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工作对于整个工程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施工现场的安全,让整个建筑工程的工作开展更为顺畅。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所存有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监理措施对于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化常态化的重要意义,以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引起相关工作者的重视。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监理是工程质量保障的前提,为减少施工时所发生的人员安全事故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达标现象出现,必须加强监理的工作。监理部门的工作态度决定着建筑的施工质量,面对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必须如实的反映,对于其中违反规定的操作,进行及时地监督与规范。因此,加强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化常态化的监理措施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以此稳定建筑市场的发展。 1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1施工进度监理的问题 目前,我国处于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高楼大厦坐地而起,建造大楼的进度也时刻需要监理部门的监管。就目前多数的建筑企业来说,为能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不顾施工人员的感受、恶意压榨,导致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增大,延误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对此,监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定期核查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只是粗略的查看,并未深入核查与控制各个阶段的施工量,导致大部分建筑企业常常在最后交接工程的时候,匆匆赶工完成建筑工程的交接,工程质量只是达到了基础的要求,但是无法长久保证建筑工程的寿命与安全,存在着诸多的隐患。 1.2施工选材监理的问题 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与建筑材料的品质相挂钩,因此建筑企业在选材时需要选取物美价廉的建筑材料,尽可能为企业减少建筑的开销成本。但就目前而言,部分黑心企业与监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串通,采用质量勉强及格的建筑材料,以此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导致近些年来的豆腐渣工程出现情况日趋频繁。而监理部门的人员由于受到黑心建筑企业的贿赂,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监管企业进购的建筑材料,只是检测部分材料合格,就让建筑企业使用,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建筑工程安全隐患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监理人员的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 1.3施工安全监理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核心思想,近几年来,建筑工程行业的死亡率仅次于矿产行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建筑工程中施工的安全问题。而在部分建筑企业开展施工工程时,监理部门并未监督建筑企业进行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与安全宣讲,导致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意识较低,在施工的过程中常常由于操作的失误而酿成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国家虽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建设安全法律法规,但仍然缺少对建筑企业规范的安全建设要求,也一定程度上给监理部门的工作带来影响,间接阻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4监理人员工作的问题 现阶段,纵观大部分的建筑工程,监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待遇不高,无法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只是匆匆巡视,并未认真把控与核查工程各个进度的质量,导致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造成黑心建筑企业的有机可乘,从中谋取暴利。此外,目前,大部分的监理人员并非专业性的人才,由于自身的经验与能力不足,在监理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准确有效的管理,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的态度散漫,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最后造成投资方不接受工程、企业单位的名誉受损等现象。 2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重要性 2.1为建设方提供建议 在工程前期的准备阶段,工程监理单位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经验,在建设方需要咨询相关问题的时候提供合适的咨询机构或者自身解答建设方的问题,帮助建设方更好地了解到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而且还能根据当地建设的法律规定与建设方的经济实力,提出合理有效地建议,在前期帮助建设方进行建筑工程的工期、经费、质量标准等进行评估确定,使得建筑方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2对工程进行协调控制 由于监理工作时刻渗透在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的整个进度、造价、质量把控等方面起到协调控制的作用,依据合同的指示进行管理和核查,能安全有效地使得建筑工程有条不紊地开展。与此同时,监理人员会管理所有的建筑部门,协调各个部门的人员分配以及人物分配,使得建筑工程的各项操作都落实执行,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的保障。 2.3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 工程的质量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实行有效的部门监理,能促进施工工程质量的提升。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监理工作越发受到国家的重视,地位逐年攀升,侧面突显施工监理工作的重要性。监理部门对建筑工程的整个阶段进行审查和把控,减少各个不利因素影响施工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地完成。 3建筑施工质量常态化监理的改进措施 3.1制定科学的建筑监理制度 目前,大部分的监理企业缺少相应的建筑监理制度,难以发挥在建筑工程中的监理作用,严重影响监理企业的发展。因此,监理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相关的建筑行业法规,去制定相关的科学监理机制,对于建筑工程的监理项目应该实行细分制度,例如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力工程等,区分监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监理工作的效果,也能针对各个不同的工程实行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方案,保证了在监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此外,在建立科学有效的建筑监理制度时,需要贯彻“具体矛盾用具体方法”的思想,将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与规范科学的监理制度相结合,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运用,真正发挥科学建筑监理制度的作用。 3.2加强对建筑企业材料的审核 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对于人们来说非常重要,其中建筑材料的选取显得尤为突出。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这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监理部门需要加强建筑企业对材料的选取工作,主要针对材料的原材料与半成品进行监理与控制。将要运用到建筑工程中的材料进行逐个排查,对于合格的材料需要进行严格的看管与保存。与此同时,对于建筑材料的选取,监理人员最好跟从材料选购人员一同去材料市场选购,对比材料是否符合国家建筑要求的标准,记录材料的型号与规格,还要根据投资方的要求去对材料进行配比,看是否符合投资方的要求。对于建筑企业所运用的材料进行层层把关,严加看管,以便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3加强对施工过程前期准备的控制 首先,在建筑工程施工前,监理部门需要做好各种前期的准备监督工作,例如对于施工材料、工程进度、安全标准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核算,进行相应的监督与提出合理的建议。其次,监理单位制定的方案要及时与建筑企业沟通交流,签署好相关的协议;最后,监理部门需要确保监理方案的完整性,严格按照监理方案进行监理工作的开展,以此增强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进程。 3.4提升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着监理工作的质量。因此,监理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需要注意应聘者的思想品质,对其监理的专业性进行考核,留下优秀的监理人才。在工作的同时,监理企业需要对监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监理培训,以此提升他们的监理素养,还需要定期对监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杜绝贿赂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监理企业需要提高监理工作的薪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监理人才投身于监理企业之中,调动监理人员的积极性,对监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实施的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监理工作贯穿其中,其中质量的监理尤为重要,对整个施工质量标准化常态化起到保障的效果。因此,监理企业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例如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理制度、对企业选材的监理、施工前期的监理工作以及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等方面,能有效地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化、常态化监理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
本文首先阐释了房地产经济波动各个阶段的特征,然后分析了波动的因素,最后详细论述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强化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发展,造福于人民群众。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环境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关键的位置。当前,房地产经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现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将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增强房地产经济的平稳性。 1房地产经济波动各个阶段的特征 1.1房地产经济复苏阶段 房地产经济的各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并且不断循环,萧条时期之后是复苏时期。因此,这个阶段中,房地产市场的供求不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中,开发商的数量远远减少,导致投资的项目和金额也不断减少。在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供给之间的平衡状态将被打破,房地产会进入第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进步的速度较快。 1.2地产经济繁荣阶段 复苏之后,房地产经济取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交易的数量大大增加,在需求量增大的背景下,抬高了房地产的价格,大大增加了投资回报率。这种现象会使开发商重视房地产的投资项目,投资的数量逐渐增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入繁荣阶段。 1.3地产经济衰退阶段 繁荣之后将会衰退,这是必然的阶段,在最繁荣的阶段,房地产的需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市场过度饱和之后将逐渐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会出现节节攀高的现象,超出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需求开始经历下滑趋势,供求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反转。 1.4房地产经济萧条阶段 在房地产经济衰退阶段,房地产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开发商手上的房地产项目堆积,为了减轻自身的压力,开发商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此时,开发商们开始压低项目的价格,但是,在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虽然出现了降低,仍然难以取得良好的交易效果,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加重了房地产经济的萧条现象。 2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外部的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土地和市场是影响房地产经济的主要外部因素。房地产市场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只有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使行业内部的资金能够正常流转。同样,市场资金在运转的过程中,能够吸引较多的资金,两者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使房地产行业能够与金融行业联系的更加紧密。土地资源是房地产项目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更像是一种商品,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是交易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房地产经济出现波动的现象。市场经济具有自主调节的特点,因此,政策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宏观调控,对经济市场进行相应性的引导,最终影响房地产经济的波动。 2.2内部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制定市场价格的时候,与供求关系紧密联系,这种供求矛盾一直存在于房地产市场。在房地产规模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开发商和消费者是影响的两个主体,市场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直接影响。在供求关系稳定的情况下,房地产经济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现象,在价格变动的过程中,房地产经济也会出现相应的波动现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房地产行业涌入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价格的增长只能降低实际的交易量,最终出现衰退现象。同时,投资的增加扩展了房地产市场,投资减少会导致房地产陷入低谷中,掌握房地产投资与收益是至关重要。 2.3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房地产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是完全离不开金融资金,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房地产,在前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投入一定资金,如果资金不能及时的到位,就会阻碍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房地产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企业以及银行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做的目的能够利用贷款的形式有效的处理资金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保证房地产企业能够与资金进行相应的联系,企业内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转账这一方法科学的调整资金动向,其他的方面可以利用相适应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对资金进行筹备的时候也是可以保证一些基本的运作。 2.4土地带来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土地支持。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会出现一系列不合理的地方,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另外,房地产在开发的时候,需要获得国家的批准和政策的支持,才能获得合法的土地使用权,才能自主利用土地,在土地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建造出合适的房屋,给人民群众提供相应的住宅或者办公场所。在开发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后期的发展,出现经济波动的现象,需要对其中的因素进行详细把控。 2.5市场带来的影响因素 现阶段,房地产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波动性,结合市场的反馈情况分析,在购买房屋的过程中,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面积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发展房地产经济的时候,需要全面分析市场的实际情况,在科学合理调整的过程中,确定出行业的日后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意愿、行业情况等进行了解,将各种影响性因素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决策,降低可能产生的其他风险。 3房地产经济波动的控制对策分析 3.1对房地产价格进行控制 房地产价格是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制定相关政策之前,必须对市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的差异性,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对房地产的经济波动状况进行全面性的控制,将其作为最关键的因素,对波动的状况进行详细划分。在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时候,国家需要对房地产市场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合理的范围内,使房地产价格进行有限的波动,不做管制工作,只做调控工作。因此,国家的房地产经济部门,不要进行过多的干预,使房地产市场按照自己的节奏正常发展,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实施相应的价格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3.2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经济的影响会使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必须制定出相应性的法律制度,完善经济政策,在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依据,获得法律上的支持。一方面,需要进行政策支持,在调查市场的基础上,重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将其作为规划工程的重点项目,使房地产行业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握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使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使其在宏观层面上认可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对金融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制定出完善的发展体系,对房地产经济波动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使制度和管理能够发挥出同步性作用,使房地产行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3.3科学有效的调整土地政策 房地产企业发展中,土地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需要对当前的整个体系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各种相关性因素,对土地管理策略进行调整,使房地产经济能够以稳定的速度取得平稳的发展。另外,加强土地审批制度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聘请专业素养高的人员,承担项目中的重要内容,执行土地招标过程中的一系列程序,增强其规范性和科学性。结合土地政策中的内容,严格执行协议上的规定事项,做好土地流程的细化工作,加强土地的管理力度,对土地管理进行积极的改善,在实际规划的过程中,使不明确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增加相关性内容,对土地规划制度进行完善,使管理体系有更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3.4规范土地市场 对土地市场进行规范,使土地批租工作得到政府的重视,在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总量进行控制,按照相关规定,在划拨用地的时候,结合相关的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同时,保证制定的土地供应技术科学合理,使土地的最终用于得到全方位的监控。第二,增强招标拍卖的规范性。对传统的土地转让方式进行完善,使招标、投标和拍卖等形式能够体现出市场化特征,必须使行政性的土地出让方式不断减少,严格控制其中的违规操作。第三,政府垄断城市土地出让市场,使政府的土地供给能力不断加强,对土地转让市场进一步放开,城市的土地使用权能够由土地的二级市场进行转让,在调控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重新配置和组织土地市场机制。第四,对市场化的新型土地供应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土地一级市场的出让行为由政府垄断,避免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出现。 4结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现阶段的发展与我国的整体经济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外部、内部、经济、土地、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现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分析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房地产价格进行控制,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科学有效的调整土地政策,规范土地市场,进一步推动房地产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贾哲栋.我国房地产经济波动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88(3):106-107. [2]解斌.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85(2):133-135. [3]唐伟.影响我国房地产经济稳定的因素以及相关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7,89(20):123-128. [4]孙宇,李伟伟.房地产经济和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99(8):209+208. [5]林永学.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99(3):121-122. [6]迟立岩.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7,99(1):188-189. 作者:张春君 单位:河南驻马店市国土资源局城区分局橡林国土所
科技的发展不得不说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系统方面的高手越来越多,但总有一些三观不正的人为了利益,利用自己所会的技术,在网络世界里胡作非为,有的人散步可怕的谣言,有的人制造病毒,侵袭公司网络系统,甚至有人侵入后台,捞取不正当钱财。这无疑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于是,国家开始越来越重视网络系统安全,开始颁布相应的法律,使人们在网络系统方面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和维护。所以我们要针对目前网络系统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来相应的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使其更具有安全性和合理性。 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 1.1网络技术隐患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一直在以光速的速度在发展,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都有着突破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网络领域的安全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新的状况。首先,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行违法操作,导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慢慢地,这样的不良风气竟成为一种负面形式发展了。例如现在一种轮流作用的方式,会侵害用户个人信息甚至会损害个人的财产安全问题。手机无疑是现在最常用的工具,但就是这样,也是为网络安全出现漏洞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这就导致手机方面的网络是目前问题出现最多,也是最难管的一方面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病毒攻击的方式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 1.2病毒侵袭网络系统的主要手段 目前,大部分的网络系统维护人员对于计算机的监测和维护常常使用移动硬盘或U盘。但是由于这类工具往往容量是很大的,无法避免的是里面存储着许多文件,那么就很有可能在无意间感染上病毒。那么一旦维护人员将设备插入计算机时,病毒就会随着程序进入网络。病毒也会在一个系统与其它系统共用一个网络时,如果其它系统感染上了病毒,那么我本身的系统就很有可能因此染上病毒。同时当一台计算机既要用于网络系统的监测和维护,然后又要兼任办公机的责任,那么也是有极大的可能性染上病毒的。这些无意的病毒攻击都避免不了,更不要说防范一些恶意攻击等其它不合法途径的伤害了。 1.3目前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的服务器,战机或者计算机终端都有安装网络版的杀毒软件或者系统自带的杀毒软件,但大多数几乎没有专门的防病毒软件,从而导致了病毒库的更新不及时,并且系统自带的杀毒软件往往只有通过维护人员操作才能更新。因此不能及时发现病毒,从而消灭病毒。根据规定,在系统终端,都是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监测,但是很多时候监测不到位,还会出现许多在战机和终端机上开展和业务无关的内容。同时,无法及时清理非法接入局域网的计算机,也无法彻查非法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情况并及时制止。只有将这些网络安全防护的问题和漏洞解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才能阻挡病毒的侵害,使大家的操作系统能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1.4现有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 在威胁网络安全中最主要的是操作系统的威胁。虽然Windows系统的安全等级教高,但同时针对Windows系统的攻击也很多,所以容易遭到病毒破坏的可能性比较大。与之相比的,应用软件的威胁性也不容小觑,因为大多数应用软件是由提供商提供的,所以每个应用授权的版本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会出现很多的漏洞和bug,自然而然的病毒和黑客就会找上门来。所以一个合格的应用软件,不仅要满足系统的功能性,也要满足系统的安全性。 1.5防火墙所存在的局限性 几乎每台计算机上都有着个人防火墙的设立,但它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局限性。首先它的设立不是针对防止病毒恶意攻击而存在的。例如常用的微软程式,它的浏览系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存在疏忽,从而让入侵者有机可乘,对计算机的个人终端进行侵入,非法盗取用户的私人信息或财产资源。假如防护墙的功能进行过分深入的检查和拦截就会使用户在进行数据发送和个人活动时,会影响用户的正常运作,或者破坏用户的系统性能状况。因此,防火墙的控制程度一定要恰当好处,才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还有部分计算机系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吗,其防火墙的版本都是旧式的。那么这种旧式的设备无法达到智能程式的效果,除非有人工的操作进行维持,但是这样的话会显得相对效率低下,以及不能完全保证系统的安全。所以要引入新型的防火墙技术才能提该网络的工作效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安全问题都来自防火墙的外面,很多的系统问题和病毒都出现在防火墙内部。与传输的数据相关联。所以,重视计算机内部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同样的重要。 2网络系统的安全措施 2.1网络的监测设置 大部分的网络监测设置是由集线器完成的。但是一旦没有集线器,也是可以用交换机来替代。它们的作用是通过观察分析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和作用,从而使计算机网络系统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2.2网络系统额安全防护 2.2.1最重要的是建立防火墙。目前为止,人们最常采用的防护措施就是设立防火墙。防火墙可以从病毒一进入的开始就进行防护。可以在病毒之前建立隔离保护层,从而保护整个计算机系统。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再设立一个硬件的防火墙。它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强保护计算机的系统和集中管理的能力。同时,它还可以在计算机运作时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在第一时间里进行防护。2.2.2安装重要的网络入侵系统的检测。为了保证网络系统安全,仅仅靠安装防火墙是不够的,我们还需安装网络入侵系统的监测设备。这样不仅能够在最新时间内监测到病毒的入侵。我们还可以通过和防火墙的结合,对计算机系统做到更好的保护和防御。通过这样,才能让工作人员更加及时的发现计算机系统的漏洞,从而减少资料外泄的风险,也是更早的解决其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时间。 2.3设置网络系统的访问权限 想要更好的保护计算机网络的系统,使其不受侵害。设置合适的访问权限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根据电脑的程序和相关资料,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权限设置。这样不仅可以对用户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更好的保护,同时也是有效的阻碍了那些不法分子非法窃取用户资料。就算有时候没有拦截成功,但是当有异样的痕迹留下,计算机系统就会对其非法的入侵进行追踪和报警,让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2.4设立病毒的防治系统 很多时候,网络系统信息的泄露主要原因就是外来病毒的入侵。一些不法的人员利用相关的网络技术的手段,在一些杀毒软件或应用软件中加入病毒,来侵害计算机网络系统。然后许多用户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了自己重要的信息,甚至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种现象越来越猖獗。因此设立病毒的防治装置是很重要的,当然,如何有技术的设置病毒防治系统很有技术性,需要对工作人员有极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病毒刚入侵的时候,及时发现并安全保护木马。它还可以跟踪病毒的行踪,并将病毒装入记忆系统,从而建立更强的防御系统。 2.5完善的安全扫描技术 扫描技术也是有效发现病毒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包括远程监控,线上资料的扫描,防病毒阻挡扫描程式以及安全运营的扫描这几个方面。这类技术可以对进出计算机系统的任何信息进行过滤和检测功能。一旦发现病毒,就能告知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修复,从而确保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目前为止,安全扫描技术是最方便快捷的网络安全保护系统。因为只要有病毒侵袭网络安全的情况,它就会立刻是计算机系统开启木马模式,安全系数很高。并且网络安全检查程式是确保计算机系统自身发展很稳定的情况下运行的,这样计算机的安全性能就被提高了很多。传统上的网络安全扫描程式自带有很多远程防护的软件。这些软件带有保护远程的主机不被病毒侵袭的功能,同时能够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功能。但任何事情总有利弊,这些软件程式虽然有远程监测的功能,但有时也会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盗取线上信息的工具,从而盗取目标主机的信息。 3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网络也越来越频繁,逐渐成为人们最便捷的联系方式。但自始至终,网络一直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确实,目前的信息网络系统还不具备完全的安全性。希望工作中的员工能正确利用网路为公司创造利益,辅助公司未来的发展。同时也要不断地进行钻研和探索,研发出更科学有效地防治技术。及时地去分析社会上存在的新型网络攻击方式。网络监管的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更有效的预防网络安全,从而使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安全,让些不法分子无机可乘,这样人们和公司们所受到病毒侵害的概率就会越来越低。也希望国家在制定与网络相关的法律对策时,更完善更全面,以及惩罚力度能加大,对于情节严重的要依法给予刑事责任,从而更好的保护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蓝巨龙.信息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赵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作者:贾璐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1工程界面对机电工程施工产生的影响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建设:通信系统、收费系统以及监控系统的建设,此外还有隧道通风系统,隧道供电照明系统,隧道消防系统等隧道系统施工,所以这样就使得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建设存在施工项目复杂、施工时间紧张等特点。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因为工程房建工程界面与专业合同段之间的界面存在冲突,例如隧道机电工程的预留洞预埋管件不畅通或者是遗漏等问题。之所以存在工程界面冲突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相关的单位没有了解机电设计单位所提供的预留预埋设施的功能,这样就导致没有按照设计施工,另外还有可能是施工单位并没有与土建或房建单位进行有效交接,导致对工程信息掌握不及时。此外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交叉施工问题,如果施工界面无法有效推动,则很容易导致在土建工程项目中遗留许多问题,影响机电工程施工,对于工程量比较小的,则可以自行解决,而如果遗留的工程量比较大,则可以同监理和业主工程师针对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查看影像资料留存的方式来提出工程整改报告,不需要完全等待业主单位进行协调。例如在基础施工时,只要路基建设完成,就应该根据路面单位的设计图纸判断具体的位置。高速公路作为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巨大、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在高速公路建设之前必须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保证高速公路项目工程的有序推进。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占总投资的30%以上,其设备项目建设施工管理能否顺利完成关系着高速公路项目的整体施工进度,必须要加强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备建设施工管理的管理和优化。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全面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管理不到位而出现细节方面的问题,不仅造成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影响,而且也无法按照约定的施工工期竣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施工时加强对于细节的管理,严格保障机电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 2联合设计对机电工程施工产生的影响 联合设计作为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关键的内容,是对图纸的补充与完善。由于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工程量清单出现遗漏等情况,导致文字说明与图纸不相符,这样就会造成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等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招标人员表述不清,或者设计人员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没有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进行全面了解,另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不同设计院自身的设计理念存在差距,彼此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导致机电工程施工项目受到影响。还有可能是因为机电图纸设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到位,也没有重视联合设计,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对于现场的资料没有全面掌握和了解,导致施工图纸过于粗糙,无法准确地指导施工。还有许多工程是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这样就无法对整个施工进行全面把握,很容易导致施工质量下降而造成工期延误等问题。为此在联合设计时,最主要的就是根据招标文件以及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量化工程量清单,确保设备的型号规格与实际施工保持一致,从而满足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此外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工程总体设计思路,更应该有整个施工流程以及主要的设备参数说明等,还应该结合工程施工现场具体勘探条件进行补充。在联合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是由多家设计院共同完成的,则要保证不同设计院的设计意图得到有效整合。此外在联合设计阶段必须要分阶段对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详细审核,确保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持证上岗,严格听取监理和施工方对设计方案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的施工意见,这样在联合设计阶段就能够有效排查因设计问题产生的延误,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现场组织管理对机电施工产生的影响 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存在比较大的差别,而且各个工种之间存在交叉作业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施工现场组织过于混乱,如果缺乏针对性或者没有超前性,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设备材料延迟到货以及施工设备出现问题时,却没有紧急的应对措施,也会造成施工现场管理受到影响。对此最主要的就是加强项目部的组织领导,通过统一调度项目内部人员,加强人力和设备的管理,并且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增进各个部门、各个工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妥善解决各种问题。同时要积极加强机电工程项目安装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机电工程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安装量大、设备多等现场等情况,保证交叉施工与普通施工相结合。在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职业工程师的指示并保持联系,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吃苦耐劳的施工队伍,提高整体的施工效果。 4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根据计划进行,不能够盲目判断,只有通过合理的控制方式保证按时完工,才能够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与自身的信誉。在施工之前就应该对各种自然因素进行科学防范,与相关部门提早沟通,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遇到突发的事故,则必须要快速寻找到解决的对策,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由于工程质量是高速公路机电建设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不仅要保障施工水平,而且还要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所以在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每一道施工工序都必须严格把关,按照相关的文件进行施工,一旦发现与要求不相符的施工行为则必须立即制止,加强对于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此外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可能出现事故或者产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必须要制定严格的规范流程,积极培养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选型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考虑施工质量问题,不应该只看价格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果发现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则必须要坚决更换,同时要加强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避免因为管理不当而导致施工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而不符合施工要求。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强对于施工成本的管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而且也能够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所以在施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施工项目生产和管理的不足进行分析,寻找更多更合适的解决方案来进行施工保证施工效率最大化。 5加强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 5.1质量控制 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以质量为核心,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始终。通过初步设计招标文件并且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设计招标技术的整体质量,符合机电工程系统设计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对于招标文件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监理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5.2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能够直接决定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施工是否能够按时完工,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保证与房建、交安等施工单位进行密切合作,通过恰当的施工安排和现场规划,保证施工工序能够顺利开展,在每个月都应该积极通过工地例会的方式,对施工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相关的对策。通过对于各个施工工序之间的有效衔接进行整合,保证施工工序有效衔接,通过制定总进度计划,将长远计划和中期短期计划相结合,保证工作效率最大化。 6结语 通过对高速公路机电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增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进.S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8. [2]杨金龙.高速公路工程机电工程安装调试经济性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1):20-21. [3]张栏馨.高速公路站风水电专业控制价与结算价的对比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8. 作者:赵鹏 单位:承唐高速公路唐山管理处
近年来,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快速发展,带动着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从勘察工作实际来说,应用各类技术,开展勘察作业,能够为工程建设和自然灾害治理等工作,提供了相应的保障。现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分析勘察技术的具体应用,总结技术管理措施,进行如下分析。 1.案例概述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拟建住宅建筑总计4幢,地上部分18层,地下部分1层,长度约为67.5m,宽度约为15.0m,设计为剪力墙结构,选用梁筏基础,基础底部荷载大约为310kPa。此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地基土的类型和具体分布以及工程特性等,分析并且评价地基的性能。掌握场区地下水埋藏条件,了解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预测地下水以及地基土给建筑材料造成的腐蚀性,制定降水方案和地基处理方案等。在勘察工作中,综合采用钻探和井探技术等,通过综合勘察以及评价,获得勘察结果。 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具体应用 2.1技术应用要求 钻探:在勘察作业中,结合岩土类别以及勘察工作要求,选择钻探方法,多采用回转岩芯钻探方法。设置的孔径,必须要达到取样以及抽水实验要求,孔深入目的层下方3m~5m。深度量测精度要高于±5cm。对于相对完整的岩体以及粘性土以及粉土,岩样采取率不可以低于80%;较为破碎和破碎岩体以及碎石土、砂土的岩样采取率不可以小于65%。对于需要重点勘察的部位,比如滑动带等,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在钻探作业中,要按照要求取岩样和土样以及原位测试。对于受力层取样以及原位测试,将间距控制为1m~2m。井探:如果单独采用钻探技术,无法获得地下水情况,则可以结合运用井探方法。利用井探技术,进行断层和滑坡等的勘察。在作业中,探井的深度不可以超过地下水位,竖井以及平洞的深度以及深度、断面,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 2.2勘察结果 地质条件:经过勘察作业,明确此工程建设场地的地基土,从上到下,主要分为14个大层,包括湿陷性粉土和粉土以及细砂等。地下水条件:在勘察作业期间,实际测量稳定水位埋深范围为12.5m~13.2m。此场地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含水层位于第(5)层粉土,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因此季节性变化明显,水位变化幅度在0.5m左右。地震效应:拟建场地位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为非液化场地;根据设计测量的结果,此场地覆盖层厚度在50m左右,为Ⅲ类场地;依据地脉动测结果,场地卓越周期,南北方向和垂直方向以及东西方向,分别为0.365s、0.369s、0.370s。岩土分析评价结果:地基的湿陷类型为非自重湿陷,等级划分为Ⅰ级;地基持力层为第(2)层湿陷性粉土,持力层分布在同一层位上,层底坡度不超过10%,并且在基础宽度方向上,持力层与下卧层的厚度差距都不超过0.05b,地基属性为均匀性地基。依据地基变形都分析结果,提出采用换土垫层+CFG桩复合地基。其中制作的换土垫层,用于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使用的土料为1.0m素土。利用CFG桩,增强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桩径可以0.40m,桩之间的距离设计为1.2m,采取正三角形或者正方形布桩方式作业[1]。 3.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管理 3.1做好勘察技术问题的把控 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实际来说,常见各类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具体如下:(1)依据勘察工作实际,结合不同地质条件,解决岩土工程问题。比如,在工程规划选址环节,要做好现有成果资料的收集以及分析,进行地质测绘以及环境地质调查,若需要则进行地质钻探与原位测试作业。通过对地质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根据规划目标,判定以及评价地质影响因素。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问题,要结合工程特点,以及需要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采取针对性勘探措施。(2)解决钻探作业的准确性和精准度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开展外业钻探施工,涉及钻探操作和取样操作等内容。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做好钻探作业精度的严格把控,克服经济效益以及管理等问题。(3)注重安全隐患的防范。如果对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了解不足,极易产生安全隐患,需要作业人员能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勘察实际工作中,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3.2强化勘察设备的管理 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实际来说,技术的应用效果,其和勘察设备的性能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技术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强化对勘察设备的管理。具体实践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岩土勘察技术力量,全面落实设备管理工作。负责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强化勘察设备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勘察仪器设备的性能能够达到要求。对不符合勘察工作要求的产品,坚决不可以使用。除此之外,要做好设备检查,避免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保证勘察作业的高效开展。结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际需求,及时更新换代仪器设备,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惩罚机制,将设备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贯彻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全过程,增强设备管理的效率[2]。 3.3强化人员素质管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效果,其和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如果操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无法胜任此项工作,则会影响着技术的应用效果。因此,为避免出现技术应用问题,要强化对勘察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在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时,要注重实践锻炼。结合现用的技术和设备,展开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除此之外,要加大对勘察人员的思想教育力度,引导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在具体工作中,要根据技术规章制度以及标准,开展相关工作。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调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合理运用各类技术,保证勘察作业的效果,提高技术应用的水平。 3.4强化技术应用管控 现阶段,科学技术持续创新和发展,涌现了各类新技术以及新设备,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推动着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为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下了有力的保障。比如,利用GPS技术以及原位测试技术手段等,推动着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革新,完善了勘察工作内容。不过新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优化。因此为更好地发挥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作用,必须要强化技术的应用管控。除此之外,要不断完善技术体系,比如构建数据库以及管理系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效率[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和管理,要坚持合理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合勘察任务内容,优选勘察技术方法,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落实,强化技术应用管理,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与技术管理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21):269+272. [2]尉亚东.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及管理[J].山西建筑,2018(02):71-72. [3]段富平.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与技术管理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9):171-172. [4]王之军.浅析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44):212-213. [5]兰中孝.岩土工程勘察中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8(10):127-128. [6]吕红松.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95. [7]马孟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现状分析与发展问题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08):221+223. [8]张承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02):221. [9]曾嘉舒.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研究与分析[J].西部资源,2018(02):79-80. [10]邹洁文.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研究[J].西部资源,2017(06):96-97. [11]张慧杰.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8(01):62-63. [12]李昌栩.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刍议[J].西部资源,2018(01):106-107. [13]杨再彬.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J].西部资源,2018(04):81-82. 作者:刘自强 单位:贵州省地矿局111地质大队
水利工程是一项基础性的建设工程,其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水资源的循坏。相对于其他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水利工程的影响范围较大、涉及的人数较多。如果水利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会导致决堤等情况的发生,威胁到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对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1水利工程施工和监理概述 1.1水利工程施工概述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件、地基处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并且其与施工环境的联系比较密切,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施工条件越复杂,其施工的难度就越大,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工序衔接、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安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严格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进度、质量以及安全都能够达到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1]。 1.2水利工程监理概述 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主要是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控制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同时通过合同和信息等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各承建单位的关系,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水利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应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和管理方法,确保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合同要求。水利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需要根据监理规划做好验收、检测、检查、巡视以及旁站工作,并且详细的记录监理资料,一些重要工程的声像资料也需要得到保留[2]。 2水利工程监理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意义 2.1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水利工程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样的趋势下,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那么水利行业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乱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在这一点上,水利工程监理工作可以更好地协助各参建单位和整个水利行业的有序发展,并通过一定的监控手段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工期长,内容复杂的特点。通过施工监理工作,能够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将涉及预先规划、实际建设、竣工验收等诸多内容。通过水利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相关人员将在监理过程中更好地管理水利工程项目,使其程序化和标准化。同时,监理人员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按照国家规定和要求控制施工现场的工作,以确保施工现场的秩序,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3]。 2.2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 质量监控是水利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施工监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水平。水利工程监理的实施,可以在施工全过程控制水利项目的质量。在施工初期,监理人员将审查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计划等文件的合理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将监督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和技术,以避免由于材料质量差或技术应用造成质量问题。在验收阶段,监理人员审查整个建筑的结构、质量、安全和其他方面。通过全过程、多方面的审查和监督,可以很好地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 2.3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是最基层的人员,也是最了解施工情况的人员。监理人员加入到工程建设中,能够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监督,并且对施工工作进行协调。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同时,由于各施工队伍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监理人员以及安全管理部门来对制定的管理和规范操作进行查缺补漏。而监理人员可以更进一步地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来制定更科学的监理制度。这样监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施工人员存在不规范操作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纠正。 2.4提高施工进度管理的质量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工期一般都比较长,因此做好进度管理工作对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制定出总体的工程进度计划,并且对各分部工程的施工工期进行明确。如果由于分部分项工程导致整个工程的施工延期,那么应该责令施工企业整改并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监理人员需要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更改,那么监理部门应该责令施工企业重新编制施工方案,并且上报总监审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考虑可能会影响到工程进行的一些因素,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会制定相应的应急备案,当工期延长时会启动紧急预案,及时纠偏,进而保证施工进度管理的质量[4]。 2.5有效避免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 当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问题不被监理人员重视、监理人员水平较低、监理权责不明确等问题。因此,需要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完善相关的监理制度,将工程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监理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监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施工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监理人员能够承担安全管理工作。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其质量安全管理也比较特殊。水利工程中存在一些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部分,比如高边坡工程、深基坑工程、隧洞开挖工程、高大支撑脚手架工程、围堰工程等。监理人员需要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核,保证其符合安全施工以及强制性条文的要求。监理人员在审核围堰工程安全性时,需要根据水文计算结果来确定其合理性,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相关计算。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来审核防渗处理方案。需要对高大支撑脚手架工程的载荷取值进行审核。 3结语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民生工程,其质量安全不言而喻。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重视起监理工作,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以及价值。水利工程监理工作,能够规范施工内容以及施工人员的行为,能够保证水利工程按照合同要求的内容进行施工,对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四新,赵云胜.大型水电工程监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水电技术,2016(s2):16-18. 作者:王金娥 单位: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
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伴随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高等院校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模式发生一定的转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将面对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教学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在不断凸显,特别是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向上的问题更加突出。 一、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目前,人力资源可以说是高等院校的竞争核心。一个高等院校如果掌握了一流的人力资源,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并通过接下来的教学进一步扩大这种人力资源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为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是高校发展的必经之道。不管什么地区、什么规模的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人才是主体。特别是在教育体制改革新形势下,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 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从我国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各高等院校对人力资源的了解还不是很充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没有得到高校管理层的重视。准确来说,大部分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有部分高校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仅仅是简单的人事工作,没有及时更新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他们往往认为资金短缺是高校发展的最大障碍,其实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也是重大问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规范 目前,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一个合理的长期规划,对机构和岗位的设置也不是很科学,由于岗位设置过多导致机构臃肿的现象,人员办事效率不升反降。除此之外,缺乏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依然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人才在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师资力量不足,会导致在职教师工作量过大,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就难以形成学科优势。 (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部分高校在人事管理工作中进行的只是劳动人事管理而非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师培训、考核、评估方法相对落后,没有一种有效的教师激励和约束机制。教师工资分配的平均主义,严重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收入和工作成效不对等,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高校教师缺乏流动性,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导致部分高层次人才流失,还有一部分教师人才浪费,这些都影响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例如,某高校缺乏有效的教师奖励机制,导致教师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动力。该高校对教师科研创新成果的不重视,也导致教师缺乏科研精神,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一直处于下降状态。 三、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观念,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才能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协调发展。在高校中,教师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主要以知识工作为主,培育一支高水准、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是学校发展的必经之道。因此,要先转变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工作重点放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上,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确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分行政化,导致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被边缘化,教师的学术权力没有在高校管理中得到尊重。高校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育工作具有独特性,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和其他机构或企业存在差异,我们必须遵循高校教育规律。除此之外,还需要避免重视行政权力忽视学术权力的现象,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划分开来,避免高校行政权力对学术工作的过分干扰。例如,高校可以建立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舒适的工作氛围,给予教师一定的工作自由,确保教师在高校知识工作中的主要地位,为高校发展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机制 构建完善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需要通过教师培训提升自身的总体能力与素质,根据教师工作能力和工作需要定期安排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促进全体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教师人力资源配置要与教学需求和环境变化相适应,以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适应不断更新变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创新高校教师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首先要在教师招聘环节以严格的态度对待应聘者,教师入职以后要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在教师内部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在教师聘用过程中,需要防止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适当提高重点岗位的薪资待遇,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良的工作环境,吸引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教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要在培养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除了人才培养外,高校教育还应追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先进的办学制度,这些都需要以优秀的人力资源作为前提和基础。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机制,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瑞,杨小军,倪刚,高亮杰,晏家正.共享经济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探究———以中西部地区蚌埠高校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9):94-95. [2]邓丽娟.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提高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08):103-104. [3]粟娟,罗明.高校教师教学投入行为研———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01):98-101. [4]刘艳.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教师人力资本开发的协调性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3):59-65. 作者:张艾 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通过现代化教学使课堂拥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目前高职无机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互动少 在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化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教师往往无法了解自己所讲解的内容是否被学生充分接受,也不知道是否应调节教学节奏;学生也不能及时向教师反馈对知识点的接受情况,时间久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逐渐降低。 2.教学内容不够新颖 高职学生除了对化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在理解知识的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由于高职院校的现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高于化学内容教学,结果是学校没有根据学生能力安排教学,教学内容陈旧而高深,缺少实用性和趣味性,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减弱。 3.化学教学缺乏硬件资源 充足的教学硬件资源是进行化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条件。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难以保证充足的化学药品、试剂、仪器等,既无法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也无法实现教师通过实践来提升自身水平的可能性。 4.化学教学方式落后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单纯对课本知识讲授为主,往往不运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及技术进行授课,也不进行相关实验,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制作成优秀的课件,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与能力。此外,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帮助教师编写电子教案,并随时补充新的知识点,避免了不断重复备课的重复性劳动。还有一些复杂化学的反应方程式、公式等,可以通过动画、图片等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无机化学有些内容非常复杂,难以理解,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无机化学教学中,将知识点中的立体结构等内容制作成动画,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2.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繁重,教师既要紧跟教育改革思路,而又要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应用,可以减少教师课堂上的板书时间,多进行相关知识讲解与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对于学生无机化学知识的掌握有极大的帮助。此外,无机化学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素材;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件对课堂所学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3.能够增强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 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减少课堂教学的学时,这也是为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板书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对于无机化学来说,单纯的板书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无机化学的相关图片、视频公式等存储在电脑中随时播放,这样课堂安排就变得相对紧凑,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增强,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4.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自身水平 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无机化学的辅助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巩固教学基本功。此外,这也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可以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 三、多媒体教学中无机化学课件的制作 设计制作优秀的无机化学课件,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1.找准课题 确定好课题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第一步。并非所有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选好课题是关键。如教学中,一些化学反应实验难以进行实操、一些抽象概念难以理解等,这时教师就需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大的多媒体技术动态模拟功能可以帮助解决无机化学中的许多教学难点。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来确定具体的课题。 2.编写稿本 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应该对课件进行稿本编写,以保证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首先,要确定课件制作的目的;其次,要明确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并根据内容选择课件素材;最后,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找到最适合的教学结构模式,例如自主学习、测评等。 3.收集相关资料 图片、动画、视频、文本等都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重要资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可以从网络中获取素材或者自己制作。 4.进行课件制作 将课题、稿本、多媒体素材准备完毕后,教师就应该按照教学内容制作PPT,并将文本以及图片视频等相关素材加入其中,制作出适用于学生的精美课件。 5.进行调整修改 课件制作好后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瑕疵,教师应对课件反复演示,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完善,以符合设计的初衷以及要求,从而制作出理想的教学课件。 四、实施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择多媒体形式 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如果滥用的话可能会出现反作用。第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综合媒体信息展示的优势,对传统教学中出现较少的媒体形式给予一定的关注,注意媒体形式的多样化,不要将多媒体课件变成传统教材的电子版。第二,教师应该科学地选择媒体形式,使传授的知识点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利于学生轻松理解和接纳。第三,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应再拘束于传统的“知识讲解、练习、测试”模式,而应当不断拓展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优势,使传统教育制约下难以开展的教学模式得以开展。 2.准确把握教学节奏 实施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节奏。把握恰当的教学节奏可以提升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记笔记和思考。多媒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量较大,如果教学节奏把握不好,就可能会出现教学内容过多,学生无法接受的状况。如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3.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教学对于高职的无机化学教学的开展无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这只是辅助作用,在现代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无可替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好地进行无机化学的教学。五、结语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当中,通过其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相应提升。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拓展知识面。总之,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对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玲.基于多媒体的高职化学教育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3(02). [2]谭丽泉,周怀瑞.反思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3,40(07). [3]邹卫华,韩秀丽,李红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3,41(24). 作者:武戊良 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对原来的通信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优化升级通信技术在现阶段变得尤为重要,不仅能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并且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我国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果通信工程不能合理创新发展,那么首先将导致不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其次会使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发展水平停滞不前,严重者会对社会经济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 1通信传输技术类型和应用特点研究 通信行业中包含着很多类型的传输技术,一般情况下,按照传输通道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分别是光纤传输技、无线传输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光纤传输技术在信号传送上有所不同,主要是由发送端转换为电信号,再由电信号带动激光束,将所传输的信息发送出去,但是电信号频率大小还需根据其他外在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激光束的强度大小决定着电信号传输的频率,最后再通过光纤传输将信息发送出去。保密系数较高是光纤传输技术的一个最大优势,并且由于光纤比较细小,所以其直径也十分小,在传输过程中,所需的空间面积也相对较小,可以为其他传输设备提供充裕空间。无线传输技术的范围一般在天波、地波等领域,灵活性高和机动性良好是无限传播的主要特点。基于这两种传输技术的优势,所以广泛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同步数字体系和智能光网络是传输技术的两大基本分类,这两种传输技术在传统技术的发展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与改进,所以更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使用。1)传统数字传输的体制下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而同步数字体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并且扩大了其适用的范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明显提高了电子通信工程的发展水平。在实际操作中,利用帧的方式对网络技术的有效信息进行保存,接着通过光纤技术把信号发送出去。2)合理采用数字配线让数字体系与用户之间进行配合,不仅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与高效性,而且对日后同步数字体系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3)智能光网络在灵活性与延展性等方面优于同步数字体系技术,实际传输过程中,紧密连接网络管理层与网络传输层,更便于对网络传输质量等进行严格把控,因此在通信传输技术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1]。 2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分析 基于本地骨干线网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合理利用通信传输的两种技术,不仅可以加强传输技术的运用,而且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最大化地发挥出智能光网络技术与同步数字体系传输技术的优势。容量较小是本地骨干线网最致命的缺点,给信号传输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如果是大容量的信号传输,建议不要选择此线网。一般情况下,管道式铺设是本地骨干线网的主要铺设方法,在这种形式的大量铺设下,可以明显提高网络维护的安全系数,并且在质量达标的同时也便于对网络进行实时维护与监管[2]。本地骨干线网虽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但是其性价比还是远高于其他传输技术,所以此传输网更适用于短线程的信号传输,不仅保证信号传输质量,还可以提升信号传输效率。虽然同步数字体系传输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传输效果,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和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机遇并取得突破,通信工程作为电子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其受重视度也在不断增加。一般的同步数字体系传输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积极对现有资源开发创新才是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的长远之策。其中研究人员以及专业学者在研究中将大容量波分复用技术与同步数字体系相互结合,这不仅在传统传输定律下实现了创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优化了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将其网络系统的最大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传输灵敏度上也得到了相应的突破。无线接入技术的组网速度十分迅速,可以在各个行业中达到准确接入的程度,进而为网站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此外,在进行接入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其场地的特征进行筛选,选出最科学合理的接入方法,进而达到传输效果最佳的目标。基于传输信号质量好与效率高等优势,无线技术常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企业单位、机场车站、商圈等高密度人群的地方。 3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发展分析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输技术工程逐渐从单一化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多元化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有效提升通信工程设备的性能,提升实际操作的质量,进而保障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功能,为实现通信工程长期发展的目标开辟一条新路。此外,如果传输技术实现了真正的多元化,对于所有相关设备的功能运用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甚至会远远超出预期的效果。逐渐趋向商业化是智能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并且很有可能在未来智能光网络传输技术完全变成商业工具。但这种情况就目前而言还是利大于弊:首先在现阶段可以大大降低作业的预算成本,将剩余的资金放到其他更需升级改造的地方;其次在商业化的作用下,促使智能光网络传输技术的优化升级,升值创新发展,大大提升其技术性与科学性,在施工中也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所以,为提升传输信号的质量与效率,并保证通信工程在市场发展中可持续稳定发展,趋向商业化发展也是一条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3]。智能光网络传输技术主要工作就是在传输信号时确保其安全性,并且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升级优化,进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在传输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使用先进的IT手段和其他辅助业务提升智能光网络技术的使用率,并且最大限度发挥其自身价值,达到业务管理的智能化,再一次为电子通信工程的发展助力。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目前在我国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要科学合理地对传输技术进行改进创新,推动电子通信工程的发展。所以,在日后的技术发展中,应高度重视传输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改进方法,并且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科研工作人员应当着重研究优化升级以及创新研发等有关方面,在具体操作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积累操作经验,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传输任务,为我国通信电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韩亮.浅谈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J].丝路视野,2017(18):159. [2]易宏亮.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数字通信世界,2018(8):208;238. [3]王文龙.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7(20):96. 作者:王远驰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是检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的具体体现,电子政务是一种更高效的资源共享。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虽然在政府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历史性,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分析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提高管理水平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现将自己的一些初浅认识分析总结如下: 1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分析 1.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法律支持 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在政务管理中的运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工作效果,绩效评估的机制体制建设远落后于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致使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其主要原因是电子政务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必要的经验作为基础,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来源和基础不足。而我国在这方面和其他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对绩效评估的重视不够,加大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建设的难度。例如因政务信息开放制度不健全,信息者就必然承担着很多的潜在风险,为了规避风险,政务信息的人往往谨慎信息,公众也慎重留言,无法实现有效的互动,影响工作质量。 1.2绩效评估力度不足 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缺乏正确的认识,绩效评估工作过于单一化,多是上级对下一级行政部门的评估,大众参与度低,绩效评估结果很难真实的反应政府的工作情况;对绩效评估的意义和作用缺乏全面的了解,只把评估当作是对工作业绩的总结,按时填表,敷衍了事。评估人员缺乏专业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结果缺乏科学性,盲目跟风,不利于政府工作的改进,政绩评估形式化。 1.3评估缺乏实效性 很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处于无序状态,起不到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对绩效评估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偏重于一些优秀网站的排名,忽视其他网站的情况,更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激励和监督,对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等细节问题没有解释说明,更没有提前告知评测的时间,对方不知道自己被测评,无法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完善,失去了绩效评估的真正意义。 1.4关于政府的服务意识的评估有待于完善 在电子政务背景下,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提高,但在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中,对政府的服务意识的评估却被忽略,公众的积极性被抑制和扼杀,尊重并重视公民的参政议政权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应把建立和谐的公民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纳入工作的重点,但是,在绩效评估中,无论评估的标准还是权重分配,依然以政府政务信息的公开程度为主,对利民便民等的关注度不足。 2科技管理策略 2.1加大科技管理力度,完善评估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科技管理力度,在社会大众、政府单位以及工作人员中大力宣传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理论,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政府管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了解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内容,并且对绩效评估有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绩效评估意识,为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重要支撑。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内容,加强对政府政务信息管理水平、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设施建设以及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评估。根据地方政府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发展需求的评估内容,发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积极作用。 2.2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法律法规 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相关法律建设,解决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速度慢的问题,逐步实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和法制化。重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使相关的法律法规更符合我国国情,加速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立法进程。学习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建设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选择吸收,构建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立法体系,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提供法律依据。 2.3加强信息安全的科技管理 电子政务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电子政务中,数据是主要内容,一旦数据被窃取或是恶意篡改,将造成严重后果,基于此,我们应树立数据保护意识,掌握信息安全常识,控制物理访问,严格防范外界人员直接和存有重要信息的主机或是存储设备等接触或直接进行操作,严格数据的逻辑访问控制。对没有进行工作的服务器端口,要及时关闭。做好身份识别和访问权限的设定。对于信息的接收,要设置加密或解码。并做好数据的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被删除时对数据进行恢复,确保系统的健康工作。做好计算机的维护与保养,要购买先进的杀毒软件定期给电脑杀毒,防御潜伏的各种计算机病毒。运用“云”技术,制定相同的虚拟终端,防止“本地化”操作,减少数据的意外损失。 2.4构建“互联网+政务” 绩效评估体系,重视主观定性评估构建“互联网+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做好定量评估,绩效评估仅凭数字是远远不够的,通过SERVQUAL量表得出的结论只有通过主观定性评估才能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互联网+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应该以SERVQUAL量表定量评估为出发点,根据定量评估结果,组织“互联网+政务”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进行内部定性评估,具体流程是“认识问题→思考问题→找寻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问题解决的办法”,这里建设者评估属于自我评估的范畴,而管理者评估属于上级评估。定性评估的关键在于通过SERVQUAL定量评估的结论,将其中较低的得分点进行归因,技术原因交由建设和运维者进行自我评估,管理原因交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上级评估。通过这两项定性评估,不仅要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当遇到本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需争取更高级别决策部门的支持。在完成平台升级和管理完善方案的制订后要着力予以实施,并将其作为下一轮绩效评估的起点,从而实现不断改善的目的。 2.5建立信息资源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将全国各地的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各级政府需要时可直接从大数据平台上调取,既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收集,又降低了因数据流转而失真的风险。在保证信息安全、真实、可靠的前提下,通过与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模式使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的资源信息得以丰富,共享政务数据的同时,呼吁和引导社会组织与政府实现数据共享,形成大数据的开放格局,为打造大数据施政平台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支撑。 3结束语 电子政务是政府工作的新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分析和管理研究是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法律支持、绩效评估力度不足、评估缺乏实效性、关于政府的服务意识的评估有待于完善等方面分析了绩效评估的现状,通过加强科技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评估内容、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安全的科技管理、构建“互联网+政务”绩效评估体系,重视主观定性评估、建立信息资源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等管理策略,加速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进程。电子政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我们加强评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增强职业责任感,为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积极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凯悦.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及借鉴[J].人才资源开发,2018(14):32-33. [2]范学锋.我国电子政务PPP模式发展研究述评[J].智库时代,2018(26):285. [3]郑娅.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87. [4]谢金波.科技创新推进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运行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02):39-40. [5]李晓铭.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策略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3):92. 作者:谢金波 单位: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机关效能投诉中心
大学英语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地调整。相关研究者针对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英语教材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进而在系统把握英语教材编写需求的基础上,发现从文化内容角度看,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相对较为明显,这也已经成为制约大学英语教材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在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吸收先进的教材改革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从新时期时展背景下高校人才英语素质的培养要求角度,探索教材改革措施,增强教材改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真正发挥出英语教材的重要作用,助力大学英语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 1教材基本情况 对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到综合教程、阅读教程、听说教程几个方面,主要内容将大学英语教学涉及到的各项内容作为依托,教材内容的选择也将英语教学活动的改革发展方向作为参考依据,力求教材的设计和编撰能够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相适应,使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失语的情况得到改善,促进教材核心作用得到有效的体现。因此在实际开展教材编撰和教材改革的过程中,将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分析,不再将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介绍作为主要的内容,而是探索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全面加强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将中国信仰、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到教材体系中,确保大学生通过大学英语教材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对西方文化、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了解,也能深刻理解本国文化历史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也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2教材的内容编排 为了在研究中对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方向进行明确,本文选取成功改革的教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解析内容编排情况,对基于文化内容的教材改革形成全新的认识,进而明确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主要方向,全面提高教材改革的综合效果。首先,吸收前期经验,加入本土文化内容设计。在对教材进行编撰的过程中,在保证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适当的融入本土文化的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诗词文化等,有效避免教材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确保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能够基于中英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英语教材的应用价值。其次,在深层次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将语言学习的内容呈现出来,即在将中国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材的过程中,相关教材编撰者对中英文化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和差异进行挖掘,并把握其中的要点设计教材内容,将语言和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引导学生了解母语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掌握合理应用目的语文化的技巧。最后,教材所选择的语言材料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百科知识型的特征,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以更加包容的态度认识西方文化,进而把握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母语文化的自我意识,学习英语文化的过程中合理处理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有效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树立。 3基于文化内容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改革的措施 在结合教材编撰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后,本文对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方向进行了统筹研究,发现要想提高改革的实际效果,就要结合中国文化的引入进行具体的分析,明确教材改革的主要方向,促进大学英语教材编撰质量的不断提高。 3.1在教材中促进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 研究发现,由于在中国国语语境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过程中面临着文化输入量不足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在编撰大学英语教材的过程中,其文化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目的与文化体系为主。但是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需要,要想增强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在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就要适当地插入学生母语文化方面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目的与文化和母语文化差异的探讨,进而在发挥英语教材作用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加强对跨文化交际知识技能的学习,促进人才培养效率的提高。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在学习他国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以本国文化作为基础去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能确保在多元文化世界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所以在教材编制过程中,要适当促进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在中西文化的对比分析中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教材编撰者想要在大学英语教材中融入Englishpubs方面的内容,就可以适当融入teahouse方面的内容,并适当地插入中外作家的作品,辅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3.2注意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容 在英语教材编撰方面促进英美国家文化和本国文化的有机融合,不仅要从表面上适当地选择中国文化融入到教材中,强化学生中国文化语言能力,还要从文化的对比角度,对内容进行挖掘,进而把握更深层次的内容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确保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在教材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认识到,仅仅实施中国文化教育或者英国文化语言教育难以实现对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有效处理,为了避免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片面的认识,要发现中英文化的深层次差异,进而突出教学效果。以《东郭先生和狼》中蕴含的文化现象为例,在中国文化传统道德理念中,狼吃人是邪恶的,是不能被怜悯的,狼恩将仇报是恶的代表。而在英美文化中则不存在相似的概念,从生物教育角度,学生能够理解狼的生理特性,认为狼吃人与人吃猪肉和牛肉是类似的,狼饿了就要吃食物,而东郭先生在食物链中就是狼的食物,狼吃东郭先生不涉及到善恶问题。东郭先生的问题在于缺乏安全意识,最终被狼吃掉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从这一角度看,如果在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教材的过程中,不结合中英文化的差异简单地将其融入,一味地强调“狼的恶”,那么将会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停留在表层上,无法提高教育效果。因此在探索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语教材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将视角停留在单一的文化层面上,而是要对深层次的文化交际内容进行挖掘,制定合理的教材编撰方案,突出大学英语教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发挥多元民族文化观的指导作用 在编制英语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树立多元民族文化观,突破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束缚,避免从本国文化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描述和对比,有效消除英语教材中跨文化交际障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基于文化局内人和局外人的思想对文化进行多元化的解释和描述。在对高校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认识到教材真实性会受到编写者文化视角的制约,只有编写者能够从多元化的角度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民族文化内容进行分析,并合理的选择文化内容,才能增强教材的应用价值,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辅助,突出教育改革实效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发展成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总结资料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已经对当前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失语”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也明确了教材改革的措施,针对教材改革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辅助。在未来研究实践中,还应该注意从文化内容入手,结合学生使用效果的实证研究对大学英语教材改革进行更为系统的论述,增强研究的全面性,为英语教材改革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黄淑琴.跨文化能力培养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1):177-179. [2]李惠胤.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研究——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27(3):124-130. [3]刘涛.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问题剖析及其对策探究[J].知识经济,2016(20):112-113. [4]王永亮.跨文化传播的症结及其消解——基于我国五套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配置之检视[J].英语广场,2017(9):73-76. [5]徐丽欣.“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8(1):153-154. [6]岳春芳,张健稳.中国文化失语与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2):134-135. [7]仲蕾.基于儒家文化类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研究[J].语文学刊,2016(8):138-140. 作者:岳美荣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研究指出,在改扩建过程中,应以不中断交通、保证基本的服务功能为基本要求进行严格的阶段划分,以保证改扩建工程的顺利完工。近年来,交通主管部门对普通公路路网进行了调整,通过升级改造等方式进一步优化通行环境。因此,公路工程的改扩建设计成为了近期公路设计工作的重点。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没有高品质的设计,就不会有好的工程质量。由于改扩建项目很难做到全封闭施工,所以在设计文件中除了包括技术设计外,还应包括交通组织设计。 1公路工程改扩建设计的原则 1.1突破技术难关 公路改扩建的关键是解决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纵向裂缝和新旧构造物结合处产生的纵向裂缝两大难题。(1)在路基方面,应优选透水性较好的砂砾、碎石等作为填料,保证路基的强度;对加宽段基底进行冲击碾压或强夯,是解决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关键措施;搭接范围内的充分压实是保证新老路基整体稳定不开裂的必要手段。(2)在构造物方面,应尽量增加工后沉降时间,尽可能释放因变形产生的不均匀内力是防止和减少新旧构造物出现纵向裂缝的关键所在;采用加强的刚性连接措施,是彻底解决纵向裂缝问题的重要保证。(3)在排水方面,结合纵、横断面设计,尽可能采用自然排水的措施,保证路基路面的水稳定性;对于村屯路段,应采用U形槽或石砌边沟排除路面水。(4)在路面结构方面,应结合各路段的交通量,灵活采用多种结构,在保证路面强度和耐久性的同时,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1.2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要本着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同时又不增大造价的原则,灵活采用单侧加宽、双侧加宽的处理方法。1.3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在公路改扩建设计中,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工艺、材料的技术标准和指标等。 2公路改扩建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2.1路线 (1)长直线路段对于设计速度为80㎞/h的一级公路,直线长度不宜大于1600m;小客车一般运行速度为80~120㎞/h,大货车一般运行速度为40~75㎞/h,所以直线长度不宜大于2000m~2400m。直线路段长度过长,容易使驾驶员放松警惕,形成“道路催眠”作用,并无意识地提高行驶速度,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除了控制直线段长度外,还需要通过交通标志、标线等手段提升驾驶员注意力,具体措施如下:①增加公益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力集中;②设置限速标志,警示驾驶员降低车速;③设置车距确认标志和车距确认标线;④设置地点距离标志。(2)曲线段行驶中的车辆遇到曲线路段时,驾驶员需要根据线形条件进行转向。如果曲线半径小于运行速度的一般最小半径,驾驶员需要控制速度,并且以更大的角度转动方向盘,以顺利通过弯道路段。具体处理措施如下:①对于部分路段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不满足设计速度对应的视距要求的,应通过交通标志、标线等手段对驾驶员的视线进行科学诱导,并控制行车速度;②在曲线路段设置线形诱导标、轮廓标,引导驾驶员视线,预告公路线形。(3)长大纵坡对于长下坡路段,主要的改进措施包括:①修建停车观光区;②修建紧急避险车道,避险车道指示牌如图1所示;③设置强制减速下坡车道;④加强长大下坡之前和坡段上的标志标线施划,给驾驶员提供足够的提醒信息。对于长上坡路段,建议采取的交通工程措施是:通过“大型车靠右行驶”诱导,减少大型车与小型车之间的干扰。 2.2桥梁 (1)对于桥梁较多的路线,为确保桥梁路段的行车安全,应重视灾害气候下的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建设,例如在风速较大的桥梁路段护栏上设置风障条,以减少侧风对行车安全的影响。(2)对于桥梁的较小半径平曲线上坡路段,考虑到货车因超载而导致运行车速偏低,容易侧翻,且大货车与小汽车速度差较大,可设置爬坡车道,并设置大型车靠右告示标志。(3)对于部分桥梁位于半径较小的平曲线或直线段接小半径曲线路段,且坡度大于3%的情况,建议位于弯道路段的桥梁可考虑加强线形诱导,位于纵坡路段的桥梁可考虑施划减速振动标线,位于弯坡路段的桥梁可考虑加强线形诱导,并施划减速振动标线。 2.3隧道 (1)由于隧道路段的“黑洞效应”、“白洞效应”和“边墙效应”,驾驶员视觉受限,导致隧道口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点。当隧道口处于平曲线或竖曲线路段时,驾驶员由于无法清晰地辨别前方道路情况,交通安全隐患往往更加严重。应设置如下安全设施:①在隧道入口处设置警告、禁令标志;②在短隧道入口处设置隧道开车灯警告标志、隧道名称标志;③采取适当的限速措施;④隧道内道路车道分界线采用振动标线;⑤路侧采用主动发光式轮廓标和突起路标,形成照明过渡。(2)对于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不佳的情况,隧道平、纵面设计中均应考虑隧道洞口内、外各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的线形一致性要求,且平、纵面线形指标均需在允许范围之内。当无法有效改善线形时,可通过加强交通工程措施予以改善,如采取速度控制措施、设置视线诱导设施等。(3)对于出口位于半径小于1000m曲线上的隧道,交通安全隐患较大。条件允许时要进一步优化隧道洞口过渡段的平面线形,条件受限时采取速度控制措施,并将加强视线诱导以及护栏的衔接过渡。(4)对于处于坡度较陡路段的隧道,应采取速度控制措施,如设置限速标志、铺装抗滑减速路面等。(5)长隧道中,驾驶员在长途行驶后容易疲倦,应设置足够的视线诱导、警告标志以及信息提示标志,提高驾驶员注意力。 3交通组织设计的原则 国省干线以交通功能为主,是路网的主要骨架,在改扩建过程中很难做到全封闭施工。不中断交通、保证基本的服务功能是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在桥涵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交通安全附属设施施工的不同阶段,对通行车辆的影响差异较大。在各工序、各分项工程同时施工时,为了维持一定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并保证行车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做好绕行疏导工作的同时,施工现场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划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的范围。交通组织可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路基施工期路基施工包括软土地基处理、路基加宽、大中桥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涵洞及小桥的加宽改建。路基施工中土石方工程量大、造价高、工期长,但对路面交通影响较小,通过设置施工便道及其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维持原路的通行。(2)路基上部搭接、桥梁上部施工改建期施工过程中为了弥补原路边坡开挖对行车安全的不利影响,可在施工区间内侧设置混凝土隔离墩、固定彩钢板等进行警示及防护,并安排专人疏导交通,维持原路的基本通行功能。(3)路面施工期路面施工期是指基层、面层、桥面铺装及部分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阶段。路面施工组织最复杂,施工前应规划好分流路线,在现场设置引导标识。设计中应结合分流方案对改扩建公路上保留车辆的组织方案进行重点研究,并进行多方案比选。(4)沿线设施施工期这一阶段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需要完成剩余的交通标志设置、沿线设施设置、绿化等工作。这一阶段外部交通分流结束,主线可以通行,可在主体工程完成后合理安排工期。 参考文献: [1]岳晓昑.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09. [2]杜智民,王恩东,王玉兰.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J].公路,2008(12):49-54. [3]徐慧芬,唐伯明,徐建涛.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分析[J].重庆: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 [4]符锌砂,高捷.高速公路纵坡路段货车运行车速预测[J].公路交通科技,2008(6):139-143. 作者:王芳 单位:鞍山市公路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说到大数据,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就是淘宝的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各地区买家的喜好、购买趋势、购买力等等。还有通过对浏览的网页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做到精准营销,大大减少广告的支出。那么在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中是否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做到精准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创新审计方法呢?下面就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认识大数据分析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运用上的误区,通过“四转变”和“三借”实现大数据分析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 一、什么是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就是通过对种类繁多的、大规模的海量数据进行急速采集和分析,从而挖掘出数据背后隐藏着的对使用者有价值的数据处理过程。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也在民营企业中慢慢地渗透,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总体起步较晚,因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不够。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数量配备不足,审计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审计更侧重于管理者主观上认为重要的项目上,还停留在“点状式”的审计阶段。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更多的是事后审计,审计“关口”没有前移,审计工作过于被动,甚至有很多时候由于数据不完整,而终止审计的情况,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而事后审计往往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有时候损失已经发生,很难去弥补和追回。 (三)由于很多民营企业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有些家庭成员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职位。当涉及这些人的切身利益时,审计进度推进阻力较大,审计效率低下,迟迟得不出审计结果。 三、大数据分析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运用中认识上的误区 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审计,目前更多的是在国有企业及银行、保险等事业单位进行应用,而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运用中还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传统审计已经使审计人员满负荷运转,无法再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审计。 (二)公司要投入很多资金才能建立大数据库,民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一般企业都不会投入这笔资金。 (三)大数据分析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在民营企业中这样的技术人员数量较少,可行性低。 (四)大数据分析对内部审计不一定有实质上的帮助,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运用大数据分析条件还不成熟。 四、大数据分析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机结合 (一)首先,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需要进行“四个转变” 1.从传统的单维度审计到大数据分析的多维度审计的转变。传统审计中,财务账本等单一的纸质载体是开展审计工作所必需的资料。而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数据逐渐成为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的新型资源,因此,利用这种新型资源可以弥补民营企业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通过数据采集、转换、分析等方法步骤快速发现问题疑点,不仅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时间,更能实现多维度的综合分析。2.从数据的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的转变。以往审计是先确定好一个审计区间,对在该区间内发生的静态业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比对,发现审计疑点,再根据审计疑点去找原因。审计的时间长、人力成本高、效率低,容易出现审计空白区间,无法发挥审计的真正价值。而大数据是动态更新的,非静止固化的。利用设定好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利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系统分析路径,发现异常数据,查找审计线索,形成一个动态审计过程。通过动态审计可以填补静态审计中的审计空白,形成审计无死角。3.从单一型审计人才到复合型审计人才的转变。民营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面临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复杂。因此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已的知识结构,熟悉各行各业的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特别是信息化的普及,将对审计方法带来新的革命。4.从事后审计到事前、事中审计的转变。内部审计应该是包含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的一整套完善体系,通过事前审计进行预防,减少决策的失误;通过事中审计,对审计事项进行全程跟踪和参与,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通过事后审计,对已经发生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全面的评价。三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二)其次,通过“三借”促使大数据分析的优势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有机融合 1.“借道”。目前,民营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会有两套最基本的系统,一套是财务系统,用于对经营活动、财务活动进行反映、监督、控制、协调,并专门用于财务工作的管理系统。一套是ERP系统,用于记录员工、生产、制造、财务、销售、采购、仓储、分销、质量等等业务的发生情况,并提供各模块的综合统计报表。但在很多公司中,这两个系统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审计人员可以借助这两条数据通道,通过对后台数据的采集,进行关联性分析,快速准确的发现数据的异常,不需要公司对大数据库资金的额外投入。2.“借力”。大数据的基础是数据够不够“大”,数据越大,越容易找到审计疑点,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也就越准确。因此,审计人员可以借助各部门的力量,通过对ERP模块的扩展,完成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让基础数据做到公司内全覆盖。如:人事模块,由人事部门完成对员工档案的数据录入,而且信息要填写完整,特别是家庭成员一栏,很多民营企业都会忽视这一重要信息。而根据笔者多年的审计经验,很多舞弊案件均通过家庭成员进行“里应外合”谋取私利。在基础数据的录入中,审计人员需要做的,就是规范表单格式,统一各模块录入的模版,使数据线上化和可采集。3.“借势”。借助大数据分析快速、准确的优势,进行精准审计。对一些大型的企业,由于数据量比较庞大,传统的EXCEL工具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可以利用数据处理能力更加强大的Tableau软件,对数据进行整体性与关联性分析,找出审计疑点。大大减少了传统审计过程中,在查单据、翻合同、找凭证等环节耗用的时间。审计人员以大数据分析发现的审计疑点为突破口,通过现场核查、走访、延伸审计等审计方法,深入挖掘疑点背后的细节,还原事情的真相。如:笔者近期查处的采购舞弊案件,就是通过对所有的采购订单进行比对,发现,不同的供应商所签订的采购订单却是一模一样,以此为突破口,对采购的产品进行取样,并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走访,确认了公司员工与供应商内外勾结的事实。 五、结束 总之,在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快大数据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融合,探索大数据时代的新型审计方法,弥补当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内部审计添砖加瓦。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也应转变思维方式,紧跟时代潮流,审时度势,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积极迎接挑战,使民营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数据挖掘技术在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2]李代俊.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J].会计之友,2013(19). [3]陈冬梅.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考[J].中国审计,2010(6). 作者:李景厅 单位:江苏博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科研档案 简而言之,高职院校科研档案就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中产生的与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密切相关的且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图片、文字、实物、音像、书籍、文件等资料的原始记录。科学研究工作,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开展科学研究,是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科研档案记录了学校科研工作不断深入的点点滴滴,是学校发展进步的重要见证。 (二)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的价值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在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高职院校科研档案,在促进学校发展和办学层次提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高职院校科研档案具有很高的科研和信息资源价值。大部分科研档案都是关于学校科研人员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数据、技术性资料及研究成果等,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科研指导价值。二是高职院校科研档案是学校办学特色最鲜明的特征表现。换句话说,高职院校科研档案体现了学校的内涵特色和发展方向,对形成自身应用型特色品牌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二、高职院校科研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迫切性 (一)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对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受到人力资源、办公场所等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的科研档案管理依然存着一些不足。一是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单一,工作人员的服务主动性较差,服务范围大都局限于校内,科研档案未能发挥出最大效用;二是数字化科研档案建设落后,很多高职院校在利用计算机管理科研档案时,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梳理和存储的层面,数字化、信息化利用明显不足;三是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匮乏,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普通档案管理者对科研工作认识不足,致使科研档案的归类、存储和利用效率低下。 (二)高职院校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无纸化、办公智能化已经势不可当。科研档案管理方式将面临着翻天覆地的新变化,高职院校科研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乃是大势所趋。以机读形式为载体的档案,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纸质版档案;传统的人工借阅方式也将被信息化、智能化、自主化查阅方式所取代。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实施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来看,高职院校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不明确,很多学校在教学工作中已经实现了全面的信息化,但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却投入不足,未将其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中,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基本的保障制度,软、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二是高职院校科研档案信息化资源匮乏,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专门的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库,更没有针对科研档案开发出具有自主存储和查询功能的应用软件,教职员工对科研档案的查阅便捷性较差,导致科研档案利用率很低。三是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关于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应用、档案管理软件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导致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技能不足。 三、高职院校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路径 加强高职院校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要明确组织原则及管理体制,确保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全面贯彻科研档案“为学校科研工作服务”的原则,为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科学化决策依据。 (一)建立健全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保障制度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对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将科研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一是要专门针对科研档案建立科学有序的保障制度,出台的科研管理文件及规章制度要确保与科研活动相吻合,确保科研活动负责人肩负起科研档案管理的主体责任,协调科研项目负责人与档案管理者的关系,确保各二级教学单位、职能部门和后勤保障机构能协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科研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条件。 (二)丰富完善高职院校科研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 高职院校加强科研档案资源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先决条件。科研档案资源收集要全面、细致、完整和准确,归档人员依据档案的实际保存形式,提交完整的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科研档案资源归档必须严格执行档案管理标准,科学分类、规范存储,确保科研档案系统完善,方便借阅者的检索和利用。伴随高职院校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校园建设发展,科研档案数字化建设也必须要提上日程。其一要建立科研档案管理数据资源库,学校要开发适合实际特点并便于师生使用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与学校的教务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相连接,为广大使用者提供便利选择。其二要升级、规范科研数字档案的录入流程,改变传统科研档案管理“一人制”的落后状况,实施包含科研项目负责人、科研活动负责人等“多点录入,多点管理”的方式,一方面引导广大科研人员自主、及时登录系统完善自己的科研档案,比如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信息等;一方面加强科研档案的多点管理,形成精准化动态管理体制。 (三)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 高职院校要整合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升档案管理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管理队伍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档案管理“专人制”模式,采用“专职+兼职”的混合式模式,在保留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上,将全体科研人员纳入到科研档案兼职管理队伍之中,通过分配系统账号的形式,引导他们在日常中对自身科研档案进行管理,改变传统科研档案管理只有到了学期末才统一整理的滞后现状,便于学校对科研发展状况的及时掌握。学校要统一制定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信息化能力的方案,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依据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兼职档案管理员的职责,分别制定关于大数据技术、新媒技术等培训内容,全面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四)积极开发科研档案手机查阅软件客户端 当今社会,手机已经不仅是通讯器材,更是人们日常查阅信息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像支付宝、微信等诸多应用软件和程序,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方式。高职院校开发利用的科研档案管理平台,必须要考虑与手机客户端相绑定,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和选择。学校要依据自身科研档案管理与发展现状,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手机移动客户端。学校要对此进行广泛宣传,并积极引导广大师生下载、注册和使用,一方面加强师生对科研档案的重视度,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科研档案的利用率来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学校领导层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从软硬件设施、科研档案管理队伍、科研人员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完善档案制度,制定长远规划,有效提高科研档案资料的延展性,确保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洪艳.高职院校档案收集工作现状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5(25). [2]李维艳,关嫚.科研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J].管理观察,2019(06). [3]邸家琴.高校档案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策略探析[J].兰台世界,2011(08). [4]李永艳.体校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兰台内外,2019(06). [5]王敏敏.高职院校评估档案管理模式研宄[J].档案与建设,2011(08):15-17. 作者:张永花 单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行业,建筑行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建筑的质量,确保企业的效益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筑企业需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工程造价管理上,如果能够科学地做好造价管理工作,企业在完成各项工程项目的时候就能够花费更少的成本,得到更高的效益,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快速的发展。 1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会造成一定的费用支出。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管理指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施工企业对涉及到的各项费用和资金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过程。就一个项目来说,不同的建设主体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比如对于投资者来讲,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对投入的资金进行全部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对于施工方而言,工程造价管理就需要对承包的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的管理越来越多的需要各方共同参与,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造价管理才能保证各个部门的利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良好的造价管理和控制是创造更多利润的基础,落实造价管理工作,不但能够提高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节约企业的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2当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落后 想要充分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制度是关键的保障,任何管理只有在制度起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够良好地执行下去。因此工程造价管理想要发挥最大的作用,必然需要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我国的建筑行业相比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因此,相关的管理制度相对比较落后,缺乏科学实用的制度来保障造价管理的实施。如果希望建筑企业更好地进行造价管理,需要对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落后的制度只会成为企业的成长的绊脚石。 2.2制度缺乏统一性 建筑企业能够对工程建设的成本和投资费用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这也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但是在研究成本的同时,建筑企业也应当对工程的施工合同以及投资计划等文件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这些工作的统一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合同、计划和工程实际成为两张皮,施工过程脱离计划的情况出现,这样会导致大量的浪费。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当保证建筑的各个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发挥最大的价值。 3提高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的措施 3.1科学构建管理制度 想要适应当前我国的形势,提高建筑项目的管理水平,发挥真正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施工企业需要重新构建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行约束。构建科学管理制度一方面要构建工程造价的理念。这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从根本上认识到科学构建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明白重视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在企业内部积极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并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造价管理工作在企业里良好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需要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进行研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并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得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标准化、规范化,企业应当注重提高人员的素质,对员工进行培养与培训,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规划内部的工程造价管理 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应当规划内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分析和管理,以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地实施。企业内部也可以构建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库,对工程造价发展所需要的各项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实现企业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更好地落实造价管理工作。另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针对造价管理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咨询管理工作,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当前很多建筑企业管理中,采用定额定价的制度,如果在新时期仍然采用这种方法,在投标中出现价格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都会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需要对工程量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编制,为后来的招投标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另外,完善企业的造价指标和建设标准,应当逐渐完善造价指标,充分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最后,企业还应当积极了解市场,对市场公布的价格进行分析与整理。最后构建企业内部的造价数据库,保证企业的依据最符合市场情况。 3.3加强造价监督与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的材料和设备,这些材料和设备都会造成工程造价管理的困难,使得实际情况脱离工程造价管理。因此想要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良好地实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构建管理机制。只有管理机制更好地落实在企业当中时,才能保证各个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良好实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另外,想要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达到最好的效果,施工企业也应当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开展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的进场之前,施工企业就应当及时地做好场地的勘察工作,对工程中需要用的各种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价格进行预测和记录,在准备工作开始的时候就准备好充足的资金。并且在进场前就尽早发现和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开工后出现更大的风险。在事中可以根据之前所订的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做好事中控制,避免成本浪费。在事后应当做好记录,对原因和损失进行测算,并做好相应的合同赔偿,只有按部就班地落实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4结语 从而可见,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确实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筑企业管理者应当更加重视工程造价的管理,采取措施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进行落实,并制定相关的制度,使其能够参与到建设的全过程中来,企业只有做好人员的培养,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科学地对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进行分析与控制,才能够优化企业的成本,实现利润的积累。 参考文献 [1]陈笑玲.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8(15). [2]陶毅.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实践[J].建材与装饰,2019(03). [3]王庆华.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5). [4]姜杰.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方法论述[J].建材与装饰,2015(49). [5]刘志成.工程造价咨询对控制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01). 作者:鹿娟娟 单位:山西陆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目前国内医药行业有大量的未被满足的培训需求,需要通过企业、员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带来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医药行业高速发展,医药从业人员急剧增加。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培训员工而不断引进创新概念和高端技术,使员工能够完成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员工培训有利于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意义。[1]而对于员工来讲,培训能够提高自身价值,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并适应社会发展。国家相关管理制度也要求加强药品从业人员培训。由此看来,如何进行有效培训不仅是医药从业人员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最终实现政府、行业、企业和员工多方共赢的关键。[2]越来越多的培训专家开始使用“工作场所学习与绩效”一词来替代传统的培训概念,强调培训的双重目标,即员工学习和提升组织绩效。[3]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提高生产率和组织绩效的重要手段。[4]国内的医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同时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有学者提出国内医药企业培训缺乏战略性、系统性、培训需求分析不足、培训执行不到位、培训效果不理想等弊病。[5-6]外资企业培训体系相对完善,培训需求的分析和效果评估也更有针对性,值得国内医药企业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面向医药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电子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共回收来自25个省份的有效问卷204份。其中河北、江苏、广东、北京、浙江、上海、陕西、湖北和天津的问卷回收数量占样本总量达到80%。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问卷内容:一是一般特征:年龄、学历、职级和雇主情况等;二是培训组织现状:培训部门人员设置、上年度参加培训数量、培训费用、费用来源、参与动力和培训内容等;三是培训满意度:培训整体满意度、企业重视程度、培训数量满意度、需求的迫切程度等。 1.3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培训组织现状和培训需求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培训组织现状结合企业性质进行交叉分析。培训满意度评估,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5级评分法。 2结果与讨论 2.1一般特征 从抽样调查的年龄结构来看:26~30岁和31~35岁的青年员工较多,分别为62人(30.39%)和84人(41.18%)。20~25岁、35~40岁和40岁以上人员偏少,分别为21人(10.29%)、22人(10.78)%和15人(7.35%)。从学历结构统计:主要以本科为主,126人(61.76%);硕士,46人(22.55%);大专,31人(15.20%);大专以下,1人(0.49%)。学历结构体现了医药企业对药品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高要求。从企业性质上来看:股份制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较多,分别为80人(39.22%)和62人(30.39%);国有企业,25人(12.25%);外商独资企业,19人(9.31%);合资企业,18人(8.82%)。从职级结构上来看:高级管理人员,8人(3.92%);部门管理人员,21人(10.29%);一般管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67人(32.84%);高级职员,30人(14.71%);一般职员,78人(38.24%)。岗位类别为非必填项,有80.88%进行了填写,主要以销售岗位(27.45%)、营销岗位(21.57%)、管理岗位(11.76%)和研发岗位(9.31%)为主,生产、人事、商务、后勤岗位人员较少。 2.2培训组织现状 从部门设置来看:有56.37%的比例所在公司设置有专门的培训部门,有32.35%的比例虽然未设有专门培训部门但人力资源部有专人来负责培训;仍然有11.27%的比例既没有专门培训部门又没有专门人员。从分层分析上看,培训部门或者有专职培训人员设置,股份制企业比例最高(93.75%);外资企业和国企相对能够保证专门培训部门的设置,股份制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多以人力资源部专设培训专员承担培训职能。从上一年度参与培训的次数来看:上一年度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分别有36.84%和33.33%的受访人员接受了超过3次培训。股份制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上一年度未参加培训的人员比例较高,分别为17.50%和14.52%。上年度不同性质企业人均培训次数(大于3次以4次计)由多到少依次是:外资企业2.58次,合资企业2.56次,国企2.36次,股份制企业2.01次,私营民营企业1.94次。培训次数和培训比例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都要高于其他性质企业,可能与企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培训部门的设置有关。从费用及费用来源来看:年度可承担培训费用2000~5000元的比例最高,为29.9%;1000元以下和1000~2000元的比例相接近,分别为23.53%和22.55%;超过5000元的比例明显降低,为13.73%。培训费用的承担者主要还是由单位全额报销(74.02%)。在分层分析中,股份制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员工参与支付的比例更高,分别为31.25%和29.03%,其他企业中均小于10%。私营民营企业员工自行负担的比例最高24.19%,约为股份制企业的2倍。从参与动力来看:参与培训的原因和动力多项选择中,提及率最高的前三项为:提高员工个人能力(80.88%)、适应企业发展(63.73%)和提高工作业绩(63.24%)。仍然有33.33%的人员是因为公司或者领导安排参与培训。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在所有性质的企业中都排在参与动力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外商独资、国企适应企业的发展是第二重要的因素,而对于股份制企业和私营民营企业提高工作业绩是第二重要的因素,私营民营企业并列排在第二位的还有适应企业发展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3培训满意度 调查显示,员工对培训整体满意度表示非常满意的有30人(14.71%),比较满意的有58人(28.43%),一般的有80人(39.22%),很不满意的有12人(5.88%),比较不满意的有24人(11.76%);员工对企业培训的迫切程度,表示非常迫切和比较迫切的分别有70人(34.31%)和84人(41.18%),有需求不迫切的有47人(23.04%),仍然有极少数人认为无所谓可有可无和没有培训需求。由此可见有很大的培训需求没有被满足。在不同企业性质的员工培训满意度组间分析中,外商独资企业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均较高,合资企业表示很满意的比例最低,但是外商独资与合资企业均未出现很不满意。其他性质企业均出现了一定比例(>4%)很不满意的评价。国内企业员工表示培训非常迫切的比例远高于外资和合资企业(>30%),这也说明快速发展的国内制药企业存在更多没有被满足的培训需求。员工评价公司对培训的重视程度,选择非常重视的有39人(19.12%),比较重视的有78人(38.24%),一般的有51人(25%),不够重视的有33人(16.18%),很不重视的有3人(1.47%);员工对培训数量满意度表示不够和非常不够的分别有72人(35.29%)和35人(17.16%),还可以的有64人(31.37%),足够和绰绰有余的分别有24人(11.76%)和9人(4.41%)。与培训满意度结果相似的是,外商独资与合资企业均没有出现很不重视评价,且外商独资企业员工认为非常重视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性质企业。制药企业员工认为培训绰绰有余和足够的比例,仅有外商独资企业的比例接近50%;其他性质企业的员工的比例均不足20%,且有超过10%的员工认为目前公司安排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这一比例在私营民营企业当中竟然高达24.19%。 2.4培训内容 目前企业开展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岗位技术培训(68.63%)、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53.92%)、工作任务及规章制度(45.59%)、管理技能培训(40.2%)和职业资格培训(32.35%)等。培训内容制定过程中与员工的类型和在岗时间有直接相关性。岗位技能培训,是新入职员工或者是企业有重大变革时全员培训最重要的课程。接受培训后的员工,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是企业希望能够统一全员思想,并提高管理效率的内容。个人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培训是企业容易忽视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往往也是员工,尤其是新入职员工希望能够了解并切身相关的。员工只有熟知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才能够在发展平台上做出更优异的成绩。 3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除了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还要探讨为了实现目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员工培训应该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提供支撑。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从战略上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和费用预算。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设立培训部门或者是专职的培训人员进行年度预算、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效果评估。在培训内容方面看,医药企业员工需要的是更为详细、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强化自身的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进行管理能力和职业培训以拓宽员工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林泽炎.国外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种观点[J].人才开发,2004(6):1-2. [2]陈倩倩.医药研发人员培训体系优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82-84. [4]崔建华.企业“培训文化”的建设[J].石油教育,2003(2):2-3. [5]贾建浩,赵静.医药销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7(24):58-60. [6]尚志清,陈晶.我国医药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4(5):194-196. 作者:贾建浩 单位:河北大学;石药集团有限公司
1西部经济管理现状 1.1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西部经济管理中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有效规划,企业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西部经济管理中往往将企业管理,以及市场竞争环境规划作为重点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在其中得到应有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含了企业员工录用,也包括人才潜能开发以及员工的创新能力培养。西部经济发展管理中,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个人任务,并没有将其提升到综合管理重视程度层面。同时经济发展中更注重硬件设备投入建设,即使人力资源管理在某些层面中开展,也仅仅作为表面工作,并没有深度解决人事服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在西部经济管理中所处地位也十分低,甚至在西部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负责人所提出的意见并不能被采纳,也并没有参与集体会议的权利。西部经济管理对人力资源重视程度不均衡,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并不能被及时发现,也严重限制了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实现。 1.2人资管理与人事管理区分混乱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事管理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人事管理仅仅是对职工岗位调整的服务,而人力资源管理中更涵盖深层工作内容。西部经济处于发展改革阶段,存在的普遍现象,便是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事管理混为一谈,导致无法开发人力资源的更深层次的功能。人事管理与人资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仅仅只是调整企业内部的岗位,而后者还需要挖掘竞争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受这一现状影响,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很难上升到战略性发展计划形成的角度。西部经济管理中,在理论层面上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事管理之间的区别,实际落实应用中,基层人力资源管理操作人员仍然以人事管理方式开展工作,导致工作规划始终处于理论阶段,实际操作流程仍然难以形成。 1.3缺少人资管理模式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过于落后、缺乏创新,也是限制西部经济管理创新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与创新型技术人才发展保持在同一方向上,人力资源管理与现实管理需求之间之所以存在很大差异,是因为落后的人资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规划的形式的缺失。现实中,西部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实质性方向,往往只是针对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缺乏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风险的有效预防控制。这样的工作体系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始终处于经济发展计划的落后层面,在经济发展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被动状态,并不善于主动出击解决问题。如此一来,不仅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有所增大,所投入的管理资源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且现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更常见的问题是,难以发挥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效果,导致经济建设中一些真正有潜力的人才被埋没。 1.4经济管理中缺乏文化建设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落实应用,从西部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并没有形成西部经济发展特有的文化。经济文化形成是对外宣传最有力的品牌。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形成独特的管理文化。缺乏文化体系,导致西部经济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过于滞后,只能通过制度约束对人资管理计划进行调整,具体发展建设中,很难形成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文化对管理对象的影响十分深远,缺乏文化体系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中,人才自我管理约束意识便很难形成,因此,需要投入持续的人资管理力量来完成预期任务。 2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1持续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可促进西部经济持续发展建设任务落实。经济要发展就必须支持创新型人才发展,经济建设最基础的部分就是人资管理工作。西部经济建设将拥有更明确的目标,并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积极的经济管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在经济发展中,还能够起到发展方向明确的作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也可以了解到当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做出有效调整,并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2.2是创新型人才与生产力的保障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生产能力提升,都离不开良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开展,能够帮助激励人才在岗位中的创新意识,并了解自身在工作岗位中存在的潜能,帮助其发挥更大的工作能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持下,各行业生产能力也将得到突破性提升,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十分重要,也是经济发展中各项管理任务开展不可缺少的基础。不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程度需要提升,工作开展方法更亟须创新,将其与西部经济发展保持在同一战略方向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应用。 3人力资源管理在西部经济管理中的优化方向 3.1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人力资源管理在西部经济管理中应用并优化,首先需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增强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约束,规定工作开展中需要达到的硬性标准。并帮助工作人员明确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可以加强西部经济管理中企业领导人员培训,帮助企业领导人员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与自身企业经营之间的关联性。更应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所在,能够协调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管理任务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应用人资管理资源,帮助提升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综合素质水平。 3.2严格区分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中,要严格区分与人事管理之间的区别,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影响人事管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但又截然不同。明确这一特征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体更应该特色鲜明,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决策果断,切实使人资管理促进实现企业经济发展计划。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从基层工作进行规划,对工作任务进行明确细致的划分,避免具体开展过程中存在相互推脱,逃避责任的情况。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硬性规划,在工作任务开展过程中不断调整方向,提升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增长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从本质上与人事管理做出区分,并不表示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完全处于隔离状态,还应该以西部经济建设宏观目标为准,增强各项管理任务之间的合作,并区分出管理任务开展的主次,为西部经济发展建设提供更稳定的条件资源。 3.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开展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体系亟须创新,要从西部经济发展中企业所处竞争环境层面进行优化,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环境带来的机遇,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体系进行构建。西部经济管理中,要始终将人才创新管理作为首要任务,培养知识型创新人才。在创新人才带动下,企业生产技术才能够得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形成,对当前发展期间存在的种种影响因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需要与西部经济发展建设保持一致,避免人资管理体系过度创新而导致落实存在困难,构建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才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理想的促进作用。西部大中型企业要使人资管理的方向和内容明确,就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人资管理模式。理论界对人资管理模式的讨论已经出现了很多种,但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人资管理的功能模块。一种管理方法或思想实践的模式是不固定的,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人资管理模式,西部国有企业亦是如此。尽管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还有一些重要的功能是共同的。 3.4加强人资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形成 人力资源管理开展过程中,还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通过管理文化来影响技术型人才自我管理创新。这样,在企业发展建设中才能利用人才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西部经济管理宏观条件下,企业所处竞争环境也十分激烈。面对这一现状,企业更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升市场环境中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并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文化能够发挥有效的品牌影响力,在文化体系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将更加顺利,员工能够主动参与到管理计划中,并通过自我管理来帮助企业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投入。人力资源管理文化,是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体系。 4结论 人资管理的思想虽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上却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混乱的管理模式、不规范的管理机制、政策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和不够重视管理层等,西部国有企业尤为明显。现代社会与企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被重视,对人资管理的重要性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在未来几十年里,由于企业成长的背景、地方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值及其思想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具有西部特色的人资管理理念与模式在西部国有企业中逐渐形成,与国内外许多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管理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必须与环境相适应,不能照搬照做,因此相信西部国有企业将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志慧.谈“丰田工作法”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几点启发[J].西部资源,2017(2):195-196. [2]苏蜜妮.柬埔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策略研究[J].西部皮革,2017(24):12-13. [3]李博,王鹏程.西部偏远地区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评价与提升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7(6):198. [4]张双,张诗文.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以湖南世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西部皮革,2018,40(12):53-54. 作者:甘晓炫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互联网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企业是技术型密集企业,在公司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前期的投入及抢夺市场的费用都需要准备充足的资金,再加上互联网市场的变化大,竞争对手众多,为了能在这么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公司除了保持日常的运营外还需要制订一个长远的计划,预计市场的变化对公司的影响,提前做好资金流的规划,对每一笔资金的动态都严格审批,避免资金使用不当导致资金出现问题,如果资金流断裂,公司就无法维持下去也就谈不上发展了。资金管理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能否正常运转主要看资金是否准备充足,能否运行流畅。由此可见,加强资金预算及监管,提高资金管理的意识,合理地安排融资投资,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互联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金预算不完善 互联网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新月异,更新迭代快。很多企业没有做好长期的资金预算,或是做的资金预算不足,只是做了资金的日常运营预算或是短期的资金预算,没有预估企业的潜在风险,资金预算工作存在严重的漏洞,对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预估不足,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的应对能力及风险防范不足,没有准备风险应对资金,这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错失发展良机,导致企业破产,无法经营。 2.2融资方式不合理,融资成本增加 互联网企业都要经历一定的初创期及发展期,前期的研发费用及抢占市场的推广费用都是巨大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要借助外部融资。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合理扩大融资必不可少,但是企业的融资资金不是越多越好,企业过度融资会使企业的控制权发生变化,有些企业因为过度融资使创始人失去了企业的控制权,有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律,融资的方式选择不合理,使得融资成本增加,或是企业没有及时地取得新的融资机会无法归还到期的资金,造成企业资金短缺。 2.3资金监管不到位 互联网企业缺乏资金管理意识,资金监管不到位,运营资金使用随意性大,资金的使用未能执行标准规范,资金使用流程不透明,使用混乱。很多互联网公司盲目地扩张,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多个项目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研发成果,或是恶性竞争,使用很多促销活动激发用户,但是运营跟不上,没有留住客户,使得前期成本都白白浪费了。缺乏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资金管理制度,主要的岗位没有设置职责分离制度,容易产生腐败行为或是过度的集权,业务流程上审批不严,没有达到层层把关的原则,对于资金外流没有严格控制,很多费用都是由老板一个人来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形同虚设,严重地造成公司的资金挪为私用,滥用资金。 2.4盲目扩张,急于投资 互联网企业经常会有一段时间的爆发期,这段时间公司的赚钱效应明显,公司拥有了足够的盈余资金,有些企业就会盲目扩张,大量招人,发放大额奖励,没有控制好人力成本,或是盲目地整合项目,变更组织架构,使组织架构臃肿,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大家的责任分工不明确,也使得公司管理混乱,成本增加,企业资金紧张。互联网企业是机会和风险并存的企业,现阶段比较受风投公司的青睐,较其他企业容易取到融资资金,公司的领导者取到足够的融资资金以后,会产生把融资资金再投资的行为,有些企业急于投资,没有做好项目的风险评估,急于再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大规模投资使着很多项目因为风险巨大而早早夭折,浪费了大量的投资资金。另外没有对每个投资项目设定好专用的投资资金,因而会出现把此项目的资金挪用到其他投资项目的情况,其他项目没有及时回款,导致本身主要的支撑业务也无法正常运营,用户流失,公司无法正常发展。 3加强互联网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加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要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具体情况,各部门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编制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预算,要注重资金预算编制质量[2],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各个部门结合公司的经营目标编制符合公司发展的资金预算,公司统筹各个部门的预算,完善资金预算的编制,在资金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情况,对超支部分及额外的预算要进行综合分析,并上报给最高管理层决策,企业在做好资金日常预算的基础上预留应对突发情况的变通资金,因为互联网市场环境多变,资金的使用灵活,企业要做到资金的灵活调动,确保公司在市场变化中屹立不倒。 3.2加强融资管理 互联网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多种,由于互联网企业大部分是新设立企业且经营风险高,很难获得银行的大笔借款,但是因为互联网的前景好,很多公司都是通过众筹,员工持股,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得资金。企业在选择融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融资成本、风险及融资的效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要做好不同的融资规划,提前做好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的测算,互联网企业资金需求量大,很多企业都是经过几轮的融资才能强大壮大,企业要想获得大笔的融资,就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掌握市场的动向,提高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度,占领市场份额,力保在融资过程中公司的主动权[3]。企业的融资一定要与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相匹配,应该及时观察资金的使用情况,制订日计划、月计划、季计划、年计划,及风险应对计划,当流动性资金出现不足时,企业管理人要及时决策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快速调集资金,确保公司稳定发展,企业的现金流生成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3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管 企业日常的经营中要提高资金管理的意识,不断提升资金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资金的使用要根据预算的编制执行,要做好相应的安排统筹工作,制订恰当的资金使用计划,资金合理合规使用。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大对日常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不相容职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资金的管理制度要有约束力,与每个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每个员工都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制度,确保资金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还要避免公司的领导者过度集权,挪用资金产生腐败的行为,保证资金的安全,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及良性循环。公司的审计部要对每个项目进行审计并编制审计报告,对影响资金安全的要在审计报告列出并提出改进建议。如设有监事会的公司,监事会要使到监督的作用,对滥用资金挪用资金的行为及时制止。 3.4合理利用资金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合理利用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命脉,每个阶段资金的使用都要做好规划,对于多余资金或是短期未用资金,我们都要做相应的利用,盘活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重点扶持核心竞争力产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保护好企业主要竞争项目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再投资进行多元化发展,为公司扩大盈利空间。企业在进行多元化发展的时候要对项目做相应的市场分析,了解企业的定位,寻找好的投资方向,领导层要充分讨论分析项目的利弊及整个项目的资金计划,不能盲目扩张,要在保证主营业务的前提下,适度地投资,避免企业投资失误导致的资金风险。还有资金在使用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能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资金的使用安全。互联网企业是新兴企业,新增了很多线上支付渠道,在提供方便的提前下,我们也要注重我们的资金安全及资金使用的合法。 4结语 资金管理贯穿于互联网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好资金的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强化资金管理意识,健全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监管企业的日常流动资金,合理地融资,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企业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要注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多元化发展的统一,以股东的利益和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为标准,找准投资方向,恰当地投资,不盲目扩张不浪费资源,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艳.资金链断裂的成因及解决方案[J].财会学习,2017(17). [2]王强.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低碳世界,2018(10). [3]张军波,温琳,何碧容,等.互联网企业的融资效率分析——以暴风集团为例[J].财经界,2018(10). 作者:郑嵘 单位:深圳市德维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使得城市中人口数量显著增加,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速、安全的优点,使其成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一种手段[2]。《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明确指出,轨道交通作为我国公共交通和大宗运输的主要载体,是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重要代表。国家发改委指出,城市轨道交通示范应用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实施中的显著成效,并将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列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九大重点支持领域之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类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达与发展程度[3]。轨道交通数据指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日常运营和运维过程中,以自动、主动或被动形式产生的包含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在内的数据[4]。其来源广泛、种类众多、产生速度快,因此,是一种典型的大数据。如何管理、处理、分析、挖掘轨道交通大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并将其服务于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决策支持等各个阶段,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5]。 1轨道交通大数据 轨道交通大数据按照运营关联情况可以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6]。其中,内部数据包含基础地理数据、公共行业数据、属性数据、标准、规章、计划及指标数据在内的静态数据和包含专业数据(车务、车辆、工务、电务、机电、通号等)、客流数据、环境数据、安全数据、财务数据、资源配置信息、客运服务信息在内的动态数据组成。外部数据由气象数据、大型活动数据、公共交通数据、社会媒体数据构成。轨道交通大数据具有多源、异构、动态、时空的特点。按照流转途径,轨道交通大数据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不同来源的轨道交通数据以自动、主动或被动的形式产生,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进行采集和存储,地理上分散的轨道交通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汇聚,经过数据集成、数据清洗等处理手段后存储在统一的数据中心,按照上层的业务需求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后将结果进行可视化,以服务不同的应用。 2轨道交通大数据挑战 2.1数据管理的挑战 轨道交通大数据来源广泛、种类繁多、产生速度快,具有多源、异构、自组织的特点。使得其在管理上面临着“汇聚难、集成难、存储难、检索难”的挑战。轨道交通数据在地理上分散,并通过不同的数据模型和元数据来进行自组织管理,如何连接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定时、自动化地汇聚多源的轨道交通大数据是一个挑战。轨道交通数据的体量大,对于已经汇聚、集成的数据,一方面,如何去设计适用于分布式环境下的数据存储模型,以满足高可扩展、高可用、高吞吐的需求;另一方面,如何结合轨道交通数据的时空特性,构建包含时空索引、全文检索在内的多类型索引模型,减少查询的搜索空间,加快查询的过程,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2.2数据处理的挑战 轨道交通数据的体量大,产生速度快,既包括了实时产生的动态数据,又包括了归档的静态数据,使传统的单机处理难以满足轨道交通应用实时处理的需求。Hadoop和Spark作为如今主流处理大规模数据的系统,可以作为解决轨道交通数据处理难的有效途径。轨道交通大数据存储在Hadoop生态系统和Spark生态系统的数据管理系统(如:HDFS、HBase、Hive等)中,通过MapReduce或者Spark进行分布式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面临三个挑战:(1)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读取接口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大数据涉及多个数据模型和存储系统,如何基于这些存储系统开发统一的数据读取中间件是一个挑战;(2)并行编程框架的开发:无论是MapReduce还是Spark,都要求算法开发者熟悉框架,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因此,需要在MapReduce和Spark提供的底层API上开发适用面广泛的编程框架;(3)工作流调度:数据处理通常由多个子过程构成,如何将这些子过程通过工作流机制进行组织、调度,以便实现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是一个挑战。 2.3数据分析的挑战 数据分析的目的旨在挖掘、提取海量轨道交通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及知识。对于轨道交通大数据分析而言,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对轨道交通大数据进行有效的表达、解释和学习。 2.4安全性的挑战 具体而言,针对轨道交通大数据的安全性包含以下几方面:(1)用户隐私保护:如何保证在数据的传输、处理、应用过程中,用户的隐私数据不会被非法用户及非授权应用访问;(2)数据的可信度:由于轨道交通大数据来源广泛,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为上层应用或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3)大数据访问控制:如何通过用户鉴权和访问控制避免非法用户和非授权用户对轨道交通大数据的访问。 3轨道交通大数据典型应用 城市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一部分,因其自身数据富集的优势,使得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交通技术被广泛应用。而轨道交通大数据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包括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诸多应用中被广泛应用。 3.1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作为全球范围内下一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依托信息化建设基础,对城市部分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分析、整合和利用,从而实现对城市的透彻感知。其构建的核心在于数据。目前,我国诸多发达城市都在构建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作为交通大数据的一种,在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深圳市通过汇聚全市的交通大数据,构建了“交通云”,实现了全面的17类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手段,为全市的交通运输规划等业务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 3.2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可应用在智能交通系统构建上,具体包括统计分析、应急辅助决策、乘客出行诱导、客流量预测、调控管理方面。基于北京市轨道交通的现行方案,依托收集到的北京市轨道交通大数据,设计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辅助决策流程。通过将上海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的网络客流数据进行可视化,以挖掘网络客流时空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从而在科学行车和客运组织方面向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建议及依据。按照轨道交通大数据的生命周期,结合业务需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了一套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售票系统。青岛市通过构建“两地三中心”的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地铁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汇聚、管理全市的地铁大数据,以加强对地铁行业的管理和调控。 4结语 本文系统介绍轨道交通大数据的来源、分类、特点,并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总结轨道交通大数据在管理、处理、分析三个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综述基于轨道交通大数据开展的一系列典型应用。 参考文献: [1]涂小华,张正.大数据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应用[J].江西化工,2015(6):144-146. [2]杨川.基于大数据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6):120-121. [3]孔磊.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大数据共享资源库研究[J].交通与港航,2015,2(5):37-41,68. [4]顾伟华,黄天印,郭鹏.面向大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非结构化数据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9(11):77-80. [5]孟存喜.大数据、云计算在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需求[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7(5):62-66. [6]李得伟,张天宇,周玮腾,尹浩东.轨道交通大数据运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6,29(6):1-7. 作者:王文斌 单位: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充分发挥相关技术,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用,林业人员要意识到技术之间的联系,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本文将对苗木培育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具体包括育苗地的选取、对种子进行处理和施肥技术的应用,此外还针对移植造林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林业工程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对环境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树木的呼吸作用,可以有效净化空气,防沙固土,对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都有显著的缓解作用。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工厂规模逐年扩大,对化学燃料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工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气,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除此以外,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不断加剧,严重制约了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发展。发展林业工程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然而,由于我国的植树造林工作开展年限不长,相关技术比较落后,造林效率也比较低下。进入21世纪依赖,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研发新型技术。为顺应时代潮流,林业工程建设也要重视科学合理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在种苗培育技术方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发新型技术,为树木的良好生长打下基础。 1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的技术分析 1.1育苗地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育苗地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关键。具体来说,实际工作中在进行育苗地选择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内容:首先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土壤质量好、排水系统通畅、地势平坦的区域来进行育苗播种工作。既要保证阳光充足,又要尽可能减少风力对其产生的侵袭。这一环节的工作应建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来完成。特定苗木在生长时可能会需要特定的水肥条件,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后期追肥或是土壤改良作业来完成。其次综合考量育苗地的交通状况。交通状况也是在选择育苗地时需要参考的因素,对其进行严格把控能够有效降低后期人工维护作业的工作难度。建设林业工程的过程中,若能够按照以上原则选择育苗地,则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提高育苗以及后期移植造林作业的效率。选地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对所选择的育苗地进行整地作业。其重点在于平整地势、疏松地表,进而为苗木的生长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环节的作业中要将土壤中的杂草、石块、杂物清理干净。正式播种前30d内要进行1次翻土作业,深度需控制在25cm,具体情况可根据苗木种类方面的区别进行调整。 1.2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的采集与储备。种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而影响到整个林业工程的建设。在植树造林开始以前,要做好种子的采集和存放工作。通常情况下,林业工程人员会直接选用施工当地的树种,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首先,选用当地的种子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给林业单位节省了经济成本。其次,环境对树种的生长比较友好,不容易出现虫害、土壤温度条件不适宜等情况,种子的存活率比较高。最后,选用当地的树种,可以有效避免物种入侵这一情况,保障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在种子的储存方面,需要重视种子的干燥环节。目前常见的干燥方式包括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这两种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同时各有其注意事项。例如,人工干燥方式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精确的把控,一旦温度达不到要求,可能会造成种子的死亡。此外,种子的储存要求温度较低,最好的方式是建立冷库,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例如将种子存放在通风阴凉的环境即可,简便易行。 1.3播种技术的具体分析播种法 目前的林业造林最常用的方法是播种法,优点是简单易行,类似于种植普通的农作物,但其后续工作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如植树时,虽然只要将树种撒到土里,但在其幼苗时期十分脆弱,不易存活,这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把控树苗的生长环境,保障其健康生长。植苗法。植苗法的效果十分依赖于施工土壤的情况,在对土质进行分析考察以后,处理好施工土地,挖出深浅适宜的土坑,然后直接将苗木的根部埋入土坑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把控土坑的深浅,土坑过深,会掩埋一些树苗的枝干,这会导致其枝叶的呼吸作用受到阻碍,影响其健康生长。但如果土坑过浅,又会使得树苗的根部暴露在空气里,吸收不到土壤养分,并引起水土流失。分殖法。分殖法,即对带有根部的树苗,或将树苗的其他器官,例如枝干等当成种苗,进行培育。这一方法拥有许多优点,如生产成本极低、树苗种植率高易存活、树苗生长速度较快、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树苗的生长时间较短等。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树苗体内含营养成分较高的器官的数量有限,使得培育范围受限。此外,对模板的质量要求较高,这增加了培育的成本。 1.4施肥技术的具体分析 具体来说,需遵循种子的萌发隋况以及苗木的生长规律进行施肥,要严格控制好施肥次数以及施肥量。在此基础上,要结合特定苗木的生长特性来进行选择性施肥,这一过程中用到的底肥应以发酵处理或堆放的圈肥为主,要做到施肥均匀,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苗木生长旺盛期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此环节的追肥主要以氮肥、有机磷肥以及钾肥为主,确保能够充分供给苗木的生长需求。肥料的合理应用能够促进苗木的生长,但施肥量过多过少都会引起苗木的病害甚至死亡,林业人员要引起重视,严格把控对树苗施肥的时间以及使用量,不规范的肥料使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经济损失。 2加强对林木种苗培育的管理措施 为了优化营业生产的管理系统,提高造林的质量,要加强对土质的重视程度,为树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在造林工作结束以后,要按时观察树苗生长是否符合预期水平,如果树苗长歪了或者根部暴露在空气里,这种情况下,就要立即进行松土、铲除杂草以及培土等工作,创造适合树苗生长的土壤环境,避免土质劣质如干燥板结、病虫害等问题。最后,为了树苗能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健康稳定地生长,工作人员要定时进行修剪工作,防止树苗被遮蔽,接触不到阳光从而影响生长。 2.1研发新的林木品种,增加树苗的存活率 我国的林业工程出现时间较晚,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相关的培育技术方面,我国的情况还比较落后。这使得我国在世界林业工程方面的水平较低,在国际市场中也不具备导向权力。此外,大部分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对种苗的认识不足,专业知识不牢靠,又缺乏相关经验。这直接导致了种苗的生长情况不理想,林业工程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要保障林业工程健康稳定地发展,需要林业培育人员及时转变思想理念,意识到种苗培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树立创新意识。此外,相关部门也要增大研发新种苗的经济投入力度,鼓励专业人员对新种苗的研发,同时建立健全林业管理体系,优化林业工程内部结构,为提高种苗的存活率打下基础,进而全面提升林业工程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林业的价值和效用。 2.2扩大种苗种植基地规模 树苗在幼苗时期的生长情况十分重要,影响到树苗整个时期的生长,要增强树苗的生长速度、抗病虫害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就需要重视幼苗的培育工作,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升对幼苗的培育水平,增加种植量。具体包括,将种植和培养种苗的工作当初重点,在种植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资金及人力物力,扩大种植基地的规模,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保障种苗的生长能力,这样才能为树苗日后的生长打下基础。 2.3构建合理的幼苗苗圃运营机制 营业造林不但能产生环境效益,还能产生经济效益,负责林业的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实现营林造林的作用最大化。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林业单位应该意识到这一现象,考虑淘汰过去的经营方式,在管理幼苗苗圃时,采用私有制和承包制,以顺应市场的发展。此外,林业企业在选择经营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市场情况,构建最适合本企业的运营方式,这样能保障幼苗园圃健康稳定地发展。最后,林业企业在更换运营方法的过程中,要符合与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条例,构建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在该企业运营出现问题时,林业部门及时收回其运营权力。 3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林业可创造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现代林业贡献力量。为了全面显著地提高我国现代林业的水平,必须重视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同时健全完善营林生产管理体系,采用合理优良的造林方法。此外,现代林业要想稳定健康地长期发展,必须加大对新技术研究的投入,对现有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调动其积极性,以得到良好的林业质量。 作者:马志兰 单位:巴彦县林业和草原局
信息化系统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是其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想要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就要重点关注网络的防护,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文通过对医院信息化系统安全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出提高其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1医院信息化系统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1.1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提高数字化管理 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地使病例无纸化,并且还能通过联网来获取患者病史等相关情况,实现了信息的互通,帮助医生及时的获得患者的相关信息,提高治疗效率以及质量。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节约医院有关物力的支出。现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很多医疗项目也逐渐变复杂,必须依靠网络的支持,所以医院的信息化系统需要保持全天正常运转,而且关键是要覆盖整个医院。所以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安全性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并且信息化系统还可以提高为患者高效就医提供保障。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建设既能够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又能够提高医院的数字化管理。现在大部分医院的信息网络都是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的方便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但是也正是因为其开放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医院在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严格保障其建设的安全性,尽可能减少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同时还要有专业人员24小时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够保障问题的及时发现,并且在没有对医院的正常运转造成威胁时,成功进行解决,保障医院的医疗质量以及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1.2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并且还能够很好的改善医院的环境,使得医护人员以及患者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就医体验。患者可以通过对医院的信息化系统的运用,来实现自助挂号、预约等,既能很好的方便患者,节约患者的时间,还能够提高医院的办事效率,节约人力物力的使用。并且由于网络已经覆盖整个医院,患者治疗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通过网络传输给医护人员,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调出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等,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频率。此外,可以通过医院的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尽可能改善患者就诊的程序,节省就诊时间,保障患者可以在最佳时机接受治疗。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可以使就诊更加的规范化,避免不必要的时间空间人力的损失。一些敏感部门以及其管理人员所使用的网络,必须要进行安全防护处理,尽可能保障其网络不受到威胁,杜绝一些用户的访问申请,大大降低了信息泄露情况的发生。做到对医院一些机密文件以及重要文件进行合理的保护。医院安全建设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地提高医护工作的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方便患者的就诊。 1.3改善经费管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安全建设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地预防不法分子的入侵和破坏,减少人为恶意破坏医院内部重要数据的情况出现,从而保障医院信息化系统内部数据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提高医院医疗的质量。并且医院的各种物资设备以及资金状况等就可以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信息化系统中,方便对这些信息的随时调用,同时还能够实现对物资以及资金进行实时监督,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查询相关设备的使用状况以及资金的具体流入流出状况,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障医院设备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在医疗费用方面,通过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使药价更加的透明化,保障医药费的收取更加的正规,避免乱价的情况发生。另外利用医院的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很好的改善财务管理,避免医疗经费管理出现问题,保障医疗费用的透明化。 1.4能够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 医院安全建设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地提高医护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得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使用时,可以很好注意安全细节,杜绝非法使用。例如,医护人员尽可能不在网络终端机上使用U盘、光驱等储存器,避免在终端机上面拷贝任何资料。保障网络不受病毒的入侵,并且减少数据破坏或丢失等问题的出现。在进行安全建设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系统的使用者设置较为复杂的口令,尽可能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1.5提高网络对抗病毒的能力 近年来,计算机已经普遍应用在各个领域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衍生的病毒也越来越复杂,医院可以通过安全的建立信息化系统来防止病毒的入侵。利用一些杀毒软件,可以及时的发现网络漏洞,并及时的修复。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使得网络安全管理者对网络使用者的应用程序进行掌控,大大增加对抗病毒的能力,提高病毒发现以及修复的能力,从而增加网络使用的安全性。 2现阶段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具体状况 2.1有关信息化建设不足 医院信息化建设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信息化发展比较饿薄弱。现阶段,我国已经完全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并且计算机已经普遍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但是大数据背景之下,和其他行业相比,医院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先进性不足,显得稍微落后一点。主要原因就是医院的高层对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没有重点关注,导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信息化建设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资金的支持,而现在大部分医院都面临着人员紧缺的问题,这就会延缓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第二是信息统计缺少专业性。现阶段,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统计缺少一定的专业性。一般医院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一些临床数据的整理时,会充分运用信息化系统,来提高数据整理的准确性,并且提高工作效率,较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没有将信息化系统的统计功能充分发挥。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要有效增强其统计数据的专业性。第三是信息化统计项目较为单一。目前为止,医院的信息化统计项目缺乏丰富性,主要原因是医院高层没有对信息化统计项目投入大量的精力,将统计项目设为单一的病例统计。所以对于信息的处理方面不能够全面地进行分析,严重地阻碍了医院的进展,并且数据信息也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 2.2大数据背景下,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不断地变化 大数据背景之下,时代在不断地进行改变,医院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就要一直变化自身的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在现在通信技术逐渐发展、信息化管理逐渐烦琐的条件之下,医院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带能更好进行发展,才能使医院搜集的信息具有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在进行数据管理时,医院应该将数据整理分析能力有效地提高,不断地改变管理模式,顺应大数据背景下时代的改变,提高医疗条件,使医疗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大大提高。另外,还要不断地提高结构设计,有效的结合云计算模式,对信息进行安全的储存以及整理分析。 3促进医院安全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有效措施 3.1关注工作站的安全维护工作以及构建病毒预防机制 一般医院信息化系统的运行都是以工作站的形式展开的,但是工作站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病毒的入侵,要想有效的预防病毒的入侵,工作站应该保持不保存数据的原则,杜绝各种储存器的安装等。另外对于工作站要进行实时远程监督,做到实时掌控用户的网络活动,并且了解每一个时间段的工作站的工作状况,做到及时对病毒进行查杀工作,保障工作站可以正常运行。并且应该建立全面的病毒预防机制,在信息化系统中安装先进的杀毒工具,尽可能地杜绝病毒破坏网络安全的问题产生。同时相关软件设施还要不断地进行更新,保障信息化系统可以跟上时代的变化,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3.2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医院的信息化系统,要派专业的人士进行管理工作,并且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要想保障服务器能够正常运转,就要对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服务器存在漏洞,就要及时进行修复,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对于服务器的监管主要分为机房温度、湿度、设备的检查记录等几个方面。对于服务器的监管最关键的是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这样可以保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人员需要对数据库的密码进行定期更换,从而保障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流程制度,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提高其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保障其知识技能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 3.3构建数据库维护机制以及控制数据库访问的条件 数据库的作用就是保障医院每一项工作的信息都能够很好地被记录下来,方便医护人员在使用时可以很快地找到相关信息。为了有效避免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问题,对于数据库的数据要进行备份工作,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障信息的完整性,一旦出现问题,还能够很好地降低损失。在建立数据库的同时,还应该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条件,对数据库的访问人群进行有效的划分,杜绝不允许人群访问数据库,减少数据库中数据丢失或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4小结 目前为止,我国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行业都开始实行信息化管理。身为医疗行业的主体,医院只有顺应时代的步伐是,安全的建设信息化系统,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以及效率。所以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安全性需要通过有效预防病毒以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等方式来实现。通过安全建设信息化系统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方便患者就诊。 参考文献: [1]胡皖.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1):88-90. [2]高彦波,王晓华,刘晨阳.医院远程医学信息网建设应用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8(6):42. [3]吴鹏,马博懿.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效益评估[J].中国数字医学,2008(11):61-62. [4]吴津成,周晓龙,王建文.浅析信息技术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5(11):99-100. [5]马锡坤;杨国斌;于京杰.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2011(10):69-70. 作者:胡世广 单位:六安市中医院
公路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相对于全世界而言有着巨大的突破,但是,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我国公路建设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实际情况而言,道路在全国内分布很不均匀,公路线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之中,还不能满足国民需求,道路建设还在不断进行着。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巨大,道路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个挑战,道路建设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对筑路机械设备的合理管理,迎合当今社会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人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改善筑路机械设备的使用状态,提高其使用效率。 1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1.1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素养不高 在实际道路建设过程中,企业往往更加注重道路建设效率,往其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常常忽视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对于筑路机械设备管理方面,企业投入资金少,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筑路工程中缺少专业的机械维护人员,这对于道路建设十分不利。一些企业不聘请或者极少聘请专业的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而相关的管理人员又缺少专业知识,筑路机械设备维护意识不高,缺乏责任心,不能及时发展设备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也增加了维修成本。 1.2筑路机械设备长时间使用 为了尽快完成道路施工任务,施工工作人员会长时间让筑路机械设备进行运作。不管是任何设备,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对机械的磨损是十分严重的,在施工中,施工工人对于设备保护意识不高并且为了赶工程进度,长时间使用设备。筑路设备长时间超额工作,也会产生“疲劳”,若不及时让设备进行保养,将加速设备老化,不利于对设备的长期使用。设备在长时间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或者报废,对于筑路企业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1.3筑路机械设备不符合要求 现如今,不管任何行业的发展,为了在这样一个相互竞争的社会里占据一席之地,都想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推动本行业的发展,一些筑路企业也是如此。为了适应当今的竞争形式,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一些筑路企业会采用从国外购买先进的筑路机械设备的方法,将先进的设备应用于公路施工中。但是,这些企业忽视了一点,他们在购买先进设备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先进设备并不适合实际道路施工过程,并且设备还有可能受到施工环境、操作技术不当等因素的影响而遭到损坏,相比于预期的设备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盲目追求设备的生产率反而会加速设备损坏,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1.4缺乏健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在筑路工程中,企业的关注重点不在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自然筑路机械设备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当前筑路企业对于设备的管理理解过于简单,没有指定细致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结构,对于管理部门没有划分详细的职责,导致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案过于简单,不能适应现阶段筑路工程发展的需求,企业内部没能得到高效的统一。道路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设备管理不到位,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公路施工中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法 2.1建立健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对于道路建设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保证筑路工程高效有序地进行,在实际施工中,对于人、设备、岗位都要有特定的分配,直接对筑路机械设备进行有效、及时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向维修人员反馈设备的状况,限制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时间,保证设备能够在工作时间内高效有序地运行。企业可以给予管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更好地维护设备。对于相关管理人员,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有创新思维的人提出表扬,杜绝一切不利于设备维护的管理。 2.2合理采购并更新机械设备 筑路企业在对筑路机械设备的采购过程中,不可盲目选取,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如:机械操作的难易程度、市场的需求、施工场地的限制等等,选择适合筑路工程的机械设备。不适合筑路工程的设备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对于一些使用时间较长,常常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机械设备,同样会降低工作效率,筑路企业要及时更换旧设备,换用工作效率更高的设备,保证工程质量。 2.3机械设备的安全化、信息化管理 道路施工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道路机械的设备若没有被及时进行管理,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人员的安全应该是施工过程中的首位,施工现场应该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及时消除机械设备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在设备的安全管理中可以引用先进的电子化设备对筑路机械设备的变化情况以数据的形式进行记录,让机械设备得到更加合理高效的管理,以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自身竞争力。 2.4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新购买的道路机械设备必须要经过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过程,正确的安装保证了机械设备能够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机械设备的调试可以使得企业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也是保证设备日后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总的来说,正确的安装与调试是设备较好使用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筑路工程完成速度。 2.5加强公路施工中筑路机械设备的进场验收工作 筑路企业对于道路施工的工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筑路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如果筑路机械设备没有进行好进场验收工作就直接投入使用,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影响施工工程的正常运行。所以,在道路施工之前要做好设备进场验收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为日后设备投入使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结语 做好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是筑路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抓住时展的特征,引用先进的技术,提出全新的机械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不应该忽视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利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筑路机械设备使用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让设备的运行状态处于最佳状态。虽然,在实际生活中,筑路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相信所有的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这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思想团结,保证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能够紧密配合,不仅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会遇见的各种问题,还能有效提高道路施工工程效率、质量,更好地实现道路施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光义.公路施工中筑路机械设备管理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7(11):23-25. [2]陈善勇.谈公路工程中筑路机械设备日常管理与维修[J].建材与装饰,2016(27):88-89. 作者:李红伟 单位:山西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1.概述 代建制是指政府或使用单位委托专业的项目建设单位进行项目全过程或项目施工阶段管理的制度。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2016年7月,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制度。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应政策,推动代建制的实施。总体而言,我国代建制起步较晚、制度不够健全、管理经验相对缺乏,加上代建制管理的项目大多投资大、持续时间长、参与方或操作流程复杂,导致代建项目管理风险较高。目前,有关代建制管理的风险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开展:一是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对项目整体风险进行研究,包括代建制度风险、代建单位选择风险、代建主体风险等;二是从代建单位的角度出发,对项目实施过程管理风险进行研究,包括甲方的风险、政策和制度风险、工程管理的风险等。本文从第二种角度对代建项目管理的风险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项目提出风险控制对策。 2.项目概况及特点 该工程位于天津市,系某设计院科研办公用楼,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其中1.9万平方米为旧楼改造。该楼主体为框架结构,包含土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人防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厂区配套及绿化工程等,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代建管理涵盖项目前期各项报审、报批,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参与单位的采购招标,施工管理,项目调试与验收,交付与保修。该项目涉及改造及新建,专业复杂、参与方多,建设单位对项目使用需求急迫,对工期要求高,且在竣工验收后要求立即交付使用。 3.代建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 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前提是分析风险因素,找出风险来源。代建管理的风险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个方面: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政策及制度风险、报批报建风险、甲方风险;内部风险主要包括合同风险、造价风险、质量安全风险、进度风险和质保风险[1]。政策及制度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制度不够完善而引起的管理不够规范和政策制度变化概率大的风险。如天津市仅在2006年出台了《天津市建设工程项目代建管理试行办法》,但制度也不够规范。报批报建风险是指代建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对土地、规划、施工许可等报批时,出现审批延误、协调不畅等造成工期延误等的风险,该项目建设单位是通过法院判决才获得了所在土地的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较于常规项目中的立项、规划许可证、用地许可证审批等手续,该项目代建工作中还要解决土地及建筑物过户、地名延续手续等问题。甲方风险是指因甲方缺乏专业知识或利用甲方优势任意变更或提出不合理要求的风险。该项目中甲方为设计院,其专业人员储备较多,因此基本不存在甲方风险。合同风险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目前并没有出台可供参考的代建范本合同,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代建单位作为乙方处于弱势地位,对甲方提出的一些苛刻要求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导致合同双方的权责利不匹配;另一方面是指代建费取费较低的风险,因为目前没有关于代建管理取费的标准模式,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是参考住建部和财政部出台的建设单位管理费取费标准,而代建管理除了保函建设单位管理的工作内容外,还需要承担成本超支、进度延后等违约罚款风险以及营业税、增值税缴纳等内容。造价风险是指如果代建单位是从项目初设甚至施工才开始介入的,那么对项目立项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的控制就会较差,导致后期项目超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实行代建的项目通常是由代建单位进行资金支付,需要承担因项目超支产生的违约合同赔偿甚至对超支部分承担赔偿责任。质量安全风险是指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代建单位所有承担的法律责任、信誉损失及合同中的违约赔偿等风险。该项目涉及旧楼改造,需要先对旧楼中的管线、空调系统、外檐以及内墙等进行拆除,同时基坑开挖及外檐装饰也涉及到深基坑和高空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专业工程,合同中项目的质量安全风险较高。进度风险是指由进度延期造成的赔偿责任,同时由于代建人无法合理控制工期,存在进度风险增加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建设单位对项目使用需求急迫,因此,要求项目必须按期竣工验收并办理好人防、消防、规划、环境等验收备案和房地产权证,这些因素都会成为影响进度的风险源。管理风险是指项目中代建单位不与各实施单位签订合同,导致代建单位只有支付审核权并无实际支付权[2],进而出现实施过程中各实施单位不配合代建管理工作的风险。质保风险是指在质量保证期内维修问题较多或运维成本较高的风险。 4.代建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对策 针对上述风险,代建单位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项目风险损失,提升管理效果。(1)前期阶段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做到既保证建设单位的利益,又能减少代建单位的风险。该项目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选择施工单位并委托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由于建设单位对项目整体功能要求较高,且建筑工程中各专业间联系紧密,采用平行发包虽然可以利用边设计、边施工来缩短工期,但可能会因某个专业的变更而引起其他专业的调整,从而造成工程浪费,但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有助于进行成本控制,减少造价风险[3]。(2)在合同订立阶段,提高风险意识,严格合同条款审核,利用合同做好风险分配。制定风险分担条款时要遵循“公平、由最能控制风险的一方承担风险、承担低成本”的原则[4],在代建合同中,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尽量做到双方的权责利匹配,避免甲方风险;在签订造价、设计、监理和施工合同中,应明确工程延期、变更等原因引起的费用变更的计算方式,减少造价风险;在施工总承包及监理合同中,增加对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并加大惩罚力度,保证施工总承包和监理单位能主动采取措施减少质量安全事故,为项目投保施工一切险减少风险发生时的项目损失,工程保险能起到防范风险的保障作用,可以降低事故纠纷的处理成本,有利于对代建工程风险的监管[5];在监理合同中,增加质量保证期内监理工作有关要求,充分调动监理单位在质保、运维阶段的积极性,减少代建单位管理工作强度和风险。由建设单位直接与施工总承包及监理等单位签订合同,由乙方直接向建设单位开具发票,这样既有利于建设单位抵扣增值税和控制资金支出,也有利于后期办理各项手续或项目审计。(3)进行全过程管理,实现项目全过程有效控制。不再将管理重点只放在施工阶段,在前期阶段参与设计方案、工期计划等内容确定,尽量保证设计方案造价及工期要求的合理性,减少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变更等风险。(4)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保证项目管理效果。例如,利用广联达软件进行建模配合,其BIM、5D管理功能对项目进行投资控制,利用Project、P6等专业软件进行进度控制,利用网络移动签到、移动管理APP等加强对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管理以及资料管理。(5)提高代建单位自身水平,从组织角度控制风险。代建单位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代建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为项目人员进行代建管理提供依据,尽量避免因个人工作能力的局限而风险识别不足造成的风险;引进专业型人才、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创新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6]。 5.结论 代建制在我国起步较晚,仍存在很多制度及管理上的缺陷,加之代建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代建项目管理中风险较高。代建制作为提高政府投资项目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制度,实践过程中,代建单位可以通过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完善合同风险条款、严格合同管理、开展全过程监理、利用专业管理软件、购买保险等风险防范措施,来合理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这些措施对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俊松,丛菱.基于代建人视角的代建工程风险评价[J].价值工程,2014,3:106-108. [2]朱桂荣,邹德欣,单仁亮.项目代建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管理宝鉴,2006,2:47-48. [3]侯延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代建单位风险识别与评价分析[D].2013,南京:南京大学. [4]陈静茹,唐鹏,丁秀梅,刘鹏.基于风险分配的代建合同条件设计[J].工程建设,2018,46(4):56-59. [5]占勇,宋吉平.代建工程风险源分析及防范措施[J].建材世界,2014,35(5):167-170. [6]徐旭东.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下的风险控制策略研究—以四川大剧院建设项目为例[D].2016,四川: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臧莉静 单位:天津市赛英工程建设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要创新思想观念,解决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要创新组织机构,实现技术型档案信息化管理;要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要创新利用途径,为需求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1引言 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档案信息化是随影科学技术发展,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通过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档案信息共享,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提供针对性档案信息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为此,笔者探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和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2必要性和作用 2.1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传统档案管理已经难以适应科技发展需要。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进步,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方便手段。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战略,是实现国家信息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可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化管理能有效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在一定权限下交流和共享有用的档案信息,显著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这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技术,抢抓机遇勇于挑战,与时俱进,做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档案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2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档案信息化管理 大数据技术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运行。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档案管理软件,加之现代化管理手段,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大数据技术可保证档案管理精准性。采用人工方式难以完成海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保管、应用与开发工作,如果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不仅能保证检索、利用和开发档案信息的可信度,还可显著提高工作精度。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档案保存和传播。传统的纸质档案的保存寿命相对较短,大数据技术可利用较为先进的计算机存储系统、芯片、云存储等不同的媒介,实现信息和载体的分离,极大提高档案信息的存储容量,且能多次复制存储同一份档案,防止档案资源缺失,实现永久存储。 2.3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档案信息化管理,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公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物力,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能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整理编目、自动统计、自动检索,按照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服务;能够实现档案生产方式、生产格式、传递方式、保管方式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 3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3.1加大资金投入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购置一些硬件和软件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的筹措、管理和计划使用。在资金一时难以满足要求时,应按照“先急后缓,宁缺勿滥”的原则,购置相关设备和软件,确保设备质量和先进。要加强档案库房的建设,档案库房的面积、温度、湿度、透气度、洁净度等方面的要满足基本要求。 3.2加强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不能严格做到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应遵循要求将不同类型档案处理并转换为电子文档;为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应做好积累、鉴定和归档等工作。所以,只有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和重点工作做好,在具有相应设备和高质量培训管理人员的条件下,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3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政府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随着档案信息化设备与时俱进的更新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存在于不同电子存贮媒介中。传统纸制档案存贮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查阅,保管利用费用高,难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这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及其建设的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统筹规划,需求牵引,实现科技创新滚动发展。 4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4.1创新思想观念,解决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年度财务预算要列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根据部门或单位发展需要合理增加经费投入,配置先进的管理设施、设备和软件等必备条件,解决关键问题,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4.2创新组织机构,实现技术型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管理机构要根据实际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配备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要大力引进与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关的专业人才,采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技能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将档案信息化管理手段由手工型转变为技术型。 4.3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准确和齐全。要做到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必须合理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以科学的手段管理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以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替代传统的实体档案管理模式,避免实体档案的损毁、丢失和缺失。要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电子化信息化意识,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充分运用电子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有效管理档案信息资源;档案管理机构应该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专业化集成化综合性的数字档案馆,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大量电子文件,根据科技发展改革档案管理模式,实现档案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要有效利用电子信息管理手段,严格监控档案信息数据的接收和信息工作;要建立档案信息收集管理平台,一体化收集、处理、存储档案信息数据;要采用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技术,准确挖掘可被利用的有效档案信息数据;在运用全新的档案管理技术时,要合理运用专业的安全保密技术。 4.4创新利用途径,为需求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档案利用中,应科学设计服务途径,提高档案需求者的利用技能,以便在信息化时代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面对大量潜在的档案需求者,档案管理部门要担负起社会教育的重任,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提供给用户查询、检索、下载和安全使用信息资源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和提升档案用户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效率和技巧。档案管理部门要探索新媒体条件下的档案利用途径。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的发展,为档案利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日益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传播信息,转变服务方式的新平台。档案管理部门和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应积极开通档案微博、微信,加强与档案用户的互动,提供档案咨询服务,也可以征集信息,不断丰富档案信息收集途径和方式,充实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海霞.谈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几点感想[J].办公室业务,2018(21):56,74. [2]刘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8(19):58. [3]赵建琼,白艳华.浅谈设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8(19):64-65. [4]张梅.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8(18):75,77. [5]韦翠清.大数据时代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3):167-168. 作者:张鹏 单位:吉林白城市卫生监督所
本文拟对我校在经济学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开展的有益探索进行总结,以期为国内其他高校开展经济学类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一、国内学科建设和质量提升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大部分普通高校在学科建设初期就认识到调动师资队伍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性,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科建设发展的环境,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科方向缺乏凝练。学科建设未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进行动态调整,缺乏探寻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的新道路、新方向的动力,未能结合高校自身学科发展优势,及时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拓展具有本校自身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 (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高校虽然重视培养和建设师资队伍,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梯队中的拔尖、创新人才数量不足,限制了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二是缺少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学科建设步伐滞后。 (三)学科建设质量和水平不高。相对而言,高校重科研,但对教学研究重视程度不够。高水平科研项目、科研论文和科研奖励较多,但高水平的教研论文、教研项目以及教研类获奖较少,阻碍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二、经济学学科建设探索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建设是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学校对此进行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不错成效。 (一)不断优化经济学学科专业布局。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贯彻产出导向(OBE)教育理论,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与学校办学方向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特色领域,充分发挥学校“土建类”学科优势,及时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学校在2011年实现经济学学科门类的突破,新增经济学本科专业,考虑学校“土建类”学科优势,侧重发展建筑经济方向。2016年,考虑区域金融发展需要,顺应时展新增金融工程本科专业,侧重发展互联网金融方向。2017年,在已有学科学位点工程管理(MEM)硕士点(建设工程方向)的基础上,按照工程管理硕士内涵,拓展领域,新增金融工程管理方向,实现了经济学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贯通培养。2019年,顺应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和低碳、绿色经济以及美丽中国蓬勃发展的实际,正在积极筹划新增投资学、能源经济等社会急需的专业。 (二)适当调整专业培养方向,适度优化课程体系。以教育部审核性评估以及安徽省专业评估等以评促建为契机,结合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四年大修一次、两年小修一次的具体要求,常态化地组织教师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研讨。结合社会发展趋势,适当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在经济学专业增设投资经济方向,在金融工程专业增设金融数据挖掘方向,以适应投资规模扩大和金融大数据技术发展的需要。从加大应用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积极优化课程体系,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压缩重复理论课授课内容,提高实验、实习、综合实训类课程的学分比重。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对实践类课程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如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模块,加入Python计算机语言、区块链技术及应用,以适应金融市场业界对技术要求的变化。 (三)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提出三大提升计划:1、师资队伍学历、职称提升计划。通过建议学校大幅提高人才引进待遇,大量引进博士人才,同时,通过鼓励在职进修,实现教师的学历提升计划。近3年,经济学系引进博士人才5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名,博士化率快速提升到63%。同时积极鼓励现有教师申报高级职称。目前,经济学系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7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63%。2、师资队伍能力提升计划。为提高师资队伍的教育科研能力,除学校定期开展的师资培训活动外,经济学系还广泛动员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师资培训,特别是年青教师师资培训活动。一是加大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绩效考核力度,特别是加大科研业绩的考核力度,引导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二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视野,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三是通过教学示范课、教学观摩、教师坊等多种形式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3、师资队伍国际视野拓展计划。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出国访学,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国际化视野。目前,经济学系已有4人具有前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访学经历,每年还计划派遣1~2名本系教师前往国外进行访学,拓展国际化视野。 (四)积极加强质量工程建设。积极鼓励教师结合“一带一路”、“互联网+”、“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协同创新环境下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研究等,推动学院精品课程、MOOC资源等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鼓励教师开展重点教学团队建设,期望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经济学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措施 除通过学科建设以及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强化教学运行管理、强化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强化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等常规手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外,还特别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教学水平建设,引导教师潜心教学。一是多形式加大教学业务能力培训;二是常态化开展教学研讨;三是加大教学考核力度,加大教学事故责任认定力度,一旦发生教学事故,系主任、教学副院长和学院院长均承担连带责任。 (二)加强学风建设,促使学生潜心学习。一是加大课程考核力度,提高考核要求,给学生合理增负;二是宣传优秀学生风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引导学生潜心学习,以先进促后进,实现共同进步;三是建立各类学习兴趣社团、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以老带新,实现传帮带,引导他们更加合理地规划在校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力度,以赛促学。鼓励学生投身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通过比赛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目前,经济系组织学生参加的比赛已经涵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经济学综合博弈大赛、市场调查大赛、金融投资创新大赛等主要比赛,并取得不错业绩。未来,拟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人均参加比赛1门以上。 四、反思 尽管学校在经济学学科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但作为省属高校,受政策、资金、管理方式等方面限制,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何通过寻求政策、资金支持,创新管理方式予以逐步解决,尚需深入反思。第一,受编制限制,师资力量短缺、特别是高水平教师短缺现象还较严重,生师比有较大下降空间。受师资短缺影响,教师授课任务较重,影响科研精力投入,不利于教师教学科研业务能力提升。同时,受师资短缺影响,大班教学客观存在,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突破现有编制限制,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尚需深入思考。第二,受学分收费政策限制,学生反复重修课程现象普遍,加剧教学资源紧张程度,影响学习风气。如何突破学分收费政策限制,抑或创新学分管理方式,加强学分重修管理,尚需深入思考。第三,优胜劣肽机制不能发挥良好作用,教风和学风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如何充分发挥优胜劣肽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进教风和学风的持续改善,尚需深入思考。第四,智慧校园和“互联网+”战略在学校的落实尚有待加快进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尚有待提高。如何贴近学校实际,加快智慧校园和“互联网+”战略推进速度,提高教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展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尚需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小强,彭颖晖.一流学科建设就是建设一流的学科生产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6). [2]张德祥.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审视[J].教育研究,2016(8). [3]钱颖一.经济学科在美国[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6). 作者:彭志胜 段宗志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低碳经济属于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形式,能够对低碳以及环保理念进行有效落实,促进经济实现良性发展。而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本投入,而由于政府投入资金往往是有限的,所以金融支持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针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方面内容开展了分析与探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金融支持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帮助。低碳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发展路径是不同的,它对于新机制以及新技术有更高的依赖性,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需要较多的资金,所以必须要做好金融方面的支持与分析。如何对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解决,不断提升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性成为了多数人员探究的问题。“绿色金融”概念的提出,为人们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路径,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作为融资、投资活动中的资本,旨在推动企业进行生产方式的转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更好推行做好基础。所以做好绿色金融方面的探究,深入分析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意义重大。 一、低碳经济的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少的温室气体,或者不产生温室气体,以这种模式来开展生产经营。如此能够减少碳排放量,从而对社会环境的改善起到较好的作用。碳排放量是影响温室效应的重要指标,低碳经济可以让温室气体的含量得到大幅度降低,由于温室气体含量往往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会导致气候出现异常状况,这就会对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最为主要的方式就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机制进行变革,积极进行创新机制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动生态文明化建设。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是基于全球变暖状况下提出的,相关的研究者发现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过程中所产生的室温气体,会导致全球温度不断提升,也就是说会引起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又容易导致环境发生恶化,使得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处于上升趋势中,这就对全球降雨产生影响。同时,温室效应还会推动病原体迅速滋生,使得其传播范围更广;环境的剧烈变化还会影响地球的反馈调节,因此就会诱发自然灾害。所以必须要采取措施对这种现象进行缓解和改善,而发展低碳经济则成为了重要的途径,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对这种现象进行有效应对,不过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也只有得到充足的金融支持,才能够推动低碳经济的更好开展,所以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二)低碳经济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 低碳经济也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形式,而任何形式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金融支持,一旦脱离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长久持续下去,所以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不可脱离金融支持,其对金融支持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当前随着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的不断普及,金融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推动了金融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将其运用到低碳经济发展方面,能够为低碳经济注入活力,促进低碳经济实现快速有效发展,所以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方面金融支持建设尤为重要,低碳经济与金融支持必须要紧密联系起来。另外,低碳产业的有效发展会刺激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双方之间相互作用,彼此有利。 二、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科学的法律规范 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需要法律规范的支持,政府只有构建科学化的法律规范,才能够为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也才能够为金融支持提供更大的有利作用。然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缺乏健全科学的法律规范,现有的规范较为落后,审理管理机制以及体系发展模型都存在诸多问题,政策约束力以及激励效果不够理想,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金融支持的推进。同时,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法律规范存在较大的笼统性,无法对低碳经济发展金融支持提供明确的参照,无疑影响了该方面工作的更好开展。 (二)低碳服务模式较为单一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投入了较多的精力,采取有效手段推动了低碳经济发展,也对金融支持模式进行了改革,然而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低碳经济服务模式较为落后,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的产品较为单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机构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然而其实际发展却并不顺利,在发展中还存在低碳服务意识低下,产品开发不科学、不全面等方面的问题,这对于低碳经济的有力推进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三)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与传统项目相比较而言,低碳项目需要运用大量的新技术,而新技术往往存在大范围使用效果折扣以及不成熟等方面的风险,就那些高风险的低碳项目而言,假设没有建立健全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那么就会导致金融支持面临较大的风险,比如,政府提供担保,或者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保险,离开了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就不能满足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的要求,从而会对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提供带来较大的阻碍,因此做好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尤为重要。 (四)制度缺乏激励性 虽然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然而从具体情况来看,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有效落实。能耗高、污染高的两高企业还是很多地区的支柱性企业,GDP、税收以及就业岗位等都需要这些企业来创造,地方政府无法对这些企业的发展进行限制,反而还需要金融机构支持这些企业发展,这就无法推动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不能对其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限制了低碳经济发展。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款 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促进低碳经济金融支持的有力开展,我国政府应当对相关的法律条款以及规范等进行有效健全和完善,相关人员要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管控,确保管理要求以及管理模型与市场发展情况向符合,推动各项操作措施的有力推进。这就需要政府对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行细化规定,结合当前市场的现实情况对条款进行更新。而且地方政府还应当构建低碳经济的扶持制度,提升基金结构的有效性,确保其能够有效推广民间低碳经济运行模式。 (二)创新低碳经济服务模式 相关部门在对低碳管控模型构建的过程中,要集中处理服务模式,提升管理机制以及服务模式的有效性。而且相关的金融机构应当对信贷项目的运行方向进行有效把握,重点对低碳行业进行支持,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有效维护,确保经济结构与实际需求相贴合。同时,金融机构还要针对于低碳经济进行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开发,比如对绿色信贷进行有效创新,进行能源效率贷款、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的开发。还要深入挖掘用能权、排放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积极进行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排污权抵押贷款等创新工具的发展。再比如,还可以积极进行绿色保险业务的创新与开发,发展低碳企业贷款保证险、绿色建筑险等创新性险种。 (三)构建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应当监控大中型低碳项目的杠杆率。部分从事低碳经济的企业规模扩张较快,而又没有进行风险控制,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经营面临诸多问题,破产倒闭成为了结局,因此应当对大中型低碳项目的杠杆率进行密切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措施的采取,有效降低风险。第二,要合理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有效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能够将环境高风险行业的未来不良资产率估算出来,得出未来信用风险和环境风险之间的定量关系,这就能够推动金融机构对自身的资产配置进行重新审视,从而更好地降低自身对污染行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 (四)提升制度的激励性 首先,政府应当改变补贴方式。当前政府所采用的补贴方式基本上是一次性资金补贴,这对于低碳项目而言根本不够,所以应当改变补贴方式。可以采用市场化的补贴方式,如此能够促进节能减排效果的不断提升,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效果得以有效改善。其次,要改变补贴结构。当前我国政府补贴主要是用于低碳项目建设,而这些项目在建设成功之后还需要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如此才能够实现运转,所以政府应当对补贴结构进行改变,可以对低碳项目的运转进行补贴,在项目稳定运行之后在停止补贴。同时补贴方式也应当以市场化为主。这样能够更好地对这些项目进行激励,提升制度的整体激励效果。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只有做好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才能够为低碳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推动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启奥.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探讨[J].农家参谋,2017,(12). [2]孙茂新.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7,(12). [3]张开阳.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中国商论,2017,(04). 作者:林金强 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中的测绘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仍然需要更好地应对各种测绘环境,以保证测绘技术在各领域中的良好应用效果。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测绘技术的研究,对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依托未来的测绘需求对其发展方向进行阐述。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各领域的发展都更加的依赖新技术的产生,从而在本质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与技术水平。在地质勘查领域也同样如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便依托经纬仪与激光测距机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查活动,为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及地质测绘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然而,在新时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以往的测绘技术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的技术需求,因此新技术的引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必然,GPS定位技术的引进与实践便是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1.测绘技术的特点 测绘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技术,它广泛地应用于矿产开发、工程建设、地质勘查等领域,不仅保障了测绘的科学性、准确性,更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而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信息化、数据化已经成为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技术与设备的支持,使测绘技术更加的便捷、准确。其主要特点包括:(1)自动化特点。自动化是我国推进工业4.0时展的重要标志,在测绘技术中应用自动化软件进行图形的设计与绘制,减少了传统测绘中的人工压力,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工作的效率。(2)精准性特点。在信息科学技术的背景下,精确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利用设备代替了人工的操作,通过严格的系统管理进行数据的转化,并以精密仪器进行分析与处理,使测绘的精确性成指数上升。如针对300m距离下的测绘数据进行对比,其测绘误差仅为毫米级甚至更低。(3)综合性特点。在测绘新技术的应用中,不仅实现了传统距离、高程等相关数据的测量,更实现了对信息的全面搜集与反应,其信息构成也更为综合,使测绘变得更加便捷、精确与全面,同时在三维技术的支撑下,使其测绘结果更加的立体,全面打破了传统测绘技术中的局限。 2.地质勘查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2.1GPS测绘技术 GPS技术是最早被我国应用的测绘技术,它依托于良好的信息化水平及卫星定位技术,使测绘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乃至在当前的地质勘查中GPS技术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GPS测绘技术主要依赖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数据支持,通过空地一体化的测量,能够快速的形成测量数据并实现数据的处理与传输,使测绘实施者快速地获取测绘结果,在效率与准确率上得到了本质上的保证。GPS测绘技术中主要包括内业与外业两部分,外业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野外的观测、选点、质量检测及标志等活动,以为后续的地图绘制、标记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外业则主要实施测绘数据的完善处理,并进行测绘结果的总结。根据GPS测绘技术的工作流程而言,可以将其概括为成果检测、外业观测、外业选点及建立标志等环节。从技术层面而言,在进行GPS测绘的过程中,为保证数据成果的准确性,至少要采用2台以上的数据接收设备,同时至少需要同步观测4颗以上的卫星,并且还需要操作人员选择视野开阔,无过大、过密的遮挡物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2.2RS测绘技术 RS测绘技术也被称为遥感技术,其在地质勘查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RS测绘技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其主要特点便是能够实现对物体进行识别与探测,这一功能在航空探测中应用最为普遍。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及测绘需求的发展,20世纪所形成的技术已经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测绘要求,在科学技术水平的推动下,RS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与完善,逐步从原有的可见光探测转变为集系统化处理及信息化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测绘技术。利用不断的技术升级与信息化改造,当前RS测绘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对图像的精确处理,使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及实时性更高,同时也为地质勘查技术带来了新的技术选择,对测绘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S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遥感技术的结合获取大量的实时测量数据,并能够提供不同波段所测得的数据信息进行筛选的功能,其较强的抗干扰性有效规避了地面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测绘面的扩大提供了保证,也为地质勘查工作的顺畅进行奠定了基础。此外,针对特殊环境及测绘需求,RS技术更加注重了对遥感器的优化设计,以通过不同遥感器的特定功能实现特殊的测绘需求,并且加入了综合信息的处理技术,以便通过新遥感设备的应用提升测绘综合信息的形成。 2.3GIS测绘技术 目前,随着地质勘查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技术具备了良好的应用趋势,它属于现代测绘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测绘技术,融合了多种科学理论,实现了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要求。GIS技术主要依托计算机及数据库进行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将空间事物与地理信息进行充分的整合,并快速的形成图像信息并进行呈现,从而打破了传统测绘技术中的局限,也改变了未来测绘技术发展的理念。GIS测绘技术在应用中具有显著的现代化特点,对于现代地质测量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主要包括:(1)多纬度特点。GIS测绘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形成特异性的地质构造,同时还可以对成矿进行预测,从而在实践中进行地质勘查的指导。(2)定位性特点。GIS测绘技术中包含了丰富的测绘数据,可能通过其中特定的功能进行特定因素的分析,并形成综合性的测绘数据,便于对地质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同时,通过计算机及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及设备进行地质勘查及矿产位置的确定,以保障矿产开发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在不断的数据优化及技术更新过程中,还更加注重了技术的智能化融合,以通过测绘建立相关的模型对数据进行筛选,从而提升地质勘查的质量。 3.地质勘查中测绘技术的未来趋势 在当前的技术应用背景下,无论是GPS、RS还是GIS测绘技术,都需要根据地质勘查环境与需求的变化进行深入的变革,以此适应未来形势与任务的发展。其主要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于如下内容:一是加强软件的开发。在信息技术不断演进的背景下,软件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利用软件技术的辅助能够实现测绘数据的系统化、规范化与精准化,促使测绘技术获得本质上的提升,从而构建起良好的测绘框架。二是强化软件应用。当前的测绘技术应用中,大多都是以软件作为主导,依托有效的测绘软件进行信息的处理与完善,强化软件的应用将很大程度的降低人工测绘压力,同时也能够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严谨性,尤其是专家系统的融入,使测绘具备了更强的权威性与可操作性,实现测绘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促进地质勘查的质量提升。三是注重新技术的融合与开发。测绘技术的发展是时代科技发展所主导的,根据不同时期的科技水平,在测绘技术方面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融合,结合不同技术下的优势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从而使测绘技术更加的成熟与全面,克服技术本身所带来的局限,从而进一步塑造全新的技术应用格局,提升测绘工作的保障性功能发挥。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地质勘查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加强现代化测绘技术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加精确以及可靠信息,同时可以充分了解区域内地质情况和地质构造,新型测绘技术具备较大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GPS、RS以及GIS技术将会更加完善,这样会进一步促使地质勘查工作更加顺利开展,对于地质勘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钰.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4):100. [2]陈思超.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发展[J].江西建材,2018(10):55+57. [3]甘承萍.探析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中国锰业,2018,36(03):32-34+38. 作者:姚德龙 单位:山西国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小学语文看似是一门基础科目,但是却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建构和思维能力的增强、以及学科品格的提升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国家相关部门才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些更加具体明确的高标准,而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对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等提出了一些更加高规格的要求,同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那么,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更需要在老师积极有效的指引与同学积极主动的配合之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增强则需要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去不断践行,从而形成自己一种内在的意识与能力。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小学生对经典古诗文阅读欣赏的有效性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在小学阶段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对于语文这一学科,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同时还能够更深层次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经典古诗文阅读欣赏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应该培养的一种能力,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在学生们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所以,这就更加需要老师去进行积极有效的监督与指引。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层次去因人而异地进行有效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培养适合自己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同时,随着国家对小学生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能力的日益重视,老师们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对他们在经典古诗文方面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他们能够正确地识读经典古诗文和及时背诵默写,并且能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欣赏。如果是这样的话,老师就能更加具体有效地提升这些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 二、鼓励小学生进行广泛深刻的课外阅读,并积极开展读书交流心得体会活动 在此次的新课程标准中,国家教育教学相关部门提高了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就应该积极鼓励这些小学生去开展广泛而深刻的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对小学生阅读过的经典读物,老师还可以以读书心得体会的形式引导小学生来进行有效的交流。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语文的能力,这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可能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行为能力来为他们推荐一些有效的阅读篇目。鼓励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终身践行的好习惯,这对学生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老师还应该积极组织这些小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这个交流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分享小学生读书笔记和交流心得体会来进行,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读书感悟,这对他们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重视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教授,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一样需要重视对知识的系统性教授。这种系统分明、结构清晰的语文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在语文知识接受与掌握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而这种全面深刻的系统化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够让学生在繁杂的语文知识整理过程中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此同时,这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又是很重要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大多数老师和同学们往往都会认为它是庞大复杂而又无序可循的。所以,老师在教授语文知识以及同学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无目的的,认为语文是一门不需要太过于依靠课堂的学习就能够轻松过关的学科。相反,这种传统的错误观念会影响我们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给老师和同学们造成了一种假象。因此,我们就更应该积极转变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语文知识教授,让这些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找到语文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有系统的语文知识的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培养起一种很强的知识整合和素材整理的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加深这些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强调努力学习的重要性,而且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的构建,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深度理解与掌握的能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老师可以从小学生字词识读能力、阅读鉴赏思维能力等方面来具体进行。同时,这对他们的语文知识的分析与鉴赏行为能力的提高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给他们语文学习,甚至是全学科学习提供一种更加多样化的分析与解题的思维能力。从国家对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含义和要求来看,老师还应该重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写作思维能力、古诗文诵读思维能力以及表达交流思维能力等,这都需要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一些有计划的教授和培养。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增强自己全方位的语文思维能力。比如,阅读思维能力的增强,它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完大量经典作品之后对作品有一个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表达交流思维能力的提升,它可以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与语言建构能力,从而有益于和他人之间交流沟通能力的增强,而这一方面思维能力的构建,又可以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提升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这些优良的学习思维能力之间是环环相扣的,这不仅对他们语文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当前紧锣密鼓的进行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中,老师更应该把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些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的指引,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监督,以要求这些小学生能够将这种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真正落实到自己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这样,在老师和同学的相互配合过程中,这种对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辛涛、姜宇、王烨辉2014《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张柳柳2017《创新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第9期。 王凯丽2017《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探》,《教育现代化》第36期。 作者:李雪琴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大靖第二小学
1引言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所以要发挥出一体化技术优势。立足于实际情况,积极引入一体化技术,对于提升效率和质量有很大帮助,推动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 2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系统由调度主站、通信设备和厂站端三个部分组成,实现系统的有效运行。其中厂站端可以分为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别发挥着有效作用[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网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和电网运行有着直接关系。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采用的是客户服务分布式体系结构,提供系统开发运行一体化的运行环境,提供分布式系统的运行接口,扩大运行系统的范围,按照需求自动分配功能任务,多样化的功能任务,多元性和选择性的系统配置,统一的操作系统平台,配置灵活性比较高。由此可见,具有强大功能,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电网技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要树立起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水平[2]。 3存在的问题 (1)技术落后的问题。我国在刚开始进行电力调度的时候,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在的电力自动化系统比较而言,有着很大的差别,表现出落后性,和现实情况相互脱离。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更新速度非常快,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技术趋于成熟。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电力公司依然采用传统电力调度方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发生故障,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电力调度系统对设备质量要求比较高,长时间运行可能会超过系统承载的负荷,进而引发一些问题。还包括其他自然、人为因素,对电力调度系统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引进,有效运用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不断优化结构模式,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2)电网模型多变性的问题。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电网模型具有多变性的特点,对系统运行会产生一定影响。建设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时候,不仅要增加变电站数量,还要注重改造工作,需要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处理、分析,为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具有正确性,减少系统维护中出现的错误。变电站的增加要根据系统情况来决定,采用建模和绘图的方式,有一个大概了解,建立明确目标,为后期工作开展做好准备。系统维护是一项重要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隐患,通过消除来提升运行稳定性。加强对问题研究,找到其中存在原因,制定有效方法来解决。电力调度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运行效果,所以要进行监控,确保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之中,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4优化的措施 (1)加强管理。为了保证电力调度系统稳定运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起到规范的作用。首先建立健全制度,增强执行力,将具体效果落实下去。制度是管理根本依据,要根据发展情况及时更新和补充,能够起到正确指导作用,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其次将责任具体到个人。明确人员工作范围、职责,严格按照规定去执行,树立起求真务实的态度。对于失职人员要严肃处理,整顿内部纪律作风,创建出稳定的环境。最后做好系统维护工作。对设备每天都要检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造成更加严重后果。对于老化、破损的设备要进行更换,保证作用正常发挥,减少故障发生率。加强对电力调动系统管理力度,确保系统的运行,为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电力资源。(2)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人员在日常管理和系统维护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要具备较强专业素养。在电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学习最新理论和技能,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向社会招聘人才,要求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电力调度系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稳定,要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履行好职责。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交流,保证信息传递、共享,掌握最新情况,提高默契配合度。人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发挥出自身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遇到问题要共同讨论,提出不同意见和看法,最后通过整合确定最佳方案,有利于提升工作水平。 5一体化技术 (1)系统平台一体化。电力调度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因为相互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解决面临问题,可以采用中间件的分配方式,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转换。目前使用最多的中间对象是OMG和CORBA,具有明显优势,最大限度减少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实现电力调度系统平台一体化目标。中间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差异进行有效处理,实现了不同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相互连接、相互通用、相互操作,构成一个整体。中间件为电力调度一体化技术运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帮助解决面临难题。对系统做出调整的时候,不会对已有的操作平台产生影响,利用完善的接口服务,完成了系统的改造[3]。(2)系统功能一体化。我国电力调度取得了很大进展,未来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数据库、界面和图形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功能一体化。功能一体化技术发展迅速,核心技术是中间件的使用,将其灵活配置在电网中,满足系统运行的需求。在电网调度中安装节点机,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中间件对电力调度服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整合,可以提升系统应用服务水平。中间件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根据客户的需求设置在系统中。中间件是用模块的基础,保证电力调度应用模块的正常运行和通信。意识到中间件的重要性,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内部结构进行整合,达到理想的效果,提高运行效率。(3)数据一体化。数据录入一体化,保证各个系统功能、数据结构和应用系统的一体化。在设计系统模拟图的时候,要为人员提供正确信息,便于后期工作顺利开展。对设备信息准确了解,包括型号、使用年限、运行状态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维护,保证设备的有效使用,为电力调动自动化系统更好服务。数据维护一体化是指对子系统的电网建模和设备参数进行编辑后实现统一,对相关数据信息储存,建立起专门数据库。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在数据库中查找需要的信息,提供有效指导,更加快速的解决。数据是信息的主要来源,要进行存储,作为历史资料,通过分析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大大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发挥出更大作用[4]。(4)电力调度接口一体化。电力调度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的访问对资源服务的接口进行查询,从而提供访问的服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服务的接口、访问次数和状态记录,体现出个性化特点,满足不同的要求。客户在查询信息时会选择自己关心的问题,系统会自动更新,实现对电力调度服务目的。电力系统接口一体化,要确保具有开放性,用标准图模实现对数据接口的服务,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快捷,节省大量时间。本质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所以要具有人性化特色,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对操作流程进行优化,更好地满足需求。通过查询了解全面、准确的信息,不断优化接口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查询服务水平,提升更高的服务。 6结语 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一体化技术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指导实际工作开展。要树立起创新意识,提高技术运用程度,不断优化电力调度自动化中一体化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汪金棠.关于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一体化技术分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5(02):93-95. [2]王炳磊.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8(09):201. [3]许其文.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一体化技术探究[J].低碳世界,2017(06):51-52. [4]郭东强.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7. 作者:赵开轩 单位:国网浙江嘉善县供电有限公司
房地产行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政策、市场和资金等问题,这些因素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针对房地产开发中遇到的收入确认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核算管理。基于此,笔者展开研究分析,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及会计核算进行研究,并对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的五种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然后结合特殊情况下的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进行阐述,希望对新形势下房地产收入确认起到相关指导作用。 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及会计核算 房地产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市场上较为重要的产业,国家针对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整个房地产管理的规则也越来越规范,针对房地产行业需要进行进一步管理,尤其是针对房地产行业开发中遇到的政策、市场和资金等问题,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在房地产建设中都会遇到会计核算的问题,所以针对房地产行业会计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核算管理。新的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进行了新的规定,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但同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二)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三)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 (四)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五)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以上阐述的是收入确认的定义和条件。在整个房地产行业方面,由于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也比较长,而且在进行产品销售中涉及到的产品验收和产品交付及产权转移等程序较为复杂,导致房地产行业的销售后续服务工作与其他行业之间有较为明显的特点。所以房地产行业的收入确认需要会计人员综合掌握多种方面,按照传统的收入确认准则不易准确的确认房地产行业收入。 二、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的五种情况 (一)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收入确认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也比较长,而且在进行产品销售中涉及到的产品验收和产品交付及产权转移等程序较为复杂,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收入确认,很多房地产行业结合会计政策对房地产行业予以收入确认多数是采用的是房地产已经竣工并且是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审核验收,且发放入住通知书,房地产开发行业的企业与买受人已经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收取房款且已经出具发票,从而能够确定房地产销售收入。这是较为通用的房地产收入确认的方式。以上的收入确认方式看起来较为正确,但实际上流程不够严谨,不符合房地产行业中风险和报酬实质转移的法律标准。因为房地产行业中,如果开发商的出售房屋延期交付或者出现面积误差比值超过3%,主体结构不合格等情况,买受方,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对之前的房地产收入确认产生影响。 (二)准确把握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 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收入确认,需要从会计上对收入进行执行确认,而且在法律法规上也需要遵照其中的准则,笔者结合多方资料展开调查,在基本准则确认的基础上,从谨慎的角度出发,对房地产行业的收入确认工作进行重新定义,希望供大家参考: 1.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工程已经竣工并且通过合格验收。政府部门对开发项目工程进行核验,工程项目取得政府部门发放的竣工备案表。 2.开发工程的销售面积与合同约定中相符合。一般来说,房产实际销售面积与合同规定的面积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取得政府测部门的测绘面积表,并且按照实际测绘面积进行价格计算。 3.房屋交付手续已经完成,而且买受方出具交房确认单,并且无异议。一般来说,开发商的企业在进行房屋交付中可能会由于买受方的原因导致没有进行正常的房屋交付,这就需要对业主进行通知和送达,首先可以采取报纸公告,然后保存报纸原价。另外进行邮递,保留邮递底单或邮局回执。进行电话或传真通知,应该保留记录。只有当以上步骤完成后,整个房产收入确认才算完成。 4.房屋买卖过程中,客户的钱款交付有多种形式。对于客户采取一次性全额交情房款的,开发商应当在收取钱款后出具钱款凭据,然后办理房屋交接手续,并进行收入确认。另外采取按揭付款的方式,开发商应当要在实际首付款到账或者是银行按揭钱款到账时,进行房地产收入确认。 5.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工程项目的工程竣工后,要对成本进行可靠计量,这就要求对工程进行准确估计,然后结合工程量进行成本计算。上面所讲述的收入确认原则适用于房地产销售的一般情形,当开发商依照程序进行房产产权转移及相关程序完成后,并将所有权转移到买方,企业的销售收入确认可以进行。 三、特殊情况下的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 房地产行业的收入确认,按照传统形式上的收入确认需要依照所有权转移之后,风险和报酬转移后进行收入确认,在遵照以上准则确认时,要对每项业务进行核算,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保收入确认工作有序进行。当然,往往存在一些情况导致风险和报酬没有进行有效转移。 (一)合同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市场上房地产经营效益不好,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采取多种钱款收取方式进行房款收取,确保买方效益。约定到一定条件下买方有退房的权利,比如在进行房产销售中,开发商进行市场跌价赔偿措施,或者买方有权获得损失赔偿,这种方式,导致收入确认工作出现一定的不确定性,这要求企业需要在不确定性因素消除后进行收入确认。 (二)房地产销售后,开发商仍然有向房屋进行管理涉及的因素,比如房屋销售过程中,与买方签署一定附带协议,承诺一定时期内的既定报酬,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对交易实质进行分析,确保企业这是销售行为还是融资及利润获取行为,以便后续更好的进行房产收入确认工作。 四、结语 总体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迅速进步和发展,但在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政策、市场和资金等问题,这些因素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针对房地产开发中遇到的收入确认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核算管理。首先应把握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及会计核算问题,系统研究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的五种情况,同时要考虑到特殊情况下的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情况,只有科学把握这些因素和情况,才能够更好的做好新形势下房地产收入确认工作,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静.新收入准则下房地产企业收入确认的思考[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7):154-155. [2]柯善根.交付确认法和完工百分比法在房地产收入确认中的应用[J].新经济,2014(08):100. [3]欧亚群.交付确认法和完工百分比法在房地产收入确认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0(01):38-39. [4]冯京慧.中、新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确认对企业上市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5]吕紫石.应厘清房地产收入的确认条件[J].会计师,2005(04):44. [6]陈晓坚.如何做好房地产收入的确认工作[J].房地产导刊,2002(14):66-67. 作者:徐丽君 单位:杭州市城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现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化渐渐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领域,成为重要的发展因素之一。[1]体育和民俗的结合,使得体育活动越发的具有普遍性。现代体育社会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综合国力的发展。民俗在人民群众们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不断传播,成为一项流传至今的文化事业。逐渐进入数字化的时代,人类围绕信息技术进行的研究领域从民用到军事,从教育到医疗,范围的不断加大,突破了行业规范,甚至跨越了时间的限制,以不同于以往的独具特性的发明与创造满足了人类在数字化时代的工作需要。博物馆行业却在此时受到了挑战,难以融入时代,对于数字化的接受程度还较小。 1根据数字化建立民俗体育博物馆的原因 1.1现如今民俗体育类博物馆的现状 1.1.1数量稀少。为促进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山西省体育博物馆也随之建立,山西民俗博物馆则成立于2003年10月,但迄今为止对于民俗体育博物馆的介绍却少之又少,其中与数字化的结合更是现代博物馆所缺乏的,不仅仅是山西省内缺乏此类与数据化结合的博物馆,甚至全国对于此的应用也较少。1.1.2技术信息落后。长时间缺乏信息的更新,体育民俗博物馆的建设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博物馆陈列的方式仅仅只限于展柜里的摆放,对于网络上的系统信息更新的却很笼统,旧式博物馆的展览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2]完整数据库的缺乏,使得博物馆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人们寻找各类展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容易造成信息的遗漏,可能引起工作失误。1.1.3民众缺乏此类消费观念。消费者存在固定思维,认为博物馆内容枯燥乏味,没有生动性,对于一些青少年学生缺乏吸引力,人们很少选择博物馆进行游玩观赏,博物馆自身的定位也影响了人们的选择。 1.2数字化民俗体育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1.2.1数字化发展的传播性。数字化民俗博物馆通过网络、手机平台等传播某一事件,大众传播的覆盖面增大,使得全国乃至全球的传递和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是从地域性文化转向全球性文化的一大跨步,这也是人类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说,没有数字化可能就没有全球化。对于数字化民俗博物馆的传播也通过网络使得人们逐渐了解了信息,增加了极大的吸引力。1.2.2数字化发展的互动性。通过数字化的发展即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能够进行实时的交流,两者之间实时的反馈也更加的及时,对于某些问题也可以及时得以解决,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模式也不再是理想。在博物馆中游览,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台,例如扫描技术等,了解每件藏品的历史价值以及作用。1.2.3数字化发展的艺术性。数字媒体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立体的描述现代民俗体育博物馆的特性,并且利用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进行融合,真实记录民俗体育历史的实际发展情况,与传统的传播模式有着极大的不同,是其不可比拟的。 2数字化在民俗体育博物馆的应用 2.1VR技术的发展历程 VR技术是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被人们关注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其共经历了模拟、萌芽、产生、完善应用四个阶段,1980年美国游戏公司组建虚拟现实实验室进行研究相关硬件;1987年推出首款商业化VR头盔,商业化领域的引用成为这一阶段的标志,随后一些知名公司也推出了VR游戏机。到目前为止VR技术已经在教育、娱乐、医疗、虚拟导览、模拟训练、工业仿真、文物古迹、电子商务等更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对于博物馆行业更是有着极大的优势。如今的互联网的拓展、计算机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3D技术的大众化发展,大幅度提升了其体验效果,VR技术的商业化、平民化已经在渐渐实现。 2.2数字化的具体应用 2.2.1VR展馆设计及体验。体育民俗博物馆以多项体育民俗运动作为主线[4],展馆分为接待区,博物馆展列区,VR体验区,互动区,舞台表演区。对于不同的体育民俗项目,设置了不同的展馆以及体验区,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了解并体验各类体育活动的趣味性,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同时对于人们有了适当的锻炼。独具匠心的策划,也让游览者更加细致准确的了解博物馆的内容,也增加了体验的乐趣,同时以游戏的方式体验学习的不同方法,让亲身实践打破传统学习方式的枯燥无味,游戏的玩法也变得和以前大为不同,在学习的同时也不会让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同时对他们的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2.2.2自媒体运营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博物馆的宣传也不仅仅限于书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如今可以通过网络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以及网络直播等进行宣传,以达到吸引公众的作用。除此之外,对于已开始进行游览的游客,可以在进入馆内时扫描二维码开启语音介绍,对于游客简单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人工客服进行讲述,每个展馆都有详细解读,以满足每个游客的需要。[5]在经过每个展馆的体验区时,数据会有所提示,使得每个游客都有机会体验民俗体育的小游戏,在观赏的同时也不会感到无趣,充满流连忘返的感觉。2.2.3其他技术。考虑与影视公司合作建设3D或4D电影院,在博物馆开馆前,播放与本博物馆今天即将展示的相关展馆内容的历史电影,可以提前告知信息,旅游者可以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知晓其历史背景,而不是盲目地参观,并且可以提高对多数游客的教育意义,又能带动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增加收入。在此基础上,博物馆要适当扩大展馆面积,增加更多方面的展览,对于每个体育民俗都能充分地展示,增加了新鲜产品,更加能够吸引游客,经济收入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3体育民俗数字化的积极影响 3.1经济影响 3.1.1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于大部分旅游城市,文化市场在旅游消费中占据了极大的比例,它同时也是此类城市精神文明的载体,所以博物馆行业的发展重要性在此时更是凸显了出来,对于城市建设在精神文明上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这个时代,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市场化是城市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博物馆除教育功能之外,包括历史的存留,还扩展了休闲娱乐功能,发展文化创意,开发文化产品,使得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体育民俗博物馆持续发展的活力。3.1.2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成果逐步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手段和商务模式,也推动了博物馆业经济的发展。人们出行不再需要带现金,仅仅使用手机支付就可以完成缴费,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博物馆的发展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共享资源,共享市场,互为支撑,共同发展。 3.2社会影响 3.2.1体育教育方式的转变。数字化的建设发展,使得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动画音乐等形式进行教学同时吸引关注。数字化体育民俗博物馆的建设,同时可以使学生进行实地游览,了解民俗体育的历史以及亲身体验体育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活跃了气氛。数字化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产物,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详细了解体育发展历史文化,也可以亲身体验,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而保证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果。3.2.2人民旅游方式的转变。人民的旅游方式由最初的无目的出游转变为有方向的寻找,在到达博物馆内后,可根据自己在网络上查询的内容进行选择展馆,对于不同展馆的游览顺序进行调整,优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也可以优先体验虚拟现实带来的乐趣。 4结语 我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民俗体育既是一种体育文化,又是一种生活文化,二者为发展建设民俗体育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此民俗需要融入时代,融入生活。而如今的数字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便利,信息技术不断渗入体育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人们可以体验不同体育民俗文化带给我们的快乐,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传承与发扬中国的体育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周艳.数字化时代的数字化设计[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04):16-17. [2]王裕昌.数字化建设是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J].甘肃科技,2007(06):225-227. [3]李磊.民俗体育的昨天与今天[N].中国体育报,2002-10-12(1). [4]李艳茹,汪普健,张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7):88-91. [5]张家齐.民族体育与民俗[J].体育文史,1991(04):6-9. 作者:许磊 白宁 杨然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太原学院
1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落实是企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资本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济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资金链,对资金流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经济管理仍沿用传统管理模式[1]。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种种问题都限制了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可以使企业结合市场发展需求来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企业在此过程中也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持续进步。当前,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不断向经济全球化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然会面临巨大挑战,企业利用经济管理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知识经济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企业经济管理必须要更加注重自身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对知识专利引起高度重视,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 2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传统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严重滞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的指导,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不仅注重对企业利益的控制,还注重对企业各部门及其相关工作的统一管理,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没有特别重视企业发展的保障部门,未能实现对企业管理的全面控制[3]。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企业忽视了经济管理制度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使得制度制定后很少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来相应调整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制度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或者可以称之为应有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全面发挥。此外,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制定后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实施,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低效,员工的执行力不足,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因为缺乏专门的制度监督者,制度也就被束之高阁,其制定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并没有起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甚至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质量。当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仍然存在企业领导的直系亲属担任管理岗位的现象,造成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足,管理工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4]。此外,对经济管理人员的考核和培训也不到位,因为考核制度的缺失,管理者对自身的要求不会得到改善。从长远来看,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将持续性下降。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管理者不能及时学习到最新的管理经验,并且会被以往的管理经验所限制。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会出现管理漏洞,他们不会过多地关注企业经营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使管理工作不能及时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进步。 3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创新内容 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是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它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是适应经济发展变化而作出的重要调整。要做好理念创新工作,企业需要落实好经济管理理念的宣传工作,并通过培训工作来协助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会不断变化。在这种影响下,以经济发展大环境理念为基础的适时创新和发展,是对企业发展客观环境的尊重和对企业自身的积极改进[5]。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吸取以往的经验,将最新的思想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确保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结合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及时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融入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之中,实现企业理念的创新,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企业经济管理的战略规划是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道路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战略的创新分析与研究中,需要做好调研工作。我们要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整体社会环境,总结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可能转型的方向,认真研究社会背景,重点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并通过全面的调研工作,为制定企业经济管理战略做好环境研究和分析,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战略的制定具有长期性,管理者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应综合考虑当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问题,以确保战略规划的全局性,特别是战略规划的实施需要细化。企业管理者不应该直接制定一个长期却没有实际意义的计划,科学划分长期规划,分步实施战略规划,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长期发展和进步[6]。风险危机是企业管理中最常见的一种危机,风险危机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管理的决策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是不可预测的,经济市场中存在着无数的风险危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会遇到危机,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必须要强化危机意识,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危机的创新管理。此外,企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在经济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应该始终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经济管理危机,及时处理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中存在的不同问题。企业管理者应该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经济管理方法,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企业进阶管理中危机意识的认识和管理创新的目的是更好地预防、减少和避免危机所带来的问题,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已逐渐融入进全球化进程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经济管理来处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分析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战略设置和优秀的人才支持来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我国企业在新时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娟.试论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的方式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8(23):92. [2]马显民,孙洪忠,李坤.浅析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J].山西农经,2018(22):118. [3]张婷.对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及路径分析[J].时代金融,2018(32):88. [4]刘莎,李加成,陈红磊,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途径[J].经贸实践,2018(19):63. 作者:陈月彬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同时设置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成为了现实。文章首先对我国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定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然后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文章的最后,对如何更好的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进行了充分的探究,希望以此实现我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全面融合,真正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定义 所谓的管理会计,就是我们平常统称的分析报告会计。会计的重要分支,而且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和财务会计平列存在。管理会计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和信息,确保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另外管理会计还具有改善经营,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因此管理会计本身所侧重的是企业的管理编制部门,为企业高层的决策以及经济活动,提供良好的信息和数据,甚至可以直接的参与到决策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不同,财务会计一直以来都存在,而且主要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对日常的核算和监督,实现外部与企业的经济利害关系的控制,做好企业相应经济活动的管理。一般情况来说,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对于决策具有一定的作用,参与到经营管理的决策之中,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市场经济。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重要性分析 (一)更加科学的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反映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在进行自身经济发展的时候,经济发展水平必然需要进行全面的财务管理,而且财务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目前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可以实现企业实际经济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对于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提升了管理决策工作的开展水平,为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管理会计本身就源自于财务会计,而且两者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两者的结合,更能够实现企业未来经济效益的提升,确保企业的未来经济发展,更加充分的表现出自身的价值。 (二)提升对风险的控制抵御能力 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因此财务方面的数据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将面对很多相应的风险,财务方面的风险控制是确保企业财务良好控制和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方法。对于目前我国的企业来说,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快速的变化,因此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良好快速发展,必须要具有相应的风险分析和规避能力。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也是综合提升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方式,可以实现前期的风险规避,对于其中存在的决策失误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的发现并弥补。财务管理人员通过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风险的原因,并及时的得出财务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防范措施的及时应对,提升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抵御能力。 (三)让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经济活动的全面合理规范开展。在进行相应工作开展的时候,需要首先对这项工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做好后续的监督和考核,提升全面的控制水平,实现规范管理和控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可以全面提升企业自身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加充分的调动和调整资金的使用方向,从多个角度,控制企业的发展动态。对于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因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和数据,确保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四)让企业的财务监督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但是财务的传统管理方式监督水平有限,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实现企业的全面快速稳定发展,必须要做好相应的财务监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对于企业自身的财务监督能力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而且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补充。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可以确保决策层对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各阶段工作情况的全面分析,得出具体的开展方式,进而提升企业实际经营发咋的水平。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调整。 三、如何更好地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一)适应性地进行融合改进 为了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需要首先从思想的层面,实现两者的融合,对两者融合的必要性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升融合工作的全面开展。另外可以根据两者的不同特点,对整个融合的过程有全面充分的认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作用,提升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运行水平,从多个角度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任何企业来说,经营和管理都离不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必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融合性管理,才能够提升两者的融合水平,确保两者的真正融合。 (二)对于企业当前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完善 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进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制度的改变,提升制度的针对性。不同的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方式不同,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方式,实现两者的融合。另外企业的经营方式各不相同,对于所制定的管理制度,要进行及时的革新,提升改革的针对性,确保对制动中问题的及时控制和弥补。对于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能和权限,为两者的融合奠定相应的基础,从制度的角度,首先实现两者的融合。 (三)合理地对于相关工作进行单独处理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是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实现企业的良好财务管理。但是在进行完全融合之前,两者毕竟已经单独存在多年,对于很多自身所面对的问题,长久以来都是自我管理和控制。因此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只可以单独处理的问题,仍旧需要合理的进行单独处理,提升事情处理的针对性。另外就算是将来两者完全融合,也不能够随意的进行问题的综合处理,必须要根据事情本身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控制,提升不同事件的处理独立性。 (四)对于信息化技术进行更好地利用 信息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各行各业,而且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整个的管理过程都采用了信息化技术。因此在进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时候,需要从信息化的角度进行管理,提升对信息化技术的利用水平,确保两者的全面快速稳定融合。对于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的全面融合,提升信息的共享度,确保两者的综合工作开展,确保可以得到相应的信息保障。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两者的全面信息融合。 四、结语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两者的融合,可以实现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为了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实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从科学角度,做好全面的管理。对于两者融合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利用科学的方法,更好的提升两者的融合水平,促进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刚.浅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J].时代金融,2018(09). [2]解敏.“互联网+”视域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变革[J].经贸实践,2018(15). [3]朱静.浅议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J].时代金融,2018(09). [4]魏岚岚.浅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关系[J].经贸实践,2018(17). [5]朱世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6). [6]刘佳.分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知识经济,2018(15). [7]刘婉歌.浅析财务会计为什么要向管理会计转型[J].当代会计,2018(07). [8]宋奇慧.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纳税,2018(23). [9]陈燕.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趋势[J].财会学习,2018(23). [10]张小玉.浅析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国企研究,2015(06). 作者:张磊 单位:唐山曹妃甸冀东装备机械热加工有限公司
摘要: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植国防工业六十载,紧抓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契机,主动对接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控制、检测、物流等智能制造产业关键技术链,重点组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通过打造特色工坊、树立职教贯通理念、搭建军民融合平台和共建产学研用基地等方式,积极开展区域紧缺人才培养、职教师资队伍培训、员工技能提升和企业技术攻关等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区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职教力量。 关键词: 工坊;校企合作;社会服务;高职院校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社会服务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责[1-4]。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5]。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提出,应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6]。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根植国防科技工业六十载,2019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紧紧围绕设计、制造、控制、检测、物流等智能制造产业关键技术链,不断探索面向区域智能制造行业培训、校企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和拔尖人才培养等社会服务工作,助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7-10]。 1实施措施 1.1打造智造特色工坊,加大区域紧缺人才培养力度 在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的主导下,发挥专业群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优势,建立面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产业技术链上的特色工坊。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军工领域特殊专业技能人才和企业等校外能工巧匠,优化工坊师资队伍结构,对入坊学生实施“1+1”校企双导师制,由企业确定具体培养任务、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时间和考核标准,校企共同探索“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终身学习与“学分银行”教育模式,形成校企参与的特色工坊实施运作方式,围绕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课程,建立学习者个人档案学分信息库,构建入坊学生自由选课和弹性学习制,培养区域紧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1.2树立职教贯通理念,拓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广度 牢固树立中职和高职层次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理念,以教学名师、技术技能大师为核心,组建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中高职师资培训团队,面向区域中高职院校开展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数字加工、工业机器人、工业网络等教学能力的师资培训。校企联合开发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师资队伍培养项目,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贯通的培训课程的精致化、培训队伍的专家化、培训服务的人性化、职教研究的常态化等四方面的建设工作。通过实施中高职教师贯通培训项目,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培训范围,注重培训实效,以培训促进师资团队高质量发展,助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均衡发展,为区域高端紧缺技能人才成长保驾护航。 1.3搭建军民融合平台,提升军工企业员工技能水平 联合区域航天、航空、兵器等大中型军工骨干企事业单位,搭建以兵器工匠学院为基础的军民融合平台。依托平台,校企以“双方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共存”为原则,构建产教融合下面对特色军工产业链的“技术技能传承、技术技能互补、技术技能融合”校企融合技能提升新体系。对接区域军工产业链,结合军工企业人才智能制造技术技能提升需求,基于岗位特点开发新形态教材及资源,面向特定岗位定向开展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协同区域军工企业共同制定“1+X”职业技术技能认定标准,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材与题库开发,并积极承办国防科技工业职工技能赛项,丰富完善军工企业技能提升途径。 1.4共建产学研用基地,延展校企技术联合攻关深度 瞄准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应用高点,建设引领西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技术服务的高水平产学研用基地。以项目为导向,组建校企协同技术技能融合型科研创新技术服务团队,以制约区域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题为牵引,建立立体交叉的多层次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按照“谁投入谁受益、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完善校企合作研发激励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和成果转化推广机制,保障校企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有序运行。以基地为基础,围绕区域铝箔加工设备企业技术需求,协同共建工程技术中心,校企联合科技研发与项目攻关,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及技术升级,赋予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开辟校企协同创新的新途径。 2应用及效果 2.1依托特色智造工坊,军工学子屡 获佳绩根据区域省级智能制造示范性企业对紧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岗位的要求,建成高端智造、西门子智控和英示智检等特色智造工坊8个,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内专业的全覆盖。近年来,18名企业技能大师、大国工匠进入工坊对学生进行技能提升指导。入坊学生在全国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0余项,在双创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奖励12项,学生申请授权专利3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智造工坊为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防与航天科技工业的“高精尖”紧缺岗位群培养了一批创新型、复合型、具有军工特质的技术技能拔尖人才。 2.2基于职教贯通理念,师资培训成果显著 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在引领职业教育发展及优化中的重要作用,组建职业院校教师智能制造领域校企创新培训团队6个,编写《数控加工技术》等定制化中高职贯通师资培训教材8门,开发《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操作培训》等智能制造类培训项目32项。学校与渭滨职教中心等10余所中职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现中高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兴平职教中心、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20余所院校的教师参加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等多个国培班,促进了中高职教师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核心技能的大幅提升,培训了一批新时代高水平“双师型”骨干教师。 2.3狠抓军民融合落实,军工技能明显提升 联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区域军工企业成立军民融合平台。聚焦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工业网络与通信、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逆向工程、智能检测等智能制造技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行业培训,面向区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公司等军工企业开展“数字化精密机加复合型技能人才”等专项技能培训百余次。承办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技能大赛“机械产品检验工”等职工技能比赛多次,并为军工企业开发军工种培训教材3部,军企校共同开发“1+X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材与题库”。 2.4发挥基地引领作用,技术成果转化提速 高水平专业群与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汇博机器人、西门子等行业龙头企业,多方共建FANUC产业学院高水平产学研用技术攻关基地。以基地为基础,组建铝箔加工设备工程技术中心。其中,“流体机械设计及优化”科研创新技术团队主持完成的校企“高效节能铝箔剪切设备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喜获2021年度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批“铝箔涂层线水冷辊结构优化设计及温度场影响参数分析”等陕西省科技厅课题6项,完成“动载作用下特殊螺纹接头密封面能量耗散机理与密封性研究”等横向课题研究20余项,累计到款60余万元,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为区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3总结 在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的主导下,以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为依托,发挥校企教育、教学、科研等资源优势,整合多方资源,聚焦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工业网络与通信、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逆向工程、智能检测等关键技术,构建了紧缺人才、职教教师、企业培训和技术攻关等技术技能社会培训服务模式,开展了面向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技术合作攻关、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等社会服务工作,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王新海 薛帅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煤炭是经济生产和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界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在外部需求的刺激下,煤矿开采规模扩大,但开采期间易遇到地质水害问题,形成潜在安全隐患。因此,加强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极具必要性。以某煤矿地质防治水施工为背景,重点围绕定向钻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关键的技术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煤矿开采;防治水;定向钻技术 0引言 煤矿开采易受现场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而矿井内的地质环境和水文环境错综复杂,导致煤矿开采频频遇阻[1]。其中,煤矿地质防治水是煤矿开采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在此方面可应用到定向钻进技术,以便及时排查开采期间的水害隐患,做针对性的处治,营造安全可靠的煤矿开采环境。 1定向钻进技术概述及其应用优势 1.1定向钻进技术的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煤矿开采提供了更多可靠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对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有促进作用。具体至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定向钻进技术则颇具代表性。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可更为精准地定位钻孔的轨迹,以便钻头准确地寻找到地下目标,获得更加准确的勘查数据,为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相关工程人员合理规划后续的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推进煤矿开采进程[2]。 1.2定向钻进技术的应用优势 在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定向钻进技术,以便提高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的质量,高效开展工作。在煤矿工程现场调查中,若能够合理应用定向钻技术,可对煤矿所在地层做相应的分析,掌握具体情况。例如,计算地层的三维坐标数据,明确地层的分布特点,也可在构造点的钻孔内部增设适量的分支孔。在此基础上,应用定向开分支技术,经计算后明确具体点位的三维坐标。在获得一系列坐标数据后,更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勘察煤矿作业现场,掌握实际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从而进行决策,以科学的方法推进煤矿开采工作。此时,煤矿开采具有针对性,不存在盲目开采的问题,自然有利于规避安全隐患。总体来看,在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应用定向钻技术后,可达到筑安全、保质量、增效率等多重效果。 2项目概况 某煤业有限公司9104运输顺槽位于井田南部一采区,巷道设计长度1250m,断面净宽4.8m。综合考虑首采区地质报告和井下实见资料,对现场煤矿开采条件加以判断,得知9#煤层顶板的充水现象主要取决于顶板砂岩及K5灰岩裂隙含水层的状态,其中裂隙含水是砂岩裂隙含水层的主要水源,虽然会对巷道掘进造成影响,但程度有限。9#煤层上覆45m为3#煤层采空区,积水区集中在巷道870~1030m段,随着掘进作业的开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力作用,受外力的影响,采空区积水经由裂隙岩层发生流动,逐步汇聚至工作面,此部分积水将对巷道掘进造成显著的影响。 3巷道掘进前期探放水施工工艺及主要问题 3.1前期探放水施工工艺 联合应用ZDY3700B型钻机和中空钻杆,以便高效完成钻孔作业。硬件参数方面,配套钻机的转速为72r/min,钻机压力30MPa;中空钻杆直径63mm,长度1.5m。工作面四邻无采空区和老窑水,前方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明确,无需在前方布设迎头钻孔。于工作面上钻孔,孔深均为150m,每排5个顶板钻孔,编号为1#-5#孔,钻孔与顶板仰角为20°。1#、2#钻孔在水平投影上左偏量依次为20°、40°,3#、4#钻孔分别右偏20°、40°,5#钻孔水平投影与巷道中线重合。根据钻孔要求,于工作面安装钻机,精细调整,使钻机准确就位并维持稳定。在确认钻机无异常状况后即可开始钻进,深度达11m时暂停,及时更换扩孔钻头,按照11m的深度要求扩孔施工,随后向孔内置入4根PVC孔口管,再做封孔处理(材料选用聚氨酯,保证严密性)。在完成封孔作业后,安排注水耐压试验,用于检验施工情况。注水压力取积水压力的1.5倍,耐压时间至少达到20min,试验结果达到要求后,可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继续钻进。 3.2主要问题 钻孔工作量大。巷道每次超前钻探长度达到150m,巷道掘进期施工探水钻孔总量达到8组,共计40个钻孔,总长度达到6000m,施工量相对较大,员工需要在27d内完成钻孔作业,工作负荷较重。此外,钻孔时巷道被迫停止掘进,在此影响下,巷道掘进效率有所降低,难以达到高效施工的目标。无用孔数量多。探放水施工时采用超前钻探的方法,需要施工的钻孔数量较多,并且其中不乏有一定数量的无用孔。从现场作业情况来看,钻孔具有盲目性,导致钻孔工作成效欠佳,难以达到预期探放水效率要求。 4煤矿地质防治水中定向钻探技术的具体应用 4.1技术原理 定向钻探技术在煤矿工程中取得广泛的应用,由螺杆马达驱动,提供动力源,推动钻探作业的进行;启用随钻测量系统,以便加强监测,及时掌握钻进轨迹、弯角、方位角,作业人员根据测量结果动态调整螺杆旋转角度,以便沿着特定的方位角高效钻进。根据工程要求,钻进准确度需达到98%以上,钻探深度超400m。 4.2设备配套 钻探采用的是型号ZDY12000LD型,并根据此设备的性能配套泥浆泵、钻进测量系统,以便定向钻探作业的顺利进行。 4.3定向钻探 定向钻探时间以9104运输顺槽掘进情况为准,达到500m时进行。巷道上覆采空区积水集中分布区域为870~1030m段,与巷道水平投影偏差角度为22°,结合现场情况,决定设4处定向探水钻孔,平均深度457m,编号为1#-4#孔。钻孔统一布置在掘进巷道迎头煤壁处,与顶板距离1.8m,呈直线布置。钻进分阶段完成,前350m以6°的倾角钻进,且保持相对较快的速度,此后逐步减小倾角,完成剩余部分的钻进作业。9104运输顺槽直接顶分布的是炭质泥岩,基本顶为粗砂岩,两者的厚度分别为6.7m、17.6m,钻孔扩孔期间加强对现场地质条件的分析,达到坚硬稳定岩层时即可结束。钻孔扩孔采用变径的方法,扩孔段直径133mm、153mm,而后向孔内置入Φ127mm孔口管,并做封孔处理,保证严密性。封孔结束后,按照2.4MPa的压力要求组织注水耐压试验。实际结果达到要求后,将泄压阀、止水阀等安装到位,若无误则安排导向钻孔的钻进作业,期间加强监测,基于检测数据生成清晰的钻孔轨迹,用于反映钻孔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际轨迹与设计钻孔轨迹的对比分析后,判断偏差,视实际情况灵活校正,直至偏差被控制在许可范围内为止。 4.4应用效果分析 钻孔工作量减少,工期缩短。在采取定向钻探技术后,钻孔总长1828m,相比于常规的探放水方法而言,钻孔量缩短4172m,而由于工作量的减少,钻孔耗费的时间随之缩短,工程资源消耗量降低,对比分析发现缩短约13d,为后续工作的开展争取了充足的时间。巷道掘进效率提高。为更为直观地判断定向钻探技术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优势,与传统方法做对比分析。若采用常规的探放水施工工艺,每完成100m的掘进则需安排一次钻孔,前期巷道平均掘进速度为5.2m/d;而在同等施工条件下,若应用定向钻探技术,此时钻孔的连续性较强,能够一次钻孔到位,且钻孔的扰动性较小,不会对巷道掘进造成过多的影响,后期掘进平均速度提升至9.6m/d,施工效率大幅提高,并且也有助于保证巷道掘进的安全性。探放水效率较高。四个定向钻孔均为湿孔,9104运输顺槽上覆采空区放水量为7442m3,经对比分析发现,实际放水量与预计积水量相当,施工效果符合预期要求。从巷道后期掘进情况来看,在通过采空区积水段时存在淋水现象,但具有零星发生的特点,且实测结果显示最大淋水量为0.2m3/h,不会对巷道的正常掘进造成过多的干扰,基本上不存在上覆采空区水患,可达到安全施工的效果。5结语在煤矿工程开采中,以何种方式做好防治水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其直接关乎煤矿开采的安全、效率、效益等方方面面。现阶段的煤矿防治水方法多样化,其中以定向钻探技术较为主流,能够充分反映作业现场的实际状况,以便工程人员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从源头上消除水患,给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达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智宇.煤矿井下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2(1):174-175+193. [2]冯喜珍.煤矿地质勘查与矿井防治水技术的结合应用[J].智能城市,2021,7(9):61-62. 作者:殷自强 单位: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有限公司
摘要: 当前,经济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合理开展采矿工程可以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现状。从现实情况来看,以往的采矿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必须要对采矿的技术进行创新,只有如此才可以提高采矿工作的具体水平,节约资源,完善工程流程,保证施工安全。据此,分析了相关问题,希望能为采矿工程的持续进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采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 0引言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发展对各类资源的需求都与日俱增,从这一角度来看,采矿工程的开采效率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必须要通过采矿技术创新的方式来不断提升开采能力,完成自动化控制,达到资源开采的基本目标。目前国内出现了很多采矿技术,并经过了现实的考验,保证了开采操作的安全。但是,部分负责采矿工程的部门仅仅重视开采效率却忽视了安全问题,导致采矿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据此,本文分析了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问题,具备一定程度上的现实意义。 1采矿工程中常用的采矿技术 对采矿工程中的常用技术进行明确十分必要,只有了解现有的采矿技术才能够更好的保证采矿工程的安全。在多种不同的采矿技术中,有三种技术具有较强代表性,分别为深层井采矿技术、露天采矿技术以及缓倾斜开采技术。 1.1深层井采矿技术的应用 从深层井采矿技术的角度来看,采矿工程中往往会遇到煤矿周围有大量岩石的情况,这也增加了采矿的具体难度,很多采矿技术人员都认为岩石较多的环境会导致采矿工作较为棘手,这也就需要应用深层井采矿技术。对于一些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一旦发现煤矿周围有很多岩石影响了抗压力,就必须要对深层井技术进行合理应用,这一技术可以降低外界条件对采矿工作的具体影响,保证采矿的具体效率。另外,在采矿过程中如果影响到地热资源,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深层井采矿技术的应用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排除一切消极因素,为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尽可能的提高资源开采的效率[1]。 1.2露天开采技术的应用 在对露天开采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技术的应用条件。实际上露天的开采作业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由于不会受到地势的具体限制,因此露天开采技术的应用相对广泛,难度较低。在以往的情况下,煤矿开采都需要遵循从上到下的基本原则,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应用。但是露天开采对采矿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可以持续的提升采矿效率,避免煤矿资源受到较大损失,就应积极的利用设备,提升设备安全性能,为采矿工程的合理开展奠定坚实基础[2]。 1.3缓倾斜开采技术的应用 对于缓倾斜开采技术的应用来说,煤矿开采作业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结合矿产的具体情况来应用采矿技术。在前期调研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积极获取矿产煤层厚度的基本信息,在开展实践工作时,就可以应用相关的机器设备来对巷道进行开挖。巷道开挖是采矿工程中的重要步骤,要求对机器设备进行应用,虽然开挖巷道需要应用的机器设备在体积方面基本具备合理性,但是其功率相对较大,如何降低功率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在利用缓倾斜开采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避免矿产破损的情况发生,保证安全性[3]。尤其是对于厚煤层来说,面对这一基本的条件,相关人员可以使用一次性的采矿技术,避免基本结构出现裂开的情况,加强支架结构的基本强度,提高结构硬度,降低岩层变形的发生几率。 2采矿工程中的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2.1结合开采现场情况完成安全防护设计 在采矿工程中,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就必须要积极的开展安全防护设计工作。安全防护设计具有前提条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开采现场的具体情况,不能仅仅重视效益却忽略安全,而是需要做到开采效率与安全并重,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对生产能力进行提高。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采矿地区的地理环境,完成对现场的具体勘察,通过勘察可以制定具备科学性的方案,提升可操作性。调查的结果能为安全防护设计提供依据,相关人员必须要提前做好应急分析,对可能存在着的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于往往会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应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工作。除此之外,对于煤炭采空区相关人员应合理对其进行重视。很多单位仅仅重视生产效率,对煤矿采空区存在着忽视的情况,导致煤矿采空区出现积水,影响了煤炭生产的具体进度。为了解决该问题,应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积极的分析,完成对事故的预防。在日常工作中,相关单位需要对技术人员的意识进行培养,让技术人员可以掌握危急时刻逃生的办法,尽最大努力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2.2对采矿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无论是对于哪个行业来说,在开展工作前都必须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只有具备科学的制度才能够对具体的工作行为进行指导,这一点对于采矿工程来说也不例外。采矿该工作十分危险,如果缺乏完善的采矿安全制度,很可能导致在发生问题时无法高效率的对其进行解决,只有提升制度的执行力才能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能够真正的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结合采矿工程的基本现状,制定科学的制度,落实基本的安全生产行为,结合不同采矿技术的使用情况对采矿过程中的流程进行规范,提升具体的操作能力,引导采矿人员安全化的进行生产。在具体的责任意识方面,有必要积极的对其进行强化。由于采矿的工程中涉及到较多的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如果能够加强配合,就可以形成合力趋势,如果不能对各个部门进行协调,那么在采矿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各个部门就只能各自为战,容易引发问题。所以,主管部门必须要将各个部门融合到一起,积极的落实责任制度,以生产目标为基础,对安全监管队伍进行建设,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争取提升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技术应用的问题。对新技术进行引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完善基本制度规范,组织工作人员对行业知识进行学习,加强对技术的不断创新。 2.3对安全职责进行落实 对安全职责进行落实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落实安全职责才能够引起所有工作人员的重视,让其树立安全意识。采矿工程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安全问题,其次才是生产效率的问题。尤其是在进行井下开采时,相关人员必须要进行调查,对危害进行排除,对于危险性相对较大的区域,相关人员应对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合理排查,从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效对问题进行应对,并以最短的时间来制定基本方案。安全责任的控制可以间接的减少损失,落实安全职责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努力,同时更加科学地对多种不同的采矿技术进行应用,降低采矿工程中的事故发生几率。 3结语 综上所述,采矿工程的开采效率和质量采矿行业的发展情况,必须要通过采矿技术创新的方式来不断提升开采能力,完成自动化控制,达到资源开采的基本目标。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采矿地区的地理环境,完成对现场的具体勘察,通过勘察可以制定具备科学性的方案,为安全防护设计提供依据。此外,对于危险性相对较大的区域,相关人员应对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合理排查,高效率的对问题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赵志营.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8):127-128. [2]张楠.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的研究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21(8):21-22. [3]吴博.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21(8):66-67. 作者:王宁 单位: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