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很多石油化工企业越来越重视消防安全,并把其作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来抓。一些石油化工企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建立了消防队伍,主动作为,有效防范,为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难点 (一)易出现复燃、复爆事故。复燃、复爆是造成现场救援人员伤亡的最大因素。易燃易爆是石油化工材料的特性,石油化工企业一旦发生火灾,化工材料泄漏的可燃气体或易爆材料极易发生爆炸,强大的冲击力多数都会引发厂房倒塌,从而导致人员伤亡。如果在爆炸过程中,导致其他设备破裂,燃料喷洒,就会造成连环爆炸。石油化工行业的聚集化,给企业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隐患。石油企业聚集后,一旦一家石油企业发生火灾,极有可能牵连到周边企业,在工业环境扩大的同时,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多,消防安全难度也越来越大。 (二)现场救援困难。石油化工类企业发生火灾后,一些有毒材料燃烧会形成毒性浓烟,影响周围人员身体安全。浓烟毒性不易把控,给消防救援带来不稳定因素。更严重的是,火灾极易形成范围高温燃烧区,高温会加速一些有毒材料的增压、挥发或分解,而这些有毒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增加了火灾事故现场的隐性危险,给现场救援带来很大难题。 (三)应对复杂,消防黄金时间短。石油化工材料种类繁多,应对的消防措施极为复杂。与居民区失火现场不同,石油化工企业的现场难以快速对起火化工材料进行实地分析勘察,无法准确分辨起火原因和起火源。为保证在黄金消防时间内快速灭火,消防队员会尽量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案,可面对未知的起火源,一旦灭火设备或灭火方法选择不当,就会引发更大的燃爆事故,给消防工作带来更严重的困扰。 二、针对消防难点采取的消防救灾对策 (一)要加强后勤保障。建议企业建立消防安全基金,专项列支消防费用,以保障企业各项消防措施落实到位。为每个生产车间按照消防标准设置消防栓等消防安全设备。规划建设各车间、各楼宇的消防安全通道,张贴消防安全标识,明确逃生路线。在各易爆易燃车间配齐防火防烟报警器,提高预警时间。为生产设备安装应急制动装置,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以将设备进行紧急制动停运,避免因设备不能及时关停而造成更大的危险。 (二)要组建志愿消防队。建议企业抽调精干力量,建立志愿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是企业消防安全保障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平时保障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参与对企业内部火灾隐患的巡查,并负责企业小型火情的初步扑救工作,增强火灾自防自治能力。企业要做好志愿消防队服务保障工作,为消防队成员配齐个人防护设备和灭火救援器材装备。建立定期集训制度,保障消防队的日常训练时间。 (三)要制定企业消防预案。石油化工企业首先要做好企业内部消防安全摸底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明晰企业各个厂区车间、各个生产流通环节的石油化工材料特征、材料摆放布局、消防器械设置、逃生通道等情况,并形成档案资料。同时,根据各个厂区车间、各个生产流通环节的不同特质,制作完整的消防预案,应包含现场疏散预案、现场救援预案、灭火降温预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等,做到企业生产流通各个环节“档案齐全,预案齐备”。一旦出现火情,第一时间启动预案,消防队能够按照预案既定方案进行应急处理,合理选择灭火救援战术,快速实现消防应对。 (四)要加强与周边企业协调联动。在企业聚集化发展的今天,消防安全从来不是一家企业的事。企业要主动加入石油化工聚集区域内的联防协作组织,加强企业消防队与周边其他企业消防队联系,实现协调联动,并相互了解企业消防安全布防形势,包括灭火剂选用、消防水源选取、救援应急部署、逃生通道疏通等,以不断提高现场消防应对能力。确保一旦有一家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后,各个队伍能迅速反应、形成合力,整齐有序、忙而不乱,做到应急处置合理,后勤保障到位,让装备和人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最大可能避免火势蔓延,减少企业和人身生命财产损失。 三、针对企业特点应采取的防火对策 防范大于救灾,石油化工企业一定不能放松对防火安全的警惕,要绷紧防火安全的这根弦,落实消防安全的主体责任,积极做好隐患排查工作。 (一)要积极做好隐患排查。建议实行责任分包制,企业高层与各车间厂区负责人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按照“谁负责、谁排查,谁管理,谁解决”的原则,强化企业各个环节的消防责任落实。建立重点区域重点监管制度,对防火车间、隔热区、石油管道、电气线路等重要防火区域进行重点巡查防范。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安排企业消防队定期巡查企业,督导各车间厂区的消防措施落实,发现隐患立即整治。建立“日办结”制度,对消防队发现的各类消防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消除,做到安全隐患不过夜,确保企业各项消防措施都落实到位。定期邀请专业消防安全机构进行企业检查,消除“自己看不见”的问题隐患。 (二)要积极淘汰老化设备。建议各企业严格执行化工设备“安全期”制度,超过“安全期”使用期限的化工设备要立即淘汰,杜绝“超期服役”现象。建立设备定期维护制度,一旦设备出现“跑露”等问题,要第一时间按照防火标准要求对问题设备进行安全维修,如果设备损坏严重,要严格禁止运行。要及时引进技术更先进,工艺更安全的新设备、新流水线,以增强企业设备的安全运行系数。还要定期对企业各处消防设施进行安全监测,及时淘汰和更新老化防火设备,确保消防栓、消防水泵等消防器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要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建议石油化工企业建立“岗前培训”制度,不通过消防培训的人员一律不能上岗作业。多频次开展防火安全培训,定期召开培训会,增强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范责任意识。采取邀请消防队员进行专业消防知识讲解,利用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新平台、新媒介向员工宣传普及企业防火安全知识等手段,不断增强企业人员的科学防火能力。同时对石油化工企业内部的特殊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规范特殊作业工人的操作流程,避免出现江苏泰兴“7.11”事故中因工人操作不当而引发的火灾。 四、结语 伴随能源产业的不断开发壮大,石油化工类企业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但是石油化工材料作为危险材料,并具有易燃易爆等特征,其消防安全必须要提上日程。石油化工企业在保证企业生产运转的同时,也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做好隐患排查,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同时,石油化工企业也要发挥好消防志愿队的作用,筑牢抢险救灾的防火墙和防范防灾的剪力墙,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消防安全事故。
英语教师论文:浅析农业院校英语教师课堂言语策略的实用主义观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师 课堂言语策略 个体差异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实际,以实用主义话语系统的几个主要意识形态特征即突出个体差异、社会化适应、c—B—S风格为理论基础,提出农业院校英语教师课堂言语策略的指导原则和实际操作建议。 当代英语教学论强调在大学阶段学生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一些被验证有效的新的教学模式正在许多院校包括农业院校推行。而近年来受专业性质、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院校的生源总的来说英语素质有所下降。受渚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多是依赖于教师和教材,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与机械的记忆习得英语知识,是学习的受体,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进入大学之后,这些学生很难立即接受与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方法迥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英语课堂教学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表现在对上课内容和方式的不适应以及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变换的不适应等。如何在学生基础差、起点低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是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要针对生源实际情况,重新审视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思维,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关系中,教师课堂言语的使用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最直接的教学因素,是教师授课的最重要媒介。由于客观原因,农业院校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更加依赖教师课堂上的言语使用。因此,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要将新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解构学生在中学阶段业已习惯的传统课堂话语策略,对其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在这一点上,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思路。 从实用主义意识形态来看,人的言语受目的制约。说什么、怎么说都与人想达到的目的有关。言谈者在言语行为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灵活采取言语策略,即目的决定话语策略。实用主义话语系统的几个主要意识形态特征包括注重个体差异、社会化适应、C—B—S风格等。这些意识形态特征最终都服务于说话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交际效果的最大化。前两者强调把握交际者的心理因素,实现最为有效的话语交际关系和交际者之间最大程度上的合作,从而实现最为有效的交际效果;C B—S风格则从话语形式和话语量角度强调以最小的交际成本和最大的交际效率实现交际效果的最大化。联系到学生的实际。农业院校的师生更需要最大程度上的合作与最快的交际效率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师的课堂言语尤其要突出实用性与目的性,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效果。本文拟以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的几个主要特征为基础,探讨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的课堂言语策略问题。 一、关注个体差异。重新分配话语权 实用主义话语系统强调对个体差异的重视。交际中凸现交际者的主体地位。针对话语参与者的实际情况,运用最合适的言语策略,实现和谐的话语交际关系,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交际者个人的潜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产生最理想的交际效果。地方农业院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在中学阶段只是英语教学中的受体,课堂上没有话语权,教师片面关注升学率,极端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因此,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在师生关系方面,较其他院校而言,农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新分配师生话语权作为首要课题。教师应以互动为方式,以恰当的言语为手段,变传统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变“我说你听”的话语霸权为平等交流,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语言学习重在体验感悟,必须有听、说、读、写、思、做的亲身经历。许多农业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存在着听、说、写等方面的脱节现象,进入大学后,他们对于英语学习抱有很大的焦虑感与畏惧感。消除这些学生的思想顾虑是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开辟广阔的交流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断激活其主体意识,课堂交流中去倾听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到自己的声音得到了回应与肯定,从而消除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和畏惧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的话语符合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特征。在集体回答问题时,教师给予不同的回答以更多的关注,言语中多为肯定的表述,而很少说或不说完全否定的评价。即使回答是错的,教师也不用否定句,她会说“Theanswerisdifferent”。在对学生进行个体提问时,教师总是在学生的名字前加上一些表特征的形容词如“smartWilliam”或者是“sweetJane”,以此显示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与褒扬,课堂的气氛将非常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也将增强。如果教师把持课堂,学生的主角地位不凸显,主体活动不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不会理想。 加拿大著名心理学者加德纳把影响学生学习语言的个性差异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方面、情感方面和其他方面(主要有学生的性别、年龄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英国学者斯金汉在研究个性差异中也强调了在语言学习中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从教育学上说,教师课堂的一切行为,包括言语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特征与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不谋而合。要想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充满活力,教师的言语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个体,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语言的学习中,学生是言语活动的主体,也是言语能力发展的主体,按照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特征,要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必须把促进学生主体的言语活动作为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和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主要环节。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言语内容为中介使学生获得言语规律和技巧的教学活动,它强调的是学习者主体的“自主参与”,表现为学习者本人的自主性、实践性和体验性,它要求学习者的思维情绪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对于许多农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习惯了权威依从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言语中居高临下,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受教育对象,没有话语权。从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特征来看,这不利于创造交际者之间最和谐的交际关系和最大程度上的合作。一方面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心灵带来创伤,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另一方面也导致师生间交流的困难,剥夺了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时间与空间,也就谈不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了。因此,实现学生从学习受体到主体的转变,重新分配师生话语权是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面临的紧迫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在言语策略上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话语权,实现师生问最为合作的话语关系。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仍然沿袭他们中学阶段英语学习中的师生话语关系,把持课堂,这种合作的、和谐的师生话语关系就无从实现,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改变旧经验,建构新知识。归主体于学生,还话语权于学生,是农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出路。 二、加快社会化适应,建立和谐话语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自然也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从互动理论的观点看,语言是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和工具,语言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作为教师,只有运用学生可接受的言语策略授课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收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最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话语交际关系,教师可创造积极良好的情感因素来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问最大程度的合作。从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特征来看,抓住交际双方的心理特点,从情感上缩小与对方的距离是实现交际效果最大化的捷径之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积极良好的情感因素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心理保障。从实用主义观点看,在师生之间创造积极的交际情感因素也是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前提。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外语学习的成效不光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累积,还是情感、态度和动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注人的尊严、幸福和生活的意义,正是复兴实用主义的精神关键所在。在当今的学校环境中,讨人喜欢和受人重视是学生的首要需求。从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来看,给予交际对方恰当的肯定有利于交际者最大程度上的社会化适应,从而推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和交际效果最大化的实现。对于基础薄弱、自尊心需要保护的农业院校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褒扬与肯定。来自于教师的肯定与赞赏是他们进步的巨大动力,有利于师生问实现最大程度上的社会化适应与合作,从而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对于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和提高,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热情的肯定,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专长,赞赏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课堂上的社会化适应还表现在用适当的言语策略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最为有效的教学效果。相对来说,农业院校的学生缺少英语学习的氛同。调查表明,大部分农业院校的学生都认为教师课堂上的言语应富有变化,教师课堂匕始终如一的语气语调只能使讲授枯燥乏味,很多学生欢迎教师课堂上使用适当的幽默语言。教学幽默语是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具有多种功能,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和误会,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能引发学习兴趣,启发学习动机;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英语教学幽默艺术包括:教师设计的情节幽默,讲笑话、趣事,机敏的妙语、警句,生动有趣的描述或评论,超想象夸张,旧语换新义等。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上教师运用社会化适应的语言艺术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基础上的一种深入浅出的言语策略,应该始终是高雅的、优美的、健康的,绝不是轻薄的滑稽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取悦学生,它是教师语言修养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折射。 三、讲究C—B S策略。适中师生话语量 实用主义话语系统中,c—B—S代表了一种被认同的话语形式尤其是口语形式的风格,即清晰(clari—ty)、扼要(brevity)和真实(sincerity)。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力求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其中课堂言语的使用对于教学效果与效率有直接影响。教师语言必须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一目了然。由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农业院校的学生对教师课堂上说的英语极为关注,而对于习惯用母语交流的这些农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语言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以一些表示实际动作意义的英语动词为谓语,多用祈使句,简单旬,这种言语方式直接清楚,明白简洁。 C—B—S言语策略还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中的话语量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话语更为重要。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让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为保证学生的话语时间,英语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甚至有意减少教师自己的话语时间,不仅仅是在形式上的鼓励与认同,而应该表现在课堂传播中话语权力从教师到学生的转移。针对农业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减少整齐划一的要求,对同一个问题注意用“Anydifferentideas?”、“Anybodyelsewhowantstovoicehisopinion?”等话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勇于创新,实现话语权的转移与话语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言语策略方面,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凭借恰当的课堂用语,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合作与互动。长期以来,心理学为各式外语教学法提供了依据。虽然实用主义心理学由于过于注重实用效果而被赋予一些贬义色彩,但教师在课堂上追求教学效果最大化却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我们不必因为它是“实用主义”,就排斥和拒绝其中一些有益的理念和观点。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为教师的课堂话语策略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应适当地以实用主义话语意识形态特征为导向,明确教学目的,结合课堂实际,选择适当的言语策略,独辟蹊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师论文:对话教学中的英语教师课堂言语策略 【论文关键词】对话教学 课堂言语策略 指导原则 授课效果 【论文摘要】。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这里的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对话教学凸显了教学过程的沟通与合作的本质.同时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使教学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对话教学为背景。提出教师课堂言语策略的指导原则和实际操作建议。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授课效果。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填鸭式”的方式为主。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话语一般占90%以上,教师的话语是主流,而学生的言语参与量则微乎其微。研究表明,只有10%或20%的聪颖学生可以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吸收和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出现危机。以对话为教学手段的课堂改革模式顺应了教学的潮流与需要,是一种非常适合英语教学的模式。 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的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对话教学凸显了教学过程的沟通与合作的本质,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社会交往,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使教学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师生通过朋友式的合作,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语言教学。 在对话教学模式下,教师需重新审视教学目的、教学伦理、教学方式与教学思维。而这些需要审视的教学因素的实现都是以教师的课堂语言为载体的,因此,在对话教学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解构传统的课堂话语策略,对其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虽然对话教学成为普遍的教育现实为时尚早,但由于它非常适合英语教学,因此我们提倡在实际教学中对它进行尝试性的使用,教师应以对话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与学生的合作沟通以及互动交往,把学生培育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实现创造、生成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平等策略,尊盆学生主体 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民主、平等关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师生间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彼此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从人格上说,学生与教师一样平等独立,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言语策略上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开口,乐于实践。教师课堂言语的选择与使用最能体现这种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特征和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选择使用能体现这种民主平等关系的言语策略,以互动为方式,以恰当的言语为手段,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在对话教学中,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是为学生建构知识服务的。传统上对于课堂话语权理解的错位,常常导致课堂上教师言语行为的偏差。教师的传统角色被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导致了长期以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话语关系,教师是主体,言语中居高临下,学生则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对象,没有话语权。 在这种以传统讲授式为主的课堂中,教师追求的是把知识点讲明、讲透,但教学效果却不很理想。关键的原因在于课堂主体的错位。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持课堂,那么即使教师把知识讲得再明再透,也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改变旧经验,建构新知识。 美国心理学博士卡罗琳·奥林奇在《塑造教师》一书中,曾针对美国教育中出现的间题说“有些言语和行为能给人脆弱的心灵带来创伤,且这种伤痕会伴随人的一生”。对于教师课堂上不恰当的言语行为,她的评价是“当你伸出一个手指,指着别人进行责备白叫司时,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是在指向自己”。纵观中国教育现状,师生关系问题虽因立法而有所改进,但“师道尊严”加给教师们错误的言行习惯仍厚重如山。教师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言语使用上居高临下,对学生存有偏见和歧视,这样会给学生心灵带来创伤,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只有师生地位平等,才有可能发生对话,也只有在平等的主体间发生的对话,才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程应是最艰巨、最复杂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教师的言语使用起着导向作用。但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教师话语不容置疑性和知识的化身这一形象,导致师生间真正平等对话的困难及师生对话的简化,即使是在有限的学生发言中,也会因为学生存在的间题(如声音低弱、口齿不清、词不达意、不着重点等),导致不少教师不等学生回答完毕,便抢过话头,到最后干脆自问自答。这一方面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建构新知的时间与空间。其实学生在组织语言时就是在锻炼思维、建构新知。为克服学生发言的这些毛病,教师可等学生说完后,归纳并重组学生要表达的意思。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有疑问时可随时提间,甚至可以不站起来发问,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变传统的“一盲堂”为群言堂,变“我说你听”的话语霸权为平等交流,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运用有情语,实现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自然也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传统的师生关系,由于受传统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规定,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作为教师,只有运用学生可接受的言语策略授课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人课堂氛围,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当今的学校环境中,讨人喜欢和受人重视是学生的首要需求。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促进困难学生的自尊心,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许多学校的课堂经验表明,如果教师重视学生的成就,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在管理学生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就不会产生太多的间题。从互动理论的观点看,语言是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和工具,语言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提高外语学习的成效不光是简单的语言知识的灌输和学习,还是情感、态度和动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积极良好的情感因素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的心理保障。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语言策略,挖掘和激发这种情感潜势。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一次综合英语课上,教师正在讲授E一mails一课。本课讲的是网络聊天室的利弊。在导人课文时,教师问了同学这样两个问题:Ch$tting online looks like fun, Have youever tried it? How do you feel about it?这两个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了亲切感与可触感,从而水到渠成的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评价语的使用上,教师也需要运用“有情语”的艺术。当赞赏学生时,教师的话语不应只针对学生学习中小小的进步和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和专长,赞赏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Light-town和Spada曾说过,“过度指出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会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必须对学生对纠错的反应多加注意。”当为学生纠错时,教师应选择恰当的语言策略,选择间接、委婉的言语手段提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纠错的意识。例如“Right but not complete.”“Think it over, then youcan give more.”"Try to put it another way.”“rams-fraid there is another way to二Do you know it?”英语中有很多富有鼓励性的话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话语的力t,多给学生一些安慰与鼓励,传达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教师课堂上启发性的与鼓励性的话语能使学生充分放松,最大限度地开动脑筋,参与课堂学}3。例如“Never mind ! " " It down t matter. " " I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三运用体态语,实现最大效率沟通 语言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交际过程中,言语信息只占交际信息总盘的35 }o,其它非言语信息则占65%。不仅如此,体态语言的运用也自然丰富了交际手段,使得言语的重复和强调相对减少,言语活动的负担也大大减轻;而信息的增加,也有益于人们突破通过单一渠道理解话语意义的局限,从而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质盆。因此,不少国家都非常重视“体态语言”的教学。从某种意义来说,师生交往中的非语言交流比言语交流更为重要。人们能够一时停止有声的说话,但却不能停止通过各种身体的姿势有意无意地不断发出信息。可以这么说,没有丰富协调的肢体语言,就不可能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师生交往。而没有表情的呆板说教只能使学生永远对教师敬而远之,永远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必须尽可能解读学生的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尽量策略性地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采用目光、手势等非言语手段来传递信息,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最大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在安静地做练习,一位学生悄悄站起来用手势表示他要出去一下,教师如果允许,只点点头就可以了,而不宜使用有声语育,以免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再如,一个学生做小动作,这时,教师若使用有声语言来批评他,就会干扰整个教学过程;如果用一个恰当的暗示动作,不仅不影响其它学生听课,而且会比严厉的批评效果要好。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于朗读几遍,学生的声音大小等,教师同样不必通过有声语言的指令,而可以通过体态语与学生达成无声的默契。 由此可见,体态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应引起每位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除了要在有声语言的传递上下工夫,还必须加强课堂上自身行为动作的修养,努力掌握体态语的表达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艺术地使用体态语,并与有声语言有机结合,这不仅会使我们的教学艺术锦上添花,而且能高效率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理解他人以及在英语交际中的灵活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符合对话时代的精神,正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的出现,决不仅仅是某一种教学艺术的复兴与新兴,而是教学活动历史性的、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更使教学伦理和教学思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思维和思想的深层,我们可以发现,对话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简单改良,而是对其进行批判。从对话教学中,我们又一次看到教学要素的重构,但是这一次重构不同于以往,甚至不同于20世纪初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对话教学是对话时代的产物。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创造、生成,以人为目的,无疑是对传统教学全方位的改造,应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话教学成为普遍的教育现实为时尚早,但作为新的教育精神和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则是无可争议的。对话教学背景下的教师课堂言语策略应体现对话教学的特征与需求,教师应以对话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与学生的合作沟通以及互动交往,把学生培育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实现创造、生成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师论文:浅析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结构 论文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 教师素质 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专业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及培养人才的高低。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师,在职业道德、业务、专业等方面都应有较高的素质。 教师素质,作为一个能力系统来看,它包括十大能力:即认知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设计创意能力、执行能力、教学观察能力、话语能力、互动能力、群体控制能力、表现和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国外称之为Multiple Intelligence sand Skills(MIS)。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英语教师除了具备言语组合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情感智慧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职业能力”。 一、职业道德素质 任何职业都要讲究职业道德,教师更要有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对象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生源复杂,英语基础差,各方面问题多。这需要教师在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外语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分析其具体问题,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业务素质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确高职高专与中学和本科英语教学的区别,它既不同于中学重语法的基础教学,又不同于本科重学术的研究教学。根据2000年《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的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为培养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服务,要全面贯彻“以实用为主,以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以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以使用能力为主。突出培养语言基础与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与从事涉外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要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 2.具备广博的知识修养 当今世界是知识增长的时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功底外,还要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历史人文等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知识的介绍同步进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使用英语,达到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另外,现行大多数英语教材尤其是专业英语教材涉及到文、理、工、经济和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在自身专业知识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还要了解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等各方面的知识发展,更要了解学生所学专业方面的知识。 3.确定合适的教学材料 教材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要求也不可能使用统一教材,英语教师可根据所教专业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一方面,英语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既能引发学习者的兴趣,又能发掘其潜力,培养提高其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适应高职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的选用、改革乃至编写英语教材的能力。 4.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基本要求》,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做到:第一,要明确英语教师的基本任务。根据《基本要求》,高职基础理论教学并不是学得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而是要突破系统性、完整性,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做到恰到好处。第二,要明确英语教师的中心任务。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能力要求的“度”,对学生不宜有太高的要求,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提出不同要求,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5.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否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学方法是关键。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枯燥,教学内容单一,必须加以改进。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尽量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另外,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努力创造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6.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今,英语教学改革推行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现代化教学,网络的运用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大班教学与语言训练的个体化之间的矛盾,网络资源还能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和水平选择不同模块和级别的材料。在线学习也突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促进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形象化、立体化,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已成为专业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 三、专业素质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英语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社会职业能力的教师。英语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掌握与其所教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如商务英语教师要具备足够的商务知识,掌握大量询盘、报价、索赔等商务谈判方面的英语词汇,同时,由于商务英语教学中有大量谈判实例,谈判参与者的英语会带有各国口音,教师要具备很强的英语听、说能力;计算机英语教师自然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还要不断更新电脑英语词汇;在物流专业任教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对物流领域的新动向有所把握,还要掌握大量物流专业英语词汇。高职英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本学科的知识,要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研究,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文化、艺术、科技及各种新生事物,并将所获得的最新信息有机地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总之,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新时代,专业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结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英语教师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课堂的主导者转变成为引导者,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的环境。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也是教师的能力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角色转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角色 转变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引导者,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规则的讲授,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升而言是一种重要的阻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转变出来,形成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才能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和教学功底 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其实是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转变为现在的开放式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更加扎实的语言和教学功底,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和高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都十分羡慕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以及流利的口语,但是由于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限,很容易对学生的积极性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发挥积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要帮助初中学生加强语音学习,很多初中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中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语音练习,因此在发音过程中容易出现语音不标准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学生英语口语练习过程受阻,造成学生不敢说的现象,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发音引导,这也对初中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初中英语教师应该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一味地模仿和接受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来调动自己英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将一些常用的语言结构转变成为学生比较熟悉的教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交际。 二、教师要扮演心理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中学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有的则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了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复式教学法,分层次、分组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均等的教育,从而根据自身情况获得成功。这也能消除学生由于基础差而厌学的心理。通过与学困生进行谈话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进取心,也想提高成绩,但是由于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英语的难度较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十分有必要。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经常交流,给学生讲述学习英语的诀窍,主动询问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也可以对一些基础太差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可以让学生进行结对帮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帮助,让学生真正缺什么,补什么;再比如,多对孩子进行表扬,相比成绩较好的学生,学困生更希望得到肯定和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困生更多关注,比如,有的学生考试成绩有提升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当面提出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创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育形式以教师为主,而新时代的教育则以学生为主体。在现代化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并且与学生之间构建一种新型平等的关系,共同合作学习,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教师应该掌握其兴趣爱好和喜怒哀乐的特点,时时关心学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信任老师,并且将老师当做朋友,用情感激励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 氛围,就是让学生能畅所欲言,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且敢于创新。 如下图所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比如对music进行分类,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然后进行汇总,得出第一个蓝色底的音乐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延伸,让学生从网上搜寻资料,可以对不同的音乐的特点进行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提示,让学生自主思考,最终能够锻炼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对各种知识不断巩固。 四、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积极创设课堂情境 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体会情境提升学习效率。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英语教学,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更多的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的课堂情境的创作方式有几种。第一,介绍背景知识。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各种背景知识进行介绍,比如教材内容所设计的文化、科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形成一种意识,有助于进入到教材内容这个情境中去,对教材内容有更深的了解。第二,放录音或者视频,对学生的视觉带来冲击。在英语教学中,播放视频或者录音是一种很好的创设情境的方法,比如播放一些单词、短语、句子等,可以让学生将所听到的有关词语进行整合,形成一种初步的印象,有助于进入各种语境中,对语言进行深入的理解,如在阅读的过程中,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进入到文章中,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第三,在对英语内容进行讲解之前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构建相应的情境。写作是构建情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写作预习,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很多关于课程内容的知识以及情景,然后根据情景的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对文章进行预测,在自己构建的情境中进行相关学习。 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调,在新时达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并且创设课堂情境,进行高效教学。 英语教师论文:论农村英语教师现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摘要:结合农村英语教师现状,探讨适合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适合农村教师特点的培训模式可以从研训一体、分层培训、远程教育、自主发展、校本教研和校际交流相结合等五种模式着手,能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师 现状 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新课程标准潜在地规定了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结构。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外语教师现状和新课标要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外语教育尤其是农村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农村英语教师现状 1.英语专业第一学历率低。从2007年9月开始,栾城县教师进修学校对乡镇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一次摸底统计,发现英语教师的专业学历层次很低,在全县的155名初中英语教师中,本科率9%,专科率为88%,但是全日制英语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只占14.2%,而且这些英语教师又大部分集中在县城的一所县直中学。近一半的英语教师没有受过英语专业技能训练,选择英语教学大多出于对英语感兴趣,有的甚至是服从校领导的安排而接受了外语教学工作。有一所农村中学,全校共有英语教师13名,没有一名第一学历是英语专业的教师,整个外语组是由非英语专业教师或代课教师组成。而小学英语教师情况更差,全县133名小学英语教师中,只有县城里的第一小学有两个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占全县小学英语教师总数的1.5%。从这种情况就可以看出,目前农村中学英语师资队伍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状况最差。 2.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调查发现有以下突出问题:教学观念陈旧;知识结构老化;自我发展意识差;外出培训机会少;缺乏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专业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在该县较偏远的一所乡中,共有1300名学生,听课时发现,有的英语教师在留课外作业时竟要求学生把练习册中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在作业本上抄一遍。有的初三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把属于学生参与的听、说两项课堂任务变为精讲内容。还有一位小学教师,英语底子很差,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背课文。以上情况说明,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方可促进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二、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1.农村教师的“领头雁”不足。农村学校已有的骨干教师大量进城,这就导致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引领,加之个人发展的平台与机会很少,农村教师队伍逐渐呈现出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优秀教师的流失不仅削弱了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而且动摇了一些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的决心,有的教师甚至不愿意参加培训,认为参加培训是一种负担。由于农村教师工资低,福利待遇差,工作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部分教师在外边上课,甚至在家中办补习班,本职工作变成了“兼职”,工作重心严重偏离,自身专业发展更是渺茫。 2.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很多农村教师对于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专业技能普遍较差。一直以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都是继续教育,靠教师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去完成。这种形式的培训管理难度大。因为中小学教师的课时量很大,课外时间很少,且继续教育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不愿意参加或被动应付。 3.相关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匮乏。部分教师有意愿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但是对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过程的安排、资料的查阅和搜集、研究方法的采用以及论文或报告的撰写等,不甚了解。 4.教师管理片面行政化。教师的调配有时不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导致人员安排和学科需求脱节,县城学校人浮于事,乡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 5.学历和能力不一致。尽管大多数农村教师经过培训和学习基本上达到了资格要求,但由于学历培训质量等原因,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多大提高,学历达标和能力达标之间仍存在较大落差。 6.社会环境对教师发展也会造成负面影响。相对地说,大部分农村的学生接触外界或现代化的东西较少,视野没有那么广阔。因此,在学习英语这门课时,他们没有真正了解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毕竟在他们面前的生活环境中几乎不可能使用到英语。再加上初学英语,词汇量大,有一定的难度,有些 学生觉得难学,因此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这就使得在农村进行外语教学难度大于城市,且不平衡的小学师资使得学生基础差距较大,在升初中后部分教师难以适应,感到教英语是件困难的事,信心不足,破罐子破摔。 7.“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仍然存在。据观察, “应试教育”仍有很大的市场,对农村孩子的危害最为明显。一方面,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一般较低,家教水平一般比不上城市,因此可以说,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关怀,需要更多的感性内容进入他们的课堂,需要教师以全部的热情去鼓励教育学生全面进步、全面成长。另一方面,考不上大学就等于无用的思想仍然在部分农村教师的头脑中作怪。他们重分数轻教育的做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辍学,教师获取成功的空间越来越小,在这些教师看来,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没有多大用途的。 三、新课标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1]在实施建议第八条中规定: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到:“准确把握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践教学之中加以运用;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创造性地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这一建议在教师的培训中一直加以强调,而且受训者也能理解其含义并意识到教师教育的迫切性。但能否在农村有效实施,关键在于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这对教师教育培训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如何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更是目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教师专业化发展怎样适应现代农村教育的实际是一个战略性课题,因为在我国,至少70%的孩子在农村,而农村教师的数量与农村学生的数量不匹配,也就是说,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走向县城、城市,相对较少的农村教师正承担着相对较多的孩子的教育工作。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何等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这个差距在某些地区还处于加大趋势。将城市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移植到农村,是不现实的。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依据乡村生活实际,造就乡村学校教师”[2]。因此,结合农村英语教师现状,探讨适合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推动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农村教师特点的多元化培训模式 培训必须多样化。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自各种不同的渠道,出现“层次多样化”特点,反映出继续教育的培训需求上,也要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样,以往那种统一的“一刀切、齐步走”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不能适应与满足农村英语教师在继续教育上的需求,应及时做出调整。 1.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把教研、培训两种职能合在一起,搭建研训平台,使教研的优秀成果不再只限于少数精英教师,而是通过培训及时介绍给全体教师。在教师实践教研成果的过程中,不合理的成分不断加以摒弃,富有活力的教改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这又会反过来推动教研的深入开展,这种理论与实践不断促进和补充的研训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前景。2005年,栾城县教育局将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电教站、教研室整合为教师教育研训中心,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在研训中心的网站上,有最新的教研理论,也有骨干教师的课堂实录,还有各类示范课视频,优秀教师的教案等,为全县教师备课提供了多方位参考,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分层次培训模式:突出重点、编制乡土培训教材。这种教材体现浓重的农村教育特点,把中国农民传统朴素的教育思想通过不同的情景体现出来,要科学划定不同的培训“层次”,明确每个层次的培训重点,采用模块化教学,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具体情况,根据培训内容、要求、时间的不同,设置出若干个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刚参加工作1~6年的教师要采用观摩学习和技能训练等方式;对工作6~8年的适应型教师宜采用案例研讨、合作参与方式;对工作8~10年的成熟型教师宜采用合作参与、自主反思、教研引领等方式;对突破期的专家型教师(15年以上),重点是培养理论创新和科研带头能力,宜采用课题研究、理论研修等方式。要强化对骨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搞好二级培训工作。要为骨干教师的学习、培训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领 头雁”作用。 3.远程教育模式。“正如计算机与网络在全球的普及改变了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式一样,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发展已带来了外语教学领域革命性变化。”[3]2000年开始实施的“校校通”工程为广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远程英语教育节目和各种教学和学习网站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硬件保障。通过网络,农村教师可以突破时空界限,省时、省力,可以减轻农村教师的负担,从而达到自愿、自主地学习,或接受专家的个别辅导,或与他人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然而,目前乡镇中小学外语教师利用网络比例却非常小。新课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给教师提出了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开发课程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的建议。但目前大部分乡镇中小学的教学设备还很落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还受到一定的局限,有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投入,尽快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 4.自主发展模式。自主发展模式是在校级领导引导下,以激发主体意识,引导自我教育,促进农村教师主体价值逐步实现的专业发展模式。一些农村教师自我价值意识严重缺失,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只有唤起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思考意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使教师生命发展拥有不竭的内动力。”[4]因此,不仅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逐步提高他们的待遇,而且要着重关注他们专业发展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帮助。外语教师可以自读一些与外语教学有关的书籍和期刊,订阅专业杂志和书籍。此外,还要经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讲座,观摩英语教学录像、影碟,并利用电脑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了解世界各地、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形成广博的知识体系;要进一步钻研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应用语言的能力;要系统学习语言学、语言心理学、语言教育学等理论,了解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5.校本教研和校际交流相结合模式。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自身力量,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展开教研。由于条件限制,校本教研模式是目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现实的选择。在农村单个学校师资力量或科研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平台,可以与其它学校合作。在农村,只有几名、十几名教师的学校为数众多,这种情况下,校际之间的专业研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校本教研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开展观摩课、说课、评课活动。要建立校际研讨模式,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把具有相同兴趣的教师召集起来,建立学术沙龙、主题研究活动、校际文化联欢等都是可以尝试的手段。 五、结束语 上述几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可以选择性应用,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加以改进。尽管每一个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可操作性,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想取得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学校要施行专业化、人文化教师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领导要认识到这一点。 英语教师论文:浅谈英语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当前,国内高校陆续喊出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的口号,也制定了相应的中长期计划和具体指标。同时,高校除了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一系列量化考核外,也逐渐提出对教师科研任务进行考核的要求。作为社会科学的语言学研究,无论是在人才队伍还是在成果产出和使用等方面,都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为了适应时展,广大英语教师不仅要努力培养科研兴趣,提高科研素养,而且要注重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找到相关理论依据,优化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 论文关键词:教学型;教学科研型;英语教学;自身素质 随着我国在经济、科技、政治等方面的迅速崛起,国家也逐渐意识到要将经济增长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各级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发展,开展了形式各异的人才卓越工程,这其中包含引进有国外名牌大学留学背景的优秀硕博毕业生。此外,为了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各大高校在主打特色专业的同时,也逐渐开展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践,而这种复合型人才更多地是指“外语+专业”,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公务员班和江西财经大学的国际金融专业等。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 按照文件,高校在实施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的同时,也应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教师进行不定期的职业发展教育培训。作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主力军,英语教师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新形势下,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成长等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和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广大教师在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的同时,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广泛阅读语言学经典著作,运用语言学的相关原理来解决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勇于创新和大胆实践,寓教于乐,使学生受益的同时,自身的专业素质也得到提高。以下笔者将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心理语言学、语言测试、语料库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和成果,探讨如何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创新。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 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敏锐的目光和良好的创新能力。在我国,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国内外一批旨在介绍二语习得理论的著作应运而生,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刘宏刚,2008)此外,英语教师应当积极汲取相关领域优秀的科研成果,学会理论联系教学实践,并能运用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二语习得经典文献中富含多种模式,这其中有我们较熟悉的普遍语法理论、话语理论和act神经功能理论,也有我们不太熟悉的信息加工模式、平行分布加工模式等,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之余,应当广泛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了解最新科研进展,提高业务水平。 在广泛阅读理论书的同时,也应积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试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理论指导下得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比如,个体差异和情感因素是二语习得相关研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书籍和相关文献的阅读,了解认知风格、学习策略等因素对二语习得的不同影响,而且国外较多的实证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详实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广大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实情进行相应的调整,设法减轻学生的焦虑感,使学生感到轻松和充满自信,从而发挥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又如,教师可以从语言输入相关理论得到英语教学的启示,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习得语言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rod ellis,1994)所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krashen(1985)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定义为“i+1”。这里的“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状态的间隔距离。这样,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属于“i+1”的水平,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所以,一位好的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尽力简化语言输入,组织学生参与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际,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交际对话能力。 以上笔者只是列举了几个跟教学密切相关的例子,二语习得研究日益丰富,逐渐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宝贵的智慧库,如何正确使用其相关理论来促进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和探寻的课题。 二、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 “心理语言学”这一术语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坎特(j.r.kantor)1936年的著作《语法的客观心理学》,但学术界普遍承认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但它的研究成果还是没能被有效地吸收,因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研究都过分偏重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并且心理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指导作用也被人们忽视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对语言使用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stern(1983)曾说:“语言教学理论离不开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这些心理学概念,有关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的心理学的思考本身就是任何语言教学理论的核心部分。”如外语教学中最早盛行的翻译法以心理学上的机械主义为理论基础。(朱纯,1994)而外语教学中影响深远的直接法是以wundt的联想主义为理论基础。(董燕萍,2005)而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听说法在心理学上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学习语言必须先学听和说,在听和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学习读和写。这是符合语言习得过程的。外语教学中的听说法把语言习得过程看成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重复和模仿是其精髓。而创始于上世纪50年代法国的视听法(或情景法)主义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同时借用了格式塔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董燕萍,2005)视听法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视听法除了注重听说还注重“看”,即在教学中利用幻灯机、投影机或教学电影,给学生播放出伴随着纯正地道发音的、生动的画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视听法比听说法更强调教学情景的作用,强调视觉在学习语言当中的重要性。 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的交际法主要根植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相关理论。交际法强调学生只有在大量接触和使用真实、自然的语言中,才能养成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要安排在合情合理、合乎社会交际情理的情景之中。交际法重视口语训练,重视使用真实、自然的语言,这是与自然习得语言的过程相接近的。广大教师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有所取舍,吸取各种模式之所长,因材施教,使外语课堂更具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三、掌握语言测试科学相关知识研究成果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测试在服务教学的同时也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反拨效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反拨作用有益于教学,而消极的反拨作用却可能妨碍教学。另一方面,教学实践又为测试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使测试更符合教学需要、更科学。(hughes,1989)了解到语言测试与教学的关系之后,教师应竭尽所能设计出公正的、效度较好的英语测试,从而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更客观公正地评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测试进入了一个活跃发展时期。语言测试逐渐得到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学者的重视和关注,有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对进一步推动语言测试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邹申,2005)国内从事英语语言测试研究的人员也在逐年增长。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经常把测试的用途简单化,对于测试设计及测试分数的解读了解不多。我们平时做的就是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汇总,再计算出平均数,以平均数作为参照物,能给学生的英语能力下定义,同样以平均分来衡量班级总体英语水平。其实,但凡对语言测试科学有所接触的人员都应清楚,测试分数的导出和解析远非几个简单的运算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应该从考试用途、测试所期望检验的不同概念、系统误差、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侧面地对于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点有更好的掌握,及时发现测试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从而在教学中提供相应的比重。 此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语言教学和测试带来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活力,也给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科技的发展和更新正一步步地颠覆传统的语言教学和设计。同时,认知科学、生命科学、教育科学、人工智能研究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发展给语言测试和教学带来了广阔而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广大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从上述学科领域汲取营养,对于认知科学和计算机技术最新成就的了解和掌握,能使我们认识自身不足,促进我们的学习和发展,争取成为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语料库及其他媒体库的研发和使用 语料库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它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和资料不是某些个人臆想编造的话语,也不是简单地从某些书籍上摘抄的少数甚至个别的例证,而是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使用者在大量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口语和书面语,这就将语言的描述建立在一个博大而真实可靠的语料基础之上。(何安平,1997)1961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语料库——库布朗语料库(brown university standard corpus of present-day american english)。而当时较多的学者受乔姆斯基的语言思想影响,坚持认为语言学理论应该研究人类的语言能力,而不是记录和研究语言表现,所以早期语料库受到较严厉的打压,发展受到抑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基于电子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才开始在发达国家兴起,而中国在此方面的发展则更晚些。令人可喜的是,在杨惠中先生和桂诗春先生的带领下,我国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t)。 广大英语教师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语料库供语言研究使用,与日常教学关系不大,其实这是不对的,也同时证明了我们对于语料库的用途不了解,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要远远领先我们。比如,国外一些考试已经开始尝试给考生呈现多媒体考试内容,如toefl考试,在其听力部分里就有图表和照片呈现给考生,我们在设计跨文化能力测试项目时是否也可以借鉴其做法。能否借鉴国外一些考试中多媒体手段利用的成功经验,切实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媒体库检索系统,组建文字、声像等资源为一体的超媒体库,测试设计者们在设计时,只要输入关键字,就能把“共现”的媒体资源调取出来,供设计者筛选使用。例如,2010年6月全国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听力18题: 18. m:honey,i’ll be going straight to the theatre from work this evening. could you bring my suit and tie along? w:sure,it’s the first performance of the states infinite orchestra in our city,so suit and tie is a must. q: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18.a)the speakers will dress formally for the concert. b)the man will return home before going to the concert. c)it is the first time the speakers are attending a concert. d)the woman is going to buy a new dress for the concert. 这道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语言层次),也考察了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许多英语学习者所欠缺的)。在我国,大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听音乐会,就是有在穿着方面也不是特别讲究,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那么对于英美人士而言,工作之余去听音乐会是很平常的事情,虽然平常在着装方面是有要求的,一定要正式着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去找与“concert”有关的且可能发现的对话,通过技术手段加工处理,建成超媒体库,通过关键词“concert”共现,我们就能很轻松地找到与“concert”有关的资源列表,测试设计者也可以根据需要让应试者进行计算机适应性测试。因此,语料库及现代科技手段在英语教学和测试中还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号召下,各大高校已经或着手进行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这是高校发展生存的大趋势。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作为高校基础教学部分的中坚力量,应积极思考如何提升科研素养和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将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联系起来。勇于并善于利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秀实验和成果,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批具有良好的科研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英语教师论文:创造高效英语课堂 做魅力英语教师 【摘 要】目前新课改轰轰烈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且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火热的课改实践中,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 【关键词】新课改;创造;英语课堂 目前新课改轰轰烈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且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火热的课改实践中,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们每个人都不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无动于衷,事不关己。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我们要改变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敢于告别“原始农耕手段”,我们要在教育行动中成长,要做到“听别人的课堂,思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大幅度削减课时,改变以往那些,死念“苦经”才会“苦海无边”,熬时间、拼体力的学校教育的今天,再谈创造高效课堂,恰恰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理所当然地被教师们认同。做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理应广泛汲取各位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取长补短,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们教师应有的态度。 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呢? 《中国教师报》山东记者站李炳亭作的题为“高效课堂的‘知’与‘行’”的报告,对“高效课堂”的总结性阐释,其中部分内容是“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学会、会学、学乐、创学”“ 把学习交还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 以学生为本”“ 自学”“ 学”。就我理解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兴奋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每节课都有学习的目标,并且写在醒目的位置,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肯定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中国教师报》山东记者站李炳亭还提出了“高效课堂”的观点,“课堂是麻将室,学习就是打麻将,课堂是网吧,学习就是上网。”学习能力来自于兴趣和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英语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环境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切课改的精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一对一,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科学地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俗话说:“ it’ better to teach a man fishing than to give him fish.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规律,自然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一言堂”、“满堂灌”,取而代之的是循循善诱的指导、画龙点睛的点拨总结。总结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的感觉,让学生变成了“believe me ,i can do it best” “相信我能,我就一定能”的阳光学子。才会学的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师 ,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民众”。可见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民族的成败,教师的责任是多么艰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主动求变。我们要“变”,在变革中生存,在生存中创造:我们要“学”,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完善;我们要“习”,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成功。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打造一个开放而又高效的英语课堂。 英语教师论文:试论英语教师实施文化教学的能力素质培养 论文关键词: 英语教师 文化教学 能力素质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英语教育界存在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交流时出现文化障碍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应把英语教师实施文化教学的能力素质培养作为源头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化教学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决定了英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相互依从、密不可分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教学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教授学生如何看待事物、认知世界,以及如何运用语言反映思想感情、行为习惯等。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同时具备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两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一、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的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的入学水平低下是实施英语教学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尴尬而又严峻的现实。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一直都把基础知识的讲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文化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重很小。出现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水平限制外,还有几个重要的方面制约:一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并未对文化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做出明确定义,教师仅仅根据个人喜好,只将文化教学作为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辅助手段作简单介绍,点到为止。二是受传统教学方法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重语言、轻实践,缺乏把知识、行为和意义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环节。三是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传统教学思路还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存在,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灌输式教学还在延续。现在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这些影响还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二、文化教学对英语教师能力素质要求的分析 我国语言学家邓炎昌、刘润清教授指出:“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语言,同时也是学习文化;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实施文化教学对英语教师来说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根据英语教学界的研究和笔者多年英语教学的经验,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能力素质要求:一是要有把握文化教学中“扣”的能力。文化教学必须紧密结合语言教学实际,紧扣教材,在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容中要有选择,培养为语言教学服务的能力。二是要有把握文化教学中“度”的能力。教师应对所讲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自身语言水平的高低,理解接受能力的强弱,以及对所讲内容的了解程度等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对基础知识的讲授、课文的讲解、技能的操练等语言教学上要留有充足的时间,确保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兼容、互补。三是要有把握文化教学中“取舍”的能力。客观公正地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吸取有益文化精华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文化学习要求。教师应明确英语教材中的文章都取自外文原著,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但作者都是站在自己或本民族的立场上,以自己的或本民族的价值观为出发点,有些观点难免有些偏执。因此,教师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辩证的原则,培养有取有舍的能力,在建立文化定型时,避免绝对化,并要从多方面了解目的语文化,有条件的应多接触对同一文化的不同研究文献,克服偏见,在基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交流。 三、培养实施文化教学能力素质相关措施分析 中西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并贯穿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处处留心皆学问。培养实施文化教学的能力素质有很多的方式方法,笔者以为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文化视野面 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涉及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第一,英语教师应重点了解希腊神话和《圣经》。北京大学陶洁教授把希腊神话和《圣经》称作“西方文化源泉”,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希腊神话和《圣经》正潜移默化地影响西方人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学习英语的同时多了解一些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是非常必要的。第二,要重点了解英美两国的社会历史、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历史、传统和文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见证和积淀,所以这也是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重点。第三,要懂得相应文化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和不同的生存环境导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也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在广泛的阅读学习中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问题。第四,要将习语学习作为提高实施文化教学能力素质的关键点。习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鲜明的文化色彩,把习语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在了解文化的同时学习习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为英语教师创造良好的文化感悟环境 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2001)就曾指出:“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支,英语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作为英语教师就应当超越语言范畴,更多地介入文化领域,但长期的国内生活,真正的目的语文化环境很少,常常容易对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混淆或不是十分清晰,这就要求英语教育界为英语教师多提供一些参观访问、出国交流的机会,让英语教师有意识地了解其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思维文化、体态文化等文化内涵。通过直观的情景、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更深刻地了解目的语文化。 (三)要在合作教学和交流互动中培养实施文化教学的能力素质 课堂教学中,教学具体环境的复杂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等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实施文化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文化修养固然很重要,但灵活适当的方式方法,如讨论式、启发式、合作式等是不容忽视的辅助手段,因为,每个教师在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理解得也不一定全面。在教学设计的策略上,应考虑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师参与教学,在探讨与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另外,学校可定期开办各国文化讲座或文化节,邀请研究不同文化的专家教授发表他们在文化领域的见解,鼓励教师举办各种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讲座等形式。同时还应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参与教学交流讨论,以此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要建立并合理利用英语文化素材数据库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题材,并对涉及文化的素材进行分类,可以按各种文化的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对某些文化素材进行注解,合作建立一个便于以后检索且可以资源共享的文化素材数据库,存储在教师的电脑或者笔记中。教师们合理利用并不断丰富完善文化素材数据库,这样对于文化教学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语言与文化作为一种互为媒体的关系,两个环节均不可忽视。随着人们对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深入关注,随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和不断发展,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将拥有广阔的前景。 英语教师论文:浅析素质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师 素质 素质教育 基本素质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校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从五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都是从外语学院培养出来的,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已逐渐落后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发展趋势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增长和更新的速度加快,英语教师的职能和作用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未来的英语教师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未来发展的设计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和人生的榜样。这对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观念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和提高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 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人才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英语教师职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寓德于课堂教学之中,二是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去影响、感化学生。为此,英语教师必须做到:思想上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对于要向学生灌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己首先必须弄懂弄通,而且坚定不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它的信任和期望;工作上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勇于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奉献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热爱和崇高的使命感;个人品格上要自信、正直、诚实、谦虚、廉洁、守纪,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好印象,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本身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重要条件之一。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 从教学方面来说,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须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必须更新教育和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和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敢于在英语教育中结合学生基本现状来选或增减教材内容,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运用,既要灵活运用常规教学方法,还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新的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过程中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从科研方面来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水平的英语教师,应当站在学科前沿,对新的科研成果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在研究中形成新的理性认识,预见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不断强化科研意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提高科研素质和能力。教师的科研水平越高,科研成果越丰富,培养人才的质量就越高。 三、宽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现有的英语教师,大多是在原有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普遍存在专业口径过窄的问题,这既影响英语教师形象,也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渊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包括社会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作用于教育对象的资本;三是扎实的相关科学知识,包括相关的社会人文学科学知识;四是良好的教育科学知识基础,如教育理论、教育评价、教育科研与决策等方面的理论。大学英语教师基本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但学历不等于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渠道增多,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来说,如果只是简单地“吃老本”就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自觉补上文化素质教育这一课,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含量的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不断涌现,社会结构和人才市场的不断变化,导致了学习的终身化。一次性学校充“电”,一辈子工作中“放电”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终身不断地学习,愈来愈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地继续学习,使自己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胜任素质教育赋予的历史使命。 四、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技巧能力。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劳动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完成任务,所以语言的表达是否规范、准确、清晰、精炼、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2.教学研究能力和先进教育手段的使用能力。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英语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的理论来充实自己。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手段,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尽快学会使用这些先进手段。 3.组织课外英语活动和课余训练的能力。英语教师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还要组织课外英语活动,如果没有牢固的理论根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方面的训练,很难完成这些方面的工作。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参加组织课余“英语角”活动,努力提高实际工作、组织工作的能力。 4.人际交往、公关能力。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沟通感情,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而有效的教学与有效的交往是分不开的。首先,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往,要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和关爱的氛围;其次,教师还要善于与社会上的实际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交往,建立密切联系,经常“走出去”“请进来”。 五、良好的心理素质 1.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准确的判断力。教师应具备洞察学生个性特征的能力,善于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动机、情绪和思想观点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教师还应善于从学生的表情、声调等方面的细微变化中,体会出自己的教学措施、教学效果的好坏,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2.善于做出情绪反应的能力。英语教师的劳动是以语言和肢体语言作为其主要表现形态的。因此,要以表情、情绪感染学生。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师要有良好的外表、较强的表现能力和较高的英语专业素质,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和自控能力。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情绪必须是亲切、热情、轻松愉快、稳定而有自制力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教育。 3.积极的心境和坚强的意志。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英语教师本身也将面临竞争和挑战,甚至可能出现危机。为此,教师必须有迎接挑战的自信心与勇气,必须有战胜危机的坚强意志。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遭受挫折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必须有心理调适能力,在逆境中不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在顺境中不趾高气扬、忘乎所以。 4.宽宏的肚量。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对于来自无论是同行还是学生的不同意见,一定要有正常的心态、宽宏的肚量。在处理日常人际关系时,要努力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包括团结在学术观点上与自己相悖的人,以及在工作上对自己有意见的人;要乐于举贤任能,肯于帮助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 英语教师论文:浅谈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教师理念研究这一领域在中国外语教学界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将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联系起来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目前教学状况的需要,本文作者以问卷调查了两位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以课堂观察工具评佑了其教学过程,以考试成绩检测了其教学效果,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能增强课堂的互动,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而积极的互动又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不同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1介绍 教学理念的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师的教学理念会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英语教师应充分理解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体现为教师为课堂教学所做的准备及所创造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改革,作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式学习模式,需要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实现师生互动协作,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但教师理念研究这一领域在中国外语教学界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将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联系起来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目前教学状况的需要,本课题尝试研究大学英语不同的教学理念,及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影响,探索出较好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2研究现状 国内外有不少人研究了教学理念,研究了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关系。peacock,纵向研究了i46名外语教学教师对二语教学的理念后认为,教学理念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将来的语言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必需消除有害的教学理念。rim-kaufman and sawyer考查了教师的理念,态度,优越性是怎样联系的。他发现使用与理念相应的教法的老师显示了理念的更大作用和教学的优越性。basturkmen, loewen e1-lis, rod ,进行一个个案研究,调查了三个教师关于二语教学中中级水平的交际课的教学信念和教学实践的重点。结果表明关于教学重点的信念和教学的实践有一点点的相关。ertmer,赞成说这样的研究是研究的重点,呈现了教师教育信念的观念的重要一步。wiebe berry调查了有关写作过程教学的教育信念和教学实践的联系。发现虽然教师们在教学法上观点一样,但实际教学方法并不一样。苏秋萍主张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环境构建科学的合理的理念系统。郑新民,蒋群英口,探讨了教师理念是怎样明显地或不明显地指导他们的教学法和教学实践。 总之,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践同他们的教学理念一致,但在实际教学当中,由于考虑学生的信心,上课的进度影响了教学理念的实施。但教师理念研究这一领域在中国外语教学界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将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联系起来的研究还比较少。本项目试图研究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称及教学效果三者的关系。 3研究设计 本课题从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揭示三者之间的因果联系。主要手段为调查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查不同理念教师的教学过程,比较这些教学过程;研究这些教学效果及差异。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实施合理的教学过程,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好语言基础,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题研究的问题为:①大学英语教师都有哪些教学理念?②不同的教学理念是否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过程?③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题抽样研究的对象为武汉大学大学英语部两位老师(a, b)、两个班的学生。首先进行的是问卷调查。接着是课堂观察,观察时间为一学期。在课堂观察时,使用的是allen, frohlich, spada设计的"colt”教学评估工具。学期结束后对两个班的成绩进行了统计。 4研究结果 4.1教学理念对比 本项目设计的调查问卷有10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大学的目标是什么。a老师认为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b老师认为是传授知识。第二个问题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什么。a老师认为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b老师认为是传授语言。第三个问题是你对教育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怎么看。a老师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要达到教育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b老师认为学生不仅仅是要求达到语言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而是要提高他们生活中的想象力,思索能力。第四个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是个什么样的角色。a老师认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助者。b老师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启示而不是活动的组织者。第五个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a老师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中心,b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是思考者,回答者。第六个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a老师认为达到学生的要求,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b老师认为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更多的思考语言和人生。第七个问题是备课设计。a老师认为是任务型教学备课。b老师认为是传授知识型备课。第八个问题是关于动机。a老师认为合作学习是主要动力。b老师认为竞争是主要动力。第九个问题是你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什么。a老师认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b老师认为是老师传授知识。第十个问题是教学效果怎样确定。a老师认为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b老师认为学生的成绩可以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从问卷来看,a老师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课堂的实践,以学生为中心。b老师的教学理念更符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 4.2教学过程对比 为了论证两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过程的影响,笔者观察了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观察包含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堂组织。a教师占用的课堂时间为52.7%, b老师占用的课堂时间为73.2%, b老师比a老师更以课堂为中心。a老师提供的小组活动占28.7%, b老师提供的小组活动占8.2% 。 a老师提供的个人活动占10.1%, b老师提供的个人活动占4.4%, a老师比b老师提供了更多的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第二部分是课堂上学生五项技能练习情况。a老师班上的学生听力占用了34.7%,口语占用了23.6%,阅读占用了3%,写作占用了2.5%,听说占用了12%,听说读占用了15.3%o b老师班上的学生听力占用了63.6%,口语占用了10%,阅读占用了10.2%,写作占用了1.1,听说占用了3.6%,听说读占用了5.7% o b班听力的时间,阅读时间比a班长,说明b老师重视语言的输入,而a班口语时间,写作时间,听说时间,听说读时间比b班长,a班老师更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出。 第三部分是教学材料使用情况。a老师使用的教材占43.24%,其它语言材料16.89%,听力材料9.78%,视频材料10.73%,音乐材料2.07%,图片材料7.32%,网页材料3.16%o b老师使用的教材占5.32%,其它语言材料72.03%,听力材料12.95%,视频材料4.12%,音乐材料0%,图片材料1.04%,网页材料2.31%。 a老师在课堂上重点完成教材上的内容和知识点而b老师补充的材料多一些。 第四部分是课堂内容。a老师课堂管理占2.3%,语言处理占63.4%(其中语言形式占26.1%,语言功能占17.2%,篇章结构占10.3%,社会语言学占9.9% ),话题处理占13.4%(其中狭义话题占2.6%,有限制的话题占4.1,广义话题占6.8%) 。b老师课堂管理占2%,语言处理占48.5%(其中语言形式占35.2%,语言功能占17%,篇章结构占4.3%,社会语言学占2%),话题处理占21.7%(其中狭义话题占3.5%,有限制的话题占6.6%,广义话题占11.7%) 。 a老师语言处理的时间比b老师长,说明a老师重视语言的学习。b老师的话题范围比a老师宽。a老师以语言练习为主,b老师以介绍知识为主。 由此看来,两位教师的教学实践基本上同他们的教学理念基本一致。a老师以学生为中心而b老师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理念明确了他们的教学概念,影响着他们如何展开课堂教学的实践,如何影响教学的过程,那么教学的过程会不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呢? 4.3教学效果对比 本文提及的效果,主要是指学生的考试成绩。首先对比两班的两次考试成绩。两个班的二级期末成绩作为前测成绩,两个班的三级成绩作为后测成绩。然后分别比较两个班自己的前测和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个班前测成绩无差异。两个班的后测成绩有差异。a班比b班提高的快;a班听力提高的幅度比b班要大;a班的三级阅读考试成绩平均值比b班的高;a班的三级词汇考试成绩平均值比b班的高。 统计结果表明,a老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近期效果来看,学生考试成绩提高了。从远期效果来看,社会能力和应用能力会同样提高。 5研究结论 5.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运用语 言的能力 大多数结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语言是一个主动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自己建立一个复杂的理解过程或构建自己的学习语言。因此,学习者是自己扩大知识而不是直接的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学习者经历了对语言的未知发生的好奇心,当这些语言方面同他己有的知识不匹配时,他就会怀疑并同其发生冲突。那么他就会被触动而去体验它,实践它以致发展,完善那些己学的语言的普遍性的,可预测的规律。显而易见,具有结构主义教学理念的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风格,而不具有结构主义教学理念或具有传统教学理念的教师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点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教师观察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习,互相求教,让学生有创造性地表达,批判性地思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挥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框架,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结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通过活动建立自己的知识,才会有更高水平的认知能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由教师控制课堂。学生是依赖型的,被动型的。教学的重点放在信息上,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情感,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5.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了课堂互动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加强课堂互动。互动式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趣味化娱乐化,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通过互动,促进语言的习得。美国外语教育专家long曾指出:“互动有助于语言的习得,因为它把输入的语言信息(即学习者所听到的和所读到的)与学习者的内在能力、特别是其选择性注意力以及输出的语言信息(即学习者的产出),以一种有效的方式联系起来了。”以互动的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本着结构一功能一文化三位一体的语言教学思路,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目标,力求使学生既掌握语言的知识,又掌握语言交际的技能。 总之,不同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有着不同的教学过程,不同的教学结果。因此,教学理念与教学是紧密相关的。教学者的理念更深远地影响外语学习者对语言的习得。研究大学英语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以及这些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英语教师论文:浅析高职创新型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论文关键词:高职;创新教育;创新型英语教师;基本素质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实现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实行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素质。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给予教改广泛的自主空间。 高职学生进校时英语水平就不高,且水平严重地参差不齐。由于学制的调整,三年制的高职院校会逐步过渡到两年制,基础英语的学习就只有一年,因此如何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 学生安于接受知识的传授,缺乏质疑的探索精神 多数学生走进高职院校,心理上存在很大的自卑感,已经把自己划入“没出息”的一类人,这是中国式的“挫折教育”的结果。在传授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安于做听众,只管输入,不管输出。上课习惯记笔记,复习、考试背笔记,考试非要老师画重点不可。长此以往,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淡化,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质疑的探索意识。长此以往,一些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只要及格,混张毕业文凭就算了事。有些学生因为基础太差,干脆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2. 教师工作负荷重,科研能力薄弱,创新意识淡漠 由于近年来的扩招,各校学生人数远超过了合理的师生比,教师的教学工作繁重、有些还要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再加上进行教学改革和科研,实在精力难济。而且,教师平时忙于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也普遍存在科研力量薄弱的问题。创新教育意味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设计适合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新理念,这无疑要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效果不一定明显。于是,有些老师就有了畏难思想,干脆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3. 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手段有待提高 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是将平时表现、期中、期末成绩按3∶3∶4的比例来进行,评价模式还是属于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连贯性难以产生激励和随时评价。而且,长期以来,学业评价都以掌握知识的数量、精确度作为教学和学习质量的标准,无论提问还是考试,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老师给的标准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这样的评价,将教与学都束缚在一个“标准”的框架中,对师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是一种扼杀。 4. 缺乏衔接适度的教材 教材是传递知识的工具和载体,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英语教材注重知识的陈述而轻视实践应用。如:注重句型结构和语法的反复操练、词汇的讲解记忆、大量的阅读练习,以期达到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读写技能的目的,而忽视了语言的听说交际功能的应用。但英语在中国是作为外语教授的,缺少实际操作的氛围和环境,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都通过了,听说水平还不过关。在一些高职院校,运用的是大学英语本科段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吃力,所以应该以“实用、有效”为标准,编定实用的、能切实提高学生语言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教材。 二、创新型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何谓创新型教师?美国学者史密斯(r.smith)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育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只有实现自身的创新,才能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切实推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1. 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变知识教育为能力教育 传统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缺乏创造性的。语言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但不是最终目标。高职学校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根本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然而,习惯使然,加上学生基础差,成了不少教师回避教学改革的借口。因此,参与教学改革的老师心须要有改革教育现实的强烈愿望,要有深沉的教育责任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自觉地理解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用前沿性的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2. 提高理论水平,实现知识层次的多元化 高职教师多数来自于原来的中专、大专院校,教师的基本知识构成为“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两元模式。在实施英语创新教育改革的今天,创新型教师的知识结构显然要实现多元化,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作为创新型的英语教师,要自觉拓展学科知识,参阅国内外的最新语言研究成果,并有针对地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参与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和意识。同时,要切实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水平,努力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逐步实现“浸入式”和“淹没式”的英语学习法。 (2)作为创新型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合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充分培养学生的渴求知识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保证英语学习不因毕业而断线,达到终身教育、终身受益的目的。 (3)作为创新型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加强与各交叉学科的联系。向学生介绍当今科技领域的最新发现和重大发明、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观察世界,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世界和探索世界的能力。 3. 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观和发展观 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执行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教师只有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主体人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变传授知识为重视学生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的策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灵活有效地加以运用,即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能力结构转化。 4. 合理地编排和使用教材,形成科学的知识观 过去,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知识的忠实信徒,因此,认为教材是不能随意运用和取舍的。科学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再是凝固不变的东西,它已经成为变动的东西。它在社会自身的一切潮流中积极地活动着,所在知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知识是不定型物”。既然如此,教材就不再是学生必然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地选择、编排具体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教得好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科学灵活地处理教材,采用最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5. 创立形成性的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在应试教育下,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对问题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任务就是死记硬背,考试就将标准答案“复制”到答卷上。这种考试形式只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完全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行创新教育,就必须创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改变以考试为主的单一的评价手段,将平时课内外活动中的表现,与同学、教师的融洽程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如口语的表达和口、笔译能力)等都纳入评价的指标范围内。评价的主体不仅是老师,也可以是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满意度,将同学之间展开的互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的、综合的形成性的评价体系。既注重考察学生的智能、技能,也注重考察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否具备创新性是关键。只有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创造力的人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是落在教师肩上的历史使命,教师在教学中担负着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校还要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度,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改革提供更广泛的自主空间。 英语教师论文:浅析素质性教学与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素质性教学 英语教师 教学素质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素质性教学与教学素质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教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提高英语教师自身修养,提升教学素质是英语素质性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途径,培养具有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素质性教学是指针对培养学生自身素质所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教学理论和实践活动,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素质为目的教学实践。素质性教学这一具体教学实践,则依赖于广大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即教师的知识水准、道德水准以及教师的教学理论观念和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笔者深感只有切实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全面有效地推进英语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一、素质教育要求素质性教学 1.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富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师,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以期在知识深度和实践能力上得到不断的、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就决定了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科学途径。通过将素质性教学与以往的教学特点进行对比,则会更明晰地看到素质性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科学途径。第一,教与学的关系认识不同。素质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学生和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非以往的以教材及单纯的教材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第二,教学的重点不同。素质性教学的显著特点是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而非单纯地灌输知识。第三,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活跃的归宿不同。素质性教学重在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非以往的教师就其思路和意图按照事先设计的轨道启发学生的思维,局限于单纯理解教师的讲解。第四,备课的重点和首要问题不同。素质性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出发利用教材实施教法。备课的首要问题是优化学习过程,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性。而以往的教学备课只重备教材,忽视备学生的必要性。第五,师生关系不同。素质性教学中师生平等与合作,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大的自主性,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不仅仅限于形式和手段,同时也是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而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人。 素质性教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那么,英语素质性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二、英语素质性教学与教师的教学素质 英语素质性教学的实现,关键在于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不但要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具备科学且艺术的教学方法,即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1.职业道德素质。即要热爱英语教育事业,严谨勤奋,精心设计教案,探究授课方法,掌握教学规律,要富于教学热情和教学激情。 2.专业知识素质。教师自己首先要有过硬的全面的语言基本功,标准的发音、良好的口语表达、丰富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能够在课堂内外充分展示外语的魅力,能自觉地利用语言方面的知识来指导外语教学。 3.综合素质。除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还应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广博的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要具备较高的教育学科知识,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还要掌握英语教学的特殊规律和方法。 4.师生交往的教学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交往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体现这一本质属性,是教师素质性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交往,激发学生审视、探究知识,领悟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5.优化学习过程的教学素质。素质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这就决定了素质性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习过程。传统教学过程“以教论学”,教师是主导,而素质性教学是“以学论教”,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参与性,而教师是“主持”身份。因此,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优化学习过程,即无论是备课、讲解、设问,还是活动、讨论、沟通,都要把教学由“我怎样教”转变为“让学生怎样学”,不仅要使学生想学、会学,而且要善学,会学以致用。 6.优化和开发教学资源的素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独立作用,拓宽对教学资源认识上的视野,从而丰富学习内容和途径,获取最佳的教学效益。 学生是重要的主体性教学资源,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仅创造着学习需求,而且创造着教学内容。作为主导性教学资源的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备教材和考试,而应勇于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尝试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教学方式。 教学环境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英语教学一定要形成适合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角、英语竞赛、英语俱乐部,或创设虚拟的实验环境如公关、面试等让学生体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善于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不仅营造了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发挥了现代教学资源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信息化、学习社会化的能力,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7.创新学习方式的教学素质。这主要体现在学习活动化和学习探究两个方面。学习活动化,也就是优化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有充分体验和提高。教师要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如每日英语新闻播报、5分钟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并同时使之升华成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必须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只充当方法引导者和学习管理者的角色,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平台不断探索和更新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8.备课理念与素质。备课是教学的关键性环节,备课质量高低体现着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了满足不断更新教材的需要和新形势、新课标要求下的素质性教学的需要,英语教师的备课量相对较大。因此,教师一定要精细备课,从相关文化背景、词、句讲授和应用、课文欣赏,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模拟实践中遇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等都要精心设计,使学生能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从中受益。要由经验型备课转变到科研型、创新型备课上来,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教学创新的过程。 9.运用教学艺术的素质。教学过程是教育科学与教学艺术的统一过程,教师应当努力成为科研型与艺术型兼备的职业化教师。要使学生不仅能愉悦地学习,更拥有学习的愉悦,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成功的标志是师生在教学中的共鸣、共生和共创。教学艺术并非是教学表演,而是由于教师的艺术教学,使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快乐体验,并在这样的体验中逐步成长。 三、升华教学素质、提高英语素质性教学以期深化素质教育,是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持之以恒的过程 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及群体差异,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是上述方法论的决定因素。要以细致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来指导教学工作,扬长补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针对个体的实际情况。素质性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挑战的过程,对学生如此,对教师更是如此。因此,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惧挑战的勇气,才能彻底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素质性教学和教学素质是一个前后承接的因果关系。要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通过素质性教学的手段,要充分掌握这一手段,其前提条件就是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所以,新形势要求英语教师更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拓展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掌握最新的、最科学的教学理念并紧跟社会的发展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实践。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不但“教书”,更要“育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承担新时期英语素质教育的主要功能,其载体是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英语的素质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才能开花结果。 英语教师论文:试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传统教学观 外语教师的角色转换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其新颖而独特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推崇。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并重视创设真实的情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对外语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理论背景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当前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建构主义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三、传统教学法与建构主义下的教师角色对比 1.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外语教师角色 (1)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作为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控制并主导着课堂学习,起着核心与主动的作用。教师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控制一切教学活动。在课堂上主要讲授词汇、语法、篇章和练习,以文章的词汇和句法规则的解读为教学的重点。学生是被动地学习,是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教师角色定位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及学习方法和策略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展开,这种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听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定位随着欧美社会发展受到了挑战。 (2)教学的主宰与示范者 教师注意语言结构的分析和句型的操练,强调模仿正确的句型以形成“好”的习惯,并及时纠正语言中的错误以避免“坏”习惯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挥学生跟从他进行句型的操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语法规则。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不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要求以教师的示范为中心进行语言学习,强调语言结构的掌握。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与指挥按步骤以不出语言差错为宗旨进行教学活动是这些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写照。 2.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外语教师角色 (1)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2)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而且老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西方的建构主义刚好相反——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认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当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即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要“主导—主体相结合”。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发挥得够不够,靠什么来检验?就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对内容的讲解和启发,而且还要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或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体现得越充分;二者不但不会互相对立,而且相辅相成。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下外语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点建议 1、教师对学生自主文化适应过程的把握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即如何自发治学。学生习惯于“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传统模式, 要他们为自己的学习筹划一切很不适应, 时有消极和无所事事的情况发生。对此老师还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同时教师们也发现: 虽然学生对“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角色给予充分认可, 但是他们似乎更偏爱“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角色。他们习惯把教师视为权威, 依赖于教师给他们传授“ 真理”, 并把教师的许多评价当作最终标准。“被动, 沉默寡言, 不愿公开挑战权威, 特别是不愿意挑战老师。”事实上, 如果教学中缺乏“ 授课者”“、评分员”这样的权威角色, 反而让学生感到不安。因此, 在推广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时, 教师有必要考虑学生自立的文化适应过程。换而言之, 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和课堂设计。教师把握难度重点,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不断完善自我形象。 2、学生学习鼓励者形象的确立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发生语言障碍时, 教师不但应适时、适当引导学生, 还应多鼓励、表扬学生。因为鼓励、表扬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外语教师真能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者, 也就是说, 成为学生的朋友, 成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者、质量监控者。 那么在课堂上, 外语教师将不会再强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会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 必将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取和消化要求掌握的知识。而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时的教师, 就像黑暗中的指路人一样为学生指明方向, 并通过鼓励和表扬, 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发现乐趣, 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这样, 不但能充分调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 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被动学习,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同时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五、结语 建构主义从全新视野拓展了当前教学领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通过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开发以学生第二课堂为主的自主学习,促进教师和学生双向主动性的培养,拓宽外语教师的教学视野,完善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最终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英语教师论文:浅谈英语教师的语言魅力及和谐师生关系 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果。 语言交流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因为教师不仅通过语言来有意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有目的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促进和提高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教师在语言艺术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语言要规范 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英语教师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充满阳光!每当上课铃响,英语教师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 good job!”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try next time.” 教师的语言要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词进行说理教育,不能在正式的教育场合中随便使用谈家常所用的词语,也不能在和学生促膝谈心时使用外交辞令,有些语言词只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使用。因此,教师应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学生说不同的话,并使语言的含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既要注意语义的转换,又要表现出语义在语境中的逻辑功能。说话时更不能搞老一套,贴标签,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教师的语言必须“客观真实”、“主观真诚”、“情境真切”。 二、语言要有情感性 “若要使人心动,必先使己动情。”教师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语词的情感色彩。 语言的情感性有一定的技术参数。心理学家发现,有的情感因语词刺激发生波动,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的变化,导致皮肤导电率的相应变化。皮肤电反射强度即可说明语言符号的情感性效应的大小。由此证明,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情感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教师满怀情意,单调的教学就能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而似乎是种深情的诉说。 英语教师语言的情感性一般表现在语调的平、升、降、曲四方面:平表示淡漠、庄严、悲痛和沉郁的感情;升表示疑问、愤怒、惊异、召唤等语气;降表示坚定、感叹、祝愿、祈求等情绪;曲表示幽默、怀疑、调侃和讽刺的语意。 此外,英语教师的语言情感还体现在语气的变化上。通过不同的声音和气息,可以表达不同的语言,如“气徐声柔”给学生以温暖感;“气满声高”给学生以喜悦感;“气短声促”给学生以紧迫感。 三、语言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针对明显。例如,某女生因连续再次考试失利而流露出了消极情绪,她在作文中写道:“一切希望都是失望,一切理想都是幻想”,笔者阅后批道:“be yourself on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will be yours”,然后又附上“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这几句话给这个学生以极大的鼓励,使她重新燃起了自信之火。 英语教师语言的激励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比激励和夸张激励两个方面。人比人,激励人。教师常在班上倡导比、学、赶、超的学风,比字当头,极富鼓动性,能使学生心底的激情喷发而出,使一些纷繁难题峰回路转。这种“比”就像一杆路标,激励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前进。除了运用对比手法激励学生外,适当的时候,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说法来表达、突出、强调某种思想,从而激励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的反应。 作为教师,如果你只是想要一种控制学生的力量,那么只需要一根指挥棒或几句指令性的话就够了。可以肯定,冷淡和空洞的语言、缺乏真诚和理智的语言不能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学生许多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是不能靠教师指令性的语言去解决的。那种只会下指令或动辄伸手去刮人鼻尖的教育者,其语言不可能显示出教育的力量。 四、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社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 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是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人都有自尊心和自觉能动性,只有受到尊重信任,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意味着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歧视,不讽刺挖苦,更不训斥体罚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平等对待学生,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有些时候碰到调皮捣蛋的学生确实令人气恼,但要注意处理的方式,不能一味粗暴责骂。遇到在课堂上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以眼神制止或走到其身边,轻敲其课桌表示无言警告,这比当众呵斥批评有效多了。教师对学生尊重信任,才能以情营情,以情促知,达到师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 在笔者的班里有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画画,常常在英语课上画画,而英语成绩却一塌糊涂。笔者没有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他,而是在他的作业本中写道:“your drawing is very excellent. you are really a clever boy. if you learn english just like you learn drawing, your english must be very good. i am sure you can.”另外,笔者在课余找时间跟他交流,对他喜欢画画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又指出他不应该在课堂上分心,影响学习;向他阐明学英语的重要性,又鼓励他在课余多学画画,学有专长。这样引起他的共鸣,师生心灵沟通,他也因此喜欢学习英语,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其叛逆心理很强,教师应当有像大海般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体罚学生更不可取,应当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尊重与信任,尽可能为其排忧解难,以老师广博的爱心赢得学生的敬重。这样,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语文论文范文:抓好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的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学生在学习中怎样运用正确的方法,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向中学一线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怎样抓好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材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转变 现代教育强调民主化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场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重视每个学生独立的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健康发展;要转变地位和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并走向成熟。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以及学会共同生活,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2. 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在课程改革与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不但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和现状,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学生能力差异、个性特征、学习心理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会就会让学生茅塞顿开,心领神会……。教师的引导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初中生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外显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展开合理的!想象、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自信心。 3. 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作、探究、交流,特别重视学生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正是教学产生效果的重要条件。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小组探究。通过关键词,体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词语真切地与文本对话,去探究发现,品味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学生的思维灵动,课堂的气氛活跃;探究性学习模式活是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基本的模式,但不囿于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创新。 4.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等多种方法教学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习方法更显示出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技术。信息技术中有各种各样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等。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借助视频、音乐、歌曲等现代媒体手段,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地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感知可视化,想象可视化、知识可视化。方法作为中介,在获取新知识及形成能力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体现,它能够更灵活、更易接受的方式来调动学和教,能够不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 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就决定了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交际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6. 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语文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语文的思想感情也是作为具有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具有语文素养的人往往善于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发自己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都能有助于语文思想感情的渗透和培养,中学语文通过知识的传授,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依据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思想教育,做到“文道统一”。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时,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 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即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课堂本身的评价,这两部分是有机统一的。从过分看重学业成绩转向综合素质的评价已成时代要求的必然。质性的评价,能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被评价者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更有效帮助学生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在教学中,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方面进行检测和综合评价。 总之,教师作为学习的首席,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充满激情与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语文的课堂教学将是高效和谐的。 语文论文范文:语文教学中涌动的生命和希望 陈佳琪同学说:“档案袋啊,档案袋,你可知道,为了使你增色添辉,为了再不断给你加上点滴的魅力,我花了多少心血,每次当我决定再写一篇文章时,我都力求使它能成为一篇令你引以为荣的佳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修改了好几遍,才放进你那里,为了想出些精辟而美妙的语句,我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有时甚至还会茶饭不思,这一切的一切,难道都不是为了使你成为平庸中的不平庸吗? 档案袋啊,档案袋,你可知那天当我喜滋滋地又完成了一篇习作时,你突然躲了起来,我翻箱倒柜也不见你的踪影,我心急如焚,难道你以为我是怕被老师批评才如此着急吗?不,你错了,其实不然,只因为你是我的无价之宝,我的至爱。我要将你永远地珍藏。“ 如此富有魅力的档案袋,操作起来并不复杂。 使用档案袋,首先是选择它,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整齐划一的人,那么你就指导学生买统一的档案袋;如果你是一个崇尚多姿多彩的人,那么你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准备档案袋。准备好后,就让学生们为它起一个漂亮而富有个性的名字。随着对档案袋感情地不断加深,学生们还会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自己档案袋的名字。 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们为了让自己轻飘飘的档案袋变得圆鼓鼓的,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辛勤耕耘。档案袋中的文本类型也就随着丰富多彩起来。在写作上,有命题、半命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读后感、书评、影评、童话、书信、寓言、仿写、扩写、缩写、改写、课本剧、评书、配上文章的漫画、日记等等,应有尽有。还有摘抄、各类小报、预习本、存疑本、老师、家长、学生的评价材料等。难怪有些同学都把自己的档案袋,亲切地称作“百宝箱”。董小倩同学曾写道:“现在我拥有了自己的档案袋,这里面装的虽然不是什么珍贵的宝物,但却比宝物更珍贵,虽然不是什么美味的佳肴,但却比佳肴更味美。在这里我的思索和辛劳都化作了我的一篇篇文章,我的一个个‘?’渐渐拉直变作了‘!’。我好不容易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小成果,虽然它的光芒不大,不过,我坚信,不久,它就会光芒万丈。” 档案袋在学生的手上,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将文本装进去,教师一般一周或半月检查一次。督促学生不要丢失了自己的文本。 档案袋的内容多了,分类管理就必须跟上。学期结束就指导同学们按照作文类、摘抄类、小报类、评价类等装订。每类再细分,如作文类可再分成写人、记事、绘景、抒情等,也可从个人成长历程、个人情感历程的角度来分。同学都有自己的作文集、摘抄集、评价集,很多同学还打印装订成优秀作文专集,而且还给它们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有的同学用自己的画笔在作文里配上了美妙的图画;有的还把自己的照片配上文字贴在档案夹的封面上;有的还寄语档案袋,对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档案袋的喜爱。 语文论文范文: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的方式 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一堂课,教师精神饱满,激情飞扬,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民主活跃,师生互动心情愉悦,视共同学习为最大的快乐。这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高中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绽放出生命活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导语精妙 抓住人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如我在上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字谜 :“酉时下大雨”,大家试试看,是哪一个字,学生兴趣盎然,一下子课堂就活跃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来,反应较快的同学运用谐音就猜到了是“酒”,我因势利导,继续引导,“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我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名诗佳句,同学们能否举些例子?”学生记忆的闸门打开了,纷纷举起了手,说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我继续引入,“这样看来,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欢乐、悲伤……看样子,酒常与某种情感相连,那么李白借酒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来一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这样导入,就像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二、运用媒体 渲染气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创设语文情景,画面、音乐对渲染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画面、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第 一 ,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短歌行》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曹操画像,讲述曹操一生的经历,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画面,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借助图片,可以把人物精神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音乐对渲染情境、创造气氛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再播放配乐朗读,又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参与表演 洞察内涵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地参与。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有时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上台表演小品。学生想象并模仿焦仲卿、刘兰芝以及焦母和刘兄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使课文中人物栩栩如生地活跃在全班同学面前,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人物的不同个性。小品的表演促使学生理解课文,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四、课前三分 尽展才艺 在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或演讲、或朗诵、或高歌一曲,一天一个话题,传学生心声、扬学生鸿志、抒学生情怀、发学生所思。我再做个小结,或评价、或借题发挥、或幽它一默。于所悟、所感、所笑中拉近彼此悬殊的心,让平等与真诚永远回荡在语文教学之中。如最近我们上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每堂课前都有一位学生事先在黑板上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一上课就像老师一样给大家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上台的同学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其他同学在潜移默化中真正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以趣结尾 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啜香茗,令人回味无穷。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如上完《陈情表》我是这样结尾的:《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是友情,深深憧憬的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作者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最后,请同学们一起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催人泪下的真挚情感! 六、教态亲切 尊重学生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心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情感教学是生命课堂的支柱,真诚的微笑是建立融洽和谐师生关系的良药。带着微笑进课堂,学生少了压抑、焦虑;多了乐观、自信。学生就会身心放松心情愉悦地去学习。把心向学生敞开,让每一位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感受到师爱和鼓励。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像是一篇流淌着诗情画意的散文诗。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第 一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活力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每一堂语文课我都会带着微笑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总之,创设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有效生命课堂还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当我们教师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工作,饱满的激情投入课堂,抑扬顿挫的节奏调控教与学的活动,用真爱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与心彼此沟通的桥梁,以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学生达到共勉,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塑造一批又一批的新人时,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语文论文范文:语文教师心得体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记得有很多人说过,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前记得,如今懂得。很荣幸我成为了这一光辉职业中的一员。“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怀着期待与欣喜来到了白鹤小学,“期待”是因为步入新的工作岗位,对新的环境和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欣喜”是因为我感受着领导对新老师的深切关怀。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育事业的新教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各方面的运行都不是不很了解,但是作为教师,我深知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像我这样没有多少上课经验的新教师,想上好课,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多读书,看各种文化及教育方面的书籍;二是多听课,向每一位老师学习教学方式与方法。 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学校每周四举行公开课。我讲的是《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我上的是第二课时,结合教材特点首先我以矛和盾的图片最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说出矛和盾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再由“集合”引出课文中大显神威的“坦克”。 在让学生了解发明坦克的过程中,我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对“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进行了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发明家是怎样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不断地产生新的发明创造的过程,我采用了一个表格形式,让孩子们独立思考,研究“发明家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解决办法?”这一环节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之中,为了让学生能加深印象,我让学生照着表格复述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然后师生合作读课文的2-4自然段,再次引领学生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从而来突出重点。最后以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于矛+盾的例子,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大胆想象。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才让我明白,只有实践了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太多,在课堂上,不能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课文时,大部分学生不会填写表格中的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不能及时总结。 作为一个新的老师,我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将以饱满的热情,全部的精力和专业能力贡献给我最爱的教师事业,为之奋斗终身! 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从语文课后习题入手,提高导学稿设计的质量 随着小班化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开展,我们对导学稿的设计越来越关注。导学稿的设计,我们把两个学习内容前置(问题前置、作业前置),把新知设为问题,前置为课前预习;把课后作业(这个课后作业重点指的是《课堂作业》)前置当堂检测,减轻课后作业量。没有优质的导学稿,就没有更好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展开。为此,要重视导学稿的编制与使用,成熟使用导学稿,提倡教案、学案一体化,不断提高教案、学案的实用性,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载体。 在平时的讨论、交流中许多老师都谈到导学稿的编制很困难,重点把握不好,可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却发现,很多老师在精心备课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语文课后习题的钻研,认为这些已经摆在那的问题如果再放入导学稿中就显得多余,或者还会让人误认为是不动脑筋的表现。 其实教材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章节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指针。如果我们去认真关注和分析课后习题,去发现学习的重难点,去感悟课文内容,去领会学习的方法,并以之统整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将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语文课教什么、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课后习题中都有或明或暗的指示。关注、把握和有效利用课后练习,既有利于优化语文学科教学,同时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科发展。 通过教研组在对课后习题的梳理和解读中,我们发现只要很好的利用和落实课后习题的主旨,对于老师导学稿设计的指导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引领的作用。因此,我们觉得从语文课后习题入手,对于提高导学稿设计的质量会是有很大的帮助。 在语文课后练习中,有这样几类的内容很容易与我们的导学稿相结合起来设计使用: 1、有关理解内容关注写法的。 这一类练习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篇章结构和语言含义等。如人教版三年上册《爬天都峰》“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又如四年上册《白鹅》“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再如五年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带点部分的意思,说说句子好在哪里。”;再如五年上册《开国大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对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梳理与感知的同时,进而理解课文的思想与情感,再经反复回味咀嚼,分析动作细节和心理活动,思考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词语、句子、篇章来组织表达。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有关语言揣摩进行说写运用的。 这一类练习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一步,要求学生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所在,并亲自参与课堂,动口动手进行表达训练,把知识变为能力。这类练习主要是讨论、比较、找类似的词句、仿写、续写、缩写等。如二年上册《从现在开始》读读写写“神气极了,可怕极了,_极了;荡来荡去,跑来跑去,_来_去;立刻喊起来,立刻欢呼起来,立刻_。”;又如三年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再如四年上册《幸福是什么》“我想和几个同学合作,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再如四年上册《小木偶的故事》“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再如五年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中的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学生亲自参与训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这部分练习的设计立足课文,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训练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能力。 3、有关联想拓展注重诗词积累的。 这一类练习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延伸、熟读背诵,巩固、扩展学习成果,培养创造性思维。新课标提出教科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人教版课后练习的设计也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如四年上册《观潮》“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再交流读后的感受。”;又如五年上册《古诗词三首》“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编辑:圆圆) 语文论文范文: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学科都要研究自己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本文探讨“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亦即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人的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是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我们对这“稳固的性质”的判断,以适应环境和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标志,是对人的适应环境、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潜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 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一个是上位概念,一个是下位概念。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人的素质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纲要”中指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掘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适应学科要求,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种概括。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3.语文技能素质——听、说、读、写能力;4.语文道德素质;5.语文审美能力。语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书(写字)能力训练。知识和技能只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素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的教育,是根本。 语文素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认识、情意、操作诸因素的统一,语文素质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单项指标,也不是几个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加,是一种综合效应,综合整体水平。 三、小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矗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榜样 ——刘克语文教学评介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民族素质,培 养跨世纪人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有效地实施学科领域的素质教育, 是进一步落实、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校特级教师刘克,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研究教学规律,依据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 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逐步探索出一条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路子,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 学习的宝贵经验。 一、面向每一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能动性的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生动活泼主 动全面地发展。刘克老师提出:“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课 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为教师服务的偏向,要牢固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服务的 教学思想。” 1.坚持“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的。现代教学心理学的研 究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学习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效果,而只能决定他将要用多少时间 才能掌握该项内容。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并进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 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刘老师始终格外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她认为,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用热心去鼓 励,用诚心去感化,用耐心去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变课堂教学中少数学生积极学习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如 学习《琥珀》,刘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许多学生举手,都急于想回答这 个问题。刘老师并没有立刻指名让举手的学生回答,而是亲切地说:“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认为写了哪 些内容?不一定找得很全,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大家可以互相补充。好,再给大家一点儿时间。”这就给了 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充裕的阅读感知、理解思考和组织内部语言的时间,非常有利于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 主动精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刘老师还注意设置有层次的、有差异的学习目标,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学习《西门豹》, 刘老师出示以下阅读思考题:(1)概括说出西门豹管理邺时首先做了什么工作。(2)西门豹找谁做调查?为 什么找他做调查?(3)西门豹调查了哪几个问题? 从回答中了解到哪些情况?这几个问题难度不同,既有复 述型、理解型提问(适合下、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又有探究型提问(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利于 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 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取放任的态 度,恰恰相反,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学习的主体,都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方 式和效果。 在学生的认识发生偏差、意见出现分歧时,刘老师是如何处理的呢?刘老师总是通过适时适度的点拨、启 发、评价,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调控学生的思维流程,升华学生的理解认识。如学习《可爱的草塘》第5自然 段,刘老师提问:“这满塘的绿草为什么绿得不一样呢?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是光线的问题,光线强的地 方颜色就鲜艳一些,其他地方就暗一些。”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是风吹过草塘,草一起一伏,颜色发生了变 化。”刘老师引导说:“如果按照你们的说法,课文应写成‘有的呈鲜绿色,有的呈翠绿色,有的呈墨绿色’ 。可是,课文中写的是‘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是有层次的,再想一想 究竟是什么原因。”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认识到,造成近处和远处绿草看起来颜色不同的原因是:近处的草看 得很清楚,每一片叶子的颜色都呈现在眼前;而越远草就越密集,颜色看上去就越深。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刘 老师充当的角色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裁判,而是为学生获得正确认识服务的引导者;学生的不同意见(包括不 正确的认识)不是仅仅作为供选择、淘汰的对象,而是作为“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从而发挥了学生认识 事物的主体作用。 正因为刘老师摆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体现了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思想,从而 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了使课堂教学成为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的目的。 二、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刘老师在坚持正确的教学思想的同时,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扎实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努力提高每 一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从而将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1.正音训练严而复严 学生出现语音错误、语音缺陷,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刘老师认为,语音正确标准是一个人具有良好语文 素质的重要表现。因此,她在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师生间语言交际等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视正音训练。 如学习《琥珀》有 10名左右的学生将“因为(wei或wèi )”读成了“因为(wéi)”,刘老师都不厌其烦地 逐一纠正。刘老师还注意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强化正音。如学生读课题时将“琥珀(p ò)”读成“琥珀(pè )”,刘老师立即指出“珀”的韵母“o”是圆唇音,并让全班学生再齐读课题以加深印象。再如学习《捞铁牛 》,学生朗读课文时把“潜”读成“qiǎn”,刘老师不但告诉学生“潜”没有“qiǎn”这个音,应该读“qi án”,而且板书了一个“潜”字, 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2.说话训练字斟句酌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时期,这是一个人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刘老师特别注意学生说话时语脉是否清楚 ,语流是否顺畅,语点和语式是否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用词准确性、说话条理 性训练。比如学习《西门豹》,刘老师让学生按小标题归纳段意: 生:第一段写了“摸清底细”。 师:这是书上给的小标题,归纳段意得把小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 生:这段写了西门豹问老大爷是怎么回事。 师:什么怎么回事? 生: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么回事。 师:请你把话再组织一下,重新说一遍。 生:第一段写西门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问老大爷这是怎么回事。第二段写的是他把这个迷信给 破除了。 师:“他”指的是谁? 生:西门豹。 师:在段意中如果用“他”,让人不明白到底指谁,请你再说一遍。 生:第二段写的是西门豹破除了河伯娶媳妇这个迷信。 刘老师坚持进行这种严格的说话训练,有助于尽快缩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交际需要之间的差距,有利于 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3.朗读训练适当到位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刘老师十分注重朗读训练的质量,即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辅以具体、准确、恰录的朗读指导。如学习《琥珀》第3——5自然段,刘老师 首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讨论确定朗读每个自然段的感情基调:第3自然段要读得欢快、 轻松,第4自然段要读得悠闲自得,第5自然段要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然后在学生练读过程中,针对学生朗读 中的问题,刘老师随时给予语气、重音、速度等方面的技巧指导。如读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要读得声 音不要太大, 音调不要太高,速度应慢一些。“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可用虚声来读,在“小苍蝇”、“越来 ”之后稍做停顿,读出既替小苍蝇担心,又怕蜘蛛惊动小苍蝇的语气。 4.词语训练深究细研 词语训练是最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刘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领悟作者是如何准 确恰当地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让学生经历“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双向心理过程,达到张 志公先生提出的让学生“走一个来回”的目的。如学习《琥珀》中“推测”一词。 师:“推测”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师:这是词典对“推测”一词的解释。请你根据课文中“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 事的详细情形”这句话,说说作者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什么去想象不知道的什么,在课文中指推测什么。 生:根据琥珀里面的小虫子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事情。 师:哪些是知道的? 生:琥珀的特点是知道的。 师:哪些是不知道的? 生:“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是不知道的。 师:那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是根据已经知道的琥珀的特征想象出来的。 师:所以说作者在这里用“推测”这个词是很恰当的。 这样学生既明白了“推测”的抽象意义,又具体理解了“推测”的语境意义;同时,初步懂得了如何使用 这个词。 5.段篇训练突出联系 一段话是由句与句连缀而成的,一篇课文是由段与段结构而成的。袁微子先生认为,段篇训练其实质是“ 逻辑思维训练,是言之有序(即能够按顺序来表达)的一种训练”。在段篇教学中,刘老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 把握作者连句成段的脉络和连段成篇的思路。如学习《太阳》第2段,先让学生弄清首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 很远, 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话表示的是转折关系,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1段(太 阳的特点)、第2段(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接着,又帮助学生归纳出这段的结构 方式:总起——分述——总结。再如《西门豹》第一句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 ”刘老师认识到,这句话中的“管理”一词看似一个很平常的词,而实际上是一个起统领全文作用的关键词。 刘老师在讲课时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词,再围绕“管理”提出问题,刘老师做归纳:(1)邺这个地方在西 门豹管理之前什么样?(2)西门豹是怎样管理邺的?(3)管理邺之后什么样? 这几个问题非常巧妙地使学生 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这样处理既教给了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 来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将这一最常用的布局谋篇方式“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之中,达到“从读学写” 的目的。 6.思维训练重视过程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语言与思维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统一体。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指出:“小 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 ,刘老师以培养良好的抽象逻辑思维品质为核心,以语言文字训练为载体,力求使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互 相促进、和谐发展。如学习《可爱的草塘》第13自然段,刘老师提问:“水泡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说: “水泡子里的鱼多。”刘老师追问:“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鱼多?”学生在她的启发下抓住“挤挤挨挨”、“ 都是”、“一条又一条”、“不住”、“波光粼粼”、“逮”等词语和描写作者感情、语言以及鱼的种类的语 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思维也经历了从具体到概括、从发散到辐合的过程, 训练了思维的概括性。 听过刘老师课的人常说:刘老师设计的问题能问到点子上。刘老师重视思考问题的启发性、整体性、导向 性、深刻性,注意切合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起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思考的作用。如学习《别了, 我爱的中国》,刘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作者不是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为什么还感到自己是一个罪人 呢?经过深入思考学生明确了,因为作者与国内继续坚持斗争、正在流血流汗抗击敌寇保卫家园的勇士们相比 ,感到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所以感到自己是一个罪人。这样,学生对作者强烈的革命责任感、高度的革命自觉 性和深挚的爱国之情的认识和体会就更加深刻了。 三、体现“文”与“道”辩证统一,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语文学科的学科性决定了语文教学 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刘老师从学生年龄特点、思想实际和教材特点出发,选准语文训练与 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运用多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质的同时受到相应的教育。 1.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刘老师认为,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同时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渗 透思想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如学习《粜米》中农民询问米价、米价大跌这部分内容时,刘老师引导学 生认识到:在农民获得了丰收满怀希望来粜米时,米行老板收米的价格是“糙米五块,谷三块”,是贱买;而 在六月 里青黄不接,农民为糊口买米时,米行老板卖米的价格是十三块甚至十五块,是贵卖。两相对比,学生 很自然地认识到米行老板的唯利是图。此外,通过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辩论米质的好和坏, 争持斛子的浅和满”和“送进”等语句,明确米行老板不仅大幅度压低米价,而且在收米时又从质量和数量上 进一步盘剥农民,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旧社会以米行老板为代表的资本家剥削农民的残酷。 2.通过朗读训练强化思想教育 在朗读教学中,刘老师贯彻朗读训练与情感熏陶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朗读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的教育感 染作用。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中“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刘老师 引导学生体会到,第一次出现是在写船渐渐离岸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亲人无比眷恋、依依难舍的思想感情 ;第二次出现是在写作者看到了祖国山河美丽,目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我国的军舰之后,表现了作者对祖国锦 绣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满腔仇恨;第三次出现在课文最后,写作者以美好的希望和豪迈的誓言告 别了祖国,这时作者的爱国之情已经达到了顶峰。朗读时,语调要由深情逐步达到高昂,表达感情的程度也应 一次比一次强烈。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受到了真切的爱国主义教育。 3.创设情境自觉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首先披文动情,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才能发挥情感“共振器”的作用;只 有学生也随着动情入境,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刘老师身穿 一套黑色西服,在黑板上方悬挂了一幅披着黑纱的遗像。解题之后,刘老师便播放哀乐,同时用深沉低 缓的语调说道:“1976年1月8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敬爱的与我们永别了!举国上下,一片 悲恸。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全国人民衷心 爱戴。正像当时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旁悬挂的一副挽联写的那样: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 民。虽然‘’不允许悼念,但是人民群众无限热爱、深切缅怀的感情是禁止不了的。”随 后,刘老师出示挂图,继续动情地说:“这就是当时首都数十万群众挥泪送总理灵车的悲痛场面。”接着播放 课文录音,哀乐伴随始终。学生在情感的支配下,很快进入到课文描绘的特定情境之中,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很自然地激发出对的怀念、热爱和崇敬之情。 刘克老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7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教过的学生语文素质扎实全面,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刘克老师用诚实的劳动,为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材,做出 了自己的贡献。尤其可贵的是,在当前,刘克老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了一条 可以效仿的新路。刘克老师不愧为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榜样。 语文论文范文: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技能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读带动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信息反馈,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2.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①朗读。 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准确的朗读、流畅的朗读和有表情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朗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和体味课文的精妙所在,进而提高鉴赏能力。 ②默读和速读。 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默读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速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阅读速度快而正确,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识记,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默读与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③复述和背诵。 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主要是通过复述和背诵训练而实现的。反复诵读与深入理解相结合,能使背诵获得最佳效果。 ④精读和评析。 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 ②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运用工具书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中学生应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③阅读卫生习惯。 阅读卫生习惯要求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卫生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光线、位置、姿势,如不在直射或暗弱光线下看书;不要躺着、走着或在晃动的车子上看书;坐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等。 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读为主,以学生的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思想,坚决克服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不阅读,尤其是不让学生阅读的弊端。 语文论文范文:谈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将阅读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因此,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以下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景,在生活中观察 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文。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不知其然的,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请父母养几只小蝌蚪进行观察。没想到引来了学生一大串问题,有位学生说:“我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可小蝌蚪与青蛙完全不一样,它怎么可能变成青蛙呢?”一个学生开了头,其余的学生都纷纷说开了,有的说:“其它的小动物小时候多少与它妈妈有点像,可小蝌蚪什么也不像呀?” 有的说:“它到底是先长后腿还是先长前腿?”…… 面对学生这些问题,我想: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亲身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彻底搞清这一系列的问题。于是,我带领学生捉来了一些小蝌蚪,养到鱼缸里,每天观察小蝌蚪的变化,还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到了第九天早上,有个孩子突然叫了起来:“小蝌蚪长出后腿来了!”这一叫,同学们都围了上去,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些,我把小蝌蚪放入透明的塑料杯中,放在投影仪上放大。学生们都睁大眼睛,两眼放光,小脸通红,那份激动啊,简直难以言表!就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任何封闭的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的! 二、引导实践,在生活 体验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体验也是如此。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其含义是“教的方法,应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应根据做的方法。”教学就是通过“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学生自己会做。” 因此,我们应该用新课程理念来实施教学,对教材内容加以充分挖掘,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在实践的体验中学习。 三、再现原形,在生活中感悟 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理解。 如教学《龟兔赛跑》时,让学生戴上头饰上前表演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创设了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发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制作课件,演示乌龟一刻也不停步地向前爬的动作。当学生们看到小乌龟这样努力地爬行,都情不自禁地为小乌龟呐喊“小乌龟,加油!小乌龟,加油!”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仿佛就在赛场,亲眼目睹了这场比赛,并深深的为乌龟的精神所感动。这比我们平时的说教所起的教育效果显然要好得多。 四、手脑相长,在生活中创造 陶行知就手与脑的关系,提出了着名的“手脑相长”的论点。他认为脑与手联合起来才能产生力量。陶行知先生还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为此,我们要让学生们在“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中感受“人生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时,要打破“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读,学生记”的常规,坚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求得成功,在实践中尝试成功,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例如,学习了《一次科技活动》后,我要求学生开拓思路,大胆设想,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发明创造的小模型,并举行竞赛。评选出“发明小博士”和“创造先锋组”。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开动脑筋进行创造的兴趣,获得充分展现创造才能的机会。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语文论文范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成为教育的先导,它是科学技术物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是优化组合的原则。 一、多种电教媒体巧妙地组合,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文秘站版权所有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等灵车”时,先播放录影,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看北京长安街上男女老少盼总理灵车时的气势恢弘地悲壮场面,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入“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灵车的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了最佳状态 二、灵活运用幻灯片,使语文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正开始发展,而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但如果单靠语言文字提供的形象思维,无疑会受到知识、阅历、经历的限制,借助幻灯片,便能化静为动。 如《詹天佑》一课,有关工程学知识的设计“人”字形线路,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而对课文中文字叙述理解不够深刻,通过利用移动幻灯片演示,使学生对“人”字形线路有了具体的形象,同时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了火车行使的原理,从而也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的确不简单,确实是了不起的工程家。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突破 《落花生》一课,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特别是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在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组合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 利用活动灯片:右上方是“落花生”图,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右上方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下面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的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文秘站版权所有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个人所拥有的潜在独创力与想象力是无穷的,作为老师,应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语文论文范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认定 [作者] 泊头市交河镇小学 孙荣喜 [内容] 泊头市王武镇后河高小 刘坤认定目标是目标教学课堂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做到积极有效地认定目标呢? 一、认定目标应掌握这样一个原则:学前重点认定,突出主要目标;学中逐一认定,坚持目标先导;学后对照认定,加深整体认识。一节课的目标系列,通常都有多个目标组成,要想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作用,就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目标。课前只对重点目标进行强化认定,其它目标则在讲课过程中边学、边认定。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必须遵循目标先导的规律,即先认定目标再学习,充分发挥目标的激疑启思功能,在导学达标之后,还可以对照目标再次认定。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目标系列有一个完整、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教材中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认定小学语文第七册《海滨小城》一课的目标时,对于重点目标——知道海滨小城的景色特点和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的,我在学前重点认定,学文中反复提醒,导学达标之后,又对照认定。而对于其他目标,如“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知道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则采用了学中认定的方式。这样,学生便对本课重点目标有了深刻印象,而其他目标也在学中逐一认定,立即达成。 二、认定目标方式要简易,方法要灵活。认定目标应该以口述为主,以简化认定形式,方便教师操作。与此同时,更要注意引出目标的灵活性,如果堂堂课教师都采用“直展示”,认定目标前总是一句“我们这节课的目标是……”,课课如此,机械刻板、单调乏味,长期下去,必将消弱学生认定目标的兴趣,影响目标认定的效果。而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展标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认定目标。 具体说来,可采用“情景式”、“设问式”、“温故式”等等。 例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小语第四册)一课时,认定目标时就采用了“情景式”。我抓住了少年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点,在课前绘制了“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画,把3个目标分别放在小蝌蚪找妈妈的三道险关上,每达到一个目标就等于帮小蝌蚪前进了一步,直到最后目标达成,小蝌蚪找到妈妈。这样一来,学生兴致勃勃,学习热情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我采用了“温故式”来认定目标。学文前,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于狼的课文,让学生谈谈对狼的认识。在这个认识的前提下,我适时地引出本课目标:“狼为什么要摇尾巴?狼的本性会改变吗”?弄懂这些问题,也就达成了本课目标。这样的认定方式,有助于本课目标的达成。 认定目标方式的选择,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掌握。讲读《荷花》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前提,采用了“承启式”的认标方式:我先引导学生回忆从前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让全体学生初步了解荷花的颜色、形状,这就为本课目标的达成垫定了基矗在此前提下,我引出本课目标: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他又是怎样观察、怎样描写的呢?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始积极探求目标的达成。 三、对于中高年级认定教学目标的三种方法。 (一)提前认定目标。从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来看,他们已具备了自己理解教学目标的能力,适合于在始教阶段认定目标。同时,提前认定目标对于“自学辅导课”也很合适。如在《粜米》一课中的几个目标分别是: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背诵课文前三自然段;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3.能通过重点词和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了解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些教学目标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这课的教学目标最好提前认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带着这个任务去学习这篇课文,收到最佳效果。 (二)课后出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起始知识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比较陌生,若提前出示教学目标,目标中涉及到某些概念、术语,因为学生还没学习,所以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以目标为导向,先逐层讲授,然后再结合课堂小结,滞后出示目标,这样效果会更好。如讲《种子的力》一课时,其中一个目标是“理清文章脉络,看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阐明自己的观点的,并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在小学课本中,议论文出现的很少,对议论文的结构就更不了解了。因此,在讲课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思路,看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把道理讲清的,进而渗透关于论文的定义及议论文的结构等写作知识,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不提前出示教学目标,而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叙述。陈述时与教学环节结合,这样可以把教学目标与叙述过渡语融于一体。如在《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有一个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教育学生学习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我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先让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词“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接着指出了解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是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中心词进行提问,使学生既学会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又学会了抓住重点词句直奔中心的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引出目标的方法还有许多种,如悬念式、讨论式、点睛式、破题式、回溯式等等。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适当选择,创设认定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认定目标的导学作用和激疑启思功能,上好目标教学课。
乡村民宿环境设计篇1 0引言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住宿行业的多元化。在快捷宾馆和商务酒店遍布市场的环境下,同为住宿服务类的民宿之所以能兴起,主要依赖民宿特有的“人情味”。对于民宿外部空间景观设计,学术成果较丰硕,但多倾向于设计师的角度,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由此,从游客视角探索乡村民宿景观建设,加强设计的合理性,促进民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方法及文献现状 1.1研究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源中,以“民宿景观”为主题及关键字进行检索,自1990年至今,共检索到相关期刊1252条中文文献。检索结果涉及“建筑设计”“乡村旅游”“室内设计”等,通过人工阅读文章主体内容进行进一步检索,最后共筛选得到相关性较高的中文文献69篇。使用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在微信、APP和百度等网页中,以“民宿”为词条进行搜索,检索到“民宿推广宣传”“民宿设计分析”及“民宿体验反馈”3大板块内容,呈现方式涉及文章、图片及视频。3个板块的“民宿”描述来源于三方位角色的视角,综合多视角判断民宿设计,提高分析的合理性。 1.2检索结果分析 1.2.1文献发表年度趋势 从文献发表年度趋势结果可知,2014年以前,有关乡村民宿的文献数量较为稀缺,自2015年起有明显涨幅。随着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乡村民宿相关研究的关注度持续上升。2019—2021年发表的文献量涨幅虽有所波动,但研究热度仍较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使乡村建设迈入新征程。乡村旅游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分支,如何打造民宿景观对乡村旅游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切实做好乡村民宿产业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旅游口碑。 1.2.2研究主题 中文文献以中国知网检索结果作为数据基础,得出主要主题年度交叉分析图和次要主题年度交叉分析图。目前对乡村民宿研究方向较广泛,其中包括民宿建筑、空间设计、地域文化、乡土文化等,研究方向多偏向于从建设环境条件的角度思考或设计者从城市庭院建设中提取的经验思考。近几年,有学者开始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探讨民宿设计,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网络测评及案例分析等。其中,问卷及测评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2乡村民宿与民宿景观 2.1乡村民宿 乡村民宿泛指利用当地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对特定建筑及场地进行改造设计,为乡村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和体验乡村生活的场所[1]。本土化设计将民宿转化为地域文化的输出口,成为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标志。非标准化的民宿设计与城市居住形成鲜明差异,让使用者从感官中亲临自然,达到深度体验的效果。 2.2民宿景观 民宿景观包含建筑室内景观和建筑外部空间景观,民宿的外部空间景观又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3个层次[2]。本文研究民宿景观主要指外部空间景观。不同层次景观的组合可丰富游客的视觉体验。远景既是民宿自身的基底环境,又是区域风貌的自然呈现。中景和近景是通过较大程度的“人为干预”后所呈现的景观,包括地形、建筑、植物及铺装等设施。乡村民宿的标签不仅有个性化,本土化也设计是民宿融入地域整体印象的重要一环,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设计理念的重要体现。景观不仅具有观赏功能,景观设施及景观元素所构成的空间还有使用功能。设计的出发点不能仅限于视觉的夺目,使用的适宜度更能够满足使用者的现实需求。“照骗式”景观或许能带来短期的经济剧增,但不利于乡村长远的发展。 3国内研究关注点 3.1地域文化、乡土文化应用 环境及文化的差异造就多元化的乡村景观。民宿作为乡村环境的组成部分,其景观风格的多元化离不开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乡村民宿设计应立足于乡土特征的呈现,具体可从空间布局模式、景观材料选取及景观符号利用等方面进行考虑[3]。如今,受“网红潮流”的影响,一些乡村民宿存在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和文化原真性等问题,独特的“个性化设计”不能与在地文化相契合。如何在延续地域原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技术和方法,是需要持续更新的内容。 3.2植物景观 作为造园四要素的植物,存在于民宿的远、中、近3个空间层次中,是“人造自然”的点睛之笔。乡土植物对于地域土壤的强适应性使其成为植物景观建设的优选树种,莫干山三秋美宿、清境原舍•依田民宿等成功的民宿案例,说明乡土植物造景的优势[4]。乡土植物在还原乡村风貌上极具自身优势,能够促进民宿空间融入整体环境。此外,不同类型、数量的植物能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植物的栽植方式还可引导游人视线。在“极近自然”的民宿设计中,植物景观占比较大,可深入研究植物主题及空间关系。 3.3庭院景观 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不断刺激民宿模式的开发,急切地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导致“轻环境”的设计现状[5]。庭院是游客从民宿建筑过渡到自然环境的桥梁,无论从建筑内部对外部景观的观赏,还是外部空间的功能使用,良好的庭院景观都有利于提升民宿品质。对于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探索,常常会忽略使用者的视角,使得民宿庭院景观存在较多问题,如空间硬化严重、布局混乱、风格不协调等[6]。因此,多视角探析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有利于民宿景观的发展。 3.4生态理念的应用 民宿旅游综合体的打造和民宿景观规划都应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合理分布民宿空间、健全交通网络、构建生态文化特色是乡村民宿集约发展的重要内容[7]。采用环保材料还原传统工艺或景观风貌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可行性措施,还可通过优化设计的方式实现历史与现代的衔接、经济与环境的统一[8]。乡村建设非暂时性任务,每环节的设计都关乎乡村的未来,生态理念的应用是对民宿及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3.5传统造园手法应用中国古典园林具有丰富的造园手法和独立的传统文化特色,是造园家智慧的结晶和中华历史文化的沉淀。如何将古典造园手法运用到民宿景观设计中,成为民宿景观设计研究的新切入点。利用古典造园的理论和技术,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民宿景观,是更高层面的文化传承与发展[9-10]。对于传统造园手法的学习非单纯的搬运,设计师需结合设计场地风格及地域环境加以转化运用,最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4环境行为学的应用研究 4.1环境行为学 环境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感知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11]。人们既能生活在环境中受其影响,又能破坏和改善自然环境。景观设计研究者可通过分析环境中人的行为心理特征,判断不同环境中人的“满意”程度,由此推断景观与人的“适配度”,并最终应用到景观设计及改造中。 4.2应用的必要性 环境行为学在景观方面的研究已涵盖街道、校园、居住区及城市公共空间等场地,研究对象侧重于城市景观。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建设的难点在于对历史的传承。完全摒弃地域及历史文化的乡村则失去了灵魂,提取地域文化要素是乡村景观打造的重要一环。目前,已有学者在乡村设计与环境行为学之间进行初探研究。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更新,可通过实验设备得出参数化结果,能更加直观地反馈建设问题。民宿景观的服务对象是具有多样性特征的旅游人群,住客的体验反馈对民宿未来的发展及调整十分重要。通过环境行为学分析人在既定景观环境中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是景观设计贴合使用者潜在行为心理意识的关键。 4.3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4.3.1眼动实验 眼动实验是通过眼动仪测试用户的行为参数,以可视化和量化的形式推测用户的“满意度”。国内的眼动实验已广泛运用于包装、服装、广告等多个领域。在景观设计领域,眼动实验对在苏州园林中的景框和景深所引起的“拟入”环境行为效应进行了初步验证。在西藏林芝的景观视觉感知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中,隐喻抽取技术及眼动实验研究方法也得到成功应用。视觉是游客获取外界景观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眼动仪研究消费者在民宿外部空间的行为心理,可作为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的评估工具。将参数化的研究结果反馈于景观设计,提供适应性的理论依据。但该研究方法在研究基数上具有一定局限性,实验过程相对繁琐,实验难度较大。 4.3.2ZMET隐喻抽取技术 隐喻抽取技术是通过图片和深度访谈,抽取受访者潜在的构念,通过了解构念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访者对特定主题的心智地图,对研究对象的内心需求和感知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方法。该技术在国内旅游业的研究应用较多,设计者可运用隐喻抽取技术识别、提取和分类旅游中的典型元素,进而挖掘消费者潜在的旅游期望值,深化旅游体验。借助视觉符号的隐喻能力,运用隐喻抽取技术研究使用人群对民宿外部空间景观的内心感受和认知,以指导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提高景观的适宜性设计。 4.3.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定量分析描述交流研究对象内容的分析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具体性。互联网时代给信息分享提供了极大便利,“商品”评价为购物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在旅游景观APP、短视频等平台上分享旅游地的环境及自己的体验。此研究方法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广,面对人群基数大。故获得的评价结果更广泛,参考价值更加全面。以上3种研究方法分别借助仪器、图片及网络评价信息进行研究,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故综合3种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有利于最终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及适宜性。 5结语 乡村建设区别于“标准化设计”的城市设计,实现乡村民宿外部空间景观特色化、地域化是民宿旅游发展的基本需求和主要动力。借助隐喻抽取技术提取地域景观典型元素指导乡村民宿设计,规避“一刀切”“同质化”“个人主义”等弊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要注重乡村的永续发展,打造适宜性的旅游产业是乡村经济可持续的关键。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出发,以游客体验感知和评价研究为突破口,通过眼动实验获得的参数化数据,结合内容分析法获得客观评价,共同探求公众景观感知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乡村民宿建设提供合理依据。 作者:王玉蓉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乡村民宿环境设计篇2 乡村民宿作为一种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迄今为止,我国乡村民宿设计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因而目前具有区域和民间文化特色的乡村民宿还比较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下,将区域文化元素、民间文化元素与乡村民宿融合,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乡村民宿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本研究对高港区白马镇陈家村的乡村民宿设计进行了探究。 一、乡村民宿相关理论概述 民宿主要是指与当地自然、人文、生态环境资源以及相关生产活动进行结合,并利用闲置房屋,为游客提供住宿的处所。乡村民宿是一种新型且非标准的住宿业态,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获得快速发展。乡村民宿作为民宿的核心产物,通常是指可用于游客接待并满足其身心放松的建筑类住所。乡村民宿具有费用低、规模小等特点。乡村民宿的类型主要包括回归型、自然融入型以及艺术体验型。在对乡村民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其地域文化的特征,而且应顺应地貌,借景自然。 二、目前我国乡村民宿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乡村民宿缺乏主题特色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白马镇陈家村是一个千年古村,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陈家村有“垛田”迷阵败金兵的历史,有“七十二垛”风水宝地,有“三根棒”木偶等。陈家村除具有上述优势外,还拥有众多河流、河塘及果树、花卉苗木等,因而陈家村拥有较为优美的环境。然而,陈家村在乡村民宿设计方面,却未能体现出主题特色。与此同时,陈家村目前的乡村民宿还缺乏本土文化元素的运用,进而导致其缺乏特色。近年来,陈家村的历史文化、乡风民俗正在逐渐丢失,庙会文化以及生活文化等也逐渐丧失特色。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民宿为获得长远的发展,必然要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因此,乡村民宿在设计时,必然要结合陈家村的文化特色,并借助其自然景观和地貌特征进行设计。 (二)乡村民宿基础设施不完善 乡村民宿的设计与周围的道路、房屋建筑质量等有密切的关系。目前,陈家村现有的道路亟待修复、新建,同时还缺乏生态公共停车场等,与此同时,亮化照明设施也比较欠缺。与此同时,在河渠建设方面还存在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泥较多等现象。而陈家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民宿的发展。陈家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资金的大力支持。因此,在对陈家村乡村民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推动乡村民宿的发展。 (三)乡村民宿服务水平偏低 乡村民宿的发展,与其自身的服务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然而,陈家村乡村民宿普遍以家庭经营为主,因而在服务水平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乡村民宿服务水平偏低,与陈家村整体的公共服务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目前,陈家村尚未对进行乡村民宿的家庭进行服务方面的培训,同时也未组建专门的服务队伍等,这就导致陈家村乡村民宿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因此,在推动陈家村乡村民宿设计与发展的过程中,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乡村民宿缺乏建筑特色 目前,从陈家村乡村民宿的设计与后期建造中可以看出,其大多是以无规划状态进行的,是当地居民或社会力量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自主设计的,而非是由专业的建筑人员进行现场测量,根据当地建筑风格统一进行设计后建设而成的。这就导致乡村民宿建筑没有形成当地统一的特色风貌,不能从视觉上和文化上对游客造成冲击,难以吸引游客,从而影响其发展。我国乡村民宿普遍存在建筑特色不足且缺乏创意的问题,进而导致乡村中的大量可用资源难以被利用。因此,在对乡村民宿进行设计时,应依据当地气候环境、地理地貌、建筑风格、民风民俗等进行统一的规划与设计,形成点片成景、线景相连的统一文化旅游特色建筑,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可以说,在前期对民宿建筑本身进行设计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优化乡村民宿的策略 (一)设计特色性的乡村民宿 乡村民宿设计是可居、可游的综合空间。乡村民宿应与陈家村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以及自然景观等进行结合,进而设计出具有主题特色的乡村民宿。例如,陈家村可以打造自然融入型的乡村民宿,也就是将自然风光与建筑本体融合,促使游客体验乡村野趣,在精神层面找到幸福感。在设计自然融入型乡村民宿时,可结合无公害特色蔬菜园或精品水果采摘园、景观苗木观光休闲园等设计具有主题特色的乡村民宿,进而促使乡村民宿可以与周围的环境融合,进而使游客更好地体验乡村生活。另外,乡村民宿可在政府的引领下,对乡村进行科学划分,以实现民宿“一区块、一特色”的布局。例如,与果园苗木园等距离较近的乡村民宿,可构建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民宿风格。除此之外,陈家村还可以将陈家村地域文化融入到乡村民宿中。陈家村的木偶戏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一绝,因而可在民宿设计中增加这一元素,以促使游客能够领会陈家村独特的文化。总之,在对陈家村乡村民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设计出“一区块、一特色”的乡村民宿。 (二)完善乡村民宿的基础设施 为提升乡村民宿的质量,应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首先,可通过项目实现资金的引进或扩大融资范围,进而为乡村民宿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旅游项目,不断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如此,还可以将扶持资金应用到乡村主要元素打造中。另外,还可以吸纳社会资金,以为乡村民宿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其次,注重提升道路的通达水平和线路质量标准,如增加路宽为2米至3米的慢行游览道路,并增设信号灯、太阳灯路灯、景观灯等,进而为乡村民宿中的游客提供良好的通行和居住环境。最后,不断完善村庄污水管网,并建立污水处理站等,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从而为乡村民宿的发展和当地循环经济提供基础的服务和支持。 (三)提升乡村民宿的服务水平 乡村民宿的设计和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水平作为支撑。为提升乡村民宿的服务水平,应通过组建陈家村服务队的方式,整体提升乡村民宿的服务质量。在对服务队成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进行统一管理、培训与用工。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提供乡村民宿的家庭成员进行服务方面的培训,进而促使其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另外,还应对乡村民宿的服务制度进行统一的规范,对相关定价统一标准,并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产生各种“天价”或不正当竞争引发的价格战,避免经营者盲目通过降低服务水准而节约运营成本,或以低价招揽游客、低标准服务激发游客负面情绪,对当地整个旅游状态造成影响,这些要通过奖惩制度等手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来实现。 (四)设计与乡村风气相符的民宿建筑 为设计出与乡村风气相符的民宿建筑,当地政府应积极参与进来,与相关社会力量联合组成专家团队,进行前期策划与规划,根据当地民俗、地域、特产等具体情况挖掘深层次文化,形成独特的风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建设过程中由相关部门对其建筑进行监督和规范。同时,政府通过对各乡村制定出切合其发展、促进经济文化进步的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吸引社会力量加大投资与开发力度,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民宿设计与规划中,以促使乡村民宿建筑与陈家村的乡村风气相符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旅游中,乡村民宿是重要的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这一新型产业不仅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乡村民宿的健康持续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体现,而乡村民宿的健康持续发展,有赖于乡村民宿的设计。然而,目前乡村民宿在设计方面,普遍存在设计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了乡村民宿的发展。因此,为促进乡村民宿的健康发展,应设计具有主题特色的乡村民宿,完善乡村民宿的基础设施,还应提升乡村民宿的服务水平,更应对乡村民宿的建筑进行设计。总之,只有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乡村民宿进行设计,方能推动高港区白马镇陈家村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与实现。 作者:袁树香 马骏峰 陈曦 曹力 乡村民宿环境设计篇3 0引言 在政府的扶持下,乡村民宿作为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民宿在发展中应具有创新意识且符合共享发展理念,给旅游者带来更多惊喜,这是推动乡村发展和民宿建筑发展的关键所在。民宿是乡村旅游的一个载体,其不仅在建筑行业中展现了独特的一面,而且在旅游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乡村民宿能整合资源,把农村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为农村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乡村在民宿建筑中占据独特的优势,优美环境是展现建筑文化特色的有利基础,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居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但是乡村民宿在设计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希望通过本研究提出乡村民宿设计策略,为以后乡村民宿快速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1乡村民宿的内涵及特征 乡村民宿,顾名思义是利用周边乡村环境,实现房屋保护性开发。这种开发模式是民宿核心产物,一般指的是建筑类民宿可用来接待游客以满足游客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民宿的类型逐渐增多,乡村民宿在我国快速发展,各地乡村民宿建设开始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中。目前,民宿已不仅仅是客栈类型的主体,它更多代表了当地的文化和建筑特色,展现给游客的是一种文化理念,这为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乡村民宿具有以下特点:①民宿与酒店相比,规模较小,但是符合大众居住习惯,费用较少;②乡村民宿从个人经营模式逐渐转化成集体经营模式,通过政府部门办理民宿营业执照,来实现安全经营管理;③乡村民宿让更多的游客能够感受到乡村环境的优美以及旅游目的地给他们带来的新鲜感;④乡村民宿的服务形式更加强调地域文化的彰显以及对“家”的温馨氛围的营造。 2乡村振兴战略环境下乡村民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始加大乡村旅游建设步伐,全国各地乡村百姓对民宿建设有了深刻的认识。随着民宿建设的不断发展,民宿产业开始有了新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我国各地民宿建设已经走出了新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但其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2.1人才要素补位难 由于乡村民宿的经营者大部分是本地村民,经营者年龄较大,村中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因此,乡村民宿建设普遍缺乏管理人才,而本地的农村不具备管理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条件,严重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环境下乡村民宿的建设和发展。从事乡村民宿行业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管理水平各不相同,缺乏很好地发展富有“乡村性”民宿产业的能力。 2.2资金获取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生活物质需求后,对生活品质有了新的追求。久居喧嚣都市的人们向往恬静悠闲的田园生活,因此,许多乡村成为都市居民周末度假的最佳选择,乡村民宿也因此拥有了庞大的市场。但是由于民宿建设缺乏一定的资金基础,导致民宿市场不够稳定,建筑行业在乡村发展并不理想。由于民宿产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和装修又耗时较长,导致资金回笼困难,成本回收风险升高。另外,各地乡村为了开展民宿建设,开始租赁大量土地,导致土地价格抬升,使一些想从事民宿发展但缺乏资金的农民望而却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充足的资金是建设优质民宿的发展前提。很多投资人又对乡村民宿情况不够了解,无法从事乡村民宿设计,大多只是当地的村民自行设计。 2.3区域间民宿产业发展不均衡 近三年来,我国民宿产业增长率已经达到20%,一些旅游热点地区的民宿增长率达到了50%以上。由于民宿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乡村附近的县城经济也得到发展。占据资金、信息、物流、交通条件、配套设施优势的区县,民宿数量多、规模大、效益好,但是一些山区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缺乏一定的资源基础,游客少,专业的建筑设计人员也很少参与这些地区的民宿设计,而村民的设计能力有限,经济基础差,使得民宿产业发展滞后。例如,位于绍兴上虞区的覆卮山居、Guerouelvillage法式民宿、越城区的大越小院、柯桥区的养心谷、新昌县的沃西人家等优质民宿,由于自然风光较好,拥有自身主题定位,很快实现良性经营运转,建立了完善的品牌路线。但在很多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佳、交通不便和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打造特色优质民宿。 2.4缺乏一定建筑特色 乡村民宿设计需要由专业建筑设计人员设计。但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乡村民宿为自主设计,没有经过专业建筑设计。这种缺乏设计感的民宿很难吸引游客。在大理洱海附近,会看到很多具有创意的民宿建筑,人们来到这里旅游,总是喜欢居住在民宿里,不仅是由于民宿价格便宜,而且民宿建筑设计风格独具匠心。但是,国内大部分民宿设计由于欠缺创意,导致乡村即使拥有大量可利用的资源,却依然无法吸引游客。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民宿的优化策略 3.1培养人才,吸引人才 乡村民宿的建设需要从创新做起,若要民宿吸引游客,需要拥有大批的建筑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民宿建设背后的主力军。由于很多乡村经济条件较差,高水平人才不愿意来到乡村就业。这就要求区域乡镇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民宿建设,由当地政府牵头,建立完整的人才培育中心,吸引大量人才回归。在政府号召下,可吸引乡贤群体归乡建设,通过组织当地所在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公司的专业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打造一支既了解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同时又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3.2畅通民宿融资通道 乡村政府部门应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机制,扩大农房质押抵押范围和用途,农民可以将闲置的农房土地转变为经济资本。另外,政府应鼓励银行等相关合法机构在乡村开设“农宿贷”等多种专项贷款途径,用来解决民宿创业者的资金问题,减少民宿开发的资金障碍。该类贷款需考虑民宿改造、装修耗时较长的问题,适度延长贷款期限。在担保方式上,要采用灵活的多种担保方法,根据借款人信用等级确定贷款利率和贷款金额,保证借款人能够拿到资金。 3.3实现民宿“一区块,一特色”布局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实现了民宿与渔业共赢的局面。由于区域间民宿产业发展不均衡,当地政府应起到带头作用,对一些有资源的乡村进行科学划分,如一些沿海岸的乡村,应将民宿和渔业相结合,在民宿构建中建筑风格多以沿海度假风格为主;内地一些偏僻的山村,应该建立品牌发展路线,打造符合当地民风的民宿建筑,即使乡村地处偏远,把传统乡村道路变成旅游景观道,把乡村田园变成没有围栏的天然景区,吸引各地的游客。 3.4设计符合当地乡村风气的民宿建筑 在国内,很多乡村民宿建设比较混杂。比如在大理、丽江等地区,主要以少数民族建筑为主,但是近几年却有一些不符合当地民俗特点的民宿建筑出现,这些民宿建筑都是个人设计,没有经过当地政府部门的允许,建筑特色不符合当地民风,严重影响了当地民宿产业的发展。对此,当地政府应加强监督,重视民宿建筑特点要和村风民俗相匹配,并对一些违反乡村风气的民宿建筑负责人给予处罚,规范民宿基本建设。 4结语 乡村民宿产业是目前乡村旅游中重要的经营主体,可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但是目前民宿产业在建设、经营、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设计符合当地地域特征的建筑民宿是首要任务。同时,加大对乡村民宿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也是目前民宿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因此,要切实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抓住这一乡村民宿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从自身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出发,消除发展瓶颈,充分利用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合理统筹、规划设计乡村民宿产业布局,推动乡村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波,朱吉尔.浅析乡村民宿景观的运用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9(7):264-265. [2]郝国安,张恒,李昭旭.乡村振兴视角下山区村庄产业空间一体化研究[J].城市住宅,2019,26(3):167-168. [3]杨春淮,张珊,李晓书.海南乡村民宿“共享众筹”模式探究[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9,26(3):27-36. [4]孔祥炎,王玮.乡村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以秦山村民宿改造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74-78. [5]林佳潞.乡村民宿适应性改造设计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9. 作者:姜立婷 单位: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客户满意度论文:客户满意度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化的不断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与领域,传统金融行业也不例外,文章以广州农商行为例,基于客户满意度视角,分析其经营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就此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客户满意度;广州农商行;发展战略 随着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化的蓬勃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渗透到各个领域,传统金融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企业利用积累的海量用户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金融理财需求与偏好,从最初简单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不断开拓到基金理财、小额信贷、供应链金融等传统金融机构核心业务领域。不断创新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凭此优势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给传统金融机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广州农商行作为刚改制不久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转变,但其思维模式仍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外加本身与科技接轨的速度和力度缓慢,受到的冲击更加强烈,如何转变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掘客户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1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调研现状 本文选取了广州不同地区的农商行作为调查问卷发放点,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研。总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50份,回收率90%。问卷内容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特征、对银行产品与服务的满意度展开调查,以分析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升竞争力水平。 1.1客户特征 从客户年龄与职业设计问卷调查内容,统计发现被调查客户年龄年轻化趋势加强,30~40岁(46.60%)、20~30岁(14.60%)以及40~50岁(23.00%)50岁以上(15.8%);职业以企业职工为主,其中企业员工占比(45%)、个体户(21.1%)、村民(27.00%)。总之,随着经济发展,广州农商行客户群体年轻化、多样化趋势加强。 1.2客户需求 调查显示,图1显示客户在业务需求方面,对理财产品(24%)、网上银行(23%)、消费贷款(20%)三项业务的需求最高,而对基金股票投资业务需求比例只有4%的水平。说明从客户的角度,对网上银行、银行信用卡等中间业务的需求逐渐增加,投资方面,受个人时间、文化程度、能力等的限制,风险偏好较低,更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实现投资目的。 1.3客户满意度 调查显示,客户对该银行的满意度整体较高,见图2。在被调查者中2/3以上认同广州农商行的服务,其中,一方面,在产品种类上,321人满意广州农商行的产品项目,占比72%,但在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上仅有173人不到一半的人数,占比39%;另一方面,在服务质量上,70%以上的认为服务质量周到、服务好,其中认为服务态度热情友好占比达到了最高的85%的水平。 2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2.1缺乏客户细分,流失问题严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网络经济化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资源,逐渐进驻到金融领域,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广州农商行一直以来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农村金融,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客户群体已不再是单一的农村客户,客户群在年龄段、职业、文化程度、收入、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开始了较大改变,特别是客户对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由于技术的不足,广州农商行在快速有效掌握第一手客户资料处于劣势,不能有效根据客户信息进行私人定制服务,而互联网企业恰好相反,使得在激烈竞争中广州农商行客户流失问题不断加深。 2.2技术基础薄弱,客户体验满意度不高 由于广州农商银行由农信社改制不久,在电子渠道建设方面,虽已依靠大数据集中系统开发了企业网上银行业务、电子银行等功能,但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其企业网银功能相对单一,未能得到充分开发,缺乏综合服务性业务、投资业务和增值业务,特别是银行卡业务这块,受电子还款技术限制,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客户体验度大大降低。此外,结算渠道仍未单独开发,沿用农信社渠道,与同业相比还有很多不畅通地方,在市场竞争中,客户在考虑自身经济利益后不得不转移结算业务,将其存放在服务技术好体验度高的其他商业银行。 2.3产品创新不足,客户开发难 通过采取多样化、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是各大金融机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在调研过程中,60%以上的客户反映不能满足需求,见图2。据了解,就柜台方面的服务产品而言,广州农商银行受人员、科技等限制,相对于竞争对手在除传统存款拥有一定竞争优势外,其他的几乎处于被动追随状态,追赶同业产品,缺乏特色产品,一直停留在难以与辖区内同业金融机构建设金融产品链相竞争。 2.4客户维护管理效率低,关系不稳定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低效客户较多,分散了其营销资源和柜台服务能力。第二,客户差异化管理不足。目前广州农商银行对VIP客户的综合服务水平仅仅停留在排队优先等初级阶段,而其他商业银行则提供了专属服务、亲情服务甚至延伸到VIP客户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方面。第三,客户信息管理缺乏系统的支持及顺畅的流通渠道。目前广州农商行综合业务系统所能提供的客户信息查询、归集、分类能力有限,对客户群体的信息分析功能难以实现,而该行客户经理管理压力又较大,直接导致了广州农商行与客户之间关系不稳定,市场开拓成本不断上升。 3以提高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为目的的发展战略措施 3.1细分客户群,推动联动营销机制,拓展新客户 根据帕累托定律,企业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因此,细分客户群可帮助广州农商行了解最有效益的客户资源,进而提高整体客户的贡献能力。细分后,按照客户结构和业务特点,对现有业务进行分项管理,充分发挥员工主动性,深拓客户资源,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并留住他们,将其发展为优质长期客户。另外,整合全行资源、发挥从全行到下属各个业务条线与部门的联动营销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共享客户资源,开拓市场,夯实客户资源基础。 3.2创新业务品种,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继续发展,广州农商行务必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借用电子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客户信息,与客户建立基础关系,培养客户在平台上消费和交易的习惯,为产品创新业务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建立产品开发日常管理制度,加强产品开发激励措施,形成对产品开发创新的长效机制,创新金融服务。 3.3加强差异化客户管理,完善客户管理系统 开展服务营销必须以客户信息、数据库系统为支撑。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均有覆盖面广、数据分析功能齐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进行科学的客户管理,广州农商行优化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迫在眉睫,以实现客户基本信息管理的便利、业务信息动态的全面反馈、业务分析统计的多样应用,最终稳定客户关系,降低开拓成本。 3.4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客户满意度 尽管广州农商行近几年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但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仍比较低,与转制前农信社结构差不多。处于网络信息知识快速更新时代,广州农商行急缺科技创新人才、高素质高层次管理人才等。因此,加强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任务艰巨。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包括人员的全面、培训内容的全面和培训方式的全面培训机制;二是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储备力量,以保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4结论 随着网络经济化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同业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广州农商行在面对个人客户特殊性、需求复杂性,由于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客户资料与信息的能力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但可从加强渠道建设、创新产品业务与品种、优化完善客户管理系统、加速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解决,明确自身发展战略,提升盈利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推动广东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谢阳越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客户满意度论文: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论文 内容提要:企业因为进入三个误区,而把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简单地等同起来。而实际观察的结果是,只有客户达到完全满意,才能保证客户忠诚度的稳定。本文通过分析三个误区的特点,以及深入分析客户满意度在不同竞争环境中的作用,对如何通过客户满意度管理来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战略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误区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 一、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关系的三个误区 通常情况下,管理层把顾客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等同起来,认为满意的顾客自然会忠诚于品牌或者公司。于是,公司关注于改善现有顾客满意程度的提高,但是,又往往在看到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大部分顾客是“基本满意”后,觉得顾客忠诚度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了,于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努力就戛然而止。这种现象是由以下几个认识上的误区造成的: 误区一:管理层通常认为只要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没有抱怨,基本上满意,那么客户忠诚度自然也有保证。 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之间并不必然相关,而且相关性也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满意度能够代表顾客对以往消费的信心和认可,但是,不能保证顾客不会选择其他公司的产品。顾客满意度只是顾客忠诚度的基础,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在银行信用卡市场上,大部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高度类似性。客户对于信用卡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更多的取决于那个银行的服务更加体贴。对信用卡只表示基本满意的顾客是不会成为忠实的用户的。 误区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投入随着客户满意度的提高而上升,因此,追求客户完全满意的境界会让企业失去提高利润上的灵活性。 客户满意度是企业努力进行关系管理的结果。为了降低失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管理。但是,究竟客户满意度要达到什么程度能够使企业实现最有效的资源利用。增加投入会提高顾客满意的范围和深度;追求让顾客完全满意,尽管会给企业带来压力,但是,回报也是巨大的,不但不会降低企业的灵活性,反而会保证企业基业常青。 误区三:客户忠诚度到了一定的程度,无论满意度如何提高,也不会有所增加。 顾客忠诚度是极其敏感的变量,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忠诚度的系数。满意度不断提高,将会保证客户忠诚度的稳定性,同时也是有效的防御性竞争战略。例如餐饮业,刚开张的酒楼饭店靠招牌菜闯出了名气后,许多顾客就会预测,这家站稳脚跟的酒店接下来饭菜质量和服务都会下降,要么菜量减少,要么味道变差。结果便是回头客减少。顾客忠诚度是一种非常脆弱的态度,任何因素都会成为负面诱因。因此,只有满意度不断替高,才能保证顾客忠诚度的稳定。 走出以上三个误区,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般的客户满意度并不能保证客户忠诚度的稳定和提高,但是,客户忠诚度的提高必须要有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为基础。 二、满意度的四种表现 满意度对提高顾客忠诚度的作用在四个层次上有不同的表现: 当顾客满意度是“不满意”时,顾客忠诚度为负值。顾客不仅不会选择令他们感到过不愉快和不满意的产品服务,还会影响周围其他人放弃该产品或服务。 造成顾客满意度如此之低的原因是顾客曾经经历过不愉快的产品服务消费过程,而矛盾产生之后,提供商没有任何的关系修复措施。例如,在旅游景区人们的经验就是那里的食宿服务质量肯定是不如非景区的。而大部分顾客如果遇到不愉快的经历,也都因为是游客身份而不予追究。景区的经营者也就因此认为不需要提高服务质量,不需要采取关系修补措施。对于个别经营者来说,也许这样做并不会影响自身的经营,但是,整个景区会逐渐被这种故意行为所拖累,恶名远扬,最终,所有的经营户都要受到游客量下降的影响。 顾客满意度为“一般”时,顾客表现为无忠诚度。顾客对该产品服务没有任何特别的深刻体会。顾客会在任何同类产品服务中进行尝试,直到找到真正让其信任的选择。 顾客表示基本满意时,企业常常误以为这样的顾客就算是他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忠诚顾客。表示基本满意的顾客虽然可以成为忠诚顾客,同时,基本满意的顾客也具有很高的转换率,随时都可能放弃目前让顾客感到基本满意的产品服务,转换到其他的品牌或者替代品。只有感到完全满意的顾客才会表现出高忠诚度和低转换率。愿意努力追求顾客完全满意的企业并不容易实现目标,但是,能够赢得客户完全满意度的企业享有牢固地客户信任基础。 对企业来说,只是做到让顾客基本满意还不够,不能保证企业获得稳固的客户忠诚。对于在自由市场竞争的企业来说,让顾客感到完全满意是建立稳固客户群基础的重要保证。 三、市场竞争对忠诚度的影响 不可否认,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特别是考虑了市场的不同竞争性质之后,这种关系就更加复杂。 大部分企业是在具有丰富竞争的市场中生存,特别是一些利润率低,靠大规模分销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的企业,如零售企业,顾客满意度对于客户忠诚度的营销指数偏高;但是,对于具有一定垄断能力的企业,客户满意度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客户忠诚度的约束作用很小,因为顾客没有多余的选择。垄断的市场里,企业没有动力去提高客户满意度,但是,仍然可以享受完全忠诚度带来的巨大利益,比如电信市场。由于自由竞争的要求,垄断受到了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企业能够保持垄断的条件也越来越苛刻,面临来自产业内同行和新兴替代品的威胁只是时间问题。客户满意度最终仍然是决定客户忠诚度的重要因素。Intel因为所掌握的技术而在电脑芯片市场上一直处于完全占有率的绝对优势位置。但是,随着AMD等品牌芯片的出现,Intel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同时,新加坡和欧盟也对Intel进行了反垄断行为的调查,新加坡更是对Intel的垄断行为进行了高达两千多万美元的罚款。Intel是高科技公司,掌握的技术是锁定客户忠诚度的重要因素,Intel的产品口碑一直保持良好的记录,但是,当新的竞争者出现时,Intel也开始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感到紧张了。原先Intel享受的极高的客户忠诚度随着市场竞争结构的改变而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 一般消费品生产企业因为产业壁垒低,直接竞争与替代品竞争都很激烈,所以,消费者满意程度对企业的重要性更显而易见。企业通过满意度调查间接了解顾客忠诚度。然而,越是竞争激烈的市场,消费者面临的选择越多,能够让消费者感到基本满意的产品服务也就越多。因此,在这样的市场中,基本满意已经成为低忠诚率的代名词。只有让顾客产生超越竞争对手的完全满意才能保证顾客的忠诚度。例如,航空公司的客户服务。经常坐飞机的顾客对于每个航空公司都会有明显的对比和认识。航空公司的客户服务对于航空公司顾客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航空公司采用会员制,希望通过给与忠实顾客免费飞行里程,锁定顾客。但是,如果航空公司的飞行服务质量不理想,忠诚顾客使用完免费飞行里程后,还是会转投他行。 四、客户满意度管理 既然客户忠诚度对企业有重大的实际意义,那么进行客户满意度管理对于提高顾客忠诚度就是重要的战略,战略目标是将尽可能的消费者转变成因为感到高度满意,而忠诚于本产品和服务的顾客。 满意度管理首先要针对消费者的态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拥护者;怀疑者;经济驱动型;被迫锁定者。 拥护者是企业开展业务的坚实基础。拥护者的驱动力是高度的满意感。拥护者不仅是稳定销售额的来源,也是进行市场份额扩大的核心层,对拥护者客户群,管理的关键是懂得“追加”的艺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企业可以更准确把握顾客的消费行为,认清忠实消费者的身份,并对拥护者进行对应管理。例如,银行、零售企业、航空公司、旅行社、汽车销售公司等都可以拥有详尽的客户消费数据。根据消费者的忠诚度,也就是消费次数与消费量的综合记录,企业给与的鼓励也相应升级,使拥护者升级为资深顾客,建立长久的关系。 怀疑者是企业面临的一种挑战。怀疑型顾客对产品服务产生的不满原因很多。在怀疑者中,有些人的需求与企业的资源不对应。因此,管理怀疑者客户群的关键是懂得“放弃”。例如,西南航空公司,诺斯通百货公司会定期“除名”那些公司伺候不了的客户,因为,这些客户不仅不能参与到互动的关系管理中,而且会影响员工的士气和企业资源利用的效率。公务员之家: 经济驱动型顾客时时刻刻都在对各种相关产品服务进行比较,寻找最物美价廉的解决方案。这部分顾客有自己的利益衡量标准,对他们很难进行标准的客户管理。维持与经济驱动型顾客的关系的顾客的成本甚至要高于维持忠诚顾客关系的成本投入。例如,现今的网上购物者,可以在一秒钟内找到价格最低的合适产品,品牌和其他的服务已经不能吸引这部分顾客。因此,对待经济驱动型顾客的管理关键是“听之任之”,主要精力放在能够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发展的细分顾客群的满意度管理上。 最后一个客户群就是“被迫锁定顾客”。这部分顾客即便满意度极低,也会表现得很“忠诚”。原因是,该客户群体没有自由选择或者转换公司的条件。例如,电信公司的顾客忠诚度很高,是因为垄断的缘由。一旦,垄断打破,这部分客户就会分化为四个类型顾客的一类,并且离开原来的供应商。美国Bell贝尔公司在被分拆之后,顾客的大量流失就说明了这一现象。 客户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彼此独立,一般的满意度对顾客的忠诚度积极意义不大,只有当顾客达到非常满意、完全满意的程度,顾客才会表现出较高而且较为稳定的忠诚度。顾客满意度管理的战略意义也就在于此。 客户满意度论文:我国手机市场客户满意度提高论文 [摘要]在消费者投诉中,对手机产品的投诉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通过对成功实施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的中日合资企业案例的具体介绍,希望为我国手机制造企业的售后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在各个手机企业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手机市场的客户满意度。 [关键词]售后服务管理客户满意度ISO9000配件筹供 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手机产品消费投诉56721件,占消费者投诉总量的43.5%,名列第一位。[1]再根据由赛迪顾问举办的“2007中国手机用户产品年会暨第八届CCID中国手机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会”上,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京生指出,目前中国用户针对手机的投诉率仍然居高不下。[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中日合资手机生产企业,2006年顾客满意度竟达到了99%(参见图1),并在广东省联通对各企业售后服务网点进行考察和评比中获得了第二名。本文希望通过对该企业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的具体介绍,为我国手机制造企业的售后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各个手机企业的共同努力,实现提高我国手机市场客户满意度的目标。下面就该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介绍。 注:此图是该企业每年从维修工单上的电话号码随机抽取100顾客,通过电话回访的方法,得到100个数据,作成的推移图。 一、以ISO9000为保障的售后服务管理 首先,由企业高层制定售后服务的整体框架,以此为基础制定《中国市场售后服务体制的结构》、《售后委托协议草案》等文件。以这些文件为依据并结合销售地区、销售规模,确定维修网站的数量分布,再以现在掌握的维修站资质能力资料为依据,筛选出具有规模的维修站。选定维修站点后,即对其进行培训、考核、发放授权书。最后、与销售商、服务商进行了友好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签定《售后委托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保证以上各项能顺利实施。 《协议》就1.故障机的流动;2.修理的委托等级内容及费用规定;3.维修网点数量确定;4.维修点认定规定;5.售后服务的培训;6.修理报告、月报格式确定;7.备机的提供比例确定;8.修理配件的提供;9.修理用设备和软件提供;10.修理委托费用确定;11.运费结算;12.费用的支付和请求;13.售后服务合同研讨确认等关键业务做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修理级别及相应责任分担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如:手机调整项目RF、LCD对比度、BATTERY-LOW等规定由厂家负责。一般检查、机壳更换、附件更换、软件升级等业务可由2级维修站承担。 依据ISO9001条款和《国家三包规定》、《产品质量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ISO9001二级文件《售后服务管理规定》和《顾客满意管理规定》,其中明确了14项管理项目,如《退换机的管理》、《配件提供管理》等售后服务中涉及的所有业务。《顾客满意管理规定》规定了公司对顾客满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价要求的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根据以上两个程序文件所涉及到的管理项目,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对每一个流程做了40个《步骤书》,例如《维修站管理》、《退换机管理》、《顾客热线投诉管理》、《配件管理》、《顾客返修品管理》、《修理作业指导书》、《维修站技术支持》、《收款、付款管理》、《质量信息统计》、《对各级销售关于售后服务的要求》、《售后服务工作手册》、《备机管理》、《测试仪表的管理》、《合同管理基准》、《配件订购步骤书》、《顾客投诉处理步骤》《动作检查步骤书》、《电流检查步骤书》等。即所有的操作都不能随意进行,必须按照步骤书进行,尽量使所有的操作实现程序化,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看懂如何操作,便于自检、互检和监督(参见图2)。通过规范操作,以提高工作质量。但是,这些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售后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步骤书进行改善,不断进行流程改进,使其更加科学化、高效化、职业化。这样不仅便于日常监督、管理,而且可以实现各项业务正确地进行,达到减少出错率,提高工作质量的目标。 图2修理工位作业步骤书 注:DAP(Deadafterpurchase)是指售后15天内出现质量问题的手机。 二、做好维修配件的筹备工作 售后服务工作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和顾客的利益,因此售后服务工作日益得到企业和国家管理部门的重视。但要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就不得不提高售后服务成本,这是每个厂家都不得不遇到的问题。根据Negroponte(1995)将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分为原子类(atom)产品和比特类(bit)产品,手机则属于原子类产品。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实物形态,其功能主要由机械部件间的传动、控制而实现,因此一旦产品出现功能上的问题,经常不得不从机械部件本身及相互间的界面上查找原因。[3]因此维修配件的及时提供就成了影响维修速度的关键。但由于所需配件的不确定性,及大量配件的专有性和从海外采购的特点,再加上手机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如果盲目进行在库储备,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提高企业成本。因此在手机售后服务中,配件筹备既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也是我国手机市场投诉率高的原因之一。 该企业为了既保证了顾客服务之需,又不会给企业造成浪费,售后服务部经理精打细算,将盈余系数控制在最小。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产品自身质量指标如不合格率,预算出配件比例,例如0.5%。再考虑易耗程度,根据配件的特性分别制定每种配件的比例。配件的数量是由产量和比例决定的,作出整体需求方案,但并不是一次性采购到位,按照生产阶段,分批筹备。第二生产阶段,考虑前段配件的使用情况,决定数量,在最后生产阶段,要考虑最后需求数量,因为以后就没有定货机会了,(因为是随生产计划同时进口,物流费用)这时就要整体考虑,对未来的使用量做好估算。对每个机型的在库材料要进行剩余系数的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作出相应的在库分析报告,为下一个机型的配件筹供工作提供参考。 当然售后服务部经理能够顺利实现维修配件的筹备工作是与企业高层对售后服务的态度和该企业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分不开的。如果企业高层领导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批准对维修配件的采购预算,那么一切也就无从说起了。 企业的售后服务部既是与各级维修站点进行沟通的窗口,更应是各级维修站点的后盾。而维修站点恰恰是企业售后服务部的延伸。在管理中应尽量保持一致性,从而保证售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此,当然还需要向其发放专用的修理工具、维修工单、租赁主板、备用机、升级软件等必备物品。并向各地授权网站提供配件,既在用户需求之前,售后一切都要准备完毕。 三、实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终极目标 顾客满意度=顾客的实际感受-顾客期望感受 根据以上公式,顾客的实际感受高于顾客期望感受时,当然顾客会给出“比听说的还要好!”的评价,顾客对该企业的服务肯定是满意的。而且该顾客可能会成为该企业的忠实客户,这也是超值服务的结果。所谓“超值服务”既是“超越顾客的期望”。让顾客获得“超值服务”正是该企业的服务理念。任何一种服务分为“核心服务”、“辅助服务”、“人际关系”三大部分。“核心服务”既是国家三包规定、法律法规等顾客的应享受服务权利,也是在顾客实际感受中最受关注的部分。“核心服务”做不好,会引起用户的不满,更谈不上提高满意度了。因此,要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应把超值服务的重点放在“核心服务”上。 虽然企业严把了产品出厂的质量关,并在努力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下功夫,尽量使每个客户的问题得到最快、最好的解决。但即使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总会出现一些对产品性能等方面不满的用户,这时小小的热线电话,就成了连接顾客和企业的桥梁。热线工作人员应尽快合理处理用户抱怨,审核产品保证条款的内容,避免负面宣传,与投诉群体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通过热线电话顾客可以了解到该企业的文化、品牌形象,是客户获得实际感受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说它是一面镜子,服务人员的任何表现都会影响顾客对企业的评价。因此,重视热线岗位的管理,服务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决定能否给顾客提供优质、令顾客满意的服务的基础。也是提升顾客满意度的良机。 不重视细节的结果就是100-1=0,重视每一个员工的能力,重视每一个服务的细节,重视员工职业操守的培养。因每位员工代表的不是自己,代表的是企业形象。售后服务各部门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只有做到经常沟通,及时协调,才能把售后服务工作做到更好,才能做到让顾客更满意。例如大家经常开会讨论各自在售后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技术难点的探讨,一起讨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更好地处理顾客的抱怨等。大家讨论后共同形成的决议共同去遵照和执行,合作也就自然密切、和谐,售后服务人员也更有团队的归属感、成就感,工作起来也就更加充满干劲了。这正是该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秘诀之一。 但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有喜怒哀乐、都会遇到快乐或者烦心的事情,这时售后经理的作用至关重大。需要细心观察,严格要求、及时疏导。例如,发现热线岗位员工语气不够温暖,语调有些异常,判断此时该员工心情不够愉快。立即暂停,单独与她谈心,了解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经理能否帮上忙。同时告诉她,热线工作人员不代表个体,代表的是企业,要培养职业精神,虽然看不到,但要让客户感觉出来你在微笑着服务,使他们感觉到温暖,这是岗位的要求。热线工作人员通过及时的调节心情,大都能迅速改善。售后经理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顾客至上的理念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员工。顾客至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通过员工的语音、语调、和蔼的态度、周到贴心的服务自然地体现出来。要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达到一样的认识。例如一个客户,说明书丢了,操作遇到了困难,非常着急,打来电话希望送他一本说明书。热线工作人员立即找到一本参考样本,于当日邮寄出去。该客户回信表示非常感谢,说: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大的公司对客户小小的要求能当日寄送,真是方便了客户。这位顾客也曾经向其他公司提出过同样的要求,但是没有得到回复。对比之下,这位顾客说,你们的企业文化很好,将来一定能有所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对该企业售后服务工作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售后服务是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该企业成功的售后服务工作是建立在意识、制度和物质投入之上的。既在员工中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以ISO9000为制度保障,建立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在成本控制下,建立的快速提供维修配件的体系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关键。 客户满意度论文:我国手机市场客户满意度提升研究论文 [摘要]在消费者投诉中,对手机产品的投诉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通过对成功实施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的中日合资企业案例的具体介绍,希望为我国手机制造企业的售后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在各个手机企业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手机市场的客户满意度。 [关键词]售后服务管理客户满意度ISO9000配件筹供 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手机产品消费投诉56721件,占消费者投诉总量的43.5%,名列第一位。[1]再根据由赛迪顾问举办的“2007中国手机用户产品年会暨第八届CCID中国手机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会”上,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京生指出,目前中国用户针对手机的投诉率仍然居高不下。[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中日合资手机生产企业,2006年顾客满意度竟达到了99%(参见图1),并在广东省联通对各企业售后服务网点进行考察和评比中获得了第二名。本文希望通过对该企业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的具体介绍,为我国手机制造企业的售后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各个手机企业的共同努力,实现提高我国手机市场客户满意度的目标。下面就该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介绍。 注:此图是该企业每年从维修工单上的电话号码随机抽取100顾客,通过电话回访的方法,得到100个数据,作成的推移图。 一、以ISO9000为保障的售后服务管理 首先,由企业高层制定售后服务的整体框架,以此为基础制定《中国市场售后服务体制的结构》、《售后委托协议草案》等文件。以这些文件为依据并结合销售地区、销售规模,确定维修网站的数量分布,再以现在掌握的维修站资质能力资料为依据,筛选出具有规模的维修站。选定维修站点后,即对其进行培训、考核、发放授权书。最后、与销售商、服务商进行了友好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签定《售后委托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保证以上各项能顺利实施。 《协议》就1.故障机的流动;2.修理的委托等级内容及费用规定;3.维修网点数量确定;4.维修点认定规定;5.售后服务的培训;6.修理报告、月报格式确定;7.备机的提供比例确定;8.修理配件的提供;9.修理用设备和软件提供;10.修理委托费用确定;11.运费结算;12.费用的支付和请求;13.售后服务合同研讨确认等关键业务做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修理级别及相应责任分担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如:手机调整项目RF、LCD对比度、BATTERY-LOW等规定由厂家负责。一般检查、机壳更换、附件更换、软件升级等业务可由2级维修站承担。 依据ISO9001条款和《国家三包规定》、《产品质量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ISO9001二级文件《售后服务管理规定》和《顾客满意管理规定》,其中明确了14项管理项目,如《退换机的管理》、《配件提供管理》等售后服务中涉及的所有业务。《顾客满意管理规定》规定了公司对顾客满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价要求的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根据以上两个程序文件所涉及到的管理项目,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对每一个流程做了40个《步骤书》,例如《维修站管理》、《退换机管理》、《顾客热线投诉管理》、《配件管理》、《顾客返修品管理》、《修理作业指导书》、《维修站技术支持》、《收款、付款管理》、《质量信息统计》、《对各级销售关于售后服务的要求》、《售后服务工作手册》、《备机管理》、《测试仪表的管理》、《合同管理基准》、《配件订购步骤书》、《顾客投诉处理步骤》《动作检查步骤书》、《电流检查步骤书》等。即所有的操作都不能随意进行,必须按照步骤书进行,尽量使所有的操作实现程序化,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看懂如何操作,便于自检、互检和监督(参见图2)。通过规范操作,以提高工作质量。但是,这些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售后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步骤书进行改善,不断进行流程改进,使其更加科学化、高效化、职业化。这样不仅便于日常监督、管理,而且可以实现各项业务正确地进行,达到减少出错率,提高工作质量的目标。 图2修理工位作业步骤书 注:DAP(Deadafterpurchase)是指售后15天内出现质量问题的手机。 二、做好维修配件的筹备工作 售后服务工作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和顾客的利益,因此售后服务工作日益得到企业和国家管理部门的重视。但要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就不得不提高售后服务成本,这是每个厂家都不得不遇到的问题。根据Negroponte(1995)将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分为原子类(atom)产品和比特类(bit)产品,手机则属于原子类产品。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实物形态,其功能主要由机械部件间的传动、控制而实现,因此一旦产品出现功能上的问题,经常不得不从机械部件本身及相互间的界面上查找原因。[3]因此维修配件的及时提供就成了影响维修速度的关键。但由于所需配件的不确定性,及大量配件的专有性和从海外采购的特点,再加上手机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如果盲目进行在库储备,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提高企业成本。因此在手机售后服务中,配件筹备既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也是我国手机市场投诉率高的原因之一。 该企业为了既保证了顾客服务之需,又不会给企业造成浪费,售后服务部经理精打细算,将盈余系数控制在最小。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产品自身质量指标如不合格率,预算出配件比例,例如0.5%。再考虑易耗程度,根据配件的特性分别制定每种配件的比例。配件的数量是由产量和比例决定的,作出整体需求方案,但并不是一次性采购到位,按照生产阶段,分批筹备。第二生产阶段,考虑前段配件的使用情况,决定数量,在最后生产阶段,要考虑最后需求数量,因为以后就没有定货机会了,(因为是随生产计划同时进口,物流费用)这时就要整体考虑,对未来的使用量做好估算。对每个机型的在库材料要进行剩余系数的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作出相应的在库分析报告,为下一个机型的配件筹供工作提供参考。 当然售后服务部经理能够顺利实现维修配件的筹备工作是与企业高层对售后服务的态度和该企业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分不开的。如果企业高层领导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批准对维修配件的采购预算,那么一切也就无从说起了。 企业的售后服务部既是与各级维修站点进行沟通的窗口,更应是各级维修站点的后盾。而维修站点恰恰是企业售后服务部的延伸。在管理中应尽量保持一致性,从而保证售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此,当然还需要向其发放专用的修理工具、维修工单、租赁主板、备用机、升级软件等必备物品。并向各地授权网站提供配件,既在用户需求之前,售后一切都要准备完毕。 三、实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终极目标 顾客满意度=顾客的实际感受-顾客期望感受 根据以上公式,顾客的实际感受高于顾客期望感受时,当然顾客会给出“比听说的还要好!”的评价,顾客对该企业的服务肯定是满意的。而且该顾客可能会成为该企业的忠实客户,这也是超值服务的结果。所谓“超值服务”既是“超越顾客的期望”。让顾客获得“超值服务”正是该企业的服务理念。任何一种服务分为“核心服务”、“辅助服务”、“人际关系”三大部分。“核心服务”既是国家三包规定、法律法规等顾客的应享受服务权利,也是在顾客实际感受中最受关注的部分。“核心服务”做不好,会引起用户的不满,更谈不上提高满意度了。因此,要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应把超值服务的重点放在“核心服务”上。虽然企业严把了产品出厂的质量关,并在努力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下功夫,尽量使每个客户的问题得到最快、最好的解决。但即使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总会出现一些对产品性能等方面不满的用户,这时小小的热线电话,就成了连接顾客和企业的桥梁。热线工作人员应尽快合理处理用户抱怨,审核产品保证条款的内容,避免负面宣传,与投诉群体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通过热线电话顾客可以了解到该企业的文化、品牌形象,是客户获得实际感受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说它是一面镜子,服务人员的任何表现都会影响顾客对企业的评价。因此,重视热线岗位的管理,服务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决定能否给顾客提供优质、令顾客满意的服务的基础。也是提升顾客满意度的良机。 不重视细节的结果就是100-1=0,重视每一个员工的能力,重视每一个服务的细节,重视员工职业操守的培养。因每位员工代表的不是自己,代表的是企业形象。售后服务各部门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只有做到经常沟通,及时协调,才能把售后服务工作做到更好,才能做到让顾客更满意。例如大家经常开会讨论各自在售后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技术难点的探讨,一起讨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更好地处理顾客的抱怨等。大家讨论后共同形成的决议共同去遵照和执行,合作也就自然密切、和谐,售后服务人员也更有团队的归属感、成就感,工作起来也就更加充满干劲了。这正是该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秘诀之一。 但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有喜怒哀乐、都会遇到快乐或者烦心的事情,这时售后经理的作用至关重大。需要细心观察,严格要求、及时疏导。例如,发现热线岗位员工语气不够温暖,语调有些异常,判断此时该员工心情不够愉快。立即暂停,单独与她谈心,了解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经理能否帮上忙。同时告诉她,热线工作人员不代表个体,代表的是企业,要培养职业精神,虽然看不到,但要让客户感觉出来你在微笑着服务,使他们感觉到温暖,这是岗位的要求。热线工作人员通过及时的调节心情,大都能迅速改善。售后经理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顾客至上的理念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员工。顾客至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通过员工的语音、语调、和蔼的态度、周到贴心的服务自然地体现出来。要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达到一样的认识。例如一个客户,说明书丢了,操作遇到了困难,非常着急,打来电话希望送他一本说明书。热线工作人员立即找到一本参考样本,于当日邮寄出去。该客户回信表示非常感谢,说: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大的公司对客户小小的要求能当日寄送,真是方便了客户。这位顾客也曾经向其他公司提出过同样的要求,但是没有得到回复。对比之下,这位顾客说,你们的企业文化很好,将来一定能有所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对该企业售后服务工作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售后服务是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该企业成功的售后服务工作是建立在意识、制度和物质投入之上的。既在员工中培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以ISO9000为制度保障,建立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在成本控制下,建立的快速提供维修配件的体系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关键。 客户满意度论文:客户满意度的前置测量与控制 卡普兰和诺顿在《平衡记分卡》一书中,提出了客户层面的核心指标:市场份额、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获利率。这些指标可以组成一个因果关系链,如下图。 客户满意度指标是驱动客户保持率和客户获得率的指标。客户的满意度影响着客户的忠诚度,客户忠诚度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企业无论怎样重视客户满意度都不为过。目前客户满意度调查已经成为市场调查公司的重要工作之一。 大多数客户满意衡量工作都是通过调查进行的。调查可以是书面或口头的问卷、电话或面对面的访谈,以及焦点小组座谈会和拦截访谈。但是专业的满意度调查需要具备心理学、市场研究、统计学和采访学的专业人才,同时需要大量人力和能够全面计算各种指标的电脑软件才能达成。企业如果自己做满意度调查,调查的结果可能可信行较差;企业如果请专业的公司做满意度调查,可能要支出一笔不菲的费用。 企业即便做了专业的满意度调查,也只能是事后调整控制,达不到即时监控的效果。因此,对客户满意度有严格要求的企业可以阶段性地请专业公司调查确定,“阶段性”是指一年或者半年。对于阶段内的满意度测量与控制,可以采取衡量那些对满意度有直接影响指标的办法,达到既能控制当期的客户满意度,又能有很好可操作性的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管理人员就需要了解对于本行业来讲,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这样的信息来源有两个。一是对于前期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的企业而言,调查自然会反映出客户关心什么问题以及什么问题是本企业管理上的弱项。二是通过一线销售管理人员的反馈,因为他们最接近客户,对于真实情况的了解比较清楚。掌握了这些基本情况后,企业经过分析就可以得出哪些是影响客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有交货及时性、促销支持、特价商品支持、人员素质、人员流动、售后服务、调价补差等,企业可据此设计一些量化的指标来影响客户满意度。 比如,对于交货及时性的衡量,企业可以设置交货及时率指标: 上面这些指标只是举一些例子,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殊情况,企业可以根据本行业和自身情况尽量设计一些既方便操作,又可以量化的指标,关注这些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前置因素,就能事前控制客户满意度指标。这样就可以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先知先觉,而不是事后“亡羊补牢”! 有了这些指标,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指标达到什么程度客户才会满意。对于客户来讲,满意或不满意有两个基本的衡量标准,一是合作的同行业的其它供应商的指标水平,达到这个水平客户只是没有不满意,而不一定会产生满意;二是客户本身的期望水平,达到这个水平客户才会产生满意。也就是说在确定指标值的大小时候有两个重要的参考依据:竞争对手标准和客户期望的标准。至于具体以哪个标准为准,则取决于企业的战略。 如果企业执行的是行业领先战略,且把客户服务定位于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位置,则上述指标的大小应该以行业最高水平和客户期望的水平为准。如果企业执行的是“不做老大,只做老二”的跟随战略,则上述指标的大小达到行业领先者的水平即可。 客户满意度论文:努力提高客户满意度抢占企业发展新高地 【摘要】优质服务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也是考核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笔者对徐州市区电力用户进行了细致调研,找出目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客户 满意度 服务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以服务客户利益为重心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律和发展准则,不管是垄断企业还是非垄断企业,谁能切实深化优质服务工作,提高客户满意度,谁就能变成优秀企业,进而占领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开展,社会各界对电力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行业持续高速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虽然供电企业目前仍属垄断性企业,但应辨证分析,理性对待。 对于任何性质的企业,利润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出售给客户而实现的。公司拥有客户,才能获取利润,反之,公司失去客户,则将丧失利润的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客户是任何公司存在的必要基础,是公司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任何公司的运营都依赖于客户。客户是一个公司、一项业务的起始点,只有当客户考虑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签订购买合同时,公司的业务才能真正运转起来,公司才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公司内部的一切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及降低消耗等,都依靠客户的认可和购买取得实际成效。在供电企业里,电是企业的产品,社会各行各业就是企业的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来源。特殊的产品和企业性质使得供电企业的行为密切关系国计民生,更容易成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供电企业能否提供优质高效的客户服务成为社会大众日益关注的问题。而供电企业的所有服务当中,营销服务与客户的联系最紧密,也最能够影响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供电企业对客户的营销服务应该成为企业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重要抓手,只有在日常营销工作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才能使企业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对此,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对市区电力用户进行细致调研,归纳分析供电企业客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弱点,研究提出解决对策。 1 电力用户满意度调查情况 1.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针对全市不同性质的电力用户,现场抽样调查了下列五类用户: (1)高供高计大型企业(用电大户)100户,占调查总数20%。 (2)高供低计普通企业用户100户,占调查总数20%。 (3)城镇居民用户100户,占调查总数20%。 (4)农村居民用户100户,占调查总数20%。 (5)商业用户100户,占调查总数20%。 1.2 用户满意度情况表 用户满意度情况见表1。15%),少数电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7户。10%)。 (4)商业用户:电价偏高(6户,10%)。 2 解决方案 上述抽样调查结果较为科学的反映了目前电力服务中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小组进行分类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1)商业用电客户反映非居民照明电价偏高的问题。 非居民照明电价属江苏省统一定价,目前为0.798元/kw・h,是基本符合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经与商业用电客户的广泛接触和交谈,发现产生此类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供电企业收取电价的“硬性”运作造成的,即未将电价的依据。相关文件和政策向客户宣传到位。在实际调研中,我们通过详细介绍相关文件,最终取得了这部分用电客户的理解。因此,建议在供电企业大力打造“阳光企业”,将政策性的强制性执行的硬性运作和亲民的软性宣传相结合,深入推行“透明运作”,及时向社会公开公示除涉密以外的相关政策、文件、收费依据和服务承诺等制度,进一步深入社区、商业集中区发放宣传资料,举行现场咨询,加强电费政策、用电常识的宣传工作。 (2)工业用电客户反映办理新装、增容等业扩项目费用偏高的问题。 此类问题产生与前一问题类似,由于选择质量良好,售后保养维护便利的用电设备,部分业扩项目费用相对偏高。而供电企业与工业用电客户之间缺乏深入细致的沟通,未能取得客户的完全认同,致使项目费用成为该类客户的焦点问题。建议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维护客户利益的角度出发,有针对地进行更为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其明白虽然一次性投资相对较高,但可以延长使用寿命、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故障,给生产 总满意率:97.8% 1.3用户反映的共性问题 (1)大型企业:办理业扩业务手续繁琐、周期过长(13户,15%),费用较高(1户,10%)。 (2)普通企业:办理业扩业务手续繁琐、周期过长(19户,35%),费用较高(5户,15%)。 (3)农村居民:电压不稳定(4户,20%)、报修后抢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不及时(3户,带来更大的损失,取得工业用电客户的理解和支持。 (3)办理业扩业务手续繁琐、周期过长,农村用户电压不稳定,农村电力抢修人员反应速度较慢、少数工作人员态度不好。 上述三个问题是本次调研发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用电客户满意度。 2.1 优化简化业扩流程,努力缩短业扩周期 目前工业用户新上工程流程如下图1所示。 如图1所示,一个10kV单电源客户从申请用电到装表接电共需经历23个环节,业务勘查员拟订供电方案对客户承诺为7~15个工作日,设计人员设计,预算为10~12个工作日,施工根据工作量需要7~30个工作日,装表送电2~3个工作日,加上其它各个环节与休息日,这样一个10kV单电源客户总共需要一个半月到三个月时间。 我们经过仔细研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简化工作流程 客户工程流程可简化为图2。 客户工程接电周期见表2。 (2)严格考核各环节工作时间。以各环节时间为抓手狠抓序时进度,建立完善上下环节相互督促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对无故超期者,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考核评定,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3)加强各部门协调。勘察设计应同步进行,施工单位充足备料,装表送电一天完成,尽量使用户早用电、早受益。 (4)服务理念与时俱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变售后服务为全过程跟踪服务。针对政府项目、重点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实行VIP客户服务,由客户经理完成从资料收集到装表接电的各项协调工作,不让用电客户多跑一趟。 2.2 结合“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加强农村电网建设 根据本地农村特点,采用高压近户、小容量、多布点、延伸中压,缩短低压的方式来调整电网。积极、合理利用高低压户外配电设备及单相变、非晶变的架设满足农村用电需要。逐步淘汰高耗能配电变压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2.3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鉴于当前供电企业处在垄断地位,垄断经营的优越地位导致企业内部人员失去外部竞争的压力,易使少数对自己要求较低的员工职业道德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出现以电谋私、服务质量低劣等现象,影响电力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最终失去客户的信任。由于广大职工是我们企业的主人,是深化优质服务工作,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主力军,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职业道德,制度建设是关键。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要求,把优质服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优质服务的工作目标、内容、进度、成效进行细化和分解,坚持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杜绝形式主义、好人主义,严格兑现奖惩。制度建设也是保证优质服务常态运行的关键。普遍建立优质服务及行风建设常态机制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供电服务规范实施细则》、《用电故障报修回访制度》、《客户工程回访制度》等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使优质服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优质服务约束激励机制。开展定期优质服务检查评比工作和不定期的暗访活动,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制订整改措施,不断堵塞漏洞,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服务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损害客户和公司利益及形象的非优质服务行为,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格管理和处罚。 (2)提高业务水平。要在职工队伍中营造一种“讲学习、比奉献”的良好氛围,坚持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结合教育培训规划,认真开展“苦练内功,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经常组织职工参加安全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坚持每月一次技术考查,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职工学技术、学业务。使每一位员工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能动的学习。继续推进农村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模式,搞好岗位练兵和QC小组活动。 (3)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把千方百计满足客户合理需要,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视作自己的使命。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客户的咨询及客户碰到的问题迅速做出反应,提高办事效率;制定客户回访制度,对所有新装和报修故障的客户,实行工程完结后七日回访制,通过回访对客户的所有电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检查,并及时反馈客户的各种信息;建立客户咨询小组,通过发放服务承诺执行卡,客户意见调查表,达到同客户最有效的沟通。 (4)加强部门问的合作,重视“内部客户”。优质服务的关键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供电企业要把对客户服务从窗口界面引向企业内部。即岗位间、部门间是互相服务的内部客户,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企业员工有了“内部客户”的意识,企业内部流程的运作就提升到文化层面上,整个企业团队就能自觉地、高效地为外部客户服务,供电企业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的特点,引入“内部客户”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5)不断完善加强监督机制。目前的供电服务制度已经逐渐完备,如供电服务承诺制度、供电信息披露制度、首问负责制度、客户代表制度、大客户回访制度,延伸服务制度,供电服务质量监督制度、服务质量分析制度、电子商务服务制度、农村供电服务制度以及农电服务“五项禁令”、供电业务流程等。但制度的执行不仅需要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同时也需要通过各个方面的监督检查来加以落实。应制定更为严格细致、奖惩分明的监督机制,狠抓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服务氛围。 3 结束语 提高客户满意度、深化优质服务可以较大提升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及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今后应该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客户的期望和需求,深化和延伸优质服务工作。同时应逐步开展标准化服务,即让供电企业要像工厂的流水线那样有序运转,从客户申请用电到供电方案答复,从受电装置检验到保障按时送电,各道服务环节环环相扣,整个服务流程规范操作,决不允许任何环节出现差错而影响整体服务工序,从而使客户接受规范及时、连贯完整的服务。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改进服务质量是企业的永恒课题,是一项永不松懈的长期工作。我们企业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齐心协力抓好措施落实,推动供电企业迈上发展的新台阶。 客户满意度论文:客户满意度评价与企业流程再造 [编者按]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其已在诸多行业应用良久。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对客户满意度的量化评价与闭环反馈。带动企业内部的商业流程再造和外部的产品/服务创新,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基本招数。但对广电网络运营商来说,这却是一个挑战极大的任务。2007年,江苏省网南京分公司在整转后建立了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为其后的多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业内同仁带来有线服务新思维。 三级指标体系 1 建立原则 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选择对客户影响最大的评价指标作为指标体系设计工作的核心。 数据可量化:所有的客户满意度指标评价结果均可通过量化进行统计、分析。 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控制:进行客户满意度评价后,会发现和挖掘出消费者新的需求。指标体系应能采取相应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 指标可调整:用户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客户满意度指标体系应能伴随用户需求变化而不断完善及调整。如可以在调查中剔除用户关注度低的一些指标。将高关注度指标作为重点调查指标。(注:考虑到指标在一定阶段的连续性及可比较性,笔者建议在体系搭建完成后的3年内不对指标进行大幅度调整。) 2 指标的建立与分解 鉴于数字电视整体满意度指标评价体系的复杂性,南京分公司将数字电视整体客户满意度进行了二级指标分解,通过对二级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用户满意度情况,以进一步查找服务短板。 首先,我们将数字电视整体满意度指标分解为7大类(见表1),分别为:营业厅服务、呼叫中心服务、安装服务、维修服务、机顶盒售后服务、节目内容、互动电视服务(注:2007年江苏省网络开始大力推动互动电视,并将其作为公司业务重要的发展方向,为此,在南京服务体系中,专门将其作为一项二级指标进行衡量)。 7大二级指标确定后,南京公司又将指标进一步分解成三级及四级指标,并将以上四级指标结合调查设计要求,转化成客户可以填写的问卷。 1 确定评价等级 在指标构建结束后,接下来的工作为确定评价等级。客户满意与否是针对特定时间内的特定事件而言的,满意与不满意程度的差别将决定客户满意的等级,为此,客户满意度评价须采用可量化的方法进行。 根据调查规模及具体项目,可将等级分为五个标准: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及很不满意,也可简化为三个标准:不满意、一般、满意,甚至还可简化为不满意、满意两个简单标准来统计。 2 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时,应选择“需要进行调查的客户”,以保证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的精准程度。同时,应对可能参与评价的客户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尽可能明确地标识出客户属性、类别、分布及变动情况,以便准确选择调查对象,评价各类客户的满意水平。客户的属性可分为社会属性(如职业、社会地位等)及自然属性(如年龄、性别等);客户的分布情况包括地理分布、职业分布等。 3 抽样方式 抽样设计的工作包括:确定抽样方案、样本大小及具体抽样对象。进行抽样设计必须遵循随机性原则,另外,也可根据调查服务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宜的调查方法。 4 问卷设计 问卷的设计要尊重客户,做到问所必问,每个问题只限于一个指标,问题要简洁明了、易于回答且容易操作。同时还要体现出客观性及科学性。 调查问卷应主要包括客户的相关信息、客户对细化指标的评价等。 右侧为南京针对维修满意度调查设计的一份调查问卷。 5 调查方式(见表2) 由于3种方式在客观性、可靠性及经济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具体实施调查时,可独立采用其中的某种方式。也可讲行几种方式的组合调查。 6 统计分析 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方法,对客户满意度进行数学量化分析,加权平均法的公式为: ――客户满意度 ――第j项评价指标的加权系数(即该项指标在所有评价指标中所占的比重) sj――客户对第j项评价指标的满意度值(将收集的客户满意度数据汇总后得出) 构建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为: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寻找出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各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改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分析评价方法一般可通过纵向分析及客户满意度数学模型分析进行。纵向分析是将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前期比较,分析提高或下降的原因,以期进一步持续改进。分析评价后,接下来需编写客户满意度评价报告。客户满意度评价报告的一般格式为:题目、报告摘要、基本情况介绍、正文、改进建议、附件等。正文内容包括:评价的背景、评价指标设定、问卷设计检验、数据整理分析、评价结果及分析等。 下文为南京在2008年进行线路维修满意度调查后,撰写的一份分析报告的结论部分。 2008年线路维修满意度调查主要结论与分析如下: a 线路维修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0.66%,满意度水平较高,各分项中,维修及时准时性满意度最高。 b 由于部分线路维修人员维修后没有向客户介绍保养知识,或没有清扫现场,致使关爱服务满意度较低,仅有53.5%。 c 维修质量可靠性最为消费者所重视,其次是维修的响应性――维修及时准时,再次是技术水平。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满意度虽然较高,但在各分项中仅高于关爱服务,位列第五,而关注度却位于第三,因此,下一步服务人员在专业技术水平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d 只有65.50%的客户对维修人员的维修设备箱整洁性表示满意,可见,今后维修人员应在保证维修设备整洁性方面继续作出努力,毕竟这同样会影响到我公司的企业形象。 e 15%的客户对维修质量的满意度一般或不满意,特别是有7%的客户表示不满意,相较各指标的客户不满意率,这一比例并不算低。由于维修质量是客户最为看重的,因此,以后继续提高维修质量将会对进一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有重要意义。 f 客户主要建议与意见有:加强保养常识或注意事项的介绍;继续提高技术水平与响应速度;有条件的话要时常检查一下线路,进行保养;统一着装等。 7 整改并效果验证 调查结果发送至公司各责任部门后,管理层要求各责任部门须根据调查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其中维修服务部门提出的整改措施见表3。 8 持续改进 公司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持续评价,不断提出需要整改的项目,通过持续改进公司内部的管理流程,以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要求。 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应用 1 评价结果分级 根据社会、行业标准或经验值,南京广电将客户服务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表示客户的满意度达到社会或行业较高水平,如在继续提高,将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因此,该满意度需要保持,但不再要求进一步提升。 二级:表示有部分用户不满意,满意度为社会或行业中等以上水平,需继续提高。 三级:表示客户普遍不满意,满意度为社会或行业中下水平,急需整改。 2 评价结果应用 本体系建立后,以首次通过第三方实施的满意度调查数据或相关技术手段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先初步确定各项服务的满意度级别,并报公司领导批准后,将各部门各项服务满意度级别提升或保持的要求纳入年度部门KPI评价指标。 满意度评价结果可以用作检测公司整体服务水平的依据,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竞争对手的对比,找出服务短板并加以改善。 2007年及2008年,南京广电分别聘请第三方机构对7项指标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08年各项满意度指标均高于07年。原因是公司各部门认同满意度调查结果。并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服务短板及潜在隐患及时提出了改进措施并进行了积极改进。另外,公司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各部门的整改实施进行强力监督,使满意度评价体系成为公司的相关规范。以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2007年~2008年南京广电的可户满意度情况见图2。 3 持续改进 通过客户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具体服务改善流程见下: 首先,客服中心根据满意度测算结果对满意度进行等级测算,提出改进建议,下发至相应责任部门; 其次,各部门针对本部门需要整改的方面,在客服中心下发改进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整改计划及方案并按计划实施。 客户满意度论文:巧用“滴灌”理念维护客户满意度 微软下大力化解服务困扰 如何平衡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服务的满意度?对于大多数企业CEO来说,这是个头疼的问题。跟其他服务业相比,IT服务的流程最复杂,同时技术含量也最高。 这意味着找不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当然不是!其实,在IT服务中最容易被忽视、在实践中也经常不在意的,恰恰是所有服务业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信条: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要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Customer Focused Culture),用一个合适的词来诠释企业在科学管理IT服务方面的法宝可能是“滴灌”。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以下简称GTSC)大中华区总经理柯文达说,“如果将IT生态系统想像成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技术和支持就是这块绿洲最宝贵的水资源;留给GTSC管理团队的任务,是如何设计一个好的系统,来分配好这些资源,确保整体生态的健康生长。”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精确到每一个客户 滴灌,本来是以色列最早开发的一种现代农业技术,来尽可能有效利用他们国内异常宝贵的水资源。具体做法是,人们用导管直接将水送到需要照顾的每一株植物的根部,然后精确计算出该株植物需水量的多少,在电脑的控制下,用毛细管将水一滴滴地“喂”给植物,不仅保证了每一株植物都得到其所需的水量,也尽可能地避免了浪费。 微软管理技术服务支持的思路,十分类似这种农业滴灌的做法,不过在高科技服务领域,“滴灌”的对象不同,用于滴灌所铺设的“管道”也相异,整个系统所用的监控、支持和反馈的复杂程度远比真正的农业滴灌系统要复杂得多。 就滴灌而言,对“服务”对象的精准定位是建立这一系统的核心思路。理想情况下,滴灌系统将会按需分配,把水带到每一株目标植物根部。微软GTSC服务的设计思路也是如此,这就是他们的“用户金字塔”概念。 微软首先将潜在需要得到服务的对象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合法用户(含OEM用户)、个人用户、中小企业与合作伙伴用户和企业客户。这些用户根据其数量,勾画了所谓的“用户分布图”。企业客户、中小企业与合作伙伴用户位于金字塔顶端,虽然其数目没有金字塔基部的用户数量庞大,但这些用户的服务需求较普通用户复杂,大中华区GTSC 集中为这部分客户进行“保驾护航”,而将一般普通用户的技术支持服务任务,通过技术培训和管理运作模式传承给中软、微创等本土服务伙伴公司来完成。 将用户分流之后,企业不但能审视不同“流量”的效率,或予以改进,或在当前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的规模和业务,也保证在自身优势发展的同时,中国本土优秀企业也有机会通过微软对技术、知识和人才的获取,通过自身不断提升进入拥有国际服务水准的行列。 通过对不同区域客户对不同产品伴随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需求进行分类,企业可以将内部资源和合作伙伴的资源进行相应的部署,轻松为自己所影响的“IT生态系统”绘制一幅地图。然后提供多大的IT服务能力,就可以从容部署了。 4字真言 在滴灌系统中,每日植物需水、给水的状况都被电脑记录下来,用做备案和分析。在微软,每次服务完成后,该服务反应的时间、所用的成本、用户服务满意度(经第三方调查公司调查)在第一时间内被电脑记录,并被后台的商务智能系统分析和处理。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企业运营该系统,最重要的是“滴灌系统”里面的“水”。据了解,微软的技术资源就是该系统的水,它分为2方面,一方面是人,另一方面是各种在线知识库和知识交流平台。通过这2个方面,微软对客户经常提出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传递,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及时跟进最新的技术趋势,提高技术水平和使用效率。微软首先开辟了技术支持与服务大学(GTSC University),专门培训微软的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的IT人员,以提升他们的技术力量,从而提高企业IT系统的稳定性。微软现在已经累计了14万个服务问题反馈的资料,也将这些问题编订成册,在第一时间供大家分析、学习和讨论。 针对这点,微软不仅设立了一系列机制,来设定跨部门合作的流程,还将业务部门的人员主动纳入到流程项目协调的过程中来。例如,系统开发支持部的经理,就领衔扮演了CPE项目总协调的角色。一些复杂的项目进来时,CPE项目总协调不仅要协调流程,找出解决该问题的跨部门资源,也要负责召开跨部门会议,来具体落实这些流程和资源。大中华区GTSC有非常多这样的例子,通过类似措施,一些技术背景出身的员工在工作中实际上获得了许多跨部门的工作和管理经验。 所有的措施,都指向微软提倡的四字真言,即“多、快、好、省”。多,用户从微软的产品和服务中得到更多的价值;快,是指客户能更快采用和利用微软提供的产品和方案;好,是指不断反馈用户的声音以尽快提高微软产品的性能来贴近客户需求;省,是指借由中心的优秀人才和知识传承,帮助用户降低维护成本。而“多、快、好、省”四个字,无一例外都印证着微软对整个IT生态系统的价值承诺。 先行者的经验 在微软,服务的流程相对应地扮演了“滴灌”中水管的角色。正如好的管道既不会漏水,又可以将水流更为通畅地送达目标植物对象,好的运营流程既能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无缝连接,使服务更加畅通、有效地送达目标服务对象。 通俗地说,流程首先是规定了技术服务的方式;客户通过电话, Email或网络将服务需求提交上来,流程需要设定相应的标准,GTSC是提供电话支持、Email回复还有现场上门服务为不同客户群解决技术问题。其次,流程规定了技术服务的步骤;如果需要提供现场服务支持,由谁来响应,他响应的步骤如何一步步被分解,成为标准的流程?流程也规定了各个服务部门如何精诚配合,和相应的反应时间,介入的资源,分解到具体每次响应步骤时,还要考虑对客户历史的了解,回应的礼仪,回应的时间,以及是否能通过有效的沟通,及时完美地帮助客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用户对服务响应时间的要求并不一致。在亚太区,比如新加坡,对客户的服务响应即使只用1天时间完成也可能被认为响应速度应该可以更迅速;但换成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用2~3天完成对客户的服务响应,用户就已经满意。作为全球性的客户服务机构,微软的服务管理充分考虑了其提供服务的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并能就不同的地域文化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 微软是通过何种方式发现这些细微之处?每次在微软的技术人员完成服务和支持后,系统内生成的信息会被自动转到第三方调研公司那里,在3至5天的时间里,该公司就会代表微软,对刚刚接受完服务的微软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一个标准的问卷包含很多方面,比如牵涉到工程师,有没有解决好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怎么样?如果用户的满意度不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技术人员的态度问题,还是技术或沟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 通过这些调查问卷,可以产生非常多的有意义的统计数据,微软后台的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这些统计数据进行管理上的调整和更新。有一次,微软发现满意度的下降是由于在服务海外客户时,不是所有工程师的英语沟通技巧都娴熟,于是微软请了外籍语言专家立刻安排为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英语方面的阶梯性培训和考核,还广泛帮助他们做邮件文字审核。就是在这样一个个细节中,微软大中华区GTSC的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持续性提升。 这一切,是建立在将整套“滴灌系统”打造得更精密、更有效的基础上。这个过程是往复循环,永无止境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微软‘滴灌’IT服务效率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微软GTSC大中华区总经理柯文达说。“通过巧妙地运用滴灌系统,是微软赢得客户高满意度的窍门所在。” 客户满意度论文:如何度量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是CRM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什么是客户满意度,如何度量客户满意度是其中两个重要的问题。 来自公交车的启示 设想一下,烈日炎炎的夏日,当你经过一路狂奔,气喘吁吁地在车门关上的最后一刹那,登上一辆早已拥挤不堪的公交车时,洋溢在你心里的是何等的庆幸和满足!而在秋高气爽的秋日,你悠闲地等了十多分钟,却没有在起点站“争先恐后”的战斗中抢到一个意想之中的座位时,又是何等的失落和沮丧! 同样的结果――都是搭上没有座位的公交车,却因为过程不同,在你心里的满意度大不一样,这到底是为什么? 显然问题的答案在于你的期望不一样,炎热的夏天你的期望仅在于能“搭”上车,如果有座位那是意外之喜,而在凉爽的秋天你的期望却是要“坐”上车,而且最好是比较好的座位。同样的结果,不同的期望值,满意度自然不同。 由上述例子,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三点结论: 1. 客户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客户期望值与最终获得值之间的匹配程度。 2. 客户的期望值与其付出的成本相关,付出的成本越高,期望值越高。公交车的例子中付出的主要是时间成本。 3. 客户参与程度越高,付出的努力越多,客户满意度越高。所谓越难得到的便会越珍惜,因为你一路狂奔、因为你气喘吁吁,所以你知道“搭”上这趟车有多么不容易,而静静的等待却是非常容易做到的。 满意度本身和满意度的效果 在笔者所参与的许多CRM的咨询项目中,很多企业都希望能帮助其进行客户满意度分析,他们希望能在现有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客户满意度的模型,并计算出结果。其理由是:我们已经实施了ERP、CRM等系统,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基础数据,应该可以建立一个客户满意度的模型,由此模型系统能自动计算出客户满意度结果,这些基础数据包括: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客户投诉率的降低等。 其实,在这里他们混淆了两个概念,即客户满意度本身和客户满意度的效果,显然,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可能有很多因素,比如市场推广、产品竞争力增强等,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只是其中可能的因素之一。同样,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可能表现为多个方面,客户投诉率的降低只是其中可能的一个方面。 因此,希望建立一种通过业务数据来计算客户满意度的模型是不现实的,客户满意度的变化只是导致业务数据发生变化的因素之一。 客户满意度的模型 如前文所述,客户满意度是客户期望值与最终获得值之间的匹配程度,因此其模型也应该由此建立。由于产品和服务可能提供给个人客户和团队(由多个个人组成)客户,因此需要根据这两种情况,分别建立模型。 个人客户满意度模型: 因为客户对产品或服务可能有多方面的期望,所以可建立以下个人客户满意度模型: 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客户满意度是多个客户期望指标与实际获得值之间匹配程度按权重的组合。 团队客户满意度模型: 由于团队客户是由多个个人组成的,因此团队客户的客户满意度实际上是多个个人客户满意度按权重的组合,在数学上表现为一个矩阵与向量的乘积,其数学模型可用如下形式表达: 从这两个模型可以看出,由于我们可能提供超过客户预期的部分,而且客户实际获得值有可能超出其期望值,因此客户满意度是有可能超过100%的。 模型告诉我们什么? 数学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形式极其简单,但已经告诉了我们一切。我们可以在此模型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措施调整各个参数的值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已经在自觉和不自觉地利用这个模型来提高客户满意度了。我们都买过衣服,下面以此为例来解析一下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你的满意度提高了,自然舍得掏钱买衣服,甚至成为“回头客”和义务推销员,源源不断地买衣服。 针对的措施 1. 找到权重大的关键期望指标:当你买衣服时,她们会关切的询问你在哪里上班,想在什么场合穿等问题,这实际上是在获取重要情报,因为这些问题的回答,基本上将决定你对哪些指标最看重,如果你是白领,显然价钱不是关键,而品牌和款式可能是你最看重的,她们自然会给你推荐名牌的流行款式。 2. 强调关键指标的重要性:弄清关键指标后,下一个自然是不断强调关键指标的重要性,让你觉得除了这些,别的都不重要,不应该是你所要关心的。如果你是白领,她们会告诉你那个品牌多么出名,还会举例说某某国际著名公司为了出席某个重要会议,一次就买了100套,给每个高级主管发了一套,以显示公司形象。 3. 设定关键指标:如果你执迷不悟,她们会帮助你设定关键指标,她们会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你身上的衣服说,天哪,您在那么著名的公司上班,怎么能穿这种牌子的衣服呢,这不符合您的身份呀,您看我们这牌子,多响啊……乖乖掏腰包吧! 4. 调整关键指标的权重:如果你自己认为的关键指标,她们的服装不具备,她们会设法去调整。如果你认为颜色很重要,而她们没有你需要的颜色。她们会说,穿衣服主要是款式,是版型,颜色倒是其次的,再说您不能老穿这种深颜色的衣服,您看您皮肤这么白,穿浅颜色的衣服多好啊,显得更白了。如果你认为款式很重要,而她们没有你需要的流行款式。她们会说,名牌衣服的款式都很简单的,追求大方、得体,关键是颜色和搭配,您看…… 针对1的措施 1.弄清客户期望值:最明显而且最容易量化的是问你需要的价位,什么颜色,款式等。 2. 调整客户期望值:如果你觉得价格太贵,她们会说,我们市场上都是这个价钱,我们这儿最低了,以前这件衣服比现在贵好几百呢。以此调整你对价格的期望值,让你觉得接受超出你原来心理价位很多的价格也是很拣便宜的了。 3. 设定客户期望值:虽然你觉得颜色很重要,但没什么感觉,她们会帮你设定期望,她们会告诉你说,象您这样的皮肤最适合穿浅颜色衣服了,显得年轻精神。 针对2的措施 1. 提高客户获得值:打折和赠送是最常用的手段,让你感觉用1000块买了1500块的东西,拣大便宜了,能不满意吗? 2 通过客户参与,提高获得值:她们会非常耐心地让你试很多衣服,直到你自己烦了为止,让你觉得买一件合适的衣服真难,这两件已经很不错了,还挑什么呢? 针对3的措施 给客户更多的关怀:如果你试衣服已经很累了,给你一张椅子,递上一杯茶,你是不是觉得她们的服务特别周到? 当然各个指标,可能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同样的措施可能对多个指标都有调整作用。但是我们要想想哪些是关键的而且我们容易做到的。当我们觉得已经想尽了办法,仍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想想这个模型吧,看看我们还有哪些措施,通过调整哪些参数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如果你面对的是团队客户,根据满意度模型,以下这些措施是值得考虑的: *弄清楚团队中的3个关键人物; *弄清每个关键人物的3个关键需求; *帮助团队在关键指标上达成共识; *设法满足关键人物的关键需求; *给关键人物超出其希望的多的一点点; *给超出整个团队期望的多的一点点。 再好的方法也只是一种手段,它代替不了我们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这是我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利用好这些方法的同时,不要舍本逐末,不要忘了我们真正能为客户带来什么? 客户满意度论文: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汽车营销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已经不单单关注汽车产品本身,他们对在购车过程中享受到的服务也很关注,那么汽车4S店需要制定以客户满意度为前提的汽车营销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的汽车营销市场现状,然后提出了4条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汽车营销策略。 关键词:客户满意度;汽车销售策略;汽车4S店 随着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汽车4S店随着汽车销售的利润已经很难继续稳步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整个体系,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是应对未来竞争的根本。汽车4S店随着汽车销售的利润已经很难继续稳步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整个体系,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是应对未来竞争的根本。 一、汽车营销市场现状 目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的压力,汽车4S店的生存和发展,这些压力包括竞品车型的价格竞争,与不同品牌的汽车4S店的竞争与竞争和汽车修理厂等。对汽车4S店控制市场绩效控制的汽车生产厂,汽车4S店必须与厂家的要求进行业务和服务。此外,近几年各品牌汽车4S店大范围扩展销售网点,服务流程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因此利润空间逐渐缩小,本人在汽车4S店实习期间,了解到客户所期望得到的服务与目前汽车4S店服务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销售价格、尤其是维修费用较高(一些4S店存在过度维修现象),部分客户倾向于去汽车维修厂维修保养车辆,上述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汽车4S店要想获得更多的客户源,必须从细节入手,制定一套客户关系管理办法并有效贯彻实,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二、汽车营销中的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是对一个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期望值相比较后,顾客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顾客满意度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广泛运用,对于汽车营销中的客户满意度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满意以及在购车后使用车的过程中整体比较满意。许多企业在品牌推广和产品推广,将客户满意度作为评价自己的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汽车4S店应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确定主要的需求结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让客户满意。汽车4S店客户满意度实际上是汽车消费者购买自己的汽车或汽车产品带给他们的服务是否满足需要的一种评价,满意度较高的产品接受度较高,反之则越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汽车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入。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购车选择更多了,从以前单纯的对汽车质量和价格的需求转变为对汽车服务质量的需求,如汽车购买过程中的介绍、购后的服务保障等。 三、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汽车营销策略 客户满意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使得客户满意需从多方面努力。客户满意的前提是汽车生产厂制造客户满意的产品,客户满意的保证是汽车4S店提供满意的服务,客户满意的手段是汽车4S店培客户品牌忠诚度。总之,汽车4S店应采用提高客户总价值及降低客户总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客户满意度。本文介绍服务策略、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优化售后服务流程四条策略来提高客户总价值及降低客户总成本,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1.服务策略 服务战略应该是全方位的服务,服务战略的全过程。让客户满意是做售前咨询服务,销售支持服务,增值服务,使客户满意。 (1)售前咨询服务。售前咨询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客户的信赖,增加成交机会。很多汽车4S店已经建立了可以量化的服务制度及标准,并定期组织员工培训,还有的建立的客户服务机构。汽车4S店还应提供个性化的购车咨询顾问,如:各种车型的性能比较,有些汽车4S店已经将对比车型的相关性能以图片的形式粘贴在展车上,使得性能对比更明显;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询问等方式,介绍客户适合的车型;为客户介绍购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售后服务、各种促销和试驾信息,良好的售前咨询服务不仅可以开发潜在客户,促成交易,而且培养客户忠诚度、口碑不错的品牌,帮助企业开发大量的潜在客户。 (2)售中支持服务。售中支持服务是帮助客户解决在购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增加附加和超额购买的可能性。目前很多4S店的售中服务集中在精品装具的销售中,汽车4S店还应在销售过程中及时回复客户要求,力求成交,解答客户问题,满足特殊需求。 (3)售后增值服务。目前,许多汽车4S店有一套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满足标准的售后服务体系,但也有一个专业的、规范的、标准化的售后服务团队。要加强服务,我们也应该更多地从消费者的了解客户的期望和售后服务进行实地评价,总结出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标准。还应引入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需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如预约姓名或贵姓、性别、电话、农历阳历生日提示、客户咨询的问题、预约受理情况、救援业务受理、保险理赔受理、客户建议、客户信息反馈及处理情况、等统计为一张综合报表,以为日后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汽车售后服务还应包括车友会、汽车专业知识讲解会、提醒常规保养和年检、周年庆、假期、主题日的邀约活动、开展系列社区服务活动和汽车进校园活动,开展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也体现了企业的服务意识。 2.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目前的各种商品的营销模式正逐步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到以“以客户为中心”的转移模式,汽车产品也不例外。因此,汽车4S店应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组织和整和现有的销售模式,共享客户资源,提高销售管理的成本和销售的成功率的大小,另一方面可以是私人买家,买家,汽车租赁公司的客户细分,把握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然后根据客户的自身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客户也可以了解销售的过程和客户体验,通过提出的评价,根据客户反馈的需求向厂家作出适当调整对汽车产品,提高营销策略。 3.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1)完善客户资料深度挖搌客户信息。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立满意客户档案,树立客户忠诚度是促进汽车4S店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汽车4S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稳定的客户源既可以保证汽车4S店有固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降低营销成本。汽车4S店可以通过建立满意客户档案,专注于客户的满意度,挖掘信息的深度,以确保稳定的客户来源。客户信息的深度需要遵循二八条原则,即20%的客户带来80%的利润,因而,汽车4S店应该筛选出哪些客户是重点客户,筛选出后建立重点客户档案。建立重点客户档案对营销推广、深度营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4各方面对重点客户专项整理分析。 首先,对重点客户的信息可以按下表所列项目进行整理。 其次,通过电话回访分析重点客户忠诚度情况。 第三,当4S店有车展、促销等优惠活动时,重点客户是邀约的首选对象。 第四,重点客户的信息共享与公司有关部门,并提供给各服务顾问和管理决策层参考。 (2)运用CRM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高效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科学和技术,实现营销、销售、服务等活动的自动化,可以使企业更有效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一种管理模式的运作。汽车4S店通过CRM系统的介绍,并根据4S店的应用及改进情况,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客户信息管理。通过应用本系统,4S店可以充分了解包括客户类型、电话、工作单位、地址的客户信息,电话等基本信息的客户、车辆信息,包括车型、颜色、车牌号、发动机号、车架号、行驶里程、车辆维修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维修频率,检查次数)。为了更好地管理客户信息,可以增加客户流失的查询、潜在客户的查询、维修和维护项目、年度客户查询等功能。添加这些功能,以方便客户信息的分析和整理。例如,对维修的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直接点击这个功能来查询和统计维修和维修的数量。 (3)及时电话回访关注客户抱怨。电话回访是建立长期联系客户的有效途径,通过电话联系来巩固客户的满意度,同时也要了解客户的欲望和批评。目前有些4S店已经专门建立了客户关系维系部门,通过专业回访人员的统计和分析查找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找到客户的抱怨,更好地改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优化售后服务流程 汽车4S店当前的售后服务不仅要包含为客户提供保养、故障诊断与维修、咨询服务、道路救援等,还应包含高精的技术服务。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投入,汽车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很多汽车4S店已经引入高端的诊断仪器和智能化的维修设施。同时,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在售后服务流程中汽车4S店必须考虑到客户的时间成本,更为合理地为客户安排售后的流程,提供舒适宜人的售后服务场所。 四、小结 汽车销售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品牌作为保障,以服务作为理念,将真正的汽车销售流程的研究致力于怎样提升客户满意度上,才能促成二者相互依托,实现销售市场信誉与利益共赢的局面。 客户满意度论文:关于如何提高95598优质服务水平与客户满意度的思考 [摘 要]国家电网公司针对供用电服务推出了95598电力客户供电服务热线,它的建立对于有效的解决电力供应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升整个国家电网公司社会形象,以及供电公司排除故障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作者有着多年的95598电力客户服务工作经验,结合实践针对当下的95598电力客户服务热线质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阐述了95598电力客户服务的现实意义,同时分析当前阶段95598电力客户服务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并结合自身对95598电力客户服务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对策。以期本文能够给各位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95598 电力客户服务 客户满意度 前言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用电客户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对供电企业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供电企业在为广大电力客户供应电力资源的过程中,优质的供电服务质量是衡量一个供电企业供电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强和改进供电企业电力客户服务质量。95598电力客户服务热线是国家电网公司为保障广大电力客户的利益、提供良好的营销方案以及人性化客户服务的情况下出现的,如今95598已经成为电力服务系统的代名词,其宗旨是通过逐步的建立和完善电力系统客户服务体系,树立供电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业务的发展,并且不断改进和提升系统的客户服务质最和客户满意度。 一、为什么要做好95598电力客户服务 95598电力客户服务热线其作用主要是受理广大用电客户的用电故障报修,供用电业务咨询、相关用电信息的查询、举报、投诉、意见、建议及表扬等业务。95598是电力系统的服务热线,同时它也是供电公司电力营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95598的存在是供电企业与广大用电客户之间的桥梁,为广大供电客户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供电企业建立的95598客户服务系统,大大的缩短了供电企业与广大用电客户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对外提高供电公司的客户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及对最终创建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供电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升用电客户满意度的意义 1、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利于供电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能够更加的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其发展和创新打下了基础。同时供电企业通过开展的电力客户满意度测评,使供电企业在追求满意度的同时,使其员工素质不断提升,构建了完整的供电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供电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得供电企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 2、对于广大电力用户来说,提升供电企业客户满意度,能够使客户得到更加优质的供电服务,消除电力客户的后顾之忧。同时构建了一个供电企业与客户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使电力客户的意见能够及时表达,将供电服务变得更加人性化,这对电力客户的供电感受和生活质量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3、对于社会而言,从大方面来讲供电企业客户满意度的提升能够推动我国供电事业的发展,能够使供电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度,从而构建和谐、平等的电力市场环境。同时形成了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供电企业并在其中发挥着社会监督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国民的综合生活质量,这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现阶段95598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供电企业对95598热线的宣传,使得广大电力客户对95598的认知程度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电力客户会选择使用95598客户服务热线,这也使得“95598”品牌越来越成熟,供电企业也能够越来越好的为广大电力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然而现阶段95598服务系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解决。 由于当前95598规模较大但是资源较为分散,加之相应的软件支撑不足等问题,使得目前的95598电力供应服务已经很难满足电力客户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另外95598服务系统中普遍缺少应急能力,并且其相应的服务形式较为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得供电企业中的95598系统对外的服务质量有所下降,同时还会影响着供电企业树立的良好形象。因此为保证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一直以来的良好社会形象,有必要根据实际的市场和广大电力客户的需求,来不断的提升95598客户服务系统的服务质量和用电客户的满意度。 四、提高95598优质服务水平与客户满意度的措施 为有效提升95598电力客户服务质量以及电力客户的满意度,结合现阶段实际的电力市场形势与电力客户的实际需求,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加强客服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引导能力 95598电力热线客服人员只是通过语音对电力客户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此就需要95598电力客服人员具有较强的倾听以及沟通能力。除此之外电力客服人员还要对常见的电力问题进行学习并要充分的了解,以便对客户进行良好的引导,尤其是在客户反映电力故障问题时,客服人员要对发生故障的具有位置、故障原因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以更好的缩短维修人员的时间,提高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 2、不断地增强个性化服务 供电企业在重视服务态度的同时,还应有个性化的供电服务。对于供电企业95598电力客服人员来说,其服务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去实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一般情况下按照用电客户的需求可以将其分为初级、中级以及高级服务,电力客服人员依照不同的电力客户将其分为个性化、差异化和特色服务等。由于每一个电力客户的需求有所不同,所以供电企业的客服人员需要不断地加深对电力客户的了解,实现服务的个性化。 3、变换供电企业的服务思路 电力客户服务人员要以“一切为客户着想”提供服务,这样不仅能够应对广大电力客户的业务咨询和供用电建议等,同时还能够变换服务思路,使得电力客户服务的方式不再是局限于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而是采取了更加主动的服务方式,进一步的增强了对电力客户的了解,能够积极有效的帮助电力客户解决相关的问题,真正的提升电力客户的满意度。 4、全面完善电力客户服务系统应急机制 电力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是电力系统的重要指标。随着目前电力系统对外提供电力服务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将会使电力客户服务系统崩溃,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供电企业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电力服务系统框架结构进行优化,来提升电力服务系统抵御故障风险的能力,提高电力服务系统的稳定性。 结束语 供电企业为电力客户提供服务的质量水平将会直接决定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其社会形象,其中加强95598电力服务系统是其中重要一环。在95598电力客户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改善的过程中,需要供电企业结合实际的电力市场与广大电力客户的需求情况来进行改进,不断的转换电力客户服务模式,建立供电企业与电力客户之间的桥梁,进―步的提升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 客户满意度论文:基于汽车4S店客户满意度调查研究 摘 要:近年来受当今市场的影响,4S店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压力,主要来自于生产厂家的压力和其他4S店的竞争。汽车生产厂家对市场的控制表现为对经销商的控制,经销商必须按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经营与服务,每季度、每年厂家都会对各4S店进行暗访、考核。如果多次达不到厂家的标准,厂家就会以末位淘汰制将其淘汰出局。除了来自厂家的压力外,还有来自于其他4S店的竞争,因此,要想获得更多的顾客就必须从服务入手,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严格按照标准销售服务流程来执行,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关键词:4S店;客户满意度;提高 随着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主机厂汽车产能过剩,做为传统的汽车4S店受到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售后服务的意识,加紧售后服务的建设,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用优良的的售后服务赢得顾客、赢得市场。 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的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感,是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事前期望与实际使用产品或服务后的实际感受的相对关系,为了识别客户到底对我们的产品或服务过程的哪个环节满意,哪个环节不满意,我们需要对这种感受进行测评和衡量,如何用数字来衡量这种心理状态。 客户满意度是客户的需求被满足后形成的一种愉悦感或状态,此处的“满意”不仅仅是客户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等方面直观的满意,更深层的含义是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客户期望的吻合程度如何。客户满意度指客户满意程度的高低,为客户体验与客户期望之差。用公式表示为“客户满意度=客户体验-客户期望”。 当客户体验与期望一致,上述差值为零时,客户是基本满意的。当客户体验超出客户期望,上述差值为正数时,客户就感到“物超所值”,就会高兴,甚至赞叹,这个正数数值越大,客户满意度越高。例如,旅客奔波一天回到房间,惊喜地发现饭店送的生日蛋糕盒鲜花,出乎他的预料,旅客的高兴和满意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相反,当差值为负数时,及客户体验低于客户期望,客户是不满意的,这个负数差值越大,客户满意度越低。 客户满意度调查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重视,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已经成为企业发现问题、改进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客户满意度的调查了解客户的需求、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客户满意度调查解决的问题 首先,通过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可以发现我们产品、销售、服务等营销过程的短板,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如对汽车产品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客户对外形设计、内饰做工、动力性、舒适性等各方面的优劣评价;对销售过程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我们在展厅接待、试乘试驾、新车交车等各个环节的不足之处;对服务过程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服务核心流程各个环节是否执行到位,以及回访、救援、服务顾问的业务水平等。客户对这些问题的评价也是非常宝贵的信息,可以帮助4S店快速找到客户关注点和服务短板,如能有效整改,将可以在未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其次,根据客户的调查结果,可以识别出哪些是满意客户、哪些是不满意客户,对这些客户也需要针对性的服务。把客户满意度与客户价值两个数据相结合,重点识别出客户价值较高而满意度较低的客户群。对这批核心客户群的不满意情况要进行仔细的分析识别,制定重点客户的挽回措施。另外,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可以在体系内容发现各岗位的不足,提升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在体系外可以向客户传递企业关注客户满意的服务态度,赢得客户信任。而且面向多网点的调查也可以发现不同调查项目网点彼此间的优缺点,比如面向几百个4S店的调查。 2 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方式 汽车行业客户满意度分为内部满意度和外部满意度。 内部满意度是由经销商的客户服务部门通过质量跟踪进行数学加权得出的,如书面问卷调查,和按键式满意度调查。可以及时得出当期的满意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可以理解进行改善。 外部满意度是由专业的调查公司通过神秘客户调查、电话回访调查和计算机辅助电话等方式调查完成的,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各调查项目的权重,从而计算出客户对经销的满意度结果。 4S店客户满意度调查开展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集中简略介绍如下。 2.1 书面问卷调查 比如客户在会议室开展集中的问卷调查、在可休区的问卷调查、通过公司官网开展的远程问卷调查等。 2.2 简单按键式满意度调查 比如银行柜台有满意度评价器,客户办完业务后可以对业务员的工作按键表示满意或者不满意。还有一些呼叫中心在客户电话结束之前或者之后会请客户对自己的服务过程进行评价,简单按电话键的某个数字或者发送短信即可。2.3 深入访谈式调查 提前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客户样本,预约好时间和地点,由专业的回访员面对面的进行深度调查。整个过程可能要耗费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对客户服务感知的各个细节进行全面的了解,不仅仅是感知的结果,还保护心理变化过程、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改进的期望等。这种调查方式时间长、费用高,但结果更真实准确。 2.4 神秘客户调查 暗中邀请一些客户或者受过训练的人士,以一般客户的身份实地体验企业的销售或服务过程。调查人员在实地体验前都会受到培训,明确告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检查标准。过程中他们对照检查标准,逐项确认服务过程是否执行或者执行的效果。这种调查一般适用于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的检查,如主机厂对专卖店的满意度检查,或者总部对各授权分店的服务水平检查等。 2.5 电话回访调查 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对客户进行调查,顺序询问完提前设计好的问卷,请客户对各个问题给出判断或者评价。 在以上集中调查方式中,电话回访的方式成本较低,样本覆盖面较广,只要回访坐席足够,项目时间也比较容易控制。随着电话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调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话回访调查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满意度调查方式。 3 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步骤 3.1 筛选调查样本 调查样本的选择取决于调查的目的。比如调查车辆销售过程的满意度,样本最好从购车一个月内的客户群中选择,否则时间太久客户就很难记清购买的过程感受;调查客户对售后服务的满意度,最好从购车时间半年到两年内的客户群中选择,因为免费的首保以及出保修期后的客户对服务流程的关注度都会下降很多;总之,筛选出来的样本要对调查目的有充分的代表性,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3.2 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设计同样取决于调查的目标。首先问卷内容设计要能充分代表回访目的。比如了解设计的满意度,就要进一步细分为外形、颜色内饰座椅操纵等多个问题;要了解售后服务的满意度,问卷设计就要仔细问到客户对预约、服务接待、维修项目确认、出场检查、交车、回访等各个环节的感受。这种感受要量化以便统计,一般可以用1到10分来表示,请客户给出心理上的份数。 以上这些问题确认后,还要对每个问题给与一定的权重。权重取决于问题的重要性。 除了问卷设计和权重分配外,还需要注意问卷的执行长度,太长的问卷会让客户失去耐心,回访成功率会降低,而且客户会因为不耐烦给出很随意的结果。 3.3 调查过程执行 电话回访是满意度调查最常见的执行方式。首先要对回访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意义,如果出现客户没有直接回答时如何应对。然后导出需要回访的客户名单,最好直接在坐席电脑上逐条列表显示出来,甚至通过坐席电脑直接呼出,可以大大提高回访速度。调查的结果规范地记录在实现设计好的数据表中,便于后期统计。对于回访中客户提出的其他问题做好记录,需要及时通知到管理人员。 为了确保调查过程的真实可控,电话回访一般都要全程录音。通过对回访录音的抽查,可以保证回访结果真实,避免回访员随意填写的可能。 3.4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数据整理后,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更好、更直观地说明问题。常见的分析方法,比如均值可以了解各个子问题的大致得分水平,方差分析可以了解各子问题的差异化,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可以了解各个因素间彼此的影响力。各个子问题的得分统计出来后,再结合子问题的权重,满意度的整体得分就是各子问题的加权平均值。 客户满意度论文:中国移动4G客户满意度分析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网络速度和信号质量更好的4G网络,为了提高移动4G的客户服务质量,本文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移动4G的客户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把19个影响因素分为7类,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是:网络感知、信号质量、费用成本、即时服务、安全服务、环境服务和售后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为提高移动4G网络客户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4G;客户满意度 引言 中国移动在4G环境内的增加客户数量方面表现缺乏后劲。中国移动可以在通信市场上成为用户总数的霸主,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现在顾客的满意度,大力推进增加服务水准,精准地占据客户战略的重要基础。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移动4G的客户服务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分类比较。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分类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了19个关于移动4G客户服务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分别为:上网速度快慢、上网是否稳定、信号范围是否广泛、信号强度是否稳定、接收信息是否及时、4G功能手机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免费更新4G卡、套餐费用是否合理、业务办理是否及时、业务流程是否简洁、业务办理渠道多、及时通知业务信息、个人信息保密程度、话费流量账单及时告知、投诉渠道是否方便、及时处理投诉、营业厅位置便利、环境舒适、员工态度优秀。 为将问卷中的19个问题进行专业分类,采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找出有效公共因子,为了更有目的性的全面的为运营商发展4G客户提供营销对策。系统将原来的19项影响满意度因素总结为7个因子。 (二)影响因素的可信性 为检验因子分析后产生的7大影响因素的可信性,运用SPSS的信度分析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为全部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值大于标准0.6,表示各观测变量的可靠性已经达到了显著水平。 7个因子的组合信度值在0.652-0.860之间,大于0.6,说明内在效度高。在这次调查中,19个影响因素是根据相关资料以及与顾客采访得出的,并且进行了相关信度检验,说明具有较好的内容信度。7个因子的平均方差抽取量值在0.621-0.756之间,都大于0.5,显示各变量具有较好的结构信度。 二、影响因素程度比较 7个因子(网络感知 信号质量 费用成本 即时服务 安全服务 售后服务 环境服务) 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61、0.275、0.195、0.165、0.124、0.071、0.098,说明类因素对消费者使用业务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网络感知”、“信号质量”、“费用成本”、“即时服务”、“安全服务”、“环境服务”和“售后服务”。 三、对策 1.针对于论文总结的19个影响消费者使用4G业务的因素,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其分为7类,本文将其分别命名为:“网络感知”、“信号质量”、“费用成本”、“即时服务”、“安全服务”、“环境服务”和“售后服务”。中国移动4G公司在进行客户服务和宣传上可以有较好的侧重点,从而将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 2.对于顾客选择4G业务来说,最看重的还是上网的畅快感和信号的稳定性是否能够确保,这两种影响因素是提高顾客4G满意度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企业收益的办法。因此,中国移动公司应加大对于网络浏览速度和稳定性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更好的提高客户满意度。 3.针对得出的影响程度大小,中国移动4G可以通过现在大环境下的竞争条件下,制定出自己4G业务的侧重点,找到大众对于4G要求的普遍性,从而在与其他移动公司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将自己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对发展长期和信用度高的客户来说更加有指导意义。 4.针对于不同目标的群体对于4G的业务需求的不一样的,比如说,年龄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会对顾客选择4G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性别对于顾客的选择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对于网络体验的要求较高,对于4G业务的选择上也会有明显的倾向性,中国移动公司应该加大这一部分消费者的宣传力度,使这部分群体有更好的体验,也是产生品牌效应的一种方式。 客户满意度论文: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研究 [提要] 基于客户需求的物流服务是托盘共用系统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为提高托盘共用系统服务质量,在综合考虑托盘共用系统调度过程中的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等,将客户满意度作为决策变量融入到托盘共用系统调度结构体系中,建立考虑客户满意度的多周期调度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优化模型能更好地均衡调度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之间的矛盾,对于提高管理者对托盘共用系统的管理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客户满意度;多周期;托盘共用系统调度 一、引言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对托盘共用系统的定义是:“使用符合统一规定的具有互换性的托盘,为众多用户共同服务的组织系统。”具有统一标准的托盘在系统中进行广泛交换,对于实现托盘作业一贯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托盘共用系统发展较慢,但从事托盘租赁的公司日益增加,市场越来越趋向于买方市场,托盘租赁公司作为物流服务提供商,不仅要考虑托盘调度的成本问题,更应考虑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对公司稳健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有关托盘调度的研究有:Brindley通过对CHEP、iGPS、PECO/PLUS多个托盘共用系统的分析,说明了优化托盘共用系统调度的重要性;H.C.W.Lau和T.M.Chan深入研究空托盘回收问题,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建立空托盘回收模型;章雪岩提出不确定条件下托盘共用系统调度优化的研究;徐琪从业务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和优化管理策略等方面出发,提出托盘共用系统优化管理策略;任建伟等综合考虑需求、供给、运输能力、装卸能力等不确定因素,建立以托盘共用系统调度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两阶段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在此基础上,任建伟等在历史数据严重不足、未来情况严重不确定的情况下,构建了混合型号托盘的托盘共用系统调度问题的多情景规划模型。由此可以看到,已有研究多为理论研究和单周期单目标调度优化研究,将客户满意度作为决策变量融入到托盘共用系统调度优化的研究较少。企业运营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决策过程,多周期滚动整体优化的模式更符合实际情况,托盘租赁公司在关注自身库存情况的同时需针对未来托盘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及托盘回收情况制定多周期调度方案。本文将托盘需求与托盘回收情况相结合,讨论多周期情况下建立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调度优化问题。 二、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一般是指客户在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时,出于事后感知和事前期望的差距所形成的态度。客户在接受托盘共用系统提供的服务时,对其服务的要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越来越多的客户在接受服务时,不仅会考虑托盘租赁的成本,更会考虑托盘共用系统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为更直接地表示客户满意度,定义客户满意度函数,函数解越大,客户满意度越高。传统的调度问题用时间窗口作为对服务的时间约束,但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时间窗口不能准确地反映客户的满意程度,因为客户可能更倾向于在某个特定时间区间内得到服务,此时满意度最高,客户也可以接受其他时间区间提供的服务,只是满意度会降低。如图1所示,设t为客户接受服务的时间,则表示客户满意度函数。(图1) 在满意度函数中,a1表示客户能接受的最早服务时间,b1表示客户能接受的最晚服务时间,a2表示客户满意的最早服务时间,b2表示客户满意的最晚服务时间。其中[a2,b2]称为客户的满意区间,此时客户满意程度最高,为1,[a1,b1]称为客户的可接受区间。[0,a1]∩[b2,∞]是客户的不满意区间,此时客户满意程度最低为0。根据上述客户满意度与车辆到达时间的关系,建立满意度函数s(t)。 客户满意度与车辆到达时间的具体关系如下:(1)若t∈[a2,b2]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满意度最大;(2)若t∈(a1,a2)or(b2,b1)客户可接受服务,满意度适中;(3)若t∈(0,a1]or[b1,∞)客户不能接受服务,满意度最低。 三、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调度优化模型 任建伟提出了改进的托盘共用系统,该系统将托盘共用系统作业分为分派、再分派和回收三个阶段,具体运作流程如图2。(1)发货方甲就近向托盘供给服务中心A租赁托盘,将货物发送给收货方乙;(2)收货方乙将货物卸载后将托盘交还给就近的托盘供给服务中心B;(3)若距离收货方乙(富盘点)较近的发货方丙(缺盘点)向托盘供给服务中心B请求空托盘,则托盘供给服务中心B可调度乙未归还的托盘发送给丙。(图2) (一)假设条件。假设在托盘共用系统中托盘型号相同;富盘点每期所有待回收的托盘当期必须再分派给缺盘点或回收至托盘供给服务中心,再分派的托盘必须是未损坏的托盘,富盘点对托盘供给服务中心回收托盘的时间不敏感;托盘供给服务中心有足够托盘能满足缺盘点每期的需求量;托盘供给服务中心、缺盘点对托盘的到达时间敏感;在决策期内,缺盘点每期的托盘需求量、富盘点每期的托盘待回收量、托盘供给服务中心每期的库存能力、每条运输线路的运输能力、单位库存成本、单位运输成本、单位装卸成本、装卸能力、托盘损坏率等均确定;考虑托盘供给服务中心、富盘点、缺盘点之间的交通拥挤问题,由于运输出发时间的不确定导致运输过程之间的冲突,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不确定,为了简化交通状况问题,现将运输时间设定为一定范围内的随机量。 (二)模型建立。在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优化模型中,设A=(Aii=1,2,…,I):托盘租赁公司下的托盘供给服务中心集合;B=(Bj0=1,2,…,J0):缺盘点集合;C=(Cj1=1,2,…,J1):富盘点集合。模型的目标函数由调度总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两部分组成。调度总成本由运输费用、托盘供给服务中心未租出的托盘库存费用和托盘装卸费用组成,调度总成本由式(1)表示。;C,C,C分别表示i、j0、j1的单位装卸成本;CKi表示托盘在i闲置而产生的单位库存成本;Sti表示t期末i中托盘库存量。 根据托盘需求者对托盘到达时间的满意情况(以t′期从富盘点出发t期到达缺盘点的调度为例),建立客户满意度函数: Step2:利用lingo求解。 四、算例分析 现有一个托盘共用系统公司,该公司在地区A有2个托盘供给服务中心(i=a,b),2个富盘点(j1=c,d),2个缺盘点(j0=e,f),已知缺盘点和富盘点在未来4期(t=t1,t2,t3,t4)内所需的托盘数和待回收的托盘数,为降低托盘共用系统公司总调度成本和增加客户满意度,用新建的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优化模型来求最优调度方案。假设托盘的毁坏率为10%,托盘供给服务中心的托盘库存量均为600,整车车载量为10。其余参数详见表1~表5:假设在该系统中托盘作业从每期期末开始,因此本例给出富盘点前三期待回收的托盘量和缺盘点后三期需求的托盘量。(表1、表2、表3、表4、表5) 通过托盘共用系统多目标调度优化模型,得到令人满意的调度方案如图3所示,其中调度成本是16130,满意度为1222.362。(图3) 将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模型与仅考虑调度成本最低的多周期调度模型和仅考虑满意度最高的多周期调度模型的调度结果进行对比如表6所示。(表6)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基于本文提出的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优化模型得出的调度结果显示,在客户可以接受的运输成本下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更好地均衡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既降低了成本,又能留住老客户,开发新客户;在仅考虑成本最低的调度模型中,运输成本相较于多周期调度模型来说,运输成本降低了5.77%,但是客户满意度却降低了22.8%,降低程度是运输成本降低的4倍,客户满意度低,长期如此会丧失已有客户;在仅考虑满意度最高调度模型中,客户满意度相较于多周期调度模型来说,客户满意度仅提高了4.46%,而运输成本却增加了15.87%,是客户满意度提高的近4倍,这对于从事托盘共用业务的公司来说是没有竞争优势的。 五、结语 近年来,我国托盘共用系统发展较缓慢,但从事托盘租赁的公司日益增加,市场越来越趋向于买方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托盘共用系统公司、托盘租赁拥有客户的多少,决定了公司能否留住老客户,开发新客户。在托盘共用系统调度的研究中,只考虑调度成本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且企业运营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决策过程,以多周期滚动整体优化的模式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在改进的托盘共用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托盘共用系统多周期调度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很好的结果。考虑客户满意度的多周期调度模型,可指导托盘共用系统公司更合理地安排托盘调度,通过合理均衡调度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使公司整体收益达到最高,提高公司竞争力,使公司获得长远发展,便于管理者对托盘共用系统的有效管理。 客户满意度论文: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客户满意度研究 [提要] 本文在研究网上银行业务概念和优势的基础上,对保定市、沧州市居民网上银行业务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后,分析了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上银行;工商银行;客户满意度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互联网的出现和高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人们的生产生活各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网上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焦点,同时成为商业银行拓展市场空间、分流柜面压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当下信息经济时代,传统的商业银行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带来的优势和便利,将网上银行的优势与传统金融业相融合,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被打败。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促进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网上银行业务概述 在我国,网上银行业务是将传统银行服务在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网络提供的新业务。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在传统商业银行中开设的网上银行业务,而不是仅仅依托互联网而没有实体的网上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网上银行既可以提供传统银行服务,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研发新的服务和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目前,国内网上银行业务的具体业务内容如表1所示。(表1) 近年来,通过发展网上银行,业务覆盖率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互联网越来越受关注,也凸现了网上银行业务的优势。作为客户服务的一种新的方式,网上银行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和竞争主战场。网上银行业务具有以下优越性:第一,网上银行业务的运营成本较低,使其具有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第二,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上银行业务能超越时间约束与空间限制,可随时随地交换信息,网上银行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第三,网上银行业务可以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同时缓解了银行职员的业务处理压力;第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创新速度远远超过传统银行业务。 三、对保定市、沧州市工行网上银行客户的调查 网上银行业务具有传统银行业务不可比拟的优势,自问世以来飞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从需求角度入手,选取保定市和沧州市两地的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客户为调研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调研客户对网上银行的评价,共发放并回收了近3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00份。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和总结,本文认为保定市和沧州市两地的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操作繁琐。为了确保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网上银行业务的操作程序一般比较繁琐,通常需要以下步骤:(1)需要开户人本人携带身份证和银行卡到工商银行营业厅办理网上银行业务注册,申领一个U盾或口令卡;(2)登陆工商银行官网进行个人网上银行注册,注册时需要银行卡号和对应银行卡密码登陆官网,另外再设置网银密码,一系列的密码容易使客户混淆;(3)下载安装工行网银助手软件,完成证书驱动、空间及系统补丁的安装。完成上述三个步骤,才能开始网上银行的使用,后续使用过程中也伴随着较为繁琐的密码输入、U盾使用、软件升级等问题。目前,繁琐的操作程序对客户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不利于网上银行业务的大范围推广。 第二,网上银行业务宣传不足。从调查中看出,有效问卷中,13%的客户认为工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宣传还是不够到位。其中,5.5%的客户对工行网银的安全性存在怀疑,7.5%的客户对工行网银产品不了解。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宣传力度不够。一般工商银行的宣传彩页和传单只放在工商银行营业厅的宣传架上,很少有工商银行的公开媒体宣传和相关活动,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这样的宣传力度显然差了很多。而且,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第三方支付服务在业务运营模式、业务整体规模和业务发展范围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与工商银行的网银业务竞争激烈。 第三,服务态度和口碑相对较差。在问卷调查中,有客户提到在不了解网银使用和操作流程而咨询的时候,会因为服务态度不好导致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此外,有部分客户认为工商银行口碑不好。在有效问卷中,5.5%的客户认为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服务好,相比其他银行优势,认为其他银行方服务态度好的客户占16%,认为其他银行优惠服务多的客户占15%。相比较而言,本文认为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服务态度和口碑还是相对较差,有待改进。 第四,费用较高。有效问卷中,28.5%的客户认为工行网银费用相对较高,收费不明确,比如汇款时,只对简单的操作方式进行了提示,而没有手续费等相关资费的详情。据一些上了年纪的客户反映,现在网银服务收费名目多,收费前也没有及时提示,有时候不明不白就被银行扣了钱。如表2所示,与建行、农行相比,工行网上银行的收费标准较高。(表2) 四、对策建议 第一,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操作程序。为进一步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工商银行还需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操作程序,运用更先进的技术,及时对硬件设施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促进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另外,由于部分客户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掌握网上银行操作,银行还可以与政府合作,在村委会或者社区召集客户进行现场演示,详细地向客户说明安装和使用的细节,现场模拟展示网银、手机银行、微支付等操作流程,使客户能够准确把握网上银行操作;同时加强欺诈预防,培养广大客户加强密码保护的意识,提高主观安全性。 第二,加大推广宣传的力度。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要加强宣传,提高客户认可,通过广告、短信群发、悬挂横幅、海报、现场指导等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和帮助客户学会正确使用网上银行,提高客户的信任度,帮助客户逐渐接受并经常使用网上银行。通过营销扩大客户基础,带动更多的客户,并在指导中发挥主导作用。对于银行而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需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积极营销网上银行业务这种发展空间巨大的“无形服务产品”,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功能,以利于网上银行业务满足金融市场多元的变化和个性化的客户金融需求,站在客户的角度设计、开发网银产品的种类,吸引更多的客户。 第三,开展培训加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职业技能。银行要牢记客户是银行的中心,不断调整自己,注重随时能与顾客联系,在重视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研究影响客户需求的深层因素。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改善:(1)全面展开,全员参与,深入发动,加大力度宣传文明服务理念,强化员工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2)明确目标,随之制定详细的计划,按计划一步步实施,将指标量化、细化,责任分解到人;(3)完善服务监管体制,制定公正、公开、透明的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奖罚分明,以促进服务行为更加规范;(4)加强培训和优质服务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通过员工的高素质创造出高优质的服务;(5)完善投诉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全面并且细致地整理投诉问题,深入查找致使客户投诉的关键,分析内在原因,做好报告提示、落实责任追究、狠抓整改落实、主动解决,从源头上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第四,透明自费标准并严格执行。银行应该做到:(1)尽量少收或免收服务费,严格执行资费标准收取费用;(2)部分服务项目政府定价,接受国家的严格监督;(3)充分尊重客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服务收费的地方有明确告知指示,收费信息公开透明,确保客户获得服务收费的相关信息;(4)积极改进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达标,以文明规范服务回馈客户。
0引言 王阳明的实功教育思想主要指的是王阳明的实学思想,以实心和实政为关键,是符合实事求是思想的古代智慧。王阳明实功教育讲求从事实出发,注重个人的奋斗心理和政策的实用性,这两点都和乡村脱贫的实际要求相符合。近年来,因为疫情和政策变动等原因,我国部分乡村出现了规模性返贫的问题,更充分证明了依靠政府的外力作用只能实现一时的脱贫,而只有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从思想上发生转变,才能够实现长久性脱贫。为此,有必要将王阳明的实功教育思想应用到乡村脱贫工作中,贯彻党中央扶贫先扶志,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政策,谋取新时期乡村脱贫战役的胜利。 1乡村规模性返贫现状及原因分析 1.1乡村规模性返贫现状 我国乡村规模性返贫的情况整体而言并不是非常严重,在全国范围内规模性返贫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原本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的地区。具体而言,我国的乡村规模性返贫现状可以概括为三大特点:第一,地域性。从地域上来看,返贫的分布却是不均匀的。返贫程度深、返贫率高的地区往往出现在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而贫困面小的东部地区的返贫率相对要低许多。比如,贫困面大的西南、西北地区的返贫率高达20%以上;西北有个别省份甚至出现过返贫人口超过脱贫人口的情况。老少边穷地区返贫率高。老少边穷地区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灾害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返贫。第二,反复性。我国的乡村规模性返贫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在乡村扶贫过程中,乡村的规模性返贫并不是一次性的,存在一部分乡村始终挣扎在返贫和脱贫两线之间,通常的情况是在政府引导下,地区脱贫成功。而在脱贫之后,一旦遭遇市场条件不好,或者自然灾害等,又会重新回到贫困状态。在返贫之后,政府又会采取措施帮助乡村脱贫,这就导致少数乡村始终徘徊在脱贫线周围。这就是返贫和脱贫的反复性。第三,返贫的频繁性。乡村规模性返贫并不是偶发的,而是频繁发生在农村中。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实施了一定时间,但是部分乡村地区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完善,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期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所以抵抗风险能力较差,很容易再度返贫,并且这样的乡村在国内并非少数,因此乡村返贫具有频发性。 1.2乡村规模性返贫的原因 现阶段乡村规模性返贫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即产业规模化程度低、风险抵抗能力差和脱贫人口自身问题。首先,产业化规模低,这是导致乡村规模性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乡村要实现长期脱贫乃至永久脱贫,只有通过产业化发展,在乡村内建立起能够长久经营的产业,才能够消化乡村劳动力,为村民创造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但是在返贫的村庄中,往往没有这样的乡村产业,即便脱贫期间整个村子实现了统一种植和销售,却仍旧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缺乏产业化的管理模式,这就使得在面对自然风险或者市场变动的时候,整个村子的收益都得不到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户单独种植或者生产的产品缺乏竞争力,使得其再度返贫,整个村庄都陷入返贫的困境。其次,当前乡村的脱贫产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为了实现脱贫,部分村庄选择了走快速发展道路,选择的产业是资源型产业或者快消产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虽然在短期获得了很高的利润,实现了村庄整体脱贫,但是在面对风险时,村庄的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很容易重新回到贫困线之下,尤其是近年来,受到疫情的影响,国民经济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部分乡村脱贫产业的销售市场受到强烈的影响,因此出现了规模性返贫的情况。而即便是哪些选择了抗风险能力较强产业的村庄,由于产业缺乏科学专业的管理,所以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面对风险的时候,仍旧出现了规模性返贫的现象。最后,导致乡村规模性返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贫困人口自身的思维和习惯没有得到转变。在传统小农经济模式中,农户习惯了看天吃饭,对于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先进技术生产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在脱贫攻坚期间,在政府引导下,农民逐渐开始了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尝试,这个过程有着政府的补贴政策为支撑,这就导致了贫困户对政府的依赖度过高,当脱贫之后,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减弱,部分贫困户就重新面临返贫的现实。在乡村规模性返贫实际现状中,对政府高度依赖的贫困户数量并不少,他们从生产、经营到销售、账款回收等都需要政府部门从中协调,缺乏自身的努力和开创。所以一旦政府的支撑力度减小,就会大规模返贫。 2扶贫先扶志 2.1扶群众之志 首先,扶志要先扶群众之志。群众是扶贫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决定扶贫之后是否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关键,在乡村扶贫扶志扶智的过程中,应当以王阳明的实心思想引导群众树立起正确的扶贫志向。群众应当认识到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只是承担着引导和保障的责任,而扶贫本身的实现最主要的责任仍旧是落在群众身上的。政府的引导和保障是为了给群众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有利的外部条件,帮助群众建立起乡村产业发展脱贫的基础。在扶贫前期,政府会事事亲为,帮助群众疏通各个环节,建立起最基本的产业框架,打好乡村脱贫的基础,但是在后续扶贫中,政府不可能也不应当将事事亲为坚持下去,这无异于用政府财政为乡村扶贫买单,并不是真正的脱贫,贫困地区的产业仍旧没有建立起来。因此首先要转变群众的这种认知。王阳明的实心思想认为,人应当学圣人、明伦教育,人应当有良知,正心诚意。这就意味着群众在脱贫中应当认识到脱贫是自己的事业和责任,从社会道德和良知的角度而言,政府的扶贫工作更多是一种外界帮助,群众不应当对其产生依赖和强制要求,脱贫更重要的是群众自身的思想转变。 2.2扶干部之志 扶干部之志在于与王阳明实政思想的结合。在王阳明的教育过程中,极力强调“实地用功”,实功教育是王阳明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何为“实功”呢?实功是指“学者在‘本心日用事为间’,由内向外的实际体认过程,即在身心上存天理、去人欲的修养过程。”王阳明教育是为了实现“致良知”,其“实地用功”既是王阳明“致良知”的工夫,也是“格物”的工夫。实地用功和干部立志的有机结合就是要扶贫干部结合乡村的实地实际情况树立起正确的志向。扶贫干部是乡村脱贫的中坚力量,干部的志向正确合理才能够带领乡村民众走上一条的脱贫道路。每个乡村的发展情况不同,应当走的脱贫道路也不相同,干部在制定脱贫方案和产业选择的时候更需要从实地用功的角度出发,以实地谋出路,从实地择方向,实地用功才能够达到预期的脱贫效果。 2.3扶人才之志 人才是扶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人才是产业发展和长久脱贫的关键保障,只有乡村脱贫中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才能够维持乡村扶贫的动力输入,持续性实现乡村产业的科学发展。人才立志是王阳明实功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志”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属于意识、观念领域,而这种观念和意识正是人行为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人发生行为之前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高端人才投身到乡村脱贫工作中必然面临现实生活条件上的困境,无论是物质上的生活水平、工作环境,还是心理上的落差和基层工作的艰辛,都是对人才的考验,所以更需要树立人才的崇高理想和宏大志向,才能够克服物质条件上的艰难,在乡村扶贫工作中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扶人才之志更在于让人才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技能,让人才亲眼见证自身工作给乡村扶贫带来的重要作用。 3扶志先立志 3.1立乡村振兴之志 乡村扶贫立志首先应当立的是乡村振兴之志,乡村振兴是我国近十年来对乡村发展影响最为深远重大,效果最加显著突出的战略,依托乡村振兴,乡村扶贫才有可能建立起长效机制,而反过来,乡村扶贫的目标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所以乡村扶贫的志首先就是乡村振兴,要通过乡村扶贫实现乡村振兴,通过扶贫政策和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做出贡献,依靠乡村扶贫的有关内容,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实施。 3.2立永久脱贫之志 乡村扶贫立的第二个志向应当是永久脱贫之志,规模性返贫是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产生的不足和留下的漏洞,所以新时期的乡村扶贫应当要探索永久脱贫的道路,将规模性返贫尽可能减少,让脱贫人口能够真正脱贫,不会再返回贫困的境况。这一志向意味着乡村扶贫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模式,要能够具备足够的风险抵抗能力,并且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独特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才能够真正实现永久脱贫。永久脱贫是一项长久的事业,不是某一个社会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而需要乡村脱贫中的所有主体都参与进来,让每一个主体都树立起永久脱贫之志,才能够真正实现永久脱贫,再不返贫。 3.3立共同富裕之志 乡村扶贫立的第三个志是共同富裕之志,乡村经济一直以来是国民经济中处于后段位置的部分,乡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人才稀缺等问题都使得乡村人口收入远远低于城镇人口,而乡村扶贫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乡村贫困人口脱贫,更是为了实现城乡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绝对平等和平均主义,而是指城市能够将其发达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投入到乡村扶贫中,用城市的资源提高乡村人民收入,促进乡村脱贫工作的实施,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4立志防返贫 4.1以宣传教育立志 乡村扶贫要扶志扶智、扶志要立志,而立志的方法则主要是宣传教育。对于广大的乡村群众而言,他们并不了解国家乡村扶贫的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清楚乡村扶贫和产业发展的专业知识,他们只知道从事农业生产,从事其他生产活动,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乡村群众没有立志,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也不知道怎样配合国家的政策,这类乡村群众就是扶志的主要对象。对于这类群众,应当以宣传教育为主、基层干部指导为辅的模式帮助其立志。通过在乡村开展宣传讲解教育活动,组织群众参加乡村扶贫扶志扶智会议,组织群众学习党中央关于乡村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关政策文件。并且在乡村显眼的地方张贴相关的海报、宣传标语等,时刻对村民进行扶志。让村民在乡村脱贫的道路上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乡村扶贫立志的宣传教育活动。用乡村群众日常接触较多的方式开展立志宣传教育,再配合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工作,帮助广大乡村群众都树立起正确的扶贫脱贫之志。 4.2以产业振兴脱贫 扶贫不仅要扶志,更要扶智,而产业振兴就是扶智之举。乡村扶贫要实现长久脱贫,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就离不开乡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只有乡村形成了特定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且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产业品牌,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并且在乡村脱贫中维持较强的生产力,从而提高乡村产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产业振兴的实现同样需要实地用功,需要充分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了解当地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潜力,选择最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并投入资金建设产业需要的基础设施,推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实现乡村的产业化经济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实现长久脱贫,解决返贫问题。 4.3以绿色发展防返贫 乡村脱贫中应当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思维,在乡村扶志立志的过程中,更需要将这一理念深刻传输到每一个乡村民众的心中,避免在脱贫过程中一部分民众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自然环境,最后不但返贫,且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因此,需要坚持绿色发展防返贫,脚踏实地站稳脚跟谋发展,立足现状实地用功,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并行,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绿色农业,全面推进绿色经济与乡村脱贫的同步发展。 作者:凌瑛 万江莉 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研究:通信网络拓扑可靠性层次与测度研究 摘 要:梳理讨论了目前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之间的层次关系,讨论了拓扑可靠性所处的地位、任务、指标等。其次,分析了拓扑可靠性的非概率测度,指出了连通度的核心作用。再次,研究了基于边连通度与节点连通度进行可靠性评价的思想与算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展示了通信网络拓扑可靠性评价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通信网路 可靠性 层次 测度 随着通信、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人们对通信网络的依赖愈加明显,随之而来的可靠性问题日益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领域。现代通信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融合了多学科领域,因此对其可靠性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目前的公开文献来看,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分布于网络应用的各个层次与领域,一般可对应于OIS(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系统模型的划分。同时,通信网络的复杂性、动态性、多态性等属性为可靠性评估与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导致了研究的视角与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拓扑结构是通信网络的核心特征,其依据拓扑来组织网络形态,进而体现通信网络系统的整体性。因此,对通信网络拓扑可靠性的研究处于整个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的中心地位。 1 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的层次体系 1.1 拓扑可靠性处于核心地位 如引言中所述,拓扑可靠性并不能完全表征整个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其研究对象只关注于网络的拓扑结构,忽略了网络通信设备、路由策略、承载业务、管理效率等因素所带来的可靠性变化。拓扑层高于设备层,同时是路由层、业务层等高层可靠性的基础,在整个通信网络可靠性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其影响可见一斑。 通信网络可靠性可分层讨论,每层均应设计相应的指标与测度方法,以完成对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定量描述。因此,通信网络可靠性应具备一个同向、协调、完备的指标体系。在对目前文献梳理的基础之上,可得可靠性指标体系。同时,各文献对可靠性的理解与划分具有相互重叠性,而且关于同一类指标的描述也不尽相同,新的指标也不断被提出。 1.2 拓扑可靠性指标分析 在网络拓扑可靠性的指标描述上是想通的,即在抗毁性与生存性上具有广泛共识。同时可见,连通度是两者的指标与测度设计的基础因素。 (1)网络拓扑抗毁性。主要用于刻画在确定的网络组织结构(即网络拓扑)、预定的破坏(攻击)方案下,通信网络依然能够保持全网或部分连通(物理可达)的能力。在对实际网络进行拓扑抽象之后,抗毁性指要破坏(中断)部分网络节点连接需要移除(破坏)的最少网络节点或链路(边)的数目,从而表征出破坏整个或部分通信网络的困难程度。可见,抗毁性完全由网络拓扑结构所决定,是可靠性的一个确定型指标。 (2)网络拓扑生存性。生存性最显著的变化是引入了网络部件的失效(故障)概率,用于刻画在随机故障或蓄意破坏之下,保持通信网络整体或部分连通的概率。其建立在图论与概率论基础之上的可靠性分析,不仅受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同时还依附于网络部件(设备)的故障概率与模式、网络维修与管理等因素,因此网络拓扑生存性是广义的拓扑层可靠性。 2 基于连通的通信网络拓扑可靠性测度 通信网络拓扑可靠性问题可抽象为图的可靠性问题,用图G(V,E)来描述拓扑结构。其中,V表示网络中节点的集合,例如用户终端、服务端、路由服务器等;E表示连接网络中节点的边(链路)集合。同时,本节主要讨论拓扑可靠性的非概率(静态)测度,即不考虑上层业务或下层设备影响,将问题视角完全限定在拓扑层面。 目前,关于拓扑可靠性的静态测度研究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测度设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例如:连通度(vertex connectivity)、坚韧度(toughness)、完整度(integrity)、粘连度(tenacity)、离散数(scattering number)、膨胀系数(expansion coefficient)等。其中,连通度是拓扑的基础指标,后续的测度均建立在对连通性的充分考虑的基础之上。因此,本节以连通度为重点展开讨论。 2.1 边连通度与节点连通度的定义 (1)边连通度。 记为,其大小等于使网络成为不连通图所需去掉链路(边)的最少条数。它反映网络节点间的内聚程度,是网络可靠性的一个基本度量指标。例如:通过分析可知,所示的网络分割至少需要移除3条边,即边连通度。 (2)节点连通度。 也成为点连通度,记为,其大小等于使网络成为不连通图所需去掉的节点的最少个数。同理,网络的连通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点连通度是比边连通度更重要的网络可靠性度量指标,这是因为在网络中去掉某个节点就意味着与之关联的所有链路将失去意义。 2.2 边连通度与节点连通度的算法 (1)算法的基本思想。 通常,要求给定网络的边连通度,需要首先确定任意不同两点的链路割集。设和是的两个不同节点,所谓的一个链路割集是指这样的链路集合:若去掉其中所有链路,网络将被分割成两个分支,一个包含节点;另一个包含节点。假设是中所有链路割集中链路的最小数,则就是切断和之间所有路由所需从中删去的最小链路数,故网络的边连通度可按(1)式计算: 2)网络边连通度计算步骤。 由前所述,计算网络边连通度的算法思路是:先按标号算法求分离任两点的最小链路数,然后,再求所有这些数的最小数即可。但是,上述求的算法是针对有向图给出的,而网络边连通度是针对无向图的,因此,算法需首先将原无向网络转换成等效的有向网络。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1步:对给定网络,任选一对节点和,按下面的步骤求分离和的最小链路数: ①首先将转换成有向图。方法是:将链路集中以为端点的链路转换成中以为起点的到相应节点的有向链路,将中以为端点的链路转换成中从相应节点到节点的有向链路,又将中其他链路转换成中2条有向链路和。 ②用标号算法,求中分离与的最小链路数。 第2步:对所有节点对,,重复上述步骤计算,最后计算:,即网络的边连通度。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对于含有个节点的图,第2步中需要计算的共有个。 3)网络节点连通度计算步骤。 算法的思路是:将割点问题转换成割边问题,从而使求网络节点连通度的问题转换成求网络的边连通度问题。转换的方法是:在网络中任选一对节点和,首先,类似于边连通度算法一样,将转换成有向网络,然后,再将构造另一个有向图,构图规则是:将中除和外的每个节点拆成2个新的中的节点和,并用中的有向链路将它们连接起来。将中每一链路换成中的链路,并把标为,标为。 由构图规则可知,在新的网络中,从发点到收点的包含节点的一条路由,必定包含一个顶点拆成的两部分之间的那条弧。并且原图的一对相邻点及其间的边被转换成等效的由4个节点组成的“8”字形有向回路。因此,一个链路割集在切断中到的所有有向路由方面,与在原始无向图中去掉节点割集有相同作用,即中等于中。综上,可得网络节点连通度算法计算步骤如下。 第1步:对原网络的任一节点对和,按上述规则构造新的有向网络,并用标号法求中分离和的最小链路数,即中分离和的最小割点集点数。 第2步:对所有节点,计算,即得的边连通度。 3 结论 本文讨论了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层次划分与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分析了拓扑层可靠性的指标与测度,指出了“连通度”作为拓扑层可靠性基础测度,以及其对其它测度设计的重要性。同时,详细分析了节点连通度与边连通度的计算思想与算法步骤。最后,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算例演示了通过边与节点连通度计算来评价某一通信网络拓扑可靠性的主要流程。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研究:关于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拓扑有效性的研究初探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会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关系到网络是否能高效、稳定运行。发现网络拓扑结构是对其进行高效管理的重要方面,它能揭示出网络中的节点地理位置、与临接点的关系、剩余电源、数据链路等信息。本文在较为理想的层次上通过仿真分析研究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有效性。 【关键词】无线移动通信网 拓扑结构 节点 有效性 链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网络需求的增大,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也将不断扩大规模,功能变得更加强大,而网络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这个时候,网络管理水平就关系到无线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拓扑发现作为一项先进技术,在网络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网络的拓扑简单来说是就是网络节点的一种地图,标记出所有节点的地理位置以及连通情况,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可以迅速发现网络的数据传输路径、网络的承载能力等,网络拓扑是监视网络运行的重要措施。 1 节点移动模型和链路有效性 1.1 节点移动模型 分析网络节点的移动方式与性能分析有关,目前的节点移动模型多是从速度和时间角度来进行的,通过节点移动的速度和时间来判断节点移动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由于实际上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节点移动是非常复杂的,为简化流程,我们假定其处于较为理想的传输环境,采用简单的二维随机移动模型来进行节点的移动分析。 在一个无边界限制的二维平面上,节点处于无序移动状态,在一个基本单位时间里,节点的移动速度是相同的,在进入另一个基本时间单元时方改变速度。所以,节点在X轴和Y轴方向的方向移动中的速度和位移量都呈现出零均值正态分布,所以,节点在时间n的坐标为: 1.2 链路有效性 对于某覆盖半径为R的节点来说,其他节点与该节点存在链路都必须满足r≤R的条件,否则的话就不存在链路关系。在一个无边界限制的二维平面上,其节点的密度为ξ/,那么半径为ρ的圆周中的节点密度为:fρ(ρ)=2πξρ。在进行节点的链路有效性测试时,就可以将该节点所覆盖的范围内所有节点在某时刻链路中仍存在的平均节点数与总节点数的比值作为该节点的有效性测试结果。 2 仿真分析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拓扑中的节点移动速度是有一定的限值的,我们最大的位移定义dm为:P{│Δx│ dm}=P{│Δy│ dm}≤ε,任何一个节点密度都存在σ=Kdm,本文将节点的密度定义为0.00135/,得出的K值为1/3。 2.1 链路有效性测试 为了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多次仿真绘制仿真曲线,对覆盖范围的所有节点移动状况进行10000次仿真,然后绘制出仿真曲线图。 分析节点初始位置对链路有效性的影响,图1中的三条仿真曲线分别是节点初始位置为4、8、10m时的仿真结果。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点的链路有效性逐渐降低,当n=200时,三条仿真曲线的链路有效性相差不大,接下来的递减速度也放缓。n在0-50范围内时,不同初始位置的节点链路有效性随着时间的递增而迅速降低。到n=100以后,不同初始位置的节点链路有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递减的速度放缓。这说明初始位置对链路有效性的影响在节点移动的刚开始一段时间,节点移动的时间长了之后,初始位置对链路有效性的影响逐渐变小。 2.2 拓扑结构有效性 假定场景的节点密度为1/,dm为4,改变覆盖半径R的大小进行仿真分析。如图3所示为覆盖半径为4、8、16、32、64m时的仿真曲线图,随着节点移动时间的推移,拓扑结构的有效性也在降低。覆盖半径越大,拓扑结构的有效性越高,递减的幅度也越小。覆盖半径为4、8m时,拓扑结构有效性在节点刚开始移动是呈现急剧降低现象,到n=50后,拓扑结构的有效性降低速度放缓。 3 结束语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作为当前以及未来的主要网络形式,其拓扑的有效性关系到网络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拓扑图中节点的无序移动会影响到网络的有效性,本文以理想状态下的网络运行环境为背景建立了二维平面节点移动模型,经过仿真分析,研究节点初始位置、节点覆盖半径大小、节点密度等对拓扑的有效性的影响,而现实环境中的网络拓扑受到的外界干扰更多,其拓扑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研究:基于遗传算法的通信网络拓扑优化研究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通信网络中的拓扑优化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例验证用遗传算法求解该问题明显优于一些传统的算法,文中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能够正确地解决通信网络拓扑优化问题。 关键词:遗传算法;通信网络;拓扑;优化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通信网络不断扩充新功能,发展新业务。这必然导致网络规模日益庞大,节点众多,并且网络拓扑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从而造成了数据信息的转接次数增多,迟延增加,维护难度增大,这就给现代通信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通信网络进行优化能够使其更加快速有效可靠地传递信息,避免和最大限度减少因网络中断或延迟带来的损失。遗传算法(GA)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是一种具有并行特征的搜索算法,它能对解空间进行搜索,加快对解的搜索速度,便于推广到多结点的网络优化设计中,是解决大规模网络优化问题的有效工具。 1 遗传算法求解过程 遗传算法(GA)的主要特点是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具有内在的隐含并行性和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自动获取和指导优化的搜索空间,自适应调整搜索方向,不需要确定的规则。 使用遗传算法求解通信网络的拓扑优化一般采用如图1的过程。 2 算法设计 2.1 编码和初始化种群 对于一个n结点的网络,其G图最多有n(n-1)/2条边,所以染色体的长度可定长为n(n-1)/2的二进制串。由于邻接矩阵具有对称性,因此只需使用该矩阵的上三角表示,这样可以使个体的长度为n(n-1)/2,压缩比为2。 所求问题可用图2的下(上)三角矩阵表示,称其为G的邻接矩阵T。如图2。 图2 G的邻接矩阵T 在上述编码方式中,则基因型可设为A[1,…,n(n-1)/2],由此可以生成W个基因个体,每个基因个体都是此通信网络的一种拓扑。 2.2 根据个体适应度进行选择 求解网络优化的数学模型属于求解目标函数最小值问题,适应度函数可设为 随着进化代数的增加,个体适应度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可以对适应度函数增加一个比例系数a将其放大,f’(x)=af(x),a 1。 2.3 算法终止条件 当种群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时算法终止并输出最优解。 1) 个体的最大适应度超过预先设定参数。 2) 个体的平均适应度超过预先设定参数。 3) 种群代数超过预先设定参数。 3 实验及结果分析 某通信主干网络节点数为9,经过多次实验后,选取POP=60,Pc=0.65,Pm=0.01, 并以最大代数max gen=3000做为程序的终止条件。其各节点间线路代价如表1所示。 经过该算法可得到计算结果如图3。 若采用枚举法,则时间复杂度为O(2N),此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2),所以在对通信网络优化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时间复杂度。 4 结论与总结 通信网络的优化是一个复杂且涉及范围广泛的课题,是通信网络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与遗传算法相比,传统算法比较复杂,局限性很大且计算时间较长。本文使用遗传算法较好地解决了通信网络优化问题。本文提出的算法对小规模通信网络的拓扑优化问题能够较好的求解,对大规模网络拓扑进行优化还存在不足。改进方法可以在遗传算法中融合其它优化算法,构成一种混合遗传算法。本文中对遗传算法在网络优化中的研究只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要将这种方法完善还需要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造成大量的浪费。如果不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良好的保护与建设,最终会导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不利于今后我国社会的发展。从98年以来,我国展开的林业生态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方法进行探讨,从中找到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式,从而为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措施;问题分析 前言 在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这样导致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人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不仅不利于生命的健康,同时也不利于国家绿色经济的形成。 1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问题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措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林业的发展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要想更好的保证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质量,就需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到适合不同地区发展的林业生态发展之路。 1.1 森林资源匮乏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土面积虽然广阔,但是人均森力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国土森林覆盖率较低。据统计,我国现阶段的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只达到世界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的21%,而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仅占世界人均的12%。这样的状况既不利于我国环境保护,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也不均匀,大部分资源分布在我国的东北部以及西南部地区,而西北部地区的森林资源相当紧缺。 1.2 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工作不到位 在以往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和政府过于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是却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森林资源浪费,从而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林业生态,提升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当,导致森林成活率不高,进而影响了整个林业生态的建设发展水平。而且一些林业建设树木品种过于单一,树种种植结构和搭配不大合理,不能够有效解决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果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1.3 思想认识不够充分 在对林业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意义,掌握更好的管理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林业管理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管理人员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思想认识不充分,使得林业发展质量一直不能得到提高。人们总是把林业作为促进生产部门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来看待,从而忽视了林业本身具有的生态保护作用。政府部门的相关机构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林业管理效率,增长林业发展的产业链,从而使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 提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措施 2.1 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政策 作为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该建立相应的林业生态保护区,提升我国森林覆盖率,为我国今后环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要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措施,提升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行政处罚,从而能够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浪费,实现我国社会的良性循环。在进行林业环境生态建设前,管理人员要做好整体规划,从生态环境保护全局出发,与世界生态环境接轨,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环境的差异性较大,在制定建设保护措施时,各地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实现当地经济的科学发展。 2.2 加大国家政府资金支持 林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国家政府做好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这样可以保证其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因此在林业发展中,各级政府要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程纳入到财政预算开支中来,加大林业投资比例,提升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林业部门要结合当地经济和环境发展的需求,种植相应的树木,并加强对树木的管理,提升林木的成活率。还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扩展生态环境保护渠道。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林业管理技术,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出更符合自身发展的林业建设战略。尤其是要加强对西部地区林业的建设,增强资金的倾斜度,减少西部沙漠化现象,实现当地环境的良性循环。 2.3 提升林业发展思想认识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林业部门的规划。在提升林业部门的发展水平时,需要政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思想认识,建设林业生态重点保护区,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还要加大对林业建设宣传,提升人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积极监督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行为,从自身做起,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浪费。比如少用一次性筷子,正反面使用纸张等。通过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可以有效减少木材使用量,提升我国森林资源使用效率。因为只有提升了人们对林业发展的思想认识,积极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今后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才能够减少我国的环境破坏。 3 总结 要想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就要加强对林业生态的保护,提升森林覆盖率。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林业发展,并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决议,这些措施已经为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保证。因此,我国的林业生产必将走向正规划的发展轨道。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新时期我国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分析 【摘 要】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新时期也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林业生态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建设 作为自然生态自动净化空气的主要载体,森林拥有“地球之肺”之称,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自然资源。而林业作为一项基础的国民产业,不但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也能够起到极大的自然生态保护作用。为此我国对林业建设的发展极为重视。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政策方针提出之后,大力发展现代林业更是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只有积极以现代林业的发展理念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才能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形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1.我国目前的林业生态现状 对于广大人民来说,拥有一个优美的、健康的、无污染的生活环境,是生存发展和进行各种生活生产活动的基础。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导致了人民的眼光越来越高,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拥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是现在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些年来,我国生态林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地在加快,也渐渐有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发展和成绩。通过不断努力,生态林业已经慢慢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开始不断地得到改善。从2003年到现在,国家对林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也多次制定发展工程。例如,十八大上,中央提出“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速我国森林资源的建设。生态林业的优势开始慢慢地展现出来,并且有了不小的收益。不但如此,生态副业的发展提高了相关的供给能力。这些进步与发展,都是在为生态林业以后的建设做基础。但除了这些优点以外,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生态林业的不足之处。虽然对于我国本身来说,生态林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西方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生态林业还属于起步阶段,不管是生态环境和林业建设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和明显的不足。 2.对策与建议 2.1将生态林业中的科技含量加以提高 一个生态林业的项目最终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决定原因是它是否具有能够满足项目需求的科技含量。所以,在对生态林业进行建设的时候,必须要加强科技的投入。而要想将生态林业中的科技含量加以提高,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相关工作者的知识认识,使其能够全面并跟上时代。不但如此,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加大技术含量。第二,林业工作人员还应该对相关的项目进行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并且有条不紊地对其进行安排,防止劳动力和相关资源的浪费。除了上面这两点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注意林业建设的体系问题,注意对其进行扩充和完善,加强其科学合理性。这不但是对制度的完善,也是对相关研究的加强。另外,相关人员在研究出建设成果以后应该给相关单位发表,做到资源共享,使整个林业建设行业都能够得到提高。如果能做到上面几点,对生态林业建设不断地进行改革和科技研究,提高相关方面的知识与技术,那么生态林业建设将会持续稳进地发展。 2.2对生态林业加大资金投入 (1)生态林业不能光靠建设,维护也十分重要。只有维护得当,才能保证建设项目长期持久地保持,所以,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林业部门应该对这方面进行重视,并注重对林业建设维护进行投资,最好能够将其划入国家年度开支预算,优先进行考虑。尤其是生态林业中的重点规划项目,国家除了本身应有的投资以外,还应该酌情给予项目补助,保证项目能够保质守时地完成。 (2)地方政府也应该认识到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对其的投资力度,并且在年度收支计划中将林业投资资金记录进去,并按照预定金额进行投资,除此之外,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也应该对其进行配合,设计出相关的配套方案,并且做出相关的财政预算,录入林业生态资金条例,算进整个工程预算之中。 (3)每一年,中央都会下放给地方政府一些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可以从这一部分资金里面抽取一部分,分到生态林业建设中去,做为补偿资金,而且这一部分的资金比例还可以根据当年的中央拨款或者项目大小进行调整。 2.3强抓生态林业工程,将监管力度不断强化 想要做好生态林业的建设,必须加强对林业工程的紧抓力度。因为不同地区的地势环境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在对其进行建设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将林业生态工程加以工程化,构建完善的林业体系,响应十八大的号召,大力推进生态林业的工程发展,让生态环境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高质量高速度的提升。林业生态工程虽然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建设工作,但仍旧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科学的建筑体系,对工程进行规划。坚持尊重生态环境,培育适合该地的优良树种,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培植,争取提高地区林业覆盖率,促进该地区林业经济大促进,大发展。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林业工程的全面监管和建设管理。在进行监管的时候,应该对工程进行商业招标,与得标人员进行合同签办,加大经济投资的同时保证其工程质量。 2.4对生态林业的效益体系进行完善 生态林业以及公益林业作为社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基础部分,拥有良好的保障,对它们的保障就是对效益补偿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生态林业进行改善以后,这方面的问题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关于效益补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有提及,并且明确指出应该对相关政策进行建立以及完善,对补偿收益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说明。我国在努力对其规定进行健全的同时,还应该多想办法为生态林业建设筹集资金,促进其良好发展。比如说,生态林业建设都存在着受益单位,有些还是直接受益的,这一部分公司可以从盈利中抽取一部分资金,投入生态林业的建设中,促进生态林业的发展并对相关需要补偿的人员进行资金补偿。 3.结束语 总之,加强林业发展,积极采取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措施方法来提高林业建设水平,是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和发展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持续加强,森林资源才会持续增长,生态功能才能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建设也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为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起现代林业的发展问题,充分利用现代林业的生产管理理念来构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策论新时期林业如何做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摘 要:林业是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林业的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有利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林业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建设及保护意识,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水平。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建设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恶劣,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生态林业建设和保护工作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所以本文在此进一步探讨新时期林业如何做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1 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现状 针对我国林业的实际情况,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退耕还林、建设自然保护区等,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例如我国人林造林面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1,面积达到7520万m2。同时我国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如沙漠植物品种有所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造成我国生态林业建设与保护工作做的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沙漠化情况仍然较为严重,导致一些如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我国植物种类少而单一,起不到良好的绿化作用;湿地过度开垦,一些河流已经趋近干涸,所以导致部分地区的人们严重缺水,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物种正面临着的灭绝。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势在必行,建立良好的生态体系,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林业保护和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政府支持、投资及引导 对于生态林业保护与建设工作,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起来,可以选择相关的工作人员,建立协调机构,对于中央颁布的有关生态建设的政策,应充分了解详细内容,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并按照制定的相关步骤以及计划,更好的完成生态林业的建设。与此同时为了做好新时期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还应给予林业一定的资金支持,应对相关融资机构组织进行协调,符合条件的林业建设项目,可以向银行贷款,对于社会的各项机构,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促使各机构对林业行业进行投资,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先进的技术,并落实到生态林业现代化建设中,同时应积极鼓励林业工作者的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林业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另外还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科学、合理的进行林业信息化建设,更好的进行林业工作的调节和控制,实现我国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2.2 制定完善的生态林业建设及保护制度 制度是开展生态建设及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为了不断完善生态林业建设及保护制度,为了减少乱砍滥伐的情况,应加强森林采伐管理,并对其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对经营及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提高森林采伐管理水平,同时还应通过动态检测技术,对林业资源的进行监督和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生态林业保护机制进行有效完善;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建立森林防火预警机制,避免发生森林火灾,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发生火灾,会给生态林业严重的损失。所以作为林业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森林防火意识,充分认识到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并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旦发生火灾,应采取紧急措施,尽量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 2.3 开展多样化生态林业建设 为了解决植物数量减少的问题,还应开展多样化生态林业建设,以此不断增加植物的种类以及数量,维持我国生态系统的平衡,为我国物种提供栖息地,所以在开展多样化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应进行先进植物品种以及技术的引进,在选择植物品种,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然后可以进行植物的种植,适当扩大种植的范围,如街头、庭院等,都可以进行种植,完成种植后,还应树立保护拍,提醒人们禁止破坏。另外对于一些现有的珍稀股古树木,应制定保护制度,禁止砍伐,加强对其保护力度。对于一些乡村风景区,也应对其有效的保护,禁止他人破坏,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风景区。 3 总结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生态林业建设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与保护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做好生态林业生态与保护工作,这还需要我国相关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者简介:王兰英(1975-),女,内蒙古扎兰屯市,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策论新时期林业如何做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策论新时期林业如何做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也是不断提高,对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也越来越重视。本文先以我国目前林业生态保护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具体讲述新时期下如何做好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关键词] 林业生态 建设 问题现状 林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着我国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增长,林业资源被过度开发,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现代林业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使林业的使用与发展得到平衡。为更好的说明新时期下林业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本文先从林业生态保护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说起。 一、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1998年实施了林业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人工林保存面积稳居世界第一,从4667万hm2增长到6169万hm2,森林面积从1.59亿hm2增长到了1.95亿hm2。自2005年开始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以来,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完善,部分地区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善化土地面积缩减到了3436Km2,沙地土地植被覆盖率增长到17.63%,沙漠植物种类也得到了增加,开展了一些列的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构筑了良好的生态屏障。 虽然我国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受到气候、地理环境以及技术等的影响,所建设的生态环境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我国水土流失现象很严重,占据我国国土面积的37.2%,导致沙漠化不断加重,河流的水土流失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土地沙化以及石漠化问题突出,造成沙尘暴频频发生,受生态以及技术限制,沙化土地等的治理难度很大,效果不是很明显;我国仍然存在很严重的湿地开垦与改造以及泥沙淤泥现象,使得濒危动物逐渐消失,沙化现象严重;我国森林平均储积面积小,森林质量物种多样化不强,难以发挥出森林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二、新时期下林业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1.基本思路 新时期下,我国林业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应以促进人口、资源、经济等的发展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生态保护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生活,坚持实现区域突破,着眼于水土流失、石漠化以及沙漠化等的治理。抢救和保护濒危物种,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增加森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处理好保护和建设、重点和一般、点和面、内涵与外延等的关系,在进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时,既要加强生态重要区域与脆弱区域的生态与植被保护,在已有的建设成果上,开展生态建设,合理利用资源,做到既能保护林业生态,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进行建设工作时要先重点后一般,优先治理比较严重的区域,大力开展林草植被建设。大面上紧抓长江黄河等天然资源的保护,在开展绿化的同时,还需注意增强森林生态效能工作,在点上抓紧湿地保护、森林公园建设,以国家重点湿地与森林公园为主。充分利用废弃工矿等地,积极挖掘土地的开发潜力,在路边岸边等地进行绿化,尽最大能力增加森林面积。建立激励机制,提高造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人才,提高造林人员的职业水平。 2.新时期下林业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具体内容 2.1建设工作重点 目前我国有20多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重点保护地区,这也是我国今后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目前青藏高原生态屏蔽系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东北森林建设防护林以及南方丘陵山地带的水土治理等都是今后重点治理的工程。针对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在短期内仍是以重点工程带动,使原来的造林绿化转变为改造低质低效林,依靠分散的物资与劳动力,逐渐投入更多的科学技术,实现人工措施与自然措施完美的结合,逐渐恢复林草植被与物种的多样性,优化栽培技术,以科技为支撑,提高林业保护建设的质量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把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和民生联系在一起,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完美结合。 2.2主要建设工作 在森林生态系统方面,把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作为新兴战略重点工程,加快北方等地的宜林地造林绿化建设,不断提升和扩大青藏高原以及黄土高原的森林质量和数量,集约经营南方丘陵山地带森林,优化东部沿海地区的绿化结构。在湿地生态系统方面,依据现有的湿地保护以及恢复工程,加强管理与保护,防止出现过度利用等现象,利用加强围垦湿地退还、保护和修复河岸带水生态、恢复湿地植被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重点保障北方防沙地带江湖等的用水量。 在荒漠生态系统方面要依托石羊汇河流域防沙治沙等工程,造林种草加快治理步伐,设置沙障等措施来减少沙城飞扬,对于难与治理的沙化土地,要在保障农牧民利益的基础上实施封闭性保护,尤其是北方的沙漠化地区可以适当大发展沙产业。在进行对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时,要注意生态的多样性发展,加大生态系统物种保护力度,加以恢复已受损的典型生态系统和物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我国目前林业生态保护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具体讲述新时期下如何做好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必须着眼于生态生态,协调人与林业的相互关系,大力发展玉林也有关的多种经济形势,才能使林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一)会计与审计的概念 会计本质上是一种专门的经济管理活动,它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具有一定的经济核算与监督的职能。审计则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指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在审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客观地收集与评估证据,并将该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当中。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在于审计必须要以一定的会计资料为基础才能够开展,否则审计工作将难以维持。而审查一定的会计资料本身就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会计与审计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比如两者的性质不同、工作对象不同以及基本职能也不同。 (二)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督企业的各项财产,确保财产增值保值;监督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促进资金使用的科学合理;监督各项收入、支出的使用情况;监督成本与盈亏是否真实有效,是否符合企业发展计划和目标。从性质上来说,会计监督是一种体内监督和过程监督。审计监督的内容是审查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表现为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一般除了对重大事项进行随时的审计监督之外,一般都是按照法律程序与制度规定进行定期的审查监督,既检查会计工作质量,又检查企业的资金活动情况。审计监督对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社会经济监督体系 社会经济监督是为了抑制在经济领域中的经济犯罪行为而设立的一种机构体系,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国民经济能够健康、持续、良性的运行与发展。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审计监督、财政监督与社会监督三部分。 (一)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对各级政府财政支出、金融机构支出以及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从审计监督的性质来看,它是对财政经济的一种外部监督机制,主要着力于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审计监督的法律基础主要是依靠国家的权力来进行的。目前,我国的最高审计机关是设立在国务院领导的审计署。在其下辖的领域内,也设有一些地方设计机构和民间审计机构。 (二)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是我国社会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财政监督的对象主要包括国家各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所有机构等。财政监督的重点在于对国家经济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以及决算工作等进行一定的监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发展,我国的财政分配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应地,财政监督也需要依据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 (三)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由公民、法人或者社会中介机构来对各类经济活动进行的一种监督手段,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和群众性的监督,也是对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工作的一种弥补性监督手段。由于我国的市场庞大,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市场机制都还在进一步的完善当中,因此政府的审计监督与财政监督的任务十分繁重,而社会监督的组织、协调、反馈以及传导等功能在日趋完善,因此其在未来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三、审计与其它经济监督的关系 (一)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目标一致 尽管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在监督的内容、范围、方式以及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毫无疑问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因此它们所存在的经济监督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而设立的,都是为了降低经济犯罪行为而设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完整。 (二)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要素联 系紧密从审计监督、财政监督以及社会监督这三种经济监督体系的内在运作模式来看,它们在实施基本职能的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经济要素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比如,在财政监督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对国家预算中的收入与支出任务进行监督,同时监督财政政策、法令的正确执行以及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涉及机关就要积极配合财政机关贯彻执行各种财政法规,并对执行的结果进行必要的监督,而如果在监督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社会监督部门也可以接受相关的审计委托,发挥积极的协调与辅助作用。这三种监督的要素紧密相连,共同促进了经济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不可相互替代 尽管前述我们已经论述了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之间存在着诸多共同点和紧密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审计监督可以代替其他经济监督的职能,也不意味着其他经济监督可以完全替代审计监督的存在。一方面,其它经济监督均是在其所专门的领域内行驶监督权,主要是从法的角度对被监督对象进行督促与检查,而审计监督是一种综合性的监督,它综合了各级财政、税务以及银行等行政机关,是对其它经济监督的一种再监督。另一方面,行使其他经济监督职能需要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业务能力,而行使审计监督工作需要全面的专业能力,两者并不能相互替代。 四、小结 会计与审计及其它经济监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只有真正把握了这些联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经济监督职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威.关于会计与审计及其它经济监督的关系[J].投资与合作,2014(8). [2]丁海青.论企业财务会计监督与审计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6(10). 作者:王宇迪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自然科学论文:自然科学的经验基础与解释学 摘要:经验与陈述的关系并非归纳或演绎的逻辑关系,因此科学的经验基础就构成一个难题。仅仅把科学看作命题体系的观点不能解决这个难题,同时经验主义的平台也不能提供任何通道。科学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惟有语用学和解释学的平台才能为这个难题提供解决方案。科学的实践性、公共性、主体间性、情境性为理解库恩的范式理论提供了线索:自然科学具有解释学的基础。劳斯进一步主张:自然科学本身就是解释学的事业,科学是不断重构的叙事。科学的解释学与客观主义形成对立,而这并不必然使科学滑入相对主义。伯恩斯坦提出了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的方案:解释学本身就为这种超越提供了资源,解释学循环恰恰对科学范式的开放性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经验基础 语用学 解释学 叙事重构 一、 经验与陈述的逻辑鸿沟 自然科学被公认为经验科学,但是,科学哲学家对“什么是经验”、“如何进行检验”等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意见。波普尔把经验基础问题界定为“关于个别陈述的经验性质以及如何检验它们的问题”。([1],30)经验基础问题涉及经验(或观察)与基本陈述(或观察命题)的关系、陈述与陈述的关系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它构成科学哲学的基础性的问题。 逻辑经验主义预设了某种中性经验或者说无主体的经验以及描述这种经验的中性语言。逻辑经验主义处理经验与陈述的关系的典型方式是逻辑原子主义式的,基本经验或原子事实与基本陈述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以此为前提,它用形式逻辑的方式处理基本命题与理论命题的关系,提出其科学检验和科学划界的原则即证实原则,主张科学理论与基本命题之间存在着归纳证实的逻辑关系。作为其弱化形式的概率论仍然坚持中性经验和中性语言的设定。 波普尔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判集中于基本命题与理论命题的逻辑关系层面,他对归纳主义的证实原则的驳斥在逻辑上是无可反驳的:任何普遍的科学的理论命题都是不能由有限数量的观察命题得到证明的。经验与陈述的关系这一层面并非波普尔的主要关注点,但他对此也有所反思。他认识到经验与陈述之间并不存在类似于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经验与陈述之间存在着一个似乎不可跨越的鸿沟。经验并没有直接的证明作用,“陈述只能由陈述从逻辑上加以证明”。([1],31)“由于要求基本陈述和其它科学陈述具有客观性,我们将剥夺了我们自己本来希望把科学陈述的真理性还原为我们经验的任何逻辑手段。”([1],33-34)简言之,一切基本命题(或观察陈述)的真值是无法从经验上予以确证的,所谓科学的检验——基本命题对理论命题的证明或证伪——就丧失了原有的基础。 拉卡托斯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一书中对经验基础问题作了富有启发的分析。他指出,独断证伪主义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的基础包含两个错误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理论命题和观察命题之间有着自然的、心理的分界。第二个假设是:观察命题是由事实得到证明的,正确的。实际上这两个假设对逻辑经验主义同样有效。拉氏驳斥了这两个假设。他认为,观察命题与理论命题并非如通常所以为的那样直接来源于中性的、纯粹的经验,观察渗透着理论预期,观察命题以更高层次的理论为背景。针对第二个假设,拉氏指出,“观察”命题的真值是无法明确决定的,“任何事实命题都有不能由实验得到证明,命题只能由其它命题导出;不能由经验来证明陈述,‘就象不能用敲桌子来证明陈述一样’”。([2],21)他进而断言:“因而,我们既不能证明理论,也不能证伪理论。软的,未经证明的‘理论’同硬的,业经证明的‘经验基础’之间的分界是不存在的:一切关于科学的命题都是理论的,而且都是不可避免地可错的”。([2],22) 科学的可错论无疑为怀疑主义、非理性主义敞开了大门。那么,如何实现可错论与科学合理性的调和呢?约定主义的策略似乎不可避免。波普尔既承认科学理论的可错性,又试图坚持科学的批判理性。他必须决定如何把受检验的理论与不成问题的背景知识区分开来,背景知识中的理论将获得“观察的”地位,作为检验其它可怀疑理论的基础。波普尔强调背景知识在科学活动中的地位并承认其约定性:“批判永远不会从无开始。…讨论问题时我们总是承认(但愿只是暂时地)各种不成问题的东西,它们暂时为讨论这个问题而构成我称之为背景知识的东西。在我们看来,这种背景知识很少始终绝对不成问题的,它的任何一部分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受到挑战”。([1],205)批判总以特定时空下的背景知识为前提,并保留着对这些背景知识提出上诉的权利。科学知识的增长就处于这种约定与批判的循环之中。但无论如何新理论总是以其真值不确定的理论为基础,因而这样建构的理论大厦归根结底是缺乏基础的。拉氏很幽默地表达了这种怀疑:“我们的方法论证伪主义者骄傲地拒斥了这种逃避主义:他敢于不减可错论之威,且又敢于以大胆的、冒险的约定主义政策毫无教条地避开了怀疑论。他完全知道所冒的危险,但他坚持人们必须在方法论证伪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之间作出某种选择。他提出了一场几乎没有希望赢得的战争,但声称说参加这场游戏比放弃这场游戏还是要好些。…有人甚至会说,方法论证伪主义与独断证伪主义的不同就在于它是空讲可错论!”([2],41) 可错论、约定论和对背景知识的实用主义的强调都是由科学的经验基础问题导出的合理结论,是对科学的理解的一种进步。而波普尔之所以有“空讲可错论”之嫌疑,其根源在于他仅仅局限于陈述间的逻辑证明(或证伪)层面,而放弃了对经验与陈述的关系作出合理说明。鉴于经验与陈述之间的逻辑鸿沟,任何回避而不予解释的科学合理性理论都是空中楼阁。 那么,科学的经验基础问题究竟能否被解决呢?答案是;在经验主义的平台上该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经验主义的根本性难题在于,它导致了唯我论的困境。经验主义所谓的经验不过是个人化、私人化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并非是主体间有效的:我的经验不同于你的或他的经验,所谓的经验检验也就不是主体间有效的。因此,摆脱该困境必须引入主体间性以及语言的公共性。当我用私人语言说“这朵花是红的”的时候,别人无法理解“红的”代表着什么感觉;而当我用公共语言说出这句话,并得到大家的认可时,这句话才变得有意义、主体间有效了。因此,惟有在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的平台上经验基础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或者说该问题不存在了。经验主义考查命题是否为“真”,而在新的平台上则考查命题是否“有效”。这涉及科学观念的根本性的转变:科学是一种实践活动,其主体不是单个的科学家而是科学共同体,科学理性也是情境性的。 二、逻辑鸿沟的弥合:作为实践活动的科学 正如阿佩尔所言,“在分析哲学的发展进程中,科学哲学的兴趣重点逐渐从句法学转移到语义学,进而转移到语用学。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3],108)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彻底地了转变了我们看待科学的方式,科学的实践性(活动性)、主体间性和情境性或者说局域性都能在语用学的平台上凸现出来。语用学把句法学与语义学纳入对语言的整体性的语用分析之中,分析对象由名词性的“语言”变成动词性的“言语”。“言语”是一种活动,奥斯汀说“说话就是做事”。把语言视为言语行为同把科学作为活动来理解是一致的,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由技术兴趣引导的介入世界的活动而非静态的知识。维特根斯坦明确指出不存在私人语言,语言总是公共的。同样,科学语言和科学活动总是在共同体中发生并获得有效性,科学的主体不是单个的主体而是共同体。“真”为“有效”所取代,“有效”即主体间有效:在主体间得到一致认可。维氏的“语言游戏说”把语言、生活形式和世界理解视为一个整体,各个“语言游戏”只具有家族相似性而不可通约。科学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游戏,它同时还是在更广阔的日常实践的语言游戏中展开的。科学的情境特征和局域性可由此得到说明。以此为背景库恩也就好理解了。 如果说前库恩时代科学哲学的主流把科学作为既成的知识来考察的话,那么库恩的范式理论则是把科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考察的一座里程碑。他在《发现的逻辑还是研究的心理学》一文中表达了这种取向:“我们都关心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更甚关心科学成品的逻辑结构”([4],265),“要分析科学知识的发展就必须考虑科学的实际活动方式”([4],267)。 库恩对经验基础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对波普尔的证伪逻辑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波普尔所谓的认识逻辑名不副实,因为它只局限于陈述间的逻辑关系而忽略了对陈述与观察之关系的探讨。在波普尔看来,理论要成为科学的,只能通过观察陈述而被证伪,不能通过实际观察。库恩认为,这种逻辑的证伪并不能给认识逻辑提供基础,而认识逻辑的规则及其逻辑要求“已不单是意义的符号关系。它要求认识论家和科研工作者把理论所导出的句子不是同其他句子相联系,而是同实际观察或实验相联系。这就是卡尔爵士‘证伪’一词必然引来的后果,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他却始终保持沉默。…当一种业已公认的理论不是面对实验陈述,而是面对实验本身时,逻辑在什么条件下才要求科学家放弃这种理论呢”?([4],280)库恩很清楚,波普尔不能、他自己也不能为观察与陈述提出一种通常意义上的逻辑,在这个层面上,逻辑是无效的。他阐明,“提这些问题目的是要表明逻辑尽管是科学探索有力的、最后总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但人们也有某种可靠知识在形式上并不需要逻辑。同时我还要提示,逻辑证明的价值并不是为了逻辑本身,只是在条件需要而且需要到一定程度时才有。”([4],281)这乃是对科学理解中的逻辑迷信的破除。 那么库恩针对上述经验基础问题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他指出:“我曾引进‘范式’这个词以强调科学研究依存于具体事例,它可以跨越理论内容同理论应用之间的鸿沟”。([4],281)库恩强调范式作为范例的意义,他认为,科学共同体承认的合乎范式的范例是具体的题解。 “共有事例即以发挥一般都归之于共有规则的认识功能。事例发挥这种功能时,知识的发展不同于知识在规则支配下的发展。”([4],313)作为范例的科学范式是一种具体的题解活动,科学家通过一系列题解活动的示范和训练而习得他所在科学共同体中科学活动如何进行的知识。科学的语言、概念和理论在具体的题解活动中、具体的科学实践中被赋予意义、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理论化离开了活动便无法理解。因此,经验与陈述的连结要在特定的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去寻找,唯有参与特定科学共同体的科学游戏,才能理解经验与陈述在该科学范式中的特定连结。归根结底,经验与陈述的关系不是一种逻辑关系,而是一种非逻辑的活动关系;经验与陈述间的鸿沟是靠“活动”来跨越的,具体的实践活动是连结二者的中介。 库恩的范式理论既不是指向单个科学家的活动,也不是指向无主体的知识增长的逻辑,而是考查科学共同体的实际活动。范式可以粗略地等同于科学共同体。科学有主体,但既非先验主体也非自我封闭的经验主体,而是现实的科学共同体。科学知识的有效性以能否在科学共同体获得主体间的认可为基准。而对于赢得这种认可来说,经验证实或证伪是不充分的,论辩、说服、修辞、宣传、权威甚至权力都在现实的科学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共同体首先是交往共同体,它是科学得以可能的条件,其中进行的意义沟通和理解使得科学语言和活动获得特定的意义。阿佩尔指出,“自然科学家的实验共同体总是表现为一个指号共同体。而这种主题间性水平上的沟通决不能由某种客观科学的方法程序来取代,原因就在于这种沟通是客观科学之可能性的条件。”([3],71)“一个交往共同体的存在是一切在主体-客体维度中的知识的前提;这个共同体本身乃是对世界材料的客观描述和说明的主体间性元维度”。([3],73) 科学活动也是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语言游戏”。语言游戏同特定的生活形式与世界理解相联系,科学范式之不可通约不过是语言游戏之不可通约的合理结论。科学的语言游戏植根于特定科学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不存在中性语言,语言与经验世界相互耦合于特定的实践活动或者说生活形式中。逻辑分析在这个层面上是无效的,对这种经验与称述之间关系的把握需要深入地考查并理解特定的科学实践活动乃至作为其背景的更为广泛的生活世界。语言与世界的这种耦合关系可以说明科学范式的不可通约性。“为什么理论之间或是语言之间的翻译如此困难?因为,正如经常议论到的,各种语言以不同的方式把世界说成各种样子,而且我们没有任何道路去接近一种中性的亚语言的转述工具。…学习一种语言或一门理论就是学习描述世界,该语言就是随着这个世界而起作用的”。([5],362) 科学家总是在某个科学共同体中从事科学活动,总是从属于某个范式。库恩的范式由形而上学信念、理论框架、选择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标准构成,不同的范式中的科学家是在不同的世界中工作的。不同的范式构成不同的科学世界,其中的科学家面对着不同的经验问题和理论问题及其相互连结。因此,科学家的工作本质上也是解释工作,其从属的范式构成他解释、理解世界的前见。范式是历史地形成的,既有的,构成科学家置身于其中的情境(当然情境不局限于自主的科学共同体),科学理性也只有置于情境之中才能得到真实的理解。对库恩而言,不存在不依赖于特定的科学范式和文化的、所谓客观的事实的宇宙。实际上胡塞尔早就揭露过科学的客观主义假象,他认为关于表面上客观的、由事实构成的世界的知识,实际上先验地植根于前科学的世界之中。科学分析的可能的对象,是事先在我们原本的生活世界的现实中形成的。哈贝马斯指出:“胡塞尔正确地批判了客观主义的假象。这种假象用合乎规律的、结构化的事实的自在现象蒙蔽科学,掩盖这些事实的构造,从而使人们无法意识到认识和生活世界的利益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6],123)世界如何呈现依赖于主体的特定的实践活动,依赖于主体所属的科学共同体和生活形式。 对科学活动的主体间维度、公共性、不可通约性、情境特征以及局域性的揭示,一幅新的科学形象浮现出来。科学的解释学维度昭然若揭。科学无本质。科学总是文化的、历史的产物,科学的形象并非静止的、普遍的。正如夏佩尔所言,“在科学中不存在任何神圣的、原则上免受修改或摈弃的东西:所谓事实是如此,理论、概念问题、方法、思维方式,甚至包含在一些所谓免疫的‘元科学’概念群中的‘科学’定义也如此”。([7],446)库恩赋予范式过强的约束性,然而,即使在同一范式中也存在着不同解释之间的竞争。用解释学来区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还有意义吗? 三、作为解释学事业的自然科学 在伽达默尔那里,解释学经历了本体论转向,理解成为人之存在的基本状态,这样,解释和理解的普遍性得到了确认。自然科学同样是解释学的事业。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都揭示出了自然科学的解释学维度。“科学的知识也像一切知识一样,涉及对某人揭示(诉说)某事。科学探讨意义,这些意义就是体现在语言中的、在经验中修改和实现的,并在实验室的特定的实践中和科学文献及文化中传递的社会存在物。…科学有某种与其自己的(历史的)令人信服的判断和论据有关有历史空间或‘此时此地’。解释学哲学为把历史和文化重新引入自然科学哲学提供了哲学基础。”([8],9) 狄尔泰把解释学方法作为区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根据。查尔斯?泰勒(Charls.Tailor)继承了这种区分,他坚持: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天然就是解释学的;自然科学的对象没有意义,对不同的文化是一样的,不依赖于人的解释,因而解释学在自然科学中是没有位置的。库恩的范式理论表明,自然这本大书并非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具有不同范式的科学共同体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释着自然界。在与泰勒的争论中,库恩表明了其解释学立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一样,其中没有某套中立的,文化中立的范畴,自然对象或行动能由这套范畴来描述”。([9],21)“我的观点一直是如此:任何时期的自然科学家乃是基于一套概念,当代的实践者从他们最近的先辈那里继承下这套概念。这套概念是历史的产物,包含在文化中,当前的实践者通过训练进入这种文化;对于非共同体成员来说,仅仅通过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理解其它思维模式的解释学技艺是不能进入这种文化的。同时,我已作为特定时期的科学的解释学基础提到过它。你们可能注意到,它非常接近于我曾经所谓的范式。”([9],22) 库恩强调了自然科学的文化历史性,科学范式是与特定的文化和历史相联系的,一种范式就是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对自然的一种解释。因此库恩反对泰勒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所作的简单区分:自然科学中没有解释学的地位。他认为自然科学研究同样需要解释学的解释。不过,他仍然相信可以从解释学角度去区分这两种科学。他认为,范式更替确实意味着解释和理解自然的新方式,具备解释学的基础。然而,追求一种新解释并非促使这种转换的产生的研究者的自觉意愿。与之相反,新的解释却是人文科学游戏的自觉目标。因此,他坚持其早期的观点:自然科学区别于其它科学的地方在于,自然科学有支持常规的解题研究的范式,而人文科学不存在范式或常规科学时期。“自然科学尽管要求我所谓的解释学的基础,但他们本身不是解释学的事业。另一方面,人文科学通常如此,它们别无选择。”([9],23) 劳斯(Rouse)的解释学立场比库恩更为坚决和彻底。与泰勒相反对,在承认自然科学也是处于历史与文化中的需要解释的事业的立场上他与库恩是一致的。劳斯认为:库恩坚持,在遇到外来的、不熟悉的文化或本文时,存在着一种特征性的解释行动,而进入一种外来文化或本文的方式基本上不同于我们或多或少毫无问题地生活于一种文化(包括我们自己的科学文化)中的方式。劳斯不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即使在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熟悉的文化中仍然存在着竞争的意义解释问题。“传统是由对传统的不同解释的冲突构成的,这种冲突本身有着一个易受相互竞争的解释影响的历史。”([10],615)他认为,在库恩所谓的常规科学时期同样存在着经常的对范式的解释,常规科学的共享实践就包含着对实践的多元解释。劳斯在《科学的叙事重构》一文中指出,自然科学的历史演变总是伴随着科学的叙事重构。共享历史的科学共同体成员总是微妙地、竞争性地用不同的方式理解以往的科学研究并筹划自己的研究工作,都希望自己的叙事能为更多的共同体成员所接纳,从而主导共同体的研究方向并确定自己的研究地位。“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实践,研究者由此构造叙事情景,过去的研究通过这种叙事情景被理解和认同,而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可能性被筹划。这个叙事领域展示了对该领域的连贯的、共享的理解和在不同的筹划、解释威胁下的不连贯之间的持续紧张。”([11],179)劳斯主张解释的普遍性,“以解释学循环为特征的解释,以及理解与自我理解的纠缠,并不划出一个行动或探究的特殊领域,而是使事物清楚的一个普遍特征”。([12],55)他坚持解释学并不构成区分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依据:“我主张,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不能形成一个天然的类别。...所有的学科为一个内在发展历史以及与其它科学领域和社会实践的互动的历史所形成。...不同科学的成功实践总是已经并将继续避开方法论者所施加于其上的限制和类型学(typologies),这些方法论者提供一门科学为了成功必须如何的最新描述。”([12],56) 劳斯坚持科学本身是历史的偶然的产物,并将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产生变化,科学没有不变的本质;他反对任何全球性的(global)、普遍化的科学合法化叙事,他坚持科学是局域性的(local),隶属于特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阶段;科学的可靠性并不依赖于全球合法化,科学的局域性并不削弱科学的可靠性。 自然科学的解释学反对自然科学的客观主义的理解,尽管这种客观主义的自我理解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不过,反对客观主义是否必然滑向相对主义?如何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伯恩斯坦认为,解释学提供了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的途径。“伽达默尔提醒我们,在传统、历史和语言属于我们以前,我们便属于传统、历史和语言。我们无法摆脱效果历史的动力学力量,后者决定了我们将生成为什么。”([13],212)历史、传统和成见并非人类理性的限制,而是本质上理性有限的人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前提。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性并不意味着范式的绝对封闭和自主性,仅仅意味着不能把特定范式的标准强加于其它范式,因为不存在超越的标准。不可通约性恰恰要求开放性。对特定的文化、传统和科学范式的隶属恰构成理解其它文化、传统和科学范式的可能性条件,构成这种理解的本质特征的是解释学循环。因此,解释学追求的并非是封闭和自足,而是开放性和相互理解。而惟有在与古老本文、外来文化的遭遇中才能促进自我理解和自我超越。“科学共同体使用的理性和论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且指导科学活动的标准和规范从本质上说来是开放的。人们对于解释在科学活动的每个阶段的认识已经有所发展,并且在观察和理论之间的任一固定的分界上开始探询。” 自然科学论文:自然科学知识在幼儿园其它领域的渗透 摘要:在儿童进行自然科学探索时,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以便引出更多的问题或引导出儿童探索的新方向。高质量的教育鼓励儿童具有选择性的思考,多重性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洞察力。教育者不应仅仅是教给儿童已有的自然科学事实和规定的实验程序,而应允许并且鼓励儿童探索自然科学,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例如组织、分类、问题解决、推论以及逻辑。这也是自然科学知识在幼儿园其它领域的渗透过程。 关键词:自然科学 知识 幼儿园 其它领域 渗透 黑龙江高等教育厅规划课题《有效提高幼儿教师自然科学素养,促进幼儿科学潜能激发的研究》,课题项目编号:gzc1212037 自然科学并不是一系列已被人发现了的事实,它是一个过程,一种对世界进行思考和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对即将发生事情的预期、对预期进行检验和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有效的解释几个方面。研究者提出“儿童是通过‘建造’而非指导来掌握科学知识的”。他们一定会对所观察的现象和实验的结果给出一个自己的解释,一个具有个人意义的解释。在儿童进行自然科学探索时,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以便引出更多的问题或引导出儿童探索的新方向。高质量的教育鼓励儿童具有选择性的思考,多重性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洞察力。教育者不应仅仅是教给儿童已有的自然科学事实和规定的实验程序,而应允许并且鼓励儿童探索自然科学,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例如组织、分类、问题解决、推论以及逻辑。这也是自然科学知识在幼儿园其它领域的渗透过程。 一、通过对自然科学的观察激发儿童的科学热情 在幼儿的科学课程中应该呼吁:“请亲手触摸!请亲自探索!”我们必须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并且鼓励他们问:“如果……会发生什么?”然后给他们相关的材料去发现答案。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定义基本概念,激发他们天然的好奇心去探索和发现。如儿童可以观察植物从种子到发芽再到开花,最后又产出种子这样一个生长周期。他们还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不同部位,发现它们在颜色、形状、相对大小和组织等方面的相似点和相异点。儿童也可以观察环境元素,例如水、光、温度等所起的作用。 所有的儿童都是通过他们的感官来学习周围世界的。婴儿和学步儿童以及学前儿童,他们的科学知识是以他们看到、听到、品尝到、闻到和触摸到的东西为基础的。适合发展的科学课程通过激发观察、质疑、兴趣和描述来拓展这一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情形。 作为教师,也将和孩子们一起去观察、提问、预测、实验和验证很多科学事实。这就是科学教育在幼儿阶段所包括的所有内容。为发现世界创设环境并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我的环境中都有什么?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我能做什么样的改变?”态度是在早期形成的,我们应该培养儿童天然的好奇心,满足他们想要知道“为什么”的需求,这也会鼓励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热情。 当你想方设法来进行探索和发现时,你会认识到“我们应该把科学作为整个课程中正在进行的一部分,融入到日常活动和常规中”。当儿童激发起科学热情时,可以自发地和创造性地去改变物理环境(室内的布置),还应该利用户外环境,允许儿童在那里花费大量的时间,提出问题探索假设的情况,拓展观点。这可以点燃他们终身热爱科学的火花。 继续展示你对科学和发现的热情。吉尔玛提供给我们一种刺激性的方式来做到这点:当你在初夏的早上抬头看橡树上最高的树枝时,你可能没有思考树木从土壤中获取养分,传送到树干以及每片新叶和橡树果胚芽的科学原理。但是你有下面那样的意识,并指导你的学生们也知道,这也是教学的一部分。问一些问题:“我在想,是什么让叶子变得那么绿?我在想,这棵树要长这么高得需要多久……”我们可能没有教授具体知识,但是我们在教授好奇心。 二、鼓励儿童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索,完成儿童对自然科学的自我解释过程 经常性的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求知的欲望也会加更加强烈。相比教师直接告诉儿童事实是什么这种方式,儿童在自我解释过程中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因此,教师应继续为孩子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从而鼓励孩子对他们在活动中所做的观察进行加工和总结。这个过程会促使更多的问题提出,并实施进一步的探索。 对于教师来说,与幼儿一起分享自然世界是一 件很兴奋的事情。孩子们渴望主动获得第一手的经历。如果教师希望儿童用他们的感官去探索自然世界,就需要鼓励孩子与世界的真实接触。从触摸软的泥巴或凹凸不平的树皮,到闻新鲜的干草或腐烂的树叶;从看到盘旋的蜂鸟,到听到蟋蟀重复的叫声;从品尝脆甜的苹果,到酸葡萄的味道一一没有什么能像大自然一样提供如此丰富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觉体验的机会。 儿童可以品尝或看到空气吗?他们可以触摸到它吗?怎样做?在操场上,引导儿童体验风(移动的空气)怎样来自不同的方向。儿童可以用风向带、风向袋、风铃等来进行体验。 儿童在自然环境中散步的过程中有很多进行发现的机会。在去散步之前,鼓励儿童做望远镜。把两个卫生纸筒(或把一个纸巾筒剪成两个)绑在一起。在筒的一端打上洞并穿上一根绳做成颈带。蝴蝶或小鸟飞是儿童可以通过他们的望远镜来观看的很多事物中的一部分。每个儿童可以做一个户外散步用的“收集袋”,用折叠的建筑纸或标签纸来做并穿上绳子,绳子要留足够长来作为肩带。用结实的纸板做书页并用环扣在一起来做一本课堂书。儿童把他们在户外散步中发现的东西贴在书页上。把书放在图书区给儿童玩。 哈姆弗瑞斯说:“儿童有想把他们发现的所有东西带回家的倾向。要向他们解释自然的平衡是非常微妙的,大自然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目的(例如,豆荚为来年的生长保留种子,一块树皮可能是很多昆虫的家)。鼓励他们收集一些他们以前没有收集到的东西……”新鲜的树叶可以放在报纸中间,这样很容易被压平,可以夹在两个纸板之间并用橡皮条紧紧地保护好。一周后,树叶可以移动并粘到剪贴簿上或以其他方式在教室中展示。 通过种草,也可以进行一次“自然科学探究”,儿童可以寻找在他们生活环境中生长的不同种类的草。在教室中为儿童提供草籽来种植。使草发芽的最快并且最容易的方法是把一块湿海绵放进一个有水的平锅中并把草籽撒在海绵上。这些草籽通常能在任何地方生长,只要给它们定期浇水并且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很好玩的是把海绵剪成不同形状,然后看草长成圆、三角形或心形。这是儿童直接观察自然的一种方法。另一种种草的方法是在塑料杯里面装上泥土或陶土 (儿童可以把杯子装饰成一个脸的形状)。把草籽撒在泥土上,然后浇水。不久,儿童会很高兴地看到“头发”长出来。 对幼儿来说,他们计划、种植并照顾植物时,就学会了对他们以后生活都有帮助的、有用的概念和技能。当他们观察植物的生命周期时他们学习了科学,计算以及把种子分类时学习了数学,读种子袋上的字和种植指导时学习了语言。并且,当儿童把一粒种子培育成一株茂盛的植物时,他会有一种自豪感。儿童可以在沙水台或窗台上的花箱里种植出一个室内花园(花和蔬菜)。这一活动是另外一种鼓励儿童对植物主动负责的方法。 自然科学论文:关于自然科学方法与语言学理论建设 论文关键词:乔姆斯基 形式语言学 自然科学方法 语言能力合成说 论文提要:本文是对司富珍《语言研究中的科学方法》一文的回应。司文主要是通过把乔姆斯基理论与自然科学的简单比附,为其进行辩护,但是司文的论据既未准确反映科学发展的史实,又有悖于科学理论建设的程序,同时也不符合科学研究的方法。本文主要目的是讨论语言学理论的建设如何从自然科学研究实践中得到启示。 1.引言 学术争鸣是学术健康发展的标志和必要条件之一。不同的学者由于知识背景不同,研究的经验各异,观察问题的角度有别,很自然会对同一理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前文《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缺陷》(《外国语))2005年第3期)刊登出来以后,形式语言学派阵营的学者反应很激烈,我们已经听到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外国语)2oo6年第4期发表了两篇与我商榷的文章,其中一篇已对王强某些错误说法给予回应,另一篇就是司富珍的文章,本文就是对司文批评的答复。 司文的论证代表了形式学派为自己辩护的典型方式,那就是把乔氏理论与自然科学进行简单的比附,认为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形态和发展符合自然科学的特征,因此也是科学的。比如宁春岩(2000)由此得出形式语言学是一种“纯科学”的结论,乔姆斯基在批我的前文时,甚至认为自己的理论符合牛顿以来的所有科学规范,是“标准科学(standardscience)”(王强,2006)。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创始者和追随者对科学的向往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但是一门学科是否科学,主要是看它的研究实践,而不是根据任何个人的美好愿望。本文将通过考察科学发展史,弄清真正的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可为我们语言研究提供哪些借鉴。 我们前文的核心思想是,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不是根据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而建设起来的,而是生硬地把数学的概念和结构直接移植到语言中来,在数学和语言这两种极不相同的系统之间进行简单的类比,结果造成了研究中的削足适履、扭曲割裂语言的现象。很遗憾,迄今尚无一个乔氏理论的维护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尽管如此,他们的观点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人对乔氏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对此的澄清,有助于人们对当代语言学理论的正确了解。 2.科学理论建立的程序 科学理论必须基于观察和实验,这有两层意思:一是任何科学假设的提出必须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这是科学实践区别于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征之一;二是任何科学假说必须经过大量观察、实验的验证后方能成立。简单地说,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存在于实践,发展于实践。 司文说道,“从理论建设上来看,大量的科学史实表明,理论建树对于科学实验和数据调查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先理论思考后事实验证则是建构科学理论的常规程序之一。”然而这并不符合科学理论建立的程序。我们前文(石毓智,2005)曾引用牛顿受苹果落地启发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只是要说明观察实践对理论提出的重要性,并不是一个对有关科学史的全面描写。司文认为我们的引例与科学史“正好相反”,她认为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是根据伽利略关于力的“假想”。乔姆斯基也是引用牛顿的科学实践来支持自己“先理论后事实”的语言学理论建构的合理性。那么就让我们以伽利略和牛顿这两位现代科学的奠基人的科学实践,来说明科学理论建设与实验观察之间的关系,讨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语言学理论建设有什么样的启发作用。 除了牛顿,伽利略要算是现代科学的最伟大奠基者了。一种关于科学的哲学是由伽利略开创的。与亚里士多德不同,伽利略认为科学必须寻求数学描述,而不是物理解释。这一方法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扭转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加深与加强了数学的作用。他的工作成为牛顿伟大工作的开端。伽利略提出了一个科学规划,这个规划包括三个主要内容:第一,找出物理现象的定量描述,即联系它们的数学公式;第二,找出最基本的物理量,这些就是公式中的变量;第三,在此基础上建立演绎科学。 上述的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是关于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第三步才是建立理论系统。伽利略强调物理现象的数学描述,但是他并不是把已有的数学系统强加在物理世界中,而是探讨特定物理现象背后的数量规律。乔姆斯基也很重视把数学应用到语言学中去,但是他的程序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他是把已有的数学概念和系统移植到语言中去,而不是研究具体语言现象背后的数学问题。由此而导致其理论的重大缺陷。 自然科学家应该毫不含糊地让自己所提出的假说接受试验的检验,这不仅是他们的义务,也是他们的理论取信于人的必要条件。伽利略经过反复试验找出了自由落体的公式:s=gt2/2。由此推出,同高度的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将同时落地。为了让大众信服,他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彻底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念。这种对待自己研究成果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任何高深的理论在事实面前都会变得简单易懂。然而为乔姆斯基辩护者态度却不是如此,当遇到有人批评他们的理论不符合事实时,往往会辩解道:“我的追求跟你们的不一样,我的理论是高深的,直捣人类的心智,因此你不能用具体的语言现象来衡量我的理论;你理解不了我,那是因为你的水平太差。”自上个世纪7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普遍语法的假设以来,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成功的案例说明:一个说英语或者汉语的小孩的天生普遍语法到底是什么样子?又如何代人所谓的“参数”变成了具体的英语或者汉语?而且认知心理学家所做的独立实验观察也不支持乔氏的假说。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以与其他科学的某些表面相似性而声称自己就是科学的了,都必须接受自己所分析对象的反复检验。 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二个依据是开普勒的天体运动三定律。新天文学除了对人们关于宇宙的思想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以外,还有两点伟大的价值:第一,承认自古以来便相信的东西也可能是错的;第二,发现科学真理就是耐心收集事实与大胆猜测相结合,这两点在他的后继者那里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在布拉埃观察的基础上,开普勒提出了天体运动三定律:(1)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在此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从太阳到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3)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可见,开普勒的三大定律也是在耐心收集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之上,然后进行大胆的科学猜测的结果,而且最终还要接受观察事实的检验。牛顿在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和他同时代的科学家共同奋斗的结果。牛顿熟悉伽利略的运动定律,知道行星受一个被吸往太阳的力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力,按照运动第一定律,行星将作直线运动,这个想法许多人都有过。哥白尼、开普勒、胡克、哈雷及其他人在牛顿之前就开始了探索工作,并且有人猜想,太阳对较远的行星的引力一定比较小,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大,力成反比地减小。但他们的工作仅限于观察和猜测。牛顿在他们观察猜测的基础之上借助微积分的帮助,给出了万有引力的公式:。其中的f表示引力,k是常数,m、m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运用过如此单一化和统一化的方程式来描写如此广大的现象。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公式很容易推出地球上的运动定律,在伽利略的地上物理运动和开普勒的天体运动定律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性还在于,据此而做出的许多科学预测被一次次地证实了。最有名的要算是哈雷的预言和海王星的发现了。哈雷仔细研究了有关彗星的各种记载,根据万有定律推算出彗星出现的规律,他的预言最后被证实了。天文学家阿达姆斯和勒未累分析了天王星的运动的不规则规律,得出结论:这种不规则性是由其他行星的引力而发生的。勒未累根据力学法则计算出这个行星应该位于何处,最后用望远镜发现了这颗行星。任何科学规律都应该具有预测性,它的说服力突出地表现在它的预测被证实的时候。 牛顿发现万有定律的过程有四个特征:一是充分吸收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二是依据自己的观察分析;三是统合了地球和天体两种类型的运动规律;四是据此而提出的科学预测被反复证实。乔姆斯基的理论建设过程不符合上述的任何一个特征。首先,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并不是根据认知心理学独立观察试验的结果,而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纯粹假想,迄今还没有找到它的生理基础和心理现实,它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似有不着边际之感。其次,乔氏把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截然分开,不重视语言应用现象的调查分析,其理论大部分是纯粹思辨的东西,缺乏证据和说服力。 第三。乔氏理论在共时现象的分析上似乎勉强可自圆其说。然而对于历时现象则一筹莫展,根本不能把语言中不同领域的规律联系起来。历史语言现象是任何语言学理论的试金石,因为很多语言规律只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才能展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语言的共时和历时规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历时的事实有助于共时规律的探讨,反之亦然。最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会带来很多逻辑结论,如果小孩真的有一个天生的形式语法系统,那么他们在出生时或者出生不久就会创造复杂的句子结构,然后代人参数变成具体的语言。但是小孩的语言发展过程根本不是如此,他们在10个月左右才开始出现独词句,1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双词语。2岁以后才逐渐出现复杂的语法现象,他们的语言能力是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对周围世界观察的深入而一步一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看不到任何证据支持所谓的普遍语法的存在。 3.论证的逻辑和对待新理论的态度 人们在论证过程中,一种最常犯的错误是诉诸权威的言论。这在文科论文中尤其普遍。司文多次引用科学哲学家kuhn和现代汉语语法学家陆俭明的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并没有论证他们的话为什么就是真的、对的,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权威人士的话就应该是真理。利用权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属于论证的常见逻辑错误之一。 kuhn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一个科学家,他并不从事科学实验与分析。他对科学实践的概括和科学发展的预测带有很大的主观i生,并不完全与历史事实相符,也不能准确预测科学发展的方向。他的学说在科学哲学界具有很大的争议性,因此以他高度主观化的哲学概括来支持乔氏的理论,显得不着边际,空洞无力。 司文所引用陆俭明的下述一段话也不符合乔氏理论的发展事实:陆俭明(2004)作了很好的解释:“从表面看,乔姆斯基的理论年年在变,年年翻新,似乎表明他的理论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但他的假设,他的研究目标始终未变。”那么变4-1=的是什么,正如陆俭明(2004)所言。变4-1=的是实验方案和具体理论细节。 然而事实上,乔氏的理论自创立到现在半个世纪,已经经历了五种理论形态的变4-1=:(1)经典标准理论;(2)扩展的标准理论;(3)原则一参数理论;(4)管辖一约束理论;(5)最简方案。平均下来每10年变一次。如果如陆俭明所说的是“年年在变、年年翻新”的话,那应该是50余种理论形态。乔氏理论每次形态的变化都涉及到重要假设的改变,包括新的假设的提出和旧的假设的取消。比如他的原则一参数理论明确提出了前期没有的“普遍语法”假设,而且研究目标也有重要的变4-1=;又如其“最简方案”就抛弃了早期的“深层结构”的假设,研究目标随之也发生了变4-1=。乔氏的理论系统基本是思辨性质的,并不包含什么“实验方案”,所以就谈不上什么实验方案的变化。 司文再次引用陆俭明(2004)的一段话,批评我们前文对乔氏理论只是“贴标签”,没有深入了解乔氏的理论。其实贴标签也包括好的和坏的两种。对一种理论。或者因为自己长期的研究选择了这一理论框架。或者因为自己不了解其他相关的理论,或者是自己缺乏科学知识。或者因为对语言事实没有深入调查过,由此而产生的对某种理论的盲目崇拜,也是一种“贴标签”的行为。我们认为我们前文的论证是严谨的,论据是充分的,我们也能充分理解不同理论背景的人我们文章的不同反应和评价。 汉语学界缺乏理论创新,这与我们的学术风气不无关系。对别人提出一种新思路,在汉语学界往往会经历“三部曲”:第一部是对你“不屑一顾”;第二部是 “冷嘲热讽”;第三部是对你“围堵封杀”0在这种寒风凄雨的气候中,新的理论思想大都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影响汉语语言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门派错综复杂,无原则地推举夸饰自己门第的人,无原则地封堵诋毁其他学者的工作。这种状况只有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汉语语言学才能健康地发展,我们也才能对语言学理论的建设做出真正的贡献。 司文评述我们的“语言能力合成说”道:“除了罗列了一些心理学中关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几点常识外,也没有做有说服力的论证,更没有做任何建设性的工作”。话中透露着轻蔑与不屑,但是她并没有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想要说的是,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一种层级系统,语言能力是由更基本的认知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而且这些基本的认知能力还合成其他知识系统,并初步论证哪些认知能力共同形成了语言能力。这一思想不仅语言学界迄今尚没有人明确提出,即使认知心理学界对此也没有清晰的认识。我们并不是要声明我们发现了某种认知能力,而是探讨人何以能够创造和学会语言这一问题。现在把我们的初步思想拿出来跟大家交流,是想听取大家的意见,从而来发展完善它。我们这一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从那时至4"-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现代汉语和汉语史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果都以对自己母语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刻性来比,在我们理论指导下的语言研究也是卓有成效的。以汉语史为例,我们已有三部著作对汉语上下三千年的发展全貌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它们为《汉语语法化的历程》(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2003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科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确立历时和共时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上文提到,历史语言现象是任何语言学理论的试金石,只有能够成功解释语言发展规律的理论才是科学的。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我们这一标准太偏颇,因为不同的理论适用的领域不同。但是如果了解语言的本性的话,就会明白这个标准的合理性。 第一,任何语言都不会停留在一种状态而不变,都必然会发生变化;语言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可以把语言变化看作一个连续函数,设定代表在i时间点上的状况,f(xi一1)代表该时间点之前的状况,代表该时间点之后的状况。 第二,如果一种理论声称它是可以解释共时状态的,那么就意味着它必然能够解释该语言等时间位置的状况。又因为时间是连续的,f(x)代表的是一个历时过程,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任何能够解释共时状态的理论必然能够解释历时状态,反之亦然。从理论的过程可以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以乔姆斯基的理论发展为例,它创立于1957年,至-4""-已有50年的时间了,如果它能够解释这个时间区间的每个时点的共时状况,那么它就必然能够解释这50年的连续变化过程。如果乔氏的理论是学继续存在下去,那么就可以解释未来的l0年、100年、1000年的语言状况。结论是该理论可以解释语言的整个发展史。可以用一个比喻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发展过程。语言发展史如同一条历史长河,它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组成的,现在是过去发展的结果,是走向未来的出发点。要解释现在的状况必须了解它的过去,方能说明它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过程,能够预测它的发展方向。 第三,乔姆斯基的理论在历史语言研究中派不上用场,一筹莫展,那么声称能够解释共时现象的论断必然也是虚假的幻象。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典籍的连续性和丰富程度在世界上无与伦比,全面而系统地记录了汉语的发展历程。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耕耘了l0余年,对汉语史语料做过广泛调查,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进行过多项研究,这是我们评说各种理论是非曲直的最重要基础,-tg是我们从事理论假设的主要依据。 4.结语 要提高语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以从自然科学的方法中得到启发。但是与自然科学的简单比附,或者把自然科学的概念方法简单移植到语言学中去,或者采用自然科学的符号描段,这些方法都无助于提高语言研究的科学性,只能给人以一种科学的假象,而不能解决实质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 我们的语言学理论假设还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欢迎任何真诚的学术批评,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对我们的关心和鼓励。我们期待着年轻一代的朋友,能够以一般的科学逻辑方法,在深人探讨语言现象的基础之上,做出更多的独立的理论思考。 自然科学论文:自然科学如何是诠释学的? 摘要:近代科学革命以前的自然科学是诠释学的。就近现代自然科学而言,在存在论的意义上,它完全是诠释学的;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它的基础是诠释学的,但常规的自然科学研究却不是诠释学的。 关键词:自然科学 诠释学 自然科学诠释学 自然科学的诠释学问题在两个层面上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首先,自然科学究竟是不是诠释学的?其次,如果是,它又如何是诠释学的?在什么意义上是诠释学的?在何种程度上是诠释学的? 这里将跳过第一个层面的问题,直接从历史的角度切入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在我们历史地澄清了自然科学如何是诠释学的以及它在什么意义上和在何种程度上是诠释学的这样的问题之后,也自然对第一个层面的问题给予了一个肯定的回答,而且是一个被清楚地澄清和界定了的肯定回答。 一、古代、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诠释学与自然科学 “诠释学”一词来源于赫尔默斯(hermes)。赫尔默斯在希腊神话中作为诸神的一位信使,其任务是来往于诸神与凡人之间,给人翻译和解释诸神的消息和指示。由于神的旨意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自然现象来体现的,自然万物本身也都体现着诸神的到场,所以,古代的诠释学也意味着通过自然现象来解释神的消息和指示。又由于占卜等也是一种猜测神的旨意的技术,所以柏拉图在《伊庇诺米篇》中把占卜术与诠释学归为一类。 在中世纪,诠释学主要是圣经诠释学。不过,对圣经的解释也包含着对自然的解释,因为自然被认为是上帝之手写就的大书,被称为“自然之书”。“自然之书”观念可以追溯到圣经的经文。在教父时期,许多神学家都发挥了圣经中所包含的自然之书观念。在中世纪,自然之书观念则广泛流行起来。 所以,古代和中世纪的诠释学本来就没有把自然排除在外,它因而包含着古代和中世纪的自然科学,也可以说,古代和中世纪的自然科学作为对自然的解释,本来就是诠释学的。 这样的诠释学自然科学一直延续到近代科学革命时期。在文艺复兴开始的时候,这种自然科学甚至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而且也正是这种繁荣才拉开并推动着科学革命的进程。狄博斯说:“尽管我们指出数学抽象和量化的出现对于近代科学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在当时的意义似乎不如现在这么重要。对于当时的许多人来说,回复到‘真正的’神秘主义和自然法术似乎远为重要。”([1],p156) 文艺复兴时期的神秘主义和自然法术以当时广泛流行的赫尔默斯主义(hermetism)为代表。这个赫尔默斯是一位被附会为埃及智者的人物,并被认为是由费奇诺(ficino)所翻译的《赫尔默斯全集》的作者。他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法术复兴中最为重要的人物”([2],p.18)。赫尔默斯主义属于新柏拉图主义,它的最大特点是使用自然法术(包括炼金术和占星术等)来研究对自然的控制,把自然法术看作是真正的自然科学。在它看来,隐蔽着的自然的神秘力量、日月星辰的支配性力量等都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可以解释和运用的,自然法术就是探讨自然过程的最完美的科学。帕拉塞尔苏斯及其学派的活动就典型地代表着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自然法术特色。 以“自然法术”形式存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不仅是要理解和解释自然中的神意和神秘力量,而且更在于要把这种神意和神秘力量运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它与古老的诠释学一样,是“理解的技巧”、“解释的技巧”和“应用的技巧”的完整统一,属于一种特殊的“实践智慧”,所以也应该属于诠释学的范围。 另一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赫尔默斯主义与“自然之书”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从更早时期流传下来的“自然之书”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乃至整个科学革命时期都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突出特征。 在文艺复兴时期,《圣经》和传统自然哲学著作的权威一步步受到削弱,自然之书的重要性则越来越为自然科学家们所认同。人们“抛开盖伦、阿维森那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对自然进行界定——它是由上帝亲自书写、制作并编辑起来的图书馆”,“每一块土地都是自然之书的一页,而那些想探究自然的人必须用双脚踏在自然之书上”。([3],p195) 托马斯•梯米(thomas tymme)在1612年的书中说:“自然之书的智慧……吸引我们去思索伟大的、难以理解的上帝。我们会为他的伟大的作品而感到荣耀,因为各种天体的规则运动……各种元素的联系、一致性、力量、道德以及美……又有如此多的诠释学者在教导我们,上帝是它(他)们的动力因,他们侍奉的上帝作为终极因显现在它(他)们之中,并为它(他)们所证明。”(转引自[1],p20。对照旧译本做了稍许改动) 作为近代物理学奠基人而为科学革命做出卓越贡献的伽利略也没有跳出自然之书的观念。他认为,我们能在上帝的所有工作中发现上帝的伟大,能在打开着的宇宙书卷中读到上帝的伟大,自然之书包含着深刻的无穷奥妙。对于神圣的自然之书,我们须使用神圣的数学予以解读:“除非我们首先学会理解其语言并阅读构成它的字母,我们就不能理解这本书。”([4],pp237-238) 甚至牛顿也认为自然是真实的天启之源([5],pp232-3)。 二、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自然科学和诠释学 自然法术传统和自然之书传统的自然科学是诠释学的,这一点应当是没有疑问的。但是,自文艺复兴之后,自然科学和诠释学分别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到了19世纪,自然科学与诠释学已经成为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 首先是自然科学经过科学革命而摆脱了自然法术传统,并逐渐远离了自然之书传统。 持有自然之书观念的开普勒比较早地批判过赫尔默斯主义和自然法术;笛卡尔的主客二分、机械论和普遍数学思想则早在自然之书观念和自然法术盛行的时候,就已经在破坏着它们的基础;伽利略在解读自然之书的时候,由于拒绝“原因”解释而仅仅使用数学描述,实际上也已经在侵蚀着自然之书传统,与自然法术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牛顿曾全身心地从事炼金术研究,却把有关炼金术的手稿都封存起来而不予以发表。这被人看作是一个象征:接下来的世纪将是神秘主义和自然法术被封存起来的世纪。 伽利略和牛顿已经不再妄想追溯现象背后的本质,自然界对于人类的理解而言始终是不透明的,甚至是永远也无法理解的。用外在描述方式来代替解释方式并以此来说明自然,由牛顿所定型的这种力学方法,自此之后迅速地扩展到物理学的其它领域,继而又迅速地扩展到其它自然科学领域。到19世纪的时候,“实证的”自然科学已经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与此同时,自然之书观念也逐渐地在科学家那里失去了市场。地质学和生物学的革命向不变论提出了挑战,这也使人们很难相信始终变化着的自然界仍然是上帝书写的神圣之书。 另一方面,诠释学自身在文艺复兴以后的演变,也使得它越来越远离自然和自然科学。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既展开了对自然的研究,又开展了宗教改革运动。就诠释学的发展来说,宗教改革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圣经的世俗化。它把圣经与古典作品同等对待,而这种同等对待就使得诠释学逐渐成了对文本的一般性解释方法。在18世纪,诠释学从圣经注释方法发展为语文学方法论。到19世纪初期,施莱尔马赫把诠释学发展为关于理解和解释的一门普遍科学或艺术,使之包容流传下来的所有文本,而不只是那些古典的、权威的或神圣的文本。从此以后,自然法术就不再是诠释学所关注的对象了,而自然之书观念的衰退也使得自然这本大“书”不再被包含在诠释学的“文本”之中了。 到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实证性”和有效性给人文科学提出严重的挑战:人文科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何在?为了给人文科学奠定基础,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并同时与自然科学区别开来,狄尔泰进一步把诠释学发展为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论。在狄尔泰这里,人文科学是对世界的内在“理解(verstehen)”,即理解世界的生命和精神,而这种理解所需要的程序、方法或技巧就是“解释”(auslegung)。由于生命和精神具有类似性和普遍性,所以人的内在经验通过心理转换就能够进行转移,人也因而能够进入内在的精神世界。正是这一点使得以关于理解和解释的诠释学为其方法论的人文科学具有了科学性和有效性。狄尔泰确实在一定意义上为人文科学争得了自身的独特地位,但是他的做法实际上也已经默认了实证科学的强势地位,只是力争这种实证科学不要再进一步侵入到人文领域。同时,狄尔泰的诠释学也由此确认并强化了科学与人文的二分。 按照狄尔泰的说法,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可以直接观察的、没有目的的、自在的并受普遍必然自然法则所支配的物理事实,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而把个别事例归入一般规律之下,但诠释学所探讨的是对生命和精神的理解和解释,而生命和精神是不可直接观察的、有目的的、从事着价值判断的、有传统的和变化着的东西。狄尔泰的“理解”和“解释”特指对所说、所写和所做的语言、文字、符号、遗迹和行为的把握,也就是对一般表达所包含的意义的把握。由此,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说明(erklarung)”根本就不能是这样的“理解”和“解释”。“解释”是阐释性的、揭示性的,而“说明”则是外在描述性的、因果性的。如果我们说“理解自然”,那也只是一种形象化比喻。 所以,只要把诠释学看作是纯粹人文科学的方法论,并以实证主义的方式来看待自然科学,那么,自然科学就不可能是诠释学的。 三、20世纪有关自然科学诠释学的争论 波普尔既不同意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也不同意狄尔泰仅仅把诠释学局限于人文科学领域。他认为,人的认识是对事物的一种译解或注释,是不可能不出错的;再者,知识绝不可能始于虚无,它总是起源于某些背景知识和某些问题,所有的观察都是渗透着理论的、有选择性的,总是在一定的境况中去发现某种结果。另一方面,波普尔认为,理解无疑是人文科学的目的,但同时也是自然科学的目的。人类和自然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爱因斯坦对宇宙实在的理解与人文科学中的理解至少有四点相似:“(1)如同我们由于共有的人性而去理解别人,我们可以因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去理解自然。(2)如同我们由于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有某种合理性而去理解人们,我们可以因为自然规律中固有某种合理性或某种可理解的必然性而去理解自然规律。这几乎是所有的大科学家(至少是从阿那克西曼德以来,如果不提赫西俄德、希罗多德的话)的自觉愿望;而这种愿望至少首先在牛顿、以后在爱因斯坦的引力学说里得到某种暂时的满足。(3)爱因斯坦信中提及上帝,表明了另一种与人文科学相同的意义——试图按我们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方式去理解自然界,把它当作一种创造。(4)自然科学里有这种情况:人们意识到自己全部的理解活动最后归于失败——这一点人文科学家进行过许多讨论;而且被归咎于其他人的‘异己性’,任何真正的自我理解的不可能性,以及理解任何一个完整、真实的东西时的不可避免的过分简化。”([6],pp194-5) 所以,波普尔反对“把理解的方法说成是人文科学的特点,说成是我们用以区别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标志”,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完全是把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看作是适合自然科学的唯一哲学。([6],p195) 波普尔的观点对于自然科学诠释学家来说是令人高兴的,但是波普尔对狄尔泰和实证主义者的否定是以朴素实在论为前提的,在认识论方法论上又与其证伪主义观点一样犯了简单化的错误。在上述引文中,他所谈论的自然科学实际上指的都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他所列举的科学家都是一流的大科学家。当一流的大科学家探讨自然科学的基础性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作为哲学家在探讨自然哲学或科学哲学问题,这些探讨确实是诠释学的。但是,大多数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并不总是每日每时地去研究这些宏大的问题,并不总是连续不停地去提出新理论、证伪旧理论。[7] 库恩就在自然科学的诠释学问题上纠正了波普尔的这种偏颇。 波普尔的诠释学观点是在批判狄尔泰等人的观点中提出来的,库恩则是在与charles taylor的直接辩论中明确提出其诠释学观点的①。taylor持有与狄尔泰相似的看法,认为人类行为的意义需要诠释学的解释,而自然现象则不需要这种解释,如果说它们具有某种意义,那其意义对于所有的文化来说也都是一样的。库恩则认为,同一个自然物体对于不同的文化或共同体来说,其意义是不同的,我们今天的天体就与古希腊的天体不同,而且这两种天体概念之间是不可通约的。这是因为关于自然界的概念都是为一种范式或一个共同体或一种文化所拥有的,从古希腊的范式到我们的范式,其中已经发生了革命,我们和古希腊人生活于不同的世界之中。 由于任何时期的自然科学都是以其从事者所接纳的一组概念为基础的,这组概念又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必须运用诠释学的技巧才能让非共同体成员加以接受。所以,库恩把这组概念称为科学的“诠释学基础”(hermeneutic basis),实际上也是他以前所说的“范式”。但是库恩认为,在有了这种“范式”或“诠释学基础”之后,科学家所做的大部分工作——常规科学研究——则通常不是诠释学的,因为这些工作只是根据范式来解决难题。因而,库恩的最终结论是,“尽管自然科学可能需要我所说的一种诠释学基础,但是它们本身却不是诠释学的事业。”([8],p133) 虽然库恩在科学诠释学问题上得出了谨慎的、限制性的结论,但受到他本人极大影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们却并没有遵守他的限制。他们大都把库恩的科学共同体概念加以引申和改造,把整个的自然科学,包括具体的科学知识甚至具体的数学知识和逻辑知识,都看作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并都看作是诠释学的。不过,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大都把自然科学诠释学作为他们工作的前提,然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自然科学的社会学分析之中了。但受到欧洲大陆现象学-诠释学强大影响的自然科学诠释学家们则与之不同,他们不仅仅承认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而且还对自然科学展开大量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分别从科学史、科学实验、科学发现、科学交流、科学描述等不同的方面来揭示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 综上所述,自19世纪末期以来,关于自然科学诠释学问题的争论,大致已经出现四种不同的态度:受狄尔泰和实证主义影响的学者都否认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波普尔在科学哲学领域首先批判实证主义,把自然科学也看作是诠释学的;库恩通过科学革命和常规科学研究的区分,承认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诠释学的,但否认常规科学的诠释学性质;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自然科学诠释学家则大都把“常规科学研究”也看作是诠释学的。 通过前面的讨论,可以说完全否认自然科学诠释学的实证主义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那么,对于近现代科学来说,它又究竟如何是诠释学的呢?是仅仅自然科学的基础具有诠释学性质,还是整个的自然科学都是诠释学的?如果用库恩的术语来说,这里争论的焦点显然就在于:“常规科学”究竟是不是诠释学的? 四、存在论诠释学与常规科学的诠释学性质 至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诠释学本身的含义。实际上,诠释学在20世纪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革,已经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诠释学了。经过海德格尔和加达默尔的根本性改造,诠释学不仅是方法论的,它首先而且根本上就是存在论的(本体论的,ontological)。用希兰(patrick a. heelan)的话说,诠释学已成为指向存在的“强诠释学(strong hermeneutics)”,而不是仅指向狭义文本的“弱诠释学(weak hermeneutics)”。([9]) 海德格尔首先把诠释学改造为此在诠释学意义上的存在论诠释学。此在诠释学要展示的是作为此在的人的本己存在的意义、一般存在的意义以及在人的周围世界中的非此在事物的意义,它也因此为认识这些事物的科学提供基本的视域或方案。另一方面,此在诠释学通过对人的生存的时间性和历史性的展示,也为历史科学(精神科学,人文科学)提供了可能性,因而在更深层次上也把狄尔泰的诠释学包容了进来。 作为此在诠释学,存在论诠释学的理解不是与“说明”相并列的一种认识方式,也不是要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理解本身作为此在“在世”的一种基本方式,是构成狄尔泰式“理解”和“说明”之共同基础的东西。存在论诠释学的解释也不是狄尔泰那作为方法和技巧的“解释”,而是指理解的“造就自身(sich auszubilden,developing itself)”([10],p188),即,把在理解中所突开的存在的种种可能性整理出来。这种解释因而就具有理解的前结构,即“前有(vorhabe,fore-having)”、“前视(vorsicht,fore-sight)”和“前概念(vorgriff,fore-conception)”。这种“前结构”是由事情本身所决定的,并构成解释者不言而喻的先见。 在海德格尔思想的后期,随着他的ereignis的转向,其存在论诠释学也随之有了进一步的含义,这就是突出强调对存在意义的聆听和归属,对ereignis的圣言(sage)的接受和遵循。至此,海德格尔又在存在论层次上回复了诠释学的某种古老的意义:诠释学首先意味着“承载消息和音信”([11],p29),“在引出音信、保存消息的意义上”([11],p32)来使用“诠释学”这个词。 加达默尔遵循海德格尔的思路,把诠释学进一步变成系统的诠释学哲学,并以此来揭示那“超越我们的愿望和行动而与我们一起发生”的东西([12],p4),也就是揭示“先见”、“权威”、“传统”的合法性和重要性。 如果对存在论诠释学加以简单概括的话,可以说它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存在论诠释学把理解、解释、保存和运用“存在的意义”看作是人之生存的本质;二是存在论诠释学旨在从人的生存或存在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人的认识方法的角度,去揭示人是如何理解、解释、保存和运用“存在的意义”的,亦即它是从人之生存整体的角度去揭示人追求存在意义的一般诠释学处境的。 从第一点来看,由于对存在意义的追求是人之生存的本质,所以它在本质上体现于人的所有活动之中,从而也体现于人的各种各样的认识活动中,体现于自然科学的各种认识活动中。由此,对自然科学基础的研究与常规自然科学的研究,都在根本上隶属于对存在意义的理解、解释、保存和运用,也因而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诠释学的性质。 从第二点来看,在如何追求存在意义的问题上,存在论诠释学给我们展示出来的一般诠释学处境是:不管是在哪一种生存活动中——无论是日常的衣食住行活动,还是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宗教活动、艺术活动,也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人都是从已有的对存在的源始理解出发,去追求存在的意义的。由此,作为人的生存活动之一的常规科学研究活动,必然与自然科学的基础性研究以及人的所有其他活动一样,作为本质上对存在意义的追求,都同样是从已有的对存在的源始理解出发的,具体来说,都是从理解的“前结构”或“先见”出发而进行的一种“视域融合”。因而,常规科学研究无论如何也逃不出诠释学的一般处境,它必然具有诠释学的性质。 当然,常规科学研究是严密的、精确的、程序化的解题活动,常规科学知识是体现在命题、定律和理论中的确定的、客观的知识,它不是像人的主观精神那样流动不居,它本身是主观精神的客观化和永久化。但是,常规科学知识正是以这些确定不变的形式,来长久“保存”在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有关实在的信息,进而也长久“保存”在其范式和基本方案中所揭示的存在的意义。希兰就认为,“生活世界的意义场域不断地被科学的理论活动所精炼、替换或改变”,这恰恰显示出科学的诠释学性质。([13]) 常规研究从一个方面说无疑是一种实验研究,这种实验是通过对实在的控制和逼迫,而提取出有关实在的信息。但这种控制性和逼迫性的操作是在认识过程中由原初的理解所必然衍变出来的,并归根结底隶属于对存在意义的理解。常规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说也无疑是一种数学研究。但这种数学研究正是由自然科学的“数学因素”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在为常规研究奠基的时候,那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比如伽利略的工作)事先从数学的角度为常规研究打开了视域,提供了对存在意义的基本理解,具体的研究只能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只能活动于这种数学的视域中,只能是一种数学研究。([14]) 数学化的常规研究恰恰表明,其自身有一个数学化的“前结构”,是对原初数学式理解的展开、保存和运用。 总之,从存在论诠释学的角度看,常规科学研究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活动,必然归属于对存在意义的理解、解释、保存和运用,因而必然具有诠释学的性质。 五、自然科学如何是诠释学的? 在我们揭示出常规科学的诠释学性质之后,有必要再进一步指明其范围和限度。这个范围和限度就是:仅仅在存在论的意义上,常规科学才是诠释学的。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常规科学不是诠释学的。 方法论与存在论本来是不可绝对分开的,任何一种方法论都有其存在论预设。但是,当我们所说“任何一种方法论都有其存在论预设”的时候,我们已经表明方法论和存在论其实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存在论是方法论的底层和基础。这样,当常规科学在存在论上具有诠释学性质的时候,它在方法论上未必也保持其诠释学性质。实际上,它恰恰在方法论上失去了其诠释学性质。所谓在方法论上失去其诠释学性质,就是说它的方法在整体上和细节上都失去了诠释学的性质,其方法不是诠释学方法。诠释学方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哲学方法严格说来不是方法,也就是说它不是那种程序化的和对象性的技巧。这样,常规科学的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更为具体的方法,就其作为方法而言,都由于其程序化和对象性的特征而不属于诠释学,因而在方法论上不具有诠释学的性质。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白库恩为什么要否认常规科学的诠释学性质了。他的否认完全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的,他完全没有涉及存在论问题。(库恩的否认还有另外一点考虑:他的范式和科学共同体概念有走向相对主义的可能性,而且事实上也确实导致了相对主义。这一方面引起了许多科学哲学家的批判,另一方面对于库恩自己来说也确实是出乎意料的。于是他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限制,并与传统科学哲学观点进行了某种妥协。在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问题上,库恩的这种限制和妥协就表现为仅仅承认自然科学基础的诠释学性质,而否认常规科学的诠释学性质。) 至此,关于“自然科学如何是诠释学的”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进行历史的追述和廓清之外,又对近现代意义上的常规科学的诠释学性质进行了专门分析。现在让我们概述一下自然科学究竟如何是诠释学的: 古代的、中世纪的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在诠释学的最古老的意义上,即作为对神的音信和旨意的理解、解释和运用,都是诠释学的;从后来的方法论诠释学和存在论诠释学的角度看,它们也都具有诠释学的性质。对于近现代自然科学而言,在存在论的意义上,它完全是诠释学的,也就是说,不仅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诠释学的,而且常规科学也是诠释学的;但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只有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诠释学的,常规科学则不是诠释学的。 对于近现代科学的诠释学性质,我们明确区分了存在论层次和方法论层次,这具有特别的意义([15])。因为如果我们不加区分的话,笼统地说“自然科学是诠释学的”很容易引起误解。这种误解首先是对自然科学本身的误解:既然自然科学是诠释学的,那它就与哲学人文科学没有本质的区别了,它与神话、巫术和近代以前的科学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这就不能使人们真正把握近现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甚至会对科学的自身发展造成一种干扰。这种误解其次是自然科学家对自然科学诠释学的误解。由于科学家本身不是哲学家,他们一般对存在论诠释学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只可能知道作为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诠释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分别地告诉他们说自然科学是诠释学的,他们就会认为诠释学家完全是胡说八道:严密的、精确的、实证的、数学化的自然科学怎么能是“诠释学的”呢?索卡尔(alan d. sokal)之所以会写文章嘲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诠释学家,其原因正在于此。 对于自然科学家难以理解存在论意义上的诠释学,我们也应该予以理解。这种理解不仅仅是出于宽容,而且也有着学理上的根据。自然科学方法不可能把握自然科学本身。物理学实验能够研究物理的世界,但不能研究物理学本身。对于自然科学家来说,当他作为自然科学家而不是作为哲学家的时候,他是身在科学的“庐山”之中而纯粹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他因而就不能跳出科学之外来认识科学的“庐山”真面目,他无法看到那“超越我们的愿望和行动而与我们一起发生”的东西,无法在存在论的层面上看到常规科学的诠释学性质。 所以,在与科学家对话的时候,我们必须申明:就方法论和方法而言,常规科学不是诠释学的;科克尔曼斯(joseph kockelmans)所说的“科学事业自始至终都是彻头彻尾的诠释学事业”、“在每一方面都具有诠释学的成分”、“生来就具有诠释学的成分”([16])等,只有在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恰当的。 自然科学论文:浅谈经验主义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 摘要:经验主义是近现代科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基础,正确理解经验主义对科学研究和人类认识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经验主义在哲学及科学史中的发展历程,在揭示其内涵的同时不断将内在矛盾和问题呈现出来,以便人类能正确认识经验主义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性质以及产生的正负面影响,从而更好的为科学研究服务。 关键词:经验主义;原则;科学研究 经验主义被认为是实证科学基础,它主要包括感觉优先原则、经验的客观性原则和经验证实原则三个方面。感觉优先原则强调感官经验是一切认知活动的起点,拥有对认知活动、经验和理论的科学资格的裁判权;客观性的经验作为实证科学研究材料的经验,是通过严格筛选及加工后获得的;经验证实原则是根据实验对理论的真理性的判定原则,由此对整个科学研究定性。正是如此,科学家们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曾一度将经验主义当成从事研究的“神兵利器”,虽然经验主义在科学研究的历史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纵观科学技术史,经验主义带有不可遮掩的片面性,给科学研究带来了重重阴霾,阻滞了科学研究的进程。 一、经验主义在科学史中的发展 1.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发生、发展 在欧洲科学技术史和哲学史上一直交织着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斗争,它们就认识的来源和内容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争论,进而成为欧洲哲学史上两个基本的认识论派别。在科学研究未形成前,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倾向自古就有了,认识论一开始就包含着矛盾,它是经验的与超验的矛盾复合体。在古希腊早期,哲人们已经表现出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倾向。随着哲学的发展,这两种倾向的对立便逐渐展开,赫拉克利特的经验主义色彩比较突出,毕达哥拉斯派的理性主义色彩比较突出,从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开始产生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直接对立。亚里士多德等人虽看到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各自的片面性,但也未能克服这种片面性,最终表现为亚里士多德在二者之间的摇摆不定。到了欧洲中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在经院哲学中以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形式继续存在。从近代的自然科学发展来说,力学、数学和天文学较其他学科发达,这就使得人们在用科学和理性认识世界时,必须付诸于当时的自然科学。不过当时人们并没有把经验和理性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认识论。一部分人注重力学的实验和经验归纳法,并使之绝对化,形成了近代的经验主义;另一部分人则注重数学的理性演绎法并也使之绝对化,形成了近代的理性主义。根据当时资产阶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以及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状况,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作为认识论上的两种比较典型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展开论争。他们在对认识论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暴露出自身严重的局限性。可以说16—18世纪是欧洲哲学史上一部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促进的矛盾发展史。正是这两个认识论派别的哲学论争,也相应引发了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论以及方法论的斡旋,从这个层面来说,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争也是科学研究史上思维与方法论的斗争。厘清经验主义在科学研究史的脉络,有利于提升自然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 2.经验主义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外延、内涵的伸缩 经验主义强调认识对象的客观性以及感觉优先原则。在培根那,经验论仅是一个认识论原则,它的意义在于确立不同于神学知识的科学知识的来源。宗教知识来自于天启,而科学知识则来自于人的感官经验。起初人们只是要求一个科学知识应该有其经验来源,后来这个要求就演变为判定一个理论是否是科学理论的标准,即如果一个命题没有相应的经验背景支持,那么它就不能算是一个科学理论。到了洛克的时代,人们开始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宗教知识。随着实证科学的发展,经验论逐渐成为解释人类知识来源的唯一理论,“经验”也仅指人通过感官获得的经验。比如一个人说“看到”上帝或“感到”上帝就在他身边等相关经验,是不能被科学家承认的。科学会判定类似经验是人类感觉器官的异常活动的表征或是观念的非科学的排列组合而否定其合法性。在这种认识论原则下,上帝、灵魂这类东西就渐渐地丧失了实体地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经验论逐渐越过自己的疆域,获得判定存在者是否存在的特权。也就是说,经验主义在自然科学发展中作用与职能均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些非经验的素材将不能被其认可、真正的科学知识被拒之门外,阻碍了人类探索与认识自然的进程。 (1)经验主义在科学研究中判定的是理论是否是“科学理论”的资格问题,而不涉及是真假问题。但在现实研究中,经验主义却往往能根据经验给与那些理论以真假判断,扩大了经验主义的适用范围。且论按照经验论原则,凡是没有感官经验基础或来源的理论都不能认作是科学理论,故而在这里“科学”一词也不能称的上是真正称得科学上的正确或真理,而只能指一种归属性,隶属实证科学范畴之内的理论。 (2)就事物的存在性来说,经验主义原本并不具有直接判定事物存在与否的能力,一个事物是否存在和人们对它们是否有感觉是不能等同的,却在研究中或是生活中具备了这种“神力”,它对事物存在性的判定资格源于人们凭着个人经验主义或者大众认可的日常的朴素经验对其的误用。但抽象的反对并不能阻止人们日常思维中的“惯性错误”,人们在无意识中,依然很自然地用经验之有无来判断事物之是否存在,听到“这个那个不存在”之类的武断判断。所有这类断言都是与科学精神是不相称的。通俗点说,经验主义者只有断定某物存在的能力,而不具备断定某物不存在的能力。 (3)经验主义中的原则作为一个理论判定原则实质上是个程序原则,它重点关注的是认识事物的方式、程序,只有通过特定认知路径获得的经验、理论才能被承认,这无疑是抹杀了其他非经验等路径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哄抬了经验主义在获取真理中的作用。这也就是所说的感觉优先原则:即只有经过感官经验确认的事物才能被接受为客观的存在,成为科学研究的合法对象;它要求感官经验在认识过程中或科学理论建构过程中具有绝对的否决权,甚至一个理论或一组经验如果没有得到其他人的感官的确认,它也不能成为“科学理论”加工的材料,进入科学领域。所以,感觉优先原则是个程序性的资格认定原则,仅仅针对一个知识产生的来源、路径进行判断。这就是经验主义影响下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必要组成。正是由于经验主义酿成的恶果,才有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复杂坎坷的命运,导致中医的科学地位至今不能被完全承认的悲凉局面。经验主义在科学研究中外延内涵的膨胀,指定特制的科学路径,导致“只手遮天”的科学结果,其实已经悄然违背了自然科学研究的初衷。 二、经验主义对自然科学研究的种种责难 1.经验主义在科学研究中强调经验的绝对“客观性” 以感觉优先原则作为实证科学基础的经验主义并不盲从直接的感性经验,它对“经验”有着特殊的要求,即必须是客观的绝对的经验。所谓客观的经验就是“可公共感知的”的普遍经验。 (1)在科学材料的对象选择上,经验主义设置外在的壁垒,对其加以筛选。“可公共感知性”是指某一经验必须是所有的人都可能感知到的,它强调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即如果某经验是某人用身体感官直接感知的,那么它必须是其他人用感官也同样能够直接感知的。否则,该经验就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材料。如神话中的牛鬼蛇神的经验历来都属于个别人的经验,是不可公共感知的,是非普遍的,所以,它不能被科学承认为合法的研究材料,不能进入科学领域。即所谓的“可公共感知的”,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合法材料。只有这样的经验才能满足实证科学研究所要求的“可重复性”要求,并且成为最受实证科学欢迎的加工材料。这就是在实证科学中经验主义对科学研究中材料的外围限制。事实上一些“非可公共感知性”的事物依然可以成为科学青睐的对象,只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已。 (2)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在科学材料的处理程序上,经验主义强行添置复杂筛选工序,对其进行取舍。经验主义认为一个具有普遍感知性的经验虽然获得进入科学领域的资格,但由于经验的相对性,它还必须被进一步处理,把和主体有关的因素都过滤之后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可公共感知的经验必须依托具体主体的感官、凭借一定的感觉方式、依赖于主体的感觉能力。我们知道人的经验受人的身体和感官的状态、心理状态、观察视角等多种个体因素的影响,它导致人的经验具有“可变性”。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物体的感觉会是变化不一的。如何使参差不齐的具体经验达到齐一、使之能够相互交流、相会认可从而成为科学研究的“客观”材料呢?人们采取的方法主要通过对经验的非主体化或外在化处理实现的。通过设立一个外在于所有人的衡量尺度,比如人们用气压计来衡量对象或环境的气压大小,而不再使用和人体感觉有关的压抑和舒张这类主体性较强的概念。这种经验就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经验,而演化成一组数据。这样的数据既摆脱了具体个体,又可以在不同的参照系之间换算。这样的“数据”才是真正客观的经验。相关仪器以及参照系的发明成了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和成果。这正是经验主义对科学探究中科研工序的第二层限制。数据固然重要,固然客观理性,但理性的处理与非理性的遐想,也是伟大的科学发现必不可少的。 (3)经验主义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对科学或是经验主体的特殊处理。忽视特殊群体(如极少数感觉特别敏感的人、感觉特别迟钝的人)所获得的别人或非感官性感知能力获得的经验,假设人的感知能力相同,经验的来源、渠道相同。这实质上是把普通人的感官能力作为衡量一切人的感官能力的尺度。这样主体之间的差别以及个体的特殊性被抹平了。这也使主体的因素被从经验中抽出,从而也使经验成为 “与主观主体无关的”成分。这是经验主义对经验主体第三层限制。所以,在近现代科学和哲学的主体必然是以普通人为基准的抽象的人,人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差别,仅仅像一符号,经验的主体因素被彻底抽象掉了。实证科学中盛行的经验主义通过对科学和经验主体的限制,使普通经验论上升为科学经验论:实证科学所研究的经验是可公共感知的、与任何主观因素无关的被抽象的数据及符号。看似客观,却在无形中丢失了“被遗忘的角落”中的科学以及科研中关于人自身的意义。 2.自然科学研究中,经验主义中诸原则的冲突与紊乱 作为一个判定原则,感觉优先原则不同于经验证实原则。经验证实原则是对理论或命题真理性的判定,并由此对整个研究的科学性做出判定;而感觉优先原则是对认识对象或认识材料的“科学”合法性或资格的判定,而不是“真理性”。在严格的经验证实原则下,一个理论如果它本身或其推论能够在实践或实验中获得经验证实,那么就可以确认它为科学研究,而不是伪科学等。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不是建立在可公共感知的经验基础上的,他的“理想实验”是公然对感觉优先原则的否定。按照感觉优先原则它必然不能被科学所承认,因此它曾四处碰壁。随着现代科学提供相对论所使用的概念、公式的科学运用,以及后来相对论在各个领域实践的成功,它才慢慢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地接受。如果说人们基于感觉优先原则不能承认,人们却基于经验证实原则给予承认,相对论就只有在科学门外徘徊的份儿了。因此,经验证实原则和感觉优先原则并不总是一致的,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存在着冲突与紊乱,影响科学研究中的定性和判断。 总之,作为实证科学基础的经验主义是科学经验主义,它表现为感觉优先原则、经验的“客观性”原则和经验证实原则三个方面。经验的客观性原则实质上是要求作为科学研究材料的经验因“可公共感知的”而成为科学的材料。感觉优先原则具有对科学研究材料和理论“科学合法性”的资格认证权时,不能认证其真理性,是程序认证,当遇到“非可公共感知的”类的材料或是客观性经验时,难免会出现混乱;当遇到感觉原则自身无法认可而又被经验证实原则结果认证为具有真理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时候,这两种认证方式以及这三个原则并不总是一致的,在一些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几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与紊乱,人们至今也没有找到协调几者冲突的最佳方法。这不能不说是经验主义在实证科学运用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自然科学研究中经验主义的批判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反对的经验批判主义,是以唯心地曲解“经验”这一概念为基础的。经验批判主义者把经验理解为与客实在无关的人类体验、人类感觉的总和,他们断言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世界的要素”或“经验要素”,每个物体都是“要素的复合”。马赫主义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经验主义,没有意识到即使是经验主义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然科学并不全是经验归纳的结果,它迄今具有的不可靠性、可错性、局限性、片面性等缺陷,主要是经验主义的过错。自然科学的重担不能只让理性来背负,作为“大胆假设”,非理性也经常起到重要作用。新中国建立后 ,一无所有的旧中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获得辉煌的科学成果。但是我们必须面对中国科学研究中,旧的经验主义始终笼罩着科学精英,束缚着他们的思想,阻碍着重大理论的构成的现状。事实上,科学史上但凡卓越的发明家和科学家都离不开对经验主义、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等的强烈对抗。特别是对经验主义 ,恩格斯早在19 世纪就进行了严厉批判。观察、实验若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 ,非但不能获得科学真理 ,甚至会使科学家对经验的盲目崇拜,误入感性知觉的歧途,最终走向真理的反面。然而迄今在科学研究中 ,许多科学家依然一味地信奉经验归纳 ,较少注重各种非理性方法的应用。其实早自本世纪初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之后 ,研究中的经验主义和归纳方法就开始受到抨击。英国的罗素把一些科学家好比自作聪明的“火鸡”,仅凭经验归纳,常得出荒谬透顶的结论。库恩认为科学主要来自科学家的灵感和顿悟;而费耶阿本德则径直走向非理性和认识论上的无政府主义,使经验主义在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由此在科学研究中一些典型的非常规的方法和思想势如破竹般地流行起来,并直接对传统的经验主义针锋相对。 传统经验归纳的给科学研究设置的重重障碍。科学史上 ,从培根起 ,直到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都认为科学理论是经验归纳的结果。先是通过科学实验获取经验事实,后对经验材料进行分析、筛选和分类 ,进而对筛选材料进行逐级的抽象和综合 ,直至得出一般的科学理论。而所有这些认识都不能超越经验范围,经验成了人类认识的惟一来源和界限。这种经验归纳方法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受到波普尔以及历史主义学派彻底否定。特别是费耶阿本德直接把批判矛头指向科学哲学中影响最大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正是在这里存在最严重的经验主义。在他看来,认识史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知觉和事实,即对着同一幅图像,由于不同的理论背景、文化经历也会产生不同的知觉印象和经验事实。如古希腊的“地心说”事实,到近代就发生根本变化,同一“感官印象”变成完全相反的“日心说”事实。所以科学家的劳动都是作为一种在复杂社会和物质条件下的决心和行为的结果而变化着的。因此必须去除那些僵死的、无所不包的原则、术语、概念及解释。对于那些与旧的知觉、事实相对立的新的知觉、事实 ,必须采用新的术语、概念和范式。人们正是用广阔开放的感官和丰富旺盛的智力探索世界,且取得了令人惊异的发现。费耶阿本德因此极力主张“怎么都行”的多元方法论,旨在摧毁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敦促人们锐意创新和采纳生动活泼的思维方法。 经验主义推崇的经验的、固定的科学研究范式定位亟待变通。历史主义学派否定科学的经验性,企图用格式塔心理学和集体心理主义完全取代科学实在论。在库恩看来,科学家认识的世界内容是由科学家的共同信念所约定。既然范式的改变,不表明是人们对同一世界认识的加深,而仅是科学家心理信念的波动,新旧范式之间也没有通约和比较的必要了。美国科学哲学家范•弗拉森也从建构论的角度,否定了经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认为科学实在论对理论术语所作的形而上学诠释,并不能保证构成的科学理论就是对实在世界的真实描述。好的理论不一定为真,经验的真实性并不是衡量真理的标准;科学的证实也只是限于经验,不能说明经验之外的问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们总是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概念框架的‘透镜’来了解自然。这些概念框架以及嵌在框架之内的语言 ,可能给我们所认识的事物染上一种不可避免的‘色彩’”。经验的、固定的科学范式也失去了它亘古不变的重大作用,对它的定位亟待调整与变通。 四、小结 因此 ,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经验主义并非是追求真理、探究科学的唯一形式,不能仅立足于感性经验来否定某项发明创造或假说。在研究中,切忌因经验主义就错失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经验的不可靠性,早就给人类早早的上了一课。在一个由人为设置的理想世界里,人们可以将某个在探索科学奥秘时,也只能从尊重自然界本身开始,而决非人类的智力所能够完全办到的。科学具有可错性,即使卓越的科学家在下结论的时候,也不应该武断地下断语。即使在人们自以为已经完全掌控了必然性的时候,要懂得一切必然性和规律性都是在“茫茫的”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自然科学的揭秘过程,要正视经验主义的存在与内涵,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不仅只需要经验,更需要辩证思维、理性及非理性去综合推敲、把握,也需要那么一些特殊的顿悟和直觉,它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自然科学论文:文理学科的交融——试论张之路小说的“自然科学情结” [ 论文 摘要]张之路作为一个“半路出家”、先理而后文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受到了长期伴随其生活的 自然 科学 及其高级形态——科学技术的影响,而形成一种“自然科学情结”,在大量表现于其创作中的同时又伴随着一种反思的精神,从而使张之路的儿童文学创作在保持儿童喜闻乐见的趣味性还具有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张之路的创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文 理学 科的融合,而且是一种高层面的融合。 [论文关键词]张之路;儿童文学创作;自然科学情结;文理融合;理科知识 “情结”一词最初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一种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但它在19末至20世纪初开始被弗洛伊德和荣格这两位精神分析学说和原型批评的大师广泛运用于对文学作品的阐释中。于是“情结”的意义从单纯的心理学层面有了进一步的延展,它已不仅仅指那些无意识的行为,许多执著于某一方面的感情也被纳入其中,“情结”已经成为今天在中外文学批评中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某种甚至多种情结。作家们自然也都有其难以割舍的情结,这些体现于其作品便是他们努力的去表现某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就存在着一种“自然科学情结”,他在作品中总是着力描写、刻画与自然科学相关的人或事,同时还对自然科学产生的科学技术予以关注:或正面对科技进行肯定,希望其普及;或从反面对科技的 发展 进行批评、反思。这些构成了他“自然科学情结”的基础和主要内容。 张之路的“自然科学情结”与他自身的生活经历时密切相关的。他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又做过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师,因此他对自然科学,具体说来就是理科的知识有着很深的理解。这在张之路的心底已经成为一种积淀,并表现于作品中——他的小说中塑造的教师形象几乎都是理科老师:《第三军团》中的班主任可子晏是化学老师、《题王许威武》中的许威武是物理老师、《夏雨》中的夏雨也是化学老师,等等。这些有的是与作品有很大的联系,是作品所需要的,但也有一些人物和他们所教授的学科几乎与整个作品的故事进程并没有太多的联系,是可以不必具体交待的,但是张之路却把他们都十分明确的写了出来,这只能说是他的一种情结所致——他对自然科学太过于熟悉,在创作中很难不予以流露。另外正是由于张之路对理科知识的熟悉,在一些作品中他对上课(当然是理科的课)的过程也有细节性交待。例如曾在其多篇作品中出现的那个用香烟灰来做糖燃烧的催化剂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原型正是张之路自己,他曾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中央电视台给小朋友们现场演示过这个实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些与内容关系不大的理科知识和情节,并不能说是张之路的有意卖弄。这就与同为儿童文学作家的董宏猷在他的小说《十四岁的森林》中,每隔几章就插入一篇有关动植物介绍的科普短文有着异曲同之妙:它们都是知识的介绍,但是作家却能很好的将这些糅入到作品中,不会使读者们感到枯燥、突兀。张之路的创作主要是儿童文学,读者自然是以少年儿童居多。所以像这样在作品中适当出现的介绍理科知识的内容便会在孩子进行文本阅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其影响。孩子们不一定都会理解,但是至少能够使他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粗略了解以后再去学习,更有助于促进儿童对知识的掌握。在这样的过程中少年儿童既欣赏到了文学作品,更从中收获了文学以外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而且这样的知识的获得远比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呆板地实验更加行之有效。张之路这种对自然科学的介绍应该说,更多的是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正是这使得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趣味性中蕴含了智慧的启迪作用。 如果说张之路在小说中对于自然科学的基础——理科知识的交代尚处于一种情结的无意识状态的话,那么他作品中的许多涉及到先进科学技术的情节内容便可以说是有意而为的了。张之路喜爱自然科学,这就使他在作品中不会仅有表层的流露,不会满足于仅表现一些理科的基础知识,而要再进一步触及更高层次的内容,那就是科学技术知识。 张之路曾说:“科学史这样神奇,这样有力量的把一个肉眼凡胎几乎不能相信的景观拉到你的眼前,使你心有所悟!”这足以说明张之路已把单纯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提升到了 现代 科技的高度。这已不再是“情结”的不自觉表现,而是有意识的要体现出来。这种思想也大量的出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张之路有很大一部分作品属于幻想小说,但它们又不同于纯粹的科幻作品。幻想小说扎根于现实,其中有很多场景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不是科幻小说所虚拟出的过去或未来的景象。他重视科技,但科技不能够象文学那样浪漫神奇,它十分严谨,是一种周密的现实逻辑。可是这也并不影响在文学作品中有关科技的想象力的发挥,科技是幻想的翅膀,二者并不是背道而驰的。正是由于它们的紧密联系,在张之路的小说里才总是出现与科技相关的幻想:如在《魔表》中,他对最后被制造成手表机芯的外星不明飞行物的残骸首次出现的情形进行的描写: 据世界科技组织报道,今天清晨四点半,一不明飞行物在电力层发生爆炸。据权威人士分析,它极有可能来自外际星球。世界各国都希望得到爆炸的残片…… 这段文字描写既交代了这个神奇机芯的来历,同时经过渲染又烘托出了一种神秘的感觉。另外,《好玩!佳佳龟》中从电脑里爬出的小乌龟也是。这些作品中的幻想的核心部分都与科技相关联,科技可以说是它们的载体。我们当今的时代是 科学 技术飞速 发展 的时期,各种新的技术几乎是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因此国家想要发展进步,科技是必不可少的,而掌握高尖端科技的主要力量在于青少年。张之路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现今天科技的现状,以便使阅读这些作品的孩子们能够紧跟住时代的步伐。在他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先进科技对于孩子的帮助和影响,科学技术对孩子而言已不再是一种外在的抽象形态,而是一种内化的心理机制:他们对科技不仅向往,而且十分崇尚。《非法智慧》中的郭周,从小就泡在电脑上是个电脑天才,也就是靠他的力量最终摧毁了“阴谋”,挽救了同学。张之路以幻想文学的形式来表现科技,科技也是幻想不可或缺的推动力,科技促进幻想,幻想启发科技,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张之路认为“幻想使人变得聪明”,所以科技与幻想相结合是让孩子接触高科技,提升想象力的很好途径。这也是他着力于表现科技的目的之一。 张之路尽管热衷于科学技术,并将其体现在创作中,大力向小读者介绍,希望他们能够从中受益,但是他所具有的并不是那种狂热的思想,而是对科学技术辩证地去看待。我们不可否认科技对于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它的负面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壮大,它所涉及的领域也正扩大,对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也愈来愈大,人们对科技的依赖更使其迅猛发展。一个事物的发展壮大的过程必然衍生出许多负面的影响。科技的某些消极方面 自然 也在其发展过程中日益凸现出来。 张之路敏锐地捕捉到一些生活中由科技的极速发展而造成的弊端,并用文学的形式给予表现。他对科技有执著的表现,积极的倡导、推广,但同时也注意到了科技的不良影响,这就使他的作品中带有了一种忧患意识,为作品增添了一层反思的色彩。在《非法智慧》里,陌生人一伙向青年学生身体中插入一种可以遥控的能提高智商的芯片,为的是可以通过芯片控制这批被机器化的高智能学生,进而达到控制整个国家命脉的罪恶目的。在这里“芯片”就是高科技的代名词。这种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东西本来会造福人类,可是却被应用到阴谋之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书中的结尾,张之路借用陆翔风的口说道: 有些东西我们有能力去做,但是我们不应该做,就像许多年前我们可以制造核武器进行战争;我们可以用水银提炼黄金;我们可以用ddt农药杀虫。可我们最后决定不去用这些最终毁灭人和环境的东西。如今,令人眼花缭乱的崭新的科学技术潮水般地向我们涌来。如果,我们没有人性化的思考,人类终究会有一天遇到自己制造出来的天大的灾难!…… 由此我们应该看到科技的发展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又可以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人类本来应该对科学技术有掌控的能力,否则也就不会产生出高科技,但是由于科技所带来的丰厚的利润和报酬使人们发生了异化,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变得非人了。这便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异化后的人再生产出对人类不利的科技,这样的科技再去异化更多的人……,这是一个可以循环往复的可怕过程。儿童是产生新科技的希望,所以儿童正是一个应该予以充分关注的关键点。孩子们应该去接近科学技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他们对于科技的分辨能力也是最为薄弱的,最容易受到其负面影响的冲击,面对科技的异化,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抵御能力。张之路的小说起到的便是这样一种警示的作用:引导孩子们正确的认识科学技术,使他们现在及日后真正做到能够使科技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又不被其消极方面所囿。张之路能在对科技进行展望的同时也对其进行高层次上的反思,这对一个作家,尤其是为关系到国家将来前途命运的儿童进行创作的作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张之路走上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是偶然的”,他作为这样一个“半路出家”,先理而后文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中自然会受到长期伴随其生活的自然科学及其高级形态——科学技术的影响,形成一种情结。并且大量表现于其创作中的同时又伴随着一种反思的精神,从而使张之路的儿童文学创作在保持儿童喜闻乐见的趣味性还具有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张之路的创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文 理学 科的融合,而且是一种高层面的融合,意义也十分深远而重大。 自然科学论文:西方自然科学家宗教信仰探析 摘 要:科学和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西方大部分的自然科学家都是宗教信仰者,在这些科学家身上,宗教和科学彰显着和谐。这些科学家所信仰的上帝并非我们常人所理解的干涉自然事件、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高神,而是宇宙间的自然规律、世界秩序,这种信仰是一种无神论的信仰,是一种强烈的宇宙宗教情感,这种情感是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高动力,激励着他们去发现自然界的一些最基本、最深邃的奥秘。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帝伫立在科学无限探索的尽头,研究科学的道路,就是通向上帝,逼近上帝之路。 关键词:科学;宗教;上帝;宇宙宗教情感 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宗教的本质是以信仰超自然力量为核心的信仰主义体系,它相信超自然的上帝或神灵主宰世界,用超自然的原因去说明世界,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归结为神的意志和表现;而科学本质上则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把一切研究对象都视为不依任何人的精神或神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们的产生是基于事物本质所决定的自然原因,它们的变化服从于客观规律,科学不承认有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及其对世界的作用,也反对用超自然的力量和原因去说明世界的任何现象及其发展进程。在对事物的说明和理解中,如果引进超自然的力量和范畴,那就不再是真正的科学。宗教和科学的信仰方式和理解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宗教信仰是宗教的基石和指导思想,科学家是科学的坚定拥护者和忠实实践者,从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对立而言,似乎科学家应该无缘于宗教信仰。然而纵观科学史,我们却不难发现: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坚定的宗教信仰者。那么,这些伟大科学家的宗教信仰是怎样的一种信仰?这些信仰又是如何“引领”他们在科学上取得建树? 1 上帝——颠扑不破的宇宙规律、世界秩序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它的著作里留下了许多关于上帝、宗教、圣经等方面的论述,他在76年的生涯中,曾多次坦率地谈到过他的宗教信仰。1929年4月24日,纽约犹太教堂牧师h·哥尔德从纽约发了一份电报到柏林,问爱因斯坦:“你信仰上帝吗?”并要他用电报回答。爱因斯坦当日就发了回电,内容为“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那么,所谓斯宾诺莎的上帝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在欧洲哲学史上,斯宾诺莎的上帝就是有名的泛神论。泛神论的核心观念是:大自然即上帝,上帝即大自然,上帝和整个宇宙是一个统一体,上帝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唯一的无限实体,上帝和大自然是同一回事。黑格尔曾指出,斯宾诺莎把自然当作现实的神,把神当成自然,于是神就不见了,只有自然被肯定了下来;叔本华认为“泛神论是一种客客气气的无神论”,费尔巴哈对此也有过类似的见解:“泛神论是站在神学立场上对神学的否定”,“无神论是颠倒过来的泛神论”。在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思想史上,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深深影响了西方整个文化——从哲学到文学、绘画和音乐,再到自然科学,西方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优秀的艺术家和杰出的科学家无不受惠于斯宾诺莎把上帝还原为大自然这一光辉思想。泛神论成了他们共同的宗教信仰。泛神论者在宇宙中看到了上帝和在上帝那里看到了宇宙,在对宇宙秩序的赞美、欣赏中,他们的观念和情绪相混合,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发现了宇宙间的许多本质现象、规律……他们心目中的上帝不是一个躲在天宫中、能干涉自然界事件的人格化了的神,而是颠扑不破的宇宙规律、世界秩序。 普朗克的宗教信仰也很突出。1947年,这位行将辞世的伟大理论物理学家在一封书信中解释了他的宗教信仰,说他本人“一向是一个具有深层宗教气质的人,但我不相信一个具有人格的上帝,更谈不上相信一个基督教的上帝。”作为一个具有深沉宗教气质的人,普朗克心目中的上帝即世界秩序,他将自然科学的世界秩序等同于宗教的上帝,在他看来,外在世界是一个独立于人而存在的绝对的东西,适用于这个绝对东西的规律代表着、体现着一种神性,宇宙结构中显露出的秩序和美丽,就是上帝的化身。 牛顿对上帝也有类似的看法“上帝根本没有身体,也没有一个体形,所以既不能看到,也不能听到或者摸到他,也不应以任何有形物体作为他的代表而加以膜拜……我们只是通过上帝对万物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显然,牛顿的上帝是宇宙和谐、绝妙的安排,上帝的本性不是别的而是熔铸在他的物理学本身之中,熔铸在他关于绝对空间、时间和重力等的概念之中。 此外,现代的许多科学巨匠,如莱布尼茨、康托尔、法拉第、玻恩等等,都是具有深沉的宗教信仰。莱布尼茨认为,上帝按照数学法则建造了整个宇宙,上帝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数学中集合概念的创立者康托尔心中的上帝是熔铸和体现在数学的宏伟体系中的;法拉第心中的上帝是世界的终极和谐;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m·玻恩心目中的上帝是在各种飞驰的现象中,那根巍然耸立不变的规律之杆;…… 上述有关科学家心目中上帝的表述尽管不尽相同,但其隐含的本质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信仰的上帝没有任何拟人化的特征,不需要任何外表的形式,诸如直指蓝天白云的教学尖顶,还有半明半暗的烛光以及其他仪式,与教会信奉的那个干涉自然事件的“上帝”有着天壤之别,更与尘世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祈求赐予幸福的那个“神”没有任何关联;他们的上帝本质上是井然有序的宇宙结构、世界秩序、不容颠扑的自然规律,他们的信仰实质上是对实在——外部实在世界——理性本质的信赖,有着强烈的唯物主义色彩。 2 “朝上帝走去”——上帝伫立在科学探索的尽头 什么样的志向和信仰,就产生什么样的成就。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说:“学本立于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自古及今,有志而无成者,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 爱因斯坦信仰宇宙是完美的,简洁的和可以被理解的,并且能够使追求知识的理性的努力有所感受,他的志向始终是思考一些大问题,用其自身的努力去猜测上帝的方针,揭示大自然的普遍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上帝、接近上帝。在他看来“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能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而且我不久就注意到,许多我所尊敬和钦佩的人,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中,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的浮现在我的心目中。”爱因斯坦这一最高目标,正是他的志气和信仰所在!在漫长而多艰的科学旅程中,他的这种具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宗教信仰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激发其志气,使其勇于求索宇宙之秘、析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的不可穷竭的源泉。 普朗克,在大自然的规律性、对称性面前表现出了无比的敬畏之心和激赏的情怀,认为这种规律性、对称性恰是宇宙结构中显露出来的秩序和美丽,而这就是上帝,是绝对的东西。在《科学自传》中他曾写道:“外在世界乃是一个独立于我们的绝对东西,寻找那些适用于这个绝对东西的规律,这在我看来就是科学生涯最美好的使命。”在《宗教与自然科学》一文的末尾,喊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口号:“朝上帝走去!”他对绝对东西(如物理学中的普适常数)的追求和依赖,走近上帝的渴望,不仅构成了他从事科学研究最深厚的动力,而且使他饱经忧患的一生充满着温暖、慰藉和光明。最终他提出了量子假说,发现单个光子的能量e与其频率之间有恒定的倍数关系:e=hv,h=6.62606896×10-34j·s(为纪念普朗克后人称之为普朗克常数),从而极大地推进了量子力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 牛顿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同他对宇宙合理性的深挚信念,以及热切地想了解它的愿望,也是分不开的。在重力这个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前,他竟怀着一种深深敬畏和赞叹的感情:“重力必然是由一个按一定规律行事的主宰造成”。这个规律牛顿最后找到了,那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但宇宙最初的推动力又从何而来呢?这个问题他苦苦追索之后归功于“上帝是第一推动力”,是上帝推动了宇宙各星体的运动,从而产生了万有引力。 莱布尼茨也是一个渴望能看到宇宙中“预定和谐”的人,数学在他眼里,全然不是别的,而是上帝的杰作,他一向把他渊博的知识、认识和研究工作同上帝联系起来,对上帝的认识是他的工作的最高目标,研究数学的道路,就是通向上帝、逼近上帝之路;康托尔深信无穷数列是森严、和谐、永恒宇宙秩序的象征,它们都具有神性,集合论中的(连续统)势是一种神圣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通向无限的皇冠、通向上帝的皇冠的阶梯;对法拉第而言,同样是与上帝近距离接触的渴望引导他走上了物理学研究的道路,并且做了许多伟大的实验,揭示了大自然的一些基本奥秘;玻恩在科学研究上的冲动也是源于他对上帝、美和真理的敬畏和追求,他渴望在飞驰的现象中、急旋的万物中找到这些固定的、安静的东西。 在这些具有宗教信仰的科学家看来,科学研究是通向“上帝”之路。上帝在无限远方的召唤,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有了一个固定不变的支撑点,于是他们的心灵在这个支撑点上找到了平衡,达到了神有所归、虑有所定、心有所寄和灵有所托的安稳境界,这种境界完全可以使他们在科学探索的征途上打破物质界的种种诱惑,心中无任何偏见、私意地投身科学,不考虑个人荣名,甚至为捍卫科学真理可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为利夺,不为害怵。众所周知的布鲁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为捍卫“日心说”他被教皇处以火刑,至死都临危不惧……反之,如果他们世界只有科学而没有上帝,那么他们的精神支撑点将会崩溃。上帝是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因子和人格力量。他们对上帝的信仰指引着、激励着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探求科学真理。理解上帝、接近上帝的渴望,乃是他们追求科学真理的强大动力。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些自然科学家的宗教信仰具有强烈的唯物主义色彩,他们的宗教观是泛神论,他们信仰上帝,实质上是信仰宇宙的和谐、完美和可以被理解的特征,是对实在——外部实在世界——理性本质的信赖,是对宇宙合理结构和井然有序的一种献身、崇敬和赞叹的感情和心理状态。但他们对宇宙和谐、完美的虔诚和狂热,对宇宙合理结构和井然有序的崇敬、赞叹甚至愿意为之献身的感情和心理状态却同宗教的精神如出一辙。这种虔诚、狂热、崇敬、赞叹的感情和心理状态无时不在激励着他们去发现自然界的一些最基本、最深邃的奥秘,对他们而言,上帝伫立在科学无限探索的尽头,运用科学的理性去发现宇宙的法则和秩序则是通向上帝的唯一正途。爱因斯坦生前常常说“大自然是一位难以接近的女神”,科学的探索困难重重,接近上帝乃是他们克服困难、追求科学真理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一种崇高、庄严的宇宙宗教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是科学研究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而且也是使科学研究最富有生气的灵感源泉!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一个科学家可能信仰宗教,一个宗教信徒也不妨碍从事科学研究,科学知识和宗教信仰在一个人身上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科学是理性和逻辑的象征,而宗教则是情感和直观的代表,人不仅是理性的动物,还是情感的动物,人不会充当一部只按逻辑运算的计算机。科学取消了作为第一因和目的因的上帝,却无法取消人类对于天地万物的终极思考,尽管这种终极思考可能是非理性的,但这种非理性的思考却给理性的科学指明了航向。难怪爱因斯坦在《科学和宗教》一文中指出:“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然而,这种情感的源泉却来自宗教领域。同样属于这个源泉的是这样一种信仰:相信那些对于现存世界有效的规律是合乎理性的,也是说可以由理性来理解的。我不能设想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种深挚的信仰。”“科学没有宗教是盲目的,宗教没有科学是跛足的。”“真正的宗教已被科学知识提高了境界,而且意义更加深远了。” 自然科学论文: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论文 一、抓好三个环节,实行分段管理 从申请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过程来看,可以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管理重点各不相同,只有针对性地把握其管理要点才能获得最大效益,达到管理的最优化。 1前期管理 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前期管理是前提性的基础工作,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能保证下一步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前期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搜集信息;做好申报项目动员工作,让每一位有条件的研究人员都积极主动地申请资助项目;开展系统的申请书写作培训讲座,严格申请书的规范性审查;严格项目预审与评审制度,完善评审机制;注重依托优势学科,提高申请书的竞争力。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管理,帮助研究人员提高基金课题的中标率则是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对于科技人员而言,获得这一国内最高水平的科研基金的资助,更是其科研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客观体现。 2中期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期管理是整个管理过程的中间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对获资助项目进行中期检查,要求负责人提交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包括项目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对每一个项目执行期的情况都应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不良情况的出现。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行中期管理情况的分析,以及在检查评估中发现的若干问题,研究认为中期检查评估能够起到较好的督促与纠错作用。对于可控因素,通过科学的过程控制可以及早识别隐患,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克服技术难点并化解风险,对于一些不规范现象予以进一步规范。例如,对于研究内容需做较大调整,建议项目负责人提出正式申请报请自然科学基金委知晓并批准,特别是在技术遇到瓶颈或是实验可能失败的情况下,可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为其提出解决方案、参考或找出新的研究点。对于检查过程中因客观原因无法顺利按规定时间完成的项目,要及时提醒,尽早按规定时间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交延期申请。对于实验记录不规范的,要督促其做好规范的实验记录,并加强今后实验记录的抽查与管理。同时还要加强检查后的追踪与评价,分析检查后的管理实施效果。 3后期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后期管理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在这一阶段,不但要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而且要对验收项目进行绩效评估,跟踪管理,关注其成果转化情况,因为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研究成果得以应用,促进社会进步。在后期管理中,必须充分地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宏观上要管理住,微观上要搞活。也就是说,在进行后期管理时,必须同时注重发挥基金委、科研单位及项目主持人的积极性,共同协力进行多层次的管理。基金项目的后期管理涉及基金委、受资助单位和受资助者即项目主持人三个层次的管理工作,只有这三者默契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基金项目的顺利进行,才能对项目进行有效的后期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过程,前期、中期及后期管理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衔接,单纯地依靠做好某一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很难提高整体管理效益与水平的。只有将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每一阶段不同的管理要点采用正确的管理思路与管理方法,才能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效益,实现其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要完善科学基金管理,加强科学基金管理队伍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一是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应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应该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谦虚谨慎,保持高度的公正性;既要防止和克服管理工作中的浮躁情绪,又要避免不思进取的管理作风;在实践中要勇于开拓、善于创新,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坚持实事求是,辩证思考,与时俱进,共同改进与完善科学基金的管理工作,为促进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作用而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二是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应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要不断努力学习科学基金管理新办法、新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对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勤学相关管理论著和管理文献;将创造性思维方式引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不断强化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管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讲,管理也是服务。管理部门是为广大科学家和科研工作服务的,所以基金管理部门的管理要体现在做好服务工作上。三是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队伍,必须要有一套专门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基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专心从事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在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看到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光明前途。在生活方面,多关心他们,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设立行政管理类奖项,对那些业务精通、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确保其积极性、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 作者:郝志鹏黄丹丹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 自然科学论文:近代自然科学教育法论文 一、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科学革命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而17世纪是欧洲社会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被誉为欧洲历史上“科学的世纪”。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近代世界与先前各世纪的区别,几乎每一点都能归源于科学,科学在17世纪收到了极奇伟壮丽的成功。” 中世纪人们对自然现象普遍缺乏兴趣,其根源在于一种超自然的观点和向往来世的思想占据支配地位。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表现出研究自然的兴趣,这种状况主要是自然主义精神促成的。自然主义与超自然主义截然不同,前者关注现实生活,重视经验和事实;后者则倾向于神秘。“而那时期比较鲁莽的人,要揭示外在世界的秘密,却采取荒诞不经和虚伪欺骗的手法。他们不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却不耐烦地希望用神秘的手段和高于感官知觉的特殊的内在的启示,来迫使自然供出自己的秘密。”其他人并不满足于这种探究自然秘密的方法,而是急于要掌握控制自然的能力,迫使它符合自己的愿望。“但是,他们确实认为自然是神秘力量的表现,相信同这些精灵发生神交就可以控制自然现象。他们希望通过秘密的技术和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神秘的方式,或者发现毕达哥拉斯学说所指出的写成自然这部书的隐秘的数字,来达到这种目的。这就是巫术或魔术。……他们还极重视用巫术的方法转化金属,这就是制造金子的技术或炼金术。”总之,人们希望找到探索自然奥秘的试金石,并对自然完全加以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荒唐的因素逐渐被剥除,炼金术演化为化学,占星术演化为天文学,巫术演化为实验,而神秘的毕达哥拉斯数论则培育了对数学的兴趣。 英国学者沃尔夫指出:“科学的近代是跟着文艺复兴接踵而来的,文艺复兴复活了一些反对中世纪观点的古代倾向,而且部分地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那些对中世纪的生活和实在观心怀不满的人都拥护文艺复兴。……中世纪基督教趋向于自我克制和想往来世。恪守宗教生活誓约的理想的基督教徒一心想着天国。他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从根本上说毫无兴趣。……重见天日的希腊和罗马古籍犹如清新的海风吹进这沉闷压抑的气氛之中。诗人、画家和其他人激起了对自然现象的新的兴趣;有些勇敢的人充满了一种渴望自主的理智和情感的冲动。”随着人文主义者对人性和人的自然本质的揭示,他们开始对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进行新的探索,尤其是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开辟,进一步振奋了人们的探索精神。他们不再把对自然界的理解建立在信仰和启示上,而是直接诉诸于对自然界的考察和探究。“和中世纪的思想家大多开始于对传统文本的阅读不同,近代早期的科学家最为看重的是观察和假说的建构。”在中世纪的黑暗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蓬勃兴起,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世间再度看见往昔于二千年前在希腊化的亚历山大里亚所见的景象———为数众多的研究者与教师、实验室、资料收藏、交换知识观念的设施,简言之,一种适宜于科学进步的社会与知识环境。”这是地球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一次革命,也是一场伟大的科学复兴。在这场科学革命中,出现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巨匠,他们成功地利用了当时的数学和物理学研究成果,在天文学上突破了占统治地位的托勒密“地心说”,创立并发展了“日心说”,由此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序幕。 随着自然科学的空前发展,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发现自然界,对周围事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这是当时的时代个性。由于印刷术的改进,古典科学著作得到广泛传播,有利于人们摆脱希腊和拉丁古典作家的观念及经院主义哲学的束缚。17世纪是近代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大学的外面,到处都充满了对科学的好奇,这种好奇心在平信徒中比在神职人员中更富于创造力,因为长期以来神职人员几乎是学术的惟一的监护人。在意大利以及别的地方,科学团体正在兴起,讲师的职位正在设立,重要的本国语著作也不乏人在撰写。应用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和化学正在飞速发展;不久,培根将强调自然知识的功用,并把手艺人的经验提升到几乎与哲学家的见识相等同的水平”。这场发生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整个宇宙的认识与理解,并为整个欧洲思想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这种科学文化界的巨大变化,德国著名教育史家鲍尔生指出:“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超自然主义的旧神学的崩溃,另一方面是自然科学,尤其是作为现世主义的新哲学基础的数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神学和基督教的兴趣,在宗教改革运动和反改革运动的斗争中,曾经再度兴起,并曾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在某时期还几乎压倒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世俗教育的势力;在现在这个历史时期,宗教兴趣却被现代哲学和科学的学术势力所排挤,而且在很多领域中确实被消灭了。”正如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一样,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则启发了人们的思想,培育了人们的理性、自信心、优越感、乐观主义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科学教育的探索:倡导科学教育的先驱们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人们探索科学教育的兴趣空前高涨。 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最早敏锐地洞察到科学的实用价值及其教育意义,并积极倡导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推广。拉伯雷的《巨人传》、培根的“所罗门宫”、弥尔顿的学园、配第的科学组织、夸美纽斯的泛智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安德里亚的《基督城》以及洛克的绅士教育,几乎涉及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 拉伯雷是16世纪法国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在长篇小说《巨人传》中通过描述巨人卡冈都亚受教育的过程,将经院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进行鲜明对比,讥讽经院主义教育的可笑和无用,突出科学教育在人文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拉伯雷的科学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卡冈都亚给儿子庞大固埃的信中。在这封信中,卡冈都亚为儿子拟定了一份新的教育大纲:“……至于七艺中的几何、算术和音乐,在你年轻的时候(那时候你不过五六岁),我曾经教过你一点儿,你要继续学习下去,如果可能,把余下的都学完。至于天文学,要学习所有的规则。……至于自然科学知识,我要你仔细地学习;要做到没有一处海洋、河流和泉水里的鱼类你不知道;天空中的飞鸟、森林里或是在果园里的一切灌木和乔木、生长在地面的各种草和花卉、隐藏在地球内部的各种矿产以及世界东方和南方可以见到的各种各样的宝石,所有这一切你都应该知道。此外,必须非常仔细地阅读希腊、阿拉伯和罗马各地医学家的著作,也不要轻视犹太法典的学者和谶纬学家的学说;你应该学习解剖学,获得关于微观世界即人的充分的知识……”卡冈都亚的要求几乎囊括了当时自然界的全部内容,是一个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更是一幅现实主义教育的宽广图画。在新教育大纲中,拉伯雷主张通过旅行、参观、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把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他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教育思想,但已经意识到自然科学知识在整个完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拉伯雷重视自然科学及直观教学等观点,为后来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培根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近代科学归纳方法的创始人。他的著作处处洋溢着对新知识、新发明以及科学的热情向往和赞扬,充满了对僵死、空洞的经院哲学的嘲讽和轻蔑。他在1594年圣诞节演出中借“王子”之口表达了征服自然的科学教育理想:(1)建立一个最完备、最广博的图书馆,以便收藏一切对启发理智有价值的书籍,而不管它们的出版年代、印刷方法、使用的语言和地区等因素;(2)建造一个宽敞奇妙的花园,里面生长着各种各样十分茂盛的植物,花园与放养适当种类的淡水湖和咸水湖相连,在花园四周的房屋饲养一些珍禽异兽;(3)开设一所美丽的陈列室,分类陈列任何人工或机器所制造的东西;(4)开办一个设有工厂的实验室,拥有生产工具、熔炉和实验器具等。培根的科学教育理想后来成为他在《新大西岛》中描述的“所罗门宫”的雏形。“所罗门宫”是专门为研究自然和人类而建立的一所规模较大的科学教育机构,它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设施。例如,用来凝结、冷冻和保存各种物体的大洞穴,用来进行土壤实验和嫁接、发芽、试验的各种果园和花园,用来饲养各种鸟兽的动物园,用来配制各种各样的药草制剂、药材和药品的药房等。“所罗门宫”还拥有进行各种科学试验的实验馆,如光学馆、音乐馆、机器馆、数学馆、香料室和魔术室等。总之,在科学主宰着一切的“所罗门宫”,科学与学术享有极大的自由,人们热心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可以说,培根在科学上具有远见卓识,他几乎预见了现代科学的各种实验和创造活动。他的构想揭示了科学与人类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为科学知识的世俗化绘制了蓝图。培根的后继者受其鼓舞把“所罗门宫”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各国科学社团正是顺应这种新时代的需要而诞生的。 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政论家,也是科学教育的倡导者。他对传统经院主义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建议创办一种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兼具实科性质的学校,他称之为“学园”。学园的课程计划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神学和自然科学四部分,其中自然科学占很大比重。弥尔顿为学园拟定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算术、几何、天文、自然地理、物理、数学、三角、筑城学、建筑学、工程、航海、农业、生理学、医学、解剖学、自然哲学中的气象史、矿物学史、植物学史、动物学史以及自然哲学方法论。他还主张让学生阅读一些医学家的著作,使他们了解一个人的气质、脾气、幽默以及如何应对粗鲁;主张把猎人、捕野禽者、渔夫、牧羊人、园丁、药剂师和其他科学家、建筑师、工程师、航海家、解剖师的实践经验引入自然科学的教学。“这些知识和经验给他们染上真实的自然色彩,使他们不会忘掉,并且给他们以与日俱增的快乐。”在弥尔顿生活的时代,近代自然科学正处于起步阶段,自然科学的成就还不足以取代古典著作的权威,因而他虽然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却主张学生从古希腊罗马著作中学习自然科学,这说明他的科学教育观具有新旧交替时期的两重性。这种使古典主义课程和实科教育相结合的理想,在17世纪70年代英国率先创办的学园中变成了现实,而且在洛克的《教育漫话》中得到进一步发挥。配第是17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皇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针对当时人们从事科学研究各自为政的弊端,他主张建立一个有利于科技传播与发展的科学组织。这一建议被认为是后来英国皇家学会创办的先声。为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普及科学技术教育,配第建议创办劳动小学和机械中学。劳动小学主要对儿童进行基础知识及能力和制造业训练,因而课程分为两部分:前者包括阅读、写作、绘画、制图、算术、几何、外语、音乐等;后者包括车工、制作数学仪器和钟表、雕刻、制作乐器、磨制玻璃工艺、植物栽培和园艺、船舰模型、地球仪、解剖学等实用技术。机械中学是一种实科中学,除学习科学知识之外,还要学习旋工、钟表、雕刻、造船、地球仪、罗盘针、香料等。机械中学设有科研机构和配有科研设备,如生物示范园、水族馆、陈列馆、机器模型、图书馆、天文馆、地球仪、试验田等。受培根感觉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影响,配第主张采用直观教学原则,强调学习与劳动相结合,重视儿童在工场中的实际操作。为更好地了解手工艺知识的发展状况,他建议对所有知识重新审查,并从中筛选一切有关实际或实验的学问,将它们编成一部大型著作。配第强调教育与科技及手工业生产相结合,设计新的学校模式,反映了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强烈要求改革传统教育的愿望。他的关于收集各种科学知识汇编成书的建议是夸美纽斯泛智论及百科全书的先导,他所描述的机械中学与培根《新大西岛》中的“所罗门宫”交相辉映。配第在教育史上首次使用了“实科”这个词,后来德国教育家席姆勒将在哈勒创办的新学校称为“实科中学”。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他从1634年起开始致力于探讨“泛智”问题,所谓“泛智”是指广泛全面的科学或智慧。1650年他应邀担任匈牙利政府的教育顾问,期间创办了一所“泛智学校”,并为该校拟定了一份教学计划,名曰《泛智学校蓝图》。这份计划内容丰富,自然科学占有较大比重,如五年级逻辑班教室门口上方写着“不懂自然哲学的人不得入内”,墙上贴满了逻辑法则,学习内容有数学、地理学、天文学、光学、机械发明史、文体、希腊语、戏剧表演等。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和重视科学教育的主张体现在其一系列著作之中。例如,在《母育学校》中,夸美纽斯为6岁以下儿童提出了一个广泛详细的教学计划,内容包括自然、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家政、政治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音乐、语言等学科,他认为通过这种启蒙性质的教育可以为儿童奠定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拟定的国语学校课程除当时流行的读、写、算、宗教和唱歌外,还增加了经济学、政治学、天文学、地理、自然、世界历史等常识;拉丁语学校除了开设文法、辩证法、修辞学、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外,还增设物理学、地理、年代学、历史等学科。总之,他主张加强新兴自然科学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夸美纽斯对科学教学法也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他把教学中的直观性奉为“金科玉律”,认为“科学的真实性和确定性有赖于感觉的证明者胜于任何其他证明”。作为一种知识结构,泛智论贯穿于夸美纽斯为各级学校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之中,这一理论适应了张扬理性、尊重科学知识的时代潮流,表达了重视普及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美好愿望。康帕内拉是17世纪意大利著名思想家和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他设计的太阳城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古典主义和神学几乎销声匿迹。按照他的设想,从2、3岁起儿童就应在有学问的老人带领下,一边在城市中散步和游戏,一边观看和学习四周城墙上的图画,从而获得最简单的科学知识;从7、8岁起儿童一边学习初等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边从事自己所喜爱的生产劳动,如各种手工业、农业、畜牧业等;接着开始研究比较抽象的科学,如数学、医学等,并经常举行讨论和辩论;最后大家在各种科学和手工业部门获得与其能力相符的职务。在太阳城各城区的内外城墙上都悬挂着华丽的图表,这些图表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如天文、占星学、几何、历史、逻辑、修辞、文法、医学、物理、农学、地理、动物学、地质学、政治学等。太阳城有许多教师负责讲授这些图表和绘画的意义,因此儿童在10岁以前就能毫不费力地通过直观教学掌握各种科学的基本知识。康帕内拉认为,仅从书本研究某种科学的人只是一些外行和学究,只有联系实际的教学才能培养出随机应变的有才智的人。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中创立了一种社会主义国家学说,太阳城里知识统帅权力,除了按知识划分外,人人平等,没有阶级差别。教育是普及和强迫的,它以数学和自然科学为基础,训练学生适应各种职业。《太阳城》是继莫尔的《乌托邦》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其中的科学教育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安德里亚是17世纪德国思想家,他在《太阳城》和《乌托邦》的影响下,于1618年写成《基督城》。基督城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建立了许多科研机构。例如,在解剖室,研究者从事动物和人体解剖实验,以帮助人们弄清人体各器官的位置,认识生命和各器官的运转;在物理大楼,展示着自然发展史的各种图像,包括气象万千的天空、各个地区迷人的景色、不同种族的人们、动物的画像、万物的形态以及各种石头和宝石,这些都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自然界样品;在数学大楼,有供研究用的天体图和地图,有星罗棋布的天空图和日月星辰的仿制品等。基督城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了有利于科学技术应用的各种工场,这些工场从事金属加热、冶炼、溶化和铸造、制盐、制砖、制造玻璃和陶器。基督城强调培养公民的科技兴趣,要求人人接受科学教育,因而在自然科学研究和科技应用中公民对于科学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在很久以前就受过训练,深谙科学工作的个中三味,并且对于自然界的内部奥秘感到由衷的兴趣。”基督城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也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在基督城中心有一所宽敞美丽的学校,学校设有8个讲堂,分别是文法、算术、逻辑、天文学、自然科学、音乐、伦理学和神学,青少年可以自由地在8个讲堂接受科学教育和训练。安德里亚重视通过直观教学进行科学教育,基督城与科学教育相关的设施有实验室、解剖室、药品供应室、机械器具陈列室、绘画和图片工作室、数学实验室等,学生在这些实验室接触实物,能更形象地认识事物。安德里亚在《基督城》中重视科学实验和科学教育等思想,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漫话》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绅士既不是教士或学究,也不是朝臣,而是事业家。为使绅士掌握各种有用的知识和技艺,洛克提出了一份内容广泛的教学计划。在这份教学计划中,他依据“功用”原则选择学习科目,主张课程设置应把现代实用科目与古典科目结合起来,兼顾实用与装饰。洛克要求绅士学习的科目包括书写、阅读、图画、速记、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地理、写作、算术、商业、数学、天文、几何、历史、年代学、伦理学、民法、法律、逻辑学、修辞学、自然哲学、跳舞、音乐、击剑、游泳、骑马、园艺、细木工等。他以功利主义思想为指导,论述了绅士学习各种科目的意义。“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是一个绅士所容易知道及必需知道的,此外,还有许多事物乃是以愉悦与利益,作为对寻幽探奇者的艰辛劳动的丰厚回报。不过我认为,上述种种事物宁可从诸如那些亲身进行过合理实验与观察的作者去获得,而不是来自于纯思辨方式的构想。”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在许多领域进行探索,广泛地阅读,大量地研究人类及其思想和生活方式,就会具有精神上的自由;而一个虽然深入彻底但只研究了少数几门学科的人绝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洛克倡导实物教学,主张让儿童亲自观察各种事物,使他们获得有关事物鲜明的印象,从而牢固地记住它们。洛克为年轻绅士所拟定的教学计划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实际需要,是弥尔顿科学教育观的新发展。《教育漫话》成了17世纪7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学园的理论支柱,直到18世纪末以前这种新型学校还在英国久盛不衰。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上述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探索科学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科学教学,这种科学思潮是教育理论中对经院主义教学内容进行改造的催化剂,有力地冲击了当时学校盛行宗教神学、古典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推动学校教育进一步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 三、科学教育的实施:新型学校与科学教育的传播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思想家们对科学教育的探索和大力倡导,在欧洲主要国家诞生了一批新型中等学校。 这些学校除开设原有的古典主义学科外,科学技术知识开始普遍受到重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观察、实验、实习等)也得到广泛运用,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教育的传播。16世纪德国教育家梅兰希顿按照新教思想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新型中等学校,其主要课程除人文学科、古典语言和宗教教育外,在规模较大的学校高年级还讲授科学基础知识,如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在17世纪后半期就开始酝酿的哈勒学园堪称当时教育革新的典范。这是一所以贵族学校为基础招收高年级学生的寄宿学校,它试图把传统的古典学科与现代语言、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在现代科学方面,学园设有几何、数学、生物学、解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而且把重点放在实物教学和实际应用上。例如,几何课尽可能增加野外实习,数学中的分数要以实物讲解,夏季应到乡村或田野讲授生物学,冬季要利用雕刻或动物尸体讲授解剖学。在哈勒学园的影响下,大多数地位较高的学校都在课程中增加了现代语言和自然科学。1708年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一所“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学校”。这所学校以数学、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研究为中心,讲授数学、物理、机械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绘画和制图等实用科目,在教学法上广泛应用了绘画、图表、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色彩。1747年赫克尔在柏林创办了经济—数学实科学校,设有算术、几何、力学、建筑学、制图、贸易、商品制造、自然知识、人体知识、动物学、植物学、桑树栽培和养蚕等课程,学生按制造业、建筑业、农业、簿记、矿业、商业等分为不同的班级,先接受数理基础训练,然后按志愿进行专门的职业训练。这在科学技术教育上迈出了一大步,随后在德国许多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实科中学,成为德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7世纪法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掌握在教会团体手中,学生均需服务教会并恪守共同的教规。1637年曾在耶稣会学院受过教育的笛卡儿发表了《论正确指导理性和在科学中寻求真理的方法》一文,认为耶稣会教育并未给他留下任何确定的信念,于是转而依靠理性方法研究哲学和科学,他认为按照这种方法进行研究,其结果是确定无疑的。受笛卡儿的影响,基督教圣乐会首先对耶稣会教育权威提出了挑战。圣乐会崇尚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哲学,致力于改革中等学校。圣乐会中学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新观念特别是现实主义:古典文学在课程中占显著地位,但也包括法语、现代外语、法国史以及数学、地理、物理、化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大多数课程用法语教学,强调历史、代数学和算术,运用地图和其他直观教具讲授地理,在实验室从事物理、化学和解剖学研究。圣乐会虽然在名望和势力方面不能与耶稣会相匹敌,但其教育活动一直延续到法国大革命。该时期法国贵族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除学习贵族的必修科目拉丁语外,更注重学习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等现代语言;经院哲学被笛卡儿哲学所取代,数学和新兴科学代替了传统的“四艺”,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讲授;为了提高贵族子弟未来的行政管理能力,历史、地理、法律和政治备受重视。该时期国家对工商业的干预也刺激了法国科学教育的传播。例如,17世纪中期在朗格勒为战争孤儿创办了一所贸易学校,开设数学、建筑学理论课程以及织布、制鞋等实践课程。法国政府也成立了一些专门学校教授艺术、设计和建筑等科学知识,如1648年的皇家绘画学园、1671年的皇家建筑学园、1682年的国立航海学校、1688年的艺术学校等。18世纪法国高级技术学校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给海陆军部队和建筑业输送工程师,1716年奥尔良公爵创建了“路桥人才集团”,专门提供建筑、数学、物理和化学教育的路桥学校由此诞生,该校是欧洲最好的土木工程学校。与此同时,采矿学校、绘图学校、商业学校、军事学校、航海学校也纷纷建立。科学教育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法国在技术教育方面遥遥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英国实行科学教育的先驱机构当推“学园”。由于文法学校和大学都掌握在国教徒手中,许多非国教派教士创立了一种规模小而且收费廉的新型中等学校,他们吸收了弥尔顿和洛克的思想,重视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运用英语教学。例如,1715年瓦特在伦敦创办了一所实科性中学,学校拥有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建立了科学实验室,采用演示和实证等教学方法,传授数学、天文学、地理学、航海学、军事学、簿记和自然科学等。1740年由约瑟夫•兰德尔建立的希思豪学园,专门为中上层阶级提供所需要的课程,8岁至18岁的学生达170人,图书馆拥有藏书1400册,科学仪器包括太阳系仪等。后来兰德尔在约克开办了另一所学园,宣称不采用文法学校僵化、专制、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采用更灵活和实用的方法。随后,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创建的瓦林顿学园在课程现代化上更进了一步,课程包括英国文学和文法、历史、化学、地理、解剖学和自然科学等。18世纪末弗罗兰在巴斯创办了一所学园,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博物学和应用科学;第二类阐述人与人类自身的关系,包括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文法、逻辑、修辞学、诗、绘画、音乐和体育;第三类阐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古代和近代史、政治学、经济学和名人传。与此同时,弗罗兰的妻子也为女子建立了一所实科中学,其办学精神与男校基本一致。以上这些学校注重科学知识教学,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同时有助于训练一批作为工业革命先驱的职员、机械师、技术革新者和企业家,因而深受社会特别是中产阶级欢迎。该时期传统的公学和文法学校也开始增加一些现代学科,如1770年伍得彻尔文法学校在招生广告上声明,除希腊语和拉丁语外,还讲授算术、簿记、对数、几何学、测定法、三角学、力学、测量术、水准测量、航海学、地理学、自然哲学、天文学以及地球仪的使用等。17世纪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家,文化教育发展缓慢。在17世纪80年代的莫斯科,只有24%的城市居民(成年男性)识字。17世纪末沙皇彼得一世考察欧洲各国后,为增强国力,在军事、财政、工商业、农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其中创建实科学校进行科学教育是彼得一世改革的重要措施。为培养军事和工业部门的各种专门人才,1701年在莫斯科建立了炮兵学校,要求教给炮兵及官员子弟以读、写、算及其他技术的科学知识。学校分为初级班和高级班,前者学习读、写、算,后者学习几何、三角、制图及炮兵技术等,学制四年,合格者送往部队或参加其他工作,不合格者送到炮兵厂当工人。随后,彼得一世颁布法令创办数学与航海学校,要求教授数学、航海学以及与航海有关的各种科学。学校分为数学班和航海学班,学制四年,所设课程有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测量学、航海学等。学生毕业后大多送往荷兰、英国等地深造,回国后担任舰队军官。从1701年至1716年,数学与航海学校为俄国海军培养了1200名骨干,还培养了不少造船业的专家和教师。18世纪初彼得一世还允许设立了外医科学校、工程学校、外国语学校、计算学校、矿业学校等,这些学校在科学教育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些学校中,知识的世俗倾向、新的教育形式、与实践的联系扩大了人的视野,增强了人认识周围世界的可能性。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世俗文化的活动范围。”可见,在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欧洲主要国家的学校教育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批新型学校的建立、课程内容的世俗化、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及新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在这场科学革命中形成的新知识、新理念与新方法,不仅给欧洲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从此以后,欧洲教育逐渐朝着科学与理性所指引的方向迈进。 四、近代自然科学对教育科学化的贡献自然科学的成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在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增长,科学研究方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学理性精神得以确立。这些变化对西方教育理论及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的科学化,是推动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首先,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学科分化,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光学、热学、电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解剖学、医学、生理学、药学、植物学、动物学、建筑学等,都在16-17世纪得到长足发展,推动了教学内容的科学化。随着近代科学教育的兴起,具有实用价值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渐扩大了在课程中的影响,并日益取得主导地位,而不切实际的宗教神学和古典主义受到排斥。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代表人物如培根、洛克等,明确阐述了与形而上学和神学知识观不同的新知识观———科学知识观。“因此,如果说,在知识观念问题上,16世纪还只是一个对形而上学和神学知识观进行怀疑的世纪的话,那么17世纪则是一个真正解构和建构的世纪。”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指出:“一些人对通过感觉经验的新方法探究自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例如,英国的哲学家培根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们已经看到一个新的课程轮廓,即依据科学而构建的百科全书式课程。”自然科学对教学内容的冲击打破了传统的学制框架,导致了新型学校的产生,如弥尔顿的学园、夸美纽斯的泛智学校、配第的机械中学、各种实科学校等,对后来西方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型学校的出现,一方面扩大了教育对象,使中产阶级和平民子弟也有机会接受中等教育;另一方面削弱了宗教教育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教育的世俗化,并对长期以来盛行的古典主义提出了挑战。其次,自然科学注重观察、实验、经验、独立思考,否定传统与权威,推动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理论中的某些新方法、新工具被引入学校教学活动,以取代往日机械背诵、强迫记忆、盲目服从权威的教育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了口耳相传的旧传统。“自然科学理论是建立在大量经验和实验观察事实基础上的,它通过对经验和实验结果的归纳和分析,提出一种逻辑构造型的理论体系作为理论框架。”实物教学、直观教学、模型、标本、图表、参观、实验、实习、制作等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根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驱。他在大力提倡科学知识的同时,对于如何获得科学知识的新方法进行了探讨。他指出:“科学当中迄今所做到的一些发现是邻于流俗概念,很少钻过表面。为要钻入自然的内部和深处,必须使概念和原理都是通过一条更为确实和更有保障的道路从事物引申而得;必须替智力的动作引进一个更好和更准确的方法。”他认为过去科学和哲学之所以毫无结果,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求知的一种新途径,那就是新逻辑、新工具。培根提出了科学归纳法,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从许多具体事物中寻找共同规律,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由归纳而来,可靠的知识必定来源于正确的归纳法。同样,夸美纽斯深信以感觉经验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最可靠,洛克认为感觉是心灵“白板”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这些思想都深刻地影响了教学方法的革新。再次,自然科学发现了宇宙内部存在的客观规律和秩序,在其启示下一些教育家努力探索存在于教育工作中的客观规律,使教育教学研究由单纯的经验总结上升为教育理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促进了教育理论的科学化。顺应自然既是人文主义学者在教育活动中遵循的原则,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同时还是他们进行理论探索的依据。如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应当摹仿自然,“教导的确切的规则只能从自然借取”。根据这一原则,他论证了学校工作制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校纪律等。过去人们往往引用圣经或宗教教条论证教育规则,夸美纽斯虽然没有完全摆脱旧传统的窠臼,但他在引用圣经之余力图寻找一个新的理论依据和论证方式。夸美纽斯引证自然的做法表明他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可贵尝试,突破了教会宣传“圣经包含一切真理”的禁区,使人们的注意力从天国转向现实生活,有利于教育工作摆脱宗教神学的桎梏。有学者指出:“在教育学史上,是夸美纽斯首次从科学认识的角度强调并试图探讨教育规律。……在教育学史整个发展谱系上,夸美纽斯开创了近代的‘自然主义教育学’理论流派之先河。”可见在教育理论中自然适应性、向自然学习、模仿自然,反映了人们探索教育及教学客观规律的愿望。最后,自然科学使人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抛弃了以往有关人性问题的原罪论、宿命论和悲观论。正如罗素指出:“科学引起的另一件事就是关于人类在宇宙间的地位的想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哥白尼学说本来应当有伤人类自尊心,但是实际上却产生相反效果,因为科学的辉煌胜利使人的自尊复活了。”一些人文主义学者和思想家热情歌颂人性,崇尚人性的美好,以全新的观点重新讨论人性问题,改变了对教育目的观的看法,主张教育为现实生活服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新的教育目的观将在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的结合中得以建构。甚至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的传统从此慢慢让位于科学知识对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影响,包括对教育目的观的影响。”另外,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以巴黎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柏林学院为代表的科学社团也应运而生,既开创了科学专业化和社会组织化发展的先河,也从思想观念和教育实践方面极大地扩展了高等教育的范畴及内涵。⑥同时这些专门的科学社团也是推动科学知识传播的主要机构。 作者:易红郡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自然科学论文:关于学术期刊的自然科学论文 1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科技期刊担负着缔造中国科技文化的选择、优化、传播与积累的重任。作为出版工作者,期刊编辑肩负着社会责任、政治责任以及文化责任。因此,期刊编辑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明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现、世界观,时刻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编辑的政治素质主要指编辑人员如何紧密结合编辑工作实际,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于学术期刊,人们一般认为社科类学术期刊比较容易出现政治问题,而对于自科类学术期刊则稍有忽视。文献[5]中舒干列举出了一些自科类编辑人员因对政治问题的忽视而出现的政治错误。笔者也曾在期刊校对过程中遇到作者将台湾、香港的股票数据与欧美国家的数据进行对比,而在文章的图题里面因为疏忽将以上两个地区和其他国家统一写成了多少个国家的对比图,在文章编辑过程中却没有发现。因此,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更应该重视从细节处发现政治问题,这就要求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有良好的政治判断力。 2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学术期刊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期刊质量的高低,最终影响到学术期刊的学术效果和社会效果。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编辑业务能力。期刊编辑出版的双层学科性质决定了期刊编辑人员既要具备学科专业业务素质,也要具备编辑专业业务素质。关于期刊编辑的业务素质,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期刊编辑的业务素质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即:狭义上的业务素质和广义上的业务能力。狭义的业务素质如文献[2]中所提出的,包括:①语言文字修养,②论文审读与编辑加工能力,③现代化办公能力;而广义上的业务能力包括选题策划能力、编辑加工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特别是要对市场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无论是狭义上或是广义上的理解,总体来说,一个合格的、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应该既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通晓编辑工作的规律;同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自然科学学术编辑又必须要有过硬的英语技能,并且还要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 首先,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要有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大多分为两类:综合类和基础学科类。综合类学术期刊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电子学、环境科学等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中国科学》杂志。基础学科类一般只涉及某一种或者几种相互交叉的自然学科,如:《数学学报》、《物理学报》等。无论是综合类还是基础学科类的学术期刊,都对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要求。现在我国学术期刊的编辑,尤其是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许多已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极大部分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我国现代社会中是一支科学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专业知识都基本满足要求。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在已有专业知识基础上努力成为自身学科的“专家”,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学术素养,及时更新各种自然科学专业知识,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杂家”,从而更好的完成编辑工作,为读者服务。 其次,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要通晓编辑工作的规律,具有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一般来说,期刊编辑主要是熟练掌握编辑出版学科知识及详细了解国家关于出版方面的方针、政策。而对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来说,学术文章中涉及到的数理公式较多,变量符号、图表更是数不胜数。由于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自然学科知识,也不可能像电脑硬盘一样存储大容量的数据,因此,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需要更多的将自然科学常识与编辑理论常识以及编辑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运用,指导日常的编辑活动。 最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要有过硬的英语技能,并且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无论是稿件由纸质版变为电子版还是接收方式由邮寄变为互联网接收,都显示出期刊编辑工作方式的改变。现在我们面临的是计算机网络,是多媒体世界,是电子出版物,这些都要求期刊编辑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应用,从而使期刊编辑工作更方便,更大程度上的提高编辑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自然科学学科来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国际间的交流变得更容易,因此要求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要有过硬的英语技能,做好国内与国外学者交流的纽带,从而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3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于期刊编辑来说,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娴熟的编辑业务技能,同时也要有道德素养,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敬业精神,使自己所编辑的刊物成为对读者、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精神食粮。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是用来维护编辑与作者、编辑与审稿人、编辑与读者、编辑与编辑群体等相互关系和利益的准则。为此,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只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奉献精神,以质量为标准选稿,始终坚持为作者、读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保证期刊质量严格把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品力作。 4结语 总之,在这个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必须要与时俱进,敢于开拓,勇于实践,不断加强各种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大力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促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的发展相适应。 作者:张晓庆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应用数学和力学编辑部 自然科学论文:探微自然科学下创造性人格结构模型 1项目分析 项目难度在人格、态度测验中称为“通俗性”,100个词汇的通俗性在0.4到0.8之间,基本符合要求。大部分项目的区分度也比较高,鉴别指数小于0.2的词汇被剔除,总共有28个项目。 2探索性因素分析 经过多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了载荷小于0.3的项目、删除了在2个或2个因素上存在载荷差异小于0.15的项目,最后形成一个32个词汇项目的结构模型。因素分析的先决条件是各变量之间必须具有相关性。KMO统计里的值为0.886,Bartlett's球形检验的x2值为5801.538,p=0.000,说明32个词汇具有相关性,这544个样本的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一共7个,总共解释了总变异的56.34%。32个项目的共同度都挺高的,达到0.4到0.7,都可以保留。各项目在各因素中的载荷如表1所示。根据问卷各项目的具体内容,要对各因素进行命名。因素1的项目涉及偏激、焦虑、急躁、冲动等,将其命名为“神经质”;因素2的项目涉及锲而不舍、刻苦等,命名为“勤勉坚毅”;因素3的项目涉及和蔼、友善、重感情等,命名为“真诚友善”;因素4的项目涉及低调、谦虚、深沉等,命名为“淡泊沉稳”;因素5的项目涉及激情、幽默、浪漫等,命名为“激情敏感”;因素6的项目涉及精明、逻辑等,命名为“逻辑性”;因素7的项目涉及天真、可爱等,命名为“孩子气”。 3内在一致性信度检验 测验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同一批被试多次施测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包括4大类: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在对自然科学领域创造性人格特质结构进行信度检验时,仅采用内在一致性信度进行评价。将验证用的数据进行内在一致性信度分析,计算克龙巴赫α系数(Cronbach'salpha)。7个因素的α系数分别为:0.8、0.803、0.799、0.671、0.685、0.715、0.633,基本或良好地达到了心理测量学对内在一致性信度的要求。 4效度检验 (1)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了验证探索性因素分析后的“自然科学领域创造性人格特质结构模型”的有效性,将438名验证样本的数据汇集后,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该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使用LISREL8.70程序,依据各个项目得分的协方差矩阵来完成参数估计。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的32个项目重新调整顺序,设置7个潜变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去衡量模型的各项指标,其中最常用的是拟合优度的卡方检验。使用X2和自由度一起来说明模型正确性的概率,当X2/df小于3时,模型拟合较好;在5左右,表示整体模型可以接受。除此之外,GFI、NNFI、CFI、IFI、RMSEA、SRMR等指标也可以用来衡量模型的拟合情况。GFI、NNFI、CFI、IFI等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越接近于1,拟合度越好;RMSEA的变化区间也在0到1之间,但越接近于0越好,临界标准一般是0.08。拟合指数表明,X2/df为2.4,CFI、NNFI、GFI都在0.85以上,模型可以接受。RMSEA小于0.06,比较好。说明模型的总体拟合度比较好。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自然科学领域创造性人格特质结构模型7个维度:“神经质”(6个项目)、“勤勉坚毅”(5个项目)、“真诚友善”(6个项目)、“淡泊沉稳”(4个项目)、“激情敏感”(4个项目)“、逻辑性”(4个项目)“、孩子气”(3个项目)。 (2)效标效度 将本结构7个维度与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量表的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等4个分测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勤勉坚毅、真诚友善、激情敏感、孩子气与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量表达到相关系数为0.4的中等相关。而神经质、淡泊沉稳、逻辑性则与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量表的相关相对较低,大约从0到0.3之间。这可能与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量表更倾向于测量个体的创造愿望有关。 5讨论 5.1自然科学领域创造性人格的结构构成和具体特征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100年来也没有形成一个被全世界广泛认可的结构模型,特别是在特定领域中的创造性人格的结构模型研究中。本研究认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创造性人格结构应有其特殊性。因此,对某一特定领域进行创造性人格的结构模型研究是可行的。采用创造性人格特质形容词表对自然科学领域创造性人才进行词汇评定研究,得出自然科学领域创造性人格的结构由7个因素构成,它们是:神经质、勤勉坚毅、真诚友善、淡泊沉稳、激情敏感、逻辑性、孩子气。因素一被命名为“神经质”。它描述的是一个人遇到困难时精神上出现的不安状态。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在偏激、焦虑、自负、急躁、冲动等方面,平均分在2.21到2.48之间,并没有出现高分的情况。因素二被命名为“勤勉坚毅”。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认真和坚持态度。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在敬业、坚韧、刻苦等方面,平均分在3.78到4.14之间,得分非常高。表明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勤奋努力、对所追求的事业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因素三被命名为“真诚友善”。它描述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人际关系上的特点。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在友善、和蔼、重感情等方面,平均分在3.58到4.02之间,得分比较高。表明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真诚、友善、比较重感情。因素四被命名为“淡泊沉稳”。它描述的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和情绪稳定性上的特点。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在低调、儒雅、谦虚、深沉等方面,平均分在3.26到3.75之间,得分中等偏高。表明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比较低调、淡泊名利、坦然、谦虚、深沉的特点。因素五被命名为“激情敏感”。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对待事物反应强度和深度上的特点。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在激情、浪漫、幽默、想象等方面,平均分在2.93到3.44之间,得分中等偏高。表明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比较有激情、比较富于想象、稍浪漫、具有一定的幽默的特点。因素六被命名为“逻辑性”。它描述的是一个人的认知风格和是否具有才干和逻辑性的特点。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在精明、逻辑、成熟、镇定等方面,平均分在3.62到3.94之间,得分比较高。表明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思维深刻、考虑周到、逻辑性强、遇事镇定的特点。因素七被命名为“孩子气”。它描述的是一个人纯真、童贞方面的特点。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在天真、可爱、顽皮等方面,平均分在2.33到2.85之间,得分处于中等。表明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个体在孩子气方面的特点并不明显。 5.2关于自然科学领域创造性人格形容词表的形成 采用词汇法对人格维度进行探讨已经广泛应用于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各个领域,其作用也日益被研究者们所关注。陈利君曾利用Gough形容词检查表对自然科学领域的高创造性者进行过研究,认为创造性人格由公正性、宜人性、开放性、内倾—外倾性、神经质5个因素构成[11]。但是我们试图通过词汇法对中国本土高创造性人群的人格进行探讨,建立适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创造性人格理论。研究搜集了中国有高创造性的人物传记中的描述稳定人格特点的词汇,还搜集了高创造人群的日常生活中的稳定人格特点的词汇,对这些词汇进行分析整理,应能较全面地反映中国人的创造性人格特点。 5.3自然科学领域创造性人格的结构模型的心理测量学验证 运用自编《创造性人格特质形容词表》,对自然科学领域高创造性人员进行了5级评定调查,得出自然科学领域创造性人格特质结构模型7个维度:“神经质”(6个项目)、“勤勉坚毅”(5个项目)、“真诚友善”(6个项目)、“淡泊名利”(4个项目)、“激情敏感”(4个项目)、“逻辑性”(4个项目)、“孩子气”(3个项目)。经探索性因素分析,KMO、Bartlett's球形检验、各词汇项目的共同度、各项目在各因素中的载荷等指标都符合因素分析的要求。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各拟合指数都达到优良水平。测验项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整个模型结构的内在一致性克龙巴赫α系数、效标关联效度等指标也基本或良好地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本结构模型可以继续为以后研究所用。 作者:彭运石 莫文 彭磊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自然科学论文:浅谈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创新 一、生物类通识课程实验探索 (一)实验内容的选择设计 1.呈现基础性和趣味性 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虽然缺乏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但对生物学实验却充满着好奇与渴望。据王国强等(2005)调查显示,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对生物实验课很有兴趣和有兴趣的高达96.30%②。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兴趣各异,全面开展基础生物学实验技术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其工作量会非常繁重。因此,根据非生物专业不同学科的需要和学生不同的基础,同时设置不同层次的生物学基础实验项目,着重扩大共享面,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大多数非生物专业学生而言,既体现基础性又有趣味性的生物实验,通过认真观察、探求尝试、独立思考,同样会对生物学基本内容产生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使之提高对生物学的兴趣,达到促进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的目的。据此,设计大量基础趣味性实验,能在侧重提高身心素质的实践教育中实现严谨笃实与轻松快乐的平衡,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享受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突出交叉性和探究性 理工科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在基础性生物类课程学习后,应进一步鼓励他们运用所学去参与探索生物学奥妙,大胆尝试更加专业的生物学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在解决生物学问题后进行主动学习。设计的基本和综合性实验,能给予学生一些潜在的才智得到发现和发挥的机会,让学生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的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一些基础。教育也要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服务③,对于少数特殊需求的学生尤其与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学生,经过一些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参与特殊类拓展型实验,设计条件允许的创新性实验,鼓励其与生物专业学生课外研学,共同开展跨专业领域的研究,从而扩展实验的创新空间。 3.实验模块的应用 通识课程面对的学生是多样的,不同模块可对应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图2)。模块1的设置主要针对艺体生、文科生,实验项目无需太多的实验技能就能完成,如生物鉴赏、植物水插生根、玫瑰精油的提取等;模块2主要针对理科生、工科生,项目设置以预备性实验为主,包括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训练,目的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模块3、4设计体现生物学特色,难度适中,具可操作性,如体表微生物的检测、DNA提取、动物养殖等,对学生进行实验技术方法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模块既可单独进行,也可穿插合并,基本能实现学生专业分流和对口所需,并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下限数项目,可预约多选多做。 (二)更新教学模式 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合理衔接、互相促进,可以充分发挥生物科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的创新优势。但选修生物类通识课程的人数众多,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就要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上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选择性学习的空间。实践中,实施以培促教,培训专业学生尤其是师范专业学生成为实验教学助教,与指导教师共同成立“三三制项目组”,每两名本专业学生负责三个层次各一项实验,指导教师1/3时间用于指导预实验、1/3时间用于管理和协调、1/3时间用于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价。专业学生参与指导非专业学生的选择性实验,从实验教学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大提高学生动手的“面”。通过“生生合作”的实验教学模式,搭建专业与非专业学生互动学习平台,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多类型、多层次的适应性要求,真正营造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图3) 改革评价方式,科学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摒弃终结式考核。教师从设计思想、参与程度、实验组织与操作、实验报告书写等多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最终把学生从应试教育引向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改革效果与思考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实施开放性实验,打破了理论教学一统天下的不利局面。通过生物学实验,学生加深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在宽松真实的实验环境中,获得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性教学有效地延伸和补充了课堂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比单纯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也提供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平台,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性和求新性的实验实践后,个性品质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本校举办的课外素质拓展活动之生物学知识竞赛中,参赛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协调了横向课程与实验重复之间的矛盾 生物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泛,各课程条块分割,但实验实践环节都有交叉和重复。统一开设非专业开放性实验,打破独立的课程界限,弥补了没有统一教材的缺陷,也转变了实验室专为某一课程或项目服务的观念,避免重复购置,减少了资源和空间的浪费。实验项目共享,受益面广,学生各学所需,既可根据所学课程针对性选择实验项目,也可以不拘泥于课程而尝试有自我兴趣的实验。教师也能根据教学需要,择机选择一些实验项目引入课堂,因材施教。同时,把热点问题或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根据个人所长进行实验指导。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兼融,组成了具有交流意识和科研意识的教师团队。 (三)专业学生的再实践,提升了学生的非专业能力 专业学生参与实验项目的开发和指导,改变了他们的被动学习状态,增强了其动手能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实现开启了学生限制性思维向开放性思维的转变之门,对学生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践能力等非专业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导向作用。在课余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将学生从考试型引向研究型学习,增强了对理论与实践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也培养了其团结协作的精神,建构了师生间互为主体的和谐关系。 三、结语 通识课程是大学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无论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还是对其以后的专业教育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的课程应该具有无限的开放度④,具有较宽知识面的人才便于向更高层次发展。开放性的实验活动,是整合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确实能增强通识课程的影响力,提升课程的品质。如何改进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优化实验项目、提高管理策略并逐步创造一个更加优质的创新环境,需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和探索。 作者:温涛 颜鈺梅 单位: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宜宾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自然科学论文:文科生自然科学类书籍阅读现状探微 1文科生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是当代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21世纪是一个变化神速的时代,技术、经济和政治、文化领域的巨大变革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和机遇,也带来了众多的未知风险和潜在隐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加强,国际政治多元化的格局仍然存在。和平与发展虽为世界各族人民的良好愿望,但整个地球并不平静。军备竞赛、核武器的研制、空间技术竞争、贸易摩擦等等每天都在上演。虽然人类的异化得到许多人的认同,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不争的事实存在着。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技成果,而且一些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依赖新的技术去解决,而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只达到3.27%,是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和时代背景下,作为未来主人和生力军的大学生们,就决不能再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弱书生了。就必须打破文理分科隘口,广读各科书籍,做到真正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晓达中外各国风情民俗、地理状况,了解人类技术成就和文明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代国际风云的变幻莫测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民族立场,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培养正确的生活观念,树立正确的环境能源意识,领悟世界先进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更好地做好社会和时代的主人。 2文科生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是当前大学生自身就业与工作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不确定性和职业的不稳定性,使所学专业与所选择工作要求相脱节的情况大量存在,无形中加大了就业风险。而文科专业中的历史学、哲学、法学和管理学是初次就业对口位率最低的学科,供需失衡也造成法学学生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要应对这样的局面,就必须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自主学习自然科学类相关知识,以便扩大择业范围,更好地在职业竞争中把握机会,获取成功。当前文科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突显的一些问题也让更多的人呼吁打破专业局限,以便培养全面优秀的专业人才。中国新闻网2009年3月13日引《检查日报》中《代表委员称文理分科不改革无法造就法学大家》一文中,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曹义孙对记者的谈话充分表达了对当前法学生在文理分科背景下表现出的“先天不足”的感慨。侯欣一强调:“法学人才除了法律专业素养以外,还应具备两种素养,一种是人文素养,一种就是科学素养”。“一个法律问题背后肯定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因素,没有对社会的解读,只会生搬硬套,怎么会成为优秀的法律人才”,“只有人文素养,没有科学素养,也不行。比如知识产权这门课,文科背景下的学生就无法深入进去,一遇到技术层面的问题,就卡壳了,而有些教师自己也是不通的。”[3]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学专业人员在解决房地产、知识产权等涉及多项技术指标的法律纠纷时表现出来的失误和纰漏更是让众多的社会人士闻之寒心。而一些具备自然科学相关知识的人员则在法学领域做出了惊人业绩。如被喻为“神探”、“中国的福尔摩斯”的世界著名的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早年取得的是警察和刑事科学学位,之后又获得的是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许多侦查结果的取得,都依赖其掌握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而这是大多法学人员不具备的。这些都说明,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文科生特别是文科专业中实践性最强的法学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3促进文科生自然科学类书籍阅读的引导策略 3.1积极聘请自然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营造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术交流氛围 文科生缺乏理科自然科学知识,理科生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理科生人文素养的缺乏问题已有多人撰文讨论并引起社会关注而加以改善,许多理科院校都不断聘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交流讲学,以便向师生渗透人文社科知识,加强其文化素养。而对文科生自然科学类知识的欠缺问题加以撰文讨论的则几乎为零。文科院校开展学术讲座或交流会议也多以与专业设置和学科属性相同或相近为主,很少聘请本专业或学科以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讲学。如2009年是西北政法大学开展学术讲座和交流比较多的一年,粗略统计全年共开展讲座和学术报告108场。除5场题目未报外,其中政治法学类76场,占总数的70.4%,哲学、文化、社会学共11场,占总数的10.2%,经济、管理6场,占5.6%,英语3场,占2.7%,教育及就业专题5场,占4.6%,其它两场,一场为《图示的态度和方法》,一场为国家授时中心的董军主讲的《现代时间斗量于北京时间》,显出明显的自然科学技术特点,但占总量不到3%。由此可见文科院校学术交流活动中的倾向性和局限性,而当前学术和社会问题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发展、综合治理的趋势,作为学术文化重阵的大学,就应积极感知和响应社会发展趋势,努力挣脱自身专业和领域局限,关注其它专业和自然科学发展动态,积极与自然科学领域单位和个人进行交流和合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创造访学讲学契机,从而打破专业学术局限,开阔师生思维视野,为增强理科素养、完善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渗透氛围。 3.2针对图书介绍薄弱环节,加大自然科学类书籍介绍力度 现代开放宽松的图书阅览环境下,对图书的介绍推广亦是形式多样,不一而足。有大型书店的热销书或新书推介、网上图书资源的重点书目介绍、电视或广播节目中对名小说或书籍的导读。而大学生进入校门后,有教育部高教司指定的大学生必读书目100种,各专业老师也会开列本专业所须阅读的书目,梁启超、胡适等人也曾开列过青年必读书目。但仔细考察各家所列书目,大都倾向于人文社科领域,涉及自然科学类的书籍极少。这样使得整个社会阅读超于功利性、消遣性和单一性,不利于在全民范围内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科普环境,不利于全民科技意识的树立和提高。介于此,各图书文化事业机构和单位团体,特别是肩负着培养国家人文社科领域人才的文科院校,就要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改变跟风趋势作风,积极引进自然科学类书籍和文献载体,利用音响、视频、报刊、网页等多种方式向读者灌输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技生态知识和意识,介绍优秀的自然科学读物和文献资源,调动其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3.3突破专业局限,开展自然科学类知识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 中小学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比较普遍,而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并不多见。2008年江苏省举行了首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是这方面的创举[4]。此举是在认识到“大学生科学素质的高低,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响应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激发大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热情,提高文科大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而实行的。其主要知识点和要求为:①重点了解物质、能量、信息和宇宙、地球、生命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主要方法。②一般了解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内涵、外延、作用和发展概况;了解科学技术的性质、功能、历史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影响,掌握尊重科学方面的基本要求,了解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布局,相互间的分工、联结、交叉与融合,以及由此形成的功效,了解资源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本知识[5]。可以说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点和理论体系。这种通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不但能起到较好的刺激作用,而且能起到良好的引导和知识普及作用,值得文科院校借鉴推广。此外还可通过定期参加自然科学实验室活动、野外考察、参观科技馆、制作手工机械等方式,调动其学习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万彩红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 自然科学论文:略谈自然科学论文政治质量意识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出现的政治类差错的表现形式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主题与观点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不涉及政治性言论,但它仍有政治原则与方向问题。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政治原则与方向首先体现在文稿在主题与观点中是否与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保持一致。例如,有一篇名为《中医退出正当时》的文稿,作者以大量事实论证我们应放弃对中医的投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西医发展上会有更大效益。审稿人认为作者提出的观点大胆、独到、新颖,可以作为一家之言刊载。而编委会认为,文稿观点与国家大力发展中医的观点相悖,不予刊用。而与此同时,有刊物刊出了类似观点的文稿,虽在学界引起了反响,但给举步维艰的中医发展在舆论上又人为制造了不该有的麻烦。一篇名为《公立医院应走市场化道路》的文稿,作者从经济学角度阐述公立医院走市场化道路解决发展问题的观点,观点有理有据。审稿人认为,该观点对我们许多陷入发展困境的公立医院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刊载。而编委会认为,文稿观点与国家医疗制度具有社会福利性质,公立医院必须承担社会义务的原则相悖,不予刊用。审稿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与缺乏政治意识有关。学术类科技期刊的政治原则与方向表现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出版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要求学术类科技期刊保证所载内容必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为提高影响力,置泄密于不顾 许多刊物为提高刊物影响力,喜欢刊载一些有“爆炸点”的文稿,而许多作者为提高自身学术地位,也希望刊载文稿能引起学界广泛影响。为此,都在围绕“爆炸点”做文章。“爆炸点”不好找时,自然想通过捷径来制造“爆炸点”。最捷径的办法就是大尺度地暴露研究方法与过程,以此来赢得别人的兴趣与关注。在医学期刊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期刊把一些非常有情报价值的种族基因信息刊登出来,为敌对国家制造基因生物武器提供了资料,这种教训是惨痛的。有资料显示,国外情报机构获取我国情报的主要渠道是公开出版物。因此,期刊编辑必须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在审阅一些高科技项目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把好保密关。 (2)就学术而学术,置潜在不良影响于不顾 许多编辑在审稿时就学术而学术,置潜在不良影响于不顾。比方说,有一篇名为《XX族艾滋病感染调查及分析》的文稿首次披露了一个封闭地区、学者们认为不存在艾滋病流行条件的地区发生了流行情况,这是一个颠覆以往普遍认识的一个新的学术观点。审稿人认为,该文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应该予以刊载。但编委会在慎重思考后予以撤稿,认为这种情况发生在民族地区,如果被人利用,很可能将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演化成政治问题。有一篇名为《某地鼠疫流调报告》的文稿将一个地区发生鼠疫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审稿人认为,该文稿意在总结某地鼠疫的发生规律,对鼠疫防治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而编委会认为,文稿不宜公开发表,其如若散布到社会上,极易引起社会恐慌。一篇名为《XX族X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的文稿将某一个民族的某个基因情况进行了报道。审稿人认为,该文稿发现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一个基因特征,对人种研究提供了证据。而编委会认为,文稿貌似一篇纯学术论文,但文中涉及到的观点有种族歧视问题,文稿不宜发表。 (3)重视文稿总体思想,置细枝末节于不顾 编辑工作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加体力加眼力的工作,很少有不超负荷工作的编辑。故而许多编辑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文稿的主题思想上,而忽视了对细枝末节的审查。殊不知,一个小小的不注意便会引发大的政治波动。有一篇名为《我国人口肿瘤分布地区特征》的文稿宣称统计范围为“全国”,但我们细看并无台湾资料,对此我们的编辑及时在文中加注“除台湾地区”字样。这种情况很多,易给人以口实。有一篇名为《海西州藏族蒙古族自治州地方病调查》,我们对文稿的敏感问题进行了审读没有发现问题,而在付印时,一位蒙古族激光照排人员提出“抗议”,原来作者把“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写成了“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我们在审读时没想到会发生此类问题。此外我们在常见问题上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常常对国界也十分注意,而对省界、区界关注不够,引来意想不到的纷争。 (4)重视文稿主体审读,置参考文献于不顾 随着文稿规范性的增强,参考文献成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参考文献的审读,我们许多编辑认为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或仅对关键文献加以审核,或只是对文献引用格式予以规范。在对一篇国外来稿审核文献时,我们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作者提供的是一个文献来源网址,但无意点开这个网址,发现它是一个别有用心的链接。对文献链接我们要有十二分的注意,对指向一些特定域名的网址进行不厌其烦的检查,防止将读者引向境外别有用心的站点,例如对含.tw的站点,应着重检查,其常常隐含有分裂祖国的内容。 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政治质量的把控 (一)编辑主体的审美原则是学术期刊把控政治质量的关键 编辑主体的审美原则是保持刊物政治质量和学术质量的关键。任何学术期刊,包括自然科学类期刊,总是由一定的阶级所掌握,总要表现其所属阶级的立场、观点、利益和愿望,为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服务。因此办好学报的最根本的原则,即是必须牢牢把握政治性原则,必须讲政治。因此,编辑主体在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时,首先要看文稿的政治质量,如果一篇文稿仅从学理上有严密性,但政治倾向是消极的,甚至是反动的,那么,再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章也是不可取的。所以编辑主体在审稿、编辑加工过程中必须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审视文稿,否则就失去了作为编辑主体自身应尽的职责。[1] (二)切实做好审读的制度设计是学术期刊把控政治质量的方法 审读制度是我们的防火墙。学术期刊编辑要树立审读意识,审读一直贯穿于期刊的整个编辑、出版工作的始终。每个出问题的编辑部都有审读制度,本文强调的是“切实建立”。作为一项制度设计,我们要把审读制度设计成一项不可逾越的程序性制度,而不仅仅是一项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附加性制度。 (1)构建学术期刊外部审读机制对于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十分必要。 (2)重视审读者的第三方性。往往请单位内部的专家来做审读工作,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许多问题他们看不到或不愿说。而从单位外聘请相当比例的审读员,则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不放松知名专家稿件的审读。应加强对约稿的审读,对审读出的问题不迁就,不通融。 (4)审读决不可抽样,必须全刊审读。综上所述,自然科学类期刊编辑要从思想上树立起对自然科学类文稿的政治审查意识,不因其为自然科学类稿件而忽视政治质量审查,要辨别、厘清一字不着但潜含于文稿内容之内的不良政治问题,按照“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发表分内外”的原则,切实确保自然科学类期刊的整体办刊质量,严格做好自然科学类期刊政治质量的把控。 作者:陈芃 单位:青海大学 学报编辑部 自然科学论文:浅议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课程 1充实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课程的必要性 1.1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水平对幼儿培养至关重要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这一数据在2001年1.44%,2003年的数据是1.98%,2005年是1.60%,2007年是2.25%,[2]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公民整体科学素养水平不高且提升缓慢,而幼儿科学教育则是公民科学素养的早期形成的重要保障,对幼儿培养起到关键作用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水平将会直接制约国民整体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笔者也在学前教育专业任教,在2012年冬季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时侯(12月22日),有学生(理科生)因害怕世界末日来临,而选择放弃考试。这虽然只是个案,但我们未来的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从这一愚昧行为中可见一斑。 1.2适当增加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性 在指导幼儿科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承担着激发幼儿对自然、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启迪幼儿心智的任务,对于孩子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有益的生物、物理、化学现象都要能深入浅出地作出适当的、科学的解释。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适当增加自然科学方面浅显的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将自然科学作为基础学科正常开设,这对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有极大的帮助。 2如何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课程 2.1现行课程设置不利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 五年制大专和中专的通识课程中包含了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而三年制大专的课程除了表1所列举的相关课程以外,并无其他自然科学相关课程。那么三年制大专是否可以增设与五年制大专和中专类似的自然科学课程呢?三年制大专的同学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已经比较完整的学习了自然科学的课程,那么知识的简单重复学习,便没有了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在课程里面几乎没有了自然科学。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各校学前专业现行的教育大纲几乎都可以概括成教心学(教育学、心理学)加技能(美术、音乐、舞蹈等)的模式。比如在教师的教育专业性方面,当前各校学前大专课程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为主,而没有将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纳入到一个系统化的课程设置体制当中。[3]这样的后果导致学前专业毕业生自然科学知识参差不齐,良莠不一,他们不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学过以后也不知道在实际的工作中怎样传递给幼儿。 2.2三年制大专需要怎样的自然科学课程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根据现存的实际情况和对未来幼儿教师的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学前专业大专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以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要设置一门以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为主的综合课程,该课程总体教育实践为60~80个学时为宜。第二,对实际的教学过程进行改进。山东女子学院董旭花教授主编的《幼儿园科学园(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中活动54—简易直流电动机模型。[4]该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初显的认识电和磁的相关现象,让他们感到好奇,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对自然的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虽然大专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过此活动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但很多的同学没有完全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在幼儿教学中运用。在自然科学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以通以上类似的活动示例为背景,让未来的幼儿教师自己动手完成活动示例中要求的各项内容,然后对活动示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对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笔者把这种对师范生的教学过程叫做“从运用到知识”法。第三,现有的自然科学教材不适合当前的教学,应根据实际为该门课程编写专门的教材。该教材的编写应遵循逆推或归纳过程,从幼儿教学的实际出发,归纳出需要学前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材的编写可以按照“从运用到知识”法,重点以剖析幼儿科学教学中实际教学活动为主,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结语 近几年,全社会都在持续的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国家也陆续出台了幼儿教师培养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课程的规范有效开设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以及对幼儿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希望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学前教育专业研究者和专家共同努力,让我们从幼儿教师培养开始,逐步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 作者:周春 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自然科学论文: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报道内容综述 1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报道内容 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报道内容,因各个学报的办刊历史和学校特点呈现出比较鲜明的个性。科技期刊在选稿方面要提高话题意识、注重选题创新,注重期刊载文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先进性[7]。高校学报报道内容的选择主要体现在其报道的学科上,也反映在其作者群上。另外,科普等相关功能的探索也在业界有讨论,有的利用封二、封三报道科研快讯,有的开辟了研究简报的栏目。总体来看,报道内容体现各高校的特色,没有统一的要求,也没用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专门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对于部分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目次中的栏目设置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1.1核心类高校学报报道内容 这里指的核心类高校学报主要包括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栏目设置选择部分核心类高校学报近3年的情况(见表1)。通过分析,发现这类刊物报道内容特点如下: (1)与本校学科结合紧密。有的是独具特色的交叉领域,如电子科技大学的复杂性科学;有的是所在学校的优势专业,如武汉大学的化学、生物,武汉科技大学的冶金科学与工程,福建农林大学的作物科学;师范类的报道内容则紧密结合了所开办的专业,全面而细化。 (2)反映了地域科技资源。如华中师范大学的城市圈研究,宁波大学的海洋水产与生物技术。 (3)在拓宽报道内容上有新的尝试。由于这些高校学报办刊的优势,在吸引优质稿源上有条件,也逐步在尝试宽口径的栏目设置,如沈阳师范大学的主编约稿、武汉大学的综述,河北师范大学则设置了专题研究和学科综述两大栏目。 1.2综合类高校学报报道内容 综合类高校指的是世纪之交高校合并后出现的学科相对齐全的一般院校,具体栏目设置情况见表2。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类刊物报道内容特点如下: (1)栏目设置比较全面,优势学科体现不足。部分高校学报没有栏目设置,究其原因,有的是栏目正在形成中,有的是办刊实践中发现栏目设置与报道内容有冲突,干脆取消栏目。 (2)开始注意与学科、地域结合来设置栏目。如江汉大学的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研究栏目,依托于部属重点实验室举办特色栏目;武汉纺织大学的纺织科学;东北大学的信息与控制、材料与冶金栏目;武汉工业学院(武汉轻工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等。在地域科技资源上,贵阳学院开设了区域经济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开设了工程质量、安全与防灾减灾。 (3)办刊实践中的新尝试。综合类高校学报难以借助刊物影响吸引优质稿源,在拓宽报道内容上也没有太多的内动力,但也进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青海大学的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这里一个重要的尝试是浙江海洋学院和青海大学推出的研究简报。一般高校学报在高端的努力是必要的和艰难的,但在快速报道方面是有优势的和有需求的,研究简报的推出,很好的挖掘了自身的办刊优势,值得推广。 1.3农林师范类高校学报报道内容 选取农林师范类高校单独分析,是因为这类高校围绕优势学科办学,专业特征明显,对它们的分析也有解剖麻雀的意义(见表3)。通过分析,发现这类刊物报道内容特点如下: (1)与学科、地域的结合十分明显,所报道的内容能够全面反映办学资源。关于这一共性特点这里不再展开。 (2)在学科的纵深方面有探索,从理论和应用上都有拓展,很好地体现了栏目设置的延展性。如杭州师范大学的有机硅专栏;新疆师范大学的竞技与健身研究。 (3)在报道的时效性上也有初步尝试。如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简报栏目。 1.4学报自然科学版报道内容的主要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前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报道内容的主要发展趋势。 (1)立足优势学科开门办刊。学报是“职员、学生共同研究学术、披露心得之机关”(见《北京大学月刊》创刊号《编辑略例》)。与本校优势学科的结合是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办刊的立足点。 (2)着力报道地域科技资源。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不同特点,学报应抓住这些优势科技资源,在与地域科技资源结合上不断着力。 (3)创新办刊思路注重延展性。高端的主编约稿、院士特稿,大综合的专题研究,注重时效的研究简报都是栏目设置的新趋势。实际上,学报报道内容和栏目设置的领域相当宽广,是和经济社会发展、学科的动态、学校的建设紧密相连的。按照中国图书分类办法,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类别就有10大类,其中T类就有TB一般工业技术,TD矿业工程,TE石油、天然气工业,TF冶金工业,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TH机械、仪表工业,TJ武器工业,TK能源与动力工程,TL原子能技术,TM电工技术,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TQ化学工业,TS轻工业、手工业,TU建筑科学,TV水利工程,等等细类。在国外,科技期刊的科普功能得到重视和应用。学术期刊论文中阐述的新方法、新实验和新观念,也会作用于人的思维,具有科普功能。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学术期刊中完全可以融入科普内容,成为重要的科普载体[8]。科普报道以科技在线、编辑精选、网络观察、读者来信、学科视点等栏目出现在诸如Nature、Science等刊物上。然而,我们的高校学报编辑部多以“不能改变读者对象、降低学术水平为代价来招揽读者”的理由,没有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总的来说,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在报道内容上既要细化栏目、精耕细作,又要提高固定栏目的比例、强化优势特色栏目。 2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特色栏目建设 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典型的小众传媒、综合性学术期刊,文章数量少却专业种类众多,难以体现学科特色,是这类期刊的致命弱点。 2.1学报界和研究者多数主张策划特色栏目 多数研究者和学报界同仁认为高校学报影响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涵盖的学科和专业太多,信息集中度太差,最终造成了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的下降。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压缩报道内容,甚至举办专业期刊成为时尚。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变更为《地球科学》,成为地球科学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大幅度上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刊载论文内容集中,脱离了一般学报大综合的特性,成为全国众多高校学报中的佼佼者。为此,自科学报界多主张向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习,举办特色栏目。他们认为突出特色,以特制胜是普通大学学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9]。《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辟了“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专栏,《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辟了“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特色栏目,《湖北民族学院学报》有“民族医药”栏目。综合性大学按照重点学科凝练特色栏目,民族师范类院校按照地域和传统优势学科打造特色栏目,专业明显的农林类学校更不用枚举了。这些特色栏目立足本校的重点学科,主动围绕栏目组稿约稿,成为倍受业界注意的重要阵地。 2.2不少办刊人和管理者主张坚持办刊规律不强求特色 也有学者质疑了大学学报的“特色论”[10]。他们的理论依据是学报是学术期刊,不能同文学期刊等消费类期刊等同,不可盲目学习其特色建设的规律。他们列举了中科院系统的学术期刊、国外的期刊办刊实践,特别强调:科学无特色,创新和反映创新的科学研究是学术期刊的第一要务。其精神实质在于质量[11]。当然,这些质疑论者也没有否定编辑的策划努力,他们承认学术期刊有学术引导的使命,提倡以问题为中心。 2.3对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特色栏目建设的建议 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建设自有其规律可寻,在坚守职责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报道内容是总的趋势,这一趋势必然同经济社会发展、学科动态和学校建设紧密相连。开办特色栏目不是学报的唯一目的,在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和不断分化组合的总态势下,相对集中地形成自己办刊的特色才是自然科学版的社会职责。这方面要有所创新,不能有固步自封的心态,不能回到过去那种“你拨经费我办刊,不愁期刊没人看”的旧思路上。对于特色栏目建设,不搞不必要的争论,而要在建设中不断打造队伍,凝练特色。这也许是面向未来的办刊之道。 作者:叶冰 曾婷 单位:江汉大学 期刊社 自然科学论文:中医理论与自然科学研讨 1科学理论的特点 自然科学理论,其所有的边缘概念都是来自于人体外部感觉器官的信号,比如西医,其观察人体情况,都是用眼睛、耳朵。所以自然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都是来自于人体外部感觉器官的信号,这是导致笔者能够理解、认同自然科学理论最重要的原因。总的来看,自然科学理论是人的大脑对来自于手、眼睛等人体外部感觉器官的信号的总结、概括、抽象而形成的理论。 2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是人的大脑对来自于身体内部感官信号的总结、概括、抽象而形成的理论。 与物理理论相比,中医理论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但是构成中医理论的基础概念如:金、木、水、火、土,阴、阳、邪气、邪风、卫气……是不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的。因为现代的科学家包括普通人,总是试图用所谓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中医理论,他们总是问“什么是气,什么是金、木、水、火、土”,看不到气,也检测不到。所以这导致了中医理论不被认同。但是这就如同要求人们用眼睛看到香味、臭味,用手摸到红色、绿色,这是不可能的,中医理论的基础概念是人脑对来自于身体内部感觉神经的信号。 为了证明中医理论是人的大脑对人身体内部感官信号的抽象、总结,有一个很重要的证据———中药的药性。在中医理论中,中药的药性是通过品尝,甚至将药草吃进肚子,从而感受药草的药性。这证明了中医理论是人的大脑对人身体内部感觉神经信号的总结。 所以,自然科学理论是人的大脑对人身体外部感官信号的抽象、总结;中医理论是人的大脑对人身体内部感官信号的总结、抽象。 3展望 本研究所提出的观点首先证明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其次为中医的研究方向指明了道路。 中医理论中五行理论为认知科学提供了一个关于“情感”的物理模型,这个“情感物理模型”对于认知科学有很大的作用,对于构建人脑中知识库模型有很大作用,笔者希望通过进一步对五行理论的研究了解情感与大脑的联系,从而为人脑“知识库”的研究提供益处,为我国自动化程度进行质的飞跃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孟晓宇 单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自然科学论文:柏拉图哲学对自然科学的实用性 数学天文学家柏拉图 柏拉图将“理念”应用到天文学,“理念”在希腊天文学中的本意是形式,毕达哥拉斯借用“理念”来指称理想的几何图形,以区别于纸面上画出的几何图形.苏格拉底将这一思想推广到伦理范畴,柏拉图将这一思想推及到整个宇宙18Pg.柏拉图的宇宙论由形式、个体和造物主构成.柏拉图继承和发扬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是世界本原的观点.他用理想的、数学的天文学来代替观察天文学,是一项激进的观念变革.柏拉图第一次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盘旋在天文学家脑海中的行星运动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如何组合各种均匀的圆周运动,使其结果对应于所观测到的行星运动l8]2,围绕着柏拉图提出的问题,经过了500多年,从欧多克索(Eudoxus)到托勒密(Rolemy),希腊天文学家利用数学原则与圆周运动来说明天体运动的各种不规则的现象.柏拉图提出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学说,由人类组成的微观世界与宇宙的宏观世界相回应,他的思想影响到了中世纪欧洲的思想.柏拉图企图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他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用数学表达描述了神圣的天体运动,他设想宇宙开端有直角三角形,他坚信地球是固定在宇宙的中心,同太阳、月亮和行星一起与不同的速度围绕地球旋转.柏拉图认为只有一个宇宙,他认为不同的天体都是由四种元素的微粒组成的.火微粒是正四面体,气微粒是正八面体,水微粒是正二十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多面体是由正五边形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以太•柏拉图的正多面体,多元素体现了把自然数学化的一大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这一思想,哥白尼和伽利略也遵行了柏拉图的数学天文学思想而取得成功的典范,伽利略在《试金者》中曾这样描述过:宇宙这本书是上帝“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其文字是三角、圆和其他几何图形”四巴柏拉图受到了毕达哥拉斯派关于数的神秘主义的影响,他把这个理论运用到天文学中.在《蒂迈欧》中,柏拉图强调“一个”世界的完美性.他用“一”这个数字的概念说明了世界太完美了,并和德漠克利特的机械论展开论战,推动了天文学向前发展.柏拉图的天文学体系不涉及可见天体的可感知的运动,而是与想象中的天空中数学点的完美运动有关,这些完美的数学点描绘出圆周运动,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来解释天体运动的不规则性这一思想为数学天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欧多克斯(Eudoxs)在柏拉图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天文学的天体的同心圆理论.托勒密乃至哥白尼一直延续这一思想研究完美的同心圆运动轨道. 柏拉图:理念论与数理思想相结合的古代典型柏拉图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他将在认识论体系上的理念论与在本体论体系上的数理思想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形成了自己的科学方法论理论体系.柏拉图对真理的认识是和他的理念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特有的唯心主义,后世称之为“唯实论”.“唯实论”对科学史的影响,超过了他的任何其他理论.科学史学家丹皮尔认为柏拉图的唯实论是一种现代形式观念的“实在论”,比一种粗糙的唯名论更接近真理7竺柏拉图的唯实论与基督教神学相结合,在方法论上表现为注重推纳演绎法,重视数的观念.柏拉图将几何学作为演绎推理的一个很好的实例,柏拉图曾经明确地把上帝看成一位几何家.他以几何学为蓝本,认为数理学家要利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思考,但是这种图形不是现实中的图形,而是理念中的图形,经过假设和逻辑推演,最终形成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的各种的理念.E•迈尔(Mayr)将这种思维称之为“类型逻辑思维”〔10183.这种思维模式认为自然界中应该重视研究典型现象,柏拉图本人建构的宇宙模型正是用了这种方法,欧几里得乃至整个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如此111].波普尔认为,柏拉图是提出几何世界图景的第一人,是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近代科学奠基者的思想噶矢112].研究科学史的历史学家林德伯格(Lindberg)这样描述柏拉图在科学上的影响:柏拉图的观点具有明显的现代口吻—理想化是大多数现代科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在建构模型和定律时,为了把握本质就需要忽略偶然因素的作用110183.而物理学也是遵行了这一方法论而取得了巨大成功,例如: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解决杠杆原理时,继承了柏拉图的理想化思想,忽略了杠杠本身的重量、支点的摩擦以及空气阻力的因素,同时把物体作为质点,把杠杆的位置定位为一个理胜化的数学点来处理.同样,伽利略的对接斜面理想实验就是试图在排除所有阻力和干扰的理想状况下描述物体的运动,解决了物体的运动问题,这是柏拉图的“类型逻辑思维”延伸的一个经典实例.后来的牛顿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即赓胜定律,惯性定律是不能直接用实验去严格的验证,它也是理想化逻辑推理的产物.柏拉图的自然哲学思想记录在他的众多著作中,其中最著名的是《蒂迈欧篇》.科学史学家WC丹皮尔曾这样评论《蒂迈欧篇》:这部书差不多成了中古时期的知识的唯一来源,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遗忘的几百年中,它给中世纪带来了一种自然哲学,当时的异想天开的见解有许多就是从那里来的Iv]51.柏拉图还通过举办学院的形式传播他的科学思想,他注重实证研究,培养了欧多克索斯、亚里士多德等大批杰出人才. 作者:张瑶 吴文良 徐楠 单位:昭通学院物理系
工业安装论文:智能建筑及工业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中的接地问题 摘 要:在建筑物的施工和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接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建筑工程和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接地系统安装工艺进行探讨和研究,对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故障电流的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并就几种专用设备的接地系统安装进行了学习和探讨,以便工程施工时作为参考。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业电气设备;工程安装;接地问题 0 引言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和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接地系统的合理、有效的安装不仅可以保护建筑物免遭安全因素的损害,还能够保护施工人员和相应人员的人身安全。虽然接地系统的安装步骤简单,看似比较容易,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非常繁杂。目前,我国现存的接地工艺适用于传统的简单的电气设备,但已经不适用于新兴的智能化建筑物和复杂的大型设备该工艺系统,常常给建筑物埋下隐患。对此,我们就安装工艺中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1 接地系统对土壤性质的要求。 在电气设备的实际安装过程中,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为故障电流和雷电感应电流提供一个流入大地的导体通道,从而保证电气设备在遭受上述电流影响时能够安全运行。这就要求电气设备的接地系统安装必须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对相应的材料、连接方法以及土壤条件进行严格筛选。研究表明,接地系统的安装中对土壤性质的要求如下:首先,土壤的含水量要足。通常情况下,土壤的含水量越多,其电阻率越低,其导电性能越好,更能将电流导入到大地之中;其次,选取合适的温度层。一般情况下,若土壤的温度过低,对其电阻率将明显升高,不利于电流的导入,因此,若在寒冷地区安装该系统,必须要将其安装到冻土层以下,以保证系统的要求;最后,土壤的类型对接地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黑色土壤以及有机物含量丰富的土壤就有更好的电解性能,也能够保持住较多的水分,其电阻率较低,相比之下,沙土地不能维持住水分其电解性能也非常差,因而电阻率非常高。因而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筛选土壤的类型。 为了保证接地系统的正确安装和运转的有效性,在安装之前工作人员首先要用电阻测试仪器对其电阻率进行测试。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四点测量法、三点测量法和两点测量法,其中四点测量法的实践效果最有效,三点测量法适用于不同深度土壤层的测量。在测量完土壤的电阻率之后,要想方设法降低其不符合要求土壤的电阻率,我们通常用增加土壤的含水量的方法进行操作,普遍的做法为:在土壤层中加入电解质,比如硫酸铜和氯化钠等物质,该方法虽然档次成本较低,但需要反复操作,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损失;采用接地增效剂,该法的性能较好、效果稳定,不需要进行后期维护,此法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2 接地电阻的测量 在接地系统安装完成后,要注重工程的验收工作,在对其进行验收时,必须要应用准确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仪器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我们不能应用万用表对接地位置的电阻进行测量,因为该方法的测量结果不准确,主要是由于无法消除因瞬间电流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 (2)方法的选择。接地电阻的测量中有测量电压和电流的两个回路,用相关公式和方法可以测量所选位置的电阻值。该方法的突出优点就是能够摆脱瞬变电流的于扰,得到准确有效的测量结果。 (3)环境因素的限制。大地作为接地极,其电阻性取决于土壤的种类、接地极的形状以及电气工程的要求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合理的排查环境因素,使得环境条件满足施工要求。 (4)正确安装辅助的接地极。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必须要准确安装辅助接地极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测量时,我们要多加测量,分别选取吧不同的点进行测量,从而筛选出最优、最准确的测量结果。 3 几种特殊设备设施的接地工艺实例分析。 在生产实践中,对于一般的常规建筑物和工业设施,在遵循合理的设计原则以及注意接地问题的基础上,其建筑物的接地效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但对于接地要求高,建筑复杂的工程来说,更多需要考虑的则是技术问题。 3.1 电信基础设施的接地问题 在电信设施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保障设备的可靠运行,且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为接地系统配备相应的等电位系统。实践表明,在电信设施中,电线进线设施采用的是经由电信主干接地母线的单点接地。对其安装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三个等电位的链接,以供其他设施作为参考。 一般情况下,电信室内都会加用电涌防护器,在安装该种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接地线的长度问题。施工中将其布置的最短最直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因为过多的地线长度会增加线路的总抗路,从而影响该设备的正常动作。二是接地线的相关路径问题。安装时避免线路走直角。三是必须注意电涌防护器的接地线要远离无屏蔽电缆。因为接地线与无屏蔽电缆会产生电容藕合,从而影响原本正常线路的正常运作;四是最好采用多股绞线而不要使用单股铜线做接地线。因为应用多股绞线能够加大使用面积,减轻设备的阻抗力。 3.2 发电机的接地问题 在发电机的施工安装过程中,建议使用四级自动转换开关,即ATS,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安装多台发电机。同时注意安装时要保证中性线到接地线环路在四极 ATS 处断开的有效性。如果发电机中性点接地不适用上述设备,则会形成并联的接地线以及中性线环路。如果将发电机的中性点也接地了,那么会构成接地线-中性线环路,从而导致电流的流失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这时,即便系统内没有出现故障,也会因为接地继电器动作而使电源总断路器或发电机断路器跳闸,因此要加强上述问题的关注和安装。 工业安装论文:工业厂房在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摘 要:钢结构是建筑施工中性能较强的结构类型,其跨度与强度较大,而且自重较轻,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使用的安全性。近年来,我国科技以及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这也增加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影响着建筑的整体质量,所以,设计人员一定要增加专业知识与技能,结合建筑功能要求以及工程实际,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工业厂房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所以,工业厂房中应用钢结构比较多,本文对工业厂房在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控制措施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厂房;钢结构;安装;控制措施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工业行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工业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工业企业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对厂房的安全性有着较高要求,所以,施工单位一般采用钢结构作为厂房的结构设计类型。钢结构厂房在安装与施工的过程中,周期比较短,而且投资收益比较高,其相对于传统钢筋o结构,自重比较轻,而且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性较高。本文对钢结构安装过程中控制措施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并保证建筑钢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加安全。 1 工业厂房钢结构安装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1 设计质量的控制措施 在工业厂房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前,首先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要采用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设计图纸的准确性,也要保证连接的合理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在建筑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设计人员,都应用Xsteel三维软件对设计进行规划,这一措施可以提高设计的质量,也有利于对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在工业厂房建筑中,构件的种类以及数量比较多,而且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设计人员不能处理好构件之间的关系,则会使钢结构设计方案存在较大的漏洞以及弊端。所以,控制好钢结构设计的质量,有利于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业厂房在钢结构安装工程中,各个连接点,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设计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程度也比较了解,有助于优化节点连接。另外,施工人员要与设计人员做好沟通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效用的最大发挥。 1.2 构件质量的控制措施 工业厂房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包含的构件比较多,所以,工程监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监理工作,对所有构件的外观进行仔细检查,还要对其性能进行严格测试,只有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才能投入使用。针对有的较为重要的构件,监理人员还要做好复查工作,其具体的步骤是:首先,工作人员要对柱子的肩梁到底板的距离进行测量,必须掌握钢柱的长度,还要对肩梁的角度以及柱长进行测算。其次,要对吊车梁的长度进行测量,还要对吊车梁安装孔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了解其端部到截面的长度。再次,要对桁架的长度、安装孔直径、截面的高度、孔径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最后,要对安装工程中,小型构件截面的尺寸以及安装孔的距离进行准确的计算。 2 提高工业厂房钢结构安装工程中管理控制水平的措施 2.1 规范设计与技术 我国工业行业发展越来越好,工业厂房的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在对钢结构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提高设计的质量,对设计以及施工技术进行规范,这样有利于对钢结构安装技术的统一管理。对那些参加施工的人员们也不能忽略专业培训以及专业考核。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各种施工规范和检测时所需要的各个检测工具都牢牢掌握,具有审阅图纸的能力,检查工作工程项目时要严格,这些都是关系到工程好坏的准备工作。 2.2 加大安装工程的监管力度 工厂厂房钢结构的安装工程需要认真的质量管理人员,把工程和项目之中全部的原材料都进行较为严谨的质量把关。在这方面一般含盖了材料的检验、验收,以及必要的那些材质和化学性或者物理性能的试验,其目的是为了让工程项目所应用的各个原材料能够全部合格。一定要加强关于工程项目的原料的划线和下料等方面质量的相关检测,比如说大型钢结构件类的放样尺寸,一定要具备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让他们进行复核校对。 2.3 提高安装施工的技术水平 钢结构的结构件在生产和制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拼接、锚固以及焊接和钻孔等几个步骤,工作人员一定要仔细把好在工厂厂房施工中的钢结构制作的质量要素。尤其是在焊接方面,一般会出现应力变形,这样的情况更要求专业焊接技术队伍拟定出合理的、详细的焊接工艺。质量人员们要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认真检查每一个工序质量,对于不同程度的变形采取适当的校正,使它们都达到合格的标准。 在我们安装钢结构的前期,应该做好提前组装的工作,这都是关于钢结构安装的工程项目施工里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前组装,能够很直观的表现出钢结构中存在的偏差和质量问题,这样做可以很大程上的使经济效益和生产率得到提高。 钢结构在被使用的时候,涂装质量也同样存在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刷漆可以起到防止腐蚀的作用。钢结构在各种场合下的使用都有着各种异同程度上的腐蚀,那些钢结构件被腐蚀以后,它的作用和寿命都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削弱,它的年限和承载能力以及剪切能力、抗拉能力、抗弯能力都会大大的降低。而那些腐蚀程度比较严重的也会为重大事故埋下不定时的炸弹,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发生事故。很多施工的单位对于这个环节不重视,只是注重了外表的质量上,内在的管理和质量也不够严谨。 2.4 加强对设计的规范,做好自检工作 我们在对工厂厂房钢结构的安装上一定要做好各种准备,无论是施工准备还是各要素,都应该谨慎对待,除了做好安装工程的项目质量控制管理方面以外,还要严格的按照设计的规范以及行业的标准做好来自各个工序之间的互检、专检和自检的相应记录,并且要定期召开质量研讨分析的会议。也不能忽略施工建筑中的各个技术资料,让工程项目一切的步骤稳健施行,让工程得到最有力的保证。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钢结构在工业厂房设计中应用比较广,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构成工业厂房的构件比较多,为了提高钢结构安装的质量,相关工作人员一定做好细节工作,对安装过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工业厂房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性要求比较高,施工单位一定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与管理,要保证每一项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还要按照设计图纸,规范操作,不能随意对设计图纸进行更改,施工部门要与设计部门做好沟通工作,这样有利于及时解决钢结构安装工程中的突发状况。 工业安装论文:工业厂区自动化消防系统工程的安装研究 摘 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促进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主要产业。但是工业厂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往往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工业的安全生产,很多厂区都非常重视消防系统工程的建设。现本文就主要探讨了工业厂区自动化消防系统工程的安装施工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工业厂区自动化消防系统工程的主要组成,继而从安装要求和施工安装两部分对其安装施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工业厂区;自动化消防系统;准备;安装 消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工业企业重视的一项安全工作,尤其是一些生产材料或产品具有易燃性的厂区中,更是将消防系统工程建设作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自动化消防系统在工业厂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是由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通风排烟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并以独特的优越性成为现代工业厂区消防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合理安装自动化消防系统,才能确保其能正常运行,才能在发生火灾时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以下本文就重点谈谈其安装施工的相关问题。 1 工业厂区自动化消防系统的组成 在现代工业厂区的建设中,所采用的自动化消防系统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综合消防联动系统。这是因为工业厂区中一旦发生火灾,形势就会变得很紧张,很多问题都无法控制,若要充分发挥自动化消防系统的功能作用,就要实现一系列的消防措施,包括火灾初期的报警、广播,到灭火和通风排烟等。正是因为如此,现行工业厂区自动化消防系统一般多是由自动报警联动系统、火灾事故广播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湿式系统、自动通风系统、自动排烟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每个子系统都会在消防联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控制火势,降低损失做出巨大贡献。 2 工业厂区自动消防系统工程的安装要求 自动化消防系统要想在实际中发挥最大的功能作用,前提条件就是自动化消防系统工程的安装质量得到保证,其各项子系统都能够正常运行。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在自动化消防系统工程安装时满足以下要求: 2.1 施工准备要求 这里所指的准备工作包括很多项目,手首先要对安装施工图纸进行严谨的会审,要求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设计图纸是经过施工单位、建立单位、设计单位审核并通过的图纸方案,尤其施工单位必须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这样才能在施工中更好的达到预期要求。其次,要对安装施工中所需要使用的材料和设备都进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后方可允许其进场。所有机械设备都要确保能够正常使用。第三,要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明确各个施工小组的工作职责,做好现场安排和管理工作。第四,要保证所以的施工人员都具备熟练的技能,尤其是一些特殊工种还需要持证上岗。加强人员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2.2 施工质量要求 工业厂区自动化消防系统工程的安装施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施工中的一些隐蔽工程应该进行验收,确保合格。另外,消防系统安装完成后,要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检验,确保所有的施工环节都符合消防工程安装质量要求。并落实各项施工责任,做好相关质量评估记录。 3 工业厂区自动化消防系统工程的安装要点 3.1 自动报警联动系统安装 3.1.1 对系统进行接线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电气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接线、布线等工作,应符合接线的规范要求,在布置好导线后必须进行绝缘电阻测试;进行接线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在线槽内的接线必须是完整的,不能出现接头、打弯等;可以使用导线连接器对接线盒或终端连接进行焊接完成;对于系统的建设,要以隐蔽工程的方式做好验收。 3.1.2 在自动报警联动探测器内的导线连接,正方向(+位置)的接线应该连接到红色的,而负方向(-位置)的连线应是蓝色的。对于其他的颜色的接线,就按照剩余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用途并进行相对应的连接,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 3.1.3 在厂房内进行控制柜地而的安装,底部应该是高于地面一厘米,而供电主电源必须要于消防电源连接,一旦出现火情可以立即报警。 3.1.4 自动报警联动安装完成后,为保证系统的止常,要进行调试。在系统通电之后,利用控制器对自动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和联动自动报警功能进行测试。对自动控制的探测器应该使用专用测试设备,还要对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进行充电和放电的自动切换测试检查。 3.2 自动喷水灭火湿式系统安装 3.2.1 自动喷水灭火湿式系统对使用的系统组件质量要求的较高,这就要求对使用的管材、管件、阀门、等设备和材料进行现场检查和测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主要系统组件应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使用。 3.2.2 消防泵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的有关规定;消防水池建设及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消防水泵和水井安装应按照有关监管要求进行安装。 3.2.3 系统建设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对供水系统、电源设计按要求进行操作,使系统真正进入准工作状态;对水质检测消防泵、报警阀、排水系统联动调试测试。 3.3 自动化通风防排烟系统安装 3.3.1 玻璃钢风管及配件整体成型生产,采用的原料合成树脂、玻璃纤维布及填充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法兰和管道或管件应作为一个整体,成直角轴管;支架形式、宽度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法兰螺栓应在两侧加镀锌垫圈。 3.3.2 在这个系统中,防火阀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安全设备,它应该是容易溶化件,并且是消防部门认可的标准的产品,其熔点的温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在方向位置的安装要朝向空气流的方向,对可熔元件在安装后应做测试。 3.3.3 管道风机包括轴向和混合必安装前应检查安装叶轮之间的间隙,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套管、油管的支架、隔振装置应安装牢固。 3.3.4 管状内衬材料与消音器应均匀的分布,拼缝应密实,表而应平整光滑,保证不易脱落,做好消声捕获;安装支架应分开设置,否则管道的重量承受会有压力。 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工业厂区的建设过程中,消防系统工程建设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建设项目。对于当前所使用的较为先进的自动化消防系统工程安装技术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在安装该系统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好安装施工设计工作,严格遵守消防相关规定进行安装施工,以保证自动化消防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保证厂区的安全生产。 工业安装论文:浅谈工业机电工程安装技术 【摘要】工业机电设备所涉及的专业较多,工业机电设备型号较多。机电设备线路复杂程度大,对于一般的装修人员的知识水平很难达到安装工艺的要求,加大了机电设备安装的难度。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工业机电工程安装技术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机电工程;安装;问题 一、机械设备 从大家所学知识,日常经验上都知道对机械设备基础常见质量通病无非三点:1.设备基础上平面标高超差;2.预埋地脚螺栓位置、标高及露出基础长度超差;3.预留地脚螺栓孔过浅。但有一种情况,在此需阐述,某建筑安装施工,在化产回收车间硫回收厂房二楼硫磺结片机基础,因设计失误,造成基础长度及宽度均小了200mm,经与业主协商,要求我方使用H型钢改造即填补空缺部分。在这里考虑H型钢施工可能方便,但对于有震动的设备来说,混凝土基础是目前传输承载力、传导振幅最好的方式,显然业主要求的做法并不提倡。 二、管道工程 随我国工业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安装利润逐年萎缩,成本节流就成为项目管理在施工方面最重要的手段。但成本节流却往往体现在施工过程的细枝末节中,下面我们就简述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管道防腐层的施工应在管道安装前进行,能够减少高空作业,降低施工成本,有利防腐质量控制。看似简单,但往往现场能做到这点却不容易,问题多出在管理不到位,可作为几个问题之一重点抓落实。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纵观近几年施工项目,对复杂的冶金机电安装来说,又有几个项目得以做到?做不到即属需加强部署之问题。要清楚其必要性,包括对施工进度极大的促进性,节约时间就意味着节约成本。 施工中伴热管经过主管法兰、阀门时,应设置可拆卸的连接件,此项施工,施工图纸中往往不明确写出,只是相关施工中予以提到,而恰恰在本地市场上大多队伍对此细节予以忽略,小问题往往体现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能给业主、建设单位留下良好印象。其实这样的工作量也只是信手拈来,施工中随手便可完成,倘若上升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印象方面,我们做一做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电气工程 工业机电设备安装电气工程包括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接地,电缆的铺设等等。电缆是电气工程的基础,本文这里重点对电缆工程进行分析。电缆属于电能输送的载体,因此如果电缆的质量过低,那么在输送过程中就会出现差错,比如说频繁引发火灾等。在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的电缆都是沿着桥架、竖井及沟道进行铺设的,因此过于集中、数量也较大,一般的规格为三芯至五芯不等。在实际的操作中,若不进行严格审查,往往会导致电缆的型号出错、施工混乱等,这样往往会使得电缆在运行中过热,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电缆安装质量的控制。 四、静止设备 我分公司多年从事冶金机电安装,拿焦化厂化产回收车间举例,卧式储罐盛水试漏以后,罐底及罐壁强度及严密性符合要求后,往往忽略对储罐固定顶强度、严密性以及稳定性试验的试验要求。 而按照相关施工程序有(引述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P123)固定顶强度及严密性试验:充水至最高设计液位下1m,将所有开孔封闭,缓慢充水升压,升至试验压力时,暂停充水,在罐顶涂以肥皂水检查。试验后立即将罐顶孔开启与大气相通,恢复到常压。合格标准:罐顶无异常变形。固定顶的稳定性试验:充水至设计最高液位(请注意是设计液位,此处需认真审图),将所有开孔封闭,用放水方法进行试验,缓慢降压,达到试验负压值时,停止放水,观察罐顶。试验后立即将罐顶孔开启,与大气相通,恢复常压。合格标准:罐顶无异常变形。 对诸如以上一气呵成,相互叠加的工序,会对项目成本节流起到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应予以考虑的问题。 五、防腐保温 关于防腐,现场往往怕费事每次都使用钢管或道木支撑管道,无论在翻滚亦或装运过程中都会使已防腐管道面目全非,这会增加返修率,增加成本,使人工降效,如此,我们应该从制度上节制不良行为,果断抉择,统一采用沙袋支撑管道。 在蒸汽管道波纹补偿器是否保温的问题,我方在施工过程中同样遇到,为此本人专门进行了网络搜索,由于线上众说纷纭,根本无法确切的定义是否应该,有说需要保温,有说不需要保温,且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内并无详实述说,也即图纸没有提及,在此需要施工单位在图纸会审中一并提出,并需表明合理建议,以显示本单位技术的娴熟。如下,采用防滑脱软质保温结构。 结束语 以上只是本人在一线施工中体会得到的一些看法,有诸多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势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善于总结,将最先进的技术娴熟的运用在日常施工的方方面面。并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便利,在施工中要学会举一反三,并为以后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带来帮助。 工业安装论文:工业厂房0.4kv低压电气设计与安装的相关探讨 摘要:现在低压系统不仅运用在工厂中,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人们带来方便。所以,应该对该系统进行管理,保证其能安全运行。如果发现不安全的地方,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保证安全。本文主要对工业厂房0.4kv低压电气设计与安装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工业厂房;0.4kv低压电气;设计;安装 引言 如果一个工厂的电气化装备不好,就可能出现一些安全事故;或者是由外界原因引起的,比如由于长时间运行产热过多引起的;或者由重击引起的,导致设备破损,易漏电,发生事故。所以在工厂中要对电器化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工作,以确保低压用电安全。 一、工业厂房0.4kv低压电气系统的组成分析 低压电气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经常应用于电的传输方面。它由配压设备和电压设备以及发电设备和备用电压组组成。开关、电缆、接地组成、支架灯有两重身份,它们应该属于变电压设备,同时又属于配电设备。其中电容器和变压器属于配电设备,内燃机则属于电源的一部分。不同的装置有不同的功能,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但又通过合作共同协调工作,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的设备出现错误,那么整个电气设备将会出现非正常运行,对工作人员以及整个设备构成威胁,所以在它的运行过程中要实施监管和维修工作,防止出现意外,管理好低压电气系统的组成分析。 二、工业厂房0.4kv低压电气设计 1、正确进行计算负荷 计算负荷是低压电气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概念,是一种假想式的设计,通过假想设定持续恒定的负荷,它是与实际的负荷等效的负荷,计算不等于实际存在。从热效应的角度出发,计算负荷能够有效判断不同负荷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压力大小。常用的计算方法是:二项式法、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单位指标和单位面积法等等,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需要系统法、二项式法,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在为选择变压器而进行计算时,负荷的计算不包括备用设备的容量,备用设备一般不会与工作设备同时运行,它是工作设备的备用机,例如水泵、机电盒等,将其纳入计算中会造成负荷重复,影响整体设计效果和合理性。(2)检修设备和消防器材通常也不纳入负荷的计算中。因为在使用检修设备和消防器材时会将一部分设备的供电停止,并切除消防用电部分,只要除去的用电负荷超过了检修和消防用电的负荷就不必将其算入整体的负荷计算之中。(3)在计算负荷时要综合性的考虑所有的用电设备,尤其注意用电设备较少的情况,如果总的用电设备在3台一下,则就可以按照每台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之和作为分组的负荷计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用电设备中存在大量负荷,这时必须考虑存在负荷对分组负荷计算的影响,一般选择二项式法进行运算。 2、低压电气系统的接地 低压电气接地系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tn、tt、it,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分电力系统的工作接地,另一种是用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保护接地,其中运用较普遍的是tn系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tn-s、tn-c-s、tn-c,设计人员对于tn-s系统的认识是只有在变压器室内将变压器n接线柱接地才能构成这种系统,而在变压器用电开关柜处进行接地则就构成了tn-c-s系统,实质上讲,在变压器室与低压电气室紧邻的情况下,并且中性线截面积足够大时上述两种系统就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在两个房间紧邻并且中性线截面积大于相线截面积的一半时,接线柱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相同的电位点,所以,低压电气室总开关处接地与变压器室变压器n线接地几乎是相同的。构成接地的系统仍然是tn-s系统。从便利性来讲,低压电气室受电总开关处进行系统接地为相应的施工和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安装带来便利,也大大减少了变压器到低压电气室之间铜材料的使用,节省了资源。 3、软启动器选择和电路设计 软启动器在工程建设中普遍使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软启动器和电路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一下几点:(1)从软启动器的各种功能和轻重分别负载的不同性质出发,正确选择配套的软启动器。一般情况是轻载符合可以选择标准型的软启动器,在容量规格的选择上主要依据电动机的容量;对于重载符合来说,要选择重载型的软启动器,也可以选择标准型软启动器,不过要在其容量上进行调整,一般至少放大一级才能选择使用。(2)软启动器一般都会自身携带过载保护功能,在电动机结束工作之后便可通过旁路接触器切换至旁路回路中,在切换至旁路回路之后,如果软启动器的过载保护功能仍然继续保持正常作用,就不必外加过载保护热继电器设备。如果不能正常发挥保护功能,则必须要在旁路回路中外加过载保护热继电器设备,进行必要的过载保护。(3)一些设计人员在软启动器旁路接触器的选择上,往往会按照笼型电动机的启动和运转的分段规律进行选择,由于选择的接触器规格偏大,往往会造成浪费。从本质上分析,旁路接触器只有在软启动器启动之后才进行接入,同样在软启动器完成工作停止后旁路接触器才分段开,所以,从科学的角度讲,旁路接触器的选择应该遵循ac-1工作类型的原则进行选择。因为选择与这一工作类别相配套的接触器在使用中的额定工作电流与其额定发热电流相等,电流通过的能力比ac-3类型的要大,按照这种标准选择旁路接触器能够有效减小接触器的电流规格。 三、工业厂房0.4kv低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配电装置以及配电箱施工策略 低压电气工程的中枢为配电装置。配电装置是分配电能的电气设备的总称,它包括线路及绝缘子,控制设备自动开关,配电箱,保护装置,自动装置,接地装置及补偿设备等。低压电气装置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将使整个系统瘫痪,影响供电可靠性以及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配电装置的安装调试要尤为谨慎萁验收工作更要按照相关规范严格执行。在实际运行中,配电装置最常出现的问题是设计整定电流与开关实际动作电流不符的现象。若设计整定电流过小,开关经常跳闸、停电,影响正常使用;若整定电流过大,在系统出现电流过载或短路时,保护装置不起作用,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危机人们的人生和财产安全。 配电装置的施工中最重要的是配电箱的施工,包括配电箱中配电盘的安装,各元件及内接线的安装以及箱体开孔。配电箱中配电盘所处环境决定了其材质必须是由不可燃材料,并且安装位置正确,高度和间距符合相关规定。配电箱内各元件要严格按施工图配置,保证元件齐全线路整齐有序。配电箱开孔应与管线直径相符。另外配电装置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处理,用铜线连接并加以标识,以提高安全可靠性。配电箱开启应灵活,动静触头应紧紧联系在一起且中心线一致。配电箱(盘)内线路整齐无交接无序现象,导线间应紧密连接连接紧密,无断股、伤芯线现象。另外还要注意'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不能过大或过小,尤其不应大于30mA,以免引起安全事故;动作时间不能太长,不大于0.1S;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一致;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数小于等丁2根。 2、协调作业施工策略 2.1当低压电气与土建协调作业时,毫无疑问,安装工程进度绝对受控于土建工程,因此两者协调作业时,必须分清主次,做到以土建进度为核心,全力配合土建工程。当然,必须明晰电气安装与土建工程两者必须相互合作的施工工序,在跟着土建节奏的同时,核对预埋管件的位置、数量、尺寸。预埋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后期的安装进度以及材料的预算,在预埋工作顺利完成后,各种安全接地、防雷引下线的焊接也必须按土建节奏来进行有序安装。 2.2当与给排水协调作业时,首先必须对正方面的图纸进行详细对比研究,因为很可能两者图纸有出入,比如电气线管道与给排水等管道有冲突,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各个管道的安装,确定先后顺序,一般给排水管道必须在电气管道下方所以确定两者施工工序。加强协调,得以保证两者工作顺利进行。 结束语 随着现代低压电气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功能和结构日趋复杂,对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从负荷的分析、元件的选型、保护措施的制定等各个环节入手,充分把握低压电气常见问题及产生机理,切实有效的提升配电的电气设计水平。 工业安装论文:工业电气设备安装对策及维修方法 【摘 要】工业电气设备安装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材料尺寸不合理、入口井布置不合理、孔洞密封不严实等方面。为应对这些问题,今后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合理布置入口井、确保孔洞密封严实、重视施工图纸会审、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并做好电气设备维修工作,使其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 【关键词】工业电气设备;安装;维修;材料质量 一、引言 对工业电气设备来说,要想促进其作用的有效发挥,预防设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做好设备安装工作是前提和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安装中应该把握每个技术要点,采取有效的安装对策,并重视设备维修,使其处于良好的性能和工作状态,预防质量缺陷出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业电气设备更好运行和工作。 二、工业电气设备安装出现的问题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电气设备试验和维修不及时。目前电气设备安装施工中仍然存在问题与不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材料尺寸不合理。忽视对材料质量的检查和性能测试,材料采购时的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制约电气设备运行效率提高。也容易导致电气设备安装质量不合格,影响设备性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入口井布置不合理。在入口井布置时,忽视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孔洞预留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影响电气设备安装效果提升。 (三)孔洞密封不严实。施工人员对该项工作不重视,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孔洞密封,影响设备运行质量提高。 (四)其它相关问题。例如,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电气设备安装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图纸会审不合理,技术交底没有落到实处,对电气设备施工材料的控制不到位等,也容易影响电气设备施工质量。 三、工业电气设备安装对策 为应对电气设备安装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笔者认为今后应该采取以下有效的应对措施,推动电气设备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 (一)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这是确保电气设备施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对此足够重视。做好材料采购工作,施工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设备供应商基本情况的调查,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采购施工材料。做好设备性能试验工作,保障设备性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对变压器、电缆、断路器、隔离开关等都要加强质量控制,使其更好运行和工作。 (二)合理布置入口井。全面考虑工业电气设备施工需要,合理布置入口井,为管线敷设创造良好条件。施工前要全面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施工中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确保入口井位置准确,为施工效果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三)孔洞密封严实。土建工程施工前就进行孔洞的预埋和预留,为电气设备施工创造良好条件。但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完成之后不能忘记孔洞封堵工作。施工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孔洞的封堵工作。当管线穿设完成之后,一定要做好孔洞密封工作,确保密封严实,实现对工业电气设备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四)重视施工图纸会审。施工前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等进行图纸会审,明确施工要点和任务,为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当发现施工存在问题与不足时,应该及时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对电气设备安装施工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安排。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施工,把握每个技术要点,促进施工质量提高。 (五)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实际需要,对工业电气设备安装施工进行有效的规范。建立电气设备安装施工责任制,为设备安装水平提高奠定基础。并加强执行力度,确保各项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四、工业电气设备维修方法 除了做好电气设备安装工作之外,还应该重视设备维修,及时处理和应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效保障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和工作状态,促进电气设备工作效率提高。 (一)进行设备检查。在日常工作,要建立完善的电气设备检修制度,明确检修流程、目的、频率等,有效规范施工人员的各项工作。确立检修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推动他们更好从事自己的工作。工作人员应该以检修规章制度为指导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存在的故障,推动电气设备更好运行和工作。 (二)做好设备修理工作。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维修,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电气设备修理水平提高。工作人员要掌握修理技巧,总结和丰富自己的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高电气设备维修质量,确保设备运行质量。 (三)重视设备日常维护。提高思想认识,做好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及时修理存在的缺陷,加强设备养护,使各项设备处于最佳性能和工作状态。同时在电气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还能有效预防各种问题发生,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工业电气设备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有利条件。 (四)落实设备维修原则。坚持预防性维修原则,重视设备日常巡视和检验,提高对故障的预见性,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有效预防各类设备质量问题出现,实现电气设备运行效率的提高。 五、结束语 在工业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应该认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实际需要,综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装质量提高。同时还要重视设备维修工作,掌握正确的维修方法,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设备综合性能,使其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 工业安装论文:浅谈工业设备电气安装 【摘要】电气安装工程是保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的关键工程。工业设备电气安装工程就是依据各类施工文件以及图纸中的具体规定,按照特定的线路保护和敷设方式将电能合理分配,然后输送至已安装就绪的用电设备及用电器具上。在对已安装就绪的用电设备及用电器具进行通电以前,要注意对其进行测试、调试,确保试验合格。本文结合电气安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业设备 电气安装 前言: 社会快速的发展,使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水平也逐渐要求高了,因此建筑物作为生活中衣食住行中不可缺少的住,人们对其安全性以及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就需要从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环节和电气设备施工安装环节严格把控。随着电气安装工程在工业工程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技术更新快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安装技术越来越复杂,杜绝安全隐患以及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重要一点就是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安装电气设备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提高电气安装工程质量。 一、工业设备电气安装现存的问题 1.进行电气安装的人员素质有差距 电气安装人员是进行电气安装的人员,在电气安装施工中是关键的环节。但是现在我国民用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队中的安装人员虽然有较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及操作工艺但是普遍素质都不高,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在面对具有专业性技术内容的设计文件以及施工图纸时就会对其理解不足,从而降低施工质量,这与现代电气化工程的要求不符。 2.安装时所用设备及材料存在问题 在建筑电气安装时所用的设备存在无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技术说明书和检测试验报告等文件资料等问题,材料存在导线电阻率高、熔点低、机械性能差、绝缘差、温度系数大;电缆耐压低、绝缘电阻小、抗腐蚀性差、内部接头多;几何尺寸达不到要求;电线管壁薄,强度差,耐折性差等问题。 3. 室内线路的敷设存在问题 (1)原材料不合格。(2)上下防火区之间留有空隙。(3)暗配在混凝土的配线管,拆模时外露,保护层不足,管子不畅通;三根及二根以上导管在同一处交叉。(4)薄壁管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代替镀锌管,PVC管代替金属管。(5)穿线管弯曲半径太小。(6)金属管对口焊接时管口毛刺不处理,直接对口焊接;金属管丝扣连接时其连接处和通过中间接线盒时不焊跨接钢筋或焊接长度不够,“点焊”和焊穿管子现象严重;应该用丝扣连接的镀锌管和薄壁钢管不用丝接,而用焊接。(7)钢管不接地或接地不牢,管子通过结构伸缩缝及沉降缝不设过路箱,留下不安全的隐患。(8)明暗管进箱进盒不顺直,挤成一捆,露头长度不合适。(9)避雷带只采用普通的元钢敷设,带间及引线下线采用对焊或单面焊接,搭接长度不足,焊接口锈蚀现象严重;(10)屋面金属物未作防雷接地,以金属管代替接地PE线等电位联接支线、桥架跨接地线线径不足。 二、工业电气安装步骤以及技术要求 1.步骤 安装准备管路预制加工箱盒定位管路连接穿带铁丝扫管带护口穿线托盘安装电缆敷设配电箱安装设备接线照明器具安装系统调试。 2.技术要求 (1)强化安装人员的素质 要想强化安装人员的素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队就应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引进具有丰富工程设计经验以及理论知识的专业安装人员,将整个队伍的人员知识化、专业化。 (2)严把常用设备及材料的质量 解决常用设备、材料存在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电气设备及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保管员、材料员、质检员应协同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检查。针对设备应检查其外观、说明书、合格证、型号、规格、零部件是否与实际一致;针对材料,也应对其的合格证或者质量证明书进行检查,如有必要可以现场取认为有问题的材料,到相关检测部门进行检验,确保其合格,如不合格,坚决不能投入施工现场。 (3)做好室内线路敷设施工。①钢管暗配安装的要求。在多尘、潮湿等场所敷设钢管时,应对电线管路、管口管子做密封处理;埋入地下的电线管路如要穿过建筑物,应加保护管对其进行保护;敷设可挠管超过30m、20m、15m、8m时,中间应装设分线盒;盒、箱应开孔整齐,管孔不得开长孔,应采用孔径与管径相吻合的手电钻或液压开孔器进行开孔,严禁使用电气焊进行开孔。②PVC电线管暗配要求。应选择最近线路对线管进行暗敷,敷设过程中应注意减少弯头的数量,如果弯头数量多则会导致管内穿线时阻力增大,增加施工难度;暗敷线管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采用专用弯管弹簧对其进行弯管,弯头上严禁有折皱、裂纹;在砌体内暗敷的PVC电线管,应确保填充水泥砂浆的厚度不小于15mm以及其强度不小于M10;进盒的电线管应一管一孔,用锁扣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保证没有线管进入的盒面上的敲落孔应完好无损。③金属软管敷设。金属软管用于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注意金属软管的长度不应超过2m,软管中间不应有接头、退绞、松散等问题,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保证连接处密封可靠;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 处。④管内穿线安装要求。首先应对各个管口的护口整齐度进行检查,防止有遗漏、破损问题的出现;管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可以在穿线的同时往管内吹入适当的滑石粉确保穿线顺利;穿线时,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入同一管内,不同回路、不同电压以及交流与直流的导线,绝对不得穿入同一管内。穿入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截面积的40%,且应保证日后能够维修更换。导线在管内严禁有接头和扭结,也不得将导线接头埋入箱底板后的墙体。⑤电缆敷设要求。进行电缆敷设前应认真检查电缆型号、规格与设计是否相同,绝对不能有扭绞,压扁,保护层断裂等缺陷;高压电缆敷设前做耐压及泄漏试验,低压电缆要用500 兆欧表测量其绝缘情况,合格后方可敷设。低压电缆敷设时在终端头及接头附近要有余留长度。温度低于0℃时,不许进行敷设。敷设时电缆应排列整齐并加以固定,及时装设标志牌。⑥防雷接地安装要求。防雷接地安装工艺流程:接地体接地干线引下线暗敷均压环避雷避雷网电阻测试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对接地电阻测试时应用专用电阻测试仪对所有断接卡分别进行测试,如接地电阻未达到设计要求,可在室外增设接地极(镀锌钢管或角钢均可)进行调整。 三、结语 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就是要保证工业电气安装的质量,这就需要在施工前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并制定预防措施,将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电气安装工程是一个涉及面大至时间空间问题,小至人力、财力、物力问题,因此电气安装工程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在施工时,应注意各个环节,不放过一点细微的问题,使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使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工业安装论文:探析工业安装测量及检测技术要点 【摘要】为了保障工业安装的质量,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重视设备安装的精度要求。对于高速运作、长距离或大跨度施工的设备而言,安装的精度要求更高。工业安装测量各检测能够使工业设备运作的安全性更高,并且满足工业发展效率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工业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复杂的工业工程纷纷涌现。这些工程的兴建,对测量手段、测量精度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工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安装特点和精度要求,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和设备,研究有效的工业安装测量与检测技术,开发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以工业设备安装过程为出发点,展开对精度测量和检测技术的介绍。 【关键词】工业安装;测量;检测技术 一.工业安装测量方法 工业设备的安装是一个复杂、精密的工程,其精密程度将直接影响设备的运作和使用。在进行工业设备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检测,以保障安装的效果。测量和检测工作贯穿设备安装的全过程,精密设备的安装相较于普通设备更加复杂,其设计和施工都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在工业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设备形状、种类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测量的对象也不同,在针对某个设备进行测量之前必须要事先进行反复调试,在保证精密度合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检测。安装测量与一般的工程测量相比,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设备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安装测量内容多;(2)设备位置特殊,测量方案设计与实施受限;(3)设备之间连接密切,绝对和相对精度要求高;(4)初步安装后反复调试,复测量很大;(5)重要设备安装到位后,其空间相对关系需要检测。本文将选取部分工业设备的安装作为代表,展开对安装测量和检测技术的分析。 1.行车梁与行车轨道的安装测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行车在车间生产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行车,一种重物移动工具,已经成为重工业生产所需的重要设备。尤其是在钢铁生产中,半成品、原材料等重物都需要利用行车来进行装卸,由此可见行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之高。由于行车梁外形尺寸较大,车间安装空间较小,因此安装难度较大。行车梁和行车轨道的安装要求很高,行车梁的中心线、轨道中心线、牛腿面中心线需保持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行车梁面与轨道面需保持在设计标高位置,位置稍有偏差则会对行车安装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2、工业设备安装校验测量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会因为工艺要求,设备需安装在固定的位置上,为了保证安装位置的精确,需要在安装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校准测量。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建立精密微型安装测量控制网,控制网的建立对多种型号设备都适用。小型设备安装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只需要设立几个参考点,但大型设备则需要分时段、分区建立,其参考点的数量也更多。一般常用的安装控制网有直伸三角形网、环形三角形网、三维控制网、微型高程网四种。每一种控制网的用途和测量计算方法都不同,在对工业设备安装测量时可以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3、高大烟囱施工测量 在工业生产中,烟囱是大多数产业生产都需要的设备。烟囱的形状大多为圆台形,由于其稳定性较差,底面积较小,因此在搭建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垂直性的测量来提高其稳固性。烟囱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筒身的中心垂直偏差,将其顶部中心与底部中心的偏差控制在15毫米内,其高度一般要控制在110米内,如果烟囱无法达到精度要求,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二、工业安装工程的特点 工业安装工程和建筑工程、装饰工程一起都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工业安装工程的特点,对于工程顺利开展和施工技术的良好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覆盖范围广 工业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电气、排水、通风、消防、采暖、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等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 2、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 工业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 三、工业精密检测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经常需要对设备进行精度检测。如果设备未满足安装和生产精度要求,则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工业生产中,一般对空间相对关系精度要求很高,尤其是对特定的精密仪器,不能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因此为了满足不同产品生产的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生产技术,并对产品采用相应的检测技术来进行检测。 1、短基线精密检测 在进行短基线精密检测时,需要将两台检测仪器设置在合理位置上,并且确保其精确整平。两台设备能够自动记录检测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便携电脑或连接接口电缆等设备中。该设备还能用空间测角前方交会的方法测量,测量数据能直接传输到连接的电脑中。数据获取后只需要进行相关处理,就能够得出检测的最终结果。在检测时,常用的现场便携设备为电脑、联接接口电缆、测量目标反射片等,两台检测仪器可以采用空间边角前方交会的测量方法,将测得数据用间接平差原理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进行处理,进而得出最终测量结果。 2、建筑平整度检测 在对建筑平整度进行测量时,需要应用到坐标转换、平面拟合等数据分析方法。将测量各点的坐标转换为墙面坐标系的坐标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墙面的平整情况,墙面坐标系一般以墙面的左下角作为原点,将墙面与地面交线作为X轴,垂直于X轴的交线作为Y轴,将过原点垂直向上的交线设为Z轴。在坐标系中分析数据时,至少需要选择三个公共点,根据坐标转换原理求出坐标与坐标之间的转换参数关系,进而得出墙面坐标系中要测量的最终参数。在墙面坐标系中的点不会完全处于同一平面,因此为了控制墙面平整度,需要利用拟合方程进行数据的精准计算。 综上所述,工业设备安装测量和检测会因具体设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实际应用中,设备的检测是保障其运作的关键因素。在进行测量和检测之前需要先了解设备运行的基本流程,并掌握其工艺要求,只有熟知测量对象的性质才能开展正确的测量。设备的测量和检测需要贯穿设备安装和使用的始终,如果设备没有及时进行检测,一旦出现问题则会造成巨大的后果。检测时要合理应用测量技术,严格控制测量和检测时的准确性,确保测量的精确度,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设备整体运作的效果。 工业安装论文:工业建筑外窗安装的防水处理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工业建筑的发展出现井喷之势。尤其是仓储、物流、工业标准厂房的建筑,在全国遍地开花。出于工业建筑中的节能、采光、透气、消防、美观等要求,窗户的合理布置和正确安装,成为了工业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在经历一两个冬季和夏季的交替,窗户洞口的渗水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何在初期安装中,从设计、加工、安装三大环节中减少或者杜绝此类质量问题,成为了每个建筑商提高建筑质量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窗户安装;防水处理; 1 窗户的作用 窗户,由窗框、玻璃和五金活动构件(铰链、执手、滑轮)等三部分组成。它在建筑物中,担当着多重角色和作用。首先,它是建筑物室内与室外的隔离,挡风避雨,使室内空间成为密封的一个独立空间;其次,它具有节能保温、隔热透气的作用,遮阳隔音,隔绝任何来自外界的因素侵扰;第三,为室内固定空间提供足够的采光条件;第四,合理的设计布置,使整个建筑物提供外墙或者室内的整体形象更加美观、舒适;第五,在整个使用功能角度上,能够满足消防要求等。 2、窗户的类别 窗户,根据其材质、功能、结构等不同要求,有着不同种类的窗。 根据窗的开启方式,可以分为推拉、平开、上悬、下悬等; 根据窗框的材质不同,可以分为木窗、铝合金窗、塑钢窗、特种窗等; 根据窗的外形,可以分为屋面天窗、玻璃窗、落地窗、百叶窗等; 本文,主要以工业建筑外墙上的断桥铝合金推拉窗为例。 3 窗户安装的规范要求 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中,针对门窗的安装,明确要求如下: (1)建筑门窗进场后,应对其外观、品咱、规格及附件等进行检查验收,对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对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的保温填充做法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隐蔽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2)建筑门窗每个检验批应抽查5%,并不少于3樘,不足3樘时应全数检查;高层建筑的外窗,每个检验批应抽查10%,并不少于6樘,不足6樘时2 应全数检查。 (3)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保温性能、中空玻璃露点、玻璃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筑外窗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按地区类别对其气密性、传热系数和中空玻璃露点、可见光透射比进行随机抽检和复验。气密性试验,必须在安装完成后,进行随机现场检测。 (4)外门窗框或副框与洞口之间的间隙应采用弹性闭孔材料填充饱满,并使用密封胶密封;门窗扇密封条和玻璃镶嵌的密封条,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不得脱槽,接头处不得开裂,应接触严密。 4窗户洞口渗水问题的防范 针对窗户洞口的渗水或漏水,需要在设计、采购、施工、成品保护等方面,控制每一个环节,方可杜绝和减少此类质量问题。 (1)建筑物的节能、保温、美观等特性,需要从设计或初步设计中,进行充分考虑和讨论。根据《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检测办法》(GB/T7106-2008)和建筑物所在当地的地方规定,必须明确标明中空玻璃的材质规格、窗框面积占比、传热系数、外窗遮阳系数、抗风压等级等热工性能和气密性要求,且此类检测必须由第三方负责进行现场抽检。 (2)外窗加工制作的材质选择、型材规格、品牌、玻璃厚度等,在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条件下,必须明确注明铝合金窗加工标准,如《铝合金窗》(GB/T8479-2003),并在采购环节进行严控。 (3)窗体安装过程中的垂直度、平整度、四周的间隙偏差,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控。窗户安装的垂直基准、洞口尺寸偏差、四周的填料、固定方式、窗台布置等每个施工工序环节,必须跟踪控制。 (4)窗体四周的具体做法,详图和设计,更为重要。窗体四周的收边、打胶、彩钢内外墙板、檩条等相对位置和安装节点,每个企业的做法稍有出入。 首先,铝合金窗是凹进结构的,窗顶一定要做滴水鹰嘴收边,防止雨水的毛细现象发生和回旋风带毛细雨进室内。具体做法可见下图(图示1):3 图示1:1-彩钢外墙板;2-彩钢内墙板;3-窗顶压顶檩条;4-窗;5-自攻螺丝;6-窗顶内收边;7-窗顶外收边;8-鹰嘴收边;9-窗顶外打胶;10-窗顶内打胶。 其次,窗体底部窗台,是窗户最易渗水和漏水的地方。因为窗体上部的雨水或外部雨水,通过外部的风向吹打在窗户玻璃和窗顶部分外墙上的雨水,均有可能落于外侧窗台处。窗体底部的施工,必须掌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窗体安装尽可能居中布置或者稍偏向外侧布置;二是窗体底部外窗台,尽可能保留不小于4%的坡度,以免内积水,增加底侧渗水的可能性;三是窗台底部与结构墙体或钢结构檩条空隙,必须要填充均匀严实,不可留有空鼓现象。尤其是要注意下图自攻螺丝处,窗台外收边6必须要有一个向上的折边(即混凝土压顶梁结构中的凸台),以免细小的渗水通过收边件往内渗。具体做法可参见下图(图示2): 图示2:1-彩钢外墙板;2-彩钢内墙板;3-窗台底檩条(或墙体现浇混凝土梁);4-窗;5-自攻螺丝;6-窗台外收边;7-窗台内收边;8-窗台外打胶;9-窗台内打胶。 5结束语 由于建筑物的设计单件性,使得各种建筑外形、节能设计、外窗设计布置、外窗安装节点详图等关键控制环节,每个建筑商的做法不尽相同。又由于目前建 筑行业的作业工人的技能参差不齐,企业的管理方法也层出不穷,导致外窗安装的质量通病,也尽不相同。在实际施工当中,如何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优化设计详图,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加强作业工人的技能培训,使之此类质量通病能大幅度地下降。 工业安装论文:工业管道安装技术的创新及要求探析 摘 要:工业管道以其优良的物理性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以及强度较高等优势特征,迅速成为工业生产领域的热门管材,在很多行业内都获得了普遍的使用赞誉。此外,当前工业管道的安装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而且管材本身的安全也十分快捷、便利,很好操作。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工业管道安装技术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工业管道安装技术的核心要求与相关要点,阐述了工业管道安装中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趋势,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与看法,希望对相关实践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工业管道;安装技术;钢塑管材;石油化工;抗腐蚀;自动化技术 工业管道的安装涉及到化工行业的相关技术、质量规范和要求,同时也与市政工程建设密切相关,与建筑施工也存在密不可分的复杂联系。所以,新时期工业管道安装从技术角度而言存在创新与应用的空间,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实践价值。简言之,工业管道安装技术的创新可能涉及到化工专业化知识以外的技能与技艺,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在此基础上,研判工业管道安装技术的应用、创新及相关要求,从现实角度看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工业管道安装技术的概述及基本要求 工业管道即钢塑工业管道,是一种应用范围大、强抗腐蚀与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管材,可以在-269度至+80度的区间内正常工作,一种较为理想的应用型管材。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升级转型以及安装工艺的逐渐成熟,工业管道的应用更具普遍,同时也对安装技术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顾名思义,工业管道的安装技术指的就是安装工业管道、管材的一切技术方法、技艺思路及应用手段。在安装工艺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工业管道的应用才能更加广泛和普遍,才能发挥出自身的独特优势,造福于经济社会发展,在化工、染料、医药、农药、冶金、稀土、机械、纺织等多个领域发挥功能性的作用。 要针对工业管道的安装属性、使用A范畴、技术标准及施工现场的情况,做出明确的安全技术要求与规定,从而确保安装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例如,在石油石化、机械生产等领域中,工业管道安装就必须面临防腐蚀、抗高温、管段制作等难题,其中抗腐蚀的技术操作十分繁杂,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安装工作的停滞与反复。按照正常的施工程序,管道试压完成之后,防腐保温工作才可以随之进行,而其间使用的抗腐蚀安装技术应该经过专家、技术人员的充分分析和论证,才能采用。 总的来说,由于石油化工厂所处地区的土壤中含有各类有机酸、碱、盐,容易对管道产生严重的腐蚀,因此必须埋地敷设的金属管道外采取防腐措施。具体的安装技术操作是这样的:在安装前必须通过喷砂除锈处理,为了防止二次生锈,除锈后24小时内,在管道表面涂装底漆,等表面干燥后,在涂面漆,在这里要保证涂刷均匀;涂好后,开始缠绕厚度为0.1mm或0.12mm玻璃布,要保证玻璃布表面平整,然后再涂下道面漆,保证玻璃布所有网眼应灌满涂料。这样一来,防腐蚀技术及材料的使用可以确保工业管道的安装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尤其是面对石油化工高腐蚀的情况,这样的技术更显其实用性和创新性。 二、当前工业管道安装技术的实际应用现状 不难看出,工业管道的安装技术应用是基于工业管道的应用而存在的,技术是为实体工业的发展服务的。当前工业管道应用的实际情况则是,工业管道安装技术要符合管道自身的材质、成分与应用的技术要求,同时结合管道安装所在地的情况,制定有效的安装策略,采取合适的安装技术和工艺,以确保工业管道的安全与完整,为管道作用体现奠定基础。 比如,在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工程项目中,工业管道的应用极为普遍,而由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大多处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苛刻条件下,又导致工业管道的安装工程技术极其复杂,而且建设难度很大。对于安装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来说,以科学、有效的安装技术和思路为指导,是确保管道顺利安装的重要抓手。 此外,工业管道安装技术在石油化工、机械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也体现了工业管道安装的必要性。当前的一个时期,工业管道安装技术以高压管道安装、与转动机器连接管道的安装、阀门安装、仪表部件的安装及安全阀的安装与调试等为主,形成了完整的安装技术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作用十分突出。 三、工业管道安装技术的创新及趋势分析 随着工业管道应用的日益拓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都把这种“功能强大,成本低廉,使用便捷,高强高耐”的管材作为相关工作的首选,也就自然激发了工业管道安装技术的不断创新。所谓的工业管道安装技术创新,其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比如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机密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与工业管道安装的结合,可以大幅度提升安装的工作进度,同时确保安装工程的质量。 例如,自动化安装技术是运用计算机调度手段与安装施工相结合的新技术,可以大大节省安装工程的劳动强度,同时加快安装的进度,缩短工期,确保安装更加精确、有序;智能化安装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安装所在地的地质地貌情况,分析土壤腐蚀度及土壤风化情况,给安装工人提供有效的指导。此外,网络技术可以对现行的工业管道安装技术进行汇总、类比和分析,帮助安装技术人员掌握技术动态,同时筛选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安装技术,确保安装工程的有序推进。 综合来看,新时期工业管道的安装得以工业管道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安装技术的进展、创新和应用也引发了业界的关注。众多新技术的引入和运用,能够确保工业管道安装始终保持高精度与高度的稳定性,确保安装工程顺利、有序的进行,同时为工业管道功能的发挥奠定坚实基础。 工业安装论文: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下的全过程造价管理 【摘 要】目前我国应用较为普遍的招标模式即工业安装费率招标,这类招标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但是在造价方面也存在一些较为难以控制的问题。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的优缺点,其次介绍了该模式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基本途径,最后提出了该模式下强化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全过程造价管理 一般来讲,对于具备较短工期的项目,在招标时适宜采取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虽然该招标模式操作起来较为简便,但是在工程总造价等方面的缺陷却表现的较为明显。然而,随着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入,工业安装费率招标发展的也越来越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只要积极的借鉴并吸收全过程造价管理这类管理模式中好的一面,扬长避短,就能够将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的优点充分的发挥出来。 1.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的优缺点 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即投标方首先要对安装工期及质量做出承诺,然后再以安装工程利润、管理费等间接费用在工程直接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为依据来选择投标方式。也就是说,投标时不能依据工程总造价,而招标方在对投标企业的以往业绩和施工设计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之后,再来确定中标方的这种招标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是该模式同样也存在较大的缺陷。 1.1 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的优点 第一,采用该招标模式,可以省略直接对工程总造价进行确定的这项环节,使我国工业安装工程中“预算超出概算以及结算超出预算”这类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第二,一般来讲,工业安装工程持续时间往往相对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工程造价也会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采用该招标模式能够方便进一步准确的核算工程造价总额。第三,该模式使招投标流程得到了简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避免工程腐败现象的发生。因为工业安装费率招标只是确定了一个比例,简化了评标过程,而最后计算工程造价时则是以工业安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该招标模式确定的比例实质上是一个量化指标,投标方通常会降低比重来提高自身的中标概率,从而对工程中各类腐败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规避作用。 1.2 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的缺点 第一,采取该招标模式大大的增加了工程竣工结算这一阶段的工作量,因为在招投标阶段,预算和概算进行的都不是非常全面,不能为竣工结算阶段所要编制的结算书提供更多详细的参考,从而增加了该阶段的工作量。第二,该招标模式主要是针对间接费用而言的,而在确定直接费用时,还是需要根据套算定额来计算。因此,为了使工程造价得到良好的控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比如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就可以明确定额计价的参考标准和基本原则等相关内容。 2.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途径 2.1 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一方面,应该对招标形式进行合理的确定。采用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进行招标时,建设单位可以进行邀请招标。这样一来,就能够选择那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和较高信誉的承包单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具有较差信誉的企业在中标后为了提高工程造价而做出的各类违规行为,实现了对工程造价良好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在评标方法中对工程造价管理方法进行适当的引入。虽然难以实现对总价的直接控制,但是在确定中标对象时,可以以一样类型的建筑项目的费率为参考依据,提升招标的客观性。同时,对投标方技术标编制的合理性可以进行适当的分析,要求投标方尽可能详细的说明工程各类消耗以及工程总体造价,这些措施都能够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2 通过合同文书实现工程造价的控制 在将中标方确定下来之后,工业安装工程的建设单位会与承包单位签订合同。一般来讲,合同条款也是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合同文本中,可以通过对工程造价调整的范围、原则及计算依据等内容进行明确,从而为规范工程造价的变更行为提供合理的依据,避免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使工程造价受到严重的影响。 2.3 施工阶段的全过程造价管理 采用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时,工程直接费用会受到施工阶段成本的直接影响,继而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总体造价。在施工阶段,要想进一步推进全过程造价管理。首先就需要加强施工的现场管理,降低其成本。施工时,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对各环节人力物力的投入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使施工成本得到降低。其次还要加强对施工所用物料的管理,减少物料的损耗,有效提升边角废料的利用率。最后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签证的管理,明确各项签证的流程,从而为最后阶段的工程结算提供有效的依据。 2.4 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工程的竣工结算阶段,要对工业安装工程进行实地考察,以实际施工情况和设计图纸为依据来对工程造价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业安装工程总造价的准确度,尽量避免出现错误计算或者重复计算等行为。此外,在确定最终的工程造价时,应该严格按照合同所列条款进行,严格遵照并执行招投标文件或者合同中已明确的事项,决不允许随意的变更。 3.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建议 3.1 营造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环境 一方面,强化项目管理者和造价管理员关于节约成本等方面的意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树立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造价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并在施工会议及招投标等工作会议上进行积极的倡导,从而使全过程管理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中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为积极落实全过程造价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3.2 制定完善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案 第一,对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案进行细化,包括合同文书、招投标文件等,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比如在合同文书中,明确结算时所需要依据的标准,从而避免结算时发生争议,同时为全过程造价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制度支持。第二,对全过程造价管理进行量化,包括各种能够用来量化的数据。比如评标时,对于较为宽松和存在较多不利因素的环境,可以明确下浮百分率,这就使评标方法得以量化,从而在控制工程造价时能够获取有效的数据支持。第三,对全过程造价管理进行实化,避免各类空洞条文的出现,合理的制定出针对性、指导性较强具有足够实践意义的条文。 3.3 完善全过程造价管理监督体系 根据工业安装工程建设的关键步骤和重点环节来制定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监督体系。比如单位纪检部门能够对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全程跟踪,避免监管过程中出现漏洞。此外,要采取积极措施将监管人员的积极性有效的调动起来。监督过程中,尽量使工程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其中,包括设备供应商、承包单位以及工业企业等,使监督网络立体化。同时,还要对监督手段加以创新,充分利用监督信箱以及互联网等信息化平台,使监督渠道得到充分的完善,从而便于监督行为的有效实施。 4.总结 总而言之,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在最终造价总额的控制方面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在采用工业安装费率招标模式时,应该根据合同文本、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结算等阶段的特点,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案,完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监督体系,使全过程造价管理意识和理念深入到施工的每项环节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业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 工业安装论文:浅议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施工与安装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单层钢结构厂房越来越受工业建筑厂商的欢迎,因为单层钢结构厂房投入成本少,建设周期短,回收快,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环保而且又节约资源,施工效率高实用性强的优点越来越倍受青睐,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厂房。本文主要详细研究了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对的施工与安装的质量控制,为更好的加强单层钢结构厂房的安全性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单层钢结构;厂房;施工与安装;质量控制 单层钢结构厂房是指工业厂房中结构形式为钢结构,建筑层数为一层的,适用于各种大型的机械设备或有重型起重运输的设备的厂房。为了满足建筑工程或者其他生产用的需求,有些工程需要有厂房专门放置尺寸大,较重型的生产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单层厂房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生产需求,用方便灵活的单层钢结构构成空间大的厂房来满足生产需求。随着钢结构厂房在建筑行业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施工的质量也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单层钢结构厂房的质量安全与稳定性,下文对钢结构厂房施工与安装过程中提出几个要点要着重控制,就钢结构厂房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与相关专业人员共勉。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是整个施工项目的开始,原材料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厂房的质量好坏,所以要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坚决抵制不合格的原材料流入建筑工程中。单层钢结构厂房的建设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板、型钢、钢管、高强螺栓等。相关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厂房的设计要求和其他规范要求选购原材料,选购原材料的第一步就是对合作厂家的相关资格进行考察,不能和无施工资质的生产厂家合作,更不能贪一时的便宜而选择不良的厂商合作,这样万一发生事故非常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是非常得不偿失不明智的选择。 选好资质合格的合作生产厂家之后并不是就一劳永逸了,还有后续工作以保证钢结构厂房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首先应该要求合作的生产方有生产合格的相关证明,和产品的各项规格说明,生产方保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才能允许原材料入场。其次,是自身公司的质量检查,由于原材料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工程的重要源头,我们自身要加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进场验收质量检查工作,公司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生产规范要求建立完整的材料入场质量检查流程标准,以提高质量检查的工作效率,更能保证原料质量控制。 在验收过程中,要着重针对钢结构原材料的钢材型号、焊接材料、防火材料、防腐材料、固化剂、保温材料、各类橡胶材料、稀释剂等进行检查。以上相关材料必须具备使用说明、规格型号、检测报告、合格证书等等。为切实保证厂房的安全性我们还应该对某些材料进行反复的抽查,有需要的还要按要求进行分批次复检,以确保原料没有任何问题进场。 2 钢构件的质量控制 单层钢结构的钢构件主要包括:吊车梁、钢梁、檩条、墙架等各种支撑构件。这些都是由专业钢结构厂家制作生产,出场后直接运到工地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组装。钢构件的组装可是说是整个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钢构件的质量控制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钢构件的分项工程的检验,二是检验保证各项质量检验报告的完整性。我们要特别注意加工厂出具的产品合格证明并不代表产品就能免检的,我们要有完整的质量检验报告和钢构件的合格证明是保证钢构件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钢构件质量控制的要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保证好第三方检测工作。 3 放样工作质量控制 钢结构应进行深化设计,放样工作是钢结构制作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是根据设计图纸标注尺寸和加工制造的工艺要求,在电脑中进行线形放样和机构放样,并出图交与车间加工。放样尺寸的精准度关系到钢结构构件的加工和安装的精确度。施工放样中应控制以下几点:一是,要熟悉图纸,核对无误之后才能按照设计的要求和比例制作样板。二是, 下料制作的样板上必须要标注上构件的相关说明、材质、数量、名称规格等吊牌。三是,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四是,根据设计的要求合理组装各个下料样板,尽量节约资料,减少浪费。 4 构件防腐的质量控制 在钢构防腐施工之前要对表面进行喷砂除锈处理,将构件表面的氧化皮、锈斑、铁屑、防锈涂膜、油脂、灰尘和固体污染物等彻底除净。钢结构涂刷第一遍底漆应在除锈完成2小时内施工,以防发生二次锈蚀,第一遍底漆施工前,必须压缩空气吹净工件表面。高强螺栓连接副连接处和现场焊缝处,不能进行防腐,要等到安装工作完成之后才能进行防腐。单层钢结构厂房整个工程完成之后如果有需求还要后续对个别构件进行防腐工作。 5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安装的质量控制 对于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安装的质量控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安装应该在出厂日期后的六个月内进行安装。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使用时禁止乱放,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用科学的使用方法随取随用,当天没有用完的螺栓连接副要按照说明书上的保养方法放回原处进行保养,并作记录,禁止随意放置。③在处理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表面时要用细钢丝刷去掉表面上的尘土和浮锈。④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安装时如果接触面有间隙,要保证螺栓接触面面积不得低于70%。⑤为了避免螺纹损坏,扭矩洗漱发生改变,高强度螺栓不能用作临时螺栓使用。⑥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安装的环境要保持整洁,保证摩擦面的干净,还要注意防止螺纹的损伤。 6 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安装施工前要对所有到场的构件,原材料进行清点,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规定需求。对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变形的构件要及时汇报记录,抓紧时间及时做好补给工作。②经过预组装的钢构件要做好标记和记录,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析原因,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不得擅自修改设计的规格。③在施工安装整个工程完成后,应该进行质量检查,对单层钢结构厂房的连接结构和支撑处要特别固定,以加强其稳定性与安全性。 7 结束语 以上六点是单层钢结构厂房施工与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强质量控制的几方面,目前钢结构厂房在建筑行业中使用越来越频繁,市场前景一片乐观的同时,我们也要特别做好质量工程,只有保证施工与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厂房的质量。钢结构的技术会越来越推广,在科学技术时刻更新的时代,相关工作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应该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关注钢结构厂房动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树立好质量观念。 工业安装论文:当前的大跨度工业厂房的钢结构施工与安装技术 摘要:本文以大跨度钢结构概述为基础,着重分析了钢结构的发展趋势,以实际为出发点对大跨度钢结构主要施工技术与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 前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钢结构施工与安装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大跨度工业厂房的钢结构施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们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不断进行钢结构施工与安装技术的研发和探讨,使钢结构施工与安装技术更加适用、可靠与经济。 一、大跨度钢结构概述 从建筑造型看,为了迎合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钢结构建筑的造型日趋多变。从结构形式看,大跨钢结构从比较单一的网架、网壳逐渐发展至各式组合杂交体系,甚至很多其他领域(如桥梁)的结构形式也移植到大跨钢结构中来,结构体系呈现出变化多端、不断创新的格局,这都得益于钢材质量均匀的特点。在有限元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钢结构建筑的性能可比较准地进行分析控制,建筑师天马行空般的概念设计能得以彻底的实现。与此同时,大跨度及空间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也得到跨越式发展,先进、创新的施工方法层出不穷,不少技术方案及措施思路巧妙,令人赞叹。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一般主要包含安装技术及卸载技术(若有临时支承),这里主要谈谈安装技术,对于卸载技术只结合具体工程(深圳湾体育中心)作简要探讨。根据结构受力和构造特点(包括结构形式、刚度分布、支承形式等),在满足质量、安全、进度及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应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和设备机具等资源落实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安装方案。 二、钢结构的发展趋势 1、低合金等优质高强钢材的研制和应用 目前,除了Q235钢、Q345钢、Q390钢以外,在新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又增添了Q420钢,但后者应用于钢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钢结构发展需要,今后在钢材的研制和应用方面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研制强度更高、综合性能更好的低合金新钢钟。提高低合金钢的产量和在钢结构中应用的比率,改善和提高低合金钢的质量。 2、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充分发挥钢材的作用,更合理的使用钢材,还应该深入研究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使结构和构件的计算方法更能反映实际工作情况。有待研究的问题有:压弯构件的弯扭屈曲问题、薄板屈曲后强度的利用问题、钢结构的塑性设计问题、残余应力对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问题及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体系的整体稳定和结构的空间工作问题等。 3、钢与混凝土组合构件的研究和应用 钢与混凝土组合构件充分利用了钢材抗拉和混凝土耐压的特性,且使一个构件多种用途,因此是一种非常合理和经济的结构,目前在桥梁和房屋楼盖中已有应用。例如,房屋楼盖中应用的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板组合结构;用压型钢板作为底模,再用抗剪键(常用电焊钉)与混凝土板相连而使压型钢板与混凝土板成为整体工作的组合板;用于地下建筑结构中的钢管混凝土结构等。组合构件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构件形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4、高层钢结构的研究 近十几年来,我国沿海各大城市建造了大批高层建筑,其中有些采用了钢结构体系或钢结构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相结合的混合结构体系。但这些建筑物基本上都是引进外资建造的,由国外承担设计,在国内加工制作和安装,完全由国内承包设计的高层钢结构工程很少。因此,我国至今尚缺少高层钢结构的实际设计经验,在理论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5、空间结构的研究和应用 网架结构、网壳结构、张拉结构体系等均属于空间结构,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在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的承载力,节约钢材等方面效果十分明显。 另外,在普通钢结构中施加预应力后形成的预应力钢结构,能增强结构的刚度,提高承载能力,从而节约钢材。预应力钢结构可应用于桁架、梁及框架等结构或构件,但目前应用较少,有待研究和发展。 三、大跨度钢结构主要施工技术与工艺 1、高空散装法 将结构的全部杆件和节点(或小拼单元)直接在高空设计位置总拼成整体的安装方法称为高空散装法。高空散装法分为全支架法(即满堂脚手架)和悬挑法两种。全支架法多用于散件拼装,而悬挑法则多用于小拼单元在高空总拼。该施工方法不需大型起重设备,但现场及高空作业量大,同时需要大量的支架材料和设备。 高空散装是将小拼单元或散件( 单根杆件及单个节点) 直接在设计位置进行拼装的方法,有全支架法和悬挑法两种。全支架法多用于散件拼装,而悬挑法则一般用于小拼单元在高空的拼装。由于小拼单元或散件是在高空进行拼装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无需使用大型的吊装设备,但由于高空作业量大,需要大量的支架材料和设备。而对于大悬挑的空间钢结构,则可以进一步减少甚至不用临时支撑,就在高空悬拼安装。 2、分条(分块)安装法 分条(分块)安装法又称小片安装法,是指结构从平面分割成若干条状或块状单元,分别用起重机械吊装至高空设计位置总拼成整体的安装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分割成条(块)单元后其刚度和受力改变较小的结构。分条或分块的大小应根据起重机的负荷能力而定。由于条(块)状单元大部分在地面焊接、拼装,高空作业少,有利于控制质量,并可省去大量的拼装支架。 分条( 分块) 安装是指将结构分成条状或块状单元,然后分别由起重设备吊装至高空设计位置就位,最后再连成整体的安装方法。分条或分块安装方法中大部分的拼装和焊接工作是在地面进行的,从而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部分拼装支架。该方法适用于分割后的单元具有足够的刚度并能够保证自身的几何尺寸不变的结构施工。 3、整体吊装法 整体吊装法是指将结构在地面总拼成整体,用起重设备将其吊装至设计标高并固定的方法。 用整体吊装法安装空间钢结构时,可以就地与柱错位总拼或在场外总拼,此法一般适用于焊接连接网架,因此地面总拼易于保证焊接质量和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其缺点是需要大型的起重设备,且对停机点的地耐力要求较高,同时会影响土建的施工作业。 4、整体提升法 整体提升法是将结构在地面整体拼装后,起重设备设于结构上方,通过吊杆将结构提升至设计位置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利用小机(如升板机、液压滑模千斤顶等)群安装大型钢结构,使吊装成本降低。其次是提升设备能力较大,提升时可将屋面板、防水层、采暖通风及电气设备等全部在地面施工后,然后再提升到设计标高,从而大大节省施工费用。 整体施工方法是将结构在地面整体拼装后,利用起重设备逐步把结构安装至设计位置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整体提升、整体顶升和整体吊装 3 种方法。整体提升与整体顶升类似,区别在于提升设备的位置不同,前者将起重设备放置于结构的上方,后者则一般利用支柱作为滑道并将千斤顶安装在结构的下面。而整体吊装适用于中小型空间网格结构,结构在地面整体拼装完成后,用大型起重机在高空平移或旋转吊装就位。 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大跨度工业厂房的钢结构施工与安装技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钢结构施工与安装技术的方向,为大跨度工业厂房的钢结构施工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提高钢结构施工与安装技术水平的提高。 工业安装论文:论工业机电工程安装技术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水平不断提高,工业机电工程安装技术的制约已不再是我国由农业发展成工业国家的首要问题,而成体系的中西结合、文化渗透也能够让众多技术为我所用,也促成着现如今改革才会决定着我们是走向天空还是太空的唯一出路。本文根据本人从业的经验就工业机电工程安装中的机械设备、管道工程、静止设备、防腐保温等施工工艺中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工程;安装;问题 前言 工业机电设备的安装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在地势平坦的工业地区在安装机电设备时,可以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但对于地势崎岖的地区,在对工业机电设备安装时,地线的安装便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并且对于设备的稳定安装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工业机电设备所涉及的专业较多,工业机电设备型号较多。机电设备线路复杂程度大,对于一般的装修人员的知识水平很难达到安装工艺的要求,加大了机电设备安装的难度。 我公司自上世纪60年代组建至今历经沧桑,曾经的辉煌也随国家各行业的全面市场化残喘至今,为适应大环境,公司领导深化改革,坚决实行两长承包制,这必将有力促进工程无论从质量还是安全、效益等方方面面的提升。但同样,任何改革必然以前车之鉴为基础,以总结促经验,以总结促改革,以总结促发展。我公司是省属国企,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当前区域性(河北省地区)工业发展水平,下面我们需要对以往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 一、机械设备 从大家所学知识,日常经验上都知道对机械设备基础常见质量通病无非三点:1.设备基础上平面标高超差;2.预埋地脚螺栓位置、标高及露出基础长度超差;3.预留地脚螺栓孔过浅。但有一种情况,在此需阐述,例如,2012年我单位承建安钢焦化建筑安装施工,在化产回收车间硫回收厂房二楼硫磺结片机基础,因设计失误,造成基础长度及宽度均小了200mm,经与业主协商,要求我方使用H型钢改造即填补空缺部分。在这里考虑H型钢施工可能方便,但对于有震动的设备来说,混凝土基础是目前传输承载力、传导振幅最好的方式,显然业主要求的做法并不提倡。 相比较,2007年我单位施工的张家口煤气气源工程,在化产回收车间硫铵工段厂房三楼一台长方形设备基础浇筑失误,导致本应南北长、东西方向宽变成了东西长、南北方向宽,因属于钢筋混凝土基础,如果改动并不轻松,但设备也同样不能换向,最后采用凿除部分原钢筋周边混凝土,露出原钢筋,利用楼板、原基础壁植筋后,捆扎、支模、浇筑的方式顺利完成改造。此方法虽较利用H型钢改造麻烦,但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基础原本功能,亦对事后投运不造成任何影响。 我们不难发现,植筋技术已在2009年成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现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到我国路桥、涵洞、工业改扩建施工中,这也应当作为我单位未来更加关注的技术,并且要运用的更加娴熟。(植筋的详细施工工法详见《植筋理论和混凝土加固规范》) 二、管道工程 随我国工业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安装利润逐年萎缩,成本节流就成为项目管理在施工方面最重要的手段。但成本节流却往往体现在施工过程的细枝末节中,下面我们就简述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管道防腐层的施工应在管道安装前进行,能够减少高空作业,降低施工成本,有利防腐质量控制。看似简单,但往往现场能做到这点却不容易,问题多出在管理不到位,可作为几个问题之一重点抓落实。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纵观近几年施工项目,对复杂的冶金机电安装来说,又有几个项目得以做到?做不到即属需加强部署之问题。要清楚其必要性,包括对施工进度极大的促进性,节约时间就意味着节约成本。 施工中伴热管经过主管法兰、阀门时,应设置可拆卸的连接件,此项施工,施工图纸中往往不明确写出,只是相关施工中予以提到,而恰恰在本地市场上大多队伍对此细节予以忽略,小问题往往体现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能给业主、建设单位留下良好印象。其实这样的工作量也只是信手拈来,施工中随手便可完成,倘若上升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印象方面,我们做一做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电气工程 工业机电设备安装电气工程包括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接地,电缆的铺设等等。电缆是电气工程的基础,本文这里重点对电缆工程进行分析。电缆属于电能输送的载体,因此如果电缆的质量过低,那么在输送过程中就会出现差错,比如说频繁引发火灾等。在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的电缆都是沿着桥架、竖井及沟道进行铺设的,因此过于集中、数量也较大,一般的规格为三芯至五芯不等。在实际的操作中,若不进行严格审查,往往会导致电缆的型号出错、施工混乱等,这样往往会使得电缆在运行中过热,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电缆安装质量的控制。 四、静止设备 我分公司多年从事冶金机电安装,拿焦化厂化产回收车间举例,卧式储罐盛水试漏以后,罐底及罐壁强度及严密性符合要求后,往往忽略对储罐固定顶强度、严密性以及稳定性试验的试验要求。 而按照相关施工程序有(引述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P123)固定顶强度及严密性试验:充水至最高设计液位下1m,将所有开孔封闭,缓慢充水升压,升至试验压力时,暂停充水,在罐顶涂以肥皂水检查。试验后立即将罐顶孔开启与大气相通,恢复到常压。合格标准:罐顶无异常变形。固定顶的稳定性试验:充水至设计最高液位(请注意是设计液位,此处需认真审图),将所有开孔封闭,用放水方法进行试验,缓慢降压,达到试验负压值时,停止放水,观察罐顶。试验后立即将罐顶孔开启,与大气相通,恢复常压。合格标准:罐顶无异常变形。 对诸如以上一气呵成,相互叠加的工序,会对项目成本节流起到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应予以考虑的问题。 下面我们谈另一个问题,应提起重视的是,因设备与管道非属于同阶段建成,必先有设备安装后有管道制安,往往在试验方面造成单独考虑,设备及管道很少能协同操作。殊不知管道与设备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试验无论从进度、技术、经济性方面都是非常可观的。这要求项目技术负责人要认真识图,做好前期策划,必将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下面简述(引用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P109):管道与设备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试验时,当管道试验压力等于或小于设备试验压力时,应按管道试验压力进行试验;当管道试验压力大于等于设备试验压力,且设备试验压力不低于管道试验压力的1.15倍时,经建设单位同意,可按设备试验压力进行试验。 五、防腐保温 关于防腐,现场往往怕费事每次都使用钢管或道木支撑管道,无论在翻滚亦或装运过程中都会使已防腐管道面目全非,这会增加返修率,增加成本,使人工降效,如此,我们应该从制度上节制不良行为,果断抉择,统一采用沙袋支撑管道。 在蒸汽管道波纹补偿器是否保温的问题,我方在施工过程中同样遇到,为此本人专门进行了网络搜索,由于线上众说纷纭,根本无法确切的定义是否应该,有说需要保温,有说不需要保温,且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内并无详实述说,也即图纸没有提及,在此需要施工单位在图纸会审中一并提出,并需表明合理建议,以显示本单位技术的娴熟。如下,采用防滑脱软质保温结构。 结束语 以上只是本人在一线施工中体会得到的一些看法,有诸多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势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善于总结,将最先进的技术娴熟的运用在日常施工的方方面面。并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便利,在施工中要学会举一反三,并为以后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带来帮助。 工业安装论文:工业电气设备安装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摘 要:随着国内工业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工业企业对相关电气设备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电气设备的安装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顺利的进展,其安装质量是否合格与整个工程正常运行紧密相关。因此,如何提高工业电气设备安装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是现如今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当今对工业电气设备的安装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工业;电气设备;安装问题;应对措施 在工业工程的建设中,相关的电气设备的安装是极为重要的。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对于整个工程的运行以及工程本身的质量要求都有很大的影响,工程的本身的质量问题与电气设备的安装密切相关。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电气设备的安装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将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工业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必须要抓好质量问题,同时要落实质量监管工作,确保电气安装的工程安全。 一、工业电气设备安装中常见的问题 电气设备的安装可分为两点,一是强电,二是弱电,区分强弱电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忽视。设备安装过程中需遵循安装图纸,因此必须要充分掌握图纸要求,然而在电气安装以及无尘室安装的两者的图纸往往区分不清。在无尘室的施工图纸上的插座的位置与电气安装施工图的插座位置图纸上未有说明,这样会很大的影响安装的准确性。 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会采用焊接的一些技术焊接某些点,引下线、均压环以及一些避雷带的相连接处可能存在虚焊、脱焊的情况。由于引下点的间距较大,工艺水平不能达到要求,引起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很多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中,采用金属管代替 PE 线,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一些设备安装过程中,接地排和接地干线采用直接连接方式,很容易出现电化腐蚀的影响。对于水厂的电气设备安装时,若安装不得当,产生的电化腐蚀现象很容易导致水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厂的水质量。因此,在设备安装后需仔细检查各个设备的情况,及时对虚焊、脱焊的情况进行处理,检查设备的腐蚀情况,定期进行维修检查。 现如今,电气设备的安装材料存在很大的问题。有很多企业在选择电气设备材料时只考虑价格而忽视质量,产品没有合格证书、技术说明书等相关证件,影响整个安装质量。在安装中未使用合格的安装材料,为节省成本用薄壁管代替厚壁管,用黑铁管代替镀锌管,使用不符合规范的电气设备和安装材料,导致各方面性能指标低于标准值。因此,在选用设备的安装材料时需严格按照标准选择,各项指标必须符合安装要求。 为了防止小动物进入设备中啃咬线路或器件以及防止外部渗入水腐蚀电气设备,一般会在沟道出口和电缆孔洞采取封堵的措施。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个措施的重要性,一般由于电缆的孔洞以及沟道出口都在地下,不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因此不受到重视。在电缆铺设完成后,一般会遗漏该问题。 二、工业电气设备的安装应对措施 (一)发电机接地电气保护。若在安装施工中安装了几台发电机且有各自的 ATS,那么可采用独立发电机发电。若有多台发电机并联运行且给多线路供电时,可将这些发电机的中心点接到公用的接地装置上。安装时要在发电机的出线端子处接地,将避雷针安装在出线端子处且其接地线保证尽量的短直。 (二)接地故障电流的监测。电气设备性能的要求逐渐提高,对于安装过程中接地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电气设备的安装需要注意接地故障的电流检测。故障电流的存在会引起电气系统内部的噪音,从而导致电气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产生很强的磁场影响电气设备的工作。监测故障电流,在相线和中性线中加入一个电流互感器,监测相线与中性线电流的瞬时向量和,若系统无故障电流,那么电流互感器监测的电流值应该接近为零。 (三)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诊断主要是对电气设备的故障以及检修停运的统计评价,并且做好可靠性指标的预测。将预测和评价相结合,根据数据分析出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关键因素,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措施改进。 (四)可靠性维修。以可靠性为基准进行可靠性维修,对整个电气设备进行功能和故障的分析,明确系统内的故障的后果。可靠性的维修用于电气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的维修需求的方法,通过开展可靠性维修可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性能,减少维修成本,同时可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工业电气设备安装中的管理 工业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其技术工艺的要求,同时也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设备安装过程中,保证安装施工中保证施工环境,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在选择电气设备以及材料时,必须要经过审查、验货,查看是否满足标准,核查其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材料,必须要严格检查,对质量有问题的设备与材料,需再进行检查。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时时检查线路的铺设情况,查看各个设备的规格、型号是否满足要求,查看各个连接点的焊接是否焊实。有效管理施工人员,使得具体施工的技术人员水平有所提升,使电气安装施工人员变得更加专业化。电气设备的防雷措施也需注意,检查电气设备的防雷接地问题。检查焊接问题,对不达标的焊缝进行及时的补焊。 四、小结 对于工业工程来说,电气设备的安装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包括设备材料的选择以及线管铺设的问题等,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在电气安装施工中最重要的即是其安装施工的质量,其安全性能以及可靠性能都是评价该质量的标准,采用高水平的施工技术人员、选取满足要求的设备以及材料、严格按照安装图纸进行施工,提升设备的使用性能。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全新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成为探究式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育价值取向下的幼儿科学教育以培养幼儿科学兴趣为目标,以亲历探究过程为核心,以过程性评价为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幼儿教育;科学教育。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是一个意义的建构和生成过程,新知识也是在学习者的原有认知图式基础上逐步生成的[1]。它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明确指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唯一主体[2]。 一、以培养科学兴趣为主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兴趣是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重要时期,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促进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的内部动力,浓厚的科学兴趣能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问题,提高主动建构的自觉程度和创造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目标也明确提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3]因此,激发和培养儿童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是新一轮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纲要》的科学领域的目标正体现了建构主义价值取向。虽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颁布了将近十年,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忽视科学兴趣的培养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科学教育形式单一,注重讲解。二是科学教育资源有限。三是内容过于书本化,难以引起幼儿兴趣。幼儿教师要充分领会建构主义价值取向,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第一,以“形式”激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形式必须丰富多样。在每个学期,教师要根据内容确定不同的教育形式,观察、参观、科学小游戏、饲养、种植、科学实验、科学阅读等互相结合,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了解身边的事物,发现身边神奇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第二,以“环境”激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来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一方面利用园所资源,在教室内设计科学角,提供大量的探索材料,供幼儿探索;在园内开辟饲养角,动植物角等,让幼儿观察动植物的变化,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另一方面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亲近大自然。将社区大自然作为课堂。带领幼儿去社区的草坪采摘野菜,去蔬菜基地观察无土种植,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 第三,以“内容”激趣。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这些积极的态度和精神能引发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维持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除了利用环境资源,教师还可以从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精心选择科学内容,着眼于幼儿身边的科学现象,为幼儿选择可见、可闻、可触摸、可操作的自然物和科学现象,便于幼儿从周围物质世界中获取直接经验或生动形象的具体知识,产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第四,以“心理”激趣。建立一种平等的探究学习关系,为幼儿提供心理安全的探究环境也是激发和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兴趣的一种方法。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出错,在他们出错时,不要急于批评和制止,而应该对他们进行真诚询问,耐心倾听,认真观察,支持幼儿的各种想法和做法,实行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平等的合作,评价,使幼儿获得继续探索和成功的自信。安全的心理环境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也促进了幼儿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以亲历探究为核心的幼儿科学教育过程。 探究亦称为发现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自己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过程。科学本身具有探究性的特性,就决定了探究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而且“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幼儿对他们周围能接触到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幼儿亲历探究作为幼儿学习科学的方式和手段,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体验探索发现的全过程,也能够培养他们初步的创造力及批判思维,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相较于科学知识,“科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儿童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领悟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4]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应以幼儿的亲历探究为核心,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主动建构科学知识、获得科学素养的过程。那么,幼儿科学教育过程如何实现以幼儿的亲历探究为核心? (一)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源泉。“只有既适合于学生又有意义的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5]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不会提问、不敢提问是教育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从幼儿观察的兴趣点、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或针对幼儿身边及时发生的现象或事情来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用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提问后,教师还要通过暗示、示范、建议、设问等手段来引导幼儿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支持幼儿解决问题。 (二)教师要积极支持幼儿亲历探究。 亲历探究就是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动手操作是是幼儿亲历探究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亲历探究对幼儿学科学的重要意义,总是以自己的一家言抢占了幼儿的探索时间,或者以讲解代替探究,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积极性以及科学教育的效果。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探究,幼儿有了“做”的机会,才有自主学习的空间[6]。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孩子关注科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获得正确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因此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少说,而让幼儿多做,支持幼儿亲历探究,为幼儿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引导幼儿多方面、全方位地探究问题,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答案。法国的“动手做” 倡导“让儿童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进行学习”。这正是建构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充分体现。 (三)教师要积极支持幼儿获得探究的完整体验。 真正的探究是幼儿积极、主动、充分地与客观事物或现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幼儿亲历探究,支持幼儿获得探究的完整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必要的环节和要素: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事物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操作,进而发现问题。幼儿有了疑问和问题,并产生想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进入了真正的准备状态。 2.猜想和假设。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它为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即主观原有认识与客观物体和事实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 3.形成问题的解释。儿童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学习推理、预测,找到事物的属性、现象的因果关系或其他的解释,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4.交流探究结果。幼儿通过图画、记录表等,与同伴或教师分享探究结果。交流是儿童探究后的自然流露。幼儿通过整理自己的记录,学会描述自己的发现结果。 教师只有支持幼儿经历这几个必要的环节,帮助幼儿获得探究的完整体验,才能真正实现以幼儿的亲历探究为核心的幼儿科学教育。 三、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幼儿科学教育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科学教育提倡的一种评价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最早是指对所确定的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的评价,为方案的制定者提供反馈信息,用于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问题[7]。 教育领域中的过程性评价是指判断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朝着既定的目标方向顺利有效地进行,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过程,它是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过程性评价既是评价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贯穿于幼儿学习的始终,其目的是诊断教学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幼儿的科学素养是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故在进行评价时,不能简单的看待幼儿探究活动的结果,而要将评价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尤其要重视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幼儿园广泛运用的成长档案袋法也是一种可以在科学教育中借鉴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成长档案袋,融过程与结果为一体,描绘幼儿的科学活动过程,记录了幼儿的科学活动轨迹,展示了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理解力、创新力的成就和进步,为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就幼儿的科学素养提供交流的平台和依据。 总之,建构主义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幼儿主体性,鼓励幼儿运用有意义的方式,在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中,通过探究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和态度,从而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浅谈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内容摘要:幼儿教学在人的成长阶段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而必须对幼儿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其中幼儿科学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本文中重点阐述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 科学教育活动 组织策略 科学教育对幼儿而言并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策略的应用不当,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学生兴趣层面着手,从而导致教学效率较低,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化措施,谨以此给予参考依据,为之后的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目前情况分析,增加幼儿学习兴趣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科学教育活动也并不例外,因而在进行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阶段的幼儿基本上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或是不同的方式,从而增加幼儿对科技产品有更全面的认知,并且还需让学生了解科技对人们生活的转变,比如电灯、电话等等,了解他们的发明及使用;与此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书籍及图片,积极引导幼儿通过于此能够对科学教育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继而让他们能够热爱科学。 二.筛选生活化科学教学内容 科学是幼儿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所在,而且这其中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如植物、动物、人类等等,不同类型自然现象,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筛选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是当前教学需要完善的地方,面对大千世界,选取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必然能够促使他们的科学给予浓厚的兴趣。值得注意是,科学教育内容的筛选需要贴近幼儿实际生活,更好槭导史务,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简单科学知识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能够彰显科学的本质,让学生意识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幼儿对于高级的科学知识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并且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由此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他们在选择科学教学内容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幼儿的接受程度,这样才能让幼儿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都实际生活之中,让他们感知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从而缩短了幼儿和科学之间的距离,并且还能让幼儿获得成就感,进一步促使幼儿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在筛选科学教育内容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域化特色,尽量选择当地本土资源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周边自然环境中获取到科学知识,并且对周边自然风景给予浓厚的兴趣,增长幼儿见识,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给予学生适当的材料 1.材料兼具趣味与科学性。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教学的重点所在,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挑选合适的材料,不仅要具有趣味性,而且还需兼具科学性,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必然能够取得极好的实施效果。有趣的材料让课堂教学活动充斥欢乐的氛围,而材料的科学性则是为彰显科学教育的本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非常不利的因素。所以从整体教学角度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挑选材料过程中不仅要具有科学性,而且还需彰显趣味性,继而提升教学效果。 2.材料体现层次性。幼儿阶段的儿童在某种层面上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是每个儿童生长环境不同,导致他们在性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不同渠道了解学生的需求,继而推动科学教育活动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幼儿的学习能力及水平得到质的飞跃。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幼儿个性特征层面着手分析,让他们通过教学活动在学习水平上能够达到统一水平线上。所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在筛选材料过程中需要注重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样的层层递进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并且在教学有效性上有所改变,材料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必然要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性,否则将会对教学效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应当引起重视。 总体来说,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性是不可忽略的,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筛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材料的筛选上要突显层次性,注重趣味性和科学性,借以促进科学教育取得更理想的成效,继而提升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学习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新区第二幼儿园)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争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外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公民的科学意识直接影响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有尊重科学,重视科学,才能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学实践又充分证明,科学意识与科学素养紧密相关,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科学素养的民族会是具有较强科学意识的民族。党中央提出2020年要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而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则决定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大业的成败。要造就一支宏大的科技创新队伍,离不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站在这一高度,幼儿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就要从“娃娃”抓起。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了解周围的世界。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也经常问些奇怪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太阳会从西边落下,从东边升起来,它是在地上爬了一夜吗?”还有许多这样的实例都可以证明古今中外的名人、科学家、发明家小时候都爱提各种各样的问题。事实上,幼儿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幼儿教育工作者只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实践和游戏中去体验、去观察、去探究,完全能触发他们的科学兴趣,使他们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进而形成初步的科学素养。 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1 全力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过去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说“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是水源”。不论怎样,都形象地说明了教师自身教育储备的重要性。幼教工作,特别是科学启蒙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才能有效地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首先,教师必须强化科学知识的掌握,能给幼儿千奇百怪的提问以正确的解答。其次,教师必须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一是要有凡事都要问一问“为什么”的习惯,通过疑问带动思考、探究;二是要有实验验证的习惯,对于尚有一点怀疑的结论,通过实验来加以推理、验证。 2 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科学始于好奇”,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周围世界对他们来说是一座神圣的宝库。一场大雨过后,院子里爬来一条又长又细的蚯蚓,幼儿纷纷围过来,有的说是蚯蚓,有的说是小蛇,围观的幼儿越来越多,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迫切想弄明白这到底是什么。笔者现场组织了科学教育活动――认识蚯蚓,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蚯蚓的外形,触摸感知蚯蚓的表皮,了解蚯蚓的腔室结构,进而介绍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的基本情况,他们学得兴趣盎然,n堂效果很好。 3 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1 利用简单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而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只有通过感知、熟悉、提问、回忆来知道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提出真正关心和疑虑的问题,只有自己真正观察研究了,幼儿才真正懂得了。幼儿园不同于其他正规性的科学实验室,由于幼儿的控制力和操作性相对较差,不可能完成很精确的实验,所以幼儿园的实验材料要求相对较低,不需要有精确的刻度,也不需要受时间、空间的影响,都是生活中常见或者是很容易得到的物品,如:木块、石子、别针、磁铁、电池、纸、蜡烛、各种小瓶等。在实验过程中,小班幼儿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可以给幼儿一些小玩具,比如:小汽车、小纸船等,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水是透明的,还会流动;中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给它们准备杯子、热水、冷水、固体饮料和小勺子,让他们自己冲泡饮料,了解溶解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在观察植物的时候,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空气、水、阳光、肥料等。在幼儿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帮助和鼓励,必要时跟幼儿一起参与,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能力、分析和思维能力。 3.2 利用自然环境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大自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为幼儿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最好的课堂。让幼儿观看花草树木、捡落叶、捉昆虫,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让他们在感受乐趣的同时,激起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自然的兴趣。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可以创设室外自然角环境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利用自然角进行科学发现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发现意识。比如,让幼儿种植大蒜,安排幼儿轮流值日观察记录大蒜的生长过程,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画图、符号代替等方式来记录大蒜每天的生长过程,以及生长所需的养分、水、阳光,使孩子不但积累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经验,还培养了他们记录观察现象的科学习惯。 总之,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幼教工作者要重视科学启蒙教育,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创设条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探索中找到兴趣点,激发科学热情,锻炼动手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圆梦者 当打开师恩教育“趣味科学DIY”课程的任何一个教学具材料包你会惊奇地发现很多实验材料把你带回童年的回忆。的确,有很多实验是我们小时候用土办法玩过的,如土制电话、小路灯、电风扇、发报机、过山车等显得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航空航天、飞机大炮、高速铁路、电子信息等等是科学的结晶,身边一草一木、儿童玩具、交通设施、家用电器等等也蕴含着科学的道理,其实科学时刻就在我们身边。“趣味科学DIY”课程实验很多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接触过的或见过的,师恩教育的核心就在于二次创新,把它系统化、体系化、理论化、教学化。 作为专注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课程研发及配套教学具设计、生产,开展课程理念推广及教学教研服务指导的北京师恩阳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教育品牌,师恩教育成立于2007 年,凭其多年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不懈研究、执着与坚持,依托北师大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师恩教育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至今仍然坚持独立自主原创研发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玩教具材料的知名品牌。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师恩教育坚持秉承“播种教育、不忘师恩”的理念,用锲而不舍和专注、专业的匠人精神做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事业。 为此,以原始联合创始人唐安兴、刘彦斌和张友静为首的师恩教育团队坚持结合本土实际需求,坚持注重教学实践的研发理念,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创研发核心,坚持以孩子主导为本,坚持以传输核心教学思想为中心的五大理念去进行儿童科学启蒙教育。 “‘DIY:dou it youself,做你自己想做的’,这是‘趣味科学DIY’课程教学具材料研发、设计的核心指导思想。我们经常会被园长、老师、家长问到你们材料为啥这样设计呢?为啥不把导线直接接好或者导线预留接口或卡口呢?我们通常回答科学启蒙教育本质是‘动手’、‘动脑’、‘引导’、‘探究’,如果是那样不如买个拼插玩具或积木玩具,也根本不用在园里学习,我们所有教学具材料研发、设计必须遵循‘动手’、‘探究’的原则,能动手一定让孩子动手,尽可能创造让孩子多动手的机会,我们不能帮也不要帮,否则就失去了科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于是,师恩教育课程实验在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前提下,甄别、选取坚持来源于生活、相对安全、简单有趣的三个原则。来源于生活主要是师恩教育教学具材料包都来源于孩子周边的事物,这样就能满足孩子们“做中学、做中玩”心理;简便不是指玩教具材料材质的简单如纸片,或操作的便捷如拼插等,而是把复杂的实验变成深入浅出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让孩子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大大增强了孩子对科学的认识能力;相对安全是基于没有绝对安全基础上,告诉孩子什么是危险的,才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体现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安全教育的理念。 师恩教育三大原则的提出是基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制定的,十年的幼嚎蒲启蒙教育经历,让以唐安兴、刘彦斌和张友静为首的师恩教育团队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认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就是着眼于生活和周围的事物,启蒙幼儿的初步认知和探究的能力。 例如师恩教育玩教具材料中的圆形基座设计,这个设计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中,充分体现了玩教具材料设计者极大的智慧,研发、设计电池盒必然涉及导电系统的正负极,从工业设计角度来分析单纯塑料模具工艺不算复杂,甚至很简单,但如果镶好用于导电的正负极金属片工艺立即变得复杂且成本大大提升。设计者在解决这个设计时可谓是呕心沥血,这个灵感的获得是个偶然也是必然,设计者在一次穿衣时纽扣(学名:子母扣)脱落掉下,捡起那刻惊奇发现纽扣掰开正好类似电池盒导电的正负极,只需在设计塑料模具时预留合适的插孔就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孩子重新认识了生活中逐步淡出服装领域的纽扣,而且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拼插能力,符合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本质精神。 “课程教学具设计必须分清与玩具或积木的本质区别,保证绝大部分孩子能够独立动手操作完成,同时兼顾制造一定的麻烦,真正实现动手、动脑的教育宗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以唐安兴、刘彦斌和张友静为首的师恩教育团队还致力于教学指导手册的编写,进而根据教学指导手册对课程所需的玩教具材料采买样品或进行工业设计、绘图,根据工业绘图开模、试模、修模、定型,进入工业化生产,最后通过教学实践与推广不断更新、优化、升级实验玩教具材料,让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之路越走越长。 于是,不管是从课程体系科学、系统的设计到教学具的研发再到教学教研服务,师恩教育当仁不让地走在行业的前列。师恩教育“趣味科学DIY”课程教学具是率先获得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检测认证,并首次根据师恩教育教学具设计理念制定了行业标准,即Q/HDSEJ 001-2011《儿童趣味科学教学具》。这既是贯彻国家鼓励原创的发展战略,也是国家层面对师恩教育的肯定与认可。至于其教学教研服务,由于师范院校没有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师资培养体系,师恩教育推广课程的同时还要承担师资的培养,除了常规的教学培训,也协助地方社团组织或指导教学机构举办针对社区乃至整个城市科学嘉年华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2015―2016年师恩教育连续两年承接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科普进社区活动两百多场次,由于课程朴实易懂,教学具的趣味性得到了家长、孩子及相关专家领导高度认可与赞扬。 在与唐安兴、刘彦斌和张友静的交谈中,他们一直强调创新。“创新贯穿着师恩教育整个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师恩教育综合实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创新他们异常看重。于是,从成立之初起,师恩教育就坚持创新不放松,把创新做到极致。他们认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儿童是未来社会创新的中坚力量,师恩教育致力于儿童创新能力教育,是为了造就一个时代的发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培养正确科学探索习惯、培养兴趣,为未来一代的儿童注入创新的基因。 “师恩教育产品和服务包括三类:满足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创新的核心就是创造需求!我们要提供第三类的产品和服务,即创造需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实施几年来,整个社会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有了初步的意识和观念的变化,但还没有到达重视的地步。幼儿园教育依然没有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学、教材、教具没有统一标准和规定。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虽有统一的指导纲要,但缺乏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严重缺乏师资而又没有统一的师资培养体系,亟待建立并实施,逐步完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人才、师资培养、储备体系,幼儿园极其缺乏用于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教学具或实验材料。正因为如此,师恩教育改变了国内科学启蒙教育的市场空白创新研发了一套符合国情的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同时承担了最基础师资培养体系工作。从此创新就成为了师恩教育的特质。 众所周知,教学教研的常规包括课程说明会、理念讲解会、教学培训会等,可作为学前教育领域的最大热点的科学启蒙教育行业,如何做到行业引领,师恩教育团队明白必须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对于科学启蒙教育课程,除了扩大教学机构的品牌影响力外,还得向全社会展示科学启蒙教育课程重要性。于是,师恩教育创造性策划了科学嘉年华互动体验展示活动,让所有人能够参与,可以参与,在其中体验科学教育趣味性、而不是深奥的原理、枯燥的公式,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目前,科学嘉年华互动体验展示活动已经成为了师恩教育的特色活动,每年都在北京城市科技嘉年A上展示并更新,同时深入校园和社区,如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科育社区、东北里社区等等。 “老实说,我们虽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但是这时候师恩教育注定是被模仿的,我们只能继续创新。”于是,师恩教育又创造性地策划了针对儿童的科普剧,节日里通过科普剧向公众展示科普教育趣味性和重要性。“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仅体现师恩教育的课程研发能力,而且能整体展示师恩教育综合策划、规划能力及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的前瞻性,可以说是一个公司综合实力及持续发展能力重要指标。独立的课程体系研发理论基础、原创的教学具设计能力、强大的师资培训服务、完备的科普配套活动如科学嘉年华、科普剧等策划、实施,构成了师恩教育不断创新的最佳注释。”这时候的唐安兴等人脸上洋溢的自信的笑容。 十年磨一剑,师恩教育已经走过了跌宕起伏的十年,在这十年内跌倒过、彷徨过,经过整个团队的努力,他们不忘初心,用坚持守望、锲而不舍、注重细节、专业专注的精神,秉承圆梦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初衷,领航中国幼教事业。截至2016年底,师恩教育已在全国两百多城市建立教学服务及教学具销售中心,数千家幼儿园及教学机构开展“趣味科学DIY”课程教学教研,每年数万儿童从中受益,各地每年开展数场由师恩教育协助或自主举办的科学嘉年华及科普剧等等各种科普活动。面对成就,唐安兴、刘彦斌和张友静并不满足,他们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在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个十年要把师恩教育打造成更加专业的儿童科学启蒙教育课程研发、教学具设计及课程教学教研服务平台,为中国幼教梦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谈幼儿科学教育的随机性 摘 要:生活处处皆教育,在幼儿园生活中经常会出现随机性教育,这是一种科学教育。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契机对孩子进行随机教。所谓随机性教学,实质上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动态课堂教学,留意教学过程中情景的不断更新变化,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找到并抓住那些隐藏在表面情境之下的隐性课程资源。如果能够积极的应对并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和手段,将会在幼儿教育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并在幼儿的创新素质方面有所提高。 关键词:随机教育;幼儿教师;一日活动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这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们除了要有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系统的进行常规教育,还应当善于发现及捕捉一切教育契机,对那些偶然的教育事件的发生表现出良好的应对能力,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坚持在科学性教学前提的指导下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教育的内容与所在情境的意外延展有关。这是一种偶发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一、在教学活动中渗透随机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每一个幼儿园都有着自己固定的教育方法手段及日常课程目标,但由于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被一些东西吸引,导致其注意力、想象空间等都有很大的随机性,在这种时候充满创新的随机行为占据主导地位,活跃的思维更容易使幼儿接纳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教师应注意在每日活动的空隙时间中抓住机会,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素质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而教学活动,一般是指教师有计划性的对幼儿所进行的集体活动,幼儿将会在这个过程中习得课程目标中的知识,掌握技能,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幼儿园能把每个幼儿的思想牢牢拴在教学活动上,如果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该怎么办? 这时,我们教师就应变被动为主动,抓住机会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从而引导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举个例子:一天午后,教师依照自己的教学活动目标带着孩子们在操场的树荫下玩。学生乐乐兴奋地对我喊道:“老师,这底下有蘑菇!原来在教职工锻炼器械的附近有三两个小蘑菇。听到乐乐的声音,在其他地方玩耍的孩子们也全都围拢过来。这时候我抓住时机,让孩子们观察蘑菇的形状并思考蘑菇为什么会长在这儿?蘑菇会不会有毒而不能食用。孩子们很感兴趣,都参与了进来。就连几个平时上不是很积极发表自己说法的孩子也津津有味的讨论发表意见。 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进行随机教育,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渴望并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在游戏活动中加强随机教育,培养幼儿的习惯 很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又欣氩豢游戏,孩子们也离不开游戏,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游戏在各个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游戏中采用随机教育,在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积极开发引导幼儿对事物的兴趣,从中发现教育的价值,让幼儿在游戏得到成长。 游戏的种类形式五花八门,其中一种很受孩子们欢迎的是角色游戏。由于角色游戏是松散型的,幼儿可以在游戏里出演成人的角色,自由度很大。在游戏中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对幼儿实现良好的素质培养。例如:“娃娃家”是一种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幼儿玩游戏时可能会出现毁坏桌椅,弄乱东西的情况,孩子们一哄而上就容易使教室内变得十分混乱。这时教师不应该对混乱情况中的孩子们进行批评教育,取而代之他可以温柔的招呼和组织小朋友一起去整理“娃娃家”,然后用游戏的口吻安慰那些不小心打散桌椅的孩子们,教他们学会感谢其他前来帮忙的伙伴们。这样更容易稳定小朋友的情绪。这一随机教育和引导,促进了幼儿相互协作的精神、身心个性得到发展,也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情节。 三、在自由活动中活用随机教育,激发幼儿的情感 在自由活动中进行的随机教育将会很大程度上节省教师的时间精力。幼儿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他们充满童真和创造力的思维方式中,我们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那些不一样的想法并进行精心的培育,应该以敏锐的感觉去发现那些值得培养的闪光点,使幼儿能够勇敢的提出想法和问题,坚持自己的观点。 由于自由活动没有很严肃的纪律性,所以孩子们之间争抢幼儿园玩具资源等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一位教师反复弹奏起《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歌曲,幼儿的嘴里不由自主地哼起“好东西,大家玩……”的旋律。这时,教师突然停下来问:“为什么老师要让你们听这段音乐?”幼儿们开始叽叽喳喳的参与讨论,最终不仅解决了争抢问题,还能促进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还有一次,幼儿正在进行自选活动,大家都围在一个玻璃瓶外面观察乌龟的爬行,其中一个幼儿说:“乌龟是爬行动物。”教师这时候抓住机会提出问题:“什么是爬行动物?”大家都不知道,然后教师就给大家详细的讲述了什么是爬行动物,还举了几个其他爬行动物的例子。幼儿听得很认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增长了知识。 四、在口常活动中紧抓随机教育,丰富幼儿的经验 在教师与幼儿,及他们自己互相之间的日常交往中,会有很多随机出现的问题存在。举个例子:幼儿在洗手时总是洗不干净,个别幼儿还经常不打肥皂,教师经过多次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收效甚微。恰好一天中午一个幼儿在吃饭的时候说自己的肚子疼,于是我抓住时机,告诉大家如果不洗干净自己的小手就吃饭,就会闹肚子,如果病情严重的话,可能还有吃很苦的药。大家看到不洗干净小手的严重“后果”后,都很注重自己的小手卫生,之后每次洗手都很积极很认真。这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小问题中抓紧随机教育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发现,善于运用随机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同龄孩子之间交流沟通能力的习得、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随机教育的最大优点就是:小朋友能够不知不觉的学习到很多知识能力。特点是:日常生活中幼儿生活身边接触到东西和环境都能通过老师的引导变成活生生的教材,并从中得到教育。 相信如果我们牢牢的抓住幼儿科学教育的随机性,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浅谈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指导策略 摘 要: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科学,在科学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为的是方便人们的生活,促进全社会的发展,而科学意识的培养则需从小做起。本文就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指导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科学教育 指导策略 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那么,我们如何利用生活这个教材,科学、合理地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幼儿特长,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呢?一方面,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特点去选择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教育幼儿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它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1 贴近生活,以人为本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把它理解为:教育要使幼儿理解生活,教育要利用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因此,我们在选择内容时首先要强调内容的生活化。 1.1 根据幼儿兴趣确定主题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幼儿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幼儿不断地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其学习科学的兴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呢?鼓励孩子“发现”的好奇心和兴趣,帮助幼儿获得一些事实性的知识。让幼儿多听、多看、多操作,让幼儿口动、手动、眼动、脑动、与活动材料充分接触,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科学的概念,体验和技能,让幼儿独立操作,去观察,去体验,使幼儿成为获得的主体,启动幼儿内在的积极性。 1.2 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科学 为了调动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参与科学角活动区域,鼓励孩子自己布置,自己设计,孩子们自己动手很兴奋,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动手,有的边说边指挥俨然一个小小设计师的风范。还可以把科学活动角分为自然景观、观察、养殖、拆装、小实验等等区域。班内孩子分组,每组有组长负责,景观区域,孩子们拿来各种花,并在花盆上写上花的名称,以及简单介绍花的特点,或者种上花籽,观察发芽、成长的过程。养殖角里有小鸽子、小兔子、金鱼、蚂蚱等,孩子们轮流喂养,供大家^赏。家长带来各种不用的电话机、闹钟、锁子等让孩子自由拆装。实验角里孩子们带来电池灯泡等。孩子们在活动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在自己喜欢的区域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对事物的感知创设自己的天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1.3 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喜悦 让孩子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成功,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增强孩子继续探索的愿望和信心。孩子年龄小,没有生活经验,如果此时我们成人给予一定的帮助,就会鼓励孩子探索的信心。比如,孩子喂养的小兔长大的时候,花儿长高的时候,孩子拆好了电话机的时候,发现摩擦起电的时候,孩子们把各种颜料放在一起,兴奋地调出不同颜色的时候,老师及时的表扬、鼓励、肯定,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 注重主体活动中的科学内容整合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各学科之间内容的整合,教会幼儿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在活动中。如在“中秋节”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吃月饼来了解月饼的制作方法,月饼的种类及口味。大班还通过分月饼来让幼儿了解平分等分等数学知识。这样,即让孩子们在语言方面得到了锻炼。同时,又有科学的观察与比较。而且还有数学方面的知识等等。其内容是综合的,自然而完整地使幼儿在生活情境中获得经验的积累。 3 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欲望 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是激发幼儿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先决条件。在“车”的主题中,教师和幼儿开始着手收集有关“车”的资料。要想让幼儿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就的让幼儿亲自参与收集、布置。于是教师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把家中各种汽车带到园里。在随后的日子里,各种各样的汽车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走进活动室,随处可以看到小朋友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共同玩汽车。幼儿通过与环境、教师、家长的互动,不但获得了对车的认知,也为他们以后的探索和创造活动做好了铺垫。 4 教师要注重树立新的资源观 为了避免让幼儿做实验时没有合适材料而无法进行科学探究,我们可以发动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整理实验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实验资源库。其实,这些资源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只要留心收集。比如:废弃的笼子、玻璃瓶、各种各样的瓶子、各类绳子、纸张、图片等,此外,配上必要的温度计、电筒、天平等实验设备,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5 在共同探讨中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指导 在遇到幼儿有问题时,教师尽量耐心解答,或和幼儿一起探究,如果问题超过了教师的知识范围,也不要随意编造答案来应付,而是应该告诉幼儿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并且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进一步探究的途径,为了避免让幼儿做实验时没有合适材料而无法进行科学探究,老师还可以发动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整理实验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实验资源库。 6 结语 对幼儿科学意识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科学合理化的引导,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树立新的资源管,贴近生活,以人为本,同时注重主体活动中的科学内容整合,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生科学探究欲望,在共同探讨中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指导。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把快乐注入幼儿科学教育 科学现象有趣而神奇,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爱探索是他们的天性,对许多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然而科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每个空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利用幼儿的这一天特点因势利导,抓住契机,灵活的进行科学教育,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认识,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幼儿科学教育更注重让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科学教育于游戏和活动中,让幼儿在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工作中,笔者深刻领会《纲要》的精神,寓科学教育于游戏和活动中,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科学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材料,有的具有开放性,有的具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性。这些多样化、开放性的游戏材料,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1 案例呈现 案例一:区域游戏时间到了,教师请四位幼儿参加科学区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这四位幼儿分别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进行游戏,庆庆从柜子里那起了一个放大镜,然后把放大镜放在自己的眼前,通过放大镜看事物,当他把放大镜对准教师时,突然高兴的说:“我看到你的眼睛了,你的眼睛变大了,变得好大!” 教师对他说:“我也看到你的眼睛了,真的很大!”这时,他把放大镜反过来,又朝我看,他自言自语的说:“从这边看也很大。”说完,他就走到植物角,用放大镜对着一盆吊兰看,看了一会又把放大镜反过来再看,翔翔看到庆庆拿着放大镜在玩,就放下了手里的吸铁石,也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放大镜,跟着一起看,然后他高兴的叫着:“花变大了!”两个人就这样拿着放大镜到处走,看到好玩的东西就照一照,时不时的就能听见他们说这个变大了,说那个变大了,玩的不亦乐乎。 这时,家汇拿着一面镜子在照自己的脸,一会点点眼睛,一会又冲着镜子笑了,她对边上的璨颖说:“看,这是我的眼睛,这是我的嘴巴,哈哈,真好玩,你也来照照。”璨颖就那起镜子对着自己照了起来,家汇就凑过去和她一起照,她指着镜子里的两人说:“我有酒窝,你没有哎。”璨颖说:“我这边有痣,你没有。”两个人一边照镜子,一边讨论两人脸上不一样的地方,玩的也很开心。他们俩在游戏中认识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也知道了五官生长的地方了,在游戏中孩子们的互动性很强。 案例二:陀螺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游戏,当教师向孩子们出示这些外形十分可爱的陀螺时,孩子们都把目光聚集到这边,有些比较活跃的幼儿就马上拿起一个陀螺说:“我的是只梨。”另一个小朋友马上举起自己手里的陀螺对笔者说:“我的是只苹果” 教师问他们:“这些玩具的外形像水果,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这是所有的幼儿都一脸茫然的看着我,教师对他们说:“它叫做陀螺,那你们知道陀螺是怎么玩的吗?”大家都开始拿起手里的陀螺玩了起来,我看到家荷用小手拿起陀螺的柄,然后把陀螺的另一端放在桌子上,用小手轻轻的一拧,陀螺就转起来了,但是没过多久,陀螺又马上倒了下去。教师对家荷的这一行为马上给予了表扬和评价:“家荷做的真棒,她呀知道用手轻轻的一拧,陀螺就能旋转起来了。”家荷听到了笔者的表扬,马上高兴的说:“我家也有的,妈妈买给我的。”笔者说:“你把自己知道的本领告诉大家,让大家都知道了怎么玩这个新玩具。但是呀,我们看到,家荷在玩陀螺时,陀螺马上就倒下了,我来看看谁能让让陀螺旋转的更久,更稳?”这时候大家又开始玩起手里的陀螺,并和边上的幼儿互相讨论了起来。浩浩激动的说:“朱老师你看我,你看我的!”只见他的陀螺旋转持续的时间很长,问:“你做的真棒!你怎么做的呢?”“我是这样转的。” 教师说:“哦,原来浩浩是很稳的拿起陀螺放在桌子上转的,这样陀螺才能转得久,转得稳,其他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呢?”大家都很积极的表示愿意,然后用浩浩的方法试着旋转陀螺,并和边上的幼儿互相讨论了起来。 2 案例分析 在案例一中,幼儿对这些较为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充分运用了我们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在游戏发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照镜子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大家一起照镜子,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他们从镜子里观察了自己的五官,同样也观察了同伴的五官,无形当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观察自己和认识自己的一个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放大镜的秘密。 在案例二中,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了陀螺的玩法,当孩子们沉浸在游戏中时,玩具本身所含有的科学知识已经被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吸收了。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借鉴已有的经验亲身操作,探索出了陀螺转动的方法,探究了陀螺转动持续时间长短的原理。真正做到在“玩中学”的教育原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现象神奇有趣又无处不在,幼河志哂刑焐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惊奇,以上的案例都是我们事先提供材料并有计划的引导幼儿探索,但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会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让教师措手不及,为了让幼儿能更好、更多地获取科学知识,教师不仅要重视正规的科学教育,更要博览群书,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当幼儿提出问题时能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增强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浅谈幼儿科学教育 摘 要: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就要引导幼儿从小就了解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并了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兴趣;幼儿教育;自然 世界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好似没有一张相同的脸一样,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的不同,其形成的个体差异也不同。以下我将谈一谈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科学探索活动的内容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在上“空气”的主题活动中,在引导幼儿找空气时,我为孩子们投放了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导幼儿用塑料袋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觉气流的冲击力。又如:投放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瓶子等材料,让幼儿在活动时通过摇晃或敲击瓶子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从敲击瓶子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瓶子中的材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听觉能力,还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提供充分的材料,就为每个孩子创设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利发展。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相对独立地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我能做、我会做”。 二、注重在平时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教育的素材。如在“太阳和影子”活动中,怎样使自己的影子变长?又怎样变短?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影子消失?幼儿对影子产生了兴趣,教师就带领幼儿做起了“太阳钟”。幼儿相互商量、讨论和试验着,最后发现了身体往与太阳方向相反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长,直立或往与太阳相同方向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短,跑到没有太阳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经过一天的记录,幼儿有了一个能知道时间的“太阳钟”。此后,幼儿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了时间的不同,影子的长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在找到答案的瞬间,孩子们欢呼雀跃,脸上充满着喜悦之情。其中,我还发现有两名幼儿合作的方法具有创新意识:一名幼儿做俯卧撑动作,另一名幼儿在他后面帮他抬起双腿,做成人推小车的姿势,他们大声嚷着:“瞧,这样的影子最最长!”幼儿在获得类似这样的心理满足的同时,更激起探索的欲望,同时幼儿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与提高。 三、重视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设问引导 幼儿真正主动探索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想寻找答案的愿望,才能进入主动探索状态,教师要处处留心观察,把自己预想的问题变成幼儿自己的问题,适当地多提一些“为什么”。当幼儿在探索活动中遇到问题或产生疑问时,教师应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使幼儿从各个方面主动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抛鸡蛋”活动中,教师提问:“如果把鸡蛋从上向下扔,它会怎么样?”幼儿回答:“它会碎的。”于是教师分别向两个脸盆扔鸡蛋,结果一个鸡蛋碎了,另一个鸡蛋没有碎。接着,教师又问,“为什么一个鸡蛋碎了,另一个不碎呢?”待幼儿议论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两个脸盆的不同,幼儿发现鸡蛋落在有毛巾的脸盆里不碎,因为毛巾软。鸡蛋直接落在坚硬的脸盆里就会碎。然后,教师出示海绵垫、沙堆、碎布、稻草、棉花、石块等提问:“鸡蛋落在这些物品上会怎么样?为什么?”最后让幼儿积极地尝试并讲述实验过程并得出结论:易碎的物品在细软且有厚度的材料的保o下,就不易碎。最后,教师提问:“平时人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由于这一活动较多地采用了开放性、启发式的提问,因而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学习探索也更加主动、积极。 四、将游戏作为教育的“媒体”,寓科技教育于科学游戏中 科学活动必须是符合科学的,不像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可以夸大,大胆想像,它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在设计课件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的内容是否合理、科学,而科学教育往往以科学探索活动为主,操作性强,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无所顾忌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地开动脑筋,寻求答案。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我们能在活动前广泛地收集多种材料,给幼儿创造一个尽可能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就能自如地在探索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积极态度。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有限,有时单靠教师用图片讲解、幼儿是不能充分理解的,这时,就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在组织幼儿讨论水的用途活动中,可以通过小朋友喝水、农民给蔬菜浇水、大象喝水洗澡等图片、录像,让幼儿知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水。进一步讨论:如果没有水,那会怎样?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于是组织幼儿再讨论: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喝“纯净水”“矿泉水”的人越来越多呢?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呢?启发幼儿说出:不把垃圾、脏东西扔在河里,工厂不能把污水排到河里,洗完手马上关紧水龙头等。在孩子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激起幼儿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项目教学法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中的实践 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在不断地变革。教育者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方法不科学等特点。为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教学中选用部分内容实施项目教学法。 一、前言 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学前教育与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胜任幼儿园教学工作或管理工作。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科学教育,既要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方法,又要结合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更要具备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弱,对系统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教师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教学中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实施项目教学法非常有必要。 二、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由学生按照项目的完成程序,制订项目计划,分工完成项目。项目教学法评价学生的成绩分三个层次。第一是由学生本人自评;第二是小组成员互评,互评的依据是根据组员对项目内容的贡献而定;第三是教师评定小组完成项目的情况;最后教师综合三层次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的步骤 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相对独立完成该项目内容,例如自己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以及互评和自评。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一)布置教学任务 教师先向学生布置学习的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学生理解任务,知道自己要怎样做,要学习什么知识,要练习什么技能及自己的目标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二)拟定计划 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后,开始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分工,一起制订工作计划。 (三)实施计划 教师要清楚学生的计划,当出现疑难问题时,能够及时正确指导学生。学生按计划实施,能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并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学习。 (四)自查过程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检查工作过程、结果,出现问题时可以随时请教师帮助解决,教师要及时帮助和纠正,使学生通过一次技能训练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提高。 (五)评估结果 学生完成项目后,对成果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同时对组内其他成员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心得。通过评价,了解自身能力的优点缺点,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项目教学法的案例 项目名称:幼儿科学活动指导中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课时:6课时 班别:13幼师⑤⑥⑦⑧班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掌握了健康、语言领域的教学方法。并且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也学习了如何制定活动目标,如何编写教案以及观看了优秀课例《青蛙的生长》视频。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观察认识型活动的概念、特点、设计的原则与组织步骤。 2.锻炼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课程教学组织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实施 1.教师分析视频《青蛙的生长》,并提出本次课的任务要求:如何设计观察认识型活动,以及在幼儿园如何组织幼儿进行观察认识型活动。 2.项目合作,科学分组。把全班同学分为三类(优、中、下),每小组成员都由优、中、下三类组成。每组选出一个组长,每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围绕项目展开研究讨论,共同制定项目目标的完成方案,并将项目细分成各个子项目(包括观察认识型的概念、特点、原则、设计步骤、制作教具),各个子项目落实到人。教师要引导、协调答疑学生。 3.演示“项目报告”及评r表现。每个小组用一个微格室,每个组员先在小组内进行试教,并拍成视频,小组试教结束后,成员集中自评和组内互评,并作好记录评价结果;然后每一个小组可推荐一两名最优秀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试教、小组互评以及教师总评相结合进行评价。最后将小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评价结果记录下来,作汇总并量化。每一位组员的成绩由自评、组内互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构成,作为本项目的一个成绩记录下来,作为本学科成绩的一个部分。 (四)教师小结 教师对学生模拟教学的视频详细反复观看,向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发现并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秀表现。 五、项目教学法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教学中,它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人人参与实践活动。经过本次的项目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精选项目 要使学生对项目感兴趣,又要实用。一方面知识面要广,由学生自由选择,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爱好,最后教师确立最适合的项目。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和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实施项目阶段,教师要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评价阶段,学生自评后,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提高认识的水平;教师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独立探究能力与小组合作精神。 (三)尊重学生的成果 在项目内容讨论评估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切记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在学生交流项目实施的结果时,教师也应耐心地听取,不能因为学生讲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学生的行为,不然,学生就会失去信心,项目实施就会失败。 (四)介绍项目内容要讲究艺术性 介绍项目内容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或用优美动听的故事,主要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项目教学法实践的总结 由此可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项目教学法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它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因此,在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推行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结构游戏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在幼儿园中,结构游戏以其自主、自由的形式和丰富的创新力以及较强的操作性,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同时,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欲及好奇心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结构游戏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幼儿教育以参考和借鉴。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当前,随着幼儿学习逐渐强调游戏化的趋势下,开展游戏活动可以提高教育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育。结构游戏是当前比较常见的游戏形式,通过对不同结构的材料或玩具,进行物体形象构建,是一种具有创造力和操作力的游戏。科学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发现、操作、观察以及感知,提出问题。并且对答案进行探究的过程,其教育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多方面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科学教育和结构游戏属于不同的教育形式,但是由于两者在教育内容、活动形式以及教育特点中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因此,将二者充分融合可以实现更大的价值。 一、科学教育与结构游戏的共性 1.生活性 在开展结构游戏过程中,需要幼儿对生活中的现象和实物进行详尽观察,在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后,用创造性的思维去构建幼儿熟悉的造型以及内容,其是对生活的映射。而科学教育是利用幼儿常见的现象和事物作为探究对象,其中主要包括事物的特征、性质,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科学概念、科学知识以及自然现象等。 2.生成性 科学教育和结构游戏都要求幼儿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并且认真观察周围环境,进而展开思考和创造。由于幼儿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漂亮的汽车或者可爱的动物都可能成为游戏的主题。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由于幼儿思维的天马行空,会生成很多与主题无关的问题,这种生成性符合幼儿的年龄认知。 3.探索性 科学教育和结构游戏都强调幼儿自主探索,在探索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而幼儿则是活动的实践者和学习者。 4.开放性 科学教育和结构游戏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其主要体现在活动时间、材料选择、空间设定等方面,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时间,让幼儿在自由以及愉悦的氛围下,体会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在空间方面,不仅可以在专门的结构区或者科学区开展活动,教师还要利用地面、户外等空间开展科学活动或者结构游戏。在材料选择方面,教师可以专门准备相关材料,也可以结合主题鼓励幼儿自由发挥。 二、结构游戏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认知材质 由于在结构游戏中,常用的玩具是由塑料或者木头制作而成,幼儿通过对游戏的操作,可以了解材质的性质和特征。在整理玩具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材质的性质、形状、颜色以及种类进行分类,通过分类促进幼儿对材质的认识。 2.认识图形 拼图游戏是结构游戏中的一大分类,具有多种类型和玩法,其中将图形分割,让幼儿拼合成原图形的拼图游戏是最常见的。幼儿通过对图形边缘特征、大小以及形状进行详尽观察,然后逐一拼凑成原图形。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更加认识和理解图形,进而丰富自身的认知经验。同时,图形运用也是拼图游戏的重要形式,将分散的图形通过重组,拼出全新的图形。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自身的想象,例如正方形代表房屋,三角形代表屋顶等,将实物与图形进行有效联想,在拼图的过程中,掌握以及巩固对图形的运用。 3.加强空间概念 积木建构是结构游戏的常见类型,同时也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在游戏初期,幼儿经常运用积木搭建轮船、汽车、桥梁、房屋等这些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搭建相对容易的造型。在积木搭建过程中,需要幼儿运用到空间感知,例如搭建房屋,幼儿要对房屋的结构进行观察,进而顺利构建房屋。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空间概念以及运用都得了有效的实践和巩固。 4.丰富科学经验 幼儿在玩雪、玩沙、玩水、玩泥以及拼图的过程中,可以快速积累丰富的科学经验,例如在玩泥的过程中,了解到沙泥想要塑形需要与水融合。在玩水的过程中,了解到水是没有味道和颜色的;在玩雪的过程中,了解到雪遇热会融化而变成水。因此,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可以积累丰富的科学经验,并且将经验纳入到知识体系中,对幼儿的未来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5.养成动手习惯 无论是结构游戏还是科学活动,都要求幼儿亲手操作,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以及协调能力,促进幼儿身体发育。而在游戏结束后,幼儿在收拾和整理玩具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物归原位的好习惯。 6.促进思维发展 儿童在3到5岁期间,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幼儿的抽象思维、概括思维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科学教育中开展结构游戏可以对幼儿思维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满足幼儿对鲜艳、形象以及生动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教育与结构游戏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形式,在科学教育中开展结构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为幼儿创设自主、自由以及发展的活动环境。实现幼儿教育的价值,帮助幼儿快乐以及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中心幼涸 内蒙古】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家庭指导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本文旨在从家庭教育资源角度出发,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科学高效应用家庭教育资源的方法进行探究,实现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家庭指导 一、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 (一)家庭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美国学者U.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将幼儿置于其生存与发展的真实社会环境(社会生态网络)中进行研究。他在研究中发现,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对幼儿影响最直接、最大的是家庭。他还指出儿童的发展过程是其不断地扩展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的过程,从家庭到幼儿园再到社会,儿童的生态过渡(即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理论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家庭、社区,尤其是家庭在儿童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二)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对后来的教育,都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80年代末,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学前项目研究得出“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的结论,赋予幼儿教育新的内涵,引起幼儿园课程的重大变革。将家庭教育纳入课程,充分挖掘家庭、社区幼儿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家庭科学教育是顺应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潮流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应该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家长应该转变只注重孩子技能、技巧的发展的观念,如绘画、弹琴、认字、背诗等等,而应该重视渗透科学教育。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受影响最深的也是父母,如果家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且重视利用家庭的优势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那么对孩子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会受益终身。 二、家长进行科学家庭教育的优势 (一)家长可以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发展 在幼儿的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现象、自然物或有趣、新奇的科技产品和问题情境,都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吸引幼儿去探究、去解决。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是随机教育,它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机进行。每天发生的随机经验对幼儿而言是最自然、最有意义、最容易了解,也是最不会忘怀的,但如果不加以引导,也会成为过眼烟云,不会产生任何学习效果。例如:春天来了,幼儿发现空中许多飞舞的柳絮,教师和大家一起玩捉柳絮的游戏,游戏后引导幼儿思考:柳絮从哪里来的?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好?怎样避免呢?这些生活过程,它正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究的切入点。教师要抓住机会,运用一些问题让幼儿去推理、思考、关注周围的世界,从小接受科学启蒙教育。 (二)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也很重要。积极引导孩子去感知、去发现通过探索的过程,发现科学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体验,孩子会非常珍惜自己探索来的成功,会增强对探索的兴趣。孩子喜欢玩水,每次洗手时,都是迟迟不肯出来。家长这时可以找来几个大盆,装满水,利用家中瓶子、筷子、还有木块、铁块等,让幼儿玩水,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水的一些特性。东西放在水里有什么发现?水在红瓶子里,为什么是红色?筷子放在水里为什么看起来弯了?幼儿带着问题去玩水、去探究、去讨论,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感受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随机教育和有目的地教育,是家庭教育极其有利的优势,对培养孩子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有非常好的帮助,二者都很重要。家长可以利用的条件很多,关键要掌握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导致了他们发展水平有限,很多科学道理孩子可能说不出来,但他们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水平上经历科学发现过程,获得科学经验。家长利用条件、创造条件给孩子以科学发现的机会,孩子就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科学精神。 三、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科学家庭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一)大自然、大社会是家长对孩子实施科学教育最好的内容 大自然是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们以各种形态展示给幼儿,是幼儿接受科学教育很好的场所。所以,家长要经常带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例如:春天我们利用散步的时机,带幼儿走进自然,跟幼儿一起捕捉蝴蝶、瓢虫、蝈蝈等昆虫,幼儿把捕捉的昆虫先喂养,然后制作成标本,创设一个活泼可爱的昆虫角。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各种感知,通过听、看、尝、闻、触摸,不仅满足了好奇心和渴望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心理,而且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真实感受,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利用生活中一切与科学有关的现象 除了大自然的科学知识,孩子还会在生活中遇到许许多多与科学有关的现象,如:有些物体为什么会往地上掉,而有些东西却可以向上飞?这样可以引出地球吸引力和比空气轻的物体会向上飞的知识;冬季孩子在脱衣服时,有时会听到衣服噼噼啪啪的声音,家长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孩子解释什么是静电,并给孩子做一个“碎片跳舞盒”实验。 (三)利用科普方面的书籍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与培养 除了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是可以随机向孩子教育的内容,市面上关于幼儿科普方面的书籍非常的多,如《我们身边的科学》、《小牛顿科学馆》、《实验万花筒》、《科学全知道》、《尖叫博物馆》、《法布尔昆虫记》、《幼儿百科》等等。 四、结语 家长利用家庭教育优势,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十分重要,应该引起广大家长足够的重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孩子们通过从小学科W,获得探究解决各种疑问的方法,并且能够用这些方法去获得更多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为他们能够顺利通过21世纪科技发展的大门打好基础,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然而,我们经常奉行一种简单化的教育方式――告诉,忽视幼儿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探究。所以,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变“告诉”为“探究”,逐步建立探究性的学习模式。 一、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初步掌握探究技能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幼儿有了疑问和问题,并产生想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进入了真正的准备状态。如今的幼儿接触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旅行、媒体的影响,物质世界的丰富等使他们的世界复杂起来。许多刺激在同一时间作用于他们,他们就会对许多东西产生疑惑。探究是满足好奇心的一个途径,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是必经的阶段。幼儿满脑子都是问题,似乎对每一件事情都很好奇:为什么电话机里能听到人讲话?电筒为什么能发出亮光?为什么天上会下雨,还会打雷?万花筒为什么能看到千变万化的花?小鱼为什么只能生活在水中?弹簧是铁做的,为什么有弹性?……可惜家长们并不是总有时间和能力帮助幼儿弄明白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师便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的提问,并以此为中心开展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探究技能。 教师如何对待幼儿的提问,决定着幼儿探究技能的发展。幼儿的大部分问题是直接的,而且在寻求确切的信息。如果教师一味地提供这些信息,幼儿只学会了从别人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而不懂得如何自己去寻找。所以,帮助幼儿掌握探究技能的途径不是告知而是提问。教师所提的问题引导着幼儿思考方向和寻求答案的程序,教师的提问还会决定幼儿需要进行哪种类型的探究:“泡沫制品燃烧后会怎样,埋在地底下又会怎样?”暗示幼儿进行实验;“我们怎样固定这样物品呢?”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景;“怎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呢?”鼓励幼儿设计解决方案。当然,幼儿是有差异的,探索技能的培养也是很有个性的,我们要因人而异地进行。 二、支持幼儿收集资料主动吸纳各种信息 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有充分的探究机会,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提供材料,幼儿在活动中会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会被遏制。因此教师应充分提供探究的空间,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资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探究的对象进行了解。鼓励幼儿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主动收集资料,获取信息,这对幼儿产生问题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经验,扩展兴趣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组织“有趣的弹性”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V泛寻找和收集有弹性的物品,在把玩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是有弹性的,有的物体本来就有弹性,如弹簧、海绵、橡皮筋等,有的物体是利用弹性做成的,如沙发、蹦蹦床、电脑键盘等,这些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促使幼儿产生进一步探究“弹性”的兴趣。 幼儿在自主收集资料、获取信息中获得发展,增加了探究问题的意识。幼儿在确立探究主题后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收集相关资料。例如:在开展“小麦”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发现,原来米磨成的粉叫米粉,麦子磨成的粉叫面粉。而在这之前,他们认为米粉就是面粉,面粉就是米粉。于是问题产生了:“哪些东西是用面粉制成的?”“小麦的作用除了用来做面粉之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为了得到比较全面的答案,小朋友们忙开了。他们有的去询问父母,有的查阅图书,有的请爸爸妈妈到电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的资料,有的让爸爸妈妈带他们到麦田、面粉厂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带来了书籍上复印的资料,电脑里下载的图片,带来了啤酒、味精,麦秆做成的工艺品,在麦田里拍摄的照片等等。孩子们想了许多的办法,最后得到的结果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问为什么,有了问题意识,而且自发地寻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会带着问题寻找资料,而不是对着问题束手无策。 三、帮助幼儿解决疑难,营造合作探究氛围 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往往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孩子们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而孩子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我们也不要过于着急,只要综合幼儿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幼儿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形式有三种,即生生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集体探究,教师可根据活动的需要选用一种。如在引导幼儿将各种“商品”固定在不同材料制成的“货架”上时,就可以引导鼓励幼儿与好朋友一起商量,一起想办法,一起解决难题,然后再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在引导幼儿拆装万花筒时,又可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我的万花筒是怎么拆的,你的万花筒又是怎么装好的,你的万花筒出了什么问题,我的万花筒又有什么不对劲,大家通过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了,对万花筒的构造了解也就透彻了;而在“滴水实验”活动中则可通过个别做实验,再集体汇总、统计实验结果,最终找到哪些纸吸水,哪些纸不吸水,哪种纸吸水最快等问题的答案。在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始终遵循《纲要》的要求,努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合作探究可促进幼儿思想情感的交流,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那么,教师在幼儿合作探究过程中做什么呢?我们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观察幼儿的探究活动,做好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我们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如何上好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课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课是有目地、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教学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实施幼儿园保教目标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初步活动能力,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 一堂课教师准备的再好,如果不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组织有很多方法,现在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同行共勉。 1 科学教育活动前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 首先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如:在“认识磁铁”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大小磁铁若干和质地不同的板。如塑料板、木板、纸板、铁板、玻璃板等,让幼儿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总结经验,什么质地的东西可以吸,什么质地的东西不能吸。我还为幼儿准备了别针、铁丝、铁钉、铅笔屑,可让幼儿知道磁铁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又如:在了解物体膨胀现象时,我为幼儿准备了用水泡过的黄豆、干黄豆、虾片、玉米粒若干、瘪乒乓球、香菇、茶叶、透明容器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引起幼儿的探究的兴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引发幼儿想摸一摸,探究一下的愿望,使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 2 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2.1 发挥幼儿多种感官 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幼儿的口、眼、手、脑,让幼儿充分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如:在教“风的形成”,可让幼儿用嘴吹一根吸管而形成风,或在小盆里放上碎纸片,用扇子一扇纸片飞起来而形成了风。又如在“认识沉浮”时,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物体放到水里,让幼儿摆弄、触摸。在“空气”单元教学中,让幼儿用气筒给气球打气,用塑料袋找空气,用小瓶装水观察气泡。在认识水果、干果时,为幼儿准备一些新鲜的水果和各种干果,让幼儿自由的看、闻、摸、尝。幼儿又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各种感官作用对有关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2.2 实验操作法 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参加实验过程,让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如:在“认识磁铁”的活动中,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迁移能力及创造能力,第一环节自由探索。为幼儿提供磁铁和各种质地不同的材料,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磁铁的各种现象。当幼儿发现隔着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钉不易吸住铁制品时,带领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使幼儿知道磁铁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引导幼儿设法让磁铁在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还要让它们移动,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2.3 提问讨论法 在“物体膨胀现象”活动时,我向幼儿提出“怎样才能使瘪的乒乓球鼓起来?”“怎样使香菇变大?”“为什么在夏天自行车车胎打气过多易爆?”等。在“水的三态变化”,又向幼儿提出“水开的时候为什么会冒白气?”“湿衣服在太阳下怎么会干?”“冬天里,小河里的冰块是从哪来的?”等问题,先让幼儿讨论争议,各予以见,然后在及时总结,对幼儿的回答多认可,多启发,调动幼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4 科学教育活动的延伸 将活动区学习活动与游戏紧密相联,从活动本身到活动的延伸,让幼儿尽情的展现自我,开拓自我,丰富社会经验。如在教了“认识磁铁”活动以后,在活动区提供磁铁及各种材料,材料中一部分是铁制品,另一部分是木条、泡沫等,还可为幼儿提供几个小碗,分别盛有混合着大头针、回形针、扣子,在提供镊子、筷子、小勺和磁铁。 幼儿在摆弄中会发现磁铁是将铁制品与非铁制品分离的最好办法,最快捷的方法,同时幼儿在摆弄磁铁时发现同极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在“认识水”的延伸活动中,幼儿可在自家的水盆或浴缸中尽情的玩耍,感受沉浮现象。在活动区中,幼儿有充分的操作时间,在活动中我不进行直接指导,而是强调让幼儿通过直接与材料的交互作用,去发现去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重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之,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在获得了大量的特例、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最终得以真正和内化,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要让幼儿真正的做科学的小主人,体验和发现成功的快乐。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小议幼儿科学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 【摘 要】科学教育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启蒙教育,对幼儿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很有帮助,教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幼儿天生好动,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去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 科学教育 教学方法 幼儿科学教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形成一定的认识,重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对学习的兴趣以及掌握科学的方法。科学教育是幼儿最开始接触科学的学科,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好科学对幼儿以后的学习都很有好处,所以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呢?以下是我的几点见解,在此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因为年龄的限制,幼儿天生好动且注意力不能集中太久,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也正是因为年龄的幼小所以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不用深入教导,他们也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幼儿的成长特点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幼儿保持安静,尽可能的延长幼儿的注意力,而教学的吸引力就是幼儿注意力集中的关键。孩子的兴趣很广泛,因此教师要抓住幼儿喜欢的东西,这样更能使他们认真听课,学习新知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幼儿也是如此,只有让他们对学习科学产生了兴趣,教师的课堂才能开展起来。因此教师需要把课堂设计活,把知识的讲解注入鲜活的场景,让幼儿可以在课堂中动一动手,摸一摸要学的东西,让他们听听关于科学的神奇之处,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幼儿开展的课堂形式要以游戏为主,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吸引人的,也是很好玩的,因此,教师在科学教育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到游戏中去,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这样也可以慢慢地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并且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锻炼。玩游戏就是情景式教学的一种,实践证明,游戏教学十分受幼儿欢迎。 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准备好相关材料,在教学中注重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以便让幼儿都参与到这一环节,让他们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去体验这一过程的快乐。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不仅会集中,也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学习物体沉浮的问题,通过情景式的教学,幼儿可以实际观察到物体沉浮的样子,对此他们也会非常感兴趣,也会发散他们的思维想象考虑更多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会想到把一个物体放在盐水里面会不会沉,放在泥水里会不会沉,放在油里会不会沉?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去假设更多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了知识,也会加深幼儿的学习印象,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结合实际生活教学 幼儿的学习压力不大,每天有大量的时间玩耍,这其中就有很多学习的素材,比如“太阳和影子”,一天中不同时间在同一个地方的影子是不一样的,在课堂中通过讲课幼儿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幼儿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一下,去亲身体验一下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幼儿对世界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心,通过观察身边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认识它们不同的地方,从而丰富幼儿的视野。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春游等活动让幼儿接触更多事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幼儿收集植物做成标本,让他们体验动手的乐趣也为了以后他们能观察自己所收集的植物的变化,让他们看到科学的力量。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幼儿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教师要不断地去引导幼儿观察,要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让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形形色色,这些都可以帮助幼儿积累学习经验,积累科学经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幼儿通过这些感知活动认识事物,时间久了就会在脑子里形成一定的印象,但因为幼儿好动,即时记忆好,但是常常是过了一会就忘记了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要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督促幼儿反复记忆,要告诉幼儿为什么要去记住它们,目的是什么,记住了有什么好处。幼儿往往有很多为什么,想象力也很丰富,在他们表达的时候教师尽量不要去打断他们,在他们说完以后教师就可以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方面,鼓励他们正确的地方,通过不断的说话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利用已有教学条件开展教学 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注重实践,但是一些地方由于教学条件有限,素材不能俱全,所以教师要利用好已有的教学器材,利用好身边的物品。科学教育是关于生活和自然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是非常适合的,也因为此,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科学学科的教学素材,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已有的教学条件中,也会发现很多的教学器材,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对于教好幼儿科学这一学科就足够了。 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身份,不能直接把所有原理知识都告诉给幼儿,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多想想为什么。科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多举身边的例子。当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场交流会,让幼儿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互相讨论,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对知识也有巩固作用,也可以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一方面,因为幼儿发育特征所以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好,很多句子都理不顺,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就可以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书面语言,锻炼他们的逻辑能力。 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精心准备科学教育活动,把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另外还要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多认识生活中的物品,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科学,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也要具有创新意识,不断的创设更多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案,一定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也要了解幼儿的行为特征,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找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是一个不断的过程,不仅是孩子们,教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上好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课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教学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实施幼儿园保教目标的重要手段。知识经济的到来,新世纪的人才素质必然有新的标准,受教育者不但要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智能,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让幼儿学习粗浅的科学知识,培养初步活动能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一堂课教师准备的再好,如果不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组织有很多方法,现将谈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做法。 幼儿生活周围存在着无数有趣的自然现象,它们具体、直观、生动的形象每时每刻都吸引着幼儿,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更进一步提出了科学领域教育的重要性。《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因此,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使各个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操作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一、科学教育活动前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 首先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如:在“认识磁铁”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大小磁铁若干和质地不同的板。如塑料板、木板、纸板、铁板、玻璃板等,让幼儿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总结经验,什么质地的东西可以吸,什么质地的东西不能吸。我还为幼儿准备了别针、铁丝、铁钉、铅笔屑,让幼儿知道磁铁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又如:在了解物体膨胀现象时,我为幼儿准备了用水泡过的黄豆和干黄豆、虾片、玉米粒若干、瘪乒乓球、香菇、茶叶、透明容器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引发幼儿想摸一摸、探究一下的愿望,使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 二、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1.发挥幼儿多种感官 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幼儿的口、眼、手、脑,让幼儿充分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如:在教“风的形成”,可让幼儿用嘴吹一根吸管而形成风,或在小盆里放上碎纸片,用扇子一扇纸片飞起来而形成了风。又如在“认识沉浮”时,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物体放到水里,让幼儿摆弄、触摸。在“空气”单元教学中,让幼儿用气筒给气球打气,用塑料袋找空气,用小瓶装水观察气泡。在认识水果、干果时,为幼儿准备一些新鲜的水果和各种干果,让幼儿自由的看、闻、摸、尝。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各种感官作用对有关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2.实验操作法 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参加实验过程,让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如:在“认识磁铁”的活动中,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迁移能力及创造能力,第一环节自由探索。为幼儿提供磁铁和各种质地不同的材料,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磁铁的各种现象。当幼儿发现隔着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钉不易吸住铁制品时,带领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使幼儿知道磁铁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引导幼儿设法让磁铁在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还要让它们移动,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3.提问讨论法 在“物体膨胀现象”活动时,我向幼儿提出“怎样才能使瘪的乒乓球鼓起来?”“怎样使香菇变大?”“为什么在夏天自行车车胎打气过多易爆?”等。在“水的三态变化”,又向幼儿提出“水开的时候为什么会冒白气?”“湿衣服在太阳下怎么会干?”“冬天里,小河里的冰块是从哪来的?”等问题,先让幼儿讨论争议,各抒己见,然后再及时总结,对幼儿的回答多认可、多启发,调动幼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科学教育活动的延伸 将活动区学习活动与游戏紧密相联,从活动本身到活动的延伸,让幼儿尽情的展现自我、开拓自我,丰富社会经验。如在教了“认识磁铁”活动以后,在活动区提供磁铁及各种材料,材料中一部分是铁制品,另一部分是木条、泡沫等,还可为幼儿提供几个小碗,分别盛有混合着大头针、回形针、扣子,再提供镊子、筷子、小勺和磁铁。 幼儿在摆弄中会发现磁铁是将铁制品与非铁制品分离的最好、最快捷的方法,同时幼儿在摆弄磁铁时发现同极相斥,正负极相吸的特点。在“认识水”的延伸活动中,幼儿可在自家的水盆或浴缸中尽情的玩耍,感受沉浮现象。在活动区中,幼儿有充分的操作时间,在活动中我不进行直接指导,而是强调让幼儿通过直接与材料的交互作用,去发现去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重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之,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在获得了大量的特例、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最终得以真正内化。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要让幼儿真正的“做科学”,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篇1 园林绿化项目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管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对项目工程整体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有直接影响。施工企业要结合工程建设方案和实际建设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阐述 1.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概念 园林绿化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包含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如质量管理、材料设备管理、工程施工进度、预算和后期养护等。大规模的园林绿化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需要对施工建设的每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施工前、施工现场到施工后都要进行全过程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施工管理的难度[1]。施工管理的实际效果对整个项目工程建设的进度和最终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施工单位制定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能够为施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有力的工作依据和保障。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为此提升的绿化工程施工建设标准,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工程施工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受到的外部监管压力增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突显,因此,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解决传统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特征 园林绿化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相较其他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施工中每一项都要进行全面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园林绿化项目工程施工建设具有一定的特征,需要对相关特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这有利于企业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施工管理的实际成效[2]。第一,园林绿化项目管理的对象大多数是活体生物。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植物管理,对绿化植物种植、养护、布局、品种选择、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只有更好地进行绿化植物管理,如绿化花卉和树木的修剪整形、植被美观搭配等,才能促进绿化项目工程建设取得理想的效果,创造更加具有意境的园林景观,进而更好地符合人们的审美,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想贴近自然、体现多元化的优美形态,就需要活体植物,这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特征。第二,园林绿化项目工程的现实管理不仅包括对施工现场进行的全面管理,还包括植物的种植栽培,因此需要将种植和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应根据绿化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种植面积、种植设计等多方面的种植管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投入时间、资金和精力。园林绿化工程若要在建设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意境,提升建设的整体景观效果,就需要对大量不同品种的花卉和林木进行合理的搭配,使之呈现出优美的景观成效。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生长态势和生长养护对整体的景观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绿化项目工程施工管理需要对植被进行定期的培育和养护,制定科学、详细的植物培育养护计划,对植物保持旺盛的生长态势进行一定的保障,运用专业技术进行整形修剪,进而有效地提升园林工程整体建设的效果[3]。第三,园林绿化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对工程设计的美观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主要是要创建绿化的景观效果,提高设计水平,促进景观效果更加贴近自然,增强工程整体景观建设的舒适度,加强建筑的美感。因此,关于绿化园林工程管理的特征,需要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全面考虑,充分体现出工程整体的绿化景观设计的美观性。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缺乏清晰的管理权责 现阶段,园林绿化项目工程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权责关系不清晰的问题,导致施工建设中的许多事务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容易造成施工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管理资源闲置的现象。施工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施工管理人员在思想意识层面对管理的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没有全面系统的认知就会导致管理规范程度较低[4]。绿化工程的施工主体没有明确基础的施工建设管理机制,缺乏规范的制度和指导,使得施工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存在一定的权责关系不清晰问题,导致绿化项目工程管理的实际水平较低。 2.2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 园林绿化项目工程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专业管理人员,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对管理策略和绿化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团队中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很好的协调,对绿化工程的整体管理缺乏专业性,降低了管理团队的实际管理质量和效果。绿化企业缺乏专业且具有一定绿化管理资质的人员,造成了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中新增了许多绿化企业,加大了市场竞争,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带来的压力,在管理的过程中侧重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设中节省施工成本,通过不正当的违规操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对绿化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正确认识到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施工人员综合能力不强,对设计图纸的主要意图无法正确、全面地了解,造成园林景观实际建设的效果与设计图纸存在较大差异,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施工建设的相关监管人员没有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督管理,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容易出现返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增加了企业施工建设的成本,为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绿化企业的品牌形象。 2.3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首先,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缺乏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和问责机制,造成施工过程中许多工作不能全面有效地落实,对施工人员作业的每一个环节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其次,工程施工管理中缺乏评价和监督机制。当前园林绿化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通常情况下,施工活动中涉及的管理工作必然存在不同种类的问题,动态管理效果存在大量不可预测的问题,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完善的管理经验,在主观认知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造成一系列的管理失误和问题的发生[5]。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缺乏完善、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实管理中很难对施工进度、施工管理措施实现有效的管理,无法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此外,施工管理人员没有充分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策略,造成管理方式与工程施工实际需求存在不对等的现象。同时,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对施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不能及时地发现,施工问题逐渐堆积,最终严重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最后,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绿植后期培育和养护制度,没有专业的养护技术作为支持和保障,就会直接影响绿化植物的存活率。枯枝杂草的存在会影响工程的整体景观效果,造成返工、重新种植培育的情况,并需要重新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增加了施工单位的建设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策略分析 3.1明确施工管理权责关系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权责管理关系不清晰,导致管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影响整体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因此,工程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施工管理权责关系。首先,施工企业要充分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对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知,对工程每个施工环节的管理高度重视,提高管理的规范程度。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管理活动制定具体制度提供良好的规范和指导,这是对施工管理权责关系的基本要求[6]。例如:某绿化工程在施工管理中制定了基础的施工管理制度,对工程管理的权责关系进行明确,根据不同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情况和施工管理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确定二级施工管理机制,对管理的内容、基础原则、管理目标等相关内容进行不断的改进和细化,凭借建立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创建良好的工程管理环境,对每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的施工管理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和指导。因此,园林绿化项目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建设完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全面认知,将工程施工管理有效地纳入制度化管理的体系中。最后,施工单位要制定完善的问责制,在施工前、施工现场和施工后进行全过程的严格管理,对存在的管理问题要进行追责、问责,情节较轻的管理问题进行通报批评和警告处罚,情节严重的问题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问责,对管理人员在施工管理中的行为规范进行一定的约束,保证他们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施工的进程和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 3.2提高工程施工管理专业性 管理人员在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要对施工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其专业管理能力水平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是绿化项目工程施工工作正常、顺利开展的根本,是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对工程施工管理队伍的人员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对人员相关的管理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的分配,充分结合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与业主进行交流沟通,并相互交换建议,为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团队要结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水平和管理专业性,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绿化工程施工需求和园林设计进行全面考虑,增强管理团队的绿化管理思想、意识和专业知识技术。管理人员要对绿化管理和园林绿化植物的培育养护等专业知识技术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施工单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更好地为每个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加强对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操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养,让其在管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工作原则,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施工单位要充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对管理人员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避免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徇私枉法的现象,最大程度体现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价值。此外,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的重要性,在施工管理中对施工人员的培训高度重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对施工秩序和工艺进行严格的管理,提升管理思想意识,如根据施工方案在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的植物品种,同时对相关的种植密度、土壤标准、肥水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执行,加强对植物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力度。 3.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第一,完善管理和问责机制。绿化工程管理不严谨,就会对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和问责机制,对管理人员的日常进行有效的约束,改善其工作态度。管理制度的完善包含对管理人员、施工工作人员、园林绿化植物养护人员的监督管理,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岗位的作用。其中,管理人员要对造成工程不能在规定工期内完成的原因、绿化植物存活率较低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探索针对性的措施解决相关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施工的成本,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一定的追责问责措施。第二,建立完善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施工单位要成立专业的监督小组,对施工管理的评价标准和监督管理的要求进行细化,在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进行制度的落实执行,根据实际工作开展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第三,完善绿植的后期培育和养护制度。绿化工程在施工管理中要加强对绿化植物后期的养护工作,提高绿化植物的存活率,从而使之呈现出最佳的景观效果。例如:对植物生长的土壤管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管理、病虫害管理等采用专业技术进行养护;定期对绿化区域进行清洁,做好现场管理,避免建筑垃圾在绿化区域堆放;设立标语牌等,引导人民群众爱护植被。 4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增加绿化面积。本文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具体的管理策略来解决相关问题,希望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有所帮助。 作者:康荣冰 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篇2 城市化的进程使风景园林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化的焦点,施工技术得到了提高。景观园林在平衡城市生态环境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可以优化住宅的景观,使人们享受美好的景观,当前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人们对园林的施工要求也日渐提升。故此,对于园林景观实际施工而言,将相应的管理工作有效做好,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园林绿化的施工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其实现健康可持续繁荣发展。 1工程概况 福州金辉珑园景观绿化项目,位于福州市连江中路75号。景观面积:24154m2,其中硬景面积约14691m2,软景面积约9463m2,如图1。造价:12733272元。工期:210日历天。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问题 2.1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着一定的雷同,且具有相当高的相似性,给人带来一成不变的感觉。在一些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与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符,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复制其他地方的设计方案,从而给人带来一种非常不协调且突兀的感觉。另外,尽管部分地方绿化景观让人有种美的享受,然而,却要耗费巨资,将一些成本极高的绿化植物进行大面积种植,而忽视工程的性价比。此外,我国绿化景观设计也缺乏一定的创新力度,多数设计师也会模仿甚至复制别人的设计,毫无创新性。2.2施工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因为园林绿化工程较为系统和复杂,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然而,据当前现状来看,我国园林绿化队伍的知识素养缺乏,甚者一些工作人员对设计图完全看不懂,更不用说领悟意图;一些人员施工理念存在错误,单纯地认为简单种花、种草、施肥、浇水就是园林绿化施工了,施工人员只能进行简单的外在种植,而对园林绿化工程内在的核心内涵和关联性并不了解,从而使园林后期保养管理受限。尽管一些项目也会聘请一定的学者和专家,然而,也无法做到全面的专业性,因此,想要提高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和水平,就需要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2.3施工图纸粗糙有待改进 对于现代化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将科学的管理对策应用在施工中,就会避免发生施工不到位的情况。需要深入分析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并针对现实状况对指标和内容进行考察,使其具备更加直观的目标,而在设计阶段初期,设计者未对现场环境做深入的分析,加之也不够了解区域概况和气候特征,从而使项目执行难度大幅度增加。在项目本身的前提下,为了避免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果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理论支持,就很难实现项目目标。 2.4政策支持欠缺 参照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和监督注意事项,我们知道,需要充分了解监督管理中的不足和缺陷,但事实上,监督管理工作中并未严格按照政策的执行要求去进行,使其最终无法充分满足规范要求。最近一些年,尽管政府颁布了多种类型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但是执行时却没有以绿化设计为基础,也没有掌握政策中的具体规定,这样就导致了在实际管理中缺少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最终使得城市园林绿化质量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住宅区园林绿化施工的重点 由于不同的居住区会受到土地利用面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影响,不同的景观建设单位对居住区景观的配置和施工方法也不同。相对较小的居住区将采用自然植物景观模式进行配置,住宅区域内若绿化面积较大,通常会应用规则式或混合式的植物配置彰显住宅区域园林绿化景观的宏伟壮观及整洁大气,除上述植物种植配置外,园林建设中其他土方、水系、地面铺装等工程的必要处理也是景观建设的重点。 3.1做好设计提交和图纸会审 工作,严格控制材料采购想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的损失率,必须严格控制设计图纸和图纸审核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漏洞,并及时纠正错误,防止重复施工,缩短施工时间。为了更好地将施工过程与设计过程结合起来,设计和施工的两个不同单位必须及时、不定期地进行协调和沟通。所以,想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中出现错误,则需要细化图纸,并做好一切准备。另外,必须加强材料控制,在选购材料时,要严格按照图纸所涉及的材料标准进行选材。 3.2土层及回填土处理 在居住区绿化工程施工中,施工土层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地形处理不当,容易因绿化带无起伏而引起排水、积水等问题,因此,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应充分考虑承包商土方回填的土方量等因素。在实际进行地形处理时,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进行回填土方处理施工。 3.3水系、水景的技术处理 如今,部分新建特别是高档小区的绿化设计均融进了水景设计。然而,具体施工中常会出现漏水和渗水等情况,进而让施工与修补难度加大,所以,经过工程实践发现,通过加强基础垫层,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此外,应严格执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使用,做好施工中混凝土的浇捣工艺和质量。综上所述,严格认真施工能有效防止漏水问题的发生。(1)用于固定模板的铁丝和螺栓不得直接穿过池壁。当螺栓和套管必须穿过池壁时,应采取在套管上焊接止水圈的密封措施;套管埋入混凝土时,应在管外焊接止水圈,并将螺栓插入管内。拆模后,取出螺栓,用膨胀水泥砂浆封闭套管。(2)浇筑池壁混凝土时,应连续施工,不得留施工缝。当池壁、预埋件或钢筋密集时,混凝土浇筑困难,可采用相同抗渗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池壁混凝土凝固后,应立即养护并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个昼夜,拆模时池壁表面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的温差应低于15℃。(3)针对水景石材的碱风化病,安装石材板前,在石材背面和侧面涂上专用处理剂,溶剂会渗透到石头里,堵塞毛细血管,它使水、Ca(OH)2、盐等物质无法侵入,阻断泛碱现象,如果不进行背涂层处理,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泛碱现象,并且背涂处理的石材黏结性不受影响。 3.4硬质材料铺装处理 在园林工程的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石材表面的裂缝或空鼓情况,所以,鉴于此需要做好混凝土垫层加固处理的同时,也可设置伸缩缝,保证其与冲石面层分界线一致,从而有效避免混凝土垫层因热胀冷缩而拉裂面层。硬质路面的质量,最直观地反映了施工的精细化程度,在本工程实例中,硬质铺装除了达到国际的平整度及色差等要求,也对缝拼和弧形切割等有严格的要求。如铺装花岗岩材料时,全部材料铺装面形式都必须应用CAD排版的形式下料。全部弧形转弯部分必须用弧形切割的石材,禁止用直线型石材代替。排版时,应根据对接要求调整石材规格,对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石材进行编号,并将材料清单下发给石材加工厂。加工涉及的石料,采用预制或现场加工的方法。所有石材在进入现场前应采用技术护角保护,以防损坏,柱或弧形墙的立面石材,必须用拱形板贴面,不得用小型平板代替,在CAD排版中,面石和平面石也经过严格的处理。硬路面铺好后,为保证对接接头平直,必须用石材切割机再次切割接头。通过增加接缝宽度,贯通接缝更加平直光滑。最后,用石材接缝密封胶填充接缝如图2。 3.5住宅小区园林景观施工后期施工管理 工程竣工后,后期的绿化养护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并根据绿化植物生长特点应用科学的举措,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且长期的工程,具有复杂性特点,因此,养护管理中需要及时了解水文和土壤的状况,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科学制定养护计划。且结合实际养护效果,科学合理地调整施肥、杀虫、除草、修剪、灌溉等养护方案,是保证苗木成活率和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部分竣工后的成品保护也是当前工程竣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景观工程规模较大,部分项目将先完工,那么在成品完工后,为了保证这些工程不受影响或损坏,就要加强对工程成品的保护,例如,定期派专业人员对成品进行检查,及时覆盖彩布条、土工布、砂土等防护材料,确保已完工程达到景观质量要求。 3.6加强施工的现场管理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现场管理,会从源头上扼图2路面铺装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杀一些问题,避免付出更多的成本。第一,要控制施工进度。在施工现场,不管是赶工还是延误都违背了施工质量的原则,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因工期不合理而引起各种问题。结合施工的具体细节,施工人员对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进行分析、讨论,预先设定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这些是施工前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工作更加合理、科学。第二,强化组织和施工人员间的协调工作。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和单位有很多种,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很重要,可使人力资源利用率有效提升,为确保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根据分工计划,提供相应的施工环境、施工场地和施工材料,最终实现整体施工效率的提升。 4结语 总之,当前在社会经济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步提升,对环境的绿化也逐渐开始重视,这样就带动了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其不管是规模上抑或数量上都呈现了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居住区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植物景观,根据居住区的特点、不同的景观规划用地面积和区域气候,进行植物配置。另外,要严格按照不同的植物景观格局和景观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作者:陈乐婷 单位:福建绿艺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篇3 园林绿化工程能够优化城市整体结构,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而现阶段城市规划规模越来越大。园林绿化工程需要根据城市建设要求进行施工,而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人员及环境因素的干扰,影响绿化效果。因此城市规划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发展。 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居民生活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而新时代居民也更加重视精神需求,园林绿化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目前许多园林企业也正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方法。但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工程专业施工人员短缺,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园林绿化施工知识以及技术,园林绿化施工技术手段无法满足园林绿化设计内容,导致最终园林绿化效果不佳。 1.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近些年园林绿化工程规模正在扩大,园林绿化工程中的项目数量也正在增多,这也给实际工程施工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目前,许多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缺少一套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当中设计人员的设计内容脱离实际,施工管理落后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园林绿化工程的美观性也受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影响,许多企业忽视了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导致最终的园林绿化施工现场混乱,最终的园林绿化效果没能达到预期所想。 1.3现场配合不科学 园林绿化设计对最终的绿化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人员需要与设计人员互相配合,完成工程图纸的审查以及技术指导工作。而实际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现场配合不科学,部分设计师无法达到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进行交流,导致施工过程当中容易出现许多问题。同时,现阶段园林绿化工程园林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内容了解程度不高,施工人员凭借施工经验进行作业,最终导致施工质量以及园林绿化效果都无法达到预期。 2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对策 2.1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忽略了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最终园林绿化效果不佳。因此企业需要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当中实行工程监理制度。通过工程监理制度控制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园林绿化工程监理系统服务于周边居民,园林绿化监理制度需要保障施工单位的利益同时保障居民的利益。园林绿化工程监理人员需要实时了解施工情况,发现施工过程当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保证园林绿化的实际绿化效果。 2.2专业园林绿化人员的合理配置 园林绿化施工单位需要重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我国园林绿化施工起步较晚,所掌握的技术水平较低。企业应当学习国外先进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引进优秀的园林绿化专业人员,这样园林绿化的发展才能够得到保证,绿化效果才能得以提高。因此企业在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对现有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以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2.3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在施工前期施工单位要确认设计图纸符合实际情况,做好图纸与现场的核对工作,避免出现设计内容无法施工的情况。同时把握设计图纸的设计方向,根据设计内容种植植物。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应当了解施工地的土壤实际情况,监测施工区域的土壤具体参数,做好土壤的施肥以及消毒等工作。根据树苗以及种子的生长规律,选择最佳时间种植植物,提高植物存活率,保证园林绿化效果。在施工过程如遇恶劣天气,施工单位应当启用紧急计划,做好施工设施的保护工作,修建完善的排水系统,增加劳动力。在夜间施工之时,施工单位应当检查好照明设备,同时加强现场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保证施工过程的平顺性。 2.4加强现场合作 施工设计图纸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最终质量,在实际的园林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施工单位需严格按照图纸内容进行施工。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与设计人员做好图纸的交底工作,设计人员应考虑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强与现场施工人员的交流,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不了解的施工细节进行提问,设计人员需进行解答。 3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对园林绿化效果尤为关键,施工单位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应当重视园林绿化人员的协调配置,加强现场合作进一步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能够帮助施工人员解决大量施工问题、提供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对策、提高现阶段园林绿化园林效果、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 作者:安思杰 单位:商洛学院
医院药品管理模式探讨:中医院中药局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在大量使用中药的中医院的中药局中,药品的实际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就这些可能的问题提出其应对措施。 在中医医院,中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在药品使用上占有很大的份额,并且中药的使用也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医院具有使用类型多样,使用途径多样,药品周转率高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使得中药的相应管理也面对着诸多问题,下面就本人在中药局药品管理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1中药工作分区及人员轮换调配的问题 中医院中中药局的药品类型主要有中成药、草药和中药颗粒剂。中成药和草药是传统的中药使用剂型,中药颗粒剂则因其使用便捷,剂量规范成为新的使用趋势。同时中成药还分为外服与内用两种剂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这几种使用剂型在同时并行应用。在人员一定的情况下,剂型分型的增加无形中增加了中药药剂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药剂人员的频繁轮换调配也容易造成调剂错误的发生。因此我在中药局中实行根据各个剂型进行工作分区,分为中成药区,草药区和中药颗粒剂区,各个分区互不干扰,独立使用。同时根据分区的药剂使用量配置药剂调剂人员,并实行人员定岗与轮转制度相结合。即主管以上药师按照各剂型使用量分配各剂型应配备人数,并专门定岗,而初级药师则实行一定周期内的轮转制度。在药品调剂上主要依靠定岗的主管药师进行调剂质量的把控,同时指导岗内初级药师的调剂工作和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初级药师的工作技能又避免了工作分区频繁轮换带来的质量隐患。 2中草药的保存问题 中草药的贮存和养护一直是中药管理中非常重要但又存在许多问题的方面。中草药虽然不像西药剂型那样对贮存条件具有严格的要求,但很多的品种由于其有效成分的特殊性对温度,湿度,通风都有一定的要求。富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草药,如果一味按照普通草药的通风要求进行通风干燥可能会对其挥发成分造成损失;而某些极易生虫的草药又对温度湿度要求严格。所以对待草药的贮存不仅仅要按照其使用类型和分类进行管理,还要考虑其有无特殊性,从而在温度、湿度,通风方面进行特殊管理。我的管理经验是对本药局中所有正在使用的草药按贮存条件进行整理归类,将需要特殊贮存的品种,按照其贮存要求单独贮存。因此在草药分区内也进行了温度和湿度的专门分区,利用人工条件控制贮存条件。例如湿度,由专门人员记录管理,当湿度小于贮存要求时进行外部的喷湿工作,若大于贮存要求则使用专区的除湿设备进行除湿。温度也按照这个模式控制。 3中药质量回访的问题 在中药的管理中一直是秉承着“先入先出”,“严格检查药品的外标生产日期,有效期,产地”的原则。但在管理中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中成药和中药颗粒剂在单独使用的小包装上,标有相应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生产产地,因此出现使用问题时能够很快地进行质量回访,但中草药只是在大的外包装上标注着这些质量回访的资料,在分拆进入草药柜后就无法进行质量回访了。所以在中草药的管理中,我坚持中草药柜一定要在草药最后留存量小于最小使用量时才可以将新批次的草药放入草药柜进行投药。这样防止了前后批号的混堆,有利于质量的控制和回访。同时,对于每次草药的补药,在补药前对新开封的草药大包装都最先留存最小检测剂量,封包留存,并将留存草药样品按批号单独摆放好,以备出现临床使用问题时的质量回访。 中药的管理随着国家对中药使用率的要求和民众对中医治疗手段要求的提高也需要逐渐规范化。我们要对传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摸索,以能够适应中药国际化的趋势。 医院药品管理模式探讨:医院药品管理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浅析 【摘 要】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快速发展。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医院药品管理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展开研究,通过状况分析、内涵探讨,制定了医院药品管理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科学策略,对提升医院药品管理工作水平,创设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医院;药品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 0 前言 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快速发展,同医学工作的联系更加紧密。科学选择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对于医院药品管理作出科学规划,成为当前医院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标志。有效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可令医院医疗服务工作更加系统化,并向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快速发展。 1 医院药品管理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状况 医院药品管理工作具体的流程为,在医院内药剂科药品库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第一个管理中心,形成了综合全面的数据库,负责药品进入医院、管理审核、信息汇总等工作。医院各个药品均源于药品库房,门诊以及住院部,药房则承担二级管理任务,面向患者满足其用药需求。例如医嘱摆药、库房领药、提出采购药品申请、窗口用药以及退药服务等。上述工作均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登记,同时信息在不同部门中依据相应要求完成交换应用以及传输。该工作流程之中各类药品均完成动态盘点,不但可更加便捷快速的工作,同时体现了科学性以及现代化特色。 在门诊以及急诊药房进行药品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窗口发药服务工作、进行退药处理,完成处方划价。在住院部需要承担更丰富的服务业务,完成出院带药等工作。库房管理工作中需要完成药品申领相关工作,进行入库、出库药品的管理,并作出申请调拨,有效的做好盘点录入以及处理工作,对于特殊药品应进行日报处理。进行统计查询工作中,需要做好发药、处方药、价格查询等工作。同时应有效的做好系统维护处理,确保药品信息合理设置、领药模式以及窗口服务的有效规划。住院部管理药品工作中需要完成相应的清单打印工作、服务管理、退药工作,明细查询服务、库房领用药品、入库出库管理等工作。 2 医院药品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科学作用 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可确保患者应有利益,升华服务质量。就医患者可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搜索所用药品并查询相关费用。同时医院可针对患者需要打印其住院阶段的各类收费票据,提升医院医疗收费的清晰度以及透明性,还可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医院一方则可通过对患者用药动态信息以及合理性展开汇总分析,利于医生全面深入临床,确保合理进行用药,真正将患者作为核心提供人性化服务。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可实现良好的信息共享,完成监督管理。各类药房借助网络节点可同西药总库服务器完成互联,药房药品以及一类药品信息将更加快速精准的传输至中西药总库设备中,令各个药房可全面明确药品应用以及具体的流向状况,完成动态化的信息查询、研究并获取有关报表,预防药品的不良滥用问题,促进各个药房互相有效的监督管理。 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药房将进一步更新工作模式,将处方取缔,避免了重复性的人工劳动,并可避免人工繁重工作导致误差率大大增减,可减少劳动强度,全面提升实践效率以及工作精准性。 医院药品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可提供更为清晰的帐目、信息数据报表,做好日处方以及月处方的全面分析统计,完成自动化的处理结算,并可实时了解应用药品以及具体库存状况。令申领药品体现合理性,杜绝药品积压导致浪费资源问题,并可降低资金风险,避免药品信息不足影响申领工作进而陷入到被动的局面之中。开放透明的网络系统应用,还可避免发药环节暗箱操作问题,令领用药品更为清晰透明,预防药品的不良流失。 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后,药房工作人员不必划价,令工作量大与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实践效率显著提升。系统安全保密层面,通过分级工作方式,采用设定程序以及工作权限,针对各个级别用户进行相应权限的划分处理。 3 医院药品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策略 针对药品进货途径实施网络化管理工作中针对医院业务往来的各个医药企业应创建档案,这样方便实时查询各个单位购药状况,提升采购药品工作透明性。对于不同的药品供货方,可借助对比论证有效分析,合理的比选明确更为可靠安全、更加有效且患者较易接受的商家进行供货。实践工作中应进一步丰富药品信息,确保网络系统的充分应用。应对决实践应用阶段中的重叠问题,确保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协调配置。应创建有效的药物作用系统数据库。例如,不同药物互相作用、具体的毒性状况以及不良反应信息等。应依据前沿科技手段的快速发展有效的充实丰富数据库内容,利于系统更良好的辅助临床药师评估管理药物科学应用实践工作。 为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监督药品工作的更加科学有效,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行业服务,应创建清晰的责任机制,保证日常监督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参照有关文件,监督工作中应清晰不同层级的工作全责,依据权责一致的标准落实各个环节工作、不同岗位以及层级的职责,构成封闭性、优质性的责任链条,确保处处有人负责、各项事项均合理监管。另外,应将监督责任体制同过错追究体制有效的集成融合,针对无法科学履行职能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进而推进各类日常监督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预防形成监管盲点,出现工作盲区。还应将问题合理的管控在最初的萌芽状态。 另外,应强化有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医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进行医院药品网络系统监督管理阶段中,医护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以及综合工作水平发挥了重要影响作用。应强化专项培养教育,提升其综合技能水平。进而利于网络药品管理监督工作环境的顺畅有序,科学实施,降低失误几率,为医院网络化的药品管理监督提供一道安全保障。管理监督网络不但涵盖内部监督管理,还包含社会管理监督网络。应依据外部呈现出的社会反映,进一步优化药品网络系统监督管理系统结构,令其更为高效科学的服务于医院医疗救治工作。实践工作中应确保正确科学的应用计算机,强化网络系统维护管理。日常阶段中应培养形成良好科学的应用计算机习惯,并定期做好系统管理维护控制,快速的进行更新与有效扩展,完善备份管理。 对于外界风险因素应注重防范处理,提升网络系统综合防御水平,合理的安装正版杀毒软件以及反间谍工具系统,装设防火墙系统,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管理意识,确保医院药品管理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发挥良好的应用价值,体现优势功能。 4 结语 计算机网网络系统的应用有效的改善了以往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的局面,完成了标准化的工作、系统化的处理,实现了数字化、质控化模式,可显著提升医院合理应用药品的工作水平,确保患者就医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促进现代医疗事业的快速全面发展。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势必在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进而真正实现全面升华。 医院药品管理模式探讨:对医院药品管理问题的探讨 摘要:医院药品是为开展医疗服务而储存的物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药品占医院流动资金比重较大,因此,从财务角度加强药品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医院药品管理存在的风险,然后找出医院药品管理存在风险的原因,最后给出加强医院药品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药品 药品管理 风险 建议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保证。医院药品具有品种繁多、数量较大、价格经常变动、领用次数多等特点。因此,加强对医院的药品管理,保证药品的质量,减少积压、浪费,提高药品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药品管理制度,是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医院药品管理存在的风险 医院药品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药品业务违反国家相关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可能遭受来至外部的处罚、经济损失和医疗信誉损失。 (二)药品业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越权审批,可能因重大错误、舞弊而导致药品资产的损失。 (三)药品请购依据不充分,采购批量、采购时间点不合理、请购审批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医院药品资产损失、药品资源浪费或发生相关舞弊。 (四)药品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药品资产账实不符和药品资产损失。 (五)药品保管不善,可能导致药品损坏、过期变质、丢失等。 (六)药品盘点工作不规范,不能发现账实不符现象,导致财务信息不准确。 二、医院药品管理存在风险的原因分析 药品在医院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医院的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不够重视药品管理,使得药品管理存在风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钱轻物。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忽视药品的管理。 (二)没有建立完全的药品管理责任制,药品管理责任不够清晰和明确。 (三)药品的请购、采购、验收及保管环节的管理制度不系统,难以形成有效的控制。 (四)药品的领用及发出环节管理不力,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五)财务部门监管不到位。过多的注重账账是否相符,而对于账实不符不够关注,账实不符情况不作深层次的反馈与查实。 (六)药品的管理方法不科学。药品管理不分主次,对于重点药品管理不够,对于一般药品管理过细。另外,药品会计信息的管理不系统,难以提供及时、准确的药品会计信息。 三、加强医院药品管理的建议 加强和创新药品管理,是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针对医院药品管理中客观存在的上述风险,如何总结医院已有的有效做法,不断设计执行更有效的药品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 医院院长应当注重文化建设,其中包含药品的文化建设,应当建立一种全员重视药品管理的文化,医院领导还应当重视宣传药品管理文化。 (二)医院应当建立药品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药品业务各项职责分工、权限范围设置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确保办理药品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药品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药品的请购、审批与执行;药品的采购、验收与付款;药品的保管与相关记录;药品发出的申请、审批与记录;药品处置的申请、审批与记录。 (三)医院应当对药品的请购与采购进行控制 1、医院应当建立药品采购申请管理制度,明确请购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2、医院自行生产的药品应当按照成本费用有关规定,合理计算药品成本。 3、医院应当根据仓储计划、资金筹措计划、药品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制定采购计划,对药品的采购实行预算管理。 4、医院药品要制定科学的储备定额,这是按照计划采购的基础,当达到订货点后,才向供应商提交订单,使药品的采购按照计划、最佳订购量来执行,既能使药品供应满足实际需要,又能节约药品占用的资金,提高药品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医院应当对药品的验收与保管进行控制 1、医院应当对入库药品的质量、数量、效期等方面进行检查与验收,保证药品符合采购要求。 2、外购药品入库前一般应经过下列验收程序:检查订货合同、入库通知单、供货药品经销商提供的药品质检合格证等原始单据与待检验药品之间是否相符;对拟入库药品的交货期进行检验,确定外购药品的实际交货期与订购单中的交货期是否一致;对待验药品进行数量复核和质量检验;对验收后数量相符、质量合格的药品办理相关入库手续,对经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药品,应及时办理退货、换货手续;拟入库的自制药品,药剂科应组织专人对其进行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药品才可以办理入库手续。 3、医院应当对入库药品妥善保管,仓储部门应当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加强药品的日常保管工作,并注意药品的效期。 4、因业务需要分设药库的情形,应当对不同药库之间的药品流动办理出入库手续。 5、应当按仓储药品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建立和健全防火、防潮、防鼠、防盗和防变质等措施。 6、药品管理部门对入库的药品应当建立药品辅助账,详细登记药品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等内容,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就药品品种、数量、金额等进行核对,入库记录不得随意修改,如确需修改入库记录,应当经有效授权批准。 7、药品的存放和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严格限制其他无关人员接触药品。 8、对毒、麻、精神药品及毒性中药应当实行更加严格的保管制度,建卡建册,并实行“四专”:即专人保管、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管理。 (五)医院应当对药品的领用与发出进行控制 1、药库应当根据经审批的各科室请药单发出药品,并定期将发药记录同各个请药科室和财会部门核对。 2、药品发出的责任人应当及时核对有关票据凭证,确保其与药品品名、规格、数量及价格一致。 3、医院财会部门应当针对药品种类繁多、出入库发生频率高等特点,加强与药库经常性账实核对工作,避免出现已入库药品不入账或已发出药品不销账的情形。 4、毒、麻、精神药品在标签显著位置上分别注明“毒”或“麻”的字样,定期检查以防失效、过期,其用量必须严格按处方限量执行,外出执行临时任务,确需携带毒、麻、精神药品时,需经医务处同意,可预领一定基数,并填写登记清楚,完成任务后,凭处方报销。 (六)医院应当对药品的盘点与处置进行控制 1、医院应当制定并选择适当的药品盘点制度,明确盘点范围、方法、人员、频率、时间等,保证账实相符。 2、医院应当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人员、有序摆放药品、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对于特殊药品,可以聘请专家采用特定方法进行盘点。 3、药品盘点应当及时编制盘点表,盘盈、盘亏情况要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七)医院应当对药品建立ABC分类管理方法 医院药品品种多、价格高低差距大、存量不一,使用ABC分类管理方法可以使医院对重点药品进行重点管理,对于其他药品可以适当简化管理。ABC分类管理方法实施步骤如下: 1、为医院的药品编制余额明细表。表中应设置药品名称、实物数量、单价、总价及分类级别等专栏。填表时,应将医院的所有药品列入,每种药品填写一行。 2、确定分类级别。A类是指药品品种少、实物数量也少,但是价格较高的药品,其总价金额约占全部药品总价金额的70%,而实物数量不超过全部药品实物数量的20%(例如:人体血制品);C类是指药品品种多、实物数量也多,但是价格较低的药品,其总价金额约占全部药品总价金额的10%,而实物数量不低于全部药品实物数量的50%(例如:普通药品);B类是指介于A类药品和C类药品之间,其总价金额约占全部药品总价金额的20%,而实物数量不超过全部药品实物数量的30%。 3、分类管理。采用ABC分类管理方法就是要对A类药品重点管理,C类药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适当简化管理,B类药品的管理介于A类药品和C类药品之间。 (八)加强药品会计信息的系统化管理 药品会计信息是重要的经济来源,没有药品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医院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就无法落实。目前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计算机也引入了医院药品会计工作中,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医院的药品流动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传输、汇总等生成各种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我们对药品的采购、调价、日常存储、收发等操作随时都可以进行,从而对药品实行实时、准确的动态管理,增加了药品管理的精细度和透明度,有利于实现药品管理的科学化。 四、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也日趋规范,药品作为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重要物资,其有效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要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药品管理要时刻关注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药品管理的相关规范等,跟紧时代的步伐,在医院的不断发展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 医院药品管理模式探讨:浅析医院的中西药房药品管理 对于药品的管理,我国《药品管理法》和一些医院自己的规章制度中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可是由于药剂工作人员对药品的把握以及对文件的领会深浅,造成药品管理的混乱时有发生。文章提出中中西药房要想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药师必须做到加强药学职业道德,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中药饮片处方的调剂、审方、复核、发药等操作技能,对于重要,要熟练掌握中药饮片的煎煮方法等.要做好临床药学患者咨询服务工作,更好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本人就是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就我院中西药房药房的药品管理作一下初步探讨。 1 中西药房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药剂科和财务科的药品账单不一致。这种情况在中西药房中都频繁出现。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每月入库的药品量,其中不需要当月付款的但是没有把发票和验收单及时上报给财务科。另外,药剂科不能按时结账等等。 1.2 没有药品会计。药品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自身的特点,特别是计算机管理在药房应用后,就很大程度上忽视人的作用。但是,在药品流通过程出现的一些非人为抗拒因素,完全靠计算机管理是不科学的,例如药品的价格波动、正常损坏、药房退货等,这些都超出《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所能核算的内容。另外药房管理工作人员不懂的财务制度,而财务人员又不懂的药品流程,这样就造成两部门孤立,不能及时进行沟通,这样很容易就会造成财务上一些漏洞。 1.3 计算机管理软件不能适应医院控制制度的需求。没有建立一套与财务核算相统一的数据接口,使财务科获取数据比较困难。在计算机使用上,往往也是局限于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没有根据医院的变化而变化,虽然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但是没有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1.4 药房药品存放量过大,导致占了医院的大量资金,影响医院其它方面的开支,从整体上降低了医院资金使用率。很多贵重中药都不能有效利用,存在存放过量问题,影响医院资金流通。 2 药房管理方法 2.1 财务管理方面: 2.1.1 财务科和药剂科的账目要吻合。要根据医院的管理制度科学地对药品进行核算,要及时准确地报给财务科入账,不能缓报、瞒报甚至是不报;要按时结账,摸清药房药品库存量,要科学高效适用现代科技,做到账目精细准确。 2.1.2 要设立药品会计。药房要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平衡和自我完善。要解决药品在流通过程中非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处理在财务科不能处理的核算问题。 2.1.3 药房处方的消耗量与财务科的药品收入量相符合。第一,要确保每项收入都要入账。第二,如果有药品价格调整,要及时对药房药品制定调价单,并上报财务科。第三,要运用计算机程序对药品进行跟踪管理。总之,一定要做到能对药品全程监控,强化管理,精确管理。 2.2 药品管理方面 2.2.1 普通药品的管理。药房要按药品的属性分为片剂柜、针剂柜和贵重药品柜等摆放,摆放时要整齐干净,要区分在名称上相近的药品,便于取拿,以免混淆。药剂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保持干净清洁,尤其是中药,严禁手抓,以免交叉感染,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2.2 贵重药品的管理。贵重药品要专人负责,要按照处方准确发放。要建立交接制度。并且一些贵重药品需要患者在处方上签字才能发放。另外,药房自身也要定期清查,了解贵重药品的数量和种类。 2.2.3 麻醉药品的管理。麻醉药品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执行。做到“五专”:专人负责、专用账簿、专册登记、专用处方和专柜加锁。要根据门诊日平均用药情况,制定一个基数,谁发放的药品,要按品种、数量和日期进行登记,交接的人在准确核算无误后收回处方进行补充。另外对麻醉瓶回收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总之,就是要绝对保证麻醉药品的正常使用,防止由于疏忽而引起医疗事故的发生。 2.2.4 药品的存放。药品的存放要严格按照药品包装上的储存方法来进行。受热容易变质和变形的药品,要低温科学地存放,要有专人检查冰柜内的温度,还要避免温度过低使药品冰冻,从而降低药品的药性。对那些需要避光的药品,应放在阴暗不易见光的柜子中存放。 2.2.5 效期药品的管理。药房对效期药品要加强管理,对那些效期近的药品要摆放在前面,并登记造册,对那些滞销的而效期又快临近的药品要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加快流通,以免由于挤压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医院的药品管理,各个医院中西药房都有存在一定的问题。各个医院药品管理之所以存在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院重视医疗性而忽视药品的经济属性。门诊只需要交很少的挂号费就能收到价值数倍的药品。因此,在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领导人眼中药品不具有价值,最终导致了药品的流失和浪费。所以,搞好医院中西门诊药房的药品管理还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这些药物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医院药品管理模式探讨:关于社区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解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这也带动了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在社区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药品管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区医院;药品管理;问题;对策 药品管理工作在社区医院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只有药品管理工作做好了,社区医院才能有条有序的进行[1]。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医疗事业有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在社区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社区医院的总体质量带来影响,这些问题不容小视,必须予以重视,以下文章重点描述了药品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 1药品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 时代在不断的前进,人的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要想在这个时代中是立足,就必须不断创新。在社区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缺乏状况极为明显。例如:在药品使用完之后,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将药品规放到原位,也没有进行交班工作,对药品的管理,普遍都是疏忽大意,根本就不被重视。 1.2缺乏规范的登记管理 经相关学者对社区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探究发现,药品的登记内容极其见简单,只是对药品中的以下内容进行了登记,分别是:①药品名称、②药品数量、③药品剂量等,药品的登记工作过于的简单,根本就无法详细反映出药品详细信息,建议登记的内容可以再具体一些,例如可以加入药品的使用年限、具体的保质期、药品批号等。把药品的各类信息都登记完善,让药品的主要性能都能在登记册中查到。从以上所描述的社区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中可以发现,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如果在药品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登记管理,那么,整个药品管理也将一片混乱。 1.3缺乏合理的药品保管 合理的药品保管是提高药品管理效率的关键,因为只有把药品合理的保管,才能让管理人员快速的找到相关药品,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办事效率[2]。但是,在实际的药品保管工作中,并没有对药品做到合理的保管,在药品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具体的有以下几种问题,分别是:①对药品的摆放毫无规律、②在用完药品以后,随意堆放、③药品的包装字模糊不清、④对过了保质期的药品没有及时的处理、⑤药品没有使用原包装来包装,而是使用其他药品包装盒来进行包装,而且在其他包装盒上也没有著名和标示。以上所描述的是五种药品保管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医护人员在获得相关药品时,不能得心应手,甚至一些急类用药常常出现无法及时获取和药品类取等问题,导致发生医疗纠纷[3]。 2解决措施 2.1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社区医院从业的人员,从整体来说,素质普遍较低。部分社区医疗人员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着怠慢和轻视的心理,这种思想极不利于药品的管理工作,那么,就必须让医疗人员的思想发生改变。建议可以对管理人员和医疗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不光拥有专业的知识,还拥有管理知识,在培训中,要重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都认识到自己的使命。 2.2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 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能够为社区的药品管理工作带来许多的好处,具体的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①能够有效减少药品的损耗、②能够防止伪劣药品入库等。那么,要实际的制定药品管理制度,可以根据《药品管理法》和《医院药剂管理法》来制定,对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分别是:①药品采购、②验收保管、③调批发货、④药品调剂、⑤效期药品警示催销等,还要制定奖罚制度,在实际的药品管理工作中,做到赏罚分明。奖罚的具体内容要在月考核中体现,要不断的加大管理力度,要加大管理力度就要做好是中心药库入库前的验收,可在药品刚入库时把好质量关和数量关,杜绝假劣药品流入医院。 2.3实施药品规范管理 要实现药品的规范管理,就必须先对药品分类,药品的分类一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分别是:①呼吸系统、②消化系统、③内分泌系统、④心脑血系统、⑤泌尿系统、⑥维生素、⑦抗生素、⑧其他类别,把药品就按照以上八种类别进行分类,把分类好的药品有顺序的放在治疗室的抽屉中,并在抽屉外贴上相应的标签进行注明。需要注意的是,每种药品都要尽量使用原来的包装,如果是使用的是其他包装的话,就一定要在包装外面标注,包装盒内的药品要按药品失效时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具体的顺序是由左向右,包装盒的侧面要标注药物名称、剂量、数量,还需要用铅笔著名最近的批号及有效期,用铅笔标注方便换批号变更时的修改[4]。建立药品兑换制度,有效期在最近3个月之内的,要做出标示,可以用胶布在瓶子上标注"先用"。 3结论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在社区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中有哪些不足之处,并根据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望能对社区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带来帮助。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应以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以及做人道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网络等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影响很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尤其是初中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会喜欢那门课程,也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学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上好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的开篇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但没有安排实验。我觉得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花”“喷水成图”等,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可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从而兴趣嫣然、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二)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像光纤的发明联系电话的使用;冷冻剂的发明与更新联系冰箱、冰柜、空调;彩色胶片的发明联系照相及电影、电视;塑料联系许多家庭用具;卡介苗、青霉素的发明联系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在介绍物质鉴别方法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厨房里的糖、酒、醋等;在学习水资源污染与保护这一课题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导致峒河水污染的可能原因是否是峒河两岸的居民、医院及峒河上游的农村、工厂等;在介绍溶洞里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时,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除去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绍酸碱盐时,联系胃酸病人的用药问题、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学生对水污染这一内容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①峒河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②峒河水污染与我市的经济发展;③给市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资源短缺则用多媒体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下午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组织进行小型的知识竞赛,如书写化学方程式接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书写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学生轮流上台,台下的同学给其他组的同学找毛病,补充完整,然后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同学。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有些乱,但学生不再昏昏欲睡,不仅激活课堂气氛,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①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②溶液与生命运动;③土壤的简单分析;④水系的变迁及水资源的分布;⑤赤潮和水华现象;⑥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⑦新能源的开发使用;⑧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差异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面对发展中的人,化学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要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线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改变以往给学生设计步骤的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不再担心学生出错。例如,在探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时,会出现过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不出现浑浊的现象。我不预先告诉学生这一现象,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通过观察,我发现各组实验的现象很不一样:有的石灰石取的多,有的盐酸取的多,石灰水取的也很不一样。针对这现象我要求各组互相交流、讨论,由学生得出化学反应的现象与药品的用量多少有直接关系。然后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小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每次组织实验教学时我都尝试着这样做,学生逐渐养成了预习实验的习惯,能根据教材的提示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为了激励学生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用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实验作为奖励,邀请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如粉笔炸弹、制作叶脉书签、会长毛的鸭子、配制去污剂、汽水等。并把实验产品拿给全班同学分享,这样既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如,绪言课中就补充趣味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别补充有气体、沉淀生成、变色、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第六单元课题一中补充玻璃刀切割玻璃、铅笔芯导电、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墨水等实验;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补充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介绍溶液时补充模拟“死海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补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改进,即将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上烧黑后迅速伸入一氧化碳瓶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尾气的处理改成用排水法收集并点燃;做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锥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紧,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点燃现象非常明显,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铁圈上。当然,我们学校从初三到高三四个教学年级四十多个教学班,只有三间化学实验室,让每一节化学课都在实验室上那是绝不可能的,教学器材也远远不够。所以,只有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让学生动手完成每一个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老师就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其他的用品均由学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就用面碱和醋在有盖的塑料杯中进行;酸碱指示剂,可用果皮、鲜花自制。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引导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不同于语文、外语,不要求死记硬背,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所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抓住关键词,培养理解能力。如,催化剂的概念中:“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概念中:“生成其他物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中:“一种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纯净物”,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各”、“质量”、“等于”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可以透彻的理解每一个化学概念。 (五)给学生犯错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制取氧气的时候,做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时,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让一部分学生先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没有看到气泡的冒出。二是让另一部分学生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住试管,很快看到有气泡冒出。得出操作方法不同,结果不同。即在读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形容词”、“副词”等,例如,“浓”、“稀”、“先”、“后”、“逐滴”、“洁净”、“干燥”、“冷”、“热”等。 总之,本人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试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论文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 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 课外实验 论文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三种初中化学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化学概念,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掌握一些相关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科学方法。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简单谈谈化学实验常见的三种:一是演示实验,二是学生实验,三是课外实验。 一、演示实验 据统计,演示实验在所有的实验中所占比例是最多的,可以看出它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地位。演示实验主要是老师进行表演操作,学生在一旁观察的一种实验。变化多端的演示实验,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到对化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做每一次的演示实验前,老师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操作上一定要做到规范、熟练,达到明显的效果,并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记录好观察实验现象的每一个小细节,并注意在操作过程中规范操作,确保安全。例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以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逐渐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提出3个问题:①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呢?②水中的白磷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③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这样的实验教学既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又能牢记知识点。 二、学生实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实验,并详细记录实验的相关情况及结果。这种实验方法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如何完成一堂成功的实验课?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明确目的,精心准备。在进实验室前要求学生掌握这次要做的实验内容,要明确这次的实验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实验前将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准备好,将这次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所需仪器、药品、各个操作步骤的大体时间分配和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把握实验的关键点,为下一步操作做好准备,如氧气的制取,详细地将氧气的制取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制取氧气装置的气密性;(2)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并用带导管的塞子把试管口给密封好;(3)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面;(4)加热试管;(5)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6)将导水管从水中取出来;(7)熄灭酒精灯。第二,认真指导,培养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规范每一个实验操作步骤,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做到全面指导,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详细记录下来,并在课后及时认真地思考问题。第三,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做好详细记录,方便以后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学习化学的第二课堂,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燃烧时的色态、构造现象,学生们都体现出了较强的好奇心。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和蜡烛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了很强的兴趣,很多学生都在家里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有些学生成功了,而有些学生没有成功。到了第二天课堂上都在询问老师,经过老师简单的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这次有一部分学生成功地完成了该实验,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被彻底地激发了出来。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拓展思维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课外实验,能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总之,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拓展思维。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试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记忆方法 论文关键词:记忆方法;趣味;记忆效率;注意问题 论文摘要:科学的记忆法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把枯燥的记忆变得生动有趣;科学的记忆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无意中看到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一切知识的获得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看罢,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初中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大量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颜色、实验现象主要依靠机械记忆,学生易东拉西扯记不全,取得好成绩者必须化更多时间去记忆。若在教学中教师能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那就事半功倍,收获成功。下面就化学记忆方法,结合初中科学教材,谈点拙法和体会。 一、初中化学记忆的基本方法 (一)趣味记忆法。曾有人说过:以愉快的心情学得的,会永远记着。记忆是一门苦差,若将其变成让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的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如,在教学电解水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记住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l,教学时将这一知识归纳为:“负氢正氧”,谐音为“父亲正痒”等着为他挠,且痒的部位占身体一半。这时全班哄堂大笑,在开心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很快就牢记这一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谐音记忆法。谐音可使枯燥、零散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学中对那些难记易忘,必须反复记忆的知识点,可用谐音记忆法。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的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新的昔千金统共一百斤。”再如:地壳中各元素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音为“养闺女”。学生们愉快地进行记忆,经久难忘。 (三)会意记忆法。初中生的大脑兴奋性比较强,易接受新鲜事物,且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一特点,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可引导学生自我理解,再作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再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化合反应(合二为一),分解反应(一分为二),置换反应(取而代之),复分解反应(等价交换)”。实践表明:大多数同学都容易记住。 (四)顺口溜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语言和谐,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可将化学中一些记忆量大,难记又常用的知识编成顺口溜,增加学生兴趣。如盐的溶解性可编成:“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其实很简单,能溶只有钾、钠、铵”。再如,记忆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价铜汞最常见。”同学们齐读几遍就记住了,大大缩短了记忆时间。 (五)关键词记忆法。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概念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记整个概念。如: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二不变),可归纳为“一变二不变”。同样,过滤时的注意事项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实验时取固体粉末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又有浓硫酸稀释的十字方针:“酸入水沿器壁,慢慢搅动”。既有重点又化繁为简,容易被学生掌握。 (六)联想记忆法。联想可以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暂时的联系,从而引发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形成多种联想,可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如:学习氢气的性质时,可与氧气比较,由氧气的助燃到氢气的可燃,讲明助燃与可燃不同,由氧气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到氢气容易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发生还原反应。当学生建立起氢气具有可燃性与还原性的概念后,讲一氧化碳时,可与氢气的性质进行比较,说明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此外还有剧毒性,那就容易记忆。 (七)综合记忆法。该法把记忆法推向高潮,是多种记忆法的综合运用,比单一的记忆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更好的作用。如:在教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时,就采用了趣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一句话来记忆,既简单明了,学生易接受,又对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有帮助。 二、化学记忆方法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一)注意各种记忆法灵活运用。方法乃记忆之母,科学的记忆法对化学中难记易忘的知识确实有不少帮助,但切忌生搬硬套,那些容易记住的知识无需用上述中的记忆法,难记的也需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并注意各种记忆法灵活综合运用。 (二)注意教学活动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为了便于记忆,教师也许会把一些难记的知识事先编好歌谣让学生去背,有的学生根本不理解,只是为了记忆而记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俗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记忆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证明,科学的记忆方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的记忆方法很多,但记忆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法,可使枯燥的材料变得饶有趣味,呆板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科学的记忆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自信心。作为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与运用教学艺术。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析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论文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问题情境 新课程 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思维 回答问题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人,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现自己,乐于回答问题,喜欢评价是非,善于解决问题。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计问题,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优化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初步的探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尤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点参考。 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已有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个新内容时,如果原有的知识经验不足以同化新情景,那么他们就面临一个新问题。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仅能应用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且还能了解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逐渐形成正确的态度和树立正确的观点。化学问题也就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习经验与学习内容之间所形成的落差,即学生已有的化学经验与化学学科知识间产生的矛盾和不协调。这种落差或矛盾,在教学过程的运作中使学生表现出质疑、探索、发现、求解、愉悦和进取等状态,并随着教学目的的实现而得以解决和完成。一个好的问题设计不仅仅是创设一个好的情景,更主要是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找到一个好的载体,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解决问题的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首先要创造严谨而又和谐、紧张而又轻松的课堂气氛。过分严肃和过分放松的课堂气氛都不利于问题的组织和解决;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关键是教师所设计问题是否能使学生察觉到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为课堂上的学习与未来走向社会搭建“桥梁”。 例如:1982年6月18日晚,重庆市下了一场酸雨,市郊2万亩水稻叶片突然枯萎,好像火烤过一样,几天后局部枯死。为此重庆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酸雨。根据这个事件提出以下问题:①试述酸雨的形成过程,并写出反应式。②酸雨导致水稻死亡的原因是什么?③熟石灰的浊液、澄清石灰水、浓NaOH溶液都能吸收废气中的SO,从净化效果、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你认为选用哪几种试剂比较合理?④请提出两条阻止酸雨的措施。此题取材于现实生活,但问题的解决要从化学、生物、经济学的角度去综合考虑,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还渗透有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多分析各学科在哪些内容上容易出现结合点,从而加以交叉综合,设计出能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跨学科问题,改变原有传统封闭式单学科教学为现代开放式的多学科渗透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创新能力。 2、问题设计要遵循“足够思维量原则”。创设了恰当的问题情境,要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需要和欲望,还要依据创设的问题情境组织起高质量的问题。问题的设计需要遵循“足够思维量”的原则,要使得学生能够“跳一跳,摸得着”。问题设计既要遵循足够量思维强度原则,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另外当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过多或思维量较大时,在设计问题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知识门槛”。如: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人SO气体,溶液的红色消失,原因是什么?假说一:由于SO,具有漂白性。假说二:由于S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假说三:由于SO具有一定的还原性。三个假说能提高问题的思维广度,又提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对假说进行论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用旧知识的能力。像这种从一个源问题出发,设计发散式的问题组,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训练思维的全面性。 3.问题的解决的过程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用问题组织新授课的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高质量问题的设计。教师要充分的准备问题的解决途径,但不能满堂灌输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在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要着眼于启发、诱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好“启”和“导”两个环节,要将课堂“质问”“提问”变成“启问”“发问”。“问”并不一定以追求“确切的答案”为目的,为此,教师合理的“课堂布局”是“组织问题式”教学法常用的教学形式。 总之,化学问题解决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完善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用问题组织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能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想中探试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对传统化学教学的补充与发展,它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学有所得,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时也不能忽视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深刻的意义。在不断的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灵活性逐渐得到锻炼和加强,怀疑、批判、创新和发展的科学精神得以培养和形成。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应以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以及做人道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网络等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影响很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尤其是初中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会喜欢那门课程,也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学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上好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的开篇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但没有安排实验。我觉得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花”“喷水成图”等,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可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从而兴趣嫣然、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二)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像光纤的发明联系电话的使用;冷冻剂的发明与更新联系冰箱、冰柜、空调;彩色胶片的发明联系照相及电影、电视;塑料联系许多家庭用具;卡介苗、青霉素的发明联系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在介绍物质鉴别方法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厨房里的糖、酒、醋等;在学习水资源污染与保护这一课题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导致峒河水污染的可能原因是否是峒河两岸的居民、医院及峒河上游的农村、工厂等;在介绍溶洞里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时,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除去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绍酸碱盐时,联系胃酸病人的用药问题、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学生对水污染这一内容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①峒河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②峒河水污染与我市的经济发展;③给市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资源短缺则用多媒体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下午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组织进行小型的知识竞赛,如书写化学方程式接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书写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学生轮流上台,台下的同学给其他组的同学找毛病,补充完整,然后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同学。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有些乱,但学生不再昏昏欲睡,不仅激活课堂气氛,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①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②溶液与生命运动;③土壤的简单分析;④水系的变迁及水资源的分布;⑤赤潮和水华现象;⑥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⑦新能源的开发使用;⑧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差异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面对发展中的人,化学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要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线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改变以往给学生设计步骤的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不再担心学生出错。例如,在探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时,会出现过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不出现浑浊的现象。我不预先告诉学生这一现象,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通过观察,我发现各组实验的现象很不一样:有的石灰石取的多,有的盐酸取的多,石灰水取的也很不一样。针对这现象我要求各组互相交流、讨论,由学生得出化学反应的现象与药品的用量多少有直接关系。然后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小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每次组织实验教学时我都尝试着这样做,学生逐渐养成了预习实验的习惯,能根据教材的提示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为了激励学生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用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实验作为奖励,邀请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如粉笔炸弹、制作叶脉书签、会长毛的鸭子、配制去污剂、汽水等。并把实验产品拿给全班同学分享,这样既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如,绪言课中就补充趣味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别补充有气体、沉淀生成、变色、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第六单元课题一中补充玻璃刀切割玻璃、铅笔芯导电、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墨水等实验;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补充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介绍溶液时补充模拟“死海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补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改进,即将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上烧黑后迅速伸入一氧化碳瓶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尾气的处理改成用排水法收集并点燃;做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锥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紧,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点燃现象非常明显,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铁圈上。当然,我们学校从初三到高三四个教学年级四十多个教学班,只有三间化学实验室,让每一节化学课都在实验室上那是绝不可能的,教学器材也远远不够。所以,只有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让学生动手完成每一个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老师就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其他的用品均由学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就用面碱和醋在有盖的塑料杯中进行;酸碱指示剂,可用果皮、鲜花自制。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引导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不同于语文、外语,不要求死记硬背,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所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抓住关键词,培养理解能力。如,催化剂的概念中:“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概念中:“生成其他物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中:“一种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纯净物”,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各”、“质量”、“等于”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可以透彻的理解每一个化学概念。 (五)给学生犯错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制取氧气的时候,做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时,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让一部分学生先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没有看到气泡的冒出。二是让另一部分学生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住试管,很快看到有气泡冒出。得出操作方法不同,结果不同。即在读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形容词”、“副词”等,例如,“浓”、“稀”、“先”、“后”、“逐滴”、“洁净”、“干燥”、“冷”、“热”等。 总之,本人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论怎样提高初中化学课教学质量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质量学习方式 化学作为初中毕业年级开设的新学科,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一门起始学科;说它困难,是因为它又是在初中阶段接触最迟的一门学科。要想让学生尽快入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教好学生,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我把自己当作学生,在向同伴学习的基础上,我首先想办法让自己与学生同时建立兴趣,共同喜欢这门课,用内动力促进“内涵发展”,走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的探究之路。那么怎样提高初中化学课教学质量呢? 1.严于律己,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1.1提高自身修养。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学习知识,还传授道理。要加强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研读化学新课程标准;在与学生相处中,教师的仪态、语言、语气等都会影响学生,学生更愿意接近仪态大方、语气柔和,表达清晰的教师,喜欢此教师课程,在课堂上也能表现更好,也就可以改善学习效果。 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如果教师上课爱迟到,课间接电话,对学生有偏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侮辱等,就会渐渐引起学生的不满。为了避免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学生,不断学习语言表达方面的技巧,在课堂中掌控自己的情绪,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1.2研究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会有各种问题出现,比如“怎样有效的课堂教学?”、“怎样管理问题学生?”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进行深入的思考,把学到的理论变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变成工作思路和实践行动,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在教学中也应该把握这个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恰当的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使教学内容和社会及生活联系起来。 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时可联系到氧气的制取方法;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可联系到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然后具体系统的归纳这四大基本反应类型。通过不断回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可起到温故而知新。 2.改变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无论你的教学方法多好,讲多精彩,学生没有好好配合都是徒劳的,所以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的在于学生,而怎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去学习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关心的问题。而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教育改革要落实到学生学习行为上,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3.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 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喜欢的课程,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自然不错。教师应尊重学生,积极与学生交流,渐渐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兴趣的前提。 联系生活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课本中的实例多是现象明显,具有代表性的,但是缺乏实际意义。如果能利用好生活为我们提供的生动的“活教材”,化学的学习就将变得鲜活有趣,实用并有创造性,激发学生兴趣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通过实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往往伴随着鲜明而有趣的现象,如:放热、发光、沉淀生成和溶解、气体的逸出和吸收、颜色的骤变和消失、晶体的生成和转化等等,具有瞬息多变、色彩明快的特点。通过实验可自然地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 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设备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设备相对于课本能更加直观方便地展示实验现象及知识结构,突出重点。教师制作的课件与教材不同,它融入了教师自己的理解,能够采用动画,图片,声音等多方面教学。多媒体课件还减少了教师的书写时间,过去一堂课至少有10分钟时面对黑板,而现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更好的与学生互动。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展示一些没有条件做或比较危险的实验,引发学生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我认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最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方式。如何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利用有关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化学教师,就要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不但要科学完整地掌握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编排体系,还应该明确各部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的难易反映。能够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很多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循序渐进地螺旋式上升,对同一知识每一阶段发展到什么程度的把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应熟悉实验,能够把握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规律,实施课堂教学,教材的运用与开发要靠教师去创造。教材仅是范本而已,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精神,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活用,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有更加系统的认识,不断推动教学进度,使自己的教学有特色,并取得高效。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内涵丰富的过程艺术。教学是个灵活变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随着新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引进教学当中,对新教法的学习和掌握是每一个教师的新任务。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材和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有些单一。新教材中凸显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对基本的实验都要能够独立完成。加大了动脑动手的联系。对解释化学现象、分析化学问题、设计化学实验步骤等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演示实验、分组实验、验证实验、兴趣小组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这样不但提高课堂效果而且还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只有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确实重视化学实验在培养能力中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地把在化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化学知识本身具有无穷魅力,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为学生创设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然后让师生共同以实验结果来验证问题。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明方法和手段不但能使学生学会用化学实验解答基本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化学是一门联系生活和实践很紧密的自然学科,只要教师平时多留心,有好多的事例和现象都可以和化学知识相联系。教师要把这些现象搬进课堂,借以讲解。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获得满足,感受成功。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 此外,教师还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倡主动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始终让学生感受到教学过程是平等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定能有所提高。 总之,教师要紧扣教材,落实课标要求,完成新标准,以实验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教学的目标任务。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常规问题与解决方案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进行了简要探讨。首先,本文分析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规问题。其次,本文结合具体的初中化学教学案例给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改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相关缺陷,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问题 解决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解决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初中学生养成基本的思辨的科学素养。但是,眼下中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仍未甩掉应试教育的包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仍以应试教育为基本导向,仍以学生能否得高分作为衡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尺,根本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在这样一种落后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必然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极大地泯灭了初中学生进行探究创新的热情,不利于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最终造就的仍然是高分低能、低创造性的学生,这有悖于国家的创新人才战略。 (二)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案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初中化学实验,在传统的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初中化学老师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高锰酸钾的用量、试管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高锰酸钾置于试管中的位置、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等,学生在整个实验中根本不具有主动权,作为一个旁观者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这样一种缺乏学生自主设计和参与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化学实验老师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什么样的实验操作流程是最优的、多少量的高锰酸钾是合适的、试管到底该如何摆放、用酒精灯内焰和外焰进行加热的区别、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的差别等,让学生探索式自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结合甚为紧密,初中化学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日常生产生活中相关化学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动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很多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得高分,至于化学的应用和作用,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进行关切,兴趣的缺失,导致学生丧失了探索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质量,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创造潜能的发挥,也与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背道而驰。因此,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亟需改进。 (二)以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案 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各种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众所周知,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实验现象,这对于刚接触化学实验不久的初中学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和白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出明亮的光,产生黑色小颗粒。不同的化学实验现象会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而且,这些实验相对比较安全,可交由学生自己进行完成,观察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并且,学生可以尝试用更多的物质来进行实验,以期得到更多的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初中学生承载着一代人创新兴国的重担,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以应试教育为向导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变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理念。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以老师教懂、学生学会、考试得高分为主线,学生在机械化的课堂教学中,只懂接受,不懂反思、探究和创造,这样一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环境难以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难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旦这些初中生走向社会,他们就难以达到国家创新战略的相关要求。 (二)以掌握酸碱盐的性质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 酸碱盐的性质,是初中化学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完全透过讲解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盐酸硫酸等遇碳酸钠会产生气泡、酸的ph值会在7以下、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会生产水、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液体呈蓝色等,学生既没有进行亲身探究的机会,也没有进行创新的舞台,学生变成了一台被动接受的机器,无法探寻酸碱盐的性质的本源,更遑论进行创新性、发散性思考和应用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一改这种抹杀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将讲解酸碱盐的性质变成创新性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该用何种试剂去分别测定酸碱盐的性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到酸碱盐各自性质的方面,酸碱盐的性质是如何指导日常生产生活的,酸碱盐的性质还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应用、如何应用,让学生不断进行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 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2 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 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探究 摘 要 初中化学是初三学年开设的科目,受中考压力的影响,有的教师一言堂,拖延课堂,进行题海战术,牺牲学生休息时间进行课外辅导等,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效率低,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让他们真正得到发展。下面就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一、教师自身要不断充电,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众所周知,课程改革是牵动全局的整体性改革。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增高,教师应向专业化的程度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地在专业化的道路走下去,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地实施有效教学。已故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才能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乐学。” 二、演示操作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以其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能自然地去激发和满足学生的知觉好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机械地照方抓药,实验内容又单调、毫无新意,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实验只是看看有味、做做有趣,领悟不到实验教学对化学学习所起的特有的功能。因此,实验必须变革。传统的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讲完性质、原理之后,按照教材中所要求的来做的验证实验。它虽然能体现出实验直观、鲜明的特点,但学生在教师演示的整个过程中只起到看表演的作用,他们并没有参与到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这样的演示实验也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于是,教师在演示实验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了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的能力,从而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学生做“烧不焦的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探究式教学法 1.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各级管理人员一旦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优势,不仅会予以人、财、物等的支持,还会在政策上予以优待。 2.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搞好探究式教学,必须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要深入理解探究式教学的本质,并掌握一些教学策略和技巧,如怎样提问、怎样设置问题情境、怎样收集信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目的。 四、学生有所收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课堂学习必然要讲求收获和回报。因此,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的学生学习收获,必须在课堂教学之中具有明显的体现。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化学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的课堂教学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而负效教学是指学生对教学产生抵触、排斥、厌恶的学习情绪,干扰学生的发展。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知识与技能要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同时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不断升华。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 五、课堂上注重有效的尽可能多地激励学生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能激励学生,为学生提神醒脑;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精心设计问题都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学生一辈子,也将为你的课堂增色,激励学生更加专心致志,奋发向上。这样的安排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也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幼儿教育落实质量方法探析 一、引入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方法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教师能够选择的方法是多种各样的,比如情景模拟法、实际行动法、情绪追忆法、游戏感知法等,而每种教学方法都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与环境,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目标,行之有效地制定出适合本课堂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方法。下面将以“实际行动法”的实施例子来阐述幼儿教师如何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实际行动法,即是幼儿教师引导广大幼儿把自身的实际体会、感受尽可能地说出来,和同学、教师共同沟通共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仅仅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教学主体是广大幼儿。为此幼儿教师应当在最大限度上调动起广大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的幼儿参与到教学项目当中。一般来说,实际行动法包括两方面:一是应用性操练,二是表演性练习。唯有贯彻落实上述两部分工作,才能塑造出更全面、更良好的幼儿人格。首先是应用型操练,幼儿教师可以按照活动前所事先设定的假设,让幼儿想出适当的应对方法,并且真正地做出来。比如“如何帮助与关心生病的小朋友”,让幼儿依据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心里想法合理地挑选出相对应的关心病人的形式:有的说要送花,有的说要送信,有的说要表演,有的说要送水果……虽然不同幼儿的想法与最终的行动会有所不同,但是每个幼儿都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出最合适的方式来关心他人,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幼儿形成善于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良好习惯。再者是表演性练习,即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幼儿进行相应的角色对换来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与实际体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别人、帮助别人。比如对于“如何成为妈妈小能手”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先让不同的幼儿来担任“妈妈”与“小孩”这两个角色,并且给他们设定一个情景——妈妈正在辛苦处理日常家务,让其他幼儿一起观察该“小孩”会如何说服“妈妈”、帮助“妈妈”。通过这种表演性联系的教学形式,教师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到日常生活圈当中复杂多样的交际关系,让幼儿懂得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来进行最有效的沟通,从而让他们逐步形成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加大对幼儿教育机构文化的建设力度 对于幼儿教育机构来说,幼儿教育的实施问题与改善措施是需要借助健康有效的校园氛围来得以改善的。唯有具备健康向上、科学恰当的文化氛围与生活环境,方能让广大幼儿在这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下培养出良好的习惯与能力。为此各幼儿教育机构务必要加大校内文化建设力度,为广大幼儿提供一系列健康良好的生活条件与学习环境。比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故事、表扬栏、学习成果展示等途径,让广大幼儿参与到日常的教育工作当中,并且借助学习团队的影响作用来对幼儿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熏陶;又比如幼儿教育机构可以组建学习兴趣小组,让具备不同学习优势或者特点的幼儿组成学习探索团队,让他们在共同学习、共同谈论的过程中了解生活小知识、辨别生活是非、探索生活趣味事等。 三、将创新元素渗透至课程设置、方法制定等环节 幼儿教育机构要进一步地改善与提升幼儿教育的落实现状与实施效果,就务必要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式实施等各方面着手,通过多样化、有趣化、丰富化的教学途径来激发起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并且聘请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项目,从而激发起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如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广大幼儿积极地参与到一些幼儿教育的日常项目中,让幼儿学会通过自身力量与团队作用来成功有效地完成某项任务的道理;再比如教师可以让广大幼儿共同装扮自身的课室,让幼儿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有限的装扮材料发挥出无限的创造思维,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幼儿未来参与学习项目的成就感与探索欲望。 四、提供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机会 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地辨别是非对错,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幼儿教师所讲解的知识道理,幼儿教育机构务必要积极地为幼儿提供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机会,让广大幼儿在活动中理解道理、在学习中解决问题,从而在基于户外活动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当然要行之有效地为广大幼儿提供趣味多元、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项目并不仅仅依靠口头提及就能够完成的,最佳的途径是幼儿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学校附近的公园、社区、操场等场地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比如集体野餐、户外迎春、情境模拟等。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身安全,如何学会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物品等。除此以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唯有处于真实可行的实践环境下,幼儿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此幼儿教育机构在设置相关安全教育课程或者开展有关户外实践活动项目期间,务必要实时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五、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影响作用 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形成良好、正确的生活学习习惯与能力,为他们将来更有效地融入不同集体打好基础。而社会也是一所学校,它具备了各种各样有关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学素材与资源,而提高幼儿教育机构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性,能够让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发展社会。例如当国家举办大型的国际活动项目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形式来组织广大幼儿共同观看事件现场,让幼儿在身心上体会到国家发展的壮大,这能够让幼儿从小形成伟大的民族精神意识,认识到祖国发展的伟大与繁荣,进一步地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与此同时,幼儿教育机构还可以组织幼儿前往居民小区进行老人探访等相关活动,让他们从小培养尊老爱幼的生活习惯;或者前往生产厂房进行参观,感受各工作阶层的艰苦劳动;或者前往养老院进行义务服务,体会爱心奉献的快乐等。通过以上种种活动项目,让幼儿更近、更直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减少对未知社会所产生的恐惧感、窘困感,从而更深一层地调动起广大幼儿树立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生活观念的积极性。 六、结合基础性的家庭教育 每位幼儿能否实现良好、健康地成长,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家庭教育是否落实到位。虽然幼儿的学习场所并不位于家庭,可是他们从小到大在家庭当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教育方式对他们往后的生活仍然会起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幼儿教育机构不能够忽视幼儿家庭教育这方面工作。为此,幼儿教育机构在新生报到的当天就务必要举办一场正式、隆重的家长会,并且在家长会上,要将幼儿教育的具体性质、特点、发展前景、课程介绍、教学形式、户外拓展、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都讲述给家长,让家长能够在教育层面上配合学校的日常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让以后的教育工作得到更多家长的同意与支持。与此同时,每班级的班主任都应当用各种联系形式来和家长取得必要的联系,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关心过少的家长,要实时地向他们讲述幼儿在学校当中的各方面表现,并且要将幼儿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频繁出现的一些错误行为告知家长,同时向家长讲述接下来所要努力的方向与工作内容。除此以外,幼儿教育机构还应当利用网络建设公众网站或者公共邮箱,鼓励广大家长积极地参与到日常幼儿教育的落实过程当中。通过网站或者邮箱不仅能够让幼儿教育机构了解与收集家长最近的建议与想法,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向家长传递“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家庭做起”这一观念,从而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行之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共同改善与提升幼儿教育的落实现状与实施效果。 作者:连娜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幼儿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探究 一、加强幼儿教育中情感渗透的建议 1.开展多种形式的开放教育,了解情感渗透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情感渗透,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家庭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情感渗透首要的就是要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首先,幼儿园要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情感教育讲座等,家长可以通过专家的讲座,了解更多的情感教育意义。其次,幼儿园应该开设定期的家长参观日,让家长亲自到幼儿园感受情感教育的氛围和它带给学生的快乐,亲身感受情感教育的意义。最后,幼儿园要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有利的机会和平台,让家长有机会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加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情感渗透的重要性。总之,家长在情感渗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突破传统教育体制的重要部分。 2.根据幼儿身心健康要求,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情感目标 针对目前超前教育给幼儿的身心健康状况造成的负面影响,人们应该意识到对幼儿进行小学课程教学的不合理性,也要意识到,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健康特点,制定合理、科学、健康的课程的紧迫性。首先,每个学校都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课程,抵制过度超前课程的出现。其次,幼儿教育课程中应该将情感渗透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内,充分体现出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和谐氛围。最后,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深度贯彻情感教育方针,对教学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做好教学反思。学校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平台,只有学校重视情感渗透,才能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3.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思想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有其自身的性格特点。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避免将对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幼儿身上,从而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并为他们创设自主表达的机会,让其充分发挥天性,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二、结束语 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情感渗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人们应该认识到幼儿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联合起来,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王小维 单位:68302部队幼儿园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动画与幼儿教育的关系研究 一、设计符合幼儿思想道德的动画片 (一)形象设计 动画片大都采用夸张的手法,比如笑的时候嘴巴张得很大,哭的时候眼泪不停地涌出来,这类夸张的表现手法最能吸引儿童的眼球。然而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占思维的大部分,它们又通过感知和动作表现出来,动画片的主角通常是卡通人物,其形象温暖可爱,这正符合幼儿的审美观,《熊出没》是国产动画片中的一匹黑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国内走红,这部动画之所以深受儿童的喜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卡通人物形象,比如聪明机智的熊大、憨厚呆笨的熊二还有幽默风趣的光头强等等,这些形象已经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二)语言动作设计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除了夸张的形象以外当然还少不了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儿童是通过看到的形象与语言动作来刺激大脑皮层从而获得感知。通俗易懂的动画片容易被儿童理解,它主要是通过搞笑的语言和对白给小孩带来欢乐。据相关人员调查,50%的儿童看动画片的原因是动画片能把他们逗笑,不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台词、对白都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来传递情感的。 (三)视觉设计 儿童主要通过视觉神经来感知事物,并且具有很强的感知能力。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色彩的辨别能力非常强,同时记忆力也非常强,总是对夸张的形象印象深刻。比如《大耳朵图图》里的主人公图图有两只大大的耳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会觉得他的耳朵很奇怪,但是孩子却对这种奇特的事物产生好感。 (四)听觉设计 儿童大多喜欢有旋律的、舒适的声音,动画片通常都是以一段和谐的音乐开始。比如日本经典动画片《多啦A梦》的配乐,曲调轻快有规律,孩子们听一段时间便会哼唱出来,这对提高孩子的乐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动画片对于幼儿的价值 在研究此问题时,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尽量考虑从幼儿的视角来判断其产生的价值。笔者认为,这种价值分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显性价值可以直接从调查中得出,而隐性价值则是根据调查的结果推导得出。 (一)动画片的表显性价值 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其行为动作在不停地影响着幼儿。可以说每个幼儿的成长都离不开动画片,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现阶段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时动画片中的人物则成为这些孤独孩子的好朋友,幼儿的很多动作语言是通过观看动画片学来的,这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动画片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在动画片中一些情节设计得并不合理,所以家长在为幼儿选择动画片时,应多考虑其对幼儿带来的好的方面,让这些优秀的品质伴随幼儿成长。动画片通常是带有梦幻色彩的世界,但是这些虚拟的世界通常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来打造的,比如《大耳朵图图》不仅能带给孩子们欢乐,在故事结尾还会教孩子们一个小道理,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动画片的潜隐性价值 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动画片的导演都偏爱一些动物形象,比如米老鼠、唐老鸭、蓝皮鼠等等。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通常都会说,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很多动画片都是以人与动物相互团结友爱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这些导演主要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动物与人、自然是平等的。很多动画片揭示了只有世间万物和平相处,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环境的道理。在自然界中,人类是弱小的,于是在动画片中就出现了能量超凡的角色,比如超人、奥特曼、大力水手等等,他们深受幼儿的崇拜,这就是人类的超人情结。人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都心怀对弱者的同情,比如丑小鸭变天鹅、灰姑娘变成了皇后等等,这都是对弱者自强的期望。 三、结语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得知,幼儿看动画片时,父母对他们的教导才会有利于幼儿的道德教育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动画片对幼儿的价值要从幼儿的接纳程度的角度来考虑,以教育功能为主、娱乐功能为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不仅需要家长在幼儿观看动画片时进行耐心指导,同时也需要我国动画片产业不断努力,创作出符合现代幼儿道德教育发展的优秀作品。 作者:阎延 李红丽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幼儿园教师地位相对较低 虽然我国幼儿教师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但是相比中小学教师队伍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无论从教师地位和职称评比中都存在着问题,我国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没有评职称,这也就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2.幼儿学前教育编制呈下减趋势 如今幼儿教育已经成为目前社会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每个孩子都必须接受学前教育,这样才有资格进入小学教育阶段。随着幼儿园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正规编制却在逐年下减,这就使得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都是临时职工,不能成为在编教师,这也就严重打击了幼儿教师对待幼儿教育的积极性。 3.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较低 根据工资水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幼儿教师薪酬水平在当地薪酬水平中基本处于中低层次,这主要是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出现了错误。很多人都认为幼儿教育十分轻松,就是陪孩子玩耍,这是对幼儿教育的不尊重,一个好的幼儿教师必须要熟知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针对不同孩子进行因人施教,发掘其兴趣爱好,这项工作及其繁琐,工资水平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积极性。 4.工作压力大 对于幼儿教师的工作众所周知,要对每个孩子做好看管工作,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适当教育,培养其兴趣爱好,工作量大而且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由于来自家长和学校多方面的压力导致幼儿教师在工作上产生疲惫感,对幼儿教育失去了信心。 二、加强我国幼儿教育的管理措施和发展趋势 1.注重社会发展趋势 想要做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好社会宣传工作的开展,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要让人们意识到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关系到民族未来发展。而幼儿教师的工作就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开展好坏,要理解幼儿教师的辛苦,改变对于幼儿教师的认识。 2.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首先要对学前教育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要明确规定出幼儿教师在法律中所享有的权利,对于编制问题要尽快解决,确保幼儿教育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地位,要结合相关教育部门、劳动部门担负起在幼儿教育中的责任。其次对于幼儿教师的资质要严格要求,要将所有幼儿园规范化管理,明确幼儿教师的招聘资质,要择优录取,同时要建立幼儿教师劳动人事制度,对于幼儿教师的在职档案要严格管理,划分出职称等级,作为提职加薪的标准,让幼儿教师得到应有的待遇。 3.加强对幼儿的户外教育 作为幼儿,他们是最好塑造性格和兴趣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对于任何外界事物都比较容易接受,针对我国家庭经济水平提高,对于孩子比较溺爱的现状进行分析,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教材,要注重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多带孩子们去领略自然,要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开拓思维。 4.完善幼儿教育的财政体系 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基础设施较差,很多偏远地区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这样就不能给孩子们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教师待遇差,不能留住专业人才。对此我国教育部门要与财政部门做好沟通工作,要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将幼儿园的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薪酬待遇,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责任感。 5.依法落实非公办幼儿园教师的有关待遇,平等对待非公办 幼儿园教师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国有幼儿园根本不能满足幼儿教育需求,这时就出现了大量的非公办幼儿园,非公办幼儿园在幼儿教师招聘待遇方面也各有不同,但是非公办幼儿园必须要保障教师所应享有的权益,要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价值的体现,要吸收专业幼儿教育人才,提升非公办幼儿园的教学实力和质量。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逐渐增强,在本文中简单介绍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然后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在幼教事业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也希望我国的幼教事业能够更好的得到发展。 作者:徐苏利 单位:沭阳县怀文中学附属幼儿园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游戏对幼儿教育影响探析 一、幼儿游戏的内涵特征 1.目的性 教育是有目的的,因此设计任何一个幼儿游戏都不可能是无目的的。游戏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游戏这一种教学手段提高或加强幼儿的某种知识技能,以达到教育目的。游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包括图片、声音、动作、情境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而设计展开的。只有拥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够抓住幼儿的心理,并高效的进行游戏让幼儿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2.互动性 互动性不仅仅是表现在教师与幼儿之间,也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交流合作。要知道,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对于外界陌生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兴趣,会依葫芦画瓢,因此,教师的一切言谈举止对于幼儿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而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情况与幼儿进行互动,从而让幼儿更加的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来,但是这也要求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之间进行语言和动作的交流,通过合作性的游戏模式增强幼儿的社会化程度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操作难度适中性 由于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还尚未被开发出来,因此在进行游戏设计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其操作性及对幼儿能力的开发性,因为难度系数过大的游戏,不但不能够让幼儿从中学到知识,还会让幼儿对游戏丧失兴趣。因此即使游戏再生动有趣,也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于游戏的体验程度,游戏对于幼儿的教育影响也会大打折扣。如若游戏难易程度低于幼儿发展阶段,幼儿也必然会感到索然寡味。因此,在设计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难度要适中,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游戏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二、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分析 1.有助于幼儿认知全面发展 由于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还尚处于开发期,爱玩且自我把控能力不足,对于外界的认知也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对幼儿各方面能力进行开发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不然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在游戏教育中,让幼儿对常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同时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游戏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能够提高其语言交流能力,同时在游戏中幼儿还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和天性,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2.有助于调整幼儿厌学情绪 一般情况下,幼儿入园都会表现出烦躁的情绪,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和恐惧的上学心理阴影。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寓教于乐,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幼儿对于认知的兴趣,缓解幼儿的厌学情绪,提高上学的积极主动性,消除对于学校的恐惧感。 3.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现在的家庭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身体方面,幼儿受到父母和隔代的专宠,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摔跤或磕磕绊绊,往往很少会让孩子进行户外运动,不利于幼儿身体健康成长。而在游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肢体的运动,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在心理方面,幼儿缺乏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容易形成孤僻、自我、封闭的性格。这样的生长环境是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幼儿园中,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幼儿有机会多与同伴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合作,养成团结、感恩、懂得分享与尊重的好品质,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在幼儿阶段,人的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在幼儿的各类游戏中都蕴藏着发展和教育的契机。通过合适的游戏也可以有目的地让幼儿学习并掌握一些社会行为准则;同时,通过大家轮流操作、学习与他人交流合作、了解别人的想法,也能够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总结 游戏是幼儿时期主要的教学活动,其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渗透到幼儿的智力发展、行为习惯、各方面的素质、以后的发展等方面,因此可知,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游戏,提高教学的游戏意识,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 作者:郑莹莹 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研究 一、赏识教育的改进和提升 (1)赏识要从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 很多幼儿教师注重在赏识教育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手段上下功夫,以追求教学品质的提升。而在笔者看来,促进赏识教育教学的提升,基本点是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差异出发,认清孩子行为和看法的由来,进而能够适时地给予适当的表扬或批评。由于生活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不同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都不同于其他人,我们必须区别对待,区分行为或看法的差异性和进步性。同时,表扬和奖励也要量孩子的实际情况而行,针对不同的表现而给予恰如其分的口头或实物奖励。教师要学会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辨别他们表现的发生来源,进而进行科学的赏识教育。 (2)赏识必须实事求是及全面公平对待。 一切教育都是以实事求是为教学基本准则的,对幼儿的教育更要从实际出发,及时地对孩子的优异行为和看法给予肯定。幼儿在课堂中总会表现出一些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将优点凸显出来,同时对缺点给予适当的批评与指导。幼儿教师要避免对孩子形成固定的认知,忽略其他方面的优缺点。幼儿在认知及表达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而赏识教育要善于区分且尊重这样一种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赏识教育形式。笔者教导过一个发育较慢、口齿不清的孩子,在一次表扬后,那个孩子不但乐于积极发言,还常能带给他人快乐。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将其放大。 (3)赏识方法要多变,奖惩并用促提升。 赏识教育不只是一些肯定与表扬行为的体现,还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正确的行为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学中要有所侧重,突出对需要培养的行为或能力的肯定,同时有意识地弱化其他方面的表现。赏识与批评在教育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赏识有利于孩子在教学中产生自信心,而批评有益于孩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我们教师必须把握好赏识和批评在课堂上表现的程度,教学模式不应是僵化固定,而要因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 (4)赏识需要联合家长一同协作进行。 幼儿教育是孩子行为准则和思想道德标准的基本教育阶段。在这一时间段,对孩子具有引导和教育作用的,除了教师外,还有孩子们的家长,家长是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更重要的教育角色。我们的赏识教育要联合家长进行,家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能够关心到每个孩子的各个方面,还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纠正。我们在精心引导、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其有着显著影响,因而需要重点关注。只有教师和家长联合起来,赏识教育对幼儿的思维形成和认知发展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二、结语 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孩子并理解孩子,而赏识教育的成功开展正体现了这一点。如果说孩子们是祖国的小树苗,那么赏识就是雨水,是营养,它能够促进孩子们健康向上地发展,最终成长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 作者:陈伶俐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幼儿园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幼儿教育隐性小学化倾向分析 一、隐性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产生的危害 1.教师没有现代化的幼儿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思想 游戏可以说是幼儿园以及研究者所公认的,是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纲要之中,也对于幼儿园的基本行为以及活动进行说明,其表示根本内容就是游戏内容。所以说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各个地方都在不停地进行幼儿游戏以及各方面的实验,并将这些作为解决小学化的根本方法。而不同的研究员也在尝试进行各种游戏的设计,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推广。而这个时候,结果就是,一些幼儿园教师与小孩子做游戏的时候,所进行的游戏是一些高素质以及高水平的人所设计产生的。然而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因为学历方面的问题,这些游戏往往都具有一些小学教学游戏的重要特点,可以说这些游戏的流程,与高结构的教学活动有非常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仍旧是一个小学化非常严重的游戏活动。 2.导致幼儿失去快乐的童年 幼儿教育原本是以探索、感受以及经历为主要内容,但是如今却被一些隐性小学化的教学活动完全摧毁,甚至幼儿教育之中的真正意义也被束缚,变成了一种不可取的想法。它在各种活动工具上附加了幼儿的价值,但是并没有注意,幼儿的发展是需要和谐的、需要全面的。另外,电子化教学的全面开展,也并没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自然以及自由的状况。很多人可能只是对于高科技以及先进性进行追求,却没有想到让幼儿教育利用幼儿来对于世界的本质进行了解。如今的教育可以说是硬塞知识的过程。幼儿教育也变了质,孩子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状态,可以说与显性小学化没有什么区别。 二、幼儿园教育隐性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人们的观点是,过于崇尚书本知识,盲目遵循老师以及家长的指令,是小学化的基本问题所在。而对于一些隐性的小学化问题,通常来说都是没有正确的理解现代幼儿教育的内容。而虞永平教授则一针见血的表示,隐性小学化一项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念。 1.形式化的游戏以及操作形式 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其本质内容就是儿童探索以及发现外界的过程,用自身去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或者奥秘,并进一步引发自身对于外界的探讨以及认识。可以说,整体上是一种对于社会以及自然进行感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并没有真正得到实际的知识,比方说儿童并不能在这种行为之中知道某个字是怎么写的,然而,在游戏的过程中,真正适合的游戏却能够让他们了解世界的规律,相对于游戏之中生硬的知识来说,儿童的这种理解可以说是更加深刻的。游戏并不应当是一种教育的工具,这样的话就没有了原本的乐趣以及意义,幼儿也没有办法通过这种游戏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且这些游戏如果说具有太多的设计感的话,就失去了儿童探知以及发展的方式,而只是一种得到知识的方式,可以说意义方面大大降低。 2.边缘化的环境 幼儿是在探索外界的过程中认识这个世界的,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得到自我认知以及自然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相对来说比较模糊的条例,教师往往会用一些玩具、花草布置的方法,设计相关教师环境。而这个时候,因为条例之中的要求不清楚,而且因为误解新现代儿童教育理念,可能会造成人工痕迹非常重的情况,这样的话就完全没有办法满足幼儿探索世界的要求,这样的环境,装饰性相对来说比较大。这种环境与儿童之间没有接触的结果,就是环境没有办法起到相应的良好作用,没有办法提供探索的空间以及游戏的环境。这可以说是在孩子的世界之中,边缘化了整个世界,并让孩子对外界产生一定的疏离,最后在教育的过程中,手段仅仅起到了奖惩的作用。 作者:刘彩霞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幼儿园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幼儿教育中趣味地图的应用 一、插红旗游戏 教师事先设计一个卡通式的幼儿园示意图,上面明确标出东西南北的方向和建筑物之间的大概距离。教师分别说出红旗所在的建筑物的东、南、西和北面分别有什么典型建筑物,然后让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将红旗插在相应的建筑物上。为了降低难度,在游戏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三个不同地点让幼儿选择出一个正确的地点。经过多次引导,幼儿明白游戏规则后,就可以自己寻找到正确的地方了。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幼儿熟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图规则,同时让幼儿接触到简单的地图表述语言。 二、寻宝路线设计游戏 教师拿出幼儿园地图,挑出几个地点作为藏宝地,让幼儿描述可以怎么到这个地方。教师先举例来说一个地点,注意用语中要以向东(南、西、北)多少米然后向东(南、西、北)多少米的形式来说明路线,而且告诉幼儿,路线有很多条,请他们找出尽可能多的路线。反复进行这样的训练,直到幼儿能够自己准确说出为止。这个游戏可以让幼儿接触相对方向的概念的同时,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少儿地板拼图游戏 在幼儿初步接触简单趣味地图后,和幼儿一起玩中国少儿地板拼图游戏。由于少儿地板拼图对幼儿来说是较新奇的事物,他们会乐于参与这个游戏。在让幼儿自由合作拼好一次后,在拼图游戏中,教师拿出拼图散块,开始鼓励幼儿展开想象,说出各个拼块的形状像什么。尽管幼儿对好多地方都无法准确记忆,但是相信这在他们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以后学习地理的认知基础。教师可以重点介绍家乡所在地省份的轮廓,让幼儿进行联想,想象他们像什么,然后每个人将自己想到的在幼儿面前进行描述。在每个幼儿都说出自己的想象后,穿插教幼儿歌曲,帮助幼儿记忆我国地名:中国地图像雄鸡,昂首挺胸真神气。鸡头东北三个省,鸡背甘肃、内蒙古,鸡尾新疆和西藏。云南、广西和海南,就像雄鸡的腿和脚。广东、福建是鸡脯,浙江、江苏是鸡胸。山东、河北是鸡颈,台湾围在东海中。天津守在鸡胸口,保卫首都北京城。小朋友们看地图,祖国地名记得清。地图是人们表现自然和社会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发现,幼儿的好奇心总能促使他们去思考、去寻找,通过有效的交流后,幼儿对地图的认知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这种训练的特点是可以让幼儿在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这样的地图训练应该注意节奏并缓慢开展,最好是分散地穿插在平日的幼儿教学活动中,遵循从易到难、寓教于乐的原则。在训练过程中,最好按照实际情况,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间的交流学习。 作者:程华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土门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游戏有利于让幼儿学会倾听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倾听能力差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呢?游戏就具有这种能力。如玩游戏时,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我说你做,我做你说,我说你模仿,我问你答”的游戏。在游戏之前,教师要向孩子说明游戏规则,让孩子留神听,这样可逐渐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在幼儿园,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些有趣的暗号,如集体活动时要听琴声集合;区域活动结束时听到规定的音乐就要收拾玩具;户外活动时,要听口哨声变换队形,看教师手势进行活动等,孩子不知不觉便逐渐养成了注意倾听的习惯。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耐心倾听幼儿在活动中的谈话,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表述,要注意正确引导、指导、尊重幼儿,避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二、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个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让幼儿学会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意志力不强。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经常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学会自理。在活动中要适当地设置一些有困难或循序渐进的环节,当他们感到不容易解决时,要鼓励幼儿敢于表现,还要注意让幼儿自己得出结论,用活动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能力,让每个孩子坚信“我自己能行”,“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增强幼儿的挫折体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和谐、愉快的游戏中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培养了意志品质。 三、游戏有利于幼儿养成自主学习、自主解决矛盾的能力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能使幼儿建立自信,由被动到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自身发展,更是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每天的区角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较长,必然会遇到如何安排活动、玩中学的问题。我们就利用幼儿入园和教育课活动后的时间,采用个别指导、适当建议等方法教幼儿游戏计划。如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以建议的形式提示幼儿不但去做那些熟知的事情,也去尝试那些自己不熟悉或有困难的事。游戏活动如果使幼儿感到困难,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降低目标或延长时间,这样无论处于何种水平的幼儿都能体会独立实现目标的乐趣。学会尝试运用自己的能力,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会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养成幼儿自主解决矛盾的能力。为此,教师要鼓励幼儿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肯定、自我欣赏,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建立自信、不断探索,充满自信地自主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四、游戏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幼儿的习惯养成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促进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积极性行为。幼儿的游戏千变万化,不同的游戏可以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乐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释放个人的情绪,表达个人的感受,这将有助于幼儿形成乐观向上、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性格。游戏也是培养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良好方法。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等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要用语言交流思想,商讨玩法,对于提高幼儿的组织能力、分配能力、社交能力非常有效。同时也为性格孤僻、不善言谈的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由于他们年龄相仿,对事情的理解和认知比较一致,幼儿又喜欢模仿同伴的语言和动作,因此在游戏交往中,就很容易沟通,语言表达也会更加流畅。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通过游戏还可接触到不同性别、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从其他幼儿的行为和说话中可以增强对自我的了解。此外,幼儿一起游戏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排队轮流使用工具或玩具,促使他们学会如何分工、相互团结、相互帮助以适应群体生活。在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有规则的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规则的约束,可以培养幼儿自律、勇敢的良好品格。在各类游戏中,随着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体验到分享的公正、态度的诚实,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得以不断进步,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渐形成。 五、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关键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整体和谐的发展,并为其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幼儿身心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遭遇的事件和问题中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语言、情感和社会性,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人和事件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在幼儿活动中,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表现的。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获得必要的经验和体验,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习惯是人后天形成的,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既学会了知识又养成了好习惯。如小班幼儿,从入园初的一盘散沙到中高班的讲文明懂礼貌,幼儿的变化非常明显。在行为方面,幼儿从刚入园时散散慢慢,到学会在入厕、喝水、离园、早操时能排队完成,学会等候,不争先恐后,秩序井然。游戏完毕后,幼儿能自行收拾玩具,轻拿轻放把玩具放在原处并能摆放整齐,在长期活动中逐渐养成整齐、有序、爱护财物的好习惯,同时也意识到不妥善管理玩具会影响游戏的正常开展。在游戏中,幼儿也能拿自己的东西与其他小伙伴分享,不争也不抢。有的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其他幼儿还会主动帮忙,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友好相处的良好习惯。在学习方面,孩子们对教师在活动时提出的要求,也学会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将有一定的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既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又学会了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养成遇到困难不气馁,主动克服困难的精神。 作者:高荣蓉 单位:三河市冯家府小学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多媒体技术中幼儿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多媒体教学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模拟实际幼儿教学情境,总结幼儿心理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教学课堂中掌握处理幼儿心理问题的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教学环境,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心理学课堂的学习中来,在不断思考和探究中丰富自己,建立自信,形成良性刺激。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教学变得更有条理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有效性,让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变得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多媒体能够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对于学生吸收、理解知识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方便学生的记忆。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率。 三、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能舍本逐末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与联系,充分将两者联系起来,不能舍本逐末,忽视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为此教师要积极准备,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联系,让学生在不断努力中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如果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而进行单方面的幻灯片展示,很显然,这样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专业知识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专业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拓展专业知识。它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心理的案例,将教材中没有详细分析的专业内容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说明。利用新颖的案例导入对幼儿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获得更全面具体的专业教学。 五、总结 针对学生特点,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下不断进步、不断收获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作者:郭利华 单位:山西省祁县职业高级中学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论文 1.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对舞蹈、美术等艺术方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1.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原本枯燥的幼儿心理教育学这门课增加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幼儿的思想,比如通过播放ppt,播放小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点。多给学生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小测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2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多与幼儿打交道,从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中职学校可以在暑假开展义务的幼儿支教活动,让每一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与孩子交往和相处的能力,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与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2.3转变思维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教学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顾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幼教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今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业中都会体现出来,相信在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必定能对这门课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学生学习好“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很有必要。从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育现有的各种问题入手,谈到学生应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多多参加社会实践的义务幼教活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紧跟老师的节奏,把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好。教师也应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利用各种机会亲身实践到幼儿教育中去,再将收获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打下牢固基础,掌握好这门课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通过学以致用,才能够充分把“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精髓应用在今后自己的幼教生涯中,这对于我国幼教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燕 单位: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一体化教学中职幼儿教育论文 一、教学模式从“被动接受的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向“主动的参与式(以学员为中心)”转变 以人为本,尊重中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来看看现代的职业教学中学,仍然发现许多教师还是利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学生的知识获取,主要是教师抛给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己自主地学习得到的。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创造的幸福。久而久之,他也就丧失了学习的愿望。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地体现。中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是清一色的15—19岁的女孩子。她们活泼、开朗、热情、朝气蓬勃,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自我意识。并且由于专业特点,她们经常需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的文体活动,因此她们有更强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组织意识等等。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设计和实施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上课、课后,整个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体验。如把参与式教学运用于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中,每上一个知识模块,我都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你读懂了什么?二是你没读懂了什么?三是你读懂的知识可以怎样运用在实践中?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来读书。 二、教学方式从“知识传递”向“知识处理和转换”转变 在中职学生学习幼儿体育教学法利用了一段视频教学,观看后要学生谈谈她们的看法,一位学生谈到“我看到那个小朋友抬得那个花轿,可以锻炼小朋友的,大肌肉和小肌肉,还体现出了,团结精神,学会社会交往。可以让小朋友学中玩,玩中学。”听完这位她的描述后,其实这位学生正是幼儿教育目标,这也是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内容之一的幼儿教育活动目标设置就是“布鲁姆教学目标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出发,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目标:“认知学习领域”目标、“情感态度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知识都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看学生有没有认真的去梳理过,把它转化成为自己真正的知识,老师不要总是认为学生不学或不懂,而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懂的,我来听老师的课是将我的知识更为系统化,更为专业化。 三、教学组织形式从“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教学实训室”转变 教学实训室是帮助幼师生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联系在一起,在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的个性特征。在中职学校里建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实训室”、“幼儿卫生保健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实训室”等等的教学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请进实训室会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因为例如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实训室可以看作是幼儿园活动室的一个缩影,专业特色显著。学生可以在这个拟真的幼儿园教育情境———模拟教室里面最大程度地去参与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操作丰富多样的玩教具,开展幼儿园游戏及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说课、试教等活动。同时还安排一定的时间将幼儿园的小朋友带到实训室,让学生与幼儿零距离接触,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认知与个性发展特点。实训室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与体验幼儿教师的工作和乐趣。又例如儿童行为观察实训室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场所,在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知识,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既有利于幼师生对幼儿心理特点的把握,又能提高学生观察和科研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的良好方式。借助这样的教学实训室,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给学生充分提供学习展示的舞台,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走入工作岗位上,更快的适应,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并在师资培训上给以支持,培养更多的专业师资。 四、教学手段的“理论教学、黑板”“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变化 首要,我们知道技校生本来的知识掌握相对来说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如采用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则教师理论授课很难吸引学生。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简单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示范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现代化已经捉襟见肘。。如果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则可使学员按其自身水平及需求进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和容易掌握知识。五、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和关键,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同声音和教育。以往的老师只在乎自己站在讲台的40分钟学生有没有认真听,却忽略了所讲的内容是否跟上这个信息万变的社会步伐,应提到的“双师型”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市场研究、市场分析、行业分析、专业和专业职位集团分析,调整和完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职业发展和革新等。“双师型”教师则应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对应行业的动态的应用技术,通过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实践中,应用使学生掌握工作所需的技术和专业技能;肯开始工作,经常开始,将开始操作习惯和实践训练,引导学生去“从书籍到实践,从实践到这本书”的技能提升的路径,可以教育学生,形成相关产业的专业素质,如幼儿园环境设计与指导课程中,不是简单的教会学生会画画,剪图案,而应该知道根据目前幼儿园的需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更能适合幼儿、家长、幼儿园需求的教玩具,如制作出来的教玩具可以一物多用。总的来说,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将理论和实践重叠在一起,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首先建立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然后是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同时还要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等等,教学者要充分的认识这点,能站在跟高处去建设和管理一体化教学。 作者:钟丽 单位: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一、湖南省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湖南省湘乡市的私立幼儿园需要办理“八证”才能通过学区审批,办证环节复杂,耗费时间长达几年,其中资职代码证的办理还需要10万元人民币作押金。作为投资人的幼儿园园长表示,私立幼儿园处在惨淡经营的状况。幼儿园教育重在开发孩子智力和动手能力,但是聘请专业幼师工资太高而农村幼儿园以留守儿童居多,学费普遍偏低,因此他们不得不通过扩招学生和裁减老师的手段来平衡收支。湖南省长沙市桃花坪智艺幼儿园负责人表示,20世纪90年代政府对农村幼儿园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现在政府对农村幼儿园投入已大幅减少。 二、湖南省农村幼儿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湖南省农业人口大省的现实状况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是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辖14个市州,122个县区,2354个乡镇,4747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669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20.02万人,占总人口的64.5%。近年来全省大批农村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是劳动力输出大省。2004年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291.76万人,其中跨省劳务输出730万余人。[5]农村人口数量多,外出务工人员比重大,留守儿童数量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幼儿园教育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 (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弱势地位 在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模式的严格限制下,经济发达的城市优先,不仅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也导致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城乡二元结构对人口素质、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多潜在的影响,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与城市相比较低,这反过来又作用于教育,对农村幼儿产生很多不利的隐性影响,进一步拉大城乡学前教育差距,造成“一代贫困,代代贫困”的恶性循环,实现城乡二元结构的“再生产”。 (三)幼儿园教育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的尴尬处境 幼儿园教育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幼儿园教育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的尴尬处境。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和终身教育的开端,幼儿园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既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又不像高校一样对生活和就业产生重要影响。政府不够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导致幼儿园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政府对幼儿园教育的经费投入一直以来仅占教育经费总数的1.2%~1.3%,年生均经费仅200余元,远低于国际平均值3.8%,也低于巴西(8%)等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幼儿园教育处在边缘和相对欠发展的状态,这是了幼儿园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解决湖南省农村幼儿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从制度的根本上把义务教育延伸到幼儿教育阶段 9年制义务教育是建立在传统教育从小学开始的基础上。既然现在的教育已经全面从幼儿园开始了,所以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把义务教育延伸到幼儿园,形成12年制义务教育。我们现在对幼儿园教育事业在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性作用认识不够深,没有从国民教育战略高度认识幼儿教育地位和问题的严重性。 (二)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模式 在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以前,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不应该完全交给市场运作,必须要实现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模式。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域,政府投资要相对更多,以保证其幼儿园教育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在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投资力度。 (三)保证条件建设一支有专业素养的农村幼儿园教育幼师队伍 建立农村幼师资格评定制度,明确农村幼师职责和要求。同时,提高农村幼师的福利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组织幼师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同时多渠道扩招农村幼师,优待回乡发展家乡幼儿园教育的本专科毕业生。 (四)人性化地完善农村幼儿园审核管理制度 目前,农村幼儿园教育主要是民办,民办教育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审核和管理就尤为重要。一方面,对于具备条件的幼儿园,应该减少审核办证环节,给民办教育提供人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对于“黑幼儿园”,要严厉查办,确保农村幼儿都能进入正规幼儿教育。 (五)传播和普及有关农村幼儿园教育先进理念 农村地区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忽视或小看幼儿园教育给幼儿成长带来的影响,造成了家长与幼儿园脱节、学生与老师脱节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及时传播和普及有关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先进理念,让农村幼儿的家长、老师进一步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程度。可组织优秀幼师志愿者下乡宣传,鼓励优秀幼师返回农村教学。对于一些偏远贫困地区,我们可以进行个案建设,重点建设,树立典型,然后逐步延伸到各地农村。建立生动有趣的幼儿科学教育的多媒体数据库,吸引农村幼师主动播放、学习、模仿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水平。 作者:文广 刘紫珺 幼儿教育优秀论文:我国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一、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幼儿教育的教育目的不明确 当代的幼儿教育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希望能帮助幼儿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国无论是在指南还是在纲要中均强调教学目标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2.我国幼儿教育缺少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和开展者,可以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实施。但是,在现代的大多幼儿园中幼儿教师都是非本专业出身的教师,即使是本专业,他们也大都是大专毕业,对幼儿教育的把握不准确。 3.我国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 幼儿教育强调在做中学,在游戏中学,因此,幼儿教育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国的幼儿教育形式单一,教学拘泥于课堂,其教学形式大多都是老师教,学生被动学的。 二、改善我国幼儿教育现状的有效措施 1.合理制订幼儿教育的活动目标 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方向,因此,活动目的必须科学合理。我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我国学前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均作了详细的规定与讲解。在制订目标时,老师可参照指南进行制订。 2.学校要注意新教师整体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整体质量是幼儿教育质量的保证。因此,各幼儿园不仅应该注意招聘高水平的专业教师,还应该加强老教师的学习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质量。 作者:王春丽 单位:陕西省杨凌区第二幼儿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各行各业都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党建工作也不例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党建工作又有着新的要求,本文以当前党建工作现状为前提,考虑到“互联网+”时代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主要对“互联网+”时代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进行一系列分析,展望党建工作在“互联网+”时代的前景。党的召开以来,以为代表的党中央,针对党的建设问题在战略高度方面做出了新计划、新部署,在带领推进党的建设工作上获得有效的发展和显著的成果。 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是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积极创业的新时代,创业热潮方兴日盛。互联网企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为这个网络浪潮中迅速壮大起来的核心力量,而作为互联网创业主力的就是正处于大好年华、充满活力与智慧、拥有一定社会经验的80后和90后年轻人们,为捕获现代年轻人关注的焦点和内心的诉求,指导年轻一辈爱岗敬业、爱国爱党、踏实肯干的精神,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而如何在烟草企业的领域中做好党建工作,稳“故”纳“新”,就是此文将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互联网为企业党建工作创造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展开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管理经营和对企业员工的影响方面具有传统党建工作无以代之的亮点。第一,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辟党建工作新的阵地。在网络盛行的年代,互联网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全球的信息共享的条件,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上互联网也为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网络已经成为一类新式的传播模式和交流平台,使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思想得以实现。第二,互联网成为实现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新工具和新方法。将互联网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化,可以使企业的党建工作跨越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党的精神、党的建设方针扎入人心,提高其影响力。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创新精神都有一个质的飞跃,过去的党建工作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企业,互联网的诞生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如今网络已是一类崭新的社会生活方法,既带来的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发展,又引导教育内容和理念的现代化演变。在现今以网络为主要工具的时代,只要党建工作者能够学会运用一定的网络技巧,就可以在网络的信息大数据中找到所需的信息,如果能够灵活使用信息,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成效和速率。 二、“互联网+”在企业党建工作中的新形式 (一)利用网络组织企业,提高党内工作质量 设立企业网络平台,开设电子党务管理集成系统,互联网在党务工作中的应用,使党务管理和日常工作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的梦想变为现实,实现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综合实行的新形式。互联网成为党员综合管理和教育的新平台,结合互联网突破时空的优势,可以建立党建信息、视频党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企业针对党策举行的活动或工作公告等党建信息教育平台。还可以利用移动数据端网络平台构建企业互联网公众号,打造党群交流互动的新形式,互联网平台的开设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党员或其他人员的思想动态,为企业分忧解难。同时,将企业中心任务、目标,企业业务系统数据引入党建平台中,细化到党建工作中,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打造“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交流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党建工作存在着新的挑战和标准。伴随网络多媒体急速的发展,党的政策、执政理念、发展方向都存在了明显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放在网络信息上,民众的声音也已经是左右社会舆论的关键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通过网络参与到公共事件中,关注公共权益,形成社会的热门事件。随着国家改革的逐渐深化,进入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不能再依靠强制性的管理、灌输、控制等单方面的信息传递形式,需要充分利用交流互动性、实时性更好的网络媒体,以多方向、有效地疏导和回应方式来增强主体思想形态的宣传程度,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三)尊重企业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 互联网时代为社会历程提供多元化的途径,促进个性化发展。以主观角度来说,人们在互联网这个广阔的平台中具有更大的发言空间,并且发挥出自身过去如尘埃般的价值,是思想领域的寄托,也是表达个人观点与理念的重要途径。在这些互联网的影响和客观价值的基础上,可以明确若要完善企业的党建工作,就要将这些互联网的特点也突显出来。同时还要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尊重企业员工,认同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 三、“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对党建工作人员的要求 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由于互联网是一个集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于一身的、的开放性平台,所以在这一环境下,受云数据、云计算的影响,使人与人之间增加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小。而在传统模式下的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党建工作人员总是占据整个党建工作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模式下,被教育者总是被动的接受党建工作人员所传递的思想,极大的降低的党建工作的工作效率,也常出现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的情况。要提升党建工作的工作效率,就必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党建工作人员与与被教育人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交互性功能,建立可信平台,与被教育者建立平等关系。通过互联网,党建工作人员党的相关知识,被教育人员在网上获取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互联网+时代对党建工作人员是一种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把握好这一机遇。就能有效地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使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对党建工作方式的挑战 在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下,党建工作形式都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采用文本的方式进行的,大部分企业的文件、资料都是采用纸质版文件的形式进行传达,通知、公告采用纸质版文本发放或送达,公司会议大多都是采用现场会议形式。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应利用好互联网这一优势,多以公司在互联网上,员工在互联网上获取的形式开展党建工作。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党建工作的开展模式变得多样化,我们应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传统党建方式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不断进步。在“互联网+”的大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模式飞速发展,信息更新速度快,抓住这优势,必然会衍生出更多新颖而又高效的党建工作方式,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对党建工作的开展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提升党建工作的工作效率,优化党建工作的开展模式,使党建工作更有实效。 四、结语 面临崭新的“互联网+”时代,若想要企业的党建工作散发生机和活力,就需要掌握“互联网+”的特征,依靠其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这一技术为党员、民众更好地提供思想教育机遇与平台,从而促使他们能够实时地了解党建工作的动态,最后使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有效的积极作用。
教学网站论文:教学网站视觉设计方法探究 【摘要】教学网站教学效果的优劣与否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与网站的视觉效果有紧密的联系。良好的网页视觉设计可以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生动的学习资源,网页的视觉效果直接决定了该网站受到需求者的欢迎程度与传播的广泛程度。因此,教育网站的视觉设计对于推动教育教学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教学网站 教学资源 视觉设计 一、视觉设计对于教学网站传播的意义 当今社会互联网正在飞速发展,人们在互联网上聊天、冲浪、购物、求职,这个包罗万象的在线世界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也加入到互联网这个大家庭中。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教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然而在众多的教学网站中,很多网站忽视艺术视觉效果的设计,导致网站吸引力下降,流失大量学习者。目前我国教学网站视觉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教学主题不突出。很多教学网站为了表现自己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网页就追求大而全的效果,语文、英语、政治等学科通通往页面上罗列,生怕遗漏了什么。这样的做法让网站失去重点,没有主次,影响学习效率。其次是网页排版设计没有贴合教学内容。一些教学网站为了让教学内容显得丰富详实,把大量的文本、图片、视频都放在网页上,学习者进入网站后不但不能轻松的获取教学资源,反而会因为版面的单一而觉得枯燥乏味。最后是网页配色杂乱。为了突出网站的教学内容,网页使用了多种颜色进行搭配,观看网页的过程仿佛在看一幅色彩缤纷的儿童画,让人眼花缭乱,影响了教学信息的传达。 二、教学网站中视觉设计应用方法 1.突出主题的鲜明与清晰 对教学资源有需求的人群是教学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教学网站的浏览者。不同的学习主体对于教学网站的认知与喜好是不同的,只有充分了解到学习主体的认知特征才能对教学网站进行一个正确的定位。比如说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纪较小,学习注意力较低,逻辑分析能力不强。面对这样的学习主体,可以把网页设计的简单一些,把主题文字用不同的字号加以区别,甚至可以把网页的颜色和配图做得活泼一些,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便使他们更容易的获取教学资源。一般来说,教学资源是具有难易程度区分的,掌握基础类别的知识对于较难较复杂的知识的理解是有帮助的。具有明确主题与清晰条理的教学网站符合学习者搜索信息的逻辑方式,能让学习者方便快捷的寻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从而推动教学网站的传播。 2.注重网页内容与形式统一 教学网站有了自己的教学资源以后,需要通过网页的排版设计把不同的内容“合理”的展现给学习者。所谓“合理”的展现,就是指通过视觉设计语言把教学内容分布于网站之中,让网页在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的环境中把学习资源传递给学习者。设计者必须充分了解网站想传递的内容,然后通过合适的表现形式让教学网站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可汗学院的官方网站独具形式美感,主页顶端罗列了网站的所有主题,接下来是两行热门主题和视频的缩略图,图片与文字的比例适中,形成一个律动的整体。在二级网页中,顶端排列着数个该主题下面更为具体的二级主题,页面中下部分是详细的教学资源。设计者运用三列无线对齐的方式把教学内容分离开,最左边一列是教学内容的简介,中间和右边两列则按对齐法则罗列了相关资源的链接。每一个学习内容行之间用一条灰色暗线做分界线,使得页面逻辑清晰明朗。可汗学院网站整体页面布局在简洁清爽之中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学习资源,可谓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保证色彩整体与局部协调 在教学网站的设计中,色彩不仅具有修饰页面的作用,还可以对学习者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如果网站的色彩搭配不协调,不但会让人眼花缭乱,产生视觉疲劳,同时会影响学习者对教学网站的浏览效果。在网页的色彩设计上,应该把教学资源的内容、教学对象的特征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综合考虑因素。比如可汗学院的网站为不同的主题网页设计了不同的色调,对于数学主题,网页使用蓝色作为主色调。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严密思维的学科,而蓝色属于冷色调,可以很好的表现冷静、理智的感觉,两者搭配可谓相得益彰。教学网站中合理的色彩搭配不仅可以优化界面,加强网页的艺术美感,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进入学习环境,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总结 教育网站要做到广为传播必须做到实用性,网站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习主体的需要,学习主体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教学资源。网页的视觉设计对于满足网站的实用性起到了必要的支撑作用。在教学网站中运用视觉设计的方法优化网页,可以增强网页的视觉感染力,让学习主体对学习资源的获取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扩大教育网站的传播范围。 教学网站论文: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辅助教学网站软件建设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开始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促使在计算机的专业课中以此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不再是理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的优化计算机教学的模式,而且辅助教学网站在可以解决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同时,又减轻了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因此,笔者对计算机教学的辅助网站以及在使用中应坚持的原则进行阐述,并就如何建设与设计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给予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辅助;教学网站 前言:中等职业院校所开展的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一些具有计算机相应技术的人才。因此在专业课方面,非常注重实际的计算机操练能力。所以学生上课的主要场所是计算机教室,这样的场所更加适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具有辅助作用的网站教学。而且中等职业院校的一些学生存在对学习缺乏兴趣,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缺少自律等情况。而且除了在课堂上,基本不会碰书本。因此,就造成了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水平差距很大。所以当前的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尤为重要,而作为辅助作用的教学网站的使用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全面的了解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积极利用教学网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事实证明,作为辅助作用的教学网站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真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课堂辅助教学网站的含义 中等职业院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辅助教学网站软件的含义是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的手段,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的资源就像一个图书馆一样分门别类的放置着所需的教育资源,而有的资源更加的生动有趣,可以是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方式给予的呈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东西生动形象的进行表达,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的积累[1]。同时又因为其生动有趣,增进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而教学功能是这个网站建设的根基,也是建设此网站的目标,而之后的所有此网站的更新与维护工作都是以教学为中心来展开的。 1)教学内容设置难度适中 因为主要使用辅助教学网站的用户大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在网站设置的内容上要难易适中,并且对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要进行标注,帮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掌握了本门课的重难点[2]。其次在要保证学习资源的完整度以及与教材的契合度,辅助网站在编制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料时,要注意以学生所学习的实际课程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丰富与延伸,切忌脱离实际的课程要求。积极的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以及集成性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法与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资源进行外延 之所以被称为计算机专业的辅助教学网站,那就需要教学网站对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与执行进行外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对于辅助教学网站而言,它既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的空间[3]。因此管理后台的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进行专业性、针对性、外延性的管理,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资源进行及时的更新,所以整体看来,辅助的教学软件可以减轻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负担,具有可行性,因此辅助教学网站会不断地发展,生命力旺盛。 2 辅助教学网站建设需坚持的原则 1)网站的界面清晰简明的原则 对于辅助教学网站的开发者,在网站的开发过程中,不只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完备与优质,还要努力使自己的所建立的教学网站与众不同,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用户,而且在功能方面,还要给教师与学生提供更为方便的检索方式,清晰简明。在网站的界面设置上要注意美观,给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带来愉悦。因此在设计者在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过程中,要有新颖的创意,在界面的设置上还要注意色彩的协调,在搜索与页面设置上要清晰、层次分明,方便教师与学生搜索相关的学习与教学资源。而且因为计算机专业的课堂时间有限,在页面设置上不可以复杂,内容上要简练,保证页面的每个必要的功能,剔除不必要的功能设置[4]。 2)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的原则 教学网站的课程内容在设置上要注重专业化与模块化,而且在每一个模块的设置上要层次分明,注重每一单元的核心思想。学生在计算机教学的课堂中,当输入学生与教师的账户,进行登录之后,所有所学的以及将要学习的课程在会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学生只需要轻触鼠标,点击所显示的相应模块,就可以进入并且进行学习。所有的内容都被分为若干个模块,而且每一模块有不同的单元,在每个单元的列表中,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堂后的巩固练习全部有条理地呈现在显示器上,以此来体现教学的科学性,以及教学理念的层次性。 3)学生的参与性原则 近年来,不管是教学的理论分析还是教学的实践活动,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的重点都来时从“老师”转移到了“学生”,从“教”转移到了“学,而且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更加的注意学生的体会,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辅助的教学网站在设计上面采用的理论指导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网站的设计过程中,开发者更多的考虑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否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价值观念的建立,更加的注重学生的体验价值。所以,辅助的教学网站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要调查并且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的差别性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的高低区别,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的监控,学生在使用教学网站时都是用学号进行登录,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是否进行预习和完成作业,网站都会进行记录,并且阶段性的将这些记录反馈给老师[5]。 3 课堂辅助教学网站进行的设计 1)对教学网站页面的设计 计算机专业的辅助教学网站软件在页面的设置上应当是整洁明了,条理清晰。在色彩的设置上,应当以浅色系列为主。而且网站软件的整体页面设置上,应当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面是可以收回的下拉菜单,学生可以通过菜单对所学的模块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有检索框,学生可以通过检索框来查找要检索的学习资源,对于常访问的内容还可以进行记忆[6]。而下面就是学生检索出来的学习内容,每一模块都对应着相应的内容,学生可以对于所学的内容对模块进行自定义的记录,通过这照片那个方式,在下一次上课时,学生登录自己的账户,就直接可以看到自己所要学的内容,不再不要重新检索寻找。 2)教学网站具有记录以及展示的功能 辅助的教学网站可以记录学生的日常的学习情况,如在课前是否进行预习,在上课期间的测验以及回答问题的记录,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于阶段性的测验成绩进行记录,并且对多次曾经进行排列比较。学生们也可以看到对自己情况的相关记录,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思,比较自己的成绩与记录,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努力改正[7]。 3)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设计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辅助教学网站,在设置上以教材为依据,按照模块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在模块之下又分为多个单元,具体的单元内容则为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则是由课前预习,课堂讲解以及课后巩固与作业组成,教学的内容与课堂讲解相联系,而所呈现的文件除了单一的 ppt 文件、doc 文件等,还有视频、音乐以及动画等,这些文件的多样化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这些文件大多上传方便,给予基本的思路与脉络,学生可以据此来做笔记,对自己上课过程中所学的内容进行补充。而对于课后老师留下来的作用和任务,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下载相应的软件,完成作业,也可以在下载专区将任务下载,完成作业[9]。这样教师就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教学,而学生达到了双向学习的目的。但是在当前的辅助教学软件上,应当增加交流学习的板块,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对于相关问题进行平等的讨论与交流。 4)教学网站的考核手段 中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辅助的教学网站对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在线检测。每个单元的测验以及每一模块小结测试都可以通过网站在线进行,上传后,系统可以根据答案,自动的生成成绩,减少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负担。对于每一次每个人的成绩,教学网站可以给予准确的记录,教师和学生本人都可以实时的监控自己成绩的走向,这有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站来完成作业,对于客观题的作用,做好上传,系统会根据答案自动打分,而主观题部分,学生可以根据题目作答,随后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师[9]。 结语: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与教学有关的事情都应当以学生为核心,而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选择权也应该在学生的手里,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并且给予更好的帮助。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时代,由于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教学网站软件来辅助教学的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突破了教学过程中的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的教学网站以及软件也会不断地进行改进,使之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我相信教学网站软件的广泛使用会引起教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变革。 教学网站论文:基于B/S架构的高校计算机基础第二课堂教学网站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WEB的兴起,给各行各业带来的便利是众所周知的,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延伸和扩展,基于B/S架构的网站具有客户端零维护、极易升级和扩展等特点,使得这一架构在教学网站被普遍使用。基于B/S架构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有效的解决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成了不可缺少的第二课堂。 关键字:B/S架构;教学网站;第二课堂 1引言 计算机基础教育,从诞生至今也不过十几年而己,电脑的大面积普及,人人有电脑的时代也是近5年来才逐渐实现的。全国各地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都在开展,可惜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计算机基础课的学科特殊性,决定其命运一直都是灰色的。在进入大学以前的任何一个学段,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只开设,不进行考试,小考、中考、高考一概不计入成绩。众所周知,当前的教育仍然处在应试教育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属于不受重视的课程,表现在无人重视、教师被边缘化、教学效果差等等方面。加之受生机比的制约以及地区、家庭经济情况的差异,造成刚进入高校的大一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能力相差极大。学生两级风化极为严重。 2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长期受应试教育熏陶的大一新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堂上老师指到哪里就动到哪里,不拨不动。然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且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二本院校,一旦老师讲完本节课程的课堂任务,留下没有具体要求的设计任务时,部分学生便眼神迷离,无从下手。课堂上,针对office系列的办公软件的讲解一般都是点到为止,毕竟进入大学之间,学生已经学习并使用了很多年。 可惜现实情况是,超过30%的学生不具备使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能力,只有约30%的学生可以熟练使用。因此,按照学生操作水平的高低,大致可以把学生分成3类:①基本上什么都不会(约占33%);②可以独立操作,但不熟练(约占37);③较为熟练,可直接处理实际问题(约占30%)。 这样的局面,使得课堂教学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瓶颈。课堂上,施教者若直接从作品设计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显然更加符合高校教育的初衷。仍然是很可惜,如此一来,仅仅有30%的那部分操作极为熟练的学生可以跟上老师的步伐,开始构思并设计作品;另外的什么都不会的那部分学生显然是在听天书,而不太熟练的那部分学生仍然在摸索软件。如此以来,若施教者执意按照课程要求,在简单的指导后立即布置课堂任务,势必有33%的学生想睡觉,37%的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此以往,势必课堂上睡觉的睡觉,逃课的逃课,课堂不再活跃,教学效果不可能理想。若施教者改变教学策略,照顾那些什么都不会的学生,那些高手必然又觉得课堂索然无味。 如此来,课堂教学总是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出现高手吃不饱,一穷二白的又无法消化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使得处于两个极端的学生都出现倦怠情绪。 3基于B/S架构的第二课堂教学网站的作用分析 基于B/S架构的教学网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以此拉开本节课的帷幕,然后将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学网站上面,挑选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设计开始做,一穷二白的学生也可以在网站上寻找基础性的作业先锻炼,进而实现各有作为共同提高。 平时,老师要认真备课,不断的搜集适合各类学生使用的资料,以及各类教学指导,精心布置适合各类学生的多个设计任务。针对每一堂课,将各类资料分类上传,不断的完善教学网站上的资料。课堂必须以各种方式启发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设计任务,要布置学生感兴趣的多个任务供学生选择。 4基于B/S架构的第二课堂教学网站的使用效果分析 以一节word图文并茂课为例来分析效果第二课堂教学网站的使用效果。Word图文并茂的目标是为了更好的宣传或者表达制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电子贺卡或者海报,童谣卡片等等,都需要很多排版技巧以及文本框、艺术字、图片等等的合理使用。课堂上,老师以实例入手,说明实例中每个技巧以及各种应用后,布置若干个设计作品供学生选择。 此时第二课堂就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非常熟练的学生可以直接开始构思并搜索积累素材,操作水平一般的同学,可以参考教学网站中提供的基础类的教学课件、教案、导学案、以及排版技巧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待掌握了word的排版技巧后再着手,即便是课堂上不能当堂完成,课后仍然可以完成设计。而另一部分基础很差,什么都不会的同学,则需要从头开始,他们需要花一些时间,通过学习教学网站中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一步步提升自己,待熟练以后,开始构思作品。 对于基础知识和操作水平几乎为零的这类学生来说,开始可能是有难度,但是万事开头难,开了头以后,渐渐的便可轻车熟路,举一反三,通过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学习和熟练,牢固的掌握office系列办公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施教者在课堂上用了很少的时间来组织学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的展示,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word居然能做出这么漂亮的贺卡,或者powerpoint居然能做出如此美轮美奂的动画那种感觉来,或者感觉到excel居然有如此强大的功能。此时,他们跃跃欲试,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引入十分关键。 施教者成功引入新课后,便只需及时点拨学生的个别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作或者选学第二课堂中提供的各种任务和各类基础训练。 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教学网站的使用和学习,不但培养了他们自学的能力,与此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在交流中培养出来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等得以极大的提升,久而久之,学生便可以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成功地跳出来,他们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社会竞争力也得以不断提升,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实战基础,真正的完成大学教育的目标。如此以来,可谓是十全十美。 5困难及展望 很多事情,构思的时候觉得有很大的可行性,可是真正实施的时候却困难重重,也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有时候不愿意主动配合,加之其他课程依然在延续着应试教育,因此学生的习惯还是无法通过一门课培养出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技术的不断提升,必然可以实现我预期的目标。 教学网站论文:探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 摘 要: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意义,同时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的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的内容设计两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实现,以及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网站设计;内容设计 近年来,随着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与学习的方式不断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以及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并在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提供了学习的工具,能够确保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的主要具有以下方面意义: 第一,关注全体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时,融入了以生为本的设计理念,对每位学生的发展较为关注,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均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学习相关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 第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并非向学生展现现成的信息技术课程课本知识与确定的标准答案,同时并非让学生去被动地浏览和接受相关信息技术知识,而是较为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具有强大的交互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较为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索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过程中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发现、实践以及发展的主体。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和创新能力。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并未给学生设置学习框框和设定唯一的结论,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开动脑筋、自主创造的过程中提出假想论断,同时提出的假想进行分析,并对提出的假想进行论证,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的支持来开展相关探究学习,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以便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构建过程中,设计者为学生构建了虚拟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空间,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提供了在线自测、聊天室等功能,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探究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沟通和交流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具有师生讨论、生生讨论以及留言板等功能模块,学生可以通过以上功能模块进行相关知识的讨论,加强与学生、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以上功能模块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及时点评,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与展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实现 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时,应当注重网站的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和网站的内容设计,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功能的实现,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 2.1 网站的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 设计和开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的基础和前提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进行需求分析。在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时,应当广泛收集资料,同时仔细调查和研究已存在并使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的优缺点及日后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确保构建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准确定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功能,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的功能定位时,应当注重以下方面的定位: 第一,构建便于教师和学生收集资料的完整资源库。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时,应当有针对性、系统低构建丰富性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库,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求,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 第二,构建便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讨论功能模块。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时,应当构建高效、便捷的学生与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和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平台,以实现聊天室、留言本等功能。 第三,构建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完善、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结构。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时,应当构建系统完善、系统的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结构,为学生提供在广度与深度方面有效整合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高效开展。 第四,构建便于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反馈的在线自评系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较为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时,应当构建及时、准确的在线自评系统,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认证学习成绩,以促进和推动学生下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 2.2 网站的内容设计 第一,结构化知识展示设计。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内容设计时,应当展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相关的结构化知识,结构化重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片以及图像等相关知识,为学生丰富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 第二,扩展性学习资源设计。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内容设计时,应当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注重收集和整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关扩展性的学习素材资源,采用不同的学习工具和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延伸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广度与深度。 第三,网上讨论空间设计。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内容设计时,应当注重聊天室、留言板等讨论功能模块的实现,以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实践的沟通和交流,在帮助学生答疑指导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 第四,学生自我评价系统设计。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内容设计时,应当注重学生自我评价系统设计,为学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含疑问量适度以及具有一定梯度的强化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完成自我评价,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在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时,应当注重网站的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同时注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的内容设计,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功能的实现,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 教学网站论文:把教学网站运用于课堂教学 【主题阐述】 教学网站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把教学网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教学实例】 案例1:《汉字与印刷》《用电脑处理汉字》《常用的字处理软件》这三课内容以基础知识介绍为主,特别适合学生通过网站自主学习。 上课一开始,我便把网址写在黑板上,简单说明上网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后,便布置本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浏览网站,开始上网学习。不过问题出来了,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被调动起来了,但由于刚接触上网学习这种方式,很多学生还是像平时上网一样,要么一目十行,要么东点西点,没有目标。 通过这一节课的尝试,我发现,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羊”。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调控者,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自主、能动和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案例2:教师在讲解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的时候,往往都是采用边讲边操作的方法。虽然演示的过程能通过屏幕广播方式广播给学生,但如果操作步骤过多和复杂的话,学生就无法记住所有的操作步骤,在学生自己实践时就感到困难重重,甚至是无法下手。在教学《编排活动报告》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浏览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操作要点之后,利用教学网站中的动态演示模块,播放本课各个活动的操作实例演示,播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每一个细节,然后让学生跟着视频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网站的教学视频取代传统的教师演示,使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可以截取部分内容观看。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看到非常关键的操作细节,避免了学生由于忘记操作步骤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厌学情绪。 【结果】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教学网站”的实践与探索,我发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涉及面正逐步拓宽,师生关系平等了,学生变得自信了,共性与个性也得到了协调发展…… 【评析】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网站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充分合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为学生成功学习创造条件。这样学生才是真真正正自主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配角。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朴山小学) 教学网站论文:基于B/S架构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课堂教学网站设计探讨 摘 要:由于B/S架构模式有客户端零维护及易扩展升级等优点,使得它在WEB兴起后便被广泛的使用。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无需安装其它组件,在任何地方都可轻松实现对WEB服务器端的访问。基于B/S架构的教学网站,能够轻松的实现学生通过网站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优化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B/S架构;教学网站;第二课堂 1 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属于公共课,也是各院系所有专业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大一新生的计算机理论及操作基础差距极大。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城镇学生有长期使用电脑的经历,有较高的操作水平和较好的理论基础;而部分农村学生几乎还处在零起点的水平,学生的水平出现两级分化的局面。面对如此层次不齐的学生,课堂教学总是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出现高手吃不饱,一穷二白的又无法消化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使得处于两个极端的学生都出现倦怠情绪,感觉课堂毫无收获,进而发展为上课走神打瞌睡,甚至逃课的现象。 基于B/S架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的第二课堂教学网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课堂上,老师可以针对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来施教,进行适量的讲解,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基于B/S架构第二课堂教学网站,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第二课堂的分级教学环节里面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实践任务进行训练。这样,零起点的学生有提升的机会,而高起点的学生有提升的空间。各自都有收获便可解决学生倦怠、厌学等不良情绪。 2 设计背景及理论支持 马周周教授在“从庄子‘不射之射’看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之浅陋”说到,我国教育技术在庸俗的实用主义哲学的误导下,教育技术事业长期地陷入‘机事’的沼泽地,偏执而不能自拔[2]。同时,本人也曾经通过调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在中小学,唯一一个不参与升学考试的科目;唯一一个可以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科目;唯一一个可以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学科;唯一一个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未来社会竞争力的学科,却被沦为最不受重视的学科[3]。马周周教授一针见血的之处了当前教育模式的弊病,同时,本人也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做过较为详尽的调查和分析。当前的计算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开发B/S架构的第二课堂教学网站迫在眉睫。 3 网站框架设计 可以轻松实现客户端的身份验证、分布系统和网站配置等[1],所以初步选定作为网站制作工具,使用常用的SQL server制作数据库。第二课堂教学网站的使用对象是个院系的老师和学生,老师要在网站里面及时上传和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上传相关的训练习题和实践资料。学生也要及时查看教师的教学内容,及时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同时及时对教师的资料进行评价,参与和教师互动的活动。网站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4 开发平台及关键技术 数据库链接时,使用 Framework,OLE Framework,或SOL Framework等来实现对数据库访问。本系统采用的集成控件来访问数据库。是常用的数据库访问控件。使用控件时,还可使用新的NET Framework来提供数据源,实现对各类数据源的统一访问。同时执行对数据库的检索等。 5 预期效果 通过第二课堂教学网站,可以轻松实现分级教学,缓解课堂教学压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还可以轻松实现师生互动,让教学效果上一个新台阶。 教学网站论文:《泰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网站安全防范研究与实践 【摘 要】“中泰教育合作下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是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其中,建设课程教学网站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团队通过探讨研究,采用了+SQL的技术建设该课程的教学网站。本文首先分析了采用 +SQL的技术的原因,其次再分析采用这些技术所面临的风险,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风险的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 SQL 网站安全 SQL注入 《泰语视听说》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大多来自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听得懂节目内容的同时,还能运用泰、汉两种语言进行复述以及归纳中心意思。 建立课程教学网站,是“中泰教育合作下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一项主要内容,作用重要,因为通过该网站,可以把优秀的教学资源共享出去,实现课程的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其它泰语专业的课程甚至其它小语种课程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打下基础,提高泰语专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而服务于中泰高校的教育合作,提高泰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泰语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网站的学习,让听、说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出国留学深造作铺垫。 一、和SQL技术的优势 之所以选择 +SQL的技术去构建该课程教学网站,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 的优势 虽然说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数据库的连接复杂;但是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1)简单性和易学性:其使运行的任务,如表单的提交客户端的身份验证、分页系统和网站配置,变得非常简单,它可以通过语言简化开发简化代码的生成。 (2)高效可管理性:其使用字符基础的、分级的配置系统,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 (3)其是一种用于多处理器的开发工具,它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用特殊的列缝连接技术,极大的提高了运行速度。 (4)安全性高:在安全这一块,提供了两种安全机制:验证和授权。 除了以上的的优点外,还有其它的优点,比如:易于写出结构清晰的代码、代码易于重用和共享、可用编译类语言编写等等。 2.SQL的优点 之所以选择SQL作为支撑数据库,主要还是考虑到了它的优点:易用性、适合分布式组织的可伸缩性、用于决策支持的数据仓库功能、与许多其他服务器软件紧密关联的集成性、良好的性价比等。除这些的优点外,SQL还为数据管理与分析带来了灵活性,允许单位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从容响应,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二、网站所面临的威胁 尽管和SQL的优点令人看起来是那么的完美,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相应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其所暴露出来的漏洞也越来越多。同时,网络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开发性和复杂性这些特点,在为网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同时,对网络的攻击也越来越多样化,而且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在安全宝的《2012年网站安全统计报告》中,给出了主要攻击的方式所占的比例:SQL注入为36.5%,任意文件读取为19.1%,跨站脚本攻击为4.5%,fastcgi解析为2.2%,IIS6.0解析漏洞为0.4%,其它攻击为37.3%。在攻击方式中,SQL注入以36.5%的比例位居榜首。在近两年,虽然SQL注入攻击有所减少,但依然是Web程序的一个主要威胁。黑客通过SQL注入攻击,可以操控数据库、篡改数据,甚至进一步入侵服务器,危害较大。其次是任意文件读取和跨站脚本攻击,任意文件读取是指黑客通过目录跳转,查看文件内容。跨站脚本攻击也叫XSS,黑客通过XSS攻击可以盗取用户账号信息,网站挂马操作等,XSS攻击在owasp top10中位居第二的位置也说明了其危害性不容小视。 所以,对于课程教学网站来说,课程资源都是教师多年积累、辛苦劳动的成果,上网后就有可能会被其他人下载,甚至一经改名成了别人的成果,得不到有效保护,严重影响甚至伤害了教师创建课程网站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受到一些不良黑客的攻击,导致课程资源破坏或者丢失,损失了宝贵的资源。 基于这些因素,很有必要对课程教学网站进行安全防范。 三、教学网站的安全防范措施 因为在网络攻击里面,SQL注入攻击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破坏性也越来越强,所以在这里主要是探讨这种类型攻击的安全防范措施。 1.使用参数化查询 通过制定并且强化安全编码指南,要求网站开发人员通过参数化查询去构建SQL查询,从而使数据和代码区分出来。参数化查询就是在SQL语句中有一个或者多个嵌入参数的查询,这种方式和动态构造SQL字符串相比,不容易出现错误。 2.使用过滤和监视工具 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水平上使用过滤和监视工具可有助于阻止攻击并检测攻击行为,从而减轻了暴露在大规模的SQL注入式攻击的风险。 在应用程序水平上,通过实施运行时的安全监视来防御SQL注入攻击和系统中的漏洞。同样地,Web应用防火墙也有助于去部署某些基于行为的规则集,可以在发生损害之前阻止攻击。 在数据库水平上,数据库的活动监视还可以从后台过滤攻击。数据库的监视活动是对付SQL注入的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所以,对于注入攻击,要部署好过滤器,以便向数据库管理员发现警告。 3.精心编制错误消息 因为攻击者可以通过错误的消息去对付网站,所以开发人员一定要考虑当用户输入一些出乎意料的“数据”时,应当返回的错误消息。 所以在配置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时候,要配置成不输出错误或警告的消息。因为攻击者可以通过“盲目SQL注入”等黑客技术去了解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细节。 4.及时打补丁并强化数据 由于没有及时打补丁或者配置错误而造成应用程序相关联的数据库遭受攻击,从而令SQL注入攻击的风险增加。 所以,要及时的打补丁,同时,牢记数据库的配置情况,而且要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功能去强化数据库及其赖以运行的操作系统。 5.限制数据库的特权 许多攻击之所以会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据库管理员全面开放了一些帐户。因为管理员的目的是想让开发人员更轻松的工作,但是,这些超级用户的帐户也极易遭受攻击,并且会极大地增加由SQL注入攻击及其它Web攻击给数据库所造成的风险。 所以一定要正确地管理所有的帐户,使其在保证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仅能以最低的特权访问后台的数据库。 6.数据库的加密 为了确保数据库的完整,不被破坏、泄密和窃取,那就一定要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在这里,采用了MD5的加密技术,同时结合系统提供的各种安全措施,双重保证数据的安全。 四、结束语 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攻击的方式呈多样化,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所以对于保障网站的安全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程序,优化代码,把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以及对潜在的异常也能进行处理,才能减少网站被黑客攻击的机会。 教学网站论文:基于PBL教学法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网站设计 摘 要:基于PBL教学法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支撑是建立在通用的网络信息基础之上的,集视频、文本等多种媒体于一身,以其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专门为课程教学与演示提供全面服务。它所涉及到的教学指导、教学课件、教学效果模块具有相互协调性和衔接性,使学生变被动式的听讲为主动式的参与,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创造等能力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教学;PBL教学法;实践教学 一、绪论 基于PBL教学法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网站的设计可以让教师通过网络设计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上传课件、课外参考资料,实现共享资源,同时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向学生提供课程和学习内容的快速链接,在任何时间观看讲稿、视频教学、优秀作品等课程资源,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巩固拓展。 利用Internet和校园网作为支撑环境构建网络化教学与学习环境的研究与实践,是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包括Moodle、Claroline和ATour等系统在国外广泛用于构建网络化虚拟教学和学习环境,国内亦可见到一些应用。其中以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和开放式模块化个性化学习环境为设计思想的Moodle系统与我们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思路极其吻合。所以我们结合在基于B/S结构的软件开发与实践等方面的经验,对Moodle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进行了应用研究,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二、系统分析 (一)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名称为“基于PBL教学法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网站的分析与设计”,主要是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和拓展课后实训。参照实际操作对象,本系统有四种不同权限的用户,分别是系统管理员、课程负责人、普通任课老师以及学生。 在该基于PBL教学法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网站系统中,教学指导模块中包括三部分:课程分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对于课程分析,主要是提供学生查看或搜索其所在的班级资料和所学的课程资料,提供教师查看或搜索其所教的班级资料和课程资料。对于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主要是提供学生查看或搜索其相关资料,提供系统管理员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对其进行修改、删除、浏览、查看等功能,提供教师在其自身权限范围内对其进行添加、浏览、查看等功能;教学课件主要子模块是案例、讲稿和视频教学,实践教学主要子模块是项目小组、项目小结和答辩记录。在教学课件里课程负责人和系统管理员可以上传,修改,删除教学资料,如教案,讲稿和教学视频等,其他用户登录可以对实教学资料行浏览查询;教学效果主要是实践作品展示和课程教学经验分析,在教学效果里课程负责人和普通任课老师可以上传学生优秀的实践作品,其他用户登录可以对实践作品进行浏览查询。而对于课程分析这块,则是由课程负责人每月进行总结一次,以供任课老师参照学习,学生不得浏览查看;系统管理包括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班级信息、课程信息、学期信息、任课信息、用户登录管理和系统管理员信息。该模块是对于整个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确保系统能良好运行;个人设置是最基础的模块,包括密码修改和个人信息修改两部分,主要用于对用户的密码及个人信息进行修改。 教学指导模块课程介绍维护用例图如图2-1所示: (二)数据需求分析 系统管理员(属性:账号,姓名,密码,性别,联系方式等等); 教师(属性:编号,姓名,密码,性别,出生年月,职称,联系电话等等); 学生(属性:学号,姓名,密码,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等等); 课程(属性:编号,名称,学分,学时,考核方式,教学模式等等); 资料类别(属性:编号,名称); 资料信息(属性:名称,学期编号,班级编号,上传时间,资料简介等等); 班级(属性:编号,名称,学期编号); 学期(属性:编号); 作业(属性:编号,名称,存放位置,截止日期等等); 参考答案(属性:作业编号,名称,存放位置等等); 课程总结(属性:课程编号,学期编号,存放位置,文件名称等等); 三、系统设计 (一)系统概述 《基于PBL教学法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网站设计》旨在从辅助教学拓展教学的实际出发,注重于课程信息和教学互动两方面切入,不仅为老师的教学管理提供方面,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课后拓展和实践训练。此外还需提供良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操作,提高系统的易操作性,降低用户使用系统时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总体设计 本系统涉及五大功能模块,四大权限用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模拟真实教学数据,使系统功能更加具体和实际化。 课程教学平台系统总体功能模块图如图3-1所示: (三)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指导: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该模块主要供用户浏览课程、大纲和授课的信息,主要由课程负责人添加更新信息。 (2)教学课件:教案、讲稿、视频教学;该模块主要供用户浏览课件信息,学生使用的较多,主要由每门课程的授课老师添加更新信息。 (3)教学效果:实践作品、课程分析;该模块主要供用户浏览优秀实践作品,学生可以欣赏作品,老师则可以分享教学经验;主要由课程负责人添加更新信息。 (4)系统管理: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班级信息、课程信息、学期信息、任课信息、权限修改、系统管理员信息等;该模块主要是系统管理员维护基础资料信息以及用户信息,此模块登录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限。 (5)个人设置:密码修改、个人信息修改;该模块主要提供登录用户的个人信息修改,只要是系统的用户登录系统,均能修改个人资料。 (四)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此外,数据库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是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应用系统处理数据的效率,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拥有着不同的优点,数据库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正使它在对经济管理高要求的系统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五)系统详细设计 1.课程介绍页面 功能描述:该模块提供对课程介绍进行浏览、查看的功能,要求用户已登录。 (1)在文本框中输入关键字,点击『搜索按钮,进行相关搜索; (2)点击『查看按钮,可以对某门课程介绍进行查看; 2.课程介绍浏览页面 功能描述:该界面提供对课程介绍进行浏览的功能,要求用户已登录,并从课程介绍页面传递了“CourseId”。 (1)点击教师姓名,链接到教师详细信息页面; (2)点击班级名称,链接到班级详细信息页面;在班级详细信息页面,可以查看该班级学生详细资料。 (3)点击『返回按钮,可以返回到课程介绍页面。 3.教学效果 实践作品添加 功能描述:该模块提供学生优秀实践作品新增功能,要求用户已登录,而且只有课程负责人和授课老师才有此权限,要输入相应的学期、课程名称、资料类别等信息。在前一页点击『添加实践作品按钮跳转到该页。 使用控件:下拉框控件(Dropdown List)、文本框(Textbox)和上传文件控件(File Upload)。 注意细节:下拉框选项根据数据库进行动态取数并绑定,针对资料类别和上传的文件类别如不相符不能上传成功,文本框如有空值不填的,进行判空,确保输入数据的正确性等。 (1)点击『添加按钮:提示添加成功。 (2)点击『取消按钮:清空文本框,下拉框选项恢复到初始选项。 课程分析添加 功能描述:该模块提供课程分析新增功能,要求用户已登录,而且只有课程负责人才有此权限,要输入相应的学期、课程名称等信息。在前一页点击『添加课程分析按钮跳转到该页。 使用控件:下拉框控件(Dropdown List)、文本框(Textbox)和上传文件控件(File Upload)。 注意细节:下拉框选项根据数据库进行动态取数并绑定,针对资料类别和上传的文件类别如不相符不能上传成功,文本 框如有空值不填的,进行判空,确保输入数据的正确性等。 (1)点击『添加按钮:提示添加成功。 (2)点击『取消按钮:清空文本框,下拉框选项恢复到初始选项。 四、系统测试 在设计测试用例,应根据软件测试的原则,选择那些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数据。下面以本系统的登录模块进行说明。 设计测试用例如下: 功能模块名:系统登录 测试目的:验证是否输入合法信息,允许合法登录,阻止非法登录 测试数据:用户账号=0001(系统管理员),密码=111 经过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测试表明,本系统较好的实现了当初的设计目标和功能需求。 五、结束语 本文从现代教育模式出发,以辅助课堂教学和拓展课后实验为主旨,以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NET技术框架为工作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适合各大高校教学使用的“基于PBL教学法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网站”,实际运行良好,并通过验收。 教学网站论文:智能规划系统在人工智能教学网站建设中的运用 摘要:为促进人工智能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前沿性,在课程网站建设中设计并实现了运用智能规划系统“Fast Forward” (FF)进行教学演示的功能。设计方案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网页采用JavaScript和Ajax技术,服务器端使用Java Servlet技术的文件读写功能处理规划问题实例的描述和规划解的描述,使用Java Servlet的命令执行功能调用FF规划系统,规划解的执行通过JavaScript技术以动画形式展示。使用结果表明,该功能具有直观性、易用性的特点,有益于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实用技术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网站设计;人工智能教学;智能规划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范围的扩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备受关注的技术之一。教学网站是该技术的主要产品。教学网站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教学大纲、教案、讲义、演示文稿、习题与答案等内容在教学时间和教学深度两个方面延伸理论教学课堂。因此,教学网站设计能否实现其教学目的一直是网站建设者思考的主要问题[13]。为了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网站设计者一方面采用新技术提高网站的响应速度,改善用户界面;另一方面精心组织网站内容和教学模式[3]。本文以本科生课程《人工智能》为例,来着重讨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及其体现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大多数本科生而言,人工智能是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技术。此外,多数人工智能课程使用基础性人工智能教材,专注于理论和方法较多,很少介绍人工智能软件系统,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的怀疑,从而妨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该问题,课程网站作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应介绍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前沿性的软件系统,从而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 智能规划自人工智能诞生时起就成为其中的一个研究领域,更在近20年间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理论研究方面,最新的智能规划算法相比1995年之前的规划算法有一个数量级以上的提高[4]。在应用研究方面,智能规划技术在香港地铁系统的应用使香港铁路公司能够处理每工作日240万人的客流量,获得了美国人工智能联合会2005年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奖;智能规划技术在美国施乐公司的印刷设备动态调度项目中也取得成功[5],自2008年开始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智能规划技术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 1 智能规划技术简介 智能规划问题是根据Agent面对的初始世界状态及其目标,在该Agent行动之前制定动作序列的问题。初始状态和目标条件用逻辑命题表示,动作分为3个部分,包括执行前提、执行后新生的效果、执行后消除的效果。初始状态、目标条件和动作均采用PDDL语言[6]进行建模,以文本文件格式存储为“域文件”和“问题实例文件”。“域文件”描述Agent的动作,“问题实例文件”描述在一个具体问题中Agent所面对的初始状态和目标。 智能规划系统是一个配备在Agent上的软件系统,它以“域文件”和“问题实例文件”为输入,通过自身的规划算法计算出解决该问题所需的动作序列。动作序列一般以文本文件进行存储。 2 教学案例设计与实现 在人工智能教学网站建设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运用智能规划系统的教学案例,采用JavaScript、Ajax和Java Servlet等技术加以实现。 2.1 案例设计 为了使学生了解智能规划系统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以“积木世界”类问题为求解对象,使用规划系统FF[7]进行问题求解,使用动画效果展示规划解的执行过程。“积木世界”问题涉及到将若干个积木堆叠成满足给定空间关系要求的若干个积木堆。涉及3个积木的具体问题如图1所示。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允许学生指定积木数量,随机生成具有不同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问题实例。实例的初始状态生成算法思想如下:根据指定的积木数量M,生成标号从1到M的积木;对于第i个积木i,以1/k的概率将它放置在桌子上或顶面为空的积木上,其中k为顶面为空的且编号为1~(i1)的积木数量。目标状态使用相同的算法生成,但保证其与初始状态不同。问题实例生成后,其对应的PDDL语言模型将向使用者展示。完成此过程的用户界面如图2所示。 图1 一个具体的积木世界问题实例 图2 系统用户界面 使用者通过点击按钮启动规划求解过程,在短暂等待后,能够查看规划解。使用者能够启动规划解的单步执行过程,根据每一步执行的动作名称和执行后的结果观察动作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在执行过程中,允许使用者启动倒退按钮重新观察上一个状态。执行过程的用户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规划解执行过程演示界面 2.2 预期效果 该案例预期实现以下教学效果:①使学生理解规划问题的组成及其PDDL语言描述,在实例生成后,通过文本框显示问题实例的PDDL语言描述以辅助学生理解;②使学生理解动作模型,通过执行动作、撤销动作等操作使得学生能够观察某个动作在执行后对外部世界的影响;③认识到智能规划系统的高效性,相比手工计算具有优势。为达到此目的,使用性能较高的智能规划系统FF。通过多次生成不同规模的规划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随着积木数量增大而引发的手工计算困难;④发现FF给出的规划解并不总是最优的,从而认识到计算人工智能问题的最优解是困难的。通过手工分析小问题的最优解,使学生认识到FF的局限性和克服该局限性的困难。 2.3 案例实现 为支持教学案例的实施,设计了相应的网页。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端模式,浏览器端采用JavaScript技术和Ajax技术定义用户界面、动态演示规划解的执行,服务器端采用Java Servlet技术实现规划问题实例的生成、规划系统FF的调用、规划解的传递,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问题实例在服务器端生成后,将以XML文件格式发送到客户端,并以文本文件形式存储在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在接到求解规划的请求后,以问题实例的文件名和域描述文件(预先存储在服务器端)的文件名为参数,调用规划系统FF;FF在求解后将规划解以文本文件存储,之后服务器端负责将该文本文件格式化为XML文件并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在接收到规划解后,根据用户的操作进行规划解的执行过程演示。由于规划系统FF在Linux操作系统上开发,因此服务器在Linux上搭建。 图4 系统架构 2.4 实践效果 该系统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人工智能教学实际中加以了运用。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对系统的可视化特征很感兴趣,对规划问题、PDDL语言和规划求解算法都很好奇。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①Agent能执行的动作是如何知道的;②生成初始状态是否有其它算法;③PDDL语言与编程语言的区别;④FF使用了什么算法。在指导教师解答后,学生对问题建模和自动化求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部分学生对使用PDDL语言建模规划问题产 生了浓厚兴趣。 3 结语 人工智能教学网站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学习的重要平台,因此设计者应注重其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前沿性和可用性。本文将智能规划问题的求解系统作为教学内容,使用JavaScript技术实现了动态演示效果,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网站建设中,将增加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果的介绍,以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经济价值的认识。 教学网站论文:教学网站视觉设计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 要】教学网站作为网络教育中最关键的节点,其视觉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网站提供自主学习的效率与效果。本文通过对目前教学网站视觉设计的现状研究,提出教学网站视觉设计的原则,结合教学网站现存问题,对教学网站视觉设计的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学网站 视觉设计 视觉路线 网站设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依托互联网的网络教育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教学网站作为庞大的教育信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教育的效果及深度。而视觉作为人接受信息的主要通道,所以对于网站建设来说视觉设计是吸引访问量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教学网站来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内容好便可以吸引学习者,但事实上优秀的视觉设计能够帮助提升教学网站质量,甚至能够进一步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 1.教学网站的功能及其分类 教学网站作为网络教育的重要节点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双向交互功能,通过交流与共享鼓励学习者进行自主性学习,在网络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学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为学习者搭建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平台。许多研究者对教学网站进行分类,在此尝试依据教学网站所服务的对象内容进行分类: (1)课程类教学网站 课程类教学网站主要指各级精品课程网站或其他特色类课程网站,单独作为网络学习的信息媒介中心,为网络学习者提供课程相关的信息与知识。此类教学网站视觉设计只需考虑本门课程的特点,并应尽可能突出特色,特别是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应起到同类课程的表率作用。 (2)平台类教学网站 平台类教学网站主要指高校网络学习平台,如BB平台、4A平台等,或是远程教育及培训平台。此类教学网站通常包含多门课程,所以在视觉设计方面应清晰明了,使学习者能尽快掌握使用方法,并能高效率地对单门课程进行操作或在多门课程中跳转操作。而对于平台中的课程应当有设计的灵活性,以便突出课程特色。 (3)社区类教学网站 社区类教学网站主要指以SNS社交网络为基础的教学网站,如江沪英语社区网络学习平台。此类教学网站通常以一个专业或主题(英语或计算机技术居多)为中心,借助SNS社交网络模式,建立社区关系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及学习的监督,以提高学习效率。据此该类网站视觉设计不仅需要清晰的信息传达,更重要加强亲和力,吸引更多的目标用户,并形成关注热点,长时间凝聚人气。 (4)门户类教学网站 门户类教学网站主要指各教育单位的门户网站,此类教学网站的教学功能相较于之前三类来说较为薄弱,但也不能忽视其信息传播、聚集学习者、引导至其他教学网站或教学平台的作用。所以在视觉设计方面应当注重其信息及引导作用,使得流程简化,目标集中。 2.教学网站视觉设计应用原则 (1)布局合理,注重视觉线路流动规律 教学网站视觉设计首先讲究布局,特别是首页及首屏的布局设计,包括导航、内容、提示、浮动窗口等的布局安排,以及对图像(包括静态的图片或动态的视频)、文字的合理安排,在一般视觉线路规律(先动态再静态,先图像后文字,先大后小等)的指导下,设计合理的视觉路线,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首先是被吸引,最后是被留在网站内学习。 (2)节奏清晰,强调跳转层级与方式 教学网站应比一般网站更重视节奏,即跳转的层级数量、方式等,不可随意或无规律,造成学习者对网站使用的茫然无措。一般网站采用宽而浅的方式,减少跳转层级,因为其用户的目的多是浏览,较为随心所欲,首页宽阔的内容量可以留住用户;但教学网站为学习者设计,有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限制,有些需要窄而深的层级,此时就需要依靠设计弱化过于深的层级跳转,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用色合理,注意色彩心理运用 色彩是网站设计中重要的视觉元素,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事倍功半地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学网站除了要吸引用户关注外,首先教学网站需要一个统一的特征性色彩作为主色,并且不能使用由于长时间观看造成视疲劳的色彩,其次是考虑局部的色彩的对比度以起到吸引注意力或视觉引导的作用,同时教学网站的用色不能过杂,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4)简洁明了,重视易用性与用户体验 教学网站功能明确,所以要求简洁明了,虽然也要求平衡感、韵律性等视觉艺术性,但更要重视用户体验,首先要易用易学,学习者才会愿意继续使用。所以对于文字信息与图像信息都应该以简洁为原则进行视觉设计,并充分考虑用户体验设计。 3.教学网站视觉设计存在的问题 (1)信息传达有效性不够 教学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传达知识信息,并引发自主性学习的过程,如果信息传达不到位,学习也会出现误差或者丧失兴趣。目前部分教学网站信息传达有效性不够,比如某些课程类教学网站由于信息传达有效性不够,没有将促进自主学习的内容放在显著位置,或缺少引导性,造成了只是作为课程内容再现平台的印象,没有发挥其优势。另外,在页面的层级安排上也存在问题,有些重要的信息被安排在较深的层级中,在首页也没有相应的显著提示,造成信息的接收缺失,降低了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2)布局过于繁杂,易造成视觉疲劳 由于教学网站通常涵盖内容较广,功能也比较复杂,既有传播知识,促进学习的功能,也有反馈评价,课外延伸等功能,所以现有的教学网站往往在视觉设计上非常复杂,用以满足多种功能需求。但视觉设计的复杂性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从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均会造成学习者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情况,并产生厌学情绪而放弃继续学习;而且繁杂的视觉设计也不能起到面面俱到的作用,有时反而起了反效果,使得学习者不能很快定位所需的功能,在重复的视觉寻找路线中引起视觉疲劳,降低学习积极性。 (3)艺术性欠佳 通常教学网站建设者会有个误区就是作为教学网站不应花俏,应该中规中矩地进行设计,虽然这种思维无可厚非,但在目前纷繁复杂的网站中吸引住学习者除了较好的内容外,还应该有一定的艺术性视觉设计,才能脱颖而出。特别是社区类的教学网站需要面对的学习者更多的是完全自主学习的人群,这些学习者的自由性更大,可在同类型的社区类教学网站中选择设计更合理的网站,所以有较好的艺术性才能吸引这些自由性更大的学习者。 4.教学网站视觉设计的发展趋势 (1)无障碍设计,兼顾用户的广泛性 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网站也将考虑更多的用户,包括特殊用户,如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所以教学网站的设计必须考虑无障碍设计,兼顾其用户的广泛性。比如字号的可调节性、图片内容的适应性,以及简化视觉路线,在突出兴奋点的基础上,规划更为简便的视觉路线。 (2)简化布局,重视视觉线路设计 随着对教学网站视觉设计研究的深入,结合各种设计相关理论,教学网站视觉设计将从用户即学习者的生理及心理出发,对页面布局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与简化,减轻视觉负担,同时,借鉴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视觉线路进行规划,使得学习者能高效地寻找到所需的信息点,并逐步引导学习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3)适应多终端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发展,教学网站将从电脑平台延伸至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平台,相应的也会在视觉设计、页面设计、路线设计方面有不同的针对性设计,使得教学网站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增加黏性。
建筑力学论文: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法论文 一、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目前,土建类高职院校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同学基本的力学题目也不会做,对稍难一点的,稍灵活一点的题目,情况则更糟。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着实令人忧心。经分析研究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学生的基础较差,这是决定性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读高中时,学物理就很吃力,而建筑力学基本上是以高中物理静力学部分为基础,进行具体和深化研究。因此,他们学起建筑力学来肯定感到很吃力,并且必然会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其次,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还在不断探索中,并不成熟。目前,很多高职类院校的教师,已经认识到照搬照抄本科生的教材不合理,部分教师正在努力编写适合高职教育目标的教材,但很少有教师从高职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角度出发,去编写一本适合高职生的教材。再次,教师队伍也比较年轻,经验不足。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刚刚起步,大部分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时间都较短,并且,在相对短暂的教学时间内,往往要讲授几门课,从而花费在建筑力学这门课程上的时间和精力就显得更少,最终导致经验严重不足。因此,建筑力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教学改革方向 鉴于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三个主要原因,教学改革应该针对它们展开,主要包括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未来职业生涯知识需求,合理确定建筑力学的教学目标,不能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照搬照抄过来。对于建筑力学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的公式,以及与后续课程有着紧密联系的知识,比如:什么是内力?什么是外力?什么是约束?以及常见静定结构在常见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绘制,一点的应力状态等,学生必须掌握好,因为这关系到他们今后的长足发展;对于那些较抽象、较复杂、计算量比较大的知识,比如: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等知识,则只要求学生理解,不要求他们必须掌握,但要求他们必须能够定性分析,例如:超静定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同时必须能用常用软件进行计算,例如:清华大学袁驷教授主编的结构力学求解器。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减轻了很多,同时又不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由于需要必须掌握的知识少了,学生就能够用相对较多的时间来集中精力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能够提高,同时与后续课程的知识衔接也会相对容易。 (二)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确定后,就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的建筑力学教材还在不断探索中,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按照现有建筑力学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而应该根据我们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合理选取并整合教材中的内容。比如:在课程绪论部分把力学科学史、科学家传记和科学新成就介绍给学生,结合图片说明建筑力学中常用的结构构件——梁、柱、索、膜、拱、扳、壳和桁架等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力学由陌生进而产生兴趣。同时,调入结构计算简图,使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对工程结构的概念有所了解,明确建筑力学的任务及其与工程结构计算的关系,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刚体静力学部分,应该将力、力偶、约束、平面力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等基本概念详细讲述,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尽量确保每名同学都能掌握。在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部分,首先,详细介绍拉压、弯扭等基本内力计算内容和计算方法;其次,系统讲授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和组合结构等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这部分要多安排一些课时,给学生更多的练习和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确保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在构件的应力和强度部分,要将抽象的应力状态理论讲清讲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应力状态理论,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要将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以及构件的强度计算放在一起讲解,同时,给予学生较多的练习机会。对于压杆的稳定计算、结构的位移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部分,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能进行定性分析,能够用清华大学袁驷教授编写的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求解。总之,根据前面确定的教学目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确保必须够用,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好建筑力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知识的直接传播者,教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掌握程度。因此,加强建筑力学师资队伍建设,对提高建筑力学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师资培养的方式很多,比如同时讲授建筑力学课程的有关老师可以建立建筑力学课程组,大家经常以座谈会的形式聚在一起讨论如何讲授每一堂课;或者建立老带新制度,有多年建筑力学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带一个新教师,老教师经常听新教师的课,然后给新教师提一些意见和建议,新教师也经常去听老教师的课,从中学习一些经验教训等。最终,将建筑力学授课教师的整体水平提上来,为建筑力学教学效果的显著改善提供保证。 三、结语 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效果普遍偏低的根本性原因:学生基础较差、教材不适合、教师经验不足。同时指出了切实提高建筑力学教学效果的改革方向: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只要从以上几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建筑力学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显著改善。 作者:刘中辉 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力学论文:高职建筑力学教学创新初探 一、教师要素问题 事物问题的形成和产生都不是单方面的,高职建筑力学教学中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都存在问题。不少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教师始终抱着传统的较为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老化,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包括教育对象在内的各个教学要素都在发生变化,始终以传统的一把尺子衡量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时期的学生,始终采用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不会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果,教学要求脱离社会现实、脱离具体时代背景、脱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导致学生学习非常吃力,听不懂、想不明白、理解不深入,最后失去学习兴趣。 二、教材要素问题 当前,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建筑专业所使用的建筑力学教材基本上都是依据传统的学科建设体系编写的,普遍存在学科涉及的知识比较零散琐碎,同时存在知识面涉及过于宽泛等问题,这常常导致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无从下手,找不到学习该学科的方法。教材过于重视内容的完整性与严谨性,过于强调对学生解题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建筑力学是学纯理论性的知识,实际指导作用不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建筑力学的实用性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1.以案例为引导,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意识。通过精选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通过个人阅读、小组分析、合作探究和集体交流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查找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压杆稳定的问题时,安排学生课前了解某些建筑工地发生的事故,并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进而结合所学压杆失稳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与讨论,分析得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工程实例中掌握力学知识点,有力地提高学习热情。 2.优化重组知识体系,注重解决教学重点。在改革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要对现有的教学状况进行“辩证的否定”,然后在此基础上,优化、重组和开发教学实践活动。建筑力学的教材大致可以划分为静力学模块、材料力学模块和结构力学模块三大模块,静力学模块主要研究力的平衡,分别研究合成与平衡两个大问题,显然比较抽象和繁杂,较难让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对此可以先从基础的力、力偶等基本概念入手,继而讲解受力分析,进而讨论一般力系及其简化、合成和平衡等,这样重点清晰、难点突出,使得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明确,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多媒体在教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它可将抽象内容形象直观地进行展现,可以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针对建筑力学知识点多、公式多、图形多、图表多的特点,引入多媒体技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促使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和具体地获取有关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推进建筑力学教学改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然选择,也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同时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方法、措施等多方面整体思考,不断总结经验。 作者:踪万振 单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建筑力学论文:高校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优化实践 本文作者:陶 莉 戴庆斌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教材层面———教材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零散欠整合《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具有跨度大、覆盖面广、知识点密集等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而好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该课程教材产生之初,主要是将三大力学和四大结构直接嫁接组合,课时较多,难度偏大。近几年项目化教学教材的开发较多,但内容多、课时少、难度大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针对高职类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而编制的该课程教材更少。教师又忽略了设计专业学生理科基础薄弱的特点,教学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与取舍,从而导致讲授缺乏一定的连贯性与主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学目标和要求难以达到。 2.学生层面———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根据我院这几年招生情况分析,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每年平均有2/3是文科毕业。加上入学专业教育的粗泛化,使学生对专业本质认识较浅,因此大部分学生会把学习重点放在建筑设计类课程上。由于从思想态度上的不重视,加上基础薄弱、课时少、学习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学习主动性缺乏,反过来也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师层面———教师教学设计不够翔实教师主要的授课对象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中给的课时较多,教师会在两年内完成整个知识的传授,讲授知识较多较细。但该课程对建筑设计专业来讲是专业基础课,课时安排较少,教师对这种少课时低基础的教学本身不太重视也不太适应。加上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除从事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完成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改科研等多项工作。教师投入教学的精力略显不足,教学设计不够详尽,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课时分配存在随意性。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不浓,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或设计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模型分析、轻实际联系。建筑力学模型是建筑结构的高度抽象化,教师教学时容易忽视对理论模型与实际结构联系的深入讲解。如果教师不能主动将理论模型与真实建筑对接起来,会使学生对力学、结构、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入,进而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解题技巧、轻规律总结。结构出身的授课教师往往更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追求解题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忽略建筑设计专业对力学基本概念及规律的认识和总结要求。这不利于学生对力学与结构规律的认知与掌握,更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建筑设计工作服务。 (3)重定量计算、轻定性分析。目前选用的《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材主要强调学生能够技巧性地解题,重视结构的量化求解,忽略了定性判断能力的培养。由此减弱了学生对力学现象和力学规律的认识分析能力,进一步影响学生对结构选型的判断,影响了建筑设计的质量。 (4)重知识传授、轻表现手段。由于授课教师本身专业的限制,而忽略了结构与建筑关系的分析,忽略了建筑专业学生“天生”对美学的需求。课件制作、授课方法与方式的单一,加上理科技术的枯燥,都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状态反过来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影响教学质量。 二、基于建筑设计专业的《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1)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力学和结构知识,才能完成建筑设计工作,这是成为合格的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师工作的范畴主要是分为建筑概念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实施三个阶段。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若干年内都会参加国家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而其中力学与结构部分一向是考试的难点内容。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既要满足毕业后进行正常的设计工作需要,还要满足学生中期参加注册建筑师考试的需要,并且使学生所学知识通过后序适当拓展,可以满足成为优秀建筑师的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易于教师执行和把握。(2)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并认真听取建筑专业教师的意见后,基于建筑设计专业知识需求特点,教师确定详讲、略讲与删减内容,紧紧围绕“适用”原则,把所需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有机重组和整合,使其更加合理化和系统化。结合职业岗位需要选定的授课内容,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力。为便于教学,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教材和具有特色的案例习题编写工作,让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2.教学创新设计(1)教学模式创新设计。高职学生本身素质偏低,随着扩招力度的加大,生源整体质量正逐年下降,他们对纯理论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差。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主要采用“教、学、做、训、考”于一体的“4+1+1”和“X+1”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完成专业知识传授和岗位能力培养的过程。“4+1+1”指前4个学期进行“X+1”教学,第5个学期进行专业集训,第6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X+1”是将一个学期划分成四段,每一段由3—4周的课堂教学加上1周的停课集训构成,形成校内的“学习工作交替”。当一个教学单元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教学单元学习与工作,不断重复着校内的“学做交替”,最终完成课程的学习。该课程采用“X+1”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2)教学方法创新设计。一是建筑设计项目引领。建筑设计的创意过程需融入文化内涵和美学追求。力学本身含有美的要素,在教学时融入对国内外代表性建筑从力学角度上的分析和介绍,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课程首先根据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岗位知识需求,将课程内容整合成八个项目,每一项目由若干任务构成,每一任务的传授都以一个相关的建筑设计工作任务作为引领。讲授时将专业知识点融入实际案例中,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完成专业知识传授。二是结构工作任务驱动。“设计引领”只完成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任务驱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专业知识的掌握。首先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对给定的结构工作任务进行资料查阅与分析,然后教师通过讲授、设问与指导,学生通过听讲、提问与讨论等方式共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既实现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目标,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考核方案设计教学考核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进教学工作和促进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以“考”促“学”,督促学生查漏补缺。为使考核客观和科学,本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期末考核命题和评分要减少随意性。考核形式可多样,可开卷作答,规定学生通过参照或查找指定资料,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项目专业知识考核、项目应用考核、最终考核的比例按3∶4∶3来分配,突出能力培养。考核方案(笔者另撰文)构建坚持“能力、过程、结果”的评价原则。 三、结束语 通过对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及教学质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坚持以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真正实现力学与结构为建筑服务的理念。 建筑力学论文: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改革论文 一、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概述 建筑力学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该门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相关知识学习对基本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一)课程设计理念高职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为导向,突出基础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适用当前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服务专业课程、服务工程实际的课程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实行单元化教学。(二)课程学习目标。建立准确的力学概念,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熟练进行静力平衡计算的能力,具有能够进行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能力,能够熟练完成材料力学的基本试验项目;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三)课程性质和作用。通过建筑力学课程的学习,结合施工现场实际需要,学生可以获得较为系统的力学知识和基本的分析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是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灵活运用知识技能完成工作、解决问题的有力保证,在教与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协作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它是后续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抗震等专业课的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在整个建筑类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二、基于BPR理论与管理方式实施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就是重新设计和安排教学的整个过程,使之合理化,即通过对原有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细致分析,对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环节进行彻底变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一)对现有课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1.课程过分追求系统、完整,造成内容庞杂,知识脉络隐晦不清。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内容,知识覆盖面非常广,但其教学体系与内容基本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的,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应用,重分析、轻综合等问题,对于力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结果是:过分追求力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得教学内容重复、庞杂,逻辑推理过程和论证方法烦琐,学生学习倍感吃力。2.教材内容不实用。从近几年高职建筑力学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有些教材仅仅是本科教材的简单压缩,教材各部分内容联系不紧密。二是与中职使用的力学教材差异不大,没有突出高职教材通俗易懂和实用性的特色。三是教材内容的论述条理不清晰,符号不规范,如外荷载、约束、内力和应力的符号等都未与后续专业课中的符号统一起来。四是习题设置缺少实践性,不能突出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落后,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长时间以来,教师大都已习惯了“粉笔+黑板”或是“白班+PPT”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基本采用灌输式,不生动、缺乏新意,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对学生的差异性缺乏重视,甚至不重视,教学一刀切,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力学课的兴趣和积极性。4.实验、实训内容过于单一,缺乏综合性实验。实验及实训的任务主要是验证经典理论、增加感性认识,是高职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不少高职院校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开展的实验项目单一,缺乏综合性实验(试验),结果是: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力学知识时,不能将知识点联系起来,也不能与实际联系起来。(二)设计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估。为了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方案,必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设计新的方案时,需要考虑:1.编写适合高职教育和学校实际的课程教材,改革授课内容。优秀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职教材内容不能求全,应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强调知识的实用性,避免涉及过多的交叉问题,尤其是要合理控制内容的难度和跳跃性,讲究循序渐进。编写教材时,采用单元模式设计并分配各单元的学时(见表1),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力求符合认知规律,由工程或生活实例引入,应用数理方法抽象、推理、综合,再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尽可能地应用工程实例进行说明、验证,将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穿插在一起,强化应用。除让学生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将知识转化为能力。2.改革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授—导—融—解—议”的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如图2所示。具体做法:传授知识—导出任务—提出情境—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讨论、总结。教学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整体,以实际工程项目结构构件实体为切入点,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准备、施工工序、质量检测、维修加固、成本比较等一系列工作过程导出实际工程项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地学习,直到解决完成相关任务、完成学习过程,随后,再通过集体讨论,将一个问题的解决进行推广、拓展,真正达到任务驱动,自主导学的教学目的。实训培养应用能力理论指导实践客观现象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研讨纠偏分析推理鼓励引导课堂教学现场培养观察能力加深感性认识实验培养动力能力增强理性认识图2教学模式改革思路3.改进教学方法。建筑力学课程以“情境—启发式教学”为主体,穿插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设问讨论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教学思路是:结合学校内的典型建筑物,围绕其中主要构件的施工过程,建立教学情境,使理论学习与工作能力协调一致,在学习中糅合施工图识读、施工、质量评测、加固等一系列工作过程,真正做到“教、学、用”一体化。4.调整课程教学周时数,强化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了实现“教、学、用”一体化的目标,将原来的理论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前段课时6周左右讲授静力学,后段12周左右讲授材料力学,在两段教学中间插入1-2周的实验教学及现场实训教学,带领学生走访一线施工现场。实验教学安排包括四个项目:材料的拉压实验;弹性模量测定,冷作硬化;剪切和扭转实验;梁的应力测定。现场实训教学包括:现场观察,认识构件、结构、支座,观察变形、破坏;观察构件的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观察破坏现象,感受压杆的失稳严重性。(三)建设与课程改造方案。相配套的师资结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对原有的师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充实,并统一教学理念,从而推进课程建设的发展。教师结构的重组,包括学缘结构、年龄分布、学历层次、工程经验等诸多方面,具体操作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制订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其二,加强岗前培训,重视师德培养,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其三,实施试讲制和导师制,发扬以“老”带“新”的协作精神,提高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其四,组织教师参加科研活动,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其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拓宽视野,提高职业技术能力。(四)组织实施。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第二步,完善“启发式教学”的课程标准,强化工学结合;第三步,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第四步,加强现有教材的修订,完善实验、实训任务书指导书;第五步,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发网络课程,建好互动式课程学习环境;第六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改善实验条件,进一步扩大校外实训基地。三、改革效果总结课程改革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使学生从课程改革中最大化地吸收知识的养分,培养满足现实社会需要的人才。借鉴BPR思想及管理方式,应用于建筑力学课程的改造和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在BPR理论的指引下,传统课程的改革效率大大提高,建筑力学课程改革的建设周期是其他同类课程的50%。第二,在授课安排上,较之以往的传统教学,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好的教学体验感,学生普遍感到建筑力学其实不是很抽象,它确实可看、可用、有用、能用。第三,重组后的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理论分析和计算能力,改善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在毕业实习反馈中,受到用人企业的好评。 总之,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建设必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这就需要与之配套的指导思想,将BPR的基本理论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是一条可行的课程改革之路。 作者:孔祥刚 江怀雁 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力学论文:土木工程建筑力学课程教改 土木建筑工程,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科学研究,事故分析,都与工程结构的力学问题相关。建筑结构技术是建立在土木工程建筑力学上的学科,建筑力学知识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选型技术的学习和在实践中的应用。过去我们的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技术课程教学环节严重脱节,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造成了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间存在技术空白,直接影响到建筑师创造力的发挥。为填补这一空白,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大学的四年必须学好力学课程。 一、运用现代教学理念进行课程改革 1.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优化力学教材。在《建筑力学》中,建筑学专业的两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选型课程,前者是后者的铺垫和准备。以前大量的建筑学专业力学教材,都是把建筑结构工程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教材加以删减、精简、浓缩、改写而成,却极少考虑两个专业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有的甚至几个专业共用同一建筑力学教材。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学校教师着手进行教材改编,打破了以结构专业特点所形成的分类界限,并把所需各课程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体系,这样教材内容围绕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力学在结构中的实际应用为重点,教师在教案编写和课件制作中,就能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取舍,并可以联系建筑结构工程实际选讲有特色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掌握。 2.做好备课工作。力学相对其他课程来讲理论性比较强,教师授课时要结合工程实例来讲解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力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都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而又为实践所用,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尽量把抽象的概念、理论与实际的建筑工程联系起来。如在讲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可以教室的结构为例,让学生分析梁、板、柱的荷载、内力,梁的截面尺寸。在讲到结构的稳定性时,可以以施工现场脚手架的搭设、脚手架的倒塌问题等,让学生试着用力学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学生本来对自己的专业就很期待,当发现这门课程可以用在实实在在的建筑物上时,便能真正体会到力学这门课程的重要作用,体会到力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明白作为一名工程师掌握力学的重要性。这样,即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互动。除此之外,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如当面交流、论坛交流、E-Mail等。好的互动效果不一定就只能在课堂上体现,学生需要及时向老师反馈信息,而老师也应主动地虚心地向他们咨询意见,了解如何上课才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找到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师生距离拉近了,学生学习变轻松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无形提高了。 二、改革教学观念和方法 1.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未来世界的探索精神。树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首先教师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建筑力学》的绪论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从国内著名建筑到国外著名建筑,从民用普通建筑到大跨度和超高层的标志性建筑的受力分析和结构造型特点,阐明建筑力学知识的正确应用是这些建筑的成功原因之一,从而给学生后续的学习留下了期待和想象的空间。 2.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要求对每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他们的终身自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在《建筑力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多看多想”的好习惯,建筑物的设计千变万化各有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在课堂讲解知识点的时候通常是多举工程案例,然后要求学生课下自己触类旁通,再通过自己对身边建筑的观察在现实中去寻找。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能更深刻地理解课堂知识,并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学习,以检验自己知识的正确性。《建筑力学》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实践条件,引导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在讲解“约束和约束反力“这一内容时,向学生举出在身边处处形成的各种约束及特点,借此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回到抽象的思维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创造的灵感、创新的能力。 4.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利用结构模型、电子课件、仿真试验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数字技术,建立一整套系统科学的建筑力学多媒体教学体系,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信息多样性,多媒体软件的交互性、集成性、智能型和实时性等特征。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阐述方式上力求浅显简明,少用高深的数学,力求用大量的图解方式来说明建筑结构的力学作用,充分展示力在不同结构中的荷载方式、力的分解方式、约束力的产生方式、应力状态、力的改向、力的分散、汇集及传递方式。以图表、图书或示意图的方式结合动画来表达抽象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于空间及建筑物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力学论文:窑居建筑力学构造研究分析论文 [摘要]通过对三门峡等地的生土窑洞进行实地调查,介绍了生土窑居的营造技术,以研究其结构和力学原理。 1生土窑居概述 生土窑居是世界上少有的,最具地方特色的建筑,是在原始土中经人工挖凿而形成的穴居居住形式,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目前仍有3000万人口居住在窑居中[1]。生土窑居具有因地制宜、施工简便、造价低廉、适应气候、可再生性强等特点;深藏于土层之中,充分利用地下热能和覆土的储热能力“冬暖夏凉”,具有保温、隔热、储能、调解洞室小气候的功能,符合生态原则,是天然的节能建筑[2]。 1•1窑居的结构特点生土窑居的结构体系完全由挖凿成型的纯原状土拱体作为窑居的自支承体系,没有任何其它支护。窑居建造大多以当地匠人的经验为依据,对所选窑址的土质特征和力学性质没有经过理论分析;对窑居没有进行正规设计;窑居力学结构性能更是缺乏科学计算。但却能够居住百年甚至数百年而不坍塌,即使在地震多发区(我国在役窑居大多分布于地震多发地带,45%的窑居区地震烈度在7度以上),建造年代百年以上窑居也很普遍。其建造经验具有长久的保存价值。 1•2窑居面临的问题生土窑居也存在一些弱点如交通不便、公共设施缺少;窑居室内通风不良、自然采光不足、潮湿阴暗;缺乏整体抗震措施,部分窑居存在安全隐患等。因此,近期很少建造,窑居营造工艺濒临失传。 1•3生土窑居的分类 1)靠崖式位于山坡、土塬沟崖地带,平伸挖掘形成窑洞。从侧面看,呈靠背椅的形式。窑门在山崖边,窑身在崖里,前面有较开阔的平地。窑洞依山势随等高线布置;也有随台梯层层后退布置几层窑洞,下层的窑顶就是上层的前厅。 2)下沉式也称为地坑院式窑洞或天井式窑洞。利用黄土的边坡稳定性,就地向下挖一个方形的地坑,形成四面封闭的地下四合院,再沿四壁向里挖横穴。这种窑洞从远处看不到,就像是平地一样,只有走近才能看到地上一个个的凹坑,向坑里一看,下面是一户户的人家。下沉式窑洞是窑洞最为奇特的一种。 3)独立式实质上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常见的有土基土坯拱窑洞和土基砖拱窑洞。主要材料仍为黄土,类似于国外的半地下掩土建筑。在土崖高度不够的情况下,保留原状土作窑腿和拱券模胎,砌半砖厚砖拱后,四周夯筑土墙,窑顶再分层夯土1~1•5m厚。也称为人造土堡式窑洞。 2生土地坑窑居建造的几个关键问题开挖窑洞十分讲究,从开挖到建成,大致要经定方位、挖界沟、整窑脸、画窑券、挖窑、修窑、上窑间子、装修等过程。 2•1窑院的方位建窑之前,要请当地擅长天文地理的先生根据八卦上的方位依“风水流脉”来确定窑院主方向的朝向。根据每个院落周围区域的地形高度和地貌特征来确定院落的方位。2•2窑院的布局一般情况下,正窑的对面为下正窑;背对主窑,左手位置的角部部位为进出口通道,右手位置的角窑为卫生间。出入通道要包抄着院子,只要不存在通道路线“翘尾巴”、“甩尾”现象,走向可以自由布置。窑院的通道是在窑洞成型后由下向上开挖的。窑院通过渗井排水,渗井直径1m左右,根据经验,深度和地坑院的深度相等。例如,6m深的地坑院渗井打6•5m深,多出的0•5m用煤渣铺底,这样可以加速地坑院的污水雨水渗漏,获得较好的渗水效果。 2•3窑居的构筑尺寸常见的窑院深度一般为6m,院坑平面尺寸为12m×12m及8m×12m,其中前者窑坑内可挖12孔窑洞,后者挖10孔或8孔窑洞。正窑比其他窑洞要宽大,洞口高3•2m,宽3•5m;后部高3m,宽3•2m;其他窑洞口高2•8m,后部约2•6m;洞口宽3•0m,后部2•8m。窑洞的深度一般7~8m,可根据需要和宅基大小确定。窑腿尺寸的大小受窑院大小(宅基地)影响。窑腿尺寸和窑脸的关系:3m窑脸,窑腿最小2•5m;3•5m窑脸,窑腿最小3m。窑背厚度≥3m,厚度太小的话,则不能承受上面的车辆荷载。最小厚度为2•7~2•8m。太厚也不好,窑洞可能比较潮湿,通风、采光会存在问题。相邻两孔窑自洞口窑脸开始向两侧倾斜,使得窑腿的宽度沿进深方向越来越大,这样有利于受力。 3窑居的开挖过程建造前,按照道家阴阳平衡原理选方位、定座向、下线桩,择吉日奠基之后动工。 3•1挖院坑开挖时,比预先定好的院坑稍小一点的尺寸开始往下开挖。院子的其中一边要留成斜坡,以便往外运土。在挖到4m深之前都是用人挑土从坡道往上运土;挖至4m以下时,在院坑边支起一个绞车装置向上提土。对于较小的院坑,可整体开挖,边开挖边整理,对于较大的院坑,从安全和缩短工期方面考虑,在院面上划好院坑范围后,可分次开挖,先沿边开挖3m宽的深槽,直到所需深度,然后修整外侧土壁,开挖中心环岛。院坑大致挖成后,开始进行表面修理平整。 3•2打窑打窑的过程由打窑、剔窑和泥窑3部分组成。1)打窑窑院挖好土壁晾干后,便可打窑,所谓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窑匠先在坑壁上起券,券的形状有抛物线形、半圆形、尖券形,还有方、圆结合形,是由当地窑匠根据窑址的土质条件根据经验确定的。打窑时,窑匠先挖一个样板,深约50cm左右,接着由主家沿着窑匠起好的券形往里挖,开挖的洞口只能比券形小,不能大,但不必整齐。当挖到2~3m后停下,将洞晾一段时间,使洞壁新土风干坚硬。晾干之后,再继续往深处挖2~3m,再晾。重复2~3次,直到窑洞尺寸接近预定深度。打窑时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洞壁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2)剔窑依照窑券小尺寸开挖,窑洞粗挖完成后,洞壁凹凸不平,且略小于窑匠最初画的券形,这时还要请窑匠来,从窑顶开始进行修削剔出券形,然后把窑帮刮光,使内壁平整。这个过程叫做“剔窑”或“铣窑”。3)泥窑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 3•3安门窗、扎山墙窑洞的多数部位都有特定的名称:窑口的前脸称窑脸,窑口的门、窗及窗下土坯槛墙统称为窑间子,起封护窑洞的作用;窑洞深处称窑底,窑洞之上的黄土崖体称窑背,窑背厚度通常≥3m。1)修窑脸打窑完成后,首先砌窑洞的前墙———窑脸。通常窑脸用一层砖包砌,上面还挑出一层砖或形成完美的线脚等。墙面用砖拼成图案,清晰美观。由于窑脸略向后倾斜,砖面很稳定,拼砌砖花也要由专业窑匠做才能平整美观。2)安门窗窑脸的窗下墙建起后,安装门窗抱框、门槛、中槛等,然后装上门和窗。窗多以木条订成几何形窗棂,或镶玻璃,或以纸糊窗花。门多为木框板门无任何雕饰;还有实板门、上部为透空的窗格式的门,门的上部有做成实板横批,也有做成格栅的横批,并与窗连成一体;有的窑洞对门墙稍作处理。3)扎山墙由于地坑院较深,考虑到安全方面以及防止雨水流向地坑院内,窑顶上沿崖壁边缘筑有80cm高的护墙,称之为拦马墙。拦马墙有实墙,也有镂空花的。一般情况下,主窑的拦马墙要比其他四面墙体高出一皮砖左右,并且墙上有起装饰作用的圆形构造,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快速判定主窑的位置及宅院的类型。 4生土窑居的维护(以地坑窑为例)窑居建成后,需要经常维护。维护得好,可住上一二百年,维护不好,住上十几年就废了。 4•1窑背的维护黄土窑洞最怕水患和潮湿,因为黄土多为垂直肌理,在此肌理下,水的渗透能力比水平渗透力要大50倍,因此对水患要慎之又慎。通常的做法是使窑背上面与窑洞进深相同的宽度内不再种树、耕作;窑洞顶部需要经常或定期用石磙碾压,不能有杂草生长,尤其是在雨季;且使窑背向窑外方向有所倾斜,便于排水。一般情况下,麦收前碾压2~3次,用做晒场;每下一次雨就碾压一次,并且及时清理上面的杂草。公务员之家 4•2裂缝的处理窑洞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和窑脸平行方向(垂直于进深方向)的裂缝,这种裂缝相当危险,它使土体有向院内倒塌的倾向,可能堵塞出口,因而危险性较大。采用类似于基坑支护的方法来约束土体的移动,限制裂缝的发展。用若干短槽钢焊接在一长槽钢两侧,分别在窑洞前面拱顶土层的中间部位以及窑洞后部的相应位置开槽,再用钻打洞,穿入钢筋。钢筋两端过丝,一端和槽钢相连,另一端和窑洞后部埋入土体中的锚固构件相连,拧紧螺栓使土体夹紧,同时给土体施加预应力,再对开槽、洞位置作相应技术处理即可。 4•3局部发生坍塌的处理如果只是洞口部位或者洞内局部倒塌,则可以通过修复解决。具体方法:清理后先用大约40cm长、26•67cm宽,3•33cm厚的土胚,用掺加秸杆的泥做浆体砌筑出窑腿,上部弧段用楔形土坯做出拱顶,然后用掺加秸杆的泥拱顶表面涂抹一层,再往上面加层土以便使砌好的拱圈均匀受力,再往上面加土,逐层夯实。到窑顶标高附近时,采用上面叙述过的方法处理窑顶。最后再对窑洞内部进行美化处理即可。对于大面积坍塌的窑洞,可以整体填平后,恢复为耕地。此外,窑洞的小修年年有,如鼠、虫都爱在黄土中打洞,造成向窑内注水的孔道,因此需及时补豁、堵洞,补砌土坯,重新抹面。 5结语 生土窑居作为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其营造合理、构筑巧妙、存在自然、居住和谐,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丰厚的建筑文化,更是一种生态精神。虽然它的存在受制于当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且受到当今城镇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但是其中蕴含的生态学思想和宝贵的建筑经验,以及特定的文化传统却具有长久的价值,值得继承和发扬。 建筑力学论文:建筑力学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建筑力学是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缺乏趣味,是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教与学难度均大的一门课程。案例教学在高职土建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还能将力学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中力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建筑力学;案例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引入中国高校。案例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提炼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建筑力学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分析、工程应用于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建筑力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使职业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同时,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由于单招生招生人数的增多,职业教育出现了新的隐患,大部分单招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纪律性不强,旷课现象频繁,沉迷网络,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卑心理较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筑力学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课程内容包含三大力学,该课程公式推导涉及诸多数学知识,是大家公认的一门教与学难度均大的课程。目前建筑力学理论教学课时大幅度缩减,以前建筑力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因教师介绍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开始兴趣还比较高昂,由于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与总结,学生会慢慢感觉无聊、枯燥。以前的坏毛病又体现出来了。因此,在建筑力学的教学工程中如何使复杂的力学理论深入浅出,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案例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二、建筑力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作用 1.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大部分时间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案例教学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实际工程案例场景,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它通过师生互动,一起分析和讨论工程案例,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力W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机会[1]。 2.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根本原因是缺乏责任心,而责任心是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筑力学的任务是解决结构安全与经济的矛盾,该课程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工程事故案例,能提示启发学生思考,除客观因素外,从主观因素来说其成因是什么?通过典型工程事故案例,学生们都能很好的认识到:“不负责任”,“水平低”。由此认识到培养责任心的重要,而培养责任心就应从现在做起,首先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学习才是负责任。同时,也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提高“水平”[2]。 3.案例教学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筑力学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正确理解基本概念,而且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所学内容解决工程中的各种力学问题。建筑力学的主要任务可概括为解决工程结构安全与经济这对矛盾。工程事故案例包含有丰富的力学知识,它能帮助学生了解力学理论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工程结构的不同型式、结构的不同几何形状与尺寸等均与力学知识有关,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了对力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4.案例教学是专业教师成长的阶梯。案例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活动是处于主要地位,但教师却起到了引导作用,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可能费时过多,亦容易产生盲目性和失去主动性。因而案例教学就要求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懂得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把视野仅仅局限于教材,应该利用身边一切有益的媒体充实自己,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重视与外界交流[3]。 三、建筑力学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作为建筑力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为建筑力学教学目的服务的,案例教学应与建筑力学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如果案例与建筑力学内容不相符,那么这样的案例就没有任何价值,这一点是建筑力学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2.由于很多高职生沉迷网络,所选案例应具有新颖性,对所有学生应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为今后的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3.由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水平较差,选择的案例要注意案例中所涉及的力学知识不能太难,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分析与讨论,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2008年1月,贵州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连阴雨雪,部分地区持续冻雨天气,降雪降雨最终转化为冰凌,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凌一层又一层地包裹高压电线,致使电线上冰的厚度都超过了电线直径的两倍,最终被电线拉断,铁塔倒塌。 问题:连阴雨雪为何压塌高压线铁塔? 分析:由于铁的密度是7.8g/cm3,冰密度是0.9 g/cm3,而冰的厚度超过了电线直径的两倍,所以电线的自重相当于增加了0.5倍,电线的实际承受荷载超出了它的许可荷载而最终被拉断。支撑高压线的铁塔被厚厚的冰块包裹,加大了自重,并承受着比平时高若干倍的高压电线拉力,而最终倒塌。 电线拉断是轴向受拉破坏:电线因结冰而沿轴向的拉力增高若干倍,而电线由于热胀冷缩已经超出设计限度,抗拉强度大大降低。 铁塔压垮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压杆失稳造成的:铁塔是钢结构的桁架,主要由受拉构件和受压构件组成。受压构件受到的轴向压力不断增加,超过其临界力而局部失稳,从而导致整座铁塔倒塌[4]。 案例二: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各队负责人在选择参加比赛的队员时,首先选择一批力气大的队员,目的是有足够大的拉力把对方拉过来;然后在力气大的队员中选择体重大、鞋底表面较粗糙的队员作为最后的参赛队员,目的是有足够大的摩擦力使脚不打滑。 问题:除了上述条件外,为了赢得比赛,为什么人体用力姿势要往后倾斜?(如图1所示) 分析:物体在力作用下,除产生移动效应外,还会产生转动效应。力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是用力矩来度量,力矩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本案例中摩擦力足够,脚不打滑,只能保证人体不产生移动,但不能保证不输。因为当作用在人体上的拉力与人体自身的重力不变的前提下,人体如果直立,则拉力的力矩大,重力的力矩小,由于力矩不平衡而导致人体向前倾斜(即转动)。所以为了增大获胜机会,人体用力姿势必须适当往后倾斜。 案例三:四川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砖混结构严重破坏(如图2所示)和人T重大伤亡,令人痛心。从建筑和结构上来说,砖混结构建筑由于墙与梁、柱的相互约束较弱,这就决定了此类建筑强度低,抗震性能较差。 问题:同样地震烈度下为什么砖混结构破坏严重,而刚架结构却较少破坏或局部破坏? 分析:对结构进行力学分析与计算前,为了使计算简便,需将原结构进行多方面的简化,得到一个代替原结构的结构计算简图,砖混结构的内部杆件相互约束较弱,杆件连接处通常简化为铰链连接(即铰结点),铰结点的受力特点是,不能承受弯矩与传递弯矩,所以对结构强度起决定作用的内力―弯矩分布不均匀,结构上最大弯矩较大,由于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与该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所以结构最大正应力大,应力越大,越接近材料的极限应力,强度就越低,材料就越容易破坏。刚架结构中梁与柱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相连接,这种连接点称刚结点,其特征是,杆件连接牢固,结构变形前后,汇交点处各杆之间的夹角不变。因此,结点可以承受和传递弯矩,因而在刚架中弯矩分布较均匀,最大弯矩相对于同样尺寸的砖混结构要小。所以其强度大于砖混结构,不易破坏。实际工程中的刚架结构,杆件用刚结点连接,属于高次超静定结构,具有若干多余约束,该结构局部破发生破坏,一般不会引起结构整体破坏。 五、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能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在工程实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获得答案,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筑力学论文: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较为良好的发展空间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建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并且地域建筑造型也是地域历史以及当地的文化以及精神风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因此开展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研究,全方面的探究不同的建筑力学应用方式,对于建筑造型产生的影响,可以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断的推陈出新,设计出更多具有独特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的建筑。 【关键词】建筑力学 建筑造型 影响 随着建筑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于建筑的建筑造型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开展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探究,从而引导建筑造型设计人员。在应用建筑力学开展建筑造型工作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的模式能够更加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从而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所建设出的建筑造型,能够良好的保障建筑的美观性、实用性、独特性以及耐用性。 1 设计建筑造型的关键因素探究 开展设计建筑造型的关键因素探究,主要从建筑的形态、颜色以及材料的选择三个角度开展。 1.1 设计建筑造型的关键因素中的形状因素探究 建筑的形状使人们对于建筑的直接的视觉印象之一,因此建筑的形状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建筑的造型是否能够成功的被人们所接受和欢迎。不同的建筑形状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例如杰内古城,以其独特的城堡形态设计,被人们誉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 1.2 设计建筑造型的关键因素中的颜色因素探究 建筑的色彩直接决定了建筑所具有的建筑风格,不同的颜色可以使得建筑造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不相同。例如俄罗斯的历代的皇宫--克里姆林宫,建筑的色彩主要以红、白为主,绿色为辅,使得建筑具有豪华和壮观的建筑风格。 1.3 设计建筑造型的关键因素中的材料因素探究 建筑造型中的材料因素是决定建筑给人们的视觉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原木以及红砖可以给人以温暖古朴的感觉,而大理石则会给人以肃穆高贵的建筑视觉体验。 2 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探究 通过设计建筑造型的关键因素的研究结论,开展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研究。将建筑力学良好的应用于建筑造型的设计当中,可以有效的促使建筑造型的形状、颜色以及材质更能够良好的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在精神和物质的两方面的需求[1]。由此可知加强建筑力学的科学性,将建筑力学合理的应用于建筑造型的设计当中,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造型在建筑力学的应用下,美观性和实用性都能够得以良好的保障,促使建筑造型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在精神和物质的两方面的需求。 2.1 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设计的正面影响 发挥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的正面影响,可以有效的促使建筑的耐用性和美观性同时得以有效的保障。研究我国的建筑风格,很多建筑的建筑风格较为简洁,应用材料也较为厚重古朴,在从力学的角度保障了建筑的稳定性以及耐用性的同时,也使得建筑所具有的气韵更加良好的发挥出来。例如我国著名的古建筑--故宫,在建筑过程中应用建筑力学建设斗拱以及额枋,在体现了故宫建筑华丽、肃穆的风格的同时,也保障了建筑的结构的稳定性[2]。因此我国的古建筑故宫良好的实现了建筑力学与建筑造型的相互统一。同时在我国的现代建筑――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建筑中,这一建筑理念得到了良好的延续,建筑力学的应用,同样的起到了促使建筑风格更加丰富多彩的作用。 2.2 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设计的负面影响 在开展建筑造型的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充分的从建筑力学上考虑造型设计的可行性。因此很多从美学上的角度思考,较为完美的建筑造型设计,由于建筑力学的实际关系,不能完全的应用于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善,否则会使得建筑的稳定性明显的降低。例如在建筑学中的等截面横梁的应用则可以充分的体现出这一问题。在著名的古罗马建筑--宙斯神庙当中,设计者考虑建筑造型的美观性,在设计宙斯神庙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横梁设计则为等截面横梁设计,保证了宙斯神庙的造型具有简洁和美观性。但是由于等截面横梁设计下的横梁的耐力性较差,因此宙斯神庙的横梁已经出现了裂缝,然而如果应用变截面横梁设计,虽然能够从建筑力学上保证宙斯神庙的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但是神庙的简洁的美观性则不复存在[3]。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力学与建筑造型也会存在着对立的状况,这也是建筑的理想设计和实际应用的冲突。因此在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考虑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设计的负面影响,尽量选取适当的平衡点,将二者的冲突降到最低。 3 结语 开展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探究通过设计建筑造型的关键因素的研究结论,开展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研究,从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设计的正面影响和建筑力学对于建筑造型设计的负面影响两个角度明确建筑力学与建筑造型的联系,可以有效的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所建设出的建筑造型,能够良好的保障建筑的美观性、用性、独特性以及耐用性。 建筑力学论文: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力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而建筑力学课程基本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绝大多数内容,难度较大,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制约了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从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的角度,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希望能为提高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网络教学;模块化 0 前言 建筑力学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本课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为学生日后学习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建筑力学课程具有内容多、理论性强和内容趣味性差等特点。如果始终按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很投入,但由于学生缺少兴趣、课堂缺少互动和讨论,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试及格率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对建筑力学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都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探索,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建筑力学教材多是对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精简、浓缩和改写后编写而成,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许多重复和内容衔接不合理的地方,教材普遍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和工程实例联系少等特点[1]。许多教材没有将具体的算例和工程实践有效结合,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我在建筑力学教材、教案编写和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内容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建筑力学在具体工程结构中的应用为重点。将教材的重心转移到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做铺垫和准备上。对现有教材的内容和讲授方式等进行合理取舍和整合,将教材内容划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静力学基本内容、静定结构内力分析、杆件强度计算、杆件的刚度和结构位移计算及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以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该与教育思想保持一致,而传统的教育思想都将教学的首要任务放在“传道、授业和解惑”上面,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教”上面。课堂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2]。以西京学院为例,通过“一师一优课”建设,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以教为主”的理念变为“以学为主”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愿,将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有机结合,加强互动式、讨论式和网络教学等方式,以引导学生形成创新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能力,通过改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明显的提升。 为此,在建筑力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积极采用了“启发式”、“对比式”和“讨论式”等诸多教学方法。注意加强了课堂师生互动,提出一些工程实际问题采用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总结点评的方式,将课堂教学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上。在上课前,我收集了许多与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案例、图片和施工录像,并对板书和PPT等都做了精心设计。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讲授和讨论以及课后观摩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形式的有机集合,使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手段的改革 建筑力学课程具有内容多、公式多、定理多和图形图表多的特点。在使用传统的课堂板书授课过程中,由于书写速度较慢,从而导致一些复杂公式的推导和抽象的力学概念讲解都很不方便[3]。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将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增加教学信息量,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我在建筑力学教学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项目化教学 与一般数学等基础课程不同,建筑力学课程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性一般都很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最好能将多个相互联系的力学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个大的工程项目中来讲解[4]。在讲授抽象的力学理论知识的时候通常是结合与所讲述知识点相关的工程案例来讲解,老师讲解完成后再要求所有同学分组带着任务讨论,讨论结束后由每组选出代表将讨论结果对全班同学做出汇报,最后由老师做出点评。例如,在讲授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的相关内容时,我首先在课堂详细讲授几何组成分析的基本内容和三个重要规则,然后以工程施工中脚手架倒塌事故作为案例,让所有学生分组后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原因及改进措施。课堂中,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我再做出点评和总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2 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优势,结合课程内容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单位时间的知识传播量[5]。随着学校的网络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平台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力学教学体系。我将自己做好的电子课件、相关的习题及考试题等上传到西京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上,所有同学都可以在任何地方登录后自主学习,教师在规定的时间段安排在线答疑,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疑难问题。通过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不减少教学信息量的同时既可以精简授课学时,又可以将学生复杂难懂的力学问题变得更直观核易于理解,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所有同学的欢迎。 3.3 仿真力学软件的应用 由于多数力学问题相对较为抽象且计算量大,数学基础要求高,故多数学生普遍缺少学习兴趣。为提高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些力学问题不能在现场实验演示的情况下,在理论课程讲解之前,我首先使用力学仿真软件演示建筑结构或构件受力和变形的全过程,同时将一些试验全过程拍摄制成影像在课堂给学生演示。这种将课堂讲解和力学软件演示结合起来的教学手段,首先可以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再经过教师在课堂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有了明显提高。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上必须考虑力学类课程的特点,单纯采用“一刀切”的笔试的评估模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过关率较低,对学生学习力学类课程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故必须在考试的命题以及形式上做出必要的改革。 首先,对考试题型加以改革,针对课程的特点,建立建筑力学试题库,采用教考分离的方法,将试题的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多采用一些能发挥学生创新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题型。其次,在考核方法上也必须进行大的改革,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化考核。具体做法是: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提升为40%,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评定。如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讨论及平时测验等;实验、实训考核权重占20%,其中实验实训态度、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均占一定的比例;期末闭卷考试所占权重为40%,采用“一纸开”等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力学核心知识点掌握的全面程度。通过这种过程化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 5 结束语 建筑力学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不断的改进、创新和探索,找到学生学习建筑力学课程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力学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和实际中的建筑结构有机结合,为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力学论文:中职《建筑力学》课程教改探讨 【摘 要】通过分析中职的现状,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深化、教学思路的更新三方面,探讨及归纳了属于中职特色的一些教学改革想法,旨在提高中职《建筑力学》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现状,建筑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力学于一体。就当前的中职教学状况看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对所学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足够的兴趣。②教师教学理念、方式落后,无法很好的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③教学内容繁复,课时不能被很好的利用。根据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特点,要实现从知识型向实用型培养目标的转变,《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1整合教学内容 随着各种新知识新课程的增加,《建筑力学》学时的减少已成必然,那么“学时少,内容新,范围广,效果好”则应是其课程改革的方向。我们可以按照课程心理学理论并结合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对《建筑力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整合和改革。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重新确定《建筑力学》理论的知识学习领域,依据相似的知识点将建筑力学划分为:①静力计算模块;②内力计算模块;③变形计算模块;④强度计算模块;⑤稳定性计算模块;⑥超静定结构模块;⑦几何组成分析模块;⑧动力计算模块等八个模块,以此增强知识模块间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如内力计算模块,在弹性静力学中,拉、压、弯、扭的内力分析方法相同,即都为“截面法”;变形计算模块,将几种基本变形的变形计算及刚架、桁架的变形计算放在同一章节中讲解;强度计算模块,结合前面讲的内力计算,套用既有的公式进行讲解,使教学能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2改革教学方法 2.1多媒体与板书并用教学法 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实现《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手段创新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课件以展示图片及动态图像为主,如将各种钢筋、工程中各种截面形式的构件、节点区配筋等拍摄下来插入课件,或将一些不方便用板书形式讲解的内容制成动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但是,如果教学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忽略板书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就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比完全采用板书教学的效果还差。因此除采用多媒体教学外,教学内容仍应以板书形式循序展开。通过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炼地呈现在黑板上,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板书能从视觉上强化对学生的刺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即使在多媒体教学兴盛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板书也不可能幻灯、投影等所完全取代,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2.2案例教学法 由于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缺乏对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了解。因此,应力求做到如下几点:①应用现有的模型、实物及实例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找到实际问题与建立力学模型的结合点,清除学生的学习障碍。②用力学知识解释力学现象,在教学中,应注重引进工程案例进行讲授,如讲授压杆稳定时,引入施工中脚手架设计、现浇混凝土大梁模板支撑系统失稳等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对案例分析很有兴趣,一旦发现今后工作中的问题能够自己解决,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自学加强对本课程的理解。既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加强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3更新教学思路 所谓“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笔者认为教学思路应使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力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3.1调整授课计划,实行立体式教学 解决好与中学物理课中有关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矩、摩擦及牛顿三定律等)的重复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避免简单的重复工作,适当提高教学起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减少教学时数,充分发挥学习迁移的作用。 3.2转移教学重点,简化求解过程 例如在讲授弯曲内力时通常是按列剪力、弯矩方程作剪力图和弯矩图,这种方法存在很多弊端,特别是当梁上作用荷载较多时,要分段列出多剪力、弯矩方程,再根据方程逐点描迹,显得很繁琐,既费时间又易出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应对此部分只作简单介绍,而重点介绍根据载荷集度、剪力、弯矩的微分关系,找出梁上荷载、剪力图、弯矩图三者的关系,据此作剪力、弯矩图的方法,即“简易法”。 综上所述,对课程内容体系的整合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前提,对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则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思路的更新则为展开教学内容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建筑力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其改革效果也不是短时间就看出来的。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建筑力学论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力学教学探索 摘 要:传统建筑力学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计算繁琐,让学生入门时感到难以接受, 无法与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因此,笔者试图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高职建筑力学教学中的问题。如何将现代学徒制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建筑力学教学,值得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 建筑力学 教学 “建筑力学”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所涉及的后续课程最多,包括识图,结构设计等,这门课程是在传统的土建类的三大力学(即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的应用情况,在坚持知识的“理论够用、结合实际”原则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删减和简化后形成的。 该校市政工程专业从2015年开始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生源均来自应往届的中职生,对中职而言,建筑力学已经修过,但知识浅显,达不到高职层次要求,针对这一情况,需进行独具特色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力学教学模式探索。 1 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模式就是将企业学徒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摆脱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而企业需求的一线技术人员需要一定的学校专业知识,两者各取优势,合作共同培养。现代学徒制的突出特点即为“双主体,双身份”。意味着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 其中以企业为育人主体,不仅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同时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实时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培养规格,弥补学校教育与动态的社会发展的脱轨现象。同时,学生兼有学徒和学生双重身份,即作为企业实践岗位的员工,又是学校的学生,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 还要培养适应工作的各方面能力,比如: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 2 “建筑力学”课程特点 “建筑力学”的内容包括力学理论和工程应用的计算方法,主要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力学概念,为后续课程或工程应用中的结构设计及施工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工程类的注册证书考试内容中“建筑力学”是必备知识。“建筑力学”中有非常多的观察、假定及实验,同时公式相对比较繁琐,理论上,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对抽象理论及假定的理解能力,这让基础薄弱的高职入校生,尤其是以中职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困难。 3 传统“建筑力学”教学模式面临的瓶颈 传统高职学生这一课程的开展面临以下困难。 (1)学生基础较薄弱,学习态度普遍消极。高职生的入学成绩较差,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对,思维不够敏捷,而学习缺乏主动性是最大的困难。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不深,尤其对力学的作用认识不足。有的学生看到公式多,内容枯燥,失去兴趣;有的学生认为毕业做施工管理,不需要力学知识。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在专业的积累上相对来说,比普通高中毕业生稍强,但基础薄弱相对来说有过之,这是这一课程开展最大的困难。 (2)例题与实际工程结合不够。传统“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仅仅注重习题的训练,脱离实际项目,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花费非常多时间,效果却并不理想。面对如此之多的习题,学生本能会产生厌烦情绪,对课程排斥。同时,致使一些学生质疑建筑力学的重要性,认为纯理论,与日后工作无关,究其原因,无非是课程与学生互动性不够,没有从多方面告诉学生,建筑力学能干什么,将来怎么用,从而造成一系列连锁效果不佳。 (3)教学方法、手段不够丰富。建筑力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解―习题训练,再加部分实验,满堂灌的方式收效甚微,学生并未参与进来,尤其结合现在的学生的特点,生于长于网络时代,追求自我个性,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接受程度低。 (4)考核制度不尽合理。这一课程,通常采取的考核方式是用平时成绩加上期末成绩综合考查。这种方式不能考核学生实际的掌握程度,以及与相关工作岗位的应用能力,忽略了实践内容在实际工程项目上的灵活应用及创新能力。 4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建筑力学教学改革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探索的潜能,将工程实际中的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力学”角度用浅显、形象、生动的案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一点对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而言是有优势的,因为它本身就是实际项目上的员工,能更深刻地体会“建筑力学”的用处,只有具备一定的建筑力学知识,才能读懂设计出来的施工图的要求,才能知道不同的施工工艺都适用在什么情况,才能确保工程质量,避免工程事故。同时,现场的施工机具和临时设施的设计工作,就是由施工技术人员来完成,没有力学知识,这些工作都无法开展。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对于“建筑力学”的兴趣。 (1)教学内容改革。①教学内容根据工作任务模块化。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工作岗位需求,把建筑力学的知识模块化,以“施工员”岗位中对脚手架的搭设为例,可以以一整套的脚手架计算书为任务,把“轴向拉压杆”“压杆稳定”等内容嵌入到计算书的讲解中,其他内容也以实际任务为目标,综合相关建筑力学知识点,以解决实际任务为目标。②融入BIM模型的教学内容设计。三维的建筑信息模型本身就对学生的兴趣提高有比较好的效果,可以在建筑力学知识中加入BIM模型,尤其对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而言,具有辅助理解比较难的理论部分,如:梁的受弯受剪中应力的分布等,都可以借助BIM三维模型辅助理解。③出具现场教学方案。结合现代学徒制学生的工作岗位,出具现场教学方案,同时发挥经验丰富的企业师傅的作用,采用“现场教学”,边学边做边用,以“脚手架的计算”为例,先学习理论部分,再用工地现场的脚手架让学生出计算书,搭设方案,在企业师傅把关的情况上,参与下一步的实践搭设,让学生对力学产生了夂竦男巳ぁ (2)教学方法改革。尝试从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课前预习法。建筑力学除学习力学知识外,还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课程的开展,不仅是课堂时间,课前及课后都非常重要。课前利用“预习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结合课程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在资源库中,收集非常多的工程案例及视频,同时提前上传课件,让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学习。②课中案例教学。建筑力学本身虽然理论性强,但它的工程应用性也强,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从工程案例入手,引出知识点,如讲授材料的各向异性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劈材时,是顺纹还是横纹更容易,讲授压杆稳定时,可以引入一些工程事故做为案例,如现浇混凝土模板的支撑系统失稳等案例,不仅教会学生理解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观察力学现象,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③课后综合练习。阶段性学习后,布置综合案例练习,案例可以根据现代学徒制学生的工作岗位性质而定,这样贴近实际工程,学生的参与感及积极性都会得到提升,例如:简支梁桥的内力计算,涉及了荷载的计算、计算简图的选取、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等知识,学生得到际锻炼,也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④岗位案例。针对现学徒制学生的岗位特点,设计针对性的岗位案例教学,不同的岗位所需要侧重的力学相关内容不同,不能一刀切,笼统教学,还需结合学生及岗位特点,有所侧重。 (3)考核方式改革。 现代学徒制学生的考核有别于传统的高职学生的考核,同时,传统的高职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存在片面,不能充分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的弊端,提出学校老师+企业师傅共同打分的方式,同时打分项,除期末的综合笔试外,还加入,综合案例练习、岗位案例练习还有企业对员工考核中的打分项,综合考查这一门课程学生的掌握程度及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5 结语 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模式,应当成为教育的进步,对具体学科而言,应适应趋势发展,找到适合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的特点而采取定制式的课程教学的新探索。建筑力学的革新,还需要结合经验,进一步来完善,通过多举措、-多方面改善现有的“建筑力学”学习方式。 建筑力学论文:高职院校《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的分析 摘要:《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力学、结构知识晦涩难懂,而且不能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了在课程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本文浅析高职院校《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课程改革的依据、思路、方法,希望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术能力;课程改革 《建筑力学与结构》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学习《建筑工程施工》、《计量计价》等后续专业课程做铺垫,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工程上有句话叫“精施工须先通设计”准确的描述了《建筑力学与结构》的重要地位。然而《建筑力学与结构》概念多、原理多,规范难理解,课程难度大,传统的课程设置不能够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因此《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改革的依据 现阶段《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教材力学部分主要介绍结构和构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度、稳定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结构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中知识摘录后进行重新排列,绝大部分篇幅在介绍结构构件的设计及计算。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等企业,因此这些知识对于高职学生就业帮助不大。 高职院校进行的是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主要目标,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研究型学者。因此对高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弱化复杂难懂的理论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突出职教特色。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1.整合教材内容 现阶段使用的教材内容相对杂乱,知识内容没有跟上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相对滞后,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进行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必须是做好教材建设工作。 2.调整教学方式 《建筑力学与结构》分为力学部分和结构部分,对于两部分内容要区别对待。力学属于基础科学,是结构计算的基本工具,力学的知识点讲解不可简化,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能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结构部分,现阶段教材中80%的篇幅是结构的设计计算,20%的内容是结构构造,为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需要调整设计计算与结构构造的比例,宜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 三、课程改革方法 1.教材改革 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度探讨,了解行业技术发展水平,根据实际工程编写一本项目化授课教材,将力学与结构知识相融合,通过几个具体的项目使学生掌握力学知识、结构构造知识、构件设计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切实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2.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分为力学基础知识讲解和结构构造设计改革两部分进行。(1)针对力学基础知识的讲授是不可省略的环节,但由于力学知识枯燥乏味、难理解,且现在高职招生范围扩大,自主招生、三校生(来自技工学校、中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学生原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对于力学知识的学习感觉吃力。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状态,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力、创造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改变教学思路,发挥学生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方法,实现“玩中学”:例如,学习力的投影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用手电在纸上进行投影,了解投影理论,找出投影规律,在自己动手的同时掌握投影计算方法。整个课堂参与度提高,也不会因为听繁复冗长的理论而昏昏欲睡。(2)建筑结构部分应该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将建筑结构知识和实际工程项目联系在一起,几个知识点融合在一个工程项目中,每次课完成项目的一个工作页,并由教师进行点评、打分,学生间相互评分,每次课程结束前由教师进行知识点总结。 3.工具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开始主导人类的生活,手机的使用是当代高职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环节,而教师仍旧使用黑板和粉笔传统教学工具及PPT这种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明显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引入手机软件,开发手机教学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光明正大的拿手机进行学习,而不是偷偷摸摸的玩手机。 同时还可以采用模型教学,采购或购买结构模型,例如典型的基础配筋模型、楼板配筋模型、常用节点模型等等。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进行简支梁配筋模型的制作:首先为学生介绍简支梁的主要配筋,其中受力钢筋、架立钢筋、箍筋等具体的配筋要求;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真实钢筋骨架的构造;引导学生利用纸桥、筷子、吸管等物品替代钢筋,分小组制作模型,并在模型制成后教师检查、纠正错误、进行点评。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道每根钢筋的特点,直观印象深刻,必然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地点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像其他专业一样把工作地点搬入教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施工现场氛围,深入了解建筑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就不能做井底之蛙,需要带学生走出去看一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会安排认识实习,让学生对建筑工程有一直观感受。笔者所在学院,积极推动土建实训场的建设,按照教师上课要求对实训场进行布置,方便上课期间带领学生在实训场进行深入观察,现场教学。同时,积极展开校企合作,开辟校外的实训基地,除计划校内课程实训外还开展工地现场的工程实训项目,充分融入企业内部,感受企业氛围,了解建筑力学与结构在实际中的应用。 5.成绩改革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不以一张试卷定分数。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项目打分,学生互评;实训教学中,由实训教师根据实训表现评分,施工现场实训项目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评定,综合以上成绩及学生出勤、作业、考试成绩给出最终考核成绩。 三、结语 《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教学改革由于其理论知识多,内容复杂,在以往的教学中与工程实际相脱节,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等原因导致它是课程改革的难点;然而该门课程在专业中又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为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落实专业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基础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除了上述几点改革内容,专任教师还需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改革方法适应当前教育形式。 建筑力学论文:高职《建筑力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建筑力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建筑力学》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并依次提出了“二维一体”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内涵和具体内容,最后还分析了实现该课程体系的几个保障条件,为《建筑力学》课程改革做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建筑力学;课程体系;二维一体 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无论是本科教育阶段还是高职教育阶段,经过众多力学教师的探索和耕耘,在建筑力学的课程教学中已形成了一整套教学模式。然而,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结构形式、新材料以及新施工技术不断涌现,这些因素对力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一、力学教学现状分析 《建筑力学》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研究建筑构件及结构中普遍存在的受力、变形及破坏规律的学科。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进行工程计算,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服务。建筑类专业力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大力学,即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目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学单元仍以单门课程为中心,对三大力学的知识相互渗透和衔接考虑得不够充分,力学体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被淡化了,甚至有部分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力学知识的应用环节较弱,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3)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烦琐、计算复杂,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影响教学效果。(4)最新的科学前沿技术和创新知识没有被及时地引入到课堂内,导致学生因知识结构存在问题而不能迅速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上述问题影响着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建立合理的力学课程体系,适应新形势,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二、力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1.课程体系提出的背景。以目前我校使用的由肖燕主编的《建筑力学》教材为例,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土建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篇,具体的内容如表1所示。 从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建筑力学》的内容基本涵盖了本科阶段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第一篇对应的是理论力学,第二篇对应的是材料力学,第三篇对应的是结构力学。像这样编排教学内容的力学教材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这样的内容安排确实是把三大力学的重点都罗列进去了,与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相比,只是在深度和难度上有所降低,但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如前述,力学以建筑结构及构件的受力、变形以及破坏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力学在工程中应用时首先要提取出相应的工程计算模型,然后根据其计算模型确定要采用的手段。例如,属于杆系结构的工程对象可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手段进行分析。力学是一个分析与计算的工具,我们进行力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能灵活运用这个工具,为解决实际的设计、施工的问题提供思路、方法和手段。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建筑力学“二维一体”的课程体系。 2.“二维一体”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依据。 3.“二维一体”课程体系的设计。针对目前建筑力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近几年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在此提出建立“二维一体”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程体系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工程结构或构件为载体,整合相关知识点,融“教与学”为一体,组织实施教学,突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在整个体系中,基础模块是整个力学学习的基石,介绍的是通用力学计算方法,是后续章节计算的基础;进阶模块是对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受力构件进行分析与计算,此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相关理论与计算方法,这是一个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工程概念,培养工程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修模块是超静定结构的内容,该内容可由教师或学生根据实际授课情况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完成。 三、“二维一体”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1.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要实现建筑力学课程的改革,首先是要有相应的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课件、题库等。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1)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转变,使老师由知识技能的讲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从而使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等方面全面发展转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力学类课程,在课堂上要注重演绎推理,对重点内容层层解析,学生才容易接受和理解。 3.改革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建筑力学的考核以期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众所周知,卷面成绩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在职业院校,教师更不能把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一份份试卷上。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遵循“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过程性考核,对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动手能力等表现及时地给予评价打分,再适当地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结合,综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四、结论 建筑力学“二维一体”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在《建筑力学》课程改革中所做的探索和尝试,符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同时也能满足岗位职业要求,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但以此课程体系为依据编写建筑力学教材、制作与之配套的其他教学资源,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建筑力学论文:浅谈中职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力学》课程 摘 要:建筑力学是中职建筑专业的基础课,但是学生对于建筑力学的学习很吃力,理解度不够。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方面,教师对于学生们的态度是一个方面,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归属感、胜任感、控制感也是一个方面。该文就教师如何教导才能让学生对建筑力学感兴趣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力学 专业 教学 中职校对口单招班参加高考,建筑力学这门课是建筑专业班的专业基础课,并且是最能拉开分值的专业课。但是单招班建筑专业考取本科的越来越少,大多数能考取专科,还有一部分是落榜的,同学们辛苦三年没有得到他们希望中的回报,并且对中职学校而言在社会上的声誉也会变差,对学校的招生率会有一定的影响。 是什么原因导致建筑专业的中专生对建筑力学这门课没有兴趣,学不好呢?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考虑原因。 1 教师方面 上学期间,学生一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在学校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家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才会有好老师带出好学生,坏老师迫害学生的说法。小学生将老师的话当做圣旨,初中生开始有顶撞老师的现象,而职校老师会有被学生欺负到哭的例子,因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变了,所以每个阶段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就会不一样。老师的鼓励和老师为学生设身处地考虑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个鼓励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在乎,这样学生做任何决定前都会考虑一下老师的感受;如果老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就会有“既然老师不在乎我我干嘛要在乎“这样的想法,在乎都是相对的,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真的是不可缺少且无法代替的,老师对学生真的很重要。 2 学生方面 学生进职校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同学是因为没有考取普通高校,在家没事干在外没有合适的工作,于是进了职校,所以学生对于自己的定义就是在学校里面混混日子。学生第一次接触专业课,如果开始没有学习好的话会越听越难,然后越难就越不想听,由此恶性循环下去学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再加上有的老师上课的时候遇到反应慢没有听懂的学生就会大声指责,这个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以后更加不想听课了,觉得这门课的老师是针对自己的,更严重的还会在这门课上和老师对着干,不仅影响老师的教学还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还有的学生对建筑专业本来不感兴趣,只是因为家长选了这个专业,那么学习的时候就提不起兴趣,并且觉得只是帮家长念书的。 3 家长方面 大多数家庭给孩子选择建筑专业都是因为觉得建筑专业毕业后方便找工作,或者家族中有做建筑这一行的,所以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爱好。本来就对建筑专业没有兴趣再加上家长的做主使得学生会有厌学情绪。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家长的放纵不管或者是管得过严也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学生心中没有魄力,学生就会有反抗的情绪,而这个情绪就会引起学生厌学。 知道学生不愿学习的因素,那么就可以从那几方面来制定改变计划,引领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建筑力学这门课专业性比较强,光用文字或者口头解释无法让学生们很好地接受并理解的。普通的教学不能帮助教师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要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想学愿意学。不同的教学法可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以下讲两种教学法及其对于建筑力学这门课的讲解所能达到的帮助。 (1)任务引领教学法。以工作任务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情境来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任务处理来进行学习。布置学习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是为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共同活动,使得新知识、新能力的习得成为可能。老师在其中担任的角色很重要,因为如果老师布置的任务脱离学习,学生将会无法完成,导致教学又变成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一个模式。因此为了达到预想的课堂效果,老师在布置学任务的时候必须符合问题性、动机、情境、开放性、复杂度、意义这6个维度的特点。任务引领法的重点就是使教学任务与工作相对接,需要设置问题情境,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情境是基于工作任务的情境的。 平面汇交力系所涉及到的物体平衡就可以采用这个教学方法,学生对于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会有好奇心。任务引领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成就感、胜任感,让学生觉得自己很重要,这样的自我感受能够督促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2)角色扮演法。设计特定的情境;扮演者在模拟的、真实的情境中,从所扮演角色的视角出发,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获得一定的心理体验。老师确定学习目标和领域,向学生阐明角色扮演类型,对整体过程进行安排和分配,计划和组织扮演过程等。学生必须熟悉角色扮演的整个过程和角色扮演的目标,查找相关资料。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内,与其他角色协同尝试着承担并实施。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角色扮演法,学生才是主角,需要自己写剧本,老师的作用是检查学生写的剧本内容。角色扮演法比较有新意,在学生看来像是演戏,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个不是回答问题、不是考试,自己可以展示一下,只要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想法,班级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轴线拉伸和压缩杆件这一章就可以采用这个教学法,让学生安装老师布置的任务,扮演其中角色,自己感受拉杆和压杆,便于学生的理解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再好都需要老师恰当运用,老师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同时老师要多看到学生们优秀的一面、闪光的一面,谁都希望被表扬被鼓励,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蠢的,鼓励赞美可以使差学生变好学生,谩骂瞧不起会使好学生变差学生。 除此之外,家是学生一个坚强的后盾,家长的理解和表扬对学生也会重要,“干得漂亮”“你真棒”“我爱你”这样的话如此简单,家长却吝啬得不愿说出来。当家长和老师在指着学生的时候,有没有通过镜子看看自己的表情,有没有反思过是不是就是这样的表情让学生不愿意学习,这是值得家长和老师思考的问题。 以上是对中职专业课――《建筑力学》这门课的教学研究,不管是建筑专业课还是其他课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要到什么时候家长和老师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呢,希望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早点重视。 建筑力学论文:浅谈中职建筑力学教学现状与改革 摘要:《建筑力学》是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为一体的建筑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结构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它不仅是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而且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建筑力学》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整个教学成效, 影响到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因此, 必须要适应新形势, 采取新措施,改革《建筑力学》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建筑力学;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建筑工程专业作为当前社会的一个发展比较成熟完善的传统专业,同时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有着无限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学本专业的每一个学生必须学好专业基础课。比如,建筑力学等。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筑力学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道桥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等工科类专业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但现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建筑力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对建筑力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政策。 一、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底子薄。随着近几年中等教育入学率的不断提高,普高热持续升温,职业教育生源素质大幅度下降,学习的基础普遍较差( 尤其在数学、物理方面),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 缺乏动力。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进校后注意力转移, 抱着混三年拿张文凭的心态,得过且过,从而缺乏学习动力。 学法不当。虽有部分学生想学点专业知识和技能, 但在学习方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不注重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公式的内涵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只是死记硬背,乱套公式。 (二)教师方面 观念陈旧。有些教师一辈子就是教授 《建筑力学》,总是拿着同一把尺寸去衡量不同时期、不同基础的学生, 就是抱着固有的观念去对待现实的学生,要求偏高,学生的学习基础持续下降,而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的各项考核,取得好的成绩,在授课、作业、练习、考试中难度较大,这样既丧失了自己的信心,又让学生感到灰心,毫无成就感。 重教材的钻研,轻学生能力的研究。教师的备课往往十分重视备教材、备教法,而对备学生常常忽略,对学生的基础差异、个性差异、接受能力差异、学习力的差异等因素研究不足,致使学生无法掌握所授的知识。 重教学的系统性,轻内容的灵活性。授课时往往严格按照教材的章节内容,对复杂而严密的公式推导和理论较强的内容或数理要求较高的章节不加取舍,不能进行有机的整合,致使教学越教越难。 (三) 教材方面 目前的教材仍旧是按传统的学科体系而编写的, 十分重视系统本身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忽视了基本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导致许多学生产生不搞设计力学课程无用的错误观念。不会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 改革措施 (一)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水平,而且要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特点和规律, 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专业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整合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这类人才既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 按照这一目标定位要求,教学内容应该剔除繁琐的推论,删去理论性强而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少的章节,突出适用性、适应性,强化定性的分析。讲授的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让学生感觉它有用,而不是难,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筑力学》课程不同于数学等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工程背景,且工程应用性强。在教学中,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广泛联系实际工程, 如讲物体受力分析、力矩的计算、平面平行力系塔式起重机起吊重物的确定等,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对实际工程分析很有兴趣,一旦发现今后工作中的问题能够自己解决,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自学加强对本课程的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工程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强了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加强直观性和情境性教学。建筑力学虽然是研究工程实际中的各种构件和结构, 但受力作用后产生的内力、应力、应变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直观性教学,创设现场教学的情境。 (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现代教育媒体的多样性, 教学原则的多重性, 使得教师有了更广泛、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等。 (五)改革评价方法 课程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得到总评成绩,这种评价方法不能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职业教育主要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改革现行的考试方式,要将学生平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内容。 总之,我们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教育受到网络高科技猛烈冲击。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音乐教学插上了翱翔的翅膀,展现出一片广阔的前景。那什么叫现代教育技术呢?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的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的需要使音乐教育也要走出旧有的模式,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为学生开辟一片更广阔的艺术天地。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就使得音乐课拥有了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频、视频,栩栩如生。而这种立体交叉、大容量、多样化的媒体信息,能诱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音乐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 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种种的一切都可以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来 完成。 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感知,它不同于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也不同于绘画艺术,可以借助色彩线条来展示,它只能通过平时学习、生活的知识积淀来达到对音乐的理解,但中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音乐修养不足,审美经验不够,如果只靠耳朵的“听”,可能无法与音乐产生共鸣,这时候就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来做媒介,让声与像结合起来。 如高中有一节课,课堂内容是音乐与影视的结合,在没有使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时,这堂课是没有办法上出来的,有了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电影片段,单独的音乐片段,然后让学生整合。可以通过画面配音乐,也可以欣赏音乐之后找合适电影片段,这就是声与像的结合,可让学生有更清晰明了的听觉、视觉感知,从而达到对音乐的更深的理解。 课堂只有45分钟,可是我们要了解的东西却没有办法在45分钟内完全展示出来,那些没能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学生就可利用多媒体网络在课外自己学习。电脑的最大特点就是拥有交互使用的功能,我们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指导学生要了解哪些知识要点之后,就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还可在下一堂课上展示给全班学生看,做一个小老师。有一堂课,我就布置了下一节课我们要上的内容,让学生下课后分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分配给每个学生自己的任务后就各自准备,小组整合,在后面的一节课上就由每一组来完成课题内容。后来发现学生讲出来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范围还要大得多、深得多,而且知识掌握更为牢靠。 同时这件事也告诉了我,对于教师自己来说,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除了会使用,还要有不断的学习,不然就会被学生超越,因为课堂内容的学习,只要学生自己能在网络上找到,他就会了,他就同老师一样了,那我们做老师的还能再被学生尊敬地喊老师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网络可以完成的,还要你教师干吗?记得有一次听一堂公开课,教师讲的是音乐的特点,他利用多媒体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件通过图画、声音片段、影视片段一一引导,让学生学习掌握了音乐知识之后,让学生自己写曲,然后教师现场通过MIDI合成器做出了学生们自己的音乐,然后展示给所有人欣赏,休息时这堂课无疑成了众多听课老师议论交谈的重点。多媒体音乐课件我们可能在音乐课堂中使用得很频繁,但是对于更高一级的音乐制作,我们很多人还没开始涉及,就像我们很早就会上网找资料,却很少听到有人说在网上你可以找到我做出来的东西。我们会拿来,暂时还没人敢大声说:你们可以拿去。这位老师就做到了让学生自己学习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老师再将学生学会的东西利用自己的高超的专业技能展示出来。 所以我们也应注意,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它的主体应该还是学科,而非信息技术,因为它毕竟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它可以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但是不能代替全部,如果我们过分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就会忽略了我们本专业基本技能。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谈音乐教学从”承受”到”享受” 摘 要:要想成为一位哪怕是不太出名的钢琴演奏家,最少也得花费25000个小时的练习时间。若只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学生,要学会较轻松地弹奏钢琴,至少也需要500个小时的练习。本文略谈钢琴教学训练的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4+2”钢琴学习法 智商 情商 自信 一、不是享受,是承受 有位教师这样说:“你们钢琴课比我们文化课更易让学生产生兴趣。”笔者是不太赞成这种观点的,其实技能课之所以被冠以“技能”二字,就说明这个课必须要经过枯燥重复的练习,生长期漫长才能终成正果。下面我们看看学生的看法是怎样的。在某班的钢琴课上,老师鼓励大家:“弹琴要放松,它是一种享受”,这时一位女生插话道:“老师,不是享受,是承受。” 细想,我们要想成为一位哪怕是不太出名的钢琴演奏家,最少也得花费25000个小时的练习时间,就算是成为一名将来要在幼儿园工作的合格幼师,要学会较轻松地弹奏钢琴至少也需要500个小时的练习。这的确让学生“承受”得多了一些。那么有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跳过“承受式”的练习阶段呢?回答是:这是不可能的,无论教师与学生都不要轻信那些“专家”“大师”的所谓速成法。学习钢琴永远离不开一个“慢”字。 二、15字教学法 为了让初学钢琴100天阶段的学生们简单清晰地弄明白钢琴弹奏的思路,笔者总结了15个字:哪个音?哪个键?哪个指?有多长、看手型。为了落实这15个字,老师必须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原则,不断地指导学生,平均每一周对300个学生,老师必须要单独辅导一遍。几乎同样的手型、数拍等问题出现在不同学生身上,尽管已讲过,可还得再重复多遍。此时老师要及时调整焦躁的心态,经过温火、慢炖的调整后,老师会让自己又一次沉静下来。在笔者所教的5个班期末钢琴考试中,学生们的弹奏成绩终于有了提高,这虽然距灿烂骄人的成绩相去甚远,但笔者毕竟用责任战胜了自己的急躁和“惰性”。于是笔者有所感悟:自己学习音乐已将近三十年,凭什么急于让学生听一遍就懂,看一遍就会弹? 尽管老师有时鼓励学生励志:“Play Piano”。Play一词是玩,但她们仅仅练琴状态好了一周后又回到从前的懒洋洋状态。在此情况下,任你用平和的还是急躁一点的谈话式、语重心长式、简洁生动式等讲课法,总之招术用尽,同学们的弹奏热情还是不太理想。 三、“4+2”钢琴学习法 老师给学生讲“钢琴学习,三分听,七分练”。学生学习钢琴实际上不就是练习钢琴的过程吗?于是笔者试着翻版一种“4+2”的钢琴学习法。即班长牵头组织,团支书做好练琴的思想工作,学习委员了解、搜集班内学生现有弹奏状况,钢琴课代表作集体性辅助讲课,每个寝室推选2名钢琴高手做好“传、帮、带”,定时在本班教室讲解,提醒学生及时练琴及本周弹奏要点、难点。 在这种思路下,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与个人的琴技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合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互帮互助的精神。经过尝试,在笔者所教的音乐3班成效尤为突出,去年底钢琴考试仅有2人不及格。再加上学校推行的“3+3+4”学生成绩评定法,学生们的练琴热情越来越高了! 四、弹琴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表达 一直以来,人们对智商、情商都提得很多,智商是理性的,狭义地讲可看作是学生弹奏钢琴的技术规范程度;情商是感性的,可看作是钢琴弹奏的情感表达。想想平时我们要求那300个徒弟们弹奏钢琴时,这不能动,那不能高;这儿不能翘,那儿又弹得短了。好不容易经过“承受式”的练习,学生的弹奏规矩了,可是钢琴课与新课改要求的情感和价值观又体现在哪里呢?当看到学生缩成一团,僵硬地歪着头,一个劲地往琴里钻,手指熟练而无情地敲击着键盘时,笔者会在心里想:“完了,完了。这决不是让学生们弹奏钢琴的初衷。” 为此,我们开始调整教学战略:对学生的钢琴弹奏训练,开始理性与感性两手抓。如在解决了技术问题后,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同学们能否想象着描述一下五月里的情景?”同学们回答:“五月里有鲜花、蜜蜂、蛙鸣等。”老师说:“这首钢琴曲原本没有歌词,我们能否编上歌词呢?”这首曲子恰巧是“华尔兹”曲风,于是老师开始动情地即兴弹唱起来:“在五月里,有你有我,让我们舞动着生命之歌。”学生们兴奋的掌声哗哗地响。看到时机成熟,老师趁机说道:“弹奏钢琴时身心要舒展,放松,不要再那么僵硬,无情的敲打,弹琴不是成了打、砸、抢、烧嘛!弹琴应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表达!” 昨日的“承受”,今日已化作了“享受”。也许学生们能成为理想的、声情并茂的弹奏者不太可能,但毕竟他们找回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那份弹奏自信,弹奏出了师生共同体验快乐音乐的热情。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高校音乐基础通识课的教学改革 1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 1.1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注重其人格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教育,它要求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音乐文化修养是文化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塑造着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形成。 目前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音乐课一直是中小学的义务教育所要求的。但基本上除了学唱有限的经典歌曲外,很少有对乐理知识的介绍。到了高中阶段,为了应对高考,很多学校将音乐课从课表上抹去。而大学阶段的音乐素质教育也不容乐观,大学生尽管喜爱音乐,却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贫乏、音乐基本素养较差的现象。对工科院校63名学生音乐素质抽样调查的状况是:能正确听辨调式音级的学生占6.3%,完全听辨不出的占39.7%,能完全正确模仿节奏的学生占92%,完全错误的占3%,能正确听辨不同节拍音乐的学生占14.3%,完全听辨不出音乐节拍的为61.9%,识谱能力较强的学生为1.5%,完全不会识谱的占30%。[1]可见,大学生普遍音乐素养较低,很难真正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深层美感,这与中国正在积极进取和上升的大国形象、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的状态是极不相称的。 1.2音乐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广;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忍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处;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由此而见,音乐教育对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在普通高校大力推行音乐素质教育。对于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性质问题,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宗旨,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艺术的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2-3] 在高校开设音乐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在以下方面是有利于的:(1)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2)有利于大学生团结协助、增强集体主义精神。(3)有利于大学生形象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音乐基础”通识课大纲的改革 2.1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单纯娱乐为目的的音乐教育,而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使大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在道德评职、人生观、民族艺术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4]。 在确立音乐基础教育的任务和要求时,应该既要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又要突出基础教育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学习最基本最必需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开拓艺术视野;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2.2“音乐基础”通识课大纲的改革思路 通识课既然是一门课程,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讲座,要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能讲成专业课,也不能只是将专业课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益学生的人格素养。 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改革,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方式,推广音乐创新活动,改革大学音乐教育的大纲以适应新世纪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拓宽原来的音乐基础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它改造成综合性课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在“音乐基础”通识课中将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合二为一的改革思路。 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一个侧重理论,一个侧重实践。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合并为一门音乐基础课程设置授课是比较科学的。首先,合理利用了教学资源,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音乐内容;其次,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符合学习规律。 2.3确定新的“音乐基础”通识课大纲 一般高校通识课的学时规定为32,这对于将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整合在一起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学时紧张的问题,将乐理知识中一些不常用、偏难的知识点去掉,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具有基本的音乐素养。大纲内容如下:(1)基本乐理知识。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本知识,但应根据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选取其中最基本的知识主干,删除繁琐的、对他们用处不大的知识,如:等音程、重升、重降符号等。(2)视唱、练耳及节奏感、节拍感、调式感的训练。这是学习音乐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并使他们学会在这方面自我锻炼和提高的方法。(3)歌唱的基本知识与歌曲演唱:歌唱是最基本的音乐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最喜爱和最能普及的形式,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歌唱的基本知识,选取中外艺术歌曲和优秀的民歌、通俗歌曲,对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直接的帮助。 3三段式教学法 在授课方法上,秉承精讲多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提出了三段式音乐课程授课法。每一次教学分三个阶段:(1)知识的复习和兴趣的启发阶段。在这个环节中,对于上节课授课内容进行充分的回顾和复习,使学生学习起来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不增加太多的压力。由知识的延续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表明其在实际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兴趣。(2)音乐理论的讲解阶段。这个环节主要是按照大纲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并注意与实际的结合,举例说明。(3)视唱练习阶段。在这个环节中,给出一些典型乐谱和经典流行歌曲,让大家用所学知识进行识谱和唱谱。 三段式授课方法做到了学中练、练中学,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提高了学生学习通识课的兴趣,实际授课效果良好。 4教学反馈 在从2007年开始的7个学期里,一直承担“音乐基础”通识课的教学工作,如表1所示。学生选课积极,学生共计579人,6个学期学生测评分数均为优秀。 从实际运行的6个教学循环来看,新的教学大纲完全适应我院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们对于“音乐基础”课程兴趣浓厚,寓学于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5结语 音乐教育作为大学生提高素质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已经形成了共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快速、有质量地提高大学生的音乐修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提出了将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结合起来的课程改革思路,形成了新的教学大纲,并提出了适合音乐教学的“三段式”教学方法,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思路和环节基本达到了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音乐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简明 教学目标是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比如教学目标高、多、空,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环节的学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比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练唱次数,时限的控制,书上哪些内容要重点讲,哪,!些内容可以不讲,但所讲的一切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教者不能随心所欲。 三、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教学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分清主次,层次清楚,才能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歌曲的难异程度及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情况,科学、切实、灵活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如:教唱简单歌曲时,采用模唱法,学生听了范唱后,直接跟着音乐唱;教有难度歌曲,可采用分句教唱。 五、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 有效教学目标是基础,关键还看怎样有效实施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学过程。 1、要进行有效讲授。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有效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高潮。 2、要进行有效提问。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多么珍贵,提问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步步设问,提问和解答相结合。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要做到有效倾听。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音乐互动教学的原则和措施 一、引言 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故而,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加强自身的综合教学实力,并旦根据师生互动教学的原则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营造一个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音乐才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强调了学生在音乐课堂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科学的课堂,并把音乐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教师要渲染和谐自甶的音乐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交流热情,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的交流互动当中,转变音乐教师的固有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师的综台能力。 二、在音乐乐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教学的原则 师生互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幵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首先,强调学生在音乐课堂的主体地位。在音乐互动教学中,教师经过充分的备课准备,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学生与教师配合默契,才能完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音乐知识信息,并且将音乐知识在头脑中加以学习、分析,总结出新的音乐知识理论,对音乐作出自己的鉴别和更新。所以,学生在音乐互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显而易见,只有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才能有效的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其次,音乐互动教学应具有科学性。音乐互动教学是科学化的教学,只有科学的音乐课堂才能使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知识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和理解,逐渐的形成科学化的音乐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抽象化的音乐知识,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幵展,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音乐概念。 三、推动音乐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音乐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开展,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对音乐互动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的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师生互动教学: 第一,渲染和谐自由的音乐课堂氛围。学生有着表达自我的超高欲望,但是受到年龄的限制,自制力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个阶段的学生又很容易急躁冲动,往往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因为表达不当而产生紧张的情绪,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这种情绪能够得到较好的缓解。所以,在音乐互动课堂中,音乐教师要懂得包容和理解学生这种不安的愦绪,明确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并且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利于学生缓解紧张情绪的宽松环境,用乐观开朗的态度对学生的进行帮助开导。和自由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第二,转变音乐教师的固有教学思维。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有时会产生一种固有的思维意识,这不仅使得音乐教学缺乏新意,更会对来来的教学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更是发展变化的,教师的老旧教学思维方式方法也应当随着发展而更新。世界的音乐种类多种多样,有各的特色,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面对不同类别的音乐风格应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不一样的音乐欣赏体验,进而保证音乐互动教学的质量。 第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音乐互动教学自然是建立在师生和谐关系之上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冷淡,对音乐乐互动教学有着不利的影响。学生不愿意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欣赏观点,教师就无法了解学生,更不能走近学生的内心去感知,课堂之上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了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可言。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适时的变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去体验学生的世界,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第四,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在音乐课堂进行互动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专业的音乐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师生互动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相互的信息,属于音乐的专业词汇又非常的难懂,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符号、乐谱等属于音乐特有的语言来开展课程,调动学生的交流热情,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的交流互动当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所以,音乐教师要不遗余力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教育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更新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始注意到,如果能够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不仅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还能够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以,师生之间的互动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里的主导者,使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里学发展自身的音乐才牮和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探究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适用性 一、音乐游戏对学生生活的影响 游戏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和最喜欢的就是游戏,而将游戏引入音乐教学中,是将生活化的情景模式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接受音乐,能够形成关于音乐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提升学生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 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案例 1.谜语导学 在进行音乐学习时,老师可引入一些小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如在学习《森林王国》时,老师可以先出示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让学生去猜,然后老师辅助以乐器的演奏或者播放音乐,来帮助学生猜出这个动物,学生在音乐的指示之下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猜到了动物,然后再进行音乐学习,头脑当中就会形成关于动物的形象与音乐之间的关联,从而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 2.故事融合 如在学习一些带有故事性的音乐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上台来讲故事,而老师则用音乐进行伴奏。学生们一边讲故事一边听音乐,会增强对音乐的敏感性,故事与音乐的结合也丰富了音乐的趣味性,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面,增强了音乐学习的趣味性。 3.表演学习 教师在音乐学习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习到的音乐编一出小型的舞台剧,可以将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小片段组合在一起,放入到表演当中。学生在舞台剧的准备以及表演过程中会充分地调动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知,以及肢体动作的表演和与小组其他成员的配合,因此表演是音乐学习成果的一种综合性表现,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4.对歌游戏 学生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歌曲,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之间的对歌比赛,犹如部队的拉歌。因为团队唱歌有着很强的气势和精神鼓舞作用,而在对歌过程中不同的团队形成了竞争态势会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在别开生面的对歌比赛中,学生会强化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愿意主动投入到比赛中为自己的团队争得荣誉。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出发,以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情感的表达为培养目的,让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真正魅力,在音乐氛围所产生的吸引力影响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在音乐学习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改革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自1993年秋季起在市人民小学开展音乐教学试验,以一 (4)班为试点班。经过三年的改革试验,学生的音乐素质有超常的发展。 一、试验的目标 1.宏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一条适合深圳特区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路,提高学生素质。2.微观目标:通过对试验班学生六年的教学试验,要求学生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要求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掌握音乐语言能力和识谱能力,掌握科学的唱歌方法,掌握一般儿童歌曲的写作方法。 二、试验的措施 1.生源状况。该班共有54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31人。刚入学时,任科教师对其音乐能力进行初步测试,能听准音占74%,不能听准音占26%;节奏感较强占78%,节奏感一般占22%。2.教师配备。挑选合适人选担任班主任、音乐教师和唱游教师。3.选择教材。良好的教材是促成试验成功的重要一环。 我校把沿海版音乐教材作为试验班的主要教材。其次,我校选用了奥尔夫教材,通过朗读、声势和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亲自体验音乐;选择奥尔夫器乐,为唱歌、律动、朗诵等作伴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选择奥尔夫器乐,为唱歌、律动、朗诵等作伴奏,以达到提高合奏水平的目的。4.课程设置。音乐试验班的音乐课按国家教委规定每周三节,根据实际开设常规音乐课、唱游课或器乐课。 另外,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的培训。 三、探索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1.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教学上必须重视形象化和直观化。在教学上,充分运用投影、幻灯、挂图、磁性卡片、实物、电视、录像等形象直观的教具和教学手段,去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我们在讲授小学第一册(沿海版)第六课《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将歌曲中的旋律以高低不同的位置通过绘制挂图表示出来,使难于形容、不好捉摸的听觉音高感受以视觉容易感受的空间表示出来。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三年来,我们共制作了投影片52张,自绘挂图36幅,各种卡片200余件。其次,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富于表情的眼神、手势、体态去解释音乐作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教学上必须重视律动性。我们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生动形象的模仿动作,把“动”引导到音乐课堂上来,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生坐着不动上音乐课的单一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欣赏课《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时,结合图片、幻灯演示,让学生自由模仿他们曾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小骑兵的骑马律动,再结合音乐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用不同的体态、不同的速度去做律动,去表现小骑兵的勇敢、顽强的品德。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上必须重视启发性。 4.抓好音乐创作教学,开发儿童智力。小学的音乐创作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动机,通过研究、探索、发现和创造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试验班一开始就把创作教学列为重点试验内容。(1)制定各年级音乐创作要求。根据学生水平实际及试验目标要求,制定如下分级创作要求。 一、二年级:通过各种游戏、律动、歌表演等教学活动,渗透创作意识;三、四 年级:开始口头创作,学会记谱,并逐步从口头创作过渡到书面记谱作曲,掌握单乐段2一4小节作曲方法;五、六年级:学习“启、承、转、合”及其他基本的创作曲调方法,能为歌词谱曲配乐,了解二声部作曲方法,学习和理解二段体与三段体曲式的写法。(2)循序渐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自一年级开始至三年级,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唱名填空”、“节奏变唱名”、“曲调问答”、“填空接龙”、“曲调变唱法”、“为歌词谱曲”、从口头即兴创作到书面歌曲创作等教学方法。到三年级下半年,试验班学生基本达到人人会创作歌曲。 5.教书育人,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任课教师很注意对歌曲主题的分析,并用最饱满的感情去教唱,用艺术的形象去感染学生。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新课改下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探 新课程要求我们用新的评价理念、方法、途径开展音乐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新的评价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1.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1.1巧评价激发自信心。传统的音乐教学,过分注重音乐知识的教学,突出演奏(唱)技巧,忽视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忽视了教学的“个性化”设计,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陛。这也是造成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点,我改变了上课的组织形式,改变了学习方式,巧用评价,以激发学生表演欲望入手,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和时间,有时让学生单独展示,有时进行分组展示,从而让学生不仅喜欢音乐,更喜欢上我的音乐课。 1.2巧评价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即为兴趣。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同时其也是评价体系的主体。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起到指引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定期举行音乐对抗赛。比赛采取按学号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办法,自由组合表演队伍,人数不限,然后指派几名胆大、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任组长,由他们认真组织,使擂台赛成为一种体现集体智慧的比赛。又如可以采取对歌的形式等。这样的擂台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学习内容又进行了评价。班级音乐会既是一个展示学生音乐学习成果的舞台,也是趣味性的一种评价方式。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报节目,选自己最拿手的上台表演。我们每学期或者每学年可以举办一次,让学生自己筹备,教师负责监督。 1.3巧评价激活学生情感。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必须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核心的目标。它包括“丰富情感的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音乐是晴感的艺术,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教育效应主要体现在熏陶、体验、感染等情感层面上,所以,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例如《七子之歌》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曲式结构AB二段。A段旋律平稳,在中音区,力度中弱,学生用平稳,柔和的声音表现对母亲的依恋之晴。B段旋律走向高音区,力度较强,用呼唤性的音调表达企盼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感情。这时,根据自己的表现,学生自己、学生之间、教师根据音乐情感评价表对学生的演唱给出评价,学生兴趣很大,有的学生反复的进行表现,最后得到最好的成绩。通过这种评价机制,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成为一种自觉而有效、主动而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4巧评价激活学生思维。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绘画、文学有着直接的联系。一首同样的曲子,由于受到阅历和文学的影响,从而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就不同。例如,在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时,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内容,而是鼓励学生,让他们讲一讲他们知道的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内容,再比一比谁的故事讲得精彩。然后评选出的几个故事由学生为《山歌好比春江水》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那些异同。通过这样评价鼓励,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2.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注意问题 2.1时效性。时性评价做为对学生评价体系中重要一个环节,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时效评价要特别注意抓准评价的时机,只有抓住了评价的最佳时机,评价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2.2评价的目的。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智力发展、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个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促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潜能。23积极性。课堂评价中如果教师表现得偏爱优生、忽视中间学生、厌恶后进生,必然会使学生与教师产生不同的距离,影响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兴趣和参与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的评价中必须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行积极的评价,以此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总之,课程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音乐评价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了无限生机,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成了音乐真正的主人。各种方式及多角度评价方式的激励,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音乐、发现音乐、探索音乐中去。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深化,高效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潮流,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故而,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音乐人才,同时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所作出的适当的调整,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虽然高校音乐教学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做出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和完善,但总体来说在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师资力量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的。 (一)课程资源方面的问题课程是体现教学模式最为直接的方法并且作为教学重要依据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学得以确保的重要凭证和基础,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而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的课程主要还是采用的传统的老教材为主,虽然经过多次的修订和调整,但整体的内容上并没有多大的创新和改变,尤其是一些理论性的教材,多是直接选用国外教材,专业性很强,对普通高校生来说理解困难,造成学习难度大,并且有些教材的内容是重复的,使得时间和人力上都有很大的浪费,同时其内容门类多,而且很多都缺乏实践性的意义,不符合时展的脉络,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二)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知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音乐教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来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现阶段的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单板僵化,过分追求统一性和整齐性从而忽略了学生对个性的需求,忽略了音乐艺术的丰富多彩性。并且,现在普遍的教学都是进行统一教学,教师不能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利于个性化的培养。此外,师生之间的教学方式非常单调机械以及落后,多是教师弹学生唱,缺乏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并且传统电化讲学是播放音乐光碟等,容易造成声音的失真,不利于学生的模仿和探究,不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过分主张音乐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忽视认人文素质等方向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一种沉淀感以及人格的魅力。 (三)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教师的质量和实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师资力量的建设也是改革的关键。我国目前高校的师资力量已经随着改革的发展而有所提高,但一些现状和问题仍是严重:其一,音乐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仍有不足,有些教师的学历并不是很理想,不能到达要求,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疑问;其二,高校对专业性人才的引进以及鼓励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以及不够规范,不能做到真正的择优入取,任人唯亲现象时有发生。 二、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措施分析 (一)改革课程资源改革课程资源主要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音乐教学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可行的整合,不断地对其进行优化。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更加慎重,进行全面均衡的考虑,不能仅仅只是选择专业性的音乐教材资源;其次,将有联系的课程进行合并教学,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民族民俗音乐文化,将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加入教材中,使其教材具有独特性以及实际性;最后,要慎重选择教材的难度设置,要符合普通高校的专业化水准,不能使其难度过分脱离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影响。 (二)改革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其一,引入情感体验性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引导学生追求单纯的声乐技巧,同时要注重在音乐中的情感的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可利用的设备为学生创造出合适的情感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其二,进行开发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究,提高团队的合作以及引导进行自我的反省和教育,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作为学习教育的主体;其三,构建兴趣性以及主动性教学模式。在教学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注意选择多元化以及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把握住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的音乐形式以及有趣的音乐故事丰富课堂内容,活跃学习的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三)改革师资力量对于学校师资力量的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从专业化水平的层面上不断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和提高,提高音乐教师的学历层次;第二,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三,完善高校教师队伍人才引进制度以及激励制度,坚持择优录取原则,从根本上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将教师的绩效考核与工资等个人利益合理结合,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然,因而,广大音乐教师应该对其足够的重视,从传统的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主动地创新,将音乐融合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精神中,大力发展音乐教育事业,为社会提高专业的、个性的、创新性的音乐人才。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论文 多元评价在音乐课堂中的激励作用 评价是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采用多元评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音乐课堂中,我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大力提倡同伴互评,适时进行教师点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扮演着演员、观众和评委的三重身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聆听习惯和竞争意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在音乐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设置不同的聆听要求,如听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音乐风格、歌词内容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听边思考,在思考这些问题答案的同时,无形中加深了对歌曲旋律的熟悉程度。然后要求学生聆听歌曲旋律,随歌曲节奏张口默唱歌曲。经过反复的聆听之后,学生基本能把握住歌曲的旋律及节奏了,再让学生随录音小声演唱。第一轮试唱之后,就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个评价实际就是一个质疑的过程,学生可以评价在演唱过程中唱的不对或不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难于掌握的部分,这样促使每个学生在认真参与演唱的同时,更要聆听录音的范唱,才能准确对自己进行评价,找出学习中的疑难。另外在小组合作展示之后,也鼓励小组长及组员针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员的参与情况、合作态度、合作效果等,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邀请其他小组给予补充评价和指正。这种评价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时刻关注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从而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大力提倡同伴互评。同伴互评在音乐课堂中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独立思考之后的交流,可进行个人评价;针对小组合作之后的展示可进行小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是对其观念的补充修正,也可是对其出色表现的肯定和鼓励,还可是对其问题的挖掘和纠正。例如在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时,我采用小组接龙演唱或是PK赛的方法,让学生先进行展示,然后由其他同学或小组针对展示效果进行点评,要求每人至少能发现表演者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或是充当“小小纠错员”帮其找出演唱中的错误,并通过正确的示范帮其纠正;或是对其表现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向表演者公开挑战,进行再次PK。通过多种形式的同伴互评,形成了学生互帮互学的浓厚氛围,提高了个人或小组之间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实现了共同提高,共同促进的目的。 三、适时进行教师点评。教师的评价在教学中更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激励性的言语,也可以是鼓励性的眼神和手势,还可以采用PK栏积分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作出公正的、极富激励性的评价。音乐课堂中,我除了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以外,正尝试着PK栏积分评价法,为我的课堂增色不少。我在讲台前的黑板上开辟了一块“PK评价”专用栏,上面记录着不同的组别,每个组别后根据不同环节和内容,针对各组的具体表现,用星星、月亮和太阳记录着各组的成绩。如回答一个问题、最先完成小组合作任务的,每次记一颗星,累积达到三颗星就升为一个月亮。帮助同学纠正一个错误、充当“小老师”引导同学学习的,每次记一个月亮,累积达到三个月亮就升为一个太阳。能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或展示的,且表演非常出色的就奖励一个太阳,累积达到三个太阳就奖励一面小红旗。采用这种积分评价法,一天一小结,一月一总结,得到红旗最多的小组即为优胜小组,将被优先推荐为学校表彰的优秀小组,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这种短期与长期兼顾的评价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课堂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可见,评价的作用犹如杠杆的作用,只要我们使用好这根指挥棒,课堂教学中就能挥洒自如,使学生积极主动、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编辑:圆圆)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在当前的音乐教育改革背景下 ,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采取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改变教师声乐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完善声乐教学条件等办法 , 旨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 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 , 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大连大学几年来积极进行声乐教学的系列改革 , 旨在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一、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历史长期以来 ,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 , 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没有体现出自身特点。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 《标准 》 ) 正式出台 , 强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 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 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 , 重视音乐实践 , 提倡学科综合 , 鼓励音乐创造。 《标准 》的提出不仅对我国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 而且对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合格教学能力的音乐师资人才。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 , 还应具备讲授科学声乐理论知识的能力 , 掌握科学声乐教学方法。因此 , 声乐教学改革力图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 , 更新教学内容 , 实施多样化教学 , 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 , 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 , 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 ,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问题 1 . 大量扩招 , 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国民教育的发展 , 对音乐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多。新形势下,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 扩招生素质偏低给声乐教学带来难度 , 旧有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与新形势不适应。 2 . 专业能力不强 , 忽视师范素质培养。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 “ 合格 ”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 , 仅仅上好专业课已达不到新的教学目标。 3 . 过多注重技术训练 , 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关注技术训练的前提下,应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声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 , 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 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艺术类学科 ) ; 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 , 使学生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 4 . 声乐教学内容单一 , 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较低。 一直以来 ,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基本延用传统的声乐表演专业设置 , 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 , 但也存在随意性设置的现象。课程设置显然是不全面的、不适应时展要求的。经过改革后 , 确定了新的教学内容 , 更加突出了师范性。 三、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 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与进步。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音乐教育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 , 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来陶冶情操 , 提升精神境界 , 因而对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 . 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 , 我国教育模式更多倾向于理性素质的培养 , 但感性素质的培养更应得到重视。感性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 , 其中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3 . 高校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为大连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使学校及学生真正认清自己专业的职能所在 , 并正确地规划设计 , 这是教好学好声乐 ,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 四、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施 1 . 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 , 改变原有课程体系 , 强化各种演唱技巧及声乐基础理论学习。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不但要加强声乐演唱的技能训练 , 还要学好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唱得好 , 还要懂得多、教得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 ,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首先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内容改革 , 加入声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加入声乐理论的课程内容; 加强声乐教材的选编工作; 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 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演出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教师声乐技能大赛; 在确立声乐学习目标前提下 ,抓住发声训练与作品演唱 , 抓住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 , 以及舞台表演、教学实习等环节 , 立案备课 , 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2 . 改变教师的声乐教学观念。 专业声乐教学正处在高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 ,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 , 市场经济体制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 , 培养专业音乐人才 , 切实提高教师声乐教学观也成为必要的趋势。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音乐课教学经验交流 音乐课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古语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发挥其自身音乐潜能,我从事了十五年的音乐教学工作,深深地感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一、充分发挥学生能力,大胆地放“权” 我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请他们参与课堂设计,提供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把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变成学生先行学,学生相互学,师生互动学。比如:在教唱《跳吧跳吧》这首歌曲是学生采用反复聆听,强化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熟悉旋律,记忆歌词,自主学唱歌曲。从教学中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跟着音响自主学会新歌,注意各种节奏的变化,为学生识谱能力及视唱水平的提高铺路搭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尝到甜头,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培养、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才能,其目的不是音乐、舞蹈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听、创造性的想像、创造性的活动,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在教唱歌曲《红蜻蜓》时,我没有告诉学生曲目名称,而是让大家边聆听,便联想音乐情境,为曲子命名.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投入音乐中认真思索,并兴奋地小声讨论.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让我惊叹不已。乐曲名字竟然有七八个:《天鹅》、《宁静的山谷》、《湖》、……看到他们在音乐实践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很欣慰。音乐带给学生的感受各不相同,他们都能为乐中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 三、教学中应富于情感,用心去感染学生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实践证明,通过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形成高尚的情操。所以,音乐教师要富于情感,用自己高尚的情感引起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以感染学生。如教唱《跳吧跳吧》时,我先引导学生交流新疆维吾尔族的相关信息.接着,我请他们欣赏一段新疆优美景色的音像资料,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玛依拉》,使学生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有“我要学”的兴趣。在教唱时,我启发学生用竞赛的形式识谱学歌,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自然更好。处理歌曲时,我请他们分小组讨论,找到最佳的演唱方式。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此时,我优美的范唱,又会使学生比较出他们演唱中的不足,用更准确的歌声表达出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新的目标和任务。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毕业发展奠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总之,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让我们逐渐放开他们的手,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发挥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大步地奔向美好的未来吧!(编辑:圆圆)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如何加强初中音乐课的教学创新 【摘要】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类创新能力的一把重要的“钥匙”。它如何培养人类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音乐教育者深思的课题。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创新 音乐是通过音响结构及其运动节律形成的音乐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音乐艺术所采用的手段及其特征,决定了这种艺术形式有很强的抽象性。初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是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 1.调整教学计划 1.1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基于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应适当地增加部分乐理知识,如节奏,音的长短,音名和唱名,曲式结构等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1.2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我们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等,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有些学生上课甚至不愿带着课本来,加入这部分内容也是时展的需要和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3增加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课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固然优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可是往往使学生觉得离他们的距离很远,有些学生很想学习音乐,但总觉得没有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增加部分本校学生的演出欣赏,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2.改进教学策略 2.1加强师生互动;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乐理课上: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加进一些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可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这样欣赏课的情境就会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会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也能越来越好。 2.3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学校可以开展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才艺展示比赛,还有校园电视台等等。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为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3.改进教师管理策略 3.1加强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城市现代化、信息技术发达的现状,我们的音乐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多接受、多学习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对现有师资进行在岗培训。内容可包括:①音乐基础知识。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进一步加强教师音乐审美能力。②音乐基本技能。让教师全面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功:歌唱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弹唱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器乐演奏能力等。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和国外着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发展教师的创造性。④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渗透,与舞蹈、影视、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学科相渗透,还包括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另外,坚持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师德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长效的师德建设机制。以此加大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改变目前我国音乐教师学历程度偏低,实际教学能力薄弱的现状。 3.2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现状,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为根本,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 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地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音乐是主体思想间的交流,是音乐家通过作品和作品的诠释者进行的艺术沟通,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和人的感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艺术。音乐教学如果不能和聆听、感觉实践、音乐作品甚至音乐创造联系在一起,教学就成了纸上谈兵。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技工院校的音乐教学问题和策略 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音乐教学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像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的歌曲,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曲、音乐基础知识却提不起兴趣。因此,如何做好技工院校的音乐教学,需要我们认真的探索 。 1 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备课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我们音乐教师既要分析教材,更要花时间去分析学生。备课时要心中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了解学生。首先要思考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什么样的方法能帮助他们最快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情感、兴趣需要是什么?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又是什么?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常识如何?聆听乐曲时,他们真正感到困惑和难于解决的关键点在哪里?最后“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 2 改变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应该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因为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学中常用到的有体验性、实践性、语言性、探讨性音乐教学方法等。在实际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灵活有效的实施于课堂之上。 教学过程包括:如何导入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如何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新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步骤、学习的反馈和评价时机等等。创设情境、合理导入。情境的创设要考虑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同时,还要明确提出本节课的目标与任务。技能训练,有机渗透。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有机渗透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的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其意义。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从多角度设计学习的问题。教学中每个环节就是一个一个问题的连接,每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而且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去设计,如创作的角度、审美的角度、表现的角度;也可以从相关文化的角度来设计问题。但是问题是起点,问题是主线,问题是过程与方法。新课程的实施,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当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问题过于简单,问题不具有探讨性,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不具有挑战性,这样的问题设计就没有意义。再现新知,灵活结尾。一首优美的乐曲既要有激动人心的开头,也要有耐人寻味的尾声。音乐课的结尾可以是师生共同简短的知识总结,也可以是老师一句满怀希望的寄语,可以在师生共歌共舞中结尾,也可以在静听乐曲中结束。体现自我。发挥自身优势,使音乐教师个体独具的专业基本功、个性魅力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注重反思。音乐备课的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将平时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悟、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在不断自我审查与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走向备课的自我超越。 音乐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任何一节成功的音乐课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作为音乐教师,除了要学习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还要不断地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让我们的音乐课真正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 3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果教师将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这样的音乐课堂会因创造而精彩。 音乐课所体现的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参与,自由的探索从而更好地体验、理解音乐,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有利于的音乐活动。通过各个活动的参与,学生会觉得许多知识和答案是他们自己探寻、体验得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得到的,这样他们更有种满足感。音乐创造性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其实在我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很多地方都提供了学生的创造空间:比如,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地敲击方法,在敲击中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又如,创编歌词: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小音乐家,改编原来的歌词,自信、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心爱的乐器。“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创建新形象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有一点问题,有一点收获,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也是学生所得。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稍作点拨、引导;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弱化传统环节及概念教学,注重体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强化音乐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灵 活应用,课堂学习机械化、成人化;教学环节板块化,教师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学生也觉得学习没有了生趣,这些都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师努力突破传统发声、节奏练习、听音练习的框框,将发声、节奏、听辨练习融于歌曲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体验、感受,知道怎样的声音更美及二拍子节奏的特点,同时不知不觉中获得听辨能力的培养。 艺术不容说教,情感不容灌输,只要教师心中想到的首先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来设计,那么这节音乐课就会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今后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唯有如此,音乐课才能更有意义。 音乐优秀教学论文:幼儿音乐舞蹈教学模式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有韵律、有节奏的运动来传达思想、抒发感情的造型艺术,它兼具音乐的音响、旋律、节奏和美术的色彩、线条、形体。舞蹈既有刚劲又有轻柔,并伴以和谐的音乐,对幼儿很有吸引力。幼儿参加音乐舞蹈活动,不仅可以养成优美的体态和敏捷轻盈的动作,培养活泼舒畅的情怀和潇洒文明的举止,还可以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聪明自信、活泼健康。具体来说: —、音乐舞蹈对幼儿的身体生理素质具有促进作用 音乐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可以提高幼儿的形体美,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舞蹈离不开四肢的动作和各个关节的活动。舞蹈能将体育对身体机能的训练、韵律对协调动作的规范和艺术对人内在气质的挖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训练中除了遵循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节律等特有的要求外,还要运用对称、和谐、统一、节奏和造型等形式美的法则,做到造型美、技术娴熟、柔中有刚、动作舒展而有节奏。在强调人的形体美的同时,还要讲究音乐美、舞蹈服饰美、活动场地设计美等,这样可以振奋精神,提高幼儿的运动身体生理素质。此外,音乐舞蹈本身比体育有趣,娱乐性强,不会给孩子造成任何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更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音乐舞蹈可以促进幼儿审美素质的发展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动”——韵律活动。韵律活动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其他节奏动作,其共同处是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要求动作符合音乐的情绪和节奏、力度、速度的变化,同时正确、协调、有表现力。 每个舞蹈都是由简单的动作组成的,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思维和规律,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舞蹈促进幼儿体验音乐的内涵,激发幼儿通过舞蹈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欲望,逐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让幼儿在“玩”的氛围中学习成长。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幼儿会在自我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并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幼儿的表现欲增强了,其动作也会由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多种姿态的形体训练,可使幼儿四肢协调,具备优雅的体态和高贵的外形气质,这是最直接、最显着的美育功能。 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旋律和优美自然的动作,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着的时而雄壮、时而柔和、时而催人泪下的刚劲、舒展的动作进行自我体验,并且产生自我欣赏的陶醉感,体会出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由于幼儿知道自己是在认真地体会,所以能够内心平静、坦然、自信,也会因此而赞美世界,用身体的语言舞之、蹈之。 三、音乐舞蹈有助于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的幼儿教育倡导“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体验中接受新的知识。音乐舞蹈恰好是孩子们非常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因此,在舞蹈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孩子们在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逐渐认识到事物的真、善、美,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心体贴同伴,懂得有礼貌、守纪律等较深的道理。如舞蹈《小海军》,能让幼儿在感受威武、雄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的同时,体会到解放军坚定不屈的英雄气概,激发热爱解放军的情感。又如《我的好妈妈》和《小鼓响咚咚》,简单生动的歌词和欢快流畅的旋律带来的音乐和舞蹈两种艺术形式的感染,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幼儿对妈妈的关心和体贴、对“小妹妹”的关心照顾的良好情感。幼儿在愉悦欢快的音乐舞蹈中,品德和情感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可以说,音乐舞蹈教育直接联系着幼儿的思维活动。生理学家、医学家研究证明,音乐舞蹈可以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和呼吸的变化,使肺活量得到锻炼,能促进右半脑潜力的充分发挥,提高大脑神经的敏感度,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还能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音乐舞蹈教育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审美兴趣和态度,为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音乐舞蹈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 音乐舞蹈是一种表现,是情感的迸发与冲动。在舞蹈的世界里,幼儿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极为充分的发展,创造力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 首先,幼儿的智力开发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幼儿心灵体验的展示,是幼儿主动性和自信心的体现。善于用身体表现情感、展示自我的人,一般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会被激发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早期开发。 其次,音乐舞蹈对人脑左右半球的全面开发起着积极作用。 现代脑生理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有明显分工,左半球具有语言的、理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善于抽象思维;右半球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几何空间鉴别能力。右半球在许多方面比左半球优越,特别是在具体的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方面。当右脑的处理过程与功能被促进时,典型的左脑功能与表现技巧也会被提高。这就要求教育者应突出对幼儿加强音乐、美术、舞蹈等教育,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其情感,增强动手动脑能力,使幼儿的脑力劳动更具有活力、更具有创造性,从而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整个思维素质。 总之,探索幼儿音乐舞蹈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合乎音乐舞蹈艺术的本质要求,合乎现代幼儿音乐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千方百计帮助幼儿克服成长中的被动性和机械性,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物理实验论文:中学生物理实验论文 一、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不但要给学生灌输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针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积极探究和思考,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渐使学生能够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第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概念,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促进学生分析、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实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突出了物理教学的方针、思想、实践性.从多方面、多角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追求真理的意识.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第一,要明确物理教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感知到物理教学实验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物理教学实验观念,充分认识物理教学实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和以及提升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 第二,完善物理教学器材,建立相对应器材管理制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器材的维护、保养、维修能够保障器材的寿命,同时保障学生的安全性.相关领导人员应该妥善制定出物理器材的保管制度,要选择责任意识强、坚持原则的教师保管实验室,以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 第三,摆脱传统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次数.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某个实验进行具体的演示、阐述、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从而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例如,在做“用量筒测5mL水的体积”实验时,很多学生都出现过这样的错误,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拿在手里读数,而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形水面相平,甚至量筒都没放平就读数.这样错误的实验过程,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让整个实验变得没有意义.但是,教师在观察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指出学生的错误.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重复了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首先,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里面放水),使试剂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快到5mL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自尊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四,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带入到实验教学当中. 物理来源于生活,更扎根于生活,它和生活的的关系是不可分割、不可抽离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到课堂当中,帮助学生树立实验的意识.例如,将双手合拢,互相击打会发现两只手都有灼热和疼痛感,这折射出了物理教学中所描述的力是相互作用的;让学生拿出两张相同的A4纸张,用嘴在两张纸中间吹起,会发现两张纸在靠拢,这是在阐述气体流速越快,压强会变得越小.又如,生活中经常会看见注射器,当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另一只手用力向外拉活塞,会感到很费力.若停止用力,活塞就会退缩一段距离,这就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以上例子说明,在生活中能够发现很多物理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物理现象,说明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和积极的探索,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总之,物理实验的探究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从教育部所下达的各项关于物理实验的通知和要求,能够充分地了解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价值,还原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 物理实验论文: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目前,由于升学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因此,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例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材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例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运动”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由于想象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教材中“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电铃”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评价。 四、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误差偏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基础。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注意实验归类,使学生储备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应用更加灵活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迁移。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是根据课文知识的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归类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观察物理现象和模型,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应用画图、识图的训练等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训练上来,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论文:改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尝试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进行改革?笔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行进行了一些尝试,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搞好整体改革,笔者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力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两考”(高考、中考)转的质量观。在改革试验中,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在整体改革试验中,我们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总体上通盘考虑。这样,注意各要素的功能,而且更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的新功能。 我们还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做、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总结了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框架,下面就是这个框架的要点。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 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制学具——一个茶水杯,几块形状不相同的木块,一块铁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效果只有通过整体结构这个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单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每个学期,根据教材进度制定教改方案,确定总体目标,建立配套的组织和确定专人负责。 使各个部分为达到这个目的要求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发挥整体结构的优势。 二、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学生实验,700多个演示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我们吸收少数学生参加演示实验,为做学生实验时培养了一批骨干。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做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演示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 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四、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一 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 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例如:在学习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此外,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我们还举行了许多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小制作、小发明等,对促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举办综合性实验竞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定时举办两次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如:每学年秋季,当初三学生学完了电学知识后,举行一次“自制直流电路接线板”的竞赛活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用串、并混联方法把三个灯泡接亮,?方法是以班编队,每队若干人。举行物理实验60m接力赛。分别接力领取试题,画电路图,安装,读数,优胜者给予奖励。在这一 活动中,初三学生人人动手就地取材,自己设计安装,自己测试评价,当电路接通,小灯泡以各种明暗程度发光时学生们都欢呼雀跃。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好电学知识的信心,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和设计能力。特别是有自卑心理的差生,当发现自己能够设计比较合理的电路图,迅速安装电路时,一种我不比别人差,我能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油然而生。除了在初三年级举行外,还在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五分钟的实验操作竞赛活动,一分钟实验题竞赛活动。 六、引导学生日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做”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每学年开始,在各个教学班成立自学小组,进行超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主次分明),在整个活动中自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并由一批骨干队伍带动,发展到全班学生纷纷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几年来师生共同研制成功学具、?教具500多件,价值1800多元,如帕斯卡定律演示仪、磁偏角演示仪、电流方向演示仪等30多件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的仪器分别获盛市二三 等奖,?还有100多件获市科教委的发明创造奖。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当学生用自制的学具演示物理规律时,态度十分认真,对仪器特别爱护这很自然地使学生进入了“科学家的角色”,同时,一反往常,过去那些实验纪律换散,操作马虎,敷衍了事,随意乱放仪器和损坏仪器的现象大大地减少了。 我们所进行的中学物理实验整体改革试验是在三个中学进行的。经过四年两个轮回的实验,这三个中学的物理成绩明显优于其它学校,除了考试的平均成绩比其他学校要高出十多分外,在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等方面部有明显的提高。在1989年、1990年的全国物理竞赛中有2人获全国三等奖,4人次获省二等奖。在参加应用物理竞赛中,有12人获奖。 物理实验论文:兼谈物理实验创新教学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笔者从事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把做好物理实验始终放在备课上课的首要地位,不仅按要求做好教材中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更多地是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一些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物理现象,也就是教材中所说的物理“小实验”,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活力,实现物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身边物品直接做些观察比较实验(准确说是现象),二是利用身边物品做些辅助实验。三是对教材中的有些实验进行适当改进,更加便于观察。 利用身边器物直接做些观察实验 在教学中只要留意,随手可用的器物做物理小实验是非常多的,下面摘取部分 1、讲面镜时,利用学生吃饭的小勺子代替凸面镜、凹面镜观察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控制和成像情况,小勺都是双面抛光的,对光线有较强的反射作用,既简单方便又弥补了实验室器材不足。 2、用三角板在梳子齿上以不同速度(力度相同)括过,比较音调的高低,注意的是木梳比塑料梳好,齿密的比齿稀疏的好,齿细的比齿粗的好,老师做演示时一定要注意选择。 3、用一次性纸杯和线等物当场做“土电话”在教室里验证固体传声。 4、在学习力时,用左手背击打右手背,或左手拉右手,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对概念的体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力的理解。 5 、用一根细竹棍,通过自由与学生手背接触和老师施力形变后与学生手背接触的比较,让学生知道弹力的产生,纠正学生认为有弹性的物体一定有弹力的错误认识。 6、让学生双手食指指肚顶住铅笔的两端,体会笔尖与笔尾对手指的刺激感,帮助学生对压强的认识,以及压强与压力的区别。 7、利用一盆沙,大小不同的小石头演示物体的势能,通过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小石头下落到沙盆,将沙砸出的深坑的大小比较小石头的势能,理解影响势能的因素。 8、利用一次性水杯(纸质塑质均可)、酒精灯、水做“纸锅烧水”实验,让学生理解水对物体的着火点的影响。 9、利用水和平面镜在太阳光下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知道彩虹的形成。 10、利用一只25w的白炽灯泡和废旧灯泡的灯芯(玻璃),组成串联电路,接入220V电源,用酒精灯加热,演示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对性,让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绝缘体变导体的事实,加强学生用电的安全教育。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甚至是废弃物如易拉灌、饮料管、橡皮筋等等都可用来做物理小实验,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注意收集;所做的小实验只要符合科学道理,能说明物理问题就行,并非是一说到物理实验非要进物理实验室不可,相反有许多小实验在实验室里是做不成的,如导体与绝缘体的变化实验室里就没有相应的器材而做,只能用讲授的办法去告诉学生,所产生的效果远没有从观察实验现象中来得好。 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些辅助性实验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总会遇到有些物理问题学生想不出具体过程,或是不相信题中所述,不能正确的构建物理模型,就能利用身边的物品按照题意所述过程将物理问题给还原出来,通过实验辅助观察而作出正确解释,如:将“娃哈哈”纯净水瓶剪去底部,不要瓶盖,里面放入一个乒乓球后瓶口朝下,用大烧杯向瓶中倒水,乒乓球为什么不上浮?用手堵瓶口,不让水流出,球就会浮出水面。很多学生想不明白,不如找来相应的器物当堂一做,将过程还原出来,学生看得清楚,自然而然地想着要弄清楚为什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强调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辅助性实验能清楚地还原物理问题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将理论的,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实物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随时动手实验的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改进教材中的部分实验 教材中有部分实验由于条件或是器材的限制,学生不易观察或观察可见度较小,如用实验室的器材去做电流做功的实验,由于实验室里配置的电动机电流大,转速快,学生不易看到做匀速运动的弹簧测力计,若利用废弃的录放机上的电动机来做这个实验,效果就好得多,因为录放机上的电动机转速小,转动轴的线速度也较小,实验时做功时间长,便于观察。 做好物理实验,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所谓“创新”教育,在学生学习阶段,培养学生创新的理念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有对事物弄清楚“究竟”的毅力,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一般而言就是对现有的东西通过“加一加、扩一扩、缩一缩、改一改、变一变”等方法动手对日常接触的东西进行改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一种理念、一种能力,教给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在于学生一定要发明创造一个东西出来才算达到目的。 物理实验论文: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物理实验能给学生提供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 关键词:物理实验 观察能力 物理理论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始终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和实验不仅能提供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物理实验使指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的控制或模拟物理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活动。物理实验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过程;可以强化研究条件;可以加速或延缓物理过程;可以重复再现物理过程;可以对物理现象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总而言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一、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其次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装置,认真观察实验仪器的初始状态,了解各部分仪器、仪表的作用与功能,使学生对观察的目的,实验的仪器装置有一个整体认识。在做电学实验时,要先让学生看清电路。第三,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过程,演示实验一般要重复做二至三次,以便于学生反复观察,纪录实验现象、结论,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分析思考逐步形成理论。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对理论知识建立的过程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使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理论物理知识,能够使其久久留与脑海之中,保持较长的记忆时间1。一般地,第一次演示时,让学生集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第二次要求学生观察老师的操作,以便明确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第三次让学生综合观察现象发生的过程及其结果如何。 为了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文秘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前或演示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及现象变化过程,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最需要观察的事物,并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方法,以及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演示实验的观察训练中可以逐步减少教师的指导,从开始时实验前做详细的指导观察逐步地变为有重点地指导观察。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后,可运用“无声演示”的方法,即教师在演示前和演示过程中都不讲解指导,而只操作给学生观察,演示结束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用科学语言正确描述出来,可以先提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请其他学生补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也可以让每个学生看完教师的无声演示后,写下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这也是考察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训练,即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通过物理实验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 在物理学中,物理规律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一些物理学家为了探索自然的规律,不惜从事十年数十年的艰苦实验,有的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来进行实验研究。例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经过十年的实验探索才发现的,在此之前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使善于思考的法拉第由此得到启发并提出“磁转化为电”的设想,1822年法拉第就开始了艰苦漫长的转磁为电的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接着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最后成功的实现了磁转化为电的设想,并经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索,总结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开创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捕捉雷电”实验的,并为电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科学实验也是发明家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如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获1093项发明专利,可以说,他的每一项发明都是通过实验取得的。例如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时为了寻找灯丝的合适材料,曾先后用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材料进行反复的实验,历时13个月,终于研制成功一只亮度达40烛光的炭化竹丝灯泡2。可以说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因为人们只有通过变革自然界的活动才能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现象和本质的种种感性材料,并在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发现规律和建立理论。 三、通过物理实验可以验证物理假说,检验物理理论。 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而且还能验证物理假说,检查物理理论的真伪。因此,实验既是建立理论的源泉,又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例如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假说,在被吴健雄的钴—60实验验证后,才被公认。法拉第由“电生磁”萌发的“磁生电”的假说,被实验验证后才变为物理规律。另一方面一些物理理论被实验检验后不得不抛弃,如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念”在统治了物理学两千多年后被伽利略的实验证明是错误的而被人们抛弃。有如“以太”和“燃素”虽在物理学中存在多年,最终还是被实验检验而宣告并不存在。 作为物理实验,它之所以能够充当验证物理假说的依据,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是由于物理实验具备检验科学真理性的根本属性。物理假说和理论是人们的思维对于自然界规律性的反映,那么作为检验这种反映正确与否的标准不能是理论本身,同时又不能是客观对象本身,因为作为纯粹的客观对象并不能证明理论与对象是否符合一致;另一方面,作为标准又必须具有把人的思维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物理实验恰恰具备以上作为检验标准的条件,所以物理实验是验证假说,检验理论的标准。 四、通过实验完善理论体系,发展物理理论。 通过实验能不断地完善理论体系,发展物理理论。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相继发现了X射线、电子、天然放射性现象等用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实验事实,预告了新的物理理论的即将诞生。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导致了相对论的建立,黑体辐射的实验事实最终导致了量子力学的产生3。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多为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无论是哪一种实验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教材,掌握教材,通过各种感觉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打好基础,以便学生很好的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和理论,能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物理实验的运用。 物理实验论文: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1.物理实验课程按照层次的高低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科学小实践、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基本实验。其中基本实验是最低层次,主要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属于一级基础物理实验体系。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属于二、三级的物理实验等级,从接受知识发展到运用知识创设实验。最高级的是科学小实践,指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新型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只是简单的重复和验证。不同级别的物理实验代表着实验技能发展水平是由低到高不断进步的。每一级的物理实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最终走向科学的高峰。 (1)基本实验是普及实验,能够满足理、工、文、商等各专业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需求。它主要包括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基本测量方法以及对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的认识,如力、热、电、光等。一级物理实验是进行更高级物理实验的基础和前提,絮叨得到彻底的贯彻和全面的掌握。 (2)二、三级物理实验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大于基本物理实验,但它们也更具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物理实验是由教师提前摆好实验设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学生只是单纯的做实验,往往对实验原理却不求甚解,背离了物理实验的初衷。新型的物理实验体系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和操作实验。在摸索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二、三级物理实验课程适于理工科学生对物理学的进一步学习。 (3)四级物理实验以科学小实践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开发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学生需要自己开发课程来进行深入研究,难度比较大。因此,四级物理实验课程一般作为物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对非物理类专业的理科学生来说则可作为选修课。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环境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随着物理学的不断更新发展,在各级物理实验课程中,都应该采用新的现代科技,与社会接轨,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对全校工、商、文科学生一、二年级所开设的物理实验中,已涉及光谱技术、真空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光衍射的技术、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等。这些实验的开设,可以让学生实际、直观了解物理新科技的原理,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物理思维高度。目前,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多元化的实验类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包括公共必修实验、选修实验、仿真实验、远程网络实验、开放实验等。首先,学校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远程教学”,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学生可以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甚至随时随地地展开物理实验学习。 教师在这里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辅助和启发,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总结,并找出自己的创新点,加以论证。最后,学校为学生开设各类仿真实验室,充分运用虚拟实验技术,把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实际试验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试验操作,而且能够提高那些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高的物理实验的成功率。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中,改变了通常学生与实验室设备单纯的使用与被使用关系,使我们在自主进行实验的同时,也是参与到实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中,这不仅实现了实验设备维护的常态化管理、减轻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学生自觉维护实验室设备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 创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实验准备、网上实验预约、现场实际操作、设备自动管理、过程全程监控。我们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等方式完成各种实践训练,有效锻炼了我们的自主实践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及工作责任心。 2.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由于开放实验室允许同学们根据各自所需自主地选择时间和方式进行科学实验,这样显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开放实验室的内容形式多样,我们既可以做实验,也可以讨论问题;既可以对上次实验进行再做或者选做一些新实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一些课外实验,这样学生自主实验,不仅可以消除传统学习中因实验时间不足而引发的问题,补充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专业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使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入更为系统。通过开放实验室让部分实验放入学生自由时间中完成,不仅可以弥补理论课和实验课时的限制,也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消除理论授课过程中的枯燥乏味感,从而更好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2依托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3创新型实验计划、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创新型实验计划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项目实施为主线,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特长、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过程训练和自主设计,激发我们的科学研究兴趣,着重培养我们 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创新型高级工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在对各教学环节整体优化与提高的基础上,以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及工程管理四大主线,分层式、模块化、构建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新体系。 2.4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团队增益良多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实践计划,可以锻炼团队成员的默契度,以及团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对提高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大赛水平,培养工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5大学生科技竞赛着眼于工程化项目训练成效创新型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可以使我们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练习。根据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要求,我们可以模拟出基于特定工程场景的个性化训练项目,从材料准备、节奏控制、战术策略、时间把握、心态调整五个方面进行训练,模拟比赛和工程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对培养我们的应变能力,提高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在大学生科技竞赛中的成绩有着重要意义。 3.结语 我们应该进一步开展创新实践技能训练,开发、设计出代表楼控领域先进技术的、具有实用意义和价值的工程化训练项目。该创新型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实验教学模式,顺应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对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物理实验论文: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我们目前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停留在关于物理学的知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体系的阐述上,就连物理实验本身的教学,也是按教材的分析按部就班地进行纯理论的讲解.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考查的实验不是教材所限的实验呢? 一、实验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1996年上海高考第四(5)题要求测定陶瓷管上均匀电阻膜的厚度,就属于设计型实验.但由于题目给出了全部实验器材和所有相关量,使实验定位在电阻或电阻率的测定上,又大大降低了实验难度,只属于局部设计型实验.无论命题者出于何种考虑,设计型实验毕竟半遮半掩地出现了,这多少给教学工作者提了个醒. 1.从小处着眼,加强实验设计教学 上海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城市,其成功的改革将为全国高考提供可能的改革方向,甚至一些新颖的题型和情境,都可能为全国高考所借鉴.如1996年全国高考第21题就是从1995年上海高考第一(5)题脱胎而来的.无疑上海高考关于实验设计的考查是又一个成功的改革举措,极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而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会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也为实验设计的考查在全国的推广提供了可能. 2.从大处着眼,加强实验设计教学 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在为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的《物理学史》所作的序中,曾严厉指出:“今天我们科学界有一个弱点,这就是思想不很活泼,这也许跟大家过去受的教育有一定关系……”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应该……”“必须……”;我们的考试题目常常不惜笔墨描述背景、附加条件,最后只有一个小小的空格“是……”.这样培养选拔出来的人才在学校是好学生,步入社会是好职员,大脑中只是机械地跳动着两个问题:“你要我做什么?你要我怎么做?”工作常常:“完成”的相当漂亮,但思想僵化,毫无创见.这正是我们的悲哀!长期以来的这种教育选拔模式,致使我们现在仍只能在很羞涩地提到几个美籍华人时才有一种借来的荣光与自豪! 思想不活跃,是因为我们给了学生太多的“必须”的限制;思想僵化,是因为我们留给学生太少的“可能”的余地.实验设计的教学,正是活跃思想,培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授以实验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考虑有哪些可能的做法,自己会怎么做.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明确目的,广泛联系 题目或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验证、探索什么规律,这是实验的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实验目的明确后,应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看看该物理量或物理规律在哪些内容中出现过,与哪些物理现象有关,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联系.对于测量型实验,被测量通过什么规律需用哪些物理量来定量地表示;对于验证型实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怎样的定量关系成立,才能达到验证规律的目的;对于探索型实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涉及哪些物理量……这些都是应首先分析的. 举例来说,要测定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我们就应检索:在所学知识范围内,哪些内容涉及到重力加速度,它与其他物理量有何定量关系,并一一罗列出来: (1)在静力学中,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就等于重力,即T=N=mg.若T(或N)和m能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可测定. (2)在超重或失重(但不完全失重)系统中,F-mg=±ma.若F、a和m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可测定. (3)在运动学中,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下滑,s=12gsinθt2.若s、θ和t可测定,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 (4)在运动学中,物体从粗糙斜面上由静止下滑,s=12(gsinθ-μgcosθ)t2.若s、θ、μ和t可测,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 (5)自由落体运动中,h=12gt2.若h和t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 (6)用重力加速度测定仪测定. (7)在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Δy=gt2.若Δy和t可测,重力加速度g同样可以测出. (8)在斜抛运动中,水平射程可以表示为x=v02sin2θ/g.若x、v0和θ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出. (9)单摆做简谐振动时,其周期可以表示为T=2πl/g.若T和l可测,则g可测. (10)在焦耳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中,若能测出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算出水增加的内能,再测出重物的质量和下落的高度,同样可测定重力加速度. (11)带电粒子在的匀强电场平行板电容器中平衡时,mg=qU/d.若U、d和带电粒子的荷质比(q/m)可测定,则g可测出. (12)假设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mg=GMm/R2,g=GM/R2. 2.选择方案,简便精确 对于每一个实验目标,都可能存在多条思路、多种方案.教材中关于某个实验目标的实验方案,也只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而且不一定是最好的一种,而只是较可行的一种.那么在众多实验方案中,我们应如何选择呢?一般来说,选择实验方案主要有三条原则: (1)简便性原则即要求所选方案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各量易测.应尽量避免实施那些原理复杂、操作繁琐和被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实验方案. (2)可行性原则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出现有条件. (3)精确性原则不同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所用仪器以及实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入的误差是不同的.在选择方案时,应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案. 以上三原则通常要综合考虑. 在前述方案中,方案(1)中常用的测力计误差较大;(2)中F和a均不易测定;(3)中θ和t不易测定且难以保证斜面足够光滑;(4)中θ、t和μ均不易测定;(5)中若用秒表计时人为因素较大,若用打点计时器计时,纸带受振针阻力与通常小物块所受重力相比不能忽略;(6)中仪器先进但一般中学没有;(7)中若用闪光照像技术则是一种好方案,但设备和技术都达不到要求,若用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误差较大;(8)中θ和v0的测量难度较大;(9)中相对而言较切合中学实际;(10)中需测定的物理量多且很难采取绝热措施;(11)中学阶段不易测定荷质比;(12)只是一个思想实验,无法付诸实践,但可估算,代入数据得g=9.857m/s2,与标准值9.81m/s2只相差4.8.综上所述,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单摆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3.依据方案,选定器材 实验方案选定之后,考虑该方案需要哪些装置,被测量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定量关系,这些物理量分别需用什么仪器来测定,从而确定整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是利用单摆装置来进行实验的,故需铁架台、细线和摆球等来组装单摆.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4π2l/T2,周期需用秒表测定;摆 长l是从悬点到摆球中心的距离,因此需用米尺和游标卡尺分别测定摆线长度l和摆球直径d.从实验原理表达式可以看出,实验与摆球质量无关,故毋需使用天平.当然,从实验方便性和精确性角度考虑,还需对所选器材作进一步要求,以期把系统误差降到最小.如上述器材中,摆线的伸缩性和质量应较小,摆球的质量应较大.摆线伸缩性大,其长度会随拉力变化而变化;摆球与摆线质量相差越小,系统(摆线和摆球)质心偏离摆球中心越远,误差就越大.为了便于观察,摆球振动的路径宜长,但又要确保单摆做简谐振动,故摆线宜长些,常取1米左右. 4.拟定步骤,合理有序实验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何组装器材,哪些量先测,哪些量后测,应从正确操作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拟定一个合理而有序的实验步骤.对一些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先行测量;对需通过实验装置才能测定的物理量,须先组装器材,再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 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原理表达式g=4π2l/T2中的l和T分别为单摆的摆长和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周期.因此应先组装单摆,再测定摆长,最后让单摆做简谐振动,测定周期T.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至于过程细节不再赘述. 5.数据处理,误差分析高考对此要求不高,但常用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还是应该掌握,在设计实验时也应予考虑. 三、建议我们不能说全国高考对中学教学起一种指挥棒的作用,但也无法低估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这种导向作用,对改善中学教学现状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高考命题上做点文章,使试题内涵精些,外延宽些,少些“是什么”,多些“怎么样”,思想自然活跃,花样自然增多.以1996年全国高考第15题为例,若把问题改为:“根据以上数据,能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试用必要的文字和简明的算式阐明你的观点.”这样一改,同样可考查即时速度、ΔEP和ΔEK的计算,但为学生提供的可能性增多了.为什么非得从“第一个点”开始考虑呢?见微知著,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证明ΔEP(BC)与ΔEK(BC)相等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至少可说明BC过程机械能守恒. 总而言之,要改善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培养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即需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切实努力,也需全国高考的积极正确导向. 物理实验论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高校课程的教学理论及内容的不断改革,同样也对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物理实验已日益受到高校师生的重视。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国内外高校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及教学内容的根本性变革,对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各大高等院校也都逐步开始重视高校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并且不断地加大了对高校物理实验方面的资金投入,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涵义与内容 建构主义是20世纪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理论,同时也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次重大革命与突破。该理论的提出给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明确提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认知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并不是被动地对新知识的记忆和吸收,而应当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经验以及知识结构对新的问题与知识进行的主动建构。学习是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的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问题作为切入点,积极独立地进行探索与发现,并且在相互协商与讨论中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将被动接受的学习者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将灌输知识的教师变为知识意义的建构帮助者与促进者。在高校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把教材作为教师传授的内容,还应当把它作为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并且通过自主学习,赋予新知识新的意义,在顺应新知识的同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与重组,从而实现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物理实验课程的作用 在理工科高校中,高校物理实验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同时也是培养高校学生系统实验方法及实验技能的主要途径。而高校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通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物理实验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在加深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锻炼他们动脑与动手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物理实验的指导作用 实验教学的过程包括五大部分:创设情境、提高问题,自主学习、实验探索,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师讲评,学生反思、创新等。要想对高校物理实验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我们必须要按照建构主义的指导去做,将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并且成为认知学习过程的主体。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措施,以提高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 (一)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和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实验网站,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物理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与实验,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二)将高校物理教学生活化 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或生产的学科,物理所涉及到的知识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直观的现象。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物理教学生活化,尽可能地将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察中认识到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让学生悉心观察、发现问题,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充满困惑和矛盾的好奇心理下,会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并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逐步培养自身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探究物理知识和规律。 (三)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自主学习 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对实验背景、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接着教师可以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实验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进而激发他们对实验内容的兴趣。最后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进行自主探索与发现,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自主学习,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加强学生间的协作学习以及讨论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倡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点以及难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控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学习。最后,教师要将没有解决的疑点难点提出来,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解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在高校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这一课程常常会被忽视,没有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因此,在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以问题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实验课程,多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积极改革高校物理的实验教学,拓展物理的知识面,选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有效提高高校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物理实验论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策 针对应试教育情况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本文提出改变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策略,应以改变高考物理实验考试方式为突破口,以营造物理实验教学的氛围为重点,以推行“物理课专用教室”为目标。 论文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还是现代物理学的进展都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加强实验教学,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更加重要。然而,在现今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严重偏离了正常轨道,影响着物理教学健康发展。 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1.黑板上的实验。将学生的分组实验整个过程完全在黑板上讲解,更有甚者直接用教科书讲解,然后教师归纳出要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并选取大量的相应实验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1.2.大屏幕上的实验。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追求、迷恋多媒体模拟物理实验,有的教师直接用物理实验教学课堂实录光盘或从网上下载的物理实验教学课件进行的实验教学,还美其名曰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学生仅仅成为大屏幕上实验的观看者,只能感受到课件的神奇画面,忽略了实验的实际操作的本质。 1.3.教师代替学生实验。为了省时省力,将大纲要求的必做学生实验改成课堂演示实验。教师从学生分组实验仪器中拿出一套仪器在课堂上演示,用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教师的操作代替了学生的操作。本来是全体学生都要动手参与其中的实验活动,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虽然可以顺利而完美将实验过程展示给学生,但丧失了学生亲自体验实验操作过程的机会。 2.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根源分析 2.1.高考实验题的引导作用。高考物理实验考题毕竟是通过解答试卷,即笔试完成,尽管题型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内容也始终离不开大纲规定的、教科书上的范围。教师通过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再通过大量的实验题反复巩固训练,基本上可以达到高考应试知识水平要求。 2.2.对物理实验的不可替代性认识不足。 实验教学不仅有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验证和探索规律的能力,是其它任何手段不能替代的。 2.2.1.教师的功利思想。准备一个学生分组实验,教师需要事先熟悉实验器材、实验过程等,需要花费比平时讲课一倍或两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一般学校,把上实验课和一般课等同看待,不多计工作量。另外,实验课主要是学生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上还要比平时上课更多的操心费力。 2.2.2.学校的漠然置之。对教师不组织学生实验的现象,学校方面往往是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一是不做学生实验,不用配备更多的实验室,省资源;二是免得购进足够的实验仪器,省资金;最主要的是为应对高考,教师讲实验、学生用笔做“试题实验”不影响高考升学率。 3.改变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有效策略 3.1.改变高考物理实验的考试方式。 将高考物理实验的考试方式由单一的笔试变为笔试+操作技能,也就是把考实验理论和考实验操作结合起来。考试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二者的比例可为4∶6。操作考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实验操作能力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加以分解,并按实验内容难易程度将考试分解为考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一般以大纲中规定必做的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考试是将不同的实验进行组合,综合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本实验手段去解决新的问题。实验操作技能考试(考核)的方式可以仿照各省市中考招生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考核)的模式,由省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在高考两个月前实施。由于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专业性很强,需要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和事先培训物理教师等组成的专业监考测试人员。为了防止考试作弊,可以在省内各市之间交换专业监考测试人员。 采用改变高考物理实验考试方式的方法虽然能一锤子定音,快捷有效,但操作方法很难,操作过程复杂。 3.2.营造物理实验教学的氛围。 3.2.1.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对基层学校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或者可以作为年度教学专项检查中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督导检查。 3.2.2.定期开展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对指导教师也要予以一定的奖励。 3.2.3.加强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专题培训。虽然物理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教学理论和技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不断更新,必然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和专业水平。要求物理教师必须达到要求的实验操作技能标准,持证上岗,不达标者不能再担任物理课。 3.2.4.每节实验课工作量考核计分系数要大于平时上课的系数。比如,平时物理课系数为1.0,那么物理实验课的系数可为1.5. 3.2.5.定期举行物理实验教学公开课比赛和教师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纳入年度考核计分。 大力营造物理实验教学氛围的方法,是渐进式的,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但需要漫长的时间过程。 3.3.推行“物理课专用教室”。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知识需要从实验探究入手。所以,要能所有的物理课都在实验室里上课,即上物理课的教室就是实验室,实验室就是教室,教师边讲课边实验,边实验边讲课,学生边学习边实验,边实验边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物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 实施“物理课专用教室”的方法是最理想的方法,但需要足够数量的实验室和配备足够数量的实验仪器。 综上所述,只有各方面形成共识,齐心协力,把物理教学真正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才能得到改变。 物理实验论文:浅谈物理实验之后的反思 以往的教学比较注重的是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而忽视了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者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那么,物理实验之后应反思些什么呢? 1、反思实验原理 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例如,“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公式是η=Gh/Fs,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η= Gh/Fs=Gh/Fnh=G/nF 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反思实验方法 引导学生思维求异,寻求多种实验方案,然后对实验方法进行反思,找出其特点和不足,从而优化实验方案,选取最佳策略。例如“测盐水密度”实验时,学生可探求以下多种方法。方法一:⑴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⑵ 烧杯内倒入盐水称出总质量m2 ⑶ 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⑷计算:ρ=(m2-m1)/v;方法二: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⑵把烧杯内的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⑶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 ⑷计算:ρ=(m1-m2)/v;方法三:⑴用天平称出空量筒的质量m1 ⑵量筒内倒入适量的盐水,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⑶用天平称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m2 ⑷计算:ρ=(m2-m1)/v;方法四: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⑵把烧杯内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盐水的体积v ⑶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⑷计算:ρ=(m1-m2)/v 引导学生对以上四种方法进行反思,方法一中,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时,烧杯壁上沾有盐水,使测出的盐水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方法二中,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后,烧杯内壁沾有盐水,用天平称得空烧杯的质量变大 ,算出盐水的质量变小。从而使所求盐水的密度变小;方法三中,由于量筒高,放在天平上称量易发生倾斜、歪倒,容易损坏仪器,不便于操作;方法四弃掉了以上三种方法弊端,使测量简洁而又准确,确为最佳策略。 3、反思实验现象 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地反思,可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中,两灯泡串联时发现一只灯泡亮,另一只灯泡暗,学生提出疑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两灯泡会同样亮,怎么会一只亮一只暗呢?”为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决定灯泡亮暗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根据P=I2R,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灯泡电阻的大小。一亮一暗是因为两只灯泡的电阻不同,亮的灯泡电阻大,暗的灯泡电阻小。如果其中一个灯泡电阻很小,实际功率很小,达不到亮的程度,则出现一亮一灭的现象。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使学生加深了对决定灯泡亮暗的是实际功率,而不单是电流或电阻大小的理解。 4、反思实验规律 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深入反思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的变化,总结实验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反思,可总结出以下规律:⑴物体由2倍焦距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⑵物距小,像距大,像变大。反之亦成立⑶ 2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1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以上规律化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反思实验异同点 对多个实验,可进行联系与比较,反思实验异同点,更易使学生掌握实验的本质,理解实验规律,巩固知识与技能。例如做过“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功率” 实验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反思:⑴两实验根据的原理各是什么?⑵两实验的电路图是怎样的?⑶两实验共同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哪些?⑷两实验需要测量的相同物理量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展开讨论,分析对比寻找异同点,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6、反思实验注意事项 每一个实验都有其操作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围绕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反思,认清错误操作的危害,从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为顺利完成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中,注意事项为:正负接线柱接法要正确,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让学生反思:若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会产生什么后果?若电流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会造成什么后果? 总上所述,在学生实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对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活化实验,形成实验操作的技能与技巧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对物理实验的发思和总结,不断创新实验教学,努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物理实验论文:农村初中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验证物理公式定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物理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因为受学校实验仪器设备、学校师资力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影响,在现实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些边远山区的实验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进行“纸上谈兵”式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背实验,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物理科学素养的提升。针对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现状,下面结合案例对农村初中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一、教学背景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以下差异。 1.仪器设备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与城市的差异,部分农村学校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新课改后的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要求。 2.教师重视不足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农村学校教师,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有的教师为了应对考试,采取教师“做”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背记住实验仪器、步骤、实验结论,虽然一样能考出好成就,但是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根本没有发挥出物理实验的应有作用。 3.学生差异较大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且知识面窄。这就给物理实验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通过引导,让学生大胆实践,如通过增加家庭实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特点 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突破。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大胆探索,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这种教学方式是建立在学生主动探索基础上 的,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课堂是教学的唯一场所,实验室是上实验课的唯一去处,教师设定的实验程序也是依据教材高设定的,忽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 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1.营造开放环境 开放式实验教学,首先要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发挥自主潜能,在实验教学中大胆设想、大胆实践。避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依样画葫芦”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自制仪器教具 自制仪器设备,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仪器设备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了连通器原理之后,可要求学生用废旧的饮料瓶、输液器制作连通器;学习了杠杆原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天平、杆秤、大力钳、跷跷板等。 3.创设生活情境 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能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例如,在进行水的三态变化教学中,我以冰糕“出汗”、冰糕熔化进行演示实验,并向学生提出“夏天的冰糕为什么‘出汗’”、“冬天的井水、泉水为什么‘冒热气’”、“为什么冬天戴眼镜进屋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汽”等问题。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神奇魔术实验 物理实验中充满神奇,通过设计小魔术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例如,在讲气体的压强时,可设计“会吃鸡蛋的瓶子”的小实验。 实验材料:刚煮熟的鸡蛋、一个塑料瓶、一壶热水。 实验步骤: (1)首先在细口塑料瓶(耐高温)中到入开水; (2)将刚煮熟的鸡蛋剥去壳; (3)把塑料瓶中的热水倒掉; (4)将鸡蛋放在细口瓶的瓶口上。 实验现象:鸡蛋被吸入瓶中。 实验结束后,学生充满好奇。为什么鸡蛋能钻进细口瓶中?是谁给它神奇的力量?为了给学生揭开这种现象的神秘面纱,可不失时机地导入《空气的压强》。因为一个小小的魔术,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压强问题,为此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展开竞赛,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小实验。通过课堂小魔术导入,及课后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5.设计家庭实验 开放式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并将实验教学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初中物理新课程增加了课后实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寻找实验材料,自行设计物理实验。例如,在学习了光的折射与散射后,可安排学生课后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光的色散。同学们各显其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验材料,有的学生利用碎玻璃条黏结自制三棱镜,利用三棱镜进行光的散射实验;而有的学生利用一盆水、一面镜子,将光的折射与散射结合起来,让太阳光照到镜子上,然后将镜子反射的光照射到水盆中,水盆中的水再将镜子的折射光反射到墙上,发现墙上出现彩虹一样的颜色。因为家庭实验简单易行,不受实验材料、实验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都可以做。家庭小实验是一种完全自主开放的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6.组织社会实践 社会是开放的大课堂,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一些边远山区,学生家中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但他们利用自己的智慧,一样能享受到夏日的清凉。如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去农家小院,体验夏日清凉。院中一个压水井,学生可以体验刚从井中提取的水特别凉。我们走进地窖,一股凉风从地下袭来,明显感觉到地窖的温度比外面低十多度。有的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井水和地窖都是冬暖夏凉?”经过一番辩论后,学生认识到“冬暖夏凉”是我们自身对气温变化的感知。农民朋友向我们讲,其实井水的温度和地窖的温度,在冬天和夏天的温度基本是一致的,只是因为和外部温度差距太大,我们才感觉到“冬暖夏凉”。农民把地窖当成天然的冰箱,把蔬菜水果放在地窖中保鲜。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轻松学习物理知识,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结束语 开放式教学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让学生在开放的物理实验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也解决了农村学校实验教学仪器不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实验论文: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越 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决定个人命运的主要因素,也已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大小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因此,创新教育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在工作的实处。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果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是非常容易误入唯心主义的泥潭的。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 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3、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 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辨证原则。 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完密度知识后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体融化的实验过程中(直接加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推翻课本的大胆想法。在引导学生考虑小学学习的热平衡的知识后,就有学生考虑是不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使用了水浴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结论与课本基本一致。这就是运用来探讨新知识新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新意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 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 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的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 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评价还在起步当中,在实际操作时就更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文秘站:),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 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材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物理实验论文:谈如何开发物理实验的各种资源 搞好实验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表现。怎样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呢?笔者结合自己实际教学略谈三点,希望老师们提出意见。 一、挖掘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器材的利用率 1.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实验次数。 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必须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探究题目可来源于教材或课外习题,根据题目猜想假设、制定计划、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让学生自由探究。这一活动对突破教学难点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大有裨益。 2.开发实验器材,力争做到一物多用。 如何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让实验器材的性价比更高,这是新课改对实验老师提出的新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开动脑筋,不断尝试将实验室里的器材加以组合或开发,可以让一个器材完成更多的实验探究。比如:试管,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试管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利用试管探究音调问题。用嘴对着空试管吹,让其发声,再在试管中加一些水,再对着试管口吹气,让学生去体会声音的不同,从而去感觉音调;在学气压强的时候,可以做“大小试管”的实验(图1),让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学习浮力的时候,可以利用试管制作浮沉子(图2)演示上浮、悬浮、下沉。还可以制作潜水艇模型演示潜水艇原理(图3);再如:激光笔和平面镜是用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我们还可以用它改变光传播路径的功能将桌面发生的微小形变加以放大(图4),使学生看的更清楚。以上实例说明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思考、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开发更多的实验,让实验器材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挖掘生活资源,体会生活处处皆物理 1.用身体做实验。 身体是学生自身的物理实验资源,每个人都有且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通过切身的体验更能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可让学生用手摸自己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在学习杠杆的应用时,可让学生用手拿字典,感受费力杠杆省距离;在研究摩擦力的时候,可让学生两手心相对,感受两手滑动时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增加两手的压力,感受摩擦力的变化;学习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让学生双手互相搓一搓,体会温度变化;学习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让学生吸气和呼气体会体积变化等等。实验简单,又加深印象,一举两得。 2.用生活、学习用品做实验。 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力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例如用生活用品做实验:用饭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尺做实验说明弦乐器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用手表的闹钟功能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用美术课用的颜料研究颜料的混合;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小钢勺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规律;用篮球、足球、乒乓、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惯性;近视眼镜研究凹透镜的成像;塑料尺观察光的折射;音乐卡研究电路的组成等等。再如用学习用品做实验:学习流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让学生拿两张白纸做实验;学习惯性时可以用小纸条和钢笔帽做实验;学习压力作用效果时,可以用手抵住削尖的铅笔两端来感受面积不同效果不同;学习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时,可利用几根铅笔放在文具盒下面拉动文具盒体会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等等。 三、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培养师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实验器材配置雷同、整齐划一,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同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我与学生,群策群力,大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例如:在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需要用溢水杯来完成实验,但由于实验室溢水杯数量很少,分组实验的可能性极小,这样我动员学生自制溢水杯。学生找来易拉罐和气嘴,做出很有实用价值的溢水杯,不但解决了难题而且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电磁继电器时,课本上没有安排什么相应实验,学生分析和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指导学生利用废旧起辉器中的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红绿发光二极管、电磁继电器、电源计了一个火灾自动报警器来演示电磁继电器电路的工作情况(电路图如图5)。制作完成后,把该装置分别放在各班教室,让学生们课下自己观察、实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制作者也有一种成就感。这一举措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 有些课本上的实验按课本上的装置来操作很难完成,这样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设计出新的教具,顺利完成实验。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实验,该实验绝大多数教师采取讲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实验过程中要求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只有这样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才受平衡力,摩擦力才等于拉力,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匀速拉动,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 物理实验论文:如何开发物理实验的各种资源 搞好实验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表现。怎样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呢?笔者结合自己实际教学略谈三点,希望老师们提出意见。 一、挖掘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器材的利用率 1.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实验次数。 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必须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探究题目可来源于教材或课外习题,根据题目猜想假设、制定计划、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让学生自由探究。这一活动对突破教学难点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大有裨益。 2.开发实验器材,力争做到一物多用。 如何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让实验器材的性价比更高,这是新课改对实验老师提出的新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开动脑筋,不断尝试将实验室里的器材加以组合或开发,可以让一个器材完成更多的实验探究。比如:试管,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试管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利用试管探究音调问题。用嘴对着空试管吹,让其发声,再在试管中加一些水,再对着试管口吹气,让学生去体会声音的不同,从而去感觉音调;在学气压强的时候,可以做“大小试管”的实验(图1),让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学习浮力的时候,可以利用试管制作浮沉子(图2)演示上浮、悬浮、下沉。还可以制作潜水艇模型演示潜水艇原理(图3);再如:激光笔和平面镜是用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我们还可以用它改变光传播路径的功能将桌面发生的微小形变加以放大(图4),使学生看的更清楚。以上实例说明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思考、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开发更多的实验,让实验器材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挖掘生活资源,体会生活处处皆物理 1.用身体做实验。 身体是学生自身的物理实验资源,每个人都有且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通过切身的体验更能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可让学生用手摸自己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在学习杠杆的应用时,可让学生用手拿字典,感受费力杠杆省距离;在研究摩擦力的时候,可让学生两手心相对,感受两手滑动时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增加两手的压力,感受摩擦力的变化;学习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让学生双手互相搓一搓,体会温度变化;学习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让学生吸气和呼气体会体积变化等等。实验简单,又加深印象,一举两得。 2.用生活、学习用品做实验。 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力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例如用生活用品做实验:用饭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尺做实验说明弦乐器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用手表的闹钟功能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用美术课用的颜料研究颜料的混合;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小钢勺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规律;用篮球、足球、乒乓、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惯性;近视眼镜研究凹透镜的成像;塑料尺观察光的折射;音乐卡研究电路的组成等等。再如用学习用品做实验:学习流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让学生拿两张白纸做实验;学习惯性时可以用小纸条和钢笔帽做实验;学习压力作用效果时,可以用手抵住削尖的铅笔两端来感受面积不同效果不同;学习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时,可利用几根铅笔放在文具盒下面拉动文具盒体会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等等。 三、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培养师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实验器材配置雷同、整齐划一,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同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我与学生,群策群力,大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例如:在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需要用溢水杯来完成实验,但由于实验室溢水杯数量很少,分组实验的可能性极小,这样我动员学生自制溢水杯。学生找来易拉罐和气嘴,做出很有实用价值的溢水杯,不但解决了难题而且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电磁继电器时,课本上没有安排什么相应实验,学生分析和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指导学生利用废旧起辉器中的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红绿发光二极管、电磁继电器、电源计了一个火灾自动报警器来演示电磁继电器电路的工作情况(电路图如图5)。制作完成后,把该装置分别放在各班教室,让学生们课下自己观察、实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制作者也有一种成就感。这一举措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 有些课本上的实验按课本上的装置来操作很难完成,这样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设计出新的教具,顺利完成实验。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实验,该实验绝大多数教师采取讲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实验过程中要求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只有这样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才受平衡力,摩擦力才等于拉力,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匀速拉动,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 物理实验论文: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理论规律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有效开展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以演示类或验证性实验为主,局限了实验教学的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并不显着.本文从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验、引导实验设计、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谈在实验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一点体会. 一、改变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思维 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一直是传统实验教学所固有的教学模式,实验时,学生总是在教师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具体指导下完成实验学习,致使实验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思维得到束缚,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中的“欧姆定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1)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什么?(2)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学过的实验还有哪些用此方法?(3)如何设计实验方案:①实验需要的器材?②如何设计实验步骤?③如何设计表格记录数据?④如何用图像法分析数据并归纳得出实验结论?老师要让各组学生讨论出每组的实验方案并指出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指出各个器材在实验中的用途,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对于每组同学的方案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指出对方的不足或错误及如何改进.这样的实验课堂,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可以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用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奇妙关系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大大激活学生思维,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垫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动手实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对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练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例如,教学“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教师要先从小处入手,让学生讨论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使用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欧姆定律的估算法,确保实验时选择合适的量程,并让学生对比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图找出两实验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电学实验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抛开课本,不必完全按照课本所要求的实验方法来动手操作,对促使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有一定的益处.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实验原理,掌握电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又可以通过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会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给出的实验步骤往往是固定和单一的,致使学生习惯在教材中寻找实验方法,按照步骤一点点进行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给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发展的空间,在不违反实验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来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 “探究物体质量和其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的对象”、“实验时我们需要哪些工具”、“为了更好地探究物体质量和其体积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步骤”等.学生根据教师循序渐进的问题会逐步思考实验所需的对象、工具以及步骤等,从而对实验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实验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思考添加一些步骤或工具等,完成探索物体质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深化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完成实验设计,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落实创新教育有积极作用. 四、拓展课外实验探究,延伸学生创新精神 实施创新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物理课时有限,教材内容繁多,简单地依靠物理实验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不实际,因此,教师应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有意识地开展课外实验,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为学生拓展创新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探索测定盐水密度最好方法”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实验方法,然后让教师评比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最实用.如,根据ρ=m/V的原理,使用天平和量筒、烧杯进行测量,讨论找出误差最小的实验步骤;使用天平、烧杯、水和盐水,用等积法测量盐水密度;使用密度计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通过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水、盐水、细线并利用浮力的知识也可以探讨出测量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既可以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学生知识,又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拓展学生想象力,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总之,传统僵化的实验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打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无法有效落实创新教育.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落实创新教学打下基础,教师应从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和拓展课外实验探究等方面入手,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世界建筑论文:从世界的建筑装饰设计发展来看中国建筑装饰 [关键词]世界建筑装饰;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发展 当今世界建筑量大面广,种类繁多的建筑类型包罗万千,装饰千姿百态,从建筑的意义上看,商店、大型超市、体育场馆、医院、学校、住宅、会馆、电影院、娱乐城,随着与迅速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相互竞争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伴随着建筑形式的不断变革,装饰结构也在不断地革新。近年来,建筑的大型化也给建筑装饰业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新形式、新特点,无一不说明了世界性各国的传统,建筑装饰方式向着更加复杂的方式转化. 五十年代后半期,日本出现了现代的超市和连锁店,它的建筑面积可大、可小,但外装饰和内装饰都要求要统一色调,统一商标,统一灯光的标识和统一的展板,在经营、公用设施、绿化、空间整体上相互配合协作、在舒适、美化环境和公共设施方面比传统商业街有明显进步,如把食堂、酒吧装饰成火车车厢停放于车站的样式。又如大泉学园购物中心在外部设计了一个模仿蓬皮杜中心的外露自动扶梯。其意图是为了顶层单独利用时管理方便,且又结合地形。三井大厦广场降低标高后利用与道路的高差设人工瀑布和花台,利用一条装饰性的步行平台架空道作道路与建筑外装的空间联系体,既起交通、观赏作用又为底层瀑布水池休息廊遮风避雨,而且广场分内外两部分,空间富有变化。把高层建筑地面装饰部分的空间处理得富于公共性、舒适感和人情味,俗称阳光城的池袋60层大厦,商店街中心布置贯通到顶的中庭,设有音控变化喷泉。在街道转角部设提高标高的公园广场直通商店街顶部屋顶广场。对我国通称街头的小品的公用装饰设施(日本称为街具),根据使用性质分为:休息用具――座椅、凳子。美国从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就出现了沿高速公路开设的商店――包括一个超级市场、一个杂货店和几个服务性商店组成的小型邻里中心。在70年代引入到新建或改建的城区商业中心,并常常与展览、剧场、旅馆、办公设施等结合形成新的综合中心、1―2个大型商店布置在30―50个专业商店的两端作为人流主要的吸引点,长廊两侧布置约定150家各种专卖店。楼上餐厅与通向室外的平台相连,内部各层色调变化不同,在“拱廊大街”为极其东方特点的黑、白二色,而在“虹的园亭”中随着自动扶梯的上升,处理为虹的七色光谱变化,加上顶光射入,产生出人造虹的效果。 俄罗斯鄂畚斯克市商业中心位于市区的一个传统商业区,占用原来老商场的大片空地,是中央广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行道的步行人流交叉口,这些环行道口好像是该商场内部交通的延续,并和商场空间连在一起。 比利时布鲁塞尔第二购物中心的门面装饰别具一格的形状,颜色,材料使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认出它。不仅如此,它还保持了与周围环境,原有街道和其他商场之间的协调。 联邦德国汉堡汉司斯商业街的设计师们将美食市场安排在新型的现代化的入口处,入口处的空间更有诱惑力,从这里可以看到多层的,上面覆盖着玻璃圆顶的四季庭。在夜晚或非假日时,游客漫步在商业街里购物或消遣,增加了拱廊商业街的顾客,两着互为补充。使设计摆脱了简单化的感觉。镶嵌在拱廊地板上的历史画,青铜浮雕等,创造了汉斯人最引以为容的和谐,高雅,庄重的气氛,汉斯商业街也因此闻名。 中国的建筑装饰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迅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 ,十分实用的新兴边缘科学上,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把群体性建筑或标准中见俊秀,这种外表淳朴简约,内部富丽堂皇的建筑风格的形成, 动物为主的吉祥纹样,还有取材本地的黄山松涛,白岳飞云, 白湖光等自然风光。作为国家或地区象征的建筑如北京国宾馆,新疆迎宾馆的装修都是以不同的形式追求着民族风格,按照中国园林的布置手法去安排梳密有序的空间序列,组织不同层次的景区。各景互相衬映,庭院道路蜿蜒曲折,达到步移景异,富于变换,妙趣横生,让人一领中国园林的情趣,迎宾院有的装修为伊斯兰,平面布置讲交对称,门窗沿用伊斯兰特有的尖圆拱券,特征明显,在中原郑州嵩山饭店,你会觉得他们的装饰设计色调典雅,改善了吧台环境景观,还起到了多幻觉空间的多象征性装饰的点睛之用,如顶棚采用砖裸露,显然是建筑外形的造型再现与室内,达到了建筑装饰内外视觉共享的效果。这种把建筑外墙的自然韵味,且粗犷结构之美带入室内,是室内设计向大自然回归,也体现了适应身处室内。我国的古代传统装饰不仅影响中华文化的世代传承,也影响着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北京奥运村娘娘庙的重新装修,飞天娘娘的雕塑,古钟的设计都充分反映着站在拱桥上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扬光大,激情和梦想齐飞,奋斗与超越同在,盛会虽然过去,圣火不熄,奥运留下的文化物质遗产永在,古都风貌的重现,城市环境的美化,奥体中心地带绿树环绕,林水相映,北京奥运会的场馆有两个“世界之最”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鸟巢”,世界上首个基于“气泡理论”建造的多面体钢结构建筑――“水立方”,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碧波霞飞,站在拱桥上眺望赛场,迷人景致远近错落。作为北京特色之一的胡同,四合院,是构成北京旧城风貌的基本之素,京城内外,中轴南北。时光在古老的街巷与红墙绿瓦的宫闱间流动,现代化的楼盘与皇家的建筑群相互辉映,古风天地间,京城神韵犹在。 保护文化遗产,守住精神家园。让世界建筑更加辉煌。让中国建筑再为世界文化遗产倾注新的血脉。让它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丽宝藏,是人类共同的物质精神财富。 世界建筑论文:通过皇家极地海洋世界项目论述建筑师在全程化服务过程中对项目的推动和控制作用 摘要:目前国际通行的建筑师职业的核心是业主的建筑生产全程的、全面的人,其服务范围涵盖整个建筑生产范围,从策划、设计到招投标和施工的全过程。而我国的设计机构管理还停留在承包经营,建筑设计沉湎于创收的忙碌,建筑师仅限于设计阶段的职业范围,缺少对材料、技术、工艺的关注,使得在施工工地缺乏建筑师的全程指导,这不利于提升建筑物的品质,更不利于建筑行业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程化服务;工程质量;服务意识 引言:抚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项目是由马来西亚建荣皇家海洋科普世界有限公司开发,台湾H.C.W设计规划事务所方案设计,我院配合完成施工图设计的。通过这个项目亲身经历了境外建筑师对设计项目全面、全程服务的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我国建筑师在项目建造过程中的缺位和服务的片段化。 下面就抚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项目,分析全程化服务七个阶段中建筑师对项目的推动和控制作用, 在现阶段现有体制下,我们建筑师可以努力做到的事情。 阶段1:前期 皇家极地海洋世界启动是在2004年初,地点在沈抚交界的李石开发区,当时的李石开发区一片农田,抚顺市政府为了李石开发区的发展,欲引进一个有影响力,有较大规模并且能吸引周边城市(如本溪、鞍山等)到抚顺游玩的启动项目。当时马来西亚业主和台湾建筑师来到抚顺进行项目考察。评估建设项目内容,项目发展前景,投资规模、地理位置、抚顺及周边城市的经济状况还有抚顺市政府对该项目的优惠政策等等。 当时建筑师做了一套整体规划方案,包括海洋科普馆、极地动物馆、海豚表演馆、冲浪馆和室外游乐场,分析了海洋世界搬到内陆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现在海洋馆经营已经五年,实际效益达到预期,附近的城市包括本溪、鞍山、沈阳等地组成旅游团来游玩,场面红火超出预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达到了预期。 阶段2:方案设计 建筑立项后,方案设计阶段建筑师更是主角。从规划局、规划院等行政部门行政审批,到专项配套公司的协调沟通全全业主,从方案各单体项目的规模、定位到投资分配均有主导的意见提供给业主。这时的建筑师除把建筑设计理念和创意与业主进行充分交流,还要确定建筑的基本参数和布局,明确环境、功能、和空间布局,并测算项目的费用和进度计划,绘制出总平面图,建筑的平立剖面图和制作模型,还为业主拟定了一个详细的设计任务书。这个过程大约进行了多半年。由于台湾建筑师往来台湾路程远,因此有些工作需要我院配合完成,我有幸接触并感受到了境外建筑师在方案阶段的工作状态、工作内容以及对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全程负责的全新理念。 阶段3: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在方案设计基础上,将各专业的条件汇总并整合的阶段,确定建筑物精确尺寸和空间形态、确定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保证法规经济技术可行,这是方案深化并体现业主和设计师综合的设计意图。海洋世界共有大小五个项目,游戏区总平面布局空间形态都是根据游览路线、游玩方式、活动内容和经营方式来确定的。海洋科普馆、极地动物馆是科普类场馆,有鲸鱼、企鹅、北极熊、鲨鱼、热带雨林、大堡礁,是参观游览类项目,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也是海洋世界的主场馆。海豚表演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紧邻海洋馆建造,经营时可以单独参观,也可以联票游览。冲浪馆和室外游乐场接近,冲浪馆为室内场馆,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单层,建筑长宽170x150米,有海浪池、激流勇进、漂流河、戏水沙滩、飞天梭滑道等戏水设施。室外游乐场有摩天轮,翘翘木等游乐项目。整个初步设计对场馆内的各游览项目所占面积,布置位置,尺寸大小做了精确分析和论证。比如,大堡礁有个水下隧道,总长需要27米,并且为不规则形状,隧道为亚克力拱形顶,当时是在日本定制。为了使隧道与现场混凝土部分准确定位,建筑师往返日本多次,最终完成经得起推敲的初步设计,这为下一步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阶段4: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由我院配合业主在扩初文件基础上完成的。施工图文件需要完成建筑物的全面设计,明确建筑物的所有空间和技术参数,整合各材料、部品、设备,形成完整的、可实施的可控制的系统,保证建筑产品在下一阶段的建造施工中的实现。海洋馆由于使用功能的特殊性,相关配套设备极其复杂,比如不同物种水生动物对水质的要求不同,水处理系统不同,热带植物对空气湿度、温度要求严格,尤其抚顺地区属严寒地区,冬夏温差大,空气干燥,对空调制冷、制热、制湿程序化控制要求很高。这一切设备的定制、厂家的选择都由建筑师具体控制。我在完成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亲历了台湾建筑师如何掌控各专业之间配合以及各专业与各设备厂家协调沟通配合的过程,体会到建筑师在房屋建造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阶段5:招投标 由于建筑项目的复杂性和规模化,需要专业的分析和评判来甄选承包商。在招投标中,主体虽然是业主,但建筑师作为业主的顾问、、设计的主体、行业的专家,具有最大的建议权,应在参与并掌控全局情况的前提下向业主提出推荐建议,由业主做出决策。建筑师参与招投标并有最大的建议权对我是新鲜事,我对台湾建筑师充满了敬佩。由于本工程的特殊性,绝大部分都是公开招标,有特殊工艺要求的比如水处理,亚克力隧道等采用邀请招标。有一次台湾建筑师让我们看他的招标文件,足有十多个,有基础的、挖坑的、主体的、门窗的、通风空调的、水处理的、网架的等等,他说每一个招标文件都要细细的看,以免有什么想不到的给业主造成损失。境外建筑师的工作能力、专业素质、技术水平以及对工作负责任的敬业精神值得敬佩。目前我国建筑师在工程建造过程中招投标环节还完全是空白,更谈不上对项目的全程把控。 阶段6:监造阶段7:后期 建筑师监造自己设计的项目并保证设计意图的实现,是最自然、最合理、最有效率的安排,也是最符合业主利益的方式。目前我国在施工现场实施监理制度,将本应属于建筑师的设计-监理的完整职业流程和工作职责变成两种职业。在施工中,监理由于缺乏建筑师的职业训练和设计能力,往往无法胜任保障设计意图实现的角色。建筑师在监造、后期阶段主要服务内容是设计解释、合同管理、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协助业主竣工验收等。 皇家海洋世界项目从开工时台湾建筑师就委派设计监工负责日常的设计确认并安排主要设计人定期到场参加例会。但是该项目的建设在监造、后期这两个阶段出现了非常大的矛盾。根据我国法令,大型公共建筑必须设监理。由于派驻现场的设计师与监理之间的权力、义务和服务内容的重叠,常常造成监理和设计师各执一词,有时双方做了相同的事,有些事又处于真空状态,没人过问,造成业主经常亲自召集例会协调各方。 目前,我国建筑设计界管理不规范,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建筑设计界沉湎于创收的忙碌,开发商急功近利,不科学的设定工程进度,造成产品质量低下。第二建筑师的自身素质、文化修养、业务能力远不能胜任建筑产品的全过程管理。第三建筑师全过程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没有政策性导向,仅限于建筑师内部学习。第四我国建筑行业管理体制还处于分阶段、分部门、分监察机构的管理模式,没有统一协调一贯到底的专业管理机构,很多情况出现程序混乱,工地返工、停工等现象。 结束语:要实现建筑师的全程化控制,真的需要从体制上着手,但同时提高建筑师个人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与国际接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国实行注册建筑师考试制度已经快20年了,随着一年又一年复习考试,一批批建筑师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建筑师的整体素质和设计水平。实现建筑师作为业主人和行业专家对整个建筑生产全过程的设计和监控,促进建筑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可行的。在目前的国情下,建筑师必须有意识地完善个人技术能力,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培养高度的职业化精神,有意识的扩展服务领域,包括目前没有涉及的前期策划和后期督造过程,以迎接未来建筑设计服务领域与国际接轨,为实现建筑师全程化服务做好充分准备。 世界建筑论文:丑陋世界的美丽童话:神学影响下的中世纪哥特建筑艺术 摘 要:中世纪时期的艺术由于受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美的对象最后都被归结为“上帝”。出于对宗教教义的宣传需要,中世纪的艺术摒弃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神话以及现实题材。在神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的影响下,艺术作品往往显示出某种神秘感和崇高感。基督教的诞生,使被奴役下的人们找到了精神寄托,应运而生的教堂成为他们心灵的庇护所。教堂建筑自然而然的成为基督教精神的现实实体。在中世纪的教堂建筑中,哥特式教堂建筑当属该时期教堂建筑艺术的高峰。在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下,哥特式建筑作为“通往天堂之路”的“家”,将人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关键词:中世纪;神学;哥特式建筑;建筑美学;神秘感 中世纪是上帝主宰一切的时代,基督教的艺术理想是上帝至美。中世纪的美术基本上就是宗教美术,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堂。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卡尔马斯曾说过:“教堂是尘世之天国,神们在这里生息活动”。中世纪的教堂建筑深受基督教艺术理想的影响,形成了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融为一体的高度统一,具有实用和象征意义,同时起到了宣扬基督教教义的目的。 一、重视“启示”的中世纪艺术 中世纪基督教的教义,是以神学本体论为主导的。早期尤为强调上帝的“启示”是人们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艺术作为人与上帝之间的障碍,是遭到排斥的。当时的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纯粹的精神性,反对偶像崇拜。在这种强调精神信仰的需要下,几乎禁止陈列和崇拜各种画像。但在随后不久,基督教艺术在朗吉努斯、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的美学思想影响下有所改变,使得基督教艺术也具有了独立的审美意义。 “基督教艺术理想不同于希腊艺术理想的,因为希腊艺术理想的思想基础在与艺术与真理(理念)的关系,属于世俗哲学层面,重视实践性的表现;而基督教艺术理想的思想基础在于艺术与上帝的关系,属于神学与信仰范畴,重视思维与体验内容,以保障上帝的核心教义。这导致基督教艺术理想尤其注重启示。”(《西方传统艺术理想论》第二章)。 二、神学影响下的中世纪哥特建筑艺术 (一)外观造型上的特点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外观造型以高耸的塔尖为特色,应用十字拱、飞拱、修长的立柱以及肋穹框架结构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如法国巴黎圣母院的一大特色就是飞拱,飞拱支撑了中殿,同时在建筑的外部建造了扶跺,通过扶跺来解决侧推力的问题,这种外扶跺是从外面加力,使重力集中在相当少的几个点上。因此教堂的墙壁功能已于过去不同,过去的墙只起支撑作用,而改进后,修墙则可以从上往下修了。哥特式建筑的尖顶建筑,光线充足,空气流畅,增加了教堂的高度。同时,在体量和高度上也创造了新纪录。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还是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哥特建筑展示给人们的是天堂里的神宫,是一座上帝之城。 (二)内部结构的特点 由于内部结构的改进,使得教堂内部空间也发生了变化,有了飞拱的之撑,中殿越来越高。柱头消失了,肋拱从圆柱的顶端像麦束一样自然开放,形成一直向上延伸的结构。哥特式教堂内的结构中,由于建筑师们巧夺天工的设计,人站在教堂的不同角度,视野里没有一根柱子,仿佛它们刹那间消失了。在这样的教堂里做礼拜,阳光透过色彩斑斓的玻璃,把五颜六色的光洒落在人们身上,使他们产生一种温暖神秘的感觉,似乎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这种如仙似幻的感受,会化解人们的痛苦,抚慰落泪的心灵。这种内部结构的设计也是深受神学思想影响的,哥特式教堂结构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理想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基督教的神学观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从审美的层面看,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三)教堂建筑的装饰特点 通过采用尖券、尖拱和外扶垛,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窗户使用彩色玻璃镶嵌,使尖塔得以轻巧高大,当然也失去了做墙体雕刻的余地,成为与罗马式教堂的重大区别之一。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似,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与哥特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这种彩色玻璃窗画看起来更像马赛克而不像绘画,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靠光线的穿透而生艳,玻璃制造师们很巧妙地组合颜色,使透过的光线变得柔和舒适,让人产生一种在和煦阳光里的惬意,产生奇妙的遐想。 (四)教堂建筑的意蕴体现 哥特式的教堂建筑在意蕴上,借助哥特式内部空间的高旷、单纯、统一的特征,整个建筑呈现雄伟直升的外观造型和开阔的内部空间,加上镶嵌彩色玻璃的长窗,整个教堂具有浓厚的、神秘的宗教气氛,引人升入天国的寓意,也是理解基督教精神及其神学形态影响下的艺术理想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说,哥特式建筑不论在结构技术上,还是造型艺术上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哥特式建筑较之先前的基督教早期建筑艺术更加接近生活和写实,教堂建筑遍布欧洲,不论是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还是意大利米兰大教堂,都已成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形态影响下的哥特式建筑的集中体现。 三、哥特式建筑的美学特色 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学精神在审美趣味上的最典型的反映。它对动态和垂直空间的追求,体现了信徒对“天国”的向往;建筑结构上的轻盈、飞腾以及在外部轮廓和内部空间的形式上对于光影变幻的追求正是符合了基督教的精神,正如托马斯・阿奎那所说:“一件东西(艺术品或自然事物)的形式放射出光辉来,使它们的完美和秩序的全部丰富性都呈现于心灵。”哥特式建筑具有超凡脱俗、远离尘世的精神之美,成功地表现了基督教理想的崇高精神。哥特式建筑完美地将基督教的精神与建筑结构技术的探索结合起来,在哥特式教堂内,能感到一种不断增强和不断上升的感觉以及把自身推向天国的升腾之感。哥特式艺术既是中世纪艺术的巅峰,同时又预示着中世纪艺术的结束、孕育着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 最后,用罗丹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人们从大教堂带走的记忆,使人不由得不肃静;正是在这种无边的肃静里,灵魂才能体验无上的欣慰,思想的欢乐。人们可以思考大自然通过艺术而给予我们的忠告。人民就可以寻找法则。” 世界建筑论文:发展低碳建筑 共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低碳经济和低碳建筑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本文主要阐述成都在发展低碳建筑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低碳;建筑;田园城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共成都市委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好“十二五” 以及更长时期发展的高度,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为加快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步伐,我们应把“低碳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能耗居高并迅速增加的今天,低碳建筑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发展低碳建筑的重要意义 所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减少CO2 排放,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为使用者提供具有宜居空间的建筑模式。发展低碳建筑符合国际形势的要求,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我国仍然具有不可推卸的减少CO2排放责任,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更是责无旁贷,推行低碳建筑有利于缓解能源紧缺问题;减轻环境污染现状,也是履行国际公约的见证。发展低碳建筑符合我国当前政策导向,低碳建筑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建筑为建筑业提供了机遇,随着国家稳定住房价格的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我国的地产竞争正从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单纯追求建设规模、建设速度的低层次竞争阶段进入品质、品牌致胜的阶段。以低碳建筑为核心的 “科技地产”将带动整个建筑业的优化升级和结构转型,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成都发展低碳建筑存在问题 成都一直积极致力于节能环保,并且已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低碳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相关政策及机制不健全 我国已经颁布了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建筑节能技术尚未得到广泛推广,收效甚微。一是专门针对低碳建筑的法律、政策机制尚处于构想和试点之中,现行的节能标准只涉及到涉及阶段,至于检验建筑是否达到低碳建筑标准,尚未制定具体的标准。二是对建筑能耗大户的碳排放量没有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同时也缺少对低碳排放企业的激励性政策,低碳建筑投资成本大、周期长,风险高,企业的开发动力不足,节能减排多靠企业自觉。 2.2 低碳建筑技术水平较低 技术是发展低碳建筑的最大制约因素,我国在低碳建筑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低碳建筑在规划设计、建筑用料和设备研发、施工方面尚未系统化、标准化。同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缺失,多数企业和消费者对低碳建筑不了解,在国际上缺乏主动权,为降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来的高成本,施工单位只能将简单改进的常规施工工艺运用到低碳建筑中,达不到理想的节能减排效果。 2.3 缺乏低碳建筑的专业人才 目前建筑从业人员普遍存在节能低碳意识较为薄弱,专业素质不高的现象。由于我国在建筑节能、低碳方面工作起步较晚,施工人员普遍习惯于秦砖汉瓦的砌式砌法,对新型节能低碳建筑的施工技术比较陌生;设计人员对传统的砖混结构房屋设计得心应手,对节能低碳建筑设计由于怕担风险缺乏创新意识,思想较保守。 2.4 社会公众节能低碳意识薄弱 目前社会公众对低碳建筑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低碳意识薄弱,在购房时, 更多关注的是房价、造型、通透性,对节能环保方面考虑较少,开发商不得不考虑购房者的喜好。一个外形漂亮,窗墙比更大的楼盘更能吸引顾客,而外形的多变和较大的开窗面积与节能设计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公众节能低碳意识的淡薄不仅限制了低碳技术的发展和低碳房屋的推广,也成为低碳政策和低碳技术推进的障碍之一。 3 成都发展低碳建筑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低碳建筑相关政策和规范标准 为加快节能建设和低碳建筑有序发展,应根据当地能源状况、地理区位等要素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一是加强低碳建筑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和完善相关强制性标准,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引导和约束作用,把推广建筑节能、低碳从一种号召性行为转变为一种强制性行为。二是以碳预算为准,按照《低碳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指标和评级来落实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并且要设立低碳建筑管理部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举报的制度。 32 积极实施经济激励政策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增强公众节能意识,大力推广节能建筑、低碳建筑。一是对购买高效家用电器和照明器具的用户,新建低碳节能建筑的开发商和业主给予经费补贴。二是对新建低碳建筑开发商给以适当的税收减免。三是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绿色贷款”服务,对购买符合低碳建筑标准住房的居民给予返还现金、低息等优惠,还可申请低碳住宅抵押贷款。四是对既有建筑进行积极节能改造的家庭,政府要给予适当的补贴,对于低收入家庭,政府可以对其进行免费节能改造。 3.3 建立健全低碳建筑技术体系 发展低碳建筑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一是政府要引导、鼓励企业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采用低碳技术、零碳技术乃至负碳技术策略,充分利用成都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水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改变建筑用能及能耗结构。 二是优化建筑设计,采用被动式的能源策略,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实现“3R”(即再利用、再节约、再循环)和“四节”(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变毛坯房销售为精装房销售。三是实现校企产学研一体化,开发应用低碳建筑材料。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环保、隔音、防污、隔热的特殊节能材料要大力推广使用。 3.4 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是进行科技创新的核心,政府应加大对低碳建筑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是充分利用成都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引导相关的高校在建筑专业中融入能源、环保和生态课程。二是举办大型的环保建筑设计比赛,为大学生大胆畅想和发散思维提供平台。三是在正式职业资格等一系列考核中加入对考核者低碳环保方面素质的考核内容,从建筑源头上加深低碳环保理念对建筑从业者的影响。 3.5 加强宣传,提高低碳意识 发展低碳建筑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三大主体的作用,提高公众低碳意识,一是各级政府,要把低碳建筑提高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把低碳建筑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职能来抓。二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以节能低碳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使公众切身感受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将节能低碳理念、方法和技术融入到教育中,使公众从小就树立起节能减排的良好意识。四是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协会、绿色志愿者等环保组织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 世界建筑论文:十大世界创意建筑 法国密特朗国家图书馆 书中自由黄金屋 设计师:多米尼克・佩罗 建成时间:1996年 塞纳河右岸具有一片独特而亮丽的景观,它便是座落在巴黎塞纳河畔的密特朗国家图书馆,被密特朗称为法兰西最高的建筑艺术。 图书馆由深得密特朗总统赏识的青年设计师多米尼克・佩罗负责设计。最早的构思从两片树叶开始的,四栋大楼各有两面互成90度的楼体组成,对称伫立在宽阔广场的四角,从巴黎向东南方遥望,图书馆的上半身犹如四本大书在城市中展开,而不走近就看不到的下半身则埋在地下,这一部分才是它的艺术灵魂。四本大书鲜明地划定了图书馆这块具有象征意义的馆舍在巴黎的位置。 它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装饰、家具的配置均由一家公司承包,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内外和谐,体现了法国人很强的 环保意识。所有的墙壁或是铝合金或是玻璃,地面从室外到室内全是木质的。家具大都是木质的,玻璃及金属材料给人以强烈现代意识,木地板和森林则使人反璞归真。四座大厦外表是玻璃的,为了保护图书,避免阳光辐射,玻璃内则增加了一层活动木板墙。因此,当阳光照射时,大厦就变成了本木色,背阳光时则亮丽透明。大厦表面的木质活动墙所用木材全部从加蓬进口,广场和室内木地板所用木材全部从巴西进口。 在室内空间的组合方面,有许多地方采用了先进透气的钢丝纺织墙,使空气流通,没有憋闷感,人们能与外部共呼吸而不能相视。 由于大面积采用玻璃和钢化材料,产生许多反射光,但这些从钢化墙壁上反射出的冷色。又似乎在与无所不在的本木色的木质材料和深红色的地毯所反向的暖色相互辉映,实现了材料间的光的协调。 瑞典奥斯陆歌剧院建筑让城市和谐 设计师:挪威建筑事务所Snoehetta设计 建成时间:2008年4月12日 奥斯陆歌剧院诠释的是权威和美丽,音乐和歌曲令其魅力四射,作为文化中心,来到新歌剧院也就宣告着您真正来到了挪威。最重要的是,这是一座被所有人共享的建筑:任何一位到奥斯陆(Oslo)的人都会想到此参观,爬上这座被英国卫报著名设计评论家Jonathan GIancey称为“Snohetta的大理石山”的建筑。 奥斯陆歌剧院(Oslo Opera House)建设用时5年,临近证券交易所和中央车站。它是继14世纪初建造于特隆赫姆(Trondhelm)的尼德罗斯大教堂(Nidarosdomen Cathedral)后,挪威国内最大的文化建筑。大剧院基座的占地面积超过3万8千平米,相当干4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剧院内有三个 舞台,1千1百多个房间。体现了设计者对建筑的独到见解,是一件将内在流线造型和外在简洁轮廓二者高度结合的浩大工程。 2008年10月歌剧院在世界建筑节开幕式上赢得文化类大奖。时代周刊的RichardMorrison曾经这样描述:我恋爱了。她是挪威人,华丽至极。有趣至极,还有着令人惊讶的内涵。她就是奥斯陆歌剧院,从峡湾中拔起,美丽惊人的大理石和花岗岩屋顶让她看起来就像一座出水的冰川。 内部空间的宏大被丰富的线条和平面所切割,形成非常耐人寻味的空间语言和建筑层次,功能空间如休息厅、酒廊等用极其简约的手笔处理出异常 静谧的效果,与歌剧院本身的气质形成和谐整体。 奥斯陆歌剧院尽管外形是来来派的斜角结构,但并非高高在上,参观者可以在屋顶上野餐,也可以从外面连接屋顶的巨大坡道上到 32米高的屋顶上,这里百无禁忌,人们可以野餐或从坡道上滑下,甚至可以跳入奥斯陆海湾的海水中。 歌剧院的内部是一座同样宣扬平等主义的大厅,有 1359个坐席。黑色橡木建造的剧院甚至没有设置寻常歌剧院都有的包厢。即便是挪威国王Harald和皇后Sonja也只是坐在一个5米不到的区域内,与其他观众 隔开。每个座位的背后有一块小屏幕,播放歌剧表演的字幕和翻译。 西班牙艺术及科学之城多功能结合带动经济 设计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lago Calatrava) 建成时间:2004年10月28日 瓦伦西亚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艺术科学之城(City of Arts and Sciences)便是沿着几乎两公里的轴线,座落在瓦伦西亚,总占地里面35万平方公里,整个空间是开放型。是集科学博物馆、剧院、表演厅和水族馆于一身。教育和娱乐相结合。由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的多功能建筑。 整个文化中心建筑的组台非常的新颖,气势磅礴,由两个建筑大师设计。带动了当地经济、旅游、房地产等快速发展,成为瓦伦西亚市新的高级住宅区、重要观光景点。科学艺术城对面也盖起了大型的结合高级旅馆的购物中心Aqua,以及西班牙最大的连锁百货公司“英式剪裁”的新馆。在艺术科学城的另一边,原本就是家乐福大型购物中心,结合电影院及精品街,现在更是人潮不断。这项大工程的兴建,除了展现瓦伦西亚市这个商业古都的经济实力之外,也证明了艺术、美感、创新的建筑,不但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准、观光地位,更能实质大幅提高城市的经济繁荣及增加工作机会。 迪拜旋转塔 建筑版变形金刚 设计师:戴维・菲舍尔 建成时间:预计2010年 让一座摩天大楼在空中旋转“跳舞”,听上去像是科幻小说。意大利建筑师戴维・菲舍尔宣布,他将在迪拜建成世界首个风力发电的旋转摩天大楼。迪拜塔于2004年9月动工,预计2010年世人就可以欣赏到这座不停舞动的80层大楼。 这座大楼建造方法另类,大楼的每一层将在意大利预先做好,再运到迪拜组装。“迪拜旋转塔”每层楼之间都装有风力涡轮机提供动力。 迪拜塔的高度目前已经达到629米,超过了高度为628.9米的美国北达科他州KVLY-TV电视发射塔,从而成为世界最高建筑。KVLY-TV电视发射塔自1963年以来保持着世界最高牵索建筑纪录。 耗资约10亿美元的迪拜塔建成后,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阿玛尼设计的世界首家阿玛尼酒店将坐落其中。除豪华公寓、商用办公室和休闲设施外,迪拜塔还将在第124层设置观景台,让游人从约440米高处饱览迪拜风光。 墨尔本音乐中心和戏剧剧场双管齐下日夜辉映 设计师:澳大利亚ashton raggatt mcdougall公司 建成时间:2009年 建筑物分开运作,它们在城市的同座艺术区相连。左侧是墨尔本剧院,右边则是墨尔本音乐中心。剧院特点鲜明在于外观白钢组成了几何排列管三维式。最好是在夜间观看,可见简单的黑白色调与鲜艳的红色装饰碰撞效果。大堂空间延续了几何图案。右边的墨尔本演奏中心是一座较大的建筑,包括两层演奏厅和一问小型表演厅。该大楼的门面是白色,装饰了蜂窝玻璃窗。设计运用了最好的音质体系,力求高品质享受。墨尔本音乐中心和戏剧剧场于2009年年初开放。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属于未来的奇幻建筑 设计师:弗兰克・盖里 建成时间:1997年 古根海姆博物馆由美国加州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设计,在1997年正式落威启用,它以奇幻的造型、独特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博得举世瞩目。在20世纪90年代人类建筑灿若星河的创造中,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无疑属于最伟大之列,与悉尼歌剧院一样,它们都属于未来的建筑提前降临人世,属于不是用凡间语言写就的城市诗篇。 该博物馆全部面积占地24000平方米,陈列的空间则有1100Q平方米,分成十九个展示厅,其中一间还是全世界最大的艺廊之一,面积为130米乘以30米见方。整个博物馆结构体是由建筑师藉助一套为空气动力学使用的电脑软件(从法国军用飞机制造商达索公司引进,名叫CATIA)逐步设计而成。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还包覆钛金属,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业传统遥相呼应。 美国沃尔特・迪士尼音乐厅波浪线条贯穿内外 设计师:法兰克・盖瑞 建成时间:2003年10月23日 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法兰克・盖瑞设计的沃尔特・迪士尼音乐厅(Walt Disney Concert Hall)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是洛城音乐中心的第四座建筑物。主厅可容纳2265席,还有266个座位的罗伊迪士尼剧院以及百余座位的小剧场。这座超现代的大型建筑成为了洛杉矶爱乐乐团的新家,同时它更是以其动人心魄的独特外表成为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的新地标,成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和旅游者共同膜拜的艺术殿堂。音乐厅建成以来,成为洛城最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独特的外表引来的关注早已超过了他音乐厅本身。当地以及许多美国以外的媒介常常撰文报道,“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伦敦的议会大厦一样,因为它无比奇妙和鲜明的个性,迪士尼音乐厅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摄影爱好者最喜欢聚焦的建筑之一。 建筑物内外看不到任何一处垂直的立面,无论墙、柱、天窗还是穹顶,全都是斜线或弧形走线,给人妙不可言的观感。建筑师在厅内设计上认为欣赏音乐是一种全面体验,并不仅局限于音响效果。因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演奏大厅内的视觉效果、温度以及座椅的感觉等因素。大厅设计上。盖瑞运用丰富的波浪线条设计天花板以营造出一个华丽的环形音乐殿堂。为使在不同位置的听众都能得到同样的充分的音乐享受,音乐厅采纳了日本著名声学工程师永田穗的设计;厅内没有阳台式包厢,全部采用阶梯式环形座位。坐在任何位置都没有遮挡视线感觉。音乐厅的另一设计亮点是。在舞台背后设计了一个12米高的巨型落地窗供自然采光,白天的音乐会则如同在露天举行,窗外的行人过客也可驻足欣赏音乐厅内的演奏,室内室外融为一体。此一设计绝无仅有。 德国慕尼黑安联体育馆会发光的汽车轮胎 设计师: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Herzog) 和皮埃尔・德・梅降(Pierre deMeuron) 建成时间:2006年 瑞士的双子星建筑师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为06年世界杯设计的慕尼黑安联体育馆,堪称是这对明星组合的经典之作。他们得奖无数早已证明其成就卓越,2001年获得可称作建筑界诺贝尔奖的ThePritzker Arohitecture Prize普立兹克建筑奖的他们备受推崇,不单因为他们是鸟巢(国家体育场The National Stadium)或者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操刀人,最重要是他们对建筑的想象与实践早已经超越了这个世代能创造的建筑概念,一定程度上可以称其为来自异次元世界的设计师,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不断创造惊奇。 外号“会发光的汽车轮胎”的安联体育馆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与圣保罗大教堂隔岸相望,连接它们的是横跨泰晤士河的千禧大桥,打破一般人对于球场的印象。建筑主体由2800个镜面气枕组成,这种独特的塑料外膜。具有某种透光性质,内建二万五千万支日光灯炮,夜晚,球场将以红、白、蓝三种颜色变换外观,营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安联体育馆以轻盈活力的光芒创新了传统混凝土体育场馆的沉重。 日本银座舱体大楼黑川纪章成名作 设计师:黑川纪章 建成时间:1972年 中银舱体大楼是一栋充满现代主义风格的巨型积木状建筑,是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的成名之作。舱体楼像由很多方形的集装箱垒起来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实由两幢分别为11层和13层的钢筋混凝土大楼组成。中心为两个包括电梯间和楼梯间、各种管道的核心筒。黑川纪章用140个规则长方舱体悬挂在这两个筒体上。舱体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核心筒上,所有的家具和设备都单元化,收纳2.3m×3m×2.1m的居住舱体内。舱体里,配有沼厕、家具、电视机、电脑、音响设备等,没有一寸多余的空间。开有圆窗沿的舱体单元被黑川纪章称为居住者的“鸟巢箱”。舱体单元构成上的穿插组合,黑川纪章是日本战后一代建筑师中最为重要的一位,设计的灵感来自他在前苏联时看到的宇宙飞船,充满幻想色彩的建筑实践为他带来国际声誉。由于该建筑物体现了“新陈代谢运动”的完美表达,而长期受到赞赏。 英国伦敦折叠人行天桥桥类变形金刚 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 建成时间:2007年3月29日 可折叠升降的人行天桥横跨在英国伦敦帕丁顿Ma rks&Spencer总部前的一片水域上,成为连接两部分的通道,它依靠扶手内部的液压系统来控制,由英国的Heatherwick Studio设计,全 畏12米,由8块钢板及金属支架组成。这个桥的特点是可伸展可压缩的8段结构,单单看时容易让人疏忽掉它的神奇设计,桥展开时可供行人通过,压缩起来,却可以让小船顺利通过下面的水道。天桥的全部运动都由扶手内极其聪明的液压系统来控制。因此,当M S的员工想要让游船驶进入口时,它能够灵巧的折叠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设计方案“创意之馆(a Pavilion of Ideas)”和岩石造型也是出自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之手。这个年仅36岁的三维设计师已经被赞誉为“新的莱昂纳多・达芬奇。” 世界建筑论文:圣彼得大教堂: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最辉煌的建筑 早就知道世界上有个城中国叫梵蒂冈,去年6月29日我才有兴随团到这个国家一游。旅游车驶上宏伟笔直的罗马和约大街不远就看到圣彼得大教堂了,这就是梵蒂冈的标志性建筑物,世界第一大教堂。 梵蒂冈是个独立的主权国,这个国家小得让人不可思议,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千米,与我国的天安门广场一样大,人口只有1400人,但常住人口仅540人,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但却是全球八亿多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国界以梵蒂冈古城墙为标志,而进入的梵蒂冈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国界仅是一条灰石铺成的国界线。车到圣彼得广场外围,就看到这条国界线了,导游说线外是意大利,线内就是梵蒂冈,原来这里的国界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到圣彼得广场时,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听说教堂里有个宗教活动,不能进去的教徒和游客就暂时在广场上听广播或看大型电视屏显示直播。 圣彼得广场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是17世纪著名建筑大师姜,洛伦佐,贝尔尼尼的建筑杰作。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形成三个走廊恢宏雄伟。这两组柱廊为梵蒂冈的装饰性建筑,共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组合成四排,形成三个走廊。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台抱。顶上竖立着140位圣人的大理石雕像和教皇阿勒桑德罗,苦季七世巨大的徽志,虽然没有几个游人能一一记住这些圣人的名字,但那艺术雕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确让人感到惊叹。这些大理石像是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所雕刻。 圣彼得广场的建设工程仅用了11年的时间(1656―1667年),而欧洲一些有名的大教堂从施工到建成都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或几百年时间。 在广场的中央耸立着埃及独立方尖碑,它是广场最古老的文物。这座石碑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远从埃及运来。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员900多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花了近5个月时间,才完成这项搬迂工程,圣彼得广场全景,在方尖碑顶上竖有阿勒桑德罗基季家庭的青铜徽志:五座小山丘、一颗圣十字架残片的星。 广场上两个美丽的喷泉是在不同时期建造的。右边那个是马德尔诺于1615年所建,左边的喷泉是贝尔尼尼在1677年建成的,它是广场上最后完成的建筑。 在两个喷泉和方尖碑之间的两边地面上,分别嵌入一块圆形大理石。站在这块大理石上观望广场四周的长廊,就会感到长廊内只有一排圆柱。而实际上是四排圆柱,可见设计者贝尔尼尼当初设计的绝妙。不知旅游客从哪来得到信息,这块大理石上拍照的络绎不绝,没耐心根本排不上号。 游客和罗马市民每个星期天的正午都要聚集在圣彼得广场,接受教皇的祝福。每年的1月1日、圣枝主日、复活节、圣诞节,广场上往往都会聚集20多万之众。广场设计可容纳50万人。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公元326年落成,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为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 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更是一个艺术宝库,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 大教堂东西长187米,南北宽137米,能容纳5万人,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著名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开朗琪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殇》,二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三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宝座。此外,教堂中央的穹隆拱顶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双重结构,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游客可以乘电梯登顶俯瞰罗马全城。教堂左侧有卫兵守卫,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他们也不拒绝旅游拍照,倒是成了梵蒂冈的一道拍照景点了,他们都是来自瑞士,是雇佣兵。 梵蒂冈博物馆,位于圣彼得教堂北面,占地约5.5万平方米,建于公元5世纪末,早期为教皇的一座宫廷,后来改成综合性博物馆,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收藏有文艺复兴时期三大艺术大师之一的拉斐尔艺术珍品以及其他名家的原作,均属无价之宝。西斯廷小教堂,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因天花板和墙壁上保存有米开朗琪罗花费4年时间绘制的著名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久负盛名。 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中心,特殊的政教合一的国家。梵蒂冈域早在公元774年形成教皇国,8世纪已成为教皇国的中心。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示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公元756年,法兰克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其后教皇权势日益扩张,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的教皇国。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19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皇。梵蒂冈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进入教堂内,不论你有什么信仰,都如时光倒流,好像是进入中世纪的时空。好像大师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罗丹、康丁斯基、达利、蒙克这些名人忽然成了眼前真实的存在一样。梵蒂冈的艺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次洗礼,无数次沉淀才成就的。每个人都可以把梵蒂冈当成一本书来读,一本超越政治、利益、金钱的人类文明艺术史的教科书。这里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洗去了几百年人世浮沉的伤痕,洗去了俗世荣辱的尘嚣,在其中走上一遭宛如经历了一次纯美的朝圣之旅。 梵蒂冈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教皇是国家元首,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精神领袖。教皇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于一身。梵蒂冈的国徽集中说明了教皇在城国的地位。国徽的图案是:两把交叉着的天国钥匙,托着教皇登基时的帽子。这种称作“三重冠”的帽子,有上中下三层,象征着教皇拥有的神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关于“神权”,当时在西方是封建专制的灵魂,和东方的“皇帝”起一样的作用。 规定参观时间快结束时,我们到进口处的圆柱下集中,那里暂时休息的男女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看书,有的在打瞌睡,看来他们或她们与我一样,并非天主教徒,只是一个普通的游客。意大利罗马一侧的交警在指挥交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穿着500年前的服饰的梵蒂冈卫兵在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任游人拍照。还有在如织的游人队伍中夹杂着比梵蒂冈国民还多的小偷,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就这样丰富多彩,驰名世界。 世界建筑论文:走向世界的中国建筑师 5月10日~11日,一年一度的中国院、北京院、上海现代集团的高层次设计方案研讨会再度召开,在中国院精致的场景环境下三个院的领导致辞都留下一句颇有意义的的话:中国院修龙院长希望通过中国建筑师的努力将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放大到世界上;北京院张宇副院长代表朱小地院长在发言中说,落实建筑服务社会的理念要用道德与责任关怀大众;上海现代集团的张桦总裁则认为,应对巨大的市场挑战、“三大院”的主创建筑师齐聚一堂,应努力寻到建筑原创之路。我以为,这三种声音几乎都表达着一种共同志向,中国建筑师正面向世界,追求卓越。 做能够面向世界的建筑师,谈何容易,其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国际化的视界与能力,而其中认知国际化水准的建筑奖项十分必要,不然中国建筑师何时才能戴上建筑桂冠呢?在全球众多建筑学大奖中有影响的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的金质奖(设立于1948年)、美国建筑师学会的AIA金质奖(设立于1903年)、由基金会颁发的密斯奖(首届密斯奖1988年由葡萄牙的建筑师获得)、世界文化奖(1989年创立)等,但最具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美名的当属“普里茨克建筑奖”,正是由于其严格的评审委员制度、强势的媒体宣传力度及贴切公众的建筑社会文化教育功能,使它越来越成为最受瞩目的全球性建筑奖项。那么如何才能走近这桂冠呢?伦佐・皮亚诺是让这梦想成真的获奖者。1971年,巴黎为在传统建筑最密集的市中心建一座综合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了国际竞赛,共有全球的681件作品参赛,但首奖光环落在了两位默默无闻的青年建筑师身上,皮亚诺正是成功地将古老街区转变为最具当代人文活力的场所建筑师。 由此又联想到作为一代中国建筑师该怎样处理传统与创新的老话题。从精神及文化趋向看,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必须尊重传统和地域、必须合乎国情,因此文化自尊是每一个有作为的建筑师必须思量的。刚刚送走“5・19”国际博物馆日6月9日又迎来国家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本刊荣幸地为学者型领导、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再次承编新著《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结合现代建筑创作的理念及其新追求,尤感单局长的关于文化、城市、城市文化的解读,是对城市规划设计者极为可贵的思想,因为它立足于建筑师的创作初衷、它遵循于建筑师的思维过程、它给建筑师注入了可供比选的良多思考。如果说2007“三院”方案研讨会是一次充满激情与想象力的学术会,是一次自由、平等且活跃的学术研讨会,那么第二个国家文化遗产日的到来所引发的一系列多元而深入的联想,更会带给人们卓然而严谨的文化活力,更会以开阔的学术氛围让建筑业内外人士喜悦。因为让建筑师高兴的不仅仅是寻到面向世界的目标,更体味到根植于华夏建筑文化的特殊含义。 世界建筑论文:她向世界诠释中国建筑 有人说,把中国比作一棵参天大树,如果北京是这棵树的树冠,那么西安则是这棵树在地下盘结交错的根系。正是这片沃土蕴育了一位出色的中国建筑师――张锦秋。她和西安这座城市已密不可分,她的名字也与这座城市几十年来出现的一些标志性建筑――陕西历史博物馆、玄奘纪念院、大唐芙蓉园等紧密相连。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张锦秋院士在陕从事建筑创作40年座谈会暨《长安意匠》丛书――大唐芙蓉园首发式”于10月8日,在大唐芙蓉园召开了。 参加这次大会的有陕西省及西安市政府、人大、政协、建设厅的负责人,陕西省及西安市的建筑院校、设计院、文化单位的领导、有关专家学者和《建筑创作》杂志社。 会议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熊中原主持。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院长樊宏康在致辞中说:张锦秋院士是享誉国内、国际的设计大师,她从事建筑创作的40年间,为古城西安、为祖国大地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经典的建筑设计作品。她和她的作品受专业人士所赞誉,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这次座谈会,既是对张锦秋院士从事建筑创作40年的回顾和总结,又是一次学术、技术的交流,中青年建筑师向张锦秋院士学习的绝好机会。 李子青(陕西省建设厅厅长): 很高兴能在久负盛名的曲江池畔,在张锦秋院士主持设计的这座以盛唐文化为内涵、以古典皇家园林为核心的大型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中,与各位来宾、专家共同庆祝张锦秋院士在陕从事建筑创作40年及《长安意匠》丛书――大唐芙蓉园的出版。由张锦秋院士主持设计的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唐风建筑也已成为古都西安的特色,为西安保持盛唐文化的延续、为陕西重振汉唐雄风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她不仅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了一批具有浓郁风格的现代建筑,而且在建筑理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和追求,她的论文集《从传统走向未来》在海内外建筑界产生较大影响。我们期待着张锦秋院士的新作《长安意匠》丛书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向世界范围更广泛地传播。 乔征(西安市副市长): 在建筑设计多样化的今天,张锦秋院士一直秉承中华民族的建筑传统,并不断传播,这一切不光在陕西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得到了很高赞誉。她的每一项作品都带有一定的震撼力,就像大唐芙蓉园的设计,被外界评价为国人震撼、世界惊奇。对于建筑设计的精致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也确是她成为一代宗师的精神根源。西安这几年的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果,这一切都和在座的以大师为核心的一批老专家,老学者和正在不断崛起的中青年专家学者的努力分不开。近几年西安还将会有几个大动作,如大明宫周边改造、行政中心的搬迁和地铁的开工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尤其要向张大师那样尽善尽美地把我们的项目做得更精彩,把西安建设得更美好。 和红星(西安市规划局局长): 记得1 992年,我跟张老师一起在新疆乌鲁木齐参加西部建筑学会年会。当时中国西部建筑学会成立,为了这个学会的成立,我们筹办了五六年,这期间张老师积极献计献策。从那个时候我就深深感到了张锦秋大师对建筑本土化、城市特色的关注和对西安这座古城的热爱,也就是从那时拜张锦秋大师为师,因此我现在一直称她 张老师。如今,1 5年过去了,张老师厚积薄发,一系列富有西安特色的建筑相继问世,实现了走自己的路的创作理念,形成了一又个一个的创作高峰,这也是中国建筑师探索传统与现代结合之路的高峰。张老师的作品,我感觉最深的是它的现代感,她的作品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中国式的建筑,更蕴含了一种时代感,能做到这一步非常不易。可以这样说张老师的建筑创作已从“仿”走向“创”,从“形”走向“神”,从“有法”走向“无法”,从对传统的自信走向对传统的自觉。 2002年,西安的城市建设走到了十字路口,千年古都的风采如何再现,现代化建设如何传承历史,城市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色?为此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安市规划局成功举办了“三会三展”活动,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为西安的城市规划建设出谋划策,把握方向。其中“西安市城市特色与建筑风格专家研讨会”就是在张老师的积极推荐下,借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会召开之即,特别为西安开的一个专题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界顶尖人物为西安的城市特色和建筑风格畅所欲言,共绘美景。这次会议为今天的“唐皇城复兴规划”奠定了扎实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规划的龙头抬起来了,西安模式已在全国叫响。 刘兵(大唐芙蓉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我看到名为《长安意匠》的这套丛书时,不禁思索着为何叫长安意匠?于是我翻开了张锦秋大师的老师梁思成先生的文集,突然一段话映入眼帘,使我顿有所悟。原文是这样的“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无论哪一个古城楼,无论哪一个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他们所给的‘意’的确是‘诗’与‘画’的。但是建筑师要郑重郑重的声明,那里面还有超 出这‘诗’,‘画’以外的‘意’的存在。”所以我个人的理解,张锦秋大师所说的意就是一种境界、一种高度、一种胸怀、一种态度。同时大师又很谦虚称自己为“匠”。 我非常有幸在大唐芙蓉园建设的2年过程中在张大师的主持下具体负责大唐芙蓉园的组织建设工作,我对张大师宽广的胸怀、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而由衷敬佩。可以说没有张大师辛勤的汗水.没有张大师两年如一日抱着近70岁的带病之躯、日以继夜的在芙蓉园工作,就不会给我们留下这样一个美仑美奂的仿唐建筑,就不能向世人传播我们盛唐的文化。 顾宝和(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 我作为张大师的同代人,从这40年来对张大师的了解,从其影响国内外的作品中间我感受到张大师不是简简单单地就自己的职业而着眼,而是从深入挖掘整个文化和对世界的影响来探讨我们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从1 980年代开始有大规模的建设以来,几乎困扰了我们这代建筑师的一些主要问题,张大师都是经过实践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解决一些困惑我们的矛盾。记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刚建成不久,我们曾开过一个张大师作品和成就的座谈会。如今许多年过去了。从当时情况看,张大师处理这些问题已经有了些初步考虑,而今天我们已看到张大师在当时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使其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我想到的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我们这个行业注定我们一定要面对的第一个困扰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第二个困扰是在如今这样一个辉煌的建设阶段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是怎样处理商业和文化的关系?第三个则是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职业和理论体系与规划的关系。 赵元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为了探索中国建筑的现代化道路,颐和园西山脚下留下张总探索的足迹,唐代佛光寺大殿洒下她辛勤的汗水。正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近半个世纪张总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厚积薄发地探索和积极实践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之路,如果说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构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论之树,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张总在陕西用自己的作品探索了一条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之路,从1 980年代的三唐工程,1 990年代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钟鼓楼广场,到21世纪的黄帝陵祭祀大殿和大唐芙蓉园,一个个感动城市、震撼心灵的作品提升着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品味,用现代的视野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张总用她的作品在这片曾经诞生过伟大唐诗的热土上用白话文继续书写着混凝土的诗作。 张总在陕西工作的40多年,也是中国建筑界风起云涌、变化万千的年代。各种主义、流派,思潮汹涌而来。张总谦虚地把自己半个世纪的创作之路概括为探索之旅,作为后辈,我深知这不仅仅是探索之旅,在全盘西化的时代大潮中,更可能是独孤的探索之旅。我在1 985年做研究生调研时曾向张总请教过,10年后的1 995年之初我来到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华夏所工作,在张总指导下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工程的创作,正是这种工作体验,提升了我对建筑,对城市、对设计、对创作认识的飞跃。我清楚地记得在参加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设计时,她带着我们一起踏堪地形,面对着高低不平的坡地,询问我们设计小组的成员,是否保留这片坡地。由于我们对西安历史文化知之甚少,不约而同地回答可以不必考虑,张总却意味深长地说:这可是唐长安城保留的唯一的一处高地。正是张总对西安城市文化如数家珍般的熟悉和热爱,这一历史地貌才得以完整的保留,使新图书馆座落在历史的高地上,成为一个知识的殿堂和西安又一个新地标。也同样,张总在图书馆、美术馆工地上,为了保护现场的植被,在大雪纷飞的现场一个一个圈定要保留的树木。我已数不清为了图书馆、美术馆设计,张总到过多少次工地。而这仅仅是张总众多创作中的一个工程。正是这种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这种对城市对历史的负责态度和社会责任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精品。 王军(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华夏所所长): 张锦秋先生,是一位能“感染城市、诠释公众心灵”的建筑师。张先生通过在清华大学近1 2载的学习和研究,秉承梁思成、莫宗江两位泰斗的教诲,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建筑的无限热爱,搭建了一条以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精髓诠释和发展现代建筑创作的道路,并在陕西从事建筑创作的40年中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做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春花秋实,40年的努力已结出累累硕果,芬芳天下。 张先生在建筑创作中始终坚持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之路:于建筑的环境、意境、尺度中体现传统文化及传统建筑的精髓,于功能、材料、技术上体现现代建筑的需求。40年来,张先生在“现代建筑的多元探索”、“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或有特殊要求的新建筑创作”、“在古迹的复建与历史名胜的重建”三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她同时也在关注一个建筑师在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中的作用,参与了大量城市设计的规划和风格定位。 金磊(《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 首先我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朱小地院长、张宇副院长、马国馨院士及其传媒机构《建筑创作》杂志社对张锦秋院士在陕从事建筑创作40周年暨《长安意匠》丛书第二部《大唐芙蓉园》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金秋时节置身干大唐芙蓉园的美景之中,令人联想颇多。 一个建筑师的最高理想,就是当人们谈起她的名字的时候就会想到一座城市。或者,当人们谈起一座城市的时候,怎么也不能忘记她的名字。 作为晚辈及一代中青年建筑师,我认为要学习张锦秋院士着眼高处、学养独具的创作观,尤其要从张院士的作品及学术思想中省悟过来,发现亮点、启迪智慧、畅言义理,在品读她经典作品中,尤其要品味到一种民族情感交融的渴望及中国建筑应有的文化自信。 作为建筑传媒人,我们倍感张锦秋院士的作品及学术思想是一种文化寻根的硕果,走进大师的作品,有一种净化心境,焕发本真的冲动,这里不仅有文心铸魂,更显现着一种可贵的“文化征服”。我曾记得在2002年杭州西子湖畔“第二届建筑与文学研讨会”上,张院士对我讲.中国要开展系统的建筑文化教育,这种普及不仅仅要面向公众,也要面向建筑师。英国大思想家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但他更有一句话“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价值,更取决于它是否能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2008年在意大利都灵市将举行的第23次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主题就是“传播建筑”。细细品味,我们感受到了专业媒体的一种责任。建筑凝聚实践和思想,我们有责任把他们记载下来,使其更广泛更深入地流传。 从对张锦秋院士《长安意匠》丛书的策划及编辑中,我们不断感到成为一个有力度的建筑专业传媒的意义及价值。要知道,迄今口耳相传的时代已告结束,我们要在利用大众传媒扩大社会影响的同时,找准行业传播即分众传播的位置。大师承载着先哲精神,“口述”历史应着力做大做强。我相信,《长安意匠》――大唐芙蓉园的出版,不仅仅是良好的开端,它更凝聚起为中国建筑大师著书立说承担责任的团队精神。 张锦秋(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此时此地举办这样一个座谈会,我很激动。回想起来,准确地说我是1 962年2月28日到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报到的,从此离开学校,走上了设计的工作岗位。记得当时人事处长找我谈话,问:“你是研究生,那你看你是到情报室搞科研呢,还是在工程室搞设计呢?”她很尊重我的意见,但由于的理想一直就是当一个建筑师,因此选择了设计所。 当时西安是“三线”建设的前沿阵地,我也就是从参加“三线”建设开始进入了我的设计生涯。现在想来就像是昨天一样,很近很近。 陕西省的历史积淀使我走上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探索之路。使我走近唐代建筑的是两个小项目:一是位于临潼骊山之麓的华清池大门。当时处于后期,还没有改革开放,由于对外旅游的需要,华 清池要盖个大门。以前有关华清池的设计都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的洪青老总做的,但由于他被打成“牛鬼蛇神”,还未解放,不能正式作项目,所以就让我接手做。从设计开始,我就在思索着华清池是个唐代文化遗址,那么这个大门是否应有些唐代的印迹呢?于是我翻阅了许多有关建筑历史的书籍,还有敦煌壁画,文物考古杂志等资料。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设计应该有一点唐代的文化,因为题目跟唐代有关联。二是位于唐兴庆公园内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阿倍仲麻吕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遗唐留学生,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建立了不朽功勋。因此在这个纪念碑的设计上不仅要体现唐时代的风格,更要体现中日友好关系。 就从这两个很小的建筑,我开始感觉到,在陕西这片土地上,随处都能映射出唐代的文化。以后,又陆陆续续地做了许多设计,都和唐代有关系。这时候我开始认识到,如果说头两个项目是偶然的设计,而后设计的一些较大的现代公共建筑,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就并非偶然了。 还有一个项目就是青龙寺规划及空海纪念碑院。空海是日本香川县人,唐德宗贞元20年随遣唐使入唐,研究密教,先后得惠果嫡传密宗两部大法及传法。为纪念他为中日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西安市政府应日本的请求作青龙寺规划及空海纪念碑院。碑体由日本建筑师山本忠司先生设计,我方承担选址和碑院的设计,考虑到选址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形式上着意仿唐,力求法式严谨、风格纯正。从此开始做第一个真正的“仿唐建筑”。以后就源源不断地做与陕西历史文化有关的项目。 我来到了西安,来到了长安所在的地方,它不是一般的地方,而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历史积淀的一片沃土。我在此安身立命,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这片土壤,汲取它的养分。 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是项目成功的有力保障 一个城市的建设,真正拍板定案的是领导。陕西省的党政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我不想说太多的道理只讲个具体事情:那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个项目。 1 970年代,总理就曾建议,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可以在大雁塔附近建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当时这个任务交给了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我被委任为项目负责人。到底要把博物馆建成什么样子,任务书上只说明了一句话博物馆建筑本身,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怎么来象征?一个时代的统治意识就是这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意识,这个时代最高的建筑艺术也是这个时代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建筑艺术。今天的陕西博物馆就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唐代宫殿建筑。 整个陕西历史博物馆风格已经是唐风。在做色调选择时,我们决定以素雅为主,这样可能更接近现代的审美意识,更有一种永恒感。那么唐代的时候实际上屋顶都是灰瓦,那个时候还没有大量用琉璃瓦。 既然唐代是灰瓦,我们也就设计成灰瓦了。这时省上的领导说:“哎呀,灰瓦是不是太穷气了?我们这是国家级博物馆。”他提出来既然要有一点宫殿建筑的气势那就选用黄琉璃瓦,以期能辉煌灿烂些。但当时我追求的是一种黑白灰的基调,这是很高雅的现代的色彩。因为与省领导的意见产生分歧,所以我心里很矛盾。怎么办?我在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提出一个折中方案,用铁灰色的琉璃,而不是黄琉璃。这样至少在色彩上既符合唐代的灰瓦屋顶,又符合我想追求的淡雅的色彩。领导最后采纳了我的建议。这样的例子很多,省市领导充分地让每一位建筑师发挥自己的才能,给予我们极大的尊重。 再一个例子就是当时西安市要是把曲江这片地区按历史风貌恢复其盛唐的神韵。自从毕业之后40年来,我一直期盼着有朝一日能设计一座大型园林,但却渺茫得如同做梦。万万没有想到在21世纪初,曲江新区管委会委我以重任,规划并设计大唐芙蓉园,使我多年的向往居然梦想成真。 记得有一次在西安召开“黄帝陵祭祀大殿建筑创作海峡两岸座谈会”期间,我陪台湾地区建筑师公会原理事长吴夏雄参观兵马俑。在入口处看到有刻图章的,我一看吴夏雄很喜欢,就准备自己掏钱刻个图章作为礼物送给他。章子刻好后,我叫刻图章的师傅将我这个赠予人的名子刻在图章侧面。当我一说出自己的名字,刻图章的老师傅很是惊讶:“你是张锦秋?”我回答:“是呀!”老师傅紧接着说“那这个图章你不用付钱了,我来送。”台湾建筑师吴夏雄看到此情此景,感动得不得了。他说:“没想到,大陆一个建筑师在普通百姓当中竟有这样的影响。在台湾,谁认识我们呢?包括李祖原,人家也不知道哪栋大楼是他设计的。没想到大陆建筑师的地位这样高。” 建筑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当时我做陕西历史博物馆时还是一个年轻的建筑师,各个专业与我配合的非常融洽。这些专业的工程师经验丰富,他们就像我的老师一样给我指出一些问题,提醒我们建筑师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非常到位。我们这个设计队伍确实是一代一代传承着。建筑设计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团队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同样也离不开开发商的支持与配合。设计群贤庄时,为了建筑造型的美观我们要做退台,但一退就退掉了许多面积,这对于开发商来说,损失是很大的。但老板尊重了建筑师的意愿。正是这种明智的决策赋予了群贤庄的主干道以空间的变化。 能在陕西、在西安工作,是我的运气、是我的幸福。不然的话我不会做出这么多符合这个城市发展、符合当地百姓要求的建筑作品。 座谈会虽然结束了,但张锦秋大师为西安留下一幢幢作品的同时,她的理念、她的创作观、她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将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位到会的人。我想她和许许多多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中国建筑师们还将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上继续上下而求索。他们将用自己的建筑作品向世界诠释中国,而我们则要用我们的声音向世界诠释中国。 世界建筑论文:世界建筑奇葩闽西南土楼 土楼是福建特有的民居,之所以叫它土楼,是因为它主要采用生土夯筑,属于土木结构。一般楼内设施齐全,有厨房、餐房、仓库、卧室、水井、浴室、磨房、畜圈等,有的还建有祖堂、学堂、舞台。具有防御、防震、防火、防兽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且楼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闽西南的土楼主要分圆寨和方楼。 其中,圆寨主要分布在永定、南靖、平和交界地区及华安等县,圆寨的数量有1000多座。较出名的有: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的振成楼(双环圆形)、古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三环圆形)、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的顺裕楼、梅林乡坎下村的怀远楼(双环圆形)、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二宜楼、沙建镇岱山村的齐云楼(椭圆形)、洋竹径蔡家的雨伞楼(圆土楼如果是双环圆形,通常外高内低呈碗状,而雨伞楼内圈比外圈高一层,呈雨伞状,故此得名)。 方楼主要分布在龙岩、永定、南靖交界地区,仅永定、南靖两县方楼就超过6000座,较出名的有:永定县高陂镇上洋村的遗经楼、南靖县梅林乡璞山村的和贵楼。较为出名的土楼群有:南靖书洋镇上坂村的田寮坑土楼群(方、圆和椭圆形三种,错落有致,呈梅花状。)、距书洋镇12公里的河坑土楼群(方圆各具特色的土楼27座)、距书洋镇8公里的南欧土楼群(土楼密度大、种类丰富,有圆楼、方楼、梯形楼、凹字形楼、交椅楼、三角形楼等共25座)、距南靖县梅林乡9公里的砾头土楼群(4座圆楼、3座方楼、1座半圆楼,在山头俯瞰,犹如“七星伴月”)。此外,较为特色的土楼有:分布在永定县高陂、坎市、湖雷、南靖县和溪等地,强调尊卑秩序,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南靖书洋镇奎坑村前方后圆的隆兴楼、塔下村呈曲尺形的三巴楼等等。 特别提示: 1、拍摄土楼可分楼内、楼外和夜景,楼内主要拍摄居民生活场景,奇特的土楼结构,因此拍摄时,应用焦距100mm以下的镜头,鱼眼、超广角镜头非常好用;楼外主要拍摄土楼的外部特征,为了找准角度,往往要爬到土楼附近的山头,这样,长焦镜头就不可少,比如要拍摄出田寮坑土楼群似布达拉宫的韵味,你就得到土楼对面的盘山公路找角度,没有用上焦距200mm以上的镜头是拍不来的。拍摄土楼的夜景,你可以向当地的老百姓购买照明用的木柴,如果要点篝火、火把,你可以和当地居民商量,热情好客的客家人会很乐意帮忙的。拍夜景、室内及室外用长焦,三脚架也是不能少的。 2、拍摄季节全年均可,但有节日拍摄更佳,如元宵节、4月份梅林妈祖出巡、永定客家土楼文化观光节等,平时,最好选在稻谷成熟季节,金灿灿的田间突起一座或一丛土楼,一定会给你拍摄带来美好的记忆。当然,春雨绵绵的季节,往往有云雾缭绕其间,或雨后天晴,将给你的拍摄带来机遇。 3、龙岩、漳州都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属山地丘陵,气候宜人,春夏温热,秋冬凉爽,四季常绿。 4、永定、南靖、华安方言为客家语系和闽南语系,当地的居民都很热情好客。 5、交通便利,梅坎铁路经过龙岩市区,鹰厦铁路经过漳州市区,华安县,319、205国道纵穿龙岩,324、319国道贯通漳州,从龙岩到永定及漳州到南靖、华安各土楼景点路况都很好,交通发达。 6、南靖、永定县城都有三星级酒店及其他大小旅馆、招待所,食宿非常方便,永定的振成楼内还设有客房、服务部,楼外有大型停车场。如果拍摄夜景或感兴趣还可借宿土楼居民家里,虽然食宿简陋,但一定会给你带来难忘的感受。 世界建筑论文:世界五大建筑奇观 当这些钢材、水泥和石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被组合起来时,它们就具有了自己的生命。伟大的建筑用冰冷和坚硬诠释了人类的伟大和野心,它们是音乐,是绘画和史诗,是人类为自己在大地上树立的纪念碑。 西尔斯大厦――世界第一高楼 巍然耸立在人行道上的西尔斯大厦是北美洲最高的办公楼,它的最高可用楼层是第110层。大楼楼顶的高度是442米,而最了不起的数字来自西侧的天线:其高度为527米,这是全球建筑物上最高的天线。 高度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奇迹隐藏在大楼的墙壁背后――这就是支撑着整座建筑的各种系统。西尔斯的运作规模就像是管理一座城市。这座“都市”需要4万公里的管线,把这些管线连接成一条直线,可以横跨美国8次。楼里总共有多少马桶?943个!此外,69000公里的电话线在楼内蜿蜒游走,足够环绕地球1.75圈。西尔斯大厦里共有41公顷的办公和商业面积,若是平铺开来,足有75个美式橄榄球场那么大。 西尔斯大厦还有一个只有工程师才知道的小秘密――它向西倾斜了6英寸,这是由于重力负荷偏离了重心。大楼不只倾斜,还会摇晃。如果遇到最可怕的风暴,它大约会以90厘米的幅度晃动。但更常见的情况是,来自密歇根湖的强烈暴风会让西尔斯大厦偏离中心20厘米。住在90楼或100楼的人们晃得更厉害,椅子会跑来跑去,人们甚至能听见大楼摇晃的声音。 1969年,约翰・齐尔斯担任了这座大厦的结构工程师,这是他事业上的里程碑。这栋设计独特、噪音清晰的大楼,历时4年才宣告落成。而它一落成就吸引了那些想要标新立异的住户,也把芝加哥的金融区吸引到了自己周围。 为了给每个进入大厦的人提供安全保障,第一步工作就是和机场一样细致的安检。当然,在西尔斯大厦,安全部署并非严肃得毫无人情味。1999年的一天,一个不怕死的法国人认为这座大楼是都市攀岩的终极挑战,要爬上去。工程师用擦玻璃的索具装备阻止他,但是他绕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过后,攀登高手阿兰・罗贝尔成功到达了屋顶。一群芝加哥警察正守在那里欢迎他,用手铐和法律条款为他庆祝。最后,他大概只被罚了几千美元。今天看来,这种单纯的特技表演倒有种怀旧的意味。 西尔斯大厦的保安程序或许有所改变,但这座大楼的魅力依然如故。如果名片上写着“西尔斯大厦”,会被视为一种身份的象征。2004年初,一些纽约的投资者买下了西尔斯大厦,据称价格是8亿3500万美元,而大楼的原始成本是1亿7500万美元。至于它是否安全,还是要由这些人来评判――这就是每天来这栋高层建筑中报到的11000人。人群显示了这座著名地标的魅力。 这座巨型建筑似乎能激起人们的奉献精神。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人看起来都充满了活力和干劲。不管未来几十年里还会有多少巨型建筑拔地而起,对这些忠诚的芝加哥人来说,属于他们的西尔斯大厦才是最坚实的建筑。 航空母舰“罗纳德・里根号”――海上之城 航空母舰“罗纳德・里根号”的名字,来自一位擅长交流的总统,它清晰地传达了这位总统的一条著名理论:“以实力求和平”。 “罗纳德・里根号”犹如一个巨大的机械蜂巢,部署着一群群致命的战斗机。这座97000吨的安全堡垒,隐藏着美国海军最新武器的秘密。 “里根号”上可停放85架战斗机,能够保护美国抵御强大的军事进攻。“里根号”在水线以上有20层,然而这个高度比起惊人的船身长度来,可算是小巫见大巫。这艘船长333米,犹如载着一座帝国大厦在海上航行。船上带有两座核反应堆,可供“里根号”航行20年,完全不需要靠岸加油。 这艘航空母舰就像一座城市,有邮政服务,有垃圾处理部门,小城市应该具备的条件,上面一样不缺。“里根号”上能住下6000多人,船上储备的食物和供给可以维持3个月的生活。另外,船上有3万盏灯,1400部电话。走廊里的缆线加在一起,足有2100公里长。“里根号”满载时,排水量达97000吨,也就是说,它排出的水大约能填满28.7个奥运规格的游泳池。 如此庞大的一艘船,却只有一项使命,就是充当战时机场。 水上海军基地的优势不言而喻。飞机可以在公海上随处降落,可以接近全球任何一处战场。航空母舰是现成的作战基地,无论航行到哪里,都肩负着相同的任务,那就是尽可能迅速安全地让飞机起飞、返航,没有复杂的手续,也不必申请许可。 航空母舰的面积约有4.5英亩,也许是世上最危险的4.5英亩,分毫之差就可能酿成灾难。 “里根号”汇聚了最尖端的航空母舰技术。设计建造时,就做好了服役50年的准备。作为美国海军最新的航空母舰,“里根号”也是一件重要的政治工具。但这张王牌不是在一夜之间造就的。建造这样的一艘大船,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里根号”的建造工作是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的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开始的。航空母舰的不同组成部分都是分别建造的,之后再由巨型吊车运到一个干船坞组装成一艘完整的航空母舰。 “里根号”是第9艘建造完成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舰,其中又以“里根号”最为出类拔萃。这艘航母上面,装备了所有的最新科技成果,造价高达45亿美元!“里根号”与过去尼米兹级航母的最大差别,在于水线以下的设计。最重要的一项改进,就是球状的舰首,“里根号”采用这种设计,为的是增加浮力。 作为船员的第二家乡,“里根号”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船上严禁使用现金,船员在出海前,必须先购买一张类似自动提款卡的储值卡。不过,这里也有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同的地方:有理发店,有3座小教堂,有两家便利商店,有健身房。如果偏爱传递速度极慢的传统信件,船上设有邮局,甚至有自己的邮政编码。 从独具特色的“城市夜生活”到数千人每天维持航空母舰正常运作的辛勤付出,都证明了“里根号”是一座与众不同的海上之都。 重建莫斯塔尔古桥――用现代科技注解古代智慧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人们或许不相信上帝,不相信命运,但却相信那座桥。 那是他们的象征,是他们的一部分,一直存在于他们的心里。 前南斯拉夫的莫斯塔尔桥被人们称作“古桥”,那是一个古代建筑奇迹。1993年11月,古桥成为南斯拉夫内战的主要目标。几个小时的炮击之后,古桥轰然倒塌了。那是一个黑暗的日子,古桥的毁灭,成为现代种族仇恨的象征。如今,战争已经结束,全世界的人们似乎都想重建这座古桥。 莫斯塔尔桥于1566年落成,由土耳其建筑师哈鲁汀主持修建。当时,他受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大帝的委托,负责建造一座能够承受军队、马匹和货运的桥梁。那是当时世界上最美丽、也最复杂的石桥。传说苏丹曾威胁哈鲁汀,一旦桥塌了,他就要人头落地。哈鲁汀把建桥的秘密带进了坟墓,他的设计图纸竟然一张都没有流传下来。 这将是一次独特的、破解历史奥秘的探索之旅,考古学家惟一能利用的就只是一些简单的账本,上面记录了所用的工时和材料。考古学家使用了激光扫描和摄影制图等最新技术,试图了解古代建筑师们最初是如何建造这座桥梁的。他们到现场勘查了古桥的遗迹,又研究了成千上万张桥梁的原始照片。佛罗伦萨大学的意大利小组必须研究出每块手工切割的石头是如何镶嵌到整个结构当中的。然后,他们会利用这一数据做出新桥的三维图像,据此,重建队可以丝毫不差地重新组合出这座桥梁。 在莫斯塔尔这个地方建桥非常困难,这里随时都可能发生地震,但最常见的危险还是洪水。他们必须尽快搭建脚手架,而且不能有任何差错。第一座脚手架并没有经受住内雷特瓦河冬天的水流,许多工人都因此丢掉了生命。 架子建好后,石块也已切割完毕。接下来,建设者需要用强效灰浆把石块砌起来。哈鲁汀带进坟墓的另一个秘密就是灰浆的准确配方,于是,现代人只能利用科学对传说和口述历史加以辨析。专家们发现古桥的灰浆中有蛋白质成分,这说明原始混合物中包含了有机物质。他们找到了正确的配方。 但是,建造这座桥不仅仅需要石块和灰浆,还要有金属进行加固。于是,工程师们又想知道奥斯曼人是如何做到的。他们发现,古桥每块石头的中间都嵌有粗大的、可以支撑重量的铁制暗销。 根据哈鲁汀的清单,重建队制作了810个暗销。可是铁会生锈,只有在密封的情况下,铁才能避免风雨的侵蚀。选用什么材料好呢?又该如何密封暗销呢?400多年前的建造者们肯定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 仔细研究这些古代金属工艺之后,工程师们发现了奥斯曼人聪明的秘诀:首先,他们在每块石头的表面都敲打出一道细小的沟槽,等石块安放好后,这些沟槽就形成了一条管道,直通暗销。接下来,他们把熔化的铅倒进去,封住暗销,避免它们受到风雨的侵蚀。 工程的最后一步就是安放拱桥上的最后一块拱心石。工人们必须借助水泵的帮助,把几近完工的拱桥撑开几英寸的缝隙,放入最后一块石头。然后,移开水泵,桥梁就会自动合拢。至少还要过50年,桥梁的位置才能永久地固定下来。石块和灰浆会随着天气和时间的变化,不停地收缩、伸展,工程师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监控这些变化,因为每个石块里面都安装了负责收集资料的传输网络。 尽管莫斯塔尔古桥的毁灭将永远成为种族仇恨的象征,但它的重建却为和平团结、繁荣向上的前景带来了新的希望。 陶托那金矿――地下黄金之路 在地下3.6公里处,他们建造了一个复杂庞大的地下结构,在这里,大地成了敌人,而战利品则是黄金。这就是被称为“黄金之城”的陶托那金矿。 一切都始于1886年的一个早晨,四处漫游的澳大利亚矿工乔治・沃克发现了一片露出地面的岩层,并察觉到里面含有金子。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正站在世界上黄金蕴藏量最丰富的矿脉上,他的发现将掀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淘金热潮。淘金者蜂拥至此,南非的淘金热潮开始了,约翰内斯堡因此成为了一座繁华的城市。 到了20世纪40年代早期,人们更加渴求黄金。但淘金者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这座从约翰内斯堡延伸到卡尔顿维尔以外的金矿,并不在接近地表处,它似乎以大斜角深入了地下。工程师意识到,开采它的惟一方法,就是沿矿脉而下,先挖一座竖井,然后再炸出坑道。 前往地下的旅程障碍重重,工程师要应付地下发生的地震,钻穿含有致命气体的气囊,忍受酷热高温,被百万加仑的加压水威胁。1957年,陶托那金矿近两公里深的主竖井竣工。没有任何机械装置能将人送到地下3.6公里处,因此他们又开凿了第二座和第三座竖井,用来将工人送到称为“地下120层”的金矿最深处。 开凿竖井只是第一个挑战,接下来的难题是:如何在如此深的地下,创造能让工人在适当温度下呼吸和工作的环境?工程师们设计了一套高效的通风系统。地下鼓风机可以推动800公里长的坑道内的空气流动,风速足以将体重120磅的人吹倒。这套系统每秒从湿热的坑道中抽出900立方米空气,相当于每秒钟将你家客厅的空气抽出16次!此外,矿坑内还安装了巨型的制冷设备,其冷却能力相当于12万台家用冰箱。 这座矿井里的坑道长达800多公里,从中央竖井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仿佛树木的根部。而3.6公里的深度,相当于9座帝国大厦首尾相连。对许多矿工来说,每天往返于地面和金矿层的路程,要花费4小时。 水是陶托那金矿的命脉,但水也是矿坑内的一大威胁。挖掘时,矿工常会穿过大型的地下蓄水层,许多蓄水层都含有大量高温高压的水。如果水涌入坑道,所有的水泵都将无能为力。此外,最大的威胁是地震。在陶托那金矿,地下地震每天都要发生10次左右。但即便拥有最先进的技术,科学家仍无法百分之百测定岩层会在何时发生变化。 炸坑道时,必须在适当的位置安装支撑物,防止上面的岩石崩塌。这里每平方厘米岩石承受的压力是970公斤,相当于在一个细高跟鞋跟上施加近1吨的压力。目前,金矿已经停止使用木头支撑,换上一种称作“回填”的新技术。回填使用黄金提炼产生的废料,实际上是液态的岩石,称为“尾矿”。尾矿被抽到地面上,有些废料会送进回填场,然后泵入地下,装入长达50米的袋子里。这些回填袋能够形成有弹性的岩石支撑系统,它基本不受岩石压力的影响,也不会像木头那样断裂或破碎。最重要的是,不会燃烧。 驱使陶托那的创造者深入地下的,是他们对黄金的渴望,以及探索未知领域的决心。不久,这座金矿将开凿一座新的竖井。陶托那的矿工将下到128层工作,那里距离地面有3726米。 英法海底隧道――现代七大奇迹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人造结构,英法海底隧道被工程人员称为现代的七大奇迹之一。它的建造耗时7年,水泥用量达上百万吨,足以建造3座帝国大厦。 英吉利海峡曾经是英国和法国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海峡宽34公里,是美国大峡谷的两倍。数百年来两国相互征战的紧张状态,直到上世纪才有所缓和,但两岸的许多人仍然怀着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但隧道开通会使双方贸易量激增,这一提议成了无法抗拒的诱惑。1986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法国总理密特朗达成共识,同意建造英法海底隧道。但30亿英镑的工程款都要由私人筹措。 1987年12月,浩大的工程开始了。英、法的两支开凿大军开始向地下挺进,双方各有4000多人。英法海底隧道的水下部分,比以往最长的隧道还要长一倍,两支队伍的任务十分艰巨。除两条主铁路隧道外,还要在中间挖一条养护隧道,宽度相当于一条4车道的公路;245条横向通道,在内部发生火灾或意外时,供紧急逃生使用;隧道上方有排气孔,释放列车高速前进时产生的高压气体;巨型转轨洞,在进行养护时,便于列车从一条隧道切换到另一条隧道。这样,挖掘的总长度就达到了惊人的153公里。 工期很紧。工程每天耗资100万英镑,每拖延一小时,就要增加4万英镑的支出。 1988年1月,英法隧道挖掘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让工程师们夜不能寐:他们担心两条隧道可能对接不上。只有在相当直的轨道上行驶,才能保证高速列车的安全。容许的误差极小,隧道偏离值最多不能超过两米半。如果庞大的隧道掘进机偏离路线,就可能撞上渗透了水的地层,导致海水涌入,甚至隧道崩塌。 在地下,两支队伍的距离越来越小,关键时刻即将来临,工人们一心想要抢先到达中心。工程师却更加焦虑了:经过3年,挖了37公里,两段隧道究竟能不能在中点会合呢?英国率先到达了他们认为的会合点,可法国段的隧道在不在附近呢?小型钻机凿穿了土层,新鲜空气涌了进来,那是来自法国的空气。英法两国工人竞相将最后几厘米岩石凿开,这是从冰河时期起就分隔着他们的岩层。英国隧道工人格雷厄姆・法格率先踏上法国的领土,也进入了史册。13000年后,英格兰岛和欧洲大陆又重新连接起来了。测绘员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两段隧道不仅对接了起来,而且误差只有35厘米。拿破仑曾经想开凿隧道,但没有成功。现在欧洲的土地又连在了一起。 1994年5月6日,英国女王和法国总统密特朗为海底隧道揭幕。延误和利息使总投资额达到了100亿英镑,足以发射33架航天飞机。但生意并不景气,人们接受得很慢,更担心会在地下遇到灾难。 1999年,英法海底隧道终于在千僖年之前有了起色。500多万辆汽车和卡车通过了这条连接英法的隧道,近700万人乘客车来往于伦敦、巴黎和布鲁塞尔之间。10年里,隧道的客流量接近1亿5000万人。 如今,连接伦敦和隧道口的新型高速列车使英法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列车时速达到了300公里,能在2小时15分钟内将乘客运送到巴黎,比隧道开通前快了一倍。 连接两个如此对立的国家的海底隧道,似乎是一项不合常理的工程。然而,英法海底隧道打消了人们的疑虑,解决了重重债务,应对了大火和海水,最终成为现代世界的一项工程奇迹,并永远地改变了欧洲的面貌。 世界建筑论文:世界建筑之最 世界上最长的桥 ――路易斯安那的庞恰特雷恩湖堤道 1969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庞恰特雷恩湖2号堤道竣工,它把曼德韦尔和梅泰里连接起来,全长38.42千米,横跨大湖Pontchartrain,其中约有13公里你会只见水不见陆地,桥在湖的正中央纵贯而过。 世界上最大的游乐场 ――奥兰多迪士尼乐园 奥兰多迪士尼乐园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投资40 000万美元,是全世界最大的主题乐园,也是迪士尼的总部。乐园总面积达124平方公里,约等于1/5的新加坡面积。自1971年10月开放以来,每年接待游客约1 200万人。园内拥有4座超大型主题乐园、3座水上乐园、32家度假饭店以及784个露营地,设有5座18洞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和综合运动园区,园中心还有迪士尼购物中心以及夜间游乐区、各式商店和超过250家的餐厅。 世界上最大的行政建筑 ――美国五角大楼 五角大楼坐落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阿灵顿镇,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从空中俯瞰,这座建筑成正五边形,故名“五角大楼”。大楼占地面积235.9万平方米,高22米,共有5层,总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使用面积约34.4万平方米,于1943年4月15日建成,同年5月启用, 当时造价8 700万美元,可供2.3万人办公。大楼南北两侧各有一大型停车场,可同时停放1万辆汽车。 世界上最长的人造建筑 ――中国万里长城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横穿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巅,总长度6 700多公里,始建于春秋战国。它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世界上最大的巨石建筑 ――埃及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胡夫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倾角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塔底面呈正方形,占地5.29万平方米。 胡夫金字塔的塔身由大小不一的230万块巨石组成,每块重量在1.5吨至160吨之间,石块间合缝严密,不用任何粘合物。如把这些石头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并排列成行,其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的2/3。胡夫金字塔工程浩大,结构精细,其建造涉及测量学、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各领域,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石头建筑,至今还有许多未被揭开的谜。 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 ――北京故宫 北京的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故宫始建于1406年,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殿宇9 000多间,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金扉朱楹,白玉雕栏,宫阙重叠,巍峨壮观,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宫内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1987年12月故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建筑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 三峡工程包括两岸非溢流坝在内,总长2 335米。拥有泄流坝段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升船机。竣工后三峡水库表面积将相当于新加坡的国土总面积,预计整个工程将耗资245亿美元。 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站 ――纽约大都会终点站 美国纽约市的大都会终点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站。于本世纪初由百万富翁威廉姆・范德贝尔德出资,由美国的沃伦和怀特摩尔公司、里德和斯泰姆公司两家建筑公司联合承建。这座车站占地19公顷,分上下两层,上层有41条铁路线,下层有26条铁路线。每天平均有550多列火车、21万名旅客从这里经过。 世界上最大的会堂式建筑 ――北京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创了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1958年10月底破土,1959年8月竣工,从设计到建成仅历时一年。 整组建筑平面呈“山”字形,正面墙呈“弓”字形。建筑面积达17.18万平方米。中部是著名的万人大会堂,会场呈扇形,共3层,可容纳10 000人进行大型会议。穹窿形的顶篷,纵横排列着500个灯孔,顶部为巨大的红色五角星,周围是葵花环及3层水波形灯槽。北部为面积7 000平方米的宴会厅,可供5 000人同时用餐。南部是人大办公楼,包括以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特区命名的各具地方特色的会议厅。 世界上最大的冰建筑物 ――瑞典冰旅馆 位于瑞典尤卡斯耶尔维的冰旅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建筑物,室内总面积为5 000平方米,每晚可接待150位来宾。在过去的5年中该宾馆每年12月修缮一次,面积逐年增加。目前这座宾馆以冰雕、电影院、桑拿浴和冰吧为特色,还设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冰制祈祷室 。 世界建筑论文:世界各国神奇有趣的绿色建筑 在西方发达国家,节能与绿色建筑已经有几十年的成功发展史。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取得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它们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对引导我国刚起步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尤为重要。这对于我们少走弯路、加快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和管理经验的推广是不可替代的。 美国 美国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的试点建造工作,近年来异常活跃,已建造具有特色的生态建筑有: 1、美国的植物建筑 美国在芝加哥建成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生态楼。楼内没有砖墙也没有板壁,而是在原来应该设置墙壁的地方种上植物,把每个房间隔开,人们称这种墙为“绿色墙”,称这种建筑为植物建筑。这种建筑的施工方法并不复杂,它无需成材木料,也无需采用笨重的建筑设备,而是就地取材,以树林为主材,采用经过规整的活树林来做“顶梁”、“代住”和“替代墙体”。运用流行的“弯折法”和“连接法”建造出许多构思巧妙、造型新奇、妙趣横生的拱廊、曲桥、屏风、围场、商场、住宅和办公楼等。 2、美国绿色旅馆 美国为满足大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建成了一座别具风味的绿色旅馆。旅馆的建筑材料有一半取自经再生制造的铝、玻璃、铁、钢等。旅馆内的用品尽量“安全”,如用不含酸的信封、信纸,以植物油炼制的肥皂,不用化学合成的洗衣粉,床单、毛巾等均不用化学纤维,而是用不受杀虫剂、化肥污染的棉花或亚麻织成。 3、美国新型太阳能建筑 美国太阳能设计协会正在研制新型的太阳能住宅,称为建筑物一体化设计,即不再采用在屋顶上安装一笨重的装置来收集太阳能,而是将那些能把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直接嵌入到墙壁和屋顶内。这种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思想是该协会创始人吏蒂文・斯特朗在20年前所倡导的,由于当时太阳能电池过于昂贵,无法实施。 如今太阳能电池的价格只有20世纪80年代价格的三分之一,所以推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电力供应商被吸引的原因是太阳能电池能够在白天高峰时间内产生过剩的电能,从而形成电能储备,可供随时使用。根据一体化的设计思想,美国电力供应部和能源部合作正在研制推出一些新型建筑部件,如用于住宅屋顶太阳能“屋面板”及用于商业性建筑正面的“窗帘式墙壁”。 4、美国资源保护屋 美国一家建筑公司为保护环境、节省地球资源,用回收的垃圾建造房屋,开创解决未来住宅的新创举。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房屋被命名为“资源保护屋”,俗称“垃圾屋”。他们在360平方米的地面上,建造了四间居室,两间浴室和可停放两部汽车的车库。同时,室内陈设齐全配套。屋框架似乎很简单,主要是从破旧的汽车和桥梁中回收的钢材,外饰由锯末和碎木加上20%聚乙烯制作而成,这不但减少了木材的使用,而且也不像木材那样会招引白蚁,使房屋更加坚固安全。废物建房的特点是在建房时,可就地回收65%的金属、纸板、木材废物等,较好地解决了废物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由于实用经济可行,这家公司获全美年度住宅风格奖。 5、美国绿色办公楼 美国建成一栋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的绿色办公楼。这栋办公楼在美国环境局的支持下,由于在选材、照明效率、降低加热和冷却负荷、通风和改善建筑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合理设计,在节约资金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办公楼建成后不到一年可节约有关费用11.57万美元,照明和设备能耗可降低50%以上。 英国 1、绿色城市 20世纪50年代,伦敦曾被一场黑沉沉的烟雾笼罩,造成白天黑夜不分。烟雾在数天内不散,结果有4000名市民被夺走生命,这就是被载入环保史册的伦敦烟雾事件。为净化空气,英国50年代后期出台了《洁净空气法》。根据该法案,伦敦划出煤烟控制区,并以法规形式规定了在这些区域内只许燃烧无烟煤,或必须使用可对煤烟进行完全净化的炉具。在70年代,英政府推出了《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规定污染工业必须采取最有效的手段避免将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将对其进行罚款等严厉处罚。伦敦环境治理的另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科学管理。由于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后遗症,10世纪50年代,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的污染状况坏到了极点,河中的鱼类都不见了踪影。60年代开始,英国加大了整治泰晤士河的力度。除通过严格的治污染法案,宣布对违规排放污水的工厂等部门实施法律制裁之外,有关当局还制定了严格的水质标准,同时每隔5年对河流水质的达标情况进行彻底检测。另外,伦敦市政当局还下大力气发展城市绿化,有意识地加强都市公园建设,在城市宝贵的留出空间营造“绿洲”,以充分发挥绿色植被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类似“肺部”的调节功能。伦敦现有土地面积中,10%已被辟为空地或城市公园,伦敦市内公园总面积已超过了1.7万公顷。 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伦敦的环保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结出了硕果。统计表明,目前伦敦市中心冬季平均能见度已比50年代提高1倍以上,从!,5公里上升到6公里左右。市中心冬季日照强度也比50年代上升了70%。1970年至1990年间,伦敦上空空气中燃煤排放所形成的黑烟量也下降一半以上。80年代初,一位垂钓者150年来首次在泰晤士河中捕获一条鲑鱼,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近年来,徊游至泰晤士流域产卵的各种鱼类已成千上万,伦敦人已“见怪不怪”。 2、英国Integer绿色住宅示范房 九十年代末,BRE和Integer等众多公司合作,结合可持续发展、智能科技及创之建筑的三太原则,在BRE内建造了著名的Integer绿色住宅样板房。 住宅Integer建筑为一幢三层的木结构住宅,从利用地热和防火安全考虑,三间卧室设在底层,二层为起居室,内分客厅、餐厅和厨房区,三层为书房、活动室和热泵间。为增加空间视觉,三层书房和活动室间内墙采用调光玻璃。 建筑物维护结构达到英国建筑节能设计最新标准(外墙K值为0.3,屋面0.16,楼板0.45,窗采用LOW-E双玻)。外窗设有可遥控的百叶窗,户内门窗上部还设有可调节风口。 该建筑坡屋顶面采用玻璃幕墙架空封闭,其顶面开设天窗和安装两个约1m2太阳能热水装置,两端天沟设置雨水集中管,并通过中间永循环管道再生利用。其底部设有一层可开启的银白色隔热遮阳绝缘层。建筑物基础混凝土采用再生骨料,外墙和地板为旧房回收废料,墙体保温采用由废纸纤维制成的保温材料。 此外,屋内设置的家用电器也是由制造商提供的节能产品,如冰箱保温层用真空保温技术,脱排油烟机用电可根据烟气排放量自行调节,洗碗器可程控至电费半价时间区运行,浴缸水位、温度可自动调控。 据测算,该示范建筑可比传统节能建筑节能50%,节水1/3,其太阳能热水装置可提供60%的 供热需求。 澳大利亚 The Bond是联盛集团在悉尼的新总部大楼。该大楼是商务楼中具有社会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出色典范,是澳大利亚最具环保意义的商业楼宇之一,被SEDA(澳洲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协会)评定为五星绿色楼宇。 它的可持续性首先体现在环保方面。The Bond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技术创新,即通过使用冷却梁空调装置,使其比一般办公大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30%,并使大楼减少了约20~30%的能源消耗,显著提高了用户的环境舒适度。 人和计算机所产生的热空气上升到吊顶天花,接触到在吊顶天花内安置了冷却构件的冷却梁而变冷下沉,由此形成一个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自然对流过程。在此系统中,由于空气并不是主要的冷媒,所以更多的新鲜空气可以源源不断地送入工作空间而不影响能源消耗,废气不再被循环,而是直接排出大楼,由此明显改善了办公空间的空气质量,大大降低了大楼综合症的患病机率。 而传统的VAV系统使用循环的室内空气,混合室外的空气对空间进行空调。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感冒了,他将会把细菌通过循环空调传人大楼的其他部分。而在了he Bond,则是使用单通道系统,向用户直接输送新鲜空气,然后将室内空气再直接排入大气。 另一个主要用水代替空气的优势在于节约空间。管道系统和设备的缩减使给排水管道缩小,一些设备房消减,因此可观地增加了建筑的利用率。 同时,此系统降低了大楼的高度,最大缩减度为1米,提高了自然采光、增加了景观,由此而节约了混凝土和外立面的施工成本。 另一方面,The Bond的内装修将可持续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再生和可再生循环产品,例如氧化钢、再生的码头木料和生了铜绿的铜板、竹子地面、软木塞、剑麻、山羊毛和无毒喷漆等,都被选用于装修之中;而大楼也是“绿色运营”,例如纸张双面打印,夜间设备自动关闭,以及每张办公桌都设置了废物归类和再循环区域。 环保的可持续性所带来的是大楼运营和维护资金的大量节省。 此外,该大楼的可持续性还体现在高度的社会化与人性化中。宝维士联盛亚太区首席执行官RossTaylor说道:“员工们告诉我们,他们希望能更多的看到和接近高级管理人员,因此我们没有设计内墙,没有设计个人办公室,不论他的级别有多高。” 一个更平等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平衡在这栋大楼里突显出来。大楼配有托儿中心、户外场地、100米长的敞开式底层平台、玻璃电梯、敞开式楼梯、阳台、露天平台以及种满各种植物的顶层花园,它为租户和周边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除此之外,内部装修还讲求平等主义的原则,每个员工都享有同样的设施,每层楼都提供食物和饮料。 德国 一种能量可以自给自足的太阳能住房――零能量住宅在德国BHW展览会上展示,给参观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种住宅过去认为是空想的、不可能实现的,但今天成了现实。这种100%靠太阳能供给的住宅可以不需要电、煤气、木材或煤,这样就不需要烟囱和取暖炉,也没有有害的废气排人空气中,保持了环境空气的清新。 这种房屋的设计,向南开放的平面是扇形平面,这样可以获得很高的太阳能射幅能。其墙面采用储热能力较好的灰沙砖、隔热材料和装饰材料组成,阳光透过保温材料,热量在灰沙砖墙中存储起来。白天房屋通过窗户由太阳来加热,夜间通过隔热材料和灰沙砖墙来加热。 前些年,在日本兵库县建成了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整个住宅尽可能不选用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其墙体为双重结构,每个房间建有通风口,整个房屋系统的空气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除湿机进行循环。全热交换器能够有效地回收热量并加以再次利用,其过滤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这种住宅能够抑制霉菌等过敏生物繁殖,其建筑费用比普通住宅增加约2成。 世界建筑论文:论工业建筑在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及发展举措 摘要:工业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环境和景观。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代工业建筑与国外的差距,然后就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举措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创新性,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建筑;差距;发展举措 1我国现代工业建筑与国外的差距 1.1观念上的差距 工业建筑属于建筑范畴。工业建筑虽然有它自身的特点,但建筑设计中的一般规律,工业建筑都遵循。对建筑师来说,工业建筑与博物馆、体育馆、医院、住宅一样,都是不同功能、不同工艺类型的建筑。在国外,只要业主委托,建筑师能设计民用建筑,一定也能设计工业建筑。工业建筑要讲美学,称之为工厂美学(Factory Aesthetic),工业建筑也要讲环境设计,这绝对不是工业建筑民用化。在我国,对于建筑师统领工业建筑设计的重视性不足,工业建筑适用、经济就可以了,美不美观无所谓。即使部分建筑师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起到作用,一般还只限于“涂脂抹粉、穿衣戴帽”。 1.2体制上的差距 从整体而言,我国工业建筑甲级设计院在整个甲级设计院的比例中约达40%,工业设计院注册建筑师的人数约占注册建筑师总数的35%。这是一支不小的设计队伍。目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各工业设计院或多或少承担了民用建筑设计任务,有的设计院民用建筑占总收入的75%以上。今后各大设计院都要走企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按系统条块分割成民用设计院和工业设计院已不能适应形势要求。 在设计院内部,分工过细而且呆板僵硬。在我国注册师制度中规定,工业建筑必须由注册结构工程师主持设计。在设计院实际运作中,由工艺专业决定平面,总图专业决定总体布置,结构专业决定剖面形式。建筑师对前面这些内容没有发言权,剩下的工作仅仅是确定开间尺寸,画个平、立、剖面图,画画楼梯、厕所详图。对于工业建筑造型设计,仅仅是推敲是横线条还是竖线条,是后现代式还是欧陆式。 而在国外,大型工业建筑项目多由小型建筑事务所承担、组织、协调。最后由注册建筑师主持设计,工艺设计有各独立的设备、结构事务所(公司)配合,建筑师直接面对业主,并处于监理公司的监督下。这样的工种配合和设计程序十分灵活,即能满足基本的工艺要求,而且能较好满足企业精神方面的要求,建筑师的意图也能顺利实现。因此,随着国有大型设计院改制的深入,未来我国的设计制度,也应向此方向发展,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灵活性,适应市场的需求。 1.3技术上的差距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受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逐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样也对工业建筑提出了技术上的新要求,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国工业建筑技术在工业园、科技园、无污染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业建筑建设过程中的通用性、标准性和灵活性;新型建筑结构、材料的运用;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建造、运行,全面实行清洁化生产;对于人类工程学在工业建筑上的使用;旧工业建筑的技术改造、更新利用、改建和迁建技术等方面与国外有着不小的差距。 1.4教育的差距 我国对工业建筑设计的教育,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工业建筑设计的水平,与学校教育、培训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在我国的建筑学本科教育中,全国的建筑院校在上世纪90年代来,基本取消了工业建筑原理的讲授和相关课程设计,造成了工业建筑设计在人才培养上的中断,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我国工业建筑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对工业建筑的全面认识,通过建筑历史、设计原理、材料构造、工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工业建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通过对工业建筑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新知识解决工业建筑的整体性、综合性、灵活性等问题,并学会运用“工厂美学”“机械美学”的观念来处理好工业建筑大尺度、大比例、大空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训练其发展思维,鼓励其独创性,以弥补传统建筑教育中的不足。 2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举措 2.1运用城市设计原理处理城市与工业建筑之间的关系 2.1.1运用城市设计原理解决城市中工厂对城市造成的干扰 在现代城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存在于城市中心的工厂或工业生产项目的影响最大,而且范围最广。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危害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城市中的工厂不仅带来直接的环境污染,存在其他的问题,干扰着城市的运转。主要表现在1)占据城市中心用地,影响城市机能。2)影响城市交通的顺畅。3)损害城市文化品质。 鉴于工厂在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暴露越来越多,并且严重危害了城市发展,在今后的工业建筑设计中必须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合理解决工业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对于新上马的项目,特别是重、大型工业项目,厂址的选择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论证,一般性的项目应集中于城市工业区中,这样有助于建设配套设施、资源共享。对于城市中原有的工业厂房,要分别对待,逐步解决其对城市的影响。对于生产规模大、污染干扰大的重型企业,要逐步外迁,搬迁后的用地可恢复城市应有的功能。对于影响较小的小型企业,应限制其发展,敦促其技术改进,将其对城市的影响减到最小。 2.1.2运用城市设计原理处理工业园区与城市的关系 许多城市也积极创办各种类型的地方性高科技工业园区。在这些开发区中,大部分对城市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正是这些城市发展的“基石”,正对城市的未来带来了隐患。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工业园区与城市的关系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经过对我国现有的工业园区的分析,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与城市中心的脱离。2)占地过大,数量过多。3)趋同性。4)布局仍受功能分区的过分影响。 因此,我们急需在以后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吸取经验教训,将城市规划原理贯穿整个规划设计过程,最终“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和”。通过对我国新型的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分析、总结,结合城市设计一般性原则和手法,可以总结出下列原则,对新的园区选址、规划、建设工作起指导和帮助作用。1)建设必须依托智力密集区。2)城市开发区集中建立。3)建立卫星城。 2.2强调工业建筑的个性特征,丰富厂房造型 工业建筑因为其特殊的功能要求而需要不同的空间,这就可能形成特殊的建筑造型,如高大或超长的体量、高耸的构筑物、高架的管线或长廊、洁净车间无窗的立面、外露的结构和管线等,对这些进行整体考虑、全面安排、统一处理,与城市建设和周围环境配合协调,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一排高大的厂房与高耸的水塔,前后呼应,相映于水面,可以组成一幅淡雅、宁静的构图;突出屋顶的网架涂上鲜艳的色彩,配以周围的绿野,显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当然,在同样的生产要求下,不同的设计人,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处理手法,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2.3重视对工业建筑技术的研究 尽管高技术建筑建筑在我国已经有较大的发展,并建起不少实际工程,但是,高技术工业建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工作也处在初级阶段。我国的高技术建筑乃至高技术工业建筑设计上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 首先是在结构上存在滥用结构表现手法的现象。其结构表现不是建立在创新结构形式,以创造新的空间造型,而是将一些结构形式作为建筑符号运用于建筑中起到装饰效果,这种将结构形式转换为立面符号的做法并不是结构艺术。其次是在建造中没有合理运用材料,建造方式落后。我国的施工方法仍是手工作业为主,湿作业大,尚未实现工业化、现代化。 2.4重视人性化设计 在工业建筑中建立人类工程学的概念,可使工程设计中注意“人的因素第一”,避免在先进科技面前发生“见物不见人”的弊病。我国工业建筑已自成体系,人类工程学的应用已成为顺理成章的趋势。对于我国现代工业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大致可以从两方面出发:首先是人与内环境的关系,即作为工业建筑使用主体的生产者与生产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指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其次是人与外环境的关系,即生产者与工厂外部环境、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现代工业建筑中人与内外环境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何在工业建筑设计中树立人性化设计思想的方法和策略 2.5可持续性策略 ①加强建筑的热工性能,发展被动式能源利用技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工业企业不管是产品设计,还是工艺设计,都力求以低能耗换取高收益。作为生产空间的工业建筑,因其投资大,容量大,使用周期长,对企业的节能增效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外新建工厂因产品精度要求和工艺水平提高、大都采用人工空调来调节室内温湿度,这样使得能源的耗费大大增加。因此建筑师在进行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时,从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到细部装饰处理,都尽量从节能考虑。 ②将工业建筑与人类、环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世界各国在工业建筑中,从规划到单体,从工艺到设备都特别注意工业生产可能造成的污染,如烟、尘、渣、毒、热、湿、噪声、腐蚀等。人们都希望工厂企业的建筑,既能适应生产工艺的需要,又为劳动者创造符合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环境,还不会使自然环境遭受侵害。即使是以前建成的工业企业也要通过合理改造减少生产所造成的污染。这些发展趋势对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熟练运用建筑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工艺及各辅助专业知识,掌握工程心理学、社会学、环境工程学等新兴学科,并有统筹各专业的能力,使工业建筑作品能把人类、环境、发展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重视对落后、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建筑并不是一次性的易耗品,某些建筑往往因为经济进步、技术更新等原因,落后于时代需求,成为“旧工业建筑”,但一些“旧工业建筑”的建筑质量还能满足其他用途。建筑材料的生产耗费了大量能源,这些能源大部分以另一种形式转移到建筑材料中去,所以说建筑材料蕴含能量且应当得到再利用,使其真正达到实际使用周期。因此,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待因时代变迁而出现的众多旧工业建筑,重视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已成为现代建筑师的一个基本观点。 2.6强调工业建筑的文化功能 作为人类文明组成的工业及工业建筑,同样也承担着继承和发扬的责任。现代社会的工业建筑不再仅仅是生产活动的场所,也应作为传播文化的场所。现代工业建筑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文化性功能的引入。具体表现于在工业建筑中加入面向公众的历史展览、爱国教育、技能培训等社会功能。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旧的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需要,因而要求工业建筑的形式随之而变化。建筑师们必须面对工业建筑创作的新的挑战,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程序、设计深度,促进工业建筑的发展。 世界建筑论文:中国建筑企业与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管理模式的对标思考 [摘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使更多的中国建筑企业走向世界,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对中国建筑企业有很好的借鉴,需要中国建筑企业进行对标,寻找管理与发展瓶颈,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力。 [关键词]建筑企业;世界500强;管理;对标;竞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飞速发展,实现了交通运输业的历史性巨变,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交通创新成果广为应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相继崛起,带动了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以公路为例,1999年10月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世界第四位,2000年末通车里程1.6万公里,世界第三位,2001年末通车里程1.9万公里,世界第二位,2008年末通车里程实现了6.03万公里。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也突飞猛进,1999年10月,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末,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2001年末,1.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2001年后,我国高速公路年均新增通车里程6000公里左右。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 1995年,《财富》杂志把全球工业公司500强和非工业公司500强合并成《财富》世界500强,当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建筑企业共计14家,日本10家,法国3家,美国1家,中国建筑企业没有1家进入世界500强。2011年,入选世界500强的建筑企业12家,中国5家,法国3家,西班牙、美国、德国、韩国各1家,5家中国企业分别是:中交股份、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冶。 中国建筑企业与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距离在逐渐缩小,但是伴随着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建筑企业也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瓶颈,需要对标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提升,来增强竞争力。 纵观“世界一流建筑企业”,他们普遍具备的特征有: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 具体来讲,在企业管理上,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优势更多的体现在总部的集团化运作水平和优化的组织架构。首先,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发展都经历过一系列的并购和战略重组,在管理体制上保持各子企业的独立性,追求集团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构建适应型组织来保证企业持续健康是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推进国际化进程是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跨国公司必须加大战略管控,才能实现战略协同。以德国豪赫蒂夫公司为例,2008年的国际合同额占到了总合同额的89.99%,德国员工人数的“增量比”远低于国际员工的“增量比”,2008年,豪赫蒂夫公司就综合了不同业务板块和区域市场的分布,对原有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第三,世界一流企业的增长方式,都经历过从规模性增长向盈利性增长的转变,因此,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延伸与整合产业链,更多的释放企业内部的能量,将“资金、技术、管理”老“三位一体”的组织管控模式向“战略引领、品牌价值、商业模式”新“三位一体”的模式转变,是世界一流企业总部组织架构的发展要求;第四,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内控风险的不断增加,就要求集团化企业,建立更扁平、更有效、更有力的一体化组织架构,这也就要求世界一流企业总部,要始终将经营管理模式的适应性,组织架构及体系的针对性,内部制度的安排,国际经营人才的培养吸纳,管理机制的再造,市场营销的总体规划,区域总部的建设,业务流程的创新设计,管理方式及手段的集成推广等方面作为工作重点,更加突出总部管控的组织一体化。 因此,中国建筑企业要成为成世界一流建筑企业必须不断优化管理模式,积极调整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走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调整结构是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关键所在;积极调整市场结构,走国际化快速发展之路。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是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必然要求;积极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图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优化资源配置,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是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重要举措;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走科技强企之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重要支撑;加大人才培养,走人才强企之路。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建筑企业,人才是重要基础,只有用好人,企业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中国建筑企业已跻身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行列,但是中国建筑企业软实力不强,盈利能力偏低,国际化指数不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偏低,总体负债水平较高,在世界范围整合资源的能力不足,业务结构、资产结构、市场结构单一等状况亟待改变。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要求中国建筑企业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对标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煤矿井下论文: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节能对策分析 摘要:节能减损是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值得关心的问题,是井下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井下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使用现状入手分析,从多方面详细探讨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节能措施,以期使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节能减损控制效果更好。 关键词: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节能措施;现状;对策 0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在满足产量的情况下,企业和社会对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和电能消耗问题有了更多要求。开采过程中,企业亟待解决掘进机电设备等主要开采工程设备耗电量过高的问题,如能解决这一技术困难,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电力资源节约[1]。 1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使用现状 掘进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与中国煤矿企业管理、操作情况有密切关系。目前为满足国内煤炭供应、储备需求,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计划,企业也制定了相应年度计划,但由于中国煤矿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无法保证技术管理的有效性,甚至无法正确推进技术管理进程,导致中国煤矿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使用效率较低,专业设备与国际一流水准存在差距,国内较先进的技术也因管理沟通不畅等问题而不能最短时间内实现技术共享。 2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节能措施 2.1科学选配采掘机电的供电设备 2.1.1选择变压器及变压器容量 在中国,企业从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出发,往往会选择节能化的变压器设备,根据井下操作环境不同,变压器还可以使用干式化的变压器设备或油浸式的变压器设备。变压器是井下煤矿作业的主要供电设备,企业在选择变压器设备时,首先要考虑其能否为井下作业提供充足动力,其次要根据不同运载环境来选择变压器材质,减少空载运行现象。目前中国大部分煤炭开采企业都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但还是有部分私人开采的煤矿及小型煤矿在开采时罔顾社会效益和自然压力,单纯地追求利益最大化,选择变压器时,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仍旧使用高电能消耗的变压器设备,部分企业为节约固定投资,甚至仍旧使用已淘汰的、没有节能功能的油浸式变压器设备,导致电力资源浪费严重。目前IGS9231型变压器已在部分企业煤矿井投入使用,通过数据监控对比,可知这种较为节能的变压器每台较普通变压器能节约8400kW•h的电量,这种型号变压器的推广及进一步升级成为目前煤炭行业升级的标志之一。如煤矿企业仍使用老旧变压器设备,其工作时负荷率不到30%,极大地浪费电力资源、时间成本、消耗固定资本。目前非晶合金材料是一种主要的、用于变压器制作的原材料,这种材料能在变压器运行时减少不必要的蜂鸣声,降低电力资源的不必要消耗。采用非晶合金材料的变压器目前有S11和S15两个系列,更换这两个系列的变压器可以为企业降低电力消耗的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2]。 2.1.2煤炭输送机的选择 煤炭输送机是煤矿井下作业铺设较长的一种设备,目前主流煤炭输送机有带式输送机和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的代表机型是SJ-80型号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的代表型号是AGW-80T型号输送机,在实际操作运转中,SJ-80型号输送机比AGW-80T型号输送机每小时能多运350t煤炭,且运输距离要长860m,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得出在同样的电力消耗下,带式煤炭输送机可以完成更远距离的输送且效率更高,带式输送机可以为企业和社会节约更多电力资源。 2.2选择合理的供电电压 根据物理原理可知,在用电设备功率固定时,供电设备提供的电压和用电设备工作中的电流成反比例关系,即电压越大,用电设备工作中的电流越小,意味着较高的供电电压能为设备带来较理想的电流使用效率、降低设备功率、达到节能目的。目前主流煤矿开采企业都将供电电压提高到660V和1140V,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多地使用1140V的供电电压,甚至一些情况下还可以使用3300V的供电电压,电压越高,在线路传输时耗损的电量就越小。特别是在井下作业,输电线路往往铺设长度以公里计数,这就要求供电电压传输速度快。但过于冗长的输电线路仍会大量耗损电能,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企业设立、使用移动变电站,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协同作业,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减少输送过程中电能耗损,达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的目的。 2.3尽可能应用变频调速节能设备 a)在采煤机中的应用。目前较先进的是回馈型四象限运行的交流变频调速采煤技术。这种技术常用于牵引式采煤机,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可以得出这种采煤技术的优点有:(a)能够平衡和控制变频器,无论其是否处于额定转速下;(b)可以较大范围内调整力矩,稳定牵引;(c)操作简单方便;b)在提升机中的应用。提升机变频调节主要是四象限运行技术,同时提升机还采用了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式,实现系统数字化控制,同时企业还配备了数字化控制的专门软件,方便操作。同时根据电路设置还可以完成远程操作作业,老式提升机存在过压、欠压、过流、电机缺相等问题,但通过技术革新,这些问题都被逐一解决,矿业公司也进入了节能新时代;c)在胶带输送机和电铲中的应用。老式皮带运输机存在启动、运行、制动失控问题,这些问题除了导致电力不必要损耗外,还有巨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四象限变频调速技术与胶带输送机结合后,这些问题都被解决,延长了使用寿命。电铲操作通过四象限变频调速技术也得到突破,避免电铲动力不足、过度操作等问题;d)在风机中的应用。风机节能是煤矿企业一直关注的问题,环境不同,需要的风量也是不同的,但过去风机不能智能变频,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损耗。目前变频器在中国煤矿风机节能改造中有较广泛的运用,降低了最低转速,提高了安全性能。通过企业1a的对比测量,得出结论,在采用变频风机后,企业节约电费56×104元,同时提高企业事故预警能力,明显降低危险警报的次数。 2.4科学使用管理机电设备 a)提升电机设备功率因素。在现实工作中,是否能够及时供电及保证供电质量,主要是由供电设备功率决定的。在调查中,供电功率较低是煤炭企业供电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会在供电过程中产生大量无功电流,且不能保证电压稳定,一方面对硬件设备产生负面作用,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设备正常运行,往往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双电机配合运行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上保证工作顺利完成。还可以通过设备“瘦身”进行工作方面的调整,比如降低设备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虽然这会使设备工作效率缩水,但可以在不改变供电系统的情况下,使设备正常发挥作用;b)开发现有机械潜力。开发机械设备潜力,首先要充分了解设备,并熟悉设备具体功能和作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改造。机电设备耗能主要是在运行时出现的,出现发热等现象,是耗能的主要原因,这种耗能对生产来说是无意义的,但这种耗能要占整体耗能的40%左右。所以,在机械设备日常维护时,要注意机油、润滑油添加和设备内部清洁,在工作中保持机械设备稳定运行,在停车和开车时,要缓慢操作,避免时快时慢的现象,以有效降低机械耗能。 3结语 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逐渐集中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的总体占比中逐渐下降,这是煤炭行业必须面对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煤炭行业内部必须优化发展自身体制,更新发展理念,控制发展成本。从节能角度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能由此提升煤炭行业利润空间,促进其健康发展。 作者:郑建义 单位: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寺河煤矿 煤矿井下论文:谈煤矿井下检修与问题点分析处理 1矿井设备日常巡检 1.1传感器的日常巡检 传感器的工作环境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一定要保证其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工作,一旦传感器遭受到水淋湿的情况,就会导致传感器出现错误报警的情况,所以在传感器进行设置的时候,要对传感器远离防尘喷雾设施,这样可以避免传感器出现进水的情况。在进行传感器日常维护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传感器不会受到碰撞。传感器在维护的时候出现碰撞的情况对其使用效果影响非常大,情况严重的话会导致传感器出现不工作的情况。在进行日常巡检的时候,要对传感器插头的松动情况进行检查,对传感器的外形情况也要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出现变形的情况,通过外形的变化可以对传感器是否被碰撞可以进行更好的判断。在对传感器进行完日常的检查以后,要对检查的情况进行记录,这样可以对传感器的情况进行更好的掌握。 1.2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设备的日常巡检 在矿井中,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设备主要指的是分站的电源箱以及断电控制器。在对这些设备进行巡检的时候,要对设备表面的积尘进行清洁,保持设备是干燥的,避免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使设备出现潮湿的情况。在设备的巡查中,对设备的完好情况要进行检查,对设备是否出现损坏,以及是否出现外形变形的情况进行检查。对设备的接线位置进行检查,看其接线的线扣是否出现了松动的情况,同时对挡板和线圈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在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的时候,对设备的运行情况也要进行检查,对其是否出现异常的运行情况进行掌握,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在巡检完成以后,要对巡检的结果进行汇报,同时做好记录工作。 1.3信号电缆及其接线盒的日常巡检 在对设备进行日常的巡检时,设备的电缆信号和接线盒的巡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对设备的粉尘进行处理,然后对线缆和接线盒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在生产中对设备的线缆和接线盒移动是非常频繁的,那么就要对电缆的外部情况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出现损坏的情况。 2矿井设备的定期维护 在对矿井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的时候,对监控设备和电缆都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同时对维护的设备做好记录的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 2.1按行业标准规定的定期维 护在对甲烷传感器和检测报警灯进行维护的时候,要对甲烷气体进行采样,同时也要对空气进行采样,对指示的数据进行调校。保证断电可靠。安全监控系统的分站、传感器等装置在井下连续运行半年至一年,一定要升井检修,确保稳定健康运行。 2.2其他设备的定期维护 在两次甲烷超限断电闭锁测试中间,增加一次手动控制试验,再检验断电控制器、被控设备开关的动作灵敏可靠状况。每月进行一次防爆性能检查,主要内容为:隔爆面防锈处理、锈蚀螺丝的更换、处理闲置接线口等。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使用的传感器,尤其是在夏季,若设置在总凹风巷、一翼回风巷的传感器,最好每月更换一次,主要包括接线盒、插头,防止出现潮湿影响载体催化元件气相传质,导致测量误差增大影响准确性。避免传感器进水,防止发生误码或误报警。每季度遥测一次接地极电阻值,确保人身安全。 3异常处理 3.1按标准规定的异常处理 在传感器经过调校检测误差还是超过规定值时,一定要马上进行更换。低浓度甲烷传感器经大于4%CH的甲烷冲击后,要及时进行调校或更换。 3.2其他异常情况处理 煤矿并下设置备用传感器,要适时进行更换。采用以太环网传输模式的监控系统,交换机内要预留有备用lP模块,在故障时及时更换处理。 4地面维护 地面维护工作是针对在井下连续运行半年至一年后已升井的监控设备。检修的主要内容为,设备完好检查、防爆性能检查,干燥处理,调试校准,内部与外部的粉尘清理,更换航空插座、插头圯芯片是否接触不良等工作。地面检修一般是针对已出现故障的监控设备,检修后的监控设备一定要重新调试校正。检修仪器主要有: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等。检修工具主要有:流量计、电工组合工具、直流恒温电烙铁、集成电路起拔器等。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对监控设备供电,使用频率计或示波器测试传感器输出频率,使用示波器测试分站信号的占空比及信号的强度,使用万用表测量工作点电压或电流,使用集成电等。检修完毕后,联机运行,观察稳定性。联机运行通常采用单独装有监控软件的工控机或商用机,与分站、传感器、断电控制器连接在一起。 在检修传感器时,不得改动原电路参数及条件,不可改动电气元件的规格和型号,尤其是储能元件。维护传感器时,不可随意拧动主板上的各个电位器,避免改变模拟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导致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检修后要及时进行零点与灵敏度调校。与分站连接的电路和电气设备一定是本质安全电路和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检查电路板上是否粉尘较多,焊点锈蚀、虚焊。检查电路板上所有芯片和继电器的安装方向正确与否、与插座有无接触不良、有无引脚没有插入等状况。 5结束语 煤矿的开采工作在我国能源供应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矿井中的设备一定要进行日常巡检和定期的维护,这样对煤炭开采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高超单位: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设备管理中心 煤矿井下论文:煤矿井下机电与运输探索 监察不到位。由于监管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不够认真,导致监管力度不够,对安全标准线控制不严格。有的工作人员甚至做不到深入调查,即使发现安全隐患如果认为对安全生产不构成威胁就置之不理,严重违反了安全生产规范。 机电运输设备陈旧。由于煤矿井下机电运输设备购买资金投入大、回收慢,鉴于此,一些煤矿生产企业不能在短时间内回收成本,加上投入不足,对于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够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井下机电运输设备日渐老化,有的设备超过了使用年限却仍在使用。 检修、维护不到位。煤矿生产工作强度高,机电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高强度工作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破损、磨损等问题。如果不能定期更换机电运输设备,则需要严格执行检修维护制度,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但是一些煤矿企业为了抢进度、促生产,检修工作无法如期进行,即使如期进行大多也是草草结束,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高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与职业素养教育,以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煤矿生产部门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对机电运输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员工在培训期间不得参与生产工作,考核不合格的不可以进入生产现场;一些特殊工种必须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如绞车司机、防爆工、电钳工等,只有达到规范要求、持有工作资质证书,才可以上岗。 2.建立完善的规范制度,彻底贯彻执行。健全、完善的规范制度是做好煤矿井下机电运输工作的基础,因此,制定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使各项生产活动有序运行,使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才能确保煤矿井下运输工作的安全进行。除此之外,还要保证相关规范制度的制定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实际经营、生产作业情况,更要彻底地贯彻执行,才能保证井下生产活动和生产人员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了保证规范制度的有效性,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制度。 3.加大设备更新、检修与维护力度。为确保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需要对机电运输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以确保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前提下,应根据井下生产活动的需要,定期更换机电设备,不得使用超过使用期限的设备,避免因设备老化而引起安全事故,以确保生产工作的安全和稳定。此外,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改造,最大限度地利用设备资源,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加强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管理。为了保证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活动,工作人员需定期进行检查性的监察工作,以便及时发现设备安全隐患,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为此,工作人员要加强设备管理工作。(1)检查生产环境、优化生产环境,确保供电系统、电缆、防雷设备等机电设备的生产环境安全。(2)检查各种仪器、仪表,定期进行校正工作,严谨使用不合格的仪器、仪表。(3)每年检查一次机电运输系统的工作性能,提高机电运输设备的生产效益,以期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论 煤矿井下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性、生产效率与整个系统的生产效能关系密切,为了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必须做好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期,从而有效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银单位: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鹤岗分公司矿井建设安装工程处 煤矿井下论文: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摘要:煤矿产业在是我国能源结构中占非常大的比重,在国家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煤矿作为最重要的产业,它能否安全进行,对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煤矿产业发展过程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保证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就对煤矿的机电设备要求非常高,该系统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它对机电的安全、矿井的经济效益影响是非常大的。本文笔者对煤矿企业的机电安全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剖析,针对不同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同行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措施 煤炭能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重要能源之一,它的地位是不能被撼动的,要想使煤炭开采和加工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工作质量不断地提升,那就要对机电技术支撑提出更高的技术水平,在煤矿企业如何实现机电技术的有效管理,准确、高效的目标是煤矿企业的动力源泉。这项机电技术的管理不是单一的体系,在整个煤矿企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操作人员只有对该技术进行综合性的掌握,才能避免管理上出现一些问题,使其生产顺利的进行。 一、加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企业的开采效率也大大的提升了。尤其是机电设备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在煤矿企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对机电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作业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了煤矿企业正常的作业,也对企业的经济效率大打折扣。 (二)有利于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操作的过程中,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的维护和保养也非常的重要。机电设备的不间断必然会带来一些隐患,这些隐患不能及时的发生,必然造成安全事故。对机电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定期的通过一些技术的手段对设备进行相应的维护和保养,大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寿命,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二、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煤矿机电作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煤矿工作是一个特殊工种的行业,工作的环境相对特殊,薪酬偏低,这样对专业人员的吸引力也不够,就出现了煤矿企业招工难的局面,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员工的素质偏低,专业化的水准也不高,但是现实中,煤矿企业的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引进是非常高的,但是又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这就造成了不匹配的局面出现,由于员工素质的偏低就出现了一些设备不能恰当的操作,尤其是机电设备的操作,对井下作业造成了隐患。 (二)对相关的专业员工培训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在颁布的新的煤矿企业的质量标准规定,对矿井的机电主管部门的配备、作业标准都是有明确的要求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些矿井的安全意识不到位,重视的程度不够,更有甚者管理人员的的组织协调能力差,导致机电管理的17项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实,考核也没有明确一个很高的标准,对普通的工人培训也是停留在走过场的局面,导致员工的操作熟练程度还远远的达不到要求,理论知识和学习不能快速的更新。 (三)机电设备使用不规范,而且没有及时进行更新 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使用的机械设备相对落实,设备更新的速度较慢,由于每天都是高负荷的工作,出现故障的频率也是非常高的,在操作的过程中,安全意识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一些企业唯利是图,只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更高的认识,对设备没有及时的更新换代,安全管理缺失。更有甚者一些煤矿企业没有安装安全检测系统,设备不仅老化,而且机械化程度偏低,这些因素都大大的制约着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煤矿企业的运行。 (四)对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力度不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实中往往差强人意,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机电设备管理没有秩序,出现混乱的情况,井口的把关也没有到位,为后面的风险埋下隐患,技术手段落后,效率低下,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档案管理不完善,保存的不够完整,出现一些残缺。 三、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对设备管理的加强,每一台设备都必须要展现它最大的用处,必须要严格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才能发挥这种作用。企业应积极地配合安全管理部门,做好维护和检查设备的工作,制定对应的评分标准,使得每一台设备都能明确责任到个人,这样设备在检修维护的时候才能够有迹可循,管理人员应发挥自己管理的职能,让设备能够得到高效且安全的生产,设备在进行维修时候,应开维修单,并且上报给领导,任何的设备在检查中出了问题,不能继续工作,维修完毕以后,要进行试验,试验通过后,没有问题了才能够投入生产。 (二)注重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 设备的使用者,拥有的技术素质都必须良好,要想发挥最新的设备优势,就必须要拥有先进的专业知识的人才,工作人员的培训任务要加强,培训并不是一时的工作,它要贯穿整个工作的始末,要想办法在员工的素质培训紧抓,增强工人对企业的使命感和归属感,每个操作机电和使用设备的员工都必须持证上岗,不但要参加岗前培训任务,而且在工作中管理部门还要对岗位做各种的评分工作,在发生事故后,要勇于承担责任,有针对性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养,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性能,常见的问题等等,能配合好维修的人员,增加对机电设备的管理能力。 (三)完善制度的建设 正确的处理经营管理、安全生产、机电安全这三方面的关系,是任何一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一个健全并且完善的制度。才能使企业的内部资金运转正常。强化机电设备的管理,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把任何一台设备的责任明确到个人,增加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保障设备在工作时都通过安全质量的检测;保证每台设备都有其独立的档案,使问题能够及时并迅速的解决。 四、结语 煤矿企业的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就对煤矿的机电设备要求非常高,该系统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它对机电的安全、矿井的经济效益影响是非常大的。良好的机电运行机制是矿产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全自始至终是一把利剑选在企业的头上,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松懈。 作者:赵玉来 单位:唐山开滦林西矿业有限公司 煤矿井下论文:煤矿井下机电供电技术研究 摘要:在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方式中,地下开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方式。地下开采方式的不安全因素很多,导致矿难事故时有发生,其中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不完善是导致矿难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文中将分析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技术;供电技术 引言 煤矿开采技术得到不断提升,但由于煤矿开采环境的特殊性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矿难事故发生频率逐年增高。为了降低矿难事故的发生率,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机电自动化技术的提高,对机电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如果操作不当,轻者会影响机电的工作效率,重者会造成安全隐患,引发安全事故等。 1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存在的不足 1.1井下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特殊性标志着井下作业危险系数较高,而井下作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又普遍不高,这都导致了井下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操作技术水平普遍偏低。随着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煤矿的机电设备也必然要进行更新换点。但是当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后却面临着没有人会操作的尴尬窘境。现有的井下作业人员无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给井下作业安全带来隐患。 1.2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只注重利益,而忽视了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导致尚未形成较为健全的管理体制。按照我国对生产质量标准的要求,各个煤矿企业都应设有专门的管理技术的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事实上,大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开支,疏于对供电技术安全的管理,有的煤矿企业即使设置了这样的部门也是个摆设,设施配备不充分,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1]。此外,大多数煤矿企业都没有对井下作业员工进行专门培训,导致即使更新了机电设备也无人能够操作,更别说保证机电的安全运行了。 1.3井下机电设备未能及时更新 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过于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井下作业安全,给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忽视了机电设备的更新问题,通常老旧设备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设备老化、陈旧问题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而且,煤矿企业没能做好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工作,从而无法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给安全生产带来威胁。 1.4井下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存在问题 煤矿企业对井下机电设备并没有出台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导致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存在很大漏洞:①对于井口的管理工作不严格,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②现有的机电设备管理办法无法满足现代煤矿企业的要求,导致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很低;③对机电设备管理资料保管不当,导致资料缺失、破损现象严重,缺失有效的管理方法,造成管理的不当。 2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管理的对策 随着机电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自动化程度得到不断提升,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全面引入对机电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的要求都明显提高了,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成为机电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2.1加强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 煤矿机电专业人员因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工作的复杂度较高,所要涉及的科学领域较广,人员比较分散等。因此,加强对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普遍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机电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其职业道德建设,为未来的基机电供电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我国的煤炭正不断的向着高效、安全、平稳的生产目标前进。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被引进到煤矿采区,培养优秀的机电技术管理人才成为各个煤炭企业的当务之急。注重从各大高校引入人才,提升整个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机电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专业技能的培训[2]。在一个阶段培训后要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检验,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 2.2完善机电管理组织 针对井下机电设备采取设置专门人员分别管理的方式,明确分工,避免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出现。在对机电设备加强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群管体制建设。将井下机电工作人员按照其不同的分工分为不同的管理小组,根据其工作范畴对机电供电技术进行管理,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首先,将井下工作人员按照其职责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管理小组。如电气管理组、防爆检查组、电缆管理组等。其中电气管理组主要负责煤矿开采区的供电情况,并绘制供电系统图和对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等。防爆检查组负责防爆设施的安全检查工作和新引进设备的质量检查等。电缆管理组的职能是负责对电缆质量的验收、管理工作。 2.3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对井下的机电设备的应该严格把关,做好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首先,对于井下的防爆设备要对其维护工作严格把关,对防爆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要经常检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对防爆设备要经常维护,做好防锈保护,一旦发现防爆设备的零件出现问题,要及时换修。对于维修后的机电设备要严格把控验收关,防爆检测员在对电气设备进行验收时要严格按照验收流程工作,一定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性性能。对于要投入生产的电气设备而言,要经过多次的通电实验验证合格的设备可以下井。另外,对于防爆设备而言,要定期检查其防爆效果,确保安全生产。 2.4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 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管理不仅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还要加强对与机电设备相关的检查工作,至于检查强度的安排可以根据其与机电设备的相关性的程度来设定,例如对于相关度较高的设施可以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如果相关度比较低,可以采用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而且,对于每次检查的结果都要记录下来,以便日后进行查阅。 2.5采煤区实行供电设计管理 井下工作受地理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为井下作业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对采区供电系统的设计要综合考虑以上各影响因素之外,还要必须获得总工程师的许可之后才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采区供电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于那些非常规情况的采区,要有相对应的安全供电措施,以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在设计供电系统图的时候,应该在图中明确标出有关机电设备和电缆的信息[3]。另外,还要有机电设备的分布图和机电设备的数据;最后,对于与机电设备相关的设施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符合标准的,如在选择电缆时,一定要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电缆。 2.6加快技术进步速度 井下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对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因此,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管理部门可以针对目前机电安全管理中的计算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快机电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实现提高井下机电设备安全供电管理的目标。 3结语 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管理对于保证井下安全作业、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生命安全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煤矿中频繁发生矿难事故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减少这种不幸的发生概率,加强井下机电安全供电管理刻不容缓。然而,要想切实做好井下机电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煤矿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作者:李高峰 单位:同煤集团大唐塔山煤矿综采二队 煤矿井下论文:煤矿井下特种车辆工业设计论文 1井下特种车辆的外观造型设计 (1)井下特种车辆外观造型设计约束 产品造型设计是设计师综合分析推理各种约束,以求最优解的过程。井下特种车辆造型设计方法与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受约束种类及各种约束间的重要性不同。经过分析研究井下特种车辆外观造型设计约束 ①功能约束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中最重要的作用是能够完成其功能。井下特种车辆主要外观造型部件有车身结构件、覆盖件、进气栅格、驾驶室顶等。每个部件都有各自特定功能。如覆盖件具有防护功能、方便打开维护功能、发动机进气散热功能等。在特种车外观造型设计的过程之前,必须以满足全部设计约束为目标; ②美学法则约束井下特种车的外观造型需要符合形式美法则,让人审美愉悦。主要包括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变化、统一等美学法则。井下特种车在满足美学法则的过程中,受到功能、工艺制造的约束较大。因此井下特种车主要以整车的整洁性、整车的统一性为美学法则,在此基础上体现产品造型的美学因素; ③工艺制造约束设计的形态过程中要考虑加工工艺的可行性与方便性。井下特种车辆企业的工艺制造水平直接影响着产品外观造型水平,一些工艺制造水平能够实现复杂的造型设计,一些工艺制造水平只能完成简单几何体加工。因此井下特种车辆的造型设计需与工艺制造所匹配; ④品牌形象约束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应用统一的企业标志、统一的色彩、统一的造型来传达企业的形象。井下特种车辆同样需要根据企业形识别,产品特征设计出产品识别系统,来提高产品的识别性。 (2)外观造型设计流程 井下特种车辆隶属工程机械类,功能及结构设计是特种车辆的核心设计内容,外观造型设计在特种车的整个研发周期仅是一部分。因此,井下特种车辆的外观造型设计具有研发团队较小,研发周期较短的特点。通过分析这些特点及研发周期中数据转化等,选定外观造型设计软件,并构建井下特种车辆造型设计流程。选用Rhino+Keyshot+Solidworks软件组合有诸多优势: ①强大的造型能力以及可参数化设计功能; ②Keyshot操作简单、快速,并能快速渲染出高质量效果图; ③产品模型数据量小,交换容易; ④开发周期短。 (3)外观造型实例 以40T支架搬运车为例对此进行外观造型设计。通过分析40T外观造型设计约束,根据以上流程进行设计, 2井下特种车辆人机设计 (1)人-机设计内容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和学科。人-机工程在井下特种车辆的安全性、操作舒适性、操作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井下特种车的人-机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空间、视觉区域分析、作业动作分析、手动控制器尺寸适宜性分析。人机设计软件系统主要有BOEMAN、COMBI-MAN、SAMMIE、JACK、SAFEWORK、RAMSIS、CATIA计算机辅助人机设计评价系统。本文以CATIA为人机评价工具对井下特种车辆人-机系统进行分析。CATIA软件中包含了人-机工程学设计与分析模块,其中包含HumanMeasurementsEditor、HumanActivityAnalysis、HumanBuilder、HumanPostureAnalysis4部分。井下特种车辆可应用CATIA四大模块对特种车的驾驶室、其他操作件进行人-机分析。 (2)人机设计方法 应用CATIA人-机分析软件可对井下特种车辆的空间布局、人体姿态进行分析,图4为井下特种车辆人机分析流程。 ①构建人体模型根据井下特种车辆需要分析的尺寸,确定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及各种修正量来确定人体尺寸。CATIA的人体模型库中包含美国人、加拿大人、法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及台湾人,未包含中国人。因此井下特种车辆的人-机分析的人体尺寸需要以GB10000-88中国男性为标准逐一确定。分析过程中设定修正量,要求考虑煤矿井下工人的特殊性。以驾驶室顶高设计为例构建人体模型为例,井下煤矿工人都为男性,且在井下工作时都是佩戴矿灯安全帽。依据GB10000-88中国男性P95坐高为958mm,在加上心理修正的基础上,还需考虑煤矿工人在井下通常佩戴矿灯安全帽。因此最终驾驶室顶高为1240mm; ②设定人体姿态根据人-机分析所需姿态,对人体姿态进行设计,以驾驶室姿态为例,对人体的头部、颈部、胸部、腰部、骶部及四肢的角度进调节,调节到人体舒适部位; ③人-机分析评价应用HumanPostureAnalysis模块对人-机系统进行分析。打开HumanPostureAnalysis模块,就能够通过分数及颜色直观地显示出人体各个部分的舒适度。若舒适度不达要求,可以通过调整某个部位的位置和角度提高舒适性。可以打开人体的可达域及视域,可以直观地看到人体的操作舒适域及视觉所达域。 (3)人-机设计实例 以40T支架搬运车驾驶室人机分析为例,对驾驶室的舒适性进行分析。按照以上流程分析出了人体在较为舒适的姿态下,人在井下特种车辆驾驶室内的视域及可达域,这样可以方便确定操作手柄的位置。3结语本文提出了井下特种车辆快速敏捷的外观造型设计及人机设计方法,通过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应用CATIA在井下特种车辆的人-机分析过程中虽然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不能够完全以此分析为设计标准。首先因为CATIA的人机分析功能部分缺失,如生物力学分析、噪音分析等;其次,近30年国标没有更新,人体尺寸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专门针对井下工人的人体尺寸更是空缺。因此人机分析在井下特种车辆的完美应用还需研究分析。 作者:刘玉荣 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煤矿井下论文:短距离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一、短距离通信技术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通信收发两方利用无线电波井下传输信息,且能够在几十米范围内传输,皆可叫做短距离无线通信,也可称为短距离通信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具备多种共性,即对等性、成本低以及功耗低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实质指一般意义上的无线个人网络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标准,ZigBee、IrDA和RFID等;此外,短距离技术有各种不同接入技术,如无线局域网技术等。矿井无线通信有感应通信、动力线载波通信等形式。但动力线载波通信在矿井中应用时,由于抗干扰能力弱,难以匹配传输阻抗,所以其效果较差。而感应通信是以电磁感应原理进行通信,发话时,移动通信机的磁性天线与感应线很相似,同时有尺寸大的发射天线,但干扰噪声过大且传输参数可靠性差,很少应用。井下巷道属于一个限定空间,主要是岩壁组建而成的封闭环境,岩壁往往限制电磁波的传播,传播中衰减程度过大。所以选用短距离通信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中,有着重要意义,短距离通信技术功耗、成本均相对比较低,网络铺设简单,便于操作。 二短距离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下中的应用探讨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具备功耗相对较低的优势,因此对于“本安型”电路的相关设计十分符合。不仅如此,在煤矿井中,使用频谱的要求较为宽松,所以,在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短距离通信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1.ZigBee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短距离通信技术中,ZigBee技术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技术,同时应用于煤矿井下占据重要的位置。ZigBee技术指以IEEE802.15.4为主要物理层标准,并以此将大量微小传感器间的通信进行协调。此类传感器无需巨大能量,经过无线电波且利用接力形式,实现两个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发挥高通信效率。ZigBee技术拥有三个特点:功耗低,即休眠状态下的耗电量为微瓦级,工作状态下的耗电量为毫瓦级;超大网络容量,即1个ZigBee可支持的节点有65000个;广泛的覆盖面积,网络覆盖范围可达100~1000m。ZigBee技术具备双向性定位优势,将ZigBee技术充分应用于煤矿井下中,有效实现井下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定位信息的规范性以及准确性。此外,ZigBee技术在实行双向传递时,可将某些意外或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行控制和防止,同时,传输的速度相当快,信息准确性也较高,从而提高决策反应效率。ZigBee技术系统在反映井下定位现状的时候,能够利用计算机将井下活动轨迹进行详细描述,也就是经过标识卡活动状况、各种站点间信息的传递等,进行了解和掌握井下活动的具体现状,当发现有不良现象发生时,可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意外。如在某市煤矿中,因井下地形复杂,在进行煤矿开采时,常常发生事故,发生事故之后,营救人员不能将井下受灾人员的分布情况以及人数进行较好确定,若将营救设备盲目开进,则会误伤受困人员,从而无法及时营救受困工人。然而使用ZigBee技术之后,能将事故受困人员分布位置以及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确定,促进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救出受困人员,进一步降低煤矿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IrDA技术应用分析 一般情况下,IrDA技术在调制时,常常利用脉冲相位,如此一来,不但将抗干扰能力增强,而且使连续电平功率大于脉冲电平功率,防止了红外二极管无法承受高功率的现象出现。IrDA技术具备成本低,易控制传播距离、范围,保密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将该技术应用在煤矿井下通信系统中,可发挥遥控器的作用。此外,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相关监控系统新标准,对于井下传感器,必须利用红外遥控传感器,无需使用精度产品及电位器调零点产品等。由此可见,IrDA技术应用在煤矿井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无载波UWB通信技术应用分析 在煤矿井下应用无载波UWB通信技术,能够降低煤矿井下通信系统的成功。在煤矿井中,可通过超宽带信号频带宽的优势,将传输距离进行换取。利用UWB无线通信,能快速实现通信和测距及定位统一,多功能一体化等,将无载波UWB通信技术应用在煤矿井下,有利于准确定位井下人员,在发生各种恶性事故的时候,保持无线通信系统通畅,可提高救生抢险的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短距离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无载波UWB通信技术、IrDA技术应用和ZigBee技术应用等,只有将这些技术充分利用,才能提升我国煤矿井下开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赵娟 朱彤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煤矿井下运输事故的防治工作研究 插销、接头和矿车底盘的钢槽等都是矿车最主要的连接,它的可靠性是安全保障的重点。在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因为使用了制作不合格的产品或者是没有经过相关的检查和试验因而导致矿车连接件的断裂从而发生了跑车事故。例如某矿在使用矿车的时候没有对其三环链进行严格试验以及日常的检查,导致在运行的过程中三环链发生断裂形成跑车事故,在事后对三环链进行检查在断裂处发现有旧的裂缝。 煤矿因为铺设轨道所采用的材料质量差,使得车辆在经过钢轨轨缝的时候经常出现跳动。有的时候是因为车辆间连接的插销或链环完全不符合规格,连接时并没有全部的插进去,致使车辆在经过钢轨接头的时候产生震动使得插销或链环跳出,跑车事故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因为把钩工放车的失误而发生的事故,因为绞车的司机操作有误以及信号工信号的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说,某矿因为使用直径为24mm的6股19丝的钢丝绳作为为提升主绳进行提升,用一个月就出现大幅度的断丝,并且还没有按时去进行相关的检查,某天接班之后当钢丝绳提升到第2钩的时候,在离绳环1.5m左右的位置钢丝绳突然发生断裂,造成斜巷跑车事故,井底有一名工作人员当场死亡。 倾斜井下运输事故主要的防治工作 1制动装置 制动装置包括连锁道挡、阻车器和安全门,属于跑车防护装置的执行机构。通常情况下处于常闭状态,在在正常走钩时它接到指令之后才能开启并让车辆安全通过。如果发生斜巷运输事故,常闭的制动装置能够马上对车辆进行捕获并阻止车辆继续下行,从而达到阻止事故进一步恶化的作用。逃逸车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制动装置的作用不但能及时可靠地去对车辆进行捕获,还要去承受逃逸车辆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并对车辆全部的功能进行吸收。因此斜井使用制动装置是降低斜巷运输事故的有效手段。 2传感装置 传感装置俗称捕车器,主要是对车辆运行的状况进行相关的判断,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将跑车的防护装置设置为开放的状态。在异常的情况下,只要人为地去触动制动的部分就可以让它去执行工作。传感的装置又分为压辊式的传感机构和摆锤式的传感机构。压辊式的传感机构为是专用压辊的装置,当正常的车组经过的时候,车辆的牵引钢丝绳把压辊压下让它后置的机构开放车辆就得以放行。逃逸的车辆并没有钢丝绳去压压辊,这样就会自行的触发其它后置的机构,让制动的机构顺利的捕获并阻止逃逸的车辆。摆锤式的传感装置则是根据车辆行驶的速度对其状态进行判断,正常行驶的车辆在撞击到摆锤的时候使它出现一定角度的摆角。当逃逸车辆的速度达到所限定的数值时,摆锤摆角的度数变大去触发制动的装置起到防护的作用。 3设置躲避硐室 对于运输任务多的倾斜井巷,通常情况下该斜巷是不可以作为人行道使用。如果对于任务提升量并不大,能确保“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前提下,在不行车时该巷道就可以暂时兼做为人行道。当倾斜井巷的提升兼作为人行道的时候,在整个运输期间内在斜巷的上口必须设置阻车器,同时在斜巷中每隔25m必须设置一个躲避硐室,并设有声光语音报警信号装置。在巷道的躲避硐室一侧铺设一条人行道,工作人员必须行走在人行道上。当行车的信号红灯亮的时候,行人必须马上进躲避硐室,待行车信号红灯熄灭之后,才可以继续行人。 对连接件的检查加大力度 1使用中的检查检验每次对倾斜井巷主提升的钢丝绳进行替换时,必须使用两倍最大的荷重拉力进行试验。而矿车的连接装置最少也要每一年进行一次最大的负荷静拉力试验。对正在使用的人车防坠器,必须每班都要进行手动的落闸试验,每个月进行一次静止的落闸试验,每年则进行一次重载的全速试验。 2加强质量检查必须加强连接件产品质量的检查,严把产品质量关。为了对连接件制造的质量进行提高,一方面应该使用相对较合适的材质以及科学合理的制做工艺,而另一方面则是对质量检查必须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查。 3检测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的检验由国家产品检测中心对连接件进行一系列的检验。主要检验两个方面,一是对产品的质量例行的进行检验,二是对出产产品制作厂家的能力进行审核,并对通过审核的厂家颁发合格的证明。 结束语 我国煤矿井下的运输安全总体的趋势是好的,伤亡人数的比例也在一年年的递减,安全的状况也在逐年的好转。但煤矿井下运输的安全工作并不平衡,因“三违”而发生安全事故比较多,尤其是斜井的跑车事故较为频繁。为了使得煤矿井下运输的状况有所稳定和好转,必须对运输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监督的力度,尤其是对于降低倾斜井下事故的几率更是重要。对于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是维护煤矿井下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作者:龙明江 单位:徐州矿务集团三河尖煤矿) 煤矿井下论文: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隐患及维护 摘要: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关乎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针对煤矿井下电气生产设备的整改与管理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探讨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影响因素与防护措施。 关键词: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电气维护;安全隐患;改进措施 随着现代技术的引入,煤矿电气设备自动化、数字化及机械化程度逐步升高,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如设备的种类繁多,致使电气设备事故的原因以及数量也不短攀升,这为煤矿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煤矿生产中,井下掘进工作环境相对更为恶劣,为保证井下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电气设备的井下正常运行以及维护显得尤为重要。据不完全统计,在2016年全年的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煤炭事故共197起,造成451人死亡,其中由于井下电气设备直接造成的事故达30余起。由此可见,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及其维护对于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有重大的意义。 1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影响因素 目前,影响煤矿井下的电气设备安全性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因素:①环境温湿度。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电气设备及机械设备会长期处在安全系数较低的环境之中,长时间连续运转势必会降低其安全性能,同时,煤层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大,工作环境的温度会随之而上升,环境湿度会随之增大,温度升高与湿度增大会降低电气设备散热能力,再加上设备过载现象,由此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②环境空气中的瓦斯浓度。在我国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40%的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另外49.6%的事故是由于煤矿停、停风造成瓦斯浓度升高导致的事故发生;③电气设备自身的保护设施。设备在恶劣环境下容易产生故障,例如设备不采用接地保护,当金属外壳与电源在紧密接触时,产生漏电流,从而导致人员触电。 2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分类 为提高矿井下使用电能的安全性,不论是在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或瓦斯突出矿井,均须使用矿用电器设备。矿用电气设备大体分为两类:(1)矿用一般性电气设备。适用场合:矿井下无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的场所。(2)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Ⅰ类,煤矿用电气设备。Ⅱ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收稿日期:2017-08-22作者简介:高博,男,现在内蒙古银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工作。电设备。 3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维护 3.1温湿度对井下电气设备影响及解决方案 井下热量主要来源于机电设备的运转与高温岩石的散热,另外,煤尘黏附在设备外侧时也会使用电设备散热变差,导致设备出现失灵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温度对井下电气设备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电气设备都有固定的温度耐受值,当温度低于耐受值时,温度的变化与设备寿命呈反比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用电设备的寿命会逐步降低;当温度超过耐受值时,电气设备将会产生击穿、熔断等不可逆的损坏性故障。空气湿度也是影响电气设备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井下常年积水是空气湿度的主要来源。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称为高湿环境,但井下的湿度通常保持在90%以上。高湿环境对于电气设备有极强的损坏:①加速金属材质的腐蚀;②影响设备的绝缘性;③霉菌增长概率加大。 3.2电气设备漏电流的影响及保护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局部接地存在很多问题:①工作面中的设备局部接地极没有设置在干燥处;②接地线及接地板的材质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③设备局部接地电极安装位置不规范;④拒不接地极连接处为紧固,发生松动,造成安全隐患。造成电气设备局部漏电的原因有很多,井下在有限的工作范围会逐步增加电气设备的磨损程度;变电所顶板上长时间淋水以及空气湿度的增大,使机电设备锈蚀,其他误操作都可能引起电气设备的漏电现象,影响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井下电气设备的漏电流是一个极大的危险因素,若维护不当,会导致设备绝缘损坏,保护失效引发火灾,更有甚者引发煤矿次生灾害,如瓦斯爆炸及停产等重大事故。针对上述产生机电设备安全隐患的问题,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最大限度杜绝相关事故的发生。(1)正确选取局部接地极地点,明确接地线的安装规范。(2)规范安装制度,以及保证井下机设备相关装置的装备与供应。(3)建立明确的机电设备接地保护机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 4总结 煤矿井下设备的可靠性关乎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电气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可保证管理与维护更加便捷,并且可保证电器设备的运行寿命及能力。电气设备运行良好,可以为煤矿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煤矿生产增强竞争力。 作者:高博 单位:内蒙古银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煤矿井下论文:自动化控制在煤矿井下皮带运输的应用 摘要:在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生产作业效率,也能够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并保证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在煤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自动化控制技术愈来愈受到关注,并得到了普及。基于此,本文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井下皮带运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煤矿;皮带传输 1煤矿井下皮带运输自动化控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正处于发展瓶颈期,很多煤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前景不容乐观。若要让传统煤炭工业保持充足的动力,就必须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生产模式进行改造,以此来提升生产效率、质量,并降低整体运营成本,从而提升利润空间,创造新的发展出路。皮带传输装置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传统皮带运输设备传动效率较低,启动时电流较大,存在功率不平衡、无环流损失大等问题,并且设备容易老化[1]。这不仅会增加煤矿企业运营成本,还可能受设备老化影响导致安全事故出现。显然传统井下皮带传输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煤矿企业发展的需求。采取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井下皮带运输设备进行改造,能够实现皮带运输设备智能化、动态化控制,从而提升煤矿开采作业效率及安全性,有利于提升整体效能。 2煤矿井下皮带运输自动化控制特点分析 煤矿井下皮带运输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是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对设备相关参数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动态化调节。自动控制系统可通过分布在传送带上的载荷传感器对负荷信号进行采集,并将其传递至中枢系统进行分析,然后再将动作指令向调速电机传递,以此来控制皮带运行速度。这种控制方式能够动态性地匹配实际负载,可有效降低能耗,并延长传动部件使用寿命,能够大幅度提升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煤矿井下皮带运输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及多种传感器构成,计算机可以是单片机、PLC控制器或嵌入式计算机[2]。利用传感器可对皮带运输设备相关参数进行连续监控,再通过计算机调控,可实现对设备的保护,相关显示控件能够将实际参数状态反映给使用者。同时,系统具备了网络通信功能。计算机具备了通信端口或通信模块,可与其他设备相连,可实现信息远程传输、分享,由此来实现远程控制。各类传感器可准确捕捉设备信号,包括皮带传输速度、荷载等,并为中央处理器提供对应的数据流,以此来精确控制电机运行动作。 3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煤矿井下皮带运输中的应用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煤矿井下皮带运输当中最为常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类型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保护及控制,具体如下: 3.1保护运输过程 利用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对皮带运输设备进行有效保护。通常情况下,长距离皮带运输受井下环境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部分故障。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除了会设置传感器外,还会设置一定量的保护开关。采取故障地址识别技术,便能够对保护开关动作如闭锁、跑偏等进行识别,相关信息会被反馈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会根据故障信息数据做出及时处理。皮带运输过程中,温度问题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运输机长时间运载负荷,会产生较大的热量,电机温度会逐渐升高。如果电机温度超过某临界值,会影响到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在PLC系统当中,电机内部会被置入一个热电阻装置。借助该热电阻装置电流信号能够被转变为温度信号,即可实现温度监控。当电机出现局部温度过高时,控制中心会立即自动停车,避免电机因持续高温工作而受损。此外,PLC系统当中置入了若干电流变速器,能够反映出电机电流信号。若实际电流超出额定电流,控制中心获得对应的信息后会及时停车,对电机进行保护[3]。 3.2控制运输过程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煤矿井下皮带运输的控制主要包括手动控制及自动控制。当煤矿井下皮带运输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相关工作人员仅需手动启动电控开关,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便能够按照预设程序来操控皮带运输设备,由控制中心进行全局控制,即可实现自动化操控。如果皮带运输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故障,传感器会将相应的信息传递至PLC控制系统,控制器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后,会发出反馈指令,停止设备运行。相关故障信息也将传递至控制中心。当设备故障排除后,控制器会对设备重新发出运转指令,由此可避免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能够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4结语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成熟为煤矿井下皮带运输及生产作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传感器的大量应用取代了人工监测,借助各类传感器能够对皮带传输系统工况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有利于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设备维护、检修人员数量,可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未来煤矿井下皮带运输系统数据将呈现多接口的发展趋势,传感器将具备更高的精度与灵敏度,可保证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自动化控制系统性能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为井下生产作业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作者:白文艺 单位:山西省忻州市神达集团栖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井下论文: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功能与设计 【摘要】随着煤矿开采业的发展,煤矿逐渐向深部作业,深井作业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粉尘多、土层含水量多,很容易影响电气设备的功能,从而对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产生影响,甚至引起煤矿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为了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应该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的硬件电路功能模块,降低电气设备故障发生概率。 【关键词】煤矿生产;井下作业;电气设备;电路模块 引言 煤矿电气设备包括高压开关柜、高压防爆配电装置、磁力启动器、移动变电站等等,这些电气设备的高压开关柜主要用于煤矿地面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总进风巷和主要进风巷、低瓦斯矿井的井底车场等,这些电气设备的高压开关柜继电保护装置以电磁感应装置为主,对矿井电气设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结构比较简单,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煤矿井下作业的要求。因此,如何针对煤矿井下作业的要求,让电气设备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符合井下作业的环境,从而有效地维护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一、当前煤矿井下电气设备运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业的发展,煤矿井下作业应用的电气设备越来越多,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比如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没有有效发挥保护作用,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甚至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性能稳定、保护种类齐全、保护装置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的煤矿井下电气设备智能控制模块很有必要。 二、智能化电路模块设计 2.1漏电闭锁模块 漏电闭锁模块的功能主要是检测绝缘电阻,在真空接触器吸合之前或者断开之后,检测电机绕组部分电缆的绝缘性能,如果发现电缆的绝缘电阻值比动作值低,那么就启动漏电闭锁保护动作,禁止启动或者发出报警信息,液晶显示屏显示漏电故障和漏电绝缘电阻值。如果主回路的绝缘电阻值恢复到动作值的1.5倍时,漏电闭锁保住装置断开保护动作,真空接触器合闸。但是在设计的时候,漏电闭锁保护装置断开动作比主回路断开动作延时10秒。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启动前没有出现漏电故障,电力系统启动后真空接触器吸合后漏电保护功能应该由上一级馈电开关完成,漏电闭锁保护模块不启动。 2.2通信模块 通信模块负责电气设备信息的传输,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通信模块将设备故障及时传输到电力系统,技术人员根据故障信息,立即对设备进行检修。为了满足煤矿深井作业的需求,通信模块使用远距离数据传输的RS-485,通过它将电气设备的参数发送到矿井的局域网,矿井工作人员就能通过局域网随时了解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通信模块分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串行通信方式小的传输线少,适合远距离传输。并行通信传输速度快,但是所需的传输线比较多,长距离传输数据会增加成本。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串行通信方式。RS-485串行通信必须按照RS-485通信接口标准进行设计。 2.3联控模块 联控模块是电气设备智能控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电气设备控制系统设计为联控模式以后,整个电力系统只需要一台主机,通过主机就可以控制其他机器。整个联控系统可以由一台主机控制开启和关闭,同时每一台机器都可以单独启动和停止。如果联控装置出现故障,那么系统会自动停机,将停机信息传输到液晶显示屏上。如果联控系统出现问题,首先要立即排除故障,让每一台机器恢复正常运行。联控装置的命令通过频率完成,每一台机器和控制命令对应一定的频率脉冲,如果机器需要向下机位发送命令只需要发送一定的频率脉冲就可以实现,下机位接受到信息以后进行解码,自动识别上机位的指令。 2.4电源模块设计 智能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源电路包括电网供电电路和电池供电电路,这两种供电方式通过把闭合开关自由切换。如果是在电网上运行,则采取电网供电方式,电源控制由继电开关电源供电,如果系统停止运行时,按照煤矿生产的规范和用电要求,井下不允许带电打开隔爆外壳,所以将供电方式切换成电磁供电,这个时候,电气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由外接蓄电池提供电源。此外,为了避免蓄电池发生电极短路的现象,要做好蓄电池的保护措施,比如在靠近电极两端的地方串接200毫安的快速熔断式,可以避免蓄电池电极短路故障的发生。 三、结束语 在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并直接威胁到煤矿工人的生产安全。因此,做好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功能电路模块智能化设计,有利于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作者:冉刚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井下论文: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分析 摘要:阐述了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 加强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是防范煤矿事故的重要措施,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部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能够着力提高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性[1]。 1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保障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与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井下机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并引发安全事故,将直接威胁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充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危害,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强化安全技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井下机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提升相关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能力,确保安全隐患及时发现与排除,结合管理的优化能够有效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1.2保障煤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煤矿安全事故往往会对煤矿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使煤矿企业的外部形象受到影响,导致煤矿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下降,甚至失去大量市场资源,包括资金、客户、人才及合作企业等,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企业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机电设备运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保障煤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1.3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煤矿安全事故造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煤矿工作人员及企业方面,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煤矿安全事故对伤亡人员及其家庭所造成的影响极为深远,并非简单的赔偿可以弥补,事故导致一个家庭破碎,安全事故频发还将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社会公众对煤炭行业整体态度与看法,并且可能对政府监管工作失去信心,甚至可能造成社会恐慌,这些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危害是十分严峻的。基于此,加强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强化煤矿企业整体安全意识及对煤矿安全事故防控的力度,全力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保障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举措。 2当前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机电作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煤矿井下作业本身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作业环境十分恶劣,劳动强度大,因此煤矿企业大都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而掌握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又很少愿意主动投入到煤矿井下工作当中,这也就造成煤矿企业人才缺乏,机电作业岗位人员往往只经过短时间的突击培训便上岗作业,其对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作业知识与技术的掌握不充分,这也为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机电作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成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2.2相关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 随着机械化作业的优势日益显现,煤矿企业大都已进行了井下作业机械化改造,使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时由于机电设备增加,对于相应的安全检查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在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相关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规范存在不足,部分规章制度模糊,无法全面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也容易导致机电作业过程中因管理不力产生安全隐患,影响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2.3机电设备使用及维护存在问题 机电设备使用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操作及使用不规范方面:(1)与机电设备操作及使用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2)则是源于安全技术管理缺失,设备使用不规范很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也可能造成设备故障,导致设备使用性能与安全性能下降,进而产生安全隐患。而设备维护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日常设备安全检查与故障检修存在漏洞及为节约生产成本,不注重机电设备及配件的维修与更换,导致设备部分配件老化严重,工艺技术落后,故障发生频率增加,甚至出现带病运行的情况,这些都严重威胁着煤矿生产安全,影响安全技术管理的效率[2]。 3加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大力度推动煤矿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1)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对企业现有队伍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素质培训,让员工充分掌握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安全操作知识与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的意识与能力;(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体系,保障企业人才培训的顺利开展,并严把培训考核关,通过科学而严格的资质与能力考核,确保进入工作岗位的员工资质、能力与专业素质满足岗位要求;(3)努力完善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保障措施,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防护水平,充分保障井下机电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从而增强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3.2建立健全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体系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是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煤矿企业应结合现行煤矿机电相关的法律规定,并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制定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并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应通过对制度的完善明确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权责划分,以保障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生产安全为出发点,合理划分权责归属,并通过建立安全技术管理责任制,确保各个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切实履行自身责任,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要求执行,通过规范化的安全技术管理,保障煤矿井下机电设备作业的安全性。 3.3强化机电设备安全监察与维护检修 井上下所使用的机电设备按照生产和区域要求落实具体责任人,强化检查责任,并加大对机电监察人员的考核力度。对存在隐患的设备要定时督察,保障安全生产。把质量考核体系审核工作引进机电管理、安全监察中,建立机电隐患风险评估和动态检查整改机制。管理人员要保障检修时间,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4结语 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煤矿企业而言,要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要针对煤矿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提高井下机电安全技术管理的效率,确保机电设备的运行和使用安全,也为企业长期效益的实现提供基本保障。 作者:齐鸷 单位:山西晋煤集团机电处 煤矿井下论文:煤矿井下排水系统节能技术改造 摘要: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关系着国家的长远进步,而煤炭企业的节能环保工作则影响着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是煤炭生产用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井下节能技术改造有利于煤炭企业总体效益的提升。加强对单片机、PLC、计算机、电力电子等前沿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打造可靠安全、环保节能的井下主排水系统对煤炭企业生产和煤炭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主排水系统;节能;技术改造;自动控制 一般而言,煤矿主排水泵房的供电线路须大于1趟。倘若某条回路出现意外,发生中断供电的故障,那么其他回路便可及时派上用场,继续为排水系统负荷供电。在煤矿井下,多台水泵会安装于主排水泵房。通常来说,有工作的水泵,也有备用的水泵,同时还有备用检修水泵,以此来确保煤矿主排水系统的顺利工作。该类人工操作模式有很多弊端,如操作程序复杂、劳动强度大、设备故障率高、主排水泵运行启动时间长、人为影响因素多等,并且会间接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因此,为实现矿井的现代化管理目标,应打破这一固有的传统模式,煤矿主井下排水系统的节能改造刻不容缓。 1改造方案 为完成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的节能技术改造任务,可借助如下方案加以尝试:在煤矿井下中央泵房安装5台离心水泵,其中2台工作水泵,2台备用水泵,1台检修水泵;以自动化控制为控制方式,排水泵主电机选择软启动方式,采用矿用隔爆型高压软启动柜。这种主排水自动化系统是以光纤工业以太网为基础而应用的,其优点不仅在于可以让水泵实现单机控制,还可以通过以太网传输接口模块与设置将安装在井下的中央变电所网络交换机和控制系统连接起来,从而使煤矿地面调度中心能够对井下全部被控设备实现及时而有效的控制与检测。 2采用软启动电控设备 2.1防爆型高压软启动器运作原理 主电路与控制电路为防爆型高压软启动器的两个主体性构成部分,被控电动机和三相供电电源通过软启动器主电路的三组反向并联可控硅而被串联起来。水泵电动机运行前,控制电路会对可控硅导通角的幅度进行控制,进而不断提高加于电动机端的电压值,随之而来的是电动机转动速度的不断增大,一直到它达到额定转速时方会停止。 2.2软停车的特点 遇到井下排水系统主排的水泵电动机直接停车的情况时,由于流体运动速度受到的影响较大,有压管路内的动量会发生剧烈变动,水击现象会出现于管路之中,这无疑将会对水泵、阀门、排水管道等重要设备或零件构成相当严重的威胁,甚至有可能对水泵管道或阀门产生根本性破坏。 2.3软启动主电路控制接线的特征 在遇到排水泵启动或停车的情况后,软启动主电路控制接线的晶闸管将以软启动、软停车为目标及时地投入运行。在水泵完成开启之后,旁路接触器会合闸,将晶闸管短接,水泵主电机接受供电电源全电压,并正式进入运行状态。这种安装接线有很多优势,它们集中体现于,在水泵的工作状态中,主电机和电网是直接连接的,没有谐波;可将旁路接触器视作一项备用措施,在晶闸管出现问题时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旁路接触器能够使水泵主电机直接启动,主排水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和持续性获得了相当程度的保障。 3自动控制系统结构 3.1地面总监控站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地面总监控站是井下主排水系统的总指挥部,它设置于煤矿地面调度中心,通过工作站,该中心对井下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监视与检测,尤其注意中央排水泵房各项设备的运行状况。 3.2工业以太网网络结构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工业以太网是井下主排水泵的监控系统的主干网,通过它,自动控制系统能够便利地采集信号,从而对井下主排水系统的设备与设施进行十分有效的监控。 3.3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监控单元 监控主控制站、信号采集装置和各类传感器是主排水系统监控装置的主要构成单元。其中,主控制站是其通信核心,能够有效实现地面控制中心与井下分站监控之间信息的上下传播,并借助排水系统操作显示屏,将井下主排水系统的运行数据呈现出来,从而将更为精准有用的运行信息传送给相关工作人员。 4煤矿井下主排水控制系统功能 第一,主排水控制系统可以对主排水系统运行水泵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及时的采集,这些数据是工作人员实时判断排水泵运行工作状况的基本依据。第二,按照井下涌水量、工作时间、用电负荷等实际情况的差异,能够自动启动或者自动终止主排水泵的运行。第三,当排水系统出现异常状况,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出相关信号;在遇到排水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时,系统可以对故障类型进行辨别和判断,如有需要则会自动使水泵终止运行。第四,该系统的兼容性较好,可以和煤矿的生产综合调度系统相连,工作人员只须在地面生产调度监控中心便可对其进行有效干预。 5改造后系统的主要特征 首先,软启动方式的排水系统主电机可以独立对启动电流进行智能化处理,这将有利于提高电动机启动的平稳性。第二,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且可以彼此转换和备用,系统可靠性获得了极大保证。第三,就地紧急停车是系统的主要特色之一,这有利于系统运行安全性的保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主排水系统的节能技术改造关系企业生产和行业发展,是生产技术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上述井下主排水泵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稳定,有效减少了耗电量,节能效果十分显著。排水系统的技术改造不但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煤矿井下电能使用效率低等难题,实现节能,还有利于促进矿井管理质量和设备水平。 作者:王静斌 单位:唐山开滦赵各庄矿业有限公司 煤矿井下论文: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故障分析与预防措施 摘要: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特别是煤矿井下作业,机电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机电设备的使用给煤炭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复杂危险的煤炭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和安全。因此,保证煤炭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井下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已经成了煤炭生产是否可以正常运行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常见事故;分析;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的使用对于煤矿井下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煤矿井下生产更加的高效安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井下机电设备事故时有发生,如输送机、掘进机等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和由于高压和低压及造成职工的生产触电人身伤亡事故。这些事故使井下煤炭生产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使煤炭的正常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给煤炭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1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分析的意义 煤矿井下生产是一个复杂而且危险的过程,在这个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电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不仅直接影响到煤炭的生产,还有可能对井下生产的煤矿工人造成人身伤害。因此,需要尽量减少和避免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故障的发生。这就需要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常见故障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并且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从而保证煤矿井下生产可以更加顺利、安全、高效的进行。 2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常见故障 在目前的煤矿井下生产中,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使用的机电设备也非常多和复杂。各机械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不同,可能在不同使用时段会出现相同的问题。在各种设备使用的初期,也就是机电设备的磨合期,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由于操作不当和设备自身的原因,发生事故的概率与磨合好的设备相比会高很多;磨合期过后就是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中期阶段,也就是机电设备使用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机电设备经过磨合,设备自身的性能已经达到了最佳,操作人员对于设备的熟悉程度也已满足要求,在这个时期,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是最小的。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高发期发生在设备使用的晚期,在这个时期,设备由于长期使用,各部件的磨损、老化、腐蚀等情况都比较严重,设备的使用效率已经不处在高效期。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常见故障主要有:设备异响、设备过热、设备排气成分发生变化、设备的电压和电流变化幅度比较剧烈。这些故障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将会导致设备损坏,影响煤炭的正常生产,甚至危险到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原因分析 3.1设备更换不及时 煤矿井下机械设备往往是在矿井设计施工时成套购入的,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如若某个单个的设备出现了问题,那么只能想办法对这个设备进行修复,但是修复完的设备难以达到原有的效率,这造成整个机电设备系统效率的下降。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将整个系统进行更新换代,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不现实的。造成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更换不及时,设备老化问题日趋严重,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越来越大,煤炭井下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使煤炭生产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 3.2设备检修工作不到位 煤炭生产的不间断性,使得煤矿井下设备磨损程度和老化速度大为加快,加之生产过程中公认的误操作,使得机器出现故障的概率大为增加。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日常生产的同时,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和维护。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进行检修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过关和责任心不强,导致大问题查不出来,小问题又不关注。使小故障慢慢积累成了大故障,给煤矿井下生产带来诸多的不便,造成生产安全隐患。 3.3煤矿第一线工人整体素质不高 在目前的煤矿井下生产中,虽然机械设备大范围使用,但对于人力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目前在很多煤矿企业中,由于以上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的原因,煤矿第一线工人的素质较低,安全意识也不高,其在操作煤矿井下设备时,时常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造成机电设备的故障。 4预防煤矿井下机电设备事故的措施 在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常见事故的发生是具有共性的。找到这些共性的原因后,在实际工作中,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4.1提高煤矿一线职工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相关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统计发现,很多常见事故都是由于一线工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不高,在工作中又缺乏责任心,使得在煤炭生产中出现了机电设备的误操作。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定期对一线职工进行设备操作和煤矿井下生产的知识讲座和培训,使井下一线职工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同时在进行一线职工招聘时加大投入,招录并鼓励专业知识过硬的工人参与到一线生产中,从而保证煤矿井下生产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 4.2加大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 机电设备是煤矿井下生产的重要物质保证。如果其设备长期处于老化和磨损严重的状态,那么对于生产来说是不利的。虽然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进行更换代价比较大,但是不换的话损失可能更加的惨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在做好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日常管理维护的同时,对于确实需要更换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保证井下煤炭生产可以顺利地开展下去。 4.3加强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该明确井下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使从事井下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可以得到提升,对于任何可能出现故障的隐患都不放过,认真做好井下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煤矿井下生产可以更好地开展。 5结论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复杂,井下机电设备故障频发。我们需要在工作中认真总结,对于引发井下机电设备故障共性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加以改正,从而减少或者避免类似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故障的出现,从而保证煤炭生产更加顺利地开展。 作者:刘晓敏 曹虎奇 单位: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 煤矿井下论文:煤矿井下电气设备论文 一、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 (一)电网漏电故障与触电伤亡事故 煤矿井下巷道狭窄,空气潮湿,作业复杂,电气设备在这种条件下长期运行,即便采取了绝缘保护措施,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漏电故障的发生。作业人员在井下作业虽然都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电气设备漏电,作业人员即便不直接接触电气设备,也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加之一些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并未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定,接触高压带电体,容易发生伤亡事故[1]。 (二)电气设备短路和电火灾事故 电气设备长期过负荷运行,供电线路因载流导体温度升高而损坏,短路情况就容易发生,电气设备短路会出现电火花,一旦引燃周围的木支架、绝缘材料,或者是瓦斯煤尘,就会引发火灾。电气设备连接部分接触不良,在电流通过连接部分时,接触点电阻就会增大,致使局部温度升高,这时也容易引发火灾。电缆接线盒因质量不高,长期受到潮气的入侵,也容易发生短路,一旦点燃煤尘,就会引发火灾。由于短路,引发过载事故,电气设备通过的电流值要远大于额定值,一旦绝缘体损坏,也容易引发火灾[2]。 (三)电气设备失爆 统计数据显示,电火花是引发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的主要元凶,而电火花则是由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的,换言之,电气设备失爆很容易引发的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这也是煤矿井下安全预防的重点。在电气设备运行中,只有保证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预防故障产生的电火花,使其不至于点燃煤矿井中的煤尘,才能有效减少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二、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事故的预防 (一)做好漏电和触电的安全预防工作 预防电气设备漏电,应正确选用设备的型号,注意检查电缆,做好接地保护工作,利用中性点绝缘供电系统来预防漏电事故的发生。应在开关跳闸位置处安设漏电保护装置,在高、低压配电线上安设检查漏电的保护装置,高压配电线上的检漏保护装置应是有选择性的,低压配电线上的检漏保护装置应选择有闭锁的,在未安设这两种检漏保护装置的情况下,必须安设自动切断漏电装置。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井下作业人员绝不能接触或接近电气设备带电体,在特殊情况下,不得不接近带电体时,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相关操作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进行。 (二)做好电过流故障和电火灾的安全预防工作 电气设备过流可能引发短路,应采用过流保护装置来预防电流故障,在电气设备超负荷工作时,应对过流保护装置的设定值进行调整确保整定值的可靠性。此外,还可以选择校检保护装置对最小两相和最大三相短路电流的安全动作系数以及动热稳定性进行调整。为了预防电火灾,应对电气设备和电缆进行定期巡检,做好维护工作,防止过负荷运行以及短路故障,应安装继电保护装置,并整定各类短路保护装置,使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有效预防电火灾事故的发生[3]。 (三)做好电气设备失爆的安全预防工作 电气设备中的动力设备和开关电闸应选择防爆外壳(具有隔爆和耐爆性)。隔爆外壳要有一定的强度,即便在隔爆壳内发生爆炸,外壳也不会变形,确保电气设备发生的电火花及其引发的火焰受到足够的冷却,不至于引燃隔爆壳外的煤灰和瓦斯。此外,还可以选择提前切断电源,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电路,并对电气设备的防爆装置进行日常巡检和周期性巡检,使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三、结论 鉴于煤矿井下作业的复杂性以及安全事故的不可预测性,为了更好地预防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应加强井下电气设备基础管理,制定和建立安装、使用、维护、巡检等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作者:庾彦武 李孝利 单位: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
国际关系论文:心理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正当性与研究路径 内容提要: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日趋走向体系层次理论建构的背景下,微观层次上的国际关系心理学分析是否还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本文尝试从三个方面试图对这个学科本体存在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首先从“层次分析法”和“施动者-结构”角度探讨国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正当性,进而对现有的国际关系心理学分析的研究路径进行梳理,最后指出心理学与国际关系学的结合所内在的问题,以及微观理论和体系理论的结合对国际关系学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关系学 心理学分析 理论正当性 研究路径 国际关系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社会科学的本体性地位,自20世纪初一般意义上的学科诞生以降,就一直遭到人们的批评和质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英国学派(English School)代表人之一马丁·怀特(Martin Wight)在《为什么没有国际理论?》一文中所做的精彩原因分析。国际关系学的学科本体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失,根源之一在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史的一个显著特征,即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很大部分来源于对其他社会科学的借鉴。 冷战结束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国际关系理论异军突起,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一步向体系理论深入和发展,国际关系理论进入“社会学转向”时期。与此相反,微观层次的国际关系心理学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似乎始终处于学科发展的边缘,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也感慨和抱怨说,“研究个性和个性的类型在心理学和政治学领域已不受人青睐。”[2]其实,国际冲突理论中一直存在着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分析路径,分析代表着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视角[3]。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逐步走向体系层次的理论建构的情境下,微观层次的个性分析、知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心理理论是否还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微观个体理论的解释力有多大?国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存在哪几种路径?个体理论能否与体系理论走向统一?等等,本文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期确立心理学与国际关系学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可能性与正当性问题。 一 心理与国际关系:理论正当性 “层次分析法(Level of Analysis)”和“施动者-结构(Agent-Structure)”问题是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中两对最基本的范畴,古典现实主义以来的任何一种科学国际关系理论都必须在这两对关系坐标中确立自身的位置和地位。这两个基本问题也是我们进行国际关系理论知识谱系归类整理的最佳路径。以这两个基本问题为分析视角,当可揭示国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正当性和合法性。 1.“层次分析法”的视角 20世纪50、60年代,国际关系学中“层次分析法”的产生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朝着更为严谨的方向发展。国际关系理论中宏观、中观和微观理论划分的依据直接来源于“层次分析法”最初关于“体系”、“国家”和“个人”三个基本层次的划分。笔者认为层次分析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从纵向来看,为层次的划分问题,即到底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从横向来看,为方法论的(Methodological)层次、本体论的(Ontological)层次和认识论(Epistemological)的层次问题。层次本身具有两种含义:解释的来源(Sources of Explanation)和分析的对象(Objects of Analysis)。 本体意义上的层次将层次视为“分析的不同对象和单位”,而认识论意义上的层次则把层次视为“解释某一特定单位行为的一系列原因变量”。布赞依据两条路径,重新审视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次概念。首先,他根据空间规模的原则和组织的层次,认为这种意义上层次既是解释的来源,又是解释的结果和对象。因此,根据最基本的“个体与体系”的关系范畴,国际关系中的层次可具体划分为“体系-国家”、“国家-官僚机构(次国家)”、“官僚机构-个体”这几个基本的范畴。其次,如果把层次视为所分析对象的不同解释来源,那么个体、国家和体系层次都存在结构(Structure)、进程(Process)和互动能力(Interaction Capacity)这几个因素。[5]布赞没有把研究的重点置于层次在纵向量上的扩大,而是对每个分析层次进行了独立的本体属性的考察,这正是他对层次分析所做出的最大贡献。 尽管国际关系学界无人能否认个体层次的重要作用,学者也普遍认为“运用心理学来研究政治是一种必不可缺和不可替代的方法”[6],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越来越倾向于宏观体系层次上的研究。整体论和结构主义理论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体系理论和结构主义理论对个体心理理论的批评是:个体心理因素在解释国家的决策行为、以及国际冲突的根源上具有说服力,但对于整个国际体系的变化发展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因而可以说,整个体系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忽视了对个体层次的心理与认知因素的考量。 “个人在国际政治分析中从未成为一个常见的范畴”[7],有一些学者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忽视个体层次因素的学术研究偏向表示不满。举例来说,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把国际冲突与战争的根源分为三个层次,即国际的无政府状态、国家的属性和人的侵略本性[8],但他最后建构的是一种体系层次上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而戴维·辛格(J. David Singer)只考虑国际体系与国家单位对国家行为的影响,个体层次在他的分析框架中被筛漏出去[9]。此后,众多学者在层次的细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范畴逐渐成为国际关系层面国家与国际社会关系分析的理论根基。但是,我们仍需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众多层次中究竟哪一层次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最为重要? 对此问题,学界往往容易产生决定论的倾向,或者是结构主义决定论,或者是还原主义决定论。尽管沃尔兹建立一种体系层次的结构主义理论,但他辩解他并没有建立一种结构主义决定理论。在解释国际事件中,没有一个层次的单元或解释来源是占主导地位的,往往是个多个层次的变量都在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假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或解释来源同时发生作用,那如何将这些不同的分析整合进整体理解中?”[10] 在确定分析层次的重要性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不同的分析层次在不同的问题领域的重要程度不同;其次,即使在决策中,不同的决策阶段层次的重要性也不同;第三,变量在一个层次上的重要程度与其他变量的状态相关联。[11]所以,如果要确立某变量层次的重要性,必须对其他的相关变量层次做出相应的假设,在这种理论上预设的前提下,再探讨具体变量层次的作用。如我们在讨论个性对政治的影响时,关键是解释清楚“个性作为政治行为的一个制约因素的重要程度”,进一步假设个性在什么条件下以及如何影响政治行为[12]。以房子起火逃命为例,为什么人会逃生?这里或许没有唯一的答案。或许是人的求生本能促使他做出逃生的行为;或许是在其他人都逃生的情况下,人所进行的一种模仿和学习过程;或许是他头脑中已有的直接和间接经验促使他逃生;或许他在房屋内岿然不动,因为他没有形成对大火的危险性的认识,等等。但必须明确一点,即人只有在形成对大火的认知后,才能进一步确定自身接下来的行为。杰维斯指出,知觉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大火这种极端的环境下,大部分人可能都做出逃生的行为,而其个性、性格等心理因素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希特勒在德国上台之后,丘吉尔就认为房子起火了;而张伯伦认为在1939年3月后房子才起大火;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从来就没有出现什么大火[13]。关于人的行为的争辩始终存在着自我决定论和情境论两种不同的声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大多数人是处于两种极端之间:一种是自我导向的人,这种人的行为是自我规定的;一种是他人导向的人,他的行为方向是由当时的环境所决定的[14]。 而从实践中来看,个体在国际政治领域无疑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国际关系心理学中个体心理分析理论的主要理论预设为国家行为的行使主体是个体,具体的国家领导人与精英才是抽象国家行为的实践者。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个体尤其是重要的领导人或领袖建构了国家行为。个体对于国家决策行为和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整个国际关系史发展历程中,一些重要的国家领袖和外交家对于国际关系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或阻碍作用。[15]那么接下来需要考证的问题是,个体层次的动力来源为何?个体心理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是人的本性,还是社会文化制度所塑造的?因此,我们可以对个体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层次分析。个体心理层次同样存在环境论和遗传论之争,心理学理论中也存在个体主义与结构主义理论的区分。 2.“施动者-结构”的视角 “施动者-结构”关系范畴,即“部分-整体(Parts-Whole)”、“行为者-系统(Actor-System)”、“微观-宏观(Micro-Macro)”的关系问题是整个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现实主义和世界体系论就是基于结构的解释力优于施动者的基本理念,建立了体系层次上的结构主义理论。从本体论意义上来说,“施动者-结构”指分析的单元何为先的问题:是施动者(个体)先于结构(社会),还是与之相反?由此可以得出三种答案,即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和结构化主义(Structurationism)。而认识论意义上的“施动者-结构”指的是由施动者(个体)的属性来解释体系的结构和施动者的行为,还是以结构(体系)为导向?[16] “施动者-结构”关系最初表达了这样一种意义,即人类社会行为分析可分为“人类及其组织的行为者”和“制约行为者的社会结构”两大对立变量层次。推及国际体系层面,这一范畴的表现形式则为“处于国际社会中的国家”与“国际体系及结构”的关系;推及个体微观层面,这一范畴的表现形式则为“微观个体心理因素”与“社会文化情境和社会心理结构”的关系。新现实主义的本体论为个体主义,而世界体系论则持整体主义的本体论,尽管存在这种差异,这两种理论都被称为结构主义理论或结构导向理论。“施动者-结构”范畴实质表现出一种微观与宏观上难以调和的矛盾,温特(Alexander Wendt)则指出社会学中的结构化理论[17]的借鉴有助于这一矛盾的化解。基于这种理念和逻辑分析路径,温特等建构主义学者建立了某种意义上的结构化国际关系文化理论[18]。可见,不仅可以在国际体系层次建构结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微观个体层次同样可以建构结构主义理论。学界传统上把体系理论与结构主义理论相联系起来,而笔者认为结构主义方法和结构主义理论并不是体系层次理论建构的专利。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给“结构”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即认为结构是一些实体的排列组合,这些组合呈现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的特性[19]。整体性是指结构内在的连贯性,是强调共时性特征;而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是指结构并不是静态的,它有自身的动力变换来源和机制,强调历时性特征。心理学中结构概念的出现,最早来源于思维心理学用思维的结构反对联想主义只用主体的感觉和印象来解释一切。心理学中真正结构主义的出现是“格式塔”理论(Gestalt Psychology)中结构主义的提出。“格式塔”结构主义的中心观念是整体性观念,其所指的结构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场效应概念。如果以一种二分法的标准划分,结构有物质结构和观念结构两种基本形式(物质的结构与观念的结构其实就是客观结构与主观结构的区别,而国际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结构)。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世界体系论等建构的是物质(权力、生产、经济)结构概念;而英国学派、建构主义和国际关系心理学则强调观念(规范、认同、心理)结构变量的影响和作用。 因此,本体论或方法论意义上对国际关系心理学的个体主义或原子论的批评效应具有一定的限度,这种批评的极端就是完全曲解了“施动者-结构”在微观层次上所具有的意义。所以,接下来的问题还是个体、国家与体系等层次的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哪一层次的变量在何种情境中起何种作用?这就回归到上文所述的层次分析问题了。 综合上述,我们从“层次分析法”和“施动者-结构”两个视角考察了心理学与国际关系学相结合的理论正当性问题。层次分析考察主要是明晰个体与群体心理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分析层次在国际政治分析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施动者-结构”考察主要是论证国际关系的心理学分析既可以建立起个体主义的还原论理论,也可以建构整体主义的结构主义理论。现代政治研究越来越重视分析制约政治行为和发展的非政治因素,行为心理学(Behavioral Psychology)和存在主义心理学(Existential Psychology)也体现了它的政治正当性和相关性[20]。同理,国际关系的心理学分析也有其理论正当性和合法性,这是我们理解和解释国际关系变化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条重要路径。 二 心理与国际关系:研究路径 国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工程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范式和方法进行国际关系分析,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国际冲突的微观心理和生理学解释以及在决策层次的心理学解释。这些基本的心理学理论范式和方法可以归类为两对基本的范畴,一是深层心理(Depth Psychology)和认知心理(Cognitive Psychology )的路径;一是个体心理(Individual Psychology)和社会心理(Social Psychology )的路径。 1.深层心理与认知心理 攻击倾向是否为人的天性?人类战争与冲突的根源为何?动物之间的种族攻击与争斗与人类的冲突与战争有何关联?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否与人的心理因素与心理基础紧密相连?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的深层心理学家、政治心理学家以及生物学家等对这些冲突与人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过一些细致的论述。持这一分析路径的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家非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莫属,他也是心理学历史上很少能与其并肩、所引起的争议也最多的学者。尽管对政治与政府事务关注不多,但他关于战争根源的论述以及人类文明的看法形成了其独特的战争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认为人基本上是一些本能、冲动和驱使力量[21]。人具有两种最为基本的本能,即生命本能(Erotic Instinct)和毁灭本能(Death Instinct)。毁灭本能表现为侵略、破坏和仇恨,它导致人类相互残杀和战争,文明由此走向分裂和瓦解。而生命本能则是维系人类团结和友爱的内在推动力量。尽管如此,侵略本能却是人的爱欲或生命本能的结果,尤其是生命本能遭受挫折时的表现形式。1932年,弗洛伊德在与爱因斯坦关于战争根源的讨论信件中,阐述了他的战争观[22]。他认为人类早期政治社会起源于暴力和征服的基础之上的。随后,法律和伦理的出现替代了直接暴力的使用,但法律本身是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人群联合压迫微弱分子和势力的结果。而在相近地区形成了各种联合力量时,人类群体之间的相互冲突便无休止的发生了。总之,弗洛伊德的战争心理学集中探讨了人类的毁灭本能和侵略本能是战争的根源。另一方面,他认为两种因素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希望。一是文化的进步有助于减弱人类本性中所固有的破坏侵略本能,认同也维系着人际之间的情感连接;一是如果建立一种世界权威组织,而且存在着维护和平的可供使用的巨大军事力量,那么战争的避免不是不可能。 法西斯主义思想的发展直接促使了二战的爆发。因此,对法西斯主义的研究成了和平与冲突解决课题中的一项重要议程。心理学家弗罗姆(Erich Fromm)通过对现代社会的自由的考察,从心理和社会环境层面指出了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微观社会根源。[23]中世纪社会,人的普遍特征是缺乏自由,但个体却能在社会中得到保障和安全;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冲击下,作为个体的人在感情和宗教上获得了解放和自由,而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的发展,人又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获得了自由。但是,现代社会中自由所带给人的不是幸福,相反,人在现代激烈的竞争社会中感到的只是孤独、恐惧、焦虑和不安等等。由此,人产生了逃避自由的愿望,或者是倾向于通过控制他人(虐待狂),或者是通过屈从于某种权威获取保护(受虐狂)。这就是二战前法西斯主义在欧洲产生和发展,并受当时大众所疯狂崇拜的社会心理根源。 国内和国际社会的种种破坏行为使人思考着人的攻击倾向是否天性的问题。很多生物心理学家、哲学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动物行为,把动物攻击同类的天性应用于人际层面,指出人与动物一样具有攻击的本能,人与动物的攻击倾向出于同一渊源[24]。此外,人在遭受挫折时,容易表现出一种攻击倾向。人的攻击本能在资源缺乏、出现社会组织后表现更得更为突出和有组织性。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出现了几种较为有代表性的理论:攻击本能论、动物行为研究、洛伦茨的“种内攻击”说、挫折-攻击理论等[25]。深层心理路径的分析强调人的无意识(潜意识)、本能和人性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这在科学说服力上略显不足。但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及广泛影响,无不说明人类社会在对自我认识上仍需下大工夫。美国心理学家、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orold D. Lasswell)的政治分析直接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他的政治理论的中心议题为“各种政治运动的生命力来自倾注在公众目的上的私人感情”,即认为政治运动其实就是个人的感情导向公共渠道的结果。另一层次,他通过分析世界政治与个人的不安全的关系,指出在国际冲突中“阉割情结”的重要影响作用。[26]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olution)在心理学学界兴起。此后,国际关系研究中也借鉴认知革命的成果,心理学中的信息处理加工、知觉与错误知觉(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意象(Image)与信念体系(Belief System)、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等在国际关系分析中得到广泛领会和运用。罗伯特·杰维斯无疑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27]他对国际政治中决策领域的知觉与错误知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归纳了错误知觉的14个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国际关系领域常见的错误知觉及其生成机制。错误知觉的生成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认知相符现象(Cognitive Consistency)、诱发定势(Evoked Set)和历史学习和类比。决策中经常发生的错误知觉有过高估计自己和过高估计对方、愿望思维(Wishful Thinking)、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等。 知觉现象和过程其实就是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其基本认知模型为:首先是接受信息、编码,存入记忆,再利用记忆材料做出决定以指导外部行为。在这一认知过程中,作为决策者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认知能力、本身已有的意象和信念体系等对正确与错误知觉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制约作用。如决策者个体的意象对国际冲突和战争的爆发起着重要影响作用[28]。国家领袖个体的学习与历史借鉴对其决策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除个人的学习之外,还存在组织的学习。组织学习的机制为,个人思想对环境因素做出反映,然后个人的学习改变组织程序,组织变化造成进一步反馈效应,这样历经一个循环过程。而政府的学习更为复杂,受政治体制的影响较大,决策者个人的经历、智囊团和多元的政治体系都是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29]莫德尔斯基(George Modelski)提出的世界政治进化观集中表述了宏观层次上的学习行为。世界政治的结构是由进化过程塑造、调整和发展,学习模式和社会进化模式能够揭示世界政治中的结构变化过程。由此,他分析了世界政治中的每次创新的模式、起源和影响等,进而提出世界政治长周期理论。[30]我们可以通过列表来说明深层心理和认知心理路径中国际关系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2.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以主体属性为标准,心理因素可以划分为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社会心理),这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第二组分析路径与变量。个体及个体心理一直是心理学中的中心议题,精神分析学说起初是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对变态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及个体心理的治疗与关怀;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层次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意象与信念体系以及个体的社会学习等都是从个体心理层次出发的剖析。因此,这两组分析路径存在着变量重叠的事实。 个体心理层次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分析重要领导人和精英的个性和政治态度,以揭示其与政治行为、国家政策的因果关系。这里有两种分析的方法:心理历史学(Psychohistory)和生理心理学。在这一方面,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备受研究者的青睐,大量的资料和研究表明威尔逊的个人成长环境和经历对其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对权力和控制他人问题的态度,以及不向政敌妥协的性格与他童年跟父亲的关系密切相关[31]。而近现代而言,大国领导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对国家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世界政治的头号领袖们“对创造世界历史做出了贡献,但他们几乎也都在其生命的某个艰难时刻使国家走上一条危险的道路,某些人甚至将国家拖入可怕的灾难之中。”研究表明,这些领袖们在年轻时能发现某些年长者的精神与身体状况严重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决定,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但当他们年长时却犯下同样的毛病。如果这些领袖的身体状况在某些重大时刻不一样的话,那么决策可能完全不同,事件的发展也会大大不一样,甚至世界历史将有可能重写。[32]在对领导人的个性进行分类方面,美国学者巴伯(J. D. Barder) 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根据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素质将总统的性格进行一种简单的分类,以区分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总统风格的不同,由此推演出四种对应的总统个性类型[33]。二战后对法西斯主义的一项研究,试图揭示出一种所谓的权力主义人格(Authoritarion Personality),它以一种“F量表”标准测试出被试者的法西斯主义倾向性格。[34]这种权力主义人格的测试也可以进一步在被试者的政治参与、意识形态上做出一定的预测。但是,这项研究远未揭示出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根源问题。 个人都有一些基本的心理需要,其中有些与政治相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提出人的基本五种需求说,这些内生的需求主导着人的意识,进一步影响人的行为[35]。具体来说,自尊心强度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行为倾向和性格;根据对于权力的不同意愿,可以区分出权力导向型和倾向于隶属他者寻求合作型的个人。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个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觉、基本的心理需求、以及人际态度和冲突倾向等方面都完全不同。[36]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有一种寻求和确立外部敌人的心理需求,如果失去了一个敌人,则又会极力寻求一个替代者。这方面一项颇为敏感的心理视角定量研究为:即前苏联崩溃后,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交恶,由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推测,中国是否是苏联崩溃后美国领导人所寻求一个的替代品?[37]。 如前文所述,个人心理的形成机制中社会文化情境发挥着重要的塑造作用;另方面,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身份与认同(Identity)以及民族主义(Nationalism)思想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制约国家的对外政策与行为的重要变量。现代大众政治和市民社会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公众舆论对政策决策的影响。现有的研究一方面集中于公众舆论在何时、何种情形,以及多大程度上影响外交政策,另一方面,强调社会文化制度对领导决策者的公众舆论信念的塑造和影响作用。这种理论分析的两个维度为:规范信念(Normative Beliefs),即公众舆论影响的输入是否合适?实践信念(Practical Beliefs),即大众对政策的支持是否是其成功的必需?[38]认同与身份的概念本身来源于社会心理学,认同是对某一共同体身份的确认,这直接关系到行为者对自身利益的建构,进而影响其行为和信念。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就是遵循这种社会心理的逻辑分析路径,强调国际关系体系层次中规范、认同和价值的本体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心灵、自我与社会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在现代国际政治中民族主义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一种建立在认同和身份基础之上的群体心理与心态。正因为如此,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将民族主义视为一种想象的共同体[39](Imagined Communities),这种共同体建立在一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根源之上,内部具有一致或接近的价值观和共同遵守的规范;同时,在血缘和地理上相连或相关,往往共享同一种属于共同体内部的集体记忆。极端发展形态的民族主义,如群体无意识、法西斯主义以及类似于群氓的时代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其共同体内部的个体成员的心理与行为。在这种情境下,个体的心理特征往往从属于集体的心理需求。在中东等宗教情结浓厚的地区,民族主义所代表的社会集体心理对民众行为和国家行为甚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爱国主义情结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属于一种民族主义心态,尽管其往往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烙印。综合上述,笔者从第二组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路径梳理了国际关系与心理学的关系(表2)。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对两组研究路径的简要整理概括,并没有深入细致探讨与总结所有的分析变量及变量关系。 三 结语 任何理论只是在某一特定领域、特定时空和特定假定下具有解释力。国际关系心理学也只是集中确立有限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种精致实用的中观理论(当然,从层次分析上说,心理理论应属于微观理论)。所以,尽管前文已对国际关系中的心理学分析的理论正当性和研究路径进行了论证,但并不能否认这种分析路径仍存在一定内在缺陷。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追求的是精确性和规律的客观性,但社会科学研究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政治现象具有时钟(Clock)的特性还是烟云(Cloud)的特性?政治现象在什么层次具有时钟的特性,在什么层次又具有烟云的特性?我仍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第一,理论模型(Modeling)与个案研究(Case Studies)的问题[41]。在国际关系和国际冲突领域,理论模型的建构和经验层次上的个案实证研究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理,在国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同样需要处理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的关系。国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和政治心理学,它主要借鉴心理学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等)进行国际关系分析。政治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烟云的特性,是多种因素和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心理学研究中注重运用的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盲目地将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政治事务的分析将导致研究的僵化和灾难。 除此之外,“我们可能无法确定个人行为的动力与动机是如何转化成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动力和动机的,更不用说确定它们是如何转化成决定战争或和平的国家公共政策决策的动力和动机了。”[42]国际关系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如精神分析学说、个性分析、认知失调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进行国际关系层面的实证研究较多,而理论研究和创新略显不够。所以,这种研究取向客观上将导致国际关系心理学的说服力不足并限制它的发展空间。因为研究的发展与创新主要取决于心理学本身理论的发展,而剩下的工作是运用理论所提出的基本假定,用经验层面事实进行验证,或者是对国际关系进行心理学的解释。当然,不同的领域对于模型化和个案研究的倾向不同,如国际政治研究中“讨价还价”(Bargaining)更多的是着眼于理论模型的建构,而对于错误知觉的分析却更多的是经验个案研究[43]。 第二,政治心理与政治文化问题。政治心理研究与政治文化研究紧密相连,但现有的研究在两者结合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现有的个体心理的研究、国家决策和危机的心理分析等大部分都拘囿于欧美文化情境。这种背景之下的成果能否超越时空而具有普遍相通的意义,至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确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素材的缺乏造成了该研究领域的偏向,但从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这种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其次,国际关系心理学的个体层次心理分析往往从个体的微观心理特性出发解释政治人的行为,但忽视了整个社会文化、制度等对个体政治心理的塑造作用[44]。这说明需要把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的研究统一起来,需要解释历史事件和社会实践对个体的身份、思维、个性与认知等心理因素的建构作用。此外,政治事务不是孤立的现象,政治人的心理与自然人的心理,与政治化的心理必须加以区别对待[45]。 第三,个体理论与体系理论的问题。现有的国际关系研究存在各大理论各执一端,缺乏交流与互补的平台和意愿的现象。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日趋集中于体系层次理论的建构,而忽视微观层次的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作用,就是这种极端现象的体现。正如前文布赞所言,国际关系事实往往是各层次的变量所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说哪一层次居于主导地位。因此,笔者认为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个体理论与体系理论如何进行对话和交流、走向理论综合。 尽管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认为理论研究中不同的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46],但这并不表示在两种极端的理论倾向之间没有走中间道路的可能。如建构主义就是在主流理论和批判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理性主义(Rationalism)和反思主义(Reflectivism)之间力主一条中间道路[47]。在微观个体和群体心理层次,既可以建立起还原论的个体主义理论,也可以建立起整体论的结构主义理论。这是微观层次个体理论与体系理论交融的表现。因而,认真思考微观理论与体系理论如何结合与统一是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重要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国际关系心理学的发展不仅关乎微观理论的前途,更关乎整个国际关系理论的前途。从实践的角度观察,这种研究取向和路径也具有可行性,比如关于身份与认同的研究,就具有这种理论上深入和创新的空间。因为身份与认同既是以微观个体与群体的认知为基础,又在国际体系层次上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 国际关系论文:国际关系本体论分析 【论文关键词】 国际关系 本体论 社会事实 主体间性 【论文摘要】 本体论是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根本性假定。西方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学者一般视本体论为国际关系研究对象在根本上究竟是何种存在而进行探讨。根据社会学家关于社会事实互动性的定义,国际关系事实可归类为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的根本特性是主体间性,所以国际关系事实可视为在根本上是一种主体间事实。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国际关系本体论是一种主体间本体论。国际关系主体间本体论的提出有助于建构更加清楚的国际关系理论,并为国际关系诸概念的统一分析创造了条件,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通常,我们在试图认识和观察某一外在事物时,总是通过一些中间媒介间接地对认识对象进行观察和认识。比如,我们通过对光线成像的感知,可以间接地认识能反射光线事物的形状和构成。我们通过对事物特征进行合乎逻辑地预设,间接地认识“主权”、“结构”之类事物的结构和形态。我们的感官不能、常常也没有必要直接跟认识对象发生联系,这种认识方式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根据逻辑推理或常识推理,对认识对象的根本特性做出假定,然后根据这种假定形成对认识对象的知觉框架,从而完成对认识对象的认识。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我们对认识对象的根本特性的假定就是“本体论假定”。 一 本体论的哲学含义 本体论(ontology)是指在观察和研究对象事物时,对其所做的根本性假定,也是对所认识事物的终极假定。没有这种假定,我们就难以认识外在的事物。所以,本体论假定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国际关系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体论”这一概念的含义在其发展演变的历程中发生过较大的变化。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将这一术语从哲学领域引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时,根据本体论的现代哲学含义对其意义做了取舍。现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本体论含义已经与传统本体论的哲学含义大有不同。所以,我们在研究和学习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时,需要首先澄清“本体论”术语意义的这种变化。 理解和澄清本体论的术语意义及其变化,需要从其哲学含义开始。 在古希腊,人们认为人类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技巧和能力,例如跳舞、歌唱、协调关系、吟诗作赋、发明创造等,是因为人类有一种叫做“智慧”的东西。智慧如此美妙,值得热爱。所以古希腊人把“热爱智慧”称为“哲学(philosophy) ”,这就是哲学一词的最初含义。 智慧使得我们有了处理各种问题的奇妙能力,但是智慧本身却不能直接体现出来,也不能直接为我们观察到。我们能够看到的只能是智慧的外在表现形式。为了方便对智慧进行研究,一些希腊哲学家(主要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逐渐把热爱智慧具体化为追求“普遍知识”,并用“普遍知识”代替“智慧”进行研究,哲学也就顺势转变成为追求普遍知识的学问,而不再是关于智慧的学问。柏拉图暗示,作为智慧替代形式的普遍知识,不是关于“现象世界”的知识,而是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对所有的学问和学科进行了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他把“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的“形而上学”作为第一哲学,“它研究‘是者之所以为是’以及‘是者’由于本性所应有的性质”。“是者( being) ”的原文是ov,相当于英文的词根ont - ,加上logy (学科) ,构成“ontology”一词。所以,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就是指本体论。[3] 这是本体论一词的最初哲学含义。 黑格尔接受了这一界定,并继续把本体论局限在纯粹的理念知识,与经验知识和现象界的知识区别开来。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纯粹的原理,即是所谓的本体论;自然哲学则是纯粹原理的外化和展开,具体化为自然的原则;作为纯粹原理的绝对理念经过自然界的外化,最终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返回到自身,这部分内容就是精神哲学。作为绝对理念的逻辑学乃是一切的本原,是本体论的研究内容。 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里面曾专门讨论过“本体(noumenon) ”的概念。他认为,只有本体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其他各种“所是”都是依附于本体才能成立的,这是他讨论“是者之所以为是”时的一个基本观点。[4] 但是,由于本体不是唯一的“是者”,而是诸“是者”之一,所以本体论实际上是关于“是者”及其“所以为是”的学说,而不仅仅是关于本体的学说。 本体论学说在西方哲学中不断发展和演化。一些现代西方哲学家对本体论做了不同的解释。美国哲学家蒯因(W. V. O. Quine)把本体论简单地归结为“何物存在(what is there?) ”, 豪尔(David Hall) 和艾姆斯(RogerAmes)则认为本体论“是对事物最基本特征的研究”,是“寻求发现是者之是”。[5] 总之,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以“存在”代替“是”作为本体论的研究对象,而“存在”又被当成表示一般的事物及其性质的概念。于是,本体论被当成关于一般的事物及其性质的一门学问。总之,在西方哲学中,“传统本体论”是关于本体和由“本体”所衍生出来的其他“是者”及其“所以为是”的学说,这种学说是纯粹理念性的、未经证实也无须证实的形而上学理论,与实证理论和实体理论截然不同。“现代本体论”的内容有所简化,被视为关于一般的事物及其性质的一门学问,是关于一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或研究。[6] 二 西方学者对国际关系本体论的分析 随着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日益触及深层的本体论问题。有意识地对国际关系事实进行本体论分析、做出本体论假定日益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学者难以回避的话题。在这种背景和趋势下,自觉地加强国际关系本体论的专门分析和研究,变得至关重要。对国际关系本体论进行自觉分析始于西方学者。所以,理解国际关系理论中本体论的含义,需要了解西方学者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本体论的。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西方学者较早主张对国际关系本体论进行系统考察和研究,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Wendt)便是其中的一位。[7] 亚历山大·温特在其建构主义的经典著作《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书中,曾在多处论及本体论问题。他指出,他这本书是关于国际生活本体论的。他认为,即使最具有经验思想的国际政治学者,也必须研究一下本体论(must do ontology)。为了说明国际体系是如何运作的,温特指出,研究者必须做出一些形而上学的假定:国际体系是由什么构成的? 它是如何被构造的? 因为人类不可能直接地、没有任何中介地接触世界,故所有的观察都一定是掺杂了理论的( theory - laden) ,这种观察依赖于一些关于“何种事物存在”以及“它们是如何被构造的”等这样一些观念,这些观念通常被当做是没有问题的,或者是不被质疑的。当我们所研究的物体不可观察时(比如国际关系中的事物) ,我们尤其需要这些本体论假定。问题是,我们如此限定我们的认知活动,本体论就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们的实体理论的内容。[8] 在此书中,温特试图揭示新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结论是存在问题的,这是因为其结论从根本上就是源自其深层的物质主义和个体主义本体论,如果我们以理念主义和整体主义的观点来审视国际体系,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9] 从这段话里我们清楚地看到,温特所谓的本体论是指关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及其建构方式的形而上学(纯粹理念性质的)假定,比如我们从纯粹理念上假定,我们的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它是怎么被构造的? 在温特看来,新现实主义的问题根源是,它把国际体系(研究对象)看成了一种物质性的存在(物质主义本体论) ,这种物质性的存在从根本上来源于国家个体的行为表现(个体主义本体论)。[10] 理查德·阿什利(Richard Ashley)似乎对本体论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他指出,“国家中心”主义是新现实主义理论建构的本体论原则。新现实主义采用个体主义方法论(从本体论意义上也是个体主义) ,把国家比做一个棱镜,通过这个棱镜,把集体主义理解为国家个体欲望、需求、信念和行动的集合结果。[11] 华尔兹在此意义上认为,国际体系从本源上讲是个体主义的,是自然发展起来的,而非有意设计的结果。[12] 所以,阿什利指出,“对新现实主义来说,国家在本体上是优先于国际体系的。这一体系的结构是这样产生的:先将国家定义为各个独立的个体,然后研究几个个体相互作用(mutual reference)时表现出来的特性。对新现实主义者而言,不先形成国家行为体的概念,就无法描述国际体系结构。”[13] 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阿什利所谓的本体论似乎与温特的理解“不同”:阿什利所谓的本体论是指对于国际体系而言,其根本和本源是什么;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先于国际体系而存在,因而国家是国际体系的本源,所以“国家在本体上是优先于国际体系的”。[14]如何理解这种不同呢? 仔细品味一下,其实他们本质上讲的是一回事。阿什利谈的是总体上的国际体系,是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对象时的本体论,试图回答国际体系根本上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国际体系在根本上是什么呢? 这是阿什利提出的问题。阿什利认为,在新现实主义看来,国家比国际体系更根本,更具有本体性,所以,国家是国际体系的根本。温特在谈到本体论时,不是指总体上的国际体系,而是指以国际体系结构为研究对象时的本体论。那么,国际体系结构根本上是什么呢? 这是温特所提出的问题。温特认为,从根本上看,国际体系结构是一种观念结构,而不是物质结构。所以,我们可以肯定,无论温特还是阿什利,他们谈论的本体论都是一回事,是指研究对象在根本上是一种什么存在。这恐怕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使用本体论这一术语时采用的一个基本含义。 三 国际关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存在 既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者把本体论理解为研究对象在根本上是一种什么存在,那么从总体上看,国际关系事实在根本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明白一个重要的概念———社会。什么是社会呢?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eorg Simmel)认为,个人之间是处在不断的互相作用过程之中的,由于个人的互相作用而联系起来的网络就是社会。社会只不过是对互动着的一群人的称呼。所以社会学的任务是要阐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阐明个人怎样互相交往而形成群体,群体又怎样制约个人,故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16] 马克斯·韦伯也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试图说明性地理解社会行为,并由此而对这一行为的过程和作用做出因果解释的科学。“行为”在这里表示人的行动,只要这一行动带有行为者赋加的主观意向即可。“社会行为”则表示,行为者的行动根据行为者所赋加的意向而与他人行动有关,并在其行动过程中是针对他人行为的一种行动。[17] 这意味着,只要某个行为者与他人发生了有意识的行动联系或行为互动,他就采取了一种社会行为而不是单个人的独立行为。所以,社会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有意识的联系与互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有意识联系和互动而形成的关系网络就是社会。这一定义与齐美尔的定义差不多,只是马克斯·韦伯更加强调了社会行为的意图性。 根据关于社会和社会行为的这种定义,我们可以确定,典型的社会行为不仅包括社会成员之间有规范的避让(如红灯停、绿灯行) ,而且包括他们之间无规范的暴力和打斗(如韦伯所谓的两个骑车人相撞后的对骂互殴)。[18] 也就是说,从含义上看,社会行为仅仅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有意识的互动,而与互动的方式及与互动者之间是否存在规范的秩序无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国际体系中,如果我们把体系成员看做是各个国家的话,那么国际社会或者说国际体系中的社会事实就不像英国学派所断言的那样,仅仅存在于有一定交往规范的国际体系中。纯粹通过暴力规则交往的国际体系(如霍布斯体系)也是一种社会体系,其中的国家交往也是一种社会交往。英国学派所谓的“国际社会”,只是一种文明程度更高的国际社会,而不是唯一的国际社会形态。笔者认为,国际关系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国际关系事实属于社会事实。绝大多数国际关系学者都有意无意地支持了这种观点。 雷蒙·阿隆是最早把国际关系看做社会现象的著名学者之一,其巨著《战争与和平》是用社会学方法分析国际关系的重要著作。国际关系的理想主义理论以及现实主义理论的早期著作,如卡尔的《二十年危机》、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等,都是从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社会关系出发来分析国际现象的,都默认国际关系的社会性质。新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不例外,从葛兰西到考克斯,再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国际关系的社会属性与社会互动(尽管互动的主体可能主要不是国家) ,默认国际关系的社会属性。 除此之外,当前国际关系的三大主流理论———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也都坚持国际关系事实的社会属性。 首先是新现实主义。被普遍误认为采用物质主义本体论的华尔兹实际上认可了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社会属性。他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指出,国际体系发挥作用、塑造行为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社会化,另一个是竞争。这都是在描述社会行为。社会化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效仿和竞争使得社会成员变得类似。“没有人让一个学校或城镇的青少年穿着相似的衣服,但他们大部分人都这样做了……社会以一种自发和非正式的方式建立行为规范。组织的观点可以左右其成员。英雄和领袖出现了,大家竞相效仿。社会化使得一个组织的成员与这个组织的规范变得一致起来。有些成员可能会感觉到压抑并企图做出越轨的行为,但舆论的嘲弄可以使他回到正轨或者迫使他离开这个组织。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规范并鼓励一致性”。此外,“竞争鞭策行为者,促使他们调整自身,采取社会上最能为人接受和最成功的行事方式”。所以,“社会化和竞争是减少行为及其后果多样性的两个方面”。[19] 可见,华尔兹并没有把国际政治和国际体系看成是物质事实,而是看成社会事实。华尔兹只是把他发现的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一个核心变量———国际体系的结构———看成是物质性的。如果华尔兹的研究对象仅仅是“国际体系的结构”,那么我们可以说他的本体论假设是物质主义的。但是,华尔兹的研究对象不是国际体系的结构,而是整个国际政治体系,所以,将华尔兹理论的整个本体论假定理解成物质性的,就存在问题了。 其次是新自由制度主义。对于基欧汉而言,其基本的研究对象也是国际关系。总体上,他从基本的国际关系假定出发来驳斥华尔兹的理论。他关注的基本问题是:国家之间怎样通过制度合作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国际制度如何对国家行为产生影响。[20] 这显然也是在研究国家个体之间的社会行为和社会互动,其基本假定也认为国际关系是社会性的。 最后是温特的建构主义。温特更加明显地把国际关系看做是社会事实。他直接把自己的理论称之为“社会理论”,不仅如此,他还把华尔兹的理论作为社会理论的一种。温特对国际社会理论核心问题的定义及其答案与华尔兹的有所不同:温特把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定义为“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其答案是,观念起决定作用;而“华尔兹的社会理论”则似乎可以把核心问题定义为“物质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其答案是,物质起决定作用,因为物质主义者把社会中起关键作用的事实理解为物质力量的组合。[21] 温特明确指出,国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这是默认的事实。对于什么因素在国际关系的社会事实中起关键作用,物质主义和理念主义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温特明确指出自己的目的只是想“澄清国际体系的本质和作用”, [22]所以其研究对象就限制在了国际体系及其结构上面,其本体论问题就变成了“国际体系及其结构在根本上是一种什么样的事实和存在”。温特假定,国际体系结构在本质上是一种观念结构,这里的观念是指共有观念,即社会观念。 必须指出的是,华尔兹关于国际体系结构的物质性界定存在一定的问题。既然华尔兹明确假定国际政治和国际体系是一种社会事实(他本人对此有过具体的论述) ,那么作为国际政治和国际体系的“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就应该是一种社会性事实,而不可能是一种物质性事实。此外,根据社会和社会行为的定义,社会事实的构成基础应该是人或国家这样的具有主观意图的施动者,而不可能是其他没有主观意向的物质要素。所以,作为社会事实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其构成要素不可能是物质性的,而只能是社会性的。显然,华尔兹在这里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需要指出的是,不仅国际体系结构不可能是物质性的,国际关系的核心概念“权力”也不应该是物质性的。如果我们根据前面对国际关系是社会事实的假定,合乎情理地推导出“权力”的定义,那么我们也只能将权力界定为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物质力量。从另一方面看,把“权力”界定为一种社会关系,也更加符合我们对它的经验认识。 四 国际关系的主体间本体论 既然国际关系是一种社会事实,那么我们用什么概念准确地表示国际关系的本体性特征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引进“主体间性( intersubjectivity) ”这一重要概念。 什么是主体间性? 马克思指出,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类”的存在物,或者说一种社会存在物。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每个个体都会不可避免地超越自身的个体性,与其他社会个体进行交互性的活动,发生各种各样的“主体间”关系。[23] 在这种活动和关系中,各种各样的主体间性问题、意义和困境都不断地、现实地展示出来。[24]英国文化学家麦克尔·卡里瑟斯(Michael Carrithers)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人类的特性和经验只能在任何人的关系中、并通过任何人的关系而存在。[25] 社会就是人的集合,社会问题的实质就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类的关系问题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26]这说明所谓社会行为和社会事实,实际上是一种交互主体性的事实,或者说“主体间事实”。[27] 社会事实不是表现为某个独立个体的单独活动,而是表现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互活动,它存在和表现于主体之间。社会事实具有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英文原文是“intersubjectivity”,汉语一般翻译为“主体间性”,也有的翻译成“交互主体性”、“主观际性”、“主体通性”、“共主体性”等。就其字面意思来看,翻译成“主体间性”似乎最准确,意指事物存在于主体之间的性态。主体间的东西要与纯粹的主体性的东西相区别,这意味着“某种源自不同心灵之共同特征而非对象自身本质的一种客观性。心灵的共同性和共享性隐含着不同心灵和主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和传播沟通,这便是它们的主体间性”。[28]需要说明的是,主体间性是以主体性的存在为基础的。“主体”作为一个概念,最初是指实体,但在现代哲学中,主体是指人基于自我意识确立起来的一种实在。所谓主体性是指意识本身所具有的主动性、能动性、构成性、创造性和自由性。主体性原则建立在主体与客体对立与统一的基础之上。客体性具有被动性、受动性、机械性、固定性的特点。主体间性是主体之间的关联形态,是主体之间的影响和作用, [29]所以没有主体性就没有主体间性。 国际关系作为一种社会事实,必然具有主体间性,其本质上是一种主体间事实,这是国际关系事实的本质特性和本体论属性。对于国家间关系而言,或者对于以国家为基本主体的国际社会而言,我们研究和关注的是那些存在于国家之间或被不止一个国家所共有的国际关系事实。当然,从广义的角度看,国际社会中的个体性主体不单单是国家,国际社会中还有为数众多的个人行为体和组织行为体,它们都具有主体性,是国际关系的主体。所以,从广义的角度看,国际关系的主体间事实还包括为这些个体行为体所共有的事实。 五 国际关系本体论研究的意义 笔者认为,国际关系事实是一种主体间事实,国际关系的本体论是一种主体间本体论。这一结论对国际关系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国际关系主体间本体论的提出,明确了国际关系现象的根本特性是主体间性,可以使我们更加自觉地避免对国际关系事实属性的曲解和误解,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准确地把握国际关系事实本身。例如,明白了国际关系事实的“主体间”本体性,我们就可以很容易推导出以下结论:权力不是一种物质现象,而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结构也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社会性的,具有主体间性。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华尔兹式的片面理解。 第二,国际关系主体间本体论的提出,有助于我们建构出理论基础更加清楚的国际关系理论。一个好的国际关系理论,必须具备“清楚”的理论基础,而不是“多重混杂”的。多重混杂意味着理论的本质不清,本质不清就难以有集中统一的逻辑起点和推理基础,从而难以建构出严谨简约的理论。国际关系主体间本体论的提出,为国际关系事实找到了一个可以信赖的深层基础和根本属性,使国际关系事实有了统一的本体论基础。这为建构基础纯净、严谨简约的国际关系理论创造了条件和可能。 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间性的统一为国际关系诸概念的统一分析创造了条件。目前,不同流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各自为政”,物质、观念各执一词,人为地在国际关系理论涉及的关键事实和核心概念之间制造出无法通融的隔阂。物质性的权力和观念性的文化迥然相异,缺乏统一的分析基础,一个优雅的理论不大可能将它们进行合并分析。国际关系的主体间本体论可以有效地破除这一难题,使得权力和观念、规范等概念有了统一的分析基础,可以把它们放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无论是进行因果关系分析还是建构关系分析)而不必担心理论基础不清楚的问题。 第四,国际关系的主体间本体论为国际关系的实证研究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主体间性保证了社会事实的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而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和可观察性是实证研究的基础条件。如果国际关系事实不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就谈不上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主体间性的提出为我们从认识论上解决了实证分析的难题,批驳了反实证主义者对实证研究的非议和攻击。[30] 总之,国际关系主体间本体论的提出,不仅比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理论分析中存在的混乱和难题,也为国际关系理论的统一分析和实证研究开辟了空间,应该引起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国际关系论文:科技革命与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摘 要 历次科技革命不仅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二战结束以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深刻而广泛,最重要的影响是: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与多极化的出现;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日益面临挑战;对南北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促使人类战争观念的转变,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关键词 科技革命 国际关系 演变 科技革命是科学技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根本性的革命性的质的突破和飞跃。它不仅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二战结束以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深刻而广泛,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一方面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与多极化的出现和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日益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对南北关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还促使人类战争观念不断发生转变,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1 近代科技革命与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近代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历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证明了这一点。近代以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工业大革命,这场革命造成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造船业以及航海交通的大发展,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欧洲各国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使人类社会从手工工场时代跃入机器大工业时代。这次科技革命不仅使一直以来处于欧洲文明边缘的小岛国——英国因为最早开始了这场革命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导致了现代国际关系的萌芽。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前,虽然15世纪、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之间开始发生交往,但这种联系是不经常的、片面的,因而不存在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工业革命后,随着天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航海事业达到空前规模,各大洲内部和各大洲之间开始了经常性的、较为密切的联系,全球性的国际关系才开始逐渐形成。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期开始,以电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标志,它引起了电灯、电话、电报和电动机的出现,以及钢铁工业、汽车工业、航空业和铁路、公路交通、化学工业等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并最终促使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国际关系的发展从此具有了明显的全球性、整体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件的影响。而每个国家,特别是一些主要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也会对全球国际关系产生各种影响,特别是由于国家实力的不平衡发展。几个在经济、军事实力方面对其它国家具有压倒优势的强国,在国际事务中常常起着主导的作用,并相互争夺世界霸权。而在这次科学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德国和美国,英法紧随其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国家要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最终在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性的大战。先后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并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了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争霸的两极格局。两次大战的发生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其根本原因就是科技革命造成各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 近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清楚地说明,伴随着科学技术中心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国际关系格局也总是发生着相应的变化。19世纪英国称霸世界,20世纪上半叶德国对英国霸权的挑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都是与这些国家在当时世界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密切相关的。 2 新技术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近代的两次科技革命以及它们引起的产业革命延续时间长达上百年,它们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往往被其他方面的影响所掩饰,因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代科学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虽然深刻,但表现却并不是非常明显,这影响了对于科学技术因素的重视程度。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的新技术革命是以原子能、计算机、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与前两次相比不仅更加直接和明显,而且更加深刻和广泛。 (1)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转换,美苏两极格局最终解体,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力量对比的变化,科技革命引起一些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革命性增长,从而导致国际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军事实力长期是国际较量制高点。大国都倾力于军事领域,追求着由军事强国而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科技力在国力中逐步取代军事力成为国际较量的一个制高点。在新的形势下,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科技、经济实力的差距逐渐拉大,并最终解体,由此导致两极格局的终结。与此同时,现代科技革命兴起不仅使日本、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而且,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在近二十年来急剧上升,这些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着国际关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日益面临挑战。国家主权是国家固有的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最重要属性,表现为一国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和对外的独立自主权。正是由于这一根本属性,国家才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也才能成为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具有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可共享的特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观念正日渐受到挑战和侵蚀。特别是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克服了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进行信息的自由传递,使每个国家在严格意义上讲已经没有了秘密。此外,地理上边界的重要性也被国际分工、国际市场体系和科学技术在国际间的转移和流动而极大地削弱了,因而给每个国家维护自己的主权带来了威胁并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已经使国家拥有绝对的主权是完全不可能的了。当所有的国家都在声明它们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时候,一个本质上互相依存的世界的运转和管理所需要的协定,正在慢慢地侵犯着它们的主权。而在未来越来越开放的国际社会,国家主权的部分削弱和部分让渡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传统意义的国家主权概念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 (3)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对南北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20世纪中期开始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与近代的科技革命相比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一是耗资大。新研究项目的开展,新产品的开发,实验设备的配置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二是需要很高的综合科研销售系统,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全面、系统、发达的基础科学,齐备的科技人才,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技术,一流的实验条件,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完善的产品推广销售系统等条件,这样才能保证处于领先地位的新产品能够迅速研制、开发、利用并销售出去。 新技术革命所具有的这两个新特点使绝大多数科研活动只有发达国家才有能力进行,致使世界科技活动的80%以上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重不到20%。而在年人均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科技人员的数量等方面,发展中国家都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南北科技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而其引起的后果将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以低价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成技术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因其的落后而不得不向发达国家出口廉价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以换取外汇,再从发达国家高价进口制成品。这种不平等贸易使本已十分巨大的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也会因此而不断深化甚至还可能激化。 (4)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还促使人类战争观念不断发生转变,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在人类历史上,尽管曾发生过大小数千万次的战争,但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其作战能力、打击力、杀伤力、破坏力都远不能与今天相比。今天,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大量新型武器的产生,战争的领域向上扩展到了“无高不可攀”的境地,向下则可潜入到海底深处。山障、路障等在高科技武器的作用下,失去了昔日的威风。在英阿马岛之战中,英国的空军急速开赴远在1.3万km之外的马岛进行空战;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空军远涉重洋,长途飞行3 200km,进行大规模空袭。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凭借着夜战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使夜战场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单向透明”的战场,多国部队主要的作战行动大都放在夜间进行,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果。核武器的出现及其所具有的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更是使现代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在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的今天,全世界处于一种一按电钮就可以在一瞬间全部毁灭的状况之中。过去认为交战国必有一方胜利,一方失败,而战胜国从胜利中所得的利益一定比付出的多的想法,已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为历史所淘汰了。也就是说,人类的战争观念已经发生转变。在当今时代依靠科技优势,通过和平手段来追求、实现国家目标,已有了可能。制约世界战争的和平因素正在增长。正是这种观念的转变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旋律。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60年以来世界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处于总体和平状态的重要原因。 3 结论 总而言之,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产生着更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21世纪是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哪个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就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也就会在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 国际关系论文:自由主义与世界政治——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 【内容提要】自由主义是对国际关系实践产生最深刻影响的思潮之一。本文试图对国际关系中的自由主义发展道路进行梳理,文章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假设进行了重新辨别,并分别阐述了国际关系中的放任自由主义与管制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在世界政治秩序演进中的意义。 【关键词】自由主义;世界政治;国际关系理论 在20 世纪的世界政治中,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是对国际关系实践产生最重要影响的三股思潮。而在这三股思潮中,无论就影响还是对人类政治终极关怀程度而论,又尤以自由主义为最甚。自由主义为悲观时代的世界政治播下希望的火种,也为乐观时代的世界政治提供无穷的鞭策力量。自由主义无时不踌躇满志地表达着其对世界秩序的规划蓝图,并满腔激情地将其理念赋予世界政治的实践之中。自由主义因此为我们理解国际关系思想提供了一条最重要的线索。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假设 在过去的30 年中,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交锋(新-新辩论)为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动力。两者在对世界政治许多基本问题(诸如合作、制度的意义、收益问题等)的看法上存在着分歧,而究其根本,在于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在基本假设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是笔者认为两者具有不可相容与合一性的原因。[1]自由主义在世界政治分析的起点上,至少有以下几点与现实主义相比是独特的:第一,无论在国内政治还是国际政治中,个人或者团体是最重要的行为体,个人行为是以利益与目标为导向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他们会努力追求并促进社会秩序与个人福利的进步。因此,个人(个体,individual)成为自由主义世界政治假设的核心,个人行为与世界政治有直接的关联。第二,与第一个假设直接相关的是,在自由主义理论中,国家(或者个人意志的代表)也是世界政治基本的行为体,但是,自由主义眼中的国家不是现实主义理解的类似实心球那样的“国家”(unitary state),而是“多头国家”(poly-archy state),也就是说,国家只是国内社会利益的集合体,其政策与行为是由国内社会团体与个人的偏好累积而成的。个人、利益集团、官僚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之间构成竞争关系,国家政策与行为只是国内集团利益相互博弈与谈判的结果。第三,现实主义更多是从国家-国家关系上考察世界政治,自由主义则从国家与社会关系出发考察世界政治。自由主义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这里的社会因素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国内层次的市民社会,其二是随着相互依赖与跨国交流的发展,在国际层次出现的跨国市民社会。在国家之外,社会力量同样是国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并推动着国际政治的进程。更为重要的是,市民社会从国内与国际方向上发挥着对国家的制约作用。[2] 国家-社会关系假设的引入,使自由主义得以接触更加立体的世界,从而极大丰富了国际关系研究。第四,自由主义关于世界政治性质的认识也是独特的,这一点恰为许多分析者所忽视。多数学者认为,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都假设世界政治的无政府特性。其实并不尽然。现实主义者几乎毫无例外地认为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因而通行国内政治的原则是不适用于国际政治的,试图将国内社会中的宪政与民主原则加于国际秩序设计是幼稚与愚蠢的。因此,现实主义特别是新现实主义喜欢声称自己的理论是“国际政治的理论”。与此对应的是,自由主义更接近是一种将国内社会经验放大到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自由主义尽管承认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特性,但是此认识是在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并不存在本质性区别的假设基础上的。所谓不存在本质性的区别,是指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或者秩序的缺失,只是由于类似国内社会中的制度安排未被推及于国际社会的结果,换句话说,国内政治经验可以应用并普及于国际政治,并最终使世界政治步入秩序状态。[3] 总之,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并非同根异枝,在行为体特性、个体行为的社会背景以及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关系问题上,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有着天壤之别。 古典自由主义的世界政治哲学 与现实主义一样,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不是铁板一块的。从饱受批判的威尔逊理想主义,直到近些年学术界讨论很热的自由制度主义与民主和平论,都属自由主义阵营中的重要代表。而在自由主义阵营之内,不同学者对自由主义派别的划分也不一样。[4]在国际关系学界,这些年人们遇见最多的一词莫过于“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有“新”当然就有“旧”,但是人们对新自由主义何以与旧自由主义区别开来,至今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学理根据。本文认为,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是国际关系中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的分水岭。我将在阐述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部分给出这一划分理由。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交代一下古典自由主义的世界政治哲学观。 20 世纪之前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思想,散见于洛克、卢梭与康德的政治哲学,斯密、穆勒、科布登的(Richard Cobden)政治经济学,以及像边沁和斯宾塞这些对国际关系感兴趣的学者的著作中。我把凯恩斯主义之前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称为古典自由主义。秉承同样的血脉,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在一些国际事务基本问题上看法是一致的。第一,通过各种各样的政治和经济手段,在国内与国际关系中促进与扩大自由(以及后来的民主)乃世界和平、福利与正义的基本保障,也是世界秩序之基础。自由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不懈地推广自由主义的纲领,才能获得世界持久的和平与秩序。个人自由与世界政治秩序之间因此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此种看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关于在四大自由基础上(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建立战后世界秩序的阐述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推而广之,在自由基础上的自由国家(liberal state)是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所谓自由国家,大致具有这样的特征:司法平等,对个人权利实施保护的良好宪政,代议制政府,建立在私有产权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国际合作是实现更广泛的人类自由的基本手段,自由主义者不认为人类政治生活是和谐的,但是自由主义并不认为充满利益冲突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合作是不可能的。[5] 真正的自由主义者认为,或者关注的是,个体可以各种途径(制度安排、社会交往、贸易、契约等)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他们并不理想地认为个体之间存在完美的和谐状态,他们接受纷争与强制曾经是而且一直是国际生活的一部分的事实,但是与现实主义不同的是,自由主义者坚信,共同的利益和非强制性的谈判会成为国际生活最重要的内容。因而,自由主义者试图理解的对象是特定国际生活中,冲突和共同的利益、强制和非强制的谈判以及道德和自我利益之间是如何达成平衡的;[6] 如何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是自由主义关注的重要话题。第三,基于合作的可能性,自由主义认为世界政治在合作中可以促进自由与进步,因而与现实主义截然不同的是,自由主义把世界政治看作是进步的而非循环的,是演化的而非静止的。从这一点说,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进步的理论,它与一般的现实主义简单甚至有些庸俗地只把国际关系视为权力政治的游戏和战争的循环往复不同,相反,它认为通过国内政治制度的改进和完善(自由国家建设),以及在世界范围不懈地推广自由民主制度,是可以克服世界政治的战争状态的,所谓的战争状态并非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而且应该能够走得出的一个困境。[7] 但是,与后面阐述的新自由主义有所区别的是,古典自由主义对世界政治理解的独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支配17~19 世纪主流自由主义国际思想的是一整套自由放任的理念,其在经济上相信自由贸易会促进和平,而在政治上则相信类似竞争性市场的国家体系,一只无形的手(均势)会自动调节国际秩序。应该说,古典自由主义的这种世界秩序理念,与其在国内信奉的政治经济信条是一致的。古典自由主义因为相信均势会自动调节国家间关系的这点看法,容易使人把它与信奉均势原则的政治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古典自由主义更多地是从自动调节的意义上理解均势,而政治现实主义则更多是从作为手段与目的的意义上理解均势。[8]第二,古典自由主义在国际事务中(至少在自由的国家之间)支持民族自决与不干预政策。基于自由与民主理念为基础的民族自决运动,应该受到鼓励;而对自由国家内部政策的干预,是不被支持的。这也正是不干预原则成为19 世纪自由主义外交思想核心内容之一的原因。[9]第三,与前两点直接相关的是,古典自由主义认为受到最少干预或者不被干预的世界本身就会走向秩序,如果自由贸易与基于自由原则基础上的民族国家建设能够及于世界的话。 新自由主义的世界政治哲学 古典自由主义盛行的时期基本是以领土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时期,超越国界的全球公共问题还没有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紧迫问题。但是,随着各国相互依赖的发展,国际关系对国内政治的制约能力在加强,听任国际体系中大量跨国界问题的发展而不给予关注与治理,已经威胁到国内自由民主的生存。古典自由主义的世界政治观开始在世界政治中碰到巨大考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 年危机,成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分水岭。放任自流的古典自由主义国际思想在两次世界大战面前面临严酷的挑战,民主国家内部的制度与价值以及国家间体系的生存,几乎受到自由放任世界的毁灭性打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首先对这种放任自流自由主义世界观进行挑战的是威尔逊。威尔逊第一次把“有组织的和平”(an organized peace)理念带到战后国际关系的实践中,其核心思想是要在国家之上形成一个超国家机构,裁判纷争与冲突,具体内容是通过国际联盟的建立,解决困扰18~19 世纪欧洲的安全问题。这是古典自由主义国际理论向新自由主义转向的开始。20 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爆发的经济大萧条,进一步催生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萧条及由此引发的国内与国际危机,加速了人们对自由放任国际主义政策的怀疑。大萧条无论对国内还是国际生活,都产生了毁灭性的后果,它使自由主义者认识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一个不受管制的政治经济体系都是灾难性的。凯恩斯国家管制思想应运而生,并在美国的新政实践中大获成功。凯恩斯主义的要义不只是将国家管制的理念带到国内政治经济治理中,其国际政治意义还在于,要使世界政治免于二战这样的灾难,也必须对国际生活进行必要的管制。这也正是二战结束前后,美国把管制性多边制度理念诉诸世界秩序设计的理论基础。[10]通过国际组织与国际规则管制世界的理念的出现,标志着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自由放任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上逐渐失去了支持者。 由此看来,新自由主义至少在以下几点上与古典自由主义是不同的。第一,新自由主义认为自由放任的国际生活从逻辑上并不必然导致秩序,相反,理性个体行为,会导致非理性的国际政治经济市场失灵的恶果,新自由主义强调通过国际组织、多边制度与国际法对国际生活进行调控与必要的管制,非此国际政治不会进入秩序。第二,新自由主义相信和平与正义不是自然的状态,它们是人们精心政治设计的结果。新自由主义因此提出在国际层次上进行改革的问题,包括国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提高制度安排绩效,加强多边主义,扩大跨国社会行为体的参与权等等。第三,新自由主义主张对国际政治经济生活进行必要的干预,认为在一个边界的政治经济意义正逐渐模糊的世界中,人类政治发展正面临着许多跨越国界的共同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更深入的合作,必要的时候借助干预以得到治理与解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新自由国际主义理论,由新自由制度主义、社会自由主义以及伯利为代表的法律自由主义组成。其中,新自由制度主义最为国内学术界所熟悉。在最近的新-新辩论中,以及多数学者所阐述的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几乎均把新自由主义简单地等同于新自由制度主义,而对其他新自由主义流派几乎置若罔闻。这实在是对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理解的偏缺。限于篇幅,本文着重阐述社会自由主义与法律自由主义。 威斯特伐利亚秩序,或者领土型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彻底下放到以领土、居民为基础的主权国家身上。威斯特伐利亚秩序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确立主权归属各个民族国家的理念,赋予各个主权国家独立的、绝对的不受干涉的权利。在一个互相猜忌与恐惧的国际体系中,它从法律上和形式上保证国家足够的权利去维护自己的独立性。但是,随着跨国互动的加强,国内与国际事务界限的模糊,各种议题的相互交叉与重叠,领土型国际政治的“边界”在发生变化,这个边界不只是传统国际政治的地理边界,而是问题性质上的边界变化,并进一步引起国家层面与国际政治层面如何进行权力两级分配问题。换句话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没有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互动过程中出现的在国家之上的公共问题?公共问题的解决仅靠国家自觉性的约束是不够的,它们需要国际层次上必要的具有强制实施能力的制度来保障,需要国家将一些权力委托或者转让给更高的国际机构,而这一点正好与威斯特伐利亚秩序“主权在国”的理念相冲突。[11] 这是新时代国际政治与旧的领土型国际政治的最大区别所在。人类政治面临的问题性质的变化,导致国际层面上对治理的需求在增加,而威斯特伐利亚秩序下的制度安排满足不了此类需求。威斯特伐利亚秩序在制度安排上的特点是确立“私权”(主权)的法律意义,由此形成的国家社会中(society of the states),缺少足够和必要的“公共权力”处理国家之间与国家之上的共同问题。这是威斯特伐利亚秩序的内在困境。 新自由制度主义开出的处方是强调国际层次上制度安排的意义,认为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与风险,改进信息质量,确立稳定可靠的预期,以促进合作与共同问题的解决。 法律自由主义对此反应有所不同。法律自由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主张将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伯利的作品中。[12]法律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合作国际法(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cooperation)开始代替共存国际法(theinternational law of coexistence),成为规划世界秩序的重要规范。与自由放任思想一致的是,传统国际法赋予国家以近乎无限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合作国际法则把国内人权、健康保护、经济状况以及环境保护都纳入到规范的范畴。[13]合作国际法的主体、范围与功能较之领土型国际政治下的传统国际法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其出现深受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国内福利自由主义的影响,就国际层面而言,则与相互依赖加强后不断增加的跨国社会问题所带来的管理压力有关。按照法律自由主义的逻辑,国际法(transnational law,跨国法)将变成包括所有直接管制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政府之间跨国活动法律的总和,目的是要帮助形成跨国社会中个人和团体互动的结构模式,以限制国家的行动。[14]国际法调整的范围空前扩大了。 管制与干预并不是很难界定的词,但是新自由主义管制理念的实践,在以不干涉原则为主导的传统国际法下,则极容易被理解为干涉的同义词。当代国际政治中不断出现的关于干预问题的争议,从反面说明国际与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被管制问题的范围扩大了。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管制领域,另一方面是在主权名义下对管制(干预)的抵抗,这就是新老交替时期国际政治的特点,也映照法律自由主义对跨国共同问题解决的深刻影响。 所有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之上的跨国共同问题,几乎均与正义问题相关。新自由主义对此做出的反应体现在社会自由主义的主张中。[15]社会自由主义对当今国际分配正义给予格外的关注,其本质是为公正的世界秩序提供一种道德基础。贝茨(Charles Beitz)列举出当代国际分配正义问题,至少包括全球不平等与贫困;为了解决全球不平等与贫困问题,国际制度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与变革;国际复合相互依赖中的新问题(贸易制度变迁引起福利再分配,缺乏控制的国际资本流动与跨国公司行为,国际资本流动对福利国家的威胁等);除国家之外,谁(跨国社会中的各类非国家行为体)有权参与全球公共问题管理的决策?[16] 社会自由主义在这些问题上的许多主张带有“社会主义化”的性质。社会自由主义相信国际正义不是自然的状态,而是人类潜心设计的产物。合作可以促进福利增长,但是在不公正的制度下,合作也会导致福利分配的不合理性。社会自由主义在对国际分配正义与公正的诉求基础上,提出许多重要的主张:第一,国际民主的重要性。国际民主的核心是如何使事关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过程更多地在民主的程式下运行。社会自由主义主张对国际层次上的多边制度进行民主化改革,以使它们至少在程序上更为民主。[17]第二,检讨现有国际公共决策,淡化国家以及军事力量在全球价值分配中的作用,主张把更多的跨国社会团体纳入全球决策结构中来。第三,重视国际关系中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 社会自由主义因为对国际关系中平等与公正的关注,使其成为一支重要的中间与平衡力量。如果说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法律自由主义强调管制作用的话,那么社会自由主义则更看重调节在世界政治秩序中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政治中,诸如南北问题、多边机构改革、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受到社会自由主义思想的极大影响。 结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 霍夫曼在论述自由主义与国际事务时,认为国际关系状态与自由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因为自由主义的本质是节制、宽容、协调与和平,而国际政治的本质则正好相反,是一种战争状态。[18]丛林法则的国际政治果真为自由主义的天敌?自由主义者对此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自由主义强烈的入世关怀,使它在所有的国际思想学派中,对世界秩序的规划最抱有宗教般的执著与狂热情结。如前所论,自由主义把世界政治设想为处于战争与和平的“混杂状态”(heterogeneous state)之中。自由主义并不静止地把世界政治看作是“霍布斯丛林”,自由主义认为,世界政治是一片“可培育(耕种)的园地”(cultivable garden),它既存在战争的状态,但也有和平状态的可能性。[19]自由主义相信进化与进步力量,从个人自由的保护,到自由国家的扩大,再到国际层次的制度与法律约束,国际政治生活会逐步达到自由国家内部社会那样的秩序。这就是自由主义一以贯之的国际社会改造原理。 自由主义任何时候都不失其时代意义。在所有的国际思想流派中,自由主义也是最早洞察到国际政治发生的转型及其带来的挑战。在现实主义还迷恋领土政治的游戏规则时,自由主义已经意识到超越国界的共同问题对传统国家间关系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而自由主义正是通过内在的改造,即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转换,对此做出即时的回应。二战以后国际关系领域多边制度的风行,肇始于欧洲的区域主义及其对其他地区正在产生的示范效应,多边主义作为一种理念在制度设计与改革中的意义,所有这些,都与自由主义理念在国际政治的贯彻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由主义为我们时代提出的最迫切问题就是,在国际力量参与各国内部政策调整范围持续扩大,以及跨国社会力量对国家行动制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国家与国际的两级关系变得格外紧张,威斯特伐利亚秩序完成了为处理国家之下问题的国家层次的权威分配问题,但是,正如前述,在国家之间和国家之上问题的解决上,国际社会所被赋予的公共权力是欠缺的。如何平衡这样一对关系,为未来世界秩序之关键。自由主义不能全部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就新自由主义力主国际层次管理机构安排的意义而言,仍然为全球化下的国际治理提供了最具创造性的一种途径。 以自由主义视角观照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于我们也不无启发意义,这是现实主义视角不能给予我们的。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如何从自由主义视角研究中国与世界?第二,如何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发现自由主义的意义?第一个问题与研究方法有关。从作为研究方法的自由主义来说,需要我们更多地从国家-社会关系看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自由主义强调社会性因素的作用,像非政府组织与跨国社会团体等在中国外交变化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随着法治中国的发展,中国强国家-弱社会模式的变化在外交上的含义是什么?作为超大社会与单一国家,中国的央地关系以及国内不同利益集团(部门)之间的博弈怎样影响到外交领域的变化?中国独特的国内区域经济体与其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对未来东亚国际关系的含义为何?如此等等。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无疑为我们思考中国的国家关系提供许多全新的问题。第二个问题事关中国与世界关系中的自由主义维度。这一视野下也有许多有趣的问题,例如,经济开放及经济外交如何改变着中国处理与他国(地区)的纷争方式?中国参与国际制度以及国际制度介入中国,怎样影响着中国多边外交以及中国对多边主义的信念?中国在东亚区域化过程中怎么看待国家与地区两级层次中的权威分配?等等。显然,在现实主义主导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自由主义分析的引入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促进研究进步的有意义问题。 国际关系论文: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 [摘 要] 本文探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也试图讨论它的未来走向。1919-1948年是国关理论初创与理想主义主导时期,源于对一战的深刻反思,理想主义谋求实现一个想象中的和平世界。从二战到1979年是现实主义的主导时期,以二战和冷战为背景,摩根索建立起现实主义理论框架,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贡献。1979-1992年是自由主义复兴时期,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理论化程度最高的自由主义流派,与新现实主义比肩而立.1992年至今,强调观念和认同的建构主义兴起,逐渐与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形成三足鼎立。今后,国关理论将更多地表现出进化思维、权利政治和多元理论的发展取向。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 关系成为一门学科有近100年的历史,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设立第一个国际关系教席是国际关系学科成立的标志.学科的建立反映了人们对一战的反思和对消除战争的希冀.从1919年起,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本文主要探讨在这四个阶段中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变化,并讨论国关理论可能的发展取向。 一、国际关系理论初创阶段与理想主义的兴起(1919-1948) 一战后,人们希望建立一个和平的国际社会.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集中反映他的理想主义思想。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可以维护世界和平的超国家组织,具体体现在国际联盟上面.威尔逊主义影响深远,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即自由主义复兴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将威尔逊理想主义中民族自决、自由贸易、国际组织等观念重新整合梳理,并使之理论化.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关系思想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格劳秀斯、康德等人都有着关于政治和国际政治的重要论述,但没有统合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体系.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至多是一些关于国际关系的思想和政策建议.因此,1919年开始的第一个阶段是国关学科的初创阶段、或曰幼稚阶段.从理论角度讲,理想主义是这一阶段国际关系的主导理念,考虑的是"应然"问题,就是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在方法论方面,国际关系远未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体系,主要是借鉴历史学和国际法的研究方法.威尔逊的很多思想来源于国际法,他本人在任大学教授时期主讲课程也是政治学和法学.另外,一些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如塞西尔、劳特巴赫等,也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但是,国际关系理论在第一个发展阶段中发生了一个重大的"断裂",这就是1939年卡尔《二十年危机》一书的出版.该书矛头直指威尔逊理想主义.卡尔认为,在国际关系思想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一种是乌托邦主义,即威尔逊理想主义,一种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的典型实例国际联盟在制止侵略方面屡遭失败,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把世界设想得过于理想,与现实脱节.国联的失败也是理想主义的失败,它忽视了现实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亦即"实然"问题.卡尔指出现实主义是一种和乌托邦主义对立的理念,它所重视的第一要素就是权力,最核心的一点是怎样看待权力和道德.卡尔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道德是不行的,但什么是道德,怎样遵循国际道德,国家怎样具有自己的道德,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正是在权力这-核心问题上,卡尔对理想主义的尖锐批判使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很大反响,但最大的震撼还是来自二战.《二十年危机》首版在1939年,当时战火初起g此书于1946年发行第二版,二战刚刚结束.二战的实际似乎印证了卡尔的预言,此书影响力进一步加大.二战前人们纷纷谈道德和秩序,但卡尔说,国际关系的实质是权力.所谓的道德,所谓的维持国际秩序、国际组织,都是维持现状国家的口号,德国不会这样思考问题,不满意现状的国家必然要加强实力去改变现状.《二十年危机》使得理想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断裂",为战后现实主义的兴起做出了重要的铺垫。 二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阶段与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1948-1979) 第二阶段开始的标志是1948年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书的问世.如果说卡尔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是界定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并突出了现实主义理论的话,那么,摩根索则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系统表述了现实主义的整体思想、基本原则和运用方式.因此,摩根索被称为"战后现实主义之父".由于国际关系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作为一门学科,它开始走出幼稚阶段,进入发展阶段.战后最初几年,美国一度垄断原子弹,被称为"短暂单极".但冷战很快就开始了,美苏对峙局面迅速形成,这种国际政治的背景又给现实主义增添了发展的土壤与证据.美苏对峙的本质是军事对峙,最终体现在战略均势上面。在这个阶段,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心转向美国,现实主义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主导范式,国际关系研究基本上是在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中展开的.现实主义的基本假定是:权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是国际关系的最根本因素,国家的利益至高无上,普世道德是没有意义的.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中最极端的表述是将国家的一切行为动机归于获得权力、增加权力和保持权力.权力不仅是国家生存的手段,而且成为国际关系的目的和国家本身的目的.现实主义作为主导理论持续30年.在这个大框架下,许多针对实际问题(如:战略威慑问题、安全困境问题等)的研究深入展开,使国际关系学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标志有两个: 其一,现实主义高度理论化。《国家间政治》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基本问题,但全书理论化程度并不很高.之后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一些有影响的理论相继出现,理论化程度越来越高.比如强调权力结构决定世界体系稳定的霸权稳定论,认为霸权国和挑战国之间相对权力变化会导致战争的权力过疲论等.再如,卡普兰的体系论、文利森的决策理论等也使国际关系研究进一步规范化.《集体行动的逻辑》的作者奥尔森从经济学角度也提出了国家兴衰理论,指出大型分配联盟是国家衰退的重要原因.大型战争可以将原有的社会结构全部打乱,所以战后会有迅速的经济发展-m经济学家严谨的方法论更加受到重视.有人用这种理论专门分析了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发展,也有人试图把此理论运用到分析中国""后的发展。 其二,形成了以社会科学方法为基本方法的方法论体系.在国关理论的幼稚阶段,很多学者是从历史学、法学转行研究国际关系的,前者沿着历史学的方式进行研究,后者沿着国际法学的脉络展开分析,国际关系理论本身在幼稚阶段没有自己的方法论.在现实主义主导阶段,国关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突破,主要在于战后美国出现的社会科学繁荣,人们强调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靠拢,行为主义开始主导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行为主义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元论,认为二者本质上一样.与此相呼应,国际关系学学者努力将自己的理论体系化为一种极其筒约的理论,能够用公式表示出来,能够用定量方法计算出来.不仅在国际关系学界,在整个政治学界都出现了这个趋势.所谓国际关系学第二次大论战主要是方法论论战,争论焦点在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到底能否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之中.结果是科学派占了上风.这种结果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在于将国际关系学科的方法论逐渐统合起来,形成了比较"硬"的国际关系科学方法论.与之相关的数据收集也积极展开.比如,在密歇根大学建立了庞大的战争数据库,收集了自拿破仑战争以来所有可以收集到的战争数据,建立了"战争相关系数"体系(COW,the Correlates of War)不过,这样做的负面效应是建立起科学方法论的话语霸权,其他方法都或多或少地被边缘化了。 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论这两条主线的发展,到1979年汇聚到一个顶峰,即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L以自然科学理论标准衡量,此书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理论界最严谨、最简约的著作.它以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为基本前提,将以主要国家实力分配为基本内容的体系结构视为国际政治的核心变量,形成了以国际体系结构解释国家行为的严谨理论体系,简称"结构选择".以方法论的标准衡量,它具有高度的理论简约性和可证伪性,比枝容易地演化出理论假设,通过理论、假设、数据、验证的步骤,得出分析结果.《国际政治理论》是国际关系学引用率最高的书,是第二阶段的集大成著作,是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学科趋于成熟的标志.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尤其里根上台后美苏展开的第二轮冷战,似乎再度证明了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不可取代的。 三、国际关系理论繁荣阶段与自由主义的复兴(1979-1992) 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学科的繁荣时期,以现实主义危机和自由主义复兴为基本标志.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政治现实中出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美元贬值、越南战争、石油危机等一系列事件,这使人们开始反思现实主义的许多基本命题是否还能解释国际关系的现实.将1979年作为国关理论发展的第二和第三个阶段的分野是因为此年《国际政治理论》出版.此前两年,即在1977年,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出版了著名的《权力与相互依赖L在这本理论著作之前,两人也已提出过"跨政府关系"的概念,对国家作为单位提出了质疑.m《权力与相互依赖》否定了现实主义的三个基本假定,虽然由于第二轮冷战开始的政治大背景,该书没有立刻掀起理论论战,但它是自由主义全面复兴的序曲。 《权力与相互依赖》提出的三个与现实主义针锋相对的基本假定是:第一,否定现实主义以国家为国际关系惟一行为体的命题,认为国家不是单一的理性行为体,其他超国家和次国家行为体也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大影响.第二,军事安全并非总是国家的首要问题。其他问题也会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第三,军事力量不是或不完全是国际关系中实现国家对外政策的最有效手段.华尔兹对摩根索的理论做了两个重大修正.一是把国际政治的第一推动从人性改变到了无政府性.人性难以科学化,是难以验证的东西,华尔兹的理论之所以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原因之-就是他的理论变量都是可验证变量,这样华尔兹否定了摩根索现实主义的第一原则,亦即人本性好斗。华尔兹认为国家间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而不是人性.二是华尔兹认为权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生存才是目的,所以,华尔兹理论又被称为"防御性现寒主义".在无政府状态下,保存自己只能靠自助,依靠军事力量,因此,华尔兹主张权力的合理性够用.但是,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基欧汉和奈提出了质疑,是否只是军事手段才是权力?例如,军事强大的美国和军事属弱的加拿大为邻,是否美国可以因渔业纠纷而派兵进攻加拿大?基欧汉和奈认为军事手段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保障国家生存和利益的最有效手段,更不能事先假定如此.权力不仅仅是军事力量,权力也可以来自相互依存,世界的相互依存度很高,但是不对等的,不对称的相互依存产生权力。 1977年以后,特别是进人80年代后,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自由主义.有影响的国际关系自由主义理论包括:迈克尔·多伊尔和布鲁斯·拉塞特的"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体制是和平的基本原因商贸和平论,继承了亚当·斯密的思想,认为只要国际上有一个开放的商贸体系,国家就不会发动战争.梳理起来,共有五种形态的自由主义,即:共和自由主义、相互依存自由主义、认知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和制度自由主义.各种理论纷纷出台,形成了繁荣阶段的高峰时期。 在诸多自由主义流派中,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化程度最高,这主要归功于基欧汉.新自由制度主义在方法论上没有新的贡献,而是严格继承了科学方法论,坚持科学实在论和物质主义本体论,坚持国际关系中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可发现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华尔兹和基欧汉都借鉴了徽观经济学的理论,在理性主义这个大范畴中进行研究.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根本突破始于对现实主义一个重大理论——霸权稳定论的批判.霸权稳定论是华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的典型范例,它的基本命题是国际体系中实力分配的结构决定这个体系是否易发战争、是否稳定.霸权国可以遏止战争,一旦没有霸权国,则会狼烟四起.根据这个理论,霸权国在军事经济上占有绝对优势,且建立起规则、机制和制度来维持霸权地位,同时也维持着世界秩序.70年代中后期,人们普遍认为美国霸权衰退了,《大国的兴衰》反映了这种共识.该书的基本观点是任何大国都要衰退,主要原因是在海外的帝国战线太长,太多的承诺必然要消耗自身的资源基础.根据霸权稳定论的基本理论,只有霸权国把自己的军事经济实力重新恢复到最高点,才能继续保持原有的规则、机制和制度,维持体系本身的稳定.基欧汉则认为,维持秩序既靠权力,也要靠制度,如一个国家或社区成员服从制度,在没有强权保障秩序时,仍然可以维持秩序,实现稳定.霸权国(指美国〉在权力鼎盛时的1945年领导建立了一系列的国际制度,根据霸权稳定论的说法,霸权国一旦跌落,它所领导制定的制度也随之瓦解.但基欧汉指出,这种供应学派观点是不适当的,应当从需求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即便制度是霸权国提供的,但由于元政府体系中国家对制度的需求,所以即使霸权国权力消退,已有的制度也不会全然瓦解,国际制度仍然可以是维持秩序的最主要的手段,促成国家阔的合作.1984年,基欧汉出版了《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L作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代表作,该书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比较完整地提出了需求学派的制度理论,也使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了众多自由主义流派中理论化程度最高的理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成熟。 除此之外,第三阶段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发展: 其一,二战以后在英国出现的"英国学派"此间取得了重大进展.英国学派大致可以归为社会自由主义学派。早期重要学者马丁·怀特在卡尔分类的基础上,将国际关系理论分为现实主义、革命主义和理性主义,分别对应着霍布斯传统、康德传统和格劳秀斯传统.前两者类似于卡尔所说的现实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第三类则是怀特的贡献.国际社会不是霍布斯的互相征战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法律和准法律约束的社会性结构.怀特闸释的理性主义成为英国学派的基本理论出发点.布尔是英国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其著作《元政府社会》在70年代冷战非常激烈之时提出可以建立一个有规则管理的国际社会.英国学派发展至今,出现了新的一代以及《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的发展》等代表作.布赞的《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发展了英国学派的核心思想.尽管他本人不承认自己属于什么学派,但布赞探讨国际社会向世界社会的演进,其方法论特征也已经比较明显,即从历史中提炼理论,这与英国学派的基本研究脉络是并行不悖的.[叫比如说,谈国际社会、国际体系,不像华尔兹那样当成是超历史概念,而要研究在历史中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样,历史演进就成了英国学糠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历史学家不同的是,这种历史演变的方法着重于在历史中提炼国际关系理论的概念,是史学与国际政治的融合、史料为政治学研究服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大的历史观,很容易形成一种发展和进化的理论,弱点是以科学观来看,英国学派理论难以提出明确的因果关系假设,缺乏理论陈述的清晰度。 其二,非主流理论对主流理论的抨击日趋尖锐.一方面,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依附理论仍然在发展中国家有着很大的影响,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也在进一步发展之中.另一方面,非主流理论也开始与主流理论正面交锋.1984年,基欧汉主编《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收入了批判理论和后现论对新现实主义的质疑和批判.虽然主流理论后来没有高度重视非主流理论的力量,真正的对话并没有深入展开,但非主流理论的批判一直没有停歇,一批重要著作也相继问世.考克斯(Robert Cox)的《生产、权力与世界秩序》(1987)、林克莱特(Andrew Linklater)的《超越现实主义:批判理论与国际关系》(1990)、埃尔思坦(J. B.Elshtein)的《性别与国际关系》(1987)等都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加大了第三阶段的争鸣力度,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国际关系理论的三足鼎立时期与建构主义兴起(1992—今) 1992年至今,是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分野再显清晰的时期,标志是建构主义兴起并与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建构主义在西方社会科学中一直非常重要,只是在国际关系学中,现实主义在第二时期形成话语霸权,并借助科学方法论的工具,加之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领域自身没有形成高度理论化的体系,所以一直处于边缘状态.20世纪50年代对欧洲一体化的研究表现出了建构主义的一些思想.如:以密特拉尼(David Mitrany)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派、以哈斯(Ernst Haas)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学派、以多伊奇(karl Deutsch)为代表的社会交流学派等。但由于冷战的反复持续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曲折复杂,这些学派没有形成重大的影响。 80年代末,奥努弗(Nicholas 011uf)把建构主义这一术语正式引人到国际关系学,并出版著作《我们造就的世界》.对国际政治学建构主义做出最大贡献的是亚历山大·温特.温特1987年在《国际组织》上发表了一篇以行动者和结构的关系为内容的文章《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施动者——结构问题》,开始探讨国际政治的社会因素.1992年,温特发表了《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立刻引起轰动,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可作为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进入第四个阶段的标志.温特的这篇文章质疑的是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研究的起点问题——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都把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作为事实接受下来,以此为起点开始研究.但温特指出,这种接受"无政府逻辑"的做法本身就值得质疑."无政府逻辑"并非只是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接受的那种霍布斯逻辑,而是包括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在内的多种逻辑."无政府逻辑"也不是亘古不变的客观存在,而是行为体在社会实践中建构起来的社会事实,有别于自然科学中的自然事实.国家利益、权力政治这些现实主义的基本概念同样也是社会实践建构的产物.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温特1999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这部著作与新现实主义大作《国际政治理论》形成鲜明对照,被认为是20世纪国际关系学最后一本最重要的著作。 建构主义对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形成了根本性挑战,并逐步与后二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最根本的一条是它与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存在不可通约的本体论观点,认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三个方面的机械一元主义是不能成立的.建构主义强调观念、认同、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国际体系的物质性结构只有在观念结构的框架中才能具有意义。考察两个国家的关系,不要只看它们是否都有核武器或是否是邻国,也要看它们到底是敌人还是朋友.温特最常用的典型例子是,美国并不担心英国的一百枚核弹头,却十分害怕朝鲜的一枚核弹头.因为英美是朋友,而朝美是敌人。 现实主义仍在发展.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理论是所谓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它可被视为现实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后冷战时期最典型的、最激进的现实主义,代表作是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虽然这部著作的理论化程度不是很高,但现实主义意识却超过了以往的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从两个源泉获得了灵感,一是摩根索的权力论,二是华尔兹的结构论。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国家的目的是保全自己的生存,因此权力是第一要素.但国际体系的元政府结构却决定了国家永远无法知道自己拥有多少权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国家必然追求无限大的权力,因而争霸也就成为大国关系的必然态势,争霸的结果又取决于经济和军事实力.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大国争霸是国际关系的铁律,人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正因为如此,进攻性现实主义才是极其悲观的现实主义,悲观程度超过了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甚至在某些方面也超过了摩根索的传统现实主义,摩根索至少还相信外交技巧在作用,而外交的艺术恰恰是人之所为。 自由主义的发展也仍在继续.一是制度合作研究进一步深人,阿克塞尔罗德的复杂系统和合作进化理论可能是目前最尖端的合作研究,不仅研究国家在国际体系中通过复杂学习程序进行合作的问题,也研究其他行动者和生物体之间在复杂系统中的合作过程.还有学者将自由主义的几个重要因素,比如相互依存、民主政体和国际制度结合起来研究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了三角和平的理论.二是全球治理.在全球化发展迅速的阶段,以元政府治理为基本内容的合作性治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多边主义与多边国际组织再度成为自由主义研究的重点之一.与之相关的是软权力的概念,因为在全球治理中,仅仅依靠硬权力是远远不够的.三是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结合.自由主义从第三阶段起就开始注意国内国际政治的相关性.1988年普特曼提出了双层博弈模式,强调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关系.海伦·米尔纳在1991年的一篇论文中就对以无政府性划分国际国内政治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研究取向更加明显地沿着国内国际政治的结合部位和相互影响方面发展。 五、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走向 从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历程来看,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可能会有以下几个走向。 首先,从强调循环向强调进化发展.回顾社会科学(不仅仅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大理论有两种明显的思维取向.一种是认为整个理论体系是循环的,人的社会运动也是循环的,汤因比的"文明循环论"和米尔斯海默的霸权轮回圃等都有着决定论的循环理论色彩.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也是如此,认为只要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质不变,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都会围绕权力这一轴心运转,这是不可更改的客观规律.但理论发展到自由主。之后,很大一部分就不是这样了.自由主义的制度观是进化性理论,制度是人为的社会事实.基欧汉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最简单的表述是"制度选择"——制度可以促成国家间的合作行为,若将人在建立制度方面的能动性考虑在内,就是人通过努力可以促成合作。如果这个命题确实反映了基欧汉的思想,那么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整体发展可以走出循环圃,不断地向更趋合理的方向发展.建构主义则进步突破机械的历史循环论,突出了人的观念的力量,重视人的实践活动的建构功能,强调了文化的作用.从循环理论走向进化理论的实质是关注人的能动性.如果说华尔兹的理论是人失能的世界,基欧汉的制度自由主义则是人有限能动的世界,而温特的建构主义则是人积极能动的世界.人的能动是国际关系和历史的推动力,人的复活也是国际关系的希望所在。 其次,从权力政治向校利政治发展.在现实主义顶峰时期,权力变成了一切国际关系活动的核心.二战后,摩根索建立现实主义理论大厦时,权力就开始走向神话.如果以权力为政治活动目的的情况持续下去,人类是永远没有希望的.当然,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权力仍十分重要,没人会否认这一点.但是,也可以看到一种越来越清晰的理念轨迹,它在更多地向权利的方向发展.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女权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很大一部分建构主义理论都表现出这种迹象.即使把国家作为主要的国际政治行为体,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国家之间争斗的原因很可能是权利没有得到承认而不是生存受到威胁.对等关系是要承认拥有平等的权利.即使对方再弱小,如果不承认对方的权利,就会形成不解之结。民族之间、个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权力和权利是政治学中永恒的概念,核心问题是谁是目的,谁是手段.如果人类社会要不断走向进步,就不应该忽视权利,并将权利视为目的,将权力视为手段.如果说现实主义是权力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则更加重视极利政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意义。 第三,从话语霸权向多元理论和方法论发展。如果说第一阶段是理想主义的天地,第二阶段是现实主义和科学方法论主导,第三阶段已经明显表现出多元态势,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论都是如此.无论哪个学者都很难说自己的理论就是惟一正确的国际关系理论,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惟一方法.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是多种理论并存,多种方法并存,而且同-个研究中有并用多种方法的现象,即所谓的后实证主义的状态.除三大主流理论之外,还有深入发展中的批判理论、规范理论、女性理论、后现论。除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之外,还有解释学方法论、解构方法论等等.这样的状态应该是正常状态,因为多理论、多方法论的竞争状态,才应该是"学问"的真实状态。 国际关系学是和现实结合很紧密的学科.从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看,国际关系理论,除了威慑理论等非常具体的理论外,宏理论一般对国际关系实践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有潜移默化的功力.从理论自身建设来看,它要解决的是最根本的问题,比如,我们是谁?世界是什么?国际关系是什么?理论本身的意义在于积累思想、传播学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国际关系理论经过近百年的积淀和沿革,深化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国际关系理论自身的学理旨趣。理论的根本功能是使人们对世界和人类的根本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使人类向更美好的未来发展.说到底,国际关系的根基是人与人的关系,国际关系学的终极关怀也应当是人。 国际关系论文:关于几个重要国际关系术语中文译法的讨论 [内容提要]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在译介外国国际关系文献的过程中引进了大量术语,但是在这些术语的译法上缺乏统一的规范,不利于学术研究的与交流的正常进行。本文讨论了十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术语的中文译法,结合这些术语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以及国际关系的语境给出了相应的推荐译名,旨在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与讨论,促进中国国际关系专业术语译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术语翻译;学术规范;译名标准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国际关系文献被中国学者翻译、评介,其间引进了大量的国际关系术语,但正如本文作者之一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说,“在这些名词的翻译上既缺乏权威的规定(如过去新华社出版的《人名地名译名手册》),也没有同业公会(如国际关系学会)认可的业内标准,结果就出现了一词多译的‘自由化’局面,造成了交流上的混乱和困难。” [1]专业术语规范化是任何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专业文献翻译水平的重要标志。如果每个学者都各自使用一种译法,没有统一、规范的术语,既不利于正常的学术交流的进行,也不利于读者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为了提高学术研究的精密性和准确性、保证学术交流的通畅,我们需要对这些翻译、引进的术语进行甄别和校正。正当国际关系学科在中国起步不久之际,术语译名的规范统一意义尤为重大,而任务也十分艰巨。 为了引起学界重视和讨论,争取尽早在术语译名问题上达成共识,本文将简要讨论几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术语的中文译法。这里所选取的术语在国际关系文献中使用较频繁,而译法分歧较多,有些通行译法不太符合术语的本来意思。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这些术语的原意及其在国际关系的特定语境中的用法来寻求它们在中文里比较贴切的对等词汇。 一、Identity(身份、认同、特征) Identity是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随着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建构主义的介绍越来越多,这个词在中文文献中也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在相当多的中文文献中,identity一词被译为“认同”[2],而建构主义经典文献《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的中文译者秦亚青教授在中译本里将其全部译作“身份”。 其实identity包含特性、身份和认同等多重意思:特征是人或事物的属性,借以认定其所属或类别;“身份”一词在中文里更多外在(客体对主体)认定的成分,它是一种社会性标识,而“认同”更多内在(主体对主体本身)认定的成分,具有主体性;英文的identity是兼有以上三种意义。下文将对这个词在建构主义理论文献中的用法进行考察,以表明这个词的不同意思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具体体现,而在一些中国学者对这个词的翻译中往往只表达出一种意思是不够准确的。 在1992年发表的《无政府是国家造就的: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一文中,温特对identity作了阐述,他指出,“identity是行为体对自身相当稳定的、特定角色的理解与预期……每个人都有许多与制度性角色相联系的identity,如兄弟、儿子、教师、公民等;国家同样也有许多identity,如‘统治者’、‘自由世界的领袖’、‘帝国’等等。[3]”在上文引述中,温特使用的第一个identity强调的是行为体对自身的“理解与预期”,因此应译作“认同”;而从其后强调的identity与角色的联系以及所列举的关于个人和国家的各种identity的例子来看,后两个identity应该译为“身份”。 Identity的三种意思在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书中也有明确表达。温特在讨论identity的定义时首先指出,“在哲学意义上,identity是使事物成为该事物的因素,这种用法在这里太宽泛而不适用。若据此用法,猎犬和自行车也具有identity[4]”。在这句话中,由于identity是使事物成为该事物的因素,应该理解为“特征”。 温特进一步指出,“我把identity作为有意图的行为体的属性(property)……这意味着identity是基于主体或单元层次上的特征,根植于行为体的自我理解(self-understanding)”。这里的“自我理解”也只是identity的一层含义,因为“这种理解的意义常常依赖于其他行为体是否以同样的方式想象这个行为体,因此,identity也具有主体间或体系特征。”在这里,温特明确地指出了identity的两种意义,即“两种观念可以进入identity,一种是自我持有的观念,一种是他者持有的观念”。[5]自我持有的观念是主体对自身的认定,而他者持有的观念是客体对自身的认定,当identity在第一种意义上使用时是主体的“认同”,而在后一种意义上是社会赋予主体的“身份”。 在《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书中还出现了identification一词,它是指“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他者的界线变得模糊起来,并在交界处产生完全的超越。自我被‘归入’他者” 。[6]秦亚青在中译本中将这个词译作“认同”是贴切的,因为“身份”是一种属性,而“认同”是主体的认知。两者的联系在于,一方面认同依赖于主体的角色和身份,另一方面,认同也是主体身份形成(identity-formation)的过程。在某些语境下,identity与identification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秦亚青将所有的identity都译作“身份”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主体对自身的认定与客体对主体的认定是两种不同的意思,一概译为“身份”显然不能体现两种意思的区别。 通过对identity一词在建构主义经典文献中用法的梳理表明,这个词在中文里最贴切的翻译应视上下文而定,不能一概而论;由于英文的identity兼有事物具有的属性、主体对自身的认定和客体对主体的认定等三种含义,而中文里需要用“特征”、“认同”和“身份”等不同词语分别表达,所以不管译成什么都会顾此失彼;但是为了表意的准确性,使用这个词汇时应仔细推敲其内涵和上下文意,以此选择合适的译法。 二、 International community(国际共同体) International community在中文里一般翻译为“国际共同体”,但也有译者将其译为“国际社会”(中文的“国际社会”一般对应international society)。考虑到society和community在国际关系中的特定内涵,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必要的。2002年9/10月号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登了一组讨论文章,题为“什么是国际共同体(international community)?”,《国外社会科学文摘》发表了这组文章的中译文,将标题冠之以 “什么是国际社会?”[7]。参与这次讨论的都是知名人士(包括著名思想家、活动家、记者和政治决策者等),他们在international community是否存在、存在的范围以及基本特征等问题上都存在分歧。可见它与我们通常使用的“国际社会”不同,后者的含义比较宽泛也较少争议,就是指“作为国际主要行为者在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总体”[8]。 在政治学中,community是与自然亲近性、共同利益和特定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的[9]。按照布鲁斯·克罗林(Bruce Cronin)的定义,国际/跨国共同体意味着“一系列具有共同社会特征、共同关系、共同经历和正面的相互依赖的政治行为体之间形成一种政治上的共识,使它们成为一个独特的团体。”[10]从International community对上述共同性的强调来看,译为“国际共同体”是最合适的。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学派的核心概念international society虽然在中文里译为“国际社会”,但是它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国际社会是有区别的,英国学派的international society与上面讨论的international community的内涵是一致的。按照布尔在其《无政府社会》一书中对“国际社会”的表述,“国际社会”的存在是因为“一组国家意识到特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它们也意识到彼此之间由一系列相互关系的共同法则联系在一起”[11]。 注意到英国学派使用的“国际社会”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社会的不同点及其与“国际共同体”概念的一致性,对于我们理解英国学派的核心概念、理论主张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共同体在现实中是否存在及其所指涉的范围也是有争议的,由于对共同价值和身份认同的强调,国际共同体有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将international community译为“国际社会”显然抹杀了这个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特定内涵以及不同作者在使用这个词语时的倾向性。 三、International regime(国际规制) 关于international regime一词的中文译法问题,不少学者曾进行了专门论证。目前出现的不同译法主要有:国际制度、国际机制、国际规制、国际体制、国际规则等[12]。由于regime一词在英文里本身意思就很多,所以中文译法引起很大的分歧和争论也就不足为奇。《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在regime词条下列出了七种汉语释义:1.政体、政权、社会制度;2.统治方式、时期;3.状况、状态和自然现象的特征;4.领域、范围;5.规范、纪律;6.方式、方法;7.制度、体系[13]。王逸舟也指出“单从字面上看,regime可以有‘规范’、‘规则’、‘体制’、‘制度’、‘政权’、‘政体’、‘安排’、‘管理方式’、‘统治形式’、‘系统设置’、‘精心安排的生活方式’等十余种译法。[14]” 目前国内学术界使用“国际机制”一词较多,并且中国学者也有这方面的专门著作[15],但是正如李少军所说,中文的“机制”一词早有mechanism与之对应,而且机制主要是指原理和功能[16],所以regime一词译为“机制”一方面意思不太贴切,另一方面则易与常用的mechanism的中文译名相混淆。 在国内背景下,regime是指一种既定的政府或宪政秩序,它由一套建立起来的规则(rules)和制度(institutions)所界定,用以调节国家内的个人、组织或阶级之间的关系。国内政治意义上的regime一般译作政权、体制等。虽然国内政治中的“政治体制(regime)”不如政治制度那样带有根本性、不易变更性,但是作为“一套既定的政府或宪政秩序”,或者与政权相联系的一系列“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17],是特定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具有相当的权威性、系统性和稳定性。 而在国际背景下,这个词汇被定义为,特定的国际关系领域中一系列自愿同意的(voluntarily agreed-upon)原则、规范、规则和程序,行为体的预期聚集于此[18]。由此可以看出,国际政治中的regime既不具备权威性安排,也不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它是建立在“自愿同意”的基础上的。注意到在国内与国际不同背景下regime的区别,将其译为“体制”也不太符合其在国际关系语境下的意思。 考虑到regime一词在国际关系中同时表达出规则、规范、制度等几种意思,而且也为了与机制、体制等常用的词语作必要的区分,似译为“规制”较妥。 四、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国际制度/机构) 在国际关系中, institution是一个与规制(regime)意义相近又不完全一致的词,随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新自由制度主义(Neo-institutionalism)兴起以来,institution一词较regime使用更频繁。 相对于其他术语,国内学术界对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的译法分歧并不大,大多数学者将其译为“国际制度”,也有少数译为“国际机构”[19]的。在一些政治学的辞典和百科全书中,institution一词也主要译为“制度”。但是正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所言,“人们经常在根本没有定义或者仅仅随意定义的情况下讨论institution”[20]。 基欧汉在《国际制度:两种方法》一文中专门讨论了institution的定义,他将其界定为“一系列约束行为、塑好预期、规定角色的规则(rules)”,“在国际关系中,有一些institutions是正式的组织,它们有规定的等级和实现有目的行动的能力。另外,诸如货币和贸易领域的国际规制(international regime)则是规则和组织的复合体[21]”。基欧汉还特别指出,institution根植于惯例(practice)。在这段定义中,基欧汉主要讨论了institution与国际组织、国际规制和惯例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学者中,任东来曾著文介绍基欧汉的国际制度概念,指其包括国际组织、国际规制和国际惯例三大块[22]。 以上考察表明,英文中的institution有机构、规则和惯例三层含义。上文已经提到,这个词在中文里主要出现的是“制度”和“机构”两种译法。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是,“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23]从这个释义可以看出,制度既可以指正式的规则(法令等),也可以包含非正式的惯例(礼俗等)。因此,institution译为“制度”可以表达出其三层含义中的两层,但是“制度”并不包含“机构”的意思。 由于institution一词在中文里没有一个完全的对等词,对这个词的译法的选择也需要视上下文而定。当作者论及国际规则和惯例时,可以将其译为“国际制度”;如果主要涉及那些具体的国际机构或组织(如WTO、IMF、EU 、NATO等),则应译为“国际机构”;而当其既论及国际规则(或惯例),又涉及国际组织,则可以译为“国际制度及机构”,这样的表述虽然略嫌繁琐,但是意思明确、贴切,符合其在英文中要表达的多层含义。 五、Balance of power;Power politics)(均势,力量对比;权力政治) Power一词在中文里译法很多,主要有权力、实力、力量、权势、大国等。与这个词相关的有两个术语:balance of power和power politics。由于对power的不同理解,balance of power相应地出现了均势、力量均势、权力均衡、实力平衡等几种译法,而power politics主要被译为权力政治、实力政治、强权政治等。 在政治学著述中,power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汇,而且不同的分析家也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Power在国际关系中是两类力量的集合体:实体性力量和关系性力量[24],前者是自身所拥有的实力(包括军事和经济方面),而后者体现为对其他行为体的影响力。Power的两种不同用法也给理解带来了困难,因此,“一些作者建议,应在第一种意义上使用capability一词,而‘power’只保留第二层意义可以减少表意的混乱。[25]” 由此表明,对power一词可根据两层意思分别译为实力和权力,当作者主要表达一个国家本身所具备的实力(capability)或持有物(possession)时,应译为“实力”;而当作者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力量关系(power relationship)时,则应译为“权力”。 Balance of power一词译为力量均势在语义有重复,力量和“势”表达的意思相同;译为均势、权力均衡、力量均衡在表达意思上是一致的,不过译为“均势”较其他译法更为简洁明确,因为“均”有“平衡(balance)”之意,而“势”则是“权力、力量(power)”。上文中讨论的“均势”实际上只表达出balance of power在国际关系文献中常用的一层意思。英文里balance有“平衡、均衡”和“余额、差额”两种基本含义,当balance作后一种理解时,balance of power应该译为“力量对比”,这一层意思一般不为中国学者所注意,但是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文献中是有明确表述的: 恩斯特·哈斯在一篇讨论balance of power不同含义的文章中所提到的第一种解释就是“力量分布(distribution of power)”,他指出,“这是balance of power一词出现在简单的描述性表达中,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用法” 。[26]马丁·怀特也指出这个术语可以表示“既定的力量分布状况,即任何可能的力量分布” 。[27] 另外,英文中还经常出现“有利于某一方的力量对比(the balance of power in one’s favor)”的表达,这时,balance of power应该理解为“力量对比”。 基于以上论述可以认定,balance of power可以表达“均势”和“力量对比”两种不同含义,后一层含义使用也比较普遍,但是一些中国学者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并没有仔细辨别,因此在翻译和阅读时有必要特别注意第二种意思,以免误读作者原意。 Power politics译为“权力政治”较为恰当,上文已经对实力和权力的关系作了说明,可以看出“实力政治”表达的意思较狭窄。用“强权政治”一词则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六、Public goods(公益) Public goods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最初也是由一些经济学家(如金德尔伯格对霸权稳定论的分析以及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等)引入到国际关系分析中的。这个词是本文收集到的术语中译法最多的一个,有“公共品”、“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公共物资”、“公共商品”、“公众商品”、“公共财货”、“公益”等八种之多[28]。 在经济学中,public goods译为公共品、公共商品等都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但是goods一词既可以表示实体的物品、商品,也可以表示抽象的利益、好处。正是由于它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词汇,所以伯格斯(Philip M. Burgess)和罗宾森(James A. Robinson)指出,政治学家常常用意义更明确的“利益(benefits)”来替代它。[29]由此可见,goods在这里应理解为利益而不是商品、产品或物品。 在国内和国际政治领域,由国家或集团等组织提供的public goods通常是非实体性的。吉尔平分析了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三种常见的public goods:自由开放贸易制度、稳定的国际货币、国际安全[30],这些就很难被界定成商品或产品。 考虑到国际关系的特定语境,而且goods一词本身也包含“好处、利益、福利”等意思,public goods译为“公益”更能体现这个词表达的基本含义。 七、Rreductionism(简化论/简化主义) 肯尼思·沃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把reductionist一词引入到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分类中,他将国际政治理论分为两类:一类是立足于从单元或次单元层次,另一类则是从体系层次上建构理论[31]。按照沃尔兹的解释,reductionist的方法是“通过了解部分的属性和互动来理解整体……通过分解有机体、并使用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及方法对它们的组成部分进行检查,进而了解这些有机体,这种曾盛行一时的尝试,也许是reductionist方法的典型例子” 。[32] 中国学者在介绍和引用沃尔兹的论述时,有的将reductionist理论译为“简化理论”,另一些则译为“还原理论”。[33] 在汉语里,还原和简化在语义上显然有很大差异,“还原”一词的意思是事物恢复原状如氧化物脱氧后还原为原物质,“简化”则是把繁杂的变成简单的[34]。Reductionist理论应该理解为一种将事物恢复原状的理论还是一种变复杂为简单的理论呢? 维奥蒂和考皮认为reductionism是一种导致过分简化(oversimplification)和不完全的分析方法,“在一些用法中,这个词指仅仅通过考察单元内部(如国家或个人),而忽略单元所处的环境以及单元与环境中的要素之间的互动来做出解释。……同样地,试图仅仅通过社会或社会心理关系来解释革命,而忽视经济、政治以及其他因素的理论家也被批评为reductionism”[35]。在这里,无论是忽视单元所处的环境以及单元与环境中的要素之间的互动还是忽视该理论以外的其他因素,与事物恢复原状并没有关系。《美国传统词典(双解)》对reductionism词条的释义是:“reductionism是用相对简单(simple)的原理解释复杂(complex)现象或结构的企图或趋势”[36],这里也强调的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解释过程。 由此可见,Reductionis m应该理解为“简化论/简化主义”,而不是“还原论/还原主义”。 八、Security dilemma(安全两难) Security dilemma是安全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最早由约翰·赫兹提出,按照这种观念,“在一个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A国可能完全出于防卫和自保目的而增加其防务开支的水平,但是其他的国家视A国具有侵略企图、对此作最坏的打算也是合理的。它们也相应地增加自己的军备水平,导致A国感到不安全,并且打算进一步增加军事开支。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A国最初试图增强安全的努力引起的过程使其感到更不安全[37]”。 这个术语的中文译法主要有“安全两难”和“安全困境”两种。从一般意义上理解,“两难”和“困境”的区别不大,都可以表达面临困难的选择的意思。但是考察dilemma一词的本意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两种译法也是有区别的。 从词的本来意义来看,dilemma指“两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式中的每一个都会引起某个令人不满的结果。[38]”应用到国际关系方面,处于security dilemma中的国家实际上只有两种选择,而且两种选择都有不利之处:如果针锋相对,势必会加重本国的财政负担,而且会导致军备竞赛的升级,最终还可能引发军事冲突;而如果不采取措施,国家可能失去武装自己的最佳机会,使国家安全甚至生存处于危险之中。 对dilemma一词的本义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确切含义的考察表明,“困境”一词表达的意思太宽泛,而dilemma译为“两难”较之更为准确。 九、Three images(三种意象) Three image的概念是肯尼思·沃尔兹在《人、国家与战争》一书中提出来的,用来概括三种关于战争起源的理论解释,这三种解释也通常被理解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 虽然《人、国家与战争》这本国际关系经典文献很早就被翻译为中文,而且沃尔兹关于战争根源的三种解释也经常被引用和提及,但是译介者通常用“三种分析层次”来替代Three images这个关键概念。这个词的中文译法主要有“三种想象”、“三个概念”、“三个层面”、“三种设想”[39]等。 沃尔兹概括的三种解释的确存在于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不同层次上,但是image一词并没有“层次”或“层面”的意思。《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多元主义、全球主义及其超越》一书中将三种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也归结为三种images,在这本书中,image被定义为“一种关于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的总体看法(general perspective)”[40]。这里所使用的image与沃尔兹的用法是相同的,只是后者的范围是局限于国际关系中的某一问题(战争的根源)的“总体看法”。 作为一种“看法”的image属于认知的范畴,是对人们对事物的抽象化和认知的构建。在心理学中,image一般译作“意象”,这种译法应用到这里也是合适的。因为意象(image)是指人们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思想中重现的形象,而沃尔兹所提出的Three images正是对政治哲学家们认识战争本源的不同“意象(观念形态)”进行的归纳。 十、 Reflectivism (反映主义) 罗伯特·基欧汉在1988年的《国际制度:两种方法》一文中提出了理性主义(rationalistic)和反映主义(reflective)两种方法的区分,这种区分后来也被应用到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分类中。中国学者在翻译和介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著述中出现了关于reflectivism一词的三种译法:“反映主义”、“反映论”或“反思主义”[41]。 按照基欧汉对那些reflective学者的表述,“他们强调国际制度活动的‘主体间意义(intersubjective meanings)’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在对这些规范的意义进行评价时,理解人们如何看待制度性规范与规则,以及他们就此所进行的对话,与衡量这些规范所带来的行为变化具有同等重要性。” [42]这些学者强调,“制度不仅反映了建立制度的单元的偏好和权力,制度本身也塑造单元的偏好和权力。因此,制度是行为体的构成要素,反之亦然” 。[43]由此可见,制度与单元是双向而非单向的,它们相互反映。 基欧汉进一步指出,“为了强调这种观点的重要性,也为了专注与理性主义理论的对话,我将那些强调了这些主旨的世界政治作者作为一个思想流派的成员。……既然他们都强调人类的反映(reflection)对制度的性质、最终对世界政治的特征是重要的,那么,我为这些学者创造了一个新名词,称他们为‘反映主义(reflective)’学者。”[44]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reflective的方法强调国际制度活动的‘主体间意义’的重要性,不是把制度与行为体的关系视为单向反映的过程,它们把被理性主义所忽视的人的理解与反映揭示出来。汉语里的“反映”是指“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45],应用到这里就是指行为体接受和回应制度影响的过程。 在中文里,“反思”一词主要指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如果把基欧汉所归结为reflective(或reflectivism)的各种思想视为对传统的“理性主义”方法的“反思”也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一种思想的出现都可以视为对已经存在、并与之对立的思想的“反思”。但是基欧汉在这里使用reflection一词,所强调的这些理论的一致性在于它们关注人对制度的理解和认知,而不在于它们对“理性主义”进行了反思。 以上论述表明,reflectivism译为“反映论”或“反映主义”是恰当的,但是在哲学上,“反映论”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46]”。这一点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refelctivism有所不同,因此,译为“反映主义”可以与哲学上的“反映论”相区别。 本文分析了一些在国际关系文献中出现较频繁、译法较多的术语,存在不同译名的术语远不止这些,这里就不一一讨论。在搜集相关译名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一些术语的不同译法出现在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著作中,有时甚至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这表明某些学者在处理重要概念的中文译法时的随意性,术语的规范性问题还没有成为学术界的自觉和共识。有鉴于此,本文对于上文讨论到的术语,结合这些术语在原文中的意思和国际关系的特定语境,文章也尝试性地给出了相应的推荐译名。当然,本文不可能也没有想要确定一个译名标准,只是为了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讨论,权当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各抒己见以求集思广益。 为了推动国际关系术语译名标准化问题的解决,我们在此提出几条建议供学术界同仁参考。首先,国际关系类核心期刊在审稿、校对过程中可以在本刊物中使用统一的专业术语译法,并且将有分歧的术语的译名标准附于刊末供读者参考和讨论。其次,国外学术著作往往附有相关的索引和术语一览,以往我们在翻译、出版时多将其略去,近年来随着国内学术界学术规范意识的觉醒,对主题和人名索引的也有所重视,以后对专业术语也应跟上。有国际关系类书籍业务的出版机构可以建立一套术语数据库,在其出版著作中统一用法并在附录中加入术语的原文、中文对照一览表。最后,借鉴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编订或翻译本学科辞书的经验,可以由国际关系研究机构或专业学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订出版本学科的术语辞书。总而言之,术语译名的标准化工作需要国际关系学者、研究机构、出版社、杂志社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共同推进。 国际关系论文: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源流 摘 要: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形成和演变构成了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的重要内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注重理性个体的作用,坚持国际关系发展的进步论。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康德、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开始,经过相互依存理论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发展达到一个高潮,占据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半壁河山。冷战后以全球治理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新的方向上进行探索,注重对非主权国家行为体和世界政治中的社会性力量的研究。 关键词: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和平;全球治理 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学的重要传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主流流派之一。D 曼宁把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概括为如下几点:自由主义认为人性是向善的,并且是可以教化的;个人的自由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个人自由与福利、社会正义和安全有赖于法制;自由主义的历史观是进步的,它认为合于理性的人类社会的规范设计是可以实现的。①自由主义的发展源远流长,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的思想根源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对国家(城邦)先验性正义目标以及理念的阐述可谓自由主义在此一方面的发端。②但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还是来自从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的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的传统。 一、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的传统:从康德到威尔逊 18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思想革新。在启蒙运动中,一批睿智的思想家高擎理性主义的大旗,对以欧洲专制主义和宗教神权为代表的腐朽“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挞伐。理性主义和人类尊严的思想激流以摧枯拉朽之势无情地荡涤着几百年来一直禁锢人们头脑的陈腐渣滓。人类似乎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智慧。正如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Kant)所言,这是一个“让光明照亮人类的思想的黑暗角落”③的时代。 尽管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大多是从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一般的哲学问题,但也有些思想家在此哲学基础上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秩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成为了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约翰·洛克(JohnLocke)、让 雅克·卢梭和康德。这些思想家确立了自由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与中世纪的神权和蒙昧主义不同,他们认为,理性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天然禀赋。理性个人的目标是自我实现,这乃是一种“自然状态”。而国家不过是社会中的个体之间订立“契约”的产物,其唯一目的就是保障人们建立在推理基础上的自然权利。④ 在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中,对后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康德。在西方自由主义发展史上,康德的思想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与洛克“免于侵害”的消极个人自由观念不同,在康德那里,个人自由的理念强调的是个人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或者说,人是自由的,他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立法。政府应该在法律和正义的原则下维护个人的安全和福利。与马基雅维里相反,康德认为个人不是手段,而是目的。积极的个人自由观是康德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⑤在国际政治哲学方面,康德认为,国家之间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公民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理性,最终会使国家之间的关系从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过渡到法制状态,从而实现“永久和平”的目标。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对于后世的共和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即民主和平论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对此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论述。 然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国际政治领域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思想是传统的均势论,以梅特涅和俾斯麦为代表的欧洲政治家们成了维持欧洲均势的大师,他们试图通过复杂致密的结盟关系来维护国家利益和维持欧洲和平。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异于对这些努力的无情讽刺。为此,当时的一些政治家和学者们开始对人类理性进行深刻的反思,希望摆脱这种均势论宿命式的悲剧,这直接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理想主义国际关系思想。 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现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总统兼学者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Wilson)、约翰·默里(JohnMurray)、帕克·穆恩(ParkerT Moon)和英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齐默恩(AlfredE Zimmern)、菲利浦·诺尔贝克(PhilipNoel Baker)和大卫·米特兰尼(DavidMitrany)等人。 理想主义否认人性恶的本质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根源的现实主义观点。齐默恩认为人类的本性无所谓善恶,关键在于后天的教化。之所以发生战争不是人类缺乏国际共同体的观念,而是知识的局限使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⑥如威尔逊所言:“恶与善俱来来,纯金常被侵蚀”⑦。也就是说,尽管人的天性中存在着愚昧和无知,而独裁者也可以利用这个弱点实现自己的野心,但是教育和宣传的力量可以克服这个弊端。因此,理想主义者十分重视对于民众的教化。同时,世界人民的交往也有助于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充分发挥,彼此形成世界共同体的观念和国际主义精神,从而在根本上杜绝战争的根源。 在国际政治领域,理想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依靠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力量来追求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和普遍正义。这集中体现在威尔逊对于战后安排的“十四点”方案,以及作为该方案的直接成果———国际联盟的建立上。威尔逊学者和政治家的双重背景使他可以把自己的理想主义和平方案付诸实践。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美国国会的演说中首次提出了“十四点”计划作为构建战后世界和平的基本纲领。针对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国际政治弊端,“十四点”计划主张,各国应当放弃秘密外交、取消贸易壁垒、公海自由航行、鼓励民族自治、裁减军备等;作为“十四点”计划的核心,威尔逊强调战后应当建立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的国际组织。威尔逊的这一国际组织方案以集体安全原则取代了均势原则,是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它也集中反映了理想主义的国际秩序理念。理想主义认为一战前的均势体系的瓦解及一战的爆发,是各国漠视国际法和国际道德正义原则的恶果,而建立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⑧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是这一理想主义理念的伟大试验⑨。它所体现的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于后来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但国际联盟在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政治进程中并没有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它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等事件中表现得软弱无力,特别是,它没能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并最终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些事态促使爱德华·H·卡尔、汉斯·摩根索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国际关系理论家开始反思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有效性问题,对它的一系列基本假设和内在逻辑进行大胆的质疑,认为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用“应该如何”(shouldbe)的乌托邦式假设代替了“现实如何”(tobe)的理性主义思考,从而必定在现实国际政治中遭到挫败。⑩他们进一步提出了以强权和利益为核心的国际政治范式,从而创立了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学派。自此之后近三十年,现实主义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研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如此,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于后来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思想财富。 二、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诸流派 20世纪50、60年代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在传统主义和科学行为主义辩论中发展的。这场争论尽管十分激烈,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一场虚假的战争” ,双方的争论仅仅是限于研究方法上的分歧,尽管这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念和思想层面却鲜有深入的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真正巨大进步是20世纪60、70年代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出现,以及它们在理论上的交锋,这些构成了延续至今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主导潮流。所谓“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标签,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和经典现实主义。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世界政治的发展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如核战争的恐怖阴云、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石油危机、全球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大大增强了全球相互依存的程度,从而引发了国际政治理论家们对世界政治本质的重新思考,他们开始反思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进一步从早期理想主义的遗产中发掘出了有价值的思想,与世界政治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发展出新的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并逐渐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一大主流流派。 自然,“新自由主义”的标签只是一种泛指,因其研究重点和具体观念的差异,其中还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在这里,我们把它简单归纳为三个有代表性的流派: (一)相互依存理论 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使处于冷战中的人们认识到,核战争的结果无异于人类的集体毁灭;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环境生态等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加剧。这些深化了国际政治研究者们对于世界政治中相互依存的认识,也最终促进了相互依存理论的诞生。 相互依存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基欧汉(RobertKeohane)、约瑟夫·奈(JosephNye)和理查德·罗斯克兰斯(RichardRosecranse)等。基欧汉现为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奈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两人长期合作研究,成果丰硕,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国际关系理论学界被传为佳话。相互依存理论就是两人共同创立的,其代表作也多是合作完成的。主要有《跨国关系和世界政治》、《权力与相互依存》等。后者是相互依存理论的巅峰之作。罗斯克兰斯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其反映相互依存思想的代表作是《贸易国家的兴起》。 相互依存理论全方位挑战了现实主义的一些基本设定。现实主义认为,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唯一重要的行为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非国家行为体尽管存在,却不能发挥什么实质性作用,只是主权国家权力政治的从属物。 相互依存理论反对国家中心主义,认为主权国家不再是世界政治的唯一行为体,越来越多的超国家和跨国家组织在国际层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等。相互依存理论重视对跨国关系的研究,注重对一体化后果及影响的分析。现实主义认为,主权国家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军事上的安全,其次才会考虑经济、环境等事务。相互依存理论认为,一体化的发展不仅使得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加深了,而且加强了军事、政治、经济、环境和生态等领域全方位的“复合相互依存(ComplexInter dependence)”,现实主义从军事、安全等“高政治”向经济、环境等“低政治”过渡的优先次序被打破了,世界事务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以主权国家强权和利益为核心的国际间政治模式应该逐步让位于超越主权国家范围的众多跨国问题研究议程。 相互依存理论的出现打破了现实主义理论独霸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状态,大大拓宽了理论研究的视野,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变革分析的思路和议程,为现代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相互依存理论或复合相互依存理论的基础上,新自由制度主义才得以诞生,并对于冷战后出现的全球治理论等最新自由主义世界政治理论产生了直接影响。以至于相互依存理论的代表作《权力和相互依存》被誉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 在复合相互依存理论的基础上,以基欧汉为中心的一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者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被称为“制度理论(institutiontheory)”或“规制理论(regimetheory) ”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除基欧汉以外,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还有奥兰·扬(OranYoung)、恩斯特·哈斯(ErnstHass)等人。 与相互依存理论不同,自由制度主义理论接纳了新现实主义理论的若干基本假设,如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唯一重要的行为体、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等,尽管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及其后果有不同的解释。 与此同时,它还吸收了博弈论、理性选择等新的研究方法,使其理论分析更加严谨而实用。 根据斯蒂芬·克莱斯勒(StephenCrasner)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所谓“规制”指的是“一系列明示或默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行为体对特定国际关系问题领域的预期围绕它汇聚起来”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于“制度”或“规制”有不同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多包含在这个定义中,强调了制度在规范行为体的行动,汇聚其期望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建立在博弈论基础上的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ChoiceTheory)是新自由主义制度研究的主要方法论工具。理性选择理论又称公共选择理论,它最早来自经济学研究的分析方法,其基本观点包括,把集体行动的个体看作是富有理性的行为者,这些个体的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自身行动中他们可以在权衡利弊后作出于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从而构成集体行动的一般逻辑。理性行为体通过功能、博弈和学习三种途径建立合作。 相应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起点是理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国家。自由制度主义同样承认国家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但它认为,即使是在无政府状态的自助的国际体系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基欧汉认为,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并不必然地依赖利他主义、理想主义、个人荣誉、共同目的、规范的内化或对某种文化价值观的共同信仰。 相反的,富于算计的理性的国家之间关系并不必然是冲突,国家的优先目标也并非仅仅是军事安全。在国际制度和规制的规范和强化作用下,国家之间的合作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甚至在开始时创建制度主导合作的霸权国家消失后,霸权后的合作也仍然是可能的。 在这里,制度的力量逐渐发挥了独立而持久的作用,国家关注的不再是相对收益,而更多的是绝对收益。为此,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目标应当转移到探讨合作在何种条件下得以出现并维持,以及制度合作的演变上来。合作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并得以维持,行为体的预期就会受其规范,增加彼此获取的信息,建立信用体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最终推动该制度下所有行为体利益的最大化。 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借鉴了现实主义理性分析的前提和方法,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是可能的,从而在世界观上持有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它紧紧把握住了世界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给出了全新的解释。新自由制度主义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崛起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尤其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尽管基欧汉自己也承认它存在不少缺点 ,但它对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却是显而易见的。作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和新现实主义之间的争论构成了冷战结束前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的主要内容。当然,制度主义并非这一时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全部,民主和平论(TheoryofDemocracyPeace)在20世纪70年代的出现及其在冷战结束前的“再发现”就是明证。 (三)共和自由主义:民主和平论 虽然“民主和平论”被认为是冷战后世界政治研究最有意义的成果 。但作为一种安全模式的思想,它早已存在,因而它被称作“重新发现的”(rediscov ered)理论 。最早提出类似理论的是康德,他论述了被称之为“永久和平”(PerpetualPeace)的安全模式。具有民主和法制精神的共和国组成的不断扩大的共同体可以在国际法的原则下最终达到“永久和平”。因为共和政体的制约机制能阻止共和国家冒险进行战争;而非民主国家是否进行战争则全凭独裁者不受制约的意志 。康德的思想被称作“自由主义的国际主义” ,它在一战前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十四点”中提出,“依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决定自己制度的国家”“爱好和平”,“能够获得正义的保证,并得到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公平待遇而不至遭受暴力和损人利己的侵略” 。1919年J·熊彼特进一步提出“民主的资本主义能导致和平”的命题 。当代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新认识民主和平的问题,并逐步理论化系统化。斯莫尔(MekvinSmall)和辛格(DavidSinger)于1976年首先把民主和平作为一种基于经验事实的现象进行描述 ;1983年多伊尔(MichaelDoyle)在《康德、自由主义遗产与外交》一文中正式将“民主和平”作为一种理论提出来 ;冷战结束后,“民主和平论”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有关著作层出不穷,其中,布鲁斯·拉塞特(BruceRussett)在其著作《把握民主和平:冷战后世界的原则》中对它作了系统论述 。 作为一种关于国际安全模式的假说,现代“民主和平论”的主要观点有 :(1)国际关系中的一条经验法则是,民主国家之间从不(或很少)发生冲突;(2)即使它们之间发生冲突,彼此也不大会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因为这有悖于民主的原则和理性;(3)专制国家之间或者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之间更容易发生冲突,而且更易于以武力解决争端。更有甚者认为,与民主国家相比非民主国家更加好战(War prone) 。 作为一种经验法制,“民主和平论”者的重要依据之一便是“民主国家少战争”的“经验事实”(em piricalfacts)。如果说康德的“永久和平”只是一种理想的话,那么当代“民主和平论”者则试图通过各种统计与分析,证明这一现象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普遍存在。斯莫尔和辛格及多伊尔认为,自1816年以来民主国家之间几乎就没有真正发生过战争 。 对此,“民主和平论”者的理由有二,一是民主国家内部的制度约束(institutionalrestraints),一是民主国家之间共同的民主规范和文化(normandculture) 。 一方面,“民主和平论”者认为,国内政治中发展起来的一些制度和规范影响一国对外行为模式,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在国内政治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对外政策决策上的不同。民主政体强调通过和平方式进行有规则的政治竞争,因而民主国家国内政治矛盾的解决不是通过消灭对手而实现的,这使得民主社会无论从国家、地区还是个人层面上来说,都是稳定的。而在非民主国家的政治竞争中胜者得到全部,败者没有机会重新崛起;非民主国家的稳定必须建立在没有有效的的基础之上 。具体来说,制度约束体现为:首先,民主国家的选举制度决定政府要对选举实体(electionbody)负责。其次,民主国家政体中的分权(PowerDivision)和制衡(CheckandBalance)原则使得外交决策责任多元化,从而可避免作出一些极端的决定。另外,由于民主国家进行战争要经过公开辩论和民主政治诸环节的认可,故备战的时间更长,也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在时间上提供了缓冲机会。 对于民主的规范和文化因素,“民主和平论”者认为,民主国家所共同拥有的精神气质(ethos)也使得民主国家之间很少发生战争,这些精神气质的根本特征在于和平竞争和政治妥协。一个民主国家会设想其它民主国家也会以有规则和平竞争的办法解决争端,并且将其运用到对外关系中,因此,民主国家对其他民主国家的印象是积极的,从而民主国家彼此认为是和平的,并会形成相互尊重的关系。相反,民主国家同非民主国家之间缺乏这种抑制纷争的精神气质 。 尽管“民主和平论”从概念、事实到逻辑均存在着诸多缺陷,被为数不少的学者所批评 ,但因其一个暗含的逻辑便是世界和平的稳固基础在于扩展西方所认同的民主制度,因此它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政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开辟了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思考的一条引人注目的蹊径。 三、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全球治理及其它 从20世纪新自由主义异军突起开始,它和同时诞生的新现实主义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和前两次大论战不同,双方一直未能分出高下,反而出现了明显的所谓新(现实主义) 新(自由主义)合流的趋势。即论战的双方都从自己最初的立场退却,互相吸收对手的一些基本理论要素,使得它们在一些基本理论要素方面趋同,甚至基欧汉自己都承认制度理论被贴上自由主义的标签几乎是一种“误导” 。从而,争论对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都大受影响。自由主义甚至整个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转向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特别是,1991年冷战以一种令人始料未及的方式戛然而止,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解释力不足的窘境令诸多国际关系理论家措手不及。这使得一些学者开始另辟蹊径,致力于发展一些解释力和预测性更为强大的理论。其中,从本质上属于自由主义传统的全球治理理论以其新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人注目。当代全球治理理论的最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是现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的詹姆斯·N·罗斯诺(JamesN Rosenau),此外还有大卫·赫尔德(DavidHeld)、奥兰·扬、恩斯特 奥托 泽姆佩(Ernst Otto Czempie)、马丁·休逊(MartinHewson)、马克·赞齐(MarkW Zacher)、克雷格·墨菲(CraigN Murphy)、多米尼克·鲍威尔(DominicPowell)等人。 罗斯诺对当代学理意义上的全球治理观念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特别是他所提出的“分合(fragmegra tion)论”的世界观成为全球治理理论的哲学基础,为该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共同的知识平台。“分合”(fragmegration)的英语单词是由“分散(frag mentation)”一词的前半部分(fragme )和“整合”(integration)一词的后半部分( gration)结合而成。该词的构成形象地表达了“分合论”世界观的思想内核:当代世界政治变迁的动因包含着分散化和一体化两个同时起作用的趋势,这两个因素在当代全球政治的进程中又分别指涉了全球化(globalizing)和区域化(localizing)的现象。当代全球政治的图景正是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当代世界中全球化和区域化在时间是共时性的(simultaneous),在空间上是相互交叠的(overlapping)。一方面,随着跨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全球公共问题领域的涌现以及公民政治技能革命性的提高,全球化的进展迅速而深入;另一方面,以众多的少数民族自治的要求、宗教和文化次团体的增生、形形色色认知共同体(epistemiccommunity)的出现为标志,区域化的趋势也日益突出。当代世界“分合”的进程正在三大领域展开。在经济领域,经济全球化和新的“经济民族主义”(economicnational ism)。 相互交叠。在社会领域,“分合”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是“全球公民社会”(globalcivilsoci ety)意识就逐渐形成,另一方面,国家自主权和权威的散失使得人们觉得必须依靠归属于适当的集体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并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恐怖组织和民族宗教分离主义势力就是最显著的例子。最后,在政治领域,全球化的动因使得传统的民族国家治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当代世界政治中越来越多的议题超越了民族国家主权的界限。在跨国和超国家层面上,主权国家处理政治事务时深受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的制约。几乎与国际组织作用不断加强同步,一般民众的政治视野更加开阔,主权国家的政治决策也越来越难以博得大多数国民的支持。在“分合”进程的影响下,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权威结构大受侵蚀,当代世界政治体系正在经历意义深远的变革,这一变革集中体现在全球事务中的权威迁移(relocationofauthority)。 全球治理论者认为,推动权威迁移的因素来自六个方面 。首先是冷战的结束和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竞争的终结去除了两极结构的束缚,使权威迁移的进程在体系层面上成为可能。其次,两极结构的崩解造成了冷战后世界局势的动荡状态(turbulence) ,与此同时,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个世界日益缩小,这些前所未有的态势促使人们去寻找更加有效的政治组织形式。第三,公民的技能革命(skillrevolution)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界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同时更加容易地参与集体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第四方面的因素来自次团体主义(subgroupism)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分化出大量有组织的实体,它们成为新的权威中心和忠诚目标。第五个因素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全球化大大削弱了维系商业和金融关系的传统方式。最后,权威迁移的进程被不断出现的全球相互依存事态所加速,这些事态强化了跨国合作的密切形式,例如新近不断高涨的社会运动 。总之,权威迁移的动因来自“分合”世界观下同时展开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间的互动。有些情况下,超越国家边界的控制机制得到加强,而在另外的情况下,邻里间心理安慰和种族归属等需要则催生和强化了区域化的控制机制。 尽管当代世界事务大多数仍然是在主权国家管辖的框架内展开的,但是随着国家内部和外部各种新的控制机制的出现,越来越“呼唤全球政治权威甚至治理的新形式。” 罗斯诺把这种“新形式”称作“权威领域(spheresofauthority,SOAs) ”。所谓权威领域,指的是一些可以行使权力的行为体,在各自相应领域里可以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服从。与国家主权权威不同的是,这种服从主要不是依靠国家机器的强制力获得的,其服从主要来自民众对于它的信任和认可。权威领域往往没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并且常常不具有领土性,它可能是全球性的,也可能是区域性的,同时其影响范围在不断地发生扩大或缩小的变化。 国家主权权威向形形色色的权威领域的迁移是当代世界政治变革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在许多问题上国家也要和其他权威领域一样去争取自己的权力以获得人们的认同。当代世界政治的主轴开始从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统治(governent)向以权威领域为中心的“治理”变革 随着世界政治分合趋势的不断发展和权威迁移的不断加速,国内(domestic)和国外(foreign)之间的分野不断淡化,以前清晰坚固的划分国内和国外的边界(boundary)日益模糊和易渗(porous),以权威领域为基础的治理(governance)则大行其道。特别是,众多全球公共问题的出现使得全球规模的治理成为世界政治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总之,“治理从头起便须区别于传统的政府统治概念”。 全球治理论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回归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与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不同,全球治理论大胆地放弃了国家中心论的基本限定,把世界政治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纬度,敏锐地发现了其中最新的发展趋势。在本体论和世界观上,全球治理无疑是自由主义传统和全球主义的融合,然而在方法论上,它一方面没有彻底放弃实证主义的实在论和个体主义,同时也能够吸收诸如建构主义和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的社会建构方法和整体主义,这无疑折射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精神,为走进新千年的五彩缤纷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增加了一个新的方法和门径,不仅对于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创建富有启迪意义,还为解决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困境指明了一条有益的道路。 国际关系论文: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历史逻辑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5页) 今天,中国正在向现代化转型,与之相应,在理论思维上,中国也要达到一个新高峰和新境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时代,而国际关系理论正是中国学人认识和把握这个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思维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哲学层面,哲学层面谈的是本体论问题,另一个是逻辑层面,涉及的是方法论问题。当然,方法论问题也属于哲学问题,但就逻辑而言,它本身就是方法论问题。人类最初的理性思维方法是形式逻辑,其特点是排斥矛盾,强调一致和同一性。其极端发展就是近现代数理逻辑的出现。数理逻辑从笛卡尔开始,直到布尔建立逻辑代数,语言被固化为数学符号以尽量减少歧义。形式逻辑在微观和程序性较强的认识领域产生了积极作用,计算机的出现就是这种作用的物质成果。形式逻辑因其排斥矛盾的特点,所以在社会科学,特别是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始终缺乏具有革命意义的突破。 近代形而上学是形式逻辑在思维领域发展的高峰,它把本来是完整的世界切割成无限细微的片段,微积分既是这个时代的成就又是这个时代的缩影:象圆一样是个不可分割的社会科学被切割成无限多的直线片断。但不管学科分得如何细微,当对微观世界的研究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人们就发现世界本是整体性联系着的,为了研究树木就必须研究森林,需要把这些很细的部分用对立统一的方法联系在一起,于是就出现了辩证逻辑。康德、黑格尔就出现了。黑格尔是辩证逻辑的集大成者,他将原先被学科分解的肢离破碎的科学纳入沿着必然性发展着的和联系着的整体。但他的辩证法也有单线性的缺点,客观世界的演进按照其主观逻辑并服从于主观逻辑。这就产生了必然性被必然性所否定的悖论。二十世纪的科学实验,特别是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大千世界其实有着许多处于不同参照系,或着说不同时空结构中的不同必然性,其中只是被纳入人的思维逻辑即被认识和控制并服务于人的事件的才是我们人类的必然性,人们没有认识到的其他事件的必然性,对人而言则是偶然的。也就是说,必然性是多线条的,偶然性是联系这些“必然性”线条的结点。这是黑格尔的主观逻辑无法解释的更为复杂的大逻辑,这个逻辑我称之为“历史逻辑”。历史逻辑,顾名思义,就是历史本身的逻辑。 这里所说的“历史”不仅是人的历史,而是包括人的历史在内的自然历史,这里所说的“逻辑”,就是历史的必然性。逻辑是必然性的核心内容。关于历史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历史合力”思想,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思想,都给我们提供了理解问题的线索。1890年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写道:“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行,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象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希望都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终归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第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8-479页。) 特定的规律只能是特定时空结构中的历史运动。人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历史的客体。人的认识本身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人类,不管其个体还是总体,其生命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认识的事物,对人而言,是无限和绝对的,而可认识的事物是有限和相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对自然的认识,对必然性的把握是脆弱和有限的。世界是多参照系下的物质的多元存在。因此,真正的偶然性只是人类认识之外的其他事物的必然性。而我们传统上讲的必然性则是对人而言并被人的主观逻辑所规定了并通过实践性扬弃了的偶然性。人的必然性的尽头则是偶然性即没有参与认识主体历史并存在于其他事物中的必然性。比如中美撞击事件,对美国的认识而言,是必然的,因为它决定要来南中国海,但对中国来说,则是偶然的,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美国人主观逻辑中的“必然性”。双方磨合的结果便形成了历史逻辑本身。这种逻辑为中美双方所认识并形成新的即更接近历史逻辑的主观逻辑。对国际关系而言,决定其逻辑走向的则是国家间动量在兴衰中转化和守恒,这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经济、政治等在内的动量转换;转换的结点由偶然事件所拉动,并由此引起原有必然性的终结,如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凡尔赛体系;1917年十月革命引起两个阵营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因此,人类历史的必然性扬弃并改变着偶然性,同时偶然性也扬弃和改变着人类历史。 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终极原因(黑格尔),多元共和是世界存在的基本方式。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不同事物存在于不同的参照系之中,运动是参照系转换的结果。不同的参照系中的物质运动有不同的坐标,不同坐标中的物质运动则有不同的必然性。不同必然性间冲突,并在冲突中相“磨合”,最后形成一个类似恩格斯晚年所称的“历史的合力”,合力运动的轨迹便是自然历史逻辑演化的轨迹。人类只有认识和利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轨迹;人类只有根据主观逻辑主动认识、能动地利用历史逻辑,而不能取消历史逻辑。历史逻辑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由多种必然性相联结、多种运动矢量相合成的开放的多棱巨网。这张巨网是以非逻辑的方式,以散状分布的偶然性事件为结点,由包括人的个性在内的诸多偶然性相互冲突和磨合后共和而成的结果。一句话,历史必然性是偶然事件之间无数有限连线联结的总和,也是人思维对历史现象的事后抽象。 黑格尔的“必然性”是对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的扬弃性继续,而同一律与必然性存在的前提是坐标同一和时空同构。但世界本质是处于不同坐标系、不同参照系和不同时空结构中,因而具有不同必然性的物质运动的共和。 从这个意义上说,偶然性是历史逻辑的先导,它牵动着历史的量变,也带动着历史的质变。不是偶然性服从于人类认识到的“历史必然性”,而是人的认识要首先适应由偶然性联结而成的“历史合力”。因此,自然历史运动的法则是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而人类历史运动的总路线是自然与自觉的统一,是历史逻辑与主观逻辑的统一。逻辑存在于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既定参照系之中,非逻辑则是诸多不同参照系因而不同逻辑体系中存在着的事物的动量交换的方式。意识是历史逻辑中的能动要素,人类只是历史逻辑构成的片断。人类历史的必然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自然历史的必然性则是客观与客观的统一。必然性是逻辑化的后果,就其形式而言,历史逻辑似乎是包括思维个性在内的偶然事件辩证作用后,所产生的环环相扣和无始无终的逻辑链。 国际关系是历史逻辑自我展示的形式之一,就其内容而言,历史逻辑似乎是包括国家意识形态在内的国家力量相互转化和动量守恒的轨迹。具有质变化意义的新历史多不发生在原有必然性的肯定过程之中,而是往往发生在被必然性抛弃即被否定的地方并以此为前提。比如东方文明向西方的文明转换并没有发生在东方文明发展的峰巅地带,而是发生在被中世纪文明的必然性抛弃的大不列颠孤岛上;社会主义的历史并没有发生在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而是发生在被资本主义抛弃的国家等等。对此,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有较明白的表述,他说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的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90页。) 但是,作为学科的国际关系也有自己的学术特点,而学术间不同特点的产生则是由于其逻辑原点的差异。国际关系理论是以国家主权为逻辑原点,其实践是以国家风险为代价。国际关系实践不能在实验室中预制和勘误,因此,国际关系理论也不能在实验室中证实和证伪。 有人将证伪作为认识真理的基础,其实,科学哲学中证伪主义本身也有伪问题的方面:证伪的前提是用于证伪的信息必须完全。在实践中,信息不可能完全:从横向说,我们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与我们处于同时期的所有信息,从纵向说,我们甚至不能认识和把握每分钟之后我们面临的所有新信息。比如我们无法把握一场风暴是否由遥远的一只蝴蝶扇翅所致(即蝴蝶效应),也不能预知一只蝴蝶的某次扇翅是否在将来会引起一场风暴。有人说,我当然知道明天将要发生的事,这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回答,这与恩格斯曾批评一些人用踩死一只蚂蚁的庸俗方法来证明死就是死,而不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一样。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决定了证伪和证实的“真”与“假”的判断永远是有限的和相对的,完全的和绝对的证伪和证实都是不可能的,绝对观念的真理性在鲜活的历史逻辑面前没有立足之地。换言之,如果证伪或证实(实证)方法可以获得绝对正确的原理,人的历史就不会犯重大错误,至少不会犯重复性的重大错误。而事实上的情形是,新一代人总在重复前几代人的错误。 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常青。1844年恩格斯提出“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历史逻辑”的提出,就是一个将逻辑归还历史的过程。 历史逻辑以非逻辑、偶然性为主导的存在方式,不仅使国际关系理论有了更生动的色彩,同时使国际关系学科有了实践品质;国家风险的不可实验和不可重复性质,又使国际关系的实践品质高于其他许多学科。这就要求国际关系理论及其学者应当具有较强的实践品格:它要求国际关系理论及其学者不仅要有能力解释世界,更要有能力改变世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束之高阁的所谓“逻辑体系”,其教学目标也不应是为了培养脱离实践的“神圣家族”,与此相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存在和发展的目标,在于研究发生在中国时空结构中的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性,并通过积极实践,将其他时空结构中的国家发展的必然性与中国发展必然进程相融合。因此,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不仅要有“中国主体”的概念,从长远考虑,还要有“中国价值”的概念。前者服务于中国崛起前与世界的关系,后者服务于中国崛起后与世界的关系。肯定即规定。中国价值,是一个中国规定世界同时又为世界所规定的概念,价值之间的主体是多元和平等的。 由于国际关系学术所具有的国家风险特点,国际关系学科要求其研究人员不仅要有相应的能力,而且要有特殊的国家责任的意识。外交无小事,对此基辛格有深刻的论述,他说: 学者分析国际体系的动作;政治领袖则建立国际体系,分析者与从政者的观点大异其趣。分析者可自定研究主题,而政治人物所面对的却是客观环境塑造的问题。分析者可投入充分的时间追求确切的结论;但政治领袖最大的挑战却是时间压力。学者没有风险,如果结论错误,大可重新来过;政治领袖却只有一次选择,一旦出错便覆水难收。学者可掌握所有相关事实,其成败取决于个人学养;政治人物必须在眼前无法断定利弊得失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历史对他的评价将根据他如何明智地面对无可避免的变局,尤其是他如何维护和平而定。”(《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1页) 基辛格是一位实践性较强并对国际关系有较大贡献的学者,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在这里婉转批评国际关系研究的坐而论道和不负责的经院学风,国际关系是有很强的实践目标即国家利益,而可以参与实践的国际关系理论附带有国家风险的。这就使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不能仅仅是坐而论道的专家,而应是致力于改变历史的实践并对国家命运负责的学者。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首先要解决中国崛起带来的利益变化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有一种重政策,轻利益研究,将“不违背政策”当作限定研究原则的倾向。但政策是随国家利益而非政策变化,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研究出这种变化,那我们的研究就只能走向僵化和空泛。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要讲中国价值和中国的国家利益,要为中国崛起服务,为平等地立于民族之林服务。其次,历史逻辑的多元性和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主体性,要求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要有中国的立场,没有这个立场,就不会有鲜活的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具体到研究方法,方法论不要走向庸俗,古今中外的方法论都有其合理的价值,但不合理的运用,则反会窒息科学。比如现代学术强调要学习西方,写文章要讲究完备的注释。其实,中国古代学术研究对注释的要求恐怕在当时只会嫌其过而不会嫌其无,但在其达到高峰之际反成了窒息科学的桎梏。五四时期及中国共产党时期提倡新文化,打破了这种种学术桎梏,大大地解放了科学并使其成为大众可能参与的文化活动。中国“”又将这种本有积极意义的活动推向极端并使其走向庸俗,这又从另一面窒息了科学和科学精神。今后我们当总结方法论发展的历史,科学地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本身是最革命的东西,方法不能成为窒息科学和僵化思想的工具。历史逻辑中偶然性的主导性地位要求国际关系学者具有特殊的学术品质,即在学术上他是学理性的,而在实践及其认识上,他又是艺术的和政治的。国际关系本质上是一门艺术。 国际关系论文:科技革命与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摘 要 历次科技革命不仅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二战结束以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深刻而广泛,最重要的影响是: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与多极化的出现;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日益面临挑战;对南北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促使人类战争观念的转变,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关键词 科技革命 国际关系 演变 科技革命是科学技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根本性的革命性的质的突破和飞跃。它不仅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二战结束以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深刻而广泛,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一方面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与多极化的出现和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日益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对南北关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还促使人类战争观念不断发生转变,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1 近代科技革命与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近代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历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证明了这一点。近代以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工业大革命,这场革命造成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造船业以及航海交通的大发展,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欧洲各国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使人类社会从手工工场时代跃入机器大工业时代。这次科技革命不仅使一直以来处于欧洲文明边缘的小岛国——英国因为最早开始了这场革命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导致了现代国际关系的萌芽。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前,虽然15世纪、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之间开始发生交往,但这种联系是不经常的、片面的,因而不存在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工业革命后,随着天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航海事业达到空前规模,各大洲内部和各大洲之间开始了经常性的、较为密切的联系,全球性的国际关系才开始逐渐形成。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期开始,以电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标志,它引起了电灯、电话、电报和电动机的出现,以及钢铁工业、汽车工业、航空业和铁路、公路交通、化学工业等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并最终促使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国际关系的发展从此具有了明显的全球性、整体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件的影响。而每个国家,特别是一些主要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也会对全球国际关系产生各种影响,特别是由于国家实力的不平衡发展。几个在经济、军事实力方面对其它国家具有压倒优势的强国,在国际事务中常常起着主导的作用,并相互争夺世界霸权。而在这次科学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德国和美国,英法紧随其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国家要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最终在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性的大战。先后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并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了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争霸的两极格局。两次大战的发生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其根本原因就是科技革命造成各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 近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清楚地说明,伴随着科学技术中心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国际关系格局也总是发生着相应的变化。19世纪英国称霸世界,20世纪上半叶德国对英国霸权的挑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都是与这些国家在当时世界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密切相关的。 2 新技术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近代的两次科技革命以及它们引起的产业革命延续时间长达上百年,它们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往往被其他方面的影响所掩饰,因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代科学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虽然深刻,但表现却并不是非常明显,这影响了对于科学技术因素的重视程度。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的新技术革命是以原子能、计算机、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与前两次相比不仅更加直接和明显,而且更加深刻和广泛。 (1)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转换,美苏两极格局最终解体,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力量对比的变化,科技革命引起一些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革命性增长,从而导致国际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军事实力长期是国际较量制高点。大国都倾力于军事领域,追求着由军事强国而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科技力在国力中逐步取代军事力成为国际较量的一个制高点。在新的形势下,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科技、经济实力的差距逐渐拉大,并最终解体,由此导致两极格局的终结。与此同时,现代科技革命兴起不仅使日本、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而且,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在近二十年来急剧上升,这些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着国际关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日益面临挑战。国家主权是国家固有的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最重要属性,表现为一国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和对外的独立自主权。正是由于这一根本属性,国家才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也才能成为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具有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可共享的特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观念正日渐受到挑战和侵蚀。特别是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克服了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进行信息的自由传递,使每个国家在严格意义上讲已经没有了秘密。此外,地理上边界的重要性也被国际分工、国际市场体系和科学技术在国际间的转移和流动而极大地削弱了,因而给每个国家维护自己的主权带来了威胁并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已经使国家拥有绝对的主权是完全不可能的了。当所有的国家都在声明它们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时候,一个本质上互相依存的世界的运转和管理所需要的协定,正在慢慢地侵犯着它们的主权。而在未来越来越开放的国际社会,国家主权的部分削弱和部分让渡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传统意义的国家主权概念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 (3)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对南北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20世纪中期开始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与近代的科技革命相比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一是耗资大。新研究项目的开展,新产品的开发,实验设备的配置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二是需要很高的综合科研销售系统,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全面、系统、发达的基础科学,齐备的科技人才,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技术,一流的实验条件,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完善的产品推广销售系统等条件,这样才能保证处于领先地位的新产品能够迅速研制、开发、利用并销售出去。 新技术革命所具有的这两个新特点使绝大多数科研活动只有发达国家才有能力进行,致使世界科技活动的80%以上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重不到20%。而在年人均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科技人员的数量等方面,发展中国家都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南北科技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而其引起的后果将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以低价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成技术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因其的落后而不得不向发达国家出口廉价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以换取外汇,再从发达国家高价进口制成品。这种不平等贸易使本已十分巨大的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也会因此而不断深化甚至还可能激化。 (4)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还促使人类战争观念不断发生转变,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在人类历史上,尽管曾发生过大小数千万次的战争,但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其作战能力、打击力、杀伤力、破坏力都远不能与今天相比。今天,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大量新型武器的产生,战争的领域向上扩展到了“无高不可攀”的境地,向下则可潜入到海底深处。山障、路障等在高科技武器的作用下,失去了昔日的威风。在英阿马岛之战中,英国的空军急速开赴远在1.3万km之外的马岛进行空战;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空军远涉重洋,长途飞行3 200km,进行大规模空袭。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凭借着夜战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使夜战场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单向透明”的战场,多国部队主要的作战行动大都放在夜间进行,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果。核武器的出现及其所具有的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更是使现代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在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的今天,全世界处于一种一按电钮就可以在一瞬间全部毁灭的状况之中。过去认为交战国必有一方胜利,一方失败,而战胜国从胜利中所得的利益一定比付出的多的想法,已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为历史所淘汰了。也就是说,人类的战争观念已经发生转变。在当今时代依靠科技优势,通过和平手段来追求、实现国家目标,已有了可能。制约世界战争的和平因素正在增长。正是这种观念的转变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旋律。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60年以来世界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处于总体和平状态的重要原因。 3 结论 总而言之,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产生着更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21世纪是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哪个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就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也就会在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 国际关系论文:试论近现代国际关系中主权观念及实践演变 [论文关键词]政治主权 经济主权 文化主权 [论文摘要]主权是政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实践内容。在近现代国际关系近400年的历史进程中,主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正确认识这种代际演变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给国家主权适当的定位。 一、近代国家主权的早期实践 主权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在权力的意义上它的出现与国家是同步的。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国家主权从未得到过法律形式的确认,甚至国家本身也还没有对主权的系统和理性的认识,但对最高权力的追求始终是国家本能的目标,实际上也存在着主权的意识。到14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丹,首次提出主权概念,并以此作为当时世俗君主与基督教教会斗争的武器。15、6世纪的欧洲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的运动,大量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独立自主的邦国和君主国组成的新格局。按恩格斯的说法,“日益明显日益自觉地建立民族国家的新趋向,是中世纪进步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1] 1618年,拥护宗教改革,反对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哈布斯堡王室统治的新教联盟与天主教联盟之间因奥地利统治者压迫捷克新教徒,剥夺新教徒的政治权利而爆发了战争,在随后30年中,当时欧洲大国君主先后卷入战争,使德意志内部邦国之间的宗教战争成为一场席卷欧洲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到1648年,战争在参与各方签署《威斯特伐利呀亚和约》后宣告结束。在和约中,启蒙学者提出的国家主权主张首次通过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国际条约而得到确认。国家主权原则首次在国际关系中被付诸了实践。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是欧洲有史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几乎欧洲所有大国都参加的政治会议。教皇虽派使节参加了会议,但首次作为会议的旁听者,世俗的君主国家成了会议的主角。国家、战争等这些曾经为教皇把持的重要权力转移到外交家和政治家的手中,这种以世俗的主权国家举行会议解决国际问题做法开创了先例,标志着国际关系开始了崭新的时代。和约的签订更表明国家主权的原则正式被应用到国际关系的实践当中了。和约关于卡尔文教派和路德教派享有同等地位的规定,彻底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下的世界主权论,使主权原则彻底的摆脱了神权的束缚而开始成为一个世俗的概念。和约缔结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的制度,从而把主权原则日常化为国家基本的行为准则。 关于威约在国家主权原则方面的重大价值,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科尔顿作过高度的评价:“和约标志着国际法法上现代欧洲国家体系的出现。聚会在威斯特伐利亚的外交家们代表着,不承认有任何有上级和公共约束力的独立势力。再没有任何人能说欧洲在宗教、政治或者其他方面具有真正意义的统一。欧洲被认为是由大量毫无联系的、主权的、自由的和分离的原子,即国家所组成。这些国家按照他们自己的法律行动,按照他们自己的利益,组成或者解散联盟,交换大使和使节,抉择战争与和平,根据均势的变化而转变立场”。[2]其评价是合乎实际的。 国家主权作为进步的国际关系原则,虽在近代长期被看作是欧洲国家的专利。但这一概念的内在逻辑使其最终突破欧洲的地域,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延展。最早接过主权旗帜的非欧洲国家固然是美国,但美国与欧洲列强在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相近的本质决定了它在政治地域概念上与欧洲没有太大的差别。真正突破欧洲主权藩篱的是拉丁美洲和日本。18世纪末和19 世纪初席卷拉丁美洲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独立运动是欧洲以外的国家争取主权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运动。经过长期的斗争,到19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先后出现了18个独立的主权国家,1823年美洲各国举行的巴拿马会议提出了“尊重各个缔约国的主权”和“不干预的原则”,著名的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玻利瓦尔还提出:“我们每个国家的独立与主权是与整个大陆的独立与主权不可分割的”[3]。引申出了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主权新原则。1826年美洲大陆会议确认了这些原则,在与会国签订的《团结、联合和永久同盟条约》中,规定了共同维护各个缔约国的主权与独立;各缔约国的争端通过调解和仲裁来解决;努力发展外交政策的共同基础,但不干涉缔约国自己的决定等原则。近代日本曾与其他国家一样,经受过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干涉,但经过“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发展的道路,确立了自己的独立主权地位。 二、20世纪上半期国家主权的发展 进入20世纪,一战的爆发和战后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主权主要局限在欧洲国家之间相互认可的现状。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一批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开始打破了主权在地域范围上的有限性,使争取国家主权成为世界性的进步潮流。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产生,使国际关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具体到国家主权方面,一战主要在两个方面推动了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关系中实践中的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其一 在国际法的意义上,作为一战的产物,国际联盟是国际社会第一次以全球性的法规的形式确认主权。使国家主权和独立不受侵犯的国际关系的新原则从此确立起来。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国联的这些建议并未被当时的欧洲列强所尊重,即使在凡尔赛和会期间,不仅战败国和落后国家的主权得不到尊重,实力稍弱的国家也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好处,一度对建立国联持积极态度的美国最终拒绝加入,注定了国联最终失败的结局。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微细的整个国家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4]。到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的兴起,最终埋葬了国联。 其二 俄国十月革命。苏维埃俄国不仅率先提出了所有国家和民族都有权拥有自己的国家的主权的主张,在苏俄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对外政策性文件《和平法令》中,宣布“凡是把一个弱小的民族合并到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同意合并、希望合并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侵占和兼并别国领土的行为……最后不关这个民族是居住在欧洲还是居住在远隔重洋的国家,都是一样”[5]。在苏俄那里不仅率先宣布了主权独立的原则还身体力行地在对外关系中付诸了初步的实践,在国际关系中树立了尊重弱小国家主权和独立自主地位的典范。1919年的《苏俄政府第一次对华宣言》中,苏俄政府宣布“放弃一切特权,废弃俄过商人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商站。任何一个俄国官员、牧师和传教士不得干预中国事务。如有不法行为,应依法受到当地法院的审判。在中国除了中国人民的政权和法院不应当有其他的政权与法院”[6]苏联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宣布尊重中国主权,废弃在华特权的国家。 列宁时期苏俄的主权政策为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关系中的实践开创了良好前景。但到斯大林时期,苏联逐渐偏离了这一轨道,苏联在与弱小的国家打交道时不仅不尊重其主权独立,而且公然侵犯别国主权。二战后,苏联在“有限主权论”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理论指导下大肆干涉别国内政。从而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而苏联解体的直接表现,就是大批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而成为主权国家。 三、二战后主权观念的演变 二战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关系中广泛付诸实践的重要转折点。二战战后国际社会痛定思痛,联合起来维护国家主权和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宪章》宣布“欲免使后世再糟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残不忍睹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类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以及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的环境,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随着联合国把主权原则确立为基本的原则,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使这一原则在国际关系中得到普遍的认可。 60年代,除了非洲国家获得主权地位,完善了主权国家体系和国际社会进一步强调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的原则外,国家主权在实践中最显著的成就表现在:经济主权的提出和不断强化方面。基于经济受支配导致国家主权不完整的事实,发展中国家在独立之初就明确表示,西方对本国资源和经济命脉的控制是贫困和落后的重要根源,加深了政治依附和实际上的主权不完整。因此,他们在制定国内经济发展战略时,首先把矛头指向了,西方国家在其国内的经济势力,普遍地宣布取消原宗主国的经济特权。 1974年的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规定了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经济主权原则。1974年12月,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把经济主权的规定加以了法制化的规范,明确规定了每个国家对其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权等。该宪章是自《联合国宪章》来国际社会在国家主权规范方面最重要的文件,如果说后者确立了国家政治独立的话,前者则确立了经济主权的国际关系原则。无论是在对主权内容的明确性方面,还是在内涵方面都是对联合国宪章的重突破和发展。体现了主权意识在在经历了长期的国际关系的实践发展后在国际社会不断的强化和深化。在国家主权的意义上,拥有了与联合国宪章同等重要的国际法的价值。70年代也因此成为国家主权实践的黄金时期。 进入90年代,国家主权的内涵出现新的变化,文化主权成了国际社会关注新焦点。“9·11”事件以来,在文明冲突论日益盛行,文化的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主权作为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概念,是在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针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侵蚀和文化霸权而提出的。西方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和主导力量,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还包括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推广,想使西方式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把经济全球化异化成了一场霸权色彩浓厚的文化扩张运动,面对西方文化扩张战略的挑战以及全球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表现出的紧张关系,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包括一些发达国家赋予了主权以更多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文化主权的概念。把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同维护国家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放在了国家主权战略的重要位置。 四、结语 从主权的概念与实践的发展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主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惟一不变的是它作为国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力,是国家在内部事务方面不受干预的和最高的权威。虽然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一理念有所弱化。但它仍将是今后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 当然,论及国家主权的演进时,一种主权的一个方面被强调,并非意味着主权本身趋于单一性。20世纪60年代经济主权的提出突出的是国家对控制自然资源和天然财富的紧迫性,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主权的突出并不意味着政治独立和经济主权问题已经不复存在或者已经得到切实的解决,而这是由于特定的国际背景,使文化主权在各国主权考虑中被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而主权的其他内涵和地位也可能因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由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 国际关系论文: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源流 摘 要: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形成和演变构成了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的重要内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注重理性个体的作用,坚持国际关系发展的进步论。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康德、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开始,经过相互依存理论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发展达到一个高潮,占据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半壁河山。冷战后以全球治理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新的方向上进行探索,注重对非主权国家行为体和世界政治中的社会性力量的研究。 关键词: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和平;全球治理 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学的重要传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主流流派之一。D 曼宁把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概括为如下几点:自由主义认为人性是向善的,并且是可以教化的;个人的自由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个人自由与福利、社会正义和安全有赖于法制;自由主义的历史观是进步的,它认为合于理性的人类社会的规范设计是可以实现的。①自由主义的发展源远流长,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的思想根源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对国家(城邦)先验性正义目标以及理念的阐述可谓自由主义在此一方面的发端。②但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还是来自从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的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的传统。 一、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的传统:从康德到威尔逊 18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思想革新。在启蒙运动中,一批睿智的思想家高擎理性主义的大旗,对以欧洲专制主义和宗教神权为代表的腐朽“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挞伐。理性主义和人类尊严的思想激流以摧枯拉朽之势无情地荡涤着几百年来一直禁锢人们头脑的陈腐渣滓。人类似乎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智慧。正如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Kant)所言,这是一个“让光明照亮人类的思想的黑暗角落”③的时代。 尽管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大多是从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一般的哲学问题,但也有些思想家在此哲学基础上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秩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成为了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约翰·洛克(JohnLocke)、让 雅克·卢梭和康德。这些思想家确立了自由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与中世纪的神权和蒙昧主义不同,他们认为,理性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天然禀赋。理性个人的目标是自我实现,这乃是一种“自然状态”。而国家不过是社会中的个体之间订立“契约”的产物,其唯一目的就是保障人们建立在推理基础上的自然权利。④ 在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中,对后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康德。在西方自由主义发展史上,康德的思想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与洛克“免于侵害”的消极个人自由观念不同,在康德那里,个人自由的理念强调的是个人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或者说,人是自由的,他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立法。政府应该在法律和正义的原则下维护个人的安全和福利。与马基雅维里相反,康德认为个人不是手段,而是目的。积极的个人自由观是康德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⑤在国际政治哲学方面,康德认为,国家之间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公民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理性,最终会使国家之间的关系从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过渡到法制状态,从而实现“永久和平”的目标。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对于后世的共和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即民主和平论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对此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论述。 然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国际政治领域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思想是传统的均势论,以梅特涅和俾斯麦为代表的欧洲政治家们成了维持欧洲均势的大师,他们试图通过复杂致密的结盟关系来维护国家利益和维持欧洲和平。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异于对这些努力的无情讽刺。为此,当时的一些政治家和学者们开始对人类理性进行深刻的反思,希望摆脱这种均势论宿命式的悲剧,这直接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理想主义国际关系思想。 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现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总统兼学者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Wilson)、约翰·默里(JohnMurray)、帕克·穆恩(ParkerT Moon)和英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齐默恩(AlfredE Zimmern)、菲利浦·诺尔贝克(PhilipNoel Baker)和大卫·米特兰尼(DavidMitrany)等人。 理想主义否认人性恶的本质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根源的现实主义观点。齐默恩认为人类的本性无所谓善恶,关键在于后天的教化。之所以发生战争不是人类缺乏国际共同体的观念,而是知识的局限使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⑥如威尔逊所言:“恶与善俱来来,纯金常被侵蚀”⑦。也就是说,尽管人的天性中存在着愚昧和无知,而独裁者也可以利用这个弱点实现自己的野心,但是教育和宣传的力量可以克服这个弊端。因此,理想主义者十分重视对于民众的教化。同时,世界人民的交往也有助于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充分发挥,彼此形成世界共同体的观念和国际主义精神,从而在根本上杜绝战争的根源。 在国际政治领域,理想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依靠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力量来追求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和普遍正义。这集中体现在威尔逊对于战后安排的“十四点”方案,以及作为该方案的直接成果———国际联盟的建立上。威尔逊学者和政治家的双重背景使他可以把自己的理想主义和平方案付诸实践。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美国国会的演说中首次提出了“十四点”计划作为构建战后世界和平的基本纲领。针对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国际政治弊端,“十四点”计划主张,各国应当放弃秘密外交、取消贸易壁垒、公海自由航行、鼓励民族自治、裁减军备等;作为“十四点”计划的核心,威尔逊强调战后应当建立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的国际组织。威尔逊的这一国际组织方案以集体安全原则取代了均势原则,是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它也集中反映了理想主义的国际秩序理念。理想主义认为一战前的均势体系的瓦解及一战的爆发,是各国漠视国际法和国际道德正义原则的恶果,而建立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⑧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是这一理想主义理念的伟大试验⑨。它所体现的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于后来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但国际联盟在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政治进程中并没有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它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等事件中表现得软弱无力,特别是,它没能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并最终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些事态促使爱德华·H·卡尔、汉斯·摩根索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国际关系理论家开始反思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有效性问题,对它的一系列基本假设和内在逻辑进行大胆的质疑,认为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用“应该如何”(shouldbe)的乌托邦式假设代替了“现实如何”(tobe)的理性主义思考,从而必定在现实国际政治中遭到挫败。⑩他们进一步提出了以强权和利益为核心的国际政治范式,从而创立了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学派。自此之后近三十年,现实主义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研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如此,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于后来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思想财富。 二、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诸流派 20世纪50、60年代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在传统主义和科学行为主义辩论中发展的。这场争论尽管十分激烈,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一场虚假的战争” ,双方的争论仅仅是限于研究方法上的分歧,尽管这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念和思想层面却鲜有深入的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真正巨大进步是20世纪60、70年代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出现,以及它们在理论上的交锋,这些构成了延续至今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主导潮流。所谓“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标签,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和经典现实主义。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世界政治的发展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如核战争的恐怖阴云、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石油危机、全球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大大增强了全球相互依存的程度,从而引发了国际政治理论家们对世界政治本质的重新思考,他们开始反思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进一步从早期理想主义的遗产中发掘出了有价值的思想,与世界政治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发展出新的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并逐渐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一大主流流派。 自然,“新自由主义”的标签只是一种泛指,因其研究重点和具体观念的差异,其中还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在这里,我们把它简单归纳为三个有代表性的流派: (一)相互依存理论 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使处于冷战中的人们认识到,核战争的结果无异于人类的集体毁灭;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环境生态等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加剧。这些深化了国际政治研究者们对于世界政治中相互依存的认识,也最终促进了相互依存理论的诞生。 相互依存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基欧汉(RobertKeohane)、约瑟夫·奈(JosephNye)和理查德·罗斯克兰斯(RichardRosecranse)等。基欧汉现为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奈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两人长期合作研究,成果丰硕,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国际关系理论学界被传为佳话。相互依存理论就是两人共同创立的,其代表作也多是合作完成的。主要有《跨国关系和世界政治》、《权力与相互依存》等。后者是相互依存理论的巅峰之作。罗斯克兰斯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其反映相互依存思想的代表作是《贸易国家的兴起》。 相互依存理论全方位挑战了现实主义的一些基本设定。现实主义认为,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唯一重要的行为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非国家行为体尽管存在,却不能发挥什么实质性作用,只是主权国家权力政治的从属物。 相互依存理论反对国家中心主义,认为主权国家不再是世界政治的唯一行为体,越来越多的超国家和跨国家组织在国际层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等。相互依存理论重视对跨国关系的研究,注重对一体化后果及影响的分析。现实主义认为,主权国家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军事上的安全,其次才会考虑经济、环境等事务。相互依存理论认为,一体化的发展不仅使得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加深了,而且加强了军事、政治、经济、环境和生态等领域全方位的“复合相互依存(ComplexInter dependence)”,现实主义从军事、安全等“高政治”向经济、环境等“低政治”过渡的优先次序被打破了,世界事务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以主权国家强权和利益为核心的国际间政治模式应该逐步让位于超越主权国家范围的众多跨国问题研究议程。 相互依存理论的出现打破了现实主义理论独霸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状态,大大拓宽了理论研究的视野,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变革分析的思路和议程,为现代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相互依存理论或复合相互依存理论的基础上,新自由制度主义才得以诞生,并对于冷战后出现的全球治理论等最新自由主义世界政治理论产生了直接影响。以至于相互依存理论的代表作《权力和相互依存》被誉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 在复合相互依存理论的基础上,以基欧汉为中心的一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者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被称为“制度理论(institutiontheory)”或“规制理论(regimetheory) ”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除基欧汉以外,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还有奥兰·扬(OranYoung)、恩斯特·哈斯(ErnstHass)等人。 与相互依存理论不同,自由制度主义理论接纳了新现实主义理论的若干基本假设,如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唯一重要的行为体、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等,尽管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及其后果有不同的解释。 与此同时,它还吸收了博弈论、理性选择等新的研究方法,使其理论分析更加严谨而实用。 根据斯蒂芬·克莱斯勒(StephenCrasner)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所谓“规制”指的是“一系列明示或默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行为体对特定国际关系问题领域的预期围绕它汇聚起来”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于“制度”或“规制”有不同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多包含在这个定义中,强调了制度在规范行为体的行动,汇聚其期望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建立在博弈论基础上的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ChoiceTheory)是新自由主义制度研究的主要方法论工具。理性选择理论又称公共选择理论,它最早来自经济学研究的分析方法,其基本观点包括,把集体行动的个体看作是富有理性的行为者,这些个体的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自身行动中他们可以在权衡利弊后作出于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从而构成集体行动的一般逻辑。理性行为体通过功能、博弈和学习三种途径建立合作。 相应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起点是理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国家。自由制度主义同样承认国家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但它认为,即使是在无政府状态的自助的国际体系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基欧汉认为,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并不必然地依赖利他主义、理想主义、个人荣誉、共同目的、规范的内化或对某种文化价值观的共同信仰。 相反的,富于算计的理性的国家之间关系并不必然是冲突,国家的优先目标也并非仅仅是军事安全。在国际制度和规制的规范和强化作用下,国家之间的合作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甚至在开始时创建制度主导合作的霸权国家消失后,霸权后的合作也仍然是可能的。 在这里,制度的力量逐渐发挥了独立而持久的作用,国家关注的不再是相对收益,而更多的是绝对收益。为此,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目标应当转移到探讨合作在何种条件下得以出现并维持,以及制度合作的演变上来。合作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并得以维持,行为体的预期就会受其规范,增加彼此获取的信息,建立信用体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最终推动该制度下所有行为体利益的最大化。 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借鉴了现实主义理性分析的前提和方法,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是可能的,从而在世界观上持有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它紧紧把握住了世界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给出了全新的解释。新自由制度主义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崛起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尤其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尽管基欧汉自己也承认它存在不少缺点 ,但它对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却是显而易见的。作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和新现实主义之间的争论构成了冷战结束前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的主要内容。当然,制度主义并非这一时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全部,民主和平论(TheoryofDemocracyPeace)在20世纪70年代的出现及其在冷战结束前的“再发现”就是明证。 (三)共和自由主义:民主和平论 虽然“民主和平论”被认为是冷战后世界政治研究最有意义的成果 。但作为一种安全模式的思想,它早已存在,因而它被称作“重新发现的”(rediscov ered)理论 。最早提出类似理论的是康德,他论述了被称之为“永久和平”(PerpetualPeace)的安全模式。具有民主和法制精神的共和国组成的不断扩大的共同体可以在国际法的原则下最终达到“永久和平”。因为共和政体的制约机制能阻止共和国家冒险进行战争;而非民主国家是否进行战争则全凭独裁者不受制约的意志 。康德的思想被称作“自由主义的国际主义” ,它在一战前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十四点”中提出,“依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决定自己制度的国家”“爱好和平”,“能够获得正义的保证,并得到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公平待遇而不至遭受暴力和损人利己的侵略” 。1919年J·熊彼特进一步提出“民主的资本主义能导致和平”的命题 。当代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新认识民主和平的问题,并逐步理论化系统化。斯莫尔(MekvinSmall)和辛格(DavidSinger)于1976年首先把民主和平作为一种基于经验事实的现象进行描述 ;1983年多伊尔(MichaelDoyle)在《康德、自由主义遗产与外交》一文中正式将“民主和平”作为一种理论提出来 ;冷战结束后,“民主和平论”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有关著作层出不穷,其中,布鲁斯·拉塞特(BruceRussett)在其著作《把握民主和平:冷战后世界的原则》中对它作了系统论述 。 作为一种关于国际安全模式的假说,现代“民主和平论”的主要观点有 :(1)国际关系中的一条经验法则是,民主国家之间从不(或很少)发生冲突;(2)即使它们之间发生冲突,彼此也不大会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因为这有悖于民主的原则和理性;(3)专制国家之间或者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之间更容易发生冲突,而且更易于以武力解决争端。更有甚者认为,与民主国家相比非民主国家更加好战(War prone) 。 作为一种经验法制,“民主和平论”者的重要依据之一便是“民主国家少战争”的“经验事实”(em piricalfacts)。如果说康德的“永久和平”只是一种理想的话,那么当代“民主和平论”者则试图通过各种统计与分析,证明这一现象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普遍存在。斯莫尔和辛格及多伊尔认为,自1816年以来民主国家之间几乎就没有真正发生过战争 。 对此,“民主和平论”者的理由有二,一是民主国家内部的制度约束(institutionalrestraints),一是民主国家之间共同的民主规范和文化(normandculture) 。 一方面,“民主和平论”者认为,国内政治中发展起来的一些制度和规范影响一国对外行为模式,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在国内政治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对外政策决策上的不同。民主政体强调通过和平方式进行有规则的政治竞争,因而民主国家国内政治矛盾的解决不是通过消灭对手而实现的,这使得民主社会无论从国家、地区还是个人层面上来说,都是稳定的。而在非民主国家的政治竞争中胜者得到全部,败者没有机会重新崛起;非民主国家的稳定必须建立在没有有效的的基础之上 。具体来说,制度约束体现为:首先,民主国家的选举制度决定政府要对选举实体(electionbody)负责。其次,民主国家政体中的分权(PowerDivision)和制衡(CheckandBalance)原则使得外交决策责任多元化,从而可避免作出一些极端的决定。另外,由于民主国家进行战争要经过公开辩论和民主政治诸环节的认可,故备战的时间更长,也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在时间上提供了缓冲机会。 对于民主的规范和文化因素,“民主和平论”者认为,民主国家所共同拥有的精神气质(ethos)也使得民主国家之间很少发生战争,这些精神气质的根本特征在于和平竞争和政治妥协。一个民主国家会设想其它民主国家也会以有规则和平竞争的办法解决争端,并且将其运用到对外关系中,因此,民主国家对其他民主国家的印象是积极的,从而民主国家彼此认为是和平的,并会形成相互尊重的关系。相反,民主国家同非民主国家之间缺乏这种抑制纷争的精神气质 。 尽管“民主和平论”从概念、事实到逻辑均存在着诸多缺陷,被为数不少的学者所批评 ,但因其一个暗含的逻辑便是世界和平的稳固基础在于扩展西方所认同的民主制度,因此它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政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开辟了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思考的一条引人注目的蹊径。 三、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全球治理及其它 从20世纪新自由主义异军突起开始,它和同时诞生的新现实主义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和前两次大论战不同,双方一直未能分出高下,反而出现了明显的所谓新(现实主义) 新(自由主义)合流的趋势。即论战的双方都从自己最初的立场退却,互相吸收对手的一些基本理论要素,使得它们在一些基本理论要素方面趋同,甚至基欧汉自己都承认制度理论被贴上自由主义的标签几乎是一种“误导” 。从而,争论对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都大受影响。自由主义甚至整个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转向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特别是,1991年冷战以一种令人始料未及的方式戛然而止,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解释力不足的窘境令诸多国际关系理论家措手不及。这使得一些学者开始另辟蹊径,致力于发展一些解释力和预测性更为强大的理论。其中,从本质上属于自由主义传统的全球治理理论以其新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人注目。当代全球治理理论的最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是现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的詹姆斯·N·罗斯诺(JamesN Rosenau),此外还有大卫·赫尔德(DavidHeld)、奥兰·扬、恩斯特 奥托 泽姆佩(Ernst Otto Czempie)、马丁·休逊(MartinHewson)、马克·赞齐(MarkW Zacher)、克雷格·墨菲(CraigN Murphy)、多米尼克·鲍威尔(DominicPowell)等人。 罗斯诺对当代学理意义上的全球治理观念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特别是他所提出的“分合(fragmegra tion)论”的世界观成为全球治理理论的哲学基础,为该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共同的知识平台。“分合”(fragmegration)的英语单词是由“分散(frag mentation)”一词的前半部分(fragme )和“整合”(integration)一词的后半部分( gration)结合而成。该词的构成形象地表达了“分合论”世界观的思想内核:当代世界政治变迁的动因包含着分散化和一体化两个同时起作用的趋势,这两个因素在当代全球政治的进程中又分别指涉了全球化(globalizing)和区域化(localizing)的现象。当代全球政治的图景正是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当代世界中全球化和区域化在时间是共时性的(simultaneous),在空间上是相互交叠的(overlapping)。一方面,随着跨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全球公共问题领域的涌现以及公民政治技能革命性的提高,全球化的进展迅速而深入;另一方面,以众多的少数民族自治的要求、宗教和文化次团体的增生、形形色色认知共同体(epistemiccommunity)的出现为标志,区域化的趋势也日益突出。当代世界“分合”的进程正在三大领域展开。在经济领域,经济全球化和新的“经济民族主义”(economicnational ism)。 相互交叠。在社会领域,“分合”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是“全球公民社会”(globalcivilsoci ety)意识就逐渐形成,另一方面,国家自主权和权威的散失使得人们觉得必须依靠归属于适当的集体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并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恐怖组织和民族宗教分离主义势力就是最显著的例子。最后,在政治领域,全球化的动因使得传统的民族国家治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当代世界政治中越来越多的议题超越了民族国家主权的界限。在跨国和超国家层面上,主权国家处理政治事务时深受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的制约。几乎与国际组织作用不断加强同步,一般民众的政治视野更加开阔,主权国家的政治决策也越来越难以博得大多数国民的支持。在“分合”进程的影响下,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权威结构大受侵蚀,当代世界政治体系正在经历意义深远的变革,这一变革集中体现在全球事务中的权威迁移(relocationofauthority)。 全球治理论者认为,推动权威迁移的因素来自六个方面 。首先是冷战的结束和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竞争的终结去除了两极结构的束缚,使权威迁移的进程在体系层面上成为可能。其次,两极结构的崩解造成了冷战后世界局势的动荡状态(turbulence) ,与此同时,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个世界日益缩小,这些前所未有的态势促使人们去寻找更加有效的政治组织形式。第三,公民的技能革命(skillrevolution)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界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同时更加容易地参与集体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第四方面的因素来自次团体主义(subgroupism)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分化出大量有组织的实体,它们成为新的权威中心和忠诚目标。第五个因素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全球化大大削弱了维系商业和金融关系的传统方式。最后,权威迁移的进程被不断出现的全球相互依存事态所加速,这些事态强化了跨国合作的密切形式,例如新近不断高涨的社会运动 。总之,权威迁移的动因来自“分合”世界观下同时展开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间的互动。有些情况下,超越国家边界的控制机制得到加强,而在另外的情况下,邻里间心理安慰和种族归属等需要则催生和强化了区域化的控制机制。 尽管当代世界事务大多数仍然是在主权国家管辖的框架内展开的,但是随着国家内部和外部各种新的控制机制的出现,越来越“呼唤全球政治权威甚至治理的新形式。” 罗斯诺把这种“新形式”称作“权威领域(spheresofauthority,SOAs) ”。所谓权威领域,指的是一些可以行使权力的行为体,在各自相应领域里可以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服从。与国家主权权威不同的是,这种服从主要不是依靠国家机器的强制力获得的,其服从主要来自民众对于它的信任和认可。权威领域往往没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并且常常不具有领土性,它可能是全球性的,也可能是区域性的,同时其影响范围在不断地发生扩大或缩小的变化。 国家主权权威向形形色色的权威领域的迁移是当代世界政治变革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在许多问题上国家也要和其他权威领域一样去争取自己的权力以获得人们的认同。当代世界政治的主轴开始从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统治(governent)向以权威领域为中心的“治理”变革 随着世界政治分合趋势的不断发展和权威迁移的不断加速,国内(domestic)和国外(foreign)之间的分野不断淡化,以前清晰坚固的划分国内和国外的边界(boundary)日益模糊和易渗(porous),以权威领域为基础的治理(governance)则大行其道。特别是,众多全球公共问题的出现使得全球规模的治理成为世界政治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总之,“治理从头起便须区别于传统的政府统治概念”。 全球治理论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回归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与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不同,全球治理论大胆地放弃了国家中心论的基本限定,把世界政治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纬度,敏锐地发现了其中最新的发展趋势。在本体论和世界观上,全球治理无疑是自由主义传统和全球主义的融合,然而在方法论上,它一方面没有彻底放弃实证主义的实在论和个体主义,同时也能够吸收诸如建构主义和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的社会建构方法和整体主义,这无疑折射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精神,为走进新千年的五彩缤纷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增加了一个新的方法和门径,不仅对于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创建富有启迪意义,还为解决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困境指明了一条有益的道路。 国际关系论文:浅论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体系 论文关键词: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学;学科体系 论文摘要: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体系应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和平与发展具有恒久性、普利性、人本性的特征,以此作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主题,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要求,能够反映国际关系演化发展的历史规律,能够明确评析各种国际关系现象的价值标准,能够形成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研究特色。 任何一门学科的成立,都必有其特定的主题。这一主题反映该学科的宗旨,体现该学科的存在价值。它在一门学科中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该学科的全部内容都应以其为核心和中轴而展开,从而构建成一个科学、严禁的体系。 中国对国际关系学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已经由原来主要是介绍、研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到有条件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体系的新阶段。要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体系,就要为其确立一个合理的主题。 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确立一个主题,必须考虑到它既应符合历史规律又能表明现实状况,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践意义,既反映国际关系的共性又体现中国参与国际关系活动的特色。笔者拙见为,这个主题应是“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之所以应当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主题,是因为它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恒久性。和平与发展不仅仅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它也是全人类一直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世态,是整个人类社会演化、进步的基本趋向。尽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时常出现争斗、战乱和危难、困苦的景况,但致力于消除这些有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良现象,争取和保持太平盛世、国富民强则是历世历代的人们所竭力而为之的。即使到将来,人类社会没有了阶级统治和剥削,没有了民族压迫和奴役,消除了战争,摆脱了贫困,人类仍然有继续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任务。或许那时的和平与发展在内涵上会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有所不同,但它也是今天和平与发展的必然延续和更新,是一脉相承的社会进步现象。 (二)普利性。和平与发展不仅仅是哪一个国家的良好愿望,而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目标要求。和平与发展也不只是对哪一个国家有好处,而是普遍有利于世界所有国家。虽然有的国家对外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造成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但是它们也不可能完全反对和否定和平与发展,因为反对和否定和平与发展对这些国家也是没有好处的。只不过,它们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具有片面性,只考虑自己的和平与发展,而不顾及甚至损害他国的和平与发展。所以,必须反对这种霸权主义的和平与发展观,树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和平与发展观,真正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普利性本质。 (三)人本性。和平与发展不仅仅是着眼于国际社会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为了人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完善。任何社会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以人为本的,国际政治活动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就是把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奋斗目标的。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是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人本性特征所作的深刻揭示。人的生存、发展与完善任何时候也离不开政治和平、经济发展这两个基本条件。以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主题,就给这门学科注入了人性化的理论品质,使之真正奠定在以人为本的精神基础上。 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要求。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体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这是无须论证的必然要求。而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就应当揭示和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现实目的上来说,它为各国无产阶级和所有劳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争取翻身解放,以及反对外来侵略和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从未来日的上来说,它为全人类彻底摆脱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精神控制等各种束缚素,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实目的和未来目的是统一的,现实日的服务于未来目的,来目的引导现实目的。无论从哪一层目的上来说,都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要求。 无产阶级革命虽然可能离开暴力,但这种暴力本身不是目的,不是对和平与发展的破坏;恰恰相反,以革命暴力来摧毁反动暴力,是争取真正和平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剥削阶级统治下,不会有真正的和平,所有的照能是殖民扩张和强权掠夺,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引发这样那样的战争。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剥削阶级的统治,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为真正的和平奠定社会基础;只有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才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无产阶级革命也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桎梏,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全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所以,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质意义就在于和平与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人们将真正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人们就能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从而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这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一种新的联合体。到那时,同“经济贫困和政治昏聩的旧社会”相对立,“这个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到那时,“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在未来的自由王国即共产主义社会里,和平与发展将会得到充分展现。可见,和平与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 第二,能够反映国际关系演化发展的历史规律。 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体系,必须反映国际关系演化发展的规律,否则,这种研究就是支离破碎的,甚至是脱离实际的。 笔者认为,自古至今,国际关系演化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争取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我国学者丛凤辉女士曾作过《和平颂歌》,其中前两句为:“翻开人类史册,和平与发展是历史长歌的主旋律。”我对这一说法非常赞赏。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儒学,就是以“仁”、“和”思想为核心的。《论语》日:“礼之用,和为贵。”《中庸》日:“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在对外关系上,就应“协和万邦”,“修文德以来之”。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赞美和追求“和”的思想亦十分突出。柏拉图认为,人类至善的境界就是“和”、“合”。他所设想的“理想国”就是不同等级的人既分工又合作,“使所有的琴弦都和谐一致”。亚里士多德主张,中庸致和是美德的特性,最能长治久安的国家形式是共和政体。至近代,随着国家对外交往的扩大,相互联系的加强,规范国家行为以求“和平”促“发展”的国际法应运而生。1625年格老秀斯作《战争与和平法》,为近代国际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指出:人们要以最大努力防止战争,即便是各国为了自卫自救在必要时而不得不使用武力,也必须遵守共同的权利和人道主义原则。战争的目标是缔结和约,造成并维持国际和平。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并开创了以国际会议的形式通过和谈来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特别是1945年联合国建立并制定了《联合国宪章》,标志着国际法趋于成熟。《联合国宪章》确立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促进对于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等项宗旨,还规定了各国参与国际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而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尽管近代以来国际法中的许多规则主要是大国纷争的产物,在实践中也常常受到强权国家的破坏,但世界各国所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方面仍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可否认,在人类历史上也充斥着战争和暴乱,使人类陷入互相残杀、极端困苦的境地,但这不是人类所希求的现象,而恰恰是人类致力于避免和消除的东西。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痛定思痛,人类每经历一次战争蹂躏和灾荒折磨,就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他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探寻新的改良措施,由此便更好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以人类不断争取和平与发展的业绩而谱就的,而国际关系的演化史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 第三,能够明确评析各种国际关系现象的价值标准。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国际关系现象层出不穷,而且纷繁复杂。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国际社会的正式形成,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愈益加强,需要各国共同参与解决的国际事务愈益增多,上述状况就更加突出。对诸多的国际关系现象如何去认识,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对待,需要确立一个统一的合理的价值标准。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标准,就会是非难辨,无所适从。笔者认为,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为评析各种国际关系现象确立这样一个标准,以抑恶扬善,促进人类社会朝着进步的方面发展。 在国际关系的演化发展中,战争、媾和、谈判、斡旋、联盟、分裂、合作、冷战、建交、绝交等等这些现象,往往都表现出多种目的和多重意义,因而不能仅仅从一时的成败来评判这些问题,也不能仅仅从阶级的眼光来分析这些问题,更不能任由各个国家从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出发而随意解释并为所欲为,超越时空狭隘限界的认识标准就应当是和平与发展。凡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现象,就应当给予肯定和支持,反之,就要坚决反对。在当代世界中,除了上述各种传统的国际关系现象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国际关系现象,诸如人权外交、人道主义干涉、国际恐怖主义、维和行动等等,对此,也应纳入和平与发展的轨道上来加以评判。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分量日益增强,使许多国际关系争端带有了经济的目的性和色彩,而许多国际关系争端的解决也有赖于经济手段,如因政见不同而引发经济制裁或经济报复,利用经济援助或经济合作迫使他国进行政治变革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只能在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价值标准上,才能做出公正的定论,也才能合理地加以解决。 发展离不开和平,和平有赖于发展。以和平与发展为价值标准来透析国际关系演化发展的历史,就可以使各种国际关系现象得到正确的解读。 第四,能够形成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研究特色。 国际关系学作为-'u-J独立学科而产生,公认是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两国各自开始设立专门的国际关系学术研究机构,并提出了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观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此后,国际关系学一直是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学说为主导的。 西方国际关系学虽然也学派林立,各学派之间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分歧并进行激烈的论战,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服务于西方国家的利益需要,因而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大国强权霸权的色彩。尽管有的学派以崇尚和平的面目出现,如理想主义,但它的大国强权的气息仍然是很浓重的。威尔逊为安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而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就是理想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阐述,“就是在这个最显得正义的理论后面,反映出它是为一定的国家利益服务的虚伪性。……威尔逊认为,在战争中,美国支持了世界,在战后,世界就应当听美国指挥。”也有的学派以强调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而见长,如科学行为主义,但其为西方大国利益服务的理论实质与其它学派并无二致。还有的学派以讨论世界文明的进步为标榜,如文明冲突论,但其为美国的霸权主义作辩解并寻找新的理论支撑点的目的昭然若揭。 这样说,决不是想全盘否定西方国际关系学,也无意抹杀西方国际关系学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而只是想说,我们不能简单地搬用西方国际关系学,简单地搬用,不符合我国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目标的要求。我们可以借鉴、吸收西方国际关系学中的好的东西,但必须形成我们自己的研究格调,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体系。 笔者认为,中国国际关系学与西方国际关系学之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以和平与发展为宗旨。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里所说的和平,是指全世界的普遍和平,而不是指某一两个国家的绝对安全;是指世界各国平等的和平共处、友好往来,而不是指在一两个霸权主义国家控制下的非战状态。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在互利基础上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从现实意义上来说,首先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问题,而不是指少数国家如何处心积虑地维持自己的发达地位、使富者愈富的问题。以这样的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为宗旨来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学,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关系进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真正发挥其积极的有益的指导作用。 国际关系论文:试论全球化视野下国际关系学研究 【论文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关系学 研究对象 基本问题 主要方法 【论文摘 要】 在全球化视野下,国际关系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广阔、内容复杂,但其基本问题是国家和国家及非国家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等。 国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国际关系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主要是指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各种国际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特别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进而主要从政治的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关系的一切因素的学科。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的政治活动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 一、全球化视野下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关系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国家间关系的学问。然而,“国际关系”在其历史进程中,已经极大地超越了原本的含义,开拓全球空间,包容整个世界。但直至今天,国际关系仍不能算得上是一门比较成熟的社会科学,但是从现实中已经涌现的大量国际关系研究的专业机构,学术刊物乃至时事报刊看,国际关系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国家出现就有了国际关系。但是古代对国际关系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学科,而是主要散见于古典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的某些部分。国际关系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的事情。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设立第一个国际关系教席,一般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学科建立的标志。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它才有了比较象样的可称为一门学科的轮廓,国际关系学者们在理论体系、主要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对象等方面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全球化正在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也改变着国际关系,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加以重新审视,重新铸造。迅速变动中的国际关系以全球化作为新的逻辑起点,获得了意料不到的扩展空间,以至于我们再也不能把国际关系仅仅看做国家间关系,我们更应该把国际关系视为“全球关系”,这种新形态的国际关系注重所论关系的全球规模,更注重所论关系的本质意义的变化。它既有全球政治学含义又有全球社会学寓意,既包括国家间关系又包括跨国关系。国际关系日益与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水乳交融,合为一体,明显地表现出“全球关系”的整体性和趋势性。 国际关系在全球化趋势下迅速拓展,使得对国际关系学的界定从传统走向未来。于是关于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也成了一门范围广阔、问题复杂的科学。从其原初意义上来说,人们通常把它视为“关注国家间的联系并且主要关注对外政策”的科学,或“关于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科学”[1]。西方学者通常把国际关系学定义为研究关于国家权力关系的学科。由于当今国际关系现实与走势所决定,必须要扩展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视角,使它成为一门把绝大多数社会科学、并适当包括自然、物理科学在内的理论观点,兼收并蓄的独立科学或边缘学科。这一界定使研究范围拓展到全球空间,强调的重点从国家中心主义的国际关系转移到合作共治的全球关系。这种新的视角与观念重视国家合作共治,关注非国家行为者参与全球政治的重大作用。研究所有行为者之间的关系,是为了有助于我们理解国际关系的全球化的现象,理解全球政治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际关系内涵的深化,它的研究对象也在深化。非国家行为者的出现,为国际关系注入了新鲜血液,它们与国家不同,其观念、视野、关注与工作方式都是全球性的,不强调中央权威和权力,而是努力通过全球共治来管理全球事物。非国家行为者作为一种清新力量迅速崛起,导致国际关系行为者的多元化。多元化的行为者之间的互动,打破了行为者一元说及其国家中心主义。原先只有国家间的关系一种,现在演化出三种互动关系,共同构成国际关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这种复杂多样、新旧交替的互动,充分反映了当今国际关系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丰富内涵、鲜明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全球化视野下国际关系学的基本问题 我们学习和研究一门学科,抓住这个学科的基本问题是最重要的。所谓“基本问题”,就是说它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贯穿于一切的、内在的能赋予学科生命力的东西,是该理论体系的灵魂和核心[2]。全球化视野下国际关系学的基本问题作为原社会学层次意义上的问题,它必须揭示学科全部研究内容的本质联系,由它可以推导出学科的范畴体系和概念体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基本问题必须是从研究对象高度抽象出来的一对客观辩证的范畴;第二,基本问题必须是贯穿整个当代国际关系始终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范畴;第三,基本问题必须能够有效说明与解释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其它理论问题,或者说基本问题可以派生出当代国际关系的其它范畴与概念。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竞赛在今后国际力量的角逐和国际局势的发展演变中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分工与合作的不断加强,经济的作用已不仅仅在于增加国民财富,促进社会繁荣,还日益成为一国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推行政治、军事和外交战略的重要手段。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各种行为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核心是国家间的利益关系。这构成了国际关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主权国家和其他行为体各有其特定的利益。它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活动,力图引导或影响国际形势的发展,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环境。各种行为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共同利益,也有不同或相悖的利益。共同利益和暂时的共同利益,可以构成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不同或相悖,则是引起摩擦和冲突的根源。 国家利益是影响、推动或制止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行为的基本动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国际威望和地位等。在不同类型的或相同类型的国家之间,彼此的国家利益经常存在着差别和对立。国家间利益的不协调是绝对的,协调一致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就要求一国的外交政策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还要协调同他国、本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的利益关系。当代科技的进步,国际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各国和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变得日益重要,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当今国际社会,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国际形势剧烈变化,动荡不安;广大发展中国家仍要为维护和捍卫本国利益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国家利益依然是国际关系的核心。 虽然各国间还存在着利益的分歧、对立和斗争,但在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这将推动国际机制朝着协调与合作的方向发展。大致表现为三种基本状态:一是竞争。一国为了实现其国家利益,必然要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内同他国相互竞争、追赶、超越,从而使本国不断发展。二是合作。国际合作是指各种行为体之间在一定领域和范围内,在利益和目标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定程度的协调和联合。三是冲突。国际冲突是各种国际行为体之间因彼此利益和目标不同而造成的矛盾和对立。另外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不断推动下,交通、通讯手段日新月异,世界经济迅速走向国际化。各国经济利益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同时,各国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激增、自然资源匮乏、核战争威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需要国家间通力合作,共同解决。 三、全球化视野下国际关系学的分析方法 现在,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关系学学科研究出现了新现实主义、新制度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范式,我们必须要进行辩证的分析。该学科就方法论原则来讲,仍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坚持现实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学理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具体的方法论运用来讲主要是: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等[3]。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存在这一基础与根据出发,建立起科学的唯物史观及其理论原则,并将社会历史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体来说就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经济和政治相互关系的原理,世界发展“合力论”的思想,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思想,国家理论,帝国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理论、民族解放运动理论、战争与和平理论,始终从唯物史观出发,从历史观发展的角度去进行研究,通过这种战略性研究,揭示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具有的复杂、多元意蕴,揭示出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具体形式等等。这样就能够自觉消除唯心史观,看清国际关系的本质,看清国际关系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线索。 2、历史分析法 研究国际关系或任何国际问题,都要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予以考察,根据它们产生和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进行分析,寻求其发展、变迁的原因,既要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生产力发展这一根源,又要考察人类历史活动的动机,正确对待领袖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国际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是一个事实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研究方法,它的弱点是,历史经验不一定适合于解释当今国际关系的新变化。所以国际关系学要把传统的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总揽全局,又要把握历史、时展的主要线索。 3、经济分析法 它强调世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国际关系是世界生产力的表现,它必须与世界生产力相适应,并随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即从国际关系是世界生产力的放映并受其制约的观点出发,分析国际关系的现象与趋势。同时,我们要重视国际关系的反作用,强调两者是辩证的、互动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各国各地区经济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关系的加强,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它国家和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以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使用这一方法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利益关系的核心决定性问题和线索,同时,它从其他科学中脱胎而来,从众多学科中得到借鉴,形成综合性、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4、阶级分析法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化与国际经济政治化的趋势日渐加强,我们考察国际关系时,要注意它是否体现阶级关系,以及体现何种阶级关系,要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及其互相关系的阶级属性,分析国际关系的社会政治和阶级内容,从本质上揭示国际现象。但是,国际关系不等于阶级关系,切忌简单化、扩大化。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语文论文:抓好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的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学生在学习中怎样运用正确的方法,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向中学一线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怎样抓好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材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转变 现代教育强调民主化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场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重视每个学生独立的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健康发展;要转变地位和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并走向成熟。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以及学会共同生活,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2. 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在课程改革与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不但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和现状,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学生能力差异、个性特征、学习心理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会就会让学生茅塞顿开,心领神会……。教师的引导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初中生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外显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展开合理的!想象、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自信心。 3. 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作、探究、交流,特别重视学生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正是教学产生效果的重要条件。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小组探究。通过关键词,体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词语真切地与文本对话,去探究发现,品味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学生的思维灵动,课堂的气氛活跃;探究性学习模式活是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基本的模式,但不囿于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创新。 4.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等多种方法教学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习方法更显示出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技术。信息技术中有各种各样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等。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借助视频、音乐、歌曲等现代媒体手段,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地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感知可视化,想象可视化、知识可视化。方法作为中介,在获取新知识及形成能力中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体现,它能够更灵活、更易接受的方式来调动学和教,能够不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的情况下,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 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就决定了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交际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6. 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语文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语文的思想感情也是作为具有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具有语文素养的人往往善于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发自己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都能有助于语文思想感情的渗透和培养,中学语文通过知识的传授,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依据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思想教育,做到“文道统一”。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时,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 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即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课堂本身的评价,这两部分是有机统一的。从过分看重学业成绩转向综合素质的评价已成时代要求的必然。质性的评价,能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被评价者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更有效帮助学生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在教学中,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方面进行检测和综合评价。 总之,教师作为学习的首席,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充满激情与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语文的课堂教学将是高效和谐的。 语文论文:一节语文课引发的思考 不久前,记者参加湖北省教研室课程改革调研组,一起赴省内部分实验区考察。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实验小学,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这节课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改革后课堂出现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反映出某些带普遍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这里将课堂笔录和调研组课后与老师对这节课的剖析研讨一并发表,供大家讨论。 这节课的内容是接着前一天的语文课继续学习课文《坐井观天》。教师李小东中师毕业,有12年教龄。今年9月刚通过小教高级职称。学校事先不知道我们要听语文课,因此这节课是随机抽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家还记不记得小鸟和小青蛙为什么事争起来了? 生:小鸟认为天很大,青蛙认为天很小。 师:为什么它们看法不同? 生:因为小鸟在天上看得远,青蛙在井里看不远。 师:好!让我们看看课文里怎么说的。(按座位)每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当小鸟,一个当青蛙,再把这段对话读一读。 生:读(略) 师: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分别扮演小鸟和青蛙把这段话给大家读一读。 (先后有三组同学上来,每组读完,大家点评,引导学生带着语气读、带着表情读、带着动作读。) 师:课文里说,“小鸟笑了”,它为什么笑? 生:它相信自己对。 师:是吗?我们把这段再读一读,看看青蛙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略) 师:“小鸟也笑了”为什么? 生:“它被青蛙的话逗乐了”。 师:我们把小鸟这段话也读一读。 生:齐读(略) 师: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鸟,你想对青蛙说什么? 生:你真是的,不弄清楚就下结论。 生:你自己看看就知道啦! 师:好,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它们是怎么做的。 (放投影:画面为青蛙从井里跳了出来。)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青蛙看见了什么? 生: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天这么大,我没看花眼吧? 生:外面有农夫、房子、羊群。 生:有的农夫在拔草,有的农夫在给牛挤奶。 生:大自然真的很美呀!有各种各样的花。 生:天空无边无际。往前看,有草原;往后看,有田;往左看,有房子;往右看,有树林。 生:我这不是做梦吧? 生:我再不想回井里去了。 (老师在每位同学回答之后,都有一、两句鼓励性点评,如:“你很会想象”;“你会用方位词”等等。) 师:同学们都说得这么好,让我们编一段“小鸟和青蛙的第三次对话”好吗?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编。 生:(大部分与同桌一起编) 师:哪位同学把编好的说一说? 生:天真的无边无际,看来我是弄错了。小鸟,对不起! 师:知错就改。 生:外面的朋友那么多,我在井里多孤独哇! 师:外边的世界这么精彩,小青蛙还会回到井里去吗?(按座位)两个同学一起讨论一下。 生:讨论(略) 师:谁来说说你们怎么讨论的? 生:不回去。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就想在外面安个家。 生:不回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留在外面可以了解得更多。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会回去。因为它太小,不安全。 生:有时候在外面,有时候回去。在外面可以和小朋友玩儿;想家的时候就回去看看。 生:要回去。外面人多,它会被踩死。 生:有的人会把它抓去杀了吃。 生:还是回去。要保护自己。 师:怎么保护? 生:我们跟抓青蛙的人说,不要杀了吃,青蛙是有益的。 师:我们要让青蛙在井里、在外面都能幸福地生活,人类要和它们做朋友。 课后,教研组成员与老师一起对这节课进行剖析、研讨。 调研组成员A: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光喊理念不行,一定要把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行为,怎样融入是当前的重点。看得出李小东老师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师生互动,课堂很活跃;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得不错:一次是让学生一起编“青蛙与小鸟的对话”,还有一次是讨论“青蛙还愿不愿回井里”。学生有话可说。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 调研组成员B:感受到年轻教师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总的来说,教师的引导到位,学生的回答充满童真童趣,完全进入到小青蛙的情境。读书也读得到位。李小东老师把课改前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自读自悟”与课改中积累的新经验结合起来了,这很可贵。 调研组成员C: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不好,但不能因噎废食。对于小学生,接受式学习其实很重要。小孩子理解能力弱,但记忆力很好,多接受一些东西对将来发展创造性思维可以打下好的基础。所以反复读书,记住一些优美的句子,积累词汇,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课文中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不能因为要把课堂搞活就把这些都否定。 调研组成员D:有些问题设计得不错。例如“小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还愿不愿意回去?不是一种答案,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答案在“不回去”方面出现趋同时,老师能及时引导:“有没有不同意见?”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调研组成员A:但是拓展也得有个度。例如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农夫、羊群、房屋、树林、花朵……可以无限地说下去,说得太多就离”坐井观天“这个”天“到底是大还是小”的问题离得太远了。 调研组成员D:最后把重心落在保护青蛙,让人类和青蛙做朋友方面也有点离题太远,可以涉及,但不应该是重点,还是应该回到”坐井观天“的本意上来。 调研组成员C: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在外省听课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本来这节数学课是要讲“用乘法口诀算出商”,结果几乎整堂课都在讨论小猴子分桃有几种分法,怎么分才风格高等等,喧宾夺主。既然新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这个问题。 教师:那要是学生把话说开去了怎么办? 调研组成员A:收放要有度。这方面的经验要积累。但首先教师自己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这样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过去备课不“备学生”,现在不能片面认为“备学生”就是让学生上课有话说就行了。那么,教师的引导作用呢?课堂的效率呢?不要跑到 另一个极端。要全面理解备课的质量问题。 教师:可是我觉得学生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坐井观天”的意思。 调研组成员C:小学生中会不会犯“坐井观天”的错误?我觉得学完这节课以后学生应该能正确理解并学会正确应用这个成语。应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坐井观天”的现象。 调研组成员A:对于如何理解课改中提出的“创造性应用教材”,如何避免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误区,恐怕还要深入探讨。 调研组成员D:过去片面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很不好,但也不要跑到另一个极端,忽视知识技能的掌握。这节课如果在阅读、讨论课文时,能对文中提到的关键字、词强调一下就更好了。毕竟认字识字、积累词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涌动的生命和希望 陈佳琪同学说:“档案袋啊,档案袋,你可知道,为了使你增色添辉,为了再不断给你加上点滴的魅力,我花了多少心血,每次当我决定再写一篇文章时,我都力求使它能成为一篇令你引以为荣的佳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修改了好几遍,才放进你那里,为了想出些精辟而美妙的语句,我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有时甚至还会茶饭不思,这一切的一切,难道都不是为了使你成为平庸中的不平庸吗? 档案袋啊,档案袋,你可知那天当我喜滋滋地又完成了一篇习作时,你突然躲了起来,我翻箱倒柜也不见你的踪影,我心急如焚,难道你以为我是怕被老师批评才如此着急吗?不,你错了,其实不然,只因为你是我的无价之宝,我的至爱。我要将你永远地珍藏。“ 如此富有魅力的档案袋,操作起来并不复杂。 使用档案袋,首先是选择它,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整齐划一的人,那么你就指导学生买统一的档案袋;如果你是一个崇尚多姿多彩的人,那么你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准备档案袋。准备好后,就让学生们为它起一个漂亮而富有个性的名字。随着对档案袋感情地不断加深,学生们还会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自己档案袋的名字。 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们为了让自己轻飘飘的档案袋变得圆鼓鼓的,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辛勤耕耘。档案袋中的文本类型也就随着丰富多彩起来。在写作上,有命题、半命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读后感、书评、影评、童话、书信、寓言、仿写、扩写、缩写、改写、课本剧、评书、配上文章的漫画、日记等等,应有尽有。还有摘抄、各类小报、预习本、存疑本、老师、家长、学生的评价材料等。难怪有些同学都把自己的档案袋,亲切地称作“百宝箱”。董小倩同学曾写道:“现在我拥有了自己的档案袋,这里面装的虽然不是什么珍贵的宝物,但却比宝物更珍贵,虽然不是什么美味的佳肴,但却比佳肴更味美。在这里我的思索和辛劳都化作了我的一篇篇文章,我的一个个‘?’渐渐拉直变作了‘!’。我好不容易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小成果,虽然它的光芒不大,不过,我坚信,不久,它就会光芒万丈。” 档案袋在学生的手上,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将文本装进去,教师一般一周或半月检查一次。督促学生不要丢失了自己的文本。 档案袋的内容多了,分类管理就必须跟上。学期结束就指导同学们按照作文类、摘抄类、小报类、评价类等装订。每类再细分,如作文类可再分成写人、记事、绘景、抒情等,也可从个人成长历程、个人情感历程的角度来分。同学都有自己的作文集、摘抄集、评价集,很多同学还打印装订成优秀作文专集,而且还给它们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有的同学用自己的画笔在作文里配上了美妙的图画;有的还把自己的照片配上文字贴在档案夹的封面上;有的还寄语档案袋,对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档案袋的喜爱。 语文论文: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的方式 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一堂课,教师精神饱满,激情飞扬,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民主活跃,师生互动心情愉悦,视共同学习为最大的快乐。这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高中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绽放出生命活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导语精妙 抓住人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如我在上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字谜 :“酉时下大雨”,大家试试看,是哪一个字,学生兴趣盎然,一下子课堂就活跃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来,反应较快的同学运用谐音就猜到了是“酒”,我因势利导,继续引导,“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我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名诗佳句,同学们能否举些例子?”学生记忆的闸门打开了,纷纷举起了手,说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我继续引入,“这样看来,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欢乐、悲伤……看样子,酒常与某种情感相连,那么李白借酒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来一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这样导入,就像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二、运用媒体 渲染气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创设语文情景,画面、音乐对渲染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画面、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第 一 ,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短歌行》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曹操画像,讲述曹操一生的经历,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画面,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借助图片,可以把人物精神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音乐对渲染情境、创造气氛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再播放配乐朗读,又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参与表演 洞察内涵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地参与。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有时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上台表演小品。学生想象并模仿焦仲卿、刘兰芝以及焦母和刘兄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使课文中人物栩栩如生地活跃在全班同学面前,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人物的不同个性。小品的表演促使学生理解课文,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四、课前三分 尽展才艺 在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或演讲、或朗诵、或高歌一曲,一天一个话题,传学生心声、扬学生鸿志、抒学生情怀、发学生所思。我再做个小结,或评价、或借题发挥、或幽它一默。于所悟、所感、所笑中拉近彼此悬殊的心,让平等与真诚永远回荡在语文教学之中。如最近我们上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每堂课前都有一位学生事先在黑板上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一上课就像老师一样给大家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上台的同学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其他同学在潜移默化中真正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以趣结尾 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啜香茗,令人回味无穷。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如上完《陈情表》我是这样结尾的:《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是友情,深深憧憬的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作者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最后,请同学们一起再一次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催人泪下的真挚情感! 六、教态亲切 尊重学生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心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情感教学是生命课堂的支柱,真诚的微笑是建立融洽和谐师生关系的良药。带着微笑进课堂,学生少了压抑、焦虑;多了乐观、自信。学生就会身心放松心情愉悦地去学习。把心向学生敞开,让每一位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感受到师爱和鼓励。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像是一篇流淌着诗情画意的散文诗。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第 一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活力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每一堂语文课我都会带着微笑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总之,创设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有效生命课堂还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当我们教师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工作,饱满的激情投入课堂,抑扬顿挫的节奏调控教与学的活动,用真爱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与心彼此沟通的桥梁,以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学生达到共勉,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塑造一批又一批的新人时,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语文论文:语文教师心得体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记得有很多人说过,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前记得,如今懂得。很荣幸我成为了这一光辉职业中的一员。“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怀着期待与欣喜来到了白鹤小学,“期待”是因为步入新的工作岗位,对新的环境和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欣喜”是因为我感受着领导对新老师的深切关怀。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育事业的新教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各方面的运行都不是不很了解,但是作为教师,我深知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像我这样没有多少上课经验的新教师,想上好课,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多读书,看各种文化及教育方面的书籍;二是多听课,向每一位老师学习教学方式与方法。 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学校每周四举行公开课。我讲的是《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我上的是第二课时,结合教材特点首先我以矛和盾的图片最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说出矛和盾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再由“集合”引出课文中大显神威的“坦克”。 在让学生了解发明坦克的过程中,我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对“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进行了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发明家是怎样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不断地产生新的发明创造的过程,我采用了一个表格形式,让孩子们独立思考,研究“发明家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解决办法?”这一环节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之中,为了让学生能加深印象,我让学生照着表格复述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然后师生合作读课文的2-4自然段,再次引领学生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从而来突出重点。最后以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于矛+盾的例子,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大胆想象。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才让我明白,只有实践了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太多,在课堂上,不能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课文时,大部分学生不会填写表格中的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不能及时总结。 作为一个新的老师,我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将以饱满的热情,全部的精力和专业能力贡献给我最爱的教师事业,为之奋斗终身! 语文论文:小学语文学期工作总结两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们三(1)班全体师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小摄影师》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高尔基拒绝接受记者,却愿意把自己宝贵的时间留给那个男孩,说明他关心爱护下一代,他不愧是世界文学巨匠,我为他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秋天的雨》后,组织学生去郊外走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又是一年总结时,每年的工作总结我都会在电脑前,去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情况,在回顾工作情况的时候,适时的总结得失,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是很好的一次成长。本学期由于白老师歇产假,临危受命由我担任三(一)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首先我来谈一谈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吧。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一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就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这比起平时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注重兴趣的同时,在本学期我也加大了学生阅读方面的训练,这是孩子们薄弱的环节,本学期第一次家长开放日,应学校要求我们语文学科讲的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主要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由于事先准备充分所以课堂效果还不错,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有 的孩子还是不会说,课堂发言不太积极等等,这就需要在平时就把功夫下够,让他们敢说,会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加强孩子们这方面的锻炼。此外,我还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仍会坚持不懈培养孩子的能力,因为我坚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班主任方面,说实话刚一上任不是很适应,要主持班级的各项事务,而且要事无巨细,大到各科的教学工作是否顺利,小到卫生的打扫,全部都要操心。放学之后也不再慌着往家赶,而是看看教室的灯关了没有,电源切断了没有,有哪个孩子家长还没有接走等等。除了要把教学工作完成好之外,这些都是一个班主任老师要做的,当然是必须要做的。现在的我已经适应了这一切,并能做好它,看着三一班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我在心里感到自己成长了。此外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再者我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还要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当然孩子们很争气,本班的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一直不错,我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白老师带出的班级一定不能毁到我的手里,我要让每位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为孩子,为家长,为学校,也为自己。 有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总有着那么一种冲劲,那么在这初生牛犊的第二个工作年头中,我已经褪去了学生的稚嫩,更多的是多了几分成熟,多了几分稳重。我对自己说:“加油,你可以!” 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从语文课后习题入手,提高导学稿设计的质量 随着小班化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开展,我们对导学稿的设计越来越关注。导学稿的设计,我们把两个学习内容前置(问题前置、作业前置),把新知设为问题,前置为课前预习;把课后作业(这个课后作业重点指的是《课堂作业》)前置当堂检测,减轻课后作业量。没有优质的导学稿,就没有更好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展开。为此,要重视导学稿的编制与使用,成熟使用导学稿,提倡教案、学案一体化,不断提高教案、学案的实用性,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载体。 在平时的讨论、交流中许多老师都谈到导学稿的编制很困难,重点把握不好,可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却发现,很多老师在精心备课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语文课后习题的钻研,认为这些已经摆在那的问题如果再放入导学稿中就显得多余,或者还会让人误认为是不动脑筋的表现。 其实教材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章节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指针。如果我们去认真关注和分析课后习题,去发现学习的重难点,去感悟课文内容,去领会学习的方法,并以之统整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将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语文课教什么、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课后习题中都有或明或暗的指示。关注、把握和有效利用课后练习,既有利于优化语文学科教学,同时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科发展。 通过教研组在对课后习题的梳理和解读中,我们发现只要很好的利用和落实课后习题的主旨,对于老师导学稿设计的指导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引领的作用。因此,我们觉得从语文课后习题入手,对于提高导学稿设计的质量会是有很大的帮助。 在语文课后练习中,有这样几类的内容很容易与我们的导学稿相结合起来设计使用: 1、有关理解内容关注写法的。 这一类练习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篇章结构和语言含义等。如人教版三年上册《爬天都峰》“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又如四年上册《白鹅》“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再如五年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带点部分的意思,说说句子好在哪里。”;再如五年上册《开国大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对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梳理与感知的同时,进而理解课文的思想与情感,再经反复回味咀嚼,分析动作细节和心理活动,思考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词语、句子、篇章来组织表达。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有关语言揣摩进行说写运用的。 这一类练习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一步,要求学生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所在,并亲自参与课堂,动口动手进行表达训练,把知识变为能力。这类练习主要是讨论、比较、找类似的词句、仿写、续写、缩写等。如二年上册《从现在开始》读读写写“神气极了,可怕极了,_极了;荡来荡去,跑来跑去,_来_去;立刻喊起来,立刻欢呼起来,立刻_。”;又如三年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再如四年上册《幸福是什么》“我想和几个同学合作,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再如四年上册《小木偶的故事》“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再如五年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中的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学生亲自参与训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这部分练习的设计立足课文,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训练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能力。 3、有关联想拓展注重诗词积累的。 这一类练习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延伸、熟读背诵,巩固、扩展学习成果,培养创造性思维。新课标提出教科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人教版课后练习的设计也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如四年上册《观潮》“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再交流读后的感受。”;又如五年上册《古诗词三首》“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编辑:圆圆) 语文论文: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学科都要研究自己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本文探讨“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亦即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人的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是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我们对这“稳固的性质”的判断,以适应环境和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标志,是对人的适应环境、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潜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 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一个是上位概念,一个是下位概念。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人的素质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纲要”中指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掘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适应学科要求,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种概括。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3.语文技能素质——听、说、读、写能力;4.语文道德素质;5.语文审美能力。语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书(写字)能力训练。知识和技能只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素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的教育,是根本。 语文素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认识、情意、操作诸因素的统一,语文素质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单项指标,也不是几个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加,是一种综合效应,综合整体水平 三、小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础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榜样 ——刘克语文教学评介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民族素质,培 养跨世纪人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有效地实施学科领域的素质教育, 是进一步落实、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校特级教师刘克,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研究教学规律,依据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 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逐步探索出一条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路子,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 学习的宝贵经验。 一、面向每一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能动性的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生动活泼主 动全面地发展。刘克老师提出:“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课 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为教师服务的偏向,要牢固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服务的 教学思想。” 1.坚持“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的。现代教学心理学的研 究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学习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效果,而只能决定他将要用多少时间 才能掌握该项内容。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并进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 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刘老师始终格外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她认为,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用热心去鼓 励,用诚心去感化,用耐心去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变课堂教学中少数学生积极学习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如 学习《琥珀》,刘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许多学生举手,都急于想回答这 个问题。刘老师并没有立刻指名让举手的学生回答,而是亲切地说:“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认为写了哪 些内容?不一定找得很全,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大家可以互相补充。好,再给大家一点儿时间。”这就给了 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充裕的阅读感知、理解思考和组织内部语言的时间,非常有利于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 主动精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刘老师还注意设置有层次的、有差异的学习目标,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学习《西门豹》, 刘老师出示以下阅读思考题:(1)概括说出西门豹管理邺时首先做了什么工作。(2)西门豹找谁做调查?为 什么找他做调查?(3)西门豹调查了哪几个问题? 从回答中了解到哪些情况?这几个问题难度不同,既有复 述型、理解型提问(适合下、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又有探究型提问(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利于 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 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取放任的态 度,恰恰相反,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学习的主体,都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方 式和效果。 在学生的认识发生偏差、意见出现分歧时,刘老师是如何处理的呢?刘老师总是通过适时适度的点拨、启 发、评价,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调控学生的思维流程,升华学生的理解认识。如学习《可爱的草塘》第5自然 段,刘老师提问:“这满塘的绿草为什么绿得不一样呢?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是光线的问题,光线强的地 方颜色就鲜艳一些,其他地方就暗一些。”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是风吹过草塘,草一起一伏,颜色发生了变 化。”刘老师引导说:“如果按照你们的说法,课文应写成‘有的呈鲜绿色,有的呈翠绿色,有的呈墨绿色’ 。可是,课文中写的是‘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是有层次的,再想一想 究竟是什么原因。”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认识到,造成近处和远处绿草看起来颜色不同的原因是:近处的草看 得很清楚,每一片叶子的颜色都呈现在眼前;而越远草就越密集,颜色看上去就越深。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刘 老师充当的角色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裁判,而是为学生获得正确认识服务的引导者;学生的不同意见(包括不 正确的认识)不是仅仅作为供选择、淘汰的对象,而是作为“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从而发挥了学生认识 事物的主体作用。 正因为刘老师摆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体现了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思想,从而 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了使课堂教学成为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的目的。 二、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刘老师在坚持正确的教学思想的同时,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扎实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努力提高每 一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从而将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1.正音训练严而复严 学生出现语音错误、语音缺陷,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刘老师认为,语音正确标准是一个人具有良好语文 素质的重要表现。因此,她在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师生间语言交际等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视正音训练。 如学习《琥珀》有 10名左右的学生将“因为(wei或wèi )”读成了“因为(wéi)”,刘老师都不厌其烦地 逐一纠正。刘老师还注意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强化正音。如学生读课题时将“琥珀(p ò)”读成“琥珀(pè )”,刘老师立即指出“珀”的韵母“o”是圆唇音,并让全班学生再齐读课题以加深印象。再如学习《捞铁牛 》,学生朗读课文时把“潜”读成“qiǎn”,刘老师不但告诉学生“潜”没有“qiǎn”这个音,应该读“qi án”,而且板书了一个“潜”字, 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2.说话训练字斟句酌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时期,这是一个人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刘老师特别注意学生说话时语脉是否清楚 ,语流是否顺畅,语点和语式是否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用词准确性、说话条理 性训练。比如学习《西门豹》,刘老师让学生按小标题归纳段意: 生:第一段写了“摸清底细”。 师:这是书上给的小标题,归纳段意得把小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 生:这段写了西门豹问老大爷是怎么回事。 师:什么怎么回事? 生: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么回事。 师:请你把话再组织一下,重新说一遍。 生:第一段写西门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问老大爷这是怎么回事。第二段写的是他把这个迷信给 破除了。 师:“他”指的是谁? 生:西门豹。 师:在段意中如果用“他”,让人不明白到底指谁,请你再说一遍。 生:第二段写的是西门豹破除了河伯娶媳妇这个迷信。 刘老师坚持进行这种严格的说话训练,有助于尽快缩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交际需要之间的差距,有利于 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3.朗读训练适当到位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刘老师十分注重朗读训练的质量,即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辅以具体、准确、恰录的朗读指导。如学习《琥珀》第3——5自然段,刘老师 首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讨论确定朗读每个自然段的感情基调:第3自然段要读得欢快、 轻松,第4自然段要读得悠闲自得,第5自然段要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然后在学生练读过程中,针对学生朗读 中的问题,刘老师随时给予语气、重音、速度等方面的技巧指导。如读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要读得声 音不要太大, 音调不要太高,速度应慢一些。“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可用虚声来读,在“小苍蝇”、“越来 ”之后稍做停顿,读出既替小苍蝇担心,又怕蜘蛛惊动小苍蝇的语气。 4.词语训练深究细研 词语训练是最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刘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领悟作者是如何准 确恰当地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让学生经历“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双向心理过程,达到张 志公先生提出的让学生“走一个来回”的目的。如学习《琥珀》中“推测”一词。 师:“推测”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师:这是词典对“推测”一词的解释。请你根据课文中“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 事的详细情形”这句话,说说作者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什么去想象不知道的什么,在课文中指推测什么。 生:根据琥珀里面的小虫子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事情。 师:哪些是知道的? 生:琥珀的特点是知道的。 师:哪些是不知道的? 生:“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是不知道的。 师:那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是根据已经知道的琥珀的特征想象出来的。 师:所以说作者在这里用“推测”这个词是很恰当的。 这样学生既明白了“推测”的抽象意义,又具体理解了“推测”的语境意义;同时,初步懂得了如何使用 这个词。 5.段篇训练突出联系 一段话是由句与句连缀而成的,一篇课文是由段与段结构而成的。袁微子先生认为,段篇训练其实质是“ 逻辑思维训练,是言之有序(即能够按顺序来表达)的一种训练”。在段篇教学中,刘老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 把握作者连句成段的脉络和连段成篇的思路。如学习《太阳》第2段,先让学生弄清首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 很远, 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话表示的是转折关系,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1段(太 阳的特点)、第2段(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接着,又帮助学生归纳出这段的结构 方式:总起——分述——总结。再如《西门豹》第一句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 ”刘老师认识到,这句话中的“管理”一词看似一个很平常的词,而实际上是一个起统领全文作用的关键词。 刘老师在讲课时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词,再围绕“管理”提出问题,刘老师做归纳:(1)邺这个地方在西 门豹管理之前什么样?(2)西门豹是怎样管理邺的?(3)管理邺之后什么样? 这几个问题非常巧妙地使学生 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这样处理既教给了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 来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将这一最常用的布局谋篇方式“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之中,达到“从读学写” 的目的。 6.思维训练重视过程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语言与思维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统一体。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指出:“小 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 ,刘老师以培养良好的抽象逻辑思维品质为核心,以语言文字训练为载体,力求使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互 相促进、和谐发展。如学习《可爱的草塘》第13自然段,刘老师提问:“水泡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说: “水泡子里的鱼多。”刘老师追问:“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鱼多?”学生在她的启发下抓住“挤挤挨挨”、“ 都是”、“一条又一条”、“不住”、“波光粼粼”、“逮”等词语和描写作者感情、语言以及鱼的种类的语 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思维也经历了从具体到概括、从发散到辐合的过程, 训练了思维的概括性。 听过刘老师课的人常说:刘老师设计的问题能问到点子上。刘老师重视思考问题的启发性、整体性、导向 性、深刻性,注意切合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起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思考的作用。如学习《别了, 我爱的中国》,刘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作者不是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为什么还感到自己是一个罪人 呢?经过深入思考学生明确了,因为作者与国内继续坚持斗争、正在流血流汗抗击敌寇保卫家园的勇士们相比 ,感到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所以感到自己是一个罪人。这样,学生对作者强烈的革命责任感、高度的革命自觉 性和深挚的爱国之情的认识和体会就更加深刻了。 三、体现“文”与“道”辩证统一,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语文学科的学科性决定了语文教学 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刘老师从学生年龄特点、思想实际和教材特点出发,选准语文训练与 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运用多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质的同时受到相应的教育。 1.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刘老师认为,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同时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渗 透思想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如学习《粜米》中农民询问米价、米价大跌这部分内容时,刘老师引导学 生认识到:在农民获得了丰收满怀希望来粜米时,米行老板收米的价格是“糙米五块,谷三块”,是贱买;而 在六月 里青黄不接,农民为糊口买米时,米行老板卖米的价格是十三块甚至十五块,是贵卖。两相对比,学生 很自然地认识到米行老板的唯利是图。此外,通过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辩论米质的好和坏, 争持斛子的浅和满”和“送进”等语句,明确米行老板不仅大幅度压低米价,而且在收米时又从质量和数量上 进一步盘剥农民,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旧社会以米行老板为代表的资本家剥削农民的残酷。 2.通过朗读训练强化思想教育 在朗读教学中,刘老师贯彻朗读训练与情感熏陶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朗读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的教育感 染作用。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中“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刘老师 引导学生体会到,第一次出现是在写船渐渐离岸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亲人无比眷恋、依依难舍的思想感情 ;第二次出现是在写作者看到了祖国山河美丽,目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我国的军舰之后,表现了作者对祖国锦 绣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对帝国主义者的满腔仇恨;第三次出现在课文最后,写作者以美好的希望和豪迈的誓言告 别了祖国,这时作者的爱国之情已经达到了顶峰。朗读时,语调要由深情逐步达到高昂,表达感情的程度也应 一次比一次强烈。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受到了真切的爱国主义教育。 3.创设情境自觉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首先披文动情,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才能发挥情感“共振器”的作用;只 有学生也随着动情入境,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刘老师身穿 一套黑色西服,在黑板上方悬挂了一幅披着黑纱的遗像。解题之后,刘老师便播放哀乐,同时用深沉低 缓的语调说道:“1976年1月8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敬爱的与我们永别了!举国上下,一片 悲恸。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全国人民衷心 爱戴。正像当时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旁悬挂的一副挽联写的那样: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 民。虽然‘’不允许悼念,但是人民群众无限热爱、深切缅怀的感情是禁止不了的。”随 后,刘老师出示挂图,继续动情地说:“这就是当时首都数十万群众挥泪送总理灵车的悲痛场面。”接着播放 课文录音,哀乐伴随始终。学生在情感的支配下,很快进入到课文描绘的特定情境之中,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很自然地激发出对的怀念、热爱和崇敬之情。 刘克老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7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教过的学生语文素质扎实全面,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刘克老师用诚实的劳动,为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材,做出 了自己的贡献。尤其可贵的是,在当前,刘克老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了一条 可以效仿的新路。刘克老师不愧为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榜样。 语文论文: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技能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读带动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信息反馈,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2.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①朗读。 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准确的朗读、流畅的朗读和有表情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朗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和体味课文的精妙所在,进而提高鉴赏能力。 ②默读和速读。 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默读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速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阅读速度快而正确,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识记,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默读与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③复述和背诵。 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主要是通过复述和背诵训练而实现的。反复诵读与深入理解相结合,能使背诵获得最佳效果。 ④精读和评析。 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 ②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运用工具书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中学生应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③阅读卫生习惯。 阅读卫生习惯要求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卫生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光线、位置、姿势,如不在直射或暗弱光线下看书;不要躺着、走着或在晃动的车子上看书;坐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等。 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读为主,以学生的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思想,坚决克服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不阅读,尤其是不让学生阅读的弊端。 语文论文:谈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将阅读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因此,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以下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景,在生活中观察 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文。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不知其然的,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请父母养几只小蝌蚪进行观察。没想到引来了学生一大串问题,有位学生说:“我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可小蝌蚪与青蛙完全不一样,它怎么可能变成青蛙呢?”一个学生开了头,其余的学生都纷纷说开了,有的说:“其它的小动物小时候多少与它妈妈有点像,可小蝌蚪什么也不像呀?” 有的说:“它到底是先长后腿还是先长前腿?”…… 面对学生这些问题,我想: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亲身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彻底搞清这一系列的问题。于是,我带领学生捉来了一些小蝌蚪,养到鱼缸里,每天观察小蝌蚪的变化,还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到了第九天早上,有个孩子突然叫了起来:“小蝌蚪长出后腿来了!”这一叫,同学们都围了上去,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些,我把小蝌蚪放入透明的塑料杯中,放在投影仪上放大。学生们都睁大眼睛,两眼放光,小脸通红,那份激动啊,简直难以言表!就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任何封闭的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的! 二、引导实践,在生活 体验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体验也是如此。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是“教学做合一”。其含义是“教的方法,应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应根据做的方法。”教学就是通过“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学生自己会做。” 因此,我们应该用新课程理念来实施教学,对教材内容加以充分挖掘,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在实践的体验中学习。 三、再现原形,在生活中感悟 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理解。 如教学《龟兔赛跑》时,让学生戴上头饰上前表演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创设了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发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制作课件,演示乌龟一刻也不停步地向前爬的动作。当学生们看到小乌龟这样努力地爬行,都情不自禁地为小乌龟呐喊“小乌龟,加油!小乌龟,加油!”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仿佛就在赛场,亲眼目睹了这场比赛,并深深的为乌龟的精神所感动。这比我们平时的说教所起的教育效果显然要好得多。 四、手脑相长,在生活中创造 陶行知就手与脑的关系,提出了着名的“手脑相长”的论点。他认为脑与手联合起来才能产生力量。陶行知先生还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为此,我们要让学生们在“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中感受“人生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时,要打破“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读,学生记”的常规,坚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求得成功,在实践中尝试成功,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例如,学习了《一次科技活动》后,我要求学生开拓思路,大胆设想,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发明创造的小模型,并举行竞赛。评选出“发明小博士”和“创造先锋组”。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开动脑筋进行创造的兴趣,获得充分展现创造才能的机会。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语文论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成为教育的先导,它是科学技术物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是优化组合的原则。 一、多种电教媒体巧妙地组合,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文秘站版权所有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等灵车”时,先播放录影,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看北京长安街上男女老少盼总理灵车时的气势恢弘地悲壮场面,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入“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灵车的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了最佳状态 二、灵活运用幻灯片,使语文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正开始发展,而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但如果单靠语言文字提供的形象思维,无疑会受到知识、阅历、经历的限制,借助幻灯片,便能化静为动。 如《詹天佑》一课,有关工程学知识的设计“人”字形线路,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而对课文中文字叙述理解不够深刻,通过利用移动幻灯片演示,使学生对“人”字形线路有了具体的形象,同时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了火车行使的原理,从而也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的确不简单,确实是了不起的工程家。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突破 《落花生》一课,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特别是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在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组合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 利用活动灯片:右上方是“落花生”图,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右上方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下面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的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文秘站版权所有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个人所拥有的潜在独创力与想象力是无穷的,作为老师,应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认定 [作者] 泊头市交河镇小学 孙荣喜 [内容] 泊头市王武镇后河高小 刘坤认定目标是目标教学课堂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做到积极有效地认定目标呢? 一、认定目标应掌握这样一个原则:学前重点认定,突出主要目标;学中逐一认定,坚持目标先导;学后对照认定,加深整体认识。一节课的目标系列,通常都有多个目标组成,要想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作用,就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目标。课前只对重点目标进行强化认定,其它目标则在讲课过程中边学、边认定。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必须遵循目标先导的规律,即先认定目标再学习,充分发挥目标的激疑启思功能,在导学达标之后,还可以对照目标再次认定。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目标系列有一个完整、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教材中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认定小学语文第七册《海滨小城》一课的目标时,对于重点目标——知道海滨小城的景色特点和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的,我在学前重点认定,学文中反复提醒,导学达标之后,又对照认定。而对于其他目标,如“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知道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则采用了学中认定的方式。这样,学生便对本课重点目标有了深刻印象,而其他目标也在学中逐一认定,立即达成。 二、认定目标方式要简易,方法要灵活。认定目标应该以口述为主,以简化认定形式,方便教师操作。与此同时,更要注意引出目标的灵活性,如果堂堂课教师都采用“直展示”,认定目标前总是一句“我们这节课的目标是……”,课课如此,机械刻板、单调乏味,长期下去,必将消弱学生认定目标的兴趣,影响目标认定的效果。而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展标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认定目标。 具体说来,可采用“情景式”、“设问式”、“温故式”等等。 例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小语第四册)一课时,认定目标时就采用了“情景式”。我抓住了少年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点,在课前绘制了“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画,把3个目标分别放在小蝌蚪找妈妈的三道险关上,每达到一个目标就等于帮小蝌蚪前进了一步,直到最后目标达成,小蝌蚪找到妈妈。这样一来,学生兴致勃勃,学习热情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我采用了“温故式”来认定目标。学文前,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于狼的课文,让学生谈谈对狼的认识。在这个认识的前提下,我适时地引出本课目标:“狼为什么要摇尾巴?狼的本性会改变吗”?弄懂这些问题,也就达成了本课目标。这样的认定方式,有助于本课目标的达成。 认定目标方式的选择,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掌握。讲读《荷花》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前提,采用了“承启式”的认标方式:我先引导学生回忆从前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让全体学生初步了解荷花的颜色、形状,这就为本课目标的达成垫定了基矗在此前提下,我引出本课目标: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他又是怎样观察、怎样描写的呢?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始积极探求目标的达成。 三、对于中高年级认定教学目标的三种方法。 (一)提前认定目标。从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来看,他们已具备了自己理解教学目标的能力,适合于在始教阶段认定目标。同时,提前认定目标对于“自学辅导课”也很合适。如在《粜米》一课中的几个目标分别是: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背诵课文前三自然段;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3.能通过重点词和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了解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些教学目标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这课的教学目标最好提前认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带着这个任务去学习这篇课文,收到最佳效果。 (二)课后出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起始知识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比较陌生,若提前出示教学目标,目标中涉及到某些概念、术语,因为学生还没学习,所以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以目标为导向,先逐层讲授,然后再结合课堂小结,滞后出示目标,这样效果会更好。如讲《种子的力》一课时,其中一个目标是“理清文章脉络,看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阐明自己的观点的,并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在小学课本中,议论文出现的很少,对议论文的结构就更不了解了。因此,在讲课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思路,看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把道理讲清的,进而渗透关于论文的定义及议论文的结构等写作知识,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不提前出示教学目标,而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叙述。陈述时与教学环节结合,这样可以把教学目标与叙述过渡语融于一体。如在《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有一个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教育学生学习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我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先让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词“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接着指出了解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是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中心词进行提问,使学生既学会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又学会了抓住重点词句直奔中心的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引出目标的方法还有许多种,如悬念式、讨论式、点睛式、破题式、回溯式等等。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适当选择,创设认定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认定目标的导学作用和激疑启思功能,上好目标教学课。 语文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人“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以其特有物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CAI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魃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种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设计的CAI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例如:《雷雨》一课,教师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制作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观察到的雷雨景象,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的景象,乌云压下来,狂风吹得树技不断摇晃,雨哗哗地下起来,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雷声、雨声、蝉鸣声、蛙叫声。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性被调动起来,对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的转向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提高学生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善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加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雨的变化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接着我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还马上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 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三、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把握,从而突然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如:《蝙蝠的雷达》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了解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相当难度的,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了以下的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史蝙蝠边飞边从嘴里发出声音,用“ ”代表声音,“ ”碰上一棵大树,“ ”反射回来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开大树,安全飞去,在此基础上,展示第二幅画面,蝙蝠变为飞机,嘴变成雷达、天线、耳朵变成接收器,大树变成一座高山,飞机依靠雷达安全飞行的画面形象地展现在同学眼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蝙蝠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而发展的,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崐有效的突破。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报之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如《丰碑》讲述了将军在云中山行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穿御寒衣服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外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小学生对过去年代的特点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情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先进课文的特定场景,开课时设计一个“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大雪山上,一支队伍艰难的行进着”,“同学们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艰苦的战争岁月,你们看......”教师绘持绘色的描述,以及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总之,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着乐趣。
微生物论文:固定化微生物与游离菌净化SO2性能的初步对比实验 摘要:本文对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菌净化SO2的性能进行了初步对比实验研究,分别测试了固定化微生物与游离菌在液相和气相环境中对SO2的净化性能,同时考察了在气相条件下二者对SO2的净化效果。实验表明,利用复合固定化方法即吸附—包埋—交联法制备的固定化小球,与游离菌相比,对SO2的净化性能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固定化微生物 二氧化硫 降解 0 引 言 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1990年煤在一次能源中占76.2%,2000年占70%,预计2050年仍占60~70%[1],这表明我国以煤为主要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 我国煤炭大多数都直接燃烧,因此造成烟尘和SO2等污染物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导致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造成了严重的酸雨污染和生态损害。根据有关研究,1995年我国由于酸雨和SO2污染造成农作物、森林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经济损失为1100多亿,已接近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到2.0%[2]。如不严格控制,SO2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削减和控制燃煤SO2污染是我国能源和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 早在50年代,Leathan等(1953年)及Temple等(1954年)就分别发现某些化能自养型细菌与煤中FeS2的氧化有关,并从煤矿废水中分离出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us ferroxidans)[3]。然而,当时,此发现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至70年代,因世界范围的大气污染和酸雨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才开始重视与煤炭脱硫有关的微生物研究。 微生物脱硫是利用化能自养微生物对SOX的代谢过程,将烟道气中的硫氧化物脱除。在生物脱硫过程中,氧化态的污染物如SO2,硫酸盐、亚硫酸盐及硫代硫酸盐经微生物还原作用生成单质硫去除[4]。目前,传统的生化处理存在着生物浓度低,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并且给后处理带来麻烦,同时占地面积大,投资高、动力消耗多等问题。这些问题采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而固定化微生技术却展现了广阔的前景[5-6]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即固定化细胞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它是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手段将游离细胞或酶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内,使其保持活性并可以反复利用[7]。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最初主要用于发酵生产,70年代后期,被用到水处理领域,近年来则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固定化生物技术克服了生物细胞太小,与水溶液分离较难,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弊端,具有微生物密度高、反应迅速、微生物流失少、产物易分离、反应过程易控制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污染物处理技术[8-10]。采用固定化技术可以使微生物封闭在载体内,减少菌体的脱落,同时微生物在载体内可以繁殖,当酶失去活性后,通过培养可恢复其活性而被反复利用[11]。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工业的进步,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已成为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固定化微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烟气SO2技术的研究不仅拓展了生物技术在废气治理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而且为低浓度烟气SO2的生物治理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因此本研究对固定化微生物与游离菌净化SO2的性能的进行了对比,以确认固定化微生物法净化SO2的可行性。 1 实验条件与方法 1.1菌种培养实验装置 本驯化实验中所使用的菌种溶液为某污水处理厂氧化沟中段的污水,采用诱导驯化方式对菌种进行驯化,即向菌液中每日通入一定量的SO2气体,并不断地提高SO2气体的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并经多代繁衍。经过一定时间的驯化后,分析菌种对液相中亚硫酸根的降解性能,来判断菌种对SO2的净化性能。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Fig.1 experimental equipment of training microbe 图中1、2、3为SO2气体发生装置,即H2SO4溶液和Na2SO3溶液在3中反应生成SO2气体,并在风机的作用下,将气体吹入装有菌液的驯化装置6。 1.2固定化微生物制备方法 常用的固定化制备方法可分为三种:吸附法、交联法和包埋法[12]。现分述如下: 1)吸附法 吸附法是通过静电吸引或利用载体对细胞的亲和性将细胞直接吸附在水不溶性载体上。一般只要把载体放在细胞悬浮液中搅拌或浸泡,然后洗去没有被吸附的游离细胞,就制成了固定化细胞。该法操作简单,对细胞活性影响小,但所能固定的细胞数量有限。吸附法分为物理吸附和离子吸附两种。 2)交联法 交联法不使用载体,是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直接与细胞表面的基团如氨基、烃基等进行交联,使细胞之间相互接成网状结构。最常用的交联剂有戊二醛,顺丁烯二酸酐、甲苯二异氰酸酯等。此法化学反应激烈,对细胞活性影响大。另外,交联剂大多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3)包埋法 包埋法是将细胞包裹在凝胶的网格结构中或者包裹在半透性聚合薄膜内,小分子的底物和产物可以自由扩散,而细胞却不会扩散到周围介质中去。包埋的载体主要有聚丙烯酰胺、琼脂、明胶、K—卡拉胶和海藻酸钙等。包埋法的优点在于包埋方法简单、条件温和,可以保持较高的细胞酶活力,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固定化方法之一[12]。 根据本课题组的前期实验,增加活性炭的投加量,可使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活性和耐酸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机械强度基本不变。增加己二胺的投加量,使小球的相对活性、机械强度和耐酸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交联时间增加也会使小球的机械强度增强。通过本研究前期正交实验确定的固定化小球最佳制备工艺,来制备固定化微生物。 本课题的前期实验研究,分别选用三种复合固定化方法中的最佳条件和包埋法最佳固定条件,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其性能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13]。 固定方法性能指标 海藻酸钠包埋法 吸附—包埋复合固定法 包埋—交联复合固定法 吸附—包埋—交联法 相对活性% 225.6 261.9 221.3 246.2 机械强度g 27 27 40 42 72h失重率% 36.3 31.7 36.0 28 该结果证明采用复合固定方法即吸附—交联—包埋复合固定法制备固定化小球,不仅保证了固定化微生物很高的相对活性,而且还提高了固定化小球的机械强度及耐酸性。因此本研究采用复合固定方法即吸附—交联—包埋复合固定法,以如图2所示的工艺流程来制备固定化微生物。 图2 固定化微生物制备工艺流程图 Fig.2 Flow chart of making immobilized microbial biomass 1.3固定床反应器 以实验室制备的含SO2气体为处理对象,将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填充在固定床内,对其中的SO2气体行生化处理,其整套净化实验装置流程如图3所示。 整个流程包括SO2气体的发生系统和净化SO2气体的固定床生化反应器二个部分。实验中,SO2气体是通过Na2SO3溶液1和稀H2SO4溶液2在SO2气体发生器3内反应制得的,并利用风机4将发生器内所生成的SO2气体由底部直接吹入固定床生化反应器。循环液体由高位槽7进入6内并从顶部向下喷淋到固定化微生物小球上(喷淋液体的主要作用是润湿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向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氮磷等营养物,同时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带走),而后由反应器底部排入循环水槽8,再由耐酸泵9打回到高位槽循环使用。SO2气体在塔内上升的过程中与固定化微生物接触而被吸收,净化后的气体由反应器顶部排出。为了避免造成污染,在尾气排空前设置了SO2尾气吸收瓶10。 1.4实验分析方法 气相中SO2和液相中SO32-的分析方法采用碘量法。用奥立龙818型精密酸度计测液相pH值。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在液相环境中净化SO2能力随时间的变化比较 将一定浓度的SO32-溶液中分别加入含有等量微生物的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菌,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溶液中SO32-浓度,并计算出净化效率。如图4所示,曝气量为0.1m3/h时,固定化小球的净化速率大于游离菌的,在反应开始进行的20分钟内,固定化小球的净化速率是增大的,游离菌的基本不变;20min以后,二者的净化速率都呈下降趋势。在生化反应的有效时间内,固定化小球的净化速率高于游离菌的。这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净化SO2的性能优于游离菌的性能。 2.2 在不同pH值的液相环境下对SO2净化性能的比较 因为SO2为酸性气体,所以只研究在偏酸性环境下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菌对SO2的净化效率。选择从pH=3到pH=6四个pH值作为实验点,用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来调节其液相环境的pH值,考虑到NaOH溶液会消耗SO2,因此将pH值调节好后液相中SO32-的浓度作为SO2的初始浓度,测试游离菌与固定化微生物净化SO2的效率,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显示固定化小球的净化效率明显高于游离菌的,pH=5时固定化小球的净化效率高达70%,而游离菌的只有30%。这也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对SO2的净化性能优于游离菌的净化性能。 Fig.4 Changing of purification velocity with increasing of time Fig.5 Effect of pH on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2.3 固定化微生物与游离菌净化SO2气体的性能对比研究 将固定化小球装入如图3所示的固定床6中,制得的SO2气体由风机吹入反应器6,在G处测入口浓度,在改变入口浓度的条件下测固定化微生物的净化效率。在相同的条件下将SO2气体通入菌液中,在相同的时刻测菌液中SO32-浓度和出口SO2浓度,计算出其净化效率,结果如图6所示。当入口浓度为5.1 g/m3时,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菌的净化效率都为98%。但随着入口SO2气体浓度的增大,游离菌的净化效率急剧下降。当入口气体浓度为7.2g/m3时,游离菌的净化效率只有40.7%,而固定化微生物的净化效率仍保持在80%以上。二者的净化效率都随着入口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原因主要是当入口浓度较低时,微生物可以和SO2气体充分接触,进而被生化吸收。随着入口SO2浓度的增加,多余的SO2在较短的时间内未能被微生物吸收净化,而是随着气相主体排出。因此就出现了随着入口SO2浓度的增加其净化效率反而下降的现象。 但是,如图6所示,固定化小球的SO2净化效率高于游离菌的。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采用的是好氧微生物,固定化微生物可以与气相接触,即可耗用连续相的气相中的氧来对SO2进行生化吸收,而游离菌主要耗用的是液相中数量有限的溶解氧。因此富氧的反应气氛是固定化微生物净化效果优于游离菌净化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结论 本研究对固定化微生物与游离菌净化SO2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固定化后的微生物在液相和气相环境中均对SO2有较强的净化去除作用,其净化性能明显优于游离菌的净化性能,因此有继续开展深入研究的价值和必要。 微生物论文:谈产酸相稳定发酵类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论文关键词:产酸发酵反应器 生态因子 顶极群落 生态演替 生态位 论文摘要:通过产酸发酵反应器的动态试验,考察生态因子(pH、ORP)等制约的不同发酵类型顶极群落的结构、优势种群的组成和生态演替的规律,阐明不同发酵类型代谢及其顶极群落的典型特征,揭示产酸发酵过程中顶极群落内平衡与反馈调节的生理代谢机制,并以pH值、ORP来表征生态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图。 Ghosh和Poland在1971年提出了利用相分离的原理:分别控制适应于产酸发酵菌和产甲烷菌的最佳生理及生态条件,从而形成具有较高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率的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目前,对于两相厌氧生物处理的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普遍受到重视,但是由于产甲烷菌具有种类少、生长繁殖慢、利用底物种类有限、对环境条件敏感等特性,使得人们长久以来认为产甲烷相是两相厌氧处理系统中的关键“限速步骤”,因此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产甲烷相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上。事实上产酸相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的末端发酵产物作为产甲烷细菌利用的底物,对产甲烷相乃至整个工艺的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以往的研究表明,产甲烷相微生物对底物的转化速率依次为乙醇 戊酸 丁酸 乙酸 丙酸,而乙酸的转化是系统产甲烷即去除效率的“限速步骤”。从整个系统角度出发,产酸相最佳发酵类型应为乙醇型发酵[2]。因此利用连续流产酸发酵反应器,通过对限制性因子(pH、ORP)的调控,考察在人工创建生境中,微生物所遵循的群落与种群生态学演替规律,不同发酵类型的顶级群落内平衡与反馈调节的生理代谢机制,得出以pH、ORP表征的生态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三维实现生态位,这对于进一步阐明产酸相不同发酵类型的生态学规律,提高两相厌氧的整体处理水平具有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意义。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采用沉淀区和反应区一体化、内设气—液—固三相分离装置的连续流搅拌槽式厌氧反应器(CSTR)作为产酸相反应器,有效容积为3.1L,通过对pH、ORP进行调控进行平行实验;反应器外部缠绕电热丝结合温控仪保证内部温度(30±1℃)的厌氧条件,实验中控制COD负荷为8kg/m3·d,进水COD浓度为4000mg/L。具体流程见图1所示。 1.2 实验底物与分析方法 采用废糖蜜为底物,并按照COD∶N∶P=800~1000∶5∶1配以少量N、P。采用标准方法分析测定COD、pH、ORP(以电极电位Eh计,mV)。液相发酵产物采用SC-7气相色谱分析仪,按照任南琪[1](1994)建立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厌氧细菌的培养采用改进的Hungate技术,鉴定方法参见参考文献[3]。 2 结果与讨论 产酸发酵类型指依据酸性末端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分布判断微生物的生理代谢途径。酸性末端产物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物质定义为相应的代谢类型,并将产酸发酵生态系统达到稳态时代谢的优势种群定义为顶极群落。产酸相的三种发酵类型中,丁酸型发酵和丙酸型发酵分别以丁酸或丙酸为主要液相末端发酵产物,而乙醇型发酵的主要液相末端产物为乙醇和乙酸。 生态演替是生物群落的一个动态变化特性,具有定向性、可调控性、趋于稳定性。由于环境因素(因变因子:pH、ORP)、微生物内部群落及末端代谢产物组成的协调控制,产酸相微生物群落在随环境因素定向演替的同时,由于群落的内平衡和反馈调节机制,又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即形成与不同发酵类型相对应的特征顶级群落生态系统,顶级群落中微生物通过种间竞争和协同作用选择优势种群,形成复杂的生态学决定关系[4~5](图2)。 2.1 乙醇型顶极群落的结构模式及生态演替 产酸发酵反应器的乙醇型发酵是以H2为主要气相产物,乙醇、乙酸为主要液相产物的发酵类型,在ORP、pH特别低的情况下,以产生乙醇的方式保证细胞内部的正常pH值,以维持机体正常产能和合成代谢,同时每产生1mol乙醇,氧化NADH的量为2mol,以此实现NAD+/NADH的耦联,并产生1mol氢气见表1。乙醇型发酵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同反应器及不同运行阶段的乙醇型发酵微生物优势菌群见表2。 2.2 丙酸型顶极群落的结构模式及生态演替 丙酸的产生和积累对厌氧生物处理系统有重要的影响,导致系统pH降低而发生“酸化”,致使产甲烷菌失活[6]。主要原因是丙酸在产甲烷相的产乙酸过程缓慢。丙酸型发酵的典型细菌丙酸杆菌属无氢化酶,不产生氢气。丁酸型发酵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较高的ORP和pH5.0。不同反应器及不同运行阶段的丙酸型发酵的顶级群落中优势种群见表3。 2.3 丁酸型顶极群落的结构模式及生态演替 从微生物代谢角度讲,pH接近中性时细菌以合成代谢为主,数量的增殖增加了ATP的消耗量,而丁酸型发酵的单位ATP产量是3,因此被选择。在环境中ORP较低、pH为6.0和5.0左右发生的是丁酸型发酵。而较高ORP、pH为5.0时的丙酸型发酵是由于丙酸杆菌的兼性需氧性所致。不同反应器及不同运行阶段的丁酸型发酵的顶级群落中优势种群见表4。按照Odum生态学的观点分析,在调节pH、ORP的生态演替过程中,环境中的顶极群落受环境中生态因子的制约而呈现一定的演替过程,最终被环境条件所选择的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群,这是群落“进化”过程中功能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以下阶段:(1)各种发酵类型微生物之间复杂的种群关系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调节作用,与生境相适应的优势种群得以生长繁殖;(2)同种发酵类型微生物顶极群落的内平衡与反馈调节能力;(3)不同发酵类型代谢末端产物对群落的制约、调控;(4)顶极群落中某些优势种群(如2)反应器的拟杆菌属)的生态位与反应器内生态条件相似,污泥驯化初期已是优势种群,其优势地位不易动摇。 2.4 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生态位 图4所示是以ORP、pH值组成的产酸相不同发酵类型顶极群落中优势种群的二维实现生态位图。由图3可见,生态因子制约了优势种群的生态演替,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类型微生物为形成稳定的顶极群落,通原因。膜组件的材料、MBR的运行条件和活性污泥的性质决定了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3)通过合理的设计及优化运行条件,结合有效的反冲洗和清洗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膜污染和恢复膜通量。 微生物论文:灭菌后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微生物学检测评价 【关键词】 灭菌 摘要:目的:评价可拆卸腹腔镜器械的灭菌效果。方法:将两种腹腔镜器械认真彻底清洗后,用同一方法灭菌后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可拆卸腹腔镜器械的灭菌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100%,不可拆卸腹腔镜器械的灭菌后细菌学检测合格率达仅占87.54%。结论:可拆卸的腹腔镜器械灭菌效果达标,为确保医疗安全,建议购买可拆卸的腹腔镜器械。 关键词:腹腔镜器械;可拆卸;不可拆卸;灭菌;检测 《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腹腔镜器械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水平[1]。目前市面上有两类不同的腹腔镜器械即不可拆卸和可拆卸的腹腔镜手术器械。为评价两种不同腹腔镜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在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将不可拆卸与可拆卸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灭菌效果检测,比较二者的灭菌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及设备:选择常用的腹腔镜手术器械如抓钳、分离钳、钛夹钳、肠钳、持针器、薄剪、钩剪、双极电凝等不可拆卸和可拆卸的腹腔镜器械共659件次;灭菌器用广州汇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WAYWIN?2000医用灭菌器及其配机专用的消毒剂(过醋酸和水杨酸)和超声清洗机;E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仪由瑞士罗氏公司提供。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由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生物学监测灭菌效果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洗涤剂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适酶洗涤剂;吹干器械用高压气枪;纯抗原HbsAg(1.5mg/ml)由广东省临检中心提供。 1.2 器械的清洗:先用流水冲净腹腔镜手术器械的肉眼可见污物,再将所有腹腔镜器械用0.8%的适酶溶液超声清洗30min。可拆卸的腹腔镜器械在清洗前先将器械的各个关节部位全部打开,将操作杆套管、管蕊分离,使内管道及管蕊裸露。 1.3 不可拆卸腹腔镜器械的清洗:因不可拆卸腹腔镜器械的特殊构造,不能拆开器械的各关节及内管蕊等,所关节和内管腔等部位较难清洁。用超声清洗器洗完后,只能靠人手用刷子、针头或尖刀刷洗和挑去夹缝中的污物等,流动水认真仔细清洗器械的各个部位,然后用流水冲洗,再用高压气枪吹干。 1.4 可拆卸腹腔镜器械的清洗:用超声清洗器洗完后,人手用毛刷子流动水下清洗各个部位后,用高压气枪吹干。 1.5 器械的灭菌:将两种腹腔镜器械同时放入同一炉WAYWIN?2000医用灭菌器内,按操作程序进行灭菌;每次均按要求放入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进行生物学监测。 1.6 器械灭菌后的细菌学检测:标本采集:将灭菌后腹腔器械前端(接触病人端)按无菌操作放入10ml无菌洗脱液内反复活动关节15次后[3]送检,并均作阳性对照。按《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进行检测[4]。在2001年7月至2002年12月期间共灭菌了102炉次,共检测了659份标本。 2 结果 两类腹腔镜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见表1);每炉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生物指示剂经检测均符合要求。 表1 两类腹腔镜手术器械的灭菌后细菌学检测结果 略 3 讨论 3.1 从表可知,可拆卸的腹腔镜器械灭菌合格率为100%。不可拆卸的腹腔镜器械的灭菌合格率仅有87.54%,检出的细菌中有致病性和耐药性均强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难愈性术后感染,不符合灭菌物品的要求(必须达到100%)[5]。两者都未检出病毒。由此可见,为保证腹腔镜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避免发生医院内感染,确保医疗安全,应该选用可拆卸的腹腔镜手术器械。 3.2 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6]。而《消毒技术规范》中要求腹腔镜器械应达到灭菌水平。为确保灭菌效果,器械的各个部件都应便于拆卸和互换,同时强调清洗器械时,要对器械进行彻底拆卸、清洗[7]。腹腔镜手术器械。 3.3 比普通手术器械的构造复杂、精细,有细小的内腔。不可拆卸的腹腔镜手术器械,由于无冲洗管、无法拆开各关节及部件,较难清洗到关节部位及内腔,手术时反吸的血污较难清洗干净,极易残留污物和细菌。WAYWIN?2000医用灭菌器是通过三层过滤的无菌水加上专用灭菌剂(过醋酸和水杨酸者)充分接触而达到灭菌。但由于器械的不可拆卸,灭菌时器械的某些部位无法与灭菌剂接触,存在盲点,而导致器械残留或滋长细菌,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3.4 可拆卸的腹腔镜器械,可将器械的操作杆套管、管蕊及手柄等关节部位拆开裸露,清洗方便、彻底。灭菌时器械的各个部位均能与灭菌剂充分接触,不存在盲点,这应是可拆卸腹腔镜手术器械经细菌学检测全部无菌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3.5 我国自1991年开展腹腔镜手术,在10多年的时间里,腹腔镜外科由于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众所周知的特点,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得到了发展[8],许多医院都先后开展了腹腔镜手术。但由于各家医院的经济条件不同,所购买的器械档次也不同。为了保证腹腔镜器械的灭菌效果,确保医疗安全,笔者建议,不管购买何种档次的器械,应购买可拆卸的腹腔镜手术器械,以方便清洗和保证灭菌效果,确保医疗安全。现有不可拆卸的腹腔镜手术器械,由于价格较贵,且性能完好,只能逐步淘汰,不可能随便丢弃。建议此类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10h,使用前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净再使用。此方法灭菌效果经检测合格率可达100%,能符合要求(另文论述),确保腹腔镜手术器械安全使用。 微生物论文:微生物来源的具有促进纤溶作用的低分子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 归纳了纤溶酶原的空间结构和纤溶酶原的活化在血栓溶解上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低分子化合物通过改变纤溶酶原空间结构促进血栓溶解的机理。重点叙述了到目前为止发现的complestatin,chloropeptin Ⅰ,stablabin,sarfuctin,glucosyldiacylglycerol等几类具有促进纤溶作用的低分子天然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特性,并且叙述了这些化合物促进纤溶作用的机制。 【关键词】 纤溶酶原;纤溶作用;低分了化合物 纤溶系统(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此外它还与创伤治疗、组织再建、血管新生、炎症反应、排卵、癌的形成与转移、动脉硬化、病原菌的组织侵入等许多生理的、病理的变化过程相关[1,2],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的重要构成蛋白质,正常血浆的含量在2~4g/L,纤维蛋白原由3种线状的糖蛋白分子所构成,蛋白质长链通过二硫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量为34万的纤维蛋白原大分子,以溶解状态参与血液循环,通过血液凝固反应,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能被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血栓)沉积在血管壁上。纤溶系统的纤溶酶原和纤溶酶原激活剂通过赖氨酸结合位点与纤维蛋白相结合,在该结合部位形成的纤溶酶将纤维蛋白分解,纤溶酶原被两种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激活成具有活性的纤溶酶,该纤溶体系的活性以及纤溶酶原转换成纤溶酶的变化过程被PA抑制剂PAL-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α2-抗纤溶酶(α2-antiplasmin)所调节。 在血液凝固-纤溶体系,一些生理活性成分能够通过(1)促进非活化状态的纤溶酶原向活化的纤溶酶的转化;(2)提高纤溶酶原的血栓结合活性;(3)改变纤溶酶原的空间结构使该酶原处于容易被纤溶酶原激活剂活化的状态;(4)促进血液中微量存在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前体(prourokinase)向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转化从而开始纤溶作用的爆发式血栓溶解反应,来加快纤溶酶原向纤溶酶的转化或促进纤溶酶的纤维蛋白(血栓)酶解反应过程,血管中因病理作用生成的血栓将被溶解并进而消除血 栓症。从天然化合物中探索针对于纤溶体系的酶原、酶的 特异性生理活性物质作为血栓症的治疗药物将不存在生理性的出血危险性,并且会适用于慢性及早期血栓症状。基 于上述事实和理论基础,利用纤溶体系的酶原[3,18](plasminogen,prourokinase)、血栓构筑的in vitro检索体系从微生物和海藻的代谢产物中已经发现了纤溶酶原的活性促进物质如complestatin,staplabin,plactins,surfactin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前体的内因性活性促进物质glucosyldiacylglycerol等,这些化合物的促进纤溶作用或者是刚被发现、或者是活性低等原因,离临床应用还需要作大量的研究。但由于低分子化合物在微血栓、慢性血栓和使用上的巨大潜力和安全性,在溶血栓药物的研究领域,发现和研究低分子纤溶促进化合物正在成为探索新型纤溶疗法药物的重要途径。一些研究者在探索促进纤溶作用的低分子天然化合物时,发现了一些具有促进纤溶作用的化合物,本文归纳了这些化合物的探索途径、分离纯化、特性和促进纤溶作用的机制。 1 纤溶酶原的空间结构和活化 在血液中循环的纤溶酶原(Glu1-plasminogen;Glu-Plg)具有闭合的空间结构,在血液中被纤溶酶原激活剂低效率的活化[4,5],这种闭合型的空间结构被存在于N末端80个残基(N-terminal peptide,NTP)中的赖氨酸残基(Lys50或Lys60)与存在于第5个链回环(K5)上的氨基已糖结合位点形成分子内结合键所维持[5,6],当第5个链回环上的氨基已糖结合位点与纤维蛋白(或细胞受体)相结合时,NTP-K5的相互作用被解除,纤溶酶原分子被转变成开放型的结构,纤溶酶原分子在空间驰豫,从而裸露在纤维蛋白(血栓)表面的赖氨酶残基与纤溶酶原上显露出来的赖氨酸结合位点结合后,在空间驰豫的纤溶酶原被结合到纤维蛋白表面,纤溶酶原进一步被存在于其附近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高效率的转变成纤溶酶。由于纤溶酶原其分子结构上的闭合状态与开放状态的转化特性(图1),在纤维蛋白(或是细胞间质)上,纤溶酶原的活性表现出是局域性的,血栓(纤维蛋白)溶解最先开始于赖氨酸残基的周围,其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另外,随着纤溶的进行,Glu-Plg的N末端短肽被丝氨酸蛋白酶纤溶酶所切断,Lys78-plasminogen (Lys-Plg)在纤溶酶所出现的区域产生,Lys-Plg分子由于不带有NTP-K5分子内结合键,所以是开放型构造,容易活化,并且通过高亲和性与纤维蛋白结合。低分子化合物ε-氨基已酸(epsilon-aminocapronic acid)或氨甲环酸(tranexamin acid)结合在K5链回环的赖氨酸结合位点,使Glu-Plg成开放性构型,因此,赖氨酸类似物显著地促进Glu-Plg的活性化,但与此相对,赖氨酸类似物阻碍了纤溶反应(纤维蛋白的分解),这是由于介于纤溶酶原链回环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的Glu-Plg-纤维蛋白复合物的形成被阻抑了。在纤维蛋白溶解反应的局域性和纤溶反应的高效性上,血液中的Glu-Plg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以及由此带来的空间结构的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纤溶酶原是由791个氨基酸构成的单链糖蛋白,构成糖约占分子量的2%。从N末端开始顺次分为N末端短肽结构域(N-terminal peptide,NTP)、5个链回环结构域(kringle 1,kringle 2,kringle 3,kringle 4,kringle 5)、酶活性中心结构域和C末端氨基酸。酶活性中心在His603-Asp645-Ser740,uPA或tPA限定分解Arg561-Val562肽键(图中的虚心箭头位置)成双链的纤溶酶,PA(plasminogen activator)切断Arg561-Val562肽键后,N端的A链(或重链)C端的B链(或轻链)。 图中圆圈和其中的字母表示具体的氨基酸及其位置:数字表示从N末端起始的氨基酸序列:实心箭头表示弹性蛋白酶(elastase)、胃蛋白酶(pepsin)、鲜黄蛋白酶V8(aureus V8 protease)的水解位点,共6个;虚心箭头表示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作用位点;短横线表示分子内二硫键,共23个;短折线表示糖链;实心圆圈和其中的字母表示活性中心氨基酸及其位置。 Glu-Plg由NTP、5个链回环结构域(K1~K5)、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中心结构域构成,在K1、K2、K4、K5存在赖氨酸结合位点,K5的赖氨酸结合位点由于也能识别氨基已糖,所以又称作氨基已糖结合位点,能结合肽链中的赖氨酸。Glu-Plg分子的NTP Lys50(或Lys62)在K5的AH位点上形成分子内结合链,维持着紧密的空间结构,对活化作用显示出抵抗性。通过K5与纤维蛋白或细胞受体的结合,以及纤溶酶切断NTP,都会使纤溶酶原的空间结构发生驰豫,从而感受到PA的活性化。 2 促进纤溶作用的化合物 到目前为止,主要的纤溶促进化合物(图3)的特性被归纳在表1,这些化合物的探索途径、分离纯化和纤溶促进机制分述如下。 图3 促进纤溶作用的低分子天然化合物 表1 具有纤溶促进作用化合物的特性注:-没有实验数据;*含有不同于纤溶酶原作用特点的特征 2.1 complestatin和chloropeptin 1 以纤溶酶原和纤溶酶原受体构成in vitro检索体系,用于探索促进纤溶酶原向受体结合的低分子天然化合物。认为促进纤溶酶原向纤溶酶原受体结合的化合物也会促进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血栓)的结合,进而促进血栓的溶解。以U937细胞作为纤溶酶原受体的供体,使用人纤溶酶原构成了纤溶促进化合物的检索体系,在对约5000株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进行筛选的基础上,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一株代谢产物中发现了低分子化合物图3)complestatin和chloropeptin 1[7,8]促进了纤溶酶原向U937纤溶酶原受体的结合。该化合物是从土壤的分离菌株中分离纯化的,将活化培养的种子液接种到由可溶性淀粉3%、肉膏1%、混合溶液1.5%、玉米浸出汁2%和消泡剂CB442 0.01%构成的液体培养基(pH7.0)中,在25℃、310 rpm的条件下连续培养3天,收获的菌丝用70%丙酮溶液提取,提取物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物经丙酮-甲醇(5:1)硅胶层析后,活性化合物被移动相为含0.2%三氟醋酸的45%乙氰水溶液的高压液相色谱柱(Inertsil PREP-ODS)所精制。 chloropeptin 1是complestatin (c61H45N7O15Cl6,MW1325)的异构体,只在苯甘氨酸-色氨酸残基的结合位置不同。complestatin和chloropeptin 1在0.5~10μM的添加浓度下,使Glu-Plg向U937细胞的结合增加了2~5倍,这些化合物由于也增加了Glu-Plg和纤维蛋白的结合,所以可以认为这些化合物是作用于纤溶酶原的,另外,这些化合物的作用能被ε-氨基已酸所阻碍,并且从化合物的作用特点能认为纤溶酶原和U937细胞没有形成新的结合方式,是complestatin和chloropeptin 1促进了纤溶酶原和U937细胞介于赖氨酸结合位点结合的增加。伴随着纤溶酶原向细胞或纤维蛋白结合的增加,细胞或纤维蛋白上纤溶酶的生成也增加了。在使用全血形成血栓的纤溶实验上,确认了两种化合物介于tPA促进了血栓的溶解[8],这之后,又确认了这些化合物带来了Glu-Plg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及促进了介于uPA的Glu-Plg的活性化,从Glu-Plg空间结构的变化也能说明Glu-Plg向U937细胞结合的增加。另外,这些化合物不能直接促进纤溶酶以及纤溶酶原激活剂的酰胺分解活性。 2.2 萜类化合物(staplabin,SMTPs: Stachybotrys Microspora Triprenyl Phenol) 在探索Glu-Plg和纤维蛋白结合的促进化合物上,利用纤溶酶原-尿激酶前体-S2251的in vitro筛选体系,从微生物的培养液发现了新型的萜类代谢产物[9],这之后,又发现了8种新型同类化合物[10~12]。Staplabin(图3)具有显著的促进纤溶作用,该化合物分离于土壤微生物Stachybotrys Microspora的一个菌株。将经过种子培养的菌株接种到1L培养液含30g葡萄糖、10g脱脂豆粉、3g肉膏、3g酵母粉、3g蛋白粉、0.5g磷酸二氢钾、0.5g七水硫酸镁和0.1g消泡剂CB442的培养基中,在25℃、180rpm用500ml三角瓶连续培养3~5天,培养液离心后,上清液用等量的2-丁酸抽提,抽提物用二氯甲烷和甲醇展开于硅胶层析柱,活性成分被Inertsil SIL-ODS精制,移动相是流速为9.9ml/min的乙烷和乙醇(98:2)的混合溶液。 300~500μM的staplabin使Glu-Plg和Lys-Plg与纤维蛋白的结合增加了,这种增加依赖于Glu-Plg和Lys-Plg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并且在纤溶酶原激活剂存在下,Glu-Plg和Lys-Plg的活化被促进了,所以体现出提高了纤溶酶的分解活性[13],在使用分子排除层析的实验上由于该化合物部分地缩短了Glu-Plg和Lys-Plg的溶出时间,所以被认为该化合物使这些分子驰豫。纤溶酶原活性化的促进作用在ε-氨基已酸(epsilon-aminocapronic acid)和纤溶酶原断片存在的情况下也能观察到,所以能认为staplabin带来的构型的变化和complestatin这些化合物带来的变化是不同的[13],这种结果,也被staplabin的活性化促进作用能在mini-Plg上观察到的事实所支持。SMTPs Stachybotrys Microspora Triprenyl Phenol)(图3)也显示出同样的作用,但是SMTP-6、SMTP-7、SMTP-8与staplabin相比活性增加了3~10倍。 2.3 环肽化合物 在血浆存在下,利用U937细胞,探索促进125I-纤维蛋白分解的促进物质时,发现了4种新型物质plactins[14](图3)。 在和50种合成诱导物比较之后,发现plactins的D-Arg(或D-Lys)残基和4个疏水残基的立体配置构型是显示活性所必需的结构[15]。20~50μM的plactin介于血浆中的因子将细胞表面的单链的尿激酶前体转变成活化型的双链结构,而开始了纤溶反应。该活化机制比较复杂,介于多个因子的多条途径引起了促进纤溶作用。将Plactin 2.5~5mg/kg投于肺栓塞小鼠,小鼠栓塞肺的纤溶活性被促进了2~3倍。在uPA存在下,40~60μM的plactin使Glu-Plg的活化被提高了10倍,并且plactins使Glu-Plg的内部荧光增加了5%,但plactins对Lys-Plg的活性没有影响。与前述的化合物不同,plactin没有增加Glu-Plg与纤维蛋白的结合。该化合物在血浆/U937细胞体系将纤维蛋白的分解提高了3~4倍,但在Glu-Plg/U937细胞体系和Glu-Plg/uPA体系,没有促进纤维蛋白的分解,这暗示着plactin的促进纤溶作用依赖于Glu-Plg以外的通路。 2.4 脂蛋白(surfactin) 在尿激酶前体和纤溶酶原构成的反应体系中,尿激酶前体的内因性活性作用带来了Glu-Plg的活化,从纤溶酶原转化生成的纤溶酶将进一步把尿激酶前体转变成具有充分活性的尿激酶,利用该正反馈体系,从细菌的代谢产物发现了尿激酶前体-纤溶酶原反应体系中促进纤溶作用的物质surfactin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是一种脂蛋白[16](图3)。 从土壤分离到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的代谢产物被检索出来具有促进纤溶作用,将该菌株用普通细菌培养基在28℃、180rpm连续培养5天后,将培养液用2-丁醇提取后,提取物用乙氰-0.1%乙酸(60:40)展开于高压液相色谱柱Inertsil PREP-ODS上,活性成分经浓缩和冻结干燥后得到了脂蛋白surfactin。 3~10μM的surfactin C使纤溶酶原和尿激酶前体的转换被提高了3~4倍,这种促进作用是由于surfactin C促进了尿激酶引起的Glu-Plg的活化。Surfactin C也促进了Lys-Plg的活化,但surfactin C不影响mini-Plg的活化,在ε-氨基乙酸存在下也不影响Glu-Plg的活化,这个结果暗示着surfactin C作用于纤溶酶原链回环的K1、K2、K3、K4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结构域,因为ε-氨基已酸作用于纤溶酶原链回环的K5结构域,而不影响纤溶酶原链回环的K1、K2、K3、K4结构域。surfactin C使Glu-Plg的内部荧光增加了7.4%,有分子排除层析实验上使Glu-Plg的溶出时间缩短,从这些结果上能判断Glu-Plg的空间结构被驰豫了。该化合物促进了Glu-Plg和纤维蛋白的结合,在pro-uPA/Glu-Plg,uPA/Glu-Plg,uPA/血浆体系促进了纤溶作用。该化合物(1mg/kg)和pro-uPA投于肺栓塞大白鼠,125I标记的大白鼠肺栓塞的溶解速度与对照相比被提高了3倍。 2.5 脂类化合物 利用纤溶酶原和尿激酶前体的相互活化作用,探讨了具有促进纤溶作用的天然化合物,对700多种植物提取液进行筛选的结果,从海藻中发现了一种稀有化合物α-D-葡萄糖甘油二酯[17](图3)的促进纤溶作用。将干燥的褐藻添加到三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有机溶剂(HCCl3:CH3OH=2:1)中,用组织捣碎机充分破碎,过滤之后回收滤液,针对残渣重复一次上述的提取过程,再用提高了溶剂极性的混合液(HCCl3:CH3OH=1:2)提取残渣中的可溶性物质。把三次提取的滤液混合,经减压浓缩和真空干燥,从褐藻中得到了粗提取物,该粗提物经3次柱层析后得到了精制的生物活性物质α-D-葡萄糖甘油二酯。 相当低浓度的葡萄糖甘油二酯(0.66μM)促进了纤溶酶原和尿激酶前体的相互活化作用,而半乳糖甘油二酯在20倍于α-D-葡萄糖甘油二酯的浓度下,仍然不能促进这种纤溶酶原和尿激酶前体的相互活化作用。从这两种结构相似的中性甘油糖脂质的不同作用上,能够推测α-D-葡萄糖甘油二酯的促进纤溶作用不是这一类化合物的共同特性。在高浓度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存在、纤溶酶原和尿激酶前体相互活化、尿激酶前体不发生活性化开裂的反应体系中,α-D-葡萄糖甘油二酯促进了纤溶酶原的活性化开裂,由此说明α-D-葡萄糖甘油二酯作用于该体系中的尿激酶前体,提高了尿激酶前体的内因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作用。与此相一致,纤溶酶原/尿激酶前体相互活化反应体系的另外两个反应,既纤溶酶引起的尿激酶前体的活化反应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引起的纤溶酶原的活化反应,α-D-葡萄糖甘油二酯对这两个反应的影响是相当小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葡萄糖甘油二酯带来了尿激酶前体内部荧光的有意义增加以及它不影响纤溶酶原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的内部荧光的变化。由这个结果能够推测葡萄糖甘油二酯带来了尿激酶前体空间结构的变化,并且能认为尿激酶前体的这个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尿激酶前体的内因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作用有关。首次发现了提高尿激酶前体的内因性活性的天然生理活性化合物。 3 讨论 到目前为止,作为酶抑制剂的天然化合物是合成化合物已经知道的很多,但与此相对,如果除去辅酶、金属盐类和酶原保护剂等物质,作为酶活化剂的物质的数量是相当少的。上述所叙述的化合物不是作用于酶而是作用于酶的前体-酶原,这些化合物所以能够被确定为具有活性作用,得益于纤溶酶原分子的独特结构。当机体受到内在或外在的刺激,凝固-纤溶系统迅速对应的必要性被通过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变化(与酶的活化有关)体现出来,这被认为是机体进化的一个方面。纤溶酶原是这种变化过程的一个典型,发现的这些具有促进纤溶作用的化合物使纤溶酶原的空间结构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促进了纤溶作用。从以上的这些事实还能够进一步推测纤溶因子如纤溶酶、尿激酶、尿激酶前体的活性化合物也会促进血栓纤维蛋白的溶解,并且纤溶系统抑制因子的抑制化合物也会促进血栓纤维蛋白的溶解。 溶血链球菌产生的链激酶等细菌的代谢产物和纤溶系统的关系从很早以前就知道了,最近又从侵染性的多种病原菌中发现了纤溶酶原的受体[2],这些受体被认为与病原性细菌的侵入和组织侵入有关。与这些受体蛋白质相比较,上述叙述的化合物是低分子化合物,这些低分子化合物来自于细菌、放线菌、霉菌和海洋生物,作用于纤溶酶原或是尿激酶前体。产生这些化合物的生产菌和高等动物的关系如何?虽然目前的材料还不充分,但这些化合物的存在也让研究者能进一步探索这些化合物在病原菌侵染、组织纤溶、癌细胞游走和血栓疾病治疗上的巨大价值。 被应用于纤溶疗法上的酶或高分子蛋白如尿激酶、tPA等,主要是应用于心肌梗塞等重度血栓疾患的治疗上,它会带来全身出血的重大危险性,与此相对应,作用于纤溶酶原和尿激酶前体的低分子化合物会使生理的纤溶反应平稳的进行,特别适用于慢性疾患的治疗以及血栓疾病的前期,这些化合物正被人们期待着能成为安全、高效的血栓治疗药物。 微生物论文:微生物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堆肥化、卫生填埋两种现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主要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群,以及通过分析开发出的新的微生物技术,指出了应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高效的微生物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微生物 强化微生物处理技术 基因工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的加速,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类聚居状况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城市生活垃圾(Municipal solid waste, 简称MSW)是在城市日常生活及为城市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方法主要包括卫生填埋(Sanitary landfill)、堆肥化(Composting)、焚烧(Incineration)三种,其中前两种处理方式均属于生物处理技术。具体来说,MSW生物处理技术就是城市生活垃圾中固有的或外添加的微生物,在一定控制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使得MSW中的不稳定的有机物代谢后释放能量或转化为新的细胞物质,从而MSW逐步达稳定化的一个生化过程。 1. 城市生活垃圾生物处理中主要的微生物 MSW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如:好氧堆肥、生物反应器填埋等,其工艺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种群。厌氧生物处理,如:厌氧消化、厌氧填埋等,其工艺中的微生物又称“瘤胃微生物”,主要有水解细菌、产氢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等。 1.1 城市生活垃圾好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 1.1.1 细菌 在MSW好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细菌凭借强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快速将可溶性底物吸收到细胞中,进行胞内代谢。总的来说,其数量要比放线菌和真菌多得多。当然,在不同的环境中分离的细菌在分类学上具有多样性,主要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以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细菌[1]。在堆肥过程中,细菌总数的变化趋势是高-低-高。堆肥初期,有机废物中携带有的大量细菌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能量,使堆体温度上升,此时,常温细菌受到抑制,嗜温细菌活跃;当堆温升至高温阶段,只有少量的嗜热细菌可以活动;高温期过后,随着有机成分的减少,堆体温度降低,嗜温及常温细菌又开始活跃,使细菌总数上升。整个好氧降解过程中,嗜温细菌是堆肥系统中最主要的微生物。 1.1.2 放线菌 放线菌具有多细胞菌丝,可以分解一些纤维素,并溶解木质素。它比真菌能够忍受更高的温度和pH值,在垃圾生物降解的高温阶段是分解木质纤维素的优势菌群。研究表明,诺卡氏菌(nocardia)、链霉菌(streptomyces)、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和单孢子菌(micromonospora)等在MSW好氧堆肥中占优势[1]。 1.1.3 真菌 在MSW生物降解过程中,真菌对垃圾有机成分的分解和稳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真菌不仅能分泌胞外酶,水解有机物质,而且由于其菌丝的机械穿插作用,还对物料起一定的物理破坏作用,促进生化反应。温度是影响真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堆肥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真菌的菌落数开始减少,在64℃左右,嗜热性真菌几乎全部消失。当温度下降到60℃以下时,嗜温性真菌和嗜热性真菌又都会重新出现在堆肥中[2]。 1.2 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 MSW的厌氧生物处理依次分为水解、产氢产酸和产甲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独特的微生物类群起生物降解作用。 1.2.1 水解细菌 水解阶段水解细菌利用胞外酶对有机物进行体外酶解,使固体物质变成可溶于水的物质,然后细胞将其吸收,水解成不同产物,该阶段起作用的细菌为水解细菌。Hungate分离出了以下几种水解菌:(1)产琥珀酸拟杆菌属,(2)湖生(lochheadii)芽孢菌属,(3)柱孢梭菌属,(4)生黄瘤胃球菌,(5)白色瘤胃球菌落,(6)溶纤维丁酸弧菌。同时还分离出纤维酶B—1,4—葡聚糖酶,外B—1,4—葡聚糖酶和纤维素二糖酶[3]。 1.2.2 产氢产乙酸菌群 产氢产乙酸菌群是将第一阶段发酵产物如丙酸等三碳以上有机酸、长链脂肪酸和醇类等氧化分解成乙酸和分子氢。在卫生填埋场中已分离出产氢产乙酸菌布氏甲烷杆菌属和G株布氏甲烷杆菌属等[3]。 1.2.3 产甲烷菌群 甲烷菌利用H2/CO2、醋酸和甲醇甲酸等C类化合物为基质,将其转化为甲烷。在卫生填埋场中,产甲烷菌群分杆状菌、球状菌和八叠球菌三类。杆状产甲烷菌通常呈弯曲、链状或丝状,此类细菌有史密斯甲烷短杆菌属、甲酸甲烷杆菌属、巴氏甲烷杆菌属、反刍甲烷短杆菌属、史密斯甲烷杆菌属、嗜热自养甲烷杆菌等;球状产甲烷细菌直径为0.3~5微米,球形细胞呈正圆形或椭圆形,成对排列成链状。此类细菌有巴氏甲烷八叠球菌、范尼氏甲烷球菌、沃氏甲烷球菌、马氏产甲烷球菌、海生产甲烷球菌及嗜热无机营养甲烷球菌等。八叠球状产甲烷菌,其细胞繁殖成规则、大小一致的类似砂粒的堆积物,有227巴氏甲烷八叠球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嗜热甲烷八叠球菌等[3]。 2. 微生物技术在MSW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MSW的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控制条件下,使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的过程。因此,微生物对垃圾中有机物降解的快慢、对有机成分降解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处理周期的长短和处理效果的好坏,在MSW处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MSW生物处理的优劣取决于微生物自身的结构、所处环境下的代谢状况。目前有很多学者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通过分析某种处理环境下微生物的特性、采用多种方式改变工艺中微生物的数量,质量等,开发出了多种MSW生物处理技术,如:强化微生物(纯种分离、强化接种、添加微生物菌剂、微生物固定化)以及基因诱变等技术。 2.1 强化微生物处理技术 强化微生物处理技术是从改变工艺中单位反应器空间内微生物的质量或数量的角度来增强MSW的降解率,从而提高处理效率,缩短处理周期。 2.1.1 纯种分离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总是杂居在一起,即使一粒土或一滴水中也生存着多种微生物。为了提高工艺中某种有效微生物的质量(纯度),提高处理效率,必须进行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技术。常见的纯种微生物的分离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液体稀释法分离、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以及菌丝尖端切割分离[4]。 (1) 平板划线分离 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平板,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待分离的材料,在培养基表面平行或分区划线(图1),然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纯种的单个菌落。 图1 几种划线方法示意图 (2) 液体稀释法 将待分离的样品经过大量稀释后,取稀释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皿中的培养基表面,培养后就可能得到单个菌落。 (3) 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 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的试剂、染料、抗生素等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利用这些特点可配制出适合某种微生物生长而限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选择培养基。用这种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就可以达到纯种分离的目的。 (4) 菌丝尖端切割 这种方法适于丝状真菌。用无菌的解剖刀切取位于菌落边缘的菌丝的尖端,将它们移到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后,就能得到新菌落。 2.1.2 强化接种处理技术 纯种分离后还要将微生物接种到垃圾中进行生物处理,但由于接种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故在微生物适应周围环境前,处理效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而直接在垃圾中进行微生物接种的处理效果则应好于微生物纯种分离后再接种的处理效果。直接在垃圾中进行微生物接种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垃圾渗滤液循环、加入一定比例的垃圾腐熟物等。 微生物对垃圾的降解是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完成,在适宜的条件下,微生物协同作用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微生物种群的大小与结构的稳定性。一般说来,生物的种群越大,其自动调控能力越好,适应性就越强,结构越稳定。经垃圾渗滤液循环或向待处理的新鲜垃圾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垃圾腐熟物进行强化接种培养后,微生物的种群扩大,且循环次数越多,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群就越大,这样就会更有利于对垃圾的降解。 2.1.3 添加微生物菌剂 研究表明,单一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群体,无论其活性多高,在加快垃圾生物降解进程中的作用都比不上复合微生物菌群的共同作用[5]。微生物菌剂是采用分离、筛选的有效微生物,配合一定的处理工艺和设备,通过合理地调配各种有效微生物的含量,进行筛选、培育MSW生物处理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而来调节菌群结构、提高微生物降解活性,提高微生物降解有机成分的效率。复合微生物菌群中既有分解性细菌,又有合成性细菌;既有纤维素分解菌、真菌,又有放线菌。向工艺中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增加了工艺中微生物初始浓度,而且改善了工艺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作为多种细菌共存的一种生物群落,依靠相互间共生增殖及协同作用,代谢出抗氧化物质,生成稳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使得整个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处理效果较佳[6]。 2.1.4 固定化技术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使其高密度密集并保持其生物功能,在适宜的条件下还可增殖,以满足处理工艺的要求[7];实质上是从增加单位反应器内微生物数量的角度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使得细胞密度高,微生物流失少、不需分离,就能纯化和保存高效菌株等优势,反应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从而节约运行成本,提高MSW的处理效率。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有载体结合固定化(吸附法)、交联固定化、包埋固定化和共价结合法,各种固定化方法和载体都各有特点,见表1。其中,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方法以包埋法和吸附法最为常用。包埋法是将微生物封闭在天然高分子多糖类或合成高分子凝胶的网络中,从而使微生物固定化;其特点是可以将固定化微生物制成各种形状(球状、块状、圆柱状、膜状、布状、管状等),但包埋法制得的固定化微生物对传质有一定的影响。吸附法是将微生物细胞附着于固体载体上,微生物细胞与载体之间不起化学反应,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化条件温和、细胞活性损失小、载体可以反复使用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8]。 微生物论文:论土壤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及其研究进展 论文关键词 土壤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局限性 论文摘要 土壤宏基因组学技术是近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种新方法,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基础,也是获是土壤中各种基因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介绍了土壤宏基因文库的构建、筛选及土壤宏基因组研究现状和这一技术的局限性。 宏基因组学源于20世纪70年代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的直接提取技术的实现,随着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Handelsman于1998年提出了宏基因组学的概念[1]。宏基因组学又叫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 Genomics)或群体基因组学(Community Genomics),定义为利用现代基因组技术直接研究自然状态环境中的有机体群落,而不需要分离、培养单一种类的微生物。生物学和化学的结合孕育了宏基因组学的诞生,而宏基因组学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实用筛选技术。 土壤宏基因组学技术是近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种新方法[2],这种方法从土壤环境样品中直接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宏基因组)并克隆于不同载体,再将重组载体转移到适宜的宿主以建立宏基因组文库;同时结合不同的筛选技术,从基因文库中筛选新基因或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应用这些免培养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可以绕过微生物菌种分离培养这一技术难关,直接在基因水平上研究、开发和利用无法培养的微生物资源;有利于揭示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基因多样性,为农业、医药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1土壤宏基因文库的构建 关于土壤宏基因组学技术的构建已有许多研究报道[3],文库的构建需要足够高质量的DNA,由于土壤微生物往往会与土壤其他组分紧密结合,这就增加了提取土壤DNA的难度[4]。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提取法和间接提取法。直接提取法是将样品直接悬浮在裂解缓冲液中处理,使其释放DNA,继而抽提纯化;间接提取法是首先去除土壤等杂质,通过不同的离心速度从土壤中分离出细胞,然后对细胞进行抽提。直接提取法提取的DN段较小(1~50kb),提取率高,操作简单;间接提取法提取的片断较大(20~500kb),纯度高,但操作繁琐,有些微生物在分离过程中会丢失。 根据插入片断大小,可以把基因文库分成2类:质粒载体的小片段插入(小于15kb)和柯斯质粒(15~40kb)或BAC(细菌人工染色体)(超过40kb)载体的大片段插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表达土壤细菌基因或基因簇的通用宿主,穿梭载体或BAC文库可将大肠杆菌包含的文库信息转移至其他宿主如链霉菌或假单胞菌[5]。 载体系统的选择取决于所提取土壤DNA的质量及研究目的,包括欲插入目的片段的大小、所需要的载体拷贝数、使用的宿主以及筛选方法等。如对腐殖质含量较高或剪切较严重的DNA样品适宜构建质粒文库,小片段的文库适用于筛选新的与代谢相关的单基因或小操纵子;而对于含较大基因簇或大片段的DNA样品则需要构建大片段和大容量的载体文库。Rondon直接把环境DNA克隆到低拷贝BAC载体,以大肠杆菌作为宿主构建了含100Mbp 的小文库(SL1), 并从这个文库中检测到DNA酶、脂肪酶、淀粉水解酶的活性。 2土壤宏基因组文库的筛选 宏基因文库的筛选主要有功能驱动筛选、化合物结构水平的筛选、序列驱动筛选,底物诱导基因表达筛选。功能驱动筛选是根据重组克隆产生的新活性进行筛选,在工业上有很多重要的酶就是用这种方法发现的。其主要缺点是要在寄主中进行功能表达,造成筛选工作量大,效率低。化合物结构水平的筛选是根据不同结构的物质在色谱中有不同的峰值,通过比较转入和未转入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或发酵液抽提物的色谱图筛选产生新结构化合物的克隆子。此方法工作量大,费用高。序列驱动筛选是不依赖重组基因在宿主中表达来筛选,而是根据已知功能的基因序列设计探针或PCR引物,通过杂交进行筛选具有目标序列的克隆子。底物诱导基因表达筛选是利用底物诱导克隆子分解代谢基因进行筛选,这种方法已经成功的从宏基因中筛选出芳烃化合物诱导的基因。国内外的资料显示这4种筛选方法可以筛选到所需要的物质,但筛选效率低,费用高。 3土壤宏基因组研究现状 利用宏基因组学的技术,科研人员筛选到了许多功能基因,加拿大TerraGen Discover公司最先在以链霉菌为宿主的宏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到了具有抗菌活性的5种新的小分子物质TerragineA、B、C、D、E[5];Courtois等利用柯斯载体构建了含5 000个克隆子的环境基因组文库,采用PCR 序列分析的方法,筛选出编码聚酮合成酶的新基因,同时采用HPLC技术发现了脂肪二烯醇中2种新的化合物,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Yun等选用pUC19为克隆载体构建大肠杆菌基因组文库,利用活性筛选方法,从30 000个重组子中筛选出1个含淀粉酶基因(amyM)的克隆子。 2005年,LimHK等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宿主,建立了森林土壤的宏基因组文库,筛选到2个具有抗菌活性的克隆,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其中一个为产红色色素的靛玉红,另一个为产蓝色色素的靛蓝,是靛玉红的异构体。2006年,Voget S等首次研究了从土壤宏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到的一种纤维素酶的性质,证实了其具有较广的pH值和温度适应范围,并且在较高的盐度时也具有活性,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4土壤宏基因组学的技术局限性 总DNA提取技术尚存在一定的限制,土壤环境中,由于微生物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的特性以及腐殖酸等抑制性物质存在等原因,从中难以获得适于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的高分子量DNA。Bertrand等采用间接提取法,通过Nycodenz梯度离心,所回收的土壤DN段大小己能达到400kbp,但至今基于原位裂解获得 100kbp土壤DNA的提取技术尚未突破,运用原位裂解法构建更大片段环境宏基因组文库(现有的土壤宏基因组文库中,平均插人片段最大为44.5kb)仍是一个难点。不可避免地,环境宏基因组文库所包含微生物基因组信息的偏差将直接导致“基因遗漏”现象发生,如海洋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固氮基因,却在测序量高达1.6Gbp的马尾藻海水宏基因组文库中被遗漏,表明仅运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同样会忽略部分的微生物资源。 阳性克隆筛选频率低是宏基因组学的另一个瓶颈所在,运用经典的功能筛选方式,往往是在数千个,甚至数百万个重组克隆子中才能检测到有用的活性克隆,造成此局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外源基因的异源表达水平低下。目前根据核酸序列相似性及基因保守区设计探针或引物的杂交、PCR筛选方法,从文库中发现新基因的比率尚不到已知基因的40%。 环境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能让我们发现存在于不可培养微生物中的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许多实验室已经开始努力从不可培养土壤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中去获得重要的基因,特别是从Acidobacterium组中,因为它是土壤中最常见的细菌。这些数据提供了关于这些生物在土壤中扮演角色的线索。随着足够序列信息的获得,这些生物的代谢途径将被构建出来,引导我们采取有效的策略去培养这些生物。这些数据也将准许我们构建包含所有已知开放阅读框的微生物芯片,来确定这些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状况。 尽管宏基因组技术本身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它为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策略,尤其是对于99%以上不能获得纯培养的土壤微生物来说,宏基因组学不仅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坚实基础,更是我们获得土壤中各种基因资源的一个有效手段。 微生物论文:硝酸咪康唑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 【摘要】 目的 建立硝酸咪康唑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 测定硝酸咪康唑搽剂对大肠埃希菌等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对2个控制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用薄膜过滤法和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冲洗剂检查本品的细菌总数、真菌及酵母菌计数,其试验菌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同样用该方法检查本品的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试验组呈阳性反应,阴性菌对照组呈阴性反应。结论 用薄膜过滤法联用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冲洗剂可以消除硝酸咪康唑搽剂在试验条件下的抑菌作用,从而顺利检出该品种所污染的各种微生物。 【关键词】 硝酸咪康唑搽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是检查非规定制剂及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真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1]。但具有抑菌成分的药品由于其抑菌活性的干扰,常规检查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药品中污染微生物的情况,必须先消除供试品中的抑菌活性,再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并必须对所采取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以确认抑菌活性的消除和检查方法的可靠性。具有抑菌作用的药品,每个品种抑菌效果不同,因此适合各个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也不同。 作者曾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及薄膜过滤法(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对硝酸咪康唑搽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不能达到药典要求。吐温80是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作用,因此本文选择用薄膜过滤法联用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做冲洗剂检查该药品的细菌、真菌、酵母菌数和控制菌,结果满意,可为同类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 1.1菌种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 44 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 003],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 50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 00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 104]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0011], 黑曲霉(asperg illus niger)[cmcc(f) 98003],由广东生物研究所提供,菌种代数均为第3代。 1.2培养基及试剂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营养肉汤、改良马丁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虎红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二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试剂、pdp琼脂培养基、三氯甲烷、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和革兰氏染色剂。 1.3样品硝酸咪康唑搽剂,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06950,成分:硝酸咪康唑、玫瑰麝香香精、乙醇、二甲基亚砜。 2方法与结果 2.1菌液制备[1] 2.1.1取经37 ℃ 培养18~24 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与大肠埃希菌的肉汤培养物1 ml,加入9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并制成每1 ml中含菌数50~100 cfu的菌悬液,做活菌计数。 2.1.2取经25 ℃培养18~24 h的白色念珠菌液体培养物1 ml,加入9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并制成每1 ml中含菌数50~100 cfu的菌悬液,做活菌计数。 2.1.3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培养5~7 d,加入3~5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 ml含孢子数50~100 cfu的孢子悬液,做活菌计数。 2.2供试液的制备[2]取本品10 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 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2.3验证方法 2.3.1细菌、真菌和酵母菌计数法回收率的测定 薄膜过滤法联用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作冲洗剂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进行实验,3次独立平行试验结果的均值见表1[3]。 ①试验组:取供试液10 ml到薄膜过滤器中,用无菌的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冲洗3次,每次100 ml, 并在最后1次冲洗液中加入1 ml的试验菌液(50~100 cfu/ml)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预先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或虎红培养基平板上,置30~35 ℃培养48 h或23~28 ℃培养72 h。记录菌落数。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②菌液组[4]:在过滤器中预先加入大约20 ml的无菌0.9%氯化钠溶液,再吸取1 ml的试验菌液(50~100 cfu/ml)到过滤器中,过滤。再用100 ml无菌的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1次,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预先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或虎红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培养方法同试验组。 ③供试品对照组:方法同试验组,但不加试验菌液。 ④稀释剂对照组:方法与试验组同,其中供试液用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代替。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表1各试验菌株的回收率 略 从表1可知,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不低于70%。可用薄膜过滤法联用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方法检查硝酸咪康唑搽剂的细菌、真菌及酵母菌数。 2.3.2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①试验组:取供试液10 ml到薄膜过滤器中, 用无菌的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3次,每次100 ml, 并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加入50~100 cfu的试验菌(验证铜绿假单胞菌时,试验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冲洗后取出滤膜放入预先制备好的相应培养基中,依相应控制菌检查法检查。 ②阴性菌对照组:方法同试验组,试验菌改为50~100 cfu阴性对照菌(2个控制菌验证的阴性对照菌均为大肠埃希菌)。 ③菌液组 :在过滤器中预先加入约20 ml的无菌0.9%氯化钠溶液,在吸取50~100 cfu试验菌到薄膜过滤器中,用100 ml 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1次。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预先制备好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置(36±1)℃培养48 h,记录活菌数[5]。 3次平行试验结果一致,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验证结果 略 从表2可见,用薄膜过滤法联用0.1%吐温ph7.08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作冲洗剂检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成立。 3讨 论 硝酸咪康唑搽剂为广谱抗真菌药,主要含有硝酸咪康唑、乙醇和二甲基亚砜等成分,对皮肤癣菌、念珠菌等有抗菌作用,对某些细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对药品在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其方法应通过验证,以确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已被消除而保证检查方法的可靠性。从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研究可见,选用薄膜过滤法联用0.1%吐温80?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冲洗剂来检查本品的细菌数、真菌、酵母菌数及控制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有效,在细菌总数、真菌及酵母菌计数实验中,试验菌回收率均能达到7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实验,试验组呈阳性反应,阴性菌对照组呈阴性反应。本文结果可为同类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提供科学的依据。 微生物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在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多媒体课件教学、运用恰当的比喻、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归纳总结、加强综合应用的训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课堂教学质量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其他基础课和临床课联系紧密。医学微生物学所研究的对象体积微小、内容琐碎复杂;而免疫学内容大多是深入到分子水平、概念多、抽象、前后章节内容环环相扣、逻辑推理性强。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难度较大。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就如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谈几点体会。 1 修订部颁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临床实际 修订部颁教学大纲的部分内容相对于新版教材和临床实际显得有些落后,我们与临床教研室经验丰富的教师经过反复研究,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删去免疫学应用中的补体结合反应、增补补体mbl激活途径;根据认知规律按抗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免疫学应用的顺序进行讲解。微生物部分将以前要求掌握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改为了解内容;将奈瑟氏菌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密螺旋体属等内容改为掌握;增补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霍乱弧菌o139、朊粒等较新的内容;增补新发现的“超级细菌”内容;结合学生大多来自农林牧区的特点,特将布鲁菌属、森林脑炎病毒作为掌握内容。修改后的大纲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删繁就简、循序渐进,力求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兴趣 近年来进入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学习基础差,中专所学知识内容与初中不同,内容多而深。因此,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力差;对物质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而这些又是促成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兴趣低的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讲绪论和新的学习内容时,我都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微生物及免疫学的发展简史、补体、革兰氏染色等内容时,就以微生物及免疫学科学家(列文·虎克、革兰等)的真实事迹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介绍主人公当时发现问题的背景,遇到过哪些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得出什么结论以及有何意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ⅰ型超敏反应一节时,笔者导入一些人(身边熟悉的老师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因冷热、接触某些食物、花粉、紫外线等过敏;母亲因接触了婴儿含有青霉素的尿液而使其过敏性休克而死亡的案例;我又讲授蚕豆过敏症、面食过敏症、蘑菇过敏症等的临床表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授课效果相当好。 授课内容紧贴生活实际,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消毒灭菌这一节内容时,在煮沸的水中加入小苏打,不仅提高杀菌力,又可防止金属器械生锈。就湿热和干热哪种消毒效果好进行讨论,让同学们以日常生活体会(移动热物品时用干手巾还是湿手巾、皮肤容易被水蒸气烫伤)进行总结。 在教学中选择能突出微生物及免疫学重要基本理论的临床问题,这样就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与乏味,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输血时为什么要做和怎么做交叉配血实验、儿童及解放军等易受伤人群感染破伤风后如何治疗、治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物存活率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为什么人对同一种疾病的抵抗力不同等等。 3 按照免疫应答的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授免疫学基础部分 例如在讲抗原时就采用了如图3—1流程进行讲解,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抗原及相关内容,而且对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疫应答过程有了初步认识。在讲授免疫细胞、免疫分子、mhc及免疫应答时则采用图3—2流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免疫学的分子水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较轻松地就掌握了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免疫应答等复杂内容。 4 科学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广泛,越来越体现出其卓越的性能,针对微生物及免疫学课程的内容抽象、较难理解特点,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合理配合,能将抽象的变为直接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繁杂的变为简单的,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观察及思考能力,也便于学生对免疫学结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深刻理解,而且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免疫球蛋白水解片段的讲授、k细胞的adcc效应、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艾滋病临床表现等。 5 运用恰当的比喻,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生动化 在讲授免疫系统时,将中枢免疫器官(骨髓与胸腺)比作是t、b细胞“革命圣地延安”,t、b细胞在此发育分化成熟,并学会了“认清敌我”(识别)的本领后离开,到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等)开展工作,并不断巡视(淋巴再循环),一旦出现(衰老死亡和突变的细胞、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侵入)情况,t、b细胞立刻识别并在接收到“鸡毛信”(双信号)后分化增殖为效应t细胞及抗体,它们再“招兵买马”(淋巴因子、穿孔素、颗粒酶、补体、吞噬细胞、k细胞等)形成庞大军队以不同方式去“歼灭清除敌人”。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好比“钥匙与锁”的关系,“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将补体激活酶促级联反应比作“多米诺骨牌效应”。 6 在免疫学理论教学中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 医学免疫学知识连贯性很强,前后章节内容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免疫学结构体系是学好免疫学的基础。否则学生就会对免疫学的普遍反映是枯燥、难理解、难记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讨论,要把前面部分所学习的免疫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有机地运用于对各种免疫机制(如抗原识别机制、抗体免疫效应机制、ctl/nk/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各种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及防治的原理)的学习和领会中去。更要注重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免疫学知识认识、理解临床实际问题,临床应用某些抗生素及抗体制剂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避免或减少超敏反应的发生?器官移植为什么要做组织细胞配型?这样学习既能学以致用,又能反过来促进、加深学生对免疫学的认识理解。 7 加强综合应用的练习,注重归纳总结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学苦练。练习的意义在于检验自己,对学习形成反馈调节,提高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做练习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认识中的片面和错误,检验学习的效果,同时又是一种将所学书本知识加以运用以解决问题的实习机会。教师通过学生做练习,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真正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横向比较,在深层次上掌握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如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补体活化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及mbl途径的区别、tcr与bcr的区别、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的区别、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在致病因素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各有何特点?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等。通过总结学生们才能更加深刻理解,更好地记忆,从而学好微生物学及免疫学。 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兴趣,把抽象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优势,采用启发式教学,深入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 微生物论文:甘草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浩然,牛小宇,刘春生 【摘要】 植物体内大量分布的微生物对植物产生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那些有益的影响可对植物的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作用。甘草作为一种大宗中药,其栽培品的质量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甘草有益微生物对提高甘草的品质有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甘草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提高栽培甘草的质量起到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甘草; 内生菌; 根瘤菌; 菌根真菌 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lycyrrhiza)植物,其根及根茎为常用中药,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随着野生甘草资源的急剧减少,且国家明令禁止采挖野生甘草,使甘草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对甘草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及栽培甘草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人工甘草种植面积的逐年加大,提高甘草的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相关研究表明,植物有益微生物可以产生促植物生长的活性物质,提高植物固氮性能,促进植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加强系统的生态平衡,保证寄主植物健康生长。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甘草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提高栽培甘草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1 甘草内生菌的研究现状 内生菌是指一生或至少一生中的某个阶段能进入活体植物组织内,并且不引起明显组织变化的真菌或细菌[1,2]。1993年,strobel等[3]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 nutt的树皮中分离出二百多种微生物,其中有一株内生真菌taxomyces andreanae能产生紫杉醇,这一研究结果引起学者对内生菌的广泛兴趣。目前,人们已经从长春花、千层塔、银杏、厚朴等多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内生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有学者对甘草内生菌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内生菌对甘草产生一系列作用。宋素琴等[4]对采自新疆的健康野生胀果甘草不同组织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并纯化得到149株细菌和2株真菌,鉴定得出149株细菌分属于13个属,2株真菌分属于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有学者发现内生菌可通过拮抗病原菌促进甘草生长。饶小莉等[5]从乌拉尔甘草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到内生细菌98株,并采用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6株菌株,其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体外拮抗活性,鉴定这6株拮抗菌株分属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aenibacillus ehimensis。龚明福等[6]采用无菌操作技术从野生健康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根、茎、叶、种子、根瘤等组织中分离出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125株,其中31株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这31株内生细菌分属于气芽孢杆菌属(aerobacillus s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黄单孢杆菌属(xanthomonas sp.)、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另有研究发现,从甘草中分离的有些内生菌还可产生活性物质。韦革宏等[7]从乌拉尔甘草和光果甘草中共分离得到68株内生菌,从中筛选出一个来自乌拉尔甘草的菌株mesorhizobium sp. ccnwgx022,从该菌株发酵液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十八烷酸内酯rhizobialide,是第一次从内生菌中得到此类物质。另有学者研究了内生菌在甘草不同部位及不同月份的数量变化趋势。林世利等[8]分离出不同月份苦豆子、骆驼刺、苜蓿、铃铛刺、甘草不同部位的内生细菌,研究阿拉尔地区豆科植物内生细菌种群动态。结果显示5月份的苦豆子和甘草植株、8月份的苜蓿植株、9月份的铃铛刺和骆驼刺植株的内生细菌的种类最多。内生细菌种类的分布规律依次为苦豆子中叶>茎>根>种子>花,苜蓿中根>叶>茎>花>种子,铃铛刺中茎>叶>种子>花>根,骆驼刺中根>茎≥叶>种子>花,甘草中茎>根>叶>种子>花。5种豆科植物生长期中总带菌量平均值在各个月份变化趋势不同,并且各个月份的带菌量处于交替变化之中,说明不同月份5种豆科植物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同种豆科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 2 甘草根瘤菌的研究现状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这种共生体系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根瘤菌分快生和慢生两种类型,为化能异养菌。目前有学者已经从甘草中分离得到根瘤菌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 目前对甘草根瘤菌的研究多体现在根瘤菌的分类上。杨雪颖等[9]通过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68株甘草根瘤菌的表型多样性和抗逆性分离研究,发现1个新类群和1个具有较高抗逆性的菌株。对新类群的中心菌株ccnwgx022和高抗性菌株ccnwgx035进行16srdna全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表明,ccnwgx022和ccnwgx035与中慢生根瘤菌属内参比菌株的16srdna相似性分别大于96.8%和98.3%,判定它们均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谷峻等[10]采用表型数值分类、16s rdna pcr-rflp分析和box-pcr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北方地区的甘草根瘤菌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供试菌株在数值分类聚类分析中约85%的相似水平上产生2个表观群,有11株菌未与已知参比菌株聚群。16sr dna pcr-rflp分析表明,供试的20株菌共产生14种遗传型,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box-pcr指纹图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的基因组也具有多样性。由此得出结论:在中国北方地区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在sinorhizobium、rhizobium和mesorhizobium属中均有分布。 3 甘草菌根真菌的研究现状 菌根是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凡能引起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大部分属担子菌亚门,小部分属子囊菌亚门。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建立相互有利、互为条件的生理整体,并各有形态特征,这是真核生物之间实现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根据形态和解剖学的特征,又把菌根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大类。有学者对甘草菌根真菌进行研究发现菌根真菌可促进甘草的生长。饶小莉等[11]分离了甘草的va菌根,并用三叶草进行单孢繁殖,将繁殖后的菌根真菌回接甘草,结果发现接种了菌根真菌的甘草植株笔长、根粗、茎叶干重和根干重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并且不同处理对植株生长影响不同,得出结论接种va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甘草的营养生长。jingnan liu等[12]用两种am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与glomus versiforme接种甘草,结果显示接种的甘草相对于对照组在生长的早期和晚期有显著提高,叶摄取磷的量比对照组多,并且根中甘草酸的浓度有所升高,但根部氧化酶活性相对降低了,由此得出结论接种am菌根真菌有可能成为提高甘草药用价值的有效途径。 4 甘草其他微生物学相关研究现状 近年来,对甘草微生物学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谢毛成[13]利用发根农杆菌的ri质粒,以光果甘草种子胚萌发形成的实生苗不同部位为外植体,成功诱导出光果甘草毛状根,并利用tldna中rolc序列中的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对光果甘草毛状根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鉴定,并利用理化手段对毛状根转化后产生的冠瘦碱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定,从不同水平上证实了光果甘草毛状根核基因组中已整合了外源ri质粒的t-dna片段。燕飞等[14]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对药用植物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 bat)进行转化,诱导其产生发根。在发根诱导过程中,分别用不同菌液浓度、不同浸染时间对胀果甘草子叶、胚轴进行转化处理,统计、比较各条件下的发根率,结果表明,用稀释2倍的菌液浸染子叶8 min时,发根诱导率最高,为56.49%。何晨等[15]用一株产β-葡糖醛酸酶的菌种hc-12对甘草进行液体发酵转化。通过对菌种复合诱变以及应用系统数值化及灵敏值系统调控技术优化了发酵工艺,把甘草中不足0.1%的甘草次酸的含量提高了20倍以上。经过柱层析及hplc及1h nmr鉴定分离得到了甘草次酸纯品,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发酵甘草于未发酵的生品对照甘草具有抗炎活性和镇痛作用显著性效果。 5 小结 内生菌对甘草的有益作用体现在:①内生菌有促进甘草生长作用,内生菌可与病原菌竞争营养或直接产生拮抗物质而抑制病原菌,从而促进甘草生长。②有些内生菌可产生活性物质。③内生菌在甘草不同部位及不同月份的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另有研究表明,内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的活性物质[3],王兴红[16]推测内生真菌可能与中药的道地性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成果对于甘草内生菌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根瘤菌对甘草的有益作用体现在:根瘤菌能够通过与甘草共生,引起甘草根部或茎部结瘤,将空气中的n2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nh4,从而为甘草提供氮素营养,促进其生长。 菌根真菌对甘草的有益作用体现在:甘草和菌根真菌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交换各自所需的物质,甘草借助菌根真菌吸收水分、养分和生长促进剂,而菌根真菌也从甘草中摄取自身生长所需要的糖分和其它有机物。菌根真菌是根系的延长和扩展,且比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大得多,可促进甘草的营养生长,提高甘草的药用价值。 微生物转化对甘草的作用体现在:对甘草进行微生物转化,可提高其有效成分含量,用药效果可得到提高。 总之,微生物是个潜力巨大、尚待开发的资源,对甘草相关微生物进行研究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提高甘草的质量,对于中药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重大作用。 微生物论文:浅谈互动教学为核心的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微生物 实验 互动 研究 论文摘 要:环境微生物实验是环境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文以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基础,提出了以“先立观念,互动教学,科研教学”实验教学模式为核心的实践经验,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与体会。 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以普通微生物学为基础,并在研究微生物学的一般规律的同时,更注重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课程[1]。环境微生物是微观的、肉眼看不见的,需要抽象思维,总体而言枯燥乏味。所学知识虽与专业相关,但学生尚未接触科学研究,所学内容离日常生活较远,学习目的性大打折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与其他专业的微生物课程类似,在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一定课时量的实验教学,以其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例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计数等微生物学中最基本的一些技术在环境污染处理等生产研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对整个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因而,微生物实验教学也是课程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充分调配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内容及授课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且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创新能力的学生,一直是值得思考和努力的问题。本文根据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先立观念,互动教学,科研教学”为中心思想的教学方法,以其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率提供系列应对策略。 1 先立观念 微生物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不同,其研究对象是形体微小、分布广泛、无处不在的细菌、病毒和真菌。尤其是在进行某种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技术是整个实验的重点。尚未接触微生物学实验的学生不能深刻注意到与其它学科实验的差异。其它学科实验的操作是在开放的空气中进行的,而微生物学实验尤其是研究工作中,许多实验操作是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中进行的,以保证不受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在学生尚未养成不良实验习惯之前,就必须让其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笔者在第一次课堂上,就针对整个课程周期内的行为规范要求做一次详细说明,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术。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操作是规范的,什么样的操作会引起实验的失败。结果表明,缺少这部分内容的教育,在后面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无菌操作概念则相当薄弱。因此,我们强调先立观念。大学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微生物,在最初阶段就让学生知道整个课程的基本规范,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2 互动教学应贯穿整个实验教学 常规的实验教学,通常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即,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各自分组按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此处,教师的课前讲解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前提与基础,是学生是否能充分理解本次实验流程的关键要素。因此,教师工作者十分关注如何能提高教师讲解的效率以扩大学生的理解[2]。笔者发现,若将互动教学法引入到实验课中,同样十分有效,它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那么实验课的互动教学法是以何形式出现的呢?笔者通过实践,摸索出了“问答式”、“答问式”、“师生讨论启发式”、“实验结果展现”、“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加以使用。 (1)“问答式”与“答问式”。“问答式”即在讲完实验理论后由教师针对本次实验的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然后由学生回答。如“细菌涂片制备与染色”实验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与步骤等。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的效率,还能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可针对学生不懂之处解答;“答问式”则通常在“问答式”之后,即要求学生针对实验提出若干个问题,由教师回答。众所周知,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学生往往会带着疑问进行实验操作,直至出现问题后才会找老师解答,或甚至不问。而这种情况对于实验操作教学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培养学生在实验前把整个过程弄明白,不留疑问的进行后面的实验,是教师们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笔者发现,从第一次课程点名鼓励提问,到后面几次课的踊跃提问,宽松的互动问题环节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其中有很多问题是教师认为比较简单的一些操作,所以先前并未讲解透彻,而学生却一知半解。当他们提问后教师解答,则能让整个实验的进行事半功倍。因此,让学生习惯并喜欢“答问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方法。 (2)“师生讨论启发式”分两种形式,即口头和书面形式。口头形式通常在课内完成,即在学生在实验期间,与老师的交流。如此,使学生学到较多实验知识与技巧。并且,教师可在下课前集中讲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纠正学生常见的习惯性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书面形式,则是要求同学在完成课内的实验操作后,实验报告除了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思考题外,还应有相应的分析和讨论。以往,学生撰写报告往往把实验原理、材料、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等简单地罗列,未能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探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实施解决方案的能力,笔者要求学生如实记录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尤其是鼓励将操作步骤以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而非从资料上抄下来大段大段的文字。此外,鼓励其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对于实验取得与预期相符结果的,分析成功的关键和经验。对于未取得预期结果的,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对于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教师在批阅过程中逐一点评。笔者在评阅实验报告时常遇到以下内容:“本次实验失败了,主要原因可能是培养基制备时琼脂浓度过低”;“这次实验我们成功分离到了纤维素降解菌”。这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与想法,能促进今后课程开展的及时改进。 (3)“结果展现式”应用的典型例子就是在“显微镜的使用与细菌形态观察”这一实验。这个实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对各种微生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特征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笔者所在教学实验室建立了一个互动实验室平台,即教师显微镜下的视野能直接投影到大屏幕让全体学生看到,每组学生用的显微镜视野也能切换到大屏幕上去。如此一来,所有同学都能看到老师做的微生物装片情况,各组之间的情况大家也一目了然。在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时,学生对看到显微镜下的物体常有误认。实验中,常常有学生把杂质当作了细菌细胞,需经过老师的指点才能看到了真正的细菌细胞。在互动教室中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对每一个成像进行分析辨认,从而轻松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各个小组制作的真实菌体。另外,同学与同学之间也会就实验现象差异进行讨论,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笔者曾对学生做了调查,90%以上同学都十分认可将自己的实验成果与全班分享。 (4)随着科学的发展,理论部分的教学已离不开多媒体教学,但实验教学大多数仍保持着固有形式,如板书等。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准确生动地将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介绍给学生,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即每次课程均会播放一段教学视频,如“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玻璃器皿的包扎”、“细菌的接种”、“革兰氏染色”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示范,可以让学生更为形象的了解微生物操作技术的细节要求,培养出微生物操作技术更为扎实的学生。或者在“污水中常见微生物观察”实验中,让学生观察后拍摄照片视频录像,并对影响资料进行标注,如添加标尺、调节曝光时间等,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来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有利条件,将实验课程教学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应逐渐成为当前形式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3]。 3 实验教学与科研教学的关系 3.1 验证性与研究性教学的有机结合 微生物实验课的开设大多是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设置相对应的实验。实验项目来自实验指导书,书中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都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说明,所做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学生只需照做,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即可。整个过程缺少了能让学生好好动脑思考的环节。虽然,实验项目的选择都是从众多实验中筛选出来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但大多是相对孤立的,学生会搞不清实验一和实验二之间有没有关系,有没有学的必要。如果,教师将其中一部分验证性实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串联,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后,适当安排一些研究性的实验项目。将实验项目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参考实验指导书和相关的期刊,分组写出试验设计,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具体指导,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所需器材的准备等。同时,鼓励各小组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观察结果时互相交流讨论。如“污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这一实验中,可告诉学生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750.12-2006中的多管发酵法,由学生自行去网络资源中查找具体的资料,制作实验方案,由教师审核后开展实验。 3.2 研究性与开放性教学的循序渐进 虽然,上述研究性实验项目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设计能力,但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言仍然是不够的。因此,还可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课程,即3~4个学生组成的项目小组选择某位专业指导老师,开展一个结果未知的研究项目,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真正结合[4]。如“化工废水中某降解菌株的筛选分离”、“水体藻类对某化合污染物的响应研究”等。课题组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指导教师随时对实验过程中的技术重点、难点进行指导和把关。教师除平时进行指导外,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便于指导教师详细掌握各组的实验进度、存在问题等,并指出努力方向。实验结束时,每名学生写出正式规格的实验研究论文,由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备案。 总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正在普遍实施,我们针对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的一些“互动”改革,仍是初步探索,期望能对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微生物论文:试论“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的改进 摘要 针对“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这个实验在教学中开展出现的几个问题,对实验方案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以期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分解作用 实验改进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新课程标准中设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实验的角度去探究土壤中落叶等物质的消失源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笔者经调查发现,浙江省新课程实施两年以来,开展该实验的学校寥寥无几,多数一线教师反映该实验周期长、实验现象不明显,而更主要的是大多学校不具备实施该实验的设备装置,鉴于此,下面设计了该实验的3个改进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1 改进方案一 草莓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 本实验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经过高压灭菌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所选用的草莓都要进行彻底灭菌处理。 (1)实验材料:土壤、草莓若干(可根据季节自行选择其他水果)、70%的酒精、升汞。 (2)实验器材:无菌操作台、高压灭菌锅、泡沫碗、铲子、培养皿、镊子等。 (3)实验步骤: ①采集土样。选取适量较肥沃的土壤等量分装于两个泡沫碗中,做好标记备用。 ③土壤处理。将其中的一碗土壤用报纸包好,同培养皿、镊子等一起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20 min(实验组)。另一碗土壤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对照组)。 ③草莓处理。将所选用的草莓用70%的酒精进行10 s消毒处理,并用升汞进行20 min灭菌,最后用无菌水洗3-4次,杀灭草莓表面的微生物。 ④将灭菌处理后的草莓分别埋人两盒土壤中(深3-5 cm),并将2组实验材料放入无菌培养室(注意:实验组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⑤隔天观察草莓的腐烂程度,并对其进行描述,得出实验结果。 (4)实验结果:实验第3 d对照组开始腐烂,第5 d实验组个别草莓开始有变化;第7 d,实验组个别草莓有一定程度腐烂,对照组几乎所有草莓都有不同程度腐烂。 (5)实验结论:对照组与实验组除了对土壤的处理不同,其他条件完全一样,实验结果不同,说明未经灭菌处理的土壤中确实存在使草莓发霉的微生物。 2 改进方案二 面包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 本实验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经过处理(在微波炉里加热10min),以尽可能地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面包要在微波炉里面进行灭菌处理。 (1)实验材料:土壤、面包。 (2)实验器材:微波炉、泡沫碗若干、报纸、铲子、镊子、锥形瓶等。 (3)实验步骤: ①采集土样。选取适量较肥沃的土壤等量分装于8个泡沫碗中,做好标记备用。 ②土壤处理。将其中的4盆土壤用报纸包好同镊子等一起放入微波炉灭菌20 min,该组为实验组。另4盆土壤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作为对照组。 ③面包处理。将新烤的面包切成若干大小相等的块状,放在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放到微波炉里加热,进行彻底灭菌处理,杀死面包中含有的微生物。 ④灭菌处理后的面包分别埋入8碗土壤中(深3-5cm),用报纸将泡沫碗包好,并将2组实验材料放入无菌培养室(注意:实验组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⑤隔天观察面包的腐烂程度,记录实验结果,一周后,实验组面包完好,而对照组面包发霉。 (4)实验结果:实验第8 d对照组开始发霉,第10 d对照组面包上长满了长长的“毛”,而实验组完好。 (5)实验结论:对照组与实验组除了对土壤的处理不同,其他条件完全一样,实验结果不同。这说明未经灭菌处理的土壤中确实存在使面包变质的微生物。 3 改进方案三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本探究实验将对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探究和对淀粉及还原性糖的鉴定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既能完成新的探究实验,又能对必修1中的重要实验“鉴定淀粉和还原性糖”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 (1)实验材料及药品:土壤、淀粉溶液、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 (2)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电子称等。 (3)实验步骤: ①将取自农田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②取两只锥形瓶,编号a、b,放入等量(约30ml)淀粉溶液,高压蒸汽灭菌20min。 ③在a锥形瓶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实验组),b锥形瓶中加入30 ml无菌水(对照组,需无菌操作),分别用牛皮纸封口(隔菌通气)。 ④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7 d后,分别取a、b锥形瓶中的溶液5 ml,各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a1、a2、b1、b2。 ⑤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在酒精灯上加热2~3 min。 ⑥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4)实验结果:1周后,a1中加入碘液仍为紫色,b1中加入碘液变为蓝色,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在酒精灯上加热2-3min没有变化;2周后,a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在酒精灯上加热2-3min,变砖红色,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在酒精灯上加热2-3 min仍无颜色变化。 (5)实验结论:对照组与实验组除了对土壤的处理不同,即所得的土壤浸出液成分不同,其他条件完全一样,实验结果出现不同的颜色,说明了未经灭菌处理的土壤得到的土壤浸出液中存在某些微生物,使得淀粉被分解成为还原性糖。 4 总结 方案一选择草莓作为材料,周期短,效果好,但有季节限制;同时本方案灭菌效果彻底,但对实验仪器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适用于实验设备条件较好的中学。考虑到有些学校实验设备条件有限,没有高压灭菌锅、灭菌台,所以方案二选用微波炉来灭菌,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容易获得,适合实验设备条件一般的中学;同时本方案选择面包作为材料周期较长,但面包价格便宜,且没有季节限制。教材对方案三没有说明加入淀粉糊的浓度和量,以及所加淀粉糊在7 d后是否完全被分解,没作鉴定说明,这将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本文在教材方案基础上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改进,并增添了鉴定实验,使得实验更加严密,提高了可操作性。 微生物论文:关于高职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论文摘要:微生物课程是生物制药专业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许多课程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从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养目标入手,对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及教学目标进行分析,阐述了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物制药;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 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养目标 生物制药是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成果并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制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了生物与医药类等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发展壮大。其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并能从事药物的研发、药物的生产、药物的质量及安全检验、药理分析、药物的经营和销售等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及教学目标分析 半个世纪以来,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应用给医药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效益。随着新微生物资源的发现、新的药物筛选模型建立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所显现的优势将继续存在,事实证明微生物制药在整个生物制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微生物学在理、工、农、医、师范院校与生物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此可见,微生物课程也必然是生物制药专业的重要职业基础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的分布、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理论与实验操作技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其后续课程包括发酵工程概论、生物技术制药、制药工艺学、药品分析与检验、药剂学、药事管理与基因工程技术概论等多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微生物分类、结构、生理活动等基础知识,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有关微生物生产的必要基本技能操作,并掌握应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为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与生产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微生物学教学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适量实验课。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方法常常是课上勤笔记少思考、课下不复习少作业,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完璧归赵”。为了提高微生物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践技能,我们于2008年申报了《微生物及其应用》院级精品课程,并与全省其他高职院校的同仁一道对生物制药及相关专业的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主要教学手段 合理利用学院优越的教学条件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院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电视显微镜设备组织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标本与即时的实验操作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同时,加强与本地区制药企业的联系,与企业一线生产人员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依据高职类学生文化基础、思维特征,针对不同的具体内容选择采取了项目教学法及案例导入法等多种“教学做合一”的形式开展教学,从而实现了将过去以教室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向以实验室工作过程为中心和“边教、边学、边做”形式的过渡。例如,将基础知识部分组织成多个承前启后的项目,微生物应用部分(如微生物与发酵、食用菌栽培与药品的微生物污染检测等)采用案例法组织教学。通过启发与讨论、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供适量学时,鼓励有积极性的学生自选教学内容,采取合作或独立查阅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的形式实现了师生主体角色的转换,从而使学习以形成综合能力为目的而非单纯的知识摄取。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进行微生物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在有了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基础上,我们认为利用适当的幽默或英文等教学技巧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策。比如在要求学生列举已知的病毒时“特意提醒”不要自作聪明地制造“人瘟病毒”。在课堂中偶尔适时地穿插一个英语单词或简单的句子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往往能让喜欢或不喜欢英语的学生激发兴趣。 (二)认真整合教学内容 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007年下半年,在长期从事企业生产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共同参与下,我们编写出了一本较为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理念的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及其应用》并获2009年湖北省高职高专优秀规划教材奖。本教材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湖北省示范院校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要求建立课程教学标准与内容,按照“教学做合一”模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融合。在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思维习惯,适当降低了理论知识部分的深度,强化了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将课程内容按照微生物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首先使学生通过显微镜对各种微生物进行最基本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渐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从而顺其自然地完成对整个微生物课程内容由感知到认知的知识延伸与拓展过程。 教学组织与实践 为了较好地落实高职教育所推崇的“边做边学,边学边练”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我们采取的是理论与相应实践操作(单元实验)相互融合的模式开展教学,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和“知识与能力运用”两大模块,其中包含了“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微生物分布与生长控制技术”及“微生物应用与检测技术”三个单元与七个项目来实施教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发了《微生物及其应用》院级精品课,并在教学中认真践行“边做边学,边学边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较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强化了教学效果。 重视第一次课设计 第一次课是一门课程的序曲,它是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课程魅力的最佳向导。本课程的第一次课是通过“一个富有创造和启迪性的故事(列文虎克)”、“多幅彩色动静态图片的展示”和“一系列惊人的数字”等具有鲜明特色和感性认识的内容逐步展开的,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让学生产生了对微生物的浓厚兴趣,进而较好地激发了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心理,当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与考核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满足生物制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微生物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我们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将理论知识与有关实验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理论学时,相应增加了实验操作学时,使理论与实践学时之比将近1∶1。将课程的实验分为平时的单元实验、期末整周的综合实训、培养兴趣的自主实验(如对口腔、霉变水果中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等)几项,并着重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技能和微生物实验安全意识。 改革实践考核制度 在对本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同时,我们对其考试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考试为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核并重的新型综合考试制度。使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之比达到1∶1,其中实验考核以实践操作为主,口试、笔试为辅。同时,坚持平时表现与考试考核并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即按照平时考勤、提问和作业成绩占总成绩20%、理论考试和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考核、实验课表现、实验报告等)各占40%的分配比例进行课程成绩的综合评定,从而使本课程的成绩考核既符合高职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和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观,又实现了考试过程的全程化和考试手段的多元化;既增加了考试的灵活性,又调动了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2008年和2009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两届生物技能大赛活动中(含微生物操作技能竞赛),我院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分别获得了团体一等奖一项、个人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的好成绩。
浅谈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作用: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逐渐深化,社会经济迅速由短缺型向过剩型转换。办电渠道日趋多元化,我国的电力也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压力,在部分地区卖电也逐渐变得困难。因此本文对电力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本文提出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推动和指导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工作。 【关键词】电力营销 目标市场特点 营销策略 电力市场营销作为电网企业的重要业务内容,不仅关系到电网企业本身发展,而且对其他行业和各类用户有巨大影响。它不仅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密切有关,而且与建立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加强电力营销理论方法学习,提高营销技术水平,强化电力营销管理,开创电力营销工作新局面。 一、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的特点 1.具有整体性 电力交换要通过电网,电网覆盖的区域就是电力市场的整体范围。电网是统一的,在同一区域内可能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电力销售部门一般只能将同一区域看作一个市场,进行整体销售服务,因此,不同的电力目标市场也由电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2.具有差异性 虽然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产品的类型,客户的分类等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但在其他方面又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计划安排。不同的客户对电力供应的方式具有不同的要求。 第二,需求量。不同规模的消费者对电力的要求不同。第三,需求时间。不同性质的用户对电力需求时间有不同的需求。第四,消费方式。电能的热转化消费、动力转化消费和照明消费都属于消费方式不同的目标市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电力企业的不同目标市场的依据,是研究电力目标市场的总体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所以,对电力目标市场进行划分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3.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可放弃性 电力目标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不是一经选定就一成不变的市场。这种动态是相对于一般稳定的电力市场而言。电力目标市场的发展变化是逐步实现的,而不是频繁或骤然的突变。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都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与此同时,在选择电力目标市场时应考虑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供电企业专营区的电力目标市场必须全部满足,不能对盈利少或难度大的市场就完全放弃。 二、电力市场营销的策略 1.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 (1)树立全体员工的营销观念。供电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输变配售过程是同时进行的,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运作才能完成这一业务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具有全员参与性,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树立一种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协作的生产与销售理念,即全体员工营销观念。 (2)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关键。供电企业开发市场应该立足于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个平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营销体系,它应该包括:①观念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增强竞争意识、优质服务、品牌价值观念等;②信息方面:市场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市场报告子系统、市场决策子系统等;③人才方面:营销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④客户管理方面: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服务系统,业务咨询、投诉处理等。 (3)开拓潜在市场,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这是供电企业永久不变的主题,也是供电企业开拓电力市场的源泉。目前虽然我国普遍存在电力供应小于需求的矛盾,但这只是低用电水平下的不平衡。从长远看,电力产品最终会像其他商品一样走向买方市场,供电企业不能有“等”的思想,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必须积极培育和扩展电力市场,及时调整电力市场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 (4)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开拓和培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将售电量和职工工作业绩相联系,如何用好人才、网罗人才以及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高层管理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说,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激发人的能动性是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保障。 2.电力产品策略 (1)电能产品质量策略。在目前电能与替代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电能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供电企业要采取的产品质量决策是:提高电能产品质量,以提高企业收益和市场占有率。 (2)实施电能产品差异化策略。为了迎合广大用电客户的不同需要,以吸引更多的用电客户,开拓用电市场,供电企业要不断增加电能产品组合的深度。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如特殊冶炼、高新技术等企业,其对电能的供电可靠性、供电频率、供电电压等技术指标有特殊要求,应该为其供应高质量的电能产品。 (3)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目前供电企业主要面临下列两类竞争:在与其他替代能源竞争时,电能产品本身有其特殊之处,可以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在电力行业内竞争时,电能产品在核心产品层次上来讲,是一种同质品,而由于不同供应企业在质量、服务、形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差异。所以在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层次上,电能产品又可以看成异质品,故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 3.电力优质服务策略 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1)电力优质服务是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销售的重要手段;2)电力优质服务是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3)电力优质服务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4)电力优质服务是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信誊及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而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需要提高营销人员素质、服务管理水平和营销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入手。 三、结束语 电力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由于电力营销活动过程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体系,以市场营销为支撑的企业发展体系,加深营销深度,进一步渗透目标市场,增加营销宽度,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和服务深度,增强电力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直接关系电力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因此,必须对电力市场营销加以重视。 浅谈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作用:论述现代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特点 摘 要:文中对于当前电力市场及政策体制实际,结合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提出了电力市场营销的新观念,以及需要的配套体制政策。 关键词:电力市场; 营销;策略;特点 一、现阶段电力市场的特点 (一)发供电潜力巨大,促进需求增长成为关键。 (二)用户对供电服务质量要求高。 (三)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价起了杠杆作用。 (四)高耗能企业成为宠儿。另外,电力的增长与国民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电力消费增长率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一定比值,即所谓电力弹性系数,说明电力消费量的增长依赖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电力供给量增大也对国民经济有促进作用,因此电力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为经济服务的方向。 二、内部模拟电力市场 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实行内部厂网分开,将省公司内部分为电网本部、发电企业、供电企业三种经济实体,以电网经营企业即省电网经营公司为枢纽,是所辖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对所属发供电企业实行零利润原则下测定的“一厂一价,一局一价”的内部购售电管理模式。同时对发供电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内部利润总挂钩”的工资决定机制。所属发电企业是电力产品的生产企业,按照内部价格向省电网经营公司销售电力产品;所属的供电企业是电力产品的销售企业,按照内部购电价格向省网经营公司购电,并按照国家统一销售电价向用户销售电力产品。内部模拟电力市场政策,对电力营销和体制改革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意义十分深远。 (一)内部模拟电力市场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打破了大锅饭。 2、增强了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 3、增强了市场营销意识。 (二)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加大了电力企业改革进展,但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主要问题是: 1、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具有局限性。内部模拟电力市场的实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变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力市场,零利润电价原则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平均主义和效益平顶基础,不能真正地调动基层企业的积极性。使人们对电力市场的认识和营销工作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 2、“一局一价”不符合市场实际。内部模拟电力市场实行的是“一厂一价”、“一局一价”。 (1)单一的购电价格与售电价格脱节。单一的购电价格与销售电价多分类价格脱节,不利于灵活增供扩销。由于售电分类电价和用电类别不可调性,对于一些类别用电的售电价格按电力市场实际成本计算是盈利的,而按内部模拟电力市场的购电价格计算则可能是亏损的,因而挫伤供电企业增供低电价用电的积极性。如供电企业平均售电单价以下电价的类别用电,较为突出的是农电趸售电量。(2)峰谷平分时购电价格与峰谷平分时售电价矛盾。为了鼓励供电企业通过市场供需情况调节参与调峰均荷,购电价格执行峰谷平分时电价。(3)峰谷平购电量与售电量不一致。购电量的峰谷平构成与售电量中的峰谷平比例错位,售电量中峰段售电量和谷段售电量只是执行峰谷平分时电价的用户的对应电量(如大工业用户非工业、普通工业100kVA及以上的用户),这些用户峰谷段用电量与峰谷购电量相对应。 三、面向未来的电力营销策略 (一)建立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政策法规为准则,走适应市场现状,适用市场经济规律,全新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 (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营销机制。按市场经济规律对电厂发电量实行竞价上网和峰谷平分时上网电价,降低电能源头成本,发供电企业合理分配低成本带来的收益。提高电力能源的竞争力,稳定和发展电力已有市场份额,这对电力营销至关重要。 (三)制定适应市场营销机制的价格体系。为促使电力市场快速发展,应建立制定科学的、多层结构的电价体系。适应发电企业、输电企业、供电企业间以及省网经营公司、供电公司、供电分公司间的成本分摊合理补偿,利润合理分配的市场机制。 (四)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费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治理大气污染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机遇,积极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 (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建立营销服务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营销管理经验,建立营销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系统功能,实现营销业务流程电子化,包括业扩报装及流程管理、需求预测、合同管理、电费管理、电能表资产运行管理、报修投诉、划账付费管理、负荷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等,将营销与服务有机结合,研究了解客户在用电方面可能出现的限制、困难,拓展为客户服务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电力的需求,确立快捷、方便、高效、不扰民的服务标准。 结束语: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治理是保障”的原则。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指示下,可将电力营销治理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总体策略的实施规划包括首先建立新型营销体制,实施向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其次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实施重点市场等措施扩大市场份额。 作者单位:信阳供电公司 浅谈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作用:电力市场营销的作用和特点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本论文对电力市场营销的作用和电力市场营销的特点、方法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提出了强化营销理念的重要性。就选择正确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满足社会需求,扩大电力销售,提高电力企业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电力 市场营销 营销理念 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电力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人,电力市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两大电网公司和5个发电公司的正式挂牌成立,电力企业已经真正从计划经济体制步人市场经济体制,发电侧电力市场已经形成,电力销售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如果不迅速转变经营理念,供电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必将受到影响。供电企业的经营理念必须由过去的“坐在家中等客来”转变为“主动上门找客户”。 1.全面深刻认识电力商品本身特性和营销特点 电力作为商品,即具有其他商品的一般属性,可以买卖、交换并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同时,电力作为商品又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a.电力的产、供、销同时完成,不可储存,销售环节较少。 b.电力商品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借助于仪器、仪表、电器等工具来测量,掌握它的等级和质量。 C.电力是能源,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转换成光能、热能、机械能等,满足社会广泛的需要,其消费群体极具广泛性和多样性。 d.电力是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以,电力价格始终受到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使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e.电力商品效率高、方便、快捷、洁净,是绿色的环保能源。 f.电力商品也有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但它的突出特点是售前服务极其重要,为了用户的需要,要有保证质量和数量的渠道和设施。 g.电力商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对电力行业的服务要求很高。 2.树立全新的电力商品营销理念 鉴于电力商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电力企业的营销理念也应有别于其他行业和其他商品,具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鲜明行业特色。 2.1全面树立诚实守信、客户至上的经营观念 电力是国家经济命脉,是人民生活的必需。所以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目标,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客户,全面满足客户需求,把“始于客户所需,终于客户满意”作为搞好供电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奉客户为上帝,视信誉为生命,用满意回报社会。 2.2让利客户销售的观念 努力提供质优价的电力商品,尽量减轻消费者负担,从主观上自觉地清理和整顿各种不合理的乱搭车、乱收费现象;对用电大户可采用“边际成本法”让利于用户,鼓励用户多用电。 2.3鼓励采用环保、节能技术新产品引导消费的观念 积极掌握和参加用电新产品开发和应用,作好节能产品的宣传工作,鼓励广泛使用电能。 2.4提高服务质且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效益之本的认识 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和电力企业良好形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优质的服务占领市场,以良好的信誉赢得客户。 2.5树立以销售电量的持续增长实现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寻求电力增长既是长期的战略方针,又是每时每刻的战术措施。 2.6全面提高全员对电力与其他替代能源相互竞争的认识 树立忧患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2.7树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效益观念 在全局上下形成效益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全员齐携手,奔着效益走,围绕市场转,奔着效益干的良好氛围。 3.确立符合实际的营销策略 任何产品在营销过程中,都要有自己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营销策略,以小的经营投人,换取较大的销售收益。 3.1研究国家颁布的和即将的法规、能源政策、环保政策、产业政策和地方政府规定等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及时协调电力生产和营销政策。 3.2改变长期以来只管供、不和用的经营理念,把恰当的人力、资金投人到用电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上来,重视和扶持用电设备、家用电器的推广使用,积极参与城市美化、夜间亮化工程的规划设计,主动创造条件,满足需求。 3.3深人用户,在启动旧有市场上下功夫。要充分运用电力价格机制,积极做好困难企业帮扶工作,特别是对那些资金暂时有困难但产品有一定市场,电力在成本中占较大比例的停产、半停产企业,深人调查它们的成本构成,采取“边际成本”计算方法,扶助企业重新启动和发展,在帮助用户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电力企业本身。 3.4寻找“增长点”,在摘转供上下功夫。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大企业是一个小社会,这些企业范围中往往下属许多小企业和居民用户,因而就存在对小企业和居民的转供电问题,由于大企业首先要满足自身生产的需要,这样就给小企业的发展和居民用电形成了障碍和不可靠的因素,供电企业应该抓住城网建设的机遇,充分考虑这个用电环节,把企业自身用电以外的用户改为直接由供电局供电,消除制约电量增长的不利因素,保证小企业和居民用户用电质量和数量,增加供电量。 3.5提高服务水平,创建优质服务工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电力职工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意识,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4.采取灵活机动的营销手段确保营销策略的实施 在营销策略确定后,在实施中必须随时掌握多变的用户情况,审时度势,采用灵活机动的营销手段。 4.1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作用。在国家允许的范 围内,利用价格变化的激励作用,吸引用户多用电,改变用户用电时间,多用低谷电。 4.2 重视广告的宣传作用,在广告促销上探索新路。要注重用电和营销政策的宣传,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如能源、环保、产业政策。大力加强电是洁净能源、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宣传,介绍和促销用电新产品。广告宣传必须是长期的、反复的和有新意的。 4.3目前电网中还有部分企业自备电厂,对它们要加大监控和考核力度,严格按照计划,采取强有力的手段,限制自发自用电量增长,扩大网供电量。 有了先进的营销理念和正确的营销策略,打开营销工作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创造供电系统的电力增长点和效益增长点,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作出新贡献。 浅谈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作用:分析电力市场营销的特点与组合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策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力事业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市场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卖方市场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买方市场,电力企业的经营和运作模式也由分配和限制用电的生产经营行转变为做好需求侧管理和引导客户用电的服务经济模式。电力市场营销作为电力企业经营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电力市场营销始终处于电力市场的前沿,是现阶段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阐述电力市场营销的作用和重要性,进一步探讨电力市场营销的特点和组织策略。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特点;组合策略 电力市场营销是电力企业通过创造电力和价值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和社会服务过程。其中电力市场所指代的是电力销售市场,市场主体是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电力销售市场具有范围确定性、交易方式特殊性、有限竞争等特点,决定了电力市场营销与其他产业营销之间的差异性。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电力营销理念和组合策略已经不能解决电力市场的需求。电力市场营销作为供电企业核心服务,要求电力企业按照市场规律,使生产经营活动服从并服务于电力市场营销,实现电力生产经营的商业化运作。 1、电力市场营销的作用和重要性 电力市场营销部门是电力生产经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销售电价进行电能销售,担负着电费收取和线损管理的重要任务,电力市场营销工作的效率及质量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同时,电力市场营销策略还承担着引导企业经营规划的重要作用,电力市场营销部分是与广大电力用户直接接触的最前沿,是电力企业服务社会的窗口,直接反映电力企业的社会形象和服务质量。电力市场营销所面临的市场主体是千家万户,只有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完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才能为电力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电力市场营销的特点分析 电力市场营销服务的范围几乎涵盖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承担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电力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并不是独立的市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明显表现出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依赖性。电力市场营销目标市场的选择应该根据国家、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必须满足供电企业专营区域电力目标市场的用电需求,不能因盈利因素或建设难度大放弃任何区域的电力目标市场。因此电力市场营销具有不可放弃性和稳定性。 此外电力市场营销还表现出一定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是指电力营销市场与整个电网系统紧密相连,电网系统所覆盖的区域拥有不同的客户群体,这些客户群体即是电力市场营销的服务目标,这些服务目标使电力市场营销连接成统一整体。虽然不同区域的电力营销市场在产品类型、客户分类等方面都具备相同的性质,但在具体的计划安排、需求量、需求时间、消费方式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不同的电力用户对于电力供应的方式的要求有所不同,有的需要发电商直接供电,有的需要供电商间接供电,大量电力用户需要长期保持供电关系,而少量客户需要临时用电,因此不同电力目标市场对于供电的计划安排有所不同。电力市场营销中的市场主体,即电力用户对于电力供应的方式要求也不尽相同。通常大型生产企业的电能需求可达到几亿或几十亿千瓦时,而正常居民用电只有几十千瓦时,使电力市场营销表现出明显的需求量差异。电力用户需求时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不同性质电力用户对电力需求时间有所不同。如化工生产企业需要24h不问断供电,商业企业一般需要白天和晚间供电,对夜间符合要求很低。 3、电力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探讨 电力市场营销的组合策略是指电力企业在目标市场实现电力营销目标的一系列营销策略,包括电力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价格策略等。产品策略是电力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中最为基本的要素,代表着电力企业向试产所提供的产品供给。价格策略是电力市场组合策略中较为关键的部分,是电力用户为多消耗电能产品必须支付的金钱,电力企业产品价格的设定应遵循应遵循与预期价值相符的原则。分销策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接近、适应顾客需求所开展的各种活动。促销是指电力企业为促进产品打入目标市场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电力市场营销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单纯依赖用电市场的自然延伸,应该充分该发挥自身的市场主动性,推动和促进电力产业的全面发展。 3.1 产品营销策略 电力产品的整体概念是指有形实体与企业对用户提供的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电能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质决定了生产、供应、销售一体化瞬间完成。电能作为一种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单一商品,具有优质、安全、便捷、价廉的特点,并且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应注意宣传电能的优点,引导用户用电。同时加强电力市场的建设和电网系统的改造,确保电网布局合理。通过增设供电电源点,提高电能质量,提升营销服务水平,不断寻求和开拓市场。 3.2 价格营销策略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价格策略的三大中心是成本、需求和竞争。我国电力企业目前依然是独家生产经营、电网统一调度的管理模式,因此围绕用户侧需求和降低电能使用成本,实施价格营销是扩大电力市场的重要措施。为激发电力用户用电积极性,在坚持用电价格规范标准的同时,可采取较为灵活的办法对已经办理增容的客户闲置配变可依照产权界限在相同区域内调节使用。价格是电力市场营销的关键要素,电力市场的开拓需要规范电价,避免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等现象挫伤用户用电的积极性。同时实行电价听证制度,使电价决策形成多方制约的格局,提高政府规范电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使电力商品价格更加合理。 3.3 分销营销策略 电力市场营销应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①可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②便于电力营销管理。目前电力市场营销中多种销售体制,如直管式、代管式、趸售式等。针对我国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电网建设成本过高等情况电力企业可采取灵活的电力分销策略。如对于在公司电网所涉及范围内的电力用户可采取直接供电策略,对于企业电网难以涉及的偏远地区可采取趸售式供电策略。在用电市场开放的条件下,电力企业可采用转供方式向其他省市和地区的电力客户供电,开拓电力企业省外市场,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实力和品牌价值。 3.4 促销营销策略 电力市场营销中的电力促销策略是电力企业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电力用户更多的了解和关注电力企业产品,促进电力用户对电能产品的购买和消费。电力市场营销人员通过将电力企业、电力产品、电力服务等信息通过广告、营业推广、人员销售等方式传递给电力消费者,激发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或创造新的需求,实现电力企业与消费者的互惠互利。 4、总结 电力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现代管理、行为科学、经济科学等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在电力改革和市场化营销策略不断实施的背景下,电力信息网络和自动化程度得到了迅速发展。电力市场营销活动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随着电力产业迅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生产需求不断增加,电力企业应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力营销体系,进一步渗透市场目标,增进营销的深度和宽度,全面提高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的水平,实现电力营销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集约化。 浅谈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作用: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近年用电需求迅速增长,电荒、拉闸限电频出,不仅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更重要的是阻碍电力的发展。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中心,电力市场营销是电网企业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它对电网企业本身发展,对各行各业、各类用户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力企业为了求得生存,谋得发展,进而在国民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在电力企业中,如何对市场进行开发、占领,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笔者对电力市场营销特点及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特点;策略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将会打破任何行业的垄断格局,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市场将会发生彻底改变,并且逐步转为买方市场。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国有电力企业需要迅速建立自己的市场。 1 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的特点 电力市场营销是指电力企业通过对电力产品的生产、输送、销售等工作进行指导,从而满足电力客户对安全、合理、可靠、经济的使用电力产品的需求,以实现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电力企业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电力市场营销通常包括对电力市场的预测、细分、选择,以及电力产品的服务策略、销售策略等。 1.1 特殊性 无论是产品的类型,还是客户的分类,各电力目标市场具有相同的性质,但是,其他方面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目标市场的特殊性。首先,在计划安排方面,对于电力的供应方式,不同的客户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在需求量方面,对于电力需求,因消费者的用电规模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再有,在用电时间方面,不同性质的用户对于电力需求同样存在差异。最后,对于消费方式,电能的热转化、动力转化,以及照明等消费隶属于不同的目标市场。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为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电力企业的目标市场提供了参考依据。它们也是研究电力目标市场的总体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的依据。因此,划分与研究电力目标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1.2 长期性 一般说来,电力市场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但电力目标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不是一经选定就一成不变的市场。不过电力目标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是频繁或骤然的突变,而是有规律、有步骤逐步实现的。这样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各个电力目标市场也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为了全部满足供电企业专营区的电力目标市场,在选择电力目标市场时应考虑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对盈利少或难度大的市场就完全放弃。 2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2.1 明确思想,树立营销意识 ①全员营销。输变配售过程对于供电企业来说,都是同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调、运作才能完成整个业务过程,该过程具有全员参与的性质,所以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为了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转,供电企业需要统一思想,树立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协作的销售理念。②建立和完善运营体系。供电企业的市场开发既要满足短期收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是电力营销的关键。应该以市场为主体、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进一步强化竞争意识、完善服务质量、树立品牌价值观念等;建立市场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市场报告、市场决策等四个子系统。此外,在营销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方面,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系统、业务咨询、投诉处理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③挖掘市场潜力,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挖掘市场潜力、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这是永恒的话题,同时为开拓电力市场提供动力。目前,在电力供求关系方面,我国普遍存在矛盾,这是由用电不平衡造成的。从长期来看,与其他商品一样,电力产品最终会走向买方市场。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需要转变思想,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对市场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进而培育新的增长极。④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未来的市场开拓和培育方面,供电企业必须将售电量和职工工作业绩相联系,进一步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尽可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未来电力市场竞争中,为了确保供电企业永续经营,供电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激励奖惩制度与约束机制,以此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性。 2.2 实施电力产品策略 在市场环境下,电能与可替代能源之间存在着竞争,在电能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企业收益和市场份额,供电企业需要提高电能产品质量。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用电需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供电企业必须不断开拓用电市场,进一步深化电能产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对于高新技术、冶炼等特殊企业,在供电的可靠性、供电频率、供电电压等方面,对电能技术指标提出特殊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需要为其供高质量的电能产品。与其他替代能源展开竞争时,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在行业内展开竞争时,供电企业需要将电能产品放在核心产品上。在质量、服务、形象等方面,由于不同的供电企业之间差异,因此,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 2.3 提供优质服务 服务质量作为重要的标尺,可以对企业的生命力进行衡量,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是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销售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方法,是树立供电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信誉与知名度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地提高营销人员素质、服务管理水平和营销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搞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实行服务承诺制,才能切实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 2.4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培育消费者,增加售电数量。在厂网分开的形式下,供电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发生变化,重视分析电力市场的营销情况,积极拓展市场,在经营过程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科技含量高、市场发展前景好、适销对路、有盈利的电能产品,供电企业需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其次,采取促销手段。电价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的供求关系,电力市场的需求数量随着电价的上涨(下降)必然会出现减少(增加)。因此,需要对电价进行规范化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电价政策。对于个别地区的用户、个别时段供大于求的情况,供电企业需要确保电力供求的平衡关系,充分发挥价格优势。再次,对电网加强改造。输电电网和配电网作为电力市场的载体,借助这些载体将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拥有现代化且网络布局合理的电网,才能为电能销售疏通渠道。最后,采取价格策略。围绕消费者的需求适当降低成本,避免发生搭车收费、乱加价现象,这是扩大电力营销的举措。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适当采取灵活办法,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用电的积极性,例如,在本区域内,依据产权界限,对已办理增容的消费者闲置配变进行调节管理。 3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除了要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稳定,还必须具备先进的营销理念,运用科学的营销策略,才能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网及配套法律建设长期滞后、供电质量和服务低于客户要求、营销队伍水平较差是目前我国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积极的从市场与服务策略、品牌和资源策略、内部管理策略方面加以改进。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初探 【摘 要】景观设计的专业范围很广,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亟待优化,如何进行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高职景观设计专业为切入点,在分析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策略,旨在说明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以期为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景观设计;实践性;教学 一、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的偏差、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时不足和高职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弱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的偏差 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的偏差是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上来看,艺术类学生就读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数较多,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面,往往也侧重于艺术意味的表达和视觉效果的强化,过于强调课程的艺术性,则相对来说忽视了景观设计的实用性,这就使得该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制约着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 (二)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时不足 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就目前来说,高职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不尽合理,对于景观设计专业课时的安排不足,一般来说,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一个新专业计划的完善,而高职院校对于专业课讲授存在着明显的课时不足的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景观设计基础理论较浅,无法深入探索景观设计的内涵。学生所设计出来的景观可实施性较差,及时调整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十分迫切。 (三)高职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弱 高职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弱使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陷入困境。对高职院校而言,注重培养学生的即时上岗能力,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工作。但是现在的高职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弱,及时上岗后能快速融入工作岗位,却无长远的职业规划和提升自己的打算,这都是由于自学能力不高造成的,因此,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势在必行。 二、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高职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针对上述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加强实践教学,实行“产教”结合 加强实践教学,实行“产教”结合是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实践性是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在时间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采取课内实训、生产(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实行“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还可建立固定的教学实习训练基地,将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促进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技术技能培养 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技术技能培养是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专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技术操作能力、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在高职景观设计专业中,按照园林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要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技术技能培养,重视园林景观规划、园林植物配置、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此外,合理配置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协调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改善现有的课程体系不佳的现状,如加大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这样在课程内容方面,由学科性课程向能力本位职业课程转变,有利于提高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高职景观设计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为了使学生拥有较大的景观设计职业后续发展潜力,需要对学生加强教育。结合高职景观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自学意识和终生学习观念。在高职景观设计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要想在景观设计的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依此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二是加强学生对景观设计学科体系的认识。为使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得到更好地运用,必须让学生了解到景观行业所需的整体知识结构,并清楚地知道该如何进行职后学习。对高职景观设计教师而言,可以各类资料进行灵活有效的处理和使用。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结合课内外教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景观设计教学,灵活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结语 总之,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时,应加强实践教学,实行“产教”结合;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技术技能培养;结合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面对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浅谈住宅小区景观施工图设计与各专业的协调 摘要: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图是园林景观施工、工程预决算、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的依据,它是表现设计者对环境绿化布置的真实意图。在指导现场施工的同时,应与各相关专业统筹协调,做到相互一致、自圆其说。 关键词:景观施工图;居住区;消防路;管网综合;照明设施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景观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使得景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项目的销售情况。而景观施工图设计又关系到成活后的实际效果,因此景观施工图设计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其中包括极广的知识涉猎面,精湛的专业技术、源源不断的创新力,以及团队间的协调沟通能力,优秀的机变能力及强大的爱业敬业精神。 景观设计工程,需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在完成方案的修改并接受业主的信息反馈后,将进行扩初设计评审会及完成基地的再次踏勘和施工图设计。 经过方案设计评审会和扩初设计评审后,总体规划平面和具体设计内容都能顺利通过评审,这就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现在很多工程的施工周期都相当紧促,是往往最后竣工期先确定,然后从后向前倒排施工进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打破常规的出图程序,实行“先要先出图”的出图方式。一般来讲,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急需的图纸是:(1)总平面放样定位图(2)竖向标高图(3)一些主要的大剖面图(4)水的总体上水、下水、管网布置图(5)灯具布置图及电的总平面布置图、系统图(6)主要材料物料表等。同时,这些较早完成的图纸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各专业图纸之间要相互一致,自圆其说。二是每一种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的图纸之间,要有准确的衔接和连续关系。 景观施工图设计要求图面整洁、均衡、线条线型符合制图标准,尺寸标注正确,图例运用恰当。同时景观设计施工图是将规划设计变为现实的重要步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纸具有可操作性,可直接指导施工;另一方面作为项目工程进度的收尾专业,景观施工图担任着与规划、建筑、排水、电气、结构及综合管网各专业的协调与统筹工作。 规划中的报建和消防审批 每个住宅小区项目在前期都要通过报建和消防审批才能开始设计和施工。例如消防车道的设置规范: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者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X15米,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X18米。如果是隐形消防车道的话,可在园路两边4米范围内设置草坪格或植草砖。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内径)大型车要12米,小型车要9米。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 与建筑的交接部分 景观专业作为居住区工程项目中的收尾环节,在进场施工时建筑已封顶、外立面已铺贴完成,因此景观与建筑物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物的出入口是与室外景观结合的重要环节,入口的竖向标高直接影响着景观中地势的起伏变化。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块,会设置挡土墙,挡土墙的高度及位置应避免与建筑物的窗口相冲突。因此,在景观施工图开展之前,设计师应提前阅读建筑施工图纸,以熟悉建筑的大致情况,确保室外景观与建筑物协调一致。 另外,在景观绿化施工图设计时,应注意种植位置,与建筑物的距离要符合要求,一般乔木需距建筑物5-8米,以免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避免有碍植物生长发育和设施的管理维修。 管网综合 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用集中供热居住区内还应设置供热管线,同时还应考虑燃气、通讯、电视公用天线、闭路电视、智能化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在景观施工图设计时,应考虑到区内管线的位置及埋深,避免景观构筑物与管线冲突,做好预留。一般来说,管线走向应与主体建筑、道路及相邻管线平行。地下管线应从建筑物向道路方向由浅至深敷设。(1)离建筑物的水平顺序,由近及远应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应为:电信管线、热力管线、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10KV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一般来说,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为乔木1.2-1.5米、灌木1.0-1.5米。 项目中的水系 整个小区设置一定量的水系可以提高整个楼盘的档次,增加物业销售宣传卖点,有利于园区的美化。 在施工图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1)水的深度除满足管道设备要求外,同时必须考虑儿童人身安全。建议水系宜设置较浅比较适宜,小区夏天人可以步入浅水中,景人互动效果也不错,并适当营造出活泼多变的水景。 (2) 水景应根据具体情况考溢水或泄洪功能。泄水功能尽量采用重力泄水,必要时利用水泵等机械设备 (3) 人工水景结构构造在伸缩缝、沉降缝以及管道贯穿池底和外壁处,应采取可靠的防漏措施。 (4) 水景电气设备应保证有可靠的接地和漏电保护。水下照明宜采用安全电压。 (5) 当水景的岸壁坡度大于45度时,宜做驳岸,小于45度时,可做护坡。应了解岸线地质情况和常水位线,确定驳岸或护坡结构形式及高度。驳岸应按设计要求,压顶宜向水中挑出,顶面高于水面。为保护坡面,防止雨水径流冲刷及风浪对岸坡的破坏,护坡可采用草皮、灌木或铺石护坡等方式。 (6) 对水系中的管线布置应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如果对混凝土结构未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掩饰,一旦水系停止运行,结构外露会对整体效果造成极大影响。 (7) 大部分水系的设备用房会直接设在水系附近的地下设备井里,这些设备井的隐蔽处理不当,会对景观造成很大的破坏。 此外,水系在增加居住区品质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造价和日后的运营成本,给物业管理带来难度,为了提高小区内水景的利用率,建议在数量上尽可能减少低,以免日后无法投入使用,使原本的“流水”成为“死水”,影响了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也造成开发商投资成本的浪费。建议在施工图设计时,设计师应考虑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和今后水景运行的成本,并考虑水景在水系静止状态下的景观和旱水(无水)时的景观。 照明设施 整个路灯系统分为车行道路灯、草坪灯、围墙灯(灯箱)、庭院灯、水底灯、地埋灯、树脚灯、预留水泵电源等。 灯具的布置原则大致为:(1)车行道路灯分为两路(日常使用中以时间进行区分),整个路灯布置基本考虑8~12米一盏,对出入口位置保持常明。跳灯设置,宜考虑采用直射灯,考虑以三盏或四盏照明灯具的形式,灯具采用节能灯,一般为11W~25W之间。(2)围墙灯(灯箱)考虑安装在围墙墩柱上,一般围墙墩柱以5~8米进行布置,结合围墙布置即可,跳灯设置,采用直射灯,考虑以一盏照明灯具的形式,灯具采用普通灯具,一般功率为40W或60W。(3)草坪灯基本考虑跳灯控制,灯与灯之间的间距考虑设置在8米,宜考虑采用直射灯,考虑以一盏照明灯具的形式,灯具采用节能灯,一般为11W~25W之间。(4)庭院灯基本考虑跳灯控制,灯与灯之间的间距考虑设置在10米,考虑采用直射灯,考虑以一盏照明灯具的形式,灯具采用普通灯具,一般功率为40W或60W。(5)树脚灯结合树木的种植位置布置,适当考虑即可,重点是中心位置和名贵树木位置,考虑采用直射灯,考虑以一盏照明灯具的形式,灯具采用钠灯,一般功率为1500W。 施工图设计时,应考虑整个路灯系统的照明灯具在布置时宜高低结合分布,采用暖冷光结合的方式,整个居住区内宜采用暖光为主要色调。路灯系统应分为多种控制形式,分区域、分线路等进行控制开关分开设置,具体数量视整个物业的面积、照明灯具的安装位置、照明灯具的数量等进行综合考虑。 结构专业 在景观施工图设计中,除了最常见的硬质铺装设计、软景植物设计外,还包括其他复杂的构筑物设计,例如特色花架、特色亭子、各式水景造型和景墙设计。这类设计元素不但要体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还包含了相关的复杂结构。在图纸中,必须了解基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及钢结构,以防错误的做法造成安全隐患。 景观施工图是指导施工,实施和具体细化方案的,施工图纸的质量、水平、详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能否按图纸顺利进行和园林景观工程效果的好坏。因此出施工图时,既要考虑效果,又要考虑可操作性,图纸要做的非常详细,应与各专业统筹协调,避免因各专业图纸不交圈而破坏景观效果。设计师应凭经验、理论与现场实际向结合,使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公共景观设计专业雕塑课程改革探索 雕塑课程是一门在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公共景观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笔者在分析前期雕塑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雕塑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雕塑课程中的理论教学、技法训练、设计模式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方式做了一系列探索。 雕塑课程是一门在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公共景观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共记72个学时,笔者在分析前期雕塑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就雕塑课程中的理论教学、技法训练、设计模式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方式做了一系列探索。 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新知识不断的融合,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和教学内容。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水平也表现为参差不齐,由此,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思路,以新型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 现在大多数的综合性高校的雕塑课程都是直接搬用其他美术院校雕塑系专业的教学内容。我这里谈到的公共景观设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包括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园林艺术、建筑基础知识、设计流派、设计心里学风多个领域。雕塑课只是其中的一个主干课程之一,主要以泥塑写生为主体,以写实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无法让学生扎实的掌握雕塑写实的能力,也无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学术的研究兴趣。在短短的72个学时中要将美术院校雕塑系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好学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然而,现实社会景观雕塑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五花八门的材料雕塑、概念雕塑、抽象雕塑的景观越来越吸引观赏者的眼球。传统的写实泥塑雕塑课程对学生的雕塑学习有很大的引导作用,但是更应该将各种雕塑带入学生的学习中。也表现为传统写实雕塑教学与公共景观市场需求的脱节。 课程改革方案探索 1. 理论教学 雕塑是一种三维空间的立体艺术,而景观雕塑并不同于一般的架上艺术作品,不仅要具有观赏性,还要与周围的环境,建筑文人,风俗习惯甚至是工程技术相结合,更需要设计者具备宏观审美的设计意识。雕塑课程是我院公共景观设计专业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前期主要采用传统雕塑泥料实施教学,从临摹石膏头像进行雕塑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写实的立体造型能力,笔者认为该课程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大纲的设置上,要突出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知识的讲授容易枯燥,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的讲课水平外,还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如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图片比文字更有直观性,通过世界各地景观雕塑的图片、影片欣赏,在欣赏图片或影片的时候,教师通过对景观雕塑的环境、人文地理以及雕塑本体的进行分析,让学生“游览”世界各地的同时,学习景观雕塑的相关知识点。再者就是将全国雕塑展、全国各大院校优秀雕塑作品作为欣赏的内容,对优秀的雕塑作品本体进行欣赏和解析,能够使学生迅速的了解雕塑的本质,打开学生的思维、扩展了学生的眼界。 2. 技法训练 雕塑的制作技法以及流程不可忽视,但不能只注重泥塑写实技法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上,首先是平面图像转换浮雕的训练,学生在接受高考训练的时候,都是二维的绘画技术。让学生将二维的平面图像向立体的浮雕进行转变,可以让学生建立浮雕与平面图像的之间的差异,能有效的将绘画中的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运用在半三维的浮雕制作上,起到二维到三维思维的过度。在图像的选取上,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者是装饰味浓厚的图像,能提起学生对浮雕的兴趣。材料的转换强调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技法训练与想象相结合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最大的发挥作用。 社会的发展使得雕塑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雕塑的材料也越来越多,已由传统的石头、木头、青铜到今天钢铁、玻璃、软质材料、塑料制品等。认识雕塑材料,培养材料转换的能力,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如卡纸、金属、布料、塑料制品、树枝等等廉价的废置材料,以浮雕为基础或者选取感兴趣的雕塑图片,通过粘贴、缝制、铆接、捆绑等手段,将雕塑以新的材料重新组合。在进行材料装换的同时对材料的特性也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材料不同、方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 3. 设计模式 强调根据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文化氛围,真实的受众群体来进行设计。如将所在城市的某一个广场定为景观设计的地点,让学生针对真实的目标进行素材的搜集、内容和主题的选定、雕塑位置和朝向的确定、雕塑尺寸以及形式的明确、材料的应用、工艺的选择等。通过画草图、效果图制作、沙盘制作,单体小品制作,让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这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广泛进行交流找到设计的灵感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程的实践还可以带学生到雕塑工厂、雕塑工作室参观学习,与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倡导交流互动,还可以与景观设计施工单位建立横向联系,设立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广泛交流,多样化地开展教学。 结 语 面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客观冷静的思索,提出科学的适应新形势的雕塑教学改革方案,使教学水平得以提高,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的优秀景观设计人才。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唐瑛,美术学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设计类雕塑教学和基础教学工作。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面向岗位实操能力: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辅助软件实践教学研究 摘 要 以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景观辅助软件实践教学研究为着眼点,针对高校就业对学生岗位实操能力的要求,围绕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辅助软件教学的实际问题,综合分析研究其他院校的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以期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推动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辅助软件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景观辅助软件;风景园林专业;软件教学;岗位实操能力 1 引言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非常广阔的专业领域,从城市花园及其他小尺度的景观工程到大地生态规划、城乡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都是它的研究范围。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设计和要求日渐提高,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相关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由于风景园林学科属于应用类学科,对景观设计中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比一般专业更加严格,而景观设计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主要体现在景观辅助软件课程的教学中,故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构建意义重大。因此,如何使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加系统和科学,成了摆在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研改革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 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课程在学科中的地位 在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计课是学习和实践的核心。其着重设计技能培养,广泛涉及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知识[1]。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往往包含设计课,其包含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活动等应用内容。而景观辅助软件的熟练掌握是良好开展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和核心课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科学地学习和掌握景观辅助软件意义重大。如哈佛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把设计课分为三个层次[2],由浅入深,即: 初级:这一层次上的教育以引导学生进入风景园林专业为目的; 中级:涉及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内容; 高级:常有独立研究性的内容,为硕士阶段的独立研究和博士开设。 而计算机辅助设计(4学分,专业限选)这门课程就作为其初级课程中的一门,目的就是把其作为一门风景园林的基础课,扎实地掌握辅助软件操作技术,奠定坚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为中级和高级课程的学习尤其是需要大量实际操作并要求体现出成果的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课程在学科中的作用 风景园林设计项目内容广泛而又具体,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步骤性)。如:景观设计项目可分为概念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总体设计、局部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等;园林规划阶段大体可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每个阶段对成果的要求也不同,包含了效果图、概念图、施工平立面图、分析图甚至是漫游动画等,包含了从二维到三维、从黑白到色彩、从图片到动画的创建。种类繁多的成果需求也要求学生在学习景观辅助软件中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 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在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中,必须熟练掌握CAD、Photoshop、SketchUp等基本的常用软件。在初期的学习中,应囊括园林平面图制作与分析、平面图(彩平图)的制作与修改、简单的三维模型的创建及分析(如建筑的日照分析与年采光分析、建筑之间的遮挡关系、场地模型竖向分析、路线系统、模拟可能在设计中发生的问题)。在高级课程中,主要由学生依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包含复杂的三维创建、渲染、漫游动画的制作(如3DSmax、Lumion、V-ray等软件的运用),要求学生修满高级课程之后能够熟练地进行场地创建,渲染照片级效果图,进行景观的虚拟三维漫游动画的制作,使其达到风景园林行业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行业要求。 4 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4.1 在教学内容上出现断层 通过大量调查诸多各地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及相关类似课程,发现如今许多院校的课程体系安排中软件的教学是相对孤立的,没有形成一种科学的课程系统,但是风景园林辅助软件的应用是相互交叉配合的。如在CAD里出平面图之后在SketchUp或3DSmax中创建模型,在3DSmax中创建模型之后再在VUE或Lumion中进行环境场景的创建、贴图、渲染动画等,之后再进行后期调整等(如Photoshop、Premiere等)。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的辅助软件课程仍不能构成体系,表现为只教授某种软件或二维制图软件结课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接触到三维软件,这时候学生由于长期不使用二维软件,知识出现遗忘或断层,导致不能很好地与三维软件的学习进行衔接。这种课程安排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在从事风景园林行业的具体项目中是远远不够的。 4.2 景观辅助软件课程的应用和学习的成果在专业教学中得不到重视 在风景园林专业其他相关课程(如规划类课程、景观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和作业中,教师为了避免学生抄袭或部分抄袭网络上已有的图纸材料,往往直接禁止学生使用软件作图,必须使用手绘。在高校教师中也存在技术“停滞论”,即:随着规划设计行业的发展、内容重点的转换,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计算机不可能替代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不重要了[3]。就如公司里面的首席设计或设计部负责人根本不可能直接用电脑一点一点地绘制。然而,这种片面的理解成为部分高校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忽视景观电脑辅助软件课程系统教学的一种惯性思维。这种想法会极大地阻碍学生对学习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心目中学习计算机辅助制图的价值量。 4.3 学生不了解学习景观辅助软件的意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与风景园林专业的其他课程不同,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计算机设计图纸。对于早已习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学习操作类课程的难度很大[4]。由于长期处于课本学习的层次,使其产生极为严重的思维惯性,一旦脱离课本或书面的学习媒介,就产生较多问题。表现为:学习目的的偏差(只关注是否能通过考试,与考试无关的一概不考虑);自主学习方法的缺失(最初接触软件学习的时候,很少有学生思考如何在互联网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用技巧);缺乏学习主动性,不明白学习软件操作的目的性(只是被动地接触知识,往往不主动思考问题,尤其是在已经上了相当长时间的课程之后,部分学生还不了解软件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5 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课程教学问题的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课程性质和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等不难看出,景观辅助软件课程是归属于基础课的,其目的是通过风景园林行业应用软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设计创作能力,进而辅助和推动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练习。 5.1 使景观辅助软件课程的课程结构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知识的内容上应按照风景园林学科要求和社会行业需求进行组织,覆盖二维施工图表现、三维建模、照片级效果图渲染、场景漫游动画制作、视频后期处理等内容(图1),使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完整程序和内容,深化对设计类课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强化软件教学的系统性,应做到从易到难、从二维到三维、从单帧到漫游的程序,但是要求这个程序之间要存在联系,不出现时间上的断层。同时要强化不同软件之间的联系,要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相互导入,能够增强多少设计效果,节省多少设计时间等。 5.2 转变思想,正视景观辅助软件实际操作的基础性作用 重视景观辅助软件的课程地位,转变思想,引导学生将计算机辅助园林制图的相关技巧融会贯通到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践中去。不应为了避免学生可能相互抄袭或引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就因噎废食,使景观辅助软件的作用在设计类课程的练习中被一刀切掉。 诚然,在规划设计类课程中,手绘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而又显而易见的,作为设计者应更多地采用徒手画去捕捉设计灵感,强调自己的创意,而不是匠气。电脑是工具而不能代替思维[5],这种理解是正确的,但是作为电脑辅助的作用是将设计师的思维完整又清晰地传达给施工方和业主(图2),以准确的施工图、精彩的效果图和动画表现出来,真实地体现出设计的形态、效果并指导施工。所以,景观辅助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样是重要的,也是应该在高校教学中引起重视的。 5.3 引导学生,创造兴趣点,优化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寻找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学习的兴趣点,以及这一兴趣点与风景园林设计学习关联程度和可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系统地学习景观辅助软件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彻底理解学习软件是为什么、能够做什么、为何要这么做这三个问题。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先修过手绘基础、工程制图、园林美学理论、园林史论、景观设计史论等相关课程,掌握一定的表现方法、制图理论、美学基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学习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会相对顺利很多。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三维课程的兴趣和接纳速度往往比二维教学更加迅速,虽然三维建模的操作比二维的更加困难。这是因为三维的模型效果更加直接,特别是照片级效果图的制作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5.4 将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教学与实际项目或生产实习相结合 在地方院校的风景园林景观辅助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将看书、上课、听讲座、思考学习,课程实践,社会实践(靠阅历、经历去逐步积累以达到融会贯通)三种方法并行,方可达到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学效果[6]。 使景观辅助软件课程体系与风景园林专业的相关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景观辅助软件之后,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在设计类核心课的设计作业中,进行案例设计。同时选拔成绩突出的学生参与实习基地的具体项目,引导成绩优异的学生参与实际的风景园林建设项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实际项目的招投标文件编制、设计和规划的各类图纸和文本的绘制和编写,按学生的实际工作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强化景观辅助软件的操作能力。同时在学习阶段就参与实际项目,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加迅速地适应社会需要。 6 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地方性高等院校教学中,更应该立足于学生岗位实操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培养能够从事地方性建设工作,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高级专门人才。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辅助软件教学在新课改中也应该立足于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课程安排,强化学生在实际课题(项目)中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平衡发展,以实现科研和人才培养并重、知识与技能兼得,能够为新时期地方建设贡献力量的地方性高等教育目标。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关于高职院校园林景观专业设置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突飞猛进的城乡建设,人居环境问题正在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关注。在城市景观建设备受重视的今天,我国的景观教育应如何顺应时势、向前发展,成为业内,特别是景观教育界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面对实际的社会需求,我国的高职院校应抓住风景园林专业提升为国家一级学科的历史机遇,合理利用校内资源,规范学科领域,整合人才队伍,为我国未来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和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1、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近年来城乡建设面临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人类生存环境的建设改善,建设的热点正在逐渐从解决必要的居住面积扩展转移到满足必要的生存环境条件,即提供洁净的空气、水源,起码的户外活动场地和绿化同时兼具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富有精神文明的活动场所环境等。 1.1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人居环境问题关注度越来越大:建筑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方法正在深入中国的建筑规划界;高科技生态园区规划、绿色城市设计、生态农业区开发、生态旅游等以环境、生态、资源为导向的规划设计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绿色环境、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正被广大国民所接受。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环境效益,而且在经济效益方面也可以得到可观的升值。良好的景观环境是购房者青睐的重要因素,是居住区成熟的标志。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1.2 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风景园林学”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设在工学门类,可授工学和农学学位。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的设立,预示着我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与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风景园林行业从国家层面得到了充分重视和认可,预示着园林景观教育春天的到来。 2、高职院校园林景观专业设置的特殊性 在城市景观建设备受重视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园林景观教育应如何顺应时势、向前发展,成了我们园林景观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园林景观学科是一个知识面非常综合的学科,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甚至不比城市规划少,它包括人类社会历史文化方面、规划设计方法技术方面、建筑施工方面、植物生物科学方面、艺术表现方面、政策法规方面等等。确切地说,园林景观从一开始起就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在近代的美国、欧洲都是如此。在古代中国,不少画家、匠人、园艺家、文学家可以建造出精美的园林。而在当代,也有很多公园、风景区、旅游度假区、城市景观、世界遗产地是由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园艺师和林业工作者共同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完成的。 3、高职院校园林景观专业设置的现状 面对实际的社会需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与景观设计相关的专业:建筑界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方向;农林界园林和园艺专业方向;地学界资源、旅游专业方向;环境界环保、生态方向;管理界旅游规划管理专业方向;艺术界环境艺术专业方向。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开设了多个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的专业,如: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园林技术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艺术设计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 事实上,从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要求来看,每个专业各有优势,但几个专业任何一个都难以全面胜任培养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人员的要求。首先,园林景观作为人居环境“三姐妹”之一,与建筑工程、城市规划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三个专业的共同点都是创造人类聚居环境。不同之处是建筑学重在人为空间设计;城市规划侧重以用地、道路交通为主的人为场所的规划;园林景观则侧重于聚居领域的开发整治,即土地、水、大气、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在创造。而目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三个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的专业,皆缺乏在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培养。其次,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园林技术专业和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有美术专业基础。园林景观的制图和一般的建筑制图有很多不同,要求也更高,要在体现设计的意图之外还要能体现一定的艺术水准,这对于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也造成了有的毕业生不会制图,不会搞设计的怪现象。还有,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和艺术设计学院的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植物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素养。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构成的基础,是城市园林中唯一具有生命活力的景观设施。没有植物的园林景观,或植物应用不科学的园林景观是缺乏生命力的。没有植物就没有当今的风景园林。在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中,园林植物不仅是植物的配置、植物规划、设计或植物应用,而且包括树木栽培、管理、繁殖、病虫害防治、生态等。 4、笔者提供的一些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抓住风景园林专业提升为国家一级学科的历史机遇,合理利用校内资源,规范学科领域,整合人才队伍,为我国未来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和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以建工学院为平台,整合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专业、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师,开设“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学”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意味着学术界争论多年的专业名称终于有了定稿——不管是园林也好,景观也罢,统统都叫风景园林。风景园林作为一个交叉性的学科,其知识主体主要由规划与设计、工程、植物、艺术、文化(包括社会)5大部分构成。开设“风景园林”专业,整合校内各专业教师人才队伍,打破了过去学科之间的分野,也打破了门类之间的分野,甚至打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分野,使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得以完整结合,完善和创新风景园林学科体系。新设立的风景园林专业,既不等同于原来的景观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不等同于老的造园,更不等同于环境艺术,而是一个以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文化艺术、建筑工程、植物生态、社会生活五位一体为核心知识内容的多学科融合的完整体系。 其次,将风景园林专业再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园林景观艺术专业方向,这个方向的学生以设计制图为主攻目标,录取时要加试徒手画,课程重点在美术鉴赏、美术绘画、设计原理、建筑制图、计算机绘图设计等方面,辅以历史人文、建筑、植物、生态方面的知识;第二个方向是园林景观工程方面的专业方向,重点学习建筑结构、装饰材料及运用、植物知识、施工管理等,重点在施工知识方面进行教育,辅以社会人文、美术制图。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将专业的课程有一个轻重缓急的安排,有利于消除目前存在的园林景观专业毕业生的尴尬处境。保证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出来就能搞初步的设计方案,至少能绘出较为专业化的风景园林设计图,或者能进行景观现场施工,消除出来以后还要用人单位岗前再培养的怪现象,以及学生毕业多、而社会上的风景园林行业人才又十分短缺的尴尬局面。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景观专业项目教学初探 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景观设计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有余,而实践操作能力却不强。因此,探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摆在景观设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设计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景观设计方面。景观的东西总在变化,充斥着人文色彩,正好符合中共中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具有较强的社会文化意义。 随着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景观设计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有余,而实践操作能力却不强。因此,探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摆在景观设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它对增强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的时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应用前景 在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国家发表了有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白皮书》,环保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景观设计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时候,在人们生活水平低的时候,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较低;当生活条件改善了,就开始追求生活环境的质量,景观设计就显示出很大的潜力,景观设计的前景是广阔的。本项目将探索一套以社会实际项目为教学内容,以校内实训工作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学场地,以项目完成效果为考核依据,以加强学生岗位竞争力为目的的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实现高校与社会的无缝连接。 三、国内景观设计专业现状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艺轻技”的问题,造成许多我们培养的设计人员更多地停滞在艺术感觉的审美自我层面,设计出的“作品”实用性不大或存在功能与工艺方面的严重障碍。在社会大环境下,景观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凸显景观设计专业需要建立一条完整笃实的项目教学体系的现实必要性,也表明了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如果景观设计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的市场将会被国外先进设计公司所占领。所以通过项目式教学使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密切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时展变化打造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于此,以本次教学研究立项为契机,我们迫切希望能够建立一条景观设计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之路,并将其付诸于教学。 四、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1 理论知识同课外实践相结合,做到与社会无缝连接。落后教学模式以及严格的教学框架已经很难适应景观艺术设计教学的需要。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碰到实践需要的问题就不知所措或者预期的设计方案难以实现,这就很难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求得自身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广大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难。而项目教学正是对症下药,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做到与社会的无缝连接。 2 以项目实践为基础,锻炼和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从实践中总结设计经验是提高景观设计教学创新性的必由之路。在学生具有良好设计基础知识、一定的设计思维能力和方案审美能力后,安排学生对已实施的优秀案例分析、学习和实际工程操作,进而开展“真题假做”训练,以实际工程图纸为题目,在实际限制条件下开展景观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独立设计实际方案的能力,为将来在社会领域独立做好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能让学生走出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还能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增强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例如,适应生产实践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竞争的能力,等等。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立足本校景观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特征去选择适合的研究设计单位作为教学实践单位,与其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争取构建一整套双赢的项目教学模式。 就我校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三年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一年的实习实践学习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艺术学院)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提高景观设计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文素质教育逐渐被列入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之中,尤其是人文生态主义素质,其对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尤为重要。分析了当前景观设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探讨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素养的途径,以改善现阶段景观设计专业人文素养缺失的弊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都认识到了景观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均把改善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景观效果,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人文素质教育被忽视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在认识上的偏差,或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于学生道德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所教学生创新能力差,不能设计出具备较高水准的作品。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摆正人文素质教育的位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1.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导致文化素养较差 很多高职院校将人文教育停留在表面上,内容上较为空泛,学生学习人文知识也往往只是应付了事。学生缺乏基本的知识和精神沉淀,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2.人文教育功利化趋势较重 高职院校是一种职业教育,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及就业率,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景观设计方面比较机械,创新能力较差,不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3.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 一般高职院校的人文教师数量比较少,同时因为高职院校比较重视专业教师,导致无法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适应高水准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培养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人才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是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 助力 景观设计专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十分看重,但是只注重专业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学生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景观设计较为机械,难以满足现代化、个性化的需求。而人文素质教育则可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加强其思想境界的感染和领悟,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建筑种类和业主层次、人们独特需求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设计思路,综合性地提高其职业的创新能力。 2.人文素质教育是继承国家主流价值观的需要 当前世界各国都对本国大学生进行了人文素质方面的训练,人才的竞争不仅表现在国家外部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高职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人文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对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程度,并且决定未来国 家的传承和走向,是绝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三、提高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1.提高人文教育的比重,迫使学生重视人文教育课程 学校要提高人文教育课程的比重,加强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 2.加强校园人文风尚建设,形成浓厚的人文精神环境 学校要加强校风文明建设,将道德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3.培养学生的生态观与人文观的结合 景观设计离不开自然环境,它注重对于自然景观的搭配,从而使人们感到舒适。 四、总结 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职业 生涯和人生态度起着巨大的影响。我们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技术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关注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让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趋向德艺双馨。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中国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当展 摘要:中国的景观设计学科教育到底应该以何种目标为依归?是在传统的以审美为主体的学科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还是和现实问题密切联系,不断拓宽专业视野,以综合的学科建设观点来看待问题?这不仅涉及景观设计学专业本身的课程开设和教学方式,还涉及到景观设计学专业在设计学科中的地位,涉及到景观设计学专业自身的长远发展,甚至还影响到许多重大现实设计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景观设计学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从比其他任何学科更广阔的视野范围来解决问题。因此,景观设计师需要掌握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专业教育;设计学;学科发展 景观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景观设计结合了艺术和科学,是对自然和景观环境的分析、规划、改造、设计、保护和恢复以及管理。景观设计是一项致力于为未来创造健康的、令人愉快的放心场所的职业。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也激增了对景观设计服务的需求。景观设计师通过增加美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同时,他们也是问题的解决者,分析社会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规划行人和汽车交通,并决定如何最佳利用每个场所。 一、景观设计的定位 景观最初的含义是指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16世纪末,“景观”主要被用做绘画艺术的一个专门术语,泛指陆地上的自然景色;17世纪以后到18世纪,景观一词开始被园林设计师们所采用,他们基于对美学艺术效果的追求,对人为建筑与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整体景象景观进行设计、建造和评价。19世纪初,德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亚历山大·洪保德将景观概念首次引入地理学,1939年,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Troll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在强调景观地域整体性的同时,更强调景观的综合性,认为景观是由气候、水、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景观设计内容,首先,景观设计就是区域尺度上的,在几百、几千、上万平方公里的尺度上设计,梳理它的水系、山脉、绿地系统、交通、城市;其次是城市空间设计,城市需要人们去设计它的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绿地、水系,这些界定了城市的形态;第三,风景旅游地的规划和设计,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第四,自然地,如湿地、森林,也需要人们去设计;第五,综合地产开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第六,校园、科技园和办公园区的设计,当然还有花园、公园、墓地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也就是跟土地发生一种关系,这些都是景观设计的范畴。 景观规划设计所研究的基本元素在美学、地理学、生态学中都有初步、广泛的探讨和研究。景观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项目选址、土地利用、山水地形改造、风水条件研究、生态效益研究、文化融合的切入点、项目组合研究、功能布局分区研究、建筑形式探讨、植物种植研究、实施策略研究、工程造价评估等等。 从美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来看,其专业内容已大大拓展。景观设计已经成为设计行业内容最为广泛的专业之一。根据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的定义,景观设计是一门运用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去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修建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学科,从业人员将本着管理和保护各类资源的态度,在大地上创造性地运用技术手段,以及科学、文化和政治等知识来规划安排所有自然与人工景观要素,使环境满足人们使用、审美、安全和产生愉悦心情的要求。该学科主要针对人类盲目利用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及生态问题,在建筑学、艺术学科领域内创立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相通的交叉型和应用型学科,这显然是我国当前国民经济急需且市场前景广阔的学科专业。 美国景观设计师需要处理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越来越多的复杂关系。其工作内容包括邻里社区的建成环境设计、城镇规划,包括森林、河流、湿地、土地、海岸在内的自然环境管理和保护。在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土木工程师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合作中,景观设计师通过规划设计,同时能够满足人类及环境需求,并在环境保护方面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对环境资源的使用做出合理判断,从而满足人类的需求,是一项在今时今日非常需要的工作,而且在将来,这项工作的需求也会很大。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专业被列为全美十大飞速发展的专业之一,而现在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一个国家景观规划设计师的数量、职业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人居环境的优劣,景观学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21世纪人居环境建设的引领学科。 在我国,随着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环境问题正在受到广泛而深入的关注,建筑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正在深入中国的城市规划界。城市风貌保护、形象策划、环境设计等实际工程项目此起彼伏,高科技生态园区规划、绿色园林城市设计、生态农业区开发、生态旅游等以环境、生态资源为导向的规划设计项目几乎各地都有。面对这些实际的社会需求,我国目前从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专业人员主要来自六方面:建筑界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出身的人员;环境界资源、生态方面的专业人员;管理界旅游管理出身的专业人员;艺术界环境艺术专业出身的人员。事实上,从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要求来看,六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全面胜任景观规划设计的工作。而对于任何一项完整的景观规划设计,至少需要同时具备三方面以上的知识背景。就目前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这样的专业人才相当匮乏。一方面,迅速发展的景观规划设计市场急需合格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这一学科目前尚处于形成初期,学科教育严重滞后。 中国目前相关领域对于英文LandscapeArchitecture的定位及译名有相当大的差异。有造园、景观、园林、园景、景园、地景、景观建筑等相关中文译名,因所在专业领域背景的差异及专业训练的不同,对其认知及定义略有不同。 景观专业领域的起源与发展在世界各国均不尽相同。就英文LandscapeArchitecture表面定义而言,景观专业指的是有关景观空间利用的一门技艺,专门处理有关于景观空间的布置,自然景观中人造环境的创造,有机物对自然与人工环境的调适,以及地景的审美创意与资源的保护与维护等工作。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要:针对目前《景观设计》课程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涉及《景观设计》教学任务中的三个课程环节,即景观设计理论学习环节、城市景观环境认知环节、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环节。而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则采用“实践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进行地域性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寻求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 关键词:《景观设计》课程;地域性;教学研究 景观设计是一门兼融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环境学等诸多学科。具有技术、艺术、社会、文化等属性。景观设计师需兼备人文综合素养,它既要有高度的艺术性,又要有严谨的科学技术性,同时还需兼备广博的社会及人文知识,如今,景观设计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西安世博会等大型展览活动的成功举办,景观设计专业被更多的人所关注,这也促进了我国景观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前景广阔,在各高校都得到了重视。 景观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泛知识面的景观设计师,他们应该能够解决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多种要求之间的潜在矛盾,并通过某种形式来满足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环境需要。目前国内各高校由于传统、资历条件、教学定位的差别,其相应的景观设计教学水平是不平衡的。而民族地方院校由于教学的资历较浅、师资队伍不足、师生比例失调、教师对教学投入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对于社会发展的反映速度过慢,还与其他高校景观设计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制约了本校教育的有序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民族地方院校应结合自己的特点,以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为平台,努力探索民族性、地域性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之路,创造性地建立、发展及完善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教育体系,探索景观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培养新型景观设计方向的人才,这项任务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也作了尝试性的改革,在学校的支持鼓励下,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在逐步的构建,为将来实现景观设计方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现状分析 1.1 国外景观设计教育的现状 总体看国外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最重要的是景观设计的基础知识。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边缘化:景观设计是在自然和人工两大范畴边缘诞生的,因此它的专业知识也处于众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 (2)开放性:持有各种专业背景的人都可以从事景观设计工作。 (3)综合性:学科专业的综合性。 (4)完整性: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包括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政策、法律、管理到心理行为、文化历史、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5)体系性:这些多学科知识基本都统一在环境规划设计这一总纲下。景观设计自身也应有完整的学科体系。 1.2 国内景观教育需求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内对景观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景观设计教育事业却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城乡环境建设的保护和发展。从国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来看,对景观设计师的培养仍是只注重知识讲授而弱化了实践能力。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主要是在建筑类、农林类和综合性高校,还有一部分是在艺术类高校中。由于设置景观设计专业的高校的学术背景不同,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规划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会有所差异。 1.3 我校景观教育的现状 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艺术专业成立于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依托了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的学科背景,于2006年招收第一届学生,2011年3月与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共同合并成立为艺术与设计学院,环艺系包括200多名本科生,现已有两届毕业生。景观设计课程于2006年开设,是本校景观教育的开端。2010年《环艺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建设研究与实践》的校级教学(教改)研究项目立项,而我院景观设计方向的设立是势在必得的,因此做好课程建设和培养计划,更会使得下一步的申报工作事半功倍。 2 地域性的课程内容 《景观设计》是环艺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程,共56学时,针对学校的地域性特征,我们在整体办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地域性特色的课程建设,有针对性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包括三部分内容:景观设计理论学习环节(12学时讲授)、城市景观环境认知环节(12学时调研辅导)、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环节(32学时设计辅导),下面分别对这三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2.1 景观设计理论学习环节 在这部分内容中,结合地域性特征,我们有针对性的增加了包头市历史文化、景观发展史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草原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等,以期从地域景观和技术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结合相关理论讲解,布置作业《包头印象》(图1、图2),通过这个小作业,让学生在学习景观课程之初理解自身文化背景下的景观,思考社会与文化背景对景观的意义,并展示在景观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个人经历的作用。学生从个人感知的角度认识包头景观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文化背景、历史原因,开始尝试分析小块地段的景观,绘制简单的示意图来表达所在城市生活环境的景观要素和肌理。 景观设计基础知识还涉及地形、植物、水景、道路与场地等具体的景观设计要素,并通过大量的案例解析,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2.2 城市景观环境认知环节 该教学环节是《景观设计》的实践课程环节,训练学生在现场调查认知的基础上,对所在城市中小型广场环境的空间尺度、要素与构件的构成及尺寸、材料的运用、场地的内容等项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了解设计程序与设计构思的过程,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城市环境中场所文化意义、历史背景、形成过程的掌握,要求学生对城市环境进行评价。教学过程中结合地域特征,也针对每一届学生对景观设计理论学习环节的理解程度和学生的兴趣,选取城市不同的调研地点,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调研实践,如以“内蒙古科技大学活动中心广场环境认知”为题,进行校园景观环境的认知,或者以“包头市友谊广场环境认知”为题(如图3)。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 【摘 要】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本论文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开设为例,在综合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沿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这一教学主线,建立该专业景观设计教学的多元化模式。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景观设计课程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西安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地矿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编号:JG10058)。 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与城市规划、建筑学密切关联,同时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型的专业,如何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体现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的不断改革和实施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关键。 西安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2007年开设的新专业,专业开设以来就依托我校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优势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安排,同时积极引进规划行业人才,进行城乡规划实践课程的开设,景观设计课程即为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一环。鉴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丰厚、动手能力普遍较弱等特点,本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讨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如何综合学生知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景观设计的方法、技能等,着力培养理论结合实践的现代新型应用型人才,为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该课程的开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景观设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的景观设计课程主要针对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建筑学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开设,景观设计相关联课程的开设也主要以规划、园林、建筑和艺术为主,而与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衔接相对较少,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也主要以培养设计型人才为主。[3]但景观设计课程本身是属于文科和理工科相互交叉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知识结构复杂且综合性较强,需要初学者具有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积淀。[4] 而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城镇规划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开设了AutoCAD、ArcGIS、3DMax、Photoshop等设计专用软件和辅助软件,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已经形成,并掌握了设计必备软件。在大三大四期间开设景观设计课程,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育社会需要的景观设计人才和城乡规划管理人才,将大学教育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双重功能有效结合起来。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景观设计课程考虑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性质,在课程安排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室内轻室外、重计算机轻手绘等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尽管我校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遵循的是课堂理论教学+实例设计的教学方法,但在学时的安排上理论教学占据了绝对的主导,以48课时为例,理论讲授占据了40课时,设计实践仅学期末的8课时。 这种教学模式的安排使学生更多的获得的是对景观设计的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但因为设计实习安排在学期末,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不免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于陌生,不能够将理论很好地应用于具体的设计中。同时,景观设计的内容包含居住区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街道景观设计、滨河景观设计等多种主题和类型,但鉴于课时的安排,只能选择一种类型的选题进行设计实训,很难培养综合性、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 2.重室内轻室外 景观设计的理论教学均以室内为主,对景观案例的赏析、景观美学的体现、景观要素的结合均以图片和幻灯片的形式获取,但这种方式获取的信息很难反映实际情况。如对景观空间尺度、景观要素尺度和人的尺度很难准确把握;学生很难获取以自身尺度为标准的景观空间感受;同时对于自然要素作用下的很多光影色彩也难以获得真实的直观的感受。[5]缺乏了实际观察和体会的景观设计作品往往是理想化的设计成果,其现实操作性较差,这也就是当前学习过景观设计的学生甚至景观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并不能一走出校园就能进行实际景观设计的原因。 3.重计算机轻手绘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手绘功底普遍较为薄弱,故而在景观设计实训中更多的是借助计算机进行相关图件的绘制。但手绘仍然是从事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必修课程,手绘表达是设计思维从大脑向手的延伸,并最终艺术化表达出来的过程。手绘表现是判断把握环境物象的空间、形态、材质、色彩特征的心理体验过程,是感受形态的尺度与比例、材质的特征与表象、色彩的统一与丰富的有效方法,其对环境空间的远、中、近景层次的先后处理、体面与体量关系的掌握、色彩与色调关系的理解、环境气氛与艺术效果都能做到缜密的安排。计算机手段固然在很多设计效果图的制作方面更有表现力,在手绘仍然是进行景观设计所需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景观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如何与实际设计项目相结合 摘要 景观设计专业在学校教育中还属于比较新的专业,很多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其中大纲安排的课程如何让所有的学生一开始就有清醒的认识,具有“有的放矢”的学习目的性,很有效的做法就是介绍实际的较大的设计项目。作为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应有很大责任进行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 景观设计专业 设计项目教研教改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planning)和景观设计(landscapedesign),前者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1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 在国内,20世纪90年代初,高等院校获得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于是开设景观设计学的高校数目持续增长。这个时期,中国留洋的设计学海归派相继回国,代表人物有北京大学的俞孔坚、北京林业大学的王向荣。他们从国外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结构,新的教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国内景观设计学教育的发展。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素养,掌握本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国土与区域景观规划、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3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及业务工作范围为:景观规划设计及其相关规划设计机构的业务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土地综合利用和市场服务机构,以及项目策划、决策与工程等部门咨询工作;建设、国土、环保、旅游、文化等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工作;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教育及研究工作。 4景观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景观设计专业在学校教育中还属于比较新的专业,很多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而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经常接触到且非常重要的问题从大量的学生中反映出来,那就是学生常常困惑于在学校学习了之后能干什么,很多学生在实习过后都发表感概,感觉自己在工作中什么都不会,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没学到什么东西,学习和实践很脱节。这种情况在不同学校的众多学生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在本身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当中尤为突出。作为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应有很大责任进行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本文就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和工作实践相结合这个问题上做出一定的探索和思考。 5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行的解决办法 目前,景观设计专业无论是在专科和本科层面大都是执行的单元式模块式的教学体系,先安排基础课,然后进入专业课。对本专业的介绍安排的课程往往是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中也有实际设计案例的介绍,但这些进行这些设计案例的工作整个的工作流程,需要团队各个工种的配合,需要各个工种的人员具备那些素质,尤其是主创设计师需具备的方方面面的素质,技能以及工作中的协调能力往往不是这些理论课程的重点。但很多学生往往欠缺这方面的认识了解,缺乏对本专业的全面的认识。导致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的学习缺乏有的放矢的目的性,减弱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难以形成对自身将来职业规划定位的清晰的认识,也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缺乏拓展学习的意识和可能性。以往的教学安排一直认为这个问题在大学即将毕业时的毕业实习和毕业创作中来解决,但在此之前的整个大学单元式的学习过程就容易导致“形散而神散”了,加上不同的单元课程的老师一直在换,任课老师也不完全了解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情况,任课老师把自己这门课上好就是主要的教学要求。虽然各个课程之间有大纲的安排,有连续性的,但很多学生不一定体会到这些教学安排的意义。而这个问题是可以而且应该通过一个专门的课程来解决的,这个课程的时间应安排在整个大学学习之初为最好。此课程中一定是以具体的景观设计项目为基本内容展开讲解的,可以放到《景观设计概论》中以实际项目为例与学校课程的相关性讲解的部分,或是作为本专业的设计项目的欣赏课。主要解决学生在大学学习之初的几个认识上的问题。一,我学习的这个专业到底是个什么专业,前景如何;二,我学习过后能做什么工作,能有些什么基本能力,与自己爱好能力是否契合;三,将来在学校会学到什么课程,这些课程有什么用;四,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设计项目需要那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整个设计过程是怎么样的,设计项目的市场运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等。 6本文结合四川内江市迎宾大道“甜都大道”景观设计方案作为研究和示 6.1项目基本概况。内江新的城市迎宾大道。“甜都大道”北接新入城线,南接成渝高速内江收费站,是成渝两地和周边城市居民目前进入内江的主要门户,是内江市着力打造城市新风貌的形象窗口。意义非常重大。 6.2设计定位。在最初和业主交流的阶段,业主明确表示对之前在四川及重庆比较成功的几条景观大道很感兴趣,并希望有所借鉴。当然借鉴是学习能帮助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但道路不一样,大环境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地域文化更不一样。所以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挖掘本地地域文化,在不同城市中的景观大道中脱颖而出是我们设计一开始就明确的根本出发点。 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应给学生重点讲解和业主如何沟通如何引导业主,在尊重业主的情况下又要坚持自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这其实要求学生意识到自己平时不仅仅应该学习好本专业,对学校的其他拓展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活动也应该重视,这比简单提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口号更有说服力。 6.3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拳拳爱国之心,悠悠恋乡之情。床前明月,胸里内江。天府四川腹地,成渝两地中途。巴蜀交通要道,沱江商贸名城。卧凤藏蛟,人材辈出之地;飞鸿舞鹤,书画腾起之乡。多情似蜜,雅称甜城。”———(《大洲广场赋》魏明伦)。这首由内江籍文化名人魏明伦做的赋道出内江的两大城市名片。一是“甜城”的美誉,二是“大千故里、文化内江”。其中内江“甜城”的美誉是怎么来的呢。近三百年来,内江因盛产甘蔗、白糖和蜜饯享有“中国甜城”之称,“中国蜜饯之乡”之誉。“甜城”一词已载入《辞海》。 这部分工作已经是开始进行方案设计的前期工作了。其实对什么是“设计”是很多从事设计工作多年的人都难以真正理解的字眼,好多学生对设计的认识在学校阶段更是茫然。那这部分工作就很明确简单的说明设计首先必须立足于文化尤其是当地的历史文化,这是设计师必须做的工作,也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同时,可举例说明诸多世界优秀设计师都是有很高文化艺术修养的人,设计师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本人的文化修养是决定其作品水准的主要因素。所以,很多同学将专业课和文化课决然分开,且轻视文化课的错误认识应该从根本上去除。要让学生不仅仅上好学校安排的文化课,而且自觉地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6.4设计构思。基于我们对糖业文化的解读,对蜜饯生产了解。思考我们的设计方案,尤其是这样一条景观大道的设计如何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的融入其中呢?将会给学生介绍整个设计构思形成的过程及结果。 这部分内容是最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作用在进一步启发训练学生对设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如何将设计创意落实到具体的设计中去。除了强调设计思维的训练,同时向学生讲解设计方案形成过程中,个人设计习惯和设计能力如何养成,尤其强调手绘草案的重要性。希望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只是手段之一,不可能替代手绘能力。 6.5具体设计 具体设计的内容非常多,这里就不赘述。这部分内容有分析图、平面图、效果图、示意图、经济技术指标。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需将每一部分图纸内容应由那些课程的学习来解决,其中有些的内容不能在大学学习期间解决,必须在工作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才能掌握。还需讲解这些工作在以后的工作团队中如何进行配合分工,有些工作往往进行外包等等。让学生清楚自己通过大学学习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结合个人情况将来是否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还是在工作中锻炼自己。以及将来在工作中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7结语 以上讲解内容可以作为实际的课程内容安排在大学最初的课程安排中,也可结合进《景观设计概论》这样的课程中。但务必要单独体现且结合实际设计项目,这个项目最好是教师熟悉或自己设计的项目,这样才能讲透比较有说服力。这个教学内容可以说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都有所体现,但对部分学生来说感觉有点若隐若现。如此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还是专门形成一个课程为好。故笔者在本文中做了一个初步的研究和示范,希望能在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研究和改革中做一点有益的探索。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兰花专业生态园景观设计模式 摘要:本文以兰花为主要,通过对同类型生态园的实地调查研究,试探讨专业植物生态园的设计模式。 关键词:兰花;专业园;设计 1 设计原则 1.1生态性原则 生态园与一般公园的最大区别在于去除了后者只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用地过度开发,忽视自身自然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的致力于满足民众对生态景观的时尚性和持久性的需求,同时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作为景观设计的原则性之一,至始至终贯彻在生态园的设计理念之中。 1.2 人文性原则 生态园的总体规划应该着重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虽然生态园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市民提供良好、高品质的可供休憩的景观空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展现当地的自然地域特征和人文景观特征,并应该选择相适应的植物群落。 1.3 环境心理学原则 设计之中,设计景观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往往比单一的景观营造更加重要。景观的营造不仅要考虑到它们的空间位置,还要考虑到与人的存在关系,同时通过对景观的充分展示来吸引人的驻足,从而控制人对景观的感知。所以要合理运用环境心理学来指导设计出人性化的植物景观。 2 设计要点 2.1地形的处理与改造 对地貌的处理:平地地貌为公园中的平缓用地,适宜开展娱乐活动,在生态公园中,适宜将平地地貌稍作修整,构造出自然和缓的曲线。山地、丘陵地貌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一般不做过多的人工改造,仅在局部地区做人工阶梯地形改造,这些地貌的坡度介于5%~10%,并对一些原有地貌进行切割整理,从而使其自然,便于游人观赏。 2.2植物配置 在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种群的生态特征,选择出合理的配置种类,从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的构成不仅由单一的植物组成,必须是多种植物的复合组成。构建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不仅有助于丰富绿地的生物多样性,还能充分利用空间,使叶面积指数增加,提高生态效益及环境质量。植物本身具有构成空间、分割空间、重组空间的功能。所以在植物配置时,应该充分了解各种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借鉴这些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群落构成来设计,将植物进行科学而和谐的搭配,构成有序、稳定的多种类型的复层植物群落。 3 设计模式 3.1 兰花专业园设计模式 3.1.1 自然山水式。自然山水模式中没有明显的对称轴,所有的景观元素均以自然、和谐的方式布置在园中。其中心思想就是效法自然,服从自然,同时又要高于自然。整个布局方式具有灵活、灵动的自然美。 3.1.2设计特点 。整个园区的植物配置是富于变化的,自然的植物群落颜色鲜明,让园区环境更具活力;同时整个园区充满兰花的趣味和变化的兰花景观体验。不同类型、品种、观赏类型的兰花创造出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观赏乐趣、四季分明的观赏效果。 3.1.3植物配置。这类园区中植物配置最好由抗逆性强的乡土植物构成,这些植物容易与兰花组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如需营造四季花境景观,应使用一些骨架植物、常绿灌木以及搭配在不同季节开放的兰花品种,还可以结合各种盆栽植物,形成在不同季节展示不同景色的观景特色。 3.2规则苗圃式 3.2.1设计特点。 应该根据园区的地形特点,将兰花进行系统化分类:①按照兰花的品种分类;②按照兰花观赏部位分类;③按照花期的季节分类;④按照兰花生长习性进行分类。 3.2.2植物配置。此类兰花园的植物配置,应该在满足其功能性质要求的前提下,按照符合园区景观艺术特点的形式,将整个园区布置成为集美观、严谨、和谐为一体的生态园区。 3.3混合式 3.3.1 设计特点。混合式兰花园对地形的依赖性较低,园区中平整地段可以用于来建造苗圃、展示厅等建筑物;自然地形较好的地方可以将其稍加改造,自然的分成不同习性兰花的生长区域。 3.3.2植物配置。该种设计模式在植物的选择上非常广泛,除了适宜本土生长的兰花种类之外,其他植物应该多采用乡土植物,而在本地引种效果良好的引种植物也可以采用。全园植物以自然散落为主,还应该注意其他植物与兰花所组成的空间效果。 4 结论 本文主要从专业兰花园的地形改造及植物配置理论等角度出发,分别从自然山水式、规则苗圃式、混合式等设计模式来进行探讨。提出以生态性、人文性、环境心里学为体验型的袖珍花园景观设计原则。地形的改造以因地制宜,适宜植物生长及协调性,来对地形进行改造。在植物的选择上应该以乡土植物为主,兼以选择适宜园区生在的引种植物,以满足植物之间形成稳定的群落的需求。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园林景观专业教学改革浅谈 摘要: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及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需求。结合北京城市学院园林景观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介绍了教学改革中强化职业教育思想,增强实践动手环节,落实大专业多方向的理念,并提出了实践类课程的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园林景观;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实践能力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人地关系失调、环境恶化、自然文化遗产遭到蚕食等问题以及园林景观专业人才的奇缺等现象,都为中国园林景观学的实践与理论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行业态势分析 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就业选择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使得社会需要动手能力强及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需要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高校建设宽口径的专业平台,为学生奠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应当是办学的重点。 城市景观专业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和研究能力,对提高城市景观专业课教学及学成后的专业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景观专业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专业必须适应时展及社会需求,尤其应与当代中国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摒弃“固步自封”或“一味照搬”外国模式办专业;同时专业建设必须与国家目标和景观学科自身发展相结合,从而确保城市景观专业与时俱进。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和研究能力,对提高城市景观设计专业课教学及学成后的专业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满足社会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目标,应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构建注重素质的多样化专业教育模式。 二、教学改革研究 在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中,我们重点深化专业课的教学改革研究,在发展和丰富自身内涵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在三年制应用性高职教学工作中,除完成基本理论及实训教学任务外,我们将工作重心和培养目的确定为:培养学生从“眼睛发现美”到“身心感知美”进而能“双手创造美”。经过系列探讨和摸索,以“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动手能力――手脑并重”为突破口,进行系列实践课程的改革和探索。 1,现场教学探索美,胸有成“竹”意境出――植物类基础课程改革 园林植物是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是园林中生态功能显著的造景材料,是整个园林专业的基础。 掌握园林植物的美学特征和造景特色靠课堂讲授很难达到教学效果,于是《园林植物鉴赏与识别》应运而生,该课程完全采用现场教学:课程总学时24,授课地点――北京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植物园、城市公园、社区、校园、街心公园等),授课方式――以自由发言、提问、分组讨论和修正补充、归纳总结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课程是在学习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过程中开设的,目的让学生熟练掌握北京常用的树种、花卉、草坪的种类、观赏特性和季相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绿地观察比较同一类植物不同的应用特点,让学生掌握植物的搭配和配置。 通过记录考勤(3O%)、制作园林植物档案卡片(30%)、现场考核的(40%)三部分形成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控制,最终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近100种园林植物,为以后园林设计和园林工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取生活甘泉,把思想做成模型――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 打破以往单纯“布置任务指导方案一完成图纸”的设计课程授课模式,以“调查研究一项目讨论一确定方案一模型制作展览评奖”为课程主线,课堂讲授20课时、参观实习8课时、实训辅导20课时,总计48学时。 课程以园林设计理论、园林建筑设计理论、城市规划理论为教学基础,通过理论学习结合实例分析完成对城市与景观设计的再认识,通过参观实习结合单体塑形能力培训学习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进而进行图纸与模型的同步设计完成标志性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目的有三:初步理解和梳理城市景观生态、社会、文化对城市景观肌理与脉络的影响与相互发展;掌握标志性景观的设计程序、设计要点;具备一定的设计塑形能力。 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做详细的课程学习指南,明确目的与学习计划,并列出推荐阅读书目和调研参观推荐地。学生5―7人为设计小组,以组为单位完成调研、讨论和课堂汇报,完成第一、二次设计草图后,全组共同完成模型的制作(每人需完成各自图纸)。 3,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魔鬼式培训――专业技能专项培训 从事园林规划设计行业必需熟练掌握三大软件AutoCAD、Photoshop、3DMax。在学生分别学习三个软件后,缺乏的是软件之间贯通和独立创作的能力。这离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差太远,有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专项培训。 我们在二年小学期设置专项培训,整合硬件设备良好的机房,1人1机,安排学生每周25学时进行为期3周的突击式训练,以指导教师的工程项目为培训实例,要求学生用3个软件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该项目所需图纸。 引导学生逐步操作:线条图纸绘制、平面彩色渲染、建立立体模型、后期图面处理等一步步过程中获取信心,真正将过去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提高技艺。 4,突出行业特色,塑造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课程改革 《施工图(园林工程图)设计》是在传统园林工程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并遵照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有关规定来绘制工程图,准确表达工程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并说明有关技术要求的图样绘制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了解并熟悉园林工程图的各种图示方法和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掌握园林工程图的内容,具有识图和绘制园林工程图的能力。即能够在园林项目初步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竖向(土方)、园路、水体、假山、种植工程等的施工图设计;同时能够做到读懂相关设计单位给的工程图,进行工程项目的指导施工工作。 “施工图设计”课程的开设,充分地将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弥补了专业课――“园林工程”课程只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工程设计的环节;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理论统控实践”的唯理主义弊端;满足了园林各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包括各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即施工图设计)工作、各工程单位的工程识图和工程技术操作指导工作、各园林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工作等等。 在课程开设方面,“施工图设计”课是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完美结合。在课程内容方面,完整地将实践项目引入教学,即以实践工程项目为案例、教授学生一整套施工设计图的识别与绘制。在讲授技巧方面,施工图手绘练习与计算机绘制结合讲授。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设计》是聘请行业内既有教学经验又从事园林工程管理的双师型教师,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导,从招投标书的制作――合同文本的签定――施工组织设计与实施为主线组织教学,实现学生到项目管理人员的过渡。该课程是对园林工程和施工图设计的一个补充和提升。 5,开阔视野,增进技能――综合实习改革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久负盛名,而且在传统意义上被分为南北两派。北方园林的代表是皇家园林,苏州则以商贾巨富的私家园林为代表。扬州园林则较为独特,它的风格介于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江南私家园林在中国造园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上海的现代园林、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新现代建筑,以其灵活多样的风格,某种程度上领导着新潮流。这些园林在园林专业的各个骨干课程都要用到,可是学生只是停留在课本的描述和老师的讲述中,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地参观,开阔眼界,收集一些资料,以培养学生对南方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在专业上,体验南北方不同的植物及其设计形式,开阔学生园林设计工程视野;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工作态度等。通过这种综合实习,学生的知识结构会更加完整和系统,使得感性认识和理论基础知识完美融合。 景观专业毕业论文:俄罗斯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专业 在城市规划中,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被人们越来越多的提到,它在城市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公园、社区、街道、住宅、建筑内外设计等等都少了它的参与。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的协调与质量,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发达水平和文明程度,是城市绿化美化中的灵魂。许多城市都提出建设“花园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等目标,意味着在设计、实施这些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相当强大的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专业人才队伍,这方面的专业设计师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而“绿色奥运”更是奥运规划设计中的重头戏,北京和各大城市的绿化活动将以奥运为契机全面展开。在奥林匹克公园等奥运绿化设计竞标中,国外公司占了七成。遗憾的是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专业尚属空白,国内大学开设的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教育比较薄弱,导致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很少。 尽管对很多人来说,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还相当陌生,但仍有一些中国学生已经选择到俄罗斯的莫斯科国立林业大学留学,就读该校开设的风景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专业。莫斯科林大是俄罗斯林业技术教育的摇篮,在其国家林业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所设的风景园林及建筑景观设计专业在俄罗斯同类专业中首屈一指,以培养建筑景观和园林建设设计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而著称,是俄罗斯中学毕业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与俄罗斯相比,国内院校的园林专业入学门槛高,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高,使那些具备美术基础、但文化课较弱的中学生望而生畏。而莫斯科林业大学不仅入学条件简单,还为这些有艺术专长的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的平台,对培养个性化设计非常有益。中国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可以系统、完整地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在所花费用相当于欧、美、日各国费用14%―20%的情况下,能享受到优于国内院校的生活条件。 俄罗斯治安问题 此外,有些家长担心俄罗斯的社会治安,怕孩子在俄罗斯不安全。事实上,俄罗斯的社会治安不好的地方只限于闹市区或人员比较繁杂的地方。治安不好的情况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所以对家长来说学生在校园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安全,学生只要不到比较乱的地区、避免晚归、外出尽量结伴而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身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就业前景 作为学生和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学成后的就业前景。根据国内某所设立了相关专业的大学调查统计资料显示,该校毕业生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供需比达1:12,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些就业调查也显示:有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升。在一些发达国家,同类专业被列入“长期、稳定的职业范围”。 由此可见,从俄罗斯留学归来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乐观的。除了选择相关的设计院、科研院所及建设等对口单位,还可以就职于城市规划美化、建筑环保、装饰装修、艺术设计等多类公司和企业。如果想自己创业,选择的空间也很广阔,可以开一个工作室,提供这方面的专门服务,这样既省成本,又见效快;还可以提供集设计、装修、装饰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国内的这类市场急需填补空白。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按照工作过程的流程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和毕业答辩等几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路和相应措施,希望对做好毕业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后进行的必修性的教学实践环节,它既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及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还将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搞好学生的毕业设计,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注重实践环节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毕业设计的客体就是具体的待解决的问题,选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所以选题要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反映专业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难度,还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尽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1)从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必须考虑课题的难易度,既要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保证基本能力的训练;(2)毕业设计的课题应尽可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案例或任务,这样既能促进学校产、学、研有机的结合,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毕业设计课题的份量要适当,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按时完成任务;(4)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切实为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5)毕业设计课题应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岗位与工作对象,为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 毕业设计课题应提前由教研室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起草毕业设计题目,并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初稿),经严格筛选后,由指导教师向毕业生陈述选题的理由和需具备的条件。 毕业生根据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公布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修订稿),选择题目。对于个别有特殊爱好且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允许其自选与人才培养方案密切相关的课题,但所选课题须经专业教研室同意、报系主任审批。 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后,提前下达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假期或空闲时间准备相关素材及掌握相关知识。 2 精选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业务优势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搞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关键。指导教师应选聘讲师以上有经验的老师,优先选用具有“双师型”职称的老师担任。同时每个选题需配备一名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聘请的企业专家应经系主任批准,还要指定专门的教师进行联系,经常检查相关资源,掌握进度,提出要求,协调有关问题。 为确保指导力量,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 指导教师应尽的职责如下:(1)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包办代替。(2)指导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结合业务指导,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政策法规的教育。 (3)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为:①按项目、案例或任务做好毕业设计课题,编写毕业设计任务书;②审定学生拟定的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并负责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和进度;③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坚持2次/周的指导和答疑,并根据进度逐个进行辅导;④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考核、毕业设计完成后,要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设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写出评语,提出评分的初步意见;⑤在毕业答辩前的一两周,给他们设计一些模拟答辩的环节,促使其对设计内容进行再巩固,从而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提升技能;⑥参加毕业设计的答辩和评分。负责拟定毕业设计答辩提问,认真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答辩,客观评分,做好论文评语的撰写。 3 培养创新能力打造高技能人才 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要有标准、规范的行为意识,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重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之向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方向发展,尤其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检索与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特别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检索的能力;(2)团结协作、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和进行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的能力;(3)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综合概括的能力和设备安装、调整与测试的能力,包括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4)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5)撰写报告、技术总结、整理文档和论文写作的能力;(6)善于对所研究的题目,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4 规范写作要求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因此要求学生以积极认真、严谨求实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1)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2)论文要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3)论文一般应包含有摘要(150~200字)、关键字、目录、综述、论文主体及参考文献等,同时应附相关程序清单及图纸等;(4)论文全文应在8000字以上(不包括程序清单和图纸),论文中引用的部分必须注明出处。 5 重视毕业答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是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也是对教学实践环节及教学水平的最后一次检验,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高度重视。 答辩要求:①答辩前学生应提交设计成果(包括毕业论文、程序代码、研究成果及测试报告等);②答辩人应能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成果的演示;③答辩人陈述论文的核心内容。陈述要语言精炼、重点突出,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④回答教师提问5~10分钟,要求学生能用简短而又准确地语言予以回答。 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成员根据毕业答辩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由答辩委员会审定,最后按比例进行综合统计; 毕业设计成果: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包括源程序等)由各系择优选留(不低于30%),交院系资料室保管。 6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一项群策群力的工作,它需要领导的支持、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努力及来自企业的配合。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的研究,同时保证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整合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全程管理,建立全面有效的监控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毕业设计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浅谈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 摘要 从近几年金融犯罪的手段来看,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已成为一些罪犯侵犯的对象和渠道。因此,其安全问题不仅是当前银行的重点工作,也应一直作为银行日常的重点工作。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安全工作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网络 安全 管理 防范 一. 银行系统主要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体遭到破坏 实体是指网络中的关键设备,包括各类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等)、网 络通信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调制解调器、加密机等)、存放数据的媒体(磁带机、磁盘机、光盘等)、传输线路、供配电系统以及防雷系统和抗电磁干扰系统等。这些设备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整个网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类问题,一部分由于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一部分由于内部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规定操作、麻痹大意造成,一部分是来自外部的恶意破坏。 2. 内部人员利用网络实施金融犯罪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已破获的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金融犯罪的人员中 ,内部人员占到75%,其中内部授权人员占到58%。他们方便地利用所授的权利,轻松地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转移某些帐户的资金,达到挪用、盗用的目的。更为严重的是预设“后门”,“后门”就是信息系统中未公开的通道,在用户未授权的情况下,系统的设计者或其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这些通道出入系统而不被用户发觉,这类行为不仅损害客户的利益,大大影响银行在民众中的信誉,更为严重的是“后门”成为黑客入侵系统的突破口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3. 遭受各类黑客的侵犯和破坏 存储和运行在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不仅本质上代表着资金的运动,而且从微观上能反映某些企业的经济活动,从宏观上能折射出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因此,在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时代,银行网络系统必然遭到各类黑客的“亲睐”。有的通过监视网络数据截取信息,从事经济领域的间谍活动;有的未经授权擅自对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进行修改;有的进行信用卡诈骗和盗用资金;有的进行恶意破坏,造成通信流量堵塞;我国的电子商务工作屡遭挫折,很多原因是遭遇黑客,如2000年3月30日金融CA认证中心(由国内12家银行发起的保障企业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组织)试发证书的消息公布不到1小时,认证中心就遭到黑客的攻击。 4. 面临名目繁多的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数据,将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使网络的效率和作用大大降低,使许多功能无法使用或不敢使用。虽然,至今尚未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但层出不穷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活跃在各个角落,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令人堪忧。 二. 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 笔者认为,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 工程,是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工程方案。在目前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首先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自觉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构造全方位的防御机制,使系统在理想的状态下运行。 1. 加强安全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工作 安全制度的建立也是一门科学。一定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所采用 的技术条件,参照有关的法规、条例和其他单位的版本,制定出切实可行又比较全面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操作安全管理制度、场地与实施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软件安全管理制度、密钥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等。 制度的建立切不能流于形式,重要的是落实和监督。尤其是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更要注意。如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及时审查系统日志和记录。重要岗位人员调离时,应进行注销,并更换业务系统的口令和密钥,移交全部技术资料,但不少人往往忽视执行这一措施的及时性。还有防病毒制度规定,要使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正版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杀毒,而不少人使用盗版杀毒软件,使计算机又染上了其他病毒。 另外,要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真正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和解决这一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复杂性。决不能有依赖于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的思想。技术的先进永远是相对的。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有矛,明天就有盾。安全工作始终在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只有依靠人的安全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 构造全方位的防御机制 笔者认为,衡量一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如何,至少应能保证其数据的保 密性、完整性、可使用性及可审计性等。为达到这些要求应采用如下的防御机制: 要保证处于联机数据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之中的以及网络传输当中的保密信息不会非法地主动地或被动地提供给非授权人员,系统资源只能被拥有资源访问权的用户所访问,能鉴别访问用户身份,保证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和使用。其防御机制是:除了对关键数据进行级别较高的加密外,还要建立访问控制体系,根据信息密级和信息重要性划分系统安全域,在安全域之间用安全保密设备(加密机、防火墙、保密网关等),通过存取矩阵来限制用户使用方式,如只读、只写、可读写、可修改、可完全控制等。 要使信息的安全性、精确性、有效性不因种种不安全因素而降低,不会使存储在数据库中以及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遭受任何形式的插入、删除、修改或重发,保证合法用户读取、接收或使用的数据的真实性。其防御机制是除了安装“防火墙”和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之外,还要建立良好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形成多层防线。主要设备、软件、数据、电源等都有备份,并具有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的能力。 要使合法的用户能正常访问网络的资源,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服务能得到及时响应,不会因系统的某些故障或误操作而使资源丢失,或妨碍对资源的使用,即使在某些不正常条件下也能正常运行。其防御机制主要靠系统本身所设计的功能来实现。 要使网络系统中的每一项操作都留有痕迹,记录下操作的各种属性,并保留必要的时限,以使各种犯罪行为有案可查。其关键是建立监控体系和审计系统。集中式审计系统将各服务器和安全保密设备中的审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汇编成审计报表,用来处理绝密级信息或信息内容,特别重要的涉密系统,分布式审计系统的审计存放在各服务器和安全保密设备上,用于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员审查。 3.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要构造上述的防御机制,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还要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目前主要采用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有以下几种。 ①“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安全技术,是通过对网络作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上的隔离来加强网络安全的一种手段,它是电脑网络之间的一种特殊装置,主要用来接收数据,确认其来源及去处,检查数据的格式及内容,并依照用户的规则传送或阻止数据。其类别主要有:应用层网关、包过滤网关、服务器等,它可与路由器结合,按不同要求组成配置功能各异的防火墙。 ②加密型网络安全技术 这一类技术的特征是利用现代的数据加密技术来保护网络系统中包括用 户数据在内的所有数据流,只有指定的用户或网络设备才能够解译加密数据,从而在不对网络环境作特殊要求的前提下从根本上保证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这种以数据和用户确认为基础的开放型安全保障技术是比较适用的,是对网络服务影响较小的一种途径,可望成为网络安全问题的最终的一体化解决途径。 ③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是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安全脆弱点的技术,通过执行一些脚本文件对系统进行攻击并记录它的反应,从而发现其中的漏洞。它查询TCP/IP端口,并记录目标的响应,收集关于某些特定项目的有用信息,如正在进行的服务,拥有这些服务的用户,是否支持匿名登录,是否有某些网络服务需要鉴别等,可以用来为审计收集初步的数据。 ④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可被定义为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上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 响应的处理过程。它不仅检测来自外部的入侵行为,同时也检测内部用户的未授权活动,还能发现合法用户滥用特权,提供追究入侵者法律责任的有效证据。该技术通过分析入侵过程的特征、条件、排列以及事件间的关系,具体描述入侵行为的迹象,这些迹象不仅对分析已经发生的入侵行为有帮助,而且对即将发生的入侵也有警戒作用。 总之,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努力,同时要加大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建立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并在制度上确保该体系功能的实现。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探析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教学探索 论文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网路 教学探索 论文摘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教学问题,根据团队讲授该课程的体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成为当今世界发展迅速,且成为普及程度最高的技术之一。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融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课程,所涉及的概念不仅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而且还包含通信技术方面,其理论复杂。计算机网络又是一门实用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的技术和标准不断问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能反映出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网络》不再仅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目前,在很多高校里,《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各专业学生的公共课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准确定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拟定相应的教学模式,使《计算机网络》课程真正起到普及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网络操作能力、提升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作用,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体系等进行探索。通过理论课程教学探索,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设置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对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要求很高,但是该课程学时少、内容多、重点和难点多, 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先导课程,理论基础知识薄弱,但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使用网络,在必要时可以进行简单的网络维护等。同时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分为: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第二部分,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基本知识;第三部分,数据链路层次;第四部分,网络层;第五部分,运输层;第六部分,应用层;第七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各非计算机专业可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和调整。整个课程的学习重点放在基本的概念和方法的掌握与理解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体系确定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抽象难懂的理论和概念非常多,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本身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背景知识较少,从而在理解其抽象概念和原理时常常会遇到很大困难。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我们采用“实例化教学”方法,主要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因此采用“实例化教学”的教学活动不再是简单的“理论+实践”模式,该模式中的实例起到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作用:(1) 实例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2) 实例又能够对实践起一个指导性和解释性的作用。学生课堂实践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时候,直接参照的是已经具体化的实例,而不是枯燥的知识点;另外,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实例化教学”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加大学习的内驱力。同时,对于新的网络技术和方法,则采用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应用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方面,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抽象难懂的理论和概念非常多,如果仅通过传统的黑板板书进行教学,课堂内容有限,且效率较低,同时对于有些概念的解释不形象直观。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提高授课效率及其效果。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进度较快,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同时由于内容是事先制作好的,不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缺少与学生的实时互动交流。传统板书教学由于进度较慢,学生比较容易随着教师的讲解进入状态,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并且对使用课件无法讲清的问题,可以结合板书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基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黑板板书为辅,同时对于课程中涉及到的复杂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流等较为抽象的概念,采用Flash动画、仿真软件进行演示,使得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改革考核方式十分必要。传统的考核方式仅仅考核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而没有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的效果,将课程考试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最终成绩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计分办法。平时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课堂提问题、回答问题、作业以及专题学习报告等情况,由主讲教师实时打分登记。对于期末考试成绩好的而平时成绩差的学生,不应给予好评,因为他们仅仅记住了知识而没有掌握应用知识。通过这种考核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知识和应用创新创造了条件。 四、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与创新的过程,要实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教学的全面深入的改革,还有待与同仁一道共同努力。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 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 课程特点 教学问题 论文摘要:该文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首先分析了目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概述 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为了适合信息社会的需要,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以培养综合型人才。而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面不可能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及模式。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根据专业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那么如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材施教呢? 2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复杂、理论和实践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计算机网络是结合了计算机与通信两大技术的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两种技术的大量概念。同时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网络从诞生至今已历经四代。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更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中最活跃的领域。 3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教与学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是教学取得成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的关键,师生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对学好这门课也很重要。目前,很多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师生间缺乏良性互动,不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实验条件不充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有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基础》里面的许多知识点诸如路由协议,IP地址的配置等,没有经过亲自动手,很难掌握。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局域网的设置,服务器的调整、设备的配置等很多实验如果没有亲身实践,也根本无法完全掌握。 3.3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 现在很多学生在学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后仅仅知道OSI的七层模型和TCPdP协议,对于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实现的就一无所知,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有一些学生学完该课程之后连最子网掩码的设置都不知道,就更别谈网络设备的设置和进行网络管理了。 3.4教材编写中不合理处较多 目前,这门课程最经典的教材是谢希仁写的《计算机网络基础》,但那是本科院校适用的教材。我们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理论知识太多,图太少,使得许多理论知识不能完美地解释。象路由协议那一节,仅有理论描述,对RIP、OSPF、BGP三个协议,没有详细地阐述其工作过程,这就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还有象TCP的三次握手那一节,三次握手中出现了SYN,ACK等术语,但前面并没有对其详细说明,这就让学生莫名其妙了。 4课程改革目标与思路 4.1多元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法:①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用PowerPoint等课件将知识点制作成动画,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②类比教学方法。用实际应用和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基础理论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化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引导学生去公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参加网络相关产品会、技术讲座等,增进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2精选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简化OSI参考模型的内容,扩充事实标准TCPlfP的内容。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TCP, P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其协议应用广泛,但它的参考模型的研究却很薄弱。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采纳Andrew·S·Tanenbaum建议的一种层次参考模型,它吸取了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二者的优点,是一种折中的方案,自上而下包括5层.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在用多媒体上课时多增加了许多图片以详细说明。在讲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那一节时,书上只有文字描述,本人讲解时就增加了如图1的例子。 根据这幅图讲解,学生很快就理解了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过程。在讲TCP的三次握手时,我先对TCP提出报文作了详细讲解。特别对发送序号、接收序号ACK、SYN、FIN都作一一讲解。然后再讲TCP三次握手时,学生都听明白了。 4.3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增加实践课程,既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实践课中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让学生做RJ一45接头。事后证明,这节课很有意义。它不仅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还让他们学到了实用技能。有几个同学实验课完后,马上回去把自己损坏的RJ一45接头换好了。这就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结论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支撑技术之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该课程内容多、综合性强、时效性强,因而教学难度也较大,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尝试、完善、改进,适应时代需求,以培养更多更好的相关行业高素质人材。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浅析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了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以及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内教学平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设计目标,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前言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十分重视实践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上机练习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许多学生上机根本不知做什么,大量的上机时间都浪费了;学生的上机情况无法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也无法及时提供给学生相关学习资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效率低下。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能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不能处理就业后面临的许多技术问题,造成学生对学习和未来充满迷茫。因此,让学生在实训中学到技能,这才是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平台的优势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主要有: (1) 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学平台能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课堂所不能够提供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最新的知识,凭借电子邮件和论坛与他人进行沟通,探讨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网络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资源能够创设一种类似真实的环境,促进学生在其中进行积极的探索,进行知识的主动学习和建构。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下,可以把知识"物化"为多种形态,满足学习活动的多种需要。 (2) 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模式 通过网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网络上大容量、更新较快、动感的学习内容,改变了以往单调、信息有限、沉闷的学习模式,学生以求索和体验代替了被动学习。学生可以自行考试,模拟实验,使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教,从而建立了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灵活性的学习模式。 (3) 内容更新快 网络内容的更新速度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通过网络,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地获得世界范围的信息和资源。在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随时根据教学的情况更新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这种更新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并且能够立刻反映出来,这是受时间限制的课堂教学所难以做到的。 (4) 形象、直观的交互环境 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互的整体教学、学生间交互的分组教学、人机交互的个别教学的有机结合。 (5) 更好地实现教学设计策略 网络的各种特性还决定了其能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教学策略,使得教学更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原来不易实现的教学策略得以实现。在网络教学中,由于它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具有多媒体性、交互性等多种特性,使得在网络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策略成为可能。 (6) 有利于对学生的辅导 通过网络,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已不再是仅仅批改书面作业,学生也不再为没时间找老师或找不到老师而发愁。E-mail和论坛可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的有效方式,而这一切均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且快捷便利,从而对学生的辅导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便于教师们对同类问题进行集中解答。 二、网络在辅助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虽然网络在辅助课堂教学应用中具备了上述优势,但是它也是具备很多目前难以解决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信息时代要求教师会用计算机进行学生的档案与成绩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与管理,利用一些电子备课系统制作电子讲稿和多媒体课件,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能用信息化方法与学生进行交互,以及利用计算机评阅学生的作业、考试。因此,设计和使用网络平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些思想、方法,将影响网络平台使用的有效性。 (2) 信息要适量 平台虽然能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信息,但如果设计不好,很容易造成信息泛滥、学习者迷航问题。因此,不要认为平台上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界面越花哨越好。在设计网络平台时,应以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促进深层的认知为主。 (3) 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 平台在给教育带来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网络上的色情、暴力等内容也可能以平台作为传播,从而损坏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无疑对学校的教学形成了冲击,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克服这些负面影响。 (4) 要增强平台的可靠性 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网络常常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错误,需要及时解决和不断地进行修改。 (5) 认识上的误区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仅仅是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虽然能代替教师的一部分工作,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能忽视。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手段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发挥各自特长,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目前国内教学平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良好的设计 很多网站缺乏针对其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以及网络媒体的特性,对内容的组织、表现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是把书木的知识按照原样拷贝到网页上,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有的做得稍微好一些,在文字里面加入一些声音、图片、视频素材,并简单地加入网站的导航图、适当的跳转等。 (2) 交互性不强 很多教学服务平台的交互性很差,学生还停留在主要采用浏览的方式进行学习的阶段,不能实现实时提问、交流。 (3) 资源不够丰富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使用者提供最丰富的、最易于操作使用的学习材料,从而使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者能更方便、更有效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而国内的大部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仅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而很少提供关于国内外学科动态与发展的相关资源。 四、辅助教学平台设计应实现的目标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目标是要求学习者在平台的辅助作用下,进行更有益、有趣的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平台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 教育管理功能 可以实现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资源管理、课程管理、论坛管理。 (2) 在线学习功能 在线学习功能是指平台支持的网上活动:学习知识、课后练习、学习、测试、答疑、同学之间交流和评价反馈功能。 (3) 记录的功能 记录用户登录的次数和时间,在线课堂次数、答疑次数、作业分数、在线测试分数等。 (4) 答疑功能 教师主要通过在线聊天实现同步答疑,通过留言板在线提问、论坛讨论区和E-mail实现异步答疑,同时将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给予解答后放入"常见问题库"中供学生查询以实现自动答疑。 (5) 交流功能 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实时文本交互功能。通过学习论坛,激发学生以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助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论坛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和网上学习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每个学习小组可进行文件交流。 (6) 激励功能 主要采用正面激励,就是充分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并通过赞许、表扬、激励对学生做出肯定的评价,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其潜能。 结论 文章对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优点、缺点、目前国内辅助教学平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结合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学科特点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应用多种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提出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设计目标。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模式与安全保护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 网络安全 保护模式 防火墙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普及,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当因特网以变革的方式提供信息检索与能力的同时,也以变革的方式带来信息污染与破坏的危险。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模式与安全保护策略进行探讨。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资源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及所拥有的信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可以定义为保障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为了有效保护网络安全,应选择合适的保护模式。 1 安全保护模式 为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外来侵袭的安全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无安全保护。最简单的安全保护模式是完全不实施任何安全机制,按销售商所提供的最小限度安全运行。这是最消极的一种安全保护模式。 1.2 模糊安全保护。另一种安全保护模式通常称之为“模糊安全保护”,采用这种模式的系统总认为没有人会知道它的存在、目录、安全措施等,因而它的站点是安全的。但是实际上对这样的一个站点,可以有很多方法查找到它的存在。站点的防卫信息是很容易被人知道的。在主机登录信息中了解到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使用的操作系统等信息后,一个入侵者就能由此试一试安全漏洞的重要线索。入侵者一般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方法来收集各种信息,因此这种模式也是不可取的。 1.3 主机安全保护。主机安全模式可能是最普通的种安全模式而被普遍采用,主机安全的目的是加强对每一台主机的安全保护,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者减少已经存在的可能影响特定主机安全的问题。 在现代的计算机环境中,主机安全的主要障碍就是环境复杂多变性。不同品牌的计算机有不同的商,同一版本操作系统的机器,也会有不同的配置、不同的服务以及不同的子系统。这就得要作大量的前期工作和后期保障上作,以维护所有机器的安全保护,而且机器越多安全问题也就越复杂。即使所有工作都正确地执行了,主机保护还会由于软件缺陷或缺乏合适功能和安全的软件而受到影响。 1.4 网络安全保护。由于环境变得大而复杂,主机安全模式的实施也变得愈来愈困难。有更多的站点开始采用网络安全保护模式。用这种安全保护模式解决如何控制主机的网络通道和它们所提供的服务比对逐个主机进行保护更有效。现在一般采用的网络安全手段包括:构建防火墙保护内部系统与网络,运用可靠的认证方法(如一次性口令),使用加密来保护敏感数据在网络上运行等。 在用防火墙解决网络安全保护的同时,也决不应忽视主机自身的安全保护。应该采用尽可能强的主机安全措施保护大部分重要的机器,尤其是互联网直接连接的机器,防止不是来自因特网侵袭的安全问题在内部机器上发生。上面讨论了各种安全保护模式,但没有一种模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存在一种安全模式可以解决好网络的管理问题。安全保护不能防止每一个单个事故的出现,它却可以减少或避免事故的严重损失,甚至工作的停顿或终止。 2 安全保护策略 所谓网络安全保护策略是指一个网络中关于安全问题采取的原则、对安全使用的要求以及如何保护网络的安全运行。以下是加强因特网安全保护措施所采取的几种基本策略。 2.1 最小特权。这是最基本的安全原则。最小特权原则意味着系统的任一对象(无论是用户、管理员还是程序、系统等),应该仅具有它需要履行某些特定任务的那些特权。最小特权原则是尽量限制系统对侵入者的暴露并减少因受特定攻击所造成的破坏。 在因特网环境下,最小特权原则被大量运用。在保护站点而采取的一些解决方法中也使用了最小将权原理,如数据包过滤被设计成只允许需要的服务进入。在试图执行最小特权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确认已经成功地装备了最小特权,二是不能因为最小特权影响了用户的正常工作。 2.2 纵深防御。纵深防御是指应该建立多种机制而不要只依靠一种安全机制进行有效保护,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安全原则。防火墙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的有效机制,但防火墙并不是因特网安全问题的完全解决办法。任何安全的防火墙,都存在会遇到攻击破坏的风险。但可以采用多种机制互相支持,提供有效冗余的办法,这包括安全防御(建立防火墙)、主机安全(采用堡垒主机)以及加强安全教育和系统安全管理等。防火墙也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如使用有多个数据包过滤器的结构,各层的数据包过滤系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过滤不同的数据包等。在开销不大的情况下,要尽可能采用多种防御手段。 2.3 阻塞点。所谓阻塞点就是可以对攻击者进行监视和控制的一个窄小通道。在网络中,个站点与因特网之间的防火墙(假定它是站点与因特网之间的唯一连接)就是一个这样的阻塞点。任何想从因特网上攻击这个站点的侵袭者必须经过这个通道。用户就可以在阻塞点上仔细观察各种侵袭并及时做出反应。但是如果攻击者采用其他合法的方法通过阻塞点,这时阻塞点则失去了作用。在网络上,防火墙并不能阻止攻击者通过很多线路的攻击。 2.4 防御多样化。在使用相同安全保护系统的网络中,知道如何侵入一个系统也就知道了如何侵入整个系统。防御多样化是指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的安全系统,可以减少因一个普通小错误或配置错误而危及整个系统的可能,从而得到额外的安全保护。但这也会由于不同系统的复杂性不同而花费额外的时间与精力。 3 防火墙 防火墙原是建筑物大厦设计中用来防止火势从建筑物的一部分蔓延到另一部分的设施。与之类似,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网络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互联网的危险波及到内部网络,它是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实施安全防范,控制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服务访问的系统。但必须指出的是防火墙并不能防止站点内部发生的问题。防火墙的作用是:限制人们从一个严格控制的点进入;防止进攻者接近其他的防御设备;限制人们从一个严格控制的点离开。防火墙的优点:1)强化安全策略:在众多的因特网服务中,防火墙可以根据其安全策略仅仅容许“认可的”和符合规则的服务通过,并可以控制用户及其权力。2)记录网络活动:作为访问的唯一站点,防火墙能收集记录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传输的关于系统和网络使用或误用的信息。3)限制用户暴露:防火墙能够用来隔开网络中的一个网段与另一个网段,防止影响局部网络安全的问题可能会对全局网络造成影响。4)集中安全策略:作为信息进出网络的检查点,防火墙将网络安全防范策略集中于一身,为网络安全起了把关作用。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与初中语文教学 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之中。 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校于早些时候开通了校园网,又于03年暑期后为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给教师们配发了手提电脑。现代化的设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支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教师们知道,学生若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心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养眼.生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 想象 分析归纳 表述(口头、书面) 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蝈蝈,看谁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孩子们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而在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 我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终于在辛苦得来的大量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同样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们也分别去网上寻找课文中提到的各种云层的图片,一边细致观察揣摩天象,一边了解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学习古文《山市》,我们寻来了海市蜃楼在城市、在沙漠、在海上形成的照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开始研究它的形成,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生动描述;学习《化石吟》我们找到十分珍贵的恐龙化石,远古时期的鱼化石等图片,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2.体验.感悟 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四十五分钟“扩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 — 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做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3.情感.激荡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望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学习《黄河颂》。课前,孩子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黄河的知识、图片、诗歌、传说、谚语等,课堂上学生眼望着汹涌澎湃的黄河,伴随着雄壮昂扬的旋律,高声诵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插上了“翅膀”,带着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带着学子们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 4.个性.活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顾及到这种差异,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示。 5.探究.拓展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如在进行语文综合活动《戏曲大舞台》的教学过程中,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去网上、报刊杂志上搜集,或采取现场观察、采访有经验者等方式,探究什么是戏曲?戏曲在我国的形成?厦门的地方戏曲有什么剧种?在什么地方表演?有什么特色?有哪些著名剧目等。围绕着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纵横开拓,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 教学中,我千方百计使学生先对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再去探究。如在进行语文校本课程“走近茶文化”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思考的开场白是:我们闽南人有喜欢饮茶,以茶待客的习俗,你们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我们饮用的茶叶是哪里出产的?闽南出产茶叶吗?福建出产哪些茶?最有名的茶是……?学生的想象被“激活”后,会带着类似的疑问去网上搜寻,去图书馆查找;去附近茶馆考察;去欣赏茶艺表演,还有的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茶道演练。从这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得到了两点启发:一是学生学习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一些学生完全能够独立地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是面对大量的信息,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尚待提高。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一定会加快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6.会用.用好 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 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 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 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21世纪是学习的时代,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人,才可能有“本钱”为“人师”。时代不同了,教师不能再做凄苦的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要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角色。教师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是一部可以升级的“电脑”,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扩大“内存”,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师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移动”或“复制”,而是“点燃”,是用智慧去点燃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烧,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浅论计算机网络犯罪 论文摘要 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今天,网络正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5年1月19日, 我国上网总用户数为9400万,比半年前增长8%,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4280万, 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比前半年增长了14.6%.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 中国互联网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互联网引用走向多元化.。 互联网已经从单一的行业互联网发展成为深入我国各行各业的社会大众互联网,在普及应用上已进入多元化应用阶段。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日益成为百姓化的工具,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独立的虚拟空间,网络犯罪就孳生于此。由于网络犯罪可以不亲临现场的间接性等特点,表现出多样的网络犯罪。这种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已造成最大的破坏行为目的,入侵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轻则造成系统局部功能丧失,重则导致计算机系统全部瘫痪,经济损失巨大。网络的发展使得用户的信息库实际上如同向外界敞开了一扇大门,入侵者可以在受害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侵入信息系统,进行偷窥、复制、更改或删除计算机信息,从而损害正常使用者的利益.由于网络传播快、散布广、匿名性的特点,而有关在因特网上传播信息的法规远不如传统媒体监管那么严格健全,这为虚假消息与误导广告的传播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利用网络传授犯罪手法,散发犯罪资料,鼓动犯罪开启方便之门。本文在归纳总结了网络犯罪概念,特点及构成特征后,还对网络犯罪的具体类型进行了阐述。接着,本文就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网络引发的管辖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最后,本文整理了网络犯罪规范的框架,同时指出了网络犯罪的立法完善。 [关键词]: 网络犯罪;互联网;管辖权;立法完善 计算机及其网络堪称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们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例如信息时代,发生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变革是显而易见的,人类在从其运用中获取利益的同时,以其为目标的犯罪行为也呈滋生蔓延趋势。1995年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进入中国,国内外的网络系统连成一体,网络带来的便捷、快速与平等令世人惊叹,然而通过计算机实施危害行为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于网络的各个角落。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犯罪问题的法律研究。 一、网络犯罪概念、特点以及构成特征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认定 1997年我国刑法修订将其中部分行为予以犯罪化吸收到刑法典中,刑法理论界对该类犯罪行为也早有探讨。但不论已有的理论成果或现行刑法规定更多的是关注计算机信息系统而对网络问题却少有专门探讨。在计算机科学上,计算机网络毕竟不同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二者在外延上存在差别。 1994年2月18号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2条规定:所谓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由此可见,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作为信息载体的系统。例如,一台计算机出厂时,只要已安装程序文件或应用文件,并具有信息处理功能,即构成一定信息系统,但由于未投入使用,没有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因而不能称为“人机系统”,其信息安全当然不受上述条例保护,更不受刑法保护[1]。新兴的网络科学认为计算机网络是用电缆、光缆、无线电波或其他物 理链路,将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连接起来的资源共享系统[2]。通过上 述定义的比较,可以认为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在概念的外延上是有交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并非一定存在着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组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其高级形式。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际上是多个单机信息系统的联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管理暂行规定 》实施办法的规定,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网络形式:国际互联网、专业计算机信息网、企业计算机信息网。其中,国际联网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专业信息网络、企业信息网络,以及其他通过专线进行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同外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相联接。专业信息网络是为行业服务的专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企业信息网络,是企业内部自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由于受到计算机犯罪概念的影响,理论界有学者认为“网络犯罪就是行为主体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故意实施的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3]。”从此概念出发,网络犯罪在行为方式上包括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和以计算机网络为攻击对象两种;在行为性质上包括网络一般违法行为和网络严重违法即犯罪行为两种。此概念的界定过于宽泛,不利于从刑法理论对网络犯罪的研究。综观现有的关于网络犯罪的描述,大体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通过网络以其为工具进行各种犯罪活动;第二,攻击网络以其为标进行的犯罪活动;第三,使用网络以其为获利来源的犯罪活动。第一种以网络为犯罪手段,视其为工具,可以称之为网络工具犯。由于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其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犯罪活动的表现形形色色,可以说刑法分则中除了杀人、抢劫、强奸等需要两相面对的罪行以外,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后两类型均以网络为行为对象,称其为网络对象犯。它包含着以网络为获利来源的犯罪行为和以网络为侵害对象的犯罪行为,分别称为网络用益犯和网络侵害犯。 (二)网络犯罪的特点 同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既成本低、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互动性、隐蔽性高,取证困难;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网络犯罪是典型的计算机犯罪[4]。 第一,成本低、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就电子邮件而言,比起传统寄信所花的成本少得多,尤其是寄到国外的邮件。网络的发展,只要敲一下键盘,几秒种就可以把电子邮件发给众多的人。理论上而言,接受者是全世界的人。 第二,互动性、隐蔽性高,取证困难。网络发展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电脑空间,既消除了国境线,也打破了社会和空间界限,使得双向性、多向性交流传播成为可能。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对所有事物的描述都仅仅是一堆冷冰冰的密码数据,因此谁掌握了密码就等于获得了对财产等权利的控制权,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陆网站。 第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国防、电力到银行和电话系统现在都是数字化、网络化,一旦这些部门遭到侵入和破坏,后果将不可设想。 第四,网络犯罪是典型的计算机犯罪。目前对什么是计算机犯罪理论界有多种观点,其中双重说(即行为人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其为攻击对象而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定义比较科学。网络犯罪比较常见的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数据、信息的犯罪,散布破坏性病毒、逻辑炸弹或者放置后门程序的犯罪,就是典型的以计算机为对象的犯罪,而网络色情传播犯罪、网络侮辱、诽谤与恐吓犯罪以及网络 诈骗、教唆等犯罪,则是以计算机网络形成的虚拟空间作为犯罪工具、犯罪场所进行的犯罪。 (三)网络犯罪的构成 网络犯罪的构成特征可以概括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在客观方面其实行的行为具有特殊性。 第一,网络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犯罪主体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5]。从网络犯罪的具体表现来看,犯罪主体具有多样性,各种年龄、各种职业的人都可以进行网络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都相差不大。一般来讲,进行网络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一定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的行为人,但是不能认为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就是特殊的主体。按照我国刑法学界通行的主张,所谓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的资格、地位或者状态。通常将具有特定职务、从事特定业务、具有特定法律地位以及具有特定人身关系的人视为特殊主体。我国虽然将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授予工程师的职称,发放各种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等,但是从网络犯罪的案例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水平高超却没有证书或者职称。同时,应当看到在计算机即网络的今天,对所谓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网络犯罪却将越来越普遍,用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这样的标准是不确切的。另外,网络的发展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生机,企业法人为了争夺新的市场空间,法人作为主体的网络犯罪也应当不足为奇。 第二,网络犯罪的客体是为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网络犯罪所侵犯的一切社会关系。但是应当看到赛博空间是靠电脑间的联接关系形成的一个虚拟空间,它实际并不存在。就拿因特网来说,这种联接关系是靠两个支柱来维系的,一个是技术上的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另一个是用户方面的资源共享原则。正是这两个支柱,才使得国界、洲界全都烟消云散,才使得虚拟空间得以形成。电脑网络的实体形态有点类似于公路网,所以有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网络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正是信息交流于共享得以正常进行的公共秩序。网络犯罪的直接客体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行为侵害计算机系统的管理秩序,有的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制度,有的则危害国家和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人身安全。所以网络犯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 第三,网络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因为在这类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进入系统以前,需要通过输入输出设备打入指令或者利用技术手段突破系统的安全保护屏障,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破坏网络管理秩序。这表明犯罪主体具有明显的犯罪故意,而且这种故意常常是直接的。即使是为了显示自己能力的侵入系统的犯罪,行为人也具备明显的“非要侵入不可”等等的念头,显示了极强的主观故意。 第四,网络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破坏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设备等侵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行为,以及利用计算机实施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信息,诈骗、教唆犯罪,网络色情传播,以及犯罪网络侮辱、诽谤与恐吓等犯罪。网络犯罪的行为只能是作为。这是由于网络犯罪的物质基础在于由硬件和相应软件构成的计算机系统,而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程序功能,需要通过人直接或者间接操作输入设备输入指令才能执行。这种网络犯罪背后的人的行为只能是积极的作为,表现在各国的立法中的用语可以是侵入、删除、增加或者干扰、制作等等。网络犯罪具有跨国性的特点,犯罪人利用网络,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从网络上的任何一个节点进入网络,都可以对网络上其他任意一个节点上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侵入和犯罪。本国人也可以在国外兜一大圈后再从国外以其他身份进入本国[6]。 二、 网络犯罪的类型 (一)网络色情和性骚扰 各国公众和立法更多地关注互联网的内容,特别是性展示材料、淫秽物品的传播,成为90年代的焦点,而个人和商务机构则发现了这种未经规范的派发和销售淫秽物品的方式。又由于淫秽网页的高点击率,吸引了部分广告商开发这些网页。目前,色情网站大部分在互联网上,也就是以建立家庭网页,在网页上提供各种色情信息,而建好的网页则通过向各种搜索引擎登记,或者在电子公告和电子论坛上作广告,以及通过向电子邮件用户群发邮件,来达到吸引用户访问网站、浏览网页,从而接受其所提供的服务的目的。这些色情网站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张贴淫秽图片。也就是在网络上设置网站,或者在网络上利用开放式的电子论坛或者电子公告张贴淫秽图片。有的色情网站则定期向“订户”发送系列免费图片。第二,贩秽图片、光盘、录像带。在网络上设置贩秽光盘或者录像带,或者在论坛和布告栏公布目录以及交易方式。第三,提供超链接色情网站。也就是目前网络上一些网站专门搜集色情网站,又加以分类整理,提供超链接,以是不特定的人员上网时链接至相关色情网站主页,观赏淫秽图片。第四,散布性交易信息。在网络上提供、散布信息,提供给不特定第三人进行性交易,或者从事活动。 (二)欺诈 和传统犯罪一样,网络犯罪中,诈欺也是造成损失较多、表现形式最为丰富多彩的一种类型了。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2000年10月31日公布的《扫荡网络诈欺报告》,互联网上存在10大类型的诈欺犯罪方法[7]: 第一,网络拍卖诈欺。包括出卖人要求消费者在网络上竞标,消费者在中标福快后,却收不到商品;消费者收到商品,但所得实物与拍卖是卖方所声称的商品相差很大;出卖人伪装其他消费者,一同参与竞标,借以哄抬最后中标价格;出卖人在消费者中标后,以其他理由要求加价。 第二,网络服务诈欺。包括提供原本免费的服务而收取费用;支付在线或者网络服务的费用,却没有得到服务,或者得到不实服务。 第三,信用卡诈欺。一种是针对消费者的欺诈,比如欺骗信用不佳的人申请信用卡。商家承诺消费者可以轻易获得信用卡,但在信用卡提供申请信用卡相关资料,并依约预付头期款后,却并没有收到信用卡,甚至因别人盗刷信用卡而产生负债。一种是针对商家的诈欺。这是目前美国所有报案的网络诈欺案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种。根据美国Meridien顾问公司的研究报告,1999年全球网上商务购物金额约为150亿美元,其中总诈欺量就高达15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在网络上刷卡消费造成的。一般商家只注意交易是否获得授权,如获得授权即予发货,最后却发现是使用了伪造的信用卡骗取授权。使用信用卡在网络上消费,在世界各国发展迅速,而网络上使用信用卡消费,只检查信用卡号码及到期日,无需持卡人签名确认。这种交易方法是以方便、快捷为前提,对于安全及认证的保障还不完备,给予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加以要求查获这些作案人,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第四,国际数据器拨号。某些成人网站经营者,以为上网者提供免费上网浏览色情内容的广告为诱饵,截断上网者原来的数据机,转接上昂贵的国际长途电话。 第五,提供免费网页取得信用卡账号。这样的案例也是大多与色情网站有关。色情网站在网页上宣称,可以免费浏览网页,但是要求浏览者输入信用卡号,以证明自己已经成年。按照网页提示输入这些信息后,却接连不断地收到账单。 第六,非法多层次传销。一种是和过去的幸运信如同出一辄的老鼠会。近几年也成风潮。这些信件内容一般列有5个人的姓名、地址,信中指出收到该信的人,寄给名单上5位网友各若干钱,再将列与第一位的姓名自名单中去掉,将第二位以下的都向上递补,最后将自己的姓名列在第5位,以此类推。信中告诉网友当自己的姓名递补至第一位时,将可获得数额惊人的钱。 第七,物美价廉的旅游机会。经营者在网络上刊登或者利用电子邮件寄发报告,推销旅游机会。消费者实际到达后,才发现与网络上所宣传的情况大不相同。 第八,商业机会。有人利用电子邮件或者网络广告,宣称他们掌握最时髦的快速致富方式,如在世界货币市场上套汇赚取利润等。 第九,投资。经营者宣称某项投资可以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率,而且没有任何风险,以吸引人们投资。类似非法集资那样,用后来加入者的钱支付给先前加入者,以制造一些成功赚钱的事例,刺激更多的人加入。这种投资的风险,随着投资者金字塔的形成而越来越增加,最终必然会使一大批人血本无归。 第十,中奖与奖品。包括要求中奖者先付税金再领奖品;赠品赠奖而又要求消费者先付费加入成为会员后才能得到赠品;引介他人加入后,自己可以免费成为会员。 除此以外,网络上常见的诈骗行为还有: 第一、伪造账户。有的在网络上贩卖低价的移动电话,或者其他物品,吸引消费者购买,主要是为了掌握对方的账号,而当消费者按照诈欺者的提示将钱汇入其账户后,却收不到所购物品;或者收到的是完全不能使用的物品。如果再与诈欺者联络,通常是诈欺者已经将移动电话更换号码,或者虽然有人接听,但是以种种理由搪塞。 第二、操纵股市。广义上讲,这也是一种诈欺行为。美国加州双赢科技的工程师霍克涉嫌制作外观类似报道商情的“彭博新闻社”的网页以刊登假消息,又在雅虎的商业信息电子公告上谎称以色列的ECI电讯公司将以高价购并双赢科技,当天双赢科技的股价因投资人的共同追捧而暴涨32%。霍克随后以金融诈欺的罪名遭到逮捕。 (三)贩卖、销售违禁物品 因为个人计算机可以轻易地拷贝信息,包括软件、图片和书籍等,而且信息又很容易极快地传送到世界各地,这使著作权的保护更为困难。在网络上贩卖盗版光盘,其内容可能是各类计算机软件、图片、MP3、音乐CD或者影视VCD、DVD等等。在网络上贩卖违禁药品、管制物品或者管制药品,比如枪支、、春药等。各国都发现过拍卖人体器官的网络广告。"活体肾,200万!""5万元卖骨髓。""出卖眼角膜。健康,视力1.5。真实,可靠。穷家为了穷孩子,紧急推出。"在互联网站"网易"的拍卖网页,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人体器官买卖信息。从传统的伦理道德看,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但是各国法律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在网络上以低价出售或者高价拍卖盗窃、诈骗、抢劫等犯罪得来的赃物。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待售的货物,尤其是二手货,其中有一些可能就是犯罪所得的赃物。 (四)妨害名誉、侵犯个人隐私 网络上发表不实言论,辱骂他人等行为,侵犯他人权益,妨害他人名誉。计算机记录及储存功能非常强大,随着网际网络的迅速兴起,个人数据的搜集与利用更为方便和快捷。网络信息化社会日渐形成,人们对科技手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个人隐私逐渐暴露于公众面前,隐私被侵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英特尔新产品Pentium III在上市时,其内置加入经过随机取样的特殊编码序号的安全序号功能;由于每个安全序号均属独一无二,使得每台计算机于网际网络环境中,其身分将更容易地被大众辨识出来。还有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将用户计算机信息秘密传送至微软网站()等等。这些超级硬件和软件厂商直接从事着以自己的产品掌握用户隐私的活动。入侵他人网站后以指令、程序或者其他工具开启经过加密的档案,均可找到处罚依据。但是,入侵者在入侵他人网站后并未开启经过加密的档案,或者开启的档案并未经过加密处理,这种行为各国刑法规定较少。另外还发生入侵后窃取他人档案或者偷阅、删除电子邮件;将入侵获得的档案内容泄露给他人;入侵后将一些档案破坏,致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无法使用;以及盗用他人上网帐号,未经他人同意而拨号上网,而上网所产生的费用则由被盗用者承担,等等。 (五) 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 在网络上散布计算机病毒,十分猖獗。有些病毒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可能破坏他人的计算机设备、档案。据国际计算机安全协会公布的《2000年病毒传播趋势报告》,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感染率从1999年的56%上升到2000年的87%,一举取代通过软盘存储和网络下载的病毒传播途径。 三、 网络犯罪的管辖权 (一)网络空间的特点 要探讨网络案件的管辖问题,首先应当了解网络空间的特性。网络侧重于与网络案件的管辖或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一些特征[8]。 第一、全球性。因特网是连接全球的网络,全球性是其最主要的特性。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最大不同在于,网络犯罪利用网络进行的行为可以是跨越任何空间障碍的,网络把千里之外的人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网络这一特性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的特点相冲突,同时也是对传统的管辖理论及法律适用的考验。 第二、客观性。网络空间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而非虚幻的。它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而独立存在,应当受到现实社会的传统价值和标准的约束。 第三、交互性和实时性。网络上的行为是互动的,通过网络你可以主动地发出信息、作出响应,也可以被动地接收信息。这与传统的媒体如电视、电影、广播不同;另一方面,网络可以实时地发送新闻和各种信息,这一点与书刊、报纸等不同,其方便快捷又胜电视、广播一筹。 第四、管理的非中心化。在网络空间里,没有中心,没有集权,拓扑技术的应用使网络上的每一台计算机彼此相连,没有哪一台是其他计算机的中心枢纽,所有计算机都是平等的。 (二)传统管辖理论 传统的刑事管辖权原则有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9]。 传统的司法管辖理论是以地域、当事人的国籍或当事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对侵权案件的管辖是这么规定的,“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网络案件管辖权确定的难点 网络的跨地域性使得传统管辖权获得的基本联结点变得不好确认。 属地,传统的管辖理论的最基本联结点,在涉及网络犯罪中确认难度加大,关于哪些地点可以认为是犯罪地,现在成为最大的争论点。传统的理论认为犯罪地是指行为的发生地和结果的发生地。在网络犯罪中,一个人的行为可以远在千里之外实施。对于操作计算机的地点,大家看法比较一致,可以认为是行为的地点。对于网络数据的传输所通过、到达的节点(中途经过的路游器和目标计算机)和数据放在网络上由他人自由下载的浏览数据网页地等地点,可否认为是犯罪地点还有争论。 保护原则,在网络中也变得不好确定。网络的任何行为都有全球性,保护原则是否可以针对所有这些行为还是有待考虑的。 网络行为的全球性使得针对网络的犯罪大多数都是对于全球的侵害。(例如,计算机病毒可以使全球的网络瘫痪。)作为对于全球都有重大影响的犯罪是否可以适用普遍管辖,各国目前还没有达相关的协议。 在审判管辖中,犯罪地同样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犯罪地的不确定性,也会带来管辖上的不便。 (四)管辖新理论 第一,新主权理论[10]。网络空间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全球性的市民社会,他有自己的组织形式价值标准,完全脱离政府拥有自治的权力,从而建立起促进自由发展的:"网络大同世界"。这种理论强调了网络空间的独立性,忽略网络与主权的存在地理空间的依赖性,不可能彻底有效地解决网络案件中利益的冲突。虽然网络空间的形成,使私人的活动范围冲破国家主权之间的界限,自由度大为增加,但是任何行为不可能脱离现实国家的调控,国家不会对危害自己的行为坐视不管。这种理论在实践中没有一个国家采用。 第二,"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来区分管辖权归属[11]。积极行为是指,行为人使网络上的特定人得到信息数据,并希望他人访问该网页,或者有意向特定的目标发送信息、数据。消极行为是指,消极接触和积极接触,二者所体现的主观上的关联程度是不同的。将信息放在网址任人读取,与读取者构成放任的关联;信息发送给人读取,则与接收者构成故意的关联。后者显然比前者更为充分。如果承认消极接触构成充分关联,则每一个网址拥有者在逻辑上就会不确定地受制于世界上任何有互联网服务的国家的管辖权。但是互联网协议本身是不允许对来访内容进行区域限制的,而且互联网使用者必须积极搜索才能得以浏览某一网址上的信息,如果忽略了这些事实,势必会造成过多的国际管辖权冲突,而不是解决原来的冲突。美国法律所坚持的"最低限度接触"标准,属于对关联度的判断,任何管辖都必须找到一个联结点,关联点的选择除了要有关联点本身的要求外,还应当考虑关联点的质量要求。积极指向行为,可以推定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接受被指向国家的法律,就如同一个外国人到本国。积极指向行为,考虑了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在网络这个特殊的无边境的,领域内为行为人自己选择了法律管辖的适用,排除了陷入到无法选择的诉讼中,无疑对于人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积极的指向行为,对于国家的保护也兼顾到了。国家对于积极的指向本国的行为,可以依据指向地也是犯罪行为地,从而获得管辖权。 (五)我国对于网络案件的管辖 我国的主流观点,网络案件行为(上传、下载、操作计算机)在国内发生,或者,发生在网络的案件只要对于我国内可以产生影响,都可认为是犯罪行为、结果在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我国享有管辖权。即,实际上与我国计算机相关的行为,不受国籍限制,任何人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与我国的计算机相连实施了犯罪,且行为对于我国又有影响,就直接使用属地原则,既可以认为拥有管辖权。主流观点对于犯罪地做出了广义的解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网站所在地、下载地、操作计算机地、甚至是网页的浏览地等均可以作为犯罪地。 诉讼管辖方面。我国根据职能管辖的不同,对于网络案件的侦查,首先判断案件性质,然后由不同的机关负责侦查。由于网络案件多为跨越不同行政区域的,在实践中,谁先侦破案件捉到嫌疑人,通常谁移交审查起诉。当双方对于案件管辖有争议时,先立案的获得管辖权。 上述可见,目前各国解决网络管辖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扩大属地原则的适用。在国内的管辖上我国则没有具体的管辖限制,大多数任由侦察机关自己决定是否立案(在民事的网页侵权中表现得最为明显[12])。 (六)管辖关键在于找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联结点 美国人的积极指向说对于,国家的保护个人的保护,比起单纯的扩大犯罪地在对于人的保护有明显的好处。同时也没有完全忽略对国家的保护。刑法力求保护一种稳定的关系,不能要求刑法对于任何事情都打击,刑法只能打击用其他方法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刑法应有超然、终局的特性。 技术的进步与法律的冲突,最后的解决方案只可能是法律适应技术的发展[13],并且受到技术发展的限制。完全可以用行政和技术的方式限制部分网络与我国的联结。对于大部分的网络行为只要他没有恶意针对我们,而是我们主动去观看下载,那么,完全没有必要认为行为地是在我国。 网络秩序的建立要依靠各国的协调解决。任何单边扩大管辖的行为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积极行为的观点无疑是有很好的作用的。 我认为在网络中:犯罪地是仅仅指犯罪人操作计算机的地点或者行为人利用网络所积极指向的地点。 四、 网络犯罪立法的完善 (一)中国针对网络犯罪立法的特点[14] 第一,分类立法,未成体系。因网络犯罪形式多样,侵犯对象各有不同,中国的网络犯罪立法活动也处在就事论事而立法的阶段。在不同的相关法规中,体现着对不同网络利益的保护。 第二,政策性立法占主导地位。除中国刑法典第285条、第286条明确规定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外,对于其他网络犯罪行为均没有明确规定,而仅仅指出对该类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侧重于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 (二)我国网络犯罪规范的框架 我国惩治网络犯罪的现行规范性文件,按法律位阶为主、时间顺序为辅的标准排列,主要如下[15]: 第一、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二、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1996年2月1日国务院并施行,根据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的决定》修正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并施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并施行) 第三、司法解释:《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5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5月24日起施行) 第四、行政规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1996年4月9日原邮电部并施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1998年2月1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施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2月26日国家保密局并施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国家保密局,2000年1月1日起施行);《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2000年4月26日公安部并施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2000年11月7日信息产业部并施行);《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1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并施行); 第五、其他:《关于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中涉及的“有害数据”问题的批复》(公安部1996年5月9日)。 可见,我国的网络犯罪规范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三)完善 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对五类网络犯罪应追究刑事责任,即:妨害网络运行安全的犯罪、妨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妨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侵犯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的犯罪、其他网络犯罪[16]。 除规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外,还同时规定:“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行为,违反社会治安管理,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结束语 以上是在归纳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对网络犯罪管辖权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网络犯罪研究还有许多地方可以探讨,比如青少年网络犯罪等网络犯罪主体较特殊的情况,有待以后深入探索。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试浅论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管理措施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计算机网络 管理 【摘要】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现代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平台,是学校重要的信息服务设施。但是随着高校校园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网络设备的增加,各种导致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发生故障的因素也随之不断出现。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管理措施。 1. 网络硬件维护管理 1.1中心机房室内环境建设。中心机房存放了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硬件设备,是图书馆网络系统的核心部位,它们对周围环境存在一定的要求。要保证系统能够长时间运行,必须确保环境温度和湿度处于合适的范围之内。机房已建立良好的恒温系统,空调分为单双日轮流开关达到均衡负载的目的,使机房温度基本上控制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50%左右,并且利用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控。 1.2中心机房安全系统。确保机房的安全无疑是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如果机房的安全得不到有力的保证,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安全因素,则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也就不可能实现。机房安全中包括的内容广泛,需要防护的设备和系统也五花八门。包括机房空调新风子系统、防雷接地子系统、设备监控子系统、机柜微环境子系统和安全消防子系统,在这些方面都应做好防护措施。 2. 软件系统的维护管理 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软件,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它的更新和维护是一项常规工作。 2.1系统软件。图书馆作为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对于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是比较高的,作为合格的管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各项特性,结合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读者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并优化系统参数的设定,使系统发挥出最大性能。同时在事故处理方面应坚持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定期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有系统版本时效性检查,操作系统环境、安全性检查,系统错误日志分析,超级用户邮件检查,文件系统空间使用情况检查,系统性能检查和优化,系统备份的可用性和恢复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或隐患,排除故障,调整性能,保持系统持续运行。 2.2应用软件。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既是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的工具,也是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知识的网络载体,是管理员与读者之间交流的渠道。此系统在运行环境、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操作方法等方面从图书馆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出发,以实用为目标。如可以适应多种硬件环境:网络规模;用户多少;中、小型机或微型服务器等多种选择。将各种传统的工作流程转移到现代化的工作水平上,使图书馆成为面向全体师生的连接点。图书馆的读者在校园网内的任意工作站点都可以查询图书的馆藏信息和本人的借阅信息,还可以在网上进行预约或续借。 图书馆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分别行使不同的系统功能模块,如采访管理、编目管理、典藏管理、流通管理、连续出版物管理等,管理员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流程设置合适的系统控制参数和业务流程参数。首先必须指定操作员的操作权限,每个操作员都有自己的工作环境,包括进入系统的密码、可以使用的子系统、拥有什么样的权限等。其次还应设置marc格式参数,数据库参数,特别是改变服务器的ip和数据库路径的操作等。完成之后ilas系统将可以正常运行使用,但即使是再完美的系统也免不了会有出问题的时候,如偶尔系统失灵无响应,丢失正在编目中的数据或者处于流通中的书籍数据。关键工作是当故障出现以后要及时处理,采用有效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这要求管理员对ilas系统具备较高的管理手段。 2.3 ilas所采用的实时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ldbms)它是专门针对图书馆数据特点而设计的专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服务程序系统可同时访问多台服务器上的数据库。同一数据库的存取由专门服务程序提供(ldbms_server)。ldbms数据库缺省安装完成后由大小三十多个分类数据库组成,除了系统参数库外,其他数据库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他目录或其他服务器上,然后通过『系统管理中的『数据库设置功能写入系统参数库。为了减少网络数据传输的流量以及方便管理,建议将所有数据库都集中在一台服务器上。 3. 网络安全及管理措施 3.1网络安全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人为因素带来的问题。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以及其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无意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整个系统可以连续可靠地运行来提供服务,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的信息安全。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是计算机网络研究最热门的方向。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最大威胁有两大人为因素:一种是人为失误,主要是操作不当引起数据泄露;一种是主动攻击,带有主观意愿的以不正当手段截取数据。就图书馆而言网络的安全防护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3.1.2系统因素带来的问题。①网络结构安全问题,网络拓扑结构会直接影响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当外部网络和内部某个主机进行通信时,内部网络安全就有可能受到威胁,同时也影响在同一子网下的其他系统。②系统软件安全问题,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linux或者其他任何操作系统,或多或少都带有漏洞和后门,给黑客攻击留下隐患。③应用系统安全问题,如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数据的完整性等,干扰正常用户的使用。④病毒与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在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的代码,并能自我复制快速传播,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性能。另外还有来自互联网的恶意攻击者,通过网络传播木马程序或恶意java脚本等,破坏篡改系统数据。 3.2管理措施 3.2.1数据备份与优化。对图书馆网络系统来说,最宝贵的是大量书目、读者、流通等数据信息,一旦发生丢失产生的后果将给图书馆工作带来及其严重的影响。管理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网络数据要定期进行备份,不仅在硬件故障数据丢失时,也在入侵者攻击系统破坏数据完整性时能够及时恢复。另一方面ldbms数据库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碎片,导致ilas系统无法读取数据,这时需要对数据库实行重组操作来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性能。 3.2.2制定数据安全措施,提高信息安全的防范效率。①使用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at),将局域网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局域网内部的计算机,而且节省了有限的公有ip地址。②使用包过滤防火墙,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网关,在可信任的校园网内和不可信的公网之间建立了一道闸门,根据图书馆的安全策略控制进出网关的网络封包。③安装杀毒软件,开启实时监控,全方位保护服务器计算机系统,现已安装趋势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杀毒。④选用尽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并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必须加强用户登录的认证过程,特别是在到达服务器主机之前的认证,确保用户身份的合法性。还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对策探析 论文关键词:网络安全 安全威胁 安全措施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体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本文全面分析了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从而提出提高网络安全相关措施,以确保网络安全有效运行。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体系日渐强大,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互通性、独立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无论是在局域网还是在广域网中,都存在着自然和人为等诸多因素的潜在威胁,黑客攻击、病毒扩散、网络犯罪的数量迅速增长,网络的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因此,如何提高网络安全,确保网络安全有效运行,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计算机用户上网的数据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攻击和破坏。在我国,每年针对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题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金额已高达数亿元,针对其他行业的网络安全威胁也时有发生。可见,无论是有意的攻击,还是无意的误操纵,其产生的安全问题都将会给计算机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计算机网络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措施,以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网络安全现状及面临的威胁 2.1网络安全现状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我国网络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信息和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差;网络安全人才短缺;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2.2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网络安全威胁既有信息威胁又有设备威胁,包括以下:一是人不经意的失误。二是恶意的人为攻击。三是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基本上每款软件多少都会存在漏洞,大多网络入侵事件都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系统漏洞修补不及时等给黑客以攻击目标。 黑客入侵通常扮演者以下角色: 一是政治工具;二是战争的应用;三是入侵金融、商业系统,盗取商业信息;四是侵入他人的系统,获取他人个人隐私,便于进行敲诈、勒索或损害他人的名誉. 通过上述事件可以看出,网络安全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发展。 3计算机网络受攻击的主要形式 计算机网络被攻击,主要有六种形式: 一是企业内部员工有意无意的窃密和网络系统的破坏; 二是截收重要信息;三是非法访问; 四是利用tcp/ip协议上的某些不安全因素; 五是病毒破坏; 六是其它类型的网络攻击方式。 4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对策 4.1加强内部监管力度 加强内部针对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力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硬件设备监管加强硬件设施的监管力度,做好硬件设备的备案、治理,包括主机、光缆、交换机、路由器,甚至光盘、软盘等硬件设施,可以有效预防因硬件设施的破坏对计算机和网络造成的损害; 二是局域网的监控网络监视的执行者通称为“网管”,主要是对整个网络的运行进行动态地监视并及时处理各种事件。通过网络监视可以简单明了地找出并解决网络上的安全题目,如定位网络故障点,捉住ip盗用者,控制网络访问范围等。 4.2配置防火墙 网络防火墙技术的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是最先受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产品最难评估的是防火墙的安全性能,即防火墙是否能够有效地阻挡外部进侵。这一点同防火墙自身的安全性一样,普通用户通常无法判定,即使安装好了防火墙,假如没有实际的外部进侵,也无从得知产品性能的优劣。但在实际应用中检测安全产品的性能是极为危险的,所以用户在选择防火墙产品时,应该尽量选择占市场份额较大同时又通过了权威认证机构认证测试的产品。 4.3网络病毒的防范 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因此,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定期或不定期地自动升级,最大程度上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对于已感染病毒的计算机采取更换病毒防护软件,断网等技术措施,及时安装针对性的杀毒软件清理病毒,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4.4系统漏洞修补 windows操纵系统自以后,基本每月微软都会安全更新和重要更新的补丁,已经的补丁修补了很多高风险的漏洞,一台未及时更新补丁的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基本不设防的,因此建立补丁治理系统并分发补丁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可以对系统软件进行修补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漏洞,降低了病毒利用漏洞的可能,减少安全隐患。 4.5使用进侵检测系统 进侵检测技术是网络安全研究的一个热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进侵、外部进侵和误操纵的实时保护。进侵检测系统(inst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进行进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其主要功能是检测,除此之外还有检测部分阻止不了的进侵;检测进侵的前兆,从而加以处理,如阻止、封闭等;进侵事件的回档,从而提供法律依据;网络遭受威胁程度的评估和进侵事件的恢复等功能。采用进侵检测系统,能够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相应进侵,对主机和网络进行监测和预警,进一步进步网络防御外来攻击的能力。 4.6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 结合机房对员工进行、硬件、软件和网络数据等安全问题教育,加强对员工进行业务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他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人为事故,传输线路的过程中,要保证传输线路安全,要设置露天保护措施或埋于地下,和辐射源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减少各种辐射导致的数据错误;应当尽可能使用光纤铺设线缆,减少辐射引起的干扰,定期检查连接情况,检查是否非法外连或破坏行为。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能单独的依靠防火墙等单个系统,而需要仔细且全面的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并将各种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天生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 结语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开创了计算机应用的新局面,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其互通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也导致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并且愈演愈烈。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的安全防护,提高网络安全,以保障网络安全有效运行,更好的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试析IPsec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1 ipssec协议简介 ipsec是指ietf公布的一组以rfc形式描述的ip协议集,实在ip包级时为现有的ip业务提供的安全协议标准。ipsec的基本目的技术把安全机制和tcp/ip相结合,并且通过现代的高科技技术进行加密使其更加具有机密性和认证性。使用的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来确定是使用的安全服务,并且可以达到期望的效果。ipsec协议主要是包括ah、esp、ike和ipsec。 ipsec的主要存在优点:ipsec定义了一整套用于认证和保护完整性、私有性的标准协议,ipsec支持一系列的加密算法例如des、3des、aes等,运用了ipsec技术来检查传输的包是否具有安全性和确保数据包内的数据没有被修改。ipsec被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场合,大至保护国家机关的网关机与用户之间的协议小至保护用户与用户之间传输的文件、数据。 2 ipsec和net间的协作 与大多数的包交换网络一样,因特网也是建立在ip协议之上的传输。ip是使用一个16byte的头校验和来确定数据是否完整,但是ip本身确实不安全的,在传输的过程中ip及其容易被捕获、拦截、重放、修改。这时ipsec就解决了ip在网络层的传输问题,ipsec的加密机制为internet上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保障。不仅如此,ipsec还可以为其ip层以上的高层协议提供安全保护,并且ipsec也是一种比较简单易懂很容易进行推广的安全网络基础方案。我们现在就以ipv4或者ipv6下的ipsec与防火墙协同问题研究为主要研究课题来进行探讨ipsec与net之间的合作。 ipsec和防火墙是计算机通信中最常见的两种安全保护技术。ipsec主要是对特定的连接的认证机制和加密机制进行保护,在传输过程中ipsec会最大限度的屏蔽数据包的内容才能达到保护的作用防止数据包内数据被攻击。相反防火墙则是关注网络间连接种类比较多,它会根据上层的协议进行包过滤来阻止非法想要进入主机的入侵者。以上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但是事物的好坏具有相对性,有利必有弊防火墙和ipssec同样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兼容问题。 (1)由于防火墙不能看到数据包的内容所以很难运行安全策略,因此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保护能力被削弱。同时防火墙保护了主机中的配置,但却也很容易使这些中间节点与外界建立连接,从而降低了保密性和私有性使数据包的加密不再有意义。 (2)无论是防火墙与防火墙还是防火墙与主机之间的联系都能被内网的主机嗅到,这就加大了ipsec与防火墙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加强ipsec与防火墙的协同工作。 ipsec与防火墙的冲突在于防火墙要对数据包的报头部分进行检测以确保数据包的安全性,但是ipsec协议却又在保护整个数据包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使得防火墙无法完成工作,从而产生冲突。所以将数据包的报头部分和数据部分分开操作是不可避免的。 接收端和发送端会对数据包的数据部分进行接收和处理,达到从一个网络到达另一个网络并且进行有利的保护的目的。而防火墙和主机之间用于对ip报文的协议头进行处理,这时由防火墙的内部主机来扮演通道这一角色,即在传输中间加入ipsec的加密步骤并且结合ids达到不被外界攻击和修改的目的。 3 ipsec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3.1 ipsec中的sa ipsec中的安全联盟(sa)是能够构成ipsec的主要基础。sa是两个ipsec经过协商后简历起的一种共同的协定:规定了传输的双方应该用什么ipsc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加密、认证的密钥获取和安全认证密钥的生存周期等等的一系列问题。 一个sa主要是由安全协议标示符、安全参数索引(spi)和目的ip地址确定的,spi一般是一个32位的数字由目的端点来选择,安全协议标识符则是针对(50)(51)两个端口的协议号。由于sa是单工的所以想要实现两个实体对ipsec的双向使用就要两个sa,一个sa负责一个方向。sa通过一种类似于ike的密钥管理通信协议在通信双方建立对等协议,当sa协商完成后两个对等双方都在他们各自的安全联盟数据库中存储了该sa的数据参数。 3.2 ipsec中的安全数据库(sad) 为了方便ipsec数据流的处理,ipsec中定义了两个数据库那就是:安全联盟数据库sad和安全策略数据库spd。简单地说就是spd进行指定到达特定主机或者网络的数据策划流而sad则是用于存储sa的相关数据。 spd是一个用于保护ip报文安全的策略数据表,ipsec通常在数据包内提取的选择字符段有: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或者目的端口、传输层协议、数据敏感级别。一个ip报文的传输和接收一共是有三个可以选择的操作:应用ipsec安全服务、允许ip报文通过ipsec和不允许ip报文通过ipsec协议。当在spd中没有寻找到相匹配的条目时句选择它的默认策略:丢弃ip报文即不允许通过ipsec协议。 sad是sa相关参数的集合,每一个sa在sad里面都有一个条目,这个条目包含以下几个域: 安全参数索引、协议的运行模式、抗重播窗口、安全联盟的目的ip和源ip、加密算法以及加密秘钥、安全联盟的生命周期、身份验证和加密秘钥的生命周期、验证算法和验证密钥、最大传送单元路径、序列号计数器和用于安全联盟的协议。 ip报文分为出站和入站两种,入站时通过ipsec协议和ip报文内容还有spi在sad里面查找是否有相匹配的sa。若找到了则按照安全服务来进行处理这个报文,该报文服从spd的规则。若没有找到则不允许入站。相反的出站时先查找spd中有没有相匹配的策略若是有则检索sad中是否已经建立安全联盟条目并根据该条目对其进行出站处理。若是没有则将新的sa和这个ip报文一同存入sad中。 4 ipsec与nat之间存在的兼容性问题 ipsec与nat之间的不兼容性主要是表现在ike和nat之间的不兼容和ah及esp和nat之间的不兼容性。下面我们进行分别得探讨: 4.1 ike和nat之间的不兼容 现有的ike不支持和nat之间的协同工作时是无法完成通信的,只有当双方都支持穿越nat的功能才能进行通信。因此我们应该探测双方主机是否有nat穿越功能。 iek双方能否感知到nat的存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传输双方其中一方不能感受到nat那么通信双方之间是不能建立起协同工作的。只有通过更改ip数据包内的相应ip端口号来工作。具体实现方法为:利用发送方的ip地址端口号进行hash的运算并将结果传送到对方主机,接收方也进行相同的hash运算要是得到的结果不相同则代表有nat相反的,若是结果不相同则代表nat是相同的不能进行传输。 4.2 传输模式中esp与nat不兼容的问题 当源端口的ip地址被nat改变了的时候同时也会改变ip头和tcp/udp的校验和。esp传输模式在经过nat的时候tcp/udp校验和还处于加密的状态,nat不能进行新的校验和的产生,当tcp/udp经过nat包需要解密时由于原来的tcp/udp已经被改变所以无法产生原有的解密密钥,这个数据包就不会通过校验也就是无法被接受。 在隧道模式中却不同,因为隧道模式只运用了内部的ip包,而内部的ip包是不会被改变的,所以不会存在这种问题。 5 结束语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ipsec在实际应用上还是不够完善,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本文只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具体的施行方法有许多,应该按照具体的状况来进行选择。时代在进步,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网络来进行交流,这就使网络的安全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ipsec作为一个重要的安全通信协议在网络通信中很多产品都是以其为基础进行制造和改进的。本文主要讨论了ipsec的新的环境下的应用,主要是从nat网络环境下和移动ip环境下两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ipsec与nat的不和谐的地方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修改。在移动ip环境中在内核中寻找sa的条件,通过这个条件我们可使ipsec与ike协商的次数大大减少。针对以上的两个问题我们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仅供参考还需提高和改进。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浅析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思考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教学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不断高速发展的交叉性应用型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现实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它是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为了使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将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教学现状入手,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课程的主要特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发展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数据通信、局域网、网络互连与广域网、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数据管理、网络操作系统以及网络设计与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数据通信和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因为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而局域网是广域网的基本单元,广域网一般均由局域网互连而成。因此对数字化、数字传输、模拟传输、通信媒体、多路复用、数据交换以及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体系结构、组网技术、高速局域网等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此外,对网络管理(如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数据管理、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如在企业中的应用、政府部门的应用、金融机构的应用以及internet的应用等)掌握的同时,还应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目前课程的教学存在三个比较大的问题:首先,教学内容方面,网络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课程内容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发展变化。其次,在教学方式上,网络课程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难度大,相对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适当调整,改变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充分,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然后,教学目标方面,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完成课程的教学,传授其中的知识点,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适当的关注。与此相对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能否有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对于用人单位用人的一项硬件指标。这些能力培养的忽略。对于今后学生的工作和发展非常不利。 三、教改措施 1.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通信技术、网络理论和网络应用技术,无论从软硬件、通信哪那一个方面讲。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重要。我们根据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对教学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精选教学内容,保留基本的通信理论,略讲部分网络原理,删去一些过时的网络技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目前流行的网络技术和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上。 2.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上课老师最好能参与本单位的校园网络建设,或者参与社会上的网络工程,积累工程经验,丰富上课内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力求对内容高度熟练,能够深入浅出的讲授,并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技术、方法。 作业练习:有选择性地布置一些思考题、练习题、市场调研、专业技能训练等,使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以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将科研中企业网络系统建设的需求或已有的网络系统情况告诉学生,让学生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或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最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企业计算机网络方案进行讲评,指出其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网络辅助教学:利用及时通信技术,如飞信、qq等手段,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网络提交作业,教师通过网络将批阅后的作业返回给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更进一步的了解,主要是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的兴趣爱好。 课外阅读辅导:将相关的著名计算机网络学习网站,论坛、视频下载资源等和优秀的网络课程书籍,及时推荐给学生,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获得知识面。 案例讨论:在教案中准备不同的现实经典网络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或课外独立思考,编写方案等,充实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实际,增进了学习氛围。 学院网络系统参观: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学院网络中心,向学生介绍该网络设计的思路、组网技术、主要硬件及软件等内容,现场演示设备的操作与调试,其目的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试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安全 论文关键词 网络技术 设计 安全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的原则和连接技术的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各个单位的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也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局域网lan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一种,它指的是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简称wan,是一种地域跨越大的网络,通常包括一个国家或州,主机通过通信子网连接。通信子网的功能是把消息从一台主机传到另有一台主机。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都要具有安全性,安全性是互联网技术中很关键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曾经有许多组织当受到网络安全的威胁时,才开始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故此,在网络广泛使用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了解网络安全,做好防范措施,做好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因此,我们在设计、规划一个计算机网络时,要从局域网和广域网这2个方面保证安全性和可用性来加以考虑和研究。 1 局域网系统设计的总体原则 我们依据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先进实用性、符合标准性、开放性、灵活可扩充性、安全可靠性的设计原则,以标准化、规范化为前提,开展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 1)开放性原则。只有开放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系统才能够实现多厂家产品的互联,才能实现网络系统同其它单位及其它系统的互联。 2)可扩充性原则。具有良好扩充性的网络系统,可以通过产品升级,采用新技术来扩充现有的网络系统,以减少投资。 3)可靠性原则。网络平台必须具有一定的可靠和容错能力,保障在意外情况下,不中断用户的正常工作。 4)可管理性原则。网络系统应支持snmp(简单网管协议),便于维护人员通过网管软件随时监视网络的运行状况。 2 广域网接入的设计 目前,广域网的常用接入技术主要有:电话线调制解调器(modern)、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rn)、isdn、ddn、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网)、无线微波接入等。 根据目前电信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计算机室的需求,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3种接入方式: 1)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 2)运用adsl技术通过中国公用信息网接入internet; 3)运用ddn技术通过中国公用信息网接入internet。 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 1)结构方面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网络结构采取了以下措施:物理层上,服务器与交换机的连接采用冗余连接的方法,既可以保证链路上无断点故障,又能均衡网络流量,减少拥塞的发生,使信息传输比较畅通,有效减少数据丢失。网络层安全通过正确设计拓扑结构,将计算机室网络划分为内、外两个网段。一方面通过合理配置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设置地址转换功能,利用路由器充当外部防火墙,防止来自internet的外部入侵;另一方面,在内、外网段间添加服务器,利用服务器充当内部防火墙,即可以屏蔽计算机室内部网络结构,防止来自internet的外部入侵,又可以通过正确使用加密模块,防止来自内部的破坏。 2)综合布线方面 应考虑网络布线设计的可靠性。双绞线布线,应保证其与电力导线平行铺设间距大于0.5m,以防止电磁干扰;所布线长度应保证比hub到工作台实际距离略长,但又不可留的太长,5类线的传输距离为90m,考虑到各种干扰,实际布线长度不应大于75m。 3)电源和消防报警方面 为保证网络系统设备不间断运转,根据每天主机房设备所需的电源流量,同时为保证8h不间断的工作,推荐使用apcmatrix 5000系列的ups为主机房冗余电源系统,它的输出功率5 000va,输出电容量为3 750w,基本上可以满足目前机房设施输出功率的要求。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我们推荐使用美国ck系列产品中的烟雾自动报警系统,它采用智能型烟雾感应探头和温度感应探头,能够智能地感应烟雾与热量,给出相应的模拟量值,通过先进的算法,将正确的报警信号传输至消防中心。 4)病毒防范方面 因网络常采用dos的格式存取文件,所以用户一不小心就容易受dos病毒的侵害;而网络型病毒受网络使用范围的限制,其破坏性也受到了限制,加上网络的安全性,使其比dos病毒更易防范,所以主要应防止dos病毒的感染。 总之,按本设计建设的校园网系统,在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满足应用需求,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当然,我们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新问题,不断地完善它。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全力以赴,迎接挑战,使我们的计算机实验室能高水平、高效率地成为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地。
高中政治论文:对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探究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思维活力 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时,教学工作者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摆脱传统课堂中教学工作者作为课堂主体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愿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进而享受自主的学习过程,搞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与政治相关的课堂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力,进而使政治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在学生中开展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观点主要是学生不具备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需要教学工作者尽可能多地灌输相关知识才能有所改进。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严重制约着当代高中生潜能的挖掘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到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率。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教学工作者需要用科学合理的观念来衡量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 二、鼓励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开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教学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替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较为融洽和轻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做一次教师。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学工作者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课堂教学活动的材料,做课前备课准备。学生在进行课前准备的过程后,应该单独整理学习资料,积极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课前准备完成后,要安排学生在自己所在的组内进行彩排,安排在课上教学的时间最好限制在10分钟以内,以便学生能够分清教学的侧重点。 (2)在进行完课堂教学的过程后,教学工作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优点进行表扬;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改正。 通过这样的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维的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工作者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之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教学工作者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创设问题情境,多为学生设置悬念,进而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进行专题探究,深化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专题探究,主要是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来为学生安排具体的专题,每个学生都有适合各自特点的专题进行研究。安排完专题后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调研,通过书籍和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拥有足够的资料支撑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对其进行知识网络的建立。在建立知识网络后,学生就可以进行专题探究。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四、改变授课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教学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摆脱传统的单纯依靠黑板和粉笔的教学方式,要尽最大可能运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学工作者进行课堂教学的不二选择。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大大节省教学工作者板书所浪费的课上时间,进而使得课堂的教学内容得以扩充和丰富,最主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效果。结语综上所述,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其教学理念产生的束缚和影响,在头脑中形成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开展,才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一、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准确,避免模凌两可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语言的准确性,教师只有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问题学生才会明白教师的问题,该从什么方面去想,该怎样回答。这样学生的思考就不会走弯路,也加快了学生的学习。例如已知ABAC,我们就可推知∠BAC=90,就可推知ABC是直角三角形。对于这一结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得到这个结论呢?要证这一结论只需证什么?”教师的提问要滴水不漏,不能有空子,更不能出现错误。教师的提问还要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地让学生抓住问题的要害。这样学生自然也就目标明确,在学习中有的放矢了,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还有在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我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在这个问题中开始的“假如”以及后面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地走向了知识的比彼岸。 二、教师提问要把握好时间,抓住时机 教师的提问时间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在刚刚讲解过的概念或原理后进行提问,但并不是“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这样的问题,而是针对所讲内容的具体性的问题,这算是刚刚讲过的内容的一个复习和巩固了。例如刚学过等比之后就可以找一个学生问问他等比性质是什么?学生如果听懂了就会轻松地打出来:“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让学生抓住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也复习巩固了要点。学生上课难免会出现打盹或犯困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在这个时间给学生设置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刺激下,消除困意,积极思考问题。或者是在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清醒一下,能够更好地学习接下来的内容。教师的问题也不要设置的太多,那样就是去了问题对学生的刺激,满堂灌的问题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 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问题的激发下,积极地思考。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情境可以是所学的知识概念,也可以是一些练习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一位农夫建了一个三角形的鸡圈。鸡圈是用铁丝网绑在插入地里的桩子而围成的。其中,沿鸡圈各边的桩子间距相等。等宽的铁丝网绑在等高的桩子上。这位农民在笔记本上作了如下的记录:面对仓库边的铁丝网的价钱:10美元;面对水池边的铁丝网的价钱:20美元;面对住宅边的铁丝网的价钱:30美元;他买铁丝网时用的全是10美元面额的钞票,而且不用找零。他为鸡圈各边的铁丝网所付的10美元钞票的数目各不相同。在他记录的三个价钱中,有一个记错了。这三个价钱中哪一个记错了?学生看到问题后首先应该就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时间,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已成为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高中政治论文:浅谈高中政治“五段式”教学法 1. 提示 所谓提示就是教师确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后,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作出提示。提示的问题,以能调动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维、产生兴趣为目的。 以高一教材第五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框题为例,向学生提示如下:①什么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②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不是一回事?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是否存在着矛盾?④物价放开后,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人借此来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对此你有何看法?教师提示的问题,要有新意,应符合学生的一般思维规律,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及能力的培养。 2. 读议 读议就是学生围绕教师提示的问题,前后两桌为一组,边读边议。通过读议,一方面,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认知,对难度稍大的一些问题也能各抒己见,学生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正确的认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获取了学生疑点、难点、热点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3. 激励 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诱导学生对“提示”的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对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鼓励鞭策,对口头表达能力强、语言逻辑水准高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激励全体同学增强自信心,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4. 讲练 讲,主要针对学生读议时反馈出的疑点、难点、热点进行讲解点拨,切忌面面俱到。教师讲解后,应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的掌握上,在思想知识水平上,达到新的升华。 练是讲的深化与巩固,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能力的关键。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瞄准和覆盖教材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在题型设置上,除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外,还应设置一些有难度深度的题目。 5. 评定效果 评定效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注意三个环节: 首先,运用提问、答辩、笔答等形式,看学生是否存在观点性错误; 其次,运用各种题型的练习,看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 再次,运用国内外时事资料和社会现象分析,看学生是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论文:对高中政治课程的研究 1、高中政治优质课教学过程分析 1.1教师要对课堂资源进行充分利用。1.1.1教师对自身资源的开发。教师可以和自己家乡的地方文化、山川风景进行联系,教师对内容的熟知、情感的真挚流露,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1.2利用学生资源进行讲授,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得以活跃。1.1.3对师生关系资源的开发,是教师将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相联系、结合,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来推动教学进展。1.1.4对学校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的利用。1.2对政治学科正面教育的育人特色进行突出。1.2.1思想政治教育要潜移默化的进行。高中政治课应找到合适的媒介载体来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教学情境或话题中,使教育无痕同时又有说服力,并有意识地把教学上升到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上,使课堂教学意义深刻。1.2.2进行道德教育要真情实意。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来实现德育的目标,教学内容要情感丰富,还要师生间精神相互融通,产生心灵共鸣。1.3教师的板书要条理清晰,完整立体。1.3.1教师的板书要简单直观,使学生看得明白,增强记忆,加深理解,板书的内容要明确实在,言之有物,能够补充和辅助教学,聚焦在核心知识点上。1.3.2板书不单要展示知识点,还要完整立体地反映思维过程,也就是体现知识点形成的动态过程,学生从板书中能够重现知识建构的过程。 2、高中政治优质课的教学技能 2.1新课程的导入技能。首先要让学生真实深刻地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话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次导入的材料要承上启下,使旧课和新课有个过渡,导入的情景和新课的教授建立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有较好的条件,自然高效的推进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的展开教学思路。2.2课堂提问技能:一是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但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的选择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思考,挖掘学生潜力;二是提出的问题要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教师要提出有相当思维含量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三是提出的问题要务实,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利用已学的知识去探索发现新知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会综合运用习得的知识去解决。2.3情境设置技能。选用一个事例或是一系列相关的事例,使教学情境贯穿全课,利用事例讲清知识点,完成该课时的教学任务;情境内容生活化,高中政治课要把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抽象复杂的知识存在于鲜活的实际生活中,政治教师要尽可能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是通过情境教学生活化来实现的。2.4课堂小结技能。作为课堂教学中最后的环节,课堂小结是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延伸、扩展、迁移、深化的行为,是教师要掌握的技能。精要完善的收尾可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得到升华。课堂小结应做到:再起教学波澜,让注意力和思维保鲜;余味悠长,富有启发;节奏恰当,言简意赅;首尾呼应,完整明确;由内而外,学以致用。 3、高中政治优质课生成策略 3.1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3.1.1教学目标的优化:一是对三维目标要相结合还要有侧重,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统一的,在这样的总思想指导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以某个目标的达成为主进行有针对性有偏重地选择,其他目标的达成为辅,讲求实效重点突出;二是制定分层的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的需要和实际的能力,对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层的设计,使教师清楚教的内容、方法,不同的学习路径和难度。3.1.2优化问题设计。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出几个特性:目的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问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性,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使中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起探究欲望,对知识融会贯通独立思考;趣味性,问题带有趣味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抑制的状态中激奋出来;适当性,对于问题的设定,应该有适当的数量以及适当的难度;系统性,问题之间要有难易深浅的梯度,还要有内在联系,保持连贯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3.2教学方法的优化。有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行政式教学方法、解放式教学方法、促进式教学方法,三种方法各有利弊,教师要综合使用这三种教学方法。3.3教学过程的优化。一是对教学课堂提问进行优化,要做到抓住兴趣点提问、对疑难点提问、对矛盾点提问、抓住发散点提问、对关联点提问;二是教师对课堂反馈的优化,应做到教师候答时要有足够的停顿时间、对学生的回答要有鼓励又中肯的评价、对学生的作答能提出有必要的高质量追问。 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的探究式教学 一、合作性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个学生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远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充分展示自己全部的才能。教师也要调动学生集体的能力,在合作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对问题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的讨论和争辩中形成正确的观点,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尊重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的时候,我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个原理的应用范围并举例说明。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融洽。在集体的合作下,他们提到了运用此原理分析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这些都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相结合。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观察,确保人人参与,生生发言,共同学习,相互讨论。不要被表面的“热闹”所迷惑,因为有些学生可能会浑水摸鱼,不认真讨论问题,使探究活动空有其形式,所以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体验、内化,获得真切的探究体验,使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问题性探究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 探究的基础就是设置合适的问题,教师要精心给学生设置探究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去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同时被调动起来了,所以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置,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结合新旧知识,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学生被问题所吸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积极参与到了问题的探索中,层层深入,逐渐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性探究学习,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政治课是一个和生活很接近的学科,教师要运用政治原理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同时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去汇总本月自己家庭消费的明细,经归类整理后计算出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然后给家长提出调整家庭消费的建议。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还有在学习《投资理财的选择》的时候,学生会学到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把学生平时的零花钱都存起来,自己计算一下在存了一年或几年后的利息是多少?或是把这些钱根据当前经济发展中各种投资方式的收益与风险现状,自己做一些投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依据生活实际,去分析感悟生活实际,去亲自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一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实效,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总之,在高中政治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还有问题的设置,以及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感受政治学科的神秘和深奥,促进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独立探究和有效探究。 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教学的瓶颈及突破 1高中政治教学的瓶颈 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时效性。首先,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主要有: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生活以及哲学等几个部分,这些繁杂、抽象而无规律的内容都离还是高中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片面的认识。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时,要求学生在结合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来理解教学内容,并充分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但是由于学生接触的政治不多、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面得局限性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不高,致使学生在用哲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主义文化、理解哲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辩证法时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时,其涉及到的价值、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供求关系都不是实体存在的,进而加大了学生对这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难度。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其次,虽然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多数规律和原则等短期内没有变化,但是与政治相关的材料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不能及时的反映最新的创新的成果以及理论发展的情况。因此,缺乏更新的教材就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虽然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教材结构和内容都在凸显“新”字,但是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也具有时效性。比如,这需要教师不断关心时事政治,在课堂上充分合理的运用身边的材料对教材进行补充,以突破因政治时效性导致的瓶颈。 2高中政治教学瓶颈的突破的几点思考 2.1创新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为改变落后教学方法,对高中政治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一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改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语言和眼神等方式鼓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为主体打下良好基础。二是为培养学生探讨问题而获得答案的思维模式,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大胆假设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巡视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学生适时做好启发点拨,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运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及时、认真地进行总结和指导,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归纳和补充,得出准确而完整的学习成果。三是要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把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内容应用到生活的实践中,以理论支撑实践,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对理论的践行能力。例如,调查当地青菜价格的波动情况,或让学生参与近些年来的时事新闻挖掘大赛等活动时,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时提供简单的活动框架,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2.2采用先进教学设备优化教学内容,保持政治教学的时效性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在教育教学各个层面的使用,为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比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在网络中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文件资料,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可视化,对学生的视、听、说进行刺激进而强化感知,与此同时,还能增强学生想象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针对“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一个“鸭和鹅的孵化过程”的动画,对比得到:鸭蛋可以孵出小鸭,而鹅蛋的最后结果是小鹅,从而揭示“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的基础理论。然后根据视频继续引导学生: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鸭蛋才能孵出小鸭,外部环境不合要求就不能孵出小鸭,而且,在任何条件下,鸭蛋都不能孵化出小鹅。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可以通过内因影响事物的发展,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针对教学内容滞后的瓶颈,教师在平时就要加强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存在的问题,联系当前的热点和难点话题以及党的十八大精神,并融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课本理论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讲解。 3结语 总之,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加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以期突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瓶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紧密联系时事政治,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政治论文:对高中政治课堂的探究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1.利用课堂问题,增强师生互动。 政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课堂教学显得空泛乏味,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易记忆和答题。所以要想打造高效的政治课堂,就必须先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政治教师要避免一堂言,必须时刻强调加强师生互动,利用有效的课堂问题来激发学[:请记住我站域名/]生的政治思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高中生的政治学习提供不竭动力。 2.尊重学生主体性,关注学生差异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肯定个体差异,在满足学生身心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全面激发学生政治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和提高高中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 二、打造和谐师生关系,加强思想情感教学 1.师生平等互敬,课堂民主愉悦。 要想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必须构建平等互敬、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师生观,改变以往独裁者居高临下的态势,少一些主导,多一些指导,将快乐带入课堂,将期望带给学生,以包容、尊重和期待的心态对待学生。鼓励学生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不可尽信书,要学生合理质疑,并尊重学生的意见,打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2.提升自身素养,彰显个人魅力。 经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越是喜欢某位教师,就越喜欢上他的课,而学习成绩也会大幅提升。教师要取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提高教学感召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用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感染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去感化学生,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默默无闻去感动学生。不断学习、完善和提升,以过硬的教学能力去征服学生的心。充分尊重和关爱学生,以自身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利用激励机制,提高课堂参与度 1.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参与兴趣。 竞争机制的合理引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在竞争中,学生为了充分展现自我,或是为了自身面子,基本上都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高中生想要吸引异性注意的心理,将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竞争,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2.完善表扬机制,鼓励学生参与。 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强调采取激励性评价。成功感的满足能够产生巨大的情感力量,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肯定的话语、满意的点头和中肯的评价都能有效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教学主体性作用。学生若是回答错了,教师切不可加以嘲笑,而是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为水平较低的学生搭建好台阶,不断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课堂成绩加分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将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作为一项主要的成绩考核要素,进而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构建磁性、高效高中政治课堂的关键。教学情境的设计、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节奏的掌控、教学语言的艺术等都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理论体系,不断加强学习和积累,才能打造磁性、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 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路径创新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国外各领域教学实践中经过多年的运用,在理论及实际操作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被公认为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不失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习政治的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促进合作探究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其中的重要一种。这种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过程性的特点,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将变革学习方式,把研究性学习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强调在学科领域,要为学生创设研究性学习的空间。根据全国基础教育会议精神,我国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和相应教材都将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和实践能力放在了突出地位。《普通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助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破除教师中心论,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的多维互动,由机械模仿变为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勤于创新的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互相尊重、互相负责的交往式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使学生有创新的兴趣,有求异求变、求新求奇的心理,敢于向书本、向教师、向权威质疑的勇气,逐步提高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时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各门学科课程存在着内在联系,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内得到拓展、加深;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在某些情况下,“研究性学习”课程也可和某一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有着天然的匹配性。“研究性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不容易掌握。长期以来,我们对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么划划背背,要么就理论讲理论。但是,高中学生的阅历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比较肤浅,泛泛而谈,就本论本,只能使学生更加模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无法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觉悟打下理论基础。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学生学习政治课后应养成以下能力:自学能力;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鉴别、判断是非、正确观察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提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横空出世,为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良好契机。我们不反对学习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相反,“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它更关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应包括探究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课程两个层面。作为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完全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作为课程形态的“探究性学习”是为“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开展所提供的相对独立、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即在课程计划之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作为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还是作为课程形态的专题探究性学习,对着眼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首先要选择研究课题。不管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如何,不管选择何种类型的课题,如果想提出具有研究价值和可行性的课题,学生除了需要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能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道德品质,即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然的爱及对生命和人生的关怀”。否则就选不出有价值的课题。同时,在寻求课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思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学生在获得最大限度的自主权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比平时更大的责任。因相互的分工合作,每个成员的研究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小组的研究进程和质量。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既是对自己尽责,也是对小组和其他成员尽责。 综上所述,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不以掌握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他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对新情况做出价值判断、经验组合和改造,其结果不是现有的知识的积累,而是在深刻的求知体验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高中政治论文:探讨上好高中政治第一课方法 这里所说的“高中政治第一课”,是指高中政治教师面对高中新生所组织的第一次课堂教学。一般而言,学生对新教师的第一节课往往抱有巨大的希望和特别的兴趣。这为教师抓住学生、吸引学生提供了契机。 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告诉我们,当人们第一次与某人或某物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比以后得到的印象对事物产生的作用更强、持续的时间更长。可见,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非常重要,会直接、持久地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本人及其所教学科的印象和态度。同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磨刀不费砍柴工”,这些道理也提醒我们,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第一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去计较“课时”或“进度”的一时得失,围绕“第一课”的特定目标和任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使其产生最大化的效果。 一、课前:认真准备 1.科学定位目标和任务 高中政治第一课的目标和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师、课程、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充分认识学习高中政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达自己的诉求,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精心预设环节和内容 高中政治第一课的主要环节或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场白;教师介绍自己的有关信息;教师介绍高中政治课的构成、地位和作用;教师介绍高中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并明确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提出要求和建议(为了提高效率,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建议和要求,教师可事先设计、制作好一份调查问卷);教师介绍本学期的课程(一般是《经济生活》)和教学计划。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增减、调整以上内容或环节。为了提高“第一课”的效率和效益,教师可考虑制作相关课件来实施教学。 3.努力调整形象和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也是人们“第一印象”中的重要内容,因而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外,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风貌。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然后“信其道”。 从形象上看,教师的衣着、发型等要干净整洁、自然朴素、得体大方,力求与环境、身份相符。从精神上看,教师要情绪饱满、眼神亲切、声音洪亮、话语真诚,不要试图通过板起面孔、不苟言笑来树立自己的威严。 4.初步了解班级和学生 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记住学生,是教师与学生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前提,也是高效课堂形成的重要条件。从“第一课”的角度讲,教师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感知到自己对他们的了解,有利于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甚至使学生佩服教师,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虽然后者本身不是目的,但这样的结果无疑有利于今后的教和学。 教师可通过与班主任和课代表交流,查看学生的学籍资料,了解班级、班干部、特殊学生的情况,(尽量)记住学生的姓名,但不要过于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不要在“第一课”中流露出自己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态度。 二、课中:有效实施 1.对学生充满期待 “第一课”的开场白可以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教师借此表达对学生应有的礼遇、尊重和期待应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里的关键词应该是“祝贺”“祝愿”和“希望”:祝贺学生顺利地实现了从初中到高中的人生跨越,进入学习生涯的新阶段;祝愿学生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中面对新的同学、新的教师、新的任务能够身心愉快、学习顺利、收获成功;希望学生相信学校、相信教师、相信自己,多多支持和配合教师。 2.让学生了解教师 教师郑重其事地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既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也有利于师生间的合作。教师在作自我介绍时,不应过于简单,至少要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电话、电子信箱甚至QQ号)、办公室地点。此外,教师可向学生适当介绍自己的生活情况、简单履历、特点以及重要的学术头衔。教师通过介绍自己的“光荣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和信赖,但要掌握分寸,防止夸大和炫耀。 3.向学生提供建议 尽管学生在初中学过思想品德课,但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在内容、程度、要求、地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差异,使其学有方向、学有方法。如,笔者在上高中政治第一课时,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学习建议和要求: 培养兴趣:积极期望、树立信心;相信高中政治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明确学习目的;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多思考、多提问、多探究;经常想象学习任务完成或学习成功时的情景。 认真对待:认真预习,掌握基本知识并提出问题;认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益;认真复习,完成各种形式的作业;认真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做到互帮互助。 学以致用:主动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规范言行、指导人生。 4.带学生走进课程 向学生介绍高中政治课的整体构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为例,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表1,让学生了解高中政治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同时,教师可用精练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对每一门具体学科进行描述。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自己在高中政治课上将要学习什么以及能够学到什么,从而使学生对高中政治课产生这样一个“第一印象”,即高中政治课是一门丰富、生动、深刻、实在、有用的学科,绝非可学可不学的“假大空”课程。 向学生介绍学好高中政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生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有不少学生完全是在应付和敷衍。因此,教师在学生对高中政治课产生上述“第一印象”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进一步强调学好政治课的意义,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如,笔者在第一课上,一般会从高中 政治课的教化功能和实用功能两个角度结合实例向学生说明政治课的重要性:教化功能——有助于大家明确方向目标,树立理想信念,提高人格修养等。这是学生成才、成功的前提条件,实用功能——有助于大家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写作水平,提升综合素质等。这是个人全面发展乃至立身处世、升学谋生的必要条件。总而言之,教师应结合实际,向学生讲清高中政治课有关内容对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作用,展示政治课的独特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介绍高中政治课在高考中的地位及考试要求。以江苏省为例,笔者会在第一课就跟学生讲清楚江苏的必修以及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学科的考试模块和基本要求,强调无论选文科还是理科,都应该认真对待政治课。鉴于许多地方的政治中考采用的是开卷考试形式,因此,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确高中的政治课考试一般为闭卷考试,事先给学生打好预防针。 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教学设想。一开始就让学生知晓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目标、进度,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如学案的使用要求、听课和作业的规范、学习工具的准备等),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尽快适应教师、适应高中政治课,更好地进入角色、进入状态。在提出学习要求时,教师应以严肃的、不容置疑的语气向学生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但要避免以势压人、以试(考试)唬人,杜绝威胁性语言。 5.请学生表达诉求 教师在“第一课”中拿出时间让学生表达要求、参与讨论,既是今后上好政治课的需要,又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可引导学生集中表达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简短的自我介绍;二是讨论教师的教学设想并对教学提出建议和要求;三是提出有关高中政治课的问题;四是介绍自己学习初中政治的方法,分析自己学习高中政治的优势和不足;五是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如果时间较紧,教师可组织学生侧重于讨论教师的教学设想和要求,这样有利于今后教学的顺利开展,其他方面则可通过书面或课前设计的问卷调查等形式加以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既不可随意否定,也不可随意承诺。 三、课后:充分反思 1.反思教学,完善教案 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第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教学效果是否达成;特别要注意反思其中的亮点、悟点、疑点、败笔;认真分析和吸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第一课”的教学设计,进一步充实其教案及课件,使“第一课”成为学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成为学生喜爱高中政治课的“第一推动力”。 2.分析建议,研究学生 教师要认真梳理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并在下一课时中进行必要的反馈,以示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并尽快熟悉自己的学生,注意在动态中把握学生、引导学生。教师要注重对课代表的培养,对其工作提出明确而又可行的要求,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形成并巩固其“权威”。除了课代表以外,教师还要注意物色对政治课感兴趣而又负责任的学生,使之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高中政治论文:强化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方法 新课程政治课程重视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的能力,相对于单一的高考而进行的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言,新课程重视反映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目标。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学生的学习贵在探究活动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自我构造,也教育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将学生的三维目标统一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并通过统一的课堂教学过程实现三个维度。要实现高中学生政治学习三维目标的高度和谐的统一,高中政治教师要处理好以下的一些矛盾: 1.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承 教学设计是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设定研究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知识性的含义,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有效学习。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矛盾解决 政治学科中的很多知识依赖于教师讲解,思想教育性的、有理论深度的知识、重点的知识都需要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探究和自主性学习是辅助的。教师不仅为了研究课而设计很多精彩的内容,让学生感受知识的过程,但是学生的理解毕竟幼稚而生涩,也显得略微粗糙,教师要进行深化和点拨、总结,将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并发挥好常态教学的作用。对于政治理论知识,教师要进行引导,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和讲解,而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加深认识则注重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实现自我感悟,自我提升。 3.学习形式和内容实现高度统一 热闹的课堂不一定就有效果,政治教学要重视收放自如地讲解,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教师再进行归纳和小结。例如,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引起学生分析和思考,参与和研究,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参与。教师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学习的形式上走过场,片面单纯地只是追求活动的热闹和学生的参与度,为了学生参与而参与,只图热闹,这样的教学对实现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没有好处。 4.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生成 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突出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政治的结论,更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会建构知识体系。 5.处理好价值中立和判断中立的关系 长久以来的理性主义认为,人们确定地认为普遍的、确定性的、客观的知识的存在。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建构,教师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发挥出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巨大作用。因此我们要说,政治教学要实现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教育和现代社会时展的统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成长相结合,相促进。因此,高中政治教学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疑点纠正澄清,发挥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要正视教学中的问题,追求常态课的质量,加强教学反思,重视实践中追求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新课程的教学走向深入,走向扎实化、常态化、效率化。 高中政治论文:对实施新课程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内容摘要:我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验工作于2008年秋季全面展开,本次课改实验的改革力度大,面临矛盾多,各界议论多。一学期来,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尝试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谈几点想法,以期对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教学氛围 教学策略 引导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时,发现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形:一是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追求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还美其名曰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二是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高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这些值得提醒广大一线教师。 一、“吹气球式”课堂教学 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部分还给了教师。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习期间,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论冲得远还是近——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学生脑中仍空空如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 这些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讲解策略:首先检查学生过去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呈现新的内容,并使用大量的时间予以讲解;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以巩固新的学习内容;最后布置较多的作业来强化训练,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都知道,在不同的课型下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但就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思维。一位优秀的教师面对日益丰富、充满灵性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树立“弃佳求适”观念。换句话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例如,在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笔者以为坚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1.教学策略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目标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既让教师自身得到成长,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以杜绝“东施效颦”的不良现象。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不很熟悉,带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挑战性。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战胜不适应性和挑战性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从而得到发展。3.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论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交流及价值观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潜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所以不论是发现策略还是讲解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应用得当都能成为最佳的教学策略,不必强硬搭配。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构想。 二、“洋葱式”课堂教学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力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我们把他称之为“洋葱式”课堂教学,即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的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讲授高一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该教师设想借助《老汉杀鸡》漫画创设《蛋市》情境,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按照设计,“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由学生激烈的讨论。本来这种情境设计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教学创想。然而实际效果 是整堂课过于活跃,学生发觉象在“演戏”,故而极力做秀一番,随意添加莫须有的场景,全然抛离了书本知识。特别是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插曲: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口中大喊“杀!”,此时,该教师未能及时引导学生以实现教学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时也经历了。如前文提到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师们能够脚踏实地地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创新尝试。有些老师认为教科书厚、教学内容太多,而课标规定的课时太少,实际上这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作用下老师仍逐页逐句照搬教科书,加上一开始试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科书时,担心高考,不少老师“旧鞋”之外套“新鞋”。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高中政治论文:论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转变 一、由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高中政治教师喜欢用灌输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他们误把学生当成了待灌水的瓶子,认为只要把水倒进去就行了,就完成了他们的教学任务了。可事实上,学生们并不是瓶子,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也不会一味的接受一切。相比之下,在高效课堂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就转变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的职责是引导大家如何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帮学生去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从本质上去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在问题的表面上下功夫。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现实的目标,制定可行的方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其次,要在课堂内外的学习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制造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第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学会做学生的倾听者,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让他们敢去想敢去说,然后耐心的与他们交流、沟通,引导他们独立,培养他们的哲学思维、理性思维、多元思维。最后,要教会学生自我管理,学会克制自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让他们学会管住自己,管好自己。 二、由权威者转变为交流者、探究者 教师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但是这常常会误导我们不敢对教师质疑,让学生们对教师、对权威望而却步,不敢挑战。显然,这并不适合高效课堂改革后的教师和学生。在高效课堂改革后,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学会与学生探讨问题,交流问题,认真听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总结出最好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此外,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也不会被那些外表严肃的老师所吓倒,相反,他们会更加倍受鼓舞,力量倍增,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加,比以前学习更加主动,更愿意配合老师在课堂上,也更愿意举手发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四、由教师向“父母”、“朋友”的角色转变教师向“父母”的角色转变是指教师要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在家一样的温暖,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像父母一般的呵护。这样,他们就会知恩图报,努力读书回报教师。关爱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家访、私聊、帮助困难学生等形式,让学生在心灵上或者物质上得到关爱。教师向“朋友”的角色转变是指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没有尊卑,没有约束,让他们和老师在一起没有压力,就像好伙伴一样亲密无间。这样一来,学生会在老师身上找到亲情、友情,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如此多的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效课堂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尽快转变角色,推动高效课堂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高中政治论文:时事政治教育和高中政治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前言 高中政治教学不仅是宣扬我国政治文化理念的综合型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渠道,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教育,对提高学生政治思想觉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单纯的政治理论学习已经难以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深入分析高中政治教学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时事政治教学与高中政治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已经不仅仅在于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主要针对课本内容的解析,并辅以一定的习题练习,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联系与背诵才可以掌握政治理论知识。通过将时事政治教学融入进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时政分析能力,打破传统政治理论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将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同现阶段的时政情况结合起来,从而提出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将时政教学同高中政治教学进行结合,可以让学生在看待时政热点问题时拥有自身的见解与观点,不被固有的答案所限制,从而学会用政治性思维分析问题。 (二)有利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材主要都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编订的,具有稳定性以及理论性的特点,可这也就造成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的问题。由于高中政治考试时主要会运用时下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局限于课本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同试卷考核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难以及时获取时事热点问题,也难以准确把握时事政治的发展节奏。高中政治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背诵,脱离应有的实践分析,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影响其时事政治分析能力。因此,将时事政治教学与高中政治教学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有效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通过引入党和政府的新政策与新观点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高中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时事政治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设置相应的时政讨论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我国新闻媒体每天都会播报相当多的时事政治新闻。高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新闻播报这一特点,将新闻报道作为时事政治教学的数据库,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例如笔者在教授“中国外交政策”这一知识点时,就通过对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进行解读,深入分析了阅兵式前来观礼的国家政要,从而深入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情况。通过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时政热点与政治理论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地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通过设置相应的时政讨论环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鼓励学生课下搜寻新闻热点 为了加强时事政治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的结合,高中政治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课下搜寻相应的新闻热点,并在课前抽取一定时间鼓励学生们上台对课下搜寻的新闻热点进行朗读。在朗读了新闻热点之后,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新闻热点进行讨论,深入分析新闻热点中包含了哪些国家政策方针,包含了哪些高中政治教学内容。通过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寻新闻热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思维;而通过课前对新闻热点进行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内完成对高中政治内容的学习。 (三)高中政治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下政治教师虽然对理论内容有着较为深刻的见解,但是却缺少对时事政治的相应评价。随着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政治教师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改革自身的政治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成长。为了加强时事政治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的结合,高中政治教师除了要提升时事政治的分析能力,还应当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主动联系时政,并在讨论时政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时事政治教学与高中政治教学进行结合,需要高中教师提高自身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从而提升其政治素养。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政治形势与政治格局瞬息万变。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时政分析能力,提高高中生对国际政治走向的关注度,在教学过程中将时事政治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融合起来,通过不断的理论实践使学生掌握政治的内涵,从而发挥出时事政治的优势,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率。 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教师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伴随着素质教学的施行,新课改要求学校提高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力度,重视锻炼学生的学习技能。由于学生的很多活动都是在课堂上开展的,因此,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高中阶段的政治学科来讲,授课老师应清楚了解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及学习标准,应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基础。以下简要论述高中政治教学过程应用探究教学法存在的不足及应对策略,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一)在备课阶段,没有给予重视 以现今的状况看来,很多高中的老师在施行探究模式的教学时,一般都是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为基础来推进进程,并没有在备课阶段给予相应的关注,缺乏老师本身的情感投入及思想理解。另外,也没有对学生的内在需求进行细致考量,极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出现分歧,使学生讨厌学习,降低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金钱”观念的课程时,其教学任务为:让学生就其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同时联系身边的真实事情进行比较与体会。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备课时没有予以重视,在教授课程时,老师仅让学生掌握了金钱的定义,并没有予以学生充足的体会时间与空间,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金钱观念认识浅显,无法建立准确的价值观。 (二)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高中政治课程讲解过程中应用探究教学模式,许多老师都采用亲力亲为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却殊不知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与积极性,如果长时间如此,就很可能导致学生丧失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仍然作为课程活动的主体,并没有真正在探究式教学中把课堂交还学生。这是由于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中所选用的参考资料都是亲自查阅得来的,学生参与内容极少,虽然学生可以更好的将有限的时间用于学习已经成型的知识方面,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会削弱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降低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动手积极性。就算记忆了知识,也不能完全理解,灵活应用,同教学大纲的标准相违背。同时,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还存在教学过程单一的不足,老师没有高效的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等,从而造成探究式教学失去重要意义,对教学质量及教学内容都造成影响,不利于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三)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 在高中的政治课程教学中应用探究模式,是以学生的主动性为基础。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许多学生缺少探究的积极性,不愿意参[第一论文 网 ]与其中。这主要的原因体现为以下内容:其一,学生的思想受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无法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其二,大多数学生缺少在公共场所表现的机会,不敢或者不愿意在老师及同学面前表露观点;其三,教学评估模式还没有创建完全,学生依旧承受升学、考试等压力,认为探究式教学是在浪费时间,教师也把应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的时间用于讲解知识方面。 二、高中政治课堂应用探究模式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创建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 优良的课堂氛围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活跃提供支持,同时,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可以更主动的开展自主学习,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环境,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与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榜样力量、人格魅力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项神圣、崇高的职业,有时,课堂氛围就会因老师的一个笑话、一个动作而发生改变。从中可以看出,唯有创建轻松、欢快的课堂环境,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才可以使学生更主动的进行探究学习,为未来的学习及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二)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探究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其关键的内容就是老师可以高效的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特别是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来讲。所以,老师应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再予以相应的解释,从而提高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应用探究模式进行政治课程“企业性质”的教学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生活,特别是家庭周边的企业性质,同时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相应的观点,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并记忆不同企业的性质区别。当学生存在一些新奇的观点时,教师不应马上进行否定,而是应该仔细倾听学生的观念,肯定学生的大胆猜想,同时引导学生就自身观点进行探究,找寻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正,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准确的掌握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三)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开拓教学空间 以某一层面看来,高中的政治课程知识及教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都是存在界限的,但是,就探究的思想来讲,其是没有界限的。所以,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资料,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探究,同时还可以冲破教材内容、课堂环境的局限,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中的各项活动,锻炼学生的勇气与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更加灵活的掌握相应的基础性政治知识,同时还能够丰富自身见识,拓宽知识宽度,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增强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为未来的学习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应深入研究其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促进探究教学方法的高效应用。 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的有效教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政治课的教材理论性强,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凭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讲解“公民作为纳税人应依法自觉纳税”时,可选用冯小刚拍摄的《甲方乙方》后纳税的正面案例和厦门特大走私案偷逃税款300亿元的反面案例。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会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通过讲述、板书或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内容。比如在内容上,可以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者提供学生平时并不一定了解,但能很快激发学习热情的新领域信息,使学生迅速集中对新课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循循善诱,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二、巧妙提高和认真倾听,提高教学有效性 对话式和互动式教学是有效教学中最常见的。“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问题”的有效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另外,“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提问方式的选择、词句的深刻、音调的变化及问题的语境等,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思考和研究。有效的“问题”提出了,教师还应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这是许多课堂中生成的一个亮点。 三、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有效性 政治课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及社会相结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1.理论联系实际要体现教育性、科学性。政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培育新人素质方面的作用。因此,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科学性,某些教师备课不充分,教材未能吃透,实际材料处理不当,继而盲目联系实际、牵强附会,让学生怀疑理论的科学性或对实际问题的认识感到迷惘,从而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2.理论联系实际要与实际相结合。政治课的理论观点,通常给人以抽象、单调、枯燥乏味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观点。理论联系实际还必须把握学生思想认识的疑惑点,例如:“市场经济讲求物质利益原则,为什么还要讲发扬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的精神?”“公民有信仰自由,为什么还要对中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目标是共同富裕,为什么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这些都是学生在理解理论观点的同时,思想上常出现的疑惑点,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使理论观点与学生思想认识撞击产生共鸣。这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解惑,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自觉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3.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归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使他们自觉指导自己的行为,实现知识、能力、觉悟和行为的统一。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与方法的目的与归宿,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总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其实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大力推广。 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政治教学现存问题 教师的地位是主导和引导,并不是撒鸭子不管,放任自流。很多教师因为看到新课标讲到要弱化老师精讲,于是,就过于弱化了教师主导职责,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殊不知,学生毕竟是学生,他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始终会制约他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当今课堂并没有弱化,反而,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再者,就是出现了穿老鞋走老路的现象。即政治教学课堂看起来生动活泼,但是,教师总会不给学生展示机会,迫不及待地说出总结结果,最后,政治教学课堂依然是满堂灌。 二、解决问题的详细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认真领会课标精神。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期尽快跟上教育崭新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落后和老旧,早已不适合现代中国国情。教师首先要打破自己早已习惯的教学壁垒,尽快融入到现今科学的教育活动中来。教师需要多方面进行自我素养提高,可以多多观摩优秀示范教师的经典讲义,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观理解优秀示范课的实现形式,还可以通过教师研讨和在课堂上的孜孜不倦地探索,达到对于新课标的逐步理解和很好实施。在政治课堂教学上,首先,教师必须要认真完成课前备案,学生动手可以得到知识的,放手让学生去准备,如果某些资料的获得对于学生来说,收效不大,那么老师就来做这个资料查找人。其次,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老师并不是无事可做,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们遇到的难题和情况,对于每种活动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有利无利做到尽快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对于如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探索。 2.学生充分探究,目标直指教学要求。 在现代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探究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新课标对于政治课堂的明确要求。现代政治课堂,不再是传统的一言堂,不再是传统的朗朗背诵,现代政治课堂更应该是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讨论,是学生们智慧闪烁的平台。在政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有效资料的查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讨论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现实突发政治事件进行及时评论,总之,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很多学生处于青春期,其心理散漫、放荡不羁,如果老师硬性分配任务,那么往往会引起这类同学的强烈反抗。在以学生自主自愿的小组形式和各种其它形式中,这类学生出于自尊心和与同学生能友好相处这一出发点,往往也能迅速投入到这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探究中去。无论是哪种形式,教师都不要让学生忘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才是根本目的,只有这样,学生的政治课堂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学生总结,引领学生走敢说之路。 一节课的总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既能使教师对于学生本节课的理解情况达到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能使学生对于整节课的教学要求和所获知识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很多教师认为,多种形式的讨论和引导探究已经十分浪费课堂资源了,如果再不把知识总结出来,就会白白浪费掉整堂课时间。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为了避免学生们来不及总结的情况,教师就要在课前和课内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加以控制,留出充分的总结时间,以便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在总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激发学生大胆说,以便对课堂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得到一个最清楚的把握,也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当然,教师的总结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总结应该是画龙点睛式的,提纲挈领式的,和学生总结互相补充式的。在最后的师生总结中,不仅体现了现代政治教学的师生和谐关系,更加让学生加深了对本堂课程的深刻印象。总而言之,打破传统壁垒,科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实现新课标对于政治课堂的全新要求,对于我国政治教育是一个好的开始,对于政治教师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中设问与提问的思考 一、设问要有思维性 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高中生正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实际情况,既不能简单地让全体学生回答是或否,也不能让学生都抓耳挠腮、无从回答,要遵循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即所提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使学生思维处于“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状态,通过积极探究,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跳一跳,能够得着苹果。”例如,某位教师讲授“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目时,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按劳分配?”学生很快在书上找出来读了一遍。而另一位教师这样提问“你认为按劳分配的含义要注意哪些方面?”学生通过看书、思考,答出了“公有制经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教师又问:上面几个方面是从什么角度讲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出了按劳分配的范围、尺度、对象和结果。把两位教师的提问相比较,很显然,第二位教师提出的思维层次要高出一筹,学生的收获和感悟也会多出一些。 二、设问要有开放性 教师所提问题可以是封闭性的问题,它需要学生直接运用教学内容作出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可以是开放性的问题,它要求学生运用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解释和说明,答案是多样的,是教师和学生在问题回答中逐渐形成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提问目的,选择适当的问题类型,避免只提封闭性问题,并处理好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正因为如此,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互动空间特别重要,学生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感受随时发表,教师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那么,我们一定能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三、提问要有科学性 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频繁的提问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高中政治论文:对高中政治自主合作学习综述 1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 首先,加强指导,为学生自主探究型学习提供条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自身角色,在探究型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起的作用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探究型学习是全新的学习模式,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容易导致思维受限,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诸多疑问。因此,老师必须做好指导者,引导学生渐渐进入自身的角色。同时,老师也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视觉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学生提高自主研究性学习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以往学习的观念,提高自主研究性学习意识。新课改的推进,为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学生必须做好成为课堂主体的准备。老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学生应该自行做好科学调查,搜集调查资料,以提高自主研究学习的科学性。另外,老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必须尽可能地对学生所提出的方案提出改进方案,了解学生研究的动态,并且对学生进行动态性指导。最后,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只有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才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师生平等。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才是最有效的,老师才能够和学生达成共识,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率更高。在交往条件平等的情况下,老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机会,善于把机会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也能够使学习效率提高。 2以问题教学带动政治教学 问题教学是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科学调查活动,促进学生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与合作,更包括语言和思想上的交流沟通。问题教学则是将师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后进行解决的教学过程。问题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的实例进行探讨,这样更加容易贴近学生,多注重实例的内在价值,选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更有教育价值,也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了解政治教材和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基础才能够促进科学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教师应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政治教材和探究性学习整合起来,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思维方法,还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觉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材是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工具,能够促进学生加强对学习的研究和探讨,更能促进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经验研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保障。 4小结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有力手段,能够改变学生知识为本的观念,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指导者辅助学生继续科学调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课“寓教于美”的实践的路径建设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政治课课堂教学要实现轻负高效,必须搞活课堂,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享受之中。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本文拟对政治课“寓教于美”的实践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冀能有利于在政治课中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愉悦其心灵,开发其智力。 一、挖掘教材内涵,凸显思想之美 高中政治课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其中,自然的美、社会的美、人文的美和生活的美交相辉映。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利用高中生对美好事物向往迫切、反应热烈、接受快捷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美育内涵,培育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政治课教材里,无论是“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还是“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除了涉及许多自然景观的内容,还提到许多描写人工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和观赏意义的建筑和场所,比如我国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雄伟壮丽的三峡大坝、2008年落成的奥运场馆——鸟巢和水立方等等,它们已经打破了民族、阶级、时空、地域的局限,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在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素材上,造就了多么奇伟的人工美!从而感悟到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相信只要通过刻苦学习,培养聪明才智,我们青少年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更美的事物,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做出贡献。其次,教学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裎,除了拾取教材中显性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还可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共鸣效应。例如,在教学政治生活“联合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看一张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和副团长黄华在联合国会议上开怀大笑的图片,然后进一步渲染:我们的两位代表团团长的笑声至今还萦绕在联合国的上空,请大家猜猜他们为何笑得如此开心、笑得如此自豪?然后,在学生的情绪大受感染、思想受到震撼之时,再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国家尊严和主权尊严的重要性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为祖国强大而自豪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锤炼教学细节,凸现语言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锤炼教学细节,凸现语言之美。 首先,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而产生共鸣,从而和教材传达的信息相呼应。如在高三时政复习阶段,背景资料的介绍可像《新闻联播》李瑞英一样语调半稳;联系相关知识分析时可如《开心辞典》王小丫般语速略快;组织讨论时可如辩论赛的主持人那样控制时闻,适当总结;讲到重点时语气加重引起注意;讲解难点时略带停顿,以卖关子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大脑皮层始终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其次,要幽默诙谐和通俗易懂。法国着名演讲专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科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以一种轻松、诙谐、欢乐的情调来表示深刻的内容,运用寻常的事例解决难题,走出困境。如在回答“为什么’类题目时,有些学生常顾此失彼,不能从“原理——必要性——重要胜”的角度回答,那么教师可以说:“小时候就会讲的话怎么现就忘了呢?那时你了小朋友,问你为什么打他?你说:‘他先打我的’(讲明必要性);‘打了他,他就不敢欺受我了(说明重要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上升到理论高度)。”学生哈哈大笑之,会豁然开朗,基本上把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第三,要注意巧用典故和精炼新鲜。精心设计或运用典故,可与教学内容相映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在哲学教学中用得较多,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具体应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决定认识……等等。这样,能营造一种新鲜又融洽的氛围,令大家兴趣盎然。 三、精心设计问题,体现策略之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推动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及书面训练题,不但能激活学生思维,还能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策略之美。 1、美在提问内容的设计上:深浅之间有坡度。课堂所提问题应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在教学“公司的经营”一框时,教师可将该框教学分成基础知识检测、走进公司、公司的经营、知识回归生活等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地设计了“海尔为什么要进行公司制改革”“你认为海尔是哪种形式的公司”“海尔是怎样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取得成功的”等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思考性和趣味性,考虑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美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随意之间有玄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选择哪些学生来回答问题,需要认真琢磨。总的原则是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面向全体,就是在提问时既要顾及到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要照顾到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而且在提问的时候不能显露出明显的次序和规律,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随意”点名的,任何人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使学生避免形成思维的惰性。因人而异则表现在提问内容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分层提问”,对优秀生可以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以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以适当“降低”。在教学实践中,我将班里的学生参照高考重点、本科、专科的选拔标准分为高、中、低三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问后,优先选择那些嘴微张、眼睛睁大、身体稍前倾的学生来回答。 3、美在提问时机的捕捉上:冷热之间有讲究。提问时机要一冷一热。”热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而言,即要把握教材知识的“热点”,如知识的关键处(重点难点)、内容的矛盾处(疑点)、 事物的联系处(对比处)。如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教学中,可针对知识的关键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设计“怎样预防和治理政府的腐败行为”这一问题;针对内容的矛盾处(学生容易将司法机关的监督等同于法制部门的监督)设计“司法局对政府的监督属于什么监督”这一问题;针对事物的联系处(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与第二课民主监督的意义)设计“政府接受监督与公民进行民主监 督的意义有何异同”这一问题。“冷”是从教学进程的角度而言的,即要选择学生精神不够集中、思维较“冷”的时候进行提问。同时要把握好节奏,控制好提问的频度和速度,决不能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最后值得重视的是,教师良好的师德和高尚情操,以及端庄得体的仪表、自然开朗的教态,还有娴熟的教学技术和独具匠心的板书等等,这些都能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使政治课教学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只有认真钻研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微妙细节,不断探索塑造人的灵魂艺术的新境界,才能攀登寓教于美的新境界。 高中政治论文:和谐理念下高中政治的有效教学 一、师与生、生与生的和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信赖,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这是形成和谐政治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发展的前提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功能,更需要采用和风细雨的方法,遵循情感渗透的原则,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专制或放纵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构建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的。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亲切的微笑、饱满的精神、期待的眼神代替辱骂和严厉的批评。课余时间可以发挥政治教师的特长,与学生谈心交流,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教师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引领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钥匙了,这种师生和谐的氛围就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当然,这种和谐不是无标准地迎合,不是无原则的溺爱,不是课堂上嘻嘻哈哈,松松垮垮,课后总结,脑中空空。如果是这样的话,与我们的有效教学是南辕北辙的。和谐的课堂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需要和谐的生生关系,即生生之间要形成有效的互动。和谐的生生关系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实现的,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相互间的讨论,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共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大胆地将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使学习成为轻松之事。 二、教与学的和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2010年秋季政治新课程的亮点之一,就是以生活为主题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精神;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知识的促进者,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政治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和发展。 1.目标分层导课堂,让每位学生感到学有成效 和谐的课堂应该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分层教学,制订分层目标。特别是面对新的高考录取方式,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可能更多的关注达B的边缘生,让一部分“精英学生”和“后进生”失去听课的兴趣,这显然不是和谐的课堂,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全局,又要照顾特殊的局部,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感受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2.兴趣引导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效率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这样的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激情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 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倡导真实生活情境中教学,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消费心理”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消费观念,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和自己生活的紧密相连。 其次,政治教学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是很常见的,这种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漫画插图、寓言故事、名人名言的作用;另一方面,努力创设条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政治教材内容通常抽象、枯燥,教师如果简单地照本宣科,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若能灵活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就能使抽象的知识原理变得简单通俗,让政治学习变得轻松简单,同时大大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还能最大限度拓展教学内容,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完美和谐地实现政治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要注意避免“喧宾夺主”、“哗众取宠”,要适时、适度地运用,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在和谐的课堂中,让我们不断地探索发现,实现教学的最大效益化。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结合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其中,建筑作为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造价;施工管理;结合 建筑行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的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同时两者缺乏必要的结合,影响到建筑行业整体的发展。因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建筑行业的关注。目前如何将建筑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因此对建筑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结合情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概述 1.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行业整体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建筑工程造价主要是对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消耗,以及整体建筑中所花费的费用进行计算和统一的管理。在开展建筑施工之前,应当对建筑整体施工所需要的经费,如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人工费用等进行初步的估算。保证在建筑工程整体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依照相应的工程预算进行建设,控制整体建筑工程成本,提升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 2.建筑施工管理。建筑的施工管理主要是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机械设备、建设人员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其中,建筑施工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费用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建筑施工的管理能够对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有着较好的把握,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建设工作,更好地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两者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整体管理工作的作用。建筑的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造价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建筑的工程造价能够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和资金,进行有机的结合,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工程的整体,资金进行合理的预算。通过对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能够对整体建设过程中的材料消耗、机械消耗、人工消耗等进行有效管理,避免在建设的过程中造成资金的浪费,增加工程的整体建设成本。 二、我国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的整体预算不足 我国建筑工程在进行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存在着工程建设整体预算不足的情况,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所需要的人工、机械、材料设备没有统一的预算和管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造成资金缺乏和人力资源缺乏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于工程建设的整体预算不重视,同时进行预算的专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建筑企业为了降低其建设的成本,往往减少工程建设的整体预算,这会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质量。 2.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结合不紧密 建筑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两者的关系十分紧密,只有对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真正提升工程整体管理和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但是我国很多建设单位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的结合并不紧密。导致整体管理工作的脱节,导致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造成资金不足等情况,影响到工程的建设工期和建设质量,不利于建筑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3.建筑单位不重视工程造价工作 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中不重视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对于工程造价工作不重视。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在施工开展之前对于工程的整体进行预算和管理。但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时发生的经济签证、设计联络、设计变更等索赔事件并没有很好的把握。这影响到了工程建设的整体资金使用,对于工程的施工管理十分不利,影响到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三、促进工程造价和和施工管理结合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建立完备的造价管理系统 要想促进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的有机结合,就要建立完备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应当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要消耗的人工、机械、材料设备等费用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系统。同时在进行造价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变更、技术交底、建设方案等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整体的造价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整体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能够敏锐地发现工程造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减少对工程整体建设工期和质量的影响。 2.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对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进行监督 要想促进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的有机结合,应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对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进行监督,对于造价和施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进行及时的解决。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阻碍施工等情况应当保护好相关的证据,通过仲裁等方法进行解决,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3.深入开展数据搜集和探索工作 在进行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数据收集和探索工作,是建筑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应当在进行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项目建设的地质环境和建设地点,以及所要消耗的人力资源等进行资料收集。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项目加深了解。才能在编制工程造价预算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细致和准确,提升造价质量和管理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对于工程造价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员素质不足、两者结合不紧密,建筑单位对于工程造价不重视等情况能进行及时的解决。要深入开展数据收集和探索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保证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黄敬然 单位: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工程造价管理中心 建筑造价论文:前期设计对建筑造价控制影响思考 摘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做好建筑造价控制,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内容之一,而前期设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造价控制,同时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前期设计工作对于建筑造价控制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建筑的造价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前期设计;建筑;造价控制;影响 现阶段,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想要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强化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在保证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前提下,降低建筑功能的造价成本。作为行业服务提供商,设计单位应该重视前期设计工作,强化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前期设计工作的内容 前期设计,从宏观角度来说,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提出开发的设想阶段,简单来讲就是投资前的阶段。从微观角度或者针对项目中某一子项来说,前期设计包含很多内容,比如,地下车库中车的排列方式选择、车库的高度确定、梁的截面选取、结构方案的确定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是设计者需要仔细推敲后决定的。 2前期设计工作对于建筑造价控制的影响 前期设计工作在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占据的比重非常小,但是其对于建筑造价控制的影响却是极其巨大的,也是建筑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设计环节的成本投入仅仅占据了建筑工程总成本的1.5~2%左右,但是其对于建筑造价控制的影响却能够达到75%以上。 3强化设计阶段建筑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控制 可行性研究是当前一些公共建设工程或者大型民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必要的过程,能够对项目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是否可行做出明确判断,从而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或者浪费问题。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在常规建筑工程建设中,可行性研究同样不容忽视,以最为简单的叠拼单元住宅建筑为例,由于采用了统一的结构模板,因此每一个单元都是非常规则和标准的,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往往仅仅通过表面观察就能够选择出良好的结构类型,实现优化设计,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造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2初步设计阶段的控制 结合相应的设计经验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如果能够保证方案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则对于施工而言,只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作业即可。初步设计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设计,而从目前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分析,初步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1)基础数据确定:设计基础数据对于建筑造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必须认真对待的环节。但是,目前部分业主提供的设计委托书并没有深入的功能分析,也没有详细的基础数据,使得设计工作变得非常困难,也容易导致设计与实际需求不符的情况,从而使得投资增加。 (2)工艺技术选择和多方案选型:初步设计阶段,利用合理的设计技术和工艺流程,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不过这需要设计人员和业主对初步设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通常都是一些比较浅显的工作,更多的工作和问题被放在了施工图设计阶段,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并没有能够在初步设计阶段解决,使得原本时间相对充裕的初步设计阶段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时间紧任务重的施工图阶段则堆积了大量的工作,很容易影响方案的优选,导致其缺乏经济性。对此,设计人员应该重视初步设计阶段的工艺技术选择,以确保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和经济性。 (3)注重沟通交流:设计人员应该加强与业主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帮助业主做好工程定位以及需求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如果建筑工程造价过高,都会将其归结为设计问题。但是实际上,如果在初步设计阶段,业主没有进行适度定位,盲目提出要求,或者缺乏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导致设计方案的选择缺乏经济合理性,而在发现造价失控后,却又将其归结为设计人员缺乏技术能力,无法完成自身的设计要求,形成相应的矛盾冲突。因此,设计人员应该注重初步设计阶段的沟通交流,使得业主明白地认识到不同方案在投资是哪个的差异,通过明确的数值,引导其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实际项目中遇到一个9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办公楼,其基础方案有两种选择,我们如何配合建设方进行正确的选择呢。在与建设方的沟通中了解到,对于项目的实施工期和进度,他们并不是很关切,根据这一信息,设计方拿出两种方案优劣比较,建设方很乐意的接受了造价相对经济的方案。 4结语 总而言之,前期设计工作对于建筑造价控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存在着涉及面广、环节众多、影响因素多等特点,难度相较于施工阶段更大,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造价控制措施,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实现成本造价的有效控制,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张永杰 单位:河南省朝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的结合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相应的施工人员不仅要有效提升整体建筑项目的基本质量,也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造价和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进行集中的整合,以保证整体项目的顺利运行个,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中针对建筑造价工程项目和相应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对有效融合两项机制的措施展开了讨论,旨在进一步优化相应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提升整体行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建筑造价;施工管理;结合 在实际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针对工程造价项目和工程施工管理结构进行集中的管控,确保整体施工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整体管控机制的优质发挥。另外,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建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施工管理项目的平衡,保证整体管理机制和造价控制结构符合施工的基本情况以及整体需求,真正落实资金数额和相应的项目处理机制的有机融合。 一、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项目的内涵分析 (一)建筑工程造价内涵分析 由于基础的建筑工程项目拥有非常复杂的结构,相应项目的管理人员要对整体工程结构进行集中的调控,而在整个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进行的资金流动也是相应管控人员需要集中关注的。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指的就是在建筑项目运行过程中所有的经费花销预算,相应管理人员在进行造价统筹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费用进行细致的划分,其中包括建筑材料相应费用、建筑基础机械费用等,也要有效的对人力资源费用以及税金进行集中的预算,以保证整体造价控制结构的完整[1]。也就是说,由于建筑造价项目的复杂,相应的管理人员在进行估算和分析的过程中,要保证根据不同层面建立不同的整合标准。而在实际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应管理人员要集中管控相应的资金流向,从而减少整体工程项目的成本。 (二)施工管理项目内涵分析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对不同阶段的相应问题建立相应管控措施,形成工程管理机制。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项目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集中针对整体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建筑工程项目对于社会来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基本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参数。一旦建筑工程项目出现问题甚至是质量偏差,不仅会导致相应企业产生经济损失,也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管理项目中,相应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整体工程项目的流程、设备、材料进行管理,也要对工程质量进行集中的管控,保证相应的施工工序和施工要求得以最优化的践行。另外,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控,建立最贴合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规划[2]。 二、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项目关系分析 在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利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机制和施工管理项目的融合机制对于整体工程项目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集中管控相应的问题处理策略。相应管理人员要以提升整体建筑项目的水平为目标,建立最完善的施工管理基础,并且保证在实际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项目开销,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工程前提就是质量的指标,相应的管理人员在对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中,要充分保证相应施工工程造价项目的运行机制,只有保证两者的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系统的完整和平衡[3]。在对建筑工程造价和建筑工程管理项目分析的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针对建筑监督和工程期限进行集中的关注,过长的工期会严重影响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而建筑工程的造价结构也会影响整体项目的工程进度。相关管理人员只有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保证造价控制结构和建筑施工管理项目的并行,才能保证建筑行业获取良性的发展趋势[4]。 三、提升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管理融合的措施 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有效的分析机制,并且集中力度在项目的融合措施上,既保证整体管理项目造价控制在实际需求范围内,又能保证整体施工管理项目的顺利运行,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对整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计划进行集中的分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具体的分析机制。只有保证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整体建筑工程结构的成本最小化,效果最大化的实现。对于整体的建筑项目来说,建筑工程造价项目涉及到整体建筑项目中资金的流动花销预算,而施工管理项目要对建筑项目中所有预设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实施,两者要保证管理结构的融合,才能构建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 (一)升级制度管理 任何基础项目的运行否需要基本制度进行控制,只有建立良性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相应的管理行为符合整体规划,相应的管理人员要想实现建筑工程造价项目和建筑施工管理有效的贴合,就要建立贴合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制度,并且针对相应的制度建立相应的管控监督措施[5]。在实际管理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利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利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监督建筑造价工程机制,保证两者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另外,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项目和建筑施工管理项目相互制约的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集中关注两个方面。其一,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实际法律项目进行有效的认知,以实现整体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能对制约项目建立有效的分析措施,确保整体管控机制符合时代的需求,也要实现整体管理措施和标准的统一。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对工程项目中使用的材料和基础机械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仅要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也要进行有效的项目对比,保证综合价格是最为适中的,才能有效的保证建筑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另外,相应的管理人员要保证对资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盘查,切实落实整体管理效果的优化实现。相应管理人员在实际项目管理和盘查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措施,对于不良的施工行为以及资料浪费项目进行严格的惩处,也要集中优化惩罚和索赔制度,只有保证整管控机制的良性运行,才能真正确保整体管理机制发挥最大的效用。其二,相关管理人员也要保证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细节和相应问题标准进行集中的分析和处理,要对工程造价项目的信息进行严格管控,相应管理人员只有实现整体规定的标准化运行,才能建立有效的核对机制[6]。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项目的分析汇报,保证整体施工行为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运行。另外,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施工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要保证相应施工人员对自身施工行为建立有效的认知,并且集中关注施工管理中具体情节的有效落实,对于不符合实际工程要求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改。 (二)升级结构管理 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造价和施工管理的融合,就要集中建立完整的施工造价结构,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性,真正实现造价管理体制的优化运行,并且相应的管理人员也要针对相应的造价管理机制进行集中化的升级,保证相应管理机制符合实际工程需要。另外,相关研究人员可以对整体项目进行集中的管理,并且将项目管理后的统一结果交予城建方进行集中的分析和处理,保证整体系统得到有效的分析和处理[7]。施工管理项目的控制人员要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改良,保证相应的管控机制和管理结构能通过相应的鉴定,减少工程造价控制和施工管理项目之间的矛盾,真正助力整体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运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结构和建筑施工管理都是施工项目必需的,相应的管理人员要提高具体项目的重视程度,在建立相应管控机制的同时,有效的进行措施运行的质量监控。但是,相关人员也要集中关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建筑施工管理项目的融合机制,保证两者建立协调发展的模型,顺利推进整体工程项目的推进,真正助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燕 单位: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招投标的功能定位分析 摘要:在建筑造价控制中,招投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招投标作用下,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能得到有效控制,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合理应用招投标具有重要作用。在建筑行业中,虽然招投标的重要性不断突出,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在进行造价控制时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徇私舞弊现象较为严重,致使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受到了较大阻碍。本文主要以招投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功能定位极其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招投标在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招投标;建筑;造价;功能定位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存在的隐患也越来越多,给建筑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不利。造价控制是建筑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企业对造价控制的认知度不足,过度节省成本,对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及专业素质不加以审查,没有落实招投标制度,致使预算中的工程造价并不合理,进而损害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明确招投标的功能定位,并将其合理应用在建筑造价控制中,从而更好促进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一、招投标建筑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国家针对建筑行业制定了多种制度规范,而招投标则是其中重要内容,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招投标在建筑造价控制中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造价控制时,往往偏重于施工阶段,却忽视了前期造价控制的重要性,致使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成本情况往往超出预算情况,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遭受较大损失。随着时展,建筑行业的利润越来越高,行业从业人数也不断增加,很多施工企业都有着较大的项目承接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各种寻租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寻租行为所产生的资金成本将会从各种渠道转换出去,致使工程造价在无形中就被提高。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工程技术也是招投标控制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建筑企业对工程技术的重视度不足,在相应信息的把握上不准确,进而给造价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相应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监理单位无法对项目施工人员的造价控制情况进行量化评价,而且技术要素具有综合性和不可分离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些施工人员滥竽充数、具有投机行为,监理单位也不能较好明确责任人,进而导致相应隐患不断涌现,不仅给工程质量带来较大影响,而且提高了工程整体成本,阻碍造价控制的顺利进行。很多建筑企业在招投标阶段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范进行操作,只是流于形式,盲目降低成本,忽视了对施工企业施工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审核,致使后期施工中项目成本不断增加,损害了建筑企业造价控制的效果。 二、招投标在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功能定位分析 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招投标是其中重要内容,在对其功能定位进行分析时,必须从多个角度着手,合理分析招投标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并严格遵循、加紧落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建筑造价控制的效果。在发包方方面,一般包括大型建筑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政府部门拨款的相应建筑项目具有稳定的付款保障,所以施工企业大都比较愿意承接政府工程项目。但是在秩序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下,很容易出现寻租行为,进而对造价概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造成重大影响。招投标机制具有一定的竞争因素,能够促进工程项目承接的公平、公正性,并能帮助政府部门选择具有较强施工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施工企业,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消除各种人为因素对项目造价的影响,而且能较好保障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在承接方方面,当承接方成功竞争到工程项目后,须通过外包形式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有着较长的施工周期,而且政府部门的拨款具有一定期限和程序性,而且在竣工后,工程项目存在着一定的保质期,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造价仍易受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对造价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并积极引进招投标机制,通过其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建筑造价的控制效果。 三、招投标在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实践 在建筑造价控制中对招投标制度进行应用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严格按照相应制度法规进行各种操作,充分发挥出招投标体制的各种功能,消除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各种隐患,从而更好地保障建筑造价控制的效果,维护建筑各相关单位的经济效益。招投标在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实践具体如下: 1.加强招投标落实力度。招投标是促进建筑行业规范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招投标的约束,建筑市场将会呈现出无序性,各种施工单位盲目竞争,而许多建筑企业又极易忽视对施工企业施工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审核,最终不仅给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会提升工程成本、损害各方利益。因此,加强招投标落实力度至关重要。有关部门必须对建筑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完善招投标体系,并细化各项条例,对招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并对建筑行业的融资体系进行合理调整,进而降低各金融机构的资金放贷风险,有效消除各种人为影响因素,确建筑造价控制的有效性。 2.保障发包方执行质量。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行业利润也较高,所以对大量施工企业都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保障发包方招投标执行质量至关重要。发包方在对各成本要素进行明确后,必须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企业的行业信誉度和承包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如果不符合相关承接标准,必须予以排除,不能盲目追求低成本。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竞标企业较多,很容易出现串标问题以及盲目压价问题,所以发包方可通过招投标选择合适的施工企业,确保造价的合理性以及施工企业承包资质的合格性,并签订好各种合同及文书,从而更好保障建筑造价的有效控制。 3.提高承接方推广效果。当承接方在竞标成功后,就会采取分包的形式将工程项目分配给各施工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拨款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和程序性,所以为了更好保障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承接方可以引入招投标机制,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控制,由于承接方对外包方的情况有一定了解,所以在招投标的作用下,能够较好消除项目施工中预算的人为影响因素。在对工程各环节进行明确后,承接方需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出现浪费现象,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工程成本,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建筑造价的控制效果。 四、结语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与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紧密联系,如果企业不注重造价控制,将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由于造价控制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所以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各种制度规范,明确招投标在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功能定位,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各种问题,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薛征 单位:河北兴冀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预结算审核及注意事项研究 摘要:对建筑造价工程预结算工作的审核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全面审核、重点审核、分组计划审核、对比审核四种建筑造价预结算的审核方法作了说明,归纳了预结算审核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关键词:造价,预结算,审核,经济 0引言 市场经济下一切与生产、建造相关的行业都需要考虑到自身行为的整个过程与结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意义及价值。工程建设一般都是规模较大的资金集合,每一项支出都应当作为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和工程质量的依据。因此,需要运用科学、合理、完善的审核方法来保证预结算工作的准确性,从而为企业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1工程预结算审核内容 1.1工程套用单价的审核 工程套用单价是最基本的审核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审核内容。在具体的工程预结算工作中套用单价审核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审核任务:1)项目实施与施工图纸的对比审核。要确定工程预结算是否符合各个标准必然要先确定工程实际施工是否与最初的设计目标和任务相吻合,这是确定工程套用单价审核的首要前提。2)设备单价审核。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全部机械、设备、机器、工具等都有一个行业的标准单价,结合环境、项目的具体变量因素进行与标准单价的审核和对比确定预结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3)人员及工程量单价审核。人员成本的单价有行业标准作为依据,工程量一般通过套用单价进行具体的审核确定运算的准确。 1.2工程量审核 工程量审核是对整个工程所有费用的总量进行审核,具体由预结算限定范围、计算数量、施工工程尺寸数据、工程变更文件及数据等四个方面的审核内容组成,每一项内容都与预结算工作针对的计算对象工程量直接相关。一般来说,预结算限定范围、计算数量范围及尺寸数据的确定是最为容易的,这些都会直接以数据性内容在施工图与预结算结果的数据中准确反映,因此进行全面的数据对比就能够完成有效的审核工作。工程变更文件与数据需要进行重点的审核,除了对基本变更内容与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对比确定外,还需要对每一项新规定的标准是否达到做出有效的判定。 1.3费用计算审核 费用计算过程虽然是相对精准的数据,然而具体的计算方法也可能会产生计算结果的误差。预结算审核工作需要掌握严格的工程计价标准和方法,然后对各个运算结果进行数据准确性的审核,同时还应当全面对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的费用支出问题进行有效调控。例如,针对农民工工资从预算到结算统一进行重点的精确计价,按各地的工资与福利标准进行费用的计算。 2建筑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 2.1全面审核 全面审核是指对建筑工程的每一项具体费用进行全面统一的审核,这是一个工作总量很大的审核方法,但同时审核结果也最为全面。一般来说,全面审核会根据施工图的标准与施工要求进行各个项目费用的计算,然后将整个工程划分为多个项目构成、费用类型等,再分别对每一部分进行预结算数据的审核。由于这种审核所涉及的内容及数据非常全面,因此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来说比较适用,同时还能够获得准确度较高的审核结果。 2.2重点审核 重点审核工作的对象是针对建筑工程的主要费用支出部分进行的审核方法,一般审核的内容包括基础建筑工程的物料费用、人工成本、建筑材料的标准单价等,这些占据建设工程主要造价投入的部分也是最容易产生造价超额的部分,因此对重点预结算内容进行审核的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控制造价超额问题,审核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这种审核方法适合一些不太复杂的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 2.3分组计划审核 分组计划审核是一种比较科学与全面的审核方法,将审核工作作为一个系统的工作内容对待,建立起明确的审核工作流程及分组安排,对每一项工程项目进行具体、详细的预结算数据审查、核对。分组计划审核的步骤首先需要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审核工作内容的分组,将相近的工程造价内容或者同一个施工环节划分为一组,在确定好基本分组的基础上再根据每一组中不同的建筑工程量进行细分,确定出具体的审核工作任务,然后以施工流程为参考规划审核流程。最后确定审核的标准与参考基数,确定审核数据的对比方法,从不同角度对预结算数据进行审查核对。这种审核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审核结果准确、工作流程明确、效率较高。然而,由于其审核内容非常全面、仔细,所以仍然无法适应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 2.4对比审核 对比审核以同一区域内的若干个建筑工程为对比的对象,结合其他已完成的项目数据为参考,寻找其中各项费用用途的比例、施工材料及设备的损耗规律、消耗指标等,以此为对比参考数据进行项目预结算审核。对比审核除了对参考建筑项目进行数据分类之外还需要对审核对象进行具体的审核数据分类,将每一项具体数据进行有效的对比审查,然后对其中存在较大差别的部分进行重点审核,确定项目预结算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其中的问题部分。这种审核方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适用于在同一地区和具有相近施工标准的若干个项目的审核。 3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注意事项 3.1重点对施工材料和施工过程进行质量上的审核 预结算审核的目标最主要是确定建筑工程的成本与质量,而工程质量是一个建筑最重要的价值参数。所以,在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应当重点对与工程质量相关的材料质量及施工技术进行专门性的审核,保证每一项审核标准都能够精确与具体施工情况相吻合。同时,还需要将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资质等作为审核对象,这是保证施工各个环节质量的最有力依据。具体的审核标准需要结合建筑项目的标准及公司的管理运营机制制定。例如建筑工程是一个对功能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项目,那么其审核标准就应当以功能安全性作为依据进行审核标准的制定。 3.2重视审核人员的素质 无论是审核人员的个人素质还是专业素质都是完善建筑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重要依据。从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上来说,专业的建筑项目造价知识及审核技能是保证工作准确性和审核结果有效性的基本条件。如果缺少专业预结算审核能力,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必然受到直接影响。而从审核人员的工作素质上来说,自身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避免审核工作出现徇私、违规现象,使审核工作能够发挥其在建筑造价控制中的应有作用。 3.3审核工作需要深入建筑施工现场 由于审核工作的具体内容是根据建筑项目相关的详细造价进行各个相关成本数据的审查与计算,只有将具体的审查工作深入到施工现场中才能对具体的数据准确掌握,使审核工作的准确度有效提高。无论是施工图纸还是数据报表都会存在与实际施工的误差,有的是人为运算错误,有的是与实际项目数据的不符。这些都是审核工作的任务,因此只有将审核工作所用的对比数据以现场的具体情况为准,才能满足高效、精准预结算审核的要求。 4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是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保障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决定性手段。将每一个具体的审核工作内容运用科学、准确的审核方法,关注审核工作中重点审核内容,才能将建筑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增强其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建筑行业预结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冯永梅 单位: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及注意事项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和总结,简要地介绍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从中提出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注意事项,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工程造价;方法;问题;注意要点 前言 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促使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而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手段。因此,如何利用正确的造价审核方法,合理的控制工程的整体造价,也就成为了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的热点之一,根据现有的造价审核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创新,完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体系也就成为了关键所在。 1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 在建筑工工程的建造过程中具有多次计价的特性,并且整个计价周期较长、计价方式较为复杂。因此使用一种科学的审核方式进行工程的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整个工程造价的工作速度,还能更高效的完成造价计算审核。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 1.1整体审核 这种审核方式是要求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人员对整体工程的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其中就包括整体的工程量、各类定额单价、相关费用的计费依据等,这种审查方式不仅能够全面的对工程的各方面进行造价审核,还能够提高整体造价的审核质量。但使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整体审核时间长,对于一些工程量较大的工程审核起来会相对较困难,所以在一些对工程造价具有严格要求的工程当中才会使用这种方法,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也使初学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通过仔细的审核熟悉工程中的各项造价预结算审核程序。 1.2分类审核 分类审核顾名思义就是将整体工程中的各关联部分进行分类计算。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工作,只需要将事前归结好的各类数据进行同类别的审核工作即可,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较大的减少造价审核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使整体审核进度更快。而缺点在于,在进行审核工作前的分类工作较为繁琐,需要对每一个工程细节问题进行系统划分,保证每个类别的统一性为后续审核工作的开展奠定便利的基础。 1.3统筹法 使用这种审核方法主要是根据单位面积的工程造价、工程量、相关费用这三个数值,通过对不同部位的数值与预算数值之间的比较,进行审核工作,当发现两个数值相差较多时,应分析具体数据指标后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整体造价在预结算工作中能够将误差降至最小,在实际的工程造价审核工作中该种方法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被广泛运用。 1.4比较法 进行这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式的首要条件,是需要在本工程建造区域内有一个与本工程类别相同的参照工程。保证参照工程能够在整体的工程量、工程用材、工程结构等方面与本工程相似。将两个工程进行比较,在相同类目中以参照工程为基准,查找本工程工程造价的问题所在,对二者之异进行复核,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保证整体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高效性。 1.5重点突出法 这种方法在实际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也较为常用,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对整体工程造价中的关键部分进行重点审核,对一些次要的工程部分,选择性的抽查,这种方式能够加快整体审查的进度,同时防止对同一工程部位的审查,在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较为常见。 2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注意要点 2.1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各项文件 在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前,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对整体工程的施工合同进行了解,对合同中的各项规定以及招标文件等相关资料能够熟练掌握,以这些文件作为定制造价预结算合同的基础参照,而这个环节的实施好坏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工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2.2熟悉设计图纸 在进行造价的预结算审核过程中还需要对整体的施工图纸或竣工图纸进行熟悉了解,由于设计图纸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因此熟悉设计图纸,能使造价审核人员更好的熟悉整个工程中的各个部分,使之在进行造价审核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土建、电气安装等各方面的造价预算工作,更全面的对整体工程做出预算规划和更改意见。 2.3审核方法选择 由于每个工程的建筑规模、建筑工期、施工方法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能够根据不同的工程选择与之适应的造价审核方式。像是针对大型工程的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就不宜使用整体审核法,在工程拟建区域没有相似的工程进行对比时,也不能够盲目的参照其他工程使用对比审核法。根据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针对性的选择造价预结算审查方法,保证对各项目中的每个部分都能够做到数据的正确性,对出现偏差的部分进行及时的更正。 2.4工程项目与其清单的造价审核 在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过程中,需要对工程的各个项目的工程量清单进行熟悉了解,以方便在进行造价计算工作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项目特征进行具体数据的计算。另一方面需要核实实际的工程量与施工招标文件中的标准量是否一致,进行招标价格的造价审核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因此,在造价审核人员进行造价计价工作时一定要熟悉费率和定额的套用模式,根据大环境的走势,以及相关工程用材的经济环境变化,提出适当的造价预结算审核标准。 2.5工程过程中造价结算审核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结算,主要就是针对一些常用项目的结算,例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垂直运输机械使用费用,还有针对施工材料的价格审核。一般情况下对材料价格的造价审查需要参考工程当地的造价部分所公布的相关材料价格信息,以及向一些市场上的相关材料供应商、供应厂家进行询价,或者对一些与本工程相似的工程进行参考得出材料的单价,进行造价计算。 2.6工程竣工造价结算 在造价结算阶段主要是针对工程的费率计算、工程量计算、用材单价计算等方面进行审核。较为重要的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对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等相关合同文件的审核计算;②对工程的现场签证情况的审核。对工程签证的审核,是保证工程建筑双方实施工程变动的有力印证,在实际的造价结算审核过程中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3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做好工程造价预算和结算审核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促进建筑单位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加高效的完成预算和结算工作,而且能够促使建筑单位更好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耐心、细心的特质,在进行造价审核的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各方各面进行系统的考虑,针对工程中的各种问题作出最及时以及最适合的解决,促使整个工程造价工作能够高速度、高质量的完成。 作者:郇庆 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建筑造价论文:房屋建筑造价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房屋建筑市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发展速度之快,让人惊讶。但随着这种高速的发展,问题也随之产生。管理能力和相关制度建设一直跟不上,造成现在我国的房屋建筑行业比较混乱。而在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当中,造价控制也一直是一个难题。随着我国体制市场化的深入,那么房屋建筑行业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而做好房屋建筑项目工程中的造价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帮助房屋工程项目降低成本,还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当中存活下去。本文将重点讨论在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当中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房屋建筑;造价控制;问题与对策 在我国的房屋建筑市场中,由于发展过快,导致管理能力和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出现较多问题。尤其是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建筑造价的控制问题上。由于制度建设还不完善,行业内人员缺乏自律性,导致问题丛生。对房屋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产生重要影响。要进行对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造价的管控,那么就必须要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成本进行预算,优化配置资源。同时,对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造价控制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不断完善建中造价控制的管理制度。 一、房屋建筑造价管控中常遇到的问题 首先要对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的职责范围做一定的了解。房屋建筑造价是指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费用支出的审核与统计,防止出现资金漏洞给施工造成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房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从前期的招标决策阶段,到建筑方案设计,项目施工,以及项目竣工,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建筑造价的管理。所以,做好建筑造价的管理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目前各种制度还不完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对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不严格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往往不认真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要求,在工作中马虎应付了事。比如对于施工材料的价格以及受市场影响产生的波动不了解,相关人员上报多少就是多少,很容易给房屋建筑工程带来损失;对于项目工程造价费用的预算和估算不重视,相关规范要求不明确,给工程造价的管控带来混乱;在某些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当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时,没有统一的指标要求,造成工程造价预算与实际工程预算不符,这样,要么会在工程审核计算阶段导致工程无法完成审核,要么会因为造价预算过低导致工程延期或出现质量问题。 2、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制度不完善 在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市场中,相关管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严重退化,不思进取,管理理念严重与行业发展脱节,导致在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算时,没有标准的操作规范,只能是东拼一点西凑一点,这样计算出来的工程造价要么比实际工程造价高要么比实际工程造价低,会对房屋建筑项目产生重大影响。而在签订房屋建筑工程合同过程中,双方对于工程造价的预算也不重视,对于很多施工材料的价格,双方的责任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到了竣工阶段进行结算时,又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房屋建筑工程无法完成审核。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签证的管理程序也不符合相关的操作规范,责任不明确,不严谨。这样会导致在对工程造价进行估算时出现严重偏差,这会直接给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产生重大影响。 3、目前房屋建筑市场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企业在招标过程中都没有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比如列出竞标建筑施工方案的详细过程、表明标底等。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仍然不够具体,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有些竞标单位没有明确的标底同样也能中标,而且这一过程根本没有通过当地的招投标监督管理机构的确认,合同上是否表明双方的责任,是否完成对工程的定价,双方是否合同价款,都不得而知。那么这样,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是否能得到保障,同样也值得疑问。如果按照正规的程序进行,那么就要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表明标底,详细列出投标的文件、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及对工程造价的估算值等。这些内容的确定,对接下来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一点,还需要我国相关的监理部门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加强监督监理,保证各项工作都顺利进行。 4、房屋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我国的房屋建筑行业中,从事建筑造价管控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很差,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又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这样会给房屋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通过调研发现,在目前的工程造价管控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的所占的比例只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都是从业人员都是高中或以下学历。 5、对造价控制中审核补严谨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对施工过程中施工环节的监督审核马马虎虎,不严格。比如对于土石方工程量与单价不清楚,对于脚手架、门、窗等部分的方案设计和费用也不清楚。这样,既无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同时对工程质量也会造成隐患。 二、针对工程造价中常见的问题解决 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 在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首先加强相关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工程造价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有标准可参考,是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目前,由于很多主管部门存在的利益冲突,很多制度、规范的制定只是一种摆设,内容有很多冲突的地方,这一点需要注意。在实际操作中,要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区别对待。 2、完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决策阶段包括房屋建筑工程的招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合同签订阶段。在这一阶段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人员要结合实际,对房屋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的预算,预算时要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比如工程量清单法。招标阶段完成后,要详细计算施工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程造价预算,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与招标方详细讨论,双方一致同意后方可确认。否则会给后期的建筑工程的施工造成困难。还要注意要设计合理的分表方案,减少不同标段之间的纠纷问题。 3、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造价控制工作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造价管控。这一阶段是整个房屋建筑项目工程当中资金耗费最多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施工材料的采购方面。要切实做好工程造价的管控工作。为了避免相关人利用工程材料的价格波动进行虚报,那么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工程造价管控人员应该多做市场调研,对于施工材料的价格波动多作了解,采购优质的施工材料,并与生产商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4、在结算审核阶段做好工程造价管控 结算审核阶段是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尤其要做好工程造价的管控工作,避免出现差错,给整个工程带来重大损失。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审核时要注意构建一套完整的审核机制,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规范要求操作。审核内容要全面,细致,要确保审核与监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伴随着方式建筑施工的各个过程,工作内容繁琐,综合性较强。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细节。同时,还要注意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构建统一的标准规范,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合理,为房屋建筑项目工程的建设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作者:唐克静1 赵程程2 吴彬3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造价论文: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建筑造价管控措施 摘要:工程建造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一个行业,由于工程建造环节设计的内容十分的多,所以导致建筑工程的进展比较缓慢,而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采用工程量清单模式进行建筑,可以有效的管理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有助于工程建筑造价的管控。同时也可以减少工程的施工成本,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十分的重要,也是目前建筑工程造价最重要的管控技术。所以要根据工程量清单模式的特点,为工程建筑的造价制定管控办法,有助于建筑行业发展。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模式;建筑造价;管控 建筑行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采用合理科学的管控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的建筑的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提高建筑的经济收入。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的管控主要是以工程量清单模式为主。利用工程量清单,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每个环节的成本都能够掌握,对于整体控制工程成本十分的重要,所以,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建筑造价管控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的对工程造价计算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概述 1.1工程量清单模式的程序 工程量清单模式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十分的有帮助,而且其程序就是对工程清单项目进行统一的设置规则,摈弃给根据每一个项目,图纸以及招投标等要求,计算出工程量清单,为工程建筑进行计算成本造价,对每一个项目的材料的数量,价格以及定额多少都要制定做详细的数据,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的整个工程的成本,才有助于工程造价的准确性,让建筑商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 1.2工程量清单模式的特征 工程量清单模式具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所以能够制定出准确的建筑成本造价。而其特征主要就是采用综介单价的形式进行评估造价,而后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一步的控制都得益于报价的准确情况,能够反映出施工场地的情况,同时其报价也是符合自身的实力的,不会影响到建筑商的正常发展。最重要的是,工程量清单模式可以利于风险的介理分担,减少工程风险,最后有助于相关人员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够及时解决出现的任何情况。 1.3工程量清单模式与传统定额模式的区别 工程量清单模式与传统的定额模式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也就是在造价相关的项目中,工程量清单主要是依据自身企业的实力以及工程的实际需求量而制定的数量,具有可控性和调整性,比较准确,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而传统是定额模式,对于每一个项目的设计都一个固定的数量,而不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的。因此,工程量清单更符合现在工程建筑的成本造价的设定和计算方法。 2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解析 2.1工程量清单模式下业主的工作重点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对建筑进行成本造价的控制,其工作重点主要在于对成本控制,和每一个项目环节的材料数量的控制和价格的确定。业几十说,有关人员应该注重建筑造价的过程和结合,而不是单独重视某一个环节,同时要注意市场上的材料价格的变动,和自身企业的实力,并且根据需要的材料数量进行报价和分析,以便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实施。而且能够帮助建筑造价更加的精准,提高建筑商的经济收入。 2.2工程量清单模式下业主的风险管理 (1)工程招投标环节。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的控制,首先要保证承包商在招投标的环节,就有一定的应对策略,要精准的计算出应该填写的清单报价,对于建筑的成本造价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准确的估算,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中标的几率。其次业主也要在招投标的环节具有一定的应对策略,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招投标的文件进行审核,保证招投标的工作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而且要保证中标者是符合标准的。 (2)合同约定环节。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首先要确定承包商在签订合约的环节具有一定的对策,不紧要建立计量控制台账,还要规定在每一个付款周期过后,要对台账进行计算和完善,减少出现错账的机会,而且一定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字,才能保证台账进行变更,尤其是在工程进度和材料有变化的过程中,台账更需要相关人员签字才能变更。其次是需要业主对合约环节有一定的对策,要建立相关的合同保障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在出现以外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处理。 (3)合同价款调整环节。在确定利用工程量清单对建筑进行造价的时候,就要有承包款的调整环节,也就是说承包商需要对价格调整环节具有相关的对策,在出现工程变更的时候,需要借助于台账来了解工程的变更内容和价格。同时还要对做好工程索赔的工作,预防因为某些变更导致业主提出索赔的情况,同时也能及时的进行处理。而工程变革和工程速配的对策,都关系到建筑商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收入。 (4)工程计量支付环节。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在一定时期结算工资以及相关的款项。所以,承包商在支付环节,需要制定相关的策略,能够保证每一个项目环节的资金都结算到位,不会出现拖欠的现象。而且一定要展昭制定的支付款项的时间进行付款,同时对与款项的支付要进行动态记录,这样才能保证减少出现错账的机会。而且业主在衡量支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计量的数据进行检查是否有错漏。 (5)竣工结算环节。建筑工程竣工之后,需要进行统一结算,而在结算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资金运转到位,才能定时的解决工程资金结算的问题。不仅需要承包商在场对工程进行结算,还需要业主出面进行监督,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结算资金出现问题的情况。 3结束语 我国的的建筑工程快速的发展,而且对工程的成本控制方法也在不断的改变。尤其是在发现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可以有效的管控建筑工程造价,能够控制建筑成本,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的重要,所以,利用工程量清单模式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帮助建筑工程精准的计算出每一个环节的成本价格,对于建筑的整体造价也是十分的精准的。因此,要掌握工程量清单模式的特点以及方法,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十分的重要,对于建筑工程顺利施工也十分重要。 作者:唐克静 赵程程 吴彬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造价论文: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 摘要: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为研究建设项目,以实现在成本和过程监控进行决策规划建设项目的来控制成本。过程控制包括建设项目的监控目标的全过程。我们需要在决策阶段项目成本控制,需要控制过程投资金额为优化项目成本调整的标准偏差,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标。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全过程,本文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造价分析与监控的每一个结对所处的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来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保证工程的成本最低。 关键词: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监控 我国房地产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楼房的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的造价分析就在其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基于全过程的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贯穿整个建筑的始终。虽然建筑业发展的比较迅速,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漏洞和缺陷,建筑造价分析就是其中的例子。相关企业为了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不断地对建筑造价分析提出更高的要求。 1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现状 1.1市场机制不规范问题。虽然建筑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到目前为止市场交易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规范和法则,造成在交易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和纠纷,很多企业之间存在一些不良的竞争,相互私下压低承包的价格,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会把原来较长的工期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还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整个工程分成很多部分[1],分别让水平不同的公司来承包建筑,这样就会使整个的工程质量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降低工程的质量。这种施工的单位一味地降低施工成本来增加本公司的竞争力,完全没有考虑到工程的质量问题,并且建筑方面并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机制,就使这种行为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1.2对施工企业的信任问题。在大多数认得印象中,施工企业的年龄越大,其施工的质量就有一些保证,导致很多的新兴企业没有办法进行下去,在公司的刚刚起步的阶段,就处于一种信任度极差的企业。对于那些历史比较久的企业也会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因为企业的实际工作水平并没有想象的高,很可能会令很多雇主失望。这个问题在建筑业的市场中面临着无形的危机。 1.3预算造价失误问题。预算造价失误问题在建筑业也是时有发生的,这样就会导致投资过度,给雇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造价失误存在很多方面的事情,可能由于将前期的建设项目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而忽略了后期建设,导致预算超标,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的造价,严重的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4造价分析存在漏洞。建筑工程包括很多的环节,一般包括几个主要的环节如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造价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其实工程设计阶段是决定工程价格的基础[2],现在很多人认为设计阶段并不重要,工程质量全部都是与建筑施工阶段有重大联系,其实建筑设计在建筑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工程设计不合理,就会大大的增加了建筑的成本。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低,施工单位资金不足,施工单位就会采用很多方法来增加施工的费用。工程的验收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单位由于验收不及时审计不够准确,导致很多的建设资金流失。 2全过程造价分析的原则 2.1设计阶段的控制原则。设计阶段是最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步骤,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的基础,设计阶段以后的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运营阶段的造价都是以设计阶段造价为基础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对于整个工程造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保证在施工阶段和验收的阶段发现一些造价不合理的问题,从而需要修改设计的土质,导致重新建造或者拆修工程,耗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各个环节施工造价原则。校对法是很多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的方法,在很多的工程造价管理时,要随时进行校对,以此来降低工程控制出现问题的风险。如果工程造价的实际控制值与设计预想的值有差距时,就要立即进行偏差的比对,找出产生偏差的环节及原因,找出控制造价偏差的解决办法,降低由于造价偏差带来的风险。 3基于全过程的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措施 3.1完善市场建筑造价市场分析机制。现如今的《建筑法》还不够完善,虽然建筑工程造价分析与监控都是完全依照国家的法规进行管理的,但是还有很多的事情法律上并没有进行明文的规定对于一些招标的法律、施工的劳动合同等方面都没有一定的明确规范[3],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些法律,使建筑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最好是在每一个建筑阶段都有一定的限制,这样就能够保证建筑市场平稳的发展。 3.2加强各阶段之间的联系,增加配合。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包含着很多的阶段,大多是这些阶段都会出现锯齿形的波浪状,也就是每个阶段的造价都会互相的牵制,一个阶段的造价增加,无疑会使接下来的一个或者多个阶段的造价降低,这样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对工程的各个阶段工程设计进行造价分析与监控。掌握住资金链条,严格控制每个阶段的资金使用,并且进行各项监督控制工作,还要加强配合,避免某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最终导致影响工程的质量。 3.3建立规范的造价分析与监控制度。在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业主都会有相关的监督人员进行全程的监控,并且好哦眼参与一些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这其中就会有监督人员对某个阶段的施工提出一定的意见和要求,尤其是资金控制这方面更加重要。这就要求建立规范的造价分析和监控制度,既要使施工单位按照合同顺利的完工,还要保证业主所派遣的监督人员的干涉不能影响到整个施工建设。制度还应该保证施工的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发言权和主动性,避免监督工作人员在建设中提出更多的要求,导致施工过程出现终止的现象。要将决策阶段的造价分析进行明确具体的规范,做到精益求精,极大的降低不确定因素对整个公的影响。设计的阶段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工程的造价,在施工的验收阶段,要将设计好的方案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很大的不同,就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如果施工单位将原来设计好的图纸进行擅自改动,或者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准许,预算超出造价,验收审核将不会通过。 3.4在各阶段做好造价的分析与监控工作。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建议瞎用严格限制数额的条件下进行,要使用合理的招标机制,最好是扩大招标的范围,大量的找到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投资企业的经济收益。招标还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更多优秀的专业的方案,既能够减少设计的时间还能够保证设计的质量,也有可能控制成本。还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的时间,最好规定施工的时间,并且要求施工单位按时间完成工程,在最后的验收阶段,对工程的每一个小的细节都要进行精确的核算,最后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验收并且支付一定的费用。 4结论 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并且其在建筑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想要保证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就要严格控制建筑的造价分析与监控,虽然我国的建筑造价分析和监控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这都需要建筑市场和政府部门严格要求和不断完善,积极的创新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建造出更加健康的建筑市场。 作者:田启星 单位:江苏弘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节能建筑造价成本分析 【摘要】节能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建设工程领域所有的管理工作都要朝着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目标努力,这也包括工程造价的管理。本文通过辨析节能建筑的内涵,分析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要素,提出工程造价管理适应节能建筑发展,应对建筑节能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节能建筑;工程造价;成本 0前言 当今世界,能源已成为各国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国家未来生存安全都极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由于建筑物是个能耗高的产品,建设速度加快和片面追求高利润或高舒适度会导致资源消耗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在无限的需求愿望和有限的资源供给之间寻找一个适当的结合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节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节能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管理的重点目标之一,所有的管理工作都要朝着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目标努力,这也包括工程造价的管理。 1节能建筑的内涵 建筑节能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发达国家为此进行了长久的努力,将建筑节能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并制订了符合本国建筑节能要求的法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自从1973年发生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之后,在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概念和内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强调“建筑节能”(Energysavinginbuildings),到随后又提出“在建筑中保持能源”(Energyconservationinbuildings),意思是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直到近来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Energyefficientinbuildings),也就是说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省,而是从积极意义上提高利用效率。主要表现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建筑的功能保持热能、减少能耗,或用少许增加的耗能量来满足人们迅速增加的健康和舒适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建筑节能观应以提高建筑物能量效率,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既满足人类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又减少建筑耗能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进而推动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节能涉及的领域来看,建筑节能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节能不仅涉及建筑设计方案、能源需求、生活质量等问题,还考虑了整个建筑对资源、环境、气候、地理条件、维护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即考虑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流动、使用情况,是将建筑物的节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狭义的建筑节能通常对建筑构(部)件的组合、加工、建造及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关注较多,尤其是建筑运转过程中的能耗,侧重于某个建筑物本身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具体而言,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满足节能标准的建筑。要求门窗、墙体等使用的材料保温隔热性能良好;自然通风与人工通风结合,兼顾每个房间;尽量采用自然光,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等均按程序集中管理,逐步达到智能控制,从而实现建筑建造和使用的全面、全寿命期节能。 2节能建筑造价的影响因素 节能建筑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都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即使有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比如太阳能供水,由于建筑成本相对较高且没有统一的使用标准规定,所以,这部分投资对于开发商来说还是属于增量成本的的范畴。而在市场没有达到足够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时,节能建筑的价格一定是比普通建筑要高出不少的。 2.1维护结构节能 维护结构的节能成本包括墙体、屋面保温系统的成本,节能门窗的成本,遮阳系统的成本,以及其它一些综合性质的措施,比如种植屋面、呼吸式幕墙等的成本投入。据建设部对试点工程的设计计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在围护系统方面造价增加了50元,是土建造价的5%;在供热采暖系统方面造价减少了40元,是采暖系统造价的18%。抵消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只增加10元,提高的幅度是1%。 2.2可再生能源 节能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利用措施的成本投入。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相对成本较低,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增量因为材料以及技术水平的原因,价格还是属于较高的,对于一般的开发商来说还比较难以接受。地热利用主要是通过地源热泵或者地下铺设通风管的形式,技术相对成熟,但成本较高。风能、生物能也属于目前成本很高的技术。以地源热泵系统为例,该系统是将中央空调系统、地板采暖和生活热水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环保系统,运用大自然中免费的可再生能源,向住户提供20°C~26°C的室内恒温,并且兼有24小时的生活热水供应。这个利用地下水产生的热能进行供热制冷的节能系统,可比传统空调节约能源50~60%。 2.3节水措施成本 2.3.1中水利用 中水利用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水集中起来,经过恰当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再回用于小区的绿化灌溉、车辆冲洗、道路冲洗以及家庭坐便器冲洗等方面,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北京、成都等省市已经先行推广使用,成本不高但效果明显。 2.3.2雨水收集利用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在国外,德国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对于雨水的资源化和雨水收集利用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其经验和方法,对于我国大部分城市特别是那些严重缺水的城市很有借鉴意义。雨水属于优质水,收集和处理成本都不高,是可以大力推广的技术。 2.3.3净水系统 这在国内已经属于比较成熟的技术,它通过系统定期排污等技术对城市自来水进行层层过滤,以达到可直接饮用的效果。目前成都市许多楼盘都在使用该技术。净水系统分家用净水系统和管道分质供水系统两种。单针对管道分质供水来说,安装成本是比较便宜的,并且技术要求也不高。在一个可容纳3000户的小区里,如果安装中央净水系统,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增加成本不超过20元,而在前期销售或后期使用过程中均可收回成本。 2.4室内环境措施成本 室内环境措施成本包括室内通风装置、建筑隔音措施、室内除尘措施、垃圾处理回收装置、分质供水等措施的增量成本。 2.5建筑智能化成本 建筑智能化成本包括居住建筑的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安保系统、智能物业系统等。 3节能建筑成本下降的潜力分析 节能建筑特别是住宅节能建筑的增量成本是有很大的下降空间的,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3.1住宅建设成本相对提高 国内住宅建筑的建造成本还比较低,目前商品房还主要以提供毛坯房为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人们对全装修房的需求以及住宅品质要求的提高,精装修、空调采暖等会成为住宅的基本配置,室内环境质量也逐步会归入建筑的基本投资。因此,住宅本身成本的提升会导致节能建筑增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而节能部品的标准化、产业化也会降低建筑成本。 3.2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政策逐步完善 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的价格普遍较高,特别是地热利用和太阳能光电技术的价格还是一般住宅建筑难以接受的。但是随着政策制度的完善,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会享受到更加优惠的补贴政策,太阳能并网发电甚至可以通过卖电产生利润,因此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 3.3设计和市场接受程度提高 与非节能的普通建筑相比,节能建筑形式上表现为能耗水平的降低,但其背后隐含的是相关技术的进步,是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但由于目前建筑节能技术水平较低,普及性不足,配套产品种类少,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导致节能建筑的开发成本仍处于高位。据住建部统计的数据,如果严格执行目前的节能标准(以50%节能标准计算),每平方米增加造价100~200元。而从长远来看,我国将全面实行65%甚至更高的节能标准,建造成本还将提高不少。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过提高建筑的销售价格予以消化,而在消费市场缺乏对建筑节能需求的前提下,价格较高的节能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在市场竞争中未必占据优势,而且房地产业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开发商也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压力,更不愿承担增加技术风险和额外成本去开发节能建筑。但随着市场和消费者的日益重视和接受意愿的提高,以及建筑节能部品和技术的成熟化、标准化、规模化,节能建筑成本的下降亦是可以预期的。 4基于节能建筑建造的工程造价管理新思路 建筑节能的要求给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工程造价领域应该开拓思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或预结算编制审查。工程造价管理要适应建筑节能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起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的概念和管理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拓宽思路: 4.1造价构成———考虑项目在寿命期内的使用、维护费用 目前一般只关注项目的建造成本,而不重视建筑能耗在未来使用中给业主和社会带来的持续费用。而建筑节能的效果和效益通常要在建成后的长期使用中体现出来。节能建筑的建造成本虽然在普通建筑造价的基础上增加5%~7%,但节能带来的的长远经济效益却远远超过这部分增加的造价。为适应这一要求,工程造价的构成内容除了设计、建造、设备等费用,还要将寿命期内的使用、维护、能耗的费用考虑进来。工程造价的构成包括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运营、维护、能耗费用,理论上是易于理解的,但这些费用如何计入造价也有一个标准的问题,如建筑物寿命期的确定,不同年度、地域、气候维护费用的标准、能耗水平、物业管理费用标准等,但这个问题不影响这些费用计入工程造价的意义,也不影响扩大工程造价概念的内涵,只是在具体技术层面上为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4.2计价依据———设置一些反映节能技术和措施的指标和参考标准 我国目前工程计价的依据主要是工程量清单及预算定额计价体系,其指向也是工程建造价格,节能概算、估算定额和指标尚不完善,设备价格目前也很少作为工程计价依据来发挥作用。这样的状况应该说是难以满足全寿命期造价管理和评价需要的。为适应节能要求,在工程计价依据方面至少有以下两方面工作要做:(1)将节能建筑的技术、材料消耗和价格纳入现行预算定额,即增加专门的节能项目,为建筑的节能部分提供易于识别的计价依据,同时也能体现出建筑节能的措施和费用。(2)设置一些能够反映节能效果的指标,如能耗降低率、增加的建造费用回收期等,特别是现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应适当增加一些节能指标和参数,将节能要求纳入建设项目的评价中来。 4.3造价计量———全寿命期费用的现值分析 工程造价的计算要考虑寿命期和动态性,即包括项目的建造费用和寿命期内的各种使用费用,并按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得出综合造价。这个综合造价和现行造价内容有所不同,但从节能、可持续发展、绿色等角度考虑,这个费用是更适于这些要求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美国的经验是“初期成本”只占到寿命周期成本的5%~10%,而运营和维护成本占到60%~80%,对于品质好、能耗低、维护省的长寿命住宅来说,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这实际就是建立起一个新的工程造价概念(或者说是新的成本观),这个概念更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需要。 4.4造价评价———从寿命期着眼,不仅比较建造费用,也要比较使用费用 在上述基础上,对建筑工程造价高低的评价就不只是现行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而是要在全寿命期的框架进行,比较从建造到使用、报废全过程的综合费用,全过程费用低的项目才是低造价的项目。造价的控制不仅是建造费用的控制,更要考虑建成后使用中的能耗、维护等费用,这是新视野下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将这一目标扩大到项目的全寿命期,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比较。 5总结 节能建筑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还将长期性地节约居住者和开发者的使用成本,将是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因此,应尽早将节能要求及其具体表现纳入工程造价的管理和研究中,树立起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的概念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目标管理等理念,跳出单纯的、静态的“确定与控制”思路,这样工程造价才能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更好的发挥作用。 作者:邱洁 单位:武汉统建城市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工期压缩控制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建筑业发展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在的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着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工期不符合要求的现象,直接制约我国建筑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中造价高和工期长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探讨解决的对策,旨在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业;工程造价;工程工期;压缩控制 我国从上个世纪开始进行建筑业改革,从最初进行的建筑业投资渠道、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的改革到现在的项目招标、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及实施建立工程项目的监管体系。但改革的具体实施没有深入到建筑工程造价和工期的管理,对建筑市场发展推动作用不明显。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能对现在建筑工程的造价和工期进行科学的配置管理,也是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机遇。所以,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中要特别重视对工程造价和工程工期的压缩控制。 一、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和工期的控制 (一)造价与工期结合 我国建筑工程的改革很早就开始实施,由于不能得到相关健全政策的支持,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问题。例如,在对工程项目进行投资时,投入的资金过于庞大,而施工单位不能在规定的工期完成施工,所以造成资金的回收期限长回收的难度增加,建筑工程开发的风险也增大,所以工程项目中的工程的造价和工期成正比(如图1,其中P1、P0、P2表示不同的工程施工方案;T表示工期;T1、T0、T2表示不同施工方案中的工期长短;C表示工程的造价;C2、C0、C1表示不同方案中工程的造价)。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造价和工期的相互冲突的原因,主要就是我国在建筑工程方面没有稳定的政策,以及工程实施的各单位之间的信誉欠缺。在一些建筑工程体制成熟的西方国家,在造价和工期的管理上有很多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当前我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传统的成本控制进行改革。 (二)成本管理的局限 我国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有专门为造价人员设置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心。但是成本控制中心有土建和安装两个不同的行业,其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规定是不同的,以至进行建筑施工材料采购,很难符合两个行业之间的预控标准。还有通过贿赂和扰乱控制在项目投标的过程中低价中标。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造价和工期的严重脱离实际的标准规范,使得工程的成本管理失控。 二、我国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一定要对工程造价和工期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但是,在进行对造价和工期管理控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第一,工程造价和工期管理体制不健全。一般情况下,工程的定额是统一的,是由政府进行定额的编制实行统一颁发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各级政府对工程定额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把握尺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工程实施的矛盾就会突出。各个单位也没有合理的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相关的部门也没有办法进行仲裁。 第二,落后的计价方式与建筑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化,但现在的建筑市场仍然以计划经济模式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招标和投标的主要工程成本的计算模式。定额已经具有一定的预算性和全面性,很难做到每个方面都能作到完善,不能保证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同步发展,一般情况下,会存在发展上的滞后,且实际操作的性能也会在较差。我国现在的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主要是依据政府部门的相关的定额消耗量,竞标的施工企业只会把其作为一种参考,所以不能充分反映参与竞争企业的实际消耗和技术管理水平,不利于形成企业间公平竞争的环境。 第三,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缺乏监控。现在我国建筑市场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格局比较混乱,工程建设单位之间的存在很多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很多工程的施工单位不会遵循工程施工进行的规律,盲目的对工程的造价和工期进行改动,直接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改变整个施工工程预算的成本,造成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我国在工程造价和工期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监控,使一些施工单位投机取巧谋取经济利益,而忽略工程的整体质量。 第四,与国外先进的管理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外建筑市场的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的。而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化,但是建筑工程应用的成本管理方式依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我控制的经验依然和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外很多建筑工程造价和工期的管理都是由专门建立的成本管理控制机构来进行科学评估,但是在我国,进行成本分析都是由一些施工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代替完成,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造价和工期的管理控制体系。现在我国还是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对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控制经验了解较少,所以我国的建筑市场应该及时的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改进的节奏,为我国的建筑行业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建筑工程造价和工期控制的相关策略 (一)重视后期安装 在建筑工程土建工程完成之后,后期的安装工程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安装工程的进行,一定要严格按照安装图纸来进行。安装图纸一般是由建筑工程的诸多单位多个技术人员进行绘制,所以安装工程的施工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严格进行。现在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项目比较重视土建工程的进行,对安装工程的施展没有特别重视,从而造成工程项目的施工后期阶段施工程序的混乱。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消防系统、电梯、水电系统等安装工程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整体的质量,以及工程的造价和工期。 (二)赶工期的价量状态 如果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是通过特殊途径低价中标,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更容易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当后期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工程的延期,所以有时候施工单位为了你能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就会进行后期的赶工,但是这样就会是建筑工程的质量更容易出现问题。建设单位有时候也是为了经济利益,对施工单位的行为视为不见。这样就会造成造价和工期的管理出现混乱,导致前期土建工程赶工的对资金的浪费过多,对后期的安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对施工单位施工进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施工的进程在计划的工期内顺利完成。 (三)造价工期的控制策略 造价工期的控制策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第一,在工程的实施中,要有多个控制成本计划和方案。第二,在多个成本控制的方案中,进行最佳方案的选择。第三,协调设计方案与施工利益方之间的矛盾。第四,进行签证的控制。第五,就是加强对施工各方和采购流程的管理和控制。第六,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单位间班组专业有机施工。第七,就是要严格的控制造价和工期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第八,就是一定要注重进行施工工程项目中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是我国建筑市场的造价和工期的管理和控制的体制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阶段,没有对国外先进的市场经济下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进行借鉴和应用。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作,必须要得到政府有效制度的全力支持和配合,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问题,更好的推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 作者:李静 单位:太原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房屋建筑造价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房屋建筑得到了大力发展,本文主要是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房屋建筑的造价管理现状和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造价管理;对策 1.房屋建筑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1.1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我国对房屋建筑造价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关规范,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建筑业的工程造价问题。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却不尽人意,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也使很多高质量的新型施工材料以及崭新的制作工艺不断的出现,在对这些材料进行定额换算时,经常的会出现偏离了实际价格的情况,由于定额计价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导致实施的建筑施工方案设计评估的费用高出实际施工的费用,这对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带来相当严重的影响,这也导致很多的施工单位只注重工程的利益,而忽略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意外情况等的正确评估。 1.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多工程造价的预算与实际存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出现这样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问题,随着社会科技发展,房屋建筑的相关材料在市场上的价格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管理人员却不去进行市场调查,只拿出传统的数据做为参考,使得预算设计不再适应现今的发展,导致在实际的造价控制上不科学,进而不利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1.3市场竞争不规范 有很多建筑单位为了能得到施工任务,不得不在承包施工项目时,把价格降低,通过价格优势来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久而久之这种现象也在逐渐的加剧,建筑行业的交易市场也愈加混乱,这给房屋建筑造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市场竞争的不过范,恶性竞争日益严重,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4施工变更的随意性 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谋得更大的利润,不断的更改施工图纸使建筑施工的周期不断的缩短,图纸是建筑施工的根本,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纸的不重视,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质量,施工现场缺乏施工的有效管理,将会导致施工变更的随意,对工程造价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对策分析 2.1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筑行业也是如此,为了能更好的保证房屋建筑造价的质量,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并且要严格的执行,不要作为摆设,要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不足,不断的去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另外,还应该借助于互联网,建立建筑行业工程造价数据信息系统,扩展信息化的咨询服务,使工程造价与信息挂钩,更方便管理,促进房屋建筑造价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2.2推行推行限额设计 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值做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原理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结构设计人员在确定梁、柱截面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方面,要在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下尽量减少钢筋用量,降低房屋建筑的总造价,如设计中一些非受力构件可按规范构造配筋,但该加强的地方一定要加强,即限额设计并不是一味的考虑节省造价,更多的是要满足建筑的安全性。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方案的不同导致工程造价成本有时相差很多。设计单位可以实行设计质量奖优罚劣制度,为了推行限额设计可以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可比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定最优方案。 2.3政府规范管理制度 为了避免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需要政府对建筑市场进行统一的管理,尤其是对建筑行业工程造价方面的控制。政府需制定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对影响到建筑市场竞争公平性的企业,要严厉制止这样的企业投资,要确保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管理质量,根据现今科技的发展形势,政府可以为企业设计工程造价的咨询体系,为每一个建筑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信息平台。 2.4提高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最基本的财务预算能力,并且,还要具备市场的形势分析能力以及工程设计等能力。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为能满足建筑行业的市场,提高工程造价的质量,还需要房屋建筑造价管理人员具备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在现今多元化的市场发展下,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助于房屋建筑的良好施工,确保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2.5推广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房屋建筑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房屋建筑建设整个周期内的工程造价管理。通过对竣工房地产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算依据,合理确定房地产工程的静态投资,并充分预测考虑动态投资,确保建设项目资金充足。推行限额设计来加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工作,在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及竣工验收时对因设计方案改变而影响造价的设计变更须经原项目批准机关认可。对于未经批准同意而擅自更改设计图纸、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等造成的费用,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 3.结束语 本文针对于房屋建筑造价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房屋建筑项目的造价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时的发现造价管理中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作者:杨波 单位:重庆对外建设 集团 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管理工程经济效益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现阶段企业都十分关注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来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同时不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本文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其次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特点和最终目的,再次论述了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造价管理;工程;经济效益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了经济的全面复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们十分关注造价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完成进度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在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必须以国家的相关要求为标准,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合理控制成本投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加强建筑造价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企业是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主体,建筑企业应该意识到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看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负责建筑工程项目资金配置等工作,建筑企业的工作就是完成政府交代的任务,建筑工程项目的最终收益不属于建筑企业,属于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负责整个建筑项目的建设工作,成本投入需要企业来完成,最终的收益者也是建筑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二,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开展全过程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造价管理就是一种全过程管理,这主要是因为造价管理工作涉及整个项目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总的说来,造价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也是十分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三,现阶段,我国的好多企业都无法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造价管理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具有了工程造价咨询市场,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咨询单位的工作还不是很完善,无法做到让客户完全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建筑企业往往都会选择自己来完成造价管理工作[1]。 2.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和目的 所谓建筑工程造价指的就是企业在建设该项目时全部的成本投入,如何管理和控制成本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总的说来建筑工程成本投入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分别是建设安装成本、设备成本以及除此之外剩余的其他成本。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所有阶段,成本造价管理的具体工作目标就是在企业预期投资额度内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等。具体来讲,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成本投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这就要求企业在正式开始施工工作之前,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合理的估算和预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在正式的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对各种人力和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控制成本投入,保证成本投入在预期范围内,这样才可以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三,关注单一项目和分项目,它们的成本投入也是企业需要合理控制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造价管理工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3.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合同不完善、人为失误、施工过程不规范以及财务管理有漏洞等等,下面分别具体的介绍一下。 3.1合同不完善 合同对合作双方来讲是十分关键的存在,它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合作双方认同了合同中的所有条款,签订合同之后,双方就必须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然后,就现阶段而言,好多企业制定的合同都不够科学合理,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导致了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资源方面,合同中会存在和造价管理相关的规定,这些规定必须是明确的、合理的,如果在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中出现了问题,那么企业就无法正常开展项目工程的预算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所以,企业双方必须重视合同,保证合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 3.2人为造成的造价管理失误 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影响着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大公无私的,以企业的利益为关注点,不能过分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必须能够保证造价管理工作处于正常状态中,通过正常的方法开展相关造价管理工作。如果承包商出现了不正常的手段,那么企业就无法保证预算工作的正确性。此外,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专业的,拥有造价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缺少造价管理的专业人才,好多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无法胜任该项工作,他们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也不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正确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导致人为失误经常出现。 3.3施工过程不规范 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的所有阶段,尤其是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按照项目计划开展施工工作,将成本投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但是,现阶段,好多施工单位都存在施工不规范的现象,具体来讲包括对施工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对施工材料的用量过多等等,这为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3.4财务管理有漏洞 建筑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缺陷,那么就会影响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直接影响造价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能够胜任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必须具有职业道德,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3]。 4.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措施的强化 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还能提高企业最终的经济收益。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造价管理的强化工作: 4.1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建筑项目的所有阶段,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就必须开始重视造价管理工作。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正常开展相关工作。在实际中,有些企业不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预算不够合理,成本投入完全超出预期。我国企业过分重视最终的预结算工作,忽视在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公开招投标是现阶段收集建筑设计方案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大量的设计方案中选出企业满意的一个,企业在考虑设计方案时一定要同时关注设计方案的质量,以及整个项目的预期成本投入,根据方案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评估。 4.2重视编制工作,促进概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编制工作是保证造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概预算编制对整个项目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这样说,工程项目的开展必须按照概预算编制来进行。只有概预算编制是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不断提高概预算编制水平是企业必须要做的工作。首先,企业要意识到概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概预算编制的重要地位;其次,保证开展概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他们必须能够胜任概预算编制工作;再次,在进行概预算编制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施工现场情况、施工地点的交通情况等等。最后,负责概预算编制的所有人员必须做到团结协作,保证最终的概预算编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3控制施工阶段的投资,提高管理水平 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不断提升施工中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必须做的工作。第一,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相关人员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第二,根据设计方案,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第三,施工人员需要和设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反映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在预期的成本投入范围内顺利开展。 4.4重视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在项目的竣工阶段,双方需要根据一系列的凭据来验收整个项目,保证各个阶段的成本投入的有效性。在竣工阶段开展严格的造价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企业的切身利益。 5.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希望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蔡小萍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管理工程经济效益提升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随之建筑行业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以极快的速度成为我国重要的行业之一,使得在安装工程方面所涉及的造价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建筑安装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基本点,进行详细地分析。 关键词:工程造价;经济;效益;建筑;管理 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涉及材料和人员多、不确定性强的特点,其影响因素既有自然环境因素,还有设备和人为因素,因此要使建设项目能够实现既定目标,就需要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1加强建筑造价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范围较广的管理工作,其对建筑工程的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目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来看,管理的内容没有涉及建筑工程完工投入使用之后的运维工作,重点管理的内容是工程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各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一个工程造价管理的完整性既包括工程建设本身所需的成本,同时也包括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期的运维成本管理,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电力能源的需求量日益高涨,国家加大了对电力工程的建设力度,以保障电力供应的及时性。伴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不仅关系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关系着国家利益。因此,加强对电力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是新时期电力企业良好发展和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建筑造价管理加强的措施 2.1采取新的体制 如何保障建筑造价管理的不断优化,其中体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建立健全造价相关体制和机制,对于部门的分工和内部协同工作充分明确,制约相关违规现象,强化相关机构管理,并且完善造价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对于合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制化原则和合同的规范,实现造价管理的制度化、正规化和合理化。 2.2方案实施 在工程项目中,设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在目前大多工程项目中,除了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施工示意图的描述之外,我们还要准确处理建设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杜绝后期施工过程中加大材料、人力和物力的过损耗,减少资源浪费。项目部应严格劳务合同工程内容和工程数量变更的管理,对于不增加合同收入的变更严格执行变更审批程序,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劳务合同计量数量严格区分清单数量和变更数量,并按程序逐级签认。项目部应严格非劳务分包合同承包内容的物资、机械设备使用和消耗管理,明确材料设备、机械台班耗用标准和奖惩规定,严格计量控制,对超耗、超用的严格按相关规定处理。项目部应严格零星用工和计日工管理,对于包含在分包合同工程内容的临时用工严禁另行计价;临时用工和计日工不得超过合同或内控标准。项目部要严格执行劳务合同不预付工程款的管理规定;中期付款要严格先计价后付款的原则,且付款比例以计价总额的85%控制;工程全部完工且验收合格,付款比例以计价总额扣除质量保证金额度控制。质量保证金根据合同约定返还。 2.3风险预控 各相关部门根据施工方案、设计变更及形象进度、现场条件等因素引起相应的工程数量变化,对相关成本因素和工程数量管理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工程技术管理部门确认各成本责任中心责任范围以外变化数量,提交总工程师审核、项目经理审批调整责任成本预算,成本责任中心相应调整责任数量台账。风险管理与创收增效相结合的原则:项目部应充分辨识、分析工程数量变化潜在风险,组织开展工程数量风险防范预控管理,制定增收创效等风险防范方案并严格执行。加强施工各环节成本的预测预控。所谓的风险控制常见的控制方式有风险管理计划中的预控和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权变手段,另外风险监控也是一项常见的风险控制手段,通过对项目风险的阶段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充分研究和了解进行科学的管理,识别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收集相关风险信息,从而实现对项目风险的控制。具体的措施包括,细化施工方案,通过预测,能够找到真正费用控制点。具体做法是在每一环节施工前,项目部根据内控成本及工程进度预测施工部位及相应的实物量,通过预算确定收入。根据各项经济指标做出相应的控制方案,实现成本的预测预控。 2.4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造价管理也叫作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指的是从建筑工程决策阶段到工程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以及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维护阶段的所有涉及工程造价的业务活动。相较于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全过程造价管理具有范围广、内容深、系统性较强等优势,目前已成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使用模式。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具有可审计跟踪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是涵盖了建筑工程各个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一种管理形式,其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内。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应积极采用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将工程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5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创新 工程经济管理创新对严格监督建筑质量、认真掌控工程造价起着重大的规划作用。兼顾造价成本和使用成本,重视在全过程成本里面的使用成本的比重,建筑的成本有正常使用期限之内的消耗和维护运营应付出的成本以及该建筑一次性建造的所有成本,对此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并加强了管理,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漏洞亟待解决,从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来看,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和使用及维护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前提将造价管理进行更新优化,建立全新的管理意识;建立新一代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遵照建筑节能的规范和要求来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有关于节能建筑在工程造价方面的信息体系,用市场经济加强这一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得到良好发展。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利用信息上的优势对其进行引导,社会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完善节能技术并以此提高自身竞争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造价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相关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综合着手,最终推动造价管理的不断完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贾立辰 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造价论文:建筑造价工程经济效益提升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发展,作为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位于不败的位置就要提供出质量过硬且价格低廉的产品。所以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同时结合笔者工作的实际经验,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要素,介绍了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等,这些内容对于现今背景下我国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及其控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有关人士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造价管理;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发展,作为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位于不败的位置就要提供出质量过硬且价格低廉的产品。所以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同时结合笔者工作的实际经验,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要素,介绍了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等,这些内容对于现今背景下我国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及其控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有关人士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造价管理;经济效益 引言 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都在增强,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建筑工程项目属于综合性的工程,是通过不同任务来构成的整体,所以一定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技术以及经济内容,建立起完善的造价管理系统,从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细化管理和控制。通过动态管理的方式来科学的控制造价的全过程,确保施工企业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1建筑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发展及完善,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经济体制之一,同时极大的促进了行业竞争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工程造价领域也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和进步,这不单单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进行了对接,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建筑领域制度的更加完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筑造价管理,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建筑技术方面以及经济管理方面的联合展示,要在工程预结算阶段、工程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等相关环节做好造价的管理以及控制,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施工经济性的提升。依照相关的建筑工程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造价管理以及控制对于工程影响的程度达到了70%左右。所以,在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可以不断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从而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社会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及控制的措施 2.1增强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以及管理 为了确保有效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以及管理,建筑施工方要在工程建设初期就树立起预决算控制管理意识,同时按照预决算内容对建筑成本核算方式进行完善。工程预决算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成本管理的依据,所以对于工程预决算的管理要和工程成本管理充分结合,利用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来保证预决算控制的有效性。在工程建设初期要通过经验判断以及内部分析来挖掘出成本控制的潜能,同时对建设过程进行详细的成本记录,以便在后期成本核算时有较为详尽的参考依据。对于工程预决算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促进工程管理人员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施工标准,并能够发现潜在的可利用资源,从而能进一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同时,工程监管部门要时刻保持成本核算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工程经济效益以及工程建设质量。例如对建筑材料要采取严格的施工审核及监管,从而有效控制建筑成本。 2.2对于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1)必须要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大力促进标准化设计。建筑工程设计标准都是通过长期实际工作经验和具体工作结果得出的,实用性很强,对于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标准化设计能够节省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设计成本,若是很好的应用会对建筑工程设计有很大帮助。 (2)具体设计时采用限额设计的方式。限额设计指的就是按照建筑工程设计任务书内容中相关额度进行初期设计,然后按照上述初期设计得到的总额度进行施工设计的控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后期的设计标准主要是参考前期批准的投资额度来进行控制的,最终会达到总成本控制的目标。此种设计方法的实现基础就是在正式设计前充分研究,将投资的额度合理的分配到所有单位工程中,这样就可以从更加精细的角度控制好工程的造价。 (3)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完善优化。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优化在工程设计期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控制工程成本来说是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在进行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时主要应考虑工程的建设周期、工程的造价情况、人工和材料成本等。要进行多方案的对比,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选取设计方案,在保证基本使用功能和施工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成本。 (4)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工程设计工作。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技术(例如三维建模)可以提升设计工作的效率,也可以直观发现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从而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3对于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造价控制 (1)招投标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来说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属于控制建筑造价的基础性措施,也是最主要的手段。较高水平的招投标能够选出较为合适的施工企业,包括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以及价格方面等等,高水平的施工单位能够降低建设单位的各方面成本消耗。同时,较高水平的施工企业具有非常丰富的施工经验,可以帮助设计单位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这也可以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节省项目建设投入。 (2)建筑合同签订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类似结算方式等内容在合同签订时已经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结算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价款超标。在合同签订时通过高效的审查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合同漏洞,防止后期出现经济方面的纠纷。一定不要签订活口合同,以便能够控制投资中的不稳定因素。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明确合同风险的担负责任,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阶段的风险。 2.4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这一阶段相对于工程造价影响力有限,主要是按照前期制定好的程序以及设计内容完成实体的建造。但由于此阶段真正形成了工程实体,如果控制不够严格就会造成工程造价失控,因此也要增强控制以及管理。 (1)工程整体的建设过程管理要采用全过程跟踪控制。要委托较为专业的造价管理机构建立起投资监控体系,利用其专业方面的优势给工程投资方提供咨询服务,给投资方必要的参考意见,最终是要实现资金的有效投资。最后需要出具较为正规的控制资料,此资料要能够真实的体现出工程造价情况,给投资方进行参考,以便为其后续投资提供依据。 (2)施工方案要进行审查以及完善。在施工阶段,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以及优化可以最大程度上控制工程造价,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也能够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 (3)一定要严格管理工程变更的实施,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变更的出现,减少资金的不必要增加。如果因为原来设计原因造成工程不符合业主意愿的工程变更,特别是变更中涉及到较高费用的情况,必须要经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在施工现场进行核实,所有参建单位都同意后才可进行变更。如果变更时可以采用几种施工方案,还要对这些方案进行必要的甄选,找出最佳方案。 (4)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签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签证是必不可少的,若是现场签证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就会造成投资费用的损失。所以为防止此种情况的出现,现场的建设方代表和监理人员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记录,并且要熟悉合同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防止过多重复签证的问题。 (5)增强对投资偏差的分析力度,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在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的管理人员要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同时要对这些资料综合整理分析才能找到偏差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纠偏。可以通过几种方法进行投资偏差分析,包括:曲线法、横道图法以及表格法等等。投资偏差之所以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业主方面的原因、设计方面的原因、施工方面的原因和客观原因。这些原因中业主方面的原因和设计方面的原因是主要原因,是纠偏时重点对象,要进行重点控制。其中业主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没有明确的投资规划、手续不健全、付款不够及时和对建设相关方协调不利;设计方面的原因主要有:设计缺陷、设计方面的误差和设计标准的变更等等。而施工方面的原因要通过施工方自己承担,原因包括质量方面问题以及施工进度问题。客观原因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所以这两种偏差并非纠偏重点。 3结束语 由于建筑工程属于综合性较高的工程,所以要想顺利完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就需要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进行积极配合,需要对工程建设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从工程预决算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以及施工阶段等几个方面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从而充分发挥投资方的资金作用,使得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陈志昆 单位: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历史小论文:自主合作学习初中历史论文 一、自主合作学习理论 自主合作学习是目前国内教育界比较普遍适用的教学范式之一,让学生在教育中占的为主导位置,以人为本,让学生有过去机械性被动式接受知识变成,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范式应试的,师生缺乏互动,没有充分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成为为了考试的工具,成绩的奴隶,而不是为了兴趣。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引入自主合作学习。 二、自主合作学习利弊分析 (一)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之处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里,老师都是在教学范式的主导位置,学生是属于被动位置、次要位置。师生之间无法互动,严重压抑学生主动性无法提高学生历史成绩。自主合作学习的范式能够克服这一困境,有利于充分开发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 1.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习关键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让学生体会一个主动学习过程。历史学科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学科,是一种功能性极强的学科,具有自己的学习的规律。所以我们根据规律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分析历史人物之时,先讲述历史人物的发生事迹,在讲述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野史之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教学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课堂分组学习,让老师来指导学生学习,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说出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一个说完,让另一个去补充,最后组长做好笔记,加以总结,老师做点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兴趣。 2.自主合作学习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主导地位 根据新课改“以人为本”的要求,让历史老师在教学范式中逐渐改变。有学生评价历史老师就像是评书人角色一样。说的很清楚,故事性很强,但是听过很快就忘记。自主合作性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让老师的演讲才华得以实现。例如老师在讲授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让学生先收集材料,然后再课堂上让同学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第一次世界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危害,特别是要理解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是战胜国最后却变为失败国一方。在这个过程里,老师只是加以引导一方却给课堂带来了生动性,老师做出最后总结性发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讨论才能,提高学生交流能力。 3.自主合作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学习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舒服、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老师与同学们加强交流。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上好历史课关键。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之间无法沟通,同学们没有学习的兴趣,有了自主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教学境况有了改变。例如老师们在教授比较乏味的历史知识的时候,例如古代政治政策与经济建设的时候,同学们往往无法不愿意去听。这时,老师们可以补充相关的历史人物如何去发展当时的如何发展,当时人们吃什么、穿什么。补充当时有趣的历史史实,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气氛。 4.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同学实践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学生之间交流,训练他们团队意识。团队意识是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这样才能加强以后工作的竞争力。老师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历史知识,不仅仅是要学习历史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知道如何去看待历史事件,去分析历史人物。例如教授学生学习明治维新,老师启迪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谈谈维新的态度。对比中国,同样是变法,日本为什么会成功,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让同学们分成两组做PPT,一组做明治维新,一组做。让同学们在团队协作中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弊端 1.使得教学速度变缓,教案设计难度加大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里,老师只需要简单写一套教案,然后灌输同学们教学内容。在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范式,同学们活动成为主要的,同时占据老师们教授的时间,会导致老师们无法按时完成教学方案。如果小组讨论超过十五分钟,老师们就会压缩讲授内容甚至造成拖堂,延迟下课时间。 2.使得课堂纪律不够严肃,一些学生浑水摸鱼 一些老师虽然展开了自主合作学习范式,但是只是简单分成小组学习,让其自由讨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热烈参与讨论,有些学生默默坐在那里玩自己东西,心不在焉。这样讨论看似课堂氛围活跃,其实讨论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在教学讨论的时候需要老师加强监督。 作者:姜海英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包头市第四十六中学本科 历史小论文:情境教学视域中初中历史论文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使用语言描绘,增强课堂气氛的活跃性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将要讲的知识描绘出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求历史教师在讲课时要富有感情,形象生动,比如在讲述一些历史英雄人物时,要慷慨激昂地讲述,让学生受到感染,进而对其充满敬意。在讲到一些比较残酷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时,要在语气上体现出气愤等情绪,使学生能够与教师的情感形成共鸣。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正确的情感带领下,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2.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比较重要的,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制作一些PPT课件,把一些重要的历史场景和事件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影片,把学生代入当时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历史的氛围,并认识到历史的本质。比如在讲“鸦片战争”时,可以将圆明园被烧毁之前的图片和视频与被烧毁之后的圆明园进行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事件的整个过程,达到学习的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3.通过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共鸣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音乐来帮助学生体验情境,可以在讲课时将音乐声音调小一点,营造一种历史氛围,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相关的歌曲,比如:在讲述“九一八”事件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这首歌学生应该都耳熟能详,让学生试着跟音乐一起唱,增强学生对情境的体验,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效果更好 上好一堂历史课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到历史知识。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在上课的过程中和学生积极配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在学习和表演时就会有更高的兴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历史知识是否掌握全面,只为了考试而一味地枯燥讲解,强行灌输,学生很难从中真正领悟历史,也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在历史教学中加入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表演和想象,在教师设定的情境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想象力。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初中的学生普遍都喜欢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快乐中学习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将学生从传统的死气沉沉的教学气氛中解救出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地展现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增强历史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现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作者:孛小媛 单位:甘肃省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 历史小论文:多媒体教学与高中历史论文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影像等形式将大量历史信息展现于学生面前 这样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还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史学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历史课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讲到“百家争鸣”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自编小品,扮成儒、法、道等各家代表人物进行舌战,表达各自派别观点,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营造了一个和谐、趣味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历史知识,感受了学习历史的快乐。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到“洋务运动时”,教师可以将洋务运动时期的图片展现在教学课件中,向学生展现当时运动前后期兴建的实业和代表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综合地理、政治学科的知识,分析这些实业在当时当地兴办的客观条件,并结合同一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分析这两次运动成败的历史原因,并作出评价。通过学科知识的综合,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知识能力。 三、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也是历史教师应当关注的。 那么,怎样制作好的历史课件呢?首先,历史教师要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信息技能,可以通过网络、图书等资源搜索大量的相关资料,在历史事件过程中,以声音、flash动画、影视等手段,化静为动,再现遥远的历史,唤起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也是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制作课件要求大量的信息资源和相应的技术保障和创意,仅靠一人的精力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集体备课,教研合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和特长,分析整理资料,设计版面,制作模块,然后加以整合,最终完成好的课件作品。其次,历史教师还要注意把握课件制作的细节。好的课件应该简洁明快、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好的课件应该弥补平面文字的不足,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并能反映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并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四、多媒体教学在优化课堂结构的同时,也容易走入一些教学误区。 一是多媒体教学流程过于程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完全按照原预定的程序将课件呈现出来,而很多时候,教学过程是根据当时的课堂气氛和变化临时调整的,固定的教学程序忽视了学生的的参与性,从而限制了历史课教学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二是多媒体教学过于关注人机交流,忽略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一直端坐于计算机前,只注意显示屏上的图像,俨然成了“操作员”,而下面的学生则只注意投影屏上的图文,成了“倾听者”。这样,师生间难以进行交流和互动,课堂教学成了单向的传送与接收,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难以激发。三是课件制作过于简单和刻板。有的教师会将原有的板书内容简单地通过电脑打印出来,或插入几幅图片,或插入几段背景音乐,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学生的思维拘泥于固定的演示信息中,这都不利于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能力。 五、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当代历史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多媒体资源融入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将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开创历史教学的新局面。 作者:王文静 单位:河北省固安县第一中学 历史小论文:学生公民意识下初中历史论文 一、健全学校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是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完善的教育体制可以为各科教学提供制度和系统保障。作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为历史教学和学生意识、品质培养提供正确引导。就目前来说,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健全教师工作、学习、管理机制,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教学能力培养,将能否做好本职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列为教师考评目标之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工作规章制度,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德育工作,营造浓郁的校园德育氛围;颁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条例,将品质、道德、责任感培养当作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生成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机制,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学生品德、意识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灌输教育为形象教育,切实发挥历史学科在学生品质、意识培养方面的优越性。 二、因材施教,分类加强学生社会认知 教师按照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需求,是历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年龄、认识能力、心智水平加强学生意识培养和品质教育。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盲从、自觉性差等特点,开展爱国主义道理、责任感说服教育、榜样典型示范教育和道德规范约束教育。而面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辨别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合作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使用锻炼,鼓励他们通过知识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责任认知和价值取向,进而实现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 三、立足教材,深挖意识责任培养的素材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品质并非是生而俱来的,但是有效的后天教育却可以激发个体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使之成长为一个品质优良的人。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取一切有效途径去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处于心智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许多人都有英雄情结和英雄崇拜心理,因此,教师可以立足历史教材,深挖教材中有利于品德和意识培养的素材,用伟大人物的思想和事迹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强意志。如初中历史教师可用卫青、霍去病、岳飞、戚继光等人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著史、苏武牧羊等故事鼓励学生磨炼自己的意志,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历史影视资料、电子素材搜索和整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历史情感养成和责任感培养提供有利条件。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深挖社会责任感培养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多载体、多渠道培养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不仅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还要教师有效拓展、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渠道、各种载体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历史知识,为学生情感和意志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就目前来说,可以利用的历史教育资源有:历史教科书、图书馆藏、网络资源;社区和地方历史资源,如历史文化古迹、博物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时事报纸、国内外时政热点、历史影视资料等。而行之有效的历史教育、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载体有:历史教学课件、历史图文资料、校园德育文化活动、校史剧创编、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常用的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渠道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开放性作业、课外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总之,教师要对初中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文化知识,鼓励其树立报效社会、报效国家的理想。 五、结语 由上述可知,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就迫切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养成的最终目标。 作者:刘红霞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历史小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初中历史论文 1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1.1发挥历史学科特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表现在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深层含义进行挖掘,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首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中人物的生平事迹,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如在学禹治水时,就可以通过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行为,教导学生学禹高度的责任感;在学习司马迁的生平时,挖掘出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学习诸葛亮的相关事迹时,可以挖掘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教师对教材中历史人物的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并且由此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其次,教师通过对教材中近代史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中国的近代史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中国在近代相继遭受到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多次外国的侵略,中国人民也进行了相应的抗争,在抗争过程中涌现出无数的民族英雄和他们的英雄事迹,这些民族英雄和他们的斗争实际就是教育学生爱国最好的素材。另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还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带领中国走上新的道路。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才真正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才最终走向新时代。教师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讲解,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对新中国建立的重要性,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和祖国。 1.2教会学生独立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要求,只有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占有主动性,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占据绝对主动的地位,只有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才能够有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和学的过程融为一体,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下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史中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来对圆明园为什么会被英法联军烧成一片废墟进行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为什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及我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生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心中的愤怒和痛恨不言而喻。中国近代史中这一段段残酷的史实教育了学生,也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仅能够学到课本中的知识,也能够对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的理解,学习效果比教师的一味说教要强得多。 1.3结合多种教学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也是素质教育中应当重视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尽量对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脑、网络等高科技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通过声音、光照形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多方面地体会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时互动,更直观地展现出历史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如讲解二战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投影或电脑,通过影片或历史图片,向学生们直观地演示希特勒是如何发动战争,日本如何突袭珍珠港,还有日本是如何节节溃败最终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的。这些场面真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起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丰富了感性认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加全面,对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独立性都能够进行有效培养。 1.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对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相比于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历史博物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兴趣,就会向教师提出各种问题,教师解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举行辩论赛,如在学习完鸦片战争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对“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朝会灭亡么?”这一问题进行辩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借用网络和课外书等工具,对相关知识进行仔细研究,在辩论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阐述,最后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说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的迂腐,封建社会随着历史的前行也必然会被取代。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本节知识,还在搜集素材的同时锻炼了自学能力,在辩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结语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将素质教育真正结合到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位教师所重视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李守龙 单位:山东省平邑赛博中学 历史小论文:问题式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一、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因发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想问、敢问才能真正实现历史课堂的问题式教学。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行动力强,对一些故事成分比较丰富的内容兴趣高,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所具有的特点,那么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具体内容恰到好处的设置问题。运用问题式教学,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现实当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中寻找根源。初中历史教材涉及的内容多,但课时少,教材编排跨度较大,甚至会出现断代现象,仅凭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补充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帮助消化课堂内容。教师应当将课堂讲解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不仅为课堂增添趣味,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是问题。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要注意技巧,从全局考虑,标新立异,立足于事实,在学生理清史实了解其生产过程、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当然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如何提出问题的思维模式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逐渐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二、创设问题式教学氛围 教学要真正实现高效,必须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要在形式上调动起来,还要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问题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发展。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教师要实施问题式教学必须首先创设氛围,只有学生敢于提问,大胆质疑,教师悉心教导,真正启迪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寻找属于自身的学习规律,才能真正实现问题式教学。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式教学氛围;鼓励和表扬是教师进行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与课本相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让学生对历史有一种亲近感;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教学视频联系相关时事,进行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说明他们已经在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应当进行引导,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并把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营造轻松、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解答,学生和教师进行问题探讨,有利于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增加学生的探讨热情。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错误,强化自身领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而不是因为错误就退缩,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才能会越来越强。 四、有技巧地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历史问题式教学模式必须要考虑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将大问题转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对学生给予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启动思维,从而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教师设问要善于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的条件入手。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好题目,又要有明确指向的引导、点拨、示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开展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点。教师还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这样就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增强了交流,同时也使学生获得知识。课堂教学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围绕核心知识展开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引导、多启发学生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学会提问。 五、结语 总之,问题式教学的发展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启发式教育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正了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充满活力。初中历史教学运用问题式教学有助于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积极性,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采取恰当的策略,还要注意讲究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题互动,要把学生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推动问题式教学的发展。 作者:嵇华连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黄圩中学 历史小论文: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历史论文 1多元智能理论对改善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1.1教学设计方面 将多元智能化理论纳入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准确理解学生心理活动是极为有利的,教师可以依此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游戏和历史典故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比如可以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定在学生看得到却需要努力实现的地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掌握更多的历史学习技能。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承担起高中的学习任务。 1.2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常识时可以按照时间发生的顺序或者是高低起伏配上一定的环境为学生进行解读。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有利的。值得注意的是,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高中历史课程首先要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并不能一味地重方法而轻内容,需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强项,为他们留出更大的舞台让其发展,同时历史教师也为学生指明着方向。历史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通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主动性方面 多元智能理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肯定学生的潜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这对提高高中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将其分组,实现分组教学。分组教学的意义在于完善信息分享,学生的很多兴趣爱好是能够相互补充的,分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班级的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实现对他人的督促和管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学习效率。 2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意义 (1)有助于转变历史教师的教育观。 高中历史教育目前仍以应试为主,对学生的其他智能有着一定的忽视,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帮助教师发现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缺陷,树立新兴教学观点,转化教师的教育观,从而推动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和进步。这对缓解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历史学习兴趣具有重大意义。 (2)有助于端正历史教师的学生观。 虽然学生历史成绩的好坏与智力有一定程度上的关系,但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智力,而是多元智能发展的方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发展领域,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正是通过多样化、科学化的考核,发掘学生的智能长项,全面认识和培养学生,帮助学生补齐短板,实现全面发展,突出个人所长。对学生来说,历史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多地在于正视历史文化,培养历史感知力,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3)有助于历史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教学模式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智能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自由发展所长,尽显其才。 (4)有助于历史教师发现学生的智力倾向。 有的学生喜欢演讲和发言,而有的学生则喜欢参与活动,也有学生喜欢解答试卷题目。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力,发现学生的智力倾向,这对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极好的,同时也是多元智能化理论的魅力所在。 (5)有助于历史教师转变评价方式。 学生身上的各种智能并不是整合存在的,它们其实是相对独立的,有着自身的规律并能够相互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评价而非多元化评价是不准确的,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和方式共同作用,以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3多元智能理论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的思考 3.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的探索 语言智能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掌控力,如果学生的思维混乱,语言表述能力差,那么就不可能实现高智能化学习。其实学生语言智能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对历史的学习,历史学要求学生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成果,完成概述史实、辩论、演历史剧等内容。历史教师可以依照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学生展现语言智能的机会,并加以指导,以改善学生的语言智能。 3.2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的探索 逻辑智能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思考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表现为数据统计和分析,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的历史分析与概括能力。此外,多远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同样也是在学生进行可持续化发展中展现的较为重要的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并不是简单地通过习题测试来完成的,同时也要依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上,挖掘教材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法,比如收集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史料分析,以此来培养逻辑—数学智能。 3.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的探索 从已知的一些史前洞穴绘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在早期就对智能空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利用多元化智能理论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空间智能的探索,促进学生视觉的敏感性,丰富想象力,有利于发散思维。如今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在空间智能探索中可以与相关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比如通过一些影视、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激活空间智能。很多时候,一些绚丽的画面,声、色、形的立体展示都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4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智能的探索 运动智能包括对“身”和“心”的联系,即通过对物体和身体的操控和训练,使得身体拥有极好的展现能力。人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的过程是离不开身体运动的,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课就是身体活动的表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智能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积极展现身体—运动智能,用以增加对历史的理解。其表现方式可以是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或短剧,也可以是编写活动脚本,比如在讲述《两汉与匈奴的和与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历史剧的方式将其演绎出来,剧情可以依照匈奴崛起、白登之围、昭君出塞、双雄出击这四幕进行演绎,其中的皇帝、昭君等角色也可均由学生扮演。 4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智力”差异观点,强调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借鉴和指导的意义。多元智能化的高中历史教学的面向群体为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至于还有一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就等待着我们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作者:李传绪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一中 历史小论文:QQ群聊高中历史论文 一、理论依据及可行性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与资源发生关系后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该理论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从而明确了信息资源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教育部也相当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把QQ群作为重要的介质媒体,学生依据这一媒体进行合作探究不仅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且顺应了课程改革的需求。 (二)可行性 我国研究青少年心理的专家郝滨先生曾说过: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急于在所有人面前树立和维护独立自尊的自我形象。但是他们的习惯性防卫心理同样也很强,这种心理使他们在现实的世界里不敢在众人面前真正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因如此,许多一线的高中历史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亲身感受:在传统的课堂上把一个问题抛出来以后,能得到学生呼应的,远比想象中的少(当然,这也与老师的设问技巧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关)。因为越来越多的青年中学生更加倾向选择一些隐蔽的虚拟性平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在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QQ群聊因符合了中学生的需求而受到越来越多中学生的青睐。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在2010年曾随机对城区200名中学生使用网络QQ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基本上都拥有QQ,而且是免费申请的QQ号码。97.6%的中学生经常利用QQ进行交流。由此可见,把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现状,是可行的。 二、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做好探究前的准备 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是一种以QQ群聊作为媒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成员共同提高的学习。成员间的参与性与协作性是影响这种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探究学习开展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特长、性格等因素对全班同学进行科学分组,每组人数宜在5—7人之间。这样分组,能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群帮,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另外,在自荐及民主选举的基础上,每一小组应设立自己的小组长。组长应根据组员的特长予以明确分工,并注意协调各组员的工作,加强本组的团队协作与交流。 (二)精心设计探究主题 精心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主题探究学习的保证。探究的主题首先必须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核心问题,其在文本上表述要准确;其次探究的主题必须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再次,探究主题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务必要选择那些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题目;最后,探究主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因为对于还没有建构起宏观历史观的高中生(特别是高一、高二学生)来说,探究的主题过大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这样反而会影响探究的效果。为此,笔者建议细化探究的切入口,从而使得整个探究活动充实而又不给学生增加负担。以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课为例。本课要突破的重难点核心问题是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三民主义作为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其本身就是带有宏观时代背景的历史概念,且理论性很强。因此,在设计探究主题时,笔者决定细化探究的切入口,把三民主义这一历史概念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设计层层递进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同时,笔者还利用了群空间服务提供的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等功能向学生传输相应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以及视频材料,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问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面对那样的社会状况,你们可能会提出怎样的救治方案?(利用群相册功能,为学生提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图片资料,为学生理解这一宏观的时代背景作铺垫。)问题2.为了救治当时的中国,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救治方案?其方案内涵如何?能否救治中国?你们如何评价它?(利用群共享文件功能,为学生提供三民主义内涵的原始材料,以便学生突破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问题3.比较你们与孙中山先生的救治方案,你们认为哪一个更为完美?为什么?(鼓励学生通过群聊讨论,认识到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这三道探究题目围绕核心问题所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群空间提供的素材又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自然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习效果更佳。 (三)重视探究过程,向探究要效果 好的探究主题犹如茫茫海洋中的航海灯,但学生能否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还得看探究的效果如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探究的过程,向探究要实效。在“先学后教”理念的影响下,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同样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鼓励每小组同学充分利用群空间提供的服务素材,围绕探究主题进行有效的交流。首先进行的是组内交流。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老师布置的主题进行深入认真的分析,深刻理解讨论的意图和意义,然后再进行讨论。发言时,由于每小组成员人数较少,故可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在每位参与者发言结束后,大家综合所有发言者的内容,形成本小组的观点。小组长在班级QQ群上发表本小组经过讨论后形成的结论,从而使合作交流进入到组间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各小组之间最容易出现多种观点的碰撞,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体现。其实,合作探究伊始,教师就被拉进每一个群中,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充当监督者,同时也是一位指导者。他(她)应当引导每一小组就初期结论进行互相评价,从而使学生对讨论主题有不同方面的认识。还是以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课为例。学生经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对三民主义的内涵还是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一小组(设为A组)在QQ群上结论时认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要求反帝的愿望”;而另一小组(设为B组)则认为“‘民族主义’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反帝的愿望”。于是,笔者通过QQ聊天询问B组同学何以得出此结论。B组同学表示是基于对“民族主义”的内涵(用暴力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政府)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民族危机深重)这两方面的思考,从而认为“资产阶级有反帝的愿望,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笔者立即对该组的结论予以肯定,同时鼓励各小组进一步思考:资产阶级为什么不敢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呢?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通过发送功能,将一段反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民族资产阶级软弱绝望的视频发送到群空间里。笔者试图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及构建新的情境,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对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上述可见,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出网络时代下师生双向互动的交往关系。以QQ群作为媒介,学生通过组内的合作探究以及组间的交流碰撞,不断地提高自身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而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又能不断地拔高学生的历史视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度。师生的互动,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当然,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未必时刻处于在线的状态。因此,对于网聊讨论的内容,我们必须要做好保存。 (四)及时做好总结与评价 及时的总结、及时的评价对小组主题探究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的作用。及时总结,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吸纳他人之长,从而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笔者建议历史教师在QQ群上对探究内容进行初步的反馈与总结,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进一步强调,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评价激励则要相当及时。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积极鼓励与赞扬;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 三、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将QQ群聊作为载体引入到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来,开拓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空间;但QQ群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它在中学生群体中疯长的时候,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小组讨论的效果,而且还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一)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当学生对老师设定的主题不感兴趣时,可能会在小组群内讨论其他无关的话题,甚至会脱离讨论组,利用网络环境玩QQ游戏,这就会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 2.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隐蔽性特点,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利用QQ群的共享功能传抄作业,这就给教学监管带来很大障碍。 3.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横向性特点,当学生进行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时,许多虚假不良信息可能会在学生中传播,这就会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二)相应问题的应对策略针对上述问题,历史教师在工作中趋利避害,对不良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制衡,制衡的主要途径有: 1.针对学生兴趣难以持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历史老师应该尽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问题,同时要充分利用自己在各小组讨论群的监管作用,密切关注各成员发言的频率,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提示。 2.针对学生利用网络环境传抄作业以及玩QQ游戏、传播虚假信息的问题,老师不仅要抓思想,强化学生参与主题探究的同时提高他们自身的抗干扰能力;而且抓管理,制定和完善有效的利用网络参与主题探究的管理制度,从严管理、规范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探索教育真理的道路仍然很长,这种学习的方式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今后,我们除了要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外,还需要正本清源,将其与传统教学紧密衔接,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规避各自的缺失,以便在历史教学中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陈彩红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 历史小论文:交互式白板高中历史论文 一、交互式白板使用的特点和优缺点 (一)交互式白板使用的特点 当下,电子白板感应技术有很多,通过对各种技术进行分析和对比,提出教学活动中应该选用电磁感应技术来实现交互式白板的应用。因此,笔者将主要叙述电磁感应技术的特点。总体来说,电磁感应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装有电磁感应技术的白板受太阳光照射的影响很低。无论是传统教学的黑板,还是多媒体教学的屏幕,在很大程度上,都收太阳光照射的影响,形成各种反射和漫反射。第二,电磁感应的白板比应用其他技术的白板的使用寿命要长,并且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准度都比较高,从而降低了白板维护和保养的成本。第三,白板能实现录课和录屏等功能,充分提高了教师授课的效率,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直至明白教学内容为止。 (二)交互式白板定位的优缺点: 由于在生产和运用过程中,主要选择应用电磁感应技术的白板,因此本文主要叙述搭载电磁感应技术的白板的定位的优缺点。其设计的基本原理就是射频原理(RF),在白板的板芯内配备大量的传感器,在定位的过程中,接收来自电磁笔的频率信号,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其优点是:定位比较准确,因此精度和可靠性比较高,使用寿命较长,反应速度较快,并支持鼠标右键等操作,能实现与计算机的辅助操作。其缺点是: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使用与之配套的专用电磁笔。 二、交互式白板的运用原理 交互式白板作为一种全新的人际交互设备,可以辅助教学活动和会议。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配合投影机、计算机等设备,才能最大化交互式白板的作用。当下交互式白板主要的功能有:无尘书写,远程交流和随意书写等。当下在设计交互式白板的过程中,主要选取电磁感应、CCD、红外线和超声波等技术,但相比较而言,电磁感应技术由于具备的种种特点,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 (一)电子白板为历史画面的创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历史教师在应用电子白板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各种图片、文字信息、影音资料等。比如在高中历史必修课三的第一单元中,以《孔子与老子》为题描述孔子和老子的历史,在具体讲述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准备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具体来说,对于历史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以漫画的形式讲述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对于历史知识丰富,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生,以解读具体文字的形式,讲述孔子的“仁”和“礼”。而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结合两者方式进行授课。同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筛选教学视频和图片,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实现如虎添翼的目的。 (二)教师运用交互式白板可以掌控教学的进度 课堂教学的时间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使用交互式白板,减少了错误操作和板书所浪费的时间,增大了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可以有效的掌控教学进度。比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考虑教学内容在本章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时间,对于通俗易懂的内容,可以简单略过,而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章节,要重点讲解。利用电子笔,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备注、板书和解释,从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每一秒。 (三)教师运用交互式白板可以有效的实现师生互动和教学反馈 交互式白板减轻了历史教师在操作中的负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比较先进的交互式白板配有投票器(ACTIVote),每当历史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可以在投票器中进行操作,当所有学生完成之后,在白板中显示学生的投票结果,从而及时掌握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和程度,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供依据。比如历史教师为确定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时,可以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哪一年?A.1894B.1895C.1896D.1897然后学生回答问题,通过投票器接收学生的信息,从而实现当堂反馈和了解学生历史基础的目的。 四、总结 在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传统的授课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因此在高中历史授课的过程中,选用交互式白板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知识的共享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并结合书本知识,提高知识掌握的速度和效率。由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采用适当的交互式白板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作者:王文集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历史小论文:史学研究理论下高中历史论文 一、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据了解,高中学生中有大部分人对历史都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对学校开展的历史课并不太喜欢,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沉闷,课堂枯燥,让人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都是照本宣科,没有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将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唯一真理,却忽略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应付考试。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是以史实为基础,结合历史结论而构成的陈述性的历史知识教育理论。例如,在旧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认为经济危机是属于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是因资本主义的内部基本矛盾所引发的,但是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逃脱这次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对历史教材中的历史结论的正确性进行考证。随着史学研究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更新的历史研究理论成果将成为历史教学的最佳依据。 二、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以新的研究成果对教材中有误的观点进行纠正 尽管高中历史教材在这几年经过了数次修订,但是因为传统思想的限制,导致历史教材一直无法随着史学研究新的理论成果的出现不断更新,现行的历史教材中仍然有很多观点停留在过去片面陈旧的阶段。比如,在历史教材中仍然将列宁的观点作为结论,即认为帝国主义是腐朽即将死亡的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够适合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帝国主义仍然还存在,这就表明,即使是“万恶”的资本主义仍然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方面。对于这些有误的、主观的观点都需要进行纠正,这就需要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对教材修订进行补充。通过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让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历史,以时代的角度看待历史,达到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例如,在学习“雅典民主政治”的时候,教科书上对雅典民主政治固有的评价是:人类历史的进步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这个观点是不完善的,并没有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全面的概括,会导致学生在对雅典城邦政治体系进行解读时出现谬误。现代文明史的研究中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教师应该将这些新的观点引入教学,让学生了解到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有局限性的,城邦政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让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以及西方政治体系发展有全面的了解。 2.将新的史学观点引入教学中 历史结论都会受到所提出的时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更,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也会因为时代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历史结论。历史研究学者所提出的新的时代观点,看似与历史教学中的知识没有实际联系,但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应用这些观点在课堂中引入相关的历史问题,将时代背景和历史相结合,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历史事件的相关结论是由历史学者的历史判断和道德判断进行总结,在历史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被片面的观点误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历史事件,得出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例如,提到中国近代史,讲到这段“国耻”的时候,通常都会提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观点,过去也一直将这个观点视为真理,但是这样的观点并不符合时展趋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这个观点。在讲到“十月革命”这个内容的时候,根据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是阐述俄国革命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意义,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将新的观点引入课堂,“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带到了中国,开启了世界现代史,让学生了解“十月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开阔学生的史学视野。 3.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史观看待问题 近几年以来,很多历史研究学者从科学和宏观的角度对我国历史的各种重大事件进行重新的审视。但是在我国中学阶段历史教学方面,不管是课堂上的教学模式还是教材,都是以应付考试为目标,迎合应试教育。为了实现新课改中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史观对历史事件进行不同的考量。例如,近代史上众所周知的慈禧一直是被视为清政府腐朽势力的代表,以反面的形象被人唾弃,但是却没人知道慈禧其实是第一个敢于挑战世界的统治者,尽管最后没有成果,并且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但是却给予对外抗争一定的支持。与此类似的历史实例还有很多,因为历史教材的片面记录误导了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因此,在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片面记录的“史实”并不准确,需要教师扩充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去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以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在过去讲解到“新航路的开辟”的时候,教师通常都是以全球史的角度,讲述新航路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的影响,现在各种新的历史理论的提出,可以借鉴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理解,从文明史的角度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现代化的角度可以说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走进近现代的初始阶段。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新航路的开辟进行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三、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将史学研究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方向,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过去教学模式中所形成的定向思维,有助于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对已了解的相同内容进行不同方向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吸取不同史学研究成果,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观点。新的观点和知识点促进了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问题作出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形成。 作者:肖文清 单位:湖南省桂阳县第一中学 历史小论文: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论文 一、精心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件 网络教学课件就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教学资源。优秀的教学课件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网络课件通常包括学生界面、学习指导、研究性学习、相关资料阅读以及课堂学习等基础模块。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历史知识的结构以及学习任务进行相关设置,将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到大屏幕上,由学生依据个人学习情况进行个人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能够进入课件中的学生界面,以界面内的问题作为学习导向,在阅读相关内容与资料的过程中进行不断思考,进而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掌握水平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课件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一,课件界面友好,便于学生操作;第二,资料内容丰富且充分兼容,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第三,各个模块指向明确,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各模块功能,提升学习便利性。网络课件具体内容的设计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契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撑。例如“,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材内容具有极大的跳跃性,线索也十分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通读教材内容后,将知识结构图上传至教学课件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展示的结构图对整个知识体系拥有整体上的了解。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要将包括学生在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在内的多方面差异考虑在内,既要设计基本目标、也要设计较高的学习目标,还要设计发展特长的高层次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引。 二、视听结合,启发学生思维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课在网络资源运用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图片、文字以及实物资料浩如烟海,而现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也不断涌现。网络资源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触摸历史,了解历史,掌握历史。例如在讲授特定阶段的历史时,教师可以播放文献纪录片进行历史再现,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对于影视题材往往兴趣较为浓厚,优秀的影视题材层出不穷,例如《汉武大帝》《鸦片战争》《孙中山》等,这些影视作品既实现了对历史的较为真实的还原,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使历史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运用网络资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教学环境等原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直接口语交流通常较少,因此,无论是在选择视听资料还是在进行软件设计时,都应当选择启发性较强的教学资料,在适当的时机出现言语提示,同时也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例如,在讲授有关明治维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软件中设计包括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多种内容在内的有关材料,让学生在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具体做法,在经济上向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在服饰上也出现了西方化的情形,这时,学生能够自觉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基本原理,较为容易地判断明治维新的性质。 三、合作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网络环境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开阔视野,发展个性的环境,也给学生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协作学习平台。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可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在网络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与同学们分享,在观点的碰撞中,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会更加全面与深刻。除此之外,交流讨论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实现优势互补。这种交流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对于交流时间、小组成员以及交流内容的局限性,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空间进一步拓展,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具体的板块设计上,教师可以设置网络讨论模块、我给老师留言模块、作业交流讨论模块、具体课题研究模块等,让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网络讨论,能够实现与教师的沟通,能够将在学习、作业上出现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探讨,能够依据兴趣结成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等,实现全方位、多样化的历史学习。 四、结语 网络教学能够较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诸多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作者:朱海涛 单位:江苏江都中学 历史小论文:教学实践初中历史论文 一、设置相关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兴趣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探讨、研究为主,通过对历史内容的真正探讨和分析,让学生真正通过历史相关内容对历史事件和事迹的了解得到学习内容和知识。历史事件和内容是过去式,学生对于许多历史课本和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疑惑和疑问,由于历史内容的过去呈现,许多内容存在不清晰的状况,在初中历史学习课堂上,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积极的创设一系列与历史内容相关的相关场景,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要想真正有效的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真正完善对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在真正教学实践参与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创设相关历史事件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教学高效手段的辅助下真正得到知识和内容。例如: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设置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在讲到“商鞅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当时的场景让学生真正有兴趣参与和学习,“商鞅变法当时场景的呈现”,“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等等,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真正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得到对学习内容的高效汲取。 二、设置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真正参与 高效的教育方法添加到初中历史的课堂实践中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的作用。在教学实践落实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存在的抽象问题有时会存在不理解现象,为了让学生真正高效的保证对学习内容的汲取和了解,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依据教学内容和课本呈现的内容设置一些相关的历史内容小问题,设置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真正参与,保证在学习课堂上有效获取到教学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内容和知识,让学生在这些一系列内容和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让学生真正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入和透彻的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教师教学的有效落实,通过对学习内容内部设置的问题和探讨内容,使学生真正有效的参与学习和实践当中,真正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透 彻了解和掌握,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历史课堂上针对教学和需要掌握知识点的问题和探讨点,让学生自由参与和探讨,得到学习内容的有效充实和落实。在讲到“昭君出塞”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此次出塞存在的原因和相关的背景,让学生欣赏和了解课本呈现的文字知识和图片信息,然后在教学课堂基础上对于学习和探讨呈现的现象提出一系列问题和观点,让学生真正在学习基础上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和掌握。 三、注重学生自身,保证学生对学生内容的高效汲取 初中学校内部教学旨在通过现代学科教学内容培育有思想、有技能的优秀人才,学校最主要培养和教育的是学生自身,因此在真正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真正教学中真正有效的保证教学实践真正落实到学生自身,保证学生自身对于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有效汲取和掌握,学生每个人自身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汲取和掌握也不一样,要想真正保证学生自身对于学习内容的真正掌握,让学生自身得到高效的参与和实践,教师需要在真正重视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身,保证学生对学生内容的高效汲取,不断注重对学生自身学习和状态的关注和了解,使学生有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对于学生自身学习和能力有一定实质性的了解和掌握,真正保证教学内容在学生自身的真正落实。初中学校内部教学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技巧,不断加强和重视教学力度,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高效化,真正保证学生高效高质的参与和汲取学习和知识,真正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作为义务教育教学实践的最后阶段,其内部教学参与和实践需要真正落实到学生自身,保证学生自身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和掌握,才能真正保证学生有效成长和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学校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高效提升和促进的场所,初中历史作为初中学校内部教学课程的一部分,内部涉及的历史事件、理论内容、历史故事、历史史实等内容的分析和呈现,真正有效的通过三段式教学方法的辅助和参与,真正有效的保证学生自身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汲取。 作者:闫丽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六中学 历史小论文:小组合作下初中历史论文 一、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 1.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逐渐走进了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了图片、音频和视频,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精彩的课堂。尤其是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且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贯通,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量很大,传统的灌输法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比较吃力。初中生的兴趣广泛,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学生的反映良好。一首歌曲、一张图片、一段视频都可以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很多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教师口述的效果要好。多媒体教学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课堂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如在学习某个内容较为简单、知识点较繁杂的章节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配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内部共同搜集资料,准备课件展示给全班,变教师主体为主导,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并培养其主动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小组合作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轻松又紧张的课堂气氛中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小组之间展开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擂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更加生活化,充满了趣味性。 3.引入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取新知的过程和方法,非常适用于前后联系紧密、知识体系庞大的历史学科,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式教学法包括阅读指导法和讨论法。阅读指导法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准,要引导到位,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讨论法既有师生之间的讨论,又有生生之间的讨论,随着讨论的逐步推进,学生一边听取他人的意见,一边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尤其对于历史这样一个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前后贯通的学科,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 作者:熊绍安 单位:江西省丰城市丽村镇丽村中学 历史小论文: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纵观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发现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以下问题。 1.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多媒体教学容易受到课件质量和多媒体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时课堂的信息量过大,学生无法有效地消化吸收教学内容,导致教学无法达到预期作用和效果。还有些教师上课时过分依赖课件,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课程资源匮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共享的有效课程资源较少,普遍需要自己制作上课所用的课件。有的教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时,一味地追求“高科技”,却忽视了初中历史课堂中本该呈现的历史内容,把课件变成多媒体制作的技术成果展览。还有的教师怕课堂上操作出现失误,为了方便,把课件制作成顺序式,讲课时只按一个键,顺序播放课件即可。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层次较浅、应用方式单一。 大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使用的工具是PPT软件,很少应用其他软件辅助制作,导致制作出来的课件是单一的文字式,没有动画、图像与声音等元素,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效果。 二、完善并提高多媒体的应用 针对以上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完善并提高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提几点建议。 1.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各有优势,相互互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手段,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创造情境、传递教学内容和信息,引导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建立新的认知框架。 2.加强教师的职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理论水平。 除了PPT软件以外,教师还应掌握Flash等多种软件辅助制作课件,使课件效果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富有生命力。 3.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这样能够减少教师耗费在寻找教学资料上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在已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内容和目标的差异,制作出适合学生的优质课件。 作者:张骞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浚镇中心学校 历史小论文:历史图片高中历史论文 一、教材中的图片,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巩固 1.历史图片是进行历史内容教学的最好资源。 学生通过对历史图片的有效学习,可以近距离地与历史进行接触,进而能够很好地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比如,我们在学习到“西方列强在19世纪末掀起了对我国的瓜分狂潮”相关的内容时,这个历史事实在《时局图》中就得到了充分地反映。而“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当时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就是《时局图》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再结合这幅图进行对照,就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这幅漫画反映出来的现实意义。学生通过对漫画的了解又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当时历史事件的印象,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 2.看图叙史。 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文字信息的必要补充,同时又具有文字形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合理使用历史图片,能够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单张图片来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概况和前因后果,也可以利用多张图片,让学生梳理相关历史知识的发展进程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死记硬背而言效果更好。因此,在教学中进行看图叙史,既能让学生解读图片中的历史信息,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 二、有效结合地图进行教学,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历史图片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有效的图片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综合把握;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解读历史图片能力的目的。 1.感知历史,掌握史实。 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教材中的史料图片,并且要注意充分合理地运用教材中的这些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相关的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例如,“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一课,我们在学习到经济危机给德国带来的影响时,教材也从多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但是学生却没有形成直观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认识到这场危机,我们历史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材中的一幅图片进行讲解。如教师可以结合“1927年的德国关于经济危机预言性的漫画”,让学生来仔细观看这幅图,进而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够很直观地体会到那时的德国贫富悬殊,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经济危机的相关背景,进而使学生形成立体的知识网。 2.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图片,不失为我们教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好素材。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课本图片中蕴含的一些历史信息,让学生进行读图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历史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例如,“美国国父华盛顿”这节内容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即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担任总统期间的主要事迹。对此,我们教师可以结合该课中的最后一张插图“在美国南达科他州拉什莫尔山上刻的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头像”来作为新知识的导入,指导学生看图,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华盛顿能够列入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为什么华盛顿被称为美国的国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看书,自主探究。这样也可以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认同。这样,学生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历史图片既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知识的必要补充。同时,历史图片又具有高度灵活和对历史信息高度浓缩的优点。这些都决定了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不同的图片史料在历史教学的运用策略也会不同,所达到的教学或者学习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具体的图片和史料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播,同时还要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图片史料,充分发挥图片史料应有的价值,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历史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郭辉朋 单位:河北省隆尧县第一中学
金融理财产品论文: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中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与对策探析 内容摘要:金融理财业务的迅猛增长给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带来诸多风险。研究首先阐述消费者隐私权的内涵及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中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意义;从法制体系问题、金融机构管理问题及消费者问题等角度揭示金融机构在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中所面临的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从健全对消费者隐私信息保护的法制体系,提升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完善消费者维权救济机制及强化金融行业自律能力等角度给出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中消费者隐私保护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金融理财产品 消费者权益 隐私权保护 我国宏观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倍增。金融理财业务的迅猛增长在变革金融产品消费者的理财习惯的同时,也给金融机构的运营和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带来诸多风险。金融理财产品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事关我国金融信息系统安全和金融产业的稳健发展水平。 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中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分析 (一)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中消费者隐私信息失控的法制体系问题 法制体系不健全是导致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中消费者隐私保护不力的根源之一。其一,当前法制体系对公民隐私权的规定模糊化处理,使得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司法实践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但在第三十八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在第四十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从而间接确认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但是对于消费者隐私权的司法界定仍然存在模糊性问题(郑启福,2012)。这使得消费者和金融机构在如何保护消费者隐私权问题上陷入无法可依的窘境中。其二,当前法制体系对于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力度不足,金融机构通常采取违规但不违法的应对策略来侵害消费者隐私信息(冯博等,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在该法条所列罪名符合的条件下,刑法给予的惩处可谓严厉。但在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司法实践中,金融机构通常采取的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行为难以达到刑法所列标准,从而造成金融机构违规但不违法的现实。 (二)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中消费者隐私信息失控的金融机构管理问题 在金融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失范亦将削弱消费者隐私信息的受保护程度。其一,金融机构对以获取的消费者隐私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水平较低,内部管理制度紊乱,为数据库管理员的道德风险暴露提供了契机。数据库管理员在个人私利的驱动下,易采取损害金融机构及消费者利益的行动,绕过系统监管获取高价值客户的理财产品购买信息并向金融机构竞争对手或非法机构兜售,以从中谋利。激发员工道德风险的因素主要是金融机构的内部企业文化缺乏对于员工的人性关怀,使得员工认为其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并不相符,从而采取损害企业利益以谋求其自身利益最优化的策略。再者,金融机构内部规章制度设计存在漏洞的事实,也为员工采取兜售消费者隐私信息牟利的行为提供了制度便利(孔凯,2012)。其二,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救济制度设计缺位,使得个人消费隐私信息受侵害时,消费者缺乏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制度途径。在与金融机构就消费者隐私权保护问题展开博弈的过程中,消费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信息由金融机构来获取、存储及调用分析,消费者难以获取金融机构侵害其隐私权的确切证据,从而无法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事关个人隐私权的切身利益。 (三)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中消费者隐私信息失控的消费者问题 自身的安全意识薄弱和隐私权保护能力较弱的消费者,亦应当为消费者隐私信息泄漏风险的爆发承担相应责任。当前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日渐崛起,金融理财业务规模随之暴涨。部分消费者对于此类新兴金融业务的风险缺乏有效认知,易于忽视金融理财业务中所潜伏的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维护问题。其一,消费者缺乏在购置金融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意识。消费者在接受金融理财服务时,随意处置填有个人隐私信息的单据,随意接受客服人员递交的单据进行填写,从而使得个人隐私信息被非法信息采集者获取以作非法之途,进而导致其本人正当隐私权受损。其二,消费者缺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作为金融衍生品的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结构日臻复杂,产品设计者对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获取也日趋丰富化。这对于缺乏专业金融理财知识的普通消费者而言,金融理财产品的复杂专业知识要求对消费者形成难以逾越的知识障碍,从而限制了消费者利用传统经验来防范个人隐私信息暴露风险的能力。再者,金融机构通常采取将金融理财产品契约复杂化的方式,将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暴露风险的责任归属消费者的条款隐匿在海量的金融理财产品合同中,从而降低消费者发现并审慎评估该条款的风险的几率。金融机构的这种形式合法但却属于实质性欺诈的行为,亦是导致消费者对其自身应承担的隐私信息保护责任产生误判的根源之一。 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中消费者隐私保护的可行策略 (一)健全对消费者隐私信息保护的法制体系 我国居民的消费隐私信息保护意识日渐提升的现实,与当前法制体系对于保护消费者隐私权益相关法条的相对滞后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立法当局应当充分认知到消费者日渐觉醒的隐私权保护诉求,通过修订现行法律的方式来完善我国的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法制体系。其一,立法机关应当重视对公民的隐私权的保护,选择恰当的立法时机制定《消费者隐私权益保护法》。我国现行法制体系中对于消费者隐私权益的保护内容离散的分布于各部法律中,缺乏系统论述消费者隐私权益的法律,从而降低了消费者在现有司法体系中伸张其合理的隐私权益保护诉求。金融理财产品的复杂性决定了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消费者迫切需要借助法条相对明确的、对违法行为惩处相对有力的《消费者隐私权益保护法》来有效保障其个人隐私信息权。其二,立法机构应当从法条上明确个人隐私权属于其独立人格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法制体系中缺乏对于公民的隐私信息保护权的独立论述。而公民的隐私信息保护权是其个人独立人格得以实现的必要保障和有机构建,缺乏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任何公民个体无法全面获得其独立人格权。当前我国的《民法通则》的第四节之人身权中的第九十八条到第一百零二条分别将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纳入到公民的人格权中。为此,立法机构有必要在《民法通则》中增设对于公民的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权的论述,以切实落实对于公民独立人格权的保障(丁素芳,2007)。 (二)提升对消费者隐私信息保护的机构管理水平 其一,金融机构应重视建立消费者隐私信息保护的首长负责制。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和经理层应直接负责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制度,并指定法律和金融领域的专门人才制定与金融机构当前理财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该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制度的执行人与监督人应当定期地向董事会和总经理汇报该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保护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建立针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性意外事件的不定期汇报制度,以确保该制度的执行能获得金融机构决策层的持续性支持。 其二,金融机构的内部稽核部门应当对于机构内部客户个人隐私信息的泄漏风险进行周期性或不定期的评估,并且对于该客户个人隐私信息泄漏风险评估程序进行可靠性与可行性评估,以确保金融机构有充裕的控制措施和突发性风险事件的应对方案。 其三,金融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到本机构外购的第三方金融服务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金融机构将部分业务外包的策略是其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的有效策略。但是考虑到金融机构内部信息的高敏感性特点,金融机构在外购产品及服务的过程中,应当与第三方金融服务供应商签署规范的保密协议,以明确该第三方金融服务供应商在履约过程中可以获取的金融机构所掌握的何种数据信息。金融机构应当通过契约和管理程序两种手段杜绝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在未征得特定消费者同意的前提下获取消费者隐私数据信息的程序漏洞。 (三)完善对消费者隐私信息保护的维权救济机制 消费者在与金融机构接洽并接受金融理财服务的过程中,需通过提交其个人隐私信息的方式来确认其个人身份合法性,并据此来确保个人金融资产的安全性。金融机构亦通过获取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方式来印证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否涉及金融犯罪,从而维护金融系统安全,杜绝借助金融理财的方式实施金融犯罪的行为发生。因此,消费者向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提供其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具有显著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在接受金融机构的理财服务时,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难免会就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不力问题而产生纠纷,纠纷的解决措施及其效果成为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其一,消费者协会应当与金融行业携手合作,共同组建金融仲裁委员会,针对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中所暴露的消费者隐私信息保护问题提供仲裁服务。围绕高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的金融理财产品的仲裁需要专业金融人员的协助。传统消协主持下的消费者维权机构缺乏解决此类金融专业仲裁案的能力。金融机构应当秉持公平立场参与仲裁机构的仲裁活动,并给出公正的仲裁结论,以有效化解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围绕金融理财产品的消费者隐私信息保护问题所产生的纠葛,提升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和美誉度,确保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其二,立法机构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司法救济渠道。考虑到消费者在于金融机构展开博弈的过程中的弱势地位,立法机构应当修改现行法律,以降低消费者在维护自身消费隐私权的过程中的维权成本。立法机构应当将消费者就隐私权问题对金融机构提请的司法诉讼采取简便诉讼程序,从而降低消费者群体的诉讼成本。司法机构应当在消费者就隐私权问题对金融机构提请的司法诉讼中实施公益化诉讼程序,以激励消费者循着司法路径来解决其与金融机构的权益纠纷。 (四)强化对消费者隐私信息保护的金融行业自律能力 在我国法制体系相对不完善的局面下,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题难以籍由司法途径获得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力度最终取决于金融机构自身的意志力。金融行业可从如下方面强化金融行业自律能力,以强化对消费者隐私信息保护力度。 其一,金融行业应当建立行业自律性企业文化。我国的社会文化强调对行为主体的自律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金融行业内部的自律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金融从业者的自律文化素质,有利于金融机构以较低的制度成本提升企业客户的满意度水平。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金融从业者,金融机构员工的自律文化素质修养的提升利于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在接受金融理财产品服务全流程中都得到有效保护。 其二,金融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针对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法规与监管的威慑机制。具有管理柔性的企业文化约束不能杜绝低道德员工的道德风险暴露,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基于法与规则的威慑系统,方可有效达成对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效果。对于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不利的违规部门或者个人,金融机构的内部稽核部门应当采取强力措施,对该部门或个人实施行政制裁或经济制裁,以切实维护消费者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正当权益。 金融理财产品论文:对我国当前金融理财产品监管的思考 作者简介:陈涛(1987—),性别:男,民族:土家,籍贯:湖南常德,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近年来,金融理财产品发行火爆,不仅仅是拥有了巨大的资金规模,也拥有众多的机构参与且各机构之间的合作越加频繁。而我国当前对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是实行的“机构监管”的方式,这不利于对具有混业经营趋向的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应该引进“功能监管”,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促进他们之间的协作,完善监管机制。本文将对我国的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分析“机构监管”在金融理财产品中的不适应性,提出构建“功能监管”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理财产品;机构监管;功能监管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也不断扩展。个人财富不断积累的民众,早已不满足于将储蓄作为唯一的理财方式。根据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在老百姓的财富结构在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储蓄在老百姓财富结构中的占比由七成降到了四成左右。在当前股市低迷、通货膨胀严重、居民投资渠道不多的情况下,金融理财产品成为了老百姓财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普益财富公布的数据,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的银行理财产品在2012年超过了2.8万款,并且有着接近25万亿元人民币的发行规模,如此大的发行数量和规模,还只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数据,并不是全部的金融理财产品的数量及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7 年我国包括商业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占当年我国GDP规模的四成左右,而同年的财政支出规模都还未到当年GDP规模的2成,可见金融理财产品规模之大。对如此大的资产规模的监管问题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前金融理财产品监管中的问题 近来来,理财业务的投诉事件不断增多,特别是期限长的产品的投诉,投诉的最主要问题首先是收益低于预期,其次是对发生提前赎回事件的处理问题。2011年发生在中信银行办公场地的理财产品诈骗案中一百多名投资者的超4000万受到诈骗;2012年2月曝出的渣打银行的销售的一款QDII产品亏损比例超过了九成,降低了公众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热衷度;2012年12月发生的华夏银行中鼎违约事件及中信信托“三峡全通”的无法按期付息又再一次打击了公众对理财产品的热情;2013年招商银行的“证大金兔”账面近30%的亏损事件等等类似的案件相当之多,这些案件暴露出在对金融理财产品监管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1、没有针对金融理财产品的特点进行专门监管的机构 目前针对不同的金融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的不同,拥有不同的监管当局即“机构监管”。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发行的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监管,保监会对保险机构发行的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监管,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发行的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监管。2010年银监会曾电话叫停“银信合作”的金融理财产品,这对当时对规避监管的“银信合作”进行监管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的,但是这也是因为当时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是归属于同一监管部门监管的,才保证了对此类金融理财产品风险进行的有效的控制。一旦涉及到两个以上监管部门的金融理财产品的问题,就需要多个监管部门的协调,但这远不如根据金融理财产品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监管,使得对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趋向科学化,更加有力的促进我国理财市场的发展。 2、部分金融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风险揭示不合理 部分金融理财产品并没有对该理财产品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信息披露,尤其是期限较长的一些理财产品,如信托理财产品。在2012年吉林信托出现的1.5亿元骗贷案,首先发现吉林信托的“松花江[78]号南山建材”信托理财产品存在骗贷行为的是公安机关而非吉林信托,这也暴露出监管部门在监管方面存在失职。如果监管部门对信托机构的监管不是只有只在产品发行上进行监管,而更多的考虑产品周期里的运行风险,那么类似于吉林信托这种不尽职的情况将减少很多,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也会少很多。 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在出售理财产品时,因其产品销售人员对奖励的追求,存在对客户进行风险揭示时存在不合理的情形,甚至造成有一部分客户把理财产品存款化,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金融理财产品并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信息披露格式,即便是有些金融理财产品对其产品运行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披露但与同类的产品之间可比性较低,这隐性的增加了监管成本。“机构监管”的存在,也增加了各种交叉金融理财产品在不同的监管制度下进行监管套利的可能。 3、对投资者的保护不足 在金融理财产品中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中,存在卖方市场的现象,其合约条款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而非投资者。如一些理财产品设置了当发生损失的时候金融机构并不承担损失,但金融理财产品的管理主要是金融机构,一些由于金融机构的不当投资行为造成的损失也记在了投资者的账单上,这是不合理的。虽然近几年发生的理财产品违约的事件最后投资者都收回了本金,一些是行政规定的进行的偿付如华夏理财产品风波,一些是因为行业默许规则的存在如一些集合理财产品的违约都是信托公司进行了“兜底”,但这是因为小范围内爆发的风险时投资者能获得补偿,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兑付危机投资者本金将很难获得保证。“机构监管”下的法律制度中对投资者的保护规定被不多,尤其是当前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很快,许多法律制度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需要对各法律进行修订扩大其适用范围。我国虽然设立了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但其仅局限于处理客户与证券公司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专门处理金融理财产品中的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机构,这也造成了对投资者的保护不足的情形。 三、 功能监管的实现 反观上述提到的问题,可见“机构监管”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在混业经营趋势背景下,向“功能监管”转变是应对金融理财产品出现新的监管问题的重要举措。 “功能监管”理论由默顿教授首先提出,主要是实现对金融行业的跨多个产品、机构、市场之间的协调,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所经营的业务。金融理财产品中的“功能监管”是指对金融理财产品的发行、运作、退出在不同的阶段实行不同的监管,而不管是哪个机构主导的这一金融活动。 金融理财产品的“功能监管”的实现不仅是对不同的监管功能设立不同的监管机构(也可以是设立单一的监管机构)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管,对投资者的利益进行保护,对金融产品的各项信息制度不完善、风险揭示问题进行解决;也包括对金融理财产品中的法律关系问题进行规范,对金融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有法可依,而不是随意的主观处置。当然通过立法程序解决对金融理财产品监管不足的问题是十分有效,但也得保持立法的前瞻性,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进行规范。目前我国的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带有事后的成分,往往会增加问题解决的成本,不利于实现监管的最优。 次贷危机后,对具有系统性影响的私募基金、另类理财机构美国和欧盟等都将其纳入了宏观审慎性监管中,从宏观审慎性角度对金融理财产品的进行监管也将是我国对金融理财产品监管的趋势。“功能监管”的实现,是实现宏观审慎(即大金融)监管的手段之一。“功能监管”在金融理财产品监管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对金融理财产品进行有效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金融的稳定运行,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四、 结论 本文对当前金融理财产品实行的“机构监管”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还针对“功能监管”的实现的可能路径及意义进行了论述,指出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将带来解决当前金融理财产品出现的各项问题的新思路。未来对“机构监管”未必需要取缔,但“功能监管”应该处于主要的地位,才能更好的促进金融业的发展,维持金融业的稳定。(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理财产品论文:柳州金融市场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分析 【摘要】作为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柳州工业已形成三大支柱产业和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柳州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随着经济发展逐步上升,在消费过程中更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费者在理财方面的需求也是不断上升。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秒杀销售、供不应求的现状相比,为争夺理财市场份额,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市场竞争力上的表现更为明显,更加积极的去开拓客户市场,因而本文仅研究柳州市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竞争力 对策分析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多元化 柳州市场上开展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业务的商业银行现有三大类,共12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日常经营活动中大量的存贷业务客户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产品的自然客户或潜在客户,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其长期经营、品牌效应、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正在大量将自己的这部分存贷客户转化为理财产品客户,因而发行了相应规模的理财产品来满足客户在理财市场方面的需求。 二、柳州金融市场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分析 与传统的有形商品市场竞争相同,作为无形商品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在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中同样重视对市场的占有率和盈利能力。不同的是银行理财产品自身所含有的风险,和以货币作为经营对象的特点,需要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长久地生存和稳定发展的综合性能力,以获得市场当中客户的信任。 本文从内部竞争力和外部竞争力两大方面8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内部竞争力是银行理财产品自身的产品特点和结构决定的固有实力,具体表现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理财能力。外部竞争力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能力。 银行理财产品内部竞争力评价。依据行业惯例,银行理财产品内部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市场发行能力、收益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信息披露规范性四个方面。本文也将从这四个方面对银行理财产品内部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 (一)市场发行能力 银行为了实现满足投资者个性化投资需求的目的,其所设计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就应该考虑该产品覆盖各类投资者的范围。因此,考察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发行能力,应该从产品发行数量、产品类型的多样性、投资币种的丰富度及理财期限的多样性四个方面进行。. 据和讯网公布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售信息,2011年1月至6月柳州市场上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柳州范围内共发售银行理财产品达1742支。从图1中可以看出,以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别以20.84%、22.39%、29.16%,共同占据了该市场的半壁江山,发行规模相当可观。 目前,浦发银行在柳州市场上拥有汇理财稳利计划、债券盈添利计划等品牌,光大银行拥有T计划、理财套餐计划等品牌,招商银行拥有节节高升-安心回报系列、焦点联动系列等品牌,每期都有较大的发行量。 在投资币种方面,人民币和美元是主要的理财币种,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会适当地选择如澳大利亚元、欧元为代表的非传统货币进行投资,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的丰富程度。 在投资期限上,1个月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以及1个月至3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是目前市场上的主导。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保证理财产品丰富程度,会保留少量1年及其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 在投资标的方面,低风险、收益稳定的国债、企业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承兑汇票等债券、票据、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必备投资对象。 从柳州市场上的六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指标分布上来看,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表现出在市场发行能力方面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产品收益能力 部分客户容易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预期收益率当作实际利率,其实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预期收益率是理财产品的理想收益率,是商业银行根据概率统计设计出来的,因为市场存在着不可预知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率之间将会发生偏差。预期收益率仅仅是发行时,商业银行对客户做出的预期承诺。而实际理财收益,则按照理财产品到期时的到期收益率决定。预期收益率不一定等于到期收益率。 (1)预期收益率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能力的表现,消费者可以从预期收益率中可以预知理财产品的未来收益,以此来判断自身的理财收益。 (2)E/I值(到期收益率/同期限理论存款利率)是市场上评价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和讯网提供的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到期收益率数据计算,收益能力排名前三的是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2011年上半年6个月平均E/I值分别为1.18、1.15和1.08。到期产品收益波动较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三家商业银行的理财收益能力。 因而在产品收益能力方面,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为客户带来相当不错的收益回报。 (三)风险控制能力 (1)招商银行对其理财产品实行风险评级制度,在产品设计阶段给予产品不同的风险评级,为其销售中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提供风险控制依据。 (2)兴业银行对其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分为基本无风险级别、低风险级别、较低风险级别、中等风险级别、较高风险级别。 (3)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在其理财产品说明书当中,对风险使用“较高、较低、低”等进行分级,区分度不高,不能对产品起到较好的风险控制作用。 (4)华夏银行、中信银行仅针对理财产品进行常规的风险提示,对于理财产品自身的风险控制以及相关评级无详细资料描述,风险控制能力未知,会影响投资客户对于理财产品风险的认识,增加了客户购买产品的风险性,削弱产品竞争力。 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评估,除了产品说明书对于产品的风险评级外,还应看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实际市场风险,即“零负收益”理财产品的表现情况。 (四)信息披露规范性 笔者仔细研究了柳州市场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银行网站,对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整理,从银行客户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数据需求出发,对产品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产品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及产品说明书的完整性三个方面,对各家银行进行考察。 (1)光大的银行网站,“阳光理财”项目出现在首页靠前位置。项目设置上不仅有相应的信息披露栏目,同时设置了关键字检索、查询、理财工具等特色栏目。对于理财产品的运行、到期情况也都有相应的板块披露,及时更新。唯一的缺憾就是理财产品介绍过于简单,没有完整的可以提供下载或者在线阅读的产品说明书。对于投资者,只有到银行柜台才可以看到产品的全貌。 (2)招行在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上,通过主页的金葵花理财可以快捷的进入理财产品相关界面。在理财产品检索上,设置了专门的筛选界面,从销售状态、产品系列、理财期限、风险等级等几个可以进行检索的项目。并且在查询中,提供了完整的PDF版产品说明书以及相关的风险管理、产品收益计算等信息,可供投资者方便的了解该产品各方面的具体情况。 (3)浦发银行网站在个人网银界面设置了“轻松理财”理财产品项目,投资者可以轻松地进入,进行理财产品信息查询。虽然没有设置检索查询系统,但浦发银行产品系列及具体产品相关特征信息查询便捷,一目了然,并且附有信息披露项目。产品名称点击后,显示出简化版理财产品说明书,客户可以清楚地了解该产品的详细信息。不足之处是信息披露项目下显示信息过于简单,客户不能对产品的运营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4)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最终都能查询到理财产品说明书以及信息披露项目,但这三家银行理财产品板块均未设置检索项目,查询相对比较繁琐。同样表现出运营情况描述过于简单和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发行频率加快、发行期限趋短、预期收益率走高”已经成为2011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关键词。面对金融危机的阴魂不散,国内通货膨胀严重,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持续萎靡不振,银行理财产品以其投资期限短、投资回报高的特点吸引各方投资者关注和热捧。这一切都在说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之激烈。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从一个方面反应了消费者对于理财的需求在不断提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更好地打理手中的资金,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经过这几年宣传,现在理财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百姓不再局限于存款这一单一的方式。越来越多的百姓通过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金融理财产品论文: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对中国的宏观金融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的宏观金融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当前宏观金融数据的大幅波动。本文在研究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影响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相关实证数据,解释了银行理财产品与宏观金融数据的关系。在宏观金融层面,存量角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过去的间接融资还原为直接融资,增量角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将潜在的间接融资转变成现实的直接融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中国的金融结构,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货币增速的下降,甚至是货币绝对量的下降。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宏观金融过程;货币金融监管 一、引言 回顾中国2005年以来的货币供应量数据M2其增长率上下起伏不定。但其绝对量一直保持一定的增长,与经济规模扩大带来的货币需求增长是一致的。然而,进入2011年,这一“常识性规律”出现了意外变化:2011年4月份和7月份M2绝对量分别比上月下降了746.32亿元与7897.20亿元,如图1所示。对于M2绝对量的意外下降,人们很容易将其归因于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银行实施的偏紧的货币政策,认为是不断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直接结果。但是,从中国传统的宏观金融过程实际出发,如果不考虑其他的干扰因素。新增的货币供应量应该大致等于新增贷款加上新增外汇占款减去新增财政存款。图2是2009年以来M2的实际增量与理论增量的对比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2010年以来,尤其是2011年M2的实际增量与理论增量的差距明显增加,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3月份与6月份M2实际增量明显大于理论增量。而随后4月与7月M2实际增量反过来又明显小于理论增量。这说明中国当前的宏观金融过程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干扰因素。我们认为这一干扰因素就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银行理财产品,偏紧的货币政策仅仅是M2绝对量下降的宏观背景。银行理财产品才是M2绝对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起始于2004年,经过2004年2005年的初创期,2006年至今是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形成保本性理财产品占比逐渐下降、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占比不断上升的格局。据光大证券统计,2011年1月7月,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12328款,募集资金达10.59万亿元,7月末余额估计有4.51万亿元。其中,保本性产品发行4897款,占比39.72%,非保本性产品7431款,占比60.27%。而7月末余额已经占到M2余额的5.83%,已经对宏观金融过程产生足够大的影响。 现有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银行理财产品本身的各个方面,较少涉及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机制。虽然胡明东、宗怿斌(2009)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但也是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上。缺乏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影响机制分析以及宏观层面数据的实证支持。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非保本类银行理财产品影响宏观金融数据的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在分析非保本类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数据,讨论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机制以及对货币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银行理财产品与宏观金融数据波动 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理财产品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保本类理财产品,不论是保本固定型,还是保本浮动型,都需要进入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通常体现为银行的金融资产,在负债方体现为存款。对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在法律意义上,银行仅仅起到服务中介的角色。因此不进入资产负债表。但从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或收缩的角度来看,进入资产负债表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比较小,不进入资产负债表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反而比较大。从银行理财产品类型来看,2011年1月份-7月份发行的非保本型产品占到发行总量的60.27%。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将重点分析非保本理财产品对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乃至宏观金融数据的影响,而不考虑保本型理财产品。 根据WIND资讯对非保本类理财产品的分类,不管是信贷资产类产品,还是票据资产类产品,它们的投资标的大致相同,均为债券、利率、信贷资产、票据等。在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实际资金运用过程中,一类是通过信托公司直接购买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存量资产,一类是通过信托公司向企业发行新的贷款或购买新发行的企业债券。为方便分析问题,我们根据投资标的的不同将非保本类理财产品抽象为信贷资产类产品(完全投资于信贷资产)与债券资产类产品(完全投资于债券资产),并假定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全部来自居民银行存款,从存量与增量两个角度分别讨论这两类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机制。 1、信贷类理财产品与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存量的角度。 假定理财产品发行期间,居民用100单位银行存款购买理财产品,发行结束后,理财产品直接购买或通过认购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购买银行持有的企业贷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理财产品发行前后银行体系简化的资产负债表如图3。 从图3可以看出,理财产品发行后,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变化是:(1)负债项居民存款减少100,总负债减少100;(2)资产项企业贷款减少100,法定存款准备金减少20,超额准备金增加20,总资产减少100。也就是说在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收缩(总资产与总负债均减少100)的同时,银行的可用资金(超额准备金)反而在增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也因为流动性较差的企业贷款减少而有所改善。 2、债券类理财产品与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存量的角度。 金融理财产品论文: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报—5月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下称:“中心”)统计,2012年5月份,全国89家商业银行共发行2291款零售理财产品,其中非结构类产品为2148款,同比增长39%,环比上升14%;结构类产品为143款,同比增长39%,环比上升22%。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数据,非结构类产品和结构类产品的发行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参见图1。(注:文中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数据整理截止日期为2012年5月25日。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数据存在误差,加总可能不为100%,特此标注,下同)。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5月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设计有所变化,保本类产品的占比出现明显上升,保本、保息与非保本型产品的占比分别为21.9%、19.5%和58.5%。其中,保本类产品占比上升3.5%,而保息类与非保本类产品分别下降0.8%和2.8%。参见图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币种。5月份,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类产品2115款,占比为92.3%,占比下降3.8%;外币类产品合计为176款,分别为美元类、澳元类、欧元类、港币类、英镑类、日元类、加元类以及新西兰元类,其占比分别为34.8%、21.3%、18.1%、16.7%、4.1%、3.6%、0.9%以及0.5%。可见,外币投资的理财产品主要以美元、澳元、港币以及欧元类为主,相比4月而言,加元类产品占比有所下降,美元类、港币类和澳元类产品占比较4月上升,平均升幅为1.0%,其余各类产品占比变化甚微。参见图3。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期限。3个月(含)以内的理财产品占比最大为61.4%,较4月下降1.3%;而1年(不含)以上产品占比最小,为1.9%,较4月下降0.1%。3个月至6个月(含)和6个月至12个月(含)这两个投资区间所发产品的数量占比分别为17.8%和18.9%。从产品总体存续期限的统计上来看,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产品存续期限平均为3.98个月,较4月缩短0.02个月。参见图4。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类型。普通类理财产品涉及债券货币市场类、组合资产管理类、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及固定收益权类产品,前三大类型的占比分别为57.3%、32.0%与10.5%。债券货币市场类与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依然是普通类产品的主要投资类型,参见图5。结构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涉及股票市场、利率市场、汇率市场及商品市场,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18.7%、21.5%、49.5%及10.3%。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情况。1年期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最高,为5.85%;3天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最低,为3.03%。从环比表现来看,3天期限产品、7天期限产品、1个月期限产品和1年期限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水平较4月不同程度上升,其中1个月期限产品预期收益水平上升幅度最大,为33个BP(基点)。而2个月期限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下降幅度最为明显,为51个BP。从利差水平来看,期限为1个月产品的利差水平最高,为259个BP。5月产品的利差水平分化明显,其中3天、2周、1个月以及1年期产品的利差水平在200个BP以上,平均利差水平在244个BP左右。而7天、2个月和3个月期产品的利差水平在150BP~200BP之间,平均水平为182个BP,6个月期限产品的利差水平最低,仅为85个BP。参见图6。 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分析 普通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分析。2012年5月份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除了主要集中的债券货币市场类、组合资产管理类和外币债券货币市场三大类之外,还有固定收益权类和信贷资产类。债券货币市场类的发行数量仍居首位,除了组合资产管理和固定收益权类产品之外,其余各类产品数量较4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占比方面,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占比较上月上升2.8%,其余各类产品占比均有所下降,其中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占比下降较为明显,下降1.8%。主要投资类型的环比表现情况为: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843款,位居首位,环比上升0.8%,占比57.3%,下降0.5%;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发行489款,位居第二位,环比下降3.7%,占比32.0%,下降1.8%;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154款,环比上升38.7%,占比10.5%,上升2.8%。固定收益权类产品发售3款,环比大幅下降72.7%,占比为0.2%,上升0.6%。此外,5月较4月增加1款信贷资产类产品。参见图5。 5月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投资期限为114天,较4月缩短2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49%,下降25个BP。从不同投资类型产品的期限收益结构来看,普通类理财产品中,信贷资产类产品的期限最长,固定收益权类产品预期收益率最高;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投资期限最短,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最低。从环比表现来看,除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之外,各类产品的投资期限均不同程度缩短。预期最高收益率方面,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均有所上升,其余各期限均有所下降。详细信息参见表1。 结构类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分析。2012年5月份结构类理财产品的资产类型比较丰富,资产主类涉及股票类、利率类、汇率类和商品类,占比分别为18.7%、21.5%、49.5%及10.3%;平均投资期限为1.78年、0.25年、0.31年和0.54年。5月没有出现混合类产品。与4月相比,利率类产品占比大幅下降,汇率类产品占比大幅上升,股票类与商品类产品占比微幅上涨。从发行银行的角度看,共有五家中资银行涉足结构类产品,分别是:北京银行、渤海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资产主类覆盖利率、汇率和商品,未涉及股票类产品。从股票类产品挂钩标的分布来看,境外指数及基金的占比依然较少,挂钩股票涉及能源、建筑、电信、金融、餐饮、汽车及消费七个行业。利率类产品的标的资产主要为美元LIBOR及SHIBOR。汇率挂钩结构类产品的标的资产涉及:澳元兑美元、美元兑港币、美元兑人民币、欧元兑美元、英镑兑美元及美元兑新西兰元汇率。商品类产品主要以黄金为挂钩标的,值得注意的是,法兴银行发售两款商品类产品,挂钩标的为黄金、原油和玉米。详细信息参加见表2。 金融理财产品论文:欠发达地区国债销售如何在个人金融理财产品的热销中突围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国人个人投资渠道日益增多,曾经备受追棒的凭证式国债渐渐被冷落。通过优化国债的期限和加大利率的弹性,有利于优化国债品种设计,确保投资有收益,促进欠发达地区国债的销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国债;个人金融理财 国债是以国家为主体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有偿信用形式。被人们誉为“金边债券”的凭证式国债兼具了储蓄和国债二者的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个人投资渠道日益增多,投资产品不断增加,投资多元化趋向已非常明显,曾备受公众追捧的凭证式国债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县,凭证式国债的销售与个人金融理财产品的发行销售可谓冷暖两重天,近三年来,辖内销售国债为263.63万元、销售理财产品为23872万元,两类产品销售额相差90多倍。为探其原因,本文就辖内两类产品的个人投资选择进行了调查。 一、国债及个人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售情况 自2007年至2010年上半年,辖内各年度凭证式国债的销售分别为31.23万元、130.91万元、75.11万元、26.38万元;而个人金融理财产品的销售分别为6400万元、2472万元、7000万元、8000万元。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因突遭金融危机而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辖内国债及个人金融理财产品销售情况的变化可见,该两类的个人投资品种的销售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很大并且形成一种此起彼伏的现象。经济发展形势预期好的情况下,国债销售量下降,个人金融产品的购销旺;相反,则国债购买欲望增强,个人金融产品的需求锐减。但就辖内销售额的比较,凭证式国债与个人金融理财产品的销售额不可同日而语。 二、影响选择国债和个人金融理财产品的因素 (一)金融机构及人员销售产品的积极性不同 受两类投资品种对金融机构效益高低的影响,金融机构及其人员对它们的销售积极性出现截然不同。作为基层金融机构,由于承销凭证式国债不是其主营业务,受国债网上统一销售的影响,任务分配不是很明确,在国债热销时抢购不到,滞销时却无人问津,并且国债发行和提前兑付手续费与柜台售债人员的效益不直接挂钩,这导致国债基层承销网点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对国债的发行、兑付和利率调整的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对具体操作细节也怠于说明。而对个人金融理财产品却是各金融机构主动承揽的业务,并将销售任务直接下达到每个人,对从业人员的销售量进行严格绩效考核,往往此类产品的奖励力度很大,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产品的宣传与销售力度,如2009年的一款信托产品的销售手续费为1.2‰,而国债的销售却是按办理一笔业务0.02元的业务量手续费的标准计价。 (二)承销机构网点覆盖率相差大 国债的发行实行的是金融机构承购包销,并且要进行资格审定,因此其承销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大的地方股份制银行,而农村信用社没有纳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经营方向转移到大中城市,农村基层网点已基本撤并,而股份制银行在农村则根本没有设网点,因此,国债在基层的销售网点仅限于县城内的一至三家,占全辖金融机构网点数的8.5%。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网对于各金融机构所争取的承销品种往往具有针对性,销售对象是涉及到自己所能触及的范围,不同种类网点数虽有所差异,但基本上是覆盖全辖的所有网点。 (三)投资收益预期值的差距大 随着资本市场地发展,针对个人的理财产品不断创新,以前相对于储蓄存款所具有的利率高、收益稳定等优势的国债也变得不再是投资焦点,在通货膨胀增长下,投资国债资金保值的安全性也受到危胁,收益更无从谈起。而个人金融理财产品投资预期收益远高于国债收益,即使风险相对更大,人们也更愿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以更大的风险投资于收益高的个人金融理财产品。从2007年以来凭证式国债的利率由2007年度三年期3.39%、五年期3.81%上升至2008年三年期5.74%、五年期6.34%,然后就急争速下跌至2009年自今的三年期3.73%、五年期4%、一年期2.60%,而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已经是2.25%-3.31%,两相计算下了,收益为负,而与此相比,个人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预期收益率是平均为6%,最高的收益品种达到8%以上,特别是一些产品在发行时也有一定的保值承诺。 (四)品种设计灵活性不同 凭证式国债作为一种投资产品,在品种、期限与计息方式等设计上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但在投资的灵活性上差,不能适应多种类型的投资需求,目前发行的凭证式国债的期限为1年、3年及5年三种,利率固定且利息为还本付息方式,逾期也不加计利息,对于中长期稳健性投资而言,由于利率缺乏弹性,投资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个人金融理财产品的设计推出是紧跟着社会投资的理财需求和资产的收益价格进行及时调整,具有期限灵活、利率弹性大的特点,以此吸引广大的投资者,近三年来辖内共推出的个人金融理财产品达57种之多,收益率从3%-8%。 三、平衡国债与个人理财产品多元化投资结构的思考 (一)扩大国债承销机构的范围,多层次疏通销售渠道。 充分发挥全体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的优势,将投资产品的品种类型、销售时间、销售渠道等投资信息通过网点全面的公布,吸引人们更多的富余资金用于投资。凭证式国债发行要借鉴个人理财产品巧妙地利用金融资源的方式,实行金融机构包销方式,扩大承销范围,在审定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股份制银行承销资格的基础上,增加具有遍布基层网点的农村信用社承销资格,解决目前国债销售网点集中于大中城市,而更广大的基层无销售点的现状。同时,可重新利用起国债最初发行时通过政府部门实行销售的方式,增加一条销售渠道,实现多层次的销售,真正将国债销售点布及全国范围。 (二)采取鼓励措施,调动国债销售机构及员工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的发展也越来越融入于市场经济的规律,员工的收入与个人的业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制定适当的激励措施,将金融机构及工作人员国债及个人金融理财产品销售的压力转化为动力?熏更好地促进各产品的销售。一是提高国债销售的业绩奖励。通过调整国债销售的考核制度,从原来按业务笔数计价改为按销售额计价,并将标准提高到与理财产品相当,以此提高员工促售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实行常态化与突击化的宣传模式。一方面是借助每期国债发行时,中央电视台均会进行通告之优势,及时组织各金融机构发挥点多面广和员工众多的优势,集中时间统一行动,采取电视、广播、柜面、散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另一方面是国债知识与国债投资理念的宣传、讲解的常态化,以制度的形式规定每个金融网点建立固定的国债宣传栏并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同时需长年摆放可供取阅的宣传小册,工作人员能及时对新客户传递国债投资的信息、及时解释有关国债问题的咨询。 (三)优化国债品种设计,确保国债投资有收益。 随着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受国内、外多种复杂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货膨胀变动的预期也越来越难把准,大众的投资方向随着收益预期不断进行主动或被动地调整。因此,需通过优化国债的期限和加大利率的弹性,解决现有国债品种结构难于适应投资需求的问题。一方面是合理地分配短期与长期国债比重,吸引更多的不同期限的投资资金,同时,在国债的发行时间上实行预算制,发行时间表提早让有购买意向者及时把握购买时间,使投资者更加灵活地调度自有资金;另一方面是采取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相结合的方式,在确定国债利率时,既要遵循银行基准利率,也要适应市场化的收益预期。短期国债可以采取固定利率,而在通货膨胀波动预期难以把握时,中、长期国债可以尝试浮动利率,增强国债利率的弹性,在通货膨胀率高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国债保值增值的竞争优势,具有满足投资者对国债投资既有收益又有安全保障的需求。 金融理财产品论文:论农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与发展 [摘 要]目前农村理财需求不断扩大,开发农村理财产品对农村理财市场健康发展和金融机构发展中间业务、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农村理财市场并不活跃,具体表现为农民理财意识淡薄、理财产品少、金融机构重视与支持不够等。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理财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努力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理财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理财产品;理财市场 一、发展农村理财产品的必要性 (一)满足农民收入提高后的理财需求 据统计,如今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91年的708.6元提高到2009年的5153.2元。随着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也在增加,农村理财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金融机构应注意到农民理财市场的潜力,也应该助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营战略转移,大力开发农村理财市场,满足农民的理财需求。 (二)有效应对通货膨胀下的资产管理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实现持续、全面复苏也将是缓慢而曲折的过程。而国内经济虽然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稳固,但消费疲软现象仍没有从根本上好转,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目前农村富余资金普遍存放在银行,但是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数。2008年以来我国存款利率经历了9次变动,活期存款利率很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自2008年12月23日以来经历了几次比较集中的调高,截至2011年7月7日调整到3.50%,但是相对于同期的7.1%的通货膨胀率来说就是负利率。加上近一段时间股市低迷不振、楼市深陷调控,老百姓投资理财、抗通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三)降低农民参与非正规金融活动的风险 当前,民间借贷愈演愈烈,然而民间借贷的法制不完善,农民参与风险大。民间借贷利率从直接贷款的20%左右到通过中介贷款的超过40%不等,对投资者来说极具吸引力,但作为企业的可持续融资来说成本过高,一些企业没有将所融资金投入实体经济中,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老板资不抵债,跑路时有发生,许多农户血汗钱无法追还,近期温州和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风波就是实例。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温州近90%的家庭和60%的企业都参与民间借贷。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估算,温州市2011年仅有35%的民间借贷流入实体经济,较2004年超过90%的比例大为下降,其余的贷款或是进入房地产行业,或是在非正规的金融中介之间流转。农户对市场风险承受能力有限,难以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和收益的最佳时机。金融机构在应对市场风险上具有比较优势,应承担起满足农村理财需求的责任,向农民投资者提供合适的理财产品,减少农户投资理财风险。 (四)矫正农村金融领域“系统性负投资”现象 所谓“系统性负投资”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一个地区的居民中获得储蓄,而没有以相应比例向该地区发放贷款。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出现了这种“系统性负投资”现象。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金融机构,要么从农村撤离,要么把从农村吸收到的资金调度到城市使用,发放给发达地区一些大项目开发企业,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和缺位。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1)的测算,1997—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的资金净流出量为10334亿元,这些机构成为地道的资金“抽水机”。这种农村地区资金净流出的“虹吸”现象使得农村地区出现了融资的真空。尽管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余额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其贷款余额的增加幅度小于存款余额的增加幅度,故而使信用社的负投资额呈逐年增大的趋势,到2009年全国已达15150.42亿元。农村金融机构表现出“非农化”特征,资金流向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农村理财产品有助于农民主动获取收益,矫正“系统性负投资”现象。 二、目前农村理财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理财产品在大中城市竞争趋于白热化,而在广大农村发展得却非常缓慢,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理财产品品种少、起点高 目前,储蓄产品依然是大多数农民理财的惟一选择。据统计,为“三农”服务的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对保守型客户比较有吸引力的产品有本利丰系列产品,推出数量占比14%,其他三个系列的产品属于非保本型产品,农民一般对其很少问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至今推出的产品数量只有104只,适合广大农民投资的理财产品很少;农村信用社一般只提供储蓄类理财产品。同时农民的收入带有较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而已推出的理财产品以闲置资金增值为主要内容,普遍存在期限固定、周期较长等特征。而且目前金融机构设置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以5万元、10万元、20万元为认购起点,对农民来说投资门槛偏高。 2.金融机构对农村理财产品的开发重视不够 农民理财意识淡薄,缺乏理财知识,习惯于将富余资金存入银行。2001年全国农户人民币存款余额是13821.40亿元,到2009年达到49277.61亿元。而且在存款总额中定期存款占到近70%,这对银行来说是一项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银行偏向于在农村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城市理财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上。这种现象也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导致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成长模式,农村同城市的差距使得金融机构开发农村理财产品获益要远远低于在城市销售理财产品,因此金融机构缺乏经营农村理财产品的动力。 3.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发售的理财产品危害农民利益 目前非正规金融市场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力很大,农民被非正规渠道发售的相对较高的收益水平产品所吸引,并且对风险缺乏足够了解。特别是民间借贷简便易行,在农村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供求矛盾,但也带来一定的危害。民间金融目前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相应的规范,一些民间借贷活动成为孕育“地下经济”的温床。且民间借贷中普遍存在的高利贷现象,提高了资金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使农户无力偿债,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并危及社会的稳定。 (二)形成的原因分析 1.农民缺乏理财知识,观念落后 由于没有金融机构的足够重视和指导,很少有销售人员到农村去推销和宣传理财产品,所以农户难以获取现代金融理财知识。农民理财保守化心理及陈旧观念不能尽快改变,缺乏主动参与理财产品的积极性。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储蓄存款金额已经高达22000亿元以上,这一庞大数字说明农民“除了把剩余的钱存在银行,不知道还有什么能让钱生钱的好路子”。在城市“钱财需要打理,人生需要规划”、“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等理财广告语耳熟能详。然而,对于农民来说,如何理财、怎样使得富余资金保值、增值却成一大难题。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理财产品信息化趋势的矛盾 金融理财产品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理财产品的宣传和办理,都要依靠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理财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城市的理财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比较齐全,而农村基础设施差,计算机普及率较低,相当数量的理财产品很难在农村推广,此外商业银行撤销农村网点,直接导致农村金融设施普遍匮乏,制约了理财服务的推广。 3.政策上对农村理财市场的偏离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我国金融领域改革重点一直放在城市,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尚不健全。利益驱动使银行机构网点向收益高的地区转移,这是近些年银行从农村减少网点甚至撤销机构的根本原因。农村金融机构与城市金融机构在资金投入、网点布局、业务发展、风险控制、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经营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平衡。 三、发展农村理财市场的对策 (一)普及农村理财知识 做好金融知识的普及工作,改善农村理财传统观念是发展农村理财市场的前提。很多金融机构已经相继推出许多理财产品,但是广大农民却对此比较陌生,金融机构应加大在农村地区普及金融知识的力度,对广大农户进行金融扫盲,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理财环境。例如,金融机构可以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服务、印制一些金融基础知识读本重点介绍理财产品的特点、操作流程等。既要宣传理财产品的收益,也要强调理财产品的风险,让收益与风险意识深入人心。政府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下乡活动,广播或电视等主流媒体在各农林频道节目中,应定期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及图像向农户讲授股票、基金等金融工具知识和股票市场操作要点及方法等。 (二)金融机构要转变“重城轻农”思想 广大金融机构应该认识到,在农村开展理财业务可以改善自身收入来源单一的现状,并带来管理、托管、佣金等多项中间业务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交叉销售机会,全方位服务客户,降低客户的流失率。金融机构必须改变理财只面对大中城市“高端客户”、农村客户大多没有理财需求的片面认识,充分认识到抢占农村理财市场的战略意义和历史责任。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重新定位农村市场,科学合理布局农村的营业网点,设立专业理财代办点,加大对农村市场调查和对农村金融理财产品开发的投入,加快拓展农村理财业务。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具有“支农”作用的金融机构一直以来面向的客户都是以农民为主,所以在农村开展理财业务具有渠道和客户资源、信息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多了解农民对理财的需求,充分利用其在农村营业网点多的优势,继续拓宽服务的覆盖面。 (三)积极增加农村理财产品的供给 农村市场对理财产品有着特殊的需求,并不是把城市理财产品搬到农村市场就可以成为农村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要想得到农户的认可就必须遵循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投资起点低、风险较低、收益稳定、能随时赎回等特点的理财产品。 投资理财仍需稳字当头,特别是对于偏向保守理财、风险抵抗能力弱的农户投资者而言,金融机构应该以推行保本型理财产品为主,一般银行的保本浮动收益型的产品风险较低,是追求稳定收益的稳健型客户的最佳选择,如投资于国债和基金产品等。在当前股市不景气,楼市观望的情况下,银行个人存款账户的“闲钱”开始增多,针对这种情况金融机构在理财市场上推出了不少针对短期、流动性强的新型金融产品,得到大中城市居民的追捧。这种理财产品风险较低,对农户投资者来说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金融机构可以向农户推介此类产品。 目前,投资类保险理财产品得到百姓的青睐,主要是因为保险有保障,并且有投资收益,能分散投资风险。虽然目前保险机构提供的保险产品很多,但是保险机构在农村网点很少,许多保险客户经理由于入职条件低,技能有限,不能为农户提供好的咨询服务。保险公司应该多关注老百姓对保险产品的需求,针对农民目前关注的子女上学、养老、大病医疗等问题,应设计专门的投资理财产品。同时银行可以凭借农村的营业网点较多且在百姓心中信誉较高的优势,在农村设计销售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理财产品,农民可通过银行柜台购买保险,从而方便理财。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青年劳动力流向大城市的现象,从而会出现大量土地闲置,这不仅使得靠土地为生的农民收入来源减少,还造成社会紧缺的耕地资源闲置浪费以及危及国家粮食生产安全。针对此现象,金融机构可以开发与之相关的农民土地信托的理财产品,土地信托是土地使用权人(委托人)为有效利用土地,将土地信托予受托人,由受托人利用其专业规划与管理,将开发经营的利润作为信托受益分配给受益人。农户可以将土地使用权委托给银行,签订委托授权合同,由银行或银行委托其他专业信托机构对土地进行经营,期间农户获得收益分配。发展土地信托理财产品可以提高土地资源重组效率,有利于提高土地规模效益,使农业发展走上集约化、规模化道路。由于土地生产经营周期较长,此种理财产品一般是较长期理财产品,农户在投资时需要权衡利弊。 (四)努力拓宽农村理财产品营销渠道 在营销手段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以传统手段为主、现代手段为辅。传统手段是指依靠金融机构的网点进行产品营销推广理财产品,现代手段是指电话、短信、传真、网络等工具。金融机构要加大资金投入,升级改造办公设备和网络信息系统等现代化办公通讯手段,建立电话服务中心和手机短信等业务平台。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可以采用建立农村金融超市。金融超市既可以采用网上金融超市也可以采用网点式的金融超市,金融超市可以展示各种理财产品供农户选择,同时应该有理财专业人士免费向农户答疑解难,帮助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同时,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员工情况为每个村选一个对其情况比较了解的员工担任理财产品客户经纪人,有利于金融机构熟悉客户需求以及介绍理财产品,从而节约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各种成本。 (五)大力提高农村理财服务人员的素质 员工素质的提高能够为单位提供大量的人才储备,金融机构要积极鼓励员工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可邀请专业培训机构举办专题讲座。经过业务培训的员工,应重点充实到农村网点,以促进农村地区理财业务的发展。同时要加强个人客户经理、理财师队伍建设,要努力将业务精、能力强、善沟通的人员充实到理财客户经理队伍中,做到人尽其才。 金融理财产品论文:有关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很多银行也将理财产品和金融理财业务作为了实施战略转型以及拓展非利息收入重要的切入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国际化程度以及创新力度也逐渐加大,其类型逐渐实现多元化,投资领域从低风险不断向高风险拓展,因此,本文关于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并且十分迫切的。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研究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不断研发和发展,但是,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大和深化,国内那些发展迅速的理财产品市场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打击,银行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负收益以及零收益的情况常常发生,虽然经济危机已经不再发展,但是,金融危机对金融理财市场和产品的影响从未间断,因此,本文就对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情况机型研究,对国内的商业银行应该怎么样进行规划进行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逐渐实现商业化 在2004年初,中国银行最先将个人客户的外币资金进行集合,将其在国际市场中运作,退出了个人外币的理财产品,这一产品的推出已经成为了我国银行金融理财产品市场真正的开始,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理财产品市场的主导就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国内的商业银行充分利用银行之间的债券市场利率比储蓄存款利率高这一个有利条件,纷纷将各自人民币的金融理财产品推出。详细观察并不难发现,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理财产品发展策略往往都具有产业和政治这双重的属性,但是,伴随着我国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业的属性也就日以彰显,增强网络经济这一个背景下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的经营收入,不断追求利润,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管理人员最为重要的管理理念,将产业作为特质的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理财产品也就开始浮出了水面,在金融理财产品发展的双重属性格局下面,有些银行或者集团都已经开始将播出机构以外的资产剥离直接进入到了市场之中,按照我国商业银行的模式来进行商业的运作,有些都已经成为了上市公司,并且努力的按照市场的规律来进行运作,信息传媒业也正在逐渐日益产业化。传播媒介的机构极其容易成为一个独立生产信息的产品以及与其它相关产品综合产业的公司。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提升金融理财产品信息透明程度 面对变化多和难度大的银行金融理财产品,我们必须要对银行的信息真实性进行一定的监督,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的质量,对信息进行全面和真实的披露,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根据相关规定和准则来对银行发展工作进行必要指导和监督,把银行的内部监督和社会的监督相互结合,不断的对新会计准则所执行的问题以及银行的造假行为进行约束,不断的对信息市场进行净化,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信息透明度,最终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使用人员提供一个可靠和真实的信息。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促进金融理财产品信息化 对于我们来说,信息化社会并不陌生,为了对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行适应,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理财产品发展也应该要加快自身信息化这一个步伐,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工作可以建立起业务和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的系统,实现银行的业务和财务相关信息的一次性处理以及实时的共享,大型的集团和企业也能够实行资源的优化,信息的共享,将成本大大降低,银行可以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再加上当前形势下网络技术已经大范围的得到了普及,我们能够将人工管理的成本和人为的因素减少,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理财产品发展过程中计算的准确性。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保护各方的利益 我国资本市场其实是一个弱势有效的市场,所以,对于投资人员的保护具有很大的缺陷,特别是那些中小投资者并没有发言权,通常情况下都是不能够利用投票这一种方式方法来做出一定的选择,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者保护问题上面,长久以来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银行进行筹集以后的实收资本,必须要依法委托给法定的验资机构,使其进行验资并且要出具一个验资的报告,不管这些银行实收的资本以任何一种资产形式来进行筹集。银行按照法律法规依法取得的各种资金,其来源不同,处理的情况不能相同。那些属于国家直接进行资本注入和投资的,按照我国相关的规定要增加我国国有资本或者国家的资本公积,那些属于专项经费补助和贷款贴息的资金,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收益来进行处理。我国的银行依法进行借款和发行债券以及融资租赁等等方式来进行债务资金运转的,必须要明确其运作的目的,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合理资金的需求以及债务风险,必须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资本结构优化的决策,并且要签订一个书面的合同,完善以及建立起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机制,建设起一支支高素质的银行理财队伍,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实施,将银行进行金融理财产品发展力度大大加强,银行进行各类财务活动进行了规定以及指导性的规范。 五、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逐渐实现商业化、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提升金融理财产品信息透明程度、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促进金融理财产品信息化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保护各方的利益这四个方面对有关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理论只有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才能够真正发挥其指导作用,因此,笔者主张将有关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研究这一个理论知识应用到银行理财实际操作中去。 金融理财产品论文:中国金融理财产品市场概览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金融理财市场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多种理财机构并存、各类金融理财产品多元发展、理财市场法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居民理财观念逐步转变的新局面。 中国金融理财产品市场发展概览 中国居民理财需求呈现出鲜明的“高增长、高积累、高分化”的特征。 首先,个人财富呈现高速增长,房产净值和金融资产增长是其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据统计,从1995年―2002年我国人均居民财富实际年均增长为11.5%。 其次,财富构成呈现高积累的特点。房产净值和金融资产,特别是上市或非上市股权成为中国居民财务积累的主要渠道和推动力量。 第三,金融理财市场的空间被打开。随着财富的增加,居民开始着眼于长远的规划,对财富的保值和增值更为关注。从中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构成来看,银行存款是主体,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两项之和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高达近65%,而定期存款的占比近50%。股票和其他资产所占比重则相对比较低,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投资渠道有限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居民强烈的高储蓄意愿及对银行高依赖度。 第四,居民财产分布具有高分化特征,提出了更高水平的理财服务的需求。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06年公布的调查结果发现,不到0.5%的中国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即使在富有客户群内部,也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管理资产超过50万美金(约400万人民币)的家庭手中。财产在居民中的分布不均衡,高分化的特征对各类理财业务提出了定位目标客户群和差异化服务的要求。 中国理财市场的总体特征 首先,快速发展的理财市场凸现了监管上不一致的缺陷。 中国金融体系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金融行业内各类机构都有自己的法律规范,明文规定分业经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暂行管理办法》中规定:“除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信托投资公司外,其他任何机构不得从事资金信托业务。”然而,在实践中,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在从事理财业务。各金融机构从事的理财业务名称各异,相关法规有的并没有明确表明理财产品的确切属性。比如说商业银行将其集合理财业务称为人民币理财业务;证券公司称为集合理财计划:保险公司称为投资连接保险等,但没有一个部门法规明确表示这类产品的信托性质。这就导致各有各的监管主体与相应的法规,行为规范得不到统一,由此就滋生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监管不统一、不公平竞争等,对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立了信托公司,但是当时的信托公司并没有真正从事信托业务,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上了,成为银行的补充金融机构。经过5次整顿以后,信托公司终于回归信托主业,开始从事信托理财业务。而这个时候,其他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理财产品,试图在潜力巨大的理财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然而由于中国理财业务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缺乏法律规范的情况下进行的,由此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一开始就存在制度上的缺陷。无论是理财的法律形式,理财机构的管理或是理财的配套法律设施都极不规范。 其次,理财产品的操作流程各不相同。中国的金融机构不少都在从事理财业务,但是操作流程各不相同。按照通常的做法,一般都是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委托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作为受托人管理和运用这些资金,投资到证券市场或是具体的项目,投资的方向和具体项目都是在集合资金以后才确定。而在中国,除了基金产品,其它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运作流程基本上都是先有项目,然后再推出理财计划,集合投资者的资金,是采取典型的“项目评估+筹资+投资+分配”这种操作流程。 第三,理财的需求有待专业的挖掘。由于中国的文化、理财传统的关系,社会大众对现财概念的了解不够,过分依赖银行储蓄,不懂理财。并且这些年来财富积累已经相当可观,所以看似理财需求很大,但是理财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分流太多的储蓄。 各类理财子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由于中国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理财市场主要由不同类型机构发行的理财类产品组成的。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在最近三年的时间内,从无到有,产品规模迅速壮大。 2006年以来,以外币为主的股票挂钩型产品大量出现,成为2006年理财市场的最大的亮点。这种产品,大部分挂钩海外某一类型股票,或某一指数,最终收益和股票市场的表现挂钩。为了迎合中国投资者的需要,这类产品大多同时通过一定的掉期期权,设计成保本产品,股票挂钩产品从前些年的挂钩汇率产品,逐渐过渡到挂钩恒生、国企指数,现在演变成各种概念下的挂钩产品,种类之丰富是前几年难以想见的景象。外币的固定收益产品,主要投资于海外以美元计息的债券、票据等产品,由于在2006年美联储(FED)连续17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目前美元的基准利率已达到5.25%,如此高的无风险利率,使得美元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水涨船高,从年初的3%左右逐渐上升到目前接近5%的收益率,产品的表现十分稳定,收益也颇高。 相比于外币产品的五花八门,由于受限于投资渠道的狭窄,人民币产品2006年无疑难以让人满意,流动性过剩在推动股市屡创新高的同时,也令货币市场利率每况愈下,一路走低。投资其中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从最高时的3.5%左右,下降到目前在2%2.5%,与同期的基金等产品动辄100%以上收益率比较则相形见绌,也造成了下半年人民币理财市场的骤然变冷。 但人民币理财市场上还是出现一些让人欣喜的变化。首先是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该产品自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率先推出,通过挂钩汇率产品,实现了人民币产品的一个小的突破。其次,银行信托类产品的突围。由于信托运作灵活,业务范围比较广,产品收益一直相对较高,而2006年下半年,银行推出的类信托产品,扩大了理财产品的种类。伴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转行,“打新股”产品成为顿为实用的人民币产品,工行和中信银行都先后推出。 QD产品是2006年最有希望给国内理财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的事件,但是,由于人民币每年高达3%的升值,QD在最重要的环节――人民币兑换成外币的过程中首先损失了3%,造成了最终的收益率不尽人意。虽然各方对QD抱以厚望,而且监管层在政策上力挺QD,但依然无法摆脱认购惨淡的局面。 基金产品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基金创新持续不断。 基金是目前的理财市场上发展时间最长、市场规模最大、产业最为成熟、 业务最为规范的部分。从1997年进行试点以来,在政策扶持下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特别是在2001年开放式基金试点之后,开放式基金数量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截至2006年底,市场上共有基金公司58家,持有基金资产总份额6325亿份,基金资产总规模564.6亿元。2007年初,一举突破1万亿元,成为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中国基金行业得以超常规的发展除了获得管理层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外,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居民理财需求才是根本的推动力。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市场: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 券商集合理财计划从2005年3月开始破冰,由创新类证券公司推出,在2006年,券商明显加快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绝大多数创新类券商都推出了新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2006年以来,共有12只券商集合理财新品面市,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总数达到22只,募集资金近300亿,已成为资本市场上不容忽视的力量。 受益于股市的火爆行情,2006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偏股型单只产品的最高收益率为97.8%,整体收益率近30%。虽然逊于开放式基金,但是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因而产品的知名度也极大提高,迎来了发行规模的大扩容。据统计,2006年新成立的集合理财产品的期初规模总和达175.58亿份,较2005年增长近41%。而且在2006年底前多个集合理财产品在开放期又获得较大数量的申购,如光大阳光仅一天的申购就达到35亿的目标规模上限,中信避险共赢也在年底接近了目标规模。未来随着创新类券商队伍的壮大和券商创新业务的升级,以及规范类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加入,券商集合理财的总规模还将壮大;而股市、债市和货币等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将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美好前景提供良好契机。 保险理财产品市场:投资范围不断扩宽。 2006年的股市飘红带动了基金等主要投资于股市产品的热销狂潮,不仅引发了银行储蓄的分流,而且对于理财市场中的其他类产品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力。投资保守、追求长期收益的保险理财产品首当其冲,虽然万能险和分红险的收益率也比2005年有所提高,达到4%-5%的水平,但是与2006年基金的投资业绩相比则无竞争力可言,市场吸引力下降的结果使得保费收入在上半年高速飙升之后,旋即归于平淡,全年增幅乏善可陈。而保险理财产品中比较激进的品种――投资连接险的收益则受到股市的影响而变得诱人,大量投连险产品的年内收益率高达50%-80%,如此高的收益率自然受人追捧,保险公司也纷纷推出投连险新品。 在股市行情走牛和政策放宽的双重推动下,保险公司对股市的热情高涨,2006年前10个月共拿出864.35亿元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包括未上市股权)的保险资金也累计达683.26亿元,较年初增长330%。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集团还“得风气之先”启动了对未上市银行的股权投资,如平安49亿元收购深商行89.24%的股权,国寿56.7亿元认购广发行20%股权。 保险资金开始向产业投资进行渗透,中国人寿集团以350亿元入股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成为南方电网第二大股东,并且试点投资天津渤海产业基金,还有部分保险公司对于风险创业投资项目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信托理财产品市场:凸现了信托公司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从2002年算起,信托投资公司经历了四年的大发展,经过行业内外的共同努力,信托业重新树立了自身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从2002年底第一批信托产品面世至今,经过四年的发展,信托产品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丰富,无论在产品数量还是产品类别上都比成立之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凸现了信托公司的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印证了美国信托法专家斯考特的那句触及信托业本质的精辟评语“信托的运用范围可以和人类的想象力媲美”。 2006年全年共发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545个,发行规模594.05亿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5.05%和13.61%,其中信托产品的平均规模为10900万元,平均信托期限为2.03年,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4.71%。2006年信托产品发行在经历了1-2月的调整后,便开始复苏,虽然产品数量只是略有增长,但发行规模增长明显。随着银监会53号、54号文的下发以及国家对房地产的进一步宏观调控,产品发行从九月份开始进入低迷状态,从而使整个年度的信托产品发行与上年相比处于停滞状态。 目前投资于证券市场的信托产品总的来说都比较谨慎,在投资方式上,主要采用打新股、结构化设计和组合投资等方式以规避或降低风险。 金融理财产品论文:试析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律要点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金融理财产品的特点和类别,比较了国内外金融理财产品的定义模式,认为我国应对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统一定义,在具体立法技术上可以参考日本的模式。 关键词:金融理财产品;特点;类别;概念 根据不完全的粗略统计,国内包括商业银行、基金、保险、信托、证券等机构管理的金融理财产品规模总量约有人民币10万亿元左右,约占2007年我国GDP的42%,占国内居民存款的25%左右。 有鉴于金融理财产品对我国居民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有必要对其进行严肃的法律思考,探讨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制规范问题。而作为法律研究的起点,首先必须分析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律概念。本文将从金融理财产品的特点出发,分析其类别和国际定义模式,最后建议我国可以采取的定义方法。 一、金融理财产品的特点和类别 与其他产品不同,金融理财产品的特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主要限于金融市场工具。投资范围的确定使得金融理财产品不同于将投资目标限定于不动产、艺术品等的其他投资产品,并且使得金融理财产品主要由金融监管机关负责监管。由于现代金融技术的发展,金融市场工具范围日益扩大,只要是能够产生现金流并且具有一定流动性和交易性的产品都可以成为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内容,比如一些不动产经过证券化后可以成为REITs金融市场工具,而大宗商品、能源的期货和期权也被认为属于典型的金融市场工具。 第二,金融理财产品并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是一种无形的金融服务。金融理财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比如设计不合理,或者发生投资亏损,一般很难实行类似有形产品(比如汽车、药品等)的“召回”制度。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修正,特别是一些面向大众营销或者具有较大客户群体的产品修正十分困难,投资者一般只能通过赎回的方式来停止这种金融服务。很多国家的立法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对金融理财产品进行适度的公法规范,而不将其认定为一个简单的商事合同,完全交由私法规范。 第三,金融理财产品的提供者主要是各类金融机构。金融理财产品是一种金融服务,需要有专门的服务机构提供理财等增值服务。金融理财产品不等同于通过合伙、公司等组织形式进行的投资。在这些组织形式中,投资者并没有依靠其他服务机构进行投资管理,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断进行投资。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不同于合伙企业中的合伙人或公司中的股东。合伙人和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由各自的法律如《合伙企业法》和《公司法》等规范,对法律未明确的部分,合伙人和股东可以通过合伙协议和公司章程等进行进一步约定。对面向公众或特定对象进行的公司股权募集或者合伙人邀请,不应被视为是销售金融理财产品,因而不受金融理财产品的销售规则约束或管辖。。对于有限合伙中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合同)是否属于金融理财产品,国外目前还有争议,我国对此也未有明确规定。 第四,现代社会中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和经营可以跨越多个金融市场,或者多个金融机构共同为某个金融理财产品提供服务。比如,在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经常与基金管理公司合作发行信托投资计划,其中,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托人负责信托计划的整体运营,而基金管理公司则负责信托投资计划中的投资部分。在国外,金融理财产品的跨机构性就更为普遍,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经常联合开发金融理财产品。金融理财产品的跨市场性使得对其监管和立法需要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 金融理财产品除具备有以上特点外,还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根据金融理财产品的目标客户数目,可以将金融理财产品分类为单一客户金融理财产品和集合客户金融理财产品。或称为集合理财产品。如此分类的意义是根据产品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监管规则。一般而言,集合性金融理财产品涉及的人数较多,具有一定的公众影响性。从保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相对于单一客户的金融理财产品而言,应给予更严格的监管和规范。 根据金融理财产品的提供单位不同,可以将金融理财产品分类为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理财产品和非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其中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可以再细分为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金融理财产品等等。这种分类方式在金融机构监管模式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借此确定具体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机关。而对于非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理财产品,如私募投资基金,则需要根据其不同情况予以不同程度的监管和规范。 根据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客户不同,可以将金融理财产品分为个人(自然人)类金融理财产品和机构类金融理财产品。个人类金融理财产品针对自然人等个人类客户,机构类理财产品针对的是公司、企业等机构客户。各国法律法规一般对面向自然人客户的理财产品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目的是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在合格投资者制度中,对自然人合格投资者的要求往往也比较高。另外,还有趋势是将个人投资者确定为金融服务的消费者,应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别关注,而机构类投资者则不属于金融服务消费者,一般不会得到特别保护。 根据金融理财产品的复杂程度不同,可以将金融理财产品分类为简单金融理财产品和复杂金融理财产品。其中复杂金融理财产品中又以结构化金融理财产品为主,并还可以再细分为信用结构化产品和非信用结构化产品等等。对于复杂金融理财产品,一般需要比简单金融理财产品更为详细的产品说明和风险提示,而且从目前各国的立法和监管实践来看,一般不建议将复杂金融理财产品向社会大众进行营销。 二、国外金融理财产品的定义模式 纵观主要金融发达国家的金融理财法律制度,可以发现很少有国家直接对金融理财产品进行法律定义。大多数国家将金融理财产品作为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一部分进行立法和监管。 (一)“金融产品(商品)”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日本为例 澳大利亚于2001年修改《公司法》,增加了法律对“金融产品”的定义。根据该法,除有特别例外情况,金融产品是指人们进行金融投资、管理金融风险或进行非现金支付的一种工具(facility)。・按照这个定义,金融产品包括证券,票据、股票或政府债券,部分衍生品,利率和货币互换,保险产品(包括具有投资功能的人寿保险产品),年金利益,退休存款账户,外汇。存款机构的产品,不动产或其他财产的抵押等等。 2006年日本废除了之前的《金融期货交易法》、《投资顾问法》等法律,将《证券交易法》改名为《金融商品交易法》,扩大了“证券”的范围,并进而使得金融商品的范围也大大扩大,金融商品包括了有价证券、货币、基于存款合同的权利,其他证券及类似权证,政府规定的其他证券或衍生品(但不包括《商品交易法》中的商品)、交易所交易品种等,最大限度 地将具有投资性的金融商品、投资服务作为《金融商品交易法》的规制对象,构筑了从金融产品的销售、劝诱到资产管理、投资顾问的横向的、全方位的行业规制和行为规制的基本框架。虽然日本的存款和保险等投资性质的金融产品仍由《银行法》和《保险事业法》管辖,但这些法律根据《金融商品交易法》所确定的原则,修改了各自的产品销售规则和对投资者的保护措施。 澳大利亚、日本的法律没有直接对“金融理财产品”进行定义。从“金融产品”的定义来看,澳大利亚“金融产品”的外延已经包括了各类金融理财产品。日本的金融商品虽没有直接言明包括银行存款和保险产品,但十分明确地将“集合投资计划”列为金融商品,并且调整了相关银行业、保险业和信托业法律,使得对具有投资性质的银行存款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等的规范与对金融商品的规范相一致。《金融商品交易法》在不对日本现有银行和保险法律“大动干戈”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包括了金融理财产品的范围,目的是将具有相同经济功能的金融商品置于同一法律规则之下,完善之前因分业立法而导致的不同业态间金融商品的规则不统一问题,以便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二)“金融服务”模式――以欧盟为例 欧盟《远程销售指引》将金融服务定义为:银行服务、信用服务、保险服务、个人年金服务、投资或支付性质的服务。此外,欧盟对具体的投资服务、人寿保险、金融工具市场、未监管的集合投资计划等还有单独的指引规定。从《远程销售指引》的定义来看,金融理财产品既有可能属于银行服务,也有可能属于现代保险服务,与投资也密切相关,因此无可置疑地是属于金融服务的范畴。 (三)“特定行为和特定投资”模式――以英国为例 英国也没有从法律上直接定义金融理财产品,但英国通过对在“从事业务经营过程中”个人和机构的“特定行为”和“特定投资”进行定义,将金融理财产品的规范囊括其中。根据《金融服务和市场法》,受监管的“特定行为”不仅包括实际从事该行为,也包括提议或同意从事该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从事投资活动:即以本人或人的身份买卖、认购和承销某种“特定投资”:如果涉及的“特定投资”是保险合同,则包括履行该合同;(2)安排投资交易:即为他人买卖、认购和承销某种“特定投资”作出安排;(3)吸收存款;(4)保管与管理财产:即保管和管理属于他人的财产或作出该类安排(例如银行的保管箱业务);(5)投资管理:即管理属于他人的由投资组成的或包含投资的资产,例如各类投资管理公司或养老基金:(6)提供投资建议;(7)设立共同投资基金;(8)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发出投资指令:即用计算机系统为他人传递电子化的投资指令,以取代书面指令。 “特定投资”的种类则包括:股份或股权:创立或确认负债的证=陪(例如债券和存款证书);政府与公共证券;赋予投资权利的证=5(例如认股权证);代表证券的证明;共同投资计划中的单位份额;期权;远期;盘差合同:保险合同:参加劳埃德协会的保险业务:存款;以土地为担保的贷款;以及对符合上述规定的某类特定投资的权利和利益。金融服务局还可以在实践中将更多符合该定义的金融产品纳入“特定投资”的范同。从“特定行为”和“特定投资”的范围可以发现它们涵盖的内容也相当广泛,基本包括了所有金融理财产品。 (四)“证券”模式――以美国为例 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采取统一立法的做法不同,美国的立法者没有对金融产品做统一定义。这主要归因于美国的《证券法》将“证券”的定义设计得异常广泛,使得不少美国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理财产品或服务都属于“证券”,而归证券法律的管辖 美同1933年《证券法》第2节(a)(1)规定,证券是指各种票证、股票、国库券、债券、无抵押债券、利益证明或参与某种利润分配协议的证明、担保信托证、筹建经济组织证、可转让股权、投资合同、有投票权的信用证、证券证明、油矿、气矿或其他矿藏开采权未分配部分的权益;任何证券、存款证明或者组合证券和指数证券(包括根据价格而计算出来的利益)的卖空期权、买空期权、买空卖空期权、选择权或者特权:任何在全国证券交易所上交易的有关外币的卖空期权、买空期权、买空卖空期权、选择权或者特权:或者,从总体上任何被认为是“证券”的利益或工具。或者购买上述内容的临时的或中介性的收据、担保、保证等各种利益的证明。除例外或得到豁免,任何发行证券的行为必须遵守《证券法》的规定,并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 美国《证券法》对“证券”的定义是如此广泛,基本上只要是向公众发行的,即使不是公司的股权,比如说是可以自由转让的有限合伙合同(权利),也被认为属于“证券”。美国最高法院2004年在SEC v,Edwards一案中还判定:保证固定回报的投资安排属于投资合同,应归《证券法》管辖。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美国的“证券”还是不能完全涵盖所有金融理财产品的范围,比如对于投资“期货”的金融理财产品,就不属于“证券”,而受《投资公司法》、《期货交易法》、《银行法》等其他法律规范。造成美国金融理财立法分散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在金融市场早期,金融理财产品大部分具有“证券”性质,因而美国的有关立法机关将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对“证券”的规范上: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则是作为普通法系国家的美国,在涉及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律制度中,即使没有统一的金融理财规范,但投资者可以借助受信法律(Fiduciary Law)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三、结论:统一定义我国金融理财产品 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与各国金融立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对各类金融理财业务的监管和法律标准非常不统一,金融理财机构按各自行业的标准和习惯从事金融理财活动,监管机关也按各自的标准对这些活动进行监管。比如,对信托公司提供的金融理财产品主要由《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来规范,对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理财产品由《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来规范,信托公司和商业银行均由银监会直接监督管理,前述两个办法也由银监会制定。对基金管理公司提供的金融理财产品主要由《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基金法》”)和《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等证监会规定来规范,对证券公司的金融理财产品主要由证监会制定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来规范。保险公司的分红保险、投资连结险,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理财业务由保监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范。上述各个办法和法律都有各自的管辖内容,立法层次也参差不齐,有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也有行政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对金融理财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标准。并且,国内的各个行业协会,如证券业协会、银行业协会、信托业协会和保险业协会 等,也都没有联合对金融理财产品的操作规范进行统一自律。 鉴于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金融理财产品国际立法标准作为引导和参照,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律规范采取了不同的立法技术。也很难判断哪种技术更胜一筹。但美国模式所显示出的过于倚靠证券法律,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律规范和监管规则散乱的做法显然不是最优选择,因为这不仅造成了金融理财产品之间的概念不统一,而且也造成不同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律适用产生不同。同样是不对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直接定义,澳大利亚通过定义“金融产品”,欧盟通过定义“金融服务”,而英国则通过定义“特定行为”和“特定投资”的方式,将金融理财产品的设计、销售、投资和经营业务囊括其中,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对金融理财产品的统一规范,在很大范围内规范了金融理财市场,避免在金融理财的法律规范方面出现立法真空或者立法交叉等问题。特别是日本通过修改现有证券法律,新设“金融商品”概念,取代之前过于倚重的“证券”概念,逐渐摆脱了美国立法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立法效果。我国的金融立法与日本一样,既具有大陆法系的基础,但又深受英美法系的影响。通过澳大利亚、日本、欧盟、英国、美国相关立法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统一规范比分散规范的效果相对要好,特别是在出现金融危机时,统一的法律规范更能有效地规范和控制金融理财产品对金融体系的冲击。统一金融产品的立法目前已经在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盛行起来,我国对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律规范也一直比较分散,而且法院也不可能如美国那样进行“造法”,对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统一定义是我国应该选择的立法道路。除美国外,澳大利亚、日本、欧盟和英国的模式都可以为我国所采纳和借鉴。即使是采取“证券”模式的美国,其实其对“金融服务”也有专门的法律定义。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和现代化法》明确了银行、保险、共同基金、年金、投资服务等都属于金融服务的范围。”从这个角度出发,金融理财产品应当被认为内属于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可以由相关的金融服务或者金融商品(产品)法所一并规范。而且,由于金融产品(包括金融理财产品)的变化、创新较多,如不对其进行统一规范,就有可能会出现监管或者法律规范的真空。为尽量减少立法成本,我国可以采取日本的方法,通过大改一部基本法律,如《证券投资基金法》,小改其他相关法律的方法,对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统一定义和立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方式来统一定义金融理财产品:首先,明确金融理财产品是一种具有投资和风险双重特性的增值服务,其投资范围限于指定的金融工具市场;其次,通过不穷尽列举的方式,指出金融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理财计划、证券投资基金、集合信托计划、集合理财计划、投资性寿险合同、企业年金基金等具体形式;最后,区分集合类金融理财产品和非集合类金融理财产品,对其提出不同程度的监管要求。集合类金融理财产品必须由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提供,而非集合类金融理财产品则可以由其他机构提供。 金融理财产品论文: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对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影响分析 摘要: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各商业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主流。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采取银信合作主要方式,这一金融创新实现了多方共赢局面,笔者着重从金融宏观调控视角,分析了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可能削弱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并提出加强宏观调控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信托;金融宏观调控 一、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发展概况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银行相继发行了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包括信贷类、票据类、货币市场类等理财产品。其中,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流。[1]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是企业通过银行向企业和个人投资人借钱,并在到期后向投资人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一种类似企业债券的产品。 2009年前11个月,全国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7594亿元,相当于全国人民币贷款新增额的8%。以一年期(含一年)以内的短期信贷理财产品为主,初步估算占全部理财产品发行额的60%。[2]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般在3%-7%之间,高于同档次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 发行主体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的设计和发售均集中在商业银行总行,商业银行一级分行主要是推介项目和售小部分理财产品。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借款人大多是中央或地方的能源企业或国有垄断企业,政府机构以及高等院校,该类借款人普遍具有信用等级较高的特点。 二、银信合作方式是信贷类理财产品采取的主要形式 当前,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以“银信合作”形式为主, [3]发行规模上占到所有理财类产品集资额的80%左右。 银信合作指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该形式主要通过三个环节完成:第一环节,由银行与投资者签订代客理财协议;第二环节,商业银行以单一委托人的身份与信托公司签署信托协议;第三个环节,信托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信贷资产保管服务协议,委托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管理。通过以上三个环节,银行作为中间媒介实现了投资者与信托的成功对接。从产品设计来看,上述信托产品的设计是一个完全符合监管要求的完美逻辑。 银信合作并非那么简单。从表面看,在银行和信托的合作中,信托公司是发起人,而银行只是单个委托人,但实际上,真正的发起人并非信托公司,而是银行。特别是银行与信托公司签订的“信贷资产保管服务协议”,银行最终履行了自家贷款的管理工作。从产品的推出流程来说,是银行先与投资者签订委托理财协议,开始募集资金,如果完成了标的要求,信托计划才会成立,银行才会和信托公司签署信托协议,一个完整的信托类理财计划才正式诞生。 三、银信合作信贷类理财产品在金融创新方面实现了共赢局面 通过银信合作使银行达到了金融创新∶从银行视角看,发放贷款不占用任何贷款指标,中间业务得以发展且收入增加,银行满足了个人和企业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投资需求,银行后续的对公存款相应增加;从信托公司视角看,获得了中介费用收益,其收益额是贷款总额的万分之八至千分之一;从投资者视角看,相对于自行投资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降低了个人投资门槛,理财认购起点为5万元,满足了小投资者需求;相对于单纯信托产品,增加了银行的信用保障,降低了投资风险,增加了投资收益,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实现了银行、信托、投资者等多方面的共赢。[4] 四、信贷类理财产品削弱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 信贷类理财产品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削弱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 1.信贷类理财产品是银行将“表内转表外”的重要通道 信贷类理财产品是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手段。银行通过信托平台,将银行资产池中的信贷资产设计成理财产品,发售给投资者,并将募集到的资金通过信托的方式,专项用于替换商业银行的存量贷款或向企业发放新贷款。这个过程就将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信贷资产业务转变成中间业务,转到资产负债表之外,成为贷款增加的一个漏斗。 2.银行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本质上是变相增加贷款规模 从金融宏观调控角度,银行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本质上是变相增加贷款规模。一方面,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要将贷款“由小做大”。由于从紧的货币政策使银行信贷规模受到限制,银行采取理财形式可以规避信贷规模管理,使理财形式的贷款由小变大。全国信贷类理财产品自2008年开始不断增加。2009年11月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理财产品在信贷类产品的带动下发行达到了576款,创下了今年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理财产品发行的新高,同时,发行规模预计在3400亿左右,也创下了年内的新高(见表1)。[5]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提供相关资料数据整理得出。 另一方面,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要将贷款“由大做多”,突破资本充足率的约束。2009年上半年,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商业银行出现了天量贷款,进入下半年,商业银行进一步发放贷款受到资本充足率的约束,而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可以不受资本充足率限制,呈现爆发式增长。普益财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三季度后在银行新增贷款逐月减少的情况下,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理财产品却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9月全国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1525亿元,10月受国庆长假因素影响有所回落为852.9亿元,11月达到了创纪录的1600亿元。2009年1-11月,全国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7594亿元。[6][7] 综上所述,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可能削弱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根据经济形势,国家往往通过对贷款总量、信贷结构、融资条件等进行调整,增加或者减少某些行业的信贷支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的。而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属于表外业务,不受信贷规模限制,银行的一些贷款项目就可通过信托来完成,使这部分资金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未能达到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从而可能降低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 五、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1.将信贷类理财产品纳入宏观金融统计和征信系统。商业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不计入其资产负债表内,因而也不反映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金融统计的“各项贷款”项下。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可参照“票据融资”项目,将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纳入信贷统计范围,更好地为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服务。同时商业银行应将发行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及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报送当地人民银行征信部门,集中统一信息管理,这样即有利于人民银行对理财产品的规模统计,又有利于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进行查询和风险控制,更有利于向银监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2.银监部门应加强微观监管。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金融创新,可能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及风险防范,从宏观调控角度不容忽视。[8]虽然包括信贷类理财产品等在内的银行理财产品不需要审批,但是银监部门应针对理财产品进行监管和规范。目前,商业银行统一由其法人机构在发售理财计划(包括总行管理及总行授权分行管理的理财计划)向银监会监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报送相关资料的报送时限是10日前, 银监部门应将报送时限提前到30日前或者60日前,使银监部门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其拟发售的理财产品进行风险测度。银监部门还应对银行理财产品执行从产品设计、信息披露到营销手段等统一的监管标准,执行统一的监管尺度,使银行理财市场步入了“先规范,后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 3.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风险控制和投资者风险教育。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虽然信贷类理财产品业务是投资者直接融资给企业,银行只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但投资者多是银行的核心客户,银行应控制信用风险,待前做好审核、贷中做好尽职调查、贷后严格管理,严把审核关口,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增强信息透明度,利于投资者风险控制。[9]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银行信托理财产品中发挥着枢纽作用,应该对理财产品投资者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在产品说明书中充分列示投资项目本身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政府信用风险等,向投资者说明产品预期收益率不能等同于银行存款利率,并可能发生投资利益受损的情况,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金融理财产品论文:信托理财产品与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的盈利比较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财富的快速积累,居民、机构投资理财需求逐步增强,金融机构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中国理财产品市场迅速发展,理财产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日趋活跃。尽管有关负面现象不时发生,但理财产品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唤醒了社会公众的理财意识,催生了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清晰化和资产配置的个性化,理财市场正迈上快速发展的新台阶,并呈现产品类型多样、投资领域广泛、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等特点。 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条件下,不同金融机构按照不同的监管规则开展理财业务,法律和监管成为推动理财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发行金融机构类型看,理财产品主要包括信托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保险理财产品。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各类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战略重点。 各类理财产品的盈利模式比较 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 信托报酬。根据《信托法》规定,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应该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信托公司经营信托业务,应当依照信托文件约定以手续费或者佣金的方式收取报酬,并应向受益人公开,说明收费的具体标准。目前信托公司在设定信托报酬时,有固定信托报酬和浮动信托报酬的不同设计。浮动信托报酬将信托报酬与信托收益率联系起来,通过设立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临界值,如果到期实际收益率低于临界预期收益率,受托人不收取信托报酬;高于临界预期收益率,受托人采用收益分成或其他交易结构方式提取浮动信托报酬。 一般而言,单一信托信托报酬较低,为0.3%左右,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信托报酬较高,为1%~3%居多(个别产品例外)。 投资者收益率。《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中规定: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有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认购风险申明书至少应当包含“信托计划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适合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的内容。 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一般都有预期收益率。从产品预期收益率设计看,有固定收益和浮动的区间收益率。相当多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都根据客户资金规模和期限进行差异化处理,设计了有浮动的区间收益率。越来越多的信托产品采取资金或期限阶梯型浮动区间收益率设计,预期收益率通常与投资资金规模挂钩,一般资金规模越大,预期收益率越高;产品期限越长,由于流动性溢价的作用,预期收益率越高。 从整体来看,由于受到发行信托公司的市场形象、发行地区、发行规模、存续期限、资金投向、风控方式的影响,不同信托公司发行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高低存在较大差别(见表1、图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是主要针对零售客户的中间业务。理财产品的管理费是银行理财业务最主要的收入,一般收取的方式是按照理财产品的规模收费,或者按照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的一定比例收费,或者将两者结合收费。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率的设计非常丰富,有固定收益率和浮动收益率、不区分投资额度的单一收益率和根据投资额大小划分的资金递进收益率,挂钩型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设计则根据挂钩对象的表现来选择。 从2010年1~10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结构看,超过92%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都在5%以内(见图2)。 私人银行业务。全球私人银行盈利模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手续费型模式,即以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鼓励客户经理多销售产品,着眼于销售业绩提升,这种模式盛行于北美;另一种为管理费型模式,以管理费为主要收入来源,是全面的理财规划,致力于建立并维护长期客户关系,较多存在于西欧。 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单一,普遍不对客户收取管理费,手续费成为私人银行最主要的盈利点。随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应在准确区分不同资产规模、不同财富管理需求的客户和定位的基础上,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实现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优化。 基金公司理财产品 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费用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金设立、销售、买卖发生的费用,该部分费用由投资者直接承担,即持有人费用,如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基金转换费等;一类是基金在运用过程中的管理费用,包括基金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等。 我国股票基金的认购费率大多在1%~1.5%左右,债券基金的认购费率通常在1%以下,货币市场基金一般不收取认购费。开放式基金现行申购费率水平在0.3%~2%之间,大部分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费率都是资金阶梯递减型,开放式基金赎回费率在0~1%之间,部分基金的赎回费率随持有期的增加而递减。 开放式基金按照固定的比例从基金资产中按日计提、按月收取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目前,我国股票基金大部分按照1.5%的比例计提基金管理费,债券基金的管理费率一般低于1%,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为0.33%。基金托管费收取的比例与基金规模、基金类型有一定关系,开放式基金托管费通常低于0.25%。 管理费收益是基金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基金提取的管理费主要取决于资金资产的规模,而不是基金的业绩。我国不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投资业绩和服务水平大相径庭,而基金管理公司无论业绩好坏都“旱涝保收”地提取固定费率(表2,见下页)。 专户理财产品。专户理财的管理费和托管费最低可相当于同类公募基金费用的60%,和公募基金相比有一定的费率优势。 业绩报酬是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独有的费率结构,它允许当基金赎回时的收益高于一定基准时,产品管理人可以提取一部分业绩报酬。按照相关规定,在一个委托投资期间内,业绩报酬的提取比例不得高于所管理资产在该期间净收益的20%。固定管理费用和业绩报酬可以并行收取。 在公布了业绩基准的一对多产品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绝对收益基准,只有极少数产品沿袭了公募基金的风格,采用股票和债券的混合指数作为衡量业绩的准绳。具体来说,一对多产品绝对收益基准的设定有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在产品存续期内设置一个确定的年化目标收益率,二是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或在此利率基础上加上一个百分比,以此作为产品目标收益率。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集合资产管理。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费用一般包括参与费、退出费、托管费、管理费、业绩报酬。不同产品的各项费率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一般而言,申购、管理、托管、手续和销售服务费是以固定费率为主,但产品的认购费、业绩报酬和赎回(或退出费)则以阶梯型费率为主,固定费率为辅。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实行与客户风险共担制度。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保障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自购资金有限补偿法。证券公司通过投入部分自有资金,承担起一定的风险责任,并分享相应的产品收益。这类产品中,当投资收益出现损失时,证券公司将用自购资金对投资者的亏损进行有限补偿。二是收益锁定保障法。此条款类似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的“保息条款”,即在保本的基础上锁定投资者的部分收益。 定向理财。定向理财收取的费用包括管理费、托管费、业绩报酬和其他税费,管理费和托管费分别为证券公司和托管银行收取,一般按日从委托资产中计提、按月或按季提取。业绩报酬是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每年末和合同终止时一次性从委托资产中提取。 保险理财产品 保险理财产品费用。万能险收取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部分领取费用)、退保费用。各项费用的比例在《万能保险精算规定》中予以上限规定。 投资连结保险收取的费用包括初始费用、买入卖出差价、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资产管理费、手续费(账户转换费、部分领取费用)、退保费用。各项费用的比例在《投资连结保险精算规定》中予以上限规定。 按监管部门规定,分红险在保险期间,保险公司不再另外收取费用。 保险理财产品收益。保险公司在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中演示保单利益时,用于利益演示的分红保险的高、中、低三档假设投资回报率分别不得高于6%、4.5%和3%,现金红利累积年利率不得高于3%;用于利益演示的投资连结保险的高、中、低三档假设投资回报率分别不得高于7%、4.5%、1%;用于利益演示的万能保险高、中、低三档假设结算利率分别不得高于6%、4.5%和最低保证利率。其中,用于利益演示的分红保险的假设投资回报率是指用于计算分红保险红利分配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假设,用于利益演示的投资连结保险的假设投资回报率是指投资连结保险对应资产扣除资产管理费后的净投资回报率。 万能险的投资账户一般有2.5%保底收益,此外还可分享投资回报。根据监管层要求,保险公司每月需公布万能险的结算利率。2010年以来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如中国平安个人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已由1月的4.5%调整至7月的4%。 投资连结险没有保底收益,设有多个投资账户,分别投向股票、债市、货币市场等,投资连结险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据《华夏时报》相关统计,从2009年12月31日至2010年11月15日,纳入观测的30多家寿险公司240个投资连结险账户收益中,只有9个账户的收益率超过10%,75个投投资连结险账户的投资收益为负,占比达到31%,有38个投资连结险账户的投资收入不到1%,45个投资连结险账户的投资收益没有达到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2.25%~2.5%。65%的投资连结险收益抵不上一年期存款利息。 分红险预定利率通常设计为1.5%~2.5%,分红率则根据当年公司可分配盈余的70%来分配。2009年,国内分红险的年度综合收益率在3%~5%之间。预计,中国人寿2010年分红险的综合回报率为4.8%,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公司的分红险综合利率也会在4.5%左右甚至更高。分红险安全性好,具有保险功能,还能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但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收益=保底收益+不固定分红”)。所以一家保险公司的总体投资收益对其分红产品的分红状况至关重要。 因此,通过比较各种理财产品的特征可发现(表3),买卖费用、投资收益率是影响理财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从表3也可以看到投资者购买费用低、收益高、稳定性好是信托理财产品的主要卖点,也是信托产品重要的比较优势。 结语 分析比较其他理财产品的特征,总结其发展路径,对于正确认识信托产品的定位,促进信托市场的理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信托延绵数百年在世界各国经过普通法系和民法法系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结构变迁,其最大的功能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巨大弹性空间的财产管理制度,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财产制度安排。 “十二五”时期,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财产品与优质服务将是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理财业务将是中国金融业最具成长性的业务,市场需求旺盛,中国的理财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中国信托理财市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产权的明晰化,财富的分散化和管理的社会化,信托财产和信托资源进一步丰富与拓宽,受托管理、运用信托理财方式的需求不断扩大。通过弘扬信托制度,将为促进财产的有效管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广阔的空间。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信托业的繁荣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信托公司应在竞争、融合、创新、发展的理财市场发挥自身积极作用,以信托的制度优势促进中国理财市场发展,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跨行业合作,在为投资者提供丰富多彩的理财产品中显示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系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兼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
网络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基于用户终端网络故障诊断系统 摘要:随着专线接入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很难通过传统的现场维护或集中培训等方法解决,因此,探索一种解决专线故障新的解决方案非常必要。基于用户终端的网络故障诊断系统就是出于这方面考虑可以实施开发的系统,用户通过系统能方便快捷地对终端故障进行预处理,大大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关键词:终端网络; 故障诊断; 效益 1、 课题研究建立 1.1、 问题提出 随着通信运营商业务的快速发展,专线接入的规模不断扩大,专线故障次数日趋增多,导致专线故障率逐步增加。随着电信重组全业务运营带来的契机,如果专线用户故障居高不下,将直接影响公司今后数据业务的发展。由于专线接入点主要为全市各渠道营业厅,特别是乡镇营业厅分散,偏远,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各营业厅的专线接入规模将不断扩大,很难通过传统的现场维护或集中培训等方法解决,因此,探索一种解决专线故障的新的解决方案非常必要。 1.2、 问题分析 根据某地市运营商提取了专线用户发展情况和故障情况,并按照故障点所在位置进行了分类统计。用户端故障是造成专线故障次数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用户端故障占每月专线故障总数80%以上并成呈逐月增长趋势。通过以上8个月的故障统计,我们得出了每月的平均故障及占比。 我们对用户端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发现用户端人为故障占用户端故障次数的80%左右,是造成用户端故障次数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我们得到故障占比月均值,作出如下饼图: 对之前的《故障维护记录表》进行了讨论分析,发现用户端大部分故障都是可以通过用户自身简单处理就能恢复的,于是我们对用户在遇到常见故障的处理能力上提出了质疑,带着这一问题,对100个曾出现过故障的专线用户进行了常见故障处理能力调查,发现由于专线用户各方面基础知识薄弱,造成了用户自身原因的故障次数多,因此提升专线用户诊断常见故障的技能,将会是降低专线用户自身操作问题造成的故障次数的关键。 2、 设定目标 2.1、 总体目标 探索出一种帮助用户诊断网络故障的新方法,有效减少用户端自身操作故障次数,从而有效解决专线故障问题。 2.2、 目标值 将专线故障率由35%降低到15%以下。 3、 确定最佳解决方案 3.1、 提出可能的方案 解决目前的问题可以有以下三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帮助用户诊断及处理人为故障,整理亲和图,得到三种可行的方案,转换成树图: 3.2、 从三种方案中进行测试优选 (图3-2:专线传输设备系统) 方案一:基于传输设备的网络故障诊断系统 抽取了50个专线用户,进行了基站端至用户端的传输监控,对其一个月内的故障原因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分析得出,若这50个专线用户被纳入传输设备系统,经验证其人为故障恢复比为78.26%。 结论:该系统可对专线用户传输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能有效定位网络故障源的大概位置,方便维护人员指导专线用户进行故障处理。该系统部署需要大量硬件设备支撑,需要对整条链路的设备进行统一。 方案二:基于网管监控的网络故障诊断系统 抽取50个专线用户,进行了机房端至基站端的传输监控,对其一个月内的故障原因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分析得出,若这50个专线用户被纳入网管监控系统,经验证其人为故障恢复比为69.57%。 结论:该系统可以对专线故障做出及时的反应,当一条链路出现中断时,网管系统会及时告警,显示哪条专线中断,维护人员可以很快响应。每次出现故障后,维护人员会马上与专线用户取得联系,电话指导用户对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由于很多故障由用户自身原因所致,维护人员工作量较大。 方案三:基于用户终端的网络故障诊断系统 抽取了50个专线用户,进行了用户端自身的传输监控,对其一个月内的故障原因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分析得出,若这50个专线用户被纳入用户终端系统,经验证其人为故障恢复比为82.61%。 结论:该系统集成了常用的DOS命令测试工具和终端设备故障判断方法,对用户判断终端故障具有指导意义,用户通过系统能方便快捷地对终端故障进行预处理。大大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用户满意度较高。 根据上述的分析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各种方案如下表所示: 表3-1:三大方案对比表 方案 描述 优点 缺点 结论 基于传输设备的网络故障诊断系统 在机房放置一台监控终端,对整条专线链路设备进行统一更换 1、维护人员能快速诊断故障并对其进行处理。 2、技术要求不高。 1、成本昂贵,每条专线需要1000元对设备进行更换。 2、部分用户端造成的故障还得不到解决。 故障恢复比78.26%。 效果较明显,但成本太大。 基于网管监控的网络故障诊断系统 在机房放置一台终端电脑和一台服务器,安装基于网管的诊断系统 1、可对全网进行全天监控。 2、对中断专线用户信息反馈及时。 1、维护人员事务较多,每天约2/3时间与用户沟通。2、由于用户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3、系统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故障恢复比69.57%。 效果欠佳 基于用户终端的网络故障诊断系统 在每个用户端可任找一台普通的Windows系统终端机进行安装 1、维护人员工作量降低。 2、用户可以自己诊断并解决大多数专线终端故障 1、需对每条专线的终端安装诊断系统,初次安装工作量较大。 2、系统开发技术要求高。 故障恢复比82.61%。 从源头解决问题 效果显著 结论:由上述比较,最佳方案:研发基于用户终端的网络故障诊断系统。 网络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神经网络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针对传统的网络故障知识库难以共同存在的缺陷的高冗余性和稳定性,综合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和粗糙集理论,提出了RSNN算法,以获得研究样品净化处理。该算法简化了样本,具有高适应性和高容错性,不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可以有效地处理噪声或不兼容的网络故障诊断。使用这种方法与其它相似的方法相比,可以提高诊断的精度和速度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神经网络;计算机网络;故障诊断 1 引言 目前的网络规模、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这些新的变化变得越来越难作出诊断网络故障,迫切需要的一种工具来进行网络管理与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网络故障诊断依赖于各种网络设备的状态信息,当发生故障时,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判断,找到原因[1]。在本文中采用粗糙集理论,在原有的规则提取的网络状态信息,算法的基础上决定神经网络的粗糙集(RSNN),并引入层次分散优化的思想和错误的传播原理设计,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引进的层次分散优化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可以在混合网络环境中提供一个singlenetwork的操作控制环境来管理所有子网和管理设备,统一远程控制的,以建立合理的和有效的诊断知识库,故障排除和网络设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的网络,抗干扰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的重新配置。 2 网络故障诊断的相关概念和它们的状态信息 定义1 网络状态S是一个二元组 , 是非空有限的对象,称为被管理对象的空间,记作 , 是被管网络对象, 是相应的属性参数, , 是状态属性, 是相应属性的参数。网络状态信息是指行为信息提取的网络实体在网络运行的状态。 定义2 网络实体可以定义成一个三元组 ,其中 这是一个系统迁移。G是映射功能状态变化,A是造成物理状态变化的事件集合。网络局部状态能分成L个不相干的特征 , L是由域节点的性质确定。网络故障是一种从正常状态过渡到不正常的状态。 网络状态信息通过信息的收集交界处,基于SNMP轮询的时序相关的MIB变量的数据采集,E调换改变当前网络运行状况E,数据管理,转换成网络状态信息: 为实体状态的属性参数 设定了一个阈值 , 固态性能参数的物理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可以设定一个阈值,需要的专业知识或反复实验,调整,建立比较函数: 用 代替 ,替换预处理后的状态信息。得出: 。令 得到: 因此,要使用的n-维矢量表示本地网络状态的特性。 3 系统原理及实现 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RSNN的网络性能、网络的局部特征的性质定义的属性过滤掉所有重要的属性,以反映网络故障的性质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属性,建立最低起ruleslayered综合的知识基础,根据神经网络,以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误报率的特点。预处理模块是负责网络状态记录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间隔相应的离散特征属性,建立基于粗糙集理论和层次分布的优化思路,以减少网络故障可辨矩阵的功能,为了消除矛盾(冲突)和重复的分类规则的故障诊断系统,为每种类型的网络层包含多个子分类粗糙集理论,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上面的步骤包含规则的故障检测。 诊断问题的实质是一个映射,我们使用一个神经网络来近似这种映射,故障分类系统的学习样本集由故障状态和故障,如在下面的表1中示出的判决子格式的子集的属性组成: 训练样本集在给定的知识领域的专家,所以难免不兼容,导致多余的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培训,不仅不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会降低效率的学习神经网络,使用的是三层神经,每个属性贡献的故障现象子集的决策是不一样的,系统需要反映不同的属性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外,网络的故障信息描述的网络结构中的神经元和连接权特定的数目,必须导致低效的学习算法,并最终因为它是有限的使用,以得到样品决策表决策的标志包含只有一部分的的完整冲突样品,沙美特罗H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结构的原始库的规则,在每个层的神经元素来定义一个性能指标,i-层优化指标: 其特征在于,表示的第p个样本输入端,第i层的第j个结点的的实际加权和输出;表示第p个样本输入端,第i层的第j个结点加权和期望的输出,以确定网络的神经元的神经网络的权重可以调整到决策过程中的分层分散子优化问题的修正神经网络的学习和粗糙集的决策规则之间的交流达到了粗糙集学习,提高学习当选最低的构成正确的训练集。 (1)简化网络故障信息样本系统。设R是故障属性集,如果对于a∈R,属性集D,如果 ,那么就删除a; (2)计算信息表的可辨识矩阵 ; (3)对于可辨识矩阵中的所有取值为非空集合的元素 ,建立相应的析取逻辑表达式 ,将所有的析取逻辑表达式 进行合取运算,得到合取范式 , ,将L转换为析取范式的形式,得 ,其中,每个合取项中包含的属性组成约简后的条件属性集合,得到降低冗余后的知识系统K。 (4)穿越不同类别的知识系统属性,如果有重复的记录删除冲突记录,如果删除一列保留了原有的属性值,标记为其他记录,其余的属性值可以判断决策,然后删除该值,否则保持原有的价值知识系统; (5)如果两个记录仅仅是一个条件属性值,和的财产已被删除的记录,那么没有标记的属性值的记录时,可以判断决策,然后再删除另一条记录,否则,删除记录在案; (6)在上述处理中,一个新的信息表,所有的属性值是值的表芯,所有的记录都对应一个决策规则,沙美H优化算法知识的神经网络,输出为每一个输入对做如下处理: (a)输入信号前向传播: (b)输出误差信号后向传播: 输出层:由 ,得到: 隐层:和BP算法一样,将输出层的误差沿代价函数的负阶梯方向逐层后向传播: (c)计算:由 可得到: 将上式带入 ,得到: (7)更新权值:设误差能量函数 ,其中 。 表示梯度,设 得到: 其中, 表示 的单位梯度向量。 (8)重复步骤(6),直至收敛或学习步数达到规定值; (9)如果训练成功,固定权值,用于回代,重新迭代。 4 结束语 针对传统的网络故障知识库难以共同存在的缺陷的高冗余性和稳定性,综合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和粗糙集理论,提出了RSNN算法,以获得研究样品净化处理。该算法简化了样本,具有高适应性和高容错性,不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可以有效地处理噪声或不兼容的网络故障诊断。使用这种方法与其它相似的方法相比,可以提高诊断的精度和速度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网络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煤矿局域网网络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 【摘要】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局域网的规模越来越大,局域网有着便捷、传输速率高和资源共享等多项优点。随之而来,在局域网的使用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网络故障。作为网络管理员,必须及时的进行诊断,从故障现象出发,分析故障原因,确定网络的故障点,查找问题的根源,排除网路故障,快速恢复局域网的正常运行,并且想办法减少故障的出现,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局域网;网络故障;诊断;排除方法 1、引言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贯彻“科技兴煤”战略的重要手段。网络故障排除是一门综合性技术,以网络原理、网络配置和网络运行的知识为基础。 2、局域网常见网络故障 2.1 按网络故障的性质分类 (1)硬件故障 网络设备是否正常被连接,网卡是否正常安装,网络线路是否有断路,线路和网络模块的打线是否正确,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电源和连接的端口是否正常等。 (2)软件故障 网络软件故障相对网络硬件故障来说复杂得多,网络软件故障主要体现在网卡驱动程度的问题上,看网络协议是否正确,IP地址分配是否正确,路由器在配置上是否准确,并且看VLAN或子网划分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病毒等。 2.2 按网络故障的对象分类 (1)端口故障:端口故障通常包括插头松动和端口本身的物理故障。 (2)线路故障:在日常网络维护中,线路故障发生率约占发生的网络故障的70%。线路故障通常包括网络线、水晶头损坏及线路受到严重电磁干扰等引起的网络故障。 (3)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故障: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故障在此是指物理损坏,无法工作,导致网络不通。 (4)主机故障:此类故障通常包括网卡接触故障,网卡松动,网卡物理故障,主机的网卡插槽故障和主机本身故障。 3、网络故障的表现及排除步骤 3.1 网络故障的表现 在日常的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局域网的网络故障现象虽然多种,但是其表现归于以下几种: (1)计算机无法登录到服务器; (2)计算机用户无法访问网上邻居; (3)计算机无法从局域网内浏览内部网页面,或者无法收取局域网内的电子邮件; (4)计算机能够浏览内部网络中的网页,也可以收发内部网络的电子邮件,但是无法接入Internet; (5)计算机无法通过服务器接入Internet,或者计算机只能和部分局域网中的计算机通信; (6)计算机网络程序运行速度缓慢。 3.2 网络故障排除步骤 对于网络故障首先要诊断网络故障的表现,列举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缩小范围,对故障原因进行定位,查找问题的根源,最后采取适当的排除方法解决。具体可以遵循如下的步骤进行。 (1)确定问题 分析网络故障的第一步,就要首先描述清楚故障的现象和症状。 (2)收集因素 使用相关工具进行测试,收集需要的用于帮助隔离可能故障原因的信息。 (3)考虑可能的原因 通过集中思考,将问题分类,先排除一些不可能的问题,根据收集到的情况考虑可能的故障原因。 (4)创建诊断计划 根据上一步确定的可能故障,制定出相应的诊断计划。 (5)执行计划 开始仅用一个最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诊断测试,这样可以很容易恢复到故障的原始状态。 (6)做好记录 记录每一步和最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自己支持网络的能力。 4、网络故障排除方法 本文按网络故障的性质分类,即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进行网络故障诊断,在检查网络故障时,一般本着先硬件故障再软件故障的顺序检查。 4.1 硬件故障排除方法 网络硬件故障主要表现为线路、端口、网卡、信息插座等方面。一旦网络出现故障,首先想到的最直观的排查方便就是检查网络的物理线路和硬件设备。 (1)线路故障排除方法 在日常网络维护中,线路故障发生率约占发生的网络故障的70%。对于双绞线引起的故障,其中包括网线及水晶头的损坏、线序不正确以及网线过长引起的回波损耗,可以用替换法或使用测线仪来确定是否是网线的问题。 (2)端口故障排除方法 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查看信号灯状态是否正常。如果离得较近,首先要查看网卡、HUB、交换机、路由器面板上的指示灯。 (3)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故障排除方法 ①若怀疑是集线器或交换机问题,通常最简易的方法是替换排除法,用正常的集线器或交换机替换原来的集线器或交换机。 ②判定可能是路由器或MODEM问题,通过IE打开路由器地址或MODEM地址,看设置有没有被更改,再看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若运行状态正常而网络不通就应考虑是其它问题,并非为路由器或MODEM的问题,当然从其指示灯也可以作连接正常否的简单判断。 (4)主机故障排除方法 在此主要介绍主机与网卡无法匹配工作的情况。对于网卡接触故障的解决办法是拔出网卡将其金手指用橡皮擦擦掉其氧化层再插入使用。对于网卡松动、主机的网卡插槽故障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更换网卡插槽。 4.2 软件故障排除方法 (1)网卡驱动程序安装不当的排除方法 在设备管理器窗口中,检查网卡选项,看是否驱动安装正常,若网卡型号前标示出现“!”或“x”,表明此时网卡无法正常工作。解决方法很简单,只要找到正确的驱动程序重新安装即可。 (2)主机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的排除方法 查看网络邻居属性中的连接属性窗口,查看TCP/IP选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3)主机网络协议或服务安装不当的排除方法 在网上邻居属性或在本地连接属性窗口查看所安装的协议是否与其他主机是相一致的。 (4)网卡设备有冲突的排除方法 磁盘大多附有测试和设置网卡参数的程序,分别查验网卡设置的接头类型、IRQ、I/O端口地址等参数。 (5)一些重要进程或端口关闭的排除方法用Ping线路近端的端口看是否能Ping通。 5、总结 随着煤矿生产规模的扩大,安全生产情况日益复杂,安全生产数据信息急剧增加,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指导、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建立高效灵敏、运行可靠的信息体系,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网络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能量具有制约性,导致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运用环境比较脆弱,所以本文探讨一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的诊断技术。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 网络故障 诊断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因为传感器节点廉价和微型的特点,促使无线传感器网络对节点的利用率非常高,尤其是在无线传感网络的监测区域,在自组织方式的参与下,以互相协作的形式完成无线传感器的监测任务,所以其应用的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但是传感器节点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难免会发生系统故障。 1 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评价指标 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诊断的性能评价指标是以无线传感器的网络特点和网络应用为基础制定的,其标准主要体现在诊断精度、特殊环境诊断精度、能效性以及诊断时间四个方面。 诊断精度。无线传感器故障诊断精度是诊断机制对故障最直接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在网络安全性较高的环境中,如果不能保障故障诊断的精确度则会导致传感器网络系统出现安全漏洞,同时意味着此故障诊断精度的失效,诊断精度主要是以一次过程为故障诊断的依据,分析被诊断的节点状态与实际节点状态的相符程度,诊断精度中故障误报率和故障识别率为评价故障的两个指标。 特殊环境诊断精度。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特殊环境中的应用是有特定的诊断精度的,例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特殊环境因素,由于故障的节点在网络中的分布不均匀,可能会出现故障区域节点的过分疏散或者是节点的过分密集等现象,普通的诊断精度是不适应的,所以只能采取特殊环境的诊断精度对故障进行评价。 能效性。受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供应方面的影响,能效性成为故障诊断评价机制中需要最先考虑的问题,能效性比较强的故障诊断机制可以促进网络使用寿命的延长,以便保障传感器网络监测、计算方面能量的持续供应,与能效性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有数据通信、处理和采集三方面。 诊断时间。无线传感器网络投入使用后,如需进行故障诊断需要对传感器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协作性判断,主要是因为节点呈现激活状态的数量比较多,如果节点出现联系性的故障一定会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造成巨大的能耗压力,所以节点故障诊断的时间不宜过长。 2 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诊断分类 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主要来源于传感器的节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模块上,分别为能量电池供应模块、无线网络通信模块、传感处理模块和传感器模块,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运行和使用,其组成元件、部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干扰通信、线路老化、电能耗损以及接线松动等等,引发无线传感器网络发生故障。 2.1 节点级别的故障 节点级别的故障主要是发生在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处,大部分故障主要是传感器的节点本身出现了问题,其又可分为节点软故障和节点硬故障,软故障是指节点在不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运行的前提下发生故障,只有对数据进行传送和测量时,可瞬间影响通信的故障;硬故障是指对节点本身以及对传感器网络造成的直接损害,例如节点本身损坏、电源布置不合理或电源能量不足都会造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 2.2 网络级别的故障 网络级别的故障是指无线传感器的节点本身是正常的,但是在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传输、协作方面上出现制约性问题,导致网络连接异常、通信受阻、信息丢失、IP偏差、非法入侵等等,此故障的出现是直接作用于网络的,其故障的表现极其明显,而且故障出现的速度非常快,影响范围比较广,属于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中相对较为敏感的故障。 2.3 功能级别的故障 无线传感器网络功能级别的故障对于整体网络都是存在影响的,如出现功能级别的故障会造成网络中汇集点不能正常接收和收集网络中运行的全部信息,引起功能级别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传感器节点的重启、死亡和失效,链接线路故障以及路由装置故障等。 2.4 数据级别的故障 数据级别的故障是指传感器节点表现正常,但是传达了错误的数据信息,致使网络形成错误的数据感知,数据级别故障的隐蔽性比较强,只有经过精细的检测才可发现传感器节点传递了错误的感知数据,因为即使节点感知数据传递错误,但是其本身的表现形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此无形中降低了无限传感器网络的运行性能,而且会错误的引导网络管理员检查维修。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诊断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诊断主要是针对其投入使用的期间,通过对网络传递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否发生故障,根据故障发生的状态检测导致故障发生的基本根源,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的诊断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项目,基于其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运行的特点决定了故障诊断的难度,为降低诊断的难度,一般情况在进行故障诊断时需要以传感器各个节点日常的测量数据为主,以节点数据传输的附加信息为辅,促进故障诊断的效率。 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诊断的指标为传感器高质量的服务和能量的有效保护,而故障诊断策略的衡量指标主要有错误警报率和检测率,其中错误报警率反馈的是无效警报在诊断报告总警报中的占据比例,错误报警率较低即可说明此次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检测率反馈的是被检测出的故障在网络总故障中占据的比例,与错误报告率相反,检测率越高则说明诊断策略的有效性比较高。目前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主要以传感器的故障、场景类型为中心,对传感器节点的功能、读数故障进行探讨,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的诊断技术。 3.1 传感器节点读数故障的诊断技术 节点读数故障的诊断技术主要是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错误的测量数据,错误数据产生的情况主要有外界环境干扰导致网络受到安全攻击、节点部件的损坏等等,针对节点读数故障提出以下诊断技术。 (1)WMFDS诊断技术。此技术主要是对传感器节点与节点之间的数据进行空间相关性的测量,越临近的节点其测量结果的相似性越大,所以只能通过正常读数的空间关系,根据此理论提出WMFDS诊断方法,主要是对两节点之间的故障率、分布密度进行分析,判断节点是否出现问题,此方法还可对相邻的节点进行加权处理,但是此方法只可以用于具有空间相关性的节点读数上。 (2)FIND诊断技术。此技术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在监控区域具有可持续性监测的特点,感知网络的突然事件,此节点的数据读取可反馈事件发生点到节点相对应的距离,传感器节点的信号强度与距离是呈现相反关系的,即相对距离越大,节点信号强度越弱,节点信号的强弱变化被称为单调变化特性,所以节点的单调特性是反馈节点出现读数故障的判断标准,比如故障节点会表现出与相对距离单调特性相反的现象。 (3)CSN诊断技术。此诊断技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主要是以移动设备为检测对象,利用加速器得出节点的地震运动,故障节点的读数会存在阈值,此阈值与实际历史差距比较大,通过计算机分析节点比例,如出现较高阈值则说明此节点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3.2 传感器节点网络故障的诊断技术 传感器节点网络故障主要表现在链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网络可靠性降低等现象,针对传感器节点网络故障提出的诊断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1)网络软件调试法。在传感器的节点中采取调试,利用软件的调试命令,对节点处的网络状态进行分析,收集节点网络数据,确定节点网络故障的来源。 (2)特定模型推断法。特定模型推断法主要包括两种,分布式和集中式的方法。分布式的诊断技术是针对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利用从局部到整体的决策方法,分布式诊断技术的代表方法有LD2和TinyD2,最终通过节点网络的整合,得出诊断报告;集中式的诊断技术是在网络节点处植入小型探测器,以便对经过节点的应用数据进行分类、分组,但是探测器对得到信息的分析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需要感知系统的参与,以此为基础进行节点网络故障的细化诊断。 (3)无声故障诊断技术。此诊断技术在三种技术中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其可对无经验故障进行有效诊断,例如AD诊断技术,即是比较典型的代表,通过对节点各类型诊断信息之间相关性图表的变化,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隐藏故障,即无声故障,此技术可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同时降低了故障出现的频率。 综上所述,利用无线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诊断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运用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率,所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和提高。 4 结语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其渗透多项科学技术,例如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等,无线传感器的研究不论是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社会效益上,都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无线传感器有效的网络故障诊断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无线传感器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对能源节约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家禽养殖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山区农村养殖家禽疾病防控的注意事项 [摘 要]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养殖过程中也出现很多的疾病,给养殖户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山区的农村养殖家禽疾病控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农村 家禽 疾病 笔者于2007年,在独山县基长镇狮光村指导群众养殖家禽。经过3-6个月的饲养期,25户群众养殖的3016羽家禽全部出栏,养殖成活率平均达96.6%,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本人在家禽疾病防控方面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家禽圈舍的修建要符合动物防疫要求,便于饲养管理 1.首先,要考虑有与养殖品种、规模相适宜的圈舍和放牧地。圈舍的修建要选择在地势高燥,采光、隔离、排水良好的地方。并符合防疫、通风、防火、光照要求,选择坐北朝南方向进行修建。 2.养殖家禽只能选择一个品种,便于防疫和饲养管理。 3.根据不同品种家禽修建相应的圈舍(包括育雏舍和育成舍),保证通风、采光、保暖,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增强家禽抵抗力。 4.修建相应的防疫设施。如:养殖场出入口的消毒池、隔离墙或栅栏、排污沟、病死禽及粪便处理设施等。 二、选择耐粗饲、抵抗力强的家禽品种 如:荔波瑶山鸡、贵州本地土杂鸡、皖南麻鸡、广西杂交麻鸭、平坝灰鹅、四川白鹅、豁眼鹅等。 三、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家禽抵抗力 1.育雏是关键。首先,配置取暖设备:地灶、煤炉、红外线灯等;鸡可[]采取地面或网上育雏,鸭和鹅采取网上育雏;垫料、平网等不能有带刺或硬的东西,以免刺、磨破家禽脚掌,感染发炎,导致跛行,甚至死亡;温度控制:鸡、鸭、鹅一周龄分别是:34-32℃、30-26℃、28-26℃;二周龄分别是31-28℃、25-20℃、25-22℃;鸡三周龄27-26℃、四周龄22-21℃;鸭、鹅二周龄后即可脱温;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鸡、鸭、鹅分别饲养:30-35只、14-20只、8-15只。条件允许的话,可直接采购专业养禽场的脱温禽苗进行养殖,成功率更高。 2.加强育成禽饲养管理,提高禽群抵抗力。育成舍可用竹子和木条等,修建平网、栖架、栅栏、料槽等设施;保证充足的饲料和饮水,不得饲喂腐败变质的饲、草料;适量添加微量元素、矿物质、蛋白饲料;结合放牧。放牧要掌握几个原则:晴天放,下雨收;围栅栏,轮流牧;勤照看,防天敌;个体差异,分群管。水禽要有一定面积的洁净水面。 四、建立相应的防疫制度、养殖档案和可行的免疫程序 1.养禽场所的防疫制度。包括:出入口消毒池药液的添加和更换;圈舍的清洁和消毒,要保证每天一清扫,一周一消毒;病死禽及污物的处理,要在指定地点焚烧或深埋;粪便的处理,要在指定地点堆积发酵后才能使用;禁止闲杂人员进入;饲养人员的衣服、工具和圈舍的设备要定期更换、清洗和消毒;灭蚊蝇、灭鼠,防止野鸟的进入;家禽出栏后,圈舍和场地进行彻底清扫、消毒,空置1个月左右,再进行第二批养殖。 2.养殖档案。包括:饲养管理档案、免疫档案以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记录。严禁使用公布的禁用的添加剂、兽药,严格执行兽用药品的休药期制度,防止药物残留引发安全事故。 3.制定可行的免疫程序。主要免疫的病种:禽流感、鸡新城疫、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禽霍乱、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按照程序适时进行免疫,种用或蛋用家禽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免疫内容。 五、具体的防疫措施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种苗引入前应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方可引入;商品禽出栏时,要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申报检疫,合格后,开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方可调出销售。 2.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所养家禽短时间内出现大批发病、死亡的情况,不得随意处理病死禽,要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报告,同时配合做好疫情的处置。 3.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场地、圈舍、用具等按照制定的制度,定期进行清扫、清洗、消毒。一般常备两种以上消毒药,交替使用。常用的消毒药:二氯异氰尿酸纳灭菌剂、亚氯酸纳水溶液消毒剂、过氧乙酸、福尔马林、碘伏、双链季胺盐等。 4.育雏期间和刚脱温的家禽要饮用洁净的水。可将生水煮沸,放凉后饮用;或在生水中添加0.1%的高锰酸钾。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5.若天气、环境等情况突然变化,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分别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如:土霉素、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蛋鸡禁用)等;一般以连用3-5天为宜(剂量和休药期遵照使用说明),可防止或减少禽霍乱及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6.勤观察,发现病禽,及时隔离治疗和处置。平时注意观察家禽的饮食、活动及呼吸等情况,发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离群、卧地不起的家禽,要及时隔离,进行积极救治,防止传染禽群。不治而亡的家禽,不得食用和随意抛丢,要焚烧或深埋。 7.不准将来路不明的家禽带回混养;家禽最好是全进全出,一旦出栏销售,剩下的不得带回,防止带回病原造成疫病传播。 8.家禽寄生虫病的防治。保持禽舍清洁干燥,避免拥挤,随时清除地面上的粪便,做堆积发酵处理;防止饲料、饮水被粪便污染,栖架、饲槽和饮水器等经常清洗消毒;运动场保持干燥,定期铲除表土(3cm-4cm),换干净的和有熟石灰的粘土;鸡舍隔2-3日清扫消毒一次,换铺垫料。使用抗球虫药应从12-15日龄的雏鸡开始,连用5-7天,停二周,发病时,可延长用药时间。一般情况下,驱线、绦、吸虫应在1月龄驱一次,3月龄再驱一次,一年2-3次;场地和环境污染时,应在家禽开始放牧或下水两周后,全群驱虫一次。常用的驱虫药有:丙硫咪唑、左旋咪唑、氨丙啉、地克珠利等,剂量和休药期遵照使用说明。 家禽养殖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夏季家禽养殖业常见的疾病与防治 摘 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家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家禽养殖业面临着发展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的家禽养殖业不仅在一般的养殖场进行,在农村的发展也初具规模,但是受到养殖方式、疾病预防等技术方法的局限,家禽业不断爆出类似于禽流感等严重威胁行业发展的事件,夏季正值疾病高发季节,如何做好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影响家禽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列举了家禽养殖业常见的疾病,提出了防治常见疾病的建议。 关键字:家禽养殖业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养殖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禽流感的爆发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预防疾病在疾病防治中占有关键作用,防治禽流感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一、夏季家禽养殖业的常见疾病 (一)白痢病 白痢病常发于幼禽身上,是一种幼禽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白痢病大禽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幼禽感染就为干痢,出生5-15天的幼禽死亡率最高,要想预防白痢病的发生,就要在幼禽出生第二天采取药物防治的方式,在饲料中加入0.02%的痢特灵,一周的时间内保证用量,也可以加入0.2%磺胺类药物,时间同样为一周。 (二)沙门氏杆菌病 沙门氏杆菌病又称禽副伤寒,同样也是幼禽发病率较高,一周到两周的幼禽最容易感染,死亡率也高于两周到三周的幼禽,禽副伤寒的主要症状是畏冷、呼吸困难、体质下降,最后脱水致死。沙门氏杆菌病的防治方法类似于白痢病,也是在幼禽出生第二天在饲料中加入0.02%的痢特灵,或加入0.2%磺胺类药物,时间为一周,或者加入少量的氯霉素也可以。 (三)球虫病 球虫病具有发病率高、波及范围广、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一般雏禽一旦犯病,在两个月内最容易死亡,球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食量下降、大便带血、盲肠肿大、精神萎靡、盲肠肿大等。要防治球虫病首先就要保证养殖舍的清洁,及时对养殖舍内的杂物进行清除,按时消毒,在幼禽出生后一周内注射预防类药物,并保证药物的持续使用到一个月以上,多种药物要混合使用,例如0.03%痢特灵、0.005%~0.01%土霉素等以提高抗病能力。 (四)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一般在母禽身上发病,主要症状有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长肿瘤,并且肿瘤的潜伏期长,传染性大,死亡率从10%-80%不等,幼禽十分容易感染,所以刚出生的雏禽要进行隔离和净化。肉禽类在出生1-2月内容易感染,蛋禽类在出生2-5月内容易感染。马立克氏病的症状主要分为皮肤型和神经型,皮肤型的症状为在翅膀、颈部、腿部等部位出现黄灰色肿瘤,容易破裂,神经型症状为禽类两脚一脚朝前,一脚朝后,脚部神经变粗。防治马立克氏病要保证禽舍的卫生、接种马利克疫苗。 (五)慢性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家鸡的感染率较高,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在鸡体内广泛存在,在多种激素的影响下发病,发病的对象主要是四周左右的肉鸡,主要症状有咳嗽、喷嚏、呼吸困难、粘液性鼻液、呼吸道音、眼睑肿胀等,治疗方法主要有采用力高霉素、红霉素等药物,配合辛夷、柴胡、桔梗等掺入饲料内喂养,持续3-5天。 二、家禽养殖业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 首先,要保证饲养的卫生,家禽的禽舍、食用的饲料、餐具、饮水用具等要时刻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保证禽舍的空气流通,及时驱赶有害蚊虫,保证空气质量。其次,要科学合理的搭配饲料和用水,饲料是提供禽类营养物质的主要载体,只有根据禽类生长所需的营养来合理的搭配饲料和水分,才能保证营养物质的充足和营养的均衡,这就需要饲养员对营养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再次,为禽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尽量保证外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环境的刺激,还可以在禽类生长阶段播放适于生长的音乐,减少禽类天敌对它们的惊吓。 (二)预防性服药 预防性服药就是为了预防禽类未来可能染上的疾病,在疾病发生之前提前服药,预防为主。在禽类出生一周后就可以在饲料中加入5%的环丙沙星或者饮用水,能有效防止白痢病的发生,在出生15-16日期间,可以在饲料中加入0.03%的克球粉,能有效防止球虫病的发生。当家禽的饲养环境出现霍乱时,在饲料中加入0.05%~0.1%的土霉素,连续加药一周时间能够有效对霍乱进行预防。在疾病发生时,饲养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出疾病的种类,抓住服药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再根据病情进行喂药。 (三)提高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 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家禽养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整个饲养过程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企业化的饲养环境,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因此企业需要对饲养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首先,在饲养人员的选择上,企业应该对饲养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严格的测验,提高饲养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其次,企业应该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员工进行统一培训,或者外出学习等,把员工培训和绩效结合起来,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考核,考核不及格的饲养员实施补考制度,直到考核顺利通过,考核也和工资绩效直接挂钩,屡次补考不合格的饲养员可以进行辞退。再次,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勤奋好学,业务素质好的饲养员也要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鼓励员工自觉学习。 (四)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措施 要想控制疾病的蔓延,就需要及时发现疾病的存在,疾病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旦未能及时发现,一夜之间可能会让全部禽类感染,很多疾病还有潜伏期和较大的传染性,要控制疾病的扩散一定要及时发现疾病。饲养员需要不定时对禽类进行检查,从禽类的粪便、饮食中发现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总 结: 夏季气温较高,疾病传播速度过快,一旦发现疫情,还需要对疫区进行隔离和消毒工作,禁止外部家禽和无关人员进入禽舍,坚决打击疫区家禽对外销售,以免流入市场造成更大的危害。家禽养殖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发展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使得疫病问题严重,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养殖,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对常见疾病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饲养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审查,促进家禽养殖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家禽养殖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浅谈家禽养殖疾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摘 要] 最近几年,我国家禽养殖密度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新品种的引进以及饲养环境、变换等不良因素,导致了禽类疾病经常的发生,因此,加强对家禽养殖疾病发病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及时的研究出防治对策,切实解决好家禽养殖疾病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家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发病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提高家禽养殖业效益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家禽养殖疾病 防治对策 规模化养殖 最近几年随着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加快,家禽规模化养殖兴起,饲养家禽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并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疾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兽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了解并掌握家禽发病的的症状,对保障家禽养殖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鸡瘟和鸭瘟 1.发病特点 鸡瘟和鸭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多发。不论品种和大小均感染。病禽最初精神不好,垂头缩颈,少食或不食,拉稀粪,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的伸直头颈张口呼吸,并发出“咚咚”的怪叫声,病程较长的病禽出现神经症状,如动作失调,伏地转圈等。 2.防治对策 加强平时的防疫工作,不要引进病禽及带毒禽,严禁将病禽及死禽肉送往集市出售。平时注意环境和鸡舍的卫生,定期消毒,消毒药有3~5%烧碱、10~20的漂白粉、10~20%的生石灰。空气消毒可用过氧乙酸。(鸭)瘟无特效药治疗,发病时,一般实行鸡(鸭)瘟菌苗紧急接种,同时添加抗生素防继发感染。 二、禽霍乱 1.发病特点 禽霍乱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鸡鸭鹅都能感染,且死亡很快,发病季节性不明显。最急性型,病鸡突然死亡,死前看不出任何症状。剖检可见肝脏上有许多针尖大的灰白坏死小点。 2.防治对策 应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严格禽场消毒卫生制度。常发本病的地方接种禽霍乱苗,3个月以上的鸡鸭每只肌注2毫升,并辅助投喂预防药。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类均有很好疗效。饲料中添加0.5%至1%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在饲料中添加0.19/5磺胺喹口恶林,连喂3~4天,效果较好。 三、白痢 1.发病特点 白痢是幼禽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禽,患病小禽大多死亡。大禽感染后无明显症状,成为慢性带菌者。小禽的突发症状是干痢;粪便呈白色或灰白色;粘性糊状,肛门附近的绒毛常被粪便粘结成团,以致排便困难,吱吱叽叫,精神差,以5~15日龄小禽死亡最多。 2.预防对策 预防本病,雏禽出壳后第二天即按饲料比例加入0.02%的痢特灵,连喂7天(痢特灵毒性大,在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剂量和投喂时间,防止中毒),或0.2~0.5%的磺胺类药物,连喂7天。治疗白痢,按饲料0.04%的浓度拌入呋喃唑酮或四环素,金霉素按0.2%比例拌料,均连续喂7天。氯霉素0.2~0.5%拌料,连喂3~4天。也可磺胺类0.5%拌料使用。 四、鸡痘 1.发病症状 鸡痘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尤以秋、冬两季最易流行。首先,皮肤型。在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特别是头部的冠、肉垂、眼及嘴部分,有大小不同的痘疮,往往因看不见和觅食难而死亡;其次,白喉型、病变主要在口腔、咽喉和气管等粘膜表面,先在粘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稍突于粘膜表面,以后小结节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覆盖在粘膜上面,病鸡采食困难,有时嘴无法闭合、张口呼吸,死亡率较高;最后,混合型。以上二种同时出现,病势最为严重。 2.防治对策 预防鸡痘,最可靠的办法是接种鸡痘防毒苗。经常保持鸡舍清洁、干燥,特别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治疗鸡痘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防止并发症。皮肤上的痘痂,一般不作治疗,必要时用清洁镊子小心剥离,伤口涂碘酒或紫药水。对白喉型鸡痘治疗作用不大,宜尽快淘汰。 五、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1.发病特点 本病由病毒引起,一般认为3~6周龄鸡最易感染,4周龄最多,成年鸡一般不感染。雏鸡常突然发病,病程多为一周左右。本病感染率常为100%,死亡率0~36%不等。继发感染其它疾病时,死亡率可高达50%。发病鸡精神差,感染后2~3日拉白色水样稀便,体温高达43℃。病鸡常脱水,趾爪干燥。病鸡无食欲。腿部、腹部及胸部的肌肉常见血条纹或出血斑。肾肿,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出血。腺胃乳头周围常充血。本病对鸡马立克病和鸡新城疫所免疫干扰明显。 2.防治对策 预防本病必须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选择有效的福尔马林进行薰蒸流水线。0.2%的过氧乙酸喷雾效果好。治疗在发病初期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卵黄抗体注射的越早,其治疗效果越好,而在发病的中、后期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其治疗效果不明显)。同时用抗生素拌饲,预防继发感染。 六、禽曲霉菌病 1.发病症状 家禽曲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其主要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尤其是肺和气囊)。主要发生于幼禽,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污染的垫料、木屑、空气、土壤、饲料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幼禽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而感染发病,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是引起本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鸡得病后可见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减食或不吃食。病程在一周左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死亡率可达50%以上。 2.防治对策 对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据报道用制霉菌素防治有一定疗效,剂量每100只鸡用50万单位,日服2次,连用3天,也有资料介绍可用碘化钾、硫酸铜液让禽饮用进行防治。发现该病后立即更换垫料或换去发霉饲料,加入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家禽养殖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家禽养殖中疾病预防的综合方案略述 [摘 要] 在家禽的养殖工作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家禽感染疾病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家禽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也逐渐突出。及早发现家禽的异常情况,控制疾病的在家禽之间的传播,保持家禽生长环境的清洁,最大限度减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重要。 [关键词] 家禽养殖 疾病预防 方案 家禽养殖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养殖规模的扩大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但疾病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轻则表现在影家禽个体的生长发育,但是由于家禽疾病的传播范围比较大,速度快,重则会导致家禽的成批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家禽养殖中的疾病预防是促进养殖顺利发展的关键,也能够不断推进农业的发展。 1 及时观察并发现家禽的异常现象 养禽人员在与家禽的近距离接触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家禽的异常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防,防止a扩散。观察家禽对饲料的进食情况以及饮水量,查看家禽是否消瘦,产蛋数量是否与平时有较大的出入。同时对家禽发出的声音、活动活跃情况、粪便等也要细心观察,若家禽精神沉郁,要加大关注,找出原因。对家禽的饲养槽要进行及时的清理,较少因污垢沉积变质导致家禽摄入后发生消化道疾病,检查饲料是否有所变质,如果饲料出现异味甚至颜色变深则应该立即停用。另外还需要检查是否因为寄生虫原因导致家禽异常。总之,养禽人员要及早发现、及早报告,才能采取措施及早防治。 2 做好家禽生长饲养管理工作 第一,保证温度适宜,湿度与光照适中。禽场的选择,必须光照好,通风,尽量保持场地的干燥。家禽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对温度比较敏感,过冷过热都有可能会引发家禽疾病的发生。因此冬天要做好保暖工作,夏天要注意采取措施防暑,这样也有利于家禽的产蛋。 第二,清洁饲养设备。要及时做好养禽设备的清洁工作,及时清理水槽与饲料槽中剩余的以变质的食物,以免家禽肠道感染。家禽的粪便要及时清理出去,垫料要时常更换,保证家禽生长环境的清洁。对于清理出去的粪便以及垫料,要尽量远离禽舍,同时可以采取堆沤的方法杀死细菌。 第三,合理搭配饲料。在家禽的成长中,营养一定要跟得上,才能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饲料的科学合理搭配,能够增强家禽的体质,增强其抵御病毒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家禽营养摄入均匀,尽量保持家禽的体型适中。 第四,做好消毒工作。禽场要根据家禽数量以及场地大小制定好日常的消毒措施,以及时杀死细菌,避免传播扩散。做好定期消毒的准备,对禽舍的各种设备以及各种死角进行经常性地消毒,要做到全面细致,以防禽畜感染甚至人体感染。另外,一旦发现有家禽已经感染疾病,要快速制定消毒策略,杀死病源的同时切断其传播路径。 最后,减少刺激物。家禽生性敏感,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生长,除了需要选址安静之外,对于养禽人员,也需要在工作中保持轻声细语,对养禽设备能够做好轻拿轻放,以免在使禽群发生躁动,产生挤压受伤的情况。对于笼舍,应该保证其安全,不会出现尖刺以及夹脚的情况。 3 定期预防接种 一般来说,在做好养禽场的清洁措施之后,定期预防接种也能够增强家禽抵抗病毒的免疫力。对家禽的接种主要是根据当地流行的疾病情况来选择疫苗种类的。由于家禽本身具有对病毒的免疫力,初次接种可以选择毒力较弱的疫苗,之后如果再接种的话,则毒力可以渐渐增强。家禽免疫接种的常用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点眼、滴鼻、气雾、饮水、翼下刺种、皮下或肌肉注射等。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面临的情况决定,既要考虑疫苗特性和免疫效果,又要操作的方便和经济效益。 4 养禽场的疫情的扑疫和控制 当疾病已经在养禽场蔓延,并且传播的速度快、感染力强时,为了保护那些暂时还没受到感染的禽群,应该及时诊断、严格地将病禽隔离,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保护未受感染的禽群。要及早采取措施严格封锁疫区,尽快将疫情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应该将疫情报告畜牧主管部门以帮助对疫情的控制,派专业人士进行疫情的诊断。要顾及到周边是否还有家禽饲养场,为了减少损失,要尽快通知其他的饲养场采取措施及时消毒、隔离,保护好健康的家禽免受传染。畜牧主管部门应跟踪好疫情的发展情况,一旦发现有新的感染源,应该及时处理,将病禽隔离,阻断传染源头,防止疫情扩大。同时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对疫情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针对禽类病毒已经研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对抗药物。要做好疫情病毒的分析,对病毒的特点进行对症下药,通常可以采取注射疫苗的方式,阻断病毒的继续传染。 5 提高养禽员的养殖水平 养禽人员在养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要求细致谨慎,对于禽群的异常能够敏锐地发觉并及时报告,对疫情发生时能够反应迅速,及时地采取隔离措施,并具备一定的禽类医学知识。养殖场为了提高禽养员的素质,可以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同时要采取措施对禽养人员的业绩及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对于表现良好的养殖人员,可以适当给予奖励,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 6 结束语 养禽场的规模在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中也在不断扩大,随着规模的扩大,禽类数量的增加,给养禽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多的问题,其中疾病的预防是一大关键问题。养禽场疾病的预防,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及时观察禽群的异常情况并对症下药,保持好饲养环境,温度、湿度要适宜,同时要保持通风,做好饲养设备的清洁工作等。同时为了预防疾病,可以对禽类进行疫苗接种,减少感染,对于大规模的疫情的爆发,应该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与蔓延,同时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恶化。要想对家禽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家禽的成活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以上提到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家禽养殖的健康快速发展。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金融将向服务于企业和个人理财并重发展 众所周知,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系统是现代经济赖以运行的血脉。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金融系统如何提升自身的运作效率,并助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当前企业界、学界及政界都非常关心的课题。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以来,金融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管理当局和学者的空前重视,欧美等成熟经济体均强化了对金融的监管,许多经济学者也纷纷开展将金融因素内生于经济模型中的理论研究,甚至有学者提出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概念,认为金融因素目前对实体经济的主导,甚至绑架性影响日益突出。这些努力都体现了人们一个新的共识,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与日俱增,同时金融行业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新突破,互联网与金融快速融合,促进了金融的创新。 本届论坛以“互联网金融对财富管理的新机遇”为主题,正是要从财富管理的视角来探讨互联网金融对财富管理模式的新影响,到场的领导和权威专家会为大家奉献上一道最富营养的经济大餐。 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4年创办了《大众理财顾问》杂志,旨在传播健康的财富管理理念,推进科学的财富管理方法,创建先进的财富管理文化,致力于中国的财富文明建设。十多年来,《大众理财顾问》杂志见证了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风风雨雨,亲历了中国金融理财市场的快速成长。在本届论坛上,我们又将见证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时刻,暨中华职业教育社金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相信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一定会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所坚持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理念支撑下,有力地推动我国职业金融教育事业的发展,翻开职业理财师素质提升的新篇章。机械工业出版社也将大力支持《大众理财顾问》杂志密切与中华职业教育社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合作,为中国金融专业人士素质的提高做出新的贡献。 金融正在从基本服务于企业投资的阶段,向服务于企业和个人理财并重的阶段跨越,金融创新和综合金融服务的春天正在到来,相信通过包括各金融创新企业、职业金融理财师,以及《大众理财顾问》等专业媒体在内的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金融理财市场一定会更加快速健康发展。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摘 要:随着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各类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对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形成了实质性的冲击。文章深入研究了当前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商业银行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 一、绪言 随着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货币基金类、定向委托投资类、P2P网络信贷类等各种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对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形成了实质性的冲击。商业银行亟需根据当前市场竞争形势和自身经营特点,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转型创新改革,才能维持或者提升其个人理财产品竞争力,在将来更加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 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分为货币基金类、定向委托投资类和P2P网络信贷类。总体上看,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相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具有门槛较低、灵活性较强,品种齐全、收益性较高,手续方便、效率较高等特点。 (一)门槛较低、灵活性较强 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的门槛较低、灵活性较强。现行条件下,各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购买金额往往起点金额至少在5万元以上,而且必须提前5~10天购入才能抢到额度,到期后方可支取。相对而言,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门槛较低,其中的货币基金类一般都是1元门槛,而且可通过理财平台垫款的形式随时支取赎回,而不必像购买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那样T+1到账。定向委托投资类和P2P网络信贷类一般门槛都在1万元左右,而且很多理财平台都通过支持持有一定期限后可转让的形式增强流动性,低门槛和灵活性一下子拉近了普通大众和金融理财的距离。 (二)品种齐全、收益性较高 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比较成熟,理财品种比较齐全,基本上能够较好的满足各类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其中货币基金类个人理财的投资方向是国债、银行定期存单、央行票据等短期货币工具,风险最低,流动性最好,适合风险容忍度较低的投资者,但是其收益率堪比货币基金,远超具有同等灵活性的银行活期存款;定向委托投资类个人理财的投资方向是委托贷款、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定向委托投资标的,风险适中,安全性适中,适合风险容忍度适中的投资者,但是其收益率远超银行中短期理财产品,堪比银行长期理财产品;P2P网络信贷类个人理财的投资方向是一般借款项目,风险最高,安全性最低,适合风险容忍度较高的投资者,当然收益率也非常高,银行几乎没有同等产品可达到如此之高的收益率。 (三)手续方便、效率较高 互联网金融公司凭借其平台和渠道优势,为客户创造良好的产品购买体验。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产品的购买通过各类移动智能终端即可快速操作完成,操作比较较简单、手续也非常方便。以阿里巴巴为例,通过支付宝这一拥有广泛客户基础的平台,开展嵌入式直销,把理财产品便捷融入客户生活,提高客户粘性。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开发了自动理财功能,即用户可以设置将支付平台账户(比如支付宝余额)上高于一定金额(比如100元)的资金全部转入理财账户(比如余额宝)实现增值。与电子商务相连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经过多年的开发已经非常成熟,也受到了反复的检验,运行效率极为出色。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产生的影响,包括侵蚀商业银行利润、培育更多的具有理财观念的客户群、刺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改革创新等。 (一)侵蚀商业银行利润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直接影响就是对其形成了较为强劲的竞争,使得银行的存款或理财资金正越来越多的被吸收至互联网金融产品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商业银行利润。相对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不需要建设营业网点,不需要非常多的人力物力,运营成本相对更低,在产品的销售和设计上更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更能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更便利客户的投资操作。在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上,不需要花费巨额费用做铺天盖地的媒体广告宣传,而是更侧重于从增强用户体验的角度,使用户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实惠和便利,进而使得每个老用户成为“义务宣传员”。种种竞争优势使得银行存款或者理财“财富大转移”搬家到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尽管银行也推出了一系列“银行宝”类创新业务,但竞争力较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有不少的差距,而且“银行宝”类产品的推出,也导致了银行资金成本的上升。所以互联网金融发展导致商业银行个人业务传统的垄断体制性优势消失,产品利润大大减少。 (二)培育更多的具有理财观念的客户群 互联网金融高度开放性、低门槛、操作便利的特点,使得很多原来没有理财意识和观念的用户成为了理财达人。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购买个人理财的用户必须有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用户在成为互联网金融客户的同时也成为了商业银行客户,而且用户去商业银行办理开卡等相关业务时,商业银行可以适时进行其他产品推介。另一方面,原来只认同银行存款产品而对银行理财产品不熟悉、不信任的客户通过互联网金融接触了理财产品,开始具备了更强的理财观念,再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就很有可能购买银行推荐的具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所以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的广泛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银行培育了更多的具有理财观念的客户群。 (三)刺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改革创新 长期以来,广大社会民众普遍认为银行理财几乎等同于存款,都是保本保收益的,只是不能提前支取而已,事实上很多不够专业的银行工作人员在推介产品时也常常这样表达。这就使得广大社会民众形成了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隐性担保的思维习惯,或者说银行理财产品是需要刚性兑付的,如果银行理财产品没有给予客户预期的收益甚至造成本金损失,即便是这种损失是产品合同提前约定的,都会严重影响银行的品牌形象。商业银行为了避免声誉风险,潜在刚性兑付的要求使得目前的个人理财产品体系比较单薄,产品创新的源动力不足。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竞争,这种竞争会逼迫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改革创新,因为传统的理财产品已不具备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来为客户提供更加创新、便利的服务,降低运营成本,丰富产品体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或资源整合,完善个人理财产品体系;发挥合规和专业优势,完善多层次个人资产管理平台;加强技术开发,完善个人理财产品智能终端销售渠道等。 (一)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或资源整合,完善个人理财产品体系 目前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个人理财产品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为门槛高,品种少,收益率低,流动性差。为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进一步完善个人理财产品体系。比如中国银行与其关联公司中银基金以及业内知名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合作,在其开发中银易商电子商务平台上推出了“养老宝”系列产品,来与各种互联网“宝宝类”产品进行竞争。此外,对于存在子公司或者关联公司经营保险、基金、证券、信托、金融租赁等其他金融业务的集团性商业银行来说,可以通过集团内资源整合的方式,将保险产品、基金产品、证券投资产品、信托产品等与银行理财产品相融合,形成“大理财”概念,来完善其个人理财产品体系。比较成功的范例是平安金融集团旗下的“陆金所”系列产品。 (二)发挥合规和专业优势,完善多层次个人资产管理平台 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注重用户自己的选择,这通常对用户自身的理财规划能力和风险收益权衡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而很多用户很可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事实上,目前有很多处于监管真空和野蛮生长下的P2P理财平台是极不规范的,只用高收益吸引用户眼球,而在风险的提示上明显不足。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商业银行在众多监管部门的监管下具备更加规范的个人理财体系,也拥有一支从业经验丰富、专业能力精湛的理财经理队伍。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们则可以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风险偏好、人生规划、实际需求等为客户进行相对专业而恰当的资产配置,提高客户的理财效能。所以,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涵盖普通客户、理财客户、财务客户、私人银行客户等多层次的个人资产管理平台,加强客户分层管理和转化,加大对理财经理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理财规划的支持作用,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个人资产管理平台,切实提高为客户量身定制资产管理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加强技术开发,完善个人理财产品智能终端销售渠道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的大部分都是通过智能终端销售渠道完成的。商业银行虽然近年来推出了手机银行功能并不断完善,但是其无论是在终端功能还是在客户体验上,都比支付宝APP、微信支付APP等服务平台有着不少的差距。比如客户要投资购买中国银行的“养老宝”产品,则首先需要下载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再通过手机银行APP下载中银易商APP,再通过中银易商APP下载养老宝APP,流程非常繁琐,而且系统很不稳定,经常出现客户紧急取现无法及时到账的情况。下一步,商业银行应该大力提升现有网银及其他电子银行渠道的客户体验和交易活跃度,并投入更多的资源集中于APP功能的开发与完善,致力于提升智能移动终端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渠道的客户消费体验,增强渠道竞争力。 五、结语 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相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具有门槛较低、灵活性较强,品种齐全、收益性较高,手续方便、效率较高等特点,对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包括侵蚀商业银行利润、培育更多的具有理财观念的客户群、刺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改革创新等。在这种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或资源整合,完善个人理财产品体系,发挥合规和专业优势,完善多层次个人资产管理平台,加强技术开发,完善个人理财产品智能终端销售渠道等。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互联网金融对个人理财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理财业务不断发展,社会对网络理财服务需求迅猛增长。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理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互联网理财产品设计,理财业务实施、行业监管、制度保障等方面都不够完善,制约了互联网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 个人理财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型互联网工具,并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来提供金融服务的新金融业态,是传统金融金融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所产生的新型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市场信息虚拟化。互联网金融市场信息来自于网络,使其自身就具有虚拟化。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变革,金融行业虚拟化信息得到重视,金融行业信息虚拟化不断发展提高,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息虚拟化快速发展。 经济运行高效化。传统金融市场下,受多种因素影响下,交易完成时间长,经济运行速度受限。互联网金融发展了信息业务处理方式,自动化程度提升。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服务效率提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资源易获得性。传统金融市场下,银行服务层次高,某些金融行业无法享有部分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任何客户都可通过互联网寻求资金帮助,有着传统金融不可比的优势。 (三)互联网金融的表现形式(详见下表) (四)互联网金融的管理 近些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第一,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缺失,缺乏行业自律性。第二,互联网金融业的控制力不够。金融业自身就有不可控性,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产业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就其这一弊端仍有较长一段路。 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分析 (一)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的个人理财最早出现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首先推出个人理财业务,自此以后其它银行也相继推出个人理财业务。直至发展至今,有以前的单一理财产品向综合型理财服务转变,面向个人的理财产品更加多样,储蓄、股票、基金、债券、保险及互联网金融等多种选择。 (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需求分析 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个人理财,人们希望个人的资产保值增资,需要更加专业的理财规划。近几年,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银行主营业务之一,各金融机构把理财业务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手段,促进经济增长。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理财业务新的增长点。 (三)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理财业务同质化,难以满足客户需求。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得到客户认可。第二,个人理财观念淡薄,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晚,相关从业人员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第三,缺乏行业间的信息沟通交流。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页管理,限制客户在各类理财产品的分配与流通。 三、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当前个人理财的转变 (一)个人理财方式的转变 选取黑龙江省不同消费水平的居民进行“居民个人理财与互联网金融”的调查问卷,得出及整理有效数据。23%的居民人表示愿意参与互联网金融,14%的居民表示不会参与其中,另有63%的居民持观望态度,由此83%的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持看好态度,由此说明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着传统金融市场的占有率。调查考虑了年龄、学历、职业、年收入等因素的印象,得出老年人的闲置资金50%以上均投入理财风险低,收益低的银行中;中年知识分子闲置资金30%以上投入互联网金融;青年人投入互联网金融的资金高达60%以上。有分析可知互联网金融在居民理财中任不及传统金融,但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不排除将会超越传统金融市场的可能。居民正在由传统金融理财方式向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转变中。 (二)个人理财方式的展望 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居民财富持续积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良好。同时,我国金融业不断发展,大量拥有综合性业务金融机构的成立,使得个人理财更加的专业化、具体化,由此带来理财业务的良好发展。居民收入增长,理财意愿不断增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正在悄然的改变着居民的生活方式、理财方式。另一方面,国家对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是持鼓励支持政策的。2015年,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2013年是初始值年,2014年是调整之年,2015年是发展之年,而2016年将成为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进一步稳定客户、市场,走向成熟和接受监督规范之年。互联网金融改革持续深化,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金融业将以创新为支点走向平衡。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基于个人偏好理论的金融理财市场统计分析 [摘要]鉴于理财产品存在的广泛市场空间,商业银行掌握消费者偏好开发出适合的理财产品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各类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分析的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消费者的偏好结构分析及对由正交试验设计得出的虚拟理财产品进行市场预测,为商业银行推出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提供参考。最后对联合分析的应用进行了推广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理财产品;联合分析;产品特征;市场预测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理财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重视。而其中商业银行是大众理财的主要选择对象。为使理财产品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就需要对产品特性及其组合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在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中产生最显著的效用。人们希望在产品特性与效用之间建立起一种关系来对产品特性的效用进行明确的数量化解释,而且当产品的某种潜在特性组合得以确定后,其效用也可以预测。 本文通过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理财产品进行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PSS得出产品特性的效用函数后,对理财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并寻求各产品特性的最适组合。 2联合分析在理财产品市场预测中的应用 2.1确定理财产品的属性与属性水平 本文针对理财产品的各种属性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后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四种属性及其相应水平如下表: 2.2正交设计与产品模拟 本文选择的理财产品的属性有4种,每个属性下均有3个水平,若是全部组合,则共有81种组合,让被调查者对81种组合打分实在过于困难,因此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挑出具有代表性的9种组合产品。 2.3对虚拟产品进行打分评价 建立产品卡片之后,每一个卡片就成了一种购物的选择,同时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方式了解顾客对产品的爱好选择,1~9表示购满意愿的强烈程度。 假设某个被调查者对9种虚拟理财产品的购买意愿程度如表3所示,可基于此作进一步分析。 2.4属性效用的计算 通过统计软件SPSS的联合分析CONJOINT模块进行分析,得到各属性及其水平效用值。 观察上表,首先对联合分析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这里采用Pearson的R检验和Kendall的tau检验,可以得知两个相关系数的检验都非常显著(在0.05水平下),可以认为联合分析模型所做出的假设和得出的成分效用值是合理的。 因子比重表示此产品特征在此类消费者的选择中的影响程度。水平值的效度表示该水平值对于消费者而言的效度,效度越高表示此水平越受欢迎。 2.5理财产品市场预测分析 由表4看出本文所调查的此类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是理财产品的风险大小,其次是所能获得的收益,而该类消费者最不关注的是产品的流动性。收益是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的初衷,然而此类消费者同时期望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为了进一步分析何种产品对此类消费者的效用最高,我们计算此虚拟理财产品的总效度。如产品序号为1的虚拟产品,其效度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同理计算得到9种虚拟理财产品的总效度结果如表5所示。 U1=U(风险+收益性+流动性+认购门槛)=1.111+0.111-0.222-0.222=0.778 由表5我们可以得出虚拟理财产品总效度最高的为8号产品,总效度最低的为9号产品,8号产品与9号产品的流动性都处于一般水平,然而它们的效度却相差4.001,也就是说比起流动性,风险更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由此我们不妨挑选出风险低的几类产品来着重分析它们的市场前景,即1、2、8号产品。2号产品虽然是低风险产品,但低收益使得它的总效度为负值。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推出8号产品显然是他们乐意看到的。但商业银行既要保证客户的风险低水平,又要给予客户高收益显然对于银行来说是不经济的。因此综合考虑,商业银行可以考虑推出1号产品。 3结论 本文通过联合分析的方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他们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制定出在未来市场中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银行也可以考虑自身情况,使理财产品的设计价值最优化。联合分析法在市场营销中就起着独特的作用,可推广应用于其他产品及服务领域。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互联网金融下的发展 摘要: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出现,使得部分传统金融业务在脱离金融媒介条件下,为用户提供操作便捷、服务效率高、信息透明度高、交易成本较低的金融服务。这些优势对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时要找到发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基于客户当前所拥有的存款、有价证券等各项财产,综合考虑客户的财务目标,借助自身拥有的专业人才、信息数据以及投资经验,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等专业化服务。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晚且缓慢,在起步及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理财业务都是以储蓄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理财观念也随之改变,对理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对商业银行来讲,在理财业务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客户资源广且稳定。商业银行在过去的传统存贷业务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而这些资源为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其次,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雄厚,社会公信力较高。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本着安全性原则为首的经营原则下,使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较高。再次,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财能力。商业银行对理财人员有严格的从业资格要求,同时在理财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完善了对金融、经济、法律等领域的人才扩充,保障了银行理财业务的专业性。最后,商业银行在对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中也具有较大的优势。从外部来说,有相关的监管政策来保证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有序运行;从内部来说,商业银行拥有较为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二、互联网金融比较下传统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做起了"互联网+"业务,使得传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第一,运营成本较高。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通过互联网平台即可开展金融业务,相比而言商业银行则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才能够开展理财业务,营运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开支明显高于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业务。第二,商业银理财服务范围相对较窄。银行的理财业务一般针对的是在本行开户持卡的客户,不利于开发潜在客户。而通过互联网金融,客户可以采用不同的银行账户办理理财业务。第三,技术支持落后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后得到的结果,解决了银行由于繁杂的机构设置而出现的客户信息分散、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运营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数据的运用。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新机遇 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时,应当转变传统观念,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客户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及服务水平,拓展多元化业务,降低运营成本。 1、理财产品惠普化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惠普金融,它将客户尽可能的全面化,以小、散客户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弥补了银行对理财客户的局限化。随着互联网用户的逐年递增,一些中小客户群体被互联网金融理财激活,传统商业银行在过去主要以大客户为目标群体的理财业务基础上,以惠普的精神扩大理财客户群体,为个人理财业务带来了新的发展领域。 2、互联网金融思维下的理财创新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如支付宝)将投资理财业务的纳入,为个人客户的小额存款提供了相较于银行传统理财产品门槛较低、操作简捷且收益较高的新理财产品,由此才出现了2013年由于余额宝的出现而导致银行大量存款流失的现象。商业银行创新个人理财产品时,应考虑为不同的客户需求如期限、资金等方面提供针对性产品,同时要产品结构化,将资金分流投资于不同风险的产品,均衡风险和收益。 3、现有技术的更新 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市场交易额日趋增加,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作用被逐渐弱化,消费者的支付习惯逐渐倾向于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运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商业银行在传统理财业务基础上应拓展新服务模式。将线下模式转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可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一方面运用手机银行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运用手机理财的需求。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我国传统的金融格局,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力量,在这种新模式的冲击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是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虽然影响到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垄断性地位,但是互联网金融不会完全地替代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促使商业银行开始转变思维,以以新的发展模式来应对这种改变。最终会使得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金融环境同时,还能够将金融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使得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理财服务。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我国中职金融事务专业个人投资理财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投资理财在现如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现在的很多大学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比如《个人投资理财》,让同学们在进入社会或者是组建家庭之后能有一个很好的理财和投资的本领,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理财和投资的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能运用理论来解决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除了要在学校学到扎实的有用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逐渐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构建新的经验,提高自身能力。 【关键词】投资理财;教学法;课程 1理财课开设的必要性 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来看,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的在提高,每个家庭的资产也在不断的上涨,因此人们也希望能将自己的财产进行保值或者增值。我国人们在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加,比如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投资都在逐年增加,在以后还会有其他方面的花费,因此人们就必须要知道一些理财方面的知识,让自己的财产能合理的安排,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着极好收入的人来说,更需要有专业的理财知识,或者是专业的理财人员的帮助,这样才能将自己的财产进行合理的保值或者让其增值。现在社会上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在开发适合人们需要的各种理财产品,让人们能够尽量小的风险下还能有利润可收。对于个人理财来说,竞争也是非常大的,对于能够了解和熟悉个人理财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大学生来说,开始上大学,自己手中可支配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都希望能在生活费够用之后的结余,能将其进行理财让自己富余的财产增值,所以大学生开设理财课程十分必要,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财知识,能为以后自己的财产作出一个合理的理财方案,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2个人理财的教学方法 2.1案例教学法 对于个人理财这门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引入案例,这样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理财课程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候,案例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选择和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财知识的掌握,而且理财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很多,有经济、金融和管理等方面,学生还要自然的将这些知识熟练的进行链接,才能更好的将知识学好。我国人们比较认同的理财方式是储蓄,储蓄的收益很低,而且流动性及高,但也是一种理财的选择,将资金进行积累起来。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储蓄的种类不断增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储蓄的种类,从而得到收益。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储蓄方面的知识,教师就可以用引入案例的方式教学。例如储蓄资金的时候可以选取两种方式将钱存入银行,一种是整取整存,另一种是大金额的储蓄,时间都是三年,当到期后,这两种方式的利息就会不同,对于整取整存的储蓄方式来说,到三年后,没有取出,那么之后的时间就会按照活期的利息来算,而另一种方式来说,就不会改变利息的计算;如果说第一钟储蓄方式在没有到期的情况下,将资金取出,利息就是按照活期利率来计算,而第二种方式储蓄是不能提前取出来的。 2.2项目教学法 理财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要学会根据用户要求设计出符合他们要求的理财方案,对于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这种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项目讲授相关的知识点,而且选择的项目要与所学的知识点相关,并且将项目分成若干子项目,让同学们分成小组,将自己组所接受的项目共同来完成,并把项目的评判标准告知学生,然后让同组的学生共同将任务完成。学生要想将这个项目完成,就必须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还要进入社会,了解现实的情况,也能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了解,让后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方案。通过项目学习以及完成,都需要同学们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也能锻炼同学们合作意识,还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同学们在完成自己的项目之后,每个小组可以进行互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将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再做最后的评价。 2.3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可以结合以上两种教学法进行学习。个人理财也是有一定的步骤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客户信息的收集。(1)收集完资料之后,对客户有了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建立好与客户的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制定出符合客户要求的理财计划书,这一步的关键是在于要有熟练的沟通技巧和实践经验,以及处理紧急事情的能力,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的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用互动教学法就能使学生达到学习的要求。互动教学法也是必须要有教师的讲授,教师可以充当不同需求的客户,让同学们对不同客户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理财规划,这样不断的锻炼就能成为合格的理财规划师。教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与同学面对面的交流,就能掌握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同学们的语言使用情况,通过交流可以充分了解同学们所欠缺的知识,对他们进行鼓励和知识的补充,让同学们能真正的理解作一个合格的理财规划师应该怎么样与客户交流,需要了解客户那些资料等,同时还能提高同学们处理事情的应急能力,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财方面的知识。 2.4多媒体教学法 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更加直观,更易于同学们理解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市场上比较新的理财产品展示给同学们,教学内容被生化化,利于同学们理解和接受。并且在以上教学方法教学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展示在多媒体上,课下同学们还可以将课件拷下来,回去之后进行复习,才能将知识掌握的更好。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但是还要注意各种教学法相结合,发挥各种教学法各自优势,最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合格的理财规划人才。 总结: 个人投资理财课程的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决定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只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到课程中的知识,并实质的运用到实际中。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如何利用金融市场上的相关工具制定个人的理财规划 【摘要】个人理财就是消费者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和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调整资产分配和投资情况,以实现个人收益最大化。直观的说,理财便是如何将投资与消费协调得更适合自己。大学生理财,与成年人理财一样,也包括经济收入和经济支出两方面,既要通过合理规划投资增加经济收入,也要通过合理规划消费控制经济支出。 【关键词】理财工具 规划 收入 支出 从初中时起,我心中便一直有理财观念,可能跟我家有干会计这一行的传统有关。爸爸数学学得好,我也不错,对数字挺敏感的,对小时候的记忆就是用树枝在地上算账。 一、中学理财 初高中理财我主要是控制一个方向(知识和能力有限),就是经济支出。主要是消费的结构性和合理性。比如,我不会买一些质量次的消费品,因为经过计算买质量好一点的会在长期节省自己的开支。还有,对于一些无所谓的东西不买。另外,不买那种附加价值品,比如本来一种食物,分开卖,一种带肉的和一种不带肉的,后者比前者贵好几块,倒不如直接买肉菜而不是掺着的。另一方面就是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了,作为学生我只是一个消费者而非生产者和创造者,消费来源来自父母。我的做法是适当增加收入,我会占学校“便宜”,因为本身我家经济条件不好,我就会申请贫困生等一些资助项目减免一些学费,再加上学校每年会给成绩好的学生一些资金奖励,还有一些竞赛奖金,我就不愁了。 二、大学理财 大学在学金融之前,没有理财意识,还是保持原来的理财状态。大学生的理财要从规划开始,所以我的大学理财也就开始了。 (一)理财规划第一步:清楚自己的资金来源情况 我家有一个传统,上大学后第一步就是要国家贷款,原因是我家大学生多,家里经费不足,要贷款靠自己毕了业还,生活费是尽量靠自己兼职和学校奖学金挣取。 我大一意外地没贷上款,现在有5000块钱隐负债,大二贷了5000。目前收入有:每学期的人民奖学金(一般得二等也就是500元);每月学校餐补60元;助学金2000元左右;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数学竞赛200(不是稳定和长期的收入,一次性);在学期里,每月勤工助学小于等于200元(灵活,看工作时间);偶尔校友基金奖学金(比较少不确定,100元左右);平时偶尔优秀个人或团体奖也是100元左右;学期刚开始,做兼职收入(勉强够一个月伙食费)。高考过后的暑期自己挣了一些钱,预期以后从父母处每月获取300元,没有精确的收入数字。目前银行卡里存有2000元。 (二)理财规划第二步:明白自己资金去向 大学生的生活费开销是一个灵活的可以变动的数字,包括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的人之间,低可以至300元高可以上万元。吃饭方面是一个比较好掌控也是比较稳定且不可少的支出,我就尽量综合营养和价钱,秉持着尽量在食堂少去外面的原则,每月大致500元。其他的衣物和生活必需品消费不是每月都要支出,摊销到每月就是200元。意外支出,像聚会请客,修理东西,家乡朋友过来游玩等摊到每月大概50元。所以平均一月费用750。 (三)理财规划第三步:明确理财目标 理财是一个漫长和需要坚持的过程,制定目标才能合理制约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理财具有持续性和有效性。 我有明确的理财目标:我要走出农村学习知识,走出贫困,走向大城市,证明自己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拥有给自己的家人幸福的能力,拥有富余资金以回报社会、帮助弱者的能力。这一切要以资金充足为前提(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最重要的,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经济和金融学界的共识,所以没必要跟它过不去,要善意合理地利用钱)。 (四)理财规划第四步:理财工具和理财方法 (1)低风险理财法。储蓄法,我考虑自身情况,没有太多的闲余资金,想通过这种方法监督约束自己有规律地赞钱,有一定积累后开始考虑其他的投资方式。而且理财有一条常识“在个人的资金建立阶段,对安全的考虑要重于对利息水平的考虑,存放的资金应当能随时支取。” 合理储蓄是个人理财的根基。从理财的角度来说,理财是为了实现人生的重大目标而服务的,而每月的储蓄其实就是投资的来源。因此,合理的储蓄应该先根据理财目标,通过精确的计算,得出为达成目标所需的每月准确的金额;然后是量入为出,在明确的理财目标的指引下,每月都按此金额进行储蓄。关于储蓄有两个公式:“收人一储蓄=支出”与“收人一支出=储蓄”。从数学角度这两个公式一样,但从理财的角度看,两者有天壤之别。如果是后一个等式,那么储蓄就变成可有可无了,有就存,没有就不存,并不是必须项,这也就是很多人存不下钱、理财规划做得不好的原因所在。 投保法,近些年,保险市场的发展还算可以,前景诱人。保险险种丰富,能适合不同群体,满足不同需求,分担风险,其不但能预防风险也能像在银行一样赚取利息。 对于我来说,大学毕业工作后,公司应该有职工养老险什么的,养老险就不用了,刚开始年收入低先给自己买一些保障型的保险比如重疾病和医疗险,给父母买养老保险。这些险种缴费期限短,一次缴费少,而且定期体检保障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债券法,分为国债和企业债。国债风险低,我打算在事业起步时购买一些国债,而且有些国债可以质押贷款,在急需资金时有的缓冲。 企业债收益高风险也高,暂时不考虑,事业稳定后会买一些。 (2)风险理财法。炒股法,股票市场中品种有两类,一类是套利型的专业品种,一类是低风险的盲点品种。 大四快结束时,自己手里应该也有几千块钱了,可以买一些低风险的盲点品种,在股票市场跟跟高手的风,混一下学一些经验,可能还能套一些钱。 炒汇法,个人外汇买卖,是指依照银行挂牌的价格,不需要用人民币套算,直接将一种外币兑换成另一种外币。参与个人外汇买卖主要可以获得两个方面的投资收益。 第一,保值增值:可以避开汇率风险,使手中的外币保值增值。 第二,增高利息:将低利率外币换成高利率外币,同时需要考虑升值趋势。 炒股有一定经验后,而且也有一些资金后,可以考虑适当炒汇,但不作为主要的理财投资方法。 基金法,基金是中国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理财方式,只有在熟悉基金背景的情况下才能买。股票型基金是赢得股票市场上涨趋势时的收益,要有判断股票市场走势的能力。货币型基金是赢得稳定的高于银行利息收益的收益,与股票型基金套做。 (3)增值理财法。增值理财法主要包括房产投资法,文物收藏法。第一种主要是房产投资(注意国家的阶段政策导向与楼盘增值潜力)和房产出租(注意地段的出租率与租金水平及能否把民居转变为商业用房)。第二主要是一些古玩字画收藏和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低价品收藏,在价格高时卖出能获得不少收益。 (4)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市场上还有另外一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分为基于期权的工具,基于期货的工具和其他衍生工具。 对于我们这些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学会理财和消费,不仅仅是学会如何用钱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大学是我们理财的起点,既然学了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的有关知识,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些金融工具帮助自己理财,制定个人的理财规划。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金融生态视角下的我国个人理财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逐年提高,个人理财业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金融生态视角,从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调节机制三个方面分析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战略性的建设意见,以此促进我国个人理财业务更加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生态;个人理财;发展现状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GDP增速始终保持在8%以上,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个人财富也得到极大提升,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及财富配置的需求日益迫切,个人理财业务应势而生。 个人理财在我国是一个新兴领域,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率先开展了个人理财业务:1995年,招商银行首次推出“一卡通”个人理财产品,它集本外币、定活期存款集中管理及收付功能为一体;随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设立其独立的理财部;自此以后,其它商业银行也都相继推出了个人理财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但速度却很快,随着个人理财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个人财富的不断累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理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多的人加入到了个人理财的行列,这将不断地推动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和我国个人的理财技能的发展。 2004年12月7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金融时报》上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概念,此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金融生态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研讨的热点问题。从自然生态学的角度去研究金融问题,极具有创新性及启发性,许多学者从这一视角出发,对我国经济金融各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现阶段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高速发展的今天,结合金融生态对其展开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基于金融生态视角,分析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出战略性建议。 2.金融生态基本概述 2.1 金融生态内涵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物群落和环境两个基本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制约、生成和动态平衡的。基于生态系统这一基本原理,为了更形象生动地表述“金融生态”这一概念,周小川行长将金融生态系统比作“水族馆”:金融机构像“鱼”,自身必须健康,才能生存和自如地“游动”,所以其自身的改革是最重要的;外部的金融生态环境,就像水族馆里的水草、浮游生物和氧气等,是生物生存和茁壮成长的必备条件;另外,如同水族馆中各种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需要有适当的规则来维系,金融监管对于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后,宏观调控就好像是水的温度,不能太冷,冷了有些鱼会冻死,也不能太热,否则氧气会跑掉,生物就不能生存,还不能忽冷忽热。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否则“水族馆”就会出现“生存危机”,金融体系就会出现金融风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金融系统具有生态系统的大部分特征,结合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为具体地分析金融生态的内涵。 金融生态是对金融的一种拟生态化的形象阐释,金融机构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员,其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一方面要以自身制度建设和经营水平的提升为基础,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其中既包括宏观的经济大环境,也包括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因此,我们可以把金融生态系统理解为各种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这个系统由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调节机制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结合生态学系统构成原理,我们可以整理金融生态系统的构成原理,见图1。 2.2 金融生态特征 金融生态作为生态学在金融领域的体现,既有与自然生态学相类似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特性。因此,将金融生态应用于金融发展研究时,必须充分了解金融生态的特征。 金融生态是以信用经济为基础、以金融资源为运作对象、依托于一定的社会体系,在自身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实现资金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并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持和促进作用的动态系统。其具体特征如下: (1)双面性。金融生态是一个系统,其主要中心是金融业,金融生态表现出了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双面性。金融生态这个统一的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金融业内部环境,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等;另一部分就是金融业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这两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特殊生态系统。 (2)动态关联性。金融生态中的所有因素和外部所有因素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如同自然生态中各个生态因子紧密关联一样,他们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通过资金链条相互作用。所以,金融生态也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和逐步完善的系统,是一个动态关联的系统。 (3)双重机制性。金融生态具有双重机制性,即适应性学习机制和自然选择机制。由于各国、各区域的法律体制、经济条件、社会特征、文化传统等各种外部因素不同,为了适用这种不同的外部环境,其金融生态内部因素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就是金融生态的适应性学习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同自然生态一样,金融生态沿袭了自然选择的传统,金融生态也不断的进行着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发展着。 3.我国金融生态个人理财发展分析 3.1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首先出现在商业银行,这是由于商业银行在销售网络方面的强大优势、在资金清算方面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办理各项中间业务的特殊权限,使其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方面有着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个人理财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等特点逐渐得到中外商业银行青睐,并迅猛发展,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以来,我国理财业务每年的市场增长率达到18%;201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发行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的发行规模7.05万亿元;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理财市场规模更是达到300亿美元。 我国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基金公司在个人理财市场上也不甘落后,纷纷设立理财中心来推销理财产品,其中,保险公司在传统寿险、财险等保险品种的基础上推出了以下几种新型保险理财产品: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新型保险理财产品相对于传统的保险产品来说具有相当的优势,它在为人们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较好的兼顾了收益。 3.2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求分析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主要分为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两个方面: 第一,潜在需求方面。一方面,我国近年来持续的GDP增长促进了国民财富的增加,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的持续增加,进而使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这为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最直接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的CPI也基本保持上涨趋势,物价的持续上涨给人们带来通胀压力。因此,来自于这两方面的因素构成了我国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我们可以从下图中看出,我国GDP及CPI在最近这些年的增长势头。 第二,现实需求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城镇居民货币收入的大幅增加,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由以前的单一存款、手持现金逐步向多元化转变,出现了现金、存款、债券、股票、外汇、保险、基金、黄金等并存的多元化新格局,但观察目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存量不难发现,储蓄存款仍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从现金、债券、股票等的比例上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投资心理,即缺乏主动性,避险仍然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要求。基于此,更符合居民心理的个人理财业务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居民在理财意识、金融资产的数量上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3 我国金融生态个人理财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晚20年,居民理财意识尚属于起步阶段,加之我国金融经济发展地不完善以及金融监管不到位等原因,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本文结合金融生态内涵,从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调节机制等金融生态子系统对我国个人理财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金融生态主体方面 第一,作为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供给机构,我国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在理财产品的种类、结构、设计上都比较接近,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理财产品功能简单,同质化严重,理财产品易复制的特点在各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一览无余,理财产品几乎都是证券、外汇、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而个人理财的目标就是针对客户不同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需求等,为客户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理财规划。而我国目前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客户的认可。 第二,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较晚,作为个人理财产品的最终需求者,居民的理财观念尚不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在个人理财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将理财看作为是一种新型投资,同时我国金融机构缺乏复合型金融理财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国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技能仍以本机构业务为主,理财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造成了金融机构在理财宣传、规划、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不深入,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理财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 (2)金融生态环境方面 第一,我国金融业一直实行分业经营,即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政策体制。由于受到政策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领域,只能代销基金、保险等产品。与此同时,客户在保险公司投资的仍然是单一的保险产品,同样受到相关政策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无法真正地实现客户资金在各类理财产品上的分配与流动。这样的分业管理,导致各金融机构不能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打造针对性的投资组合,并帮助或客户实施投资理财计划,从而使得个人理财业务的功能大大降低,缺乏对目标客户的吸引。 第二,法制不完善,金融监管滞后,风险防范问题凸显。个人理财近几年发展迅速,不少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竞相给客户以高回报承诺,不少金融机构将理财产品视为竞争资金的手段,在回报率上恶性竞争,考虑其后果。在个人理财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个人理财的监管明显滞后,尽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相关法律均对个人理财相关业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有所规定,但个人理财相关法规还很不完善,特别是适应金融业混业发展的趋势,综合性的个人理财法规还几乎是空白,这显然不适应个人理财监管的需要。 第三,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我国作为国际经济体系下的重要一员,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着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居民收入会有所减少,从而抑制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另外,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个人理财业务涉及产品和交易的多个层面,隐藏着多种形式的潜在风险,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的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理财积极性。因此,个人理财无论从投入资金量,还是投入方式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第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安全阀”,对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人们收入预期,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对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后顾之忧时,人们才会增加自己的消费或者投资等方面的支出,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影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从而抑制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3)金融生态调节机制方面 金融生态个人理财调节机制的优劣评判依据是:个人理财市场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个人理财市场监管调节的有效程度。与国外不同,我国的市场经济并不是纯正的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充分,我国商业银行因为在个人理财市场中的巨大优势地位,使得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不完善。要改善生态个人理财调节机制失衡现状就必须按市场化方向,完善个人理财自我调节机制,同时提高个人理财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增强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 (4)我国金融生态个人理财发展战略 通过对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的产生与发展及其运行特点的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金融生态个人理财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战略性发展建议: 第一,加快我国金融机构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我国金融业内部已经开始彼此向对方的业务领域渗透和扩张,比如保险资金入市,券商股票抵押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保险公司推出的连结保险,以及商业银行保险、基金发售,开通“银证通”业务等等。目前,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已成趋势,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集银行、证券、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于一身,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我国金融机构应从混业咨询、混业合作的思路出发,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拓展与创新,努力实现从单一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的转变,充分做好理财“混业”经营准备,为客户提供更具综合性的理财服务。 第二,加快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提供差异化的个人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产品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基石,也是个人理财服务的落脚点。一方面,各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合作,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丰富个人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应当对客户群进行细分,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方案,在延伸业务的同时增长了对同一客户的服务周期。 第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外部监管机制。我国与个人理财业务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显得较为薄弱,如何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填补其存在的法律空白是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前提。我们应进一步明确市场准入、理财资金投向的合法合规、风险提示、客户知情权保护、金融机构与客户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等问题,解决个人理财业务(下转第195页)(上接第192页)法律关系的定位问题,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同时,为了给个人理财业务的顺利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加强行业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大监管机构的合作力度,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同时根据新业务发展和监管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新业务监管体制。只有较为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监管机制,才能促使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宽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有效解决相关规章制度缺乏的问题,满足我国居民日益增加的多样化理财需求。 第四,培养复合型专业理财人员,提高专业修养,同时更新客户理财意识,拓展理财市场。居民希望理财服务人员既熟悉银行业务又精通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的专家,为自己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和一站式的综合理财服务,复合型的专业理财人员是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个人理财资格认证制度应把综合个人理财策划、投资策划、保险策划与风险管理、员工福利与退休计划,个人税务策划和遗产策划及事业继承等作为培训和考核从业人员的标准,提高他们的专业修养。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居民的宣传力度,同时建立相关个人信用体系,让更多的人放心将钱交由理财机构管理。 4.总结 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不论是对个人,还是金融机构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从金融生态角度来看,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体地位的背景以及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下,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个人理财业务更加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监管、产品、法规及专业素质等四个方面对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此促进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在金融生态系统下充满活力地发展。 作者简介:薛双霞(1986—),女,河南人,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银行风险管理与保险。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家庭金融视角下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需求分析 摘 要:文章从家庭金融视角出发,提出家庭金融活动具有广深性、差异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考察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需求,总结出整体需求带动作用弱、市场应对不足、投资风险大三大问题,进一步证明了家庭金融理念意识的培养与家庭主体参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 关键词:家庭金融;个人理财;需求 家庭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理论,表现为个人家庭通过一系列金融活动实践以实现家庭长期效用最大化。以西南财经大学的国内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标志,我国家庭金融高质量微观数据库有了初步成果;另一方面,在经典理论的借鉴之上,家庭金融研究更需要实证方面的因素考量,以便对研究结果加以评述修正。通过分析理财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认清当前我国家庭金融发展概况,提出建议,促进个人家庭生活质量的 提高。 一、家庭金融活动的特征 广深性。从广度上来看,家庭金融辐射范围广阔,参与对象与机构数量众多,资金额与交易量大,理财产品种类丰富,在经济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从深度上看,家庭金融相关理论刚刚起步,且内部机理演化难以推算,其研究需加大行为心理因素构成,吸纳社会学研究范式等内容,贯彻在市场参与、投资组合决策、负债消费等一切行为活动选择中。 差异性。家庭金融具有文化异质性,其发展路径在各个地域不同,呈现出的特征也就不同。不同背景之上的理论与实证难以达到统一,行为偏差影响明显,因而更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操作。在一国之内的家庭经济体中,由于财富规模、风险规避态度等因素不尽相同,实际金融活动选择也千差万别,由此对理论研究提出挑战。 稳定性。现代家庭金融立足于人一生效用的最大化,以资源平衡与风险的分摊补偿应为目标,由此呈现出稳健性。从短期看,家庭努力追求内外部的均衡,力求实现稳定内部流动性,同时最大化外部投资收益这一目标;从长期来看,生命周期因素左右着金融活动选择,平滑风险与追求稳定收益成为首要考虑因素。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面对不同环境与需求,有更灵活高效的金融决策。 二、基于家庭金融视角的理财市场需求分析 (一)家庭金融意识淡薄,需求带动作用弱 以个人家庭利率意识、投资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金融意识目前在我国公民中显得薄弱,家庭参与理财市场的程度非常有限。据《报告》显示,我国资产最多的10%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占家庭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为61.01%。收入最高的10%家庭储蓄率为60.6%,占总储蓄的74.9%。在金融资产结构上,银行存款占比高达57.75%,家庭在股票市场的参与率为8.84%,基金、债券等理财产品逐次下降。 家庭单位由于数量众多,规模效应明显,投资活动通过财富效应传导机制成为释放消费活力的重要渠道。金融资产占有不均,收益严重分化,富裕者边际消费倾向弱,储蓄率高,储蓄量大,抵减了扩内需效果;储蓄占比大,有价证券少的资产结构收益低,实际与预期收入效应都大打折扣,消费需求被进一步抑制。可以看出,我国理财市场需求层次低,结构不尽合理,并未对经济增长发挥出系统性带动作用,活力释放的背后还有赖于各种制度安排与社会意愿的形成。 (二)需求主体结构化,市场应对不足 业界认识的不足使理财实务领域的拓展受限。过去由于交易规模小,理财市场分割刚性明显,业务受理层级标准化,产品兜售“一刀切”,随着专业分工与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居民财富不断增加,由不同家庭收入所带来的结构化趋势明显。面对高、中、低市场主体的不同需求,理财市场供给却显现出数量与质量上的应对不足。 从量的方面看,千千万万不同财务目标的实现以不同目标人群、风险收益匹配的各类创新产品为前提,帮助折现未来价值;从质的方面看,在一定时期与收入约束内,指示性的财务意见对家庭将显得更加重要。当前需求结构要求在市场细分上做到产品与理财业务的综合全面。理清机构内部与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独立性,专注差异化财富咨询与规划服务,将是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转轨方向;更多金融产品的设计创新则对专业人才与团队的培养兴起提出要求;有实力的金融机构更应积极建立“一站式”家庭理财服务体系。 (三)体制与环境制约需求,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家庭主体参与理财市场的一道关口,传统上认为其主要通过市场风险、道德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法律政策风险等影响投资质量。我国体制与环境因素在个人投资风险方面影响显著,制约着有效需求。目前我国金融垄断力量抑制竞争,市场走向与资产价格数量变动均有被操纵的可能,从而加大涉及利率调整、汇率波动等在内的市场风险;而本身金融体制改革不利,相关法律缺位,市场化难以深发,资产流动性风险就会凸显;征信体系与法律制定不完备使产品欺瞒购买、公司违约等事件屡发生,审理与监管权力集中导致行业混乱,道德信用危机频发;而市场交易所需的各项标准得不到有效力的界定,面临来自法律政策本身的风险。 三、结语 反映在理财市场中的家庭金融活动具有广深性、差异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在我国具体市场环境下,存在整体需求带动作用弱、市场应对不足、投资风险大的特点。个人理财须面向广大家庭客户,做好需求识别与激发,推进家庭金融理念的渗透,显以本地化、全民化理财市场为标志的现代金融新貌。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开放金融市场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战略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经验的同时,要寻找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本文将从战略角度探讨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 现状 问题 发展战略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业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个人理财服务仅仅局限于吸储放贷、代收代付等简单业务。在金融市场开放的环境下,各家银行为了应对新竞争,也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向客户提供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甚至黄金买卖等金融服务,以及各类支付结算业务,业务服务逐渐综合化、个性化。但是,当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约束。我国于1995年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及《保险法》,确定了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并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代客理财,这就大大制约了商业银行向个人理财业务领域的拓展,限制了业务运作空间。这种分业经营体制,导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操作只能停留在提供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低层面上,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进行组合投资来实现增值,离真正意义的个人理财还很远。 2.专业人才奇缺。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集知识与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业务,其对从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也就相当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丰富的从业经验,而且也要精通房地产、法律、股票、债券、基金、保险乃至市场营销等众多专业领域,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际和组织能力,才有实力进行组合投资,规避风险,达到财富增值的最终目的。我国目前的专业人才培养仍远不能满足这种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3.产品单一、服务面窄。在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基本上只是在储蓄产品上进行功能扩展,为客户提供已经设计好的固定产品,产品单一、服务同质,还不能给客户量身定做理财产品。已有业务主要以结算类为主,通过结算工具帮助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或者提供咨询、建议及投资方案,引导客户进行投资,并规避风险,涉及证券、保险的综合理财仍需客户自己操作。 4.有效需求匮乏。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很是缺乏投资理财的意识,也很缺乏相关业务的了解,并且对银行的个人理财也不够信任,这就导致了不进行有效的理财。另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门槛过高,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造成了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 二、发展战略 1.集团化战略。目前分业经营体制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拓展,打破体制的桎梏,走混业经营的集团化道路将是必由之路。可以通过金融控股集团控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来同时涉足银行、证券和保险市场,打通三大金融领域,破除体制约束,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设计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理财方案,进行组合投资,有效规避风险,提高理财收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寻求更大的增值空间,迎接大理财时代的到来。(如图1) 2.人才战略。我国金融业起步较晚,对人才的培养也相对落后,专业理财师的培养,尤其是高水平理财师的培养就更加滞后。目前,我国理财师的资格认证只处于起步阶段,且名目繁多,没能形成一套权威性极高的认证体系,这需要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共同推动。同时,商业银行可以依托自身业务优势加强职业人员的培训,在业务操作中不断提高理财人员的水平。再则,商业银行可以联合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有关高校及其他教育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理财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并结合市场需求和业务需要,加快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理财人才的教育培养,打造潜在的综合型理财专业人才。这样,通过职业认证、内部培训和教育培养就形成了一套完备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及未来对理财人才的旺盛需求。(如图2) 3.技术开发战略。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化服务将成为商业银行间理财竞争的重要领域,并将决定未来的竞争态势和格局。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广泛应用为理财业务的拓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开发先进的应用软件,快速高效的进行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处理,以及设计和模拟理财方案,是理财市场的迫切要求。同时,基于营业网点和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不再受营业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全天候提供服务的自动银行、网上银行、掌上银行等日益深入理财服务,并不断深化网络化服务的发展进程。 4.营销革新战略。当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更多是等客户上门,且门槛较高,营销观念陈旧。 5.产品多元化战略。目前商业银行所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同质性很高,差异性较差,缺乏特色,根本无法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千差万别的理财需求。商业银行需要借助不同的金融工具和技术平台不断整合产品和服务,开发更多多元化产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产品需求,并通过打造精品,形成品牌优势,占有更大的市场,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更好的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理财服务。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金融“海啸”下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的现状及前景 内容摘要:随着股市反复探底,金融“海啸”影响的逐步显现,以及我国私有财富的快速增长,为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现状的分析。指出如何快速发展我国的投资理财市场。 关键词:金融“海啸”;投资;理财;现状 2007年美国国家金融银行业发生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造成的一连串的经济波动,几乎将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大树连根拔起。金融市场如同发生一场海啸。随着金融“海啸”影响的逐步显现,物价逐渐高企、股市低迷、基金缩水、楼市扑朔迷离,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下,2010年投资理财市场再现新的机会。不过,在个人理财方面,国内投资理财市场刚刚起步,与国际投资理财业相比,还是不成熟的市场。具体说来,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国内投资理财市场现状 (一)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导致理财服务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模式,即无论是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机构,都以分业经营为主要的经营模式。比如银行业,从银行理财服务的宣传资料看,似乎涵盖了和生活理财与投资理财的全部概念,但实质上它们是一种传统服务的延伸。由于政策的限制。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领域。除了存贷业务,只能代销基金、保险等产品,因此在个人理财方面给客户的建议多是长期财务计划。但是在海外,国外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的“生产线”是贯穿整个系统的,他们早就把金融商品融入金融机构系统内部,混业经营模式随处可见。 正因为如此,作为构成金融市场的三大分市场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而无法利用其他市场实现增值。因此,投资理财服务需要金融领域产品的全面、丰富和最优化组合,但分业经营的现状使得投资理财业务在政策的鸿沟面前显得非常的苍白和脆弱。 (二)金融机构投资理财服务仅停留在表面层次 与成熟市场相比,国内的个人投资理财业务更多的是形似,而没有达到神似。可以说,投资理财业务更多的是停留于表面。比如有些高收入者对于国内的投资理财服务经常抱怨,国内各类个人投资理财服务,大都“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建议、沟通”、“自动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服务态度不够好”以及“没有给人能够相信的感觉”。即使是中资银行开设的理财中心实际上也更多地停留在“为内地客户提供外币的存款和抵押贷款业务服务”的理财理念和简单地将银行自有和的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整合并打包销售的层面上,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产品创新。同时所作的理财规划书大同小异,针对性不强。不能不说,国内的理财规划服务炒作和宣传的成分更多。 正因为如此,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理财产品,与国外同业相比,普遍功能落后,整合度较低。理财新品的开发无论在速度还是在功能上均滞后于市场需求。 (三)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匮乏 以上在投资理财业所述的问题,有一个最根本原因是专业人才匮乏。国内投资理财业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这里的人才是指熟悉金融所有行业的全才而不是单独一个领域的人才。因为个人投资理财服务涉及面广,不仅仅限于金融产品的投资分配、资金运用的合理规划,还包括帮客户处理税务问题,乃至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收藏品投资等诸多方面。国内金融机构普遍缺乏既熟悉银行业务,又精通证券交易、期货、黄金、保险以及其他领域的全能型通才。从业人员对现有金融产品认识不足。往往只熟悉自己的领域,不知道怎么把跨越各领域的不同金融产品组合到一起。这样的职员显然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投资理财需求,为客户规避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如何发展我国个人投资理财业 虽然金融“海啸”的影响随着2010年新年的钟声的敲响而渐渐远去,但是我国的个人投资理财业并不会随着它的远去而停滞,相反我们要从我国的投资理财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找到更适合发展我国个人投资理财的方法。建议如下: (一)重点发展金融机构投资理财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还是实行分业经营,这是金融机构理财最大的外部制约因素。而且,从发展趋势来讲,客户更需要提供一站式金融或投资理财服务,因此,在大力发展金融机构投资理财时,应注意加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等部门的联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一站式理财服务。同时为了顺应全球大势,我国金融机构要逐步发展混业经营。 (二)成立和完善自己的理财组织。推出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 2004年9月,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FPSCC)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个人理财业迈出的重要一步,目前它已是中国大陆唯一获得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PSB。即国际CFP组织)授权,进行CFPTM资格认证和CFP商标管理的机构。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多次举办中国金融理财师年会,比如在2009年10月18日,在广州自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2009中国金融理财师年会,年会的主题为“持续提高金融理财师的职业水平”。这些都为个人投资理财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投资理财的教育培训 新的业务离不开教育培训。当前投资理财在我国还处于导入期,最重要的工作是将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导人中国,并培养优秀的投资理财人才。尤其是我国中间阶层逐渐兴起,全民参与投资理财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加强全民的投资理财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投资理财的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多方面力量来参与,目前,中国个人理财培训市场已经兴起:很多大学已经推出了理财培训课程;很多国外的理财协会已经进入中国提供理财培训;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专门提供理财培训。尽管目前投资理财培训项目已经不少,但高质量、系统的、权威的理财培训课程还比较少,甚至部分投资理财培训项目内容粗躁、质量不高,连基本的理财理念都不正确。因此,开发一套高质量、高水准、系统化、本土化的投资理财培训教材是我国投资理财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个人理财策略 摘 要:世界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正在为自己的资产寻求增值和保值。个人如何寻求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和策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理财业务;问题;策略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理念不正确,存在违规和误导行为 第一,将理财产品作为变相揽储的手段。一些金融机构将理财产品和一般性的结构性储蓄存款混合搭售,绕过利率监管政策,变相招揽储蓄。第二,夸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宣称的收益率是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模拟预测的数据即统计学上的收益率。随着经济的条件的变化,实际收益率往往达不到预计的收益率。第三,弱化了产品的风险提示,过分强调理财产品的优点和收益倾向。 (二)理财产品创新不足,同质产品较多,开拓市场不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多是“引入型”产品,缺乏自主创新性,而且不同银行之间的理财产品相似度较大,而且竞争无序。同时,面对缺乏理财观念的广大客户,银行对理财产品缺乏宣传,即使存在宣传,其方式也比较单一,而且目标不够明确。 (三)银行控制风险能力差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市风险、商品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充斥市场,使暴露在这些风险之下的理财产品时刻面临市场波动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对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背景下的个人理财策略 (一)恪守投资理财的基本原则 理财的两个原则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这两个原则是投资者应该恪守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两个原则。 1.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告诉我们:第一,资金增值的前提是投资;第二,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和不断上涨的影响,资金若不进行投资则很可能出现贬值;第三,资金经历的时间越长,资金所产生的增值能力越强。这三点启示告诉我们,资金获取时间价值有两种渠道:一是,投资高风险短时间获得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其二,尽早投资,投资时间长,也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根据“72法则”,在当前理财环境下,投资者不应将资金集中在短期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上,应该注重长期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 2.资金的风险价值 资金的风险价值是指投资者冒着风险投资高风险的产品获得的超过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外的额外价值。资金的风险价值告诉我们:其一,进行投资必然承担一定的风险,世界上没有无风险的投资,只是风险大小的不同而已。其二,风险和预期收益率表现出正的相关性,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投资风险价值要求投资值要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预防能力,考虑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不要盲目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二)选择适宜的理财理论做指导 经济学家们针对投资理财进行了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理财理论,如凯恩斯的选美理论、马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美林证券提出的投资时钟理论,这些理论对实践有了较好的指导,也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在目前的理财环境下,笔者比较推崇投资时钟理论。投资时钟理论是美林证券基于对1973以来美国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于2004年提出的投资时钟理论模型,它是将各类资产以及行业的收益表现与经济周期联系起来的研究方法,该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根据经济增长的方向和通货膨胀方向,可以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涨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选择不同的行业和资产配置,将使理财收益达到最大化。比如当前经济下行后半期和复苏前期环境下,股票是表现最好的资产,长期国债则是表现比较差的资产。 (三)具体的理财建议 1.充分认识自身的风险偏好 风险是投资理财的第一要素。购买个人理财产品之前,首先要判断自己属于风险规避型,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型中的哪一种。这不仅与自己的个性有关,也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心理等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还有自身所处的年龄阶段。对于一般的“年轻人群”,建议先节流后开源,因为投资效益需要一定的本金作为基础,因此年轻人应先规划好自己每个月的支出,减少非必要支出,进行定期存款或投资到风险相对稳定的债券或债券型基金上面,通过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的作用,实现自身的原始资本积累。 2.准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以及未来走势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以及未来走势的判断将会影响理财者制定截然不同的资产配置和行业选择策略 2008年11月,中央相关的政府文件当中,已经将当前的经济形势称为是国际经济衰退。随之而来的是中央经济政策重心将转向抵御“国际经济衰退”冲击。理财者应遵循投资时钟理论的投资建议,准确判断当前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并能预测该阶段持续的时间,密切关注中央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重点关注的行业和企业,有效的进行行业选择和资产配置。 3.熟悉主要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理财品种也逐渐多样化,主要有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等。理财者在投资之前应清楚了解每种产品的性质、投资方向、收益率、风险、操作要求说明等基本信息,判断是否是适合自己的投资,是否是合时的投资,并注意操作的一些特别条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国际化程度与创新力度逐渐加大,投资领域也逐步从低风险向高风险领域拓展。然而,全球现处于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作为国际经济体系下的重要一员,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个人、家庭等经济体中的中小型投资者,如何在金融危机下妥善处理个人的财产,合理安排和进行投资,以安稳的渡过这百年一遇的金融灾害,成了现在的热门话题。为此,笔者将围绕在新的市场形势下银行理财产品将如何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应作出怎样的策略调整进行初步探讨。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新问题 1.市场推广和开拓不力。由于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起步较晚,广大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缺乏了解。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进行有效的市场宣传,向目标客户推广和解释清楚各种理财产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理财方案。国内银行在市场推广方面,缺乏宣传,即使存在宣传,其推广方法也很单一,而且推广对象不明确。 2.结构性理财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目前国内银行发售的结构性产品大多属于“引进型”产品,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与国际大银行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 3.专业理财人才欠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不少理财人士对宏观经济政策掌握少,对微观经济分析能力不强,市场营销意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例如有些银行个人理财经理在传统业务中面对客户的需求游刃有余,但对新兴业务则显得力不从心,综合业务技能的欠缺成为个人理财经理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理财服务的制约。 4.银行控制风险能力差。理财业务涉及产品和交易的多个层面,隐藏着多种形式的潜在风险,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道德风险等。快速增长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我国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人认为个人理财业务是无风险的业务,因而缺乏一些应有的风险防范观念和措施。 二、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策略建议 1.对个人资产进行定量分析,充分认识个人理财业务风险。 个人理财师通过专业的工具帮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主要是做好资产分析和理财属性分析。个人资产分析就是弄清楚自己(个人或家庭)的资产状况,摸清楚自己有多少家产(即个人净资产值是多少)。金融危机背景下,个人理财业务存在诸多风险,如何防范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加快业务发展,是今后顺利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关键。在我国,充分认识和化解个人理财风险,对于确保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切实按照银监会强调的风险揭示、客户评估及信息披露等要求,对不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做出明确的划分和标识,进而在销售过程中配备专业人员对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损失承受能力以及投资预期等进行审慎的识别与评估,从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产品的情况看,理财产品销售后,从未向客户披露理财资金的管理及运用情况、投资组合及风险收益变化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在产品研发的同时建立风险内控制度,研究新产品潜在的风险和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跟踪和定期评估的制度。对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建议各家商业银行全面推广理财产品客户风险评估机制,帮助客户选择适合理财产品,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满意度。 2.黄金将是理想的保值产品。 从黄金市场看,由于国际金价用美元计价,黄金价格与美元走势的互动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情况下呈现美元涨、黄金跌和美元跌、黄金涨的逆向互动关系。在基本面、资金面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均正常的情况下,黄金与美元的逆向互动关系仍是投资者判断金价走势的重要依据。当今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大投资银行在遭受史无前例的损失,受次级债影响,美元未来看跌。个人(家庭)可以购买黄金或者黄金饰品作为保值的一大投资产品。 3.培养理财人员素质。 理财人员的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银行理财市场的拓展,高素质的理财人员必须在具备自身良好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当前国内银行的个人客户经理一般来自两类人员:一是由业务尖子选拔上来的业务熟练人员;二是定向选择的金融理论基本功较好的年轻员工。 4.加快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要实现个人理财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是取得竞争优势、赢得目标客户的关键。因此,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首要任务是敏锐把握机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成功推出新产品。譬如:针对目前学生高校成本较高的事实,为其所在家庭教育资金准备设计一套投资组合,介绍合适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或外汇理财产品,建立期限结构合理的、适合家庭教育支出周期的专项理财计划。类似这种理财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完善对于个人理财业务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追求,因为客户的理财需求是多样化的,同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是不断变化的。商业银行必须认真研究经济形势变化,深入探求金融政策取向,全面瞄准银行同业动态,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系统优势和全行集成数据中心,推动产品和功能的创新,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对个人理财等金融创新业务的引导,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披露充分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业务。但是,金融危机背景下个人理财产品创新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首先,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要尽量突破管制。其次,产品创新要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遵循产品模版化、简明化的原则。再次,个人理财产品创新要遵循降低成本的原则。另外,任何一个产品创新都必须通过严密而科学的精算论证。 5.调整营销手段,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1)细分市场,准确定位。个人理财业务定位包括服务对象定位、服务产品定位和服务人员定位等三个方面内容。金融危机背景下服务对象定位是核心内容,服务对象应该是有资产者,只有个人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关心如何管理自己的资产,才会产生理财需求。(2)灵活的定价策略。银行需要对自己提供的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地位进行判断,是处于绝对优势,还是处于平均水平或劣势,根据不同的地位确定相应的定价策略。(3)加强理财产品品牌建设。在品牌设计以前,就要对目标客户群有一个准确定位,使品牌与所提供的理财产品的理念相呼应。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气象局) 个人金融理财论文:我国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个人理财服务在我国金融机构中已发展得如火如荼,同时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较之以前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这对我国金融机构顺利开展个人理财服务提出了挑战。本文以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新变化为切入点,为金融机构应对这些变化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理财服务 新变化 对策建议 金融机构个人理财服务是指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按照客户的实物性资产、现金收支流状况,围绕客户的收入、消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心理偏好等情况,制定个人财务管理计划(如设计资产组合,调整负债结构,规避税收等),达到其收益预期,实现其人生的未来规划。 个人理财服务的目的 个人理财服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居家生活的需要。二是人生规划的需要。三是投资增值的需要。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金融机构研究并不断挖掘市场需求,度身定制理财产品与方案,不断满足、引导、培养特定客户群体需求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个人理财还更多地体现金融机构差异性、价值性的特质,具有为个人优质客户提供整体服务和附加服务的功能。 个人理财服务市场的新变化 个人理财业务与机构银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由于银行业零售和商业业务利润的不断减少,非利息收入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因此导致个人理财业务与传统机构银行日益接近,平行发展、交替发展和业务交叉的现象不断增加。例如,在个人理财业务的私人客户群体中出现了机构性的需求,即投资业务专业化、投资产品复杂化,而在与传统机构银行业与机构客户的关系中,一些个人化的因素也已经出现,如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与银行之间建立起私人业务关系。 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个人理财业务提出挑战。一方面,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竞争者很容易进入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这对金融机构来说无疑将面临市场竞争的加剧,而对客户来说则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信息高速公路为客户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而计算机则为客户快速简洁地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提供了可能,因此,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客户创造了追求高水平、多元化服务和资产管理方法的条件,而这对个人理财业务来说则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及已经入驻的外资商业银行都在纷纷调整策略、整合资源,聚焦优质高中端客户,制定竞争优质客户的策略方案,以优质客户的需求为市场导向,依托科技信息、网络,优化组合营销渠道,大力打造理财优质品牌。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对策 1、不断增强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的能力。金融机构要考虑目标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实际需求,分析业务的发展前景,确定市场需求规模和该项业务的市场定位,创造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六适”服务,即“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以适当的价格,向适当的顾客,销售适当的产品,收到适当的效果”。同时在综合经营的大趋势下,逐步实现从产品到研发创新的转变,强化研究,大胆创新,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理财品种,真正实现让客户资产增值。 2、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理财服务。金融机构要在做好客户细分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和进行产品组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的需求不同,设计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个人理财服务。同时,金融机构要根据客户不断增长的理财增值需求,制定优先发展投资增值型理财产品的研发与推广策略,进一步加强与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租赁、财务公司等金融同业之间的战略合作,通过持续不断地引进与开发收益好、流动性强的理财新品,确保理财业务内容充实,在为客户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财理念的同时,达到有效增加储蓄存款的目的。 3、提高营销活动针对性与效率。作为履行市场营销支持职能的产品经理,其与前台客户经理的支援关系是通过“一对多”的支持构架得以实现的,即一位产品经理需要对应多个客户经理提供产品方面的技术支持,同时一个客户经理也需要从多个产品经理处获得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在发挥产品经理专业化优势的前提下通过客户经理的多元化产品营销,满足客户不同的需要,使营销活动取得最佳效果。然而,实现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之间的在市场营销中的紧密协作不是能自动达成的,需要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加以保证。为加强金融机构个人理财服务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的支持,应尽快建立个人理财的产品经理队伍,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协作机制,提高市场营销的协同性与效率。 个人理财服务无疑是金融机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相对于金融机构开展的其他业务来说,个人理财服务还是一片“蓝海”,还有很多追逐利益的空间,所以金融机构要要改善个人理财的手段和理念,力争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