和教育从来都是分不开的。笔者每年都会带到一些“让我心疼”的学生,他们乖巧听话,上课认真做笔记,课后作业认真完成,学习也很用功,课外的辅导书也是标注得密密麻麻,但是一考起试来总是在 70 分左右,有甚者是全班的倒数第一。对这样的孩子,笔者通过接触发现她们把数学学不好归结于自己不行,老师讲的东西总是记不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不太灵活,脑子不好用,太笨了,不如别的同学聪明,不是学数学的料。这样的孩子喜欢做一些程序化的题目,但是题目稍微发生变化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即使做对了,也常常怀疑自己做错了。面对这样的学生,笔者做了以下的转化策略: 1.适时表扬,增强自信 平时分析问题时,抽查问一下他们有什么好思路,只要他们的想法有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个人数学自我效能感。另外,在讲解题目时,笔者也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让学生明白老师也不是立刻就有正确的解法的,当他们下次遇到一下子不能正确求解的题目时不要轻易放弃。 (下转第162页) (上接第136页) 2.鼓励做学习方法不佳的归因 学习成绩不理想一定是方法不佳,比如,总记一些结论和解题类型,没有对概念和解题思路理解好。多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把做错的题和不会做的题目一步步整理下来,把当时为什么不会解的各种类型的题的原因记下来,也要把之后如果再碰到这类题目应该怎么办写在旁边。让他们自己去逐渐认识到初中和高中的不同,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需要自己多尝试和探索,学会独立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3.引导进行合理的外部归因 其实,除了内因外,也有一些外在的因素,如家庭环境,人际关系,身体因素等。多方面对他们进行关心和引导,这样做也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高一数学小论文:农村中学高一数学教学的探究 摘要: 如何具体搞好教学工作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一数学、数学思想、、教学方法。 由于客观原因,使得近几年高中生源较以往大大的减少。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压力也随之增大,特别是一些条件相对艰苦的普通中学。很多降低了入学的门槛,有的甚至在不控制分数招生的情况下也很难完成招生任务。所以学生的基础是特别差的,再有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还有些内容虽然放到了初中,但并没有作为重点去掌握。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给高一数学教学新的挑战。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母行匀鲜渡仙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且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 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了让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对策。备课组应积极行动起来,发挥集体智慧,相互交流、学习。让教师除了自己对教学内容吃透以外,还必须分析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与教学计划。那么如何具体搞好教学工作呢。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我们的教师经常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了解高一学生具体数学水平,避免高估或低估学生。开学初,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因为在初中受到严重的打击,很多同学在初中就从来没有学好过数学,所以对数学有一种恐惧心理。因此,在每次老师传授新知识的时候他都不敢去尝试,总认为自己不行,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产生了厌学、弃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鼓励学生、表扬学生的进步方面。多关心学生,亲近他们,让学生喜欢和我们的交流。并告诉学生,只要坚持努力学习,一点一滴的积累,高中数学是一定能够学好的。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由于学生刚进入高中,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初中水平,对高中内容接受较慢。所以在高一第一章我们增加了课时数。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不能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紧扣教材,跨度不能太大。以为很多同学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就是上课听得懂,考试的时候作不起。为此,我们采取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4.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成绩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所以教师在开学必须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每一节都要进行小节练习,然后通过评讲加深理解。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通过测验去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即使的纠正、反复强调。坚持课前小测试,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教师除严格要求之外还必须做到勤奋、有爱心。 5.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特别是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强求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自觉性都很差。还有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教学生作笔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就我观察,很多同学作笔记的方法不对,比如: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题,叫同学思考,有的同学在老师还没写完题就开始作笔记,也没考虑有没有必要,当然也没有时间去思考了。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 6、强化集体备课,打好教学整体战 备好课是上好课,讲好课的前提与关键。很难想象一个教师课前准备不足,上课时靠临场发挥能够将有关问题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因此,可以说,充分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这里我想主要谈谈关于集思广益、强化集体备课的问题。我们知道,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一个教研组整体教学成绩的高低,应当说与集体智慧、群体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都知道:一人有一技之长,十人就有十技之长。如果我们能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点,群策群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那么,我们就将拥有了不起的力量。有三点建议:第一,建立邀人听课制度。经常邀请备课组其他老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来听听自己的课,让他们多给自己提出改进意见。第二:将授课进度适当放慢1--2节左右,听完课、改完教案再讲。第三:建立及时反馈制度。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情况的反馈意见,提倡自己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法,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高一数学小论文:高一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浅谈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精彩的问题情境,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作用,还能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展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高一数学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而,如何搞好高一数学的课堂情境教学,就成了整个高中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一数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的主要过程为“ 情境?问题?探究 ”。 由此可以知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重点,它关乎这个课堂教学的成败。数学必修1教学又是高一教学重中之重,因而高中数学必修1的问题情境教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温故知新,是我们教师常常采用的引入方式。新知识的学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教师在教授新的内容时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法》这节课中,我进行了如下的问题情境设置: 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 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可以得出:初中学过“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说它的所有解为不等式的解集。 3.“集合”一词与我们生活中的那些词语的意义较为相近? 学生讨论可以得出:“全体”、“一类” 、“一群” “所有” 、“整体”,… 4.请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0,1,2,3,4,5,6,7,8,9.这些数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5.什么是集合?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从复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过渡到集合的概念,加深了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二、 在生活实例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去引入新课,学生就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二分法教学中, 我提供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km长的线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 想一想,维修线路的工人师傅怎样工作最合理? 以学生感觉较简单的问题着手,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再创造的欲望,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二分法思想和方法。 三、在数学知识间对比或者类比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类比不仅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还是引入新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数学的问题情境。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我设置了如下情境: 1.作出和图像。 2.指数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3.如何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通过复习学生熟悉的指数函数的作图以及利用图像去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再提出如何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这样学生很容易进行类比,联想到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此外我们还可通过表格的方式对比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性质,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四、在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当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发生冲突,学习者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学习的需要。变式问题题组情境是其中一种较好的处理方式。例如在引入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时,我采用了变式题组创造情境。 问题1的目的是复习上节课有关函数零点的概念。变式1目的是让学生能在问题1的基础上,尝试利用公式求出零点再判断在区间上是否有零点;变式2是在不能利用公式求出零点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图像去判断;而变式3问题显然用求零点和直接作图的方式不能解决了。这样就能引起学生观念、经验上的冲突,有效激发了学生探求欲,为进一步学习零点存在性定理作了很好的铺垫。 总的来说,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怎样的问题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情境必须考虑的问题。问题情境的设置,关键是要符合学生“心境”。因而问题情境的设计要遵循启发诱导、直观性等原则,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高一数学小论文:怎样进行高一数学教学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数学成绩较好,在中考考试中,要取得高分成绩不怎么困难,而步入高一后,数学考试却很难及格。学生大多认为数学难学,不少学生家长对此也疑惑不解。为什么初中学习较好的学生,进入高一后竟然如此迅速地失去了往日的“高分”呢? 为解开这个谜底,我分析了《数学大纲》、教材,调查了部分教师和学生,以翻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发现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材因素。 首先,一方面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方面相比,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在知识“量”上急剧增加,部分数学内容(如算法初步等)移到高一学习,这样就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另一方面,辅助练习及消化小结课相应减少,高一新生对此不是很适应,因而产生了数学如迷宫的感觉。其次,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在难度上“台阶”跨度较大。再次,教学内容在直观与抽象程度上的变化较大。 第二,学法因素。 首先,被动学习。许多学生升入高一后,还像初中那样,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一数学教学。其次,学不得法。高一阶段课程设置多,自习课少,学生疲于应付当天作业,预习、复习时间极少,陷于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第三,环境因素。 首先,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习惯于原来的学习环境,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法不是很适应。其次,学生情绪松动。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学生数学成绩从初中到高一的大滑坡。要提高高一学生数学成绩,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础是关键,课本是首选 我们要明确的是:高一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刚进入高一,有些学生还不是很适应,如果直接学习高考技巧,仿佛是“没学好走就想跑”。任何的技巧都是建立在牢牢的基础知识之上,因此建议高一的学生多抓基础,多看课本。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观念中,好像只有多记公式,掌握解题技巧,熟悉各种题型,把自己变成一个做题机器,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最好的成绩。我以为在高考中只会做题是不行的,一定要在会的基础上加个“熟练”才行,小题一般要控制在每个两分钟左右。高一试题约占高考得分的70%,只要把高一的数学掌握牢靠,高二、高三则只是对高一的复习与补充。所以进入高中后,要尽快适应新环境,上课认真听,多做笔记。因此,我们应该在熟记概念的基础上,多做练习,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 二、教师如何教 高中数学教材容量增多,学生心理特点、认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决定了初、高中教法上的不同。如何改变学生因应付中考而造成的“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加快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为此,首先要适当放慢起始教学进度,待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后,再酌情加快教学进度。其次,采用逐步渗透,新旧类比的教法。众所周知,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讲授新课应注意与旧课密切联系,以旧引新。第三,重视思维方法的教学。数学过程要始终体现“思维”这一主线,把数学的思维美展现于学生面前。第四,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有关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能力及独立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做好小结,拓展巩固,做相关习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引导学生如何学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为此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这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课前就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带着问题听课。第二,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学生促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渡,指导学生把研究的对象从复杂的背景中抽象出来,进而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结论具体化,抽象方法通俗化。如讲授“集合”概念这一节时,引导学生以教室里桌子等切近生活的实物为对象从中抽象出元素的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从而使集合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第三,通过测试,建立错误库。根据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加以统计,分类指导,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 四、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些学生觉得高中数学难学,学起来枯燥乏味,因而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改变学生这些思想认识,除向学生讲清数学这门基础课的重要性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做法:第一,用事实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因和兴趣,如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和成就,介绍当今中学生进军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的历程等,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实践性,把抽象的数学内容生活化;做到不同类型的课新课导入不同;精心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思维,布置问题;注意练习的多样性,避免机械重复,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消极学习为主动积极学习。第三,有意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口说、动手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成功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改进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使高一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顺利渡过“困难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防止学生数学成绩滑坡,从总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河南省登封市教研室) 高一数学小论文:高一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偏差与矫正策略研究 十多年的新课程改革之路使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扫描高一数学课堂教学现场,发现依然普遍存在着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行为,其主要表现有:灌输多,互动少;交往单一,师生交流少;课堂注重结果,轻过程;学生潜能激发少.这些现象主要是由教师教学行为不当造成的.为了落实“追寻释放师生潜能的课堂”的教学理念,保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必须矫正老师的教学行为偏差. 一、高一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概念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是指高一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为落实市“追寻释放师生潜能的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可观察的、外显的教学活动方式. 二、高一数学老师教学行为偏差的表现 笔者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活动,对教学行为进行直接评估,基于对这些课堂现场的真实感受与理性思考,将常见的教学偏差行为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1)教师讲解过多.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核教师的业绩,主要看的是学生的成绩,评定学生的好坏也主要是看分数.在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左右下,师生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带领学生一起去推导概念、定理、公理等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不用考虑学什么、为什么,只需要在下面认真听讲.学生只要会模仿,会做题就行. (2)交往方式单一.许多课堂的教学策略显得比较单调,与学生的互动交往只限于问答式对话,多为缺乏思维深度的“师问生答”,也缺少追问、补问.有些课堂的讨论活动重形式轻内容,是为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而设置讨论.诸如角色扮演、实验演示、案例分析、辩论等,多向的师生交往活动应用较少. (3)教学目标存在偏差.由于高考的压力,笔者所在学校依旧因循了许多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在日常教学时主要参考的标准依旧是高考的数学大纲,在课上只讲要考的内容,而考点上不在的内容一概不讲,这与新课标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不少教师还担负着管理学生的工作,加之对学生的试卷和作业的批改,备课的时间了了无几,难有时间去钻研教材,去备学情.导致教学目标的偏差.有的课堂片面追求活泼的教学气氛,但热闹的场景背后缺少对数学本质的揭示与思维能力培养,甚至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4)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明显倾向于教学的结果如何,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 案例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以上几步中,第5条和第6条是“归纳”的关键,从教学实践看,许多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两个步骤,因此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本质,为什么叫“归纳法”等问题都是模糊的. (5)忽视学生的错误.由于高中数学内容的深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这是学习数学的正常现象.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通常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予理睬,没有揭示错误的根源,以至于下次再做题时还会出现错误. 案例 4名大学生分配到3个乡镇去当村官,每一个乡镇至少一名,则不同分配方案有[CD#3]种(用数字作答). 全班56名学生有40为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只讲解正确的思路.而忽视学生错误的根源.学生,下次测试类似的一道题,还是有几个学生出现错误.原因在于学生的错误从思维过程看是对问题解决的最初想法即思维的起点上,解决方案设计有错误.学生心理预期是希望教师能给学生讲清楚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想,我的错误原因是什么. (6)师生交流少.有的教师教学的主观意识强,在课堂上除了教学内容外,和学生之间没有任何的沟通交流,完全不了解学生在高一阶段的心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话不敢说,想参与不敢参与,想亲近不敢亲近,师生关系不和谐,师生之间无法互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严重压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数学课堂教学偏差行为的矫正策略 1.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学质疑 把课堂多大程度上交给学生,这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基础由教师来把控.高中数学教材有很多章节,学生易于理解,[HJ2.15mm]教师要课前制定好方案,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诉求,在课堂上交流学习心得,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找出难点,交流解决,让学生在质疑中感悟,在碰撞中明真,在争辩中理解,在反思中提升.教师在课堂上要时时调控与把握课堂,让教与学处于最佳状态,要相信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2.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交流展示 知识可以传承,但能力只有通过真真切切亲身体验与感悟才能生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把学生推到课堂的最前沿,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探究,给学生机会去交流、去展示最原始、最清纯的思维过程.依靠学生,是指让教学过程向学习过程转变,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让问题的发现、知疑、质疑、释疑的过程紧紧依靠学生,让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成果生成主要来自学生,这样学生的成就感也能得到充分满足. 3.构建适宜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互动探究 教学中,有些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很难达成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去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尝试中生成新知,达到教学目标.为了吸引学生思维主动参与,教师就必须精心设置一些问题,构建适宜的数学活动,制造“冲突点”,激活思维.教师把知识的获取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生成.过程获取曲折,但印象更深刻,课堂更精彩. 4.教师要转变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将自主与合作演绎的“激情课堂”、“探究课堂”、“开放课”作为聚焦点,逐步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依赖学生、解放学生,让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其在生动和谐的课堂中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 综上所述,改变高中一数学老师在教学行为中的偏差,对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充分激发和释放学生潜能,就一定能使不同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与进步,打造出遵循学术上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又能赢下更高”升学率“的高效课堂. 高一数学小论文:关于高一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的研究 摘 要: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面对更加复杂难解的数学学科,很多人望而却步。不少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成绩优秀。升到高中以后,成绩下滑严重。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科目教学的衔接工作尤为重要。相关学科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来简单分析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初高中衔接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抓紧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初中数学;衔接问题 作为一名高一数学教师,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解决学生从初中升级到高中的学习衔接问题,此问题必不可免且又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解决此问题,是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一数学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分析此类问题,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至于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为今后的数学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为学生以后学习相关学科培养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一、学生刚入学时遇到的问题 1.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不同 受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与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别,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习时,原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没有及时调整,进而产生负面影响。出现对课本理论知识和运算规则错误理解,导致运算出现错误,所积问题越来越多,最后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前积极预习,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独立思考,进而逐渐挖掘新的学习方法。 2.高中数学内容抽象难理解 初中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简单的知识,从而加以利用,提高成绩比较容易。高中的数学内容比较难以理解,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运算,还要分析题目中各种数据之间的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重要组成关系,来合理运用概念规律。这需要在充分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合理正确运用。因此,高中数学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涉及的知识层次要多得多,也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彻底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加深学习和相关理解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外,初中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比较简单,多数都是应付考试才设置的教学点,而且近年来对于初中的数学知识难度有所降低,部分知识仅作为学习了解,并不需要完全掌握。但是高中的数学知识多参与到高考当中,教师对其的重视也比初中要多得多,但是由于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并未接触,因此,教师在此方面要特别注意,将遗漏或者不受重视的知识进行总结,对学生加强补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能加以运用。 3.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如运算与理解能力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还应当注意帮助学生培养学科素养,包括:理解能力、运算和分析问题能力等。初中学习的知识相关联系较少,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点来学习和记忆,但高中的知识点联系特别密切,通常一个例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好几个,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不能将知识作为独立的知识点记忆和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多多运用,提高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1.紧扣教材,分析例题 教材中所列举的例题一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彻底掌握例题,将刚学到的知识放到主要地位,结合其他所学知识来分析,紧密联系前后知识,彻底弄懂教材中所列举的例题。 2.分析知识点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高中数学教学很多定理的推理过程,学生一定要亲自推算,彻底掌握相关定理。学生推理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把推算的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过程来重视,以此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点。 3.帮助学生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尽相同,教师应当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加以改变,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多多注意和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切身帮助每个学生进行学习,这还需要长期的数据分析和总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总之,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是有必要且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广大教师长期的摸索和分析总结,既要从相关教材着手进行,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高一数学小论文:浅谈如何实施好高一数学教与学 摘 要 许多高一新生对高中数学学习束手无策,他们听数学课就像在云里雾里,根本听不懂。究其原因有很多,但一个突出的原因是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知识点侧重衔接的问题,那么,如何实施好高一数学教与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呢? 关键词 数学学习 知识衔接 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优秀,到高中之后,数学学习一筹莫展,有的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常听到学生这样说,“初中时,这些知识老师都讲过,有些没有作为重点来讲,只是了解。老师说高中老师会细讲的,但是现在老师也不讲初中的知识而是拿来直接运用。”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初中数学学习侧重点与高中的要求不吻合。 二、问题的分析 举个例子,初中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有三种方法:一是直接开方法;二是配方法;三是求根公式法。在初中时重点掌握的是前两种方法,在高中,由于计算量和计算速度的要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最常使用的是十字相乘法和求根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初中教材中没有,初中数学课上不作重点讲授或根本就不讲。像这样的问题很多,使高中新生不能满足高中数学课的基本要求的。高中数学的学习是螺旋上升的过程,高一的学习以初中为基础,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影响数学的学习。知识侧重点衔接出现了问题,久而久之,学不会、跟不上数学学习也就是正常现象了。 随着高中教材改革和初中减负大刀阔斧的进行,初高中数学知识点侧重衔接问题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瓶颈。那么,在那些主要知识侧重点衔接上存在问题,列举如下:(1)解一元二次方程问题。(2)函数和函数图像的关系理解问题。(3)画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草图的问题。(4)二次函数的配方问题。以上问题,为什么是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瓶颈呢?分析如下: 1.函数图像是认识函数很好的一个途径。函数图像是函数的具体,使函数具有形的可触性,降低函数的抽象性。函数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就像是人的身份证号与本人关系一样,一个人对应着一个身份证号,一个身份证号对应一个人。仅仅看到一个人身份证号是不会了解这个人的,要了解这个人就了解这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也就是看这个人的行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每个人都有特有的行为。类似的,什么样的函数有什么样的图像。函数图像的走势、形状、最值、自变量取值范围直观地反应特定函数的性质。特定函数具有其本身特有的图像。很多高中新生没有将函数与函数图像建立联系,割裂了函数和图像的关系,脱离函数图像,仅仅是从函数式上来学习函数,而函数解析式本身是非常抽象的,这样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会并掌握是不可能的。在高中要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这些函数的许多性质都是通过图像学习的,通过图像来区分它们的不同,如果割裂函数与图像关系学习函数将是寸步难行。 2.画好一次函数图像和二次函数图像是掌握函数的基础。新高中生只知道这两种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具体到画图时总是画不准确,不能掌握基本要点。对于一次函数图像新高中生知道一次函数图像是直线,画直线时总是列出很多的点,将这些点都描在直角坐标系中,再利用这些点画出直线。不知道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会快速选出确定直线的两个点。在画二次函数图像时,先利用顶点坐标公式求出顶点坐标,然后根据开口方向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定点,之后随意勾画出抛物线,不注意抛物线的开口的大小、函数图像是否关于对称轴对称。这样画出的图像速度慢、质量难以保证,不仅影响对函数的认识,将影响以后的学习。在学习基本初等函数时,首先通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像学习函数的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必修5中第三章将学习不等式时,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如果对二次函数图像没有深刻的认识,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就会有困难,在许多含有参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中借助二次函数图像解答。在学习线性规划问题时要求快速画出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行域,准确快速画出直线是基础。对于这两种函数图像,初中要求不高,但是高中继续深入学习的基础。而在高中数学学习内容中不包含如何快速准确画出一次、二次函数的图像。 三、问题的解决方法 1.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初中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掌握初中数学教学侧重点,找出初中数学学习与高中数学要求的差距。对刚刚升入高中的心高中生进行知识测试,测查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找出他们知识的薄弱点、欠缺点。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实施时,应注意一下几点:(1)腾出足够的时间。(2)知识点的深入,不是把知识点罗列下去,应对相应的知识点多加练习。(3)补充的内容不能过深,否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初中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的学习,如果再像初中那样学习的话,会影响高中的数学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高中数学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不适合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数学学习小组,选出组长。在课下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互相讨论解决,即使在讨论的过程中问题没有解决,学生也得到了思维上的训练,进一步养成好的数学习惯。 高一数学小论文:高一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 【摘 要】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必须做好高一数学教学中的初高中衔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进入高中数学学习当中,进而不断取得良好的成效。尽管当前绝大多数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但仍然有一些高一数学教师在这方面做的不到位,进而导致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缺乏有效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且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改进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高一数学教学中的初高中衔接问题,进而使学生尽快进入高中数学学习当中,不断取得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一数学;数学教学;初高衔接 对于高一数学教育教学来说,无论是高一数学教师,还是高一学生,如何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解决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才能使学生尽快进入高中数学学习阶段,进而取得更好的成效。特别是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显得十分重要,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这就需要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这是广大高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高一阶段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都对这一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特别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都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一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要想更好的解决高一数学教学中的初高中衔接问题,至关重要的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从初中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来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初中数学教材通俗具体,不仅常量较多,而且题型相对较少并且具有简单性的特点,而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普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多研究字母、变量,而且理论分析也十分重要。要想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要从过去学生“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向“主动学习”和“分析理解”的方向转变,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快的步入高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如果仍然没用初中阶段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制约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最终也会使很多学生由于无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在未来数学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艰难。这就需要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认真听讲,而且还要善于提问,更要乐于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进而使学习尽快由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转变。 二、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高一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载体,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改进教育模式,要按照秩序渐进的方式,逐步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向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转变,这一过程不能求快,而是要逐步的转变,否则会使很多学生,特别是数学基础以及数学兴趣不太好的学生无法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这就需要广大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通过45分钟的有效利用,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高一数学教师要对高一数学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使学生能够弄清前后联系,让学生把握住教材,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再比如由于高中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难度、深度都比初中教材要高,这就需要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将学生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要高度重视激励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对学生思维方法具有很高的要求,因而必须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意识更强。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比如要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意识和能力,要教育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不能一带而过、蜻蜓点水,而是要对教材中的注释、阅读材料、插图、图像等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发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四、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具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久而久之,不仅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会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高一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养成分类、归纳和总结的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和理解,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通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链”不断形成,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不同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然后由每个小组汇总后进行报告,所有小组全部完成之后,教师再进行深入的指导和凝练,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综上所述,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是每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要将这一问题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内在的教育教学规模,科学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工作,进而使学生尽快进行学习状态,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广大高中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要在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训练、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高一数学教学中初高中衔接问题,进而使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不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一数学小论文:谈高一数学如何学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初中阶段,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如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思想松懈。初中时,有的同学初一、二不用功,初三突击学习一段时间就考上了高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是如此,高一、高二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再发奋学习也来得及。高考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只有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读有名的大学,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突击学习就考上理想大学,到头只会追悔莫及。 2.学不得法。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不提前制定计划,课前不预习,上课只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甚至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时间,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 (2)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专心上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一数学小论文:整合备课组资源,强化高一数学备课组功能的思考 摘 要:为促进高一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提高任课老师整体素质,整合备课组资源,强化备课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完善规章制度、收集和共享资料、建立备课制度、重视作业管理、加强科研工作。从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备课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促进高一数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备课组资源 高一数学 备课组功能 规章制度 备课是教师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备课组建设能促进任课老师相互交流与合作,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促进任课老师相互分享和学习经验,让任课老师更新思想观念,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教学质量提高。本文结合高一数学备课的实际需要,就整合备课组资源,强化备课组功能提出对策,希望能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与借鉴。 一、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并落实 通过建立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为高一数学备课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例如,建立备课组集体活动制度,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要注重落实备课时间、地点和内容,有效规范任课老师的工作,推动备课工作有效开展。可以规定每个星期集体备课的时间,设立教研室,作为高一数学任课老师集体备课的场所。明确每周集体备课的内容,提前告知任课老师,严格落实相关规定,促进备课工作有效开展。 二、注重资料收集共享,为备课创造便利 为了有效地进行备课,更好地指导高一数学教学工作,组员应该重视资料收集,完善各项资料,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合,促进资料共享,从而更好开展教学活动。主要资料包括高一数学的教材、教参、教辅书等,任课老师在备课时应该搜集这些资料,及时和全面掌握、分析并整理教学资料,从而有效完成备课任务。同时还能为任课老师的资料共享创造便利,更为便捷地获取资料,有利于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活动。 三、建立集体备课制度,确保备课实效性 备课是做好教学工作,促进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以往很多任课老师只注重书写工整,重视数量完整,忽视备课的实效性、创新性、合作性,导致备课成了简单的教案抄袭。为转变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理清高一数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备课负责老师应该编出教案初稿,分发备课老师,电子稿存入电脑。集体备课活动时相互讨论,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并请有经验的备课老师就需要注意的环节进行指导,完善初稿。然后根据集体讨论的修改意见提出补充和改进建议,修改补充并审核定稿,完成打印工作,电子稿移入校园网文件夹。各组员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二次备课,备出个性化的教案,交给组长审查。组长和相关领导检查并评价每位老师的备课情况,同时记录在案,将其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 四、重视学生作业管理,提高讲评的效率 高一数学教学时,除了注意讲授备课内容,还不能忽视学生的作业管理,注重提高学生作业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备课组老师要把好作业内容的质量关,改变以前采用同步练习训练的单一方式,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实际,自行编制学生作业,将学生作业纳入集体备课范畴,由任课老师相互商量并最终确定,确保作业质量。注重提高作业讲评质量关,对作业在班级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统计正误率和主要错误类型,并以书面形式通报备课组成员,提醒任课老师在讲解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注重重点和典型问题,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促进作业讲评质量提高。 五、加强备课组的科研,激发组员的活力 任课老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听课和科研工作,学习其他任课老师的优点,发现备课和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要多听课,多评课,这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注重提高公开课质量,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把握其中的闪光点,在每次听课后都有收获,学习其他任课老师的优点,提高自己。评课时要求任课老师坚持全面的观点,肯定其中的优点,指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备课组长要将这些内容记录在案。采用这种方式,既能促进任课老师课堂组织能力,还能加快年轻老师的成长,让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备课组要注重教学科研工作,解决教学和备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促进高一数学任课老师教学水平提高。 备课是高一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重对备课组资源进行整合,强化备课组的功能,加强相互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促进资源共享。从而构建和谐的备课和教学氛围,提高备课组工作效率和高一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高一数学小论文:浅谈高一数学教学点滴 对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会有相当多的学生觉得高中数学难学,尽管他们在初中数学成绩很好,但高中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甚至有些过去的尖子生变为数学的“后进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高一新生来说尤为重要,下面我谈几点认识: 一、新课改下的高一新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1.运算能力减弱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估算能力,鼓励使用计算器。以上课改新理念是正确的,但由于不能合理使用计算器,许多学生连最简单的计算都要借助计算器解决,心算、口算能力不强,计算的准确率低。同时由于平时教学注意不够,许多学生的基本数、式运算(例如恒等变形)能力也较为薄弱,解题过程中很基础的运算都容易出错。 2.演绎推理能力也有所减弱,解题不够规范,思维不够严密 初中课标教材对证明部分进行降低难度和弱化处理,如对圆与三角形相似等相关知识的证明大大削减和降低难度,所以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方面的训练也就会相应减少和削弱。 二、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差异 1.教材内容的差异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各种情况等都不作要求或要求较低,这增加了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多且抽象,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教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高中数学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3.学习方法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多,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掌握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高成绩。因此学生惯于围着教师转,独立思考得少,对一般规律性的东西自己总结得少。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且要自己多看一些参考书。然而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连完成作业也有问题,导致虽然下了不少工夫,但效果不佳。 三、努力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在高一的教学中,若能深入研究两者之间潜在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便能顺利地进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使学生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教学中,若能帮助学生先复习初中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便能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必修1中第三章“函数的零点”“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可先复习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必修2中第四章“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可先复习初中所学的运用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的方法,圆中弦心距、半径、弦长之间的关系,配方法等。 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对初中已有知识和新学内容加以区别联系,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必修1中“函数的概念”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用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的函数定义,再学习新的用集合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的函数定义。 四、做好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较能适应强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 2.引导学生学会听课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专心听讲,特别是教师对概念的讲解、典型例题的分析,同时要善于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出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找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最后还应适当作些笔记或批注,以提高听课效率。 3.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小结的习惯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归纳总结,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强化对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达到“学会”而且实现“会学”。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一中) 高一数学小论文: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摘 要:高一数学是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需要不断思索。结合实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数学;学习;情感教育 一、教师需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学生入学时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举足轻重;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初高中数学学法的本质区别,引导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课程学习。然后摸清学生知识基础,深入研究初高中课标,全面了解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从而规划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诸如“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立方和(差)公式”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对高一学生穿插讲解,达到因材施教,为学生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旧知识,加强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反复思考相似内容的区别,长期坚持查漏补缺和纠错,达到举一反三,让学生意识到适当调整自己学习方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注意三点:(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学生需备4本(知识归纳本、典型题采集本、纠错本、作业本),做到每时都纠错,每天有训练,每周有小结。上课做到“两前一后”,即课前两分钟整理当堂上课所需资料文具等,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课后一分钟反思当堂所学内容;(2)合理搭配成绩、性格差异的学生,让品学兼优的学生默化其他学生自主学习,外向性与内向性学生相互牵制,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抽象理论直观化、生活化 新课程最大特点就是引导学生探求新的事实、论证猜想、认识事物的“数”“形”属性、规律和处理相应的逻辑关系。如,函数学习通过观察图象的变化总结函数性质,分析函数问题。鉴于数学理论的抽象性,教师加强直观教学,并引用生活实例降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难度。如,学习面面垂直判定时借助门与地面的关系等。 四、注重情感教育 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言行举止上感染学生,专业知识上震慑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由于大部分高一学生初次背井离乡,独自求学,少了父母的宠爱,家庭的温暖,容易产生失落感、忧郁感,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观察,课后了解,给予适当的关心,尤其是对上课走神的学生给予适当暗示,防止他们产生厌烦、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数学学习。 以上是本人就我校校情及学情的一点尝试。但在新课标下,如何尽快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还需要不断反思总结。 (作者单位 甘肃庆阳第六中学)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浅议工程总承包单位的分包管理 摘要:介绍了工程总包单位对分包队伍的技术管理、计划管理以及服务管理。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 分包单位 管理措施 服务管理 1对分包队伍的管理措施 1.1工程技术方面的管理 总承包单位要建立良好的项目技术管理秩序,科学、有效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技术管理的要求,在图纸会审后一周内,由总承包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并经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批后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审核批准。根据批准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再按各分项工程由分包方编制分阶段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各分包商提供相应的专业施工方案。经总承包项目部总工程师批准后再分送建设单位和监理审定。对经建设单位和监理批准的各级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及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要求各分包方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对施工中发生的一般技术问题要及时解决。及时做好各项技术资料汇总工作,定期对各分包方的技术资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解决。总承包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定期对各分包方的计量工作进行检查,包括各分包方的专职计量管理人员的计量工作、计量器具的送检,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前由总承包测量队对建设单位和勘测设计单位提供的基准点进行接收并进行复核,并在场区建立首级测量控制点,项目部负责对首级测量控制网进行维护和复核,每半年对基准点进行一次复测。工程施工中,各分包方按照总承包提供的统一的测量基准线、基准点进行施工测量,分包方在使用基准点、基准线时必须进行复核。总承包测量人员对工程重要部位以及各专业分包商施工交接部位进行重点检查。 1.2、对进场物资及成品保护的管理 项目经理部对进场物资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各分包方应指定对口管理人员参与进场物资的管理工作。能够使总包统一协调与安排。各种物资进场前必须提前向总包提出申请,具体写明进场物资的名称、数量、规格及所占场地面积,待总包批复后再执行。物资进场后,须24小时内及时疏散至地面,并存放到项目经理部指定的位置,避免阻碍运输通道,影响其他分包和承包人的施工。各分包方应落实专人对进场物资予以保管,并注意对产品进行保护,防止失窃与损坏,尤其对小件贵重物资及易燃物品重点进行保管。分包方应做好废弃物的处置工作,有责任每日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废弃物与垃圾应按总包的场布要求集中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另外,根据标书文件要求,总承包单位应负责施工现场的成品保护工作。在整个工程施工阶段尤其是机电安装和装修阶段,我们把文明施工和成品保护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投入足够人员专门监督看管施工作业面,对工程成品保护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施工成品和半成品不受破坏或少受破坏、材料设备不丢失,重点部位设专人昼夜盯守。保证工程的顺利交付使用。 1.3、劳动力管理措施 分包方应将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名单及照片向总包申报,由项目经理部安全环保部门审查后办理施工现场出入证。分包方须提供劳务人员的三证复印件(身份证、务工证、健康证)及特殊工种的相应操作证及上岗证,并应专人管理外来劳动力的使用,开展必要的消防与治安方面的教育工作。所有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应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关监督检查工作,违反规定者应由专业分包商承担有关责任。要求各分包方要切实负起责任,教育属员工要遵守政府部门的有关政府、法令、法规及施工现场的各项有关规定,确保现场文明施工有序地进行。 2对分包队伍的服务管理 总包单位进场后,尽快向建设单位提供一份详细的分包工程进场计划。在工地内提供足够及合理并符合发包人要求标准的卫生设施供各专业分包人共同使用,为分包方提供办公场地及材料堆放场地、垂直运输条件、工作空间、施工场地,为分包提供所需的工作面。总包要负责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搭建和拆除并全权负责现场的安全保卫,提供临时施工用水至各楼层,施工用电至二级层配电箱。并承担专业分包工程水电费。在公共区设置照明装置、预留管子槽、孔洞、标眼等。无偿清运现场所有的垃圾,为各分包方提供测试机单机或联动调试所需的一切配合工作。组织管理和协调交叉施工中专业分包人和独立分包的在施或已完工项目成品保护和现场物料的保管工作;承包人负责专业分包人和独立分包的已完工项目的成品保护,并直至工程竣工验收。需要办理特别通行证、夜间施工证等相关手续时,由总包负责办证、建设单位协调。施工现场需要排放污水时,由总包办理有关手续。正常施工范围内的施工噪音超过当地主管部门的规定时,由总包提出措施。组织分包人、供应商和其他承包人沟通、协调各自的施工时间、工序、交叉作业等的相关安排,以便整个工程有序运行,避免不必要的修改和浪费。 3分包计划管理 3.2.1进场程序 总包与分包队伍签订施工合同后,向其提供一册《分包队伍入场须知》。该《须知》是为了保证在工程管理中总办单位与劳务分包之间能够统一管理程序,便于工程协调,加强相互间密切配合。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进场程序;分包入场安全管理程序;物资、机具管理及验证程序;质量控制验收程序;技术管理程序;工程管理程序;工程款结算程序。 3.2.2计划管理 分包须根据总包单位制定的总控进度计划和月度施工进度计划编报周计划,周计划编排为每周一至下周一,以横道图形式编写,每周定时交于总包单位项目总工程师。总包要制定计划管理框图以便实施与管理。分包编制的周计划得到总包单位审批后,应依据周计划分解制订《工程日计划》,于每日定时将次日《工程日计划》报主管责任师审批。分包负责人须按总包工程部颁布的《工程例会制度》要求,于指定时间和地点参加由总包单位主持工程协调会。 3.2.3落实“三检制”,坚持样板引路 “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交接检。在施工中,各工序之间要严格“三检制”,做到检查有记录,整改有措施,复查有结果,保证过程精品的实现。对每个分项工程,推行样板引路,结构推出样板墙、柱、梁及板,并经项目部、监理验收,做到作法认可,质量认可,施工中以样板为起点,赶超样板,确保过程质量。 3.2.4逐层交底,逐级落实 为了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交底能更好地落实,总包要建立三级交底制度,即项目总工向项目全体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技术部门向现场各施工工长及分包管理人员交底、现场施工员向施工操作班组交底。 3.2.5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分包合同中,明确了分包自行负责安全生产的要求,总包负责督促检查分包的安全生产责任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达到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目的。按照“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建立组织严密、层次分明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在“生产例会”上次日的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安全通道及大型机械使用情况信息,协调危险性大的交叉作业,使安全管理真正与生产管理同步,辅以多层次的常规安全检查和多种上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力求将安全隐患消防在萌芽状态。 3.2.6建立质量例会制度,组织观摩交流活动 坚持每周质量例会制度,对每周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对质量采取预控措施,使质量弊病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建立质量会诊制度,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现场诊断、现场分析、就地提出整改办法。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经常组织项目及分包的管理人员到其它优秀项目上进行学习、交流,积极参加建筑同行及其他社会团体组织的大型机场工程经验交流会,吸取其先进的施工方法和管理经验,作到走出去、请进来。同时邀请专家到现场进行讲课,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分包管理策略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比较混乱,总承包模式下,层层分包、指定分包、挂靠分包等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大量存在,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文章对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分包管理策略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施工;总承包;分包;管理 前言 文章对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提高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分包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二、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分包商是施工总承包工程的参与者之一,是一种分散决策的经济实体,其目标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总承包企业和分包商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做出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事情。当下,我国分包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1.分包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些分包商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或者管理体系运行漏洞较大,没有重视或者建立企业管理文化,服务宗旨不明确。 2.一些分包商的施工现场管理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较低,无法达到施工总承包企业的管理要求。一些分包商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进行施工管理,没有完全考虑到和总承包企业之间的管理衔接,这样一来就造成工程项目没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3.一些分包商对待工程质量缺乏工期意识,在工程施工中不能做到自我有效管理,这很容易造成总承包企业大量投入的各方面资源都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资源浪费使得总承包企业要花很多精力来管理分包商。 三、提高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分包管理的措施 1.理清与各分包商的关系 受EPC总承包商自身业务的限制,一个总承包公司不可能把所有设计、施工、采购的工作都由本公司自己单独来完成,或多或少的要把其中的一部分承包给多家外单位来完成。对总承包商来说,不能因为这部分工作外包给分包商而把它们从总承包范围内划出去,因为它们和工程的业主不存在任何合同关系,而分包工作是否顺利完成将直接影响整个EPC工程是否能顺利完成。因此,要把对分包商的管理纳入到自己的矩阵组织结构中来,把分包商当作在项目执行期间公司的一个特殊的临时部门进行管理。一方面要让分包商按双方合同要求给项目提供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在项目业主提出高于总承包合同的不合理要求时,总包商应当去拒绝这些条件,而不是让分包商去面对他的业主,否则容易造成项目的额外支出,或者造成分包商不积极配合总承包商工作,影响项目质量和进度。矩阵式组织机构在公司职能部门横向组织的基础上,沿项目的实施方向搭建了一个临时机构,它使得EPC项目原本漫长的信息沟通途径变得尽可能的短,使项目解决问题的反应能力变得快速和高效,但同时又给项目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沟通路线和冲突。EPC总承包公司在建立总承包工程管理模式时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真正适合本公司的管理模式,摒弃原先管理模式中不适合矩阵管理的因素,明确各岗位的责、权、利,减少因信息沟通不畅、多头指挥给项目带来的不必要冲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矩阵式项目管理给项目实施带来的好处。 2.分包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 (1)成立专门分包商管理部门和制度 建立项目部时要成立专门的分包商管理部门和制度,并应该由项目经理或副经理直接管理。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必须要有管理体系和制度,否则管理则无从谈起。具体的分包商管理部门要有明确的任务细化和职责,有专门的人员对分包商的所有施工活动进行管理控制,使项目经理的职责,直接对口分包商的管理层,加大管理的力度。 (2)严格执行分包工程进度计划监督和考核 工期、质量和安全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因素,而工期更是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承包单位的切身利益。在制定工期的时候要合理,根据现场施工工程特点以及人员素质,制定符合实际的合理工期,切不可因为外部因素盲目制定不切实际的工期及工程进度计划,否则将会给工程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分包工程要和分包商共同制定,并且合同中对分包商进行约束。工期和计划的制定并不仅仅是一张文字性的白纸,要严格执行,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进度计划监督和考核。 (3)严抓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 质量和安全控制是施工企业工程管理中一道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质量及安全的保证,企业的管理是站不住脚的,如果在控制中经常发生问题,企业的信誉将会大大受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严峻的考验。质量的控制要贯穿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当中。在确定分包商的时候也要把分包商的资质和业绩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也要把质量控制明确写进合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分为开工前的验收,施工工序交接的验收,隐蔽工程的验收,各分项工程的签证验收,竣工资料校验以及质保等工作。安全管理更是工程施工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其重要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对于分包商的安全管理也必须有专门部门和人员直接管理,加强重视。 结算验收时的资金控制 结算和付款是工程分包中最直接的目的,也是总承包商对分包商最有效的管控手段。在对分包商进行结算验收时要严格把关,包括进度、质量、安全、材料保管等,直接与付款挂钩,发放过程要不同部门共同审核,共同检查分包商存在的问题。此外要时刻关注分包商的财务状况问题,做到合理控制,以免因分包商财务问题影响工程的进度。 分包方的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环节,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代名词。特别是一些大型分包工程,工程规模大,时间跨度长,合同管理若不及时跟上,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引起纠纷;有些分包方只管干活抢进度,不及时签定合同,一旦遇到经济敏感问题和市场行情的波动,双方极易引起扯皮和经济纠纷。因此分包合同签订必须合法、按体系规定程序进行审核,避免分包合同与中标文件、总包合同相违背的情况出现。根据合同性质约定关键条款,如数量、价款、质量、安全、验收标准、变更、奖罚、履约担保、材料供应、结算支付、违约赔偿、争议管辖等条款。 分包方的风险管理 分包风险识别的内容包括分包方的组织管理机构、技术能力、管理人员和配套技术工种、配套的施工机具、适当的专业施工经验、所施工项目所需的其它要求,是否能满足施工项目要求,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时,应及时汇报项目经理和有关主管部门,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不能履约情况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也应加入到质量管理工作中,防范资金和用工风险。 财务和资金风险。财务部门联合预算部门监控业主资金到位情况,依合同约定支付分包工程款。分包方的工程款必须支付至其公司账户,防止个人携款而逃;民工工资支付优先于备料款和其他生产款项;避免预付款大于最终结算款等超拨超付现象。加强发票管理、税务管理的力度,有效降低财务危机和风险。 用工管理风险:分包用工管理不合法,总包负有连带责任。总包在用工管理上要引导、督促、约束分包队伍走合法道路。民工进场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及时登记用工信息,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按国家规定为从业人员办理社会保险或人身意外险等商业保险。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和防护,按时、足额支付工人工资报酬,不得违规强令工人违章作业。一旦有用工矛盾的预警信号,需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处理好民工的用工矛盾。 结束语 工程分包是建筑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会持续存在的,因此,加强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分包管理,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管道工程建设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摘要】EPC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是整个EPC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是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在项目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度计划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项目能否实现合同要求的进度目标,也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结合EPC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实践,简要论述长输管道在EPC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计划和应用管理。 【关键词】管道运输 EPC管理模式 长输管道 1)前言 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承包和管理模式,在大型施工工程中得到了较多的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在项目管理三要素(进度、费用、质量)控制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工程总承包(EPC)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管理实施方式之一,所谓工程总承包(EPC)即: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合同,是一种包括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和调试,直至竣工移交的总承包模式。 EPC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项目承包商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与控制,保证按合同约定期完成项目,并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EPC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是整个EPC项目管理的龙头,项目实施中其他计划依据进度计划编制而又相对独立执行各自的计划管理,各类资源的投入均以进度计划为主线展开进行,进度计划管理是EPC总包项目管理的基础。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方式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方式(EPC/Turn Key) 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的勘察、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试运行(开车)等工作,并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造价全面负责,工程验收合格后向业主移交。 采用这种方式时,按国际通行方式,施工采用分包的方式,只作施工管理。亦有在采用EPC/Turn Key承包方式前,先签订工程立项阶段的工程咨询合同,包括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待工程立项批准后,再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 二是比较简单的工程,如一条机械生产线,或者专业化的公司,建筑装饰专业公司也有采用这种承包方式。 2)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EPC) 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试运行(开车)服务等工作,实现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与紧密融合,并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造价全面负责。这是我国当前各行业设计单位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工程总承包方式。从调查统计数据分析,这种承包方式约占总合同数量的50%。这种方式的总承包商在试运行阶段仅承担技术服务,而不象EPC/Turn Key那样对试运行承担全部责任。 3)设计加采购承包方式(EP) 在EP的承包方式中承包商只负责设计和设备采购。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这种方式只占总承包合同数量的6%左右,分布的行业无规律,主要取决于业主自身的项目管理能力。 4)设计加施工承包方式(EC) 调查中还有设计为主体并施工(EC)一体化承包方式,这种方式与EPC方式相比,是承包商不承担设备材料采购,它约占总承包合同总量的10%左右。这种方式的出现是由于业主采购能力比较强或者不愿意把采购交给承包商。 5)设计加建造承包方式(DB) 根据调查,部分民用建筑设计院采用设计并建造的DB承包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部属和省、自治区、直辖市52家甲级建筑设计院和工程公司创造的近50亿经济效益中,一部分是采用这种工程承包方式取得的。 长输管道施工的特点 长输管道施工有其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所不同的特点: (1)管道工程量大,线路长。 长输管道施工具有跨地区、高强度、移动性、无依托等特点,这导致长输管道施工和其他施工项目相比较工程量比较大。管道线路长,途径省市多,各地对建管线的认识不一样,征地和工农关系是一个难点。 (2)多点施工的信息传递困难,组织协调工作难度大 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全部集中在现场,通过每月的计划会,每周的调度会,高峰期每天有协调会,使整个管理系统运转顺畅,当天问题当天解决。但管道工程在几百或上千公里同时开工,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都不适用,如现场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大的方案变更,必须立即处理。此外,管道基本都是埋地敷设,属于隐蔽工程,过程管理尤为重要,如果带着隐患就把管道埋在地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参建管道建设的设计勘察单位、多个施工单位,要保持信息往来畅通,指挥系统机动灵活,协同工作到位,必须采取新的组织方式,借助大量现代通讯工具,建立一个严密的组织指挥系统。 (3)物流配送难度大 管材就要数万吨,还有大量设备和其他材料,管道施工与其他工程不同,其他项目的物资都集中到一个地方,而管道的物资必须分配到全线近千公里,这些物资必须通过火车运输到各中心站,再用汽车运输,上到施工作业带,需经过不同车型多次倒运。 (4)特殊的施工问题和突发事件处理难 管道施工都在野外,远离城市,偏远施工现场的事故,运输途中的设备、人员安全和医疗保障受到极大限制,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条件。 3、EPC项目管理模式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的应用情况 管道工程作为中国石油第一次实施EPC管理模式进行建设的工程,建立了以业主为核心、以EPC项目部为主体、监理代表业主对工程行使管理权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属于PMC+EPC模式。 由于是第一次在中石油内部开展EPC项目总承包,多数参建队伍不熟悉EPC总承包模式,为了使参建各方了解新模式和在这种模式下的工作方法,管道项目业主、监理、EPC三方经过多次研究与讨论,共同编制《管道工程项目协调手册》,并应用于工程建设中。《项目协调手册》确定了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明确了工程建设目标,规范了参建各方的工作关系、职责范围、工作界面、工作流程与工作程序,建立了文件信息系统。确保了管道成品油和原油系统工程建设。 管道是中国石油第一次实施EPC管理模式进行建设的工程。在保证管道工程EPC项目管理高效有序运转的过程中,各参建单位通过团结和谐的项目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了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整体优势,项目业主、监理、EPC项目部和全体参建分包商戮力同心,共同开创了集团公司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崭新局面。 4、结束语 在长距离管道施工项目管理中,EPC项目管理模式还是一个新兴的产物,需要在实施过程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面对管道建设迎来了高峰期,采取EPC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是切合我国国情的、成功的项目管理模式,并已在国内其他石化项目上得以应用和借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国内长输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将会不断地改进,逐步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总承包分包管理解析 摘要:自从国内建筑行业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后,逐步形成了以总承包力位带头,专门的施工单位为技术重心,劳务作业基础的建筑结构类型,然而,这种承包结构还是有非常多的问题存在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下面我们对建筑工程总承包分包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总承包、分包 建筑工程总承包的转包、分包、劳务分包一直是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正确理解和掌握转包、分包、劳务分包的概念、特征和相关法律规定,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处理转包、分包、劳务分包相关问题。依据《建筑法、合同法》及建筑工程总承包质量管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下称《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对建筑工程总承包的转包、分包、劳务分包以及相互关系予以阐述,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落实相关法律规定,减少纠纷。 一、建筑工程总承包的分包 建筑工程分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或施工承包的单位将所承包的建筑工程总承包的一部分,依法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单位的行为,是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专业工程施工或劳务作业的承、发包关系,该总承包人或施工承包人并不退出与发包人的承包关系,其与第三人就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建筑法》第29条作了相同的规定。 1、分包的禁止性规定 1)、分包必须取得发包人的同意; 2)、分包只能是一次分包,即分包单位不得再将其承包的工程分包出去; 3)、分包必须是分包给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4)、分包的项目内容仅限于非主体工程。对此《合同法》第272条第3款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2、建筑工程总承包的专业分包 专业工程分包的概念。建筑工程的专业工程分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或施工承包的单位,将建筑工程总承包施工中除主体结构施工外的其他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施工的行为,专业工程分包必须经建设单位同意,专业工程分包的承发包人就分包的工程项目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所承担的责任包括技术、质量、安全、经济、管理等责任,专业工程分包的内容包含完成专业工程的所有工作,包括提供专业技术、材料采购、施工管理等,专业工程分包的分包人在履行了工程分包合同后所获得的是工程价款,包括劳务报酬、技术、 管理、材料等费用。 3、建筑工程总承包的劳务分包 劳务分包是指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将其承接工程的劳务作业依法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完成的活动。工程的劳务作业无需经过发包人或者总承包人的同意,但是仍然要求劳务分包企业具有相应的资质。劳务分包的相关规定: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5条的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3个序列。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劳务分包的类别:建设部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的规定,劳务作业范围包括木工作业、砌筑作业、抹灰作业等13种类别。 4、建筑工程总承包的转包 转包是指承包人在承包工程后,又将其承包的工程建设项目转让给第三人,承包人实际上退出承包关系,受让人实际上成为承包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建筑法》第28条投标法第48条第1款及建筑工程总承包质量管理条例第78条第3款均有相关规定。转包的禁止性规定,由于转包容易使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者从事工程建设,造成工程质量低下,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均作了禁止转包的规定。转包的形式:在工作实践中,常见的转包行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总承包转包给第三人;另一种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总承包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即变相的转包。 二、对转包的处理 在实践中,有的单位获得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后将项目转让给第三人承建,从中获取转让费。对于这种行为,如果项目是经过招投标程序的,依照《招标投标法》第48.58条的规定应认定为转让中标项目,是无效的,如果项目不是经过招投标程序的,则可以认定为转包,也是无效的,两者并无实质性差别,都是法律所禁止的。转包的法律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转包人(中标承包人)不履行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的义务,不履行施工、管理、技术指导等技术经济责任。转包人在承包工程后,并不成立项目经理部,也不委派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工程建设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往往以收取管理费的方式,将全部工程转让给第三人,转包人不履行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应由承包人(转包人)履行的全部义务。 2)转包人将合同权利与义务实际转让给第三人,第三人与原合同发包人之间建立了新的事实合同关系。转包后,转包人不履行原合同约定的全部建筑工程总承包任务,全部的建筑工程总承包均由第三人完成,这样在转承包人与原合同发包人之间建立了新的事实合同关系。 3)转包人对第三人的履约行为承担责任。工程转包后,转包人并不退出原合同关系,转包人应就建筑工程总承包的质量、工期、安全对原合同发包人承担责任。同时,根据《建筑法》第67条第2款的规定,转包人与第三人应就建筑工程总承包的质量对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三、当前我国总承包的分包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及解决措施 1、以包代管问题及解决措施承包人通过将责任和权利等以合同形式分包后,承包包方对安全、质量等不再管理,或者未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实质性的管理。要避免“以包代管”关键要督促承包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责任和义务,在进场后或者履约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承包方人员资格、关键岗位负责人、机械设备数量等是否符合投标文件要求,是否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和项目管理制度,各项体系制度是否正常运行,加强监管,决不捂着盖着,对于不符合投标文件要求的,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办理。2、风险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目前建筑市场供求不平衡状态仍然在持续,“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多数建筑企业处于被动之中,分包单位通过“借用资质”、“串标”等种种不规范行为已人为构成了总承包的项目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教育,树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意识,并且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风险预测及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预案,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因素,要树立风险管理的法律意识,依法履约,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违约的问题,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及预案,从而把因风险造成总承包方的损失降到最低。 3、分包商施工材料存在问题 当前分包商使用的材料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在选取材料时,为了节约成本,就会选用质量不过关的次品材料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技术标准,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施工合同中,明确指出工程应该需要的材料的性能、品牌、质量等,严防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总承包力要对和材料 4、签订的分包合同 在当前的分包公司中,现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针对这一情况,要在合同报价前对分包公司的职员素质、技术水平进行详细的考察为了避免素质小高的施工队伍进入,可以使用样板工程引路的力法,来对分包公司进行实际审查,总承包公司要实时的要求分包公司对所属员工进行培训,关键时可以参与项目管理。 有关的市场信息和材料知识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避免分包商钻空的可能性,提升企业自身的业务水平,定时的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对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的分析,并制定相对应的改进策略。 5、分包商延长工期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包商拖延工期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总承包公司要加大对现场管理的检查力度,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并及时和分包商进行交流沟通。工期控制应该通过对进度计划的管理来实现,不光是加大现场管理的力度,要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有相应的奖惩办法等等,才能保证工期。 6、分包商不重视项目的完整性 部分分包商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项目的完整性没有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签署和同时,对分包商提出承担协调配合的义务,并在合同中注明使用奖罚制度,来对现场进行管理,严格要求分包商遵守总承包公司的管理要求,让分包商建立项目完整性的观念。 7、总包公司不正视自身的义务 针对总包公司小正视自身义务这一情况,分包公司可以和总包公司,树立相同的利益观念,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各自对自己的义务进行担当,而且,要建立完整的书面证据。 总之,建筑工程总承包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建筑工程总承包分包、专业工程分包、劳务分包、转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加以区别,以期防范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减少纠纷,提高企业竞争力。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浅析境外船厂改建工程EPC总承包管理经验 【摘 要】围绕境外EPC总承包项目特点,通过某船厂改建工程建设实例,从总承包方角度浅析组织架构、风险预控、工程设计、采购运输、现场施工等五个方面的管理经验。 【关键词】境外EPC;组织;风险;设计;采购;施工 前言 EPC总承包工程,即工程建设总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承担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相较于国内同类项目,国际EPC工程存在国际文化差异、技术标准不同等诸多特殊性,加之易受各类外部环境影响,如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组织协调各类资源,实现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进度目标,对总承包单位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下面以某境外船厂改建工程项目EPC总承包项目为例,简述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经验。 1.组织架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本船厂改建项目位于北非地中海沿岸,与国内存在六个小时时差,如何建立高效运作的组织结构体系、充分发挥国内外项目力量,对于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至关重要。经总承包方研究、策划,强调项目经理的核心位置,在合同条款和公司授权的范围内,全面负责合同项目的履约和实施。项目经理下设现场负责人、项目总工,分别负责现场总体协调、技术管理工作。同时设项目控制经理,负责工程进度、造价综合控制,并设国内控制部,根据现场控制经理指示及现场实际需要,负责国内设计、采购进度控制等各项工作,并通过每日邮件往来做到与现场控制协调工作无缝对接,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2.风险预控 本项目地处中东地区,考虑到国内外EPC项目实施的巨大差异,总承包方在项目前期即组织专业人员对合同执行的主要风险进行细致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 2.1 金融风险 本项目合同约定采用按节点完工凭信用证付款的方式,信用证约定条件较为苛刻、支付程序缓慢,同时总承包商需及时支付分包款项,存在及时回款、现金流风险。 应对措施:在对外合同中争取较高比例的预付款;在对下家合同中约定,付款与对上家合同收款挂钩;对于可能出现的垫付货款利息,单列财务费用对外报价。 2.2 环境风险 项目实施所在地近两年来一直处于动荡、不稳的局势,治安环境较差、政府存在腐败问题,对项目实施可能造成影响。 应对措施:项目前期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组织领导、对外联络;根据局势发展,及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加强人员、车辆进出管理。 2.3 管理风险: 项目所在地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发包方聘请了当地咨询工程师负责项目监管。如承包方希望采用中国规范进行设计、施工,需考虑境外发包方的接受程度,否则将对项目进度、造价产生较大影响。 应对措施:在合同中约定执行中国规范;加强设计质量控制,初步设计阶段尽可能消除设计不合理处;加强国内技术力量支持,注重与咨询工程师沟通,建立良好互信的合作关系。 3.工程设计 3.1 牢固树立EPC总承包设计理念 境外EPC总承包工程土建设计及设备技术参数的修改都与质量、成本控制密切相关,设计工作量大、责任重。在本项目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牢固树立EPC总承包设计理念,综合考虑造价、施工可行性、后期维护等相关因素,并进行多方案比选、决策,为后续现场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3.2 充分借鉴境外当地设计特点、提升设计文本质量 本项目合同约定采用中国规范标准,考虑到境外工程设计需尽量符合国际工程惯例,以及发包方、当地咨询工程师对中国规范的接受程度,承包方在设计前期就多次组织赴当地调研,充分借鉴当地规范和设计惯例,努力提升设计文本、图纸质量及设计深度,力求设计与当地的特色相适应、融入当地文化。 4.采购运输 4.1 重视当地市场调研,加强材料管理 本项目材料、施工机械从组织国内采购到海外运输,往往周期在2~3个月以上,一旦发生问题,对项目实施进程造将造成很大影响。为此,承包方第一时间对当地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市场进行调研,并将当地易于获取的各类资源及准确信息时反馈国内,从节约成本、便于施工的角度,优化设计、材料供应方案。同时,每周梳理、核对材料采购发运计划,尤其注重各类材料附件配件,确保材料采购、发运工作与现场实施进程相匹配。 4.2 组建项目催交、检验、发运小组 采购合同签订后,为确保设备如期发运,承包方组织相关设备厂商、货代公司,于项目实施前期成立项目催交、检验、发运小组,并每周召开专题协调例会,建立了统一组织、沟通协作的良好平台,从而促使设备催交、检验、发运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4.3 详细策划龙门吊等大型设备制作、运输方案 300吨龙门吊是本船厂项目最大、最重要的设备,在制作、运输方面,承包方综合考虑工程特点及埃及现场实际情况,经过国内细致的反复讨论、推演,最终决定采取“国内平面分段制作、现场立体分段总组”的方案,在大幅度节约运输成本的同时,也确保了龙门吊国内制作、现场拼装进度及质量。 5.现场施工 5.1 合理组织施工,减少发包方拆除滞后造成的影响 本项目由发包方负责的老结构拆除、作业面移交等工作严重滞后,为尽可能减少不利影响,承包方协调发包方合理细分各区域的拆除进度和优先次序,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调整施工组织及工序。此外,承包方与发包方就老结构拆除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并就拆除阶段船厂生产组织进行研究并提出大量建议,解除发包方后顾之忧,从而确保现场施工有序进行。 5.2 提前规划设备仓储场地 由于船厂区内仓储场地有限,土建施工与设备采购发运进度间的合理匹配是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提前考虑并妥善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从项目实施初期起,承包方定期召开协调会评估现场实际进度,按照设备计划到场时间对施工进度安排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同时根据设备类型、尺寸、室内仓储要求等,对设备到场后的转运及临时堆放进行提前部署和策划,并协调发包方在货物到港前落实具体方案及各项准备。 5.3 细化设备安装调试方案,明确设备交验程序 本项目设备安装前,由承包方、供应商、安装单位共同完成开箱检验工作,根据土建、外场管网施工情况,细化设备安装方案,及时编排、调整设备安装计划,并准备临时动能调试后备方案。同时,提前编制各类设备交验程序文件并请发包方确认。按设备交验程序,设备完工后逐台交验,承发包双方并共同签署设备验收合格文件。如发包方接收使用,则须签署设备接收证书并办理移交手续。如暂不接收,则封存保管,待单体竣工时一并移交。 6.结束语 境外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工作,从广度上不仅贯穿于项目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同时由于国内外文化的差异、理解不同,为解决各类技术问题、协调各方达成一致意见,项目总承包管理工作的深度也有所延伸。作为工程总承包方,必须对境外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不断优化项目组织架构、风险预控能力,稳步提升设计、采购、施工等三大主要阶段的管理水平,方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工程总承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神华神东电力店塔电厂改建2×660MW机组工程EPC总承包管理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神华神东电力店塔电厂改建2×660机组工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的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所采用的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与传统EPC总承包模式的区别。 关键词:电厂 总承包 管理 思考 引言 自2003年神华神东电力在火电建设管理中采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进行项目建设起,9年来先后完成了神华阳光电化2×25MW煤矸石电厂、神华阳光神木2×135MW煤矸石电厂、神华煤制油自备电厂、神华亿利煤矸石电厂等一系列火力电厂的项目建设工作,其中神华神木阳光2×135MW煤矸石电厂更是获得了第三届EPC总承包项目金钥匙奖。作为国家发改委2009年5月份确立的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规划中电力板块中的重点项目,神华神东电力店塔电厂改建2×660MW机组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启动,该项目由神华神东电力公司店塔发电公司组织建设,项目管理模式采用了神东电力公司具有成熟经验的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的项目的控制,神东电力公司又创造性的提出了暂列金+EPC管理模式,本文将重点对此模式进行总结。 1、EPC总承包管理特点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建造”模式。在EPC 模式中,设计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包括整个建设工程内容的总体规划以及实施组织管理策划和具体工作;采购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设备材料采购,而更多的是专业设备的选型和材料的采购;建造包括施工、安装、调试、技术培训等。业主与总承包商签订工程简单说就是,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 采购、施工,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获得金钥匙奖的神华神木阳光2×135MW煤矸石电厂即采用了此种管理模式。2009年,为更加巩固总承包管理经验成果,特别是突出工程的质量控制方面,在完善EPC管理成果的基础上,作为神东电力公司最大的建设机组,神华神东电力店塔电厂改建2×660MW项目管理采用了暂列金+EPC总承包管理。 2. 暂列金+ EPC总承包管理特点 通过国内公开招标,神华神东电力店塔电厂改建2×660MW机组工程确定中国电力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作为工程的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合同中,又特别提出对主机、主要辅机设备、主要施工单位进行推荐了短名单,来保证主要项目的先进性。对于每个具体项目均提出了三个以上短名单,即体现公平,又避免单一。短名单的来源更是结合了国内顶级专家提资,并经过了审核后形成的成果。顾名思义,暂列金+ EPC总承包管理中,合同的总价不是固定的,严格来说,是不利于项目的造价控制的,但是,可以更好的实现对质量的控制。工程管理中,往往是“低价中标,高价索赔”,更加不利于工程建设管理,针对上述问题,神东电力特别组织了攻关小组,修订出即利于造价控制,又利于质量管理的暂列金+ EPC总承包管理方式,此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对于工程实体中质量较难控制的、价格容易出现偏差的工程项目划定范围。店塔电厂就是将设备的分包招标确定为总价承包,由总承包单位按照招投标法结合工程进度分批次进行招标、设计,将分包招标中由施工单位完成的项目划定为暂列金项目,对建安项目的具体工程项目按照工程量清单方式暂定合同价格,以实际完成结算。为保证结算的及时性、正确性,又专门聘请了技经监理来完成暂列金项目的审核工作。 3、神东电力店塔电厂改建2×660MW机组主要管理机构构成 神东电力公司基建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方案完成者 神东电力公司店塔电厂—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者 西北电力设计院—项目的总承包管理单位 西北电建监理公司—项目的施工监理 四川江电监理公司—项目的设计监理 东北电力局第一工程公司—一标段施工单位 天津电力建设公司—二标段施工单位 山东电建建设集团—三标段施工单位 4、暂列金+ EPC总承包管理项目进度控制特点 在神华神东电力公司电力建设项目管理中,里程碑建设目标是神东电力公司控制的目标,一级网络目标由店塔电厂和总承包单位控制,二级、三级计划由主标段施工单位完成。项目的管理方特别制定了32个里程碑目标,依据目标管理方式,在合同中明确了考核的具体办法,店塔电厂和总承包单位也根据32个里程碑目标,编制了一级网络计划,找出关键路径,施工单位也根据里程碑和网络计划编制出二级、三级施工计划。根据制定的各级计划,由施工监理单位按照“周汇报、月总结”的方式来落实项目计划的时效性,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电力建设中影响进度完成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设备和设计的协调问题,设备选型、设备采购、设备供货,设备安装均是进度管理的主要因素,其中设备的选型、采购更是设计的关键因素,项目进行总承包后,设备和设计由一家单位完成,就避免了由于协调不一致造成的时间问题。主要设备定标后,每两周由总承包单位组织在设计单位召开设计协调会,部署下一阶段设计工作,每一个月在现场召开设计协调会,解决现场中的设计问题。 在具体项目管理中,由项目的总承包单位组织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所有参建单位每周召开一次项目协调会,由施工单位依次汇报上周的完成情况和下周计划情况,并对需要协调的问题进行汇报,由总承包单位根据施工单位提问依次进行协调解决,并对本周的施工情况进行点评,并对影响进度的项目进行纠偏。施工监理和设计监理分别就各自分管的范围对一周的工作情况进行点评,最后由业主单位进行整体部署。设计监理还对设计进度进行监督考核。 暂列金+EPC后,业主不是完全放开由总承包单位进行项目的管理,而是让更适合的人做更适合的事情,才更有利于项目的开展,根据工程管理范围,总承包单位负责主要项目的建设,如主机、主炉等,业主主要负责大多数外围项目的管理工作,简单的说就是基本上以围墙为界,围墙外比如项前期、征地、厂外供水、灰场、值班公寓、接入系统等等,由业主负责(具体详见分工表)。业主单位在实施这些项目的同时必须结合一级网络计划中的关键路径,适时启动这些项目,为工程的整体进展护航。业主单位专门成立的协调部门来完成征地、前期工作、厂外项目等,也按照目标管理方式,每周进行汇报,每月进行总结,进行分级管理,及时进行纠偏。 5、暂列金+ EPC总承包管理项目质量控制特点 暂列金+EPC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利于质量控制,在设计质量方面,业主方结合同类型机组,进行对标控制,对于“技术规范书”、“最低性能要求”均结合了当期的最优水平,组织国内知名专家研讨,进行审核,并在合同中加以明确。结合国华电力业主工程经验,编制火电工程设计检查要点、火电工程消防设计规程、设备监造管理规定等等、由设计监理进行审核把关。对于设计交底方面,均由设计监理来组织完成。暂列金后,部分建材项目的成本不在由总承包单位负责,设计人员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设计一些价廉的产品,建筑专业设计有了显著提高。 在设备质量控制方面,主机、主炉由业主单位来主导完成。辅机设备在合同中均明确了短名单,短名单范围经过神东电力组织的行业专家进行审查,作为EPC合同的附件来进行控制。每批辅机在招标中,总承包单位均先将设备短名单发送至业主单位进行审核,便于业主单位对于由于时间因素造成的个别设备可能已经不够先进等问题的解决,审核完成后,在业主单位的参与下,进行辅机设备的招标工作,最终评定的中标人再次报业主进行确认。设备监造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控制,但须向业主单位进行汇报,作为定期工作,每月汇报一次,设备到场后,由总承包单位组织进行验收。业主单位按照“基建生产一体化”思路,由工程部和生产准备部共同进行验收。 在施工方面,采用暂列金后,根据EPC合同分工,施工分包单位施工项目中大多采用的是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设置了大约1600万的工程奖励,这些项目是在工程实体之外的项目,项目的单价是固定,工程量是暂列的,具体数量以实际发生的经过技经监理审核为准。由于需要业主单位审核,施工单位在选材时也不再刻意的追求价廉,而是更多的考虑了材料的实际质量,在获得业主好感的同时,也可以取得更高的质量奖励。 质量奖励的发放方面,业主单位专门组织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编制完成了质量奖励制度,将奖励分为创优和专项两个方面,成立专门的创优部门,每个月对照制度进行联检考核,并于精品项目、施工过程进行评定。质量奖励也不再局限于工程过程,包括长周期、精品评定、QC小组、新工艺、绿色施工等等方面、均由创优办进行组织完成。为了加强过程的控制,在创优办主导下,积极开展专业小组活动,共设置了土建、锅炉、汽机、电气、热控、输煤、化学、脱硫等8个专业小组,每周对完成的成果进行宣贯。 在创优办组织下,店塔改建项目管理者先后完成神东电力火力发电厂基建管理制度、神东电力店塔公司“找抓促”指导手册、细部工艺示范手册、金属焊接管理规定、火电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手册、神东电力火力发电厂色彩管理规定等等一些列指导手册的编制工作,均可以作为神东电力其他项目的指导手册进行推广。 6、暂列金+ EPC总承包管理项目安全控制特点 安全设计方面,暂列金+EPC总承包管理在业主主导下,更加重视了项目的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作为基建项目,设计安全始终是本质安全的核心问题,小到一个螺丝钉的位置布置、大到一台机组的位置布置,本质安全均贯穿于其中,一个螺丝钉的设计位置不可理,可能造成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可以造成人员伤害。机组位置布置不合理就更加可怕,在业主主导下,由于在最低性能方面均有了明确的设计要求,并且提供了设计检查要点,针对一些基建电厂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合同中加以明确,有效的避免了问题的发生。 基建安全管理方面,选择的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均为国内知名的承包商,按照神东电力体系运作管理方针,对各级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素质均加以明确,同时依托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对项目的安全控制。按照EPC合同规定,由项目的总承包单位召集各参建单位总结、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每季度召开安全委员会会议,对近期的安全工作进行梳理。 安全技术管理方面,店塔电厂结合暂列金+EPC管理模式相继完成了神东电力店塔电厂基建项目本安体系指导手册、火电施工习惯性违章分类图集、安全标示统一标准、安全设施标准图册、火力发电工程安全设施移交标准、安全文明施工及临建设施实施标准等等一系列标准管理管理规定。对于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充分利用暂列金模式,每月进行安全评定,对于评分超过80分的单位进行奖励。同时对于基建安全设施的投入方面,更是按照暂列金模式进行考核,完成的设施,由总承包、监理、业主审核后支付相应的安全设施费,若没有完成,则不支付,充分调动了施工单位安全设施投入的积极性。 7、暂列金+ EPC总承包管理项目投资控制特点 暂列金+ EPC总承包管理最大的不利就是对投资的控制,但神东电力在店塔电厂启动前已经充分认识到管理的不足,特别引进了技经监理进行投资的控制。投资控制的实质其实也是对技术的控制,工程的可研阶段、初设阶段,神东电力基建部作为主导单位,特别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把关。在实施阶段、作为项目的管理单位,店塔电厂更是对方案进行层层把关,本着长周期运行思路,对锅炉尾部受热面磨损进行优化设计、汽轮机主汽控制阀进行优化设计、翻车机室总平面进行优化设计、1号转运站与翻车机合并优化设计(不在一一列出)等等,从技术层面各个方面对投资进行控制。 工程现场方面,暂列金+ EPC后,由于和传统EPC不同,大量的签证工作需要由业主方来确认,而业主方部分人员对此种方式还有待提高,为保证签证的真实性,准确性,业主单位特别印刷了合同浓缩文本,做到人手一本,对关键条款进行宣贯,做到凡事有合同支持,保证签证的合理性。 8、暂列金+ EPC总承包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缺点 作为高速发展的神东电力公司,暂列金+EPC管理为我们解决的并不止是人员不足问题,我们可以依靠总承包单位、可以依靠监理单位、可以依靠外部专家、可以依靠设备厂家、由于暂列金的存在,要求我们有限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投入的管理的过程中去,否则就做不成精明业主,这确实是EPC的优点,但必须清楚的认识,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不足之处,暂列金+ 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也不例外。工程管理中采用的监理单位素质无法回避,受到个别监理人员素质的影响,无法将最优的方案运用的工程的管理中去;暂列金管理拉长了管理的过程,在个别项目上加大了管理的成本;暂列金情况的EPC模式需要业主人员的素质必须是一直协调能力强、业务过硬、熟悉建设程序、有经验、有威信的管理者。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从“河南援疆交钥匙项目”工程总承包谈设计单位的总承包管理 摘要: 分析“河南援疆交钥匙项目”工程总承包设计、管理总承包( EP )的一些特点, 指出了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弱点, 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关键词: 设计;施工;总承包;对策措施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建设项目的规模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承包模式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造成很大的浪费,已不能适应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实施复杂程度的提高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建设领域投融资模式的多样化, 市场专业化, 迫切需要系统, 科学地进行项目建设的总承包( EPC 即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 Construction-施工)管理。同时业主为了规避风险, 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采取了国际上惯用的总承包管理模式。那么这就造成了承包模式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同行业的先进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而工程总承包也将成为一个规模大, 对建筑市场是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管理模式。那么如何培育总承包企业也将成为各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战略决策。由于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性质决定, 建设项目的业主一般不直接管理项目建设, 而是委托专门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 对项目建设进行管理。 国际上, 工程总承包大致分为4个阶段, 即: 1)概念阶段, 也就是立项阶段; 2)定义阶段, 从实施策划至签订承包合同; 3 )执行阶段, 包括履行合同至项目建成交付使用; 4 )收尾阶段, 包括项目完善和全部结束。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总承包和国际相比还是有所不同。主要因为我国项目建设的行政审批,包括项目建议书,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设计等均由建设单位上报, 而在项目实施期间建设单位往往又会成立指挥部或项目管理部, 即使项目进行总承包, 建设单位还会直接参与管理。另外, 工程总承包往往是从第二阶段之后才开始。 1 总承包企业的分类 目前, 我国主要的总承包企业大致可能分为: 1)以施工为主体的总承包企业; 2)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企业。这两种总承包的模式都有其优势和缺点, 一般来说以施工为主体的总承包企业, 大型设备充足, 施工管理经验丰富, 但设计能力较弱, 咨询服务功能差。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企业则相反, 设计能力强, 咨询服务功能强, 但缺乏大型设备。 本着客观务实的态度, 通过对河南援疆交钥匙项目设计采购总承包管理体系及内容的分析, 浅淡如何以设计为主体, 更好的进行总承包管理。 2 河南援疆交钥匙项目工程简介 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地区交钥匙项目共包含哈密市示范性双语幼儿园项目、哈密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哈密市图书馆项目、巴里坤县第二中学项目和农十三师红星医院中医综合楼项目五个援疆项目,是河南省响应2011年-2015年全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中的首批项目,涉及医疗、教育、公共事业等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重要领域,涉及河南省五年援疆规划重点实施“十大援疆工程”中的教育援疆工程、医疗卫生援疆工程等工程。 合同造价2.49亿, 合同工期为2011年4月11日至2012年11月31日, 后因天气等外部条件影响, 顺延至2013年8月。 3. 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地区交钥匙项目EP总承包浅析 3. 1 强大的组织机构是承担总承包建设的重要保障 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地区交钥匙项目是中国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郑州中兴监理有限公司组建联合体的第一个EP管理工程, 公司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建设, 由郑州中兴监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担任项目经理, 总承包部总经理担任项目常务副经理及来自公司各位高级工程师承担主要日常管理工作, 其管理阵容十分强大, 强大的组织机构和人才资源保证了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3.2 设计能力的充分运用能确保顺利施工 任何一个工程均由设计开始, 河南援疆交钥匙项目从施工图设计开始就充分考虑了今后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河南援疆交钥匙项目中哈密市示范性双语幼儿园项目、哈密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哈密市图书馆项目均有新疆地区设计院负责设计;而巴里坤县第二中学项目和农十三师红星医院中医综合楼有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这样的设计分工模式对工程管理进行预对比。同时, 在施工过程中, 根据五个项目现场实际情况, 在不断优化设计过程中巴里坤县第二中学项目和农十三师红星医院中医综合楼项目由于集设计、管理、咨询于一体,所以在沟通实现方面比较突出。在工程施工期间, 援疆交钥匙项目中由总承包公司负责设计的项目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 根据实际情况施工现场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但相比于总承包公司不负责设计的项目无论在沟通还是设计更改方面都相对缓慢。 3.2.1 专业深化设计阶段纳入采购阶段 在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中纳入采购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与采购工作合理交叉、密切配合,既保证设计成品质量和采购设备、材料的质量,又因提前订货缩短了建造周期。 3.2.1.1 设计工作中涉及到的采购工作内容 专业深化设计时考虑的采购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负责编制请购单和技术规格说明书、对制造商报价中技术部分进行技术评审、审查确认制造商的先期确认图(ACF图)和最终确认图(CF图)、分期分批提交设备、材料请购文件。 3.2.1.2 专业设计者负责部分采购工作内容的优势 专业设计单位按专门制定的表格和要求编制请购单和技术规格说明书,能够准确表达设计要求,减少采购过程的技术错误; 专业深化设计单位负责对制造商报价中技术本分的审核,能够确保采购的设备、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专业深化设计单位负责审查确认制造商的先期确认图(ACF图)和最终确认图(CF图),有利于保证设计质量和设备、材料制造质量; 专业深化设计单位分期分批提交设备、材料请购文件,有利于保证关键、长周期设备提前订货,缩短采购周期和工程建设总周期。 3.3 设计与采购、施工、调试的协调关系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调试个阶段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协调规律,应该合理组织各阶段之间的对接关系 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相分离的管理体制成为EP工程总承包项目实现一体化管理的制约因素。与发达国家通行的设计阶段划分和设计审批程序相比较,我国现行设计管理程序中,设计阶段的划分和设计审批程序规定的不够合理,不利于与国际工程建设接轨。因此,应该建立设计管理的新体制,改变现行的阻碍工程总承包发展的与设计相关的审批规定。建议各行业采用国际通行的设计程序和方法。例如石油、化工行业,国际上普遍划分为工艺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详细工程设计三个阶段,而我国现行的设计程序中规定划分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两者在程序,方法和深度上都不一致。 3.4 存在问题 项目部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对施工单位施工材料调度管理的主控制性相对较弱。受外界市场因素的制约, 一些材料无法按项目部预期的时间进场, 这也是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单位最大的难题。在河南援疆交钥匙工程中, 项目部主要是通过和施工单位总公司及相关供应商单位进行协调, 来解决此类问题, 但这种手段明显缺乏强制性, 也给项目部带来了深层次的思考。 4 对策和措施 通过对河南援疆交钥匙EP总承包管理全过程的总结, 为发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势, 弥补大型设备不足、缺少材料供应商的缺陷, 可从以下几项着手。 4.1 深化设计的管理方法 在总承包工程项目中进行设计深化的管理体系,它一般包含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对专业技术的管理,即对分包商的深化设计管理,需要根据具体的专业组建专门的设计组织来负责;另一方面是对文档信息的管理。包括对主要文件的翻译、文件的发放、图纸的分类整理和打印晒图等工作的管理。对深化设计的管理还要根据管理体系的设置,设定相应的流程,具体界定业主、总包商、分包商、设计方的行为规则和责任,使深化设计的管理有序进行。如在机电安装的专业深化中,一般包含以下内容:领取设计图纸和光盘,各专业人员对本专业进行深化设计,在同一底盘上将各管线进行叠加并会审图纸、标注交叉点的标高,对总图进行修改,送审打印等。 设计管理层次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和修订设计标准;进行设计预算和成本控制;监督与控制设计质量;组织对设计项目及项目管理方面的评估等内容。在深化设计的管理中,也可以根据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组织等措施对深化设计的进度、质量、成本、合同、信息等方面进行管理,保证其控制目标的实现。 4.1.1深化设计的进度管理 深化设计的进度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工期,设计未完成,施工就不能进行,其后果就是造成工期的拖延。为了保证设计的正常进度,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各专业深化设计部门须根据总包商指定的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提前编制个专业的出图计划,经总包商审核、协调、批准后下发给分包商或相关单位执行。 (2)所有分包商必须严格执行总包商的出图计划,并提交进度报告。遇到问题应尽早向总包商报告,以便总包商协调相关方。 4.1.2深化设计的质量管理 设计是工程实施的关键,深化图纸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设计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能否顺利施工,并且对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总承包商为提高设计质量,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总承包商编制设计质量保证文件,经业主确认后予以公布,以此作为各专业工作组和分包商开展工程设计的依据之一。 (2)根据原设计的要求对设计文件的内容、格式、技术标准等做统一规定,要求设计人员严格 (3)层层把关,全面校审。分包商负责将深化图纸提交设计项目经理审核,设计项目经理部再将深化图纸提交项目经理审核,最后提交业主方进行审定。 (4)对于设计的变更要及时形成书面备案,并且及时通告相关专业。在协调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全过程的技术监督。 4.1.3 深化设计的成本控制管理 在大多合同中,总承包商或专业分包商的深化设计费用一般包含在工程造价中,故项目设计部门要尽量降低设计成本,这就要求总包商加强对深化设计的成本控制管理。通常总包商将审定的成本额和工程量先行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分包商。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多层次的控制和管理,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通常采取以下成本控制措施: (1)总承包商在投标前,应仔细审查招标文章中的业主要求,确认设计标准和计算的准确性,避免在后期的设计和施工中出现偏差; (2)在深化设计阶段对分包商采取限额设计或优化设计措施; (3)对设计过程中执行业主的变更指令或修改原始设计错误及时办理相应索赔手续。 4.1.4 深化设计的合同管理 FIDIC规定无论承包商从业主或其他方面收到的任何数据或资料,都不应解除承包商对设计和工程施工承担的职责。因此在招标阶段就要对业主的招标工程范围、技术要求以及工作量清单等资料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以避免由于招标条件造成的失误。对深化设计的合同管理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1)选派经验丰富的专家认真研究招标文件的内容及附件,在总承包合同中明确设计的深度以及由设计变更造成的责任承担问题,并确定完成设计工作的方法和保证设计目标实现的措施; (2)选派管理和施工经验丰富的专家主持合同条件谈判,尤其是合同特殊条款的制定谈判,在与业主签订合同前对可能发生变化的内容尽可能在合同中予以明确规定,以便中标后得以获得变更补偿的机会; (3)合同签订以后,组织相关的人员仔细对合同及附件中的内容、要求进行对比,对于已超出原投标范围或改变了原来的专业技术要求的,应及时与业主方商定处理程序和办法。 4.1.5深化设计的信息管理 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因其专业和涉及数量庞大,为了适应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多次变更和反复修改,需要对深化设计系统进行信息管理,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项目参与各方之间有关深化设计的所有文件进行管理,如深化设计变更,深化图纸的签订等,这些文件反映了图纸深化的各个过程,有利于深化设计的责任界定和索赔管理; (2)对深化图纸的管理,对经总承包商批准的各专业深化图纸进行归档,编制深化图纸目录文件,发送有关部门以便于对深化图纸的查询。 4. 2 最大程度的发挥设计优势 设计单位最大的优势和强项是设计, 通常情况下, 设计在承担一个项目时都会考虑施工情况,但往往对施工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但工程总承包项目, 需要设计更投入的考虑施工的每一个细节,除常规的设计方案, 甚至还需兼顾与设计方案有关的机械调配, 采购周期, 天气因素、成本的细化分析等。设计施工总承包必须先要求设计人员积极投身和参与, 甚至在总承包管理中承担一定的施工责任, 才能保证总承包中施工部分能够顺利完成。 4. 3 加强咨询服务, 承担好顾问角色 目前, 各大设计公司都拥有很多咨询资质, 往往这些资质所具有的功能在项目的前期、中期、后期都和业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前期主要是立项,中期是费用的控制, 后期是项目后评价。充分运用咨询服务的优势从项目初做好业主的帮手, 帮助项目立项, 促成项目的总承包; 在中期总承包过程中, 因地制宜地从业主及工程角度出发, 管理好工程, 将满意的工程交付业主手中; 后期项目后评价过程中, 总结工程的成功和缺陷, 积累经验, 提出建议, 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 4. 4 加强项目管理功能 总承包是由设计、采购、施工几大块的内容组成, 各组成部分都是一个项目管理的过程, 科学的分析和分解每一个组成部分的难点和重点, 都是项目管理的内容, 在实施过程中,不但要编制各种执行文件, 更要把项目管理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项目和每个人, 使之融入项目管理的整体, 才能使项目趋于完善。 4. 5 组建联合团队, 寻求战略共赢 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缺少大型设备以及材料供应, 在机械的调度方面缺乏主动性, 这也正是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的弱点。如何改变这种弱点呢? 笔者从一些施工企业的机械调配中得到启发, 在许多大型的施工企业中, 机械设备有自有和租借两部分组成, 除了其拥有很多特殊的大型设备外, 其余采用租赁的方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项目部需要使用设备时, 可向母公司或其它公司租借, 支付一定的台班费, 但项目部在向母公司租借时, 可以做到优先租借或租借费相对较少。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公司也可借鉴这种模式, 先行和一些拥有设备的公司组成半松散联合体, 使之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一旦需求可优先优价使用。当然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是建立在诚信, 互赢的基础上, 然后通过合同形式加以明确, 最终满足双方共同的利益。 4. 6 加强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 作为总承包项目, 业主或多或少会将自身的风险转嫁给总承包单位, 这就需要总承包单位在合同签订时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研究合同内容, 为自己设法创造有利的合同条款。成本的控制是总承包有无赢利的关键, 其牵涉面是十分广泛的。总体来说就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 仔细分析每一个环节, 合理调配机械设备,严格控制采购价格, 避免无谓浪费。 5 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成为共识, 在世界建筑领域中, 许多大型项目采取了总承包方式, 并进行国际招标。在招标书中,一般都会要求总承包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 强大的设计咨询能力, 先进的管理水平和高效的控制手段及拥有部分的特定的设备(国际建筑项目多数设备采用了当地租赁的模式), 这种总承包模式正是能够发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模式的优点, 也更赋予了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企业展现舞台的机会。如何锻炼队伍, 提高管理, 抓住机遇, 就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议题。在28个月的EP总承包期间, 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不足之处,抱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 以求共同借鉴。笔者深信, 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模式只要加强自身的科学化, 规范化建设, 将能更有利地打入国际建筑市场, 在世界的建筑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台山核电重件码头防波堤工程EPC总承包管理中施工控制关键环节探讨 摘要:EPC总承包是承担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的总承包商,所以做好EPC管理工作对保证工程质量和节约工程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台山核电重件码头防波堤工程EPC总承包管理实践中,根据台山核电重件码头防波堤工程EPC项目的管理特点,进行了项目管理中施工控制的关键环节探讨,总结了台山核电重件码头防波堤工程EPC总承包管理中设计管理、施工管理以及协调管理在施工控制中的重要性,以便以后对类似工程建设中具有借鉴之意义。 关键词:码头防波堤工程; EPC;总承包管理;施工控制;实践;探讨 1.引言 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表明,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备受青睐。EPC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模式,该模式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通常应用于工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EPC工程总承包是指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总承包,由承包商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安全、工期、质量、造价全面负责。EPC总承包可协同工程勘察、设计、采购和施工各主要环节和全过程的管理,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减少工程建设周期,保证工程投资效益和质量。本文对台山核电重件码头防波堤工程采用了EPC总承包模式的实施阶段关键环节进行探讨。 2.防波堤工程项目背景 台山核电项目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辖台山市赤溪镇,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次规划,分期建设。该项目已列为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重大能源保障工程项目。项目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所属全资成员企业台山核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重件码头是台山核电站工程的一部分,建设规模为3000t级杂货船转驳码头。 码头位于珠江崖门及虎跳门出口,黄茅海西侧,属于台山市赤溪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度59分、北纬21度54分。码头泊位总长度为150m,其中靠船平台长102m,宽60m,码头面高程7.50m。在重件码头建好以后,由于为开敞式无掩护码头,外海风浪及涌浪可以无阻拦的进入港池及码头前沿;同时由于码头所在区域的地形较为复杂,核电重件卸船要求又非常高,致使已建成的重件码头难于正常发挥作用,故需要建设一座防波堤对港池停泊水域进行掩护。 2011年1月28日,我公司承接了台山核电重件码头防波堤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项目业主要求2011年7月重件码头防波堤工程具备防洪掩护作业条件,确保核电运输船舶安全停靠重件码头,2011年9月全部完工。但前期设想、规划不完善,设计、施工以及相关的报建报批工作都必须同时进行,项目建设任务非常繁重、紧急。 3.项目实施中的关键环节 3.1项目的沟通与协调管理 项目的协调管理应贯穿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沟通的主要内容包括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所有信息,特别需要在所有项目干系人之间共享的核心信息。 EPC总承包单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在本项目的实施中,成立了项目工作小组,由业主主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作为工作小组成员,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根据项目存在的问题,工作小组根据项目参见单位自身的优势,明确解决相关问题的责任单位,具体的完成时间。同时,对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遇到困难,相关责任人必须及时向工作小组汇报,工作小组将临时召开工作小组会进行研究解决,使整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了各参建单位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确保了项目进展顺利,充分发挥了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协调优势。 3.2项目设计管理 在项目设计方案过程中,我公司利用了EPC总承包管理特点,打破了项目设计人员长期以来的设计和思维习惯主要是专注于具体方案的比较与研究,更多是以完成设计任务为主的弊端。加强与施工的紧密衔接,加强与施工方沟通,探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确保施工方更好的理解设计意图,能够快速有效实施。为避免因设计方案的调整而引起项目返工的情况发生,项目的设计计划依据项目的施工计划进行编制,解决项目边设计边施工交叉进行的矛盾,有效的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 1)根据项目的施工计划编排设计计划,使项目的设计进度满足施工进度要求,使项目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 首先,进行总平面布置方案设计,使项目可进行施工段的划分,确定项目开工部位。根据现场地形情况,航道的入口位置的布置已不具备可优化性,防波堤航道入口段作为优先开工部位;防波堤的另一端附近有礁石,该位置平面布置具有可优化性(研究是否利用礁石),应等待设计优化完成后安排施工。 然后,进行项目的基础处理方案设计,确定项目基础处理采用基础开挖,抛石换填的处理方式,项目开始了基础处理工程施工。 在结构形式的选择阶段,邀请了施工技术经验良好的专家参与项目结构形式进行审查,确保了项目结构形式具有可实施性。 2)充分发挥项目EPC总承包方技术方面的优势,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总体工期及前期异常紧张的堤身出水节点要求,造成堤身步级方块无法按原设计图纸施工,综合考虑到工期要求及实用能力,对原步级设计进行修改,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3.3项目的进度、费用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赢得值原理对项目进行费用和进度综合控制,动态管理,及时分析项目偏差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使项目的进度、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具体如下: 1)图2-2为项目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的工程赢得值曲线。根据项目费用对照表和工程赢得值曲线分析,在项目的2、3月份,完成工程量的预算费用(BCWP=935万元)小于计划预算费用(BCWS=1050万元),即SV=-115万元 2)在项目的4月份,完成工程量的预算费用(BCWP=1555万元)小于计划预算费用(BCWS=1780万元),即SV=-225万元 3)至7月份结束,项目的完成工程量的预算费用(BCWP=3845万元)小于计划预算费用(BCWS=3899万元),即SV=-54万元 4)8月份因业主运输船舶的停靠,影响了项目的正常施工,导致完成时间与计划滞后2个月,最终支出费用与计划费用相差67万。 4.结束语 本工程于2011年3月11日顺利开工;2011年7月,具备了防洪掩护作业条件;2011年10月20日,项目全部完成。项目质量满足合同要求,施工质量合格,项目外观质量优良。EPC总承包管理能更好地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质量。EPC总承包单位能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有利于实现项目统筹安排,易于掌控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园林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技术 摘要:辰山植物园由上海园林集团和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共同进行建设,施工中摸索出来的一套较为有效的总承包管理模式,并对国内大型植物园建设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植物园;矩阵式管理;总承包 1 工程概述: 辰山植物园工程规模大,类型多,工序复杂,要求严格,工期紧张,工程占地面积202公顷。其中包括植物专览园32座,各类桥梁15座,近52个单体建筑工程,较大型的建筑工程有长260米的科研中心工程、主出入口综合建筑工程,亚洲最大的网架结构的温室工程,还有道路、泵闸等市政水系统工程。建筑工程总造价为近9亿人民币。工期三年,2010年与上海世博会同步开园。由于前期准备时间较仓促,尤其设计等严重滞后,为施工管理带来诸多难题。 2 业主对施工总承包商的要求: 根据工程内容和特点,由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园林(集团)公司根据工程特点组成施工联合体。 总承包商的目标:由建工集团领导挂帅整合联合体内部资源,组成精干、高效、能力强,水平高的项目管理团队,实施项目总承包管理。 3 项目管理的实施: 3.1 项目管理组织的架构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公司(企业)的管理模式一致。 由于该工程有两个独立法人组成联合体承建商(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园林(集团)公司)。为强化工程的领导,由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领导等有关各方组成工程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明确联合体法人的职责;指导、帮助联合体法人的工作;根据工程的合同要求和目标签订了联合体法人合作协议书,为联合体双方法人顺利地开展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根据上海辰山植物园工程项目特点:工程规模大,工程类型多,工序复杂,要求严格,技术标准高的众多特点。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采用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设置项目经理部。如下图1: 图1、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首先联合体各方都选派有能力和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辰山植物园工程项目部。明确了项目经理部,设立经营部、工程部、技术质量部、综合管理部等职能部门,确立了工作岗位人员,职责,权限,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由于该工程项目是实行施工总承包管理,为此联合体法人均派出了其直属的法人子公司作为骨干施工单位参加施工(主分包单位),也组建了相对应的项目管理部。如此的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形式使各个组织机构层次清楚,职责明确: 总承包项目部为工程总体决策,协调层; 各主分包项目管理部为具体工程项目施工执行协调层; 各专业分包单位为实施作业层(操作层); 从实践情况来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体现了集权与分权的统一,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的统一。是一种既合理又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 2.3.2 项目施工管理 要搞好辰山植物园工程总承包管理,关键是要将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要素实现平衡统一。相互调整而趋向平衡的动态过程(即集成化管理)。 进度管理 对工程项目管理,进度管理是主线。为此必须精心策划。 继2007年3月辰山植物园一期工程中标后,2007年11月辰山植物园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四期工程又相继中标,根据合同要求,已中标工程都必须在2009年12月底完工。这极大地考验着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的综合管理水平与调控能力。 该工程的招标采用实物量招标,中标时并没有完整的施工图,有着边设计,边施工,边调整的特殊性。为此总包部在07年度编制了辰山植物园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合同要求,工程特点和一些暂时的未知因素的合理假设提出了关键路线和关键项目;并根据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提出了要求设计出图计划;设备材料供货计划;此计划的编制为整个工程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文件,为强化计划管理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由于此工程的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多(设计的整体性较复杂,技术难点较多,受投资的控制等因素)可以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是根据动态管理的要求不断调整完善施工总进度计划,并跟据调整后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同步调整相应的实施计划,为完成工程目标体现了承包商的管理水平。 进度计划执行是确保工程项目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管理行为;由于项目部实施二级项目部管理组织架构。在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确定总计划的情况各实施项目部在总进度计划的控制和指引下,各施工单位及时编制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专项工程进度计划,月,周作业计划。这样就为各类资源的配置和具体实施有了明确的目标。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又通过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参加关键项目专项例会和对施工现场的巡视检查来加强协调,确保计划得到实施。由于本工程是由德国瓦伦丁规划设计组合进行方案设计,上海市园林设计院为主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设计单位为专业设计单位,再加上众多的专业深化设计企业,造成“设计队伍众多,交叉设计较多,设计漏项较多,设计修改较多”的状况,使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阻碍重重,为有利于计划执行的严肃性,为此技术质量部加强了设计管理,在计划编制前及时提出设计出图时间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用联系单的形式汇编各施工单位目前存在的图纸问题,又主动采用定期与设计单位召开沟通会,由于在特殊的情况下采取了特殊的措施,使计划的实施由“被动转为主动”。为加快工程进度赢得了时间。 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管理是主线,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就是核心。良好的工程质量可以减少返工,从而节约时间和成本;良好的沟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阻滞。优良的施工方案可以直接影响和干扰施工的顺利实施;良好的专业分包商质量可以减少协调难度。因此在辰山植物园工程的施工中强化质量保证体系;认真及时编制各类施工方案;通过竞标寻找优秀的专业分包商再加上及时制订相关的各项规范制度,确保了工程质量始终在受控制状态之中。 但是在加强质量管理过程中,本工程又碰到新的技术难题。由于工程以“绿环”形成合围场地的结构形态,“绿环”造型最高达16.5米。考虑到上海松江地区的地耐力以及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设计单位对整体土方堆筑都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设计单位也在摸索和试验中)堆筑工期长达几个月。而几个主要建筑工程(科研中心,主入口综合建筑,温室工程)均是嵌在绿环之中(建成后屋面与绿环道路相通),这样给主要几个建筑工程的开工带来困难,面临如此严峻形势,我们又积极与业主,设计,勘察单位沟通。通过加强观测,各施工单位合理组织交叉施工;即严格按设计要求又及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真正做到了动态管理,科学管理,为加快施工进度做出了努力。 成本管理 本工程资金属上海市政府财政投资性质,所以概算控制非常严格;工程又是实物量单价招标,实际变量较大;由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特殊性,标书外的增项又多,再加上2007年市场物资价格上涨幅度很大。在如此情况下如何加强成本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展和各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为此总承包经理部坚持按照“增项节支、全面控制、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设备物资提前批价,市场信息全面掌握,造价情况及时反馈。把成本管理的重点(对外)放在造价管理上,为此总承包部根据标书部分材料标价不确定(暂定)的情况,及时要求各施工单位提前按市场价上报业主、审计监理单位审批,使标书中的部分价格能反映市场的实际价格。我们同时又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主动认真地编制了整个工程的预算书。为业主调整概算提供确实可用的资料。 4体会 联合体各法人必须是优势互补。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又要充分考虑各法人的管理模式与项目特点有机的结合,并要组建紧密型的总承包项目管理部,而且要选出一个能顾全大局,精通业务,善于协调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 如何将“联合体”项目部形成一个整体,必须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施工、质量、资金等各项管理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办法和相关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做到职责明确、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以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充分发挥联合体各法人的优势,实施项目各要素、各阶段、各层次的深度化、系统化的集成管理,就能较好地、理性地解决施工中的各类问题,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目标的圆满完成。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公路设施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公路建设的发展不仅仅影响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人民的日常出行方便,同时,公路的建设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公路建设中,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的管理常常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来进行责任之间的划分,因此,本文就公路工程设计施工中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探析 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公路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基本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工程。在公路的建设中主要是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模式,将工程的责任进行合理明确的划分,为日后出现工程问题而产生纠纷的解决也提供了方便,同时,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应用也对工程的质量保障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传统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业主、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共同参与项目管理,业主或监理常周旋于设计和施工单位之间,协调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的工作,解决出现的矛盾。首先,业主要对设计和施工分别组织招标,也就是两次招标,花钱耗时。而且,高速公路的绿化工程一般要与高速公路主体工程进行总体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验收,方能保证整个工程的全面完成,一旦主体工程出现设计或施工变更,就要求绿化工程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迅速应变,以免影响工期。 2、施工总承包的管理的概述 工程施工总承包的管理作为一种工程项目的管理方式,指进行施工的单位或团队将施工任务全部承包给符合施工资质和能力的施工队伍。实现总承包管理,达成双方责任和义务的统一,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签订施工总承包的合同。在履行合同时,把工程按部位和专业分离开,承包给一家或者几家有这样经验、能力和信誉较好的施工团队,而总承包单位对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文明控制,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分包单位管理、技术管理、合同管理的过程。 项目总承包是我国目前项目总承包管理的主要施工方式。一般情况下,项目部的经理要负责项目总承包管理的职能。项目部经理的责任除了接受工程施工企业主的委托,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这对项目部经理自身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这样才能顺利的进行管理的总承包。自身的地位很重要,必须坚持实行总承包管理的制度,实行项目的成本责任制和项目的经理责任制。工程总承包工作是各方面价值、协调能力、资源优化配置及分开的专项单位全面管理与控制的模式,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施工总承包管理这一管理模式。 3、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原则 在总包管理中应坚持“公正”、“科学”、“控制”、“协调”原则,具体情况如下: 3.1公正原则 在涉及质量、造价、进度、分包单位管理、安全文明等,还是在施工管理中碰到的各种问题,都应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原则来处理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2科学原则 施工总承包管理范围广、涉及各个方面、单位、材料的管理,因此有组织、有目的、借助先进科学、方法的手段管理协调更加突出重要。 3.3统一原则 各分包商统一纳入总包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管理。 4、提高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质量的策略 4.1联合体及施工方对设计的协同作用 对于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单位一方的事情,而是需要各方协同工作,通过对设计源头的控制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施工方应主动配合设计单位进行动态勘察,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以确保设计的精度和质量。此外,施工方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配置,向设计方提前提交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工艺、施工方案设计,使得设计和施工能够无缝对接。 4.2在合同谈判阶段重视协商 合同是总承包模式开展的重要基础,在合同签订的时候即应当对其形式与履约方式进行适应性调整,按照总承包的模式进行全面的完善。在我国相关的法规还不够完整的情况下,就应在谈判的过程中对各项细节进行权衡,对不确定的风险进行提前预判,并针对其造成的后果进行约束,使之可以形成一个明确的分摊机制,利用与总承包的施工企业所建立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明确风险控制约束效力的承包合同。这样在风险出现的时候,就可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风险控制。 4.3组织施工单位积极参与勘测与设计 设计-施工的总承包模式必须将设计与施工单位有机的联系起来,在项目开展中施工单位必须主动的与设计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因为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现阶段是两个独立的系统,而在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模式下要求施工与设计单位必须保证最大限度的协调与沟通这样才能保证项目风险最低。在实际的操作中,承建单位必须参与到勘测与设计的全过程中,充分掌握风险的主动权,利用设计优化与协商来降低风险对自身的影响,寻求一种分担机制来保证各方的利益与责任合理。另外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可根据设计需求来组织资金与设备,以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样也就提高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4.4建立合同的收益调节机制 在设计-施工的模式中,设计单位也应主动与施工单位进行价值创造,这时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突出特征。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避免设计与施工单位之间的矛盾,利用通畅的沟通来达到对项目的合理设计,从而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标。但是如果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存在沟通上的矛盾则就会导致这个优势的丧失,反而会影响项目的开展。 所以在承建单位开展项目实施的时候必须保证主动权和在联合体中的代表位置外,应积极的与设计单位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合作,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来控制沟通不畅的风险,在D-B中只有确立总承包的主动权,并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与的风险分担机制才能让各方在公平、公开的环境下,对项目的细节进行全面沟通,让设计与施工单位建立一种共同体模式,从而让设计与施工顺滑的衔接,进而实现项目开展的低风险。 4.5全面掌握总承包的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的市场运行模式更多的是依靠市场法律来规范,在总承包的模式下,应重视对合同条款的确定与履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来规范合同的订立,即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就保证其完善而合法,业主必须在这个环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与规范要求,监督各方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尊重客观事实与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合理利益与责任分摊来约束各方在项目中所体现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才能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起到掌控大局的作用,尽量利用法律、合同、沟通、监督机制来降低风险的出现与控制其影响范围。 5、加强总承包的管理控制的措施 5.1成本控制 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通过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进而采取多种措施,消除浪费现象。 5.2进度控制 项目经理部根据业主方进度的要求,通过进度计划编制,进行过程动态控制,以实现工程进度目标。主要有:投标工程进度、施工前准备工程进度、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进度、工程物资采购进度、项目动用前的准备进度等。经过对这些进度目标认证,通过工程发包、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进度计划等动态控制的手段,得以实现目标。 5.3质量控制 项目部通过建立工程质量控制体系,落实项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实施过程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职能活动,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面贯彻落实质量控制体系,在政府的监督下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6、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6.1总承包模式的优点 实行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具有很多优点。对于业主来说,由于其将工程的设计、施工全部承包给一家承包商,从而减少了管理和协调的工作,并有利于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控制,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对于承包商来说,由于可以从设计开始,从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的角度来更合理的分配资源,将其丰富的建材采购、结构形式、产品市场知识运用于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管理优势,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6.2总承包模式的应用缺点 表面上看,业主几乎将所有的风险都转移到承包商的头上。但实际上,如果不能在项目的实施中对风险进行认真的识别和有效的管理,这种模式会给双方带来严重的风险。对于业主而言,将大部分风险转嫁给承包商的同时,也失去了对项目相应的控制权。业主应该明白转嫁大部分的风险会带来两个潜在的后果:要么承包商已经将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考虑到报价中去了;要么承包商将面临财务危机,无法完成项目。又因为承包商单一,所以,如果承包商不合作或能力不足,业主面临的风险反而更大。这是在总承包项目中业主必须面临的决策风险和组织风险。对于承包商而言,他不仅要承担建造过程中的风险而且要承担设计过程中的风险。我国现阶段的承包商,一方面,往往只在设计和建设中具有优势,如果不能很好的协调设计和建设过程,其风险反而会大于作为专业承包商的风险。另一方面,又存在管理能力不足的普遍问题,如果难以有效地对分包商进行控制和管理,则会面临较大的组织风险。 公路工程设计的总承包模式的应用在实际的应用具有众多的优势,它不仅仅使得工程的责任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对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的责任承担方也有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并且在此过程中以书面文字的形式保证总承包的顺利施工。同时,总承包的施工模式下工程的成本也会有一定的降低,减少了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开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路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相对于以往的管理模式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在的管理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工程施工的责任方,为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还是有许多地方需要优化,以此来提高我国的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效率与质量。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加强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项目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对以往我国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重新制定了工程项目总承包的管理制度,并且提出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中应该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最后对如何加强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字: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工程项目管理也日趋完善,业主对于承包商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希望承包商能够在整个建筑产品生产线中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这种需求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工程总承包事业的发展。在各种总承包模式中,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较为成功,从设计阶段就开始对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严把设计关,从根本上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保证投资控制在批准的工程概算范围内。从以往的总承包经验上看,以设计为主体的总承包模式越来越受业主的欢迎。 二、我国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的不足之处 在项目总承包工程中,行业规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极度缺失。在项目承包建设中,对企业单位在垫资方面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导致了工程承包企业在没有融资途径的情况下对项目建设承担了非常大的资金风险。我国要想在工程项目总承包行业中有更加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法律与法规的建设,并且要求业主对工程项目的肢解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和进行明确的规范。在这样的法律法规体制下,项目总承包商极大的降低了资金风险,从而积极地促进了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市场上的发展。 三、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制度 总承包工程的组织管理必须以总承包企业为主,并由总承包企业对业主全面负责,业主、监理、设计的监督指导不免除、不减轻总承包企业应承担的责任或义务。 作为总承包企业既要按时参加业主、监理组织的生产或其它会议,同时,也要建立分包参加的生产例会制度,通过生产例会落实业主、监理及总包要求,同时检查自身及分包对生产例会要求的落实情况,并听取分包的意见,及时改善管理和服务。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管理方案,及时解决诸如工期、质量、安全问题以及总分包配合协调方面的矛盾,确保整个施工过程沿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对检查结果要做记录,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给业主监理等有关单位。 为了及时反馈施工管理信息,便于业主及总包单位及时了解工程现状,总包及分包单位均应建立日报表制度。日报表包括进度日报表、质量日报表、安全及文明施工日报表、劳动力日报表及业主、监理要求的其它报表。总承包企业在对分包的协调管理中,要以服务为主,对分包要求提供的条件及要求协助解决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并在规定期限内解决,不得无故拖延。如果总包负责协调的主管部门未能按制度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分包单位可越过总包主管部门直接要求项目经理予以解决。 四、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原则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统一”、“协调”、“公正”、“控制”、“服务”,这五个原则在工程项目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总承包商只有完全落实这五大原则才有可能把整个工程做得尽善尽美。下面对这五项基本原则逐一进行介绍。 1、“统一”原则 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而言,所有分包商进入施工现场都应在总承包商的领导下统一管理,而分包商则必须执行,同时总承包商将采取一些适当的手段予以保证。整个工程,只有统一于总承包商管理,才能更好的运转,为工程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协调”原则 在总承包管理中,协调能力的强弱是总承包商能力、经验的具体体现。协调包罗万象,施工中各要素的协调都是在总承包商的职责范围内,故只有把协调工作做好,整个工程才能非常顺利的完成。“协调”就像润滑剂,能使整个工程正常有效的运转。 3、“公正”原则 施工总承包商在总承包管理中,无论在选择材料,选择或管理分包商,还是在施工过程面对的各种问题,都应以业主的利益为重,公正对待,以确保整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顺利进行。“公正”原则能充分体现总承包商所派驻的管理人员的品德,只有一流的企业并配以一流的管理人员,才能形成一流的管理,把工程做成一流的工程。 4、“控制”原则 作为总承包商在总承包管理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各分包商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等是能否保质保量按时完工的保证,只有对分包商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总承包商如何控制?首先,必须配备各种专业人员进行控制,其次是深入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的控制,通过过程控制来保证最终的产品符合预定目标的要求。控制原则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各项指标的完成。 5、“服务”原则 总承包商在总承包管理中要充分体现“服务”职能,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分包商在专业协作过程中,需要总承包商提供环境运输协调等诸项服务,因此,总承包商的职能不仅是管理,“服务”也是总承包商不可推辞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在总承包管理中,充分体现 “服务”职能也是总承包商实现对业主的承诺,达到总承包管理目标的基础。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措施 1、完善相关组织机构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做好总承包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组织机构的设置应具备项目管理、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开车服务等功能。组织机构的设置应有利于实行项目的矩阵管理,企业各职能部门和专业部室作为常设机构,不但是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心和技术中心,而且是项目的“资源库”,全面负责企业的基础工作、人才培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向项目组提供充足与合格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质量保证。项目组是为实施项目而组建的临时性组织,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由职能部室和专业部室派出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而组成。 2、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的财富和企业竞争力的载体。为使总承包工作做大做强,必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总承包管理人才队伍。为此,企业应当以挖掘现有人才潜力、培养内部骨干人才为基础,把人才引进和招聘作为重要的人才补充渠道,加大引进工程总承包外部高级人才的力度,扩大总承包队伍。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在有计划的组织内部培训的同时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派部分项目经理和总承包管理人员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同时也广泛地与外界保持联系,请一些有资历有经验的专家到企业讲座,提高队伍素质,进而满足总承包工作的需要。 3、强化工程项目层面的管理 (1)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是企业在总承包项目中的授权代表,行使并承担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负责按合同规定的总承包工作范围、内容和约定的建设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格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按照企业的制度和授权,全面组织和主持项目组的工作。同时,企业要为项目经理制定管理目标,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跟踪、监督和指导。此外,项目经理应保持与业主的信息交流、联络和协作,提供业主希望的和应得到的各种服务,确保业主最终满意地接受项目最终交付成果。 (2)组建强有力的管理团队 在总承包项目确定之后,应当立即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此项工作应当由项目经理依照企业相关要求,选择与工程项目适宜的设计经理、采购经理、施工经理等,并采用矩阵式管理方式组建项目组。之后,要从企业中选择一批责任心强、工程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各分项经理,确保参加项目团队的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战斗力。 (3)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 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签订以后,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总体策划。项目策划,就是工程实施的总体部署,它能使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对项目有个全面地了解,并能超前和合理交叉工作。项目策划应当依据项目合同以及业主的需要进行,实施过程中要明确项目的控制环节,解决或预防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和风险,确保项目质量、进度、费用满足项目合同和业主的要求。项目经理全权负责项目策划工作,根据工程总承包合同,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内容应当包含概述、项目管理、项目控制、项目实施、风险和对策、QHSE管理规定以及其他规定和要求,并把各项任务分别落实到各相关经理。各相关经理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编制相应的分项计划,批准后付诸实施。 4、注重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1)加强工程项目设计管理 设计管理包括设计进度、设计质量和投资控制三个方面,它们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可能性、实施的成果性有着重要影响。设计进度管理要求更多地考虑项目的实施计划,配合采购及施工的需要;为此,应当根据合同要求的进度,制定详细的设计进度计划,并要求各专业必须相互配合,及时提出条件,对影响进度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及时制定保证进度的措施,保证各专业进度不延误。在设计质量管理方面,由于项目总承包的形式要求总承包商承担设备材料的采购,最终承担工程建设的成本、进度和质量,因此设计错误引起的后果将直接影响到总承包商的经济效益;加强总包项目的设计质量,首先要明确设计人员的责任,明确奖罚制度,其次加强设计的校对和审核作用。在投资控制方面,总承包要多从设计优化下手,在满足同等功能及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尽量控制投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比以往考虑的更周全,以避免设计变更的发生;专业之间的衔接点也要打破常规,进行一体化考虑。 (2)完善工程项目采购管理 采购工作是项目执行中的关键环节,并构成项目执行的物质基础和主要内容。项目采购要兼顾经济性和有效性,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项目成本,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期完成。 在采购合同管理上,应当根据总承包合同条件及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情况,编制项目采购合同文件范本。所有设备材料的采购合同文件应根据采购合同范本及结合具体设备条件修订。采购合同范本要注意质量保证、检验试验、违约责任、供货范围、售后服务等条款的细化,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设备材料采购过程中,应当加强制造监造力度。对重要设备进行现场监造,以确保总包项目进度和质量;对于到场的设备材料进行认真验收,对检验不合格的设备拒收,从而保证设备材料的供货质量及进度。此外,在总承包采购中, 长周期设备是制约总体进度的关键控制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提前采购订货。 (3)强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是总承包项目实施阶段的重要管理内容,它包含的方面较多,这里重点对施工过程管理进行探讨。施工过程是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计划、施工方案、施工工序进行审查,并在施工过程中跟踪检查,对不合理的及时更正,使项目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第二,建立总包会议制度。依据以往经验,总承包现场应召开每周一次总包例会、每周一次质量安全现场会、每天的总包管理人员会议、每天与施工单位的进度碰头会,通过这些会议沟通,能够对施工单位起到较好的管理作用。第三,加强施工进度管理。它要求总承包单位首先根据总包合同的总体要求编制进度控制计划,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总包单位对此进行审查确认。在施工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定期地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若出现偏差,应该在第一时间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对工期的影响程度,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若该偏差无法弥补,则需要更新进度计划。第四,注重施工质量管理。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将材料和设备作为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在对进场设备、材料的检查验收中,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设备材料,要及时处理。其次要对进场作业的特殊工种人员资质进行审查,对焊工要通过“首三必检”的方式进行焊工考试。最后是通过确定重点工序、工序检验及工序交接、三级质量检查程序来保证工序质量。 结束语 实施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实现工程全过程的管理,能够更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了解生产工程的进度、保证施工的安全。因为总承包管理模式涉及到许多生产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要点,而且每一个知识要点都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的进程,所以,每一个总承包工程完成后都会有许多的经验和教训,这就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学习,进而提高工程项目总承包的管理水平。 工程总承包管理论文:浅谈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 摘要:通过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多种多样,包括建立项目的机构、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设计质量管理、做好招投标工作、处理好对外的关系等。只有对工程总承包进行严格管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充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问题;措施;管理办法 随着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机场、大型的超市、体育场馆、娱乐场等综合性的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设单位对施工工程总承包单位的管理要求日益严格,具体的工程总承包方法如下。 健全和完善制度管理 1、建立项目的机构 一切的社会活动都以人为主体,工程建设的的实施与人类的活动联系密不可分。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工程建设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承包工程建设的人员很多,工作繁忙而艰巨,如何能有效地将其组织和管理?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机构。结合工程项目的发展特点,与公司的管理制度,将工程建设人员有机地组织起来,提高工程实施的工作效率。在项目的组织机构成立以后,确定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加强公司的各个部门的紧密联系,彼此合作,让公司的工作高效地运营起来。 2、建立岗位责任制 选择优秀的人才,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是成功的前提。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端正的工作态度,明确的工作目的,才能保证一项工作或工程的如期顺利完成。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了这种局面,才可以保持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局面,工程的总承包管理也不例外。在工程总承包的管理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权利分配,进行奖罚分明的工作制度。比如在高效地完成工作时,可以给予员工适当的经济奖励或是名誉奖励。相反的是,在工作中发生了不必要的失误和亏损,可以对人员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员工更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设计质量和进度的管理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和精髓,它让工程的建设更具有实际性、安全性、灵动性。只有策划出创新的设计方案,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的进度和设计质量。为了提高设计管理的有效性和操作性,我们可以从设计质量管理、设计进度管理等方面着手做准备工作。 1、加强设计质量管理 在总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总承包的责任重大,要承担着设备材料的采购、工程建设的成本、进度和质量的责任。为了提高工作的经济效益,必须要保证设计的精确性和有效性。设计质量管理不仅要负责支付工程完成或是工程的拆除的费用管理,还有管理人员、材料重新采购方面的成本管理。为了达到业主的要求,必须要保证工程的高效进度,另外还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其他工程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公共场所的财产安全。可见设计质量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重大。只有明确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加强设计的校对和审核,才能真正达到设计管理的真正要求。 2、加强设计的进度管理 设计是总承包工程的源头,必须要保证项目的进行进度,才能减少公司的成本,增加利润。因此,加强设计的进度管理,势在必行。第一,进行市场调查和资料的分析,确定合理的合同设计进度。第二,再根据合同的进度,再做出详细的计划方案,让各个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保证工作的进度。最后,全面对实施的工程进行检查和管理。合理地分析影响工作的原因,把握工作的高效进度。 三、施工过程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等说法,充分说明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关键。根据工程的人员众多、材料繁多,场所杂乱的特点,总承包商必须在施工前组织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施工的准备工作。 1、临设准备 工程的建设工作具有连续性,所以一定要储备足够的材料做好提前进场的准备工作。为了更好地绘制好施工平面图和做好布置工作,临设建设计划是工程实施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承包工程在绘制施工平面图做工作部署的时候,可以先确定各个临设单位、作业棚、搅拌站、仓库、堆场等地方的位置。 在完成了施工的平面图后,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制定出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方案,制定计划后,严格进行建设临时的准备。 2、技术准备 精湛的技术是工程建设的前提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参考和策略。总承包必须做好施工方案的准备。 ①在大型的工程需要制定的策划方案具有繁杂性、重要性,所以确定各施工方案的负责单位和负责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②在施工的准备阶段,总承包单位要规定每个部分的工程、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施工策略。这样有利于施工的人员更加掌握施工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的质量。 ③因为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的工种具有特殊性,对工作的进度、质量方面的影响重大。所以总承包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要经常性对员工进行培训,平时做好人才的选拔工作,优秀的员工要进行严格的特殊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进度和工作质量。 四、工程总承包其他方面的管理 1、招投标的工作 招标和投标的工作,要求建设单位对各投标的安装单位的实力进行全面的考察。只有注重施工单位的其它水平,这样才利于施工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可以适当降低工程的建设费用,减少投资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2、合同的签订 在合同谈判和签署的注意事项很多,比如一些细节方面和技巧等。其中合同的条款必须具有全面性和具体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成本浪费,有效保证工程的竣工日期,所以条款的签订必须很明确,绝不能含糊不清。 3、人员的管理和机具动员 总承包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应该明确施工单位人员的数量、机具动员的规格、施工单位所具备的资源等。施工单位的人力资源和机具,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执行者。只有做好充分完善的人员和机具动员的准备工作,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巨大的利润。 4、现场的材料管理 工程的管理人员对设备的采购和材料的进场,都是非常的熟悉。首先要把好材料的进场工作。在每一批的材料进场时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规范取样、认真核对批号、取消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其次,加强现场材料使用监督管理。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的规格繁多,要及时地向施工单位提供需要的材料。必须严肃处理未经审批准的材料,和防止材料的铺张浪费。 5、现场的调度协调 现场的调度占据工程实施主导位置,必须统筹兼顾,进行宏观调控,有计划地安排各项工作和工程,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建设如期地顺利完成。为了提高工作的进度,减少成本,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总承包项目管理中的调度协调人员必须具备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这方面的经验和全面的专业知识。 结束语:工程建总承包工程管理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涉及的单位很广泛,要协调处理承包单位、建设单位、供应商和民住宅区等方面的关系。在施工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它还会受时间、施工水平、员工的基本素质的影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解决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方法。
中级会计论文:中级会计学中外教学比较研究 【摘 要】 在中外合作办学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会计专业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备受高等学校青睐,成为中外联合办学、开展双语教学的热门课程,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授课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选取会计学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中级会计学为研究对象,从教材框架、授课内容、课后练习等方面,对中外中级会计学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增强高校会计相关专业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素材。 【关键词】 中外; 中级会计学; 教材框架; 授课内容; 课后练习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日益趋同不仅便利了实体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也给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高等学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情势的日益高涨,会计专业以其专业技术性强、就业率高的优势为中外各大高校所青睐,各类国外会计资格认证与外国会计专业学位频繁出现在国内各大高校财经类专业之中。此时,作为会计专业本科必修核心课程,“中级会计学”课程授课效果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笔者以自身中级会计学双语教学经验为基础,以中外中级会计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对其教材框架、授课内容以及课后练习等进行对比与分析,总结中外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提出改善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与意见,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中级会计学概述 在专业高等教育过程中,为了满足教学方面的需要,一般将财务会计学分为初级会计学(亦称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学(亦称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会计学(亦称高级财务会计)。因此,在各国的财务会计学教材体系中,三者同属财务会计学的教学范围。但是,将三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它们无论是在体系编排上,还是在内容阐述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初级会计学主要阐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般原理,属于入门课程;中级会计学着重阐述企业一般会计事项,如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流动及长期负债、投资、固定资产、损益、所有者权益等事项的会计处理,是财务会计一般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高级会计学着重研究企业因各种原因所面临的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因此,将三者合理划分、分别阐述,在会计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而其中,中级会计学因其内容的全面性、日常性,成为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中级会计学作为学习会计的重要课程,既是在初级会计学基础上的知识拓展,也是学生更深层次理解会计精髓的思想升华,更是通往掌握与钻研高级会计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国学者在该课程的建设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教材与专著。就其实质,均为在遵循会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在持续经营的正常情况下,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研究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对各种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但由于各国教育背景、教学理念、授课方式的不同,对于拥有相似内容的同一门课程,从其教材框架、授课内容到课后练习均有着较大差异。 二、中外中级会计学教材框架比较 (一)中外中级会计学教材框架共性分析 综观中外中级会计学的诸多教材,不难发现,在会计准则架构与内容日益趋同的今天,各国中级会计学的教材框架亦显现出一定共性,即总体布局均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具体报表项目解析”。其中,“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是对整个会计报表体系导向的基础性阐释与说明,它可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并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和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会计问题;而“具体报表项目解析”则是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下,按照会计报表的排列顺序,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涉及到的会计业务与账户的具体处理方式进行解释与分析的过程。上述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统驭全局与实际操作、总体纲领与行动指南的互动关系。 (二)中外中级会计学教材框架差异分析 由于各国教育体制与教学方法的差异,就中级会计学这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言,也体现出了教材框架与教学顺序的不同。其最大的区别体现在财务报表的讲授顺序上,而从中也折射出中外中级会计学教学目的的不同。 国外中级会计学教材中大多将财务报表介绍放在各具体项目讲述之前,即在介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础上,立即引入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此种做法凸显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观,从最直观的会计工作成果――财务报表入手,让学生对整个财务报告体系有一个直接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形成统一的财务会计体系概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此种篇章结构安排也会导致一些教学困难。主要体现在学生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后,尚未熟悉各报表项目时学习财务报表,其重点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领会各报表项目的含义与作用,而难以掌握整个报表体系的内部勾稽关系。同时,国外教材的初级会计学专业水平偏浅,专业知识量严重偏少,致使学生看到复杂的报表项目时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阻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反观国内,我国的中级会计学教材大多将财务报表相关内容放在所有报表项目讲授完成之后,这有利于学生在掌握所有专业名词与会计处理方法基础上,深入全面地了解财务报表内涵,达到深化学生对整个财务会计体系了解的目的。但由于在讲述各报表项目前未对其进行报表全局的介绍,导致学生学习各项目时知识点较为零散,难以形成财务会计报表及其项目的全局观、系统观。 因此,笔者建议,在讲授中级会计学时,无论是国外体系还是中国教材,都应结合财务会计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介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后对财务报表体系及报表项目的勾稽关系进行较为简要的介绍,让学生既了解财务会计报表的大体框架以及今后学习的步骤及其内部逻辑性,又不致其感到混淆与困难。待到完成全部报表项目讲授之后,再进行报表的全面与深入讲解,前后呼应,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三、中外中级会计学授课内容解析 除了教材框架外,中外中级会计学在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行文风格 总体而言,国外教材的写作风格呈现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点,每章均以一则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案例开始,该案例的相关知识点或疑问解析将贯穿于整章的学习,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知识的吸引力与连贯性,使学生了解如何在现实工作中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原则和技术。而我国教材的撰写多以精炼的语言、专业的词汇见长,由于考虑到相关法律责任问题,正文中难以见到真实案例,多以虚拟数据与例题作为演示范例。如此一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生硬与枯燥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增强。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借鉴国外教材的生动案例,将其在课堂上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洋为中用、取长补短的作用。 (二)授课重点 相较于国内而言,国外中级会计学的授课重点普遍呈现出“重财务理念,轻会计处理”的趋势。国外教材中对于账务处理的篇幅较少,且大多均为简单会计分录,其侧重于对某一理论或观点的反复论证,通过对简单案例的反复练习达到对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而国内教材中账务处理的比重很大,且多为复合会计分录,关注点在于提高学生对于不断变化与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 因此,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外教材的书本较厚,但其中复杂计算案例不多;国内教材的书本较薄,但篇幅较长的例题占据较大篇幅;国外教材的理论渲染成分较重,其中容纳了许多学者的不同观点;而国内教材中实际操作程序较多,基本上围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展开论述与演示。上述差异不仅导致授课内容的不同,也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与吸收。在学习国外教材时,学生常常感到理论阐述过于繁琐、有失重点,举例演算非常简单、但难以深化;而在学习国内教材时,学生则明显感到理论思路明确,但例题的复杂程度让其望而生畏。由此笔者认为,对于日常教学,既要注重理论阐述,也不能过于繁琐;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不能仅拘泥于“工具论”,而应适当放宽视野,升华到“管理艺术”的层面,对理念加以引导与灌输,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张弛有度的教学效果。 四、中外中级会计学课后练习对比 对于课后练习而言,我国的教材建设确实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国外教材的课后练习数量较多、形式多样,且层次性、实用性均较强,从理论问答、实例演算到报表分析、案例讨论,均有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教材十分注重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因此在习题中常出现世界知名企业的会计报表与信息,让学生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开展多种多样的分组讨论与公开陈述等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鉴于上述情况,在日常教学过程,可结合国外教学方式与本国授课内容,安排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案例与习题,供学生练习,以增强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外中级会计学课程在教材框架、授课内容以及课后练习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建议,在开始学习每一章之前,可适当引入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完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相关教学任务前提下,简要地介绍财务报表的格式、内部关联、下一阶段讲授内容与报表的关系等,帮助学生在学习具体报表项目之前建立财务报表的整体概念;在授课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与贴近现实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练习方面,可开展诸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综合能力。 中级会计论文: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回顾与展望 【摘要】 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职称考试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如何顺利通过考试,是广大考生特别关注的问题。把握考试的命题规律,科学分析考试内容走势,全力以赴突破重点内容,避免陷入误区,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特点分析;规律总结;应试重点;误区 一、2009年中级会计实务命题特点分析 (一)传统重点章节地位凸显 传统的重点章节,不论内容如何变化,始终都是“雷打不动”的重点。笔者在《会计之友》2009年第4期下(创刊300期)中指出:长期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合并会计报表等章节就是“雷打不动”的重点(见该期第74页)。果不其然,2009年两道大的综合题共计33分均在此出现。尤其是当“新内容”逐渐“褪色”后,传统重点章节地位更加凸显。 (二)试题回归常态 2009年已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三年了。2006年的新准则中,变化“剧烈”的内容,在前两年的试题中基本得到了体现。因此,2009年的试题又回归了常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传统重点章节重新占领了综合大题的高地;第二,客观题中,对基本概念的考核及对常规业务操作的考核的比重明显增加,这一特点在以往试题中不多见。 (三)客观题难度下降 2009年客观题难度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单项选择题中,需要计算的题目,2006年和2007年均为10个题目,占66%、67%,2008年为12个,占80%,这无形中加大了试题的难度和时间的耗费;而2009年单项选择题中,需要计算的题目只有5个,占33%,这不但节省了考试时间,也降低了出现差错的概率。第二,客观题中,考核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内容比重增加,而模棱两可的内容减少了。 (四)试题覆盖面广 2008年的试题中,《中级会计实务》指定的教材中(共20章)的总论、存货、收入、所得税等章节基本没有出题。而2009年试题中,从第一章总论到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每章都有分值分布。这也就提醒大家:忽略哪一章都是不行的,复习一定要全面。 二、近年来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国家组织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从多年的命题规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充分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新内容”是绝对的重点 国家的新制度、新准则,其内容得以快速贯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试。本人在以前的辅导中,多次提到过“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观点。这是复习考试过程中必须牢记的。比如,在2007年职称考试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当中,这几章分值高达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节体现出新内容考核的比如弃置费用、职工薪酬、商业实质判断、每股收益、亏损合同等占13分;两项合计大约为58分。随着重要的新内容陆续考核、适合命题的新内容逐渐减少以及新内容渐渐“变旧”, 2008年、2009年的试题中,新内容的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是,必须强调,在此所指的新内容,是在考试大纲框架下,指定考试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如果指定教材的章节有增加,那么增加部分又属于新内容,比如,2010年教材中增加了“股份支付”的内容,那这一定是2010年的考试重点。 (二)传统的重点章节,不论内容如何变化,始终都是“雷打不动”的重点 不论内容如何变化,那些传统重点章节始终都是考试的重点,比如长期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差错更正、财务报告等章节就是如此。近三年综合题均在上述章节中出现。复习考试,全面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点,“地毯式”推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三)各章命题分值具有“轮回性”特征 所谓“轮回性”,也就是各章分值在多年内具有类似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比如,固定资产一章,2006年出题16分,2007年出题仅有2分,而2008年又出题分值较高为12分,按此规律,2009年、2010年本章应该分值不会很高。再比如,借款费用一章,在2006年之前,出过大题,而2006年至2008年3年间,分值分别为3分、5分、1分,可是在2009年又出了一道计算大题,呈明显的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因此,2010年本章出题分值绝不会很高。考生可以按照这样的规律,对其他各章进行分析总结。 三、2010年中级实务考试应掌握的重点内容 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已经历了三年考试,根据近几年的命题走势,感觉强调的重点内容总体没变,在这些重点内容中,前三年已经考过的内容,在2010年整体出现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识点可能还会零星出现。但是,已经构成重点内容而在前3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内容以及2010年新增加的内容,则一定是2010年考核的重点。 笔者在2009年撰文中,所指出的2009年应试需掌握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准确率是相当高的(考生可参见《会计之友》2009年第4期下74―75页,并对照2009年试题)。 笔者认为,2010年考试,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内容重要程度与排序先后无关)。 (一)传统重点章节 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传统重点章节包括的内容,比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差错更正、财务报告等章节就是如此。不要以为这些内容已经考过多次了,不会再考了,这是极其错误的。 (二)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是2010年新增加的一章,而且,股份支付在社会其他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股份支付这一章是2010年头等重要的一章,广大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从这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既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主观大题。客观题可以考核股份支付的含义、股份支付的特征、股份支付环节、股份支付工具的类型等;主观题可以考核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以及相应的会计处理等。有关本章具体掌握的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笔者将另行撰稿说明。 (三)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内容是永恒的重点,只要是会计考试,该内容就一定是主角。或者说,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不搞通,将很难通过考试。尽管前三年已经考过了很多内容,但是,仍有出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首先,可以分成四块:1.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对合营单位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3.对联营单位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4.其他投资,根据金融资产准则核算。其次,分别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最后要把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结合起来一同学习。 (四)职工薪酬的计算 新准则中,对职工薪酬赋予了很多新内容。其中,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内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出错。尤其2010年教材中,单独增加了股份支付这一章,把股份支付与职工薪酬结合起来出一道大题的可能性极高。 (五)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 新准则规定,可转换发行时,要对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另外,还涉及到转换时的处理。本知识点由于难度大、所涉及的金额位数多、数字计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因此,本题十分容易丢分。 (六)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 本知识点是新内容,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以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也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七)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虽然,2009年投资性房地产的内容有所考核(1个单选、1个多选),但从本章的内容看,还有出题的空间。 第一,要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自用的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概念规范的内容。第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主要把握对于符合定义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采用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第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要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并且,要计提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账面价值,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具有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笔者对这一规定表示疑义:当投资性房地产已经满足特定条件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了计量,而以后增加的新的投资性房地产,又不具备特定条件时将如何计量?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而准则又不允许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不知道此问题如何解决。第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转换时一定要分清是哪种核算模式下的转换。处置核算最重要一点是应用的科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而不是习惯使用的科目即营业外收支。 上述列举的内容应该是2010年考试的重中之重,当然,重点内容还远不止这些。作为考生,要用心揣摩和科学地分析,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全局的观念。 四、走出误区 笔者在去年撰文时就曾指出,考生对传统重点章节的复习,往往容易陷入误区。今年,把这个问题再次提醒给广大考生。笔者强调的重点比如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章节固然重要,但是,考生必须明确,这些章节本身的内容只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类似于数学中公式、定理一样,而考试形式是运用这些章节的原理来解决其他章的相应问题。比如,2008年财务报告一章15分的综合题,同时涉及委托代销、销售退回、提供劳务、交易性金融资产、职工薪酬、分期收款销售等内容。因此,考生千万不要陷入误区,以为只要把强调的重点章节的本章内容搞明白就可以了,这是极其错误的,必须要全面、系统复习。 中级会计论文:中级会计实务应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 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职称考试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如何顺利通过考试,是广大考生特别关注的问题。把握考试的命题规律,科学分析考试内容走势,全力以赴突破重点内容,避免陷入误区,这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规律总结;预测分析;误区 一、近年来《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国家组织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从多年的走势和命题规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充分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新内容”是绝对的重点 国家的新制度、新准则,其内容得以快速贯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试。笔者在以前的辅导体会中,多次提到过“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观点。这是复习考试过程中必须牢记的。比如,在2007年职称考试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当中,这几章分值高达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节体现出新内容考核的比如弃置费用、职工薪酬、商业实质判断、每股收益、亏损合同等占13分;两项合计大约为58分。 (二)传统的重点章节,不论内容如何变化,始终都是“雷打不动”的重点 比如长期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合并会计报表等章节就是如此。2007年财务报告一章出题26分,2008年财务报告一章出题高达34分。复习考试,全面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点,“地毯式”推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三)各章命题分值具有“轮回性”特征 所谓“轮回性”,也就是各章分值在多年内具有类似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比如,固定资产一章,2006年出题16分,2007年出题仅有2分,而2008年又出题分值较高为12分,按此规律,2009年本章应该分值不会很高。再比如,资产负债表一章,2006年出题21分,而2007年出题只有2分,2008年出题又达到20分,呈明显的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因此,2009年本章出题分值不会很高。 二、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命题特点分析 2008年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二年,由于2007年考试指定的教材已经是按最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对书中与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了调整。 从2008年中级实务的试题来看,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试题分值相对集中 试题分值相对集中,这是2008年试题的最突出特点,以往年份很难发现这一特点。比如,2008年试题中,财务报告一章34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章20分,固定资产一章12分,三章加总达到66分。另外,有两章内容没有分值,有七章内容其分数只有1-2分。上述命题的特点,在以往考试中并不多见。 (二)传统重点章节地位凸显 合并财务报表号称世界会计三大难题之一,无论会计改革如何进行,合并财务报表一直牢牢占据强势地位。2007年财务报告一章出题26分,2008年财务报告一章出题34分,在这么大的分值当中,其主要内容都涉及合并财务报表。另外,固定资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这两章也都是传统重点章节,两章分值合计32分。而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所得税等章节内容也都大量穿插在综合试题当中。 (三)主观题的比例不断加大 计算题、综合题近3年来分别是22分和33分,没有变化。但是,在单项选择题中,需要计算的题目2006年和2007年均为10个题目,占66、67%,而2008年为12个,占80%。这无形中加大了试题的难度和时间的耗费。 三、2009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根据近几年的命题走势看,重点内容总体没变,在这些重点内容中,2007年和2008年已经考过的内容,在2009年整体出现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识点可能还会零星出现。但是,已经构成重点内容而在2007年和2008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内容,则一定是2009年考核的重点。因此,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内容重要程度与排序先后无关)。 (一)金融资产 本项内容从本质上说是原来的旧内容,但是,新准则却赋予了新的分类方式和新的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这是本项内容的总体特征。第一,要明确四类金融资产的分类。这种分类既具有客观性,更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这种分类没有一定定律,考试中要特别注意题中的条件说明,看清楚题中涉及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哪一类。第二,要明确各类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各类资产核算方法差别很大,一定不能混淆。第三,取得金融资产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有的计入当期损益,有的计入成本。第四,在这四类金融资产中,要重点掌握第一类和第四类。第五,金融资产减值。明确哪类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哪些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哪些可以转回,哪些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哪些干脆不能转回。 (二)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内容是永恒的重点,只要是会计考试,该内容就一定是主角。尽管2007年和2008年已经考过了很多内容,但是,仍有出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首先可以分成四块: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合营单位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对联营单位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其他投资,根据金融资产准则核算。其次分别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再次,要把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结合起来一同学习。 (三)职工薪酬的计算 新准则中,对职工薪酬赋予了很多新内容,其中,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内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出错。 (四)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 新准则规定,可转换发行时,要对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另外,还涉及到转换时的处理。本知识点由于难度大、所涉及的金额位数多、数字计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因此,本题十分容易丢分。 (五)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现值入账 本知识点尽管不是很难,但是,计算比较繁琐,尤其是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很容易出错,需要谨慎对待。 (六)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虽然2007年已经考过,但只是一个判断题。因此,仍然有进一步考核的空间和可能。弃置费用实际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值的形式如固定资产成本,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补偿;另一部分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的现值部分为基数,按照相应的利率,采用分期计提利息的方式实现补偿。 (七)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 本知识点是新内容。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记入无形资产成本。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以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也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八)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第一,要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自用的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概念规范的内容。第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主要把握对于符合定义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采用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第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要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下,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并且要计提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账面价值,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具有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笔者对这一规定表示疑义:当投资性房地产已经满足特定条件并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了计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资性房地产,又不具备特定条件时将如何计量?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而准则又不允许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不知道此问题如何解决。第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转换时一定要分清是哪种核算模式下的转换。处置核算最重要一点是应用的科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而不是习惯使用的科目即营业外收支。 上述列举的内容应该是2009年考试的重中之重,当然,重点内容还远不止这些。作为考生,要用心揣摩和科学地分析,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全局的视野。 四、走出误区 通常强调的重点比如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章节固然重要,但是,考生必须明确,这些章节本身的内容只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类似于数学中公式、定理一样,而考试形式是运用这些章节的原理来解决其他章的相应问题。比如,2008年财务报告一章15分的综合题,同时涉及委托代销、销售退回、提供劳务、交易性金融资产、职工薪酬、分期收款销售等内容。因此,考生千万不要陷入误区,以为只要把强调的重点章节的内容搞明白就可以了,这是极其错误的。所以,必须要全面、系统复习。 中级会计论文: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趋势预测 摘要 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职称考试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笔者认为,考生第一要把握考试的命题规律;第二要分析2008年考试内容的走势;第三要全力以赴突破重点内容。 关键词 分析;总结;预测 一、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总体情况分析 (一)中级职称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国家组织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从多年的走势和命题规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充分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新内容”是绝对的重点。国家的新制度、新准则,其内容得以快速贯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试。笔者在以前的辅导体会中,多次提到过“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观点,这是复习考试过程中必须牢记的。比如,在2007年职称考试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当中,这几章分值高达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节体现出新内容考核的比如弃置费用、职工薪酬、商业实质判断、每股收益、亏损合同等占13分。两项合计大约为58分。 2.传统的重点章节,不论内容如何变化,始终都是重点。比如,长期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合并会计报表等章节就是如此。2007年综合题的第2题(18分)就出在此处。在复习考试中,全面、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点,“地毯式”推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3.各章命题分值具有“轮回性”特征。也就是说,各章分值在多年内具有类似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 (二)2008年中级职称考试教材内容构成及命题走势分析 2008年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二年。由于2007年考试指定的教材已经是按最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对书中与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了调整。这样,考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和分析。较为科学地预测出2008年的命题走势。笔者强调的重点内容总体未变。在这些重点内容中,2007年已经考过的内容,在2008年整体出现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识点可能还会零星出现。但是,已经构成重点内容而在2007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内容,则一定是2008年考核的重点。 二、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内容重要程度与排序先后无关)。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1.要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自用的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概念规范的内容。2.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主要把握对于符合定义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采用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了。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要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并且要计提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账面价值,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具有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笔者对这一规定表示疑义:当投资性房地产已经满足特定条件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了计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资性房地产,又不具备特定条件时将如何计量?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而准则又不允许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不知道此问题如何解决?4.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转换时一定要分清是哪种核算模式下的转换。处置核算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应用的科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而不是人们习惯使用的科目即营业外收支。 (二)金融资产 本项内容从本质上说是旧内容,但是。新准则却赋予其新的分类方式和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这是本项内容的总体特征。1.要明确四类金融资产的分类。这种分类既具有客观性,更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这种分类没有定律,考试中要特别注意题中的条件说明,看清楚题中涉及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哪一类。2.要明确各类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各类资产核算方法的差别很大,一定不能混淆。3.取得金融资产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有的计入当期损益,有的计入成本。4.在这四类金融资产中,要重点掌握第一类和第四类。5.金融资产减值。明确哪类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哪些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哪些可以转回,哪些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哪些干脆不能转回。 (三)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内容是永恒的重点,只要是会计考试,该内容就一定是主角。尽管2007年已经考了很多相关内容,但是,仍有出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1.可以分成四块:(1)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对合营单位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3)对联营单位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4)其他投资,根据金融资产准则核算。2.分别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3.要把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结合起来一同学习。 (四)职工薪酬的计算 新准则对职工薪酬赋予了很多新内容,其中,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内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出错。 (五)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 新准则规定,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要对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另外,还涉及到转换时的处理。本知识点由于难度大、所涉及的金额位数多、数字计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十分容易丢分。 (六)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现值入账 本知识点尽管不是很难,但是,计算比较繁琐,尤其是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很容易出错,仍然需要十分谨慎。 (七)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虽然这部分内容2007年已经考过,但只是一个判断题。因此,仍然有进一步考核的空间和可能。弃置费用实际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值的形式及如固定资产成本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补偿:另一部分是以计人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的现值部分为基数,按照相应的利率,采用分期计提利息的方式实现补偿。 (八)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 本知识点是新内容,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以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上述列举的内容应该是2008年考试的重中之重,当然,重点内容还远不止这些。考生要用心揣摩,进行科学的分析,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全局化的视野。 中级会计论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全科优秀考生经验谈 中级职称考试,是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必经之路,是具有会计从业资格人员水平的评判标准,很多考生大多是在工作、家庭、生活的多重压力下紧张复习。2008年度的职称考试即将来临,特此选登2007年成绩优秀考生的经验总结,希望给备考在2008年会计职称路上的考生一些借鉴与帮助。 我的中级考试心得 叶辉,1991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硅酸盐专业,在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一级建造师。2001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002年参加中华会计网校会计初级职称二门辅导,通过考试(成绩:94,96);2005年取得自考会计大专文凭;2007年参加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中级职称三门辅导,通过考试。2007年成绩:经济法88,财务管理96,会计实务95,总分279分。 实务财管经济法分别为ABC的话,我的顺序是A1BICIA282C2A383C3,123代表次数,最后来个一锅端。三科时间大致相等,只是学实务时紧张些,另两门时松懈些,人又不是机器,哪能一刻不停三个月呢?当将考试放在最重要位置时,其他一切都是小事。熟能生巧,别无他法。中级实务的第十五章所得税和十九章合并会计报表这两部分是重要的两章,一定要啃下。我个人的情况而言,所得税有点绕。我的过程是,看完这章后,问自己:为什么叫递延;对企业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这是资产那是负债,而不是相反;递延所得税产生及转销时与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的勾稽关系以分录的思维去理解。搞明白以后会发现,这一章教材很嗦,实际很简单。教材在P35 1的处理有违递延这一宗旨。合并报表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延续,先把投资一章切实学好,到这一章,不过是换个会计主体的事,合并分录都是一个套路。 我不会瞌睡。只听课件不看书是本末倒置。听课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知悉重点,是辅助手段。试卷是敌人,书本是朋友,安可轻弃!多说一句,祖冲之说的:邪径捷至,吾不忍以投足。我的理解是:没有捷径。 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李时坤,本科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6月起至2007年参加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中级职称三门辅导,一次性通过考试。2007年成绩:经济法64,财务管理80,会计实务65,总分209分。 充足的时间是成功的条件之一。复习的时候就是听课结合习题,在听课时实际上已经把教材过了一遍,建议不熟悉内容的课前可以先预习一下!熟练地做计算题关键在于思路是否清晰,知识是否掌握充分,可以试一试把关键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在一起,然后从各知识点发散出来的详细内容分类在一起,做成一本“记忆册子”。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把知识点更加丰富形象化。 安排复习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周一到周五,我充分利用中午休息和晚上的时间。周末和五一黄金周是我复习的主要时间段,这时一天学习时间是9~10个小时。周末充分利用时间,紧跟学习进度,多做练习。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很重要,外加多做练习,熟练做题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体系。 我建议有基础的人不要一门一门的分开学习。实际上3门结合在一起学习,知识融会贯通更便于学习,只要时间安排得合理就可以。熟练主观题,我的方法是先要弄懂知识点,熟悉各大基本业务的相关分录,归纳总结出各章节的重点内容,最后加强练习。我是听课结合习题一起学习的,习题我使用的是轻松过关系列,对于有基础的来说那就因人而异了。经济法相对我来说要容易些,因为文字知识点很多,如果你弄懂了,大致意思能记下来,再多做题目就可以了。其他两科都得在弄懂知识点后多做练习。 经济法,原先我有自学过。经济法知识点很多,文字内容需要自己去理顺条理,系统地归纳总结。然后就是做习题,关键看解题思路和运用了哪些知识点。 财务管理是书结合轻松过关的习题一起复习的,练习上面的各章节前都有知识点及重点归纳,可以帮助理顺知识点,归纳出相关公式,后面的习题也不错。由于经济法文字内容居多,把基础知识弄懂,一系列的处理原则弄清楚,案例题判断起来就很顺手了。另外可以选1或2本好的习题书,主要看他的解题思路是什么,运用了哪些原理。财管公式比较多,除了充分理解还需注意那些因素的性质和内容,比如存货模式下的现金最佳持有量公式里的机会成本指的利率是期利率不是年利率。建议自己总结归纳一下或者买本有总结的书看下。财管公式比较多,除了充分理解还需注意那些因素的性质和内容,比如存货模式下的现金最佳持有量公式里的机会成本指的利率是期利率不是年利率。建议自己总结归纳一下或者买本有总结的书看看。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如空闲时间里什么时候效率高就集中利用那段时间学习。如果对教材的内容不熟悉,需要多看几遍教材。做错的习题重要的是看解题思路和方法。看自己哪里不对,分析其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样错误。 如果实在是没有效率的时候建议不要继续看书,自我调整一下。但调整期不要太长,不要延误了复习的进度。至于坚持的办法就因人而异了,我通常是用写东西来激励自己的。 后天的努力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严于律己也是很关键的,只要你真正付出了就会有收获! 一次通过全科并不困难 王海英,2000年毕业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财经学校,期间自学了会计专科学历。2006年之前从事过销售、设计工作,2006年初开始从事会计工作至今。2006年底报考中级职称考试,2007年春节过后开始学习,同年5月份考过中级。2007年成绩:经济法88,财务管理98,会计实务95,总分281分。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就是看书、听课、做题。书一定要看透,听课是为了把书中问题弄懂,做题就是为了加强。我没有买辅导书,只买了两种模拟题,各科大约分别做了十几个模拟题。我觉得做一种资料也可以,但模拟题一定要做。建议把书上的例题都看会,然后再自己重新做一遍,再就是多做一些主观题,做的时候不要看答案,做完之后再找出错的地方,错的原因,过几天再重新做一下这些题。此外,教材是一定要看的,而且要看透,先看教材之后再听课,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听课,才能提高效率。教材看一两遍,课听完一遍对整体有全面掌握之后再做题。 我上班不是很忙,每天的工作平均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其它的时间都可以学习,一般都是白天看书,晚上听课,每天如果利用的好可以学习八九个小时。上班的时候先把要做的工作做完,然后全心的投入学习。这样才能争取老板的同意。不知从何人手就先看书,看书不会可以选择听课。我的工作、生活很简单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备考的时候就专心学习,工作时候就想着工作,学习时候就只想着学习,专心最重要。工作和学习之余,放松一下。用好可利用的时间,做好计划不要轻易打乱计划,同时也不能把时间安排的太满,安排好休息的时间。 我是三科一块学的,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十五到二十天,最后留十几二十天查漏补缺。我习惯先过难的,一共就两年,如果第一年把财管和经济法过了,第二年过不了实务岂不后悔,不如先攻克最难的,最好三科一块报,这样万一有一科不过,还有补救的机会,不过报了就一定要学到底,千万别想着学学看不行就放弃,那样哪个也学不好。 我的学习时间是看书与听课按3:2的比率分配。我的做题方法是:第一遍看书不做题,第二遍看完一章做一章的题,看完全书做模拟题。第三遍和做模拟题一起进行,考前有重点的做题。我学习教材占大部分时间,主要就是书上的东西一定要看会。有争议的问题有时间可以看没时间可以不看,考的机率不大。我是晚上听课,因为白天要上班,看书还可以,听课就不太好了。书看三遍,课听一遍,做题时不会做的一定要弄明白。我一般做一遍题,当然做错的主观题要多看几遍。中华会计网校上的课后习题和模拟题是值得做的,可以建议买一本三科合订的习题,《名师讲堂二》也是很不错的。我觉得题不在多,主要是做会做懂。 实务不难学,理解的东西多,死记的不多,只要把书上的东西理解透了。再做一些题,就没问题了。如果学的时候感到困难就找一个好的老师跟着听听课会好一些。会计实务重在理解,掌握了方法以后,就会感觉其实不难,做题时不要贪多,对于比较典型的题一定要完全弄懂解题思路和方法,因为实务主观题的类型并不多,只要把典型的方法掌握了不管出的题再怎么变,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要贪多,做懂五套题,远比随便乱做十套好。开始把基础打好,考前就不会乱了。 中级的财管,在这三科当中算是简单的了。可能看第一遍会不知所云,多看几遍就不难了。我觉得学习时主要是要专心,要不然学多久都没用。开始看的时候学了前面忘了后面是正常的,多看一遍就记住了,学到后面时不妨翻一下前面的东西加深一下记忆。在学之前还是不要去想难不难的问题了,不要吓自己,其实中级财管并不是很难,只要把书上的东西看会了,考试时也不会太难。实务的主观题我觉得也是要先看书再做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然后跟着题的错误再把知识理顺。思路一定要清晰,不能只贪多,糊里糊涂地做,那样没有用的。 经济法个我人认为是需要记很多的,但光靠死记硬背也不太好记的住,看两遍书听听课,然后把老师给讲的都背一下,你只考一科应该时间充足,一定没问题的。我听课都是跟着看书的进度走的,一般都是白天看了哪章书,晚上听哪节课。 我想说的是,学习方法重要但是学习效率更重要,同样的学习时间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个人差异是有的,但更重要是学习时一定要真的投入学习,心思要用在学习上,心要静,不然学多久都无济于事。看书时集中注意力是很重要的,我想这就只有靠信念,我在学的时候心里就想,我一定要通过,没有其它选择,必须过。 我的经验是如果想及格就照着七八十分去考,如果考前都做题能达到七八十分,通过应该不成问题。提前做准备很好,但是要坚持到底。信心一定要有,有了信心就成功了一半。成功没有秘诀,多用功,比别人多花点时间。 中级会计论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经验 去年的职称考试已过去几个月了,回想那次考试的过程,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的通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的学习方法。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曾经尝过懒于计划的苦,所以这次考试我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其主要内容有: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进度计划,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首先我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泛读阶段,自领取教材后到一月底这段时间内把三本书通读一遍,大概了解一下教材的脉络和各章的主要内容;第二个阶段是精读阶段,这个阶段大概需要两个半月的时间,主要是按照每门课的章节来学习,重点掌握每章的具体内容,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乘热打铁及时做各章的习题,用理论联系实际来加强对教材的熟悉;第三个阶段是巩固练习阶段,因为虽然通过了前面一个阶段的学习,对于教材已经基本掌握,但练习也仅仅是针对各个章节,而我们无论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面对考试,需要解决的多不是单一的问题,所以在前面一个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对于整本书的内容应该进行融会贯通,多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综合练习题,通过练习做到举一反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掌握所学的东西;最后一个阶段是总复习阶段,也就是冲刺阶段,因为中级考试的题量较多,时间比较紧迫,所以这段时间应着重针对应试作一些训练,适当作些模拟题,以便更好地适应考试。 二、讲究学习技巧,做到三门功课均衡发展。 由于职称考试要求应考者所有课程的成绩都要达到规定的分数线才算合格,因此我对三门功课都很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三门课同时开始学习交叉进行的方法,即在每天不同的时间分别学习不同的课程。如果早晨看了财务管理,那么晚上就看经济法或会计实务。在学习一门课程中遇到难点,一时看不懂或感觉疲劳时,采用这种交叉的方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我采用了针对不同的时段分别记忆不同内容的方法。由于早晨和夜晚人的记忆力比较好,又能保证学习的时间,因此我坚持每天早晨和晚上各花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学习新的内容,工作的间隙和中午休息时间比较短,我就用来复习一些已经有些印象的内容加深记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想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临场发挥是我能通过这次考试的主要 中级会计论文: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分析与展望 【摘 要】 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职称考试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广大考生要想顺利通过考试,除了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精神之外,对往年命题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科学预测当年命题走势和考点分布,采用系统有效的复习方法,避免陷入误区,这些因素对考试成功同等重要。 【关键词】 命题规律; 复习方法; 新内容解析 一、中级会计实务命题特点及规律分析 中级职称考试属于国家级正规考试,尽管其考试难度越来越大,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这种国家级考试,其命题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悉心剖析试题特点,总结命题规律,不仅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命题走势和考点分布,更能有助于化解试题难度,进而助推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一般以滚动式的三年为一个周期,笔者将近三年各章分值进行了统计,见表1。 通过对各年命题走势认真分析,可发现很多特点和规律: (一)各章命题分值具有“轮回性”特征 所谓“轮回性”,就是各章分值在多年内具有类似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比如,固定资产一章,2012年出题2分,2013年出题8分,2014年出题7分,按此规律,2015年本章再出现高分值可能性就不大了。相反,第十一章负债及借款费用,2012年分值9分,2013年分值2分,2014年分值4分,按此规律,本章2015年分值一定会提高。另外,本章2015年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的大量新内容,“新内容”是绝对的重点(后文还要提到)。新内容得以贯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其作为考试内容。有关其他章节的特点在表1中作了标示,考生可以按照这样的规律,对其他各章进行分析总结。 (二)传统的重点章节,不论内容如何变化,始终都是“雷打不动”的重点 不论内容如何变化,那些传统重点章节始终都是考试的重点。比如长期投资、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差错更正、财务报告等章节就是如此。近几年综合题、计算题均在上述章节中出现。另外,还有一个特点,财务报告一章,偶数年必出综合题,如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都在本章出综合题。复习考试,全面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点,“地毯式”推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三)试题覆盖面广 中级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指定的教材由原来的20章扩充到22章,除个别年份的个别章节没有分值分布外,其他各章均有命题。这也就提醒大家:忽略哪一章都是不行的,有时1分、2分就决定成败,复习一定要全面。 (四)综合性强,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核 一是近些年客观题中的单项选择题,需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答案的比例一直很高,有的年份达到(11/15)73%。另外,还有一个新的特点出现:如果单选题需要计算的比例下降,则后面计算题或综合题的难度一定会增加(2013年为8/15,而综合题难度明显加大)。二是多项选择题也突出综合性,如2013年多选题“当期损益”一题,涉及很多章节的内容。三是综合性、复杂性呈常态趋势,也是考试向难度迈进的标志。计算题原来一般只是局限在某一章范围内考核,而现在往往要涉及多章内容同时应用,综合题的综合性就更不必多说了。综合题是最能考核考生水平的试题,当然,也是难度最大、最容易丢分的试题。所以,考生不能孤立地学习每一章,而是要把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 二、复习方法推介 根据笔者多年的考前辅导经验,把考生复习方法概括出一句话:“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前笔者在《会计之友》上也曾提到该方法,在此,再次推介给广大考生,供参考。 “一个中心”就是牢牢地以教材为中心,千万不能抛开教材,企图走捷径而扑在各种复习资料上的复习方法是不可取的。教材是根本,教材是考试大纲和全部考试内容的具体体现。 中级职称考试和注会考试不同:注会考试要提升难度,因此,其命题是以教材知识为基点,充分扩展出去,所以,注会考试只停留在“吃透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而中级职称考试的难度要比注会考试低得多,其命题思路和基调也与注会考试不同,从考试试题看,尤其是客观题,考核的都是教材的基本内容,甚至好多都是教材的原话。另外,考生在研读教材时,还要注意本年教材与上年教材的变化之处,这是考生必须高度注意的,因为,调整变化之内容必定是考试命题的重点。 每年的新教材往往都在考试前几个月才下发,考生一定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把教材的基本原理扎扎实实地搞清楚,一步一个脚印,也只有把教材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搞透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很多考生,由于考期临近,往往把新教材草草地学一遍就搁置一旁,而将大量时间用在了习题集上。我们不是反对做题,尤其会计考试不做题是不行的,但是,不把教材研读熟练,盲目做题是毫无益处的,因为,习题只是个案,它得不出“共性的结论”。况且,有些习题集档次极低,把往年的习题翻版印刷,根本不注意考试大纲更新和教材内容的变化,更有些习题,错误、漏洞百出,对考生产生严重误导。 “两个基本点”是指具体学习方式及方法。基本点之一是指要全面复习,强调“面”;基本点之二是指要抓住重点,强调“点”。只有“点”、“面”有机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首先要全面复习。新教材下发后,一定要逐章逐节仔细研读教材,特别是新增加的以及变化的内容,更要高度关注,这都是命题的重点。从职称考试命题来看,考点越来越分散,覆盖面很广。客观题部分,只有全面、深入地研读教材,才能从容作答。 其次要突出重点。职称考试全面复习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此基础上还要突出重点。对重点问题能否准确把握,是考试能否通过的关键。 重点怎么把握?一是按照历年命题规律和走势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出本年的命题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新内容”是绝对的重点。财政部会计司2014年新及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如应付职工薪酬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等,是2015年考试的重中之重,提醒考生要高度重视。三是教材中调整、变化部分也是重点。调整变化部分,是知识更新和改进的体现,肯定也是要求考生重点掌握的部分。 如果说“全面复习”是应对客观题的有效手段,那么,“突出重点”则是应对主观题的最佳方法。实践证明,不分主次、水平推进的复习方法,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三、2015年考试辅导教材主要变化 2015年中级会计实务辅导教材在5月初就已经上市了,通览教材内容,和2014年教材相比较,其变化情况归纳如下: (一)新教材总体变化 通过与上年教材比较,2015年教材内容变化振幅大,波及面广。主要体现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的,导致新教材的相关内容发生增加和修订。每当企业会计准则有大动作,必然带来考试内容的震荡,如1998年、2001年、2006年及2015年,情况都是如此。 (二)新教材具体变化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应用指南,对本章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 第十一章负债及借款费用,按照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和应用指南,对应付职工薪酬部分重新编写。 第二十章财务报告,按照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和应用指南以及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其应用指南,本章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 另外,原来散落在各章的有关资本公积的内容,符合新准则要求的,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剥离出来,并入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核算。 总之,2015年教材变化很大,对考生来说,增加了陌生感和复习难度。要想考试过关,不能回避,必须正确面对。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加准确、高效地掌握新内容,笔者对2015年教材新增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解析。 四、2015年教材新增内容解析 2015年教材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大板块,择其要点予以阐述。 (一)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适用范围的变化 CAS 2(2014)明确规范权益性投资,即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其他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 22),且按22号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计量,不会对实务产生过大的实质性影响。 新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进一步缩小,并与风险特征相匹配。CAS2(2014)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方承担的是被投资方的经营风险;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其他投资,投资方承担的是投资资产的价格变动风险、被投资方的信用风险。出于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于不同的投资,应采用不同的风险控制机制,因而也应当在不同的会计准则中进行规范。 2.长期股权投资具体变化内容 (1)新准则明确规定,投资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时,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企业应当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取消了原准则中以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为限确定投资收益、超过上述数额的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收回的规定。 (2)新准则明确规定了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如何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净资产变动的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新准则在此着重提出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对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其他综合收益,投资企业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并计入所有者权益(计入“资本公积”)。 (3)新准则明确规定了投资企业在计算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时,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应当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为投资收益。此项变化原准则是没有规范过的。 (4)新准则明确规定,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全部或部分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的,投资方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处理,对于未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的剩余权益性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 已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不再符合持有待售资产分类条件的,应当从被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之日起采用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也就是说,不符合持有待售条件的,要适用追溯调整法还原回去。 3.新准则对各项投资类别相互转化的核算规定 为了更方便地表述此项变化,笔者用代号分别代表各项目投资。 ①代表控制;②代表共同控制;③代表重大影响;④代表前三项以外的其他股权投资(主要是化为金融资产的股权投资)。 (1)④②③(追加投资,升级) 新准则明确规定,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视同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自取得之日起即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2)④①(追加投资,升级) 新准则明确规定,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应当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按照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的,原计入其他综合损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在改按成本法核算时转入当期损益。 (3)②③①(追加投资,升级) 新准则明确规定,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应当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企业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4)②③④(处置投资,降级) 新准则明确规定,投资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导致丧失对被投资单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应当改按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其在丧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原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企业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5)①②③(处置投资,降级) 新准则明确规定,投资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导致丧失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的,处置后的剩余股权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对该剩余股权视同自取得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追溯调整。 (6)①④(处置投资,降级) 新准则明确规定,投资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导致丧失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的,处置后的剩余股权也不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改按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其在丧失控制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应付职工薪酬 可能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早在2006年出台的38项具体准则中,其最核心的准则居然是职工薪酬准则。 随着新情况不断出现,该准则很多问题也陆续暴露出来。第一,关于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不规范,导致会计实务中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政策、披露的内容与社会保障体系、职工薪酬制度不匹配。第二,现行职工薪酬准则对有些具体会计事项缺乏规定性和可操作性。例如,长期辞退计划导致的应付职工薪酬的估计和折现等问题。第三,现行职工薪酬准则线条太粗,过于笼统,对有些具体事项比如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没有给出系统的解释。 1.职工薪酬准则框架的主要变化 (1)职工薪酬包含内容重新分类 原准则将职工薪酬分为8项,尽管在当时来看这些分类项目已经比较全面了,但随着情况不断变化,原来的分类无论是项目内涵还是类别归属都显背时。新准则对原来的分类进行重新整合,对原来的构成要素大幅扩容,充实了很多新的内容,并将职工薪酬体系重新分为4类。 新会计准则职工薪酬的4类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涵盖了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以外的各类职工薪酬。这种分类内涵更加明确,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2)增加多个新的概念 为了准确表述和界定职工薪酬体系,新准则在职工薪酬框架下,增加多个新的概念,如短期薪酬、带薪缺勤、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其他长期福利、利润分享计划等。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新概念,对掌握和应用新准则是十分必要的。 (3)正式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相关内容 在现行准则中,职工薪酬只规范了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和企业年金,没有提出离职后福利的概念,也没有关于离职后福利的相关规范。 新准则增设“离职后福利”一章,区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完整地规范了离职后福利适用的会计政策、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披露要求等内容。本项内容是职工薪酬体系核算的难点。 (4)对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进一步补充和规范 现行准则中提出了关于辞退福利的定义及其会计处理规定,但相对简单。例如,实务中企业向职工提供长期辞退福利的现象比较普遍,现行准则规定了长期辞退福利的折现率如何确定,但对其他变量所造成影响的处理尚未规范。 新准则进一步明确了辞退福利与职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直接相关,要求明确区分辞退福利与离职后福利。同时,在报告期末十二个月内不需要支付的辞退福利应适用其他长期福利的有关规定,这为职工内退等长期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更充分的指南。 (5)引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起到兜底分类的作用 现行准则中没有提及其他长期职工薪酬。新准则为了避免有遗漏,提出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概念,包括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以外的所有职工薪酬。 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主要考虑实务中,企业提供的职工薪酬种类繁多,准则无法完全列举。在列举常见的三类职工薪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的基础上,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有助于囊括实务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职工薪酬,以完整规范与职工薪酬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 2.具体修订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下面对其4项内容分别简要阐述。 (1)短期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 短期薪酬的内容将原8分类下“五险”中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以及“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剔除,补充增加了带薪缺勤和利润分享计划等内容。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当在实际发生时根据实际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三险、两费、一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规定的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计算确定相应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相应负债,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带薪缺勤分为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 (2)离职后福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靠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需要。我国目前养老金制度采取多支柱的保险模式,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现行准则在养老金核算方面存在种种弊端。 为了进一步缓解上述矛盾,新准则增加了离职后福利相关内容,这也是本项准则变化最突出且难度最大之处,尤其是设定受益计划。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离职后福利计划,是指企业与职工就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或者企业为向职工提供离职后福利制定的规章或办法等。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其中: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根据设定提存计划,预期不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缴存金额的,企业应当按规定的折现率,将全部应缴存金额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设定受益计划是指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时一次或分期支付一定金额的养老金,只要职工退休时企业有能力履行支付义务,企业是否按时提取养老金以及提取多少都由企业自行决定。设定受益计划,是在企业年金计划中根据一定的标准(职工服务年限、工资水平等)确定每个职工退休后每期的年金收益水平,由此倒算出企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 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很繁琐,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设定受益计划里,企业需要通过精算假设来计量每期的应计年金负债和年金费用;二是设定受益计划经常会产生精算损益;三是在设定受益计划中,需要选择折现率对应计年金负债进行折现。 (3)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企业应当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预期在其确认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短期薪酬的相关规定;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应当适用本准则关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有关规定。 企业向职工提供辞退福利的,应当在下列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时;企业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时。 (4)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另外,从应付职工薪酬构成内容来看,它已经不完全是流动负债,有时已经符合长期负债的特征了,如其他长期福利。教材第二节标题为长期负债,而应付职工薪酬也包含长期负债成分。由于是新内容,教材出现认知上的差错也属正常,但考生需要有该项内容的储备。 (三)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一章,主要由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构成。 1.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主要变化 (1)新准则增加了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标准 新准则规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当利用所有可获得信息来评价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评价时需要考虑宏观政策风险,市场经营风险,企业目前或长期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企业管理层改变经营政策的意向等因素。 持续经营是企业会计核算最重要的假设之一,如果持续经营遇到阻碍甚至有可能清算或停止营业的,则表明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表明财务报表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事实、披露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原因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旧准则仅仅指出“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报表。新准则对持续经营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表述,有利于增加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2)新准则增加了重要性的判断标准 新准则参考我国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判断以及当前国际上对“重要性”概念的最新进展,进一步完善了“重要性”的定义和判断。 新准则指出,重要性是指在合理预期下,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同时又强调指出,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两方面予以判断,且对各项目重要性的判断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判断项目性质的重要性,应当考虑该项目在性质上是否属于企业日常活动,是否显著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因素;判断项目金额大小的重要性,应当考虑该项目金额占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营业收入总额、营业成本总额、净利润、综合收益总额等直接相关项目金额的比重或所属报表单列项目金额的比重。 新准则的表述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可操作性。不过,无论是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还是重要性标准的判断,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极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要求更高了。 (3)新准则增加了对综合收益的规范 新准则在利润表单独列示的信息中,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分别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和“综合收益总额”两项。 新准则规范了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除与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进行的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 新准则对其他综合收益进行了科学分类,指出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应当根据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分为两类列报:一类是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一类是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本项变化主要体现在利润表当中,具有很大的难度,必须在搞清概念内涵的情况下才能悟出其中的玄机。 其他综合收益,准则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某收益目前不能进损益,只能进所有者权益,比如计入资本公积,而以后也不会进损益;一类是:某收益目前不能进损益,只能进所有者权益,比如计入资本公积,而以后满足规定的条件时,可以进损益。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先要计入资本公积,以后处置时,可以转入损益。 2.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主要变化 (1)对“控制”定义重新修订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利,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利影响其回报金额。 在控制定义中,体现两项基本要素,一是可变回报,二是通过权利影响可变回报。可变回报是全新的概念。 在判断权利性质时,引入实质性权利和保护性权利的概念。实质性权利是指持有人在对相关活动进行决策时有实际执行权利。保护性权利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仅为了保护持有人利益的权利(不拥有对投资方的权利)。 (2)引入对投资性主体的编制豁免规定 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且不存在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则不应当编制合并报表。 (3)新增特殊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 此项内容完全是新增加的内容,难度很大。有关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内容解析,参见《会计之友》2015年第12期(123―126页),笔者已经作过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列举的新增内容,应该是2015年考试的重中之重。作为考生,要用心揣摩和科学分析,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全局的视野。付出必有回报,用心就会成功。 中级会计论文:论如何通过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摘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我国用于考核和评价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制度。其中,初级、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闭卷考试制度。近年来,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越来越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为了提高分数、顺利通过考试,借鉴一些考试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实际考试经验为出发点,从目标、内容、方法、效果、应试技巧等方面阐述了如何顺利通过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考试经验 随着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以及职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级职称考试”)的报名人数逐年攀升。与巨大的报名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的缺考比例也大得惊人。结合财政部每年公布的实考相关数据及笔者的观察,缺考率在60%左右。要想顺利通过考试,不只需要坚定的毅力,更需要掌握一套适合自身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笔者已通过考试,以下是在复习备考方面总结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1 定目标、排时间 中级职称考试包括三门课程:《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2010年度各们课程的考试大纲和教材都有比较大的变化。2011年度沿用上年度的考试大纲和教材。新的大纲和教材对很多章节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不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一次升级,并且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大有朝CPA考试看齐的趋势。比如《中级会计实务》新增了一章“股份支付”,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共同控制资产和共同控制经营等内容。《财务管理》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考试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提升给老考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新考生面对砖头厚的教材、习题册也不免产生畏难情绪。 中级职称考试要求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这三门课程,但“长痛不如短痛”,最好全力以赴,一次全部通过。从报名到考试有七个月的时间,看似很长,但去掉休息、工作等时间,能真正用来复习备考的时间少之又少。复习要早做准备,尽量不要等到已经报名了,才开始复习,要早些从心理、时间、考试资讯等方面做准备,协调好工作、家庭与复习备考的关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报名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都具备若干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给自己设定必过、一次性过三门等目标。但能做到始终朝着目标努力,不轻易放弃并不容易。复习备考贯穿于繁忙的工作、家庭生活中,专门的复习时间不多,只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是由于考试太难、懒于复习等原因半途而废,甚至缺考。因此,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随便放弃,而是要积极通过网络答疑、向周围人请教等渠道攻克重难点知识。 如何合理安排三门课程复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不熟悉的课程应适当多安排些时间。一般而言,根据难度,安排时间最多的应当是《中级会计实务》,其次是《财务管理》,最少的应当是《经济法》。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要随心所欲、顾此失彼:简单的内容愿意学,复杂的内容连碰也不愿碰。中级职称考试是标准化考试,试题对知识点的涵盖非常广泛,越难的内容越容易出大题。 2 析内容、确难点 每年的教材直到1月份左右才出版,此时才着手复习,有些为时过晚。尽管有可能赶上考试大纲做调整,但总体框架变化不大。应尽早下手,分析考试内容,明确重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大多数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会计实践工作,用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侧重核算,对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等较抽象、较难的内容接触的不多,而且《中级会计实务》的知识容量是最大的。《财务管理》很多观点都是来自欧美会计学者的专著、论文,用到了数列、极限、概率分布等数学方法。预算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是重难点,也是分数聚集点。对《经济法》的复习是最轻松的,既不需要会计核算,又不需要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大多是需记忆的内容。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内容无论是对考生的实际工作,还是对复习备考,都是重难点。 3 建模式、巧方法 3.1 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并努力坚持 受报名条件所限,报考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多为在职人员,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复习时间非常宝贵,况且还需面对三门课程。建议可采用“零碎时间+大块时间”的学习模式。由于《经济法》各章之间没有太大联系,知识点较零碎,所以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理解和记忆。遗忘是正常的,对于数字较多的内容,如公司法律制度中有关股东大会的召开条件等,要多重复背诵,不要混淆。《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适合利用晚上、双休日、小长假等大块时间进行学习。这两门的知识是块状的,并且各章之间的联系较紧密。不论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复习,贵在坚持,高得惊人的缺考率即印证了这一点。 3.2 使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时切忌搞题海战术。每门课程配备一本教材和一本练习册即可,一般不需额外的资料,也免得给自身增加太大的负担。 研读教材前应先分析一下目录,从整体上对各课程的基本结构有个了解。《中级会计实务》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会计理论部分(第1章)、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记录(第2~6、9、11、14章)、财务会计报告(第17~19章)、特殊业务(第7、8、10~13、15、16、20章)。重难点集中在第二和第四部分。《财务管理》是围绕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等环节构成的企业资金循环活动展开的。要明确各章在这一链条上的位置和作用。《经济法》包括经济法的基本原理(第1章)、市场主体法(第2、3章)、债券法(第4章)、市场管理法(第5章)、税法(第6、7章)、相关法律制度(第8章)。各章联系联系不大,但实践性较强。 复习时要以教材为根本。教材至少要研读两遍。第一遍是通读,把书读“厚”,每句话、每个案例、每个例题都不放过。第二遍是精读,对于自己已熟悉或简单的知识点可以一带而过,抓住重难点并逐一攻破,把书读“薄”。 中级会计论文:高职院校中级会计实务模块化教学的探索 [摘要]笔者主持了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高职院校中级会计实务模块化教学的探索》课题,并参与了所在学院《中级会计实务》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并将这些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改革;教学实施 一、《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在我院的改革情况 一直以来,我院的《中级会计实务》采取的都是以教师主动教授为主,以学生被动接受为辅的传统授课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难以满足企业对经验型人才的需求。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职业类院校的教育特色,我院于2008年开始对《中级会计实务》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中级财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即采用了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的模块化模式。(1)《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为指导,构建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全面学,教师启发教、辅助教、因材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我们设计《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的基本理念。(2)《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方法。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对授课内容进行改革。对《中级会计实务》的改革也就是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面实施全新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模块式模式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实训来总结理论组织教学,形成了理论知识点与手工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全面的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教学模块。(3)《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的考核方案。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考核课程的质量与效果的最直接途径就是进行课程考核,课程考核也是是教育改革者与教师获得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课程模块”中的每一模块的教学完成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一模块都有各自的中心,有确定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结果。因此,《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后,其考核要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功能,并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4)《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框架构成。针对《中级会计实务》的课程内容,结合各业务的特点,分别开设: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报告11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又设置若干个子模块,以任务驱动设置若干教学单元。 二、模块化教学实施的成效 (1)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模块化教学,解决了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难的难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体验真实的工作状态,以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并在手工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操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训练,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初步形成“会认知”、“会做事”、“会生存”、“会与人合作”、“会探究”的基本技能。(2)模块化教学使每个教师成为专家。模块化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行动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与方向的掌握者。在实施模块化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宏观层面的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资源三个层次的编制,还是微观层面的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制作教学媒体、编写教学资料,教师不可替代的是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根本。(3)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模块化教学,课程内容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在同一时间开展多个班级不同模块的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设备的利用率。(4)解决了传统会计教学相对封闭与现代会计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矛盾。“课程模块化”将会计课程内容分解为小的课程组块,模块与模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从其内容上来说,模块是围绕着某一个或某几个主题展开的,这样就有利于适应时代变迁和会计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及时地对课程内容做出调整。 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我院会计系的教学中还只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另外,目前我们还只是在《中级会计实务》这一门课中实现了模块化教学,其他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的推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