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在随之发生转变。作为教师,应更新人才的培养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因材施教,以便更好地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教育。结合课堂教学来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型人才 为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关心到每一位学生,促进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他们在课堂中对知识点的学习都建立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之上。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创新意识。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需要革新人才培养观念 回顾以往的一段时期,大家对学生都是以分数来定论,认为成绩好将来一定能够做大事,成大器。然而,随着现代化社会不断进步,人才竞争越发激烈,人们才意识到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社会实践能力。现如今,国家更需要的是有勇于探索精神、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仅有好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现代化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对学生进行各方面全方位的引导,面对所有学生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以及鼓励个性发展。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新课程改革之前,小学数学教材和试卷大多是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进行讲解,学生则以接受式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打折扣,导致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1.充分利用教材 教材知识是在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探索中获得的成果,是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在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填充讲解,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接受能力,把教材中的例题和讲解等内容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数学活动。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给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这一课时,课堂上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找位置”的趣味活动。比如,某位学生喊第二列第三行的学生在哪里时,这位学生需要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推理得出自己的位置的,然后自己再随意说出下一位同学的名字或位置。这样的趣味课堂活动与教材内容的充分结合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快速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2.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促进沟通与交流 合作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对提高其思维水平和学习兴趣起到关键作用,这也是教师需要着重培养的技能。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需要教师更多地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与其进行合作学习。这样能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教学学习,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会就“用两幅同样的三角尺,怎样拼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问题,鼓励学生上台跟我一起合作,尝试拼凑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在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中与其交流和沟通拼凑的方法,让他们在有趣的学习方式中轻松地学习这一知识点。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回顾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是单一且机械化的教育,面对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忽视了其个性差异。在此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采用的是统一的教学方法且让其做同样的练习,导致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的进度,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由此以来,教师需要针对存在差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以及尊重其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对其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要革新人才培养的观念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有效教育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必修学科,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 教育教学 策略 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质量,我们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体验再创造 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再创造是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之一。”作为教师,应引导并且帮助学生实现再创造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直接灌输现成的知识。经过实践研究证明,学生如不能再创造知识的话,他们将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例如,学习“分一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不仅应让学生学会1/2,而且还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3、2/3等分数,使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再创造知识,从而深入了解、掌握知识。教师还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应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哪些地方需要圈出知识要点,什么时候应该动笔,需要重点标记哪些知识点等,从而引导学生多提出一些质疑,多向教师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大多是通过讲解大量的知识,加上反复练习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未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未注重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性、活力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也相对比较低下。为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四边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制订一个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探讨四边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等。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绘制四边形,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时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认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向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三、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没有结合学生个体之间不同的背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等制订可行性高、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这样并不能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习、收获知识,而有的学生可能觉得学习难度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成就感,因此丧失学习信心。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背景等方面对学生合理进行分层,采用分层教学法优化配置各种教学资源,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例如,教师平时应多观察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学习成绩等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分层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划分成高层、中层、低层三个不同层次。比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相关内容时,针对高层次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低层次学生而言,主要教学目标应该是夯实他们的基础,指导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再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进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责编 黄春香)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探究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摘 要】在国家对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受到广泛重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还要对其实践能力加以培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还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工作,对小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科学、合理的创设情景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 一、对学生真实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对小学生的真实情况加以了解,以便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制定教学方案,使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得以提升。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创建较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小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身心得以放松。在小学生完全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加以分析,保证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认识数字》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些数字图画,要求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字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全面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1]。 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小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时候,将自身的行为习惯以及人格魅力展现出来,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全面了解学生性格的时候,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正方形面积》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讨论小组,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信息,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与规律,此时,教师可以到每一个小组中考察学生学习情况,在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为教学方案的设置奠定基础[2]。 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竞赛内容,保证能够在激发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形成较为良好的课堂学习模式。例如:小学教师在讲解《乘法口诀》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竞赛活动,要求小学生在熟知乘法口诀的情况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此时的回答可以是有秩序的,也可以是抢答,在学生参与竞赛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能够有效解决小学生的学习问题[3]。 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制作课件,课件内容不仅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还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添加一些有趣的图片,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是图片,教师要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数学知识,保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情境模式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小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为其提供情境模式创设工具,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在提高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力度[4]。 三、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进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设置数学题,然后要求学生想象类比条件,形成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加减法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到超市中购物”,也就是创设超市情境模式。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加减法知识,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发散性的想象类比条件,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应该学生设置“一题多变”形式的问题,使学生可以在处理数学问题的时候,变换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而提升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3+2)×5=?的数学题,学生在理解数学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道数学题的解题方式有好几种”,在学生思考数学题之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解答数学题的方式:方式一“3×5+2×5=25”方式二“5×5=2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散发性思维就可以得到良好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等创新教学方式,同时,小学学校要重视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在提升学生数学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途径 小学学生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下面,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小学数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 一、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另外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更新观念寻求新的教学策略 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如果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会很厌烦。学习也是一样,每天总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也会厌烦,导致厌学、学习成绩大大降低。同样的知识,教学方法经常改变,小孩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有了兴趣,就有了力量,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小组合作式教学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无目的、无针对性的、无必要的小组讨论,学生毫无兴趣,甚至有时趁机会聊天。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和条件。我在讲“统计初步知识”一课时,有一个内容是让学生数出一分钟四种机动车通过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对学生说:“公路局长让我们帮助统计一下南口路段一分钟机动车通过情况,让同学们看录像,进行统计。”统计开始了,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认真地进行统计,可是,当汇报结果时,几十个人几乎没有相同的数据。同学们主动找原因,找失败的根源。当他们正急切的时候,我说:“看来这任务很艰巨,我通知公路局长一声,就说我们没有统计出来。”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坚决地说:“不行,您能不能把这个录像放一遍?您能不能让汽车放慢速度?”当排除这两种方法后,有学生站起来说:“我们可以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话音未落,同学哇地一声惊叫,不等老师说话他们自动地去组成小组,立即分工,那种积极主动、团结合作的氛围,真的难以用语言表达。通过合作,统计数据获得了成功,同学们各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同样是小组合作,在老师的命令之下的合作与自发的合作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同样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总之,我们要研究学生、理解学生,才能适应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借助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心智 课程改革《纲要》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既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就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借助媒体搭台,注重活动中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生活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能收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同时把数学的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那么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指日可待了。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修炼成为智慧教师 摘 要:现代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技能和学科专业素养整体水平上较高,如果能智慧地进行教育教学,就能将学生精力聚拢于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感染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教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成功的教育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及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小学生近乎一张白纸,那么开启激发主体发展的关键就是教师了。有智慧的教师除了常规教育教学,会更加注重挖掘当今教育存在的现象,寻求解决策略或是拓宽影响。我觉得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修炼,以达到成功的教育教学目的。 一、蹲下来看学生 个别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定位为“高大严”,有点“官僚主义”,冰块脸、命令式,一心想着镇住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不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和体验学生,并成为我们追求常态教育有效的重要工作。 1.辅导与教育中,蹲下来看学生 回想工作初期,面对捣蛋鬼和懒散生,容易急躁、发飙、埋怨,往往出力不讨好。试看看学生眼里藏着的求知欲,伴着一脸的无辜,即便是学困生,也是难熬。静心想一想,小学生是孩子一个,谁爱他多一点就跟着谁。耐心引导与帮助能提高师生乐观接受“挫折”、勇敢跨过“挫折”的能力。批评教育时避免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语,要用“从零开始的心态”去面对,多想想“他较以前有进步了”“再鼓励和引导会做好的”,让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现在的我,常讲“有进步”“再来一次”“没关系,你可以的”。 如果不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就不容易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容易淡化学生的优点。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然而长时间地努力表现,都听不到赞美的话,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者当他们带有一定期待的时候没有得到肯定,就有可能放弃。 2.蹲下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如果不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就不容易了解到他们上一学段学得怎样,在学习某个新知识时需要哪些旧知识来迁移,也就没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铺垫,影响知识的顺利探究和掌握。既要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尝试、探索,还可以使一些教学活动达到“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把数学难点转化为直观理解。如,在教学行程中的相遇问题时,要让学生明白“两个运动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必定相遇”这个抽象原理,不如来个体验:同座位两位学生以走路的方式表达相遇的情景,在演的基础上加上条件与数据,还可以用双手鼓掌的动作,简约地把数学问题呈现。 要成为小学生需求的解救者,我们必须蹲下。 二、善导学生 教育中常常出现:只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不能否定这种教育没有效果,问题在于事倍功半。要克服说教这一毛病,就要把教变成导,而且要善导。善导要有“四心”,即有爱心、耐心、诚心和信心。学生的每一种不良行为都有其独特成因的。记得上一年,新接手的班总是有人不见了东西,不管是讲理说教还是三番五令,都不能喝止。还演变着从一支笔、两把尺,到一群人不见了一堆用具。我决定来一次侦查,在缩小的范围内,得知陆同学的爸妈长期在外工作,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只带弟弟在外,留下两姐妹在外婆家寄住。我跟孩子们商量:这位同学能交出文具,可以原谅她吗?孩子们看着我一周来为此事团团转,欣然同意了。单独谈话有突破性的进展:“用这种方式引起大家注意是不对的,可以在学习上的进步、自律友善、助人为班等方面,让大家关注你、认可你。我知道你只是一时糊涂,相信你会把那些文具放在一个地方保管得很完好的,是吗?”她点了点头,眼泪往下流。她遵守了约定,在第二天的中午,我在办公室等到了一大堆完好无缺的文具。我也遵守了约定,没有在班里讲出她的名字,反而引导孩子从“完好的文具”这方面来讲,这位一时糊涂的同学是善良的。慈爱与尊严从来不对立,要开诚布公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对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同时要对特殊生倍加关怀。一年之后的陆同学,助人友善,成绩从不及格到七八十分,凌乱的头发整洁,还带着蝴蝶结呢! 在善导过程中,同时展现教师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种教育往往是最深刻的,影响最深远的。 三、在教学实战中彰显实力 教师要想课上得好,教学效果显著,除了不断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扎实的专业本领,更要有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智慧。 1.突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新授课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点对齐。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我会把计算与问题解决结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我出示带标价的铅笔、圆珠笔、橡皮、卷笔刀。引导:“同学们最需要什么?”多让学生讲,激发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兴高采烈,其乐融融。紧接着引导:“想买到它们,先来看看价钱。”出示上面文具图片的课件,学生说出每件文具标价表示几元几角。“你想买其中的两件文具的话,会出现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取出两道加法的问题:(1)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尝试解决问题,讲演计算过程和算理。(2)一支圆珠笔比一支铅笔多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持续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能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的空间,在生活实践中悟理,师生教与学都显得轻松。 2.发挥互相评价的作用 有时放手让学生自学、互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接龙评价”是我们班常用评价方式,在练习时,完成最快的前几位会得到我的面批面改(走到座位前),该生是全对的,才有资格帮其他人评价;每个被评价者是全对的就有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评价资格,如果有错,我会与该生讲解,他只有改正好,同时得到我或全对者再次评价了,才有资格评价他人,最后剩下的几个,就需要一对一的辅导。经过实践,接龙评价还可以改良成小组间的比赛。我不忽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他们交流想法、开展互评的最好时机。“你认为他说(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要改?”“如果是你,应该怎样做?”等蕴含信任和期待的评价引语,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助的学习气氛中得到发展。在与同伴的一次次讨论、质疑中,学会欣赏别人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批评性思维的方法,当意见达到科学的统一时,课堂就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天地。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追求教育理想,紧贴地面而行!”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可以在平凡的岗位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经验积累中执着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智慧之路!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浅议 当今时代,只会上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为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完善研究方法,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素养,拓宽研究视野,2015年7月7日至9日,“中国首届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会”在西南大学成功召开。培训会中,4位国际数学教育界的顶级专家,即国际数学教育杂志(ZDM)执行主编、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数学建模研究专题委员会(ICTMA)主席、ICME-13主席、德国汉堡大学的Gabriele Kaiser教授,国际知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数学教育教与学研究手册》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国际知名心理测量专家、曾任PISA项目副总监、现为PISA专家顾问团成员、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的张立民教授,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弗莱登塔尔奖获得者、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学科教育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梁贯成教授,共做了6场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来自国内外49家单位的205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培训会议。基于对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分析,本文着重梳理录像研究法、人类学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简略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将其运用到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当中,旨在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一 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即是对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有熟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丰富的数学课堂中可以发现并研究问题,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可以设计研究方案等,与专业的研究工作者相比,数学教师有着极大的优势。基于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更应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模式,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同时,数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升华、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提高科研能力,成为一名教学和研究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二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学者提出教育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在培训会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介绍了研究数学教育教学的多种方法,如: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混合研究、行为研究、历史学研究、人类学研究等。当然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内容,下面简单介绍三种国际流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1.录像研究法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费莱登塔尔奖获得者、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学科教育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梁贯成教授做了题为“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video studies”的专题讲座,给与会者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录像研究的精彩讲座。梁教授从1995年和1999年分别进行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简称TIMSS)的录像研究的背景和结论出发,介绍了国际数学课堂录像研究的意义、优势、原则、框架和方法。 研究者们可以从多角度的镜头中捕捉到利于研究的不同画面,不同的研究者也可以针对同一视频录像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相比现场观察,录像研究有可以重复观看,中途可以做停止、倒退、快进等操作的优势。因此,录像研究法深受研究者们的喜爱。录像研究主要关注课堂,关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学生讲话字数的比例、教师提问的个数和难易程度以及问题之间的联系、复习旧课与学习新内容的时间比例等。研究者可以从录像中研究了解这些问题,反复地观看课堂教学的过程,确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人类学研究法 国际知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数学教育教与学研究手册》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做了题为“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的讲座,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数学教育,所举例子形象生动,资料丰富,令与会代表耳目一新。数学教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方法也可以多学科化、多视角化。其中,人类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富于人文性,也是人文科学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教师们可以以人类学为基础,通过深入实地考察、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法来阐释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和问题。 人类学中最引以为自豪的研究方法就是田野调查,而田野调查的具体方法就是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数学教师们可以利用学校课堂能亲身参与学生活动的优势,以人类学独特的视角,融入教学过程。培训会中,Clements教授介绍了他在2011年从人类学的视角提出的“5―R模型”,并以反函数、代数方程与因式分解以及有关几何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运用“5―R模型”,最后得出了许多有趣的结论。 3.统计分析法 国际知名心理测量专家、曾任PISA项目副总监、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张立民教授做了题为“Sampling considerations for large-scale assessment”和“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data”的讲座,介绍了大型测验中样本选取的方法,并亲自用Excel、SPSS等软件演示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使得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张教授在讲座中还特别介绍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即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简称IRT)。IRT是在一定假设之下,用一个数学函数去反映考生在试题上的可观察的作答表现与其不可观察的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对心理与教育领域存在的随机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国际教育测评项目(PISA)也在应用IRT编制测验、建立题库和进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等。 IRT具有经典测量理论所不具有的许多优点,如: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具有不变性;项目难度和考生的能力水平定义在同一度量系统上;IRT定义了CTT中没有的项目信息函数和测验信息函数等。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IRT来编制试题,检测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情况,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目前,已有几种计算机程序如BISCA、LOGIST、BILOG和MULTOLOG等都较成功地实现了项目反应模型的参数估计,为教师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扫清了障碍。培训会中,张教授介绍了自己所编的IRT程序包(TAM Tutorials),并结合具体实例,用R软件演示了如何分析数据,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张教授提供的技术资源合理地开展研究。 三 思考与启示 根据上述三种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可以加以深入学习及合理借鉴。(1)可以通过观看一节课,或者观看几节课的录像视频,从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某一角度对录像内容进行编码统计和分析,如:分析教师如何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来组织不同内容的教学,如何加深学生对某一概念、定理、法则的理解等,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2)可以以某章节的数学知识为例,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定期的、有规律地进行课堂观察,课后与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通过测试数据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观察数据对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练习册、问卷及访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3)可以基于IRT做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水平的研究,可以做中学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适应性评价,也可以做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测验研究,还可以做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研究等。当然,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研究方法还有很多,研究者们也可以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 本次培训会开拓了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研究视野,研究者们应认真体会和消化培训中的研究方法,加强研究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研能力,为实现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感受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发现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漏洞。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需要正视这些教学不足,对数学教学模式与思想加以更新。结合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感受,提出几点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力求通过努力,找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现状;改革;创新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生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思想、方法与模式都稍显落后,没有满足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要求。新一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教学责任,更好地开展创新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在这样错误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大多数教师仍然利用一言堂的模式开展教学,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数学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自己的要求下被动学习。教师没有认识到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其数学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也有很大意义。但是,受到学校数学教学氛围,教师教学模式以及家长过高成绩期待的影响,小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许多小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给老师和家长学习,学习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足,上课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最终影响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1.加强教学思想更新 教学思想,是一切教学行为实施的前提。要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师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思想的更新。当代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递学科知识那么简单,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指标。对教学活动评价观进行改革,认识到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更好地组织教学。从师生关系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师是权威的教学思想,认识到与小学生做朋友,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师要融入小学生的世界,与小学生打成一片,促进让小学生对自己依赖感的增强,才能让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 2.应用自主教学模式 自主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所提供的教学模式之一,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调动,更能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应用,促进小学生成为课堂积极参与者。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要给小学生设计不同的自主学习任务。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水平,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找到数学学习成就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有关加法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到加法的定义,看谁找得最快,用竞争机制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再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一个加法例子,促进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数学定义。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他们给出的加法例子有可能十分简单,教师不要嘲笑小学生。只要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得到了学习成果,教师就要给予鼓励,表扬小学生,给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数学教学成效的提高。 3.应用合作教学模式 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技能。通过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教师要为小学生设计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小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 比如,在讲解有关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分蛋糕的游戏,让小学生通过分蛋糕理解分数的含义。也可以组织小学生以小组赛的形式,看图说出正确的分数,说得最快的一组计一分,哪一组得分最高,哪一组获胜。这样的合作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放化,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不足,利用针对性的策略做好教学升级,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教学活动服务于小学生的成长,这样才能展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教育战线提出了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课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面向21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的新体系,我们对大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课堂教学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主要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总之,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为了彻底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以创新精神作指导,设计了一个从教学评价、教材运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练习与作业设计、教学手段、备课方法、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系统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案,作为专门课题研究。 一、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大胆慎重地改革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在七、八年以前应该说是一套很不错的教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明显表现出滞后性。如果用新标准去要求它,当然是不客观,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教材的编写是时代的产物,教材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它,研究它,才是科学的态度。 为此,我们在反复研究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的基础上,采用了几个方面的措施对该教材进行了大胆而慎重的改革。 (一)改变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如“成反比例的量”一节,把原长篇讲解内容改为只呈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让学生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规律,得出结论。再如,中、低年级的应用题尽量用画面呈现事物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渗透“问题解决”的思想。 (二)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学习百分数应用的内容,就引导学生到银行、商店搞调查,提出有关利息和折扣等方面的问题,分组研究解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念,学习方法。再如,中年级学习解三步计算的整数小数应用题时,有的课就是复印一些真实的发票,让学生调查熟悉物品的价格,由学生通过自己填发票,理解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这样做,既学会了解题,还接触了社会。 (三)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学习构建知识的方法。例如:学习分数工程问题,不用整数工程问题的例题进行铺垫,而是用画面呈现两个工程队完成工程的情景,给出时间条件,由学生研究解决。再如,学习了9加几的加法后,把8加几、7加几等分段简化,放给学生研究完成。 (四)强化基本和主干知识,削弱、删减繁琐内容。例如,1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太细、太重复。我们把l~5的认识适当合并,分作两课时完成,学生掌握了认数的基本方法后,后面的内容压缩完成。再如,整数乘除法在加强口算、估算和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基础上,把多位数的乘除法列为选学内容。 三、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了。这主要表现在教学情景的设计要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引导、点拨、释疑、理论升华的“火候”掌握要适时、适度。因此,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教学艺术和师德修养。我们也有这样的教训:教师做了大量工作,学生研讨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提出这样、那样一大堆问题,教师不知该如何“收场”了,就出现了“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学习越是开放,教师的主导作用越重要。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四、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酉――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们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以上内容是我们两年多来在研究和实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很不系统地呈现给大家。诚恳希望专家和广大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交流,使这项实验研究进一步深人。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摘 要】从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入手,针对信息化教育日益普及的条件下教育教学的新特点,探讨了现代条件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譬如,创造重视课堂教育的良好的内部环境;给课堂教育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设施;拓展课堂教育的内容;教师的终身培训等,对于从事教育教学的人员和对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育观念;培训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大。时下,许多文章都从不同侧面谈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都各有道理。但是,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只是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要在短短十几年里掌握人类几千年所积累下来的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主要还是通过课堂。因此,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然要从抓好课堂教育入手,充分重视课堂教育,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 1 重视课堂教育,对提高课堂教育,培育良好的学风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熏陶,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无意识中注重课堂教育,自觉脱产和深化课堂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缺乏很强的自立自主意识,注意力集中方面也有所欠缺,对教材、课堂的吸引力不足,但是强调自主学习,以人为本,其最终落脚点,都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适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并不排斥适度的纪律和管理,相反,适度的纪律和管理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环境。学生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一个集体,是集体就必须有良好的纪律和管理,学校提供的环境,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获取在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和技能。只有这样,共同营造一个重视课堂教育的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内部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教育的功能,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使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否则,必然造成学生不重视课堂学习,课下又处于忙乱之中。课堂教育质量不高,久而久之,教育教学质量就必然下降。 培育良好的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要增强学生的主人意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我超越、不甘落伍的精神和品质。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应该对学校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树立这种精神,就会在内心深处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成功和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 2 采用最新技术手段,给课堂教育配备先进的硬件设施,建立一流的实验室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和多媒体的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与完善,给课堂教育的方式带来了重大变化。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必须为课堂教育配备先迸的硬件设施。 配备信息化教学设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可以直接使用现代的多媒体电脑;每一间教室都连接信息高速公路;利用互联网,检索科技信息等。 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建立完善的校际或全国图书馆免费网络服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学生在教室就可以方便地查阅图书和资料。 建设公开的远程教育体系。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育的“授课”形式,使开放式教学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日益扩展和深化。 依托校际、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学科、研究室、实验室等。利用外校、企业的硬件和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外界的机会。 只有这样,通过信息化的课堂硬件设施和手段,提高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才能使课党教育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延伸,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 更新课堂教育的旧观念,树立课堂教育的新观念 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教育成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各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使得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观念都产生了飞跃和突破,也使传统的课堂教育观念随之扩展和延伸。 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信息化教育的普及,韩国将其视为跻身世界十大信息产业国的必要件。日本的“信息化教育立国工程”,旨在完善能够充分利用电脑环境的体制(软件)。美国提出,到2002年,所有教室郡连上互联网,并完成网络技术的脱盲。 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课党教育观念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使传统的课堂教育通过远程网络系统,进入社区、家庭,满足社会和个人对知识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开放教育、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正在形成。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甲,不只是简单地把起个成熟的观点告诉学生,而是把不同的观点呈现给学生,以平等、民主和信任的态度引导幸生选择更适合自己或更适合某个特定目标的知识。这就必然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抛弃旧的专统的课堂教育观念,拓展新的课堂教育空间和手段,促进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学生提供的课堂教育,并不仅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在于通过课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接触最新、最前沿信息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宽广的视野和极为丰富的信息,这也同样属于课堂教育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拓展课堂教育的内容,举办各种题材丰富,数量众多的跨学科的报告会、讨论会,为在校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开阔视野,增长才识,对于促进学生对各个学科的学习和融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就是通过注重学科交叉和新学科的培植,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接触最杰出研究人员、参与最前沿科学研究的机会,培养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6位菲立兹奖(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总统、两位总理以及大量社会精英。 4 强化教师终身培训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教师要能够以敏锐的视野了解和接触当今教育领域乃至其他领域的最新观念、技能,拓展课堂教育的空间,以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和容量。 课党教育不能吸引学生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课堂教育本身,而在于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上课,往往座无虚席,听者非常认真,学生往往可以从这些课堂上了解许多信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 当前信息社会的加速发展,知识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教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也;不断更新才能适应课堂教育的要求。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可以便其更好地掌握现:学手段,并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在我国,教师一旦毕业进入学校就很难再有培训的机会,基本上是自我充电,自我学习。这与国外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各教育机构鼓励教师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免费为教师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以及攻读学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给教师提供终身培训,以此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史新知识。 总之,课堂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无庸质疑的。正因为如此,必须继续从各万面入手,不断课堂教育的质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高素质新型创新人才。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教学渗透浅析 [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寓德育于小学数学之中,这是教书育人、全面实施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德育的渗透呢,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思考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已经找到有效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1 数学应用题的渗透 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应用题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在教学利息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解题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纳税是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从小培养纳税意识。又如: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①如果每人每月回收2千克废纸,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你们全班学生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②如果照一个班级的学生一年回收1吨废纸计算,你们全校学生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少砍多少棵大树?通过计算,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节约木材、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而这效果却远非空泛的语言说教所能达到的。 2 创设情境实现德育的良好契机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认识数字、图形,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接受学习的内容。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运用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全身心,精力充沛地融入到数学的探究中来,使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将德育渗透其中。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根据教学的内容还可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例如:在九九乘法口诀学习时,教师可以介绍九九乘法的渊源,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发明过程,使他们明白科学是被人们逐渐认知的,只有尚未发现的科学,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信心。 3 在数学习惯上下功夫,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数学中学生的理性精神是培育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理性的德育功能。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很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个式子的建立、一个辅助平面的作出而绞尽脑汁,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4 结合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题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简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步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了及时纠正,分析错误原因,防止下次再错,养成严谨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5 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譬如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等许多带有规律性的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来认识它的性质,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梯形。上课时,让学生拿出梯形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个图形,并且思考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且考虑这个新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通过第二次合作探究,学生运用割、拼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由此再次推导并验证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探究――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原来数学世界奥秘无穷,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们一定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解题时,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6 教师进行言行示范,引导学生接受德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身高尚的言行来影响学生,进而德育的渗透。比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犯错误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责骂学生.应该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先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之后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也会学习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面对问题时不会一味地责怪他人,而是会了解原因再找寻解决方案。作为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地、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化成春雨,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之赏识教育教学研究 〔摘要〕赏识教育是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重视和赞扬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语言、学习行为及生活行为习惯从正面进行肯定、重视和赞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激起的积极状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它是一种激励性的教育方式。德国教育学家弗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提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数学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赏识顺应学生发展的规律,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赏识教学 1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 1.1 赏识教育的缺失使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缺乏自信。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数学有困难,长期处于家长或者教师的批评之下,对学习越来越失去自信心。作为小学生,自己的行为或语言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赏会感觉到非常的高兴。这种受关注的感觉会让学生乐于做家长或者教师喜欢做的事。 1.2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小学数学是一门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学科,对于一部分抽象思维比较差的孩子,学习数学就会显得有些费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未必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一系列的优点。当学生的优点呈现的时候,教师要能够适时向学生表达赏识,此时,学生非常容易便被激发起一种积极状态。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一起积极学习数学的学习氛围。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要对学生给予肯定,时常鼓励学生。作为教师,其必须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坚持唯物主义辩证观,从两方面来看待一个学生。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要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鼓励那些喜欢数学却不敢发言的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数学基础稍微薄弱些的学生。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能有效地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 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赏识方法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赏识方法。在对优等生的赏识教育中。教师要针对他们的聪明、成绩好进行赏识,尤其要在他们解答出较难的问题时进行表扬,这样可以给他们极大的自信心进行更深一层地学习:对中等生进行赏识教育,教师要针对他们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坚持这种学习态度,相信他们最终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对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教师要针对他们学习上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进行表扬,还要注意挖掘他们身上的其他优点,让他们不自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我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学习成绩不好,因此就非常自卑,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写的粉笔字很漂亮,就经常让他在黑板上抄一些例题让同学们做,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我发现他上数学课时比以前更认真了,课下也经常向我或是其他同学请教数学题,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也变得开朗了不少。 4 把握有度,操作恰当 赏识性语言对学生评价要适度、真挚,眼神要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要轻描淡写,也不要过分夸张。有时在完成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和思维模式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学习水平要求。对那些完成作业练习经常出现错误和不积极的学生,要以鼓励、培养其自信心为主,让其融入课堂中。对调皮的学生要以引导为主,以纠正其不良习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恰当使用赏识性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数学观察判断能力、数学知识点的运用整合能力,能够扩大课堂参与面,提高课堂效率。另外,教师的先天气质、性格、习惯、素质等对教学的影响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5 加强家校联系,并采用不同的方式建立优点卡 5.1 教师要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现在的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聪明,常会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长此以往,学生的缺点被无限制放大,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消极。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赏识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优点卡,并通过优点卡及时和家长沟通,取得家校一致的联合激励性教育,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及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5.2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建立优点卡。教师可以建立优点卡,鼓励学生能够正确认知自己,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进步或者好的表现记录下来。或者将班内学生进行分组。由同学们将观察到的学生的优点记录到优点卡上。当周一班会的时候,教师在班里公布。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学生的教育方式。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赏识教育方法进行教学,除了能有效活跃教学课堂之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不同领悟能力学生在相同的氛围中一同学习和进步,真正实现新课标规定的学生主体性目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会充分融合当前的教学环境,确保赏识教育能够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更好协调,为新课标的真正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探究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摘要: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的确,现代数学要求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世界。从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因此,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而使儿童学得更主动。 关键词:探究 有效性 小学 数学 教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小学数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准备包括正确解读教材,全面把握学生,建立良好的目标毫识等方面。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效性学习的利用程度还较低。建构小学课童教学的有效性,应从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和有效实花两个方面八手。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有效性学习内容和意义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对小学数学有效性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1 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主体永远都是学习自己,学习的过程只有亲力亲为方能有所收获和进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各方面问题和实际情况。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学生简单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在自身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这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非常的不容易。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尽相同,要准确把握确非易事。但是,相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大致相同的年龄特征,他们的认知能力,个性特质、情感倾向、心理特征大致相同。教师把握这些共同点,是能够做到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值得引起教师的重视,那就是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把握的较准,而对他们的生活经验却难以准确的把握。尤其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难以把握。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教师,总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拥抱一颗颗童心。所以,教师就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通过一对一的交谈沟通,使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2 正确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没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没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情境创没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桥梁,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越来越得到老师的重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沿着自己的学具圆的边缘摸一摸,边摸边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然后用电脑课件演示圆周轨迹并闪烁这个圆的周长。这样,教师运用这个情境一下子就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这不失为一个实效性较高的情境设计。但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的同时要注意情境设计的正确性,不可占据一堂课的过多时间,更不能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所以,创设正确的教学情境是尤为重要的。 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生年龄小,精力不集中,思维十分活跃。但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尤其重要。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发散思维的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宇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识,创设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发挥个性创造能力。然后教师的点拨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受传统环境影响,我国的教师和家长在表扬和鼓励学生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为此我国的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缺乏鼓励和关注而丧志信心,尤其是一些成绩稍差的学生,更得不到教师应有的关注,为此,在新课改下,我们一定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这些小学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善于变换题型,变式练习促进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思、去说、去做,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聪明,会思考、会做事、会生活。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已经根深蒂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法――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探索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新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分层教育成为教育模式中的新型方式,人们对其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针对小学生在学习上具备一定的差异性的情况,实行分层教育,有益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文以数学教学为例,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分层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育;实践教学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个性,同样每个班级中的学生成绩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一个班级中明确的等级划分,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因材施教成为现行教育的原则。实行分层教学能根据学生发展水平,设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正确认识小学数学分层 1.小学教学分层的意义 部分地区的小学对分层教育理解错误,认为数学分层教学就是经过不断的考试,筛选出成绩优异、一般、较差的学生,并根据成绩进行班级的编排,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优秀班级,不重视慢班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以教师尊重学生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和群体共同特征进行划分,并进行针对性的制定发展目标。 2.小学分层教育对教师要求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在对快班进行优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慢班的培养,通过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针对一个班级中的分层教学,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不以自身的思维方式代替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优秀学生的思维方式代替普通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制定符合学生个人发展的数学教学目标并实施教学计划。 二、小学数学教学尝试 1.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需要备教程、备教法,更需要的是备学生。在同一个年级的同一个班级中,学生有着某些固定的类群,并具备一定的共性。作为教师在注重学生共性的同时,更需要发现的是组成这个共性中的每个学生都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在认真研究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快吸收所授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分层目标制定。在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身为教师可以通过书本、网络等传播方式从其他教师的分层教育中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发展自己的独特教育方式。例如某教师在教学时,制定学困生‘吃得了’、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吃得到’的原则,让学生学习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中除了进行统一的教学活动外,需要对学习基础差的同学进行辅导,还需要创造机会让优等生有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2.学生分组分层 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习阶段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单一组,一个是混合组。单一组是将同一层次的分到同一个小组,然后根据分组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学习成绩好的分成一个组,让其自主学习;成绩中游的同学为一组,让其间接指引,相互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为一组,教师进行直接辅导。混跟组是将不同层次的分到同一个组,利用之间的差异进行互帮互助的教学活动。两种方式都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3.分层制定课后练习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给学生的课后练习都是笼统没有针对性的,而分层制定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性,设定有层次的作业。有人说,数学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去挑选适合自己的问题,不去催促学生、不追求学生解题数量,让每一个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既避免了因作业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厌烦的情绪,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时效性。 4.分层教学的利弊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分层教学当然也不例外,人们在看到分层教学有利方面的同时,也需要看到它的弊端。对于某些心理素质不过关的同学来说,分层教学无疑是一种挑战,极其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与自卑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积极观察,及时发现情绪异常的学生,并进行心理辅导和关注。 三、结语 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一种人类思维的表现形式,相对其他科目来说,数学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初接受数学教育的小学生来说,是以后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数学分层教育有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巩固基础,优秀的学生创造的空间,而中等学生有进步空间。同时新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找到适合的教育方式,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可见使用分层教育进行数学教学是时展的必然产物。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数学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也可是极其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作为其中的主导,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并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健康、丰富的知识来源,并在教学中注重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教学 现状 对策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需要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善于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情况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大多以应试教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引发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一、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小学数学教育大多还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虽然打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依旧奉行着应试教育的教育目标,使得学生虽然考试成绩很高,但却无法有效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课堂与课后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同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为节约有限的课堂时间,通常会选择通堂讲解的方式,整堂课一直由教师进行讲授,授课内容过于死板,不懂灵活变通,课堂枯燥乏味,无论是理论部分还是实际做题方面,未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练习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一跌再跌,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不利于日后对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其次,很多数学教师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使学生不堪重负,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降低,做题效率和效果也会明显降低。还有,一些教师太过于放松对课堂的把握,无法紧跟课堂的实际变化,课堂无规律和方向可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最后,很多教师课后不进行反思,无法及时认识到自身在教学方面不正确或者还有待改进的地方,这样便更不利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等等。 二、小学数学教育的对策 1.提升教师教学的主导意识。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在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情境、组织学习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并适时的给出相应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数学问题的认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因而教师应有策略的对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给予一定的引导。跳出传统教育的思维误区,不仅要引导学生独立、合作完成思考,也要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数学教师培训机制和模式。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导,其教育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除学校举办的培训外,学校也应当鼓励教师参与不同课题的研究,并时常举办不同类别的教学研讨,以此来帮助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学校也可以设立教师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在教师中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促进教师自身的进步,以此带动学生的发展。 3.提升教师更新教学资源的速度。教师自身也应当随时紧跟社会变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丰富的信息都可轻易得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和更新自身的教学资源。用于吸取外界新鲜、有用的经验,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中,在实际使用中归纳和总结其中的优势劣势,改进其中不适宜的地方,保留可用的内容。还要时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敢于创新和革新,不断推陈出新,在培养祖国花朵的同时,也要使自身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4.丰富授课模式,提升课堂趣味性。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在数学的学习中产生无穷的快乐。在教师授课时,可采用多种授课模式并用的方式进行,课堂也不一定要局限于教室,还可根据课程需要不定期到户外进行授课。提升课堂趣味性的方式也有很多,如游戏法、小组合作法、奖励法等。其中游戏法是最常用的方式,例如:在上课选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可采用对举手的学生进行点豆子的方式来选择。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如发放小红花,树立小榜样等。使用小组合作法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坐在一起,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随意,学生也更易投入到课堂中去,之后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讨论结束之后,再由小组成员选取代表起来发表见解,此时教师还需给予点评。这样就可充分调动课堂的氛围,使学生更加的活跃,学习兴趣自然也随之而来。 5.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杜绝题海战术,布置作业要典型且适量,尽量不为学生施加过多无用的压力。着重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也可小组合作,总之就是要调动学生自身的思维,使学生的身心均活跃起来,参与到课程中,即眼到口到心道耳道。并为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时间,包括自我总结、提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置疑其他同学的意见等,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些行为给予鼓励,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如九九乘法表的学习,学生会背诵之后,最主要的还是将其运用于数学情境中解决问题,做到不用翻阅乘法表便可知道需要计算的结果,当其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数学问题时,就更有使用的价值。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学习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反映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数学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小学数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加之人们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小学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DCS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摘要:DCS主要由控制站、操作站和工程师站、数据通信及网络等三部分构成,它具有模拟量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开关量的顺序控制,开关量、模拟量结合进行控制,即混合控制功能,除此之外还有人机界面友好、安全可靠、易于安装、容易使用、便于维护、便于扩展和升级换代等特点。该系统在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应用广泛。 关键词:控制站;操作站和工程师站;数据通信及网络;应用问题 1DCS在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的市场情况 基本控制器可以分散的设置,通过数据高速公路的数据总线把多台控制器与操作站连接在一起,形成各节点都有计算机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这类产品统称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能在石油化工系统中广泛应用是因为它能满足以下功能:①模拟量的数据采集和控制;②开关量的顺序控制;③开关量、模拟量结合进行控制,即混合控制。除此三项控制功能外,还有人机界面友好、安全可靠、易于安装、容易使用、便于维护、便于扩展和升级换代等特点。 据估计,由于DCS在石化行业大中型自控装置中近五年内没有可替代产品,到2005年,我国石化行业要有一千多套装置需要应用DCS控制,而设备更新改造扩容也需要扩大原来DCS系统,至於日常维护、备品备件,那也是很可观的,所以今后一段时间内,DCS在石化行业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2DCS的主要构成 DCS主要由控制站、操作站和工程师站、数据通信及网络等三部分构成。 2.1 控制站DCS系统中,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实际运行中可以暂时在不与操作站及网络相连的脱机情况下,完成过程控制策略,保证生产装置运行。从计算机系统结构来说,控制站属于过程控制专用计算机,其微处理器从8位发展到今天的32位甚至64位。控制站作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它的主要I/O设备为现场的输入、输出处理设备,即过程输入/输出(PI/O),包括信号变换与信号调理,A/D、D/A转换。在信号变换过程中采用隔离技术以防止来自现场的干扰信号,以及与现场连接的端子及输入、输出信号的物理位置的方便确认,这是至关重要的。 控制站是整个DCS的基础,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为主要,死机和控制失灵的现象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且冗余、掉电保护、抗电磁干扰、构成防爆系统等方面都有效而可靠,才能满足用户要求。 2.2 操作站和工程师站DCS系统形成初期操作站各工程师站合一,即操作站具有操作员功能、工程师功能、通信功能和高级语言功能等。其中工程师功能中包括系统组态、系统维护、系统通用(Vtility)功能。 DCS操作站是典型的计算机,有着丰富的外围设备和人机界面。目前大多数DCS操作站和工程师站已采用高档PC机或工控机,Windows NT(或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DDC(动态数据交换)或OPC(用于过程控制对象链接嵌入)接口技术,可通过以太网接口与管理网络相连。在采用通过监控图形软件(如iFIX、Intouch)这一点上,各DCS厂家做法不一,有的厂家以此为平台,形成“软DCS”操作站,这多用于中小型DCS系统,或以此类软件为核心,进行二次开发;有的厂家对原来的组态软件进行改造,使之符合上述特点,满足系统开放要求。操作站要实现其多项功能,必须完成数据组织和存储两方面任务,如与工位号相关的一些数据,在操作站中要对由某控制站某端子与现场仪表相连的,由物理位置决定的工位规定工位号(即特征号或标签Tag)各工位说明(可以用汉字),使之与工艺对象一致,以保证工艺操作人员的操作,工位号可以在整个系统中通用。其它还有系统配置、操作标记、趋势记录、历史数据管总貌画面组态、工艺单元或区域组态等,这些均组织成文件,最终形成数据库,存储在硬盘的相应区域,使数据具有独立性和共享性、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DCS系统组态、操作站组态、控制站组态(上小节中已讲到)均有相应软件,为DCS用户的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人机界面。 2.3 数据通信及网络上两节所述控制站、操作站、工程师站,均为通信网络的节点,DCS网络上的节点还可能有上位机(或称高级控制计算站)、与工厂管理网相连的网关等。DCS网络是DCS的生命线,在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可扩充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DCS中通信功能的发展是与全厂管理网络(以太网)技术相融合,逐渐实现通信网络由多重结构向扁平化过渡,所以更具有开放性。 DSC系统的规模与通信能力有关系,而通信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品的互联问题,这样才能够既保证了系统的扩展性,又保护了用户的初期投资。到目前为止,IEEE802.4令牌总线传输方式的通信协议和IEEE802.5令牌环网传输方式的通信协议在DCS系统中应用最广,又近年来因为采用以太网的互联网的普及以太网技术的提升,IEEE802.3办公自动化用局域网标准(人们俗称以太网标准)在DCS系统中已有多家采用。 3结语 到目前为止,用户对DCS所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的意见是一致的,即系统开放性问题;与现场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的接线问题;价格较贵问题。这些问题在第三代DCS中已开始得到解决。在21世纪,新一代的DCS应满足用户这方面的需求。下面谈谈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DCS两个问题。 ①选型问题。DCS选型应在标书中多列出国际或国外的各项标准同时,也要重视国内DCS相关标准。②服务问题。服务问题成了DCS厂家或系统集成商的新亮点。如何做好前服务、中服务、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DCS系统在炼化公司广泛使用,而且种类较多,主要有HONEYWELL公司的TPS和TDC300系统,横河公司的CS1000和CS3000系统等等,在今后即将投建的新装置中,将把这些系统各自的特点更好的加以总结,选择更好的DCS系统为炼化生产服务。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发展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更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自动化仪表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很多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帮助,本文就自动化仪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石油化工企业;应用 1自动化仪表 石油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无论是机动车还是其他的一些生活用品,都需要从石油中来获取能源和原材料,石油的需求量也是十分的巨大,因此石油市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且市场规模十分巨大,在石油的生产中,自动化仪表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说自动化仪表是石油化工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种设备。 所谓的自动化仪表,就是由很多自动化元件构成的一种具备很多功能的工具,它能够检测一些参数,并且将检测到的内容通过传输系统输出,具备显示功能,并且对于检测到的数据可以进行记录。比如在工业生产中,很多环节都有自动控制的仪表,有电动、气动控制的调节仪表。对于自动化仪表来说,它可以是一个单独的自动控制系统,也可以是对于整个系统而言的一个小的环节,在整个工业生产当中,自动化仪表的作用就是将输入的信息显示出来,让人们随时掌握生产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在石油化工企业当中,各种自动化仪表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自动化仪表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2.1温度检测仪表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于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对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温度仪表中有一类是接触式仪表,这种仪表的构造一般比较简单,并且测量温度比较准确,但是温度仪表和被测物体的温度达到一致才能保证这种精度,这靠的是热传递的原理,被测物的温度变化之后,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才能让接触式仪表达到相同的温度,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延时,而且如果温度过高的话,也会对仪器产生一定的影响。非接触式仪表,是通过热辐射的原理来进行测量的,测量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接触,可以有一定的距离,测量的温度范围也较广,反应速度比较快,但是由于其与被测物体有一定的距离,容易被其他物质影响,测量精度难以保证。在目前的温度仪表中,非接触式的有红外线式的和辐射式的,接触式的有热电阻式和压力式等几种。 2.2压力仪表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压力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测量参数,压力如果不在正常范围之内的话,会对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阻断生产的顺利进行。在压力的测量中,有很多的类别,有绝对压力、负压力等等。压力测量的原理也很多,比如电容式、电感式、液柱式等。压力检测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因此,针对不同的测量需求,有很多对应的压力仪表可供选择,选择合适的压力表来精确的测量压力值,对于生产来说十分的重要。 2.3流量仪表 石油化工企业中,生产的产品很多都是流体性质的,在生产中,流量仪表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仪表之一。它主要测量的就是在一定时间之内,通过管道的流体的体积,这个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很多环节都要用到,比如石油的开采过程,运输过程以及最终的交易过程都需要流量仪表来对流量进行精确的测量。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流量进行精确的控制,来保证合理的生产,自动化的流量仪表在生产中可以对流量进行实时的检测,如果流量大于之前设定的值,那么仪表将可以提示控制系统,从而对阀门做出控制,减少阀门的大小,来控制流量,这样可以保证其他环节与生产相配合,保证生产的精度,自动化仪表还可以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可以在一些分析软件中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调整,让生产过程更加的合理,生产更加安全,效率更高,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保证其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2.4物位测量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遇到大量的液体或固体物料,它们占有一定的体积,堆成一定的高度,对此物料高度的测量称为物位测量。物位测量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物位测量来确定容器中的原料、产品或半成品的数量,以保证连续供应生产中各个环节所需的物料或进行经济核算;另外通过物位测量,了解物位是否在安全范围内。这两个作用无疑对于生产是很重要的,如果物料不足,难以保证下一步生产的顺利进行,对整体的生产会有阻断,而如果物料过多,超过了一定的值,那么对于生产来说,同样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靠物位仪表来保证生产的进程和安全。物位仪表按测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读式、浮力式、超声波式、雷达式、辐射式、激光式、磁致伸缩式、矩阵涡流式等等。他们的测量精度高,反应迅速,测量数据可靠,石化企业中的物位仪表与阀门配合,当物位超出设定值时阀门会相应的开启或者关闭,可以保证安全的物位高度,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3结语 在科技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科技的进步给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应用就是自动化仪表,它的应用使得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在科学合理的掌控之下,对于企业生产的安全和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让企业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自动化仪表以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行创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自动化仪表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帮助,实现更多的价值。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方向应用型人才培育改革试点思考与实践 摘要:学校化工专业2014年被列入“应用型人才培育改革试点”专业,本文结合团队教师及其他参与共建教师的经验,对本专业改革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思考与总结,如教师工程背景、企业参与力度、课程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等,以期提高本专业的改革成效。 关键词: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人才培育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重点突出适应广东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需求,且与产业行业对接紧密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石油化工方向充分依托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促进教学、强化英语教学、培养国际视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主要在石油化工及相关行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是学校石油化工特色鲜明的标志性专业,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思考与总结,以期提高本专业的改革成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一、加强专职教师的工程背景 本专业专职教师每年有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去炼油厂或润滑油厂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为年轻教师及学生提供接触企业装置和工艺的机会。我校联合茂名石化公司,针对缺乏工程背景和经验的年轻教师,为他们进行相关培训。 途径一:针对专业建立的课程群,定期聘请企业一线的有经验工程师为校内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比如,对《乙烯生产》这门课程,定期聘请茂名乙烯厂各个车间的工程师来校为教师做专题讲座,主要针对每个车间(如裂解车间、芳烃车间、苯乙烯车间、丁烯车间、环氧乙烷车间等)的产品、装置、工艺流程、生产原理、实际遇到的技术问题等进行讲解,一方面可提高任课教师对课程的直观深入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为教师和企业人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技术交流和探讨,促进教师和企业人员的科研合作,以科研促进教学。 途径二:定期送教师外出培训、交流、实习。学校会选派教师去参加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达到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目的。比如,学院曾经与茂名瑞派化工设计院达成培养协议,选派三名新进教师去该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Aspen plus”软件应用专题培训。这几位教师均表示这类专题培训非常专业,能很快地掌握此软件的应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毕业论文”等环节得心应手,学生给出的反应都比较好!这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社会服务功能。此外,学校也定期外派教师去国外大学(如英国知山大学)进行交流和培训。本专业教师队伍应积极走出去进修或参加学术交流,扩宽视野,吸收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构建课程体系的经验。 途径三:实施新进教师的“导师制”和“听课制度”。最近几年,学校引进很多新教师,并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做新进教师的指导教师,对这些新教师的教学把关,同时将这些教师引入学科团队,使其发挥所长。此外,学校建立了新教师的“听课制度”,成立学校或者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定时对新教师进行听课,与他们一起分享上课的技巧或方法,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角色,承担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新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更好地完成本专业的改革服务。 二、加强企业参与力度 学校建立了企业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加强企业参与力度。 1.近两年来,学校依托广东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湛江东兴石化公司和广州石化公司等企业,获批三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使学生的化工认识实习、仿真实习及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得到保障。同时,充分利用可共享资源,培养工程素质好、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的应用型人才,取得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效果,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情况,由专家组采用现场考察或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检查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情况。 2.学校制定形成“企业参与的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细则,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的有关制度,明确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学生、企业的权责,制定培训费用、兼课人员的酬金发放、学生的实习生活补助等事项。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建设协议”、“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协议”等,建立“以师徒定岗培训形式进行实践培训”的机制,完善各种配套管理措施,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保障。 3.本专业以“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为契机,跟踪开展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了解市场和人才的双向需求。比如,本专业教师去北海炼化调研时,发现很多毕业生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对学校某些课程及内容的设置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用人单位也不例外,北海炼化人事部部长反映:现在对石油化工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和方向将可能侧重于“煤化工”,企业希望毕业生既具有石油化工的专业背景,也具有煤化工的专业背景,建议可在石油化工专业方向增加几门煤化工的相关课程,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和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而且,炼油厂工程师反复向学校教师反映:“现在既懂工艺又懂设备的人才太少了。”基于此,学校考虑为化工专业开设一些设备方面的课程,或将这些知识渗透到课程中,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明确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学校会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实施的,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哪些教学环节,要根据所从事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但所有的课程设置都需要为培养必要的职业能力服务。 根据学生能力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安排,形成脉络鲜明、清晰的课程结构,以真正有利于实际能力的培养。 1.学校构建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主要改革内容为:①在学校完成3年的主要教学内容,第四学年主要在企业参与实践教学;②化工设计课程结合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项目和学校化工设计大赛项目进行课程改革;③认识实习分散进行,为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并增设《化工导论》课程;④第七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生产实习(含仿真实习),分散到各个企业,以师徒定岗的培训形式进行实践培训;⑤第八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进行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部分学生可在企业选题,由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 2.目前本专业建立“油类”课程群,如《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工艺学》、《石油储运基础》等,形成课程群网站,加强课程群中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容划分、整合与衔接,使每个课程单元中的各个内容模块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和适应。 3.将工程案例教学法引入部分课程的理论课堂教学中,广泛搜集、筛选和整理、编写涉及“油类”课程群的典型工程案例。将整理收集的“油类”课程群中的典型工程案例引入课程教学,让学生以工程师的角色去体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理论知识运用、设计过程、工艺操作等面对的实际工程问题,为学生搭建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桥梁。同时,促使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编写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启发性的高质量工程案例,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把握案例教学的节奏和方向。 四、加强机制建设 应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保障机制进行研究与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学校逐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体制、学生管理与考核、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评价等系统建设,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只有建立好这些保障措施和监控机制,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 五、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顺利进行,本文就上述若干层面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思考,或许存在片面性,仅供参考!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表控制系统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的发展直接推动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取得了非凡成就。但是我国的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对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工仪表自动化设备及控制系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石油化工仪表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精密化及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石油化工仪表是检测、显示、记录及控制工艺参数的基础。随着自动化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要求加大仪表控制系统的力度,实现数字化电动仪表的目标。 1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 石化企业经营管理中,仪表控制系统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及分析,提高技术水平,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与完善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利益最大化。 1、新型自动化检测与分析仪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化工仪表系统也逐渐发展为数字化、智能化及网络化,这种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是由化工企业自动检测仪表的使用水平。现场总线型变送器为满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场总线型变送器作为新型自动化检测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全数字式、结构简单、高可靠性与操作性,与其他智能型变送器相比,现场总线型变送器具有较高的分辨力、稳定性,基于此,在石油化工事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在线分析仪表的广泛使用及推广,在提高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对石化企业产品质量及先进控制应用水平提升的同时,石化系统也逐渐完善。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在线油品质量分析仪、在线气相与液相色谱仪等。在石化企业炼油调合系统中在线多路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这种新型分析仪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中石化杭州炼油厂等企业内新一代实验室低成本汽油质量指标快速测定仪已经开始使用,并得到了广泛好评。 2、先进控制的应用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石油化学工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对自动化仪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过去传统的自动化仪表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石油化学工业的需求,所以必须进一步提升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技术,使之实现网络化、集成化与智能化,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选用先进控制作为石化企业生产装置,不仅可以对装置运作的稳定性、安全性进行有效提升,还可以起到产品质量及收益提升的作用。同时先进控制的应用可以达到运作成本降低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现阶段石化企业化工仪表控制系统内部分先进控制技术已经日渐完善,如多变量预测控制技术等。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如模型预测控制与推断控制等。现阶段智能控制与模糊控制主要为知识控制的范畴,这也是今后先进控制发展的主要趋势。其次,一般情况下先进控制都是用于复杂多变量过程控制问题处理中。如多变量耦合等。作为在常规单回路控制以上建立的动态协调约束控制,先进控制必须符合具体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动态特点及操作规定。最后,实现先进控制必须具备较为强硬的支持平台,如计算能力。其主要实现工具为上位机、DCS、FCS。目前我国石化系统和美国Honeywell公司合作,实现了催化裂化装置先进控制的应用。 2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质量控制 为有效提升石化企业自动检测仪表的使用能力,必须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在保证关键仪表系统质量时,应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点和共检点的设置,在石油化工仪表系统安装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才能实现质量控制的良好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预控工作,才能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安装就位变送器后,为确保仪表系统导压管线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应选用2.5到5倍的工作压力用水对一次阀后的仪表导压管线进行试压作业,这样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因焊接不牢及安装不正确等原因,导致泄漏等问题的出现。 2、检查仪表接线。在确保端子接线符合相关规定后,必须对线路电阻进行准确测量,并对各线末端标记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导线屏蔽接地线必须连接到计算机房一侧,同时确保中间端子箱的防爆接头等不存在损坏情况。 3、检查与确认计算机系统送电前的相关条件。作为整个安装过程的中心环节,计算机系统送电前检查结果是否真实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使用状况。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其检查内容主要含有:检查中央空调、UPS不间断电源与计算机接地系统等。 4、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测试及软件组态。遵循相关设计要求,检查其基本功能测试内容,组态任务主要由设计代表和软件组态单位一起完成。自控仪表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由监理组织设计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完成。在对设计图纸与设计文件认真审核的基础上,进行仪表安装作业。在安装前期应进行技术交底工作,要以会议纪要为主要依据。安装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尽可能降低失误与危害。同时校验仪表单机,对仪表元件进行测试检查。对其仪表的质量及精准度进行检测与确定。如不符合相关规定,由有关单位以书面形式通知制造厂商进行处理与更换。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 5、在仪表工程设计施工图中未作出具体规定的部分应执行《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和《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T352―2007;对引进装置的仪表工程,施工应执行有关国外标准规范和参照安装手册;在执行过程中应做好各类仪表调试安装记录,应填写仪表工程交工资料记录表,要求做到数据真实,字迹端正,各级签署完整,按照规定上报。为了保证电缆敷设顺利进行,应在汇线桥架完工合格的基础上,对全部待敷设的电缆进行现场清查、核对型号、规格、实际长度、绘制电缆作业表,并测其绝缘电阻值,做好各种位号标记,以防混错。特别应注意的是室内外本安电缆和非本安电缆应分开敷设,不得混放以防信号干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石油化工仪表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其控制系统也愈加完善。逐渐向着数字化与微型化的方向发展。新型自动化检测与分析仪作为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为确保仪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作,石化企业必须重视相关技术的应用,规范操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并且该行业在最近几年中的总产值在不断的上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该行业在各类产业技能方面也不断发展改进,以此不断适应行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针对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催化精馏技术来分析其特征、作用及应用探究。 关键词:催化精馏技术;石油化工;应用探究 催化精馏技术是石油化工行业中普遍应用的一项科技,由于催化精馏技术便于实践、应用性较强且相比其他技术拥有生产效率等的优势,所以该技术得到了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视,并加大了该技术的利用领域。催化精馏技术之所以能到的广泛引用,是由于该技术具有应用价值高、投入资本较低、温控技术便利、反应速度快等优势特点。所以本文就催化馏技术的特征及其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进行探究,进一步了解其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及贡献,并对应用技术进行总结,以此归纳催化精馏技术的应用经验,为该技术的发展革新提高文献资料。 1 催化精馏技术的认识及特征分析 1.1 对催化精馏技术的概念认识 催化精馏技术是从其形成原理的角度来书是指由化学工程中通过合成或者分离耦合的方式来促进催化精馏塔性能的一种技术。而从根本上来讲,该技术的整个过程是较为复杂且对于技术应用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我们从其采取固体催化物质的方法可以看出,其原理是较为新颖且高效的,而且,该技术在催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催化物质用科学的方式在塔内进行布设,以此使得催化作用更加高效安全,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化学反应与精馏分离相结合进行协同操作,由此可见,新颖操作理念和高要求的操作是该技术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 1.2 催化精馏技术的特征分析 催化精馏技术之所以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是由于其在传统的催化反应和精馏分离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革新,使得两种技术合二为一。催化精馏技术作为反应精馏中的一种,将催化反应过程和精馏分离过程两个独立的过程结合到一起,并进行了设备的结合,以此大大提供了催化效率。从其具体特征来看,催化精馏技术具有选择性优良、转化率较高、耗能较低、设备投资成本较低等特点。从选择性优良方面来说,其主要优势是能够极快的将连串反应过程中的中间目标产物清离,使得后续反应得到高效、高质量的反应效果。转化率较高则能提高难分离物质的分离效率。耗能较低则体现在节约能源、促进能源可持续利用并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投资成本较低的则是由于催化精馏技术本身为石油工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资金设备,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以此节约了大量的投资成本。 2 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2.1 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应用的作用 上文中我们就催化精馏技术的们就催化精馏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并且得出了催化精馏技术的一些先进性的特点,而且,在石油化工行业中也常常运用依稀装置,并且近年来依稀装置已经成为了石油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对石油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催化和分馏技术,并且,需要不断的改进装置,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而近年来各个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质量、效率、成本成为了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从催化精馏技术的几个特点来看,它不仅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也能节约能源和降低投入资本,以此使得石油化工的原油分离工作事半功倍,所以,在石油行业中引进依稀装置汽油催化精馏塔催化技术是及其必要的。 2.2 通过催化精馏技术提高石油化工效能 基于石油化工行业中的一些生产问题,我们将针对性的将催化精馏技术应用到其中,以此改进石油化工生产环节的生产装置,从而起到提高生产效能的作用。例如;石油化工行业中常用的依稀装置在高温环境下运作,而催化精馏技术本质上也有热能传导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引进催化精馏塔装置来改进石油化工生产环节的一些生产装置。此外,催化精馏技术本身集催化反应过程和精馏分离过程为一体,并且将这两个过程放入同一个装置中运作,所以这在无形中便减少了许多环节,从而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能。 2.3 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总和考虑 从现今情况来看,由于社会对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石油化工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该行业现今最主要的是技术革新和设备换代,而催化精馏技术虽然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实践经验不足,但其生产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若能将该技术应用到石油化工生产中,将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能,而节约下来的资源可以用了扩大产业规模,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形成。所以,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产业效能,还能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产的安全性和管理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生产行业面临挑战,而催化精馏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生产效率、降低其生产成本,可以改善行业内部资源利用情况,是石油化工生产行业改革生产结构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石油化工行业引进催化精馏技术,可以为行业内部生产提供新的技术力量,促进行业的发展进步。此外,面对国内外行业间严峻的竞争压力,石油化工行业必须及时的抓住机遇,推进技术革新,不断的改进自身的生产设备,在谨慎决策的同时大胆尝试新科技,在发展、创新科技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摘要】油化工废水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污染物浓度高且难降解,污染物多为有毒有害的有机物,对环境污染严重。对不同种类的石化废水,往往需要不同的处理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石油化工的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成为热点,以化学法、物化法和生化法为主的大量新的处理技术。 【关键词】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 一、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高效絮凝浮选技术 随着我国煤油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废水处理规模也需要及时扩大。而废水回用目标对废水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更高。气浮技术是利用微气泡捕捉并除掉水中的细分散油、乳化油、胶质及悬浮物,既为生化处理提供水质保证,也常用于生化后处理,是煤油厂废水处理中必不可少的单元。其中叶轮气浮由于具有设备结构简单、投资省、占地少、能耗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发展得更快。在叶轮气浮除油技术中,自吸式气液混合叶轮是关键之一。针对现有自吸式气液混合叶轮存在的问题进行攻关,开发了一项能有效去除含油废水中的油和COD的技术-FYHG-DO型叶轮气浮除油技术。该技术的叶轮真空度和吸气量均明显高于对比叶轮,很好的解决了吸气量和吸液量的协调问题,肯有良好的气液混合效果。实际结果表明,隔油池出水经叶轮气浮除油技术处理后,今油废水中的油去除率为67%COD去除率为31%。专家建议尽快进行工业应用试验。 (二)光催化技术 目前Tio2,纳米颗粒光催光催化处理废水的先进性已被公认,但如何将TIO2应用于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废水的产业化处理过程,却是光催化技术在环保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完成的TIO2晶须光催化处理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废水成套技术及装备研究解决了这一难题。该项目通过烧结法和离子交换法,成功地俣成出外部具有微米级尺寸、而内部具有纳米级的连续光催化废水处理剂。采用TIO2晶须催化剂的连续光催化废水处理装置的废水处理效率与小试相比难以分离、回收及工业化困难等问题。以TIO2晶须光催化降解印染废水,可将未经任何处理的印染废水的COD降至50mg/l以下,色度小于40倍(稀释倍数),并可将苯环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烯烃类的化合物。 二、石油化工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一)菌种选育技术 用用生物自固定化技术分离选育出了株油脂化工废水高效降解菌、1株制药废水高效降解菌和2株焦化废水高效降解菌,工程应用发明高效菌对污染物降解能力强,以自固化后可有效地截留在反应器中并保持其降解活性。他们还分离筛选了降解石化和化纤废水的高效菌8株,开发了适合高效菌种附着的特殊生物填料。此外,他们对高停职硫有机工业废水建立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筛选和培养技术,分离了5株可提高废水打中生化性并达到理想脱硫效果的厌氧脱硫菌。工程投运后解决了企业废水的处理问题,并指标均优于废水排水票准,降低了建设与运行成本。 (二)生物强化(QBR)技术 炼油碱渣废水是炼油厂在油品电精制及脱硫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高浓度、验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含大量的中性油、有机酸、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含大量的中性油、有机酸、挥发酚和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由于污染物浓度高(COD约为2×105 mg/L,挥发酚和硫化物约为3×104 mg/L,含盐量为150 mg/L以上),采用常规方法验以达到处理要求。QBR技术是一项专门针对高浓度、验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是将现代微生物培养技术应用于好氧废水处理技系统中,通过生物强化技术将专一性、活法10倍以上的容积负荷,将传统生物法验以处理的高浓度、高毒性废水进行生化处理,极大地降低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成本。采用QBR技术的设资、运行费用只有湿式催化、焚烧法的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运行管理简单,处理效果稳定,而且不产生废气和废渣等二次污染。 (三)4MBR技术 MBR技术是将生物降解作用与膜的高效他离作用结合而成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采用这种工艺几科能将所有的微行物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使出水的有机污染含量降到最低,具有流程简单、效率高、操作简便、易实现自动化控制、投资少、费用低,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在废水处理与回用中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MBR的废水处理工艺在美国应用以来,在水处理领域受到高度重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应用规模也不断增大,处理量从103 mg/L扩大到100003 mg/L,处理对象出不断拓宽,除了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回用外,还在工业废水如食品工业废水、水产加工废水、养殖废水、化妆品生产废水、染料成本、石油化工废水及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获得成功。 三、生物法与物理化学法组合技术的应用 (一)电-生物耦合技术 硝基苯类、卤代酚、卤代烃、还原染料等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或产品,但它们都很难被微生物所降解。以前这类废水的处理一直是企为业面临的一项难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经过深入研究发明了电-生物耦合技术,利用电催化反应将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催化还原(或氧化)成生物易降解的有机分子,微生物则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将它们彻底去除。以含硝基苯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废水为例,经过10h的处理,硝基苯去除率大于98%,COD去除率大于90%,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二)化学模拟生物降解处理技术 该技术采用微生物法与降解废水处理综合技术。该技术采用自行研制的可逆氧化还原“活性物”,在化学模拟生物降解池中的有机物降解,然后现利用电化学技术再次将废水进行有机降解,然后再利用电化学技术再次将废水进行强制处理和脱色,从而取得较好的废水处理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污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石油化工发展的动态,深入探究了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指出清洁生产、组合工艺、污水回用是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传统反应和分离单独进行的过程相比,催化精馏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节能、收率高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研究与应用日趋广泛。 关键词:催化精馏;石油化工 1 催化精馏技术的概况 催化精馏是将固体催化剂以适当形式装填于精馏塔内,使催化反应和精馏分离在同一个塔中连续进行,是借助分离与反应的耦合来强化反应与分离的一种新工艺。由于催化剂固定在精馏塔中,所以它起到了催化和促进气液热质传递的作用。其优点如下: 1、催化精馏技术具有高生产、高收率的能力。这是因为通过可逆反应的利用这种方式,产物能够得到不断地生产,从而有效增加了反应速率,使反应物的浓度增大,而在这个过程中的原料的转化率还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该技术的生产及收率能力较高。 2、催化精馏技术具有低消耗、低投入的优势。在精馏塔中催化反应与精馏可以共同进行,这样既使流程得到简化,又节省了能量,减少了资金、资源等的投入与消耗。 3、催化精馏技术具有高选择性。这是由于可逆反应大多是平衡移动的,这就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副反应或是逆反应的发生,进而使选择性得到提高。 2 催化精馏催化剂装填技术分析 由于催化精馏过程中,催化剂起到催化和促进气液热质传递的作用,所以不仅要求催化剂结构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同时又要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目前,用于催化精馏的催化剂主要是离子交换树脂和分子筛等,催化剂必须采取特殊的装填方式,满足反应和精馏的基本要求。肖剑等圆将催化剂装填方式分为两类,即固定床式和规整填料式,这两类装填方式中均有成功的应用实例。规整填料型催化剂装填方式更适宜于精馏操作,气液接触好,塔内不需要特殊构件,催化剂利用率高。但这种装填方式中的催化剂更换困难,需要停车后人工进塔更换。Sulzer公司采用新型催化精馏填料是Katpak型填料,有流体力学性能测试和热模实验的研究报道 。反应段采用特殊的催化剂装填方式,一般有3种方式: 第一,将粒状催化剂与惰性填料混装,该法的优点是催化剂装卸方便,但细颗粒催化剂堆放在塔内导致上升蒸汽阻力过大。 第二,将粒状催化剂置于多孔容器中形成催化剂构件,多孔容器可以是尼龙丝等编织物,也可以是铝、不锈钢等材料的丝网。这种催化剂构件又必须和弹性构件相连形成催化精馏元件,并具有较大的开孔空间。这种放置方式应用较广,但因催化剂置于多孔容器中,扩散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且构件复杂。 第三,催化剂颗粒放入金属波纹丝网或平板丝网的夹层以及多孔板框的夹层中。这种放置方式传质效果好,但装卸麻烦。 3 催化精馏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1、催化精馏技术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乳酸正丁酯在食品、医药、燃料及电子工业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乳酸正丁酯合成采用间歇反应釜,操作复杂,催化剂分离、净化等工序繁琐。杜海明研究了用Hβ沸石催化剂合成乳酸正丁酯的催化精馏酯化工艺。他们发现,催化精馏技术的引入,不仅减少了设备投资,而且可以进行连续化生产。 2、催化精馏技术在醚化反应中的应用 迄今,催化精馏技术在MTBE和ETBE的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已比较成熟,其他的过程也逐渐发展起来,如用于异戊烯醚化和二醇醚的生产等。异戊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可用于生产农药和香料。目前,广泛采用甲醇与C5馏分中的粗异戊烯醚化制取甲基叔戊基醚再分解为高纯异戊烯的方法。该工艺的核心是粗异戊烯的醚化。范存良等在外循环固定床反应器、中间取热固定床反应器和催化精馏反应器。 3、催化精馏技术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在加氢反应中,应用催化精馏技术可以降低投资费用,提高目的产物的收率,延长催化剂寿命等。目前,催化精馏技术在选择加氢、苯加氢、加氢脱除含硫化合物中都有应用。选择加氢主要用于C4,C5原料的预处理,以除去对某些深加工过程和产品均有负面影响的有害杂质,应用催化精馏技术有利于不需要的烯烃杂质选择加氢,并减少发生连串反应。渠红亮等采用氧化铝粉末制备了镍基拉西环催化剂填料,用于MTBE装置C4原料的催化精馏预处理工艺中。 4、催化精馏技术在水解反应中的应用 在工业中,乙酸甲酯常以副产物的形式出现,将乙酸甲酯水解成甲醇和乙酸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法。传统乙酸甲酯水解工艺系采用固定床水解工艺,其水解率低,回收系统能耗高、流程复杂,而采用催化精馏技术可提高水解率,实现节能降耗。苏文瑞采用催化精馏工艺实现了乙酸甲酯的水解。结果表明,催化精馏工艺的水解率比常用固定床工艺高出一倍以上,处理能力比固定床水解塔大得多,且其反应温度低于固定床工艺,催化剂的结垢现象比固定床少,催化剂的寿命较长,回收能耗比固定床节省27.8%。 5、催化精馏技术在酯交换反应中的应用 乙酸正丁酯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近些年,文献报道了酯交换法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催化精馏工艺,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甲醇、乙酸正丁酯,且丁醇的转化率有很大地提高。其反应系统主要由再沸器、催化精馏塔、冷凝器、进料泵和回流比控制器组成。其中催化精馏塔有由集液板、升气管、催化剂包、支撑板和底板组成的催化反应段;在集液板下端的升气管的管壁上有溢流孔,其高于催化剂包;在底板上有泪孔;在支撑板上有催化剂包和筛孔;位于支撑板和底板之间的升气管的管壁上有漏液孔;将物质的量比0.5∶5的乙酸甲酯和正丁醇分别从催化反应区的顶部和底部加入到塔内,反应温度50~90℃,回流比0.5~30,常压下进行操作。该工艺提高了乙酸甲酯的转化率,简化了操作步骤,克服了设备腐蚀等问题。 6、催化精馏技术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乙苯是重要的溶剂和中间体,加在汽油中还可以提高抗爆性能。目前,大量生产乙苯仍然是靠在酸催化下苯与乙烯的反应,与固定床反应工艺相比,采用催化精馏技术时,该反应过程的反应温度不受泡点温度制约,避免反应区热点的形成,提高了催化剂的寿命,消除了大量苯的循环,使反应放热得到了有效利用,而且操作压力较低、乙苯选择性高、副产物生成量少。研究表明,采用催化反应精馏技术克服了传统工艺不足,实现了高收率、高质量地合成N-异丙基苯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催化精馏是一种改进工艺的重要手段。但只有当反应与精馏的条件相适合时,二者才能耦合。另外,催化剂的类型及装填方式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发展重点在于如何制备高效适用的催化剂及开发合理的催化剂装填方式。催化精馏模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过程的模型研究及模型求解,试图通过数学模拟方法获得工程放大所需的参数。但催化精馏过程较为复杂,建立的模型外延性较差,用于工程放大时与实际生产有一定差距,这方面还有待深入的研究。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教学中项目设计的应用 【摘 要】本文分析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教学中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意义,提出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教学中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项目设计 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 卓越工程师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东北石油大学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和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对该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和整合出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文试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对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进行项目设计教学研究和探讨,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促进构建具有鲜明工程教育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为进行专业认证奠定良好基础。 一、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意义 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的课程。该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紧贴工程实际,对学生毕业后从事设备专业及相关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必要引进项目设计教学环节。 项目设计教学环节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在教师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实际案例设计,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该专业培养模式以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为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在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设计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对核心知识点与典型设备设计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掌握,从而以一个未来工程师的角色定位面对本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 二、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措施 针对学生设计能力差、对课程中学习到的典型设备设计不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绘图能力差等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从2013年开始,东北石油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中增设了项目设计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对典型设备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它通过实际案例的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典型设备设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一)项目设计教学环节培训目标。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项目设计教学环节是配合学生在学习了有关设备类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后,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本项目设计教学环节,使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的学生掌握过程装备中典型设备的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以及工艺流程类图的阅读和绘制等。 (二)培训对象。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典型过程设备包括换热器、塔设备和反应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3个班,90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成30组,每组3个人。30组对应30个设计题目,其中10个换热器题目,10个塔设备题目,10个反应器题目,每组3个人的部分设计参数不同。学生通过课下以完成大作业的形式进行项目设计,课上配比4个学时供教师与学生研讨,制订了详细的实施计划,规定每一个环节必须达到标准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更好地保障设计任务的完成。 (三)项目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具体如下: 1.化工工艺图。为了促使学生熟练阅读工艺流程图、掌握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原则,在这部分实训内容,需要每名学生绘制1张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并撰写工艺流程;绘制1张辅助管道系统图。 2.典型过程设备设计。完成一种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计算。以苯-甲苯连续精馏塔设计为例。 设计条件如下:在常压连续筛板精馏塔中精馏分离含苯41%的苯、甲苯混合液,要求塔顶馏出液中含甲苯不大于4%,塔底釜液中含甲苯量不低于96%(以上均为质量分数)。苯、甲苯混合液处理量6t/h;泡点进料;操作回流比取为最小回流比的1.8倍;塔顶压强,4kPa(表压);热源,低压饱和水蒸气;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设计步骤如下:(1)工艺计算。运用给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工艺计算,采用图解法求得理论塔板数,如图1所示,图解得NT=12-1=11(不含塔釜)。其中精馏段NT1=5块,提馏段NT2=6块块,第6块为加料板位置。并得到部分塔的操作工艺条件及相关数据。根据工艺计算数据,然后进行结构设计。(2)设备的结构设计。根据塔设备的常用结构,参考有关资料和规范确定塔的各零部件的结构类型和尺寸,并进行塔板上的流体力学验算,得到塔板负荷性能图。(3)设备的强度计算。根据规范和相关标准对设备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设计和校核计算。(4)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及绘制设备的总装配图。通过前面的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每名学生撰写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并绘制相应设备的装配图。 图1 苯-甲苯气液相平衡曲线及图解理论板层数 3.化工过程模拟软件的应用。利用化工流程模拟系统ChemCAD对塔的工艺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辅助设计和操作性能的验证。首先选择精馏单元的Shortcut模块,算出最小理论塔板数及相关数据,然后用SCDS模块依据此塔板数,计算出塔顶、塔底组分是否满足给定的工艺条件,得到相关数据,模拟得到塔顶苯的摩尔分率95.999998%满足要求,模拟得到塔板数为15块,进料板位置为第8块。最后采用了最优化方法中的灵敏度分析,以进料板位置为自变量,以再沸器负荷与回流质量流率为因变量,分别得到再沸器热负荷、回流质量流率随进料板位置变化的曲线,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可看出,第10块塔板进料时,再沸器热负荷最小,第8块塔板到底11块塔板进料,热负荷变化较小。由图3可看出,第10块塔板进料时,回流量最小,第8块塔板到底11块塔板进料,回流量变化较小。通过对比,软件模拟和计算稍有差别,软件模拟对过程进行了优化,找到最优的进料板。 图2 再沸器热负荷随进料板位置变化的曲线 图3 回流质量流率随进料板位置变化的曲线 4.成绩组成。项目设计环节占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课程成绩的30%,这30%组成包括4个部分,化工制图部分占30%,工艺设计计算部分30%以及设备设计与制图部分占40%。 经过以上项目设计环节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设计化工过程设备能力;绘制工艺流程图、设备装配图等化工制图的能力;应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进行设备设计模拟与分析,学习优化设计,从而降低成本的能力。同时,由于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每组学生的设计条件相近,经常在一起研究设计,因而也可以提升团队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之,项目设计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从实际工程问题出发进行本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索并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也为学生从事石油石化设计工作打下基础,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有利途径。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浅谈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及维护 摘 要: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石油化工中涉及到的生产流程是非常多的,这样就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换热,换热器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流体温度的转换,这样就可以满足石油生产的需要。本文就是对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及维护进行具体的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换热器;石油化工;应用及维护 石油化工的生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极为复杂的,如果没有将这些环节中的换热工作做好,就会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换热器主要的作用进行进行温度的转换,将温度比较高的流通传达给温度比较低的流体,这样就可以保证受热的均匀性。换热器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否则就会产生泄露,造成的危害是无法预料的,因此在使用换热器的过程中,要做好应用维护工作。 1 换热器的主要类型和原理介绍 在石油化工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换热器是单相流换热器,这种换热器一般是用在气体到气体、液体到液体和液体到气体的换热中,流体在换热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相变的现象,在石油化工生产中,主要的形式是对流传热,利用对流传热的方式需要使用螺纹管、内波外螺旋管和波纹管,波纹管和内波外螺旋管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壁面的扰动,而螺纹管的主要作用就是将表面传热的效果增大。厚壁波纹管和内波外螺旋管在加工方式上是比较相近的。在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换热器的应用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设备,换热器的主要作用就是换热,加热、预热、蒸发、制冷和过热,换热器就是在温度上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温度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有着多种方式进行操作,例如复合型换热、蓄热式换热、表面式换热和流体连接式换热,这些方式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是经常使用的,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都是离不开换热器的,换热器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按照换热器的结构进行划分主要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U形管板换热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项,否则会给具体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1)要保持网管的清洁,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工作之前和工作之后都要将网管清洁好,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网管堵塞的现象,这样换热器就无法正常的使用。(2)在软化水的使用上要严格的把关,在对软化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软化罐和水质的检查工作,这两者都会影响着软化水的质量,在确定合格之后,才能够使用。 2 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及维护 2.1 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简单介绍 2.1.1 结构特点 这种换热器主要是对管束、壳体和中芯管构成,在管板与管热管相连接之后,就要使用焊接技术进行固定。在壳体和两端的接头上会有流体进出。除此之外,还有缠绕管束的影响,缠绕管束主要是由螺旋管缠绕形成的,必须要保证层与层之间是保持着一致的,在缠绕方向上也要是相反的,最大程度的保证流体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短流的现象,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很多的危险性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2.1.2 性能优势 这种换热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质量,对应力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消除,如果是大温差的一些工艺,使用缠绕管束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对螺旋缠绕管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污垢的降低率,在沉降速度上也会加快。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在结构上是极为简单的,重量也较轻,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这样就会节省大量的费用,在维护费用上也会大量的减少。 2.2 浮头式换热器的简单介绍 浮头式换热器主要是由浮头部分构成的,这一结构可以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壳内自由的浮动,保证管束和壳体是绝对自由的,这样在温差较大的时候,壳体和管束之间就不会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浮头端也可以自由的进行拆卸,这样管束既可以设计成为可拆卸的,也可以设计成为不可拆卸的,在检修的过程中也是极为便利的,清洗也十分的方便。 浮头换热器的浮头部分结构,按不同的要求可设计成各种形式,除必须考虑管束能在设备内自由移动外,还必须考虑到浮头部分的检修、安装和清洗的方便。钩圈对保证浮头端的密封、防止介质间的串漏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长期以来使用经验的积累,钩圈的结构形式也得到了不段的改进和完善。钩圈一般都为对开式结构,要求密封可靠,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拆装方便。浮头式换热器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受到不断涌现的新型换热器的挑战,但反过来也不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故迄今为止在各种换热器中扔占主导地位。 2.3 泄露问题 焊接质量是换热器制造上的关键。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焊接时,在焊缝两侧形成热影响区,这是焊接接头的薄弱部位,容易产生残余变形和残余应力,即容易形成应力腐蚀的基本条件。若遇到腐蚀环境的影响,例如在H2S、OH-等环境中,就会发生应力腐蚀开裂,造成换热器管接头处泄漏。管子与管板之间的缝隙处存在不流动液体,与缝隙外液体形成浓差电池,引起缝隙腐蚀,也会造成换热管接头处泄漏。管子与管板焊接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排列紧密的小圆形单道焊缝,如果焊接工艺不当,就易造成焊缝根部夹渣、熔合不良、裂纹、气孔等焊接缺陷。在运行过程中这些缺陷受到交变应力的影响便会扩展,使泄漏通道扩大,导致泄漏。 2.4 维护 2.4.1 清洗 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或一个周期,就要进行清洗,换热器循环冷却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腐蚀产物和各种微生物,由于未对其进行水处理,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水侧会结有大量的钙镁碳酸盐垢及藻类、微生物淤泥、粘泥等,这些污垢牢固附着于内表面,导致传热恶化、循环压力上升、机组真空度降低,影响机组的运行效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4.2 注意事项 ①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按规定戴好劳保用品,需要穿胶鞋、胶皮手套、口罩及眼罩;②施工现场要有良好的通风,操作现场要有方便、充足的水源。③在搬运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应尽量采用叉车等专用搬运工具。严禁溅入眼、口、皮肤上。如误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者,请立即就医。④施工药品应放在阴凉通风处,并做好"危险品勿动"等醒目标记。 3 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人员应当加深对换热器的了解研究,掌握正确的换热器应用方法与维护策略,以保障换热器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充分节约能源,提升生产效益。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要:近年来,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也即罐区监控系统)中PLC技术应用极其广泛,其重点实现数据采集功能,以及监控现场执行机构功能,能够有效增强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油品储运 自动化系统 PLC技术 数据采集 监控 针对所有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言,如何做好油品储运工作都是其必须认真面对的关键工作环节之一。应该说油品储运属于综合性工程科学领域范畴,其涉及范畴广泛,并且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及部门其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说军用和民用油品储运存在差别,矿场和炼油厂油品储运也存在较大差别,尽管其从理论上差别较小,然而设备以及技术措施却各具特色。并且,其涉及业务较多,包括的内容较广,比如油品的存储、核算和计量以及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均有所涉及。实践表明:实现油品储运自动化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损耗的减少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简介 该系统主要包括装卸车控制及其销售管理自动化系统,以及罐区监控管理系统(包括油品在线调合功能),部分还有储运污水处理监控管理系统等几个系统组成。由于对储罐甚至全部罐区进行监控与管理工作是油品储运的核心工作所在,所以这里的罐区自动化技术直接决定了油品储运系统的总体自动化技术水平高低。本文主要对PLC技术在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也即罐区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2、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 通过PLC技术重点实现的就是罐区现场数据采集工作,再把采集数据向上位机进行传递,与此同时按照上位机所发指令要求,进一步控制罐区现场执行机构工作,执行相关指令。这里需要的罐区现场数据采集信号包括很多类别,其中有开关量信号(比如电磁阀回讯信号、输出的各种报警信号等等;模拟量信号(比如可燃气体报警器等等);以及脉冲信号(比如刮板和涡轮等流量计);还包括数字信号(比如质量流量计和液位计等)。其中控制输出信号包括开关量信号、模拟量信号以及PID调节模拟量信号等组成。 2.1 关于PLC的重点技术指标要求 (1)输入指标要求。这里的检测精度全部针对系统本身而言,而传感器、变送器等并不包含在内(下同)。 1)字检测要求:不能有附加误差产生。 针对质量流量计和钢带液位计等具有各种通讯协议功能的数字输出变送器可以实现兼容。 2)模拟量检测要求:其精度必须±0.1%以上。 要求输出变送器为:4-20mADC、0-20mADC、1-5vDC、0-10VDC。 3)脉冲量检测要求:不能有附加误差产生。 要求计数频率50KHz以下,输入电压5-24VDC以下,比如涡轮、齿轮以及腰轮和刮板等流量计。 4)开关状态检测要求:必须全部采用开关量读入模式,具体无触点开关容量在24VDC500mA。比如阀位、泵开关、液位开关和气体报警开关等。 (2)输出指标要求。针对输出的控制信号,要求无触点开关的具体容量是24VDC500mA。采用4-20mADC、1-5vDC、0-10VDC进行模拟量输出,以及通过比率PID进行调节输出。 (3)PLC数据采集要求。1)定时采集。即根据确定的采样时间对被控对象进行数据采集操作,同时在数据区进行存储。2)变化采集。就是在采集量变化超出精度范围时进行数据采集操作,对采集时间也要记录下来。当采集量未超出精度范围时不采集实现数据区的节约。针对本系统定时采集主要在现场模拟量信号应用,其采集周期一般以500ms/次。而针对来自现场仪表脉冲量而言,PLC通过高速计数单元完成采集操作,可能通过PLC的定时中断功能获得采集信号频率信息。而针对液位计、质量流量计等数字信号而言,其是以通信形式传递的,因此可经过通讯口与PLC的专用高级语言模ASCII进行连接,能够避免采集数据和现场测量仪表没有误差产生,实现PLC下(数字信号与I/O信号)的统一采集和控制管理功能。为了预防采集数据时可能产生的干扰,针对脉冲量可执行定时中断采集子程序的方法,确保脉冲不会有丢失现象。针对模拟量可运行数字滤波技术(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等)预防干扰问题。 针对本罐区监控系统来说,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实现罐区现场执行机构的控制执行以及过程监控功能,针对各储罐的收付油、循环以及注水等尤为重要。 通过PLC监控现场执行元件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其一为“看门狗”监控,其二为动作反应检测的方法,分别是看设定时间内的动作完成情况,以及在不考虑延时时的动作执行情况。他们的逻辑关系大体一致,只是其一不读取回讯信号,PLC不增设I/O点,实现相对简单;另一对回讯信号进行反馈,PLC增调了I/O点,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功能。 为了实现隔爆功能,针对储罐控制阀门通过以气动阀门为主,并经由电磁阀实现控制操作。因此监控罐区储罐阀门需要“看门狗”检测与动作反应检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如果开关气动阀,就可以检测到两点的回讯反馈信息。再经过PLC编程后,能够让气动阀两点回讯之间有逻辑关系产生,这样控制执行与监控就变得可靠性更强,基本不会有失误现象。上述都为开关量检测,通过PLC也可实现模拟量监控功能。具体需要同时对两个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对比他们的测量值,看偏差范围的大小确定,如超过规定范围时,对时间再行判断,一旦超过误差时间和范围的情况,则表示存在问题。 3、结语 实践表明:通过PLC进行数据采集以及控制执行等操作,能够有效增强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纵然与上位机脱离也能根据预定程序执行相关操作,尤其是新型PLC拥有更大的数据存储区,能够存储大量数据信息,因此在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近年来迅速得以推广应用。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摘 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对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的进步使得工业生产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在进行石油化工的生产时,对科技的要求的是非常高的,石油化工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一系统的应用对化工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石油化化工的要求在逐渐的增加,在整个石油化工的生产中,需要使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一系统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要求在逐渐的增加,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下,就需要进行改进,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智能化的仪表,也就是仪表自动化系统,这样的系统在整个功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还在效率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样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是十分重要的,使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 石油化工企业仪表的重要性 石油化工企业要想发展就离不开仪表,仪表系统在整个化工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在的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已经逐渐的走向了现代化和数字化,数字化的应用提高了使用的效率,在仪表中除了使用数字化,还使用了智能化、网络化等手段,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石油化工仪表的要求在逐渐的增加,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对仪表进行了改进,尤其是自动检测仪,自动监测仪在性能上的改进是十分大的。 从现场的总线上来说,可以更好的适应了工业的生产,在性能上的提高使变送器也在不断的发展,这样对整个变送器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现代化的自动化仪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得到提升,这样就可以将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水平体现在仪表系统的使用上,因为自动化仪表的改进可以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侠效率,对整个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数字化仪表的出现不仅仅在性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结构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数字化仪表在操作的时候变得更加便捷,因为现在的很多货物都是进出口贸易,这样对整个生产的要求就在逐渐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在产品的质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整体性上,需要将整体性总合的运用到仪表控制系统中,还要将在仪表的管理上加强,使用性能和结构较好的仪表,对生产的产品也是非常有利的,在质量上可以得到保证,这样出口到过国外的产品就会更加的受欢迎,对整个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要使用较为先进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这样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2 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系统的介绍 2.1 DCS(分布式控制系统) 在石油化工的生产中,使用的较为频繁的系统就是分布式控制系统和集中式控制系统,这两大系统在石油化工产业中是十分关键的。但是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使用的都是DCS系统,DCS系统在性能和结构上都有着一定听的优越性,相对于传统的仪表自动化系统来说,DCS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兼容性上是非常好的,这样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就有了要求,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一定要有着足够的重视,兼容性的体现是DCS系统在功能上有着优越性的体现,在整个企业的生产中,需要将整个企业的发展作为重点,因此兼容性就变得十分重要,在企业的发展中,可以将本企业不同的型号的系统与厂商的DCS系统连接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控制体系,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在控制的时候也是非常便利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及时的沟通,这样对整个企业的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2 新型DCS系统 DCS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炼油的时候,炼油是不能够离开DCS系统的,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生产出半成品和成品,在石油化工企业中使用DCS系统可以增加其控制能力,提高自动化的性能,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可以利用DCS系统进行石油化工的生产,应用DCS系统进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利用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无法更好的利用DCS系统的所有功能,导致自动化系统在使用的时候出现情况复杂的问题。我国在DCS系统生产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软件开发更加适合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这样在功能方面也出现了更好的情况,同时在使用的时候可靠性也是非常高的。 3 具体分析 3.1 检测执行仪表方面 石化现场设备或者管道内界质温度一般都在-200~1800℃之间。现场的水银玻璃温度计都会被双金属温度计取代。热电阻和热电偶信号都会直接进入DCS中。在所有仪表中压力仪表是最受重视的,因为它是与人们的安全联系最紧密的仪表。压力传感器和特殊压力仪表都是采用很多原理生产的,能抵御住高温,能在脉动介质、粉状和易结晶介质中测量压力等。再从物位仪表来讲,石化行业都以液位测量为主,并且除了浮力式仪表外,物料仪表都没有通用的产品。但从测量方式可分为浮力式、静电式、超声波式、电容式、磁致伸缩式和雷达式等等。仪表中还有流量仪表、分析仪器、在线过程分析仪和执行器等仪表。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都是工艺参数的保证,对生产过程中物料成分的分析和对最终产品的分析都是非常必要的。要对排放的物质进行详细的分析,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3.2 控制策略 从如今的新一代DCS系统的变化可以看出,石化工业在自动化连接控制、批量控制和顺序控制等基本控制策略还是没有改变。智能化算法如智能PID控制器和多变量控制等都已经开始普遍采用,其都是以DCS为基础的控制,但也都可以独立控制。传统的生产过程都是一个装置一个控制室,但现在几乎都是多个装置一个控制室或全厂都由一个控制中心进行控制,并且都是以LCD屏幕或CRT显示为主。现在人机界面方面都在以DCS操作站屏幕为主,这样能让公益操作人员轻松地进行操作。 石化装置的工艺过程复杂,很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等。因此对安全性的要求在不断提升,若仅由DCS设备完成,则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了,如ESD系统就会在DCS之外单独运行。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仪表不仅使得安全生产成为现实,而且现在应用的SIS系统都是以人性化和安全性为主的生产系统。不仅要紧抓安全生产,还要在生产线的危险场所设置警报系统,一旦有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泄漏后能及时得到提醒。全厂的每个角落都要在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监控下,对重要的工艺装置进行控制和检测。 4 结论 石油化工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安全生产,同时在控制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石油化工行业节能策略及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应用 摘 要:石油化工行业受到能源短缺的严重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工行业中实行节能策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节能策略在间歇性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节能策略;石油化工行业 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和资源消耗量过大的问题,石油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使用化工行业中应该积极推行节能策略,提倡节能降耗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 一、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 石油化工行业主要有三方面的节能策略:能量回收、工艺利用、能量转换和传输。3种策略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技术也可以分为三大类:能量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先进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能量的高效转换和传输技术[1]。 (一)能量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并且会产生一定的余冷、余热和余压资源,要实现节能策略就需要对这些能源进行回收和充分利用,这样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部分具有较高品位的低温余热资源可以用于制冷,用以替代电能或者蒸汽。余压资源也可以拖动机械设备,用以替代电能。当前还没有对余冷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技术,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能量的高效转换和传输技术。通过一定的技术来使能量传输和转换的效率得以提高,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当前有4种途径能够达到这一目的:①通过自发的装置对废水进行转换,使其成为蒸汽并加以利用,能够达到80%的综合利用效率。②通过窄点技术来对患者网络进行优化,使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消耗减少。③将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再生器中排放出的烟气用于发电机发电或者驱动主风机。④通过热电联产来利用燃气透平发电的排放气体,使其成为加热炉中的燃烧空气加以利用[2]。 (三)先进工艺的开发应用。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国外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炼油行业中已经开发出了很多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应用新型的助剂和催化剂、新型节能蒸馏技术、新型过程控制技术和大型延迟焦化装置、内部换热型蒸馏塔等等,以及加热炉和新型换热器等节能设备,能够起到良好的节能降耗作用。 二、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具体应用 (一)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上世纪70年代我国研发了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该工艺立足于我国炼厂气资源分散、储量丰富的特点。在高效催化剂体的作用下,精丙烯中的分子量调节剂为H2,在液相丙烯中分散催化剂颗粒。该工艺的压力范围为3.2-3.6Mpa,控制反应温度范围为72-76摄氏度,反映具体时间为3-5小时,该工艺得到的产品为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产品[3]。 该工艺的优点在于建设快、投资小、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该工艺也具有加工损失大、装置能耗高、丙烯单耗高的缺点。 (二)工艺优化技术。1、新型催化剂的使用。在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中催化剂发挥着核心作用。当前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方向为得到合适的聚合物粒径分布、有效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分布、高定向性和超高活性。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应用的新型催化剂主要是第四代 DQⅢ型高效球形聚丙烯催化剂,该催化剂是由我国中石化公司研发的。该催化剂的优点在于产品加工性能优良、分布窄、产物粒子大、立构性好,是一种高抗冲共聚物、无规共聚物、均聚物树脂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2、运用智能控制。平滑衔接问题一直存在于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升温到恒温过程之间,在加热升温之后、开始反应之前会有大量的热能被释放出来。一旦停止加热,反应温度仍然会急剧上升,为了将多余的反应热量带走必须使用冷却水进行及时降温,这样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然而要实现该阶段的控制并不容易,其具有扰动因素多、聚合反应速度快、容量滞后大、时间常数大、聚合釜容积大特点,难以用常规的方法和仪表进行控制,需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控制技术。预测性控制技术能够使聚丙烯的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同时使生成过程中冷凝水的用量得到极大的减少。使用预测性控制技术之前,冷凝水的月使用量约为70万吨,在使用预测性控制技术之后使用量仅需52.4万吨,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 (三)做好能量利用率传输工作。1、使用高效换热设备。如果产生了激烈的聚合反应,必须对气相聚丙烯进行回收,从而使反应的温度得以降低。在结束聚合反应之后进行间歇的冷凝套和丙烯气体操作。回收和冷凝操作具有不确定的时间,而高压丙烯冷凝器需要连续使用,造成循环水的极大浪费。使用双台冷凝器冷凝可以使应急回收的工作效率和冷凝能力得到提高,增大换热面积,从而使冷凝套的能耗得以降低。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原有的指形内冷管换为U 形冷却管,使操作弹性得以提高,也能够起到提高担负产量、,提高各釜车辙能力的作用。2、维护和清洗传热设备。夹套中的冷却循环水会带走正常聚合反应中的热,因此循环水的利用率和聚合釜的生产效率都会受到撤热能力的影响。夹套内壁受到较高的釜温的影响容易出现结垢,温度越高的地方结垢程度越高,会对聚合釜的撤热效果造成影响。可以使用超声波除垢技术或者酸洗的方式来清洗夹套,降低循环水的使用量。 (四)回收丙烯。会有很多惰性气体氮气在聚丙烯闪蒸过程中随着丙烯气进入到气柜之中,这些氮气的压缩之后又会被排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可以使用有机蒸汽膜法来降低丙烯资源的损耗,提高丙烯的回收率。 在石油化工行业实行节能策略势在必行,化工行业会排放出大量的废物,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和原料。因此通过3项策略能够有效地节能降耗,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应用节能策略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管线试压技术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管线是石油化工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化企业可以通过运输管线完成对各种原材料的运输工作。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大部分危险品的运输和存储都是由管线完成的,因此,管线在石化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管线试压技术是保证管线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提高管线试压技术的水平,才能确保石化生产的正常运行。本文将对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管线试压技术;石油化工;工艺设计;应用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加,这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使用的材料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为了保证这些材料的安全,企业通常采取管线运输的方式来实现这些材料的运输和存储。在材料的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一旦管线中出现了某些故障,就会影响整个材料运输过程,导致石油化工生产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降低生产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引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管线试压技术则能够对管线的质量进行检测,保证管线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因此,我们必须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重视管线试压技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2 管线试压技术的概念 管线试压技术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检验技术,其检验的对象是石化企业生产系统中的材料运输管线,目的是为了检验这些运输管线的完整性、密封性、管道强度以及管线支架稳固性等指标,进而掌握运输管线的实际质量状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应用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将此项技术贯彻落实到石化工艺中的所有环节中,并在这些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石油化工工艺设计水平,有效的控制石油化工工艺的实施质量,保证石化企业运输管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确保企业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 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应用管线试压技术的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科学合理的准备工作是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管线试压技术应用中各环节的有效性,确保管线试压技术的应用效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3.1 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管线试压技术是一项技术水平较高的检验技术,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够根据石化运输管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线试压技术实施计划,这些具体的计划完成后,要提交给上级部门审核计划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在通过审核后,才能正式的形成相关文件,用于指导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此外,技术准备工作中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安装计划,安装计划的制定要以管线试压技术实施计划为依据。只有这些技术准备工作都按时完成,才能够为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提强有力的供技术支持。 3.2 做好试压材料的准备工作 试压材料是管线试压技术的关键因素,是保证管线试压技术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为了能够保证管线施压技术的合理性,必须选择符合管线实际情况的试压方法,通常情况下,试压方法主要分为液体试压与气体试压,其中气体试压的材料为具有较低成本的气体,一般使用氮气作为试压材料。而液体试压的成本投入则相对高些,需要使用纯净的水作为试压材料。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试压方法准备相应的试压材料,保证这些材料的质量符合技术实施要求,并确保材料数量充足,不会出现试压过程中材料短缺的现象。 3.3 做好试压管线安全性的检测 在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试压操作与管线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在试压技术应用前对整个管线的状态以及附属的安全附件做好安全检测工作,对于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环节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保证试压管线的安全性,为管线试压技术的实施提供一个安全的应用环境,降低管线试压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4 做好管线的完整行检查工作 运输管线的完整性是保证管线功能性以及安全性的关键,只有完整的管线系统才能够完成其在生产系统中的运输和存储功能。在管线试压技术实施前,我们有必要对管线的完整性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管线具备完整的运输与存储功能。 4 管线试压技术在石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4.1 在塔装置与容器系统中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工艺设计中,塔装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塔装置的类型主要为分馏塔和气体塔,塔在进行石化生产时还要有与其配套使用的各种容器。在工艺设计中,塔与容器之间的运输管线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铺设。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杜绝管线中存在位置不稳定或产生振动的现象。为了保证这些装置能够稳定的运行,必须要采用管线试压技术对塔与容器之间的管线进行管线实施试压检验,工艺设计人员则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确定汽液两相流的布置,保证石油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2 在泵装置管线中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泵装置是为石化材料运输与存储提供动力的主要装置。想要确保材料运输与存储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确保所有泵装置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泵装置入口处的支架、管道柔性以及汽阻等进行检查。利用管线试压技术检查并控制管线中的汽阻状态,获取并分析与泵装置连接管线的内部所受压力的装填,确保泵管线的稳定性,提高石化材料的运输和存储效率,减少因管线质量原因对生产造成影响。 4.3 在管线支架装置中的应用 在管线试压技术中,对于管线支架稳固性的检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管线支架进行工艺设计时,必须保证弹簧支架设计的合理性,为管线的稳定性提供基础支持。但是,弹簧支架的成本相对较高,在应用中需要对结构进行适当的优化,减少支架的使用数量,控制成本投入。管线试压技术能够完成对管线支架稳固性的检验,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检验结果优化管架设计。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在工艺设计中合理的应用管线试压技术。通过试验技术的检验提高管线的稳定性,保证管线在石化生产中做好材料的运输与存储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的研究在许多工业领域上都得到了应用,同时也成为石油化工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技术。HPLC技术优势有很多,尤其体现在在难挥发化合物、复杂混合物以及多环芳烃的分离中,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石油化工 分离 应用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 ( HPLC )的分离能力具备高效、迅速、高灵敏检测的优势,因此受到各领域的青睐,在生物医药、石油化工、食品、环保以及检疫等等不同领域上均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跃居成为当今其中一个最受欢迎的分析技术。色谱甚至贯穿了石油化工的整个生产流程,从石油开采、炼制、成品、质量检测监控,成为不可替代的技术。本文将简要论述高效液相色谱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一、高效液相色谱在石油炼制中的应用 原油是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化工生产所必需的原料,它的族组成与加工工艺的方式有着紧密的关联。原油的简单族组成是通过将其组分分离进行分析,主要为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四种,而较重的原油组成也相对复杂。传统方式是通过常规四组分法对原油中沥青和重质油族组成进行分析,但类似这种传统的柱色谱法,除了分析流程长之外,还要耗费许多溶剂和吸附剂。 HPLC初始是借助于硅/矾土柱来对轻质石油组分进行分离,通过不断发展后开始通过键合相 HPLC柱来对重质石油组分进行分离。相比ASTM 方法来说,此法在分析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重复性好,自动控制较为容易、稳定。而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也早已引入了HPLC技术来进行原油组分分析,并出台了相应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石油资源的开发进程也越发深入,使油品陷入不断重质化、劣质化的趋势,给催化裂化工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重质油组分的分析也成为了控制流化催化裂化和加氢工艺条件的基础,此时,HPLC技术开始得到认可与推广。 一方面,清除沥青质是色谱柱进行分离前的重要步骤,因为沥青质会对饱和烃洗提过程中的吸附和沉淀对定性定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干扰。另一方面,HPLC解决了上述挑战性难题,其切换反冲阀反冲技术在氰基柱上使原油中的重质组分分析得到了实现,特别是胶质含量的分析,借助比较法对使用极性和非极性不同溶剂反冲洗实验研究来确定极性溶剂测定的结果较为准确。此外,成跃祖等人还对化学键合相高效液相色谱和反冲技术分析原油烃族组成的色谱条件相结合进行研究,对四种国产原油进行了烃族组成分析。 而后,俞鹏程等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典型分子的测定校正因子和切片进行分类后,成果的实现了用 HPLC技术来进行含有渣油的催化裂化原料油中的芳烃类别的监测,并得出了最为理想的催化裂化原料油为饱和烃、一环芳烃以及二环芳烃。在这之后,国外研究人员对HPLC法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并对示差折光、紫外检测器进行了结合,借助质谱来进行数据的比较,最后得出了饱和组分的含量会随着馏分的变重而逐渐减少,而芳烃组分的含量则会随着馏分变重而逐渐提升,并得出了在利用紫外检测来进行单环芳烃的测定时,最理想的波长是210 nm。 HPLC技术除了可以使用在原料油的族组成分析上外,还可以运用在沸点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上。如果将HPLC的模拟蒸馏与ELSD法进行结合,则可以进行重油中的从中到高沸点馏分的测定,而且这样的方法可以直接进行不可蒸馏组分的测定,省去了内标的需要,并且该方法与GC模拟蒸馏测定的结果是完全相符的。在HPLC的测定方法中,以正构烷烃为标准物来建立的重质馏分油的分子量分布校正曲线,并进行面积归一化,则可以清楚的知道实际油样中每个分子量分布范围的百分比。不仅如此,HPLC技术还是石油炼制过程中分析抽提溶剂质量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石油化工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1)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汽油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在汽油产品分析中,GC的使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烃族组成和单环芳烃的检查分析中,使用的频率更高,在这一点上,HPLC同样有着一定的效果。在进行汽油中芳烃的测定是,HPLC技术的使用不仅有着更高的效率,而且操作简单,同时还可以清楚的知道C6到C10芳烃的含量以及部分异构体的含量。如果利用硅胶柱串联氨基柱来作为固定相,正己烷作为流动相,再利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来进行石脑油中烷烃、芳烃的含量测定,不仅可以有的提高测定的准确性,还可以简化测定过程,同时情况下只需9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测定,这样的HPLC测定方法比GC法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在进行较重油品中的芳香烃类化合物测定时,HPLC技术同样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方法。 (2)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润滑油、柴油中也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目前,HPLC除了应用在石油产品的烃族组成分析外,在石油化工产品添加剂中也同样运用到了HPLC法。在润滑油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氧化、缩聚等情况,导致润滑油的质量变差,如果在其中适当的加入抗氧化剂则可以有效的防止润滑油氧化反应的发生,使其抗氧化性得到更换的提高能。而在润滑油抗氧剂的制备过程中,HPLC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 (3)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除了上述中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运用外,在许多的塑料、橡胶等聚合物的生产过程中也普遍的使用到了HPLC技术。在聚合物的生产过程中,都需加入相应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染色剂等。而HPLC在添加剂的分离、分析中,可以在不破坏分析物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相对于GC有更更明显的优势,灵活性更大。除此之外,运用反相 HPLC进行PVC塑料中光稳定剂的提取与分离检测同样有着效果高、结果准确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已经成为其不可替代的技术之一,尤其是HPLC在复杂原油、重质油等石油化工产品组分的分离、分析上的突出贡献,能够使样品结构、性质不受破坏的同时,还能将样品进行无损回收,完全将传统的 LC法整体比下去,达到高效迅速分离分析的目的, 体现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将HPLC技术与其他先进的检测技术、多维分析模式进行适当的结合应用,还能够大大提升HPLC定性、定量的准确率,将实现其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应用逐渐趋向最大化。 石油化工应用论文:浅谈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 摘 要:我国的石油资源还是很缺乏,燃料油价格的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催化油浆特有的价值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本文将对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做出明确的分析。 关键词:催化油浆 应用 软化剂 溶剂 对于石油化工产业来说,能否拥有高产量的油浆就意味着企业的经济形式的好坏和资金运转的好坏。一般催化,裂化过程中能够产生高量的油浆,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效益,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如今,我国的石油资源还是很缺乏,燃料油价格的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催化油浆特有的价值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本文将对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做出明确的分析。 1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 据专家所了解,催化油浆里面含有一些碳氢元素,尽管其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但整体的密度却是比其他石油的密度大。由于其含有的碳氢元素形成各种芳烃,便具备了这类化学物品的特性。就当前情形来看,我国专家对它们进行了猜测和研究,能够有很大的把握认定它们是各种附加化工商品的重要原材料。例如,能够软化橡胶的试剂,填充油制品,纤维材料的生产,增加塑料可塑性的试剂等,我国需要采用高科技进一步对催化油浆的应用做出研究与探讨。 1.1在石油化工方面可以作为软化剂 软化剂一般被用于改变橡胶等产品性能方面,主要包括改变塑料的可塑性,减少塑料的粘性,降低时间等。一般来说它可以分为三类,其中包括芳烃软化剂,而催化油浆中含有的芳烃化学物品就是很好的一种软化剂,对改善橡胶产品性能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在橡胶软化剂的制作过程中,由于催化油浆中的原料所含有的密度非常大,且碳氢元素所形成的化学物品含量非常高,粘度也比较高,就能够很好的参与到橡胶的加工过程中去,软化橡胶的功能是非常显著的,而且可以有效地实现油浆资源的使用功能,对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制造带来了巨大的便捷。 1.2可以作为改善沥青质量的溶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道路沥青的需求也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因此,生产沥青的企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我国往年沥青的生产等级都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石油的质量问题,以往生产沥青时都采用的是含蜡程度比较高的油,用此建造的道路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人身安全问题更是遭受危险。而今可以采取催化油浆来对沥青的性能进行改善。过去使用沥青的质量不达标,很难生产出比较高质量的道路,所以目前油浆根据自身密度较大,含蜡比例较低,粘度较小的特点,可以将自身的芳烃化学物品和其他物品保留在沥青中,使沥青的品质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进而修建出高质量的公路,且降低了道路修建部门的成本,解决我国的道路沥青含蜡量较高而带来的道路质量问题。 1.3可以生产出优质的石油焦 油浆在化工企业的用途十分广泛,不仅作为普通的日常燃料油,还可以进行优质石油焦的提炼。石油焦的生产工艺非常繁琐,精准,它需要大量的芳烃化合物和较少的杂质,而其他原料油不包含这些高价值的原料,另外,优质石油焦的产生需要许多较复杂的程序,对各方面的要求也很高,如在提炼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等,这些工艺过程导致难以形成针状焦。而催化油浆很好的解决了针状焦生成原料不足的问题,达到了油浆的合理利用。另外,优质的石油焦可以用来制作纯度非常高,结晶度也很高的石墨产品,它被广泛的应用于钢铁等行业中。 1.4可以作为废油的蒸馏活化剂 在石油工业企业中,进行废油的提纯和循环利用是节约成本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需要通过蒸馏体制的完善进行废油的提炼。然而提高蒸馏的出馏率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工作,但如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通过活化剂进行蒸馏体系的强化。工业企业目前采用催化油浆作为基本的活化剂,主要根据是油浆中含有很多数目的芳烃化合物,它是蒸馏活化剂的一种,能够非常有效的将原料中的物质放入到工业原油中去,进而快速的提高蒸馏出率,增强企业资源利用的程度。 2结语 石油化工产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为了能够长久的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我们必须开发新能源,进行催化油浆的充分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专家通过将油浆与石油化工企业中不同工艺的正确结合,研究出了一些新型化工产品,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改进原有产品的特性,减少企业的综合成本。因此,对我们国家来说,进行催化油浆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应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需要广大石油化工企业和人员的共同努力。
精细化管理论文:供应科仓库精细化管理浅谈 近来我矿在全矿范围内展开了关于“精细化管理”的讨论,我们供应科仓库自然也存在如何精细化管理的问题。个人认为仓库管理精细化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库房库容库貌标准化。按照“江苏省仓库标准化”关于库房标准化的要求,不可否认我矿的库房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我矿现有的库房多半仍然是二十多年前建井一处移交的临时库房,库房、货架明显陈旧,通风采光效果极差,虽每年修理仍然多处漏雨,严重影响到库存物资的安全存放,导致部分物资因霉变、锈蚀而不得不报废,因此对仓库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是实行仓库管理精细化的物资基础。 二、物资采购精细化。所谓物资采购精细化,就是物资采购计划必须合理,在保证矿安全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避免超储积压;物资采购过程中,力求所购物资物美价廉,坚决杜绝质次价高物资的流入,严格按计划采购,防止库存积压;及时组织物资的验收入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库存物资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三、仓库内部管理精细化。仓库管理人员必须做到熟习业务知识,全面掌握业务技能,具备必要的应急救灾能力。在认真做好物资发放工作,实行优质服务的同时,努力把好物资入库验收第一关,对采购的物资在入库时,必须认真进行清点盘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回报,确保入库物资质量、数量符合要求;认真做好库房清洁整理工作,保持库房清洁卫生,物资摆放“五五化”,卡片悬挂“一线化”;及时认真做好账务处理工作,真正做到“日清月结”,每天下班前必须对入库、发放物资进行盘查,及时卡领料单、入库单,随时拨动卡片上库存物资数量,时时保持“账、卡、物、资金”四统一;及时做账、报账,做到准确无误,工整洁净;及时填写各类图牌板,做到工整准确;按时报送常用物资计划表,严防物资短缺,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物资常用物资库存合理化。 四、加强仓库检查,推动仓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行定期检查与动态的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促使仓库管理始终保持在标准化管理的水平上,真正做到检查时和平时一个样。 五、仓库管理公开化。对仓库物资实行微机管理,与矿办公信息平台连接,让大家都能随看到库存物资的情况,以便及时领取物资,及时申报物资采购计划,避免因物资供应不及时而影响安全生产,从而切实做好物资供应工作,为矿安全生产提供更好的物资保障。 精细化管理论文:关于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经济决定税收、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谢旭人局长明确提出“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是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要求。作为基层地税部门分管税种多、税额小、税源零星分散,全面实行税源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地税工作的核心,也是深化基层征管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税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细化税源管理目标、规范税源管理内容、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建立起内部岗责设置科学、工作任务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监督制约有力、运转协调高效的税源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税收信息化网络优势,严密监控税源基础,加强税源信息静态与动态的分析、研究和应用,有效防止税源流失,保障税源转化为税收,实现提高征管质量与管理效能的目标。 二、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一)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实现税源管理对象细化 科学合理地细化管理对象是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实行户籍管理。要根据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借鉴公安部门户籍管理办法,制定和实施纳税人户籍管理制度,坚持实行属地责任区管理原则,通过全面排查摸底,将辖区内所有纳税人基本情况逐一编号,建立税源登记档案。在户籍管理中要注意:一是要加强与国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横向协作,做到底子清;二是要实行统一纳税人编码制度,使编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查阅纳税人编码就知道该纳税人基本情况。如4113250102030001共16位代码,前6位411325代表内乡县纳税人,第7、8位01代表所隶属乡镇,第9、10两位02代表经济性质集体,第11、12位代表所属行业,后四位为纳税人编号;三是要在平时管理中要加强户籍巡查,对新开业、变更、注销业户要及时更新档案,杜绝漏征漏管户和假注销、假停业或假经营等情况。通过加强户籍管理,做到税收户籍明了,税源分布清楚,税基完整准确。 2、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纳税人的经济性质、所属行业、规模大小(按年纳税额或产值)等指标,将纳税人进行分类排队。在此基础上,实行县局、基层所和税务管理员三级管理。县局要选择重点税源大户和各行业特色业户进行管理,主要负责监控重点税源收入进度、分析行业税收规律、提供征管具体指导意见和收入预警通知;基层所和税务管理员主要负责所辖小型企业和个体纳税人的税源管理工作,并及时采集重点税源的有关信息上报县局。 (二)实行纳税评估办法,实现税源管理内容准确完整 开展纳税评估是全面开展涉税数据采集、深入进行涉税数据分析、促进征管与稽查的衔接、强化税源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1、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模型。要根据不同经济性质、不同行业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统一规范的纳税评估数据采集指标,确定科学有效的纳税评估分析方法,从而使基层的税务干部在从事纳税评估的过程中每一步都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标准是什么,有利于实际操作,防止大而空。 2、采用系统的涉税数据采集办法。在税源基本资料的采集中要做到“两结合三深入”,即纳税人自行申报与税务干部定期实地调查两种采集方式相结合;“三深入”,要深入到企业的财务室、销售科、产成品存放地、原材料存放地等处,掌握经营情况和相关财务指标;要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各种煤、电等耗材与投入产出的关系,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要深入到工商、国税、银行、财政、计划、统计、公安、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机制,从第三方采集相关税源信息。从而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3、采取科学的纳税评估分析方法。对采集的涉税数据要认真分析其销售(营业)收入、库存产品、成本构成、实现利润等指标与其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客观规律;综合分析行业总体税负状况和单个纳税人纳税情况差异。通过科学分析、客观比较、摸清规律、发现问题,从而分析测算纳税人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评估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在纳税评估分析中要做到“三比”即:将纳税人的当期涉税指标与 历史指标作纵向对比,与同行业纳税人的涉税指标作横向对比,将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帐面记录情况作帐实对比。4、充分利用纳税评估分析结果。在对纳税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征管措施:一是对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要建立制定完善新的征管办法,堵塞管理漏洞;二是对个性事件要与纳税人进行约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改正;三是对达到偷税标准的要移交到稽查部门进行立案查处。 (三)实行源泉控管办法,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 1、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和税控装置的推广。通过积极推行即开式有奖发票制度,促进消费者索票、纳税人用票意识与习惯的形成,要不断规范普通发票领、用、存管理,严格落实以票控税的有效管理办法,从而促使纳税人诚实申报纳税。同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及相关税控装置,从机制上有效控管税源,切实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真实状况。 2、全面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管理机制。要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地税主管、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税源综合控管新路子。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牵头制定下达由各职能部门及涉税部门承担的《地方税收纵横目标书》,将各单位承担的税收义务进行细划明确,落实责任,由政府办目标科和督查室定期督查通报,增强部门助税的责任感;二是大力争取部门配合。对涉税文件实行会签制管理;派员到工商大厅、交警队、招商局等单位现场办法,实行派员制管理;对民政、福利企业等实行联审制管管理;对水利、交通、市政、街道办等实行代征制管理;对转让土地、房屋等实行与土地局、房管局双管制管理;三是建立健全协护税网络。建立涵盖县、乡、村三级互动的协护税网络,明确协税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加强地方税源监控管理。 3、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办法。一是对重点税源实行以服务为主的管理办法。根据大企业帐制健全、核算规范、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特点,在加强平时企业有关信息收集、监控、上报的基础上,着重在宣传最新税收政策、帮助做好帐务处理等服务事宜上下功夫,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态势,保证主要税源如期转化为税收,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稳定、健康、协调增长,避免整体税收收入形势大起大落。二是对中小企业实行以管理为主的办法。要在督促建帐建制、规范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分行业管理,掌握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的规律,通过纵、横对比,强化管理,实现中小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对个体业户实行以核定为主的管理办法。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调查过程中要详细,要根据座落位置、门店大小、从业人员、从事行业、毛利率水平等方面逐一调查建档;民评过程要民主,要发挥协税组长、个体协会等行业管理优势,充分听取其意见,做到定税额与实际税源情况相接近;定税过程要公平,要阳光定税,严格落实《最低税负警戒线制度》,实行税负公开。 (四)实行计算机管理,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信息化 把所有涉税资源纳入计算机进行采集、分析、统计、处理,是实现税源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便捷化的最有效途径。实行计算机管理税源,关键是开发应用《税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是提高税务干部操作计算机水平。税源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网络化。要使用Oracle等数据库语言,建立一个全市或全县统一的税源管理平台,各乡镇税务所作为终端仅负责数据采集、录入等基础性工作,县、市局服务器作为数据存放、处理中心,从而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二是实用性。系统要充分考虑各行业、各税种等税源实际,科学选用的税源采集指标,将税源管理精细化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与当地的税源实际状况相结合,抓住税源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体现管理效益;三是一体化。系统要与当前我市在用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纳税信用等评定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税收征管软件整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既避免条块分割,又达到资源共享;四是前瞻性。系统要充分考虑今后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要预留足够的接口,避免今后在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落后与重复。 (五)实行岗责管理机制,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机构组织化 1、科学合理配置税源管理机构与人员。鉴于税源管理的系统性、重要性、复杂性,县局应成立税源管理科(或把此项职能归入征管科负责),主要负责全县经济税源管理的协调、任务分配、指标采集、数据分析、督办督查等事宜,各单位要把税源管理的事权划分到每一个税收管理员,实行双重领导管理。 2、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按照分权制约、岗责清晰、强化管理的原则,对税源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从工作目标、内容、标准、时限和步骤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固化,使各项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形成基本职能清晰、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符合工作实际的岗责体系。岗位职责设置必须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与辖区纳税户数的多少、税源分布特点、管辖区域大小相适应,与其他部门的工作相衔接。 3、全面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使税收管理员成为现阶段基层税源管理队伍的主要构成力量,专职承担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任务,具体负责户籍管理、信息采集、日常检查、发票管理、个案评估、定额核定调整、疑点问题调查核实、监控结果处理等工作。 4、落实岗责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税源精细管理考核制度,实行以能定级、以级定岗、以岗定责、以责考绩、以绩定酬,根据每位税源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分类统计,并参照效率系数、难易系数、责任系数、满意系数进行量化计分后,作出综合评价,充分调动税源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在执法和管理中出现的过错责任和违法行为,按照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增强税源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精细化管理论文:精细化管理系统下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的不合理现象,在此情况下,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难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显着阻碍。在煤炭行业改革中,精细化管理是诸多煤炭企业一致推举的企业管理改革方向。精细化管理系统可以涵盖煤炭企业运营的多个方面,对于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活动具有尤其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文拟从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具体分析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将二者结合从而制定煤炭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1.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来源于上世纪中期的一种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的管理在传统意义的规范化基础之上更进一层,实现企业管理和运行的精细化。在不断的发展和延伸中,精细化管理和实践和现代管理理论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理论,用于指导企业管理活动的维持和创新。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从制度上、文化上和操作上都要做到细致入微。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十分强调岗位的作用,它将企业管理活动分配至每一个具体的岗位,使得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有对应岗位上的执行者。在精细化的管理体系下,企业通过具体但并不繁重的组织安排,使得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也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因此,精细化管理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适合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2.煤炭企业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作为自负盈亏的生产企业,煤炭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过于粗放,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较短、企业规模也较小。在煤炭行业整合的大背景下,煤炭企业规模更大,更加追求长远发展。因此,摆脱传统粗放的成本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成本管理体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煤炭企业的生产利润高低。传统粗放式的、对成本控制不严格不规范的管理体系下,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 二、煤炭企业的成本要素构成 在煤炭企业的运行活动中,包含了诸多的成本要素,例如煤炭开发过程、资源获得过程、生产过程以及市场活动过程中都包含了相应的成本。本文仅挑选比较重要的几项成本进行阐述。首先,煤炭开发成本主要是指:在煤炭企业获取煤炭资源之前所进行的开发活动中产生的成本。具体来看,这种类别的成本主要涵盖了煤炭勘探成本以及煤炭开采工程设计、规划和建设所产生的成本。其次,煤炭资源成本主要指:煤炭企业为了获得煤炭资源,向煤炭资源的所有者缴纳的各种资源税费。在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背景下,煤炭资源成本主要是相关的一次性矿业权价款以及资源税等资源开采相关税费。第三,煤炭生产成本主要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成本。具体来看,煤炭生产成本主要包含了生产活动消耗材料、煤炭生产所需人力薪酬、各种生产设备的购置、维护和折旧费用、煤炭生产所需的电力或其他动力费用以及于煤炭生产相关的其他支出。第四,煤炭安全成本主要是指:在高标准的煤炭生产安全要求下,为了保证煤炭安全生产所需要的物资和人力成本。第五,煤炭市场成本。煤炭企业在市场活动中,通常面临较多的应收和应纳账款,资金的管理会带来相应成本。 三、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控制对策 在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精细化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整个精细化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看,可以从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物资采购管理精细化以及资金占用成本管理精细化等方面出发,具体地实现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控制。 1.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预算编制、执行、控制、核算、分析、报告、调整、考核、审计、责任和例外管理等多项具体的预算工作制度框架。其次,煤炭企业应该在预算管理制度框架基础上,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并通过岗位精细化管理,使得预算管理直接定位到具体的岗位上。 2.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煤炭企业应该严格执行物资采购的比价招标管理办法,对大规模采购采取招标的方式以寻找最适合和物资供应商;应该推行集中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活动对人力和运输工具的消耗;尽量实现低库存或者零库存,以及对供应链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并逐步加大对应收账款和票据的管理力度。通过上述办法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为企业的盈利创造条件。 3.加强生产环节成本管理。首先,煤炭企业应该淘汰资源浪费和生产低效的设备。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提升是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应该对员工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进行强化培训,避免生产活动中人为产生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生产等问题。 精细化管理论文:企业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提高分公司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基础、着眼长远的战略措施,不断提高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结合分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团公司创建“三化一型”大企业集团为目标,以全面提升执行力、提高效率和效益为出发点,围绕分公司中心工作,运用科学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把“精、细、实、严”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不断提高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要求: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用1-2年时间,把精细化理念贯彻到运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以“精细化的规划,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操作,精细化的核算”,实现企业管理从机会型到战略型、从经验型到科学型、从定性到量化、从静态到动态、从外延式到内涵式、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转变。实现分公司发展思路明晰化、组织体系科学化、绩效考核全面化,使员工执行力、服务质量大幅提高。 二、活动内容 (一)精细化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针对分公司当前管理现状,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以抓好关键环节、重点细节为着力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1、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突破口和基本方法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精、准、细、严。精是做精、做好,精益求精;准是准确、准时,信息与决策准确无误;细是操作细化、管理细化,重视细节;严是严格执行制度标准和程序规定,严格控制偏差。 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完善制度与规范流程、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即通过精细化管理,使岗位责任、流程、制度执行到位。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细化、量化、实证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 2、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是制定并细化落实发展战略和任务目标。6月底前,完成分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编制工作,并报集团公司;10月底前,根据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完善分公司的发展规划,对有关任务目标进行细化、落实。 二是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修订,细化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序。4月底前,将现有制度汇编以及修订方案报送集团公司;6月底前,将修订后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并报送集团公司审核;审核后,在分公司内网公布。 三是细分业务流程,细化产品与服务标准。要全面梳理、细化、再造业务流程,明确管理层级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的界面与权限,处理好业务之间的接口。根据实际,将集团公司制定的标准体系落实到管理和员工操作中去,确保执行到位。 四是以贯标为抓手,推行精细化管理。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建立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sa8000社会责任体系。在生产、办公等现场积极推广“6s”管理、流程再造、可视化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人的规范化、事的流程化、物的规格化,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保障安全,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提高员工素养和企业形象。 五是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抓好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管理水平。要把“五精四细”的要求落实到管理与生产的每个环节,积极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精华,掌握管理企业的精髓,打造精品和品牌,精通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渠道,业务流程之间要做到协同精密;要细分职责岗位、细化任务目标、细化制度流程,培育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结合文明创建工作,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理念,全面细化业务流操作规范,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实现提升司乘人员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目标。提出1-2条体现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六是加强业务流程与管理环节的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管理、统计分析、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业绩考核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加大信息技术在道路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能力。 (二)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要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管理创新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建立创新型企业。 1、理念创新。加强在发展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加强引导和鼓励。20__年要总结出1-2条有实效的创新观念。 2、管理创新。针对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从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加强发展战略、三项制度改革、管理架构、绩效考核等领域的创新力度。同时,要加强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创新工作,关注细节的改进,把创新工作渗透到每个管理环节和生产工序。20__年,要选择1-2个创新课题,要见实效,出成果。 3、科技创新。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标,加大在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创新,推广与开发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三、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3月20日前,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全面部署。充分利用网站、内部信息、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好经验、好典型,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 2、查找问题与方案制定阶段。要全面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自查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明确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方式方法和步骤等;要确定创新课题方向、题目、内容概要和时间安排等。方案于3月15日前报集团公司。 3、活动实施阶段。4月至11月,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和创新工作,把活动贯穿到日常管理与经营中去。活动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上下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交流会,分析情况,交流经验,及时改进。 4、总结考核阶段。12月份,对“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要形成相应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科研课题、创新成果、信息化系统等成果。分公司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 5、巩固深化阶段。20__年,要按照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要求,对活动形成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科研课题等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使活动常态化,把精细化与创新精神作为分公司的价值观,提升到企业文化的范畴。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分公司成立“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发动、组织、监督和考核等工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抽调精干力量并明确一个职能部门,集中开展活动。 2、加强学习培训。要以精细化管理和创新为重点,通过外部学习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并制定培训考核标准,强化培训效果;积极组织员工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知识,调查研究创新的内容、方式和途径。 3、加强监督考核,务实求效。制定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年活动考核方案,并纳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与单位考核结果挂钩。活动办公室将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情况通报。 精细化管理论文:集团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机制、议事决策、制度建设、考核运营等方面,强调人、财、物实现最佳配置,使设备、制度、环境、传统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统一和谐,以达到管理无缺陷,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推动 发展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艰巨、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重在细节,严在考核,它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构筑流程卓越型企业的需要。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出现,将对企业现行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深度改进,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一次大换血、大整合,建立规范严密的管理规章,形成科学慎密的管理体系,确立严抓细管的管理思想,开展规范严密的管理实践。近阶段,集团公司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集团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集团公司在安全、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传统的“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固化现象,“马虎、凑乎、不在乎”的老好好观点,以及“怕麻烦、怕变革、怕担责任”的守旧思想,是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的,更不符合一个现代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部分矿井还仍然存在着“管理手段略显简单,管理形式略显粗放,管理效能逐级衰减”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集团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今后几年,是集团公司实现大发展、大投入、大跨越的战略关键时期。作为一个跨入中国500强的煤炭企业,集团公司只有通过实施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深化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实现集团公司“再进500强,再创新皖北”的宏伟战略目标,才能打造一艘抗风险能力强的航空母舰。 二、从管理的几个角度分析与精细化管理有关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特有的历史传统、经营理念和精神风貌。现代企业发展到企业文化建设阶段,就显示企业达到了一个颠峰时期。企业文化通过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通过企业独特的管理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建立,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使企业得以卓越发展。创新管理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柱。相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煤炭企业来讲,员工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内外环境的治理不平衡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也给企业实行创新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对集团公司实行全新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集团公司在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怎样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呢?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渊源问题。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东方人类的本土文化,特别是主流儒家文化而言,中国的儒学管理思想影响着东南亚乃至全球的企业管理。《论语》中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儒学哲理,生动地指出了精细化管理中的“精、细、严、实”。今天,我们全面推行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在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jit准时生产、定置管理以及“5s”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理论上讲它是泊来品。它在吸取国外先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特点的基础上,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补充,不断提炼升华。二者互相补充,互相结合,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共同价值。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是相辅相承、相互统一的一个管理结合体。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涵:精益求精,精确定位以及“精、细、严、实”的具体表现,都需要用长期固化的企业文化理念来自觉、自动、自发地引导、规范。譬如: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中,“6s”行为规范的“素养”就是讲到员工的素质、意识、价值观、仪态、仪表、言谈举止文明化等,培养员工的文明化作业、科学化作业、规范化作业,创造文明生产现场。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时间上,更能体现员工动作的规范化、行动的军事化。企业文化的载体是员工,整合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制胜,就是要用能反映企业特色的先进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凝聚人、塑造人,形成文化制胜的合力共振,实现共同的价值观和崇高目标。建立和运用共同的价值观,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可以增强企业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还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有利于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定位是精细化管理精神内涵的深层次延伸。不同的企业在推行同一种管理模式的同时。它所要求的经营理念,精神实质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取决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譬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企业精神是:“优良的思考、优美的产品”;日立公司的企业精神是:“日立魂、诚和开拓精神”;ibm的企业精神是:“以人为核心,并向用护提供最优质服务。”等等。这些企业文化精神,也就是企业的内外环境以及自身管理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系统思考确立的。 二者之间相同处就是它们都属于人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范畴。不同之处是企业文化中除企业管理理念文化那部分之外,还有其他的内容,如组织制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它的内容要高于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局限于诸如,打打球、唱支歌、跳曲舞;搞个cis形象战略设计;拟或办个厂刊厂报;为职工搞个文化园地,或者开个思想教育班。当然企业文化建设要与“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相结合,更好地培植员工理念、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延伸精细化管理,丰富精细化管理的精神实质,进一步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形成和推进。 〈二〉、企业组织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企业组织是支撑现代企业整个系统的基本结构,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运作提供了实施的保障和基础。时代在变化,市场也在变化,管理也在不断变革,企业组织管理也要随之变革。在这个市场急剧变化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调整组织结构、创新组织制度和整合组织管理形式,就不能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营,就无法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市场、新的竞争和新的挑战。美国《商业周刊》曾提到过:“不同企业在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管理者能否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密切情况对自己的经营管理的组织系统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整合。” 怎样理解企业组织建设 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呢? 首先,合理的组织结构类型能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率。企业的组织绘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沿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与政府部门对口设置的形式。职能交叉,重叠的部门也为数不少,部门臃肿、厄员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一个人的活三个人干等等。这样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设计将会直接影响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也将会很大程度上的拖住管理改革的后腿。这些传统的组织结构是按照职能和科层来设计的。在过去的管理体制下,基本上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管理模式日趋变革的时代,若想让那些过去设计的职能和科层结构来应对现在的管理模式,莫过于资源浪费。只有围绕工作目标,以运营高效为原则,动态地整合组织结构,才能有利于精细化管理的推动和实施。 其次,只有新的组织制度,才能更好地适应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组织制度的健全、合理与创新,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以往的组织制度无非是对员工的聘任、晋升、工资改革等等方面的规定,现在的企业管理是朝着适应企业外部环境而变革的。内部员工的流动、竞聘等也是不断创新和改革的。我们经常讲的“企业留人”,要在“用薪留人”和“用心留人”方面下功夫。21世纪的企业将是知识型企业独领风骚,没有人才,留不住人才,就等于企业的前途渺茫。怎样评价人才,合理用才,建立才源,以及才源如何流动?等等。这就是精细化管理工作中领导层战略决策的重要环节。 最后,科学的组织管理形式,能够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创新性。组织管理结构有事业部、公司制、科室制等,其管理形式多是垂直形式的,集团公司设置多少个职能部门,那么各个矿(公司)也就相应地设置多少个部门。中间管理层次多,责任分工不明确,不便于管理,而且信息的传递速度较慢。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行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面对市场变化,加快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面向市场的扁平化管理形式,更能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三〉、企业制度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企业制度建设是实施企业生产、经营的最根本保障。每次管理模式变革,企业制度都要有相应的改变、完善、健全。管理模式变革的战略关键在于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创新。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精确到位,从严管理。实施这个管理宗旨要求,就必须将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划分门类、整理分析、认真筛选,摒弃原有制度的不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自身特点,突破原有制度的不完整性和单一性,将“制定标准、健全制度、实施检查、落实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完善规章制度、作业标准以及各项考核细则,在管理上实现层次化、制度化、差异化、责权利一体化。 第一,规章制度是基础管理工作的内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章,不成管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基本纲领性的文件,又有各项具体规定的文件。美国管理学家路 8226;诺托论规章制度:“现代企业里,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是完全必要的,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所不可缺少的。……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如不遵循一定的规章办事,那必然会使管理系统的功能紊乱。” 第二,建立管理大纲是各项制度的总纲。企业由初创到发展中期,制度化管理刻不容缓。集团公司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总结多年快速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制订、颁发《集团公司精细化管理大纲》这个大纲就是建设性的总纲,是制订各项具体制度的依据和基本准则。 第三,制度的落实考核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过去,我们的企业总在讲“苦练内功,向管理要效益”。练内功,首先要炼出职工的新观念,通过练内功来解决集团公司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社会保障、企业负担等问题;二是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人事制度、组织制度、经营制度);三是企业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如财务管理、现场管理、规章制度等。管理也是生产力,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管理到底有没有效益?如果有,究竟有多大效益?抓管理,练内功是件“苦”差事,要敢于碰硬,敢于动真格的。要能做到“严”与“恒”相统一,管理就一定能收到成效。这个成效靠得就是制度的严格落实和考核。特别是集团公司在推行清细化管理这一举措上。制度是灵魂,精细化管理是躯壳,躯壳因灵魂而更繁茂。“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用制度约束人、引导人、规范人、考核人,更好地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 〈四〉、企业产业类型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当前,集团公司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来,很多人对实行精细化管理不理解,认为煤炭企业有必要搞精细化管理吗?单就这一问题,我以个人的观点阐述一下企业产业类型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首先,精细化管理的起源产业。精细化管理是在日本制造业的精益生产、jit准时生产、“5s”生产现场管理、全面质量控制管理(tqm)等基础上不断发展变革,逐渐创新到现在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很多管理模式运用之前,都有一定的阻力,难度和适应的阶段。都会有改革阵痛的伤感。但雨过天晴,看到了结果不理解改革的人也会欣然大喜的。譬如在70年代未,我国一汽推广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方式时,虽然行业相同,但毕竟是泊来品,人文环境、工作特点、管理思想等许多地方有着很大差异,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困难,但决策者下定决心,排除改革途中的一切干扰,历经四年,推行成功,在这期间就降低成本1830万元,节约了仓库库存面积1661平方米。随后的几年里,不同行业比如制造业、加工业、电子业、家电业、化工等行业也纷纷效仿,取得了管理创新的新成效。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快速复苏,美国的经济界、企业界对此感到震惊,就组织一些专家学者对日本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日本经济迅速复苏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企业管理有很多创新和值得学习的地方。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专门对日本企业管理进行总结,并在美国经济界、企业界推广,致使美国的各行各业有了很快地发展。 其次,集团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外部环境:市场、顾客、产品等因素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有所适应、必须有所发展,同时也要求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全面创新。“适者生存”。实行精细化管理,是集团公司调整战略、生产经营、安全管理以及如何积极应对市场严峻挑战的科学选择,也是集团公司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最后,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所必需的管理方法之一。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辽宁阜新孙家湾、陕西铜川等煤矿发生严重的矿难,根本原因在于日常管理的疏忽、马虎,关键在于管理方法简单,管理思想陈旧。集团公司在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安全技术优化,积极建设安全信息监督监控系统,制定一些先进的、科学的、详密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从严从细,要使安全意识、理念、渗透到生产现场的每个环节、每个人。杜绝和减少微轻伤以上的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安全本质型矿井,安全本质型人。 为此,前提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手段是引进实施科学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五〉、企业整合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整合管理就是创造性地将管理方法中的两个以上方法综合地运用于整个企业系统,实现企业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整合是建立在系统工程等科学方法基础上的新型管理,内容十分丰富,它能合理而又快捷地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达到资源整体的优化配置。机动灵活地应付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企业的超速发展。它涉及的内容有战略整合、组织整合、技术整合、产品整合、物流整合、人才整合、资本整合、知识整合、信息整合、文化整合、生态整合等16种整合管理模块。 集团公司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地把整合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更好地促进集团公司的全面发展。整合管理是企业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思考。精细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系统思考的根本方法。 整合管理的特点就是创新性、动态性、艺术性、最优性、系统性、经济性。系统性是基础,最优性是核心问题,是处理系统思想出发点和归宿。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就是精、细、严、实,用一些管理的综合手段,解决系统思考中的问题,以致于达到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股东权益最大化。整合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精细化管理是实现整合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 整合管理的运用基础哲学的系统思考,精细化管理是具体系统思考的解决方法。集团公司在战略整合及组织整合等16个方面进行的系统思考,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来解决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细柱未节问题,达到效益化,最优化。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两种结果无非是成功在于排除困难,争取胜利;失败在于心慈手软,创新无果,只做一些表面宣传的文章,口号喊出去,却按步就班,没有效益,没有起色。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集团公司是对企业的全面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大换血、大整合,仍将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譬如:人员工薪报酬、组织机构改革、业务流程优化、执行力的贯彻落实力度等问题。其中难点主要有:人员的工薪报酬、组织机构改革、执行力的贯彻落实。 (一)人员工薪报酬。报有关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型企业的效益时期。以往的生产一线、二线以及相关科室,总是一个人的活三个人干,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干多干少与干好干孬一个样,工资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工作业绩没有严格考核,甚至累的累死,闲的闲死。更有甚者为了多拿报酬工资,走后门,托关系,请客送礼,能不能捞个一官半职,每月拿个岗位职务工资,捞个官只会升,不会降,这种思想观点的人大有存在。不管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水平,有没有足够的管理知识,能不能管理好,都抱着这种思想用人或者说是人力资源优化了配置。这种计划经济留下的极左思想和怪现象也真逼跑了不少的人才,留不住人才,这就反映出企业的制度不好,管理有问题,风气太差的问题。留不住人才,用不好人才,就很难促进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也很难推广科学的、先进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这方面就面临着集团公司包括下属各矿(公司)怎样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怎样“用薪留人,用心留人”。使人才有一个发展的空间。给他们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机会。注重自己的利益,凡事先为自己打算,这是人性的本能。面对这种人性的本能,管理者与其在哪是喊破喉咙,不如想想别的办法,来促使员工愿意自发地努力工作,有效的办法只有改善福利待遇,营造团队魅力,协调人事关系,量才模拟使用。打破传统的组织任命地管理方式,消除“官本位”的官僚主义思想,摒弃职位上“能上不能下”的思想,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管理,人人也都有被岗位抛弃的危机感。认真设计工资薪酬,使员工工作有信心,工作有激情。这就是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人才整合、创新管理的精神所在。 〈二〉组织机构改革。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有不同的实力,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回应方式都不尽相同。集团公司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一些组织机构是根据过去计划经济和原来组织管理模式所设立的,面对新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要消减一部分职能重叠的组织部门或机构。这些组织机构有的是垂直型的,至上而下到各个矿(公司),形成一级对一级,一个职能部门对一个职能部门,这就产生了各扫门前雪、相互推诿的弊端,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本加大。 “毒蛇啮指,壮士断腕”。在组织机构改革中,面临着机构负责人及人员的安置问题。面对改革,集团公司领导决策层要首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次要科学改革机构,合理、公平、公开地安置人员,最后要用制度性、原则性的领导工作艺术,真正做好组织机构中存在的难点。 〈三〉执行力的落实。执行力是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台湾著名学者汤明哲指出,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力,其余的30%靠运气(市场环境)。保罗 8226;托马斯和大卫 8226;伯恩在《执行力》一书中这样说道:“满街的咖啡店,惟有星巴克一支独秀;同是做pc,惟有戴尔独占熬头;都是做超市,惟有沃尔玛雄居零售业榜首,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则是各个企业的执行力的差异,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的企业无疑都是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部分职能地执行了规范,但执行不力,如各类人员岗位规范不够完善,各职能机构的职能不清,考核办法不具体等。还存在已有的规范没有执行,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或执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或人存在机械性执行因素,没有创新,不能主动地、自觉地、自发地工作。还有更甚为可怕的是:领导决策或安排的工作内容,个别领导干部,口是心非,摆资格,拿架子,执行不力,欠拖不办,令行不止等,给集团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创新工作带来难度,甚至一些执行不力的做法影响着一大批管理人员或很多员工。美国哈佛大学组织行为学詹姆斯教授对多名工人进行测试。他以一句精彩的话总结了这个实验结果:“士气等于三倍的生产率”。此话已经成为工商界的名言。人是执行力强与弱的最关键因素。 “治大国者,若烹小鱼”。对待执行力的难点,集团公司首先要以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培植各级管理人员的习惯和工作作风,改变墨守陈规的老观点和传统做法。其次,严格考核,落实兑现,认真监督执行力的贯彻情况;最后,对待贯彻执行力不到位的各级管理人员,作为企业领导者的第一反映就是考虑是否该换人调岗的必要。只有认真对待执行力,做好领导艺术中的“软硬”兼顾,才能提高精细化管理的运行实效。 四、集团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初探 集团公司自元月份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安全、生产、经营等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生产突飞猛进,经济效益大幅攀升,各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实施精细化管理,观念是前提。关键在于干部的工作作风是不是踏实,观念是不是转变。集团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广大员工积极投身于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科学的工作,也逐渐地形成了人人既 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又是考核者的精细理念。观念根植于管理创新之中,渗透于日常管理之中,融汇于生产经营之中。 各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特点,详细制定精细化管理细则,认真分解目标,措施严谨,方法科学,可操作性强。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各单位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补充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工作规范、管理体系图以及业务流程图等。通过细分考核目标,广大员工在动态管理中提高素质,各单位的管理水平才能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得到升华。 第一、界定职能,查找问题。各单位和部门要针对自身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查找相互之间存在的职能交叉、重叠和职能不清等问题,杜绝因职责不清而产生的推委扯皮现象。同时,要认真梳理集团公司及各矿(公司)的各种管理制度,消除因制度撞车而产生的管理盲区。集团公司可以以基础管理较好的矿井(公司)为起点,以提高效率,杜绝浪费,确保安全为目的,选择一家基层单位作为试点单位。查找问题的重点要放在对业务流程的优化上,看一看衔接是否合理,劳动组合是否合理,外部环境是否优化,以及人力资源、材料管理、工作时间、信息资源是不是得以充分利用等等,要认真分析,彻底解决工作中/:请记住我站域名/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 第二,优化工序流程和劳动组合,积极做好工序的闭合管理及生产力的合理配置。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指导原则,在试点矿井(公司)对工序流程的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实现成本控制、质量达标、生产目标、安全动态管理等戏剧性的再变化;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使一、二线人员和采掘队伍不断适应生产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生产现场的科学管理。在生产单位实行“7s”现场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培养悟性、重视安全;实行看板管理与定置管理、走巡管理的形式相结合。在工作现场及班前会议室、办公室等全面推行“7s”现场管理,亮化工作现场:在工作岗位、工作面、会议室,车间班组。在所有工作场所,设立目标管理看板,使每日工作任务、目标、质量等清晰可见;在基层区(科)室实施的定置管理,划定图板、牌,实行文明生产,由各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现场,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管理方法。通过这些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运用,各单位的生产现场才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才能营造出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第三,建立目标分解及考核激励体系。煤矿企业的生产现场很特殊,生产战线长,点多面广,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详细制定精细化管理的考核细则,认真分解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动态考核,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软化,真正体现定性标准化,定量数据化,考核绩效化的效果,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 在各矿井(公司)建立精细化管理“三帐”,在生产一线建立“三卡一帐一表”的目标分解及控制体系。“三帐”即:董事长(矿长)与副总经理(副矿长)建立生产总帐;副总经理(副矿长)与各分管单位建立目标分帐;各单位与班、队长建立目标明细帐;工作任务由年度分解到季度、月度、日,分解到总经理、副总经理、科(区)长、班队长。目标分解,落实责任,保证各岗位、各工种的工作有规划、有组织、有安排、有指标、有责任、有落实。在生产一线单位建立“三卡一帐一表”进行日清管理控制,实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三卡”即:茬对茬质量验收卡、工程质量验收卡、安全质量隐患自查(排查开工)卡,卡由各采区根据实际情况自制,由专人每班每日考核;“一帐”是各采区每位员工当天材料回收台帐,反映每位员工当天当班的材料节超、奖罚分数;“一表”是各采区员工的月结综合表,记载着每位员工当月每日的工作情况。通过“三卡一帐一表”及“三帐”对生产任务等方面记录,总评每名员工和管理人员每月的工作情况,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各矿井(公司)根据“三卡一帐一表”建立了“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绩效考核体系。“三工”并存,即根据员工当月的工作业绩、行为规范、成本消耗等情况,综合把员工划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每月评出优秀、不合格各五名员工。对优秀员工的收入给予上调,对不合格员工的收入适当调低。动态转换,即对员工的级别不固定,每月一变动。低级别的员工如有特别的、突出的贡献,可以在当月直接进入上一级别的档次;高级别的员工如当月出现较大错误、造成重大损失的,则直接转入下一级别的档次。连续三个月固定在不合格档次的员工,要停工参加学习。绩效考核,即对各矿井(公司)负责人及全体员工的浮动工资实行绩效挂钩考核。奖优罚劣,适当扣除最低级别员工的浮动工资,进行补贴最高级别员工的浮动工资,对等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在停工学习期间,不计算浮动工资,只发基本生活费。 第四,深化内部市场化管理,实行模拟市场成本核算。面对煤炭市场的新形势,集团公司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骄不躁,按照“管理有新理念,运作有新手段”的管理思路,强化管理,严抓细管,挖潜降耗、提高质量,积极开拓市场,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重点围绕降低成本费用做文章,推行全员、全过程的目标成本动态管理。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坚持勤俭办企的思想,在内部实行模拟市场成本核算,把各项成本费用分解,并且对材料的使用按采购价,对使用单位进行模拟核算,每月考核经营成本。比如:办公室的办公用品管理,每一种办公用品都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有材料费的单位,办公用品的费用也进入材料费,没有材料费的单位由办公室进行承包。研究探索对各矿、各采区的原煤生产也实行内部实行模拟市场核算,一级对一级核算,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第五、强化培训学习,增强职工意识。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各种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认真做好员工岗位标准化操作的培训工作,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灌输到各级管理干部和广大员工的思想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第七、采用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模式。第一,在辅助生产单位的生产现场以及机关职能科室可以开展“7s”管理活动。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培养悟性、重视安全。这种方法是在采用“5s”现场管理的基础上延伸“2s”的管理方法。其中:重视安全(safety):生产现场管理中员工在“5s”的基础上,不断地重视安全生产,建章立制,以检查、监督以及自查等形式,并开展各种安全生产实践活动,避免安全事故,使生产现场更具安全化、文明化、人性化,可以进一步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减少事故隐患;培养悟性(sence):“知性”与“悟性”是认识的初级和高级阶段。在生产现场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充分结合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活动,启发员工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培养员工创造新技术,拓宽思维能力,增强企业的技术革新能力,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及认真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充分利用人性 化管理,集思广益,求创新、求发展、求变革,能够发挥员工在企业技术革新中的群体优势。第二、jit准时生产制(justintime)。意思是“只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也是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的集合,并且从各个方面运用这些管理手段和方法来实现企业的基本目标。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运用这种管理模式,以质量管理iso9000体系规范生产行为,辅以6西格玛(sisigma)管理实现产品(服务)质量;才能达到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最终目标。第三、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adical)。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获得生产、质量、服务、成本等戏剧性的变化。这种管理模式可能对我们煤炭企业固有的管理格局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影响:①对组织机构的影响。bpr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减少多级多头管理机构;②team(流程团队)的重要地位。team(流程团队)可以是永久的,也可以是临时的,可以跨越许多部门。③对人事管理、考核以及薪酬制度的冲击力。整个业务流程的执行结果不是行政命令,而是量化的标准工作内容,人员的考核、薪酬的评定,对以官本位为基础的传统管理具有极大的冲击。④对管理方式的冲击。看全部、顾整体,业务流程再造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第四、6西格玛(sisigma)管理。西格玛(希腊字母σ)在统计学中常用来表达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标准差。6西格玛是一个衡量业务流程能力的尺度。它也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创始人之一金克拉夫(dr.steve.zinkgraf)最先在摩托罗拉试验这一管理工具。业务流程的6西格玛值表示该流程的实际结果相对于期望、平均或所要求结果的偏离程度,缺陷的概率不超过百万分之3.4。旨在持续改进业务流程,实现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质量改进流程,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降低缺陷率、加快产品(服务)开发、改善经营业绩、建设企业文化等措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实施上,要通过培训职责明确的“勇士champion”、“大黑带mbb”、“黑带bb”、“绿带gb”四级人员作为组织保障。辅以质量管理iso9000体系为管理内容及相关工作指标据以细化管理。第五、走巡管理。管理人员在生产现场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走动检查、指挥、协调、指导、评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业绩、工作情绪、安全隐患及“三违”现象、临时安排工作、处理突发事故、解决应急事件等。管理人员在深入生产现场时,要全面负责所走动区域的工作,对现场作业人员负责,对上一级领导负责,对下一级的接班人员负责。第六、定置管理。在生产现场实行定置管理,制定材料、物品、工具等存放管理制度,使各种材料、工具、物品等摆放有序、整齐划一,能够节约领、发料的时间,减少库存面积,降低库存成本。等等。 第八、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根本在制度,关键在领导,成败在考核。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长期、艰苦、细致、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在实践中,要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使管理在动态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在基本实施运用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一把手”工程,领导是关键,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认真计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各个利益相关单位,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精细化管理的成败在考核,没有严格的考核就难以取得成效。要建立运作的程序、流程和严密完整的考核平台,这个平台就是精细化管理办公室,要使各项目标任务都有严格的考核,决不可松懈,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总之,实行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煤炭企业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的巨大转变,推行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规范管理,严格考核,落实兑现,才能促进煤炭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才能使煤炭企业做强做大。 精细化管理论文:对班组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讨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在实施班组精细化管理,就是科学地控制具体的安全生产过程的细部,让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发挥最大化的低耗高效作用,达到目标、任务的落实,实现精品成果的企业经营目的。实现这一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尝试: 一、人员管理的精细化 在班组实施对员工精细化管理具体应该注意如下四点:1、民主管理,以理服人。有事要多同班组人员商量,征求班组人员的意见,征求班委会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搞一个人说了算。工作中出现了问题要主动地承担责任,靠上去帮助分析查找原因,要尊重职工,不以权势压人。2、注意沟通,以情感人。工作中有了矛盾,不要回避,要诚恳、耐心地去沟通交流,要注重团结那些对自己有过意见的同志,职工有了困难你要主动的、热心的帮助。3、要多注意发现优点,不要吝啬表扬。工作中不要只盯着职工的缺点,要注意发现优点,引导职工改正缺点。表扬是最不要成本的一种激励方法。4、要培养职工树立班组的集体观念。班组的收入、荣誉取决于班组的每个成员,要树立团队意识,团结一起干好工作。 二、工作安排的精细化 合理、准确地将每一个工作单元、工作日的具体工作量分配给每一位员工,是实现工作安排精细化的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工作任务计划有预知能力:1、安排工作的计划性。班组长安排工作时,事先要对每一项工作任务“胸有成竹”,对每一位员工的技能、体力、身体健康状况有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分工时,量才使用,量力而行,做到工作安排无遗漏,轻重分配恰当。2、安排工作的超前性。在日工作计划的基础上,还要有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这样,管理人员就会胸有全局,超前的工作计划将为日后具体工作精细安排赢得主动。3、安排工作的周密性。材料准备是否齐全、工具携带是否齐全、措施是否传达、影响现场工作的外部因素是否解决等,都是能否顺利开展工作、施工完好的保障需求。4、安排工作要量化。凡有量可计的工作,要有明确的数量计划,在做数量计划时,要估算每一个量化细部的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确保每一个工作过程的劳动力布局合理,不窝工、不过量。 三、安全管理的精细化 班组安全管理的精细化。重点内容在现场管理:1、无条件地给施工人员配备完善安全卫生设施,保障职工在遵章作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安全事故。2、机器、设备管理整洁,安全附件齐全,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3、班组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严格执行安全纪律、工艺要求、劳动纪律,各种原始记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4、材料、备件摆放整齐,各种工具器材实行定置化,做到物流有序,安全标志齐全,安全色标醒目。5、岗位工艺技术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安全技术规程齐全,班组有安全规章制度。6、班组在生产现场要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工作,及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处理生产中反映出的问题。 四、验收考核精细化 建立一套精细准确的验收考核标准,组织专门的验收和考核,是对职工工作量完成情况的终结评定或跟踪了解,是班组管理精细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质量验收制度,根据行业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编写制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精确检验施工技术、工作件的达标情况,并对检验的结果做出详细的检验记录,造册入表,登录备案。只有这样才能对职工的实践操作技能起到监督提高的作用,同时,在日后对职工收入进行经济考评时,也有据可凭。工作量大质优者高酬,反之,则低薪或处罚,职工会口服心也服。质量验收制度的精细化在于制定检验标准的准确、检验过程的精细、检验结果注册登记的详细。 总而言之,在基层生产班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工程,需要现场管理的班组长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又要有一套灵活的工作方法。同时,在班组施行精细化管理,还要依靠上一级的职能部门、策略部门及时地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淘汰过时的标准、制度,补充与时俱进的新标准、新制度。 精细化管理论文:对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精细化管理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构筑流程卓越型企业的需要。精细化管理不仅是我们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成为一个基业常青的百年老店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来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概念,主要出现在大规模工业制造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等产业中,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零缺陷”、“准时化生产”、“零库存”等都已经成为精细化管理的代名词,已被许多知名企业广泛应用,最著名的莫过于日本企业如索尼、丰田及美国的戴尔等。 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成本控制,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管理的精细化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把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 社会文化差异对精细化管理带来影响与制约。为什么国外能产生一批实现了“管理精细化”的著名企业,而中国就没有呢?归根到底,还是中国暂时还缺乏培育精细化企业的土壤。 “精细化”的背后,是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是一种上下一心追求极致的大众思维模式,它建立在“法制”的社会基础之上。在发达国家,民众普遍崇尚科学,爱较真,凡事希望能发现背后的规律与理论依据。 对我们企业而言,经营企业更多的是一门艺术,或者说,艺术的成分居多。在我国目前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管理要实现精细化,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一方面,缺乏推进精细化的管理者;另一方面,缺乏接受、实现精细化的员工,精细化的要求往往会被看成是“吹毛求疵”,因此也就难以落到实处。同样的原因,企业如不顾实际情况,在没有解决人的问题之前强行推管理精细化,必然会引发一些矛盾,最后也会偏离最初的设计目标。 我认为常见的“精细化陷阱”有下列几种: 数字陷阱:精细化更多的是要求数字说话,但沉溺于数字,往往会被数字假象所迷惑,而导致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决策并不是一个透明的过程,必然要建立在若干假设之上,这其中就包括对数字的假设,对数字背后的假设。同样的,企业决策往往面临的问题是数字太多,但数字的真实性、有效性问题突出,往往是一些相互矛盾的数字同时出现,如何取舍、如何平衡,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但真正要掌握这门艺术与科学却是难上加难,更多的时候是要依靠经验去判断,但这却是有违“精细化”的初衷的。 效率陷阱:为了追求精细化,往往一些可以跳跃的步骤就变成不可缺省,有时候这是好事,但凡事都有两方面,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精细化导致效率降低的极端现象出现。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精细化的“度”的把握上,还在于决策者的经验与知识,这又是偏离精细化的一个问题点。 执行陷阱:精细化的管理要落到实处,离不开人的执行。但很多时候,一些设计非常精良的精细化管理细则,却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其操作性设计得不尽合理,没有充分考虑执行人的反应。往往是执行人不愿意执行推进,怕麻烦,怕得罪人;而后者是能力不足,无法保障,等等,最后导致精细化管理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 要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学会规避精细化的陷阱。因此,企业的各级决策者必须清楚精细化需要掌握的度:数字的度、效率的度、执行的度。要一切皆可操作、可实现、可控制。精细化管理最大要旨,在于人的思维模式的转变,尤其对骨子里中庸之道当家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一个企业要推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向大家灌输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必要性、可实现性,从思想根源上培养大家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氛围。 其次,要着力培养人才。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更多的是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把对员工的工作要求更多地通过提高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固化到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之中。因此,要真正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职业人,通过人才的职业化实现管理流程的职业化、精细化、标准化。 再次,要通过考核、奖励、处罚等手段引导、培育、推进精细化管理。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大家管理精细化,但在考核方面、激励方面没有先行一步,与精细化接轨,就必然导致精细化落不到实处。 最后,要有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不能要求一步登天,而只能是步步为营,把精细化管理的迈进步伐夯实了,才能形成坚实的基础,才不会半途而废。 精细化管理论文:加强材料精细化管理避免铺张浪费建议书 今年以来,我矿材料费大幅上升,严重超计划指标;同时井下物资铺张浪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物资管理形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审时度势,加强管理,提升材料管理水平,杜绝铺张浪费。鉴于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过程控制与目标控制相结合,实行精细化管理。 (1)、实现两个“源头”的管理: 首先,把握好采购物资的源头,控制物资供应采购链的上游环节,牢牢把好物资价格、质量、数量、型号关,切实符合一线生产需求。 其次,把握好材料消耗的终端环节,搞好现场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杜绝材料铺张浪费现象。 (2)、实现过程控制,配送工作要做到位,做到家。 要避免物资流通中间环节的跑、冒、滴、漏,可采取设定目标,专人负责,分片包干,落实责任。材料配送到上井口以后,最好能跟踪落实到各用料现场,各采掘头面,落实到各单位、接收人,实行鉴单验收制,加大配送过程管理力度。如能争取基层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加强与各区队跟料员的沟通联系,对于我们做好物资配送,掌握中间供应环节应该是有益的。 (3)、加强服务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可在材料消耗量大的基层单位中,找一些责任心强,办事比较认真,又能较全面掌握该单位材料使情况的人员,比如:队长、书记、副队长、工长等有一定职务的,聘为物管中心的特约材料监督员。可制发一些聘任书,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物管中心在物资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出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的提出意见,或合理化建议。同时我们的物管人员要定期下基层走访调查,或采取打电话、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基层单位对材料供应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进一步完善管理,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及时地把各单位的不同声音反馈到我们物管中心,避免事态扩大化,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现场管理,设立材料管理“督查员”制度。 我们物管中心现在人力资源较为充沛,这是优势,最好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加强、充实井上、井下现场物资管理,和用料过程中的监督,加强对井下闲置物资、零星废旧物资的回收处理。这些工作可通过与我矿相关部门协调,争取理解、支持与配合,能争取矿上政策支持最好。比如同我矿企管中心开展合作,配合我矿青年物资监督岗的动作,在第一时间收到反馈信息,未雨绸缪,提前决策,以免被动。 建议在中心设立材料管理“督查员”,选派一批责任心比较强的人员深入井下现场,包战线、包区队、包巷道、包采掘头面;在地面则实行包工程项目、包工作区域等等,进行材料监督检查。充分利用物管中心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群体智慧,制定有效措施,层层分解指标,处处落实责任。发动全员参与管理,使人人身上有责任,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 精细化管理论文:森林公安局实施民警精细化管理考评办法 实行等级化管理打造一流队伍 ――会同县森林公安局实施民警精细化管理考评办法 近年来,我局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森林公安队伍,坚持以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依法治警为前提,以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战斗力为目的,以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全员目标管理为基本内容,通过对不同股所室、不同岗位民警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进行量化分解,记分考核,以分定等,兑现奖惩而建立的一种森林公安队伍管理新机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考评对象:全局在编在岗民警实行精细化管理考评。 二、考评机构:成立局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政委和纪检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成员。在政工室设立精细化管理办公室(简称精细办),负责日常考评工作,政工室主任兼精细办主任;办公室、政工室、刑侦股、森防股等主要负责人为精细办成员。 三、考评制度:坚持对每位民警的工作量实行日清、旬结、月考和年终考核制。月考评时间为当月1日至月底;月底公布考评得分,年考评时间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文来源:文秘站 // 四、考评原则:客观公正,平等公开;实事求是,按事考核,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全局统揽,部门负责。如股室所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不按原则进行考评,而是敷衍应付,经精细办查实后,分别扣该部门主要负责人当月考评分1分。 五、考评方法: 1、民警的考评方法:局精细办考评到局属各单位,再由各单位考评到每位民警;实行股(室)所长负责制,教导员具体负责实施考评。先由各单位进行自考,精细办每月从各单位抽查1—3人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如有一人低于该民警得分的,则该单位全体民警得分整体下降相应分值;复核分数高于该民警得分的,该民警得分以复核分为准。各单位每月5日前将考评结果上报局精细办。 2、局党组成员的考评方法:局长、政委的分值为局党组成员的平均值;其他局领导为其所分管部门总分的平均值。 3、队伍建设由局考评办进行考评,每月初公布上月的得分,业务工作的考评由各单位自行考核,按照工作任务完成的多少,根据本部门的考评细则将本部门民警按照四个档次打分,于每月5日前上报上月的考评情况到局考评办。 六、分值设置: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分别占40%、60%。局属各单位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内设若干岗位,并制定本部门的森林公安业务精细化考评办法,各岗位民警每月的业务工作基本分为10分,各岗位的加、减分实行封顶制,每月加、减分不得超过5分,年终总分按60分折算。队伍建设基本分每月10分,队伍建设全年设基本分40分,设加、减分项目,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七、考评结果的运用: 1、局里根据经济状况拿出不少于5万元的专门经费,年底按照精细化管理考评得分进行测算和核发奖金,民警每月得分累计相加为年终分,分值结果等于本人的年终奖金。年底按每位民警全年的分数总和,由局党组核定一、二、三、四档民警,其中一档民警30%,二档民警55%,三档民警10%,四档民警5%。 2、与评先评优、晋级晋升挂钩。年终评先评优、晋级晋升原则上在一档民警中评选。 八、实行一票否决制: 1、因违法违纪受到行政记大过或党内警告以上处分的; 2、违反《五条禁令》被公安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直接查处的; 3、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超生的; 4、因违法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我局通过上述考核机制,对评为先进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嘉奖、记功,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优秀民警,在入党、评先树优、晋职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基本合格民警和不合格民警实行重点管理,进行离岗培训,培训合格后试岗,试岗不称职的待岗。对较差单位的正职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被评为较差单位的正职要引咎辞职,副职一定时间内不予提拔。科学、公正、严明的考核管理,前所未有地激发了全局民警的紧迫感、责任感和积极性,形成了人人爱岗敬业、个个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 森林公安局实施民警精细化管理考评办法 精细化管理论文: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税收管理员 税源控管机制 [论文摘要]税收精细化管理,越来越成为加强税收征管的强有力的方式,税收管理员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本文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对税收管理员提出了要求,提出如何在税收征管中对纳税人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对在税收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税源精细化管理,是将精细化管理理论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权限和“信息化加专业化”的工作要求,结合征管业务重组和流程优化,在对纳税人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的特点,准确把握纳税人涉税信息及变动规律,明确税源管理内容和标准,细化监控指标,优化管理流程,合理设置岗位职责,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实现税源管理的“零缺陷”目标。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一、精细化管理中税收管理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及其重要性 针对目前经济税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税源监控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税源控管能力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致使“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主要体现在税源监控人员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不了解、税源底数不清、掌握信息失真,申报真实性难以得到及时准确的分析和控制等。 税收管理员是精细化管理中人的因素,是管理中的主体,是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活的灵魂,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制约、监督和考核,从根本上影响着精细化管理工作实践的成败。开发区国税局在认真研究精细化管理工作理论的基础上,从人本管理的理念出发,探索出了一条税源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新路。 二、税收管理员是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 1.对税收管理员的要求 一是增强管理主体的工作责任感。积极引导干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不断强化职责意识,认真做好每个岗位的工作,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坚决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事事、懈怠散漫的现象。 二是加强对管理主体的教育培训。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加大了对税收管理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在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税源管理干部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税收管理员集中学习了省局制定的关于税源精细化管理的若干制度(办法),熟悉了税源监控的内容、指标、方法及标准。加强了税收征管法、财务会计、稽查审计、计算机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了税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是实行能级管理。合理划分岗位级别,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等方式推行能级管理,科学测试和评定税源管理人员的能级,实行按能定岗、以岗定责,切实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税务干部选拔到税源管理岗位。深化劳动分配制度改革,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激发税务干部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工作主动性。 四是严格工作考核。对现有的税源管理考核指标进行了认真梳理,提高了考核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注重工作实绩,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能级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源管理过程控制,形成了科学的考核机制。对税收管理员工作的监督考评坚持了以人为本、公正公开、注重实效、奖惩兑现的原则。 坚持内外并举,通过设立举报箱、发放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让社会各界和纳税人评判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质量,增强监督考评的客观性、全面性、真实性。 坚持监督考评与效能监察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将监督考评结果与税收管理员评先树优、能级评定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对发现的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和执法过错及时移交有关部门追究相关税收管理员的责任。 2.税收管理员对纳税人的精细化管理 税收管理员专职承担税源监控管理任务,主要职责包括税源监控、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纳税服务等。税源监控方面:运用“信息化加专业化”的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采集、整理、比对、分析,对所有可能影响税收收入的源头进行监督控制。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税种及不同信用等级的纳税人,实施动态分类管理,全面准确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核算情况和涉税信息变动规律,堵塞税收漏洞,引导纳税遵从,突出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税收管理员有 计划地对辖区进行巡察,充分利用外部信息管理系统比对信息或通过其他信息渠道发现漏征漏管户线索,对查找到的督促其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罚建议。 对申请领购发票的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初步核定其用票种类、领购方式(批量供应、交旧领新罐}旧领新)等,报经有关部门或负责人审批后反馈给办税服务厅。加强对纳税人使用、取得、保管、缴销发票情况的监控管理,督促用票单位和个人建立逐笔开具发票制度,加强对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销售、交通运输、海关完税凭证等发票的监控管理,把发票控管与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结合起来,认真审核确认生产经营行为的真实性,及时比对纳税情况,堵塞几种发票在抵扣税款方面的漏洞。 实行动态监控,切实做好防伪税控系统、税控收款机、税控加油机等税控器具推广应用的监控管理工作和申报数据与税控数据的核对、记录工作。 定期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实地了解情况,全面准确掌握其生产工艺、设备、产品、原料、销售、库存、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状况和成本、价格、利润等财务情况,通过对纳税人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的纵向比对、同行业纳税人涉税指标的横向比对、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账面记录情况的账实比对,及时取得动态监控数据,找出影响税负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税负变化趋势。 建立了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台账,积累重点税源企业档案资料,做好重点税源企业年度税收计划的编制和落实,实时监控税源变动,定期编写上报重点税源调查分析、预测报告。 纳税评估方面:每一纳税申报期结束后,充分利用“一户式”纳税信息资料管理系统,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行业指标的横向分析和历史指标的纵向分析,对所辖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初步判断,并有重点地对零负申报、低于各税种警戒指标、领购发票数量增幅较大而应税收入计税依据和应交税金增幅不大、票表稽核有偷漏税嫌疑以及日常征管发现有疑点的纳税人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纳税评估对象。 对纳税评估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如计算填写、政策理解等非主观性质差错,可约谈纳税人。通过约谈进行必要的提示与辅导,引导纳税人自行纠正差错,在申报纳税期限内的,根据税法有关规定免予处罚。对纳税评估发现需要进一步核实的问题,可下户做进一步调查核实,调查核实的过程和结果要进行记录。 日常检查方面:针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某一纳税环节或某一方面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等不涉及立案检查与系统审计。认真搞好纳税服务方面,做好对所辖纳税人的税法宣传工作,对新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及有关规定,及时宣传到每一户纳税人,并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纳税意识相对薄弱的纳税人进行重点宣传和讲解。 三、管理主体精细化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发挥信息化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建立起规范高效的税源控管机制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税源监控中的应用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切实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要充分采集税源的基础资料。积极筹建“一户式”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实现税源情况“一网通”;三是要加快信息数据的处理。及时淘汰、更新垃圾数据,最大限度的提高数据信息的增值利用。 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岗责体系 一是要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保证税源监控岗位人员“不缺位”;二是对税收管理员队伍不断优化组合。挑选业务骨干不断充实到税收管理员队伍中。三是不断对税收管理员队伍进行“充电”,加大培训力度。 同时,建立起合理的岗位体系。因事设岗,因岗配置人员。将涉及税收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细化、固化,确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并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岗位和人员,对确实难以量化的要抓住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选准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 3.增加执法透明度,加大对税收管理员的监督考核力度 税源管理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也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仅靠本部门的力量显的力不从心,依靠社会力量对税收管理员监督是必然要求,也因此必须增加执法的透明度,切实杜绝税收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这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的需要。将税源监控由单一的税务机关管理向社会化管理扩展,有利于增强监控的公正性、公开性和透明度。 执法中加大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充分依托信息技术,采取人机结合的多种手段,实现对整个税源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和自动化考核,强化过程管理、数字监控,及时地发现和解决税收管理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监督考核的质量和效率。 精细化管理论文:有关医院成本会计的精细化管理的探讨 一、前言 医院的成本会计对象主要指医院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动态。医院的成本会计所包含的工作是成本管理的基础。这项工作具有综合性高,复杂度大等特点,它是促进医院内部经济管理和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增强医院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当前医院成本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的管理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尚未发展成熟,目前我国只有少部分的医院在进行成本会计管理工作。因为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的约束,医院成本的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和成本意识较淡薄 我国医院大部分是公立医院,因为有政府的保障,很多公立医院在经济市场中容易失去对自身正确的定位,造成医院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不能积极地建立起完善的成本会计管理制度。导致成本管理工作不能做到位,例如医院相关管理观念落后,固守传统的管理模式,忽略成本控制,盲目创收,造成医疗成本快速增加的不正常现象。另外,有一些医院在管理理念上出现偏差,认为成本会计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与其他部门无关。这间接导致医院其他职工缺乏降低成本的意识,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二)成本会计方法存在缺陷,无法提供管理决策信息 目前,医院过多地关注医院或者部门损益的算计,把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搁置不理,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当前的医疗服务机构。这种成本与收益不匹配的管理方式,不但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又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医院的名誉。由于该种成本会计制度是重成本计算结果轻过程,因而对导致成本变化的原因未能深究,资源的使用、配置等也不能考察,使得错误的管理方式、程序得不到纠正,这样容易造成医院内部的利益纷争,给医务人员造成的诸多不良影响,让他们无法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 (三)医院成本控制手段落后,缺乏科学的方法体系 医院服务面涉及宽广,专业分工明细,成本核算数据庞大繁复,这对医院的成本会计工作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正是因为医院成本核算的数据庞大繁复,它无法像工业企业成本或商业成本那样迅速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方法体系,这样最不利于成本数据的核算。此外在成本核算的方法上,目前实行的多是事后核算,这种核算方式主要能反映医院营运中的成本耗费情况,根本不能解决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得不到处理,同样的问题可能还会发生。现代经济形势要求会计工作不仅是反映当前问题,更应强调的是建立科学的方法体系,对成本进行预测、评估和风险的控制,但现行的成本核算显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 (四)医院成本会计缺乏一套专业详细的会计电脑系统设备 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医院的会计数据和档案可能整理得很混乱,不便于查看,同时,医院的成本会计电算化应用不熟练,仅仅会几个基本的会计系统程序,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实现医院成本会计的精细化管理办法 (一)完善医院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医院全员的成本意识 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可以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要求,这要求建立和完善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责任制,明确成本会计管理的权责利,实施全面、全员以及全过程的管理成本,医院全员都提高成本意识;其次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要严格选进,实施择优聘用、公开竞争的上岗制度。最重要的一点是完善激励机制,把绩效工资与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医院经济效益以及个人的工作效率相结合,这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积极性。此外,成本会计人员除了懂得会计和财务知识,还要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学习新的业务操作方法,发挥出成本会计应有的预测、决策以及控制的能力,借此推动医院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施。 (二)优化传统记账手段,推进成本会计实现电算化 当下,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的首要工作是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这也是推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基础。医院要大力支持购进先进的、适合的信息处理系统,利用电算化逐渐取代手工核算,将人事、财会等多个子系统合成一个高效率的信息管理系统,在逐步将快会计电算化推向核算管理转变,为成本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 (三)借鉴有效的成本会计管理办法 医院的成本会计可借鉴企业长期积累下来的成功的成本会计经验,例如全方位质量管理、作业成本法以及价值链分析法等。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分析法的管理思路主要通过减少一些非增值的作业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医院要实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需要从质量角度采取进行成本降低办法,亦即是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去获得最大收益,因此,医院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要求设计合适的服务产品,借此举令患者就诊满意,从而 降低出现医患纠纷的频率,把资源用在其他地方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四)开展成本预测,掌握未来成本水平及变动趋势 为遏制医疗成本的快速增长,医院要对各种卫生用具、材料实行定额消耗管理,办公费用实行包干,各科业务限定费用等策略,这样使消耗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采购材料药品实行招标,限量库存,这样能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此外,医院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进新的诊断治疗手段以及开展大型基建项目之前,要对此进行效益可行性分析研究,对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成本评价指标与成本预测都要进行对比分析,进行预投资效益监察。 四、结束语 成本会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计岗位,它的工作能体现出医院成本及耗费状况。成本会计管理要进行各种反复琐碎的工作,而且要跟上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实现医院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成本会计需要掌握各种会计知识和成本会计管理技能,并具备使用现代化工具开展经济核算的能力。 精细化管理论文:基层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初探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变粗放经营的管理模式,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制定有效的工作制度,充分调动各个岗位和每位员工在经营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内部凝结成对外竞争合力。因此,探索基层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银行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的业务创新能力日渐增强,经营规模日益增大,更需要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是银行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是把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从而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建立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二)精细化管理与粗放管理的区别。一是管理形式不同。精细化管理通过细分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对决策、控制、考核过程进行精确量化的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按绩效取酬的分配原则,大多表现为定量管理。而粗放管理只能提出整体工作目标,对实现这个目标并无法进行科学计划、有效激励,其分配形式体现的是经营管理的“大锅饭”,常常表现为定性管理。二是管理效果不同。精细化管理过程的紧密性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能有效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内动力。而粗放式管理,由于管理过程的松散性和分配的不合理性,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则很难做到精确计算和精确考核,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其工作效果就大打折扣。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市场竞争和严格的外部监管的需要。经济全球一体化,促进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已呈多元化并上升到更高层次。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这在客观上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进行管理模式的彻底变革。此外,严格、规范的外部监管,是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自控能力,实现安全、有效经营的外部条件。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改变粗放管理的模式,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实现向精细管理的过渡。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经营效益的需要。银行的最终经营目标是实现效益最大化,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银行最终效益的获得。银行为了获取最大收益,需要准确的数字来衡量经营状况,如资产回报率、业务收入、经营成本和利润都需要依靠精细化管理来实现,粗放型管理则无法达到这些要求。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做强银行的需要。一个银行能否最终强大,最根本的是看其管理上的优劣。银行要保持业务领先和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科学系统的分解落实,更需要通过精细管理和提升执行能力来支撑。市场竞争的层次和内涵决定了单凭经验管理已不能适应市场要求,严峻的市场形势要求银行必须创新管理方式。如果银行延续粗放型的管理方式,问题会越聚越多,最后陷入困境,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三、基层银行应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基本涵盖了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对于基层经营行而言,可以考虑在市场营销、流程优化、强化内控、细化成本、资源配置、员工管理六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细分客户市场,加强客户营销。由于各地客户群体的生产规模、经营性质、管理水平、信用程度、产品市场前景等各不相同。对于这些不同水平的客户,必须加以细分,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客户群,采取不同的策略,量身定做不同的营销方案,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实施差异化和个性化营销。客户营销人员要走进市场、走进企业,仔细观察客户的经营,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 (二)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效率是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因此,能不能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及时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客户抓住商机,成为银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就要求基层银行要站在客户角度看待问题,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争取竞争主动权。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种类的贷款及客户,简化不必要的操作流程,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增强调查、审查、审批的科学性,提高运作的科技含量。对存款和结算客户要根据业务性质、业务量的大小、业务发生的频率分别设计服务手段和流程。 (三)完善内控体系,严格防范风险。根据当前的业务经营特点和资源配置状况,完善富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柜台业务、守押工作、计算机安全等要全面梳理业务和管理流程,找出关键控制点,针对每一控制点,制定控制办法、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责、责任追究办法等措施。树立全员、全程内控理念,建立前、中、后台分工制约机制,明确各部门内控职责,将责任分解到人,建立起清晰的追踪路径。针对每一户贷款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信贷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针对不同的客户信用等级、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区域,实行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在逐步化解存量不良资产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新增信贷风险的产生。 (四)细化成本约束,提高经营效益。按照建立节约型银行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对每一费用项目,要从合理性和必要性思考,把费用分解到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将费用支出和经营收入结合起来,尽可能压缩一切非必要开支。同时要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制度,加强成本控制考核,提高经营效益。 (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约水平。以集约经营为思维方向,根据不同经营行所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仔细分析所在地的金融、工商业、居民等经营要素,把物理网点和自助设备合理分布在最合适的区位,并突出其经营特色和个性,实现客户群体稳定成长。 (六)推行分配改革,实现有效激励。在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工作责任细分的基础上,探索制定每项业务合理的计价分配办法;对从事事务性质和机关工作的岗位,也要制定出台具体可行的工作标准,以推动每个岗位的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七)尊重员工个性,发挥员工专长。充分了解员工的知识结构、气质、特长和爱好,并以此安排员工的岗位和工作,合理组合工作团队,为青年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从而最大限 度地发挥员工个人才干,实现团队和个体互补的最优化。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小学语文人格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一、研究的背景 落实“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人格培养相结合,融合中西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培养少年儿童友善、谦让、诚信、忍耐、忠孝等良好品格,提高他们的文化品质,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小学人格教育理论体系,重塑民族道德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保证国家文化安全。 二、研究的意义 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实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解决学生人格缺陷问题的客观要求。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开展健康人格培养,是历史和现实需要。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人格与校本课程构建的关系,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塑造学生自身健康人格的可行性和可能达成度。 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 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方式、方法。 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体系。 四、研究的内容 1.课前――蒙学诵读 每班发放一份诵读材料,贴到班里合适的位置。学生要自行准备诵读材料,做到人手一份。每班选出一名古文领读员,通过培训后带领本班学生进行诵读。 每天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后2分钟、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诵读,保证学生全员参与。诵读分为四个阶段: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分章节,逐段朗读背诵。连段成篇全文背诵。可以跨年级背诵篇目。 2.课上――书法教育 面向全体,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加强书法教育科研力度。成立“研究组―年级教研组―全校师生”三级研究网络。 落实书法教学内容安排。每班每周一节书法课:一二年级,练习用铅笔写正楷字;三四年级,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五六年级,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逐步提高临摹能力。 3.节日――诗歌创作 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四个传统节日,开展以《春日物语》《夏日欢歌》《秋日雅曲》《冬日清韵》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走进传统文化、走进大自然,看自己所爱看、想自己所乐想、写自己所愿写。 五、研究的结论 1.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拓宽了国家课程的广度。 2.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加深了学生的精神积淀。 3.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 4.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以语文学科为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程特点、作业改革以及对小学生的人格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不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传统文化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好的作业也不仅局限于抄抄写写,生活化、实践化、大众化的作业才是学生最需要的。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汇文实验学校小学部)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的教学传统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实施的确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和理念,但对于传统教学的取舍保留众说纷纭。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是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基础,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完全切分,只会是无缘之木、无源之水。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传统;传承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航船勇往向前,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思想的启迪下,小学语文教学别开生面、焕发出新的容光。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法学法上都有新的革新,牢牢把握了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具时代特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如何深化改革,最大化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另寻新途。在现有的新课改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少教师发现一味地摒弃传统教学中可借鉴的、可继承的和可发扬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对于新课改是重大的损失。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毕竟经过时间的检验,在发展中积淀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并不是一无是处,全是糟粕,我们应该坚持“在批判中继承”的精神,实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将优秀的传统教学经验、成果带到新课改中去,新旧相促,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小学语文教改的新征途。下面,我将通过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传统优秀教学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和推动。 一、重新关注“知人论世”对学生认识理解新课的启迪、引领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过新课改的洗礼,彻彻底底换了一番新面貌,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在教学中拿捏的恰到好处,教学掌控得到了有的放矢,同时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但是在新课中,关于作品背景和作家的介绍往往是一笔带过,不做停留。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新课往往首先要“知人论世”,先了解、甚至掌握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重要的还需要学生记忆,而新课改后,这一环节明显被人为的抛弃了。新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这部分内容多是学生在导学案中自主了解。其实,经过教学实践发现,“知人论世”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有必要存在,需要教师的点拨和说明,在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对这部分稍加改进就能够适应新课改,并且发挥其传统优势。在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知人论世”可以根据课文具体情况处理,继承传统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一番革新,做到古为今用。教师在“知人论世”时,可以不采用篇篇在开头出现的惯例,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引出,要注意内容与课文的相关性和内容容量的大小,还要展示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的资料信息,并且不宜太多,把握拓展知识内容的多寡。“知人论世”对于小学生积累语文常识、学习和了解著名作家作品、把握时代相关的知识资料无疑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以读引领学生感受情感,注意把握学生的学情规律 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拥有大把的时间交流、讨论,教师也过分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企图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较高的全面语文素养的能力。新课改如春风般给小学语文课堂增添了欢声笑语,学生更加活跃、愉悦地学习,教学活动异彩纷呈,这是传统教学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但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甚至是拔高对学习要求的趋势。小学语文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语文,能够掌握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交际等,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于基础的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有向初中语文教学靠拢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不能有效掌握教学规律,不注重学生学情等因素,小学语文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语文之美,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意识,因此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大部分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可读性强。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深谙学生读的重要性,尤其体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作用,这是古人读书之法的要义一直流传在语文教学中,所以不应该弃之不用。朗读可以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可以较好地集中其注意力,同时朗读可带动学生各种感官的运用,促进学生的思考。在朗读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逐步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之美,并且朗读也是帮助学生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朗读回归其中,以读带教,以读促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感受语文。 三、严格书写,规范书写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学和学习受科技的益处,有了极大的便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学生学习更加的方便、快捷,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学生的书写越来越不规范,字写的越来越丑,提笔忘字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学生通过各种打字工具逐渐丧失了手写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这一现象,传承我国悠久的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汉字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笔顺笔画,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美,教师自身该做好表率,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板书,引导学生动手写。 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方法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一旦小学阶段出现问题,那么到初中甚至高中便很难纠正,愈加让学生产生排斥和厌恶。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书写是极为重要的,汉字是我国文化特有的,堪称国粹,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理解中华文化的一块敲门砖,试想,一旦学生连汉字都不能够正确书写,那么如何能够通过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通过汉字中的文化底蕴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对汉字产生好感和兴趣,从而自觉学习书写技能。 总之,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传承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知人论世、朗读、书写这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能够让优秀的传统教学与新课改精神交相呼应,共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迈向一个新的台阶。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应该把目光转向传统中,去寻找到一些传统优秀给养,为新课改注入新的血液。如何将优秀的语文教学传统与新课改紧密的契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化,还需要教师做出极大的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还有知识小抢答……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内容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经过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择其精华的筛选重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重新散发出魅力,与当下的儿童发生了美好的相遇、心灵的交融。我们还将此类读书推荐课刻录成光盘,与更多的老师交流、分享。 三、 微课程研发,让传统文化资源丰沛 汉字看起来是符号,其实是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如果将汉字文化作为一个微课程来进行研发,利用平时的语文课、社团活动课等阵地渗透实施,定能让汉字散发应有的魅力。 【案例】《“如诗如画的汉字”微课程》教学片段 师: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猜猜这幅画表示的是哪个汉字。(出示,如下图)别急,我们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猜,然后再合起来想一想。 寒,会意字。细看其古文字:宀表示房屋,房屋内有四个中(草)字,草中有一人,人下是(冰)。房屋内的一个人睡在草窝里,双脚冰冷,所以是“寒”。这是古代穷人生活的生动写照,引申指贫穷。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里,“寒士”就是指贫苦的读书人。形近字:寨、塞、赛等。 生:宝盖头表示房屋。 生:房屋内有四个草字,草中好像有一个人,下面还有两点。 师:两点就是冰。把这些意思合起来,想一想。 生:房屋内的一个人睡在草窝里,双脚冰冷,这个字表示冷的意思,而且是宝盖头的,所以,我猜是“寒”字。 师:恭喜你,猜对了!(掌声) 师:大诗人杜甫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出示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意思是说我多么想拥有千万间的屋舍,让天下穷苦的读书人都能在此安心快乐地读书啊!这个“寒”字,是古代穷人生活的生动写照。所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 当然,研发此类传统文化微课程,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阅读、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筛选、整合、设计,这对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有利途径。 (作者单位:海门市通源小学) 看某电视节目,有位主持人介绍一位女名人说:“这是一位女中巾帼。”弄得观众和被介绍者都很尴尬――难道还会有男中“巾帼”吗? “巾”,是用来擦抹或包裹、缠束、覆盖东西的小块纺织品,如手巾、围巾、枕巾之类;“帼”,是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的珍贵首饰。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宽大似冠,内衬金属丝套,外裱黑色缯帛或彩色长巾的饰物。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这种巾式的头饰就叫作“巾帼”。巾帼种类繁多,色彩各异: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到了汉代,才为妇女专用。后来巾帼便被引申为女子的代称,修辞学上称之为“借代”。 有一出著名的三国戏:诸葛亮出斜谷向司马懿挑战,但后者避而不出,诸葛亮便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以示羞辱。明代沉Z《义侠记・征途》:“须髯辈,巾帼情,人间羞杀丈夫称。”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二班》:“媪亦以陶底宰茫谈饮俱豪,不类巾帼。”……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但作为女流的借代,在“巾帼”面前,国人总是掩饰不住男尊女卑的“大男子”心态。 直到近代,情势才起了巨大的变化。董必武在《武昌东湖九女墩诗》中写道:“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帼英雄著义声。”现在,“巾帼”已经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对那些有豪气、有担当、大胆创新、卓有建树的女强人,人们都由衷赞叹,称其为“巾帼英雄”。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汇聚着先人们的智慧,是我国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语文作为小学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实现进一步的弘扬发展。文章主要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国民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留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院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 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例如:李绅的《锄禾》一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怀念;王安石的《泊般瓜洲》一诗中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谊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等等。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 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 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 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总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改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做一名优秀小学语文教师 摘 要:一个能力高的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表现是怎样的呢?体现在教学上,教师与众不同,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对学生有启发,非常敬业也就是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教学),等等。体现在育人上,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爱,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不让学生难堪,经常对学生微笑,从不对学生大喊大叫,等等。相反,学生不喜欢的教师所具有的品质正好和学生喜欢的教师相反。 关键词:评价标准;教育能力;积极影响;尊重 选择了教师这一伟大而光荣的职业,我终身无悔。并且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应该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在此,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么多年来自己的教育经验,以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那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呢?我想首先应该搞清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教师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应该由谁来评价?这好像不是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可能都会说,优秀与否自然不是我们教师自己来做出评定的,而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所在的学校领导来评价的。这可能是大多数优秀教师产生的途径,但我今天要讲的标准则不是这样的,评价的主体也不是这些人。那教师优秀与否,到底有谁说了算呢?我们自然不能忽视一个广大的受众群体,那就是我们所教的学生。我们很多教师为了评上优秀教师,千方百计找各种关系,而恰恰忽略了我们学生的感受,君不见多少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空戴着一定优秀教师的帽子。一名优秀教师如果连自己所教的学生都不认可的话,这样的优秀应该是大打折扣的,甚至根本上是名不符实的。而这样的现实却存在着,这说明我们的评优体系出了问题。很多单位一评优秀之类的荣誉称号时就向一些学校的干部倾斜,很多人连基本的课堂教学怎么搞好都弄不懂,就成了优秀教师,这真正应了那句“说你优秀你就优秀,不优秀也优秀;说你不优秀就不优秀,优秀也不优秀”。从内心来讲,我想这样的评价体系必须要不断完善,必须在优秀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加入学生评价的部分,并且占相当大的比重才是合理的。不知各位同行是否赞同?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想再来谈如何做一个经得起学生评价的优秀教师。 一、提高教育能力,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前提条件 我曾对我校多届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你最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的?结果出乎意料,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提出自己喜欢的教师是学历有多高。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历高并不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必要条件。学生喜欢的是能力高的教师,这里的能力是教育能力,即教书育人的能力,可以分为教书的能力和育人的能力。一个能力高的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表现是怎样的呢?体现在教学上,教师与众不同,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对学生有启发,非常敬业也就是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教学),等等。体现在育人上,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爱,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不让学生难堪,经常对学生微笑,从不对学生大喊大叫,等等。相反,学生不喜欢的教师所具有的品质正好和学生喜欢的教师相反。这个调查结果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告诉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二、给学生以积极影响,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重要条件 教师这一职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总是能够给学生以影响。这里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是潜移默化的。多年前的一个学生来看我,我问她现在在做什么?她说在做幼儿教师。并且,她透露了一个秘密,之所以选择做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就是因为小时候跟我上过学,深受我的影响。我遍寻自己的记忆以求自己是如何影响这个学生的,竟然无果。她自己告诉我,就是因为小时候做我的学生时,感受到当教师的风采,就当是立下小小的志向,长大后也要向老师一样做一名教师,去影响自己的学生。这让我想起一首歌《好大一棵树》。可见,我们教师的影响力是永久的,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种影响力会在什么时候消散。又如,我在参加一个同学聚会时,听一个同学讲起他上初中的时候,有个教师对他特别不好,以致学生十分反感这个教师,经常想方设法地去捉弄这个教师,最出格的一次是往教师的宿舍的锁眼里抹粪便。当然,这个同学的做法我不敢恭维,但是从这样的事情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坏的影响,要不也不会让学生如此恨他。通过这一反一正两个例子,我想告诉大家,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们以积极影响,才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重要条件。 三、尊重每一个学生,是获得学生肯定评价的关键因素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所教的学生千差万别,没有任何两个学生会是完全相同的。表现在学习上,就总会有成绩优秀的,成绩中等的,成绩一般的,还有成绩比价差的。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一定要注意,我们绝对不能用学习成绩这样的一条标准来衡量学生,我们必须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无论他的成绩是多么的优秀,或是他的成绩是多么的糟糕。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棍棒下或许就有牛顿,抑或是爱因斯坦。多年来,我一直秉持这样的教学理念和为人宗旨,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成绩的好坏只能代表着一时的学习效果,并不能代表着学生的终身和未来。看看我们的周围吧,上学时学习一般的,后来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的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或许是更为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谁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因为获得学生的肯定评价才是成为优秀教师最基本的条件。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汇聚着先人们的智慧,是我国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语文作为小学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实现进一步的弘扬发展。文章主要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国民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流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1]。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学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对策研究 2.1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如《鲁本的秘密》一文,课文讲了鲁本作了很大的努力,攒钱为母亲买胸针的事,可教育学生应孝敬父母;教学《詹天佑》一文时,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为了争取修筑权,为了给自己的祖国争一口气,他不畏强权,严肃的工作态度和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以及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一文,讲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可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以及唐诗宋词等,教学中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2]。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也可以借助黔西南州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如贞丰县"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兴仁县"八月八"苗族风情节为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和风情节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总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3.结语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改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希望学生能够赢在起跑线。小学阶段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因此学生能否对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打好基础,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优秀教师 有效性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打造一支优秀的小学教师队伍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希望学生能够赢在起跑线。小学阶段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因此学生能否对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打好基础,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展开论述。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在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先应该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责任感,教师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在提升教师的职业责任感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教师体会到教师职业的伟大性与重要性。同时,教师要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不仅是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更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并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教师明白了身负的重任,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教师还要明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伟大性。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教师只有在“今天”对其进行有效培养,才能使学生更加茁壮的成长,成长为“明天”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教师要学会微笑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微笑十分重要。微笑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爱与温暖;微笑能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够意识到微笑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教师也是社会人,也会受到社会上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受到一些负面因素影响时,可能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失去微笑,甚至教师的情绪会难以控制。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微笑。本人认为为了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微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教师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更要能够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身不良的情绪影响学生,对学生好的表现及时给予微笑。 微笑看似简单,实际上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学生表现良好时教师应该给予微笑,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依然要给予微笑,这种微笑是鼓励的微笑,能够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动力。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微笑,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管是想要全面的了解学生还是想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有效的进行沟通与交流都十分重要。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与都能够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然而依然存在一些沟通与交流不充分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该学习一些有效的沟通方法与技巧。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与小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掌握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先应该从理论上学习与小学生有效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方法,并在理论的指导下积极的进行实践。其次,在师生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的频率较低,教师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已经成为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提高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 在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十分关键,毕竟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接受。就目前的小学教学而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有效助手。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新课改过程中受到了高度重视,提出了很多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并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讲授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性,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管是处于哪一教学水平的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保驾护航。 五、提高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会大大提升学生以后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一旦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兴趣,不仅无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而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否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总之教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多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直都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绍了几种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作出不断的努力,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课改下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在人的一生当中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它是启蒙者,也是引路人.他的教导有是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走向.本文就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提出了一些作者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工程师;启蒙者;引路人;素质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知识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知识观来说,则包括言语知识和言语行为知识。统而言之,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主要体现。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博学多才的 语文学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文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可能出现在语文课本中,所以语文是博大精深的,这一学科特点就决定了语文老师必须博学多才。我们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把这些庞杂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传授给学生。我们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文老师越越博学,越有才,学生就越喜欢你的课。如果你只知道照本宣科,考什么讲什么学生就会非常反感语文这门学科的。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加强阅读,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不然我们会越来越局限在一座知识的孤岛上面,很难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我们。 2.优秀的语文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3.优秀的语文, 较高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语文素质的高低主要表现在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高低上。能读懂文章、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这就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自己首先要具备较高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对教师而言,阅读能力的高低,决不仅仅停留在解答几个思考题的层面上,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教师这样去指导学生的阅读也肯定是机械呆板的、索然无味的。 教师的阅读能力,在于对文本的深层次把握,在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内在美。而真正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方法和思路,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辩证地汲取个人所需、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必须勤于阅读、善于阅读。否则,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很难实现。同样,写作也是如此 。教师具备了较高的写作能力,就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最有力、最有针对性的指导效果。教师具备了较高的写作能力,他的"下水作文"就是学生作文的最好示范。它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近距离获得了一个学习的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要比任何一种优秀作文集的效果来得更快、更好。 4.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激情,意识等 语文教师要有"语文味":丰富的感情,饱满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生动的课堂教学。因为有激情,教师的眼里就会流露出对语文的爱,对学生的爱,工作就会精力充沛,教学就会富有创造性。因为激情,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就成了一个兴奋源,感染着学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的活跃和学习亢奋状态的持续,才能实现高效课堂。语文就是由一堆堆细节组成的,教师要有责任意识,关注语文细节:写字的姿势、看书的距离、写字时哪一横短?哪一横长?读书时那一句抑?哪一句扬……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和耐心对待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掌握扎实严谨的语文知识。 5.优秀的语文教师,学校要为语文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 现在大多校长不愿把钱花在教师技能提高上,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学校甚至连一份教育报纸都没有,连一本教育刊物都没定,小学就更不用说。业务学习只是常规工作的布置。 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是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祟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创新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活想像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教师学生的榜样,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使学生在人格和知识以及能力方面效仿的楷模,正值新课程改革之际,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致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知道语文是其他各科的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学好语文就等于锻炼了,因而就要具备以上素质。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摘 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关键词:和谐;激发;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内心是非常自豪的,自己十年寒窗,能走上自己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内心的喜悦只有自己知道,从走上三尺讲台那一刻,我发誓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勤勤恳恳的干好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生存能力的人。我们是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普通而又充满希望的人---我们的学生。他们是那么天真、活泼、可爱,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憧憬。日升日落,冬去春来,一天天,一年年,在与我们的对话和交流中,他们求知、立志、成长,慢慢成长为独立的个体,成为家庭的支柱,成为社会的栋梁。 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因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基础如果打不牢,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虽然任教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深感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班里比较优秀的学生,不是老师给开小灶,而是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反,班里比较差一点的学生,不是他们不如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习惯较差,积年累月,成绩越来越差。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二、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为了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自己采用的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微笑。上课前,一个轻松的微笑,就定好了这节课的基调。课上,一种鼓励的微笑,激发孩子探究知识的兴趣。学生回答错了,一个鼓励的微笑,会给孩子从新举手的动力。所以,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微笑。 2、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3、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面对同样的学生,面对同样的教学资源,为什么教师的教学效果会不一样呢?那就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决定的。我虽然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对此深有体会。在课堂上,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利用每一个细节去为自己的课堂服务,收放自如,有时候,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学生放的太松,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把学生收的太紧,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自己要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新知。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家长盲目的跟风。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不顾孩子的兴趣,盲目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孩子也从此失去了休息的时间,失去了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所拥有的快乐,从而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经常和学生们谈心,多与他们沟通,全方面的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个体差异,学生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只拿成绩就决定孩子的好坏。我们要全方面的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总之,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良心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用心教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早日实现提出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曾涌现出无数的优秀教师,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其次,对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出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 优秀教师是优质教育的精髓,优秀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教育系统内最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是影响和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时展和教育改革呼唤能够胜任教师职位的优秀教师大量诞生和快速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概述 1.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特指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扩充的过程,是其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和成熟的过程,是语文教师作为个体专业发展的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创造的循环过程。 2.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条件 (1)以学科专业知识强骨干。学者们普遍认为,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她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而言,可以将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从本体性知识(语文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三方面来把握。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做到:在阅读中学习,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写作中沉淀,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在进修中提升,进修可以学习教育研究理论,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自身专业的成长。 (2)以课堂教学艺术展双翼。课堂是教师展翅翱翔的天空,教学艺术就是教师的双翼。教师的人生重心在课堂,教师的天地在孩子中间,他们的才情、智慧和理想,都集中地显现在三尺讲台之上。优秀教师强调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剖析,强调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程资源的积累与整合,力求给学生一种终极关怀,“既给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底子,又要打好精神发展的底子”。 (3)以教育教学思想塑灵魂。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谈教学的个性是没有意义的。优秀教师在教学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视角。他们努力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和课堂教学,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力求将理论和实践、阅读与思考拓展结合起来,勇于用自己的话语发言,勇于上公开课,展现出一个不断进取、乐于向上的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貌。勇于探索改革、勤奋钻研的思想之花,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所在。 (4)以专业研究生活凝心血。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付出行动,用行动来坚守自己的教育事业,行动是思想的母亲。优秀教师的专业研究生活可以说是“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教师仅有专业追求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 二、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 1.以专业知识作养分 目前人们已普遍地认识到,优秀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知识结构。杜威说:“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教师,第一条件就是需要对教材具有理智的准备,应当有超量的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必需比教科书上的原理或比任何固定的教学计划更为广博。” (1)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语文学科知识也称语文的“本体性知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胜任语文教学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即对自己所教语文学科的内容要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它决定了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或“用什么去教”。 (2)语文教育理论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是语文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就是“如何教语文的知识”,是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可接受、可理解和可掌握知识的工具与桥梁。一般包括一般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教育理论知识。 (3)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包括可言传的、可意识到的但无法言传的和无意识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语文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语文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个体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等特点,都需要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支持。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原有知识相联系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2.把课堂教学当土壤 实践是成长的土壤,教师的成长需要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萌芽生成。教师不可能脱离课堂成长,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求真知、谋发展,才能借助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转换实现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1)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是指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包括语文教师的鉴赏能力和语文教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与教师语文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 (2)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传统的“三字一说”(钢笔、粉笔、毛笔和普通话)能力,还必须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3)课堂教学机智或教育智慧。新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需要掌握学科专业和教育理论等各种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获得丰富的个人实践知识和智慧。与教师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使教师灵活地解决复杂情境中问题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实践智慧。从事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实践知识和智慧,需要新教师在资深教师指导、协助下,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来获得。 3.视反思研究为路径 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提高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行为研究,钻研教学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提高现有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教育部门也把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突出高度。 (1)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提高教育期望,激发反思动力,养成反思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了解学生的发展,对教材和学生展开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竞赛。最后,每一次的反思并非是简单回顾和一般分析,而是教师以新的层次、新的角度对自己的观念进行修改、替换和完善。 (2)语文教师反思研究的几种途径。选定客观参照人物,进行自我反思,可以是青年教师心目中的榜样,比如某教育专家或特级教师等等。撰写课后记或教育随笔,评价教学效果,对丰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会有很大帮助。利用多媒体、录音或录像等,直观进行反思。搜集同行或学生等关键人员的评价信息。 三、结论 总之,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既有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有适宜其成长的土壤;既有教师自身的个性化特质,也有其发展的共性规律。如何从教育实际出发,为地方、学校打造更多的“名师”,现在仍是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相关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问若是高效,不但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思维的进步和发展,还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必须掌握提问的艺术,重视提问的一些技巧,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起来,把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好的激发出来,保证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技巧 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还是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老师提问的有效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学习和深入的思考,对于语文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现在而言,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提问的时候象征性的问题比较的多、问题本身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非常的差。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研究了一些优秀老师的提问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改进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 一、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提问的实际情况 通过进行调查和对比,我们能够发现优秀老师提问的大都是一些回忆性、应用性、理解性、改造性、分析性以及评价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回忆性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回忆自己的知识学习情况,能够更好的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 其次,理解性比较强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理解和分析,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并且我们可以看出,理解性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要大于回忆性问题。 再次,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用性的问题是比较少的,这和语文本身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 最后,分析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挖掘,发现更加深刻的含义。 二、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进行优化的一些策略 (一)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 新课改要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的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进行角色的转变,扮演好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也是如此。老师应该用课堂提问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 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小学低年级中,学生在进行问题理解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形象思维,老师在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应该多提问一些回忆性或者偏重回忆性的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其抽象思维的发展,老师可以慢慢的提高理解性问题在提问中的比重。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都会尽量的不用自己的想法去对学生进行干扰,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想象和创造。比如说,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说,这个问题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看法,这样学生便会更加积极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应该用自己的思维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干扰,这对学生思维创新是非常不利的。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觉老师和自己是平等的,从而进行问题的回答,这样才是真正的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老师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观树立应该正确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时候,老师必须保证就教师观的正确,并且课堂提问能够很好的将一个老师的价值体现出来,老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将课本中的教学目标、知识点、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也将老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真正的体现了出来。比如说在讲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课文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让学生说自己对三顾茅庐的理解、说诸葛这个姓氏和我们常见的姓氏的区别,这样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但能够用到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识,还会对课本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三)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重视教材的作用和重要性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是需要将课本的作用发挥出来的,因为教材才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课堂提问也是如此。老师通过对教材的了解能够深入的挖掘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并能够更好的将教学的关键发掘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总结问题,针对性会更强。老师通过课堂提问应该更好的把课文中蕴含的一些内在思想和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对文章进行感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比如说在讲到《圆明园的毁灭》那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对圆明园美的描写将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出来,根据课文的安排,学生了解课文的同时也会体会到作者的一些想法。老师还可以有意识的对课文进行引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英法联军侵华的事情,比如说在其进入北京的时候,清朝的军队却夹道欢迎,甚至后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还有人主动的将八国联军引进北京,这个时候,学生不但会产生痛恨的情绪和爱国的情绪,还会产生对汉奸的憎恶。这个时候,老师若是再问学生的感想,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便会很容易的突破课文的限制,这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不但需要掌握以上的几种技巧,还必须重视问题提问的时机和问题的转化,保证问题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时候还应该做到由浅入深,这样才能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之优秀标准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孰是孰非,难以判断。语文教学也不全例外。语文课堂教学历来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秀评价标准。 第一、发展价值标准;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一面,情绪情感好坏与兴趣的大小对智力活动有很大影响。不好的情绪,受压抑、害怕、反感则影响智力活动的开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有价值的课,应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有意义。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片面追求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很大的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本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终极目标,即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发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然而,中小学生年龄小,其认知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往往不是用理智来控制情感,而是以情感代替理智。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兴趣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孩子上学是否有兴趣,是高高兴兴地学,还是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深厚的兴趣和好的情绪使智力活动进入积极状态,往往会唤起人们废寝忘食的钻研劲头,从而成为发掘智力潜力的金钥匙。意志即是指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在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语文课堂教学做到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我们称这样的课为“扎实”的课。 第二,高效兴趣标准; 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大小,不是看你教的几个好学生成绩的高低,好学生课堂被提问的次数或者是参与率的大小,而要看整个班级学生的参与度,关键是你的教学对学生是不是有效果,细心地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在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总爱找那一些所谓的发言积极的好学生,而很少找那些“差生”。乍一看,课堂气氛蛮活跃的,实际上,这种活跃是教师和少数好学生在“活跃”,而广大的“差生”则处在被冷落的状态。换一句话说,这是不是一堂有效率的课,效率的大小如何,还值得探讨。一个班集体,总有先进学生和后进学生存在。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先进生和后进生,这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注意短时有效性,大众平常性,公平公正性的合理搭配运用。 第三、空间预留标准; 以往应试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让学生被动地去适应教师;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忽视智能培养,施行记忆教学而不是思维教学;重“灌”不重“乐”的强制性,导致学生厌学及其并发症。“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这句名言,以它丰富的内涵和哲理,有力地荡涤着传统教学观,给现代教学思想以深刻的启迪。此观点正式以注重教育方式上为我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信息,其实真正包含的是一个为学生留下的一个自主空间。这个空间不能全部由老师占据。我们就是要在教学中留下一定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跳起来摘”,首先指学生获取桃子的态度和方式。是教师给予,还是学生摘取;是学生主动摘,还是被动摘,都将对收获成果有不同的影响。桃子不是自己从树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教师“喂给”学生的,更不是强灌硬压给学生的,而应是学生积极主动亲自摘取的。学生只有亲自摘取,桃子才更彻底地属于他。摘也不是伸手即得,需要做些努力,费点劲儿,跳一跳才摘得下。“跳起来摘”还包含着摘取桃子的可能性问题。如果桃子挂得太高,跳也摘不到,学生也就不摘了。只有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桃子才最有吸引力。名言中的“让”含有教师引导的意思,是这句名言最核心的成分。桃子的质量如何取决于教师,学生怎样跳、怎样摘也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即名言中“让”包含的含义,是影响教学的主导因素。名言启示我们,要实施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以满腔热情服务于学生,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愉悦于学生,以情感滋润学生,以充满思考性的问题启迪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创造,享有更多的成功体验,不断唤起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跳起来摘到更多的桃子,实现充分发展。 第四、课外研究提高标准; 我们一些教师上课总是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完美”,唯恐知识出现真空,面面俱到,不厌其烦,疲劳驾驶。这其实是最愚蠢最原始的落后教育方式。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如何努力,你的课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和缺陷。否则,这种完美也只能虚假的完美。相对那种弄虚作假的完美,我们宁愿要那种真实的缺陷和不足。我们说再好的课也有待于完善,有待于同行者研究学习。因而这种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参与。一堂课的真正意义固然要部分体现在其他方面,但是留下的问题期待研究,这也是一堂优质课的闪光点。一般,我们的老师害怕课堂教学留下遗憾,尽量的展现自己的博学,多艺,不免课堂上有时出现些“花拳绣腿”用来表现所谓的课堂气氛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往往适得其反,背离教学的目的,当然适时恰到好处的插入一些关键的课外兴趣成份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不要害怕自己的课堂有什么不足,这正是课程研究要提倡的,用一带十,以十传陷和不足。我们说再好的课也有待于完善,有待于同行者研究学习。因而这种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参与。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小学语文优秀课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课改区涌现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不仅展示了课改成果,还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优秀课例教学代表了一个群体的教学水平,体现了课改的最新成果,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让广大教师认识教学中的不足,反思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知识 新一轮课改唤起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课改区涌现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不仅展示了课改成果,还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展示了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了教师的交流,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理解的不同,或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依赖新的教学手段等,小学语文课例教学中亦存在一定问题,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1、强调“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些教师担心自己讲得多了,教师主导地位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结果课堂上该讲的地方也省略了。于是,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由于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认知水平亦得不到提高,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自由式放羊”,这样的尊重让学生迷失方向,失去自我。课堂上表面热闹非凡,学生忙这忙那,“自主”至极,教师主导地位难以发挥,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不到位,学生反而不得要领。这种不顾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2、过度依赖现代教学手段,忽略传统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独特性,课堂教学倚重于多媒体教学的例子屡见不鲜,同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多媒体又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相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多媒体提供的直观画面也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文学习的特点背道而驰。在各种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充斥课堂,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它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知识拓展无度,对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处理不够到位 新课程旗帜鲜明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大大丰富。老师们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变化。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不少语文课堂包括一些优秀的展评课,都机械片面地理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语文学习的迁移拓展的思想,执教者为拓展而拓展,把迁移拓展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招牌。而且课堂上迁移拓展的 “度”把握不住,常常出现在课堂迁移拓展过程中信马由缰,越跑越远,最后彻底的脱离了文本、脱离了教科书的现象。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老师新课程实施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 二、解决措施 1、树立终生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要上好课,对老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时要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需要老师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因为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这种挑战是巨大的。 2、既要关注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 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教学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言语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当然,掌握了言语内容利于学习言语形式。但不能在掌握了言语内容后丢弃了言语形式,也就是不能得意而忘言。教学过程更应该认真对文本进行充分阅读与品读,只有熟悉了文本,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 这种指导必须注意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决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二就是一定要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袖手旁观的现象。这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知识拓展,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拓展应该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取材要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不能太难,太难学生通过讨论不能得出结果,打击自信心,也不能太过简单,没有拓展价值。 5、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可以通过语言及学生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恰当的设问来引发学生好奇心,亦可以通过多媒体、碟片、录音、挂图等多种辅导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方法。语文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对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出路。党和政府从跨世纪的战略高度将科技进步提高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关键地位”,力求在20~30年内,使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科技进步起着基础的和关键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这一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然而,我国农业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挑战,最大的问题是自然资源的制约。要打破这一制约,就必须依靠科技,增强科技实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所占的份额已达到60%~80%,而据统计我国才达到30%~40%,由此可知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加之我市地处冷凉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而耕地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少雨,缺水,资源渐呈枯竭。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单位面积的资源产出率,又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与商品性,保护资源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活越来越高的需要,依靠传统方法是难以解决的,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的程度已成为判断农业发达与否的根本标志。 为了实现跨世纪科技进步战略,把握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技术产业化主攻方向,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将大大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实力。 为了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有利于职能部门的科学决策,提高区域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潜力,探索我市农业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途径和对策,这将有利于加速我市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形成优势、创出特色。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力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中国的农业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正在进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优质、高效作为农业新阶段发展农产品的目标。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对农业产业战略、发展目标、组织制度、技术体系等提出了变革要求,而且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国农业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是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路与对策的必要前提。 1.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了市场经济发展。 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10多年的深化改革,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正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稳步发展。农业生产的目标也将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的形势变化和要求从数量增长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顺应国内和国际市场变化大宗农产品供求与流通已转移到靠市场调节的轨道上来已经显现。 2.科技体制改革,加剧了科技意识。 1985年以来,中国不断进行科技体制的改革。改革的主题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科研方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科技产业,要促进科研与经济的结合。改革使科研单位不断面向市场,研究开发适于农业法崭新要求的科技产品并推广应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业企业纷纷跻身农业科技服务行列,农业推广领域竞争加剧。 3.农村经济发展,引发产业格局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对农业的不断引导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的农村经济已经走出了传统农业的圈子,转而向开放性、市场型、外向型发展。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使农业生产目标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产业链条和经济链条延长,提高了农业总体效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走出国门,成为创汇的重要来源;这些变化促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要关注技术水平,更要关注知识、信息、观念、技能等。 4.中国加入世贸,使我们的农业完全开放。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使中国农村面临着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必将对我们的传统技术、固有理念形成巨大的冲击。而要应对这种变化,并使中国的农业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农业推广工作必须着眼于农业技术、经济、信息、管理、法规、理念等知识和技能的高效整合与快速扩散。这是新阶段、新世纪、新形势赋予农业推广的新任务。 二.农业推广要应对新的变化 随着农业、科技形势的变化、农业推广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推广服务范围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整个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入wto农民对技术的选择余地更大,技术竞争更加剧烈。所有这些都要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农业推广体制要有变化。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农业推广体制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过去,我国的推广体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推广体系,省、市、县、乡层层设立推广机构,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渠道。随着体制改革和农村市场的开放,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充实到原有的推广体系,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可使农民推广组织、企业推广组织等民间组织迅速兴起,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正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自觉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广作用。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注意到推广渠道的多元化带来的新机遇,进行多种推广力量的整合,加大推广力度,这在农业技术知识更新加快、使用周期缩短的今天,对于提高推广效益尤为重要。新的形势要求中国建立新型推广体制。新型的推广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精干的国家推广机构;第二部分是由科技型企业为代表的推广机构以几大学和科研单位的推广机构组成;第三部分由民间组织和农民技术员组成。 2.农业推广机制要有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广工作要由政府指令向着市场引导的咨询服务发展。推广机构要按照市场和农民的需求开展工作,要按照市场机制探索推广新途径,促进技术由无偿活动转向有偿服务,科技成果实行有偿转让。同时对于一时难以取得效益又必不可缺的公益性技术,如病虫害预测预报、农业经济信息等,要继续加强政府推广的力度。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给推广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注重维护知识产权和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促进行政推广转向法制推广,指令性推广转向市场需求性推广。 3.农业推广观念要有变化。 今天的农业技术推广与过去传统的推广在内涵上已有很大不同,新经济、新科技形势下的农业推广正由过去单纯的技术普及转向对农民的全面知识 教育和素质提高。这是因为今天农民需要的正是与经济有关的所有知识技能的整合。这就要求推广人员也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仅如此,由于技术知识等来源的多元化,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农民在许多方面逐步超越专业推广人员的能力,推广人员在向农民输送技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向农民学习,并了解农民的新需求,由单纯技术人员的推广变成有农民参与的推广。 4.农业推广方式要有变化。 国家推广机构应通过政府渠道获得推广经费和工作经费;科技型企业、大学、科研单位和民间组织、农民技术员,则要按照市场机制实行有偿服务,科技成果实行有偿转让。农业技术推广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给它带来的新挑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依法推广。 5.农业技术推广目标要有变化。 由于农业生产的目标已经有单纯的要求产量转向追求质量效益等多重目标,因此,农业推广工作目标也要做出调整,要由过去追求数量转向增加"三农"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满足更多层面的生活需要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思路与对策 1.发展市场经济的农业推广观念。 要在推广工作中引入市场行为,培植农户参与观念,发展并为农民传输市场经济有关的新观念,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质量观念、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技术创新观念和素质创新观念等。 2.调整农业推广工作的目标内容。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标要定位到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环境发展需要更广泛的各个方面,这也是现代农业对推广工作提出的战略要求。要确立推广法律化的观念,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公益性技术推广也要根据wto等国际通行规则纳入法制保护规范。 3.建立市场技术推广的培养训练制度。 建立市场机制条件下高素质推广人才队伍培养训练制度。要培养不同技术层次需要的推广专家和人才,适应加入wto竞争需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使推广人员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满足技术竞争、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需要。 4.调整农业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媒体手段等)武装技术推广部门的条件和手段,要使推广人员不断发展和运用双向沟通和农户参与的推广方法,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经济行为职能,使之始终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 5.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工作要针对区域生态特点和经济需要。 不同类型区域有不同区域经济特点和不同的经济产业带,因此,有不同的技术需求和不同的推广目标,项目选择和技术组合必须有针对性。设计技术推广方案就要考虑推广示范区域的特点。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和代表性选择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课题。做到两个结合。即: 推广目标与区域性结合——强调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示范内容与区域性结合——强调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 6.突出农户在推广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农户是中国当前农业经济体系的最基本生产单元,也是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对象和实践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围绕农户为中心,把农户参与当作重要的推广内容,如组织若干骨干农户参加技术示范,并为他们建立示范户档案。系统、动态地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成分变化。根据农户的需要遴选技术组合、安排技术示范内容和方案、设计技术项目。依靠农户的配合开展技术示范和观摩活动。 7.农民培训是推广成功的关键,在培训中强调推广人员与农民双向沟通。 采取培训观摩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交流方式,增加推广人员与农户的接触机会,按照农户的需要搞培训,借助农户方便形式搞观摩,深化培训交流的效果。 8.通过技术观摩强化农户参与能力。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推广中最活跃的因素。技术示范活动始终要求农民的参与和实施。示范样板放到农户的田间地头。这样提高了示范交流的效果,通过农民的参与反馈即提高了示范方案的适用性、合理性又为推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9.利用大众媒体推动技术传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在更大范围规模上,扩大项目和技术的社会影响达到增加农业、农村、发展的收入。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新形势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1做好农民们使用农业技术的培训工作 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中,为了能够切实让农民们了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应该做好他们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素质。具体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农业技术的种类、使用效果、可行性等等,让农民们能够全面理解农业技术的内涵。当然,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建立起有效的机制,联合农、教、科部门的优势,除了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之外,还要培养农民们的农业科技素质,并以此作为重点。同时,可以成立专门的农业科技宣传小组,到各村各户去宣传农业科学技术。 2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宣传工作 在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对于各农村的产业发展来说,相互之间的支柱产业不尽相同,所以应该做好适应各自发展的支柱产业技术的推广与宣传工作。由于受到人才紧缺和技术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当前,农村这方面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还做得不够到位。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宣传来说,首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针对不同的产业化经营方式,来推广不同的专业技术,突出支柱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其次,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鼓励人们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成为专业性人才。最后,做好先进配套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工作,这种配套技术不仅体现在生产中,而且还在于品种的选择、植物的保护等等方面。 3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从现阶段农业技术的推广来看,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推广工作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并逐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改善各乡镇部门推广农业技术的基础设施以及工作的条件,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积极吸收引进先进人才,增强农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功能,并做好人才的稳定工作,发挥他们的骨千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农业技术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把它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壮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把握市场运行规律与特点,培养农民们的农业科技素质,为他们的增收增产,发财致富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带动农业生产的长足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打下坚持的基础。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对策 “九五”以来,酒泉市农技推广系统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先后组织实施了35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共增加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7.38亿元,与“八五”末相比增长了72.4。目前,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不断创新仍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体系建设不完善,一线推广力量薄弱。目前全市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共有在岗人员413人,其中市级34人,占8.2,县级137人,占33.2;乡镇242人,占58.6,乡(镇)站核定编制303人,在岗人员只占编制的79.9。各级农技推广单位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大部分农技人员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闭塞,知识更新慢,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 (二)推广经费不充足,公益服务难以开展。市、县两级农技推广中心实行财政全额供给,但工作经费十分有限。乡镇农技推广站实行全额拨款的只占22.3,差额拨款的占40.9,自收自支的占36.8。有的乡镇不但自收自支,而且还要上缴创收任务。绝大多数乡镇农技站长期处于“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局面。 (三)工作理念不适应,服务与需求脱节。科技成果目标大多还定位在高产量上,对市场需求大的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研究不够;对传统的大宗农产品技术储备的多,对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不够;技术推广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技术的环节上,对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问题研究不够,致使技术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运行机制不灵活,被动服务绩效差。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管理型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缺乏科学的制约和激励办法,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有的人无作用可发挥,有的人有作用难发挥。 二、改革创新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动力 农技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的关键环节,是联系科研、教育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增强农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之后,深化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既不能简单地把农技推广机构推向市场,又不能简单地以强调稳定而维持现状,应从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需要出发,按照“推广目标现代化、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一)推广目标现代化。就是农技推广要适应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的要求,加速农业由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按照新阶段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农技推广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主要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二是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向资源开发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相结合转变;四是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从而,为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为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推广队伍多元化。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稳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企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支持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和科技工作者参与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1、市、县农技推广机构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以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能,承担重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植物病虫害及农情的搜集、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监测和强制性检疫,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等公益性职能。 2、改革乡镇农技推广体制,建立跨乡镇的区域站。根据产业规划布局和自然区域的特点,在县以下创办跨乡镇的区域农技推广站,作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派出单位,承担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区域站的人员从现有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择优聘用,或从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下派部分工作人员。 3、将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现已承担的产前、产中技物结合的推广活动以及产后的加工、运销等经营性服务职能分离出来,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型或中介服务型企业。 4、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民办科技服务组织。允许和鼓励由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购销大户、龙头企业、涉农单位及科技人员牵头,由广大农户参加的各种专业协会、研究会、合作社、产业服务中心等民办科技服务组织,为会员及农户提供服务,使科技与生产结成利益共同体。 (三)推广行为社会化。就是各级政府要保证推广工作的经费。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工作,主要由政府支持的推广机构承担,实行低价和免费政策。有市场前景的开发类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农民去推广。 1、切实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突出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特别要保障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人员的工资供给和工作经费。 2、实行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优化配置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教育和农业推广资源,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3、创新管理机制,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推行专业人员全员聘用制、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制、目标责任考核追究制,报酬、荣誉与绩效挂钩,奖勤罚懒,促使科技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及激励机制,放宽放活科技人员,鼓励和支持他们去领办、联办各类专业协会、服务实体、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场),激励他们承担技术承包项目、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致富信息服务等。 (四)推广形式多样化。就是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产业的要求,破除就技术抓推广、各自为政单打一的传统,树立为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与全程服务的新思维观念,围绕当地的 重点产业,搞好相应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 1、坚持农业科技培训,把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坚持采用集中培训骨干与巡回宣讲相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系统讲解与农民群众现身说法相结合,现场指导培训与广播电影电视教育相结合,专题培训与实施科技项目培训相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农民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作用,组织农民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拓宽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推广渠道,积极扶持广大农民组建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引导农民自觉学习和交流农业新技术。 2、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突出抓点示范。县乡基层农技推广单位要按照以站办场,以场养站,示范与推广相结合,产业发展与自我发展共生存的发展思路,积极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场,组装配套和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农民群众学技术、用技术。 3、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农技推广机构要围绕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运行规律,为龙头企业开展全程科技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建基地,科技人员搞服务,农民、企业和科技人员三赢的有偿服务形式。 4、实行农技推广资格准入,强化对各类农技服务组织的管理。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包括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组织,必须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人员,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经考试考核获得了农技推广员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各类农技服务组织既要积极引导支持,又要强化宏观管理,定期评估、审验和培训,保障服务质量。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对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出路。党和政府从跨世纪的战略高度将科技进步提高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关键地位”,力求在20~30年内,使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科技进步起着基础的和关键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这一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然而,我国农业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挑战,最大的问题是自然资源的制约。要打破这一制约,就必须依靠科技,增强科技实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所占的份额已达到60%~80%,而据统计我国才达到30%~40%,由此可知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加之我市地处冷凉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而耕地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少雨,缺水,资源渐呈枯竭。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单位面积的资源产出率,又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与商品性,保护资源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活越来越高的需要,依靠传统方法是难以解决的,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的程度已成为判断农业发达与否的根本标志。 为了实现跨世纪科技进步战略,把握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技术产业化主攻方向,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将大大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实力。 为了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有利于职能部门的科学决策,提高区域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潜力,探索我市农业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途径和对策,这将有利于加速我市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形成优势、创出特色。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力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中国的农业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正在进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优质、高效作为农业新阶段发展农产品的目标。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对农业产业战略、发展目标、组织制度、技术体系等提出了变革要求,而且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国农业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是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路与对策的必要前提。 1.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了市场经济发展。 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10多年的深化改革,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正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稳步发展。农业生产的目标也将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的形势变化和要求从数量增长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顺应国内和国际市场变化大宗农产品供求与流通已转移到靠市场调节的轨道上来已经显现。 2.科技体制改革,加剧了科技意识。 1985年以来,中国不断进行科技体制的改革。改革的主题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科研方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科技产业,要促进科研与经济的结合。改革使科研单位不断面向市场,研究开发适于农业法崭新要求的科技产品并推广应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业企业纷纷跻身农业科技服务行列,农业推广领域竞争加剧。 3.农村经济发展,引发产业格局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对农业的不断引导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的农村经济已经走出了传统农业的圈子,转而向开放性、市场型、外向型发展。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使农业生产目标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产业链条和经济链条延长,提高了农业总体效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走出国门,成为创汇的重要来源;这些变化促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要关注技术水平,更要关注知识、信息、观念、技能等。 4.中国加入世贸,使我们的农业完全开放。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使中国农村面临着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必将对我们的传统技术、固有理念形成巨大的冲击。而要应对这种变化,并使中国的农业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农业推广工作必须着眼于农业技术、经济、信息、管理、法规、理念等知识和技能的高效整合与快速扩散。这是新阶段、新世纪、新形势赋予农业推广的新任务。 二.农业推广要应对新的变化 随着农业、科技形势的变化、农业推广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推广服务范围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整个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入wto农民对技术的选择余地更大,技术竞争更加剧烈。所有这些都要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农业推广体制要有变化。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农业推广体制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过去,我国的推广体制是以政 府为主导的推广体系,省、市、县、乡层层设立推广机构,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渠道。随着体制改革和农村市场的开放,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充实到原有的推广体系,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可使农民推广组织、企业推广组织等民间组织迅速兴起,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正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自觉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广作用。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注意到推广渠道的多元化带来的新机遇,进行多种推广力量的整合,加大推广力度,这在农业技术知识更新加快、使用周期缩短的今天,对于提高推广效益尤为重要。新的形势要求中国建立新型推广体制。新型的推广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精干的国家推广机构;第二部分是由科技型企业为代表的推广机构以几大学和科研单位的推广机构组成;第三部分由民间组织和农民技术员组成。 2.农业推广机制要有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广工作要由政府指令向着市场引导的咨询服务发展。推广机构要按照市场和农民的需求开展工作,要按照市场机制探索推广新途径,促进技术由无偿活动转向有偿服务,科技成果实行有偿转让。同时对于一时难以取得效益又必不可缺的公益性技术,如病虫害预测预报、农业经济信息等,要继续加强政府推广的力度。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给推广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注重维护知识产权和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促进行政推广转向法制推广,指令性推广转向市场需求性推广。 3.农业推广观念要有变化。 今天的农业技术推广与过去传统的推广在内涵上已有很大不同,新经济、新科技形势下的农业推广正由过去单纯的技术普及转向对农民的全面知识教育和素质提高。这是因为今天农民需要的正是与经济有关的所有知识技能的整合。这就要求推广人员也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仅如此,由于技术知识等来源的多元化,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农民在许多方面逐步超越专业推广人员的能力,推广人员在向农民输送技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向农民学习,并了解农民的新需求,由单纯技术人员的推广变成有农民参与的推广。 4.农业推广方式要有变化。 国家推广机构应通过政府渠道获得推广经费和工作经费;科技型企业、大学、科研单位和民间组织、农民技术员,则要按照市场机制实行有偿服务,科技成果实行有偿转让。农业技术推广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给它带来的新挑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依法推广。 5.农业技术推广目标要有变化。 由于农业生产的目标已经有单纯的要求产量转向追求质量效益等多重目标,因此,农业推广工作目标也要做出调整,要由过去追求数量转向增加"三农"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满足更多层面的生活需要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思路与对策 1.发展市场经济的农业推广观念。 要在推广工作中引入市场行为,培植农户参与观念,发展并为农民传输市场经济有关的新观念,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质量观念、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技术创新观念和素质创新观念等。 2.调整农业推广工作的目标内容。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标要定位到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环境发展需要更广泛的各个方面,这也是现代农业对推广工作提出的战略要求。要确立推广法律化的观念,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公益性技术推广也要根据wto等国际通行规则纳入法制保护规范。 3.建立市场技术推广的培养训练制度。 建立市场机制条件下高素质推广人才队伍培养训练制度。要培养不同技术层次需要的推广专家和人才,适应加入wto竞争需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使推广人员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满足技术竞争、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需要。 4.调整农业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媒体手段等)武装技术推广部门的条件和手段,要使推广人员不断发展和运用双向沟通和农户参与的推广方法,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经济行为职能,使之始终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 5.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工作要针对区域生态特点和经济需要。 不同类型区域有不同区域经济特点和不同的经济产业带,因此,有不同的技术需求和不同的推广目标,项目选择和技术组合必须有针对性。设计技术推广方案就要考虑推广示范区域的特点。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和代表性选择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课题。做到两个结合。即: 推广目标与区域性结合——强调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示范内容与区域性结合——强调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 6.突出农户在推广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农户是中国当前农业经济体系的最基本生产单元,也是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对象和实践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围绕农户为中心,把农户参与当作重要的推广内容,如组织若干骨干农户参加技术示范,并为他们建立示范户档案。系统、动态地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成分变化。根据农户的需要遴选技术组合、安排技术示范内容和方案、设计技术项目。依靠农户的配合开展技术示范和观摩活动。 7.农民培训是推广成功的关键,在培训中强调推广人员与农民双向沟通。 采取培训观摩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交流方式,增加推广人员与农户的接触机会,按照农户的需要搞培训,借助农户方便形式搞观摩,深化培训交流的效果。 8.通过技术观摩强化农户参与能力。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推广中最活跃的因素。技术示范活动始终要求农民的参与和实施。示范样板放到农户的田间地头。这样提高了示范交流的效果,通过农民的参与反馈即提高了示范方案的适用性、合理性又为推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9.利用大众媒体推动技术传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在更大范围规模上,扩大项目和技术的社会影响达到增加农业、农村、发展的收入。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策略浅析 摘要: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要想实现农业的经济增长,必须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文章以山西省乡宁县为例,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策略建议 山西省乡宁县位于吕梁山区,农民占80%。农业生产占据重要地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非常重要,不仅可使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而且为未来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把新型农业技术研究成果,通过示范推广,传授给农民,让新型农业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帮助农民能够接受新技术,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劳动成本的提高、对农产品品质的高要求,使得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只有掌握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才能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品质[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能够为农业生产创新性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向农业生产力转化,让成熟的技术体系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现阶段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优势巨大,在国内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在乡宁县的调查发现,首先是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建设,在推广的工作中涉及到多个部门,但却很少有专门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这使得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容易出现人事分离的情况,部门之间无法做到相互协同,甚至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技站出现“空壳”的现象也较为严重[2]。其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还不能完全明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具体职能,无法正确的传达先进农业技术。同时,农民的接受能力较差,出现许多“学不会”的情况,使得很多技术资源产生了浪费,使真正的农业生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第三,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建设运行机制效率低,虽然政府在不断的对这一政策推出新方针,但在实际的推广中,许多农民依然抱着传统的农业思想,对新技术的推广不予理会,使得农业新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有所欠缺。 3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 3.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制度 政府作为人民的引领者,必须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需要有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将农业技术渗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之中[1]。同时,需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管理制度,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尽可能的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提高农业科学发展的创新性。对农业技术推广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严格把控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加大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在有关农业技术咨询方面安设专职人员,让每一位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人员都能够切实使用最新、最好的农业技术。例如,山西省政府可先以乡宁县作为实验点,针对当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标准。在不同职位安排相应的专职人员,通过各个职位的人员相互配合,大力向乡宁县推广农业技术,在不断的改善中找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最好的管理制度,以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和推广效果。 3.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才是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因素,无论是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都离不开人才,农业技术能否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转化为实践效果,也与推广人员的素质密不可分。因此,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当前最重要的一环。政府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人才的队伍建设,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培养相应的人才,从而为农业技术发展,及推广体系的建设储备资源[2]。同时,主管部门还需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重点的专业知识考核,在招聘的过程中选取那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来进行相关的工作。例如,山西省政府可以引导农业推广专业的大学生去到乡宁县下乡支农,以公益的形式让拥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进行推广工作,并让专业知识欠缺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旁学习,以吸取其中的经验,找到自身的不足。同时,积极鼓励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当中来,为农业技术做出一份贡献。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组织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人员,统一的进行培训。请知名的教授来开办一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知识讲座,让所有的推广人员能够学到最新、最全面的相关知识。只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才能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产生实际的效果。 3.3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效率 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效率,政府需要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不断的改革,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方法。在乡宁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验点成功之后,不能死板的套用在其他地区,而应当多加分析,灵活运用这样的成功经验,切实有效的保证在各地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政府还需要增加在农业科技上的投入。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一个阻碍就是资金少,各地政府对此还不够重视,缺少经济支撑便无法从更多的渠道中做出良好的推广,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前进的道路上行走的缓慢。在推广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既需要畅通的经费渠道,同时还要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效率的过程中,还需要让农民懂得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他们明白了农业技术确实能够为他们的生活以及整个农业产业提供支持,提高农业的收益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时,农民才会自觉自愿去接受整个农业技术的推广,推广体系与农民之间才能做到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效率才能够得到提升。例如,在乡宁县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推广员不但要向农民传递农业技术信息,更要向他们传达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在推广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先向接受能力强的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其中一家得到农业新技术所带来的收益时,再与之一起向更多人进行推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推广体系建设的工作效率,还可以让百姓之间互相帮助,一起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当中来。 4结语 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时,应当首先完善管理机构、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推广工作的效率。在政府的带领下,一步步慢慢建设出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作者:高爱玲 单位:乡宁县农业种子管理站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业发展。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文章主要分析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其他产业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稳定,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在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推广农业技术不但能够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常见问题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比较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其工作态度不好,而降低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因此,为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序进行,应该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从而有效保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除此,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学习能力较差,所以他们对新型农业技术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脱贫攻坚战阶段,有些偏僻农村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本身对农业技术没有专业的认识,导致农业设备配备严重不足。同时,农村青壮年由于经济等原因,逐渐向城市发展,去城市工作,剩下人员多为老年劳动力,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比较差,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对策 3.1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推广农业技术 脱贫攻坚战中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由之前的广泛推广已经转变成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农业技术。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推广。同时,还要根据农民的实际要求进行推广,即结合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例如,工作人员在进行农业推广时,可以对村庄中农户走访调查,了解农民的实际情况。在调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有效总结,从而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推广适合的技术。同时,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可以让农民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对农业技术提出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以此为基础,不断改进和创新农业技术,并及时调整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3.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有效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在我国农村,由于地域偏僻,信息接收比较困难,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比较低。因此,为促进我国农村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例如,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拿出部分资金,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农业技术专业知识。同时,还要适当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并调查农民在应用农业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记录,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农业推广人员对农业技术的重视,帮助他们充分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除在农村开设农业技术培训班,还可以引进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有效培训,不但能够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职业管理能力,还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增长。 3.3加大对农业技术研究的投资力度 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需要适当加大对农业技术研究的投资力度,可以定期发放农业技术推广费用,大力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在进行农业技术研究过程中,只有保证农业技术研究人员的研究费用,才能够促进他们进行科研工作。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不但要加大对农业技术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还要不断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重视,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可提高农村基层设施建设,如在偏远山区修建公路,让农民与外界取得有效联系;还可以在缺少水资源的山区修建水利工程,为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而有效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还应该进行专业化建设,通过招聘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为推广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国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组织建立一个文明、专业、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而有效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改革发展阶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不但能够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因此,在农业发展中,推广农业技术至关重要。 4结语 文章对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进行简单分析。农业技术推广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但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和提高,从而有效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作者:李晓庆 单位: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农业服务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研究 摘要: 农业技术作为我国的根本基层技术,对于我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其重要不言而喻,那么针对于这一形势,我国目前正在大力的通过各种方式对基层的农业技术进行升级以及推广,让农业技术的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把以往的粗犷型农业转变成现代科技性农业。通过科技让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本文旨在首先通过研究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现状,进而根据现状来提出适合于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关键词: 农业技术;可持续发展;升级转型;推广策略 1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转型的必要性 农业产业作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支柱产业,必须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为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以及发展需要来说,只有稳定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它产业才能有发展的基础。截止到目前为止,科学的农业发展方式是将农业由传统的粗放种植型向现代型农业发展转变,这条途径是目前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最科学也是速度最快的发展途径。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一直都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并且绝大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也在逐渐的增加。但是,有一点仍然不能忽视,我国目前的农业模式主要是传统模式,大部分的地区仍然没有进行现代化农业的升级,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针对于这一形势,想要让我国的经济得到平稳健康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升级转型就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关于我国基层农业的技术推广路径分析 2.1大幅度提升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于素养 要想做到更好的在基层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大幅度的提升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素养,因为推广人员肩负的是直接与当地农民沟通交流的任务,要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沟通技巧来说服农民们接受农业现代化的升级改造。所以针对于这一形势,要想更好地提高推广人员的知识以及素养,可以使用以下的措施:第一,由当地政府负责进行出资,对所有的专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高质量的培训,通过培训来帮助推广人员提升基础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以及交流水平。第二,通过专业的辅导老师和专家来转变所有推广人员在思想方面的认识,让辅导老师通过自身的经验以及知识来让所有的推广人员们意识推广基层农业技术升级改造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所有的推广人员对自身的工作有更充分的思想认识,在思想认识转变之后,推广人员才能更积极的对待自身的工作。第三,当地政府应当尽自身的最大努力来引进关于农业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尽量让其可以到基层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因为这些高技术人才不仅仅可以为整个团队增加新鲜血液,同时还可以做到为当地的农民进行专业的农业知识辅导,最终可以提升所有推广团队的专业素质以及提升技术推广的成功率。 2.2结合我国农业实际情况,做到针对性推广 截止到目前为止,根据大量的数据以及实践观察来看的话,我国大部分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进行推广之前,没有考虑到当地农业地区的真实情况以及当地农民的根本要求。那么自然可以预见,如果推广工作在进行之前没有做这一部分准备工作的话,农业技术是很难得到推广的。根据我国目前的农业形势来看,我国大部分的农民所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广大的农民们所需要的是操作简单的、实用价值的、可以直接为他们收入提升的农业科学技术,而不是需要一些操作复杂,并且提升收益速度较慢的农业技术,这样的农业技术完全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农业形势,同时也很难被当地的农民所接受,最终只会导致推广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进展。所以针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要求所有的推广人员在今后的推广工作当中,首先要做到充分的结合当地农业的真实情况,在进行推广工作之前,要求对当地农业地区的绝大多数农民进行逐步的走访以及调查统计,通过调查的结果以及统计的数据来科学的了解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进而以结果和数据作为推广技术的依据,对当地的农民们推广适合他们的农业技术。并且在实施农业技术时,推广团队应当做到谦虚好学,积极的向当地的农民讨教他们的经验,将自身的现代化技术与当地农民的传统技术进行结合,最终开发出操作简便又能够快速提升农民们收入的现代化农业技术。 2.3逐渐增加对基层农业技术的研究投资力度 通过我国以及世界其它各国的实际经验来看,要想做到农业技术集体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国家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的研究投入力量的多少,所以针对于我国目前的农业形势来看,要想大幅度的改变农业现状,应当积极的建议国家政府能够大幅度的增加在基层农业技术这方面的科研投入力度,并且增加科研投入以及技术推广的经费,只有这样才能够快速的研究出高质量的基层农业技术,同时通过科研资金的增加,还可以让所有的科研技术人员没有自身的后顾之忧,可以尽自身最大的努力来投入到基层农业技术的科研工作当中去。进而通过这些基层技术,大幅度的改变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保障我国的粮食总产量逐年得到提升、保障农业产业的安全,最终为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谢定林 单位:贵州省威宁县黑石头镇农业服务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析 摘要: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农业以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农业向多元化、集约化、规模化、城市化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亦越来越高,以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旱作农业为主主导的创新农业迅速崛起,与此同时,传统的农业技术不但不能适应创新农业的发展需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农业的发展。而我国也从没有放弃对创新农业的技术创新及其推广体系的探索,并且,我国创新农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下面,我主要对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做出分析。 关键词: 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农业改革推进了农业发展,推动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繁荣了,农业增收了,农民富裕了,同时,人们对农业的需求也提升了,传统的农业和农业技术已经不适应新技术农村发展的需求了,经过探索实践,以精品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旱作农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农业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潮流的主题,引起了我国大批专家、学者对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探索。 1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时代背景 1.1什么叫创新农业 创新农业就是为适应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创新;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共有如下五种模式:(1)循环农业模式。就是采用循环生产的方式。其根本特征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2)精品农业模式所谓精品农业模式就是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业,生产出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农产品,并通过产业化市场运作,获得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3)设施农业模式所谓设施农业模式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的农业,它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业产业模式。(4)休闲农业模式所谓休闲农业就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村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高旅游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品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是一种综合性休闲农业生产,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间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5)旱作农业模式所谓旱作农业模式是指在无灌溉条件下的干旱和办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的一种雨养农业生产模式。目前旱作农业技术模式主要有水土保持工程、覆盖技术、农耕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 1.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时代背景 我国传统农业模式仅仅是依靠简单农机具对农作物进行初步的种植,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种植培养,最后利用人工收割的方法对农作物进行保存,受自然条件、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农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传统的农业技术存在的弊端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技术推广。高投入、高回报、机械化、多元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逐步替代了传统农业,以精品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旱作农业为主要形式的创新农业已经崛起,传统农业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新型农业的发展,在此时代背景下,加快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及体系探索与发展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内涵 农业是我国基础性产业,是国家长久而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主要保证。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实现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标,必须加快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建设,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创新农业技术就是农业管理体制、经营计划、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的创新。它包括:(1)引入农业新产品;(2)引进农业高新技术;(3)开辟新的农业产品市场;(4)开拓并利用农业生产原料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农业企业的新组织。 3如何探索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1优化体制改革 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利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分到农民手中,利用农民的个体劳动进行农业生产。优化农业体制改革,应从农业推广体制方面着手,利用现代的农业发展理念,实行土地流转、出租、出让等形式,将分散的个体土地集中到农业大户、农业能手手中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使农业技术与实际的农业生产相互结合,做到农业技术能够有效地推动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形成,以更好地发展未来农业。良好的农业体制改革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未来高度,只有加强体制改革优化探索,才能保障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被淘汰。 3.2优化农业技术探索 农业是我国各项产业的基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的支撑。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创新农业推广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推动作用。在早期的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农业科技工作者把先进的农业技术、科研成果通过实验培训指导等方式传授给农民,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使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使农民的生产能够和科学技术进行紧密的连接。这种做法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 3.3优化推广形式探索 对于形成的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我们要及时的向农民进行推广,推广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推广组织形式,而是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推广。笔者以为切实可用,行之有效的农业推广形式有如下几点:(1)行政干预。通过行政手段,成立覆盖全部乡村的科学技术推广网络,即县级组织农业计生工作者成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镇级设立农业技术指导员,村级设立农业技术推广员,村民小组设定农业科技示范户,这样成立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对农业科学技术实行示范、引导、推广与普及。(2)经济调控。在有偿服务的理念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利用微信、互联网+、科协等形式建立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交流、服务平台,对农业生产、经营者实行远程教育、培训、指导、方便、实在、高效、快捷。(3)拓宽渠道。拓宽农业科技推广渠道、实行多层次全方位推广。a.组织农业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场所有季节性地、有针对性地对农业生产者进行指导、推广,进行面对面培训。b.发挥职校、夜校功能,授课式低对农民、农业生产者继续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例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型培训等。通过培训、推广,将实际的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农业的生产力,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那么,不断优化推广形式探索,对于整个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具体的实践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生活当中,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如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而是要紧紧随时展的潮流,将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互相融合,形成更适合未来农业发展的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作者:孙凤银 郑峰 单位:瓦房店市谢屯镇人民政府农业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述 [摘要]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社会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情况下需要依靠科技、依靠技术。针对农业技术,我国各相关农业企业以及各科研院所都在不断进行技术上创新和突破。目前,非常关键的工作是如何实现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而农业技术推广也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本文就此具体分析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当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推广对策。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 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也能够逐步提升农民及农业相关企业的经济收益。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和效果,在有农业技术的基础上还需对其进行推广,而其中对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十分重要。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多样,推广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但是推广实践当中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以下就其问题有更加具体的分析。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不够完善 在基层农业破技术推广当中,具体实施推广活动需要足够的经费、人手等,而这些都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但是由于该体系还并不完善也不健全,因此在实施推广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人手不足或紧缺的情况,农业技术人员经常被抽调到其他工作中,农技推广工作则相对滞后。另外,基层农技推广的经费在很多情况下也显得不够充足,致使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和速度都受到制约。 1.2基层农技推广当中的技术与市场需求发生错位 根据基层农技推广实践经验,农技推广取得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其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农技与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广的农业技术比较单一,并且忽视了配套的集成技术的推广,这与农业市场多元化和高效化的需求有所差距。除此之外,在技术推广当中其服务作用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即对某一农业技术的具体应用,以及应用技术时需要使用的设备工具及方法没有充分服务到基层农业当中。由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对策及建议 为使得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产生更好的效果,以下则主要针对农技推广当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推广对策和建议: 2.1健全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健全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后期的农技推广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作用。因此,针对其中人手、经费以及推广方法等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体系当中制定多部门联动机制,该机制能够极大解决基层农技推广的人手、经费等问题,在各部门及其他有关主体的支持下,基层农技推广的基本设备如办公场所、技术推广人员等相对来说可以得到更好的调配。(2)结合现代信息科技,建立和实现农技推广的网络信息平台,并做好该平台的日常管理,在日常管理当中做到实时和动态的更新,并着重就农民以及其他推广接受者的反馈进行妥善处理。通过农技推广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对促进农业发展及农民和农业相关企业的经济收益都有极大益处。除以上两点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措施,实际上还有许多更细节的措施,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健全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技术是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 2.2将市场需求与农技相互结合实现有效推广 针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民、农业企业等主体的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市场需求与农技的结合进行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1)培养基层农技推广的带头人或带头企业,在基层农户或农民的基础上,在农技推广当中可以与农民进行更好的沟通,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农民、农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更好地将技术带劲农村,由此产生更好的效果。(2)鼓励和规范农技的转让,首先通过农业网络信息平台农技成果、专利,并将需转让的农技予以公布,在此过程中另外还需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等,使转让更加规范。(3)采取市场化激励手段,创新推广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例如,基层农技推广可以开展技术转让、承包以及有偿服务的活动的,由此使得农技推广与市场需求相衔接。 3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农技推广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步骤,该项工作要实现较好的效果,各方主体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改进推广的方法。并且我们必须认识到基层农技推广实际上是一项比较艰苦的工作,在资金、人手等方面需要不断优化配置及协调。在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其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推广与市场需求发生错位,而就这两大问题以上也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当然,当前基层农技推广的成果也是不可否认的,相信未来基层农技推广的成果也会越来越多。 作者:孙丽 单位:骝马镇人民政府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发展已改变了以往只需要手工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正被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实践,农业技术的发展也趋于完善,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新型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机制。 关键词: 农业技术;科技投入;农业信息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积极改革和创新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才能开创出一条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一、坚守政府为农业技术推广主导力量,建立多元合作机制 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企业等方面的深入合作。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发挥出其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我国之前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就奠定了政府部门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次,科研院校和企业所拥有的高素质农业科研人才,所发出的都是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这些新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企业等方面的合作,才能促进各项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1]。同时,农业合作社必须发挥出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带头作用,及时反映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才能有效降低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弥补政府部门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不足。 二、加强科技投入,提升农业高科技转化率 1.建立新型的农业激励机制 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和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才能及时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考核和科研人员的指标,以便于农业技术可以及时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 2.加强农业品牌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建立突出自身特点的品牌,才能促进其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不仅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3.优化农业信息化推广 农业技术的推广应该在利用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推广形式。现代农业科技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其主要功能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集农业生产全部过程中的综合性服务,最终目的还是传递和及时反馈农业生产基础信息。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平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技术传播的时效性。而且在农业产品进入市场之后,可以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农业产品的供求信息,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更多渠道。 三、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管理体系建设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好工作。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机制。深入分析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认识制度改革的力度和决心,才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全面提高,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不断提升。其次,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多维度的农业技术推广考核评价体系,由政府部门、地方领导作为该体系的主要领导人,严格的按照考评奖惩制度实施,从而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稳步提升。最后,进行现有分配机制的改革和创新[2]。只有彻底打破以往的平均分配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工资结构与其实际绩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根据其实际的付出确定其工资的级别,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提升相关人员的科技综合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的用人机制必须以优胜劣汰的原则为基础,聘请优秀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中,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选择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工作人员,到农业技术推广较为成功的地区进行学习和交流。此外,还应充分重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农户参加农业科技的培训,利用各种渠道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进一步加强农户现代化农业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建立服务三农的信息技术平台,不仅实现了农业信息与技术推广的紧密融合,同时也为农户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提供了平台。 五、结语 农业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应用,不仅迅速实现了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同时随着各种新的农业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敖都夫 单位:赤峰市翁牛特旗新苏莫苏木农业站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探索 摘要: 面向新时期的农业发展形势和要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当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介于此,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从实际情况入手,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措施,促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真正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关键词: 农业技术;创新;主要问题;推广机制;推广体系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问题 1.1市场把握能力偏低 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前,未对当前农业市场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的调研,难以把握农业市场的真实情况,增加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盲目性,造成推广工作与农业市场情况严重脱节,农业技术成果难以落到实处。 1.2推广执行力不足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需要资金、人力的支撑,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推广资金还是基层推广队伍,都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农业技术站人员有些无学历、无职称、无技术,极大的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短缺,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1.3推广机制僵化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虽然这种推广方式利于保证工作的规范性、制度性,但是过于死板,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不起人员的积极性,严重降低推广工作质量。 1.4推广方式单一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手段是比较单一的,通常是召开农业技术推广大会,发放宣传手册等,手段老旧,与当前的信息社会不适应,限制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方式的全面发展,不利于保提升推广工作质量。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创新分析 2.1加强农业市场调研,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基层单位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前,应深入当地农民家庭,对农户的农业技术采用情况和需求进行调研。同时,对农业市场上的经营企业主体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它们提供的农业技术和销售农产品的具体情况。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分析农业市场和农业生产的技术需求,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2.2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推广队伍知识结构 第一,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上的经济投入,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强化区域站建设,引导区域站与周边相关单位建立农业技术协会组织,一方面进行农业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宣传农业技术。第二,优化推广队伍知识结构。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足,使推广工作一直停留在传统层面上,创新性不足。所以,应当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宣传组织能力,促进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同时,鼓励工作人员参与再教育,提高自身学历水平。优化知识结构。 2.3建立多元的推广机制 以往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都是辖区农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工作成效不高。对此,依靠相关部门的统筹规划,建立多元的推广机制,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效。如,建立“传、帮、带”推广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的指导作用,鼓励农民朋友们参与农业技术宣传学习活动,学习农业技术,并将其传授给其他农民,形成一条连续的农业技术宣传推广链。 2.4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推广手段 在原有推广手段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推广手段,如借助微信平台建立公众号、工作群,不定期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让农民利用手机就可以了解先进的农业技术。再如,利用微博平台与广大农民朋友交流互动,不仅可以了解农业种植生产中的技术需求,也可以与农民探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了解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看法,便于促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创新。 3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是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成效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手段,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工作中,可以从推广机制、推广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各个方面的创新开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张倩 单位:五寨县韩家楼乡人民政府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研究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技术推广是全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向前发展。随着我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和城市化推进带来的非农就业提高,农技推广形式己经发生了变化,农户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本文基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以农户需求为视角提出了一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转变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农业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户需求;农业技术推广;方式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1.1在农业技术推广站采用的管理+示范推广方式 在国家与地方财政的有力支持下,相关部门设立推广项目,之后据此成立专业管理机构,由技术部门具体去执行推广任务,根据项目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另外,推广单位选择在农业生产时间走进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传授农业知识,并发放宣传资料。同时还会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介绍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此外,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会与农资销售组织进行深入协作,在销售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的同时不定期举办农技推广活动,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新物资进行宣传,把新技术与农用物资相结合,现场向农民展示。 1.2农业类企业在宣传新产品时进行农业新技术推广 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企业、农资产品生产企业等涉农类企业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力量,其也在积极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形成了完善的种养加一体化运营模式,使企业自身与基地、农户之间紧密相连,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引进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同时把现代化的农业理念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过程中。 1.3农户或农村组织互助交流来推广新技术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农户往往具有几乎一致的种植习惯,由于长时间一起劳作,会对种植经验进行交流。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回乡时会带来先进的技术,从而带动整个区域进行技术改进,实现共同富裕。另外,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组织在各地农村逐渐发展起来,合作社会设有专业的技术骨干负责农技推广,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农业技术推广的限制性因素 我国的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过程中,农业发展正处于向现代农业过度的关键时期。虽然政府部门对各种模式的农技推广活动给予极大支持,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上来说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效率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建设需要。据统计,中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只有不到40%,而发达国家的推广效率却高达80%以上。就推广的实际状况而言,真正意义上采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并不高,分析得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以及推广方式与农户实际需求脱节是最主要的原因。 2.1未能充分考虑农户投入能力 农民收入决定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能力,目前我国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模式,把土地分散给独立的农户经营,不利于新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农业新技术一般具有大规模增产以及减轻劳动强度的效果,就如今中国农业生产模式而言,单独的农户种植规模较小,采用新技术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2.2推广方式与农民文化水平不符 通过对全国5万多农户进行调查显示,仅有不到3000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80%,全国农业生产者的人均受教育程度还不到7年,仅高于小学水平。因此在科技推广方面要根据农户接受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推广方式,如此才能在新技术普及过程中收到理想效果。 3基于农户需求视角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农业就业机会减少的环境下,传统的农技推广方式需要作出根本变革,应该更多的以农户需求为出发点建立现代农技推广体系。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农户文化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同时广大农民也在积极寻找其他非农途径来增加收入。因此农户对于农技选择已不是最初的被动接受状态,而是更具自身经验与偏好对农业新科技进行选择,只有基于农户需求的农技推广才能提高新科技的推广效率,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 3.1国家财政要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支持力度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在县乡基层农技推广活动中,经费有限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也是造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关键因素。由于资金缺乏,农技推广所采用的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致使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很难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因此需在体制改革的同时,为农技推广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3.2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新技术使用效率 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认真的向农民传授新技术,还可以定期把农民集中起来进行授课,采用多种形式让农户了解与掌握新技术,最终正确使用该技术。结合农民实际需要、接受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知识与农业技术培训,使其深入了解知识,明确其中的缺陷,预见可能造成的损失,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损失[1]。 3.3鼓励科技创新,加快多元化基层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农业科研要与市场需求和农民的迫切需要紧密相连,既要高、新,更要实际,能迅速转化成生产力,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智力资源,为广大农民用户提供各种高效、低能、优质和无污染的实用农业技术[2]。 4结语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要以农民为本,尊重农民的需求意愿,切实推广能够让农民增收的技术;二是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手段和措施的综合使用,合理引导农民选择新技术,通过使用新技术来改善目前的农业生产状况。 作者:王树仁 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种子管理站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效应分析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想要将农业生产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如何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成为了农业技术研发者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想要解决这项问题,就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本篇文章就针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应展开讨论,分别从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技术中存在的意义和农业推广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效应;分析 我国科学技术在转型成为生产力的时候,实践性和推广性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导致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发展速度缓慢。在我国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下,如今的农业推广技术和实际要求是否达到了一致,也是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 1农业推广技术存在的意义 我国最初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都是农业生产所得,农业生产是我国的基础,它包含了畜牧业、种植业和林业等发展领域。农业的发展,由我国的原始社会开始至今,历史较为悠久。随着时代的变革,农业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销售和运输也离不开现代科技的保驾护航。想要将科技与农业能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就必须将农业服务作为农业推广技术的核心内容。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指的是将新研制出来的农产品和种植技术,推广给适宜这类技术和产品发展的地区,从而将这类技术的成果发挥其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实验技术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农业发展,因此怎样能尽可能的规避掉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目前我国农业推广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的本质是将农业生产者作为主体,使广大的农户能够从农业技术推广中获得农产品的新型种植技术、生产技术和实际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的根本,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使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技术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及发展。 2农业推广技术的有效推广措施 2.1政府主导式推广 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综合情况和农业的发展情况,在农业实验技术中选取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技术进行推广。在开始推广时,需要将要推广的技术在实验基地内进行示范性种植,将当地的农民也带入到技术实验的实际运用中来,在这项技术成功和成熟后,再进行广泛的推广使用,这种方式最为可靠,推广所得的效益也较为显著。在政府部门主导之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也应当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技术推广,在一定时间内安排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到实验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推广工作,从而能够保证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当地的农户进行技术知识的培训和普及,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 2.2企业推广 这种方式,需要的是农业生产相关的企业来进行技术推广。在此过程中,农资企业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性人才和技术研发资金进行新型农产品和种植技术的研究。再利用农资企业的产品推广、产品销售及产品回收等,促进农业技术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运用,从侧面将农业技术进行普及和推广,从而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要求和目的。 2.3其他推广方式 在农业生产和收获的过程中,农户之间会相互探讨谁家的种植技术好,谁家的粮食产量高等问题,通过这些日常的交流和学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农业生产和农业种植技术进行推广。目前我国是一个被网络和媒体所全面覆盖的生活区域,因此,部分农业生产技术可以通过媒体传播方式来进行,这种推广方式较为多元化,它能将农业生产技术的范围和进程都无限扩大,从而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3推广效果研究 经过农业技术的推广,有大部分的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点农产品的收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给当地农户的经济效益和农产品收益都带来了良好的影响。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会使当地农产品的结构变得多元化。农户农产品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的生活水平、住房面积、储蓄金额和我国的社会经济有所提高,并且还能促使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还使当地的农业生产的土壤环境优化、土地结构优化,在保证原有农产品的生产下,还能保证林地面积的扩大,这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也刻不容缓,因此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促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户的生产技术大幅的提高,但是想要将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广到各个角落,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 作者:何晓琳 单位: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科组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及策略 [摘要] 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使农村居民的经济效益和农产品收益都有所提高,这不但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篇文章就针对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也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还是依靠专业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在运作,虽然这对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会使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行迟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技术的改革和创新。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意义是通过对农民的生产和技能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对农产品和生产技术有全面的认识,农户在生产的过程中就能辨别营养成本高、生产经济效益高及生产技术优良的农产品和农业技术,从而可以从根本改变农户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农户经济水平和农产品收益的提升,并且还能促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解决措施 1.政府主导推广农业技术 在进行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这能够解决农村信息交流不畅通的问题。因此,国家必须建立有关部门和相关推广人员来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这能保证农户对农业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使农业技术可以在指定地区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 2.改善农业保障措施 农业生产技术存在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为了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就应针对农户的实际情况将社会保障措施进行改善,从而减少农户的经济损失和技术使用风险。对农户提供一些资金上和技术上的帮助,才能使农户放心的使用新型农业技术,这能促使农业生产水平大幅的提升。 3.针对农户情况进行技术教育培训 想要从根本意义上解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难点,就必须发挥有关部门的相关职能,在农业技术开展之前,对农户进行相关的农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培训。技术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想要将农业生产的各项效益提升,就必须将基层农业技术扎根到农户的心中,促使农户可以对新型的农业技术能够充分的掌握及认可。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在农田中,针对农户的情况进行手把手教学和指导。只有加强了农户的生产技术基础培养,才能促进基层农业技术的更好发展。另外,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户之间往往会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促进农户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使农业技术生产方式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4.提升农业科技创新 想要在社会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鼓励农户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并且根据农户的实际操作情况和经济情况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另外,将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提高,也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全面发展,想要实现全面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可以采用高校的各个专业性人才,投入到农业技术的推广当中,以此能够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全面发展。并且,只有将我国的科技向着生产力方向发展,才能将农业科研成果的效益发挥最大作用。我国的有关部门,要对各项农业技术进行实时的分析,综合其各方面因素,在资金运用合理的情况下,将农业技术水平的生产方式往多元化方向发展。 5.加强基层农业技术的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是一个多媒体发展国,但是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不应单方面的只依靠媒介或个人组织的宣传,而是需要农业管理部门和农户共同参与其中,使农户能够充分了解到新型农业技术的优势,从而保证农业技术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如今,我国的农业推广机构和机构配置都较为完善,但是想要使农业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做好农业技术的监管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投入情况和各方面影响因素产生的情况,使基层农业技术的发展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有效发挥。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的农业技术也在持续发展中。基层农业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它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和漫长。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将农业推广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调整,才能将农村的生产结构合理化,才能大幅提升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促使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距离越来越小。 作者:何晓琳 单位: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科组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因素 摘要 农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农业推广机构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相关的部门必须创建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此同时,分析农业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稳定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基数很大,要有效地保障农民增收,必然需要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将技术、信息等传递到农业一线,使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实用技术得到推广使用。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我国的国情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技术滞后的现象,无法达到设计时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因此,农业推广势在必行,发现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1影响技术推广的因素 1.1推广方式过于单一 我国在推广农业技术时很少利用第三媒介,更多的是利用一线农业推广员参与,这种人盯人的推广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影响力很弱。第三方媒介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个有效途径,但中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1],因此,可梳理第三方媒介,找到在农民心中有影响力的媒介,通过宣传彩页、广播、电视等媒介,对比新旧技术,分析产生的经济效益,使农业技术深入到老百姓的心中,产生使用新技术的兴趣。 1.2农业技术的项目纷杂繁多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农民对技术的需求性,更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文化水平,只是想当然地推广技术,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并不能分辨哪种技术更有效,增加了筛选过程中的难度,科技人员在推广农业技术过程中,没有将农业技术形成体系,而是发散地进行推广,又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选择障碍,因此,农业技术项目不成体系极大地困扰着农民的接受度以及推广水平。 1.3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每年的一号文件都在强调“三农”问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指引性也是很强的。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在项目的开发、农业技术的宣传和组织推广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资金方面不能很好地得到保障,无法实现无障碍的技术推广,这种推广力度极大地影响了农业推广技术的结果。 1.4我国的农业生产规模较小 由于我国的一些区域的特征,农业生产也各有区域特征,农民想通过农业增收毋庸置疑,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来实现收入的增加,但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是以家庭作坊为主,没有上升到家庭农场阶段,会出现生产的规模跟不上去,农业技术推广受到很大的影响,效率也是非常低下,极大地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使用效率[2]。 2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及方法 2.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农业推广形成体系更易让农民接受和应用,这时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顶层设计,只有顶层设计好,落地性才强。政府要发挥牵头的作用,让与农业技术推广有关的单位通力合作,摸索适合本区域的推广技术,形成科学合理的推广体系,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保证各部门的责任分配得当并快速落实。 2.2要重视农业大户和示范基地的培养 树典型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农业大户对新农村和新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导向作用也非常明显,他们也是农村的一个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将这类群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更易调动周围农民的积极性[3]。示范基地的作用也不可少,也是树典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有计划地开展,顺利地实现目标,通过示范带动区域的发展,有步骤地完成。 2.3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与一线的推广人员密不可分,他们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先遣部队,这场农业技术推广的战役是否能打赢,与这个群体的素质高低有很大关系,能够采集到真实的数据、反映出农民的真实意愿都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能解决农民面对的问题,使农业技术得以推广。 2.4加大投入,建立监督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离开政府的支持将是无缘之木、无源之水,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没有这些决策部门的支持,再好的想法也难以落地,为了有效地推广农业技术,资金的保障必不可少,在资金保障的提前下,加大物质、人力的投入,但这些投入也不能无休止地投入,要制定要监管机制,使资金使用到位,各级部门各尽其责,保障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 3结语 只有政府部门积极应对推广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仕霞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沙湾镇农业服务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 摘要: 随着社会上各个行业、领域都在进行技术的创新与改革,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农业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让农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才能让农业跟的上现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文章介绍了现阶段右玉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探讨了如何更好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关键词: 新形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 可持续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而右玉县作为一个纯农业县,农业能够更好更加稳定的发展,对于全县社会稳定,以及社会经济能够更加长足稳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这个知识化、科技化的社会中,各行各业都要进行技术上的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于该行业的要求。 一、现阶段右玉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右玉县就拥有了初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那时候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机构,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0余人,通过向全体农业人员推广新型农业技术以及新型科研成果,为右玉县农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随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不断发展,右玉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日益完善,到2013年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推广体系,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00余人(含乡土农业人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农业发展的需求。 1、没用足够的经费去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相对于发达地区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上的资金投放,右玉县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上的经营只占政府支出的一小部分。而这些少之又少的经费,几乎全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那么用在农业技术推广上的经费就要更加捉襟见肘了。因为没有经费的支持,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站都是名存实亡,不能及时有效的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因为各方面待遇不好,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也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能有效进行的原因之一。这对于右玉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着极大的阻碍[1]。 2、现阶段市场经济对于农业的冲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还属于计划经济。农业人员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与农业,而且农业的收入较低,有时候还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要求。农业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的收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业人员的生活压力,所以当时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可以顺利的开展运行,也为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人员对于农业生产也改变了传统的理念,开始更加主动去学习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农业技术。介于多方面原因,从事农业的农民只能被动的去接受体系内所推广的农业技术,这种技术可能不适合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所以农业人员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活动没有积极进行配合,也是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之一。 二、如何更好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1、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 近年来,因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不足,造成右玉县业推广技术不能顺利的进行。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政府加大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的资金投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正常顺利的进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福利待遇,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设备。农业推广人员还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对农业技术推广农作进行资金支持,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的范围。 2、优化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市场自我调节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政府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时候,要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以服务人民、帮助人民解决问题为工作原则。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其中,给农民自主选择农业技术的权利,摒弃过去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农民被动接受农业知识的情况。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过程中,积极为农民提供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技术,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2]。 3、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与接受能力 右玉县是一个杂粮大县,有大量农业工作者进行农业工作。但是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偏低,对于传统的农业技术过于依赖。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接受新型的农业技术,导致新型的农业技术与农业科研成果不能应用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不能取得相应的成效。所以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之前,政府要做好宣传工作,改变农民传统、保守的思想。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结束之后,保证农民可以掌握新型的农业技术,能够利用新型的农业技术创作出更多的经济收益。 三、结语 为了保证右玉县农业的不断发展与产业结构上的优化与创新,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改革是其强有力的保证。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保证新型的农业技术以及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能够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前提。随着右玉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对于农业发展的要求。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右玉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要不断完善与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从而促进右玉县农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作者:栗志华 单位:山西省右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分析 摘要: 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是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南屏镇的农业发展来说,农业技术推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针对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更好推动南屏镇的农业发展。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有效对策;南屏镇 农业技术推广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农业生产力的过程,它是运用农业科技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农业活动,它的成功推广,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桥梁和纽带。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主要是将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包括比较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研新品种等,引入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经过农田的试验和示范,将技术和成果推广下去,并且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培训和接受咨询,使得农业成果顺利应用。农业技术推广包括农业生产前、中、后全过程,服务对象是所有的农业生产实践者,它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成功推广,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南屏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地理环境优越,是当地的农业大镇之一。南屏镇农业发展迅速,与农业技术推广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只有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并对农业技术推广大胆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三农”。 一、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素质偏低 目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是中专或是大专的学历,技术知识掌握的也不够扎实。据相关了解,基层推广机构多出现“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一些人通过走关系进入到机构中,却不是农业相关专业。而许多本科生以及学历更高的农业专业人员却由于编制限制无法进到基层机构工作,名额被占用情况严重,实际工作无人做。真正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只是些临时聘用人员,由于待遇低,而且需要到农村参与生产实践,所以在招聘时,门槛不高,什么学历都行,只要求吃苦能干,这就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素质偏低。这些人员因为自身没什么基础,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不多,只能跟着一些老的推广人员学习,导致知识面狭窄,知识内容陈旧,难以使农业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才匮乏,大大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相对较少 近些年重视农业发展,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办公条件以及检测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得到了良好改善。但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着经费投入不足的难题,目前经费除了人员工资等,只能基本满足生产技术指导,而对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的推广,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以发宣传单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是一级级下发的,市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能够基本满足推广所需;县、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是向市级单位申请所得,基本不安排专项的推广资金,有些县没有自己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所以也就没有相应的经费;到了镇级单位,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更是来源有限,少之又少,资金缺口很大,而且有些乡镇连基本的下乡交通费用等基本所需都不能解决,更谈不上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 3、农业技术推广渠道过于单一 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还仅限于技术推广人员的“一张嘴,两条腿”的状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没有系统的培训,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推广的只是比较陈旧的知识,服务三农工作的方式落后,接触新项目的机会少,即使引入了新项目,也不能开展。基层机构配套设施不完善,已有设备功能老化,有运行障碍,更是缺乏多媒体等新传媒设备。开展集中培训也仅限于老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没有知识的更新。农业技术推广渠道比较传统、单一,加之没有农业科技示范场和试验示范基地,无法开展农业新科技项目。 4、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不健全 自2000年开始,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权限的归属不断变更,开始时,机构的人事权、财、物权等都归乡镇政府管理,到2006年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又变为由乡镇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基层机构的人员和办公场所也在管理权限的频繁变换中严重流失,仪器、设备等也有所丢失或者损坏,使得原本不够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更无法好好地开展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管理权限无论归谁,都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单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独立的财权,经费由主管部分统一核算,资产随意支配。同时,地方财政本身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形同虚设,新技术推广、科技宣传等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基本职能不能有效开展,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1]。 5、综合试验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据了解,一些农业技术推广站争取到了政府的支持,建设了自己的综合实验基地,并适时的引入农业技术推广新项目,基本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成效。农民通过试验基地的成功,也积极开展新项目,这样就使得新科技、新品种、新肥料得到良好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也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经费投入不足,基本工作都难以展开,对于综合实验基地的建设更谈不上。目前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站都没有自己的综合实验基地,而在推广过程中,农民不知道新科技、新品种、新肥料的成效到底如何,而且又没有经费补助,所以农民也不愿意冒险在自家的责任田中开展新项目做实验,这使得推广工作成了一纸空谈。 二、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1、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人才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即使其硬件条件再好,也不能实际展开工作。所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首要工作就是吸收、培训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专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才队伍基本建设好后,投入到实际工作,也要定期的通过继续培训和考核的形式,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够随时学习新知识,知识内容能够及时更新。学习的主要方式可以是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以确保知识不老化、不陈旧;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挑选出色的人才,给予其高校深造的机会,或者去省外学习调研机会;农业技术推广站还可以聘请知名农业专家来给农民现场讲解农业新科技的有关知识。目前农村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其文化水平有限,新知识接受能力也有限,所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下乡到农村,直接参与并指导一系列的农业活动,为农民讲授新技术、新知识,为农民带来更直接的服务。 2、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推广法》的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必需的推广经费统一由国家财政支出,所以政府部门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资力度,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一方面是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事业费,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正常发放,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运转所需费用。另一方面是对项目推广费用的投入要增加力度,因为它是真正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项目经费,而且要做到专款专用,不能将项目经费用于其它开支,比如日常运转费用以及奖金发放等。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大力展开合作,发展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渠道,建立较为完善的融资体制,可以通过农业实体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吸引私人或企业投资,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共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的队伍,将技术推广和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3、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和形式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敢于创新,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等与农业企业单位相联合,建立新型科研推广体制,建设农业试验基地,自产自用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快速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促进农业技术大力推广。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征得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发展更多地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可以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相关力量共同参与,为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提供远程服务,解决农民无处找专家的问题。同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活动,即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责任人,专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现代化科技发展迅速,在农村的发展情况也是很好的,所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通过综合短信平台等媒介,将最新的知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发送给农民,以保证农民了解最新农业动态,跟得上现代农业发展[2]。 4、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的基层管理制度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人员上应采取农业技术专业人员聘任制度,他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为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专业力量;已有人员也可以竞争上岗,对促进员工业务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有所帮助。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需加强制度的管理,保证每项工作的开展都能有制度可循,并且根据每个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工作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还可以将业务与报酬挂钩,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综合考评制度,不但要考核每个人的工作情况,上级管理部门还应该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期考评,以保证机构的社会服务能力[3]。 5、加强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以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为重点,开始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以及新肥料的示范推广,才能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展示给农民。农民通过亲眼所见,才会在自家责任田运用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以及新肥料,促使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更有效的服务于三农。所以加强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所在,它采用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注重环境的保护,是标准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遵循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结语 基于南屏镇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农业推广部门要在保证其自身职能完善的情况下,吸收、培养高素质人才,结合南屏镇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引进开展适合的科研新项目,更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南屏镇的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民在增产增收方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作者:陈俊 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农业工作站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 摘要: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阶段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及时、完整、有序地抓好质量管理,是创建优良工程的基础。为保证公司重点工程??某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体现公司计划落实、目标细化、措施得当、反馈有效和控制有力的管理指导思想,根据公司质量目标要求,为防止安装工程出现质量通病,对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集中精力抓好前期质量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了业主、监理和质监部门的肯定,为后期施工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高层建筑 安装工程 预留预埋 一、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项目部安排,成立安装工程预留、预埋小组,人员由项目部主管安装工程的副总工程师负责,安装工程师、施工队技术员、各施工工长等人员组成。组织体系图如下: 二、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可以分为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交底图纸会审和施工技术交底等三个阶段。 1. 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通过自审专业图纸、各专业之间会审,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在设计交底时由设计人员解决。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2)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及管井、竖井尺寸、楼板厚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3)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点是否相符; (4)器具安装、设备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 (5)设备层管线进户做法是否合理; (6)墙、板预留洞、套管是否缺少,尺寸标高位置是否正确; (7)各专业之间有无错、碰、漏等问题; (8)采用了哪些新材料,其品种、规格是否满足要求; (9)是否缺少专业图纸。 2. 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 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是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依据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劳动定额等文件,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做技术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图纸翻样 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将已经变更或修改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图纸上标注;按照作业班组施工的图纸要求,以"样板"标准进行图纸翻样绘制大样图,真正把图纸弄清、吃透,使大样图实实在在地成为现场施工的依据。例如,绘制暗管明箱做法详图、预埋在混凝土内开关离门边做法详图、混凝土楼板内灯光箱做法详图、设备管与桥架连接做法详图、进户防水套管做法详图、钢管在混凝土内连接做法详图等。 在图纸翻样阶段,对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未发现的有关问题,应及时和监理工程师联系。 (2)编制材料明细表 在进行图纸翻样的过程中,参照施工图预算,技术、计划人员准确计算各种材料,分层次编制材料明细表。 (3)计算人工工日 根据以下方法进行人工工日计算。 ①根据定额计算定额工日,乘以经验系数,得出换算工日a; ②参照队里考核指标,根据工程量,得出经验工日b; ③根据土建进度计划,考虑高层施工三至四天一层的特点,计算保证工日c; ④根据经验数据,给a、b、c以权重0.2、0.3、0.5,得出:计划工日w=0.2a+0.3b+0.5c; ⑤根据本作业班组的技术力量组合,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作好人员机动储备。 3. 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是控制前期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到三级交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为避免出现技术交底仅仅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真正发挥生产技术指导和施工技术准备的职能,克服编制工作由公司技术部门少数技术人员全权包揽,以至造成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的弊端,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工作由项目部、队级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依据项目部技术交底细化编制,项目部审核队级(工长)技术交底,班组技术交底在工长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样板方式为主。这里重点介绍队级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1)队级技术交底要具有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依据正确、理解正确、交底正确。施工规范、规定、图纸、图册及标准是编制技术交底的依据,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结合本工程的实际,灵活运用,考虑本交底对象是班组,它必须使班组依据交底文件,在"样板"的基础上就能正确地施工,保证质量目标达到"优良"。 为保证其科学性,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有重点地学习相关文件,并邀请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业主安装工程师??原省质监总站总工程师给我们有关人员讲课,重点指出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阶段的通病,并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通俗易懂地讲解规范、规定中的要求、指标是什么(What)?为什么要这么要求(Why)?实际施工中怎样去做(How)?谁来做(Who)?通过这些措施,使我们认识到差距和不足,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使队级技术交底的编制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2)队级技术交底要具有针对性 队级技术交底不具有针对性是编制中常见的问题,它经常是规范、规定的翻版,加上设计施工说明的扩充,其结果是无法指导生产,仅仅成为技术管理资料中的一种。为避免这些问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底,经分析,本工程安装预留预埋阶段分为地下一层、地下二层、一至四层、五至十三层、设备层、十四至二十二层、二十三层以上等部分进行队级技术交底,使之真正成为施工中的作业指导书。 (3)队级技术交底要具备操作性 ①具体性 如排水系统:套管预埋、预留洞,应具体到管道距墙的距离是指轴线距离还是指距内墙距离,并基本统一为距内墙距离。并通过建立的施工图翻样制度保?quot;一种一图",保证无论施工到何位置,现场施工班组手里都有标注清楚、通俗易懂的施工大样图; ②全面性 队级技术交底要以"现场干的,就是交底中写的、画的"为指导思想,不能发生班组施工自由发挥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生丢项情况,班组立即通过一定的程序反馈得到解决。 ③实用性 队级技术交底中不允许使用"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及"宜按……"等词语出现,要在大样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的控制要点写清楚,把规范的重点条文体现在大样图和控制要点里,同时把达到优良质量目标的具体质量标准写清楚,作为班组自检的依据,使施工人员在开始施工时就是按照验评标准来施工,体现过程管理的思路,是一线班组施工人员变被动为主动。 三、预留预埋施工程序 为保证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本工程按流水作业的方式严格施工程序,强化了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预制构件加工程序 ①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绘制现场预制构件大样图(或提供标准做法); ②项目部审核,经审核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加工;如不通过,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①; ③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加工件进行检查,以最后检查结果为准; ④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按贯标要求内部办理手续,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③; (2)预留预埋安装施工程序 ①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编制队级技术交底文件,绘制施工大样图; ②上报项目部审核,审核通过一一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各施工专业队下发施工任务单和派工单,进行施工;审核不通过一一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①; ③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隐蔽工程验收,以项目部检查结果为准; ④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监理工程师在混凝土浇筑令表格中签署"同意浇筑"意见,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 四、目标细化,建立三级质量标责任制 质量目标责任的建立,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贯标企业,有严格的程序和流程,但如何把总目标细化,克服质量目标责任流于形式的管理通病,真正把总目标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再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部位、施工班组,并且具有操作性,做到检查及时、反馈有效。这是我们强化质量管理,实行过程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项目部的管理思路,考虑到安装阶段的质量通病相当一部分是在预留预埋施工阶段造成的,所以在预留预埋阶段,严格实行了质量目标责任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用经济责任制度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的机制,推进了本项目质量管理的深化,具体做法是: 1. 根据质量总目标,依据验收规范或标准,经过目标分解、细化,确定预留预埋阶段质量分目标为优良; 2.依据优良等级标准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书,在交底书中,按照高要求的标准编写具体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原则上把验收标准中的误差范围划分为正负各三档共六档,一般情况下取三至五档,实行五级检查制度,检查记录中须签明检查时间一一具体到分钟; 3. 加强中间过程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立即解决;出现通病,从技术交底着手,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4.检查结果与经济直接挂钩,主要分为队检、项目部检和监理检等三类,提出项目部检和监理检的通过率为100%,"监理检"不通过一一项目部、队级、班组各责任人均给予罚款,"项目部"不通过一一队级、班组各责任人均给予罚款,队检不通过一一班组各责任人均给予罚款; 5. 实行末位检查人责任制,最后签字人负主要责任。通过实践,在三个部位检查未通过后,监理检查通过率达到了100%。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设计与管理系统的实现 论文作者:谢飞 赵致格 熊志刚 张鹏 黄致辉 摘要:对安装工程施工图综合设计与管理系统的背景、总体设计作简要的介绍,由传统的二维图生成三维建筑构造图,建筑师可直接在三维空间设计水、风、电等安装子系统,进行碰撞检查和工程量统计,并对由三维模型图自动生成二维施工图的实现技术作较为详尽的叙述.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 碰撞检查 深度基准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建筑工程已经发展到大规模、多功能建筑项目大量投建的阶段.建筑物的结构日益复杂,功能日趋完善,对建筑项目的结构设计和安装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流程是从建筑设计开始,结构工程师进行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而后,再由水、电、风等各专业工程师完成专业设计,最后由施工部门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在这样的设计、施工过程中,由于各专业工程师各自独立进行设计, 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专业协同设计之间的矛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建筑设计各专业的设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绘图工作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设计部门的工作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质量.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利用计算机协调各设计部门的工作,管理工程设计资料,包括设计图纸及相关的技术文档,使工程项目数据的一致性得到较好的保证,提高设计资料和图纸的再利用性. 本文就我们开发的安装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论述. 2 系统概述 2.1 系统的总体构成 安装工程施工图综合设计与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建筑安装工程中经常出现的二维设计不直观、设计图纸不协调、施工图设计阶段图纸综合会审困难等问题.传统的方法是设计者凭借自己的三维思维能力在二维进行设计,这使得设计工作很不直观并且容易导致设计错误.各专业设计者各自独立进行设计工作,设计不协调问题不可避免.在各专业设计图纸汇总后,要求设计人员和总图人员人工发现和解决不协调问题,这将耗费建筑结构设计师和安装工程设计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由于采用二维设计图来进行会审,人为的失误在所难免,使施工出现返工现象,造成建设投资的极大浪费,并且还会影响施工进度. 因此,安装工程施工图综合设计与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利用从建筑设计部门得到的二维建筑结构图,以建筑施工图为依据,通过交互手段,拉伸生成三维的建筑层立面图; .以建筑施工图为参考, 同时以二维的各安装工程专业平面设计草图为依据(若存在),通过交互式操作手段,各个专业分别在三维空间进行设计、分析和计算,生成各安装工程子系统三维施工图; .由已有的各子系统管线图生成三维的综合管线图; .发现并解决设计阶段出现的子系统内和子系统之间的管线和部件之间的碰撞问题; .能够自动生成基本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二维施工平面图; .由生成的综合管线图进行工程量统计. .管理已经生成的二维、三维施工图. 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图 2.2 系统主要模块介绍 2.2.1 建筑三维施工图生成模块 从建筑结构设计及水、风、电等设计部门得到的设计底图,可以得到楼层设计的平面图.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图和相应的立面、剖面图,依据楼层高度、楼层特点等信息,通过交互手段迅速地拉伸生成三维的建筑施工图,在三维图中能够较为真实的表现出墙、柱、门、梁等的实际情况.生成的三维建筑结构在进行综合管线图的会审时,将作为参照物,并且还需判断各种管线是否会和建筑结构发生碰撞.作为管道集中布置的梁,建筑结构设计时都已经预留了相应的孔洞,梁的预留洞也作为施工图会审的重要部分. 2.2.2 安装工程各专业系统三维施工图生成模块 在安装工程各专业系统三维施工图的生成和编辑过程中,生成的三维管线图所需要的管线如水管和部件(阀门、接头等),采用参数化图库的形式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在施工图中调用所需插入的管线和部件.根据各专业设计的草图中管线的位置、尺寸标注、管径、长度等参数和部件的形状,由用户通过选择(或输入)相应的形状特征参数、空间定位参数、以及相关的材料类型等,可自动生成三维管线和部件实体.用户采取交互设计手段,在各种管线和部件的编辑修改工作中,对实体进行插入、拾取、编辑、删除、替换和修改. 2.2.3 碰撞检查模块 综合管线图的碰撞检查工作是对设计所得三维图纸中的各种管线、部件之间,管线和梁之间,以及管线和墙、柱之间可能发生相互干扰现象进行分析和检测.通过局部视图的放大显示,可以用人工观察的方法粗略判断综合管线图上是否会发生各种碰撞现象,但在管线密布、人工判断比较困难的位置,CAD软件系统的自动分析和计算功能就成为必要的辅助手段.本软件提供了一定的自动进行碰撞检查计算功能、自动进行综合管线图的判交和合法性检查计算,将有可能发生碰撞的区域以图形方式标示在三维设计空间中,提示设计人员对各种管线图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2.2.4 工程施工图生成模块 由于本系统的设计工作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 所得图纸是以三维数据模型存储的,而生成的安装工程施工图必须是符合工程规范的二维施工图,才能提交施工单位具体使用.施工图纸是以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形式提交的.从三维模型出发,能够以某种方式自动生成尽可能符合施工要求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再通过适当的人工辅助修改生成符合工程要求的二维施工图.如何高效率地自动生成符合工程规范的施工图纸是本系统软件开发的难点之一. 2.2.5 工程量统计模块 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工程量计算在传统的施工设计过程中是与图纸设计分开的,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和预算决算人员进行人工读图,从各种管线图中统计所有的工程量.采用CAD技术,利用三维建模的方法,可以在设计阶段,每当插入各种管线部件图时,就将各种管线工程量的相关参数代入,设计定型后可以进行工程量的自动统计计算.例如, 统计通风管线图时,可以根据三维风管的类型标志,由数据库取得风管截面尺寸、材料参数等信息,由软件进行自动统计计算.各种管线的截面数据、管线长度、管线接头的具体参数是进行工程量自动统计计算的主要依据.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建立三维模型可以很好的避免在传统的工程量计算中出现的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并且能够提高效率.随着各种管线图的修改,其工程量统计计算的结果也能随时反映出来. 3 二维施工图的生成 3.1 需求分析 (1) 由本系统生成的建筑施工图、安装工程设计图均为三维实体,并用三维数据结构存储,而安装工程施工所要求的是二维施工图,因此必须由三维工程设计图生成二维工程图. (2) 国标建筑行业中对安装工程的二维施工图有详细的规范,而对三维施工图却没有相应的规范.因此,本系统根据设计需要规定了一些利于三维设计的规范和标准件及常用件的三维形象.这些规范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设计人员进行三维设计.生成二维图时必须解决这两个规范之间的相应转换,所得的二维图必须符合安装工程设计和施工规范.我们设计的标准件和常用件的三维表示是比较直观的实体,而二维表示是国标规定的符号.因此,生成二维工程图时,必须用对应的二维符号代替三维表示. (3) 三维图中的遮挡关系必须在二维图中表示出来,因此,生成二维图时必须进行消隐. 3.2 安装工程二维施工图特点分析 通常,在一些应用中,如机械设计中,三维图与二维图关系比较直接,在三维图中通过设定某一视点所观察到的视图与由对应于该视点的投影方向投影所得的二维图一致.而在建筑安装工程中,三维施工图通过设定视点观察到的视图,与由对应该视点的投影方向生成的二维图区别较大.以水系统为例,水管的三维表示为圆柱体,而二维表示则为其中心轴线;而阀门的二维形象为国标规定的符号.并且不同的管线和部件的消隐要求也不同.仍以水系统为例,水管二维表示即其中心轴线不遮挡其它管线和部件.而阀门的二维形象则要遮挡其它的管线和部件.因此,安装工程二维施工图的生成不能采取直接投影的方式,而必须采取用二维形象代替三维形象并结合裁剪的方式. 表1描述建筑安装工程中管线和部件的分类、及其3D,2D形象和消隐要求. 表1 建筑安装工程中管线和部件的分类及其2D,3D形象和消隐要求 分类 组 成 3D 2D 消隐要求 水管 各种上、下水及消防管道 圆柱体 polyline 不剪裁其它工件 水部件 各种水系统标准件.如阀门 合成实体 二维标准符号 剪裁其它工件 水接头 各种形状的接头 合成实体 二维自定义符号 剪裁其它工件 风管 各种通风管道 方柱体 长方形 剪裁其它工件 风部件 各种风系统标准件.如风口 合成实体 二维标准符号 剪裁其它工件 风接头 各种形状的接头.如三通 合成实体 二维自定义符号 剪裁其它工件 电管 各种管径电工管道 圆柱体 polyline 不剪裁其它工件 电部件 各种电系统标准件 合成实体 二维标准符号 剪裁其它工件 电桥架 各种电系统桥架 方柱体 长方体 剪裁其它工件 本系统完成三维工程图设计后,要进行碰撞检查,以保证各子系统内及各专业系统间部件和管道之间已经没有碰撞关系,而只有简单的遮挡关系了,并且各子系统中大多数的管道及标准件均为水平和垂直方向.可以利用以上特点简化和加速二维工程图生成. 3.3 二维工程图生成算法 二维工程图生成模块负责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生成.平面图是建筑安装工程所需的最主要的二维工程图并且是生成立面图和剖面图的基础.立面图和平面图的区别只是观察方向不同.剖面图是先用剖面线选取某个范围内的实体,并对一些边界实体进行裁剪,然后调用立面图生成模块即可.因此生成平面图是该模块的核心.下面着重讨论平面图的生成. 要生成平面图,首先对参加平面图生成的各专业系统中的实体按消隐方向进行深度排序,而后根据排得的顺序在对应的图层上依z增加方向画出各实体的二维形象,并根据实体的消隐特点用后生成的实体规定的裁剪轮廓裁剪已生成的实体,得到二维基本图.而后再进行一些手工修正,并加上适当的标注即可得到所需的二维工程图.二维工程图生成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二维工程图生成流程图 (1) 排序方法 由于各系统中和各系统间实体的碰撞已经消除,可定义各种实体参加排序的深度基准如表2. 表2 各种实体参加排序的深度基准 实体 深度基准 水平时 垂直时 倾斜时 圆柱体 中轴线 底面 中轴线 长方体 插入点 插入点 中轴线 合成实体 插入点 插入点 插入点 根据安装工程的特点,管线呈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占大多数,部件依据管道伸展方向,基本也为水平和垂直方向.可先对占大多数的水平和垂直实体根据深度基准进行排序,再对倾斜实体进行排序,插入在它所遮挡的所有实体之后. (2) 二维符号的定位 当一个三维部件放置在三维施工图中后,它对应的二维符号在二维平面图中所应该放置的位置也是已经唯一确定的,可以把这一位置对应关系反映到三维符号和二维符号插入点之间的对应函数关系上.在生成二维施工图时,可以根据三维实体的插入点计算出二维符号插入点,并以该插入点为基准生成二维符号. 4 结束语 本文中所叙述的安装工程施工图综合设计与管理系统是清华大学CAD中心与北京市住宅建设安装公司协作开发的.系统的原型已经完成.二维工程图生成模块中的实体剪裁,垂直及水平实体的排序等都已完成.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实现倾斜实体的插入排序及尽量减少对手工修改的需求.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核算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作了一些介绍 【关键字】房地产开发 会计核算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以及《企业会计制度》中均没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规定,笔者根据新准则的要求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核算所使用的会计科目、核算程序做如下介绍: 一、应使用的主要会计科目 1.原材料。本科目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设备,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工程设备、外购半成品(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际情况,可在本科目下设置“库存材料”、“库存设备”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再按材料设备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设备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原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购入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设备,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2)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贷记“开发成本”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4)生产经营领用材料设备,借记“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5)企业拨给承包单位抵作预付备料款或预付工程款的材料设备,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原材料”。(6)出售材料结转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7)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原材料”。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2.应付账款。本科目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因购买材料物资(含设备)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应付给供应单位的价款,以及因出包工程应付给工程承包单位的工程价款。本科目应按应付账款类别设置明细科目,如“应付购货款”、“应付工程款”等,并分别按供应单位和承包单位的户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应付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购入材料物资发生的应付账款应按全部金额,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本科目。如果上述物资的货款已经预付,则应将预付的货款自“预付账款”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支付货款时,应扣除已付的货款;偿付的货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2)企业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款项,应根据供应单位的发票账单,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3)企业与承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根据经审核的承包单位提出的“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结算工程款,借记“开发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扣回预付工程款和备料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支付给承包单位工程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4)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付应付账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3.预付账款。本科目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工程合同规定预付给承包单位的工程款和备料款,以及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购货款。预付给承包单位抵作备料款的材料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应设置以下两个明细科目:(1)预付承包单位款。(2)预付供应单位款。预付账款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预付给承包单位的工程款和备料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2)拨付承包单位抵作备料款的材料,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3)企业与承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根据承包单位提出的“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结算工程款,借记“开发成本”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科目,同时从应付的工程款中扣回预付的工程款和备料款,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4)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货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所购物资的发票账单,根据发票账单的应付金额,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同时将预付的货款自本科目转入“应付账款”科目,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将预付的账款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不设置本科目。 4.开发成本。本科目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的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企业对出租房进行装饰及增补室内设施而发生的出租房工程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出租开发产品经营业务中发生的按月计提的出租开发产品摊销等可直接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不通过本科目核算。企业为进行资金的筹集等理财活动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及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在本科目核算。企业在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的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和开发间接费用等。企业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和建筑安装工程费等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本科目(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中);应由开发产品成本负担的间接费用,应先在“开发间接费用”科目进行归集,月末再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别计入有关的开发产品成本。开发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开发的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等,采用出包方式建设的应根据承包企业提出的“工程价款结算账单”承付工程款,计入本科目(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中),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科目“。(2)企业开发的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等采用自营方式的,发生的各项费用可直接计入本科目(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中),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料”、“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已经开发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土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应及时进行成本结转,月终结转成本时,按实际成本,借记 “开发产品”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的期末余额为在建开发项目的实际成本。 二、”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核算程序 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安装工程费“核算的一般程序是:(1)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约定,缴纳履约保证金。(2)开发商根据合同约定,支付一定的工程预付款、备料款。(3)开发商购买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等甲供材料,并供应到施工现场。(4)施工单位报送”已完工程形象进度“,并提供”工程价款结算账单“。(5)向施工单位结算甲供材料价款,抵作工程进度款。(6)开发商根据应付工程款扣除预付工程款、甲供材料价款后支付工程进度款。(7)办理工程结算,除预留工程保修金外,支付工程尾款给施工单位。 三、会计核算举例 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都是将建筑安装工程以对外招标的形式发包给施工企业建设,支付给施工企业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属于开发成本的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人相关开发项目的成本中去。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施工企业是承发包合同契约关系,根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款的预付、备料款的预付以及整个工程价款的最终结算。工程开工前或开工后按照合同约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向施工企业拨付工程备料款、工程进度款,还有可能向施工企业提供设备或材料(钢材、水泥等),涉及预付工程款、备料款以及拨付材料设备的支出,房地产开发企业先列入”预付账款“账户核算,待施工企业提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从”预付账款“账户转入”开发成本--建筑安装工程费“账户。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某工程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 单价 合价 其中明细项目造价控制指标 明晰项目 单位 控制单方 合计 说明 1 土建结构 3.96 980 3881 降水工程 元/m 2 90 建议本工程采用定额计算。 土方工程 元/m 2 31 市场价格、建议采用定额计算方法及单价。 护坡工程 元/m 2 240 混凝土 m3/m 2 0.54 2.1万m3 本工程混凝土设计单方用量在0.54立方米/平方米内。 钢筋 公斤/m2 90 3565吨 本工程钢筋设计单方用量在90公斤/平方米内。 人工费 按照定额 机械费 按照定额, 管理费用 施工单位根据自身情况报价 2土建装修 3.96 900 3564 初装修 元/平方米 200 792 包括墙面抹灰、顶棚、地面的简单初装修。一般由施工总包单位完成。 精装修 元/平方米 700 2772 外檐:建议采用高档中空玻璃塑钢窗、氟碳喷涂。部分采用玻璃幕墙,其他建议采用高档面砖,部分国产高档石材内。 局部大堂:部分进口石材 电梯厅:高档面砖、国产石材 卫生间:高档面砖 其他:按照国产中高档标准。" 3 电气 3.96 612 2424 强电 m 2 300 1188 变配电120元/平方米 照明动力等全部设备180元/平方米,尽量采用国产设备 电梯工程 m2 120 475.2 弱电 m2 192 760 "楼宇自控 宽带介入 消防报警联动 (消防局控制)安全系统 ; 停车管理、巡更 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 5;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 语音系统 ;空调给水控制;直放站系统 综合布线 ;其他" 4 暖通 3.96 554 2194 给排水 元/m 2 95 376 直饮水 元/m 2 20 79.2 消防喷洒 元/m 2 100 396 通风空调 元/m 2 250 990 采暖 元/m 2 4 16 地下采用暖气系统 泳池 元/m 2 25 99 燃气系统 元/m 2 60 238 5 室外工程 3.96 150 594 包括小市政;园林绿化;附属工程等 6 小计: 12656 7 不可预见费 12656 7% 886 市场人工、材料、设备市场价格变动及暂估价调整和工程中不可预见的费用 8 总计: 3.96 3420 13542 "说明: 1、要求设计院按照以上造价指标进行限额设计,在不影响设计思路情况下,可以适当调整单项造价,但总投资不得增加。 2、初步设计概算中必须有混凝土总用量指标和定额钢筋总用量指标,并作为限额工程量的依据。 3、设计中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混凝土和钢筋用量。 4、材料设备除重要部位外,均采用国产优质产品。 5、设计院在施工图设计中完善设计,减少施工中的设计洽商变更,如果洽商变更过多(业主原因除外),给建设单位造成大量经济损失,设计院应承担相应责任。"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探讨 摘要:本文对建筑安装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安装 工程质量 存在问题 控制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如何预防开裂和渗漏等常见问题,进行质量控制是建筑安装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从提高技术的角度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还要从管理的角度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现结合工作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加强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 1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1.1 人员素质问题 施工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建筑安装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大都选资质高、信誉好、技术力量强的施工单位。而当施工单位进场时。项目班子和施工人员并非如此。有的是由挂靠的技术力量薄弱的小施工队和无上岗证的人员组成。这些施工队雇佣了大批民工。未经培训和考核就让他们上岗操作像电焊、电工等特殊工种的安装工人也都无证上岗。这样的施工队如何能保证工程质量? 1.2 设计质量问题 设计合理与否对建筑安装工程质量影响很大。据对有关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大约42%的工程质量事故是源于设计。不合理的设计不仅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也大大降低和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如某高层建筑设计采用分层空调,每层一台主机,从上至下十几台排在一个垂直面上。开机后产生的巨大共振噪音使该建筑和周围的人员难以忍受。住户投拆不断。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有以下方面:①设计赶时间。许多细节来不及考虑。②设计时图省事。草率套用标准图,脱离实际。③设计人员素质差。缺乏设计难度大的工程实力。④设计单位缺乏质量保证措施。 1.3 材料质量问题 材料质量是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基础。劣质材料的使用,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引起重大工程事故。使用不合格的开关、电线。将给建筑物留下火灾隐患。危及人身安全。不合格管材引起的渗漏。导致建筑物无法使用。在工程中。有些施工承包者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尽量选用价低材料。而这些材料中.许多是不合格的劣质或假冒品牌材料。劣质的水电材料常表现在:管材壁厚太薄;电线芯径太小或绝缘性能差;阀件单薄、封闭不密等等。劣质材料的使用,必然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1.4 成品保护问题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的工种、工序多,交叉作业,常出现后道工种只顾自己施工方便,不管对前道工种的成品保护。同时也有其他人为因素。致使施工安装好的成品。经常遭受不应有的破损,造成工程质量缺陷。如某高层建筑工程,土建工种工人在清除建筑垃圾时,随着将大块水泥块等杂物从高处向管道井乱扔,砸断、砸弯井内已安装好的给水和消防管道。并砸坏了一层的不锈钢电梯厅门和门套。造成不应有的成品损坏工程中还常见安装好的卫生洁具、灯具被碰裂、碰破;设备外壳碰扁,油漆碰落;电线、电缆被盗割等等情况。 2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2.1 优选施工人员、提高质量意识 优选施工人员,提高质量意识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人的素质,靠质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靠培训和优选,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①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的观念。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②人的技术素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③做好质量宣传工作。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使得往往是很复杂的理论,逐渐会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 2.2 严把工程材料、设备质量关 工程材料、设备是形成安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把好材料、设备质量关,意义重大,必须从各环节做起。①施工单位。从材料、设备的选择、采购、验收、保管、及发放使用等各环节入手,抓好材料、设备质量。对重要材料、设备的选择,合同有规定的按合同;无规定的,应按设计对材料、设备的供货厂家等进行考察、比较、论证、选择。选质量可靠者选择的材料、设备厂家应事先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核同意。材料、设备进场使用前,还必须向监理单位办理报验手续,经检查合格后方准使用。②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报验的材料、设备,监理单位应严格检查、检验。采用各种检查方法来实现对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a书面检验。材料、设备的厂家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材质证明、检验报告等应经过书面检验。谨防不法分子采用伪造合格证,开据假试验报告,假化验单等手段。b外观检验。对型号、品种、规格、标志、尺寸等进行直观检查,仪表测量等。c理化检验。借助试验设备、仪器的检验。 2.3 加强成品保护的有效措施 2.3.1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为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可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同时,将易受损坏和污染的成品设备尽量安排在后道工序安装,如喷浆后安装灯具、开关和插座面板等设备,可以起到保护成品的目的。 2.3.2 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安装好的成品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①包裹,以防损坏和污染。如室内灯具、开关柜、明装的给排水管、卫生洁具等设备,装完后进行包裹。②表面覆盖,以防堵塞和损伤。如排水管落水口的堵塞、空调设备等的覆盖保护。③局部封闭,以防无关人员损坏和偷盗。如室内建筑设备安装完后,可采取将房间局部封闭或锁门等措施。 2.3.3 抓好成品保护责任制。把成品保护的责任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工程的全过程。对重要的设备、仪器要设专人看护。通过严格监督管理。搞好成品保护。 2.4 严格施工过程控制,加强质量通病的防治 过程控制是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施工过程控制的质量好坏一方面检验施工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同时也是对工程管理的见证。施工过程体现在一系列的作业活动中,作业活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时应做到每一分项工程、每一质量控制点都检查到位,做好各专业间的配合工作。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在施工过程及时检查及时整改,把质量隐患、质量问题在产生初期即得到有效控制及纠正。 安装工程施工时,做好图纸会审交底工作,在施工时先做出样板。安装单位项目部要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对分项工程严格把关,尤其是对结构阶段的安装配合和使用功能的安装施工。图纸会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比如以前施工时有的单位不重视此工作,结果卫生间坐便器安装完后,门开不了;管道安装完毕,正好挡在防水插座前而无法使用,图纸会审就能避免这样的错误。每一分项工程施工之前,均要进行工程质量交底。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要严把验收关,加大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三检”制,随时纠正质量不合格消除隐患,在施工中,加强薄弱环节的施工,减少或消除质量通病。安装工程要与土建相配合,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与质量问题。 3 结束语 总之,严格按照这几个方面进行施工管理,可以逐步提高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进而促进我国的建筑安装质量再上新的台阶,使我国的安装工程质量达到世界领先的地位。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浅谈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论文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 企业 内部控制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然后又研究了目前我国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加强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监督和控制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及时反映和纠正发生的各类问题,从而能够有效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另外,建筑安装工程企业的经营规范了,可以保证建立良好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环境,从而有助于稳步完成整个施工的过程。 (二)有利于企业对经营风险的防范。为了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各类的风险。而防范企业风险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是技术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企业的内部控制,通过有效的评估风险,使企业控制内部经营风险薄弱的环节不断得到加强,消灭企业中潜在的风险。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健康发展得到保证。企业内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结合各个部门的工作,使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紧密配合的关系,使整体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目标顺利达到。另外,企业的工作实际成绩,也可以通过严密的监督和考核反映出来。通过科学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目前我国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若要建立并且经营一个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约束和规范是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主要影响,但是一般情况下外部环境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住的。造成各个企业之间内部控制的形成和内容的差异的根本的原因就是内部环境,但是很多企业的内部环境不完善,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 (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是内部财会工作,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果。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控制制度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不能使企业管理的要求得到满足,使企业内部财会制度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三)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没有协调。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其中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会计控制。一般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都要围绕着会计控制这个核心,根本目标和处罚点是保证资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但是仅仅依靠会计制度还是不够的,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还会必须建立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制度,另外有将会计制度和管理制度协调一致,才能够使内部控制的效果得到实现。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内部控制的根本制度,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将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列入内部控制的范围之内,另外,企业各个业务操作系统和业务领域也必须在内部控制的范围之内,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安装工程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内部控制不能有效的展开,在财会部门中形成漏洞,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建筑安装工程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加强内部控制,降低活动的风险。在企业进行招标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考核招标的企业,以防止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存在在招标的过程中,给企业造成风险。对于招标的单位,要认真收集和分析招标企业的资料,保证招标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和发展前景,有选择性地进行招标。严格对供应商的考核,避免在组织生产活动的时候出现生产原料短缺或者材料质量不合格等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和以后的发展。对同类企业的信息建立档案,定时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足,并且及时的改进,同时也能够发现本企业的优势,进一步发挥本企业的优势。因此建立同企业的信息档案可以实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扬长避短,改进企业的劣势,发挥企业的优势,使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大大减少。 (二)推行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做好成本的预算工作是事前预测责任成本的主要工作,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公司预算、项目部专业人员以及财务等部门共同完成责任成本的标志。在进行责任成本预算编制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实物的工程量、内部结算价格、施工的定额等,这样才能够保证正确合理的责任预算。事中控制责任成本首先要使责任中心以及责任的范围划分好,在建立责任中心的时候要按照可控性的原则,根据责任预算的各项费用的性质以及各个责任层次,另外,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范围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定。责任预算的分解工作一定要做好,根据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范围和成本的可控制程度,由项目部成本管理部门重新对每个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落实到各个责任中心分解后的责任,各个责任中心考核绩效的标准和奖惩的依据就是根据各个责任中心分解后的责任。最后还要建立严格的科学的台账核算制度,项目部设置和登记总账,各个责任中心分别设置和登记明细账。各个责任中心认可的实际收支是各类台账登记的依据。 (三)优化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只有建立科学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真正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的前提是遵守法律而后法规,原则是全面系统、成本效益。另外,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明晰,对于关键的控制点,比如验收材料、保管材料等要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严禁发生材料的浪费、流失等现象。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安装工程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其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物的应用功能。然而,建筑安装工程在实际施工时,由于其涉及的项目内容和安装技术较为繁杂,所以面临的施工风险也是极为明显。因此,为了进一步确保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相关施工单位应对工程项目风险加大管理力度,制定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达到理想的安装效果。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目前,建筑安装项目已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和施工周期,而且对于技术要求也是十分之高,相对,这就给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合同风险等因素也开始应运而生,不仅影响了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也给企业效益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必须做好建筑安装工程风险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减少工程变更情况,提高施工质量,使整个建筑安装水平都能获得最大化提升。 1风险识别方法 1.1核对表法 该风险识别方法是对建筑安装工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及其事故成因、来源等相关内容用表格的方式清晰的罗列出来,以便可以让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安装工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1.2工作分解结构法 该风险识别方法是将整个建筑安装工程进行合理的细化,以便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每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大大节省了风险识别的时间,促进管理人员在短期内找到存在的具体风险因素,并及时的做出妥善处理。 1.3常识经验判断法 该风险识别方法是将以前的成功案例作为参考方案,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制定出新的风险控制措施。因为建筑装工程会涉及很多新技术,对其施工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控制方案,所以采用常识经验判断法,就可大大解决风险因素对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困扰和影响。 1.4敏感性分析法 该风险识别方法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周期,可对项目施工风险进行假设和分析,进而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准确判断项目的性能变化以及所产生的变化幅度和影响等,以便可以快速的找出风险来源,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 2风险内容分析 2.1外部环境风险 一般情况下,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都会处在露天环境中,且施工周期较长,因此,所面临的外界影响因素也是十分之多,如:地震、洪水、暴雨、泥石流等不可抗的自然力风险。另外,一些特殊地区还会受到、社会动乱、暴动、宏观政策变动、市场价格波动、利率浮动等不可抗的非自然力风险所影响。 2.2决策错误风险 工程项目承包商,在投资某项工程前,都会对应的制定一系列措施方案,若是这些方案内容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的偏差,则势必会给项目投资带来一定的决策错误风险,如:信息取舍失误风险、信息失真风险、业主买标风险、报价失误风险等。 2.3缔约和履约风险 该类工程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管理、工程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目前,很多建筑承包单位都无法对缔约和履约风险给予正确的认识,进而使得安装工程在实际建设时,经常会发生各种违约问题,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承包单位破产倒闭。 2.4责任风险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职业责任、法律责任、人士责任等基本都是由承包单位所承担,一旦这些责任出现差池,则都会给企业利益带来不可规避的责任风险。 3风险评价 首先,要清晰的明确出风险评价基准。且项目主体还要针对各种风险后果进行认真的推敲,看其是否与自身所承担的能力相适应,这种风险评价基准既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绝对对的。另外,个体风险和整体风险都要建立对应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对项目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估。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各种常见风险,并对其制订相应的评估打分表,可聘请相关专家来进行打分,这样才能精准的获得风险单项分值,通过求和,就可合理的定位出安装项目的整体风险等级。最后,采取对比的方法,将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和单个风险水平,与气相对应的评价基准进行有效对比和分析,进而看工程的项目风险是否处在可控范围内,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以便可以将风险控制在最小化,为整体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4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4.1风险防范措施 4.1.1政治风险 该类项目风险是在承包商不知情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风险的扩散,相关承包单位应在投标前,对所要投资的项目进行认真的了解,并结合当前的国情以及社会发展形势,来制定严谨、完善的投资计划,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会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举措加以防范和控制。 4.1.2经济风险 建筑安装工程的经济风险,必须要符合当下的社会经济体制,所以,为了杜绝风险因素的产生,建筑承包单位必须在投资前期,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调研,详细了解国际金融市场信息,这样才能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还可在相关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使合同参加汇率保险,然后再通过多种货币组合或多家公司联合承包的方式来分散汇率变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防范。 4.1.3合同风险 对于该类项目风险因素的防范,首先,要安排专业监理人员对工程合同原文进行详细的审核,看其是否存在不平等条约。其次,项目风险控制人员要明确工程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划分出双方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对出现争议的条文,要及时与业主进行协商和沟通,以便可以适当的做出完善和修改。最后,还要保证项目建设资金的充足,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并有效处理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关系,进而使其整个安装工程施工都能在合同的约束下,按部就班的实施开展。 4.1.4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的防范,关键在于加强成本管理,并实时掌握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动情况。同时,在安装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4.2风险控制措施 4.2.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措施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风险处理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对项目风险因素的回避,来减小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损失。一般情况下,风险回避都会作为一种规章制度出现在工程管理规范中,如要求安装项目在实际施工时,一定要禁止采用技术不成熟的施工工艺,并规定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已完工的施工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这样才能最大化控制项目风险的产生,提高安装工程质量。 4.2.2风险损失控制 首先,风险控制人员要对安装工程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并结合其施工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案或减少损失的措施。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指导计划,如:安全计划、重复检查工程建设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等,这样才能帮助承包商有效避免损失的发生,使风险损失程度降到最低等级。 5结束语 建筑安装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内容多、风险高的投资项目,其在实际施工时,难免会受到各种风险因素所影响。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施工情况,相关承包单位一定要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识别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来降低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影响程度,以便可以最大化的保证工程利益,为其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赵小军 单位: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分析 摘要: 介绍了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针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控中出现的问题,从经营管理角度开展成本管控、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采取全过程管理手段等方面,阐述了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有利于实现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效益。 关键词: 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管理,全过程管理,质量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成为相关企业关注的重点,对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控,除了做好施工质量与进度的管控,以确保施工成本,还需要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降低工程造价,以实现投资成本的优化配置,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 1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涉及的成本管理内容较多,通常采取全过程成本管理措施,以确保施工效益。项目成本管理指的是在预算内完成项目,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控需要通过制定成本管理计划、估算项目建设成本、成本预算、成本管控,做好项目全过程管理。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需要着力解决现存问题,采取管控措施。 2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控问题 2.1追加投资问题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前期规划不足,通常采取先安装再结算的方式,使得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工作难以有效的落实,进而造成建设资金利用率低下。部分建筑企业甚至是在进行项目工程款结算时,才发现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成本超出预计范围,造成投资计划发生变动,降低企业预计效益,使得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影响,甚至造成企业亏损。 2.2现场签证混乱 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主要是由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负责。现场签证作为工程变更或者工程量核算等工作的基础与依据,因此需要加强规范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监理人员缺乏财务专业知识,对项目预算与结算工作内容的了解不够全面,对于成本管理以及控制力度不够,盲目签证较为常见。除此之外,未能做好现场签证核查与管理,使得部分人员伺机造假,制作假签证,不仅影响成本管控效率,还影响市场秩序。 2.3成本管控考核机制差 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工作和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工作状态,有着直接的联系。多数企业未将成本管理工作与管理人员的绩效挂钩,使得成本管控质量得不到保障。基于此,建筑企业需要着力解决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以及考核指标不科学等问题。除了机制问题外,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还包括人员专业能力较低,难以有效的开展成本分析与核算工作,影响着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效率。 3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策略 3.1基于经营管理角度开展成本管控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多见实际利润与预计利润差距较大问题,难以实现实时成本管控,成本管理缺乏刚性标准,使得成本管理发生计划与实际相互脱节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超支问题。针对此问题,管理者要从经营管理角度,以成本管控为核心,开展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从财务角度开展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控,需要将项目预算和工程进度管理等工作相互结合,着力解决静态管理下的最终算账问题,采取动态管理措施,做好项目进度与质量管理,以确保成本管理工作得以有效管控。管理者要将工程业务和成本管理相互关联,以确保项目利润。安装工程项目的全部业务均需要与财务核算相互关联,将项目开展所有的花费,要及时反映给财务部门,以动态反映成本与利润情况,避免项目利润缩水问题[1]。 3.2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加之互联网经营模式的推广与实施,使得互联网+建筑模式已然建立起来,信息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对提升工程质量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有着极大的帮助,若企业能够合理选择管理软件,则可以实现项目集成管理。现有的建筑管理软件,能够基于管理所需要功能,提供施工日志服务、施工动态管理服务等,基于WEB端,能够实现施工数据实时上传,基于成本管理计划,利用手拍功能与软件其他功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安装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够实现成本、进度、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安装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以确保工程环节的成本管控。除此之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可以利用预算软件、财务软件等,实现信息化成本管理。市场上能够应用于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相对较少,需要管理者基于需求来合理的选择,比如使用管装软件,此软件是基于公装施工企业管理,所研发的信息化施工管理平台,以成本控制为核心,重点管理施工材料,提供项目管理功能,以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此软件的流程审批功能,利用手机便可以实现项目签批,提高了信息送审以及审批的效率,应用于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效率[2]。 3.3采取全过程管理手段 3.3.1做好项目前期成本管理 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需要从项目的全过程入手,做好材料管理、进度与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项目成本的管控。在项目前期,则需要明确安装工程要求以及所需的材料,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做好安装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工作,合理的选择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设计方案的审核工作,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避免后期安装作业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问题。建筑企业要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准确的预算以及预测项目成本,重点做好前期投资预算,注重项目成本数据资料搜集,以合理编制安装工程项目预算表。 3.3.2做好施工阶段成本管理 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项目造价的管控与监督。安装工程项目现场的成本管理,要基于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中间支付款项,做好施工质量与进度审查,以合理的分配投资资金与材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除此之外,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签证管理,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签证办理,重点审查签证条款,严格审查现场签证,避免发生谎报与多报情况[3]。 3.3.3加强工程结算阶段成本管理 在工程结算阶段环节,需要做好安装工程项目相关数据整理工作,进行成本审计与评估,处理相关数据,对于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中所涉及的数据与信息,做好整理与归类,构建数据库。建筑安装企业要对安装工程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估,掌握各部门成本管理情况,利用绩效考核制度,来进行责任追究。 3.4明确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职责 对于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需要建筑企业能够做好以下项目阶段成本管理:1)投资决策阶段。在进行投资决策制定时,要了解安装工程项目的相关标准与要求,以准确的投资估算,合理的划分投资范围。在估算投资额时,应该考虑到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预留造价估算空间,经市场调查后,制定投资决策;2)工程造价阶段;3)施工阶段;4)结算阶段。做好项目施工各阶段成本管控要点的把控,如图1所示,对于安装工程项目各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落实问责制,运用激励手段,来调动相关人员的管理积极性,以做好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同时需要加强对核算人员与财务人员等的管理,使其能够做好相关工作,避免造成工程核算与成本结算错误,确保安装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可以通过采取全过程管理模式、信息化手段、激励手段等,做好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对确保项目建设各方的经济利益,以及保障安装工程项目质量与进度,有着极大的帮助。 作者:柴建军 单位: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探析 一、概述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设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建筑市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增强,建筑安装工程风险意识也普遍的加强,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合同管理是建筑安装工程管理的核心之一,工程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开展,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已经成为实现建筑安装工程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在高度重视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深刻了解其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探索及归纳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的技巧,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促使合同各方自觉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降低建筑安装工程风险,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确保建筑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是以书面形式明确了承发包双方的责任、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同时也明确了工程的价格、工程质量目标和工期。在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条件下,承发包双方通过合同约束,依照合同中约定来进行建筑安装工程的实施,合同承包方会努力改进技术方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进度,避免违约损失,获得更多的利润。合同管理中的约束条件促进建设各方在建设过程中行为的规范化,合同管理的各种激励手段同时积极促进了建筑业努力创新,积极进取,健康发展。发包方通过委托监理方对其进行监管,降低了工程有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阴阳合同的存在 建筑工程在签订合同后以及开工之前,需要依据合同额缴纳各种税费、手续费及保险费等。很多企业为了减少这部分费用,经建设与施工单位协商后,决定采取阴阳合同的形式:以格式文本合同签订作为建设管理部门备案的合同,而另一方面私下签订一份实际操作的合同,并且这两份合同的工程款价格、付款方式或其他内容等都有较大的差别。在这种阴阳合同的模式下,很多工程中实际发生的内容,到底以何为解决依据,经常容易出现歧义,并且导致各种纠纷的产生。特别是工程款的支付方式这块,经常给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带来较大的困扰。同时也给建设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审核带来了较大麻烦。建设单位管理部门对于纠纷处理的依据是双方的合同,法律上承认有效的合同,是双方送到建设管理部门备案的格式文本合同,这与实际中的执行合同有较大的差别,导致判决依据出现偏差,无法达到真正的效果。 2.合同中条款不明或缺项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中涉及到的条款非常多,很多部分需要合同双方进行协商后确定。特别是对承包范围这块内容,经常出现不够明晰或者是缺项的状况。如土建施工的抹灰工程内,只写含抹灰工程,但是工程实际中,有些位置是不需要抹灰的,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引起施工单位的误解,或者是有些该抹的位置没有抹,引起双方的争议。特别是不同工种之间的交接面划分一定要在合同中给予足够的明确,否则容易导致后期双方重合或者都无人施工的现象。 3.文字不严谨引起歧义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合同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很多实际中由于合同谈判人员或者是编写人员的疏忽,导致部分文字不严谨,而引起歧义。如对于风险承担的材料价格变化调整中,很多项目都会写以工程完工时的前几个月材料信息价的平均值作为调整,但是实际中材料使用的时间并非是工程完工的实际日期,并且这个时间差中可能价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引起了双方价格调差的不同理解甚至引起纠纷。 4.部分条款违反法律,形成无效合同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签订应该建立在平等、公平、自愿的原则下。但是建筑安装工程市场上,建设方与施工方名义上是合作关系,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平等的地方。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获得中标的机会,往往会低价中标,而且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占有更多的主动权。合同条款自然会偏向与建设方,即使施工单位明知部分条款对自身不利,但仍然不得不签订合同。基于这种情况,从法律意义上讲,这种合同已经违反了合同签订的基本原则,因此可以判定为无效合同,对后期建设也就不具备实际法律效应和约束力。 5.示范合同文本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建筑安装工程技术日新月异,建设方、监理方及施工方等各方的扮演角色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各种施工技术、材料工艺、工程管理和款项支付等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调整着。而建筑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是依据市场整体情况而制定的通用版本,并且在一定时间段内没有进行任何的更新。因此在某些施工项目中,这些示范合同文本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双方约定内容的具体体现,导致出现合同签订不全,约束不明,也同样会造成纠纷的产生。 三、提高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合同法律法规 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合同法律法规,才能保证建筑市场持续稳定运行,这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基础性的依据。在制定法律法规过程中,要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工程竣工验收全部过程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此将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阶段都纳入到法律法规的范畴之中,这对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提高工程各个主体法制观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立一套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首先,应建立定期工作报送制度;房地产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必须要将该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与未来一周的工作规划递交到合同管理部门,这样合同管理工作人员才能在第一时间对合同中履行的动态充分的掌握,从而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其次,建立完善的合同交底制度;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及时的与工程各个项目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工作,并将合同中的关键性内容一一说明。 3.进一步规范施工合同文本 合同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不合理的格式条款上。例如,一方不合理的减小和排除自己的责任,排除对方的合法权益等,尤其是建筑工程合同中对安全事故归责问题上工程承包方往往会将责任过分的归结到建筑工人身上,同时我们还必须警惕建筑工程方与保险公司所签订的保险合同中承保范围的确定问题。 4.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并善加利用 合同管理环节繁多,包括合同的洽谈、学习、责任分解、履行跟踪、中止、解除以及终止等,建筑单位要规范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就应该首先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其合同管理有章可循其次,合同交底制度、责任分解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及进度款审查批准制度是每一个建筑安装单位都应该建立的合同管理制度最后,在合同签订以后,合同管理人员还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合同交底,使其能够详细了解合同文本中内容,建立完善的合同交底工作体系,真正将不同施工阶段的责任落实到对应的部门中,增强其责任意识,从而充分体现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四、结语 通过对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管理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对合同管理多项涉及因素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建筑工程的客观实际要求出发,研究制定最符合实际的合同管理实施策略。 作者:郭宇姝 单位:南京水晶金轮置业有限公司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管理论文 1工程成本控制 1.1定额管理 定额是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人力、材料和施工机械等合理消耗量。消耗量分为必要劳动消耗和损耗劳动消耗,理论上定额消耗即必要劳动消耗。定额管理能够正确地安排人力与物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依据,也是进行社会劳动竟赛的基础。定额管理是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单位时间内生产者生产社会产品合理的数量,以此限制和激励生产者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维护企业的效益。从另一方面看,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是在降低施工的成本,因为当单位时间生产的社会产品越多,其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就越低,劳动力成本越低,也就降低了施工成本。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对于任何一项工程建设,都需要投入很大的物力与财力,在这些资产中有些是固定资产有些是流动资产,其中固定资产包括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工具仪器办公用品及办公房屋等。因为这些资产比较分散,且数目庞大,不容易管理与保存,很容易造成缺失或仪器仪表的损坏。 因此,面对数量庞大的资产数目,必须进行必要的资金管理,以降低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煤炭工业建筑安装工程的固定资产在煤炭工业基本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主要的劳动资料和辅助工具,也是施工单位能够继续下去的必备条件。固定资金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反复性、连续性,可以长期地保持自身的价值,直至失去实物形态的使用价值为止。固定资金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分散使用、频繁挪动的特点。因此,做好固定资金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企业的固定资产,财务部门统一动态管理,各部门要认真负责,做到帐、卡、物一致,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 (2)责任负责制。由使用单位负责管理固定资产,落实到人头。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修理、封存停用的设备,确保帐、卡、实物一致。 (3)流动资金管理。按照材料采购计划,由供应部门集中统一地从合理的供应渠道采购材料及物资,认真核实清单数量,落实保管员个人保管,积极利用和处理积压物资,经常清仓利库。 1.2预算管理 施工图预算是预算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施工前必须做好各分项工程的详细预算,然后汇总并计算和考核。施工条件的变化时常影响着施工成本,通常通过设计方案的变更、工程量的增减、施工图的局部工程的缺失、材料以及供货地点和运输方式的改变,使工程的量或材料的价格发生变化,影响着工程的成本支出。因此,应认真的计算和考核预算并根据工程的变化修改预算,使预算与施工生产的真实情况相符,以正确的控制成本。 1.2.1节约材料费。 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把部分应用在工程实体,而材料费在成本中占有绝对高的部分,在满足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成为降低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降低成本的基本措施如下: (1)定额管理材料。定量供应常用材料;限额领用其他材料。 (2)采用新工艺新方法,节约材料使用量。 (3)加强材料采购计划性、运输工作和仓库保管工作,避免由于运输疏忽造成的材料损耗。 1.2.2合理的配备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 随着施工机械设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施工中的繁杂笨重劳动和手工操作逐渐被机械所代替,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合理的配备设备,使每台机械的效能充分发挥,成为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为了保证每台机械能正常工作,充分发挥其效能,通常采用以下措施: (1)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维修工作,确使机械设备能正常运行。 (2)为避免停工窝工现象,机械设备应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工作,不准过早过晚进场。 (3)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监督,对施工机械的各种状况作及时考核记录。 1.2.3施工管理费的控制。 施工管理费是施工单位为了使施工正常的进行而产生的组织和管理的费用,是工程成本的一部分。按定额取费,按预算支出是施工管理费的控制的一般方式,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与预算的一致,确保施工成本在控制的范围之内。通过编制成本计划,按照完成承担工程任务的量计取施工管理费,同时按照施工的预算限额支取,以达到对施工管理费的控制。其次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在施工生产中的人数,减少多于的劳动生产力,同时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也应该严格控制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人数,这也是管理费控制的重点。还要严格遵守费用划分及开支标准,杜绝费用乱报,非正常开支等现象,从而降低施工管理费。 2结语 随着我国不断的从国外吸收管理经验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管理范围不断扩大,深度不断明确,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都和施工企业的成本有着紧密的联系,同过定期分祈施工情况,总结影响成本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降低成本措施,施工成本就一定能得以控制。 作者:闫慧殊 单位:山西潞安矿业古城煤矿建设管理处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国内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论文 1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工程设计影响整个建筑安装工程造价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很大程度取决于设计,有明确资料显示:设计阶段对整个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影响的可能性为70%-90%左右,这个结果显示出设计阶段的重要性。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安装工程设计时要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完成设计,为建筑安装工程的下一步打下基础。如果设计不合理,工程造价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例如对建筑安装工程中所需用的材料和设备选取不当,不仅会在工程造价上造成损失,严重的甚至影响整个建筑安装工程的工程质量。目前,大部分设计单位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往往会更侧重于考虑建筑安装工程的可行性,主要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负责,缺乏对建筑安装经济性的分析,在造价管理上重视的力度不够。也有很多设计人员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在设计时缩短时间、同时接受大量设计任务、设计质量差,忽视了设计上的细节问题会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这也给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安装费用的计算上重复计算增加了可能性。为了避免这种可能性的出现,就要求设计人员要严格遵守行业原则,尽量在达到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使安装工程造价趋于合理。 1.2施工单位综合素质 影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直接因素取决于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决定建筑工程安装的实施时间和质量。目前,在整个行业里,招投标的透明度不够,所以某些施工单位在承接项目后以较低的价格找第三方进行具体施工工作,而这些施工人员大部分是所谓的“民工”,其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偏低,他们对于施工图的了解不够深,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或者其他设备等都可能超过预算,增加了超出预定范围的工程造价。 1.3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目前,在建筑工程安装这一行业里,有很多的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这对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也有很大的影响。建筑工程在安装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操作员工的专业熟练程度,它不仅影响工程安装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工程造价。 1.4建筑安装工程使用的材料和设备 材料和设备和建筑安装工程息息相关,材料和设备的选取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材料和设备的种类选取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例如:同种功用的空调,海尔空调的价格和美的空调的价格就有所不同,两者这间的差价大部分原因是由两种产品各自的品牌效应造成的,施工人员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就应该规避品牌效应产生的高额差价这个因素。其次,在进行建筑工程安装前期的设计时对于材料和设备价格是依据当时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具备参考性但不具备准确性,市场价格随时都在变动所以在建筑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进行材料和设备采购时可能会产生与设计阶段预算价格不符的情况。施工过程材料浪费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设计预算时,材料都是严格按照施工过程所需要的数量设计的,所以在后期购买材料时产生的费用也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冲突。 2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2.1加强对建筑安装工程的监管 加强对建筑安装工程的监管包括对前期设计阶段、建筑安装工程实施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监管。在对前期设计阶段进行监管要注意设计人员是否具备专业水平、设计人员的行业口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设计方案的经济型等内容,综合考虑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在建筑安装的监管上主要是对施工人员的监管,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是这一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招投标的监管是目前整个行业市场面临的巨大问题,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自身具备良好的从业道德,诚实守信、企业之间公平竞争,也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使企业招投标更加透明,从根本上加强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 2.2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工程安装过程中,主要是施工人员参与工作,因此,施工人员的行为也很大程度影响了工程造价。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筑安装工程在招聘施工人员时要考核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努力提升团队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素质教育,避免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浪费,甚至施工人员偷窃施工材料的行为。最后,从以上两方面因素来看,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单位要更好的管理好工程造价,就必须从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出发。 2.3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监测 市场价格随时都在波动,建筑安装工程单位前期对整个项目工程造价的计算,后期核算时会产生与前期预算价格不符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就要时刻注意价格的变动。为了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随时对价格的变动进行检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安装工程设计时可以依据近几年类似工程的造价对安装工程造价进行估算,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和未来的造价也不会相差太大。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来调整工程造价,这样就可以使工程造价更具准确性。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管理有很大作用。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现行的市场管理是以市场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所以,政府就要进行有效的监管,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监管,规范建筑安装工程单位的定价行为,避免造价人员恶意捏造虚假的价格。因此,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管理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就要从每一个方面着手,重视安装工程的每一个细节。在前期设计阶段,保证施工图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控制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在安装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施工图设计完成工程安装任务,把握好安装工程材料的应用。在整个安装工程项目里,影响工程造价的有很多因素,建筑安装工程单位要想管理工程造价,保障安装工程工程质量,就要详细分析安装工程存在影响造价管理的因素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从这些问题探讨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完善管理系统,强化施工过程的每一个工作顺序,从而保证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目标的实现。工程造价的管理有利于建筑安装工程行业的良好的发展,为行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从而推动建筑安装工程行业的发展。 作者:侯巾英 单位:金川集团公司工程管理部造价管理室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 1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构成及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1.1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构成。 一般来说,建筑安装工程的项目成本指的是施工安装过程投入的总费用,其中包括工程项目的成本,以及按照相关规定应缴纳的利润及税金。 1.2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①成本定额控制法。对于直接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一般来说是使用成本定额控制法,一般采用消耗定额法及工程定额法来达到降低成本的主要目的。对于材料定额控制则需要对材料的口消耗进行合理的测算。②机械设备的定机、定岗及定人控制法。主要是针对施工机械设各的管理和使用进行控制,通过固定人、机,来保障机械设各的安全、使用、维护及保管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的落实到每个人。③成本预算控制法。主要是通过对成本费用预算计划进行制定,来分析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以确定成本控制要求,编制详细的成本预算表。 2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对于实际工程安装,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人员的配置不到位,对于成本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掌握不到位。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程度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沟通障碍,不利于形成成本管理的完整系统。一些其他部门的员工,对于成本控制了解不够细致深入。 2.2管理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从整体的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来看,当前一些企业存在意识缺失的现象。这种管理成本控制意识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层面:其一,企业的管理者层面,没有从主观上重视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控制,在制定一些管理政策和规划时,对成本管理控制考虑较少,这就使得一些本来可以降低成本的环节,没有相应的成本管理控制策略;其二,项目的参与部门和一线负责人员对安装工程的成本管理控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比较分散,各自为政。一些个别的部门领导,没有大局意识,对下属员工约束力度不够。 2.3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及质量问题控制不合理。 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控制,要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可靠为前提,虽然项目施工安装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项目的成本管理控制紧密相关,但是,建筑工程项目首先考虑的是其使用的安全性,在确保其质量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成本控制管理。不能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或者是不按设计进行安装。当前,一些工程安装企业,在实际安装项目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不够严格,一些已经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经常会出现返修。 3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 3.1加强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制建设。 建筑工程项目安装企业,要从管理体制建设上着手做起,提高成本管理体制运行的效率。要对成本管理的各个部门、岗位进行重新梳理,将成本管理控制的任务分配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负责人,并制定有力的监督措施,对于成本管理控制执行不到位的部门,进行责任追究。提高各部门之间在成本管理控制方面的协调性,充分调动资源,发挥整体协同作用。 3.2强化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意识。 成本管理控制意识是成本管理控制执行和重要指导思想。因此,要做好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的工作,提高对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视。企业要从全方位提高对成本管理控制意识的宣传,在项目安装施工的整个过程,转变观念,强化节约意识,提高安装工程的经济效益。在人才成本控制意识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培训力度,并定期展开思想教育活动,努力把基层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激发,让他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从自身做起,干好身边的基础工作,按照施工安装的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3.3控制建筑安装工程安全及质量。 安装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工程安装企业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对于工程安装企业来说,在实际成本管理控制过程中,要重视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对质量控制的科学性。项目工程的质量,对于业主来说,非常重要。在项目工程安装好之后,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质量认证和评估,对项目的质量负责到底。成本的管理控制,要按照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进行,不能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损害项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4结束语 企业要从上述问题出发,采取相对应的改善措施,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项目安装工程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田锟 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建筑安装工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全过程控制意识缺乏 从目前建筑安装企业对成本控制上来看,大多数的企业普遍缺乏全过程控制意识,这样就难以在全过程连续的进行成本控制,往往成本控制难以发挥效果。较多的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详细的成本评审程序,同时也没有评审部门。这样就导致了成本控制不能够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成本控制人员参与进去,这就直接加大了成本管理的风险,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得到解决。缺乏相应的成本控制补救措施,成本控制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全过程控制意识缺乏使得企业成本控制难以顺利的实施。 (二)目标责任机制不健全 目标责任机制不健全,这就导致了成本控制的权、责、利出现了分离。在建筑安装行业,项目经理具有较高的权利,项目经理具有很高的权利的同时,其是项目效益和成本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同时其它的业务部门主管和相应各部门的管理人员都负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分配三者相结合的管理控制体制加以约束与激励。从目前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情况来看,权、责、利出现了分离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建筑安装企业不能很好的落实成本控制的具体责任,则难以使得整个项目部门形成有效的成本控制气氛,这样就直接加大了管理者的管理困难,同时影响了成本控制的效果。部分的建筑安装企业建立了成本控制责任制,但是却不能够将责任制度和奖励制度挂钩,这样难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就不能够发挥出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 (三)控制体系不完善 建筑安装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是成本控制体系。目前,多数对的建筑安装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体系构建的时候,缺乏对工程的全面性了解,这样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升就不能很好的切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这样就难以发挥出控制体系的作用。较多的企业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就是因为控制体系不完善导致的,同时在进行成本控制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全员成本控制,就难以明确出每个员工的责任和义务,成本控制工作的实施效果较较差。 二、完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体制 建筑安装工程的项目经理在成本控制中占有核心地位,其是成本管理的实施者。项目部的全体管理人员是进行成本管理的主体。所以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全体人员为主体构成的成本控制体系对建筑安装企业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意义。实行责任制,对控制体系中每个人的工作范围与职责要进行明确界定,确定相应的职权,保证充分有效地履行责任。但是控制体系中的人员有了责任和权力也是不一定能够做好事情的,对于完成控制目的的部门人员给予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发挥出激励制度的效果,更加可以激发所有工作人员的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层层落实和由上到下的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做到权责利相结合,每项责任都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够使得项目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为有激励制度作为后盾,这员工的积极性可以有效的提升。 (二)加强企业对项目工程全员及全过程的控制 加强企业对项目工程全员以及全过程的控制是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影响到成本以及成本变化的因素与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和大部分管理施工人员息息相关。实施建筑安装的成本控制管理必须要控制整个过程及全员的管理过程。全员控制是指对与项目工程相关的全体人员从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项目经理的成本控制。如上述的措施,加强责任制的实行,需要明确出每个人员的责任,同时将绩效制度和责任制度挂钩,这样才能够做好全员控制。建筑安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控制包括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从招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工程结算阶段。各个阶段成本控制的相关资料需要保证完整准确。 (三)加强对成本预算的控制 加强成本预算的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预算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预测,它还涉及到有计划地巧妙处理所有变量,这些变量决定着公司未来努力达到某一有利地位的绩效,一个预算就是一种定量计划。预算控制包含内部会计控制的全部内容。预算能够将将来发生的成本做好分类控制,并且预算是工程施工的依据。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预算工作的业务流程,并利用会计控制系统,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等活动实施控制和监督,保证工程项目的各项业务预算有效执行,并保证建筑安装工程的各项业务活动能够正常运行。预算是一种可以据以执行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最为具体的计划,是对目标的具体化,是将企业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的有力工具。预算的工作贯穿了整个企业的项目计划,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执行,而且它的责任主体与目标主体都不止是会计部门,但是预算控制与会计控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预算的编制、分析和执行等都需要运用会计方法。同时成本预算控制会影响到企业业务的活动,这样就会对会计事项产生影响。所以成本预算系统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财务部门、造价等相互配合,并且有全体人员进行落实,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束语 建筑安装企业是建筑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目前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较多的建筑安装企业对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视不够,项目成本管理还存在诸如全过程控制意识缺乏、目标责任机制不健全、控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筑安装企业要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体制、加强企业对项目工程全员及全过程的控制、加强对成本预算的控制,这样才能够增大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刘江丽 单位:江汉油田瑞腾达工程潜江有限公司 建筑安装工程论文: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论文 一、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合建筑安装工程的行业特征与笔者的从业经历,笔者认为,能够对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体系建设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发生转变的过程中,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管理制度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已经逐步由现今的定额制度替代了原有的概算制度,实行将平均价格水平作为主导的工程造价管理定额制度。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其价格平均水平并不能够通过该地区的实际价格进行反映,这样的制度体系建设容易对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产生影响,使其极易发生偏离,不能代表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二)工程设计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首先,在企业对工程设计施工所持的态度方面,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一再降低,而且工程模糊预算现象也层出不穷。其次,在设计施工技术方面,企业中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专业知识与经验都积累的太少,对企业的造价成本无法很好的估算与分析,相关管理人员对法律的认识程度存在欠缺,合同制定环节漏洞百出,因此造成了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了工程造价。 (三)工作人员素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现阶段工程造价人才供不应求,造成许多的非专业人员混入工程造价领域,因为人员本身的专业知识薄弱,其无法准确估算工程造价,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工程造价核算与控制工作。更有甚者,不少农民工和业余民众也参与到工程造价的核算和管控工作中,他们既没有技术和理论知识做基础,又没有受到公司的再培训,容易导致工程进程与效率被延缓,也不利于企业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开展。 (四)施工技术水平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首先,在施工环境方面,施工地周围的环境、地势及施工期间的天气情况都会对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周期和质量产生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工程的造价。其次,在材料质量方面,进行工程造价管控的最基本手段就是对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材料成本,但是现在有不少企业和个人使用不合格材料或者偷工减料,导致施工后期极易因这种问题造成售后成本的提升。最后,在技术设备方面,如果施工单位一直使用落后设备,不仅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也容易造成材料浪费现象,增大施工单位的运行成本,还会造成施工效率的降低,对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造价管理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 针对以上笔者所分析的能够对现阶段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产生影响的几方面因素,笔者认为,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而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一)完善造价管理制度建设,加强造价审核程序控制工程建设包括前、中、后三个阶段,中期和后期的管理工作是影响整个工程造价与成本的主要因素,将前、中、后三个施工阶段紧密联系,对减少工程造价能够产生非常有利的影响。针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受到当前制度建设制约这一情况,完善造价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把建设部门、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的造价工作进行统一,以便更好地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二是造价核算人员一定要深入工程施工现场,全面了解施工情况,这是由于工程造价审核程序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广,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 三是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应加强对工程造价的认识,结合手头资料对工程现场开展实际排查,以此确保工程造价核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规范建筑项目设计工作,改善工程造价控制条件 由于建筑安装工程的设计预算也会对其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应该从规范建筑项目设计工作,改善工程造价控制条件方面着手对这一现象进行改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企业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标准之上,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与优化,同时保持其功能不变的情况下继续缩减建筑工程造价,根据资金与综合利益的双重考虑因素决定工程最终需要采取的设计方案。二是企业在规范建筑项目设计工作时,需要不断改善工程造价控制条件,严格把握好技术设计与施工图设计的合理变更,工程设计工作的进行要把科学因素放在首要位置,细心设计并且确保其设计的科学性,以此创造良好的工程设计和实施条件,以便于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更好开展。三是由于规范建筑设计工作与改善工程造价的控制条件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因此在实施具体策略时还要把握好整体效果,顾及好工程现状,在协调统一多方因素的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实现对工程建设的整体把握,有利于工程造价控制力度的更好掌控。 (三)明确施工管理具体要求,把握关键环节造价管控 为进一步实现对建筑安装企业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企业应该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核算工作,要明确具体的施工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施工关键环节的造价管控工作进行把握。首先企业应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不论是企业财务部门还是施工部门,都应不断提升其造价管理人员的从业道德水平与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这样才有利于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工作进行把握。其次,企业要对项目施工阶段加强监督和检查,避免出现不按章程施工的现象,防止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造价失控现象,这样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够起到监督作用。最后,对于施工阶段的关键环节和步骤,施工监理人员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对原材料的采购、设备的使用等工作加强管理,只有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切实把握,才有利于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工程造价,促进建筑安装企业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四)提高施工单位技术水平,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健全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避免由于施工技术的影响而导致的企业工程造价增加的现象出现。首先,企业应加强对项目经理层的培训,使其能够从全局上掌控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在确保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控制成本支出。其次,企业还应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强化其质量意识与成本意识,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材料的浪费,并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进行施工,防止因质量不合格造成返工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和人工费支出。最后,建筑安装企业还要重视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力度的增加,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增强企业对实际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的力度,加强造价监督与核算,在此基础上要明确单位之间的分工和合作,相互约束,互相进步,杜绝经济市场中的不良行为出现。最后,在企业增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政策和法规。健全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合同管理与法律制度有机结合,这也是增强合同法律力度并且协调各方利益冲突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些举措能够在确保各方利益平衡的同时,使得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更加科学与合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还要受到制度体系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工作人员素质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和限制,而且这些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基于此,笔者针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情况提出几点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开展的措施,从造价审核、控制、管理以及施工关键环节等几个角度着手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希望能够为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定得思路。 作者:谢红燕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广苑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钻探论文:超前水平钻探技术在隧道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以某隧道工程地质勘探为例,介绍了改善超前钻探预报的必要性以超前水平钻探方法,对实际隧道工程的超前水平钻探勘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隧道的地质情况,提出了施工建议及钻探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 关键词:超前水平钻探;隧道工程;地质勘探;钻孔质量保证措施 一、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大规模地建设,长大隧道数量也越来越多。作为隐蔽工程的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矿山隧道、输水隧道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前方地质情况不明,经常会因遇到断层、破碎带、暗河、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体而导致塌方、泥石流、涌水、岩爆冒顶等地质灾害发生。这些灾害的出现往往会影响施工进度,造成人员伤亡,给施工单位、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隧道不仅延伸很长,而且深埋于山体中。对于这些埋藏很深的长隧道,由于其前期的地勘工作受到技术水平和经费的限制,因而在施工前不可能查清隧道围岩的地质情况。随着隧道工程施工的逐步深入,其安全隐患会一一暴露出来。这时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方法,对前方不良地质灾害进行准确的超前预报,以便及时地修正开挖和支护设计方案,避免施工事故发生。 二、超前水平钻探方法 超前水平钻探方法是在隧洞内安放水平钻机进行水平钻进,根据钻孔资料来推断隧洞前方的地质情况。钻孔数量、角度及钻孔深度可人为设计和控制。根据钻进速度的变化、钻孔取芯鉴定、钻孔冲洗液颜色、气味、岩粉及遇到的其他情况来预报。由于超前钻孔能够最直接地揭示掌子面前方的地质特征,所以准确率较高,也是地质超前预报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超前水平钻探方法的优点:(1)预报准确度较高,可以反映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的地层岩性、岩体完整程度、裂隙度、溶洞大小、有没有水以及可测水压高低等;(2)煤系地层可进行孔内煤与瓦斯参数测定,以便采取适宜防范措施,防止煤与瓦斯突出;(3)与物探方法相比,它具有直观性、客观性,不存在物探手段经常发生的多解性、不确定性,且得到的资料可信度高。 超前水平钻探方法的缺点:(1)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预报效果较差,很难预测到正洞掌子面前方的小断层和贯穿性大节理,特别是与隧道轴线平行的结构面,其预报无效;(2)在破碎岩体中会卡钻,钻进困难,速度不高;(3)需占用较长的施工作业时间,费用较高;(4)一孔之见,较难形成面的概念。 三、工程实例 某分离式隧道,左幅全长1568m,右幅全长165m。设计路面标高1165.61147m,隧道左线最大埋深约227m右线最大埋深约232m。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并为隧道开挖、支护提供依据,对该隧道进行了地质超前预报。超前地质钻探是利用钻机在隧道开挖工作面进行钻探获取地质信息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D1K711+030―D1K710+960段位于冲沟段,为查明地质、确保安全,采用φ75超前探孔进行验证。本段超前地质钻探采用回转取芯钻。钻探孔位置:隧道里程124m;钻孔深度:20.10m。 各孔段主要水文工程地质特征:0.0~2.90m岩芯完整呈长柱状,采芯率100%;2.90~6.30m岩层间较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2.90~3.10m,5.60~5.80m见裂隙,有溶蚀现象,溶孔发育,采芯率80%;6.30~15.60m,岩芯完整呈长柱状、线柱状,采芯率95%;15.60~16.20m,见溶蚀裂隙,裂面上见黄色泥质侵染,具构造岩溶溶蚀裂隙的特征,采芯率70%,岩芯呈块状。16.20~19.50m岩芯完整呈长柱状,其中,17.80~18.20m有溶蚀现象,采芯率90%。19.5~20.10m,岩芯较破碎,采芯率100%;该隧道从124m掌子面钻探揭露的20.10m长度内,地层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隐晶质结构灰岩,岩质较坚硬,无大的断裂构造通过,未见地下暗河或突水、涌水现象。但在隧道里程126.50~130m段,143~144.10m段,岩芯比较破碎,应注意冒顶做好维护工作,131~132m段,140~143m段,见溶蚀现象,应对溶蚀突水、涌水做好预防工作。 根据现场钻孔资料分析,预测段岩溶、裂隙较为发育,建议采取超前小导管注浆进行预先处理,同时在此段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沿泥化夹层、溶洞和节理的失稳破坏,同时在可能发育溶槽或溶洞区域,可能突泥和水,故开挖后应及早支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麻痹大意思想,并加强监测。 四、超前地质钻探要求 (一)超前地质钻探技术要求 1.孔数:超前水平钻孔每个断面为5个孔,拱部3个孔,边墙脚各1个孔。 2.孔深:连续钻探每循环孔深为30米,并且前后两循环钻孔重叠5米,即25米一循环。 3.孔径:钻孔直径为φ75,其满足钻探取芯、取样和孔内测试的要求。 (二)超前地质钻探工作要求 1.超前钻探过程中应在现场做好钻探记录,包括钻孔位置、开孔时间、终孔时间、孔深、钻进压力、钻进速度随钻孔深度变化情况、冲洗液颜色和流量变化等。 2.超前钻探过程中应及时鉴定岩芯、岩粉,判定岩石名称,并选择代表性岩芯整理保存。 3.加强钻进设备的维修与保养,使钻机处于良好状态;强化协调和管理,各方面应积极配合,减少和缩短施钻时间。 五、钻孔质量保证措施 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地质超前钻探占用开挖工作面的时间,可采用冲击钻与回钻取芯钻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地质调绘与物探法结合判断出的围岩危险区域决定是采用冲击钻还是采用回转取芯钻。冲击钻速度快,但是无法取出岩芯,只能通过一些可接指标判断隧道工作面前方的围岩变化情况,加大了对围岩分析的难度;回转取芯钻速度慢,占用施工时间太多,但是能准确直接地对前方围岩进行分析研究。如何选择钻探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专门研究决定。长距离地质超前钻探应按照标准操作要求进行,对钻探质量控制宜采取下列措施: (一)采用系统的钻探程序 1.测量布孔:施钻前按孔位设计图设计的位置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准确测量放线,将开孔孔位用红油漆标注在开挖工作面上。 2.设备就位:孔位布好后,设备就位,接通各动力电源和供风、供水管路。安装电路要由专业电工操作,确保安全,供风管路要连接紧密,无漏气现象。 3.对正孔位,固定钻机:将钻具前端对准开挖工作面上的孔位,调整钻机方位,将钻机固定牢固。 4.开孔、安装孔口管:孔口管必须安设牢固。 5.成孔验收:施钻满足设计要求,经现场技术人员确认签收后方可停钻终孔。 (二)控制钻进方向 1.钻机定位完毕后,对钻机进行机座加固,使钻机在钻进过程中位置不偏移,做到钻孔完毕钻机位置不变。在钻进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机器的松动情况,及时调整固定。 2.对钻具的导向装置尽可能加长,并且选用刚度较强的钻杆,从而提高钻具的刚度,减少钻具的下沉量,达到技术的要求。不得使用弯曲钻具。 3.当岩层由软变硬时应采用慢速、轻压钻进一定深度后,改用硬岩层的钻进参数。钻进中应减少换径次数。 4.本循环钻孔完毕后,根据测量结果总结出钻具的下沉量,下一循环钻探时通过调整孔深、仰俯角等措施控制下沉量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达到技术要求的精度。 5.对于100m以上的超长钻孔,应综合工作面岩性、隧道坡度、前进方向、钻杆自重等因素进行钻孔定向综合设计,计算出合理钻进角度。 六、结语 随着隧道工程施工的逐步深入,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方法,对前方不良地质灾害进行准确的超前预报,以便及时地修正开挖和支护设计方案,避免施工事故发生。超前钻孔作为直接地揭示掌子面前方的地质特征且较高准确率,是地质超前预报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结合工程实例,提出超前地质钻探工作要求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地质钻探论文:煤田地质钻探中孔内情况及事故处理措施 摘 要:必须仔细分析事故,才能采用正确的处理措施并谨慎操作,争取尽快把事故处理好,将事故带来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孔内事故处理要求情况明晰、措施得、处理快速、操作稳妥。孔内情况及事故分析要认识孔内情况及事故的复杂性,对孔内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关键词:孔内;复杂;事故;处理 1 孔内情况及事故的复杂性 在充分掌握孔内情况,主观上又能正确加以调控的条件下,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从整体上看,事故是可能发生的,钻孔施工目的及施工要求可以不同,施工对象复杂多变,而设备、工艺、操作熟练程度及管理水平又不尽相同等。孔内情况及事故的复杂性表现在如下方面: (1)同一钻孔内可能存在多种复杂因素,如同一钻孔内可能既有易于崩落,又有易于塌陷或涌、漏、缩径的地层,可能引起多种孔内事故,必须注意预防。(2)某种复杂现象可能是导致另一种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钻遇漏失层后上部孔段塌陷,考虑防塌可加大冲洗液比重,而比重加大会使漏失更趋严重,降比重防漏似又有碍防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注意两者间的内在联系。漏失使孔内水位下降,孔壁失去平衡而垮塌,因此漏失是诱发垮塌的原因,应设法堵漏而不应脱离两者的联系,单纯地、孤立地防塌。(3)同一复杂现象可能引发不同事故,如孔壁塌陷可能造成埋钻、烧钻及钻具断、脱等事故。某些事故会随时间而发展,埋钻最典型,卡钻也有可能。不同事故可能同时产生,埋钻的同时由于冲洗不畅而烧钻,卡、埋、烧的同时钻具断、脱等。不同事故可能叠加,如钻具断、脱后处理不及时又被卡、埋。(4)处理过程中孔内情况可发生变化,如处理过程中把断头挤偏、破坏;钻杆甩脱,单头变多头,其中活头位置还可变化;操作不慎落入工具、物件;孔壁扩大或打出新孔等。要按孔内情况的变化修订处理方案。 没有孔内条件完全相同的钻孔,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钻孔,各类事故之间存在联系,可以叠加并发,互为因果。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孔内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之间也没有截然界限。对套管故障的处理,也是对套管阻留钻具的预防;对孔壁失稳的治理,是对钻具故障的预防。静止地、孤立地研究孔内事故,不可能很好预防和处理事故。正确的方法是深入实际,积累经验,学会正确分析判断孔内情况的方法。 2 孔内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1)深入实际,积累经验。孔内情况复杂多变而又不能直接观测,分析、判断一般凭个人的经验,而经验具有一定科学性,是长期分析判断孔内情况的总结。例如在断头孔深找不到事故头,怀疑甩脱,缓下钻具找头,在某位置碰“头”,但一扭就掉,再往下走又碰“头”,对扣情况,可以肯定事故仍在上面,所遇“头”实际上是接箍,无法对扣。其他如打捞、反管是否有效的判断,由地表现象判断孔内情况等的经验,都来自长期实践的运用仍需自己去经验。(2)根据具体条件。经验有其局限性,受各种条件制约,而孔内条件是变化的,必须具体分析。如利用钻具触碰感觉来判断孔内情况,钢铁碰撞声脆、弹跳明显,但使用稠泥浆或泥砂在事故头上沉淀,就有可能淡化这种感觉,使与触碰岩石及密实的岩粉类似;又如钻具与金属的磨痕常深而显,在接触压力较小,转速较高,接触面大而稳定的条件下,就会呈现表面打磨抛光的特点,脱离具体条件去判断,就会产生误断。(3)强调综合分析。同种事故可能有不同表现,不同的情况又可能有类似之处,需要综合表现才能准确判断。如钻具断、脱与掉块憋车都会发出声响,仅从声响难以判别。可称重,钻具断脱后重量会发生变化,拉力段断脱立轴还会上升,压力段断脱,孔径允许时活动钻具有可能错开断头,使立轴下降。深部断脱,重量变化不明显,立轴亦无升降表现时,可按扭矩或动力机声音判别,因钻具断脱时,回转阻力下降,动力机运转轻快。如仍难区分。可顶起钻具晃车,钻具断脱情况下阻力小,无声响,钻杆不回劲。尽管不同情况具有类似表现,但总有差别存在,抓住这一点,多比较分析,总是可以区分的。但实际工作中,钻具断脱、尤其是掉岩心管及钻头未能及时发觉,错误地判断为岩心堵塞或岩石变硬的情况时有发生,除了责任心外,也有经验不足、不善于判断的因素。(4)了解钻孔的相关情况。对岩性及地层组合,钻进情况,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有无脱落岩心及其他物件残留孔内等的了解,有助于分析判断孔内情况。如某机台起拔套管过程中,在预计位置找不到套管头,后有人反映曾在下部某孔深碰到一点什么,按着这一线索下大钻具往下试探,找到了甩脱的管头。(5)侦察手段的运用。由于孔内情况的复杂性及工作缺乏经验或疏忽,对孔内事故不甚了解的情况是存在的。如打捞不到,不知是事故头偏斜还是甩脱;已知卡阻,但不知卡阻性质、程度和部位等。情况不明就难于正确决策,无从决策。摸清孔内情况的措施是多种多样的,打印器,物探测井、孔内电视及摄影等都可以作为专门的侦察手段。每下一次处理工具,都应当看作是一种侦察手段,能处理就处理,处理无效则有意识地利用它来了解孔内的情况,该触碰的触碰,该晃车的晃车,但应防止恶化事故。 地质钻探论文:探讨煤田地质钻探施工钻机的安全生产管理 【摘 要】钻机在施工过程中带来了便利和高效的施工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重视实际维护施工过程的安全,针对钻机的缺陷制定安全施工准则,同时针对我国现在广泛使用的钻机进行相应的技术改进,两者相结合营造安全高效的施工环境,管理好钻探施工的现场,进一步提高我国在煤田地质钻探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 【关键词】煤田施工;钻机;隐患;安全管理 1 引言 对于煤田发现的地质环境来说,在我国不同的地区都可能会发现煤田资源,例如我国福建省煤资源的分布地大多是偏远山区,对施工的安全保障就会有所影响,钻探环境的不同对于钻机来说所面对的难度系数不同,在地形的冲击下钻探施工要面临的问题就不只是技术方面的限制,还要考虑来自施工过程中安全的问题。因此安全问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注意施工安全”和“安全第一”不能只流于形式,而应落到实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面影响着钻探钻机的施工,比如钻机的技术和安全管理制度等,因此,就钻机在钻探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缺陷应该进行探讨同时加以改善。 2 煤田地质钻探施工钻机安全的分析 2.1 钻探施工中钻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我国对于钻机的使用广泛度是比较高的,要想提高钻探过程中的生产安全度,就要分析钻机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从钻机的施工使用人员来解读其存在的安全问题,野外钻探工作人员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生产施工的安全,如果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和对钻机认识不足,就会影响施工中钻机的作业,并导致其在钻机安全使用方面意识不足,从而影响施工安全。同时如果对于所有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完善,也会影响总体生产工作环境的安全。其次从钻机的技术方面来探讨其存在的安全问题,现如今我国的钻机使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前面说到的地形和地质结构的不同,就会直接影响到钻机工作中施工的选择,从钻机运行的数据设置到钻机设备内部零件的选择,都影响着施工的整体安全[1]。只有认识到各个方面的安全隐患,才能防患于未然保证钻探施工的生产安全。 2.2 煤田地质施工钻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明白了钻机存在的安全隐患之后,就更应该清楚钻机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对于煤田地质钻探工作,最主要的结构关系就是人和钻机的关系,钻机工作人员是钻机的控制者,而控制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也存在机器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但是事故发生的百分之九十的概率都是控制者造成的,这是由相关专家经过事实比对分析得出的结论,而大多数这样的事故都是因为控制者粗心大意或者对钻机的安全施工掌握不足造成的。就@机的工作人员对钻机安全使用的认知来说,控制者的钻机安全使用意识对于生产施工影响颇大,同时在我国经济飞跃和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期,钻机也会不断的改革和优化,新钻机使用的变化都需要施工人员不断地学习,以免对改革的钻机使用不熟练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同时影响煤田的钻探工作。 3 针对施工钻机安全问题的改善 3.1 加强安全隐患防范意识 对钻机存在的生产安全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那么就应该在问题的基础上想问题,不断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既然说到安全意识在安全施工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改善钻机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是势在必行的。为了施工生产安全,需要提高整支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从前线的钻机直接控制者到钻机组工作技术管理人员,再到整支施工队伍的管理者,都需要深刻地认识钻机工作中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从基层到管理者应该连成一条线,不断点的工作和思想线,一起学习钻机的安全使用,同时应该由专业能力比较强的人员带动整个施工队伍的安全施工意识,对钻机使用不熟的相关人员应组织培训,从而提高队伍整体的工作质量和综合素质。一支有专业技术能力做后盾且具备高素质的队伍,对于工作的质量和煤田地质钻探生产安全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 从施工现场和制度加强生产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的改善除工作人员增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之外,还应在钻探施工过程中改善环境并加强制度管理,这也是影响施工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 地质钻探论文:地质工程勘查中钻探技术的方法及其应用分析 【摘 要】地质工程勘查中的钻探技术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艺,在地质工程勘查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来选择适合的钻探技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积极的发展、研究地质钻探技术。本文首先概述了地质工程勘察钻探,对地质工程勘查中钻探技术常用的方法以及地质工程勘查中钻探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地质工程勘查;钻探技术;方法;应用 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地质工程勘查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必须对地质工程进行认真勘查,了解地质工程的特点。但是地质工程勘察钻探技术比较复杂,所涉及到的领域也极为广泛,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与特点来选择适合的钻探技术。同时还应当对地质工程勘察钻探技术进行更为积极地研究,重视钻探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地质工程勘察钻探的概述 1.1地质工程勘察的涵义 地质工程勘察指的是经过测绘、试验、勘探、调查等一些方法,从而获取到和工程建设相关的水体、土体及岩体的力学参数、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等一些信息,然后以此来对建筑适宜性、场地稳定性、环境演化性进行论证、评价、检验,同时再提出一些关于施工原则、资料的建议。地质工程钻探是很重要的勘探方法,同时也是测试孔内原位和岩土样品采取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也是保证勘察资料准确的一个基础,尤其是对一些复杂地层,比如岩溶、砂土、碎石土等,如果钻探的技术不合格,那么也就不能对地层结构进行准确的揭露,更不能获取到力学参数,甚至会出现勘察报告虚假这样的问题,那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也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 1.2地质工程勘察钻探的特点和使用条件 (1)布置勘探工程的钻孔时,不仅要考虑到自然地质的情况,也要结合好工程的特点和类型,比如说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要按照建筑的轮廓线来进行布孔,而水坝则是要顺着坝的轴线来布孔等。(2)通常来说,除了大型的水利工程、控测深岩浆、深埋隧道以外,其他钻进的深度都不大,也就在十余米左右,因此我们就会经常用轻便钻机和简易的钻探法。(3)钻孔的用途通常有很多种,比如说一个钻孔要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结构、地层岩性的同时,还要做各样的长期观测及取样、试验等,而有一些的试验很多时候都是和钻进来同时进行的,因此进尺也就较慢。(4)在钻进方法和钻孔结构中的编录、观测等方面都有着特殊要求。 二、地质工程勘查中钻探技术常用的方法 通常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多变性,针对地质情况的不同特点,应当采用不同的钻探技术的方法以及设备,从而适应不同地质条件的钻探技术的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地质勘查钻探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 2.1击入法 该方法适用于土层比较硬的情况,包括了轻锤多击法与重锤少击法,根据实践证明,重锤少击法具有更为理想的取样效果,效率比较高,对土样所产生的干扰少。 2.2压入法 压入法适用于土质比较松软的图层取样,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连续压入法,利用活塞油压筒或者钢绳滑轮的组合装置,一次性迅速的把取土器压入土层中,对图样产生的干扰比较少,另一种方式是断续压入法,当使用连续压入法进行取样时,取土器压入土层后难以取出来,此时可以通过使用断续压入法来进行取样。 2.3振动法 通过振动法进行取样,会对土样产生比较大的波动,该种方法是利用振动器的振动作用,把取土器压入土层内,不适用于因受到振动而发生液化的土层。 三、地质工程勘查中钻探技术的应用分析 地质工程勘查中钻探技术就是对地下进行钻孔来打碎岩石的一种工艺方法,钻探技术也是一种验证、取得地下岩层材料信息、地下实物资料,评估矿石的品味和计算储量的一个技术手段。对于不同钻探的目的,那钻探工艺和装备也就不同,我国现在对钻探技术投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也使我国的钻探技术形成了一种技术体系,如反循环钻探技术,绳索取心技术,定向对接井钻探技术,液动潜孔锤钻技术,还有新型的节水钻探技术等。 3.1反循环钻探的技术 反循环钻探技术包括两种,一种是空气反循环,另一种是水力反循环,两种方法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其介质的区别。在空气反循环的过程中,通过空气这个介质,利用双臂钻杆外管,输送空气到达孔底,然后空气发生膨胀,产生极大的冲击力,从而促使空气在孔底对孔底的岩石进行撞击,钻杆在这个过程中会把空气输送给地面,并且带出细小的岩石,对所带出的岩石进行研究。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具有的工作强度比较低,有效地节省勘查成本,使用在干旱区使用,但是该方法所取出来的岩石样品欠缺代表性,难以根据该岩石样品来对底层的结构做出完整的判断。而在水力反循环的过程中,其通过水或者泥浆作为介质,把水或者泥浆输送到孔底,在取心钻头之后,可以获得岩心,岩心随着钻头返回地面。该方法的优点体现在其所取出来的岩石样品具有比较高的完整性,所需要的劳动强度也比较低,可以根据该方法所取出来的样品作出具有完整性的判断,但是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缺乏一定的勘查效率。 3.2绳索取心的技术 绳索取心技术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打捞工具和岩心管,通过打捞工具来解决堵塞的问题。该种技术的优点体现在其使用方便,不仅具有比较强的实用性,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还可以保证取心符合所规定的质量,提高了钻进的工作效率。在钻进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此时可以使用打捞工具来解决,有效的避免了钻杆工具和岩心之间发生不必要的摩擦,保证了取心的效率。此外,该种钻探技术还可以减少提升钻杆的升降频次,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 3.3液动潜孔锤技术 这一钻探技术我国在应用和研究方面做的很好,再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此技术是在回转钻探基础上建立的,是用冲洗液来驱动液动潜孔锤的,那当液动潜孔锤受到冲击时,就能将能量传给钻头,然后钻头来破岩。而当中的冲洗液是用现场的泥浆泵来进行配送的,随着钻头的不断深入潜出,也就会产生有节奏性的冲击负荷。此技术是常规回转钻探的一个改进成果,在回转力和冲击力的作用下,可以对高硬岩钻进的效率提高很多,从而也就减少了打孔的成本。此技术还能利用坚硬岩石抗剪度低和脆性大这样的特点,对于一些钻孔质量差和钻探复杂地形都能用此技术解决。此方法适合用在脆性大、岩层坚硬的地质来进行钻探,因为此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是高频振动的,那就要注意好设备紧固的问题,而液动锤磨损的大小与液压泥浆质量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因此液压泥浆就要粘稠度低、含砂量少、润滑性能好。小口径岩心的钻探现在正向水下爆破,锚固施工及水文水井等一些领域发展。而此技术有待发展的地方就是处于高强的工作环境下,要增强潜孔锤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现在此技术通常都应有在金属矿山,化工,石油,水电建材,地质等一些领域。 四、结束语 钻探技术是地质工程勘察中重要的技术,是地质工程勘察十分有效且重要的手段之一,不同的地质对钻探技术的要求不同,在地质工程勘察中对钻探技术的选用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地质工程勘查的钻探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地质钻探论文:浅谈煤田地质钻探中处理孔内事故的基本方法 [摘 要]由于在煤田地质钻探中孔内事故多种多样,危害极大,因此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和影响都会有很大的作用,在事故处理的原则上坚持“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方针。本文主要就一些事故分析,操作方法,预防手段和策略,处理方式等基本方法进行了描述,为杜绝孔内事故的发生积攒知识和技术储备,防止孔内事故带来的巨大危害,为将来的施工作业带来便利。 [关键词]煤田地质灾害;孔内事故;基本方法 1. 引言 孔内事故的多种多样为施工的进行增加了难度,事故的产生不仅可能造成钻探孔报废,从而产生人力、物力、财力的过分浪费,造成工期的耽误,更甚至会造成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财产问题,孔内事故具有隐秘性的特点,由于孔内事故处理过程中,孔内各项状态都在随时发生变化,应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孔内的具体特征,使用最精准的应对策略,并在施工开始前,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若在操作中使用不恰当的方式或者不规范的处理办法,将带来不可估计的错误危害,如使孔内情况恶化、拖慢进度、影响施工质量下降,所以应特别重视这类问题,减少事故的发生。 2. 煤田地质钻探中孔内事故产生的原因 (1)人为因素:由于人们的不重视,在操作中难以掌握和忽略具体问题未作出正确的处理方案,导致孔内事故,如钻具折断、烧钻、掉钻头、夹钻、跑钻具、岩芯挤夹、孔内掉异物等等人为造成的事故; (2)自然因素:主要是施工地区的地质和气候特点,在施工中由于对本地区地质复杂性缺乏深刻的理解,未及时作出应对方案或错误的操作导致孔的塌陷埋孔事故,或是严重破碎地层造成掉块挤夹事故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应尽量做好充分的调查,尽量规避。 3.煤田地质钻探中处理孔内事故的基本方法 3.1机械设备的使用 考虑清楚全孔井壁岩,在施工前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的检测和保养规格,以防设备的不完善为施工加大难度; 3.2工艺性方法 简而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捞:解释为用各类丝锥和捞管器打捞各种事故器械,丝锥打捞的益处在于利用自身硬度较大的丝扣特点在套住钻具端头,实现接合并打捞,由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丝锥的用途不仅防范,而且分类也是多样的,当出现卡钻,夹钻,烧钻,埋钻等事故引起的阻力加大的情况时应使用反丝钻杆和反丝丝锥;而对于套管,岩心管类时应使用公丝锥;所以丝锥的正确使用规范也应带来极大的重视。严格遵守规范,如在丝锥使用中一定要注意丝锥与打捞器件的吻合,当面对丝扣损坏时候就给丝锥带来的技术限制,这时应使用岩芯管卡取器来打捞掉落的器件。也会采用捞矛、磁铁打捞器和抓筒来进行脱落的钢丝绳器具的打捞; (2)提:解释为当发生具有一定距离余量时的掉落的器件时,可采用起重设备将器件拉出孔外,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应采取适当的起重装置,根据起重量的不同可以考虑加大起重量的方式,并且在起重过程中视情况不同采用来回拉的方式将掉落件拉出孔外不至造成孔的损失; (3)冲:解释为当埋钻,夹钻现象不太严重时,起重设备无法正常打捞器件时,可通过加大冲洗力度,清理掉钻具周围的障碍物,方便提取,并加大循环,为处理带来方便; (4)顶:解释为利用千斤顶的静力作用,由于千斤顶的起拔能力较高,对阻力较大的情况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所以在起拔过程中应重视起拔速度不应过快,用力不能过猛。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将千斤顶又分为油压千斤顶和螺旋千斤顶,根据不同的而是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工作种类; (5)打:解释为通过吊锤和震动器,冲击和震动卡钻事故钻具,进而减少甚至避免钻具周围的挤压力带来的危害,这种方法针对于浅孔,中深度孔的掉落件为掉块或钢粒时;由于钻具的挤压部位的不同又分为向下打和向上打,当底部受到挤压时像上打等类推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多方位处理以及分段处理; (6)反:解释为主要使用反丝锥,反丝钻杆,反事故接头等反装置对掉件实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提拉,通过前几部的帮助,为粗径钻具带来极大的方便。反取孔内事故钻具,增加了阻力,增加了体力强度的要求,避免操作过程给施工人员带来伤害,一定要严格遵守使用规范; (7)劈:解释为对留下的粗径钻具时,采用环状切铁钻头劈开减小直径方便用以上办法处理。 3.3预防办法 孔内事故角复杂,所以采用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方针,预防手段的实施为事故的减少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对于操作规范的严格使用,在勘测时应全面详细掌握所处的地质特点,对将可能发生的孔内事故种类进行预测,和原因的追溯,使用技术手段规避事故的而发生,起到防护的作用; (2) 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规格应提高,在日常的使用中应提高标准,并定期实行培训,定期考核,帮助施工人员技术和基础知识的提升,养成规范意识,对于一些实例和新遇到的情况进行讲解,随时掌握最新方法和动态,进而做出最优的防护方案; (3) 对于机械设备的维护和规范使用也很重要,及时的掌握,设备如其中机械,钻机等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破损处理情况以备不时之需; (4) 对于施工现场的材料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尤其是泥浆的利用一定要符合标准; (5) 在施工^程中制定安全,合理的钻洞计划和方案,减少事故的产生和带来的危害; 4.结论 煤田地质钻探中处理孔内事故多样性,使保护难度加大,由于危害极大,所以采用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方针为施工的顺利完成,和孔内事故的减少有很大的作用。因为在前期的充分的预防后,减少了孔内事故的数量,而且由于前期的充分准备,使工作人员对于地质,气候有了充分的了解,且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知识储备的提升为后期出现的事故特点分析,处理方案的制定,以及设备的合理化使用都带来的方便。通过以上的预防手段和处理方法的结合,规避和减少孔内事故的发生和带来的危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施工质量。 地质钻探论文:基于煤田地质钻探孔内事故的预防及处理研究 [摘 要]如果发生孔内事故,会对钻探工程的施工进度产生较大的影响,情况相对严重的孔内事故会导致钻孔失败,形成较大财力、物力浪费,甚至还会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因此,必须予以钻探工作高度的重视,注意可能引发孔内事故的各种因素,对可能引发事故的相关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客规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施工人员检查培训的力度,将孔内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提升施工的效率,减少勘探的成本。可知,预防钻探施工中出现孔内事故具有较大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煤田地质钻探孔内事故的预防、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煤田地质钻探;孔内事故;预防措施 1.引言 在对煤田进行地质钻探施工期间,一旦发生孔内事故会对施工的效率以及工程的效益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提前对孔内事故进行判断、分析、预防以及采用正确的措施来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钻探的效益。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孔内事故均能够提前进行预防,出现孔内事故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只需要在出现事故时立即对其进行处理,以免延误事故处理的时机,从而导致事故变复杂。可知,对孔内事故进行正确的判断、采用正确措施来解决问题是钻探过程中的重点。 2.孔内事故的起因 2.1 地质条件复杂,管材以及施工设备与施工地的地理环境不相符。例如,岩石出现裂隙、涌水、流沙以及活石等。土岩、泥岩遇水会发生膨胀,导致钻孔的直径缩小,当出现严重漏水时,钻孔内部的液面会出现骤然下降的情况,导致井壁坍塌。此外,施工使用的管材质量也会引发孔内事故。 2.2 钻进方法不合理。例如,卵砾石地层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该种地层具有无胶结以及结构松散等特点。卵砾石地层一旦被钻开,极易打破该地层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导致孔壁的稳定性不足。在钻进过程中,极易出现塌孔的情况,进而导致冲洗液严重漏失,极有可能出现埋孔、卡孔等事故。因此,在对卵砾石地层进行地质钻探时,应该选取合适的钻进方式,可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提升岩石的采取率。 2.3 施工人员技术能力差、作业不合理以及使用的技术措施不得当。例如,在进行时间较长的冲孔维修过程中,施工人员并没有定时活动钻探工具,并且将工具提离孔底,极易导致夹钻、卡钻以及埋钻等孔内事故。在将钻探工具钻入地质情况复杂且破碎的地层时,如果不使用泥浆来对井壁进行相应的保护,极易导致钻孔掉块或者坍塌,从而引发卡钻或者埋钻等孔内事故。在对岩石的性质、钻头规格以及钻具情况并不清楚的情况下,随意采用某种钻进参数,极易导致烧钻或者脱钻的孔内事故。 2.4 不以施工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来选取钻进技术。例如,绳索打捞全面钻进技术、潜孔锤同心跟管钻进技术、反循环钻进技术、深孔以及复杂地层绳索取芯钻探技术、螺旋跟管无循环钻进成孔技术。 3.孔内事故的预防工作 预防孔内事故应该对事故发生的机理来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会分为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两种。自然因素主要是指特殊的地层性质,此种因素无法改变。因此,主要对人为因素来进行控制。相关人员需要对以往的孔内事故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做好总结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事故解决方案。近年来,大部分企业开始使用危险辨析技术来避免以及预防事故的发生。该种技术的使用效果相对明显,做法如下。 3.1 将孔内事故作为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对孔内事故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性进行分级解说。主要是对后果相对严重、各方面损失较大的孔内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将施工的责任分配至个人,让每一位领导以及施工人员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3.2 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来进行操作。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部门颁发的规程来施工,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规程是针对孔内事故的施工经验。与此同时,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来总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施工的危险源进行辨析,在施工期间利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并且需要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内部规程。 3.3 落实安全检查制度。相关部门需要每月、每星期以及每日对工程进行相应的检查,将安全规程、制度以及相应的措施等做成检查表格,认真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该立即要求整改,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3.4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对于安全方面出现的难题,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来进行相应的缺陷弥补,时刻准备更新施工技术,以提升施工的安全性。 3.5 加强安全培训力度。积极推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以及ISO质量管理体系,合理将孔内安全融进两个体系中,全面进行安全管理。与此同时,企业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4.煤田地质钻探事故解决措施 4.1 在出现孔内安全事故时,施工人员需要立即对地层加入适量的泥沙,让钻孔壁形成一层水泥皮,以控制粘土吸水膨胀现象。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降低泥浆的失水量,降低孔坍塌事故的发生概率。 4.2 在出现孔内事故时,相关人员需要立即对该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全面掌握事故的具体情况。例如,了解断头深度、外径、内径以及地层性质等,在了解情况之后,再选择适合的打捞工具,选取适当的解决方案,以降低经济的损失,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亡。 4.3 孔内事故的具体处理方法,主要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事故的性质、类型及地理条件的差异决定处理方法也各有特点,一般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在处理钻具折断的事故中,我们应该用各种类型的丝锥打捞孔内的钻具。②在处理埋钻、挤夹、卡钻、烧钻的事故时,我们应该加大提升力进行强制提拔,方便后续处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冲洗液的循环排除障碍物③在处理孔内掉块挤夹事故时,我们应该利用钻具进行上下反复提动,防止钻具被卡在孔内。如果不能顺利把钻具提上来,我们应该用液压千斤顶进行钻具的顶拔。④在处理浅层挤夹事故时,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吊锤冲击钻具,善生震动力,使钻具松动,减小钻具周围的挤夹力,通过上下垂直移动的方式顺利拨出钻具。⑤对处理粗径钻头的事故时,应分批拨出事故钻杆,在适当情况可以进行分割,保证后续工作的开展。⑥当孔内钻具取出仍留有钻杆和钻头时,应用比事故钻具大一级的岩心管,连接专用钻头,进行扩孔套取,清理剩余钻杆。 5.结束语 由此可知,在对孔内事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需要将安全放于首位,严格按照规程来作业,对孔内事故的引发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x取适合的解决方案,及时处理事故,以提升施工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 地质钻探论文:我国地质找矿钻探技术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 要: 近些年我国各行各业都在飞速的发展和进步,地质勘探近些年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找矿钻探技术及其装备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将会针对我国地质找矿钻探技术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地质找矿钻探技术装备的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地质找矿; 钻探技术; 发展策略; 建议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地质行业发展受到了一些局限,首先我国地质行业的发展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技术较为落后,虽然近几年我国在钻探、找矿技术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前景和突破,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能蚩采的矿产资源还是有限的,如何能够将这些矿产资源更好地进行开采,让找矿和钻探技术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是现代人们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想实现找矿和钻探的高效发展,首先就要确保资源开采的数量,不仅如此,还应该履行一定的环保理念。要让找矿和钻探发展实现高效能的建设,其中找矿装备和钻探装备的研究也是人们所关注的主要内容。 1. 我国地质找矿钻探技术 1.1 X荧光技术 X荧光技术是二十一世纪较为常用的找矿技术,该种技术主要就是运用了现代技术和化学、物理等原理,因为不同的光线和射线都能够进行反射,运用X荧光技术还可以实现灵活和轻便的工作。其本质的原理就是通过运用矿物质本身能够反射光线,根据不同波长的射线反射情况不同而设定的。当波长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将会出现具有X波段的射线,运用这种射线对荧光进行识别。 与传统的找矿技术相比,该种找矿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为X荧光找矿技术可以更加清晰地标出隐藏的矿体,并且能够将矿体的大致位置和形态勾勒出来。可见X荧光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前景是非常巨大的,在找矿过程中,如果可以将这种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实际当中,必将会为找矿节约很多时间,也会为钻探提供更加精确的定位信息[1]。荧光技术的出现为我国找矿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人们将会充分的利用荧光技术,让该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1.2 甚低频电磁法 甚低频电磁法是现代一种新式找矿方法,该种方法主要就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对一些深层次的矿物质进行勘探,这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传统的找矿技术中,一般是针对表层矿物质进行勘察,目前我国地表层的矿已经所剩无几。即使对其进行开采,最终的效果和利益也并不高。所以只有采用创新式的开采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找矿才会更好地提升找矿的效率。而甚低频电磁法具有很多传统采矿所不具有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性强、效率高,这些都是传统找矿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现如今新型的Fraser技术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效率较高。在找矿过程中,能够对矿的位置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运用该项技术可以更加直接的找出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为后期钻探和定位给予更多的帮助[2]。 1.3 钻探技术的实际应用 钻探技术在实际的找矿过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首先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常用的钻探技术有受控定向及岩心定向钻探技术,这两种技术非常实用,该种技术与传统的钻探技术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对深部位置进行找矿的时候,其效率非常高。而受控钻探技术则可以根据方向的需求对其进行钻探,并且其效率和精确性较高,是现如今找矿钻探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段。除此之外,在钻探的时候,也应该对钻探技术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控制,钻探的深度、方位、钻孔倾斜率等问题都会关系到采矿的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当钻探深度达到60m的时候,就应该定期地对钻孔方位角以及定角加以测量。只有满足相关参数标准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钻探工作,通常情况下完整岩层采取率应该在84%以上,而质量较差的破碎岩石采取率应该高于68%,而不同的采取率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所运用的开采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定期地对岩层的岩芯采取率进行测量是非常关键的[3]。 2 地质找矿钻探技术装备的发展建议 2.1 钻探设备要实现国产化与现代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钻探设备与一些先进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我国一些传统的钻探技术已经不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只能够开采出表层的一些矿物质,无法对深层次的矿物质进行开采。要想进一步的实现找矿和钻探,就应该引进先进的设备,但是如果一味地靠引进国外的设备来进行钻探工作,那么必将会导致我国钻探技术整体呈现下降的水平。所以我国有关研究人员就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问题,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设计出符合我国自身发展的国产设备,这对于提升我国整体钻探技术的发展将会具有促进意义。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做好预测,希望在2018年的时候让我国的钻探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样将会让我国钻探设备、技术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2 要重点发展深部资源勘探的相关技术和装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有些研究部门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钻探设备和技术的重要性,一味地引进先进设备并不能够改变我国目前的状态,只有不断地创新和自主研究,才会更好的实现钻探技术的全面发展。钻探技术首先就应该在精确度上达到国家要求的相关标准,然后在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突破,如果精确度高、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的成套设备能够普及,那么必将会让我国钻探技术有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在未来的研究中,人们应该关注5000m以内深度地质钻探技术研究;8000m以内地质钻探研究,这些研究对于传统钻探技术将会有着质的飞跃[4]。 2.3 钻探技术设备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钻探技术也会有很大的突破,找矿钻探技术对设备的要求也非常高。人们应该将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设备有效的结合到一起,这样才会更好地提升设备的效率,在节省时间的时候也能够节省更多人力。智能化钻探设备的出现会更好地提升钻探工作效率,站在宏观角度上来看,目前我国很多找矿人员都已经采用了较为先进的钻探设备,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技术、螺杆马达液压孔底动力钻进技术、复杂底层钻进技术、液动潜孔钻进技术,这些技术在实际的钻探技术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能够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的钻探工作中,必将会更好地促进钻探工作的高效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地质找矿钻探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代找矿钻探设备与传统的设备相比具有很大的进步,不仅仅实现了智能化的发展,在很多方面也有了新的进步。我国已经逐步自主研究新式的钻探技术和装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节约很多经费,不再依靠从其他国家引进先进的设备,这对于我国而言也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只有走自主研究和创新的道路,研制开发出高效设备作用于钻探,才会从根本上提高找矿工作的效率,让我国的矿产资源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地质钻探论文: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钻探技术应用 [摘 要]地质钻探技术是工程地质勘探中的一种重要技术,不受地质条件和建筑种类的约束,应用范围广,精确度高,能显著提高找矿和探矿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探讨了钻探技术及其在工程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探;钻探技术;技术应用 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利用机械工具对地下的物质结构进行采样分析,从而充分了解区域内的地质状况,为工程施工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钻探技术是在预定的地点利用钻探设备向地下钻深,采取地下的岩石样本和水样,来进行分析研究。钻探技术不受地质条件和建筑种类的约束,精确度高,能够直接观察到岩心并采集样本,且探测深度较深且钻进速度快,与成本高、工期长的坑探技术相比,钻探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一、地质工程中的常用钻探技术及应用 (一)绳索取芯钻探技术 绳索取芯钻探技术的原理是用特制的绳索将钻杆柱中的取样管取出来,不需要移动钻杆柱。只在需要对钻头进行定期检查的时候,才会提上整个钻杆柱。其能有效提高钻孔效率,节约提升钻杆柱时间,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同时,绳索取芯技术的钻孔深度较低,因此,其能较好地保证获取岩芯的质量。绳索取芯技术在钻孔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具是打捞工具和岩芯管,在钻探过程中其钻孔时间短,钻孔方便快捷。此外,由于升降钻杆的次数减少,钻头的摩擦力度也大大降低,有利于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目前,绳索取芯钻探技术在我国石油、天然气、地热、冰层钻探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经济效益也非常显著。 (二)反循环钻探技术 反循环钻探技术是针对较深区域水面高且压力大的问题,在绳索取心钻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钻探技术,也是钻探技术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根据循环介质的不同,反循环钻探技术又被分为空气反循环钻探技术和水力反循环钻探技术。空气反循环钻探技术在钻探过程中以空气作为介质来进行钻探,在钻探过程中通过双臂钻杆外管来实现对于压缩空气的传输,将其输送到孔底,压缩空气在膨胀后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驱动孔底的孔锤对岩石进行冲击,而后钻杆又将空气和岩屑带回地面,实现对岩屑的检测化验,具体原理如图2所示。水力反循环钻探技术是以泥浆或水作为介质进行转孔的,在转孔时将水送至孔底驱动钻头,在钻头的作用下获得岩层,而后在钻杆的作用下转头内的岩芯带回地面,实现样品的钻探采集。同样是由钻杆将其传输至钻孔底部,不过这种循环带回来的样本不是碎岩,而是柱状的岩心。 (三)液动潜孔锤钻探技术 动潜孔锤钻探技术是在回转钻探基础上开发的,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之一,主要用于勘探较深、较为坚硬的岩层,在金属矿山、化工、石油、水电建材、地质勘探等行业应用比较多。其基本原理是将液动潜孔锤插在钻杆和钻头之间,钻孔时,在冲洗液的驱动下,液动潜孔锤就会将能量传递给钻头,造成冲击负荷,使钻孔的效率提高。对于抗剪强度低、不耐冲击的坚硬岩石来说,这种技术比较有效。作为回转钻探技术的改进技术,在冲击力及回转力的驱使下,其大大提升了设备的钻进效率,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钻孔成本,孔斜率也大大降低,非常适用于脆性大、岩层坚硬的地区。此外,该技术还能充分利用坚硬岩石抗剪强度低的特点,能有效解决钻孔质量差和复杂地形等钻探问题。但是,这种技术对液动潜孔锤的要求条件也较高,因此,要注意对泥浆的选择,使用含砂量且粘稠度低的高|量泥浆,才能保证液动潜孔锤的正常工作。这两种钻探方式各有优点。空气反循环钻探技术在一些较为干旱、缺水的地区应用较为广泛,其在钻探过程中消耗的劳动力较小,钻探成本较低,但其获得的岩屑样本的代表性不强,不能够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水力反循环钻探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地层的结构情况,但其在钻探过程中存在消耗大量的水资源、钻孔速度较慢、所需时间长的缺点。 (四)组合钻探技术 组合钻探技术就是综合应用上述三种钻探技术。但钻孔比较浅,就采用空气或液体为循环介质,在钻孔底部驱动液动潜孔锤,然后携带样本回到地面,当钻孔太深,反循环技术无法满足要求时,就可以用专用绳索等打捞工具来提取。这种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钻探的效率,节约成本和人力资源,尤其在一些干旱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工程地质勘探中应用钻探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应用钻探技术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具体如下:第一,钻探时,对岩心的采取率通常很难达到工程地质勘探中规定的80%的要求,要根据岩层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钻孔方法,低速干钻,不能盲目冒进;第二,钻孔的位置要选取得当,具体的工程和当地具体的自然地理条件都要综合考虑,像一般的居民住宅或者工业建筑,要按照建筑的轮廓线来选择钻孔的位置,但像水坝这种大型水利工程,就要按照坝轴线来选择;第三,钻孔的深度也要分情况分析,一般情况,比较小的建筑工程,钻孔深度在十米左右,可用简单轻便的设备操作,而大型的水利工程和隧道等,钻孔比较深;第四,除了明确施工地区具体的地质情况、水文条件、岩石等,钻孔还有重要目的就是对目标地点进行采样并做试验,因此,要注意进孔的速率,严格遵守取样的操作流程,对钻孔的过程进行观察和纪录,保护岩层和水层不被破坏。回次进尺的时间和长度对岩芯的磨损有影响,其影响的程度,要视地层情况而定。按规程,回次进尺最多以2-3米为宜,就是为了尽量减少过长的回次时间和进尺对岩芯的影响。另外,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勘探要求,在钻探时也应当尽量选择相对较为简单的钻探方法与设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探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勘察过程中应用钻探技术,能较好地确保勘探的质量与效率。由于工程项目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及钻探目的不同,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钻探技术,以提高钻探质量,降低工程勘察成本。随着钻探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钻孔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很多先进的钻探施工设备被应用到地质钻孔施工环节中去,并向着低成本、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方向不断发展。 地质钻探论文:论地质勘查与深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 摘 要: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因此我国将会不断的增加矿产能源的开采量,继而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地表以及露天矿产资源的开采与使用已经达到一定的极限,所以,寻找新的资源开采方式即进行深部地质钻探,已成为目前人类发展与生存的必经之路。我国在进行深部地质钻探时,因前期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已取得较为可人的成绩,为此运用已有的技术如遥感技术、钻探取样技术等和理论如完善的地质理论等,使得工程进展较为顺利。对地质进行勘察技术以及深部地质找矿技术的使用,不仅造福了人民,还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地质勘查;深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 中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国土占地面积非常大,地势面貌十分复杂,且地质条件多种多样,相对的国家矿产也较为的丰富,分布地区广泛,同样的,中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总量占世界首位,目前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又不足总量的三分之一,故使得资源平均占有量较低,随着资源的日益的开采与使用,资源紧缺已成为目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的资源使用情况可以了解到,国家在以往这些年里使用的大多是地表与露天的矿产资源,深部资源还未进行一定的开采,因此解决资源紧缺问题,就需要进行深部资源的开采,所以有效采取深部地质钻探技术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但是我国的深部地质钻探技术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了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将对深部地质钻探技术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 1 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 1.1 以资源分布为基准,合理布局 我国是能源大国,各地区都分布着矿产资源,但是不同的地区其分布的矿产资源的种类也不一样。河南、云南、内蒙古等三十多座城市是我国能源储备最为丰富、种类最为齐全的地区,最为有名的是河南的煤矿和钼矿以及内蒙古的铁矿与稀土资源。开采深部地质中的矿产资源,我们需要对矿产资源与地质的分布进行一系列的勘查,同时再结合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有效的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从而有效的解决资源紧缺问题,带动地区的发展。 1.2 统筹规划,适度超前 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前,需要做好准备计划,即进行严密的统筹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需要明确此次勘查工作的性质,因为不同的地区,其地质勘查工作性质是不一样的,如公益性质、商业性质等;第二步就是规划地方与中央的地质勘查工作,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部署与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矿产资源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创新技术,提高勘查能力 想要加快我国矿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得加强地质勘查技术,认真落实“科技兴地”的发展计划。为创新勘查技术,就需要对已出现的重要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技术的发展,努力建设勘查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勘查技术,应当结合科研技术,一边发展,一边创新,以此提高勘查能力。 1.4 完善体制,扩大合作 为有效的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应注重建立地方与政府的勘查管理体系,并积极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使得地质勘查项目能够进入多渠道发展模式,以此更好的完善地质勘查体制。地质勘查体系逐渐得到完善的同时,政府应当积极响应其建设,鼓励国内矿产企业与国外企业的有效合作,引导有能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走出去”,以此来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勘查能力。 2 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2.1 对矿山生产的勘查 对矿山进行开采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第一步就是明确矿山的服务年限与相关的规划,为有效的开展勘查做好准备;第二步就是明确矿山的生产区域,明确矿山的资源数目,使用有效的勘查技术,提高地质勘查效率;第三步就是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详细记录每天的工作,并整理与备案。 2.2 对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勘查 矿山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_采矿山资源的时候应当尽可能的降低对矿山的损害,并综合考虑矿山的开发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矿山的使用年限,进而达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开采一些珍惜且关键的矿山资源时,不能盲目开采,适当的时候应当勘查一定的接替能源,尤其是铜矿、锡矿等,这些矿山资源需要寻找接替能源。 2.3 综合评价与勘查共伴生矿与尾矿 使用重点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矿山开发技术,目前,对开发技术进行一定的评价与研究能够有效的运用紧缺资源共伴生矿与尾矿。国家应当拟定相关规范与标准,来规划矿山资源的利用,并对共伴生矿与尾矿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提高矿山资源的使用效率。 3 找矿工作中地质勘查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深部地质钻探技术的方法与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不仅需要提高地质探查精度,还需要发展井中观测技术,从而提高我国的勘查技术。 3.1 甚低频电磁勘查法的应用 甚低频电磁勘查法是目前最为基础的一类地质勘查方法,其成本低,仪器轻便,很是方便携带,对于野外找矿无疑是最为有利的。甚低频电磁法究其根本就是一种最为简单的电磁法,但是又与普通的电磁法的低频概念不一样,甚低频的发射频率在15-25kHz之间,属于高频电磁法范围。随着国家开采矿产资源的力度的不断加大,地质表层储存的资源在不断减少,使得矿产勘查工作变得越来越难。甚低频电磁法通过利用电磁法来勘查矿山资源,其主要适用于浅层物的探测,仪器对通过勘查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结合相关规律,能够准确的分析出矿藏的位置。这项技术的运用为以后的找矿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2 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运用,能够准确的对各种地质层面的组织成分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各种地质,为寻找到有利的矿藏资源提高了极大的帮助。运用该技术的时候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测绘与分析,获取相关的矿种信息,并得到相关物种的特有波谱,进而达到找矿目的。 3.3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的应用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其工作原理是根据每个矿物元素的X射线谱的波长不同,且每种矿物元素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之间都具有特定的关系,因此,对待测元素进行谱线强度与波长的测定,能够对元素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所以,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就是运用X射线光子激发待测矿种的原子,使其产生X荧光,近而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这种技术具备了分析速度快、可测元素多等优点,所以它的有效运用,使得深部地质勘查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加快了找矿的速率。 3.4 GPS感应系统的应用 GPS感应系统的应用能够获取比较精确的三维数据坐标,对于采集地质矿产信息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在地质勘探中运用该技术,需要GPS监控平台以及GPS感应系统,这是因为岩石中矿物元素的离子晶体内部基团发出的特定光谱不同,各矿物元素金属辐射能力也不同。GPS感应系统可以对这些特定光谱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对照资源库中原有的矿物质元素进行光谱对照,通过这些就能确定矿区特定位置所含矿产资源的种类。 综上所述,目前,全球化发展日新月异,资源已经成为竞争的核心问题。老的资源分配不可改变,因此寻找新的可用资源就成为了当下最为紧要的任务。综上而言,深部地质找矿技术的迅速发展恰恰满足了当下社会的需求,使得技术到生产力的转化得到了实现。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化程度较高,人口基数较大。因此对于矿产资源的消耗需求也比较大,对于这一问题的应对除了进行技术上的革新,加快深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的推进,还需要对勘探的效率进行提升,从而保证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能够实现稳定的增长。 地质钻探论文:对煤下铝地质钻探中施工技术的浅谈 摘 要:随着国家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地质钻探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在煤下铝地质特征情况下钻探施工中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及在煤下铝地质钻探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钻探技术分析与浅谈。 关键词:煤下铝 钻探施工技术 采空区 一、技术标准和要求 1.1技术标准 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13908-2002;2、《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3、《钻探、井、槽探操作规程》YS 5208-2000;4、《岩芯钻探规程》(DZ/0227-2010);5、《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DZ/T0032-1992 6、《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2015);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8、《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2―2002);9、《固体矿产/储量分类》(GB/T17766―1999);10、《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2、施工技术工艺 主要施工方法 (1)钻进方法: 根据矿区地层、断层、裂隙发育情况、岩矿物理力学性质及岩石可钻性等综合考虑,本矿区将采用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工艺和方法,开孔可铺以金刚石复合片或合金钻进。 (2)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一种先进的施工工艺方法,实践证明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方法及钻具能够保证铝土矿类岩矿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岩矿心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较好,完全能满足铝土矿施工地质要求,且有利于增加纯钻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钻进效率、缩短工期。 3.钻遇采空区的施工工艺 因有些煤层已采完形成了采空区,存有大量老窑水,若处理不得当,会与下部作业面贯通,造成淹井事故。在该矿区有多个含水层,有些为承R水,钻孔与透水层打通时也会造成淹井事故。 采空区钻孔结构:一般采用前述中图1三级钻孔结构成孔或更多级钻孔结构成孔,如采用Ф133-Ф114-Ф96成孔。 开孔Ф133mm,下Ф127mm井口管,换Ф114口径钻进,穿过采空区后下入Ф108mm套管(或下飞管)封闭,换Ф96mm口径钻进至终孔,从而满足招标文件对口径的要求,封孔时套管或飞管不得拔出。 施工中如果以Ф114mm开孔,Ф96mm钻进时偶遇采空区,则需首先钻穿采空区,然后用Ф114钻头扩孔至采空区底部2m左右,下入Ф108mm飞管隔离采空区,再换Ф96口径钻进至终孔。飞管长度要大于采空区高度4-6m,飞管安装要求是保证采空区下部有2m,上部不少于2-3m。 4、应对涌水时的技术措施 在钻进过程中,发现漏水或涌水,要及时采取堵漏措施;每一层段钻穿后,要及时注浆或下入套管。 4.1对于严重漏水或涌水的破碎坍塌孔段,煤系地层,要下入套管;下入套管后要及时固井,按规定操作,保证固井质量。 4.2套管下入的深度和长度要科学合理 为预防煤矿开采后,地层应力释放,扰动范围较大,引起塌陷,套管除隔离煤系外,还应隔离上下扰动地层。 5、钻孔护壁堵漏 非固结硬化的堵漏浆液 这类浆液大都是各种类型的泥浆,加有惰性充填材料的泥浆,主要用于轻微漏失。 ①稠泥浆。稠泥浆静止时,岩粉和粘土沉淀,堵塞漏失通道,减小或消除漏失,一般需静止沉淀一天以上时间才能有效。 ②高粘高切低密度泥浆。用优质膨润土造浆,加增粘及降失水用高聚物,以致密坚韧的泥皮封闭微裂隙。 ③冻胶泥浆及其他结构,泥浆。泥浆中加入水泥、氯化钙、水玻璃等结构形成剂,配成的高粘度冻胶状膏浆,静止后能形成强度不高的凝结物,以减小或消除漏失。 ④聚丙烯酰胺泥浆。利用未水解聚丙烯酰胺起完全絮凝的原理,以絮凝物堵塞漏失通道,从而减小或消除漏失。 ⑤加有惰性充填材料的泥浆。泥浆中加入各种形状的惰性充填材料,以充填材料堵塞漏失通道,从而消除漏失。 典型堵漏泥浆配方 浆液配方为:聚丙烯酰胺1%~1.5%,水泥0.75%~1.5%,贝壳渣3%~5%(其中0.075~0.5mm占20%,0.5~5mm占20%,5~15mm占60%)。200万的聚丙烯酰胺、三氯化铁、乙二醛作交联剂与水泥浆混合进行交联堵漏也获得明显效果。 6、破碎带复杂地层护壁堵漏措施 (1)钻进护壁、冲洗液量: 地表第四系地层必须用优质泥浆钻进护壁,进入基岩地层后采用植物胶低固相泥浆或无固相化学冲洗液钻进, 植物胶低固相泥浆或无固相冲洗液的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调节,与清水相比有较好的携带岩削和悬浮岩削的能力,它可在孔壁上形成薄膜而起护壁作用。该冲洗液主要用于裂隙^发育和易坍塌的破碎带复杂地层,特别适用于绳索取心钻进。冲洗液量可由下式估算: Q=3.14m(D2h-h2)v/4 m3/s(m―由于孔径不规则,上返速度不均匀的系数,一般取m=1.03-1.1;Dh―最大钻孔直径或孔口管内径,m;d―钻杆外径,m;V―上返速度,一般取0.5-0.8m/s;Q―冲洗液量,m3/s)。 施工区内由于构造影响,遇破碎带地层坍塌严重时,需用速凝早强地勘水泥进行封堵后(水灰比0.5~0.6),或配合套管护壁钻进。 遇破碎坍塌地层,需使用护壁防塌泥浆钻进,护壁防塌泥浆配方为:10-15%钠土 + 2%高粘防塌剂+ 2%广谱护臂剂+ 2%硫化褐煤树脂。性能:比重1.1-1.15,粘度24-28s,失水量小于12ml/min。 (2)保证岩矿心采取率的措施 采取正确的钻进取心方法和取心工具,使用合格的金刚石绳索取心钻具,控制和限制回次进尺、转速、钻压,以提高并保证岩矿心采取率。 本项目要求,一般岩心采取率不低于70%,在矿层上下3m-5m的顶底板岩心采取率及矿层采取率不得低于80%,对厚度较大的矿体,要求连续5m-10m段平均矿体采取率不低于80%。施工工程中,若遇上回次矿心采取率达不到80%,下回次进尺必须减少,一般控制在0.5m左右,并相应检查取心钻具,调整钻进参数。若矿心采取率在两个回次内均未达到80%,必须补采,并准确丈量孔深,报表登记。 (3)保证钻孔轨迹的措施: 钻机地梁摆放水平周正,钻机安装稳定、牢固,保证钻机立轴方向与设计一致。 在岩石换层或软硬不均时,及时调整钻进参数,如采取轻压慢钻方式,在进入下层1.0m之后,再采用常规钻进参数。 使用XP-2测斜仪器按要求及时测斜,斜孔深度大于100m的钻孔,每50m测斜一次,在开钻后25m时需加测一次弯曲度,以测斜数据验证钻进参数,指导钻进。依规范规定,斜孔钻孔顶角的最大允许弯曲度在100m间距内不得超过30。 钻孔顶角的最大弯曲度随孔深可累加计算。 (4)原始班报记录必须专人填写,做到及时准确、详细、整洁,每天核对签字,发现错误及时修正。岩矿心采取之后,在岩心箱内要严格按顺序整齐摆放,及时编号,不得重复编号,按每回次填写岩心票做好岩心隔离,以便编录查对,岩心箱应用红漆标识,并将岩心箱存放在防雨帐篷内,钻孔结束后及时移交入库; 所有测量工具如测斜仪、钢尺等在进入现场前应校准并标识;每100m丈量钻杆一次,孔深误差率控制在1‰以内,若超差应进行处理,见矿前必须进行孔深测量;井深验证时,钢卷尺经检定合格,其刻度准确、清楚、丈量机上余尺时应停止立轴回转,基准点必须一致。 7、确保封孔质量的措施 封孔质量与采空区的施工质量同等重要,若封孔质量差,采掘作业到施工孔位时会与采空区或含水层构成水力联系,造成淹井事故。 钻孔结束后应按地质封孔设计书要求及时用P0 32.5R及以上标号合格水泥封孔,泥浆施工钻孔应清洗干净井壁后在封孔,封孔水泥要搅拌均匀,水灰比小于0.6;封孔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泵送注入水泥浆的方法,注浆过程不能中断;用套管护壁的钻孔,应先封好套管下部各封闭段后再起拨导管,封孔过程中,严禁弄虚作假。封孔完成后应填写封孔记录,并在孔口留下水泥桩标识。 钻孔结束后三天内,根据档案管理要求,填好钻孔技术档案。 严格按照钻探工程六项质量指标检查验收,对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但孔斜及其它质量问题不允许钻孔终孔后补救,否则,造成废孔时须重新施工。 8、资料成果保护措施 本工程资料成果保o为钻孔资料、岩心保护等。 8.1加强相关人员对地质钻孔资料、岩心等资料成果保护的教育,增强规范性认知。 8.2钻孔施工严格按《岩心钻探规程》进行,确保各工序质量合格。 8.3钻孔施工工序参照《地质勘查钻孔质量管理要求及质量检查、验收标准》进行。 8.4做好岩心保护工作,及时入箱按顺序编录,保证岩心及时入库保管。 地质钻探论文:复杂地质条件下钻探卡心与取样技术 摘 要:在钻探工作中,遇到相对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而且获取相应的岩石样本是钻探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因为这些岩石样本,包括岩石的碎屑或者是岩心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久而久之,获得矿物样品成为钻探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众所周知,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南北方地质差异相对较大,无论是从地形还是地貌上都有本质的却别。因此,钻探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对此,应用钻探卡心和取样技术是保证钻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地质条件;钻探卡心;取样技术;研究分析 现如今,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逐渐融为一体,所以,在进行钻探工作中,更多地是对地质条件进行保护。为了充分地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钻探卡心与取样技术逐渐广为应用。在现有的取样技术的基础上,技术人员经过努力研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技术条件。在多种地区进行钻探工作时,都采用钻探卡心和取样技术。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新疆地区和北京地区。只有高质量的钻探工作才能够保证对岩石矿石样本研究的准确度越高。因此,促进钻探卡心和取样技术的高效发展成为现如今钻探领域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1 地质工作对钻探岩石样本的基本要求 由于钻探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无论是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还是所用钻探机械设备的质量都应该达到规定的标准。高质量的设备是提升钻探效率和安全性的前提和基础。与此同时,地质工作对岩石样本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岩石取样的过程中,采取率就是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内容之一。因为岩石样品的采取率直接影响到以后物理实验或者是化学实验的精准度。不仅如此,岩石样本本身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因为,岩层结构本身是固定的,只有相对比较完整的岩石样本才能够给研究人员提供相对比较明确的信息,进而使得地质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样品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谓的代表性就是指岩石是些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地区或者是一定范围内岩石的特点。通过对样品的成分进行测量,可以直接断定这一地区岩石的特点。最后,钻探样品所处的坐标应该具有一定的精准性,这也是比较重要的特点。 2 比较常见的卡心工具 由于钻探岩石样本仅仅依靠人力不可能实现,因此需要依靠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机械设备来对岩屑进行充分采集。一般来说,选择适当的卡心可以降低钻探的难度,提升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员要保证卡心工具和岩石的性质达到一致。工作人员要注重岩石拉断工作的操作方式和时间。常见的卡心类型有三点:第一是内槽式。第二是外槽式。第三是切槽式。在对这三种卡心形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应该以钻探地区的地质条件为依据。 3 卡心工作失败的原因分析 在具体的钻探工作中,卡心失败现象也比较常见(图1为几种不同类型的卡心),主要原因如下所示:第一,a种类型的卡心主要是以小块岩石的钻探为主,卡心卡簧的直径和岩心相比相对较大。所以在遇到破损程度相对较大的岩石时,卡心工具就会出现严重地破损现象。第二,b种类型的卡心出现失败现象的原因主要应该归结于岩石的坚硬程度。如果钻孔径超过的规定范围,卡簧会出现缠绕岩心的状态,无法实现拉断操作的正常进行。第三,c种类型的卡心失败主要是岩石表面存在厚度较大的包裹层,而且岩心的凸凹程度不均匀,所以直接影响到卡心的操作。第四,d种类型的卡心出现失败现象的原因出现在卡簧上。其刚度和孔底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卡簧和岩心的契合程度就相对较低。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各种不同类型卡心工作出现失败现象的主要原因之后,才能够根据不同的岩石特点选择相对比较合适的卡心类型,保证钻探工作能够高效进行。 4 获取孔底岩屑的技术分析 4.1 钻进过程中获取岩屑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钻井股从横中获取岩屑在地质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钻头破碎岩石的岩屑能直接表现出孔底岩石矿物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如果是无岩心钻进操作,所收集的岩屑将成为获取孔底地质信息的重要依据;钻进过程中收集的岩屑还能直接减少孔内岩石粉末堆积事故的产生,是净化泥浆、降低投入资金的重要手段。收集岩屑的方法主要有地表法和孔底法两种。通常情况下石油钻井以地表岩屑录井方法为主,而孔底法主要运用于地质岩心钻探过程中。 4.2 获取孔底岩屑的方法 第一,全孔反循环法。在收集空地岩屑的过程后中,通常要将钻进过程中产生的岩屑引入到岩心管中,在满足以上条件后,空地岩屑的可靠性与孔内流体的循环方式存在紧密的联系。如下图2所示,a、b、c代表的是全孔反循环法,d代表的是孔底局部反循环法,I代表的是风管,II代表的是气水混合物;III代表的是岩粉收集器;IV代表的是岩心管;1代表的是喷嘴;2是负压区;3是分流管道;4是岩心管;5是滤网;6是管;7是岩屑收集桶。图2中a、b表现的是全孔反循环采集孔底岩屑方式,a中主要使用沉淀法,利用沉淀法将孔底岩屑统一置放在取样管中,起钻开始后将其带到地表位置。b方法在要求工作人员在取样管以上位置添加螺旋叶片,利用携带岩屑的流体在离心力作用下将岩屑分离出来,并利用沉淀法将其聚集在样品管中。全孔反循环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紧闭孔口,由于该方法具有结构复杂等特点,导致施工过程复杂,难以顺利开展。 第二,孔底局部反循环法。该方法以喷射式孔底为主,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岩心的完整性,能同时满足破碎'脆弱性'坚硬性演示的取心钻进需求。该方法示意图如图2中d所示。孔底局部反循环法的缺点在于反循环的效率越低岩屑运移的总量越少,冲洗液中岩屑的浓度越低,反循环的效率越高。因此该方法通常不用在钻软和中硬岩石和岩粉的钻探采集过程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地质钻探工作中,尤其是在地质相对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选择科学合理的钻探卡心以及先进的取样技术是尤为重要的。不仅可以促进钻探行业的高效发展,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取样技术进行全面地推广应用。进而提升岩石样品的研究力度,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地质钻探论文:刍议如何加强煤田地质钻探过程的质量控制 摘 要:煤炭行业的发展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经济的建设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煤田地质钻探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标准,下面文章针对如何加强煤田地质钻探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煤田;地质;钻探;质量;控制 引言 煤田地质钻探作为煤田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将对整个煤田地质工程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根据煤田地质钻探规定,在进行钻探施工前必须针对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有效的运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改善钻探施工方法,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煤田地质的施工质量及服务质量,更能为其整个煤田地质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1 钻探质量的保证在于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1.1 把握钻探施工的基本特点 在煤田地质钻探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则是金刚石绳索取芯技术。它能在钻取的过程中将其取芯管放置到煤层最深处进行钻探,进而确保取芯工艺的完整性。煤田地质钻探施工的特点有:一是钻机主要是单机作业,质量管理要扎根机组;二是钻探机械动力包括液压钻机、变量泵,柴油发电机组,旋流除砂器,金刚石绳索取芯钻具等,施工技术比较复杂;三是施工中必须依靠钻塔,其架设在钻场或井场上方,配合钻机绞车进行升降钻具。质量管理是钻探工程项目成功的保障。一个钻探机组要保证钻进的质量,必须针对钻探的特点,开展质量管理。 1.2 以人为保证本质量培训 质量管理是煤田地质钻探的基础,也是确保整个施工作业流程能够顺利完成的可靠保障。所以在煤田地质钻探过程中,必须将质量管理贯彻于始终,通过加强对质量管理的认识,来有效的完成煤田地质钻探的每一道施工工序,以人为本加强质量传宣教育活动,对于煤田地质钻探而言,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将对整个煤田地质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人员管理上可以通过培训、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员管理意识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在实际煤田地质钻探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人员分析判断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作业能力,还能从根本上保障期质量。 1.3 重在基础设施建设 在煤田地质钻探施工中,使用大型钻探机械和设备较多。钻探设备管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为钻探需要购置或安装的设备。实现绳索取心钻探的主要技术装备包括:要有性能良好的钻杆、取心用的双层(或三层)岩心管、绳索打捞器及附属工具、对岩层适应性强的金刚石钻头和性能良好的钻机和泥浆泵;二是为保证设备的完好和机械的正常运转所必要的维修。研究表明,质量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经济关系事半功倍。所以要实现勘探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投入方案的优化以及质量投入方向的合理的选择。设备也是有寿命的,且会产生故障,容易产生机械伤害。我们一方面强调操作人员必须按规程操作;按正确方法和工艺要求,保证质量;另一方面要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保证钻探质量;加强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保证钻探设备的完好率,使施工设备能发挥其质量的保证作用。 2 钻探质量的保障 2.1 进行施工中需要把握基本 对于煤田地质钻探队伍来说,其具有的特点如下:其一,钻探的机械主要是进行单机作业,因此,在进行质量的过程中需要扎根于机组;其二,在钻探机械的动力方面主要包含了变量泵;液压钻机等等,其施工的技术相对复杂;其三,在进行钻探施工过程中,必须依靠钻塔。作为钻探工程的保障――质量管理就需要针对钻探的实际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质量管理。 2.2 质量控制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机械设备的使用对于煤田地质钻探来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钻探施工中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及购买等情况。在煤田地质钻探过程中必须使用到大型的机械设备,这就需要依据实际施工作业情况合理选择恰当的机械施工设备,这样不但可以保障其质量,还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用途,减少其磨损程度。二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实践表明,定期对其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可以有效保障机械在运转过程中的正常使用,还能从根本避免因机械设备问题而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2.3 做好钻探前期的基础工作 在进行一系列煤田地质钻探工作前,必须要进行实地考察,针对钻探环境及周边的施工作业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这样才能对钻探管道、电缆等比较详细的情况有所掌握,能够有效预测出煤田地质在钻探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及问题。通过专家小组成立专项责任人来完成钻探前的基础工作。掌握钻探信息及相关数据资料,使得钻探工作可以正常有序的开展。 3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在煤田地质钻探过程中,必须采取专业的发展眼光去看待问题,并加以解决。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在煤田地质钻探中应用的也越来越广泛,煤田地质技术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下面针对目前煤田地质勘探技术所具有的几种优势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如下: 3.1 开发井下勘探技术 根据国内外资料,落差小于5m、长度小于150m的小断层及小型褶曲,很难用地面勘探方法查明。因此,国内外普遍认为,应在采区开采前,在井下开展采区勘探或工作面勘探,其方法包括矿井物探和沿煤层钻进。显然,煤矿井下物探技术将大有作为,是一重要发展方向。 3.2 发展水平钻进技术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煤田地质钻探技术为了有效保障其质量,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采取了新的水平钻进技术,将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引入其中,从而实现了水平钻进的大跨越。不仅仅可以在深层地下进行煤层钻进,还能够沿着某种垂直角度进行水平轨迹的煤层钻进。 3.3 研究动态地质勘探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煤田地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在进行钻探过程中必须时刻监测其发展趋势,依据实际变化分析数据的变化情况。尤其是针对高产量的煤田地质钻探而言,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将影响到整个钻探工程的质量。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对煤田地质勘探技术有一个动态的了解。 3.4 加快发展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建设。尤其是对于工业而言,将其信息技术引入其中在分布式处理、工作站、人工智能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煤田地质钻探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更是提高了信息数据的稳定性及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煤田地质钻探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关人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安全意识贯彻于整个煤田地质钻探过程中,从而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促进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造福于人。 地质钻探论文:地质钻探技术与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当前的钻探技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其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重点工作应当提升钻探的效率。为此,结合相关工作经验,探究了地质钻探技术与应用的相关课题。一方面可以与同行进行有关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希望得到相关读者对研究不足的批评和指导。 关键词:地质钻探技术;地质工程;反循环式钻探技术;绳索取心钻探技术 地质钻探技术属于学科技术,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在中国,地质钻探技术发展历史很久远,很早以前就开始大范围的应用。我国土地辽阔,矿产资源种类很多,储量也是巨大的。我国的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拥有大量的资源,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更加注重地质勘探工作,积极开发矿产,更好的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最近几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这也带动了工程地质钻探技术的深入发展。就如今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的,现阶段,大部分处于浅层而且易开采的矿产都被开发了,余下的都是处于深层、地质复杂、很难开采的矿产资源,或者是开采难度非常大的矿产,在探测开采这类矿产资源时,不但要根据有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实地研究和实验钻探技术。这就对地质钻探技术工艺和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地质钻探技术的应用效率,确保钻探技术的安全使用,合理控制实施钻探技术时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地质钻探的质量。 1 简单概述地质钻探技术 在人们的生产活动当中,很多方面都会应用到地质钻探技术,例如勘察矿产资源以及收集地质状况信息等等。对于岩土工程勘探来说,地质钻探工作是很关键的一部分。钻探工作的施工过程,会受到钻探技术、钻探设施以及钻探工艺的重要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述因素决定了工程的工期以及质量。在钻探作业的事前准备阶段,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合理的选择施工设备,同时还要应用最新的钻探技术以及工艺流程,这样有利于高质量的完成钻探技术。在具体实施地质钻探技术时,经常会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举个例子,某些地层取芯很困难,取芯钻探之中孔壁不是很稳固,钻孔漏水或者是渗水,这体现出钻探技术在施工时常见的问题。如果钻进中孔壁时,稳定性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成孔十分困难,钻进不能很好的运转,取芯成为一个难题,岩芯的采用率不能满足地质的需要。所以,为了提高岩土工程勘探的质量,必须要重视地质勘探取芯率和钻孔成孔这两个方面。 2 钻探技术在地质工程当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的领土大国,拥有众多的人口数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导致矿产资源的紧缺,这种情况会给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收入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也引起了国家领导人以及政府的更多关注。中国通过有关的文件,进一步规定了地质工程工作,同时也明确了此项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最为关键的任务是“突出能源矿产勘查”和“加强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在地质工程领域,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不但有正在实行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基金,还有刚刚开启的地质勘查基金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基金。在部分地区,还存在地方和个人寻找矿产资源的现象,并且这种势头一直不减,愿意在这个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最近几年,地质工程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地质钻探作业的工作量也持续上升,在个别省份地区,钻探作业工作量年均超过了几十万米。通常来说,钻探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分别是中央财政补贴、地方财政补贴、省资源补偿费、国土资源大调查、市场项目以及矿产资源补偿费等。随着钻探工作量的不断上升,对于钻探技术和钻探设备有了更多的需求。对于我国目前来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地质钻探技术符合国内现阶段的实际环境。就现如今来说,人们所面临的新情况,就是探索地质钻探技术如何才可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3 目前工程地质钻探技术的运用情况 世界上有很多发达国家拥有最新的钻探技术,和他们比较起来,我国的工程地质钻探技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利用钻探技术进行施工时,经常会用到的岩心钻机是立轴式的,这款机型设计完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而就目前来说,主要是应用从国外进口的全液压动力头钻机,现阶段,中国也开始进一步研究开发此类产品,并且投向了市场,不过却还没有实现大范围的推广使用,目前的市场上仅有很少的钻机具有钻深的功能,相关的市场还有待成熟。从钻探工艺的角度来说,有不少先进的钻进工艺方案仅仅在小范围内适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广。 3.1 反循环式钻探技术 对于地质钻探技术来说,反循环的钻探技术属于目前比较新的钻探技术。地质钻探界将反循环的钻探技术看成是钻探技术的重大变革。反循环钻探技术包括水利反循环以及空气反循环,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在一个钻孔中应用一套钻具,进行钻进的转换。其中空气反循环具有较高的效率且不需要较大的成本,主要适用于干旱的地区。而水利反循环在取芯方面比较好,及时的判层有利于节省时间。在实际操作当中,可以结合地层的现实条件,将两种钻探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也可以单独的使用空气反循环钻进或者是水利反循环钻进,其对于国土资源调查来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利用空气反循环取样钻进这个办法效率是很高的,且不需要太多的成本,不过就目前来说,这种方法并没有被有关的地质工作人员所认可,因此也不可能大范围的推广开来。现阶段,在运用地质施工钻探技术时,所采用的某些技术还处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由于我国目前地质工程当中,钻探技术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地质工程钻探工作的效率以及效果都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台月效率不高,在某些复杂地层进行钻进时,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缺乏对深孔进行钻进的能力,钻进的成本很高等。由于存在上述这些问题,就导致钻探技术应用在地质工作当中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2 绳索取心钻探技术 绳索取心这种钻探技术不提钻取心,它的工作原理是:用岩心管填满岩矿心,或者是在岩矿心发生堵塞时,不必把孔内的钻杆柱提到地表,而只需要通过专用绳索和打捞工具将岩矿心的容纳管从钻杆柱里取上来。在具体的操作当中,钻头仅仅是在需要更换或者是检查磨损度的时候,才有必要将钻杆柱全部提升。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可以缩短升降钻具的时间,从而为纯钻进争取了更多的时间,从而使钻进更有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钻探机械的升降系统磨损以及动力损耗,也可以减弱升降钻杆柱冲洗液给孔壁带来的冲击,从而保证孔内的安全性。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这个办法应用在很多方面,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普及开来。虽然液动锤钻进这种手段有很多优势,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不过这种手段如果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使用,钻具的寿命和可靠性存在问题,从而会影响到钻探现场勘测和施工管理水平,因此,在地质工程钻探当中,很少应用这种手段。在钻探时,更换钻头有很好的效果,不过在实际当中,运用的也不多。 4 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飞速发展的状态,中国现阶段所拥有的钻探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也逐渐的显现出来。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想要在地质钻探技术方面获得突破,最关键的就是提高钻探的效率。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在地质钻探施工当中,通常都会使用金刚石绳索钻探取心法,因此我国也需要加大推广以及普及的力度,同时,针对那些不同的使用条件和不同的地层勘探技术,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对于中国来说,需要积极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地质工程钻探技术的先进理念,只有这样,我国的地质工程钻探技术才能跟得上世界的发展潮流,进一步的发展下去。 地质钻探论文:地质钻探工艺技术中的安全与生产管理 【摘 要】我们国家自加入世贸以来,经济社会进入到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地质钻探行业也随之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安全和生产管理两个方面,安全隐患重重、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加强地质钻探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本文就目前我们国家在地质钻探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地质钻探存在问题;改革措施;施工管理;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是任何生产管理都必须放在首位的工作。在地质钻探工作中,就更加需要做好安全工作,这样才能把地质钻探工作顺利展开。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地质钻探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很多时候为了提高地质钻探工作的效率,逐渐放松了施工中的安全与生产管理力度,使地质钻探施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严重问题。进而影响了地质钻探行业的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一、目前国家地质钻探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钻探工艺问题 钻探工艺问题在地质钻探施工中,需要根据岩石性质和地质设计的不同来采用不同的钻探工艺,比如金刚石钻进、钢粒钻进、以及合金钻进工艺等。同时还要结合岩石可钻性的等级来选择钻头结构类型、钻进方法、钻进技术参数、以及钻进时间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质钻探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地质钻探工作中,在钻探工艺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地质钻探的正常施工。 2、人力资源问题 人力资源问题是地质钻探工作中客观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地质钻探施工队伍里,施工人员大多都是从农村临时招来的农民工,本身的素质就很低,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也没有进行有效专业知识培训,招来就直接上岗工作。在这样的施工工作下,给施工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地质钻探工作的好坏。同时再由于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不到位,致使施工人员没有责任感,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弄虚作假、谎报进度的现象比比皆是。 3、机械设备问题 地质钻探工作是必须用机械设备才能进行的,机械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钻探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我们现在使用的设备与发达国家比还很落后,还缺少计算机控制设备,这样就无法实现地质钻探施工的自动化及智能化,阻碍了地质钻探工作的发展,也与发达国家的地质钻探施工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地质钻探工作改革措施 1、加强地质钻探工作施工现场管理 1)、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要真正的做到安全施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我们要建立、健全我们的各项现场安全施工的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其次我们在施工现场要设专职现场安全员,这个安全员很重要,他要时时掌控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对人员的安全施工、设备的安全使用、现场用电的安全管理、等,而且还要经常监督、检查各级负责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真的落实。 2)、施工质量管理 在地质钻探施工现场要设立专职的、有高素质的质量检验员,制定严谨的质量检验制度,要求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在质量的管理上要有认真仔细、严格审查、按标检测、坚持原则的质量管理意识。对现场施工中各项要求标准,严格把关逐一检验;同时还要对施工各项质量,按照设计的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测,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3)、施工监督管理 我们施工除了我们本身施工企业自己在施工中的各项管理外,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还要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我们要找一个管理信誉好、水平高、专业强的监理公司,好在整个地质钻探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高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监理人员,对工程的现场管理、沟通合作、施工技术、安全管理、质量监督、工程验收、全局控制的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科学的监督管理,而确保整体工程的工期可以按期完工,质量达到优秀。 2、建立地质钻探施工的安全生产体系 要想建立地质钻探施安工安全生产体系,关键是要保证钻探施工的各个环节有全面完善的制度可依,具体有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1)要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在地质钻探施工中。需要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并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和特征,不断优化和补充安全管理制度,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 2)要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地质钻探工作是一项相对比较危险的工作,各职能 部门以及管理人员要加强思想上的认识、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在设计规划、施工作监、以及后续维护阶段贯彻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把安全规范落到实处; 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在地质钻探施工中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剜个人,培养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3、施工队伍人员管理 由于地质钻探施工中的工序比较复杂,工程规模较太,任务相对比较繁重,因此需要具备足够数量的人员来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如期完工。一般在地质钻探中需要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监督人员、以及设备维修人员等,人员数量和种类比较多,因此在生产管理中需要首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要确保相关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对于一些新员工要先进行岗位培训再上岗。首先要对施工人员从个人素质到施工技术,从个人管理到团队配合等方面由浅到深、有易到难,逐步的把我们的施工队伍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的、高技术的、高素质的一流施工队伍。对于目前我们普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现象,一定要坚决禁止,因为施工人员安不安心工作,是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4、机械设备管理 地质钻探施工中,机械设备的质量与钻孔的数量和质量、花费的成本、以及施工的效率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要对机械设备加强管理。在机械设备的选购上,要在预算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一些高质量、高性能的钻探设备,既能保证工程质量,也能提高施工效率。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避免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同时,还要注重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保证时刻处于完好状态,避免影响工期。 5、钻探工艺管理 在地质钻探施工生产管理中,要加强对钻探工艺的管理,保证钻探工艺符合施工的要求,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具体说就是要严格施工操作规程,选择合适的钻进技术参数,提高钻探的工艺方法,保证钻探施工的安全。 结束语: 地质钻探是一项比较复杂繁重的工作,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安全生产和管理。针对当前我国地质钻探行业存在的问题.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要加强认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促进我国地质钻探行业的健康发展。
流程管理论文:企业资金流程管理 摘要:本文提出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一个基于Internet和VR技术的“虚拟会计教学模式”,解决会计学教学上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并进而创建一个网络化(实时、便利)、个性化(实现因材施教)和交互式的会计教育平台。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互联网上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会计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方法,并对“虚拟会计教学模式”的交互做了探索。 关键词:InternetVRVRML会计教学模式 一、会计虚拟教学模式研究和构建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学科。在当前高校会计学教学中,由于校外单位出于财务保密考虑等种种原因,在校学生能进行会计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很少、效果也很差。即便是校外企、事业单位接受和支持高校学生的会计实习,由于实习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在校学生很难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取得具有实际意义的实习机会,学生的实都处于简单打杂的状态,其效果也是难尽如人意的。与此同时,在财经类院校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在职学员想到高校来“充电”,却无法或不愿脱产进行理论学习,而能脱产进行理论学习的青年学生又缺乏实践经验!可见,为进一步适应会计教育市场的需求变化,会计学教学和实习的方式、方法和路径也需要创新。 为适应会计教育市场的需求变化,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医科院校利用“虚拟人”来解决医科学生实习难、见习难等问题的方式,尝试利用Internet和VR技术,建立一个基于Internet和VR技术的“虚拟”会计教学模式(综合数字教学系统)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进而创建一个网络化(实时化、便利化)、个性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交互式的会计教育平台!此外,该教育平台——虚拟会计教学模式作为一个媒介,也把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一个二者进行有效交流的新桥梁和载体。而这一创新的核心正是虚拟现实技术和VRML语言。 二、会计虚拟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VRML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是继多媒体之后,另一个在计算机界引起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个三维空间,通过将用户置身于该环境中,借助轻便的多维输入输出设备,并根据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多维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数据手套、眼屏、脚踏传动设备和数据服装等。其中,数据手套可以戴在手上,通过手指或关节对用户或显示图形进行多维交互控制,用户命令。用液晶做成的眼屏是一副带有两个微型屏幕的眼镜,其中每个屏幕均可以分别显示图形,戴在两眼之前产生真正具有立体感的图像,还可以安装在配备音响的头盔上;服装上装有检测人体所处位置的光纤传感器。利用双向数据传送来实现人机交互,记录用户的动作,并将此信息作为动作数据送到工作站,然后,再由动作数据修改模型中的图形。这种运作反应信息连续不断地更新,并立即送回用户头盔,因此能够呈现一个与用户动作同步的图形和声音虚拟世界。 VRML(VirtualRealityModelingLanguage,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是一种描述Internet上交互式3D多媒体的标准文件格式,是HTML的3D模拟。第二代WWW是将VRML、HTML、Java、多媒体和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三维超媒体的Internet。以VRML为基础可以构建第二代Web(多媒体+虚拟现实+Internet),集成文本、图像、音响、MPEG影像等多媒体类型,提供一种更自然的体验方式,包括交互性、动态效果、连续感以及用户的参与探索,而这正是未来用户界面的主要形式。每个VRML文件都是一个基于时间的三维空间,它包含了可通过多种机制动态修改的视听对象,定义了54种类型的节点来描述三维场景中的各种对象,能够利用层次性文件的包含关系创建任意大的动态境界。由于VRML是一种描述性的文本语言,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的只是一个很小的描述文件,大量的计算和场景生成由浏览器完成,而不像视频节目那样需要大量的存储量和网络带宽,这就使得在目前低带宽的Internet上就可以实现虚拟三维场景的传输、显示以及交互。事实上,VRML不仅仅是HTML功能更强的替代品,其潜在意义在于突破了基于WWW的远程教学模型,建立更自然、更真实的虚拟教育环境。 VRML的访问方式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其中服务器提供VRML文件及支持资源(图像、视频、声音等),客户端通过网络下载希望访问的文件,并通过本地平台的VRML浏览器交互式地访问该文件描述的虚拟境界。由于浏览器是本地平台提供的,从而实现了平台无关性。VRML文件的解释执行和演示是通过浏览器完成的,浏览器用来显示场景图中的声音和造型,浏览器接受特定文件格式的用户输入以及用户接口模式(如利用特定输入设备操纵及导航)。浏览器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分析程序、场景图和听觉、视觉显示。 三、会计虚拟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建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成熟,交互式远程教学在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已经开始研究并予以实施,但其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网络访问者(学生)只能在网页上看到关于课程简单的文本介绍及静止图片,也就是说,网络访问者(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一种灵活的交互性,以上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在远程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问题。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的出现使以上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WWW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远程教学模式即将成为全新教学手段的技术,已经是现代远程教育所关注的热点。下面以一个虚拟会计教学模式为例,介绍基于网络和VRML的远程教学中会计虚拟教学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1、绘制虚拟会计教学模式场景结构图 场景结构图又称视境图,实际上是一种分层的数据结构,它描述了三维世界中各个对象的性质及相互间的层次关系。作为设计者开始为虚拟会计教学模式建模前应该从基本结构入手,考虑场景中将要包含的会计教学对象,将其一一列出并分别绘制结构图,然后再根据不同对象的相互关系将各个对象组合起来,设计整个场景结构图。 2、建立对象 首先根据结构图分析哪些对象、材质等能被重用。以一个制造企业采购业务的财务凭证审核为例,可以先定义某一笔典型的采购业务的处理流程和程序(CASE1),然后采用“重用”的方法建立其余采购业务的处理过程(USECASE1),从而简化程序量(程序代码略)。对于大型场景,上述手工编写代码的方法显然是繁琐和不经济的。对于大型场景,上述手工编写代码的方法显得不直观而繁琐。于是许多商品软件应运而生,比较著名的有SGI的CosmoCreate3D、PlatinumTechnology的VRCreator2.0等。这些软件均具有良好的可视环境,通过鼠标点击即可完成虚拟环境的创建,为开发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与发挥的空间。但是这类软件一般非常昂贵,且生成的文件庞大。因此,也可以利用3DSMAX建模,然后通过VRMLExporter转化成VRML文件输出。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国内有学者提出一种“基于实景图像构造虚拟空间”的办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照相机采集的离散图像及摄像机采集的连续视频作为基础数据,然后经过图像处理转化成全景图像并对其进行空间关联,从而建立虚拟场景。这种方法避开了复杂的场景绘制和建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添加动画和脚本 设计者为虚拟会计教学模式中的基本物体建模后,就可利用插值节点(Interpolator)和脚本节点(Script)去赋予对象特定的行为或加入感知器节点来响应用户的动作并激活脚本行为。然后,优化对场景中的对象、纹理、视点等进行加工、优化并建立LOD和InLine节点提高浏览器的性能。此外,应不断测试场景的渲染性能,以保证学生学习时的光滑连贯。之后,漫游设计者将建好的虚拟会计教学模式上载到Web服务器,学生借助VRML浏览器可实现学习过程。这种浏览器的作用是解释VRML文件中的数据并将其还原成图像,从而实现在虚拟环境的学习及对其中具体教学内容的交互。 目前VRML浏览器有许多种,Microsoft的IE中也包含有VRML的插件。其它较著名的还有Sony的CommunityPlace、SGI有CosmoPlayer和Netscape的Live3D等。这些浏览器虽然有不同的界面和浏览功能,但一般均支持行走、飞行等漫游模式。经过比较发现CommunityPlace和CosmoPlayer二种浏览器在显示3D照明和纹理方面的能力较强,文件载入和场景导航的速度也较快。 4、交互性的实现 我们还可用VRML和Java实现虚拟现实的交互。利用Java的网络特性与VRML结合,构造客户和服务器代码,使客户端可以发送它的位置信息给服务器,服务器利用这些位置信息更新虚拟会计教学模式的实体的场景。 这样,一个基于Internet和VR技术的“虚拟”会计教学模型便基本构造完成。VRML场景可以与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可高效利用三维场景描述语言,并在现实世界中把它用于一个窗口中。虽然VRML自身提供很多不需现实连接的应用,但它总是一种模型构造语言。通过利用Java的输入、输出功能和在Internet上的广泛应用,才使构造VRML场景来代替并控制现实数据成为可能。总之,以VRML为基础可以构建虚拟境界的通用型基础框架,使基于Internet的现代远程会计教育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流程管理论文:银行业务流程管理 近来,通过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内控风险、提升管理效率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本文从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管理和效率管理的角度阐述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对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目前,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上海银行等众多商业银行都在进行基于数据大集中下的业务流程再造项目,以此实现由传统“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笔者有幸参与了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变革管理工作,对流程变革管理所产生的巨大变化深有感触。下面从会计专业管理角度来阐述业务流程再造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希冀能对拟进行或正进行业务流程变革项目的同行有所参考。 一、会计风险有效控制 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人员要及时参与到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过程中,要使依法合规经营原则真正落实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位员工。那么业务流程再造是通过怎样的变革来有效控制会计风险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了会计专业管理从分散方式向集中方式转变 国内商业银行案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总行对分行的风险管理控制权限过于分散,从而导致分支行有章不循、各自为政。通过上收分支行管理权限,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管理流程和部分高风险业务集中作业等再造后,成功实现了从过去分散管理向现在集中管理方式的转变,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 一是会计科目管理集中化。会计科目的增设、修改、废止等管理全部上收总行,由总行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杜绝了作案人员通过会计科目管理漏洞作案的可能。通过分析以前发生的银行案件,我们发现很多是银行内部人员利用科目管理漏洞来达到作案目的。 二是会计报表管理集中化。在会计数据大集中的前提下,通过流程变革将会计报表出表路径由以前“自下而上”方式变为“自上而下”方式。变革后出表的具体路径是:由总行会计部集中提交产生全行及各分行的会计报表,各分行只能通过总行分配的权限查询本行及下级支行的会计报表。而变革前出表具体路径是:分行日结后将报表数据上传总行,总行收到所有分行的数据,通过一定的合并抵消处理来生成全行的会计报表,显然,变革前对分行的会计风险控制是被动的,所有的报表数据要先经过分行加工这个程序,结果是总行对分行进入数据库修改本地利润、隐藏风险等无法做到事前控制;由总行集中管理会计报表,分行人员不可能登陆到总行数据库来修改其会计报表数据。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核对报表数据发现很多分行的报表折算汇率维护出现各种错误,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而暴露不了。这是因为在分散管理模式下,汇率的维护都放在当地各个分行,这样风险发生的概率自然就增加了。 三是将一些高风险的会计操作业务集中处理。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下,业务的受理和完成都是在网点完成。尽管银行制定了各种业务处理规范,但在分支机构仍有自由操作的空间。分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事后监督、检查辅导的方式对分行的风险进行控制,时效性和全面性都比较差。在业务集中模式下,分支机构只是业务受理机构,业务实际处理统一由作业中心按照标准的统一业务流程进行集中处理。通过在作业中心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授权和监控机制,可有效地控制银行业务的操作风险,实现了风险控制集中化。通过建立作业中心实现业务集中处理从而达到以下效果:银行的风险点控制由分散到集中;减低部分操作风险(如违规办理业务,柜员勾结作案,录入错误);运营风险得以有效控制。 (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了会计风险由人工控制向流程控制的转变 即使在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完成数据大集中的今天,中国银行业还是发生了一系列的金融案件,细查这些案件,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涉案人员都包括会计人员,可以说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配合这些作案不可能成功;作案的手法上反映了我国银行业会计内部管理混乱的现状,很多案件都是在因为流程控制出现漏洞的情形下发生的。业务流程再造的重点就是对现有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梳理、理顺,通过流程控制来杜绝以信任取代制度,用道德软约束替代流程硬约束的混乱现象,以此达到会计风险控制的目标。主要体现在: 一是理顺优化流程。我们知道,银行基层会计管理主要包括授权管理、印押证管理、印鉴管理、对账管理、账户管理、档案管理、财务处理、会计检查与监督、现金管理、业务系统管理等十大方面,而这恰恰是会计内控管理的主要风险点。在绝大多数银行案件中,犯罪分子都是利用以上一个或多个会计管理薄弱环节而得逞的。通过流程再造对上述会计管理环节进行梳理、简化,重新组合,从而达到控制会计风险的目的。比如我们将对账管理、科目管理等内容都上收到分行管理部门,从而杜绝会计人员通过假造客户对账单或更改与人行存款调节表作案的可能。另一方面通过集中管理,为基层会计人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使他们更专注于服务客户。 二是严格流程控制。流程变革后对业务处理采用前中后台流水处理的管理模式,这也是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先进银行采用的模式。前台处理业务,比如进行存贷款交易、债券买卖交易的处理;中台管理风险,比如对交易进行授权、对止损金额进行控制等;当该笔业务符合中台风险控制后,后台会计人员就可以看到该笔交易,并根据前台人员的交易单据进行复核,通过事前在系统中已经维护好的会计分录参数,该笔交易的账务处理自动完成。而变革前交易处理过程里中台的职能基本上由前台交易部门行使,交易授权、风险止损等控制也是由交易部门自己决定。后台会计人员只能根据前台交易单据的复印件进行手工复核和账务处理。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前台的交易没有一个独立部门进行风险控制和约束,后台会计人员无法判断业务的真实合法性,前台业务人员也无法确保后台会计人员是否进行了准确全面的会计处理,在整个业务流程处理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脱节,为风险管理埋下了隐患。 通过集中化管理和严格流程控制,改变了以前分行职能重合率高的“块块管理”的业务运行模式,集中了全行有限的专业力量,降低了会计操作风险概率和全行的成本支出。由总行各个部门来进行集中“条条式管理”,可以节省资源成本,有效防范风险。目前,国际上先进银行在会计管理上具有集权化程度高,机构布局侧重于总行的特点。以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纽约银行为例,其各个领域的业务主要集中于总行及总行直属机构,从而实现“管理和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和营销向下延伸”的管理模式。 二、会计管理效率有力提升 业务流程变革在有效降低会计风险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会计操作和管理效率,为银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资源。 一是账务处理参数化。业务流程再造改变了传统手工记账繁琐、量大的落后局面,通过分析不同业务特点,事先在系统中进行会计分录相应的参数化维护。业务人员只需要在系统中录入详细要素,无需人工干预,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包括自动完成后续的贷款利息计算、债券摊销等处理;每日末时能够批量打印记账凭证。这点对广大基层会计记账人员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因为流程变革前他们的工作时间绝大部分花在记账和凭证处理上,变革后他们再也不需要考虑如何选择科目准确的记账,也不需要手工一张张的打印记账凭证。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他们从技术含量低、简单重复的日常工作中脱离出来,从而更加专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也堵住了会计人员利用手工记账进行作案的漏洞。2006年10月发生的葫芦岛商行3.7亿元诈骗案中,就是会计人员利用科目管理的漏洞,将“委托理财”科目非法放在“同业存款”科目从而逃避监管数年之久。 二是会计报表编制参数化。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上形成了重核算、轻分析的思想,除了一些基本会计报表和监管统计类报表之外,涉及到分析的内容都是手工临时加工整理,这与国际银行先进做法是背道而驰的。国际上先进银行(包括企业)一般通过电子化会计核算进行自动处理,而投入大量的资源到会计报表数据分析上。流程再造加大了对这部分内容的变革,变革后各种分析报表都不需要通过专门开发程序来实现,会计人员可以随时通过参数来定义编制需要分析的报表,提交会计报表后可以直接输出分析结果。业务流程变革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决策服务,使银行的服务管理、营销管理、风险管理等达到国际化水平。 三是作业集中处理。在传统的业务处理模式下,由分支机构从头至尾处理完成客户提交的业务申请。但由于业务难易程度、流程、处理环节的不同导致分支机构营业网点的业务处理流程较为繁琐。业务凭证从前台到后台各个工作岗位的传递等也一般是采用传统的周转方式。在集中处理模式下,分支网点的前台柜员主要负责业务受理工作,然后将业务通过影响平台发送到作业中心进行集中处理。由于操作过程的简化、标准化、统一化,使得业务处理更规范化、程式化,效率更高。业务凭证的传递也实现了电子化的高效、准确传输。通过对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梳理,集中部分作业,可以实现以下目标:通过简化、标准化,实现工业化银行操作;促进分支机构业务处理向“小前台,大后台”模式的转变。 流程再造的变革折射出国内银行的理念正从传统的“以账户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当然,光有理念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在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今天,我们必须积极借鉴西方银行再造的经验,实施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技术、银行文化到员工行为的全方面再造,以不断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流程管理论文:电子商务企业流程管理 摘要:电子商务将逐渐取代传统商务活动模式而成为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企业信息化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的实质并不只是通过网络购买东西,而是利用Internet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信息技术真正的能力不在于它使传统的工作方法更有效率,而在于它使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工作规则,并创造新的工作方式,这正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既是企业流程重组的出发点,也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最终目标的体现者。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流程重组 一、电子商务将逐渐取代传统商务活动模式而成为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在寻找除文字处理和信息传递领域外的更大、更直接的利润空间,商务领域自然成为其首选的对象,而迅速膨胀的计算机网络用户也使得具有远见的商家颇感兴趣。从单纯的网上信息、传递信息到在网上建立商务信息中心,从借助于传统贸易手段的不成熟的电子商务交易到能够在网上完成供、产、销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商务虚拟市场,从封闭的银行电子金融系统到开放式的网络电子银行,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1997年底,全球因特网上网用户已达1亿户,年增长率为60%,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7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为2000亿美元以上。IBM公司认为,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它是在因特网的广泛联系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展开。电子商务系统是指商务活动的各方,包括商店、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信息公司和政府部门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在线交易电子化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在于完全实现在线支付功能,所以,为了顺利完成整个?灰坠?需要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通用的电子交易支付方法和机制,还要确实保证参加各方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全部商业活动。电子商务利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货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将有价值的信息迅速传递给需要的人们。由于电子商务是在因特网等网络上进行的,因此,网络是电子商务最基本的构架。电子商务强调要使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参加交易的买方和卖方、银行或金融机构、厂商、企业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要在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中密切结合起来,共同从事在收稿日期:2000-11-22作者简介:徐伟(1963—),男,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网络计算机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Intranet是整个交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扩展到Extranet,最后,扩展到Internet,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1991年美国政府宣布因特网向社会公众开放,允许在网上开发商业应用系统。1993年万维网(www,worldwideweb)在因特网上出现,这是一种具有处理数据图文声像超文本对象能力的网络技术,使因特网具备了支持多媒体应用的功能。1995年因特网上的商业业务信息量首次超过了科教业务信息量,这既是因特网此后产生爆炸性发展的标志,也是电子商务从此大规模起步发展的标志。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迅速,通过Internet进行交易已成为潮流。基于电子商务而推出的商品交易系统方案、金融电子化方案和信息安全方案等,已形成了多种新的产业,给信息技术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并逐渐成为国际信息技术市场竞争的焦点。目前,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建设正在使资本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并将迅速改变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和整个经济的面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电子商务就是借助网络化、数字化技术而开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它通过全球互联的网络,加快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极大地降低了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成本,提高了社会运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电子商务一经出现,就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不仅在全球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而且对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体制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电子商务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商业模式而成为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对此,全球已形成共识,各国政府都把其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分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势头却不亚于发达国家,而如何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则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企业信息化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信基础设施和电子产品制造业有了长足进步,计算机网络规模迅速扩大,信息服务业务成倍增长,为发展网络经济、开展电子商务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认识不足、基础工作薄弱、法制和标准规范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要切实加强政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同时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普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真正实现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带宽,这必须在硬件、软件上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而我国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先进,已建成的网络离电子商务的要求还有距离。另一方面,上网用户少,网络利用率低,致使网络资源大量闲置浪费,投资回报率低,也严重阻碍了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是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的重要问题。宏观上,就整个社会来说,是要建设一个能够支撑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微观上,具体到每个企业,就是要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才有能力进入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 企业信息化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在信息经济环境中,企业围绕着信息组织生产。企业首先要有获得信息的技术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企业可以清楚地知道现实的市场需求,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产品,需要多少。企业信息化不是在现行的业务流程中增设一套并行的信息流程,而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并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运作。电子商务的实质并不只是通过网络购买东西,而是利用Internet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电子商务将会帮助企业极大地降低成本,节约开支,提高运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对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是一种业务转型。变换企业业务运作模式,是企业在电子世界中获得成功的关键。真正的电子商务使企业得以从事在物理环境中所不能从事的业务。例如,使Internet成为一种重要的业务传送载体;生成新的业务,产生新的收入;使企业进行相互连锁交易;自适应导航,使用户通过网上搜索交换信息;使用智能;运用注册业务或媒介组织买方和卖方;使业务交往个性化,具有动态特征,受用户欢迎,更具效益。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还在于,随着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机制必然发生变化。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作用不仅仅会改变交易手段和?骋追绞?而且,由于这些变化,尤其是供应链的缩短、市场重心的转移,以及各方面管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必然导致企业流程的变化,因此,电子商务成为企业流程重组的一种根本的推动力。 三、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 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在手工管理方式下,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型的流程和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可能改变原有的信息采集、描述、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和使用方式,甚至使信息的质量、获取途径和传递手段等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发现,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个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仅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要的是重组企业流程,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这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所谓企业流程重组,是指对企业经营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绩效标准上取得重大改善。BPR关心的是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计较“现在是什么样子”。因此,首先提出的问题不是“如何把现在的事情做得更好”,而是“为什么要做我们所做的事情”、“为什么要用现在的方法做事情”。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促使人们对管理企业的方法所基于的习惯和假设进行观察和思考。重新设计意味着追根溯源,从根本上重新设计经营过程,而不是表面的改变或修修补补。其做法是完全摈弃所有的陈规陋习,抛弃旧的结构与过程,创造新的工作方法。流程是实施企业BPR的重心。现行企业组织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基础上的,完整的系列活动被组织机构所分割和掩盖。人们往往熟悉部门、科室和班组,但不熟悉过程。组织机构分工明确,界限清楚,可以明明白白地画在组织机构图上。而流程却不是这样,流程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BPR的对象是流程而不是组织,但它的实施将导致组织机构的变化。实际上,只要对流程实行重组,那么完成工作所真正需要的组织结构形式将变得越来越清楚。企业内部原有的组织设置、部门分工将会改变。 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信息处理的氐?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是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且也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的结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扩大了人们思考问题的范围和控制问题的能力。它使业务流程各个环节联系更紧密,过去被分解得支离破碎的流程融为一个整体。信息网络使各个部门交织在一起,淡化了职能部门之间的界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重组经营流程,淡化部门之间的界线,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出企业流程重组概念之前,人们从实现自动化的角度应用信息技术。从EDPS,MIS到DSS,无非是利用信息技术为现存的管理构架服务。然而提出战略信息系统概念以后,尤其是企业流程重组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则要转变到重塑管理构架了。信息技术真正的能力不在于它使传统的工作方法更有效率,而在于它使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工作规则,并创造新的工作方式,这正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核心内容。企业流程重组不等于自动化,它关注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全新的目标,是如何用新的信息技术“做好当前和过去没做过的工作”。为此,需要研究新的开发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要充分认识信息作为战略性竞争资源的潜能,创造性地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找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每一项活动的必要性,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采用关键成功因素法等,去发现正确的业务流程,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些工作可以合并,组织管理层次可以减少,有些工作可以取消等。 信息技术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推动力。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企业能够打破陈旧的制度,创建全新的过程模式,使远大的目标得以实现。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行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的组织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等紧密相关,因而,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仅涉及到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以新型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以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核心,信息技术既是企业流程重组的出发点,也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最终目标的体现者。 流程管理论文:电信企业流程管理 从1994年到今天,中国电信企业走过了变革的十年。这是中国电信企业打破垄断,走向世界的十年。我们经历了邮电政企分离(1994年),联通吉通成立(1994年),邮政电信分家(1997年),移动卫通剥离(1999年),网通铁通成立(1999~2000年),电信南北分家(2002年),吉通网通合并(2003年)等一系列大型重组,同时也经历了中国移动在纽约香港(1997年),中国联通在纽约香港(2000年)与上海(2002年),中国电信在纽约香港(2002年)与中国网通在纽约香港(预计2004年)等一系列大规模上市。十年来,中国电信市场在2003年形成了461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与“2(移动与电信)+2(网通与联通)+2(铁通与卫通)”的竞争格局。 同国际电信企业一样,在不断地兼并剥离的过程中,中国电信企业也在设计并实施流程重组。从1995年起,电信管理论坛(简称TMF)总结归纳了电信运营图(TelecomOperationsMap,简称TOM),为国际电信企业的流程重组提供了整合规范的流程架构,并为最终实现流程自动化打下了基础。2000年,TOM逐渐发展成为eTOM(EnhancedTOM),成为新一代运营系统与软件(简称NGOSS)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TMF将eTOM递交给国际电信联盟,成为国际电信行业标准。 eTOM的特点 eTOM流程架构是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运营与管理的流程组合。 虽然eTOM为电信企业的流程重组提供了框架性的指导,但在中国电信企业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流程都对企业普遍适用,也并非所有的流程都对企业同等重要。因此,在eTOM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程架构,来指导实施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重组。 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架构同国际电信行业标准的eTOM流程架构相比,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架构是eTOM流程架构的子集,反映了中国电信企业现阶段最为关注的流程,即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网络计划建设、网络运行维护四大业务流程,与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大管理流程。每一个业务和管理流程在eTOM流程架构中都有相应的位置。 其次,与eTOM流程架构所不同的是,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架构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流程提高到了与业务流程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些在欧美电信企业已经运行得相当成熟的管理流程,在国内尚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并为广大电信企业所关注。 第三,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企业流程与组织结构相辅相成。近三年来,很多中国电信企业,例如中国电信的本地网与中国移动的省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再造。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分为客户端与服务端,客户端为前端,服务端为后端。市场营销的职能集中在前端,面对客户可以统一界面,并根据市场导向统一调度后端资源。网络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集中在后端,通过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支持前端业务。与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相对应,流程架构中的业务流程分为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等前端流程,与网络计划建设、网络运行维护等后端流程。 电信企业流程重组的八大内容 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信企业也在逐渐探索尝试着流程重组,普遍采用的是“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中国电信选取本地网作为试点,而中国移动则以省公司为单位来推行。流程重组的主要范围在于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网络计划建设、网络运行维护、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七大流程。流程实施通常按照“先业务、后管理”,“先客户、后网络”的顺序。 客户管理流程 在客户管理流程中,电信企业普遍关注的是大客户的管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大客户通常指集团大客户;而对中国移动而言,大客户则包括集团大客户及个人高端客户。少数的大客户为电信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与利润。我们在客户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按地域、按行业、按产品等分类对大客户进行多维度细分,并通过定期、定性、定量的分析制定个性化的需求方案; 2对大客户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业务需求进行分析,从大客户自身发展战略、所处竞争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设计严谨和持续的客户发展计划,以提供前瞻性的服务和产品; 3通过成本盈利分析,根据大客户所能带来的收入、利润以及增长趋势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的大客户管理。 成功实施的大客户管理流程可以为电信企业挖掘大客户的消费潜力,使得大客户能够带来平均5%~10%的额外收入。 产品管理流程 在产品管理流程中,电信企业普遍关注的是新产品的管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新产品通常指ADSL、IP等宽带或数据业务;而对中国移动而言,新产品则指GPRS、MMS等数据或多媒体业务。成功的新产品是电信企业的收入与利润增长点。我们在产品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需求细分为基础的新产品开发体系,并辅以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如产品管理委员会; 2分析竞争对手的新产品策略与企业自身的成本盈利状况,制定相应的新产品开发策略; 3建立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评估机制,衡量新产品的成功率和销售渠道的有效性。 成功实施的新产品管理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促进新产品的增长率,使得新产品带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一年内翻番。 网络计划建设流程 在网络计划建设流程中,电信企业普遍关注的是网络的投资与工程项目的管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主要是固线网络的计划建设;而对中国移动而言,主要是无线网络的计划建设。计划建设的网络包括战略性与滚动性两种,战略性的网络计划建设为的是提供新的产品与服务,滚动性的网络计划建设为的是升级扩容与维护现有的网络。合理的网络计划建设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我们在网络计划建设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基于集团战略与资本市场的要求,建立网络计划建设投资收入比,每个用户投资额等国内外标杆,预测网络投资范围与投资结构; 2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投资回报率与收入增长率等维度将投资区域与投资项目分级,确定优先投资的区域与项目; 3建立网络计划建设的立项、采购、设计、施工、验收与评估等项目管理流程与项目考核指标。 成功实施的网络计划建设流程,可以给电信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平均节省资本支出达10%~30%. 网络运行维护流程 网络运行维护流程的最大挑战在于一方面要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另一方面要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而这两方面在网络运行维护中是一对矛盾。高效的网络运行维护可以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并节省网络资源。我们在网络运行维护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协调和规范营销中心与网络中心之间的关系,引入服务水平协议(简称SLA),其内容包括协议量与服务等级。协议量在于将市场预测信息反馈至网络中心;服务等级,如开通时间,价格和限制条件等对营销中心和网络中心都具有约束性,从而平衡市场响应时间同资源利用率; 2设计本地网,本省及跨省调度流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形成流程的闭环; 3通过网络资源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对网络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成功实施的网络运行维护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与网络资源利用率。例如,将跨省电路开通从60余天缩短到30余天,接近国际领先的电信企业四周开通的水平。 战略管理流程 四十余年中国电信行业的垄断,使得战略管理流程成为中国电信企业最为缺乏的流程。严格的战略管理可以增强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的联系。我们在战略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建立完整的,由长期战略规划,三年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跟踪及控制,评估及调整这五个关键步骤组成的战略管理体系; 2建立“战略管理委员会”,在公司层面对战略、计划和执行集中管控,完善与预算和绩效流程的接口。通过规范和质询,明确战略、计划、目标、行动和绩效指标的逻辑关系,作为跨部门和单位之间沟通的依据; 3结合战略绩效的管理,建立月度跟踪,季度行动方案调整,和半年度的运营目标调整,贯彻战略的执行。 成功实施的战略管理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从基于经验的决策转化为基于分析的决策,帮助前端、后端、职能与区域各部门从分散化的运作转化为整体化的运作。 财务管理流程 在财务管理流程中,电信企业近三年来的努力主要集中于全面预算与成本核算。专业的财务管理是战略规划的信息基础,也是战略执行的资源保障。我们在财务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建立预算管理流程,对营业收入、资产投资、运营成本以及财务结构进行预算编制、跟踪、分析、调整与考核,通过财务模型模拟不同战略环境下的可能成效;同时建立预算管理与战略管理、绩效管理之间的接口,使其三位一体,确保战略与年度计划的执行; 2通过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将电信企业的网络成本与作业成本,分摊到各个地域、客户与产品,分析其盈利状况,以效益为目标,为战略决策与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3结合成本核算的结果进行全面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并减少不盈利的成本支出。 成功实施的财务管理流程不仅帮助电信企业在事后进行分析,而且能够在事前进行预测,并在事中进行控制,以量化的数据支持电信企业计划与执行。例如,成本分摊揭示了某些移动电话的高端客户平均为电信企业带来的利润是低端客户的六倍,从而指导差异化服务;同样揭示了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保留一个现有客户的十多倍,从而证明了客户忠诚度计划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中,最为电信企业员工关注同时也最具争议性的无疑是业绩评估与薪酬制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使电信企业挽留明星与中坚人才,而且更能成为吸引外部人才的磁石。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对绩效指标的设定、跟踪、分析、调整以及考核等绩效管理流程各个环节进行质询和审批,确保绩效指标与电信企业战略挂钩; 2实施由财务业绩、客户价值、内部运营与学习成长四个构面形成的平衡计分卡,通过战略地图与价值驱动树,将电信企业战略分解到明确的关键绩效指标,使每个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控制在10个之内; 3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定薪到岗,增加薪酬浮动的比例与差距,尤其是对决策管理层与前端营销部门,浮动比例可以超过50%. 成功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提高员工满意度,同时降低人才流失率,在部分试点单位使劳动生产率增长超过30%. 流程重组的实施 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重组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例如,中国电信的流程重组,第一批为苏州与昆明两个本地网,第二批为上海、福州、杭州等十八个本地网,第三批为重庆、西安、兰州等五十七个本地网。每一批的相隔时间大约为一年。 在流程重组的实施过程中,很多电信企业都获得了成功,但也有些电信企业中途放弃。究其原因,我们总结了下列关键成功因素: 企业集团与分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对流程重组的坚定不移的决心是成功的最具决定性的保障。同组织结构再造一样,流程重组是“一把手”工程。因为这个工程将打破企业传统的观念与运营模式,面临着来自于体制、人员、管理机制与信息系统的重重阻碍。 各部门,包括前端部门,后端部门,职能部门与市县公司在流程诊断、设计与实施中的积极参与是成功的最有影响力的支持。流程重组将给各个部门带来巨大的变化,所以各部门首先要意识到这个变化,理解这个变化,从而接受这个变化,以至于最终主导这个变化。这就需要在整个重组过程中保持企业上下有效的培训和沟通。 流程重组的项目组成员本身都应该是各部门的业务骨干,能够将流程重组与电信企业生产紧密结合。流程设计工作完成后,项目组成员回到各自业务部门承担中层管理职责,亲手推动流程实施。 企业的流程重组是对业务与管理流程进行的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大幅度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客户、竞争和变化”驱动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流程重组在中国电信企业被认为是“无悔行为”。到2003年止,已有近百个本地网与二十余个省公司实施了流程重组,并且确实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各个试点的80%以上的员工认为流程重组对电信企业的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电信企业流程重组的经验,可以为很多传统的服务行业的国有企业所借鉴,使得这些企业能够早日与国际的领先企业接轨。 流程管理论文:财务流程管理 每个财务人员都应该了解此流程,更应该了解相关的财务软件,目前稍有规模或管理水平高一点的企业均采信息化管理,你应该知道如何使用软件和如何设置,只要凭证制作正确,其余一切由计算机完成:凭证-汇总-明细账-总账-各种报表等。首先来了解财务流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大致环节: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6、期末,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如果企业的规模小,业务量不多,可以不设置明细分类账,直接将逐笔业务登记总账。实际会计实务要求会计人员每发生一笔业务就要登记入明细分类账中。而总账中的数额是直接将科目汇总表的数额抄过去。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量每隔五天,十天,十五天,或是一个月编制一次科目汇总表。如果业务相当大。也可以一天一编的。 二、具体内容: 1、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2、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有税务决定. 3、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 4、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关于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应该根据每一个月在国税所抄税的数额来确定。因为税控机会打印一份表格上面会有具体的数字) 5、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之类 6、注意问题: a、以上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均在月末进行。 b、月末结现金,银行账,一定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每月分析往来的账龄和金额,包括:应收,应付,其他应收。 三、报表问题: 企业会计报表包括四个报表,除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外还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而利润分配表只需要在年末编制,因为只有在年末企业才会对所盈利的利润进行分配。而现金流量表只是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而进行编制,不同地区不同省要求不同。在四月年检时税务部门会要求对你提出要求的。(管理,财务,营业,制造等费用月末没有余额,结帐方法采用表结法下,损益科目月末可留余额;制造费用如果有余额,是属于在产品的待分配费用,在负债表上视同存货。钟书补充)你要看你在利润表有的东西,只要你的账上有你就结转利润,这样不容易错,利润表的本年利润要和资产表的相吻合。 细节补充: 1、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在国税报(2002年1月1日以后注册的企业才在国税办理;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在地税报 2、月末认证(进项税);月初抄税(销项税) 3、以工资为基数100%,福利费为14%,工会经费2%,职工教育费2.5%,(税法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缴拨的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三险一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 5、流通企业运输费,装卸费,合理损耗,检验费均计入营业费用,工业企业计入成本 6、单位无工会组织的,不能计提工会经费,更不必计提后再调整。所得税只须每季提一次就可,不需每月计提。 7、现金一般从“基本存款户”中提取,一般规定结算帐户不能提取现金,如有特殊情况方可(钟书补充)。 8、差旅费的开支范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邮电费,行李运费,杂费 9、出纳日记账保存25年 几个很有用的分录: 1、现金长款 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注:无法查明原因) 2、现金短款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现金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 ——应收保险赔偿款 管理费用——现金短缺(注:无法查明原因)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提取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福利费 4、计提工会经费 借: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贷: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5、计提职工教育经费 借:管理费用——职工教育费 贷: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费 6、支付工资 借:应付工资 贷:现金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收款(代扣款项) 7、提取城建税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8、计提教育费附加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9、印花税 借:管理费用/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现金(每本账簿贴五元印花税) 出纳工作 一、办理银行存款和现金领取。 二、负责支票、汇票、发票、收据管理。 三、做银行账和现金账,并负责保管财务章。 四、负责报销差旅费的工作。 1、员工出差分借支和不可借支,若需要借支就必须填写借支单,然后交总经理审批签名,交由财务审核,确认无误后,由出纳发款。 2、员工出差回来后,据实填写支付证明单,并在单后面贴上收据或发票,先交由证明人签名,然后给总经理签名,进行实报实销,再经会计审核后,由出纳给予报销。 五、员工工资的发放。 A现金收付 1、现金收付的,要当面点清金额,并注意票面的真伪。若收到假币予以没收,由责任人负责。 2、现金一经付清,应在原单据上加盖"现金付讫章".多付或少付金额,由责任人负责。 3、把每日收到的现金送到银行,不得"坐支". 4、每日做好日常的现金盘存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做好现金结报单,防止现金盈亏。下班后现金与等价物交还总经理处。 5、一般不办理大面额现金的支付业务,支付用转账或汇兑手续。特殊情况需审批。 6、员工外出借款无论金额多少,都须总经理签字,批准并用借支单借款。若无批准借款,引起纠纷,由责任人自负。 B银行账处理 1、登记银行日记账时先分清账户,避免张冠李戴。开汇兑手续。 2、每日结出各账户存款余额,以便总经理及财务会计了解公司资金运作情况,以调度资金。每日下班之前填制结报单。 3、保管好各种空白支票,不得随意乱放。 4、公司账务章平时由出纳保管。 C报销审核 1、在支付证明单上经办人是否签字,证明人是否签字。若无,应补。 2、附在支付证明单后的原始票据是否有涂改。若有,问明原因或不予报销。 3、正规发票是否与收据混贴,若有,应分开贴(原则上除印有财政监制章的财政票据外,其余收据不得报销,也不得税前扣除,钟书补充)。 4、支付证明单上填写的项目是否超过3项。若超过,应重填。 5、大、小金额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应更正重填。 6、报销内容是否属合理的报销。若不属,应拒绝报销,有特殊原因,应经审批。 7、支付证明单上是否有总经理签字。若无,不予报销 流程管理论文:汽车保险续保的流程管理 战前准备阶段分析 客户信息收集是续保工作的开端,对客户信息全面、真实、准地掌握是开展续保工作的前提,也是夯实整个过程管理数据基础的关键环节。能否在第一阶段保证客户信息收集的真实性,是事关提高续保成功率的关键。这一部分需要通过技术手段保证随时实现客户信息数据的提取。因此,从每一张车险保单的录入,就要进行严格管控,实现客户名称、联系方式、联系地址、车牌号码等关键信息录入的真实性,并通过服务回访进行验证,制定客户信息真实性奖惩制度,实时更新,建全真实、完善、统一的客户信息库。 战斗过程阶段分析 (一)续保清单推动与分配 地市级公司要设置专门的续保管理岗位,定期提取车险续保业务数据,浅见认为应以距终保日期30天以内、31-60天、61-90天分段。每月定期将提前两个月(距终保日期61-90天)到期业务的清单信息整理清分,并分发至基层一线公司。基层公司在清单下发后5天内完成到期业务的确认和认领,明确责任人员,做好任务分解工作;对不能确认来源的业务,组织人员查找客户源头,确认反馈后编制续保业务责任清单,在当月15日前反馈至地市公司备案。对单个基层公司不能认领的业务,在地市分公司范围内公开组织全辖进行认领,确保每笔业务都有续保责任人。地市分公司可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调整压缩各环节时限,提高续保清单下载/分发/确认的频度或提前开展续保清单下载、分发和确认工作。 (二)限时开展续保提醒 对基层认领后的续保清单,续保责任人应及时进行逐单跟踪,保证保单到期前至少与客户联系2次,确认客户的续保意向。首先是地市公司在续保业务到期前两个月发送温馨提示续保短信,提示客户到期续保;二是续保责任人要提前一个月联系自己的客户做好续保沟通,如有限时促销活动,及时电话通知客户;三是在续保业务到期前15天仍未续保的业务,地市公司再次对续保车辆集中以电话、短信方式全面呼出,让被保险人感受到保险公司的真诚,提醒客户及时续保。 (三)续保责任跟踪督导 按照时限完成续保责任的反馈检查工作。一般情况下,续保责任人应逐天将续保业务进展情况以报表形式汇报给部门负责人,基层公司应每周召开例会对续保情况进行通报;地市公司和基层公司每月应制作月度车险续保分析报告,以及时调整政策;在续保业务到期前10天仍未续保的业务,续保管理员要及时提醒和督促续保责任人。对续保责任人反映无法按时续保的业务,应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公司领导,由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对于重要客户和大型团单业务要上报地市公司,取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二次分配与认领 在续保业务到期前5天仍未续保的业务,基层公司领导要组织续保责任人进行最终确认。对于续保责任人明确无法续保的,要进行二次分配与认领,确任新的责任人。基层公司内无法确认新的责任人的业务要立即报地市公司,由地市公司在全辖范围内公开进行认领,全力保障续保业务不流失。 (五)客户资源转移 对于二次分配后无人认领或认领人认为客户存在较大流失风险的业务,地市公司续保管理人员汇总后提交总公司协助进行统一呼出跟进。保险公司为提高续保率,要制定实行车险业务归属终生管理制度,对业务人员上一年办理的车险业务,只要留下真实客户信息,无论那一级把续保做回来,业务仍保持归属于原业务员,以共同维护公司续保业务,激励业务员努力拓展各自的业务份额。 (六)脱保挽救 基层公司要持续跟踪保单到期后仍未在各家保险公司投保的续保客户,积极采取挽救措施,直至客户车辆已经投保。地市公司要通过技术手段提取脱保明细清单,每月向基层公司提供,保证基层能够持续追踪公司的脱保客户。特别是对于每年“春节”、“五一”、“十一”等长假期间保单到期的业务,基层公司要提前做好续保准备工作,确保在节日前将续保客户做到应保尽保,为客户节日期间提供及时的风险保障。 战后回顾阶段 (一)客户信息二次梳理 对于续保成功业务,地市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及时将最新的客户信息更新至客户信息库。首先对于脱保业务,确认客户信息是真实的,建立脱保车辆客户信息台帐,做好客户回访工作,与客户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了解客户需求,为来年转回做好准备;二是确认客户信息为不真实的,继续通过内外部多渠道和多方位获取客户真实信息,逐步完善客户信息库真实性;三是地市公司每月对续(脱)保客户进行抽查回访,检查客户信息是否真实、续保服务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流程是否规范、客户是否满意等,抽查回访情况定期全辖通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或奖励。 (二)脱保分析与反馈 地市公司续保管理人员要定期统计续保率指标完成情况,并向基层公司下发脱保明细清单,组织续保率低的基层公司专题分析脱保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加以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上报。 (三)奖惩与考核 地市公司对车险续保情况按月进行通报和考核,严格按照制定的续保考核办法兑现奖罚。考核目标应落实到地市公司续保专员、责任人、涉及的各业务渠道。地市公司年初应出台当年的续保考核奖励和费用激励相关政策,要坚持长期实行,避免随时调整,严格兑现奖罚。 结语 保险公司是否建立相应的续保管理机制、是否明确具体流程、考核措施是否到位等,都是保险公司续保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影响车险续保率的关键因素。续保工作不只是涉及到业务责任人,其需要保险公司各部门、各环节的全面支持。保险公司在关注承保政策的制定、承保和理赔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系统管理工具,推进续保管理技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以持续提升续保管理各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实现续保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将优质业务续保率直接纳入保险公司各级机构业绩考核体系,实施严格的奖励和处罚措施。提高基层业务人员加强续保工作的积极性。(本文作者:王维平 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市分公司) 流程管理论文: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途径 摘要:文章在研究与分析新形势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困境的基础之上,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管理需求出发,以新的视角阐述了当前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切入点,提出构建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探讨了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实施的新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 引言 新形势下的建筑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宏观经济的新常态,都在积极的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发展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为企业寻找新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现有的信息系统难以与企业实际相融合,新兴的信息技术不知如何落地,找不到实现企业一体化管控需求的信息化建设切入点等等,这使得建筑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愈来愈迷茫与谨慎,也间接导致建筑行业整体信息化发展的滞后。如何反求诸己,从企业业务流程管理出发,运用信息技术,追根溯源,参透流程管理信息化的本质,将各类信息技术融入自身业务需求之中,成为解决当前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困境的关键。本文以新的视角阐述了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建立与实施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探讨了通过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快速反应机制,以不变应万变的新思路与方法。 1流程管理是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本质体现 2016年住建部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了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形成“社会级”信息化应用。当今信息化与智能化代表着世界发展趋势,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已到了势在必行的发展阶段,需要寻求突破“建筑业+互联网”困局,尽快实施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业的深度融合[1][2]。新形势下,大型企业集团、中小建筑企业都在满怀信心、轰轰烈烈的进行各式各样的信息化建设,各种打着“一体化管控”、“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分析”等等新技术旗号的信息系统也都摆在建筑企业面前,吸引着建筑企业用户。众多成功案例的同时,也不乏这样的失败教训:盲目上线新的信息技术却不考虑业务管理标准化水平落后而导致束之高阁,或者照搬照套其他公司乃至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却与实际业务不相符合而招来怨声载道,或者自行研发却无法按照业务需求持续优化造成半途而废,或者找不到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满足各级业务管理主体各不相同的诉求,或者业务管理系统各自为政造成各种信息孤岛与重复劳动,或者大型企业集团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大型企业集团与所属公司之间、所属公司横向之间的工作信息流不能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设计与信息化表征……层出不穷的信息化难题正横亘在建筑企业领导层、管理层面前。究竟应该怎么推进信息化,怎么才算“信息化好”?信息化是手段、是方法,起到的是引领和支撑作用,说到底信息化是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建筑企业上线各类信息系统的根本是对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实现。因此,首先出发点应该是体现企业业务管理流程的本质需求、细微需求,只有解决企业业务基础管理难题,才能在扎实的底层信息化基础上发展运用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 2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需要信息化平台支撑 20世纪90年代,企业界和学术界提出业务流程管理思想,指出其核心不同于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是进行业务流程规范化的设计[3]。在企业的实施过程中,业务流程管理还包括流程的分析、定义、相关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调配,流程的日常管理与评价优化等。当今新形势下的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涉及企业全部范围的管理体系,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所属公司、工程项目部的纵向之间,集团各部门、各所属公司、各工程项目部的横向之间,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通过下达与接收执行指令、请示、报告、通知等完成一系列业务流程。长期以来,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不能做到协调处理;企业内部纵向、横向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电子信息流传递;一些跨部门、跨总部与子分公司之间的业务流程依旧使用手工模式处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错误率高;涉及需要配合的业务流程时,往往出现流程与流程之间无法衔接、推诿卸责的现象;尤其是涉及项目部的企业管控层面的业务流程,常常因为上报审批的层级过多而造成把关不严、数据失真的情况。随着建筑企业纵向、横向业务协同、集成、移动要求的提高,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急需设计实现一个管理及优化复杂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平台。 3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实现 3.1业务流程的生命周期展现及状态控制 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首要功能是设计实现不同电子业务流程所处的不同状态,也就是电子业务流程的生命周期展现和当前状态展现。其中生命周期展现包括:过去使用并且被新版本迭代替换的电子业务流程,及现在设计上线并且可以使用的电子业务流程两大类。当前状态展现是针对具体的业务流程实现,分为准备处理状态、已经处理状态、处理完结状态3种。对于具体业务流程的状态可以进行实时监控,例如设置触发器,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推送提醒、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提醒具办人及时进行处理,从而控制业务的推进速度。 3.2业务流程的信息传递设计 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实质是设计实现电子信息传递的方式与通道。与手工模式下信息传递方式类似,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信息传递方式也分为递交与退回两种方式。其中递交可分为一对一的递交方式、一对多的递交方式、多对一的递交、多对多的递交,及这四类递交方式的不同组合;退回可分为一对一的退回方式、一对多的退回方式、多对一的退回、多对多的退回及这四类退回方式的不同组合。 3.3业务流程的人员职责分工设计实现 信息传递方式设计好之后,就需要对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人员分工进行设计实现,也就是由不同岗位的人按照不同的职责分工去处理对应的信息传递。建筑企业由于人员流动性强、布局分散、组织结构不稳定等特点,决定了电子业务流程人力资源设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平台内应当设计支持按照具体人员选择、具体部门选择、具体组织选择的多种方式,还应当设计实现按照一人兼职不同角色选择、一个岗位多人选择等个性化方式。在信息传递给多个人时,可以设计实现多个人同时处理业务,也可以设计实现多个人按照一定的顺序处理业务等。特别的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尤其应当设计支持集团层面、所属公司层面、工程项目部层面,跨组织的人员选择。 3.4业务流程之间的协同 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不仅仅是对业务信息的流转进行管理,还对业务与业务之间的配合、协同进行支撑。具体来说,分为业务流程一对一的先后完成、多对一的先后完成、一对多的先后完成、多对多的先后完成4种方式的组合。电子业务流程之间的协同很好地适应了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的需求,从企业经营管控出发,到工程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将建筑企业原先分散的信息孤岛进行串联,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实施途径 4.1统一标准,提高规范化管理程度 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与实施依赖于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从业务信息的源头抓起,在平台内部对采集、传输、汇总、融合进行一系列的标准化规定,例如:规定哪些信息按照要求的格式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填报,杜绝因为工程项目地域分散、个性化要求高、项目管理人员水平不齐等导致的业务信息格式混乱、信息传递方式随意、信息报送滞后、数据丢失甚至被篡改的现象发生等。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与实施反过来也会促进建筑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提升,提高企业对自身的管理要求,倒逼企业反省业务过程漏洞与瑕疵,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这个双向促进的过程,有利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加速了业务处理的效率,提高了员工业务责任心及对于信息化促进管理标准化的信心。 4.2顶层设计,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 按照自顶向下的方式对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设计,找出企业的主营业务流程主线,围绕主线,布局展开相关业务板块之间、业务流程之间的逻辑关联设计,再依次明确相应的电子业务流程,明确牵头业务部门或单位,明确配合的业务部门及单位等。对于条块分割的信息系统及分散的信息孤岛,通过整体规划和布局可以迅速定位,明确企业的生产经营重点,找出关键信息系统,纳入企业业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中来,实现互联互通。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布局有利于各种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有利于明确交叉业务和焦点业务的责任部门,避免“多头管理、多人负责”互相推诿,防范业务流程风险。 4.3专业人才,引领管理与技术的融合 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离不开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精通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很多建筑企业都有软件选型的困惑,也是因为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导致的。建筑企业大多熟悉工程管理,对于信息技术比较陌生,一方面对软件商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引进的计算机类人才对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在行,业务应用不能落到实地。复合型的专业人才熟悉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发的全过程,能够指挥软硬件系统、网络环境维护人员进行建设,能够对数据库及应用程序进行架构设计;这样的人才在业务流程梳理过程中,能够从企业管理需求出发,结合流程功能配置,实现电子化处理;能够迅速熟悉企业的业务板块,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宏观整体规划,确保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专业化人才引领下,对于大型企业集团的“自主研发”,或是中小建筑企业的“拿来主义”,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平台加开发”,都能释疑解难,顺利实施。 4.4持续优化,适应企业的持续发展 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本身的兼容性、移动性、模块化、界面友好性等特性都应当随着企业功能需求的提升而进行改进;同时,对于实际业务流程的板块化调整发展、责任人员的变更、实施过程中的罅漏也都应当及时进行电子业务流程对应的优化;最后,持续优化还应当考虑对日常业务流程的评估,在运行顺畅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最为节省的人力资源成本,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冗余和重复的内部控制,如何能够使信息传递的效率提高等等。 5结语 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与实施是从企业的实际业务现状出发,抓住企业业务流程的主要矛盾,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高大上的信息技术回归到企业管理的本质需求、细微需求,利用电子流程平台化技术解决企业业务基础管理难题,固本培元。建筑企业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发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进而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姜慧 单位: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流程管理论文: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流程管理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企业的竞争环境在改变,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原有优势的发挥,进而更好的完善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有利于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管理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受多方影响,能够更好的对行业模式进行划分,在原有的发展趋势上,实现建筑市场的开放性,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先进的管理技术,强化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管理意识不够。虽然信息化建设在各行业都迅猛发展,尤其是大型综合性企业、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等,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管理进行技术层面的支持,有效的把握企业的管理实施内容,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分配到合适解决的对象,从而促进预期管理目标的完成。但信息化建设在传统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却并不如意,主要是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有一种骨子里的不安全感。其二,对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不够深入。通过技术层面对工作流程的支持,可以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惯性发挥,在保证企业管理正常有效进行的同时,并进而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更大程度的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里,即使迫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却由于不够深入理解的应用,以及员工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高效率,有时反而将程序变得更加繁琐,对业务的开展有一定的桎梏。 二、业务流程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业务流程管理上,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一)业务流程重组 这项业务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拆、诠释,再思考、再设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与突破。 (二)业务流程优化 业务流程优化需要明确改革思想,通过降低流程活动的非增值业务,优化流程活动的增值业务,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修正,以达到改革目的,更好的促进业务流程的管理服务,在满足客户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更好的建立增值业务,提升企业效益。 (三)业务流程管理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对各个管理模块系统进行优化,稳定业务中心,保证各组织的基本管理,从而达到稳定组织的目的。从纵向角度来看,这种管理具有一定的信息导向性,而且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的传递速度。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评价,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基本组织机构进行合理设置,充分让各个实施人员了解其组织设置、权责,将工作安排妥当,有效的跟上信息组织建设的步伐,从而避免业务流程管理的尴尬,达到大家工作方向的统一。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流程管理的影响 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对企业全盘产生影响的管理模式,与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碰撞,产生独特的影响。我们从具体问题出发,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对其流程管理产生的影响分析如下。 (一)促进高效系统团队的组建 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一个高效的信息化建设与维护团队,在团队的组建过程中,一方面保证能满足企业原有的基本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保证新的信息化建设能有序开展。根据管理的需求,做好团队基本战略定位和组织定位,通过技术手段来加强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分配上,可以进行相关的技术手段的维护,通过组织模型的建设来达到系统设计,完善信息技术管理,维护了成员之间的团队建设。让信息技术模型组建更加具有协调性,保证了成员之间的专项管理工作,做好各自相关决策权,通过团队来形成优势互补的叠加效应,更好的达到系统建设的效果。 (二)帮助明晰实施路径 在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原有企业各项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认清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现有管理优势,然后再定位要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进行相关的组织调研工作,针对原来的管理流程权限做出理性的分析,从企业管理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理念出发,结合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企业文化,协调各组织之间关系,进行具体的流程管理权限分配。然后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把握好调研的范围,对调研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细致到流程的每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处理对象,处理权限。帮助企业明确管理的实施路径,实施对象,实施权责。从信息化角度加大管理力度,做好管理权责的分配。进而加大信息量,考虑得更加周到细致,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用流程制度约束来代替原来的人工约束,即使面对人员的变动与业务的大幅增长也不用担心管理缺失。 (三)不断协同改革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明确改革意识,加强理念和执行两大支柱的力量。通过对思想层面的解放,可以促进执行理念的发展,在原有的执行范围内做好管理,将管理理念系统化之后,又能更好的促进下一步改革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建设更好的管理目标。 (四)做好切实的标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建设也是关键。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虽有自己既定的管理模式,由于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一般没有稳定的制度约束,容易出现制度外的例外,对制度的执行不够彻底。通过对信息化流程标准的落实,可以对管理的深入程度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有效的技术分配。根据企业管理现状将管理系统进行前瞻性的分配,既完善了原有管理标准,又更好的推进了有层次化的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让制度得以有效执行,从而有效的推进信息化服务,促进信息化建设,更好的完善公司管理流程,提升公司效益。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以管控为核心,加强企业的流程管理,更好落实企业制度,明确业务实施路径,落实相关人员权责,旨在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提升企业效益,保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作者:刘婵 流程管理论文: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科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急诊科室全面流程管理以来,参与并接受管理干预的患者和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涉及护理人员30名,医师18名,患者140例,分析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急诊科室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后,就诊、留观、离观等登记所需要的时间,患者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等和实施管理措施前相比大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急诊科室进行全面流程管理能够更好地提升护理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面流程管理;急诊护理;实施效果 医院急诊科室的患者较多,而且较为复杂,各种疾病的患者相对集中,患者在候诊的时候都表现得较为急切,所以急诊科室也是医院的纠纷高发地带[1]。急诊科室的管理因素相对较多,但急诊科室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医疗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也关乎着医院的形象[2]。对于此,我国的各类医院都纷纷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求得能够提高急诊科室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尽可能地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以便于细化急诊科室的各个管理流程。本研究主要分析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急诊科室实施护理全面流程管理前后的相关患者、医师和护理人员,共有护理人员30名、医师18名、患者140例,所有人员均对本研究知晓,而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愿意进行本次研究。1.2方法(1)对急诊区域进行科学的划分:首先确定急诊区域的各个功能区,并做好科学的划分和布置,以此来确保急诊科是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衔接,并做好急诊流程的连续性。将急诊部门划分为4个功能区,分别是以红色进行标记的第一功能区,将其设为急诊绿色通道,用其来对高危重症的患者进行抢救;以黄色作为标记的第二功能区,将其作为观察区域,主要对急重症患者进行救治;以蓝色为标记的第三功能区,适用于普通急诊患者;以灰色为标记的第四功能区,主要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收治[3]。对功能区进行详细的划分能够有效地缓解科室的拥堵混乱现象,可以更好地维持就诊的医疗秩序,保证医疗服务质量。(2)实施急诊分级制度:患者过多导致出现急诊不急的现象一直都是医院的一个常见问题,所以可以遵守“预检分诊、急重优先”的原则,将患者划分为高危型患者、危重症患者、急症患者和普通患者。然后对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整体的培训,要求分管护理人员担任急诊的首要责任人,并且必须具备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患者急诊就医的时候,分诊护士需要对病情进行简单的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引导到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候诊[4],实行重症优先的原则,避免因为传统的先来后到原则导致患者重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如果患者非急性发病,而且不是主诉较少的非急症患者,那么需要尽量将其候诊时间维持在4h以内;如果患者的体温在39℃以上,属于急症患者,需要在30min内安排患者治疗。(3)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指导: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急诊信息管理流程,全面地对护理进行管理,有效推进医院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5]。为了更好地提高门诊急诊的效率,需要建立急诊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以电子病历为主要核心,并具备对其进行查询和检索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自动录入和信息的汇总,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无纸化的治疗。出诊的医师需要打开电脑点击鼠标和键盘就能够输入患者的信息,独有的信息汇总功能还可根据输入的患者信息生成报表,并以快捷多样的检索方式,快速查询急诊预检登记处的信息。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做为给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操作和管理信息的主要手段,能够帮助医疗人员规范其诊疗流程和医疗文书,提高其工作效率。1.3观察指标观察分析干预前后患者急诊所需时间、留观登记所需时间以及离观登记所需时间。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院急诊科室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后,在就诊、留观、离观等登记所需要的时间,患者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等方面和管理措施实施前比较大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科室的全面流程管理,其实质就是以流程为导向,使管理措施更加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在全面流程管理的影响之下,急诊科室的各个部门都能够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可以促使各个部门更好地进行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一体化的管理。流程管理具有逻辑性,且不可预估也不可分解,通过对急诊科室的各项护理工作进行优化管理,可以突出工作的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在实施全面流程管理的制度后,更好地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进了更为先进的办公理念,促使医护人员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急诊科室护理管理中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后,相关护理质量较实施前明显提升,证明了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其通过对急诊科室进行科学地布置和划分,并且改善了预检分诊制度的执行效果,使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诊疗质量明显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在医院急诊科室进行全面流程管理,能够更好地提升护理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杰 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流程管理论文:流程管理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档案应运而生,并且极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有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在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使用的形势下,其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基础上,阐述流程管理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流程管理;应用 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作。在传统档案管理中,一般都是采用纸质档案与人工管理这两种方式。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档案大量使用与其复杂性也同时增加,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量的电子文件的产生使用、流转、归档、保管、移交等等,于是,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中,流程管理得到了普遍重视与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问题。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安全性问题。档案信息安全性指得就是信息载体安全性与传输安全性。电子档案载体主要为光盘、磁盘、磁带等,其种类多且较为复杂,由于电子文件的生成、流转与利用都会受到硬软件和网络等构成的技术系统及数字环境的制约,这使得电子文件数字信息难以维持永久存取,导致电子文件性能不稳定,容易出现失真的情况。同时对环境湿度、温度、防磁等条件的要求也非常高,容易被破坏,导致载体不安全。而传输安全性主要为网络安全性,网络黑客与计算机病毒是影响传输安全的主要因素。此外,电子文件非常容易被篡改,并且毫无痕迹,导致数字信息失真。二是电子文件的可识读性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不同,电子档案载体是依赖系统,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操作利用,因此不能从载体外表去判定正常与否,极易受整个系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储存信息无法识读,因此影响了档案的有效利用。 (二)措施。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问题而言,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在查阅利用档案的过程中,设置通过验证用户信息、输入调阅口令等权限限制访问与阅读,按照国家相关网络安全定级规定对档案馆(室)的数字档案信息利用平台进行安全保护,并对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以此提高档案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安装较为先进的防火墙、防毒杀毒软件等,以此避免计算机黑客、病毒的恶意攻击入侵,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二是强调档案备份。档案部门应对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和异质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和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异地备份应选择地理距离相距300公里以上,不属于同一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同一地震带地方为宜;异质备份应做好静电复印、翻拍、数字化、缩微、仿真复制等工作,以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安全。在登记备份的要求上应实行三套式,以满足保存、备份和日常使用。 二、流程管理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一)流程管理概念。美国管理学家MichaelHammer指出:流程就是将一个或者多个输入转变成对用户有价值的输出活动;而达文波特教授认为:流程就是一系列结构化的可测量活动的集合,并且为特定市场或者与用户提供特定输出。由此可以看出,两人均认为:流程是以用户(人)为导向(本),并且在输出过程中重视体现用户(人)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流程主要包括六个要素:输入资源、活动、结构、输出结果、用户、价值。 (二)流程管理应用。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规划与建设实施引入流程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即工程庞大、环节众多、复杂、涉及面广。所以,在设计与实施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流程管理的运用。首先,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应以改善传统档案馆业务流程为新导向。在建设数字档案馆的时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收集电子文件与档案资源的数字信息、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整合与开发利用档案数字资源。一般而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担负着管理任务,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强化以档案需求者的利用为核心理念,以此保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有序建设。不管是数字信息收集,数字化处理,还是资源整合利用,都是围绕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求进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档案利用者需求的导向作用。新的需求导向必然会冲击传统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对原有工作职责与形式提出更全面、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合理调整原有业务流程,对工作流程中的业务关系加以梳理,以此实现和改进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的目标,规范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其次,流程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建设风险,减少建设成本。 在建设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同时,应严格遵照有关国家规范标准进行档案资源数字化与信息资源安全储存,以此实现流程管理控制与电子档案价值鉴定的有效性,否则就会出现电子档案失真、系统安全等风险,影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作用的发挥。除此之外,在建设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时候,实行前端控制,通过流程管理的引入,使每个业务环节的管理成为不可或缺的统一程序,并且尽量减少管理流程环节,提高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基于流程管理理论,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模型予以设计。在设计模型中,首先收集与选择要纳入管理序列的档案种类、范围、内容、归档时间等信息,并录入系统,自动根据归档日期予以分析,对信息是否需要归档、保管多长时间等予以初步确定;之后由档案管理科室牵头,组建专家鉴定小组,鉴定信息来源,确定不可公布或有限制的文件、档案,列出清单予以报备审批。在审核通过之后,编制数字化档案;然后对档案予以检索设置,并且充分考虑其访问权限设置;最后,重视档案的存储与更新,并且进行合理的备份,确保档案的安全、准确,提高档案利用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子档案的产生与日益增加,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并且随着电子档案的应用与推广,有效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与利用率。为此,在建设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时候,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有效,一定要重视流程管理的应用,从而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作用。 作者:朱建兴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流程管理论文:物资管理与采购流程管理控制研究 一、物资管理控制 (一)强化日常监管提高物资使用效益 当高校物资购入后是物资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始,物资管理部门要全力克服重采购、轻管理的情况,着重开展高校物资的日常管理。首先要对购入的物资建立起整套体系的入库手续,对相关仪器设备的编号、使用年限、购入时间等相关数据资料进行记录与保存。对大仪仪器、办公设备、材料等物资进行科学合理的保管;对各项仪器与设备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第一时间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用频率等具体情况;定期对物资开展盘点,给下一次物资采购方案提供参考信息。物资管理部门还应该设立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所有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在环境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设备与仪器进行开发、改造等。 (二)建立高校物资管理机构 目前高校物资管理工作十分琐碎、制度不完善是导致物资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建立专门的物资管理部门是十分有必要的。建立高校物资管理机构,设定规范的物资管理制度,全面发挥高校物资管理的职责。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建立能够保证物资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专业机构。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一同组织协调工作。物资管理机构可以分为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财务部门负责价值管理、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物资管理与核对。管理机构要设立明确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做到科学管理,有效管理。 (三)统一物资信息强化核对检查 在现代化社会中高校物资管理部门应该利用计算机来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以便全面、详细的记录、存储物资信息,以形成物资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一对一的管理模式以及物资管理部门与物资使用部门一对多的物资管理模式。高校物资管理部门不仅仅是物资的存储部门,同时也是物资的详细信息中心,其占据了物资账单核对的主导地位。高校物资管理部门要根据日常物资管理的时机需求定期的、有目标的开展物资核对。 二、采购流程管理控制 (一)制定采购预算以及采购计划 高校在进行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只有控制好采购成本,才能够实现节约成本,获得更高的绩效。进行采购预算工作,就是对高校内部工作展开资源配置。预算是一种控制机制,能够起到控制实际采购成本的作用。制定采购预算是对物资采购成本的预测,是整个采购的理性规划。预算不仅能够对物资采购展开合理的配置,并且建立了一个标准,从而可以对采购实施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展开随时的检测,从而确保采购的顺利进行。有了采购预算,就可以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的控制采购资金,从而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的。 (二)处理好采购与相关业务的关系 采购部门与物资管理部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采购的物品存放在何处、怎样存放、如何保养、合理调拨,何时报废等问题。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主要的关系则表现为财务部门在什么情况下给予采购物资人员采购经费、何时给供应商结款等等。采购部门在与其他部门协调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偏差,这时就需要双方相互协调,在一定的情况下还应当请求高校领导层集体研究解决。 (三)采购体系管理 采购体系管理是从文件制定和有关的管理架构组成的文件体系。文件体系中包括采购策略、计划、目标、以及有关的制定等。 (四)建立采购流程管理系统 在信息化社会中利用计算机软件来优化采购流程是十分科学的选择。基于BPR核心思想与电子化采购方式就可以对高校采购过程进行优化。从提交采购需求信息、采购审批、供应商管理到网络竞价、选择供应商、合同签订、送货跟踪、验收、电子支付等一系列流程都可以利用BPR采购流程管理系统来进行最优控制。 三、结束语 高校对物资管理以及采购流程管理控制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到高校物资使用与教学科研工作。高校想要获得正常的发展,就应当对物资管理与采购流程管理展开严格的控制。高校物资管理与采购流程管理控制是一项利益相关密切、时间周期较长、矛盾较为集中的工作,通过对物资管理与采购流管理控制必将进一步提升物资管理与采购工作效率,给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薄光明 杨锐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电气设备论文:浅谈现阶段电气设备的检修模式及管理对策 摘 要:进入到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电气设备在我国的绝大多数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电气设备对于保证我国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电气设备生产制造完成并且投入使用后,由于不同外界因素的干扰以及不同的使用环境,因此,在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类故障。在其出现故障时,我们应对导致故障出现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掌握电气设备的检修模式,并针对这些故障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从而真正的做好电气设备的管理和检修工作。文章便对现阶段电气设备的主要检修模式以及现阶段电气设备的管理对策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如何做好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电气设备;检修模式;管理对策 1 现阶段电气设备的主要检修模式 1.1 定期检修 所谓的定期检修模式就是指在充分的掌握了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故障率之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根据既定的时间或是固定的检修周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的检修工作就是定期检修,同时这种检修的模式也包括对电气设备的定期预防性的试验内容。我国针对各类的电气设备所采取定期检修的模式已经逐步的积累大量实践经验,并且在维护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预防电气设备故障发生等工作中也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检修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提前为电气设备安排检修内容,取得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效果,能够及时的发现电气设备存在的缺陷,从而制定措施消除设备隐患。而缺点则为不论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是怎样,只要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必须对设备进行检修,那么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上就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并且当检修的质量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时,那么还可能出现更多的缺陷和更大的故障。所以近几年来也有人提出,在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后要有一个磨合期,这样就可能会减低故障的发生率。所以,对不需检修的电气设备不应进行过度的检修,否则不但会降低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 1.2 状态检修 这种检修模式是一种以预测设备状态的发展趋势为依据,以设备实时的运行状态为基础的检修方式。这种维修技术是以预防性和可靠性为核心的,根据对可能已经存在的故障进行在线监测和离线检测的结果,结合历史数据、巡查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等内容,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编制维修的策略,这种检修模式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电气设备的检修方式。但是在评估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时,现阶段还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检测技术,而在线监测的技术和装置也还不够实用,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已有了10余年的时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在测量方法、大气环境监测、制造水平以及系统设计等方面也面对着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延缓了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脚步,电气设备检修工作中所需要的诊断标准和监测数据也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所以,针对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来说,如果仅以某个设备的监测参数的变化情况为依据就制定了相应的检修计划,这是不够科学严谨的,同时实施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在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中,定期检修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应针对已经出现的各类电气设备的运行故障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预防事故出现的管理措施,以主动检修为基本形式对没有出现故障的电气设备也进行改造和检修,从而保证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 1.3 故障检修 这种检修的模式也被称为事后检修,其主要是指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时使设备始终保持运行的状态,当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后才对其进行改造和检修。从设备应用价值、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影响的层面等角度来看,故障检修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方式,在低压配电设备的检修工作会较多的采用这种模式。而我国电网系统中的各类高压电气设备,其必须是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电网系统的运行必须是足够安全可靠,同时输送电的过程也应是足够稳定的,因此,我们就要最大限度的预防故障和缺陷的出现,电网公司通常都是不采用这种检修模式的。 2 现阶段电气设备的管 理对策 2.1 做好对电气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在企业的电网系统中,如果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如果没有妥善的处理就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出现,同时公司也无法正常的生产和运行,可见,做好对电气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首先,我们应制定科学并且详细的维修和保养计划,细化每一项维修和保养的内容,从而为对电器设备的检修工作提供最准确的参考依据。通常情况下,建立维修和保养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电气设备的维修登记制度、编制电气设备的检修流程以及实行电气设备的监测和监测制度等内容都属于维修和保养的规范内容。 2.2 建立电气设备的故障监控系统 电气设备生产商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对于电气设备的实际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生产企业所生产制造出的电器设备产品的质量肯定也存在着差异,即使是同一个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生产批次的不同,其质量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建立故障监控系统就是保证电气设备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只有对电气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及时的发现设备的缺陷和故障,同时总结故障发生的概率并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检修计划和管理规范,降低同类故障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的保证电气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 2.3 有效的控制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中,要想有效的控制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那么我们就必须对电气设备进行日常的检查和定期的检修。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控制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最主要方法是定期预防性试验,严格的执行之前所制定的电气设备的检修计划,结合在线监测技术及时的分析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从而有效的控制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 2.4 保证电气设备检修备件储备的充足性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现了设备的运行故障与无法更换相应备件的问题,有时同类型号的产品备件的储备不足,就会延误检修的进入;有时虽然存在同类型的产品备件,但是其与原来备件的型号和规格却不能完全的匹配,及时替换了备件也不能保证设备运行的良好状态。因此,为防止备件的不充足,特殊型号的备件应定点加工,提前采购备件,同时应敢于改换型号,推进设备同类备件的标准化,从而真正的保证电气设备的检修周期。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现阶段电气设备的主要检修模式以及现阶段电气设备的管理对策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那么我们就要不断的改进现有的设备检修模式,合理的运用定期检测、状态检修和故障检测这种检修模式,通过采取建立电气设备的故障监控系统以及有效的控制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等管理策略,全过程、全方位的做到对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管理工作,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电气设备论文:电气设备维修原则及维护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气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很多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故障,这就需要做好电气设备的维修及维护工作,本文就结合电气设备的维修原则,分析电气设备故障的检查方法及电气设备的有效维护。 [关键词]电气设备;维修原则;维护;分析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电气设备的数量及种类大量的增加,电气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工作显得更加的重要,在电气设备的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首先要清楚电气设备维修的各种维修原则才能很好地完成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本文就结合电气设备的维修原则,阐述电气设备的故障检修方法及电气设备的维护方法。 一、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查方法 电气设备故障的检查办法主要有:短接法、强迫闭合法、逐步开路法、置换元件法、对比法、直观法等,下面对这几种方法予以详细的说明。 短接法,电气设备的电路故障的原因大致有机械部分故障、电气的电磁故障、接线错误、接地、断路、过载、短路等,在这些常见的故障中,尤其以断路故障最为常见,断路故障可以采用电压检查法及电阻检查法来进行检查,还有另外一种简单的、可靠性强的方法就是短接法,因为电路出现断路故障,引起该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导线的虚连、导线的断路、导线的链接松动、熔断器熔断、假焊、虚焊、触点接触不良等,短接法的主要操作方法是选用一根绝缘性能良好的导线,如果怀疑电气设备的电路中某一部分出现了断路,就将该部位用导线短接起来,如果短接之后电路恢复正常,则说明该段出现了断路故障。 强迫闭合法,如果在检查电气设备的故障时,直观的检查没有发现故障的产生点,一时也没有适当的检测工具用来测量,这是选用一根绝缘良好的绝缘棒将有关的电磁铁、接触器、继电器等强行的闭合,然后观察相应的机械部分或电器部分有什么变化,如果相应的电器部分由不运行到正常的工作,则可以根据此判断出故障的部位及故障的类型。 逐步开路法,如果电路的结构较为复杂,有多支路的电路并联,当其中有电路出现接地或短路时,一般靠直观的观察看不出来明显的变化,也不会出现冒火花、冒烟等异常的现象,又如带有保护罩的电路或者电动机的内部出现接地及短路现象时,除了熔断器的熔断之外,看不出来其他的电路故障的外部的现象,这时最适合的故障检查办法是逐步开路法,主要的检查方法是:遇到较为复杂的电路时,对其的接地或短路故障进行检查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可以先将熔体进行更换,将多支路的并联电路逐一的断开,然后进行通电试验,如果这时熔断器还是一再的发生熔断,这说明故障就在这条刚刚断开的电路上,为了找到故障的具体位置,再将这条电路进行分段的检查,逐段的将其接入到电路中,进行通电试验,如果在接入某一段电路时熔断器又产生熔断,说明故障就产生在这段电路中,这种检查方法非常的简单,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在开路检查,通电的过程中,很容易将损坏并不严重的元件彻底的烧毁。 置换元件法,有些电路的故障在检查的过程中,耗时比较长,而且故障部位不容易确定,这时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可以用一组相同的性能良好的元件将故障的元件进行置换,如果置换之后电气设备的工作恢复正常,则说明电路的故障就发生在此组元件上,但是在进行元件的置换时,要确定是由于元件本身的故障造成的损坏,以免换上新元件之后,再次造成元件的损坏。 对比法,在电路中产生故障时,对电路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检测,为了找出故障的原因,可以将检测所得到的的数据与设计时的图纸资料以及平时所记录的正常的参数值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故障的原因,如果没有记录平时正常运行时的资料,可以与型号相同的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的参数值进行比较。 直观法,直观法顾名思义就是在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通过外部的观察,找出电气设备的异常的部位,以此来判断故障的部位及产生原因,导线的线头发生松动时、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时都很容易产生火花,在用直观法进行电路故障的检查时,可以根据电路产生的火花的有无及火花的大小来判断电路的故障情况,例如,正常紧固的螺钉与导线之间发现有火 产生则说明电路中出现了线头的松动或者出现了接触不良,在电路中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的主触点有两相有火花,一相没有火花时,说明无火花的这一相的触点出现了断路或者接触不良,三相火花都大于正常的火花的大小,说明机械部分卡住了或是电动机出现了过载,三相中一相的火花比正常的火花要小,两相比正常的火花要大,则说明电动机的相间出现了接地或者短路。在电气设备的辅助电路中,如果接触器的线圈电路在通电后,衔铁不能很好的吸合,要想愤青这是因为接触器的机械部分卡住了还是电路出现了断路,这是可以启动一下启动按钮,如果按钮的闭合位置在断开时有轻微的火花产生,则说明电路保持了通路状态,故障产生于接触器的机械部分,如果触点间没有产生火花,则说明电路是处在断路状态。 二、电气设备的维修原则 找到电气设备的故障原因之后,要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这是就要详细的了解电气设备的维修的原则,电气设备的维修原则主要有:(1)在开始电气设备的维修之前,首先要对电气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不能一开始就盲目的进行电气设备的维修,而是应该先对故障的电气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找到电气设备的故障原因及具体的故障部位,然后再开始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如果是要进行一些不熟悉的电气设备的维修,首先应该对该电气设备的电路结构及电路原理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才能按照相应的维修规则开展维修工作;(2)维修设备的顺序原则是先进行外部设备的维修,再进行内部构造的维修,在开展维修工作之前,要对电气设备的外部的构造进行检查,详细的了解设备的维修史、使用年限、缺损状况等外部情况,对设备的周围的故障进行排除之后,确保设备的外部故障都已经排除之后,才能进行设备的内部的拆卸;(3)先进行电气设备中机械设备的维修,再进行电气设备的维修,在检查电路的故障时要进行专业的检测,找到故障的准确位置,确保机械设备没有问题之后再进行电气设备的检修,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维修的准确性;(4)电气设备的维修要先进行静态的维修,之后再进行动态的维修,在设备没有通电的情况下先进行继电器、接触器等设备的维修,之后再将设备进行通电,找到相应的故障点进行维修;(5)在设备的维修之前,要做好设备的清理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很多的设备故障是因为设备的污染严重所造成的,这就需要在设备的维修之前做好设备的清洁,排除设备的外部故障;(6)先进行电源的维修,再进行其他设备的检修,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电源出现故障的几率非常的高,在进行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之前要做好电源的检修工作,排除因电源故障而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电气设备的维护 一旦电气设备产生故障,会给用户的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有效的预防电气设备的故障的产生,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进行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时,首先要很明确系统内的各种故障产生的后果及原因,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针对各种故障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来进行设备的维护。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的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设备的维护工作中采用的是传统的定期检修的维护方法,这种维护方式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企业对设备的维护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所选用的设备的维护人员,整体的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针对电气设备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措施进行改进:(1)定期的组织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使电气设备维护人员的整体的素质得到提高,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使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2)采用现代化的维护方法,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的检修,采用一些智能化的检修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设备的维护及维修,保证设备的工作效率不受影响;(3)制定明确的电气设备维护制度,明确每个设备维护人员的责任,使电气设备的维护人员严格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及维护原则来完成设备的维护工作,提升设备的维护效果。 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电气设备的数量在快速的增长,在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故障,这就需要按照设备的维修原则,做好设备的检修工作,同时要能够针对性的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做好设备故障的预防,以免设备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保证设备的正常的工作效率。 电气设备论文:水电站电气设备故障检修管理的初探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水电站电气设备检修发展状况与对水电站检修管理的经验,从水电站电气设备检修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标准化管理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设备检修 检修管理 水电站电气设备 引言 随着水电站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大多数水电站的管理人员少、结构配置简单、一专多能的特点日趋明显,已走向精简高效化。而同时又面临安全的严峻形势以及较大的经营压力,对水电站的安全、经营指标要求不断提高,迫使水电站的管理向集团化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水电站既要面对人员少又要面对安全、经济的压力,使管理压力突增,尤其是外委工程。根据目前水电站的人员配置情况以及安全、经济压力,对检修质量的依赖也随之突显。水电站本来人员就紧缺,而检修时问又长,那么解决人员、安全、优质、高效的问题,成为水电站必须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检修管理实践,具体谈谈这些年的经验及教训。 一、水电站调速器引发的故障处理 1.电液转换器故障 故障表现为在调速器上电或机组正常运行过程中,电液转换器不振,对控制、操作命令液压随动系统无反应。根据运行经验,此种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机械故障,因长期运行油质不净或其本身异物导致犯卡造成的。出现此种故障后,操作面板显示屏显示的工作状态正常,但电液转换器不振。此时,可将调速器的手/自动工作方式互相切换几次,或检修时将其活塞往复运动几次或进行清洗,可消除故障;(2)电器故障,因电液转换器工作回路断线或主控单元故障造成的。此时应使机组在手动方式下运行,故障待停机后检修处理。 2.主控单片机故障 该故障主要出现发电机的启动过程中,此种故障在主控单片机“死机”也是较为常见的,其主要的表现即为调速器单片机一旦启动,却没有按正常程序操控的调速器进行运转,在此种情况的环境下.调速器将不能正常工作,电液转换器将出现不振的状态,显示面板却仍显示正常。依照多年的实际经验来判断,此种故障的产生应是由于单片机复位控制电路的故障导致的。对于此种故障的处理,我们可以对单片机采取再上电或进行复位操作的应对措施。一定要保证机组正常的运行继而发电,等待停机时开始进行检修,并辅以示波器和万用表对故障电路进行测试,逐一查出故障元件,然后对具体的故障的元器件进行处理以便解决故障。 3.开度、开限反馈表指示不符 在运行过程中,其故障表现为:其一,当调速器处于自动运行状态时,开度指示与导叶实际开度不符,且在当前水头下开度与出力不符,平衡表指示不平衡,其二,当调速器处于手动运行状态时:开度指示超前于开限指示,并且在当前水头下开度与出力不符,导叶开度与开限指示值相符。此类故障的出现多是机械部位故障所致。此类故障出现后,要妥善对待,停机后一般可将故障迅速排除。 二、 发电机组执行微机控制流程引发的故障 因为我们总是非常频繁地进行水电站设备的开、停机操作。这就无形中加大了水电站故障发生的概率,这种情形也就成为引发水电站故障发生的最重要环节。上位机发出开机指令后,机组按预设流程逐步打开主阀和冷却水系统,至开调速器环节时,出现调速器拒动、流程中断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有:调速器本体出现故障;冷却水系统出现故障;plc模块及开出继电器出现故障。 1.一旦上位机发出开机指令后,机组就会按预设的电子流程逐步打开主阀和冷却水系统,当到开调速器环节时,就将会出现调速器拒动、流程中断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原因:(1)通信故障引起的。(2)plc模块及开出继电器出现故障引起的。(3)冷却水系统出现故障引起的。(4)调速器本体出现故障引起的。对于上述出现的各种可能的故障,可相应地采取如下的分析处理措施:(1)在开机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通信异常现象。(2)检查plc模块上相应的开出点及开出继电器的工作是否正常。(3)检查各冷却水压力是否正常,并检查示流信号器是否正常。(4)检查调速器的本体、工作电源、油压装置、操作把手等是否在指定位置上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2. 一般在正常的开机工作过程中,机组转速将会达到一定额度时,此时机组将 会发生故障。对于此种状况进行原因分析:第一步要对系统进行检查,看其工作是否正常进行,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直接在磁屏上手动进行起励试验。 三、水电站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由于plc大都处于各种电磁环境中,很容易受到电磁干扰而不能正常工作,给水电站安全可靠运行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抗干扰的隔离措施 plc内部采用光电耦合器、输出模块中的小型继电器和光电可控硅等器件来实现对外部开关景信号的隔离,plc的模拟量i/o模块一般也采取了光电耦合的隔离措施。这些器件除了能减少或消除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外,还可以保护cpu模块,使之免受从外部窜入plc的高电压的危害,因此一般没有必要在plc外部再设置抗干扰隔离器件。 如果plc输入端的光电耦合器不能有效地抵抗干扰,可以用小型继电器来隔离发电站中用长线引入plc输人端的开关量信号。光电耦合器中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仅数毫安,而小型继电器的线圈吸合电压为数十伏,强电干扰信号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能量一般不可能使隔离用的继电器吸合。 plc来自开关柜内的输入信号和开关柜不远的输入信号一般没有必要用继电器来隔离。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plc的外部信号,plc和计算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线路也可以用光纤或带光电耦合器的通信接口来隔离,在要求在防火、防爆的环境下更适于采用这种方法。 2.输出端的可靠性措施 继电器输出模块的触点工作电压范围宽,导通压降小,与晶体管型和双向可控硅型模块相比,承受瞬时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较强,但是动作速度较慢。系统输出量变化不是很频繁时,一般选用继电器型输出模块。plc输出模块内的小型继电器的触点很小,断弧能力很差,不能直接用于发电站的dc220v电路中,必须用plc驱动外部继电器,用外部继电器的触点驱动dc220v的负载。 四、水电站检修工期控制和管理 检修工期是检修单位节约成本的关键,也是业主进行调度运行的关键。要缩短工期,几个关键点必须把握。第一,备品备件,准备要求在质量控制中已提及,这里不再重复;第二,合理的计划工期节点也是关键,这就要求检修队伍提前勘测现场,合理制定工期节点,业主单位讨论审核优化,严格控制工期节点; 第三,最优的检修工艺,优化的检修工艺可以保证检修过程不重复、拆装速度快,有利于控制检修工期节点; 第四,检修碰头会或协调会,在检修协调会上总结本日工作进度,提交次日工作计划,对影响工期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解决,对次日需要操作的进行提前安排,不因为遗留问题阻碍工期、操作影响工期; 第五,合理的布置现场,这就要求检修队伍提前勘测现场、合理布置现场,做到各零部件按要求摆放有序、定位标示不混淆,方便维护、方便吊装。第六,及时验收,不因停工待检而耽误工期。 总结 总之,维护水电站设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维护电器设备,电器设备的故障率是所有水电站潜在隐患中最高的,而且其故障部位变化莫测,故障特点变幻无穷。尤其是每个故障点的排除与安全解决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欲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求技术人员要具备夯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更要对电气设备的各个环节的认知较为清晰透彻,一旦出现常见的故障,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及时地准确对其识别与排除。 电气设备论文:电力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进展 目前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大多采用的计划检修体制,存在着严重缺陷,如临时性维修频繁、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盲目维修等,这使世界各国每年在设备维修方面耗资巨大。怎样合理安排电力设备的检修,节省检修费用、降低检修成本,同时保证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对系统运行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检修体制的演变、状态检修的发展概况及状态检修面临的问题。 一、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技术要求 状态维修的前提与基础是对设备进行状态分析与评判,要评判设备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否有潜在故障的发生。故障参量的变化率是多少,故障发展期有多长,如何预测故障的发展趋势等等。根据对设备状态的监测、诊断和分析,状态维修的技术包括状态监测技术、状态评估技术、状态预测技术等。 (一)状态监测。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是根据设备诊断的目的,针对设备故障模式,选用适当方法和装置来检查测量设备的状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抑制各种干扰信息,提取能反映设备状态特征的信息的一项信息检测处理技术。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在运设备的健康状况,识别其现有的和即将出现的缺陷,分析、预测检修的时间,以有效地减少设备损坏。由于在运行电压下测量的特征量比预防性试验所加电压下的离线试验同一特征参数正确度高,更能真实地反映设备运行的实时状态,状态监测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力系统状态监测的对象主要是电厂以及电力系统的重要电气设备,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如变压器、发电机、电缆、断路器以及其他电气机械等一般地说,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可分为3个基本步骤:(1)数据采集;(2)数据分析及特征提取;(3)状态评估或故障诊断及分类。 (二)状态预测。预测中比较常用的主要有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模糊预测法、灰色预测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 (三)状态评估。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状态为基础,采用预测设备状态发展趋势的方法,以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可用度为目标的一种维修方式。显然这种维修是建立在设备现行状态的基础上,而设备的现行状态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估之后予以确定。因此,可以说设备的状态评估是开展状态维修的基础。 二、状态检修技术发展概况 与状态检修密切相关、能直接提高状态检修工作质量的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设备寿命管理与预测技术、设备可靠性分析技术、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 (一)设备寿命管理与预测技术。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在20世纪60与70年代间得到极大扩充,因此,多数电力主设备的在役时间在25~30年左右,且进入老化阶段的设备所占份额愈来愈大。这种情况迫使各电力公司考虑如何延长机组寿命并保证效益。状态检修中寿命预测与评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检修和提高设备的可用率。但电力公司可能获得的效益大部分来自于电厂主设备,因此,各国都把寿命预测和评估研究的重点放在对锅炉、汽机、发电机、变压器及高压开关等重要设备上。 (二)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技术。传统的电力设备可靠性评估基于威布尔得出的浴盆曲线法。由于可靠性特征曲线形似浴盆而得名,但此法只适用于对有支配性耗损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且精确度不高。将可靠性预测理论和强度及寿命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影响锅炉部件故障的各种因素,对预测锅炉部件的可靠性做了有益的尝试。另外,它还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从反映火电大机组运行可靠性的指标体系出发,对我国火电100mw及以上机组的运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综合可靠性水平的评估方法。用它可以简单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火电大机组运行的可靠性水平。 (三)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近30年来,管理决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了很大发展。状态检修作为一种先进的检修体制,是与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分不开的。世界各国从不同的管理目标出发,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系统。芬兰的ivo输电服务公司开发的变电站检修管理系统(sofia)是一建立在对一座变电站的长期检修计划的基础上,从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着手,使用设备的劣化模型的数学形式(状态模型)来估计设备将来状态的一种检修管理系统。 在考虑预算及其设备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检修费用的优选,降低总费用。荷兰b.v.kema与荷兰delft技术大学在考虑市场情况及技术条件的前提下,研制了一种包括状态检修在内的多种策略均衡应用的main man检修管理系统,其特点在于引入了诊断专家系统,使可靠性和安全性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德国提出将工人或供货商的管理层所有功能融为一体,以减少中间环节的瘦型管理。此管理方法在德国的weis weiller电厂检修管理中得到运用,使该厂48%的工作任务流程得到优化,效果明显。 三、结束语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对设备的全面监测为基础。但目前有关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仍然存在监测点少、功能单一、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尤其缺乏监测的层次化和网络化等问题,妨碍了设备状态信息的集中和综合。 电气设备论文:电气设备及其接地装置的运行维护探讨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用电事故,究其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人们不重视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运行和维护,所以有必要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的警觉。 关键字:电气设备 接地装置 维护 一、使用维护电气设备中的误区(以农机为例) 1.“电枢”与“磁场”接线柱接反了。三联调节器“电枢”与“磁场”接线柱,应分别接至发电机“电枢”与“磁场”接线柱。若粗心大意把这两根线接反了,则会因发电机的输出电流将通过1ω电阻构成回路,因电流过大被烧毁。 2.损坏的二极管继续使用。当发现硅整流发电机不发电或充电电流很小时,可能是由于二极管的损坏而引起的,查清后应立即更换,如继续使用,将会引起定子绕组一相或两相烧毁。 3.未按季节温度变化调整电解液。这样会使蓄电池极板不能在最佳比重的电解液内工作,将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另外,在冬季还容易造成电解液结冰而胀坏蓄电池。 4.硅整流发电机安装蓄电池时不注意搭铁极性。这样做会因二极管的导通使蓄电池短路,使硅二极管迅速烧毁。所以安装蓄电池时必须正确分辩蓄电池的正负极桩,确认无误后才能连接。 5.拆掉调节器与发电机的搭铁钱。机车电系均为单线制电路,所以不少驾驶员误认为发电机与调节器的搭铁连线可以省掉(利用机体作搭铁连线)。但机体上有油污、油漆等,发电机与调节器之间存在一定电阻,使通往调节器的两并联线圈的电流不能随发电机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造成截流器白金触点不能闭合和1ω电阻烧毁而不充电。因此,不应拆掉调节器与发电机的搭铁线。 6.将调节器随便平装在机车上。不是按原来那样垂直安装,这将引起调节器白金触点因路面不平或机车振动而振动,影响发电质量与工作稳定。 7.充电时间过长。蓄电池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在充足电后,还继续充电,储存的电能不会增加,充电电流只是在电解水。长时间的过充电还会使极板活性物质脱落,加速蓄电池的自放电。 8.加入电池内的电解液过多或过少。加入单格电池的电解液应浸没极板10~15mm,这样就有足够的硫酸参加化学反应。若过多易外溢,腐蚀周围机件;过少,极板会裸露,这不但使蓄电池容量降低,且所露的极板会很快硫化。 9.电解液过浓。有人认为电解液浓度大,参加电化学反应的离子多,会使蓄电池容量增大。实际上,太浓的电解液粘度增加,渗透速度降低,内阻增大,使蓄电池端电压下降,容量反而下降。过浓的电解液还会加速隔板的腐蚀,缩短蓄电池的寿命。所以电解液不能太浓,存电充足时,电解液比重以1.28为宜。 10.不注意蓄电池外表清洁。蓄电池上常积有尘土等杂物,这些东西与溅出的电解液混合一起,会使蓄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形成回路,使蓄电池放电。所以应常将蓄电池外表擦干净,并注意避免将金属物品放在其壳盖上。 论文网在线 11.串联使用两只容量不同的蓄电池。这样使用是有害处的。因为两个容量不同的蓄电池串联使用时,往往会使容量小的蓄电池过度充电或放电,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2.将发电机电枢与磁场接线柱用导线短接起来。当调节器出故障时,有些驾驶员将发电机电枢与磁场接线柱用导线短接起来,使其隔离调节器的调压部分,直通截流器向电流表供电。这样做,因发电机随转速提高电压也大大提高,过电压会使用电设备烧毁。 13.电喇叭持续通电时间过长。电喇叭连续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一次鸣叫不应超过3秒,以免由于电流过大而烧毁触点和激磁线圈,同时,也应防止蓄电池过多放电。 14.使用仪表灯不会与后灯同时接通。因东方红-75型拖拉机仪表灯与后大灯并联,使用时必须将其与后灯同时接通。有些驾驶员在后大灯断路时,单独接通仪表灯,结果因该灯功率很小,发电机该相电压便上升很多,造成仪表灯被烧毁。 15.不用照明灯时,不摘掉发电机皮带。装用永磁交流发电机的东方红系列履带式拖拉机及其它小型拖拉机,白天作业不需照明灯时,应在发动机熄火后卸下发电机传动带,使之停止运转。这样可避免发电机轴承无意义磨损,并减小发动机功率消耗。 二、电器设备接地装置运行 1.接地装置的技术要求 1.1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 ①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的接地体应水平敷设。其接地体采用长度为2.5m、直径不小于12mm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角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钢管,并用截面不小于25mm×4mm的扁钢相连为闭合环形,外缘各角要做成弧形。 ②接地体应埋设在变(配)所墙外,距离不小于3m,接地网的埋设深度应超过当地冻土层厚度,最小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6m。 ③变(配)电所的主变压器,其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要分别与人工接地网连接。 ④避雷针(线)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 1.2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 ①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机械设备、金属管道和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均应接地,并在管道接头处敷设跨接线。 ②在1kv以下中性点接地线路中,当线路过电流保护为熔断器时,其保护装置的动作安全系数不小于4,为断路器时,动作安全系数不小于2。 ③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点不得少于2个,并在建筑物两端分别与接地体相连。 ④为防止测量接地电阻时产生火花引起事故,需要测量时应在无爆炸危险的地方进行,或将测量用的端钮引至易燃易爆场所以外地方进行。 1.3直流设备的接地 由于直流电流的作用,对金属腐蚀严重,使接触电阻增大,因此在直流线路上装设接地装置时,必须认真考虑以下措施。 ①对直流设备的接地,不能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pe线或重复接地的接地体和接地线,且不能与自然接地体相连。 ②直流系统的人工接地体,其厚度不应小于5mm,并要定期检查侵蚀情况。 1.4手持式、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 手持式、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软铜线,其截面不小于1.5mm2,以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接地线与电气设备或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螺栓或专用的夹具,以保证其接触良好,并符合短路电流作用下动、热稳定要求 2接地装置运行 接地装置运行中,接地线和接地体会因外力破坏或腐蚀而损伤或断裂,接地电阻也会随土壤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对接地装置定期进行检查和试验。 2.1检查周期 论文网在线 ①变(配)电所的接地装置一般每年检查一次; ②根据车间或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对接地线的运行情况一般每年检查1次~2次; ③各种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每年在雷雨季前检查一次。 ④对有腐蚀性土壤的接地装置,应根据运行情况一般每3年~5年对地面下接地体检查一次; ⑤手持式、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检查; 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一般1年~3年测量一次。 2.2检查项目 ①检查接地装置的各连接点的接触是否良好,有无损伤、折断和腐蚀现象。 ②对含有重酸、碱、盐等化学成分的土壤地带(一般可能为化工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及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应检查地面下500mm以上部位的接地体的腐蚀程度。 ③在土壤电阻率最大时(一般为雨季前)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④电气设备检修后,应检查接地线连接情况,是否牢固可靠。 ⑤检查电气设备与接地线连接、接地线与接地网连接、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是否完好。 三、维护人员要求 1认真观察 通过眼睛的观察可以发现的异常现象有:破裂、断线;变形(膨胀、收缩、弯曲);松动;漏油、漏水、漏气;污秽;腐蚀;磨损;变色(烧焦、硅胶变色、油变黑);冒烟(产生火花);有杂质异物;不正常的动作等等。 2耳听鼻闻 设备由于交流电的作用而产生振动并发出特有的声音,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果仔细倾听这些声音,并熟练掌握声音变化的特点,就可以通过它的高低节奏,音色的变化,音量的强弱,是否伴有杂音等,来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因过热而产生的特有的焦糊气味,大多数的人都能嗅到,并能准确地辨别。值班人员在进入配电室检查电气设备时,如果闻到了设备过热或绝缘材料烧焦而产生的气味时,就应着手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冒烟变色的地方,听一听有没有放电闪络的声音,直到找出原因为止。闻气味也是对电气设备某些异常和缺陷比较灵敏的一种判别方法。 3用手触摸 运行人员可用手触摸被检查的设备,来判断设备的缺陷和异常。应该强调的是,用手触试带电的高压设备是绝对禁止的。通过手摸,可以感觉出设备温度的变化和振动,如变压器的温度变化,局部发热;继电器的发热、振动等,都可以用触摸法检查出来。 4了解运行状况 论文网在线 设备检修人员向运行人员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发生故障时的天气变化,负荷的人小,以往发生类似故障的记录及解决的办法等。通过这些“问”,可以较快地掌握设备运行的最基本的情况,便于检修人员快速完整地处理事故,避免事故查找工作进人误区而延长停电时间,扩大事故范围。 电气设备论文: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以及电气设备的检测与检修 众所周知,电能是当前社会中极其优秀的一种二次能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类对电能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大型电站的加速开发和建设迫在眉睫。电力系统其供电是否可靠将直接与国计民生有关,怎样合理地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是电力部门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课题,安全运行高压设备是整个系统得以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而大容量,长距离以及超高压是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电力系统的过电压防护以及电气设备的检测与检修也将成为我们要经常面对的问题。 1 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的必要性 变电站作为枢纽点,它是多条输电线路的交汇点,它同时也是电力系统的枢纽点。变电站的雷电事故通常会使得大面积范围停电的现象出现,因此在进行变电工程设计之前,过电压和保护问题必须被认真研究,造成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主要原因有雷电过电压,还有操作过电压和电力系统故障等。 造成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主要原因当中,雷害事故几乎占据50%以上,因此对雷电的研究和防护意义重大。从电力工程方面来讲,有两个方面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其中一点是雷电放电过程导致电力系统出现极高的雷电的过电压,这一点是造成停电事故以及电力系统的绝缘故障的常见的原因,第二点是是雷电造成的极大的电流,会导致炸毁被击物体,导致被击物体燃烧,导体熔断,甚至会通过电动力导致机械损坏。 2 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的方法 在现代的电力系统中,经常被采用防雷保护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避雷针,保护间隙,避雷线以及各种避雷器等其它许多防雷保护装置。 输电线路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防雷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是尽量避免雷直击导线,第二点是尽量避免雷击塔顶,第三点是尽量避免雷击闪络与工频电弧间的相互转化,第四点是尽量避免线路的中断供电。 首先,为了有效完成直击雷防护的相关工作,把绝大多数雷电流引入到地中得以释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次直击雷防护措施假如安排妥当,雷击的50%~60%的能量将被释放到大地。其次,考虑到雷电波引发的电力设备的过电压,电涌沿着电源,线路,地网以及接地这条路径入侵。同时电力线以及地线是雷击通道,雷电过电压侵入防护要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入手。 3 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 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系统的投入以及使用要以不改变和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为前提;二是系统要能够自动地而且连续地监测,并且自动连续地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存储的工作;三是自检以及报警功能应该是系统必备的功能;四是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适当的检测灵敏度是系统所必备的;五是监测结果应是可靠的,并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以及准确度;六是在线标定自身的监测灵敏度应是系统必备的功能;最后一点,故障诊断的功能也是系统所必备的。 以高压断路器为例,高压断路器作为电力系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控制电网以及保护电网的作用,所以保障断路器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运行尤其重要。机械方面的问题是高压断路器大多数故障的来源,研究机械故障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高压断路器中存在机械振动信号,而且它是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其中有大量的设备状态信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从振动信号入手,从而实现监测高压断路器的机械状态同时对其进行诊断已经成为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方式。 4 电气设备的检修 电气设备是电力系统的基本元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高压电气设备的构成主要包括两大类的材料,金属材料为第一大类;绝缘材料则为另一类,绝缘纸、绝缘油以及层压板等都属于绝缘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损坏的现象更容易在绝缘材料身上出现,很容易发生老化变质的现象而使机电强度显著降低。因而绝缘材料机电性能的好坏往往成为决定整个电气设备寿命的关键所在。 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多数故障是绝缘性故障。对于国外来说,美国某地区4.8kv配电系统对1980年-1989年间失效电容器的统计分析指出,其中92%是因绝缘劣化引起失效;日本日新公司对故障变压器统计结果是绝缘故障占45%。引起绝缘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电应力;二是机械力;三是热;四是电场。 目前的维修机制是事故后维修到定期维修再到状态维修,事故后维修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采用,定期维修主要是20世纪60、70年代沿用至今。主要方法为:预防性试验一般在每年春查时进行,参考《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标准,把预试结果与其进行对比,假如出现超标,维修以及停电计划则应该立刻被安排。 我国现行绝缘预防性试验项目的主要内容有:测量绝缘电阻或直流泄漏电流判断是否总体受潮或严重损坏;交流下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d,测到的是真正反映交流下介质损耗大小的特征参数,与绝缘的几何尺寸无关;通过对绝缘油进行物化分析和气相色谱分析判断油浸电力设备的绝缘状况;局部放电试验可以反映电气设备突发性故障及绝缘状况;破坏性试验项目,如交流耐压试验可能引起残余破坏,仅仅在大修后等情况下才进行。 5 结语 本文从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的必要性、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的方法、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电气设备的检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的重要性,同时对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的方法、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电气设备的检修给与了一定的概述。 电气设备论文:减小电气设备接触电阻的意义和方法 1、概述 电力网是由若干个电气设备组合构成的,这就产生了电气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问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电气设备相互接触处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由气体薄膜、氧化物、硫化物或触头材料与周围介质反应后的生成物等构成的薄膜状物质,这些物质本身亦属于导体,但其导电性能较差。如果不有效地去除这些物质的影响,势必在设备连接处存在接触电阻,如果此接触电阻超出一定的数值,就会严重降低设备的载流能力,同时还会在电气设备连接处产生不允许的热效应,直至产生障碍及事故。有效地降低电力设备连接处的接触电阻,使之在可控、在控状态下运行,是电力生产部门的常设性工作之一。现将电气设备接触电阻的存在机制及降低接触电阻的方法简介如下,请同行斧正。 2、电气设备接触电阻的存在机制 由于运行条件的限制,电气设备经常暴露于空气中,氧化及大气污染所产生的电化效应是使设备接触电阻增大的关键因素。电气设备的连接一般采用铜、铝等金属材料,其氧化物比它本身的电阻大几百倍,实验表明,在40*40mm的纯铝接触面上,如果存在50埃厚的氧化铝薄膜,在保持足够大的接触压力,其薄膜已处于临界变形状态,其接触电阻达到数千个微欧级; 在绝缘油中运行的电气设备触头,受绝缘油老化及其他形式的影响,在触头表面会出现由物理、化学等诸多因素产生的污染薄膜,这种薄膜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地使别的接触点丧失载流能力,接触电阻开始缓慢地增加,一旦接触点减少到某一临界值,其温升就会超过设备的允许值,进一步引起接触面的氧化,从而使接触电阻急剧上升,造成恶性循环; 受大气污染的影响,我国不同程度地受到酸雨的危害,研究及资料显示,酸雨与铜接触后,会生成氧化铜、氧化亚铜、硫化铜、硫化亚铜、硫酸铜等化学物质,它不但使接触处的接触电阻增大,同时还会进一步腐蚀接触面,产生连锁反应。现分别对接触面通过长期工作的负荷电流及短路电流时,接触电阻对接触面的影响情况简介如下: 2.1 通过长期工作负荷电流的情况 由于存在媒质的散热因素,在一面散热一面吸热的情况下,其温度上升曲线如图1所示: 起初因温差小,散热少,从而造成温度上升较快; 随着温差的进一步增大,散热增多,吸热相对减少,因而温度上升较缓,当温差增大到单位时间内的发热等于单位时间的散热,达到热平衡状态时,温度达到一稳定值qf。经验及资料显示,接触点的温升可以近似用下式估算: 2.2 通过短路电流时的情况 由于短路电流的时间很短(其时间为继电保护动作时间加上断路器动作时间,一般为0.7秒左右),导体所发热量来不及向周围介质散发,其热量全部集中于接触点上,造成接触点的温度呈几何级数急剧上升,如图2所示,如果此值大于设备接触处材料的短时发热温度,接触点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坏过程。以铝——铝对接为例,当设备连接处产生200℃以上的高温时,将发生溶焊等事故。 3、解决措施 3.1 防止氧化膜的产生,采用在铜触头镀银或锡等抗氧化性较强的金属,以降低接触电阻。铝导线的连接,优先采用爆炸压接等先进手段,杜绝氧化层的再产生。 3.2 及时清除接触处的氧化层,避免氧化层的再产生。由于铝在常温下的氧化时间极短,所以在进行铝制导线的连接时,在清除其氧化层后,迅速在表面涂抹中性凡士林,以隔绝氧气,防止氧化层的再产生。 3.3 在选择开关类等设备时,尽量采用使动静触头的接触面产生相对运动的设备,以便于在触头运动时,产生剪切或滑动运行,使氧化膜破裂。 3.4 采用足够大的接触压力,使氧化膜处于临界变形状态,在氧化膜上产生裂缝和隧道效应,但必须适度,否则容易产生永久变形。 3.5 尽量创造条件,使酸雨等物质不能直接接触接触面,如采用在设备接触表面覆盖热缩材料,涂抹中性凡士林等憎水性能较强的物质,使之不能直接接触,从而避免酸雨的侵蚀。 3.6 采用物理监控手段,及时对接触处的温升作出判断。如采用热标志元件、示温涂料等,来判断接触处的温升情况。但存在着譬如不了解与周围温度的差别,不能与所通电流相比较,长期使用会变色脱落,不易发现初期小的过热,较小的温差,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等缺点,为弥补热标志元件的不足,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带电测温、远红外成像测温等在线监控手段,以及时发现设备接触处温升的微小变化。 4、 结束语 及时了解电气设备接触处的接触电阻,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在可控、在控、可允许范围内运行,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电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常设工作。 电气设备论文:运行中电气设备红外线测温的正确判定 摘 要:红外线测温诊断技术是当前电气设备在线检测技术中的一种,并已得到电力检修部门的广泛应用。通过介绍红外线诊断测温的几种方法,提出如何对红外线诊断测温的缺陷作出正确的判定,从而对当前国网公司状态检修工作的常态开展及优质服务的深化推进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气设备;红外线测温;判定 近年来,随着国民 经济 的飞速 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量急剧升高、人们生活对电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面积停电已经成为 现代 社会的灾难;再加上电力设备的不断改进,电力行业优质服务的不断深化,“营销围着市场转,生产围着营销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当前国网公司的设备检修策略正从传统的计划性检修向设备状态性检修转变,这就对供电稳定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求我们的电气设备检修采用更多的在线检测方法并对设备状态有更准确的判断,从而制订停电计划,而不必按照试验周期安排没有问题的设备停电。红外线测温诊断技术就是当前电气设备在线检测技术中的一种,并得到电力检修部门的广泛应用。然而红外线测温技术虽然应用了好几年,可检修试验人员往往只是单纯地对设备绝对温度加以判断,从而判定设备状态,制订检修计划。这在计划经济及计划检修时代问题还不突出,也不甚引人注意,可却远远达不到状态检修与优质服务的要求。因此如何正确判定红外线测温结果,已越来越引起电力生产人员的注意。 红外线测温诊断方法主要有表面温度判断法、相对温差判断法、同类比较法、热谱图分析法、档案分析法五种。其中表面温度判断法就是当前生产试验人员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就是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对照有关规定,凡温度(或温升)超过标准者可根据设备温度超标的程度、设备的重要性及设备承受机械应力的大小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而大多生产人员往往即简化地根据设备是否发热及发热的绝对温度来主观臆断设备是否处于缺陷及缺陷程度,因此此种方法的主观决定性太强,判据缺乏可靠性,往往引起误判。笔者个人认为相对温差判断法及同类比较法在现场判定更具有客观性及正确性。 相对温差法,顾名思义即是根据相对温差判定的方法。相对温差即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温升——用同一检测仪器相继测得的被测物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参照体表面温度之差。 温差——用同一检测仪器相继测得的不同被测物或同一被测物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 环境温度参照体——用来采集环境温度的物体叫环境温度参照体。它可能不具有当时的真实环境温度,但它具有与被测物相似的物理属性,并与被测物处在相似的环境之中。如:对于lcwb6-110油浸式电流互感器而言,若测得顶部金属连片发热,那么环境温度参照体则能选择类似金属连片或材料相同的金属部件,而不能选择瓷群或其他材质的金属等。 对电流致热型设备,若发现设备的导流部分热态异常,进行准确测温后按公式⑴算出相对温差值,按上表的规定判断设备缺陷的性质。当发热点的温升值小于10k时,不宜按上述的规定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对于负荷率小、温升小但相对温差大的设备,如果有条件改变负荷率,可增大负荷电流后进行复测,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当无法进行此类复测时,可暂定为一般缺陷,并注意监视。 同类比较法即是在同型号同厂家的设备之间比较。同类比较法可分为电流致热型设备及电压致热型设备比较。在同一电气回路中,当三相电流对称和三相(或两相)设备相同时,比较三相(或两相)电流致热型(如电流互感器)设备对应部位的温升值,可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若三相设备同时出现异常,可与同回路的同类设备比较。当三相负荷电流不对称时,应考虑负荷电流的影响。对于型号规格相同的电压致热型设备(如避雷器),可根据其对应点温升值的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电压致热型设备的缺陷宜用允许温升或同类允许温差的判断依据确定。一般情况下,当同类温差超过允许温升值的30%时,应定为重大缺陷。当三相电压不对称时应考虑工作电压的影响。 热谱图分析法是根据同类设备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下的热谱图的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档案分析法则是分析同一设备在不同时期的检测数据(例如温升、相对温差和热谱图),找出设备致热参数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在作业现场实际操作中,首先要保证设备温度测试的准确性,才能进行数据的后续判断,而作到准确测温则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选择不同的环境温度参照体; 2.测量设备发热点、正常相的对应点及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值时,应使用同一仪器相继测量; 3.正确选择被测物体的发射率; 4.作同类比较时,要注意保持仪器与各对应测点的距离一致,方位一致; 5.正确键入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 6.应从不同方位进行检测,求出最热点的温度值; 7.记录异常设备的实际负荷电流和发热相、正常相及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值。 得到设备准确温度值以后,若设备温度异常,则应在表面温度判断法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相对温差判断法及同类比较法进行初步判定,现场得出初步结论,若有条件,能结合热普图分析法及档案分析法,多方比较,现场得出最后结论。上表中列出了缺陷的三种性质:一般缺陷,是指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度检修计划中消除;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较重大,但设备仍可在短期内继续安全运行的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紧急缺陷,是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我们对缺陷作出结论时需谨慎,结论的误判可能会导致设备的不必要停电,影响供电可靠性或导致设备的漏检,从而引发人员责任设备事故甚至电网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 事例一:对110kv杨桥变电站的一次例行测温中测得5022隔离开关靠母线两相连接线夹发热,a相57k,b相160k,而靠断路器侧对应位置t2为37k,所取环境温度体t0为30.5k(注:这里k指测得的实际温度,测试前设定与摄氏度对等),则经过 计算 相对温差值为a:75.47%,b:95%,对照表1,b相已处与紧急缺陷范围,应马上处理,可是5022隔离开关系110kvii母侧隔离开关,检修牵涉到110kvii母及502断路器停电转检修,由旁母带502线路,即属于大型操作又影响调度运行方式,很难得到批复,马上处理。这时现场人员经过调查,发现由于某变电站检修,给某一重要客户供电负荷全部转由杨桥变502提供,导致502负荷激增。考虑到这一点,两天后负荷正常时对发热点进行复测,测得数据原发热点a相41.8k,b相54k,t2为39k,所取环境温度体t0为33.7k。经过计算相对温差值为a:34.56%,b:73.89%,,a相已属于正常范围,b相已是一般性缺陷,并不需要马上处理,只需保持监视复测即可。 事例二:110kv火马冲变增加用户,35kv鑫达硅业线414线路需增加负荷,增加负荷前对414间隔进行例行测温时发现4143隔离开关靠断路器侧b相线夹出口约30cm处导线温度t1为23.8k,正常相t2为20.3k,所取环境温度体t0为20.1k。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测试人员的注意,可后来经过计算发现相对温差高达94.59%,这引起作业人员的高度重视。考虑到当时414线路所带负荷很小,经与调度人员申请适当增加负荷进行复测后,明显发现此处导线温度急剧升高并能在成像热谱图上发现明显的灼热亮点。后经过停电检修发现,此处导线内部有断裂痕迹,经更换导线后,温度正常。 结论:我们对红外线诊断测温所反映的设备异常,需经过反复论证,将表面温度判断法、相对温差判断法、同类比较法、热谱图分析法、档案分析法等方法多方结合比较方能最后作出结论,这才符合我们状态检修工作的常态开展及优质服务的深化推进的要求,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检修目的,从而以有限的人力物力保障逐渐增加的设备检修效果,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作,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打造出真正的“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一强三优”电网 企业 。 电气设备论文:电气设备的接地与保护 [论文关键词]接地 防雷 防静电 屏蔽 接地电阻 保护 [论文摘要]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与大地(土壤)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接地是确保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安全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电气设备接地通过接地装置实现。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体称为接地体;连接电气设备与接地体之间的导线(或导体)称为接地线。 一、接地的类型 (一)工作接地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的运行要求,而将电力系统的某一点进行接地。如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各种电路的工作地等。 (二)保护接地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其金属外壳对地电压必须限制在安全电压内,避免造成人身电击事故,将电气设备的外露可被人接触的部分接地。如:电动机、变压器、照明器具外壳;民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如洗衣机、电冰箱等;变配电所各种电气设备的底座或支架等;架空线路的金属杆或钢筋混凝土杆塔的钢筋以及杆塔上的架空地线及装在塔上的设备的外壳及支架等。 (三)防雷接地 为了防止雷电过电压对人身或设备产生危害,而设置的过电压保护设备的接地。如避雷针、避雷器等。 (四)防静电接地 为了消除静电对人身和设备产生危害而进行的接地,如将某些液体或气体的金属输送管道或车辆的接地和计算机机房接地等。 (五)屏蔽接地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因受电磁干扰,而影响其工作或对其它设备造成电磁干扰的设备接地。如各种高频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等。 所有电气设备必须根据国标gb14050《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保护接地。保护接地除用以实现规定的工作接地或保护接地的要求外,不应作其它用途。有特殊要求的接地,如弱电系统、计算机系统及中压系统,为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时,应按有关专项规定执行。 二、高山发射台站的接地问题 (一)在广播电视行业接地的主要理由 1.安全接地:使用交流电的设备必须通过黄绿色安全地线接地,否则当设备内的电源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变小时,会导致电击伤害。 2.雷电接地:设施的雷电保护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由避雷针、下导体和与接地系统相连的接头组成。该接地系统通常与用做电源参考地及黄绿色安全地线的接地是共用的。 3.电磁兼容接地:出于电磁兼容设计而要求的接地,包括: 屏蔽接地:为了防止电路之间由于寄生电容存在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辐射电场或对外界电场敏感,必须进行必要的隔离和屏蔽,这些隔离和屏蔽的金属必须接地。 滤波器接地:滤波器中一般都包含信号线或电源线到地的旁路电容,当滤波器不接地时,这些电容就处于悬浮状态,起不到旁路的作用。 噪声和干扰抑制:对内部噪声和外部干扰的控制需要设备或系统上的许多点与地相连,从而为干扰信号提供“最低阻抗”通道。 电路参考:电路之间信号要正确传输,必须有一个公共电位参考点,这个公共电位参考点就是地。因此所有互相连接的电路必须接地。 (二)按接地的作用分类 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过压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信号地等多种。下面结合广电技术实际作一阐述。 1.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绝缘损坏造成设备带电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置的保护装置,它有接地与接零两种方式。按电力规定,凡采用三相四线供电的系统,由于中性线接地,所以应采用接零方式,而把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导体接至零线上,而不允许将设备外壳直接接地。这在广电系统的配电房中的开关设备,中央空调机、发射机等电源开关设备和大耗电设备中尤为常见。在规划设计时,应从地网中引出接地母线至各设备上,再将机器外壳用导体连至接地母线上。值得指出的是:接地线应接在设备的接地专用端子上,另一端最好使用焊接。 2.屏蔽地。为防止电磁感应而对视、音频线的屏蔽金属外皮、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屏蔽罩、建筑物的金属屏蔽网(如测灵敏度、选择性等指标的屏蔽室)进行接地的一种防护措施。在所有接地中,屏蔽地最复杂,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因为屏蔽本身既可防外界干扰,又可能通过它对外界构成干扰,而在设备内各元器件之间也须防电磁干扰,如大家熟知的中周外壳、电子管屏蔽罩就是例子。屏蔽不良、接地不当会引起干扰,这些干扰主要有: 交流干扰:这主要由交流电源引起。高频干扰:这类干扰来自各类无线发射台的变频或超变频信号,它们窜入电子设备后在机内得到非正常解调而形成声频干扰。屏蔽及其正确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方法。可将设备外壳与pe线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要求屏蔽管路两端与pe线可靠连接;室内屏蔽也应多点与pe线可靠连接。 3.信号地。各种电子电路,都有一个基准电位点,这个基准电位点就是信号地。它的作用是保证电路有一个统一的基准电位,不至于浮动而引起信号误差。信号地的连接是:同一设备的信号输入端地与信号输出端地不能联在一起,而应分开;前级(设备)的输出地只有与后级(设备)的输入地相连。否则,信号可能通过地线形成反馈,引起信号的浮动。这在设备的测试中,信号地的连接尤其要引起注意。不然就会造成测试结果的不准确。 三、结束语 接地从字面来看是十分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经历过电磁干扰和雷电挫折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最难掌握的技术。实际上在电磁兼容设计中,接地是最难的技术。面对一个系统,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出一个绝对正确的接地方案,多少会遗留一些问题。防雷与接地是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防雷措施而无接地,无法迅速泄流放电,反之,设备将直接遭受强大电流的冲击,无论哪种情况系统都将受到破坏甚至瘫痪。只要通过合理配置,使之融为一体,就能有效确保系统的稳定工作,从而发挥出系统防护工作的最佳效果。 电气设备论文:电气设备维修制度探析 摘 要:电气设备,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时间周期为基础的定期维修制度,然而近10年来,这种单纯的以时间为基础的定期维修制度已被人们所质疑,人们不断采用新技术探索改革维修制度,逐渐向以状态为基础的维修方式过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详细探讨了电气设备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制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电气设备;定期维修;状态维修 1 电气设备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首先是设备的先天条件不一样,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的技术状况不一样;同样是国产设备,不同厂商因技术与管理水平不一样,使其产品质量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厂商,因技术、管理上的进步,不同时期、不同批次的产品,其质量也会不一样。因此应当承认设备投运的初始状态是千差万别的。 其次,设备的使用环境不一样,不同的环境将对设备运行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环境主要有两种:一是设备所处的外部自然环境不一样,尤其是供电设备,大部分暴露在室外自然环境中,因温度、湿度、污染、紫外线、日照等有较大差异,对设备的影响有较大不同;二是设备在电力系统的位置不同,所承受系统运行电压、短路电流和热稳定时间等不尽相同,尤其是故障时系统短路容量差异较大。 此外,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使得设备的技术水平、技术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电力设备制造引进不少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设备的改型换代较快,整体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电力系统的装备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 2 定期维修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气设备的初始状况和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有很大差异,即现场设备的“健康”状况好坏相差甚大,而定期维修制度几乎无视这些状况的差异,而采用统一的、一刀切的定期维修方式,其最主要的表现在维修结果上,要么维修过剩,要么维修不足。工程的实际情况大多是出现维修过剩,经常出现“小病大治”、“无病亦治”的盲目维修的现象,这种维修过剩的结果,必将出现如下维修的弊端: (1)一些状态良好的设备,因盲目维修而出现故障或潜在故障,维修达不到恢复设备原有的可靠性的作用,而是增加了设备的故障隐患和故障率。 (2)降低了设备的可用性,许多维修迫使设备停机。中断对用户的不间断供电,这是增加停机维修的次数的必然结果。而提高供电可靠性是供电企业非常重要的基本考核指标。目前,定期维修是电气设备停运的主要原因,往往占全部停运时间的60%以上。 (3)增大设备运行管理成本,使企业在市场和发展竞争中不堪重负。电气设备的大修费用是企业管理中主要的支出费用,该费用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中所占比例不小,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必须对企业设备现行所执行的定期维修制度进行改革,以经济效益的观点和要求来指导维修策略的分析选择。 3 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策略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状态维修的定义及含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电气设备状态维修在我国已酝酿了十余年,但至今仍主要停留在学术讨论范围中,即便有部分单位进行了尝试,但因为理论上和技术上暂时还有一些问题,这些尝试并没有形成令人信服的依据,还不能向全国的电力系统推广。具体而言,现有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策略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没有突出状态维修中各项技术的特殊要求。以状态监测技术为例,在尚不能实现或不必要对所有状态参数进行实时(准实时)监测的情况下,状态监测间隔期的选取对状态维修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间隔期太短会导致资源浪费,增加维修成本;间隔期太长,会出现漏检,进一步导致预防性维修的失败。因此,必须合理地确定状态监测的间隔期。而目前对于状态维修中的状态监测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状态监测特征量的选取上,没有对间隔期的确定引起足够的重视。 (2)没有理清状态维修与在线监测、状态维修与故障诊断的关系。一些研究把状态维修简单化或绝对化,前者错误地认为状态维修就是为了延长设备预试和检测周期;后者片面地将状态维修理解为必须以状态在线监测为基础才能实施的维修策略,提高了进行状态维修的门槛,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更为突出的,许多研究没有划清状态维修与故障诊断之间的界线,将故障诊断纳入到状态维修的过程之中,以故障诊断替代状态评估,试图“一步到位”地确定设备故障发生的具体部位、时间、后果等等,大大增加了状态维修的实施难度。 (3)针对电气设备的状态预测技术研究尚不成熟。预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目前的研究集中于电力负荷的短期和中长期预测,对设备状态的预测仅在机械领域得到较多的研究和应用。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参数值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有很强的随机性, 设备在未来某一时刻的参数值常与过去的参数值、当前的运行状况、预测期的气象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电气设备的状态预测和机械设备的状态预测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 (4)采用基于常权加权的综合评判方法评估电气设备的状态存在固有缺陷。目前主要采用分层加权的方法评估设备状态,首先通过专家评分或经验公式对设备的各个指标或各个部件进行打分,然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权重逐层加权,得出最终评估结果。但是,当影响设备状态的个别关键因素严重劣化时,经过常权加权的判断可能会得出设备可以继续运行的结果。对于这样的问题,单纯依靠增大其权重是不能解决的。 4 状态维修完全替代定期维修的可能性 电气设备的大小、结构、用材、功能各不相同,出现缺陷的原因和规律也不相同。另外在工作时所受的电、热、机械、环境各不相同,呈现的损耗规律不会相同。如密封橡胶垫呈现自然老化的规律,而变压器的绝缘缺陷形成有时间因素也有其他因素。 其次,各个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同,每个设备中部件对设备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能否或有没有必要对所有设备进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状态维修呢?即能否用状态维修完全替代定期维修呢?事实上,对所有设备及其部件进行状态监测和状态诊断在技术上有困难,而且对所有设备及其部件进行状态监测在费用上难以承受。所以,未来的状态维修不可能完全代替定期维修,而是状态维修和定期维修共同存在的局面。 电气设备论文:电气设备管理论文 1电气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电气设备本身质量不达标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由于电气设备本身的质量并不符合相关规范。在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在采购电气设备时,出于降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通常选择购买一些价格低廉的电气设备,这就使得其本身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使用这些不达标的电气设备进行生产活动,无异于是为生产安全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2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 针对电气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维修,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违章操作普遍存在。有很多工作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安全规范,但是为了图方便等原因,往往抱有“我一直是这么做,从没出过什么事故”的侥幸心理进行施工,这也就使得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和违章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报端。其次,在前文中已经提到,电气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换代,但是很多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并未接受全面系统的培训,而且在工作过程中对于电气设备的发展不甚了解,其在原有电气设备上的规范操作也可能并不适用于革新后的设备,这些诸多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1.3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前文中已经提到,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缺乏系统的、完善的电气设备管理制度,很多公司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减少支出,为违规购买价格低廉但质量不达标的电气设备。这种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确实减少了企业支出,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一旦这些不合格的电气设备自身出现故障,会引起各类安全事故,让企业承担更大的损失。企业管理制度的缺陷同样体现在对从事与电气设备有关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很多企业的领导层忽视了对这类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制定的针对电气设备维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时也很不完备,制度的不完善就会导致责任的不明确。同样,有些企业虽制定了相关规范,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监管力度,这也是导致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够的原因之一。 2提高电气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 2.1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 从事电气设备维护、检修等工作的人员是与电气设备接触最多的人,也是电气设备管理的直接负责人。提高这类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电气设备故障所引发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避免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首先,电气设备管理从业人员应该及时关注电气设备的发展动向,对电气设备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应当注意从多种渠道了解和学习新型电气设备的操作方法,在不断地学习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此外,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在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检修等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现有的操作规范,杜绝违章操作,对同事的违章操作行为要立即制止,讲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扼杀在源头。 2.2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即使是质量达标的电气设备,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不可避免的因素而出现各种问题和故障,如果不即使加以处理,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和损失。为了保障电气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正常运行,企业要制定相关制度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针对各类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其相对应的检修周期,对各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分析设备出现故障的规律和周期性。还要加强对设备的不定期检查和维护,要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或更换。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无论是企业的领导层还是电气设备管理人员都应该充分重视对设备的检修工作,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3企业应建立健全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前文中已经指出,电气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很多问题的源头都在于企业的管理层对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安全生产是一个企业能实现长久发展的基础,而完善的规章制度则是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为提高电气设备管理水平,首先要求企业相关负责人在采购电气设备时,要杜绝只注重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现象的发生。对电气设备的投入应以保证其质量合乎标准为前提,拒绝让质劣价廉的不合格电气设备进入企业。其次,要注重对从事电气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让员工对电气设备管理领域的相关动态有全面而充分的了解。同时要制定严格的电气设备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员工要给予严肃的批评和处理。要从制度层面引起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对这一工作的充分重视。 3结语 电气设备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安全平稳运行的保障,但是客观来讲,很多企业的电气设备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需要多方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企业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完善企业自身的电气设备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能够正常进行。要制定严格的电气设备定期检修制度,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的潜在隐患,及时处理,将事故的发生扼杀在源头。电气设备管理人员也要注重对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要求,杜绝违章操作。避免因自身素质不过硬或者违规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为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作者:邓钊斌 单位: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论文:螺纹磨床电气设备管理论文 一、电气技术革新方案 鉴于设备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采用了FX2N可编程控制器(PC)和FR—E540变频器对它进行了电气技术革新。FX2N和FR—E540均由日本三菱公司生产,产品质量可靠,性价比高。其中FX2N为一种超小型的PC,超高速程式处理(0.08us/基本指令),大容量存储器,内付8K步RAM(最大可达16K),可在RUN过程中修改程序,丰富的I/O点,同时具有超强的网络及数据通信功能,可连接到CC—Link、ProifbusDP和DeviceNet。通过对PLC的编程,可省去设备电气控制用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使电路中的机械触点,变成了“无触点开关”,而且可实现软件、硬件上的双重保护,极大提高了设备电气系统的可靠性,这也成为当今电气控制的主流。FR—E540是一种小型、高性能的变频器,它采用磁通矢量控制,PID调节,柔性PWM控制,输出频率范围0.5—400Hz。尽管直流调速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但由于所用直流电动机有碳刷和换向器,易磨损,需经常维护。另外,换向器工作时会产生火花,使直流电动机最高转速受到限制,也使应用环境受到限制。而且直流电动机结构复杂,制造困难,所用铜铁材料消耗大,成本高;而变频调速使用普通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则没有这些缺点,所以近20年来各国都在大力从事变频调速的开发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使用普通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要避免长期低速运行,否则电机易发热损坏,需要长期低速运转的场合应该选用三相变频电机。 二、电气系统革新 1、主电路 这部分的革新比较简单,采用直接移置法,包括砂轮电机、冷却电机、主轴润滑泵、机床润滑泵,以及顶尖模具电机和吸尘器电机,它们几乎延用原电路,采用接触器控制,具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废除工作台直流调速部分,革新成变频器控制电路(如图1)。在图1中调整电位器R,即可改变变频器的输出频率f,而电机转速n=60f/P,所以改变f便能很方便地改变电机转速,这正是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为了满足调速系统的低速性能,电路选用的是三相变频电机,其工作频率2—120Hz,相的同步转速为40—2400r/min,因电机转差率的存在,实际转速会略低于这个值。另外根据设备所需功能,设置了电机正转、反转铲磨和快速输入,这些动作都由PC进行控制。同时,当变频器发生过压、欠压、过流和 热,以及短路等故障时还有报警信号输出 2.控制电路 这部分的革新是关键,革新前要认真分原设备控制电路,了解设备动作情况,理清备控制流程。其基本革新方法和步骤为: (1)PC输入、输出点的确定: 根据设备所的控制元件、检测元件,如按钮、行程开关换开关、报警信号、接触器、电磁阀、信号灯 和PC送给变频器的各种控制指令,合理确定C的输入、输出点。 (2)PC程序编制: 程序编制是革新的重中之重,程序的优劣直接影响革新的效果。PC的编程有多种方法,就设备电气革新而言,常用直接翻译法和逻辑化减法相结合的原则,即将确定的输人、输出点直接代人原控制电路画梯形图,如遇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等则用PC内部的M××、T××等替代,然后结合PC编程规则,分析梯形图逻辑关系,将非法语句指令和不合理语句指令进行删减,理顺程序指令关系,确保编制的PC程序正确、合理。 (3)PC程序的调试: 程序编制完成后,在PC不接输出状态下,对输人的各种控制,按逻辑动作功能,逐一进行试验,要求PC输出 必须与设备要求的各个动作相吻合,否则应立即进行检查,修改错误语句指令直至全部正确,再接上PC输出进行调试。 三、设备电气技术革新后的特点 设备经过革新后,取消了所有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废除了直流调速系统的电子管放大器和电机扩大机,电气元件大为减少,使设备电气控制柜内显得特别清爽。同时,由于所有的控制均由PC来完成,PC根据输人信号情况,由内部程序决定输出,也就是说输人与输出的转换是由PC内部程序决定的。这样就使设备的硬件连接也变得非常简单,只需将设备所有的开关、按钮等接到PC的输出,将控制各类电机的接触器线圈、电磁图阀线圈等接到PC输出,而不必考虑它们相互间的电气连接情况和逻辑控制关系,因为这些是由PC程序决定的。此外,变频器的正转、反转、快速和铲磨都靠PC进行,极大方便的电气控制。所谓快速和铲磨,实际上是通过变频器参数,定义了两种速度,只要接通变频器相应的输人点,它即以该速 度运行,而不再受调速电位器R的控制,从而满足了各种加工需要。 四、设备电气革新效果及其意义 设备进行电气技术革新后,电气系统工作可靠、稳定,迄今为止几乎没再发生过故障,从而大大减少了设备维护工作,节约了维修费用,使“年迈”的设备又焕发了青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生产上的瓶颈。当前,我单位的设备状况总的来说不是很好,据统计还有近50台六、七十年代,甚至五十年代的设备还在使用。这些设备由于已经严重超期“服役”,大都老化严重,引起故障率高,维修量大,极大制约了我单位的生产发展,而要一下把它们全部淘汰掉,似乎也不太现实。根据我们的维修经验,这些设备尤其是一些进口的设备,其机床几何精度尚未丧失,加工精度也还可以,有的甚至可与新设备媲美,发生故障往往是由于电气控制技术相对落后,电气元件老化所至。所以,通过此次电气技术革新的成功,为我们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锻炼了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可以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电气设备论文:煤矿电气设备管理论文 1煤矿电气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目的 为了确保煤矿电气设备正常运行,首先必须制订相关的设备采购招标规程、设备点巡检规程、设备检修维护规程、设备润滑“五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其次要配备先进的仪器对煤矿电气设备进行及时检测和故障报警,配备能确保安全的事故保护装置和检修保护装置;还有就是制订好事故应急预案,一旦突发情况出现,就能够迅速处理并解决问题。当然,贯穿这些过程始终的因素是“人”,不管设备管理的哪一个环节,人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各不相同,如何打造一支有技术、有素质、有战斗力的管理团队也是管理好电气设备的关键。煤矿电气设备管理的目的首先是保障电气设备正常、可靠运行;第二是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 2煤矿电气设备管理的要点 要管理好煤矿电器设备,主要是得抓住煤矿电气设备管理的关键点,现结合笔者经历分析煤矿电气设备管理的要点。 2.1加强人的管理 设备是开采任务的直接执行者,而人是控制设备完成开采任务的主观执行者,不论设备多么先进,都是需要人规范操作、勤检查、多保养才能保证正常运行的,因此加强人的管理,是提高煤矿电气设备的管理水平的要点之一。人的管理首先是要成立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做到每台设备、每个时段、每个环节都有管理责任人,然后是制订相应的设备管理措施供操作者和维修者作为作业指导,通过培训来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2.2采用先进的检验和控制设备 电气设备故障时事故的发生多半是有先兆的,很少因为突发故障而直接造成事故。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操作和维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解决问题。然而,很多电气设备的问题和故障不是仅仅通过望、闻、摸、听就能够发觉的,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设备作为支撑,先进的设备能让煤矿电气设备的管理上一个台阶。例如,当代的许多大型煤矿都使用的输配电软件系统,它能够进行井下过流保护整定计算,这些类似设备能够对各个节点中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汇报,减小设备故障的反应时间,它们对全线的掌控都可以通过人机界面上形象的画面来提示操作者和管理者,便于他们在第一时间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做出合适的处理办法;又如红外测量仪,可通过电气设备表面的红外辐射功率测量获取温度信息,它是根据电气设备表面红外辐射的大小来计算检测结果,具有非接触、远距离、准确、简便、安全等一系列的优点,这就使一些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像一些不适合人接触的设备,或是一些微小温度变化能够造成设备故障的设备,就能够通过这类设备来进行检测,并取得精确地结果,这是人的感官做不到的。 2.3合理安排计划检修 在设备采购的时候,就应当对机组寿命进行预测,这对计划检修的安排,设备利用率的提高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大型设备或关键设备的计划检修更是举足轻重,如采煤机、变压器、大型电机、锅炉等。当然,计划检修的频率也应当根据现场的工作环境和已使用年限做适当的修改,过多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过少会引起设备故障造成事故。 2.4关键设备管理 关键设备就是指当这台设备出现故障时,将造成全线停产或重大事故的设备。这样的设备需要进行特殊管理。特殊管理包含配备固定的管理人员,完善的设备运行台账,严密的点巡检制度和合理的计划检修等。 2.5善于统计和分析 煤矿电气设备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且每一个煤矿都有着它的特殊性,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因此,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当即时统计设备运行的一些参数,对设备经常出现过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记录,对发生该类故障的频率和原因整理成书面报告便于查看和参考。这些资料能够让操作者清楚的知道,设备运行时应该是怎么样一个状态,最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故障等。 2.6强化安全管理和增加防患措施 最后一个要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强化安全管理,做好防患工作是重中之重。第一,在带电体周围做好醒目标识,禁止人员接触;对金属外壳电器设备要接地良好,能够使用安全电压的必须使用;操作工和维修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好专业劳保用品和使用正确的电工工具,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第二,瓦斯和煤粉突出的巷道,加强电器过温、打火监控,增加日常安全巡查和故障隐患排除工作,制定好火灾应急预案。充分落实国家制定的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对于大型电机或高压开关可采取隔爆外壳进行防爆,即使发生打火和壳内爆炸也不会造成外部瓦斯、煤粉的燃烧。第三,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使用,对煤矿内气体浓度、风速、负压、湿度、温度等数据要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故障,各报警系统应立即反应。第四,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做到防患于未然。 3结语 煤矿电气设备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本文只是结合个人经历对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和要点进行了简单的叙述,希望能够在行业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崔诚 单位: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论文:海洋石油工程电气设备的防漏电技术 1海洋石油工程电气设备安全环境分析 1.1恶劣的自然环境 与陆地环境不同,海洋作业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不仅湿度大,而且海上多风、雾、盐水,所以海洋电气设备要面临盐雾、油雾、霉菌、凝露、腐蚀性气体等的长期侵蚀。长期运行在这种环境下,电气设备很容易受潮、老化、绝缘损坏。 1.2漏电事故影响大 海洋石油工程涉及特种作业,油气开采和生产过程中,海洋钻井平台上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高压高温油蒸汽等,一旦电气系统出现绝缘破坏或漏电导致的事故,不仅可能引燃或引爆这些气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还有可能导致触电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综合上述分析可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海洋石油工程电气设备的防漏电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电力标准对海洋石油工程的配用电和漏电保护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发展海洋石油工程电气设备的防漏电技术任重道远。 2海洋石油工程电气设备的防漏电技术 海洋石油工程电气设备众多,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配电盘、电池组、导航设备、伴热设备、照明设备、变频设备、各类注水泵和电潜泵、压缩机、控制和指示设备、UPS等。对于经常运行在高温、高湿、高压等环境下的设备,加强防漏电尤其重要。我国海洋石油工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在实践中,防漏电保护工作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某些标准不够完善、对标准的理解程度不深等问题,这就导致漏电保护回路设计不够规范,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对海洋石油工程电气设备的防漏电技术展开分析。 2.1加装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是最常用的防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来检测、减小、最后切断漏电电流,同时,漏电保护器还具有过载和保护功能。下面以海洋石油平台中常见的电伴热设备为例进行分析。电伴热设备由于具备节能、效率高、能够加热弯曲管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工程,用来给管道和设备加温。在长期运行中,电伴热设备可能出现电缆护套绝缘受损、伴热电缆受热老化、管道阀门处液体渗漏、保温层被雨水侵蚀等情况,带来漏电隐患,因此需要加装漏电保护器。电伴热回路的漏电保护对控制电弧和电火花要求特别高,侧重于考虑不接地系统中最常见的高阻接地故障。由于高阻接地的故障电流相对较小,而系统中的普通断路器通过检测线路中的工作电流来设定脱扣值,所以很难切除故障,这就会导致拉弧或电火花,遇到输油管道或电缆中的可燃液体,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必须加装漏电保护装置,较快地切除故障,避免出现电弧或电火花。应结合系统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剩余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 2.2加装绝缘监视和告警器 对于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电阻接地的IT供电系统来说,当发生单相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槡3倍,由于中性点不接地,所以系统中没有漏电流泄放回路,因此可以考虑在IT供电的海洋石油工程中不加装漏电保护器,而使用绝缘监视和告警装置,对整体线路进行监测来发现接地故障。仍以电伴热设备的漏电保护为例,在IT供电系统下,可以采用普通的断路器为电伴热设备进行过载和两相短路的保护,辅以绝缘监测装置对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定位和监测,当监测到接地故障时,及时修复故障回路,并通过配电盘公共报警。 2.3加装零序电流互感器 对IT供电系统来说,还可以采用加装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绝缘监测装置相配合的方法来实现漏电保护。这样,一旦系统中发生单相绝缘或接地故障,绝缘监测装置可以及时发出告警信号,而零序电流互感器则弥补了不接地系统中没有漏电流泄放回路的缺点,对回路进行实时漏电流监控。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可分析接地故障的零序电流,查找故障点的具体位置,准确切除故障。 3海洋石油工程电气设备的防漏电措施 除了通过加装漏电保护器、绝缘监测装置、零序电流互感器等专用技术措施来进行漏电保护外,做好防止漏电的预防措施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选择合理的电气设备 选择适应于海洋石油工程的专用设备,例如,在易潮湿区域采用水密插座,在易燃易爆区采用防爆插座,在温度较高的区域选择线芯允许长期工作温度较高的电缆,在有较大失火危险的区域采用耐火电缆;采用在规范要求的环境温度下能够持续工作的电动机,选择合适的过载系数和绝缘等级等。 3.2做好防潮和防漏电措施 做好电气设备的防潮和防漏电措施,定期进行清扫和干燥处理,并进行检查和修复,对容易出现漏电问题的设备表皮破损、接口处渗漏、保温层破坏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此外,合理布置配电盘和配电箱,既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又要方便操作及维修。 3.3合理规划空间 例如,对于工程使用的电缆,应提前规划好电缆、地下管线的走向,主干电缆应远离热源和各类管线,电缆应尽量避免与各类管线交叉,并分层敷设。当电缆经过区域有较高的防潮、防爆要求时,应加设电缆保护筒。配电盘和配电箱附近不可有油管、水管和蒸汽管线等可能泄漏的管线或容器。 4结语 在实际的海洋石油工程中,电气设备运行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因此选择合适的防漏电措施十分必要。此外,与海洋石油平台上通风、火警、烟雾、油温等报警系统的配合使用也十分重要。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海洋石油工程电气设备的防漏电技术也将日益成熟。 作者:易吉梅 单位:中国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论文:电气设备管理维护水平的提升策略 1提升电气设备管理维护水平 1.1选用科学的管理维护方式 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预防维修。顾名思义,预防维修是为了预防故障出现而进行的维修。有两个基本要素,为发现造成停工或者其他故障的发生而进行的电气设备定期检查,在初期阶段中能否排除上述状态为调整或修复所进行的电气设备检修。二是例行性维护。即为每日或每周所进行的电气设备检查、清洁、调整、零部件更换等活动。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电气设备老化,延缓老化速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减少修理费用。三是改善维修。当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除了将设备修好以外,还应该进行设备的整体改善,如变更设计、改进材料等,借此来增强电气设备的运转能力,而且对以后的维修作业带来方便。电气设备的改进不仅是维护所必须的,也是根据生产上的要求来进行的。四是维护预防。电气设备维修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满足生产对设备的要求又能保持提高设备利用率的一种活动,基本上希望在设备的设计、制造阶段,即能提高设备性能,设计出不需要维修、需要很少维修或者是发生故障时易于维修的设备,减少电气设备维护的工作量。 1.2设置科学的管理维护标准 电气设备维护方法的应用,必须以具体明确的标准为依据。设定这一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维修部门的工作目标,以及时进行绩效评估。同时根据维修效果发现技术上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电气设备维护工作的效率。效果测定的指标主要有:突发性故障次数率,将突发性故障件数除以电气设备运转时间;突发性故障强度率,将突发性故障停机时间除以设备运转时间;停机时间的变化过程,是指每月份每台电气设备的停机时间等。电气设备维护方法的应用原则主要介绍下降低故障原则。电气设备维护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电气设备的故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维护必须以防止电气设备再次发生故障为目的。可遵循以下步骤,找出设备的操作上的弱点所在,在弱点中找出可能不利的影响或者潜在问题,针对不利因素找出原因以及可能的防止方法,预先思考如果预防行为没有起到应有作用时如何紧急应变。 2提升电气设备管理保障水平 一是公司管理人员需对此加以特别重视。对任何一个热电公司来说,电气设备的管理必须以管理人员的支持为前提。如果不能获得公司管理人员的支持,那将是无以为继的。因为电气设备的管理与营运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营运计划与公司的决策有关。有些热电公司只知道自己的经营状况很好,容易出现盲目运营的现象,带来服务质量的下降,电气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计划也因此受到影响。如果能及时获得管理人员支持的话,就能让其他业务部门与电气设备管理部门协调出可行的管理方法。 二是要有专业的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电气设备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实施。专业人员除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电气设备的毛病所在,而且能及时作出有效的处理,使电气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另外,还必须将电气设备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不能急功近利。电气设备的管理是为了维持设备的正常使用性能,减少设备故障,从短期来看,并不能为热电公司营运效益的提高带来明显的推动。而总的生产量的提高,还必须要有长期的稳定的电气设备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显示出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所以,应该将电气设备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 三是设备管理部门应与公司其他部门的充分合作。电气设备的管理涉及到热电公司的多个部门,在进行电气设备管理时,必须加强与公司其他部门的交流合作。在实际中,实际操作电气设备的工作人员是最了解设备的性能的,因此对设备的管理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如若不能形成有利的合作机制的话,管理计划及工作推行起来将受到阻拦,运行不顺。另外,应保持完整的报表记录。电气设备的管理中,定期的检修管理等是必须要进行的。此时,长期的报表记录就是预防管理效率的证明单,同时也是分析预防管理工作得失及改进成效的凭证。通过对每次管理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的变化,同时可以总结出管理的规律,为下次工作做好准备。 作者:徐磊 单位:桓台县春源热力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论文:电气设备状态检测技术的运用探究 作者:周兆科 单位:山东阳谷景阳冈冷轧薄板有限公司 电气设备状态检测的意义 状态检测可定义为一种检测机器运行特性的技术或过程,通过提取故障特征信号(故障先兆),被检测特性的变化或趋势可用于在严重故障发生前预知维护需要,或者评估机器的“健康”状况。状态检测利用了整个设备或者设备的某些重要部件的寿命特征,开发应用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设备,并通过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分析来预测设备状态发展的趋势。电气设备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在冶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地进行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可减少设备事故率75%,降低设备维修费用25%~50%。此外,检测与诊断系统还可以使设备避免事故,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基本环节 (一)信号采集 设备在线检测系统是指在设备使用期内连续不断检查和判断设备状态,预测设备状态发展趋势的系统。通常通过设备运行状态量反映设备运行情况,首先获取诊断对象的状态信息,采集电力设备的电压、电流、频率、局部放电量以及磁力线密度等信号(包括正常信号和异常信号)。 (二)数据传送 信号处理系统通常距检测设备较远,因为在传输过程中易受干扰、易损失及相移难以一致(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故需先作模数转换、预处理和压缩打包,再经路径传输到处理控制中心。 (三)数据处理 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读取特征值,作时域频域分析、平均处理等,为诊断提供有效的数据。 (四)故障诊断 对处理后数据及历史数据、判据、规程以及运行经验等进行分析比较,对设备的状态及故障部位作出判断,为采取进一步措施提供依据,必要时提供预警。 在线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在线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各领域技术,综合构成的辅助运行系统。电气设备在线状态检测与诊断包括以下基本过程:信号检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诊断。检测与诊断步骤如下:通过各种传感器(如光、电、温度、振动、流量、化学等)检测出设备的状态信号,并使其可被传输,转换,采集,处理。然后由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并存储于存储器中。传送载体可以是电缆或光缆,为了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多采用光缆或数字信号传输。数据采集可以采用三种方式:采集信号波形、采集信号峰值或记录峰值超过阀值的脉冲。进行数据处理时,主要为抑制干扰,保留或增强有用信号,提炼信号特征。依据所得的特征信号,采用各种诊断方法,如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得出诊断结果。电气设备在线检测与诊断依靠的主要技术有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网络通信技术。 (一)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是实现在线检测的重要手段,设备的故障诊断依靠传感器获取的尽可能多的准确的状态量数据。为满足在线检测的要求,传感器技术在不断进行改进,如光传感器、气体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等,他们都可以准确地测量电气设备的状态量,并将它转化成相应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为了对输变电设备绝缘子的盐密进行在线检测,相关研究人员已经提出用光传感器来对绝缘子的污秽程度进行检测,尽管现在并未得到大范围推广,但对电力系统现行的等值盐密检测方法却是一种突破。 (二)对采集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是在线检测的又一关键步骤。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是要从现场采集到的大量在噪声背景下的信息对有用的信息量进行提取,通过对这些信息量与注意值的分析,从而判断设备是否趋向故障或是已处在故障状态,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退出运行。从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提取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现场噪声环境的影响。为了消除噪声的影响,除了应用硬件滤波,往往还需要运用许多数字滤波技术,比如目前常用的小波变换滤波技术,它可以有效消除稳态干扰信号,把有用信号提取出来进行分析。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更加有效的数据处理技术必将推陈出新。在对故障的分类方面,大多数的处理思路是寻找某一个或一些特征量来进行模式识别。 (三)电力设备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单片机检测到基于DSP技术的检测,再到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检测系统阶段,而基于新型总线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检测系统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目前在线检测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中性在线检测系统,也有分散性在线检测装置;在线检测可以在设备终端进行信号处理后进行传输,也可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后对其集中处理。 结语 冶金行业具有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对电气及自动化技术和产品的要求也颇高。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功能与性能日新月异为冶金行业新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发展在线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不仅是状态检修的需要,也是工业发展的要求。
设计学论文:数学课件的设计与体会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数学科课件的设计方法以及注意点,第一,找准课题;第二,选好开发工具;第三,设计好每个界面;第四,体现动感;第五,做好试讲、评价、改进、再设计这几个环节。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计算机 课件开发的热潮正在校园兴起,课件各式各样、风格各异,收到很好的效果,体现了课件辅助教学的优点。一个成功的学科课件,能充分地运用动画,与学生思维同步,保证循序渐进,运用恰当的素材,操作简捷方便、灵活易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被本学科老师借鉴和引用。如何选好一堂课,设计好脚本,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选择开发软件,进行开发设计,使课件发挥其特有的效能,优于传统教学手段?这是每位教师在课件开发前首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制作一个课件的过程与体会与大家探讨。 第一,找准课题。数学课题种类繁多,应针对各自不同特点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非每堂课都得用课件,并非每个课题用课件辅助教学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一旦我们选准了课题,设计好了课件就能如虎添翼,使课堂气氛更加浓厚。例如:我们选的课题为"数学归纳法"、"不等式的证明"、"二项式定理"等,这时,若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只能代替粉笔板书,课件的优点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效果不好;若选择课题为"数形结合"、"三角函数变换"、"棱台的分割"、"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侧面展开图"、"二次函数的图象"等等,这时就可借助课件进行教学,生动直观,通俗易懂,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选好开发工具。现在设计软件较多,常见的有Authorware、几何画板、PowerPoint、蒙泰瑶光多媒体编著系统、翰林汇多媒体课堂等等。这些多媒体编辑软件,专门针对多媒体制作,界面简单,易于上手,控制容易、模板丰富、人机交互性强、流程清晰、支持动画。在设计一个专业化课件时,必须找到某个软件的优点,使设计过程得以简化,开发周期短,又能生动地体现了本节知识点的本质。如"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这一课题可用"几何画板"就能很快地设计出来,呈现三维动画的效果,但若用Authorware设计,则难度较大,开发时间长,用PowerPoint设计无法显示其动画过程;有的课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计软件支持,互相调用,集各个设计软件的优点,既能取长补短,又可以缩短开发时间,不必苦寻某个软件的设计方法。 第三,设计好每个界面。界面需要插入恰当的声音、图象、视频,设置超级链接、人机交互,演示动画与文本等。课件犹如电影,生动有趣,明了易懂,引人深思,自觉参与。我们要写好初始脚本,设计简要概念、主要结构模块、课堂练习等,使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构清晰,界面调度灵活而又简单。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界面,插入声音、视频时要恰到好处,顺其自然地融合于教学之中。如在开发"数形结合"课件时,我设计了运用此数学方法的四种类型:线段和与差、斜率、方程根的个数、实参的取值范围,以此界面作为调度中心,分别讲解相应的例题,这四种类型归纳起来既填补了教材的空白,又体现了此方法运用的题型,使学生今后碰到相关类型的题目时能触发联想,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题经验,减少对数学题目的畏惧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四,体现动感。优秀的课件离不开动画的展现,数学函数在动画设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能确定一个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从而让点乃至整个图形沿既定的轨迹运动,形成函数图象,或动态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这些动画的设计运用了解析几何中的坐标平移、曲线方程,代数中的比例等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我们重视对函数的研究与实验,就能使课件能让教师随便改变参数,生成不同的图形或运动轨迹,化抽象为具体,体现数学函数之间的变换关系,而且能简化流程,设计出来的课件短小精焊,功能强大,通用性强,为师生所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做好试讲、评价、改进、再设计这几个环节。课件开发并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进行反复地斟酌与修改。如:哪个地方该需要停顿的就得停顿,使学生有了思考的余地;例子过多,知识满堂灌,收不到较好的效果,反之,例子太少,则不能达到巩固新知识,联想类似题目的自觉思维过程,应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增删。课件开发后,应与本教研组教师进行交流,对课件所包含知识与例题进行评审与调整,整体布局合理平衡,文字信息简洁规范,色彩醒目,画面过渡平滑自然。在设计过程中协调好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互相促进,达到教学目的。 设计好数学课件,化枯燥为生动有趣,让课件作为教学的配角,展现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让我们辛勤的劳动化作学生学习的动力,激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是我们设计课件的目的与宗旨。 设计学论文:浅谈物质循环能量流转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5章第二节,本节内容综合性较强,既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等方面的知识,又涉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不仅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又与全球的环境、资源密不可分。能量流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各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比较复杂,学生理解难度相对较大。但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又学过水(氧)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组成等基础知识。另外,生活经验也提供给他们大量相关的信息,学生对生物学主题中与实际应用和社会问题相关的内容兴趣较浓,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有利条件。为此,本节教学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特点和碳循环过程作为重点,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作为难点,应用问题情境、阅读、小组讨论、比较和师生谈话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分析、总结,学会思考。教学设计如下。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说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 2.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总结,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图片的观察,培养识图、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增强环境、资源意识,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 3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节课本内容,并搜索相关资料。 3.1引入 播放纪实视频“实拍灰狼欲捕食羊群,遭到牧民策马驱逐”片段,学生观察:在草原上,一只野兔遭灰狼的追逐最终被捕食,狼欲捕食羊群,遭到牧民策马驱逐。精彩、直观的视频展示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能否说出草原上一条食物链?学生很容易回答:“草兔狼;草羊狼”等。进一步提问:兔(羊)的能量从哪里来?兔(羊)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学生思考后回答……,那么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输入的呢?又是怎样传递和散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究。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提出问题:从上述的食物链中,大家知道了兔(羊)靠吃草获得能量,那么草的能量又从哪里来的?按以下步骤展开教学:(1)第一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文字,设置问题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初来源是什么?②能量进入生产者的途径是什么?③能量来源的起点是什么?④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设置问题情境导读,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发竞争意识。(2)第二步尝试分析“草兔狼”食物链中的各个营养级以及所属的生物组成,学生分析后作汇报(如下),明确“营养级”概念。(3)第三步呈现课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有何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教师可作为参与讨论者,与学生一起讨论。师生交流: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被植食性动物摄取,这样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人第二营养级,以此类推……教师再问:能量从一种生物传到另一种生物,是不是百分之百传递?为什么?(不是,因为有一部分散失了)能量从哪种生物又流向哪种生物?(由被取食者流向取食者)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能不能倒流过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排序是否可以变动(不能,单一方向)。能否总结能量流动特点?学生:逐级递减,单向传递。接下去,可展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动画(配解说),丰富学生的感觉视觉,加深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理解,有突破教学难点;继续展示“能量金字塔”,阐明其含义及特点……通过层层递进,引导和分析,使学生获得新知,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过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伴随物质的循环,能量由太阳提供,物质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大量物质,亿万年来没有被耗尽呢?是因为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的。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说明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从回顾旧知入手,通过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课件呈现“碳循环示意图”并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每一个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及物质名称,可设置思考题:①碳在大气中以什么形式存在的?②碳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的?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④地球上无数的生物每天都要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缺氧?⑤尝试描述碳循环的过程。通过图片观察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讨论和交流中,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小组合作能力。接着,播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动画,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碳循环的含义:碳(元素)循环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的循环;碳循环的范围是全球性的,特点是全球性往复循环。引导学生继续探讨: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那么地球上的资源是不是用之不竭?乱砍滥伐和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没有影响?你有什么建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各杼己见。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资源意识。 3.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通过填表(表1)总结全课,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借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充分体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句俗语“一山不容二虎”,应用本课知识如何作解释?一节课结束后,应给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空间,提倡课外思考,学与用有机结合。 设计学论文:基于JAVAEE电子政务操作教学体系设计和实现 第1章 引 言 一.一 钻研违景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个人以及企业发生巨大影响,也对于政府部门发生重大而深入的影响。作为引导社会发展方向以及管理整个社会运转的各国政府,为维持本身地位以及介入全世界竞争,纷纭引入大量信息技术,施行本身的信息化以及业务管理与服务的电子化。电子政务系统不是简单的信息的 Web 站点,它是1个综合的信息系统,包含的内容无比丰厚,例如政府部门为社会提供的各类服务,通过摹拟政府部门各个职能部门政务处理流程的方式,减免各类繁杂繁琐申请手续,增进政府各个部门内部的协作,加速政务办理以及信息的;电子政务系统还可以受理公家的各类申请,接管投诉、建议以及请求,并且可以向公家政府部门对于各类事件的处理信息以及处理意见[一]。为了提高政府部门办公效力以及信息化程度,国家在鼎力推进政府办公信息化也就是电子政务。采取先进技术的电子政务,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请求。现阶段,政府工作人员还有很大1部份人对于电子政务认识不够,存在认识表面化现象,对于电子政务中安全问题以及法律法规认识不够,并且中有很大1批春秋偏大的工作人,对于信息化技术掌握不够熟练,为了提高这部份人的信息水平,以便更好的进行电子政务办公,对于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忙碌,很难抽出固定时间在固定处所进行学习,于是网上学习成为最好的选择。 一.二 国内外钻研现状 国外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速度较快,一九九七 年就呈现网络教学软件平台。目前,最早进的网络教育平台,当属采取 IBM 电子学习策略核心技术的 Learning Space系统。该系统不仅支撑完全的可扩大的散布式解决方案,并且同时支撑3种在线学习模式[二]。哥伦比亚大学在 一九九五 年开发了对于课程内容以及教室进行管理的TopClass 系统。良多企业从网站建设逐渐发展到对于网上教育平台的开发,并且开发出1系列支撑网上教育以及培训的软件。国内网络教育的平台发展相比国外较晚。一九九九 年以前,部份钻研院所以及高校开始在网络教学方面进行尝试。二00一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开发完成国内第1个网络教学平台[二]。二00一 年后,国内各个高校开始建设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的优势,不但是由于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传输教学内容的载体使学习者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走访学习,还在于它提供多种交换渠道,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并通过把多媒体技术利用于教学中,使学习者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依据网上教学系统实现方式以及教学施行模式,可以把目前网上教学系统分为两种,1种方式是以视频会议系统为基础的网络教学方式[五],该方式中,散布于多个远真个教室中的学生通过视频以及音频的传输来上教师讲解的课程,并于教师互动。这类模式可以解决学校师资气力不足的问题,然而投资巨大;此外1种方式就是基于 Web 技术的网上教学情势,它是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文本、PPT、视频、音频等)、课后练习等制作1组相干的 Web 页面,寄存在 Web 服务器上,供学生网上走访。该种方式是非实时的,支撑学生在任什么时候间段进行自主式的学习。这类方式支撑同窗以及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以及交换,展开多种教学情势。 第2章 相干理论及开发技术 二.一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系统[二]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标准,树立起来的匡助政府部门内部、政府机构之间、企业和社会公家实现信息服务以及信息处理的系统。电子政务系统不是简单的信息的 Web 站点,它是1个综合的信息系统,包含的内容无比丰厚,例如政府部门为社会提供的各类职能服务,通过摹拟政府部门各职能部门政务处理流程,增进政府各部门内部的协作,加速政务办理以及信息的;电子政务系统还可以受理公家的各类申请,接管投诉、建议以及请求,并且可以向公家政府部门对于各类事件的处理信息以及处理意见。总之,电子政务系统既包含信息的交流处理,也包含信息的以及接管等内容[一]。中国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1个无比首要的组成部份,它的发展阅历迟缓发展的低级阶段以及快速发展的较高层次阶段这两个阶段。发展迟缓的低级阶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八0 年代末期,由中共中央展开的办公自动化工程,为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使用奠定了部份基础。一九九三 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3金工程”,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的正式启动,“3金工程”(即金卡工程、金关工程以及金桥工程)的目的是为重点行业以及部门进行数据以及信息的传递,这些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低级阶段。[三]中国电子政务工程于 二00二 年进入全面发展时代,中央开始投资建设了“金农”、“金保”、“金盾”、“金财”“金审”等 四0 余项电子政务工程,获得显明成效。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以及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也获得很好的成就,并且接踵建设了1批业务系统。在1些信息化化建设走在前面的地区以及部门,在政府信息化工作中获得较大进展,他们在精简机构以及行政审批流程的基础上应用政务网站以及办事大厅,推广“1站式行政审批”获得较好的成效以及经验。 二.二 Web 技术 由1系列技术标准构建的 Web 技术发源于上世纪 八0 年代,目前这些技术标准都是由 W三C 组织管理以及。Web 由众多 Web 站点形成,每一个 Web 站点均可以看作是1组资源的聚拢,这些资源位于 Internet 的服务器上。典型的 Web 机制工作原理图如下图所示:首先由 Web 客户端(阅读器)发送 HTTP 要求,接着 Web 服务器接管并缓冲 HTTP 要求后,对于用户要求进行处理并生成 HTTP 响应,最后 Web 服务器向Web 客户端发送 HTTP 响应。由此可知,Web 利用中信息交流要触及到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端两个层面。Web 服务器提供各种情势的信息,供客户走访阅读。Web 服务器的工作流程是:用户在客户端使用阅读器走访 Web 服务器端资源,阅读器会使用无状况的超文本传输协定 HTTP 向 Web 利用服务器发送要求。Web 利用服务器监听到 用户要求后,调用相应的逻辑处理模块对于用户要求进行处理生成响应,然后返回给客户端,以 HTML 页面的情势展示给用户。 设计学论文:生物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问题的情景化 一个有效的问题,首先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的、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有关联的才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即要有问题情景。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进行设问。 案例:必修I模块“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教学。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1)你吃比较成的食物时,例如腌制的咸菜、连续嗑带盐的瓜子等,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 (3)蔫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 (4)你还能想到哪些类似的例子呢? 这样的问题设计看似简单,但因源于生活,又紧扣教学内容,学生不仅感兴趣,还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 二、问题的科学化 问题的内容和表述都应具有科学性,即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叙述问题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了解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明了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找出教材中的思维点,特别是能展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素材,使得所设计的问题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考虑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旧知识中找出同化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提问,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同化。 案例:必修模块I“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如何解决这个重点问题的教学呢? 首先请学生观察几种氨基酸(甘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的结构。然后提问: (1)氨基酸这一名词与其分子结构有对应关系吗? (2)这些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 (3)这些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不同点? (4)你能归纳氨基酸内的结构特点并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可以找出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氨”字相对应,羧基与“酸”字相对应。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点是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H原子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是碳原子上连接的另一个基团在不同氨基酸中是不同的,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得出氨基酸的种类就是由这个基团决定的。经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就可以归纳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结构通式了。 三、问题的层次化 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设计。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 案例:必修I模块“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的教学。 针对有氧呼吸这一知识点设计的问题是:(1)有氧呼吸可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在哪里?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2)什么是有氧呼吸?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分析有氧呼吸反应式中各种元素的转移途径。(3)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1 161 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约是多少?这些能量大约可使多少摩尔ADP转化为ATP?这一系列问题既能由表及里地剖析有氧呼吸的本质,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此外,当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应设计出有坡度的一个个子问题,逐渐点拨学生的思维,使之思路入轨。 四、问题的思维化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教(文秘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因此,课堂问题设计要能激励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1.问题设计激励学生思考 问题按其自身的属性、设问的指向、答案的深2008年第5期(总第171期)度和广度,可大致分为三类:事实性问题(是什么)、分析性问题(为什么)和应用性问题(怎么做)。“是什么”的问题不具有思考性,不能算是有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能引发一定的思考,“怎么做”的问题需要在思考的基础上寻找方法,加以应用,这两类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应该倡导提问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2.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学习“生态因素”一节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一片原本生长状况良好的马尾松林,出现生长不良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如果你是一位生态工作者,你会调查哪些内容?学生通过讨论,逐渐明确思路,从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内容等方面考虑。如调查方法采用样方法中的最小面积法,调查的内容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等。 3.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切忌提出问题后,不待学生思考,就匆匆忙忙要学生回答或由教师代替问答,这样的问题问了等于没问,属于无效问题。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要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回答完问题后,还需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补充或更正自己的答案,以及由其他同学来评价或补充。只有给学生充足的解决问题的时间,才能促使学生产生新颖的想法和充满创意的探索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问,巧妙提问,以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设计学论文:试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设计” 一、什么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设计” 首先,“过程设计”就是一种教学设计.其次,它更为强调的是重视过程的教学,详细地说,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设计”就是指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设计实验的情境或系列的问题,使学生经历问题的探索过程,重蹈科学家关键的设计步骤,体悟实验的设计思想,掌握仪器的使用事项,提升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的一种教学设计.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过程设计” 这要从一则教学事例谈起.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教师教学时对这一“成型实验”的设计未作铺垫,学生并不清楚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心路历程.以至于教学中有些学生竟然认为:“这么简单的实验,很容易得出结论呀!法拉第怎么用了十年的时间?他真是太笨了!”可见,教师在已经“成型实验”的教学中有必要还原科学家的心路历程.法拉第在当年先是怎么设计的,后是怎样改进的,以后是怎样突破的,最终又是怎样设计的.别人为什么没有做成功,唯独法拉第做成功了.在充分揭示科学家思维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适时地经历从实验的初始设计到逐步完善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才能领略到实验设计的精妙所在,也才能感受到法拉第的伟大之处.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过程设计”, 三、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过程设计” 1.仪器使用的过程设计 仪器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结构简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先简单介绍仪器的结构、功能,再分步介绍操作步骤,第一步怎样操作,第二步怎样操作,……,要注意不能有什么样的操作,同时做好示范,然后学生照样练习,直至纯熟,这种教学模式丧失了学生的自主性,削弱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的设计并不可取.仪器使用的“过程设计”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设计模式如图2所示.设计的线索是:(1)教学内容;(2)过程设计,其中,过程设计又分为:①学生活动;②过程小结, 案例:实验: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采用“仪器使用的过程设计”进行教学时,教师不需强行灌输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学生在活动中即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其过程设计见后页. 实践表明,这种设计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经过动手动脑后获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其印象也更为深刻. 2.成型实验的过程设计 本文所讲的成型实验指的是已远离了实验的原型,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后呈现出来的一个最终完善的电路、一套完整韵仪器、一种完美的实验方案.它经过了多次的打磨,虽则完美,却磨掉了思维演变的痕迹,如果直接呈现出来,学生将无法感受到探索过程的艰难和探索过程的乐趣,理解起来也更为困难. 案例:用以下器材测量待测电阻见的阻值.待测电阻R阻值约为lOOR电源E,电动势约为6.OV,内阻可忽略不计;电流表Ai,量程为0~50mA,内电阻ri=20Q,;电流表A2,量程为0—300mA,内电阻r2约为4Q;定值电阻风,阻值Ra-20Q;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Q;单刀单掷开关5,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两块电流表的读数都不小于其量程的1/3,且要求尽量多测量几组数据,试画出测量电阻R,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原理图中的元件用题干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Ai的示数为,电流表A2的示数为,2.则由已知量和测量量计R,的表达式为Rx=________. 这是本校一道高三复习的测试题.它难倒了一大批学生.试题讲评时,教师直接呈现正确的实验电路,然后做一扼要的解释,结果,很多数学生直呼:“太神奇了!”他们觉得自己是很难想出这种设计方案来的.究其原因,该设计脱离了学生的思维实际,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明显有曲高和寡的感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型实验的过程设计”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其操作模式如图3所示.据此,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步,构画原型,根据问题情境,要测电阻Rx的阻值,明确实验的原型是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题中“要求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可知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为“分压式”接法,由此,构画出实验的原型电路,如图4(a)、(b)所示 第二步,构画实验设计1.题中提供的是2个电流表而无电压表.故需造一个电压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i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o可当电压表用.如图5所示,其中图5中虚线框内Ro、Ai的组合相当于一个电压表. 验如图7中的(a)、(b)、(c)、(d)所示Ⅲ,根据实验,在表1、表2中填人实验现象.此时,A2未达1/3满偏.故此电路尚不符合题意. 第三步,构画实验设计2.设计依据:已知通过电流值的定值电阻也可当电压表用.设计实验如图6所示.其中,图6中虚线框内的风就相当于一个电压表。 由此确定图6为所求的实验电路图, 按照“成型实验的过程设计”分三步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根据这一方法自己也应该会设计所要求解的电路,也并不觉得这样的实验设计有什么高深之处.在这里,凭借一个实验原型,根据问题的情境,适当地加以修正,所求实验电路就能水到渠成,通过这样的设计过程,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就有思路可循,能轻松地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 3.实验现象分析的过程设计 许多时候,实验现象非常精彩,可惜由于过程分析不得法,学生无法深入思考,教师只能匆匆地给出结论.表面上课堂教学变得顺畅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却未能很好地得到训练,教学中留下了很多的遗憾.要尽量减少这类遗憾的发生,教师应做好实验现象分析的过程设计. 比如,楞次定律的教学.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如图7中的(a)、(b)、(c)、(d)所示Ⅲ,根据实验,在表1、表2中填人实验现象. 分析:由表1知,(a)(b)中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由表2知,(c)(d)中线圈内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以上教学,虽然思路流畅,但是要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怎么会想到要引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介”来表述,因而在表格中列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呢?这一点教师未作什么交代,学生是很难想得通的,实验现象分析的过程设计要以实验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逐步推出结论,才能令人信服. 案例:实验: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如图8(a)所示.实验的现象:条形磁铁N极靠近金属铝环,铝环向右摆,条形磁铁N极远离金属铝环,铝环向左摆, 分析过程:沿着以下两条线索(如图9)层层展开问题的设计,最终得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楞次定律. 磁铁靠近铝环时,铝环向右摆,说明磁铁对铝环有斥力,这个斥力应是磁场力,它与铝环产生的感应电流有关,图8(a)中相互作用的情况等效于图8(b)中相互作用的情况, 问题1:结合(a)、(b)图,判断铝环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及铝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问题2:在图(a)中标出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标出后的结果如图(c)所示) 问题3:标出条形磁铁离开铝环,铝环被吸引向左摆时,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标出后的结果如图(d)所示) 问题4:条形磁铁靠近铝环时,铝环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而远离时,却相同,这会引起铝环中的磁通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题5:如把条形磁铁在铝环中产生的磁通量称为原磁通量,则条形磁铁靠近铝环时,原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是使原磁通量增加还是减少?条形磁铁远离铝环时,原磁通量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是使原磁通量增加还是减少?这说明,感应电流的磁场对原磁通量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 经历以上现象的分析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图7中的(a)、(b)、(c)、(d)四种情况,学生将不再对引入“感应电流的磁场”感到突然了,而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四、结语 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实验的设计过程、现象的分析过程、仪器的使用过程,从而在质疑问难中、在对比分析中、在动手动脑中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设计学论文: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 摘要:本文首先从物流学学科发展、物流教育和物流实践等不同角度,论述了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进而用两种方法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设计,并对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物流学学科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物流学 学科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1 引 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 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 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 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求同存异,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设计学论文:对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有认识圆柱,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体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之一年级对圆柱的简单认识,所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哪些物体是圆柱。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从实物中直观感受圆柱侧面的特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这些都是与图形有关的概念,教学侧面积。圆柱的认识学生经历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知识建构过程。 在认识了圆柱后,接着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教材中设计了"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的活动,并呈现了剪商标纸的过程示意图,这样通过把圆柱侧面展开成平面的实验,再联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总结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时,我根据学生所带的实物,设计了让学生给圆柱侧面包装的环节,激发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学习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思路: 1.教学圆柱的认识 (1)教学圆柱的认识,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和操作。教师做一些圆柱模型,也可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如纸筒、罐头盒,药盒、药瓶等)。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圆柱形物体的图片做成课件或挂图,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并说明理由,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接着请学生交流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加深对圆柱认识。 (2)探究圆柱特点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圆柱特征。引导学生探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了解"圆柱是由哪几部分面组成的?" 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一般学生不太容易发现并指出圆柱的高。教师可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矮?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揭示圆柱高的含义。教师通过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既可以在圆柱的内部表示出来,也可以在圆柱的侧面上表示出来。学生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后,应让学生结合立体图形认识圆柱图形的底面、侧面和高。 第二, 深入对圆柱各部分的探究。如"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如,学生发现圆柱上、下底面是大小一样的两个圆,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你怎么证明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学生可能会把两个圆剪下来比较;也可能把圆柱的一个底面画下来,再把另一个底面放在画好的圆上,看是否重合;还可能量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比较。侧面是什么面?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感觉侧面是一个曲面。高可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理解高既可以在圆柱的内部,也可以在圆柱的侧面表示出来,有无数条。 2.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是让学生看物体,先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二是沿高剪下并展开圆柱的侧面加以认识; 三是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长方形纸的长等于圆柱体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纸的宽等于圆柱的高。从而探索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此时顺势提出"议一议"的问题:"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学生就能迎刃而解。最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样学生通过在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初步认识圆柱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够辨认,并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到圆柱形物体或类似(近似)于圆柱的物体,但是对圆柱还缺乏更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学生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有无数条高,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数学经验: 获得解决生活实际的活动经验,体验过程的快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纸及小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说出它的名字和形状。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 二、认识圆柱 1、让学生先观察圆柱体物品,再闭着眼睛摸一摸表面。然后交流摸的感受。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3、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形实物,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看学生指出的高的位置,进一步强调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柱里面和表面)。 4、认识两个底 重点在引导学生如何知道两个底的关系。 学生可能说到以下方法: (1)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两个底面直径(或半径)相等,两个圆大小就一样。 (2)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3)把两个底剪下来 (4)可以用圆柱体物体的一个底面描一个圆,用另一个底面比一比,如果重合,就说明两个圆大小一样。 三、圆柱侧面积 1、创设情境 如果让你给一个圆柱的侧面包装,你怎么做?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想办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探究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根据手里的圆柱,实际包装一下试试。 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实物和纸,包一包,得出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 3、说一说:(1)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 (2)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4、议一议:该怎样计算圆 柱的侧面积呢? 四、尝试应用 1.同组共同测量出组内一个圆柱的周长和高。 2.让同组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尝试计算出它的侧面积,并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用自己获得的知识再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并判断用哪张纸比较合适。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自己计算罐头盒包装纸的面积,然后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六、课堂小结 你知道了什么?谈一谈感受。 七、课堂作业 练一练第3题。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d=8cm h=6cm (2)r=3m h=1.5m 第二部分:课后反思 生成1:探索两个底的关系。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说到以下方法: (1)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两个底面直径(或半径)相等,两个圆大小就一样。 (2)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3)把两个底剪下来。 (4)可以用圆柱体物体的一个底面描一个圆,用另一个底面比一比,如果重合,就说明两个圆大小一样。 学生生成:其一,预设的第二种方法,学生没有说出,但学生吴铮(学生认为是中下等学生)却间接的说出用滚动法测出两个底面的周长是否相等来验证两个底是否大小相等。其二,学生对于教师预设的这几种方法基本呈现出来。 教师反思:设计这一环节的几种方法,教师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应付教案,对于学生是否能想到这些方法,没有真的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在实际的教学巡视中,发现学生的一些想法其实挺让我们感动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的俯下身来,去发现学生的真实想法,尊重他们的潜力,正如教研室的评价一样"巡视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形式而已"。这也提示我们,在课堂中有时需要教师发现的眼睛,需要我们给学生相的时间、空间,给学生说的权利,表达的愿望和机会,这才能让我们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生成2:动手操作,探究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根据手里的圆柱(自带的圆柱型学具),实际包装一下试试。 教师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实物和纸,包一包,得出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学生生成: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在圆柱型物体的侧面用纸包一圈,然后用剪刀剪下来,得出侧面是一个长方形。学生杨俊(学生认为是中上等生)带的是一个塑料的圆柱型,所以他用剪刀把这个圆柱沿侧面的高剪开,然后展开成长方形。这就是很好的现场说教,不再需要任何课件的支持。 教师反思:课堂真的需要交还给学生,学生的思维真的具有很大的潜能,就看我们能不能创造这个环境和机会,有时学生的思想和做法也能给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策略。 失败处: 一是在动手操作,探究侧面积的计算公式环节中,思索在"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忘渗透、引导了。看来匆忙备课、一次性备课还是不利于课堂教学,超周备课、二次备课有利于我们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更有时间考虑自己的设计是否全面。 二是时间的控制上出现了前松后紧,在学生的认识圆柱的特点、探究侧面积的计算公式环节还有些沉不住气,给学生的时间,空间还是不到位,欠把握最佳时机或火候。课堂真的需要我们的耐心,正如吴正宪老师说的等一等 设计学论文: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设计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验、内化的逻辑规律,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引领学生用心去经历生命的美好艰辛,用心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心去感受人生的奋斗与幸福,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具体而言,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相关的道德问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内化为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和升华。 一、回归生活:切入点在哪里? 学生个性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自我”的人的社会化过程,需要外部的灌输和行为的塑造来完成,更需要依靠自己的体验、经验来发现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生活化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领儿童从书本世界走向日常的现实生活,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儿童的真实内心,在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的道德认识,能否得到现实生活的认同,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的冲突所在,这就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切入点。从这一点切入,通过展开生活化教学,引发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思考:我应该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使之逐渐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观念,自主建构起个性特色的内心道德标准。 二、回归生活: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具体体现? 1、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设计,评价方法的多元构建:让孩子在过程中感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明确的显性目标,又有模糊的隐性目标,而儿童又具有喜欢新、奇、怪和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这就需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编儿歌,趣说公益广告用语,编童谣,师生共同表演,做游戏,画卡通画,讲童话故事和科幻故事等方法,通过自由、主动、生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理,在活动中导行,在活动中发展个性特长。 如设计《热爱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教学,可以将两课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首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环境有关的新闻,在课堂上。学生在信息交流中得出结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动物应该与保护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 其次,设计一项调查活动,了解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遭到了哪些破坏,出现了哪些危害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从而把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到图书馆、到网上查阅,收集有关的图片和报道,或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访环保局,等等。 再次,指导学生将自己调查的资料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交流、整理,在搜集、整理、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自悟的过程。同时将这一活动扩展为环保活动,由学生自编小品、小诗,设计宣传板报、小队报,在校园内外宣传保护坏境、热爱动物的意义。 2、学科之间有机渗透:实现综合性体验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综合性学科,客观上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生活化教学,实现综合性体验。 如上《团结友爱》一课,数学课正好上到“几加几等于7”,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练习: ①、小朋友做游戏,5个做小鸡,1个做老母鸡,1个做老鹰,有几个小朋友在做老鹰抓小鸡游戏? ②、学习小组原来有5个文明学生,在他们的帮助下,又有两个后进生被评为文明学生,现在这个小组有几个文明学生? ③、星期天上午,有4个少先队员在红领巾小区花坛清除杂草,后来又来了3个,一共有少先队员在清除杂草? 通过思考练习,既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一起游戏,一起做好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又巩固了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从积极评价中、自己的愉悦情感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3、在生活化的片断、情景中提炼主题:在体验中思辩,在思辩中内化 依据特定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片断式的话题、范例、情景,引导学生思辩和提炼其中的主题,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如设计《团结力量大》一课,让大家合作制作水果拼盘,这既是生活技能的训练,也是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成果。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制作步骤:先观察再讨论,给作品起个好听的名字;分工时碰到不是自己最想做的怎么办?水果不够了怎么办?有人不会做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学生会在生活中碰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解决好了,事情做好了,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团结力量大的涵义和意义。 三、回归生活:如何艺术化地运用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简洁、实际 把教材内容由大变小、化繁为简、变虚为实地进行处理,将抽象的道理用浅显通俗的形式使之更形象化,引导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如:《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一课,是用古人陈正之、苏秦、孙敬……刻苦学习故事作为教材内容的,与我们现代的生活实际已经有较远距离,这就需要补充本地、本班刻苦学习的优秀事例。 2、教学目标设计:激发兴趣、涵养情感、激发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把情感作为贯穿课堂的基本线索,具体地变换信息刺激的内容、形式和强度。如在导入新课时,可创设与主题相对应的游戏活动、实物演示、智力竞赛、猜谜语等趣味性活动,从相关的直观情景导入,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在明理阶段,可利用幻灯、实验、图画、故事、游戏、语言等教学形式,精心设计出趣味横生的情境,让学生从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感悟新观点的内涵。 3、教学情景设计:拉近时空距离,提 炼真实主题 引入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生活热点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并从中提炼出学生能够真实感受的主题,不能让学生产生虚幻、飘浮的感觉。如学习《神州巨变》一课,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等各方面的事例,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 4、教师角色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欣赏者 用学生的语言、情感合成和演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心灵上产生触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形成体验。如:重视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感受、体验所认识到的学习对象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提升问题价值,引导和指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判断、失败与成功中积累经验与教训,使学生经常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再现----体验领悟----内化升华 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推理、判断,尝试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而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形成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如教学《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一课,可以特意离开教室一会儿,让大家自习。上课了,学生有做作业的、画画的、看书的、讲笑话的、做游戏的,等等。然后走进教室让学生自我评判: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对不对?谁在干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谁还需要改正?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剖析。 6、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注重情境训练 尤其要善于借助特定的情境进行行为训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行为养成。如二年级的《学会过马路》,可以用儿歌配合进行“安全过马路”的行为训练:“横道线内过马路,先看左、后看右,红灯停、绿灯行,看清车辆才可走。”用琅琅上口的儿歌形式配合训练,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在行动中经常对照。 总之,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儿童只有在环境中活动,才能触摸世界、感知万物,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通过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活动、体验、内化,才能促使其道德认识的深化,形成较为稳固的道德观点与信念,并以此来指导、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设计学论文:会计实训教学的内容设计 为了适应会计政策的变更和会计准则的变化,编写人员要及时更新实训资料的内容,确保会计实训资料的与时俱进。 会计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1.校内模拟实训内容设计。 手工会计实训设计。手工会计实训在学校设立的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里模拟真实的企业会计工作环境,每桌配备手工会计工作所需的用品,如企业科目章、模拟银行业务受理章、模拟单位财务章及各种文具用品;为每位学生配备财务部门各岗位的核算资料,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工资结算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原材料及周转材料的单位计划成本表等;银行往来凭证和汇票,如商业承兑汇票、银行进账单、银行转账支票、银行现金支票、汇款委托书、银行汇票、信汇凭证、贴现凭证等。另外,实验室还要配备人民币伪钞鉴别仪(点钞机)、票据打印机、外币票样图集、人民币票样、点钞纸等。手工实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两种模式:(1)在实训指导教师的辅助下,每位学生按实训要求独立完成一整套会计账务处理业务,内容包括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将原始凭证作为附件粘贴于相应的记账凭证后,登记日记账和各种明细账,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编制试算平衡表及会计报表,装订会计凭证档案资料等。通过仿真的实训内容,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账务处理工作的全过程,提高了独立手工操作的能力。(2)“角色扮演、岗位仿真”的实训教学模式。结合模拟企业基本概况、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生产流程,按照财务部人员设置和岗位分工,遵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采用分岗轮岗的方式,对模拟企业一个月的业务量进行会计处理,直至出具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以一个新会计人员进入一家中等规模的工业企业工作为背景,首先由教师扮演的“财务副总经理”介绍企业概况、组织结构等基本信息,然后进入财务部门了解财务部人员及岗位设置,并学习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然后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见习———模拟实训。由于会计人员是在各个岗位工作的,所以模拟实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每组由5-6位学生组成,分别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熟悉了岗位工作并掌握了相应技能之后,进行轮岗,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从事各个岗位,从而掌握并具备全面的岗位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训设计。会计电算化实训在校内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会计电算化实训是会计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训,要求学生了解财务软件的基本程序结构及基本数据流程,掌握通用会计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要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上面达到国家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员的要求。实训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熟悉财务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利用企业会计模拟实训资料(务必与手工账相同的资料),使用财务软件上机进行账务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模块实训操作,并和手工账进行对比,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的目的。1.3纳税申报实训设计。中职学校可以专门设置纳税申报实训室,实现从企业的税务登记到税务申报再到发票保存等其间的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实训,增强学生对税务操作的感性认知,有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训室采用企业电子报税实训系统,让学生模拟操作税务机关的申报大厅中的各项业务,包括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业务,通过在实训室的实践操作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到征税机关人员应该掌握的电子税务的技术、方法和能力,纳税人应该掌握的纳税电子化的技术、方法和操作程序,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熟悉我国税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环境。 2.社会实践方式设计。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学完相关理论课程之后,由学校或学生自己与校外相关单位联系,将校外单位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实践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由于财会工作涉及商业秘密的特殊性,致使目前社会实践存在走过场的现象。鉴于此,学校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尽力创造学生实践的机会,通过学校推荐与自主联系的方式,或建立校办企业、在校内成立记账机构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会计实训 考核方法 会计实训考核是会计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实训教学过程及实训教学管理等情况的重要环节,也是督促学生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的重要环节,同时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也是对学生一个重要评定。校内模拟实训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操作结果考核。过程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出勤、上课认真态度、小组讨论和分组实践中表现的动手和协调能力,占50%的比重,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由指导教师评定其过程考核成绩;操作结果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训资料书写的规范性及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实习心得及总结等,也占50%的比重。校外实训情况的考核应以实习单位给出的实习评价为依据,综合评定学生的毕业实训成绩。 总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应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精心设计实训教学内容,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岗位。(本文作者:李鹏霄 单位:河南省信息管理学校) 设计学论文:浅谈自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选题和设计 多媒体计算机能优化组合多种媒体的长处,实现信息多途径、全方位的正确传递,强化对学生多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接受知识的最佳氛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自然教学将为解决教学难题创造有利条件。但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是为了来替代已经有效地解决了大量教学难题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而是为了解决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突破的教学内容的传授问题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使用恰当的话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使用不恰当,则会是画蛇添足。下面我就根据这几年进行研究来谈一谈,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课件的选题的设计问题。 一.自然计算机辅助教学自制课件的选题:如何让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为教学内容服务,课件的选择可从这几方面来考虑: 1.宏观世界的物质及其运动,可借助计算机来压缩空间呈现其全貌。 自然这门学科涉及到许多宏观世界的知识,如地球与通信卫星信息的传递、月相的变化、四季星空的运动变化、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等,由于现象受空间限制我们无法看清其全貌,那么我们就可借助多媒体电脑来压缩空间,使其面貌及运动规律全面展露在我们眼前。 2.物体的运动变化受时间限制的内容,可考虑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而让其展现全过程或细节。 例如,自然课本中讲到金鱼游泳时鳍的摆动和青蛙跳跃时前后腿的运动,因这一过程短暂而迅速,学生无法清晰看见,就可利用电脑延长时间,拉大各动作之间的间隙,就能使学生对各细节一目了然。还有一些不适合课堂展示的缓慢的变化现象,如卵石、地层的形成,物体发霉、金属生锈等,可让电脑用缩短时间的办法来展示其全过程。 3.对于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计算机可以采用示意图、动画等方法,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化。 如小学自然“空气”单元中《空气占据空间》、《压缩空气》、《大气压力》,“热”单元中《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这几课均可制成多媒体电脑课件。 4.那些复杂的难以讲清的内容,可利用电脑动画进行剖切、定格、特写,分步演示的方法深层次地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过程。 如“植物”单元中的叶的蒸腾作用、叶的光合作用,“人体”单元中血液的循环、消化过程、呼吸作用,“电”单元中的电铃、电话机的发声原理等。 5.需反复多次模拟展示的内容,利用电脑可方便地反复模拟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节约教学用时。 如肌肉收缩引起人体手臂的屈伸变化、单摆实验、物体的热胀冷缩等教学内容就属于这一类。 6.一些较复杂的实验课,利用电脑辅助教学可有效地进行指导、纠正,甚至还可弥补一些缺憾。 如“水的过滤”实验,这一实验器材组装、实验操作步骤很复杂,使用电脑可进行分步指导实验,将会取得很大成功。用电脑演示闹铃在真空中无法传声的实验及马德堡半球等实验,可避免因环境因素或缺少一些贵重仪器而造成的实验空白。 二.自然计算机辅助教学自制课件的设计: 自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题选定后,有的有现成课件,但教学由于现成的课件不是教学一线的教师设计制作的,所以大部分课件不能符合教学要求,需要我们教师亲自动手动脑来制作课件。正确地创意设计是课件成功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设计课件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课件要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计。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不是提倡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依赖这种手段来进行教学。如果一堂课从头至尾都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那么由于教学手段的单一性,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且也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都只集中于屏幕,无法关注老师的讲解。所以一个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应该有侧重点,要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计的。例如,在《热对流》一课中,水、空气的对流是教学难点,用电脑动画的形式将水、空气对流的过程展现出来,易于学生的理解;而对于热对流的应用通过看挂图学生就能理解了,就不需用计算机这一辅助教学手段了。 2.课件的设计力求体现交互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当重要,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容忽视。而计算机本身就具有人机对话的功能优势,如果在设计课件时考虑到它的交互性,让学生与计算机实现人机对话,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大大提高,同时也使教师及时得到教学反馈,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消化器官》一课时,就利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巩固练习,请学生到电脑上,用鼠标将各消化器官的名称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上,做对了的学生由电脑奖励一个红苹果,并送上一小段动听的音乐,答错的学生电脑就送上一句鼓励的话,并请他(她)再试一试。这个小练习一出现,学生的学习劲头马上就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要求上前一试身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真正地体现出来了。 3.课件的设计要突出主要内容。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在设计时要突出主要画面,无关信息如菜单、按钮应尽量减少或缩小,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学生重点观察的部分要摆在显著位置,颜色可鲜艳些,并可采用闪烁、画圈等方法提请学生加以重视。给学生阅读的文字要短小精悍,可设计成大号字体,颜色要醒目,尽量做到最后一排学生也能清楚看见。 4.课件的设计要加入智能因素。 以前计算机辅助教学侧重于演示,所以课件也常以线性结构进行设计,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现在提倡要以学生的学为主,要由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课件的设计就要以非线性的结构进行,也就是要加入智能因素。例如,在《杠杆》一课中,由于学生在完成杠杆省力还是费力的实验后会出现三种结果,所以在课件设计时,就要预先考虑设计成三个分支,在教学时,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的灵活控制计算机,很自然地改变支点、重点、力点的位置,并正确出示相应的结论,这样也使学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 5.课件的设计要多学习其他电教媒体的优点。 在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时,应多借鉴其他电教媒体的优点,将它们化为己用,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精确清晰的录像片段,只要选用得当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上《火山和地震》这一课前我就到苏州市电化教育馆借阅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录像资料片,从中发现有一段火山爆发的镜头生动形象,于是在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时我就把这一段镜头也放了进去,利用电脑重新剪辑定格、特写、放大,结果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非常有助于对学生火山的认识。 6.课件的设计要考虑教学时操作的简便性。 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也要考虑教师教学时操作上的效率性,要做到操作简便,教师只需按一下空格键(或其他常用键)就可继续计算机辅助教学,而不要为了在电脑屏幕上找小小的鼠标光标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以上是我对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中进行的一些探索,有许多地方还很不成熟,希望各位老师、行家多多指正。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还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研究,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难题,为教学服务,成为受师生普遍欢迎的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我们共同来为之努力。 设计学论文:农业科学单位顶层设计形式研习 一、农业科学事业单位顶层设计的必要性 农业科学事业的研究领域不仅限于总体设计和自身的针对性研究,还扩展到农业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传统的农业科学事业工作模式,即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农业作为国民生存的重要命脉,在新形势下的有序发展,需要从宏观角度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理顺体制机制保障,完善自上而下的运行模式和解决好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其次,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的依法决策偏重责任落实,基本实行院所长负责制的模式。此种模式的运行过程很难做到各种不同意见的充分客观表达,决策也失去了必要的创新性与科学性。而农业科学事业大发展需要借鉴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以正确的决策为导向,逐级落实责任与任务,并通过体制机制保障,共同促进农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农业科学事业以农业为背景载体,深入农村的各个领域,重点解决农民关心的问题,其事业本质(即公益性)决定农业科学事业很难依靠成果推广从农民身上取得利益以支持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点在我国热区体现更为明显。农业科学工作者缺乏必要的基础保障导致工作效能降低、工作重点偏离等原因亦导致了农业科学事业的滞后发展。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完善顶层设计能够将“三农”问题看的更真、更全,有助于把握大局、准确定位和出实招,通过开放思路、协调各方组织优势以实现整体目标和保障国家农业事业健康发展。 二、农业科学事业单位顶层设计模式构建 管理学认为,凡事要成功,首先必须做正确的事,即把方向和目标搞准,然后才能正确的做事(斯蒂芬.P.罗斯宾等,2004),此时才谈得上细节决定成败。农业科学事业单位顶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国家三农工作,以科研工作为基础,注重成果转化与应用,通过社会主义理论引导,促进国家农业事业发展。 1.战略目标顶层设计是农业科学事业发展的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更是一种战略思维和科学规划,需要自上而下的引导、社会利益群体的互动以及充分激励基层动力与创造力。在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构建顶层设计重点是以逐级落实责任、创造价值和培养人才为导向。(1)逐级落实责任。逐级落实责任是指改变农业事业单位“一人负责制、一个人决策”的体制,自上而下逐级赋予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坚持法律基本原则,尊重事物客观规律,充分吸收不同意见的客观表达,强调思想上,注重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驾驭全局,共同着力解决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和关系民生的紧迫任务。(2)培养三种人才。三种人才指偏重于技术、沟通、战略三种技能的人才。对于基层技术人员来说,技术表现在对于科研项目执行的能力,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对于中层人员来说沟通表现在对上的汇报与执行能力的直观体现,对下的任务分配与督促实施;对于高层人员来说战略表现在以长远的目光和审慎的思维对重大事项的战略规划与科学决策。以上三种人才应随着工作经验的逐步累计,三种能力的发展也逐步全面。(3)创造三种价值。三种价值指个人价值、单位/集体价值、社会价值。即通过激发体制的活力、动力、潜力,广泛凝聚发展共识,树立长远眼光,释放主观能动性,激发职工工作热情,以自我价值的体现,实现单位/集体价值,最终创造社会价值,实现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服务农业的公益性目的。 2.组织框架农业科学事业单位顶层设计立足于未来一个时期事业发展的总体谋划,结合“三农”实际需求做出基本战略取向,对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重大决策、系统管理及保障体系进行高层次、全方位综合筹划。其顶层设计模式(如图1)体现于整个管理环节,从任务下达到组织实施,从信息反馈到组织决策,最关键的环节是沟通,自上而下的运行模式正反相通,以实现事业发展的持续稳定和运行过程的相对独立性。设计框架见图2。 3.组织保障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的发展受需求、经济、科技等条件的限制,社会需求是动力,先进技术是前提,经济投入是保障。从宏观角度看,农业科技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国家对于农业科研事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投入。促进现代农业科学事业发展需重点解决经济投入严重不足和体制机制运行不健全等相关问题。基于以上实际,完善农业科学事业单位顶层设计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保障: (1)健全体制机制。依据国家和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规定,排查完善单位相应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面前办事人人平等;依据工作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计划,做到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各部门/组织间协调体系,确保各项工作内容按时按质完成。 (2)适度权利下放。理顺各级职责与权限,在工作中做到不越权、不漏职,按程序办事,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权利的适度下放,是提升工作效率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更是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明确职责的保证。 (3)完善激励措施。只有激发了人对工作的热情,顶层计的实施主体才算具备,而激励作为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诱因,能够激发工作动机,使其努力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绩效激励、岗位激励(培训)、文化激励等激励措施的完善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为保障顶层设计的实施沿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前进,建立健全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措施同样重要。 三、结论 农业科学研究是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活动的特点与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农业科学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被动性。基于农业科研事业发展模式与实施现状构建农业科学事业单位顶层设计模式,是加快农业科学事业快速发展、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迫切需要,顶层设计模式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立足自主创新,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是发展核心,配套相应的保障措施是基础,农业科学事业单位顶层设计的构建必将明朗化现代农业事业的发展视角,助推农业事业的科学发展。 设计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论文 一直以来,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总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实上,能力的高低与机械的记忆书写没有多大关系,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那种机械的书写作业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让孩子们对作业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把课后作业设计得形式多样,争取让作业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趣味性。 1.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优等生可不留书面作业,让他们发展其他爱好,给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困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让他们得到充分练习,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如果设计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结果往往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语文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我在作业的设计中,撇弃了过去那种强制、命令式的作业布置方式,让优等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困生得到充足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3.作业选择的自主性。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①复述《用奇谋孔明借箭》;②给诸葛亮写一封信;③采访“诸葛亮”、“周瑜”(当然是同学)并写下采访记录;④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⑤选读《三国演义》或有关三国的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自选作业。因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我们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既要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突出开放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前扩展性作业。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寻、查阅参考书籍等,整理成“摘抄”笔记。 2.课后延伸性作业。学完课文后,延伸性的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作业的内容之一。学了六下的“丰碑”这一单元后,请学生去查找更多的丰碑式人物取去了解,推荐《感动中国》让学生阅读。 3.积累性作业。新课程标准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这类作业可以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4.练笔性作业。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 传统的作业读写训练量大,形式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多样的课后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演说交际类作业。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践活动型作业,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纸笔功夫,强调作业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注重实践探究,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2.生活实践类作业。“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给语文学习无穷的资源。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汲取语文方面的营养,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语文中学会积极生活。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设计课后作业,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课后作业。让语文课后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堂实施策略 2017年6月,财政部办公厅了《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工作部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应对会计人员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要求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并着重提出财会类专业教育应当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努力提高会计后备人才的诚信意识。高等院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对潜在会计人员进行系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理应关口前移,在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开展会计诚信教育。由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但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与实践性。因此,文章旨在探讨将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大学生的会计情感和会计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出“知、情、意、行”合一的会计后备人才。 一、第一课堂固化认知,系统学习掌握职业道德教育 第一课堂又称课堂教学,一般由专业教师主导,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侧重固有系统性知识的传递,以考试为考核手段等特点。尽管近年来高校教学模式时有突破,但整体说来会计专业大学生在第一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还是较难激发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以获得学分为目的,以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职业道德往往不能成为学生的关注点。此外,根据对全国各大高校的财会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比对发现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将《会计职业道德》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绝大部分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仍然依赖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或者是《经济法》等专业必修课程,未单独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和学分。但毋庸置疑第一课堂是大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固化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校针对第一课堂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做如下改进:首先,在课程定位上,应确定单独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并将其列为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必修课程写入培养方案,每个财会专业的学生均必须修读,扩大课程教学的受众面。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整合教学资源,完善职业道德体系,将“职业道德”理念贯穿始终,促进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利用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的耦合,发挥两者互补的作用。可以借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针对不同时期开设不同的课程。如第一学期开设偏重于知识的《会计职业道德范畴》、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偏重于实验模拟的《会计职业道德模拟实验》、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偏重于实践调研的《会计假账的道德透视》等,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职业道德知识体系。最后,在授课方式上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系统讲授法、模拟实验教学法等,我们应该在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以系统讲授法为基础使学生通晓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法规和流程,以问题为导向生动的开展案例式教学并广泛地开展融合性讨论,模拟实验教学则可以通过实验模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主观能动性。 二、第二课堂升华情感,与文化人内化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课堂是指在专业培养方案或者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类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的总称,它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第二课堂一般由学团工作者主导居多,涵盖科技竞赛、主题班会讲座等系列活动。其具有内容的体验性、时空的开放性、参与的互动性、手段的多样性等特点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但第二课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未与第一课堂理论教学有效衔接、场面热闹实效不佳等情况。尤其是现阶段大学生即将迎来00后,其自我意识更强,市场经济社会总体的会计诚信环境较差,甚至存在着学生从潜意识拒绝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近代道德哲学家休谟就曾强调,在道德的范畴里感觉和情感比理性更加重要。因此,高校针对第二课堂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做如下改进:一要转变教育观念,传统观念认为学团工作者不管专业,只管思政。2013年党中央公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就明确指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要求,从而指导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因此第二课堂的设计应与会计专业培养方案挂钩,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较为轻松的方式进行职业道德情感的升华;二要在内容设计上突出较强的情感体验。主题班会等设计应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如模拟招聘环节面试中被问到“你是否会做假账”应如何面对,可以通过小品、影片等情景再现的方式引发思考;主题辩论赛可以设置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辩论,如以”会计不做假账是会计的最高要求还是最低要求”等;各类专题讲座和座谈会可以事先与主讲人沟通,特别是这些职业人士分享他们的职场经验。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近年就打造了“会计名家大讲堂”“会计高端实务访谈”等品牌活动。三要在形式上注重仪式感增强学生道德体验。其一各类的科技竞赛活动要安排适宜的指导老师进行专业的技能和仪态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以赛促训”的效果;其二针对大四即将走向工作单位的毕业生组织开展模拟财务部公布的《注册会计师诚信宣誓办法》的诚信宣誓活动强化学生从事会计行业的神圣庄重体验。事实证明,庄严的宣誓活动,不仅可以使宣誓者本人,还可使参加仪式的同学也能从仪式中体味职业道德的神圣感。四要营造优质教育环境。发挥学院甚至是公寓文化育人的功能。可以细致到班训班规班歌班徽的制定,如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学团就提出“会计不做假账,从考试不作弊开始”,并坚持十余年每学期开展免监考活动,免监考专业覆盖率达到100%。五要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在校生信用档案。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以在校生日常贷款、科研、考试、社会实践、就业等为依据,以在校大学生学号为基础,及时采集、如实记载相关的信用信息,逐步形成该生的信用档案。此信用档案可以用作学生评优评奖、就业的有效凭据。 三、第三课堂磨练意志,虚拟与实体双管践行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课堂又被成为实践课堂。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等特点。在这里,我们需要厘清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一方面,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必要前提,学生只有学习了解了课堂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立场,才能将其用于指导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实践教学,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磨练他们的毅力、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一般来说,高校针对第三课堂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做如下改进:一要努力建设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基地建设可采取校所合作、校企联合、学校引进等方式。特别是针对招聘会计专业学生较多的会计事务所、银行等单位签署实习协议,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强化现场教学环节,甚至可以开展法庭旁听的方式。二要打造学校与就业单位合作的实验班、订单班。如近年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积极聘任业内优秀人士为学生事业导师,通过学院内部选拔建立班中班形式的“卓越人才班”、“天健班”、“大信班”等一系列校企合作品牌。三要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其教学手段可以通过现场教学、课题式社会调查、主题课件展示与宣讲等方式进行集中与分散、团队与个人的实践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文献搜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社会调查方法,还能通过实习实践,实现了对校内职业道德教育的印证、检验、完善,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完成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四要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 四、第四课堂创新延伸,营造立体职业道德教育环境 网络正成为大学生的“第四课堂”。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比例越大,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这一比例达到63.9%。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基础元素”。第四课堂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以及多媒体性拓展了职业道德教育空间。现阶段,各大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实践探索较多,但怎样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深层次需求的探索还略显不足。因此,高校针对第四课堂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做如下改进:我们就是要着力探索学生喜爱能够黏住学生的多种网络形式。一要专业打造“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案例库”。把社会上的热点事件进行互联网改造,成为网络平台上的学习素材。二要整合名师资源。可以将学生身边一票难求的名师转化成触手可及的网络教育资源,通过专栏、微课堂等形式强化职业认同,三要整合校友资源。着力打造包括“职场面对面”、“菜鸟先飞”等有趣有料的网络平台营造立体育人环境,前期搜集学生热点问题,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切入,在交流中化解矛盾与困惑。四要运用榜样的力量,抓好典型示范。《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就提出要大力发掘、宣传会计诚信模范等会计诚信典型,深入剖析违反会计诚信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会计人员不断提升会计诚信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会计之星”等选拔活动来树立榜样,“会计之星”的产生可以通过自我申报—组织推荐—网络投票—自我展示等多个环节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同学。总之,高等院校不仅应该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也应把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把教育引导作为提升会计人员诚信意识的重要环节,使会计诚信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广大会计后备人才的自觉自愿行为。 作者:王婷 周兵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财经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教学题库的建设 摘要: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了解现有教学和考试中的不足,从应用环境、维护成本和动态管理上进行题库建设的优缺点分析,选择在教之初平台上自主建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题库并加以应用。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情景,同时实现资源的有效和定向共享。 关键词:会计;题库;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应对课程考核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章节习题以作备考之用。章节习题以课本后面的章节练习为主,而往年真题以教师打印并课堂分发为主。由于受到出版物的出版周期、资源来源和打印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的数量和更新速度受到限制。随着财政部于2008年12月18日了《关于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指导意见》(财会〔2008〕16号),并于2010年1月15日印发了《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建设方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外贸管理系会计专业学生数量多,绝大部分需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为响应财政部的考试无纸化要求,总的来说,现阶段的教学和考试题目有以下欠缺之处。(1)书本背后习题集自主性和灵活性差,不能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选择试卷。(2)试题库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差。考试每年都会添加新的内容,而题库中的试题必须能够不断得以补充,同时淘汰已经不做考试要求的试题。即考试题库必须是动态的,同时另一方面,作为会计专业网上试题库没有自主维护的权限,新出现的试题无法录入,而陈旧试题无法删除,这样的试题库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逐渐老化,失去活力。(3)题库资源信息不能适应现在的互联网+的要求,能够同时满足web端和手机端登陆访问的题库资源少之又少。因此,建设适合老师教学考核和学生应对考证需求的题库势在必行。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级项目为例,阐述如何建设教学题库。 1资源试题库的收集以及格式 1.1试题库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由于互联网的便利,可以在一些文档分享类站点进行试题收集下载和整理,例如百度文库和豆丁,这些试题往往其他人已经经过了初步整理,是题库题目的主要来源,而对于需要增改的试题主要来源于近年的真题。 1.2题库的保存格式 建议以excel格式按照章节和题型进行分类保存,例如,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考试试题类型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相比起word格式而言,excel格式在后期的题型适应性和增减上有更大的优势。 2资源试题库平台的选择 待资源整理完毕后,可以选择现有的题库资源平台(教之初)或者对开源的题库考试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如TCtest等)。两种类型的资源平台可以从应用环境、维护成本和动态管理上进行题库建设的优缺点分析: 2.1应用环境上 开源的题库考试平台自主度高,可以按照项目的要求进行题型的增添,同时支持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的上传。由于开源考试平台利用MYSQL进行数据库管理,后台为PHP编写管理和应用程序,使得其他科目的试题教学资源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整合,方便教学应用,但对于手机浏览支持差,对教师的编程开发水平要求较高。而现有的第三方题库资源平台可选项较少,只支持特定的题型,但平台开发规范,对手机浏览可以实现自适应。 2.2维护成本上 开源题库考试平台成本较高,除日常题库维护外,在学校无法提供服务器的情况下,需购置域名和租用网络服务器。现有的第三方题库资源平台可直接申请账号使用即可,无需日常硬件和网络维护,只需支付每年的账号使用费用。 2.3动态管理上 开源题库考试平台的数据库和第三方题库资源平台均可以支持ecxel文件的导入操作,方便资源库的内容增加、删减和完善,使得更加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综合上述,出于对自身项目的定位以及实际成本考虑,本项目使用现有的题库资源平台(教之初)进行题库的开发与建设。 3教学资源试题库的组成 根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大纲要求以及课本章节安排,为满足日常学习和教学需要,题库设计带有答案以及答案解释的标准题目共计1961题,共计2套题库,30套试卷。其中题库一为1162题,单选(含计算题)为288题,多选题为249题,判断题339题,不定项(案例)286题;题库二(备选)为799题,单选(含计算题)287题,多选221题,判断题291题。 4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由于题库系统是按照课程的要求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建设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其针对性较强,实际应用价值大。现以日常教学应用以及考前突破两种情景进行介绍 4.1日常教学应用 教师前期对教学章节进行预准备,将学生名单导入到系统中;正常授课,预留越20分钟进行课堂习题巩固,在PPT中展示二维码;学生拿出手机扫码,使用自己的姓名学号登陆题库;题库根据所选章节随机抽出约20题左右供学生限时作答;学生作答完毕后教师手机端得到成绩;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对课程后续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点讲评。 4.2考前突破应用 教师将考证学生名单导入系统,同时开放所有习题供学生备考刷题所用;系统统计错题反馈给教师,教师考前加强复习。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学生可以随时在习题库中进行练习,通过在线的学习与复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端通过导入学生名单的做法,可在自己的教师账号上调用和统计信息,同时也在日常和备考前充分利用资源库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赋予了教师对教学资源应用的灵活性,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结语 教学习题库资源是利用现有的web技术,对教学习题资源的再次优化和整合,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情景,同时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和定向共享。当然,如果仅仅从一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来看的话,这对于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时不够的,建设多门习题资源库并进行整合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前期的技术选择,习题删减和后期的维护应用,这也为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程茜 易烽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摘要:本文展开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会计的普遍职业道德情况,明确会计的发展现状。在当前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现阶段社会中,社会各行业均取得快速的发展,会计作为企业财务计算、报表规划等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的会计普遍存在职业道德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危害加以分析;其次,探讨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原因;自后,重点研究会计职业道德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综合能力 自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后,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市场经济环境。通过对企业发展的分析,能够明确会计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十分重要的人才,通过对企业各部门对财务总结,报表分析等,对企业的未来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导致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危害、问题、原因及对策的探究,为日后促进企业会计道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危害分析 1.干预国家经济政策 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会计职业道德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存在,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干预性。通过对会计的深入分析,能够明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经营现状和生产能力。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而形成的财务报表等相关数据,对国家财政部门实施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依据性作用。而会计人员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相应的职业道德问题,对企业财务相关数据实施违规操作,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科学性。 2.影响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存在,不仅干预了国家经济政策,同时也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在以往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下,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分析,明确在此体制发展形势下,信用是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近年来,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做假账、偷税漏税等问题,尤其是贪污现象较为严重。上述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忽视了会计的重要作用,由此影响到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监守自盗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相对普遍。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通常存在监守自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数据收集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膨胀,过度关注金钱利益,在一定程度丧失了基本的会计法治观念。在金钱利益的熏陶下,会计从业的职业道德丧失,存在财务数据故意伪造、隐匿或是损坏等现象,尤其是部分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利用职能的便利,挪用公款,最终造成企业和国家的经济损失。由此能够看出,目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监守自盗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水平。 2.弄虚作假 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不仅存在监守自盗的现象,同时也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弄虚作假遇监守自盗的原因基本相同,主要是由于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能力不足。弄虚作假主要体现在,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审计业务开展中,缺乏对审计业务的独立客观评价,忽视了职业道德准则在此项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不科学、不合理的审计报告,与财务会计作假行为基本相同。此外,部分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存在故意编造数据现象,发现错误财务数据并不指明的现象,根据错误数据做出虚假报告的现象等。上述弄虚作假现象的存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 三、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探讨 1.缺乏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 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分析,明确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会计法律法规相对缺乏。根据对会计法律环境的掌握,了解到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为《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等。现阶段以会计为主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其法制环境相对较差。同时,虽然当前有部分法律以会计为主,但是其所出台的法律之间缺乏协调性,部分法律中并未对会计行为和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发生后,存在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此外,会计法律法规中也并未针对会计行为,制定出相应的惩处方案,惩处执行力度不足。由此可见,会计法律法规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职业道德问题,限制了企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2.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 在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发展进程中,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对于其职业道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三方面。其一,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相对较低。部分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为非专业毕业生,对财务相关内容和工作的了解程度较低,无法单独完成相应的财务工作。其二,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受学历和见识的影响,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拜金主义较为明显,缺乏对会计行为的法律关注。其三,会计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未针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水准,对其实施系统正规的培训,导致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不足,缺乏对工作的具体认识,由此限制了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四、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改善措施研究 1.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 根据当前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法律原因,应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一方面,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企业会计的发展现状,以及现有的会计相关法律条款,制定与会计工作相符合的会计条款。包括《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从不同程度上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中的条款内容。对现有和新出台的会计法律法规内容加以分析,明确其内容的完善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加强对会计职业道德现有法律的分析,探讨相关法律中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规定。在了解相应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会计行为和责任等相关问题,明确具体的职能和责任,将责任分配到个人,从而避免出现会计行为推诿责任的现象。此外,要针对会计法律法规,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惩处机制,以此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惩处力度。 2.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培养 针对当前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现状,应从不同方面实现对会计人员的综合培养。第一,应充分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学历水平的关注。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聘用的重视,在聘用时,应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关注会计从业人员应聘者的学历、经验等。通过笔试、面试和实际考察的方式,实现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了解。其二,应充分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条幅、公告说是群公示的方式,向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讲会计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的关注。第三,应充分加强对在岗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针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水准,对其实施系统的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明确会计具体工作,由此提高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五、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日益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在此新的发展环境下,会计人员逐渐成为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某种角度而言,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和资金数据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部分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从监守自盗和弄虚作假方面,展开对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分析。同时从会计法律法规和人员综合能力方面,展开对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并从上述指标角度出发,重点研究解决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措施。期望通过本文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研究,为日后提升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 作者:许乐鑫 单位:武汉大学财务部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会计信息化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出现,而会计信息化是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电子记账的模式逐渐取代了手工记账,会计工作的应用环境由此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会计信息化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约束要求也会更加严格。本文主要以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综合各方面案例,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国内外现状差异、相比传统会计环境对职业道德的约束差异、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一些体会及结论。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职业道德;传统会计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日渐广泛。从会计行业来说,会计信息化逐渐取代传统会计,记账方式及信息共享的手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挑战,由此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 二、会计信息化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含义 1.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具体的会计理论发展的,它所利用的计算机技术自动计算数据功能、自动汇总数据功能、自动存储数据功能等都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或者可以说它们就是会计信息化的前身。此外,会计信息化还利用了网络技术扩大其内涵,使其不仅局限于简单的数据处理。网络技术特有的共享性以及它所连带的一系列特殊性能带动了企业财务信息固有的孤立和滞后,积极的将企业中的业务、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信息融为一体。电算化属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要学科,笼统来说,会计电算化是在原本的手工记账模式中发展起来的,主要用计算机技术将会计信息输入电脑,从而由此实现了会计工作的快速与便捷。而会计信息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可以说是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发展,它像一张网,将会计电算化的信息所存在的不及时、静态、孤立等缺点加以弥补,由此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会计环境。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科学,它将会计理论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主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把企业中各方面的财务信息包括各类物流管理信息和人力资源信息等充分收集,并且将这些信息充分加工运用以实现资源共享。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会计信息化有益于企业管理,它所符合的主要是管理者的需求。它将企业的各类信息整合加工,然后按照管理者的需求实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化在传统会计核算职能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它将会计原有的控制和决策加以强化。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会计信息化的出现符合历史的发展,也具有其必然性。2.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而言,主要是在会计的工作中逐步形成的,用以衡量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活动所产生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时从会计人员的职业认知角度产生并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这不仅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活动中的行为底线,也是他们的会计行为对社会所承担道德责任以及所要尽的道德义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被具体要求。所有的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都应该保持着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热爱这份工作,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好好学习、努力钻研,完善自己的各方面会计业务知识,让自己的技能符合岗位要求。另外,会计人员需要在熟知会计知识的同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方面要严于律己,约束自己的会计行为,使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被限定在法律规范之内,另一方面要“严以待人”,即在约束自己的同时也要严格监督他人,广泛宣传相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会计制度等。由于会计人员接触到的是公司的财务信息,这样的工作职能相当敏感,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时保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并且要义务的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不能向法律规定的其他人透露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在进入一个单位工作时应当熟悉该单位的内部运作以及生产经营状况等,积极运用自身的知识为单位提供有益于内部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服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相对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加强与改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与领导,并且将相关的政策加以贯彻和实施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起到重大作用的机构与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由此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都能够落到实处。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发展的国内外差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和英国的市场经济相比其他国家来说比较领先,所以他们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上有着独特的见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是都表现出了以英美为基础的延伸与发展。其中,美国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开始较早,他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主要有政府加以干涉与监管,而当地的注册会计师只负责相关资格的认定或者标准的制定等。美国将会计师划分为不同领域并且针对领域划分职业道德规范,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相当的全面。在这样的划分下形成了包括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财务经理、内部审计师甚至会计教师在内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美国的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指出,会计人员在熟知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保持客观正直的工作态度,积极关注公众利益。美国的会计人员所体现出来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都相当高。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于1983年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准则》提出管理会计师应该同时具有工作能力、保密、正直和客观的职业道德。甚至要求管理会计师在于企业管理当局发生道德冲突时,他们有必要辞职以维护其职业道德。美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管理都归结于美国的那套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相对规范的外部环境。而英国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可以看出当地的注册会计师的自律度非常高,主要靠各大会计职业团体来制定,很少由政府干涉。英国的各大审计委员会和会计职业团体都有其各自的职业道德准则,而准则内容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相同。英国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中比较注重真实公允、客观公正、职业能力和保密性等方面。同样的,英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也有着和美国相类似的职业道德要求。英国会计人员的底线是真实和公允,随着欧盟第四号指令的出台,这两项原则亦被成员国纳入各国法律,由此各成员国的会计人员也受这两项准则的约束。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中国香港会计师公会为例,我国香港会计师公会的《职业道德指南》主要针对会员所负的责任,提出正直、客观等职业行为。同时还对部分具体的会计行为做出详细阐述,当然,最具体的还算是最后一部分的指南,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存在道德观念淡薄、道德体系不规范、以及行业环境混乱等问题。 四、会计信息化环境与传统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约束差异 现代的会计模式基本都是由传统会计发展而来的。传统会计主要依靠手工会计利用纸张、笔墨、算盘等进行手工的计算、整理、核对、分类、登记、制表等会计工作。因此,在这些繁复并且机械的会计步骤中,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相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有一定的差异:1.知识储备需求差异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日常的会计业务,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传统的会计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手工记账方法,而会计信息化需要会计人员多方面掌握计算机技术,从基础知识的角度来说,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要求有了某种程度的提高。2.信息泄露难易程度差异从信息共享的角度来说,会计信息化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它将传统会计的各项会计信息都进行了信息化的处理,也就是说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信息都会被输入进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由此而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但是会计信息化是依靠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共享的,这样的信息就不是封闭的,如果某个部门需要抽调数据,在取得授权以后,这些信息就可以通过网络从系统中被直接抽调。传统会计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主要侧重于会计人员的义务保守秘密,而由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力度,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难度更大。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采取更强力的措施来防止重要的财务信息泄露。3.数据输入繁琐程度差异传统会计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在手工记账汇总数据以后才能得到最后的会计数据,这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比较高。一方面手工记账的工作量比较大,另一方面这样纯手工的记账统计方式更容易出现错误或者失误,每一个小错误都会导致最终数据的差异。所以,会计信息化环境中,计算机技术的加入有效的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各类科目名称的自动选择以及最终数据的自动统计汇总都有利于避免差异的产生。从这方面来说,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显得更加便捷、利索。4.信息披露即时性差异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共享信息的智能系统,它会把会计信息及时披露给利益相关者。传统会计的手工核算由于会计人员工作量很大,所以会计信息的提供基本会依靠每年的会计报表,这样的会计信息基本都是事后披露,利益相关者们很难根据这样的过期信息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因此,通过这样的渠道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及时披露让利益相关者能及时根据会计信息进行有利的预测和估计,同时也可以实现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以由此得到很大的提升。 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环境的形成,与传统会计相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中国政府的重视下,通过会计制度建设以及执业人员培训等,在原有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的基础上更加严格要求,使其能够良好的贴合会计信息化的新环境。因此,不管是传统会计还是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都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同时也要严格遵守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做到不屈从、不迎合。会计信息化环境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新背景,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和普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爱岗敬业意识缺乏会计信息化环境为会计工作提供了开放的网络环境,然而部分会计人员缺少爱岗敬业的意识。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共享。为此,会计信息的传递与传统会计相比将途经从纸张转移到了计算机,而会计信息共享也是公司生产业务的信息共享,会计不再是传统会计时期的记账工具。然而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仍然处于一个很不成熟的状态,没有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提升。他们没有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与目前职位相匹配的其他能力的提升。他们没有认识到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他们的服务对象早已经从单位或者公司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利益相关者。2.职业底线难以防守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依然有很多会计人员违背准则,在面对经济利益的时候守不住底线。从传统会计到会计信息化,一直会有不少会计人员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甚至是国家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不能坚持准则。在面对教唆、威胁、甚至是金钱诱惑的时候,部分会计人员会忘记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等加以粉饰,弄虚作假。很多人为此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信息化环境下,大部分的会计工作需要在计算机软件上完成,这样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相比之前的传统环境很容易导致信息的泄露,部分会计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不到保护好会计软件的职责以及保守秘密的义务。3.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信息化环境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会计人员仍然保持着在传统环境下的会计技能与追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人员也应当与时俱进的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其适应时代潮流。在信息化环境下,很多会计人员没有创新与学习意识,缺乏自我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也不知道要去学习与新时展相适应的计算机技术。这样会导致很多会计工作不能够很好的进行,也达不到预期中及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任务。4.监督机制仍不健全由于信息化环境是相对于传统环境发展起来的,与之相匹配的监督机制还不是非常健全。之前提到了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共享,为此会计信息在其他部门得到申请认可以后就可以被随意提取,同时会计信息也可以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及时披露给利益相关者。这虽然从该某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利益相关者以及各部门对于会计工作的监督,但是相关过程中的信息流通却不能得到监督,很容易产生秘密泄露。 六、加强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采用的方法或措施 1.积极宣传爱岗敬业的意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以及后续教育,积极宣传爱岗敬业。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环境下的会计知识技能,而应该督促他们学习新的更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的新知识,一方面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加强计算机技术等辅助技能的培训。2.进一步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使其适应信息化环境传统环境中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约束会计人员道德、防止他们在会计工作中出现不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提出了有效的措施。总体来说,会计人员不仅需要组织会计工作,也需要在组织过程中执行相应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化环境要求会计人员认真守法,在必要的过程中严肃执法,在其本职的会计工作中不因个人利益而徇私枉法、弄虚作假,积极做到清正廉洁、诚实守信。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应当成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的宗旨和灵魂,一切从会计职业道德出发,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法律要求,并且能及时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真实、完整的决策依据。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必须符合会计真实客观的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信息的记录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所得出的会计数据应当如实反映会计对象的生产经营状况,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没有弄虚作假,对于不符合实际的会计数据要坚决加以纠正。另外,会计人员还需要做到诚实守信,除了出于相关法律要求、职业责任等方面的需求之外,不能以个人为单位未达到某种利益需要向其他人泄露该会计对象的会计信息。3.完善会计法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监督机制需要运用企业内部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应该通过对确认、核算、分析、记账、报告等会计程序的审查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法规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关要求,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社会监督也可以从各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机构入手,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也是熟知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于企业或单位的会计人员以及会计业务的监督更能督促其符合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我国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在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上,还需要建立健全企业对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建设的惩罚机制。对于违反纪律的会计人员应当严加惩罚,而对于遵纪守法、表现突出的会计人员要适当给予奖励。4.优化社会环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仅受其工作领域的影响,由于每个社会人都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避免不了会被社会所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不良因素所干扰。即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相当的标准,在经历社会这个大染缸以后,都免不了会受其影响。目前的社会环境中,虽然有很多三观端正的模范,但是依然会存在道德意识薄弱、个人利益第一的不良风气。创造美好和谐的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而是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及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同步,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放在社会环境中来说就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和修养的要求。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强调要提高职业道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对会计行业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十分有利。当然,会计人员也不应该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条件和要求全部加诸于外界的社会环境上,而是应当从自身出发,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觉悟。只有这样才能在自身修养提高的同时,借助外部环境优异的东风,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由此赢得人们对于会计行业的信赖。 七、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未来发展要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会计信息化环境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严肃认真,尽职尽责。虽然“八审八看”是传统环境下对会计人员审核凭证的时候的要求,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这些要求由于客观原因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改变,会计人员仍然需要按照当前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工作流程一丝不苟的工作。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时刻认识到自身的服务对象相比以前更加开放,增加了很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会计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及时为需要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和服务。另外,会计人员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先进手段,不仅仅局限于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与服务,更要提供精准的信息和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管理决策中来,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需要熟悉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确保所提供的决策方案更加针对实际并且达到预期效果。会计人员提出的管理决策都是建立在充分掌握了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市场资源状况等信息的基础上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会计人员需要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法律法规,同时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培训,只有在自身能力达标的情况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分析企业的运营管理,这样的情况下所提出的管理决策才是真正有效的。从会计人员的个人角度来说,他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当从会计人员个人出发,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应该与时俱进,在端正的同时加以升华。在我国目前的大环境中,会计人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公私分明,不贪不占。会计信息化环境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更加频繁的犯错机会,而共享的会计信息让会计人员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社会的发展让金钱更加具有其价值,在这样的条件下,会计人员的严于律己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会计人员需要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不断学习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法律法规的新内容,并且正确使用法律赋予的职业权利。同时在必要的时候履行会计人员的义务。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做到实事求是,提出客观公正的职业判断。信息化环境要求会计人员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充分了解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了解会计对象的生产经营状况,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由于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共享,众多的经济利益也会牵涉其中,会计人员需要时刻保持独立性,坚持自己客观的立场,在不弄虚作假的同时也要及时有效的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 作者:吉欣悦 单位: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商学院会计金融系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尤其要注重对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因为它关乎到了整个单位的机密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原则要求,并进一步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道德建设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会计;行政;事业单位;职业道德;优化策略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原则要求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拥有责任感,这对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大有裨益。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主要包括了:爱岗敬业,要会计人员能够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可以适应工作需求;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的规章制度,并且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地宣传;依法办事,会计根据会计法律和规章制度,确保工作的真是和完整性;公正客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业务时,应当病症实事求是的态度;搞好服务工作,会计人员需要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以及业务管理的有关情况。最重要的一点,即会计人员应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不得私自地向外界透露本单位的信息。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严格落实审计监督工作 事业单位的职能、性质都决定了事业单位在成本核算上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经历,但是任何时候,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讲究效率。当下,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有了企业的性质,但是和企业的运行方式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经营活动。财务监督工作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遏制一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行为,及时地发现职业活动当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和偏差,督促财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以情分的大小来管理他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堵塞财务管理当中的各项漏洞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真正地形成以制度约束人,让工作人员可以相互监督,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鼓励财务人员自觉遵守纪律,规范自身的行为,避免走形式主义的道路。审计监督的工作作用就是要发现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当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有力的批评与教育,并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在对行业的管理上,采用双重组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本单位的经济管理效率,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自身健康的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将职业道德建设摆在第一位。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事自己的工作,就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除此之外,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也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学习技能,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更新自身的工作结构与方法,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和每个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都密切相关,实现对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可以熟练地掌握自身的本质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方式方法操作。最重要的一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保密意识,坚决杜绝因一己之私而泄露企业的财务秘密,坚持良好的原则,从而真正地走向合格的服务型工作人员。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做好自身的工作职责。 (三)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在《会计法》中存在着明确的规定,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恪尽职守、拥有正确的原则,对于一些精神可嘉的会计人员要做出物质上的奖励。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积极地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对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基于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鼓励他们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要让职业道德和会计评优工作相融合,产生良好的激励效应,使得财务会计人员在追求成绩和职称的同时,也会关注自身的职业道德形象,改进自身的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的水平。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人事考核制度,真正地做到依法办事。财务管理部门要实现对项目成本、收入等问题的进一步管理。财务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权责制度,结合具体的项目工作量确定工作成本,根据实际的收入管理区分析,确保工程项目在财务方面科学、合理、准确。不仅如此,财务部门也要做好精细化核算,实现对项目工作人员的精细化考核,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将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绩效挂钩。 三、结语 总的来说,会计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为其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当下的会计行业存在的失真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为了进一步稳定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强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我国政府将会计行业存在的问题已经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这无疑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真正地实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达标,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必要的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作为政府宏观决策的依据,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决策者开始重视会计信息。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高低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如果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信息质量;主要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欲望的膨胀和职业犯罪率的上升,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职业道德问题。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从业人员如果具有良好的职业的道德,不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有利于贯彻执行我国的财经法规制度和维护我国的经济秩序。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增强自己的职业道德,通过良好的职业品质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来理解,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其职业活动内必须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它不但体现了会计的职业特征,还能够调整会计的职业关系。它包括了会计职业与会计从业人员、其他职业以及会计从业人员和所服务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从狭义上来理解,会计职业道德仅仅指会计从业人员个人在其职业活动中所要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不仅是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形式,还是会计行为规范的基础,与此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还可以充分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以及帮助会计从业者素质的提高。 二、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必要性 第一,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要求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作为政府宏观调控、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与否,关系着能否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会计从业者,如果要成为德才兼具的管理者与理财着,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的两大核心任务。会计管理和会计信息则恰恰是这两大任务所必需的。但是,由于受到某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影响,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以及在许多领域与环节出现造假的问题。第三,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社会形象要求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从业人员也在不断面临着外界的各种利益诱惑,加上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吸气的影响,在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中,出现了贪污、奢侈浪费、弄虚造假等不良现象,对会计良好形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会计行业如果要想让社会改变对其看法,会计从业人员唯有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因此,如果要想会计信息质量得到切实提高,亟需增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三、增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首先,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会计作为一种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单位是货币,在核算和监督时需要采用专门的方法。会计人员作为这种管理活动的管理者,需要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专业教育使会计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及时更新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完成,而让会计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则可以通过社会教育来完成。目前,会计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再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其业务素质得到提高,但仅仅依靠这种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会计从业人员走出去,通过参观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来开拓其视野,自觉加强职业道德的素养,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信息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对会计行业的规范,除了运用道德约束之外,还需要法律对其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如果要想把全部道德规范全部法律化是完全不可能的,原因在于把道德规范全部法律化之后所需的执法成本是任何国家财力都无法承担起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的不断进步,那些基本和重要的道德规范需要国家尽可能地将其法律化,从而使会计职业道德法律法国体系得到完善。与此同时,国家还需要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要严厉惩处那些不遵循行业规则、失信的企业或个人,对于那些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要让其马上退市,并且取缔参与造假的中介结构,对涉及造假的相关会计人员的资格证书予以吊销,禁止其再从事相关的职业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民事赔偿制度,为了维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利益,使用者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对因相关人员造假对其造成的损失提起诉讼,要求得到合理的赔偿。再次,完善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由于我国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内容还不够全面,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因此,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十分有必要。如果要想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通过检查,对于那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严惩,除了取消其从业资质之外,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对于那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各级会计管理部门要对进行奖励。以反面案例为借鉴,以正面典型为标杆,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营造一种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良好氛围。最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系统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它是对各级会计管理部门所制定的措施、方法进行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内部控制体系,与会计业务相关的各个环节如会计记录、授权批准等可以通过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来自动防止错误、查找错误和纠正错误,进而实现遏制造假的目的。作为会计工作与会计从业人员生产出来的“产品”,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能力息息相关。因而,只有不断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的建设,才能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作者:王秀芹 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学校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反思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同时,会计人才缺口越来越大。纵观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其职业道德水平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就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本文对当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做了分析,并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切实提升我国会计人员水平,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意义;建议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一)是对现代会计法律制度的补充 对会计这一职业而言,法律制度是对从业人员行为的约束,属于最低要求,而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人员高层次的要求,是对会计法律法规的补充,而且其具有法律法规无法达到的作用。例如,会计人员如果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行为,则属于会计法律制度约束的层面,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专业水平的提升等法律法规无权干涉,属于职业道德建设的层面。如果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服务意识以及专业素养,那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便得不到保障。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提升其专业水平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良好补充。 (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会计行为 在行为的产生过程中,动机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规律对于会计行为同样适用,会计人员的动机决定了其行为,动机的好坏与行为的优劣有直接影响。在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下,会计人员必须养成诚实、公正的优良品德,对会计人员具有引导与规范作用,能够促进会计人员形成优秀的职业习惯,并且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现代经济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而且也是现代会计人员素质与水平提升的要求。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会计工作对于管理者的决策、判断等提供着重要信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制定与提供者,其工作质量高低与其职业道德水平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可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够促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而且能够帮助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工作者,对于其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三)能够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 对于会计职业而言,其目标在于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而所提供信息的质量与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准则的履行情况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制定与中操作不当,会计信息便会成为无效信息,不但不能实现会计目标,而且也会由于信息无效致使使用者作出错误决定,为企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够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从而有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对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一)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第一,对会计人员展开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典型案例增加真实性,使得枯燥抽象的说教转变为形象生动的案例教学,使会计人员能够对职业道德规范有感性的认识,提升教育质量;第二,加快信用档案的建立进程,涵盖企业、单位、中介以及会计人员,对于诚实守法者作出鼓励,对于不信用人员作出惩罚,加强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的信仰与遵守;第三,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以及媒体的宣传作用,在社会范围内普及诚信思想,使诚实守信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仰,营造诚实信用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监督力度 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而言,加强监督工作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需成立专业监督部门,实时掌握会计人员的工作状态,保证其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对会计人员在财务处理方面的工作要严格审查,以便及时发现处理不当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纠正。如果发现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有不诚信行为,必需严肃处理,防止危害继续发展。让会计人员意识到信息真实性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其工作责任感。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尽管当前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相关的法律建设并不完善。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保障会计行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需对会计职业道德体系进行规范。充分研究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发展、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融入我国传统道德因素,使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 (四)不断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使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建设有更明确的认知,有利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包含上岗前、上岗中以及上岗后教育这三个阶段。其中,上岗前教育主要是为即将工作的会计人员宣传有关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内容,确保他们能够对职业道德建设有正确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上岗中教育指的是会计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工作规范来约束自身行为,并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上岗后教育指的是要定期对会计人员展开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分析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员工时刻保持端正的思想。此外,为了增强教育的作用,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教育机制的管理,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进程。 三、结束语 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有着特殊意义,我们必须对会计工作提高重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为信息需求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作者:王子涵 单位:天和城实验中学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 摘要:作为专门培养应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在分析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未受到应有重视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从五个方面加强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在向社会提供财务信息的过程中形成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的灵魂。会计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专门培养应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的受重视程度却不容乐观。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入手,在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未受到应有重视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到: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体现了国家层面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目前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无论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方面,普遍存在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足的问题。经笔者对云南省8所知名度和生源率均比较好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调查(包括5所公办高职院校和3所民办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上仍以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操作技能培训作为重点,而会计职业道德在教材内容和日常教学中仍处于次要地位,普遍存在“课本上有多少则讲多少,没有则不讲”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出,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未受到重视的原因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未受到重视的原因,本文认为应当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国家层面 1.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规范缺少实践体系的支撑,在引导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未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随着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规范的相继出台和实施,会计职业道德在法律层面得到不断完善,也为高职院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但由于国家有关部门未制定配套的实践体系支撑,相关的法规和准则规范与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没得到很好的衔接。如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组织举办的会计职业技能大赛,在比赛科目的设置上主要以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等技能性科目为主,而未设置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比赛科目。这就导致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规范在引导高职院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因未得到很好衔接而存在导向力不足的问题。2.考评机制缺乏全面性。目前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会计类证书成为评价会计专业学生业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而这些证书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等,考试内容主要以考察会计专业知识为主,对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考察比重较低。这就导致学生潜意识中不自觉的将学习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对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学习。 (二)学校层面 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生源问题。随着学生数量的下降以及本科院校的扩招,给高职院校的招生带来较大的压力,抢生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为提高本校生源,各高职院校普遍将“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作为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宣传指标。为提高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各高职院校片面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均把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重点,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三)教师层面 一方面,从思想理念上,会计专业教师对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重视程度不足。在日常教学中,会计专业教师普遍存在“课本上有多少则讲多少,没有则不讲”的现象,教学方法也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致学生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太抽象、缺乏实用性;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经历了2007年—2009年招生规模快速扩大的时期,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中年轻教师占比较大,其中不少是毕业后就进入学校从事教学的。这些会计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未深刻领会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四)学生层面 会计专业作为一个热门专业,近年来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能够顺利就业,在校学生普遍将主要精力都放在考证和专业技能学习上;同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明星的各种绯闻炒作”,无不在一次次的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这些都导致学生从潜意识里轻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三、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丰富实践体系,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1.国家有关部门应当丰富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实践体系,使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规范与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间能够得到更好的衔接。如国家教育部门可以在组织举办的会计职业技能大赛中,设置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比赛科目,或者组织举办会计职业道德辩论大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增强对高职院校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导向力。2.国家应建立全面的考评机制。一方面国家可以考虑逐步为会计从业人员建立诚信档案;另一方面,对于会计专业职称证书的授予,国家可以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环节主要考核专业知识,面试环节则主要用来评价申请者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两者均合格后方可授予会计职称证书。从而使会计专业学生意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明确教育目标,转变教育理念 1.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相关要求可看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单纯的为社会培养只懂技能的专业性人才,而应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纠正为提高学校生源,以就业为导向,片面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错误做法,明确教育目标,转变教育理念,切实担当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2.高职院校及会计专业教师应转变过时的教育理念,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课程体系方面,进一步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必修课程,系统地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信念;在专业课教学方面,要求在专业课教学中不能仅仅讲授专业知识,而应将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期末考核方面,进一步提高平时考核成绩的比重(目前占总成绩的比重一般为20%,建议提高到40%~50%),平时考核除了考勤、课堂表现和课外作业等考核以外,还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如:诚信、纪律意识等)进行考核。 (三)营造崇尚诚信的校园风气 高职院校应重视崇尚诚信的校风建设,通过营造崇尚诚信的校园风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崇尚诚信的校园风气:(1)加强考风建设。学校可以尝试采用“无人监考”的方式,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监考,自己即是监考官又是考生,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成绩固然重要,但诚实守信更是做人的根本;(2)学校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个人诚信积分档案,设定最低标准,并与学生的档案及毕业证挂钩;(3)标语宣传,实现潜移默化教育。可以在校园、教室等场所悬挂崇尚诚信的标语;(4)宣誓教育。在会计专业学生入学和毕业时,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宣誓,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建立会计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 当前高职院校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实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对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相应培训,以解决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经验,对会计职业道德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如通过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分批派遣会计专业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或“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短期进修。 (五)创新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教师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学时应积极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一改过去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古板枯燥的现象。通过教师设定项目案例,学生采取小组讨论、分组辩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总之,高职院校开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改变当前的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上述对策是笔者在会计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作者:王敏 单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高职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 摘要:近年来会计犯罪现象屡屡出现,并呈现出学历高、年龄低的趋势,原因之一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因此,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重视会计实务技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授课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空洞,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针对上述问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专业课程;开创教学新思路,完善教学方法;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加强职业道德考评。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大批的会计专业人才,有许多学生毕业之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会计犯罪、违规事件也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多数进入到中小企业工作,而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正常运作,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会计技能和职业操守,为企业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一、案例分析 1.案例介绍。案例一:“王某,23岁,会计专业专科毕业后到某市某国债服务部工作,担任柜台出纳兼任金库保管员。任职期间多次从金库偷取出国库券用于炒股,截至案发,王某共贪污国库券94.03万元,折合人民币118.51万元。案发后,当地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王某迫于各种压力投案自首,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案例分析:案例二:“陈某,22岁,利用其担任广州市番禺区某电子厂财务会计,负责该厂员工工资计算和发放的职务之便,每月在工资表格合计栏上,加大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的金额。两年期间,陈某加大工资额共计人民币78万元转入账户并占为己有。陈某被判处犯职务侵占罪,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没收财产2万元。”案例三:“刘某,29岁,担任某公司出纳职务。陈某喜欢奢侈消费,但收入不高,她便将犯罪的手伸向了公司的财务上。陈某的异常引起了公司怀疑,公司悄悄安排人查账,发现她挪用了公款44万元。江北区检察院指控,其中19万余元,是她用作废的支票存根记账的手段非法侵占,另外20余万元是她直接挪用的。”③ 2.分析总结。从上述三个案例可以看出,犯罪人员特点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毕业不久,刚找到工作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除了自身问题之外,也说明大部分的高校缺乏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仅掌握了会计的专业技能,对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没有清楚的认识。以至于刚刚步入社会,经不住外界诱惑,道德防线不堪一击,最终走上犯罪之路。面对当前会计犯罪出现学历高、年龄低的趋势,高职院校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是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会计实务技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虽然高职教育不断地改革创新,但基本都是围绕着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兴起的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使得高职院校更加坚定走技能教育路线。学校重点传授的是会计记账的方法与电算化操作的技能,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对大赛成绩也非常重视。与之相比,高职院校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重视程度相差甚远。一名真正合格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求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作为标准要求自己。 2.授课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中,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仅有一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简称《财经法规》)。虽然该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专业必修课,但由于本课程涉及法律条款的内容比较多,教师感觉比较难讲,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较为陈旧的灌输式教学。由于课堂上讲授的是比较枯燥且理论性很强的法律条文,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生动的案例,再加上学生没有机会去企业亲身体验,无法真正理解会计职业的意义。这导致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法律条文,课程内容枯燥,难以记忆,仅仅为了考试背诵,缺乏学习积极性。 3.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空洞,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高职院校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更多的是在讲授空洞的法律条款。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除了在《财经法规》这门课上讲授法律条款,就是教师在专业课上寥寥几句,蜻蜓点水一样地提一下“职业道德”。对于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修养,要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操守,如何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荣誉感等,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这类问题。④在考核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由于没有完善的考评体系,学校无法将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这导致会计专业的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而学生因为职业道德无需与成绩挂钩,更加认识不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其不予重视。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专业课程。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要侧重职业技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适应能力,也要注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应该将与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规范和品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时刻不忘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积极贯彻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也更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专业道德教育课程上,应该贯穿整个财会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例如: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坚持原则,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学生热爱会计职业;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开源节流,讲求效益,保守秘密。在《经济法》和《税法》课程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清楚法律条款,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2.开创教学新思路,完善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法,通过互动、开放的方式将职业道德知识贯穿课堂,把抽象的条例条文形象生动地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消化,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不定期地去搜集会计违规违法案例,将案例贯穿于授课过程中,在讲授案例时,可以让学分组讨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讲座教学是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特色教学方式之一。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会计实务界资深专家、专业人士对学生讲授会计实务,通过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进行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讲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以此达到自警自省的目标。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相关法律人士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来校进行《会计职场舞弊案》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职务廉洁警示教育。此外,增强与企业间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校外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会计职能、企业内部会计业务流程等相关事项,在实践中提高会计实操技能,领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真正理解会计人员担负的责任和意义。 3.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加强职业道德考评。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遵循教学规律,要主次分明,有侧重点,不可盲目地一把抓。因此,需要对会计职业道德内涵逐一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更有效地发挥学校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发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提高技能”、“坚持准则”、“诚实守信”三个方面。⑤其它内容由于受学校教育的限制相对要弱一点。作为教育主体,应该将“诚实信用”的教育列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此外,应该在学生考评体系中加入职业道德素养内容。可以追踪学生各个阶段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通过学生日常的一些表象,进行评价考核。如对学生抄袭作业、迟到早退、旷课、课堂表现、考试作弊等与职业道德相关行为进行考核,综合评价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签写“考试诚信承诺书”,模拟无人监考方式来测试和锻炼学生的坚持准则、诚信、公平公正等方面的意识。 作者:郭悦超 单位:山西青年职业学院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 摘要: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会计职业道德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以及道德底线。现如今,我国中小企业层出不穷,会计职业道德也随之呈现出不断滑坡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现状入手,剖析会计职业道德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 在本文当中提到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活动当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计人员的个人品德作为基础,一方面能够协调会计活动当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又因为会计行业的独特性质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现如今,我国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主要是从道德示范的角度来进行,但这种研究却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同时也并没有对会计行业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结合自己的多年现状研究,将会计作为抓手,针对会计行业的特征,对现如今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行业当中的人员道德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实际的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现状 1.案例分析 2016年7月3日,一度撑起慈溪外贸半边天的慈溪进出口公司宣布倒闭,其原因起源于其旗下的恒源职业资金链断裂。据知情人透露,悦城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由悦城1号和9号组成,两地成交价总价为31.3亿元,创下慈溪文化商务区内土地出让的天价,投入巨资开发,这个项目光是利息就是一个巨额数字,恒源职业资不抵债导致资金链断裂,财务萎缩,层层传导,这意味着恒源职业一旦倒闭的话,慈溪进出口贸易公司也是岌岌可危。从实际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投资错误,预算失败是大多数高管人员认为此次中小企业倒闭的必然因素,许多财会人员则表示危机来临之前已经嗅到了“寒潮”气息,部分财会人员则表示自己能力不足经验不够丰富而没有做出准确的财务预算和防范措施,部分会计人员声称公司的获利和损失是老板和高管的事情,本着“枪打出头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他们选择闭口不言,大隐隐于市。还有部分会计人员则不顾法律法规违背职业道德,私相授受趁机获利。而底层工作人员则表示公司不断推迟发放工资时,他们才感受到危机意识,并表示深深的无奈,同时对老板拖欠员工工资甚至携款潜逃的行为进行深深的斥责。由此可见财务漏洞,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此次案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现象。 2.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会计制度的透明度较低,加上中小企业有着较大的经营状况变化,这就使得企业以及自身的会计业务充满了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这同时也会使得会计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上出现一种不稳定的情况。具体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表现方面:(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方面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会计人员在遇到自己的公众利益与私人利益发生冲突之后,一些会计人员难以遵照道德良知,做出会计造假、作弊等行为,于是,出现了所谓的萝卜章,假公文,伪合同等掩盖报表,虚增利润的行为。甚至为了利益没有底线的参与到违法活动当中,为其出谋划策,从中谋取自身利益。一些单位的负责人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无视法律法规,强行收益会计人员对数据进行篡改,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经受不住压力,放弃了坚持的准则,做出了有悖于会计道德的行为,最终走上违法的道路。“诚信危机”亦是会计道德缺失的一个重要特征。“诚信”是企业会计人员安身立命的基本,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讲,也是职业准则的基石,会计职业道德的树立与坚守,能够有效的保证诚信度的提升以及公信力的加强。然而,现今社会许多会计从行者为了集中资金,保证现金流通最大化,甚至违背合同约定,推迟应当交付的往来款项,在会计界也就流行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债主最大”的潜规则,这在严重影响公司正常贸易的同时也,在消耗着公司信誉,同时,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危机时,出现连锁反应,许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2)“廉洁自律,客观公正”方面问题。物欲横流的社会,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对于会计讲也同样如此,由于受到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选择无视法律法规,并最终走上了违法的道路。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一己私欲,利用自己的职位以身试法,通过对会计资料的故意伪造、毁损,或者是贪污、挪用公款等来获得自身的利益。还有一些人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些行为,都反应了会计人员的错误思想。(3)“坚守原则,提高技能”方面问题。现如今,在许多高校当中,由于教学工作者一味追求训练学生专业技能,而忽视会计道德以及相关会计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选修课,或者讲师不进行深入讲解,读读大纲,一概而过,会计职业道德培育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缥缈而过。这样,使得许多会计学生进入社会后不懂得坚持原则,亦不知道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而社会上,由于大部分会计人员提高自身技能的意识浅薄,同时忙于工作,进而没有进行会计继续教育,替考现象屡见不鲜,这样,会计技能的提升止步不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逐渐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为了保住工作,一些会计人员不得不依赖制假造假而取悦老板。(4)“参与管理,强化服务”方面问题。会计学是管理学的一部分,参与管理,强化服务是会计人员的职责所在。我国中小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管理较为混乱,无疑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财务工作繁琐赘余,财务预算以及财务审批迟缓,财务工作漏洞大,工作效率低下。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参与管理,制定相应的财务审批流程,使得财务各项审批条理清晰,步骤齐全,有据可依。同时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使得财务工作规范化透明化公开化,让财务不再是老板的私人小金库,而是与其他部门一样,是公司管理的一个流程,仅此而已。 二、我国中小企业产生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1.监管体制疏漏 现如今,我国正在不断加大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也推出了很多会计监管的法律。这些法律主要是针对监管的主体、重点等做出明确规定。尽管通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监管体制有了一定的出行,但在监管过程当中依然还有很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部门在管理过程当中各自为政,使得多种监管措施难以结合。一些部门甚至有矛盾的政策,这就会阻碍监管的效率。内审机构是代表国家形式内部审计职能的机构,但实际上内审机构的权利并不能有效的实施,其作用也难以履行。 2.利益的驱动,企业管理层利益冲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建设相比,精神文明则还远远落后,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要精神和经济“两手抓”,但在实际的行动当中,却往往用牺牲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来加强经济发展,在加上西方观念的影响,这就使得很多人在物欲面前失去了自我。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在资本主义当中学到了不择手段,却没有注意到西方企业是十分重视对员工德行修养的培养以及自我约束的。因此,很多企业当中的会计从业人员自然就会忽视道德,从私立的角度来谋求最大的利益,监守自盗则成为了其最好的选择。 3.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缺失 现如今,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主流思想是正确的,大部分的会计人员有着健康的思想状态,有着端正的职业态度,他们能够坚守职业操守和职业准则,但与此同时仍然会计人员的荣辱观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受到利益的诱惑时难以正确的拒绝,导致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 1.加强中小企业会计行业监督管理力度,严惩严治会计行业制假造假行为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会计行业社会监督力度,充分发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社会媒体舆论等监督作用。健全会计制度,近年来,我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在以往会计法律基础上,相继《总会计师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细则,但其中仍然还有一定的不足,对会计诚信惩罚力度不足,使得会计人员屡教不改。完善相关法案,加大处罚力度,能够进行会计从业人员。其次,确保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执法,坚持执法必严的原则,发挥法律法规的威慑作用,保护公众利益。最后,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的进行完善,从而促使会计人员能够按照规定程序办事,从而约束会计人员的信用意识,企业要对自身的用人制度以及组织机构不断的健全。企业的组织结构能够对会计人员的地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讲,会计人员在单位当中有更高的地位就越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与此同时,会计人员的选拔方式也会对会计人员的到道德起到影响的作用。 2.实行“高薪养廉”制度 会计人员的物质难以得到保障,是会计人员在从业过程当中出现会计道德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则更是如此,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常常会使得会计人员受到一定的风险。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正确的认识到会计从业人员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工资,并给予适当的福利待遇,利用“高薪养廉”的方式来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从业人员物质能够得到保障,受到的物质的诱惑就会变小,这也会促使其更加公平、公正的完成会计工作。 3.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提高企业会计职业应聘要求 会计德育教育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灌输,使得职业道德能够成为会计人员的思想,最终实现对自身的约束,遵守职业操守。会计人员需要主动学习职业道德的内容,强化职业建设,这是因为个人的水平会在实际工作当中得到表现,这也需要会计人员不断努力,强化自身道德建设,按照该法律法规严格办事,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意识,并不断的接受后续教育,加强自身对于会计业务的学习,能够紧跟时代变化,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企业应提高会计行业的准入规则,除了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外,还应当对其进行测试,增加面试笔试内容,通过面试笔试来部分了解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以及道德素养 4.建立监管机制,加强法规监管 《会计法》是针对会计职业制定的法律,《会计法》不仅对我国的会计职业人员自身道德素养提出了要求,也能够有效的维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证会计从业人员在正常的工作过程当中,不会受到打击以及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也应当随之完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完善会计行业法律法规成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硬性要求。同时根据我国会计行业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会计行业管理经验,按照国际会计行业标准,我们应当设立相应的自我管制组织,自我管制的组织能够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把控,充分发挥枢纽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当中,行业、企业可以利用组织活动的举办来加强会计人员对自身职业道德的不断反思以及评价,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明辨是非,建立更好的职业道德。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除了要不断的加大执法力度,更要各方通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作者:张圣男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范文:会计职业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会计工作是经济的基础,世界经济迅猛的发展,使会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对决策者的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真实与有效性对决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企业、国家与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因此,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承载着广泛的社会责任。为了能够正确的引导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会计人员必须坚持以诚信为本,有原则有立场有信念,不为私利多动摇。但是,现在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会计人员,他们只为自己的私利着想,使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严重下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当年的三次会计诚信危机在我国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朱镕基总理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进一步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对会计道德失真的问题的极大关注,加强诚信教育,有效阻止会计失掉职业道德,已成为社会各界对会计人员的一项迫切要求。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及特点 1、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指则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社会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会计职业道德不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2、会计职业道德的特点 (1)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个职业的规范,也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规范。会计法律制度只能对会计从法律层面上进行约束,有很多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是没有办法约束的,不宜对爱岗敬业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缺乏爱岗敬业的态度,职业技能水平有问题,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要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究做事讲道,以德服人,这是做人的基本规范。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的补充作用非常重要。 (2)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有着鲜明的政治性目标。会计目标是:①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②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会计工作与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经济目的,同时又具有非常明确的政治目标 (3)会计职业道德应具有廉洁无私美德,为公众服务,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会计工作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人民服务是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根本,人是需要互帮互助,互相服务的。会计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在工作中应该勤勤恳恳,不辞辛苦,淡泊财利,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努力。 (4)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广泛的社会性,是经济活动中的特殊职业。随着企业结构的不断进步,会计不仅仅为政府,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效信息,还有像投资人提供有效信息,帮助投资人选对发展方向。会计信息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与经济命运,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作为会计人员时时刻刻面对着挑战与诱惑,不仅要依法办事,还要搞好服务。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与危害 1、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原因 (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够完整。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程度是指形成和约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行为机制的完成程度。在我国的目前仅仅有适用于只有规范注册会计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但是没有适用于其他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的职业道德准则,只是零星的见与有关法规和制度中,会计的正常教育和继续教育也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内容,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2)社会环境。现在的社会,标示着多一分优势多一份就业机会。大多数人不再是为真正丰富自己的能力,而是为了生存方向的多元化选择一个技能。会计是一个看起来简单易上手的工作,所以成为了众多人的后备的生存选择,抱着侥幸的心理选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所以,在充满诱惑的现实工作中,暴露出职业道德缺失的尾巴。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意识占据主要思想,重利轻义的现象在社会上滋生蔓延 (3)会计从业的需要。会计隶属于一个团体,会计的经济来源,奖惩都依赖于此。当这个团体需要达到非真实的经济数据时,企业领导就会要求会计人员做出一些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甚至是法律法规的行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包装、美化”,如果会计人员拒绝,害怕打击报复。或者进行利诱,走上了同流合污的路。所以,一个团体的领导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也会对业会计的道德水平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4)会计人员本身的道德意识薄弱。会计从业人员,大多数在从业之前都不会进行从业道德的培训,在社会中开始养成什么样的道德品质,都会带到工作之中。部分道德意识薄弱的工作人员将继续发展自己的坏品质。另外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薪资普遍较其他职业的低,由于道德意识薄弱,会出现“借用、挪用”的现象,最后无法补缺,酿成大错。 2、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危害 (1)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导致部分会计信息失真,小不追则大。会计信息层层递进,多个小部的决策错误,有可能造成大方向的错误,最后错失大好的发展的机会。 (2)危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还反映为损害企业利益为代价。为了追求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从而成为企业的蛀虫,不断侵蚀着企业的发展。另外会计信息的失真也无法令企业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3)对会计人员自身伤害。会计工作是为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如果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企业损失,会计人员也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果同企业管理者一同制作假账,蒙骗相关审计部门,一经查出也是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将造成偷鸡不成蚀把米,将自己的前途葬送。 三、改善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方法 1、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国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应不同会计职业,制定不同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让各行业的会计人员有据可查,有理可说。同时企业可以企业现状为根本,以国家为限,制定一些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企业道德规范。 2、会计人员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前辈在教授后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后辈的职业道德培养,从开始接触会计知识开始培养,专业知识与道德素养齐发展,养成一个良好的会计职业习惯。在校学生,生活在象牙塔当中,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学习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以道德败坏的职业例子为警示,从学习开始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每个会计从业人员入职前可以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把会计的职业道德作为一份工作需要,考核通过可入职工作。在工作期间机关团体根据自己的现状,安排在职人员培训的机会。 4、强化企业问责、奖惩制度。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制定奖惩问责制度,勤则加冕,无则鼓励。对有错误出现的从业人员追究其责任,实施惩罚。对待积极上进,工作效率与质量并存,一丝不苟的工作人员要实施奖励。用实际的行动证明好的道德水平会的到好的发展,反之,则需要责罚。 5、强化关键人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有一个高水平的道德素养,影响其下属。如果下属犯错将影响领导的业绩与评比。每一个部门,层层递增。让领导的责任和风险意识带动个人的责任和风险意识,最后带动企业蓬勃发展。 6、自我提高道德水平,严于律已。 我们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说明一个人的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只有自己下定决定,才能将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多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好人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监督所有会计人员对相关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节操教育,使之能够不畏强权,抵制诱惑,诚信为本、尽职尽责;建立和实施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不道德行为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定期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推动职业道德教育的规范化、法制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雷秀慧 单位:北京银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物联网技术论文:消防安全管理在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应用 【摘要】消防信息化建设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只有通过采用正确、及时的灭火措施,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物联网技术为消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文通过阐述了物联网技术的定义,联系实际,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消防信息化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物联网技术;信息化应用 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智能收集与传递,不仅可以降低人为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提高消防工作效率,阻止火势的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就要在消防工作中利用物联网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之上研发的一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由于我国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较早,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物联网技术的技术核心是将网络技术做了延伸和扩展,将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如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仪等,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信息的交换,达到智能监控与管理的目的,运营模式有M2M、SaaS等。物联网以其智能化以及优越性在消防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针对于高层建筑、高铁、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有着更大的意义,更大的责任,只有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才能有效的保障社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物联网在消防信息化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感知功能与传输功能上,通过手持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来实现智能的感知功能,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功能,最终作用于消防系统中,另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消防事业管理,将数据导入到消防档案系统中,实现统一管理与消防的合理调度。 2物联网技术在消防信息化领域中的应用 2.1更新基础数据库 数据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数据不仅可以帮助系统做出正确、科学的分析,同时也能够提高数据的利用率,但是我国目前的消防信息系统数据过于陈旧,资源利用率不高,在资源共享方面难以提供全面的数据,极大程度的限制了我国消防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消防信息化领域中,能够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区别于过去数据单独录入存在重复率极高的弊端,物联网能够实现数据的平移,达到资源有效整合的目的,消防信息化领域中,将灭火救援、队伍整改以及后勤保障串联在一起,实现统一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消防指挥中心与客户终端相连,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的采取正确的灭火措施,疏散人群,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另外通过为消防人员配置移动终端设备,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消防事业的发展。 2.2实现消防车辆智能调度 在灭火过程中,对消防车辆、消防员和灭火药剂的调度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的调度能够帮助消防队员及时的采取灭火措施,在火势尚能控制时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消防的调度中,通过RFID技术与消防车辆的水泵与发动机相连,能够在灭火过程中,对于消防车的水量以及发动机状态做到实时的了解,便于消防指挥中心的指挥工作,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数据进行智能收集与传递,此过程不依赖于人工操作,不仅能够避免在数据收集与传递中的人工误操作,同时也大大节约了沟通的时间,数据可以直接在PDA或消防指挥系统中显示,为消防指挥中心制定出正确的灭火方案赢得了时间。 2.3提高消防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 火灾现场情况复杂,尤其是在高层或地下建筑环境中,人员密集,疏散空间狭小,使得消防人员的危险系数增大,特殊的环境也加大了灭火救援的难度,因此,将物联网技术与消防员相连,在消防防护服中安装芯片,如湿度探测器等传感设备将每一名消防员的基本信息通过网络反映到消防指挥系统中,不仅可以使指挥员识别出火灾现场的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气体的浓度,从而及时调整灭火方案,另外移动终端设备还会反映出消防员的身体状况,使指挥员及时下达撤离命令,有效的规避风险,保障消防员的安全。 2.4实现消防设施的动态管理 消防设施主要是指自动化灭火设施、灭火器、消防水源等等。目前我国消防部队尚没有对消防设施采用统一的管理,自动化灭火设施等是阻止火灾蔓延最为有效的途径,尤其在消防救援力量未赶到火灾现场时,自动化灭火设施的合理使用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水源是灭火救援的基础设施之一,合理的利用可以达到最大的灭火效果,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消防信息化领域中,通过在消防设施中安装GPS芯片合一实时了解消防设备的位置,通过安装RFID芯片,能够是实时了解消防设备的使用情况,便于统一管理和调度。 3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在消防信息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更新基础数据库、实现消防车辆智能调度、提高消防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同时也能够实现消防设施的动态管理,不仅最大程度的保障了社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我国消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 作者:吴迪 单位: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 物联网技术论文: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 摘要:详细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及其他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监测中的作用,着重阐述物联网技术在这些监测中存在的要素不全、技术等级低、监测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公众对监测认知程度较低等系列重要问题,并对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信息传递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种工业不断发展,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们逐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传统的环境监测是使用人工采取样品进行检测的方式,这种监控方式:(1)无法进行长期的远程实时监控;(2)不能够及时地反应环境变化等信息;(3)由于依靠人力,劳动强度大,这些不足使得传统监测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监测对于环境的信息化管理要求。随着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开始推广,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开始了最早的探索和应用,它的出现克服了传统环境监测方法的缺陷,降低了监测成本,也使得环境监测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手段还很落后,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为复杂、多样的环境进行自动实时监测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案。 1物联网 1.1概念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IOT)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扩展和延伸到物体与物体之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新型信息技术,物联网的定义是实现物体与物体、人与物体、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物联网在国内的应用一般是使用定位系统、红外线感应仪、全球定位系统(GPRS)、激光扫描仪和气体感应器等设备间的信息,进行交换和记录,实现检测、定位、监测和扫描的一种信息技术,实现各种设备之间信息的交流,让使用者能够在物联网中得到需要的信息,让监测和管理的信息具有时效性和保证其准确性,达到人工智能化的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弥补传统工作中的不足。物联网在现代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中,如医疗健康、道路交通、店铺监控等,它们都体现了物联网的智能化与实用性。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已经开始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多地方的环境监测已经开始广泛使用物联网技术。 1.2组成结构 环境监测物联网主要由采集层、网络层、应用层3大部分组成。其中采集层通过传感器、智能卡、电子标签、识别码、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实现环境因子的识别、监测分析等信息的捕获、采集,以达到智能感知的目的;网络层利用无线网、移动网、固定网、互联网、广电网等传输网络实现感知层所采集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是整个环境监测物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将采集层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大范围的传输与共享,并且实现多方的交互;应用层主要包括环境监测中的特定应用服务以及实现网络层和应用服务间接口和能力调用功能的中间件,用于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决策,以实现环境监测信息的识别、感知、分析和预测,发挥智能作用。 2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1大气污染监测 如今我国很多城市存在空气污染现象,空气质量较差,尤其在一些大中城市,由于重工业和城市交通的发展以及人口持续增长,导致了城市大气污染相当严重,其中就有人们熟知的PM2.5。大气污染监测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监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和大气降尘监测等几个方面,由于物联网技术所具有的强大沟通等功能,它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对大气污染监测的整个过程中,如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甚至能够监测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氮气含量等,可以快速地发现空气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实时传输功能把监测器上的相关数据传输到气象控制中心,再由气象控制中心传输给电视台新闻中心等告知民众,让民众及时做好自我防护,降低污染的危害,保证身体健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天气气象预报的准确和适时就表明我国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物联网应用上确实已经有一个完善的体系。 2.2水污染监测 当今世界水污染现象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应当引起全人类的重视。由于物联网技术所具有的自动监测功能也被广泛用于对河流河道水质、水库水质、污水处理质量等监测中。通过传感器监测水体中含有的各种固体污染物含量,各种气体含量,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而后将数据传送到中央控制系统,再由那里的计算机自动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水质好坏情况、水质安全情况并提供两种相应系数,所有的数据都会自动进行储存备案,一旦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计算机还能够自动报警,引起人们的警觉。而且物联网技术具有的“物物相联”的特点使得人也能够对系统进行人工干预,人为地进行实时的监测观察,以便为及时整改服务。 2.3海洋污染监测 我国对于海洋污染监测的物联网系统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世界很多国家都很早就对海洋污染监测的物联网系统建设进行着研究,它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帮助。海洋污染物联网系统建设能够监测一个国家海洋的水质情况、污染物情况,能够在发生一些人为灾害或者自然灾害时做到及时发现,从而为及时处理争取时间。比如在发生核泄露造成核污染时及时发现污染物是否到达国家的近海,为及时有效的防范争取时间;在发生油船原油泄漏时也能够及时地判断原油泄露产生的污染情况并及时地做出处理,有效控制污染的范围和规模,把损失降到最低。 2.4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的物联网监测系统尽管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系统概念,但也已经逐步地被接受应用,并发生着作用。一般来说,这样的一个监测系统不仅仅包括前面提及的几个已经投入使用的环境监测系统,它还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和对生态环境中的植物、动物生存情况的监测等一系列的监控,所有的信息、数据等最终汇集到中央控制系统中,由中央控制系统做出反应发出指令。目前生态环境的物联网监测的应用主要是在一些自然保护区、沙漠绿植研究、生态环境恶化监测中,已经体现出了收集、预报等功能和功效。 3存在的问题 3.1监测要素不全 在关于生态环境的物联网技术系统性监测中,监测的对象其实较为简单,很多监测系统的构成也较为单纯,因而离实际需要还有很大距离。比如只能够对海洋中几种特定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对空气中特定的污染物进行监测,监测范围非常有限,因而监测的功效也大受影响,这些与对全球整个生态环境的监测需求是极不匹配的,缺乏完善、全面的整体性环境监测势必制约着环境保护与防治,所以监测要素亟待补充和完善,方能担当重要使命。 3.2监测技术还较为初级 世界上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其实也并不完善,尤其是我国环境监测中的物联网系统建设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硬件、软件上都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需要完善和加强,还有很多课题亟待人们去研究和论证,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认知和开拓;不仅仅是完善传感器、传输器、运算器等硬件;更多的是在软件系统的研究控制上要加大力气,加强技术攻关,努力改变监测技术的初级化制约着监测成效的现状。 3.3监测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 我国在环境监测的物联网系统建设上起步晚,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技术,逐步在摸索中前进,逐步在积累中提高,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尺度,整个国家的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建设也还缺乏统一规划,有着各自为政的特点,因而显得混乱;甚至同一个地方、不同监测系统每天向公众播报的空气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及等级都不相同,这样的环境监测效果确实不尽人意。因此实行监测的统一规划和标准,有利于提升监测效果。 3.4公众的认知度较低 物联网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名词概念,其技术应用在我国尚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而且宣传力度也不够,甚至对于已经应用了一定物联网技术的领域也没有对公众进行宣传,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对于普通公众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有隔膜的。这样一来,关注度低自然导致相应的政策无法进行完善,物联网技术应用便不能有效地扩大范围。虽然公众对于这样一项技术是有着巨大的需求前景,但是市场和生产研发之间出现了巨大脱节,这也与技术的宣传力度不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4未来发展 4.1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 对于相关设备技术的研发、生产,国家要不断加大加强政策支持,同时国家也要加强对相关研发企业、生产企业的政策补贴,在提高物联网相关附属设施质量、性能的同时不断地降低成本价格,让物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到环境监测中,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4.2加强环境监测物联网建设规划 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物联网建设的系统规划,统一监测的标准,统一国家层面的系统建设标准。同时对整个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的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杜绝地方性差异,与此同时还要不断进行完善,提高质量和水平。 4.3加大宣传,提高民众对于物联网的认知 必须要通过科学教育频道、有关新闻频道、社会活动以及公共产品展示等方式来提高人们对于物联网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增加普通民众对于物联网技术研发的支持,因为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归根到底要惠及民生幸福。 5结语 物联网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必然会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促进生活的改善和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尤其对于现代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其建设的物联网监测系统对于节能型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环境保护以及国家实行节能减排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使得现代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沈伟 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技术论文:在铁路运输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铁路运输与维护是阻碍铁路发展的巨大隐患之一,运用铁路信息化完全可以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由此,为了能够适应铁路客运呈现的密度高、客流大的特征,就一定要提高铁路系统运输工作的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一、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运用物品把它和互联网相结合,从而实施智能化的管理、定位、识别与监控的网络,同时通过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与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实现通讯与交换。它的核心是互联网,但是结果却已经扩散到商品之间的互换。 2.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在1999年,物联网这个概念第一次被提出。物联网是依靠互联网技术运用无线设备与射频设别技术,从而形成一个能够让全世界的商品在互联网上能够达到实时共享的网路。在2003年,美国的权威杂志《技术评论》表示在未来的生活中物联网将会是改变我们生活习惯的十大技术的第一位。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就发表了物联网的相关报告,在报告中表示出物联网大时代的到来,在全世界各地的商品都能够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实现交换。通过依靠互联网技术,物联网也将会成为未来商品交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中国也出现了许多成功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化的典型,例如上海的浦东机场与上海的世博会。 二、物联网关键技术 首先物联网需要运用特定的识别系统对物品的相关属性进行鉴定,其次应该把相关物品的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上传的网上,最有通过中央信息处理系统把传输进去的网络信息进行处理与公布,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在当前物联网使用的主要技术包括:智能嵌入、云计算、IPv6、传感技术等。 1.IPv6 因为互联网的不断成熟,互联网的IPv4地址已经达到了顶峰,IPv6必定会在未来取代IPv4。当期IPv4只有32位的地址远远不能够到达当前会联网用户的需求,而孕育而生的IPv6具有128位地址,这样就能够促使世界上的任何一样物品都能够拥有自己的IP。在当前想要快速发展物联网就需要让每一件商品都具有自己的IP地址,因此IPv6的运用必将成为物联网实现迅猛增长的基础。 2.RFID 运用射频识别RFID能够通过无线射频识别出相应的物品信息。射频识别可以识别出很小的物品的相应信息,同时通过对实体的分辨,可以迅速的在没有触摸商品的情况下了解到商品的相关信息。RFID能够大面积的识自动识别商品的相关属性,但是RFID运用的技术也有相应的不同,比如适用领域、技术特点与工作原理都制定出了不同的标准。 3.云计算 云计算被一些专业人士叫做计算资源池,它能够对海量的信息实现快速的处理,它是发展物联网的关键。由于物联网需要随时随地及时的对相关采集的数据进行更新与添加,这样就需要一个能够大量存储信息的平台实现,通过云计算就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管理。 4.传感技术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传感技术通过传感器、信息的识别与处理对相关物品实现检测与数据录入。同时运用其相关的传感器对一些感官达到信息录入与处理的要求。 5.智能嵌入 把信息处理器嵌于应用系统,运用Internet让整个系统固化。这样就能够节约许多的时间,但能够快速的让信息实现共享。这样就能够让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实时同步的进行信息的高速传递。 三、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 在铁路运输中实现物联网的全覆盖能够对铁路运输与维护起到高效的作用。它能够在铁路行车调度管理、机车和轮对检修信息管理系统、铁路货运物流信息化系统与智能化检票系统中实现 1.智能化售检票系统 智能化售票系统在中国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使用。乘客可以使用自动售票机进行铁路购票。在乘客进站时检票员运用小型识读器识别读取RFID电子标签,以此来识别乘客购买的车票是否与购票信息相符,这样不但能够大大提高铁路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节省旅客进出车站的时间,从而使车站可以快速运转。 2.铁路机车车辆智能化识别系统 地面独立识别设备、车身或者底部的识别标签、复示设备与数据集中管理这五个部分构成了铁路机车车辆智能化识别系统。地面独立识别设备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其设置需要通过各个站点的一系列的处理来实现信息的管理。在货物运输车上安装电子标签就能够迅速的对车辆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这样在物联网时代就能够让货物的信息实现实时的了解与共享。 3.铁路行车调度管理 物联网在铁路行车调度管理中只要是通过对车厢的管理来实现。它能够对铁路的速度检测与信号的升级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每一个车厢上安装一个RFID芯片,运用RFID芯片的读写器,不但能够了解到当前铁路运输的速度,还能够检测到当前铁路运输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的排除安全隐患从而使铁路可以安全的到达相应的目的地,防止一些干扰。 4.铁路客运系统 运用物联网,把旅客购票的信息植入到每一张的车票中,同时把读写器安装的客运车厢、候车室、检票口与车站口等地方。当旅客在自动售票机上购买到车票以后进入到进站口就能够自动识别车票信息是否与本人相符,进入到候车大厅以后,收到读写器的识别能够快速分辨出旅客候车地是否正确,以免旅客耽误候车时间。同时还能够及时的对旅客候车的人数进行统计。旅客在登上火车后,也可以通过读写器对某些旅客走错车厢得以及时的纠正,并且对旅客的下一站所达到的信息进行实时传递,一面旅客坐过站的现象出现。在旅客下车以后,系统还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 5.机车和轮对检修信息管理系统 运用RFID技术,能够对火车的到达时间与步骤进行精确的统计与计算,进而存储。不但如此,还可以对火车进出车站的次数与相应数据进行快速的采集与录入,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列车数据的查询与统计效率,缩减检测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质量与效率。 6.铁路货运物流信息化系统 发展铁路物流,就一定要把集装箱运输实现信息系统化。通过对集装箱信息的采集与统计,对箱号图像识别,这样可以方便摄像头对集装箱对信息的快速读取,从而减少由于天气或集装箱破损的原因导致识别系统出问题的现象的出现。把RFID技术运用到铁路的集装箱上面,不但能够实时了解货物运输情况,还可以减少商品被盗或者破损的情况。同时提高集装箱运输运用的效率得以提高。 四、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行业其他业务中的应用及展望 1.物联网在视频监控中的运用 想要达到高质量的要就必须要使用传感器与物联网。比如,能在探头前面连接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将激光测距传感器、倾角传感器与云台摄像机连接,利用云台摄像机捕捉画面信息,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进行测距。 2.山体滑坡的监控以及提前警报系统 山体滑坡作为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它不但可以摧毁大量的铁路基础设施,还可能对铁路运输时对火车上的人员造成极大的伤害,由此看它是一个特别严重的灾害对铁路运输安全是一个极大地隐患。在当前铁路部门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在山体滑坡现象严重的区域安装倾角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前端设备,这样不但能够实时监控这一地区山体情况,还能够对当前的山体的数据进行传输与储存以便于相关人员的分析。同时在发现山体变化的同时及时的发出警告预警,以便于车站人员能够及时的对相应的地质灾害做出反应,进而极大地挽回人员与财产的损失。 五、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铁路系统的广泛运用,是当前信息化时代不断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了铁路系统的各个方面才能够提升我国铁路系统的运输效率。目前,我国的物联网在铁路中的使用主要表现在RFID、传感器、数据采集以及二维码等方面,在这些年的运用中能够发现其效果是十分的明显的。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为物联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铁路运输的发展必将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的前进,我国铁路系统必将会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作者:范军 单位:北京铁路局调度所 物联网技术论文:物联网技术单灯控制系统应用 1单灯控制系统组成 莱州市单灯控制系统框图由路灯监控中心、GPRS无线数据通信系统、路灯监控终端和安装于每基路灯灯杆处的单灯控制器组成。该系统利用中国联通烟台有限公司莱州分公司的GPRS网络进行大区组网,将监控中心局域网与联通GPRS核心网络接入平台进行专线链接,为每台监控终端安装移动SIM卡(SIM卡只开启数据传输功能),并且配置监控中心的IP地址后,即可实现监控中心与监控终端的数据传输,达到远程监控的目的。而监控终端通过RS-485接口与单灯集中器连接,采用ISM无线小区组网方式与安装在每基灯杆处的单灯控制器进行通信,并完成与监控中心的通信中转任务。 1.1单灯控制系统组网方式 1.1.1单灯有线方式(电力线载波)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已有很多年了,它是借助电力线,将高频信号叠加在电力线上进行低速数据传输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自动抄表、智能电网等领域。优点:借助原先路灯电力线进行通信,无需铺设电缆和安装天线,可实现长距离数据通信;网络协议简单;维护方便。缺点:由于路灯线路复杂多变,灯型和阻抗各有不同,单一载波频率很难适应各种线路,通信成功率不到90%;变压器对载波有阻隔作用,电力载波信号只能在一个变压器配电区域使用,无法实现跨越。 1.1.2单灯ISM无线方式(433MHZ) ISM为国际通用的无线频段,433MHz无线网络广泛应用于工业、科学和医学领域,国内在远程抄表、工业控制、电子消费产品和无线传感网中均有成功应用。优点:频率免费使用,穿透性和绕射能力强,传播距离最远可达2000米;发射功率低,接受灵敏度高,稳定可靠;经济适用。缺点:单一的433MHz频点易受干扰,可通过无线模块自身特有的十组频点跳频技术来解决; 1.1.3单灯ISM无线方式(Zigbee) ZigBee是一种无线连接网络,工作在2.4GHz频段,具有最高250kb/s的传输速率,它的传输距离在10-75米的范围内,类似于WIFI技术,多用近距离数据传输。优点:功率低,时延短;协议通用、开放;采用加密算法和避免碰撞机制,安全性高,可切换16个信道。缺点:波长短,只能直线传输,无法绕开障碍物;传输距离短,超过75米需增加中继,可靠性大大降低,中继故障将导致后面链路所有通信中断。 1.2单灯集中器 单灯集中器安装于路灯控制箱处,与监控终端通过RS-485接口对接,主要实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单灯集中器负责集中采集所管辖路段所有路灯的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素等参数,向单灯控制器发送开关灯指令;另一方面,单灯集中器与三遥终端进行数据传递,由三遥终端向监控中心实时传输数据。单灯集中器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处理器采用Corex-M332位ARM芯片,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2)软件可远程升级;(3)可容纳单灯控制器容量≥256个;(4)内置锂电池,停电后可使用8小时以上;(5)具有自身和单灯控制器参数掉电保存功能;(6)较好的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信道冲突自动检测;(7)单灯集中器自身故障,可根据自带时钟及常闭触点确保路灯正常开关。(8)供电范围:AC220V±20%;(9)工作温度:-40~+70℃;(10)防护等级:IP51;(11)防雷等级4级; 1.3单灯控制器 单灯控制器主要应用于路灯照明,可以实时在线监控每一个灯杆每一盏灯的工作,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经精心研制而推出的新产品。单灯控制器安装于路灯灯杆底部,防尘、防水设计,达到IP54防护等级,可根据灯杆尺寸和内部空间采用永磁吸附灯杆内壁或内壁悬挂固定。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采用军品级MCU处理芯片和电力计量专用芯片,运算速度快,采样数据精度高;(2)采用无线或载波通讯方式与单灯集中器通信,通信距离最远可达2KM;(3)检测回路:2路,可检测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4)数据采集精度优于1%;(5)采用IP54防护等级,防水、防潮;(6)采用看门口电路、软件优化等方法进行抗干扰设计;(7)可适应高压钠灯、金卤灯、LED灯和节能灯等不同光源;(8)外形尺寸设计小巧,安装方便,采用透明外壳和指示灯,方便现场接线和维护;(9)工作温度:-40~+70℃;防护等级:IP65;(10)输入电压:220±20%VAC;(11)绝缘等级ClassI; 2单灯控制系统主要功能 (1)实现单、双、三头(臂、火)的控制、调光和检测;(2)通过中心站软件或手机APP指令实现片区、街道、间隔和一侧(单、双数)等控制方案,以及主道开灯、辅道开灯、主辅全开、主道调光、辅道调光和主辅调光等控制模式;(3)可实现3路0-10V独立调光输出控制;(4)具有异常开关灯、电压电流超限、灯具故障、灯杆漏电、通信失败等报警功能;(5)可按照周计划、日计划自主独立运行;(6)能够检测各个灯头的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和功率因素;(7)实现了通过更换通信模块,即可实现433MHZ、Zigbee和电力线载波三种不同得通信方式,确保通信无盲区覆盖。(8)实现白天修灯只开启需要维修的单盏路灯,无需开启整条路段路灯。 3结语 莱州单灯控制系统建成后,只要在监控中心就可掌握全市主要路段每盏路灯的亮灯情况,路灯故障可直接定位,准确及时的维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管理者精细化管理奠定了技术基础。另外通过设置各路段每天亮灯方案,隔灯亮、半夜关闭广告灯箱、奇偶日轮换亮灯等方式不仅节约了大量电费还大大延长了灯具的使用寿命。因此该系统的建设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李宁华 单位:南京理工科技系统有限公司 物联网技术论文:物联网技术铁路运输论文 一、目前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各方面的应用 近几年来,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铁路方面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尤其是在设备的客货运输的服务系统以及安全保障系统。各方面的智能化应用给乘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以及服务质量。 1.火车票售票和检票的智能化应用 目前,在全球的高速铁路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飞速发展,我国的售票和检票系统也已经实现了很高的智能化,给广大乘客取得了很大的便利。而在铁路运输的领域中,所运用的是RFID电子容票,它根据乘客需求,采用自动售票机使得乘客可以自己提取,而且在检票中指定相对应的读写器,解读数据来分析车票是否有效,这给乘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缩短了工作流程。 2.铁路行车时的调度得到有效管理 在铁路行车的调度管理中,物联网的运用能够有效管理火车的各节车厢从而进行铁路速度的监察控制以及信号系统升级改造。它是将电子标签芯片安装在各个车厢里面,这样同时,隔一段距离在铁路的两装上特有的读写器,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全国所有的铁路某个时刻所在的线路位置信息,还能够读出火车的速度,大大的帮助了火车的安全控制、调度以及追踪。 3.铁路上车辆智能化监控识别系统 一般而言,铁路机车车辆智能化识别系统由五个部分所组成,即数据集中管理、复示设备、机车车身底部识别标签、地面自动识别设备(AEI)等,其中,地面自动识别设备包含了防雷设备、天线、读取装置、列车探测装置、远程通信设备、微波射频装置等。将自动识别的仪器装在各种不同的站,通过对国王的车辆分析解读,然后传至信息系统处理,采集包含数量、车次、类型等各种数据的信息,这就实现了车站管理信息的系统对机车进行每个时段的有效跟踪。 4.物联网技术在客运系统的运用 在铁路系统的各个主要地方安装读写器,这样就能识别车票中的芯片,对应相应的乘客。除此之外,这样的系统能够统计等候的乘客人数,如果有乘客不小心进错了检票口,那么就会发出提醒。而且在列车驶出后,这些信息就会自动的传输到下一个车站,而到下一站的时候就会自动提醒,除此之外,乘客下车后系统能对信息写入。 5.物联网在铁路货运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互联网与现代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而如今网上购物的便利使得人们购物的方式越来越倾向它,那么货运的稳定、高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而相比其他的运输方式而言,铁路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重要的漏洞。并且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但损失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给铁路部门带来了许多损失。而将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得在货物上车前就对其进行检测,那么这些信息都能被采集到,组合管理人员能够将货物与单据信息核对。不仅如此,物联网的应用,使得消费者能在网络上看到货物所在地以及到达的时间。 二、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领域内的未来展望 随着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信息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基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交通以及现代中的应用,物联网的技术会在一下更多的方面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1.物联网应用于站车信息的共享系统 如今铁路的售票系统已经与网络相连,但是车上的补票依旧需要独立的开展,这就导致了车站里面的所留的票以及车上所补的票之间会有所脱节,那么就会有浪费的现象出现。如果利用RFID技术的网络信息共享性,将车站售票系统与车上补票系统联网,车站可以准确掌握无票上车人员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车票的预留,车上也可以准确掌握列车预留情况,方便为旅客补票,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列车资源,同时便于车上进行检票。 2.综合安全预示系统 安装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安防预警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感应入侵,包含火灾等各类安全隐患的子系统,实现列车更为安全的运行。 3.仓库管理系统 借助标签我们能使工作人员在不开箱的情况下检查物品,这同时可以防止货物在仓库里面受到损害或者被盗。 三、结语 物联网作为一次技术革命,带动或者是与产业链共同发展,实现了人与物品之间的对话。铁路是我国各方面的重要产业,随着各方面发展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铁路交通智能化一定会迎来质的飞跃。 作者:吴鹏单位: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物联网技术论文:物联网技术化校园管理论文 1物联网技术在校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提供智能化教学环境。学生时常为找不到自习教室而苦恼,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的信息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自习室的情况。将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安装在教室中,并且与教室资源系统连接起来,将实时的学生数量信息传递到资源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进入教学资源系统来查询自习室的占用情况,从而节省了找自习室的时间。 2)智能考勤系统。传统教师点名的考勤方式,浪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间。使用智能考勤技术,学生上课前通过刷卡进教室,教室的读卡器在接受了学生的刷卡信息后,自动将信息发送到教学管理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将数据更新到考勤数据中去,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的查询学生的出勤情况,从而节约了教学时间。 3)构建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主要为学生借阅图书和学校管理图书提供方便。首先,学校图书馆是供学生查阅资料的场所,外来人员的进入会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不便,利用RFID标签和学生的一卡通等设备,可实现图书馆安全管理。另外学生借书、还书也依靠一卡通来实现,通过刷卡、扫描图书等方式来实现自助式借书,还书时只需扫描一卡通即可获得书本信息,方便图书的归架。另外,系统在刷卡时能自动识别学生的专业、借阅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等信息,自动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提供推荐服务,方便学生学习。 4)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的设备一般造价昂贵,其结构、类别也比较复杂,通过电子标签,对实验设备进行管理,在电子标签上存储设备的信息,通过与网络系统相连接,实现统一控制。学生凭一卡通进出实验室。 2物联网在学生生活方面的应用。 校园生活是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园生活包括学生、教师在校园内消费、住宿、校园安全、车辆管理等方方面面,智慧校园是以智慧技术来实现智慧生活,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更好的实现智慧校园。具体来谈,有以下几点。 1)消费管理。消费管理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消费管理主要包括: ⑴基于RFID技术的一卡通,或有的学校以手机等作为信息存储器,含有学生的基本信息。 ⑵RFID阅读器,即消费场所的刷卡器,读到信息后传至后台的数据库进行查询,读取和扣除金额。 ⑶后台数据库,持卡人的信息统计在数据库中,方便了消费业务的查询。像食堂、商店、浴室等场所的消费管理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 2)智能照明控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照明,利用声控装置、加法计数器等设备,根据光线、教室有无人来自动控制照明开关,实现节能效果。 3)校园安防管理。在物联网安防管理平台中,利用射频识别、图像识别、GPS等技术,结合日常监控设备,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汇总、处理,适时进行警报或提示,实现校园安防自动化。 作者:张淑坤单位: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物联网技术论文:现代农业发展物联网技术问题及建议 摘要:农业物联网是一种新兴农业信息化技术。本文针对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农业上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在应用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安全、射频辐射、电子环保、形象工程、国家标准五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技术;农业信息化 物联网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其英文名称是:“TheInternetofthings”。定义可以概括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步骤是首先各种数据感知设备采集各种农业数据,然后建立数据传输和数据格式转换,最后利用各种网络及现代信息传输渠道如4G网络、zigbee、internet,数据决策中心如“吸星大法”般的实现农业广、深数据全方位的大尺度收集;决策中心再将海量农业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然后再发出指令数据控制各种智能化终端完成农业各种操作行为,最大限度的免手工作业,进而实现数字农业高效精准目标。物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近年来,物联网在我国农业相关领域开发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农业生产过程精细管理、农产品质量溯源、农产品物流、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等各个方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各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数据处理平台。如辽宁省农科院开发的基于zigbee网络传输的设施农业温湿度物联网控制系统;2012年安徽省被列入国家物联网试验区,主要在农作物“四情”大田监测、农业精细化种植管理、加工车间生产管理、畜禽和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应用到了物联网技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确实在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看到成绩的同时,物联网快速爆发式的应用也呈现出了很多问题。如何应对及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农业物联网能否高效、长期、健全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数据安全及建议 从物联网的定义上不难看出,RFID使用数字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由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阅读器(Reader)与及软件平台三部份所组成,通过射频信号进行数据识别,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农业物联网与其他物联网最大的差别是,农业物联网能够较大程度地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生产信息的公开,而且使用农业物联网进行生产的农产品附加值较高[2]。但是,由于前期大量数据录入及处理需要人工操作,那么,问题来了!从数据安全角度,如果射频标签不加密或机密机制不够严谨,在各个工作流程的环节中,标签中的数据很有可能被删除、盗取或被篡改。农产品的各种种植、加工、性状等数据就有可能被其他竞争者所获取并利用,也就形成了标签数据是真的,但和实际产品对不上的尴尬境地。从网络安全角度,从读写器到后台网络传输如zigbee网络传输,不但面临普通网络中的数据安全问题,而且也要面对无线传输数据截获问题。建议: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是所有的RFID读写器在读取数据、zigbee传输数据中都要严格应用数据加密验证机制,同时读写器和后段的系统平台数据传输也需要数据加密,必要时可以采用量子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参与平台的管理人员也要有高度的数据安全意识,并且要具有高涵养的科研数据保密素质。 二、射频芯片的电磁辐射影响 在物联网中,无论是信息采集设备、还是无线数据传输设备,包括rfid、zigbee、wifi等先进电子设备,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辐射。当RFID标签和zigebee相关的电子器件被大量使用的时候,操作者就会陷在充满电磁辐射的有一定危险的空间中,如果功率过高,这就可能会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农业物联网中,电子器件的电磁辐射及材料释放物对空气、水、植物、动物等的影响甚至会超过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本来农业物联网是用来代替人工劳动力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最后可能因为电磁辐射的影响,却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甚至是生产了有毒害的农产品,最终食用农产品的人类还是受害者。这样人类就掉入了自己所设计的高科技电子产品之坑。建议设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电磁辐射相关标准规定RFID标签使用的频谱和信号功率,其功率及频谱必须对人体的辐射降低到最低,甚至是零辐射;规定其工作模式是被动还是主动以等重要参数。不要盲目追求传输速率,尽量使用保证人类、环境相对安全的低频段,避开高频段和超高频段,把农业物联网的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降低到最小。 三、物联网电子设备的环保问题 在大规模的农业物联网中,电子标签和相关电子器件必将是大规模应用的产品,大规模的使用所带来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即“绿色环保”的问题。针对电气电子设备报废产生的环境问题,2003年1月27日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电气电子设备报废指令,电气电子设备报废指令旨在将电气电子设备在其生命周期中和成为废品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化。它鼓励收集、处理、再循环、再利用电气电子设备报废品,并订立标准,规定制造商负责大部分这类活动的费用(制造商责任)个人用户能够返还报废的电气电子设备而勿需缴纳费用此外。强调采用再利用、再循环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废物回收手段,以减少废物排放还寻求改善电气电子设备生命周期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人员的环境条件[3]。虽然rfid、zigbee等电子器件及芯片是可以多次反复使用的,但也会有生命周期。因此,做好废弃RFID相关电子器件处理与回收利用的工作,既是对本身的道德要求,又是对社会公众及地球大环境负责任。我国在电子设备绿色环保领域还没有成熟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物联网相关电子设备的废物回收等绿色环保电子设备法律法规,最好由使用方或者制造方负责回收,并且要创建由政府部门监督、由检测机构或RFID标签制造方来处理的体制,采用“谁获得收益谁付出管理”的原则。即产品制造者在得到RFID标签收益同时,也必须要由有义务回收、处理相关的电子垃圾,或者增缴RFID电子标签及其他电子器件垃圾的环保税。可以依据回收工作的质量进行rfid设备商的资质评级,未达到资质评级的要求强制退出政府采购供应。 四、演示形象工程多,产生实际效益的少 虽然我国农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发展已有多年,但大多数还是处在演示、形象、政绩工程阶段,真正用到农村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很少,而能够给农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少之又少。类似几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经济,短期出现的大量互联网站在互联网泡沫经济的衰退下也都因为不能创造价值而关闭了。同理,目前物联网有些标准还尚未统一,政府部门及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各自为战,在设计研发初期都把关键点放在了如何采用最时髦的信息技术和设备,营造最先进的物联网环境,以达到单位报奖、个人政绩提升之目的。至于设备成本、人工使用成本、使用推广对象、是否适合地域实际情况等问题很少考虑。以致重复投资建设研发出来的形形色色的技术平台只能做花瓶鉴赏,不能真正在农村、农民中推广,不能在农业实际生产时投入使用。或者即使投入实际农业生产,相对高昂的平台软硬件费用投资,产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也会微乎其微,甚至会是负效益。建议政府、科研部门在设计研发物联网平台时应脚踏实地、立足当地实际的三农需求,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开发出当地农业真正能用得上的、用得起的、真正给当地农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物联网平台。即真正用在田间地头的、用在老百姓家里的、让农民看到收益的物联网平台五、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缺乏统一标准近年来,我们国家先后建立了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10)。早期成立的这些科研组织通过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物联网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在物联网技术标准化方面奠定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农业是一个特殊的应用行业,其他行业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农业方面,需要根据农业行业特点重新进行拟定统一技术标准。所以,在物联网技术农业标准方面,各个国家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专门成立农业物联网标准的制定部门,特别对绿色RFID标签的研究与开发相关标准方面,有待建立完善的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各级科研机构不能各自为战,要尽快统一标准。 五、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引起了世界农业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我国国家农科院、各省农科院也认识到了物联网技术应用对农业数字化管理及精准数字农业的重要意义。如果能在实践中解决以上五个相关问题,并充分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相结合,相信随着政府的高度重视,科研机构的前瞻研究,再和农村生产一线的实践相结合,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就不会停留在虚空的信息化彩壳之上,亦将会给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物联网技术论文: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个浪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专题。电子商务这几年虽发展迅猛,但物流配送、产品质量、假货等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物联网简介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指按约定的协议,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光纤传感、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起来,能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典型特征 (1)全面感知: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等,实现对物体的全面感知。 (2)可靠传输:通过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传感网等多种方式将感知的信息传送到处理中心。 (3)智能处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智能处理算法和模型。 3、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并不比其他国家落后,我国的物联网研究并没有盲目跟从国外,而是根据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应用需求,积极开展基础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在车辆管理、调度以及物流的物品运输、仓储、监测和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以应用为牵引发展特色,并在标准、技术、产业以及服务和应用等方面,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我国物联网产业已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应用启动”阶段,多地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突出“示范应用”。 二、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不对称问题 电子商务并不是面对面的交易,而是通过商品的标题、图片、宝贝描述来获取商品的信息,买家对于商品的认知取决于卖家的描述,若卖家不诚信,则造成买家对商品的认知产生偏差,卖家甚至可以利用掌握商品信息的主动权误导买家,如经营商虚假商品信息等,使得市场中出现了一些商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网络消费者实际收到的商品往往和网上的商品介绍相去甚远。 2、物流问题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是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最接近的环节,物流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子商务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目前物流发展还较落后,没有形成高效的物流体系,多以第三方配送为主,而第三方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会影响用户对商品的满意度,目前电子商务中投诉最多的是物流配送服务方面。如:配送速度慢,送错地方,丢失货件,送错商品,货件有损坏等问题。 3、电商产品真假问题始终存在 价廉物不美,电商商品真假难辨,近年来越来多的电子商务平台被假货沦陷,淘宝/天猫(C2C集市卖家及品牌卖家)、当当、小米、国美在线、1号店、唯品会、银泰网、华为、好乐买、凡客诚品为“2014年度十大用户体验最差网络零售商”。2011年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淘宝网售假问题;2013年3月,调查发现,关于乐蜂网售卖假货的投拆在微博、论坛、BBS上比比皆是;2014年CCTV2《经济半小时》曝光当当网、亚马逊中国等电商售卖的化妆品来自“天照天”批发市场,而当当网方面无法提供能证明是“正品”的凭证。所有这些,说明目前电商售假,是老大难问题,同时也是制约电商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1、应加强支撑平台的建设,积极推进示范工程 (1)建设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着力改变电子商务分散建设各自为战的现状,应尽快制定电子商务标准、物联网编码标准以及数据共享和交换等标准规范,并应统一设计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总体框架。示范引导、分步实施。鼓励感兴趣、并有条件的企业首先在我国电子商务对物联网应用需求比较迫切的地区和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总结运行经验,并逐步扩展应用的区域和领域。依托现有、充分整合。依托现有的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充分整合各种相关系统,提高效率,尽量避免重复建设。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强调资源共享,包括设备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和知识经验的共享,通过物联网整合分散的资源,理顺各单位间的业务流程,形成新技术条件下电子商务新的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企业间、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示范工程的建设需要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2)支撑平台的建设应由政府建立相关的《产品防伪和质量追溯管理系统》,使用RFID技术对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直至到消费者的全部信息数据进行精准化和系统化管理,从而达到对产品实行防伪和追溯管理的目的。质量追溯:系统应对所有产品进行统一编码,综合运用加密通信、GPS、RFID等技术,将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的信息全部写入RFID标签,对写入的环节应严格把关,再利用RFID读写设备读取信息,了解每个产品的信息,从而实现从产品的生产到加工、物流配送直至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监控,实现产品可追溯,可追溯系统对产品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实施监控,能够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和信息透明化。防伪:为每个产品设置一个全球唯一标识,并将标识写入电子标签中,成为产品的一部份,用户可通过电子标签识别器对产品进行真假识别验证。 (3)示范工程的建设应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可在物流、农产品、食品等方面的电子商务确立一批应用物联网的示范工程,积极探索“物联网+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如可先建立智能物流、食品追溯物联网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应以政企共建模式为佳,由政府牵头整合资源、进行前期引导支持,后续通过企业市场运作保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初期对企业给予税收和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应用物联网技术解决电商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产品开始生产起,就在产品中嵌入EPC标签,使每件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将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过程的信息都记录其中,包括:生产厂商名称、原材料、原材料检验人、原材料检验结果、原材料批次、产品批号、成品质检人、成品质检结果、成品分类、出厂日期、出厂顺序等相关信息,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真实信息。消费者在进行网上购物时,不再是由卖家单方介绍产品信息,可主动地通过卖家所提供的产品的电子标签EPC,通过溯源系统查询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然后再到销售的真实信息,从而解决电商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消费者可真实地辨别商品,了解商品的来源,提高网络消费者的满意度。同时,每件商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有利于工商等执法部门的公平快速执法,形成网上商家良性竞争形态。 3、应用物联网技术解决防伪问题 应用RFID技术建立基于物联网的产品防伪系统,在生产时为每个产品设置一个全球唯一标识,并且将标识写入电子标签中,写入后是无法修改、无法仿制的,同时在标签读写过程中利用电子签名技术提升标签的保密性和防伪造性,为方便用户的查询,可应用移动技术将移动终端,如:具有RFID读写功能的PDA、开放了开发环境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与电子标签、防伪系统结合起来,使用户可直接用智能移动终端对产品进防伪验证,系统将防伪验证结果返回给消费者,同时记录验证信息,若验证不正确,应将信息记录到防伪报警子系统中。 4、应用物联网技术优化物流问题 配送速度慢,送错地方,丢失货件,送错商品,货件有损坏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和消费者对物流过程不能实时监控所造成的,可通过将电子商务物流与物联网有机结合,解决这些问题。 (1)优化配送运输流程应综合运用RFID、GPS、GIS及速度传感器等技术建立智能物流系统。系统可通过优化配送线路和配送方案,加快物流配送速度;并能实时准确获取车辆所处的地理位置、车辆速度、车内湿度、温度以及物品的相关信息等,并可将车辆的各类参数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有自动报警功能,并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智能物流系统,同时车辆应按监控中心的指令工作。 (2)实时追溯货物的行踪,提高配送质量通过对物品进行统一的编码,并在物品中嵌入EPC标签,通过智能物流系统,消费者、企业、物流公司仅需要在网上查找相关商品的EPC信息,就能够实时获取该商品的所有信息,如:商品的运输路线、车辆目前所处位置、车内温度、物品有无破损等。当商品在物流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可马上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通过对商品实现追踪,减少送错地方、丢失货件、送错商品、货件损坏等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整个物流实时效率。 四、结语 近年来电子商务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物联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个浪潮,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将物联网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将会解决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很多难题,有助于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黄燕勤 单位:梧州学院 物联网技术论文:库存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 现如今,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在库存管理上都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推动了企业库存管理的发展,诸如MRP、ERP等,而物联网的发展也极大的改善了库存管理的模型。 一、库存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 1、仓储运作流程的优化。 在企业的仓储运作流程当中,包括有三个阶段:其一是入库;其二是出库;其三是盘点。而验货人员的工作就是根据以上的到货记录与接到订货数量的单子进行具体的比对,再决定是否将货物接收入库;而在出库的管理过程中,一般是应用RFID技术来进行扫码,可以将库存量信息准确的进行更新记录,定位货物库位的信息,有利于货物的分拣便捷;对货物进行盘点的时候,可以应用RFID技术来加快盘点的速度,使得定位更加精确,与传统的人工盘点相比,新型盘点技术可以增加效率,缩短时间,更能够提高盘点的准确性。 2、库存成本的降低。 在企业内部的库存管理时,需要对订货的时间和数量做出准确的管理,还要保证货物的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极大的保证在途物资的动态时时查询和跟踪监测,为后来的入库做好充分的准备,还可以科学的安排接下来的生产以及销售。此外,我们还可以对库存内的产品数量进行了解,在掌握原材料的消耗情况之后,为下次的订货做好准备。因此,物联网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库存管理,最大化的降低库存成本,使企业保持最佳的库存持有量,减少库存资金在企业资金中所占的比例,从而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3、生产成本的精确计算。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只有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引进才能够准确的把握产品的生产过程,了解消耗的原材料数量和其他加工的产生的见解成本,对不同批号产品的数量和成本都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计算。 4、服务质量的提高。 利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帮助客户进行产品动态的查询,还可以对整个企业的库存变动情况进行科学的记录,将库存管理行为透明化,只有有迹可循才能够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并且,企业还可以对产品生产的来源和加工流程进行了解,包括原材料的始发地信息等等,保证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准确的查询到原有,同时,还能够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库存产品动态进行清晰的定位,配合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将库存管理过程中的设备运行机械化,包括对堆垛机的控制以及出入库和库内管理的运行,提高了企业内部库存管理的有效性。 二、在库存管理中应用物联网的障碍 1、物流管理应用较少。 现代企业对于库存管理已经不单单在企业的内部使用,在与企业相关的各个供应链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整个应用的环节设计到多个方面,包括对于海关、工商和税务等。由于在现代社会当中,物联网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在整个市场企业中得到重视,因此技术使用范围受到的局限性较大,大多是在企业的内部得到推广,却没有在庞大的供应链中体现物联网技术的优势。 2、物联网技术标准不够统一。 物联网技术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传感网技术;TCP/IP寻址技术;RFID技术,第三项技术的技术性较强,在企业中的使用也比较频繁,由于每个RFID标签都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说其中的识别码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使用感应器来将物品中的RFID标签信息读取出来,比较规范而且还具有信息互用性。但是现阶段,RFID产品在国际上并没有正视的标准,倒是每个厂商的相关产品之间不可互通,无法兼容,导致RFID标签产品只能在特定的厂商中得以应用,不利于库存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也不够便捷。 3、技术产业化问题。 国内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主体一般都是各大高校或者是相关的科研单位,虽然该技术在许多的领域中都取得了专利,但是技术产业化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只要在智能交通或者家居等方面使用,对于企业供应链这一庞大的应用群体,物联网技术只处于试验时期,还无法将这项费用较高的新兴技术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总之,本文探究了库存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面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也将会继续深入的进行研究试验,最终成为物流发展的重要核心支撑点,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 作者:徐小敏 单位:重庆西南医院 物联网技术论文:铁路运输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铁路运输与维护是阻碍铁路发展的巨大隐患之一,运用铁路信息化完全可以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由此,为了能够适应铁路客运呈现的密度高、客流大的特征,就一定要提高铁路系统运输工作的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一、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运用物品把它和互联网相结合,从而实施智能化的管理、定位、识别与监控的网络,同时通过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与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实现通讯与交换。它的核心是互联网,但是结果却已经扩散到商品之间的互换。 2.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在1999年,物联网这个概念第一次被提出。物联网是依靠互联网技术运用无线设备与射频设别技术,从而形成一个能够让全世界的商品在互联网上能够达到实时共享的网路。在2003年,美国的权威杂志《技术评论》表示在未来的生活中物联网将会是改变我们生活习惯的十大技术的第一位。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就发表了物联网的相关报告,在报告中表示出物联网大时代的到来,在全世界各地的商品都能够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实现交换。通过依靠互联网技术,物联网也将会成为未来商品交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中国也出现了许多成功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化的典型,例如上海的浦东机场与上海的世博会。 二、物联网关键技术 首先物联网需要运用特定的识别系统对物品的相关属性进行鉴定,其次应该把相关物品的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上传的网上,最有通过中央信息处理系统把传输进去的网络信息进行处理与公布,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在当前物联网使用的主要技术包括:智能嵌入、云计算、IPv6、传感技术等。 1.IPv6 因为互联网的不断成熟,互联网的IPv4地址已经达到了顶峰,IPv6必定会在未来取代IPv4。当期IPv4只有32位的地址远远不能够到达当前会联网用户的需求,而孕育而生的IPv6具有128位地址,这样就能够促使世界上的任何一样物品都能够拥有自己的IP。在当前想要快速发展物联网就需要让每一件商品都具有自己的IP地址,因此IPv6的运用必将成为物联网实现迅猛增长的基础。 2.RFID 运用射频识别RFID能够通过无线射频识别出相应的物品信息。射频识别可以识别出很小的物品的相应信息,同时通过对实体的分辨,可以迅速的在没有触摸商品的情况下了解到商品的相关信息。RFID能够大面积的识自动识别商品的相关属性,但是RFID运用的技术也有相应的不同,比如适用领域、技术特点与工作原理都制定出了不同的标准。 3.云计算 云计算被一些专业人士叫做计算资源池,它能够对海量的信息实现快速的处理,它是发展物联网的关键。由于物联网需要随时随地及时的对相关采集的数据进行更新与添加,这样就需要一个能够大量存储信息的平台实现,通过云计算就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管理。 4.传感技术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传感技术通过传感器、信息的识别与处理对相关物品实现检测与数据录入。同时运用其相关的传感器对一些感官达到信息录入与处理的要求。 5.智能嵌入 把信息处理器嵌于应用系统,运用Internet让整个系统固化。这样就能够节约许多的时间,但能够快速的让信息实现共享。这样就能够让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实时同步的进行信息的高速传递。 三、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 在铁路运输中实现物联网的全覆盖能够对铁路运输与维护起到高效的作用。它能够在铁路行车调度管理、机车和轮对检修信息管理系统、铁路货运物流信息化系统与智能化检票系统中实现 1.智能化售检票系统 智能化售票系统在中国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使用。乘客可以使用自动售票机进行铁路购票。在乘客进站时检票员运用小型识读器识别读取RFID电子标签,以此来识别乘客购买的车票是否与购票信息相符,这样不但能够大大提高铁路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节省旅客进出车站的时间,从而使车站可以快速运转。 2.铁路机车车辆智能化识别系统 地面独立识别设备、车身或者底部的识别标签、复示设备与数据集中管理这五个部分构成了铁路机车车辆智能化识别系统。地面独立识别设备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其设置需要通过各个站点的一系列的处理来实现信息的管理。在货物运输车上安装电子标签就能够迅速的对车辆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这样在物联网时代就能够让货物的信息实现实时的了解与共享。 3.铁路行车调度管理 物联网在铁路行车调度管理中只要是通过对车厢的管理来实现。它能够对铁路的速度检测与信号的升级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每一个车厢上安装一个RFID芯片,运用RFID芯片的读写器,不但能够了解到当前铁路运输的速度,还能够检测到当前铁路运输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的排除安全隐患从而使铁路可以安全的到达相应的目的地,防止一些干扰。 4.铁路客运系统 运用物联网,把旅客购票的信息植入到每一张的车票中,同时把读写器安装的客运车厢、候车室、检票口与车站口等地方。当旅客在自动售票机上购买到车票以后进入到进站口就能够自动识别车票信息是否与本人相符,进入到候车大厅以后,收到读写器的识别能够快速分辨出旅客候车地是否正确,以免旅客耽误候车时间。同时还能够及时的对旅客候车的人数进行统计。旅客在登上火车后,也可以通过读写器对某些旅客走错车厢得以及时的纠正,并且对旅客的下一站所达到的信息进行实时传递,一面旅客坐过站的现象出现。在旅客下车以后,系统还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 5.机车和轮对检修信息管理系统 运用RFID技术,能够对火车的到达时间与步骤进行精确的统计与计算,进而存储。不但如此,还可以对火车进出车站的次数与相应数据进行快速的采集与录入,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列车数据的查询与统计效率,缩减检测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质量与效率。 6.铁路货运物流信息化系统发展 铁路物流,就一定要把集装箱运输实现信息系统化。通过对集装箱信息的采集与统计,对箱号图像识别,这样可以方便摄像头对集装箱对信息的快速读取,从而减少由于天气或集装箱破损的原因导致识别系统出问题的现象的出现。把RFID技术运用到铁路的集装箱上面,不但能够实时了解货物运输情况,还可以减少商品被盗或者破损的情况。同时提高集装箱运输运用的效率得以提高。 四、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行业其他业务中的应用及展望 1.物联网在视频监控中的运用 想要达到高质量的要就必须要使用传感器与物联网。比如,能在探头前面连接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将激光测距传感器、倾角传感器与云台摄像机连接,利用云台摄像机捕捉画面信息,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进行测距。 2.山体滑坡的监控以及提前警报系统 山体滑坡作为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它不但可以摧毁大量的铁路基础设施,还可能对铁路运输时对火车上的人员造成极大的伤害,由此看它是一个特别严重的灾害对铁路运输安全是一个极大地隐患。在当前铁路部门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在山体滑坡现象严重的区域安装倾角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前端设备,这样不但能够实时监控这一地区山体情况,还能够对当前的山体的数据进行传输与储存以便于相关人员的分析。同时在发现山体变化的同时及时的发出警告预警,以便于车站人员能够及时的对相应的地质灾害做出反应,进而极大地挽回人员与财产的损失。 五、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铁路系统的广泛运用,是当前信息化时代不断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了铁路系统的各个方面才能够提升我国铁路系统的运输效率。目前,我国的物联网在铁路中的使用主要表现在RFID、传感器、数据采集以及二维码等方面,在这些年的运用中能够发现其效果是十分的明显的。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为物联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铁路运输的发展必将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的前进,我国铁路系统必将会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作者:范军 单位:北京铁路局调度所 物联网技术论文:物联网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1建筑节能的方向走势 (1)对于建筑节能最常见的概括是,为了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建筑使用的过程中,对建筑空调热水器的使用、建筑照明以及各个家用电器工作状况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一定的合理利用。另外,在建筑使用的能耗方面,空调体统、照明以及动力系统的所占比例较高,对于大型的公共建筑而言,楼宇的自动化系统的运用是最常见的,通过对楼宇自动化和控制网络的数据通讯协议以及欧洲设备安装总线的协议这两种主要的技术采用,保证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建筑内共机电设施的完好运行。尽管楼宇系统自动化的技术运用比较广泛,但仍然存在一些难点,例如:建筑内电气设备存在布线的成本较高并且安装复杂的问题。并且,楼宇系统自动化的其他方面的难点在于,它不能全面的获取建筑在能耗过程的详细数据,因此,无法让建筑的内耗能系统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所以,另外一种更低成本、更加低耗拥有较大范围的组网,并且更便于管理的网络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2)物联网技术的低成本,低耗能,并且能够组建大规模的测控网络等许多方面的使物联网技术为建筑的节能技术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外,一些能源研究机构经过科学的系统研究,研究出来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照明控制实验室的原型系统。在一些研究报告中可以发现,增加采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控制节点的照明系统中,使其对能源的消耗降低30%左右。另一方面,一些小型的公司,已经研发出一整套以无线传感器为基础的网络的照明控制产品,这些产品,通过照明系统的遥控与自控,从而使照明系统的能耗降低。 (3)建筑的能耗多尺度、细粒度以及对多种运行参数的检测都可以通过对物联技术的运用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根据对一些相关数据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继而形成建筑低能耗的运行系统的最优化。 2物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1)温湿度采集器、空调墙空器以及人员位置的采集器是中央空调的调监控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温湿度采集器主要通过对区域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一定的收集,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发送给空调墙控器,进而,空调墙空器结合当前温度与之前预备设置的温度进行对比,另一方面,人员位置采集器通过向空调墙提供某篇区域的人员所在信息,让空调控制器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合适选择其控制模式,因此,这两方面的正常结合运用,使空调得以正常的运行。 (2)照明控子系统是通过将某片区域的光照检测信息传递给照明墙控器然后通过对该区域的安装的人员位置与光照度的采集,在周围环境光照度的基础上,经过该片区域内照明电器的组合控制照明电器开关对照明亮度进行一定的调节。 (3)为实现对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中电梯进行一定的数据监测与信息控制,电梯控子系统采用电梯数据采集器以此来知晓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消耗。通过对电梯控子系统的智能优化,从而更好的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耗能的最终计划。 (4)电能表数据的采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为更加方便的解决电表数据的采集和传送,使用为电表加入无线通信模块或者是连接无线数据采集器的方式进行远程电表数据的采集工作,并且逐步建立一个电力抄表的系统。 (5)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对建筑能耗系统的测控中,数据采集节点占绝大部分,数据采集节点有被人们称之为系统中的终端节点。终端节点的作用在于在检测环境温度,电量的数据过程中可以一段时间内周期性的采集所需要的检测数据。另一方面,由于电梯的启动与暂停工作的频繁,因此,可以采用中断方式采集数据,而且终端节点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未工作的状态,从而可以采用电池进行对其的供电。 3建筑节能的控制策略 (1)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能源以及排放的系统设备进行一定改善与约束是跟据我国能源及排放多方位的整理分析得出的。因此,对建筑各个方面的节能控制成了首要的任务。在建筑的通风与空调节能的分项工程中,对水管、风管的保温层的温差进行一定的自动检测并经过一定的数据分析,另外对房间里每个地方的空调用电进行计算与统计并安装自控装置。 (2)在对空调的采暖系统的冷热源这一分项的节能工作中,进行一定的科学实验。在公共建筑的空调节能过程中,以实验区为例。在实验区的区域内采用四管制空调系统用,冷源为冰蓄冷系统,热源为市政蒸汽。一方面采用全空气空系统,空调系统冷热源采用屋顶式空调机组;另一方面,在教育展示中心设置地源热泵,使建筑物内其余的空调区域运用变冷媒流量多联几种中央空调系统,最后利用技术动态的检测记录,进行分布调控。 (3)在进行对电能检测与控制节能的工程分项中: ①对每个电源的分路进行检测、计量;根据的电路所需容量选择合适的智能电表。 ②对于开关容量超过100A,应配置相应的电流互感器,运用带CT接线进行软计量检测,最后,智能电表和智能数据根据网关可采用“总线式”挂换方式。 (4)在可再生能源分项工程、雨水利用分项工程以及污水处理的分项工程中: ①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智能检测和供回水动态监控,同时也对太阳能光伏发变电监测进行智能的记录与监控。 ②在雨水利用分项过程中,对集水池,管道和泵,以及喷灌系统进行记录控制,使雨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最大化的利用。 ③对污水排放的窖井,调节池和反应池以及污水提升管道,进行一定的动态检测,包括,潜污泵、流量计、管道混合器、pH计泵、加药设备以及计量泵。使污水得以被更好的重新利用或者合理的进行排放。 4结束语 在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建筑节能是一个热点领域,随着市场的发展,将占据未来物联网市场数据中的主要比例。这一技术的兴起,能很好的降低我国建筑领域对能源的需求,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效益目标,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工业建筑节能减排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作者:刘浩伟 单位:山东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院 物联网技术论文:现代物联网技术设施农业论文 一、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概述 据统计,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的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已经位居世界首位,达到了350万hm2。同时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开来,大范围应用于设施农业,会使应用整个体系更加完善。与此同时,物联网凭借其产出增加、成本降低、高效及智能化等优势被人看作是现代农业智能化实现的重要途径。设施农业是结合动植物的特点分析其最佳的生长条件,同时在有关设备和人力的共同调节下控制环境,使动植物不受季节天气的束缚达到每年均衡生产上市的目的。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某个程度进而衍生出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物联网技术是将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网络与自动化等综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的聚合性应用。它涉及的技术领域比较广,因此被认为是信息技术第三次革命性的创新。这种技术拥有巨大的潜力,同时世界各国人们对其充满了期待,我国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战略,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应用到设施农业发展中去,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完美结合。在智能监控与分析、数据的传输与采集、自动化调控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对农业的生产过程等进行监控管理,对农业生产实现科学的组织与规范的管理,让动植物能够更好生长生产,实现产出最大化。如今,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一套控制闭环的系统,它的实现首先通过传感器来得到温室环境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酸碱性等),在把得到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收发网关来发送到信息的处理中心,同时由它来对得到的信息进一步处理并采用一系列的算法等作出决策,然后再经网关把算出的决策传送到设施农业执行机构,触发执行任务后就可以参考标准对现在的环境作出调整。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目标。 二、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当前,在种植、养殖、农资、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化推送、农业智能化管理等方面,设施物联网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应用与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植物生长环境更好,可以全面感知家禽牲畜的生长状态,减少弊病。下面就对其应用具体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整个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其终端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是工作的重点之一。简单地说,物联网终端与各式各样的作用不同的传感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传感器的帮助之下,可以全方位的对农作物实时进行监控,依据监控所得数据进一步采取措施,使农作物在合适的环境下生长。其中传感器的种类大致有温度、光、湿度、pH值、二氧化碳、生物等传感器。使用这一终端对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合理适度的调整控制,同时还节约了各类资源,如水与人力等。二、对农作物的病虫害具有防治作用。判定农作物是否发生灾害的关键数据是阈值,当阈值到达一定的界限之后,农作物灾害便随之而来。在以往的种植过程中,人们常常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金钱、精力去应对农作物灾害发生,但是往往得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同时大量时间、金钱付诸东流。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借助无线传感器对农田进行大规模的同步监测,同时针对观察情况,科学及时地对发现的情况处理,对农作物的灾害防御有很好的作用。在准确判断灾害情况、范围、程度的同时,还可以面对问题给出最合理的方案。根据情况的不同,在整个过程中还可能会用到GPS定位、GIS等先进技术。 三、物联网在设施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物联网发展事业的重视,物联网产业持续升温,很多与设施农业相关的设备工厂开始在设施农业物联网方面大展拳脚,使得产品种类多种多样。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公司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产品功能单调、没有特色。再次开发前景受限、价格过高等。这些工厂研发制造水平旗鼓相当,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领头羊式的企业。再者由于该技术比较新颖,没有一套公认的、合理的、权威的评价标准。面对这一困境,需要国家进行适度干预,从全局上对该产业进行规划、同时明确发展的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计划。要在新产品的研发与新技术上加倍努力,根据不同的地区情况、人员素质情况研发技术,因地制宜。在发展的同时还出现了技术不协调的问题。二、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信息化还没有普及,所以物联网中很多的高新技术并不是完全适用于我国当前的市场,这就导致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一些关键的技术上一直停滞不前。但是伴随着传感器在各个不同类型农业的发展,其价格也逐渐走低,该技术取得了一定进步。综合上述两种现象,产生了在一个大的技术系统中各类技术发展不均衡。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持,虽然目前物联网技术取得一定发展,但是总体上水平较低。要是这个问题走出泥潭,首先是对关键技术(无线传输等)进行攻关,取得突破,再是对已经取得的技术成果(传感器等)进一步巩固完善。三、当前,我国农业物联网产业分布分散,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这使得行业内交流较少。出现了对同一技术重复开发,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这需要各个企业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权威技术平台,围绕该平台,进行交流探讨,避免一些重复开发、资源浪费问题再次发生。 四、就物联网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设想 要想使设施农业实现投资少,环保节约的目的就要大力发展精确农业,这种农业类型以效益作为目标,是一种超前性的农业新技术。这种技术把信息智能化与机电一体化结合起来,并取得一定的应用。精确农业凭借其减少不必要投资,同时加强农业管理水平,既保证能源消耗少,又可以使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值得被引入我国设施农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食品安全的问题逐渐凸显。要想使食品安全有保证,农产品的生产、传输、出售等各环节必须严格把关,用传统的方式往往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设施农业的引入可以缓解这个问题。比如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动植物生长,监测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各个指标,真正保证食品安全,实现绿色无公害。当前,传感器应用和比较广泛,但是随着发展很多农户存在完全自动化管理的要求。这对整个设施农业的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领导作用。同时要建设一批专业的技术队伍和技术品台,使企业之间、用户之间、企业用户间有一个良性沟通。 五、结语 物联网的应用可以使设施农业有一个大的飞跃。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新的农业技术要求越来越迫切,同时也提出愈发多的高要求,加之国家对物联网的高度重视,使得物联网发展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面对种种任务,我们才刚刚起步,前路漫漫,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进行探索研究。 作者:庞春辉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技术论文: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论文 一、物联网与云计算 谷歌已许可用户在Google的云计算上运行大型并行式的应用程序,并公开其教授云计算程序。在国内,中国移动科学院已完成云计算中心的试验,阿里巴巴下属阿软件建立了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世纪互联推出CloudEx产品线,提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云备份的数据保障服务。由此可见,中国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立正在进行中,云计算将得到飞速的发展,其在电子商务上的发展价值巨大。本文对分析云计算在B2C的发展及困难,通过解决方案来探讨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方向。 二、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B2C电子商务模式 由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能够对海量的营销数据进行高性能的分析处理与优化,考虑当前的物联网技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建立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时,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的经营模式。 1.在物联网的角度作为切入口,协同传感器生产厂商、通讯营运商,将企业自身的无线传输网络,通过传感节点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因此,想升级为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可以将物联网系统架设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之上。从而实现运资源的虚拟化与动态分配。 2.可以将大型的B2C的企业作为发展的云平台发展的基础,将云平台的网络几点配置以及资源分配进行优化升级,从而达到B2C电子商务企业的高效应用。将大型的B2C企业进行联合,制定云平台的统一标准。 3.当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建立完善时,随着B2C电子商务的业务量不断的增长,要努力提升云平台资源的共享服务以及高性能计算的能力。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伴随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的要素。随着B2C电子商务的规模越来越大,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的优势就越明显,盈利效应就越好。 三、总结 本文介绍了云计算与物联网的概念及其应用,深入分析了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商业模式,并且对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作了详尽的阐述与深入的探讨。为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B2C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作者:周本海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物联网技术论文:物联网技术用于设施农业论文 1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信息化科技飞速发展时期,我国农业正处于这个关键的时期,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动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要想使“电脑上种地”的愿望可以实现,就必须加快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步伐,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1.1传感器种类繁多,功能相近,将向细化 其发功能的方向发展目前,应用的传感器产品都能够达到对环境监测的目的,并能够形成简单的系统,但是功能不完整,扩展性和升级能力相对较差,性价比不高,没有取得较好的推广效果。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农业传感器将朝着微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能否降低构建传感器网络的成本,降低传感器的功耗,延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是传感器网络能否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同时,发展可靠性高的更为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以及设施与机械化技术的功能定位,引进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1.2网络传输管理系统建设滞后,无线通信 技术将获广泛应用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需要一个稳定性、经济性和通用性上均衡发展的管理系统或管理平台,设施农业综合管理系统大多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价格昂贵,真正能够大面积推广的产品还很少。此外,如何提高传感器网络的可靠性也将是研究的重心。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空间范围查询处理算法能量消耗较大,且当节点失效时查询处理过程易被中断,无法返回查询结果。wifi技术因其组网灵活、易维护、易拓展和丰富的配套设备等优势将在设施农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通过对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自动控制指定设备。同时在设施现场布置摄像头等监控设备,用户通过电脑或G4手机实时采集视频信号,收集设施内生长环境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远程控制智能调节指定设备,为作物生长信息实现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人才匮乏,技术不完善,应用推广范围较小 农业物联网的建设需要国家鼓励和加大对物联网的物资投资和人才投资,给予资金技术支持;需要国家加强农业物联网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需要专业的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服务。各物联网设备开发企业,围绕这个平台和标准,开发相应的配套产品设备,不再投入大量精力开发基础的软硬件,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增加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产品种类,加快设施农业物联网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 2结语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作为多种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融合了现代的传感技术、自动化、智能化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植物科学等多种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把所有的技术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对农作物生长进行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发展的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 作者:李娅娜 单位: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院 物联网技术论文:物联网技术资产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1物联网与FRID技术介绍 1.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一项新的技术,是一种物与物,物与人的连接,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激光扫描、通信装置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物体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的交换与通信,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 1.2FRID技术 射频识别(简称FR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交变磁场和电磁场实现非接触式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识别目的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通过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企业资产的定位跟踪与信息的共享。FRID正不断向生产行业的各个方面渗透。FRID在煤炭行业的应用首先是人员定位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然后扩大到资产、物流的各个环节,已显示其在煤炭行业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2系统需求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资产管理系统基本功能应满足公司公司资产的流程管理工作,具体包括资产的录入管理:即采购资产的信息录入、到货信息的补充录入、资产的验收确认、资产信息数据的写入、RFID芯片标签的制作、标签的粘贴与固定;同时实现资产的变动管理:包括资产的转移、维修修和报废管理;资产状态管理:主要是区域内资产分类、资产名称和数量等,而且某个大型设备上安装多个标签可反应一个资产信息,快速盘点资产;资产信息的查询汇总;统计分析报表等功能。要求能够对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实时掌握设备使用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从设备的采购,运行,报废整个过程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管理工作做到更加精细,精确。 3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 资产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是按照物联网三层架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具体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采用RFID读写器和RFID标签组成,标签用于记录资产信息,读写器用于读取标签上的信息,实现物联网感知层原始数据的自动采集工作。网络层采用公司的各类可连接的网络连接读写器,在网络机房架设SQLServer2005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将读写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中来完成资产的全程跟踪,实现资产的动态信息化管理。应用层是用户和物联网的接口,是根据公司资产管理流程处理读写器采集到的数据,再将数据显示在用户桌面上,实现资产数据信息的查询、存储、统计与共享工作。 4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包括资产编码设计、RFID系统设计和资产管理系统设计。 4.1资产编码设计 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公司的资产,准确区分公司各类型资产存放状况,将公司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两大类,为了做好编码资产的动态管理,本次资产编码采用RFID植入式芯片无线管理监控,并对编码资产实行门禁系统管理,将公司资产存放位置划分为生活区、工业区、井下、风井工业区四大区域。同时,为了规范资产管理,前期由资产管理部门对所管辖资产进行标签写入、核对及贴签。后期对新增的每一项资产均在验收通过时,写入资产管理系统并现场制做并贴签。 4.2RFID设计 4.2.1RFID标签设计 由于煤矿物资存放的场所不同,体积各异,且井下环境条件恶劣,在对公司物资设备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确定使用超高频860~960MHz,存放公司物资电子标签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1)防水、防油污、防撕 2)RFID芯片的粘贴或悬挂根据以上要求将RFID标签样式设计为室内标签和室外标签两种,室内标签采用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银行卡大小,封装pvc8.5×5,室外标签采用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封装pcb,抗金属,规格95×35×10,带外壳,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分为钢丝栓挂,带胶,带胶且螺丝固定3种类型。 4.2.2RFID读写器设计 RFID读写器是系统的核心设备,通常分为固定式和手持式两种,固定式读写器安装于公司资产存放位置的出入口,用于快速识别资产上绑定的标签出入,进行方便的对资产的管理,并提供报警功能。手持式读写器配合管理人员用于对公司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管理人员拿着手持式读写设备在资产所在区域走一圈,该区域的资产将自动读入手持式读写器,再将读写器连接在互联网上将数据导入资产管理系统中,方便的实现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 4.3资产管理系统设计 4.3.1系统业务流程 根据公司资产管理的流程分析。管理人员登录到资产管理系统,根据流程图可以看出管理资产的动向和盘点的数据。 4.3.2业务功能设计 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对公司的业务工作流进行分析,设计系统业务功能图。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资产的新增,领用、借用、处置、调拨等功能。 4.3.3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在项目开发阶段,整个系统开发基于B/S的体系结构,数据统一存放在数据服务器上,采用基于微软的.NET平台VisualStudio2010进行编程,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在客户端运行此系统端无需安装任何软件,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访问,在服务器端配置windowsServer2008+IIS(.netFrameWork3.5)即可。 5结束语 张家峁矿业公司基于物联网资产管理系统对未来煤矿行业大规模的物联网发展推广有积极的作用。物联网技术有望成为煤矿行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切入点。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公司技术创新形态发生着转变,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创新形态正在不断的显现,实际应用下的用户体验也是煤矿行业的创新。但物联网的具体应用涉及到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控制各个过程,还涉及到研发的各个环节,显然不是单个人后者单个部门能够处理的了的事情,需要在政府部门、企业技人员、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才可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物联网发展环境。 作者:韩培强 单位: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
文化建设论文:关于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国税文化建设是各级国税机关积极倡导和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逐渐成为国税工作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使国税文化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如何进一步推进国税系统的文化建设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都是在加强国税文化建设过程中必然面临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正确把握文化及国税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从词源和语义上考察,文化(德语Kulter、英语Culture)一词是从拉丁语Cultura转化来的。Culture虽然含义较多,诸如土地耕种、神明祭祀、动植物培养和人的精神修养等,但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文化是指人的创造行为。到了中世纪,文化已有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区别。在我国,文化一词出自《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以文明使人止于应有的分际,这是人的文饰。观察天的文饰,以明察四季时序的变化;观察人的伦理秩序,以教化天下,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可见,文化的含义基本上是文治教化。从中西文化一词的含义中可以看出,文化总是与人相关,与人的生存行为和生存环境相关。《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对文化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意识形式,有时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以及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与意识形态相区别的方面。” (二)国税文化的含义及内容。通过对“文化”一词含义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国税系统提出的“国税文化”,是指广大国税干部职工在长期的国税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价值标准、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具有国税行业特色的理念体系,是狭义的“文化”内容的一部分,但其涵盖的内容却十分丰富。一般观点认为国税文化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制度层面,主要是指保证国税工作正常运行的规程体系和体现国税系统价值取向的行为准则。二是精神层面,主要是通过管理文化的熏陶,集中体现在国税部门、国税干部身上的有形的文明表现。三是行为层面,即国税干部的外部形象、交际原则和服务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四是物质保障层面,主要表现为保障税收征管工作的物质条件和物质环境。 (三)国税文化的特征。一是国税文化是国税部门为完成特定目标而产生的,并在国税部门具体实现各个工作目标的过程中由广大国税干部共同遵循的;二是国税文化是国税部门管理方式的深层次反应,它引导着广大国税干部的思想行为,使全系统保持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国税文化能唤起广大干部无限的热情和冲动,为国税机关完成其目标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是以纳税人为本。把广大纳税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纳税人多方面的需求,尊重和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宁津县局通过推行“零距离、零差错、零收费、零投诉”的“四零”服务、“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句再见”的“四个一”服务及“菜单式”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从具体执法和服务的每一项工作做起,以对纳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了与纳税人相关的各个方面。二是以促进国税干部职工全面发展为本。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国税干部集中精力干大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宁津县局通过定期组织文体活动、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创建各级各类人才库、推先进、树典型等方式,引导广大干部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你追我赶、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了国税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源。当前国税系统面临着诸如征管手段多样化、征管程序合理化、队伍素质现代化、机构设置专业化、税收保障社会化等发展趋势,要熟练应对这些趋势的发展,国税部门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完善各项制度,深化征管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创新管理和服务手段,加强人员培训,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治税环境。这就需要把“五个有利于”作为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即:有利于完成国税收入任务;有利于推陈出新,实现依法治税;有利于国税干部优化组合,提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税收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方便和服务纳税人。牢牢把握好这“五个有利于”,顺应时势,因势利导,超前思维,积极探索,真正在发展中把握时代脉搏,在创新与改革中求得国税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作用。国税文化建设能不能取得实效,发挥好领导的作用是关键,因为领导在单位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执行中处于指挥地位,其素质、能力、工作作风和自身形象如何,都直接关系到文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因此,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国税文化建设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严密部署,制定严格的推行方案,并身体力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选好人,用好人,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坚持讲真话、听真话,讲实效、办实事,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当好表率;在思想上、组织上、经费开支上、人员调配上给予大力支持,保证国税文化建设的健康顺利开展。 (四)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认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国税文化与税收工作之间的关系。国税文化建设要与税收工作紧密结合,不能形成“两张皮”。国税文化作为一种以价值观念、精神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文化,要根植于税收工作当中,更好地实现税收职能。把国税文化作为一个崭新的管理理念和提高文明创建实效的重要举措,渗透到税收征管、税务 稽查、队伍建设、行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既务虚,又务实,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国税文化的影响力转变为全面提升税收工作水平的现实战斗力。二是正确处理国税文化和当今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国税系统不是孤立的,更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税文化需要和当今的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脱离了社会实际和人的实际的文化建设是不现实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的思想面临着许多新的、深刻的变化。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着一些意志薄弱者的灵魂,禁锢着他们的头脑。国税系统内部也个别存在着不思进取、服务不优、执法不严等现象。加强国税文化建设,通过廉政勤政教育、反面教育等形式,提高全体国税干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保持思想意识的纯洁性和政治方向的坚定性。三、进一步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围绕规范执法,大力加强制度层面的国税文化建设。一是完善税收执法约束机制,将执法约束贯穿于国税工作的各个方面,从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管理入手,把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责、权力,按照管理和执法的范围、权限,分解落实到各执法环节和管理岗位,对每个环节分别明确执法和管理的依据、制度程序、权力责任和监督措施,以保障执法有依据,操作有规程,权力有制衡。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度和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对人的约束作用,使税收执法制约工作进入规范化的轨道。二是完善服务制度。坚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的观点,实践“从小事做起,重视细节,抓住细节,管理细节”的服务理念,通过一系列富有国税特色的服务措施,给纳税人温暖、尊重和体贴,使他们感受到依法纳税的过程就是共享文明的过程。三是完善个人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廉政制度体系,认真落实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制度,使全体干部职工明白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克服随意性。 (二)围绕求学求知,大力加强精神层面的国税文化建设。抓住知识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变革化等时代特征,大力倡导适应时代需求的税务精神和税务价值观。围绕广大国税干部求知识、求技能这一迫切需求,努力强化税务干部政治、业务、文化素质教育和培训,积极开展“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摄影比赛”、“国际互联网应用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竞赛活动,加强对广大国税干部新精神、新观念和新思维的培养。宁津国税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了国税文化建设的“五种观念”,即科学的赋税观、科技兴税观、“法治与德治和谐统一”的治税观、“文明、廉洁、高效、负责”的公仆观和雅俗共赏的人伦观,以此培养国税干部高尚的价值观。 (三)围绕求善求美,大力加强行为层面的国税文化建设。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国税行为文化建设。一是从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入手。国税干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时刻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讲究自然美、修饰美和举止美的和谐统一,展示国税干部蓬勃向上,整齐划一,多姿多彩的精神风貌。二是从讲究正确的交际原则入手。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讲究交际原则,谨慎处世,慎重择友,培养自己的美好情操和志趣。三是从掌握雅俗共赏的语言技能入手。通过开设普通话和外语教育培训班、开辟普通话乐园、外语沙龙等方式,提高国税干部的普通话和外语会话水平。说话要讲究文明规范,使用行业语言,注重语言文明,既做到谦虚、热情、礼貌、大方,又做到委婉、文明、准确、生动,充分折射出当代国税干部崇高而朴实的灵魂,崭新多采的风貌和丰富扎实的学识。 (四)围绕内外需求,大力加强国税文化物质保障层面的建设。我国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加强国税文化的基础保障层面建设就要围绕这一目的进行。一是满足国税系统的内部物质、文化需求。其又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体物质、文化需求。按照基层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国税机关和基层分局的硬件建设,配置现代化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交通、通讯设备,建设标准的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餐厅、健身房、休息室等公用设施,满足广大国税干部工作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个体物质、文化需求。建立奖惩激励、能级管理等制度,结合德州国税系统的实际,推行“双量双优”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和激励税务干部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先进性教育和重大腐败案件警示教育的强烈对比,提高广大国税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培养其合法所得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二是满足广大纳税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加强办税服务厅硬件建设,在办税服务厅的纳税自助区内配备显示屏、触摸屏、可连接互联网的微机等现代化的服务装置,配备办税服务指南、“文明办税八公开”和必要的桌、椅、笔、墨、纸张、计算器、老花镜等办公用具,配备饮水机、雨伞、雨衣、打气筒等便民设施,使纳税人享受到“家庭式”的周到服务;将纳税人需要向国税部门咨询、受理、核批的操作性业务全部前移至办税服务厅集中办理,使纳税人享受到“一站式”的便捷服务;规范窗口设置,实行连锁办税,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使纳税人享受到“一窗式”的高效服务;通过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国税网站等现代化手段向纳税人提供政策咨询,受理纳税人投诉、举报等事项,使纳税人享受到“一线式”和“点击式”服务。 关于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国税文化建设是各级国税机关积极倡导和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逐渐成为国税工作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使国税文化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如何进一步推进国税系统的文化建设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都是在加强国税文化建设过程中必然面临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正确把握文化及国税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从词源和语义上考察,文化(德语Kulter、英语Culture)一词是从拉丁语Cultura转化来的。Culture虽然含义较多,诸如土地耕种、神明祭祀、动植物培养和人的精神修养等,但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文化是指人的创造行为。到了中世纪,文化已有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区别。在我国,文化一词出自《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以文明使人止于应有的分际,这是人的文饰。观察天的文饰,以明察四季时序的变化;观察人的伦理秩序,以教化天下,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可见,文化的含义基本上是文治教化。从中西文化一词的含义中可以看出,文化总是与人相关,与人的生存行为和生存环境相关。《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对文化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意识形式,有时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以及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与意识形态相区别的方面。” (二)国税文化的含义及内容。通过对“文化”一词含义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国税系统提出的“国税文化”,是指广大国税干部职工在长期的国税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价值标准、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具有国税行业特色的理念体系,是狭义的“文化”内容的一部分,但其涵盖的内容却十分丰富。一般观点认为国税文化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制度层面,主要是指保证国税工作正常运行的规程体系和体现国税系统价值取向的行为准则。二是精神层面,主要是通过管理文化的熏陶,集中体现在国税部门、国税干部身上的有形的文明表现。三是行为层面,即国税干部的外部形象、交际原则和服务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四是物质保障层面,主要表现为保障税收征管工作的物质条件和物质环境。 (三)国税文化的特征。一是国税文化是国税部门为完成特定目标而产生的,并在国税部门具体实现各个工作目标的过程中由广大国税干部共同遵循的;二是国税文化是国税部门管理方式的深层次反应,它引导着广大国税干部的思想行为,使全系统保持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国税文化能唤起广大干部无限的热情和冲动,为国税机关完成其目标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是以纳税人为本。把广大纳税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纳税人多方面的需求,尊重和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宁津县局通过推行“零距离、零差错、零收费、零投诉”的“四零”服务、“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句再见”的“四个一”服务及“菜单式”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从具体执法和服务的每一项工作做起,以对纳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了与纳税人相关的各个方面。二是以促进国税干部职工全面发展为本。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国税干部集中精力干大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宁津县局通过定期组织文体活动、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创建各级各类人才库、推先进、树典型等方式,引导广大干部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你追我赶、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了国税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源。当前国税系统面临着诸如征管手段多样化、征管程序合理化、队伍素质现代化、机构设置专业化、税收保障社会化等发展趋势,要熟练应对这些趋势的发展,国税部门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完善各项制度,深化征管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创新管理和服务手段,加强人员培训,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治税环境。这就需要把“五个有利于”作为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即:有利于完成国税收入任务;有利于推陈出新,实现依法治税;有利于国税干部优化组合,提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税收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方便和服务纳税人。牢牢把握好这“五个有利于”,顺应时势,因势利导,超前思维,积极探索,真正在发展中把握时代脉搏,在创新与改革中求得国税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作用。国税文化建设能不能取得实效,发挥好领导的作用是关键,因为领导在单位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执行中处于指挥地位,其素质、能力、工作作风和自身形象如何,都直接关系到文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因此,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国税文化建设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严密部署,制定严格的推行方案,并身体力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选好人,用好人,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坚持讲真话、听真话,讲实效、办实事,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当好表率;在思想上、组织上、经费开支上、人员调配上给予大力支持,保证国税文化建设的健康顺利开展。 (四)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认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国税文化与税收工作之间的关系。国税文化建设要与税收工作紧密结合,不能形成“两张皮”。国税文化作为一种以价值观念、精神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文化,要根植于税收工作当中,更好地实现税收职能。把国税文化作为一个崭新的管理理念和提高文明创建实效的重要举措,渗透到税收征管、税务稽查、队伍建设、行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既务虚,又务实,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国税文化的影响力转变为全面提升税收工作水平的现实战斗力。二是正确处理国税文化和当今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国税系统不是孤立的,更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税文化需要和当今的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脱离了社会实际和人的实际的文化建设是不现实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的思想面临着许多新的、深刻的变化。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着一些意志薄弱者的灵魂,禁锢着他们的头脑。国税系统内部也个别存在着不思进取、服务不优、执法不严等现象。加强国税文化建设,通过廉政勤政教育、反面教育等形式,提高全体国税干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保持思想意识的纯洁性和政治方向的坚定性。 三、进一步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围绕规范执法,大力加强制度层面的国税文化建设。一是完善税收执法约束机制,将执法约束贯穿于国税工作的各个方面,从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管理入手,把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责、权力,按照管理和执法的范围、权限,分解落实到各执法环节和管理岗位,对每个环节分别明确执法和管理的依据、制度程序、权力责任和监督措施,以保障执法有依据,操作有规程,权力有制衡。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度和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对人的约束作用,使税收执法制约工作进入规范化的轨道。二是完善服务制度。坚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的观点,实践“从小事做起,重视细节,抓住细节,管理细节”的服务理念,通过一系列富有国税特色的服务措施,给纳税人温暖、尊重和体贴,使他们感受到依法纳税的过程就是共享文明的过程。三是完善个人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廉政制度体系,认真落实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制度,使全体干部职工明白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克服随意性。 (二)围绕求学求知,大力加强精神层面的国税文化建设。抓住知识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变革化等时代特征,大力倡导适应时代需求的税务精神和税务价值观。围绕广大国税干部求知识、求技能这一迫切需求,努力强化税务干部政治、业务、文化素质教育和培训,积极开展“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摄影比赛”、“国际互联网应用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竞赛活动,加强对广大国税干部新精神、新观念和新思维的培养。宁津国税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了国税文化建设的“五种观念”,即科学的赋税观、科技兴税观、“法治与德治和谐统一”的治税观、“文明、廉洁、高效、负责”的公仆观和雅俗共赏的人伦观,以此培养国税干部高尚的价值观。 (三)围绕求善求美,大力加强行为层面的国税文化建设。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国税行为文化建设。一是从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入手。国税干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时刻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讲究自然美、修饰美和举止美的和谐统一,展示国税干部蓬勃向上,整齐划一,多姿多彩的精神风貌。二是从讲究正确的交际原则入手。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讲究交际原则,谨慎处世,慎重择友,培养自己的美好情操和志趣。三是从掌握雅俗共赏的语言技能入手。通过开设普通话和外语教育培训班、开辟普通话乐园、外语沙龙等方式,提高国税干部的普通话和外语会话水平。说话要讲究文明规范,使用行业语言,注重语言文明,既做到谦虚、热情、礼貌、大方,又做到委婉、文明、准确、生动,充分折射出当代国税干部崇高而朴实的灵魂,崭新多采的风貌和丰富扎实的学识。 (四)围绕内外需求,大力加强国税文化物质保障层面的建设。我国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加强国税文化的基础保障层面建设就要围绕这一目的进行。一是满足国税系统的内部物质、文化需求。其又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体物质、文化需求。按照基层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国税机关和基层分局的硬件建设,配置现代化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交通、通讯设备,建设标准的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餐厅、健身房、休息室等公用设施,满足广大国税干部工作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个体物质、文化需求。建立奖惩激励、能级管理等制度,结合德州国税系统的实际,推行“双 量双优”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和激励税务干部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先进性教育和重大腐败案件警示教育的强烈对比,提高广大国税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培养其合法所得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二是满足广大纳税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加强办税服务厅硬件建设,在办税服务厅的纳税自助区内配备显示屏、触摸屏、可连接互联网的微机等现代化的服务装置,配备办税服务指南、“文明办税八公开”和必要的桌、椅、笔、墨、纸张、计算器、老花镜等办公用具,配备饮水机、雨伞、雨衣、打气筒等便民设施,使纳税人享受到“家庭式”的周到服务;将纳税人需要向国税部门咨询、受理、核批的操作性业务全部前移至办税服务厅集中办理,使纳税人享受到“一站式”的便捷服务;规范窗口设置,实行连锁办税,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使纳税人享受到“一窗式”的高效服务;通过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国税网站等现代化手段向纳税人提供政策咨询,受理纳税人投诉、举报等事项,使纳税人享受到“一线式”和“点击式”服务。 文化建设论文:联社“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积极贯彻落实银监会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联社全面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和合规文化建设,根据《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方案的通知》以及《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结合我联社实际,市联社从今年4月份开始在辖内组织开展以“抓合规、建机制、防风险、促发展”为主题的“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抓合规、建机制、防风险、促发展”为主题的“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我联社在今年着重建立“一个体系”,完善“两种机制”,制定“三个办法”和建立“四项制度”。建立“一个体系”,就是建立与本联社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完善“两种机制”就是完善有效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和业务合规操作的机制;制定“三个办法”,就是制定和完善合规绩效考核办法、违规问责办法和诚信报告办法;建立“四项制度”,就是建立重大违规报告制度、合规政策报备制度、合规管理评估制度和合规管理联动制度。 我联社在组织实施“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过程中,要以合规文化的普及、教育和宣传,进一步创建“合规 8226;和谐”的企业文化;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来推动各项合规管理政策、程序、制度的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以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全面推进和积极实施,来推动合规风险管理从单纯目标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管理,促进经营战略转型,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二)三大原则 1、领导层倡导及率先垂范。只有得到领导层的重视,合规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才能稳步推进、有效落实。因此,培育合规文化、建设合规管理体系,领导管理层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本次活动中,各信用社主任、各部经理必须亲自抓部署、抓落实、抓督导,并结合流程银行建设和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定期或不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普及性的专题授课;联社管理层成员要按照分工逐项落实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计划,并明确机构内部各层级的分工及职责,做到每项合规事项都有专人负责和落实。 2、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合规不仅仅是合规部门的职责,更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只有合规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成为各岗位人员的自觉行动,合规管理才会真正有效。在本次活动中,各社、各部要大力提倡合规人人有责,引导各级员工从规范自身业务操作做起,最大限度地避免违规事项的发生。 3、正确处理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无论是联社高层、中层还是一般员工,都肩负着发展和合规的双重任务,必须将合规管理活动与业务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将合规管理的要求融入业务流程操作中,通过合规促进业务发展,真正实现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 二、加强领导,强化组织 为确保“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的顺利开展,联社成立“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推动小组,由黄勇理事长担任组长,李宜应主任担任副组长,联社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合规文化建设年”办公室设在合规部,具体负责“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宣传、部署、推动和评价。各社要成立“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推动分小组,由社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担任正副组长。联社理事长是本次“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各社主任做为本社责任人,对合规管理政策制度的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的有效性、违规行为的控制与处罚承担全面责任。各单位要按照中国银监会的要求和省联社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把各个步骤和环节抓细、抓实,保证效果。联社合规部负责本次活动的具体实施、运作及协调,其他部门应积极配合、全力支持,上下合力,抓出实效。 三、具体活动部署 (一)开展“讲合规重规范做表率”评比活动 市联社在辖内组织开展“讲合规重规范做表率”的评比活动,评选“合规先进个人”,树立合规典型,各单位要引导全体员工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对标定位,学赶先进,营造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 (二)“合规守法大家谈”活动 为激发广大员工合规守法的意识,使“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植入人心,让广大员工的合规观念由原来“要我合规”转变为“我要合规”,市联社在辖内组织开展“合规守法大家谈”活动。一是创办《合规活动简报》,报道“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进程及选登优秀文章;二是围绕“合规守法大家谈”的活动专题,组织开展征文竞赛、演讲、辩论、座谈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三是联社将近两年来银监部门、省联社下发的有关合规方面的文件编印成册和省联社罗继东理事长编写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一书发给员工 每人一册,将数据大集中后所有的制度汇编成册,为“合规守法大家谈”活动创造条件。 (三)重塑制度流程,为流程银行建设打基础 1、梳理制度,保证制度有效性。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各社、部要用2-3个月时间由合规部牵头,组织人员对已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评估,确保内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及时对各项政策、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等进行后评价,不断完善自身制度体系,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适应本机构业务创新和改革发展等各方面的合规要求。 (2)为优化、再造流程打好基础,强化制度执行力。各部室要结合本业务条线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梳理、整合和完善以及流程银行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要求,对相关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或再造,制定和完善流程操作规范及标准,保证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流程予以落实和执行。 (四)查风险、建机制,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1、结合“三项整治”活动进行合规风险排查。从今年5月开始,结合银监会提出的“抵质押贷款风险排查,借名、假冒名贷款专项整治,置换、核销不良贷款排查清理”等“三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深挖风险隐患,堵塞风险漏洞。 2、结合案件防控治理工作落实各项合规要求。从今年5月开始,结合省联社提出的案件防控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合规自查,对各业务条线及管理条线的风险点进行梳理、排查,针对发现问题要分门别类制定详细整改方案,强化风险管理措施,并跟踪复查。通过检查、整改,进一步落实银监会防范操作风险的“十三条”措施,强化案件风险防范“四项制度”等案防制度、合规要求的执行。 3、稳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针对合规风险排查情况,结合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要求,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持续和深入开展内部评级、经济资本分配、资金转移定价、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操作风险内部计量等风险计量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工作,理顺全面风险管理组织分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运行体系,逐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探出一条从流程合规走向全面风险管理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 (五)抓纠错、明责任,提高合规管理有效性 我们要通过“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在辖内上下建立起有效的合规激励表彰机制,营造良好的全员合规氛围,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要给予保护、表扬和奖励;对存在隐瞒违规问题、知规犯规者,要严格追究责任;进一步落实违规事项职责“五问”,包括经办人职责、领导人职责、前任职责、检查人员职责、用人职责,坚持做到“谁违规、谁负责”;要建立起违规问题和缺陷的处理纠正机制,合规部门、稽核审计部门等对合规性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和评价结果要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并督促相关部门及业务条线及时整改;要通过强有力的稽核审计和纪检监察处理手段,强化合规问责,把好最后一道关口。 四、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一)宣传发动、部署动员阶段(4月下旬—5月下旬) 根据银监会相关精神,结合省联社罗继东理事长在今年4月11日召开贯彻落实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视频)大会有关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我社拟在5月下旬召开“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启动大会,广泛发动,大力宣传,全面部署工作目标、落实措施及要求,借助文件、内刊、网络等内部各种宣传渠道,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进行宣传,营造“抓合规、建机制、防风险、促发展”的合规氛围。 (二)全面自查,发现问题阶段(5月下旬—6月底) 我们应严格按照银监会和省联社的相关要求开展合规管理全面自查工作,重点是合规管理组织架构是否健全;合规职责是否正常开展并在组织上得到全面保障;内控制度、业务流程是否科学、清晰;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职责边界是否清晰;各项业务操作是否合法、合规等。每一员工及每一部门、分支机构(信用社)都应以合规为准绳,认真查找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写出自查报告,层层签订整改承诺责任书。 (三)整改完善、培训教育阶段(7月—11月) 我们要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结合贷款业务“三项整治”和案件防控治理等专项工作,落实违规事项或管理漏洞、风险隐患等问题的整改工作。联社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组织相关业务条线和部门制定整改台账和整改时间表,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办法,并逐项跟踪落实。各社(部)主任(经理)要具体抓本单位的整改落实。市联社将组织检查组通过排查通报、整改督导、突击检查等方式,督促和指导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到位,提升整改质量。 为保证“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各社(部)应努力营造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各社(部)应结合全面风险管理、案件风险防控等相关内容,将合规教育培训与风险防范培训紧密结合,确保合规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化、层次化、多样化,不断增强员工依法办事、按章操作的自觉性。联社根据省联社“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要求,从下半年开始,将分批对员工进行分类考试,为合规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人才保障。 (四)及时总结、促进提高 为对“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和取得的实效进行及时总结,以便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和措施。各社(部)要按要求从7月开始,每月3日前向合规部报送上月活动开展情况,市联社将按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对各社“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价和验收。同时市联社将各社合规建设实施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对开展不积极、行动不到位、整改不力的信用社、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追责;对建设实施开展好的予以表彰和奖励。 (五)任务分解 为确保“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的顺利实施,根据方案制定的目标和各项活动要求,联社做以下分工和要求,各部经理和主任做为责任人,要确保按时按质量完成。 (一)合规绩效考核办法、合规政策报备制度、合规管理评估制度、合规管理联动制度,由合规部负责制定,要求在十月底前完成。 (二)违规问责办法、诚信报告办法、重大违规报告制度由稽核监察部制定,要求在十月底完成。 (三)党委办、工会办负责制定“合规先进个人”评选方案,要求方案在六月底前制定完毕。评选活动在十二月上旬实施。 (四)在“合规文化建设年”期间要出《合规活动简报》3-5期,办墙报二期,组织开展演讲、座谈或合规知识竞赛活动一次。由办公室负责实施。 (五)梳理制度,由合规部牵头,对现实施的制度包括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进行梳理和评估及进行后评价,具体进行时间安排以下: 6月中旬:资产经营部业务条线;6月下旬信贷业务条线;7月上旬稽核监察部业务条线;7月中旬计财部业务条线;7月下旬会计结算部业务条线;8月上旬科技部业务条线,8月中旬安全保卫部业务条线;8月下旬人力资源部业务条线;9月上旬办公室和合规部业务条线;9月中旬市场营销部业务条线。 (六)全面自查发现问题承诺整改。各社、部要在六月组织员工开展合规管理全面自查工作,并在七月上旬以社、部为单位写出自查报告送合规部汇总,再由合规部牵头层层签订整改承诺书。 文化建设论文:气象文化建设实施办法 加强气象文化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气象部门继承光荣传统,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气象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制定我市气象文化建设实施办法。 一、气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气象新人这个根本,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具有我市特色的科学品格、大众导向和人文精神的气象文化。 二、气象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明确战略定位。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品位、行为规范转移到“加速发展、强局兴业”,争创“四个一流”,共奔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各项工作上来。 (二)凝练崇高气象精神。形成新时期迁安气象人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增强干部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气象部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迁安气象人精神主要内涵包括: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服务“钢铁迁安、中等城市”为宗旨的奉献精神;“准确、及时、周到”的敬业精神;团结拼搏、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攻坚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用户至上、精干高效的市场精神;清正廉洁、实事求是、依法行政的务实精神等等。 (三)塑造整体形象。经过上下共同努力,要将台站建成一个集科研、业务、科普,具有时代特征、部门特色、区域特点的台站,建成市级文明单位,建成全国一流台站。大力开展“决策服务让领导满意,公益服务让社会满意,专业服务让用户满意,专项服务让部门满意”的气象服务“四满意”活动,形成气象服务准确、及时、科学、高效的公众形象,让全社会感受到气象职工服从大局,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社会各界了解气象,关心气象,支持气象,应用气象。 (四)创建“学习型”部门。通过整合干部职工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确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系统教育培训体系和网络,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加快知识更新;加快建设具有创新思维,富于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精神,综合素质较高的气象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科技服务与产业队伍,建成学习型部门。力争在“十一五”末期,干部职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100%,其中本科以上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50%以上。 (五)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分步骤建成“三室一场”(图书阅览室、展览室、活动室和小型运动场)等文化设施、场所,建成综合活动室,建成合格“职工之家”。 (六)健全文化宣传网络。充分利用气象部门信息网络、报刊、影视等传媒优势,宣传气象先进人物、文化建设典型;开设气象文化建设宣传阵地,及时宣传文化建设动态,发表和出版贴近职工的气象文化作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和气象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满足气象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气象职工的文化素养。20__年7月建成迁安气象信息网站,并与农网、政委网连接。 三、气象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气象文化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网络。党组织要率先垂范,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气象文化建设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目标管理;经常督促目标、任务的进程和具体落实情况,认真指导、强化考核,真正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体职工广泛参与的局面,形成推进气象文化建设的有机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进行现代气象文化发展的战略研究和探讨。 (二)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引导,形成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深入宣传气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实施办法以及工作计划。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达成共识,努力形成人人知晓,个个参与的主体氛围。大力宣传、倡导“河北气象人精神”,引导干部职工深刻理解“河北气象人精神”的内涵,以“河北气象人精神”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有力推进气象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以“一法一办法”为核心的气象法规体系、部门规章和管理制度。把气象文化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之中,逐步完善气象文化建设和气象规章、管理制度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协调机制,形成气象文化建设的民主管理、奖评激励、监督约束、战略管理等管理体系,并纳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四)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宣传气象职工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举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兴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气象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坚持以精神文明创建,推动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气象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内涵、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系统、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活动,以气象文化建设丰富创建工作内涵,提高创建工作质量,提升文明单位档次,推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深入发展。 (六)切实加大对气象文 化建设的投入。每年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直接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及其维修,要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要设立文化建设基金,对于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把气象宣传文化事业纳入总体规划;加大对气象宣传投入,使之成为传播、发展气象文化的坚强阵地。 四、气象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气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系统工程,要按照总体部署、重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有步骤、分阶段实施。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气象文化建设的领导,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实施体系,明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是气象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文明办是气象文化建设的办事机构;要做到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施,全体职工广泛参与,把气象文化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形成推进气象文化建设的有机体系。 (二)认真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将气象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年度工作各项任务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准确把握气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不断把气象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阶段,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加强社会舆论宣传。通过媒体宣传充分展示气象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积极参加地方组织的公益活动,使气象文化建设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文化建设论文: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思考 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需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以宽广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和大胆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结合浙江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笔者感到有以下五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提炼历史精华,把握时代特征,丰富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既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又具有现实的时代性。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的起源、演进和发展也都有其自己的轨迹和脉络。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政文化基础的国家,形成了许多博大精深的“廉说”、“廉论”,对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我们党更是廉政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反腐倡廉作为共同的政治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党的优良传统,创立、丰富和发展了一系列的廉政理论,赋予了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 我们现在讲的廉政文化,是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它吸收了我国传统廉政文化中的廉洁、民本思想等积极因素,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以培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清风正气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的。其内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廉洁的政治文化,要求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二是廉洁的社会文化,要求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让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和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发扬光大;三是廉洁的职业文化,要求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四是廉洁的组织文化,要求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等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加强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要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不断丰富其内涵。要深入学习研究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反腐倡廉思想理论和同志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继承和弘扬为人民服务、“两个务必”等党的优良传统。要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富有时代气息的道德规范融入廉政文化之中,挖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本地特色的廉政文化,提炼升华历史上清官廉吏的廉政思想,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先进的廉政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发挥道德教化功能,坚持自律与他律结合,明确廉政文化建设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方位 道德性是廉政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着力点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素质,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我国传统文化把自律、自省、修己视为做人、做事与帮助教育别人的基础和根本,把“德政”和“政德”有机统一于治国安邦的为人和举事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人更是语重心长地号召大家“要学习伦理学”,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对领导干部自身来讲,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正确的道德规范给人以准绳,高尚的道德素质能更好地约束自己做到谨慎用权,守住防线,修正自我,廉洁从政;对全社会来讲,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对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官”气正则民风清。而为“官”和做人两者息息相关,德是人格力量的具体体现,人格支撑“官”德,人品提升“官”品。 同时,要把惩治与预防、自律与他律、制度与文化有机地融合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积极探索综合预防腐败的途径和领域。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框架,就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和相互支撑,其目的就是通过加强自律与他律,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和“不敢腐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自律与他律关键都在“律”。自律是基础。文化看起来是个无形的东西,但是一旦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它将起到法律制度不能替代的作用。只有发挥廉政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影响力量,来感化、优化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树立“不愿腐败”的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从而使反腐倡廉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重在教育干部,贵在引导群众,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树立廉洁理念和规范廉政行为上的导向作用 关于廉政文化的定义,现在大家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即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从这个定义来看,廉政文化既体现在廉洁理念的树立上,也体现在廉洁从政行为的规范上。其基本的功能是通过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尊廉崇洁的价值判断和社会风尚,推动党员干部廉洁从政。 无论是树立廉洁理念,还是规范廉洁从政行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无疑是党的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强弱,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能力的大小,影响甚至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修德律己教育,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管住自己”的能力,始终是廉政文化建设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但是,党的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腐败问题的产生也与社会风气、民众的道德价值观密切相关。民风、社会风气与党风、政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互相影响、互为作用,共同决定着反腐败斗争的走势。党风、政风是关键,民风、社会风气是基础。端正了党风、政风,可以直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而端正了民风、社会风气, 就能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社会根基,起到釜底抽薪的功效。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在面向党员领导干部的同时,也必须面向全党全社会,这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一条规律性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际效果,不断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 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效果是最根本的,是第一位的。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要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适应文化具有渗透性的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寓教育于有益的文化活动之中,做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要着力在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性、增强渗透力上下工夫,创新为先,特色为重,通过加强基层基础,推进廉政文化进一步面向全党全社会。进机关,以开展“读书修德、以德律己”活动为抓手,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素质,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进学校,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使廉洁、诚信、守法等良好道德意识和法纪观念从小就植根于学生头脑之中。进企业,要紧密结合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促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廉洁经营,帮助企业职工树立尊廉崇廉的道德价值观。进家庭,要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进行清廉勤俭、移风易俗的思想道德教育,对普通居民家庭进行贤良美德教育,做到“家庭设防线、常敲廉政钟”。进社区,要把廉政文化融入到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各项活动之中,宣传和教育群众增强廉洁、诚信、守法意识,激发居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进农村,要根据农村的特点和农民的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廉政文化传播到农村的千家万户。要精心整合廉政文化资源,积极拓展廉政文化阵地。既要用好本地的资源,又要用好国内的优秀廉政文化资源;既要挖掘整理古代的传统资源,又要注重近现代廉政文化资源的利用。 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大格局的作用,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精心谋划,形成合力。要从各地各部门的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要建立以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自筹、社会各方面赞助的廉政文化建设保障机制,不断扩大廉政文化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促使廉政文化建设走上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文化建设论文:机关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客观要求。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更是一个崭新课题,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内涵丰富。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要以教育为先,只有将廉政文化渗入审计干部的思想,才能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免等规定的执行,加强对领导干部遵守廉政规定和廉洁自律的教育。 二是加强审计监督权的教育。审计监督权是国家法律赋予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检查、督促并进行处理、处罚的资格和权能。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以监督者自居,不把执法权作为谋取私利的资本,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依法审计,廉洁从审。 三是加强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结合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艰苦奋斗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做到切实维护党和人民群众利益,才能把审计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台阶。 四是审计人员素质教育。要把廉政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促进廉洁从审,使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起有特色的审计行业风貌,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重、自醒、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为审计廉政文化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一是将党风廉政工作列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 二是增强廉政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动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工作,将工作职能、办事程序、三公经费、党费收缴、人事调整、捐款、党员服务承诺事项等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是认真落实正风肃纪专项整治行动。按照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开展自查自纠活动。 四是深入开展党纪国法和警示教育。坚持教育和管理、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督促审计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自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将审计廉政制度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 一是要建立健全廉政岗位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建立“一把手”责任制,班子成员分管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和共建局面,使审计廉政文化责任制覆盖到机关工作的每个角落,从而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性机制。 二是严格依法执行审计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第8号)依法履行审计职责,促进廉洁自律、规范权利运行。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的专业指南,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三是要强化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为了严格审计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对审计执法人员行使审计职权时,违反法定的执法程序、处理处罚不当、引用法律法规出现严重错误、循私枉法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审计机关在从事审计过程中应依照《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职责,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信任。 一是营造良好的审计廉政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做到文明审计。 二是审计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奉公守法,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到廉洁审计。 三是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按照“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做到公平正义、诚实守信,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建设论文:基层工商所廉政文化建设经验交流 为继续深化“四个统一”内涵,促进监管到位,规范执法行为,__市工商局__工商所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坚持以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创新机制,采取“五种途径”大力推进基层工商所廉政文化建设。 一是建机构,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该所及时成立领导小组,依据职责分工进行责任分解,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确保分工到位,责任到人。 二是抓试点,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子。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拓宽廉政文化宣传渠道,创新廉政文化活动形式,推广廉政文化建设经验,让工商廉政文化“进基层、进岗位、进农村、进商户、进家庭”。 三是抓融入,促进工商干部依法行政。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与效能建设、与党章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与落实“六项禁令”结合起来,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规范干部执法行为,提高工商所执法效能。 四是抓载体,扎实推进廉政文体建设。围绕“带好一个班子、创建一组载体、营造一个氛围、健全一套机制、打造一支过硬队伍”为出发点,以教育倡廉、读书思廉、活动兴廉、制度促廉为载体,在全所广泛开展“诚信公正、真情服务,营造环境、服务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营造打造信用工商、廉洁工商。 五是抓借鉴,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质量。积极组织所内人员,到毗邻兄弟工商所学习廉政文化建设经验,借助外力,自加压力,激发内力,抓好工商所廉政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论文: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机关文化来源于对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借鉴,又具有自身特点。它是机关实现从权力主体向责任主体转变,从管制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通过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活力的作用,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为“工业年”活动营造一个和谐、进取、勤政、务实的良好的机关人文环境,是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文化及机关文化 《辞海》中对文化的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整体文化、组织文化和个体文化三个内容。”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反映的是这个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文明进步。 机关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是机关工作人员在组织和管理相关事务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 二、机关文化建设要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重点,培育“五求”精神 机关党员干部是先进生产力的参与者、促进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者、维护者。因此,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机关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使机关党员干部不仅要有为人之道、为民之心,更要有发展之术、创新之能。我认为机关干部起码要具有“五求”精神。一要有“求知”精神。“求知”精神是“五求”精神的基础。培根说:“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知识可以塑造人的性格”、“知识能增进才干”。市直机关是我市的首脑机关,承担着全市政策的制定、执行等一系列的职能,它的职能决定了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一种综观整体、运筹全面的管理能力。而这种能力来源于丰富的知识底蕴,它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相关知识?鸦既包括基础知识,也包括随着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展的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机关干部都有自己的日常工作,成块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必须要善于在工作中挤时间学习,要有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这是求知精神的精髓所在,机关干部要找准工作与学习的结合点,做到人人爱学,时时在学,处处能学,事事可学,实现“工作学习化”。二要有“求实”精神。“求实”精神是我们修身立业之本,是一种需要极力倡导的做人准则和工作作风。它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以诚实的原则做人。这是“求实”精神的根本与精华,也是每个人“修身”的基本要求。诚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对他人要坦诚,对事业要忠诚。二是以务实的精神对待工作要脚踏实地、不搞花拳秀腿,要讲真才实学,在实践中想实招、办实事、创实效。三是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勇于面对现实,敢于坚持原则,要做到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下属,对得起群众。这不仅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原则,也是机关文化的深刻内涵之一。三要有“求同”精神。这一精神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追求共同目标。二是对外求同存异。三是对内同心同德。四是谋求共同发展。五是坚持同等地位。四要有“求精”精神。这是一种需要努力培养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一是业务水平求精。在钻研业务、提高水平方面永不满足,不断提高,能够适应工作中的新要求、新挑战。二是工作质量求精。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不搞敷衍,真抓实干,对各项工作严把质量关,把质量视为工作生命。五是“求进”精神。这是“五求”精神的重点。被称为“治庸”书记的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说过,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成为一名平庸的、碌碌无为的人往往没有人会阻挠你,想干成几件事有时却很难,机关文化往往变成了“庸人文化”。“不犯错,也不干事”的现象在机关中是存在的。造成这种现象,主观上是因为部分机关干部有“搭便车”的思想。美国学者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一文中认为,一个理性的人,加入某一集团后,集团收益的公共性使每个成员都能均等分享利益,这种收益方式就会促使集团中一些人产生“搭便车”坐享其成的思想。客观上是因为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为部分党员滋生平庸提供了温床。机关中一旦形成这种“庸人文化”,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干部在思想上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不学习新知识,不思考新问题;工作上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人处事上明哲保身、患得患失。这里所说的“求进”就是要拒绝平庸,拒绝懒惰和怯懦,拒绝浅薄和浮躁,拒绝随波逐流,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朝气、克服暮气;有锐气、克服惰气;有正气、不沾邪气,要以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来工作。 三、机关文化建设要以开展“两项活动”为载体,以追求行政效能的提高为目的,构建服务阜新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 市场经济要求机关逐步弱化权力主体地位而强调其责任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行政效能。机关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行政效能的提高。提高效能的动力首先来自一种关乎其根本利益乃至生存发展的、深层次的激励与约束。解决了这种导向问题,提高机关效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否则,即使在效能管理上变换再多的花样,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立专门的效能管理机构,增加管理成本的前提下也未见得就能收到理想效果。而从文化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开展“服务工业年,机关作表率”和“机关作风建设年”这两项活动,应该是提高行政效能很好的方法。为了推动“工业年”活动,机关工委在市直机关开展这两项活动。一方面要求基层党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确定具体内容。如为“工业年”活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为项目建设做一份工作,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做一份贡献,为相关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好信息,围绕“工业年”撰写一篇相关的调研文章等。另一方面要求机关基层党组织,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着重解决在机关存在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不良行为以及为民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这两项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机关工作的行政效能,构建服务阜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氛围。为推动“工业年”活动和实现“十一五”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文化保证。 文化建设论文:浅谈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要创建和谐企业,而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创造以人为本、上下合力、团队精神和内外和谐,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做到企业内外的和谐。 一、企业文化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设计而提出的,并为企业普遍接受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职工行为等一整套价值观准则。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礼节和仪式、文化网络五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企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英雄人物是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且本身为职工们提供了具体的楷模。礼节和仪式是公司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文化网络是组织内部主要的联系手段。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企业之基础,只有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才能推进企业内外的和谐。 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有: 1.导向作用,指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指引企业职工向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 2.凝聚作用,指企业和职工的相互吸引力,具体的说是指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3.激励作用,指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规范协调作用,指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整体的价值标准。 5.效益作用,指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取得最好的效益,这种作用就是企业文化的效益作用。 二、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和谐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是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使企业与客观环境动态平衡,不断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并使之不断和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顾客关系,良好的顾客关系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内涵,为处理好顾客关系要做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商贸关系,指妥善处理好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遵循互惠互利原则,为经销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为经销商提供适宜的商品,为经销商提供信息服务;社区关系,指支持社区公益活动,为社区提供服务,维护社区环境;政府关系,指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坚持遵纪守法,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新闻媒体关系,要做到熟悉新闻媒体这一工具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员工关系,员工关系处理得好坏,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劣。首先要注意不断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与此同时尊重员工的人格;其次提倡双向交流。 三、加强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注重以人为本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价值观的确立是企业组织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目标、经营方式和角色做出的选择,也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历史积累,它决定了企业经营行为的基本方向。 1.坚持以人为本,极大地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它是以尊重职工的人格、劳动价值、尊严和权利为前提的,因此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兴衰的关键。首先要确立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其次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价值,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再次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员工培训,提供给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 2.坚持顾客至上,实现企业与顾客共赢 顾客至上是塑造企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沃尔玛“顾客至上”的原则可谓家喻户晓,它的两条规定:“顾客永远是对的”、“如果错了,请参照第一条”,在沃尔玛的顾客关系哲学中,顾客是员工的“老板”,沃尔玛的毫不犹豫退款政策,确保每个顾客无后顾之忧。 3.坚持民主管理,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心理互动的过程,是通过共同体验、共同感知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达到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目的。因此,在内部要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要坚持四项原则:双向原则——双方互相传递实现信息互动;平衡原则——坚持双方平等,相互尊重;整合原则——在整体规划下,将沟通过程的各相关部分进行有效综合的原则;有效原则——通过双方的沟通行动取得预期效果。在外部也要坚持四项原则:实效性原则——把握时机及时传播;适度性原则——指要掌握好火候,不要过度;真实性原则——宣传要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不能违背事实,过分渲染;多样性原则——在媒体的选择上,传播方式上,内部编排上,要坚持灵活多样,生动活拨,丰富多彩。 四、认真学习引进国外先进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要坚持吸收、借鉴和以我为主相结合。许多著名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它的企业文化。如:沃尔玛公司是全球五百强企业,它之所以有这样显著成绩归功于沃尔玛非常先进的企业文化。总结沃尔玛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关系,伙伴同仁。沃尔玛与员工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同仁关系,沃尔玛的每位员工实施其“利润分红计划”,同时付诸实施的还有“购买股票计划”、“员工折扣规定”,“奖学金计划”等等,员工们在沃尔玛的激励下,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顾客至上,保证满意。沃尔玛毫不犹豫退款政策,确保每个顾客永无后顾之忧,对每一位初到沃尔玛的员工都被谆谆告诫:你不是在为主管或经理工作,你们只共同拥有一个老板,那就是顾客。 3.与供货商,共生共荣。沃尔玛始终把建立同供货商利益共享,共生共荣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这种三赢关系一方面使顾客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使供需双方共同发展。 4.自有品牌,全新感受。到过沃尔玛的人,对沃尔玛的山姆国货精选,常用五金工具、药品、化妆品自有品牌有一种全新感受,认为是集沃尔玛品牌是平价与优质于一身的商品。 5.天天平价,始终如一。为实现低价,沃尔玛尽可能降低产品进价,降低营业成本,把损耗降至最低,同时实现采购本地化,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地加以研究和建设,企业环境建设,企业价值观塑造,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要不断引进学习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把我们的企业建设成为世界上一流的企业。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要创建和谐企业,而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创造以人为本、上下合力、团队精神和内外和谐,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做到企业内外的和谐。 一、企业文化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设计而提出的,并为企业普遍接受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职工行为等一整套价值观准则。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礼节和仪式、文化网络五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企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英雄人物是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且本身为职工们提供了具体的楷模。礼节和仪式是公司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文化网络是组织内部主要的联系手段。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企业之基础,只有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才能推进企业内外的和谐。 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有: 1.导向作用,指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指引企业职工向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 2.凝聚作用,指企业和职工的相互吸引力,具体的说是指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3.激励作用,指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规范协调作用,指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整体的价值标准。 5.效益作用,指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取得最好的效益,这种作用就是企业文化的效益作用。 二、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和谐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是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使企业与客观环境动态平衡,不断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并使之不断和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顾客关系,良好的顾客关系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内涵,为处理好顾客关系要做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商贸关系,指妥善处理好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遵循互惠互利原则,为经销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为经销商提供适宜的商品,为经销商提供信息服务;社区关系,指支持社区公益活动,为社区提供服务,维护社区环境;政府关系,指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坚持遵纪守法,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新闻媒体关系,要做到熟悉新闻媒体这一工具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员工关系,员工关系处理得好坏,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劣。首先要注意不断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与此同时尊重员工的人格;其次提倡双向交流。 三、加强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注重以人为本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价值观的确立是企业组织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目标、经营方式和角色做出的选择,也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历史积累,它决定了企业经营行为的基本方向。 1.坚持以人为本,极大地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它是以尊重职工的人格、劳动价值、尊严和权利为前提的,因此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兴衰的关键。首先要确立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其次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价值,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再次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员工培训,提供给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 2.坚持顾客至上,实现企业与顾客共赢 顾客至上是塑造企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沃尔玛“顾客至上”的原则可谓家喻户晓,它的两条规定:“顾客永远是对的”、“如果错了,请参照第一条”,在沃尔玛的顾客关系哲学中,顾客是员工的“老板”,沃尔玛的毫不犹豫退款政策,确保每个顾客无后顾之忧。 3.坚持民主管理,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心理互动的过程,是通过共同体验、共同感知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达到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目的。因此,在内部要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要坚持四项原则:双向原则——双方互相传递实现信息互动;平衡原则——坚持双方平等,相互尊重;整合原则——在整体规划下,将沟通过程的各相关部分进行有效综合的原则;有效原则——通过双方的沟通行动取得预期效果。在外部也要坚持四项原则:实效性原则——把握时机及时传播;适度性原则——指要掌握好火候,不要过度;真实性原则——宣传要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不能违背事实,过分渲染;多样性原则——在媒体的选择上,传播方式上,内部编排上,要坚持灵活多样,生动活拨,丰富多彩。 四、认真学习引进国外先进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要坚持吸收、借鉴和以我为主相结合。许多著名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它的企业文化。如:沃尔玛公司是全球五百强企业,它之所以有这样显著成绩归功于沃尔玛非常先进的企业文化。总结沃尔玛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关系,伙伴同仁。沃尔玛与员工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同仁关系,沃尔玛的每位员工实施其“利润分红计划”,同时付诸实施的还有“购买股票计划”、“员工折扣规定”,“奖学金计划”等等,员工们在沃尔玛的激励下,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顾客至上,保证满意。沃尔玛毫不犹豫退款政策,确保每个顾客永无后顾之忧,对每一位初到沃尔玛的员工都被谆谆告诫:你不是在为主管或经理工作,你们只共同拥有一个老板,那就是顾客。 3.与供货商,共生共荣。沃尔玛始终把建立同供货商利益共享,共生共荣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这种三赢关系一方面使顾客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使供需双方共同发展。 4.自有品牌,全新感受。到过沃尔玛的人,对沃尔玛的山姆国货精选,常用五金工具、药品、化妆品自有品牌有一种全新感受,认为是集沃尔玛品牌是平价与优质于一身的商品。 5 .天天平价,始终如一。为实现低价,沃尔玛尽可能降低产品进价,降低营业成本,把损耗降至最低,同时实现采购本地化,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地加以研究和建设,企业环境建设,企业价值观塑造,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要不断引进学习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把我们的企业建设成为世界上一流的企业。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要创建和谐企业,而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创造以人为本、上下合力、团队精神和内外和谐,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做到企业内外的和谐。 一、企业文化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设计而提出的,并为企业普遍接受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职工行为等一整套价值观准则。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礼节和仪式、文化网络五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企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英雄人物是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且本身为职工们提供了具体的楷模。礼节和仪式是公司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文化网络是组织内部主要的联系手段。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企业之基础,只有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才能推进企业内外的和谐。 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有: 1.导向作用,指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指引企业职工向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 2.凝聚作用,指企业和职工的相互吸引力,具体的说是指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3.激励作用,指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规范协调作用,指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整体的价值标准。 5.效益作用,指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取得最好的效益,这种作用就是企业文化的效益作用。 二、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和谐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是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使企业与客观环境动态平衡,不断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并使之不断和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顾客关系,良好的顾客关系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内涵,为处理好顾客关系要做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商贸关系,指妥善处理好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遵循互惠互利原则,为经销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为经销商提供适宜的商品,为经销商提供信息服务;社区关系,指支持社区公益活动,为社区提供服务,维护社区环境;政府关系,指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坚持遵纪守法,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新闻媒体关系,要做到熟悉新闻媒体这一工具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员工关系,员工关系处理得好坏,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劣。首先要注意不断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与此同时尊重员工的人格;其次提倡双向交流。 三、加强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注重以人为本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价值观的确立是企业组织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目标、经营方式和角色做出的选择,也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历史积累,它决定了企业经营行为的基本方向。 1.坚持以人为本,极大地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它是以尊重职工的人格、劳动价值、尊严和权利为前提的,因此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兴衰的关键。首先要确立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其次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价值,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再次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员工培训,提供给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 2.坚持顾客至上,实现企业与顾客共赢 顾客至上是塑造企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沃尔玛“顾客至上”的原则可谓家喻户晓,它的两条规定:“顾客永远是对的”、“如果错了,请参照第一条”,在沃尔玛的顾客关系哲学中,顾客是员工的“老板”,沃尔玛的毫不犹豫退款政策,确保每个顾客无后顾之忧。 3.坚持民主管理,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心理互动的过程,是通过共同体验、共同感知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达到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目的。因此,在内部要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要坚持四项原则:双向原则——双方互相传递实现信息互动;平衡原则——坚持双方平等,相互尊重;整合原则——在整体规划下,将沟通过程的各相关部分进行有效综合的原则;有效原则——通过双方的沟通行动取得预期效果。在外部也要坚持四项原则:实效性原则——把握时机及时传播;适度性原则——指要掌握好火候,不要过度;真实性原则——宣传要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不能违背事实,过分渲染;多样性原则——在媒体的选择上,传播方式上,内部编排上,要坚持灵活多样,生动活拨,丰富多彩。 四、认真学习引进国外先进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要坚持吸收、借鉴和以我为主相结合。许多著名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它的企业文化。如:沃尔玛公司是全球五百强企业,它之所以有这样显著成绩归功于沃尔玛非常先进的企业文化。总结沃尔玛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关系,伙伴同仁。沃尔玛与员工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同仁关系,沃尔玛的每位员工实施其“利润分红计划”,同时付诸实施的还有“购买股票计划”、“员工折扣规定”,“奖学金计划”等等,员工们在沃尔玛的激励下,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顾客至上,保证满意。沃尔玛毫不犹豫退款政策,确保每个顾客永无后顾之忧,对每一位初到沃尔玛的员工都被谆谆告诫:你不是在为主管或经理工作,你们只共同拥有一个老板,那就是顾客。 3.与供货商,共生共荣。沃尔玛始终把建立同供货商利益共享,共生共荣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这种三赢关系一方面使顾客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使供需双方共同发展。 4.自有品牌,全新感受。到过沃尔玛的人,对沃尔玛的山姆国货精选,常用五金工具、药品、化妆品自有品牌有一种全新感受,认为是集沃尔玛品牌是平价与优质于一身的商品。 5.天天平价,始终如一。为实现低价,沃尔玛尽可能降低产品进价,降低营业成本,把损耗降至最低,同时实现采购本地化,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地加以研究和建设,企业环境建设,企业价值观塑造,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要不断引进学习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把我们的企业建设成为世界上一流的企业。 文化建设论文:廉洁文化建设论文-供电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载体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严肃的又是丰富多彩的。严肃的主题,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这就给廉洁文化建设提出了载体创新的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的加快,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企业员工对思想文化教育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说教,内容空洞泛味,形式枯燥单调,不可能会有好的效果。因此,载体创新,是廉洁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如何创新载体,找准着力点,拓展廉洁文化发展空间,使企业员工更好更快地沐浴廉洁文化的雨露,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与教育,是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值得探索与思考的问题。 载体创新,既要贴近企业贴近职工,因人因企而宜,又要结合形势,联系实际,把握主题。供电企业的廉洁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行业宗旨、干净干事为内核,通过适合企业特点并为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现象,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产物。多年来电力企业在生产的经营管理、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工青妇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思路和做法,在许多方面已有一定的优势。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部分,完全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党政工青妇在企业管理上的优势,整合资源,拓展平台,创新载体,通过实践,总结探索出适合企业特点并为员工所欢迎的廉洁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利用党建阵地,把廉洁文化融于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之中。党建,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是廉洁文化建设重要平台。在供电企业内部,党委的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述廉评廉、民主测评,支部的“”、民主评议党员,这些已成常态的党建“规定动作”,其内容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廉洁”主题。如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中心内容的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述廉评廉,民主测评和党课教育,在高歌“反腐倡廉”主旋律的同时,可以把廉洁文化内涵诠释的更深更透更好。党委与支部、党委与企业所属各单位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尽管每年在目标、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完全可以在职责要求上做足“廉”字文章。在“清明节”前后组织党员、团员青年到烈士陵园扫墓、宣誓。“七一”前后,组织党员走出去考察学习(如到嘉兴南湖“一大”会址,井冈山、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湖南韶山故居等),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激发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乐在旅游,“廉”在其中。 利用行政和工青妇优势,使廉洁文化走进企业贴近员工。企业的行政、工会、共青团、妇工委的工作,涵盖企业所有员工,涉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整合这方面的资源,利用企业的行政、工会、共青团、妇工委的工作的优势,顺势而为,事半功倍。如企业通过举办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分析会、社会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干部家属廉政座谈会、企检联防座谈会,以“廉洁”为主题,围绕“防范”做文章,通过“分析会”“座谈会”载体,沟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检察院、企业与家庭,企业与客户、员工与家属之间关系。站在不同的观察视角,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从形式到内容起到了互励互勉,未雨绸缪,同唱倡廉正气歌;内外双修,防患未然,共筑反腐防护堤的效果。由纪委与工会牵头,开展家庭助廉活动,通过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走访看望犯过错误或犯罪还在服刑职工家庭,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解决生活上困难,承诺保“廉”,以爱促“廉”,效果会更好。共青团、妇工委通过“团员奉献日”“为民服务日”“巾国示范岗”等形式,深入 社区农村,开展用电咨询、受理投诉、故障抢修,宣传安全用电知识、电价政策、企业行风建设优质服务措施,以自己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力为人民”的宗旨,向人民群众展示电力员工清廉为民的新形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廉洁文化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不仅普遍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而且为廉洁文化普及成为可能。目前电力系统普遍使用的电脑oa系统、视屏信息公示栏、视屏会议室、培训中心视屏教室和手机局域网,是廉洁文化建设新平台。在oa系统可以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党委纪委信息管理网站,行政部门管理网站,局长信箱等。在不同网站还可以开辟“时事政策、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职工之家、团青风采”等栏目,党政工青妇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围绕文明单位建设、形势任务教育、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等中心议题,做好动态报道。推出以“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视频点播、在线点播。将“发展党员公示”、“新提中层干部公示”、“评选先进公示”、“表彰先进公示”等内容,通过“党务公开栏”、“厂务公开栏”自觉接受员工的监督。视屏会议室、培训中心视屏教室,除了发挥正常的电视电话会议、职工教育培训功能外,还可以利用其图文并茂和影像视觉效果为廉洁文化的传播发挥积极作用。手机局域网,信息传播面广快捷,电脑信息公示屏,面向公众,是廉政警示提醒新载体。平时或节假日,把廉政恪言、警句、廉政专用帐户,通过手机局域网,发往每个干部职工,或在电脑信息公示屏滚动播出。如果在文字语言上注意编辑和修饰,使廉洁文化更富人性化、艺术化,严肃的主题,善意的提醒,干部职工爱看,警钟常鸣效果更好。 利用传统的企业文化平台,使廉洁文化融入职工生活。文艺、书画、摄影、读书、写作等这些传统的企业文化,已深深植根企业,并成为职工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形式广泛,参与者众,职工喜闻乐见。我们只要在内容上明确主题,注意引导,精心组织,在人员资金等方面舍得投入,廉洁文化就会在企业不断得到普及和提高。(1)文艺颂廉。用文艺来表现廉洁文化,内容多,形式活。在元旦、春节、元宵、五一、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举办文艺晚会,小品、相声、歌舞、朗诵等都是很好的表现形式。(2)书画倡廉。在企业举办书画、摄影比赛、展览,图文并茂,主题鲜明,感染力强,让众多爱好者围绕“廉”字施展艺术才华,让企业员工在色彩斑琅的的艺术氛围中切身感受廉洁文化的魅力。(3)读书思廉。建设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员工,这是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发展趋势。在企业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是自觉学习自我教育最好方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体会。围绕一个主题,写一篇论文。从书本中汲取知识,从写作中净化灵魂,(4)环境促廉。在企业工作生产环境,营造一个廉洁文化氛围。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合理布置,创建廉洁橱窗、廉洁标语牌、廉洁展览室。让员工在办公室、会议室、走廊等公共场所,都能感受到廉洁文化的气息。结合文明单位创建和行风建设,开展评选廉洁岗位、廉洁班组、廉洁站所、廉洁科室、廉洁家庭活动,在企业营造“干净干事”、“诚信守法”、“廉洁从业”、“以廉为荣”的氛围。 载体创新,立足于“创”,突出于“新”。立足“创”,首先就是要善于利用结合企业已有的工作机制、传统的文化载体,为“廉”所用。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我们的努力,都可以成为廉洁文化建设的载体。其次是要善于发现、探索、创新。企业、家庭、社会,蕴藏着廉洁文化建设无限的拓展空间。企业已有的一些成功做法,可以通过总结改造,创新提高。社会的兄弟单位的经验,要学习借鉴,取人之长,为我所用。突出于“新”,要注意把握二点,一是群众要喜闻乐见,活动要富有成效。企业员工既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更是廉洁文化的受益者。群众爱做、爱看、爱听、爱写,爱画,且内容廉洁高尚、健康向上,这就是成功的载体。二是紧跟形势,符合时代潮流。理念新,形式新,立意新,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唯有这样的载体,才有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生命力。 文化建设论文:加强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它是现代经营管理发展的结果,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必备的利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电信产业政策的调整,企业文化对电信企业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一、创新理念,培育电信企业精神,提升企业向心力 一个优秀企业,就是要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积极地推进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体会到人格的被尊重,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公司才真正被员工所喜爱,成为员工的归宿。譬如,我公司制定的《__市电信分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法》,弘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企业精神,形成了__电信企业价值观,发挥了团队精神,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电信企业精神要落到实处,真正成为电信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使命和各项目标的强大动力源泉,必须采取措施,更新理念。一是把电信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员工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广泛开展“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理念教育,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电信企业经营理念,使员工重视客户利益、关注客户个性需求、吸收和保持更多的客户,不断拓展电信市场。三是加强企业转型教育。组织员工学习企业转型的政策和业务,了解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员工转变观念,树立“生态圈”观念,以及企业与合作伙伴、企业与员工“共赢”观念。 二、以人为本,培育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企业凝聚力 团队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员工的才能,在多变的环境中,如果某种工作任务需要多种技能、经验,那么由团队来做通常效果比个人好。如何充分发挥好团队协作精神,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把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愿景有机结合,把为企业增收增量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对于企业来说,有意义的目标可以引起企业这个大团队成员的热情、耐心和接受挑战的意愿。因此,企业领导在执行每次大的服务经营活动时,注重把员工的愿景和企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把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工作目标有机的融合,使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两个效益的工作中,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一流的业绩,使广大员工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二是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使企业充满活力。沟通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人在人生事业上的发展。作为一个企业,加强沟通,能凝聚职工的力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完成好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公司领导在制定每一个大的政策时,注重向员工阐述这项政策的可行性、必要性,通过文件、会议、座谈、讨论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使政策尽可能尽善尽美。同时,建立各种沟通制度,如员工建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等。每周一召开一次联系会,由生产单位反馈客户、市场的第一手信息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公司领导、职能部室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并督办落实;每月召开全市经营活动分析会,通报各单位业务发展情况,制定改进措施;定期召开知识分子、党建积极分子、老同志,女员工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通报企业的主要情况。公司领导以诚心和对员工的关心与员工进行沟通,使员工倍感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三是组织开展团队活动,寓教于乐,增强协作精神。团队活动能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加强协作提供绝好的机会。我们经常组织各种联欢会、运动会等活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构建了一个团结协作、融洽和谐的企业氛围。 三、强化教育,提高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电信员工队伍 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在企业转型的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强调每一个员工的力量,注重每一个员工的作用,提倡每个人的发展。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实践证明,提高电信企业员工素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利用班前会(班后会)举办诚信知识小测验、举办文明常识讲座、组织“经理谈诚信”座谈会。二是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倡导“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全面开展“学习型班组,知识型员工”的创建活动。以部室、班组为单位层层落实培训计划,“请进来”、“送出去”,切实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组织开展IT、ICT业务培训,摸清情况,鼓励他们进行知识和技术更新,不断向专业综合化融合方向发展。四是奖励先进,激发员工岗位成才。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奖励办法,对自学成才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员工岗位成才的积极性。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对人才的奖励力度,已有28位员工获省、市“跨世纪人才”荣誉称号,企业呈现着竞争向上的良好氛围。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形式美法则下交互海报设计 摘要: 海报是通过图片、文字、色彩等元素构建而成的艺术品,是大众信息的传媒方式和视觉传达表现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元素的搭配和变化,海报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语言和新的创意。在形式美法则指导下构思动态交互海报,并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之达到互动的目的。以此为基础,对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了将美学、交互方式与人的视觉高度融合的“动态海报”新理念,进而预测了未来动态交互海报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动态交互海报设计;形式美法则;交互方式;视觉感 一、引言 近年来,“动态交互海报”已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动态交互海报的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企业宣传、产品展示、公益广告都会与其关联。尤其是伴随着交互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会关注作品与大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体验感受,因而将设计创意重点投向了人的感受,其目的不仅仅要在视觉上吸引观众,更多的是要在触觉、嗅觉等感官及大脑的联想力方面左右观众。如此设计就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活力满满,就可以使作品具有更加强烈的震撼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进入人类大脑的信息约有85%来自眼睛、10%来自耳朵,余下的5%则来自其他的器官[1]。这就证明人的感官反应不再停留在视觉方面,而其他的感觉也起到了协助作用。毋庸置疑,具有交互性质的动态设计产品更能扩大观众的愉悦感及其审美能力。因此,这种以视觉形式美法则为基础并且加入了“动态交互性”元素的设计理念所形成的艺术品,就可以定义为“动态交互设计”。动态交互设计在艺术设计领域尤其是海报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基于此,本文拟从传统海报的定义及特点入手,扩展至动态交互海报的定义及特点,将两者对比,借以考察新的设计方法,进而以相关的动态交互海报作为案例,对其中关键性的设计思维进行分析与探讨,并预测动态交互海报的发展前景。 二、传统海报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 中国的“海报”最早问世于上海。它是伴随着商业活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登上历史舞台的,至今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化的传播工具,具有向大众介绍某一物品、事件的属性;海报也是从视觉传达中派生出来的平面设计形式与信息交互传达相互结合的产物[2]。从严格意义上讲,海报是以形象化的语言和艺术美的形式传递信息并作用于大众的一种工具[3]11。 2.特点 (1)视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是人情感的瞬间产物。海报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固有媒体制约下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在顷刻间就能够抓住人的视觉感受,并且让其迅速理解具体的内容。根据“视觉停留”理念,其含义为人的眼睛在观看某种物体时,停留时间的长短,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颜色都能够给人的大脑记忆系统留下深刻的印象[4]。因为现代社会的快速度和高频率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据研究,人的视觉接触物品的时间正在逐步缩短,而在海报上停留的时间也在成正比例的减少,因此海报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地吸引人的眼球,并尽可能地延长其停留的时间。 (2)制作手段的多样性。传统海报的制作是没有方法限制的,也没有大小、尺寸等的统一规定。也就是说海报可以让设计师随心所欲,既能设计巨幅的,也可以是小型的,而且在制作手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丝网版画印刷、手绘形式、摄影形式或者借助计算机软件。海报的制作在空间上没有任何限制,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和途径以实施设计,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海报制作手法的多样性也证实了海报设计的包容性,即根据不同的手法与所使用的元素将视觉属性中的颜色、形状、位置等进行组合与设计,最终以图形或图案的形式阐述相关的内容。利用视觉暗示和启示的手法将信息传达给大众,使大众的心理行为与海报的视觉目的高度配合,这也是传统海报的特点之一。 三、动态交互海报的定义及特点 动态交互海报对观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2016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中展示的“设计之变——动态交互海报”提升了整个展会的观赏价值,使会场充满了新媒体的艺术气息;因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观者随时随地地体验着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设计之变”展览充分证明动态交互设计为人的视听生活带来的变化与创新。这种将图形、图案有机结合的设计,通过声音以及画面的不断变化,产生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情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故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可见,动态交互海报已然成了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达手段,它可以极大地增强人们对艺术和美学的理解与欣赏以及心理的需求,使动态交互设计拥有了最为广阔的前途。 1.定义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海报的展现形式也从传统的二维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融入现代科技并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三维立体化形态[3]17。所谓的“动态交互海报”是借助强烈的动态和具有交互性能的画面而引发人的注意力的一种海报形式,其图形、图案和颜色通过“不断运动”所产生的变化而形成的新的画面,既能迅速吸引人的眼球,更能唤起观赏者的思考直至高度交互。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容易地吸引人的注意力并让其产生兴趣,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对动态交互海报认真研究就十分必要了。 2.特点 (1)设计元素的变化具有方向性。孙辛欣在《基于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动态交互设计研究》中指出,“方向运动指代的是物体从起始点到最终点的位置,其中位移的趋势称之为运动走向,其运动方向有着多样性,指示性和隐喻性。”[5]这一特性也适用于动态交互海报的设计。也就是说,在动态交互海报设计中,设计元素的动态变化控制着整个画面的节奏,设计元素在方向上的变化是信息传达必须依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向性是一个变量,所以在动态交互海报的设计中,针对图形形状,方向性变化就成了一种传达矢量的工具,因为它可以使设计作品更趋向于统一化、科技化,能与观者的心理活动紧密契合。 (2)图形变化的交互性。图形不仅仅在包装、广告等设计中有着特别的作用,在如今的新媒体设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图形在整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既包括格调、风格和品牌信息的传达,也能使图形所表达的信息更加清晰化和更具可读性。图形的变化是信息传达的一种方式,观者对图形或图案变化的理解经过大脑的加工,其所得到信息的这一过程称之为“图形变化的交互方式过程”。图形变化的交互性是动态交互海报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统一的向众多的观者传递动态的交互变化的表达形式而形成的设计理念是极具挑战力的。 四、动态交互海报与传统海报的差异性比对 通过对传统海报和动态交互海报定义和特点的探讨及分析,大致能够看出两者的差异。 1.真实变化成虚拟 传统海报是设计师依靠笔和纸进行设计然后通过排版等方式制作并印刷而成,动态交互海报则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活动,是一种真实存在却不需要借助纸张进行的设计与制作,之后通过计算机或者电子屏幕给予展示与,即以网络和数字技术为手段将图形、文字等巨量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虚拟化、场景化是其最大的特点。 2.静态变化成动态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海报的展示形态从静止的状态到动画的状态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动态交互海报则是通过二维或者三维的形式从各个角度以及细节反复设计,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亦即加入了连贯性的图像、声音等多元化的因素,从触觉、听觉和一些特殊的感官信息中,能使海报真实、生动并且富有运动感。以往那种固定的、静态的形式正在向动态感丰富、主体性明确、画面流动性特强的展示方式转化。 五、动态交互海报设计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延伸以及相关案例 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有“望今制奇,参古定法”的观点,其大意是说创新要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并在相应理论支持下,经过创新思维与反复创作之后才能获得新的创造物或者新的产品。动态交互海报就是在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与提高,而所形成的新的交互方式与信息传达手段,不仅满足了人们在视觉上的美感需求,而且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形式美法则的构成原理作基础,对图形与动态效果不断变化,而形成的新的信息图像的一种交互方式。动态交互设计的含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用科技手段表达海报的内容以及人文情怀;第二,在对形式美法则认可与肯定的基础上再对设计理念与方法进行延伸,即运用交互理念实施重构和解析,进而派生出新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联想。因此在展现手法上还可以作如下的归纳。 1.对比与统一 在形式美法则指导下的对比与统一所表达的是根据基本的定型技巧,将不同的事物、形体、色彩等进行对比,即把两个明显对立的元素置放在同一空间之中,经过设计,使其既对立又和谐,既矛盾又统一,通过强烈反差获得鲜明对比,以求得互补和互助的效果[6]89-92。“上海”的字体设计直接使用了对比与统一的手段,即将蓝色斜条图案与黄色方形图案拼贴而成的中文文字进行了形状上的统一与视觉上的强烈对比,以此为基础再加入红色的英文字母,而变化的方向及过程则采用统一的自下而上的变换方式。在最终展现的形式上其设计元素仍然是统一的方块及斜条图案样式,但是其颜色和位置却具有了动态的交互变化。 2.分散与交融 形式美法则对“对称”问题是这样表述的: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和稳定、庄重与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以美感[6]92。在动态交互海报中,以蓝色点状作为最基本的设计元素,通过分散和交融的方式实施变化。在整个变化的过程中,将蓝色的点状汇集而形成了字母“h”。这就是典型的分散和交融手法的综合应用,其结果展示的是一种字体。分散的蓝色点状和字母h两种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图案,能够给观者的视觉造就运动感,于是也就创造了多种思维的可能。 3.拆解与重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美学的诉求与鉴赏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动态交互海报对设计元素的加工、提炼以及处理,创作出新形象的艺术形式,能够增强海报的视觉冲击力,也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以及美学诉求。在形式美法则中强调节奏与韵律,不仅要求画面具有统一的节奏感还要求画面具有统一的韵律感,如此,就可以使整个画面在结构上具有故事性以及强烈的运动氛围。在图3的动态交互海报中,其设计元素都是人们习见的标点符号,在设计师的安排下,将同一画面中的标点符号实施方向和角度的变化甚至是拆分,即对顺序进行重构,而安排符号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向。在重构的最后阶段拼凑出新的图案。此种拆解与重构的设计手法也能体现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更能体现形式美法则。 4.夸张与变形 夸张与变形的基础都是针对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的一种具有人类强烈情感因素的再次创作。将不同的设计元素重新组合,运用独特的交互方式推动运动和画面的不断变化,通过图形化设计将设计理念借助创新手段进行展示。如海报是要告诉人们电影“港囧”在18天后上映。在这个动态的交互电影海报中,运用日本浮世绘的艺术手段传达其视觉效果,将所要的18天之后电影上映的信息借助海报中的灯笼给予展现,下部的海浪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视觉上紧紧抓住观者的同时,也将重要的信息传递出去了。这个动态的电影海报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展示了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又如瑞典的一家药店品牌Apotek海报也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内容展示得淋漓尽致的。这张海报安置在地铁站,其目的是要推广药店的护发素产品。在列车没有抵达车站时,海报中模特的发型是固定的;当列车即将驶入时,由于特定的感应装置激活了广告牌中的相关元素,动态交互开始,随之着重介绍产品的性能、特点和用法。在视觉和触觉上能够给观者提供一种错觉,以为海报真的可以随着列车的运行而不断运动和变化。 六、动态交互海报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动态海报的广泛应用可以为广告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7]。动态海报能够借助多维的动感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可以更好地表达主题,在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让人在动态交互海报中接受和寻找更多的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能够和“H5页面广告”打交道,这则根基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可以说H5页面开启了动态海报设计的历史。通过人机互动,海报与动态与交互有机结合,亦即通过交互方式的变化和用户的参与感觉,甚至可以让用户加入到动态海报的设计活动之中,形成全新的、个体意识强烈的创作效果。动态交互海报不仅推动了动态交互海报的设计,甚至加速了互联网设计的步伐。 七、语结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人们对视觉冲击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视觉美感和动态感以及参与感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因此设计师再也不能将动态和画面截然分成两个对立的部分,动态交互设计可以与任何设计实行视觉和触觉上的高度结合。如今,数字化设计是当今设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动态交互海报设计也是广告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电影海报设计水墨元素探索 水墨元素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气质,将传统水墨元素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融到一起,可以使电影海报的魅力抒发到极致,从而产生一种更为神奇灵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墨形式的视觉语言作为千年的绘画形式之一,水墨有其唯美意境和高雅情趣,几千年来为人们所深深喜爱。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经济文化在世界地位的增强,艺术表现形式越发的多元化、民族化、特色化,这种新的发展态势也为中国水墨艺术元素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并重新挖掘了其重生的空间,这种变化可以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认可,当今很多中外设计师都认识到这一趋势,都在立足于水墨艺术元素的探索和应用。 一、意境美之水墨的艺术 水墨,是水与墨的艺术,水与墨、黑与白形成不同层次丰富的艺术形式。在水墨艺术的意境中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所谓浓墨重彩点江山的意境就在于此。水墨的“形”不是只追求形似,而是一种意境美,意境是通过水墨表达思想的,讲究笔墨的神韵,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水墨艺术的意境美体现在简约唯美上,仅用简练的笔墨就可以表达丰富的内涵是水墨艺术的精髓所在。“简”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被视为凝练升华的过程,人们常说的简约不简单就是对水墨最好的形容,形象简约但寓意丰富,可以用最少的艺术元素表达出最多的文化内涵,在追求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完美结合的同时,更是设计师简朴无华和阅尽繁华后的返璞归真。 二、电影海报中的水墨情结 有人说电影海报就像是电影的一张名片,凝结了设计师的智慧与创意。而今电影海报设计变成了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更是汲取中国传统精髓——水墨的意境和情结,加以描绘出更加动人的魅力。中国水墨艺术的主体是水墨,当电影海报恋上水墨艺术的意境美时,设计师不但要突出对电影主题的深刻诠释,还要将水墨艺术的意境美与电影海报设计主题唯美结合并着力描写。 在2015年上映的《捉妖记》曝光了两款国际版海报,这两幅海报都是以巨妖为主角设计的,将中国风元素中水墨山水的艺术形式与妖的形象结合并创新,一幅是头上布满青叶的绿色巨妖头部特写,眼神中流露出好奇和疑惑,配合水墨远山飘云的意境,描绘出特有的中国风韵;另一幅是隐藏在群山云海中的巨妖的鳍的特写,没有完整的头部,只露出锋利的鳍,却让人类对巨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背景衬托大气磅礴的国画写意山水更显神秘。两幅用妖的局部特征震撼地展现了全新的东方的妖世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组电影海报,那么左面的是“灵动”,而右面的是“神秘”,这也是当今电影海报设计师对水墨情结的集中体现。在电影海报形式构成上,这水墨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的运用中,要力求简约而不简单,应用简洁的视觉艺术清晰地反映电影海报设计的主题。同时要形成视觉上的空间感,也就是所谓的留白设计。乐视影业张艺谋的电影《归来》的海报设计就是一幅水墨意境的画作,黑白颜色为主色调,白色风雪中隐含着一条黑色水墨的道路和走在布满风雪的路途上的孤独男人,海报运用的线墨的形式,黑白的色彩,留白的艺术,诠释着电影海报对电影主题的理解。例如电影《白银帝国》为亮相柏林电影节,设计海报水墨意境主打中国风,整张海报的设计很简单,却具有极强的哲学意味,水墨的流动形成一种韵律之美,以静制动,动静结合,在动与静之间体现一种对比和谐之美,契合影片主题的同时又将水墨艺术元素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完美地合二为一。 三、电影海报设计融合水墨艺术元素之美 水墨艺术元素与电影海报设计的这种古典与现代的碰撞,更加体现了当代设计独特的时尚感。水墨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作为设计符号出现,其应用主要体现在艺术形式和意境上,水墨艺术元素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完美融合使电影海报更具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突出了中国风走向世界的趋势。泼墨是中国水墨形式中常见的一种,将泼墨与电影海报设计相结合是精髓相容、相辅相成,是在视觉表现语言上另辟蹊径的独到尝试。这种结合能更好地激发起人们内心对民族优秀文化的潜在情结。中国设计师做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例如《太极2》的电影海报利用泼墨形式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人物的形象与气势,怀旧的颜色与人物泼墨的气势烘托了热血功夫风格的电影主题,完美地将水墨与太极这中国两大精髓相融合。 四、水墨艺术在电影海报设计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设计师作为时代潮流的先行者,既要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摆脱传统的羁绊与时俱进,又要吸取传统艺术形式的精粹,创造出符合电影主题的海报设计,这一设计不仅表现手法新颖,又要设计出具有深远文化艺术内涵的电影海报设计作品。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认识到了这一点,不仅仅是中国本土设计师,亚洲各国乃至欧美的设计师也充分意识到了中国水墨艺术的魅力,也在不断进行着尝试。例如韩国电影《美人图》的电影海报设计正是美人背影与蓝色水墨的结合,视觉冲击力强,大气唯美。而根据漫威漫画改编,由休•杰克曼回归主演的二十世纪福克斯3D巨制《金刚狼2》曝光的多款水墨风人物海报,角色海报都采用了水墨风格,十分符合本次电影的东方韵味,特别是金刚狼和毒蛇的红色舌尖更引人注目。这一组海报的问世同时彰显了中国传统元素在国际的地位与认可度,为中国水墨艺术走向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水墨不只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结语: 民族的即世界的,越来越多的国际电影海报和电影海报设计师都开始立足于这点,将水墨运用其中,我们中国设计师更应该发掘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所蕴含的哲理性与意境,了解水墨元素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并将其更好地融入电影海报设计中,这才是当代中国设计师的使命。继承水墨艺术表现形式五千年积淀的生命力和艺术渲染力,发扬电影海报强大的宣传效应和文化缩影的特质,为中国水墨艺术走向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水墨不只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这才是未来中国设计师的思考与方向。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商业海报设计浅谈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商业海报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其特殊性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各大企业也意识到了海报设计的重要性,同时这也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商业海报的设计要包含很多内容,其设计风格要具备创新性,外观与内容兼具的原则,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和理念,突出宣传产品的特点和价值,实现商品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从而使企业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 商业海报;设计;方法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快速吸引顾客的眼球从而达到良好的广告效益是商业海报的价值所在。商业海报的设计主要由文字、图形和色彩构成。通过得体美观的排版和设计,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和艺术享受。商业海报以其独特的设计特点吸引着消费者的注意,使产品和企业得到了有效宣传。然而在设计商业海报过程中,如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如何提高产品的宣传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商业海报的特点和作用 什么是商业海报?商业海报是指产品宣传或商业服务的商业广告性海报。其在设计方面要很好地结合宣传产品的特点和消费群体,通过文字描述、图形设计以及色彩搭配的平面设计,将信息进行传递,向大众传播产品和企业理念。设计师将构思和艺术相结合,以商业海报作为载体传递商品信息、树立品牌形象、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达到宣传效果。这也是企业开拓市场、占据市场的关键,是当前企业不可或缺的营销手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身形象,设计成功的商业海报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意识,而且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信誉度。商业海报可以给企业带来的效果是多方面的,在宣传产品或者是企业理念时,商业海报不但可以直观的展示产品特点和企业文化,而且还能最大程度的宣传品牌的价值。带给消费者直观的体验,让消费者能在第一眼就清楚地知道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 2商业海报设计方法 (1)图形的设计。商业海报的图形设计包含很多,海报里面的插图和起到辅助、美化作用的辅助图形是较为常见的两种。插图在结合文字的基础上要考虑文字大小、尺寸是否相匹配,辅助图更多地应该考虑衬托、美化的作用。插图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商业海报宣传目的,也可以美化海报,给消费者良好的审美体验。矩形是商业海报设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图形,但是设计师们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图形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创新,设计出圆形、心形、三角形,甚至是多种图形相结合,达到艺术效果和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图形。(2)文字的设计。文字的设计和编辑,在商业海报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商品的价值通过商业海报特殊的艺术字体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艺术字体的设计编排、字体外形美观度以及文字寓意深刻等方面。外观造型显现出的特色,更能体现企业的内涵和深度,文字是最直接的表达形式,利用文字清晰地表达了商品的特点和价值,从最基本的层次来宣传,简单明了。加上了艺术字的编辑,令商业海报看上去美观而且与众不同,生动活泼,使消费者眼前一亮,顿时引起了消费者兴趣。(3)色彩的运用。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中,人们视觉感受到的色彩也不尽相同。商业海报画面的色彩,是带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而这个第一印象将会深深的影响消费者的判断。合理的运用色彩,也是商业海报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色彩的运用要符合宣传产品的特点,不能偏离产品的立意。不能纯粹追求艺术效果,运用不合要求的颜色,这样会造成色彩复杂,视觉混乱,令消费者反感,甚至对整个企业形象产生厌恶的心态。特殊的产品要用特殊的色彩来宣传,对消费者造成视觉冲击,有时候甚至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3商业海报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每一份商业海报的设计都必须有设计中心思想,设计人员或者是设计团队要集中开会讨论,在找到合适、清晰的设计思路之后努力向这个中心思想靠拢,不能背离。(2)要激发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最大程度的吸引顾客的注意力。立意新颖、想法独特。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出最有特色的商业海报。(3)选用图形时要尽量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用最清晰明了的图形结构来表达设计的产品以及理念,让消费者一目了然。(4)运用色彩时要把握好力度,不能造成色彩复杂视觉污染等影响。结合宣传的产品,运用合理的色彩,运用最具有代表产品价值的色彩,营造出整体和谐的画面感。(5)商业海报还要充分运用图形和色彩所代表的含义,尽量把构图与艺术完美结合,实现有效的统一。在视觉上,做到宣传效果与审美的高度统一。 结语 商业海报的设计一方面要注重海报的实用性,使其起到良好的广告效果,另一方面要实现艺术审美与视觉的高度统一,不能为了纯粹的感官体验而偏离设计目的,加强图形、文字和色彩这三方面设计统一。一个好的商业海报设计师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而且还要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极思考,激发想象力,努力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实现商业海报的真正意义。 作者:曲鸣石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海报设计图形创意表现作用 摘要: 海报是一种常见的广告表现形式,在传达主题、渲染氛围、艺术表现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图形和标题是其主要元素。文章通过分析一些优秀的海报作品,讨论图形表现对于海报的重要作用,从而总结海报设计创意表现的方法。 关键词: 海报设计;创意图形;案例分析 平面类广告多以海报的形式展现,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为了丰富海报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增强视觉表现效果,设计师进行了相关的尝试。下面笔者将对各种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一、人物写真类海报 此类广告通常请明星进行相关诉求的表达,包括广告片的拍摄、线下互动等一系列活动。所选择的明星要在相关领域有突出成绩且无不良行为史,这样广告才能在公众中取得良好的信息传达效果。明星代言广告不仅是回馈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正面力量,也是提升自我道德形象和公信力的加分之举。演员濮存昕曾代言防治艾滋病的广告。在广告海报中,濮存昕身穿警察制服,口中含着哨子,做出了禁止通行的手势。意在提示人们,务必在社会生活中洁身自好,防止艾滋病的传染。濮存昕的正能量形象配以醒目的标题和红丝带,让观众可以直观地接收到信息。辅以名人效应,此广告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明星代言的海报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借助明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受众在接触到这类广告时,会首先被海报中的明星形象吸引,继而关注信息。这类广告在受关注度和广告效果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二是此类广告往往简单易懂。因为画面中有明星的形象,因此往往不需要在创意方面下太多功夫,只需要简单的标题和说明性文字即可。 二、图形创意类海报 商业广告设计普遍采用这类表现方式。设计师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采用适当的图片素材,经过电脑后期加工处理,制作成巧妙的创意海报。图片的选择和处理取决于设计师的创意需要,因此设计师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制作出的广告内涵更为深刻,更易引起关注,广告效果往往较好。在一组表达语言暴力危害的海报中,画面上的男子面目狰狞,从口中伸出侵略性的“手”,欺侮着面前的女性,虽然他没有拳脚相向,但是语言的暴力仿佛一记狠狠的拳头砸在受害者的脸上。海报之所以如此形象地表现出这些的效果,就是因为对创意图片进行了后期处理,使得不可能出现的画面展现在受众眼前,原本难以表现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准确地向受众传达了语言暴力的巨大危害。图形创意类海报有以下几个优点:其一,发挥空间大。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集相关图片进行处理。素材的采集几乎是不受限制的,辅以后期的电脑技术处理,设计师的创意可以得到充分展现。其二,表达效果好。通过图形创意表现的海报,画面不再单调,比单纯的名人形象或者标题文字更加丰富,受众在阅读广告时,增加了一个理解的过程,对海报的印象会更深。其三,可读性强。海报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增强了,受众会停留更多的时间,提升了传播的效率。当然,图形创意类海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对创意表现的要求较高,设计师需要有较高的创意能力和后期处理技能。图形创意本身就是多种元素的结合,因此对设计师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当创意理念传达给受众后,受众需要自己进行理解和分析。此时,如果受众的理解不到位,就会出现一定的信息接收偏差。可见,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矢量图形创意类海报 这一类海报也以创意表现为主,但是在图形的制作上更为轻松。画面往往是简单的图形和标题,设计师的创意比较容易实现。在一张反对使用童工的海报中,钢笔和铁锹的同构表达出受教育的权利与被迫工作之间的矛盾。虽然标题没有点出“反对”两字,但是这样两件特征明显的事物的组合突显了这一主题。此类海报设计通常容易理解,且相对容易制作。单纯的色彩和简明的画面可以直达主题,免去了多余的缀饰。但是,此类海报表现力略显不足,内涵不够丰富,因此存活期也会缩矩。虽然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广告所要表达的含义,但是广告本身无法长久存在,故传播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大字标题类海报 大字标题类海报内容非常直白,受众第一眼就能接收所有重要的信息,这在信息时代是非常有利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受众一般没有很多时间细细品读海报,大字标题方便人们快速阅读。但是,由于缺乏含义深刻的图形,这类海报的表现力较弱。由于字母或者汉字的约束,大字标题海报的创意表现只能从文字的变形或者装饰出发,受众可能很快地接受了信息,但停留时间一般不会很长。 结语 在众多的海报表现形式中,人们对于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最为喜爱。人们比较欣赏那些图片美观、色彩丰富,同时具有创意的海报,这体现了受众较高的审美品位,也对设计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对于国外的优秀海报,我国的海报设计在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形式新颖性方面略显不足,但是公众对国内的海报是一种鼓励的态度,这对于设计师来说是有利的。因此设计师既要取国外广告在创意表现方面的长处,又要深入我国传统文化汲取精华。 作者:李骏祥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电影海报设计图形化文字研究 一、图形化文字 图像是传达影片主题信息的重要手段,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而文字是人们为了记录思想、语言和信息传达时所采用的一种记录手段,可以全面的反映信息内容。文字与图像存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前者具有抽象意义,后者则具有具象意义。图形化文字设计其实就是在图像的基础上了解文字的形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及方法将文字和图像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机结合,不仅反映了文字的抽象含意,同时还突出了图像的具象特征。实际采用的形式与方法所涉及的内容较广,除了利用图像来装饰文字外,还围绕构成的角度,把文字视作为一种既有单字的独立形态,通过图像化语言赋予文字更多的表现形式,同时又能实现多字组合,以点、线、面的角度体现各图像元素。传统的电影海报图像化文字设计,主要基于作品的艺术吸引力而不断的发展,但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在各方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我国的图像化文字设计始终处于模糊的发展阶段,更有甚者将图像化文字设计定义为对笔画的简单装饰,而忽视了对其整体性钻研及全面认知。在现代世界领域中,字体设计水平得到了提高及完善,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兴起,将该项技术作为了现代设计业的核心工具,图像化文字也因此涌现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当前,在信息环境下,网络与数字化技术在社会上得到了全面普及,有效促进了信息的全面传达。而这个时候,视觉传达就成为了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文字在视觉传达中也发挥着信息的及时全面传达的作用。 二、电影海报图形化文字的视觉传达功能 电影海报主要根据观众的视觉认知程度来传达影片主题内容,同时信息传达者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观众进行良好沟通。图像化文字已经成为了现代海报设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文字基础上而设计的海报具有时效性,让观众更好的观看与阅读,并且自觉迅速的解析信息,而不用再像以往那样被动地,一字一句深沉地思考。这就强调实际传达的内容必须是生动形象、准确可靠的,表现形式应呈现出美感,文字编排应有条理,从而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其阅读、理解提供便捷性,深入分析和关注文字图像实际要传达的信息。 (一)吸引受众的视觉 电影海报要想及时传达影片信息,就需要设计出能够深刻影响观众视觉器官的文字,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设计者设计中应对各相关要素进行全面考虑,深入细致分析思考个性化的视觉形式。图像化文字不同于一般性印刷文字,其无论是造型还是编排形式都呈现出多样化。与此同时,观众通过图像能够清晰的获悉影片信息,是视觉的直接感知。此外,图像的多样化层次、形式以及具象直观的特性,散发着强烈的动感。所以,电影海报设计中将图像和文字有机结合,受众会先观察图像,再阅读文字信息。之所以受众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动比静更能吸引人。而图像化文字就是汲取图像的优势,在传达字面信息的同时,融入了图像化的表现形式,使得整个版面生动形象,这是对印刷字体的一种创新。 (二)调动受众愉悦的心理 为了保证电影海报具有较好的可视性,应增强文字表现形式的美感,使其更加活泼生动,让人赏心悦目。图像化文字采用具有美观性和趣味性的表现形式,以愉悦观众的心理,从而自觉地将目光投向文字内容。由于一般性印刷文字是整套规范使用,在文字造型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法和图像化文字一样针对具体的设计主题,通过少量的文字进行相应的形态设计。所以不能像图像化文字具有多样化的造型与形式,视觉效果也相对不够理想。 (三)文字信息通俗易懂 为了提高电影海报的阅读及欣赏价值,在文字编排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及时为观众传达信息传达者的目的。尽管一般性印刷文字能准确传达信息,但其缺乏丰富多样的文本编排形式和形态表现,因此并没有更好的视觉效果。枯燥乏味,没有条理的设计是很难俘获众多观众的。为了保证受众积极主动的接受,应有条理地、声情并茂地进行构图元素的设计。比如《功夫之王》电影海报版面上的“功夫之王”四个字,字体以粗壮、厚实的形态表现,向受众传达力量感。该电影海报主要是基于印刷字体而进一步加工和装饰文字内容。设计人员在对这四个字进行相应的切角处理后,使得文字更具统一性。 三、图形化文字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电影海报文字设计中,并非单单掌握图像化文字的概念及特征,而是要深入研究海报中的文字以突出影片思想,如何体现文字的特性;探索更具视觉艺术表现力的方法以及适合不同类型海报内容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笔画替换 笔画是文字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笔画的走势至关重要,可通过一定的图像来转换文字的全部或部分笔画,并且还应做到文字中有图像,图像中有文字,实现文字与图像的紧密结合,从而给观众带来虚实相生的效果。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应掌握和了解笔画与图像结合后而产生的艺术性及和谐性,文字信息和海报画面应深入融合,并形成完美的画面意境。通过图像化文字的设计,不仅保证了影片信息的及时传达,而且还能够使文字的表达意涵更加丰富多彩。需要注意的是,图像化文字并非是单纯的将文字和图像组合在一起,而是进行创造性的融合,科学合理的配置图像,集文字与图像为一体反映影片的主题。 (二)文字重构 文字重构在海报主题信息的基础上对文字进行了重新组合,并通过一些夸张的图像来构成,从而产生强烈的文字表现形式,冲击着每位受众的视觉,让受众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通过数字重构的方式进行的设计,使图像化文字更具趣味性、吸引力,不仅给受众带来美感,而且还使其了解影片的信息。比如《向左走,向右走》的电影海报就是通过文字重构的方式来进行图形化文字的设计。 (三)字形同构 字形同构是将各类或具有一定联系的笔画和形组合起来,同时还对笔画和形进行相互转换,以确保两者间巧妙的结合,最终构成新型的文字图像,并给受众带来新的视觉感受。其实,字形同构只是一种共生同构,实现笔画与笔画间的相互转换,并互为所用,这样就使文字图像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而文字同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隐藏在字形中,不易发现。设计者实际设计字形笔画时,一般会通过重叠、共生等方式手段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特征的文字图像,这样的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成为了现代设计者出于给受众新的视觉感受而采用的核心创新手法。电影海报图像化设计中,设计者应紧密结合设计主题完成相应的图像设计,并充分挖掘影片内容中与海报相关的含义,同时还要从生活实际中找寻易于受众接受及使用的图像、文字,将获取的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既要突出文字深刻的文化意涵,又要体现图像的审美感。 (四)文字解构 解构主义最初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而提出的,将解构主义与艺术有机融合,则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目的在于对整体性的解构,并侧重于局部的艺术表现。现阶段,广告海报设计中通常遵循的是同构的设计理念,但这种反向思维的解构理念还未得到全面普及。就好像人们习惯运用正向思维,设计中只注重于“加法”的使用,不断增强图像与文字的画面感;却很少运用“减法”进行图像文字的设计。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文字解构主要是根据设计实际需求,不认可文字笔画、结构整体性,并对其进行破坏和肢解,然后进行重新组合,构建一个完整性的视觉形态,以相应降低文字的阅读功能,赋予图像化文字更高的视觉魅力。但文字解构设计并非任意的对文字进行破坏和肢解,而是在深入细致的设计下,摒弃传统的设计形式和设计原则,设计具有创造性的视觉作品。 (五)虚构空间 在平面海报中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获得三维空间的视觉感受,是较为理想的设计。在二维中通过视觉原理塑造出来的空间立体的幻象,以虚拟的视觉错觉而形成的景象,当然获得实际并不存在的虚拟空间假象会散发较好的视觉形象效果。虚拟空间通常运用图底反转的正负性表现形式,平面设计中正形与负形所反映的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确立的一个“图底”概念范畴中描述的与图底反转相关的视觉心理形象。比如《人工智能》中,AI是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机器人小孩大卫,突出自我、探索人性的故事,海报通过金属质感的文字A与I通过图底关系予以表现,A中所呈现的小人侧影,和I中孤独的小人相同;《非诚勿扰》海报设计也运用了这一手法。在幻觉性的空间原理上,可试图进行图形化文字的创意设计。比如《闪灵侠》海报版面中闪灵侠伫立在用片名字母立体化组成的高楼上,用傲视的眼光注视着黑夜。该电影海报中的文字是运用添加阴影、体块化,或者通过其他物象衬托、叠影等手段实现一定的空间感受,达到视线文字图形化的艺术创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影海报图形化文字设计并非机械式的填塞海报文字,而是有针对性的通过文字自身固有的意义、形态,并密切联系各类艺术表现手法,全面挖掘语言中存在的视觉效果,合理巧妙的控制文字元素,能够充分反映影片主题的核心思想,进而发挥意想不到的宣传推广效果。 作者:谭琢麒 齐志永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承德广播电视台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民族文化旅游海报设计论文 一、传统艺术元素 传统文化艺术是拥有蕴涵富足的宝藏,它所蕴含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审美角度、立异精神和艺术作品都对现代海报设计有着深刻的启示与借鉴作用。中国富含深厚的文化特性决定了现代海报设计独特的东方文化韵味,也形成了大量具备东方神韵的海报设计元素,这些元素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已渗透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元素运用在旅游海报设计中就可以被更多的人所认可,由于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区域里,这些具有深刻涵义的传统文化也只是自己本民族的人们才能理解读懂。在现代旅游海报设计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浓浓的传统中国味。如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人们对中国红的喜爱、对祥云、龙图腾的认可等等。优秀的传统艺术丰富我们视觉艺术语言,是我们探索和发现新的视觉语言、创新视觉文化的源头。首先,确定“天人合一”的审美标准。“天人合一”思想在自然观上强调的“浑然天成”“物我为一”。这样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世界观造就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统一性、辩证性、因果循环的整体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观念。将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运用到艺术创作当中,则形成了中国当下特有的审美习惯和美学标准。同样,“天人合一”的抽象观念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哲学的理念中,也渗透到我国古代旅游文化观念中,强调在旅游过程当中不光注重山水的自然特征,更多在意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境界。晋代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反映出来的归依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旅游海报设计要根植于传统艺术精华的土壤中,把设计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其次,追求“发于天然”的艺术造诣。唐代张璪则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把绘画艺术融入自然中,以自然为师,结合创作者心理情感,并将情感与写实融合在一起,两者交融呈现出最好的作品。这种追求“发于天然”的艺术精神反映在旅游海报设计中,则更多的是强调人们通过海报视觉符号而达到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感受和体验,缩短游客和旅游地之间的空间和心理距离。再次,符合“美善统一”的价值规范。“美”与“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因此产生的传统审美形态就必定带着极高的道德意识。也就是说,艺术作品不但是视觉刺激的产物,也是社会价值规范的产物,包涵了人对自然生命欲求和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松竹梅象征友请与坚贞,大象宝瓶象征太平吉祥,石榴桂圆象征多子多福,仙鹤青松象征延年益寿等等,它都表达了人们求美求善的和谐愿望。因此,旅游海报设计不仅要表现旅游景区美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且不能脱离人们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规范。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君子比德”之说就是寓道德修养于旅游审美活动的突出表现,对旅游者的道德感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宗教文化元素 “宗教情感与艺术的审美情感存在一定的差别,宗教中的如痴如狂的崇拜、义无返顾的献身、惊心动魄的自残行为,往往是与个人的生活目的、人生的价值等道德观念直接相联,而艺术审美情感与道德观念的联系则是间接的。审美活动本身只诉诸人的感情,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认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由此可以看出,宗教与艺术两种思惟方式在运用想象和幻想把握世界的过程中异曲同工,相互共存,异同结合,使它们在对世界的认知和反映中,形成了相互浸透、相互交融的现象,使宗教中融入了艺术元素,艺术中渗透着宗教因素。同时,宗教与艺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本领与方法又是同根共源,相辅相成,都运用了丰富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民间传说,图腾符号,原始歌舞、艺术与仪式等宗教活动同样使用了丰富的想象,并且最大程度的利用与发展了这种想象。丰富的联想和幻想,既是艺术思维的首要特征,也是宗教活动的主要方法。在现代社会当中,当宗教与旅游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时,旅游成了宗教传播、交流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宗教则成了旅游活动的重要动力和目的,宗教蕴涵富足的旅游资源,旅游则增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完成,将其转变为现实的旅游产品。在漫漫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宗教造就了绚烂的精神文化和光鲜的物质文明,开辟了丰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许多宗教文化的景区已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优秀宗教文化资源与文明旅游行为充分结合,更好地宏扬传统宗教文化的精髓,尽显宗教规范人道德、净化人心灵、升华人境界的积极作用,更好地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宗教文化元素在现代旅游设计中的运用,首先要建立在对宗教理解的基础之上,而绝非的轻易挪用对某个图形符号。只有宗教思想与旅游海报设计语言完美结合,精确传达设计理念,才是宗教文化与旅游广告互动关系的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宗教思想的逐步认识,使得宗教信仰中图腾符号的利用价值得到不断延展,虽然图腾的原始意义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但体现宗教意义的图腾符号或宗教传说也已成为某个宗教旅游的象征或标识,给现代旅游海报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如中国联通标志,选用的是源于佛教八宝题材的“盘长”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通过其文化的气息与亲和力来传递企业的精神理念。 三、民俗民风元素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目的也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展示民族地区风貌、弘扬民族文化的民族区域旅游愈来愈受到大家重视,地位日趋提升。一些具有民俗文化特点的旅游区将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吸收并加以发展利用,开拓了通过旅游发展,开发宣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通道。通过旅游开发,政府大力加强对当地民俗文化宣传的扶持,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重视和保护,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在资金和管理上的投入,将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如屈原故乡每一年端午节前后举办赛龙舟活动,已成为三峡地区主要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并利用这一特殊性主题开拓其它更多的旅游活动。现在对旅游地的欣赏更多的人已经开始转向民俗文化的审美。春节期间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农村,关注那里的腰鼓、社火、庙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因为生存讲条件、历史境遇的差异,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民风,这是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一笔具有极高价值的民族旅游资源。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文化、民间传统、古老风俗的情景再现,更加迎合和丰富生活在现代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人们的求新、求知、求同、寻根等心理满足感。民风民俗指那些突出表现每个民族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的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从服饰、饮食、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乡土工艺,到需要细心观察、深入体会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趣味等。在相应的旅游广告中应突出民俗文化元素,如刺绣、剪纸、年画等都是带有民俗特色的民间装饰风格的饰物,了解各个装饰饰物的特点、风格、寓意,就可采用其特征进行艺术提炼。以现代的审美意趣对已有造型和文化元素加以提取、改造和运用,使作品保存了传统艺术的神韵,带有鲜明地域特征,同时也更富有时代特色。面对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旅游即将进入销售导向的营销主导时期,旅游海报在广告宣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旅游海报作为跨文化交流的营销工具,进行系统的营销规划和运作,抓住民族文化传统视觉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方式与审美内涵,汲取外来优秀的思想意识、方法手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创作一批既具有民族化特色,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旅游海报,不断推进民族地区旅游广告产业化进程,全面带动我国内陆开放的生动局面。 作者:张莉 单位: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公益海报设计色彩心理应用 一、色彩在海报运用中的现状分析 现代的海报是工业革命的历史产物,它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应运而生,逐渐呈现出多媒体化的传播形式。与其他任何一种艺术设计形式相同的是,海报除不仅本身具有广泛传播、引起受众注意的功能外,而且它具有“从教化、促人伦”的警示教导作用,在此点上面,公益海报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公益海报利用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形、文字和色彩来充当以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充当其社会营销的工具,进而以教化社会。设计语言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听觉穿透力,能够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和长久的感动效应,而色彩往往是创造这些效果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二、色彩的相关概念界定 1、色彩的概念 简单的来说,色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色彩,一类是无色彩。无色彩就如我们平日说的黑白灰,而有色彩就是我们所讲的七彩色了,如:红黄蓝等。有色彩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色相,我们称之为彩调。而与之相反的,无色彩即指那些没有色调表现,无色彩在明度上进行变化,其色调的表现即为黑、白、灰。有色彩的表现虽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复杂性,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数值来对其进行确定与区分,分别是色相、明度、纯度,而这也就是色彩的三属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我们视觉所接触到的物体并不会发光,也就是说在黑暗中我们人眼是看不到这些物体的,因而,我们对其颜色也就更无从所知了。我们人类的眼睛可以看见色彩,是源于光的折射原理,光源通过发光折射到物体上随后被人眼所察觉,比如月光折射到路面上。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光与色是分不开的,而且,先有了光才有了色彩,我们所看见的色彩也就是对人眼对光感的反映。 2、色彩的科学定义 1)关于色彩科学 色彩研究,我们称之为色彩工程学,它包含了:表色法、测色法以及对色彩的规划与设计,色调的调节和对色彩进行管理。 2)关于色彩心理学 事实上色彩在现实的角度上会对我们产生了一种刺激和激励的作用。色彩心理由视觉反映开始,通过视知觉逐渐引申到情感与记忆,而情感与记忆通过深化,就产生了思想、意志与象征。这些反应是极度复杂却又具有真实性的。实际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它们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众所周知,色彩不同,人们感受不同。同一色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因此,我们在色彩的运用中,要重视到这种由因及果,由表及里的关系,也就是我们积累到了一定经验程度时而升华形成的色彩学心里规范。 3)色彩密码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任何一种色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当我们看见了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收到视觉神经传达的信号,从而产生了一定的联想。比如说,看到红色,我们就会想到热情的火焰,所以红色带给人们振奋的心情,人的血压会有所升高,情绪也会兴奋冲动。其实,色彩心理学并不仅仅停留在色彩与心理两个学科的范围之内,它囊括了美学、民俗学、心理学。我们设计师在设计时要懂得掌握色彩的运用,通过色彩引起受众在心理上的联想,最终达到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三、色彩心理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虽然同样的色彩可能因为受众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但是,基于人类共同的生理构造,以及生活环境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归纳出色彩心理的共同规律。将此规律应用于公益海报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宣传主题,我们可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颜色载体,从而更加明确的表现出了海报想要宣传的主题,继而可以将设计者的思想传达给受众,引导受众群体朝着所宣传的目的靠拢。现代人们生活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并且有害于身体健康,因此,我们需要倡导人类健康生活,注意饮食类的公益海报,而这类公益海报我们常常用蓝色与绿色调来进行表达。绿色和蓝色是最能体现出大自然的颜色,绿色象征着声明与希望,蓝色表达了广阔与静谧。通常,我们感到心情郁闷时,倘若在森林或者大海边漫步便会心情平和,因此,蓝色与绿色实际上是来自大自然对人类心灵慰藉,可以让我们变得平静。 四、色彩在公益海报中的意义 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将象征不同意义的颜色运用在公益海报中,可以借此更好的向受众传达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也通过色彩营造出的氛围感染受众,使其与设计者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更加深刻的表达出公益海报所要宣传的主题。一个好的公益海报是可以深入人们的内心深处,通过不同的色彩所营造出来的的气氛和气势不是其他艺术宣传形式所能体现的。随着新媒体科技的发展,公益的海报的传达形式,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色彩的表达也越来越丰富,优秀的公益海报能够正确的引导社会的价值观,建设社会的真善美,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五、结语 色彩是最吸引人类视觉的东西,在公益海报的设计中,我们合理的运用色彩,可以在宣传海报的主题上更加深入人心,达到长久的效果与影响,在运用色彩时,我们要充分思考如何对色彩进行表达,把握色彩心理学,同时要考虑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特点。我们运用色彩,既表现出主题思想又要表现出形式的美感,那么,我们将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与视觉冲击力,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益海报。 作者:徐磊基 单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流派演化 一、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的主要特点 1、强烈的时代特征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衍生物,反正和记录着人们的生活,通过电影海报,人们可以发现许多现实生活的影子。在我国电影发展的早期,电影的制作往往是通过还原现实生活实现的,在电影海报中,也可以发现人们生活的场景。时代特征作为电影海报的重要特征,体现为不同阶段的海报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电影海报的制作往往受到制作技术、绘图技术等的影响。不同时代的电影海报都着不同的特征,有的强调手绘,有的注重特技,这些都是时展的反映。 2、深厚的中国意蕴 不管是电影的制作还是电影海报的制作,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大量的中国元素如汉字和民族图画等被运用到电影海报中,展现出强烈的中国意蕴特征。通过将文化元素运用到电影海报中,传达着电影的主题思想,并展现出许多电影以外所包含的内容。同时,加之电影台词的合理运用,结合图片设计与制作,展现出中国电影海报的中国特色。 二、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成因 近年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处于飞速上升时期,具有本土特色的海报不断涌现,并且在全球电影海报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化的成就与中国国内外的环境息息相关。 1、中国传统文化为电影海报设计提供创新思维 中国上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与民族思想体系是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中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艺术源泉。在我国的电影海报设计中,无不散发着浓浓的传统的中国风韵:色彩、山川、书法、花鸟、图腾、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增加了电影本身的厚重感、关注度。民族化、本土化使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艺术特质,因而能够迅速成长发展起来。 2、剧烈转型的社会环境为电影海报设计创造了时空机遇 技术、经济的发展转型,带动整个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电脑特技、现代器械、信息技术、现代思维等的多元融合为电影海报设计提供了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重要机遇。中国电影在国内外多元思潮的影响下也出现多元流派共存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国数以亿计的电影观众受到空前丰富的思想潮流及审美情趣的冲击洗礼,反过来又激发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从各个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是推动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从外在形式、内在内容等层面表现出流畅性、开放性、动态性的展示效果,其次这种情境也无时无刻的给电影海报设计从业人员以压力、动力,促使其进一步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提供更高水平、多元思维的成果。 三、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流派演化 从过去近百年的中国电影海报演化史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流派经历了大致三个路径的演化。 1、从“繁”到“简” 九十年代之前的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多是以大幅剧照或人物画面为主体,影片名字多是用浓重的颜色和大大的字号来展现,表现形式单一,视觉效果沉闷,给人一种繁冗之感。而现代的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不断追求的设计风格是“大道至简”,留白、重构、变异等表现手段被大量运用,营造出一种深邃广博的艺术意境。 2、由“大”变“小” “大”“小”是指海报表达的主题。早期海报突出对电影情节的夸张表现,而现在则以简约的人物、意境展示主题内容,这反映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演化取向——以小见大、大题小做。 3、由“浅”到“深” 由“浅”到“深”反映了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思想内涵的演化。当前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不断地通过简约的形象编码来展示电影的内在意蕴,而不再是以显性图画、外在语言传递主题信息,图片、符号、数字、色彩、光线等的多元运用,强化了观众对电影的主题内容、艺术风格、文化哲理等的认同。 作者:姚韵 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现代电影海报设计发展 一、中国电影海报的起源 中国的平面设计相比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特别是电影海报的产生就更晚一些。中国第一部电影诞生于1905年的《定军山》,随着20世纪初期电影走进中国,电影海报也渐渐开始起步,电影事业的迅速发展,印刷、摄影行业的成熟,电影海报也成长起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随着人们经济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影院数量的增加,据研究,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在文教娱乐方面现金消费支出为2233.3元,是1990年的20倍。这带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鉴赏能力也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电影海报的设计水平需要更上一层楼,因为电影海报是一部电影的精髓汇总,是消费者了解一部电影的第一印象。 二、中国电影海报的弊端 而在现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能看到很多模仿与抄袭的影子。与动辄10万的欧美电影海报设计费用而言,中国电影行业普遍对海报设计的投入过少,这也是由于中国设计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导致。还有一些原因是某些电影制作公司对电影海报设计干预过多,往往给设计师一个欧美电影海报,并赤裸裸要求抄袭其画面构图,于是现在很多中国的电影海报在有形无形中打上了抄袭或模仿的烙印。太过相似的画面不仅令很多平面设计师汗颜,更是让消费者质疑电影制作的水平及内容水分过多,严重的影响了电影行业的声誉。当然,不仅中国的电影海报设计中存在质疑的问题,国外电影海报中的抄袭也不胜枚举。我们的电影海报设计行业似乎在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如何能制作创意独到的精美海报? 三、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模仿度把握 对于平面设计行业来说,借鉴是将别人的作品深入研究,熟悉并了解其创造思路和理念之后进行再创作的过程,这样的方式能够让作品会有新的创意出现,甚至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而模仿是在了解了别人的作品创意理念以后只是生硬的将其中一小部分做简单的修改处理;最恶劣的是抄袭,就是直接把别人的作品据为己有的,这样的行为是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作为一个设计师,初期模仿是做好设计的基础,所以学习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前期会学习视觉流程、形式美法则,以及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等相关的内容,同时会模仿一些优秀设计作品,以便能学会运用适合的文字、制作出一张相对规范有美感的作品。设计不是高空造楼,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看大量的设计作品,在其中得到启发和帮助,模仿能让我们学习到最合理的设计方法,但是很多人误解了模仿的真正意义,忘记了设计的初衷。模仿只是一种有效快速的设计学习方法,我们需要使用借鉴的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多中国的电影海报设计参杂了模仿的影子,当时这是因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行业起步较晚,而设计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很多的学习过程,这个阶段的模仿就是一种学习。我们要把握住的度是能够在创作中加入自己的灵感,作品能很好的反映电影的内涵,传达给消费者准确的意思。之后再渐渐加入更多自己的风格理念,脱离模仿的影响自成一派。 四、电影海报版式的设计思考 在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者首先考虑的是电影的信息传达功能,合理有效的在第一时间把电影的剧情内容融合在一张剧照中表现出来,因为图形信息是最能抓住人眼球的东西,所以大多数优秀的电影海报会利用具象或抽象的图形吸引观者眼球。其次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反应出电影的内涵。色彩会给人强烈的情感刺激,因为不同的颜色本身就有一点的情感因素,比如明快的橙色或黄色一般会用于主题活泼幽默的电影中,例如《老雷斯的故事》用比较明快的颜色,让观者在第一次观看时就被欢快的气氛所感染到。相对具有科幻性的电影会偏向于用深蓝色和黑色作为设计的主题,蓝色是冷色调,从色彩感觉上带有科幻、寒冷的感觉,给人未知领域的一些指向性,给人思考的空间。如电影《2012》的海报设计,用了纯度和明度很低的蓝色给人想像的空间。在恐怖电影中常用暗红色和黑色的的色彩搭配来表现血腥、恐怖的主题。暗红色有血液的暗示感,而黑色是明度最低的颜色,能带给人恐惧感。如电影《左岸魔屋》,虽然没有出现恐怖的图片,但是黑红色搭配带给观者一种紧张窒息的感觉。色彩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尤为重要,利用好色彩的个性就能很好的传递电影的内涵主题。版式编排也是电影海报里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字体的设计、字号的大小、文字位置的摆放也非常关键。很多时候,一个具有设计感的电影名称文字设计能有效的提升电影海报的档次,甚至具有剧情代入感。《教父》电影海报中“father”几个文字运用提线木偶的感觉进行设计,很好的反映里电影的主题——他能够操纵很多人的命运,同时又被上帝操纵着自己的命运。中国汉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变化,运用在现代的电影海报中,更要考虑到文字的性格特点和电影的文化内涵。电影《画壁》的海报设计中,电影名称使用隶书的形式,用印章阴刻的方式来设计,像刻在石壁上被磨损过的感觉,和电影主题呼应。《让子弹飞》电影海报设计中,文字拦腰切断的方式也能很好的呼应电影主题,有很强的代入感。 五、现代中国电影海报在反思中进步 中国电影海报发展到现在,已然越来越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海报的版式风格、字体、色彩、图形上已经慢慢摆脱了国外海报设计的特点。比如《大圣归来》的海报设计。从主要图形的设计上,有融入国外手绘风格的同时加入了中国画风的体现,文字也具有独特的设计感,鲜艳的红色有英雄气息和情景代入感,是一张具有个性特点的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相信中国的电影海报在国外电影海报的影响和刺激下,设计者能够很好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多设计师越来越注重本国的文化内涵,在设计中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特点,了解历史和电影内涵,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越来越多优秀的电影海报逐渐出现在各大影院,影响着我们的娱乐生活。 作者:陈秀珍 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商业电影海报设计探析 一、商业电影海报审丑现象的出现 “审丑”是相对审美而言的,审丑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以其敢于打破传统,质疑权威而受到关注,另一方面又因其哗众取宠而遭到批判。近年来出现“审丑”现象的文化和产品已经渗透于很多领域,并有扩张和蔓延的态势。审丑现象通常以设计作品颠覆公众的常规审美观或传统道德观来获得人们的关注。本论文以这种审丑现象为切入点,对电影海报设计中出现的这种现象的成因、影响进行研究。电影海报设计由于娱乐、大众消费等特性,审丑现象尤为明显。本应具备一定收藏价值和纪念价值的电影海报都沦为简单的明星大头照拼贴,甚至是耗资巨大的名片如《赤壁》《建国大业》等,都是明星堆砌,把极具意义的历史电影宣传低俗化。更甚有电影海报,直接照搬国外海报,无论是构图、色调还是文字编排都如出一辙,这种忽视知识产权的做法会让观者误认为该电影也是抄袭之作。还有一些海报,夸大电影的暴力血腥,呈现出一种极端的病态画面,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总之,商业电影海报的审丑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有特点的现象,研究这种现象的特点和成因,有助于改善这种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商业电影海报审丑现象特点 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除了其商业上的成功外,还应具备原创性、电影代表性、脱离低俗趣味等。如果不具备前述特性,而是以抄袭、堆砌、低俗为主体,则会出现审丑现象。具体而言,商业电影海报审丑现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直接照搬他人作品,进行简单复制。 直接照搬他人作品,进行简单复制。如果没有见过好莱坞电影Loveactually的海报,这也不失为一张出色的海报。遗憾的是《爱情呼叫转移2》的海报所呈现的细节和构图方式都表明这是一张有抄袭嫌疑的作品。这不是个例:电影《全城热恋》和《Valentine’sday》《非常完美》和AddictedtoLove、《唐琅探案》和《大侦探福尔摩斯》《惊天动地》和《父辈的旗帜》等等,可以说电影海报的抄袭几乎成了惯例。这种海报设计的抄袭会让电影原创性降低。 (二)对人物身体与精神的病态的描绘;对暴力、流血场面情有独钟的展示。 海报在表达色情暴力题材的时候,不应哗众取宠,过于强化色情、暴力、流血场面。例如电影《恰同学少年》实际上是内容为青春的文艺电影,其电影海报却是两个激吻男女和躶体女性;完全脱离实际。又如恐怖片《惊魂游戏》,其海报表现的是一张巨大的人脸布满血管,口被铁器撑裂,色调昏暗不明,对人形成极大的心里恐惧。这类因题材需要或是宣传需要而呈现的色情、暴力的海报,应经过艺术处理表达。古希腊群体雕塑拉奥孔是以表达暴力流血场面的经典作品,其化丑为美上的做法值得学习。“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身体极度苦痛情况下的扭曲变形同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不得不把身体的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这种在创作中刻意地冲淡其情绪的表达,为的是不影响美。这种化丑为美的价值观同样也适用于商业电影海报。大部分有色情暴力场面的电影都是18岁以上观看;但电影海报作为宣传是无处不在,观者也是随机的,如果海报无所顾忌的展示暴力、色情、流血场面,甚至将其强化,对社会的影响是负面的。商业电影海报传播范围极广,即使电影题材本身有暴力色情的内容,也应进行艺术处理。电影海报《南京大屠杀》《金陵十二钗》等都没有过分的宣扬其中的色情暴力部分,而是将影片中核心表达的精神以优美的画面展开。这也说明大部分优秀的电影海报不会出现审丑现象,这种现象也是可以避免的。 (三)进行杂烩式堆砌的表达。 电影海报采取堆砌明星的方式进行设计,是大部分海报的惯有手法。这类海报大部分都是明星,和剧情没有绝对的关系,观众只能从海报上获知这部电影有哪些明星出演。结果看电影也就纯粹成了追星族了。这种做法虽然不如前面两种审丑现象的影响那么大,但也使得电影低俗化,强化了快餐文化的负面影响。商业电影强调明星的号召力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脱离电影只宣传明星。 三、商业电影海报审丑现象的成因 商业电影海报的审丑现象是显而易见的,但其成因却十分复杂,细而述之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电影周期而导致的,二是人的文化心理因素,三是社会伦理因素。这三个主要因素导致电影海报的设计质量参差不齐,成为许多人的诟病的地方。 (一)电影周期因素。 这是导致电影海报优良变化的主要因素。电影海报的分前期、中期、后期,这三种电影海报由于需求不同、制作目的不同、决定方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以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海报为例。1.前期:这时候的海报以展示影片概念、气氛做主导。前期海报的风格基本是导演、制片人说了算,由于电影还没开拍,可能是演员的定妆照,或者剧照,所以海报展示的往往是一种场景和气氛。《山楂树之恋》是一部要冲击国际奖项的大片,所以在前期的海报中尽可能的展现出东方特色艺术氛围。海报呈现的是主角在电影中的生活状态,配合海报下方的书法字体,呈现隽永的年代感。张艺谋作为前期海报的决定人,具有较高的艺术眼光,所以前期海报呈现出来的构图、色彩、字体等都十分出色。2.中期:中期海报大部分是在电影上映前的半年或两三个月期间。其作用是披露电影剧情、人物关系。《山楂树之恋》男女主角的“偶然相遇美丽邂逅,便使双方产生了一见钟情式的爱情,虽说他们之间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但在爱的过程中他们的爱非常纯粹,也充满了浪漫情调。”中期海报正是以油画风格来表达电影的基调和故事情节:电影角色在类似于梵高绘画的漫天笔触中出现,男女主角对视但身体方向不同的肢体语言暗示影片的人物关系,也暗示纯洁爱情表现。这种海报艺术性强、富有想象力,具有收藏价值。3.后期:后期海报主要在影片即将上映前的最后阶段推出,被称为“主海报”。主海报的作用是在电影发行环节,比如在电影院里张贴、户外路牌、灯箱广告里展示,曝光率极高,最大程度地吸引观众购票入座。这时候的海报主要是由投资方决定。而投资方认为突出影片的大牌明星作为吸引眼球的因素,能更有力的推广电影,以至于曝光最多的便是大头照式的海报。所以《山楂树之恋》的后期海报也不能免俗的出现被炒热的男女主角的形象。海报拼贴生硬,人物在画面的右下方表情平淡、肢体语言匮乏无表现力。后期海报的粗制滥造、堆砌明星或者抄袭,是因为曝光率最高的主海报由非专业的投资方决定。 (二)文化心理因素。 部分审丑现象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而导致的。文化“从其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所以文化具有极大的惯性,能左右世界上存在的几乎所有东西,其中当然包括电影海报设计。仍以《山楂树之恋》为例,该片是名导演的大片,完全有望冲击国际奖项,所以针对不同国家所设计的电影海报也完全不同。如英美版的海报,连人物形象都没有,只有一个下巴的特写被拍得莹润光泽,引人遐思。画面上的人物通过乌黑的头发、绑在脖子上的帽绳、白色的衬衫等细节,让人明白这是一个关于知青的故事。反观西班牙版本的,无论是构图和色调都照搬《断背山》海报套路;虽然人物的头像完全展现,但是由于尺寸过小,无细节。同样,以色列版本直接表现男主角背负女主角的画面也过于直白,胜在构图清晰,人们可以通过两人的服饰和身体动态完全明了影片的时代背景。该电影还有台湾版、日本版等都出现完全不同的效果。作为一个成功的电影海报设计者,只有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共通性意念,通过民族化装饰方式表现出来,免去因文化、地域、语言等使人们交流产生阻碍的因素,通过视觉图形进行心灵沟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之路。不过这种因文化而导致的审丑现象还是较为少见,是成因的一个小分支。 (三)社会伦理因素。 商业电影海报审丑现象的成因除了前面所说的以外,社会伦理所产生的影响也是较为巨大的。其一是因为制作成本等原因,导致电影的海报设计人员非专攻人员;其二是电影海报的制作不受重视,流程过于复杂;其三是海报的设计诉求过多,意见无法统一。1.海报设计人员非专攻人员。根据中国新闻网的记者调查,国内的电影海报大部分是由从事广告、平面设计的公司会兼做电影海报设计业务,而并非影视从业者。电影海报由于片方的重视程度不够,制作费十分低廉,这也意味着如果广告公司如果耗费人力物力去打造一张海报是无法盈利的。所以广告公司为了保证最高的利润,选择了以抄袭、照搬,堆砌演员大头照的做法。2.制作不受重视,流程过于复杂。国内大部分片方对海报并不重视,没有具体的负责人,也没有固定的流程,这导致制作时间拖沓、无人担纲。3.设计诉求过多,意见无法统一。北京异开视觉艺术设计创意总监马超曾在采访中说过:“有时候一款海报差不多要耗一年,做了无数个版,一会繁体字版,一会英文版……有时候导演一套意见,制片人一套意见,发行公司也有一套意见……最后我们的稿子被改成不知道什么样。”而更严重的是,每一部电影的广告商、投资商都喜欢发表意见,对其商标的尺寸、大小、颜色乃至位置都有要求,这都会对电影海报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小结 商业电影海报作为推广电影作品的重要形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不仅具有商业价值,更应具有艺术价值。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商业电影海报设计也迎来了新的平台和契机。如何去其糟粕,保证高质量的视觉传达效果,同时具备原创性,避免抄袭、堆砌和低俗化,是商业电影海报设计面对的命题。要彻底改变电影海报的审丑现象,首先要认识到电影海报的重要性,勇于反省自身的不足,再根据行业的规则进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商业电影海报审丑现象的产生,消除其不良影响。 作者:吴冠聪 单位:惠州学院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嬉皮士海报设计风格特色探究 一、法国新艺术运动影响下的装饰情结 美国嬉皮士海报广泛继承了许多优秀的设计风格,其中借鉴最完整、特点最突出的要数法国新艺术运动中诞生的新艺术风格。许多嬉皮士海报大师,如奥尔顿•凯利、维斯•威尔逊、大卫•博德和史丹利•茅斯等都是新艺术风格的忠实崇拜者。他们认为新艺术风格中出现的具有强烈戏剧效果的装饰元素与嬉皮士年代的精神特质非常吻合,这促使了嬉皮士海报装饰情结的形成。下面笔者就以新艺术运动中的主流艺术家风格——穆夏风格与奥布里•比尔兹利风格为论述依据,详细分析嬉皮士海报装饰情结的表现。 1.穆夏风格。穆夏是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领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充斥着精致、细腻,带有极端唯美效果的蜿蜒曲线、拜占庭的华丽色彩、洛可可与巴洛克的奢华几何装饰,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装饰主义情调。穆夏的这种富于戏剧张力与浪漫情怀的装饰风格让嬉皮士设计师们所折服,他们争相效仿,于是就诞生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装饰趣味浓烈的嬉皮士海报。如奥尔顿•凯利与史丹利•茅斯合作设计的阿瓦隆舞厅海报,两位设计师参考了1898年穆夏为烟草公司设计的招贴,画面中一位身材曲线玲珑、有一头飘逸卷发的曼妙女郎被手中香烟的烟气萦绕——漩祸形状夸张、浓密卷发与四周装饰效果强烈的藤蔓缠绕在一起,视觉效果极富张力,精致而不失大气,再搭配嬉皮士夸张的迷幻色彩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 2.奥布里•比尔兹利风格。奥布里•比尔兹利是19世纪英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创作风格深受印象派、古典主义、巴洛克以及日本浮世绘等装饰意味浓厚的艺术流派或艺术形式的影响。他的作品线条流畅、前卫,唯美中又带有一点颓废、怪诞的气氛,这种感觉正是嬉皮士设计师所寻求的。60年代,许多设计师将比尔兹利的颓靡装饰风格作为典范,以大卫•辛格创作的西菲尔莫尔会堂海报为例,设计师将孔雀和老鹰的下半身线条抽象为一个诡怪的人物侧脸——黑白交错的曲线搭配版画般的色彩平涂处理,不仅使作品张力十足,更传达出了嬉皮士文化的魔幻气质。 二、光效应艺术影响下的视错倾向 起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光效应艺术又被称为“光学艺术”或“视觉艺术”,其主张利用光学原理绘制几何图形,制造令人眩晕的视觉幻象。嬉皮士们被这种能够创造出主观色彩的视觉艺术所吸引,创作出了大量带有光效应艺术风格的海报作品。这些作品绚丽多彩,充斥着诡异、瑰丽的虚拟光感,如同舞会上的灯光秀一般令人着迷。下面笔者就分别从几何式视错觉风格和色彩视错觉风格两方面详细分析美国嬉皮士海报在光效应影响下表现出的视错特征。 1.几何式视错觉风格。光效应艺术通常会将正方形、圆形、矩形等常见的几何图案进行切分拆解,而后以大小不一的、重复的方式重新组合,使重组图案在人的眼睛快速移动过程中产生一种线条游动、色块抖动的视觉怪相。如迷幻大师维克多•莫斯科苏为阿瓦隆舞厅设计的人物版海报作品,画面中头戴礼帽、嘴叼雪茄的嬉皮士由黑白两色构成,设计师在人物背景和人物身体白色平涂部分加入了六瓣风车状的圆形图像,当人们的目光游走于海报人物主体与背景之间时,风车状图片便会产生顺时针转动的视错效果,令人感觉十分新奇、有趣。 2.色彩视错觉风格。早期的光效应艺术主要通过黑白两种对比效果强烈的色彩制造视错效果,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尝试用色彩之间的冷暖关系差异制造平面作品的纵深感、光感和空间感。这大大拓宽了色彩的选择范围,得到了嬉皮士们的广泛欢迎。如创作于1968年的Y-Knot舞厅海报,画面中央是两朵盛开的花朵,背景为放射状的线条,设计师通过红色、橘色、蓝色的暖色到冷色的过渡,使画面产生了有深度的立体幻象,大大提升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三、迷幻、迷离的感觉传达 迷幻是嬉皮士海报最基本的视觉特征,设计师需要通过精心计算和处理才能将主体意识强烈的嬉皮士迷幻精神传达出来。具体来讲,嬉皮士海报迷幻、迷离的感觉传达主要体现在迷幻图形与迷幻影像两方面。 1.迷幻图形。在最初,海报设计师们大多通过类似于新艺术运动交错重叠的曲线形象或文字来塑造繁复而带有迷幻气质的视觉图形,在光效应引入后,他们开始寻求使整个画面流动、转移、收缩、扩张的图形表现手法。这为嬉皮士海报图形的迷幻感传达提供了更多可能。以迷幻图形创作先驱维斯•威尔逊为菲尔莫尔会堂设计的火焰海报为例,画面中的“火焰”线条妖娆、细腻,层层“火光”中隐约透出一张“人脸”,再搭配红、黑的配色,便使海报产生了一种诡异、神秘、似有还无的迷离感。又如,李•康克林为纽约音乐会创作的海报,画面中的图形和文字以毫无规律的方式扭动、摇摆,产生了一种犹如油滴入水中的魔幻意境,令观者沉迷于其中。 2.迷幻影像。迷幻影像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照片处理手法,其能将客观影像处理成光怪陆离的迷幻影像,给人一种迷离、颓废的视觉感受。如维克多•莫斯科苏用迷幻影像处理手法创作的Matrix舞厅海报,设计师将原本的人物照片处理成了相片底板效果的影像——原素材中的深色部分变为了影像的浅色部分,原素材的浅色部分则变成了影像的深色部分。这种颠覆常理、色差强烈的视觉效果恰好同嬉皮士们所迷恋的“脑中幻境”相吻合,受到了当时青年群体的广泛欢迎。 四、自由、随意、对抗的视觉诉求 与当时以机械性的文字样式、图形、摄影为主要表达手段的严谨的主流设计风格不同,嬉皮士海报带有一种自由、随意,同理性的现代主义思潮相对抗的精神。很多嬉皮士设计师并不太关注海报作品对信息的传递功能,而是把目光更多地集中于设计个性以及审美价值的表现,甚至将海报看作是一种纯粹的视觉艺术形式。下面笔者就分别从对文字的否定和对图片的否定两方面对嬉皮士海报的这一风格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1.否定文字信息的功能性。嬉皮士海报设计师们往往只注重字体的艺术性,而忽略了其信息载体的功能,这使得嬉皮士海报中的文字阅读性不强,甚至根本不能正常阅读。如维克多•莫斯科苏创作的海报《God’seye》,画面中的主体文字化身为了图形元素,并组成了若干个大小不一、层层套嵌的正方形,乍看之,受众能够体会到海报造型的精妙,却察觉不到其中隐藏的字体,更很难读出其所传达的信息。 2.否定图片信息的功能性。嬉皮士海报中的主体图像通常是设计师天马行空的幻想或是信手拈来的素材,同作品的创作主旨往往关联不大。如大卫•辛格为菲尔莫尔西会堂舞会设计的海报,设计师将自我意识里美好的事物拼贴在海报中作为画面的主体图像——月亮、森林以及天使雕塑由远及近,交错排列,这看起来同舞会的主题并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但却传达了一种宁静、安详的主观情感。虽然嬉皮士海报在世界设计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但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嬉皮士迷幻海报的推崇者们为其风格的延续与创新不断努力着。可以说,画面语言丰富、色彩构成绚丽的嬉皮士海报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淘汰,而是被新的技术所接纳,并逐步发展出新的个性和精神。 作者:周潇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现代海报设计艺术特征分析 一、网格化的编排布局 顾名思义,网格是由垂直线和水平线交叉而形成的一种格子状的坐标系统,这种说法最早来源于编织工艺。早在人类早期文明开始的时候,网格纹样就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如我国出土的一些陶瓷瓦罐等日常生活用品就经常以网格状的编织纹样作为装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格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装饰纹样,而被人类应用到了各种编排布局定位或是计算之中,最常见的米字格、九宫格、田字格等都是来源于此。当然,作为一种辅助设计手段,网格化的编排布局也被应用到了现代海报设计之中,并成为现代海报设计的主要创作特征之一。在具体的海报编排布局过程中,网格能够将各种图文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使整幅海报作品系统化、逻辑化,从而赋予了海报作品一种严谨的秩序感和冷峻的现代主义理性美。这种风格特征甚至曾被评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此外,由于网格化的编排布局过于理性、冷静,为了达到一种更为和谐的视觉美感,设计师在进行编排布局时往往会对每一个小格子、每一个小的构成元素都进行精心、多样化的改善,从而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的编排布局。以韩国设计师LeeYong-Kyu的海报作品《BIGMONEY》为例,该海报作品好似一幅色彩斑斓的印染织物,仔细观看就会发现该幅海报采用的是网格化的编排布局,且不同方向位置的网格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从而形成了复合的网格结构。第一层的网格系统是水平线与垂直线等距离交叉而形成的正方形网格,每一个小格子内都被填充了图案,并且这些图案巧妙地形成了一种文字语言;第二层的网格系统则是由位于中间水平方向位置的旋转四十五度的小方格构成,这些小方格经过旋转之后悬浮于第一层上方,从而使整体海报形成一种双层次网格编排布局形式,琐碎繁复但不杂乱,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气息,非常符合该海报的主题思想。 二、图案化的视觉语言 图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图案多是手工艺人或是艺术家的意念体现,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所创作出的具体实物产物;狭义的图案则是指各种器物类表面或是特定平面作品上所形成的装饰纹样图案。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强化以及细分化发展,图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我们所艺论述的图案则主要是指狭义概念上的图案,是用来做织物、墙纸等的装饰纹理、产品的外在包装设计或是平面作品设计等,即装饰性的图案。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一个图形是多么得完美或是复杂,其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图案,只能称之为图案的构成要素,只有多个、连续的图案排列组合在一起的图案才可称之为完整的图案。在具体的海报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常常利用二方连续或是四方连续的图案构成方式将图案的基本单位进行有规则的排列,从而形成视觉上的连续感、韵律感和节奏感。此外,设计师还经常借助归纳简化、强调特征、夸张变形、添加组合、分解重构等设计手法将表现对象平面化,以消除过于冗杂的体积感或层次感,突出物象上下左右的平面感和轮廓外形,这样更有利于图案化视觉语言的呈现。例如,加州艺术学院创作的海报作品《ToOceansofJoy》就呈现出了图案化的视觉语言这种创作特征,设计师将海鸥、龙虾、鱿鱼、轮船等各种海洋世界的视觉元素都应用到了海报平面中。整幅画面以蓝色为主,象征着辽阔的大海,蓝色上边则用规整的把波浪线来代表海面上的浪花,中间画有船、虾、鱼等,海报四周则是绳索状的装饰边框,而海鸥则和文字共同构成二方的连续纹样,以传递出海报的思想主题。总之,这种处理手法不仅提高了现代海报的装饰性意味,还提升了海报阅读的趣味性。 三、隐匿的文字信息 无论是传统的海报设计还是现代海报设计,文字都是其重要的构成要素,精彩的文字设计以及条理化的文字编排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海报设计的传达效率,还能形成强烈的视觉震撼力。相较于传统海报而言,现代海报设计中的文字摆脱了传统单一无趣的字体设计原则,形成了别具匠心的文字特征,即隐匿化的文字信息。所谓的隐匿化的文字信息是指海报设计中的文字像是一个透明的容器,只是为了承装一定的内容、传递一定的信息而存在,其依附于图案图形,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也不需要任何多余的空间。在具体的海报设计过程中,这种隐匿的文字常常被放置于画面的显要位置,详细文字则以中规中矩的无衬线的形式出现,没有过多繁琐的文字笔画和装饰,且主题文字和画面中的图案、图形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好似隐匿于图案之中,若即若离、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生动而又趣味。此外,由于现代海报设计中的文字和图形具有同样的构形形式,所以整体画面效果也比较统一,可谓“远观有整体,近看有细节”。以加拿大设计公司MarianBantjes设计的宣传海报作品《设计关乎生活》为例,该海报作品中的文字就呈现出了隐匿化的信息。海报的主体图形为卷曲的纹样图案,而文字部分也以一种类似的简单化的卷曲纹样形式出现,从而和主体图形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受众需要仔细观看才能找到隐匿于其中的文字信息。虽然这种隐匿化的处理手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字的辨识度,但也为海报设计增添了一丝趣味,具有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四、反色彩的设色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理念的提升,设计师开始在具体的海报设计过程中加入各种色彩以博取眼球,但这不仅没有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反而造成了相反的效果。现代海报设计师应摒弃五颜六色的设色理念,在“节俭、自然”的生活理念指导下追求简洁明快、形式简约而又清晰的反色彩设计。反色彩并没有否认色彩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只是针对色彩的过度使用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是针对现有的视觉疲劳以及心理厌腻感而生发的一种改变现有视觉观念的表现手法。具体而言,反色彩设计包含黑、白、灰三色设计,单色设计,对色设计及白色设计这四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其有效消除了受众的审美疲劳,营造出了一种简洁、统一的色彩,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出海报信息。例如,岗特•兰堡系列海报作品《去年圣诞》就是使用的反色彩设计,黑色的大背景之上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小蜡烛,且这些小蜡烛组合成了圣诞树的形状,在这些小鞋子下边则随意散放着两只白色的小靴子。整个设计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摆脱了过多色彩所带来的杂乱感和窒息感,色彩虽简单但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内容却不简单,且没有一丝一毫的严肃感,整个设计作品都充满了欢快色彩,从而传递出了圣诞节的热闹气氛。又如,《全球变暖》海报作品也仅仅采用了蓝色和白色两种色彩,且将两种颜色以海水和人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好似将要被海水淹没的人类,以促使受众产生一丝紧迫感,意识到全球变暖的危害性,从而号召大家好好保护环境。 五、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在编排布局、视觉语言、文字信息还是色彩表现方面,现代海报设计都拥有自己独树一帜的创作特征,这些创作特征和时代紧密结合,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受众的审美观念。作为一名现代海报设计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成就,而要站在时展的最前沿,以最新的眼光来审视现有的海报设计,并不断改革、创新海报设计形式,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海报设计的时代性和潮流性。 作者:孙大力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论文 一、什么是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简约主义,它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剩色彩与形的关系,即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题的不必要的东西,将更多的精力、时间用在研究色彩、形象与所要表达的思想之间的关系上。在平面设计中,它使广告变得简短有力,使内容突出来成为焦点。如果把极简主义当成一种风格,那它就存在流行时限的问题。但是极简主义所推崇的思维方式却包涵着一些永恒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极简主义能够将我们的思想带回本真:“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二、包豪斯设计思想对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影响 提到极简主义,不得不说包豪斯设计思想对它的影响。包豪斯(Bauhaus)的建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其完整的教育体系、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前卫的教学理念,使其成为当时世界设计运动的中心。艺术和设计大师在学院里进行的大胆的艺术探索和教学改革,包括立体主义、达达、风格派、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艺术思潮在这里交汇、碰撞,从而刺激了新的设计方法和风格的产生。包豪斯设计教育观念讲求: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设计与材料相融合,以人为本,坚持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约翰•伊顿(JohannesItten)是包豪斯最重要的教员之一,是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创建者,他的最大成就在于开设了现代色彩学的课程,他认为基本的几何造型要素与色彩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因此,他在教学中从一开始便强调几何形态训练和色彩训练的合一,他对于明度对于色彩的影响、色相的对比、冷暖色调的心理感受都非常重视。这也是后来极简主义平面设计中把元素削减至仅仅是色彩与形的关系。对于色彩和形体,瓦西里•康定斯基(VasilyKandinsky)与约翰•伊顿有着相同的看法,他的课程并没有超过伊顿的发展范围,也可以说其就是伊顿的延续,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康定斯基更重视形式和色彩的细节关系,比较集中研究形式和色彩具体到设计项目中的运用。包豪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还有两位比较重要的人物。一位是拉兹罗•莫霍里•纳吉(LaszloMoholyNagy),另一位是赫伯特•拜尔(HerbertBayer)。纳吉创作了大量的平面设计作品和绘画,他相信简单语言的力量,多利用平面设计手法来表达这种力量。他的设计强调非对称性平衡的几何结构,完全不采用任何装饰细节,严谨的结构有着简单扼要、主题鲜明和富有时代感的特点,这对于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赫伯特•拜尔是康定斯基和纳吉的学生。他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字体设计上,习惯采用非常简单的字体。他不喜欢大写字母,认为字体的装饰线体是多余的累赘,因而创造了无衬线字体和以小写字母为中心的新字体。包豪斯学院的出版物基本上都出于他的设计,从而形成了当时在平面设计、字体设计领域最为前沿的格局。现在,无衬线字体已经是世界字体中最重要和应用最广的类型之一,可以说,无衬线字体与包豪斯设计理念就是无法分割的整体。包豪斯对点、线、面、色彩、形态等这些最基本的造型元素进行了重新归纳整理,将其精简到了无法再精简的程度后,由此向大众宣布新时代的造型开始了。其在设计上广泛采用无装饰线体,以简单的版面编排、构成主义的形式,达到极度功能化的效果。包豪斯这种简洁的现代平面设计风格可以说是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发源地。 三、极简主义形式在海报设计中的体现 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海报的表现形式可谓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极简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流派,主张把视觉语言形式精简至仅仅剩下色彩和形的关系,抛弃一切不必要的装饰,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以精妙的版式来构成画面、诠释主题。海报设计的极简主义形式主要体现在文字、图形、色彩和编排设计上。图形化文字。文字是人类用来交流的符号系统,是用来记录思想和事件的书写形式。我们以汉字为例,汉字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与符号,“象征、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造字法使汉字图形具有了很强的创意设计的可能性。汉字的音、形、意如此的和谐统一,其内涵和外延带给了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从而为汉字的图形化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天地。现代随着字体的不断发展,在各式各样的字体中,那些笔画越是简单的字体越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海报设计中,我们可将文字与图形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或将文字作为主体去掉字的一部分,使之图形化。比如中央美术学院蒋华老师为浙东文化杂志做的推广海报“浙东文化”,就将宋体字“浙东文化”四字作为主体,去掉了横的笔画保留了尾部的衬线,将文字简化为了图形,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图形化文字的海报设计强调了文字图形化语言的视觉冲击力,又有文字的阅读功能,既增强了人们对海报涵义的理解,又更好地表达了设计意图。图形语言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的海报设计非常注重事物的本质——摒弃与主体无关的元素,利用取舍、夸张等手法是极简主义海报图形创意的原则。设计元素的简单化,并不意味着表现内容的空洞,我们利用最精炼、最具代表性的图形元素来表达设计内涵,去除糟粕,取其精华,运用解构、同构、图地转换等设计手法将元素整合到不可再少,也不可再多时,就形成了简单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形语言。比如波兰设计师莱西•德文斯基(LexDrewinski)设计的海报作品《种族主义》,作品以黑色为底,白色为图。画面中是一只脚的图形,而脚底边缘却是一个人的脸型,从而用极简的图形表现了深刻的主题。图形不仅仅是形状上的相似与同构,更是对作品主题“种族主义”的深刻阐释。德文斯基正是在脚与被践踏的人之间进行思维的积聚而迸发创作出了这一发人深省的图形。 图形精炼到不能再少,也不能添加任何元素,可以说是海报设计中经典的极简主义作品。以色传神,依神设色。色彩的感染力是巨大的,甚至在某些时候超越了图形带给我们的感动。世界上本来无所谓好看或不好看的颜色,关键在于这个色是否符合主题的需要和如何搭配。当一张海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作品的色彩,其次才是图形、文字。一幅好的海报要想给人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首先色的选取、搭配、运用非常重要。极简主义形式中的设计采用了极少的色彩,而这些极少的色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与图形、文字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相辅相成的一个统一体,这样的色彩在画面上才更具有说服力和视觉冲击力。比如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ShigeoFukuda)1975年为纪念二战结束20周年所创作的海报《1945年的胜利》中,除了运用极简的图形来表现炮弹打回炮管的瞬间外,最强烈莫过于画面中运用了极少的两个颜色,这两种颜色都有效诠释了主题,形成了强有力的色彩对比——黑色的炮弹和炮管隐含了战争的恐惧和死亡的含义,黄色的背景给人一种谁先发动战争谁将灭亡的警示。空白的编排设计。在海报设计中,我们经常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文字、图形和色彩等元素上去,而忽视了海报版面的空间运用。而极简主义设计思想把空白的研究看得和图形、文字、色彩同等重要,海报设计中的空白部分在版面中所占的比例、位置、大小直接影响到了作品的品味和风格。巧妙地运用空白,能够突出主体形象,使其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空白的多少对海报的意境也有决定性的影响,恰当的空白会给人宁静、深邃、博大的感受。极简主义空白的理念更像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空白和文字、图形等元素相结合,形成了虚实、疏密的对比关系,把疏密的布局做到极致,就增强了视觉感受,强化了极简主义的表现形式。这种极简主义空白理念在当下的众多设计理念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 四、总结 总之,正如田中一光所说:“海报,仿佛一只不死鸟,在每个濒临死亡的瞬间换颜重生。”海报中的极简主义表现随着时代的演变,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微妙的变化,早期的极简主义强调图形、文字、色彩的高度提炼、明确,但缺少感性的成分。而当下海报设计中的极简主义虽然还是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图形来表达主题,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却加入了感性的认识,使设计充满了生命力,真正诠释了极简主义的“简约而不简单”。 作者:丁浩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现代海报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一、海报设计中色彩的主要功能 1.艺术氛围的烘托性 色彩对人们的感觉,知觉具有很大影响,可以让人们产生一定的联想和对背景的暗示作用。从心理学上来说,合理恰当的使用色彩可以诱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渲染和烘托作品的主题,帮助人们很快的接受海报所宣传的思想,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赏。强有力的色彩使用,可以加强对作品人物塑造和环境场景的假设,让浏览者身临其境,更快理解海报宣传的主题。 2.视觉感官上的冲击性 鲜明亮丽的色彩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使我们的海报设计作品在其他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很快的吸引浏览者的眼球,因为人们的视觉神经对色彩是最为敏感的,永远比黑白色更容易刺激视觉神经,并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有利于海报主题的快速传达并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这样色彩就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一副黑白作品和五颜六色的作品,浏览者会选择先看哪一个很重要,当然色彩选择也不是胡乱用的,要根据海报主题的要求和针对的消费群体来合理使用。 3.增强海报的审美性 美妙的颜色组合造成完美的艺术境界,让人陶醉在色彩的海洋里。惊艳的色彩搭配能够使海报主题明确突出,整体看上去很美观,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赞同,使人们在了解内容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鲜艳亮丽的色彩可以增大海报注意力的价值,吸引人们的眼球。色彩是一种艺术语言,可以引起不同联想和感觉,让人们在极其放松的情况下左右人们的情感。审美是一种精神食粮,对于海报浏览者来说很重要,要想吸引眼球,必须增强海报的美感。 二、海报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技巧 色彩作为海报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合理恰当的运用色彩,色彩在视觉感官上的冲击性是很强的,如何合理的运用好色彩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掌握如何运用色彩: 1.根据不同消费群体选择色彩 海报的种类繁多,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商业海报一般是营利性的,公益海报、政治海报和文化海报等属于非营利性的。在这两大类海报中,色彩的运用有相同点和异同点。相同点就是为了吸引浏览者的眼球,让浏览者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异同点就是,面向的消费群体不一样,大家的审美要求自然也不相同,要抓住对象对色彩审美的偏好,如老年人喜欢朴素、淡雅的颜色,儿童比较喜欢鲜艳的色彩,女性比较喜欢浪漫柔和的色彩。如我们常见的化妆品广告,女性的化妆品大多是红色、紫色粉色淡绿色等比较柔和,浪漫的色彩为主,如丸美的主打色调是红色;而男性的化妆品大多是蓝色、黑色绿色等比较强烈稳重有力的色彩为主,如妮维雅多为深蓝色。另外即使同样都是女性化妆品,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收入水平的不同,其海报设计的色彩也不同。如兰蔻,雅诗兰黛等针对消费能力较强或者年龄稍大女性的化妆品海报大多以紫色,红黑色等较高贵,性感的色彩为主,而相宜本草更多是针对消费能力较弱或年龄较小的女性,因此色彩大多以粉色,绿色等色彩鲜艳的彩色为主。所以色彩的运用应该要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消费群体来选择适合的色调。 2.根据不同宣传主题运用色彩 之前说到色彩能够影响人的视觉,知觉和感觉,具有引导性和暗示性。那么不同主题的海报也要求我们选择不同的海报色彩,可以是单一的色彩,也可以是好几种组合的色彩。比如电影《京城八十一号》描述一个家族在百年前发生在一座古宅里的惨案,给人以惊悚恐怖的感觉,海报主打色就是鲜红色和黑色,红色代表了血腥、死亡和伤害,黑色则同样是与死亡有关,二者形成对比,渲染恐怖诡异的氛围,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又如夏天热销的饮料类海报,色彩就要求健康、绿色、安全,给人透心凉的感觉,多采用蓝色和绿色,鲜艳的绿色给人以健康、活力的象征意义,如七喜、千岛湖啤酒等。而蓝色比较冷,在夏季饮品类海报中使用给人一种冰凉刺激的感觉。所以这些饮料类海报在宣传的时候要给人一种纯净、冰爽可口的特性,根据夏季的这个主题来选择恰当合适的色彩会给宣传的效果而加分。 3.根据不同企业形象决定色彩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海报的形象其实是自身企业形象的一种体现,这类海报的主要颜色可以使用企业的logo颜色,这样不仅符合企业的形象战略,还可以提升和塑造企业形象。比如麦当劳公司的宣传海报主打颜色就是红色和黄色,再如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就是大红色,因为红色可以让人产生激情,让人兴奋,从而使消费者产生共鸣,更喜欢喝可口可乐。 三、结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色彩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全部的领域,合理恰当的运用色彩在海报设计中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根据表达不同的主题和反应不同的企业形象来恰当运用色彩,让我们的海报设计更容易让人们接受,更快产生宣传效力。巧妙地运用色彩和不断探索与总结运用色彩成为当代广告设计者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海报在竞争激烈的传媒行业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邹羽 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海报设计毕业论文:海报设计个性化表现手法研究 一、现代海报设计的符号性表现手法 符号性表现手法即利用某种特殊的符号去表现海报图形,具有象征性、隐喻性、形象性、指示性的特征,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并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在现代海报设计过程中,符号性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手绘技法。手绘是最具有特色的一种绘画语言,受各种风格流派的影响,其形成了写意手绘、豪放手绘、细致手绘以及幽默手绘等多种手绘形式。由于手绘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设计师的主观想象力和自我创造力来完成的,所以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比较符合现代人类的审美需求,这是其他符号性表现手法所不能比拟的。此外,手绘技法具有精准的概括能力和表现力,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海报主题以及意境营造提供了广阔而又自由的发展空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海报设计大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手绘技法:美国西摩的插画手绘风、日本永井一正的几何线型手绘风、波兰华德马的点彩笔触手绘风、中国靳棣强的写意水墨手绘风等,他们的手绘技法在世界平面设计界都享有极高的盛誉。例如,我国香港著名的平面设计师靳棣强海报作品《运动,阳光与健康》就是采用的手绘技法,其利用中国所惯有的水墨绘画技法绘制出体操、跨栏、举重、跳水以及射击等不同的人物形象,整体随意自然,带有浓郁的中国风和现代感。其二,电脑技法。海报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海报设计的发展。在当今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社会,海报的设计必然也随之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海报设计师开始转用计算机来设计海报图形。这种利用电脑技术所绘制出来的图形更具有个性化和符号性,可以制作出许多手绘技法所不能表现出来的画面,同时还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设计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例如,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胜井三雄一直都在致力于利用电脑技法来实现符号性图形的绘制,其也因此而创作出了一些精彩的图形作品,并最终以海报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胜井三雄展•视觉地平线》这幅海报作品是其最具典型的作品,该作品充分体现出了电脑技法这种特殊的符号性表现手法,这幅海报作品中的图形为一组四个的电脑图形,但作者没有对这四个图形进行平铺直叙,而是利用电脑技法使其以一种异变的形式呈现在受众眼前,表现出了强烈的时代感、时尚感和新奇感。 二、现代海报设计的动态化表现手法 传统海报作品中的图形都是以一种静态的形式出现的,受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影响,这种原有的静态传播方式已经不再符合现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在此背景之下,海报设计师在设计理念和设计形象上做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改变,开始突破海报图形的静态表现方式,转而借用动态化的表现手法来传递作品信息。所谓的动态化表现手法就是在传统的海报图形中加入一定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以使静止的图形转变为动态的图形。这种动态化的表现手法促使海报设计由单一化走上了多元化、多维度的发展道路,从而给受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现笔者针对这种动态化的表现手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行为参与所造成的动态。单就海报作品而言,所谓的动态手法就是利用人们看到特定刺激物时定会产生一定的行为这一特点,以此来实现海报的动态化表现。这种个性化的表现形式改变了传统海报欣赏的角度,能引导受众参与,更有利于海报信息的传达。例如,现代平面设计师王序为深圳设计展所设计的海报作品就是这种类型的表现手法,该海报被大面积的灰色覆盖,只剩下很小面积的黄颜色图形,受众走进海报作品就会发现大面积的灰色是由类似发票刮奖区的特殊材质所造成的,从而引发了受众的好奇心,就会不断用手去刮掉这些灰色区域,当所有灰色被刮完的时候一幅完整的海报作品就会随之呈现在受众面前。这种由受众亲自参与所形成的海报作品更有利于为受众留下良好印象,同时也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其二,复合功能所造成的动态。除了行为主体引发的动态效果之外,复合功能的海报作品也能够产生动态化的视觉效果。所谓的复合功能是指将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功能同时统一到海报作品中,而这两个功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样由一个功能过渡到另一个功能的同时自然就会产生动感。例如,第五届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中后浪奖得主《生肖鼠纸品设计》就是一幅具有复合功能的海报作品,该海报巧妙地融合了海报与包装两种不同的设计形态,既推广了鼠年文化,同时又解决了海报张贴过后的再利用问题,充满了趣味性、个性化,深得受众喜爱。 三、现代海报设计的残缺化表现手法 顾名思义,残缺即不完整、缺失、缺损,是与完形相对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虚实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残缺被应用在了各种艺术设计过程中,因而产生了不少经典的艺术作品,如断臂维纳斯就是凭借这种残缺美闻名于世的。在现代海报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也非常青睐于这种残缺化的表现手法,其看似残缺实则完整,不仅没有影响到海报内容的传递和表达,而且有效提升了画面效果,能促使受众获得良好而又完整的视觉感受。具体而言,现代海报设计中残缺化的表现手法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图形自身的残缺。著名英国艺术史大师贡布里希说过“很容易被人感知到的图形往往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当预期的事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视它的存在。”海报设计亦是如此,越是完整无缺的海报图形越容易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反而自身带有残缺的图形会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因此,设计师在对海报作品图形进行设计的时候常常会有意造成图形自身的残缺,以产生一种极具个性的视觉美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以海报作品《圆》为例,该海报主题为“统一”,画面的主体物象为一支碧绿无暇的玉镯。在我国传统文化里,玉镯是一种吉祥文明之物,其代表着圆满、团圆。但作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却故意在完美的镯子上开了一道残缺的口子,以象征台湾。这支残缺化的镯子带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在痛惜之余感受到了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渲染了该海报的爱国气氛。其二,同构构成的残缺。在海报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还可以利用同构的手法来制作出残缺的海报图形,以引发受众的回味与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视觉效果。所谓的同构是指根据海报设计的需要以及平面构成原则,将一个图形同另外一个异质形象进行同构,以形成一个新的富有新意的残缺图形。这种残缺式的同构图形虽使原来的形象变得模糊和陌生,但受众却能够找到同构元素之间的联系,从而领会到其所携带的信息。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创作的海报作品《融合》中的图形就是由同构构成的残缺。画面中心事物的外部形态是长颈鹿的形象,但是里边填充的内容却是蒙娜丽莎,设计师将这两种物象巧妙地融合同构到一起,从而提升了画面的趣味性,丰富了画面构成层次。虽然同构的过程使两种物象都变得残缺,但这种残缺却有效地传递出了“融合”这一主题思想,同时也强化了画面意境,为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种个性化的表现方式都颇具视觉美感和新意,并有效提升了海报图形的表现魅力,强化了海报信息的传递效果。作为一名现代平面设计师,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上述三种表现手法,而要对海报图形个性化的表现手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以探索出蕴含在其背后的深层次内涵,从而创造出更多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作者:孙仲萍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讲师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建筑业中会计成本控制问题的探讨 【摘要】工程施工项目是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一次性活动,涉及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环境、技术、资金等诸多因素。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简单地说,就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建筑业中会计成本的控制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实现生产资料及人员的最优配置,努力降低施工项目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筑业企业搞好会计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现结合工作实践和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提出加强会计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会计;成本控制;项目管理;内部管理 一、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漏洞 (一)行业竞争激烈,市场管理不规范 目前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有的企业为了顺利中标,搞暗箱操作找其他单位串标、陪标;有的企业甚至压低报价,低价中标,这些企业中标后,通常在材料上以次充好,在程序上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的安全隐患;而有的单位中标后,却转包、分包给不具有施工资质的施工队,从中收取管理费,施工队提供发票,自己代扣代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种税费,造成施工项目成本不实,会计成本难以控制。 (二)项目经理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规定:“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时,应执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这就说明项目经理是项目实施的组织者和责任者,但项目经理往往关心的是项目的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而忽视了成本的管理,而项目部其他成员都是各司其职,缺乏统一的全局的成本意识管理,造成了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等成本的浪费。所以,应从项目部着手,统一成本管理的思想,加强成本控制的意识。 (三)成本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形式 施工企业通常是一接到工程项目,就忙于落实资金做开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如购材料、选队伍、添资产,却没有考虑成本管理的事前控制,更没有把项目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由于建筑施工生产的工程具有一次性,所以成本管理工作不要流于表面形式,一定要落到实处,使项目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 (四)工程材料成本疏于控制 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费用占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可达60-70%。而多数企业在施工准备阶段的用料计划计算的不准确,反复进料,加大了运输成本,有的材料员进料时把关不严,质量和数量的误差较大;物料采购价格不透明,物料采购成本损失严重。在堆放料物的地方,往往大的材料是分门别类的存放,而一些零星材料则分类不明,随意堆放管理混乱,造成浪费;还经常发生施工现场的车辆碾压物料入土造成浪费;经常发生物料被盗事件;有的工程竣工后,物料剩余现象严重;有的物料运输距离长,使物料运输成本增加,最终导致物料成本加大,工程利润降低。 (五)成本控制方法不完善 传统的项目成本控制中,成本、进度和质量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但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周期却往往不确定,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及内外条件千变万化,项目核算的预算成本与实际费用不能相互对比,成本控制手段落后,控制方法不完善,不能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上述情况表明,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还有努力挖潜和改进的地方,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严格管理,提高会计成本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 (一)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建筑业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建筑业的监督,对建筑业不定期进行摸底调查,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以保证建筑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能使建筑业行业竞争健康、有序的进行,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二)加强项目内部管理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为推行成本管理,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各部门要成立包括预算、工程技术、施工管理、财会、合同、办公室、人力资源等各相关部门领导成立的成本管理小组,负责项目部的成本管理、指导和考核。各部门要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合理分配。各业务部门之间要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组建项目部。 2.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 制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规范指引企业部门工作与职工行为的需要,它可以使员工行为合矩,提高管理与工作效率。围绕责任成本管理,要大力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固定资产、存货、货币资金、担保等会计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完善预算管理、资金账户管理、绩效考核、项目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使项目成本管理成为可能。 (三)加强项目造价及工程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预算是以货币形式来反映建筑工程的价值,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做到不漏项、不缺项,提高工程预算编制质量,对搞好基本建设计划和投资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有重大意义。建筑施工中的合同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缔约双方明确法律关系和一切权利与责任关系的基础,是业主和承包商在施工合同中的一切活动的主要依据,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面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建设目标(质量、投资、工期)完成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对保证施工质量、促进施工进度,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1.材料成本控制 材料是建筑施工中消耗资金最多的资源,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材料的采购应依据工程预算及合同的要求,由项目部生产、施工等部门根据当月的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采购计划表》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数量,科学合理的安排采购时间。材料的采购要严把质量关、验收关,保证所采购的材料质优价廉,并积极推广使用一些环保的低料耗的新型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材料领料制度并坚持余料回收,避免使用不当引起的材料浪费。当一个小的工程项目结束后,应由材料员清点、汇总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并报会计处清查核对,以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材料消耗情况,从而达到控制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合理堆放现场物料,避免和减少多次搬运;严格物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控制制度,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分配给施工作业队,节约时给予奖励,浪费时给予惩罚,促使施工作业队合理的使用物料,减少材料成本损失。 2.施工机械成本控制 控制机械使用费,要根据工程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机械,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合理调配,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机械停、窝工,力求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定期检查、保养设备,对发现有故障的设备及时修理,减少不合理使用对机械设备的非正常损耗,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机械的使用成本。 3.施工人员的管理及人工费的控制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对施工现场活动的管理就是对人的活动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营造出我是主人翁的意识,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受到自己是这个项目大家庭中的一员,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在施工现场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拖延工期,尽量避免因非正常原因造成的窝工、停工。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项目的前提下,从而达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质量、安全成本控制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严格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安全成本。要实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提高工程质量。质量好的工程可以减少工程施工返工,减少施工单位成本投入,减少建设单位的经常维修,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从而提高投资效益,降低了维护成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确保安全设施资金到位,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抓好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安全,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从而降低安全事故成本。 (五) 加强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竣工扫尾阶段,要精心安排人员和设备的转移,力争把竣工扫尾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以降低竣工阶段成本支出。在验收以前,要准备好验收所需要的各种竣工资料确保工程顺利交付。项目完工后,应对项目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六)加强科技攻关,增长经济效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施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俗话说得好:“管理出效益”,说出了会计成本控制的精髓。总之,会计成本控制贯穿整个施工项目中,在实际的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管理体制、不同的建筑企业灵活运用,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会计成本控制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司发展。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提升街道办事处社会效益的会计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摘要:从现阶段诸多办事处的工作反馈可知,其在应对程式化的社会事务时较为得力,但在拓展自身的社会效益目标上则显得滞后了。通过对社会效益内涵的解析和问题提炼,当前需要解决项目资金的预算制订、资金监管、审计等问题。为此,优化会计成本控制的对策可从:深化对办事处所面临新问题的认识、增强对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和程序性、构建信息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等三个方面来展开。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 社会效益 会计成本 控制 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街道办事处(下文简称:办事处)已成为管理社区的重要职能部门,办事处的工作绩效将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然而,从现阶段诸多办事处的工作反馈可知,其在应对程式化的社会事务时较为得力,但在拓展自身的社会效益目标上则显得滞后了。 那么如何来理解社会效益目标呢。笔者认为,办事处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社区的常规管理还是解决当地切实的民生问题,都应从获取最大化外部性上做文章。当然,这里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在提升办事处社会效益的同时如何来控制自身的会计成本呢。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在于,在有限的办公经费约束下,也必须重视起“产出/投入”问题了。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街道办事处社会效益内涵的解析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以下从两个方面对办事处的社会效益内涵进行解析。 (一)整体层面上的内涵解析 整体层面上的内涵解析可以理解为,从对办事处所管辖的社区范围内来看待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那么这时的社会效益反映在:一是所管辖社区的社会稳定性;二是所管辖社区的内在秩序性;三是所管辖社区的发展性等。从这三个主要内容可知,办事处在履行职能时所形成的社会效益,在整体层面主要以良性的社区生态形式而存在着。那么在建立这种良性社会生态时,便需要依托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引导,也需要依靠社区居民自发所形成的规制力量。 (二)个体层面上的内涵解析 在社区的发展上需要注重个体的福祉,通过提升个体的福祉来为良性社会生态的实现建立起微观基础。但因办事处所面临的具体社区不同,也就在个体福祉的增进上存在着差异。笔者所在的办事处主要面对乡镇居民,他们作为大量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民居,在个人福祉上不仅体现为增收,还体现在了适应城镇化生活模式的需要。 二、解析基础上的会计成本控制问题 从以上解析中可以看出,办事处在履行职能时所形成的社会效益,需要借助公权力和民间力量来实现。为此,这些都将消耗一定的资金费用,而产生一定的会计成本。从而,如何提升“产出/投入”比值便成为办事处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具体而言,以下从三个方面来提出会计成本的控制问题: (一)项目资金预算问题 办事处在管理社区以及为社区民居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时,都需要进行项目资金预算,项目资金预算可以被看作是事前控制。然而,现阶段在预算环节存在着:一是缺乏预算明细;二是预算制订时以经验性为主导等问题。从中不难知晓,这种项目资金预算方式将可能出现专项资金浪费的局面,而无助于会计成本的控制。 (二)项目资金监管问题 办事处的项目资金监管主要存在于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属于社会职能范畴下的工作安排,从而在资金使用上可能出现因“委托”问题,而导致的资金监管缺位现象。该现象的发生从另一视角来看,也受到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决定。 (三)项目资金审计问题 作为基层行政部门,办事处在资金使用上也需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但审计过程中若只是对形式要件进行审查,将可能忽略其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和有效性元素。为此,这一事后控制事宜将无法规避会计成本虚高的现实。 三、针对问题的现状反思 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在履行行政职能上都提出了从简节约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办事处没有理由不控制自身的会计成本。那么是否随着会计成本的控制必然就弱化了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呢。对此疑问,还需要辩证的看待。 由此,这里需要针对问题展开现状反思: (一)针对主观因素所导致问题的现状反思 项目资金预算上的主观随意性,成为了影响会计成本控制的前置性因素。笔者感知到,办事处对面对的工作内容存在着有序和无序两个方面:有序体现在常规管理方面,而无序则存在于适应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事物的解决方面。可见,办事处工作人员若缺少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预先研判,必将导致经验性错误。 (二)针对客观因素所导致问题的现状反思 客观因素主要指向“信息不对称”现象,而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到资金使用监管和审计环节。然而,在现实中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从而我们只能通过某种方式来降低这一现象的干扰程度。根据笔者的工作体验,在办事处会计成本控制上似乎忽略这一现象。 四、反思基础上的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基础上,对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深化对办事处所面临新问题的认识 无论是处于城区的办事处还是处于乡镇的办事处,在提升工作的社会效益问题上都需要与时俱进。当前与时俱进的实践载体便是城镇化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中央所指出的重点来看,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精神面貌成为了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为此,办事处应着力在这一领域做好研究工作,并在资金配置上给予倾斜。另外,在会计成本控制上还应通过发挥民间力量,来节约项目资金的使用量。 (二)增强对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和程序性 办事处因人员结构问题,在项目资金预算上存在着经验性为导向的情况。在解决这一主观因素所导致的问题时,应通过增强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和程序性来给予纠正。对于增强科学性而言,则可以借助财务岗位培训来强化部门职工的业务能力,并通过形势政策教育来提升他们的整体视野。对于程序性来说,则可以强化党委领导下的预算制订机制,从而在政治上确保预算工作的严肃性。 (三)构建信息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控制办事处的会计成本上,应着力解决资金使用过程和审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为此,应提升办事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并在审计环节中增强社会舆论监督力度,以及执行跟踪审计制度。另外,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访问所获信息,也可以对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进行评估。 以上从三个方面对会计成本控制进行了阐述,这里还需要强调,办事处作为基层行政部门其公权力在于造福于基层民众,因此在进行会计成本控制时不应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 五、实证讨论 某街道办事处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完成了会计成本控制事项: 一是党建管理智慧化。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工作需要,提高基层党建管理效率,街道使用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打造“智慧党建”,实现了组织关系接转、党组织换届、党费收缴、流动党员和发展党员管理等功能的电子化,实现了网上组织关系接转和网上党务信息动态更新,为街道党工委开展日常党务管理和党内统计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OA办公智慧化。为了提高办公效率,提升办公质量,街道使用电子政务办公OA平台,打造“智慧政务”,实现了文件审批、签发、接收、办理的电子化,实现了文件、信息等网上流转,有效提高了街道办的信息化程度;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对社区信息的监测,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三是宣传引导智慧化。为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提高宣传效率,拓展宣途径,街道使用微信、微博、博客、QQ群、飞信群等新媒体,打造“智慧宣传”,实现了对街道党务、政务、就业、计生、民政、综治等信息的宣传电子化,即时社区工作动态、宣传健康知识等。 四是民生服务智慧化。为了更加广泛深入、方便快捷的为居民服务,街道多措并举,打造“智慧民生”。街道为辖区有需求的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安装“一键通”呼叫器,一键直播、一拨就灵,实现了生活服务智慧化。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社会效益内涵的解析和问题提炼,当前需要解决项目资金的预算制订、资金监管、审计等问题。为此,优化会计成本控制的对策可从:深化对办事处所面临新问题的认识、增强对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和程序性、构建信息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等三个方面来展开。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问题探究 摘要: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它多年来一直延续着计划经济的模式,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变化的潮流中,其落后的观念、有缺陷的自身管理等问题日益显露出来。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显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严重阻碍我国国有企业飞速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对会计成本的控制已经迫不及待。本文分析了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着力探讨了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相应薄弱环节探究了相对对策,以期在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中起到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当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机遇。然而,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它们已在一定的程度和某些方面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进步。所以,找出并分析相应问题已经显得尤为重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经济手段和方法来实现对国有企业会计成本的控制是不二选择,也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更好的适应于当代经济体制的变动和发展中,才能在世界经济、当代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繁荣发展。不可否认,会计成本的管理问题,是国有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会计成本的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上的地位。此外,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也同样需要依附于成本的管理。所以,加强其成本控制管理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取得极有其必要性。首先,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有助于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样也是企业有序生产的重要保障。另外,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的加强,对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取得优势地位有很大的帮助作用。通过对企业的产业结构以及总体格局进行相应调控,来有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十足进步,帮助企业在惨烈竞争竞争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实践,以期找到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的战略方式。再次,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也是当前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要知道,国有企业现在更多的是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转变,早已不再是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的附庸,其地位作用也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发展环境已变得复杂多变,因此,加强其成本管理是国有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二、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内部环境控制的缺乏 国有企业内部环境的控制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的关键步骤。企业的管理者想决策者行贿、不正当使用和经营企业资金或用于私人的方面、错误的采取经济方法和手段致使资金严重亏缺等问题都会使得企业的财务危机,使得企业的成本增加。 2.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系统性不强 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已逐渐凸显出来,越来越被企业重视并逐渐加大对其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但不尽人如意的是成效甚微。这主要是成本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执行不到位或欠缺执行力度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不及时造成的,另外还可导致成本管理的效果因某个环节的问题而大大削弱。因此加强成本管理的系统性十分必要。 3.国有企业成本的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对成本管理的体制和成本考核制度上就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经常会出现对成本的控制难以落实,不能很好地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等不良现象。其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计划成本控制的不合理、控制定额成本的方法不合理、标准成本控制方法不合理,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要求几个方面。 4.国有企业缺乏对会计成本的控制管理意识 在诸多企业不乏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意识缺乏普遍的现象。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意识的薄弱和缺乏,都会造成其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薄弱,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效益的追求和扩大生产规模起到消极作用。另外,企业管理者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也会使得预算的不准确,也就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企业成本。 三、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相应对策 1.树立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理念 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理念是企业加强成本的控制管理的县区条件。只有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都梳理并具备成本管理意识以后,才能保障员工在参与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时刻保持降低成本的良好意识,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成本的节约。因此,国有企业欲增强成本观念,就必须灌输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理念。 2.构建完善的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需使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实现科学性和全面性,保证其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完善的成本预算体制的制定有助于企业的成本计划的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针对问题作出决策和调整。 3.注重对财务人员的培养 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是企业能否胜出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不断注入新力量,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4.实行现代化的成本管理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成本管理与现代化信息管理街融合已是时代经济的大要求。实现现代化的成本管理,需要兼顾降低成本和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结构两个大方面,以实现和保证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最大效益,产品在经济市场取得最大的利益。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农垦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目标定位及实践 【摘要】受农垦企业生产对象的制约,决定了其在成本控制上还将面临着自然条件的挑战。会计成本具有事后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借助成本核算所计算出的成本数量,却无法为该阶段的生产建立起成本过程控制。为此,可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相契合的态势下,构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会计成本 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 目标定位 实践 在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相对稳定、员工劳动技能水平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唯有通过控制会计成本才能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关于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农垦企业。然而,受到该企业生产对象的制约,决定了其在成本控制上还将面临自然条件的挑战。由此,考虑到自然因素后将增大本文的讨论难度,为了使本文的探讨更为实际,以下只针对生产活动中的会计成本控制来展开。 一、会计成本控制的目标定位 考察会计成本控制的目标定位,在于为实践提供明确的路径指向。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出台,已为生产成本控制引入了价值取向,即应关注员工切身的福利。具体而言,这种福利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工作环境领域。 于是,目标定位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济目标 经济目标属于传统视角下的目标定位,它只关注成本控制的数量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实现的利润总量。由于会计成本核算具有事后性特征,在财务管理的辅助下目标应界定为,在增强生产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将成本控制职责细化,并在规避信息不对称劣势的情况下,提高对团队成员成本控制努力的考核力度。可见,上述目标充分考虑到了农垦企业生产模式的团队化,以及个体成员努力程度难以监督的现实。 (二)社会目标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出台,关注团队成员福利和工作环境已成为必须履行的工作。那么,这在会计成本控制上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不应构成全面成本控制的主要方面;其次,通过增大成本的结果来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应是企业必须要做的工作。可见,这里的目标可定位于弹性控制和整体控制等两个元素。对于整体控制而言,实则就是从生产流程上进行整体把握,而不是针对每个要件分别展开控制。 二、目标定位下的实践 在上述目标定位下,实践措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进行。 (一)资金预算方面 对于生产资金的预算应考虑到员工的福利和工作环境改善方面。另外,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管也应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层级负责制度。对于前者而言,可以根据生产季节和劳动强度,在员工津贴上给予重点关注(当然符合企业薪酬管理办法)。为此,在资金预算上应加入这部分经费。对于后者,在一把手负责制下,应建立起“下对上”的负责制,以及“上对下”的监管制。 (二)成本分解方面 将资金具体用于团队生产之中,就涉及到增强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了。要实现这一要求,则是通过成本控制下的“产出/投入”最优化来满足。因此,根据生产特点应建立起成本逆向分解机制,从而将成本控制数量分解到成员头上,并把对其控制效果作为发放津贴的考核指标之一。这样一来,就完成了会计成本控制的核心部分。 (三)监管激励方面 这里还存在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由谁来履行绩效考核任务呢。笔者认为,在规避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因素下,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人来履行,这也从单一层级间的信息传递漏损最小化能够得出。但是,为了确保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还应建立基层员工的利益诉求渠道,这可以通过工会与员工的直接联系来完成。 三、案例 (一)不断完善财务运营体系。以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有例,北大荒股份推进和完善了以资金为核心的财务、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对公司资金流、盈亏预算进行了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了资金管理体系、核算管理体系和内控管理体系。2008年公司集中管理资金达30亿元,节约财务费用3000余万元。另外,积极开展筹融资产品创新,先后通过银行成功发行5亿元“利得盈”、2亿元“利多多”信托理财产品,借款利率在银行同期利率的基础上分别下浮15%和14%,并成为2008年省内第一家利用银行中间产品进行融资的企业。 (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北大荒股份作为上市公司在关注自身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有效利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公司在为股东、员工、客户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践行了社会责任,在职工卫生、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加大了投入,促进了公司与社会、环境、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发展。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经董事会研究同意,公司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为四川灾区捐助2,400吨大米的紧急加工调运,履行了作为公众公司的社会责任,在资本市场和社会各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以上便成为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看出,本文从独特的视角下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探讨。 四、小结 本文认为,会计成本具有事后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借助成本核算所计算出的成本数量,却无法为该阶段的生产建立起成本过程控制。为此,可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相契合的态势下,来构建具体的实施策略。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从2013年年末的统计数据可知,国有企业普遍出现了盈利能力下降的态势,这一态势与会计成本控制绩效不高相关联。在提升国企盈利能力的目标导向下,借助财务管理手段来提升成本控制绩效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契合机制表现在,成本控制构成了财务管理的目的、财务管理构成了成本控制的手段、二者的契合满足了多元目标函数等三个方面。为此,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也应围绕着:深化对二者契合机制的认识、完善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机制、健全财务管理手段应用机制、综合全面评价财务管理绩效等环节来展开。 关键词:国有企业;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模式 本文以生产性企业作为考察载体,并聚焦于国有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为考察对象。从2013年年末的统计数据可知,国有企业普遍出现了盈利能力下降的态势,这一态势不仅与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整体环境有关,也与会计成本控制绩效不高相关联。前者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层面,从而无法在短时间内来克服;而后者则主要涉及企业的微观操作层面,进而能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给予应对。正因如此,在提升国企盈利能力的目标导向下,借助财务管理手段来提升成本控制绩效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梳理现阶段的有关文献可知,许多作者在建立会计成本控制手段时都习惯于从强化会计核算入手,似乎认为这就可以提高成本的控制绩效。实则不然,会计核算是针对已经发生经济事件的一种事后行为,这一行为或许能为下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提供方向,但对正在进行中的费用发生活动并没有实质的约束力。这就意味着,会计核算这种事后行为无法从费用发生的过程中建立起成本控制活动,因此借助财务管理模式也就成为了应有之义。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内容的解析 需要指出,国企因特有的经济职能和组织架构,在成本控制中应建立起植根性的方法和手段。在这一逻辑下,对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内容的解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经济效益目标导向下的成本控制 从“利润=收益-成本”的公式中可以知晓,因经济效益突出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在收益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追求成本最小化。在目前宏观经济环境下,又因收益水平处于下降态势,进而就对压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国企当前需要直面的问题。 国企在体制机制转变过程中,以股份制产权形态建构起了庞大的组织架构。在这一架构形式下,必然存在着莱宾斯坦所提出的“X―非效率”。具体来说,这种非效率的产生不仅来源于多层级和宽幅度下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直接根源于国企特有的组织生态环境。这就要求,在经济效益目标导向下需要双管齐下的来完成成本控制任务:第一,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对成本控制所带来的缺位问题;第二,需要解决组织生态中缺乏竞争元素而出现的单位工效不高的问题。 (二)社会效益目标导向下的成本控制 社会效益目标不但可以从国企的社会性身份来解构,也可以从国企内在的所有权形式来认识。为了更好切入主题,笔者打算着重讨论后者。国企的产权形式尽管转换成为了股份有限公司,但这只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表现形式而已,而在本质上它仍然属于公有制企业类型。但在实践创新的方面却未能很好的解决“委托关系”下的激励问题,或者说对于管理层的激励力度已达到了广大职工很难容忍的地步,进而出现了国企内部事实上的不公现象。 似乎这与会计成本控制问题无关,实则不然,缺乏约束的激励不仅将抬高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将因不公的氛围影响到职工的工作绩效。事实证明,后者已成为国企盈利能力削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生态效益目标导向下的成本控制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党章,这对于国企的生产经营起到了价值引导作用。特别对于许多资源型国企来说,在垄断资源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的同时,却时常造成企业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山西省的部分地区因采煤而出现的地面塌陷现象;有如资源型企业所在地出现的雾霾现象等,这些都不断的侵蚀着当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生态效益目标导向的成本控制,便要求国企不断释放出经济发展中的正外部性。 以上三个方面的成本控制内容表明,传统单向度的成本控制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借助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活动也需要在以上三种目标下来进行。 二、解析基础上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契合机制设计 那么如何来解读财务管理在提升会计成本控制绩效上的所用呢。对此,需要从建立二者的契合机制上来给予考察。不难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而资金是价值层面的企业资本;会计成本控制的对象是“生产资料”,而这又是实物层面的企业资本。这就说明,借助“资本”这一中介便能使二者形成契合态势。 具体而言,二者间的契合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一)成本控制构成了财务管理的目的 根据国企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在于监管资金在时间维度的流通和空间维度的分布状况。或许认为,管控这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似乎构成了财务管理的目的,实则不然,在目标管理原则下财务部门的目标仍隶属于企业的总目标,而当前国企的总目标则主要在于提升盈利能力方面,这也是中央对国企未来发展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通过“总目标――提升盈利能力的目标――财务管理目标”的分解路径,明确了当下财务部门的工作方向。又如上文所述,成本控制构成了实现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进而财务管理的目的也就需要配合成本控制而开展了。 (二)财务管理构成了成本控制的手段 无论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还是通过强化职工成本控制意识的方式,都无法全面解决成本控制绩效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便在于,前者以事后反馈为手段必然无法建立起过程控制职能;后者则强调职工的岗位意识,却时常面临监管缺位的尴尬。这里还须指出,国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组织生态,主要表现在非正式组织众多,以及非正式制度经常干扰正式制度的执行。这就意味着,在针对职工成本控制行为的监管中还因存在着“关系型影响力”,使其监管绩效大打折扣。为此,财务管理便在自身职能上能够起到弥补作用。 建立在资本循环逻辑下的财务管理内容,则抽象掉了成本控制中因人的存在而形成的生产关系元素,进而也就较好的规避了生产关系中诸多不适应于当前生产的因素。其通过强化预算管理、资金监管与个人利益相融合,以及绩效考核等方法从外部和内部建构起国企成本控制的有效形态。 (三)二者的契合满足了多元目标函数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阐述,成本控制成为了当前国企深化产能调整的重心,而财务管理不仅围绕着成本控制目标而展开工作,也以提升成本控制绩效作为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因此,二者的契合能够满足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那么对于社会效益目标和生态效益目标而言又会怎样呢。笔者认为,在现有的国企经营模式下一把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发展形态上深刻印有一把手的痕迹。这就要求,需要建立起“管理层――财务管理部门――多元目标”的逻辑路径,来达成另外两项目标。在中央政策导向和国企新时期发展要求这两个方面来看,这一路径模式是行得通的。 三、契合机制引导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定位 在上述契合机制引导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定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关于财务管理目的的定位 在上述部分已经就财务管理的目的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应促进成本控制为目的导向。但此时又存在着多元目标函数,所以在二者契合下的多元目标函数下又提到,企业管理层应兼顾其它两类目标。这就意味着,财务管理的目的所内在的价值取向,也应涵盖这三类目标。 1.针对经济效益目标的定位。对此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这里主要强调它在解决成本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作用。 2.针对社会效益目标的定位。在工资预算方面,管理层应本着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缩小内部收入差距。从这一点来看,其通过集约化资金的使用而实现了成本控制。 3.针对生态效益目标的定位。实现生态效益目标需要国企增强生产经营的正外部性,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废物处理等方式来实现。因此,此时财务管理在资金预算上应从实际出发来展开,但仍需要遵循会计成本的控制目标。 (二)关于财务管理手段的定位 在资本循环公式:G-W-G`的逻辑路径上,财务管理在提升成本控制绩效上应分别从物资采购、生产、产成品销售等环节上来建构手段。具体如下: 1.物资采购方面。国企往往采取的是订制化生产模式,从而其物资采购活动也围绕着生产任务来进行。但存在着专业技术限制等因素,采购预算一般会由生产部门做出,并交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审批。为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克服这里的信息不对称情形。 2.产品生产方面。生产环节是国企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在生产资料有效利用上已经做得不错,但在项目制条件下的成本整体控制绩效仍有待提高。随着技术创新活动成为国企的重点,期间的成本控制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3.产品销售方面。在订制化生产模式下的产品销售,所面对的难题是存在着资金回笼风险。资金作为企业的稀缺资源和它本身的多用途性,使得资金延迟回笼的机会成本很高,这实则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企业的会计成本(融资成本)。因此,财务管理需要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 (三)关于财务管理结果的定位 财务管理结果指在评价上述手段与目的的吻合度,因此需要从多元目标函数下来考察财务管理的最终绩效。尽管在手段方面没有将社会效益目标和生态效益目标明确提出来,但其内含有绩效奖金的发放和通过技术创新在减少负的外部性思想。可见,财务管理模式在提升成本控制绩效的过程中,应以经济效益目标为主导,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标的达成效果。 四、定位驱动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财务管理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深化对二者契合机制的认识 从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可知,企业管理的本质在于对人的管理。作为提升成本控制绩效而进行的财务管理活动,仍需要借助财务人员的努力方能实现。因此,需要打破当前职能型结构所带来的信息闭塞状况,深化财务人员对二者契合机制的认识。对此需要通过两种主要途径来完成:(1)利用岗位培训来建立起财务人员的大局意识;(2)建立财务人员参与到项目生产中的制度。特别对于后者而言,应采取全程参与的制度来促使财务人员在实践中,获得资金管控对成本控制的意识。 (二)完善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机制 在使财务人员具有大局意识的同时,还应完善财务管理的目标导向。在前面已经指出,国企当前存在着人为干扰财务管理的情况,当然本文不打算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但仍需要指出财务管理活动的路径指向应严格在企业的目标管理之中。目标管理由两部分构成:目标分解、目标协同。因此,完善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机制,就需要使其在国企动态的目标函数下完成自我职能的目标分解,这样才能为计划职能的执行提供方向。可见,财务部门的管理者应在大局意识的支撑下,敏锐把握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决策。 (三)健全财务管理手段应用机制 之所以强调“健全”二字在于,传统财务管理主要归属于会计活动范畴,从而只是从技术层面进行资金管理而已。这就意味着,它只是依附于物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上。本文所强调的财务管理模式,应是能主动完成对采购预算的审核、生产资金的监管,以及提升销售资金的回笼效率工作。那么应用机制包括哪些方面呢。首先,应通过引入专业技术人员来共同审核采购预算;第二,建立项目资金下放制度,并在财务制度规范下实现资金节约与项目成员利益正相关的机制;第三,销售资金的回笼依赖于双方合同的保障,也依赖于客户方的资金状况。因此,应通过绩效考核指标的优化,来激发起企业市场人员的主动意识来增强资金回笼效率。 (四)综合全面评价财务管理绩效 在会计成本控制环节,并不是一味的压低费用支出,而是尽可能的压缩不合理、不必要的经费支出。因此,在实现社会效益目标、生态效益目标方面应综合考虑资金结构的划拨。从现有文献中,对于另外两个目标导向下的财务管理评价似乎并没有谈及,这里笔者也只是提出。关于具体的评价指标,还需要通过研究来进行构建。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五、实证分析 财政部近日数据显示,1~11月,央企累计实现利润15335.2亿元,同比增长11.2%;地方国有企业6148.9亿元,同比增长1.5%。这意味着,地方经历了一年多的利润负增长后,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全年利润最终能获得正增长。数据显示,1~11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419258.1亿元,同比增长1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484.1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的行业为电力行业、电子行业、施工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交通行业等。 但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后,国有企业仍面临较大的成本管控压力。数据显示,1~11月,国有企业累计发生营业总成本404093.7亿元,同比增长11.3%,超过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幅。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2%、6.5%和7.9%。此前,市场曾经希望,新一届政府上台之后,能如以往一样有一波投资政策。但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步调,保持温和政策,又紧抓结构调整。虽然企业所希望的政策刺激没有到来,但却保证了经济在结构优化下平稳增长。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院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本届政府履职以来的调控理念表明,在内需正渐进复苏的情况下,政府不会为了实现所制定的目标,而盲目刺激经济增长。保持现状是目前的最佳对策。与此同时,调节产能过剩、解决地方债务与化解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应当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这也意味着,企业仍需要在阶段性产能调整的基础上做好明年更大幅度调整产能的准备。如果企业自身不加快调整,大多数行业利润平缓增长的局面不会被改变。 可见,在微观层面国企需要从深化资金管理入手,来提升成本管理绩效。关于多元目标的实现问题,也应与会计成本的控制相联系。 六、总结 本文认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契合机制表现在,成本控制构成了财务管理的目的、财务管理构成了成本控制的手段、二者的契合满足了多元目标函数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也应围绕着:深化对二者契合机制的认识、完善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机制、健全财务管理手段应用机制、综合全面评价财务管理绩效等环节来展开。(作者单位:通辽职业学院)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财务管理与会计成本控制融合下的模式探究 摘要:从传统角度分析,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实施往往要依赖于工程技术领域的一些方法和手段,但是这些和手段的更新有着明显的周期性。由于会计控制关系着企业的生产与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会计成本控制水平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工程技术革新的周期中应采用何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呢?本文为了做到这一点,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扼要分析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之间的融合性及两者之间的融合机制,以优化成本控制与管理效果。 关键词:成本 会计控制 财务管理 融合性 融合机制 优化 价值链 成本控制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基本手段之一,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企业的使命是创造价值,经营者和员工必须为这一目标来服务。正常来讲,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绩效都将落实并反映到具体的财务指标上来,而财务管理要定位于实现价值的增长从新整而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创新一种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高度融合的管理模式。 一、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之间融合的可能性 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的研究对象都是价值运动,研究目的也都是通过价值创造来实现企业价值增量的最大化。具体而言,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投资、筹资、资金的日常管理及股份分配等内容。按照货币学理论,资金代表着价值,资金运动的过程是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所以说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价值运动。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的研究对象都是价值运动,不同的就在于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价值运动的实体,而会计控制的对象的资金流本身,是价值运动的最终反应和表现,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价值增值。 从功能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和会计成本之间亦有着密切关系。下面将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对制造企业来说,资金循环主要分为三大环节,即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在原材料采购这一环节,由于制造企业大多情况都是根据客户订单对产品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加工,这就要求原材料采购也要满足这一要求,那么建立科学可行的预算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产品生产环节,制造企业一般都是团队作业,个人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不易被监督。面对这样一种情况,通过加强每一班组生产资金的监管权利,利于提升资金的监管效果;在销售环节,由于制造企业采用的是订单化的生产模式,不存在“销售难”问题,却面临着市场推广这一问题。为了提高市场推广实效和影响力,需要企业在这一块加大投资力度。为此,财务管理对营销费用的支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其实,会计控制有着一定程度的事后性,这就导致了单纯的事后控制根本无法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效果,惟有借助于财务管理才能优化价值运动过程的控制效果。 二、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融合下的管理模式 (一)目标定位 第一,关系定位。资金最具特点的两大特点就是流动性、交易性,所以成本控制的最主要手段就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就“G―W―G”资本循环公式来看,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使用到大量的资金,而成本控制则是企业提高资本配置质量和监管力度最有效手段。 第二,手段定位。就制造企业而言,由于其一般采用团队化的生产机制,有的人认为在这一生产方式下很难在务管理和会计控制之间建立一种融合关系。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提升团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进而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第三,效果定位。无论是财务管理所面对的实体还是会计控制的资金,都具有“资本”这一共同属性,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之间的融合提供了基础性的东西。因此,成本控制在财务管理这一约束条件下,必然能为企业成本控制建立一种刚性机制。 (二)融合下的模式设计 第一,建立跨岗协同能力。在财务人员能力这一方面上,主要在于让他们建立跨岗协同的能力。之所以需要这样一种能力,主要在于成本控制对人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完全在于人的努力程度,而这种努力只有在很好的约束和激励条件下才能形成。因此,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融合的情况下必须对财务人员建立一种“一对一”的监管机制,让其建立跨岗协同的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财务人员应全面了解成本控制下人力和物力的配置特征。 第二,建立跨部门的成本控制协同机制。从组织层面来讲,需要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融合提供一种运行机制,就是所谓的跨部门的财务管理协同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依赖于各部门的主要管理者和专业人员。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及其相关信息,为资金监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此,从技术角度分析,必须在这一融合机制中引入ERP系统。 第三,建立跨岗、跨部门的协同机制。跟踪审计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想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只有企业通过管理者、财务人员和各部门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建立各部门、各人员协同的工作机制,才能更好地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具体而言,由相关人员提出跟踪审计目标,然后财务部门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对自身进一步细化,与此同时加强与其它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其配合配合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的整体协同能力,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三、结束语 从以上内容可知,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的研究对象都是价值运动,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价值增量最大化。为了使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有机融合在一起,就必须对各人员、各部门建立协同能力、协同机制及制度,为该种融合模式提供建立的基础和依据。诚然本,文所述内容需要其他方面的完善,但是仍然进行有价值的探讨,需要更多人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公路工程会计成本控制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路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稳居全球第二位,对于公路施工企业来说,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都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对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制定好完善的成本控制计划,把握好材料的采购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降低施工的成本。本文主要分析公路工程会计成本控制步骤与内容。 关键词:公路工程 会计成本 控制 1 概述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之下,我国公路工程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而言,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公路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进度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下面就针对公路工程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 2 公路工程会计成本控制步骤分析 2.1 控制好投标报价中的成本 目前,我国的公路施工主要采取投标招标制度,因此,报价也是施工企业投标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报价时,施工企业必须要以自己的能力为出发点,深入的分析工程建设的各个细节,并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确定好最佳的报价,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违约情况的出现。此外,也能够保障施工企业可以以合理的价格来承包到工程,有效的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开始前,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会审,选择好最佳的设计方案,好的设计方案能够让工程施工变得更加简单,也可以有效提升工程建设速度,也能够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2.2 控制好公路工程施工前的成本 在公路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深入的分析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成本,合理的计算好每一个阶段需要的施工人员数量,提前准备好机械设备、预定好材料,防止这些客观因素对公路工程施工的进度产生不良的影响,此外,在核算成本时,应该详细的计算好设备价格、材料价格、施工人员数量、工资水平等等,对于不符合预算规定的要及时的向上级部门汇报,及时的调整好成本的预算金额。从某种曾经面而言,施工开始前的成本预算工作是整个成本预算工作中的基础,只有做好了这个环节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够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2.3 做好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影响工程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成本超支的情况,只有将成本控制工作渗透到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到勤俭节约,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才能够达到真正的成本控制目的,因此,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也是公路工程会计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 2.4 做好项目完工后的成本控制工作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结束之后,也需要对成本进行统一的核算,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若预算超支,就需要对超支部分进行总结,找出每个环节中的改进方法,防止在后续的施工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3 做好公路工程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措施分析 3.1 加强对人工费用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人工费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约占10%-15%的比例,虽然比例不高,但是却是费用控制的重点环节,而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工程的进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施工企业需要制定好相应的奖惩制度,充分的调动起施工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减少人力浪费。此外,还要做好培训与教育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将“安全施工”贯穿到整个施工流程之中,防止由于人员受伤为施工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2 加强对材料费用的控制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的比例最高的,约占整个施工成本的70%左右,因此,对于材料成本的控制工作就十分的重要,若材料预算费用不足,就会影响工作进度,若材料预算费用过多,就会导致施工企业在施工完成后还有大量的结余,这就会增加施工企业的运营成本。 此外,材料的购买成本也会对施工企业的利润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的把好材料的采购关,采购人员在采购时应该多方对比,把握好材料的质量与价格,保证施工的质量,降低施工的成本。 3.3 加强成本费用会计凭证的控制 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都必须有相应的会计凭证,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把握好成本费用会计凭证的控制关,会计人员则要对凭证来认真审核,对于不完整、不真实的凭证坚决禁止报销,维护好施工企业利益。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而言,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会计成本控制工作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都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对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制定好完善的成本控制计划,把握好材料的采购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只有将会计成本工作与其他的控制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促进施工企业的良性循环,才能够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分析新形势下会计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摘 要:会计成本控制的效果与会计成本控制的手段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通过会计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来提升会计成本控制水平,促进新时期、新形势下会计成本控制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 控制 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转变,会计成本控制也在发生一定的转变,那么,如何更好的保证在新形势下更好的提升会计成本控制效率,成为了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所关注的重点,以强化成本控制手段为基础,在确保完成会计成本控制任务的基础上更好的带动会计成本控制手段的完善和发展,保证成本控制工作能够更为全面的完成,体现出成本控制的科学性和现代性,从目前来看,会计成本控制工作无论是对于企业单位来说还是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都发挥和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成本控制工作,保证成本控制工作得到合理的发展,以成本控制手段的优化带动成本控制本身的优化,以促进成本控制工作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1、会计成本控制选择选择需要考虑因素分析 从目前我国会计成本控制手段来看,如何选择正确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使会计成本控制手段最好的发挥作用,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综合的进行考量,以便于更好的带动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公正的发展。 首先,会计成本控制工作需要考虑到成本控制本身的属性,即成本是间接还是直接成本,是固定成本还是流动成本。这种成本控制属性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成本控制手段与之相配合,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成本控制需要结合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着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成本控制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以便于更好的提升成本控制工作的进步。 其次,要结合时代背景环境和现有的经济环境来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的选择。随着我国成本控制工作的发展,成本控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是不容忽视的,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要结合时代背景和经济环境,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全面的协调和发展。 2、会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从目前我国会计成本控制工作出发,会计成本控制能够为企业事业单位制定决策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同时,通过会计成本控制工作的发展,成本控制需要结合现代化的因素进行,以成本控制为基础,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升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从面来看,会计成本控制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第一,从成本控制本身来说,会计成本控制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科学的会计成本控制工作能够帮助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当企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现,并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同时,当某一个企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决策或者是经营模式的转变的时候,会计成本控制工作也能够为其转变和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企事业单位顺利的发展。可见,从企事业单位本身来说,可以依托于会计成本控制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二,有利于节约成本。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都需要以节约成本为基础,肆意的的浪费必然会导致成本控制的不得当。因此,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会计成本控制能够降低成本、节约成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力是企事业单位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任何企事业单位来说,会计成本控制不到位都会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不利于企事业单位的完善。因此,通过科学的会计成本控制工作能够帮企事业单位节约物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事业单位获得更大的利益做好准备工作。 3、新形势下会计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分析 3.1、相对全面的成本控制 所谓相对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就是根据企事业单位自身的所获的利润多小,产量的多少等不同的方面实行的一种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其需要在以企事业单位的产销情况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这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服务性。同时,与相对会计成本控制手段相对应的是全面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其是从企事业单位的宏观角度出发,将企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管理手段、管理的侧重点、管理模式和管理结构乃至是企事业的单位本身的发展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而制定出来的成本控制手段,其叫做全面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在进行会计成本控制手段选择的时候要将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 3.2、及时性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 以现场为基础,通过对现场情况的详细了解,无论是针对施工现场、生产现场、销售现场,还是针对企业的发展现有阶段进行及时性的成本控制,这种及时性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具有一定的直接性的意义,有助于会计成本控制工作效果的及时性取得。 3.3、批量化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 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个现象或者是以某一种状态作为一个固有的参照物,从哲学角度来说,这种批量化的成本控制手段是相对静止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其能够在某一个阶段进行成本的控制。 3.4、价值性质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 以会计成本控制手段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层次来进行会计成本控制手段的选择,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和成本控制行为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事业单位的成本。 总之,从会计成本控制本身角度来说,以时展为背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来保证成本控制的发展,同时,确保成本会计工作得到合理的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也在不断的优化,采取多元化的成本控制手段,在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的成本控制策略,对于企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不同的角度为切入点,以不同的成本控制情况为基础,不断的针对我国的会计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改革和优化,拓展出更好的、更多的、更优的会计成本控制手段,促进我国成本控制手段的升级和优化。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有关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分析 摘 要: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企业的成本管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总结当前国有企业在会计成本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探讨并分析解决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会计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企业本身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有很大的关系,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必须及时发现并重视这些问题,从自身角度出发加以解决,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运行中逐渐发展和强大。 一、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1.企业内部原因导致 一些经营者为了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从中获得更高的利润,于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通过银行贷款来为企业增加成本进行投资,而企业本身又存在了很多管理不善等问题,企业运行情况逐渐恶化,资金严重流失,在理论上无法偿还贷款,导致最终出现了故意欠债、赖债的情况,这些以利益为起点的内部原因使得如今企业会计的成本控制工作存在了比较突出的问题。 2.政企不分后果影响 自从经过了经济的体制改革后,我国在政企的管理工作上更加强调了政企分开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运行和操作中仍旧有一些错位的现状存在。例如一些地方政府有意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实行干预政策,致使市场经济发展规划成了一纸空文,而且增强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有些地方政府干预当地企业的金融放贷等权利,减少了银行本身具有的监督力度,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地方的区域经济发展成效,出现了很多盲目投资的行为。 3.利益驱动信息失真 在市场经济相对宽松的经营环境下,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无法与时俱进,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于是出现了企业内部以权谋私,试图谋取国家财产的情况,也有一些企业经营较差,企业管理氛围不佳,企业员工人心涣散,缺乏对企业成本的科学管理。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把企业的管理重心放在未来的规划上,只重视企业当前的业绩和利益,无法根据市场形势对企业的盘亏损失进行准确计算,在企业的成本调整等工作中做出了不合理的规划,这就为成本的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导致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1.适应社会经济环境,调整战略目标 随着各种高新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范围实现了扩展,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企业的成本工作重心主要是放在生产经营的工作上,忽视了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的价值链,这使得企业很难得到全面发展。而当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决定了企业必须将自身的成本管理规划与社会环境有机联系起来,才能有助于实现战略化的发展目标。 2.有效降低成本控制,明确部门任务 企业在成本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设定费用的最高限额,并将其作为指标任务分配给每一个部门,具体落实到相关的负责人员身上。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使企业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降低,得到有效利用,让部门人员明确任务和目标,逐渐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 3.增强成本管理观念,建立约束机制 成本管理工作无论在观念的树立还是具体到实际的操作中,都对企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性要求,要从设计的规划、工艺的设定、计划的制定以及措施的选择上全面实行对成本管理的作用,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监控,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性和前瞻性。增强成本管理观念,首先就要企业所有的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成本观,提高对成本管理的正确认识[2]。所以企业必须执行技术与经济、生产与管理兼顾的运行原则,加强措施管理,此外还要成立多种管理培训机构,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专业性。 4.强化成本管理基础,优化管理手段 企业要想真正做到对成本管理的全面化和科学化,就必须确保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保证信息的具有时效性。因此在处理企业内部的消息记录时,就要从原始资料、统计凭证等多方面的基础数据开始完善,要收集所有能够反映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体现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的有效数据和资料,逐渐完善成本的管理基础。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完善,又能够准确反映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全过程,这对企业在盈利和亏损等方面的运营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企业将来的决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还要逐渐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本产出的效率,并将其充分发挥在市场上,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和宗旨,就是要使自身长期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而具有现代化和时代特征的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才能符合当今复杂的社会竞争市场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收集并统计企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市场资料,逐渐建立并形成企业评价战略,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竞争市场的形势设定具有长期性和前瞻性的成本控制目标,通过有效的改善和控制,逐渐形成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全新的成本控制系统,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基于定额管理的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探究 【摘要】企业利润等于企业产值和企业成本的差值,因此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利润总额,就需要对企业成本实施控制,而实施定额管理是合理控制企业会计成本的重要环节,作为企业会计成本的一部分,是企业持续获取利润的必选方法。本文从定额管理的概述入手,并对定额管理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阐述,最后针对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定额管理 成本控制 企业会计 企业利润等于企业产值和企业成本的差值,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企业总产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想要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就需要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即企业成本越低,企业利润越大。因此,企业想要获得最大化的效益,就需要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选择定额管理理念下的成本控制之路。 一、定额管理概述 定额管理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用定额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财务资源的配置和消耗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的一种方法,使得企业达到定额管理标准。企业会计成本定额管理是指企业财务部门在限定的财务资源条件约束下,对企业财务资源的消耗施加的定量化的限定。定额管理作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环节,是指在对企业会计成本各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工作的基础上,选取构建既能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又能降低企业会计成本的定额标准。 二、定额管理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内容 定额管理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资资源定额管理、人力资源定额管理、工作时间定额管理、成本费用定额管理四方面。其中,物资资源定额管理是指企业需要结合企业日常办公和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物资资源进行定额消耗的管理,如企业日常办公所需的办公物品的定额消耗确定、企业生产中所需的生产物料和生产配件的定额消耗确定等;人力资源定额管理随着企业人工成本比重的不断上升,逐渐被列入重点管理的项目中,企业非常重视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定额管理,即依据企业生产计划技术的人员匹配要求、企业机构设置以及企业内部的人员编制状况,分析企业各工作岗位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定额消耗管理;工作时间定额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所涉及所有环节的工作时间定额,反映了企业生产环节工作效率。企业通过对生产运行各环节的生产流程设计,可以事先预测各工作环节消耗的工作时间,企业通过对工作时间定额管理,可以有效监控企业生产运行过程,并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改善运行效率;成本费用定额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办公费、采购费、仓储费、制造费以及修理费等,企业在会计成本控制中尤其要注意对企业可变成本的控制,以便更好地实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途径 (一)把握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方向 为了最大化地控制企业会计成本,实施成本定额管理,需要重点把握成本定额管理环节,既要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目标,又要实现企业利润增加的目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把握定额管理方向:第一,通过对企业会计成本中涉及到的对象项目进行核算,实施企业会计成本基础台账数据采集控制;第二,对以会计期间为单位实施的企业会计成本费用摊销,实施企业摊销费用期限和比例的定额管理;第三,通过对企业开展的各经济业务数据的采集,对企业发生的会计成本实施定额管理控制。 (二)确定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界限 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主要包括生产投资和生产运营两方面,在对企业会计成本控制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生产的具体环节进行定额管理对象的确定。在运用定额管理思想实施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需要对以会计期间为周期的企业生产运行过程所消耗的会计成本进行确定,如企业生产投资成本,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企业建设成本、企业材料成本等,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包括企业人工成本、企业销售成本、企业维修成本、企业财务费用以及企业管理费用等。企业为了更好地对会计成本实施定额管理,在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预算编制时,要以企业历史数据作为定额标准,结合企业当期的生产能力,考核企业实际会计成本,并进行企业会计目标成本和企业会计实际成本的比较,对存在的差异分析后针对原因提出失衡控制对策。 (三)优化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流程 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控制过程中,应整合企业财务资源,优化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工作流程,尽可能地降低资源消耗,利用各项资源对工作流程进行梳理,确定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定额管理点,减少冗余的管理环节,最大化降低企业会计成本消耗,笔者建议从下面三方面对定额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第一,以企业会计直接成本和企业会计间接成本作为依据,制定预算当期的会计成本定额标准,作为考核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标准;第二,以企业会计基础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构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标准,对企业会计目标成本和企业会计实际成本进行比较,针对二者存在的差异寻找会计成本控制的关键点;第三,构建定额成本控制的业绩考核指标,从定额管理的成本和定额管理的收入两方面对企业效益进行评价。 (四)评审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水平 企业在会计成本控制中需要结合企业开展的项目,对其进行标准成本核算,为项目的各类要素设定标准消耗量,为项目间接成本设定分配率,结合分配率计算项目的各项费用以及费用总和,测算企业项目的预算目标成本。但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定额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会计成本的预算,还为企业会计成本的控制指明了方向。企业应该通过评审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工作,对定额管理的水平进行评价,找出定额管理会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以不断地对问题进行改进完善,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水平。另外,还可以结合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考核,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精细管理。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问题与解决 摘要:在国民经济的构成中,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与技术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只有从源头上对每个生产要素进行控制与分析,才能有效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 1、问题现状 1.1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 发展较为复杂、成本对象多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很难归类,这就造成如何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所有成本中,研发占很大比重,研发活动势必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而废品和停工的损失则因界定不清晰而很难划分,所以对产品的分析还是囿于单一动因分析而不能往多向动因分析拓展,再加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成本控制熟视无睹、不够重视,预算数字也只是主观臆断随便填写,根本不能实现节约企业成本的目的。 1.2资本变现的流通性较差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周期较长,有时历经千辛万苦研发出来的产品还未上市便因各种原因早夭,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收益,不能很快变现转化为生产力的资本便很难应用于价值再造与增值的活动中去,这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也是一种威胁。资本是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盈利的前提和保证,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资本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与无法超越的,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大多以提高资本变现的流通性为锲而不舍攻克的难关。 1.3缺乏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理念 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基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思想,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身现状、资金流向、经营利润和成本变化等情况,将该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与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用发展、动态、全面的眼光进行全局定位。现阶段,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仍满足于“饱腹”之态而不主动寻求长期发展;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只重视成本核算的单一成本控制,忽视价值链的整合作用及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五要素间的联系。 2、问题解决 2.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前就控制资源的投入与最终的产出,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资源在组织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质和量的偏差,对保证活动绩效目标明确、资源要素投放合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价值链模型中,事前控制主要针对研发与设计两个环节。因为生产实践和技术发明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源泉,较高的研发设计支出包括了研发费用的花销、固定资产的摊销、高端设备的引进以及技术人员的工资等多个方面,所以对研发与设计两个环节进行事前控制很有必要。 第一,在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前,设计部门要进行必要的前期调研与可行性论证。对前期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研究,预估产品上市后面对的消费群体、市场需求、竞争潜力及经济利润等等,这有利于明确下一个阶段的方向和工作重心。第二,重视资金的重复利用,保证资金的使用效果,能实现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提升科技含量的目的;坚持重点产品重点控制的原则,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成考控制目标,严格编制预算报告,仔细规划未来经营。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长期发展与经济利润考虑,合理分配研发环节对精简费用成本与减少资金占用很有效。至于成本消耗较高的生产项目,给予特别关注,实施特殊管理,明确高耗成因,认真思考哪些花销是必要的、哪些花销是可控的、哪些花销能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收益,力争以成本的最低化实现产品的最佳化。 2.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控制,该环节中成本控制的好坏对产品的成本决策及市场定价具有直接影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利润具有间接影响。在价值链模型中,事中控制主要针对采购、生产、营销和配送四个环节。高新技术企业对生产成本较为重视,一般采用主动控制方法。 生产经营活动中,采购环节重中之重,这一环节中要格外重视原材料的价格差异和质量差异。采购时期不同,原材料的价格也不同;运输工具不同,临时下单的紧急采购价格也不同;订货次数多的话,每次的运输费用势必增加;订货次数少的话,每次的订存货量势必增加,上述情况都会对仓储及保管费用有所影响,加上存放过程中原材料会发生损耗,所以合理确定经济的订货量与储备量至关重要。订货量确定合理利于减少采购成本,储备量确定合理利于降低物资损失。 生产经营活动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是灵魂所在。生产计划体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因此对生产计划进行管理可以对产品生产流程做到了如指掌。生产计划管理是指主要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重点而实施成本控制,其中包括组织、分配与调度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能够促进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益、避免过度浪费。控制生产进度主要针对投入、工序及产出三个方面,对生产进度进行控制在跟进产品生产、调整生产节奏、按时保质完成、减少停工损失、降低企业风险、完善经营管理、减少运营成本、明确经济责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生产经营活动中,完善的营销和配送体系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关键。这个环节中,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商品能够有效转化为运营资本的优势形成了“生产到销售再到生产”这一循环往复的生产系统,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的再生产活动顺利完成。在营销方面,投入费用的多寡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有直接影响,如果营销费用投入得越多,那么心理预期的产品销售量就越多。因此基于经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将营销费用的投入控制在最低限度,即将成本控制在经济有效点的位置一举两得,能够达到以成本最低化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生产阶段所产生的费用不仅多且种类繁杂,其中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工资费用、待摊费用和固定资产维护保养费用等等。这就要求在应用主动控制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层及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他们的关注点始终放在实现成本控制目标上,同时要进行适度的权利下放,因为成本控制是高新技术企业所有人员的共同职责,分解目标成本,落实责任成本,布置控制任务,明确责、权、利三者关系,不仅包括实施成本控制的相应权利,而且还包括承担成本控制的自身义务。 2.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结束生产经营活动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控制。在价值链模型中,事后控制主要针对售后服务这一环节。售后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改正高新技术企业在价值链分析中出现的问题而使产品附加性能有所提升,故而该阶段的成本控制要全面到位。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服务成本的高低,产品质量高,服务成本就低;反之,服务成本就高。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精细化程度也可降低售后服务成本。所以,控制售后服务成本不能仅把目光放在售后服务结构的优化上,还要重视事前和事中的成本控制。 按成本性态,售后服务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固定成本只依赖事先制定的计划,不会随产量有变而变;变动成本则随商品销量有变而变,其中又分为有益和无益两种。有益的变动成本是指为吸引和方面消费群体而提供的费用,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无益的变动成本则要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发生,避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作者单位:大连必捷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分析 作者简介:李继兰(1976.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省阳原县, 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预算及成本管理。 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总产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不仅需要增加企业的营收,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控内容,定额管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内涵;组成;意义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以往的会计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据预算来进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进行补足,这样实际上就存在制度、人员上的妥协,难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定额管理采取定额的方式,确定一定的成本标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这样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效果更佳显著。 1.定额管理的内涵分析 定额,是指企业依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定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的标准额度。其客观地反映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节流的角度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个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定额管理就是利用定额指标来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额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 2.定额管理的组成 通过对定额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来说,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2.1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周期往往很难进行把握,为此,预算的执行状况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内容,只有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复,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额标准来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经济考察活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定额标准更加科学。 2.2明确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是进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定额管理包括诸多的对象,不但包括企业的预算定额、资金费用定额,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要确保定额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地执行定额标准。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推进,定额标准往往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定额标准需要满足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企业的类型差异导致企业的定额标准制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定额标准予以确定,以保证其定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统计分析、经验评估等方法是企业进行定额标准确定时常使用的方法。 2.3管理企业预算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资金预算,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资源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良好地控制。为此,项目立项阶段的严格审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项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了更好地运行资金预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额管理,以求将目标成本落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意义 3.1成本经营透明度增加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组织管理复杂程度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负责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具体工作的开展,还负责实施环节的协调和组织、事后经验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使企业的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当相应的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在企业成本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具体部门就会按照标准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实际、行业发展、市场走势等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制定过程公开,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都能从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3.2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特点,当相应的支出确定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往往很难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而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使财务部门成为一个具有事前、事中参与的综合管理部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发挥的职能也有所差异,事前控制是通过相应定额指标的设计,系统地对成本支出进行监控,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3.3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提升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才能使其进行更加专业化、高效地管理。物资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部门的作用不同,但是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员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实则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工作人员定额管理网络,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达到定额标准。企业定额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达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额标准,各个部门需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在考核中反映执行的情况,每个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分配差异化的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每个标准的执行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当每个人都有任务,完成任务就成为员工的共同目的,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控制了企业的成本,焕发了企业的生机。 4.总结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作者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初探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 【摘要】企业的利润是其总产值减去总成本的差值,为尽可能的增加企业利润,应加强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作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进行成本控制的一大关键,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针对定额成本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做出一定探讨,以期能够对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工作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成本控制 定额管理 企业 一、概述 定额,即在相关生产部门的生产经营的活动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而规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消耗的标准额度。它反映了产品生产和生产资料消耗之间的数量关系。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企业,其会计成本控制即是从节流的角度出发,为企业节约资源,在尽可能减少各方面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其管理的中心思想是利用定额指标的设定来合理安排和使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力求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 二、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工作内容 (一)制定定额标准 要想进行定额管理,必须先进行定额标准的制定。定额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项目的预算定额、劳动定额、资金费用定额、物资能源消耗定额,制定或修订相关的定额标准是施行定额管理的首要措施。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其计算数据往往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工作项目的开展进程而改变,因此定额管理中定额标准的制定往往具有时效性,要根据具体情况随即对定额标准进行修订[1]。另外,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定额标准的制定要求不一样,即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各部门的定额标准,保障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在制定定额标准时,一般采用统计分析、技术测定、经验估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定。 (二)控制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最为关键的步骤,贯彻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而成本则是企业项目投入的源头,属于资金预算,因此只有根据定额管理控制好成本这个源头,才能很好地控制企业的资金预算。为此,企业在项目的立项阶段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接手某些可行性不大的项目,以免由于无法完成而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因此,企业要利用定额管理对项目进行资金预算,力求将目标成本落到实处。 (三)定期对经济活动进行考察 企业经济活动周期不定,企业领导人应定期的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察,考察执行的情况,分析出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找出存在的问题,检查既定的定额标准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通过不断地分析考察形成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定额体系,为以后的定额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三、定额管理在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科学资金预算的重要依据,资金预算又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因此,定额管理作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管理运营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2]。合理的定额管理在降低成本控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控制企业资源消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工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更好的促使企业科学地组织生产活动,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各企业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定额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工作内容向全方位、全过程发展,实施系统性的定额管理工作已势在必行。定额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企业事前成本控制 企业财务会计部门最主要的工作特点就是事后核算,对企业的各项支出做出总结性回顾与评估。这样的事后核算不能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有限。定额管理中对于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改变这一状况,使一向处于事后管理部门的财务部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事前参与、过程控制、事后分析综合性能的管理部门,做到事前成本控制,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企业的管理而言,事前监督和事后评估的职能是完全不同的,事前对企业各项支出设定好定额标准既可以做到控制的全面性,也可以提高事前监控的整体性,对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 (二)提高企业成本经营透明度 由于定额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需要专门的人员处理有关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一些企业由于规模较大,所跨行业较多,组织管理机构较为复杂,尤其需要设立专门的定额管理机构作为企业的定额管理综合部门,其主要职责范围包括:制定定额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负责定额管理工作各环节的计划、组织、协调与监督;开展一般的定额管理工作,如编制、执行、考核、修订等;总结整理定额管理经验并予以推广,使定额管理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在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工作中,定额标准制定之后会被定额管理人员逐步下达到各个具体部门并要求按照该标准开展工作[3]。定额标准的制定依据是实际具体的数据,其制定过程是公开的。在一定时间后,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考核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由于定额标准是按照各部门特点制定的,其标准整体而言相对一致,各部门处于同一起跑线,各个部门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公平,达到管理上的透明。 (三)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确定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范围,促使各职能部门接手涉及到自己业务职责范围内的定额管理工作,例如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管理储备定额、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管理劳动定额等,将各部门的具体职能切实落实到每个员工,施行个人负责制,形成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管事,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办事的定额管理网络,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就会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通过加强定额管理来达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追求目标利润的最大化。因此针对不同部门所分配到的定额标准,作为成本控制执行载体的企业的各个费用部门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将其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各个部门再将相应的定额标准分配到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全方位地进行成本控制,保证每项标准的执行都有专门的人员。这样最后的结果就是人人都有一个任务,员工的共同目的是完成上级的任务,完成自身的工作责任,从而使得每个人都是事件的主人公,每个员工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促进定额管理工作的执行,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施质量,从而提升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创造性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下去的不竭动力,通过定额控制不仅达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也为企业创造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四)建立规范的管理考核制度 定额管理考核制度实际包括考核制度与审核制度两类,这两项制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少了一个,定额管理的作用就会大大削弱,很难在经营管理中对企业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其中,定额管理的考核制度主要包括定额执行和修订情况、台账统计的完善程度、定额标准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定额管理人员的反馈情况以及定额管理覆盖率与执行率[4]。另外,为了使定额标准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为了把定额管理有效地纳入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模式之中,定额考核结果一般会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对接起来,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和效绩考核原则,促进定额管理的实施与监控,更好的控制企业成本。例如,企业员工在工作中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并最终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完成生产任务的,管理部门应当给予相关的奖励;同时,对于工作积极性较差,而且由于个人的原因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或工期延误的工作人员,管理部门应当要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通过这种奖勤罚懒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的热情,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创造新的价值,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定额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定额管理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基本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劳动结果的产品成分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产品的变化往往是因为产品自身内部因素而形成,且不同的时期一般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其中,产品的具体变化可以归纳为材料品种、质量变化以及产品生产环境的变化等。另外,由于主观原因导致的数量核算也会造成标准的不统一。为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保证成本投入的稳定。 (二)定额方法的可选择性 产品的生产方式并不是固定的,不同的产品可根据其具体构成状况选择适当的生产方法。由于企业各自生产产品不同、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同,其选择的材料、方法都会有所不同[5]。因此,根据产品自身具体情况计算出来的成本就更加符合实际,也就有不同的定额方法。总之,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固定的定额方法计算方式,只要是科学的、合理的定额方法均可以适当进行运用。 (三)重视定额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沟通 严格的定额标准可能会使企业员工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其在工作中出现懈怠情绪,在定额管理的执行过程中行为比较随意。这就要求企业在制订好定额管理考核制度的同时,要求定额管理人员在下达定额标准及执行任务时与具体部门的执行人员做好沟通工作,以便于下达的定额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实际上,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沟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不论是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还是企业的整体管理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能够让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减少企业各种资源的消耗与浪费,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固本强基,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越来越重视,定额管理又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此,企业应在平时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定额标准的管理,将其作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重点,纳入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之中,不断加强与推广。 作者简介:叶雪梅(1968-),女,现供职于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基于施工成本控制的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探究 【摘要】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的步伐加快,使得工程施工单位在经营管理、资金应用、资产结构、施工方式、施工组织、任务取得等方面都比较重视,尤其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尤为重要,是施工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前提和重心。在施工阶段企业会计要做好成本核算及控制,以施工单位的效益增收为目的,施工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经营项目活动中比较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核算 会计成本 施工企业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式是用计划成本作为项目控制的预算值,在工程进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的实际支出额与预算值进行比较,查看实际支出与投资控制预算值之间的差额,并分析差额产生的原因,要及时采用措施并加以控制,以保证预算目标的实施。 一、施工会计成本的实施计划与控制 要将施工工程的成本预算或成本计划进行分解,预算出施工方案、采购、设计等各项工程费用的限额,并要求施工过程中要按此预算进行执行。同时施工成本控制包括对各项工程费用进行成本控制及对各项工程支出费用的审核,确定工程款的支付,监督已支付的工程项目是否完工,保证每个月的资金可按实际施工工程情况定量定时的支付,以便得出实际施工成本的报告,并进行施工成本审计的工作。在审计结束后要作详细的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对每个项目的成本提供详细的不同要求及不同程度的报告。包括:工程成本趋势分析和剩余工作所需成本预算、超支量及原因分析。 二、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及成本控制措施 首先,一般施工工程项目的中标价是施工工程造价的上限,如果没特殊情况是不可以突破此上限。施工企业会计在施工成本预算中要对中标价进行分析及研究以降低工程成本,对各施工单位、项目工程师列出成本预算值,以成本预算值控制工程成本的支出。一般根据工程的报价或工程量的清单计算该工程完工所需要消耗的现场管理费、机械数量、材料和人工。一是临时设施费:如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临时用水、临时生产设施及临时办公室、仓库、宿舍等。二是其他费用:如检验试验费、仪器使用费、二次搬运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冬季雨季施工增加费等。三是现场管理费:后勤及办公费用、职工生活保障费及差旅交通费等按规定不可以超出工程总价的1.5‰。四是确定机械费:根据施工作业计划及方案确定机械种类及使用天数,按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出机械费。项目施工用电、燃油、机械工工资等应计入机械费中。五是确定材料费:材料费根据预算工程量及现场施工配比计算出粉煤灰、石子、砂子、水泥用量,按照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出材料费。六是确定人工费:(1)执行实物量直观单价结算时,按项目部提供的“实物量×直观单价”计算出该项目的人工费总额。(2)执行定额工日结算时,按确定的“实际工日单价×实际消耗定额”计算出人工费总额。 其次,实施项目成本控制措施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施工企业会计要对施工整个工程过程进行成本分析,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在施工项目的全部过程中,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实际成本核算、计划成本编制、成本预测、统计核算提供的材料,对施工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成本升降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收集原始资料的基本工作,各部门及工程项目部要准确的提供相关数据及材料,这样会计在成本核算时才能做好成本分析,做到有据可依,对象有比较,用数据说话,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第三,建立健全的责任权利互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从工序、工艺等环节上控制成本支出,从进度、质量上控制成本费用。在施工中,应该注重工期和质量的管理。其中没一个目标的改变,都势必给另外两个目标带来的改变,并受到它们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在确立项目建设的目标时,应该先对整体建设项目存在的各种客观因素及执行人能采取的可能行为等这些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细致的综合性研究,经过对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情况研究分析,制定科学、地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 第四,对机械、材料费用的成本控制。主要有构件、主要材料、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机械、周转材料等一些必须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施工生产的经营当中的消耗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很大,是施工企业费用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除了材料费用涨价因素之外,工作人员还要严格管理材料的质量、采购、验收、运输、领用和结算等六大关。强化物质保管、收发、领退等环节的管理,限额领取材料,防止不必要的损耗、浪费和超耗。 第五,对其它费用开支的控制。其它费用从其习惯上看可以分为半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从费用的使用上看大多数属于期间费用。想控制好费用管理的开支,就要实施好财务审核制度和项目经理审批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讨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的意义在于合理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这三方面的因素,以取得最大限度的经营利润。只要遵循客观价值原理,进行动态控制、科学决策、采用严格到位而确之有效地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就能够将项目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在科学的目标范围。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会计资料中提供的成本计算数据,查出成本控制的结果是否脱离目标成本范围,能够对最终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得出减少成本投入的最佳途径。财会部门、项目部门和其他多个部门之间要交换成本控制信息,沟通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也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纵横交错的成本控制网络,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 会计成本控制论文:建筑企业会计成本控制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然而,近些年国内外金融环境日趋严峻,我国建筑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项目投标后获利空间越来越小,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科技设备成本成几何倍数增长,建筑施工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难题。目前看来,建筑企业求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采取先进的降本措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重点对建筑企业成本控制观念落后、成本定位失误、科技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力求从根本研究其对策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切实促推进筑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成本管理;对策措施 一、引言 基于2007年10月,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针,建筑工程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需切实从材料、机械设备成本管理、期间费用会计控制、健全会计准则、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企业高速发展,提升建筑企业在同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笔者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会计核算进行深入探究,明确加强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是企业蓬勃向上发展的关键。督促建筑工程企业重新审核成本控制内容,财务管理思想、会计核算制度。从建筑企业人力、物力、设备、施工环节入手,分析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性、重要性。结合当前国内外金融环境、市场经济形势,针对建筑工程企业实际发展需要,提出一定可行性建议。 一、我国建筑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以后,我国建筑行业不断经历改革、重组,合并。分散经营后,使建筑企业各部门,施工、工程管理、材料购买、技术研发等各环节成本控制理念不统一、甚至存在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的现象。 其次部分企业领导盲目的成本发展眼光,局限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企业发展离不开其他相关企业共同运作,无论是图纸设计、项目开发、物资器材调度等都要进行深入探究。目前而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老套成就,没有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无法根据突变的金融环境、市场经济条件,转换思路采取适合企业发展的方法,致使成本管理存在诸多漏洞。 (二)、建筑企业职工成本意识淡薄、成本管理主体定位失误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都被划分为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领导层——基层大部分职工都认为企业成本管理是财务人员、领导层管理人员的任务,与自身发展并不相关。致使企业在建筑施工、生产经营、成本控制方面分为三级分化。成本管理财务人员不了解实际建筑施工、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装修工程、扩建、拆除等各阶段成本管理。致使职工成本意识淡薄、财务人员不清楚对哪部分进行成本控制,成本管理主体定位严重失误。引起企业各项支出严重超标,成本浪费严重。 (三)、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信息存在失真现象 1、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相关财务人员、会计人员不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各阶段、各环节实际成本支出,对成本原始记录中材料物资计量、验收管理制度控制管理不到位,为建筑企业在成本预算、出台实施成本控制措施时带来诸多困难。 2、部分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存在偷税漏税、谋取私利等行为,丰厚不法利益的背后,使企业成本信息缺失、资料任意编写、调整,使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发生失真现象。 (四)、建筑企业过分细化分工,新技术研发不到位致使企业成本过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企业受到国际企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发展、成本控制管理仍十分落后,落后的科技和设备设施使企业在建筑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过程中成本高昂,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我国建筑企业内部对分工过于细化,使企业成本管理更加复杂、管理效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浪费了人力资源、设备设施资源,直接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新形势下科学合理控制建筑企业成本的对策措施 (一)、建筑企业应更新成本控制观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形成 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首先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根据企业本期内各阶段各环节对成本进行预算、详细记录成本流向、各环节各部门成本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外国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与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采取目标成本法、成本否决法、档次成本法,对各部门各关节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其次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对目标成本管理的运行效果、特点、问题、解决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上,提高企业成本发展的理论基础,从企业管理层——基层不断强化企业成本控制概念,并对严峻的市场条件、突变的金融环境设置预案,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发展。 (二)、将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细则落实到建筑企业各部门发挥激励约束机制 1、建筑企业应建立一标准体系,细化各施工、材料运用、技术开发等各环节成本控制,树立“全员成本意识”。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成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机制、控制方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采取分类实施控制,合理对企业成本进行调控。施工、后勤、财务等部门应根据《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分管下属作业点、作业岗位。“树立工作配合意识”,整个成本资金流分等级进行操作管理、对每个工程财务、会计核查、成本控制采取“单独核算制”。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的管理,切实有效提高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效率。 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积极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企业发展需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成本控制管理方面要约束上下级领导行为,实行风险抵押制度。定期对企业财务人员、领导人员进行相关审核,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避免管理人员偷税漏税、谋取私利等重大违法乱纪行为。对于编写、调整企业成本信息的行为,要严惩不贷,有效降低管理信息失真现象。定期对会计人员、财务人员组织培训,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企业成本管理效率。 (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降低企业成本 建筑企业成本控制重点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等一系列活动,重点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科技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良好的设备设施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建筑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条件的同时,加大对企业新项目的研发,切实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成本费用,使利润空间成倍扩大。另一方面,企业应鼓励职工对设备设施进行改进,利用有限成本,创造无限价值,提高企业利益,促进企业走向高精尖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本文通过对建筑企业成本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仔细分析了建筑企业有效降低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应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更新成本管理观念、加强科技创新,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研究企业成本控制方法,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针,促进企业走向平稳、健康、向上的发展道路。展望“十二五规划”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应建立相应的发展目标,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在严峻的金融环境下,切实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建筑施工管理创新要求与路径 摘要: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发展的同时壮大自己,需要不断创新,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建筑市场也不能因循守旧了,要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在管理方面的创新才能造就一个良好的建筑施工队伍。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创新;路径 1引言 为了改善人居条件,以及拉动内需,需要从建筑工程建设开始抓起,使其促进国民经济越来越好地发展,以及促进城市积极建设。目前,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积极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与此同时,在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就会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所以,建筑施工一定要进行管理创新,才能保持和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管理理念相一致[1]。 对于建筑施工,要实现管理创新,先从进度管理方面进行着手,从而有效地实现质量管理方面的创新发展,成本管理也有新的进步,对于安全管理方面,以及工程监理方面,也要逐步实现改革,从而使得建筑施工更加得科学化和规范化。 2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2.1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在建筑施工方面,什么样的管理创新都要本着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进行,也就是说,要满足社会经济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创新发展,主要包括:在思维方面的改变,路径方面进行了创新。对于建筑施工工作者,他们要结合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维方面的改变,从而更加科学化地就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实现社会利益。而方法创新,基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实践,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方法。再有,创新机制,即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内、外部的资源环境方面,构建一个机制完全的管理方面的创新[2]。 2.2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企业是否实现现代化,需要看建筑施工管理是否实现创新。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中,流程管理尤其重要,对于流程管理,主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来进行。而对于现代企业的一些法人代表,他们按照所治理的机构进行运行,促进企业的管理方式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目标的实现,包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等。 2.3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谋求发展的时代要求 伴随着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时代对建筑施工管理提出一个要求,即创新。目前,在我国的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施工方式主要是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方面的管理[3],为了深化建筑施工管理,需要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不断创新,即从思维、路径、方法、机制等方面创新,才能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连接,这样,阻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质量,从而不能够有效地整治建筑市场的发展,也不能够增强建筑投资。所以,只有创新,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才能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3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路径 对于建筑施工的企业来说,他们非常关注在施工管理方式方面的改革,进而顺应我国当前的国际化的总体要求,在观念上得到创新,从而建设一个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不断加大力度投资于建筑设施,包括:一些硬件和软件的环境方面,不断推动建筑管理的革新,此外,还要加强对于管理者的培训,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使得他们的业务能力能够提高,积极应对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 3.1坚持管理机制创新 为了实现建筑施工方面的管理得以改变,我们必须要对于建筑施工管理机制进行改变,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同时,企业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因而,在建筑施工管理中,针对这些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管理,使得建筑施工体系更加完善化,朝着更加协调运转,加强建筑施工管理。 3.2坚持技术手段的创新 在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当中,其技术层面提出的要求,即创新技术手段,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取决于技术手段是否科学、先进,因此,有必要创新技术手段,运用一些先进的理念进行施工管理,从而构建具有自动化的建筑施工体系,科学化地进行施工管理,提升企业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3.3建立与完善四大机制 为了不断实现建筑施工的四大机制,首先要构建一个一流的建筑工程,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建设成为一支质量过硬的施工团队。在组建相关的竞争机制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竞争的形式进行岗位的上任,这样才能确保这些有才华的人才不至于外流。另外,需要积极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来进入到队伍中,关于建筑施工的质量方面进行管理,就要先从施工人员的技术入手,加强他们的技能培训,才能不断增强施工的质量。可以通过一些鼓励政策,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4]。综上所述,在施工过程中,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树立精品质量观并时刻惦记品牌,从每个分项入手抓质量,从每个角落抓安全及现场文明,确保管理无死角,以过程精品创优质工程,楼盖得好,房才卖得好,最终收益的还是施工单位,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小业主是我们的上帝,让小业主满意是我们持之以恒工作的目标。基于新的建筑改革形势,建筑施工管理就需要一个新的管理机制来完成,不断创新技术手段。 作者:宋艳丽 单位:河北省沽源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地基加固技术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建筑整体稳定性,同时也直接影响上层施工效果,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使用与之对应的加固技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平。文章对地基加固技术中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基加固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施工质量;高层建筑 1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建筑行业应当更加重视其发展方向,提高对于建筑质量的重视,尤其是针对高层建筑这一类施工难度较大的工程而言,科学的施工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开展地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全面勘察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根据施工要求以及相关技术规范,不断强化建筑的控制管理措施,以此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 2.1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之前,有关人员提高对于地基基础工作的重视具有关键的意义。其主要原因为,在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的地质情况存在本质性的差异,因此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合理准备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工作。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工作作为地基加固工程的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为,通过对建筑工程地基各方面情况的分析与研究,例如抗压抗震能力、地基基础强度、地基沉降现状等,以此得到相关数据信息,以此保障工作人员在正式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之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策略,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控制与预防。同时,强化地基基础管理也是建筑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有效的地基勘察能够减少施工现场地质及其水文的不良影响,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2.2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 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的过程中,有关工程设计人员应当全面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并系统性了解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施工要求,以此明确相关施工技术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规范的要求,进而保障建筑承重结构的系统功能,确保其可以正常投入生产生活。同时,在建筑基地的设计过程中,建筑项目设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情况以及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勘察结果选择有效的地基加固工艺以及相关施工材料,以此避免建筑工程结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缺陷。另外,在地基基础的设计环节,工作人员应当将地基设计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作为根本,保障建筑结构的实用性,使其独立部位可进行互相作用,以此有效发挥建筑结构的关键作用,保障地基基础施工符合相关施工要求。 3地基加固技术控制策略 3.1提升工作人员施工技术 在开展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加固工作时,相关建筑企业应当明确工作人员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基本施工行为,以此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为工程建设使用功能的有效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建筑企业应当在建筑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应当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在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重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有效提升其工作责任心以及职业素养,以此从根本上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在开展地基基础工作之前,施工人员应当全面了解有关地质信息,同时保障技术工作的良好交接,以此尽可能降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最后,在地基基础设计工作中,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较多,比如计算简图缺乏准确性、建筑结构缺乏合理性、内力分析存在误差、沉降缝设置不当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间接决定了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建筑企业应当提高对于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施工技术、质量观念等方面的重视,要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通过合理的分析模式保障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3.2严格控制施工材料 就地基加固工作而言,强化施工材料的选择,保障材料质量的合格是基础。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钢筋性能未达到施工标准,水泥受潮、结块,混凝土配比不准确所导致的露筋、渗漏、裂缝等问题均会引起一定的事故隐患,甚至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控制质量材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对于大型材料来说,建筑企业应当严格根据施工名录进行采购,全面对比不同材料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以及材料性能,只有企业材料供应方系统性检测材料性能之后,才能进行采购。而针对某些零星材料则应当由建筑项目管理部门评审合格之后才能进行采购,应当尽可能选取优质材料以及优质供应商,避免材料质量问题以及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2)有效控制材料供应时间,保障施工现场材料数量的合理性,既不能出现由于缺货造成的工程中断,又不能在施工现场堆积过量的材料,避免造成资源管理或者材料保管方面的成本浪费。同时材料的进场时间、数量以及型号也应当有严格的指标,通过材料供应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协调性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3)在地基加固处理中,工作人员应当合理组织使用材料,实现不同材料之间的分类保管与存放,以此确保材料在工程中的适用性,且有助于提高工程的开展效率。 3.3地基水泥灌桩质量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通常使用水泥灌桩技术开展地基加工工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桩各技术环节的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其各施工步骤对于地基控制的质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在进行地基水泥灌桩时,其工程质量重点为水泥灌桩及其钻孔两个环节,就混凝土配比而言,施工人员应当在开展施工工作之前,针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保障原材料合格以后,通过钻孔桩或者人工挖孔桩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通常人工挖孔桩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当小于钻孔桩混凝土的坍落度,但是不管利用哪种形式的混凝土,都应当满足基本的施工技术要求。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工作人员应当系统性检查钻孔机器,保障顶端机器底座部位的平稳性,防止在实际施工时由于底座下陷或者移动等因素影响灌桩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混凝土灌桩之前,施工人员应当全面检查孔底是否存在沉渣或者积水,有效控制灌注的高度,有助于混凝土的顺利振捣;由于地下水量相对较大,使用毛毡以及海绵进行吸收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钻孔桩方式进行混凝土的灌注。而在钻孔机达到一定高度时,工作人员应当详细检查钻孔的垂直度、深度等,确保达到施工标准方可请求进行钻孔;对于地基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而言,工作人员应当规范化计算导管高度以及混凝土的下料量,否则容易造成拔管时的断基情况。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不同的建筑工程中,其地质情况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为了达到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要求,工作人员应当强化地基基础加固技术的管理与控制,以此保障建筑项目的建设质量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进而提升建筑结构的实用性及其安全性,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朱辉宝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与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价值被充分挖掘,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高层建筑成为目前民用建筑建设中的主角。高层建筑具有体积大、工程量大的特点,对施工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分析目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高层建筑是为缓解用地紧张状况与人们对居住、办公需求之间矛盾而出现的一类建筑形式,一般来讲,建筑物层数超过10层就可以称为高层建筑。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镇,高层建筑都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建筑形式。高层建筑具有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危险性高的特点,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很容易产生建筑纠纷,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开展科学的施工管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1新时期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特点 1.1建筑施工周期长 就高层建筑而言,从项目设计环节到竣工验收阶段一般历时2~4年,对普通民用建筑建设来讲,工程周期相对较长。工程建设需要做好施工各环节的协调与管理工作,而较长的工程周期则增加了这些工作的复杂度,因此施工周期长是建筑施工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2施工技术含量高 不同于普通的民用建筑,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技术更多,同时设计方案变更和施工变更发生的次数也更频繁,不论是建筑主体的设计还是建筑内部消防设施、装饰工程的施工都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含量,内部交叉作业频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1.3工程量大高层建筑是指楼层数量超过10层的住宅、写字楼或宾馆等民用建筑,建筑的主体结构和内部装饰工程决定了高层建筑施工工程量较大,施工单位不仅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编制系统的材料购买、使用等方案,还要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的协调工作,这就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工作量。 1.4施工成本管理难度大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导致施工过程中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可能会发生变化,同时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很容易出现问题,成为工程建筑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目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技术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技术要点,这大大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使得协调配合工作很难做到位,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很难认识和掌握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要素,高层建筑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也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目前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2.2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采取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等必要的保护装置,但是在部分施工现场,由于领导层对待安全生产管理的态度不够端正,没有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件事,导致安全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重点表现在对施工经济效益的重视而忽视了施工的安全管理,现有的安全管理措施存在不少漏洞,过于形式化,致使施工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 2.3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系监督力度不足上,包括重质量、轻安全,在招投标中以较低的价格中标,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经费。此外,有些企业会将管理经费的大部分用到质量管理方面,忽视了安全生产设备的购置,安全器材和工具严重不足,现场管理混乱。同时部分安全监督员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只重视表面的管理工作,而没有对工程建设进行更深层次的检查,使得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3新时期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措施 3.1理论准备工作 3.1.1做好施工管理细则。高层建筑施工中要对管理细则进行明确,这样有助于后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到任何事都有据可依。施工管理细则中要明确规定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施工完成后各项工作的实施步骤和流程,严格规范施工工艺的顺序、建筑材料的储存运输的方式等内容。同时必须涉及到工程施工的细节部分,保障施工质量,也改善建筑用户的使用体验。3.1.2促进各部门协调管理。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工程量大、管理工作内容复杂的特点,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施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共同完成。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各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在施工前期需要做好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保证施工队伍能够对具体工作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在施工过程中,要服从统一的领导,尽可能简化复杂的施工技术,加强设计同施工的联系,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3.2施工管理措施 3.2.1做好施工预案。高层建筑施工期限一般在2~4年,较长的施工周期使得施工过程中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因此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需要根据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案,具体包括施工工序、施工时间安排、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建筑材料的存储方式等,特别是在施工时间的安排上,必须考虑到天气、电力等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施工工序的安排上,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建设的流程进行,一项工作完全做好后才能进行后续工作,以将工程建设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3.2.2做好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进度控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性意义,一般来讲,工程在招投标阶段就已经初步确定了工程的施工工期,并规定了工程变更的条件及所产生后果的承担方,如果不能进行科学的进度控制,可能会导致工期增加,那么施工方就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费用。同时,高层建筑建设规模大、施工工艺复杂的特点给施工进度控制增加了不小的困难。目前,施工进度控制具体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阶段控制内容,实现了高层建筑施工进度的动态控制。在施工进度管理工作中,会有很多新的不可预见因素的出现,这些干扰因素对工程施工产生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当面对这些情况时,管理人员要将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同施工计划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出现偏差的点,并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技术、经济等手段弥补存在的偏差。如果措施执行后的反馈效果并不理想,管理人员还要对原计划进度进行修正,再按照新的进度计划开展施工。施工进度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能够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际工期同计划工期之间的差距不能太大,不能延后同时也要避免超前完工,因为施工进度计划的设计综合考虑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工程建设的某一环节超前完成,那么很可能造成其他目标的失控,因此进度控制也要注意进度超前的问题,当发生进度超前时,管理人员要判断是否会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并做好后续工作的进度控制方案,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3.2.3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工程变更。造成工程变更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工程变更会带来工程量及工程造价的变化,增加管理工作的内容,因此在施工管理中,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对施工条件进行充分勘察,将施工变更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 3.3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工作 监理工作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很多场合,监理单位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工程变更、工程造价控制等。在高层建筑施工时,施工方和业主单位可能会对某些问题产生分歧,这时候作为第三方的监理单位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协调两方的关系,保证工程建设能够顺利推进,为工程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4高层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3.4.1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要求。由于高层建筑作业存在危险因素比较多,所以安全防护工作及安全管理工作是整个施工中的重点工作。高空作业应结合工程特点及施工环境,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严格执行。由于高层建筑的地基是整个建筑体的基础,所以要根据地质情况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所有措施要进行设计计算。另外,高空作业涉及的安全技术范围较为广泛,应该在施工场地设置安全标志、安全立网等,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高空作业。总之,高空作业是一项风险较大的作业,除了以上的一些要求以外,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在施工现场,只有做好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安全监护、安全防范等工作,才能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给工人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从而提高效益,确保安全生产。3.4.2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工作。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灭火器的配置,应根据工程开工后的进度和施工实际来进行配备。易燃物品、动用明火作业场所应增加灭火器的配置。高层建筑施工期间,不得在现场堆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如需存放,应堆放在指定区域,并配置专用灭火器材。消防水源和消防灭火器材,不仅应在现场平面布置图上标明,还应对施工管理人员、义务消防队员、现场办公作业人员交底,一旦发生火险,及时进行补救。 4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土地资源紧缺性的增强,高层建筑将成为未来民用建筑的主流形式,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的建设质量,改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环境,成为施工方、业主方、监理方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也因此各方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将不会停止。 作者:黄岩 单位:河南省合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智能建筑电力施工管理与控制其质量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变,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而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给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带来了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是,电能建筑的电力施工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智能建筑的电气施工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得不到保证。本文的通过阐述智能建筑在电气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从而论述了对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管理中的问题采取的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改善,为了跟上时展的要求,必须要使传统的建筑物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使其具有服务性的特点。现阶段,智能化和自动化逐渐在建筑行业普及,建筑物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这也给智能建筑物的电气施工管理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为了保证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应该在智能建筑物的电气施工管理中,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控制和改善。 2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简述 智能建筑是为了满足不同住户的不同要求来优化调整建筑的综合管理的建筑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有自己的个人想法,因此在智能建筑的实施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利用科学的电子通电管理技术和先进的现代建筑观念,创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令住户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的不同要求,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日常居住环境。虽然智能建筑以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但是给电力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是指工作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的建筑物电力施工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建筑的电力系统进行施工,以保证住户的不同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实现人性化的居住环境目的,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因此,在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中不但工程的技术工作实施到位,还要对其进行管理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监控。 3智能建筑电力施工管理的现状 3.1智能建筑电力施工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技术发展相对发展比较缓慢,加上区域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得整体上我国智能建筑电力技术水平低下,由于人们对于智能建筑电力施工技术的产业化的观念意识薄弱,导致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电气技术产品,同时部分技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条件。部分建设单位对我国智能建筑电力技术的整体水平不是很了解,要求高、期望大,但是由于相关的施工人员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智能建筑施工技术,致使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应用效果不理想。 3.2施工规范不完善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在近段时间才逐渐采用电能建筑电力技术,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工程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其有关设备并不完善,相应的系统要求并不规范,对于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没有针对性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来指导,以致于在验收电力设备时工作人员在大部分的情况中只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判断,从客观条件上缺乏相应的测试和标准要求。 3.3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低 一般情况下,在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中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部门负责,整体上智能建筑的电力设计由设计院承担,具体的实施过程由施工队伍负责,在目前条件下,二者之间普遍会有不协调的情况的发生,甚至会出现脱节的现象,电力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部分施工团队的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职业素养低,施工质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某些施工团队过重的讲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导致电力工程在完工之后并不能达到预期质量的要求。 4智能建筑电力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在智能建筑电力施工管理过程中,不但要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要求,同时不同的施工阶段,因为工程的施工内容的差异和工程完成情况的不同,施工管理和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方式都不一样,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合适的解决措施,如图1所示,可以清楚的认识不同施工阶段的具体状况。 4.1施工前完善准备工作 施工人员在施工工程开展之前,应该掌握好相关的技术要求,同时齐全相应的施工材料,以此保证施工之前准备工作到位。技术人员应在充分的了解设计方案的条件下安排前期技术工作,并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准备好可实行的解决措施。电力施工人员要熟悉施工进度,以保证所需要的物资材料能够准备到位,并在材料的保管过程中,要做好防腐工作。 4.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目前,在我国针对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管理中有着严谨的质量规范。因此施工方应该严格的依据提前设计的并通过的图纸开展施工工程,并保证施工工程能够满足相应的建筑施工法律法规,同时对施工队伍进行纪律规范的约束。如果对施工图纸有疑惑或者是发现施工图纸有错误,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向上级单位进行汇报以便及时的修改图纸。要严格的建立和健全质量规范机制和检查监督机制,质量规范机制不仅要明确严谨的质量规范标准,还要在施工之前严格的验收原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工程的质量,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坚决不验收,质量不过关的工程要强制的进行修改,从根本上防止工程出现失误的情况。检查监督机制则是对施工队伍建立监控机制同时要保证奖惩分明,并在一定的周期内有效的检查工程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严格的按照有关的规范标准处理没有在工程进度内完工的或者是质量不合格的工程。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智能建筑电力施工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以及装修阶段的质量控制,不同的施工阶段由于不同的工程进度有着不一样的质量控制要求。施工的基础阶段,需要对土建和电气施工进行预留和配合;施工的主体阶段要从整体工程的角度安排工程的重难点和进度,合理的分配工作并保证工作逐步的实施到位;在装修阶段,在各个专业有质量的完成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质量检查,工程结束后需要全面的检查电力系统的质量是否达标,尤其要留意装修的死角部分,同时在各装修的收口也要保证墙面的光滑无痕。根据以上所述,在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监控中涉及到许多细小的环节,其监控过程复杂,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负责认真的态度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确保电力工程的质量监控工作落实到位,如果发现安全隐患的问题要及时的让施工方修改,即使遇到电力工程完工的情况,也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将监控工作执行到位,如果遇到施工方的态度敷衍或者反抗,即要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具体的监控过程可见图2。 4.3施工过程中做好协调工作 对施工现场要进行监控,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行。在施工现场应该有专门负责人人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这不但可以监督和管理施工方的工作,还可以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施工效率得到提高。要保证施工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的施工团队,如果不同的专业团队在工程开展之前,没有及时的沟通交流,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误会,导致施工进度受影响。为了确保各个专业的施工团队之间的协调工作,各个施工团队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工作范围,相关单位要预先分配好交叉领域的工作,已明确交叉领域的岗位负责人,同时要提前安排工程进度,确保各个施工团队能够根据施工安排和施工进度进行合作。 4.4严格进行工程的验收 在施工方结束工程后,要确保在规范的标准下完成验收工作,以使工程在交付之后能够顺利的应用,验收过程中纪要检查各个设备的基础功能,也要检查电力设备的施工情况是否满足图纸的要求,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或者与图纸的设计不相符的工程,要及时的汇报并提出可解决问题的方案,确保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交付。 5结语 总而言之,因为我国智能建筑的电力施工出现的相对其较晚,目前阶段,在电力施工的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要明确的清楚电力工程的不足,同时要建立和健全施工工程的管理机制,同时做好质量监控的工作,以确保电力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朝着先进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左远明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建筑工业也随之崛起。但是我国现今的市场经济还受到能源短缺的阻碍,在这种环境下,建筑行业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挑战,要想让建筑行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以及提高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绿色施工管理;分析 1前言 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一定要在建筑工业中,加强管理设施。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筑的必须品,管理在绿色施工中的作用更是重大,加大了建筑行业中施工管理的发展力度。 2建筑施工中的进度管理 2.1制定出完善的进度计划 承包商在竞标之前,都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份详细的施工进度管理计划。在竞标成功后,承包商还会再度对当地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完善之前的施工管理计划,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在指定施工进度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以下几点: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材料的供给变化、工程质量的好坏等等,以便对施工进度管理进行及时的调整与规划,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施工单位还应该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三者融合在一起,提高建筑施工进度管理计划书的质量,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 2.2真正落实进度计划 在建筑施工进度计划书,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后,业主与监理会一定要加强与承包商的联系,切实掌握承包商对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落实状况。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需要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与变化,业主与监理会一定要及时给其建议,帮助承包商指定出更加全面的处理方案,以便更顺利的进行施工。承包商、业主与监理会,一定要及时对每个分包单位的工程进行检查,时刻掌握施工的进度与质量,切实落实工程进度管理计划。 3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3.1制定出科学的进度计划书 承包商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书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考察施工地,真正的掌握施工地的情况。将施工的目的与计划整理成详细的计划书,上报给有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围绕着计划书进行科学与合理的施工。在制定计划书的时候,一定要详细认真的标出工程的验收时期与具体施工的任务安排,让每个施工者都能够清楚计划书的内容,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过关。 3.2落实施工的准备工作 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对整个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在施工之前,承包商要组织好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对各工种和各工序做出质量的保证措施,进一步完善施工的计划书。施工的各管理层要对施工的材料进行精选与存储,安排好不同施工人员熟悉材料,提高施工速率的同时,保证施工的质量。 3.3规范施工程序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施工的制度,做好施工的每一个工作步骤。要想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一定要抓住施工质量这一点,随时进行检查工作,严格复审工程的每一个项目工作,做好施工顺序安排。 4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 4.1能源管理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中,最重视的就是节约能源。在建筑施工的时候,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从施工工艺与施工设备入手,进行资源管理工作,让绿色建筑施工实施的顺利。比如说,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选择那些耗能低的材料,利用成熟的施工工艺和环保的建筑设备,杜绝能源的浪费,提倡能源的再度使用。在施工设备运行阶段,相关的施工部门一定要做好设备检查与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与工程的进度实施。施工单位还应该尽可能的淘汰掉耗能量大和污染环境的施工设备,在不用设备的时候,及时切断电源,保护环境。 4.2水资源管理 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水,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妥善、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施工单位在利用水资源的时候,一定要购买节水型的流水设备,定期对流水设备进行检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跑、滴、冒和漏等现象,保护环境。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应该做好污水排放工作,对于排放后的污水尽量再度利用,做好施工人员的节约与环保工作,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4.3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及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除了水污染,还有灰尘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相对于水污染来说,后面的几种污染,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严重地影响了工地周围的居民生活。如果遇到大风现象,就能够将灰尘污染发挥的淋漓尽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环境的保护,因此,施工人员一定要及时的做好污染处理。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固体垃圾的分类,及时的清理工地现场的垃圾,最好采用综合与无公害的措施,保护好环境。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噪音问题,施工单位在采用噪音低的设备的同时,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强化教育,最好在晚上不要施工,以便影响市民的休息,进行文明施工。 5结束语 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施工管理。在这个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崛起的市场背景下,建筑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只有不断地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尤其是普及绿色建筑施工的管理,让建筑行业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建筑行业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还能够拿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因此,在建筑行业施工当中,一定要加强施工管理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让建筑行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作者:陆永忠 单位:平湖市华舟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与策略 [摘要]消防工程不仅建筑工程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关乎整个建筑物以及建筑物里面的人员和财务的安全,对建筑工程意义重大。本文论述了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 由于建筑物的消防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生命和财产安全,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完善建筑物消防系统、改进消防设计、提高消防设计质量,是当前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 1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施工单位对消防安全问题关注度低 消防安全是消防工程施工中的重点任务,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往往都忽视了消防安全问题,只关注工程建筑的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把消防安全当作一句口号或标语,没有真正落实。在施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消防工程施工管理制度,没有设立消防施工指导和管理的相关部门,没有配置全职负责消防安全管理的人员,这就导致施工场地的消防安全工作混乱无序,相关安全措施没有得到实施。1.2施工人员的技术与素质有待提高施工人员是建筑消防工程的核心,其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消防系统的使用性能。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常常会造成很多安全问题,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一些施工人员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高的道德素质,常常无视规范操作准则,把安全意识抛之脑后,为了提早工期而私自减少一些流程和工序,施工态度随意散漫,无意间就会造成很大的失误。而一些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的施工人员,则会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操作失误,例如:由于不熟悉各种消防栓、消防器械的样式和分类,把样式类似的消防器械弄混淆,造成错误安装、相反安装或重复安装的情况,使设施无法正常运作,消防资源无法发挥其功能。 1.3消防施工的设计方案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的消防支队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但建筑施工里的消防工程要求严格,应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度,进行规范的设计,无论是整体结构设计,还是排水系统和机械系统设计,都要认真仔细地考虑。例如: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要考虑建筑的高度和结构,要考虑水枪的喷射高度、范围以及水压、密封性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排水系统。很多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没有与施工单位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也不对实际场地进行考察,完全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进行设计,必然会造成设计方案存在一定缺陷,有时候施工人员也未能按照设计方案严格操作,这就导致设计方案无法完全满足实际需求,造成完工后的消防系统存在或大或小的安全隐患。 1.4消防器械的配置和安装存在漏洞 消防器械的配置和安装是否完善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消防救援工作,一旦有所漏洞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例如:在安装消防给水管网的过程中,要事先对管网进行试压和试漏的检测,检测通过后才能正式安装,而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常常省略检测环节,只是人为稍微查看下有没有破损就直接进行安装,也未经过各种防腐处理就进行土地回填,这对给水管网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都造成了一种威胁;在消火栓的安装配置方面,一些单位缺乏安全意识,片面追求建筑美观效果而将消火栓配置在很难被发现的地方,这严重耽误了消防救援的宝贵时间。 2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 2.1注重消防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消防安全关乎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不容小觑的问题。因此,在建筑消防工程中,要注重将消防安全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在消防工程的施工中,不能只关注工程进度,更要关注工程质量。在消防工程施工进行前,做足准备措施,将消防施工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保护施工人员的基本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对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定期给设备进行润滑和防锈处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施工进行前,检查即将用到的消防机械是否存在螺丝松动的现象,检查安全帽是否佩戴,检查建筑材料是否完好。除此之外,还要对消防工程中的关键部位进行定期检修,消除安全隐患。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注重消防工程的安全,更要注意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加强安全意识,促进消防工程的顺利进行。 2.2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素质 作为消防工程的核心部分,施工人员在消防工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目前出现的施工现象,企业一定要注重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和自身素质。对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人员,企业要提高对他们的技术要求,经常性地进行技术考核并设置一定的奖项。对于在考核中通过的施工人员,企业要给予肯定,并对他们中表现优异的施工人员进行重点栽培,培养出新一代核心人员;而对考核中未能通过的施工人员,公司要进行施工技术再培训,保证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达到企业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企业要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员工懒散行为要坚决制止,对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嘉奖,奖惩分明,有利于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在施工队伍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2.3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消防方案 在实际消防方案的设计中,要根据施工情况的不同,科学设计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消防方案。在消防设备的安装和配置上,一定要进行科学设计,要根据施工地的大气压和建筑物情况科学放置烟雾感应装置,确保在浓烟出现的第一瞬间警报就会响起,也要保证感应器不会受到当地环境的干扰发出错误警报。此外,由于施工地的差异,可能在水枪和消防设备的设计地点上和安装方式上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不能因为有难度就放弃对消防工程的科学设计,一定要根据施工地的情况,经过严谨的计算,科学设计消防方案。并且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消防问题不容小觑,切忌敷衍了事。 2.4加强监督,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在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消防工程需要采取责任制,将每一部分的施工监督工作分配给指定的监督人员。监督人员的设置一定要遵循科学的配置原理,不能随意选人,要选取有一定技术能力,对施工过程详细了解以及具有管理能力的优秀员工。企业要重视对监督人员的培养,通过专业培训,提高监督人员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监督人员通过对施工地区的详细了解以及对施工要求的解读,对该区域的重难点进行大致的分析。在施工过程中,监督人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指导,对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情况要及时指导解决,促进消防施工工作的顺利完成。 3结语 建筑物越来越高、建筑设计越来越智能化、家电设备越来越齐全,建筑行业的消防安全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消防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消防工程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存在设计不合理、材料不合格和建筑工人私自修改设计方案等问题,因此,在施工管理中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科学设计消防方案、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建筑的消防安全。 作者:曹彦东 单位:山东淄博市公安消防支队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管理研究 摘要:建筑节能是一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更是成为目前全球性的大趋势。本文即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做好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管理意义、现状以及相关管理举措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节能;绿色施工;管理 作者简介:刘爱明(1977-),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施工工作 1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环保开始成为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宗旨。对此,需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和能源,加强绿色施工管理,减少相关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对建筑物周边环境的影响。 2绿色施工的定义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1750378-2006)的定义,绿色建筑主要指的是在工程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尽可能的节约水、电、土地、材料等资源,它注重建材对人体健康和环保所造成的影响及安全防火性能,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使用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 3做好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管理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于绿色、健康更为关注,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管理成为建筑行业内的一大重要发展趋势。一方面,社会不断发展,能源消耗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能源紧缺己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建筑作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保障,从建筑方面着手能够有效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会相应的产生非常多的污染物,加强绿色施工管理,将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意义重大。正是趋于这样的形态下,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成为管理的重点。绿色施工的具体内容见图1。 4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发展一直较为迅速,日益跻身于世界前列。但是,相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建筑起步较为缓慢,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的理念也是在最近几年才逐渐的兴起,相关的技术支撑力度不够强大。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下: 4.1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我国现阶段建筑能源消耗以及污染问题严重,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政策上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国家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筑商在建造房屋的时候,没有相关的制约,导致能源的滥用。 4.2缺乏全面的环保理念认识 我国的建筑节能以及绿色施工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普及的程度不够广泛,导致人们对于环保理念的认识不全面,特别是工程的管理者,主要关注一些节水、节能,而忽视对其它重要因素的关注,例如:重复利用、绿色材料等。 4.3建筑总体节能状况欠佳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我国部分地区,建筑的建造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建造方式,能耗十分大。此外,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城市之中,但是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节能配套标准,能耗控制效果不佳。 5加强对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的管理的相关举措 上述内容主要对我国当前的建筑节能以及绿色施工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建筑节能与绿色施工的管理,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几个要点: 5.1完善施工节能管理体系 工程建设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节能管理体系,并确定详细的节能施工管理目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绿色建筑节能施工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需要对节能施工目标的实现负责,同时也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工程施工实施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5.2编制规范化的节能施工方案 节能施工方案应该以工程整体的施工组织设计为主要依据,同时保证节能施工方案的独立科学性,按照行业相关的规定实施有效的方案审批。一般来说,节能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①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在建筑工艺和设备选型时,尽量选用技术比较成熟的并且在能源消耗上比较低的一些设备,及时对一些经常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避免机械不能正常运行而带来的不便和浪费。②节水措施。结合当地的水资源现状,根据工程实际施工,制定合理的节水措施。③确定工程施工节能目标,并加强目标的执行。尽量使用一些高强度、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如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减少水泥和混凝土的用量,利用大量工业废渣(如粉煤灰、旧砖),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又如采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水泥浪费和粉尘污染。④制定施工用地以及临时用地指标,制定科学的土地节约保护措施。⑤注重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对于一些年久失修和不能正常运转的机械要及时维修和更换,并采用新的建筑工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此外,尽量采用一些自重比较轻的建筑用材,减少运输途中的能源耗费。 5.3注重评价管理 加强评价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根据节能施工要求的相关指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满足节能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由施工企业进行自我评价;②建设单位组织相关人员组建专家评价小组,在施工全过程对工程节能施工实施有效的评估。 5.4注重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与监督 建筑最终能否达到节能与绿色施工的目的,施工人员是最关键的。因此,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与监督,让施工人员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防止使用低劣的材料,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让建筑施工人员能够拥有绿色施工的相关技能。 5.5注重对施工各环节的管理 5.5.1做好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工作 施工现场主要污染环境的粉尘源有:①拆迁建筑物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及粉尘;②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作用于土地上,包括翻土、挖掘等产生的扬尘;③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一些原材料管理不恰当引起的扬尘污染;④在施工没有完全实施时,一些裸露的施工场地,在风力、施工振动等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扬尘;⑤在施工现场,由于一些原材料(水泥、土方、沙子)等运输、摆放管理不规范,造成扬尘。 5.5.2做好水污染控制工作 施工现场的污水主要有天然降水和生活污水及建筑废水等,要是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污水就会流进河流及地下,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所以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水污染主要的处理办法有以下几种:①工地厕所的污水最好配置三级无害化粪池,或是与政府的污水处理设施相接,或使用移动公厕,并由专人负责处理。②工地上的生活用水污染也很严重,工地上厨房中的废水中就含有大量的油脂,这些油脂如不清除就排放,容易引起管道堵塞或是污染地下水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③建筑工程污水包括地下水、钻探水等污水,含有大量泥沙和悬浮物。一般可采用三级沉降池进行自然沉降,让污水自然的排放,清除大量的淤泥之后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当今西方国家采用沉淀剂和酸碱中和配合处理工地的污水。 5.5.3做好施工噪声控制工作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噪音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噪声必定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l2523-90),施工阶段不同,噪声限值也不同。夜间施工除打桩阶段为禁止施工外,其他阶段为55dB(A);白天以打桩施工最高为85dB(A)。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噪音,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噪音进行消音或是远离或是尽量避免夜间施工,以免打扰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 5.5.4处理好建筑施工现场的垃圾 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包括水泥、混凝土、钢筋、木料和废弃包装物料等,这些建筑垃圾能够回收利用的就回收利用,不能再次利用的就应及时收集起来统一处理,避免露天长时间堆放,影响环境。对施工中的用料要精准核算,尽可能减少工程废料的产生。 6结语 总之,节能绿色建筑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体验,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是很小的。因而,建筑节能己经成为当前建筑的发展趋势,加强绿色施工管理意义重大。 作者:刘爱明 单位:湖南省湘建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高层建筑安全施工管理与控制 1工程概况 某小区10~13#楼为高层安置房工程,总建筑面积47809m2,共计11层,其中一层为架空层(计容),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10607mm2,其中人防工程占3567m2,总投资一个亿。 2高层建筑的特点 2.1建筑层数多,施工难度高 楼层通常在9层以上,高空作业易受风速、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随着季节的变化,雨雪对高层建筑施工和人员安全保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人施工的难度系数;施工原材料的垂直运输较为繁重,需要使用垂直升降机或者起重机设备进行运输。 2.2建筑规模大,施工成本高 高层建筑不仅建筑面积大,施工周期长,导致投入成本同比增加,而且地基一般设置较深,施工难度较大。在进行地基施工时,不仅要考虑地基施工时的基坑围护、抗震、坚固等问题,还要考虑到综合利用问题,现代高层建筑通常会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可以作为战时人防工事和平时的停车场,由此产生了消防、通风等配套设施的费用。由于在施工中使用垂直运输工具、起重设施等,这些都直接导致建筑项目单方成本造价的提高。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规模大,参与的施工主体多、横向和众向施工组织关系复杂,从而导致在项目实践中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几率就会增加。 3做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3.1施工前预控 (1)工程招标阶段。在本工程招投标中,在招标的工程量清单中强制性给出了关于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费的计算基础和相关费率标准,如其中基本费率为0.8%、考评费为0.4%、奖励费为0.4%、临时设施费为1.5%、检验试验费为0.15%等。该工程总投标报价为9950万,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费报价为281万,占到总报价的2.8%。在施工阶段中,该数据可以作为建设方在安全管理中专款专用的依据;而在施工阶段,该笔费用的支付则取决施工单位执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条例》的到位情况。(2)施工前的安全摸底阶段。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通过勘察、计算等手段,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补充设计文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最后在施工前,结合施工图纸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3.2施工中控制 (1)遵循按图施工原则。本工程的图纸是指经过国家指定的权威机构审核合格后的图纸。图纸交底后,要按照充分了解、掌握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严格按图纸施工,把图纸中安全施工的措施要领贯彻到实际操作中去。 (2)遵循责任到人原则。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就明确了施工安全保障体系,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经理之下有专职安全员,专职安全员下面有瓦工、钢筋工、架子工、木工、油漆工、机修工,一级对一级,层层负责,责任到位。 (3)遵循全面防护原则。①机电安全。现场用电必须动力、照明分开。所有用电设备均应安装触电保护器,并接零(地)良好。现场电缆必须埋管穿线(地面设标记)。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3C标准电箱,并确保其坚固可靠的保护接零。塔吊施工机械连续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塔吊吊物应有专人指挥,专人挂钩及绑扎吊物,超过六级以上大风不得起吊(以现场手持风速仪测定为准),高层设备(塔吊、吊篮等)设置避雷和避雷接地系统。②防水安全。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的特点,通常施工周期会跨越夏雨季和冬雪季。在这个时期,就应注意机具电动部分的防雨雪防潮工作以及冬季的防冻工作等。若是正处在基坑及基础施工阶段,则要考虑基坑的排水、以及随挖随做垫层,以保证基槽土壤不受破坏。③防火安全。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应单独设仓库整齐堆放,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排热。焊割作业应从严格执行“十不烧”及压力容器使用规定。各通道口处设安全防火标志,施工区域内特殊操作场地严禁吸烟。宿舍内严禁使用电炉、电热器具及在负荷用设备,照明线路导线必须符合规定,严禁超载等。 (4)遵循及时补救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尽管层层防护,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处理得是否及时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工程中,小区10-13#楼的基坑施工中,东面与基坑边线相距15米;西边与基坑边线相距10米,南面与基坑边线相距30米,北面为空地,基坑基底为-6米,由于初勘地质情况比较理想,加上四周施工条件比较好,设计单位为甲方节约成本,采用放坡+挂网+排水的方案。但由于在-7~-8米处为粉粘夹粉砂土层(粉砂含量大),当施工到-5米时,出现了涌土现象,当开挖到-6米处情况越来越严重,并发现西边出现细微裂缝现象,为防止道路出现进一步沉降挤压基坑,造成基坑塌方事故,在设计人员尚未来得及赶到现场查勘的情况下,当即做出停止施工并用回填沙袋来压土的决定,同时还停止了排水。后经过勘察单位重新补堪,设计单位重新制定了基坑围护方案,采用了深搅桩止水的方式,以确保基坑施工中的安全性。 3.3施工中辅控 施工中的辅控制,指的是在施工中的定期安全检查和后期落实整改,两者相辅相存,缺一不可。发现安全隐患时,要当场剖析原因,及时指正,限期整改。对预防措施和纠正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应跟踪验证。在本工程中,建设方要求每周一上班前1小时由建设方领队对各班组进行安全例行检查,清查安全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奖罚分明,布置本周安全工作要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物料井字架上料平台无防护,上料口成了“老虎口”;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不重视,管理无序,重使用轻保养;一些机械设备已到了甚至超过报废年限等不更新。看似小事情,但都是大后果,只有把这些隐患解决了,才无后顾之忧。 4结束语 现代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动态的管理,是要采取合理化科学控制的管理。在施工前注重预防;在施工中注重细节;在施工后应善于总结。作为现代建设项目的管理者,只有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只有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为建设优质工程提供保证;只有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切切实实为项目增值。 作者:梁达志 单位:广州宏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管理工作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成本。下面对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 工程管理实施阶段,一旦管理人员不能将自身责任落实到位,将容易导致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如果综合素质有所欠缺,施工技术不合格、不规范,质量问题同样会出现。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如果不能注重技术的先进性,而是仍然采用较为落后技术开展施工,也将对施工造成大大不利。建筑材料方面,如果采购人员、材料运输人员或者材料管理人员不能将自身责任落实到位,也使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二)工程工期方面的问题 工程管理实施过程中,工期控制也是一大关键。因为如果延误了工期,对甲方及施工单位都是大大的不利,甲方很有可能会按照合同办事,将十分不利于施工企业增进自身效益。通常来说,工期出现问题主要也与质量等方面有关,施工开展之前也没有指定相应战略计划,因而出现工期延误等不合理现象。此外,有些企业难以做到工期和质量之间的平衡,质量一旦提升,反而工期耽误,这都是不对的。 (三)工程成本方面的问题 对于施工建设来说,建筑企业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因而成本问题一定要把握好。通常来说,成本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施工不能合理进行,出现了工程变更等问题。第二,进度款发放过程中,进度款不能及时有效进行支付。第三,造价人员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位,也容易引起成本问题出现。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应问题的对策 为了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建筑工程顺利开展,将工程质量落到实处,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加强质量管理、严抓工期控制、加强成本管理。 (一)从质量方面做起,加强质量管理 鉴于工程施工项目较为复杂,因而诸多环节都容易引起质量问题。为此,质量管理应从细节做起,严格把控施工的每一项环节。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点抓起:第一,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管理,使施工人员能明白质量重要性,并使其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第二,从技术方面抓起,力求通过先进技术,实现良好的施工管理。第三,严格把控建筑材料问题,并加强建筑材料常规检查。第四,管理人员对建筑机械设备开展有效管理,并加强日常维护,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也应由专业人员对其加以维修。第五,工程监理人员也应认真负责,对质量加以监督管理,这样才能使质量管理真正落实实施。 (二)从工期方面做起,严抓工期控制 施工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工期的有效掌握,将工程进度管理真正落到实处。为此,在工程施工之前,就应该切实考虑实际工况,制定相应工期计划,并加强工期的战略调整,这样才能有助于工期内科学竣工。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应调整好工期及质量之间的关系,应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不断追求自身进度,这样才能使施工做到又快又好。应充分认识到,工期的前提是安全及质量,如果没有安全及质量提供保障,工期再快也是不合理的。除此之外,为切实保障工期管理的落实实施,还应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问题,引起工程变更原因较多,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工期延误问题发生,并能对费用加以有效调整,有利于实现良好成本管理。 (三)从成本方面做起,加强成本管理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做好成本管理方面的工作,不断增进自身经济效益。为此,成本管理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综合分析工程概况,制定科学完善成本管理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施。第二,针对工程变更引起成本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尽量避免工程量增加现象的发生,同时尽量减少额外投入。第三,管理人员应将成本管理具体到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使成本管理真正得以贯彻落实实施。第四,造价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对工程进行科学成本管理,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三、结语 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成本,对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工程施工管理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定建议。管理人员实施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每一个问题存在的原因和细节,并注重调整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三者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并保障施工建设管理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作者:曲金领 单位:周口市豫东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一、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由于建筑行业中各个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差距,有些企业为了谋取短暂的利益,从而忽略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以致于近几年来因为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事故频频发生,严重的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因此,为了有效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企业必须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进行充分的重视,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力度,严格的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把控,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很多建筑企业也深刻的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实施了施工管理,但是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中大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施工管理体系制度不完善 施工管理体系的制度是执行施工管理的重要标准,因此想要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首先应该对施工管理体系的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虽然施工管理体系的制度在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据统计表明,很多建筑企业对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的制度的指定并没有进行充分的重视,很过施工管理体系如同虚设,不仅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改进与完善,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也并没有严格的根据施工管理的制度进行执行,这就导致了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众多问题的发生,同时也是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 (二)施工管理的执行能力还有待提高 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谋取短暂的经济效益,因此部分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制度只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检查的一个框架,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并没有得到落实。想要有效的提高施工管理的执行能力,首先,建筑企业的领导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筑企业决不能因为短暂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建筑工程的质量,这将让建筑企业很快的走向灭亡。因此建筑企业首先应该对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并加强施工管理的力度。其次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施工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规定对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不出现施工问题,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施工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施工管理的工作人员是建筑施工管理的执行人员,因此施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施工管理的成果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也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大部分的施工管理人员就是建筑施工的操作人员,并且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管理人员的招聘方面也并不重视,后期的岗位培训也明显欠缺,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人员大都存在专业水平低,综合能力差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也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三、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建筑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建筑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对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施工的进度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建筑施工的准备阶段,进行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施工准备管理体系。进行施工准备时,首先应该根据建筑工程进行统一的规划,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其次在进行管理体系建立时,必须将任务与责任切实的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确自身任务,才能有效的调动每一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建筑施工阶段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在建筑的施工阶段,由于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的因素较多,因此在建筑的施工阶段进行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相对来说也更加的复杂。为了更好的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施工阶段的管理体系与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体系应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施工阶段的管理难度比较大。为了更好的做好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将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法,施工工序以及每道工序的施工内容进行明确。 (三)建筑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竣工以后,切实的做好竣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当建筑工程完工以后,进行工程验收时,为了对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必须严格的根据建筑工程的验收标准编制工程的验收方案。同时还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大小以及建筑工程的类型,对建筑工程进行验收,只有全面的通过各项验收测试的工程,才能成为合格的验收工程。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广大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作者:李志刚 单位:河南省现代爆破技术有限公司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建筑工程与施工管理论文 1安全管理 安全是各行各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建筑施工中也不例外需要牢牢的抓住安全施工坚持不懈的稳步推进工作进度。施工单位应当未雨绸缪在事故发生前将隐患的发生因素予以消除将安全工作提前做好,以预防为主通过安全制度的建立安全教育的开展以及安全措施的准备对工程的安全予以保障并监督施工人员对于安全操作流程的执行状况此外安防设置的搭建以及质量也是安全施工的基础内容需要在监督检查中予以保障而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当针对性的做出分析并制定相关处理措施安全员岗位是必须设立的并需要专业的人员予以担任贯彻落实施工安全管理。 2后期管理 直到后期阶段建筑施工会涉及到更多的领域例如装修等海个专业的技术较差点非常多,并且各个专业的工作量都非常大并且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各个专业的分项保护问题进行考虑。所以针对施工管理工作后期管理的重要性也很高。后期管理不仅仅是针对整个后期项目的进度保证,其针对的是整个项目进度的推进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项目的成本控制效果也具有着促进的作用。后期的管理应当以经济、管理和组织技术wie基础进行管理并且在施工现场应当设置专门的管理队伍进行对现场进行监督依照后期项目所具有的规模特性的呢过对后期的管理岗位进行设置保证职能设置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提高办事效率并且能够对管理目标予以分解更加细致的予以落实。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对策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方能完全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需求。要创新施工管理工作就必须从组织机构、技术与观念上入手。其中观念创新即以项目施工管理实际需求与施工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不断寻找适应实际情况的模式并将其不断完善使施工管理工作能够符合建筑工程市场发展规律的一个过程启是施工管理创新的核心。另外除了特殊情况止市公司单位一般会负责多个项目管理池就是说会有多个工程一同进行,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将单位同项目顶目同人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妥善的处理好。而这种实际性的问题需要施工管理予以实现并且需要管理工作不断的去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在应用中不断的创新。所以施工一个施工单位想要获得更大的效益想要在未来更好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生存之地就需要不断的创新施工管理。可以说施工管理的创新才是保证企业能够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健康发展不断进步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不败地位的关键之处。 4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施工管理在工程中不仅仅是会管理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进度还对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控制例如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成本控制对于施工方以及工程项目来说也极为中要。创新的管理模式是施工单位能够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实力的核心是谋求生存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施工单位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J漫慢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识到市场的变化规律从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一套可行性高的管理机制这才是项目施工方需要予以解决的。 作者:乔林德 单位:大连腾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连博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建筑施工与施工管理论文 一、掌握各种相关软件 这是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当前处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技术管理要符合时展要求,在管理过程中要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利用。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掌握专用软件,能够提升管理效率,推动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情况下,技术管理相关专用软件主要有工程管理如阿健以及施工现场的专人使用与维护软件。对于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技术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掌握,还要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进行熟悉,定期对于技术管理相关专用软件进行培训,提升人员对专业软件进行应用的能力。 二、质量管理 1.事前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在项目施工开始以前,设计人员就要规划好施工的具体方案,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施工人员一定要亲自在施工现场考察施工情况,对施工的总体要求进行明确。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对施工方法进行正确掌握,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性指导,对施工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在施工前就把各项工作安排好。 2.对施工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良好施工质量,一定要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确保其详细和严格,只有对施工管理制度进行良好建设和完善,才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之中可以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操作,对施工的整体过程进行详细了解[2]。工程施工的具体负责人还要制定施工管理的具体制度,在正式进行施工之前,全部施工人员都要对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管理制度进行认真阅读和熟悉,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合理施工,保证施工过程得以顺利开展。 3.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审核 在施工开始之前,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对整体施工过程进行合理规划。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审核,对施工图纸具体施工设计内容进行检查,对施工设计内容进行正确判断,确保其和工程具体施工需求保持一致,保证其满足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施工技术方面,要对技术人员具体的设计水平进行审核和检查,确保其资质以及专业技能能力能够与施工要求相符。另外,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的自身能力和素质会对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造成直接影响。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因此,不但要做好管理工作,还要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施工单位一定要经常组织相关教育与培训,使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同时还要对施工管理人员自身岗位责任意识进行强化,确保其做好质量管理相关工作。 三、安全管理 1.完善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为了顺利开展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一定要确保安全生产相关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和完善性。这是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安全的重要保障。对安全生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主要目的就是对施工作业行为进行规范,使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得以提升,在施工的过程中防止不规范操作的出现,保证在规定时限以内安全完成工程施工工作。要实行安全责任制,这样能够着将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同时还要设置相关奖惩机制,对于违反安全制度的一定要进行处罚,而对于表现比较好,能够遵守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的所有人员,一定要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这样施工人员在提升自身安全生产相关意识的基础上,还能对安全操作方式加以规范,使施工人员自身积极性得到调动,做好安全生产的相关管理工作,使安全事故的具体发生几率得到降低,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开展[3]。 2.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当前,人们在管理过程中坚持要以人为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是重要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对于建筑工程也是这样,施工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思想观念,充分重视人的安全。在建筑工程中,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其素质比较低,文化程度也不高,缺少安全意识。因此,施工单位在开始施工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组织,对其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还要要求其持证上岗,使施工现场实现规范化以及合理化和制度化。 3.监督、检查施工现场 这是确保工程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监督和检查,从而把安全生产的相关责任制落实好,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利用现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由施工企业加以整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场安全的相关监督和检查工作一定要贯穿在施工整体过程之中,监督检查的相关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严格行使监督和检查权,针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向施工单位通知,由其进行整合,如果施工企业或者是施工人员不服从,就要对其进行制裁。 四、结语 总之,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尤其是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很多,会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造成影响。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从技术管理以及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作者:唐晓强 单位:湛江市第二中学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与建筑施工论文 1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因素 (1)根据施工经验和教训制定施工规划章程。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在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应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教训制定相关的施工规划章程。在施工现场,开工之前应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在会议上将施工目的、施工计划、施工要求等多方面内容做详细的报告,并将工程施工的任务具体详细的分配到具体的施工班组。根据施工计划,还应定期召开总结会,总结工程施工的进度,公布上一时段工作验收的成果。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每个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能了解现阶段的施工质量情况,保证下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2)施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良好的质量管理工作离不开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施工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建筑施工前应对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质量符合相关的要求。同时,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保证施工人员不会因为一些小问题手忙脚乱,这样也就可以为建筑施工提供一定的质量保证,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3)根据施工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施工。按照施工计划,按部就班的施工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施工人员必须根据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施工人员事事都要原封不动的进行施工,而是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有弹性的进行施工。只有弹性的施工才可以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不会慌乱,可以随意应变。因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要把握好这个度,既要保证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计划进行保质、保量的施工,又要给予施工人员一定的空间来应对紧急事件。(4)做好建筑施工的工程验收和检验工作。质量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工程验收和检验工作。在工程前期的准备阶段,管理人员已经做好了详细的质量验收和检验计划,因而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要根据计划做好相关的检验工作。在质量验收阶段,管理人员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要求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返工,并在修补完成后进行再次验收,直到检验合格为止。除了严格的验收之外,日常的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巡查工作。通过日常的巡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及时提醒施工人员进行改正。 2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探讨 绿色建筑是指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工程的建设,从而既保证建筑工程的保质保量的施工,又不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绿色建筑对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绿色建筑成本要高于传统建筑,因而,目前社会上对绿色建筑的投资总量还是很低的。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是合理的,是没有远见的。在当今社会,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建筑行业也要逐渐朝着绿色的方向发展。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和传统建筑的施工管理相比,除了要做好传统施工管理的工作之外,还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污染。减少由于施工带来的废弃物,通过使用生态节能的技术减少由于能源消耗造成的高成本。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的出现,不仅可以改进传统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促进建筑行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施工管理的工作之外,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还应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关注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第二方面,加强施工过程中对污染的管制;第三方面,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原则。 2.1关注施工中的能源消耗 在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秉承绿色生产的思想,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优化施工现场的资源和资源,实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有效的配置资源要求管理人员从节约和高效利用两方面做起。要做好这两方面工作就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点、在建筑施工之前选择施工材料时,尽量选择消耗能源较低,对环境造成污染较少的建筑施工材料,或者是废料可以在回收利用的原材料,从而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领取,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是根据实际的需求领取原材料的,总而减少原材料的浪费;第二点、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转和排放量符合要求。在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的先进性,施工中需要的设备数量较多,种类也较多。因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还要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保养,从而保证每一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高效运转。除此之外,应对排耗量大的设备逐渐进行更新换代,最终实现机械节能减排;第三点,在施工中节省各类能源消耗。在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电力设备不使用却仍然处于开机状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因而,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及时巡视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关闭不常用的电力设备,来减少现场的能源消耗。 2.2加强施工中对污染的管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污染问题并不是不可治理和防范的。因而,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要针对施工现场最常见的污染问题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问题有泥浆问题、扬尘问题、无形污染和水污染四种。(1)泥浆污染的处理方式。在施工现场泥浆问题是十分常见的。无论是挖掘还是混凝土的搅拌抑或浇筑都可能出现泥浆飞溅问题并且随着车辆在现场的出入将泥浆带出施工现场,污染其他地方。要解决泥浆污染的问题管理人员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方面,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泥浆凝固,避免泥浆飞溅;第二方面,在车辆出入现场时安排专人负责对车辆轮胎上的泥浆的清洗工作,从而减少泥浆问题对环境的污染。(2)扬尘问题的处理方式。扬尘问题是施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在干燥的天气下,扬尘会明显增多,如果在大风天气下,现场的扬尘问题无异于一次沙尘暴。为了减少扬尘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管理人员要从以下两方面来控制扬尘:第一方面,定期洒水。通过制定合理的洒水计划来实现降尘的问题;第二方面,及时对制造扬尘的垃圾进行清理,从而从源头上避免扬尘的发生。(3)无形污染的处理方式。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无形污染是噪音污染和光污染。施工管理人员针对这两种污染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应对。解决这两种污染的思路就是从源头杜绝和从传播中消除。(4)水污染的处理方式。施工现场的水污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为原因造成另一种是自然无意识造成。人为原因就是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水不经过处理就排放到江河湖泊中,而自然无意识造成指的是雨水将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染物带入河流中,污染水资源。因而,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现场废水排放的监督力度,避免废水不经处理就排放的现象发生,同时,在每天的施工完成之后,组织施工人员对现场进行清扫,及时将污染物清理干净,从而减少水污染的情况。 2.3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原则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点、贯彻绿色环保理念,有效节约资源;第二点、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第三点、合理引入绿色高效的设备来代替高污染的设备;第四点、管理人员做好带头工作,带动现场工作人员从日常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建筑的工程质量还是工程进度都会受到施工管理的影响。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当今社会,提倡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倡导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才可以引领建筑行业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和建筑施工管理相比,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因而施工单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更好的实现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4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必将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而绿色建筑必将领跑未来的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也必将成为未来的施工管理的方向。因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树立绿色施工管理的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施工的过程中,牢牢把握建筑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这三方面的内容,不断提高施工管理的管理水平,使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更美、质量更优,从而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作者:周慧婧 王大伟 单位:信阳市豫鑫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建筑施工管理的运用与发展 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控制需要完善 对于实际的材料分析,建筑施工在质量问题上有许多方面,都是由于建筑施工的材料上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大部分的建筑施工单位想要将经费投资有所节约,将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值实现,对质量非常差的建筑材料故意使用。有时会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基本上不具备质量标准,所以产生了较多的豆腐渣建筑工程。然而小部分的材料生产厂家以及采购人员具备着一定的经济来往,会实施一定职权便利条件,让一部分缺失质量保证的建筑材料顺利的在施工现场中混入,用次品充当优质品,在其中挣得差价。这一系列非常错误的方式,会对建筑的总体质量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一定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严格把控,要选择具备生产信誉以及生产质量保证的正规材料生产厂家。在生产厂家得到确保之后,才可以购买到标准的材料。因为是较为正规的厂家,所销售的建筑材料一定是具备产品合格证,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对建筑总体质量有所保证。另外,在施工场地投入建筑材料之前,有必要开展合格证的再次检查。此复验流程若发现存在未达标的建筑材料,是绝对不允许进入到施工场地的。并且,还需要强化建筑材料的管理。施工工期往往较长,采购材料会提前开展,所以一定要合理的储存特殊的材料,以防止材料的质量受到损坏。 2.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强化人的管理 不论建筑施工中的监督管理机制如何健全,管理体系是如何完善,若确实开展施工人员的质量施工培训流程,都不能够实现所有的健全目标。所以,想要将施工质量提升的关键,就在于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员工开展合理的管理流程。(1)需要开展质量达标施工的相应培训在盲目的开展思想意识教育的情况下,施工的一线人员必然会缺失安全施工的能力,会在实际的建筑施工阶段产生一些疏漏,会造成施工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是主要的支撑对象。所以,一定要将施工人员的管理贯彻落实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当中。(2)要以思想的角度将宣传和教育进行到底对于施工建设单位中的施工人员而言,主要妥善的对施工质量有所认知。只有在清晰了解施工质量的不达标会对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事故灾难和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认真态度调动起来,从而能够认认真真的严格根据施工的具体标准来进行施工建设的正确实施。 3.结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想要将妥善的管理贯穿在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将人们的安全施工意识有所提升,也就是将思想程度提升,这样才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严谨性。任何建筑施工队伍都需要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建筑施工建设当中进行妥善的管理,力求让人民群众能够将抱怨心理消除,营造舒心的建筑工程项目。 作者:冯强 建筑与施工管理论文: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关系 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核到施工,及至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管理,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闪失,否则其所引起的损失均是难以估量的。其中,施工作为这一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一个将设计意图转换为实际的过程。但是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道工序均有可能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致命的缺陷,因此,对于建设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必须百分之百的重视和投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然而施工的重要环节是进度和质量,下面就这两个重要环节加以讲述。 1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 1.1进度管理 (1)制定进度计划:承包商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合同中的工期,编制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制定进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其它种种因素对进度计划的影响,如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自然条件变化、材料供应变化、业主违约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进度调整和控制,及时的对进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以保证建设项目在合同工期内竣工。(2)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施工进度计划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承包商要与监理及业主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向监理及业主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对监理和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和赶工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监督各分包单位的工作,及时协调各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合理的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并确保到位。(3)及时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和计划的偏差,找出进度计划的影响因素,采取纠正措施。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下面几方面。①施工组织不当:例如,施工的任务、目标不明确,劳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道路和场地布置不合理,各分包商之间施工干扰,均会引起工期延误。②技术原因:承包商有时会低估施工技术困难,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没有把握确保进度和质量的情况下,冒然采用;有时对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没有全面理解,会导致盲目施工,造成返工。③不利的施工条件:自然条件变化和施工中遇到合同中规定不可抗力的因素,无法正常施工。④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采用的控制施工进度的措施:①组织措施: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②技术措施:首先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施工方法的选择既要先进,又要可靠,选择成熟的技术。③经济措施:及时向监理和业主报告阶段进度,申请进度付款,争取按时取得支付签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成本,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④信息沟通管理措施:在内部要及时收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 1.2质量管理 (1)科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切实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工程开工前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将企业技术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对于重大或关键部位的施工,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要提前一周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保证措施,以及新技术新材料试验,鉴定证明材料呈报监理主管工程师审批。(2)按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根据有关规范和企业编制作业指导书组织分部分项技术人员编制各工序工种的质量保证措施,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工作,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对于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要求各级作业人员对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做到心里有数。正确选择和合理调配施工机械设备,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保持机械设备良好技术态度。(3)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所有隐蔽工程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等有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方可组织下道工序施工。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设质量管理点,并设专人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严格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项目进行严格的复核。杜绝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4)坚持“三检”制度:即每道工序完后,首先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再由施工员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接检。隐蔽工程“三检制”的基础上,请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签证认可。对于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经发现,组织力量,严肃进行处理,事故的处理均由监理工程师负责全权组织。对于质量的处理,绝不允许心慈手软,必须按照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和没有具体的整改措施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认真处理,防患于未然。 2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将是发展的趋势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毋庸置疑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但由于其初始投资成本高要比传统建筑高5%~10%,使得关注短期收益的开发商很难下决心投资绿色建筑,所以绿色建筑的推广一直举步维艰。而实际上,绿色建筑由于采用了各种生态节能技术,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运行费用、能源消耗费用、维修费用以及报废拆除费用等全寿命周期费用是远远低于传统建筑的。在建筑业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除应重视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规划设计阶段的可持续技术的应用外,建筑施工管理阶段也是应重视的一个阶段。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建造和清除扰乱了场地上现存的自然资源,代之以非自然的人造系统;建造和拆除所产生的废弃物占填埋废物总量的比重较大;在建造过程中散发出的灰尘、微粒和空气污染物等会造成健康问题。而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管理方法则能够显著减少对场地环境的干扰、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资源,同时,还可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总之,绿色施工管理可以定义为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管理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管理技术。绿色施工管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管理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管理技术。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视频资料在工商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学习意愿降低、上课注意力下降问题,结合教改实践与经验,探讨将视频资料应用到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视频具有文字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优势,学生乐于接受,将视频融入教学的软硬件条件都已经具备,将视频资料融入教学大势所趋。以《组织行为学》为例,详细列举课程各主要部分内容的可供选择的视频资源,阐述将视频资源纳入教学的主要步骤和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课程教学;视频资源;组织行为学 随着移动通信的全覆盖、智能手机的普及和“95后”进入大学,大学授课普遍遇到学生学习意愿降低、上课注意力下降、无娱乐不学习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出一套将视频资料有机融入教学过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显著改善教学效果。 一、将视频资料运用到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大势所趋 工商管理类课程是对企业管理、生产实践的理论总结和现实反映,知识体系比较庞杂、抽象、枯燥,容易导致缺少实际生产、市场及社会经验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由哈佛商学院首开先河的案例教学法解决了这一问题。随后案例教学法风靡全球,成为广受欢迎并最常使用的教学方式方法。1992年,哈佛大学又开创了影片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系统地观看好莱坞的电影并重点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些反映商业环境、商业运作特点和较好诠释商业本质的优秀影片如《华尔街》《颠倒乾坤》《锅炉房》等是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斯坦福等名校要求学生必看的电影。较早将影片教学法引入大陆的是企业培训师孙路弘先生。他在2007年出版了《看电影学管理》和《看电影学营销》两本书,首次结合丰富的影片资源介绍了影片教学法,并将这种教学法运用在企业培训中。很快,影片教学法风靡企业培训界,成为企业培训的一种新型、有趣、有效的培训方法。一些教师开始将电影引入课堂,形成电影案例讨论课,如有老师在《管理沟通》课程中引入美国电影《十二怒汉》。笔者在2008年就关注到了影片教学法,并积极探索该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上的应用。通过多年的实践,不仅在影片教学法方面获得成功,还将案例资源扩展到整个视频领域,让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共同成为了教学中的两大类重要资料。在未来的教学中,视频资料的运用将是大势所趋,无法替代。 1.视频资料具有文字资料无法比拟的优势 视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人物、画面、声音、情节等来实现信息的表达和传播。视频相比文字,具有信息更加丰富细致、表达更加细腻直观、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更强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内容比较务虚的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例如,《组织行为学》中口语和文字很难传递的一些教学信息在视频引入后,立马变得具体、形象、直观,可观察。而观察者的视角不同,认知不同,讨论的话题也可以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大不一样。这样的教学更加接近于生产生活实际,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和获取教学成效。 2.新生代大学生更加喜欢和接受视频资料融入教学 80/90后基本上都是在动漫、电影和电脑游戏相伴的环境中长大。他们个性鲜明,学习观务实,对视频的信息传播方式等情有独钟,普遍不喜欢传统的说教模式,讨厌灌输,他们更喜欢探索、喜欢娱乐、喜欢互动,他们更加喜欢以视频方式来接收信息、理解知识与开启兴趣与思考的大门。 3.视频资料丰富,使用便利,高效 人类已经进入了视频为王的时代。海量的视频资料每一天都在推陈出新。现代的搜索引擎技术、编辑技术简单易学,可以为老师收集和整理视频提供技术便利。大学课室里基本上都是整套的多媒体设备,电脑、音响、投影仪、屏幕一应俱全。如果老师上课仅仅使用ppt,那是对硬件资源的巨大浪费。总的来说,目前视频资源能够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化、过程情景化、知识具体化、学习情趣化,启发式教育效果明显,激励作用突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以及实战的操作性显著。视频进入教学的软硬件条件都已经具备。企业墨守成规,不创新就会死掉。教师不与时俱进,将视频资料引入教学过程,可能也面临淘汰风险。 二、可供《组织行为学》使用的视频资料举例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地位重要。课程内容在浩如烟海的影视作品和每天的商业节目中都有反映。只要用心收集,都可以找到合适使用的视频资料。 1.课程内容概论部分可供选择的视频资源 这部分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课程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研究方法,可选的视频资料是电影《十二怒汉》和《摩登时代》。利用《十二怒汉》可以与学生讨论行为的多样性以及影响行为的复杂因素;《摩登时代》作为讲述霍桑实验研究的背景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工业、大生产时代下个体的幸福追求与时代之间的矛盾。 2.个体行为基础部分可以选择的视频资源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人格(个性)、性格、气质、能力等基本概念与主要的人格理论。可供选择的视频资料非常多,主要可以从《赢在中国》《职来职往》《非你莫属》《波士堂》《缘来非诚勿扰》《超级演说家》《鲁豫有约》等节目里挑选出一些极具个性特点的嘉宾的视频。如在讲到“人的个性”部分时,笔者就选用了柴静做的一期《看见》节目“北大屠夫”。这档节目中,柴静采访了两位北大才子陆步轩与陈生。这两人身上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不同人格特质,如控制点、自尊、自我监控、马基雅维利主义、风险偏好等对于人的成功的影响。该视频节目从内容的选择到镜头的剪辑都非常专业,令人过目不忘。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那些抽象的概念都变得具体、鲜活了。 3.社会知觉、归因与决策部分可选择的视频资源 这部分内容涉及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感觉、知觉、错觉、归因和关于决策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理论。可以推荐学生看电影《罗生门》《挑战者号》等,让学生结合电影的故事和情节理解人性的复杂、影响知觉与决策过程中的种种复杂而微妙的因素。 4.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部分可选择的视频资源 这部分的内容更加务虚,如果能够结合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尹天仇的苦难》《上海滩第一的哥——藏勤》等就能够将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非常具体和形象化,让学生感兴趣并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5.激励及其应用和领导与领导力部分可选择的视频资源 激励是管理学中的一个永恒话题。前几年很流行的优秀国产电视剧《亮剑》《士兵突击》等和著名企业家如任正非、雷军、俞敏洪等的访谈节目都可以剪辑使用。 6.群体行为、团队与高绩效团队建设可选择的视频资料 群体行为所讨论的社会助长、抑制和惰化效应,以及群体思维、群体压力、群体规范、群体决策中一些问题和行为表现,都可以在德国电影《浪潮》、美国电影《死亡实验》找到充分故事情节来说明和展现。团队及团队建设最值得看的视频莫过于《打造完美团队——一伙银行劫匪的故事》视频。该视频案例非常幽默风趣地展示了团队合作中的可能发生的种种有趣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的难点和关键之处,充分展示了团队合作在各行各业的重要作用。视频短小精悍,内容完整,语言精练幽默,管理思想和管理思维却处处体现。学生观看这样的视频,绝对不会打瞌睡,相反能够深有启发。关于团队问题可以推荐的视频还有电影《卡特教练》《云梯49》《偷天换日》《乐鼓热线》《斯巴达300勇士》等,一些团队合作的综合节目也可以成为选择的素材之一。 7.权力与政治部分可以选择的视频资料 权力与政治是组织行为学最不好讲的内容,因为大学生还没有职场的经历。但是如果结合电影《华尔街》《上班一条虫》《败露》《恶老板》《大公司小老板》等和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职场故事作为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就很好理解了,也很容易启发他们的思考。课后,再介绍他们,观看台湾的《上班这党事》综艺节目,学生更是受益匪浅。 8.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部分的视频资料如《日产沉浮》《小米文化》《华为文化》等。这些专题节目往往凝聚了多个制作团队的智慧和心血,比那些文字案例来得更加吸引人。 三、将影视资料纳入教学的主要步骤 1.教师做好影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要找到大量合适的视频资料,一是直接上网搜索、下载。如在优酷上可以收集到很多已经制作好的电影片段,或者你知道某个电影,直接下载下来,进行剪辑。二是到一些专业的电影网站下载。三是与同行交换资源。四是发动学生帮忙收集。本人每年就是在学生的帮助下,完成很多精彩视频收集和剪辑。 2.编写视频资料使用教案和学生视频学习指引 教案和学生学习指引的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视频背景、主题、使用范围、思考问题和作业等多个部分。不同之处在于视频资料使用教案要与课程教案结合起来,并有一个参考答案,应对教学检查;而学习指引是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不要提供参考答案。 3.视频资料的教学运用 视频资料的教学运用一般分为:作为教师上课内容的补充,教师自己讲课时使用;作为课堂讨论使用;小组讨论使用;课后的作业使用等。一般地,在学期伊始就将学习指引发放给学生,要求他们要提前观看这些视频。讲到需要看视频的课程内容的前一个星期,再检查学生看视频的情况。同时,要提醒学生使用左脑来看电影,即不要被表面的故事情节和现象所吸引与迷惑,一定要认真分析视频中的管理逻辑与管理知识,并能够整理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上课的发言做好准备。 4.视频资料使用后的小结 根据笔者的经验,使用视频案例后,还应该进行小结,才能够取得更好效果。 四、使用视频资料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不能够让视频资料喧宾夺主 尽管视频资料魅力十足,但是它也仅是一种教学资源,不能够代替所有资源,也不能够每一堂课都播放视频,不讲课。如果这样,不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可能面临学生投诉和管理部门的责罚。 2.注意规避视频案例教学的缺点 使用视频进行案例讨论时,需要注意到它存在着学生不易记笔记,重点不突出等缺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在播放前提出案例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看,同时做好笔记,在讨论中要做笔记,结束后要检查笔记。 3.要学习PPT和视频的无缝嵌入,提高课程效果 很多老师都是在要放视频的时候,先关掉PPT,打开视频,看完视频之后,关上视频,重新打开PPT,这样很浪费时间,而且显得不够专业。因此,老师要学习PPT和视频的无缝嵌入技术,只要操作手中的PPT遥控笔就能播放自如了。 4.视频资料要持续更新,既要留住经典,又要能够反映时代特点 与文字资料一样,视频资料也要持续更新。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经营是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没有时效性和新颖性的资料,没有太多讨论的价值,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一些人性、价值观是亘古不变的,在不同文化下也是相同相似的。因此,要通过持续的更新,留得住经典,换得来变化。 作者:覃艳华 杨丽君 伍燕妩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采用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书本知识为主要授课渠道,没有明显的教育专业特色,不重视实践课程与书本理论知识相结合,最终导致在就业竞争力大的今天毕业生没有明显的专业特点,创业精神薄弱,创业能力不高。基于此,学校随着教育部的号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率,提高适应社会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业教育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创业教育发展历史的研究 创业教育最早是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开始实施的,他们认识到教会学生创业比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用处大,开设一系列的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实践教育课程,在取得明显的效果后,我国结合自身的经济模式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始正式实施高校创业教育,至今20年的时间,创业教育从各大高校到技工院校都在极力的推广,虽然现在取得的成绩很大,但是其实也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各大城市在政府的协助下建立了各大大学生创业基地或者孵化园,鼓励大学生创业,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实践的场地与平台。 2.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教育模式 各大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基本都采用了封闭式的教育,在已有的教学资源上着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并且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这个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以及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来讲,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在各个行业的就业率相对于高,可任职的岗位范围广。但是这种并不代表着什么,在封闭式的教育上,各大高校没有各自的特色教育,因此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极其相似,对社会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另外,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其他理工专业来说,没有太多的实践课程,不需要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对于其授课主要偏重于书本知识,这种单一的授课教学模式,只能各种程度的对理论知识授课,轻视实践教育。这样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后期很难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创业技能结合并流利的使用。在实验课时,更多的是纸上谈兵的效果,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课又少,课外的实践课又受到条件的影响,太多的中小企业本来资金相对来说短缺,各个制度也不太完善,因此,不太愿意雇佣实习学生,学生也没有实质性的参加到实习中去,把实习作为毕业的一种流程,最终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知识面还是较狭窄,他们要求的是综合性素质能力强的员工。 二、开设创业教育,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能力 1.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特色 改变以往的偏重专业理论授课教学模式,打破封闭式教育模式,着重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建立本校的公司管理专业特色,一方面根据地区经济特色建立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比如对于辽宁的中小企业的经济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随着迅速。对于该地区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教育教育上就着重偏向中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再结合本校的专业优势,最终学生拥有突出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有机的把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设立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满足后期创业能力。 2.完善体制保障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从校、院、学生社团作为创业的三级联动关系,一步步的保障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立专业的创业服务基地,以学校的各级领导为核心,积极带动各位老师和学生主动参加到这个项目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学生的创业做好坚强的后盾,并从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操作做好链接,开设创业社团,激发学生创业兴趣,模拟创业步骤,积累创业经验,并通过开设专业基础培训课程、学科竞赛、拓展服务等服务模式,建立鲜明的创业实践载体。 3.开设创业平台 对外开放教学平台,全方面的支持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可以实践鼓励学生来实训场地进行学习操作。随时在实训场地和创业基地都有教师的坐班,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有疑问进行解答,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和操作。学校跟校外企业进行合作,鼓舞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学习企业管理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此外,在学校中鼓励学生建立社团,以社团的形式推动学生创业,可以把参加到创业社团的增加学分,以外力的形式鼓舞推动学生创业。 三、总结 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一直是各个高校的第一,但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及社会的原因造就了出现就业率下降了趋势,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综合性素质的学生成了首要任务,并借鉴国外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从另一个方面带动就业率。 作者:秦博 单位:沈阳工学院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市场经济环境下工商管理的作用 摘要:在最近的几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就整个经济体制而言,我国通过改革开放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通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也变得非常有秩序。市场经济的环境要想变得有秩序,离不开工商管理系统在其中进行秩序的建立。因此,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对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环境维护中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就能让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变得更加有秩序,直到完全与国际经济环境接轨,让我国的经济能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经济环境;全球化;工商管理;经济体制 1引言 通过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在全球各个经济体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几个关键因素。这几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国家的法律,当地政府的经济战略政策,各个时段的国际经济发展局势以及国际政治局势等等。而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在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正是因为把握住了这几点关键的经济发展动力。但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并且保持迅速的发展态势,就需要在国际市场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工商管理正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工商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职能 2.1工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工商管理这一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机制其雏形都伴随着经济行为而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维护政权的需要,统治阶级会以各种形式对国民的经济行为进行干预的管控,这种管控行为事实上就是工商管理的雏形。只是这种雏形并未形成一个严谨而稳定的体制,因而起到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就我国而言,封建时期有关于盐铁市场的严格管控,并且在一些闭关锁国的时期对于远洋贸易也有着严格的限制,这些都是一种工商管理的手段。到了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对于国家的商业发展表示出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与此同时,对于国家的商业管理也开始变得现代化和科学化。工商管理作为国家的一种经济宏观调控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2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 工商管理在我国的市场经济规范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了以下几种职能。首先,是工商管理能够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我国的市场经济在起步阶段就与世界其他经济大国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这导致我国的市场经济局势迫切地需要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体系来对其进行完善与改进。工商管理就可以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发挥出这样一个基本职能。工商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为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进行一个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进而对各行各业的经济行为达成监督的效果,同时还能对所有要进入市场的主体进行严格的审核以保证市场经济环境的健康。工商管理的第二个基本职能是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国家规划中搭建起一个桥梁。具体来说,我国工商管理体系在发挥职能时是以工商管理部门的形式进行的,而这些部门可以细化到国家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使得社会生活与市场经济的沟通能够通过这些工商管理部门来得以实现。工商管理可以为各个企业提供一个正确和有前景的发展方向,这就是它的第三个基本职能。工商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成长的各个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固有的变幻莫测难以预料的局势起伏中往往难以找准自身前进的方向。而工商管理系统可以给这些企业提供一个稳定有回报的发展方向,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能够支持更多企业的健康发展。 3市场经济环境下工商管理的作用 由于上文所述的工商管理所具备的基本职能,决定了工商管理体系在市场环境下所具备的作用非常广泛。以下分几个方向和角度来分别进行研究与探讨。 3.1工商管理能够对经济发展方向进行引导 工商管理体系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能够起到的第一个作用,是根据其基本职能来达成的,也就是通过其对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进行引导的这一职能来发挥一种市场经济环境下整个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能力。我国的社会体制是社会主义,和世界大多数经济体都不同,因此我国的经济制度也与那些资本国家的经济体制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环境变幻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这种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正是我国的工商管理手段之一。通过国际的工商管理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再加上市场的自我调节,这两方面的调整能力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有着别的国家不具备的稳定性优势。而这个优势,就是工商管理通过对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整体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来实现的。 3.2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秩序的维护作用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有着其固有的缺陷。这种缺陷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时常爆发经济危机。导致这一缺陷的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环境完全靠市场自身调节,国家并不作任何干预和调节。而我国有着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中,国家可以运用工商管理手段来对市场的无序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在经济危机即将爆发的时候将损失消弭于无形之中。历史已经证明了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在工商管理的帮助下能够成功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风暴。这种维持经济发展秩序,消除市场无序性隐患的功能就是工商管理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起到的第二大作用。 4结语 作为一种比较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工商管理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可以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和增幅作用。本文将主要从工商管理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所能发挥出的作用入手,对工商管理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与研究。 作者:王静 单位:临沂市工程咨询院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摘要: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市场经济秩序,除了依靠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与监督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对社会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文章阐述了工商管理的主要作用,并结合其作用具体分析了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有利于合理规范市场活动主体;有利于加大对市场的监督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消费者 1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在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日益突显出一些问题。尤其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得不到承认以及国内社会矛盾恶化的环境下,如何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市场经济秩序,除了依靠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与监督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对社会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尤其需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对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视力度,尽可能的把工商管理有利作用充分发挥起来,为宏观调控和市场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既促进宏观调控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又促进市场对经济的优化配置作用,最终维护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2工商管理概况 工商管理是一门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涉及到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工商管理一般分为工商行政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文章探讨的工商管理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方面。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与手段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对活动在社会经济中的主体实施监管。工商管理具有权威性、程序化、综合性三大特点,其中,工商管理的权威性是由于其代表的是国家行政机关执法,为此一切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必需体现国家的意志;工商管理的程序化主要是由于市场秩序的维护依靠的是国家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的实施者主要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就决定了任何工商管理行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依照行政执法程序进行,确保工商管理的合法性、公开性、公平性、准确性;工商管理的综合性主要是由社会市场经济的多元化而决定,工商管理须对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实施审查和监督,通过审查和监督活动主体在市场交易当中的合法性来维护市场秩序。 3工商管理的主要作用 工商管理的主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功能上,其具体职责和功能表现在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上、市场环境的管理上、市场经济活动的管理上三个方面,进而达到维护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 3.1介入我国宏观经济的调节控制 工商管理是一种有效调节控制国家宏观经济的手段,尤其通过工商行政管理行为可以达到快速调节控制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目的。而只要没有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有的职能时,国家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目标则会受阻,必将影响到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此外,工商管理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相同,工商管理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控制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故调控作用较为缓慢,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控比较迅速,一旦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颁布,对市场立即起到直接影响。 3.2主管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市场经济当中,国家赋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极高的地位,例如国家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的地位定性为“主管”作用,也就是国家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具有维护市场正常运转、监督管理市场秩序的重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需充分发挥自身职责和功能,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发展的规律,建立健全完善一切市场经济活动体系,以维护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市场经济活动处于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环境中。 3.3培育良好的市场主体 良好的市场主体是保证市场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的必要因素,更是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法创造良好环境的基础。为此,工商管理必须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市场主体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发扬公平、公正、开放、竞争的市场准则,促进市场与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进而达到维护市场主体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体系健康稳定的良好局面,避免市场经济因经济全球化、垄断主义或不正当竞争等引发市场混乱的现象。 4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4.1有利于合理规范市场活动主体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与规范市场活动主体是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而依法规范市场活动主体,严格审查进入市场的商户与企业,有利于健全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维护市场稳定。例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申请加入市场的商户和企业进行注册登记、资格审核,手续健全完善,资格符合市场许可后方可进入市场,这样不仅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培育良好的市场主体,而且有利于维护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4.2有利于加大对市场的监督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够依照自身职责和功能,通过对商标的注册管理、竞争机制的管理等有效的规范市场活动主体必须在许可范围内经营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市场监督管理作用,让市场活动主体的一切生产、经营、交易等行为必须按照市场要求进行,也有利于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尤其,在当前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市场主体蠢蠢欲动欲通过虚假宣传、不当竞争、商标侵权、垄断经营等不良想法获得暴利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及时介入监管,尽早防范和打击这些有可能破坏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防患于未然。具体表现在:(1)有利于预防和打击市场上的虚假宣传行为。伴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传播信息最快的媒体平台,于是大量的市场主体为了扩大自身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一掷千金的通过互联网投入大量的商业广告,然而,一些商业广告却出现虚假宣传、故意夸大功效误导消息者的宣传,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对商品的合法权益,也从侧面压制了其他正当产品的公平竞争权利,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为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和义务整治一切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以维护正当产品的形象以及市场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2)有利于防控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体系要求有一个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良好运营环境,才能让商户、企业对市场投资抱有信心,而那些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则破坏了市场运营环境,危害着商户和企业的投资利益,必须坚决进行打击。其中,垄断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违反竞争法规定的行为,其目的在于扩张自己的经济规模或者形成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地位,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而且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是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通过虚假广告、假冒伪劣等违反诚信公平等原则的竞争行为,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为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需进行严厉打击及防控。(3)有利于保护企业合法的商标权益。商标是用来区别一个经营者的服务或者产品跟其它经营者的服务或者产品的显著标记,商标也是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志与文化,对推广企业的产品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十分重要。企业通过合法渠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国家核准注册的商标受法律保护,保护商标注册人享有用以标识服务或者产品,亦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获取报酬的专用权。而市场活动中存在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利益而假冒商标,侵犯合法商标注册人的利益,降低了正当商品的核心价值,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此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通过打击违法假冒,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4.3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体系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对活动在市场上的主体进行监督管理,并积极培育良好的市场主体,有利于规范市场中各类行为和环境,最终促进建立健全完善整个市场体系。市场体系作为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运行载体,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才能为市场中各类产品的交易提供重要支撑。为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发挥自身职能,促进市场体系中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1)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要想让国家顶层设计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必须依赖市场的监督者和管理者来传导,而这个监督者和管理者就是履行国家工商管理职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必须做好国家政策与市场的对接,确保国家政策及时传达到市场活动中的每个经营者身上。国家也正是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传导,使得每一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调控市场中的价格变化,进而引导企业和商户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对策,达到调控市场供需关系平衡以及价格变动的目的,更好的引导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2)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然而,当市场失灵时或者市场调节滞后时,有必要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提前干预,科学合理的对经济资源进行配置,避免由于市场的失灵或调节滞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可以说,必要的工商行政管理的提前干预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体系的补充,其通过人为的工商行政管理的提前干预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进而引导稀缺资源从一个部门流入到另一个迫切需要的部门,进而弥补了市场滞后性带来的不足,确保了资源的有效流转。 4.4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是为了工作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生产者提供的服务或者商品的个人。消费者对购买的服务或商品具有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为了维护消费者所具有的这些权益,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市场进行监督管理过程当中,严格执法、严格处罚那些诸如虚假宣传、坑蒙拐骗、强买强卖、缺斤短两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的秩序,规范市场经营者的生产、经营、交易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阳晓云 单位: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取得比较大的发展,所以也促使了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其管理水平也上升到了另外一个档次。基于此,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建设等是提高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而言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加强;提高水平;企业管理 我国的经济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国内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1]。基于此,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也逐渐转变了管理方面的思想,从经济方面逐渐逐项内部管理方面。企业把培养人才和提高管理水平等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明确好培训目标之后,再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能够确保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除此之外,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总而言之,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地位,需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2]。 一、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能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管理水平,还需要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则是影响企业管理的主要载体,只有不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作用,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发展[3]。在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竞争也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想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基于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管理水平和能力,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2.使得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具有高效性 企业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对企业的整体进行规划和管理。不管是企业的经营方式,还是企业的整体发展,都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来进行策划和管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够在决策过程中不会出现很大的错误。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企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4]。 3.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呈现国际化发展水平,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也就不难看出,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显著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二、企业在培训工商管理人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 1.结构单一、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加强工商管理人才培训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培训方式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企业安排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其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参加培训的人员往往没有认清楚这一点,而是以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参加培训。因此,使得培训师与被培训的工作人员之间无法进项良好的沟通,最终无法提高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5]。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考核过程中,采取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如进行简单的笔试,培训人员互相抄写答案,因此使得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过关。 2.师资力量不足 在现阶段的企业培训过程中,企业虽然知道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价值,委派一些重要的领导去参加培训和学习,但是没有认识清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内涵所在,所以在师资力量方面较为薄弱[6]。企业也并没有成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部分企业看起来好像是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事实上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已,为了节省开支,企业往往聘请一些能力比较差的培训师。 3.不够重视 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才来支撑,从现阶段工商管理培训的角度来看,一些中小型的企业没有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培训[7]。小型企业过于重视技术方面的学习,盲目培训销售技术,而轻视工商管理意识。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认为工商管理培训是一项多余的课程,没有必要花时间、花金钱来对其进行培训。中小企业宁愿通过督促的方式来加强员工的相关工作,都不愿意多花一点点时间来对管理能力进行培训。基于此,不难看出,工商管理培训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 三、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 1.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力度 工商管理培训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措施,要加强企业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力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企业员工要端正好自身态度,树立起正确的培训认识,保证员工能够从内心深处自愿参与相关培训,从源头上杜绝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不清楚问题;(2)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必须让领导干部端正好态度,才能够让手底下的员工能够以其为榜样,从而更好地进行培训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领导和员工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需要转变观念,将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强化培训意识,从而加强培训的责任感。基于此,挖掘出企业领导的潜力,提高管理水平。 2.加强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改革 现代企业的管理培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任务比较艰巨,培训的难度也比较大。基于此,加强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要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必须要学会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如讨论法、情景模拟法、体验法和案例法等。企业通过高效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能够使得企业领导的基础知识理论更为丰富。将学习到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大实践当中去,能够保证灵活的培训方式之外,还能够选择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3.加强对培训工商管理人才的考核 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和壮大,企业通常都会提供员工或者领导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而被外派出学习的员工和领导没有高效的完成好学习任务。很多人在培训过程中只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所以加强对培训工商管理人才的考核非常有必要。在考核的具体内容中,不仅仅要加入实践考核,还需要加入理论考核。考核的具体内容需要从员工不同的心态和不同的角度,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在考核的形式中,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得员工能够积极备考,不断端正好学习态度,加强其对企业服务的心态,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所服务。 4.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 企业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对于企业员工的相关培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企业必须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才能够在很高程度上提高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审核制度,加强其工商管理培训的思想意识和理论基础知识等。在专业素质审核方面,通过工商管理人员,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培训过程中,以资金的形式来鼓励其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不断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引进更多的管理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才能够提高其综合竞争实力。 作者:邹洽连 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践技能。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较高,所以,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活动一直受到重视,然而,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现代工商管理实践环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工商管理的措施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分析存在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并从实践角度提出做好工商管理教学工作。 [关键词]实践角度;工商管理;教学模式 做好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还囊括了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虽然很多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了实践课程,但依然不能避免问题的存在,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创新工商管理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现代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环节问题 对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环节来说,多数高校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做全面设计,使得学生所掌握的能力相对单一。如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时,学生只能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好会计账目,而没有学习怎样维护电算化设备等相关内容,无法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又是我国稀缺人才,由于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严重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由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缺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工商管理活动中必备的组织能力缺失,降低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1.2缺乏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但我国现代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却缺少创新能力培养,很多学生在实习或参加工作以后都会表现出思维模式老旧,循规蹈矩的现象,这些都是缺乏创新能力的体现,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中经常被具有创新能力的理工专业学生取代。 1.3实践教学基地不足 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工商管理教学中却缺少实践教学基地,多数院校只能在学校机房中进行,这样的教育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践的需求,学生无法动手实践也十分普遍。 2基于实践角度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研究 2.1优化教学环节 由于社会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还要将其他学科中有价值内容吸收过来,构成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以电子商务知识学习为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相关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进行网络营销,适当扩大相关知识与学科的发展,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了解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与购买意向,且设计与销售人们满意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人才的市场竞争能力。 2.2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创新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佼佼者。要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将创新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并结合学生主攻方向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自行编排人员招聘、面试、考核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会应如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在市场营销中也要采用创新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制定科学有效的营销方案,如怎样为一个水杯做营销方案,提升水杯市场销量,并让学生参与到营销中,了解自己的营销方案是否可行。通过长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必得以显著提升,在日后就业中也能更加顺利。 2.3设置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工商管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各级高校应适当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置,做好资源整合,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如高校应积极与城市各大企业取得联系,如酒店、企业等,与之构建良好合作关系,经常让学生到这些基地参与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企业的用人紧张问题,还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机会,通过在这些地方的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明显增强,在就业中也可以获得更多企业的认可,进而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国家经济也会因此得以显著提升。 3结语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只懂得理论知识的学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文章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有利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 作者:胡锦 单位:南昌职业学院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摘要:在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工商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运营手段,非常受人们的关注,其在引导市场经济调控作用发挥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基于此,围绕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阐述,进而得出结论,即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工商管理;市场经济;关系 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自由经济体系,在这种经济体系下,产品、销售等因素完全都是由价格所控制的,与计划经济还有许多的不同,需要国家给予良好的引导。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决定产品质量和销售价格的管理手段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基于此,对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展开全方位的分析。 1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下的特点 1.1工商管理可以全面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在企业资源配置的多重作用下,市场经济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经济体制是需要随着需求和市场情况的变化不断改革的,采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强化自身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是不能影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逐步向我国工商管理所要求的标准全面发展,在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寻找到一种能够维护好市场利益的工商管理制度。特别是在近些年,我国了工商管理的相关通知,对工商管理的有关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从现在市场经济的实际现状入手,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规划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在保护好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取得发展,确保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更加长足、持续的发展。 1.2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首先,我国的工商管理工作并不是功利性质的,其最为重要的职能是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全面维护。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市场经济是不存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可以对市场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因素是价格。产品价格的高低和企业的制造成本之间有密切关系,后者可以对前者形成决定性影响,与此同时,产品价格还会决定人们的消费等级和范围。在这种相对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公司等之间的竞争比之前要激烈许多,这些单位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不断增加自身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市场价格是完全由企业所决定的,只是在整个过程中,工商管理一直在起着监督管理的作用。所以,在整个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监督价格的工商管理才可以将自身作用全部发挥出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2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作用效果 2.1工商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可以促使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在不断上升,工商管理对市场的监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商管理部门在行使权力时,通常情况下都是以维护市场秩序或者是监督管理商标注册等方式展开的,在工商管理的良好参与下,企业之间发生恶性竞争的可能性会明显降低,为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其次,工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企业家的投资“保驾护航”,提供有效保障,防止投资者陷入各种各样的骗局。第三,实际上,工商管理部门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良好的规范,企业无论是在项目拓展方面,还是全面发展经济方面都需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许可以及层层审批;第四,工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行驶自身职权的整个过程中,会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倡导,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到工商管理部门在群众消费过程中的监督以及完善经济体制的责任,给群众吃“定心丸”,让他们放心消费。最后,我国法律、法规对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过程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倡导消费者监督的理念,向有关部门检举商家的不合法行为,对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2.2工商管理工作的落实可以更好地稳定市场经济 目前,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都非常迅速,但是与此同时也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如何在世界经济竞争激励的环境中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且稳定发展,是现在我国各地经济学者正在深入研究的新课题,但是要追究其根源,我们还是要从协调好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从而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一种相对比较自由的经济体制,其各种重要要素,比如生产、销售以及价格等都是不受限制的。 3结语 当今社会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人们越来越能看到经济在我国发展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工商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运营手段,其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因为其对我国市场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市场经济又随时能够将信息反馈回来作用到工商管理工作中,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作者:张莉 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也在逐步加快,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有少部分地区由于受传统思想束缚严重,所以导致信息化工商管理工作根本无法落实到实处。因此,相关管理单位应注重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而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有效的制定出对应的处理措施,这样才能推动工商管理能力,使之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所服务。 关键词: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一、前言 现下是一个信息技术充斥的年代,任何领域及行业都离不开这种技术的支撑,同样,工商管理单位也是如此,在进行日常工作时,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不仅加快了工作效率,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单位信息化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挖掘新的信息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顺应时代潮流,使我国工商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存在的具体问题 1、发展速度与层级存在矛盾 从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来看,仍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尤其是信息化发展速度与层级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信息化发展的纵向问题和横向管理之间的矛盾,不仅不利于我国工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而且对于整体社会经济建设也会造成很大的阻碍。 2、信息化监管力度偏弱 现阶段,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监管力度较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弱,再加上官本位思想严重,所以导致其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时,经常会受到很多阻碍,严重者甚至还会发生徇私舞弊的不良现象。另外,由于信息化监管制度不严谨,很多工商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表现出随意、散漫的工作态度,不仅严重阻碍了工商部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也给单位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3、缺乏正确的信息化发展方法 针对现下我国工商管理现状,相关人士做出了深入的总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缺乏正确的信息化发展方法所致,进而对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只有掌握正确科学的信息化发展方法,才能帮助工商管理部门从根本上去解决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若是方法不合理,则势必会降低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信誉与形象,从而使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下降。另外,信息化发展是工商管理行业的技术支撑,一旦其发展方法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大众需求,则整体工商管理业绩就会成直线下滑,从而使各级管理部门处于一个混乱、散漫的管理氛围中,不仅对我国信息化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也给整个工商管理部门的形象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污点。 三、相关对策分析 1、协调信息化发展层级和速度的关系 从上述问题的阐述来看,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发展速度和发展层级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矛盾问题,若是不及时的进行协调和管理,则对于整个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都会造成不利,所以,当下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有效协调信息化发展层级和速度的关系,使两者在信息化发展上达到均衡,即确保信息化发展层级处于正常的数量,而信息化发展速度也要保持平稳的状态,这样才能真正缓解信息化发展层级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有效推动其信息化发展的全面进步,实现其理想的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目标。同时,还可以秉着忽视一方发展的原则来进行矛盾关系的调节,即只注重信息化发展速度或信息化发展层级,这样一方的矛盾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则另一方的矛盾问题就会相对缩小,进而对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也会带来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 2、大力加强信息化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监管力度较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弱,导致相关的管理工作和信息化水平也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各级政府及工商管理单位,应大力加强工商信息化监管力度,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严格约束工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行为,使之可以秉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每一项工商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而从自身抓起,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尽早将一切管理问题抵制在萌芽状态中,这样才能迅速提升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另外,还要对现有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思想教育和专业培训,不仅增强其良好的工作意识,而且还要提高其信息化专业知识,以便于更好的在岗位中发光发热,使所在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 3、制定正确科学的信息化发展方法 针对现下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方法,可以看出,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才导致相关管理问题得不到妥善的处理,进而不仅使整体工商管理部门的信誉度和形象大大降低,而且也对其全面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改善这一严峻局面,各级工商管理单位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状况,从完善信息化发展方法上入手,对其进行认真的剖析和研究,进而对于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加以优化和修正,使其形成一个完整、实效、科学的新信息化发展方法,这样才能突显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自主创新意识,完全符合现下快节奏的社会发展需求。另外,还要制定一系列相关的信心化发展原则,使之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发展建设,从而对一切管理信息化发展低下的问题可以做到及时发现、科学解决,在提高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同时,更好的为社会大众利益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充斥的年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采用,以便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样,我国工商管理部门也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融入了高科技的管理系统,使整体管理队伍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并针对所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通过协调信息化发展层级和速度的关系、制定正确科学的信息化发展方法、加强信息化监管力度来提高整体工商管理信息化水平,进而为我国信息化发展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孙惠平 单位:蓬莱市外商投资与信息服务中心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对公共部门管理能力提高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对于公共部门管理能力提升方面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强。本文主要介绍了工商管理参与公共部门管理能力提高的意义,并进一步分析了工商管理部门对公共部门管理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在促进公共部门管理能力提升视域下工商管理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工商管理;公共部门;管理能力;提升;促进作用 一、工商管理参与公共部门管理能力提高的意义 有人的地方就是社会,所以,工商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承担的就是公共事务的管理,尤其是经济方面的管理。在当下,社会利益逐渐分化,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差距也越来越名明显,人们的思想观念摆脱了以往的单一化状态,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运行出现了市场化、流动性的特点。正在新的形势下,有效地将社会关系协调,这是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相关问题,化解矛盾以及促进公平的重要举措。所以,加强工商管理的质量,提升公共部门管理能力这也成为了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人物。工商部门作为政府系统中一个重要部门,参与公共管理责无旁贷,但是在新的背景下,工商部门刹那于社会创新不能一味地停留于传统的理论和实践当中,还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 二、工商管理部门对公共部门管理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1、政府职能以及行政职能的转变 政府的职能构成从广义上来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政府的活动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还关系到了国际事物的处理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不仅具有统治的职能,同时也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在具体的领域上,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职能。而工商管理部门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迁,其作用、定位和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传统意义上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进一步变化为经济社会的干预者与调节器,可以说,工商管理的变革事实上就是对政府也就是公共部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和演变的过程。 2、工商管理与公共部门管理职能转变 在我国新一轮的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当中,我们充分地结合当下中国国情与发展阶段,吸取公共管理理论的精华之处。尤其是中共中央多次强调改革要激发社会活力,发挥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以及促进人们更好地参与民主政治。这些都顺应了当下公共管理改革的趋势,由此可见,这也将更进一步地加快公共部门的发展。工商部门在进行市场监督以及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向社会放权,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的活力,所以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工商部门能够为政府的改革以及职能转变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在促进公共部门管理能力提升视域下工商管理的优化策略 1、理清楚职能转变的起点与要点 行政职能的转变是一种动态的需求,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选择。工商管理部门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部门,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式一旦有所变化,其行政职能也需要跟着变化,这就是职能转变的起点。当下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仍旧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这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关于我国行政单位管理规范中有明确规定,单位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单位和业务这两个层面。这些都表明,行政单位的发展与建设应该实现全员参与。但是当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这方面的责任认识,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工商部门在自身职能转化方面的作用与意义。事实上,经济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工商部门在转变自身职能时,注重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相协调,理清自身的职能以及实践七点,这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起点也是前提。 2、以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使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转变已经成为一种大势。但是工商行政职能如何转变,要依据怎样的理论,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一些学者认为,市场经济是由社会资源分配来运行的经济方式,政府应该让市场发挥更多的作用,而自身不需要过多地参与管理。但是在一些公共物品的生产、供应上,市场机制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很难涉及到所有的资源配置,所以,这需要政府充分地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在经济发展环境良好与法制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法律体系是否健全,以及市场机制的重点领域在哪里,要以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3、提升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 无论在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对于人的管理和使用都是第一位的,要想有效地提升工商管理在公共部门方面的执行力,就需要通过对人的管控,建立高素质、专业化、清正廉洁的行政改革队伍。当下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不能良好地适应新时期行政改革工作的需求。如果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个人技能越来越专业化,那么自然而然用人的数量也能够减少,以此达到减少管理成本的目的。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行政改革执法行为的公正与否,关系到当地机关的地位与形象问题。鉴于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那就需要通过专业学习来培训期能力。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使得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依法履行个人职责的重要性,树立牢固的位行政改革工作风险的信念。要实现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法规学习,不仅要在业务方面努力,还要进一步熟知各项法律法规,真正地做到在懂法的基础上去执法。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的管理体系下,工商行政的管理职能需要进一步与服务型政府相契合,在宏观领域上要与政府保持一致,不断实现自我的革新与进步,深化内部改革,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公平与效率、长期与短期之间的关系,真正地将工商管理的职能发挥到最大,以此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作者:杨若莹 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浅议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但是,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大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速度也日益加快,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趋势也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脱颖而出,并迅速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工商管理作为研究企业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学科,其对于企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文章就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一、工商管理概述 工商管理是针对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工商企业经济的一种管理,有工商企业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两个类别,这两个类别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是其本质目的是一样的,那便是维持经济稳定。单纯就工商企业管理而言,其是一门艺术性的管理科学,主要是对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学科,其涉及的层面主要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以及内部行为管理两个角度。文章中所指的工商管理也正是从这个层面出发,探究其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强化企业战略管理,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企业要推动实现经济的发展,战略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离开战略管理,企业的发展必然失去目标和方向,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要实现创造效益推动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用战略管理促进企业经济的稳步向前。工商管理部门对于经济市场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对促进市场体系与企业、企业与行政部门协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关市场经济的管理规制可以有效促进市场稳定,避免较大波动,促进有序发展。只有积极正确地发挥好工商管理的引导作用,才能推动企业的转型和变革。可以说,最佳的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向前的指路明灯,是企业赖以生存和与竞争对手争夺销售市场的基本手段和法宝。 2.强化企业信用管理,能够显著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其非常重要的特点。因而,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信用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工商企业管理对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建设诚信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题中之义。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障,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管理部门在运作过程中,可通过引导企业采用正确的经营方式和良性竞争手段,维护了市场经济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保证了商品的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使得公共服务方面以消费者权益为中心,通过合法的手段打击违法行为,以此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要规范合理的秩序,需要企业发挥其重要作用,做到规范管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市场不稳定的因素,消除不诚信、欺诈行为的根源,这样才能做到规范市场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整个市场经济平稳有序快速发展。 3.深化企业内部管理,能够提高企业整体定位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借助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引导。使得企业能够在遵循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对方向做出正确的定位。对于某些企业而言,其转型的目的主要是在于自身利益的驱使,如果没有相应的引导,企业的发展则有可能会走许多弯路,严重时会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社会资源带来巨大的浪费,造成与可持续发展相背离的情况,对国家的总体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4.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能够显著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第一,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效率。一个企业想要正常的运转促进企业的长足稳定发展,工商部门对企业之间的融合作用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不断地加强企业相互之间的联系,实现企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必须通过时刻关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向以及相关的政策消息,并将政策信息进行收集并进行整合,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分析出企业的发展方向,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二,工商管理部门具备维持市场运行以及保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责任。为了更好的保持市场的公平、公正性,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经济体系,一切的管理均要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市场稳定的发展,同时消费者遇到问题,可采取有效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样,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得到双赢。第三,完善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沟通,以利于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公司更好发展。工商管理部门通过了合理的分配机制,将稀缺资源通过引导进入所需部门,从而达到了市场运行的有效性,总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加剧,企业要想获取自我发展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借助科学高效的工商企业管理措施,并不断创新工商企业管理模式,不断推动企业创新,做强产业,进而在全面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 作者:杨海泉 单位:烟台盛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水平,因此需要全面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培训水平,为我国的企业发展奠定管理基础。对于企业来说,发展是最重要的,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将发展变革摆在企业的首位,为了全面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需要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水平,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笔者通过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现状进行总结,得出我国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 一、工商管理培训现状 (一)企业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企业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都在全面提升自身的工商管理水平。但是我国的很多企业由于开始发展的时候,主要是注重资金和企业的发展,没有对工商管理培训有良好的认识,导致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偏低,不能达到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逐渐认识到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开始引进高端的管理人才,但是很多企业还是存在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建立良好的培训队伍,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问题频发。 (二)企业管理人员忽略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一般都会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对于时间的紧迫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很多企业并没有全面的着手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另外从根本上来说,有的地区政府人员没有全面提升对工商管理的重视,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对此也并不重视,使得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忽略了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三)缺乏科学管理结构,考核方式较为简单 通过对我国的很多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研究得知,目前的很多企业所使用的工商管理培训方式还是老旧的方法,并没有使用新型的方法,再加上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工商管理培训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很多工商管理培训的结果并不理想。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时候,所聘请的培训师如果在对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所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方法,就会导致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较少,甚至让很多工作人员产生厌恶,这就导致培训的结果差强人意。所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水平,并确保工作人员对于培训的正确认识。 二、企业管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加强培训师资水平 对于工商管理培训来说,使用高水平的培训师可以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所以企业在进行培训师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水平高的培训师,确保所请的培训师具有良好的自身能力。企业自身也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培训师,对不同的培训师要进行多方面的层层筛选,确保培训师的真实培训质量。另外还需要对培训师进行综合性的审核,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工商管理培训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二)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重视力度 作为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需要对工商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将工商管理的多方面作用进行总结交付管理层,让管理层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还需要进行内部的宣传,确保员工对工商管理的正确认识,让每个员工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中。 (三)构建科学管理模式,加强考核方式 企业想要全面提升工商管理的培训水平,还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于工商管理培训,在结束后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考核,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全面的掌握工商管理知识。科学管理模式是确保工商管理培训良好进行的根本保障,作为工作人员,要认真的遵从,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多种考核,通过考核确保自身对工商管理知识的真正掌握。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都感觉到自身的管理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需要工商管理人才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为了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和强大竞争力,只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构建良好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培训的师资水平,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中,才能够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 作者:杨易 单位: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对物流发展的作用 摘要: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在现代化的商贸物流过程中,工商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多个角度研究工商管理对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加快物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工商管理;物流发展;促进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进入到快速发展期,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开始显现。为了稳定物流市场的发展和维持社会进程的有序进行,除了必要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管外,工商管理的介入对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在我国物流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硬格局下,加强对工商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掘工商管理的优势,使之应用到物流活动中,有利于改善物流管理方式,提高物流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一、工商管理简介 1.工商管理概述。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工商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参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执行国家的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第二,强化市场有效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第三,积极培育优良的市场主体,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工商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机协作,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市场体系。上述职能体现了工商管理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持续运行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工商管理体系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健全,极大地促进我国物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物流概述 1.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2.物流的主要功能。(1)服务商流。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就的那一刻,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过程,即按照需方的需要将商品实体由供方以适当方式、途径向需方转移。在这整个流通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继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物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商流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物流的支持,就是这个道理。(2)保障生产。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原材料到位,否则,整个生产过程便成了无米之炊;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实现生产的流动性。就整个生产过程而言,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运输费用而降低成本,通过优化库存结构而减少资金占压,通过强化管理进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使得有效达到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3)方便生活。实际上,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物流的存在。通过国际间的运输,可以让世界名牌出现在不同肤色的人身上;通过先进的储藏技术,可以让新鲜的果蔬在任何季节亮相;搬家公司周到的服务,可以让人们轻松地乔迁新居;多种形式的行李托运业务,可以让人们在旅途中享受舒适的情趣。 三、工商管理对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规范物流业发展。工商管理对物流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规范物流主体和维持经济秩序两方面,规范物流业发展更加合理完善,通过工商行政部门的申请注册、登记审查后,物流企业得到准入市场的合格许可资格,这样就能保障物流企业的规范和合理性。行政部门凭借科学合理的审查机制和准入门槛,让进入市场的每一个物流企业都具备高质量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发展体系,这对培育良好的物流企业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不断的规范和完善物流行业,能够有效保障我国物流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加强物流业监管,使物流业秩序更加合理。通过工商管理的职能发挥,行政部门能有效的进行市场监督,利用商标注册管理,竞争机制管理等针对性举措,使得物流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交易行为符合规范的经济需求,为打造良好的物流秩序和经营竞争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基础。工商行政管理的介入可以弥补物流行业监督的空白。目前,我国物流行业法律法规仍然很不完善,物流行业存在大量违规违法现象,包括垄断经营、不当竞争、商标侵权、虚假广告等,这些行为极大地扰乱了我国物流行业的秩序,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3.促进物流体系的完善。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的物流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商贸物流的重要支撑,工商行政管理对物流体系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和国家政策落实两方面。合理有效的对经济资源进行配置,能充分利用和避免浪费经济资源,在保证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对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是调节物流行业的有效手段,引导稀缺资源合理分配,从而提高物流行业运行的效率和质量,物流资源是有限的,完善的物流体系可以优化物流资源配置,保证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产品,工商行政管理通过管理手段实现了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想得到彻底贯彻实施,需要借助于物流企业的传导和实施机制,物流企业作为国家宏观管理和微观经济的连接中介,能够有效的贯彻实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直接进行商品供需关系的调节,形成价格调控机制,从而引导物流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4.健全物流消费者保障机制。工商行政部门在对物流行业的监管过程中,严格的行政执法程序和处罚手段能够引导物流企业进行正确的经营和竞争,有效的维护了物流行业经济的稳定。规范的物流经营行为保障了商品的质量,在食品安全和公共服务等基础性领域内,切实的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了保障。工商管理在强化监督手段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建立了法治化的物流体系和诚信的物流环境,积极的推进了我国物流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目前处于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工商管理作为国家的行政职能部门,应该在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本身的职责与功能,保障物流行业稳定发展。工商管理与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我国物流业发展一直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别说明工商管理和物流两者的概述和功能,阐述工商管理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来总结工商管理对我国物流行业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正阳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一、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就工商管理信息化而言,在工商管理中,巧妙融入各类新信息技术,优化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收集、整理工商管理过程中各方面信息,科学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分析,确保一系列工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加快工商业发展速度。随着时代不断演变,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不断作用到不同行业、领域中,和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已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工商管理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必须加强其信息化管理,促进其信息化发展。在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作用下,领导者可以随时了解内部每位员工各方面情况以及各方面工作细节,根据存在的问题,科学决策,确保日常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利于简化日常工商管理流程,降低工商管理难度,减少工作量的基础上,提高工商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中的应对策略 第一,优化网络基础设备设施。从某种角度来说,想要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优化网络基础设备设施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办公自动化、远程会议等都离不开网络基础设备以及设施,也是一系列工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工商管理单位要根据自身开展的各项业务,定期升级工商管理业务网络,对其进行合理化处理,加以优化完善,避免日常运行中频繁出现故障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降低网络基础设备设施维修成本。工商管理单位要定期对相关设备设施升级,比如,信息安全防护设备、信息安全隔离设备,做好修复工作,优化完善相关的信息系统,加大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力度,优化完善入侵检测系统,科学选择信息安全防御产品,促使网络信息系统处于安全、稳定运行中,避免存在安全隐患,确保传输的信息数据更加完整、准确。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单位要优化工商信息数据传输形式,充分发挥电脑、手机等设备多样化作用,获取所需的信息数据,对其进行合理化分析,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作用,有效指导一系列实践工作。第二,注重信息化建设规划与指导。在新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业务、信息技术二者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在工商管理信息发展道路上,工商管理单位必须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指导工作,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运用发展的眼光,统筹兼顾,加强不同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现象,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协作,确保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工商管理单位要根据日常工商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工商管理特点、性质、具体内容、难易程度等,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科学指导工商管理,有效提高工商管理整体水平,为促进我国工商管理商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第三,定期升级工商信息监管与分类业务系统。在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道路,工商管理单位要根据所构建的信息监管系统、分类业务系统运行情况,定期对其进行必要的升级,综合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科学扩充工商业务系统、分类业务系统具有的应用功能,对其进行合理化调整,确保其和消费者协会监管系统等紧密相连,处于统一化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加强各方面数据信息交流,确保一系列工商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加快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步伐。第四,注重先进技术的优化利用,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在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单位要注重先进技术的优化利用,分类管理各方面工商管理信息,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合理化处理,加快工商管理信息化步伐,科学开展工商管理工作。同时,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工商管理单位必须加大人员培训力度,要根据内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各方面情况,制定科学的“长、中、短”期人才培养计划,定期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围绕当下工商管理发展要求,工商行业发展方向以及趋势,结合自身各方面情况,开设具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学习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最新理念、最新知识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完善他们工商管理知识体系基础上,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熟练操作相关设备设施,不断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在实践工作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不断增强其综合素质。工商管理单位要注重优秀工商管理人才的引进,优化工商管理人才队伍,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人才方面投入成本,不断加快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步伐,提高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工商管理单位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全方位正确认识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优化网络基础设备设施,注重先进技术的优化利用,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定期升级工商信息监管与分类业务系统,注重信息化建设规划与指导等。以此,确保一系列工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降低工商管理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整体运营效益,不断促进我国工商管理行业向前发展,更好地走上信息化发展道路,提高其信息化整体管理水平。 作者:余婷 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黄山市分校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途径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场经济,变得更广泛,更全面,更深层次。行政管理是是市场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经济在不断发展,市场的主体模式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在有关部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很多问题、许多矛盾,这一表现在基层尤为突出,食品是否安全卫生的问题,商品出售的环境问题、假冒伪劣的商品问题,还有无照经营的问题等。以及执法机制和水平不完善等问题,、管制问题得不到好的效应,市场维持的秩序混乱,使得基层工作人员在面对市场监管的问题上面临很大的挑战,突出了市场监管的薄弱性。 关键词: 市场监管;探究;途径 政府维持经济秩序使其更好的发展的途径就是实施市场监管,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巨大变革,使市场范围扩大,层次也变得更深化,市场经济有序的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健康的市场经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经济不断提高,市场的运行也就越开始多元化、多样性、复杂性。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有关政府也应该多拿出面对不同形式下的监管政策,市场经济出现多元化,监管机制也不能一成不变,要适应新出现的各种问题。无照经营、商品造假、销售渠道不正当的现像一直不断发生,这就暴露了管理机制的薄弱环节。 1管理体制现状 1.1应该加强管理的力度,在监管的过程中,受到地方政府的限制,我们要顾及地方的经济利益,不能更好的发挥应该有的监管工作,很多地方实施的保护制度,由于在这保护制度的压迫下,我们的执法人员在查处假冒伪劣的商品、违法走私的活动时,处理的力度不够,也并没有深究责任,不能严惩,致使商家的认识提不上去,管理工作很难快速有有效的进行下去。1.2由于工商监管的职能比较分散,不能更好的得到改革体制的深入,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具体的规划加以实施,能够地址地方的保护压迫,并且要根据职能进行划分,与上级部门和下级部门的管理机制相呼应。组织结构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内容出现重复的情况,这就造成了人员利用上的浪费,前线人员的管理工作任务较重,内部人员的职务也相当分散,各自执行监管,没有很好的监管体质,没有形成明确的监管主体,工作的质量严重下降,监管工作不够集中[1]。1.3工商管理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依法行政和有效的市场监管,但是监管职能泛滥现像严重,常常忽视了主要的职责作用,对于“服务”这项职能造成滥用,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随意降低营业的门槛,宽松入住市场的条件,过快的缩短了市场准入的时间和日期,还对一些企业开“特殊通行的通道”,进行不法的交易行为。 2对于途径的分析 2.1我国的工商执法部门要树立绝对的公平服务和规范的管理体制,在政府的管理体制下,也对微观经济实施管理,其要针对的是所有进入市场经济的行为。虽然许多的发达国家都在“放宽管制”它虽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将这种体质进行转型,转向社会的利益的时候,却要变得严格,如果稍有松懈的,会对社会型市场经济带来致命的危害。工商管理系统作为维护经济利益的工作部门,其职能的取向应该更加强化,,要树立绝对公平的管理信念,要与服务紧密的联系起来,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也就是遵循了服务的宗旨,我们的服务必须是良性发展,要贯彻落实实现监管和服务统一的原则。还要树立规范的监管制度,要加强这一职能的利用,维护市场秩序,美化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市场的监管,有利于人民的监督权利[1]。2.2应该对各自监管的范围实施责任追究的制度,来树立监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上进心,让管理部门的体质更好的发展,有利于有关部门依法行使自己的职责,强化能力建设,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贯彻落实工作的能力养成,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状况时,能做好及时妥当的处理。2.3加强信用的管理,提高有关部门的能力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维持市场秩序的情况下,要树立诚信问题,没有好的威信如何更好的管理市场经济。要通过改进管理体制实施信用管理,有利于加强和促进市场管理效果,统一市场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对有信用的企业加以扶持来强化市场管理。2.4建立有效的的完善的监管体制,通过创新,让它更好的可持续进行,要让考核机制具有法律时效,优化考核,合理的进行评价,还要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2]。 3监管的作用 如何建立健全的市场体制是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历史地位决定的,正确认识和发挥市场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是管理好市场经济的前提。一些发达国家的监管是多方面的,如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行业的自我控制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但是我国目前的市场监管体系是执法者进行的主导力量,也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我国人民对政府的依赖过强,在市场经济监管中承担着主要责任,还有就是组织体制影响力度不够,没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2]。工商行政管理是行政执法的直接机构,主要承担维护和规范市场秩序的主要职责,要求执法人员,廉洁执政,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以保证市场经济的稳步进行,明确了工商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地位。工商行政管理处于综合地位,市场经济的运行本身就是复杂的,要求监管任务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应该共同配合;工商行政管理处于中坚力量,承担着主要执法和行政的大任务,具有很大的行动力优势;工商行政管理也处于主导地位,监管从有形市场转向无形市场,其职能是全方位的。要加强打击不法行为的力度和运用的手段,应该制定严格的规定,对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一经查出,要全部销毁并对销售假冒伪劣的人员进行查封和扣押,坚决杜绝。对于人员的要求,要加派人手,装备也要齐全,费用要充足要提高办事效率。 4结论 在市场经济的监管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市场经济能否有序进行的重要职责。我国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也在不断调整工商行政职能。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模式变得各式各样复杂多样,出现的监管体制还不是很完善,主要矛盾的突出点又在基层,所以要是市场监管得到良好的效应,还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制度,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共同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于洋洋 单位:中共台安县委党校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方法 摘要: 任何行业要想良性的发展,都需要配套基础性的保障,这其中就包括相关的管理培训活动。对于企业来说,就应当加强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当前相关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提高相关培训管理工作实效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指导于具体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问题;对策 新时期,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各大行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加强在自身方面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应当着重加强在管理方面的水平与能力,这就要求其在平时重视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不断的增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从这方面来看,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促进企业成长的关键点所在。当前,在我国企业所进行的管理培训方面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综合业务水平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1.在重视程度上普遍较低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等因素,一些企业在发展上面临着很多困境。这其中,就与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力度不够有着一定的关系。具体来看,一些企业所进行的培训活动,更注重于短期的目标,所面向的对象是生产和营销人员,而忽视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而在一些发展比较稳定的企业中,虽然也经常进行相关的管理培训,但是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任务去完成,没有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培训的形式较为单一 一般来看,在当前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着培训形式与培训内容较为单一的情况。无论是在企业层面,还是在管理人员层面,往往会把相关的培训活动作为固定的任务来完成,并没有从实际的培训效果来设计培训的形式与培训的内容。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企业所开展的工商管理培训在形式上过于单一,在内容上较为陈旧,没有结合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形势,起不到较好的培训教育效果。 3.师资队伍水平较差 针对于当前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导致当前管理培训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与参与培训的师资队伍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来看,目前从事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人员在整体上呈现出学历较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这样以往下来,企业的培训工作很难发挥出真正的效果,进而在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方面起不到实际的作用。 4.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并不完善 一般来说,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相关的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从目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现状来看,其培训考核体系并不完善。具体来看,一些企业只是为了顺利完成培训的内容,在考核上并不严格,在考核形式与考核内容的设置上,较为简单,难以发挥出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够对于具体的考核形成约束性的作用。 二、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有效路径 1.提高认识,加强相关管理培训的力度 一般来说,企业要想有着持久性的发展动力,必须应当加强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具体来说,首先应当提高认识,转变企业及管理层对于培训工作的态度,充分的意识到相关的管理培训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企业还应当营造出良好的培训氛围,加强对于培训工作的宣传与教育,使得企业上下能够凝聚成一股力量,并形成合力,在整体上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与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2.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企业,是一个融合多个部门与管理人员的集合体。每一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由于分工的不同,都应当具有不同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因此,对于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应当根据他们的具体职责,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与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前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状况,不断创新,采取更具有实效性的培训方式,并且还应当最大程度的丰富培训的内容。 3.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在培训活动中,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培训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样看来,企业要想提升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就要加大对于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具体来说,企业要为培训师提供更多参加培训的机会,保证培训师的理论知识得到及时的更新,并让培训师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实践当中,从而发现培训的新方法。 4.增加力度,建立健全管理培训的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否健全与合理,对于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企业层面和相关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当为参加培训人员建立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确保相关的培训考核机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其次,企业还应当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断的完善工商培训的机制,严肃考核的过程,不断的丰富与完善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最终实现培训的真正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当前在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企业层面或是相关的管理者对于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在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较为单一,所从事管理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水平较差,以及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并不完善等方面。作为企业层面和相关的管理者,应当充分的认识到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探索有效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有效路径。首先,作为企业及管理层,应当提高认识,加强相关管理培训的力度。其次,应当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再次,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最后,增加力度,建立健全管理培训的考核机制。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对策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作者:苏佳佳 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网络环境下的化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南海市桂城中学 陈 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许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并与Internet连接,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体系。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目前,我校的校园网络已经与办公室、教室相连,每个教师的办公台和每间教室均有互联网信息点,教师如何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充分地利用,以下是本人的粗浅的看法。 一、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课题选择 1、微观粒子运动。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肉用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例如,但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而和接受。高中化学的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有机物反应机理如消去反应等、电解池原理、原电池原理、胶体的渗析与电泳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 2、有毒、有害、现象模糊以及较难完成的实验。如胶体的电泳、硫化氢的性质与制取、CO、SO2、Cl2等毒性实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 3、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等。 4、化学生产流程的宏观演示。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陶瓷、水泥、玻璃的生产流程等。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不能滥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合理、适当”,所谓“合理”就是该用的时候用,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不是为用而用,单纯追求美观、摆样子。所谓“适当”就是恰到好处,用得适时。 二、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媒体素材 多媒体课件的来源无非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制作,二是网上下载。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制作出的课件是智慧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应为能够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而自豪。但是,毕尽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甚至外语水平所限,完全由自己制作的课件终是少数,大量的课件还需要到网上去下载,或者进行二次开发。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是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化学教师应该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解决同一个教学难点甚至可以找到多个课件,我们要有比较地吸收、利用、改进和开发。当然,也别忘记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挂在网上供同仁参考和下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我们所共同遵循的准则。化学教学类专业网站出现的历史还不长,其内容尚在不断丰富之中,经常光顾这些网站,会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目前开通的南海教育信息网的资源中心集中了清华同方、K12等专业的网络教育公司开发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大而全,并且有许多是积件(Intergrable ware),可由教师根据需要自己组合运用。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的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看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1、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应该处理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媒体教学的关系,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 2、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它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3、多媒体课件应以小的“积件”为主要形式。多媒体课件做好后,应是适合人人使用,不因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冲突。即一个难点对应一个课件,教学思路变了,课堂结构变了,课件仍然可以使用,只有这样的课件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被推广。目前市场上许多教学课件不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在此。 4、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时,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统统编织进去,上课时老师只管按鼠标,一路“next”下去,虽然省劲不少,但交互性太少,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学生 自学型的习题式课件,更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 四、化学教师如何适应网络环境 1、加强自身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意识,认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就差,而且由于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信息分散等因素,造成信息吸收困难。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使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效应。 2、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实现三个面向目标,迎接21世纪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科学的超前意识,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合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首先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的方法和要领。其次学会CAI课件的开发和使用,学会常用软件如Authorware 、Photoshp、Frontpage、Flash等的使用和技巧。同时学习上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获取、 应用、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摘 要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其次,在区域分析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播放功能.指出用扩充的关系数据模型作为多媒体数据模型较适宜;多媒体功能的实现则取决于多媒体数据的格式是否为RIFF格式以及对多媒体数据的应用要求.最后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 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 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 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 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 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 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 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有些G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 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 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 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 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 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2.2 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 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应用 一、素材的选择和加工要有利于知识点的需要 1.作好操作准备。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记录数据,因此在观看动画前就应明确观看的目的,并就记录方法作一个简单的讨论,看完动画,记录完成后,汇报时可再将记录方法进行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协作分工。在教学本环节时,可设计小组合作的方式,一个学生报,另一个学生记录。既分工合作,又不至于记录时手忙脚乱,记不完整。3.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播放过快,会使学生记录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第一遍放动画时,采用原速,第二遍要求学生记录时,将播放速率调整为原来的50%,这样学生完全可以将数据很好地记录下来。下面呈现这个环节设计。【课堂实录】(节选)师:机灵的小猴听说我们这里有水果吃,也赶过来了,我们就将水果送给小猴吃,好不好?(第一次播放动画)师:小猴子吃了哪几种水果呢?生:苹果、桃子、梨子。师:那么你们知道小猴子每种水果各吃了多少个呢?生:不知道,数不清楚……师:为什么会数不清楚呢?生:水果太多了。师:单靠一个人数不过来,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小朋友都能很清楚地数出每种水果多少个?(留给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成员交流一下。生1:分工数。我们小组每个人数一种水果。师:小组分工数图形这倒是一种好主意。看来你还真会合作学习。还有不同的分工方法吗?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分工的,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个小朋友报,另一个小朋友记。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生3:先将这三种水果画下来,然后每掉下来一个水果,就在相应的水果下面用符号做一个记号。师:可以用哪些符号呢?生3“:”“、√”“、?”……(第二次播放动画。记录完成后,学生汇报)师:我们再来看看小猴子的统计结果。(点击课件)…… 二、素材的选择和加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数学学科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如行程问题、轴对称图形等,这些知识点都较抽象,通常学生都不易理解,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大多数离不开形象物体的支持。借助丰富的多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但课件制作切忌眼花缭乱,一味地追求“新奇特”、“声光电”的包装,而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回归本真,因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也需要“静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增知益智。如果多媒体课件在设计过程中内容过多,必然导致画面切换过快,这将大大减少学生的思考时间,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不能让学生仔细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教学课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做一名有心人,恰当的时机、适当的内容、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插上翅膀。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中医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 1多媒体在中医教学中的优势 1.1知识点直观生动易于理解接受 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医学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思维方式。传统的中医教学方式是以板书为主,利用挂图、幻灯、医学模型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大多古板难懂,而教师在教授时往往容易解释枯燥,语言晦涩难以描述中医学中复杂又抽象的概念,而且受教室场地、内容、人员多等影响,不能一一展示挂图及标本,让学生不能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抽象的、复杂的、不宜理解的问题直观生动的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豁然开朗,学习热情会随着多媒体形式的变化而互动。如在中医理论医史的教学中,可以展示各朝代医学大家的人物图像及着作图片,以及一些考古出土的医学珍贵资料影像,激发西医院学生对古代医学大家的遐思追崇,以及体验我国古老医学历史的真实感,同时也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增强对中医学的兴趣,再如针灸教学中,对穴位的定位及刺入的深度,可以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动画演示,从穴位的解剖定位到穴位皮下的解剖组织,让学生顿时有了清晰的思维等[1]。在中医诊断四诊的教学中,用清晰的图片展示各种舌象,面色等,这种直观的方式,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理解能力和临床实际辨识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1.2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 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比,多媒体教学穿插大量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增加了信息量,多媒体多维结构的信息群,彻底改变老式二维平板的教学方式,丰富和完善了教学内容。把教师从书写板书中解放出来,避免了课堂时间的无谓占用;如在中药学的教学中,给以大量的植物、药物图片、药物采摘、炮制的视频,以及现代医学对中药的药理研究结果,配以教师生动的讲解;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多样式的大量信息结合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及。 1.3优化教学难点 中医教学中存在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脉诊,在以往的教学中更是教师往往说得口干舌燥而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尤其是对于西医学生来说。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脉形波形图,使学生直接从视觉角度“看”到了脉象,更从现代血液流变学理解不同脉象的形成机理,使之充分接受。再如针灸教学中,对穴位的定位以及刺入的深度,可以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动画演示,从穴位的解剖定位到穴位皮下的解剖组织,让学生顿时有了清晰的思维等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通过对教学方法及难点的优化,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完成。 2中医教学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2.1局限性 中医学基础、内经、医古文、医史、文献、各家学说等,因教学内容理论性多于实践性,给运用多媒体手段带来一定的困难。之所以出现以上的情况,是因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创造性、模糊性,而不具备精确性、静止性。有些理论精深玄妙,至今未能与自然科学建立对应关系,很难用恰当的图像、声音、色彩、文字等信息表示。虽然临床教学较容易使用多媒体手段,但临床教学中最核心的临床经验也不是多媒体技术手段所能传授,大多数学生比较接受传统教学方法,认为其节奏适中,而多媒体教学方法反不受欢迎[2]。例如讲解过去的病例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重复过去的治疗过程存在较大的困难,只能模拟或记录少量病例。更多的病例只能通过语言表达完成,对教学内容难以消化,也削弱其对知识的探索性及创新性[3]。因此,多媒体手段在传递临床经验这一最重要的临床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2.2固化学生的思维 多媒体教学中最常使用的要素就是图片。与文本信息相比,图片信息一般比较直观,抽象程度较低,阅读容易,而且图片信息不受宏观和微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图片在记忆过程中,其各个特征被当作长时记忆中的基本单元-概念,按照一定的方式被储存起来。因而,当知识被利用时,个体会将头脑中的图形特征激活,从而再次将其作为概念使用。然而,中医学的概念来自古人对自然的取象比类,和现代科学概念不同,并不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中医学的概念多具有明确的内涵,但其外延会随语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也就是说,中医学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故此古人言“阴阳”,“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会无形中将中医的概念固化为图片本身,既妨碍学生对中医概念的理解,又抑制学生针对本概念的联想。如使用腧穴的人体解剖图,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腧穴就是人体的这个部位。但腧穴并非只是一个部位这样简单,包含有许许多多的信息,如气血的多少、运行、人体的生理病理知识等,而这些内容,在学生使用图片记忆的过程中会弱化,甚至丢失。“医者,意也”,正是中医的特色与精髓,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使用图片的后果,会使这种“意”的传达流于表面而不能深入,中医的教学质量,会因此而在无知中缓慢下降乃至流失。 2.3形式重于内容 一些教师大量收集精彩图片及视频,并对其过分的渲染和展示,忽视了教学目的和内容,过分强调了课件制作技巧及浮华的形式,使学生很难得到有价值的知识信息。 2.4受制于人力财力 中医教育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在理论若干环节上有一定困难,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水准的多媒体技术产品在一个单位内部难以完成编、导、演一体化作业,这其中包括硬件投入,制作投入等。总之,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绝不是一蹴而就,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质量都要受人员、技术与资金的限制。 3中医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对策 3.1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中医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易于西医师接受。同时也应当看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改革中的众多手段之一,因此对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适度定位,不能看成是中医教学改革的惟一,更不能作为惟一的评判标准衡量教学改革的成绩[4]。应当允许,甚至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多种模式,真正作到“百家争鸣”。 3.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和中医教学环节的适用面 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教学的若干环节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但 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和中医各教学环节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点,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使用,必然会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5]。有些概念如奔豚气、梅核气就很难使用多媒体手段表现,最核心的讲解诸如经文的分析推理过程则更难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表现。以上各类则更多依靠教师的讲解和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解决,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中医教学多媒体流程合理的设计组合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当是综合应用,而非一两种媒体播放手段的简单使用,同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确定科学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实践计划。科学原则主要包括:要以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为主,突出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功能有效地突破难点。要优化综合主题的多种信息,使之即科学又严谨。采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方式,将理论章节的内容重新分解,形成适合多媒体教学的组合方式,再把相同相近的部分设计成模块,使课件风格程序化。具体的实践计划包括:编辑课件的文字稿本,使文字的理论性和文学性统一,同时规范专业术语,在素材库的建立上应立足于现有的出版物和图形库,以构成高效的教学系统。强化素材的编辑合成,包括文字的制作和处理,静态图像的获取和处理,动态图像和声音的采集和处理等。 3.4建立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的综合体系 制作出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产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的事情还需建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综合体系。 4小结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低效率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中知识迅速增长以及迅速更新换代的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以适应新的知识信息时代需要,对中医教学势在必行的。教书育人,重点在于教与学,“教”要有技巧,“学”要有热情。教学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结果,与教师知识掌握水平、授课的语言表达方法,以及对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灵活应用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过程,合理地融入传统中医教学形式中,价值体现在教学的效果,而且必须服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6]。期望部分对中医学有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未来对中医学学科的发展有所贡献。因此,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应该不断改革,以期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为科学合理,更好地为培养适合社会和医学学科发展的人才服务。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移动商务领域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移动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移动商务领域能够传递全面的内容和信息,将更好地促进移动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移动商务;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手机 近几年,移动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息传递从飞鸽时代到电话时代花了几千年时间;从电话时代到互联网时代花了百年时间;而互联网才兴起十多年,移动商务就出现了。随着蓝牙技术、无线网卡的出现,使得利用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进行无线商务已经成为现实。目前,WAP上网已成为一种被大众接受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尤其是3G的开通,使手机上网成为另一种重要的上网方式。可见,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兴起了一股移动商务的热潮。 从宏观上来说,移动商务是继电子商务之后计算机网络的又一次创新,它通过Internet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将电子商务推向更高的水平,它利用移动通信的各种终端将有线电子商务带给用户。从微观上来说,移动商务是指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的实体利用网络和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进行的各项商务贸易活动。通过移动商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他们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使用智能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等通信终端查找、选择及购买商品和服务。 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与视频等。从人类感知信息的途径来看,媒体可以分为视觉类、听觉类、触觉类、嗅觉类和味觉类媒体。目前在计算机研究领域中的多媒体主要针对的是视觉类和听觉类的表示媒体,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音频等,其特点是数据量大、实时性强、交互性强以及直观型好。据有关资料介绍,由视觉、听觉、触觉传递的信息能被理解的分别占83%、11%和3%,其余的不到4%,因此,人类接受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 多媒体技术适用于移动商务的主要特点:(1)无所不在性。在移动通信方式下,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移动商务,多媒体信息的传送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2)便捷性。无线终端设备的小巧方便使得移动商务中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更具有优势。人们进行商务活动不再受地域限制,而且移动商务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商务更加便捷、直观、生动,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的效率。(3)集成性。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4)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5)非线性。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的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6)实时性。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能够得到实时控制。(7)信息使用的方便性。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8)信息结构的动态性。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和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移动商务活动中经常要运用大量的视听媒体信息,这些视听媒体信息一般数据量较大,如下载到客户端再浏览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样便给获取信息带来延时、等待的不便,影响了移动商务中信息流的流畅,是多媒体在移动商务中的运用受到限制。流媒体是流式传输支持的业务。在无线网络中,流媒体业务主要面向CD—MA2000、GPRS/EDGE、UMTS等提供较高宽带(100Kb/s以上)的无线分组网络,课根据流媒体源的不同分为视频业务和音频业务。目前,基于有线的VOD、AOD业务,已经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在无线网络中,空中接口宽带的增加为移动流媒体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结合无线系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使得移动流媒体业务更具有吸引力。对流式传输而言,声音、影像或动画等文件边下载边播放,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大缩短,而且也不需要太高的缓存容量,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从网上下载后才能观看的缺点。 流媒体技术在移动商务领域的应用很广泛,(1)Mobile Music MP3。运营商联合唱片公司每星期流行音乐排行榜,用户在试听歌曲片段后,可通过小额支付下载到手机上,相当于运营商开唱片店。(2)Mobile TV用户通过手机收看电视节目,获取娱乐感受,相当于运营商开电视台。(3)Information on Demand,新闻、体育、时尚、消费资讯等。(4)现场直播,体育赛事、演唱会、会议等大型事件的直播,也可以用于交通、家庭等需要监控的场所。(5)视频广告和短片,可通过多种媒体(视频、图像、文字)组成商品广告、电影广告、旅游广告等,也可组成各种搞笑短片、旅游景点介绍、广告宣传、企业形象宣传等。 随着移动商务的不断发展,移动商务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多媒体技术的大量传输问题,使得多媒体技术对移动商务的促进作用发挥的更加充分。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移动商务将成为成为电子商务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并成为21世纪人们的主要商务模式和用来推动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工具。全球性的移动商务正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将对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商业关系和政府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加大课堂的容量 语文,不仅是一门传授语文方面的知识的学科,它更是一门可以通过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的课程。通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从而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当我们将多媒体的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加大课堂所传递的信息量。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一系列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此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增加课堂所要传递的信息量。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中,我就可以使用视频,播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课题从不同的冬季雪景的屏幕中引入,然后再利用图片逐步向学生们介绍作者,让学生首先对于这些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就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运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一系列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们通过这些生动的情境,来更好的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将自己的思想感情都带到情景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利用多媒体 (一)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由于多媒体自身的特点,所以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的课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和信息,创造出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在这样的情境中尽情的飞翔。激起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前的教学方式总是一成不变,虽然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但是也显得课堂气氛过于沉闷。而且在讲课的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学生的创造性。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让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多种课程达标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而且还会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和交流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如何更好的利用和积累信息也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多媒体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还可以引导他们去搜集更多课外信息,加强他们相互协作、交流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不断的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加强自身的信息和交流能力。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将地理教学模式全新提升,帮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独特区域性这两个特点又决定了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大量地图、图表、资料背景、对比分析、纵横联系等等方面知识的交叉,多媒体技术则为地理课堂提供了极佳的交流通道,它改变了地理教学中传统模式,使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增添了课堂教学魅力,作为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好多媒体的优势。 【关键词】:地理学科特点; 多媒体技术优势 【正文】: 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大,空间性、综合性强,每章节都有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必须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方法去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和运用能力。而在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将地理教学全新提升,帮助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地理学科应用的优势。 一、 地理课的学科特点 (一)地理学科具有整体性 地理学科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中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地理景观的变化,而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也要受到整体的制约。 (二)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 地理研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地理极重要的方面。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等等信息;其次弄清地区内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气温、降水、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经济资源、工业部门、主要农林牧产品、交通运输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配置原因。 (三)地理学科具有动态性 现存的地理事物是由过去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组成的。学习地理就要求我们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把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联系起来思考。这也是地理学科独特的地理思维培养的方向。 二、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特点。 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图文声像并茂,并能够突出要点,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二)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特点。 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参与机会,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三)多媒体技术具有可重复性。 这种可重复性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真实情景展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四)多媒体技术还具有针对性。 多媒体技术让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优势 (一)创设学习情境的优势,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关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我们常常会告诉学生:在2亿5千万年前,目前分成各个洲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之后,完整的泛大陆开始四分五裂,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大洲。生硬的课本理论远离了学生的客观体验,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这个漂移的过程。板块是如何漂移的,是如何逐渐形成现有规模的,就会变得清晰,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而且这个过程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 中学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难以直接体验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地理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说: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观。我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知道南极地的别名“白色沙漠”“风库”,在北极有庞然的北极熊,在南极有绅士的企鹅,但是这些我们普通人是看不到的,平时的课堂只能通过语言和图片理解。但是多媒体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看到难以直接观察、接触到的各种地理生物环境。师生在地理课堂中共同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三)帮助学生获取课外知识,弥补知识结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技术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区域地理的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展视云南独特的建筑、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景象。它的民族风情之美,使学生在欣赏少数民族文化与热带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底蕴的不断传承。有些知识是在课堂之外得到的,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价值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协作工具,结合课内的知识的同时,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找更多地理奥秘。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的地图具有形象、空间感、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白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的讲授,要求学生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的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地区。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良好的地理识图能力,空间感的培养。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他们海峡、运河的名字,一点实用性都没有。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好,但是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展现外运航线(中东地区与美国、日本、欧洲 石油运输的轨迹),知识点变得更直观,更真实,学生也易于理解。 钱学森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地理系统”,而且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它不仅能反映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方法,它还能要求考虑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并从中进行探索,以便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具有课堂教学魅力。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高中 实验教学 多媒体 应用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中实验教学中。这种教学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实际的经验,探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高中实验的教学既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仅仅是将实验原理现象和公式推导的过程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小实验来讲解,这样一些动态、直观的感性认识、清晰的物理图像学生仅靠传统的教学很难获得。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这种教学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实际的经验,探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在课堂上不可能进行的实验 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教学的内容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天体,有些宏观的或是微观的实验内容已经不可能在课堂上通过传统教学的操作呈现给学生。而如果没有将这些实验现象呈现给学生,学生就很难建立起相应的物理表象,知识点也会因此变得枯燥乏味。而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可以利用FLASH软件和3DS MAX软件将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物理图景、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模拟、核裂变的模拟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看,学生可以通国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获得更为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实验现象 一些物理实验由于其持续的时间较短,如果想让学生观察清楚实验过程教师只能一次次地重复实验的操作,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在关键的时候再以慢镜头的形式让实验过程缓慢地呈现于学生,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分析。 例如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自由落体运动是稍纵即逝的,学生是难以从瞬变的动态中得到其变速的具体特征。但可通过FLASH软件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模拟,即时地将演示实验中小球的下落过程进行延缓处理,让学生初步观察到“自由落体运动”变速的具体特征,然后进一步通过设定相等时间间隔并获取相应的小球位置,让学生读出背景标尺上相应的刻度,从而进一步地进行计算、推论小球的运动规律。这样让学生感受到现象的真实性,又让学生自己从实验数据中推论物理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再如,新教材中“波的形成及过程”知识点的教学,由于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是瞬息即变的,学生初次学习是难以从瞬变的动态中理解波的成因及规律的,但用多媒体技术中的FLASH软件编制的多媒体软件,模拟“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的情境,一方面不仅是教师,学生也能方便的分步、反复地再现各不同时刻各质点的位置,从而领会介质中各质点是被逐步带动的,且离波源近的质点先振动,离波源远的质点后振动,故能形成凹凸(或疏密)相间的机械波。另一方面还能播放动画,再现机械波的传播情境,使学生能多次仔细观察与探究,得出机械波传播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如:介质中的质点只能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刚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都是相同的……等规律。最后教师还可在“波动”的任一瞬间“定格”再现某同一时刻,波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置,并分析不同时刻波的图像,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物理实验的微观本质 虽说学生已经进入高中阶段,但是对于刚接触的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弱的,特别是对于物理实验的微观本质就更是如此。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抽象的物理实验的微观本质形象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利用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化现象和去磁现象时,借助多媒体模拟实验就可以清楚地说明问题的本质。又如“楞次定律”教学的实验,如配以多媒体模拟,直接模拟外磁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感应电流,从而能更形象、更方便地研究它们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楞次定律。 四、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错误操作的后果 一些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往往再三叮嘱学生正确的操作,但是学生由于好奇,认识不到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的严重性,所以实验教学事故仍然是不可避免地发生。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错误操作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严重性。比如,电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等不允许学生进行的操作,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了让学生知道错误操作的危害性,采用电学实验虚拟实验室的虚拟实验模拟错误操作的后果:电表烧毁,电池很快发热而毁坏,实验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可能引起火灾或引发触电而造成财产和人身伤亡事件。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模拟错误操作的后果,使学生领会到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相比较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实验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设备技术,所以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设备技术。另外,在实际的运用中教师还要注意不能将多媒体教学作为噱头,一味增加这种教学的时间,造成自己教学主题的地位下降,这也是得不偿失的。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沙盘模型中的应用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举的发展,沙盘模型制作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制作工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模型已不再是简单的观赏性,而是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沙盘模型在政府机关和经济部门的对外展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沙盘模型的自动解说和声光电控制的技术设计与施工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声光电;控制平台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沙盘模型在政府机关和经济部门的对外展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为了突出模型的展示效果,多数用户要求制作能自动解说和声光电自动控制的沙盘模型。这就把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沙盘模型上的应用提到日程。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沙盘模型,要用到从电脑软件、硬件、单板机、电子电路······等多学科的理论。这里只就多媒体控制部分予以阐述。 1.技术设计 1.1技术设计首先要充分了解委托方的展示意图,认真分析解说词。根据展示重点及解说词的内容制定具体制作方案。具体制作方案一般要考虑沙盘的面积、比例尺、材料。 1.2根据展示内容设计光电显示的区域(点、线、面)。点:一般用于显示重点要素。线:一般用于显示境界、河流、区域范围。面:一般用于显示重点地区、水库、湖泊。 1.3根据展示内容设计光电显示所采用的光电材料。目前,用于沙盘模型的光电材料有“米泡”、节日彩灯、发光二极管、日光灯等。 1.4制定用于实现自动控制的电脑程序设计方案。选择可编程控制器、开关电源。 2.多媒体电脑程序设计 多媒体电脑程序设计是实现沙盘自动控制的关键。它关系整个沙盘制作的成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下列步骤进行。 2.1设计前的准备 根据要显示的内容,把解说词按内容或段落,分割成多个语音文件,分别记录运行时间。 2.1.2设计动作点: 在沙盘运行时,灯光的每一次亮与暗,我们称为一次动作。一次动作有时是一个点,有时是多个点。根据显示的需要设计动作点。这些动作点要在程序中明确予以区分。动作点的个数要精确统计。 2.1.3设计动作方式: 沙盘上的要素不同,显示的方式也不同。河流通常以滚动显示,路灯和建筑以常亮显示。重点地方闪动显示。 2.2程序设计 我们的电脑程序是在VB 6.0平台上开发完成的。在此平台上在设计一个链接其他运行程序的控制平台。 2.2.1建立人机交互窗口: 建立一个由多个按钮组成的人机交互窗口。每个按钮代表一个具体的动作。比如,“开始”、“结束”、“河流”等。按钮的个数应包括每一个显示要素。 2.2.2实现具体动作控制: 编写具体的应用程序。这个程序包括控制显示过程的开始与结束,每个动作的顺序,动作的时间,动作的方式,驱动所有的动作点。链接语音文件,实现声光同步。 2.2.3实现电路控制, 编写控制程序,驱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开关电路的动作,实现光电显示。 2.2.4配音: 一般来说,录制的解说词是没有音乐的。为了使解说引人入胜,我们把解说词配上动听的音乐。 2.2.5声光电联动: 链接语音播放软件和光电控制程序,以实现声光电的同步运行。 3.声光电模型的特点 3.1地形立体化:按比例尺精确制作,形象、立体地展示山地、河流、城镇、交通及单位布置,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3.2显示动态化:沙盘采用不同颜色灯光,通过单点、群点、全亮、闪亮及流水式显示等方法使沙盘显示具有明显的动态效果。 3.3控制现代化:采用计算机编程控制技术,实现沙盘声控、光控、时控等多种手段综合应用。 3.4演示综合化:应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实现沙盘了声、光、电、文字、图像等分别通过沙盘灯光、音响、计算机屏幕、投影屏幕予以同步综合演示。 3.5操作快速化:通过选点技术、数据库技术、关键词控制、网络兼容及软件优选等先进技术,快速查询和演示用户关注的信息。 4.模型演示系统有以下功能 4.1自动演示:按程序自动展示录音、录像、音乐、灯光等信息。 4.2手动演示:根据演示需要手动操作控制界面展示相关内容。手动点击菜单,菜单分为多层,如:辽宁省旅游教学沙盘为例,第一层为14个地级市,第二层为各市主要景点,电击各市景点、景区,盘上灯光与录象同步输出,口头解说。 4.3声音技术:电台专业人员录音合成背景音乐以增强模型感染力。 4.4光电技术:采用进口米灯泡制作走灯、水面灯、区域范围灯等特效灯光以增强模型的动态感染力。 5.制作流程图: 5.全盘调试 程序编写调试完成后,要连接到沙盘上进行声光电联动运行。检查动作的协调性,查找并修改错误的动作点,调整程序中的动作时间,直到声光电同步。 5.1单点调试 一个点一个点的单独动作,检查其动作范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2单个区域调试 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动作,检查是否有超区域或者半区域的现象。 5.3单个主题调试 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动作,检查每个主题显示是否全面。 5.4整体调试 单个调试完成后,要进行一次从头至尾全面运行。通过这次运行整体检查调试结果,进行最后的检查、修改。 6.安装触摸屏 整个运行程序调试好后,还要在电脑显示器上安装触摸屏。安装触摸屏的目的是使沙盘模型的操作更简单易学。操作者可以直接用手点击屏幕上显示的按钮,不再使用鼠标。 以上简单介绍了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沙盘模型上的应用。这一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金融数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金融课堂教学中的劣势分析 多媒体优势很多,但并不能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其实多媒体教学和其它的一切事物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它不利的一面。(1)人机对话增多,人人交流减少。在高校中有不少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导致大屏幕演示完全取代了教师的地位。这样就会出现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用大屏幕演示代替板书设计,这样学生和教师交流的机会减少,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主导和主体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传授知识,而这当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无疑是最好的传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而这一切是计算机难以做到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频频引到大屏幕上,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一块展示板,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样就会出现大屏幕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与课本脱离,妨碍师生情感交流等违背互动关系的混乱局面,因此,计算机只能是辅助教学,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地位。(2)按部就班,成为新的工具。在教师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双方研讨、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当是多元化、分层次进行的,教师的思维方式也应该是多向的、发散的,有较高的随机应变能力,以便能够解决课堂上随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而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一般形成之后很难在授课过程中随意更改,即便可以修改,也很浪费课堂宝贵时间。课堂上过分依赖课件,既限制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思维方式,又固化了学生的变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没有时间去考虑“为什么”就放映结束。一节课下来“,死板、无趣”便是这堂课的最后评价,长此以往,必将给教学带来严重的后果。(3)过分华丽的多媒体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是一门艺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课的精神状态而调整教学进度和授课方式方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达到惊人的教学效果。但是有的课件可能过于追求外在,制作太华丽的课件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一节课下来,只是观看了一场没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显然运用这种多媒体课件只能降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4)不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限制创造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应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技术自然也不能例外。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虽然能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并不能充分地利用这个优点。或者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容过于单调和呆板,或者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杂乱无章的声音图像信息等,这都会严重影响学生听课的效率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失去对听课的兴趣,更谈不上会主动地带着问题去思考,长期下去就会抑制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二、如何正确地在金融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不能因为多媒体的诸多优点就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或因为它的缺点就抹杀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做到“恰到好处”,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1.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之前,首先摆正它在教学中地位。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仍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手段互补的教学工具。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综合考虑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制作独具特色的多媒体课件。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师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授课风格,若想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得得心应手,必须符合自己的授课方式,所以,只有采用授课教师本人制作的独具特色的课件,才能在课堂上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该是图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比较丰富,而不是铺天盖地地照搬课本上的文字。比如,某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较难理解,可以利用传统的板书讲解的同时,搭配多媒体举例、图片、动画、音响效果等帮助学生理解,将抽象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质。本文来自于《经济师》杂志。经济师杂志简介详见 3.增强互动性和启发性。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一样,涉及师生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简单地传道授业,也不只是学生简单地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应该最大限度依照教学内容增加师生情感的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答疑解惑。教师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就不备课,而只是当“解说员”和“播放者”⑤,代替学生思考。相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适当地设问,带有一定启发性,通过课件形象生动的图形、声音、影像和文字,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结束语 运用多媒体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力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使自己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总之,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也有弊,但不能因为它存在问题就不敢用,关键是怎样解决问题,使之成为教学的好帮手。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们就电脑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田径队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相信多媒体技术在运动队训练时的应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普及。我们在进行学校田径运动队的训练工作时,一位体育教师往往要带多名学生,并兼顾好几个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每个项目的技术动作各不相同。为了有利于教学训练,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田径方面有比较全面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在中小学校里,体育教师不可能像专业教练员一样,只负责一个项目。而且有时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一个在球类方面有特长的教师需去负责投掷训练,一位女教师需要去负责跳远的训练,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当在田径运动队在进行训练时,必定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专项的运动动作技术,这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运动员在学习掌握专项运动技术动作的初期主要靠教师的示范与讲解。教师的示范动作如果做得优美、大方、准确、轻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才能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身体动作形象。但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由于身体素质等诸多的原因,有些动作可能自己也不会,这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难题。如我去年在校负责训练投掷项目,说实话这不是我的专长,但工作需要怎么办?俗话说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教师的示范最好也比不上现代奥运上的世界冠军。于是我就找来大量的有关垒球这些运动项目的录像资料,和学生一齐观看共同学习,我们还把学生在做练习时的动作拍摄成录像通过剪辑、将学生的动作与优秀选手的技术动作录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不足之处,给予纠正,通过控制速度播放慢动作和暂停,使学生真正了解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很快地完成了投垒球的动作技术,并纠正了学生在投垒球时的助跑的错误动作。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学生对投掷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高涨,自信心倍增,训练中情绪高涨,不怕疲劳。最后我想如果利用这些相应内容的素材制作成了有关投掷动作技术的多媒体 CAI 光盘。这样配上笔记本电脑,在田径场上训练过程中也可以随时使用。 应用电脑多媒体进行体育田径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教学与训练,使我感到电教媒体的特点或者说优点是常规教学与训练所没有的,也是无法达到的。它帮助我们解决了教学与训练的难点,构建了技术动作掌握过程中的一条外部反馈通道,促使学生比较快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训练质量.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技术巳逐步被广泛应用。这种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的主流之一。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于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地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重视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体化教学的目的。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化学概念和原理进一步系统化 化学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如果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不清楚,他们获得的化学知识就必然越来越模糊,对进一步学习产生障碍。但各类化学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联系,及时强调概念和原理的关联,全面促进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有益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形象逼真的处理功能,通过分步展示、同类比较、重点强化等手段,使零碎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掌握的目的。 2、 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 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逼真的动画,往往可以诱发认知的内趋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时空两方面的限制,宏观世界的博大和微观世界的复杂都能直观再现在课堂上,使许多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比如,通过动画,可以模拟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再现氯化钠、氯化氢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再如,利用课件,能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便于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教学。 3、 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对实验教学进行有效补充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的化学实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完成。如初中化学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而不宜在课堂上进行;铁钉生锈的实验要经过十天左右得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现象等。这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这些化学实验,具生动直观又可打破时空界线,是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技术巳逐步被广泛应用。这种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的主流之一。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于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地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重视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体化教学的目的。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化学概念和原理进一步系统化 化学概念和原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精髓。如果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不清楚,他们获得的化学知识就必然越来越模糊,对进一步学习产生障碍。但各类化学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联系,及时强调概念和原理的关联,全面促进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有益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形象逼真的处理功能,通过分步展示、同类比较、重点强化等手段,使零碎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掌握的目的。 2、 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 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逼真的动画,往往可以诱发认知的内趋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时空两方面的限制,宏观世界的博大和微观世界的复杂都能直观再现在课堂上,使许多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比如,通过动画,可以模拟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再现氯化钠、氯化氢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再如,利用课件,能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便于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教学。 3、 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对实验教学进行有效补充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的化学实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完成。如初中化学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而不宜在课堂上进行;铁钉生锈的实验要经过十天左右得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现象等。这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这些化学实验,具生动直观又可打破时空界线,是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 4、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正确、高效地进行化学习题教学,对加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大意义。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该功能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使师生都能及时得到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师生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和教学的矫正。对于形成性检测,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编制习题,课上集体练习,及时出示答案,并合理设置声音、动画,增强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习题,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比用小黑板出题直观生动得多,而且教师在分析讲解时完全是动态的,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正确、高效地进行化学习题教学,对加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大意义。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该功能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使师生都能及时得到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师生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和教学的矫正。对于形成性检测,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编制习题,课上集体练习,及时出示答案,并合理设置声音、动画,增强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习题,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比用小黑板出题直观生动得多,而且教师在分析讲解时完全是动态的,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摘 要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其次,在区域分析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播放功能.指出用扩充的关系数据模型作为多媒体数据模型较适宜;多媒体功能的实现则取决于多媒体数据的格式是否为RIFF格式以及对多媒体数据的应用要求.最后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 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 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 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 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 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 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 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有些G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 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 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 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 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 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2.2 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 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基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论文关键词]:教学设计;多媒体技术;交互性 [论文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在教学设计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并最终应用到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可以让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更高效。文章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出发,围绕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以及在教学中的优势展开介绍,以便加深教学人员对多媒体技术的重视程度。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最高境界能够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功能。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这种最高境界呢?首先要做的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国外的加涅、肯普等老一代教育专家以及国内比较有影响的乌美娜、何克抗等教育前辈对教学设计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的说法,他们提出的含义虽然存在着不同之处,然而共性的内容还是很多的。目前普遍认为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找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方案,以形成一个优化学习的教学系统。在教学设计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并最终应用到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可以让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更加有效的在教学中实施。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多媒体技术本身的优势所决定的。 下面从多媒体的定义出发来了解一下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所在,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产物。从定义中提炼一下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 1)集成性——将各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声音、图像图形、视频等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他们能够在多任务系统下很好的协同工作。 2)多样性——多样性不但表现在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即不但能够处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还要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产生新的信息。同时还要将它们保存在不同的存储介质上,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 3)交互性——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的各方都可以对媒体信息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主要是指人和机器的交互。人、机对话,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 4)网络化——指多媒体信息不是像以前一样,必须按照顺序进行阅读。而是超媒体的网状结构,可以更灵活的非线性的将信息展现在学习者面前。 多媒体的这些特征应用到教学中到底有什么具体的体现呢? 1)多样性优势: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大量运用文本、图片、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来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动态模拟等方式呈现出来,再加上教师的面授,通过现代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相辅相成,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使之与实际的教学过程结合得更紧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交互性优势:当前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更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建构学习、发现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强大交互性特色的多媒体技术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高效的实现方式。 在多媒体技术营造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交互型教学注重不重复前人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挑战学习内容的前沿,成为解决新问题的高手。在学习中,学生根据交互性学习软件的提示下,一步步求解问题,直到全面解决问题,并发现和掌握规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可见,多媒体技术的人机交互优势,可以将学习知识与增强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学设计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更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 3)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与信息的丰富性优势:多媒体教学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呈现知识的方式对学生的记忆效果的促进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师不易说清道明的、学生不易理解体会的内容,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创建了一个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为一体的立体课堂环境,通过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能够扩展教师的教学功能,利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直观的大信息量教学优势,进行有益的探索。 在教学设计中结合专业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强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思维,使本来死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想不通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而且有利于巩固专业思想,使学生更加喜爱本专业。 4)网络化是多媒体技术的重要特点。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主要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网络教育实现了远程教育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远程教学中的反馈问题也不再是难题。采用以个别化的学习与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终端前听远方教室中教师讲课,也可在网上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也可通过联网共享信息资源,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完成学业。在教学设计时,应使多媒体技术采用非线性网络结构,学生可根据需要灵活切换。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也要注意这一特性,合理选择内容,合理安排知识间的层次及链接,让学生可以用鼠标方便地选择自己要学的内容。在各个环节设置一些进程控制,即时反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情况进入不同的分支,或学习新内容,或寻求帮助。这就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多媒体教学网络使得教学从传统的密集型课堂教学走向个别化、分散化、社会化,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之中,教学活动的空间与时间得到了无形扩展。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又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的优势为学生关注新信息、新知识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这样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扩大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结合运用于教学,体现了教学的交互性与多元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对传统教育形式的否定,而是对其的辅助和促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是如何把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特点、课程特点统一协调起来,优化组合教学设计。只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改进传统教育模式,优化组合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教育技术的普及的加快,我们偏远的农牧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农村怎样开辟一条信息技术教育的路子来,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纵观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然成为其突出特征,这也是当代被称之为信息时代的原因之一。信息因其重要性而成为各行各业的焦点。从战略角度看,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往往关乎成败得失。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驾驭信息社会的能力,随着信息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加快,社会各界信息教育技术越来越重视,这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为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我们偏远的农牧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农村怎样开辟一条信息技术教育的路子来,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教育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他那不发达和不先进的年代就高瞻远瞩地指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现代一日千里高速发展的技术为这具前瞻性的世界性命题创造了条件。就现代人而言,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否,关系到其人文素养的高低,继而关乎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如若不将信息技术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范畴,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换言之,公民的个人能力,影响着其与外界沟通的流畅程度,只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很好地与外界沟通、与世界接轨,也才能较好地融入快速发展的世界,才能进行创造和发展。概言之,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是提升我国公民人文素养、素质结构前提,是适应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法。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水平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特别快,在几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时代,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而现在连一个几岁的小孩都知道Windows,office,Internet。因此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从微观方面看,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其对于学生处理信息、接受信息能力的培养极为突出,也对其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培养,总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看来,该课程是一门集基础性、素质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并与时代主题相呼应的课程。从课程教育实践看,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演练的保守教育方式日见其弊端。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将教学主体和客体混淆,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被动无奈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操作方法不敢越雷池一步,很难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总之,需注意到中小学课程中信息技术板块的改革迫在眉睫,要一改以往的传统模式,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与校本培训,还要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每天都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同时学习与教学内容有关或无关的其他知识,软硬两手抓两手都不能缺。 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中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而农村教育更是国家的基础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因而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中心的资源和优势,促使资源共享。从目前现状来看,许多学校尤其是民族地方学校的校园网建设步伐远远不够,还不能上网的学校也不在少数,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学校方面,尽量利用教学软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以此来改善设备缺乏的窘状。 四、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整合信息技术及其他课程,一方面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或者辅助教学,另一方面还要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与以往不同的新式的教学环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其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与此同时,要重视课程之间的差异,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合当中,一定要遵循“学教”并重,并结合学科特点创制具有有效性和便利性的融学。在教学改革时,特别要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从思想上有所觉,也要从行动上有所动,如此才能有所为而不是只动皮毛不动筋骨。 五、加强与对口支援对象的沟通与技术引进 “天津对口支援甘南工作”在帮扶物质资源硬件的同时,还派出了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从“软件”方面指导和帮扶教育信息贫乏地区。笔者认为,面临此历史机遇,甘南全州教育系统要把握机会,尽快从输血转型为自我造血,熟悉各类信息技术教育的软硬件,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具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功。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重要特征。缺乏或者拒绝信息,无疑是故步自封。假若将课程改革比喻成待开发的沃土,信息技术教育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耕耘力量。然而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途漫长而又艰辛,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改变不了大的环境就从改变小环境开始,从改善课堂开始。从我们自身找找原因。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教学,一要尊重事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所在地的教学条件,根据其教育现状,选择性地进行改变。从教学层面看,要科学规划、合理改革;从学生层面看,要运用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其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希望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前沿努力探索新路,愿农牧村地区教育事业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作者:张志文 单位:临潭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与发展走向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各种信息设备也已经成为了21世纪内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但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尚不是重点教学内容,文中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教学困境;改善策略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智能化信息技术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并且这种渗透人才不断的加深。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技能目前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对人才的最基本需求。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一、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不足 首先,从学校教学安排层面来看,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主要表现为:其一,相关教学领导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将来发展、就业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下,很多中小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比较少,甚至存在很多占课的现象,往往难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另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匹配。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内容相对浅显,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很多中小学为了完成和应对教学检查等工作,所开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的教学大多围绕理论,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操作的时间很少,而且限制较大,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而不同学生之间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往往要花费角较多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此外,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但是受制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和经济条件,很多学校并没有引进足够的教学设备。或者一些学校虽然引进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但是在教学安排上欠缺考虑,造成了教学设备的浪费。从教师的层面来说。受到学校的影响,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并不重视,因此在教学上往往不够认真,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并且,很多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水平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一方面,中小学校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的薪资较低,难以激起教学热情。甚至很多教师会主动将课时让给其他科目的老师,尤其在农村中小学,这种现象十分常见,甚至有时一学期上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寥寥无几。另外,由于专业水平的不足,很多教师在展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比较落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信息技术教师一般并不严肃,导致在课堂中的威慑力不足,经常要花费大量时间维持课堂秩序,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未来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首先,各中小学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加深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础信息技术能力为教学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集合科学性和实践性于一身,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入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应该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引进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设备引进时,需要避免盲目性,考虑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偏好,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另外,学校需要招聘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人才,构建一直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教学团队。同时也应该注意加强教学理论、教学技巧培训等工作,信息技术发展才迅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为学生教授最新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基础信息知识的教学,更应该适当的为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中小学一般都是教学生如何打字、做基础性表格这些内容,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这些内容都是十分熟悉、熟练的。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教学生运用一些软件,比如如何利用word做图标,如何利用ppt制作动画等,使学生发现更多的乐趣。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之外,教师需要适当安排课外知识拓展,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资料收集,组成团队共同制作图片、图表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安排信息技术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适当的简化教学步骤,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学生进行知识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观察,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加强指导,从而形成计算机教学课堂“教学-讨论-实践-自主创造”的全新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想法和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程对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程度不一的不足,需要相关教育人员共同努力,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使中小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并运用到实践中。 作者:石祖辉 单位:贵州省长顺县第三小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困难及对策 摘要:互联网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带领现代社会进入一个高速信息化的时代,各地教育教学中均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保障,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教学内容需要紧随社会需求而变化。就现代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情况而言,多地区已经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且取得良好成效,但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普及程度尚显不足,为此本文对部分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情况进行阐述,并对此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策 中小学教育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中小学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影响。2000年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各地逐渐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多数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情况较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情况不乐观,呈现出诸多问题。下文中将着重以现代国内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为核心展开分析,并以此为根据提出应对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困难 1.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国家推广信息技术教育以来,各级部门不断加大相关投入力度,使信息技术的相关设备以及辅助设备能够覆盖到国内各中小学,虽然多数地区中小学已经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是部分农村或较为偏远的山区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明显不足。设备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设备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信息工具以及信息技术,获取到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也仅限于理论方面,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由此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遭到了阻碍。 2.教育观念滞后,阻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教育观念是学校发展的直接导向,教育观念应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改变,固守不是教育领域的发展之道。通过对现代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教育观念存在明显的滞后,对最新教学思想的接收时间与程度均有所不足,这也是导致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信息技术教育不能普及。 3.缺乏专业师资队伍 现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呈现出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计算机教师数量缺乏且专业程度不高,因此导致其不能够全面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仅限于书本知识以及之前的经验积累,但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教师仅凭书本知识进行教学,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时效性,也延缓了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普及。 二、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1.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教学设备的协调管理 相关教育部门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缓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不足提供了帮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问题,但是设备的维护与更新问题仍然存在。为确保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要联合区级教育主管单位协调管理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维修与更新工作,对校内各项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更新与维护起到监督与推动作用。 2.加强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各级相关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支持力度,制订相关推广与宣传政策,加强农村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对先进教学思想的吸收,指派相关专业教师到信息技术教学较为先进的学校交流学习。同时校方也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协调,全面调节教学安排,扩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优化信息技术教育方案。 3.建设专业师资团队 教师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角色,对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外派教师交流学习,吸收先进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措施;第二,区级教育部门统一建立培训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整体上提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专业程度。此外,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发展较快,教师要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专业水平。本文对现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调查,面对提出的重视程度不足、师资力量不足、设备缺乏等问题,笔者提出了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议,从区级教育部门的统一管理方面提升设备管理问题,组建培训提升师资力量,全面提升现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程度。 作者:顾永兴 单位:泰州市渔行实验学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网络教学研究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当今社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又在各级各类学校成为必需的设置。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作为实践教育的一环,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网络技术进行超文本、超媒体链接等,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更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网络教学有利于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教育系统的一些人士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安排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重复出现。即教材的“零起点”。把三个阶段的学生都看成是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白坯”来教,反复地教授学生“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使用,以及Office的几个组件”。我们认为,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很重要。可采取灵活的网络课程设计,例如,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学习过Word、PowerPoint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才能做出作品的。长篇大论地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可以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可以问学生既然大家学过Word了,为什么班级里的报纸还是手抄的呢?为什么不利用Word去制作电子报刊呢?当学生把自己的第一份报刊用E-mail上交后,教师发现他们大部分都熟悉Word的基本功能和技巧,但不会综合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网上给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奖的电子报刊作品。学生看后,立刻感到耳目一新,原来Word还能做这么漂亮的作品!学生开阔了视野,兴趣高涨。通过这个任务的设置,不但提高了学生应用软件的熟练程度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不是为了学习使用软件才学习,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由于Word和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设置是相同的,教师进而向学生提出,Word可以制作电子报刊,那么PowerPoint是否也可以呢?通过一个任务,使学生可以把相关的软件综合起来运用,有效地减少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增进了软件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课堂上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合作和分层次教学的开展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个体的差异除了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智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和受教育经历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开始学习新内容时,先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测试。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学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提高的练习,并让他们给其他同学作演示,展示其成果。以生生互助交流的方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很有作用。 三、网络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好,发掘潜能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能力也参差不齐,两极差距悬殊。为了避免课堂的内容过于死板,不利于个性化教学,教师通过网络来使各类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通过在网络上将所授知识逐一细致讲解,学生获得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显而易见,利用网络教育可以使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从而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特长与爱好不同,通过网络进行特长教育(即自己选课,单独辅导)。在教育的同时,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学生们在参赛过程中既锻炼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又增强了团体合作意识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同时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多次的竞赛使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之,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应紧跟国家的研究方向,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加快教育系统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把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摆在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适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的要求。 作者:贾娜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创客教育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论述了创客教育的理念,阐述了创客教育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运用,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过程与评价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要素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创客”,其实除了那些在物理、程序开发、机械电子、智能机器人以及3D打印领域的精英外,更多的是指所具有锐意求知、创新向上,把创意变成现实的人。创客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就是追求新知、百折不挠、崇尚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总理强调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客教育即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教育模式,使他们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手段,通过团队协作发现问题,解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经过不断的实验形成创造性的制品的能力。 一、创客教育对教学要素造成的变化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备等,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要素变化以及教学环节和过程的优化转变,都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能的掌握。而教师教学活动过程的不同,也必须导致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与表现发生变化。 (一)学习内容的变化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使用技能的训练,而缺少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创客教育要求教师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时,要能让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不能停留在单一的知识结构中,把研究问题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相结合,重视问题的现实意义。更不能让学生仅满足于浏览互联网上的知识碎片,进行一些热烈而无用的讨论,要选择利于引领学生思维的扩展,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协作处理问题的综合性项目主题。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活动课中机器人教学的设计,我们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资讯以及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2016年3月9日谷歌AlphaGo智能机器人在韩国首尔与前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进行比赛获胜的消息。苹果iOS系统安全神话被打破,WireLurkerer病毒已经感染400款Mac软件等。设计学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教材以及网络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应用前景,还可以推荐他们观看电影《终结者》,让他们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去共同学习探索各种机器人的组装、程序的下载和执行,掌握各种感应器的作用,并让学生自己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程序的编写,在不断的成功中进行思维的升华,调动学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创意和作品,对学生的作品和构想不过早地评论和指导,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实践,如在教学灭火机器人的学习中,我们通常要学生解决机器人的前进规则、行车速度以及灭火的能力。学生会在不断的探索中尝试不同的方案,有的学生会用较大的车轮,有的学生会用大功率电机,还有的学生重新组装改用较大的主动轮带动较小的车轮,教师放手让学生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二)学生的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对独立,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及时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的进程,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制于学科知识的束缚,无法在小组协作中由智慧的碰撞而产生创新的火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而在创客教育中,教师设计学习主题,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执行教师的设计主题,他们同样是学习活动的制定者,他们才是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解构人,他们在小组的协作学习中,自主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相互的角色配合中完成主题的学习任务。 (三)教师的变化 因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基于既有的评价方式,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学生的思想、能力、情感和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把学生只看作是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把个性评价成不合格的另类,进行标签化处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创客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陪伴学生一起,引导学生选定学习主题,指导学生对学习主题进行设计和优化。在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负责材料的投放,信息的指导,教师不再是知识神坛的权威,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来源。教师是他们的伙伴,是他们的教练和队友,是他们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 二、创客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创客教育为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模式,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对创客学习环境、资源建设与教育评价机制上进行研究实践。 (一)合理选择学习主题 创客教育提倡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优化学习过程,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在尝试中保持求知的兴趣,实现多元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创新素质化。面对朝气蓬勃的学生,我们不能把创客教育当作是一种万能的学习形式。事实上,也不可能有一种万能的形式。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主题,使学习主题有适度的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使学习主题具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保持学生获取新知的动力。比如学生在学习《智能家居》这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和《家园安全卫士》进行融合学习,两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将原有的材料和资源进行重组,使自己有了更为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有的学生还从网上购了智能插座和智能红外摄像机,通过手机APP实现了互联网环境下的远程光电控制和画面监控,创造出一个更有新意的《未来生活城》。 (二)合理评价创客教育成效 创客教育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创客学习往往是通过一个学习主题完成一个创意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大多是经过小组协作完成的。基于传统的评价方式,无法对每一个学生在完成这个学习主题中的成绩,也无法去衡量和评价指导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工作成效。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改变原有的评价方法,探索基于结果和学习过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多元化、过程化,还评价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学习相互评价,积极搭建网络学习评价平台。在《未来生活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决策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过程中进行记录,通过完整的学习过程的记录,客观地反映和评价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成长过程。 (三)适度整合教育资源 在创客教育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有效地消除学习中的障碍和畏难情绪,激发和调动他们的求知和创新欲望。要充分策划,为学生搭建学习空间,投放学习必要的软硬件材料,提供必要的网络实验空间以及图书室等实体空间,还要提供服务支撑的虚拟空间。在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中,并不是说要为学生包办一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适度的策略支持,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构问题,形成解决策略,最后完成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创客教育的成败所在。当然,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创客教育,用辩证的观点看,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不足,没有任何一种学习形式会适合所有人,创客教育也不例外。创客教育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不能将其与原有的教学形式对立起来,而是要积极探索与其他形式的有效融合方式,取长补短,打破泾渭分明的学科分类,实现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系统性地解决问题,积极探索课程融合之道。 作者:侯军 单位: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及发展走向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新形势之下我国对人才培育的全新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但是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教育过程之中却出现了形式化、盲目化等问题。因此,针对此现状,本文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走向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发展走向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只有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才能在激烈的现代化竞争之中拥有更多的优势。因此,本文将立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研究该教育板块的发展走向。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倾向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形式化倾向十分严重和普遍,尽管很多学校以及教师意识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地将信息技术教育落到实处。很多学校投入巨资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在实际教学计划安排时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时以及内容的设计,很多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往往简单地进行打字和最基础的操作,并未深入了解相应的技术性软件。因此,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往往只是起到装点学校门面的作用,对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作用十分有限。 2.盲目化倾向 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往往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另外,社会各界以及媒体都十分关注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发展与现状。因此,许多学校为了扩大知名度,提高综合实力,往往忽略自身的经济状况,盲目跟风于一些已经配备先进教学仪器及电脑设备的学校,大量采购一些价格昂贵的教学仪器。对于一些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水平较为薄弱的学校,这种盲目跟风行为不仅加大了学校的经济压力,还使得这些耗资巨大的先进教学仪器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3.纯工具化倾向 纯工具化倾向是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之中,将教育重心放在相应技术以及技能的培训和提升上,片面地强调学生对基础信息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养成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这一点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难以跳出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桎梏,直接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梳理该课程的重难点,并采取背诵抽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一点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创伤,此外这种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难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 4.德育淡化倾向 信息技术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够使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素质、完善的人格则能促进学生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但是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之中却将这两者割裂,对学生德育的忽视使得学生在巨大的信息洪流之中难以进行有效地自控。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走向 1.普及化 教育普及化和教育公平化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之中的原则和工作重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的普及指的是教育的公平化,从目前来看经济上的贫富差距也体现在教育上,城市之中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明显优于农村地区,因此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建设,通过财政拨款来完善农村地区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要的教学仪器及设施设备。纵向则指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拓展到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对信息教育理念的培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抓起,并鼓励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2.校本化 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教育水平和质量有着一定的差异化,因此在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对待。学校自身需要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内外环境,通过对自身教学水平和质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掌握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需求,真正实现校本化,将信息技术教育落到实处。 3.全息化 全息化指的是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教学管理理念和教学模式。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进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秩序和活动的安排。另外,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需要树立信息技术教育理念,通过采取各种先进的教学仪器以及多媒体设备革新教学模式,这一点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地实现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 三、结语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不仅体现着我国教育理念的革新,更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平与质量的关键举措。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经验的缺乏以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不深刻而导致教学模式的形式化倾向、盲目化倾向以及纯工具化倾向和德育淡化倾向,因此针对此现象,革新教学模式与理念,深化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对推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化、校本化及全息化意义重大。 作者:王丹丹 单位:四平市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素质教育的今天,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人贯彻始终的教育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强化中小学生教育开始,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即优化主要科目的同时,还要强化信息技术教育等副科。但目前诸多中小学校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导致信息技术教育效果不佳。对此,本文将以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为切入点,明确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信息传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将持续改变人们的生活。为了能够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来生活和工作,在中小学时期就积极、正确的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但因当前一些中小学校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或传统思想固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效果不佳。所以,分析研究信息技术教育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加以整改很有必要。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水平不同,各个地区教育发展现状也千差万别,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因有资金的支持,加之人才、信息、资源等优势的存在,使得当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局面,即实现多媒体教室与网络教育的形成,因此当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教育任务超额完成。但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模式选用等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当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发展。而一些地区经济匮乏,难以为学生提供健全的、配套的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的基础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际操练,如此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机会少之又少,再加之课程安排随意、教学模式单调、教学内容单一、师资力量的匮乏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育整体水平跟不上。 二、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基于以上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分析,可以确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不佳与教育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匮乏、课程设施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息息相关。因此,强化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应提出有效解决对策,解决以上问题。 (一)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即加大计算机、多媒体等设施的投入。所以,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了解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情况,合理拨款,使学校可以有资金来引进教学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升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向上级申请资金或向企业、社会人士筹集资金,投入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为学生配备教学多媒体,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 (二)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了避免因教师问题而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佳情况的出现,中小学校应当注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的做法是:其一,加强教师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活动,加强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开展软件设计、软件制作等方面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其二,聘用优秀人才。从师范类学校或社会中,聘用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热爱且关心学生的优秀人才,使其负责本校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当前一些中小学校领导及教师依旧秉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将信息技术设置为副科。为了真正意义上改变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中小学校领导及教师应当深入了解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从时展的角度来客观评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从而改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引领整个信息技术教育有效实施,教授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所以,为了推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中小学校革新教育理念是正确的选择。面对我国各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参差不齐的局面,我国教育部应当通过下达政策或指示等,大力支持和扶持各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此同时,各地区中小学校应革新教育观念、强化师资力量等,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提升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总之,在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不佳的今天,通过调整教育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教师队伍等举措的实施,优化信息技术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杜常青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点战略的实施,在广大农村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和学生信息素养的素质更加紧迫和重要。信息化建设对于农村教育改革和观念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动力,同时可以有效的促进农村教学的改革,更好地让农村学生接受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设备投入、思想观念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农村;中小学校 一、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硬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器件、软件等综合起来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环境条件。硬件环境包括各种的教学器材、教学用具以及教学材料等设施,如: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电子教室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硬件设备,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软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小学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软件环境包括各类的可以观察和记录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监测动态的各类设备、设施,能够记录着教学任务的工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人文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为因素,以及对信息化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学生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等等。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三者都是至关重要的,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没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都将难以发挥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的“校校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教育水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但是在整个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经费短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每年用于更新信息化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更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行业的技术更新非常快,设备的新旧换代日新月异,一些信息化设备往往经过一两年就会淘汰。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滞后。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教师对网络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够、认识的内容不到位,限制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者普遍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上存在几个不足,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较多的误区导致产生的学生生源信息上的制约效应,而且也不重视信息化的使用,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类型的教学观念。因此没有指定的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用传统类型的教学,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来灌输式的教学,而不采取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开展教学。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几点对策 1.保障并逐步加大中小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各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在农村开展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并确保每年的信息化教育经费逐年的增加,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教育行之有力的开展,同时学校在使用信息化教育专项经费中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支,考虑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做好经费使用的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设备的采购等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些的开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和检查,这样才能够使农村信息化教育有效的落实并顺利实施,也保证资金可以划拨到位和使用效益。2.中小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所更新,素质有所提升。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和转变,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创新、制度上加以改进,同时要进行观念上的有效突破。因此,无论是各级主管部门还是学校职能部门都要进行教育观念上的一次转变,转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一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观念要转变。教育的管理在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要首先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深入研究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明确发展思路,为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二是学校管理者的观念要转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运行、应用需要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领导是教育信息化的决策者、开拓者,因此转变校领导的观念是解决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方向的问题,要唤起校领导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欲望,并要使他们知道如何去发展教育信息化。三是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育信息化首先要着力于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四是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针对农村年龄结构偏大的教师,探讨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实际运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由问题本身所引起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开拓的过程,在不断的更新中可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改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建设路径可以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使其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其自身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总之,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更具深远的意义。 作者:张静 单位:兰州市电化教育中心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一、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重视程度不够,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 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在课程设置上远远达不到实际的课时要求,由于课时安排不足,信息技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往往会显得捉襟见肘,如果按照严格的教学要求安排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就不能完成。如果不按照规定设计教学,对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将无从下手,以至于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自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充分提高。 2.考核机制不健全,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为信息技术在中高考中所占的分数并不多,因此不能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当前,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相关的考核制度并不健全,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自己制定了考核标准,但是成绩的评定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太大关系,这就从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来了负面影响。在信息技术会考的时候,考试纪律和高考纪律也不能相比,学生的成绩也会掺杂水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枯燥乏味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并不专业,他们不能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仅靠一支粉笔传授单调、枯燥的知识。教师应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带领学生上机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然而传统意义上的上机教学实际上还是实施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这和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教学要求不相符。在传统式上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充当着教学的施教者和主宰者的角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信息。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没有创造性,这有悖现代教育的理念。 二、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对策 1.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开发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把生活中的事例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和分析信息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和人们生活以及工作的密切关系,懂得掌握信息技术是适合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问题搜索信息,然后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剔除“假”信息。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学会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技巧。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并不是针对一个软件进行讲解,而是使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技术,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高。 2.制定一套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体系 虽然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发展,但是在评价信息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依旧习惯把传统学科的评价方法运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上。这些评价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信息技术内容,有很多重要的因素无法得到合理评价。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制定一套适合的评价体系。积极的评价体系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否则就会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习开展一些电脑制作比赛,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对学生的作品作出具体的评价指导和奖励,促使学生认识自我,突破自我。 3.改进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更具实践性与应用性。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想,不断改革教学方式,逐步加强教学研究,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模式。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的教材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积极构建学习的对象。教学媒体需要不只发挥工具性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包括任务驱动、研究探索、分组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但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是为了发挥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素质。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新时期兴起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我们必须要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作者:董晓丽 单位:四川省泸州市高级中学校合江分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特点论文 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传统的应试教育必然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面向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本文简要地对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教育是振兴中华的根本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在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挑战的时刻,提升人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研究的热点课题。我国政府也作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面向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最高目标,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架构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和目标,形成合理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 一、素质教育——中国21世纪教育使命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略决策。1999年6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并且强调:“国运系于教育、振兴教育人人有责”。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且明确地提出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正在积极地探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途径和模式。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素质教育强调全体性,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强调主体性,即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素质教育是我国迈向21世纪的教育的新理念。 二、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1、信息素养是人的必备素质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转型的时代,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正在丧失其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正在显现蓬勃生机。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将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有机联系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人对信息的有效把握,培养人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扩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 2、信息素养的定义、内涵与外延 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1989年美国图书协会下设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研究的总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了学生学习的9大标准,这一标准包含了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MikeEisenber博士和BobBerkowits博士认为,信息素养绝不仅仅是以往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而是综合运用以上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共同创造了包括六大技能的信息问题解决方案,简称“Big6技能”,并设计了专门的技能训练课程,开展了长期的实践研究,该项研究已从大学扩展到美国的中小学,受到普遍欢迎。 信息素养已经从其传统的信息检索、存储的基本含义上升华,其涉及各种基本的技能和理念,下图就可以简要地说明信息素养涉及的基本技能与理念。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素质教育观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全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课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国政府正在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2000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作出了“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新兴的学科,必然需要探索其发展轨迹开创面向素质教育的模式。本人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面向素质教育,以提升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最高目标,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全体学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按照素质教育的观点,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考虑当前的各个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考虑各个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差距与不平衡性,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考虑当前的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学生的已有信息技术技能的差距。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大多数学生现有水平的课程标准,制定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模式,加快不发达地区和农村的信息技术教育条件的配备,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 2、面向全面发展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提升人的各种潜能。面向全面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以提升信息素养为核心内容,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而是面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生存的全面能力的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将不是一门纯工具性的课程,将是一门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3、面向学生发展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按照素质教育的观点,教育要面向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面向学生发展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更加侧重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的培养。笔者觉得,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一是要学会学习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未来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生将面临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所以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二是要学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去辅助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其学会学习的能力的提高。面向学生发展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强调能力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面向学生发展之外,还应该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性发展等方面。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革新传统的观念和看法,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构想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课程内容到课程目标、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都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1、课程目标的架构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其他课程目标具备同样的课程目标取向,其可以分为面向学科体系、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个人发展三个方向,我国以前的计算机教育主要侧重于面向社会需求,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兼顾三个面向,重点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核心。根据我对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理解,特提出我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架构的设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分领域和分层次的动态的目标体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基本知识(对信息的科学理解)和信息能力,这三个方面是并列的和相互制约的,核心是信息能力的培养,但是信息能力是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知识与操作、基本的信息能力、发展的信息能力(交流协作、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能力),这个能力在发展层面上是递进的关系,体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递进性和层次性,但是相互之间并非有绝对的界限,相互之间是可以交叉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设定,除了体现基本的信息素养之外,在高中阶段,应该体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升学做试探性准备工作。 2、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将练结合,忽视学生自我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不但是课程内容的革新,也是学习方法的革新,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模式不能应用于信息技术教育,而应该是探索新型的模式,有关学者提出了新型的信息技术学习模式,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革新必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贯穿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二是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公务员之家 3、课程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革新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评价,比较强调结果评价,不强调或者不能实现过程评价,从而也就不能真正地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学习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成果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时提交的作业或作品,如小论文、小制作、研究报告、演示文稿等等。要注意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注意观察、指导学习结果形成过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一般说来涉及学习目标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技能、情感等。不同的学习单元,评价的重点也应不同。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突出特点。其意义在于重视学习主体,重视学习者反思,以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该充分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评价中心和主体,以促进学习者学习兴趣为评价目的。 4、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建设 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要求构筑良好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本人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从基本构成上来说包括教师培训、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信息资源,他们共同构成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资源支持。 信息基础设施是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物质基础,构成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最基本的物质平台。教育信息资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资源基础,信息技术强调基于资源的学习,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需要强大的资源支持。教师作为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主导性因素,其成为信息技术课程人力资源最主要部分,教师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和一般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有效构筑,将关系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在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环境中实施。 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必然发生深刻的变革和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型的课程,必须面向素质教育,全面革新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革新传统的教学、学习和评价观,构筑新型的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我们正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也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虽然现在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当前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传统的升学制度仍然是以主科的成绩为主,其他科目(如信息技术)成绩只是作为参考,或者有时候连作参考都轮不上。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教育在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卑微。难道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真的是如此的卑微吗?回答是否定的。 早在2000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就已经作出了“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独创性的学科,它有太多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信息技术教育,是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锻炼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而素质教育也正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具有互动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供条件。 我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面向素质教育,以提升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最高目标,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因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是信息技术学科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的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具有非常的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教育允许学生别出心裁,鼓励学生多提新问题、多独立钻研、主动探索、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术,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是信息技术学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操作过程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要解决反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 三是信息技术学科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坚韧意志、深刻思考、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学生上机要通过手、眼、心、脑并用使大脑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功能、分析操作方式,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 正因为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灵活性,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直接影响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长期以来,许多领导感到信息技术课难指导、难评价、难控制、难以捉摸,因此采取不过问的“冷”处理办法。而外界则认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十分有趣而受宠的。可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出现了“围城现象”。那么信息技术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呢?作为一名刚刚从教的新教师,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想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升学制度所带来的。传统的升学制度仍然以主科、副科、其他作为分水岭,主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领导潮流,副科(如地理、生物、历史、体育)稍逊风骚,其他(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技等)声色暗淡,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当然也就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教育如今的地位。 其次是欠缺一套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系统。传统评价系统中虽然也有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因素难以包括进去,这些因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占有较重的比例。 那么如何来使信息技术教育回来其应有的位置上来呢? 首先我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归位或者说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可以寄托于取得“应试资格”,希望能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中考,甚至是高考。我在网上看到有很多的评论都不赞成这种改革,其原因主要是怕原来尚有生命力的信息技术课程就此夭折。但我认为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中高考这种改革是值得期待的,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显示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又能得到学生和学校领导的重视,让其教学质量可以有一个较快的提升。 其次就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地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是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而是以建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活动,其具体教学训练媒介是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这种教学活动中既含有一定的文化性,更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还有由于软件自身具有较强的自述性,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对教材的依赖性较小,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播者变化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甚至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角色地位应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构造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问题和规律,探索软件未知领域的功能。(2)构造层次丰富的任务,组织对任务的讨论分析,分析任务实现过程中的现象,使学生建构自己的能力。公务员之家 还有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尽快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化。信息技术中许多东西不是讲明白、听懂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应用软件系统都很庞大,也不可能处处由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面对开放式软件环境,建立创造性工作和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要通过探索掌握软件的应用技能,同时随时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学习新内容的需要。 最后我觉得还可以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系统。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许多重要因素是不能用传统的评价系统来评价的。要研究形成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系统,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深层意义。只有积极的评价系统才能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形成过程同诸多较成熟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为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及其实施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灵活性,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只有尽快让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归位,它才能根据新的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发展中的教育事业倍添动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含义论文 摘要:本文探讨了什么是计算机科学,分析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史,把信息技术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教育在这三个阶段的内容、特点、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一些质疑,以供读者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定位;计算机教育;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实施的20多年时间里,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日益显示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信息技术学科还是一门新兴学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本文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该如何定位,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计算机科学的含义 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赵伟教授(美国科学基金会计算机与网络部主任)在中国计算机50年大会演讲时问过在场的计算机科学家,什么是计算机科学。然而,没有人能够信心十足地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人可以明白无误地回答出来。美国斯坦福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给计算机科学下了定义,计算机科学是算法的科学。不管当初这个定义是否正确,至少我们现在应该研究清楚计算机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它绝不像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科学,因为计算机和照相机、菜刀一样是个产品,计算机科学不应该是计算机的科学,就像不会有照相机科学、电视机科学、微波炉科学、菜刀科学一样。 对于信息技术,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只有教育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教师、学生都明白了计算机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信息技术是什么,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 按照华南师范大学徐晓东博士的观点,从计算机技术教育到今天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信息技术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计算机教育时代、计算机素养时代和信息素养时代。 1.计算机教育时代(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后期) 这一时期,计算机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结构和程序设计、算法语言、文件处理等,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课程内容主要设定在程序设计上,程序设计语言主要是BASIC语言、LOGO语言,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兴趣小组。 按照尹尔肖夫的倡导,这一时期对人的内在品性的要求是具有计算机素养,核心是程序设计能力,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强调利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想的结果应当是学生可以通过程序设计的学习学会利用算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计算机素养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 90年代初,随着图形化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MacOS等)的成熟,计算机教学内容的重心转向学习图形化的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的使用,直接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文字处理、列表计算,数据库、计算机绘画、计算机通讯等应用软件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增多,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使人们深切感受到计算机被普遍应用的可能,于是开始重新审视计算机的定位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其明显的变化是课程目标中明确了计算机的工具性定位,强调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则相应转向了关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以及常用软件的学习。 按照课程目标的规定,这一时期对人的内在品性的要求已经涉及以计算机为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称之为计算机素养,其核心是计算机应用能力。 3.信息素养时代(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分化为两个分支: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和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也正步入信息化社会。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的出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确定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通俗地讲就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组成。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看成是为解决问题、建立计划、进行表现等的手段,并重视灵活运用这一手段从事分析、综合、创作、展示等活动。公务员之家 这一时期对人的内在品性的要求是具备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也就是信息时代的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信息素养的描述:“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现在我们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信息素养概念过于宽泛,难于把握,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而且许多专家、学者强调信息技术要整合到其他学科中进行教学,还提出不少整合的模式和方法。但笔者看来“整合”这个概念就有点不伦不类,如果其他学科中用点信息技术就是整合,那么物理课、化学课中用到数学,是不是就叫数学与物理整合,或数学与化学整合呢?我们现在很重视教育信息化,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已经将多媒体配置到班级,欠发达的地区也开始重视“农远工程”。但教学包含两个方面:教和学,我们现在的信息化主要是为“教”信息化,为教师信息化,为学生学习的信息化却没有多少,学生还没有课余时间使用计算机,又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呢? 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我们走过了20多年,一开始我们过于强调计算机技术本身;而现在我们又过分淡化计算机学科本位,强调一线教师难于把握的信息素养。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到底该如何走,值得我们深思。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1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分析 1.1课程设置分析笔者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输入“美国高中排名”,在其中的100所中学里调研了TheRoxburyLatinSchool、GrotonSchool、TheChapinSchool、TheHillSchool、WesttownSchool、TheMastersSchool、CushingAcademy、TheBrearleySchool等中学,对其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进行了概括研究。 1)课程设置层次灵活、方式多样。美国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适当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层次。像TheRoxburyLatinSchool、GrotonSchool、TheHillSchool只是高中开设有关信息技术课;TheChapinSchool、ThemastersSchool在初中和高中开设有关信息技术的课程;WesttownSchool、TheBrearleySchool小学、初中和高中都设置了信息技术的课程。美国各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开设。比如TheChapinSchool,低年级不专门开设相关课程。 2)课程内容难易得当,选修、必修结合。笔者把以上调研的学校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将其中课程内容进行分类:计算机基础类、应用软件类、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网页设计和网络课程类。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在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设,主要包括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图形制作等。应用软件类课程主要包括PowerPoint、Excel、Photoshop、电子邮件服务等。计算机程序设计类主要包括Java、VisualBasic、C++和C#等。这类课程多数学校在初中阶段开设,如WesttownSchool和TheChapinSchool;部分学校在高中阶段开设,如TheBrearleySchool。网页设计和网络课程类课程主要在高中阶段开设,包括Flash和Dreamweaver、安装软件、解决硬件组装问题等。不同类别的课程根据学生年龄水平、思维层次不同,内容设置的难易程度不同。 3)课程名称不同,教学目标一致。美国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是地方分权制定的,不同学校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比如:TheHillSchool、ThemastersSchool课程名称是计算机科学;GrotonSchool、WesttownSchool课程名称是技术课程;TheChapinSchool开设的课程称为教育技术课;TheRoxburyLatinSchool设置了信息技术系。这与我国略有不同,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课程统一称为信息技术课。虽然各个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不尽相同,但最终都体现了一个教学目标:把电脑作为一种工具,锻炼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2教学方式分析 1)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美国十分重视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所调研的8所中学里,所有的学校把该课程与其他学科结合,或者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以GrotonSchool为例,该学校各学科均不同程度的运用信息技术:几何课中学生用几何画板来分析几何问题;艺术学院的学生学习如何创建和处理数字图像等。美国的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理念是:将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学习的工具,学信息技术就要学以致用。 2)笔记本计划。在美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制定了笔记本电脑计划,目的是让在校的学生人人手中有电脑,学会利用电脑进行项目学习。针对部分贫困地区,一些中小学出现“移动计算机车”,将32台左右的便携式计算机置于一个专门设计的多层手推车上,哪个班需要,就推至该班教室使用。学生可以将事先充电的便携式计算机置于各自的书桌上,借助安装于各教室或教学楼某部位的解调器,方便接入互联网[1]。 1.3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分析 1)企业参与、多方赞助。美国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十分重视企业参与。据统计,有1/3的中小学校受到企业的捐助[1]。Microsoft公司就对美国多个州的中小学校提供免费的软件,并充许全美的各学校以比市场价低得多的价格购买他们公司的产品。像TheHillSchool就是与微软公司合作培训学生,提供微软网络工程认证方面的课程。 美国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所在学区及政府、学生家长或家长所在公司、企业的赞助。此外,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对薄弱学区予以更多的补助。 2)统一规划、地区分权。美国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是根据地方分权的原则进行的。州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统一规划,但州内的各学校均保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决定权。各地区的学校设有校董事会和家长委员会,对不能胜任的教师,校董事会和家长委员会有权研究是否留用,给教师的压力很大,这也促进了教师对自身能力的提高。 2给我国的启示 2.1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是按国家制定统一的发展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课程设置方式,选修和必修结合。一般性的操作技能以正式课程的形式出现,复杂性的操作技能可开设选修课。此外也要考虑到我国的地区状况、学生特点等灵活地设置课程。比如,我国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贫困,这样至少要在学校开设基础的信息技术必修课,在不能使保证人人有电脑的情况下,以教师的操作为主,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操作技能。而相对发达的地区应该结合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开设相应的选修课。 2.2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与其他学科整合,要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工具性课程,作为交流、研究和问题解决的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各科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机会,让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接触一些专门软件,学会利用新技术去获取知识。 2.3加强地方资助和企业参与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处在逐步发展阶段,需要大批计算机硬件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大批教师及与之相配套的教材等。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扶持和资助。对此可以借鉴美国的教育体制,吸引企业参与其中,学校与企业合作,共谋发展。比如,我国的联想、宏基等国产电脑企业可以对中小学进行捐赠或优惠,这样既树立了企业形象,又扩展了用户群体,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3结语 在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充分借鉴美国的经验,并积极探索国内发展方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最终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
中学教育类论文: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地理素质教育进程 在地理(社会)教学中,素质教学应该落实的内容相当丰富,它所涉及的因素也很多,既有硬件方面的因素,如教学设备、学校环境等;也有软件方面的因素,如人的思想观念、学校管理等;但最现实最关键的还是学科教师。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地理教师,才能使地理教学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得到落实。 然而,目前地理(社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以上虞市为例,全市连续三年以上教过相应学科(地理)的教师为23人,仅占总数的30.6%;从学历上看,相应学科大专毕业为14人,仅占18.6%,大专以下学历(最低的为小学毕业)也有21人,占总数的28%。再从任教情况看,全市专职教师为26人,而兼职教师有49人,占总数的65.3%,兼任教师中,有一半以上还是主课兼地理(社会);还有30%左右的是照顾年老体弱的教师在教地理(社会)。因此,地理(社会)素质教育的高要求与师资现状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它已成为能否有效地在地理(社会)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那么,如何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努力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呢?依据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笔者认为需要切实练就地理(社会)教师的综合“素质功”并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力量,来推进地理(社会)学科的素质教育。 一练师德修养功。人以德为本。地理(社会)素质教育的首位是思想品德教育,正人先正己,教师首先要成为真正的人。良好的师德则是对学生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如何练就师德功?首要的一点就是热爱祖国。 同时,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学生充满爱;要严以律己,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具有高尚情操的形象。通过定期的政治学习、典型介绍、参观取经、专题报告、演讲比赛、短期培训以及开展“师徒结对”、名师评比等活动,教师逐渐练就“四有”、“五心”。“四有”即一有事业心,安心边远艰苦地区,终生从事教育事业;二有雄心,立志创教育大业;三有好胜心,敢创教育名师牌子;四有献身心,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一切。在对受教育者,更应练就“五心”,即:教师心中有“爱心”,和学生的关系能“贴心”,教育学生有“耐心”加“细心”,对每位同学做工作能“尽心”。真正练就良好的师德功。 二练自学达标功。“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对教师‘才’方面的要求,包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相应的学历层次,三维的知识结构,即教育理论、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引自王素珍的《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古人说:“知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知识储备,讲课才能游刃有余。要达到此种境界,教师必须苦练自学达标功。通过有计划、分层分批地自学进修、培训函授、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达到学历上层次、知识上水平、业务过得硬,进而“名师出高徒”。 三练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否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轻负担”的关键。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进行素质教育,教师的功夫到家与否至关重要。但目前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距离还甚远。以我市为例,前景不容乐观,亟待提高。如讲普通话,比较差的还占28.6%;“三板教学”中的板图板画,中差的比例达86%;“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不够得法的占28.6%等。造成上述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专业对口教师来源极少;教师兼职过多、队伍不够稳定;部分中老年教师教学模式已经定型而难以创新;部分青年教师刚登讲台基本功还相当缺乏等等。 那么,如何练好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呢?笔者认为不仅对其薄弱教师需要定目标、定计划、定措施,而且还要教研室与学校紧密配合,抓好“导、练、检、赛”四个环节进行对口辅导,能者为师,任务到人。在练中求熟,在熟中求巧。纳入考核内容,督促教师按时完成。通过举行教师基本功分项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在业务上专,在教学技能上巧,在运用教学方法上得法,从而达到教学质量上的高目标。 四练教学科研功。教育科研功,这是教师更高、更深、更具有内力的素质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今天乃至未来的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传统的经验型“教书匠”将逐渐退出教学舞台。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向地理(社会)教师的强力呼唤。因此,重视教科研,练就教育科研功,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这盘棋中的重要一着。 总而言之,要在地理(社会)学科中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我们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用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人才,以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迎接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 中学教育类论文:中学生命教育活动体会 有感于初二年级生命教育 一、二、三、四,这个口令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它让我想起了在两个星期以前,我校的全体初二年级学生来到了五厍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为期四天的生命教育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也体会到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是有多么辛苦。 到了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没多久,一切就紧锣密鼓地敲响了。第一件事便是换上颇具风范的迷彩服。在进行简短的开营式后,教官带领各连来到教室,开始了在那的第一堂课----寝室卫生和打扫。教官跟大家讲了如何放拖鞋、叠被子、枕头和被子该如何摆放等,也提出了要求和不达标的处罚制度。听起来很容易,然而真正实行起来的时候就有许多人遇到了麻烦。晚饭休息过后,则进行楼宇逃生训练及听民防讲座。 第二天的行程也大致如此,上午学习的第二节课便是止血包扎操作。下午学习了防毒面具使用及交通安全手势。晚上则听了食品安全的讲座,还进行了野外生存拉练。不得不说,一天的课程令我们受益匪浅,开拓眼界。 第三天,学习了心肺复苏按压,心肺复苏按压在危险时刻是十分有用的。晚上,在消防知识讲座结束后。全体师生举办了文艺汇演,这可谓是整个生命教育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了。每个节目都是十分的精彩,而每个节目都有我们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 在基地的最后一天,同学们进行了各类项目的比赛,都是之前三天中大家所学习的知识。最后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显得十分不舍,经过了四天的训练,似乎站军姿,匍匐前进,蹲姿,深蹲,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再算什么了,大家心中有的只是这四天中欢快的点点滴滴。 这四天里,烈日晒黑了我们的肌肤,却使我们滚烫的心变得更加热烈。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背,我们却没流一滴眼泪。微风习来,吹散了多日来的疲倦,留下了许多许多难以言表的感情。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很完美,但是每个人都在不折不挠地坚持着,始终如一地追求着。我们的心中更是回荡着出发前政教处彭主任对我们说的话:“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此次活动,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彻底的体会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如站军姿的时候,再不舒服也不能动,再痒也不能动,可谓是度秒如年,而当教官叫我们停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曾经的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没有坚持,而现在我们却做到了。 能经历磨难才证明坚韧,能经得起挑战才说明勇敢,能度过挫折才展示成功。在每个辛苦但快乐的日子里,我们都在严格地要求自己,我们都在认真地改善自己,我们都在彻底地反省自己。这次的活动,不但教给了我们无限的知识,更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这一定会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中学教育类论文: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之途径 论文关键词: 中学教学 素质 途径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立足中学地理课程的学科优势,试从课堂教学、各项活动开展和形势政策教育三方面论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道德素质教育。 环境道德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项新内容,主要是教育人们如何关心地球、关心其他物种,其最终目的是培养自觉践行环境道德的“理性生态人”。环境道德素质教育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种际公平、绿色消费观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的提出,使道德价值观从当代人之间、人与之间扩展到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和的希望,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环境道德意识一旦形成,就会给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打下深刻的烙印,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前环保局长威廉瑞斯利曾说:“全球环境的威胁是现实地理的反映,未来环境问题要从地理教育开始解决。”《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也确立了地科在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方面的基础学科地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素质。 一、挖掘教材内容,寓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我国现行的地理课本均以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线,整个知识体系都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而自然地理方面则着重阐述了宇宙、大气、海洋、陆地四大环境的性质、特点、分布、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为培养学生具有环境道德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文地理方面则着重论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关的几个主要问题,突出了工生产、城市乡村、、商业贸易、邮电通讯、观光等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人地和谐”的环境道德教育资源;区域地理方面则阐述了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地关系,蕴含着丰富的“因地制宜”的环境道德教育资源,最后又都归结到人类和环境及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上,使得环境道德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整个教材的始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育素材,寓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环境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道德素质。例如讲“逆温现象”时,可介绍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讲“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时,可利用课本与课外补充资料,加深学生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环境问题的理解;讲“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时,可让学生明白这些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要节制、适度利用,否则就有可能导致气象灾害、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更要注意每一课都蕴含的人地关系思想,每节内容都要渗透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例如讲“工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可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讨论影响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以及可能造成污染转嫁问题,深深懂得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讲“逆城市化现象”时,可进一步讲述国外许多人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主动摒弃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恬静的田园生活而导致的逆城市化现象;讲“湿地、森林、草地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生态价值,而且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大得多”时,可以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算的两笔不同的账为例:其木材等经济价值最多值300多美元,其涵养水源、调节大气湿度、产生氧气、吸烟滞尘、降低噪音等生态价值却高达20万美元;讲“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时,可结合一些发达国家的动物保护法规定主人剖鱼宰牛等时,必须使动物无痛苦地死去,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让学生理解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还可以1993年菲律宾的45名儿童由他们监护人的代表为诉讼代表人,代表他们这一代及其下一代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菲律宾政府环境治理部门所签发的木材许可证超出了森林的采伐能力,要求政府停止大规模地出租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采伐权的活动的案例,让学生浅显地理解代际公平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寓素质于各项活动之中 在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素质教育,课堂理论教育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让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寓生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于实践中,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其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认同感。一方面可开展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气氛,体现着学校群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集体的意志作风,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教育作用,以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每个成员的行为,使生活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和行为方式,以获得群体肯定”。[1]如为唤起学生的节水意识,可在学校的每个水池、卫生间、食堂等地方醒目地张贴一些温馨提示,如:“水是生命之源”。为唤起学生勿踩草坪,保护植被的意识,可在学校的草坪上竖起如“走路让让道,小草微微笑”的提示语。为倡导学生拒绝白色污染,开展自制购物袋、禁止带一次性饭盒进校园等活动。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另外,可充分利用学校 宣传拦、校报、广播站、校园网站等各种媒介,开辟环境专栏、环境专刊、环境30分、环境专题网站等;举办各种有关环境保护的摄影、漫画、环保资料剪报、论文、诗歌朗诵等展览和比赛活动;举行环保主题班会、环境专题讲座等,结合教学内容请本市环保单位有关人员开展环境保护专题讲座,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每学期可组织学生适当观看有关宣传环保的经典,如《可可西里》、《后天》、《地球停转之日》等,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在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中一次次地受到洗礼。 另一方面,可组建地理课外兴趣小组或环保社团,利用节假日开展环境现状与保护、环境观测、野外考察、郊游等活动。如参观本市垃圾场、有代表性的工矿企业、气象站、水文站、自来水厂等,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或游览本地名山秀水,让学生亲近自然,在良好的环境中陶冶情操,使学生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在更现实的活动中了解环境,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通过这些知行统一的各种实践活动,能使课堂渗透的环境道德意识内化为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 三、把握时政热点,寓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于形势与政策教育中 当前,各类媒体上常有生态环保的报道,这些报道既具有时代感、新鲜感,又具有教育性,易被学生所接受,因而把握时政热点,寓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于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是提高学生环境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可结合地震、冰灾、沙尘暴、水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具体的国际国内生态灾难时政,国际国内有关环境保护的会议、新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法规,国家采取的诸如环保风暴等行动,师生共同探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危害、成因及解决办法,促使学生经常性地关注各阶段的环境大事。如观看上世纪90年代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黄河断流,2003年我国西北地区的蝗灾,2008年元月席卷我国南方的冻雨,“5·12”汶川大地震和京津地区每年春季爆发的沙尘暴等影像资料,使学生在强烈的视觉效果冲击下,树立环境忧患和危机意识,增强学生保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无烟日、无车日、水日、及植树节、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环保纪念日,开展环境道德素质教育的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如9月22日各大城市举行以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代替小汽车上下班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响应这一活动,自愿步行上下学,使他们懂得在面对现代享乐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诱惑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和短缺,能够依照生态及生态道德的理念自律,自愿体验简单化的生活,形成生态化的简朴、健康的风气。以各种时政热点渗透环境道德素质教育,既能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发展,关注世界变化,树立科学的环境道德观。 中学教育类论文:议中学生灾害教育的科普实践 近年来各种灾害频发,尤其是自然灾害最盛,因此,灾害教育、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灾害教育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中,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整本教材集中讲述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其正确的预防措施,但中学灾害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对灾害来临时的逃生、防灾和救灾技能的实践演练几乎没有。我认为加强各级学校的防灾演练教育及实践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迫切的。 一、灾害教育的作用 在中学课程中开设自然灾害与防治这门课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听专业教师的讲解,再加上通过媒体了解全球各地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的信息,让中学生对自然灾害及其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如何规避灾害,提高防灾技能与灾害意识。应该说,加强高中地理灾害教育,能切实增强中学生防灾减灾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更有利于减少灾害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国家及个人的财产损失。 二、学校实施灾害教育实践的必要性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发生在21世纪之前的自然灾害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对发生在近十年以来较大的自然灾害,影响深刻,尤其是近5年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海地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和日本九级大地震,这些大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巨大,经济损失惨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学生也不例外,通过网络、电视新闻报道,会迅速了解到不同地区自然灾害对人的生命所造成的伤害,对灾害发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该说,大部分中学生对灾害认识有一定的深度,但我在2011年对我校三千多名师生进行防灾减灾方法的抽样问卷调查时,调查结果显示全校师生近78.6%的师生并不清楚正确的防灾减灾方法,其灾害意识淡薄,甚至在进行调查问卷过程中部分师生认为我们的活动干扰他们学习,认为中学生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此可见,中学生灾害意识淡薄原因在于升学压力使中学生没有时间,更无精力接受灾害教育。这也同时说明学校、家庭和社会对灾害教育的关注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足,更谈不上防灾减灾的科普实践。 2008年发生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造成的伤亡和经济损失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灾害对人们的伤害,而在这次灾害中,灾区有一个学校在大地震来临瞬间,让全校成功逃生,几乎没有伤亡,后来才知道该校师生每年都要举行防震逃生演练,这说明灾害教育实践演练对防灾减灾意义非凡。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灾害逃生实践演练,像日本这个国家,每年政府部门都要组织一次大范围的灾害逃生演练,所有部门都要参加,人们对逃生演练的态度非常端正,民众的逃生非常有组织有秩序的疏散撤离,2010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海底地震及其引发海啸,核电站爆炸所造成的核辐射,对日本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影响巨大;最终造成死亡1万3千多人,而无独有偶的是,2004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底9.0级大地震同样引发的海啸,却造成15万多人的死亡,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防震措施要强于印度尼西亚,这说明实施灾害教育,组织灾害逃生、救灾演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中学地理灾害教育面临的困难 高中地理课程设计共有10个模块,其中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属于选修模块,按现行的高考体制,理科学生在高一阶段只参加三个必修模块学习,不学选修模块,文科学生在高二阶段学习这一模块,但一所学校,文科人数仅占全校人数的20%多一点,就这部分学生也并非都参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因为《自然灾害与防治》属于选修模块,学生只需要选修三个模块就行啦,不一定就选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这就导致这门课程的地位下降,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这种教学设置使得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才能学到《自然灾害与防治》,当然不利于灾害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而部分管理层对灾害教育的不重视,也是导致灾害教育实践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 四、学校灾害教育实践探索 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的肆虐,让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并逐步实施灾害教育,尤其是学校,成为灾害的教育和实践基地,通过灾害教育,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最终达到教育全社会的目的。2008年,我地区地震局率先和地区实验中学联系,开展防震减灾进学校的科普实践,在我校地理备课组的努力下,我们发动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实践活动,有调查研究“吐鲁番地区地质构造和地震关系”的研究性学习,有野外科普考察我地区的一些地质构造(断层带)及地质活动观察点,还参加一系列的科普宣传,包括防震逃生演练等活动,让我校师生对地震灾害及其正确的逃生技能、预防措施和救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我们也得到学校领导、地区防灾办、科协和地区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使我校开展的灾害教育有了一定的基础。防灾科普实践活动开展的很顺利。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生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学会了正确的避震技能;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科学素养,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了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当然,灾害教育不仅仅只有防震灾害活动,我认为,每个学校和地区,往往存在多种灾害,这就要求我们学校的灾害教育者,要把本地区危害、影响较大的各类灾害作为中学灾害教育的首要任务,结合当地相关部门,配合学校教学需要,因地制宜的开展科普实践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全校师生的灾害意识,提升其规避灾害,自救和互救的能力,最终达到减轻灾害对人们的伤害。 总的来说,灾害教育不是仅限于地理课堂中,我们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学校是要承担主要的教学任务,但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社会各界对灾害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学校有效开展灾害教育的基本保障。 中学教育类论文:加强化学启蒙教育重视能力培养 加强化学启蒙教育重视能力培养化学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具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加强中学生的化学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奠基工程的一顶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启蒙教育,除培养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和传授人门的化学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各种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已念了七、八年书,阅读似乎不成问题,其实不然。初三学生只可以说能读书,还远远达不到会读书。因为化学学科一是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二是还有阅读的速度和效果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如初三化学第一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因为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但“绿叶”毕竟是起衬托作用的,可以粗读、略读、领会意思就行。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细读、精读、反复推敲、思索而达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重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如初三课本绪言中属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共有110个字,约占3%,这堂课教师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让学生观察实验,共同得出两种变化的不同,推广到两种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的地方让学生画线标记下来理解和记忆。这样做,学生可集中精力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这比教师按照课本摘要板书,然后要求学生记下来效果会更好些。 二、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 ,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如先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性质,点燃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眼),放热等,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带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产生了新物质,(氧化镁)等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 除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1-2人一套仪器最好)让学生独立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这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好形式。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操作规范化。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这是受益终身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对一个中学生来说要从培养形式逻辑开始,这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虑的,因为只有学习静态知识,才能进一步把知识变成动态,加以辩证的理解。先讲“静”的知识,再学“动”的知识才能被学生接受。应该启发引导学生,使之认识到,若运用辩证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抓知识的规律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氧化--还原反应,首先要分清楚氧化剂是得电子的物质,一 般是非金属,高价化合物,还原剂则是失电子的物质,一般是金属,低价化合物。 反应类型可分为三种。学生掌握了规律,就容易理解和记忆,进一步对没有见过的反应也会处理,即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有了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后,就可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这把钥匙,比较方便地打开科学知识的大门,若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辩证思维能力,即使是初步的,也为今后的深造铺平了道路。 中学教育类论文: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绵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 美。如“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的天山景物(《天山景物记》),色彩素淡朦胧、旋律和谐 悦目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雄奇峻拔、文物荟萃的泰山奇观(《雨中登泰山》)。可以说自然美在语 文教材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 丽多彩的自然美,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并借助于课文中的自然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 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自然 美,先必须了解自然美的内涵及课文这个特定环境中自然美的本质,然后针对它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教育。 一、自然美的内涵及本质 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所谓自然事物,也是指自然发生而不依存于人或社会关系的纯自 然的事物。”(注:蔡仪:《美学原理提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如雄伟的峨嵋、妩媚 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神奇的泰山等。它包括单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也包括由多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所 组成的大自然的风光美;它既包括春光明媚、色彩柔和、奇花异草组成的、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自然界的优美, 也包括乌云翻滚、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奇山异水所组成的自然界的壮美。自然美是与社会美相对而言的,并 与社会美共同组成现实美。 自然美的内涵的丰富性,决定自然美的本质的多元性。关于自然美的本质,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笔者根据 自然美在语文课文中的表现,认为至少有如下特点。 第一,自然美具有物理属性。自然美与社会美不同,它是侧重于形式美的,由一定的自然物质属性构成的 自然美的形式,它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而存在。也可以说,课文中美的自然景物是对社会现实中具体的自 然景物的描绘,离开了社会现实中自然物的物质特性本身,就无法描绘出自然美。《天山景物记》中天山地区 的灵山秀水、奇葩异卉、珍离异兽,都是不依附人类而独立存在,具有自然的特性,没有这些特性,碧野就无 法描绘出天山自然美的奇特。既使像杨朔描绘的虚无缥渺、变幻无穷、气象万千、绚丽多姿的仙境——“海市 蜃楼”,也是对自古以风景优美著称的蓬莱城和生活在当地渔民的欢乐劳动和幸福生活的描绘。 第二,自然美还具有社会属性。自然美虽以自然物的物质属性为基础,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它是社会实践 的产物。作者对现实中自然美的描写,不是纯客观的描摹,而是对自然物的 ! 第三,课文中的自然美是由语言艺术符号描绘的。它不像绘画、雕塑等那样直接展示出自然景物的形状、 色彩、变化形态,缺乏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就必然产生把握自然美的间接性、模糊性,需要读者利用自己 以往的生活经历,见到自然景观,联系起来在脑海中浮现,才能达到理解,常常因读者的生活经历不同,见过 相似的景观不同,重新组合的表象也不同。 二、自然美的审美教育 1.入景。自然美的审美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入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 者胸有景,入景始与亲。”(注: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入景”是欣赏自然美的第一步,只有入 景,才能感受到课文中的自然美,才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如教学《天山景物记》,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入 景,才能感受到课文中描绘的那如诗如画的美景。由于课文中自然美具有间接性、模糊性的特点,不一定每个 学生都能够欣赏到它的美,有的学生领会语言文学能力差,有的学生在以往的现实生活体验中没有这样的经历 ,那么需要教师给予引志启发,并适当带学生到风景区去实地参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直观体验,真切地 感受课文中的自然美。入景的具体方法有很多。 朗读法。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写景状物也出神入化,教师应指导学 生加强朗读。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如 教学《,你在哪里》,这首诗选择巍峨高山、辽阔大地、幽深森林、浩瀚海洋等自然景观作为寻觅呼唤 总理的处所,展现了一个博大、雄浑、壮阔的空间,朗读时,要把深沉的哀思、如潮的激情与博大、雄浑、壮 阔的空间联系起来,读出亲切深情的呼唤,倾诉出强烈的思念之情,才能领会作者选择这些自然景观的美处。 直观法。利用图片、科教片、风光片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识,增强学生欣赏自 然美的能力。如教《苏州园林》,学生没有目睹过“是各地园林的标本”的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理解不 深,教师可以利用彩色图片,把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 次以及角落的点缀、门窗的雕琢、颜色的调配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直观。有位教师为了教学《苏州 园林》,利用假日到苏州园林里摄了很多照片,给学生观看,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描绘法。学生不可能直观地看到教材中涉及的所有的美好自然风景,教学时,就靠我们教师利用简明生动 的语言去描绘课文中的美景,让美景再现学生的眼前。如教《猎户》,教师根据课文的开头进行描绘:秋高气 爽,太阳普照,照在人身上暖烘烘的,大好的丰收年成,村子里高梁秸竖得像高高耸立的尖塔,收割的庄稼堆 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田野里成群的鸽子,文静地来回走着,它们不怕行路人,在咕咕地叫着,好像在呼 唤着同伴快来欣赏丰收的景象。教师的描绘,使学生眼前展现一幅和平宁静的丰收图,令人神往,令人心醉, 似乎让学生闻到了庄稼的芬香,看到了农民丰收后喜悦的笑脸。 此外还有很多人景法。如类比法、带入法等,不一一赘述。 2.出景。除了把学生带进教材的美景中去,让此情此景变为学生的我情我景,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跳出教材,领会作者描绘自然美的目的和课文的内涵,培养自己描绘自然美的能力。 如果说只有引导学生“入景”,才 能让学生领略课文中的自然美,那么,也只有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出景 ”,才能让学生高屋建瓴地理解自然美的本质。 根据自然美的社会属性,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人们总是把自然美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带上人 类的主观色彩,作者写景的真正目的是写人,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目的。那么,我们在教学课文中的自然美 时,要引导学生跳出自然景物,去发掘作者描绘自然的深层内涵。 由景理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注:王国维:《人间词话》。)况周颐也说:“情真景 真,所作必佳。”(注:况周颐:《蕙风词话》。)人们常说:“借景抒情。”可见景与情二者之间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情是景的基础,景是情的表现。在课文中,以美景抒乐情,以坏景抒哀情是极常见的,也有些课 文用乐景写哀情,或用哀景写乐情。那么在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美时,必须联系人物的心情,即由景理情。如《 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阴沉的冷色调正好贴切地表达了作者阴沉的心境、悲凉的情绪。荒凉的景物与悲凉的 感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深化了文章的内涵。又如《春》作者热情洋溢地描绘春草、春花、春雨几幅春天的图 景,喜悦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作者沸腾的血,滚烫的心;再如《香山红叶》写香山风景的 奇丽和红叶的色与味,抒发饱经风霜的老向导在新社会焕发出自豪奋进的激情,《果树园》开头从听觉、视觉 、嗅觉等方面来描绘果树园迷人的景色,抒发翻身农民摘果子时的欣喜之情。总之,由景理情是欣赏自然美的 基点。 由景想人。课文中的景物和人物密切相关,因为人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周围 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如北方人的粗犷、豪爽,南方人的细腻、敏捷,都与各自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关。作为 反映生活的作家,写景常常是为了写人,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性格。“自然环境描写常常起渲染气氛、烘托人 物的作用。”(注:周庆元:《中学语文教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16页。)如《风景谈》 ,全篇由六幅风景图画组成: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这六幅风景 图寄托着作者的情与思。作者表面上谈风景,实际上写主宰风景的人,赞美的辛勤劳动和崇高精神征服自然、 改造环境、振兴民族的延安儿女。又如:《白杨礼赞》、《爱莲说》、《松树的风格》都是通过赞美自然物来 赞美人的精神品格。那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美景时,不能离开课文中的人或作者,要由景想人。 由景想义。“义”是指文章的意义、主旨、中心思想。文章的意义常常体现在作者的描绘的生动的画面之 中。“画中有诗”。生动的画面又常常由美丽的、多姿多彩的自然景物组成。如《荷花淀》的开头描绘了一幅 美丽富饶的水乡图。在抗日战争时期,充满紧张的战斗气氛的课文中,为什么描绘这么一幅美丽富饶的水产图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这幅美丽富饶的水乡图,既展现了白洋淀优美的风光,衬托着生活在其中的人物水生嫂 纯洁朴善良的美好心灵,景物衬托人物;更为重要的是为歌颂水乡人们拿起枪杆保卫家乡而参加战斗这一主题 打下基础。 由景写景。语学教学,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理解作者描绘自然美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时机 ,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和训练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即由欣赏课文中的美景到自己描绘现 实生活中的美景。课文中很多自然美可供学生借鉴模仿,如参天耸立的白杨、郁郁葱葱的松树、密密麻麻的翠 竹,亭亭玉立的荷叶,江南的春雨春花春草(《春》),海滨的朗月轻风(《海滨仲夏夜》),济南的蓝天绿 水(《济南的冬天》)。教师可指导学生走由模仿到创造、由观察积累到练习创作的道路,培养学生描景状物 、表现自然美的能力。 总之,教材中的自然美,因经作者的审美处理,比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 人心,更给人以美感。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美,根据自然美的本质属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欣赏 自然美,表现自然美,以期陶冶情操、启迪睿智,造就一代新人。 中学教育类论文: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研室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协调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准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 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因此,可以说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就是品德教育。 一、品德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品德教育在学科德育中又居于核心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德育诸项任务,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观点和规律、 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最终应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去,使学生学会处世做人。品德教育在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中具有鲜明的实践和评价意义。 其次,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大量的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以中国历 史而言,我国是人才辈出的国度,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的道德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 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在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学生处在青少年发育时期,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外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品 德特点的研究成果表明,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品德正在外部和内部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其中少年期(初中)处在内部矛盾的状态,虽已初步具备伦理道德的特征,但又不成熟、不稳定,具有较大程度的动荡 性。青年初期(高中),品德趋向成熟,进入以自律为形式、奠定道德准则、运用信念调节行为的品德成熟期 [1]。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至关重要,中学历史教学应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 二、中学历史教学品德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中学历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因此,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如何认识道德的批判与继承问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 的道德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因此都带有鲜明的个性。例如封建社会的道德是为了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其道德规范是忠君孝亲、男尊女卑等封建的伦理关系;资本主义的道德是极端利己主义,其道德行为表 现为金钱万能、唯利是图、享乐主义等等。这是应该予以否定和批判的。但是,这仅是作为品德内容的社会性的一个方面。“品德内容的社会性,并不能和阶级性、历史性划等号。品德内容的社会性,应该是历史性、阶 级性和全人类性的统一。品德内容的社会性,既体现了人类社会道德的共同点,又包含了品德的历史、阶级、职业、民族等一系列的差异。这种品德社会性的共同点和差异性的存在,反映出品德……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继承性和批判性的统一。”[2]人类道德历史发展的共性、普遍性和继承性为中学历史 教学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内容。从中国道德发展的历史看,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在社会关系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 操熔铸成的中华五千年美德,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大夏的基石。无产阶级的道德也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一切优秀的道德遗产以后,才使自己达到了一个新的从未有过的高度。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 育,主要是继承中外历史上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情操,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相统一,培养“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是一个艰难和曲折的教育过程。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 主义道德占主体的前提下,尚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道德观念和行为存在,人们的道德境界亦五花八门。由于多种经济成分、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并存,决定了社会道德关系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商品经济发展的消极影 响,对外开放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都与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了矛盾和冲突。帮助学生批判和克服现实生活中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项 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中学历史教学的道德教育要面对这种困难和挑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中学历史教学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道德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道德 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这三部分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道德知识的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道德知识的教育,主要是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判断和道德评 价等道德知识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信念。 中学历史教科书写进的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是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 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首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忧国忧民、报效祖国、以 死殉国;天下为公、至大至公、舍身取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尊师敬业、谦虚礼让;勤劳节俭、崇俭反奢;诚实正直、行己有耻,等等。如果进一步从个体涉及的社会关系分析和规范这些道德品质,主要 表现在三个层次上:其一,是个人与国家、 民族、阶级、集体之间的关系;其二,是个人与他人(包括师长、父母、同志、朋友等)之间的关系;其三,个人对自己(即自我道德修养)的关系。任何个体在面对这三种关 系时,必然会产生各种道德标准和行为抉择。尽管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道德标准不尽相同,但在处理上述三种社会关系时的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却是一致的。这种道德的共性和普遍 性,是历史教学帮助学生建立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基础。除此之外,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在判断历史人物道德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时,还应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道德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 道德文明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归纳历史人物道德行为所涉及到的三类社会关系,是道德知识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特点,应主要抓住爱国主义这条主线,使学生牢固地树立 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的道德观。 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经常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着道德评价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评价,首先要选择、提供典型的道德形象及其丰富的评价材料,既要注意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也要注意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例如在中国近 代史上,面对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既有一批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有一撮贪生怕死、投降求荣的卖国贼。对爱国者和卖国贼的对比评价可以提高道德评价的水平和效果。其次,借用后人和权威的评 价,也可以强化已做出的道德评价。有一位历史教师在组织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中,经常选取历史人物的纪念楹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纪念楹联,大多出自名人之手,且语言凝重,属盖棺定论的评 价之笔,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例如,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照风雨,负死不死终自由/通过这幅名联,概括了秋瑾烈士救国保民的业绩和道德品质,又阐发了“求仁得仁”、“终自由”的人生价值观。 (二)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个体在道德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内心体验。按照道德规范的社会关系,道德情感有爱 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人道主义情感、正义感、自尊感等等。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主要是借助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历史教师加工创设的道德情境中道德形象的行为、情感及道德知识进行,具有间接的、 想象的、伦理认知的特点。 道德情感的培养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道德情感在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 要和道德信念并产生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说,道德知识的教育,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就成了一堆无用的废料,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情感体验在道德价值内化的过程中起着催化和强化 的作用。古今中外的一切道德榜样,都富有强烈的道德情感,成为其道德信念和行为的强大支柱。列宁说过,如果没有情感,就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3]因此,道德情感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主要借助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进行。历史上的道德形象虽然远离 现实,是间接的,但他们是作为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而存在,并且生动、具体、鲜明;虽然是以文字和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仍具有一定的感染作用,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学生自发的独立形成的对历史人 物的道德情感,往往因受其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及教科书表达形式的局限,其情感体验也可能是片面或肤浅的。因此,就要求历史教师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精心组织、加工教学内容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道德情境,艺术地锤炼、组织教学语言,潜心酝酿情感,使教学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情育情,引发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 此外,历史教科书以醒目的方式写进的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句联,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 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青白在人间”;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 爱真理”;但丁的“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等等,既是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 ,也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 再有,与历史知识有关的电影、电视、小说等文艺作品对培养道德情感具有重要作用。一部优秀的文艺作 品塑造的道德形象可以强烈地震撼人的心灵,唤醒人的良知,陶冶人的情操,有可能成为一个人终生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在观看电影《焦裕禄》时,不知多少人流下激动的泪水。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中 国的文学作品如《青春之歌》、《可爱的中国》、《高玉宝的故事》;苏联的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育诗》、《青春》等对中国青少年一代的道德成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优秀文 艺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或组织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三)道德行为的训练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面对道德情境、在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个体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 ,是品德评定的依据。道德行为主要包括道德的行为方式和道德习惯两部分。由于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一般也纳入道德行为的范围内。 历史教学是以历史知识为主的学科教育,其道德行为的教育主要不是指向当前社会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而 是以认知为主要特点,以模仿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处在临界状态的预备式教育。因此,历史教学中的道德行为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训练学生对道德情境的识别,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道德情境是道德行为发生的环境,是个体面对三种社会道德关系的具体呈现。一个适龄青年面对国家征兵 就构成了一个道德情境,需要他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时作出判断与选择。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个人坐在公共汽车上,面对身边站立的老人或妇孺没有对这种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那 他就不会经历产生道德行为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就会无动于衷地继续坐在那里。对道德情境的敏感与自觉程度,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和水平的重要方面。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主要是分析历史 人物产生道德行为的环境。如史学家司马迁惨受腐刑而矢志史书撰述的场景,谭嗣同在变法失败面对捕杀以血酬国的抉择,邓世昌在军舰中弹沉没后舍弃逃生以死殉国的壮举等典型范例,都是极好的教育材料。 第二,要准确揭示历史人物产生道德行为的道德动机。 道德动机是道德需要引起的行动倾向,是个人面临道德情境作出行为抉择的调节机制,决定着道德行为的 选择。道德动机是道德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明了杰出历史人物高尚行为的道德动机,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道德情境时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仍以谭嗣同为例,他在失败后谢绝朋友 帮助外逃,决心以血酬国的动机集中体现在他的豪言壮语中:“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 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说明了道德动机的关键作用。 第三,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意志和自我教育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历史教学进行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 模仿、无数次的重复、有意识的练习以及与坏的习惯势力作斗争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其中,意志品质的锻炼和自我教育起着决定的作用。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 来,指导他们在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父母、同学、亲友的关系以及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处世做人。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抓好符合公德的小事,逐渐明辨是非、习善成性。当前,一些青少年受社会不良道德 风气及家庭不健 康教育的影响,养成了自私、享乐、厌恶劳动、不敬老爱幼等诸多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历史教学应与其他学科教学以及教育部门协同一致,为抵制和消除西方资本主义道德意识的消极影 响,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积极贡献。 中学教育类论文:中学生物教育中的生态环保教育 摘 要:依据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平衡的教育,并从中引出环境、生态与反贫困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反贫困;自然资源 对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问题以及它们与反贫困教育的内在联系,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也是未来生态环境的承受者,为了给子孙留下蓝天碧水,从现在就应加强生态环保教育。中学生物教育是进行生态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该教育是每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应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介绍环境状况,增强危机感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依靠环境供给生物和能量,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影响、改变环境。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这种影响很大部分带有破坏性,为了使学生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认识,我们在授课中列举了大量数字,进行危机教育。 回想起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的怒涛和2000年等近几年春沙尘暴的肆虐,无不让人悚然,教训犹在。现在,全世界每年向环境排放有毒CO2气体1500万吨,废水400亿吨,固体废物3亿吨。课本在生物与环境一章介绍了森林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可是我们国家的森林状况令人担忧。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毁林开荒使得森林面积将消耗殆尽。10年来,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由50%降至40%。特别是热带雨林40年来,世界已经毁坏了一半。 由于CO2包裹地球,造成了“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异常,我国的南涝北旱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通过大量数字,使学生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认识具体化,应在授课过程中联系身边的实际。如我们身边的白色垃圾乱扔现象,以及西藏森林覆盖率的降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结合学生的体会,激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同时又强调环境污染治理与生物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作为地球统治者的人类也不例外,过去我们过分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而忽视了生态平衡的保护,出现了象开山造田(林)、造地等违背生态规律的现象,造成了水土流失与气候恶化,教训是深刻的。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人与其他生物一样,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各种活动也应该在遵循生态系统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 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人类自身的力量在自然灾害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生态系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使生态系统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3.介绍环保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失望情绪,对生态环境丧失信心。因此,在树立学生生态危机感的同时,还应宣传建国以来我国的环保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例如,我国已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到1990年已建成自然保护区600余处。与此同时,联合国组织对环境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 6月5日被定为“世界环境日”,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中国政府规定每年3月12日为全民义务植树节,并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了“三江源”生态保护等工程。在西藏设立羌塘、珠峰等自然保护区。时刻提醒人们增强环境意识,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以法律的形式不允许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出现。 4.培养生态资源意识 本世纪70年代,环境生态教育在国际上兴起,1990年,联合国国际环境教育会议着重强调,要进一步防止环境恶化和发展环境的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补充一些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状况,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当学生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时,教师要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诸如,打扫卫生就要清除杂草,兴建开发区要毁掉林木,工业废水直接入河海,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并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例如,我们可以开展保护“亚东鱼”、“珍惜高原特有物种”等主题活动。 让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并从行动中增强生态意识,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资源意识。首先应列举我国的资源总量,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再对比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帮助学生树立人均资源意识。例如,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居世界第88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资源的紧迫性,让学生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促进生态意识的培养。明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本身,明确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关系。 5.结合生态环境进行反贫困教育 我区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教育与反贫困教育息息相关。随着中学生物教学的改革,应紧密联系社会,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经济资源条件,改革生物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保护环境、发展经济、越过温饱、消除贫困”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在少 数民族地区,生物教学是作为消除贫困的重要探索。 在生态环境教学中进行反贫困教育,还应通过考察、实习等活动深化认识,比如,虽然我地区野生动物品种多、数量大,但有许多珍贵动物濒临灭绝,不应为眼前利益,大肆捕杀,而形成“竭泽而鱼”的短期行为,反而更加贫困化。因此说,治贫先保护环境,再寻求其他发展经济之路。 对于生物教学中的反贫困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结合,我们领悟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多取决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说,反贫困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综上所述,生态意识的培养、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反贫困存在着因果的必然联系,为了使其贯穿于生物教学,应从自身作起。 6.结束语 从自身作起,言传身教,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引导他们从日常小事出发,注意环境卫生,自觉开展环保工作,督促他们学习,立志成才,为消除贫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教育类论文: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2012年到来之前,提及“2012”这个敏感的字眼,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古代玛雅人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巨大的灾难毁灭了地球,毁灭了人类。即便已经进入2013年的今天,不少类似的担心也没有就此停止过。透过“2012”,不难看到地球上灾害的长期存在性和人类社会对于灾害的焦虑、恐惧。因此,以达到防灾减灾为目的,培养公民具有灾害意识、防灾素养为核心的灾害教育已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作为一门文理兼有、包含灾害的课程,对于推进中学灾害教育教学有着充分的学科优势。本文侧重探讨中学地理灾害教学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一体的“三生教育”的紧密联系,揭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灾害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地理灾害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狭义上,生命教育即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上,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塑造、改变着世界,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变的进程和力度还在不断地加大、加深,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尤其是在地震、海啸、台风等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仍然渺小而脆弱,这些可怕的灾难甚至在瞬间吞噬人类的生命。因而,通过地理灾害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感悟生命珍贵,唤起对生命的重视、热爱,同时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加深对人地共融共生关系的探求、理解以及地理学科的价值认同。 例如,针对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中“火山与地震”这一部分教学,教师可事先将学生分为3~6个小组,提前一周左右时间让学生收集关于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前的征兆和来临时的应对措施、危害等资料。上课时先播放经过剪辑的关于火山喷发和大地震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灾害短时间内毁灭家园、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震撼感,体会生命的脆弱和可贵。接着启发学生找出火山与地震的分布和成因,然后分小组介绍之前要求准备的内容,最后教师可以用“2008年5月12日地处汶川大地震区的四川绵阳安县桑枣中学创造零伤亡奇迹的案例——因为学校平时重视了劣质教学楼的加固,坚持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紧急疏散演习,因而在汶川大地震来临时发挥了巨大效用”作小结并升华:虽然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是弱小的,但柔弱的生命也是伟大而充满奇迹并值得珍惜的,我们可以用知识努力去守护生命。 二、利用地理灾害教学强化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部分前言第二条“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中阐述到: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区域——涉及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灾害教育可以强化生存教育。 例如,对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气候中“多特殊天气和多旱涝灾害”进行教学时,可以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分别针对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洪涝、干旱灾害进行自学归纳——六种气候灾害发生的时间、表现、分布、造成的危害、应对措施、安全常识,然后分小组介绍学习成果,这样既对我国的气候灾害进行了普及教育,同时通过对这些灾害的了解,提高学生应对这类灾害的基本生存能力。当然,结合2013年初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因雾霾天气造成重度空气污染现象,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什么是PM2.5?什么是PM10?持续而严重的空气污染原因是什么?造成哪些危害?治理空气污染应该怎么办?可以做什么?我国还有哪些气候灾害?如果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课后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后面每节课留五分钟时间,在全班分享各小组成果,直到分享完毕。当然,如果是地理教师为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以此为主题,唤起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达到在地理灾害学习中生存能力逐步提高之目的。 三、结合地理灾害教学倡导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理解其内涵,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生活教育”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 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开篇第一部分前言第一条“课程性质”中写到:“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明确了“生活性”是地理课程的五大基本特征之一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地理技能。地理灾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活也为人们认识地理灾害提供了素材,地理灾害教 学用活生生的实例,警示人类居安思危、趋利避害、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丰富生活教育的领域。 土地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的“舞台”, 水则是维持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水和土的安全关系着每个公民的食物安全、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在目前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和农村,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土地污染和水污染的问题。在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中“珍惜每一寸土地”和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中“合理利用每一滴水”部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该类热点灾害问题:土地污染、水污染的来源有哪些?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危害?如何防范、治理?我可以做什么?……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其实在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宜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安全的食物……这一切应该与灾害没有或者只有很少交集。所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另外,利用假期时间,教师还可以组织、指导对这类灾害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围绕家乡土地质量、水质量、空气质量情况进行调查或者小课题研究,将形成的有价值的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为监督、保护本地区的环境,营造有品质的生活空间,实现美丽家乡、美丽中国尽一份力。 地理灾害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地理灾害教学因为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一体的“三生教育”的结合而更具内涵,“三生教育”通过地理灾害教学这个平台也被演绎得更为丰富和形象。当然,地理灾害教学与“三生教育”的结合还处在探索阶段,两 一、中学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 1.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内容 高中地理教科书一共三本必修、七本选修。必修一共五大章,分别为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必修一中有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影响、对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地质灾害、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环境知识。必修一主要在自然地理中渗透环境知识,让学生了解我们居住的大自然,对环境有初步认识。必修二分为人口的变化、城市和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六大章节。必修二中的人口与环境、城市化与环境、农业与环境、工业与环境、交通运输布局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等从人文地理角度介绍环境知识。必修三分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这五大章节。必修三是区域地理,主要讲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高中地理选修课本共七本,分别是宇宙和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本选修教科书蕴含丰富的环境知识,教材与环境知识紧密联系,如海洋地理中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旅游地理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中的各种自然灾害,环境保护教材更是整本书都渗透环境知识。 2.初中地理教学环境的教育内容 初中地理教科书分为四本,七年级上册分为五大章,分别是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和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主要从自然地理地球与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和气候以及人文地理居民和聚落、发展与合作中简要介绍环境知识。七年级下册主要有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其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西半球的国家、极地地区。主要介绍世界地理中各个洲和国家的环境知识。八年级上册分为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从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中渗透环境知识。八年级下册为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主要在中国区域地理中讲述环境方面知识。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相对于高中较为简单、浅显,是对初中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入门,没有高中地理中环境教育系统,但也极为基础和重要,对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学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 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1)通过讲授法获取环境知识。讲授法是目前我国中学主要的环境教育方法,地理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传播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这种教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环境知识,是一种直接、有效、现实的教学方式。例如,讲解全球变暖知识,首先提出全球变暖的表现,实际证明全球变暖的数据,再分别讲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明白全球变暖已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重大问题。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应从小事、从身边做起,共同保护我们居住的家园——地球。 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讲授的同时,应避免整堂课“照本读书”或“满堂灌”,否则会造成学生乏味,不利于学习理解,教师可结合其它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讲解知识点。 (2)运用多媒体方法深化环境意识。课堂教学中许多地理知识通过教师口头讲述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教师口头讲授的不足,将隐形地理知识变成显性,可以生动形象地解释某一地理现象的发生,将抽象而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例如,讲解冷锋和暖锋知识点,运用Flash软件可以动态展示冷暖锋的运动、锋面雨等状况。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把已经发生的地理事件再现,让许多很难观察到的地理事件,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当时情形,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讲解海啸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海啸的巨大破坏力,深入理解海啸的形成原因、破坏力的影响等知识。多 ! (3)采用讨论法强化环境行为。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全班或小组中,针对某个环境问题发表意见、广泛讨论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要求教师做好充足准备,控制课堂讨论的进度和时间。对于讨论的话题,教师应选取难度适中并与教材所讲内容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例如,全球变暖的利与弊及其原因,大坝水库的修建对流域的影响,南水北调三线工程对调出水区、沿线区、调入水区的影响,北大 西洋暖流对欧洲的影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等都可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小组汇报、师生共评,并落实于平日行动中。 课堂讨论法与前两种教学法截然不同,它可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2.地理课外活动中的环境教育 (1)开展环境保护专题讲座。环保专题讲座可以由学校请专家或者环保相关工作人员做专题报告,将环境保护相关理念、新知识以及环境问题介绍给学生,也可以由地理教师自己搜集和整理材料,师生共同主持讲座。环保讲座内容应与教材内容相呼应,最好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知识,提升环保意识。 (2)实施工厂企业参观考察。如果教师仅仅对学生进行地理环境知识的理论教学,而不让其与环境“近距离”接触,这样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环境问题,也易使环境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应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到真实的环境中去,对学生进行丰富而直观的教学。可带领学生参观地震站、气象站及附近的水库大坝等,可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让学生观察工业“三废”的产生和治理。通过这些参观考察,可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危害,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对身边环境影响,明确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扩展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地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让学生在调查中深化地理环境知识以及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也可组织学生在双休日到街头分发关于环境保护常识的问卷,通过问卷搜集结果、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通过调查工厂生产中的“三废”如何处理,以及“三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等。各种社会调查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及重视,提高对环境保护和宣传环保的热情。者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完善 中学教育类论文:构建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在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中,?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譬如,《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的“举公义”,以至后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无不体现着一种整体的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渗透传统美德的教育。爱国主义精神与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伴相生,相得益彰的。把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渗透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方才可能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方才可能教育学生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方才可能培养起学生为国家、民族“舍生取义”、“以身殉道”的献身精神。 (二)爱国主义教育要与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国家政权和执政党相联系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爱国主义与爱党是一致的。首先,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创立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离开了热爱党,爱国主义就无从谈起;其次,党的领导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关键,没有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的建设就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真正继承者,是最先进、最伟大的爱国政党和爱国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所以,热爱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同时,《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爱国主义往往与“忠君”思想相联。忠君即“报国”。在近代中国的“双半”社会里,爱国则多与“救国”相联系,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无不是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则必须同爱社会主义相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井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强中国、富中国、发展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希望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爱国青少年理应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结合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只有逐步培养和树立起学生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激发起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爱国主义教育也方能收到实效。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改革开放的教育相结合。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中,四 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同改革开放教育相结合。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扩大的今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不少的困惑与迷惘。譬如,“过去赶走了的,今天又请回来?““过去是武装侵略,今天是不是经济掠夺?是爱国,还是卖国?”“是改革,还是补资本主义的课”等等。因此,就要必须帮助我们的青年一代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让他们明白:当代爱国主义不应该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因循守旧,已闭关锁国不是真爱国,反而是误国,祸国;今天“请回来”是在主权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和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前提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是“吃羊(洋)肉,长人肉”,与殖民地、半殖民条件下的资本主义掠夺与剥削有根本不同。因此,我们应以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把握机遇,勇于吸取和接纳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改革开放强国、富国,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其次,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爱国主义教育。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技、发达的生产力,以及富裕的国民生活等等,在“横向”的比较中,青年学生容易产生“自愧弗如”的自卑心理。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昨天,今天、明天,让学生明白:我们也曾有过辉煌,“中国人……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一百多项发明与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中国今天的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 用我们曾受的屈辱,曾有的辉煌,去鼓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同时又不去安慰现实的落后,而要同心同德,在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 (四)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国情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这里讲的国情教育即是讲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注意将我国现实的人口、土地、资源、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受教育状况、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情况溶人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辩证地认识我国国情,找到爱国主义的始发点。让学生明白,我国绝对资源与人均相对量矛盾突出,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一花一木,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勤俭节约;还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不平衡,如果仅看我们的东南沿海地区,我们的经济发展情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差多少,.但我们并不能因为我们的西部落后就割舍不要啊!只有这样让学生对祖国的国情多了解一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才能增加一分。责任感、使命感才增强一分。让青少年明白,我们的“母亲”很美,但很穷,“穷人的孩子要早当家”·要承认落后,更要不甘落后,要后来居上。因此,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基本国情教育相结合,不能搞“两张皮”。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还应注重实践教育。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国倩,体验劳动的甘苦、创业的艰辛、幸福的不易,从而沟通与祖国、与人民的感情,帮助青少年学生克服埋怨、偏激、冒进等思想情绪,引导他们勤奋学习,将来更好地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五)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成才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这种责任既需要全民族共同肩负,又对每一社会角色有各自的要求。因而,我们以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的落实,必须同成才教育相结合。首先,要引导教职工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与成才教育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才能激发和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为国发奋、立志成才的革命热情;爱国主义教育能对成才教育起着定向、启动、输送强大精神动力的作用。同时,还要让教职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才能巩固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如果说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是基矗那么,强国之志则是理念内核,情感需要理智的维系和调节。只有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帮助学生确立起为国发奋、成才报国的强国之志,才能持久维持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因此,我们要引导教职工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成才教育完整统一在学校的育人实践中。 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将爱国与成才完美地结合在人生成长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爱国、报国作为成才的目的和方向。科学家巴斯德讲过:“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成才是每一位青少年学生的愿望,但成才的方向和目的却因人而异。我国当代青少年成才的目的和方向的质的要求应该是爱国报国、振兴中华。同时,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只有立志成才,才能爱国、报国。当代国际竞争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 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因此,要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大力发展以科技为第一的社会生产力。因此,青少年学生只有成才,即成长为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有用人才,才能够报效我们的祖国。综上所述,我们以为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在其内容上应做到五个结合。其中,与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可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厚重感和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党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可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与基本国情和实践教育结合,则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找到爱国主义的始发点,克眼偏缴冒进的思想情绪;与成才教育的结合,则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要求。 中学教育类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道德教育探讨 内容提要: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中学生 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必然引发社会道德的深刻演变。我们从这个角度去审视和探讨当前社会状况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从而寻求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之合乎时展的步伐,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一、经济体制转轨对中学生产生的正负面影响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作用于社会道德,有其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是积极的、进步的因素,从道德教育的实质和总体上讲,目前我国道德风气中最深刻、最明显的变化,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逐步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的转变。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其阻碍道德进步的消极因素一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各种观念随之发生变化,其中包括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化,因此在不同程度上会诱发如“钱权交易”、“红包现象”、“有偿救人”、“公款挥霍”等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容易造成其道德认知的困惑和道德规范选择的艰难,若不及时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面对这种形势,积极主动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培养中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摆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二、中学道德教育的目标任务中学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的一种过程和行为。这种教育应具有一种整体目标的可控性。因此,要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必须科学的构建道德教育的目标导向体系。人类道德观念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嬗变的多层次的历史系统,因此,中学道德目标的构建也应毫不例外的在这其中寻求内涵和支撑。它的教育目标应该指向全部历史,即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决不能简单地定位于当前对市场经济的单一适应,否则不仅违背人类对美好道德价值的追求,而且有悖于道德发展的历史规律而使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失去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依托。道德教育目标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 1社会传统道德教育即指向学生进行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相联系的传统美德教育。主要内容是:提倡“公忠”爱国的道德原则(如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强调“人伦”价值和“人伦关系”的准则(如孟轲“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人伦”准则);向往理想人格的道德追求(如孟子“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身而取义者也”的道德精神);重视修养践履的道德行为(如孔子的“修己”、“克己”,曾子的“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等)。 2社会基础道德教育即指向学生进行与现代化社会相呼应而又超出经济道德范围的一种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是:教育学生树立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真诚、友爱、合作、助人的道德品质;要求学生履行遵守各种社会公德的道德义务等。 3社会经济道德教育即指向学生进行的与市场经济有直接联系并可以能动地适应其发展的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自尊的道德意识;造就学生竞争、务实、实效、创造的道德精神。 4社会理想道德教育即指向学生进行超越现实,面向未来的一种高层次的、具有理想境界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精神教育;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的道德取向教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忘私的道德情怀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教育等。 三、实现中学道德目标应遵循的原则1整体目标与层次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中学道德教育应是一种规范的科学的教育行为,而不能成为一种简单零散、修缺补差的狭隘的短期教育行为,因此必须具有内容的系统性和目标的整体性。其实现也应该是有层次、循序渐进的。首先应将道德教育的整体目标与不同层次的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分学段、分步骤地对道德教育的整体目标做出科学的安排和合理选择。 (1)初中阶段应主要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基础道德、社会传统道德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观念的灌输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 (2)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对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应主要向他们进行社会经济道德、社会理想道德中的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道德情怀的理性教育。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联系性,从学段上区分道德教育的层次性也并非为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同一学段中道德教育目标的选择,也应该因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觉悟的差异而有不同层次的区分,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方法的教育,以达到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道德灌输与榜样示范相结合的原则各种优秀道德观念的内化都不具有自发性,道德能力和觉悟也不能游离于道德灌输之外,而是系统的、科学的外部灌输教育的结果。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外部灌输是自觉内化的前提,自觉内化是外部灌输的升华。通过外部灌输教育,将代表社会本位的优秀的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信念,外显为规范的道德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轻视或舍弃道德的灌输教育,要随时帮助中学生校正人生方向,避免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但这种灌输决不是指枯燥无味的、死搬教条的说教,而应该下大力气、花大功夫以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优秀道德知识的灌输教育。 换言之,与学生接触的同时,要多一些人情味,甚至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地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积极回答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使他们能够对老师产生一种特别亲切的感受,并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思想道德得到质的提高。同时,还应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在中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生动活泼鲜明的形象能使学生受到激励和感染,因此具有较大的教育功能。教师既要向学生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志士仁人,也要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范例,如学 校、班级中的先进模范、校园之星等;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例如卫生评比、设计评比、演讲会等一系列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成为实实在在的行为,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也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实践证明:言传重于身教永远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不但自身应具有较高的道德理论修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营造出道德效应的优质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追求道德完善的驱动力,而且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从而避免个别学生一听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就排斥和厌恶的现象。 总之,将灌输教育与榜样示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娱乐于教育之中,才能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教育共振”,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3道德规范养成与道德人格塑造相结合的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学生履行道德义务,遵守各种道德规范,使一切优秀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外显为道德的规范行为,这是中学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必须十分注重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学校和教师应有目的地利用和创造各种道德情境,分类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积累他们的道德经验,从而使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遵守各种具体的道德规范。 但是,目前的中学道德教育存在着一种只是简单地、表层地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教育的倾向,这是很危险的。我们知道,对中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教育,有助于他们在道德生活中以主动者、创造者的道德身份出现,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去审视、评判各种现象,带着参与的积极性去理解、追求、选择某种道德价值,从而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可由外在的道德戒律走向内在的道德自觉和外在的自律,才能使中学道德教育真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和理想实效的境界。人格遵守道德规范体———学生生活的空间具有多维性,他们广泛接受各种复杂的道德信息,若不能帮助他们对其进行科学的、辩证的分析和选择,就会无形中关闭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门,而让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渗透其灵魂,导致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我们说:注重道德人格的塑造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决不能掉以轻心。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人的工作,而人本身应有自己的主观意愿,有驱动力,所以很难做,也很难见效。但是越是难做的工作,干好了、见效了,就越有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确实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挑战,而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研究、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对策,把学校真正建成培养四化栋梁之才的沃土。 中学教育类论文: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 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二、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药品管理系统 【关键词】药品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的开发和应用也日趋广泛,从2002年底起,全武警的医院系统推行[1]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即“军卫一号工程”。现将药局网络系统概述如下。 1药局网络系统概述 该工程的药品管理分系统包括药库管理模块,药房库存管理模块,科室小药柜模块,中心摆药模块,处方录入模块,处方发药模块,处方打印模块,综合查寻模块,以及自己开发供静脉输液配制中心使用的输液标签打印模块。根据我院及药局的实际情况和网络布线情况,药局工作站的分布为:药库2台,门急诊药房2台,中药房1台,住院药房2台,静脉输液配制中心2台。 药局各部门的模块配制根据实际的工作性质而定,药库的配置为:药库管理模块,综合查寻模块。住院药房的配置为:药房库存管理模块,科室小药柜模块,中心摆药模块,处方录入模块。门诊药房的配制为:药房库存管理模块,处方录入模块,处方发药模块,处方打印模块。中药房的配置为:药房库存管理模块,处方录入模块,处方发药模块,处方打印模块。静脉输液配制中心的配置为:中心摆药模块,输液标签打印模块。各模块功能上相互独立,各工作部门间可以相互组合以适应自己的要求。各部门以不同的部门代码使用相同的模块就可区分各自的操作,如药房库存管理模块在门诊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都有,它们可以各自向药库申请领药,便于工作。 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有十分明显的优点,在药品管理方面,如采用人工管理药库,往往不能准确知道各种药品的库存数量、各个科室的消耗量,难以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造成供应不及时,同时无法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严格管理,从而造成过期浪费;采用计算机管理药品后,由于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为加强内部职员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不仅可以减少无意的浪费,还可以杜绝工作人员的私用和盗用。在住院部收费方面,由于采用“交押金-记帐-结算”的工作方式,在没有采用计算机时,不能及时统计出每个病人所用的费用是否已经超过所交押金,会造成许多欠款,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麻烦;同时,由于帐单明细汇总后才能记帐,常常造成漏记和错记,不仅给医院带来损失,而且造成医院同病人之间不必要的矛盾。采用计算机管理住院收费后,每一笔费用的使用,均及时记入电脑系统中,从根本上杜绝了漏帐;同时,可立即查出病人所交押金和所用的费用,及时催交押金,防止欠款。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计算机应用于门诊和住院管理系统,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在网络中完成,不再需要依靠病人来回走动来传递信息,减少了病人看病的环节,方便了病人;同时,整个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全院的服务质量。 2药品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 2.1药库库存管理模块 2.1.1建立药品字典如药品名称、规格,医疗保险信息中的医疗保险类别、报销标志等。 2.1.2建帐入库主要是录入或自动获取药品名称、规格、批号、价格、生产厂家、供货商、包装单位、发药单位等。 2.1.3药品的出入库管理可随时生成各种药品的入库明细、出库明细、盘点明细、调拨明细、报损明细、退药明细以及上面各项的汇总数据。可追踪各个药品的明细流水账,可随时查验任何一品种的库存变化入、出、存明细信息,并支持药品批次管理。可以自动接收科室领药单功能,实行网上领药。对毒麻药品、精神种类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均有特定的判断识别处理。具有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及采购单功能。 2.1.4药品的调价及时调整药品的价格,对不用的药品实行停价。 2.1.5查询统计可统计分析各药房药品消耗库存,提供药品的有效期管理、可自动报警和统计过期药品的品种种数和金额,并有库存量提示功能,提供的核算功能。 2.2药房库存管理模块 2.2.1入库管理门诊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可向药库申领药品,并入库生成单据。 2.2.2出库管理门诊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分别通过处方出库,摆药出库,领药出库,各部门之间还可以通过领药出库相互领药,解决了各部门间的借药问题。 2.2.3查询统计可对药品出入库数量、药品的去向、药品的库存等进行查询统计。 2.3处方发药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处方确认发药,处方查询,处方退药,工作量统计等功能。 2.4处方录入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处方录入并计价。 2.5处方打印模块在后台打印处方,适用于不同的发药模式。 2.6中心摆药模块 2.6.1自动获取药品基本信息可自动获取药品名称、规格、价格、生产厂家、药品剂型、住院患者的医嘱、药品基本信息等。 2.6.2中药摆药模块功能具有分别按患者的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执行确认上帐功能,并自动生成针剂、片剂、输液、毒麻和其它等类型的摆药单,同时追踪各药品的库存及患者的押金等。可进行单日或多日摆药。 2.6.3查询统计对患者的医嘱和摆药情况进行查询统计。 2.7科室小药柜模块用于病区科室急救用药或住院药房夜间无值班时的用药。 2.8输液标签打印模块主要用于静脉输液配制中心输液标签的打印。 2.9综合查寻模块主要用于药品的综合查询,包括各药房的库存,单个药品的去向,查询有关调价后的所有信息,包括现价、原价及增值情况。查询有关调价后的所有信息,包括现价、原价及增值情况。 3药品系统模块应用的体会 3.1药品字典在药品管理系统中,药品字典是医院所使用的所有药品品种目录的总称,是极为重要的公用信息表,它包含了药品的名称、规格、单位、剂量、剂型、毒理分类、药品价格、生产厂商等基本信息。它是药品管理的基础,也是临床和收费的重要依据。药品字典的内容越标准、越规范越好。药品的正名应以通用名为主,同时也可以引入别名,别名可以是药品的商品名,便于医生用药,药品的正、别名应有编码的对应关系。药品的规格应反映药品的含量信息,规格是描述所用,如25mg,规格一定要准确,它涉及医生的医嘱。药品的单位要对应剂型及规格的最小单位。药品的最小单位剂量应是最小的不可分包装单位所含剂量。药品的剂量单位应对应最小单位剂量的单位,如mg、ml、g等,最小单位剂量及剂量单位用于摆药时计算摆药量所用。药品字典要有专人维护,要有延续性。 3.2药品的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药局的重要工作,药库要遵循药品先入库后出库的原则,即使遇到科室急需的药品,也必须根据发票入库后才可发出,若不入库,药房领不到药,临床医生下不了医嘱,而无法用药。门诊药房或住院药房的申请的领药单须经药库确认后,才可转化为出库单,同时减少药库库存;药库的出库单也须经门诊药房或住院药房确认后才会转化为入库单。药房领药时片剂、胶囊可以以盒、瓶领取,有利于药库做帐及盘点;药房入库时以最小单位入库,有利于住院药房摆药。 3.3中心摆药摆药中心人员从患者的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信息从系统中提取摆药信息,准确计算出每个病人每日每餐的药量,并且可按剂型分类,生成摆药单,经人工审核后,最后有打印机打出,摆药人员按摆药单将药品摆出,由科室护士校对确认后取走。摆药单的人工审核除审查医疗合理性外,还要对计算出的数量进行审核,看是否有误。另外,对一些情况需人工干预,如不能自动计算的药品。原因包括:医嘱药名不规范,药品无库存,医嘱频次信息不能自动处理(如每周1次)等。遇到这些情况往往需手工录入名称或指定数量。还有计算出的药量与实际不符。如儿童用药每次半片,计算机不能确定其实际消耗数量,如遇到外用药,滴鼻、滴眼药时,其剂量难以准确计算,需手工纠正或录入实际消耗量。对于特殊药品、毒麻药品等仍需凭特定的处方,从处方录入模块输入相应的数量。中心摆药室是临床科室所有药品的总出口,也是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站。新的摆药模式充分发挥了摆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更准确无误的摆药,为临床科室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科学的摆药方法和规范、合理的操作程序,减轻了摆药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4输液标签打印在全院联网的基础上,我院建立了静脉输液配制中心,药局根据静脉输液配制中心的要求,以摆药单为基础,在严格遵循医嘱的原则上开发了输液标签打印程序。标签内容主要包括:病区、姓名、床号、日期、执行时间、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等。该程序有如下功能:输液单完全按照已摆药的医嘱打印出每组输液的标签,既可以避免漏收费,又可克服电脑计算出的摆药量与实际医嘱剂量不符的情况,如胰岛素实际用4个单位,而摆药可能摆一瓶400个单位;程序能按病区统计出各病区的输液总量;程序能对每张打印过的标签作上标记,每张标签可重复打印;标签的打印可定位到每一张,可打印某一范围,可打印全部张数,也打印剩余张数;程序对一张标签上打不完的药品有提示或续打功能;程序对已摆药医嘱的停止或修改的可作出标记,及时提醒工作人员,避免药品的浪费。 3.5重视软件的二次开发由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和社会医保的推行,需重视软件的二次开发与改进工作,如药品的类别与收费的关系,对药品处方的统计和合理用药的分析,对药品消耗数据的统计和进一步分析等功能需加强。软件开发人员应多听取药品及医院管理人员的意见,编制出功能更完善并易于学习使用的应用系统。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用Delphi实现的药品管理系统 摘要:本系统是实现一个药店采购、销售和库存管理的管理系统,采用C/S体系结构,该系统以Delphi为开发平台,支持Access数据库,设计了基础信息录入、业务单据处理、各种查询统计及系统日常维护四大模块。该系统功能全面、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解决了中小型药店目前存在的药品销售管理难题。 关键词:药品管理;C/S;Delphi;模块结构 1 引言 随着医药市场的改革,身边大大小小的药店几乎随处可见。常见的处方药或者非处方药都可以在这里买到,并且这里的价格一般低于医院,差价从几角、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这也是导致越来越多的顾客选择光临药店,而不是在医院买药的一个原因。另外,多数药店都可以使用医疗保健卡,这也为病人买药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据考察绝大多数中小型药店在采购、售货、结算时,都是使用人工记录、人工计算的方法。这种方法增加了工作的强度,浪费了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很难保证工作的速度和质量。特别是每次进货、出货,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整理库存,令药剂师们很头疼,这也正是开发药品进销存系统的目的DD解决药品销售管理难题。 开发的药品进销存系统,是一个用于药品销售管理的系统,主要适用于中小型药店。用软件操作解决了人工操作中存在的速度慢、效率低的缺点。从采购到售出的整个过程,药品信息都保存在数据库中,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2 系统分析 2.1 系统需求分析 开发的药品进销存系统,是一个用于药店的管理系统,应该具备药品管理方面的功能。开发的目标是设计一个为方便药品管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应用型软件,所以在开发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药店的进货、存货和销售流程。 2.2 系统流程分析 药品进销存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1所示。 2.3 系统结构分析 药品进销存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该软件主要具有四大功能:基础信息录入、业务单据处理、各种查询统计及软件系统维护。 1)基本信息录入 该功能主要包括:人员信息、药品信息、客户信息。考虑到药剂师应拥有不同权限使用该软件,所以在设计时应设置不同的用户。药品信息和客户信息都为空,使用者可根据业务的需要自行添加。 2)业务单据处理 主要包括购进记录和销售记录的功能。在药品进销存系统中,购进和销售记录是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可以使用户清楚的看到每次入库和出库明细,在这一功能中详细记录了购进(或者销售)的日期、操作人员、批次、药品信息等,直观明了。 3)查询统计 这里可完成当前库存查询、缺货提示、过期报警、销售汇总四项操作。在作市场调查中发现,每次进货前清点库存是药剂师最头疼的事,所以在设计该软件时,应添加上库存查询的功能。缺货提示和过期警报用户可以自己设置最小单位或者最长时间,前者的功能是为了防止药店出现缺货的情况,后者主要是为了在药品到期前提示,好使药剂师早日对药品采取措施。 4)系统维护 主要完成用户管理、修改密码、数据恢复/备份、参数设置四个功能。用户管理中可以添加新用户或者删除已有用户;在修改密码中,用户先输入原密码,再输入两次新密码,原输入正确时新密码才能生效;数据恢复/备份可帮助用户完成某个时间段内数据的恢复和备份;参数设置中提供一些复选项,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2.4 系统性能要求分析 运用所学的软件工程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合理设计结构,使该软件:①运行稳定。该软件支持win98及win98 以上运行环境;②操作简单。操过程只需用鼠标点击即可实现;③功能全面。具备药品字典管理、药品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可完成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销售、核算、查询、多种报表输出等各种事务,以达到更好的为用户服务的目的。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的选择 药品进销存系统,是为了提高药店管理质量、弥补人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而开发的,使用对象主要针对与中小型药店。虽然需要存放大量的药品信息,但是大部分信息操作频度和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Access数据库的性能对该网站来说已经足够了。根据以上原因,设计时选择了Access数据库。 Access是Office的组件之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它不仅具有众多简单的传统数据库管理工具,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同Web的集成,以便能更方便地共享跨越各种平台和不同用户级别的数据。它集成在Office中,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操作简单。 3.2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中存放的是需要及时更新的信息,设计软件时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表,在这里只将部分数据库表的逻辑结构列举如表1。 4 结束语 使用基于C/S结构的药品进销存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药店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本系统成功解决了药店中存在的采购、库存和销售中存在的问题。药店管理人员使用后,普遍认为使用该软件比手工操作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强度,为药店更好的适应市场运作提供了方便。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药店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店是指零售药品的门市。药客药店管理系统是提供专业服务的药店销售管理软件。药客药店管理系统一般包括:药品采购、入库、出库、移库、保养、盘点等记录;药品销售记录查询、利润查询、处方登记、员工考勤等记录;提供药品过期查询功能;药品批号管理和有效期管理;提供会员卡和会员积分管理等功能。本文对药店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 关键词:药店;管理;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药品管理系统的应用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的引入提高药品的管理质量,增强了竞争能力。药店是指零售药品的门市。药客药店管理系统是提供专业服务的药店销售管理软件。药客药店管理系统一般包含药品采购管理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药店销售收银系统等子模块。药客药店管理系统一般包括:药品采购、入库、出库、移库、保养、盘点等记录;库存报警;药品销售、销售记录查询、利润查询、处方登记、员工考勤等记录;商品可以拆分销售;药品查询;提供药品过期查询功能;药品批号管理和有效期管理;提供供货商管理和供应商药品信息管理;提供会员卡和会员积分管理等功能。本文对药店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 1 背景及意义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药店的经营管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3]。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信息,不但在数量上逐渐增加,而且各种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加工整理的要求更为复杂,随着工作量的不断增大,药店管理人员整日忙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消耗了大量人力、财力[4-5]。手工操作方式下,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很好地对药品信息进行处理,药品销售人员很难对客户做及时响应,一个较好的管理系统能够提供相关信息的查询,实时、准确地反映药店药品的经营状况,使管理者做出更好的预测和决策。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互联网络,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既可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消耗,也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使管理者能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完成工作。 2 系统设计 2.1 需求分析 在现行药店中,存在着工作内容重复,工作量大。在药店中从订货到销售期间需要经过很多流程,要重复录入很多的信息。药品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包装等信息都要重复录入,这无疑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重了工作负担。查询,统计困难。每天的销售情况,只有把单据交给财务部记账后,才能反映给经理,决策者不能实时有效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2.2 系统功能设计 药店药品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系统管理、药品信息管理、进货信息管理、退货信息管理、销售信息管理和库存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登录、修改密码、用户权限、系统用户。药品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有药品信息查询、添加退货记录、添加销售记录、过期药品提示、添加进货记录、低于下限提示。销售信息管理模块包括销售记录查询、销售日报表、销售月报表。进货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进货记录添加、进货记录删除、进货记录修改、进货记录查询:对药品的基本资料和信息进行查询。退货信息管理模块包括退货药品的基本资料和信息进行查询。库存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库存记录查询和过期药品提示。 2.3 数据库需求分析 信息要求:通常药店管理人员希望系统的数据库中包含药品名称、货号、入库日期、、进货单价、药品的数量、供应商编码、生产日期、有效期至、药品类别零售单价、退货日期等信息。处理要求:用户可以通过进货记录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并要求信息的处理快速而准确。 2.4 数据库概要设计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药品信息主要包括:药品编号、单位、规格、剂型、产地、药品条码、药品名称通用名、有效期、批号、商标号、厂价、零售价、类别、医疗保险编号、供货商编号、供货商名称。客户信息:客户编号、客户名称、地址、电话、网址邮箱。库存信息:药品编号、药品名称、单位、规格、有效期至、批号、数量、进货价、零售价、供货商编号、供货商名称、进货日期、进货单据号。销售信息:药品编号、药品名称、单位、规格、产地、批号、数量、零售价、销售日期、销售单据号。 3 系统实现 药店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有系统登录、药品信息管理、销售信息管理、库存信息管理等功能。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用户登录窗口顾名思义就是对使用软件的用户进行身份校验,只有被允许的用户才能使用。药品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药品信息模块主要任务是显示药品的基本信息,添加药品的进货记录、退货记录和销售记录。报表的实现:报表系统可以对药品的信息记录、进货记录、退货记录、销售记录和库存记录进行查询并且根据查询条件生成报表。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交互设计 摘要: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我们熟知的传统物品被附加上“智能”的前缀,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利器来优化已有的产品是“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设计的一大思路。而家庭药物备用库的存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目标人群、使用场景等因素进行分析,考察现存产品存在的改进空间,以提高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用户体验。 关键词:智能 家庭 药品 交互设计 一 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智能化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物联网、智能家居、以及最近提出的“互联网+”等概念的提出,更是催生了一大批智能硬件产品,如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水杯等。而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普及又催生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应用,人们已经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付款、记账、控制电器、甚至远程遥控家里的空调,可以说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个处理事项的终端了。 而药物则是人类目前最主要的医疗手段之一。无论是需要在医院进行深度治疗的重症,还是可以在家吃点非处方药就可以康复的轻症,药物治疗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当前,虽然医学的发展使得药物的丰富度已经大大增加,可治疗的病症也大大增多,但药物治疗在人们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用户体验方面的弱项,比如药品的错误使用、因种种原因无法及时用药、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即使是针对小病也不知如何用药、药品的管理等等。而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可以通过设计的力量来进行改善的。 因此,本文尝试利用物联网的思维和智能手机这一终端,通过对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目标人群、使用场景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考察现存产品存在的改进空间,通过交互设计的思路来提高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用户体验。 二 现存产品 在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家庭医疗服务这一领域,目前存在的产品主要是智能药箱和智能手机上的医疗类应用,这两类产品分别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呼应了家庭药品医疗这一需求。而本文对此领域现存产品的考察也从这两个方向着手进行。 2.1智能药箱 在与家庭或个人医疗产品中,药箱是与药品接触最为紧密的产品。因此,在考虑智能化医疗产品时,对药箱进行智能化,是最为直接的思路。笔者对市面上的智能药箱进行了调研。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药箱大多是以如下的设计: 1)一个可以感知用户是否服药并把数据上传网络的药箱 2)一款配套的用以提醒用户按时服药的手机应用 这类智能药箱可以借鉴的地方在于,此类药箱使用了传感器和无线数据传输,从而在用户无需主动做什么操作的前提下感知用户的服药情况,并据此进行提醒或记录数据的自动操作;而自动数据传输也可以方便地记录用户的服药情况,为后续治疗保存相应的数据。自动化是智能硬件的一大特点,也正是这一功能使得这类产品可以被称为智能药箱。 但此类智能药箱的局限之处在于,一次只能装载一种药品的设计使得一套产品只能满足单个用户在单次疗程中的服药。在用户完成一次治疗,下一次生了不同的病要吃不同的药品时,就必须把上一次的药品从药箱中取出,再更换下一次的药品,这样在使用时就显得十分麻烦。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无法满足家庭中多用户同时服药的需求。 2.2医疗类手机应用 目前国内有多款医疗类手机应用,如《春雨医生》、《丁香医生》等等,已经发展了若干年,并且在国内都有一定的用户量。这类医疗类手机应用大多涉及多个或全部以下功能: 1)简单病症的用药指引 2)药品正伪辨别 3)药房位置呈现 4)用药提醒 5)药品管理记录 6)医患问答 7)求医指引 8)医疗知识普及 9)医疗相关社区 可以看出,其中第1到5点主要是与药品相关,围绕如何用药、用什么药、去哪里买药等问题为用户提供帮助。而第6、7两点主要是为患者提供病症求医方面的指引。第8点是起到了传播、科普医学知识的作用。最后一点则是提供医疗相关的网络社区,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 此类应用主要思路是从医疗出发,通过为用户提供辅助医疗的服务来帮助用户更好地保持健康。由于大众缺乏对正确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而专家(营养学家、生理学家、健康养生专家等)掌握专业知识却缺乏与大众有效交流互动的方式。因此在之前,普通大众对于药品(尤其是非处方药)的使用和认识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而此类应用起到了普罗大众和专业医学知识之间的连接桥梁的作用,使得普通大众也能利用专业医学和药学知识来进行一些基础的治疗。 可以看出,目前的智能药箱的主要作用还是局限于“服药”这一点上,把用户的服药行为进行了优化;而目前的医疗类手机应用则立足于向用户传授一定的医学药学知识的出发点,虽然由于条件限制(只作为软件存在)而只能通过抽象的信息层面的角度来引导用户,但立足于让用户拥有一定医学知识的这一出发点,应该是家庭药品管理系统更进一步的智能化设计所应重点考虑的关键点。 因此,在对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家庭医疗相关的产品进行调研后,笔者初步认为,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基于为用户带来一定的专业用药知识,并能够与药品的承载硬件――药箱紧密结合。 三 目标人群与使用场景分析 与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药箱大多针对个人用户的单疗程治疗使用场景相比,人们更多与药品的交互方式是通过家用式的备用药箱来进行,而且服药的场景也更多是处于较为固定的室内。因此,本文将针对家庭用户的家用式药品管理系统这一适用性更为广泛的定位进行分析。 3.1目标人群:家庭用户 当把家庭用户设置为目标人群时,那就意味着这一产品的适用人群必须覆盖所有年龄与性别的用户,从婴儿到儿童、青壮年、中年、老年、孕妇等都需要考虑,而不同的用户在产品使用上的情况也是不同的。 3.1.1婴儿 婴儿无法自行服药,因此婴儿用户的服药情况和服药操作应该是由父母或其他照顾人员来进行的。对于帮婴儿进行服药的用户,需要考虑到该用户可能会需要同时管理他自己与婴儿两份药物的情况。 3.1.2儿童 儿童的情况与婴儿类似,但对于一些较轻的病症和药性较温和的药物,儿童可以自行服药。只是此时父母虽然不需要作为直接帮助儿童服药的角色,也需要作为监督和监护的角色。表现在产品功能上,可能需要为父母提供查看儿童服药情况和服药提醒的功能。 另外,儿童与婴儿服用的药物一般与成年人的药物会有所不同,如果误服了成年人的药物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明确区分两者的药物。 3.1.3老年人 老年人的情况与儿童有一定相似。在步入老年期后,人体的视听能力就会逐渐衰退,身体的各个部分也逐渐变得不灵活了,而且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不太熟练,因此在服药说明中需要用较大的字体明确告诉老年用户服药的指引。另外作为子女的对于老年人也会十分关心,因此可能也需要为子女提供老人的服药情况。 3.1.4孕妇 孕妇用户在用药上有诸多限制,原则上孕妇用户的用药情况应当依照医嘱,但也有部分用户可能会自行服药。因此对于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应当及时指出相应的物品是否有可能对孕妇的健康造成影响。 3.1.5长期病患者 对于长期病患者用户,他们需要长期服药,而且服用的药物组合较为稳定,这一点与其他用户一般为了应对突发疾病而服药不同。一般而言,对于长期病患者用户主要提供的是服药提醒功能,如若此类用户另外患上了其他病症,最好与医生联系,而非自行选药,以免不同药物之间药性相冲。 3.2使用场景 围绕“药品”、“家庭”这两点,并且结合之前对于目前市面上现存的同类产品的调研,笔者认为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使用场景应该包括如下三个场景: 3.2.1轻症寻求服药指引 家庭备用药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对突发的一些轻度病症,如感冒发热、肠胃不适、烫伤等,因此这会是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最主要的使用场景之一。 当用户需要从备用药品中寻找可以治疗他当前的病症时,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应该能够根据用户所患的病症,给出若干个用药方案,并与当前的备用药品库存进行对比,得出一个可行的服药指引。如果当前药品库中缺少部分药品,也应提醒用户进行购买。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科技条件限制下,用户在家中无法完成对疾病的精准检测,因此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只能辅助用户进行一些较轻病症的处理。如若用户可能已经患上较为严重的病症,又或者用户目前的症状难以识别出病症,都应当提醒用户及时就医。 3.2.2服药 当用户已经从系统中获得服药指引或从医院带回来处方药物之后,接下来就是服药治疗过程。在服药这一使用场景中,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可起到提醒服药和服药情况记录的作用,在对应的时间提醒用户服药,并记录服药情况。 在这一场景中,通过什么途径提醒用户服药,通过什么方式记录服药情况,是需要在产品设计中加以考虑的。 3.2.3药品日常管理 除了生病受伤的时候以外,药品的日常管理是目前家庭备用药相关使用的一个经常被忽略的方面。药品是否过期、是否有一些药品不能放在一起、家庭备用药库中的药品种类是否齐全,是否有一些重要的药已经用完(比如经常会用到的创可贴),这都是与家庭备用药库相关的药品管理的使用场景。 作为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应当能够监测家庭备用药库中药品的情况,并且对于目前已有的药品的种类有一个概括性的展示,让用户能够方便了解目前家中药品的情况。 四 具体的软硬件产品设计 根据上述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研究,能够为进一步的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由于备用药箱作为储存药物的产品,一般而言会放置在家里特定的位置,而这一位置不一定能够让用户随时注意到。因此,考虑到服药提醒等功能需要保证信息传达给用户,并且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随身智能终端,药箱硬件和手机软件结合的形式是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一个较为合适的产品形态。 4.1硬件设计 产品外观设计的目的是解决好美学要求与产品功能、结构和工艺要求之间的关系。对于药箱硬件的产品设计,根据之前的调研结果,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设计目标: 1)不同药品之间要隔离开,防止药品之间药性相互影响; 2)考虑到药品性状不同、大小不同、固液不同等,药箱要能够收纳不同种类的药品; 3)取放药品要方便 4)由于属于医疗产品,因此外观设计上应以干净、整洁的风格为主。 从以上的设计目标出发,本研究最终的硬件设计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如图1)。整体结构分为内外两层。外层大箱体作为整体药箱的收纳体,采用白色磨砂的PP材料,干净整洁,同时也保证了强度。内层采用模块化的方形玻璃盒来收纳各种药品,以一个正方形格子为单位,根据药品的包装形状不同可以换用1×1、1×2、2×2等不同尺寸的玻璃盒,这样就保证了不同药品之间的分隔,并且在整体效果上也仍旧是干净整洁的。另外,双层结构还进一步保证了药品和外界空气的隔绝。 4.2软件设计 回顾之前调研的三个主要使用场景,会发现用户与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的交互主要集中在软件上。而考虑到软件的交互时,则需要考虑使用流程与信息架构。本研究的软件设计以调研中的三个主要使用场景为主要设计依据,包含四个主要的使用流程(如图2)。 4.2.1主界面 作为用户进入软件后第一时间会接触到的界面,主界面承担着展示当前概况的任务。这一概况既包括药箱中药品的整体概况(如过期药物提醒),也包括当前用户的概况(如服药时间),某些情况下还会包括其他用户(如需要照看的婴儿或老人)的概况。 4.2.2药品列表 在药品列表的界面中以格子的方式具象地呈现了当前药箱中的情况(如图3),这是因为相比文本而言,可视化的图形利用视觉通道的快速感知能力,可以提高人们观察、识别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过把软件中的格子与硬件中的玻璃盒相对应,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地把软件中的提示对应到硬件中的药品上。这一设计被应用在软件中各个需要让用户与硬件药箱进行交互的界面中,从而使交互体验更直观。 4.2.3处方 软件设计中一个疗程以一张处方为单位。通过处方来把自行服药和从医院带回来的处方药这两种情况统一到一个交互流程中,简化了软件的操作,降低了学习成本。 4.2.4服药提醒 由于智能手机自带的通知功能,服药提醒便可以很方便地整合到通知功能中。 五 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医疗健康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如何利用好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是这个时代的我们所应当考虑的问题。本次研究探讨了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在设计时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并进行了一定的设计实践。对于智能家庭药品管理系统而言,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是其产品设计的一大重点,如何使得软硬件之间配合无间,交互体验尽量流畅统一,是进行此类产品设计时所需要重点考虑的。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探究医药企业的药品管理系统及其实践 【摘要】 药品质量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阐述了医药企业药品管理系统的现状;重点论述了医药管理系统的构建步骤,核心功能模块与药品质量的要求;最后,探讨了药品管理系统的实践运用效果和维护工作。 【关键词】 药品管理系统;药品质量;实践运用 引言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随着医药市场的逐渐开发,医药行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保持增长的趋势。然而,在药品快速发展的同时,药品的质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作为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标准GMP、GSP,在一定程度上为药品的质量提供了保证。但由于药品管理的种类繁多,业务量大和要求严格等特点[2],造成了药品管理的困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药行业经营者逐渐意识到提高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和加快药品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因此,医药企业运用自动化的软件对药品进行质量管理(进货、库存、销售等)和建立药品管理系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药品管理系统也是医药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3],它使得医药企业在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销售管理质量的前提下,改善药品管理的缺陷,从而实现医药企业的长久性战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1 药品管理系统的现状 从国外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药品管理系统还处在逐步发展的阶段,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也不尽人意。例如大量的伪劣假冒药品流通于市场和一些地下药品工厂生产商横行,这不仅造成了消费者的财产损失和健康损害,也破坏了医药行业的形象。 初期的药品管理软件系统包含的内容较少,主要是对单一药品的疗效,成份和生产日期等信息介绍,并不能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优点。然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医药企业现行的药品管理系统一般能具备良好的质量和信息管理,且很小程度的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和具备原始数据的自动保存功能;同时,大多的系统都涵盖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药品信息管理等模块。这样不仅有利于数据的查询、提取和分析质量检测报告、药品销售情况统计,还可以实现销售信息和价格对消费者的透明化。 2 药品管理系统构建 药品管理系统应包含了药品的各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医药行业的药品管理系统的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类似的,主要包括录入基础信息、编辑订单、仓存管理和销售账本管理。 2.1系统构建准备 药品管理系统与其它的数据库操作工作原理类似,并对软件的要求和运行环境不苛刻,当前市场上存在的系统软件皆能满足操作要求。同时,该系统对硬件系统要求主要有拥有计算机、交换机和打印机等基本设备。 为了方便医药企业工作人员方便快速的查询药品状态,需要编写适用的药品字典。一般的药品编码采用6位制,按照大类分码―亚类分码―药品序码等命名格式。同时,编命时,药品名主要采用统一的名称,在编写不同生产日期等信息,这样在保证工作的延续性的同时,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的识别、运行和管理。 2.2系统核心模块组成 药品管理系统的核心主要有药品销售、基础信息、库存管理、往来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是根据系统的功能来划分,有利于快速的反应和药品的管理,如下图所示。 图1 药品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 通过该系统,医药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系统性的管理。根据软件显示的数据,可以对仓储作出相应的调整,还有利于查询药品的销售情况。 3 药品管理系统功能模块与质量要求 3.1基础信息管理 3.1.1功能 该模块可以客户和药品的基础信息进行管理、信息检索功能。在为消费者查询更多的有关药品信息提供方便的同时,医药工作人员还可对基础信息作出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有利于信息的综合管理。 3.1.2药品基础信息管理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药品编码,务必做到药品信息的合理化和人性化,使得工作人员能及时、快捷和有效的录入。同时,单击查询链接时,系统能快速的提出该药品的详细信息。 3.2采购管理 3.2.1功能 该模块主要是管理医药企业的药品采购业务,以提高采购经营事务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采购工作质量高效率、低成本执行,使企业具有最佳的供货状态。 3.2.2药品采购要求 医药企业采购药品需以质量为前提,从合法的企业进货,对首营企业应确认其合法资格,并做好记录。购进药品应有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进票据和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两年。 采购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时,应配备良好的包装,且包装封面应注明中药材品名、产地,中药饮片应有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信息;同时,进口药品应有符合规定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复印件。 3.3库存管理 3.3.1功能 该模块主要管理药品的入库、药品入库退货、药品库存查询,并对药品的价格信息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人员在便捷的管理药品库存,了解药品存储实时情况的同时,使消费者及时的掌握药品价格的波动,最大化的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3.1药品库存管理和陈放要求 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药品入库和出库必须执行检查制度。同时,药品的存放还需满足以下要求:①各类药品需按类别分开存在,例如内服药与外用药,挥发性较重的药品分开存放;②不同的药品对温度、湿度具有不同的要求,并严格执行药品的存放要求,最大程度和持久性的保存药品。同时,特殊的药品应根据国家严格规范保存;③针对危险药品,必须严格的执行国家规定。同时,危险品的陈列只能用代用品或空包装来陈列;④拆零药品应集中储存在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 对于特殊的药品,例如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需要进行特殊的管理。 3.4药品销售管理 3.4.1功能 该模块主要对药品销售和退货信息的管理,统计、汇总药品的采购、销售、库存信息,使得工作人员对药品的销售情况了如指掌,便于采购部门及时的采购、决策部门制定合理的销售和促销方案。 3.4.2药品销售要求 在实际销售中,中药材的销售需做到产地明晰,药品销售必须对症配药,且药品包装需提供科学合理的说明、剂量等;同时,药品的调配处方需认真核对,对禁用人员和超剂量的处方必须禁止调配;如特殊情况下,需要出具专业医师的处方说明。在注重药品质量的同时,需要对药品分类进行明码标价,务必做到不投机倒把的销售品质。 3.5往来管理和查询统计 往来管理模块主要管理消费者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进、销药品往来结账的信息,使得药品的采购和销售信息便于透明化,并提供药品的销售分析功能。主要包含了药品销售结账、药品入库结账及查询信息等。 查询统计主要管理药品采购和销售信息,使药品的信息保证在有效的查询状态,主要包括药品销售、库存和销售信息等的查询。 4 实践运用效果与维护 4.1药品管理系统实践运用效果 系统构建后,为了对系统的运行情况作出精确的评价和建立一个合格且让人满意的自动化系统系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对药品管理系统进行实践。同时,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关闭及退出时保存记录的提示;系统的可操作及数据库安全性能;数据查询便捷及数据溢出、越界均能进行非法提示;系统对操作系统的兼容性良好,可移植性完好等。 在实际操作中,药品管理系统运行能有效的进行数据库和动态的更新,且数据的添加和维护性较好,有利于工作人员的便捷操作和熟练的掌握技巧,实现药品的有效流通。 4.2系统维护 药品管理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应付信息系统的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各种变化,从而实现系统功能的改进、或解决在系统运行期间发生的一切问题。其主要分为纠错性、适应性、完善性和预防性等维护。 5 结束语 “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是一项普遍的真理。重视质量管理是每一个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社会科学技术的综合反映。尤其在医药行业,药品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药品管理系统对医药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帮助医药工作人员轻松、方便和快捷的查询药品采购、销售情况,实时的记录药品的往来记录,因时制宜的调整药品价格,为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从而促进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信誉的双赢。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医院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医药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系统在医院药品的管理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药品管理是一项十分繁琐但又非常精细的工作,而医院的药品管理作为医院药品购买、补给以及发放的重要平台,是绝对不允许药品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可以看出,医药管理系统在整个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本文基于医院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结合相应的案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为医院医药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医院;药品管理系统;信息;网络 一、医院药品管理系统的概述 医院药品管理系统(Hospital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简称HMIS),它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HIS)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1]。对于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其已经成为医院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管理方式,同时由于其与传统的医药管理工作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医院医药管理的质量以及信誉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为了实现医院药品的全方位地管理,可以对医院药品管理系统进一步地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部分:药品的发放、药品的入库以及药品的报损等三种管理方式[2]。在这一系统中详细地记录了所提供的药品的基本信息、药品的入库信息以及药品的报损信息和药品的具体库存的情况,于此同时,还能够对医院药房中药品的消耗情况或者各个科室中药品的收入情况进行详细地统计,并予以制表。 二、医院在药品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由于医院药品所拥有的特殊性等特点,需要对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虑和分析,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分为七个问题,这七个问题分别是:药品的信息、药品的入库管理、药品财务的验收、药品的出库管理、药品价格的调整以及采购计划、药品的查询等7项。对于药品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药品的名称、药品的分类、药品的摆放位置(主要通过编码的形式标注)以及药品的医保信息和药品的价格。 在我国的药品管理系统中,最常用的药品出库模式就是先进先出的自动出库管理体系,但是这一过程必须要严格遵守我国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药库中药品产生积压甚至失效,避免了药品过期造成浪费的现象,而且还能方便地对药品出库的情况进行统计,使药品的采购营造良好的循环模式。根据我国国家发改委以及省物价局的相关的文件,需要对药品的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还要根据价格调整的依据来对价格调整的依据进行选择,对药品的名称进行重新地调整,初次之外还要调整药品的规格、生产厂家以及供货价和零售价。这样一方面可以协调医院药品价格与市场药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病人以及医院方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还要将药品价格的变动情况详细地记录与每月的医药报表中,方便随时查阅。 为了对医院的药品进行及时的补给以及供给,需要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的制定可以依据各种药品的月消耗量来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一方面可以对临床的用药做到有效地保障,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预防药品的短缺、积压甚至失效。所以,制定一个详细科学的药品采购计划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对于药品的查询而言,就是实现能够随时方便地对各种药品的信息进行调取,例如,药品报账员只需输入相应药品的代码并且限定相应的时间就可以迅速对此段时间内该药品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并为能够方便了解药品的采购信息并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提供依据[3]。 三、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能够详细地对医院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说明,现以河南省XXXXX市中心医院信息科为例来进行论述。对于整个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而言还可以将其具体划分为三个小的管理系统,这三个管理系统分别是:药库管理系统,门诊药房收费管理系统以及住院药房管理系统。 (一)系统的开发平台 由于本医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体系,各种网络设备相对而言较为先进,所以,依据本医院对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期需求分析,考虑本系统中的额实际运行的环境,确定本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的模式。在本模式之下是所谓的“客户端”就是浏览器,只要客户机上安装了浏览器就能使用本系统,所以对于用户平台而言基本上没有任何局限性。本系统选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Studio2005,选用C#语言进行编程[4]。 (二)处方模块的功能及其实现 在本模块中,用户可以通过用户名以及密码来对合法用户进行验证,当用的输入正确的用户名以及密码之后用户的信息就会提交到数据库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之后用户就可以进行登录之后的各种操作。如果匹配不成工,就会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用户可以再次进行登录。医师的用户名以DR开头,医生在此系统中的权限就是为病人开具药方。在随后的生成临时处方之后,医生可以在临时处方中对处方的量进行修改。待此操作完成之后,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张处方取药的单子,患者就可以拿着这张药单去缴费以及取药。 (三)对一般的错误信息进行约束 在一般情况下,被查询的模块的条件不能设置为空。所以对于空的条件,系统为自动对用户进行提示。 四、结论 医院建立良好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医院的药品管理向着规范化、科学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还可以借助有效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那些不必要的大量的重复的劳动,弥补了传统药品管理系统中的不足,大大地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于此同时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是我们的药品管理系统不断的改进和充实,使其日臻完善。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医院药品管理系统更新升级难点及建议 摘 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药品管理系统已从最早的计算机单机应用,发展到局部联网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从药库药房网络化管理,发展到以药品帐务管理为中心全院信息系统网络化互联。原有的管理功能模块设计已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多元药品管理需求。许多医院开始对药品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但升级开发还是围绕在解决现有药品管理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对现代药学模式下药品管理模式思考较少。现代化医院药品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显著变化,药品管理系统的升级不能落后于职能的变化,考虑后续的拓展空间和接口衔接准备,实现几个转变:由医院内部系统向融合政务监管、供应链的多元化系统转变;由单纯的药品帐务管理辅助角色向药品信息咨询、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多目标系统转变;由疾病治疗向构建病人为中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信息系统转变。 关键词 药品管理系统 升级 更新 问题 1995年5月,卫生部开始推动“金卫工程”,构建跨世纪的国家医疗信息网络,引导中国医疗卫生行业进入信息时代。同期,军队也开始实施全军信息化三大工程:军字1号、军字2号、军字3号[1] 。时至今日,大多数医疗机构已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与医疗信息系统,对患者预约挂号、门/急诊患者基本信息、病案信息、计价收费、医院内部人事,工资管理、财务管理、科室成本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及设备管理、医院后勤及物流管理、药房库房管理等均有涉及。 但是,中国已建成的医院信息系统多数属于以内部管理为出发点的医院信息系统,甚至于是以经济管理效益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药品是医院管理的主要物资和费用支出重点,药品管理系统必然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药品管理系统已从最早的计算机单机应用,发展到局部联网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从药库药房的网络化管理,发展到以药品帐务管理为中心全院信息系统网络化互联。原有的管理功能模块设计已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多元药品管理需求[2]。许多医院开始对药品管理系统进行升级。笔者查阅多篇文献,设计者对系统体系架构的选择、开发语言、数据库选择论述较多[3~7]。对功能的开发还是围绕在解决现有药品管理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对现代药学模式下药品管理模式思考较少。本文围绕药品管理系统升级方案设计及应完成的前瞻性思考进行总结。 1 现代化医院药品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显著变化 1.1 医院药品管理的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院内应用,网上药品采购、零库存管理、与供应商物流的衔接等等,使医院药品供应形成与院外相连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突破医院院墙的限制。 1.2 电子政务药品监管应用要求不断提高,药品监管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特殊药监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都开始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医院的预警、监测指标不能再简单定位于药房内部管理,要考虑与电子政务的无缝衔接。 1.3 新的医院药学已经参与到药物研发当中,临床药物试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使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医院的药物相关科室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制剂,有向整个药学领域拓展的趋势。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学、分析化学、生物技术的药物信息系统软件,已经成药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衍生应用。 1.4 新医改,医保政策已经对医疗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关口前移将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医疗卫生模式,传统的以内部服务为主,远离病人的药品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完成为病人服务的最终目的。新的药学发展,应当结合电子病历、远程监测等互联网应用,提供延伸的药品咨询服务。 2 我国与国际药学管理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近年来,得益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药品采购、保管、供应发放等最基础的药品管理和处置业务都纳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完成从药房单机到院内互联的初步底层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推动医院药学的发展。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医院药学,国内医院在临床药物配置、临床用药辅助决策系统、单剂量化自动包装、发药机器人、条形码技术应用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家庭用药支持平台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差距颇大。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研发和投入不断增加使新药面市的速度加快。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药物总量已经超过4万种,随之而来的就是与药物相关的信息爆炸式的增长。这对临床医师药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迅速完成知识更新,为合理用药找到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附属于药品管理系统的药品应用知识辅助系统就发挥出重大作用,未附加知识辅助系统的药品管理软件可能因学科发展而被淘汰。 发达国家运用信息系统监测药物不良事件,自动监测可大大地提高药物不良事件(ADE)的报告率,而且比病历检索ADE的方法更具成效。有国外研究表明,在一年中,通过对36653名病人监测,在648名病人身上共发现731例ADE,而医生、药师、护士仅报告其中的92例。计算机也可以应用于辅助鉴别和诊断ADR,如药物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计算机化评分法[8]。 3 信息系统本身的完善升级欠缺拓展空间和接口衔接准备 目前进行系统开发,研发人员选择二层的C/S结构或三层的B/S结构,C/S结构的Client端一般是使用GUI的Windows操作系统,Server端运行UNIX或Windows Server与单层的主机/终端方式相比,这种开放式体系结构的耗费大大降低,分布式的计算结构充分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Client端的GUI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RAD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地开发各种应用。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两者各有特点。系统的统一和维护便利,影响后续升级的最优架构选择。 目前,国内的医疗管理数据主要是通过HL7(healtll level seven)作为数据交换标准,与PAcs,uS等一样实现企业级的应用集成,即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在2个或更多的企业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除HL7的应用研究外,国内还没有医院标准接口数据规范,数据接口问题是建立多平台的药学数据库并实现与HIS系统和外部网络进行无缝衔接技术瓶颈之一[9]。 基于上述分析,在中国医院药品管理正在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多元化过渡,经历着从单纯的药品保障供应业务为主向科学管理和药学知识服务型转变的过程。如果延续传统业务型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模型,会使药学局限于药品,无法跟上医疗卫生管理发展的步伐,无法适应来自医院内部学科交融、来自外部管理者、物流配送者、来自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对药品升级方案的设计不能简单由系统技术开发人员为主导,在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几点。(1)剖析医院药品信息系统,结合药品管理领域的变化需求,引入多维度概念;(2)建立灵活高效的用药管理辅助系统,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实现快速迅捷的院内药学及合理用药知识共享;(3)条形码等新兴技术与药品管理系统结合,提高供应链效率;(4)从单纯的药品帐务管理应用,发展到应用数据库进行预警、支持辅助决策;(5)集成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药品信息咨询系统。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医药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使医院、家庭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的机构或组织信息畅通。因此,药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不仅仅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化,而是临床的信息化和行业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本身就可应用到疾病的诊治和预防中去。按照这一组织模式,系统构建按照内部应用和外部服务2条线延伸。内部应用以服务于医院内的病人和药房内部管理为内容,形成基于临床药学知识和管理综合信息的辅助决策系统;外部应用以服务于院外的病人和药学监管为主要内容,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病历的运行系统。 概括地说,药品管理系统的升级要实现几个转变:由医院内部系统向融合政务监管、供应链的多元化系统转变;由单纯的药品帐务管理辅助角色向药品信息咨询、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多目标系统转变;由疾病治疗向构建病人为中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信息系统转变。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方法: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其应用到药品管理中,包括药品的采购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信息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五个方面。结果:加强了医院的药品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结论: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使医院库房的药品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药品管理; 应用 药品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 svstem,HIS)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医院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根据我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医院库房的药品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5个部分:药品采购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实现了库房药品的全方位管理[1]。体现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科学性、规范性。真正落实新医改方案中提到 “加强信息管理,以医院管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1在药品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药品的采购是医院库房药品管理的首要任务,库存药品积压过多会增加流动资金的占用,形成浪费,因此我院对每种药品库存数量的高低限额进行设定,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及时的查询各类药品信息,自动提取出消耗量大于库存量的药品记录及药库库存最低限额,生成相应的药品计划数量,药品采购员根据生成的计划表,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及时的制定出药品采购计划[2]。另外再根据特殊时期药品出库量、市场供应情况及药品实际销售情况等确定药品的实际采购量,这样在保证临床用药需求的同时控制好药品的库存储备量,实现药品采购的智能化[3]。 2在药品出入库管理中的应用 药品的入库验收是药库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药品质量及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所在。药品按计划入库后,先由药库管理人员与入库信息进行清点核对,包括品种、规格、数量、价格、批号、有效期、检验报告单、生产厂家等信息。对于特殊药品如进口药品、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对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等药品需要按照特殊规定来验收。凡是不符合规定的,拒绝验收入库。核对无误后将药品入库定位归放,并增加库存数据,确立入库的记录,打印药品入库验收单[4]。 药品的出库,药库管理人员应该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易变先出”等原则出库,也可以通过各药房提出的领药申请,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经系统确认后,自动减少库存量,确定药品出库单,完成出库。另外管理人员应该对出库的药品信息进行复核,及时更正有误的地方。这样不仅提高了出库的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错误。这样使所有的药品发放均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使各部门都可以及时掌握药品的库存变化情况[4]。 3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药库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设定库存药品上、下限额,当达到下限数量时,表明药品数量不足,系统自动提示,来及时制定采购计划;当达到上限数量时,表明药品数量充足,查看各药房库存,以备药房请领。这样可以保证库存量始终适当,既满足了临床用药的需要,又避免了药品的库存积压,为医院减少了流动资金的占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库存信息化管理对库内药品的有效期进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效期的报警系统,提前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近期药品,做到“近期先出”的原则,避免药品在库内积压和过期失效,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了药品的质量,还大大提高有效期的管理水平[2]。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药库的盘点工作不在繁琐,盘点时根据入库的批号,顺着排位顺序依次盘点,将近期药品作出特殊标记,使用管理系统随时进行查询,核对方便,使盘点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管理工作更加简便、准确。 4在药品统计查询中的应用 我院库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综合统计与数据查询的功能,对药品的来源及去向可作月度、季度以及年度统计,还包括对药品入库、库存及出库的数量金额等。可以随时查询药品的生产厂家、进价、数量、金额、批号、有效期及药品的出入库情况,及时了解库存量。进行单个或分类品种的查询和统计,也可以按任意时间段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等。这便于定期对各种药品进行监控分析,比较每个月的使用量及药库与各药房之间的库存差异,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药品的合理调配及采购销售提供了科学依据,保证了药品的质量,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在药品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建立财务报表,反映和监督医院的药品收支情况,及时解决药品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财务部门以此来管理药品收支结余,有了可靠准确的保证。在调价与报价方面是根据药品调价通知,在药库管理系统上修改价格,其它各级子药房等相关子系统中自动生成新的价格,实现药品价格的中央控制,避免了调价不统一,一药多价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新药品的价格执行的准确及时,避免经济损失。 6结论 总之,加强医院库房药品的管理,是保证医院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其实现信息化管理已是医药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通过在库房药品管理的五个方面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了药品库存,降低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这是一个使药品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的有效管理手段。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药品管理中。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基于C/S结构的药品管理系统浅析 摘要:基于C/S结构的药品管理系统能实现药品的入库、出库、销售,以及在库药品的查询和对销售额的报表统计等功能。其在门诊药房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门诊工作效率,提升药房内部管理水平,为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 C/S 药房管理 药品管理系统是医疗机构药学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其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它的应用是实现药房管理信息化、药品管理数字化的主要手段。药房是医疗机构中最繁忙的部门之一,本系统为了管理好药品信息,利用软件工程原理,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实现了药房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这一系统在门诊药房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业务管理水平,而且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病人候药时间、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改善和促进作用,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系统模型设计 药房管理系统是基于C/S模式来实现用户使用的,对于客户端的实现,除了一般PC机的软硬件要求之外,只需要安装Microsoft的.NET Framework框架的相关版本即可。典型的C/S模式应用系统网络结构如图: C/S(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方式的网络计算模式,其工作分别由服务器和客户机完成。服务器负责管理数据库的访问,为多个客户程序管理数据,并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排序,此外还要对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中的数据库安全层加锁,进行保护。客户机负责与用户的交互,收集用户信息,通过网络向服务器请求对诸如数据库、电子表格或文档等信息的处理工作。 可见,在C/S模式中,资源明显不对等,是一种"胖客户机(fat client)"或"瘦服务器(thin server)"结构。 硬件环境:内存64M以上的计算机 软件环境:搭建Microsoft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 以上框架,安装安装开发的相关的药房软件。 2.模块功能设计 根据对系统的定义,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如图1.1 根据各功能模块和相应业务功能的对应关系,分析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似性,将对各功能模块具体实现时的开发工作产生一定帮助,分析结果如下: 1)库房管理和药房管理之间有一些相似的功能,如药品入库、药品入房、药品管理、药品预警、药品盘点、药品退回等,它们或者是通过功能实现将药品数据从一个数据源转移到另一个数据源,或者是对药品数据中相似的部分数据进行维护设置。 2)库房和药房管理中各功能的操作都主要采取了表单和表单药品的方式。 3)库房管理和药房管理的各小功能模块中都需要药品查询,虽然,查询的药品数据来自不同的数据源,但查询的方式都是根据拼音码和五笔码进行模糊操作,因而各模块具体实现时将会共用这种查询方式的实现。 4)表单药品查询打印模块中,各子模块之间由于都是对不同表单和表单药品的查询,因此,查询方式都是根据表单或是表单药品的一些相似字段来进行按多条件匹配查询。 3.模块详细说明 因为列出系统所有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需要很大的篇幅,同时考虑到模块之间实现的相似性,所以此处只对药品商业信息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主要分为中草药和中成药两个表,左边列表将显示根据药品的拼音码和五笔码查询出来的药品,在右边可以新增一味药,也可以对已有的药品进行基本信息修改和删除该药品。 药品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药品名称,药品编号,药品主治等。 该功能的实现过程主要如下: 药品商业信息查询药品商业信息编辑药品商业信息刷新显示 现分别对以上三个功能实现的设计进行说明。 1)药品商业信息查询 该功能实现主要是能够让用户根据药品的拼音码、五笔码从所有药品的商业信息中模糊查询出指定的药品商业信息。由于药品的拼音码、五笔码属于药品基本信息,和药品的商业信息不是一类信息,因此,该功能实现的过程如下: 根据拼音码、五笔码模糊查询药品基本信息,根据药品基本信息中和药品商业信息的对接信息查询药品的商业信息。 编辑操作主要指是增加、修改、删除药品商业信息,本功能的实现主要考虑的问题是能让不同类型的药品能在同一个信息编辑框中实现信息维护,同时对药品商业信息中部分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信息的填写规范做相关的验证和限制。 3)药品商业信息刷新显示 能够实现药品列表中药品商业信息和编辑框中信息的同步。考虑到不同实现方法对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决定在药品商业信息编辑成功时,让药品列表中的相应药品的商业信息从编辑框中重新获取,以达到信息同步的效果。 4.总结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基于C/S结构的药房管理系统能够在大大提高药房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的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减轻服务器的负担。从而可以在较低系统的硬件成本下,发挥出更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另外C/S结构的系统安全性较高。当然C/S结构不足之处也是有的,比如:客户端PC机需要安装系统客户端程序才能进入系统,灵活性降低和维护成本高,发生一次升级,则所有客户端的程序都需要更新等。当然这些不足对于一个小型的药房管理系统影响并不大。因此,基于C/S结构的药房管理系统前景巨大。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基于Delphi2010高职院校医务所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该系统是实现高职院校药品销售管理系统,该系统以Delphi 2010为开发平台,支持Access数据库,功能有:药品维护、销售管理、库存管理、数据统计/报表、系统初始化、系统维护六大模块。该系统特色有:操作简单,界面整洁,功能强大,人性化设计,故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解决了高职院校医务所中目前存在的药品管理和医疗卫生数据统计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品管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医疗门诊的诊断、治疗和药品发放,各类传染病的防疫防治,组织师生定期体检,对医务所药品库进行管理,审核教师需报销的医药费。日常工作基本以手工完成为主,在这种工作方式中,计算机只起到辅助办公的作用,没有实现对数据有效管理和减轻医务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目的。因此,建立一个相对功能完善的药品管理系统有助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供对药品的有效管理、杜绝浪费,提高为师生卫生服务的水平。系统分析通过对医务所日常工作的充分调查研究,建立校医务所药品管理系统,实现医务所工作的计算机管理。通过建立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医务所管理系统减轻卫生所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开发的药品系统,是一个用于药品管理系统,可适用于高职院校和大中型药店。用软件操作解决了人工操作中存在的速度慢、效率低的缺点。从采购到售出的整个过程,药品信息都保存在数据库中,确保了数据的安全,又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让使用者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 1药品管理系统分析 1.1需求状况 开发的药品管理系统,是一个用于高职院校医务所的药品管理系统,具备了药品管理方面的功能,也具备了数据分析功能,后期还会加上联网功能,实现校园数字化系统之一。开发的目标是方便药品管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应用型软件,同时也能监控到我校的医疗卫生状况,为我校师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做保障。为了更好的开发该系统,到医务所详尽的了解的各个环节,从进货、库存、销售、药品统计等。 1.2药品管理系统流程 药品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1所示。 1.3药品管理系统结构 药品管理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该软件主要具有四大功能:信息录入、业务处理、统计分析及系统维护。 1.3.1信息录入 主要功能是由四个模块组成的,药品信息、操作用户信息、生产商资料及供应商资料组成的。 图1数据流程图 图2结构图 药品信息:编号、药品名称、名称拼音简码、简称、性状、规格、包装、剂型、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条形码、生产厂家、厂家信息等,还可以自主添加各个选项,这些信息可以从其它资料库导入。 操作用户信息:姓名、登录名、密码。 生产商资料:编号、生产商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 供应商资料:编号、供应商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各项中都有详细参数,也可自定义项目上去,更加方便信息的管理。操作用户信息中,设置了不同的权限,对不同人员实行不同的权限,方便对药品的跟踪。 1.3.2业务处理 主要有入库记录和销售记录两个模块。在药品管理系统中,采购记录中含有入库数量、时间、有效期、采购人、价格、录入员等。出库记录有,购买人、数量、价格、报销额度、时间、录入员和数据统计等。 进销功能是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可以使用户清楚的看到每次入库和出库明细,药品的情况,并仔细的记录了各项参数,包括购买数量、时间、批号,有效期,药品信息、操作人等,使各项药品信息直观明了。 1.3.3查询统计 查询统计中有,库存查询、信息统计、销售汇总、缺货提示和过期报警五大类。在对医务所进行了实地调研中发现,清点库存是一件劳时又劳力的工作,又不能及时掌握药品的有效期,不能有效的对药品进行管理。药品数据统计也是一项繁锁而枯燥的工作,但对了解我校师生的健康状况统计是一件必要的工作。在设计该系统时,库存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销售汇总中有最热销药品品、最近热销药品、销售金额、报销金额等,全面的介绍了医务所现在的药品情况。缺货提示可以自定义一条警戒线,当超过时就会自动提示,避免了药品出现缺货的情况发生。过期警报同样可以自定义警戒线,当药品的有效期超过这条警戒线时就会自动报警提醒,使医务人员能及时对这批药品进行处理。这样就能更好的对药品的情况进行掌握,避免不必的浪费和滥用。 1.3.4系统维护 主要是由参数设置、用户管理、数据处理三个模块组成。参数设置可以设置系统的一些参数,如单位维护、剂型维护、包装维护等。用户管理中有,添加新用户、删除用户、用户权限设置、用户资料设置等。数据处理中有,数据恢复、数据备份等,可帮助用户完成某个时间段内数据的恢复和备份;所有的参数设置都尽量的详细,也有自定义项,让用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更好的进行选择。 1.4系统性能分析 该系统有以下特点:1)运行稳定,软件支持win98以上系统运行环境;2)操作简便,故有人性化的设计,让用户轻易的找到所需;3)功能强大,不仅可以药品进行进销存管理,还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具备药品字典管理、药品拼音简码查询、药品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可完成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销售、核算、查询、多种报表输出等各种事务,以达到更好的为用户服务的目的。 2系统数据库设计 2.1数据库 药品管理系统,是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医务所药品管理质量、弥补人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而开发的。需要存放大量的药品信息,人员信息,历史记录,信息的操作频度相对较高。对存放大量的个人信息,故对安全性要求也比较高,Access数据库虽安全性不是最高的,但其性能已经足够满足系统的需求,故选择了Access数据库,Access的优点有:1)存储方式简单,易于维护管理;2)面向对象;3)界面友好、易操作;4)集成环境、处理多种数据信息;5)Access支持ODBC;6)支持广泛,易于扩展,弹性较大。 总之,Access是一个既可以只用来存放数据的数据库,也可以作为一个客户端开发工具来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即可以开发方便易用的小型软件,也可以用来开发大型的应用系统。Access还可以将程序应用于网络,并与网络上的动态数据相联接。利用数据库访问页对象生成HTML文件,轻松构建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 2.2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中存放的是需要及时更新的信息,设计软件时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表,在这里只将部分数据库表的逻辑结构列举如图3。 图3数据库表的逻辑结构 3结束语 使用基Delphi 2010为开发平台开发的药品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我校医务所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本系统成功解决了医务所中存在的采购、库存和销售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校医疗信息统计奠定了基础,为建设数字化校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系统经测试和医务人员使用后,一致认为使用该系统比起以前的手工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强度,极大方便了学校的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使医务所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关键词 高血压 药品管理 系统 研发 高血压是世界流行病,其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为了控制和降低高血压死亡率、致残率,研究开发了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系统,系统采用C/S结构,界面框架采用Powerbuilder 8.0工具进行开发,模块应用程序采用Delphi 7.0工具进行了系统开发。结果,通过使用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系统,提高了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网络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了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的利用率、周转率、及成本核算的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设计目标和技术特点 设计目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颂布的《药品法》、《传染病管理法》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发社区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系统。为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化、数字化、程序化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设计原则: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协议和接口的原则,确保系统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采用国际通用的软件开发标准和开发工具,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和较高的可维护性;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以适应不断发展业务需求;充分保护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根据《药品法》、《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血压防治的自动化网络平台,推动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业务处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体系结构和技术特点:采用以C/S模式为主体的体系结构。界面框架采用Powerbuilder 8.0工具进行开发[1],模块应用程序采用Delphi 7.0工具进行开发。系统功能强大、稳定、操作方便;数据库端充分利用了sql server 2005的特性,利用存储过程实现了大量业务处理逻辑的封装,利用触发器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文档处理系统采用MS Office 2003。 外部接口:软件接口可将数据输出到Excel,Word或Access等[2],或从这些格式的数据文件中导入数据,从而使用户有更大的灵活性。硬件接口主要解决从各种检测设备中自动提取数据。 运行环境:硬件平台,微机(CPU 586及以上,内存64M以上),打印机(针式Lq1600系列),磁卡读卡器(RS-232串行方式)。软件平台:中文WINDOWS 98/ME/NT。应用软件:开发工具Visual Basic[3]。数据库用Microsft Access。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选用Microsoft Windows 2003,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5,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vistar系列,文档处理系统采用MS Office 2003。 系统功能 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系统主要子系统包括:药品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管理、查询管理、数据字典。由系统主控模块负责各个子系统的统一管理。 药品管理:主要用于维护系统基础资料、相关标准等,提供整个系统运行所须的基础数据设定功能。相关标准包括词组查洵、收费标准和处置费设定。 入库管理:主要登记编号、入库时间、进货单位、药品种类、数量、单位、价格、厂家、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加价比率、经办人等。入库登记药品名称采取词组查洵。出库管理主要登记购买单位(人)、出库数量、药品名称、出库时间、经办人等。出库时药品名称采取词组查洵。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采取计算自动化管理,能做到药品先入先出、效期短的药品优先出库,药品数量较少时能自动提醒。 查询管理:系统查询功能十分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查询所有处方和药品入出和库存管理信息、也可按时段查询科室、人员、时段的成本、收入和利润进行成本核算。药品库存查询可按药品名称、批号、入库时间、有效期、厂家。查询使用十分科学、快速、方便。 数据字典:数据库数据字典不仅是每个数据库的中心。而且对每个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用户可以用SQL语句访问数据库数据字典。本系统数据字典主要包括检测类别、包装形式、物态颜色、检测目的、样品处理方式、报告单标识、化学单位设置、报告设置等。 系统维护:包括备份数据、恢复数据、系统设置和修改密码功能。信息资料、信息模板等数据,定期备份。提供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可自行编辑对象的编码和内容,方便添加、修改、删除信息资料,提供操作日志管理功能;提供在线帮助功能等。 系统的特点 该系统的设计是基于药品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而设计开发的。它遵循QA/AC、ISO9000、ISO/IEC 17025等管理规范,对影响药品管理质量的要素,包括人员、仪器设备和方法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系统有以下特点:采用Windows NT技术和先进的Client/Sever客户/服务器模式,支持MS-Sever Sybase等多种大型数据库,提供intent服务;治疗按中国高血压联盟推荐的NAH方案,该方案治疗效果好、费用低;采取模块化设计,可方便实现系统功能的增加及调整,易于升级和维护,具有修改、查询、快速、准确等优点;本系统硬件要求低,运行费用少,而且界面美观,操作简便,经过几天的培训就可上岗,适合基层医院使用。数据输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直接录入、拷贝录入或批量导入。数据输出可以打印,也可以导出为Excel、Word、HTML等格式。这样,有效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 讨 论 我国的药品管理工作进入了网络管理时代。为了提高了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网络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把药品管理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发社区高血压防制药品管理系统。实现了以药品管理工作为核心的的全方位管理,该系统有以下优点:该系统操作快速,准确、方便,实用,药品从入库时间、进货单位、药品种类、数量、单位、价格、厂家、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加价比率、经办人等,全部微机化,信息由手工记录变成自动记录,使药品管理管理更加及时准确,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药品信息资料可在微机上长期保存,利用率高。同时也保证了药品信息的真实、可靠。特别是库存管理采取计算自动化管理,能做到药品先入先出、效期短的药品优先出库,药品数量较少时能自动提醒。系统查询功能十分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查询所有处方和药品入出和库存管理信息、也可按时段查询科室、人员、时段的成本、收入和利润进行成本核算。药品库存查询可按药品名称、批号、入库时间、有效期、厂家。查询,使用十分科学、快速、方便。使用该系统后, 深受药品管理工者的欢迎,社区药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药品管理工的规范化管理,使我市药品管理工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之,通过该系统的实施,加强和规范了药品管理,优化了工作流程和岗位安排,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工作运行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当然,该系统功能需要进一步开发完善,扩充网上对外服务功能,以及与疾控机构其它业务系统的有机整合,建立标准统一的药品管理软件,以便资源共享。其次是各单位也耍增强药品管理意识,贯彻执行《药品法》《传染病管理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药品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协调各科室药品管理工作的关系,固定和培训专职药品管理工员,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管理工作的水平。使药品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系统化、数字化、程序化、规范化。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医院毒麻药品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各种毒麻药品的流失、滥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医学与社会问题。毒麻药品成瘾在许多国家的人群中流行成灾,极大地危及人类健康,严重影响着劳动生产和社会安全。在我国境内近年来也发生了许多阿片类成瘾人群,据国家禁毒委公布,其人数比例还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毒麻药品的管理势必在行。 我院于2005年由信息科的软件开发人员开发设计了“医院毒麻药品管理系统”,运行了3年多的时间,现在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毒麻药品的计算机化管理,防止了毒麻药品的流失、滥用,加强了药品管理,使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迈进了一步。 系统概述 我院毒麻药品管理系统包括“住院麻方登记”,“麻醉药品明细账(住院)”,“毒麻药品总账(住院)”,“期初库存录入(住院)”,“门诊麻方登记”,“麻醉药品明细账(门诊)”,“毒麻药品总账(门诊)”,“期初库存录入(门诊)”等模块。实现了毒麻药品的全部管理,并且毒麻药品的月明细账、年明细账系统自动生成Excel表格,可通过网络上报当地卫生局,彻底改变了以前的手工报表方式,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报表。 平台设计开发的软、硬件环境 平台设计的硬件环境:奔腾1.8 GCPU、80G硬盘、512M内存,这是主流配置,相对较低的配置也可以运行此系统。 平台设计的软件环境:服务器都采用Windows 2003Server作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采用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2000。工作站支持Windows9x、Windows2000、WindowsXP、WindowsNT系统操作系统。系统的开发模式为客户/服务器模式(C/S),开发工具采用了大型数据库开发工具C++Builder 6.0。 系统的登录界面 系统的主要特点 支持药品编号的操作,使得药品登记、查询工作极为容易;查询功能强大、方式灵活。如:支持多功能组合查询;独特药品编码技术。助记码采用当日日期加上自动序号,序号从001~999自动循环产生。一眼即能看出什么时间购入的药品,很好的实现了药品管理。自动生成毒麻药品的明细账和总账,并可自动生成Excel表格,对表格的格式和内容随意更改,上报至当地卫生局。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门诊、住院毒麻药品的登记:系统可以对整个药方的内容进行记录,其中包括的内容有药品名称、数量(出库)、病案号、处方号、性别、年龄、住址、科室、疾病名称、发药人、复核人、经治医生、投药日期、取药人姓名、取药人身份证号、麻卡号、操作员、操作日期、空瓶回收日期、空瓶回收数量、空瓶批号、药品规格等。其中这些项目的内容有一大部分的数据来自于医院HIS系统,只有一少部分数据是毒麻药品的管理员录入到系统中的,所以对于药品的管理员来说,系统的录入工作是非常简单,而且操作是很容易的,可以把以前的手工帐取消,只要基础数据录入到系统中去,系统会自动的记录药品的明细账和总账。 门诊、住院毒麻药品的修改:对已录入到系统中的处方系统提供了修改的功能,只要录入处方的病案号和处方号,系统会自动调出处方,同时,处方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对这些内容可以进行修改,修改后可以保存。但是,有一部分数据是不能修改是,因为这些数据来自于医院的HIS系统。这就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门诊、住院毒麻药品明细账查询:录入药品名称和开始日期、结束日期作为查询条件,系统会自动生成表格,明细账可以表格浏览和打印,还可以生成Excel电子表格,并且通过网络上报至当地卫生局。 门诊、住院毒麻药品总帐查询:录入药品名称和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做为查询条件,系统会自动生成表格,总帐可以表格浏览和打印,还可以生成Excel电子表格,并且通过网络上报至当地卫生局。 门诊、住院毒麻药品期初库存录入:系统可以对门诊、住院毒麻药品的每一个品种的期初库存进行录入功能,录入后就可以形成药品的明细账和总账。而且系统自动的控制,每一个品种的期初库存只能录入1次,这样,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和完整性,操作员在操作界面上是无法更改数据的,这样,就实现了计算机的毒麻药品帐与实际的药品数量相符,从而实现了药品的严格管理目的。 门诊、住院毒麻药品的空瓶回收登记、修改:系统可以对药品的空瓶回收情况进行登记,每一个处方的空瓶必须进行电脑登记工作,这样,确保了药品的不流失,严格地控制了毒麻药品,系统达到了药品的管理目的。 数据库结构设计 系统了功能强大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开发工具,充分利用多功能模块和窗口设计形式,使各种对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关联。数据库的结构表如麻醉药品处方情况登记表或药品出库登记表,表名为DM_AnaMedPreReg、麻醉药品期初库存表,表名为DM_AnaMedSto、空瓶回收登记人表,表名为DM_EmpBotCalNam、麻醉药品破损登记表,表名为AnaMedDilReg等表。 综上所述,医院的毒麻药品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实现了药品的科学化、微机化管理,从而为医院早日实现数字化医院奠定了基础。 药品管理系统论文:药品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实现 摘要:本文以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医院为例,根据上级药品监督机构的要求和自身的具体情况,针对药品仓库管理工作,通过计算机来代替以前的手工管理模式,实现医院上千种药品及其他医用材料的入库、出库、药品验收记录,监测药品的失效期、盘库、财务统计等,使医院的药品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高效率,提高了医院药品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药品管理系统 一、系统需求分析 1、业务需求。医院原来使用的是人工管理模式,药品的买卖、出入全部采用手工方式清点核查,工作内容繁琐、工作量大,容易出现差错。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及时的对药品的流动进行管理,并且不能为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等提供精确的有价值的统计数据。老式的管理己不能满足现在的形式,计算机管理的适时出现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特别是在大型医院的管理中,计算机管理己显示出它的及时高效性。有效管理了人工录入,尽量减少了繁杂的人工处理,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更多的机遇,争取更多的利润。 2、软件需求。对软件的需求是具有基本的浏览功能(能提供用户浏览所需的信息)、查询功能(可以根据输入条件查询与其相关的记录)、插入功能(实现新记录插入)、修改功能(对错误记录进行更正)和删除功能。对于用户界面,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多功能窗口运行。正常使用时不应出错,当用户的输入错误时应给出适当的更正提示。若运行时遇到不可恢复的系统错误,也必须保证数据库完好无损。系统要求具有严密的安全体系,以相应的权限来管理不同的用户,登录时使用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严格控制对数据和程序的访问和修改,以保证数据的不必要删除和篡改。能够根据采购、出库和调价准确地处理药品的账目。同时由于严格的计算机管理,排除了人为的浪费问题。药品进货查询,药品销货查询,贵重药品查询等,以图表的形式给出药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情况。 二、系统实现的功能 药品管理系统主要涉及药库和各类药房(药房分门诊中、西药房和住院病区住院药房)之间药品的进、销、存等业务,并且和门诊计价、收费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药库和药房之间虽有联系,但又相互独立,药品管理系统主要管理医院所有药品的出入和内部统计计算,为药品会计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包括对所有药品有效期的管理。药品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动态数据处理,对全院药房提供动态的药品数据。(2)网络数据共享,药品管理系统并入医院网络系统后,使药品管理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数据共享。(3)对药品的有效期实施了真正行之有效的报警管理和报废管理。(4)优化管理,可以使药品库存得到最优化的管理,使库存损耗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库存自动报警。(5)丰富的查询功能输出,可以及时得到有关药品的大量信息。(6)一条龙管理,从最初的采购入库到发药到药房到卖给病人,实现自动监控调价等处理。 三、药品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通过对医院的实际调查分析,理顺了医院药房药库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具体内容。根据药房药库的工作特点和具体的工作需求,将药房药库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如下:(l)日常工作中,当药房药品发生短缺时,药房一般要通过请领入库功能向药库申请领药,并将申请领药药品品种和数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药库,药库根据库存情况确定向药房发放药品的品种和数量等信息,药房查收药品后,使用领药确认功能对收到药品进行入库确认,计入药房库存数量,使能在窗口发放。(2)当从医院内部其他药房或科室调入药品时,查收药品后手工录入药品品种和数量等信息使用调入确认功能确认入库,计入药房库存数量,使能在窗口发放。(3)由于某些原因需要将药房的部分药品退返药库时,药房先向药库提出退药申请,当药库通过退药功能模块手工录入退药单后,药房通过退药确认模块可以获得相关退药信息,并且把退药信息与现实生活中退还给药库的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进行退药确认。确认后库存信息发生改变,增加药库的库存,冲减药房的库存。确认以后,本次退药的药品数量,收款处不能再用于计价收费。(4)当从药房往其他药房或科室调拨药品时,使用调出功能录入调出药品信息。(5)当库存盘点发现实际库存与帐面库存不符,允许做盘盈和盈亏处理时,使用盘盈或盘亏功能将药品盘盈或盈亏信息录入计算机,增加或冲减药房库存。(6)当药房的药品发生损坏需做报废处理时,使用报废功能,冲减药房库存。(7)当由于其他特殊原因引起药房药品库存数量发生变化(例如借、还)时,使用其他入库或其他出库功能进行其他入出库处理,从而增加或冲减药房库存。 四、系统关键技术 1、在药品字典管理、药品入库单录入及出库单录入模块中,实现了药品的模糊查询功能。首先在录入药品字典时,自动获取药品名称的每个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将药品名称的简拼存入数据库。在筛选药品字典时,只要输入药品名称 2、在报表打印程序中,考虑到医院入库单及出库单都为多栏报表,所以报表打印程序使用了第三方控件FastReport报表控件。在报表编辑的页面设置界面上,设置栏数、栏间距、位置,就可以实现多栏打印。在报表编辑界面上添加一个Child,在事件中添加代码,用来控制打印空行的行数。这样就解决了打印空行的问题。 3、在数据库应用方面,为了加强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和强制执行业务规则,使用了触发器。使用触发器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并发操作带来的各种编码重复问题;二是药品在出库管理模块中对库存明细当中数量的修改问题。这样避免了程序员编写复杂的程序来控制数据操作,也为以后程序维护带来了方便。 4.系统实现了版本自动升级。当用户打开系统时,系统会自动检测有无新的版本,当有新版本时,系统会提示用户升级。 5.系统实现了系统级消息处理,在任意一界面用户都可以随时调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计算器,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铁路专业论文:铁路“四电”工程内、外部专业之间接口关联论证 [摘 要]本文论述了既有线宁启复线“四电”工程专业之间以及与站前工程专业之间的接口关系,明确了专业之间接口识别项,提出了各专业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四电”系统、房建、路基轨道、桥梁、接口关系、专业之间衔接配合。 一、概述 宁启铁路增建复线并电气化,既有线电气化改造、部分路段进行提速改造,南京枢纽新建宁启下行线以及高里下行联络线引入在k7附近新设浦口北站,关闭葛塘站。该工程涉及房建、桥梁、路基、铺架、电力、电力牵引(接触网)、通信、信号多个专业,因此处理好各专业之间接口关系,对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工期至关重要。 为优质快速完成宁启铁路路复线电化工程建设,加强宁启电化工程建设中的接口管理,落实“四电”专业接口管理工作中各方职责,明确有关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系统、完整地实现工程建设中各专业接口的合理衔接,全面、准确、系统地把握“四电”专业接口的动态,科学有序的全过程控制好接口施工安全、进度、质量,在总结其它工程接口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此加以论证。 本文所称接口,是指宁启电化工程建设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之间的部分、设施、功能、管理相互关联,并且需要协调的结合部。 二、接口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接口管理工作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凡涉及接口事项,该接口相关的各方不得单方面进行决策或决定。 2、接口管理工作涉及不同单位或部门时,各单位或部门不得以惯例、内部的特殊性或其它理由拒绝接口事项的落实。 3、接口管理工作从接口的提出、讨论、处理、实施到反馈等过程必须形成一个信息的闭环,避免造成接口的遗漏。 4、接口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必须以正式的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并签认,不得以口头或非正式的方式作为依据。 接口管理工作的相关方是指与某接口有关联的各方,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 5、接口管理工作的相关方必须承起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推诿应该承担的接口管理职责和义务。 6、项目部总工负责,工程部长协调落实各专业接口的相关工作。 三、接口管理工作主要应以接口图(“四电”系统外部接口图、“四电”系统内部接口图),接口识别表(“四电”与外部各系统接口识别表、“四电”系统内部接口识别表)的方式,对“四电”专业内部接口及“四电”专业与外部各系统接口处进行工程管理和有效的闭环控制。 四、在接口管理中分为主要责任方和协助责任方。 主要责任方负责提出该接口方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协助责任方负责将技术要求和参数落实在设计或施工中。在站前和站后专业的接口预留中,站前专业一般为协助责任方,站后专业一般为主要责任方。 五、接口管理相关方若发现新的接口,及时进行对接,并纳入系统接口总图和接口识别表中。 六、接口管理相关方在接口处理过程中,前一工序方应为后一工序方负责。 七、在接口管理过程中应建立接口日志,确保接口状态可控和可追溯性,接口日志由接口主要负责方建立和更新。 八、宁启复线电化“四电”工程接口说明: 1、本项目建设是一项多专业参与的联合协同工作体。 各部门、各专业相互依从、制约、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十分繁杂的接口体系。 铁路专业论文:铁路通信专业微课应用探索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微课以视频为载体,选取内容比较独立,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展现素材生动有趣,内容直观,方便学生学习理解,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文对微课在高职铁路通信专业教学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微课;铁路通信 1 微课的特征 (1)时间较短,一般是8到10分钟,一般不超过12分钟。在这个时长下学习,学生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接受程度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选题比较独立,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因此称为微课。 (3)体积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常见的格式有MP4和Swf等,制作者可以很方便地将微课到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QQ空间供学生在线观摩学习,也可以直接提供o学生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为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学习提供了方便。 2 微课的制作模式 (1)PPT转视频方式 这种形式的微课对制作者的要求最低,适合初学者制作 ,选题以知识点的讲授为主。首先是制作 PPT 课件,课件要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具有视觉艺术效果,可以通过字体型号和颜色的搭配、背景设置、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等,为了得到最佳的视频观看效果,要求以图片展示为主,文字描述为辅。文字的字号不要小于36pt,颜色宜用对比色。然后是录制旁白,推荐使用高品质的麦克风,选择安静的录制环境。打开已经设计好的 PPT 文档,选择“幻灯片放映”选项卡对应的功能区当中的“录制幻灯片演示”,在弹出的窗口选择“开始录制”按钮,即可以开始录制。录制过程中,可以适当操作鼠标,对展示内容进行标记,以吸引学生观看。最后是将录制好的 PPT 另存为视频文件。这项功能要选择高版本的PowerPoint软件,在PowerPoint2013中,选择另存为,选择 MPEG-4 视频格式,即可完成PPT到视频的转换。 (2)录屏模式 这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微课制作方式,使用录屏软件对屏幕进行录制,以得到微课视频。Camtasia Studio是众多录屏软件中功能最强大、易用的软件。它具有屏幕录制、配音、剪辑、过场动画、添加说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视频菜单和封面、播放和压缩功能,可以输出 MP4、flv、mov 等多种视频格式。用户可以在任何颜色模式下轻松地进行屏幕的录制、配音及各种屏幕动作。 启动Camtasia Studio软件后,选择录制屏幕,录像机功能即被激活,在设置界面,用户可以选择“全屏幕”,也可以选择“自定义”,手动输入尺寸大小或拖动鼠标设置屏幕录制范围。如果电脑安装有摄像头,还可以同时录制屏幕内容和摄像头内容。录制视频的同时,还可以同时选择录制电脑操作时播放的声音和麦克风输入的声音。录制这类微课,教学方法灵活,可以边书写边讲解,对硬件要求低,教师可以自己录制,如果能同时录制摄像头中教师的教学画面,可以使微课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专业拍摄模式 对需要动手操作演示的教学内容,前面两种方式就不适合,这时我们需要通过摄像机来进行拍摄。拍摄环境要光线充足、整洁。拍摄前,针对微课的主题,要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写好拍摄的脚本,以指导拍摄过程。拍摄情境可以是真人在白板上演示,或者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拍摄后可以对视频进行修改美化等后期制作。这种方式制作的微课效果最好,但需要专门的制作团队,对制作设备及环境要求高,成本高。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使用手机、平板进行拍摄,现在的移动终端基本上都可以拍摄高清视频,如果环境选择得当,也可以拍出较好的效果。 3 题材与内容的选取 (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往往是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但又必须要求学生花时间去掌握。微课通过比较直观和生动的呈现方式,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无法在课堂上展示的内容。比如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课程中,为了讲述客列尾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可以到铁路现场拍摄司机通过CIR操作客列尾系统的视频,制作成微课,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观看。 (3)抽象的内容。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比如数字传输系统中数据帧的封装,无法用眼睛观察到,学生很难理解掌握,通过制作动画形式的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画面,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4 通信专业微课的教学组织 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要想让微课发挥作用,就必须进行精心的教学组织,需要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教师在课前应该学习指导,包含内容为:①学习指南,告知学生本堂微课应达成的目标、学习方法的建议、下次课堂学习的形式等;②学习任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学,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描述,这些学习任务尽量设置得容易些,不要太难,任务数量也不要太多,一般建议是3到5 个任务;③困惑与建议,即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或者建议。学生必须将微课中的作业和教学反馈提交到指定的教学平台,以便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研究学生学习的情况、存在的问题等,督促进度落后的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对对微课进行更新和修改,保证微课资源库的动态更新和不断发展。 5 结语 微课是其它教学资源的一种有益补充,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已经初见成效,。教育部每年举办的微课大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推进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微课资源库,有效利用微课资源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使辛辛苦苦开发的微课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最终使我们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铁路专业论文:军校铁路排长专业的铁路装备素养生成途径研究 摘 要:目的 为有效地提高铁路排长专业的铁路素养,方法 提出了养成铁路装备素养的总体规划和四级培养平台,运用CDIO 工程教学模式构建了培养体系,采用逆向教学设计法开展教学和师生易位法进行认知实训;以“车站联锁”课次为例,说明了任务需求、问题导向和师生易位法的具体应用;结果 应用生成途径的两个教学班次考试成绩和毕业任职效果明显提高,结论 铁路装备素养生成途径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装备素养; 铁路装备;军校 引言 素质教育一直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关注和研究的热点[1],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进行的素质教育目标和要求各不相同[2],军队院校教育是培养军事人才、提高官兵素质的主渠道,中央军委颁发了《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军队院校教育体制,构建军事创新教育机制,基本实现院校教育信息化,为官兵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教育,为新质战斗力建设提供人才保证。为了弥补铁路排长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需建立铁路装备素养生成体系,为提升军事交通运输指挥人才的装备素养提供途径。 1 装备素养 装备素养是军校人才培养中专业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影响学员胜任部队实际岗位的关键因素。装备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员使用装备完成各种训练和作战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包括熟悉装备体系构成,形成爱护装备的意识和行为。装备素质是军队学历院校中专业教学关键环节,出现不同专业的装备素质培养模式,已有一些相关的成果和,如海军工程大学梅志远提出的“合训分流组训方式专业素质培养问题与对策”[3],装备学院秦红燕提出的“装备素养与培养研究”[4],都在尝试装备素养培养中取得一些成果。 2 生成途径 2.1 规划及要求 根据铁路排长专业设置特点和部队岗位实际需求,分析装备素养中的装备种类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需求,选定内燃机车、货车车辆、运输调度和信号通讯设备等为必修装备,建立相关装备知识、装备能力构成的装备素质和装备运用能力、装备情感构成的装备修养。在校学习期间,应具有机车车辆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外期间,还需要进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的熏陶,逐步具备军事交通运输和指挥的必备素养。 2.2 四级递进培养平台 根据铁路排长装备素养内容要求和生成规划,建立四级递进培养平台,由装备课程平台(选定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平台(课堂+场地教学)、装备自学平台(专修室)和和装备实践平台(厂段实习、部队实践)组成,如图1所示,实现从装备认识、装备使用到装备运用能力的模式生成。 2.3 CDIO教学模式 CDIO工程教育理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四所高等院校联合提出。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 (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以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通过课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专业[5]。 以应用型人才目标要求为驱动,应用G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进行铁路排长装备素质培养和实践,开展“教中学、做中学、做中思”的教学实践,将内燃机车、铁道车辆、运输设备和信号设备的知识传授、使用能力落实在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 结合铁路排长的自身特点,以部队岗位需求为导向,基于CDIO理念构建相应的铁路装备素养课程体系,形成一、二、三课程,铁路装备素养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二级课程由专业类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等组成,专业类课程又可以进一步归类为机车类、车辆类、行车组织类和线路类,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三大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旨在促进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融会贯通。三级课程在二级课程下进行拓展,为加强核心课程而设立的应用课程,课程包括装备投送概论、部队机动投送等。 2.4 教学方法构建 逆向教学设计(Backward Design)是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GrantWiggins 和Jay McTighe于1999 年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先确定学习的预期结果,明确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设计教学活动以发现证据的教学设计模式。 1. 课堂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总原则是需求驱动学习,逆向教学设计在理论知识内容讲述上,针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采用问题导向法进行,以提高学生解谜底的好奇。寻求问题方法就是提出多种可能解决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引出最佳求解问题的方法。例如采用逆向教学设计和问题导向法讲授“车站联锁”知识,具体设计如图3所示。 2.认知实训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在铁路装备认知能力实训上,采用师生易位教学法和双向互动教学法进行铁路装备实操和认知实践,现代教育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体能力得到全面释放和开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都希望自己的各种潜能得到发展和自我实现。如在“车站联锁”实践时,先请学生上讲台讲解车站联锁机的组成和主要部件,然后给出几种车站联锁设备型号,让学员对照实物认识实际部件,开展双向互动教学,教师加以答疑,这种教学方法消除了以往的“填鸭式”灌学,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员综合能力锻炼。 3 生成效果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铁路排长装备素养生成途径全面地应用于教学中,提高了学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通过 2011级(改革后)和2010级(改革前)两个教学班次的考核成绩对比发现:平均分数由81分提高到86分;通过所建立的铁路排长装备素养生成途径的培养,毕业21名学员在一年多中的部队工作中,因工作出色,业务能力强,已有50%人提升副连长。 4 结束语 在军校铁路排长装备素养培养中,构建四级递进培养平台,提出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设置,应用逆向教学设计法实施课程教学和认知实训,对军队铁路排长的装备素养生成是有成效的。 铁路专业论文:探析铁路工程轨道专业的投标报价技巧 摘要:本文分五个部分介绍了铁路工程轨道专业的投标报价思路与技巧,对预算人员应熟练掌握的轨道施工工序、常用定额组合、定额抽换、运杂费分析、快速成本测算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对该专业中容易出现的思维、使用误区均做了相应介绍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轨道专业;施工工序;定额组合;运杂费分析;成本测算 0 引言 随着铁路铺轨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国铁建系统内施工产值名列前位的工程公司每年的铺轨里程数可达1000公里左右,为与之施工承揽数量、质量相匹配,预算人员在编制铁路工程轨道专业投标报价时须熟练掌握概(预)算编制办法、施工工序、铺轨专业定额、费用标准、价格信息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编标阶段时间较为紧张,往往无法对施工组织设计、图纸技术要求等研究透彻,难以有积累、总结、提高的时间。只是幸好目前广泛使用的《铁路工程投资控制系统》软件对各类预算基础数据进行了固化处理,且投标阶段一般会获得重要参考资料进而可快速分析取定各类取费方案、编制期价格水平、定额套用细节以加快交标进程。由此预算人员愈加缺乏以施工工序指导预算编制的历练,再加上轨道章节设计院概算指标多有雷同、涉及的轨料扣配件型号众多、难以推断补充材料的重量和基价、运杂费方案分析繁琐等因素存在,渐渐制约着专业预算编制水平的稳步提升,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讨论如何编制一份质量过硬的轨道预算。 1 掌握常规铺设方法 预算人员应大略了解单枕铺设法、换铺法、直铺法三种铺设方法的主要工序,应充分认识到施工工序对轨道定额的准确套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漏项、不增项、不迷信外部参考资料是专业素养的具体表现。有时权威机构编制的外部预算资料会存在丢项情况,导致价格指标与施工实际价格严重不符,必须在过程中及时发现定额漏项并修改或及时上报公司备案待查。如果不及时修正只是原样套用,只会给后续中标资料的交接埋下争议的伏笔。以当前铁路标在各工程公司任务承揽中所占的份额来看,投标报价的编制水平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 1.1 单枕铺设法施工工序 ①轨料装车;②列车编组进场;③长轨抽拉;④轨枕转运;⑤布枕、收轨、安装扣配件;⑥收尾。 1.2 换铺法施工工序 1.2.1 人工铺设 ①轨料散布;②锚固枕木;③钢轨入槽及整道。 1.2.2 (或)机械铺轨排 ①轨排组装、运输;②倒装轨排和喂送轨排;③铺轨机铺轨;④拨线整道。 1.2.3 换铺长轨 ①人工换铺;②换轨车换铺。 1.3 直铺法施工工序 ①轨料散布;②枕木锚固;③人工撬拨长轨入槽;④或铺轨机推送长轨入槽。 2 掌握常用轨道定额组合 针对单枕法,经常使用的相应定额、主材、费用指标组合:GY-5单枕法工艺、GY-180轨料量价、GY-8轨料运输单枕法1km以内装运、GY-9轨料运输单枕法增运1km、GY-14工地接触焊、GY-18钢轨打磨、GY-28应力放散及锁定、厂内焊接500m长钢轨、GY-1121抽换电容枕、GY-26胶结绝缘接头、GY-1长轨压接焊作业线安拆与调试、GY-2长轨铺轨机安拆与调试。 针对换铺法、直铺法,经常使用的相应定额、主材、费用指标组合:GY-39轨节拼装、GY-60轨节铺设、GY-6换铺法工艺、GY-176轨料量价、GY-10轨料运输换铺法1km以内装运、GY-11轨料运输换铺法增运1km、GY-14工地接触焊、GY-18钢轨打磨、GY-28应力放散及锁定、厂内焊接500m长钢轨、长钢轨供应有关费用、电容枕。 2010版轨道定额在无缝线路的铺设方法上主要由单枕法、换铺法构成,出于何种原因对直铺法未进行表述不得而知,但在实际使用时,铁路设计院工经专业普遍使用换铺法进行轨道章节的概预算编制,偶尔出现的铺轨机直铺法也是以换铺法进行组价,以至于经常出现与施工组织设计并不相符的情况。 在使用定额时,要注意点击其工作内容,对一些重要工序定额逐步建立起直观印象,对定额编号大概座序、基期价格水平、定额单位都要有所熟悉,树立起专业的认知培养专业的水平这一重要观念。 3 掌握定额的积累、抽换 在使用2011版铁路工程投资控制系统选取定额前,首先要对外部资料进行总体上的浏览,观察一下补充定额、补充材料是否使用较多,对这些预算系统内并没有默认存在的数据要提前导入合适的补充定额、补充材料库,建议每一年对无碴轨道部分的CRTSⅠ、Ⅱ、Ⅲ型综合大定额做修订,既然现阶段施工单位已不太容易再从外界获取补充定额的详细资料,不如将施工一线掌握的数据逐步转换为企业定额以方便使用,比如对曲线、直线部分的工料机定额含量有所区分,将适用的条件、包含的工序进行简要描述,此类特殊工艺、工序的积累是一劳永逸的。 轨道定额在使用时涉及最多的调整就是抽换轨料、扣配件,常用种类都达上百件之多,这一章节在所有结构中最为复杂,可以这样评价,掌握轨道定额的各种抽换、推算是一名预算人员业务成熟的标志。应先熟悉当前项目的甲供轨料、扣配件的种类及数量,然后再与单项概算进行比对,部颁材料无需关注,重点是补充轨料、扣配件的对价,尤其材料单重是处在被隐藏的情况下,此时需要采用差值法,即在其他材料重量已知的情况下将差值部分除以补充材料的数量后计算得出,并及r选择材料运输类别、汇总标志、甲供方式、主材标志。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同时出现一个细目中有多个补充材料不知单重的情况,这就突显平时积累的重要性,每次做完的数据在交标后,都应将推断出的确切单重的材料进行归纳,并以设计院不同编号进行存档,因各家的补充数据库都是不同的,应进行分类管理。如仍然无法解决,可选择较接近型号的已知部颁材料或补充材料的单重,往往也会达到较接近的水平。 4 掌握运杂费单价分析 铁路工程投资控制系统在清单细目小计中针对运输方案设置了三个选项,其中按材料百分数计算不适用于轨道章节,最常用的方式为直接输入运价,即外部参考资料体现的每吨价格为多少,便直接输入,方便快捷对原始价格指标。但此种方式也有较为不利的方面:手工输入的运费单价,属于固定数值,以铺新轨(钢筋混凝土枕)为例,材料费占比达50%~60%,运杂费占比达10%左右,两者合计则达到60%~70%左右,此即意味着对于轨道章节,如果采用固定数值往往会占住了运杂费的浮动空间,对于后期调价来说则增加了难度,因为材料费按规则是不能随意更改的,预算人员只有逐项反复加减运杂费单价试算以慢慢接近目标单价值,费时费力。但如若从调整阶段便进入运输方案中,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材料供应情况针对钢轨、道岔、砼枕、扣配件进行运杂费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运输工具搭配,在降价时只需要对运距、运价做统一调低,整个轨道章节便会出现较为均衡的降幅,此类调价手段较为严谨。 5 掌握快速成本测算 在铁路工程中轨道章节的成本测算一直较为快捷,一是章节所采用的定额数量远远小于线下部分,无需逐条测算,轨料、扣配件已经被建设单位单独提出作为甲供材料进行供应,而辅助材料则被融合放入了工序单价之中;二是针对一定工程量的铺轨作业,主要材料至铺轨基地的运费已经由建设单位承担,只要施工单位的现场组织、人员及设备调度合理,工料机消耗就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测算费用与现场实际发生的吻合度较高。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预算软件中没有将甲供材料的数量、型号与当前投标项目甲供材料数量表进行核对,则在后期可能会出现概算数量实际多扣了的情况发生,因为在编制单元较多的情况下,设计院进行汇总也是较为容易出错的,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人员往往肩负着替设计单位把关的职能。 综上所述,铁路工程轨道专业的投标报价较线下部分的调整显得更为复杂,做出一份价格合理的报价标书需要掌握各种编制及调价技巧、及时更新铁总颁发的各种造价升级文件。 铁路专业论文:高铁文化对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和途径 摘 要 高职铁路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高铁建设、维护、管理、运营、服务等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高铁文化随着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而形成含有高铁元素的铁路企业文化,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高铁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彰显专业办学特色,激发学生学习铁路特色专业的兴趣,并通过在人才培养中,营造高铁文化氛围,引入高铁管理制度,课程设置和开发体现高铁标准等途径,实现符合高铁岗位要求的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高铁文化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作用途径 高教育就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本科教育有不同的区别,要充分体现出的职业特性,高职教育要培养符合现代企业要求、适应企业文化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求,能践行企业中“工匠精神”,从而决定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高铁发展和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要与高铁技术发展相适应,把高铁文化与专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彰显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1 企业文化与高铁文化内涵 1.1 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理论界研究美日比较管理学的领域中,哈佛大学的福格尔著《日本名列第一》开启对日本企业管理方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阿索斯合著《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和威廉・大内著《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论述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影响。虽然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概念理解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而树立形成,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①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成员通过不断学习和体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提高企业凝聚力和职业素养。 1.2 高铁文化内涵 高铁文化是伴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崛起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高铁文化是铁路企业文化中有关高铁元素的部分,②以企业文化为基本的表现形式,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铁文化,③高铁文化在我国高铁设备制造、建设、运营、管理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高铁文化促进高铁行业员工素质提高、核心技术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也是高铁行业企业中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 融入高铁文化是实现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高铁正以速度最快、成本最低、运营里程最长等优势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④总理才会多次在外交场合上自信地向各国宣传推销中国高铁。随着国内高铁网大量建设营运和中国高铁走向世界,需要大量具有高铁企业职业素质的铁路特色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高铁建设、高铁技术运用、管理、运营、服务等各岗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高铁文化,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⑤ 3 高铁文化对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目前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学生对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容的高铁文化内涵了解不够深入。高铁文化内涵要求高铁岗位员工必须掌握一定相关专业技能,拥有精湛的技能水平,能弘扬高铁企业中“工匠精神”。目前,因为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高铁文化学习、宣传重视不够,把高铁文化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中不够深入,加之高职学生在理论学习能力尚有欠缺,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高铁企业招聘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毕业生,对高铁各岗位要求、标准、制度不适应,甚至消极情绪,不能适应学生到高铁员工角色转换,因此,高铁文化融入高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高铁精神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高铁文化的内在表现为高铁精神,高铁精神是铁路企业在高铁技术创新、建设、管理、运营、服务中形成的?如“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精神等。⑥是高铁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支柱。“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容的高铁文化,是对高铁运输生产管理最好的诠释。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教育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同时融入高铁精神和高铁文化教育。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对高铁文化学习和宣传,在校园内、课堂上、实习初训中处处体现高铁行业要求,使学生受到高铁文化熏陶,让学生知晓高铁文化表现形式和内涵,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高铁精神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逐着学生对高铁认知的深入,对高铁标准、要求理解日益深刻,树立高铁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的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相应的职业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2 有利于加强校企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彰显专业办学特色 通过高铁文化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高职院校的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高铁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体系;校企共建具有企业情境的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师资互聘;专业教师下现场;高铁文化宿舍等。高铁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对高铁技术技能人才全方位的培养,同时调动铁路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积极性,实现校企共育技术技能人才。 3.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铁路特色专业热情 在铁路特色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营造高铁文化氛围或让学生直接接触高铁以及高铁文化,使学生亲身感受铁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高铁精神,特别是高铁技术创新、建设、管理、运营、服务理念中的高速度、高可靠、高品质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高铁的运输生产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高铁运行是否安全可靠,关系旅客生命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甚至影响我国高铁进一步走向世界,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⑦ 4 实现高铁文化与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的途径 实现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与铁路企业高铁文化的对接,就要充分发挥校企文化的聚合优势,通过高铁文化与具有特色鲜明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最佳结合,更好地丰富校企文化内涵,在铁路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全方位地借助和吸收高铁文化的内容,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造校企深入合作典范。 4.1 在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营造高铁文化氛围 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营造高铁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弘扬高铁精神。学院通过与高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高职铁路特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教育时,安排学生参观高铁运行生产现场,观看高铁建设发展所取得系列成就的影视材料,增加学生对高铁文化的感性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时,突出包含高铁文化内容,使学生经常耳听目染到高铁文化。我校铁道运输系系部文化建设,结合所开设铁路特色专业,紧密与高铁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重安全、守纪律、形象佳、技能精、后劲足”系部物质文化。 4.2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引入高铁管理制度,感受高铁文化教育 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高铁岗位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渗透“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高铁文化内涵,强化学生诸如吃苦耐劳、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等意识,使学生的意识、行为规范与高铁的规范贴近,从而保证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举止“零距离”地适应铁路企业中高铁岗位。⑧如参照高铁员工管理守则制定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以铁路企业高铁岗位“准员工”的要求,营造工作环境,如客运组织习,按“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为亲人”标准来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高铁行业具有半军事化性质,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中实行统一以吹军号为学生起床、就寝信号,上课时学生列队进教室,由班长向任课教师报告出勤情况。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严格按流程进行,按标准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知标准、懂规矩的意识。 4.3 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开发中体现高铁文化 为了进一步强化校企双主体在专业课程开发中作用,一方面由学院牵头和30多家高铁企业共同参与,成立南方高铁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衡阳市政府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签订共建学院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协议。根据高铁岗位需求,岗位职业素质、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要求,校企共同研讨、设置和开发专业课程,并体现高铁文化内涵,贯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最大程度保证课程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融合渗透,达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素质同步培养提高。 高铁文化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深入。只有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培养过程中全方位地融入高铁文化,从高铁岗位的需求出发培养学生,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与高铁发展相适应,为高铁输送更多技术技能人才。 铁路专业论文:形体训练对提铁路服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摘 要:分析形体训练对提铁路服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有助于实际专业教师深入了解形体训练,从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提铁路服务专业的需求,不断创新专业教学形式和内容,以此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形体训练。 关键词:形体训练;提铁路;服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 提铁路专业教学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行业,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非常的高。铁路中提供服务工作的人员大部分的工作都是车厢服务,具备着整体旅客的安全和服务工作,多样化的个人素质对实际铁路公司的形象和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名优质的铁路服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完善的职业能力、身体素养、服务观念以及坚定的仪态、坚定意志等,这些素质都是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构成的。而形体训练可以有效提升服务工作者的这些素质。 一、形体训练实施的重要性 (一)形体训练的目的 形体训练主要是将多样化的健身训练方案变得艺术化,在实际运动的过程中更好的协调和舒缓,从而更好的展现身体中的魅力。依据形体训练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姿态,并从其中感受到美的享受,提升艺术素养。铁路服务专业的创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的一定的影响,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形体素质,促使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增强学生在实际沟通和表达中的信心,为自己的仪态增添信心。学校在实施形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构成系统化的教学训练方案,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站姿、坐姿以及走姿,促使学生可以长时间维持全面化、科学化的形体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灵活的锻炼能力,并且逐渐构成优质的体形和魅力的姿态。 (二)形体训练课的内容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瑜伽。瑜伽配置的音乐时舒缓的,更为关注身体肌肉、韧带的延伸,从创造完美的身体曲线。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但可以美化外在形象,还可以缓解自身的压力,减少不安的情绪。第二,健美操。其是一项要求力度的身体联系,运动性非常的强,很容易出汗,以此促进新城代谢。同时,经常参与健美操运动的人们可以提升肌肉的力量,以此展现人体的力量。铁路服务专业人员不但要具备优质的职业素养,还要拥有完善的健康身体。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为乘客帮忙搬抬行李,还要照顾特殊的乘客,这些大量的运动工作,需要具备完善的工作体魄实施工作。第三,形体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身体的健康,更为喜爱形体、体态的美。形体是一个人的门面,形体美可以为人们带来自信,促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特点。优质的礼仪素养也可以让学生在工作中保持一定的心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构建完善的人际关系,从而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更好发展[1]。 二、形体训练对提铁路服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一)改变不良姿态,创造完美体形 健美体形的基础就是指健康,也就是体格形态是优质的,发育是正常的,之后要让身体的各个部位满足美学的需求,各个部分的比例要对称,彼此和谐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不正确的坐姿、走姿、站姿都会影响体形的塑造,以此出现弯背、扣肩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形体美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培养气质,塑造优雅形象 容貌优质的人气质不一定好,但是体态优质的人一定具备完善的气质。气质是一个人个性特征之一,可以为欣赏他的人带来新的视觉享受。例如,外表甜美、举止端庄、性格温和的人,对人对事都会给人一种优雅恬静的魅力影响;身材较壮,行动快速、性格开朗的人,在对人对事中都为给人一种大气、粗狂的动态气质美;外表俊美,举止文雅、性格平稳,在对人对事中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2]。 (三)增加健康,提升身体素质 形体训练可以依据健康美为根本教学内容,健康的身体是铁路服务专业学生的重要需求,依据根本的动作练习和多样化的系统动作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适应能力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同时得到形体美的标准。形体训练实施的目标是为了让铁路服务专业工作者的身体的肌肉得到有效的发展,全面展现出韵律美、动态美以及静态美,促使学生建立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观念。 (四)建立坚强的观念,提升心理素质 提升身体素质的锻炼在实施的过程中是非常辛苦的,学生在刚刚实施的过程中较为辛苦,但是后期是非常疲倦的。健身实施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美体塑形理念非常深的人,会在形体训练中发现快乐,但是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差的人难以坚持下去。铁路服务专业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需要一定的耐心,从而让参与旅途的工作人员更好的参与到路途中,并且保障服务工作人员提供满足旅客的需求。在遇到突发问题的时候,需要铁路服务工作人员依据自己的耐心为旅客提供帮助,以此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提升旅客对铁路服务专业工作者的支持和信任[3]。 三、结束语 因此,在实际进行形体训练的过程中,依据学生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理论和之间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案,以此提升学生的素质。构建形体训练与专业结合的大系统,提供主动服务,促使形体课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案。 铁路专业论文:高速铁路专业职业实用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 摘 要 中国经济纵深发展,高铁技术日益进步,这对高铁运输相关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高校专业教育是人才职业技能养成的主要基地和重要平台,学校有责任更有义务为学生职业生涯的顺畅做出相应努力。设计适合高铁专业的职业实用课程方案,不仅有利于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还将对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基于此,本文研究高铁专业职业实用体育教育课程方案设计的必要性、主要原则以及课程教学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实用体育 高铁职业 学校课程设计 一、整体设计课程方案的必要性 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方案的设计应该基于学生生理实际,在传统体育的范畴之内,但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对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跳出传统体育课程的窠臼。并且,必须遵循学生职业和生命周期规律,从整体着眼,制定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体育课程方案。调查发现:同时高铁专业的学生,对课程方案做了整体评估和设计的院校,其毕业生毕业以后就业率、薪酬福利和晋升机会以及生活的幸福程度都要明显优于其他院校,对经济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就明显高于其他院校。而社会对此类院校的综合评价以及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恩指数都要高出其他院校不少[1]。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个人、院校乃至于国家都是一个具有较高价值的举措。 二、职业体育课程整体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上文主要探讨对高铁专业职业体育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的必要性。着重强调以整体思路职业实用体育课程可能对个人前途和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接下来我们重要阐释在进行高铁专业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整体设计过程中要关注的因素。整体设计体育课程方面要需要综合考虑以下要素:一是学生的身体情况。包括现时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未来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预测到的身体状况,从而制定出针对其整个生命周期的课程方面部分;其次是学生具体的职业需要,除了一般的身体健康要求之外,各个行业都有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差异化要求,并且这个要求是动态的,是要和该行业的发展情况与时俱进的;故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必须对学生所在岗位的整个职业生涯做出合理的估计和评价;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把整个人生看成一盘棋,故专业化的体育课程设计,还得考虑如果升值或是转行了以及退休后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地制定出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课程[2]。我们认为,对身体的锻炼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把健康体育意识内化于心,可能会具备更大的效用。 三、要遵循的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 实用是职业体育设计的第一要义。即是说,所设计课程方案必须是针对高铁工作的,并未还应充分考虑毕业生第一个岗位和将来工作岗位变迁(如升职)的方案。也可以这样说,我们应该为不同阶段的工作设计相应的体育课程方案。 开设职业教育的院校,不仅要针对整个职业教育做出相应的科学规划,还必须针对高铁专业教育,针对个性化的教育身体特征,针对岗位的教育课程做出分析。高铁职业的工作人员主要分为三类[3],一是面向顾客类工作人员;另外是机车调度和辅助调度人员;第三类是站台和线路维修人员。工作人员的岗位不同,对于身体的要求也就不同。以服务乘客和其他列车上其他人员的工作人员为例,他们工作持续时间长,但强度不高,也就是开开车门,扶一下行动不便的乘客或是帮助乘客放置行李等,这些工作对体力和精力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但对瞬间反应的灵敏程度则不做严格要求;对于机车调度人员和辅助调度人员而言,他们不仅要持续专注于列车的运营情况,还必须随时做好处理异常情况的准备,故而要求具备较强的反应能力和旺盛的精力。但站台工作人员和线路维护人员则并不要求连续工作,他们的累积工作时间不长,但的工作强度相对较高,比如他们有时候要拼尽全身力气,维持乘客秩序,避免冲撞事故发生等,这就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体力和瞬间爆发的能力。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所涉及的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身体状况和接受能力。步步为营不可取,好高骛远的同样有害。必须在掌握学生各项生理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处于相同区间的学生,设计合乎实际的课程方案。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实际。不能为高铁工作人员设计一套办公室白领的职业教育方案;最后,必须是呵护学生整个生命周期和职业生涯的课程方案。要具有长远目标,不能只关注目前的要求。 (三)终身性导向原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据调查,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因忙于事业或是耽于逸乐而往往忽视身体的健康。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生时代就应该给学生们灌输健康体育或是休闲体育等终身体育的意识或是思想。让学生时时刻刻的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并且不断制定和调整健身计划,以给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四、结论 通盘考虑高铁专业学生生命周期和职业周期,从整体着眼,遵循相关原则,制定出有益于去将来工作开展,身体健康的实用性强的体育课程方面,不仅对学生个人前途还是高铁事业的发展乃至于整个国家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路专业论文:关于加强铁路政工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太原铁路局积极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在政工专业职称评审工作中积累和摸索出了一套以“真、细、新”为主要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新做法,但在队伍发展、质效提高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有针对性提出了整改对策。 关键词:铁路;政工;职称评审;思考 为了推动和造就一支适应改革发展的高素质政工专业人才队伍,近年来,太原铁路局以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在建立健全绩效优先、业内认可、公平公正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政工专业职称评审、聘任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新做法,政工专业评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1 严格源头审核,突出一个“真”字 1.1 “诚信承诺书”:从源头上打消了假念头。在政工专业职评工作中坚持推行诚信承诺制,参评人员参评前必须签订《专业技术人员参评诚信承诺书》,从思想根源上阻断了伪造学历、资格证书、考试成绩、成果业绩剽窃作弊途径,营造了良好学术风气。 1.2 “学术不端检测”:从源头上屏蔽了假论文。引入“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平台,实施学术打假,限定参评论文文字引用比例,对文字复制比超标论文直接取消当年参评资格,对复制比超过80%的论文给予两年内不予参评的惩罚处理。论文打假促进了学风转变,确保了参评论文质量。 1.3 “学历公开认证”:从源头上拦截了假人才。推行了学历认证制度,国民教育学历须取得《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党校学历须提供中共中央党校查询网页,对无认证报告的学历一律不予参评接收。有力打击了学历造假行为,创造了公平公正的人才选用环境。 2 规范组织程序,突出一个“细”字 2.1 量化评审指标,确保审核全面。围绕“经验和能力”、“奖励与成果”、“论文论著”等方面制定了详细、具体的量化指标,构建起了以业绩为重点,以品德、知识、能力为主要因素的人才评价序列指标体系。以业绩达标为尺度,聚焦专业水平、突出成果贡献,按“业绩达标、对标模糊、不达标”划出等级,提交评委会审议。 2.2 严密答辩组织,提升评审质量。为规范评审答辩工作,答辩评审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业内认可”、和“知识与能力并重”三原则。一是严格论文阅评、答辩程序,匿名评议和命题,严格回避和保密制度。二是答辩尾数淘汰,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成绩等次,严控比例,不合格者淘汰。三是研发了论文网络评议和答辩系统,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有效规避了找关系、打招呼现象。 2.3 规范评审流程,健全评价体系。坚持“五规范、六公开、三公示、二认证”制度,从申报、推荐、公示,到路局审核、组织答辩、评审及结果公示,严格遵守“领导负责制、重大事项报告制、专业职务评审公示制和违纪责任追究制”,严格流程推进,严格过程把控,严格责任落实,做到“人才重在业内认可、成果重在实践检验”,彻底打破论资排辈传统。 3 灵活服务方式,突出一个“新”字 3.1 推行网络电子评审,创新服务手段。研发职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起了集学习、申报和评审为一体的强大网络阵地。实现了人员信息自动获取、资历自动计算审查和表格自动生成,方便参评人员同时,实现了网络化信息、资料提报审核、论文评议答辩、评审和无线投票等功能,达到了无纸化目标。 3.2 优化三个平台,提高服务水平。搭建了远程教育培训、数字知识支持和信息化培训考试三个服务平台,构建起了以在线学习管理、网络在线考试、数字图书馆等八大系统为载体的信息化学习培训阵地,实现了工学“零矛盾”,考生“零奔波”和知识支持“零距离”。 3.3 面向基层一线,拓展服务空间。针对交流提拔、交叉任职形成的专业系列不符和人员职务津贴不能享受问题,积极组织资格套改,规范专业管理。为增强专业领域吸引力, 2013年起对职务津贴进行了大幅上调,并主动跟进服务,针对性开办了多种培训班和考试,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虽然,太原铁路局在政工职评工作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亟待去改进和完善,为此提出以下不足和建议。 4 存在的不足 4.1 部分单位对政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职评工作重视不足,政工人才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不主动,管理不规范。另外,个别领导人员存在懒惰、怕麻烦和思想守旧,不能主动适应岗位要求。 4.2 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人才评价管理乏力。部分单位人才考核评价缺乏有效激励和考核机制,管理模式老旧,岗位竞争力不强,人才评价和考核未形成闭环管理,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覆盖全员、操作性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服务、指导和业绩量化考核制度。 4.3 专业管理人员知识和素养有待提高。职评工作政策性强、文件规定多,而相当单位组织人事工作者业务不精、政策不熟,工作中把关不严,纰漏问题较多,客观上制约了职评工作水平的提升。 4.4 政工专业人才管理、待遇落实和服务工作不到位。部分单位政工专业人才管理粗放,考核聘任管理流于形式,职务津贴发放不到位,未能有效激发起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奉献、晋位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和帮教指导不到位。 5 措施和建议 5.1 加大对政工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性认识。落实好党管人才任务,从发展和进步的眼光去分析现状和思考问题,制定好人才规划和目标,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专业层次。 5.2 增强政工岗位工作吸引力。要强化监管指导,优化岗位编制比例,配强专业人才。要吸收大量富有经验年轻人才补充政工岗位,实现政工人才队伍梯次培养。 5.3 重视和关心政工人才成长和发展。要定期分析,掌握底数,对符合学历资历晋升职称条件人员纳入工作范畴,重点关注和培养,促进专业资格与履职岗位匹配升级。 5.4 加强政工职评和政工专业队伍的管理。要专人负责,强化培训,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政策水平,加大对职评政策的宣传力度,为政工人员在专业领域内晋升职称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和引导。 5.5 推行任职资格与履职岗位匹配升级考核。要通过考核聘任和津贴考核发放等办法,提高政工人员在专业领域晋升职称和岗位成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人才发展进取的良好氛围。 6 结束语 该文章通过对铁路政工职评的实践与思考,对企业政工队伍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希望通过交流,促进政工专业队伍素质提高。 铁路专业论文:对中职铁路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为适应高速铁路建设对通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多年的办学经验,本文针对我校中职铁路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关键词:中职;铁路通信;人才培养 一、 引言 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通信被称为铁路的神经系统。根据铁路“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为铁路通信新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对铁路院校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 铁路通信岗位需求 中职铁路通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铁路施工单位,从事铁路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及工程施工等工作[1]。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到岗即上岗;另一方面由于铁路施工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并具有一定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 我校铁路通信专业现状分析 1、 教材内容与铁路通信发展现状脱节 伴随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应用。但是我校现有教材受编写和出版时间限制,内容陈旧,传授的知识面有限,不能充分反映现有铁路通信新技术的现状。 2、 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晦涩难懂 以我校学生现状分析可知,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程度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初中毕业生应有的水平,甚至有一些学生还达不到小学毕业生的水平。通信专业课程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 3、 现有实验室条件限制 铁路通信设备种类多、费用高,学校财力有限不可能购进全部设备。例如,光纤通信实验室由于受光纤熔接机数量的限制,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模拟训练,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完全参与光纤接续训练。另外,学校暂时没有完善的室外通信站及区间线路设备模拟训练场。 4、 通信、信号没有交叉和渗透 根据高速铁路实施办法,铁路电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就是通信、信号一体化[2]。但是我校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信、信号专业相互独立没有交叉。因此要根据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5、 学生自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文明礼仪方面欠缺 首先,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吃不了苦,又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好;其次,他们中大部分来自农村,不少家长自身缺乏文化素质,在人生观、道德观方面很难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不适应。 四、 应对策略 1、 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更加突出专业特色,顺应当今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托,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增强体质的课程,形成完善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改革后的课程体系组成如下图所示: 其中,基本素质课包括文化素质课和体能训练课两部分。文化素质课在原有课程(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基础上,增设文明礼仪、法律基础、人文素质与修养课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体能训练课除体育课外,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拉练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专业基础课除电工基础、铁道概论等课程外增设信号基础课,保证通信、信号相互渗透。专业核心课包含通信线路、GSM-R铁路移动通信、列车无线调度通信、铁路专用通信四门课程不变,但教材内容要进行调整。实训、实践课仍以通信线路实训、通信施工实训、通信工证考试、顶岗实习为主。另外,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增设专业技能拓展课:CAD绘图、工程施工与管理、铁路新技术等课程。 2、 编写校本教材 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素质要求,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编写专业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教材内容尽量采用模块化组织,要做到少而精,切忌涉及范围广泛,内容空洞, 3、 保证学生质量,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受传统思想影响,大部分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没有信心。大部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在这样的形势下,招生更应该确保学生的质量,并且要有计划的培养部分拔尖学生,创造中职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 中职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方面最新、最先进的知识,还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专业知识方面应分为普铁、高铁、地铁三个方向选择性培养教师,使每个人侧重有所不同,每个方面都有专家,做到专业教师技能化,技能教师企业化。 4、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完善实训场地建设。 铁路通信专业课程要做到教、学、做一体,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铁路通信专业实训基地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3]。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给学生和教师到企业实习提供机会,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五、 结束语 本文针对我校铁路通信专业现状,提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具体措施,为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思路。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探索,让中职铁路通信专业的毕业生适应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铁路专业论文: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体系的信息化成为教育领域当前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信息化的主要环节。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专业,更需建设相应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以满足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即围绕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展开,探究其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并分析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结构与内容。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高职教育 网络的普及与应用使信息化成为各个领域当前建设的主要方向,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当前的主要任务即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库,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是一种涉及多种技能的综合性高职专业,其教学资源数据库的的建设需要满足多样、生动、灵活、立体的要求,以保证人才质量的最优化,为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背景现状分析 1、专业资源库建设的背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课堂教育的体制下,人才培养往往趋向于同步化、集体化,忽视人才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与特长的发挥,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同特点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与特长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料,拓展课堂空间,提升人才素质,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时展的需求。 我国高速铁路工程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而各学校的专业建设依然不能满足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建设高速铁路工程与维护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是拓展人才培养空间的重要举措,在此资源库的支持下,能培育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促进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 2、专业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⑴资源利用率及共享率不高 目前,多数专业教学资源库仅仅是以课堂录像作为主要内容,其他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另外,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目前的体系建设较为混乱,资源质量高低不一,分类整理状况较差,且缺少方便快捷的学习软件,导致资源的使用率及共享率较低,无法充分开发资源价值。 ⑵专业针对性缺乏 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是一种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但目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对此专业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却缺少必要的重视,模仿抄袭、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损害了此专业应有的学科特色,不利于人才培养,也无法满足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1] ⑶创新性与实用性缺乏 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应与时展相适应,不断做出创新,但当前高速铁路工程与维护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往往不能及时更新资源内容,资源库建构方式与利用方式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外,此资源库的建设往往只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不重视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忽视技能培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无法满足高速铁路对人才的需求。[2] 二、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结构体系分析 1、资源库主要建构体系 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作为一种实用性及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以满足高速铁路岗位需求为目标,因此,教学资源库应从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科学地设计、组织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要保证能相互支持,以保证资源库的兼容性,另外,还要保证资源库设计的功能都能通过技术得以实现,保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其次,要以分段培养,逐层递进的方式建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在资源库中构建多个子系统,其功能建设要以岗位需求为基点,并服务于资源库整体,将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分为基本能力、新能力、岗位能力三个方面进行。[3] 2、资源库整体结构模式 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的教学资源库的结构模式主要由四个单元模块建构而成,其中岗位技能标准为第一层,其根据在于服务领域的需求及职业岗位的需求,以此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专业建设要求是资源库的第二层,主要以高速铁路行业的背景及相关专业学校的特色为依据进行专业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为第三层,它以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教育教学的规律为依据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第四层是学习单元层,该层的建设主要是通过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整合,提供实践教学的案例。 三、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共享,使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面对数量庞大的信息,教学资源库在建设时应将信息存储、信息数字化、信息管理、信息传播等方面纳为一体,建构其功能强大、管理集中的资源管理平台。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在这种功能性及集中式的管理要求下,应以最大限度涵盖专业相关内容,像专业课程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教学案例等都应涵盖其中,并建构相应的管理平台,如课程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就业交流平台、实训平台等,将整体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成多层次、多功能、快捷灵活的服务体系。专业教育资源库的内容众多,本文主要介绍专业教育资源库与实训资源库的主要内容。 1、专业教育资源库的内容 专业教育资源库的主要内容是由该专业的资源素材组成,实现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与共享,高速铁路工程与维护专业主要资源素材包括六大方面:①课程建设素材,如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教学设计与案例、优质课程等等;②人才培养素材,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与方案;③实训素材,主要包括指导实训的文本资源、图片及视频、音频资料;④虚拟实训素材,主要包括虚拟的企业与项目;⑤测评素材,如专业考核制度与体系、相关试题库;⑥就业服务素材,主要是由就业指导与服务平台构成。根据上述内容,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建设,其中形成的资源字库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学习资源库,由高级教师与专家构建与高速铁路工程与维护专业相关的课程体系,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资源库的方便、快捷。②实习资源库,主要由学校及相关企业负责对学生实习的管理;③专业测评库,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水平提供相应的评价体系;④职业技能鉴定库,主要负责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并给出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 2、实训室资源的主要内容 实训资源库要实现校内实训资源与校外实训资源相结合,校内实训要从基础性实训、专业性实训、生产性实训三个方面展开,构建完善的校内实训体系。实现对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校外实训,构建起完善的校外实训资源体系,其中校外高速铁路线路实训基地应包括线路实训室、轨道铺设实训室及线路维护实训室,高速铁路检测实训基地应包括监测实训室、测量实训室及检测实训室,另外还有工程地质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资料都将纳入整体的教学资源库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资源与机会。 资源的开发利用,还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要使实训基地的作用得到发挥就需要借助于网络平台开发出便捷、科学的模拟软件,以满足学生进行自我实训的要求。这种网络实训室应包含相应的实训指导资料、实训材料、实训方案、实训考核等,使学习者在网络上实现实训的一系列过程,使自己的实践能力、技术能力、操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结语】目前各高职学校对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经初成规模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其运行过程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此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院校应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为高速铁路行业提供更多高质量人才。 铁路专业论文:关于高职铁路特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摘 要]本文依据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以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为例,系统阐述了铁路特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铁道通信信号;实训基地;探索与实践 铁道通信信号为铁路特有专业,培养的铁路信号工属于铁路特有职业(工种)。2008年5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期间,以国家示范院建设为契机,依托“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圆满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各项任务。2012年6月,该实训基地被确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1 专业办学定位 1.1 培养对象 本专业主要面向国有铁路,地方铁路,城际铁路,地铁、轻轨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轨道信号设备的维护、管理,安装施工及应用开发工作,具有基本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本实训基地面向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两个专业的实践教学;面向铁路信号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及考证工作;面向铁道部及各铁路局技术骨干及职工培训工作。 1.2 人才需求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0万N,主要繁忙干线均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客运专线达到1.2万N以上。对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高技能人才数需求量为3~5人/公里,4万公里线路的建成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2万~20万人。 1.3 就业率及就业方向 近年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在2010年全省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5个专业中,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铁道通信信号三个专业同时入选。2010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全国高校就业50强荣誉称号。 1.4 合作培养 为更好地培养能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我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与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等企业签有联合办学协议,积极开展双主体订单班高技能人才培养。同时,该专业承担了原铁道部电务监察、高级信号工等技术骨干培训工作。 2 专业及基地办学条件和基本情况 2.1 专业设置情况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956年建校至今,始终致力于铁路特有专业教育教学,积淀了深厚的专业基础。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与铁路企业紧密联系,深度合作,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为全国铁路信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1999年铁道信号实训基地被郑州铁路局命名为示范演练基地。1999年该专业被命名为铁道部优秀专业;2008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2.2 教师结构与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教学团队由16名专任教师、8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2008年,铁道通信信号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 2.3 专业实训基地面积、设备、校外基地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校内专业实训基地。以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出发点,建成了多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具有真实岗位环境的共享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 3 专业教学改革情况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重点,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为保障,以专业资源库建设为辅助,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探索并实施“岗位导向、学做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核心课程教学。 (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高技能人才培养分为职业基本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3个阶段,分别在3个学年中完成。 3.2 课程改革与建设 与武汉铁路局等企业的技术专家联合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根据铁道信号技术领域和铁路信号工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铁道部铁路信号工职业资格标准,结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基于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过程,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突出职业岗位技能培训,把“双证”课程融于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考取“中级信号工”职业资格证书。 实践课时比例达到计划课时的50%以上,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践教学的80%。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100%。 (2)课程建设。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施从基本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到职业综合训练(岗前培训认证)循序渐进。 (3)实施以信号设备维护真实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课程标准。 3.3 教学管理改革与质量监控 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强化“政府、学院、企业”三个结合,突出“管理体系、标准体系、监控体系、评价体系”四项重点,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4 本基地职业资格鉴定 在基地的建设方案中,参照了铁道通信信号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充分考虑了实训基地设备功能在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的关键作用。 3.5 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由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项技能、顶岗实习、铁路信号中级工技能实训及考证构成,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本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硬件和软件建设配套,特别是一些国内技术领先的设备,为职业认证课程体系实施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这对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平台打下了基础。 4 专业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依托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本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建共享,互惠双赢”的原则,武汉铁路局、湖北城际铁路等相关铁路企业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无偿调拨信号基础焊接组装设备、继电器测试台、计算机连锁系统、微机监测系统、6502大站电气集中控制及轨道转撤机等设备,设备总价值达585.42万元。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与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等企业签有“订单”培养协议。每学期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承担一定的实训课、专业实习指导等教学工作;开展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每年去联合办学企业工作的专业教师人数及时间达到一定规模。 5 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考核 5.1 实训基地管理水平 按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管理办法,实训中心会同教务处、教学督导处、基建与后勤管理处等部门,对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和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全方位管理。 5.2 实训基地考核制度 学院制定《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管理办法》、《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30多项管理文件,确保基地稳定运行。 6 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情况 6.1 政府支持 湖北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并在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发展资金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6.2 经费支持及创收 近年来,依托实训基地,本专业共为铁道部及铁路局企业培训职工534人;为武汉地铁公司员工进行中级信号工职业鉴定167人;为企业技术服务到款额达350.5万元。所有这些都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铁道通信信号实训基地建设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7 示范作用与社会服务 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探索并实践了全新的校企合作建设模式,突出产学研结合和学做一体、校企合作共建、工学结合和工作过程导向、校企共建共管共用及引入企业文化 “五新”建设模式,被国内多所院校借鉴。 铁道通信信号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面向企业开放,为铁路局等国企提供职工实训服务,建立并形成良好运行机制同时面向院内相关专业开放,促进了相关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实训基地主动服务轨道交通企业。以铁道通信信号实训基地为依托,承担原铁道部及各铁路局的各类培训工作,及时地顺应了行业企业的需求,受到铁道部、各铁路局及参培人员的高度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铁路专业论文:服务铁路施工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要:当前,国家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企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工程物资管理人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经多年探索形成了服务铁路施工企业的“学工对接、五进五出”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我院加大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革,按照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把“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作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实施、优化了服务铁路施工企业、融入企业文化的“学工对接、五进五出”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专业定位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符合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岗位任职要求,具备工程物资采购、仓储、成本核算与控制、材料质量检测等专业能力;能适应施工企业艰苦的工作环境,熟悉企业文化,吃苦奉献;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强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院自开办物流管理专业以来,深化校企合作,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变化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的“学工对接、五进五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将企业优秀文化、职业素养教育和立足企业、服务社会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以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的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能力,确保了毕业生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学工对接”是指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专业与产业对接是指专业的发展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过程中,通过企业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的岗位。专业设置来源于施工现场需求,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指将物资管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标准中,开设的课程内容与材料员、物资采购员、物资保管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兼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指以物资管理业务操作流程为导向,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重构新模式下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实现教学过程中融入实际生产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指学院实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必须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材料员、物资采购员、物资保管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指课程体系构建时除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外,还兼顾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学生毕业后还可随时根据需要重新回到学校进行学习和深造,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此外,通过专升本、函授本科等途径,为学生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是指与企业共同制定融入企业文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研究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进一步探索校企共同开展工作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专业文化对接、课程文化对接、职业生涯指导文化对接、工作价值观教育对接。 “五进五出”是指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五次进出校园(课堂)和企业(实训基地),实现“学工对接”。“一进一出”:学生入学之初即走出学校、介入企业,进行1~2周的认知式学习,初步了解专业;“二进二出”:第二阶段,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充满企业氛围的综合实训基地接受为期1个月的模拟岗位训练;“三进三出”:第三阶段,学生走出校门,进驻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岗位角色体验式实习;“四进四出”:第四阶段,学生走出校门,融入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五进五出”:第五阶段,学生毕业后,可随时根据需要重新回到学校进行学习和深造,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课程体系开发及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与企业合作,针对行业特色、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进行调研,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从专业培养目标入手,基于工程物资管理岗位的工作过程整合课程内容,重构了新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课程建设 将工程物资管理技术标准引入课程标准,以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依据施工过程中物资管理环节设计学习情境,依据各环节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情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打破传统教材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陈规,创立以实践能力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以工作流程或项目驱动要求为单元的教材模式,编写了《物资仓储》、《物资采购》、《物资成本核算与控制》等5本特色校本教材。建成了“物资管理职业认知”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教案、试题库、图片、录像、案例集以及网上辅导答疑等,达到规范专业教学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开放教学环境,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搭建良好的资源平台。 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推行“八学段、双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如图4所示。 第一阶段:“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1、2学段)。第一、二学期(1、2学段)主要在课堂和校内实训室(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完成信息核算员、材料司磅员、现场物资管理员等3个岗位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模拟训练以及其他岗位基本能力培养;1~2周的认知式学习采用班级交替学习,使学生形成对工程物资管理工作岗位及其流程的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3、4、5、6学段)。第三、四学期分别安排四个学段(3、4、5、6学段),主要在课堂采用“理实一体、工学交替”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分别进行为期1个月的模拟岗位训练和角色体验式实习,完成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受实训基地场地和项目化教学需要限制,第三学期分两个学段,第一学段在校内采用项目化教学安排物资采购、工程物资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课程学习,并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岗位角色模拟训练;第二学段安排物资仓储、施工企业运营与管理、商务谈判等课程学习,并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岗位角色模拟训练,见表2。 实训基地模拟岗位训练,主要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让学生熟悉施工现场环境,学习工程物资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解决物资计划、物资采购、物资验收、物资保管、物资发放、物资回收、成本核算等理论与实际的对接,树立专业思想,培养职业意识。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毕业生供不应求。我院已成为中铁、中铁建等企业的工程物资管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 铁路专业论文:适应铁路货运改革需求的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关键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 本文分析了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指向;并提出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构建货运处理能力、货运计划编制与实施能力、采购能力、供应链方案设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铁路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等关键能力。 【关键词】 铁路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能力 1问题提出 伴随着我国铁路总公司的建立,铁路货运改革不断深入进行。铁路货运工作从传统的“站段”模式进入到了以货运营销为中心的独立经营模式。当前,货运部门从车务段、车站“以行车安全为中心”的体制模式中独立出来,是一次体制变革的历史性突破。货运组织改革标志着铁路运输真正走向市场。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新观念、新政策,既有利于加快铁路市场化的步伐,又有利于铁路更好地服务于货主、服务于社会,更有利于铁路货运参与运输市场竞争。但现有各铁路局货运中心在改革过程中面临铁路员工不能适应铁路物流市场化的需求。各铁路物流中心及下属物流车间普遍存在铁路货运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缺乏物流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铁路物流营销能力等问题。因此为适应铁路货运改革的需要,为铁路培养合格的铁路物流专业人才显得非常紧迫。2014年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运输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在高职层次新增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以适应铁路货运改革的需要。那么作为为铁路建设培养铁路货运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为适应当前铁路货运改革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对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关键能力的识别与培养进行研究。 2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指向 2.1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铁路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熟悉铁路货运基本业务工作流程和作业要求,具备铁路货货运输操作与铁路物流业务服务能力,适应铁路物流行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人才就业岗位指向 表1 3高职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关键能力构成 针对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指向分析,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构建以下几个方向的能力。 3.1货运处理能力:掌握铁路普通货物运输基本条件,掌握特殊货物的运输条件,掌握集装箱运输条件能熟练操作运设备与工具,掌握普通货物、超限货物的运输组织、危险货物的运输组织。掌握普通、特殊货物、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3.2货运计划编制与组织实施能力:熟悉计算铁路运价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编制货运计划,并能按照日班计划组织全站货运日常工作,能正常处理货运与事故和应急情况处理,具备团队组织协调能力。 3.3采购能力:按照采购计划,采购原辅料零部件设备等各类用品;在已有的采购程序控制下,以最优的价格和周期完成采购定单;收集市场供应商等相关信息,开发新渠道和供应商通过调查搜集信息能够掌握市场需求;通过采购洽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3.4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能力:铁路物流企业为提升竞争力必须依托于客户的供应链提供其所需要系统的、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只有注重与大客户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因此,铁路物流专业人才要具备针对每个客户必须实施一对一营销,为其设计从原材料采购、进口报关、运输、配送直到成品出口报关、销售等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能力。 3.5铁路物流市场营销能力:铁路物流市场营销是指铁路物流企业以市场需求为核心,通过采取整体营销行为,以提供物流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欲望,从而实现铁路物流企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营销能力包括铁路物流市场机会识别能力、物流市场分析及目标市场选择能力、营销组合策划实施能力等。 3.6国际物流能力:随着铁海联运、及国际多式联运业务的开展,铁路物流会越来越多地涉及国际物流业务。根据海关规定,代表所属报关单位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报关业务;提供齐全正确有效的单证,准确填制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手续。 3.7铁路物流信息处理能力:对系统网络的管理;公司资料档案的管理;信息的管理流通,定期整理,网络(电脑)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物流费用的预算和控制;搜集和应对客户对于物流效率效果的反馈;保证网络数据库信息的安全。 4总结 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要求在高职铁路物流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在注重理论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配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都要进一步进行保障。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浅谈缺陷幼儿的早期教育 幼儿园里,那一群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一张张甜美稚嫩的笑脸,一声声的雅语和欢笑,使我们感受到无尽的童趣欢乐。然而在这欢声笑语中,总有极个别这样的儿童,他们或显得忧郁、孤独或自卑、焦虑、行为畏缩。究其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类是有生理缺陷的儿童,一类是由家庭等环境因素造成心理障碍的儿童。前一类有生理缺陷的儿童,我们将其称之为“缺陷儿童”。这类儿童一般又有以下几种情况:有语言障碍的儿童,如发音含糊不清、口吃等。有行动障碍的儿童,如行走障碍、动作迟缓等。有形象缺陷的儿童,如严重斜视、耳畸形、豁唇等等。笔者发现,由于这类儿童在集体中占的比例极少,对这类儿童的教育没有引起教师和社会足够的重视。由于没有得到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造成这些儿童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并存,严重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生存和发展是儿童的基本权利,缺陷儿童需要更多更细的关怀和教育,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使每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而教育目标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位幼儿,是一个较具体的过程。对这些特殊的儿童,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对策,促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步骤和方法入手: 一、从情感引导入手,为缺陷儿童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这些有缺陷的儿童,由于自卑、恐惧、行为消极退缩,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不容易接受,对教师没有依恋感,对周围的伙伴不信赖、抵触、不积极进行交往,对集体环境不适应,经常产生焦虑、茫然、无所适从或过分安静等不良情绪,影响其身心正常发展。因此,要为这些儿童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使他们产生安全感和对周围人的信任和依恋感,为进一步实施教育方案奠定好基础。 1.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对缺陷儿童的发展更为重要。 首先,教师要无条件地积极地接纳他们,而不依赖于他们是否符合好孩子的标准,也不依赖于他们是否遵守了教师制定的规则,而仅仅因为他是一个需要关怀和教育的孩子而完全地接受他们、尊重他们。教师是儿童的权威,教师的微笑、亲切、抚摸或是怒目、斥责,对儿童来说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和影响。对缺陷儿童,教师要用一颗母亲的心去关心他们的一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要带着一片爱心,用洋溢着深情的语言去感化和关心他们,他们才会意识到你是爱他们的,从而去依恋你。教育要用蕴含着浓厚爱意的行动去启迪和教育这些儿童,他们才会意识到你是可以信赖的,从而向你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冷淡甚至有意的贬低,会严重挫伤儿童的自尊,造成儿童疏远教师,失去了教育赖以进行的感情基础。因此,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第一步。 2.为缺陷儿童创设平等、协作、友爱的交往环境。 不仅教师要与这些儿童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他们在幼儿中的交往环境的优劣,同样对其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平等的、友爱的、协作的交往环境,使缺陷儿童由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发现自己的价值,抛开自卑,由被动而主动地与其他儿童交往,促其身心健康地发展。反之,嘲笑、歧视、冷漠的环境,则会加重缺陷儿童的心理障碍而更加自卑、孤僻、不接受自我,对其身心正常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平等协作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坚决杜绝幼儿中取笑、议论、甚至歧视这些儿童的现象,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引导幼儿正确对待缺陷儿童的“特殊”之处,正确认识他们,使幼儿知道他们说的、做的或许不很好,但他们很努力,很能干,很值得大家学习。要求幼儿及时的发现他们的进步和发展,给他们以鼓励。 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发动全班小朋友,人人去接近关心他们,把班集体办成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使这些儿童置身于团结、和睦的环境中,情绪得到感染而愉悦,又增加了对同伴的信任和喜爱而积极与之交往,真正的融进欢乐的集体之中,对其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为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奠定了基础。 二、引导缺陷儿童正确的认识评价自我,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支柱,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标志,它影响着儿童的外在行为。自尊自信和积极的情绪相连,也促进积极进取行为模式的形成。这些有缺陷的儿童自卑、自怨、自责,没有自我价值感,表现出消极、畏缩的行为模式,无益于自我发展。所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是对特殊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是开启他们积极进取大门的钥匙,是使他们产生积极、进取的行为模式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自我,培养他们正视现实、克服困难、乐观进取的精神。要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教师必须对儿童充满信任,用殷切的期望鼓励幼儿上进。教师对儿童的信任和信心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有时,教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就会给儿童巨大的力量。其次,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赞扬和鼓励他们,表扬和鼓励历来是教育的手段,但对特殊儿童来说又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外界对个体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影响到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但表扬要针对行为的成果,不能滥用。再次,为儿童提供更多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循序渐进地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也是提高其自信的法宝。教师应多为他们提供各种环境和条件。如鼓励、诱导他们上课积极发言、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游戏中担任引起注意和欣赏的角色,或帮助教师做事情,指派他们到邻近班送书、问事等。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教师要明确目标、抓住机会,让他们在各种机会中得以锻炼,培养其价值感、成功感,从而培养其自信心。 如班级里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严重口吃,入班时连妈妈教的:“老师好”都不敢说,入班后对环境产生强烈的不适应,经常独坐在那里,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还特别显示出胆怯,恐惧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对孩子付出了极大的热情,每天入园的时候,我都是亲热地拉起他的手,夸他的衣服漂亮、脸长的漂亮,活动中经常向他投去关切的目光,有机会总是蹲在他面前问这问那,并以耐心、认真的表情听他问答,然后表扬一句“说的真好”,渐渐地孩子开始亲近我,主动和我说话,然后,我开始给他机会让他在集体面前讲话,鼓励他不要怕、慢慢说。最初,在幼儿中出现了一些学乐乐说话的现象,引起我的高度重视,我坚决抑制了这种现象,并通过积极的引导,孩子们的主动、积极地与乐乐进行交往,使乐乐的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有时还非常积极。孩子心理放松之后,我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多说话。如每天让乐乐报告午餐、点心内容等,现在,乐乐不仅敢说话,而且敢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他讲故事时,全班幼儿都耐心、认真的听,乐乐口吃的情况也得到了大大的缓解。没有出现越说不好,越不敢说、越不敢说、越不会说的现象,促进了乐乐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掌握缺陷儿童的发展状况,正确评价其行为和心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由于这些儿童特殊的心理或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洞察孩子心理的能力,正确地估计该行为的心理因素,只有对教育对象了如指掌,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恰当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缺陷儿童的了解是一个过程,教师平时要多对这些儿童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因为儿童行为具有较强的心理外显性,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为了更好地了解特殊儿童、教师要以一颗童心,与幼儿进行“心理换位”,站到儿童的位置,设身处地地体验这些儿童的特殊行为,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求、所惧。此外,教师还要纵向和横向地了解缺陷儿童的发展状况、生活环境状况,为实施教育有对象提供依据。总之,只有了解缺陷儿童,在教育方式和手段上下功夫,实施针对性强的教育方案,才能使对缺陷儿童的教育富有成效。 四、争取家园一致,加强教育方案的实施,促进缺陷儿童健康发展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群体,并与幼儿园构成了两个不同的教育空间,要使对缺陷儿童的教育富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一致性、连续性和互补性。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目标要一致,对这些缺陷儿童的发展状况,教师和家长要认真交谈,相互了解情况,及时相互反馈他们的各种表现、进步及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和正规的教育促使缺陷儿童发展。家长则更应利用家庭这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独特环境正确引导、促其发展。“众人抬柴火焰高”,只有来自各方的对缺陷儿童的教育协调一致地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才能使缺陷儿童的早期教育得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对缺陷儿童的早期教育,只要能够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采取针对性强的教育措施,对缺陷儿童的早期教育一定会取得成效,为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中的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早期教育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早期教育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单纯依靠现有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要求,我们必须从幼儿心理入手,只有充分了解了幼儿的心理需求,才能在早期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使我们的早期教育目的性更强,也更能满足幼儿的各方面的诉求。从目前的早期教育来看,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并且这些教学措施已经或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对幼儿心理学进行研究,以幼儿心理为契机做好早期教育工作。 【关键词】幼儿心理 早期教育 实践 一、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的必要性 在早期教育中,之所以应用幼儿心理学,主要是基于早期教育目标和幼儿的成长特点来考虑的。通过长期的幼儿教育发现,要想在早期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就要从教学方法上入手。而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对早期教育的对象――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从目前早期教育来看,应用幼儿心理学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可以更好地掌握幼儿的特点 早期教育的难点在于必须找到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由于幼儿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在诸多习惯尚未形成,心理特征不十分明显的前提下,应用幼儿心理学可以准确的把握幼儿的特点。从现实的早期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掌握幼儿的特点对早期教育的作用非常大,能够促进早期教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由此可见,幼儿心理学的应用十分必要。 2.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很有必要 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以后,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制定目的性更强的教学措施,大力推动早期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早期教育取得更积极的效果。所以,从教学实际的角度来说,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很有必要。从目前的早期教育的实际出发,应用幼儿心理学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促进作用很大,使早期教育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促进了早期教育的整体发展。所以,在早期教育中应用幼儿心理学十分必要。 3.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随着我国早期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手段更加细致,对幼儿的了解更加深入,整体教学发展很快。在这种形势下,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总体来看,早期教育应用幼儿心理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规律。早期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后续教育的基础,如果早期教育质量不高,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这种局面下,幼儿心理学的应用显得有必要。 二、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积极影响 从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使早期教育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具体来说,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教学目的产生了积极影响 2.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影响 3.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教学方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应用 在教学中,相信不少小班的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太小,不能及时或者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想上厕所,肚子不舒服……等,从而使问题得不到解决。遇到这些情况,一名合格的幼教老师就需要主动去揣摩孩子的心思。 1.望――观察,观察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或者习惯性的动作。有些幼儿遇到某种问题时,会有习惯动作、表情、语言出现。如:有的小朋友,每次要大便时,小脸都会变得通红,看到这样的情况,即使他没有及时告诉我们,我也知道他要上厕所了。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当我们摸清了幼儿们的这些生活规律,工作起来会事半功倍。由此可见,幼儿心理学的应用,使我们很好的掌握了观察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直接提高了早期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2.闻――聆听,幼儿教育工作,不是幼儿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在教育中,家长作为幼教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更要充分调动起来,及时地交流信息,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了解幼儿个体在家中的表现和情况,为在学校的教育工作制定最优方案。应用了幼儿心理学后,早期教育的手段得到了增加,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老师也明确了自身职责,家长也在整个早期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问――交流,让孩子们知道你爱他们,语言是最直接的方法。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勤于动脑、动手,还要勤于动口,多和孩子们交流,让他们对你产生亲近感,从而愿意向你倾诉他们的想法,让你开展起工作来更得心应手。应用了幼儿心理学后,老师懂得了如何与幼儿沟通,使老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次数和沟通质量得到明显加强,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4.切――抚摸,充满爱意的抚摸让孩子感觉更温暖,平时的教育中,不要吝啬对他们给予肢体的关爱。早上到学校,教师一个亲切的拥抱,可以让幼儿忘记对父母的依赖,晚上回家,教师一个温柔的亲吻,可以让幼儿对校园产生更多的留恋,爱的抚摸,可以让你第一时间安抚孩子的不适或痛楚,也可以让你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乐趣和喜悦。由此可见,幼儿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促进作用很大,使早期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提升了早期教育的整体成绩。 四、早期教育应用了幼儿心理学取得积极效果 由于幼儿心理学具有诸多的优势,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对早期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早期教育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明确和创新,并对早期教育的整体教学成果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综合来看,早期教育应用了幼儿心理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其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心理学使早期教育的整体教学成绩获得较大提升 在早期教育中应用了幼儿心理学之后,整个早期教育的过程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变得更强,幼儿心理学改变了我们对早期教育认识,使我们对早期教育的必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幼儿心理学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早期教育必须以了解幼儿心理、分析幼儿行为为出发点和着力点。 2.幼儿心理学促进了早期教育的快速全面发展 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中得到应用以后,使早期教育的整个发展步入快速提升的时期。这主要得益于幼儿心理学为早期教育阐明了幼儿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使早期教育能够找到发展侧重点,使早期教育的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从目前早期教育的发展来看,幼儿心理学促进了早期教育的快速全面的发展。 3.幼儿心理学使早期教育树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中得到应用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早期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选择。正是由于幼儿心理学的应用,使早期教育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并明确了教学目标。所以,从目前早期教育来看,幼儿心理学的应用对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 4.幼儿心理学促进了早期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早期教育中应用了幼儿心理学之后,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创新,将幼儿作为教学主体,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使早期教育的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幼儿心理学使教师更注重幼儿的实际感受,形成了“望、闻、问、切”的四步教学法,有效创新了教学方法。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幼儿心理学在早期教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幼儿心理学的应用,推动了早期教育的持续发展,使早期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提升了早期教育的整体成绩,使早期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成长时期,提供关键的支撑。由此可见,幼儿心理学的应用是早期教育发展的必然。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早期教育自律能力的培养 幼儿自律能力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志,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计划而进行自我约束的行为,它是一种自主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幼儿几乎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在家中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幼儿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丝毫不敢懈怠。久而久之,许多幼儿随心所欲,自律意识薄弱,自控水平和自律能力低下。那么,如何在早期教育中有效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呢? 一、在榜样教育中增强自律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对于自己心中的偶像都非常的崇拜和向往,也非常喜欢模仿偶像的一言一行。那么老师和家长要善于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在生活中,可以向幼儿讲述伟人、科学家、劳动模范、先进教师等的先进事迹,让幼儿知道他们遵守纪律、艰苦朴素、勤奋学习、奋发图强、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让幼儿在故事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如当幼儿的物质欲望膨胀,缠着家长想买这买那的时候,我就抓住时机向幼儿讲述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雷锋始终保持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时时关心着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处表现出勤俭节约的美德。部队每年发给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裤,两双解放鞋。雷锋从一九六一年以后,各样只领一套,其余的都交还公家。他说:“一套就够穿,破了还可以补补。”雷锋有一件夹衣,是从湖南家乡带来的。虽然又旧又破了,但他也不肯买新的,洗了又洗,补了又补,还穿在身上。他用的毛巾、茶缸、牙具,按说早该换新的了,但他还是用着……当幼儿被雷锋勤俭的故事有所感动的时候,我就让幼儿讨论:我们应该向雷锋学习什么?有的孩子,自己已经有玩具可以玩了,还要其他各种各样的玩具,没想到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这种做法可取吗?孩子们通过榜样教育,通过讨论,知道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就要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二、在生活实践中养成自律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的自律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要培养和提高幼儿自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需要长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实践,从点滴生活做起,从生活细微处入手。比如,夏天的时候,孩子都很喜欢吃冰冻的冷饮,而且常常是一喝起来就无法控制。有一次,我拿出一大盒哈密瓜口味的冰激凌给儿子,我在拿出冰激凌之前,先讲道理,比如太凉了,小胃会冻着会生气了……然后跟他说好,给你吃,前提是你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并且不能吃太多。最后,你自己结束、自己盖好盖,交给我。如果你能这样吃,那么以后你不提出要求,我都会经常给你。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以后冰激凌想都别想。为了吃到他梦寐以求的好东西,儿子答应了,并且吃了一半就把盖子盖好。后来,有时儿子没提出要吃,我也在适当的时候主动拿给她。有了信任,他每次都能有所控制,按规定去吃,最后自己把盖子盖好,并把余下的冰激凌放回冰箱。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十分注重培养幼儿自律能力。比如喝开水,要让孩子耐心等待水开了才能喝,开水还有些烫,我让孩子耐心等待水慢慢变凉才可以;上超市买东西,买单的时候要排队耐心等待。在家里的时候,有好吃的要让爷爷奶奶先吃,要懂得孝顺。在幼儿园玩玩具时要排队,耐心等别人先玩,等轮到自己玩了才能玩。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有的放矢,无时不刻的引导和约束孩子,他们就会慢慢养成自律的习惯。 三、在游戏活动中增强自律能力 幼儿的天性是好玩。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自主活动的,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同时教师要建立一定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活动中遵循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的同时,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例如:传统游戏《老鹰抓小鸡》中,“母鸡”必须紧紧地勇敢地保护小鸡,绝对不可以单独“逃窜”。而小鸡必须紧紧拉着“母鸡”,如果没有拉紧,那么就会被“老鹰”“吃掉了”!如果被“老鹰”“吃掉了”,那么幼儿就不能参加游戏了。老师可以在游戏中结束后让幼儿谈体会,谈感受,甚至可以让“老鹰”“吃掉了”的“小鸡”重新回到队伍中,进行再次游戏。通过游戏,通过讨论、通过总结,让幼儿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惩罚”。又如民间游戏《稻草人》,稻草人在田间地头为农民伯伯看守庄稼,吓唬野猪、麻雀、老鼠等糟蹋庄稼的动物。通过让幼儿轮流当稻草人,让幼儿学习控制自己,在游戏中“稻草人”既不能发出声音,也不能动,对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稻草人”以游戏的方式给予适当的惩戒。又如在体育游戏《熊和石头人》中,教师请一位幼儿扮熊,其它幼儿跟在“熊”的身后由起点向终点出发,当“熊”突然回头时,要求幼儿立即停止不动,保持原来的姿势,装作“石头人”,如果“熊”发现谁动了,就请谁站到场外,停止游戏,谁第一个成功到达终点即为胜利者,由胜利者扮熊再次进行游戏。诸如此类的游戏,不仅让孩子们获得了快乐,也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 活泼、好问、好动是幼儿园孩子固有的天性,他们的心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和支配,很容易因外界事物的吸引而转移注意力,使幼儿对自身的行为不能很好的调节和控制。教师需在长期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控自律能力,使他们逐渐变得自觉、自律、自省,从而更加的自立、自主、自信。 浅谈幼儿早期教育的开发 摘要:社会竟争十分激烈,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十分重视孩子智力和潜能的开发,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开发,把孩子的早期教育做好。在实践中,0-7岁是幼儿早期教育开发的宝贵时期。把左脑、右脑开发并用,全部充分整合,才能使幼儿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孩子提供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遵循规律 创设环境 右脑开发 当今社会竟争十分激烈,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十分重视孩子智力和潜能的开发,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开发,把孩子的早期教育做好。 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发展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客观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普遍现象――遗传。基因控制着儿童生长发育的程序。如:儿童到一定的时候会走路,能学说话等。再就是生理因素。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的物质前提,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当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成熟时,适时的刺激就会引发出相应的心理活动,并促使它发展。反之,如果机体尚未成熟,即使对它施加刺激,也不一定能生效。美国儿科医生,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供了经典性的论据。格赛尔选择双生子A和B作为尝试,在A出生后第4周接受爬楼梯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训练,却很快达到了A的爬楼梯水平。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发展依赖于成熟的水平。在未达到生理成熟之前,训练的效果是有限的,而达到生理成熟之后,训练儿童掌握某种技能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生理成熟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准备状态。 在实践中,0-7岁是幼儿早期教育开发的宝贵时期。把左脑、右脑开发并用,全部充分整合,才能使幼儿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孩子提供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开发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 第一,幼儿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些反复甚至倒退的现象,如:当幼儿记住某些词语时会不再开口,但这是暂时的沉寂,并不影响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总体过程是不可逆性。它遵循从头到脚,由近及远,先发展肩、头、上臂,然后相继发展肘腕,手和手指的动作。因此要抓住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机;给予适当 的教育。 第二、要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即按教育活动的要求去设计物质环境。如:水分,空气,阳光,养料等,在人类社会性活动中,环境也有制约作用,人类婴儿具有说话的素质,但婴儿只有在社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交往才能学到并掌握语言。如果缺乏语言的社会刺激,会说话的可能性便无法实现。我们可以开发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 第三、要适应人的大脑左右半球的和谐发展,重视右脑的开发。幼儿园时期是大脑开发的黄金时期,一但错过这能为上的损失将是永远无法补偿的。父母一定要抓住,给予幼儿科学系统的教学。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已经注意到,年龄越小的幼儿,如果数学能力水平越高,将来的智力水平就越高。如:4岁左右的幼儿每天可以进行动作游戏几分钟以充分开发右脑。 第四、巧妙地使用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适合儿童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活动,开展适应儿童现有经验和能力的活动。 只有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 ,才能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从教学任务,内容及幼儿实际出发,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由于幼儿的第一信号系统占有优势,因此生动形象,自然活泼是幼儿教育活动的追求,可利用实物直观,模具直观,电化教具直观,语言直观,动作直观。直观手段也要针对不同内容进 二、行有选择的运用 让幼儿多看,多听,多想,多说,多做,积极进行思维和创造性智力活动。 总之,幼儿早期教育已引起全球人们的重视,全脑人才是未来社会的宠儿。不要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发,而使孩子本已具有的丰富才能埋设。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探讨早期教育在婴幼儿保健门诊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幼儿保健门诊中早期健康教育的服务模式及效果评价,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婴幼儿保健门诊的服务模式。方法:对在我院自2010年l2月至2012年1月接受体检的96例婴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婴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婴幼儿48名。对照组婴幼儿行常规保健指导;实验组由儿保医师对其家长进行早期教育及疾病预防指导,且以上由家长对孩子实施以上措施。两组婴幼儿均进行生长发育指标及心理运动发育评估,并在婴幼儿出生9个月、12个月后进行智力测试。结果:实验组婴幼儿出生后9个月、12个月后进行的智力发育指数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比对照组婴幼儿指标高;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儿,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关键词:幼儿保健门诊;早期健康教育;服务模式 婴幼儿时期是婴儿身体、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婴幼儿潜能发展大,可塑性也比较强,这个时期是促进婴儿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目前,早期教育在婴幼儿在保健门诊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儿童保健体制,且大多数的儿童保健工作只是在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时,这些已经不能满足婴幼儿保健的需要。为了探讨幼儿保健门诊中早期健康教育的服务模式及效果评价,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婴幼儿保健门诊的服务模式。对在我院自2010年l2月至2012年1月接受体检的96例婴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自2010年l2月至2012年1月接受体检的96例婴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婴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婴幼儿48名。这些婴儿中男孩51例,女孩37例,婴儿的年龄在30天-1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8个月。两组婴儿生物学因素如围产期情况、孕龄、出生体重、体格发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且两组婴儿在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居住环境均相仿。 1.2 方法 对照组婴幼儿行常规保健指导;实验组由儿保医师对其家长进行早期教育及疾病预防指导,由家长对孩子实施以上措施。 早期教育内容具体如下:医护人员根据婴儿营养状况指导产妇婴幼儿喂养(包括奶源的选择、断奶的时间),帮助产妇纠正一些传统的喂养错误观念等。将早期教育渗入到儿童保健门诊中,根据婴幼儿神经精神评估结果和神经心理发展规律,有计划地指导家长对其婴儿实施早期教育训练,并在婴儿9个月、12个月后进行智力测试和心理测试。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对在我院接受体检的96例婴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婴幼儿行常规保健指导;实验组由儿保医师对其家长进行早期教育及疾病预防指导,由家长对孩子实施以上措施。两组婴幼儿均定期进行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及神经精神发育评估,并于生后9个月、12个月对婴幼儿进行智力测试。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婴幼儿发育指标比较(例) 表2 两组婴儿MDI与PDI结果比较(x±s) 注:MDI表示智力发育指数;PDI表示心理运动发育指数。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实验组婴幼儿出生后9个月、12个月后进行的智力发育指数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比对照组婴幼儿指标高;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儿,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父母通过传播、教育、干预手段帮助婴幼儿更正不健康的行为,从而建立健康行为,它以促进人体健康发育、发展智力等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而早期健康教育是让婴幼儿进行提早教育,对婴幼儿进行营养指导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早期教育有助于婴幼儿家长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指导,从而促进婴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抚触以及各种被动运动训练,能够促进婴幼儿血液循环,使得婴儿呼吸畅通,有效的增加食欲和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的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男女婴幼儿的身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婴儿,且对婴幼儿进行早期综合训练再加上适当营养指导能够对婴幼儿身体指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心理发育的影响:在婴幼儿时期,由于父母与婴儿言语交往有限,但是对于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父母可有效地通过各种运动、动作的促进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家庭环境中父母和婴幼儿亲密程度,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婴儿心理发展极为有利。此外,家长要运用一些知识与技能,丰富婴幼儿视听,再加上一些简单的眼手、四肢的协调训练,通过一些游戏、题目等增强婴幼儿的智能发育。 综上所述,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能够使婴幼儿家长正确育儿,能够让他们改变传统不重视婴幼儿心理、智力发育的状况,早期教育有效的提高了婴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了婴幼儿保健的服务质量。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浅析城乡幼儿早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摘 要: 学前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前奏,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范畴。学前教育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幼儿以后的身心健康成长,更是关系到社会家庭的和谐与民族的未来,也是衡量我国早期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把解决农村早期教育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村早期教育的公共服务水平,从长远考虑,从现实规划,优先建设。 关键词: 早期教育;城乡;不平衡性 一、城乡幼儿早期教育发展不平衡性的现状解读 1 城市幼儿入学率高,农村则“小学化” 城市由于人口的集中和经济实力的富裕,在县级以上的城市,不同的区域、街道、小区,甚至是大型的工厂、公司,人居比较集中的地方,一般都设有幼儿园,家长接送幼儿上下学也十分方便,能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便利的入学条件,一方面能解决城市幼儿家长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家长送学童入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入学率。另外,随着城市幼儿教育办学的多元化,政府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联合各种力量开办幼儿园,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幼儿园除了由政府举办的公立幼儿园,还有集体单位、个人筹资举办的幼儿园,幼儿教育投资的热情高涨,各种办园力量之间的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城市幼儿教育的发展。据调查显示,在城市,3~6岁的幼儿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城市中心的入学率甚至达到了100%。 而农村的幼儿早期教育覆盖率的相对比率远远低于城市。随着城市进程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的留守儿童已成为庞大的一支队伍。虽然幼儿的教育十分重要,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生存不易的现实。农村由于受限于经济条件,基础设施薄弱,很多地方的幼儿园基本上附属于小学,或者不同程度上受制于小学,幼儿园教育直接“小学化”了。农村的幼儿园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分为小、中、大班,也没有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年龄配备不同的教育课程和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农村幼儿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等同于小学预备班,使幼儿天真活泼的个性和渴望了解世界的愿望过早被抑制或不同程度上地破灭,不能不说是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另一种情况则是,随农民工父母入城的幼儿,要解决入学的问题,相对城市的幼儿来说,十分困难。因为户籍制度的存在,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扎根立足,高房价、低收入,他们始终只是徘徊在城市的失去故土的边缘人,而这直接影响了这部分幼儿的教育问题。 2 城市幼儿教学设施先进,农村幼儿教学设备落后 城市幼儿园一般都具备游乐场、多功能多媒体教室、幼儿图书馆、实验室、艺术楼、学生活动中心、甚至是舞蹈室、绘画室、游泳池等先进的教育设施。幼儿们一天的生活,都有科学的规划与安排,能够广泛地开展游戏、手工、娱乐、体育、幼儿与老师互动等活动,能真正实现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能根据不同的儿童行为,进行不同的教育,学校注重发掘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专长,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来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农村的幼儿园,由于办学条件的落后,许多教材都直接从小学一年级课程改编而来,教学内容也只是拼音、汉字、算数等,很少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启蒙活动。每天固定有几节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学生学了多少知识,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农村的幼儿园更多的是看重固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成为“灌输式”的教学课堂。教学的枯燥,实属受限于教学设施的落后,基础设施的缺乏,幼儿的个性培养、素质教育自然成了空谈。 3 城市幼儿师资力量优越,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幼儿处于无自我辨别能力阶段,全靠教师的引导,幼儿生命活力的激发、自主能动性的增强也来源于教师。城市幼儿老师,基本从正规幼师专业毕业。近年来,不少大城市还呈现了幼师学历走高的趋势,绝大多数来自全日制本科院校,甚至是研究生。城市办园的高要求促使了完善的幼教师资格评审考核制度以及充满竞争性的人才上岗制度的建立,促使幼师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完善自己。城市的幼师不仅具备良好的知识业务水平,其性格亲和、有爱心,了解幼儿的心理也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城市幼儿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切实提高幼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水平,比如鼓励幼师去各个幼儿园观摩学习,甚至组织幼师继续进修和学习。由于城市幼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他们能根据幼儿自然进程中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一方面通过让幼儿在学习、游戏、互动中了解世界;另一方面,优秀的幼师不只是让幼儿坐、听、看,而是让幼儿亲身实践和尝试,他们能够注重个性教育,根据他们的性格、气质、爱好、学习能力的快慢,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对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变化进行细微而有耐心的观察,渐渐掌握他们每一个人不同的优势与特点,提升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非智力方面的因素。 而纵观农村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不难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跟不上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落后,教育的投入相对要少。重点也放在九年义务制教育上,因此学前教育考虑关注也较少,一个村,甚至是一个乡能有一所独立的、成规模的幼儿园实属不易,对教师队伍有更高的要求更是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水平低,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在物价高涨的今天,他们的工资也许还达不到大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个月靠几百块钱生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尚不足以维持日常开销,生活清苦,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和再学习的积极性。 再者,农村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新一代毕业学子考虑自身长远发展,很少愿意选择去农村支教,因此,在大城市的幼师招聘季,经常出现一个教师岗位几百号甚至上千号人报考的情况,而在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同样的职位则无人问津。长期以来,农村幼师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农村本是民办教师的集聚地,幼儿教师则从未纳入国家编制体系,大多是小学教师兼任,或聘请社会人员当任,教育质量堪忧,同时也遗留下许多教师退养安置的问题。因此,农村幼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泥沙俱下。 农村幼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幼儿身处同一个环境,他们难以吸收外界新的信息,加之教师本来学历水平有限,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专业训练和实践环节,也无法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扩充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量,只凭经验教学,无法启发一个更自由、更平衡、更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学校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能力有限,无法给幼师提供再学习和培训上岗的机会,少有开放式的探讨教学,以至于无法知晓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导致教育目标与教育效果分离。 二、解决城乡幼儿早期教育发展不平衡性的对策 1 实现农村办园形式多样化,提高幼儿入学率 国家和各级主管行政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发展农村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尤其各级县、乡政府要端正学前教育的观念,看到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前瞻性与基础性,明确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国家和上级领导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植力度,把国家下发的各项关于学前教育的资金落实到位,改善办园条件,让更多的幼儿能享受到平等的学前教育机会。但光靠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支撑,并不是完美的现实之举。因此,在合理利用政府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渠道要靠多元化来弥补和支撑,坚持公办民助的原则,动员和依靠各种社会力量,吸纳更多的非政府资金,多形式地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动员民间资本流入教育领域是较好的选择,使幼教事业的行动指南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农村幼儿受益,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入学保障。民办教育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种,它同样承当起培养我国学前儿童的重任,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应让老师和家长更新观念,不要让孩子过早进入所谓的正规学习,应该坚持开放式的教学理念,让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学习,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而不是让许多的课程占有孩子的全部时间,抑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在编订教材方面,要符合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决不能只简单从小学教材中抽调内容,需要科学规划,专门研制。 2 积极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条件 物质基础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重视农村幼儿园的建设,起码保证一个乡镇至少要有一所幼儿园,即使在偏远的乡村也要设置幼儿园班级,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普及水平。其次,要规划好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如满足农民工子弟入园的要求。农村的幼儿园建设,应该严格执行标准,淘汰劣质幼儿园,努力配备好保教设施、玩具和幼儿课外书等,多组织学前教育研究活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最后,办学机构不能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挤压教学开支,缩减管理成本,在教学设备配备等方面大打折扣,从而使保教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3 加强管理,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虽然农村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要赶超城市水平,还尚需时日,但下决心改变的力度刻不容缓。社会要让农村学前教育的老师更新观念,把自己从一个简单的管理孩子人员,定位成一个全方位、多功能型的老师,既是孩子学习上的老师,也是心灵上的引路人,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好朋友。教师应根据幼儿成长规律,科学引导孩子。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幼教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再次学习,或向其他幼儿园借鉴经验,与老师一起共同探讨幼儿的发展规划,尽量帮助幼教老师改善教育环境和他们的生存环境。 此外,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把农村幼教老师纳入国家正式编制,落实好幼教老师的待遇,为他们争取相比现行制度下更多的权益,比如薪酬、福利以及退休养老问题,消除他们的心理和生活上的不安定感,稳定教师队伍。只有解决了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才能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奔赴广大农村,为幼教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最后,要加强对专业幼教老师的专业素质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我国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学前教育公平难以实现,农村幼儿园不仅在数量上占不到优势,质量现状更令人担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极不相符。长期以来,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关注较少,看待问题的视角也比较单一和模糊,因此虽然经济大发展了,教育质量却没有跟上来。研究我国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助于国家、社会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引起讨论和思考,唤起人们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关注。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制定政策或相关法规,扶植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之我见 【摘 要】早期教育是婴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幼儿园丰富的资源和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有明确目的、精心准备、相互交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树立正确科学的观念,积极聘请婴幼儿教育专家开展早教讲座,丰富婴幼儿家长知识,完善婴幼儿活动场地的设施。 【关 键 词】婴幼儿;早期教育 一、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婴幼儿出生伊始,身体、智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极为快速,如果能以正确科学的方法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就可以充分挖掘婴幼儿的智力、体力和性格上的发展潜能,为婴幼儿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遗传和环境是影响婴幼儿智力方面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婴幼儿们的性格一般在4岁之前就定型了,人类的遗传基因是现代科学技术无法改变的,现在可以改变和调控的只有环境要素。因此,对婴幼儿来说,改变早期教育环境是挖掘婴幼儿智力体力及形成良好性格的有效途径。如果婴幼儿早期教育缺失,即使有优越的天赋,也不会获得很好的发展。 年轻人在为人父母之前大都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孩子的培训,一旦成为父母,只注重对婴幼儿的智力和体质的开发,而轻视婴幼儿个性方面、情感方面和良好习惯方面的培养。对婴幼儿过分的溺爱、过分的保护及过分的限制,使得许多婴幼儿自理能力差,人际间相互交流水平差,亲情比较薄。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早期教育变成婴幼儿必需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尽管在美国、日本等地兴起已经有几十年了,但我国是近十多年来才开始逐渐重视婴幼儿教育的,对于婴幼儿的教育定义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婴幼儿教育就是在幼儿园和早期教育老师的帮助下,使父母和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通过亲切的语言、温和的动作,增加双方交流的互动,使婴幼儿的智力、体能得到长足的、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智。 二、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方式 婴幼儿早期教育应该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的精神执行,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包括各个场所、各类教具、各种设备,以及广大幼教老师及婴幼儿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展准备充分、目标明确、相互交流、各种婴幼儿教育讲座相辅相成的早期教育。 1. 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与组织准备的充分与否有必然联系。第一,早期教育的活动场所应该布置得明亮、宽敞、温馨、舒适、进出方便。第二,幼儿教师要说话声音柔和,面带微笑,衣着大方,色彩和谐,要有亲和力。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都要有一定目的、一定计划,系统地进行相关安排。在婴幼儿所特有的年龄段,应该进行不同层次、有所针对的训练,每次训练都要精心设计并得到充分实施。在活动中,婴幼儿教师,一边指导孩子,一边向家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现场演示来对家长进行实际指导,家长再根据教师的要求与孩子一起游戏。婴幼儿教师要及时肯定、鼓励已掌握各样操作要点的家长,并且同时对一些操作方法有误的婴幼儿家长进行及时必要的纠正。要随时强调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指导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婴幼儿父母直接体验,根据自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直接调整,并把所遇到的问题直接反馈给婴幼儿教师。婴幼儿父母与教师可以在师生互动、老师家长互动、亲子互动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再根据所发现、反馈出来的问题做出全面深入的回应和演示。婴幼儿家长还可以根据演示活动,在家里寻找合适的材料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巩固和加深婴幼儿对教师演示活动的理解和掌握。 2. 婴幼儿早期教育应该明确婴幼儿智力、体能及性格发展的目标,走以幼儿园为主体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婴幼儿早期应选择经验丰富、具有耐心和爱心、有一定早期教育理论基础,并热爱此项工作的教师来承担,把专业化的早期教育作为目标来发展,精心策划,并要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教育方案。充分利用家长与孩子之间独有的血亲关系,调动孩子家长们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家长们详尽了解和主动支持早期教育工作,参与到各种早期教育活动中来,使婴幼儿心智体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 婴幼儿父母的教育观念既决定着他们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的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态度,还会影响良好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并且最终会影响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教育观不可能会自发产生,它是婴幼儿家长们在学习和相互交流等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家长通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同的问题和困惑,而早期教育教师就可以为婴幼儿的父母们答疑解惑,提供一个婴幼儿家长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婴幼儿家长通过相互之间的教育,他们互相学习,并且取长补短,不但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的实践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科学育儿的水平,使婴幼儿家长获得了正确的教育观。假设某个孩子跌倒了,这时父母不是去扶他,而是任由他自己爬起来,旁边的爷爷奶奶就可能忍不住了要去扶孩子起来,还要不停的问“摔的疼不疼?摔到哪儿?哪儿疼?”对此假设有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一是婴幼儿跌倒了应马上扶起来;二是怨天尤人,把婴幼儿跌倒的原因归咎于他人;三是让婴幼儿勇敢面对所处的环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家长的鼓励与赞赏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从有利于婴幼儿身心发展和形成良好性格的观点出发来分析,我们就会得出唯一正确的结论:第一种方法最易使孩子们产生胆小害怕的不良习惯;第二种方法则会容易让孩子在自己犯了错误后把责任推卸掉,产生一切错误都不在我的恶习;第三种是这个假设中唯一正确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使孩子的胆量、勇气得到锻炼,培养了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高尚的个人品质。正是通过这样的互相学习,婴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得到了提高。 4. 在组织婴幼儿家长参加早期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定期邀请心理、教育、营养等方面的专家来开展讲座。这样,可以为年轻、没有经验的婴幼儿父母带来各种成熟的育儿知识、经验,并就某些婴幼儿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和家长直接对话,并对婴幼儿家长们提出的各种婴幼儿成长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让婴幼儿家长获得很多有益的信息和方法,使婴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学习有很大提高。 三、婴幼儿早教活动中应当解决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开展婴幼儿早教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可以依托幼儿园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二是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展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如何正确科学的定位婴幼儿的早教活动?如何有效组织并且积极管理婴幼儿早教活动?笔者认为,有如下需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为婴幼儿早教活动提供完善的场所设施。这里不能只注重经济利益,要在现有场所资源条件基础上投入适当经费,对一些环境和某些设施进行相应改造,以满足婴幼儿和家长们一同参与早教活动的需要。 2. 各幼儿园开展早教活动要认真、细致分析婴幼儿家长的不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家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早教活动,积极宣传婴幼儿早教的意义,以便使更多的婴幼儿能够加入到早教活动中来。举办各级专家的咨询座谈,开展各种早期教育的亲子活动,同时要提高家长的参与率。 3. 为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提供各种形式的活动。此前,应了解家长的迫切愿望,研究各个不同年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婴幼儿们的发展特点,制定出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发展目标,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孩子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从事早期教育的教师应注意抓住早期教育的最佳契机,做到有的放矢,使计划教育、随机教育有机结合。努力使孩子家长了解婴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如婴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容易分散的生理、心里特点,更好地理解孩子们为什么“没长性”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早期教育老师应该主动的积极地去收集、积累并整理和完善比较科学完整的针对各个年龄段婴幼儿的一些活动方案,选择符合孩子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早期教育方案,寓教于乐,根据家长工作的特点,精选教材内容,使家长们能够更加客观地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正确全面地去评价自己的孩子。 4. 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活动应贯穿在婴幼儿成长过程的始终。早期教育活动既要在幼儿园内开展,又要延伸至幼儿园外,教师既要参加,家长也要参与,唯一的目的就是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背景空间。除了幼儿园内的学习活动,开展户外的扑蝶、拔草也都是婴幼儿早期教育有益、可行的积极方式。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婴幼儿早期教育之我见 【摘要】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如果早期的分离焦虑比较严重,就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二十世纪90年代脑科学研究成果也表明,0―3岁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早期教育的发展、科学育儿的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的:“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成长为一名益于社会的人”。 【关键词】引导 早期教育 教育内容 从0岁直到3岁之前的教育,被称为婴幼儿早期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有50年以上的历史国内外数十年跟踪研究表明,0~3岁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50%是在生命的头4年中发展起来的,几乎每个幼儿都突破了语言和学习的关口,初生婴儿的脑发育比15岁孩子快1000倍。0~3岁的教育,是人一生的心理、智力、习惯定型和发展的关键且是不可重来的阶段,非常的重要。 一、教师应学会从家长、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挖掘教育目的 3岁前婴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儿童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按照自己的学习速度与方式,而不受成人教学大纲的影响。我在组织亲子活动时,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使家长感受到孩子在玩中学到了本领,让他们更多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体验。如孩子特别喜欢“铃儿响叮当”的音乐,手拿小铃,随音乐上下左右地转动,每次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提出跳“铃儿响叮当”,我就放音乐,和孩子及家长跳上一两遍。到最后,这首曲子成为我们活动的结束曲,家长和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每次的活动。 二、教师应引导家长学会调整自己的角色 0~3岁的孩子几乎每天都与家长生活在一起,家长在亲子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必将对孩子以后的教育甚至终身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在组织亲子活动之前,将这个活动的名称、目标及家长和孩子应注意的事项告诉家长,使家长在活动中能够根据活动的要求和孩子的自身能力水平、孩子当时的身体和情绪状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在组织活动中,如果孩子对某一活动不感兴趣,因为孩子的生长环境、发展速度、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所以教师引导家长在这时不要强迫孩子,要顺其自然,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鼓励、表扬。在孩子操作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孩子,赏识孩子,信任孩子。 三、教师要学会随着观念的更新自我调整与拓宽角色 教师在亲子活动中不仅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组织的引导者,还应是家长、孩子的伙伴。对于家长来说,教师应尽量从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家长的困惑,从而提供有效帮助,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组织新颖、有趣、适宜的活动,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给家长提供正确示范,教师不再将自己与家长、孩子分离,而是共同成为亲子活动的有机整体。如:在组织孩子玩钓鱼时,请孩子给小鱼涂上漂亮的颜色,家长帮助剪下来,孩子插上曲别针,再用钓鱼竿钓;制作响桶时,先请孩子用小手捏豆放进洞里,放好后,家长在用胶布粘好,和老师一起做响桶操。一个活动由家长、孩子、教师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发展,家长可以举一反三,教师更新了观念。 四、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 0~3岁幼儿创设适合活动的环境 依据3岁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要给婴儿提供一个宽畅、明亮、通风、柔软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中注意坚持 6个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绿色环保原则;温馨美丽原则,适宜活动原则;符合目标原则;功能配套原则 依照婴幼儿玩具配备目录,按照幼儿发展的目标,配备攀爬滑行、弹跳、摇摆平衡、球类等综合练习类的玩具、以及搬运搭建、拖拉推走、投扔滚趴、穿编套叠、敲打转拨、舀夹、感官感觉等五大类百余种蒙特梭利玩具。 五、应系统研究0~3岁婴儿的教育内容 目前对婴儿心理与教育的理论研究举不胜举,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的。例如:婴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刺激,刺激物的何种颜色、大小、图像适合于什么年龄的婴儿,用什么方法训练不同月龄的婴儿的动作发展,婴儿需要什么样的感情环境,怎样去诱发他们的智慧火花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依据教育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加强教育课程与教育方式的研究。在活动安排上注意:大肌肉与小肌肉结合;语言发展与肢体运动结合;大肌肉运动与音乐艺术结合;如将语言时间与大肌肉运动发展时间相结合,将儿歌配上动作。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如:小乌龟,本领大,爬过小山找妈妈。妈妈、妈妈我来啦,快把宝宝夸一夸。幼儿在学说儿歌的同时,当小乌龟练习手膝着地爬。如:幼儿在练习走平衡木的时候边说儿歌边走:小黑熊,胆子大。过小桥,不害怕。这样既鼓励幼儿要勇敢不依赖大人,又增加了孩子活动的兴趣。在人生早期,感觉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的动作、人体运动能力的发展,而人生早期动作、运动能力的发展则对人以后的智能、学习能力及社会生活能力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活动方式上,要注重一个活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将视觉与听觉、触觉与视觉、味觉与嗅觉、动觉与平衡觉有机结合,实现共同协调发展,达到相互促进。因此婴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指导家庭的早期教育,没有家庭配合的早期教育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诚然,对婴儿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还会涌现出许多新的课题。但如何将已有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形成适合于我国婴儿教育的最佳教育方案,从而很好的推进婴儿教育与幼儿教育的衔接,却是我们广大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早期教育 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开发儿童的智力,但倘若方法不当,难免会事与愿违,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教授在他的书中说,那些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神童”而不惜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学校式灌输教育的家长,只能把孩子推向畸形发展的通道,影响孩子们健康个性的发展。当前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带有强制性色彩,这样不仅无助于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反而还会给孩子们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和心里负担。 目前儿童早期教育的不妥之处不是对儿童进行教育本身,而是一种教育的盲目性,即不顾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追随社会潮流,人学我亦学。这样的结果,不但可能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而且还可能诱发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为遏制超前教育,教育部2012年10月15日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下面,我来谈谈学前儿童早期教育要注意的几点: 1、了解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玩。著名德育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应该让孩子在玩中寻乐、玩中认知。”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身心才能获得充分、健康的发展。著名文学家冰心女士也呼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那么,今天的父母做到了了解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了吗?应该说有的父母有,但绝大部分没有。由于“望子成才”心切,在他们的观念里,反对孩子游戏,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每天放学,就听到家长问孩子:“你今天学了什么呀?”有一次,有个家长问我:“老师,我看见有些幼儿园已经开始教写字了,为什么你们没教我的孩子写字呢?”于是,就有家长说在我们幼儿园里孩子学不到东西。在他们的眼里,学写字、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我国知名教授胡江南指出的事例“由于逼子成才终酿成悲剧痛失爱子”告诉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身为父母,别为了塑造一个“天才儿童”而犯了“拔苗助长”的错误,忘记了“以人为本”。其实,游戏对幼儿来说,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2、不要过度地约束孩子。 从婴儿呱呱落地开始,他就具有求知的能力,并且像一块吸水的海绵,能吸收无限的知识。好奇就是驱使孩子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正因为有了好奇心,孩子什么都想去探索、都想去尝试,难免会有一些危险。而父母,就是担心这“万一”,才会有了诸多的约束、干涉等。比如:不允许孩子玩泥沙,因为太脏了;不允许孩子去碰剪刀、锤子等一切锐利的东西,原因是太危险了;当孩子对某种小虫感兴趣时,兴致勃勃地看,却引来家长这样的一句话:“这有什么好看的,回去看看书还好一点,快走吧。”其实,这一切都是大人们为了避免麻烦,方便管制。可是,这样的约束使孩子智力的发展禁锢了,探索世界的主动性削弱了,孩子的个性也束缚了。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自信心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是人们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要想让孩子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她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也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 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赏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后来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殂代庖。 4、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这样,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常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倾听子女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这样会抹杀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其成长和进步。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家长要切记:早期教育不是越早越好的,它有一个最低的输入量,而且这种教育经验与一个儿童或一个主体的主动参与有关,并不是灌输性的经验。在幼儿时期,父母要多与幼儿进行双向的情感交流,创设一个较好的环境,让您的孩子健康、开心地成长。 (作者邮编:330800;详细地址:江西省高安市赤土板路57号高安市城北幼儿园;电话:0795-5212257、18720532156;信箱:)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国外幼儿早期教育如何进行 美国幼儿教育是从生命第一天开始,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 近几年,随着各种国外早教理念的引入,一群五六个月大的婴儿开始“走”进“校园”――大大小小的早教机构,按时和爸爸妈妈去“上课”。这些早教机构的学费不菲,有的所谓“名班”一年仅学费就要上万元,堪比大学的学费。那么,国外幼儿早期教育又是如何进行的?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什么方面呢? 美国 教育部推广培训“父母辅导者” 美国幼儿教育是从生命第一天开始。创办“从出生到3岁”培训班,以1981年密苏里州教育部创办的“父母作为老师”(PAT)的项目最为著名,目前该组织已将它们的项目推广至全美47个州,培训了8000名“父母辅导者”。这些工作人员主要是每月对每一个家庭进行一小时的家访。 美国的另一项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母教育计划,称作HIPPY计划: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指导计划。该计划得到了当时美国总统的支持。HIPPY计划直接把培训带入家庭,计划中的母亲们每周受到一次访问,每隔一周参加一次与其他父母们的集会。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 在美国,老师认为交给孩子学习能力比教会他做几道算术题更重要。他们不会将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知识技能硬灌输给孩子,而是崇尚让他们多动手、多体验,在各种益智、团队游戏中学会体验和探索的本领,更主动更交互地认识周围的事物。 英国 社区儿童中心免费提供多样服务 EYFS是英格兰政府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给幼儿最好的开始”为宗旨,提出的一个教育方案,此方案在2008年9月被正式纳入英格兰的法制中。EYFS的目标是:给所有0~5岁的幼儿提供一个连续的发展与学习体系,使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将来成为身心健康、拥有安全感、成功和快乐的人。 英国政府很重视5岁以下孩子的学前早期教育,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务,出生到5岁,宝宝可以加入各个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妈妈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的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如果3岁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要自己付费,一个月大约1000多英镑。 由社区、幼儿园、教会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心,只要是你有时间、有精力,几乎每天都可以把行程安排得满满的。这样的组织大多是免费的,有的收费在1-2英镑,这笔钱算是捐给慈善机构的,他们同时免费提供茶、咖啡给妈妈们,还会在休息的时候分给孩子们饼干和饮料。 在社区活动中心,每天会有不同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参与。集体时间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做游戏,剩余时间为自由活动。每天上午免费开放给每位小朋友,下午为课后辅导。分为室内活动区、室外活动区,那里的玩具应有尽有。 法国 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 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加拿大 不提前教写字和计数 在加拿大,宝宝稍大一点时可以送其到“play school”,不是去上课学习,而是参加那里的美术、劳作、音乐以及唱游等活动,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早教学校不会设置写字和计数等课程。加拿大的早教专家普遍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若让孩子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 日本 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长到早教学校都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你会发现在日本,孩子上课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时候,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长和老师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导。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早期教育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效果的评价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婴幼儿时期是神经心理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发展潜能大,可塑性强。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不仅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后天是否提供良好的适宜刺激有关,早期及时提供良好的适宜刺激对婴幼儿的神经心理发育起到非常有效而重要的作用。早期教育为婴幼儿提供系统丰富的养育环境和信息刺激,对婴幼儿智能发展的影响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务院2001年5月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强调:“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国家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儿童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健康咨询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儿童的健康及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每个儿童有权拥有最佳人生开端”[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在我院出生的生后42天且健康的200名儿童保健婴幼儿,其中早教组100名,男49人,女51人;对照组100名,男50人,女50人。两组均为正常健康的婴幼儿,排除合并早产、窒息、先天性、遗传性等疾病。 1.2 方法 1.2.1 两组婴幼儿从出生后42天内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检查,检查后立即做评分记录,然后向早教组家长说明测查结果,使家长了解早期教育的意义,以便更好地完成训练计划,达到最佳效果。 1.2.2 早教组接受早期教育,参照鲍秀兰教授0~3岁教育大纲[2]要求制定早期教育方案, 帮助掌握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训练的方法。 1.2.2.1 主要内容:每日2次抚触、按摩、婴儿主被动操(0~6个月做被动操,6~12个月做婴儿主被动操),根据婴儿神经生理发育规律,以游戏的形式,在运动、感知觉、语言等方面给以提前训练及刺激。 1.2.2.2 定期检查:每月来院检查至1.5岁(检查项目包括体格发育、神经系统、智力发育、营养状况和常见疾病防治)。 1.2.3 资料统计分析,将两组婴幼儿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测量的身长、体重、头围及MDI、PDI结果进行资料汇总,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 讨论 3.1 从NBNA测查中探讨早期教育的意义。本研究对婴幼儿(出生后42天)进行NBNA检查,包括视觉追踪、听定向能力、牵拉反射、握持反射、自动踏步反射等,在测查过程中, 可以看出新生儿具有惊人的能力,如:在行为能力中,新生儿具有活跃的视觉能力和视觉记忆力;在听觉上表现出有声音的定向力,说明新生儿已经建立听的条件反射了;在主动肌张力中,牵拉反射反应出新生儿所具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一般评估中新生儿有安慰反射,也就是说对正在哭的新生儿抱起、用语言安慰或触摸腹部、手、脚、新生儿会立即停止哭泣,这说明新生儿具有语言、情感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新生儿的吸吮动作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最敏感的触觉动作;触觉是新生儿安慰自己、认识世界和外界交往的主要方式。通过NBNA检查,让家长了解自己宝宝惊人的表现和巨大潜能,从而加深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改变家长过去认为婴幼儿是看不见、听不到的“无能儿”的传统看法,为完成训练计划做好思想准备。NBNA的应用使我们认识到新生儿具有惊人能力和巨大的潜能。婴幼儿潜能的教育是构建婴幼儿神经网络、开发大脑潜能的教育;是把儿童成长规律与未来社会可预见的需求融为一体的教育;是适宜于不同儿童的个性化教育;是全面和谐的教育; 是能把握成长关键期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 ,是使儿童拥有幸福完整人生的奠基工程。因此开发婴幼儿潜能教育的最佳时期应当是新生命诞生时就开始,充分挖掘0~3岁儿童的大脑潜能,早期教育势在必行。 3.2 早期教育重点在于神经心理发育。早教组与对照组儿童体格发育主要指标,即身高、体重、头围均在正常范围,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其主要原因是两组婴幼儿均同时接受了定期的健康检查、指导,而早教组加入参照鲍秀兰教授0~3岁教育大纲所制定的内容 , 设计不同年龄段的教育训练方案,说明早期教育重点在于神经心理发育潜能开发。 3.3 早期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是有效的、可行的。我院对 42天100名婴幼儿按不同年龄段有计划地进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组的婴幼儿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语言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证明早期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是有效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个性化教育,根据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生活背景,特别是其家长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及知识结构,在规范指导的基础上,对特殊的个体施以特殊指导,使早期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6]。容易掌握,这使早期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的可行的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 ,及早推广早期教育的儿童保健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有利于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值得我们儿童保健工作者的推广。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早期教育在婴幼儿保健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教育在3-6岁幼儿保健中的应用。方法 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到我院健康体检的3-6岁幼儿196例,分为早期教育组96例和常规体检组100例。早期教育组进行婴幼儿健康教育指导,常规体检组行常规保健指导。两组幼儿生后12、24、36个月进行体格、神经精神发育评估。结果 两组幼儿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评价比较,早期教育组在12、24、36个月时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均优于常规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早期教育;婴幼儿;保健门诊 3-6岁是幼儿身心快速发展时期,此期的幼儿可塑性强,是幼儿体格、智力和良好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1]。本研究对早期教育在3-6岁幼儿保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到我院健康体检的3-6岁幼儿196例,分为早期教育组和常规体检组。早期教育组96例,男52例,女44例;常规体检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两组幼儿发育指标及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统计 记录两组幼儿生后12、24、36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数据资料。采用WHO制订的0-6岁儿童发育指标及国内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指标进行评价、比较。 1.2.2 神经精神发育指标评估 两组幼儿神经精神发育指标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师进行评估,并做相关记录。 1.3 早期教育保健指导[2] ①指导幼儿喂养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奶源、适时添加辅食,以及辅食制作要求;合理选择断奶时间,及时纠正错误喂养方法。②及时指导防治常见的营养相关疾病,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补充必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根据幼儿发育阶段有计划地指导、督促家长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训练,可抚触幼儿,观察并训练幼儿的精细动作、大运动、感知觉、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等。③向家长交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供3-6岁幼儿智力开发方案,实现早期教育最佳效果。 1.4 智能测试[3] 采用标准化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CDCC)对两组幼儿均于生后12、24、36个月时进行智能测试。主要指标包括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两组幼儿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评价比较 两组幼儿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评价比较,早期教育组在12、24、36个月时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均优于常规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家长普遍对儿童保健的需求逐步增高,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已经不能满足组要,更要求有健康、完善的身心发展评估体系。本研究将早期教育应用于婴幼儿健康发育的指导过程中,以满足婴幼儿保健服务模式及需求,提高人口素质[4]。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儿童生长发育早期,即为儿童提供系统化及丰富信息来源的环境,可以促进婴幼儿体格及精神、心理的均衡发展;另外,人脑的发育在胚胎期及婴幼儿期最为关键,婴幼儿期脑重量增加最快,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可塑能力强,此期给予婴幼儿丰富的良性刺激,可促进其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发育[5]。本研究中,早期教育组12、24、36个月时MDI、PDI评分均优于常规体检组同时期的MDI及PDI评分(P 另外,早期教育对体格发育亦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中,早期教育组在12、24、36个月时身长、头围发育优良等级均优于常规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早期教育不仅可促进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还可以减少常见营养性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早期教育在幼儿保健中是有效、值得推广的。 幼儿早期教育论文:婴幼儿早期教育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婴幼儿早期教育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能够对婴幼儿健康更加地了解。方法 将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保健的300名婴幼儿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15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组当中,在进行儿童常规保健的同时进行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宣教,并参加一年早教课程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儿童保健,在1年后,对于两组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指数与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分别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指数与心理运动发育指数的值明显比对照组婴幼儿的测量结果要高(P 【关键词】 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心理行为发育;影响;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人口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下一代的培育就不能放松,甚至应该从婴幼儿抓起。婴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婴幼儿的成长的关注是我们每一位儿童保健工作者的责任,对于婴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条件,能够使婴幼儿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早期潜能开发,对于婴幼儿来说,在发育关键时期受到的影响会对人生的发展奠定下基础,婴幼儿时期也是成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1]。但是婴幼儿时期因为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也会被一些不利的因素影响,使得自身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将婴幼儿接收的不利影响清除,得到及时的干预与纠正。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婴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帮助作用,本文将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儿童保健科的进行保健的婴幼儿300例,将这些婴幼儿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双亲的文化程度、成长环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即P 0.05。 1.2 研究方法 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婴幼儿都进行常规的儿童保健,实验组在进行常规保健的基础上进行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的宣教,同时参加一年早教课程训练。在1年后对两组婴幼儿分别进行智力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的测量,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并且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轶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两组间比较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以P 2 结果 2.1 两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比较 见表1。 3 讨论 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对于婴幼儿的心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家长必须重视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当中,婴幼儿时期的智力发育速度是最快的,在婴幼儿时期如果能够对婴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婴幼儿时期的教导也能够为婴幼儿的良好习惯和性格奠定基础。通常来说,早期教育开始的时间从一出生,在不同的阶段对于婴幼儿进行教育的着重点不一样。周岁之后的婴幼儿要进行动作连贯性训练和感官功能的感知动作思维的训练和个性上的培养[3]、语言上的培养、玩伴方面的培养等,父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对于孩子智力、身体素质、精神、人格的多方面发展都有好处,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对于父母与养育者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进行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整个人生的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大脑的发育与外界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在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的早期教育是参考婴幼儿的身体状况,针对性的制订了一些潜能开发的课件,进行多种形式的刺激,对于婴幼儿的潜能进行最大程度上的挖掘。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受到的不仅仅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有数据表明,周岁以内的婴幼儿进行早期发育指导,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并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与此同时,对于婴幼儿进行一些亲子互动型的益智游戏,对于婴幼儿的发育情况家长能够进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有很多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对于心理行为发育的意义非同一般,使得幼儿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的未来发展需要人才,这就需要教育的力量,而我国的新希望就是这些婴幼儿,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从婴幼儿抓起,那么对于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心理行为发育的积极影响就不容忽视,对于我国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和人格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于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于我国婴幼儿的自身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兽医类论文:畜牧兽医类科技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入,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快速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当中。畜牧兽医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畜牧行业的主要发展目标,畜牧兽医类科技的发展同样的也是畜牧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畜牧兽医;科技现状;发展策略 随着畜牧兽医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其行业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化的技术才能够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进程。良好的科学技术可以加快畜牧兽医行业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提高其产业化、区域化和标准化的经营水平,增强其畜牧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畜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户的收入有所提高,促进畜牧兽医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1 畜牧兽医类科技的重要性 现今农业主要是以种植业为基础的,并且以畜牧业作为主体,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的发展进程,牧业的发展进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其自身的科学技术,只有以科技作为底蕴才能更快的促进该行业的快速发展,以科技作为向导力量,市场的发展作为方向,以加工业作为生产的保障,这样才能使畜牧兽医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西部大开发等进程,我国的农业结构做出了很大的调整,畜牧业在其中所占的地位也更加的重要,其发展的好坏将会直接的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还将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所以,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想要其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要逐步的提升其科技的发展。 2 畜牧兽医类科技的现状分析 2.1 资金不足,技术设施简陋 当前,许多的地方都缺乏和行业发展的规划相应的配套设施以及相应资金的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畜牧兽医行业良性的发展。没有相应的配套设备做为基础,这就没有办法实行新的技术来进行该行业的运转,这样也就使其在生产中的效率有所降低。另外,资金的投入不是很够,这样就会影响到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导致科技难以跟上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了先进科技的支持,就不能满足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多种需求,所以,要想畜牧兽医类科技得以发展就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这样才能保障现代化的生产发展的需求。 2.2 队伍整体的素质较低 当前,畜牧兽医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整体的素质比较低,业务的水平也不高,这样不仅影响到行业的实施水平,更是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科技研究开发的工作。因为,畜牧兽医行业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比较低的,对于知识的掌握力度本身就是处在比较匮乏的状态,所以就很难会对该行业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也不会使畜牧兽医类科技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工作条件太差的情况下是很难吸引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工作的,这样就走入到恶性循环当中,吸引不到人才,就不能很好的对其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样就不能很好的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2.3 保障缺乏力度 当前没有很好的制度来为畜牧兽医类科技的发展做保障,这样就很难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导致其发展过于缓慢。没有相应的奖励制度,相关的科研人员就不会有更深的投入,畜牧兽医类科技的更新也就会随之减慢。另外许多的科研人员没有基本的保障,全靠自身来获得研发的资金,这样是很不利于科技的更新发展的。 3 加强畜牧兽医类科技发展的策略 3.1 增强资金投入的力度 要加强对于畜牧兽医行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配套的技术设施。资金的投入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研发资金的问题,可以有效的为畜牧兽医类科技的发展做出有力的支持,有了资金的保障,就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相应机制的转变,研发最新的科技以此来适应市场的发展进程。配套的基础设施可以更好的使畜牧兽医行业的工作开展得更加的有力,使其更快的发展。 3.2 加强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 要加强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其在畜牧兽医行业工作的同时,也能够为其科技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要注重相关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提出新的科技发展的方向,促进畜牧兽医类科技的发展。此外还要使工作人员的知识跟上时展的需求,不断的更新所需的专业知识。 3.3 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 建立相关的制度来保障科技研发人员的研发积极性,这样可以更加快速的使其科技得到很好的发展,另外一些奖励的制度建立,就会增强研发人员之间的竞争,有竞争才有动力,这样良性的竞争能使其发展更加迅速。 4 总结 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将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进程,优良的畜牧兽医类科技可以促使畜牧行业快速的发展,所以加强其科技的发展,就能很大程度上促使农业的快速发展。 兽医类论文:水产类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相关教学模式及内容改革的探讨 本文阐述了实施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必要性,分析了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内容及特点,并结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相关内容对水产养殖专业教学模式及内容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教学模式探讨从2011年起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为兽医全科类和水生动物类两类。两类考试分别命题组卷,同一时间统一考试。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既可以选择报考兽医全科类,也可以选择报考水生动物类,但报考水生动物类考试且成绩合格的,只能申请注册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服务。将水生动物类职业资格考试单独列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通过水产类执业兽医考试,来提高水产养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为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人才保障。由于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作为独立专业考试时间较短,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对考试内容了解不是很透彻,本文结合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考试的特点及大纲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使水产院校、规模养殖场、苗种生产企业、渔药和饲料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了解、认识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资格考试重要性、必要性,提高从业人员报考的积极性,并对考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实施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养殖大国。目前,水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有的水产养殖场用药不规范,药物残留已成为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水产养殖用药,需要明确水产苗种场配备执业兽医师,并规定水生生物病害防治人员应当取得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从而规范水产养殖业使用行为,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内容及特点 2012年5月14日,农业部《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第8号),对2012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类别、报名条件、考试科目、资格授予等有关事项做了具体的说明。《公告》还对考试科目做了具体的说明,其中水生动物类考试分为基础、预防、临床和综合应用四张试卷,总题量300道,总分值300分。试卷一:基础科目,包括兽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水生动物解剖组织及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和水生动物生理学;试卷二:预防科目,包括水生动物免疫学、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水生动物公共卫生学;试卷三:临床科目,包括水产药物学、水生动物病理学、水生动物疾病学。试卷四:综合应用科目,包括水产养殖生态学、饲料与营养学。 通过上述公告的具体说明,可以看出水产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涵盖了水产养殖专业的多门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题量大等特点,通过该考试有一定难度。2011年起,首次将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为兽医全科类和水生动物类两类。2011年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合格分数线为174分,2011年水生动物类执业助理兽医师合格分数线为156分。从2011年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可以看出试题内容覆盖范围非常广泛,知识点非常细,常常是些比较不易注意的知识点,因此,要求考生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例如鱼类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如果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和实践技能欠缺的情况下,成绩并不理想,考试通过率较低。 三、水产养殖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对水产养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授课教师都是一次挑战,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授课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 1.教学内容的调整 作为水产养殖专业教师,应该结合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对课程授课内容进行相关的调整,合理分配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课的比例,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完成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讲授,同时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我国水产养殖量大,水生动物疫病复杂,但水生动物疫病教学和研究都不够。兽医院校专门开设水生动物疫病课程较少,并且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水产专业院校开设了水生动物病害防治课程,但也只是水产养殖专业的辅助课程,都不适应水生动物疫病防治需要。所以各类兽医院校应高度重视兽医教育这块短板,逐步把水生动物疫病纳入教学内容,水产院校应更加重视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方面内容的讲授,尤其是鱼类、虾类、蟹类、贝类以及藻类等主要经济动植物病害防治内容的讲授。总之,要求教师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更加侧重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方面和养殖生产临床病例的讲解。 2.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水产类执业兽医考试可以看出考试更加注重对水产类从业人员实践技能的考核,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重视理论知识与水产生产实践的结合,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改革,更多的运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来授课,这样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接近生产实践。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实验实训投入力度,完善校内实验教学条件,满足学生校内实验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同时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为备考执业兽医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加大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在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学生生产实践实习的需求。同时还应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应用科目中的考纲考点(包括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要求)融入到学生实践教学指导方案和考核项目中,让学生明确生产实习目标、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提升对水产行业的认知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加强水产养殖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和学科建设 水产养殖专业本身具有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所以专业授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在保证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下,应积极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基层生产企业中去,指导并与学生一起参加企业生产活动,充分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会议,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起步较晚,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新问题,作为水产院校的教师应加强执业兽医资格证实施的重要性的意识,为规范水产类执业兽医执业行为,加快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制度建设工作步伐,规范渔医从业行为,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兽医类论文:畜牧兽医类中利用标本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概述标本的概念分类、畜牧兽医学科的特点,并以此看出标本对于该学科的重要意义。 对于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兽医病理学,动物标本有着极其重要的素材作用。 关键词:畜牧兽医 标本 重要性 标本是指将动物或植物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一定的整理后,经过加工,保持其原始形态或特征,并保存在科研单位或学校的实验室中,供教学、科学研究或陈列参观用的实物。标本的制备与研究是一类重要的科学学科。标本兽类标本、鸟类标本、鱼类标本、昆虫类、植物标本、骨骼标本、虾蟹类标本、化石类标本等。标本在科学研究、教学、科普工作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畜牧兽医等学科的教学以及研究中标本是最为直观、生动的素材,能够给研究者,学习者最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其在学科的学习中对研究对象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不会发生凭空猜测所造成的错误或失误。 1、标本是科普工作的最佳助手 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有许多不同特色的标本馆,成为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标本馆收藏了形形色色不同特色的标本供参观者学习。标本馆的建立能很好的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生动的标本吸引着居民参观、学习。以标本馆的方式对畜牧、兽医等科学常识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比起文字宣传的方式明显具有吸引力,能让人们在悠闲的休息时段汲取科普知识。 2、标本是畜牧、兽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素材 畜牧兽医学科是十分贴近生活实际的学科,对于这类学科的学习不能单凭书本知识。仅学习书本知识,学生很难建立起对某些概念的形象,很难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的全部过程。而采用标本这种方式,能够给学生建立起最为直观的观感,对于教学内容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以家畜解剖学为例,作为畜牧兽医类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是对于本学科学生来说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形态学科,是本学科学生掌握实用性专业技术的不可缺少的专业课程。对于家畜解剖学的书本教学内容来说,其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且需要记忆,因此学生单纯学习书本知识难免感到枯燥无味。 使用畜牧兽医标本可以完全改变这种状况,生动的器官标本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记忆,确实是一种优秀的教学素材。例如教师在讲授肺脏的形态结构时,采用肺支气管铸型标本,支气管的细小分支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栩栩如生,一目了然,学生对于教师可能在讲解中漏掉的细节也能有较深的印象,能更加全面的理解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说服力,值得推广。当然,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也能展示直观的器官形象,同样能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仅仅依靠多媒体展示,学习者距离器官较远,不能通过触摸等方式亲自感受到器官的形态,也在学生认知的方式上有所缺失。使用图谱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剖教学手段,解剖图谱的覆盖内容多,使用面广泛.可提供畜牧兽医学学生研究者不同需求的学习参考资料。但是它同样不能给学生提供直观观感,不具有吸引力,由于其专业性显得尤为枯燥乏味。因此,标本是一种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知的最为全面的教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然采用现场解剖进行解剖教学是最生动直接的教学方式。它能让学生身历其境,直观清楚,各种感觉都覆盖。 3、标本是进行兽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素材 对于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兽医病理学,动物标本有着极其重要的素材作用。其有助于阐明疾病本质、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是以患病动物为研究对象,患病动物的临床症状、组织器官的眼观病变、组织学显微病变及超微病变等是研究的重要具体内容。兽医病理学是一门具有临床性质的应用科学,可直接用于疾病的诊断,因此实践或实验教学是兽医病理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部分疾病的特殊性(例如部分疾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及一些条件的限制性(例如一些严重的人畜共患病,需要在规定的高级别实验室进行解剖和研究,其他研究者不能取得一手的病理样本),不能取得完整的实际患病体样本,另外其储存也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动物病理标本是日前实验研究的重要对象。故在兽医病理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断收集临床病例材料,制作病理标本,使研究者能够了解当前疾病主要特征;保存疾病的特征性系统病理标本。使研究者能充分掌握疾病的主要特征病变,可以加深研究者对于疾病病理的认识,对于有效探索出病因病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规范并重视兽医病理方面的标本采集制作,对于发展兽医病理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兽医类论文:简述畜牧兽医类培育人才的路径 一、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来进行校企合作,共同来对人才进行培养,这是在职业教育中一个很好的办学方式。民办教育就是要把企业需求作为学校的办学方针,实现培养出来对社会产生作用的人才。另外,在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应对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因此来做到校企合作,将知识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到一起,就可以把学校与企业联系到一起,对于两者的发展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工学结合的方法 1.建立相关的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 目前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少不了企业来进行参与进来,当然企业也需要依托学校来得到发展,因此就会出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式。这种模式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企业来进行对劣势项目进行维护,实现资源方面的共享,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2.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畜牧兽医专业中,与多家的企业进行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进行培训的场地,并且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一些一线的技术人员,使得学校与企业可以在人力、财力方面得到双向的共同发展,对合作领域进一步的拓展;对工学结合工作做到有效的加强,使得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实现与企业之间的订单型教育。 3.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 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对学生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求他们可以进行直接的生产操作能力,并且可以在企业的服务及管理方面做出一些贡献。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再是仅仅依靠书本来获得知识了。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专业的需要,来进行对课程的针对性设计,使得学生毕业以后在就业时候可以掌握企业所需要的生产技能。最后就是对于这些校企合作的老师来说,他们首先都是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授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得学生真正对于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掌握。 4.工学结合所使用的一种新型模式 在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在工学进行结合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在教学完成之后,对以往的经验做到不断的总结,以便于吸收以往好经验。在民办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校企合作班,这样可以进行对专业的很好技能培训,使得教学方法上不断的进行完善,这是对于工学结合方式的一些拓展性工作。 三、总结 民办教学的畜牧兽医专业在办学模式上,依据民办教育自身的优势,来广泛的进行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再去依赖于书本上提供的理论知识,可以将实践与理论进行结合,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另外实现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实现企业与学校共同的利益,可以更加明确的对学生的培养需求及方向做到培养教育。 作者:吴立波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畜牧站 兽医类论文:谈畜牧兽医类校企合作的影响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推行“三校一企、强化顶岗、四段递进”的“3+1+1+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学期在校理论学习、实习实训,接下来一个学期企业锻炼;再下一个学期回校强化理论和实践,最后一个学期顶岗就业实习。整个学程分为理论学习→实践实训→理论强化→顶岗就业四步。这四步呈现了理论逐渐丰富而精炼、实践技能越来越贴近生产实际的递进性过程,从而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使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引入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真正实现“走出去,请进来”的校企互融新模式。 1.校企合作是搭建大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桥梁 积极引导企业走进校园,畅谈创业历程、企业文化,并将企业用人理念、经营理念、员工素质拓展等基本素质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当中,让大学生极早了解企业,了解自己,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人生目标。 2.校企合作可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提高就业率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在社会实践中的锻炼,一旦走向工作岗位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如自卑、攀比、恐慌、焦虑、迷茫、无奈、不知所措等),产生工作上的厌倦情绪。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及早的参加到各种社会实践中,真正的体验社会、适应社会,并以社会的需求作为自己求职的第一选择;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磨练学生的吃苦味耐劳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就业时才能更从容。 3.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家长的宠爱和关心,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特立独行的性格,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人际关系较差。但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与不同层次、不同素养、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趋向的人进行接触,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特别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学生所处的角色和地位经常发生变化,使人际关系更趋复杂,有利于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在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小组与小组、个人与个人的竟争中,让他们对团队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在企业生产实践的交往中学会合作,建立一种人与人的信任关系,尤其在面对困难时,学生经常以团队的形式与同伴一起解决困难,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可以使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技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总之,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使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吃苦耐劳得到了全面提升,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含量和人才素质,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真正地实现了企业增效、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的“三赢”格局。 作者:刘云 李凤刚 高月林 单位: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兽医类论文:兽医类大学生管理论文 一、大学生实践性教学存在不足 大学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注重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非常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大学生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由课内实践环节、集中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组成。而且都很重视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环节也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同时也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小大学生专业教育是要培养面向基层、为一线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只是依附于理论教学,使其地位不够突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体系的总和。在目前多数的大学生教育中,由于实践教学所需要的物质设备较多,场地差异大,教学过程复杂,往往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人员,并且对实验、实习场所和设备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三)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大学生多数课程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考试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知识的记忆对能力的开发是必需的,但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往往会导致思维僵化,想像力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局限着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结构。这种考试对于学生的考查是不全面的,记忆力的考查仍占主要地位,而无法测试出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真实素质。 (四)合格的指导教师欠缺在大学生专业教育中,要全面高质量的开展实践教学,就需要有大量合格的指导教师作为保障。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熟悉理论,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要有临床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即所谓的“双师型”人才。但在现阶段高校教师很多都是刚刚毕业的博士、硕士,有比较好的理论基础,但是接触临床实践较少,致使临床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另外,也存在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却得不到及时培训,使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跟不上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学生临床实践的水平。 二、大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转变观念,突出实践教学的办学地位人的能力总是与一定的活动对象有关,“就业”是大学生学生活动的对象,从这一意义上说,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既不是一般意义的上实践能力,更不是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而是针对就业岗位群需要的职业能力,是个体在现实的职业工作表现中所体现出来的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因此对就业岗位能力的准确界定,就成为了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基础。大学生教育是培养面向临床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这就意味着大学生教育不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压缩,而是要在学好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学生的实践环节,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在办学过程中,逐步打破长期办学的思想屏障,突出大学生办学特色,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要确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训练。 (二)加强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为保障组织管理工作到位和教学环节衔接合理,必须建立一整套与其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减少实践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管理硬件方面,如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实习场地和被管理的设备等,要建立健全专门针对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对于学生实践教学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另外,要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将试验内容相近的实验室进行整合,加大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适应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要求;拓宽渠道,增加校内外实习基地,并以此推动实践教学的不断深化,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在管理软件方面,如实验、实习场地的管理制度和实验、实训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等,就要建立和完善实验、实习场地的管理制度,使场地使用有据可依;在评价体系方面,要建立与理论教学课程评价等值的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独立评价实验、实训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参加实践实训的兴趣和紧迫感,从而增强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革新考试,实现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大学生教育的评价体系方面,要实现多元化考试,即在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考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首先,要革新考试内容,使考试内容和生产实践和临床需要更加契合,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大非智力因素考核的命题力度,通过答案的灵活多样,给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其次,要重新定位考试的功能,把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最后考试评定相结合,提高学生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使学生更加重视日常的学习过程,知识更加扎实牢固;最后,实现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考试模式必须创新,笔者设想可以实行“平时作业+实践考核+课程论文+答辩”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平时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考查力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程论文和答辩的形式,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本门课程全方位的把握,增加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四)两手齐抓,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实践教学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实施者,是提高大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既要加大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又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首先,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到临床、基层企业等参加实践锻炼,增加实践经验;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到生产第一线,更好的了解临床情况以及市场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要求,这样既锻炼了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又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再次,可以采取“请进来”的策略,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专家等做兼职教师,弥补专职教师教学缺陷。 作者:赵硕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兽医类论文:兽医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研讨 1畜牧兽医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专业思想教育针对性不强 畜牧兽医类专业新生专业思想不坚定,是影响入学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畜牧兽医类专业大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不甚了解畜牧兽医类专业特点而盲目填报志愿,还有一些学生受高考分数限制,填报志愿时服从分配而被畜牧兽医类专业录取,入学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他们难以适应。然而,畜牧兽医类专业对入学教育中的专业思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固定,往往侧重学院专业建设历程,现有教学科研能力、师资水平、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缺少针对不同录取批次、不同生源地、不同就业期望值学生的未来发展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只有宏观的感性认识,缺少微观的个性规划;因此,畜牧兽医类专业大学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思想教育无法真正取得实效。 1.2入学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畜牧兽医类专业的入学教育工作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致使执行不到位,教育效果不明显。第一,教育时间不足。一般高校在新生入学后的30d左右,集中进行专业思想、理想信念、校史校情、安全、大学生活适应、入党启蒙、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时间少,内容多,无法保质保量达到教育效果。第二,各种教育之间缺乏联系。入学教育虽然内容丰富,但相对独立,往往是授课教师各自为战,使处于“适应期”的新生很难将各种教育有机结合,指导自己的大学生活。第三,缺乏评价机制。畜牧兽医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尚无评估标准,对教师没有任何评教,对学生没有任何考核,使入学教育完全成为一项良心工作。第四,缺少人员和经费投入。高校普遍将辅导员、班主任及个别专业相关的教师作为入学教育的“主角”,很少甚至没有专项经费投入,最终导致一些教师消极应付。 1.3入学教育形式陈旧死板 面对“90后”的大学新生,高校入学教育形式陈旧死板,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由于“90后”大学生成长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张扬个性,依赖网络,追求“与众不同”。然而,大多数畜牧兽医类专业依然沿袭传统的入学教育模式,以院系为单位进行集体式的报告、讲座,或以班级为单位参观校史馆、组织班会等。不同时代、不同思想、不同性格的学生,多年来接受着相同模式的教育,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参与,缺乏双向交流。这种缺少学生“声音”的入学教育,使大学新生没有展示自我和宣泄情绪的机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教育流于形式。 2畜牧兽医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的建议 2.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的统一 虽然专业思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教育新生更好地了解并热爱畜牧兽医类专业,树立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后者侧重于培养新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职业规划的一般方法。但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都注重新生的专业导向、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明确新生发展方向,激发学习内驱力,为今后顺利进入畜牧兽医行业提供智力保障。从我国畜牧兽医类专业的现有状况来看,应从如下两个方面开辟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路径。 2.1.1规范专业教育内涵,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专业教育目标的具体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的成熟度、满意度为目标,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知识、技能和观念的培养及发展的教育形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专业教育,使新生在认识专业、了解专业的同时,能够结合专业,设计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线路图。通过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高度融合,实现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个人发展的主观目标与行业需求的客观目标有机结合,尽快步入为职业发展而奋斗的正轨。 2.1.2拓宽专业教育渠道,引入创业教育,增强专业教育的时效性创业教育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形式。将创业教育由高年级前移至大一新生,并引入专业教育当中,充分利用畜牧兽医企业的优秀教学资源,将畜牧兽医类专业成功创业的优秀校友作为创业教育课外导师,树立创业意识,抓好当前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时机,以此引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 2.2健全入学教育保障机制 畜牧兽医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机制和保障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学院的学风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校院两级管理机构需要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真正做到有章可循,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进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2.1完善入学教育体系,加强规范化管理高校应针对专业特点,制订一系列的入学教育量化评估标准,建立一系列教育制度,丰富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大纲,规范教学时间,增设专业实践,聘请教学督导,将各项入学教育内容整合分类,纳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科学合理的入学教育体系,是增强入学教育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2.2.2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大资金投入高校应建设一支讲政治、责任心强、懂专业、会管理、肯钻研的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新生入学教育师资队伍。设立专项入学教育资金,保障科研立项、培训提升、交流学习,并邀请学术带头人、畜牧兽医行业杰出校友、社会成功人士及新生家长积极参与,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发挥整体合力。高素质的入学教育师资队伍,是增强入学教育效果的必备因素。 2.2.3构建评价体系,实现双向考核高校应量化入学教育评估标准,建立一系列评估、监督、激励制度。入学教育评价不仅要指向教育目标,而且要包含施教者。将学风建设效果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学生评教结果作为入学教育考评的重要依据,将入学教育效果作为学生工作评估的重要条件,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创造性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公正高效的评价体系,是增强入学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 2.3改进入学教育的方式 不断改进和完善畜牧兽医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适应“90后”大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是实现入学教育效果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畜牧兽医类专业应秉承尊重、认同和宽容的态度,与时俱进,结合“90后”新生鲜明的时代特点,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和方法,确保畜牧兽医类专业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采取“化整体为团体”策略,针对新生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工作坊。畜牧兽医类专业新生根据目前自身的困惑或有待提高的能力,自主选择不同主题,在领导者(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的引导下,建立起一个独特的团体场效应,刺激组员自我开放,开展活动,相互反馈,释放各自潜能,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得到积极的自我成长。团体辅导工作坊既有教育与发展的作用,也有预防与治疗的功能,有助于畜牧兽医类专业新生深化对自己的认识,学习社交技巧,提高适应能力,更有效地在新的环境中寻求最佳状态发展,实现自我价值。采用情感互动教育方式,通过语言、动作及行为的传递而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感染和相互激发,从而达到师生双方感情共鸣和思想认识趋同。以教师为主导,引导新生积极参与,在思想碰撞、情感交融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交流、理念传递,使畜牧兽医类专业新生在良师益友的引领下,接受专业启蒙教育,规划学业。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形成从单一说教到全面服务的信息体系。首先,建立网络教育咨询平台,便于新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表达困惑,同时使内向的学生通过网络求助,倾诉自己的真实诉求,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网络群体,及时了解新生的学习、心理、家庭状况等,让新生在短时间内融入自己的班级,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再次,辅导员通过E-mail、QQ、EMS、微博、飞信、微信等方式,建立与学生、家长的可持续沟通平台,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4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尽管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美国是畜牧业发达国家,也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可为我国畜牧兽医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提供借鉴。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称为环境熟悉与适应教育,具有启动早、课程化、多样性、重评价、群体广的特点,提示我国畜牧兽医类专业入学教育应在抓好入学教育第一步的同时,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长效机制。 作者:李颖武瑞王长远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兽医类论文:畜牧兽医类学风情况及对策 大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要受到学习动机的支配,一旦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就会产生厌学、畏学的倾向,使得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考查课学习动机呈现出多样性、自主性等特点。调查结果显示,15.5%大学生属于兴趣型学习动机,6.5%大学生属于求知型学习动机,10.3%大学生属于喜好型学习动机,30.5%大学生属于成绩目标型学习动机,37.2%大学生属于就业与生活型学习动机。 1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决定学风状况。据问卷的结果,畜牧兽医专业68.0%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7.2%大学生持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14.7%大学生认为大学读书是“混日子”,10.1%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精力过于分散。 2学习纪律 对大学生学习纪律的调查结果从侧面反映了学风状况。调查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课堂情况,13.5%的大学生有过迟到、早退情况,9.7%的大学生有旷课经历,19.5%的大学生在课堂中有过睡觉、看小说等事情,57.3%的大学生比较遵守课堂纪律。 3影响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学风现状成因分析 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学风现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是多种因素的类聚,以下仅从主观影响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1主观影响因素 大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从内因来说,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后,教师教学方法与高中截然不同。部分大学生没有转变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在对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调查中,仅有24%的大学生在大一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大学生是在大二下学期才明白畜牧兽医专业理论知识应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纪律懈怠、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作弊行为,究其原因是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对畜牧业发展前景不够了解,行业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上述现象虽然不是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学风状况的主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学风建设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3.2客观影响因素 教风直接影响学风。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最终结果。教师仅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进行教学,不善于应用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导致教学内容缺乏直观性、趣味性和生动性,是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扩招、就业形势及网络等客观因素也直接影响学风状况。高效扩招后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使得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加剧,畜牧兽医专业师资的短缺使得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及偏远地区,高效信息资源的负面影响对自制力差的大学生和低年级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畜牧兽医专业就业形势虽然比较乐观,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别仍然使得部分大学生失去优越感,加大心理反差,对畜牧兽医专业学习产生冲击。 4加强学风建设策略 4.1完善制度建设,重视“两项”教育机制 制度就是规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结合动物科学专业、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适合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针对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等方面影响学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加以研究,探索规律,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靠制度建设来推动学风建设。通过课堂考勤制度、考试制度、学位制度、综合测评制度、自习制度、贫困生资助政策等规章制度的建立,保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秩序,努力实现学生管理在更高层面的系统整合。高度重视诚信机制、预警机制两项教育机制。诚实守信是良好学习氛围和优良学风的具体体现。加强学风建设必须要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学习道德教育,通过召开诚信教育活动,通过实例宣讲、诚信签名、无监考考场等形式,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同时,在坚持每学期考试后向家长汇报情况,针对个别严重问题学生争取学生家长配合,双方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 4.2严格日常管理,做好“三项”主题教育 严格日常管理,坚持课堂教学和日常行为两手抓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切实提高课堂出勤率,通过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达到以教风带学风,抓学风促教风,共同推进校风建设。全方位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做好入学教育、耐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强化入学教育,搞好畜牧兽医专业新生的学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从校情校史、校规校纪、理想信念等方面入手,为新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做抗挫折教育实际上是提高学生挫折容忍力的教育,重在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在各种竞争中能立于不败的坚强意志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有遇到失败不气馁的挫折意识和受挫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人际关系能力,自觉树立积极进取、勤奋向上的学习态度。感恩教育的开展旨在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体验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温暖,感恩化为学习的精神动力,从思想深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明确学习目标,鞭策自我。 4.3强化专业思想,把握“四项”特色活动 强化专业思想,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献身畜牧业的敬业精神。要尽早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意识,发挥他们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并巩固专业知识,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深入开展四大特色活动,以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社会实践与实习、教研室与专业班级建立联谊班为载体,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为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规划精彩大学人生,全力打造大学生活,培养明确的学习目标。“挑战杯”竞赛活动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开展学术研讨,了解畜牧业学术前沿,提高科研意识和兴趣,促进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社会实践与实习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利于形成独立思考、具有实际思维能力的学术氛围。教研室与专业班级建立联谊班,加深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在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专业思想,达到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营造良好学习风气的目的。 4.4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五项”表彰项目 良好学风的形成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①通过奖励和惩处,激发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良好的行为动机,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②通过建立“五项”表彰项目: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寝室、学习标兵、励志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学金的评比,规范评定程序,适时调整学生获奖比例,科学制定评比标准,对申报集体和个人作出客观、合理、准确的评估。同时,改变激励手段单一的做法,正确处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关系。良好激励机制的建立,引发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内省”与共鸣,起到强烈示范作用,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成为畜牧兽医行业的精英。 作者:杨芷郁单位: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 兽医类论文:小议畜牧兽医类人才培养 1高校主导型“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分段式”培养是指高校起主导作用,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在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交替进行的过程,采取分段式教学的方式,实行工学交替或边学习边工作,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技能并重的一种培养方式。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畜牧兽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个性培养为特色,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采用“职业规划、学以致用、个性培养、能力拓展”四阶段培养模式。并制定实施了本科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使学生在通向成才的道路上拥有了“导航仪”。 1.1一年级,做好职业规划,巩固专业思想邀请企业精英参与入学教育,开办《企业家论坛》,特聘企业家教授进课堂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背景、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使学生及早树立目标,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2二年级,在完成基础课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学以致用通过学生分组,配备业务导师,利用节假日到牧场见习,积累感性知识,熟悉生产过程,强化基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做好准备。 1.3三年级,围绕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目标进行个性培养通过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和教学实习的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实习和科研基地,部分学生编入“企业班”,强化生产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1.4四年级,在进行个性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能力拓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解决生产和科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高校主导的“分段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学生综合技能运用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适应期,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深刻认识到“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在培养畜牧兽医专业技能人才中的重要性,督促教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 2校企联动型“企业班”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班”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企业冠名的“特色班”,双方共同制订“特色班”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利用节假日开展教学和实习活动。其有别于高职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影响正常的校内教学计划,不要求学生毕业后必须到冠名企业工作,但冠名企业优先获得毕业生的挑选权。从2010年开始,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相继成立“华裕班”、“正大班”、“嘉吉班”“、生泰尔班”4个“企业班”,取得了一定进展。 2.1“企业班”组织管理 (1)组建形式:“企业班”每班30人,从本科三年级和研究生中选拔毕业后愿意到企业工作的优秀学生组建而成,每期班培养1年。(2)“企业班”实行培养小组领导下的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根据学校、学院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考核,并建立学生在校表现档案。(3)“企业班”学生学习活动期间,统一配备带有标识的服装,凸显特色。 2.2“企业班”教学管理 (1)培养目标:培养“企业班”学生毕业时成为“秉承大学精神,接受企业文化,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促进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2)教学内容:强化畜牧综合技术培训、兽医综合技术培训两项教学内容,增设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培训内容,由企业选派精英来校授课,利用寒暑假集中安排学生到企业轮岗实习。(3)业务导师:班主任负责指定单人技能培训业务导师,实行业务导师负责制。(4)办学经费:办学经费由企业和学院共同出资,学生不交任何费用。“企业班”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主导,在培养方案中体现不同的企业内涵,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具有文化修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既懂专业生产,又懂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是对现有畜牧兽医人才培养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实现了学生从学校步入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减少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养时间和精力,节约了人才培养成本。 3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以企业为主,利用高校智力和教育资源,在高校设定科研项目,并使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选派员工到高校深造,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高校利用企业雄厚资金优势,吸引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促进教学和科研设备的改进。 3.1校企共建科研基地 利用农牧企业的资金优势,高校结合自身的人才、科研优势,共建技术主导型科研基地,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实习实训集于一体。一方面,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学校对区域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需求能做出灵敏反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广大师生的科研能力,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另一方面,科研基地提供的科研成果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吸引更多农牧企业参与学校科研基地的建设工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深层次发展。如河北农业大学与农标普瑞纳(廊坊)饲料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普瑞纳猪病检测中心”,与北京保吉安集团共建的“肉鸡疾病研究中心”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例证。 3.2企业与高校建立经济股份合作制关系 高校可以以技术或科研成果入股的形式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这就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学校密切相关。学校不仅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一线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问题,推广新技术,还要协助企业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并且要利用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场地协助企业搞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1992年10月份,华南农业大学应邀加盟温氏集团,开创了农业产业化领域校企合作的先河,首创了高等院校持股加盟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形式以股份为纽带,将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功探索出一条“产、学、研”联合发展的道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朱玉涛郭妍妍王路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兽医类论文:畜牧兽医类实践能力的培养战略 一、畜牧兽医专业的考核方式不当 畜牧兽医专业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程,它比较侧重于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很多学校还是采取传统书面考试的方式。虽然考试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最有效武器,但在畜牧兽医专业的考核上,如果学校只安排书面考试,学生将只会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不会重视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在实践课中,学生睡觉、打闹、玩手机等现象时有发生,正是因为学生没有专业实践考核的压力,所以才在学习中表现得比较懒散。 二、培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当今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要求也较高。中职学校应该从学生现有的基础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1.学校应该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识 学校应该充分认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找出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即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鉴于此,学校应调整专业教学的定位,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学校还应提高教师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实践课堂的教学效率,端正对实践教学的态度等等。 2.合理安排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 首先,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学校应该安排大量的专业知识学习,为学生日后的实践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可以安排适量的实践课程,从基础实训课题展开,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其次,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学校可以逐渐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根据专业知识的教学进程,及时安排相关的实践课程,从而使学生能及时巩固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3.学校应加大对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 由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大量的资金,有些学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会缩短实践教学的课时,导致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其实,学校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实践学习,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课程学习环境与充足的实验设备、对象,这样才能有效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4.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畜牧兽医教学团队 首先,学校应该经常安排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经常组织教师到企业中进行锻炼。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把最新的社会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其次,学校应该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尤其是备课与讲课方面的培训,锻炼他们的教学语言;此外,还可以采取“由专业教师讲解专业知识,由兼职教师传授实践经验”的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5.落实校企合作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的项目,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但是这个双赢策略并未充分得到落实。其实,学校应该充分把握这个契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安排学生到企业及养殖场进行学习和实习,了解社会岗位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6.改革畜牧兽医专业的考核方式 学校应该利用考核这个重要的武器来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除了专业课程的考核之外,还可以加入实训课程、社会实践等考核部分,让学生意识到实践考试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需求量较大,虽然中职学校开设了相应的专业,但是人才培养的效果并不理想。学校应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调整教学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廖玲玉单位:广西河池民族农业学校 兽医类论文:畜牧兽医类教学分析 一、缺乏劳动观念的教育 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但现在的中职生普遍缺乏劳动意识,他们害怕劳动,逃避劳动。虽然每个学校都规定学生要参与一定的劳动,如课室、宿舍卫生的打扫,校园卫生的值周等。但认真参与劳动的学生是很少的,大多数学生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参与到劳动中去,甚至根本没有参与。然而,大多数学校没有把这方面的教育列为重点,这是有待改善的。 二、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材部分内容过于精、细,不够实用的原因 (1)现在很多中职学校使用高职高专的教材,这些教材是为培养高技能人才而设计的,面对的是高中毕业生,它要求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有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理论知识的要求比较高。但中职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他们的培养主要是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教材的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过于精、过于细的。(2)有些学校使用的虽然是中职中专教材,但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内容,如《养猪学》中讲述的还是传统的养殖方式,即无论种猪、母猪、仔猪、育肥猪的养殖都是地面平养的。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的养猪场多采用种猪限位饲养、母猪高床生产、仔猪网上保育、育肥猪全进全出一条龙饲养的生产方式。很多传统的内容已经落后了。 2.理论讲授多、实践操作少的主要原因 (1)畜牧兽医专业实验材料的局限性。比如要找一个有出血点、坏死点的病变组织,并不是马上可以找得到的。(2)学校的投入有限。很多学校连最基本的校内外实习基地都没有建立,有些虽然有实习基地,但购买实验材料的经费投入不足,也对实操造成一定的影响。(3)部分理论教师的责任心有待增强。因为理论课相对实操课来说会轻松点,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应该说是比较轻松的。但是上实操课,大多数要手把手地传授,比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犬的静脉注射等,都需要手把手地传授,相对于理论课来说会更繁琐、更辛苦。所以大多数教师都喜欢上理论课,而不喜欢上实操课。(4)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的实践能力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不能很好地给学生传授新的知识与技能,这也是造成理论讲授多、实践操作少的原因之一。 3.缺乏劳动观念教育的原因 (1)很多学校认为劳动观念的教育主要是家庭的教育。不可否认,家庭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但是学校的教育同样也很重要。(2)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学校没有认识到劳动观念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劳动观念的教育与基础知识的教育应该是并重的。否则,将来毕业了,不是没有工作,而是不肯工作,目前就存在有些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劳动观念的问题。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对目前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育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调整教材内容 (1)中职生不应该使用高职高专的教材,应该根据中职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将来的工作要求,选用中职中专层次的教材。(2)改革原有的中职中专教材。根据当代中职生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但动手能力比较强、有胆量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改革,使教材内容尽可能地简单明了、实用,适当增加实操内容的比例,还要改革一些传统落后的知识内容。(3)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自行编制教材。比如阉鸡技术、人工授精技术都是社会上比较需要的,教师就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专门编写这方面的教材。 2.提高实操课的比例 (1)努力克服实验材料的局限性。要尽可能多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不仅在养殖场设立实习基地,而且在禽类批发市场、屠宰场也要设立实习基地。那些地方经常都会有发病的畜禽,这些发病的畜禽不仅价钱低,而且是很好的实验材料,这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实验材料的局限性问题。(2)学校应加大对涉农专业的投入。国家对农业一直非常重视,学校也应该加大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投入。首先,一定要建立起完善的实验教室和校内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养鸡、猪,那么学生在养殖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很多很实用的饲养技术,比如预防接种的方法步骤、人工授精技术等。这些技术,只有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与实际操作,才能够学得好、记得牢。其次,一些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如显微镜、外科器械等)也一定要齐全。只有这样,才可能顺利地开展实操课。(3)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中职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因此,教师不应该贪图轻松而影响了学生就业技能的学习。为此,学校可以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和促进机制,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教师应对学生负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对学校负责,做有益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4)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践经验都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现在是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不断有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两方面来提升,一是教师要经常到生产一线去学习,二是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到一些比较前沿的科研机构、院校进行培训学习。 3.进一步加强劳动观念的教育 (1)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所谓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就是要充分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即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确立“劳动光荣”的信念,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积极参加各种劳动。(2)制定和落实必要的劳动制度。前面说过,每个学校都有很好的培养学生参与劳动的制度,比如课室、宿舍卫生的打扫,校园卫生的值周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制度,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抓落实。所以,最重要的是抓落实,一定要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中去。表现好的,学校要有相应的奖励措施;表现差的,学校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再一个就是全校教职员工要统一思想,一定要统一认识到劳动观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不能统一思想,那是很难抓落实的。(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劳动。学校劳动观念教育除了要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劳动理论,掌握一定的劳动和社会生活的技能,还应该让学生参加简单的劳动实践。学校应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引导他们在劳动中强化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总的来说,中职学校培养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大多数是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劳动自觉性要求很高。所以,我们要根据现在中职生的特点和将来的工作要求,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培养更多合格的、受社会欢迎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作者:卢仁才单位:韶关市技师学院 兽医类论文:畜牧兽医类本科《分子生物学》理论及实践的改革探索 摘要: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畜牧兽医相结合是21世纪畜牧业发展的热点,给畜牧兽医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培养符合现代畜牧兽医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需重视《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本文针对《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提出探索性改革意见,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竞争力。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从分子水平阐述细胞活动的规律、揭示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生命科学深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了解生命活动规律的必经阶段,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各分支学科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随着DNA的结构与功能、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遗传密码及基因调控的本质等被相继阐述,几乎所有的生命现象都可以深入到分子水平去寻找本质。所以分子生物学诞生后迅速与细胞学、微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免疫学、动物营养学、人畜共患病学等学科融合,形成了一系列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手段和方法已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2]。 我国作为畜牧业生产和消费大国,迫切需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就使得高等农业院校教育的使命转移到培养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上。因此,重视和加强畜牧兽医类本科生《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对培养在畜牧业领域既有理论又有实验技能的优质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下面就结合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现状,对理论及实践教学的改革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理论改革 1.选择合适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直接来源,合适课程教材的选取对于学生入门分子生物学尤为重要。我院的分子生物学课程开设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在此之前已经教授过动物生物化学和动物遗传学,而这两门课程在部分内容上与分子生物学有交叉,学生们对于核酸、蛋白质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基础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相当一部分的大三学生已经进入到实验室,开始接触到PCR、质粒构建、蛋白表达等基础的分子实验操作。因此,对于此门课程的学习则应偏重于帮助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如:DNA、RNA、蛋白质的操作技术和基因功能的研究技术等,真正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学习和资源浪费。 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飞速,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国内外教材版本更新极快。虽然我院的分子生物学推荐教材为朱玉贤等主编的第3版《现代分子生物学》,但这个版本出版于1997年,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渴求。因此,通过对多种分子生物学教材的分析和比较,我们最终选择了朱玉贤等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该教材除了系统讲解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翻译以及调控机制外,还着重介绍了分子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当前热门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具有内容紧凑、逻辑性强、图文并茂等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征询学生意见并结合畜牧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内容:对学生学过的章节进行简单回顾;详细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一些新内容、新技术;重点介绍与生产实验相关章节,使整个内容不仅理论联系实际,又紧临当今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 2.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世界,但在表述内容上却稍显抽象、复杂和较难理解。单纯依赖书本的介绍和教师的讲述难以在色彩、形象、质感、尤其是动态上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印象。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够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信息同时输出,形象化理论的、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还可以在课件中展示自然界的直观现象、重现研究过程并模拟微观反应,创造出愉悦的教学情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3]。如:先向学生讲述真核生物的DNA通过转录形成mRNA、出细胞核并在核糖体等的协助下翻译出蛋白质的内容,再给学生放映国外专业网站下载的堪比好莱坞大片效果的此过程模拟动画,便很容易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从知识“被动接受者”到“主动介绍者”身份的转变,会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发表不同看法,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抽出两次的授课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癌症与肿瘤、病毒或基因与发育等不同主题制作PPT,然后每个学生花5~10分钟介绍PPT。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演讲的能力,由于知识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获得的,所以理解记忆更加深刻,掌握起来较为容易,不易被遗忘,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改革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分子生物学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核酸的提取与纯化、PCR扩增、电泳分离与鉴定、限制性内切酶切、质粒构建、细菌转化、蛋白质表达等等,这些都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之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基础专业技能。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促进学生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全面发展。 1.设计针对性强的实验课程,注重实际应用。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宗旨是培养与社会实践接轨、具有实用技能的新型农业人才。为使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更有针对性、注重实际应用,建议增加实验课时数并分阶段安排实验课程。首先,掌握最基本的基础性实验,包括:DNA提取、RNA提取及反转录、PCR、酶切连接转化、感受态制备、蛋白质表达纯化等。通过基础性实验的练习,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验熟练于心的效果;然后,针对畜牧兽医的专业要求及社会需要,开展具有实际应用的实验项目[4]。例如兽医传染病学,需要学生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具有一定的掌握。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设计病原引物、基因扩增及测序等应用性实验来确诊病原,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本学科的应用价值,同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将所掌握的基础实验技能应用于实践中[5]。 2.培养扎实操作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于分子生物学实验过程长、所用试剂及操作仪器较多,传统实验课模式为:教师做好准备工作、讲解演示、学生实验。这样的授课方式存在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基础的操作技能掌握不扎实、良好的实验习惯养不成等弊端。建议将实验的整个准备工作,包括EP管、移液器枪头和玻璃器皿的灭菌,试剂的配制以及实验室规范使用和卫生清理等,全部交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此过程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验,发现问题,深入理解规范实验的重要性。逐渐让学生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此外,对于简单的实验步骤,让学生自己设计、讨论并验证,最后对比前人做的工作,得出结论。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增加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参与程度,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对实验科学的探索热情。 三、结语 作为高等农业类院校,搞好教育工作、培养优质专业人才是学校的头等大事,而好的教育模式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改革高校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实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兴趣,为国家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符合现代化畜牧兽医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毕业生。 兽医类论文: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摘要】阐述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及岗位能力要求,探讨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课程畜牧兽医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据统计,国内目前共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广西开设了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广西养殖业的发展,社会对畜牧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化学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动物饲养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理论基础和基础技能培训的作用。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不足。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与能力,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削减课内学时,化学类课程也不例外。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被削减学时甚至取消。分析化学课程由原来64学时减为48学时,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由原来64学时减为40学时,取消了有机化学课程的开设。 (二)教学内容取舍难度增大。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使用的化学类教学用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徐英岚主编的《无机与分析化学》,以及潘亚芬主编的《生物化学》,这些教材均按64学时编制,编写时凸显高职教育特点,强调应用性训练,如果从这样的教材中再筛选出符合40-48学时的教学内容,难度极大。勉强选择的内容并不能满足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 (三)学生动手实验技能掌握的程度降低。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需要大量的动手实验。化学类课程课时的减少,压缩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及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化学类课程在畜牧兽医类专业中的作用进行定位,与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密切结合,掌握畜牧兽医类专业对化学类课程知识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确定化学类课程应开设的内容。 目前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岗位包括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兽医化验员、乳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等。拓展岗位包括宠物养护员、宠物美容师等。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化学类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技能为:应用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畜牧兽医部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化学类课程知识点的衔接内容详见表1。 由表1可见,化学类课程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支撑作用。若衔接出现断层,势必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教学内容整合。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化学类课程主要开设分析化学、动物生物化学,以及化学类综合实训课程,共计96学时。在授课过程中,由于两门课程同时进行教学,导致一些相同的内容重复讲授,浪费学时。如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吸光光度法属于仪器分析法,该教学内容安排在学期未,且因时间关系只来得及安排一次仪器分析实验。而动物生物化学在学期初的第二章蛋白质测定、第三章核酸测定、第五章血糖测定等实验中均要使用分光光度法,导致两门课程一前一后都讲授了该项内容,但又因学时有限,讲解和操作都不够透彻,学生理解不深刻。对此,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合并课程进行授课,将分析化学课程中溶液配制内容与后续的分析化学实训和动物生物化学实训相结合,在后续实训中所使用,溶液均指导学生计算和配制,既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又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避免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知道实验用的溶液是怎么来的,还可以节约试剂,保护自然环境。 (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有机化学是动物生物化学非常重要的前修课程,也是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专业课程的前修课程。但因学时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取消了这门课程。合并化学类课程学时后,可对分析化学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化学分析法只学习酸碱滴定法,删除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等滴定法的内容,加上动物生物化学不需重讲分光光度法的时间,可节约20学时,用于增设溶液配制和与动物生物化学相关的部分有机化学内容。由图1可见,整合前,由于开设课时有限,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结构、核酸的代谢等内容未能讲授,整合后添加了这些相关内容,并有更多的课时用于技能训练,使知识和技能训练连贯性更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的养殖业人才。 (三)加大技能操作训练。比较表2与表3,发现课程内容整合前,技能操作训练仅占总学时的37.5%,理论教学占了较多的时间,整合后,技能操作训练所占学时可达47.9%,较原来增加了10.4%,而且可以将溶液配制这项基本技能贯穿于课程中,充分体现了分析化学对动物生物化学的基础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普遍削减课内学时的实际情况,应对化学类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这不但可以增加相关理论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加技能训练学时,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兽医类论文:中职畜牧兽医类专业现状及教学研究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早在2001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了中等职业学校养殖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促进养殖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普及,2010年教育部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也列入了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畜牧兽医等多个畜牧相关专业,足见国家和教育部对畜牧兽医类相关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视,但时隔多年,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寥寥无几,搜索整个网络,也难以找到几篇中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论文和研究报告,足见此类专业并没有预想的那样蓬勃发展、遍地开花。那么,我国农村面积广大,而相关专业如此遇冷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中职畜牧兽医类专业遇冷的原因 1. 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靠农业起家,绝大多数人口还是农业人口,即便是从事工业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人员也有相当大部分从事过农业生产,过去刀耕火种的生产经历已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烙印:从事农业生产是相当辛苦的事,做农民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在人们的印象中,农民也是一个落后的群体,很多家长给孩子灌输的观念就是走出农村到大城市发展才有出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大量的学生选择了便于在城市就业的专业,如机械自动化、幼师、计算机等专业,制约了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发展。 2. 我国畜牧行业发展落后,工作条件差,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矛盾。我国的畜牧业相对落后,大多畜牧企业规模比较小,生产条件差,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自动化设备,完全靠人工喂料、清理粪便进行饲养管理,这就造成养殖场工作的脏、累,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娇生惯养,本身就缺乏那种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遇到这样的工作唯恐避之不及,那里有什么热情。 3. 养殖场用人观念传统,薪资水平低。由于多数养殖场管理经验缺乏,条件差,又不愿意花高价招聘有技术的饲养员,造成具备较强技能和工作能力的人员不愿意到养殖场工作,致使养殖场只能低价雇佣一些年老体弱的人从事生产活动,久而久之形成养殖企业劳工素质差、工资水平低的普遍现象,长期无法打破,同时限制了新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加入。 4. 校方不重视,开设专业不积极。这主要体现在近几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带动了计算机、外语、机械自动化等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大量的学生更喜欢选择这些热门、容易就业的专业,适合城市发展的专业,而校方则喜欢投其所好,把大量精力放在这些专业科目的发展建设上,挤占了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资源和精力。 以上4个原因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就造成畜牧兽医专业无生源或生源不足而无法开班的情况,进而限制了专业的发展。但是这恰恰表明畜牧兽医专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畜牧兽医类专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首先,我国幅员辽阔,农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员从事畜产品的生产,这是畜牧兽医专业发展的“钢性”需求。 其次,我国的养殖业管理水平正由粗放式向集约化方向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将有大量的自动化设备被应用到养殖管理中,这就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员工进行管理和操作,这些养殖企业即将向我们职业学校发出人才订单。 第三,迫切需要解决低薪低能的员工与提高养殖水平的矛盾,养殖场由于饲养员水平低而造成生产成绩低下的情况已经形成恶性循环,随着管理人员水平的提高,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雇佣有技术、劳动能力强的员工,才能使生产成绩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由于过去对畜牧人才的不重视,造成我国各层次畜牧人才都十分匮乏,呈现断档的形式,随着养殖场员工的更新换代,畜牧人才的缺口将逐步显现。 三、畜牧兽医类专业的教学研究 面对即将到来的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培养需要,作为一线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和实践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1. 理论教学方面,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设定教学的内容的层次。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基本上就是高等教育的精简版,有的没有专门的教材,甚至直接使用高等教育的教材,但其中很多内容已经超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倾向于饲养管理的执行环境,而放松深层次理论的学习。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我们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学习能力比较弱,就不能像对待高等职业教育那样,要求他们掌握那些比较高深的原理,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多的是让他们领会生产的操作过程,只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能达到怎样的生产效果。以母猪的背膘厚度生产性能和使用年限的关系为例,中等职业教育中我们只需要要求学生知道母猪的背膘厚度会影响其生产性能和使用年限,如何用设备测量背膘厚度,具体的标准和数据去哪里查找就可以了,而不要求他们掌握为什么最适合的背膘厚度是这个数值。 2. 校企对接,让学生从劳动实践中提高技能,便于就业。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所学专业的劳动,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我们的职业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理论讲解的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必须让学生深入到养殖企业中去,亲眼去看,亲手去摸,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践,将书本上的知识刻进脑袋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实践后,学生还会发现哪些东西书本上没有,哪些东西与书本上讲的有差异,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我们的学校必须与养殖企业搞好对接,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深刻地体会劳动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学生的就业,学生在养殖企业中实习,企业在题供实习机会的同时,也会感受都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能给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从而积极地招聘有技能的员工。 3.根据现代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对教授的内容进行及时补充。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被引进养殖企业,如自动降温设备、自动消毒设备、自动喂料设备、自动清粪设备等等,我们要根据掌握的最新情况对知识进行更新,教授学生最新的设备功能和使用方法,这样习得的知识才具有及时性和先进性。 将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列入学习内容。最近几年国家由于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颁发了多部关于养殖业的法律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等。过去我们只重视养殖技能的教学,而这些法律法规也与养殖业的生产息息相关,只有懂法才能不违法,才算是合格的畜牧业人才。 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法和生产标准列入教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尤其是畜产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的养殖企业也在生产达到国家标准的无公害、绿色或有机畜产品,这就对我们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好的饲养管理水平,还要懂得更高级别的畜产品生产流程,懂得在生产过程中哪些饲料和药物不可以使用,哪些是可以使用的。 综上所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专业的人才,相关专业有着非常广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人才需求的逐渐旺盛会改变养殖企业的用人环境和薪资水平,也会逐渐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最终会促进专业的发展。作为畜牧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特点设计好教学方案,达到培养中等职业人才的教育目标。 作者简介:高亮(1981-),吉林省汪清县第一职业技术高中教师,中学二级。 兽医类论文:浅谈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实验室的药品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院教育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实验室承担的教学及科研任务不断增加,药品种类增加,数量增多,管理难度加大,本文对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解决这些问题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管理 我院畜牧兽医系有5个专业,包括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宠物养护、兽医医药和实验动物。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实践教学的比例不断加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教学都在60%以上,除少部分(约10%)实践课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外,其余实践教学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承担了所有实践教学任务的50%左右,学生和教师在实验室每天都要使用各种药品,其中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化学药品;有动物手术的麻醉药品;有疫病诊断的生物试剂盒等。药品种类的多样化,管理难度较大,笔者在畜牧兽医实验室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就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管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实验室药品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药品存放分散。畜牧兽医专业经历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办学水平评估”及“国家级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新建了“胚胎移植中心”、“种禽繁育中心”和“宠物训养中心”三个校内实训基地,扩建了“动物医院”和“兽药生产与检测中心”两个校内实训基地,加上原本有动物药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检测、动物疾病诊疗、动物手术、兽药检测等十五个实验室,便于教师进行实验,各实训基地及实验室都配备了药品,导致药品分散,达不到药品的共享,时间久了存在大量过期药品,尤其化学试剂过期的数量比较多。 2.教师的实验药品采购计划与开设的实验项目存在差异。学院耗材管理办公室要求,在每学期的期末上报下学期实验耗材计划(包括实验药品计划),教师虽然有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书,但是通常还没有做出实验、实习及综合实训的教学计划,就报了实验耗材计划,这样就会造成耗材与实验内容不相符合,作为耗材一部分的药品也不例外,存在差异,导致药品多余或不足。 3.药品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药品是搞好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保证。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支撑,必然在药品的采购、保管、使用等方面出现问题。除常规的药品管理制度之外,要完善特殊药品(麻醉药、毒性药品、生物制剂)的管理制度。 二、提高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1.建立药品申请、审核、审批制度。教师根据实验、实习和综合实训计划,制订药品采购计划,由实验管理人员审核并统计,在清点库存药品的基础上,取消库存药品中的申购药品,综合考虑药品使用情况,适当的补充药品,进一步完善申报计划并签字。然后经系部主任审批签字,交学院中心实验室耗材管理办公室,根据学院经费情况审批并采购。药品申购只有层层把关,才能防止重复购买带来的过期浪费。 2.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建立药品分类及保存管理制度,降低损耗,防止事故发生非常必要。实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药品试剂的性质、分类与存放保管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实施分类摆放好药品。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有以下几类:(1)化学药品:化学试剂按无机物、有机物分类存放;无机物按酸、碱、盐;盐类中按金属活泼性顺序分类存放;不同性质的药品要分类摆放,氧化性和还原性强的物质就不能放在一起,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产生爆炸。如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就要离还原性材料远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也不能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混合后会放出大量的热,也会产生危险;容易自燃、或者受撞击能爆炸的材料要单独放置,离其它材料远一些;易挥发的材料需放置在通风柜里,最好不要放在密闭的地方;有毒、有害的物品需要做出明显的标记。最后,在药品柜上的位置,标出药品名称,并且在记录本上写药品的数量。(2)兽用药品:根据畜牧兽医实验室常用药品类型,本着便于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原则,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注射剂、片剂、散剂、溶液剂。注射剂种类多、数量大,按药理作用分为:抗菌药、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泌尿生殖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和消化系统用药等几类。分柜或分层摆放这些药品。(3)生物制剂:根据试剂要求存放,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4)特殊药品:畜牧兽医实验室的特殊药品主要指麻醉药(如陆眠醒、舒泰、巴比妥类、静松灵等)和有毒化学试剂(如亚硝酸盐、丙酮、有机磷类),依照《药品管理法》,对这些药品实行特殊管理。①采购应做好年度计划,按规定逐级申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到指定兽药公司采购。②入库应按最小单位包装逐支逐瓶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③药品存放在加锁的铁柜内,专人负责保管和领取。④药品仅限本系兽医实验和科研使用,不得转让、借出或移作它用,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实行领用经申请、审批、双人登记签字的制度。未使用完及时归还库房登记入库。 3.建立生物制品低温保藏领取制度。畜牧兽医实验室生物制品主要有:疫苗、诊断抗原及阳性血清、疾病诊断液及生化试剂盒,具有价格贵、运输、保存条件要求严格等特点,采取集中保存专人管理的有效措施。药品入库时,至少有两名人员参与,做到账物相符,使用时认真填写领取登记表并签上姓名日期,表示经手认可。有两点建议:一是后勤部门保证实验室冷藏设备的正常供电,如有特殊情况要提前通知。二是实验管理人员应该经常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关掉电源停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想办法妥善保存好生物制品。 4.建立药品定期核查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药品的库存清点制度,对库存试剂必须定期检查,发现有变质或有异常现象要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贮存条件和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领导处理。发现试剂瓶上的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立即贴好标签,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兽用药品及生物制品要重点核查有效期。 5.建立完善的药品报废销毁制度。原则上失效、过期、破损的特殊药品每年报废一次。对于兽用失效、过期药品,如注射剂、片剂、散剂、酊剂等,可以暂不处理,特别是过期药品出现变色、沉淀、分层、析出等变化时,可放在展示柜内,供学生在药理课上作为识别过期药品的样品。 6.实行药品计算机管理。实验管理人员将实验室各类药品的规格、数量、有效期及具体柜号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实行全院范围内联网的管理模式。定期更新网上资料,有利于相关系部及中心实验室及时解药品情况,在审核采购计划时作为重要依据,控制了药品重复购置带来的过期报废损失。帮助使用者在网上快捷查找所需药品,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三、结束语 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及实验室管理工作需要相关领导关心和重视,需要一整套完整科学管理制度,并能执行到位。实验管理人员要掌握科学管理知识,全身心投入到实验室工作中,学院应该经常组织安排实验管理人员到相关学校参观学习,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坚强的保障。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儿科本科毕业实习阶段现状及对策 摘要:我国儿科医生紧缺,急需大批儿科专业医生,加强儿科本科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中医儿科本科的实习学生,在基础理论不扎实、临床思维不清晰、实习质量下降的现状下,采取巩固基础知识、加强经典学习、培训实践技能、重视病历书写、门诊跟师学习、培训医患沟通技巧的对策,在短时期内使实习学生,夯实儿科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提高培养水平。 关键词:中医儿科;本科教育;现状;对策 “儿科医生荒”,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进入“全面两孩”时代后,对儿科医生的要求更为突出。高校加强儿科学人才培养,无疑对缓解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科培养过程中,临床实习是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的阶段,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历练过程[1]。就我校而言,本科毕业实习在儿科的时间一般在1个月左右,短时间内想掌握中医儿科的基础理论、临床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是有一定难度的,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儿科人才,分析本科毕业实习现状,采取相应对策,具体如下。 1本科毕业实习现状 1.1基础理论不扎实临床思维待提高本科毕业实习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医儿科学,但带教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五脏特点,辨证概要,小儿疾病的特点,小儿用药的特点等内容,尚不能熟练掌握。而且,面对病情多变的复杂病例无从下手,诊治思路不清晰,临床思维能力需要提高。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医学生清晰的头脑、开阔的思维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前提。 1.2就业压力增加影响实习质量当前本科医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医疗机构及医学院校招收人才时均倾向于研究生或博士生等高学历的人才,本科生缺少就业优势。为了能够在较好的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工作,一部分医学生选择考研,选择考研的医学生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复习考研上,势必影响本科实习的质量。还有一部分医学生选择就业,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参加人才招聘会、用人单位面试、投递简历等,主要精力放在择业上,实习时间也明显减少,实习质量明显下降。 1.3医学生缺少耐心医患沟通需加强有的医学生缺少耐心,面对哭闹不配合的患者,周围嘈杂的环境,不能耐心的检查、安抚患儿,仔细倾听患儿家属的叙述,使得病史记录不详细,查体不全面。在当今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形势下,有的患儿家属不信任实习医生,不愿意由实习医生诊治,实习医生在医患沟通中存在胆怯心理、不自信,缺少亲切感,查体不够轻柔,也很难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2]。 2本科毕业实习对策 2.1巩固基础知识中医儿科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不仅反映了儿科的特点,它还是与中医基础理论有着密切关系的临床医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保育和疾病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3]。针对儿科实习的医学生,带教教师应注意讲授小儿不同于成人的特点,相同病症诊治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如感冒患儿着重讲解“夹痰”、“夹滞”、“夹惊”三夹证,遣方用药时结合小儿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为使医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安排病房实习的医学生上午跟随带教老师查看患儿,书写病历,下午安排授课、病例讨论(每周2~3次)。内容包括科室重点病肺炎喘嗽、哮喘、紫癜,常见病咳嗽、呕吐、泄泻、水肿、心肌炎、感冒等疾病,从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研究现状等方面讲述。授课结束后,由医学生再次询问典型病例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结合病例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教师就典型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使得医学生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医学生打下牢固的中医基础,将来才能成为新一代中医儿科名医[4]。 2.2加强经典学习中医经典是中医的学术渊源,正如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源一样。《颅囟经》、《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幼幼集成》等,是中医儿科专业的经典著作,加强经典医著的学习,有利于学习到传统中医学理论和诊治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结合临床实际病例有针对性的指导医学生阅读原文,如分析泄泻病例的发病原因及病机时,可阅读《幼幼集成•泄泻证治》,原文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而水谷腐化,……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而下降,而泄泻作矣。经典结合医案进行分析是培养医学生的中医诊疗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5]。 2.3培训实践技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医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我们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基本技能的培训融入到临床带教中,要求医学生在管理患者时,通过望、闻、问、切基本中医技能,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病情,教师则从旁指导,纠正不当之处。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小儿体格检查,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的测量,头围、囟门的测量,望小儿指纹,小儿心肺复苏、小儿腰椎穿刺术、小儿骨髓穿刺术、小儿胸腔穿刺术、小儿腹腔穿刺术等。 2.4重视病历书写病历书写是实习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中医儿科病历的书写与成人有不同之处。如记录患儿的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母亲的妊娠史等,对患儿疾病的判断、转归、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中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带教教师要详细讲述病历书写规范、用词准确、病史采集完整,避免疏漏。如记录患儿咳嗽症状,要同时记录咳嗽有痰、还是无痰,痰液的颜色,咯痰量的多少,痰液的气味和形态,何时咳嗽剧烈,是持续性咳嗽还是阵发性咳嗽,有无犬吠样咳嗽,咳嗽后有无鸡鸣样回吼声,有无喘促等伴症。对于医学生病史记录不详细,医学用词不准确,复制粘贴病历等现象,带教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错误病历及时修改,让医学生明白病历不但可以反映医生的诊疗水平,而且是真实记录患者病情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医疗文件,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作为重要依据,故需要认真对待[6]。 2.5门诊跟师学习中医儿科门诊实习是病房实习的有益补充。门诊与病房相比,疾病病种更广泛,如小儿乳蛾、厌食、积滞、滞颐、腹痛、唇风、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在病房少见,而且门诊病种有一定的季节性,如春季传染病如痄腮等多发,夏季脾胃系疾病如呕吐、泄泻多发,冬春季肺系疾病如感冒、肺炎喘嗽等多发。医学生在儿科门诊轮流跟随我科多名省市名中医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临床选方用药特点、辨证诊治思路以及创新性理论,还会学习到如何与患儿沟通,如何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名医们的敬业精神与高尚医德,医学生能耳濡目染,这对疾病的认知,良好医德的培养大有裨益。 2.6加强医患沟通近年来医疗纠纷增多,医患关系紧张,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成为摆在医生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医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与患儿沟通时,医学生更应态度和蔼、语言温和,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鼓励患儿自己表诉病情,对于哭闹患儿要尽量安抚,查体时动作要轻柔。与家长沟通时,要思路清晰,根据患儿主诉等情况,帮助家长理清思路,准确而全面的介绍病情。向家长交待病情时,要客观而又巧妙,如实的告知家长患儿的诊断、化验检查、治疗方案等情况,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配合治疗。与患儿及家长之间建立良好医患沟通,也是优秀医学生的必备条件。综上,我们分析中医本科医学生毕业实习阶段的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医学生通过中医儿科阶段的实习,掌握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经典理论知识,熟悉临床实践技能,培养良好的中医思维能力及医患沟通技巧,使其能尽快融入临床,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儿科医生。 作者:郭亦男 孙丽平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药院校构建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探讨 摘 要 毕业实习是中医药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转入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本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医药技术人才。①②本文以当前毕业实习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症结为突破口,通过强化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探讨并建立一种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以期能有利于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中医药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毕业实习 质量监控 信息反馈 人才培养 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上社会的预演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学校、 教师和学生都应非常重视这个教学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毕业实习存在的管理症结,就如何建立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为切入点,阐述了建立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从管理模式、信息反馈方式、毕业实习质量评价、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对如何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进行了探讨。 1 毕业实习存在的管理症结 我省是教育大省,有120余所高校,在校生约109万人,由于在校生的校园环境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容易把握,学生管理工作也因此相对容易开展。但到了学生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离开校园进入其他实习单位,成为“半社会人”,管理上的“真空”现象让部分学生思想上出现松懈,在生活和工作上相对散乱,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发现,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社会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使得学生感到就业的压力以及前途的迷茫,激发了考研的决心,而就业、考研与毕业实习在时间上的重叠度高,引发了学生们在三者时间分配上的矛盾。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毕业实习这一动态教学环节出现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环节的学生毕业实习质量大幅下降,影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就业竞争力的增强。③④ 2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如何应对当前形势下的毕业实习管理,_保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如何协调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考研的矛盾,是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的管理工作模式思路过程,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需求的过程,而体系的构建也有有助于学校对实习生的监控管理,可进一步的加快、满足社会和教育的需求。因此,建立合理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能够有效解决毕业实习中的管理症结,是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同时,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提供大量反馈信息,为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的调节、控制和决策依据。因此,加强中医药院校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且科学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 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策略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以促进毕业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最终目的,以学校、教师、学生和实习基地为主要对象。在体系构建思路中,我们首先必须理清他们各自对体系的需求、理清社会和教育对体系的需求。初步考虑可以从管理模式、信息反馈方式、毕业实习质量评价和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以满足各方面需求。⑤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3.1 管理模式 按照三层次、三阶段进行实施管理。 三层次:学校管理部门、各实习辅导部门和老师、各实习学生小组。 (1)学校管理部门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与实际情况,统一部署实习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实习方案。 (2)各实习辅导部门和老师通过充分学习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的实习方案,进一步对实习内容进行组织与安排。 (3)各实习学生小组通过认真学习实习内容,并且根据实习内容的指示,认真完成具体的实习任务。 三阶段:实习前、实习期、实习结束。 (1)实习前:学院开展实习动员活动,并进行实习前学生心态的调查,适时地调整实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加强实习管理质量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毕业学生实习的效果。 (2)实习期:打破传统的实习模式,将实习期分散分配。将实习期前段时间安排给学生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培训或其他与毕业实习相关的培训工作,从而有效地缓解学生考研与到外单位实习的时间冲突矛盾。此外,在校内进行毕业实习有关知识培训的同时,学院相关管理部门能够进一步对毕业实习任务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实习期的后一部分做好准备工作。学生也能够在前段时间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以此来更好地进入之后的实习阶段。 (3)实习结束: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实习结果进行总结,规范实习后的学生论文答辩等流程。同时,及时总结,找出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下年实习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经过以上过程实施,最终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规范的管理流程。 3.2 信息反馈方式 各种渠道或信息源反映的与实习方面有关的问题、建议、改革思路和现状能够及时地反应出学院整体教学工作的质量状态。 学院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地收集有关信息,并且根据毕业实习生的跟踪调查结果呈现的信息,及时调整实习方针与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学校各个部门、相关教师、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实习基地的各个部门、学生家长等对象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明确分工、拓展渠道的效果。 同时,设立院主管教学领导信箱、教学办公室主任信箱、党支部书记信箱等相关领导信箱。公开相关职能部门的电话,使信息的收集更加简便、快捷、直接,更加有效地提高信息反馈的效率。 3.3 毕业实习质量评价 建立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学校、实习基地、教师、学生四个方面的相互评价及自我评价。 采用量化质量监控指标,按照对实习生的要求将实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种必须掌握的实习技能赋予一定的分值,并且要求在各科实习完成后必须达到一定的分值,对实习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 对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评价指标,使其具体化和量化,具有可测量性,最终反映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能力、投入幅度、技术掌握熟练程度等,在此基础之上,对毕业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进行量化的评分,以此评分作为毕业实习生实习考核的最终成绩。同时,对带教老师的工作情况在组织与管理方面进行思考,具体考虑带教老师工作过程是否到位、是否按时填写工作情况汇报、是否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等,从而形成一种规范化的建设模式。 3.4 制度保障 始终坚持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及信息反馈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纳入文件,形成文件系统,制定相应的制度,并汇编成册。如《毕业实习应注意的事项》、《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流程》、《学校毕业实习管理及考核规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等,为及时发现毕业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习质量和效果、体系的运行畅通提供保障。 4 展望 我校药学院每年毕业生高达800余人,其中药学专业的有200余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成功构建将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加快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能。同时,能极大的提高我校学生毕业实习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并能进一步促M我校院系及学科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大批新时代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此外,在省内乃至国内推广优质教学管理模式,构筑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可供其他院校借鉴,以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国内知名度。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摘 要:本文希望通过对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掌握目前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解决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区域性就业结构矛盾,提升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地方性中医药院校 毕业生 跨区域 就业意向 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和大学生文化、就业等价值观念的变化,大学生就业流向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而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区域差异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笔者从事就业指导工作所掌握的数据,不难发现,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区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是经济发达、生源较多的地区在编人员需求少,门槛高,但求职者人满为患,毕业生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另一方面,一些经济欠发达、生源较少的地区,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医护人员需求量大,却很少有毕业生愿意选择去这些地方就业。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掌握目前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结合各区域对中医药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对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还可以给地方性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设置提供参考,提升地方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进而提升就业质量。 “跨区域就业”是指劳动者到其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区域去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跨区越的分析单位可以是国家、省份、地区、县区或者是乡镇等,本文以县区为最小的分析单位,所指的跨区域就业是指毕业生到生源地所在市、县以外的其他区域就业的情况。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云南中医学院2015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共计发放4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51份,有效率为98%。调查对象覆盖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市场营销等14个专业。其中,男生128人,女生323人;云南省农村生源318人、城镇生源79人,外省农村生源26人、城镇生源28人;党员107人,非党员344人;独生子女95人,非独生子女356人;学习成绩排班级前50%有404人,50%以后的有47人;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的有120人,偶尔参加的有297人,从不参加的有34人。 2 调查结果分析 王文波、宋琦等人在《大学生区域性流动研究述评》中认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区域性流动产生关键影响”,“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区域性流动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本文以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做参考,其中个人因素主要以性别、政治面貌、是否是独生子女、学习成绩和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情况作为参考,家庭因素主要以家庭人均年收入、父亲的受教育程度、父亲的职业、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的社会关系为参考。 2.1 个人因素对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影响 从毕业生的个人因素对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地方性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目标很明确,同时,不同的个人因素对就业区域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影响特征。生源地市区或县区是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区域,50%左右的毕业生都愿意选择在生源地市区或县区就业,其中40%以上的独生子女和经常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生源地市区就业,这与毕业生对就业区域生活环境以及对周边人际关系的熟悉程度考虑有关。从跨区域就业的区域选择看,所占比例较高的是学校所在地昆明,其中35%以上的独生子女和学习成绩在班级前5%的毕业生自我认同度更高,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就业,而出于对自身在求职中竞争能力的考虑,仅有11.11%的学习成绩在班级50%的毕业生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就业;其次是离家较近的县城,其中17.19%的男生和32.14%的学习成绩在班级50%以后的同学出于能顺利就业的考虑,愿意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县城就业,其他个人因素的影响所占比例在10%左右。而愿意选择到外省中小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不到10%,愿意到外省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不到5%,其中独生子女无人选择跨省就业,男生、学习成绩在班级50%以后以及从不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毕业生无人选择到外省大城市就业。 2.2 不同家庭(家人)对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态度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来自不同家庭、家人对毕业生选择跨区域就业的态度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来说,大部分家庭对于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持“一般支持”的态度。从家庭经济情况来看,40%以上的家人对于毕业生选择跨区域就业持“一般支持”态度,其中出于家庭对求职成本和回报的考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中等收入的家庭更加支持毕业生离开家乡到外地就业。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对于毕业生选择到外地就业时,53.62%的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家庭表示“尊重毕业生个人的就业意愿”。从父亲的职业因素来看,35%左右的来自父亲在企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和公务员家庭的毕业生,较其他情况而言,家人更加尊重毕业生的个人意愿,同时,29.27%的来自父亲是自主创业的家庭非常支持毕业生选择跨区域就业。从生源地来看,较省内的毕业生而言,省外生源的毕业生其家人更加支持毕业生到新的环境去就业,占30%以上,而省内的家庭所占比例不到省外家庭的一半。从家庭社会关系来看,家庭社会关系较为广泛的家人可以利用家人在当地的社会关系网为毕业生求职提供帮助,因此25%以上的“社会关系较为广泛”的家庭不支持毕业生外出求职,25%以上的家庭社会关系一般和较少的家庭表示尊重毕业生个人的意愿。 2.3 阻碍毕业生跨区域就业的因素 阻碍您到生源地以外的其他城市就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36.14%的毕业生在选择是否跨区域就业的主要阻碍因素是对家人的牵挂,可见,亲情仍然是90后毕业生较大的牵绊,“父母在,不远游”这一传统的思想观念对90后毕业生的影响依然很大。其次,因为来自家庭收入较低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所以考虑到就业的交通成本和住宿费用等经济问题,17.07%的毕业生认为其跨区域就业的主要阻碍因素是就业成本高。同时,16.85%的毕业生认为对其他区域生活环境的不熟悉是他们选择跨区域就业最主要的阻碍因素。而没有熟人、单位是否有编制和工资待遇这几项因素的比例均在10%以内。只有7.76%的毕业生表示到生源地以外的其他城市就业毫无阻碍。 3 对策及建议 解决区域性就业结构矛盾,实现地方性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存在诸多困难和阻力,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第一,政府方面。首先,针对这种区域性就业结构矛盾,政府在继续推进完善目前的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的同时,还应该考虑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打造政策“洼地”,构筑人才“高地”。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环境,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方面,可以优先考虑常年在基层工作的医护人员。保证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不仅引得进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其次,在人才输出方面,为了鼓励更多的毕业生“走出去”就业,应继续加大对贫困生的求职补助,为贫困毕业生解决因为就业成本造成的跨区域就业障碍。政府应加大与其他省份区域的人才输出战略的构建,帮助毕业生搭建“走出去”的平台,为毕业生拓宽外出就业渠道。 第二,学校方面。首先,结合自己的地方特色,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专业建设,构建一张属于自己的地方性中医药院校的名片。其次,在进行招生时,学校应针对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人才的需求,适当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招生名额。同时,还应该多了解省内各区域以及省外各地对中医药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和行业准入情况。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提升人才质量。再次,为了更好地输出人才,学校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出省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外面的医院岗位去了解和熟悉外省医院的需求,提前适应当地的环境。 第三,老师方面。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及时向学生就业信息,做好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让毕业生能结合自己的求职竞争能力来理性定位自己的求职目标。专业课教师更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四,毕业生本人方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及早奠定自己的求职资本。同时转变就业观念,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竞争力,理性地定位自己的求职目标。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因素探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是更多的择业机会和挑战,而像中医药大学这种专科性较强的高等中医院校,由于专业教育的滞后效应和人才成熟期较长,与其他高等学校相比,学生的就业方向相对局限, 加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行,就业形势尤为严峻。 [关键词]高等中医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毕业生 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与以下三因素密不可分: 一、学生主体因素 当前, 社会上对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的需求状况观点不一, 不少人认为中医毕业生太多了,也就是所谓的人才过剩。但是,现实情况确是,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大有人在,可是每年招不到所需学生的单位也比比皆是。城市中的大型三甲医院岗位竞争激烈,而人才过剩,但是地方区县医院、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大量空缺,人才明显不足;以我们学校为例,每年都有很多地方区县中医医院来校招聘,但是往往招聘到的毕业生屈指可数,空手而归的情况也实属经常。笔者专门对地方医院和毕业生做过调研,经过调研发现,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在于我们学生的主体因素,多数毕业学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不实际。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自身条件十分优秀的毕业学生不能把握住每年 十月至第二年的三月这段毕业生和招聘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高峰期,往往在等待、观望和左盼右顾中错失最佳就业时机,这种错失时机,是可惜的,一旦招聘单位的岗位已满,再想找到合适的职位就太困难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医药专业在一线大城市和三甲医院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然而高等中医院校的毕业学生人数却仍在递增,就业的压力自然成正比。 二、学校客观因素 伴随着高等学校招生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各类高校都在扩大招生,高等中医院校也不例外,那么这自然就会导致中医药专业的毕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招聘单位自然就有了足够选择的空间,人才供过于求是必然的,可以说,这已经成为影响高等中医院校毕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这种扩招并没有保证学生的质量,学生的培养模式也没有相应的改变。 现实情况是,我国的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的人才需求,高校自身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专业的盲目划分, 教科书内容的一成不变, 教师授课方法的落后,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教育的薄弱等等。高等中医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自身就存在滞后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可是,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并不是固定的, 而高等学校的扩招却不能适应这种社会需求,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与人才需求的标准,这就产生了社会上真正需要的人才紧缺,而并不急需的人才过剩。 三、社会现实因素 首先,政府相关制度的影响。政府出台的医疗卫生方针、政策和相关的制度、体系会影响高等中医院校的毕业学生的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就明确的规定,无论是中医学专业还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只能报考中医类执业医师,那么这种情况,就会缩小很大一批学生的就业空间,甚至一些学生会因为政策原因而放弃从事医疗工作,不能学以致用,这也就违背了高等中医院校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初衷。 其次,招聘单位的偏见。如今,多数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招聘首先考虑到的就是招聘来的人才能否立刻创造价值,西医医院仍占主流,中医类毕业学生无法踏入门槛,甚至很多中医类医院都开始缩减中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而更倾向于西医专业。另外,许多用人单位总是认为,985、211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就比其他大学的学生优秀、博士比硕士强,硕士比本科强、本科比专科强,这种门槛高的偏见,既要求学生的成绩优秀,又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强,道德品质优良,挑专业、挑层次、挑学校、挑性别, 许多普通高校毕业生或者普通学生就很难找到工作,这必然会引起人才的浪费和人力资源过剩的问题。在我们和本校毕业生沟通的过程中, 许多学生认为在择业过程中遇到过不少类似的不公平的待遇 再次,地方和行业保护主义的封锁。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部分地方和有关部门,严格控制引进外地人才,只招收自己地方生源的毕业生。部分地方的国有大型企业,只考虑自己本系统、本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或者自己单位职工子弟,可悲的是,很多单位想要的人才进不去, 不想要的人员却一直在增加,很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都达成意向, 但却被这种地方和行业保护主义破坏,招进了一批用不上的本地生源或行业内部子弟。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分析 摘要: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许多学科领域中运用十分广泛,并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该文结合笔者多年指导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的工作经验,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对多届毕业设计作品质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呈现出最终研究分析成果。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技术;毕业设计质量分析 1 毕业设计工作现状分析 1.1 什么是毕业设计工作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对所学知识全面的总结以及系统的运用,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毕业设计的难度要大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因为通常毕业设计设计的知识面很广,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1.2 毕业设计工作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工作对于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中医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学中,毕业设计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前,要对其最后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综合训练,同时,学生综合素质也要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毕业设计对提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2)毕业设计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的演练 毕业设计可以看做是对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的最后演练,在校教育的最后一年,学生面临多种选择,就业、创业等。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四个转变:从经济不独立到经济即将独立的个人转变;从同龄人活动群体到非同龄人活动群体转变;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工作项独立的学习、工作转变;从学习为主到工作为主的生活节奏的转变。 为了学生可以顺利的步入竞争激烈的社会,毕业设计成为重要的过渡阶段,在这一环节,可以迅速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毕业设计可以成为衡量专业教育水平的标准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因此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所学专业的教育水平和总体的教学质量。毕业设计是高校专业教育最后的一个环节,可以对教学的质量进行综合性的检验,是衡量高校专业教学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准。 1.3 当前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分析 在以往每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中,都只是简简单单的教师指导,学生主导执行,然后到最后的毕业设计答辩,得到最终的结果,以往的毕业设计工作到这就结束了,缺乏最终的总结分析,通过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分析,毕业生才能更清楚明白的了解本次毕业设计自己毕业设计作品结果。 (2)对于存在的问题不清晰 在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将会有许多的问题或矛盾出现,以往的毕业设计工作没有将这些问题很好的呈现,更没有发现这些问题的实质所在,也就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些矛盾,所以毕业设计工作也就没有体现出最重要的意义。 (3)学生评价不准确 在当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而进行答辩时,各专业也都将会为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给予相应的分数,人们往往会通过这个分数去衡量一个毕业生,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可能是由于在做毕业设计作品期间,学生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所以说以分数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 (4)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不明确 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对学生的培训和实践,也是衡量高校专业教学水平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标准,但是目前许多专业中的毕业设计工作对各专业没有推动作用,毕业设计工作反馈回来的结果对教学改革没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2 大数据分析技术 2.1 什么是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技术,通俗地讲,是在多样或巨量数据中快速收集和分析数据,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和能力,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存储、 管理、分析挖掘、可视化等技术及其集成。 当前,大数据不仅指数据量的巨大,更重要的是要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更多智能、深入、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之所以具备战略意义,之所以能够有效提升竞争能力,不在于掌握了何等巨量的数据,而在于其有能力对这些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用。没有高性能的分析工具,大数据的意义与价值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洞察和释放。因此,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核心,是大数据分析技术, 它是最终决定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而言, 大数据分析主要涵括预测性分析能力 (Predictive Analytic Capabilities)、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 (Data Quality and Master Data Management)、可视化分析( Analytic Visualizations)、 语义引擎( Semantic Engines)、数据挖掘算法(Data MiningAlgorithms)等五个基本方面。 具体的大数据处理方法有很多,但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挖掘。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处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其基本理念可以凝炼为: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从具体操作的层面来看,大数据处理可能用到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基础架构、数据存取、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模型预测、结果呈现等。 2.2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具体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大数据分析技术保障毕业设计分析工作顺利开展。当面对7届(从2005届到2011届)毕业生,854件毕业设计作品时,没有一个良好的技术手段,是无法对如何庞大的工作进行整理和汇总。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解决数量大的问题,所以说大数据分析技术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大数据分析技术保障毕业设计分析工作顺利进行。在面对如此多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时,将会遇到许多无用或错误的数据(俗称“脏数据”),这些“脏数据”对毕业设计分析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面对着这些“脏数据”,选择删掉,从而保障了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3)大数据分析技术保障毕业设计分析工作顺利完成。当完整对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后,这样的工作其实仅仅完后了一部分,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这才是本次工作的重点。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对有关联的数据进行再一次的整理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以某种形式呈现,从而可以更直观的表现出某种观点,从而实现分析的最终目的。 3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目标与流程 3.1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预期实现的最终目标 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主要为了解决上述中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有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整理分析历届毕业设计工作内容。本次毕业设计数据分析统计的数据概况如下: 3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升本 7届毕业生:从2005届到2011届7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 41位指导教师:统计7届毕业生的所有指导教师信息。 854件毕业作品:统计7届毕业设计中所有毕业设计作品的全部信息。 (2)客观的评价学生。在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中,分析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通过时间的长短可以较为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能力。 (3)将存在问题呈现,直面问题。将毕业设计质量分析的结果以绘图的方式呈现,直观的看出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促进问题与矛盾的解决,从而使毕业设计工作在以后的开展过程中更加有力、有序的进行。 (3)以强有力的数据分析推动教学改革。通过对毕业设计作品质量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查看出学生总体的学习范围,并且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改变,推动教学体系的前进。 3.2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的阶段和流程 本次毕业设计工作主要有四个阶段,分别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集成、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解释,具体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目标详见表1所述。 4 毕业设计分析数据模型设计 (1)相关分析模型 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的关系。例如,在本次的毕业设计质量分析中,以X和Y分别记一个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和该作品毕业生的性别,或分别记毕业设计作品质量与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则X与Y显然有关系,而又没有确切到可由其中的一个去精确地决定另一个的程度,这就是相关关系分析。 相关关系分析模型也是本次大数据分析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的分析依据模型。 (2)对应分析模型 对应分析也称关联分析,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可以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联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在本次毕业设计质量分析中,使用对应分析模型主要是为了以点的形式形成趋势,从而可以在趋势中看到数据波动变化。 (3)对比分析模型 对比分析是按照同一个参考依据,将同一类别的不同变量放在一起形成对比,通过不同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变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根据上述的分析模型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收集以及整理过程,如整理毕业设计成果形式数据分析时的内容如图2所示。 5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指标设计 在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过程中,整理的大量指标及其数据,具体的指标有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数量、毕业设计成果形式、科研项目衍生课题数量、参加二次答辩分析、不同软件开发技术的毕业设计作品、不同数据库技术的毕业设计作品、不同作品成果形式的毕业设计作品数量、作品扩展形式等众多分析指标,分析指标的具体内容详见表2所述。 6 毕业设计工作分析结果 6.1 分析报告结果形态 笔者与团队经过长时间的整理,最终将如此多的数据整理汇总,并对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本次分析的结果改变了以往纸质分析报告的常规,本次的毕业设计质量分析结果以Web化的形式呈现,网站地址为:http://,如图3所示。 本次的分析结果以网站的形式呈现,这样这设计的主要目的及意义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方便快捷。本次主要使用的是ECharts画图的方式,运用ECharts多种绘图的方式,将数据导入到ECharts画图代码中,可直接生成图像,也可对图像进行形状改变,从而方便快捷。 (2)修改整理方便。当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发现某些数值或字段是缺失或错误的,可在源数据中进行准确查找,并可将查找后的结果直接写在代码中,这将会自动从新绘制新的图形,从而可以在修改、查错的过程提供方便。 (3)分析结果直观、效果强。以网站形式将分析的结果呈现,可以直观、方便地看到毕业设计质量分析的结果,同时也可根据每个分析指标结果的色彩不同,从而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示出各个字段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使分析的结果更具有可视化。 6.2 分析结果呈现 (1)历届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作品成绩层次汇总分析 首先对历届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数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然后对历届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作品成绩进行统计,并对其成绩层次比例进行汇总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历届教师人均指导毕业设计的数量成逐步上升趋势,从图5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质量来看,所有的毕业设计中,优秀比率在30%以上的教师有9人(22%),优秀比率在30%以下的教师有32人(78%),从而充分的说明了,教师指导的力度不够,从而促使毕业设计的优秀率偏低。 (2)指导教师初评成绩分析 对历届指导教师初评平均成绩与毕业设计参加一次答辩时的平均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指导教师给自己所指导的毕业设计的打分(平均值),普遍高于一次答辩时评委组给相应毕业设计的打分(平均值)。 充分的体现出指导教师对自己所指导的毕业设计作品的存在一定的“私心”,指导教师没有进行严格把关,展现出毕业设计工作中的问题。 (3)毕业设计所用软件开发技术分析 对历届毕业设计作品中所使用的软件开发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在本次分析的过程中,也根据性别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通过两个分析结果,可以看出HTML/CSS和JS/Jquery是毕业设计中用的最多的技术;.NET、C#的比例也较高,但从趋势来看,C#的比例有下降趋势;JAVA、JSP和C/C++呈上升趋势;PHP的比例相对稳定;ASP技术明显呈下降趋势。结合性别分析发现,男生中,使用C#与使用JAVA的人数基本持平,约为1.3:1,而女生中,这一比例达到2.8:1,说明女生更倾向于使用C#。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为本专业类教学内容体系的改变提供重要的依据,学院可以根据学生使用的比率而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7 毕业设计分析工作存在的不足与改进 7.1 存在的不足 (1)指标点少。由于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是第一次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分析,所以在设计和整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指标点都较少,所以造成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内容有待升华。 (2)关联性低。在进行关联数据分析时,对收集到的数据关联分析较低,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每一个字段的价值,同时,在本次毕业设计质量分析中,关联分析力度不足,如没有对毕业生的在校职位与毕业设计最终成绩分析、指导教师的年龄与指导毕业设计作品成绩分析等,这都是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中的所欠缺的。 (3)数据清洗度不高。虽然在前期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但是处理的力度不够,所以在分析过程中,仍能发现存在许多错误的数据,这样给毕业设计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7.2 下一步计划 根据本次毕业设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分析工作中,将加大对指标点的统计整理,如学生的籍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奖项、教师的工龄、教师的性别等等,同时也将增加每个指标点之间的关联分析,从而使每个指标点数据更加有意义。 8 结束语 随着国家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分析也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每个项目的发展和前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也结合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质量分析,从分析结果中得到许多的结论,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从而也推动了整个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和发展。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独立学院中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实践与研究 摘 要:毕业实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工作的第一步,也是从一名学生转向医生的重要阶段。毕业实习前的岗前培训是进入医院实习的重要环节,对检验四年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适应医院实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医学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多年来开展毕业实习岗前培训的实践,对我院岗前培训进行初步探索,为相关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岗前培训;实践研究 毕业实习是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毕业实习岗前培训为缩短实习医生适应时间、提高实习质量起着重要作用[1]。随着我国医学教育规模扩大,2014年国家卫计委、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4]11号)。这些新规定的实施,使得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面临着改革。随后我院被广西教育厅列为广西自治区转型高校名单。这些新的情况为我院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来新的实践。为提高毕业实习效果,使学生更快地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我院多年前就开始对相关专业医学生开展毕业实习岗前培训的探索,从2011年起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基本形成固定的模式,成为中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的必修课。 1.岗前培训的内容 中医本科临床实践教学作为高等中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中医临床思维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如何更好地、有效地完成临床实习,实现医学生角色转变,实习岗前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目前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因为各医院的层次不同、方向职能不同、教学科研实力不同,因此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岗前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我院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如下: 1.1中医临床基本技能 我院在岗位培训中主要对学生进行中医临床的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如:中医的脉诊、舌诊、问诊技巧和中医内、外、妇、儿相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刺法灸法等。除此之外,我院还对学生进行现代临床医学的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操作技术、打结与缝合、外科手术前的准备、心肺复苏等基本技能的集中培训。通过岗前培训进行理论和操作的集中强化,在今后实习过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1.2 病历文书的规范写作 相关病历文书的规范写作是医学实习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病历的书写规范作为医疗过程的证明显得尤其重要。我院在四年的理论学习期间并未开设相关病历书写的教育的专门课程,该内容散在于《诊断学》及《内科学》的课程当中,我院通过实习医院的反馈和调研了解到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对病历书写的要求比较茫然。几乎都在参考或照抄带教医师已写好的相关病历文书,自己缺少临床思维和见解。不能如实反映疾病发生和变化。因此,相关病历文书的书写规范培训对实习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岗前培训中专门对这一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 1.3 实习期间的相关管理规定 医学生进入实习医院,除要遵守学校的有关管理规章外,还要遵守实习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经我院调研及实习医院的反馈了解到随着学生就业期望值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部分学生将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重点放在考研上与找工作上,对临床实习不够重视。因此为了规范管理学生的临床实习。在岗前培训中对学生强调实习纪律,严格请假制度,违纪情况处理标准,对保证实习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1.4 实习期间的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 因为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相对于其他专业,医学类学生的实习业较为特殊。由于实习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发展、医疗工作、自我成长及环境改变等多方面压力,可能会影响到其实习工作的正常开展[3]。且实习过程中繁重的工作强度,严峻的就业形势,辛苦的考研复习,紧张的医患关系等都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实习过程,导致部分实习生产生职业倦怠情况。实习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他的健康成长、临床学习以及未来就业或者升学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防止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产生职业倦怠,我院在岗前培训中引入心理测试,对易发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2.岗前培训的方式 我院的岗前培训共安排2周,最后1天为技能考核,临床技能操作的培训的方式主要是在我院临床实训基地进行实际带教操作,病历文书的书写和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采取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进行,心理压力的疏导课程通过心理测试和优秀实习生介绍经验进行。 3.考核方式 我院实行实习准入制度,岗前培训不合格的学生不得进医院实习,必须经过补考且成绩合格之后方能进医院实习。考核采取类似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多站式考试方式,分别包括:中医基本技能考核(脉诊、舌诊、问诊、方剂背诵、刺法、灸法的操作),体格检查,外科基本技能,病历文书书写及中医内科病案考核,共四站。每站有2名考官现场考核技能并打分,每站满分100分,60分合格,成绩全部合格方可进医院实习,如有一科不合格需参加补考且成绩合格后才能进医院实习。通过考核工作,使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强化了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临床实习和毕业技能考核奠定了基础。 4.岗前培训的效果 经过两周的培训和考核,对中医临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能够使学生进入实习医院后迅速发挥状态,适应临床工作。同时提高了学生心理的抗压能力,以及沟通能力,降低了心理疾患的发生。加深了对学校和相关实习医院的实习管理规定的认识,有利于学院和医院的双重管理。 5.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岗前培训时间短,内容多 我院的实习岗前培训仅2周,在2周的时间内要进行中医临床技能,体格检查,外科基本技能,病历文书书写,心理测试及考核。时间短,内容多。学生对全部技能和知识无法在短时期内完全消化吸收,因此,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使得更利于学生掌握和吸收相关知识。 5.2岗前培训人数多,强度大 我院近几年的每年实习的中医学专业学生生达上千人,全部集中在两周内强化培训,对师资的要求比较大,高强度的动手操作和演示对教学人员的要求较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进一步培训合格的教学人员,增加培训队伍的人数,合理安排课时分配等使得更有利于发挥教学人员的能动性。 5.3岗前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待加强 我院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部门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等组成。主要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决策、指导、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和评估工作,但是目前对于岗前培训这一内容并未全部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当中,仅靠学生的考核成绩判定培训质量略显单一,因此,对于岗前培训的质量、内容、课时安排、考核以及对带教老师等多方面进行质量体系监控和评价,同时结合实习医院的反馈和学生的意见,深化培训方案,为实习医院输送更多的合格实习生。 6.小结 我院实行学分制,第五学年为临床后期实习阶段。临床实习是教与学的继续,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我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就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且被社会认同的应用型人才,增强对中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岗前培训有利于为实习医院输送更多合格的实习生,缩短实习前的适应期,强化学生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培育策略 【摘 要】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就业压力增大。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医院药剂科、制药厂、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毕业生从事药品销售。总体来看,药学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 【关键词】药学;中医类;基层就业观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提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要求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近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本科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本科生想进公立大中型医院、研发机构越来越困难。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大力发展,面向基层就业已成为时代和市场的要求。[1] 1 我国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 1.1 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因无法获得我国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状况及数据,通过与其他中医药院校的药学院沟通,了解到其他高校药学院的毕业生存在着相似的情况,本文主要以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近三年的就业状况为依据进行分析。 我院毕业生在不设区的市(县)以下基层就业的比例占1/3左右,2/3左右的同学在地级以上城市就业。在基层岗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不足1/3。 1.2 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认知 2014年4月共向药学院本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286份,回收254份,有效问卷254份,回收有效问卷率88.81%,覆盖学院本科毕业生65.80%。问卷采取问答的形式进行,经过汇总整理后发现,影响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发展前景、城市、薪资待遇。 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观的因素主要包括:51.20%的学生认为边远地区薪资水平较低、32.11%的学生认为职业发展前景不清晰、17.44%的学生认为户籍制度下后代的教育问题、14.56%的学生认为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9.01%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无法得到应用。 2 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困境及原因 2.1 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困境 我国中医药院校培养的药学类毕业生以中药方向为主,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的发展速度要明显落后于西医药,大中城市的医疗机构提供的中药方向的就业岗位明显偏少。随着中医药院校的不断发展,培养的毕业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制药企业对中医院校的药学类人才需求量巨大,但是企业基本分布在城市郊区或者县级以下的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属于艰苦岗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根据2013年在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全省医疗卫生单位大型招聘会收集的信息显示,福建省的中医药院校药学类的供需比关系中,基层单位、基层岗位基本处于供不应求,大中城市医疗卫生单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 表1 福建省2014届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供需表 2.2 原因分析 我国中医药院校的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虽然比较乐观,但是专业对口率较低,基层就业率偏低,专业对口率反映社会对人才的利用效率。基层单位和基层岗位专业对口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吸引毕业生。其中可以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面来探寻原因。 2.2.1 毕业生基层就业观念较差 对基层就业的定位不够准确。大学生由于受到从众心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在就业取向上常表现为“非大城市不去”和“非公务员不为”,需要大批毕业生去服务、去建设的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带几乎元人问津,每年的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考试则变成了千万就业大军拼抢厮杀的必经之路。但是,另一部分选择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中也不乏抱有“退而求其次”心态的人,他们或把基层就业当作一种镀金手段,以此获得公务员考试加分或其他有利就业政策的机会;或把基层就业作为权宜之计,认定基层就业只是自己最终就业的中转站,认为在基层待不久,服务期满就会离开。[2] 对基层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不了解。很多同学对医疗单位、制药企业等基层工作岗位缺乏深入了解,“制药企业从事的工作只需要初中文化就可以了”。一位在药厂实习的同学反映。据药厂反映,企业需要大学生在入职以后在多个工作岗位进行轮转,熟悉基层岗位的性质和内容后,才可以从事相关技术性较高的岗位或者管理岗位。毕业生和制药企业的这点分歧是比较明显的,毕业生刚踏入社会,生活压力较大,急需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 2.2.2 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制药企业缺乏长期的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仪器设备普遍价格昂贵,担心毕业生在技术岗位上进行操作损坏仪器设备,没有将人才培养放在战略高度。毕业生到医药企业后,两三年内都需要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上工作,毕业生感觉不到自己和知识的价值,所以两年内的跳槽率偏高。通过信息传递,下一批次的应届毕业生到企业相关岗位工作的积极性出现下降。 3 培育毕业生基层就业观念的对策和建议 制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人才培养方案偏向于基础知识等理论方向,本科生的实验技能、实用性操作技术等方面较为缺乏。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实验经费没有相应提高,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器材无法跟上,课时也无法充足保证。在目前的现实状况下,只有积极培育毕业生的基层就业观念,通过鼓励、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激发学生的基层就业积极性,到企事业单位基层岗位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为我国的制药行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3.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就业观念 国家和高校对基层就业的宣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表现在,在中部及其他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毕业生和家长仍抱持着非城市不去,铁饭碗,一次就业定终身、到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等陈旧择业观,缺乏扎根基层和参与竞争、进行创业的意识和激情。这就造成经济发达地区和重要城市人才密度过大,就业困难,而基层人才匮乏的局面。另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和家长对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发展缺乏正确认识,对国家相关基层就业的政策不了解。[3]通过宣传教育,培育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培养大学生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新风尚。在毕业季可以在学校的公共宣传栏、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大力进行基层就业宣传。通过树典型、学模范等活动推动宣传力度,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树立良好的基层就业观。 3.2 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国的中医药院校基本上属于本科院校,大部分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研发能力,研发能力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所以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能牺牲主干课程。可以在保证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教学实践课,推动学生走出去,安排一定的课时到制药企业、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教学实践。实验操作技能课适当增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3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以《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两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多数高校是辅导员进行授课,缺乏专职的教师。辅导员本身的工作任务繁重,而且多数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没有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知识,导致授课缺乏针对性,偏重于理论方面的引导,授课效果不是很明显。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引入相关专业的校外专家和企业中高层管理层来校进行授课,校外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听课热情,效果良好。但是因为校外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授课无法融入教学体制内,存在无法形成长效机制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进行教学体制改革。 总体而言,我国中医药院校的药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而且在基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能力也存在欠缺,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几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为全社会所关注,通过对目前毕业生就业现状和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通过学校对毕业生进行心理教育、职业心理辅导等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 就业为民生之本。当前大学生就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无业可就、就业不充分、有业不就等现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有同样的表现。中医药毕业生是我国极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但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中医药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已成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祖国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高度关注。有研究证明,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存在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就业总量需求不足,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从过去统包统分的分配模式转变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选择”的就业机制,尤其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率逐渐下滑,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根据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 660万,2012年增至680万,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被一些人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或者只有网络上那句老话“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才能描述这种情况。事实上,除了727万这个规模之外,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更是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并及时予以积极的心理引导、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锻造大学生的基本技能,以使大学生毕业后否就业,已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每个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都要面临就业问题。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从大的方面讲,是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渠道。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否顺利就业的因素,就是毕业生的心理状况,中医药毕业生自身心理因素对其就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自我期望值较高 相对于非医学类院校而言,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学费更高,学制更长,学业更紧张,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这些都让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希望获得比非医学类院校更高的社会回报,因此对就业具有更高的社会期望值,在激烈的就业中更容易陷入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低实现的困境,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衡。 2、从众心理影响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第二确立时期,他们的从众心理、模仿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比较强,导致他们在就业时盲目从众 ,出现一些省城单位大家争着去抢着去、一些基层单位无人去不愿去的现象。任何单位的用人指标都有一定限制,这就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因为没能进入想去的单位而遭受心理挫折,引起消极心理。 3、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引发心理危机 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逐步从“学生角色”变为“社会角色”的过程。在这个关键时期,医学毕业生要突破原先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与社会广泛接触和交流,而他们没有就业经历和经验,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给医学毕业生带来诸多不适应,这些都会增加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负担,从而引发消极心理。 4、 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抱怨心理 在社会转轨和体制改革时期,社会表现出复杂多样性,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一些方面还严重存在。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录用上存在走后门现象,他们借助供需见面会这种形式,使走后门合法化,引发了大学生不满情绪,特别是来自贫困下岗工人家庭及偏远山区依靠贷款完成学业的学生们抱怨及悲观心理尤其突出。另外,择业现实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不仅对女生们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压力,而且也减少了她们择业的机会,这种现实直接影响了女生的择业信心。 三、采取对策,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1、加大对毕业生的心理教育 当前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教育正在由精英化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模式转变,此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供需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要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应立足现实的社会需要,使自己的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做到个人要求与社会需要相统一。其次要对在校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心理咨询等相关健康教育。 2、加大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 职业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现代心理辅导技术和手段为选择职业及职业适应不良者介绍职业分类、职业特点、职业要求、职业信息,了解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预测职业发展,协助个人与职业匹配,提供人才测评、求职心理调适,介绍求职技巧,帮助职业适应以及启发自助的过程。职业心理辅导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高校应将职业心理辅导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3、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力度 要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杜绝就业数据上的弄虚作假,对每次上报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全面负责,严格把关,认真审查,确保上报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以便对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分析统计。 3、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要整合资源,主动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利用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采取各种办法不断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学校通过各种大小型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岗位。 4、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以就业指导课程为抓手,坚持贯彻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思路,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课堂,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教学,在毕业生中还开展《合同法》、《劳动法》等讲座,同时开展就业指导实务培训,为就业指导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我国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要具备30项基本要求 近日,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标准内容包括毕业生应达到的30项基本要求和10个领域的办学标准两部分。 标准明确提出了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即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据介绍,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托,根据我国中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研究制订,以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专业为适用对象,提出了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必须达到的保证标准和发展标准。 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文件着手制订标准,本着边试点认证、边修订完善的原则,先后对9所不同类型院校的中医学专业进行试点认证,并在广泛征求相关院校意见的基础上,历时5年,完成了《标准》制订工作。 (来源:新华网)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院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心理动态及心理调适 【摘 要】近期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招生,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变的越来越严峻。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就业心理压力也大大的高于非贫困生。文章对贫困毕业生面临就业所发生的一些列心理状况作出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建议及应对措施,从而帮助高校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贫困毕业生;就业心理;就业对策 随着高校招生的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越来越大,其中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当中的一支特殊群体,在我国中医院校当中该成员的数量相对于其他院校来说更为庞大,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新闻普遍关注的热点。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势必带来了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这无疑就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而对高校贫困生产生了很大的就业心理压力。 一、中医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压力 (一)求职的紧迫性 贫困大学生大部分是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或者是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这些地区培养出一名大学生是相当的不容易,再加上高额的高校费用,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是更不容易了,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回报父母的培育之恩,所以贫困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很少选择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尽快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因此,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求职的务实性 贫困大学生在求职时不会像非贫困家庭出来的大学生一样对工作单位的性质,工作地区有很高的的要求,为了尽快的求职成功和降低求职成本,再加上深知家里对自己的求职无能为力,完全都要靠自己拼搏,因此贫困大学生会早早的奔波于各类招聘会现场,积极投递简历,希望尽早的将自己“推销”出去。 (三)求职的坚持性 艰苦的成长环境、艰难的求学经历造就贫困大学生坚忍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他们面对任何困难不轻言败,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和信念。特殊的成长背景使得贫困生能够胜任各种工作,坚强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很快就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求职的消极心理 贫困大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或者偏远山区,上大学就是他们摆脱贫困,走出农村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这些孩子在求职的时候难免会偏向于地域好的,工资待遇相对高的单位。但是现实与理想总是相差一段距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在求职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求职的屡次失败,再加上家庭、经济的压力,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向单位“推销自己”,从而会错失良机,造成恶性循环。 二、中医院校贫困生就业对策 贫困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面对现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式,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和个人都要适当的采取一些措施,这样才能保证贫困生顺利就业。 (一)相应的政策建立和经济帮助,使得贫困生尽快就业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帮助其尽快就业,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和谐与稳定的必然要求。为帮助贫困大学毕业生尽快找到工作,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倾斜政策。这种政策无疑是社会伸向贫困大学生的坚实臂膀;另一面社会可以对贫困毕业生发放就业补贴。 贫困毕业生可以持贫困证明,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过学校初审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可在离校前领取。而补贴标准由省级政府财政、社会保障部门等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再者,社会相关部门可以安排专门针对贫困生就业的招聘会,从而帮助贫困生更快的就业。 (二)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职位帮助贫困生就业 用人单位应该看到贫困生能够吃苦耐劳的特性,在招聘时应该适当降低门槛优先考虑贫困生,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给他们一个实现自我与展现能力的平台,同时就业单位应该为在本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相应的职工宿舍和职工食堂,或者餐补之类的补助,从而为贫困生从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进一步加强就业政策的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校应该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政策指导的力度,及时为毕业生解决一些就业的问题,使得毕业生少走弯路,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毕业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的严峻性,正确定位自己,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并且要向贫困毕业生们讲清国家奖励毕业生下基层的具体政策措施,使毕业生们做好应对就业难的思想准备。 (四)加强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贫困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就业竞争力。作为贫困生本人,在入校后就应该为自己之后的大学生活做出相应的规划,不光要钻研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参加社团、学生会、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等,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自身的社交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贫困生相对非贫困生来说会有更大的心理压力,为了帮助贫困毕业生尽快就业,社会、政府、就业单位应共同努力,多方面为贫困生提供帮助,除此之外,贫困生本人也要从自身的角度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论中医药毕业生职业素质 [摘 要]目的:通过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中医药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和中医药毕业生职业素质现状,为学校相关部门人才培养及在校学生职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根据本校2007—2011届毕业生的流向确定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构成比,卡方检验等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最重视的因素为所学专业、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我校毕业生在专业素质方面较为突出,在协作创新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结论:医学工作者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思想素质,同时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 [关键词]用人单位 满意度 毕业生 职业素质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开始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医药人才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用人单位作为毕业生的使用方,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及其评价,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反馈,培育出适合用人单位发展的人才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在挑选毕业生的时候看重哪些条件?他们如何评价我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研究者对我校近五年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进行了调查。 一、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2011届本硕(博)毕业生,根据毕业生的流向确定用人单位数据源,选取数据源中在校内举行宣讲会、招聘会中用人单位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21份,回收问卷11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8份,有效率为93.91%。参与调查的单位以企业为主,占样本总数63.89%;事业单位占样本总数28.70%;其他为科研机构等单位。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法,调查前自行设计《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挑选毕业生重视因素、对我校毕业生各类素质评价状况等部分。利用校内宣讲会、招聘会对用人单位发放问卷,问卷主要由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或熟悉我校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工作人员填写。经过统计分析,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方面的满意度。 二、结果与分析 (一)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重视的因素 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所学专业、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等方面,分别占总样本数的71.03%、63.55%、45.79%。由于中医药行业较强的专业性,所学专业成为用人单位筛选简历的第一道门槛;尽管思想品德这一素质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加以判断,因其对组织的影响之大,也是用人单位重点考虑因素;学习成绩一方面可反映出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其智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体现。另外,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学历等,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二)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评价 被调查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总体评价较高。其中24.27%用人单位表示很满意,63.11%用人单位表示满意,他们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持肯定态度;同时,部分用人单位认为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加强。 (三)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类职业素质均较为满意,用人单位评价为“很满意”和“满意”的占60%以上。在各种职业素质中,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核心素质评价最高,作为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最重视的因素之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主干和核心,大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应重点培养这些素质以提高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我校毕业生在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方面也有着较强的优势,赢得用人单位好评。然而,对于职业基础素质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社会中,人们负压前行,一心想要成功,反而忽视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而这些素质是职业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四)我校毕业生的优势与不足 与其他高校毕业生相比,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社会交往与适应素质方面比较突出,这是大部分用人单位热衷于来我校招聘的原因所在;然而,在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灵活应变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讨论 如今,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难寻人才,大学毕业生难寻合适工作。本调研旨在研究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评价进一步研究毕业生职业素质,分析总结出需要加强的方面,给予一定意见。 (一)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高校扩招使得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就业竞争日趋激励,此就业环境下,较强的专业技能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法宝,也是工作中高质量高效率的保证。用人单位反映部分毕业生虽基础知识扎实却无法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缺乏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采用正确的培养方式,而非填鸭式教学;学生应认真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二)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除了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思想品德、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大学生首先应端正思想态度,利用学校社团活动、暑期实践等学习机会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当今社会,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各个领域的发展,社会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毕业生只有具备各种优秀素质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三)制定可行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市场经济中,“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十分重要。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好高骛远,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而定下较高的目标以致无法解决就业问题;工作后心态浮躁,缺乏实干精神,过分重视物质回报而妨碍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四)丰富实习实践经验 实习实践是对理论知识进一步学习和检验,通过实习实践,能加强专业学习,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提前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为将来迈向工作岗位做充分准备。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拓宽渠道,尽可能为更多在校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践实习机会;在校生应利用好机会,施展所学做好本职工作给实习单位留下好的印象。 (五)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掌握外语的优势越发明显。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正在走向世界,其过程离不开外语应用;工作中,尤其是外企工作者,更需要掌握熟练的外语。如今,部分企业招聘时甚至有对持优秀托业成绩的应聘者免试的优待,可见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也是求职的筹码。 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关键在于学校的培养方法和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人才市场的主体,在校学生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时展的技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类专业毕业生社会评价调查及就业指导策略分析 [摘要] 目的 改进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中医专业学生。 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广东省内部分地区工作的80名中医类医生进行质量追踪调查。 结果 67名(83.75%)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尚可,43名(53.75%)毕业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18名(22.50%)毕业生临床技能较西医类毕业生明显不足,28名(35.00%)毕业生对传统中医的认识较浅。 结论 中医类医生培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进行加强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中医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加强引导中医类学生对传统中医深入研究的改进。 [关键词] 中医类;毕业生;社会评价;策略分析 为了进一步改进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中医专业学生,2008年2月~2011年1月本课题组对在广东省内部分地区工作的中医类医生做了质量追踪调查,以期通过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反馈对今后的中医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做出改进。现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选择了广东省有代表性的5个地市进行调查,分别是深圳、中山、揭阳、湛江、韶关,涵盖了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以2002~2008年广东省内就业的80名中医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46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专业13名,湖北中医学院11名,暨南大学中医专业6名,湖南中医药大学4名,工作从事的专科包括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针灸推拿科、中西医结合科等。主要调查毕业生所在单位对该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评价。 1.2 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联系各地人事部门、卫生部门,取得2002~2008年毕业到当地工作的中医类学生的就业单位信息;然后,直接到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发放调查问卷,由毕业生工作单位的人事部门及相关科室填好问卷后回收。问卷内容包括:毕业生的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临床技能、工作能力与水平、创新能力、中医水平、与同事协作精神、工作实绩、综合评价等几个方面。毕业生就业单位对其的评价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问卷还设计了毕业生就业单位对该毕业生总体评价及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及建议一栏,由就业单位进行填写。填写完毕,经毕业生工作单位盖章后寄回课题组。 2 结果 目前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尚可,其中,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满意度达83.75%,但毕业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满意度及为46.25%,中医毕业生临床技能较西医类毕业生明显不足,满意度为77.50%,总体工作能力与水平仍需提高,满意度为70.00%,另外,近几年中医类毕业生对传统中医的认识较浅,中医水平稍显不足,满意度为65.00%。见表1。 3 讨论 就业指导是国家人才规划的长远战略,是实现人才匹配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医类本科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中医类毕业生学历的逐步提高,本科生就业压力渐增,改进与完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发挥就业导向作用,能帮助中医类本科生挖掘个人潜质、完善自我、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中医类专业人才。针对课题组调查结果,结合目前中医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医疗卫生工作要适应时展, 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拥有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加强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医学教育不仅应培养医学生基本的医学理论、医技能力,而且要培养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1]。发展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创新意识来源于人们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授予其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吸收,能提高学生的接受效率,实现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其次,要求中医院校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单纯传统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目前各国许多教育家主张在医学教育的各阶段采用PBL教学法,该法以问题为导向,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全面推行结合自身实践的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第二课堂具有激发潜能、拓展兴趣的教学功能,能将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优化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亦能切实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中医院校可以通过增加实践课比例、完善技能考核制度等措施在第一课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2],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暑期“三下乡”、社区卫生服务如义诊、义教、看望福利院老人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第二课堂强化专业技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堂实验教学、课外实验室开放-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链[3]。 3.2 加强中医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态度决定一切”,任何事情要想成功,没有严谨的思维和端正的态度是绝对行不通的。现代社会要求医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科研素养,而医学本身面对的是人体及其疾病,医疗及相关的医学科研直接对生命负责,所以中医院校要想培养出优质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得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发现问题”的能力[4]。中医院校可以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进实验室等措施,鼓励学生增强科学态度的培养,做到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培养亚里士多德“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的勇气和精神[5]。中医类本科生无论临床技能还是科研思维都需要训练、培养,临床导师结合床旁教学,训练其规范化临床操作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临床工作态度,科研导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小课题、撰写论文,能有效帮助本科生形成一定科研思维;导师带领学生参与相关项目研究以及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基础实验的制度,能为本科生近距离接触科研提供平台,有助于他们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在科研团队的影响下形成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3.3 加强引导中医类学生对传统中医的深入研究 医学教育是发展的教育,中医教育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自1966年开始,中医院校多次进行教学改革, 但总体上仍遵循西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6]。因此,继承不足、创新不够成为了当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难题。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文化、哲学三种学科属性的特点,对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理论, 要在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得到理解和接受是非常困难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说过:“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熟谙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7]。细数历代名医,无一不是博学广知,卓然成家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医院校首先应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普及并发扬,例如设置文、史、哲相关课程,以引导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中医院校应将“经典”著作设置为课程的重中之重。“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加强经典理论的学习,结合临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经典,对于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水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以上建议,不仅应单纯地在就业指导课中实施,还需要在整个中医类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完善,以期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中医类毕业生人才。
本科大学论文:浅谈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摘 要】要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则强调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服务思想,因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相应地则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大学语文是学业教育而不仅是人文教育;大学语文是“普世文化”教育而不是单纯的“国粹”教育;大学语文是通识教育而不是单一的文学教育。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语文;学业教育;普世文化;实用为体 实施就业型发展战略,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挥优势特色学科,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既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与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这个目标紧密结合,使其对学生职业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着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明晰、明确其课程定位,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大学语文是学业教育而不仅仅只是人文教育 大学语文一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主干课程。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通过大学语文学习,增强学生文学知识、语言修养和美感品质,进而升华为个人人生高雅志趣和人文情怀;通过大学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潜力巨大的员工。 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尤为重要的不再仅仅是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取得职业成功的学业教育更应凸显。若只突出人文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缺失会导致他们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及环境,在激烈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相应低下。大学语文学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应用写作、阅读理解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夯实从业基础,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并为顺利适应职业要求提供必要的条件。比如,学管理实用文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管理科学;学礼仪实用文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巧;学法律实用文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法制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参与社会法律活动与法制建设能力;学科技文体可以具备一定的科研常识以及表达创造性知识成果的能力;学新闻文体可以获得采集和编辑信息的基本能力;学习口语知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会议主持、商务谈判等工作能力……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可以恰倒好处地实施素质与能力拓展教育。 二、大学语文是“普世文化”教育而不是单纯的“国粹”教育 “文官政治”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最大的历史创举,是对世界政治文化的一大贡献,称其为“国粹”当之无愧。“资治”教育在传统语文教育中一统天下,并且,“时文”教育的科考指挥棒又进一步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政治――宗法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国学”的精髓谓之“国粹”,“国粹”教育以“资治”为本,以儒学为体,已与现代人文精神面貌拉开了距离,让学生故国神游,陶醉于“之乎者也”“子曰诗云”,其陈旧的价值体系,已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一种精神障碍。一些人打起“宏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大旗,对大学语文进行包装定位,使一些具有“民族感情”的老教师们肃然起敬;让“民族”的概念掩埋“民主”的概念,甚至用“重民”思想偷换“民本”思想,这是文化发展的悲剧,也是民族发展的悲剧。我们应该把大学语文纳入全球文化的大视野,本民族优秀文化也只有在文化大视野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普世精神不仅仅是西方精神,她是世界多元文化形态中各自优秀的部分的萃集,我们既不能斥之为崇洋媚外,也不能因之而排斥本土文化。普世精神在语文教育中不是硬性教育――即带有众多条条框框的说教式教育,而是通过阅读经典原著、观看经典影视、聆听经典诵读等感性资料达到的软性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来影响受教育者,完成他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包括国家公民的社会公德教育。软教育对人生影响力是硬教育所不能比拟的。普世精神建立在全人类认同基础上,是现代人文精神发展的颠峰,大学语文课程中普世精神的含量直接影响教育成果质量。 三、大学语文是通识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文学教育 传统大学语文一般以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不管按何种体例进行组织和编排,基本先国内后国外,并且侧重文言文阅读,教育内容趋于保守,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文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典型化处理,人们不能没有它,但绝对不能只仰仗它,不能在“仁义道德”的桃花源里,不知有别国,何为世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大学语文应打破以文学作品为中心之老套路,而应以经典文选、实用写作和实用口语为主,把涵盖了政治与管理文化、哲学与思想文化、科学与技术文化、经济与产业文化、精神家园与艺术文化、主流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大人文”融进“大语文”,建立起以语文材料为载体的通识教育知识体系,着重培养学生面对现实、积极入世的精神,以适应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环境。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应以“普世为本、实用为体”,让语文教学实现素质与能力拓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语文运用能力,实现通才教育。 本科大学论文: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应用型人才是属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中间型人才”,兼有本科的学术教育和高职的职业教育。针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给出积极的理论认识。在各种培养环节中,利用一些事例探索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最后,指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观察学生的能力、注重过程培养和学术规范教育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科研能力 培养方式 一、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认识 关于科研能力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科研能力是完成科研活动的各种本领[1];有的认为是基本素养、创新意识、实事求是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2];还有的认为其与创新能力相提并论。[3] 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是属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中间型人才”,兼有本科的学术教育和高职的职业教育。科研并非科研类高校的专属,应用型高校以够用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教育为主,但是不排斥必要的科学研究。一提起科研,很多人就会把它与专家、公式、算法和精密的设备联系到一起。其实,技能中也蕴含着科研元素,“熟能生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熟练掌握了技能,就会有针对某些特定的问题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想法,科学和技术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分家的。技术改造,略微上升层次和理论高度,就是科研内容。 所以说,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可以从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竞赛、科技讲座、课题申报以及其他环节入手。 二、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各种环节 (一)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方式 实验的本质就是模拟和重复前人的科学研究,模拟相似的条件,使用类似的器材,如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所以,在实验课和实训课上,教师可以观察与考核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面临困难时的毅力以及面对问题的态度等。 培养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研究能力,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防止某些学生一味地蛮干,这样的学生视实践环节等同于劳动,对发生的困难和安全估计不足,而当问题出现时又容易自暴自弃;二是引导好懒于实践,照搬照抄同组同学的学生。总之,教师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逐步引导他们走上按步骤、按要求完成的正途,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比如,在电机实验中,部分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实验要求后,有兴趣做一下电机的堵转实验,由于电机的堵转会带来温升,时间略长就会烧坏电动机,或是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发生。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事先设置好实验步骤,并亲自监督他们进行实验的每一个细节,记好电机的堵转电流等参数,然后及时停机断电。在这个过程中就遵循了科学的工作态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也是一个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的机会。在课程设计中,善于动脑的学生往往能提出自己的有别于传统的设计思路。尽管有些稚嫩,但是教师应充分肯定其突破、创新的精神,再引导其走上合理化的道路,如果马上不留情地批评其“离经叛道”,那么将挫伤其自尊心,压抑其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了完成设计,总有多种方案和思路,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折中考虑最为适合的方案。这个过程可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有的时候表面上觉得设计没有纰漏,但是具体到细节或制成品时,才发现错误的存在。有时甚至将貌似完好的设计方案推倒重来,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做好课程设计的学生的心理工作,引导其总结经验教训不放弃努力、不盲目心急赶时间而潦草行事。 比如,在单片机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单片机C语言,虽然学生学过这方面的语法知识,而且也按课程进度做过几个实验。但是,设计一个小型的项目,是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一遍遍地调试程序,直到开发机做出来,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科研成功的喜悦。单片机硬件的焊接,对于很少使用工具的不少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在实验室里焊板,由于对各个管脚的功能的了解不深入,对A / D转换器的接口的不熟悉等,出现焊错、虚焊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重新看课本,理解该课程难记的概念,再查找问题重新焊线,这一整套的流程,就是科研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科技竞赛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挑战精神 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参加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的科技竞赛,可以从产品构思、设计、制作、安装、调试等完整的技术开发流程上,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技术交流下快速成长。以大赛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一旦获奖,学生就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练就技能的信心和决心。目前,我校的一些教学单位在国家某些大赛项目上已经形成了常年备赛、参赛的好习惯。仅2010年下半年度,我校组织各类校外科技竞赛20项,参赛学生近千人,参赛教师103人,获省三等奖以上奖励71项(国家级5项,省级奖66项)。 此外,校内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可以广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科技讲座拓展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中的崭新视野 科技讲座也是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良好手段之一。聘请校内外的专家登台[4],给大学生介绍国内外最前沿的知识的发展状况,采用灵活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向专家提问,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精神;对于应用型本科大学生来说,企业的总工或资深的技术专家给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技术需求,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对某些知识的研究兴趣。 (五)课题申报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中细致入微的作风 课题申报的写作辅导也是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到填写几张申报表格,大到学生撰写各种项目的申报书,其中包括各种申报材料的整理,科研团队的组建,经费的来源和安排,项目的进度等,大学生一般不知如何入手。我们发现,每年参加机电产品大赛的学生表格的填报,都有填错的现象,需要教师检查后重新填写;至于项目申报书,则必须在教师的密切指导下才能完成。看似简单的填表环节,却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是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 此外,还有其他可以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学生社团是学生从兴趣出发,独立、自由学习的一个组织。比如我校的学生社团“单片机学习空间”,有独立的活动室,有热心为学生答疑的专业教师,有前几届学生无私留下的硬件和调试设备。许多在社团活动的学生,踊跃参加科技大赛,并拿到了奖项。下厂实习是学生接触工厂设备、工艺流程的良好机遇,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与课堂中泛泛而谈的知识形成鲜明对照,而企业的现实工作作风也会克服学生理想化的思维,对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提升也大有好处。 三、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通过平时的实验课等教学环节,观察学生的工作态度;挑选动手能力强、愿意思考的学生,给予他们一些挑战性强的工作,以此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并适时吸收他们进入科技竞赛小组;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按规程要求完成工作即可。 其次,不可注重形式化的唯结果论,科学工作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取得良好的结果是每一个参与者都希望看到的。但是只有把工作做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才能打好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如果小有成功就得意、稍有失败就气馁,则必然造成学生心浮气躁的心理,导致科研能力的培养呈断续状态。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认识问题上,一般是开始时缺乏自信,有一点成绩后就可能会低估科研的难度,对此教师应适当地引导。 再次,端正科研的求真态度,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高校的侵袭。严格学术规范,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尤其是在论文的撰写上,对于别人的工作贡献,应注明引用。抄袭、窃取等学术流氓行为将扼杀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实践环节中,可以逐步地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兴趣入手,按科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人才的科研能力培养中,应选拔能力强的学生重点培养,引导他们端正思想、踏实地做好科研工作。 本科大学论文: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定位的作用与意义 摘 要:近些年当中,随着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投入程度也在随之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大学数学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点课程,更加应该在其定位方面突出和其他类型学校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基于此,本文从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定位的角度出发,总结这样的定位有哪些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用型本科;大学数学;教学定位应 前言: 随着我国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开展,人们对于教育本质内涵的认知程度越来越深,高等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原来的“精英式”教学逐渐向“大众式”教学转变,应用型本科就是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以每一位学生为培养对象,重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能向社会输送一批批具有应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对于大学数学课程来说,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对每个环节都进行准确定位,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应用型本科的概述 应用型本科是我国高等院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办学活动中以为社会输送一批批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而所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当中,不仅要掌握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相应的实践活动当中。因此,在整个应用型本科的大学课程设置来看,应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定位[1]。 从特点这个方面来看,应用型本科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在教学的目标上要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要实行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全方位教学模式为主体;第三,在教学的内容上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第四,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创新的方法为主;最后,应用型大学本科的数学课程中要以高科技的设备为主。 二、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定位 1.教学目标的定位 在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掌握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统计以及微积分等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并在这种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能逐渐形成一种思维逻辑的能力,以便于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使用这种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大学数学课程还需要改变学生在以往的经验中对数学所形成的错误的理念,让学生能明白数学在学习当中虽然有一定的困难,对人们的逻辑思维感要求高,但是数学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人们智慧进步的功能,并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促进了人们的全面发展。数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因此也要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数学问题。 2.教学内容的定位 在应用型大学本科的数学课程中,其教学内容要和其他类型的大学相互区别,其具体的教学要根据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到在高中时期转变到大学时期,这种学习内容上的衔接。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注意的是,不能因为过分追求实践的能力而忽视了理论方面的研究[2]。在应用型本科的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方面既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数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的定位 在教学方法方面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定位,就要做到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来看,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应体现出以下几点特点: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大学数学课程中的具体内容;第三,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出趣味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定位的作用与意义 1.体现应用型本科的内涵 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能力解决实际的问题,展示出应用型人才的特征。这种定位结果也体现出了应用型本科的内涵,树立符合时代意义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最大程度上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提升了大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由于应用型本科的大学数学课程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全方位的定位,教师也容易清楚把握教学大纲中对于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有助于其根据教学标准的规定,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升了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种背景下得以全面发展[3]。 3.和高中数学有效衔接 在应用型本科的具体要求中,要求其课程要和高中所学的知识有效衔接,并考虑到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过渡。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能了解到学生在高中时学到的具体水平,可以根据这种水平选择不同的方法,充分做到和高中数学的教学有效衔接。正因为教学的内容能和高中有效衔接,学生在学习中不会出现过大的难度。 结论:通过本文中的具体描述,能够得知在应用型本科的环境当中,大学数学的课程要做到准确定位以及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面对每一个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投入到学习当中,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大学数学的教学水平,能为实现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巨大的贡献。 本科大学论文:应用型本科大学新建航空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作为新建的航空电子专业,本文主要从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两个方面对新建专业如何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进行了探讨。通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来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培养的航空电子类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航空电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当前,企业对既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的航空电子类专业人才必须要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确定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渠道,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确定教学目标。只有准确地定位,才能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一、航空电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背景 为迅速适应高等教育的变革与转型,满足社会需求和国家对高校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山东交通学院作为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与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院校,在校内各院部开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活动。山东交通学院作为传统的水陆交通运输类本科院校,为迎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其“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中指出学校的学科建设应根据我省经济发展需要,重点增加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在原有水陆专业的基础上,逐步向轨道交通和航空运输领域拓展,形成专业设置和科研方向覆盖陆路、海运、航空交通装备研发制造技术的鲜明特色。其中,在航空运输领域的专业方向设置在学校专业设置中属于空白领域,航空电子专业方向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个本科培养方向,是紧紧围绕我国军用航空与民用航空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办的专业,属于“产业支撑型”专业。进行航空电子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即是为了满足国防军工发展的需要和民用航空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学校加强专业规划,优化专业布局,凝练专业方向,强化专业特色,最终实现学科的有序发展。 二、航空电子类专业建设发展 1.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新踏入航空运输领域的山东交通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直接把航空电子技术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深入设计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现实的。掌握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航空电子设备制造与维修的第一线,培养从事航空电子设备制造、维修等工作的一线工程师和一线工程管理人员是学校比较切实的人才培养目标。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定制化专业人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受到企业的欢迎,是与企业的需求密不可分的。航空电子专业应以企业对航空电子设备制造和维修的人才的能力需求为依据。那么,如何才能紧密把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呢?主要考虑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外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和短期工作,承担相关企业的横向课题;②聘请企业从事航空电子方面的高级工程师或技术主管,通过短期讲学、讲座、参与专业建设和教改课题等形式,将学校专业建设与企业联系起来;③为企业培养定制化人才,选取部分学生的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作为试点,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直接对接。④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方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加强理论,注重实践。在理论教学上,通过企业的参与和专家组的把关,制定符合科学学习规律的课程设置,使理论教学更加扎实和有针对性。依托相关企业,通过合作建设、企业资助等形式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鼓励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强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 4.转变培养方式。对于一些特定的课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相关“学生大赛”引入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大赛来学习课程的内容,并在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以赛代考,激发学生对相关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5.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下企业,通过引进、学习、培训、进修、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引进校外教育资源。加强与国内外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紧跟国际航空发展步伐,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国内外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其次是要注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其根本途径就是实现校企的紧密联系。 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前面的专业建设发展中,提出了培养定制化专业人才,通过企业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使得学生在学校内的理论学习符合企业的需求。同时,在学期规划上,拿出一两个学期外派学生直接到企业实习,在实习期间,同时安排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相关课程的考核和评价通过以评代考来完成。外派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同时可以延伸到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直接使用在企业实习的实际课题作为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答辩可由学校派出专业教师组成答辩组,直接到企业中去,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举行联合答辩。 2.短期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除了长期到企业中实习之外,在理论学习期间,还可以采用短期实践,实践理论交叉的学习模式。在一个学期里,将相关课程设计的内容拿到企业中去,和企业的实际课题相结合,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企业能够把刚学到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最终成为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学习结束后,由校企联合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作为课程设计的考核结果。 3.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以上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都需要通过长期的校企合作协议作为保障,企业才能接受学生到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部分理论课程教学和技能培训。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校方应成立相应的校企联合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学校教师应走出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加深与企业方面的联系,建立校企之间稳固、长期的合作关系。 四、结论 通过建设发展航空电子类专业和构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有效实现校企联合办学和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对航空电子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对航空企业和民航部门航空电子类岗位群的具体分析,研究对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最终建设适用于我校航空电子学科完整、高效的专业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大学论文:在校本科大学生打工现象探析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本科大学生毕业就业的优势逐渐减小。不少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希望通过打工这一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此来增加毕业就业的筹码。笔者通过对湖北省9所二本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和国内外高校大学生打工的现状,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对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之现象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在校本科大学生;打工;就业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比较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凭一技之长在就业时更受就业单位的青睐,本科大学生明显相行见绌。再加上,社会上对本科大学生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只会纸上谈兵,不会真枪实干”,更加加剧了本科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鉴于此,不少本科大学生想借助于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在校兼职打工,一方面解决自己的生活困难,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便在今后择业时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由于当前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加上本科大学生维权意识和社会阅历的淡薄,国家也没有明确提出相关的管理条例来规范这种行为,在打工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不少本科大学生也因这些顾虑终止打工或者干脆不打工。究竟如何看待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这一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体验,对在校本科大学生打工现象从学理和实践结合上进行探讨。 一、 在校本科大学生对打工的基本态度 根据笔者统计的9所二本院校171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打工经历的占74.5%,其中大二大三年级占打工学生的绝大多数;在问到打工目的时,大部分学生反馈他们选择在校期间打工主要是为了锻炼自身能力和解决生活费以及充实大学生活;当问到打工能否与学业相容时,71.5%的学生认为是可以相容的;当问到校方是否制定了相关政策来规范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34.02%的学生认为有并且感受到了,22.2%的学生认为可能有但没感受到,其他学生则回答没有;当提到,拥有打工学生经历的学生一般打工时间是多长时,绝大部分人回答是在半年至一年,几乎很少学生经历时间为两年以上。而当问到打工是利大还是弊大时,70.3%的学生认为利大于弊,17.9%的学生认为弊大于利,其他则认为差不多。 由此可以分析,大部分学生是赞成在校期间打工的,并且不少学生已经将此行为付诸实践。同时,据其他调查显示,当下在校期间打工在本科大学生中已成为一种时尚。这进一步说明,大部分人是赞成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的。 二、在校本科大学生打工的必要性 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法律规定上看本科大学生打工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专门技术型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成为企业亟需的人才。但是,近些年却出现了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本科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怪圈。由于企业在招聘时强调有经验者优先这一原则,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因缺乏经验,在求职时屡屡吃闭门羹。总理在2013年6月8日的讲话中提到:“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有压力,但就业的动力大于压力,学校和国家都会为你们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你们一次签约成功可喜,二次成功签约不错,如果还没有成功,政府和学校还会联系帮助你们,你们是不断线的风筝。”一方面政府高度关注就业,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来保证本科大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科大学生必须同时从自身着手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既包括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找到满意的工作。 而在校期间打工是本科大学生走出校门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增加自己就业时的筹码,在毕业时更容易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例如,一位学计算机专业的学长,利用暑假期间在电子厂上班,毕业后轻而易举地成为该电子厂的软件工程师。 另外,从法律上说,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中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由此可见拥有劳动能力的本科大学生显然是法律上的劳动者。在这一方面来说,这是可行的。 另外一方面,根据最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相关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属于劳动合同法保护范围内,但由于非全日制用工是以小时计酬为主的,不能够满足想在寒暑期出去打工的本科大学生的要求。因此,不少企业利用这一点,在假期期间以极低的报酬雇佣大学生或者是同大学生签订付违约金的合同,由于劳动合同法尚未明确打工学生的具体权益,本科大学生在工作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三、借鉴国外高校经验规范我国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打工的管理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财经频道报道:2013年脉搏民调显示,五分之四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打工。同时,萨利美财务公司发现,目前美国大学生家长大约只承担其孩子上大学费用的27%。对比国外大学生而言,中国的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绝大部分费用甚至全部由家长承担,很多农村家庭本身经济并不宽裕,由于孩子上学不得不通过借债等其他方式来支付这笔费用,这更加加重原本贫困家庭的负担。 在中国,按照正常的读书年龄,在上大学时,本科大学生普遍应在十八岁。十八岁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意味着成年,此时父母是没有义务支付本科大学生上学其间的任何费用。笔者认为,中国的本科大学生应学习国外大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己出来打工挣钱。而从外国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这是可行的。 针对上面的分析,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从总体上来说是可行的,但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国家、高校、个人等社会群体共同努力来推动其的实现具体看来,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保障在校期间打工的本科大学生的权益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中非全日制用工的标准和条款,将本科大学生在假期打工纳入法律的管理范围之内,是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有法可依。 其次,政府的各部门尤其是监察部门、司法部门、劳动仲裁部门应加强对本科大学生所在打工的企业进行监督,同时建立网上实名投诉制度,针对被投诉的企业和个人,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最后,政府应通过政策等手段的引导,鼓励企业雇佣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去打工。国家和政府对高校大学生相关问题一向都是高度重视的。在2013年5月4日讲话提到:“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因此,本科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重要群体,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自己的科学知识,同时更应积极的参加实践。既要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通过大学生兼职等方式,又要结合自己所学和业余时间实现在校期间兼职打工的目的。 (二)高校应将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纳入管理体系 首先,校方应将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纳入学校的管理范围,通过建立固定的网站,收录各种企业岗位资源挂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岗位的具体介绍及要求申请符合自己的打工岗位。通过这种方法,校方一方面明确了收录企业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时时掌握学生的需求及动态。其次,校方应加强与企业特别是当地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定向或定量的安排学生在相关企业打工。最后校方在职业生涯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多增添打工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据笔者了解,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在其学校主页校园生活一栏中建立了具体详细的勤工助学管理条例。校方在对社会企事业单位招聘学生勤工助学须知上明确规定了校方与企业及学生的管理条例,分为六条。 第一,管理与服务机构。学校设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市场部,专门负责协调、管理、指导学生校外(除家教)勤工助学。根据学校规定,其勤工助学活动由勤工助学活动由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归类和统一管理。 第二,用工单位资质。用工单位在招聘学生勤工助学必须出具本单位国内的有效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单位介绍信等相关材料,同时用工单位招聘的岗位必须与营业执照上相符。 第三,在用工协议上,用工单位需与勤工助学中心市场部、工作学生签订三方协议,遵守协议有关规定。 第四,在管理费用和学生工资方面,也作了详细的说明。 第五,学生的工作保障。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工作时间及工作结束之后的安排。 第六,规定了有关类型业务因国家与学校的规定,勤工助学中心不予承接。该校通过对学生在校时间兼职打工实行了规范化的管理,既为在校期间解决部分生活费等现实问题,也提供了学生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平台,可谓是实现学生、学校与社会三者的共赢。 (三)家长和孩子应携手共进,坚持放出去与走出来相结合 现如今,由于每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加上中国的传统观念某些过分看重孩子的束缚。许多父母出于担心孩子的安全和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的想法,反对孩子在校期间兼职打工。但是,从长远考虑,爱孩子就得为他的长远考虑。父母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必须“断奶”,学会独立成长。因此,父母必须舍得让孩子去打工,让他们接受实践的洗礼,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性格。另外一方面,对于本科大学生而言,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在校期间打工,一方面解决自己大学时期的经费问题,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所学。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知识。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同志在中国地质大学讲话中就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印证了这一点,他讲到“我希望同学们在校期间,就要树立远大理想,把今天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练就本领,将来更好地为人民工作。”作为本科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同志的讲话,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豪情与高远,更要有脚踏实地的朴实与厚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对未来发展是向上的,也是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通过国家、社会多方面的努力,规范在校本科大学生打工的管理。 本科大学论文:基于生态化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及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各行各业都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则直接关系到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水平,因而相应的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本文将简单分析在生态化理念下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态理念 应用型本科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上个世界生态学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这门自然科学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当中,从而衍生出相应的生态伦理学、生态文学、生态行政学等方面的学科。因为生态学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所以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进行科学的引进,从而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准确认识生态化 现阶段,教育界引入生态化理念还只是初步的探索阶段。近几年,在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生态化理念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进而一些教育工作者将生态化理念引入并运用到教育工作当中,并逐渐出现了早教的生态化、校园环境的生态化、个别学科的生态化等理念。而在相应的高效教育当中,则形成了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生态大学发展、高等教育生态化管理等等一些新的教育与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合理引入生态化理念,不论从理念上讲还是从方法论上看,都是一种突破和创新。 生态化中的“生态”是超越了对相应单一纯粹的“实施”的描述,换言之,它并不是单纯如实的对自然环境系统进行描述的一种中性概念,相反,它代表一种基于某种生态实施的特定的价值取向,该价值取向的表征就是破除所有形式的中心主义,例如,破除经济发展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中心主义等等,倡导建立起相应的“整体――全面”的一种“系统”的价值观。中心主义形式价值观为一种强调某种要素并非对全局把握的一种失衡的价值观,所以造成了高校教育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重视使用技能、轻视人文素养的教育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表现则是重结果、轻内化。生态价值观则能够有效修正这一价值观,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的审视,将相应的对象看成是一个外部同内部各个要需相互调动、相互关联的开放性系统,最终实现良性的共生。 在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生态化教学的方法 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引入相应的生态化理念绝不是简单的引入一个新概念,更不会像自然科学一样在技术层面使用精确定量的方式进行移植,而应以该理念为依据,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优化其发展模式。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态化必须寻求一个操作性强的方法,推动生态化理念在思想政治教学当中逐渐渗透,该方法的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设置,另一方面这是改进教学方法。 1.积极拓宽教育维度,使学生有效走进现实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不光要承担着塑造价值观的责任,还必须积极发挥价值导向作用。要想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态化,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积极拓宽生态观的教育维度。生态观教育主要指以人类的生态环境为基本的内容,探讨人类和生态系统对待生态观念的整个历史的演变过程,从而科学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内因进行科学分析,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观。 为了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通过系统思维不断强化生态观的教育,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设置一些同生态教育有关的内容及课程。生态观的教育可以包含这样一些内容,解析中国传统的生产模式、分析现代全球生态危机状况、现阶段中国在资源环境方面的忧患等等,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展示进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此外,高校还要积极组织大学生进行有关生态问题的实践和调研活动,课后组成相应的活动小组对所在地区的街道社区、工厂企业、商业中心等进行实地考察,在活动中要求学生们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对调查到的现状进行真实的描述及科学的总结,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对生态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比如在实际考察活动当中可以划定相应的区域为相应的生态环境母系统,然后划分出相应的自然环境系统、自然资源系统、社会保障系统、经济发展系统、人口素质系统等子系统,将子系统当中的互动因素,对相应区域的生态水平进行综合考察,准确找到问题的本质。通过这种活动,能够使学生们真实的感受生态观,也就是人类在政府自然、改造自然及利用资源过程中的不限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改正传统观念当中的错误的部分,进而尊重自然,尊重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自觉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经济发展建立在良性训话的生态系统上,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2.采用相应的系统教学方法,产生教育合力 要想实现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不光要在显性方面强调生态观方面的专门教育,还应在隐性方面进行整体学科性质的生态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政治和思想两个方面,政治上要明确大方向,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及素养;思想上,则不能单独推进政治教育,一定要加入相应的心理教育和审美教育。 同生态环境比较,生态系统为所有生态因子的一个综合互动性有机整体。学生为生物性的自然存在、人格性的自我个体、社会性的社会关系的一个综合体,所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是够一定要把学生放到一个系统当中,并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质量。 三、结论 随着社会及科学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正在逐步强化。在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的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生态化能够有效拓展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教育功能,并使学生积极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利用生态化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态观及思想政治素养,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本科大学论文:本科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本科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摆在我国社会各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探析本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本科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对策 1978年高考政策的重新确立使得大学生这一群体开始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在1999年实行扩招政策后,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地增加。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左右,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为611万,2010年为631万,2011年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而在这些人当中,能够顺利就业的人为数不多,大多数毕业生都无法找到工作,或者无法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突破699万,史上“最难就业季”随之产生。据估计,在2014年中,这一数字将会达到空前的740万。由此观之,未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将会变得更加严峻。因此,探析本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本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用人单位设置的门槛高 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新人时都设置了较高的条件:一是要求有较高的学历。如有的单位只招聘具有硕士文凭的人员,有的单位要求必须是博士毕业。在上述单位中,有的工作岗位确实需要高素质高文凭的人员才能胜任,但也有不少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本科毕业生就完全可以胜任了,却非要招硕士文凭的人员,致使受聘人员的能力和专业水平无用武之地,造成人才浪费。要求高学历这一现象从2002年起开始变得更加明显,在许多招聘会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只招收硕士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随后,更多的用人单位趋之若鹜,也纷纷效仿,提高了用人门槛,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已经到了非博士不用的地步。二是要求具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如有些用人单位虽然招聘本科毕业生,但却要求应聘人员必须具有2至3年的工作经验,这无疑又把绝大部分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本科毕业生拒之门外。三是设置其他条件。如许多用人单位在地域、家庭背景、身体状况、性别甚至个人爱好等方面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用人单位设置的诸多条件使得大多数本科大学生难以顺利就业,于是,有些人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工作解决生活问题,就选择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购买假学历、伪造假的工作经历,给一些制假卖假者造成了可乘之机。 (二)高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这一因素在诸多方面都有所表现。其中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本科大学生实践经验的匮乏。大部分高校只注重教授学生专业理论方面的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权威部门所的信息及时调整,学生所学专业无法应对市场需要,造成专业与就业的脱节。有些院校讲授专业课的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因此学生无法从大学课堂上真正学到实践方面的知识。尽管许多高校都设置了实习课程,但有些实习只是走马观花,没有将实习的具体内容和实习报告作为评价考核学生的硬性指标,因此,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此外,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做好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方面,国外有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大学生就业情况较好的德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职业服务部门,这些部门不仅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服务,而且为所有在校生提供就业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刚刚踏入高校大门时就能自觉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寻找工作的策略,将职业规划策略融入其终生规划之中。德国高校还定期向学生提供职业咨询、校友咨询网络、校友招聘研讨会与职业小组、职业资源中心以及毕业生就业报告等大量的就业服务,这就使德国的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就有了充足的准备。反观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更多的只是实行毕业之前的突击教育。这种“临时抱佛脚”式的“恶补”就业技能,无法使大学生们真正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掌握必要的就业技能,更无益于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创业观。 (三)本科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巨变。目前,发达地区、一线城市中的工作岗位无疑对于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最具有吸引力,因为在这里工资待遇高,生活环境好。虽然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把在大城市中工作当做一件体面的事,因此,都在竞争大城市的工作岗位。相比之下,许多中小城市中的就业岗位则被冷落。同样,一些大型企业、大公司中坐办公室的白领工作也同样受到大学生们地热烈追捧,而那些能够使人得到真正地锻炼,需要吃苦耐劳的工作则不被大多数人所待见。这些在就业中追求“一步到位,终身不变”的非理性因素广泛存在于当代大学生身上,致使他们在就业道路上步履维艰。 二、解决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对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不仅仅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和义务,用人单位同样也负有此方面的义务。期望用人单位能够勇于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降低招聘人才过程中对工作经历的要求和标准,对大学生提供一定的上岗前的培训机会,同时传播企业文化和用人理念,这样可以让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工作能力,然后通过传帮带的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使其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如现在很多外企和银行的管理培训制度就很值得推荐。 (二)以市场为导向改革高等教育的内容 高等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为社会输送对口人才,应全面深入了解社会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科学预测专业发展的前景,增强专业设置的客观性、现实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应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也应成为今后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为此,高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敢于创业、创新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 (三)引导大学生理性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树立正确的就业与创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诸如在何处工作、做什么样的工作这样的问题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首先,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在变化中不断发展的。因此,大学生应摆脱“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的束缚,可以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方法,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其次,应当寻求有利于发挥自己专业技能的职业并全身心投入进去,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那些待遇高,环境好,但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最后,尽可能的自主创业。另辟蹊径也不失为一种实现自己职业和人生理想的好方法。 本科大学论文:三亚本科大学生负责任旅游的认知调查研究 [摘 要]国际旅游岛建设掀起了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同时也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负责任旅游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但人们对负责任旅游理念和实践的认知度低,应该引起理论界和业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围绕“负责任旅游认知”这个问题进行探析,以三亚旅游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为切入点,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出三亚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理念和实践的认知水平过低,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学校、政府、旅游企业及相关行业和学生自身五个方面等结论。 [关键词]负责任旅游;本科生;认知;三亚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挑起了中国旅游业改革发展综合试验田的重任。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海南旅游业发展态势稳健,但从业人员、旅游者和居民不负责任的意识和行为,依旧是制约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的根源性问题之一,并且这一现象在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三亚尤为突出。因此,责任意识和行为的认知水平的提高,是提升海南旅游利益相关者整体素质的首要因素,而教育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宗旨是发展,基本支撑是人才,基础教育有赖于优质的高等教育[1]。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作为旅游学习和研究人员、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或者管理者甚至是旅游文化的传播者,能够直接影响旅游活动中的思想、行为、服务和管理质量等。由此,本文首先以在校本科大学生为切入点,从培养负责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着手,并以此为基础将负责任旅游继续在海南旅游企业、旅游者、居民中进一步推广。 1 负责任旅游 1.1 内涵 在Hetzer(1965)提出负责任旅游原则的基础上,Krippendorf(1987)基于对环境负责的环境伦理理论,首次提出了负责任旅游的概念,即倡导以伦理责任作为主要原则的新型旅游方式。之后,国外学者分别从生态学、社会学、行为学、伦理学等多维度对负责任旅游进行了界定[2][3]。而国内学者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都是在对生态旅游的研究中提及生态责任,个别学者对负责任旅游的概念、规模、行为、实践方式等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缺乏明确定义。 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负责任旅游属于大旅游范畴,它涉及旅游各要素、与旅游相关的人以及其他相关行业。因此,笔者提出负责任旅游综合性的定义是指旅游业中所有利益相关者以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为导向所进行的能够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如图1)。在实践活动中,旅游企业及相关行业、旅游工作者、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之间存在着多重伦理责任关系,他们的一切行为有义务为彼此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图1 负责任旅游中的责任关系 1.2 负责任旅游认知 国内外学者单纯地对旅游认知的定义较为少见,多是从旅游者角度提出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旅游认知是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引发旅游行为的前提。但笔者认为旅游认知不应仅限于旅游者层面,旅游业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对相关的旅游知识有所认知,这是整个旅游行业良性运转的前提。因此,笔者提出旅游认知是指人在旅游行业运转的过程中,通过自身主动或者周围环境被动接触获取旅游相关信息后,所形成的对旅游活动的价值、内容的看法和态度,是一种主动或被动认识旅游的心理过程。结合本文对负责任旅游的界定,笔者提出负责任旅游认知就是指人们对负责任旅游知识、作用、项目及相关服务的认识和了解的心理过程。它是在中国各地区引入和推广负责任旅游的基础。具体来看,旅游企业及相关行业、旅游工作者、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等都应对各自的行业责任、职业责任、伦理责任等有所认知,这是促进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人类生存与发展、旅游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相互尊重、素质教育等多重责任的有效途径。 2 三亚负责任旅游认知度调查 鉴于大学生在旅游活动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及影响力,负责任旅游的引入和“本土化”发展首先应与旅游高等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旅游者和未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责任意识带动责任行为,将旅游中被动的责任约束变为主动的认知和实践,才能全面促进我国旅游人才素质提升,更好地为旅游业的发展服务。因此,要把负责任旅游与海南高等教育相结合,首先需要分析和掌握大学生对负责任旅游的认知程度。 2.1 问卷的发放 鉴于三亚是海南乃至中国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阵地,本文问卷的调研对象主要是三亚两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本科生,其中旅游相关专业涉及旅游英语、休闲体育等专业。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下表: 通过数据分析,总体样本结构比较合理,与海南省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 2.2 数据分析 2.2.1 对负责任旅游存在的认知程度 据图2显示,400名本科生里只有90名学生表示“知道负责任旅游的存在”,仅占样本数的22.5%,其中,旅游专业本科生占21.1%,旅游相关专业本科生占24.3%;私立学校本科生占34.2%,而公立学校本科生只占12.5%。说明三亚大多数本科生还不知道负责任旅游的存在。同时,旅游相关专业本科生反而比旅游专业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的关注度高,而且私立学校本科生比公立学校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的关注度高,这可能是受到了三亚高校旅游教育与旅游市场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做得更不到位。 此外,在负责任旅游实践方面,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各国代表签署了《在旅游目的地进行负责任的旅游的开普敦宣言》(以下简称《宣言》),2006年国家旅游局和中央文明办联合出台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文明指南》(以下简称《公约》和《指南》),2010年澳门大学举行两岸四地负责任博彩高峰论坛,并与北大签署合作意向书推广负责任博彩,不希望游客在旅游中染上赌瘾(以下简称“负责任博彩”)。笔者发现,针对以上实践内容,学生依次表示“不知道”的分别占71.8%、56.3%、45.8%,说明大多数三亚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相关实践内容的认知程度偏低。在表示“多少有些知道”的本科生里,对《公约》和《指南》的了解情况相对较好,其次是“负责任博彩”,最后是《宣言》,说明这些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相关实践的理解仅限于国内,没有受到国外先进思想及经验的启发,在认知水平上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 2.2.2 了解负责任旅游的途径 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影响学生负责任旅游认知的重要因素。在对“知道负责任旅游存在”的本科生进行分析时,笔者发现在众多的渠道中,他们主要是通过教师授课获取的信息,广告和网络等媒体对他们获取信息的影响较大,次之是书籍、旅游相关行业引导,而家人、同学以及朋友等群体的影响较小(见图3)。说明教师是影响三亚本科生获取负责任旅游知识最主要的因素,广告、网络和书籍起到了较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在本科生进行旅游实践的过程中,相关行业对学生行业责任的引导力度较小,各行业对实践的教育作用不明显。此外,由于受到中国社会责任观念明显下降的影响,学生所处的人群环境内部之间对旅游责任问题没有良好的相互传播、学习和沟通,这也会影响学生负责任旅游的认知水平。 2.2.3 对负责任旅游内容的认知程度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责任,还承担着法律、伦理、环保、教育等责任。据图4显示,学生对负责任旅游涉及的环保、文化内容认可度最高,对经济、安全以及尊重责任的认可度较高,而只有32.3%的学生选择了所有项目。说明三亚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内容的认知缺乏全面性。在其他旅游形式与负责任旅游的关联程度方面(见图5),大部分学生认为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与负责任旅游的关联度最高,其次是绿色旅游和低碳旅游,只有19.5%的学生选择了所有项目。说明三亚本科生旅游专业知识的覆盖面窄,专业知识拓展存在缺陷。 2.2.4 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态度 在负责任旅游的存在、内容以及相关实践知识的引导下,笔者对学生“是否有兴趣继续关注并研究负责任旅游”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1.5%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只有14.3%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说明负责任旅游已经开始引起三亚本科生的关注,并且愿意研究和实践的意向显著。 2.2.5 自身角色定位的认知程度 高校大学生在海南旅游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作为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他们要为广大旅游者做出表率;作为旅游服务者,他们承担着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人性化服务的职责;作为旅游管理者,他们又肩负着维护海南旅游业良性运转的责任;作为旅游学习者,甚至是旅游研究人员,他们不仅要积累丰厚的学识,还要承担起旅游与文化之间良性融合的责任;作为旅游文化的传播者,他们肩负着传播新知识、新理念、新文化的责任。 因此,从对以上五种角色的选择比例来看(见图6),三亚本科生的角色认知程度相对平均,只有1.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自身的角色定位。同时,选择全部角色的学生只有23人,还不足总样本数的0.6%。说明三亚本科生对自身在海南旅游业中的角色定位不明晰,并且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认知。特别从专业角度来看,53.7%的旅游专业学生将自己定位为旅游管理者,57.1%的旅游相关专业学生将自己定位为旅游者,而选择旅游学习和研究人员的分别仅有38.9%和22.4%。说明三亚旅游专业本科生对自身的定位相对偏高,并不清楚旅游学习者和研究者以及优秀的旅游服务者是成为旅游管理者的基础之一。而三亚旅游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与海南旅游业之间的联系,缺乏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主人翁精神。此外,选择旅游学习者和研究人员的本科生较少,显示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认知程度偏低。 2.2.6 自身责任的认知程度 大学生对自身责任的认知状况会显示出他们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责任态度。据图7所示,94%的学生表明他们应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负责;在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内容里,对环保、文化责任的认可度最高,分别达到79%和78.80%,其次是对尊重的认可度,对其他责任的认可度相对偏低,而仅有27%的学生选择了全部选项。说明三亚本科生对自身在海南旅游业中所肩负的责任问题的理解有所偏差,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晰、对负责任旅游内容认知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但在“你是否会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践行负责任旅游”这一问题上,82.5%的三亚本科生给予了肯定答案,说明他们对于积极践行负责任旅游的心理倾向是良好的。 3 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问卷调查结论主要有:第一,三亚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的认知水平过低;第二,三亚旅游相关教育对负责任旅游的认知程度偏低;第三,三亚本科生自我认知不明晰是影响负责任旅游认知程度的因素之一;第四,三亚本科生愿意研究和践行负责任旅游的心理倾向显著,这不仅是提高三亚大学生负责任旅游认知程度的有利条件,也是积极推广负责任旅游的前提。此外,影响三亚本科生负责任旅游认知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师授课及旅游课程设置与国际化接轨程度低、旅游行业正确引导作用较小、媒体缺乏对负责任旅游的关注和宣传、政府相关部门旅游责任性问题模糊和本科生缺乏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主人翁精神等方面。 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三亚本科生负责任旅游认知的水平:第一,旅游院校应积极开设负责任旅游相关课程,如旅游伦理学等,并通过讲座及各种活动开展相关实践,增强教师和本科生对负责任旅游理念的理解;第二,旅游企业及相关行业营造负责任旅游的实践教育环境,提升自身的行业实践教育能力,强化现场教育的作用;第三,政府相关部门营造负责任旅游的社会责任氛围,如健全旅游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引导相关媒体以责任态度进行宣传以及加强负责任旅游“本土化”的推广等;第四,学生主动提升负责任旅游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主动认知自身在海南旅游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树立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主人翁精神,并在旅游从业人群中发挥示范作用,为海南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作出贡献。 本科大学论文: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究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现状,对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创新考核”三部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方案和评分细节。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 考核方式 应用型本科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不光只需要理论性人才,而更多需要的是能够懂得生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国情下,许多高校开始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以应用为目的,以解决生产为主的技术性本科,它主要强调学生的社会需要和就业导向。这就需要学生更多的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理工科学生进入高校所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为今后学习本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的重要性 虽然各高校开始加大了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认识,并陆续制定了许多的改革方案和教学方法,但是就目前的形势看,仍然存在重视理论而轻视实验的误区。例如,随着各高校学生的不断扩大,就会出现实验仪器数量过少,多人使用一台实验仪器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一些学生虽然对物理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自主能力较差,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佳,不能达到教学目标[1]。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有关。现阶段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的方式有很多种,大体包括“实验考试”、“笔试考试”、“论文考试”等。这些考试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考试形式过于单一不能面面俱到的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达到因材施教。所以,加大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当今应用型本科院校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方案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开设在大一的下学期和大二的上学期,根据国家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要求,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现状,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所涉及的实验主要以应用为主,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的内容既要包括理论知识,又要包含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2-4]。因此,根据实验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将考核方式贯穿到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创新考核”三部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的考核方案和评分细节如下。 (一)平时考核。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大学物理实验更加重视平时的实验过程,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由于平时考核又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实验报告四部分,为了更好的量化平时考核的成绩,将四部分内容进行细致分配,即实验预习、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实验报告分别各占平时成绩的10、40、10和40。其中,实验预习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来评定学生对本次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仪器的调节和操作程度;数据采集主要评价学生在整个实验中的认真态度;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等,实验报告的撰写主要来自于课下,它能够检验学生在整个实验环节的认识程度和知识运用情况。所以,平时考核的合理分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整个实验的操作。 (二)期末考核。期末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掌握情况。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有试卷考核和实验操作考核,其中试卷考核只单凭一张考试题不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各学校学生的不断增加,大面积采用实验操作考核的方式会造成很大的困难。为了减轻负担,期末考核可采用“口试+操作”的方法,这种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20。具体的实施方案是设置100到200道题签(根据学校理工科学生的多少设定),题签主要包括口试题,口试实验的原理、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及数据处理方式等;操作题,具体操作某个实验的一部分等。考试期间,让学生随机抽取题签完成题目,根据回答或操作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这样的期末考试既能检查学生对基本物理量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减轻工作负担。 (三)创新考核。创新考核主要是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能力。创新考核占总考核的10。具体的实施方案是针对某些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完善方案,最终达到最佳的实验设计。例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电表内阻的测量、电表的改装等等。这种创新考核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物理,并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去。 三、总结 我们将“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创新考核”这种考核方式贯穿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个环节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如此,这种考试方式的实施,教师也能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让学生清楚自己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培养了应用性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本科大学论文: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探究 摘 要: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某一专门技术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在培养内容与社会需求方向上具有高度融合的特点,这决定了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迫切性与特殊性。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彻尽早开展、全程性开展以及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形成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增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应用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积极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和国家的一种趋势。依据这一趋势,以及我国在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对多样化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也越来越被国家重视和提倡。因此如何加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如何做好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迫切需求。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 对于应用型本科的确切定义学界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从其众多的争论当中可以归纳出一些共性来:第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以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第二,以本科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为主。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本科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以后即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第三,应用型本科以教学为主,实施教学与研究并行的策略。不过它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的、开发性的研究。 1.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专业性通才教育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某一专门技术为目的,属于专业性通才教育。一方面关注学生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这样才能为学生将来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紧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是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就业或创业做好准备的教育。它的关注点在于学生将从事行业方向的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尽可能地提高大学生适应当前与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因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规格表现为: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等。是高层次的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的专才基础之上的通才教育,以培养科学型、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因而,应用型教育不同于单纯注重学理的科学教育体系,它是更强调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教育体系。 2.应用型本科教育高度关注与社会的融合,高度重视与企业的深层联合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组织形式及培养过程上高度关注与社会的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上高度重视与企业的深层次联合。在我国当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对于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技术实践方面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应用型本科教育与社会的高度融合,意味着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确立实用原则,建立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第一目标的教育思想。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的社会目标指向性,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明确,最终为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所接纳。其次,应用型人才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即应用型人才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系统性、适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够解决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在教育培养过程中,首先,要贯穿教育过程的先进性原则。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将最新知识、技术、方法和工艺等加以创造性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以使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相适应,真正将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与满足社会需求相融合。其次,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走“校企联合”之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这样既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又能有效节约教育成本,为将来学生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的科学统一与有机结合 作为以传授专门知识为主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培养出能够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现场问题为主以及能够将高新科技、新的服务理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应用人才。因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不仅强调对科学和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获得未来发展的“学位和学术通行证”。更重要的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为进入应用科学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更强调对于通向未来职业和行业的相关技能的训练,即获得“能力和技能通行证”。因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历教育,它是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的科学统一与有机结合的教育。 二、应用型本科的特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的重要内涵应体现在应用型上,这样的特征要求它必须将生产第一线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对于大部分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而言,毕业之后即面临走向社会就业的问题。因此,在大学期间,必须要有满足他们就业后的需要,乃至日后转岗和后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必要知识储备,及早树立起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性通才教育要求其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基本任务的专业教育,学生在校时要获得必要的基本训练,毕业后主要走向公司、企业,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领域,从事科技含量高、综合性强的专业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单是通识教育,而是侧重于应用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目标不是学术性研究型人才,而是面向基层一线的高级专业性人才。 针对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应用性本科院校要运用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精心设计生涯规划,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以未来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明确,指导性强。指导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市场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树立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择业观和发展观。 2.应用型本科关于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的有机结合要求大学生职业规划要趁早 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特别是对基层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及家长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选择的需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重点是搭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实践创新四个教育平台,保证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和科学性。除专业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等方面的课程外,开设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适应当前社会各行各业所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策略 大学期间是学生成才以及形成稳定性格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开端。高校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应用型高校在培养人才上更加侧重培养学生与社会的融合性、适应性,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也体现出它的区别,因此针对应用型高校,如何调整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要尽早进行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满足社会实践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面临走向社会从业的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质量检验,关键一点就是要看其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力和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欢迎和认可,也是对学校办学质量和效果的肯定。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上,既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现实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又要能满足毕业生自身良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对自己的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后,就要及早指导他们根据各自的专业和爱好进行初步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自己以后各个学期学业的发展情况和个体特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机会和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同时,也可以用社会需要指导学校办学,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全程开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实行“3+1”的教学模式,在校时间相对短暂,前后涉及在校学习和校外实习两大阶段。大学生人生观和就业观的形成、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职业技能的准备和完善,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教育、培养和积累。所以从大一开始,就要制定全程性的生涯规划教育,分年级、分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实施,使生涯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在构建应用型本科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时,需要有专门的课程和内容,使之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而言,一年级可作为职业生涯的探索期,了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二年级为职业生涯的定向期,找准自己的基本定位;三年级为职业生涯的提升期,确定自己的目标,为即将到来的实习做充足的准备;四年级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定型期,在一定的实习摸索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职业和就业方向。同时,要根据大学四年不同的特征,进行课程和内容的全程设计,建立和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从而形成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做好工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便于自己较快进入角色,适应岗位,从而得到更多发展的机会。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大学学到的知识往往偏重理论,过于书本化,容易脱离实践,缺少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毕业后较难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凸显实践性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他们缩短职业适应期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应用型本科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首先,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拓展培养渠道,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丰富实践教育的途径,进而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既可提高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了解职业,增加对社会的感知,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在“校企”联合教育的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源来为广大同学“现身说法”,这样的榜样激励往往会起到较为直接的效果,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可以使学校能更多地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合理设置专业、科学制定教学任务,能更好地树立院校的品牌效应,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信誉。 职业生涯与人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个人需要实现职业生涯的完美或成功,以追求自身的发展。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使我们的职业得到更完美的发展。应用型本科学生因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必然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切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才能真正夯实学生基础,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能开出美丽之花、胜利之果。
信息网络论文:信息网络传播权与相关权利之比较研究 [摘 要]信息网络传播权主要是为调整作品的网上传播产生的法律关系而设计的。与传统的翻译权、发行权、广播权、复制权比较,信息网络传播权包含复制权的内容,与发行权和广播权的内容十分接近,我国现行法律将信息网络传播权单独规定,与发行权和广播权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未来我国《著作权法》再次修订时,如果整合现行发行、广播、播放、信息网络传播等传播方式,创立一种能够覆盖各种传播方式的“传播权”,则著作权权利体系设计逻辑将更为周延。 [关键词]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关权利 比较研究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我国《著作权法》在2001年修订时新增的一种著作权,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1]这一权利的规定,迎接了网络技术发展给著作权法律关系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弥补了原《著作权法》缺乏专门调整网络著作权法律关系的空白,[2]堪称是“与时俱进”之作。但是由于该权利在法律中规定甚为简略,尚有许多问题值得从学理上进一步探讨,其中之一便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与相关著作权的关系。 信息网络传播权主要是为调整作品的网上传播产生的法律关系而设计的。一般而言,作品的网上传播大致涉及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传统作品(指非数字化的作品,下同)的数字化;其次,是数字化作品上网即上载进入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的计算机系统;最后,是社会公众成员通过与ISP相连的计算机终端浏览或下载数字化作品。这个过程涉及传统作品的数字化、上载、传输、下载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分别类似于传统作品的翻译、发行或广播、复制。因此,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相关的权利主要有翻译权、发行权、广播权、复制权。将信息网络传播权与这些权利进行深入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相关著作权的理解。 一、信息网络传播权与翻译权 信息网络传播的第一阶段往往是传统作品的数字化即将传统作品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适合上网的形式。[3]传统作品数字化过程的实质是将以人类常用的语言文字表现的作品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以计算机语言记载的作品。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翻译是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所以传统作品的数字化过程表面上看就是一种“翻译”。然而,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是指特定的人们无须借助任何仪器即理解其含义的文字符号或语言。”翻译“是指这些语言文字间的相互转换。计算机语言不能为人们直接理解,必须通过计算机转换成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方可为人们所理解,所以计算机语言不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将传统作品转换为数字化作品,不能算是”翻译“。此外,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翻译产生的作品,会产生新的著作权,其著作权归翻译人。其原因在于”翻译“并非一个机械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一个需要翻译人运用自己的知识,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换的过程,它需要翻译人的创造性劳动,是一种”再创作“。传统作品数字化的过程完全是由计算机运用程序完成的,是一个纯机械化的转换过程,不需要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不是一种”再创作“,因此操作者不会也不应该享有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事实上,数字化作品只是适合通过计算机再现的作品,与原作品仅发生了载体的变化。因此,信息网络传播过程涉及的传统作品的数字化过程不属翻译权的”覆盖“范围,信息网络传播权与翻译权应为相互独立的权利。 二、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发行权 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发行权是指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4]修订前的《著作权法》未明确规定发行的含义,而是由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其义为“为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通过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一定数量的作品复制件”。[5]可见“发行”指的是向公众提供作品原件或者复制件的行为。无论是有偿提供(出售或出租)还是无偿提供(赠与),其结果都是使公众获得了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但问题是何谓“原件”,何谓“复制件”?修订前和修订后的《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均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笔者以为,所谓作品“原件” 通常是指首次完整记载作品内容的载体,包括纸张、胶卷、录音磁带、计算机磁盘等等;所谓作品“复制件”是指原件以外的能够传达与原件相同信息的载体,同样包括纸张、书籍胶卷、录音磁带、磁盘、光盘等等。 传统知识产权法理论认为,作品的发行必须包括作品载体(原件或复制件)的转移,即书籍、报刊、磁盘、光盘等记载作品的“物质材料”的转移。[6]仅能为公众感知,而不向他们提供复制件的行为不构成发行。[7]作品经数字化以后,在网络上传播,仅为作品的数字化传输,经计算机终端转换再现作品内容,从而为公众欣赏,并未发生作品载体的转移,因此,有学者认为,要把传输归入发行的概念之中,恐怕很难。[8]然而,在国外也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计算机程序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多台计算机,当传输结束时,尽管计算机程序的原件仍然保留在发送该程序的计算机中,但是接收了传输的计算机内存或存储装置中却各形成了一份该程序的复制件。因此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和以其他更传统的形式向公众发行作品没有区别,最终的结果都是让公众获得了作品的有形(tangible)复制件。[9]这一观点,虽然有对“发行”作扩张性解释之嫌疑,将其解释为“让公众获得作品的有形复制件”。然而这一扩张性解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逻辑矛盾。如果对“载体”作这样的理解即载体是指能够记载作品并且无论是否借助仪器均可再现的物质材料,那么就可将计算机内存或其他存储装置视为载体,首次完整记载作品内容的计算机存储装置就是作品的数字化原件,此外的记载装置就是作品的数字化复制件。尽管发送作品的计算机存储装置没有发生位移,但作品信息通过网络发生了位移,以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可以理解为作品载体发生了转移。因此,数字化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发行。 2000年11月29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虽然规定“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但修订前的《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作品的方式”包括“复制、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那么,网络传播是其中一种呢,还是与这些使用方式并列的一种呢?如果是其中一种,是哪一种呢?《解释》语焉不详。从本质特征上分析,网络传播更多地类似于发行(关于网络传播与播放的关系,下文将进 行分析)。因此,在2001年《著作权法》修订以前,我国司法实践如果类推适用发行权“覆盖”信息网络传播并未出现法律适用错误。 [10] 三、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广播权 《著作权法》修订以前,规范广播作品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权利被规定为“播放权”,其义为“通过无线电波、有线电视系统传播作品”的权利。“播放”是作品的使用方式之一,特指以无线电波或者有线电视系统传播作品。很明显,“播放”不包括网络传输,因为其仅限于有线电视系统,而网络通常不包括有线电视系统。因此,修订前的《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中的“播放权”不能“覆盖”网络传播。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将规范广播作品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权利规定为“广播权”,其义为“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11]从该项规定分析,广播的形式包括:(1)以无线即电磁波方式向公众传播作品,公众通过特定的接收装置可以欣赏到作品。这是广播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广播可能通过音频方式,也可能通过视频方式。 (2)以有线即电缆线的方式向公众传播适于广播的作品。[12]这种形式的广播在我国农村大量存在,另外,饭店、商场、公众娱乐场所、某些交通工具等也有这种形式的广播。(3)通过扩音器或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适于广播的作品。这是关于广播方式的“口袋”型规定,以备科技发展出现新的广播手段而致法律不敷适用。 从广播的形式分析,在著作权法领域,广播的实质是以能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工具向公众传播适于广播的作品。如果作这样的理解,网络传播也应包括在其中,因为网络也是能够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工具。网络传播与传统广播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让公众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而后者不能,公众无法控制广播节目的播放时间,一旦错过节目播放时间便无法再接收到。但笔者以为,这种差异,仅仅是技术含量的差异,并无本质区别。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广播不包括公众能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传播形式。因此,将网络归入法律规定的“类似工具”似乎无可非议。 正因为广播与“网络传播”不存在不可协调的本质性的差异,所以某些国家干脆将二者合并规定,构成一种“公众传播”,著作权人享有的控制作品向公众传播的权利,就是所谓“公众传播权”。如2001年5月22日由欧洲议会通过,同年6月22日颁布实施的《关于信息社会的著作权及有关权指令》就规定了这种权利,它指著作权人享有的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专有权,包括让公众中的成员以个人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访问作品的方式获得作品的权利。[13]欧盟的这种规定,是将传统的广播(或播放)与网络传输进行整合,对原广播权内容作了明确的扩充。这种整合并非毫无道理。[14]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将广播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分别进行规定,在外延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 四、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复制权 复制是指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行为。复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复制既包括以与原件相同或相近的形式制作一份或多份的行为,如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抄写等(我们可以称为“同形复制”),也包括以与原件完全不同的形式再现作品的行为,如将工程设计等平面图形作品制作成立体的工程模型或建造成工程(我们可以称为“异形复制”)。狭义的复制仅指“同形复制”。无论是“同形复制”还是“异形复制”,其作用都在于使人们可以欣赏到原作以外但又不丢失原作所载信息量的“作品”。所以复制的本质功能在于再现原作,能够再现原作的行为均为复制。信息网络传播过程中,作品上载以后,人们通过计算机欣赏作品所获得的信息量不会比欣赏原件获得的信息量少(美术作品可能例外,比如运笔、着色等不如欣赏原件感受真切,但这种信息量的减少,与人们欣赏同形复制件信息量减少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就数字化作品的上载而言,上载在ISP的计算机系统内产生了作品的备份,并通过计算机可以再现,因此上载是一种复制行为。同理,社会公众通过计算机终端上网浏览(不下载)网上作品,作品在终端机屏幕上为用户所欣赏,同样是一种再现,应属于“复制”,因为此时在计算机内存中产生了作品的复制件,尽管这只是临时复制;下载网上作品,以期通过计算机再现,在本地计算机存储设备中产生了作品复制件并被固定下来,更是将作品制作成 “备份”的行为,是一种复制行为。有人认为,信息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复制与传统意义上的复制有区别,因为后者同时伴随了载体的“再现”,而前者不会产生载体的“再生”,关机后该信息不会“再现”。[15]笔者以为,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共同构成网络作品的“载体”,如果将信息存在硬盘或其他存储设备中,虽然关机后该信息不会“再现”,但这与一本书只有在打开后方可获取其中作品的信息并无二致。网上浏览的确没有将信息固定于计算机终端的存储设备上,但可以视为终端与远程主机共用存储设备,只要公众愿意,可以再次上网欣赏该作品,因此临时的再现也不失为一种复制。 由此可见,信息网络传播过程必然涉及复制过程,网络传播权如果不是单指“传输权”,即数字化作品从一计算机传往另一计算机的权利的话,就必然包含复制权的内容。只是权利人在权利受损时,主张了网络传播权,就没有必要另行主张复制权了。 综上所述,信息网络传播过程中涉及传统作品的数字化、数字化作品的上载、网络传输、公众浏览或下载数字化作品等过程。与传统的翻译权、发行权、广播权、复制权比较,信息网络传播权与翻译权相互独立,与复制权关系密切,与发行权和广播权的内容非常接近,虽然也存在这样的区别即能否让公众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但这种区别不是本质的。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时,通过扩张性解释发行权和广播权解决涉及作品的网络传播纠纷不会出现法律适用错误。我国现行法律将信息网络传播权单独规定,显然与发行权和广播权有一定交叉,但还不会导致法律适用的混乱。未来我国《著作权法》再次修订时,如果整合现行发行、广播、播放、信息网络传播等传播方式,创立一种能够覆盖各种传播方式的“传播权”,即亲自或许可他人向公众提供作品原件或者复制件,包括让公众中的成员以个人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访问作品的方式获得作品的专有权利,则著作权权利体系设计逻辑将更为周延。 信息网络论文:解析信息网络传播权 [摘 要]文章简要回顾了著作权法的发展历史,认为著作权法始终处于对科学技术的挑战予以应战的过程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产生也源于规范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而带来的网络传播行为的需要。文章考察了世界上对网络传播行为的进行规范的主要立法体例,并针对我国著作权法中确立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定过于简单含糊的情况,着重对该权利的特点、主体、内容从学理上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信息网络传播权 立法体例 主体 内容 特点 引言 科技的发展给法律带来了无尽的挑战,技术始终是促进版权制度发展的催化剂,数字技术为作品复制和传播带来的进步性,就如同四大发明的印刷术相比手工抄写一样的深刻和明显。 是数字网络技术的进步性给著作权法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冲击,信息网络传播权由此而得以产生。 回顾著作权法发展历史,自英国1710年的安娜法案始,著作权法历经印刷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三次重大飞跃。 数字技术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总称,迄今为止,经过三个发展阶段。七十年代中期,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进入数字技术的第一阶段。著作权领域最先讨论的问题是,个人计算机上的目标程序是不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以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数据库、反向工程、电子游戏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八十年代中期,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得到发展,进入数字技术的第二阶段,多媒体产品和数据库是不是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开始成为著作权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这时多媒体技术尚未与网络技术结合。九十年代以后,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数字技术发展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数字通讯网络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硬件设施,而且取决于作品及其相关信息等组成的通信内容, 即数字化的文字作品和音乐作品、电影作品、软件、多媒体、数据库,等等,可以通讯内容的网络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数字技术在网络上的应用,使得通过计算机网络能把作品讯捷、方便、廉价、容量惊人而且质量几乎完美地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可以使公众中的成员在个人选择的地点和时间获得作品。在交互性传输中,信息传输的范围、程度及信息的使用方式是由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双方共同决定。这给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版权制度与技术发展之间存在微妙的互动关系,每当有一次技术突破的时候,版权制度总是要或迟或早地作出反应。 纵观著作权法的历史沿革,,著作权法始终处于对科学技术的挑战予以应战的过程中。如何规范作品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行为,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而不致使因特网成为盗匪横行的“盗版天堂”,成为了世界知识产权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由此而产生。 早在1994年12月28日,美国发生US vs LaMacchia ——案,一名大学生在互联网络上提供秘密的电子公告牌地址,未经版权人许可,将已出版的、享有版权的商用计算机程序的复制件提供给网络上的用户。1995年在瑞典也发生了类似的案例。几个学生从ADOBE和儿个其他的出版商那里将为数众多的享有版权的计算机程序下载,送到斯德哥尔摩的皇家技术学院的互联网络服务器上,以供互联网络上全世界范围的用户卸载和复制。这种在计算机网络上通过数字传输提供作品的复制件的行为,在现行的各国版权法和国际版权公约中,显然都没有现成的直接规范的依据。对此,目前版权研究界主要有两派意见:其一,将传统的版权领域中的若十概念(主要是复制、发行、出租、公众传播)扩展以对该行为进行规范,该行为或是复制,或是发行,或是出租,或是公众传播;其二,设立数字传输权来进行规范。第一种意见主张把数字传输的版权意义融入传统的版权制度体系之中,第二种意见主张依据新的数字传输技术而设置专门的权利, 即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及《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设立信息网络传播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终否定了国际社会几种通过试图通过原有权利的扩张解决对网络传播进行规范的尝试。1996年12月2日至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瑞士召开了“关于著作权及邻接权问题的外交会议”(经下简称“外交会议”),通过了两个被称为“因特网条约”的国际条约,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IPO Copyright Treaty,缩写为《WCT》,以下简称《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IPO Performance and phonograms Treaty,缩写为《WPPT》,以下简称《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信息网络传播权当属于传播权的内容之一。传播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专有权,是首先由欧盟提出的。这项提议最终被接受,并写入两个条约中。不过,就作品所享有的传播权与表演及唱片所享有的传播权,在两个条约中是不相同的。作品传播权体现在《版权条约》第8条中。表演传播权体现在《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第10条、第15条中;唱片传播权体现在后一条第14条与第15条中。 以下具体分析。 (一)《版权条约》中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版权条约》第8 条可谓开一代风气之先,为作者创设了一项控制作品在互联网上传播的重要权利,即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该条规定为,在不损害《伯尔尼公约》赋予作者的各项传播权的前提下,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应当享有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授权将其作品向公众传播的专有权,包括以公众中的成员个人选择地点和时间的方式,使公众获得的专有权。 《版权条约》第8条是对《伯尔尼公约》确立的传播权保护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该条先是让人眼花缭乱地列举了《伯尔尼公约》的5个条文,涉及6项内容,它们都是伯尔尼公约中有关作者各项公开传播权的规定,《伯尔尼公约》中有关权利人的各项传播权的规定是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逐步出现的。由于针对不同种类的作品,不同的传播方式,适用不同的权利,这使得《伯尔尼公约》中的传播权之间存在着一些缝隙, 无法完全覆盖网络传播这一新的传播方式。《版权公约》第8条弥补了《伯尔尼公约》不同权利之间的缝隙。 该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不影响伯尔尼公约现在的各种传播权的前提下,将向公众传播的专有权扩展到所有作品种类,成为所有文学艺术作品作者的权利;第二部分明确指出,向公众传播包括在“公众中的成员”个人选择的时间和地点所作的传播,从而澄清了交互性的按需传输行为在该范围之内。 这条规定将《伯尔尼公约》中的向公众传播这个概念扩展到网络环境中,在《版权条约》中,这一项新权利名称虽然被定为“公众传播权”,但这项权利不仅仅指网络传播的权利,也包括其他传统的公众传播的权利。该条规定的“公众传播权”将作者的权利,实际上包含了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新权利,集中体现在“包括以公众中的成员个人选择地点和时间的方式,使公众获得的专有权”,虽然因技术中立性原则,这一表述没有直接的包括“网络”等概念,但这一表述正是对网络传输交互性的典型的概括,这一表述而产生的新权利,即作者互联网上传播作品的权利,也就是信息网络传播权。 (二)《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中的规定与上述《版权条约》同日通过的《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确立了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这两个邻接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第10条规定:“表演者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以录音制品录制的表演,使该表演可以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第14条规定:“录音制品制作者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录音制品,使该录音制品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第15条规定:“对于将为商业目的发行的录音制品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广播或者用于对公众的任何传播,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应享有获得一次性合理报酬的权利”。 (三)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传统的向公众传播权的关系《版权条约》继续沿用了《伯尔尼公约》的“向公众传播”这个概念并,将这个概念进一步扩大到网络环境下的作品使用,《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中使用的是“提供已录制表演的权利”和“提供录音制品的权利”。《版权条约》中向公众传播权不仅仅指网络指网络传播的权利,还应该包括其他传统的向公众传播的权利,这在该条约的第8条中规定得很清楚,这条一方面规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明确的含义,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传统的向公众传播权的关系,即他们都包含在大的传播权之中,但新的权利与传统权利并不交叉,也不得影响传统权利的实施,根据保国实施或者即将实施这两个条约的情况来看,各国依据各自的立法体系,将新权利做了不同的处理。 二、发达国家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模式尽管《版权条约》第8条,《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第10条和第14条分别赋予了作者、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但只是作出了一个极为概括的规定,赋予权利人一种广义的包容各类传播的传播权,并没有为信息网络传播权提供具体而明确的权利内容和保护方式,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具体权利内容和保护方式必须由成员国的国内版权法加以解决。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用自己的权利、结合已有的多种权利,或者创设新的权利来实现对广义传播权的保护。 世界各国根据各自不同的立法体系,也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对这两个条约中的新权利进行了处理,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例,它们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立法模式,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具体权利内容和保护方式进行了规范,也就是说各国采取了不同的立法技术对。 (一)以美国为例1995年9月的《白皮书》建议大大扩张发行权的范围,使作者得以控制在交互性电子网络上向公众提供作品和相关权利客体这一行为。为实施《版权条约》和《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美国于1998年10月28日通过了《数字时代版权法》(The 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允许美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两个新的版权与相邻权条约,但《数字时代版权法》中并没有采取原来《白皮书》所建议的“发行权”方案,而是以公开表演权和公开展示权涵盖了网络传输。因为,在美国,相当于传播权的是公开表演权和公开展示权,它们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不仅包括直接的通常意义上的表演和展示,而且包括借助任何装置和过程实现的表演和展示 .美国认为,只要将其法律中已有的发行权和向公众传播的权利(公开表演权、公开展示权等)结合起来,就足以覆盖各类传播行为。最终,美国没有创设新的权利,而是通过法院判例,解释和澄清了权利人传播权的范围, 即以公开表演权和公开展示权涵盖了信息网络传播权。有必要解释一下美国的表演权,它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表演作品的“现场表演”。一是通过录音机、录像机等设备表演音像制品的“机械表演”。大多数国家的版权法中,包括《伯尔尼公约》中,“表演权”既具有现场表演的含义,又具有机械表演的含义。 (二)以欧盟和日本为例它们的立法模式是在不改变现有版权权利配置的前提下,赋予版权人控制作品网络传播的新权利。 日本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因特网条约”不足半年,即由国会于1997年6月10日通过《著作权法修正案》,其主要修正内容是:1)增加表演者和录音制作者享有对公众提供其表演或录音的权利;2)将著作权人对公众传输作品的权利扩大到对公众提供其作品的范围,3)重新定义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对公众传输的相关行为。 在日本《著作权法修正案》中,第二条第七款第二项规定:“公开传输指有线或无线电讯传播而其目的系供公众直接接收之传输者(不包括同一建物内电脑程式之传输以外之有线电讯传输)。”第九款第四项规定:“互动式传输指依多数之个别公众之需求所自动完成之”公开传输“(不包括广播或有线放送者)。而 ”广播“指”以无线电讯传播方式所为之“公开传输”而其目的系供公众同时接收相同内容之传输者“,”有线放送“指”以有线电讯传播方式所为之“公开传输”而其目的系供公众同时接收相同内容之传输者“。这四款规定明确了日本著作权法中关于”向公众传播权“的定义。 1996年9月欧盟执委会颁布了信息社会著作权及相关权《绿皮书》,重申在计算机存储中的短暂行为同样构成复制。1997年12月欧盟执委会针对信息社会的著作权问题,为制定共同体内适用的标准,履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条约》的新规则,在其《信息社会版权指令》中创设了一种广义的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公众传播作品的专有权,包括广播权以及使公众中的成员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信息社会版权指令》的前言部分专门说明,使公众中的成员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就是交互性按需传输。 该法案确认了复制权,公开传播权、 第3条第1款规定“成员国应当提供作者专有权来许可或禁止任何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将其作品原件或复制件传输给公众的行为,包括以这种方式将其作品提供给公众,使公众中的成员在某个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作品”。 第2款规定“成员国”应当提供专有权许可或禁止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提供给公众,使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1)对表演者是其表演的固定:(2)对录音制品制作者是其录音制品:(3)对电影的首次固定的制作者是其电影的最初固定件和复制件:(4)对广播组织是其广播的固定,不论广播是有线电还是无线电,包括通过电缆或卫星。 三、我国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 (一)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2001年10月27日,第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修订了《著作权法》。这次《著作权法》(以下称新著作权法)的修改是为了应我国加入WTO后对著作权的保护,适应新形势下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迫切需要而进行的。在新著作权法中,我国是在发行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和广播权等传播权之外,主要针对交互性网络传播的特点,在第10条的12款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我国尚没有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制定的《版权条约》和《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然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确立借鉴了这两个公约中有关的立法形式,并采用“新增式”保护方法,该权利的确立是我国《著作权法》进入网络时代的标志, 对于当今计算机互联时代著作权(版权)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著作权法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仅此几条规定,其规定内容本身也存在争议,加上也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存在许多可探讨之处。 (二)关于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主体的探讨根据新著作权法第10条第12款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著作权人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新著作权法特别强调了表演者和录音录象制作者等邻接权人的网络信息传播权,第37条第6款规定,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获得报酬的权利;第41条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音像作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由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主体是享有该项权利的作者和表演者、录音录象制作者两个邻 接权人。在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设置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没有纳入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主体中来。有学者认为应当给予广播电台、电视台信息网络传播权。 笔者认为,没有给予广播电台、电视台以信息网络传播权,这并不损害其原有的权利,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其他权利人的文学艺术作品时,如被他人在网上公开传播,可以由该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人主张信息网络传播权,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作品往往社会信息性更强,不赋予信息网络传播权,能够使社会公众更好的利用。这正是著作权法利益衡平的体现。 (三)关于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的探讨现行立法缺乏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内容进行较为具体的规定。我们认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主要是指权利享有人在法律或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以计算机网络传播方式向公众传播或许可(授权)他人向公众传播信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有另于广播、电视上的播放权,是对作者在互联网上权利的专门描述,应当指作者及表演者、录音录象制品制作者在互联网上自行传播作品和授权他人传播作品,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传播其作品,应当包括禁止他人:(1)未经许可对从互联网上得到的作品,违法转载,或使他人违法转载,例如复制他人作品,刊登到自己的网站,或向其他网站投稿。(2)未经许可对从互联网上得到的作品进行传播。(3)未经许可对从互联网下得到的作品,上载到互联网。 (四)关于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特点的探讨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及权能来看,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权利行使方式的特定性。 信息网络传播是指将文学、艺术作品及计算机程序、具有著作权的信息资料等数字化后通过网络(包括局域网)向公众传播,使公众可以在选择的时间、地点和范围接触上述作品信息。因此,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使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而且传播过程中的复制、发行、浏览、存储等环节都与网络息息相关。 二是权利主体的专有性。信息网络传播是著作权人及其邻接权人的专有权利,是排他性的权利。除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情况外,他人不经授权许可,不得擅自将著作权人及邻接权人的作品在网络上传输和传播,否则构成侵权行为。 三是权利内容的复合性。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传统的复制类权利和传播类权利的结合。 传统的传播类权利包括发行权、出租权、表演权、放映权、展览权、广播权(包括有限传播权)等。作品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涉及作品著作权的行为,主要包括复制、发行、展示展览、表演播放等,其中以复制行为最为突出。网络传播行为本身就包含了对作品的多种使用方式,而且数种使用方式具有高度的复合性,因此作为著作权人专有权利之一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就有了复合性的特点。因此,应区分不同情况,选择适用原有的关于复制类或者传播类权利的规范。 四是权利行使的限制。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而且是一种绝对权,可以讲是一种合法的垄断,具有专有性、排他性,但也有地域性和时间性。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一是保护作者的权利鼓励创作,二是鼓励传播。 也就中要在在保护创造者个人私益基础上寻求个人与社会公益的平衡,信息网络传播权也当然不例外。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使要考虑到权利专有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点。既要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激励其创作与传播作品的积极性,又要发挥计算机网络交互性、开放性、便捷性的特点,促进公众对社会智力成果的掌握,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因此,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应予以限制。虽然新著作权法没有明确规定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限制,然笔者认为新著作权法第22条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应同样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的作品,不仅应当适用,还应当适当地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如远程教育等。 信息网络论文:论我国信息网络法治化的必要性与对策 【内容提要】信息网络已经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家主权在互联网上面临挑战;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经济和网络霸权的压力增大:互联网为各种危害行为的进行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方便,为社会秩序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网络环境中法律冲突的现象加剧。因此,加速我国信息网络的法治化,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信息网络的立法缺位现象严重。为此,应尽快健全信息网络立法;在立法的指导思想上,应遵循信息网络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从中…… 一、信息网络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信息网络的含义与特征 信息网络,顾名思义,就是信息交流和传递的网络。随着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信息网络就逐渐演化而成为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范畴,即特指计算机通信的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最新方式。因此,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网络的决定性范畴。关于计算机网络,美国计算机网络的权威专家A.S.坦南鲍姆认为,计算机网络是指独立自主的计算机的互联体[1](P9)。在我国,一般认为,计算机网络是指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某种通信介质连接起来,并以某种网络硬件和软件进行管理,以实现网络资源通信和共享的系统。 由于信息网络,尤其是Internet(互联网或因特网)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实现位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之间的通信,因此,信息网络具有开放性(无国界性)、虚拟性、数字化、技术性、交互性等特征。 (二)信息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核心和基础的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时代和全球化时代。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电子商务的平台,将全球紧密地联结为一体。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是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正在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信息交流和经贸方式,并迅速推动资本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转变,从而加快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重组,这为我国迅速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社会转变,从而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遇。 计算机信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一,互联网的无国界性特征使得互联网上没有真正的权力中心,国家主权在互联网上面临挑战。 互联网是由无数个网络形成的一个最大的网络。其中的每一个子网都是由互联的计算机组成的,互联的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互联使成员计算机可以实现信息交流。一旦计算机被互联,计算机上的文件可以被互联的其他计算机访问,彼此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不属于任何主体,它不受任何一个主体的支配和管辖,尽管其中的每一个成员网都是由网络所有者管理。因为,当每一个成员网上的计算机使用相同的语言——TCP/IP协议时,它就可以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2](P2)。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在于高效率地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因此,它在客观上有无限互联和不受地域限制的性格特征。互联网的这种性格特征与现行的国家主权的地域特征相互冲突,使得国家的主权受到了挑战。 第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特征将全球紧密地联结为一体:计算机信息网络的高技术性特征有可能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为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平台向全球推行其政治、经济、社会和价值观,进而为其推行网络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绝好的空间和场所,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压力增大。 第三,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数字化特征使得网络安全成为问题,为各种危害行为的进行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发现、打击犯罪和制裁违法行为增加了成本。这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第四,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全球性。虚拟性特征使得基于国界地域和现实性特征的现行法律体系无法全部、有效地适用于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中的法律冲突和规范冲突的现象加剧,使得对网络环境秩序的调整与规范面临挑战。 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上述特征使得现行的各种利益平衡关系在网络环境中面临重新组合的局面,这种重组不仅包括一般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重组,而且还包括各国之间的主权范围关系的重组。因此,我们在网络环境将面临更多的、新的利益重组问题与挑战。 二、我国信息网络法治化的必要性 信息网络法治化,也即信息网络秩序的法治化,它是指针对信息网络的特征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立法,将参与信息网络活动的有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规范,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信息网络法治化具有以下意义: (一)信息网络法治化是网络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1.网络法治化是保障信息网络有序、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信息网络为人类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信息交流环境。但是,网络的上述特征也使得网络行为有着不同于现实社会活动的特点。因此,基于现实社会活动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法律规范无法有效地适用于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的特殊性需要有新的、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法律规范进行调整,否则,信息网络就不会和谐、有序地发展。由于目前尚未建立起新的、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法律规范,因此,信息网络法治化是促进、保障网络有序、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2.信息网络法治化是规范信息网络秩序的迫切需要。目前网络行为失范严重,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阻碍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利用网络盗窃他人账户的财产、施放计算机病毒、对网站进行攻击等危害行为不仅严重危害信息网络的公共秩序和安全,而且也使社会公众对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缺乏信心。对此,仅从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尚不能有效地予以防范,必须加快信息网络法治化,依法规范网络秩序,保护社会公众的正当权益,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秩序。 3.信息网络法治化是防范和解决网络纠纷的必要条件。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正日益成为人们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正如现实环境离不开有效的法律规范一样,网络环境也需要有效的法律规范,以防止各种纠纷的发生,并为其中各种纠纷的解决提供依据。由于目前缺乏明确的网络法律规范对人们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恰当的界定,各种网络纠纷不断出现:同时,对网络纠纷的解决又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制约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防范和解决各种网络纠纷,促进和保障信息网络健康发展,就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对信息网络秩序予以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主体行而有据,使司法机关裁而有度。因此,依法规范和调整信息网络关系,实现信息网络秩序的法治化,对防范和解决信息网络纠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信息网络秩序的法治化是维护我国网络主权的重要条件 网络主权是指国家主权在信息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其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在网络空间的行使主权管辖权。在网络环境中,由于一国公民的行为空间有了新的扩展,与此相应,国家主权概念也有了新的内涵。 计算机信息网络是一种全球性的资源共享系统。从总体上说,网络环境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和促 进作用。信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被用作危害社会的工具。在网络环境和在现实环境一样,都存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凭借其经济与技术上的优势,在信息网络中极力推行其政治标准与价值观,甚至主张“国家主权过时论”,以此达到其危害我国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实现网络霸权的目的。因此,依法对网络空间行使管辖权,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信息网络行使管辖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前提就是利用法治手段规范信息网络秩序,实现信息网络秩序的法治化。可见,实现信息网络秩序的法治化是我国行使对信息网络的管辖权、维护网络空间国家主权的客观需要。 (三)信息网络秩序的法治化是实现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证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计算机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谁占领了这一战略制高点,谁就将在未来全球化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而实现全球化、信息化的基础在于网络化。信息网络化,从硬件上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信息网络的建设与信息内容的提供。而无论是信息网络的建设,还是网络信息的提供,都离不开信息网络秩序的法治化。因此,实现信息网络的法治化是实现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证。 (四)信息网络的法治化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空间的重要内容 鉴于信息网络在全球化、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信息网络必将成为未来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以信息网络为基础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时代,任何重要的社会关系都应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信息网络所涉及的社会关系不仅面广,而且极其重要,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方面。如果将信息网络这类新型的社会关系遗漏于法律制度之外,那么,依法治国原则将是不完整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斗争的必争之地,决不能因为其“新颖”、超越传统规则,而任其脱离法制成为“荒蛮”之地。无论信息网络的发展多么迅速、涉及面多么广,它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都是人们现实社会关系的延伸。因此,实现信息网络的法治化,依法规范信息网络秩序,使信息网络健康、持久发展,应当成为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信息网络化、信息网络法治化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是不可回避的历史进程。为了抓住机遇,取得先发之势,各国都非常重视运用法制手段调整、规范信息网络关系。尽管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发展信息网络先后不同,但在实现信息网络法治化,依法规范信息网络秩序、维护本国的主权和社会价值,促进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方面,却是一致的。实际上,全球信息网络化本身就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法治化而发展的。 三、我国信息网络法治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信息网络法治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信息网络的基本立法方面,除了2001年新修改的版权法涉及了网络环境的版权保护问题外,其他领域的基本立法尚不到位,只有少部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等。其中,行政法规主要有:《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电信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主要包括:邮电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公安部的《关于加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公安部关于执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保密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电子部的《中国金桥信息网公众多媒体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的《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广电总局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司法解释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上述规定的内容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市场准入、网络监管、信息安全、域名注册、电子商务、网络著作权等方面。 (二)目前我国信息网络法治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网络技术等硬件的发展,轻视网络法治化的观念比较严重。目前,仍有很多人认为只要大力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就可以保障信息网络健康发展,因此,在指导思想上存在重硬件、轻立法的倾向。如不改变这种落后和错误观念,必将有害于我国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 2.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不明确或存在错误认识。目前,在信息网络立法的指导思想上普遍存在两种认识:一是认为信息网络的全球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信息网络立法具有全球普遍性,因此,简单移植他国或国际立法即可;二是认为我国现在信息网络还不够发达,立法条件还不成熟或不具备相应的立法条件,应等待时机成熟后进行立法。由于目前国内对信息网络立法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因此,在信息网络立法的基本原则问题上,往往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3.立法的层次低而缺乏权威性。由于目前的立法主要属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等,因其立法层次低,故而缺乏权威性。 4.立法缺乏系统性,立法冲突或不协调的现象严重。由于部门立法的立足点多限于某一特定的问题,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立法缺乏系统性。另外,对同一问题住住存在多头立法,而这些部门之间又缺乏协调性,因此,立法之间的不协调乃至相互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5.立法缺位现象严重。目前,在电子商务的 市场准入与工商管理、信息网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网络中的纠纷管辖与法律适用、电子证据、电子支付、网络关税与税收、电子签名与认证、网络数据与隐私保护等方面尚存在立法缺位。总的看来,我国目前的立法状况远不能适应信息网络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四、实现信息网络法治化的对策 (一)应从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看待信息网络法治化建设 21世纪将是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要实现我国的跨世纪战略目标,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我国信息网络,而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网络法制体系。因此,必须把信息网络立法提升到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它,把信息网络法治化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扫除我国信息网络发展的现行法律障碍。 (二)应坚持正确的立法指导思想 一方面,信息网络的开放性、技术性特征,使得信息网络立法具有全球普遍性特点;另一方面,每一个国家的信息网络发展的不同现状又决定了其信息网络立法应有一定的针对性或特殊性。因此,我国在信息网络立法的指导思想上应遵循信息网络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又充分借鉴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信息网络健康发展客观要求的信息网络法律体系。 (三)在立法体制上,应避免多头立法、部门立法 我国长期的立法实践证明:多头立法和部门立法往往会造成立法主体的诸侯割据,各立法主体在立法时受狭隘的部门利益驱动会造成法律体系的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信息网络的技术性、开放性特征客观上要求信息网络立法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而多头立法和部门立法的结果必然会因狭隘的部门利益驱动而损害信息网络立法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进而阻碍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信息网络立法应当避免由各地或某一部门立法,而应当由国家统一立法。只有这样,才符合信息网络的客观规律,才能促进和保障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 (四)在我国进行信息网络立法必须遵循安全原则,鼓励、促进与引导原则、开放、中立原则,协调性原则 1.安全原则。所谓安全原则,是指信息网络立法应充分考虑信息网络安全的问题,安全是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的生命所在,没有安全,就没有信息网络的存在与健康发展。安全原则要求信息在网络中传输、存储、交换等整个过程不被丢失、泄露、窃听、拦截、改变等,要求网络和信息应保持可靠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3](P2)。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技术性使得网络中的信息和信息系统极易受到攻击,信息安全是社会公众决定选择利用网络的重要的因素。因此,信息网络立法应坚持安全原则。从国外立法的有关规定来看,无论是国际立法,还是各国国内立法,莫不以安全为信息网络立法的基本原则,都是通过规定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电子支付等具体制度来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因此,保证信息网络安全是各国信息网络立法的重要使命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2.鼓励、促进与引导原则。所谓鼓励、促进、引导原则,是指信息网络立法应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利用信息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电子商务活动,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21世纪是网络与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网络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信息网络的发展还很不成熟,需要通过法律加以鼓励、引导、促进。因此,通过立法鼓励、促进和引导信息网络的发展是各国信息网络立法的基本原则。因此立法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网络相关的技术发展和技术标准、电子商务税收、电子商务的市场准入等方面着手鼓励和促进信息网络的发展。由于目前各国信息网络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公众对信息网络的认同程度较低,因此政府应担负起引导职责,从政策、法律上为信息网络创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努力引导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利用信息网络。从国外有关的立法政策来看,基本上都是坚持这一立法原则的。 3.开放、中立原则。所谓开放、中立原则,是指信息网络立法对所涉及的有关范畴应保持开放、中立的立场,而不应将其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技术形态,以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信息网络的技术性特征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的特点要求信息网络立法应当保持开放、中立的立场,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信息网络的发展离不开有关技术的支持,如保障信息网络安全的电子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支付制度等都是以密码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支持为基础的。可以预见,在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网络的发展也将日新月异。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一些建立在某一特定技术基础之上的诸如电子签名、电子认证、数据电文、对称密钥加密、非对称密钥加密等范畴也将很快过时。如果立法将有关范畴依附于某一特定的技术形态,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建立在先前某一特定技术基础之上的法律范畴不能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网络发展需要。如经常、不断地修改法律去适应信息网络不断发展的需要,必将牺牲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信息网络的技术性和快速发展的特点要求立法对信息网络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和范畴必须采取开放、中立的原则,保持适当的灵活性,以使信息网络立法能够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和信息网络自身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防止因立法对特定技术和范畴的偏爱而阻碍信息网络的发展。 4.协调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是指信息网络立法既要与现行的国内立法相互协调,又要与国际立法相互协调,同时还应协调好信息网络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利益关系,如版权保护与合理使用、商标权与域名权之间的冲突、国家对信息网络的管辖权之间的利益冲突、电子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等。 虽然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但并没有彻底改变现行法律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网络立法应与现行有关立法相互协调。网络的全球性和技术性特征,说明信息网络立法具有客观统一性,信息网络立法的这种客观统一性要求各国对信息网络进行立法时应充分考虑到信息网络立法的国际普遍性,尽量与国际立法相协调,避免因过分强调立法的国家权力性和所谓的国情而阻碍信息网络的发展。另外,没有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就没有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因此,信息网络立法也应协调好电子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使网络消费者获得不低于其他交易形式的保护水平。 信息网络论文:信息网络传播权案初探 放眼版权保护的历史,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利益平衡,总在不断地冲击着古老的版权制度,也丰富和完善着版权制度。如今,数字信息基础上的互联网时代,引起了域名纠纷、网上法定许可争议、电子商务等诸多问题。网上传输亦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网络传输权的设定出发,对一起信息网络传播权案进行探讨…… 一、案情介绍 2002年4月1日,陈兴良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诉称自己是《当代刑法新视界》等三部著作的著作权人,2001年12月在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数图公司)的网站上发现该作品被上载,读者付费后可以阅读并下载其作品,侵犯了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并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在庭审中数图公司一再表示,该公司基本上属于公益型事业,目前也正在投入资金开发版权保护系统,以便更好的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建立数字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广大公众的需求。这是我国第一起与数字图书馆有关的著作权侵权案,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认识信息网络传播权。 二、国内外网络传输权的设定 (一)向公众传播权 1996年12月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在WCT中第8条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享有专有权,以授权将其作品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包括将其作品向公众提供,使公众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可以获得这些作品。WPPT第10条规定,表演者应当享有专有权,以授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其录音制品,使该录音制品可为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从上述两个规定可以看出,比起伯尔尼公约,作者的权利已经有效地覆盖到网络空间。 1998年10月28日,美国制定《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MCA),没有就数字化网络传输作出规定。美国知识产权小组对现行版权法下“发行权”赋予了新的含义,承认向公众传输作品属于发行,从而涵盖网络传输中著作权人的权利。日本在1997年6月10日通过的著作权法修正案,规定著作权人就其作品应享有授权公开传输的专有权。澳大利亚也提出了一个内容广泛的“向公众传输的权利”,既包括以任何通过接受装置观看或使用的方式向公众传播,也包括广播权和有线传播权。 (二)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设定 我国1991年著作权法规定了著作权人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其中实施条例对这几种权利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但囿于当时的法制背景以及社会现状,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尤其是网络环境中著作权法再次受到挑战。判例法国家可以通过不断发生的判例赋予法律丰富的内涵,而我国在法律适用问题上基本还是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1999年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审理的王蒙等六作家诉世纪互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案,对网络上登载著作权人的作品是否构成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侵犯,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权利人的复制权是否包括将作品上网在网络界、司法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法院在该案中认定,作品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传播,与著作权法意义上对作品的出版、发行、公开表演、播放等传播方式虽然有不同之处,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作品向社会公众的传播使用,使观众或听众了解到作品的内容……被告作为网络服务商,其在国际互联网上对原告的作品进行传播,是一种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侵权行为。六作家案是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有益探讨,衡平了作者、社会公众和网络服务商的利益分配,对复制权的含义有所丰富。虽然也提出网络传输属于著作权人使用作品的方式之一的初步设想,但在没有相关法律条款的规定下,只能根据著作权法的立法精神和互联网自由开放的原则进行利益分配。 2000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该解释第三条规定: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声明或者上载该作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的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网站予以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不构成侵权。但网站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的范围的,应当认定为侵权。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从中可以看出,解释赋予了网站与报刊转载、摘编的法定许可权,是侵权诉讼中被告减轻责任的一个有利依据,但对于利益平衡的另一方即著作权人和作品则施加了一定的限制。 2001年10月27日,我国著作权法进行修订,著作权人的权利内容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充,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规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从法律上明确界定了网络传输、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等权利之间的交叉,规定了网络传输属于著作权人使用作品的方式之一,也是其享有的专有权利之一。 三、关于作品的合理使用 伯尔尼公约第9条第2款规定,本联盟各成员国可自行在立法中准许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复制有关作品,只要这种复制与作品的正常利用不相冲突,也不致不合理地损害作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规定充分给予成员国权力来自行划定合理使用的范畴。作为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不断繁荣创新的著作权法离不开国家的整个文明进步,公共政策是权利平衡中一个很重要的调节因素。这也正是如此多的国家加入公约的诱因。 美国知识产权工作小组在报告中指出,图书馆为保存资料目的可以将作品做数字化复制等,图书馆对作品做三个数字化形式的复制品,在同一个时间使用不得超过一个。在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体系中,以国会图书馆为代表的许多图书馆都把网上书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经超过版权保护期的作品,可以全文上网供读者在线阅读,另一部分是仍在版权保护期内尚未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在征求著作权人同意并支付稿酬之前,只有书目、图书简介及相关书评可以上网供公众阅览。如果读者想进一步了解图书的内容则需要到图书馆按传统办法借阅。 我国法律规定合理使用的情形有:个人学习使用、介绍评论、时事报道、教学目的、执行公务、免费表演等情形。其中明确指出,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 四、关于作品使用的法定许可 需要海量信息的网络界,如何才能找 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向?法定许可是否成为惟一的筹码?即使用作品可以不经权利人的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权利人声明不得使用的除外)。著作权法中对图书报刊的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都可以适用法定许可的条款(权利人声明不得使用的除外)。伯尔尼公约要求传播他人作品必须得到著作权人的授权许可,我国著作权法所规定的法定许可情形不适用于外国作品和外国著作权人,即使用时上述作品仍须征得同意并支付报酬。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这几种法定许可的情况是充分考虑了这些媒体在进行正常运转时的特殊情况。法定许可针对的虽然都是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但如果要求这些媒体必须在一一征得权利人许可的基础上才能使用,必然会造成信息的迟延,加大社会交易成本,不利于大家更为广泛的掌握新闻动向。报纸、电台、电视台这些媒体的大力宣传,使我们方便及时地了解社会最新的动态,可以说,大量的宣传报道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也极大的丰富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基本上吻合了著作权法规定的本意。 从整个社会运行的角度看,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第四媒体,从诞生之初就深深透着媒体的共性,还带有更浓厚的独有的特性。通过网络交流,几乎可以达到一种完全置身于网络空间的状态。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无论是著作权法或者解释,对网站摘编、转载都有一定量的限制,它所适应的范围和报刊杂志一样。对比王蒙六作家案和数图公司侵犯著作权案,不难看出,网站将权利人的整部著作复制上网,显然已超出了合理的范围,超乎一定程度的量变也必然造成对规定初衷的违背。图书出版有专有出版权的限制,网站整部作品的使用将不仅仅涉及著作权人利益,还要涉及与著作权人签订专有出版合同的第三方,也必将与作品的正常利用相冲突。 在陈兴良诉数图公司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一案中,焦点是擅自将作品登载在网上并允许读者有偿下载使用的行为是否正当合法?权利人有无权利受到限制的情形存在?即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范畴内,他人可以不经权利人许可使用该作品,也不必支付报酬。将作品登载于网上有无法定许可等其他免责情形?一般来说,如没有合理的抗辩理由,没有法律规定的除外条款,侵权者就只得承担侵权责任。 著作权法规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一方面赋予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在网上使用其作品,同时赋予著作权人有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的权利。这样看来,在陈兴良诉数图公司一案中主张权利的主体是适格的。 传统层面上的复制,大多是通过复印机、录音机等设备进行,数字时代的复制,有人认为应该包括从网上下载复制,不难从中看出这种主张不适合本案。著作权人根本没有允许被告上载,何谈在传播过程中用户下载使用是为了个人学习目的的合理使用?本案所要解决的纠纷是数图公司上载的行为而非在作品传输链条中下载的状态。在此我们可以对照此案被告数图公司的性质,不难发现此图书馆并非该条款中的彼图书馆,也非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目的。被告数图公司的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为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制作和网络广告等,虽称为公益目的,但无法消除公司营利的内在本质,营利虽然不是构成侵权的必然因素,但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与著作权法中规定的图书馆合理使用的初衷相悖,同时也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法定许可情形。 正如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所认定的,著作权人将作品交付出版社出版,许可出版社发行此作品,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这种许可的后果仅应视为将作品固定在有形的载体(纸张)上并为公众所接触。数图公司未经许可将此作品列入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对陈兴良在网络空间行使权利产生了影响。图书馆的功能在于保存作品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接触作品的机会,这种接触,是基于特定的作品被特定的读者在特定的期间以特定的方式(借阅)完成,这种接触对知识的传播、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作者行使权利的影响非常有限,因此,并不构成侵权;但在本案中,数图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将陈兴良的作品上载到国际互联网上,虽以数字图书馆的形式出现,但却(1)扩大了作品传播的时间和空间,(2)扩大了接触作品的人数,(3)改变了接触作品的方式,(4)在这个过程中数图公司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作者获得合理的报酬。因此,数图公司的行为阻碍了陈兴良以其所认可的方式使社会公众接触其作品,侵犯了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故数图公司应立即停止侵权并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信息网络论文:计算机信息网络立法初探 一、计算机信息网络对法律的影响 信息社会的实现,不仅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对信息的高度流通、共享和利用产生强烈的 、迫切的社会需求,同时也得益于因这种需求的驱动而产生的能够使其得以实现的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又迎来了网络时代,它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高级阶段 .它打破了信息流通与共享的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可以使人们几乎同时地在世界各地共享 信息,改变了信息的时空观念,引起了第二次信息革命。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是计算机与现代 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的多媒体通信网络。为了与传统的电 信网络和人工信息网络相区别,我们称之为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方便起见,本文有时也将其 简称为“信息网络”或“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极为迅速。最有代表性的国际互联 网Internet已将触角深入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据报道,网上用户已达6300万,并且正在 以每二至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发展前景是“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即全球性的 信息高速公路。 作为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计算机信息网络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性,对信息社会各个 领域 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政治领域,它便于政府与民众的信息沟通,充分发扬 公民的民主权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和科学管理及决策的水平;在军事领域,可以使 军事指挥系统全面迅速地掌握敌情,加强全局控制和快速反应能力;在经济领域,有利于广 泛、迅速地传递商贸信息,推行无纸贸易和电子货币,能够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减少交通 量,节约能源;在教科文卫领域,方便人们查询、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远程教学、科研 合作甚至医疗会诊;在生活领域,可以实现电子购物、虚拟旅游以及家庭办公等等。计算机 信息网络的应用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安和尴尬。比如网络中信息存储与流通的安全性、 保 密性难以保障,不良信息在网上泛滥,知识产权、个人隐私容易受到侵犯等等,都是亟待解 决的问题。 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解器,信息网络对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影响必然对传统法律产生巨大 的冲 击。法律的发展总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原有的传统法律面对新兴的计算机信息网 络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法律建设又必须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 此,制定新的法律规范,调整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经营和应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规 范人们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保障网络建设、经营与应用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研 究和规划信息网络立法,首先应明确网络法律的地位与结构。 二、计算机信息网络法的地位与结构 计算机信息网络法是调整网络建设、网络经营和网络应用中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就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而言,信息网络法很难直接归属某一个法律部门。一般认为,我 国目 前的法律体系由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劳动法、环境法等法律部 门 构成。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关系的不断变化,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构成和法律 部门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总是应当力求与同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形成 的各种社会关系相适应。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各种社会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法律部门的划分也更加 困难 ,各个法律部门之间的重叠交错更加难以避免,还可能增加新的法律部门。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调整科学技术活动领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急剧增加,一些专家 学者提出科技法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由于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调 整信息活动中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也大量增加,因此也有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信息法应作为一 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信息网络法律与科技法和信息法均有密切的关系。 在科技法体系中,信息技术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子部门。由于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集 中体 现,信息高速公路是集信息技术之大成的科技成果,实际上信息网络法律规范将涵盖信息技 术法的大部分内容。信息法调整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利用等过程中的社会关系 , 而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也正是信息网络的基本功能。随着人们的信息活 动 越来越多地集中于网络,信息网络法律规范也将涵盖信息法的大量内容。由此看来,计算机 信息网络法大体上可以划归科技法或信息法的范畴。由于目前法学界对科技法和信息法能 否 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尚未达成共识,对科技法、信息法的调整范围也尚未明确界定,因此对 计算机信息网络法归属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讨。但无论是将信息网络法看作某一个法律部 门 下属的子部门,还是将其看作由若干法律部门中有关法律、法规和法律规范的集合构成的一 个法律法规群或称为一项法律制度,都不妨碍我们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进行研 究。 近年来还有一些专家学者提出计算机法的概念,它是七八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大、 中型 机多用户环境和计算机开始联网的背景提出的 。对于8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的微型计算机,如 果未联网,它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则相当有限。计算机信息网络法不仅包括了以往计算机法的 主要内容,比如对知识产权和个人数据的保护、对计算机犯罪的惩治、对计算机病毒的控制 、对计算机证据的认定等,而且还要调整一些新的社会关系,比如大型网络的建设、经营管 理以及信息系统间电子数据交换中的社会关系等。实际上,计算机信息网络法的许多法律概 念、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也都是适用于未联网的计算机的。所以在当今“网络就是计算机” 的时代,对计算机法与计算机信息网络法的研究无须严格区分。 还应当指出,计算机信息网络法并非调整信息网络中所有的社会关系,它主要是调整与 网络 建设、网络经营、网络应用有关的独特的社会关系。因为这些社会关系是随着网络的出现 而 产生的,且原有法律没有调整这些社会关系的规定。在网络上也有许多的的信息活动是原有 法律已经规范的,就没有必要在信息网络中再做出新的规定。比如不久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的利用电子邮件侵犯他人姓名权的问题,在宪法、民法中早已有规定,该问题之所以难于解 决,主要是取证的问题。因此,从实体法角度而言,没有必要在侵犯姓名权方面再做出新的 规定,也不能把民法中关于姓名权的法律规范作为信息网络法的法律规范。当然,这里并不 排除其它法律部门的一些规定也可以作为信息网络法的法律规范,比如修改中的刑法关于计 算机犯罪的一些法律规范。总地来讲,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的社会关系是由信息网络法和其他 若干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共同调整的。 尽管目前计算机信息网络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层次并不高,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忽视 信息 网络立法的重要性。计算机信息网络是现代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社会的神经系统。 用信息网络法和其它一些法律规范共同调整网络上的社会关系,对于信息社会的正常运 转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环境法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一样,信息网络法是在为人们创 造现代信息社会良好的信息活动环境,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理应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信息网络法从结构上主要可以分为五类法律规范。一是关于信息网络规划建设、经营 管 理以 及网络安全的法律规范,主要是行政立法;二是维护网络中的公民权利的法律规范,比如知 识产权和个人数据的保护;三是金融商贸领域中的法律规范,比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 子资金划拨(EFT)的法律规范;四是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刑事法律规范;五是有关计算机诉讼 和计算机证据的程序法规范。实际上,目前我国已经制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法律规范极少, 有必要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 三、计算机信息网络法的主要内容 1.信息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计算机信息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是规模宏大、极其复杂、耗资巨大的重大工程 项目。鉴于网络规划与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它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以及为了克服我 国在计算机信息网络规范与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用法制来规范网络的规划与建设是十分 必要的。在立法时,应就下列一些主要问题作出规定: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规划 ,处理如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关系、全国各地区网络发展的协调等问题;克服重硬轻软倾 向,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放政府信息资源;国家对网络软硬件设施和信息资 源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网络的标准化与开放性原则;网络建设与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全 民性普及教育等,以保证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沿着合理、高效、健康的轨道迅速发展 . 2.信息网络的管理与经营 目前,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管理与经营还很不成熟,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的管理方式 非常松散,已经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目前充斥于网络中 的有害信息,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安定、扰乱公共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破坏文化 传统和伦理道德及有伤风化的信息,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因此,控制网络中的有 害信息,是网络管理与经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此外,还需要引进竞争机制,提高信息网络 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了尽量减少计算机信息网络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为广大用户提 供优良的服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网络管理与经营的法律机制。首先要明确网络的管理机构 和经营机构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国最近颁布的有关计算机信 息网络国际联网的暂行规定和管理方法,是加强信息网络管理的有益尝试。除此以外,还需 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细则以及其它有关法律规范。 3.信息网络的安全 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和流通着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是极其宝贵和重要的无形资 产,有些还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机密。网络的重要信息若被非法篡改或窃用,将对国家、 集体或个人造成严重损失。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运转越来越依赖计算机信息网络,经济 、金融、交通、军事等领域的网络一旦发生故障或遭受破坏,将会给国家造成无法弥补的重 大损失。实际上,计算机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犯罪分子、恐怖集团甚至计算机战争的重要攻击 目标。因此,有必要通过行政立法强制性地贯彻实施网络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措施,强化信 息网络的安全。我国已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条例》,对各类计算机信息系统 (不包括未联网的微机)的安全保护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尚需进一步制定实施细则与配套法规 . 4.信息网络的知识产权保护 计算机信息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有两层含义,一是对组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的保护 ,二是对网络中享有知识产权的信息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保护主要是从 对权利人权利的确认和保护以及对侵权行为制裁方面体现的。对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可以 由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给予保护。对于在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各 类 作品和信息,以及在网络中出版的作品,当然也应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尽管我国的著作 权法未提及数据库,但至少可以将其作为编辑作品或演绎作品来对待,能否将其作为原创作 品,则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在网络中很容易对各种作品和其它信息进行复制、篡改、演绎 或作其它利用,也很容易跨越国境传输,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和实施方面还面临着一 些新的问题。 5.个人数据保护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地提及隐私权,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民隐私权给予保护,比如规定公 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可侵犯。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个人数据被各类计算 机信息系统收集和存储,并可经由网络传输和调阅,对公民隐私权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 许多国家陆续颁布了数据保护法,规定数据用户必须履行登记手续,明确数据来源和使用目 的,并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与正当使用;数据主体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依法 享有知悉权、修改权以及因数据用户的数据不准确或不当使用给其造成损失时要求赔偿的 权 利 。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是空白,应当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开始研究,做好立法 的准备工作。 6.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应用开创了“无纸贸易”的新时代,给国际贸易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它也使传统的适用于“纸本贸易”的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受到冲击。这些现行法律 规定 对EDI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法律障碍,比如以 EDI方式订立合同时涉及到要约的撤回、撤销 ,错误或欺诈所致损失的责任承担,承诺生效的时间、地点等法律问题,合同的书面形式问 题,EDI在证据法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如计算机记录作为证据的可采性、对于原件的要求、 关于认证的规定等。对于应用EDI技术在国际贸易买卖合同领域引起的法律问题,许多国家 以及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已经采取或提出了一些法律对策,包括国内法、国际组织制定的国际 统一规则及国际公约。为进一步与国际贸易接轨,我国也亟需加强EDI的立法工作。 7.电子资金划拨 金融电子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也在实施金卡工程。而我国对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研究才 刚刚开始。研究该项法律问题,首先应当分析电子资金划拨各方的法律关系。国际上一般认 为,在电子资金划拨中,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银行与电子清算所、银行与数据通信网 络以及客户之间都是合同关系。至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则有争议。在分析电子资金划拨 各方法律关系的基础上,还要探讨电子资金划拨完成以及电子资金划拨在证据法上面临的问 题。同时,由于为消费者服务的电子资金划拨有其独特之处,也要讨论适用于这种电子资金 划拨的标准合同以及为维护契约正义性而对标准合同的管理。我国的现行法律,如《票据法 》,无需实质性变动,但需要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8.计算机犯罪 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犯罪将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犯罪形式之一。计算机 犯罪的主要表现是侵犯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以及网络中存储和传 输的数据,从而达到窃取钱财、信息、情报以及破坏或恶作剧的目的。计算机犯罪是一种高 技术犯罪,其特点是作案时间短,可以异地远距离作案,可能不留痕迹,隐蔽性强,危害性 大,有些犯罪行为按传统刑法难以定罪量刑。因此,许多国家已修改刑法或制定计算机犯罪 单行法规,以便更有力地打击计算机犯罪。我国目前正在草拟的刑法修改方案中也已考虑增 加制裁计算机犯罪的法律规范。 9.计算机证据与诉讼 计算机信息网络法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和证据能力。一些发 达 国家针对计算机证据的种类、分类、可采性和证据价值的规则,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对 证据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明确定义了计算机证据的概念、范围和特征。计算机证据是在计 算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数据以及它们的各种表现形 式 ,考察计算机证据的证明规则,重点在于确保计算机数据相对于原始输入事实的准确程度。 计算机证据的搜查和扣押以及电子监测应严格依照诉讼的法定程序进行,法庭对计算机 证据 的判断应依诉讼的法定程序进行,并必须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目 前我国对计算机证据的研究还是初步的,有必要加快研究和立法的步伐。 信息网络论文:信息网络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网络技术 电子支付 数据库 信息安全 论文摘要: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网络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一些主要技术, 包括Internet 技术、Web 浏览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支付技术、安全技术等。这些技术有的已经在实际中的到广泛的运用, 有些还在发展之中。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电子商务技术一定会越来越成熟。 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电子商务以一种全新的商务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尽管网络泡沫使电子商务的发展遭受了巨大冲击, 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讲, 电子商务都在稳健地向前发展着。本文将介绍电子商务中涉及到的主要技术。 一、Internet 网络技术的运用 虽然Internet 技术不是电子商务的专门技术, 但开展电子商务要以Internet 网络平台为基础, 电子商务发展的好坏与Internet 网络技术有直接关系, 因而Internet网络技术是电子商务相关的关键技术之一。 二、Web 技术的运用 现在,Web 浏览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Internet,并被广大用户接受和使用。Web 服务器利用http 协议来传递html 文件,Web 浏览器使用http 检索html 文件。Web 浏览器从Web 服务器上获取信息, 然后以静态和交互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电子商务仍然是一种商务模式, 在进行电子商务过程中, 需要在商家与客户以及其他相关角色之间交换各种信息,此时就要使用Web 浏览技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仅仅使用HTML 表示信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为此, XML( 扩展的标记语言) 和CXML( Commerce XML) 相继开始发展起来。 三、数据库技术的运用 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 涉及到商家、商品、客户、物流配送等大量的信息, 这些信息都需要储存在数据库中。当前数据库管理系统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能高效、高质、安全地管理数据。该技术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建设和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等。运用于电子商务中的数据库技术主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功能: ①数据的收集、存储和组织; ②决策支持;③Web 数据库。 四、电子支付技术的运用 电子支付是指在网上直接为所购商品付款。电子支付过程中安全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子支付是否可以顺利进行。目前银行界普遍使用的有SSL/TLS 和SET 两种电子支付模式。从技术角度讲SSL/TLS 不是支付协议而是会话层安全协议,用SSL 协议进行电子支付是支付的双方利用SSL 协议建立一个安全会话通道, 在该安全通道中传送支付信息。当数据到达商家的Web 站点时, 所有信息被解密,是否将这些信息以安全格式存储由商家负责, 用户不负责信息安全。SET 是以信用卡支付为基础的网上电子支付协议。使用SET 协议进行电子支付可以确保接收信用卡的商家和信用卡的持有者都经过认证, 是可信赖的。SET 协议仅对一些敏感信息加密而对其他信息不加密。SET 协议中使用许多安全手段, 如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电子认证技术和电子信封技术等等。 五、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 由于现有计算机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大多采用TCP/IP 协议, 服务器也多为Unix 或Windows 操作系统, 又由于TCP/IP 和Unix 都是以开放性着称的, 易于互联和信息共享的设计思想贯穿于系统的方方面面,在访问控制、用户验证授权、实时和事后审计等安全方面考虑较少, 这就给网络使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据统计, 来自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安全威胁高达60%。开展电子商务离不开网络基础, 但直接在这样不安全的网络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调查表明,很多商家不开展电子商务, 很多网民不在网上购物, 他们最大的担心是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 这里既包括商家与客户没有面对面的确认, 也包括对机密数据失窃的担忧。为此, 一方面需要有商务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信任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商务活动各方的身份认证, 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数据在传输和储存等环节进行安全保护。目前普遍使用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证书认证方式。具体操作过程是, 首先由第三方建立起由相关部门授权的认证体系, 负责对申请证书的网上用户发放有效的证书, 在网上的其他机构或个人需要对该用户进行身份确认时, 该用户出示其手中的证书给需要对其进行认证的一方认证, 认证方也可以到签发该证书的认证中心对该证书进行认证。每一个证书与一个密钥相对应。 目前最为流行的证书格式是由ITU- T 建议X.509版本3 中所规定的。其他标准化组织也采用X.509 作为公共密钥认证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 人们普遍使用ITU- T 建议X.509 中规定的证书格式作为标准的证书格式, 认证系统也可以使用SET 协议的相关规定。除了使用认证系统对参与电子商务的各方进行身份认证外, 还需要一些加密技术对参与方不希望被不相关的人知道的信息进行加密。 除了以上这些与电子商务直接相关的安全技术之外, 还有一些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如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各个层面上的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也直接地关系到用户对电子商务的信心。 六、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一种综合了各个学科技术的信息处理方法, 具有多种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 ①分类:按照被分析对象的属性、特征, 建立不同的组类来描述事物。例如:将网上的每一篇文章按关键字分为不同的类别。 ②聚类:识别出被分析对象的内在规则, 按照这些规则把对象分成若干类。例如:对“ 顾客最喜欢什么样的促销方式”这样的问题, 按照顾客的购买习惯进行聚类, 将购物习惯相近的顾客分在一起, 不同的类别表明不同的购买习惯, 然后分别调查了解每一类顾客最喜欢的促销方式。 ③关联规则:关联是某种事物发生时其他事物会发生的一种联系。例如: 每天购买牛奶的人也有可能购买面包, 其中买牛奶的人有多少一定要买面包, 比重有多大, 这可以通过关联的支持度和可信度来描述。 与关联不同, 序列是一种纵向的联系。 ④预测:有效的预测需要建立预测模型。预测目的是把握分析对象发展的规律, 对未来的趋势做出预见。例如:对电子商务行业未来发展做的判断。 ⑤偏差的检测:对分析对象的少数的、极端的特例的描述, 揭示内在的原因。例如: 在银行的100 万笔交易中有500 例的欺诈行为, 银行为了稳健经营, 就要发现这500 例的内在因素, 减小以后经营的风险。 七、小结 电子商务使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 它需要很多先进技术来支撑。虽然有些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但仍然有许多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甚至还有许多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需要到网络运营商和软件开发商等多方面的技术提供和实施, 而且需要在商务管理观念的彻底改变。 信息网络论文:通信工程公司的信息网络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通信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随着通信行业竞争的激烈化,以及通信工作难度的加大,原有的通信行业内部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为此,建立相应的信息网络,是通信工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下面将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1、通信工程公司建设信息网络的实际需要 1.1随着通信工程的快速发展,通信公司的营业额持续递增,通信公司的营业范围拓宽。也就是说通信生产量加大,通信营销业绩上升,在此基础上,原有的管理系统已经呈现了滞后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运作速度下降,公司的运作管理不及时,不全面。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信息网络系统,能够涵盖公司的生产、运行、营销、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并进行集中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和资金。 1.2通信工程企业信息管理滞后于其他平行行业。信息行业是一项高端技术产业,其更新换代速度快,技术要求高。为了更好的适应信心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各行业已经充分与信息网络接轨,建立起内部的系统网络。而对于通信工程,受到其自身的特点制约,与信息网络的接轨出现严重的滞后,并不能及时的更新换代。 2、建立信息网络的现实意义 2.1流程管理体系优化目标。1)建立和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模式;2)流程应能简捷、合理地概括公司经营活动;3)通过管理流程绩效来衡量公司、部门、人员绩效;4)梳理出适用于流程管理的组织架构。 2.2流程优化方法。1)简化和集成横向活动。删除不必要的活动,合并重复活动。2)压缩纵向组织,适当授权,将决策点置于工作进行之处,变职能管理为过程管理。3)消除流程瓶颈,尽量减少多余的环节。 2.3新流程设计。1)消除了所有网下操作,提高信息共享率,提高执行效率。2)采购由库房主管发起,优化操作步骤。3)审批结束后,领导将审批后的采购计划通过网络直接下达给采购主管。 3、系统设计 3.1系统功能结构。根据前期需求调研,从功能架构上看,系统由决策支持子系统、工程管理子系统、综合办公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分公司扩展子系统构成。 3.2系统体系结构。在整个系统中,各个功能子系统内部的软件架构设计采用三层结构:UI层、逻辑层、数据层:(1)UI层。接入层是业务系统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由接入逻辑构成。接入逻辑分为接入界面和接口服务;(2)业务层。业务层处于接入层和共享数据层之间,通过数据层的数据操作对象访问业务数据,向接入层提供统一的业务逻辑过程实现业务逻辑;(3)数据层。数据层是系统的基础,数据层中的数据子层存放系统中用到的所有数据。数据层的数据操作组件向业务层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操作对象,用于屏蔽业务数据的存储、组织和访问的细节,实现业务数据的充分共享。 3.3系统设计理念。(1)协同商务。从企业内部来看,构建核心企业的最佳业务流程,通过信息流,协同各生产经营单位和部门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核心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2)集中管理。信息不对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大障碍之一。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类不同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但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是一切现代化管理模式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 3.4设计思想。通过对通信工程内部特点的具体分析,以及对不同公司的实际客户信息的评估,基本确定了如下的设计理念:(1)工程施工管理——构建企业经营管理的模拟平台;描绘企业的经营管理蓝图。(2)材料申请采购管理:以材料申请单为核心,材料物流流向为主线,配合合同管理、采购价格控制和协调管理提供支持;(3) 财务管理:配合公司所有工程施工动作,结合现金流量计划和各种费用情况,将工程施工中发生的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与工程管理密切结合,实现资金流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4) 项目管理和责任中心管理:支持某一项目的计划预算管理、项目的成本费用核算和控制等管理;支持利润中心、收入中心、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的计划预算管理;(5)管理决策统计分析: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为管理决策提供各类报表信息、各类指标查询及统计分析数据和随机的实时查询信息。 3.5子系统设计。(1)员工管理。员工管理是公司内部管理的关键部分,首先需要对员工的基本信息和详细履历等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录入,其次,还要包含增加员工、编辑员工、减少员工和员工岗位调整四个功能;(2)派遣工管理。公司员工中不仅包括合同工与计时工,同时还包括了一部分劳务派遣工,他们与其它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工作合同。由于各公司无法得到此类员工的详细资料,所以这部分员工的管理要单列出来;(3)培训管理。为了进一步强化信息网络的职能,全面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公司需要定期安排有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并按照培训内容进行必要的成绩考核,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4)考勤管理与请假管理。新系统要求公司所有员工按要求自行申报考勤,各分公司每个月所得到的数据均来自员工每天申报的考勤。同时请假系统也将与考勤系统关联起来,请假期间的考勤将不允许申报。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原来存在的员工考勤不及时或不规范的现象;(5)权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另外一个核心就是员工权限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将会把权限管理贯彻至所有方面,大点到某功能模块的可能性,小到一个流程的步骤的是否允许审批,完全依赖权限系统。 本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授权管理,它能够用于区别甲员工本人的操作。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并辅助以相应的管理流程,由专业的负责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通信公司在该信息网络的支撑下,必将获得长远发展。 信息网络论文:信息网络中的地方文献 即将建成的信息高速公路将对传统形式的图书馆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图书馆长期引以为骄傲的藏书,也不再是独此一家的“专藏”,封闭就真正从根本上被冲破了。 (一) 让我们从图书馆的藏书入手,来看看信息革命前后,图书馆的变化历程。 一、从专藏走向共享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无不以广泛收集具有专藏价值的文献为办馆宗旨,并以此来吸引研究者与读者,从而享有较高的声誉。人们(不论是图书学专家或普通读者)往往以藏书数量和文献价值作为评价图书馆地位的主要依据。近年来,虽又增加到馆读者量等指标,但仍未摆脱围绕藏书数量进行考察的模式,因为“到馆读者”的多少,一般是与能提供文献的多少成正比的。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图书馆的封闭藏书终于有了交流的桥梁,文献资源共享真正成为了可能。一个馆的藏书就实际上成为所有馆的资源,加上协作编目的实现,书目信息从四面八方呈现在计算机网络上,任何图书馆的数据和信息都可以被相互拥有。此时,文献的收藏数量对于每个图书馆而言就显得不太重要了。文献因个别占有而“奇货可居”的现象也将随之失去价值。共享使图书馆的办馆方向转向全方位,深层次利用文献的内在价值——信息,并努力使之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由独特趋于同一 在前信息时代,每个图书馆都是独特的“个体”,除了人数的多少、规模的大小不同外,还因为其内涵——藏书的成份差异较大,即是说每个馆都有它独一无二的特殊之处。信息网络的建立,使每个馆都能全面地呈现其独具特色的方面,同时,所有的网络成员都利用他馆所长补本馆所短,都能在贡献出自己独特价值的同时,利用别馆的特长为自己服务。整个网络就成为了一个互通有无的市场,网络的每个单位从理论上讲都同时拥有了所有图书馆的藏书。图书馆在藏书意义上的差别就逐渐消失了。 三、由静止转向流动 传统意义的藏书其最大的特征是静止,不重视使用与流通,受到很大的局限。成百上千册同一种文献停滞在毫无联系的各图书馆中,它的外在形式不会跨越地域的限制发挥作用,文献的内在信息也因找不到使用场所而难加以开发。 网络的建立使文献利用者有了广泛的寻找空间,文献被找准的概率大大增加,文献的利用率增大,使文献能跨越地域的障碍,流动成为了文献的一种基本特征。 四、变单一载体为多种载体 单一的纸质载体将变成多种载体形式,这不仅丰富了文献的外在表现形式便于收集和利用,更重要的是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管理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大增强了管理的技术含量,促使图书馆走上了技术密集型的道路。 (二) 在信息网络中的图书馆,由于其藏书的共享性,使人容易产生一个错觉,由于每个图书馆的个性特征有了相对削弱的趋势,管理与使用文献的规范化,也使各图书馆成为信息网络的节点,似乎独立的意义与价值不大了。但问题还有另外一面,即信息内容的广泛性与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之间总有较大的差距,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信息网络,它必须使各节点不断提供新的信息,成为信息源,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要,发挥网络的效益。 图书馆藏书中的“地方文献”是信息时代图书馆能够不断独立输出的重要信息成果之一。 地方文献在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由它的地域性特征与数量的稀有决定的。 第一,价值的地域性。地方文献是多侧面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各方面内容的文献资料。由于地域的独特性,使反应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文献在内容上就具有了独特的价值。表现在:越是具有专业性的地方文献,越能够深入、准确地为普通的专业研究提供典型范例;越是记载内容详细的地方文献,越能够为广泛的规律性研究准备充分的、基础性的材料,从而也就越发珍贵。同时,由于地方文献的产生方式——主要靠当地人士编撰,就使地方文献有了一个最大的特色:详细、准确。若与地域的唯一性相结合,又决定了它有“独一无二”的权威性。 第二,搜集的特殊性。从地方文献的形式看,大多数文献都是非正式出版物(即使正式出版,数量也极少),通过一般的采购方式不可能有效的搜集,必须采用访购、捐赠、交换等独特的方式才有可能建立地方文献的藏书体系。并且,在搜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还缺乏有力的社会保障,必须靠图书馆自己去建立符合本地特色的搜集渠道,通过宣传、说服工作,让有关社会机构了解图书馆搜藏地方文献的意义,才能冲破各种障碍入藏相关文献。 第三,使用的专指性。地方文献是了解地方历史与现状、社会与人文的基础文献,掌握它是进行各类区域性研究与决策的前提。它的地域性特征构成了使用的专指性,它内容的广泛性(政治、文化均要涉及)又形成了使用的多样性。这既使地方文献在使用时具有了极强的专业特征,又让各类研究者从中能探寻出许多具有独特价值的内涵,为他们研究或决策提供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 第四,管理的针对性。由于地方文献的上述特点,如果立足于充分使用目的,就必须对它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层次的开发,便于利用。地方文献对于一个区域性地域而言,它是一个关于该地区的文献集合体,隐含在其内部的信息既丰富又分散。并且,许多读者在使用地方文献的内容时,专指度一般都非常高,这就要求对地方文献的管理,必须以揭示文献的内在信息,充分展示文献的使用价值为目的,采用分析著录、主题标引、专题汇编并辅之以多种索引、目录等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反映地方文献的隐含信息。 (三) 地方文献在信息网络中必须是以一种“数据库”的方式出现,这就给地方文献搜集与整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所谓数据库,是指用一定的组织方式将若干有相互关系的数据存储在一起而形成的集合体,它必须高度共享,重复程度小,能满足多种使用要求,数据与使用数据的程序之间应相互认同基本规律。落实在地方文献上,就要求地方文献数据库在文字数据(或其它数据)的建立、增加、删除、检索上必须符合计算机网络的需求,并且充分考虑该数据库在使用上的普适性,尽量减少图书馆行业的色彩,让广大的不熟悉图书馆规律的网络用户也能方便地加以利用。 无疑,这就使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不仅如此,在迈向信息化的过程中,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将对图书馆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效益 在信息网络之中的图书馆,既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又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图书馆通过区域网络获取大量信息提供给各类读者,同时也把网络中缺乏但又十分需要的信息按一定标准制作成可以交换的产品。图书馆制作的这些信息产品,可以是文献信息、书目数据,也可以是经济信息、市场动态等等,只要是信息网络所需要的内容,图书馆都可以通过预定的程序加入。同样其它信息组织或企业也能够把从不同渠道得到的相似信息加入网络中去。 但是,图书馆所拥有的地方文献数据在社会信息网络中是独一无二的,而每一个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据对于图书馆网络而言也是唯一的,正是这种“双重唯一”的价值,使地方文献数据在整个图书馆数据库中占有了重要地位。考虑到网络服务的有偿性,它也给图书馆带来了其它数据所没有的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提高在信息市场上的竞争力 随着信息网络的建立,信息传播机构也会大量增加,各类信息产品必然会充斥信息网络,从而形成一个潜力广阔的信息市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图书馆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产品——地方文献数据库满足社会的需要,就能在信息市场中站稳脚跟。地方文献作为图书馆独有的文献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它是各类数据库中唯一能完全由图书馆自己制作而成的,由于有目录编辑的基础,具有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且检索手段完善等特点,而这些正是其它信息机构所没有的。 三、能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地位 在信息网络中,图书馆在建立书目数据库、乃至建立全文数据库方面都拥有不可替代的物质条件;在搜集、整序信息流方面,长久以来,也是其传统优势。社会分工的细密使行业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差异也越来越大,这就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的空间,即搜集各类有价值的信息源,为跨学科的研究提供系统的材料。在这之中,系统地整理地方文献就成为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必备课题,并从中得到培养,从而成为网络人员中具有特殊能力的群体,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人员专业素质落后的状况,提高图书馆的地位。 如何面对日益逼近的信息化浪潮,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呢? 首先,应立足进入信息网络的目的,加强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力度。地方文献是图书馆进入信息网络的利器,但现在的管理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无法与信息网络联结。必须立足未来,尽快研究出由手工整理向机编方式过渡的办法,集中人力、物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其次,大量积累数据。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的方式,尝试性地建立起符合网络要求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并以此来培训人才,总结经验。 第三,尽快建立区域性的协作组织,指导、协调,共同开发各地的地方文献资源。 第四,采取多种形式,制作各种专题性的地方文献产品(如缩微、磁盘、光盘等),以丰富文献类型,既作为网络的基础产品,也能获得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智慧教育论文: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摘 要】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以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益。 【关键词】智慧型;教学艺术 中华院博士生导师张梅指出:“一个智慧型教师的具体体现就是上有效的课,做有效的教育。”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以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益。 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善于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运用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任何教育艺术都不能机械地搬用,也不能简单地模仿,而只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反思性探索,辛勤的耕耘,才能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智慧化的教育教学艺术。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现选择三位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艺术具体事例,供教师同行学习借鉴。 1.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机智地处理动态生成的教育艺术。① 在处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中,最能看到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新课程讲求动态生成,智慧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突然出现的动态生成时,都能沉着、冷静,并借机将教学进一步引向深入。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间,开始做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百分数……”,教师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既然有百分数,那么有千分数、万分数吗?” 这个问题是教师没有想到的动态生成,如果教师简单地说:“千分数、万分数是有的,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会学,你坐下吧。”那么这个教师不管前面的课讲得如何好,在处理这个动态生成问题的表现实在不够“聪明”。请看这位教师的处理:“嗯,真不错,你能从今天学到的百分数想到千分数、万分数,这说明你很善于思考。那么,同学们,我给你们五分钟时间,你们在练习本上‘发明’一下千分数、万分数吧。”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发问,然后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先对千分数、万分数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引导学生的思考适度向前发展。这5分钟的实际价值远远超过了5分钟本身的价值,因为,这位教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智慧得到了发展。 2.一位班主任老师别出心裁地“惩罚”学生的教育艺术② 一位班主任去学生宿舍检查,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几个香烟头。又有人吸烟!老师很生气,一定要惩罚。是扣分、罚款?还是叫学生写检查?上报学校教育处?或者干脆把家长叫来,领他们回去反省? 几个吸烟的学生被查出来了,他们惴惴不安地来到老师面前,求老师原谅。老师瞪着他们半天不说话,琢磨着怎样处理他们才好。偶然间,老师看到校门口的警示牌,校内禁止吸烟。老师头脑中突然闪现出一束智慧的火花,表现出一副严肃的表情对学生说:“现在有一项重要任务,给你们两周时间,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传版面在校园内公开展览。只要完成得好,我就取消对你们的处罚。” 学生面面相观,眼睛里充满新奇。 两周后的一个艳阳天,他们兴奋地来请老师去看展览。来到学生宣传栏前,老师不禁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感到惊讶。几个学生充分发挥了美术特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诫人们吸烟的危害性,还介绍了各种戒烟措施,不仅有制作精美的宣传画和漫画,而且还有一些发人深醒的警句:“绅士风度无需用吸烟来诠释”、“买烟何如买书?”等等。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老师很难相信这是出自几个学生之手。望着不断前来观看展览的学生,老师由衷地为他们骄傲。而他们的眼神里,老师也发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老师,您还处罚我们吗?”他们中的一个偷偷问老师。 老师指着宣传栏笑着说:“这不是很好的‘处罚’吗?” 这位教师“惩罚”学生的教育艺术实在高明,在宣传戒烟的创造性活动中达到戒烟的目的,产生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3.教育家陶行知的“诗教艺术”。③ 在重庆育才学校里,有一天,两位小同学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翻脸,双方互不相让,争吵起来,最后竟互相对骂……此事正巧给陶校长碰上,他走过去,二话没说,只是不动声色地注视他们。两个学生窘住了,立刻低下头,悄悄地走开了。 在第二天的晨会上,陶校长讲话了:“昨天我看到两位小同学发生了摩擦,越摩擦越光火,最后竟相互骂起来。今天我写了一首《你和我》的诗,赠给这两位小同学,也是赠给大家的。”接着,他就高声朗读起来: 智慧教育论文:智慧教育让教育不再困惑 几千年的教育历史发展到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成了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发展的过程是教育模式不断适应多元化的过程。素质教育也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与现实发生碰撞。如何在困境中渡过难关?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如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智慧教育为这个问题探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通道。 智慧教育要求我们在遇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换一个角度多途径解决问题,用多元化的思维来克服来寻求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如何运用智慧教育来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难题呢?我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中总结了几条经验,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教育学生学会非常规的思维,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大多同学学习无动力,对学习失去信心,我校是全县唯一一所综合性高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县重点中学经过再三筛选后的线下生,他们在中学时长期生活在以成绩论英雄,以升学率论成败的阴影下,经受不断的打击饱受教师长期冷落。从而不思进取,各方面素质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如何在这样的集体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好多老师可能都想:可以向他们讲学习的好处,学习改变命运。给他们定目标,让他在下一次考试时前进多少名……。这些道理可能学生都明白,但他们似乎对此并无兴趣。劳动时个个都是怕懒、怕苦、怕累。什么活动对这些素质不高的学生来说都是吃力而无生机。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是否应该用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用非常规的思维方式,非常规的解决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经过研究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以学习为动力是行不通的,当你谈到他某方面能力较强时,反而他很感兴趣,所以我决定向同学们讲现在社会发展的形势,在新形势下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有知识的人,但更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学习好、成绩好只是证明这个人的学习能力较强。那么在学校学些什么——学能力,学习讲话的能力,学会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学会处理各种事务的办事能力,学习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在众多能力中也不可缺少学习知识的学习能力。例如:给老师帮忙提一桶水,这么简单的事情两个同学的做法不同,a同学接到老师的任务后,接过桶,接满水给老师提去,什么也不说就离开了。 b同学接到老师的任务后,热情地接过桶,到水池边把桶洗刷干净,打满水,给老师提去,并很有礼貌的说:“老师,水给你打回来了,放在哪里?还有其它事情吗?”显然,从这么简单的打水一事中,b同学在处理师生关系和办事能力上比a同学有很大的优势,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学习各种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我耐心的讲解和细致的思想工作,班级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的起色。在班级工作中,任何事物下达后,各个同学都能从锻炼个人能力为出发点,做起事情考虑的问题也细致了,做的也好了。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他就想到怕别人说自己交际能力差,处世能力差,所以即使发生了矛盾,不用班主任调解,他们会自人检讨,自觉和好。这样做实际上也抓住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说他成绩不好,他不以为然,但他不愿让别人说自己无能,因此,以此为出发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以爱心换取学生的自信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处理学生的问题。 现在的青年人大多思想脆弱,自信心不足,怎样重塑学生的自信心呢?爱心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我班学生王××因家中姐妹多,病号多,父亲因给其妹治病,手臂被摔断,无钱治疗,长期下去失去了劳动能力,家中经济几乎无着落,到校一个月后,家中的困境加剧,一个月的生活费仅有五十元,她几乎每天均吃两顿饭,最多一天四个馒头,从而将要失去生活的自信心,是否能完成学业是她的一块心病。了解到情况后,我就着手解决她的问题,终于我想到若能在校食堂给她找一份工作,她可以在放学后,在食堂帮忙,免费吃饭,这样长效的解决了她的生活问题,这样这个同学从上学来的信心不足到现在坚定了完成高中学业的决心,但这也并非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我和同学们正在讨论在学校里开办一个爱心小屋,用我的一部分工资和学生的爱心帮助,购买如洗衣机等,给学生以有偿服务的形式,帮助更多像王××一样的学生,在我和同学们的努力下,让处在困难中的学生相信只要有大家在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我们都会齐心克服,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经过这个事件的教育,我班同学更加团结,更加有凝聚力。侯××是我班男生中最难改变的“坏”学生,开学不久,打架、斗殴、骂人、吸烟、上网等诸多的怀习惯都在他一个人生上展现了出来,多次教育无果,在我面前装出一幅可怜的样子,过后还原如初,我了解他家中情况时,发现他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他是个被冷落的留守儿童,在钱上不缺,所以花钱如流水,为了进一步了解他在家中的表现和家中情况,通知其家属到校了解情况,在通常的情况下,学生认为你向家长告状,家长认为一定是孩子犯了错,让孩子离校,然而我的做法让二人都出乎意料,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在家长面前我先对其孩子表扬一番,肯定入校后他已下决心改掉了许多毛病,相信不久以后一定能做的更好,后指出其身上还有诸多问题,期待家长配合我共同解决。经过这次谈话后,我发现候××较以前任何一次都有明显的变化,现在在班内表现良好。经过这些经历,我想现在素质教育形势下,不得以传统体罚方式解决学生问题,我们教育者应另辟蹊径,找问题的突破口,多以爱心关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更多温暖,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多些理解,让学生服从你,从而改变他自己。爱心是教育学生的长效发动动,只有以爱心来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来走进学生的心灵,教与学之间的现实矛盾才能更好的得以解决。在改变侯××吸烟问题上,曾有一次他满眼泪花和委屈地说:“我已一周没有吸烟了。”这说明他为班级已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和努力又多么渴望理解呀!所以我原谅了他,在这一次二次……无数次的原谅下,他现在已告别了香烟,我为他祝福。 以上二点只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三个月得到的启示的一小部分,解决现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要靠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实际工作中多思考多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遇到问题就退缩或埋怨。用智慧的眼光,用自信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总有一天你能找到通向光明的坦途大道,让我们全体老师们从自身做起,遵循教育规律,发掘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县的智慧教育发出更亮丽的光芒。 智慧教育论文:提升教育智慧 打造有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使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怎样才能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育智慧 “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升智慧,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打造有效课堂的第一步。自2000年起,我校就组织全体教工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活动。我们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读一本专著,写一篇心得。为了促进读书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学校领导干部带头读书。我们围绕“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专题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打造有效课堂”,结合工作实践,撰写读书心得,并最终落脚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不少教师在这次活动中写出了很有见地的文章。读书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文化素养,使老师们能够以新的教育观念审视课堂教学,也使打造有效课堂的实践建立在了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 二、建立质评小组,关注教学细节 我校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经常举办各类学科会议,为教师多元交流、多维思考、提高业务水平搭建平台。同时,注重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监控课堂教学的实效。围绕“打造有效课堂”的主题,我们对质评组听课评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关注课堂教学是否呈现“有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即有趣、灵动、思辨、厚重、创新、实在。这六个基本特征是质评组成员、省特级教师钱军先老师研究归纳的,他的观点在质评组交流后获得认同,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参考标尺。二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况。传统的课堂教学,因为偏重知识传授,也因为赶进度,常常成为“一言堂”,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很累,但效率不高。为此,我们明确要求一节课中教师的讲解时间不可超过50%。同时,师生互动的面要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生积极地“动”起来的课,才会是有效、高效的课。三是质评组要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作诊断。质评组听课之后,必须有面对面的评课与反馈。要分析青年教师的课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课型定位是否准确,学情分析是否精确,课堂预设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是否适宜,学法指导是否得当。 三、开展研讨活动,放大有效效应 为进一步营造关注“有效课堂”的氛围,也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2008年10月,我校与无锡市教研中心联手举办了“用智慧打造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作了精心准备,邀请外校8名知名教师与我校9名骨干教师一起,开设了17节研究课。其中7门14节课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开课的课题相同,但教学方法不同。在选题方面突出平时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求通过研讨真正解决一些实际教学中的难题。我们还为每门学科聘请了专家在听课后当场做评点。精心设计的研讨活动吸引了来自苏锡常等地区近500名教师前来参与,并获得广泛好评。 活动之后,“有效课堂”一时成为学校中最热门的话题。大家认为这次活动好课精彩纷呈、评课精辟透彻、议论各抒己见、反思发人深省。学校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对此次开课活动及时做好分析和总结,借鉴研究课的精华,进一步提高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教务处对整个活动做了专题总结。这次活动凝聚起了一些共识:一是精彩的研究课都有精彩的师生互动,这是有效课堂最重要的特征。二是好课各有千秋,如何客观评价不同课型、不同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值得研究。三是加强集体备课与交流,运用集体智慧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这些共识对我们的后续研究很有启发。现在“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各学科一堂好课的标准”已列为2009年各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四、组织专题对话,引导深入研究 2008年12月,我校组织召开教科研大会,以“聚焦有效课堂”为主题,让教师围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两个话题进行对话,交流教学实践中的体验和认识、困惑和思考。会上老师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打造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创设情境,使课上得有趣而灵动,让学生在兴奋和成功中学习;有的认为,在平实的课堂教学中善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取舍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上课的效率也是高的;有的认为不可把教案当成不变的预案,一味地照方抓药,而是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有预设善生成;有的老师则以精彩的公开课为例,说明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大会邀请的一批校外专家也都发了言,就“有效课堂”陈述自己的观点。现场对话十分热烈,老师和专家们的发言富有论辩性和启发性。 这次科研大会的最大收获,是让我们认识到,对“有效课堂”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会后,我们进一步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反思我们对“有效课堂”的初步研究。我们认识到,传统的课堂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教,而新课改要求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要运用现代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对“有效课堂”的深入研究。我们根据专家的建议,引入了深度学习的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学习者将新的观念和概念与其先前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探求其基本原理和模式,而不是把课程材料当作无关的知识片断或模块;要评估新观念及其相关的推论,并将其知识整合到相关联的概念系统中,而不是简单的记忆事实和模仿操作程序,不是独立或游离于系统之外;要理解知识创造过程,批判性地审视其论断的逻辑,加强对自身学习过程和理解的反思,优化学习策略,而不是把实事和程序当作由权威确定的静态知识。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提出了“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的课题,正积极争取在省教科院立项,我们将以这一课题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追求有效和高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把理想境界变为现实。辅仁中学作为一所历史名校,在新世纪的改革发展中,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行之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提升教师智慧,打造有效课堂,为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做出新的贡献。 智慧教育论文:浅谈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实践智慧”及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中国;德育工作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美国新品格教育与传统品格教育有很多的不同,“实践智慧”是这种品格教育的重要特征。它表现为:实施途径多样,具有较强的隐形约束力;凸显青年学生的实践主体性。美国的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对我国的德育工作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美国的新品格教育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复兴,对20世纪20年代传统品格教育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了回归,成为今日美国公共学校最具前瞻性和最流行的道德教育形式。它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品格教育理念和思路,给美国的品格教育带来了较多的进步。这在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实践,也给我国的德育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我国应努力研究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内容,并结合实际吸取其有益之处,改进德育工作。 一、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的含义 美国新品格教育与传统品格教育有很多的不同。在思想方面,新品格教育更强调对当时各种流派思想精华的吸收,不再只强调教师在品格培养中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主体性有了更多的考虑,给予学生更多的道德自由;在培养方法上,除了延续传统的示范、实践、文学等方法外,还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有利于自己品格发展的各种其他方式;在道德功能上,它已不再像传统品格教育那样去维持传统社会的功能,而是力图实现在陌生人社会道德的变革,改变社会道德分歧和混乱的情况,整合碎片化社会,培养现代人更多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向心力,维持社会的稳定。 在这些不同中,实践智慧(phronesis)这一特征开始慢慢凸显。实践智慧是古希腊四大美德之一,是关于选择的美德。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践智慧不同于技术,它不制造东西,以行为自身为目的。实践智慧就是善于策划对自身有益的“善”以及有益之事,是对人的善,是根据理性进行实践的品性。这与新品格教育的理论基础美德伦理相互呼应,互为依存。美德伦理为实践智慧提供了行为的目的,实践智慧为美德伦理提供了实现“善”这一目的的手段。 “实践智慧”也是美国品格定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国当代著名的品格教育专家,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cortland )校区教育系教授托马斯·里克纳认为:“品格是由实际发挥作用的道德价值所构成”,即“它是由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构成:道德认知、道德体会和道德行为”。好的品格“包括认知善、趋向善和为善—良知习惯、喜好习惯和行动习惯”。布贝尔也认为,品格不是“成品”,品格需要通过教育进行塑造。他认为:“教育者的最重大任务则在帮助塑造人的品格。”真正的教育者不仅向学生传授某些知识和技能,而且关心着学生整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无论是里克纳还是布贝尔的定义,他们都认为品格需要包括道德行为这一部分,而且需要通过教育和塑造才能形成,即德育实践在品格教育中是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二、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的思想渊源 1.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美德”理论 美国的新品格教育运动其理论渊源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德理论。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美德可教”思想,并将其大大推进了一步。他把学习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知识;另一类是学技能和学美德。教育方式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口授式教育,一类是训练式教育。知识可以通过口授获得,但技能和美德必须通过训练才可以掌握。因此,亚里士多德非常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道德实践的关注。“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表现勇敢才能成为勇敢的。”通过实践才能培养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习惯促使人的德性更加完满,最终成为个体稳定的品格。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的德性一方面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另一方面需要经过不断训练才能成为稳定的德性,真正养成做好事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教育思想对西方影响很大,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美国传统品格教育的发展。品格教育一直到20世纪初都是美国道德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模式,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传人、个人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影响扩大、美国社会快速出现的多元化倾向、二战动摇了人们的道德信念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走向衰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潮兴起,当时这一思潮比较流行的道德教育理论是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和拉斯思、哈明的价值澄清理论。“在60年代之后的几十年当中,培育学生道德的善意的努力是在道德相对主义以及怀疑传统价值观的文化大气候下进行的。对于道德教育有强烈使命感的教育工作必须在‘价值中立’的课堂氛围的约束下设法实行道德教育。”这些学说虽然比较注重个体主体性的发挥,但过分强调个人价值,陷入个人相对主义的案臼。其道德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使得学生无法判断日常的道德行为的对错,也没有真正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导致美国在70年代末道德开始严重滑坡,美国青少年的品格教育陷人了非常糟糕的境地。在政府、公众、企业等各种力量的推动下,美国的品格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回归,并迅速在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上走向深化。 2.杜威的实用主义对美国新品格教育“实践智慧”的贡献 在品格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对美国的传统品格教育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不应在学校教授一些脱离社会生活的理论,比较推崇在学校这个品格教育的最主要场所进行较多的品格情境模拟,而不是脱离现实进行品格教育。他认为:“最好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并从中获得他会感到高兴和有趣的经验—儿童参与觉悟操作,从而养成勤勉、遵守秩序以及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意义的习惯,养成他们获得应服从于整体利益的基本习惯。参与家务也成为获得知识的机会。……(因此,)……在学校里,儿童的生活就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生活是主要的。学习是通过并联系这种生活进行的。” 杜威还在品格教育的实践操作方式上引人了比较新颖的心理学解释。在他看来,品格不是一种传统的僵化的训练,而是一种心理认同和体验;品格更准确地讲是一种习惯的渗透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杜威的这些思想为美国从传统的品格教育走向现代的品格教育提供了一个突破口,此后美国的品格教育在80年代末复兴时有了较多的反思,不是简单地接受过去传统品格教育理念,更注重针对学生个体不同的需求,提供更多理性化的内容和方法。 三、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的表现 1.美国新品格教育实施途径多样,有较强的隐形约束力,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行为习惯 针对美国各个地区没有统一的教材和道德教育目标的缺陷,20世纪80年代末复兴的美国品格教育运动提出了一些核心的价值理念,这为美国品格教育运动的深人提供了具体的标准,避免了美国各个地区标准的混乱。美国品格教育联合会还提出了“有效品格教育的11条原则”,用以评价学校品格教育的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口〕。这些措施为美国品格教育指明了正确的道德教育方向。 但美国没有拘泥于一种单一的品格教育模式,而是实行课堂教学、非正式课程、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协作等各种方式。这使品格教育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首先,美国较少实行统一的正式课程,更偏重于多学科的整合,适应了当前社会多元化的趋势,培养了学生对于道德教育多角度审视的能力。比如美国学校注重通过现行的公民课、历史课、地理课、社会课进行政治、法律、人权、社会生活、民主生活、价值观、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其次,除了针对性的道德教育课程,美国学校还提倡教师在教授一些其他课程时渗透品格教育,采取合作学习、档案袋替代性评价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尊重他人等品格。最后,美国还建立了各种有效的品格教育情境,包括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品格教育氛围。 这些方式显示美国把品格教育渗透进学校课程教学、校园生活和社会舆论、环境渲染等方方面面,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品格教育,有效地克服了“被迫灌输”产生的逆反心理,在各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下把品格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内心信念,进而转变成具体的行为习惯。 2.美国新品格教育“交互式主体”的教育模式,凸显了青年学生的实践主体性 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提倡“交互式主体”的教育模式,摒弃了过去忽视品格教育主体学生的错误做法,真正把学生的价值当做品格教育的基础,在要求学生对品格教育的标准有基本认知的基础上,尊重他们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体验和感受,丰富他们的品格教育情感与行为,并引导他们努力超越社会生活的束缚,培养形成正确的品格。 在实践模式上,改变只注重教师主导地位的片面做法,提倡师生关系平等,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品格教育情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想和品格实践能力。在课内,允许学生对各种问题大胆讨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品格培养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在这一方式倡导下,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经常可以看到师生讨论的热烈场景。在课外,美国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供学生活动的俱乐部、学会和协会达600多个。此外,美国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活动,一类是具有社会发展和政治意义的活动,如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另一类是服务性活动,包括扶贫救困、公益性义务服务等。美国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加这些活动。 美国品格教育这种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教育方式是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品格教育运动的一种“否定之否定”,既看到过去教育方式的规范性,又在此基础上摆脱了死板的教条,把品格教育渗人生活世界,这符合马克思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的观点,即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和尺度,无须借助其他的尺度来衡量。这种模式克服了学生在品格教育中被枯燥的教条“物化”、处于单纯的客体的缺陷,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生动的“交互主体式”模式,不仅满足了社会对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品格方面的要求,还满足了学生这一实践主体的自身需求。 3.美国新品格教育得到家庭、社区的支持,为培养青年学生的品格构建了良好的实戏环境 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继承了社群主义的传统,认为“城邦之外无道德”,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的整合道德社群,而良好的品格只能在这一社群中培养和发展。这种思想其本质是打破现代陌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碎片化倾向,构建一个具有共同的善、利益、价值的实体组织或社会关系。在这一社群中,“人们有归属感,具有一定社会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美国在品格教育实践中贯彻着这一理念,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的协作。为了保证学校能成为家庭和社区之间的重要桥梁,小校化和小班化改革是当前美国中小学改革的热点。为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学校建立了家长教师联合会,定期把学生在校情况与家长沟通。在社区则实行社区服务计划,包括回收废物、为无家可归者和不能承担手术费用的人捐款等各种具体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尊、对他人关心爱护等品格。这些方式都体现了品格教育社群化的最大价值—营造一个道德实践的环境。没有这种道德社群的建构作为前提,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品格总是伴随着相同的实践”这一品格教育的精髓就无从实现。 四、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实践智慧”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 1.我国应改变德育模式单调化的现状,为青年学生创造更多良好的道德实践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性 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仍然以课堂教学作为学生主要的道德培养方法。虽然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出“理想的德育应该是行动的德育和生活的德育”的观点,又倡议研究性学习、多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但在现实实践层面还远远不够。针对目前的现状,我国在开设政治课的同时,应注重多学科的合力,与其他科目的教师共同传播和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在评价标准上也不能仅仅依赖卷面的成绩,可以把开展社区服务、写论文、问卷调查、学生辩论赛等活动作为评判标准的一部分,给予学生更多自觉自愿的道德参与机会,促使他们在道德心理和行为上更加成熟。 除了多学科道德渗透的方式之外,在德育环境上也要下些工夫,这包括学校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我国学校各个等级参差不齐,其校园环境有较大差别,而学生的最主要活动场所就是学校,这就要求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管理风格、学习研究风气、人际交往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沟通信息的模式、与社会交往的形式等方面要加强,尤其是教师的表率作用要突出。此外,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操场、宿舍、食堂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也要营造良好的认知环境,宣传核心的价值和美德。在社会环境上,我国政府应加大投资,对学校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氛围、道德风貌、法律规则、交往和沟通习惯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治理,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活中接受无形的道德教育。 2.我国应借鉴美国新品格教育“交互式主体”的教育模式,给予青年学生更多接受教育的自主权 我国较好地吸取了美国品格教育的优点,并结合我国实际,在2001年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和“双主体”德育观,为改变学生在德育中的角色定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德育中开始贯彻主体性原则—道德的主体本质决定道德教育方法的选择,应有助于学生自觉性的培养和自律道德的达成。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国对过去的德育方法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开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结合,在不同年龄阶段开设不同的课程。此外,在课堂教学时,很多政治课开始尝试讨论法、角色模拟法、演讲法等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除了课堂教学,在其他很多地方我们也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权。比如我国的选修课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而只是让学生选修一些有利于提高应试成绩的科目;在学习进度上也没能做到按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基本上是按学生的年龄而不是能力分班;中小学的课余时间也很少,使得课外活动的开展缺乏条件,不利于对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都要求我们给予道德实践的主体—青年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条件。 3.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社群主义传统启示我国的德育也要依靠社会、家庭、学校的整合力量才能实现突破 在我们国家,长期以来,道德教育主要是在政府推动下由学校独立进行,其他领域较少参与对中小学生的品格教育。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又在社会上碰到一些腐败堕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和坑蒙拐骗等道德败坏现象。在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面前,一些青少年轻而易举就抛弃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校的道德教育功亏一签,即所谓“5 +2=0”的说法。所以,借鉴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的经验,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就要做到学校、社区、家庭密切结合,发挥更大的系统功能,学校要为社区的进步、家庭的幸福服务,反过来,社区和家庭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青少年的品格教育工作。这种互动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得学校必须跳出校园的范围考虑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力量,而地方行政部门在这方面应做更多的协调工作,把它纳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考虑之中。总之,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崇高而艰巨的事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社会每个领域、每个组织、每个人都有义务参与这项事业,也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才会显出成效。 智慧教育论文:运用教育智慧 打造高效课堂 近年来,各地继续规范办学行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师们所殷切期盼的,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教师们反映出很多不适应:由于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各学科课时大量减少,但总的要求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教学任务依旧,升学压力依旧。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总感觉捉襟见肘,一些本应该拓展的内容不能拓展了,一些本应该加深的难度不能加深了。 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幸福快乐地学习,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关注发展,真正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即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下打造“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一、明快 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要适合课堂教学内容。 二、融洽 融洽是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三、投入少,产出多 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2)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4)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后进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肃处理。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教师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2.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与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学生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教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教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3.师生结合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位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投入情感、激发智慧,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也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健康成长。“高效课堂”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智慧教育论文:幼儿园教育智慧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对教育事业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的幼儿园教育则是为今后各类教育打下夯实基础的教育,那么只有将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好,让基础牢固厚实,从而使得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牢固且庞大,以至于对个人素质和修养有比较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育所占的重要地位。本文就从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管理思想、教师管理、制度管理等几个层面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问题出发,对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的论述,希望能为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从而为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 智慧管理策略;幼儿园;教育管理 引文: 越来越多的家长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而认识到,要想让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只有使自家孩子的个人素质和才艺尽早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都秉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将小孩送入幼儿园接受幼儿园教育,因此,对于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幼儿园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现在“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和问题。国家对于当前幼儿园教育事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现状,对加大对幼儿园教育事业的投入,使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使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以使人们对幼儿园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得以满足。 1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认识 我国初期进行设置的幼儿园教育时并不是出于教育的目,只是为了对女性劳动力安置而建设的,所以其性质多为集体和企业举办的。但是幼儿园教育管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作为现在教育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幼儿园教育管理就是主要研究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领域中的管理现象和管理规律的学科。并且当代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幼儿园教育管理,它的目的就是协调幼儿园中存在的各种关系,从而合理的安排来保障幼儿园内的各项活动和工作能够以其顺利开展,从而使幼儿园教育的培育目标任务的活动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我们认识什么是幼儿园教育管理时可以从两个理论层面来进行,首先广义层面上的认识;其次是从狭义层面的认识。看待幼儿园教育管理如果从宏观层面来,就需要看待时将它放到整个社会以及整个教育体系中,将其作为社会以及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来看待,同时对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的各种外部因素要时刻注意影响和制约。因为这些外部因素不但包括国家层面,同时也包括社会层面。国家对教育方面各种政策进行制定和实施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定教育事业大的教育目标是国家层面上的主要外部影响因素;而幼儿园的地理位置、城市发展经济状况、当地的民俗风俗以及幼儿园与当地各相关部门的联系等等是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幼儿园内部工作的管理就是从微观来看待幼儿园教育管理,其就是指在使幼儿园的内部工作的制度、方法、目标确立的前提下,对幼儿园拥有的资金、设备、师资力量等因素充分利用,从而为学龄前儿童创造一个有益的受教育环境,使得在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使社会和家长们对幼儿园教育的需求的管理活动得以满足。要使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做好,需要对智慧的管理策略的采用以使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从而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同时对外部影响因素充分考虑,以取得外部支持。 2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2.1以人为本,促进优化管理: 在幼儿园教育管理过程中,所有的管理人员和教职人员要投入爱心和感情。幼儿园教育的根本是人,所以要将幼儿园教育的管理工作做好,关键还是要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使幼儿园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不断提升,以使给幼儿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教育服务得以保障。使幼儿园管理者的管理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工作的开展是不可言喻的。所以幼儿园管理者应自身加强对于管理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学习会、研讨会、管理培训等活动,以使知识管理思路开拓,增长自身的见识。同时对每天幼儿园教育管理行为的反思要加以重视。只有使自己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管理行为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自己对于管理理论知识不断得以实践。使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并在反思中使具符合幼儿园教育知识实际又带有自身色彩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形成。同时还要使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的确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逐渐让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在教育实践行为之中贯彻,这是使其深入人心,具备广大的群众基础。要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对智慧管理策略注意实施,对幼儿园教育进行管理时用头脑、用智慧。 2.2情绪智慧,加强自身管理: 如果想让自己逐渐开心起来就需要整天面对着开心的人,反之,自己对着不开心的人也会变得不开心。所以我们应该对教师的自我情绪进行调节和加强管理,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避免因为教师的坏情绪而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妨碍工作的进行。应该重视教师自我情绪的管理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情绪管理意识,在面对人生中的不公平时,让他们能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开导自己,学会使自己的坏情绪得以控制。因为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给他什么,他就给你什么,只有用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所以教师在幼儿园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对自身的情绪学会很好的控制,做一个快乐的人,并传递给孩子快乐,在愉快中让他们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3结束语 在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中幼儿园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只对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几点运用进行简单地阐述,但是,是远远不够应对时代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所以,我们应该对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新运用积极探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作者:胡松颖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平安镇中心小学校 智慧教育论文:自组织理论下教师教育智慧研究 一、自组织理论与教师教育智慧 1.自组织理论概述 自组织理论认为,在开放的状态下,如果系统内部之间符合非线性关系,能因果联结、交互作用、远离平衡态,那么系统可能会从一个均匀、平衡、简单的状态变为一个有序、非平衡、复杂的状态;同时,其经过涨落的诱发进入自组织状态,这是系统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不断层次化、结构化的过程。系统的自组织过程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系统必须开放,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充分地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等方面的交换,这是系统产生自组织的先决条件;第二,远离平衡态,因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能量分布相差较大,因此,系统处于一种非平衡态,它是系统有序化的动力源;第三,非线性,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来自于开放的不平衡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交互和自发的矛盾运动,从而使系统形成相干效应和协同效应,推动系统有序化发展;第四,涨落,即系统内部对平均值的偏离,它是系统自组织的内在驱动力。 2.教师教育智慧的自组织理论分析 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处于“他组织”状态中。“他组织”由一个权力主体指定一群人组织起来,以完成一项被赋予的任务。在“他组织”状态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自身所在组织的牵制,教学过程强调规范化、标准化,教学内容强调高度的细节化和完整化,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和教育智慧的生成。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才,其所从事培养人的活动更具个性化和复杂性。教师成长过程体现出明显的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协同性、非平衡性等特性。所以,教师成长问题的研究理应以复杂性系统科学理论为依据,多维解读。 二、自组织理论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智慧的内涵解读 教育智慧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教师的学识、机智、敏锐、精神等个性化的东西向外的喷涌和投射,表现为一种状态、品质和境界。 1.追求于自由的生存态度 教育智慧归根结底是教师的一种自由的生存态度。在实用主义的支配下,知识等同于信息,教学等同于考试,科研等同于职称,发展等同于“荣誉称号”。人们在自得于自己履历表上一项项“标志性成果”的同时,却患上了“职业倦怠症”。智慧型教师摆脱了教育职业的谋生工具属性而达到了自由的境地,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实现自我。智慧型教师具有探索教育问题的强烈意愿,拥有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不仅把教书视为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把教育教学看作是个体自我完善的过程。 2.表现为创造性的行为方式 教师教育智慧还表现为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方式,这意味着教师对教育常规的打破和超越。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教育观的不断更新,包括准确地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最佳教学方案、树立新型师生观以及教学观等方面。这是缘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复杂性,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第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缘于时代呼唤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第三,教师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这是缘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迷恋和追求,缘于教师创造的激情和热情,缘于教师进取的志趣和努力的热忱。 3.实现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现象学代表人物马克思•范梅南指出,教育智慧的核心指向,在于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关心,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智慧。教育实践活动面临着各种境遇和挑战,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真正去关心学生,采取适切的教育行为使教育情境具有教育意义。智慧型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究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强调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智慧型教师在课堂中会正视学生的求异思维,而不是运用权威武断地控制或消极地搪塞学生,他们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更多地融入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思考。智慧型教师应把自己对生活饱满的热情和人生阅历真正作用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4.伴随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体悟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体悟逐渐生成的。教师通过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经验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借助观察、反思、顿悟和总结,以形成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教育智慧不是教师在某一阶段就能形成的,它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历程,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表现。伴随着教师自身体悟形成的教育智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教育智慧是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因每个教师的知识背景、人生阅历、性格特点等都具有独特性,因此每个教师的教育智慧也是独特的、个性的,它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大放异彩。第二,教育智慧是教师独创而不可模仿的。教师的教育智慧没有操作指南,也没有工作细则,是不可教的。它是教师在教学自由状态下表现出的随机应变。第三,教师的教育智慧既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智慧型教师不仅能按照事物的固有尺度来衡量和评价教学,也能从美的视角来观照教学活动。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1.开放性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 教师的教育智慧生成是一个不断从外界获取信息,通过内外相互作用而达到内部重组织的过程,开放性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处于自上而下的学校行政权力体系中,教师接受外部指令进行教学,处于“他组织”中。而教育教学工作是情境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智慧,灵活地处理教育事件。只有打破科层体制的界限,以各种形式进行自组织,打破各自的利益堡垒,才能实现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首先,政府可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完善政策导向,以法规的形式具体确定教师交流的方式、时间、程序、评价等,确保教师交流有章可循。其次,建立教师自主交流的综合激励制度,对交流的教师可采取住房补贴、评职称优先等政策倾斜。最后,各学校可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间的互助和分享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2.远离平衡态是教育智慧生成的内部条件 一个有活力的教师群体必定是一个非平衡态的、差异大的、非均匀的系统。远离平衡态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群体本身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远离平衡态包括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的非平衡。对教师个体而言,生成教育智慧需要教师进行课堂反思与行动研究。教育智慧很难普遍化为一种法则或行为方式,只有通过教师主动地反思与探索,才能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经验是一种雏形的智慧,经过教师自觉主动地反思,经验会逐步升华为教育智慧。应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对话与交流。长期以来,由于学校科层制度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很少与他人进行信息的交换。教育智慧作为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资源,教师往往会因为职位晋升、专业发展等因素而不愿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因此,学校可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对愿意分享的教师给予精神或物质方面的激励,使整个教师群体偏离平衡态,为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提供内部条件。 3.涨落是教育智慧生成的直接诱因 从系统的存在状态看,涨落是对系统稳定的平衡状态的偏离;从系统的演化看,这种偏差是发展过程中的非平衡性因素的表现,是同一之中的差异。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处于绝对静止的平衡状态。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涨落。首先,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都会作用于教师而不断地产生一些小涨落。教师可适当地利用这些小涨落,通过非线性作用发展为巨涨落,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其次,面对课堂内出现的突发状况,教师要勇于尝试新方法,积极利用好各种偶然现象,不断地“转识成智”。彰显教师教育智慧的课堂并不是提前安排的,不是在预设中生成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地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课堂上突发的状况,不断提高课堂教育智慧的水平。 4.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教育智慧生成的动力 在非线性作用下,各种作用关联起来,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形成关联与协同,系统才会产生整体行为,通过排斥和吸引、竞争和合作才会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关系。有了这种内在的相互作用,系统内局部的涨落才可能得到放大,从而引起发展。构成教学关系的诸要素,如教师、学生、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都是非线性系统,教师要重视它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首先,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线性系统的认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复杂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其本身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其次,教师要拓宽教育视野,认识到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善于创新教学方法,将自己的新思想贯穿于教学中。最后,教师要从动态、弹性的角度构建教学目标,以便协调各因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尽可能多地考虑各方面的影响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作者:彭婷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智慧教育论文:教师教育智慧生成初探 1教育智慧的内涵 教育智慧的生成离不开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教育理论的掌握是教育智慧生成的基础,教育智慧正是基于前面的条件在教育实践中发展而来的。教育智慧是智慧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其主体是教师,主要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体、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由此阐述来看,教育智慧有其丰富的内涵,而且教育智慧的生成也不是教师皆可以实现的,即便有潜力的教师也并非能做到兼顾所有的内涵,但这并不是否认此论题的可行性。正如在此之前所述,智慧一词的本意既有认知自身局限的明智,还有对于智慧之境的不懈追寻之意。因此,朝向教育智慧之境的探索注定了教师在此过程需要自我认知和剖析,这是一个不断接近教育智慧理想之境的过程。 2教育智慧的价值取向 2.1教育智慧内隐道德和人文关怀 鉴于智慧的本意即有道德的隐喻,加之教师这一特殊主体,教育智慧自身便具有其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在希腊语中,对智慧一词赋予的价值内涵有道义和良知,以此区别于欺诈和狡黠。教育智慧即是要教师知道如何辨真假,识善恶,即在教育实践中辨识教育现象的善恶,合理地处理各种教育问题,做到去伪存真。正如肖群忠在《智慧、道德与哲学》中指出,智慧是真理性认识和价值合理性的统一。智慧在教育领域的表现是一种指向人的心灵、情感和身体的关心。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在此扮演的是关爱者的角色,以一种全神贯注的特殊方式对待学生,这种关注或全神贯注是完全接受性的。当教师真正关爱别人的时候,不会把自己的意识结构强加于人,而是感受到他正在遭受的事情。教育智慧处处体现着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引导学生认知活动的基础上,启迪学生的智慧,同时让学生获得自由和幸福,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只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智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自由和幸福。 2.2教育智慧是对技术性教学的批判 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性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事业。因为真正的教育是精神创生和灵魂的感召,如果教育只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行为,那么教师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事实上,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教师,尤其是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一直以来,教师利用权威极力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确定的轨道之中,也把自己限于各种规范之中,排斥任何意外事件,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教学时机。教师个体丰富的知识受到忽视,关于教育实践的知识没有去积累与反思,而这些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正是教师教育智慧的重要来源,在这种技术文化的影响下,教师积累教育智慧的权利被剥夺了。这种传统教育不仅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使学生拘泥于刻板。教育智慧是唯有人才会有的,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将学生看作整体性的具有生命的人。 3教育智慧的生成途径 教育智慧不同于教学理论,也不同于教学技能,既不可通过学习和传授获得,也不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的,只能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去探索积淀下来,教育智慧的生成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智慧的生成,突显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作用。这种魅力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形成对学生感召。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需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其二,熟练掌握教学专业知识,增强思想的深刻性。这种教育智慧可凝聚学生的向心力,实现对学生精神上的感召。 第二,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机智地化解教育矛盾和冲突,形成个体丰富的智慧积淀。有学者说,教育智慧的发挥就好比画家作画的过程,最初在头脑中仅有一幅画的大致雏形,创作是在一个时间内与作品进行不断对话的过程,最后的作品往往也会出乎画家自己的意料之外。教师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可赋予意外情境以教育意义,从而超越冲突建构动态的教学和谐,闪现智慧之光。 第三,教育实践后的反思升华教育智慧。“我的可能的行动并不是魔术般地发生的,它们依据的是我在回忆性的反思中所能获得的智慧。”在教学行动中我们无法对自己的行动作充分的、完全的反思,所以教育实践后的反思确有必要。通过这些充满智慧的反思形式,使教师对过去的普通行为和经历注入了关心、智慧的品质,促进了教育智慧的升华。 第四,开展教育研究是发展教师理性智慧的有效途径。教育研究的开展是与教学活动紧密相关的,教学依赖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推进教学的改进,再次遇到相似情境时可以理性地从容面对。教育研究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应认真研究自己,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风格。研究的过程其实质是将某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内化的过程,是对教师思维的锻炼,也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的贮存,一旦遇到相似的问题情境,这种思维或策略就以机智的形式外显出来。 第五,交流学习是思维火花的碰撞,可实现教育智慧的共享。教师应该与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风格迥异的人作深入的交流,教师的集体智慧为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实现对智慧的分享提供了便利,能使教师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作用并发生转换,从而成为孕育新智慧的土壤。教师与其他教学科目的教师交流,更可以从中体会学科差异带来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另辟蹊径的思维,对于生成教育智慧更有启发意义。 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首要条件,此外,学校客观环境的支持也是功不可没的,主要表现在创造良好的研究和交流氛围,鼓励教师进行有创造性的教学改革尝试,支持教师进行再学习和培训等。如上所述,教育智慧的生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它是从教育实践中不断积淀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无限推进的动态的,这就注定了教育智慧需要一个不断持续甚至终其一生不断接近的境界。 作者:徐雁 李德显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智慧教育论文:大成智慧人才培养中的对接教育综述 钱学森实验班艺术课程多为组合课程,由艺术院系资深教授担任主讲教师。如《艺术欣赏与创作》的课程组合了陶艺、建筑、音乐等模块,学生可任选两个进行艺术鉴赏与创作实践。课后学结会上,同学们艺术思维的火花不断闪耀:72 班张昊东感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也处处存在艺术的美”;81 班王艳婷提出:“表达能力不只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还包括用三维立体模型表达”; 82 班张钊说:“以前自己五音不全、找不着调,现在成了音乐爱好者,人也变得自信而有精神”。艺术课程使钱班学子从长时间“抽象思维”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在视听享受中放任想象,在快乐与愉悦的瞬间完成量智与性智的对接。正如 72 班魏笠班长说:“许多同学都觉得在艺术类课程和实践活动中,自己的兴趣、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像被唤醒了一般。”郑南宁校长指出:“钱学森老学长是我们交通大学毕业的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他所创立的‘大成智慧学’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的指导思想。作为交大人,一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归大学本质,坚持培养人才为根本。我们办钱学森实验班,就是进一步通过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进行探索,走出一条崭新的人才培养之路”。 打造特色专业——线式对接教育 视觉艺术学科可以校际院际间跨专业连线,创建特色专业。例如《三维造型设计》专业,将绘画、雕塑、影视、动漫、游戏等视觉艺术类专业有关三维造型的课程经过遴选、压缩,组成综合的三维造型训练课程;再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工科教育科研优势,开设三维造型软件应用、三维造型数字采集、三维数字化快速成型等相关课程,贯通现实空间中实体艺术造型与虚拟空间中数字化艺术造型,培养具有在两种空间形式中自由转换三维造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实现性智为主的美术类专业与量智为主的科技类专业的线式对接。 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同时拥有了工科与艺术学科中的三维造型技术,具备了三维造型设计特色专业开设的基本条件。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运用数字化信息采集和实体造型输出技术,在完全避免与母本三维造型直接接触的条件下,就可以完成母本三维造型的复制,这些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假如应用于中国古代泥塑的保护和研究,是极有前途的一项工作。同时,在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中国的古代雕塑艺术作品有相当数量以泥塑彩绘形式存在。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历代寺院雕塑作品,多数都是这一类材质的作品,总数量在两万件以上,这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遗产中最精华的一部分。由于这些作品的材质和工艺特点,对于这些作品的保护和研究是多年来困扰我国文物及艺术研究等部门的难题。 其一,我国古代泥塑作品使用木架或石胎做骨架,外部以泥沙、麻质纤维做基本造型,表面以细泥深入塑造并施以彩绘而最终完成。这种材料和工艺极易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因此这一类作品也只有在气候比较干燥的西部地区才得以保留至今,并且随着气候变化与文物环境商业化,所遭受的破坏正在日益加速;其二,西方传统雕塑多用石材或金属材料,可以直接接触表面复制模具;我国古代泥塑由于材质松软容易脱落,无法直接翻制。所以,我国古代彩塑迄今无法进行造型复制,既不能有效地保存原始造型,也不利于开展造型艺术研究与国际文化传播。目前,我国文物部门对敦煌石窟和蓝田水陆庵的彩塑都进行了 3D 数字采集和储存,但还没有与快速成型技术组和运用,因为世界所有快速三维打印、复制设备在输出造型时都有尺度限制等问题。这个难题在依托高校工科快速成型技术的三维造型设计专业实验室可以很快解决。 科学艺术对接——面式对接教育 按照“大成智慧”教育理念: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而形象思维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我们可以依托高校的综合资源优势,开设全校性大面积公共选修课,打破科学与艺术的壁垒,实现科学与艺术大面积对接。其一,开设大面积艺术类选修课。2006 年 3 月 8 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普通高校开设 8 门艺术类限定性选修课程:《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在全国综合性院校,尤其是理工特色院校,这些课程能使学生对艺术的发生发展、各门各类、本体语言、风格流派、名家名作、鉴赏门径、格韵雅俗等,获得较系统、较完整的了解,并从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开启心智,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大面积量智与性智地对接。 其二,创建艺术类精品课与核心课。根据各个高校的自身特点与人才优势,创建有特色的艺术类选修课程。音乐可以开设声乐、器乐、西洋音乐、民间音乐、高雅音乐、通俗音乐等相关课程,美术可以开设绘画、陶艺、环艺设计、平面设计、摄影、书法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既可以采用实践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这些课程培育三年后,可以申报校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评定后,可以参加省级精品课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评定后,可以申报国家精品课程。最后可以依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运用教学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整合全校选修课、精品课资源,推出可以震撼学生心灵的核心课程。 其三,明确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为了培养大成智慧人才,对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选修课程,要有规章制度来保障。譬如,本科 4 年必须在 8 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至少选修 1门并且通过考核,或者不修满艺术类选修课程若干学分不准毕业等等。艺术选修课老师也可以提出严格的考核要求,如《美术鉴赏》要求每个学生修课期间至少参观一次美术作品展览,并制作提交 DV 短片;《戏曲鉴赏》则要求学生修课期间至少完整地欣赏一出戏,并提交 VCR 作业。不少大学生将自己“专业”孤立起来,认为只靠勤奋与钻研就可成才,这是一种偏见。一名具有艺术修养的大学生,总是胸怀宽阔,不计小事小非,非但不会影响本职本业,反而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倾力完成所从事的事业;因此我们要用规章制度让科学与艺术联姻。#p#分页标题#e# 其四,加强学生社团活动。创造条件,成立丰富多彩的社团,诸如书画协会、交响乐团、合唱团、民间艺术团、舞蹈团、民族管弦乐团、吉他俱乐部 、话剧团、VCR 沙龙、ACM/ICPC协会、网络协会、电子工作室 、Linux 协会、诗社、书社、文苑、文学社、思辩学社、钱学森思想研究会、新视角协会、交际与口才协会、摄影学会、动漫协会等等;分别有专家教授指导,独辟蹊径、各领风骚,号称“百团大战”。学生可自由参加,由学生会、团委协同组织。强调普及型,能使大学生学活学宽,心情舒畅,在审美愉悦中闪现灵感,激活大成智慧。 其五,依托书院启迪性智。近年来,我国某些高校为了探索大成智慧人才培养门径,借鉴了西方大学住宿学院的做法,纷纷成立“书院”。每个学生从属两个院,“学院”管学习,“书院”管生活。“学院”像父亲,高标准,严要求,以搞好专业教学和科研为目标;书院则像母亲,无微不至,启迪性智,以传授软技能与全面发展为己任。由于“学院”多在教学区,而“书院”多设在学生住宿区,书院更方便组织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性智与量智的对接。 艺术生态环境——体式对接教育 营造立体的美的空间环境,是培养大成智慧人才的必要条件,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首先,高校要调拨学科建设资金,吸纳社会募捐资金,营造自己特色的艺术院系。艺术院系应包括大成智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艺术楼、艺术庭院、陶艺坊、专业教室、模型室、摄影室、琴房、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艺术专业环境。这里经常举办艺术展览与活动,肩负着全校艺术类选修课任务,承担着提升全校学生形象思维,进行量智与性智对接教育的重要使命。 第二,高校要努力建设全校综合艺术环境,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例如,校门的形式美、广场的景观规划、图书馆的浮雕、著名校友的塑像、会议厅的壁画、形象墙的设计,以及音乐会、联欢会、歌咏比赛、钢琴演奏会等等,这些潜移默化的美育,对大成智慧人才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黑格尔认为美育具有解放人精神的作用。 第三,地域的艺术环境是培养大成智慧人才的雄厚基础,也是立体式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撑。每所大学所在城市周边的音乐厅、美术馆、画廊、画院、歌舞剧院、文化广场、历史文化遗址等场所,都是进行大成智慧教育的理想场所。 第四,有效开展校级合作,形成艺术生态环境链。我国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的九所重点高校简称C9,2009 年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通过实施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措施,共同培养拔尖人才。9所高校联合举办了具有浓厚人文艺术氛围的 C9-Summer School,并加强与美国常春藤联盟、澳大利亚“G8”等大学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扩大“C9”的国际影响。这标志着人才培养的校际合作进入到全方位、立体式的强强联合的崭新阶段。C9高校制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发挥人才培养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使艺术生态环境多元交叉。从思维观念、意识形态、表达手段、艺术介质、艺术发展史、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带动了当代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和训练模式,融合到各门各类教学中,达到了相辅相成的效果。 大家知道,钱学森同志特别重视艺术,夫人是个女高音歌唱家,自己还很爱看美术展览;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甚至还认为音乐可以反映相对论;在电报发明史上,创造出最有实用价值电报技术的是美国著名画家塞尔•莫尔斯;日本发明大王中松义郎,他的成功得益于儿时母亲为他开辟的一间手工室。事实证明,艺术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周利明 黎荔 贾濯非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智慧教育论文:特殊教育课堂情境智慧创生浅谈 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认为:“在情境中,儿童的视觉、听觉、感受和思维是同时进行的,在儿童的意识里就形成一种情绪记忆,这样儿童记忆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所有这些,使儿童的形象思维活动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进行。”然而对于“耳目口手之无用”的特殊儿童来说,由于其一种或几种感官功能的部分缺陷或完全丧失,很难自然地形成“一种向着教师创设目标推进的动力”。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其身心特点,站在全人发展的立场,聚焦大写的儿童,顺应残障儿童的天性与特征,创设最适切的“学习场”,实现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一、为听障生创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 在特殊教育界,聋、聋哑、听力障碍、听力残疾的概念内涵基本一致,经常通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使得患者难以与一般人进行正常语言交往活动。另外,听障学生由于“听不见”,早期听力障碍使之无法听到和辨别语言,以致失去了模仿学习的可能性,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最终失去了“说”的能力,所以民间素有“十聋九哑”的说法。因而,如何让听障学生深入体验“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情境,是特校教师要研究的问题。钱钟书在《通感》一文中指出:“用‘闹’字,是想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描摹成好像有声音,表示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受钱钟书通感(移觉)理论的启发,一位教师在为听障学生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2》一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将春雷“轰隆隆”、春雨“哗啦啦”、小鸟“啾啾啾”、青蛙“呱呱呱”、小朋友“哈哈哈”等视频剪辑成一段“默片”,营造“春在身边,春在眼前”的情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春雨在伞面上跳动、柳枝在春风中摆动、蜜蜂的翅膀振动、小鸟的尖喙翕动、青蛙的声囊鼓动等动感细节,将听障学生视觉的体验转换成听觉的想象,从而获得了对“春天”这一意境的生动感知和丰富体验。 二、为视障生营造“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情境 由于各种原因,视障学生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导致他们对事物的整体形象把握存在天生的缺陷,只能根据感受和体验进行自我理解与解读,难免会犯“盲人摸象,各言其是”的错误。从大家所熟悉的案例———沙利文老师教海伦•凯勒拼写“水”这一简单单词的艰辛过程,可以想见,对于视障学生特别是先天全盲的学生来说,色彩、明暗、光泽、状态、品质等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诗词,形象地说,学生应该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那么,如何培养视障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语言敏感度,让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呢?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结合视障学生身心结构中的已有经验,通过经验的重组和改造,让学生从“近”(贴近生活的情境)走向“亲”(亲身经历的经验),从“真”(真实的内心情感体验)走向“正”(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是盲人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一位教师在为视障学生执教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名作《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时,为了让视障学生理解“洁白、晶莹、秀挺、深沉、艰辛、坚定、自信”等词语,把孩子们从课堂中带到了学校的假山旁,让他们触摸假山的岩石和从岩石缝隙里生长出来的花草和小树。在孩子们触摸的同时,老师深情地朗读:“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欣赏、感受、体验、品味和领悟,虽然不一定能“说得出”这些词语的具体含义,但他们“体验到”并“意会到”这些词语的情感、温度、色彩和分量,进入了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地把握世界”的境界和状态。 三、为智障生提供“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境 近些年,培智学校学生的残障程度越来越严重,残障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包括了智障、脑瘫、自闭症、多重障碍等。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较低,认知能力较差,教学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基于“场论”理念的情境是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对儿童的知识、能力、智慧、情感、意志全面地产生影响。在培智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亲、助、和”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智、趣”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伴、与教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启迪者、激励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补偿功能缺陷,开发潜在技能,促使残障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自动参与、主动投入,获得自我的发展。在培智课堂教学中,一位老师在执教《快乐生活•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0和10》一课时,在个别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了一个“小猫钓鱼”的游戏情境。具体做法是,教师将课桌围成一个“口”字框作为“池塘”,学生在外围扮演“小猫”。教师根据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肢体功能发展情况,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了不同长短、粗细的钓竿,设计了磁铁、钓钩等不同形式的“鱼钩”,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钓鱼”比赛,最后通过填写一张统计表,看看谁钓的“鱼”多。为了确保其中一名学生钓不到鱼,从而引出“0”这一新知,教师在这名学生的钓竿上做了一番手脚,将这位学生钓竿上的磁铁“鱼钩”换成了没有磁性的塑料积木。可想而知,任凭这位同学如何努力,他也不会钓上任何一条鱼来,从而顺理成章地“生成”(其实质是一种预设)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失败的活动经历与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种充满挑战与趣味性的情境,既是对学生“认识1~9的数字”这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是“统计”这一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濡染,更是对学习新知的铺垫与导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形式,可以帮助智障学生进行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相结合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实现意志与毅力等心理品质培养和数理知识与方法的习得,让他们在趣味激励、情感驱动下,在“践行”中“善思”,从“乐学”中“多识”。 四、最后的思考 在特殊教育领域内,虽然学生的残障类型和程度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带来了诸多不便与缺憾,但是只要教师善于创设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切的教学情境,并巧妙规避残障儿童的身心缺陷,让特殊儿童自觉、主动地进入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的、洋溢童趣的情境时,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孩子已经无意识地、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向教育目标无限接近的正能量与诱发力,进而在顿悟中改变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他们尽管不甚完美,却个性鲜明、自由成长、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陈青云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智慧教育论文:教育智慧班级管理论文 一、表扬需要丰富的教育智慧 表扬是教师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塑造自信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微小进步,以真诚的鼓励来帮助学生,使他们树立信心,激起成功的愿望,获得前进的动力。表扬有多种方式,他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实施恰当的表扬方式,只有那些有实效的表扬方法才称得上教育智慧。其中,表扬的关键是必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新学期期中考试结束了,小松进步了3个名次。作为班主任的我真心为他高兴,也想利用这个契机,好好表扬他一番,使他获得更大的前进动力。班例会上:“这次考试有几个同学怎么会连小松也不如呢……”总以为小松被表扬后一定会很高兴。可是,我却发现他把头低了下去,脸上没有一丝喜悦。真是奇怪!静下心细细思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松受到了表扬,却又反常的呢?后来我才得知“这次考试有几个同学怎么会连小松也不如呢”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他。可见,教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状态,表扬也需要智慧。 二、把握批评时的切入口 批评是一种艺术,而不是指责、宣泄和埋怨。班主任批评学生要有的放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的批评才有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即使自己说的非常正确,有时也会遇到学生的对抗和反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由于自身的防范意识,或多或少都会为自己找点理由开脱,惯犯的学生久而久之心理就形成一座坚固的防范堡垒。教师找不到这个堡垒的突破口、批评的切入点,学生就不可能听进教师的意见。由此可见,批评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口”。找准了,如庖丁解牛;找不准,如乱砍滥伐。那么,切入点应该在哪里呢?这是批评的关键所在。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如何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同时,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的高低,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他们承认错误、改正缺点的教育情境,这也是突破的关键一点。我认为学生的过错不在大小上,而在学生能不能“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教师的批评不在于呵斥与指责,而在于能否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只有让学生明白了错处,才能挖掉根源,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让他们静下心来听你的循序善诱,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三、总结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呼醒。表扬是甘露,用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批评是苦药,良药虽苦却利于病。表扬体现了教师无数的欣喜与期待,批评包容了教师多少的无奈与感慨。批评需要表扬的铺垫,没有表扬的批评容易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表扬也需要批评的衬托,没有批评的表扬显得软弱无力。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不仅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不断发现自身的缺点,激发内在的潜能,从而完善自我,提高认知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善于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这把“双刃剑”,把握表扬与批评的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作者:安竹彦单位:河北省赞皇县子弟小学 智慧教育论文:教育智慧艺术论文 一、表扬需要丰富的教育智慧表扬 是教师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塑造自信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微小进步,以真诚的鼓励来帮助学生,使他们树立信心,激起成功的愿望,获得前进的动力。表扬有多种方式,他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实施恰当的表扬方式,只有那些有实效的表扬方法才称得上教育智慧。其中,表扬的关键是必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新学期期中考试结束了,小松进步了3个名次。作为班主任的我真心为他高兴,也想利用这个契机,好好表扬他一番,使他获得更大的前进动力。班例会上:“这次考试有几个同学怎么会连小松也不如呢……”总以为小松被表扬后一定会很高兴。可是,我却发现他把头低了下去,脸上没有一丝喜悦。真是奇怪!静下心细细思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松受到了表扬,却又反常的呢?后来我才得知“这次考试有几个同学怎么会连小松也不如呢”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他。可见,教师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状态,表扬也需要智慧。 二、把握批评时的切入口批评是一种艺术 而不是指责、宣泄和埋怨。班主任批评学生要有的放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的批评才有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即使自己说的非常正确,有时也会遇到学生的对抗和反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由于自身的防范意识,或多或少都会为自己找点理由开脱,惯犯的学生久而久之心理就形成一座坚固的防范堡垒。教师找不到这个堡垒的突破口、批评的切入点,学生就不可能听进教师的意见。由此可见,批评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口”。找准了,如庖丁解牛;找不准,如乱砍滥伐。那么,切入点应该在哪里呢?这是批评的关键所在。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如何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同时,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的高低,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他们承认错误、改正缺点的教育情境,这也是突破的关键一点。我认为学生的过错不在大小上,而在学生能不能“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教师的批评不在于呵斥与指责,而在于能否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只有让学生明白了错处,才能挖掉根源,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让他们静下心来听你的循序善诱,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三、总结 总之,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呼醒。表扬是甘露,用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批评是苦药,良药虽苦却利于病。表扬体现了教师无数的欣喜与期待,批评包容了教师多少的无奈与感慨。批评需要表扬的铺垫,没有表扬的批评容易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表扬也需要批评的衬托,没有批评的表扬显得软弱无力。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不仅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不断发现自身的缺点,激发内在的潜能,从而完善自我,提高认知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善于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这把“双刃剑”,把握表扬与批评的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作者:安竹彦单位:河北省赞皇县子弟小学 智慧教育论文:智慧教育实践教学中学语文论文 一、古代教育智慧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完善学生的道德素养不论是古代教育还是现代教育,德育教育都是最主要的。古代教育强调的是明德思想,要求不教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并且学生可以用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应试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上是比较欠缺的,学生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古代的德育教育内容对于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还是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完善学生的品格,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古代教育中强调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内省思想,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意从中学语文课程的实际出发,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还要吸取古代教育智慧的精华,领悟内省思想的内涵,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及时纠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在语文学习中有待加强的地方,以便及时改正和提高自己。因此,古代教育智慧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水平。 (三)推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就形成了,而二者的联系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古代教育中强调师生平等和师生的和谐相处,并且教导学生要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和学生也要互相学习和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保证教师将最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则用积极的态度消化知识,获得自身水平的提高。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了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形成,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中学语文教学要从古代的师生平等关系中获得启迪,推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古代教育智慧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诗化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借鉴古代教育智慧,帮助学生形古代教育智慧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莹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古代教育中强调诗化教育,诗化教育在古代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语文教育而言,中学语文教学正是像诗一般涤荡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思想,所以进行诗化教学是必要的。就目前而言,中学语文教学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诗化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进行诗化教学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诗篇,首先要了解诗人,因为诗人是诗篇的创造者,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情特点就可以分析他的作品肯定有时代的烙印,诗人的情感会跟随自己的情感变化,了解诗人之后再去阅读诗篇就可以充分读出诗人的心境和诗篇的内涵,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提升,因此,诗化教学是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二)进行反思教学将古代教育的智慧充分应用到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将古代优秀教育理念渗透进中学语文教学中。反思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古代教育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也是对反思教学的强调。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学生自身水平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语文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可以给学生创造应用的情境,用提问的方式启迪学生。第二,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好的教育学生。古代教师更是以其渊博的知识培养优秀的人才。教师要注重自我提高,还要积极参加学校培训,提升综合语文素质。第三,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自主学习。 (三)优化教学环境良好的中学语文教学环境的建立依赖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成效,优化中学语文教学环境要做到:第一,教师要保持民主平等的态度,了解学生的内心,减少师生间的隔阂。第二,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观念,教师和学生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第三,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的认识,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和谐愉悦的中学语文教学环境。 三、总结 古代教育智慧是古代文化教育的精华,将古代教育智慧应用到指导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上具有深远意义。中学语文教学要保留古代教育中的优秀观念,在借鉴的同时还要注意将古代的教育思想完整的保存和传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活力和生机。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要处理好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间的关系,既要传承和借鉴古代教育智慧也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中学语文教学课程不断的优化,也为学生人格、素质、思想的完善奠定基础。 作者:李莹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管理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关键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旅游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了其概念、研究对象、性质、研究方法等等。通过对旅游管理的几个角度来诠释旅游管理的内容。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着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旅游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学科?或者只不过是管理学底下的一个研究领域?学术界曾为此争论不休。一门科学,它必须要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从实践、大量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原理。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尽管与其他科学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明显的不同,但考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们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是其他一些科学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独立、清晰的理论体系架构也尚未建立起来。如果把它定位为管理学或是其属下某个分支的一个研究领域,又明显地让人感到忽视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事实上,如果人们认真思考一下它的学科原理基本命题,回顾旅游管理研究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学的根基在管理科学中,管理学的理论与基本原理对旅游管理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旅游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与其他部门、行业的研究或者说管理对象相比,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总与旅游者的外出旅行与逗留分不开 ;接待同一对象通常必须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 (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旅游产品表现为直接的或间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费品上、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旅游产品它都必须蕴涵着较强的文化性,这是因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满足。 (三)旅游消费的综合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通常是综合性的,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单一的旅游动机,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的消费一般都会有。而且,近年来旅游消费需求还在向其他服务领域内延伸。 (四)旅游服务的社会性:旅游服务离不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供需双方的沟通与情感、思想交流,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彼此原有的意识倾向与价值观念,而且还可能从中缔造出一种新的公共或人际关系。 (五)旅游经济活动的普遍性: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旅游业,首先是为了创汇、创收。旅游业在许多国家里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以就业人数比例、所创造的利税等社会经济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已超过汽车、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六)旅游资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些在空间上是不可以移动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如名胜古迹;另有一些则是可以移动的,而且是可以不断地充实与更新的,如体育赛事、文娱节目表演、节日喜庆活动等等。 四、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视具体研究问题的不同,分别采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问题。 从定性分析描述问题到定量分析描述问题,这是一门学科日渐成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标志。在信息时代,旅游管理研究人员要能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统计学、经济数学、管理数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描述旅游管理研究所碰到的问题,以推动旅游管理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然而,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仍有一些与实践教学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结合本校的教育特色,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逐步下降,更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还有很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人员和研究型人员,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膨胀的同时导致师资力量的紧张,所以很多旅游学系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管、学、学、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这些转行而来的教师中,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们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仅仅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猎得较少,这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出入。因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 3.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与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较强的管理型人才。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其政策和法规也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滞后一些,不能准确反映出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这样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有效地利用理论来实践。 2.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在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实践,但采取的形式多为简单的室内实践操作,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有些高校按照本校的师资情况来安排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甚至取消实践环节,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缺乏自身的活力和特色。第二,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实践教学的显着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我国许多高校旅游教育还是沿用普通学校的模式,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遵循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律开展教学。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仍然是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另外,学校与校外旅游企业之间主要靠教师个人或者同学自己联系,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建立起来的实习合作关系也比较松散。在接纳实习生的过程中,旅游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挑选学生,这就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有些旅游企业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可用性,条件略差的学生较难安排到好单位实习,加上旅游单位的条件参差不齐,这就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三、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时至少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导向,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围绕市场培养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根据当前的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旅游专业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要,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三是加强动手训练。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若有旅游课题和项目,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增强其实践能力。四是强调实用原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切教学方式及内容都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2.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课程教学体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在完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逐渐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足鼎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模块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专业课程由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知识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课程模块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所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的场所,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与实际岗位相接近的训练,通过实施模拟性极强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将来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同时,高校也要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等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旅游管理实际工作中。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要开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仅知识性强,而且实践性也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由于目前的任课教师缺少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高校在招聘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时应该有意识地吸引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又能使老师了解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提高其教学能力。另外,还要为教师多提供一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开展学术访问或进修学习,从而更多地掌握旅游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国内外聘请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管理专业的合作对策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证研究——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1.1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概述1.1.1结合地方行业发展需要,制定和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1999年设立旅游管理专业,2010年起以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三个方向为重点开展专业教学,走“服务地方建专业、依靠行业发展专业、校企联合强专业”之路,培养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结合地方行业发展需要,制定了“2+1”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岗位(群)的要求设置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专业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做到理论和实践双体系教学。其中“2”主要是指前两年学生在校以理论课程学习为主,辅以校内实训和生产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要是后一年,学生在旅游企业中顶岗实习,并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旅游管理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开放性办学,充分利用丽江旅游教育的有利优势,将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变为旅游教育资源、市场和平台优势,建立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学习、实习、就业”一体化。1.2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校企合作1.2.1校企共建,利用丽江旅游发展优势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充分利用丽江旅游发展优势和区域优势,与当地知名旅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了一批涵盖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等领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见表1),其中丽江王府饭店、丽江东巴谷村被评为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与当地知名旅游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外旅游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实现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等多种功能,强化了学生专业素质训练和核心技能实训,体现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理念。1.2.2服务地方与行业发展,拓展校企合作领域主要表现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基本承担了丽江旅游在职人员的培训,从2002年至2013年,承担了近5000人在职导游的职前、职后培训工作及上10000人的酒店员工的在职培养或职业资格证的培养和鉴定;服务地方旅游行业发展,参与和承担区域旅游调研、开发与规划等科研任务,如承担老君山国家公园遗产保护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从旅游界和文化界聘请资深专业人士或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使实践、实训教学更接近行业要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例如与昆明中经中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启动共建导游数字化教学资源及旅游管理课件的制作。1.3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质量监控体系。1.3.1建立多层次的教学指导机制学校按旅游类专业(专业群)建立了由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等省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领军名师,丽江市旅游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积极鼓励和推进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过程。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旅游管理在人才培养中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高等性,1.3.2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制度建设首先,学校将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制定了根据《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丽江师专旅经系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施细则》《、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方案》《、丽江师专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暂行规定》、《丽江师专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管理实施细则》、《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学生实习实训安全管理办法》《、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管理细则》《、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办法》、《丽江 师专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兼职教师的聘任及管理办法》、《丽江师专旅经系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记录及考核表》《、丽江师专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兼职教师考核表》等制度,确保校企合作顺利开展。其次,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选择业务精、责任心强的校内外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管理学生实习,及时解决实习期间学生在专业和生活方面的难题,并避免出现学生实习管理松散和无序的状况。1.3.3积极探索实施以用人单位为主的第三方评价,突出旅游行业需求具体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毕业学生“双证率达到100%”)、职业技能大赛、毕业核心技能考核“、订单式”人才培养、实习单位评价、学生就业率等方面提高和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因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校企合作仍停留在初级层次,校企双方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同时形成稳定、长效的深度合作合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例如: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学校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关键是学校当前的人才培养必须高度契合企业未来的用人需求,但事实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与用人单位的实际仍有脱节的现象。通过对长期对校外企业的调研发现,校企合作基本上处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只有一纸协议相联系的状况,校企合作协议对企业约束力不大,尤其缺乏相应激励措施“,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尚未形成。企业与学校合作共设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基本上疏于实践运作,其指导建设的作用也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学校专业课堂开进企业等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因企业经营需要与学校授课时间上的分歧无法真正开展。因此从学校方面来看,需要从专业定位、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需求。2.2学校对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性高,但服务产业能力有限就学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获得明确、具体、直接的利益,企业能够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培训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等条件,能弥补学校在专业师资、设备、实战环境演练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更为积极和主动。但学校在解答“能为企业做什么?”的问题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行业服务能力较低是较为突出的表现。如高星级酒店基本在员工培训方面都有企业的规范,学校参与度低。就丽江来说,丽江铂尔曼酒店已形成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由酒店集团根据企业经营运作的实际需要安排培训内容、时间、导师和人员等。2.3旅游企业合作主体不明确“,用”人重于“育”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企业中利益分享不明确、不实际,导致企业在合作中积极性和热情都不高。从多年合作来看,学校联系8-10个实习点(包括酒店、旅行社和景区),每个实习点平均10-15人的毕业生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毕业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住宿、午餐补助、人均1000-1200元/月的实习待遇,多数企业通过接收实习生获得人力资源的补充,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期间的学生顶岗实习。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企业对学生的“用”大于“培”,甚至将学生充当了知识型的廉价的劳动力。部分企业也没有将是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旅游行业服务工作者准入的必要条件;在就业和职业晋升方面,学校实习生与普通社会劳务人员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欠缺对实习生职业发展的培养和指导。2.4学生职业定位和认识模糊,也导致学生实习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将大三的毕业实习期视为准毕业期,从心理上认为已经脱离学校的管理了,给学校和旅游企业带来了很多的管理难题。比如,学生到企业实习半年的时间基本是从事基层服务工作,抱怨实习工作辛苦,部分学生认为在旅游行业没有发展前途,不愿意接受学校安排的实习甚至中途终止实习;实习生与企业老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学生不认同企业文化,不服从企业管理,对企业提供的实习条件不满;学生要求进行实习岗位轮换与企业经营实际不符合,导致学生认为实习工作枯燥、学不到东西等。 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对策 3.1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及学生特点,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对相关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旅游节假日或寒暑假期,采用分阶段的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另外,在学生在校期间全程多途径全方位加强学生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的培养,通过专业认知实习、主题讲座、模拟实训、职业技能比赛、岗前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式积极推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进程,助力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观。3.2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加强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管理校企合作管理制度的标准化与量化考核是加强校企合作制度管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是否达标,可以通过学校领导和企业领导听课和实习督导、校内外指导教师专业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来加强实习过程和结果质量的控制。3.3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及业务素质的提升,提高专业为企业服务的水平一方面,学校要提高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和专业能力,要经常深入合作企业调研,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充分利用自身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如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导游词设计、外语培训等;另一方面,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不仅仅为企业提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劳动力。例如,邀请企业负责人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构建等专业建设的相关工作;或者通过选派学生员工以学校和企业代表的双重身份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比赛,切实扩大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激发企业参与校企的积极性。3.4逐步建立和落实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和行业准入制度从企业方面来说,需要具备人才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和认证。高职教育的定位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群开展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经由国家有关部门对学习合格者授予相应的执业资格认证证书,是一种市场准入制度。校企双方通过建立和落实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和行业准入制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水平,更是能将学校教育、职业培养、企业制度、学生就业等联系在一起,稳定和深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3.5充分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进程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应通过制定激励或补偿等政策和法规,鼓励各类企业投入资源共同参与校企合作。比如,企业与学校共建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提供教学设备或合资办学的,国家或地方政府可按合作程度给企业某方面政策的倾斜,如税收减免、经济奖励、荣誉表彰等。另外,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等,对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检查,实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的目标。 4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00-2020年)》指出: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并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积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是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通过学校、企业、政府各方从观念到实践全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旅游管理论文:论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高校教学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 专业人才 教学 培养 论文摘 要: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对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呈不断攀升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为旅游市场补充着新鲜的血液,但是较高的失业率却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阻碍了对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据统计,2010年我国旅游客源的输出总量在世界排名第四,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吸引游客最多的国家。 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可是纵观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现状,一方面真正符合时代需要的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另一方面失业率又居高不下。这就为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高校教学提出了研究课题: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一、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猛,仅2008~2009年,旅游高等院校总量的增长速度就达到了145.02%,但是由于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向社会输出的学生不能与市场接轨,造成旅游专业就业率低的现状。如近三年来,河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流失率竟高达90%。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 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有较高的素质、宽广的知识、多种能力复合在一起的人才。所以要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高校首先要了解具备什么素质才能称之为人才,从而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 根据目前形势,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四大特征,分别是综合性、适应性、实用性以及国际性,他们要懂经济、善沟通、会管理、强应用,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体系构建 (一)树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观 教育理念对高校旅游管理教育教学起着引导的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目前世界上职教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是能力本位教育。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来确定能力目标。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就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而言,也可以树立“能力本位”教育的人才培养观,请一些旅游业权威人士评估当前旅游市场所需管理人才的群体特征,给出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向,然后打照一流的旅游师资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人才培养规划。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旅游教育事业虽然现在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专业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所以要达到教育目标,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在我国高校旅游教育中有“三师型”教师队伍的提法,即建设一支集教学名师、实践能师、育人高师于一身的教师队伍,反映出高校对旅游教育师资水平的要求。 那么如何构建“三师型”教师队伍?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聘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安排学科前沿理论研究以及经济形势分析等方面的讲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②聘请行内专业人士参与教育活动,他们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③积极鼓励本校专业教师深造或外出学习,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提高学识水平与素养。 (三)设置多元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单一,须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1)要保证基础性课程设置比例。教育专家项家祥指出:“在进行学科专业调整时,需要加快设置社会急迫需要的前沿的、新兴的专业,但也不能‘一阵风’把基础、传统学科全部抛开。” 只有让学生掌握雄厚的基础科学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其他技能,所以要保证基础性课程设置比例。 (2)要增加实践课程设置比例。旅游市场需要的是实践型人才,所以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实践课的教学。 (3)加大选修课设置比例。要成为新时代的旅游管理复合型人才,不能只知道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信息。所以高校一定要加大选修课设置的比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自主选择各门课程,从而优化整体的知识结构。 (4)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了让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尽快适应激烈的竞 争环境,高校必须增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可以包括就业指导课程、创业教育课程、职业生涯辅导和职业咨询等。 (四)教学方法要创新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能满足于课堂讲授法,要根据课程设置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或将多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理论知识,锻炼基本技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协调沟通、团队合作等精神。因为旅游专业有涉外的特性,所以还要有双语教学,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适应更高层面的市场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培养途径要多样化 1.让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 高校要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多创建一些锻炼自己的机会,例如旅游专业的技能大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情景模拟表演等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2.让学生参与旅游专业实习 实习途径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室模拟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中心可以设置成多功能导游厅、餐饮技能训练室、旅游管理仿真训练室、客房技能训练室和礼仪训练室等。校内实训室模拟主要是结合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实训项目包括;导游技能、旅游礼仪、客房技能、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餐饮技能训练等。 高校可与当地的旅游景区、旅行社、饭店共建“旅游教学实践基地”,即校外的实习基地,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或管理,在工作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技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同时,通过实习,也使学生感受到自我定位与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需求定位的偏差,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要建立起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体系,包括树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观,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行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和采用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只有建立了这个体系,教师明晰了教学的主体方向,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发展目标,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旅游管理论文:论旅游管理教学体系创新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表现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虽然实践教学得到了绝大多数高校的认可,但一些院校管理者和教师还以一种对待传统学科的目光认为,在旅游管理这门学科中,本科教育与实践教学具有泾渭分明的区别,即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应该培养管理型和研究性人才,实践教学所倡导的应用型人才属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范畴。长期以来,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出现了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实习实训环节流于形式等突出问题。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具有服务属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强调知识的直接有用性,旅游企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除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具备实践的能力和经验。近年来,一些高校迫于学生就业的压力,加大了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从建立模拟实验室、扩大实习基地规模、到产学研结合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来说,一般院校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内容,四种实习方式:野外见习(旅游认知学习)、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实习、校内实验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輱讹辊但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多以学生操作实训和技能应用为主要培养方式,只注重动手能力的提高,一味迎合市场的初级需求。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功利性较强,学生处于被动式教育的状态,创新意识和主动实践能力不够,学生缺乏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深刻的理解。(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表现1.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财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中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资金已不再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最大瓶颈。从国家部委到学校,正在努力改善各专业建设的软硬件建设,学生实践环节便是其中之一。纵观我国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从来没有真正缺少过实践环节。但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相比,明显感觉到我们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李培根认为,“被动实践”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輲讹辊被动实践就是指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都是由教师制定,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框架中,沿着既有的路线去完成任务。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会影响学生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实践方式单一很多高校错误的认为毕业实习就等于实践教学,从而远离了实践教学的初衷。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教学活动中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辏讹辊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毕业实习是独立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实习,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掌握情况。目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课程见习和毕业实习为主。课程实习由于时间较短、校企缺乏互动,效果不是很明显。毕业实习主要是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一个初级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几个月,缺少对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了解,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因针对较高层次的管理活动而在实习中无用武之地,实习效果大打折扣。更何况现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少实习活动就是到饭店或旅行社“出苦力”,单方面的强制性实习降低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可度。单一的实践方式使得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3.缺少探究性内容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学习,涉及到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知识“再次发现”的探究式学习观的实质是一种科学精神。輴讹辊旅游管理专业强调实践操作性,但这种思想也容易导致实践内容仅停留在操作技能层面,实践教学内容以认知性为主,过于实用。从现在的实践教学安排情况来看,无论是课程见习还是毕业实习,都是浅尝辄止,实践内容以基本认知和操作技能为主,缺乏深入的调研和交流。这种实习模式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在新问题面前不能自如应付。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輵讹辊但是把学生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因此,专业教育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观。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必然强调专业学习及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互为手段和目的,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行业发展的认识,提高他们将专业理论应用于行业实践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增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二)启发学生主动实践实际上,对于大学生而言,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輶讹辊马克思哲学观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 ,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在理论教学中强调服务性,针对地方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其次,吸收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教改项目,组织学生开展考察学习、旅游扶贫和旅游策划等活动,甚至可以大力提倡以学生作为科研项目的主要提出和研究力量,而教师则退居二线仅仅作为参考、指导力量;再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直觉思维,打破思维的标准化、固定化束缚;最后,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协同能力,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项目研究与设计不可能由一个人或靠一种学科背景去完成,这需要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才能够具备主动与他人协同的能力。(三)优化创新实践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创新是创新实践教育的核心。现行的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限制、压抑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毋庸置疑,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未来的实践,解决未来的问题,着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輷讹辊这就要求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要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和创新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第一,在实践学时的分配上,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力度。第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理论+实践+实训+创新设计”模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第三,开辟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将专业竞赛、职业资格证书、科研成果纳入实践教学学分管理体系,双渠道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第四,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课程性质,有序安排实践教学:一、二年级以认知性内容为主,通过课程见习,让学生掌握旅游实践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了解旅游业发展整体环境;三年级以探究性知识为主,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调研、社会实践、情景教学、实训教学等形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四年级以强化能力为主,包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为学生走上社会后从事各类型、各层次工作提供支撑。(四)培养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然也是十分关键,这在很大影响着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目前,国内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师大都是科班出身,但基本都是从院校毕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没有在实际部门工作的经历,理论知识丰富,但创新意识不足,实践指导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基于学生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必须加强对师资队伍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须具有较深和较广的学科知识,能够关注和研究学科与行业的前沿问题;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工作环境,促成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顶尖领军人才的不断涌现和成长,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最后,学校可以外聘一些行业专家一起组成教学研究组来共同担任教学任务,实现对学生教育的“双导师制”,从而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前沿与最新动态。(五)建设一批战略性合作基地建设—批战略性合作基地,即创新学习的实践基地。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不但应该建立专业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还应该通过协作关系,与有关企业或地方政府共同建立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战略合作基地建设是一个双赢举措,学校可凭借人才高地优势为企业或地方政府提供旅游管理、规划开发、旅游营销、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也可为师生创造一个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并可聘请企业或政府优秀管理者担任学生实践导师,从而实现旅游业界精英和学校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强强联合培养。(六)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本科生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校内,仅仅利用校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还远远不够。根据旅游实践教学的需要,应该设立校内各种现代化的专业实训室,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学校,可自己开办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提高与市场接轨力度,在校内就可以实现理论学习与顶岗实习的有效结合。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也能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稳定平台。另外,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助力度。围绕旅游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调研和设计,从而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创新,发扬学以致用、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旅游管理论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探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近20年的艰难探索,现正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截止2005年全国高职院校1091所,高职院校占高等学校总数的60.9%,高职院校在校生660万,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3.8%。可以这么说,高职教育成了支撑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加之,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社会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旅游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改革压力。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应变、创新能力强,德才兼备,高质量的适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因此,积极开展旅游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旅游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也成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1 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首先教学内容与旅游管理的实际需要差距较大。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未来旅游管理人才的本专业学生需要拥有先进的旅游管理知识和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但有的院系教学内容脱离旅游业实际,学生毕业后用所学知识无法解决旅游管理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学的结果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现在仍有一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旅游课程的教学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上面口若悬河的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仍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互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都未能得到重视与发挥。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改进,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疲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较差。因为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滔滔不绝的讲述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训练,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缺乏,由于资金短缺,院系无法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 1.2 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严重脱节 许多的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片面的要求科目全而多,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这个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从某个角度而言,旅游管理专业确实像是一个多个专业的组合体,没有自己一定的特征和重点。此外,在课时的分配上存在问题,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脱节现象严重。许多院校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理论教学。实践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感到理论内容空洞乏味从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上心不在焉的状况。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为没有系统的训练而不能就任其任职的岗位,需要单位重新培训的现状。再加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尽管有高学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 1.3 教学考核评估方式比较单一 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方式,这样的评估方式单一,也扼杀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评估单靠考试是无法判断的,只能把学生培养成死读课本的书呆子。 2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安排适用和实用的教学内容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旅游业需求,使教学内容能符合我国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要求任课教师要密切关注旅游业发展态势,通过各种媒介获得最前沿的大量的相关专业信息,及时更新知识,将有效的和有用的知识信息不断得贯穿于教学当中,不断革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自己专业和学科的最新的发展动态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使用各种学习工具来获得相关的专业信息。对于反映新时代、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内容,要及时补充、更新。例如,目前湖北省“十二五”规划对于湖北旅游业的展望以及目前湖北省的五A级旅游区有哪几个等等。 旅游管理论文:研究红色旅游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在我国红色旅游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认为,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不当所致。文章分析了我国红色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促进我国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管理体制 资金管理 质量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其精神指导下,我国红色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红色旅游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认为,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以政府为主导),其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不当而致。研究红色旅游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我国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旅游管理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红色旅游景点都由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一起管理,由于各自职责的不同往往产生冲突。旅游部门有开发景点的积极性,却要受到文化部门的限制。而文化部门为事业单位,缺乏发展红色旅游的内动力,即便有开发的想法,但经验和能力又有限。同时,文化部门出于对文物资源保护的考虑,也不愿放手让旅游部门来开发。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使其难以形成合力,对我国红色旅游发展极为不利。 2.资金管理乏力 我国红色旅游资金大多数是由政府拨款扶持的,商业投资较少。尽管政府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基金,一些景点也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但由于资金管理不力,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往往都因受资金数量、使用方式和资金到位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而搁浅。由此导致红色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开发利用不足、建设档次低、陈列馆陈旧甚至破烂等一系列问题。资金管理乏力成为制约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使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3.质量管理老套 红色旅游质量管理主要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我国多数红色旅游景点目前仍以传统的参观、观光等游览方式为主,缺乏参与性项目。此外,景点强调教化功能,开发的内容形式、展示方法和导游词的设置都只基于让游客了解历史。然而,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旅游活动,亦是以休闲为目的的。红色旅游质量管理的这些方式不能为旅游地招来更多游客,更不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4.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红色旅游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但整体素质偏低。虽有调查显示这种现象是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而致,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对在业人员培训意识不强,对人员招聘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造成红色旅游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红色旅游管理问题的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 针对红色旅游多头管理的现象,要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可借鉴其他景点的成功经验,如四川华蓥山“国家拥有资源、民间投入资本、委托专家管理”模式,它实现了所有权、开发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并使国家利益的长期效益、企业开发项目的经济收效和专家管理的品牌效益达到了和谐统一。另外,景点所在省市要建立统一的红色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驱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助跑器和动力源。 2.强化资金管理手段 资金管理手段有效与否是红色旅游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各景点除积极争取国家、政府的各种资金外,还要树立市场意识,广泛吸纳社会投资(包括投资商、当地居民、社会团体等)参与景区建设,包括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制开发等方式,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另外,要成立专门的红色旅游资金监督与调查委员会,以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同时,为了确保专款专用,要把资金的利用情况适时公布,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3.创新质量管理方式 在红色旅游质量管理的思路上要努力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现实需要,要体现时代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增强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在具体操作时要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做到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相结合,以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品位。同时,红色旅游景点应与其他景区和其他旅游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开发,以拓展红色旅游的市场空间。为了改变教化式的讲解方式,可设计开发吸引游客参与的互动节目,以丰富游客的身心体验,避免枯燥与单调。4.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市旅游局要组织专家编写相关教材,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要定时组织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吸收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实行导游人员竞聘上岗,让游客选择自己喜爱的讲解员,进而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另外,应从高校相关专业中吸收优秀的毕业生,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旅游营销人才和旅游高层管理人才。 三、结论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本文分析了我国红色旅游管理中的四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归纳如表。 旅游管理论文:试论缓解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实践教学危机途径的初探 根据特色专业的建设特点,依据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核心能力要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思路。通过构建新的实践课程三大教学体系,即完整的旅游管理实训体系、保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顶岗实习。这些措施对于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色专业建设以教育部2001年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为标志,目前已有四批特色专业在各高等院校进行建设中。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启动本省的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关于特色专业的认识是:特色专业是指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的专业,指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根据长期办学实践积淀形成,具有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具有鲜明特点,并为社会所承认的专业风格。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环节,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危机四伏,本文提出了解决危机的方案。 一、调整实践教学计划 1.认识实习的重要性。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专业的起点,描述性、操作性的内容较多,单纯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实际,采用参观、现场教学、观看录像、专业讲座等手段,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组织学生到着名旅游景点和大酒店等星级宾馆考察,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业的行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程度,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2.实验实训实习。实验教学由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必修课实验等教学环节组成,一般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掌握销售客房、联络和协调对客服务、熟悉各类饭店服务; 进行模拟导游技能训练、了解导游技巧; 学习、掌握饭店管理、旅游规划设计等软件的使用,并具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划的能力。 3.业务实习。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应按学生的目标取向设两个板块:饭店实习、旅游景区(点)实习,由学校统一组织,旅游企业安排学生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轮换,通过六个月的业务实习,使学生能加强对旅游企业的体验,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旅游行业、企业的实践,通过对实习中的做与思考,达到理论—实践—理论的互动与循环,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实际工做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 二、健全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是在现有酒店管理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的基础上,按行业标准完善设施设备; 二是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在同一个实习场地进行多种技能培训; 三是支持院校自办的相关产业成为标准化实习基地,如建立自己的酒店、旅行社、培训中心等设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师苑”旅行社,下设计调操作部、营销外联部、团组接待部、综合业务部,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具有真实工作任务过程的生产性实训;与其他旅行社合作开发“双休日及黄金周省内4A级旅游景区景点两日游”实训项目。与企业建设师苑酒店,为学生日常性的实习锻炼提供机会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不但应该建立校内实习基地,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还应通过各种渠道督促校外实习基地使其进一步稳定、拓展和开放。 三、提高实践教学师资素质 目前,最简便地解决师资素质的方法是“请进来,走出去”。一是邀请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参加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三是选用善于捕捉学生心理的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和理解与企业的关系,然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该专业的性质和前途,以此摆正心态去进行实习工作。 四、建立综合考核体系 1.改革考核项目。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各层次、各种类实习学分比例,将课程实践、案例讨论,集中性与经常性实习、参与项目等学校规定范围的实习列入考核体系。学年 论文应要求至少有一篇实践性论文,毕业论文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有现实意义的选题。 2.改革考核方法。对旅游专业不宜按传统学科的标准、方法要求,如规定必须闭卷考试,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2∶8 比例、建立题库并抽题考试等。应认真总结开卷考试、小组作业、课堂讨论、面试等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研究能够反映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考核方法与考核指标。 3.设计实习考核表。根据实习的特殊性,考核项目确定分为:考勤、实习报告、实习单位鉴定、技能考核、指导教师意见和实习日记。每个项目均以百分制记分,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科学地确定其权数。实习表现的考核不再用评语而是改为分项打分,最后综合得分便得到实习成绩。 五、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1.加大本科和专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国内外风景旅游区、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在学院人才培养总体框架下,实施新的5+3人才培养模式,即5学期进行基本能力培养,1学期进行生产性实训,1学期进行顶岗实习,1学期根据个人特长上岗实习。使职业能力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2.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体系确立。实践模式的体系分为三个部分:(1)主干专业课程的实训。在景区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向选择“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规划”、“旅游环境”等四门课,在酒店管理方向选择“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酒店服务艺术与技能”、“酒水与酒吧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接待礼仪”、“旅游英语会话模拟”等六门课程为实践进教学主体内容。分别在多媒体实验室、酒店管理实训实验室、旅游规划设计实验室,44个实训项目共计136个学时。这十门课程除了实践教学大纲外,配套的实训项目,从内容到方法都有具体的量化要求。(2)见习。酒店见习到西安、咸阳三星级以上的旅游接待酒店,分别在前厅、客房部、餐饮部进行观摩,景区见习在四川的都江堰、乐山、峨眉山以及本地的兵马俑、太白山景区顶岗见习。以了解该景区旅游资源特征、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景区各部门的运作情况,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同时组织学生在景区进行旅游资源的野外调查,参与景区的旅游商品与线路设计的开发调查与策划。 3.实习。景区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4A级以上的风景区,分别在游客接待中心、导游中心、营销部、工程部、策划部进行实习,主要参与景区的实际工作,通过实习,熟悉景区经营及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得到检验。酒店方向顶岗实习,由学院集体安排到北京、杭州等城市四星级以上的酒店顶岗实习六个月。将学生分别安排在前厅,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营销公关部,人力资源部,了解并掌握这些部门的职能,服务标准与规范。这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全面接触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实践教学过程。六个月的实习期间,由学院派出教师配合酒店管理部门对学生的实习作全程管理,实行严格的考核。 旅游管理论文:分析旅游管理的变革方式 一、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有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一些有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缺乏后续的法律法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具有暂时性。后续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的跟上,造成了约束力减小。旅游行业发展的步伐较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跟上其发展的步伐,法律法规中涉及的侧重点不一样,对游客以及一些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我国的旅游管理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利与手段。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部门创办了一系列的服务企业,然而这些企业的产权等都归属于不同的投资部门,这样各自为政,彼此跌价竞争,导致了旅游行业内部的混乱,失去平衡与控制。(三)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失衡旅游商品能够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旅游商品具有很大的利润,但是在生产销售上并不协调,产品品种不新颖,老化单调。旅游交通更是一个难题,会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完善措施 (一)健全旅游管理体制的法规体系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法律法规,有关法律法规要紧跟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不能出现法律漏洞,增强约束力,对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增加合理的、科学的法规法律,做到平衡处理,不偏不倚,只有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规,才能保护人们以及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考虑相关者利益在旅游管理活动中,要考虑到管理者以及游客还有当地人们的一些利益。根据笔者的了解发现,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会给居民的利益带来损害,打扰人们的生活,给当地的居民带来的巨大的贫富差距。所以,在对旅游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将相关者的利益考虑进去。(三)加强旅游管理的监督力度要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一定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对管理者以及高层管理者进行监督。这个监督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旅游业所经营的项目进行监督,一些地方的政府不能干扰旅游业的发展与经营,管理者要定期上报旅游业的经营规划。另一方面是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国家旅游业的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管理者进行监督管理,不能滥用职权,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危害社会的秩序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等。(四)加强旅游管理行业的体制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就是行业管理。我们所要制定的旅游管理行业的体制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发展,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老套的守旧的旅游管理体制应该被淘汰,不仅不适应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守旧的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所谓的行业管理是要对企业进行分类的,依据的是企业产品的不同特点以及劳务的不同特征,然后通过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归纳管理。这样,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如果从行业的角度出发,都应该统归于旅游局管理。这样一来,旅游管理行业的改革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要从三个方面实现转变,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第二个方面就是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最后就是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三、结语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型的行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也是国家经济发展与来源的重要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管理体制也面临着重要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旅游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建立。面对这些制约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有力的措施与对策,使得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更彻底、更完善。能够让我国的旅游事业更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从而加强我国的国民经济。 旅游管理论文:谈旅游管理专业的“能力培养”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领域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领域是: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旅游景区规划及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市场要求为导向,行业需求为目标,重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合理构建起一套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培养体系。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知识结构:(1)必备的政治、外语、体育、计算机等基础知识:(2)导游基本知识;(3)旅行社运行与管理的理论知识;(4)旅游线路设计和景区规划与开发的专业知识;(5)旅游策划等专业知识;(6)旅游市场营销基本知识;(7)酒店服务与管理知识。 2、人才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2)身体素质:身体健康,无传染病,能胜任旅游企业服务和管理的一线工作;(3)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语言和表达能力:(4)职业素质:具有基本的英语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素质.较强的专业技能。 3、专业能力素质:(1)具有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2)具有很好的旅游线路设计与销售能力;(3)具有旅游景点规划与开发能力;(4)具有酒店服务与管理能力;(5)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4、创新能力素质:(1)理论创新;(2)课程设计创新能力;(3)实践工作中的能力创新;(4)自我管理能力创新。 5、心理素质(1)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能力;(2)自我意识、能力;(3)学习心理;(4)人际交往心理;(5)恋爱心理;(6)挫折心理;(7)择业心理。 6、学习能力:(1)自学能力;(2)课堂学习能力;(3)课外学习能力;(4)实结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关键能力 专业关键能力是专业培养的核心,培养关键能力是为了适应三方面的变化: 1、适应工作组织的变化:掌握适用于不同工作场所的可转变技能,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主人翁敬业精神。 2、适应职业结构变化: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技术工人的比重不断上升,要求他们既懂操作又通晓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既能动手也能动脑。 3、适应并预见市场需要变化:培养富有事业心、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应变力强的新型劳动者。 四、旅游管理专业能力培养方式 本专业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围绕以上专业关键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从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三方面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建立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内容包括: 1.在进行理论教学和时间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尤其是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除了 学校开设的公共课外.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课堂上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形式多样化,内容具有代表性,让具有丰富旅游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作指导,教师以自己的亲身感受. 以师兄师姐的身份通过交流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实践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加强课外兴趣小组和第二课堂活动工作,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其他兴趣与特长。 3.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职业素质的形成是根据专业设计的素质结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二三个方面实现的:第一,通过一系列的情景模拟等实践教学,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加强动手能力。此外,通过组织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就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证职业技能考试,使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达到即时上岗免试用。第二,邀请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各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与要求,树立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方向,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对职业概念有一个正确认识。第三.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社会兼职。通过进入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旅游管理专业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岗位需要为方向的原则。根据课程不同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一是理论教学 改变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践教学:新生入学后安排一周的旅游企业认识实训(文秘站:)。实训内容是对旅游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和调查分析,使学生知道本专业是做什么的,需要什么知识、学习什么内容、学业结束后能胜任什么工作等等,使学生进校后有目的的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结论: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现代社会是需要人才的社会,而人才的培养最基本的是要在院校内完成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学院的有序管理下,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学生通过自身能力的不段加强、锻炼、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因而,在今天的相关旅游工作部门中。才能成为了竞相争夺的人才。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管理教学体系创新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表现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虽然实践教学得到了绝大多数高校的认可,但一些院校管理者和教师还以一种对待传统学科的目光认为,在旅游管理这门学科中,本科教育与实践教学具有泾渭分明的区别,即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应该培养管理型和研究性人才,实践教学所倡导的应用型人才属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范畴。长期以来,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出现了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实习实训环节流于形式等突出问题。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具有服务属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强调知识的直接有用性,旅游企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除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具备实践的能力和经验。近年来,一些高校迫于学生就业的压力,加大了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从建立模拟实验室、扩大实习基地规模、到产学研结合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来说,一般院校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内容,四种实习方式:野外见习(旅游认知学习)、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实习、校内实验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輱讹辊但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多以学生操作实训和技能应用为主要培养方式,只注重动手能力的提高,一味迎合市场的初级需求。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功利性较强,学生处于被动式教育的状态,创新意识和主动实践能力不够,学生缺乏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深刻的理解。(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表现1.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财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中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资金已不再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最大瓶颈。从国家部委到学校,正在努力改善各专业建设的软硬件建设,学生实践环节便是其中之一。纵观我国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从来没有真正缺少过实践环节。但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相比,明显感觉到我们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李培根认为,“被动实践”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輲讹辊被动实践就是指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都是由教师制定,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框架中,沿着既有的路线去完成任务。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会影响学生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实践方式单一很多高校错误的认为毕业实习就等于实践教学,从而远离了实践教学的初衷。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教学活动中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辏讹辊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毕业实习是独立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实习,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掌握情况。目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课程见习和毕业实习为主。课程实习由于时间较短、校企缺乏互动,效果不是很明显。毕业实习主要是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一个初级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几个月,缺少对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了解,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因针对较高层次的管理活动而在实习中无用武之地,实习效果大打折扣。更何况现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少实习活动就是到饭店或旅行社“出苦力”,单方面的强制性实习降低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可度。单一的实践方式使得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3.缺少探究性内容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学习,涉及到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知识“再次发现”的探究式学习观的实质是一种科学精神。輴讹辊旅游管理专业强调实践操作性,但这种思想也容易导致实践内容仅停留在操作技能层面,实践教学内容以认知性为主,过于实用。从现在的实践教学安排情况来看,无论是课程见习还是毕业实习,都是浅尝辄止,实践内容以基本认知和操作技能为主,缺乏深入的调研和交流。这种实习模式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在新问题面前不能自如应付。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輵讹辊但是把学生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因此,专业教育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观。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必然强调专业学习及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互为手段和目的,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行业发展的认识,提高他们将专业理论应用于行业实践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增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二)启发学生主动实践实际上,对于大学生而言,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輶讹辊马克思哲学观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 ,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在理论教学中强调服务性,针对地方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其次,吸收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教改项目,组织学生开展考察学习、旅游扶贫和旅游策划等活动,甚至可以大力提倡以学生作为科研项目的主要提出和研究力量,而教师则退居二线仅仅作为参考、指导力量;再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直觉思维,打破思维的标准化、固定化束缚;最后,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协同能力,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项目研究与设计不可能由一个人或靠一种学科背景去完成,这需要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才能够具备主动与他人协同的能力。(三)优化创新实践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创新是创新实践教育的核心。现行的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限制、压抑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毋庸置疑,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未来的实践,解决未来的问题,着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輷讹辊这就要求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要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和创新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第一,在实践学时的分配上,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力度。第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理论+实践+实训+创新设计”模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第三,开辟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将专业竞赛、职业资格证书、科研成果纳入实践教学学分管理体系,双渠道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第四,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课程性质,有序安排实践教学:一、二年级以认知性内容为主,通过课程见习,让学生掌握旅游实践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了解旅游业发展整体环境;三年级以探究性知识为主,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调研、社会实践、情景教学、实训教学等形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四年级以强化能力为主,包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为学生走上社会后从事各类型、各层次工作提供支撑。(四)培养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然也是十分关键,这在很大影响着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目前,国内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师大都是科班出身,但基本都是从院校毕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没有在实际部门工作的经历,理论知识丰富,但创新意识不足,实践指导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基于学生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必须加强对师资队伍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须具有较深和较广的学科知识,能够关注和研究学科与行业的前沿问题;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工作环境,促成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顶尖领军人才的不断涌现和成长,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最后,学校可以外聘一些行业专家一起组成教学研究组来共同担任教学任务,实现对学生教育的“双导师制”,从而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前沿与最新动态。(五)建设一批战略性合作基地建设—批战略性合作基地,即创新学习的实践基地。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不但应该建立专业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还应该通过协作关系,与有关企业或地方政府共同建立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战略合作基地建设是一个双赢举措,学校可凭借人才高地优势为企业或地方政府提供旅游管理、规划开发、旅游营销、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也可为师生创造一个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并可聘请企业或政府优秀管理者担任学生实践导师,从而实现旅游业界精英和学校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强强联合培养。(六)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本科生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校内,仅仅利用校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还远远不够。根据旅游实践教学的需要,应该设立校内各种现代化的专业实训室,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学校,可自己开办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提高与市场接轨力度,在校内就可以实现理论学习与顶岗实习的有效结合。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也能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稳定平台。另外,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助力度。围绕旅游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调研和设计,从而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创新,发扬学以致用、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实习教学 质量评价体系 论文摘要:实习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科学、公正、综合的实习教学全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实践技能,及时反馈实习效果,规范实习成绩,实现实习教学评价的科学化、目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将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理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化成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构建完善的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以切实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旅游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对于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主要以获得旅游管理相关职业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在旅游管理教育教学体系中必须充分重视实习教学环节。旅游管理的实习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实践性,在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界对实习教学的逐步探索和改革,各方对于实习教学的重要地位已取得了共识。但在对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上,我国传统的旅游管理教育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课堂理论教学质量而轻实习教学质量的现象,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教学实践环节质量的考核、评价还停留在原来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上,往往通过作业、实习报告、学生座谈会、实习指导教师的评分等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通过实习教学环节是否真正训练或提高了专业水平,对于实习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究竟如何,缺乏准确的把握。合理、科学的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实习教学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形成良好的质量监控机制.有利于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提高旅游管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对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活动进行效果评估,而是旨在建立整个实习教学模式的评估标准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建设存在不足的指标,以完善实习教学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在实习质量方面评价、控制和提高的体系,应关注实习过程和实习效果两个;以过程控制为关键,以此保证实习教学环节过程的有效性,使实习教学质量切实得到改进,提高学生自身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专业实践能力的满意度。建立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实习教学环节的实际状态,并通过对实习教学环节质量的评定,把实习教学环节隐藏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暴露出来。第二,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有全面、学和有效,以不断提高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为最终目标。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对实习教学整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实习教学质量是通过多方面、程序性情况来综合体现的,对实习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评定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涵盖实习教学的各环节和教与学的各方面,要求全面系统的设计、确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主要观测点以及评定标准,指标体系要全面、系统,要体现结果与过程结合。 2.目标性原则。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评出名次及优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所有的实习教学课程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现在旅游企、事业单位用人从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以素质能力为主。因此考核中必需包含对素质的评价,关注专业认知能力的高低,也要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 3.可实施性原则。在设定各项评价指标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实施性,指标定义要明确,一、二级指标与主要观测点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评审标准应客观、全面,符合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的总体目标。制订评价指标体系应既能对实习质量进行度量,又要简单易行,便于评价过程中操作实施。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设计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 旅游管理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主体,因具体实践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凡属校内模拟实习教学环节,评价主体主要包括授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对于综合性的毕业实习活动,还应包括实习教学领导小组和实习单位。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学校、教师、学生和实习单位共同参与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评价工作的导向、鉴定、改进、调控以及服务等功能。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与标准 通过建立实习教学评价体系和制定评价标准,并进行量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对实习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指导水平,也直接促进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重点是实习教学评估指标和标准,对于包括课堂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各种形式在内的实习教学体系,该体系应当包括实习规范、可行的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教学计划、学生实习指导手册、对实习教学情况的综合考察指标、对实习管理的量化考核指标和学生对实习教学收获的评价等内容,所以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是一个综合性、总体性的质量评估体系。该体系应具体涵盖7项一级指标、l9项(毕业综合实习22项)二级指标和相应的观测点及评价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三、旅游管理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实习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应该根据实习教学形式的不同有所区别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依据和标准,只是一个总体性、综合性的评估标准。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有对应于专业课程的课堂内实习环节,又有综合性的毕业实习;既有校内实训,又有校外实践。所以,在应用本质量评价体系于具体实习环节时,必须及时调整评估的各项指标和主要观测点,如在评估旅游小组调查实习教学质量时,评估指标的设计就必须考虑小组内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具体实践任务分配的均衡性和合理性。 (二)实习教学质量的评定与结论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通过全面性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得出的结果,不论是数据还是信息,不能简单地加以统计、公布了事,需要做具体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既要看到成效,也要看到不足;既要指出问题,也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尽量使实习教学最大可能促进每个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养的发展。对于实习教学质量的评定,除依据评估指标等客观标准外,还要综合考虑课程结构、课时设置、实习项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 (三)实习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一定要有反馈机制 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不是静态评价,不仅注重结果,而且更加关注过程。实习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一定要有反馈机制,使评价结论由“评定分数等级”转变为教师诊断和改善实习过程、激励学生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使学生理解评价结果,从而吸纳对自己成长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实践证明,单一的结果性评价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知和教师改进,只有综合性的实习质量评价能将评价的教育功能渗透在整个实习评价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消除评价误差,并及时改进提高,真正促进教学相长。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培养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校内模拟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研合作办学为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高职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的组合。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就是要根据不同情况对以上诸因素进行优化设计组合,寻求一个较理想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培养开始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战略性转变,推动着高等职业院校从教育理念、发展战略、学院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重新审视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具有服务属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强调知识的有用性,旅游企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除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具备实践的能力和经验,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建立起以培养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校内模拟实验室为基础、产学研合作办学为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素质、能力、技能”培养为目标,构建“三段递进式”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以素质、技能、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系统性,专业课程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将相关理论课程融入实践课程,并按技能要求形成模块化组合,逐步构建“素质、能力、技能”三段递进式课程体系。第一学年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第二学年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打造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及专业技能,第三学年开设的课程重在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三年的培养,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综合能力和导游及酒店管理实务技能得以提升。 二、优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旅游与酒店模拟实验室和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着重培养应用性人才 (一)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实践教学。鸡西大学在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实行“新三学期”的政策。第一个实践学期主要用于“思政课”社会实践及专业的认识实习,对所学专业有初步认识,充分领会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需具备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确立明确的目标和努力方向。第二个实践学期主要用于专业见习与调研;第三个学生实践学期主要用于专业实践及岗位实习,实践学期共计18个月,能够使本专业的学生提前参加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去,提前了解并熟悉旅游酒店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实用性。同时,在每学期的授课中,加入实践内容,使理论与实务并举,强化实践教学。 (二)校内全仿真模拟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酒店服务技能、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实验室可以为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空间和条件,也只有经过实验室的初步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具体岗位。 (三)校内、外实践基地是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职业能力培养不只是操作技能或者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包括知识的应用、技能的掌握、经验的积累、职业意识、习惯态度的养成与职业创新等。同时,旅游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就业上岗后的服务和管理行为大多是相互联系的群体活动,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对学生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校内外实践基地是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旅游管理专业应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旅游企业活动、培养职业能力,保证学生能够有大段的时间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充分地适应旅游企业工作环境,提高职业能力。 三、产学研结合,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以旅游企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旅游行业需要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产学研结合,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产学研结合,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鸦缓解了旅游旺季员工紧缺的压力。旅游管理专 业应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与旅游企业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 (一)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 为此,学校一方面选派学生和教师到旅游企业参加工作实习,了解企业运行动态,更新师生的知识,提高师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社会广泛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学院任教,包括邀请旅游界的专家、企业家到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实训基地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锻炼学习场所,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就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二)建立教师专职服务机制 教师专职服务是指安排相应对口方向教师或带队老师在实训基地挂职,参与实习基地工作,承担实习基地相应课题研究,并负责实训学生的管理监督和实训成绩的鉴定。 (三)成立有社会行业、职业领域中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成员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该会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的专家组织,对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专业的建设发展决策提供科学分析和指导。 (四)建立并完善产学研教育激励机制 首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尽量提供较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和政策,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氛围,为他们施展才华建造平台;其次,对表现突出的校外实训基地和指导教师给予表彰,旨在形成企业主动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性循环。 (五)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把资格证书考试引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比赛 与旅游局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每年在校内与旅游局合作共同举办两次导游资格考试及考前培训,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以培养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校内模拟实验室为基础、产学研合作办学为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旅游管理论文: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探讨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培养目标没有特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师资队伍单一、校企合作形式化等主要问题,应科学定位应用性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加快制度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全面推进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应用和创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一大批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专业特色不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信阳师范学院是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起始于1992年信阳师范学院设置的旅游学系, 199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8年旅游管理专业被正式批准为河南省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学校首个国家级 “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6家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在校本科生近900人,迄今为止已为河南省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20多年的专业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社会声誉,在省内外高校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一、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没有特色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需要职业经理人、旅游策划、外联营销、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高层次管理人员、应用性人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其他类型高校(如“985”、“211”高校等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高校)基本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目标一般都定位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定位和其他高校的定位趋同,没有与地方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没有突出地方特色,是的培养目标宽泛,成为没有目标的空目标。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 地方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十几年如一日不变,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实行讲授为主,没有随着行业、社会的发展进行更新与改革。例如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方向开设教学内容,并且以《旅游心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前厅与客房管理》、《饭店管理原理》作为主干课程,教材采用南开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等出版的教材十几年没有进行更新或者升级。在教学方法上过于陈旧,例如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满堂灌现象突出;并且重理论轻实践,有的地方高校甚至没有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室,旅游管理专业和其他非应用型专业一样实行课堂传授理论知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3)师资队伍单一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是以校内的硕士、博士为主,并且随着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一大批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的硕士和博士进入地方高校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单一化严重。例如地方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新进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对于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没有要求,这样的学历和科研门槛把许多优秀的旅游管理行业的人才和精英拒之门外,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越来越单一和同质化,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4)校企合作形式化 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也开始了校企合作的历程,但是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内容,许多地方高校为了应对各种考核、评估和检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有的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一纸协议上,有的合作开始不久就停滞不前。例如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对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专门设定指标和分值,地方高校就针对指标体系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举行实习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其他的具体合作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学校和企业都没有积极性来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 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路径――信阳师范学院为例 我校积极推动专业集群转型,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集群转型,工商管理学院围绕专业转型开展了积极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改革研究对象,2015年获得学校首批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此为契机,学院增强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和培养行业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意识,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束缚,创新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推进校政、校企互动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1)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2014年将实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800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1000万人。随着旅游业新业态的进一步发展,新型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将更加凸显,熟悉国际惯例的高层管理人才和高级经营人才将更加匮乏,而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化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信息时代对高技术人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河南省豫南地区规模最大、人才培养层次最高的高等院校之一,我院通过自身的转型发展,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通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进一步提高对我省旅游业发展的贡献力,因此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旅游管理论文:论研究红色旅游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在我国红色旅游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认为,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不当所致。文章分析了我国红色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促进我国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管理体制 资金管理 质量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其精神指导下,我国红色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红色旅游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认为,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以政府为主导),其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不当而致。研究红色旅游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我国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旅游管理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红色旅游景点都由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一起管理,由于各自职责的不同往往产生冲突。旅游部门有开发景点的积极性,却要受到文化部门的限制。而文化部门为事业单位,缺乏发展红色旅游的内动力,即便有开发的想法,但经验和能力又有限。同时,文化部门出于对文物资源保护的考虑,也不愿放手让旅游部门来开发。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使其难以形成合力,对我国红色旅游发展极为不利。 2.资金管理乏力 我国红色旅游资金大多数是由政府拨款扶持的,商业投资较少。尽管政府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基金,一些景点也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但由于资金管理不力,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往往都因受资金数量、使用方式和资金到位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而搁浅。由此导致红色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开发利用不足、建设档次低、陈列馆陈旧甚至破烂等一系列问题。资金管理乏力成为制约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使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3.质量管理老套 红色旅游质量管理主要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我国多数红色旅游景点目前仍以传统的参观、观光等游览方式为主,缺乏参与性项目。此外,景点强/!/调教化功能,开发的内容形式、展示方法和导游词的设置都只基于让游客了解历史。然而,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旅游活动,亦是以休闲为目的的。红色旅游质量管理的这些方式不能为旅游地招来更多游客,更不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4.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红色旅游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但整体素质偏低。虽有调查显示这种现象是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而致,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对在业人员培训意识不强,对人员招聘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造成红色旅游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红色旅游管理问题的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 针对红色旅游多头管理的现象,要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可借鉴其他景点的成功经验,如四川华蓥山“国家拥有资源、民间投入资本、委托专家管理”模式,它实现了所有权、开发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并使国家利益的长期效益、企业开发项目的经济收效和专家管理的品牌效益达到了和谐统一。另外,景点所在省市要建立统一的红色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驱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助跑器和动力源。 2.强化资金管理手段 资金管理手段有效与否是红色旅游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各景点除积极争取国家、政府的各种资金外,还要树立市场意识,广泛吸纳社会投资(包括投资商、当地居民、社会团体等)参与景区建设,包括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制开发等方式,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另外,要成立专门的红色旅游资金监督与调查委员会,以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同时,为了确保专款专用,要把资金的利用情况适时公布,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3.创新质量管理方式 在红色旅游质量管理的思路上要努力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现实需要,要体现时代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增强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在具体操作时要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做到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相结合,以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品位。同时,红色旅游景点应与其他景区和其他旅游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开发,以拓展红色旅游的市场空间。为了改变教化式的讲解方式,可设计开发吸引游客参与的互动节目,以丰富游客的身心体验,避免枯燥与单调。4.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市旅游局要组织专家编写相关教材,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要定时组织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吸收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实行导游人员竞聘上岗,让游客选择自己喜爱的讲解员,进而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另外,应从高校相关专业中吸收优秀的毕业生,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旅 游营销人才和旅游高层管理人才。 三、结论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本文分析了我国红色旅游管理中的四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及实践 【摘要】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资源性基础产业,同时也是生产安全要求比较高的产业。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经济财产。近几年,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必须引起国家和煤矿企业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相关管理理念,并通过安全管理实践分析总结了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产业;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1前言 近几年,由于受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国际经济新形势的影响,我国的煤炭产业发展并不容乐观,我国的煤炭规模企业年利率逐渐下降,尽管在我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煤炭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观,但是煤炭企业的发展状况仍然是举步维艰,越是在这样严峻的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越应该稳固人心,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确保矿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以前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虽然国家和煤炭企业也采取了不少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但是还是会有瓦斯爆炸等惨烈的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提高生产安全管理质量,尽量避免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煤炭企业必须总结经验教训,深入研究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理念,在实践中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安全生产管理策略,以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2.1煤炭生产安全管理的意识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的转型速度也在逐渐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越来越重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却忽视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尤其是我们生产危险系数比较高的煤炭企业,有的企业领导被物欲横流和拜金主义的社会现象所困惑,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意识大大减弱,以至于煤炭企业的其他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2煤炭安全生产技术及环境条件不达标 我国的煤炭矿区大多数分布在地质构造复杂、地理环境较差,并且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本来自然的安全隐患已经比较大,再加上在安全生产技术上比起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更加大了安全隐患的系数。另外,煤矿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老化以及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的落后也会给煤矿生产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2.3煤炭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不到位 首先,我国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安全管理体制还不能与国际接轨,安全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再加上煤炭企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导致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的力度不够大,甚至缺乏安全生产监督的意识。其次是我国的多数矿区分布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煤矿产业成为当地政府和公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煤炭产业受到地方的保护过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再次是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等到安全事故发生以后在进行事故原因的排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安全事故的预防来说已经是为时已晚。 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分析 3.1煤炭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理念的提出 煤矿生产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无不隐藏着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只要我们做好足够的安全生产预防工作,就能够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绿色象征着环保、安全、健康以及富有勃勃生机的生命力,为了能够增强人们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意识,把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更深地根植在人们的心中,提出了绿色管理理念。在煤矿生产的采掘、运输、通防、排水、调度等各个工作环节中的相关的设备设施都要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实现绿色管理理念的推广。 3.2煤炭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煤炭企业管理者要想及时预警煤矿生产的井下作业安全状况,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井下安全状况评价考核体系,相关研究成果表明,绿色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应包含以下内容:矿工的专业操作状况、事故隐患的预警状况、环境安全隐患分析状况、绿色安全管理状况等。 4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研究 4.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给煤炭矿工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传播煤炭企业多年以来在实践中总结的安全隐患预警经验和专业的煤炭企业安全预警知识。发现煤矿生产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并排除,煤炭企业所有员工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作业规程进行操作,坚决杜绝自作主张,随意作业。 4.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带头履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于违法违纪操作的人员要进行严惩。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要对生产设备设施和生产工具等及时进行检测检修,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第一时间排除。企业领导要定期针对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和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会议研讨,不断完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制。带头履行企业规定的各项安全行为。 4.3强化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加强自我完善约束制度,细化管理责任,明确安全管理内容,使每个人都承担起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共同营造绿色安全管理环境。 4.4健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在遵循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加强煤矿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重点保障安全检测和安全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5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作为我国规模庞大的基础性能源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的煤炭能源需求企业提供了巨大的能源支持,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再加上煤炭生产的特殊性,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如何更好地做好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煤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快改变煤炭企业发展现状是我们煤炭企业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者:李振环 李杰 李彬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东滩煤矿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信息网络技术对煤矿安监生产管理的应用 摘要:在煤炭安监生产管理中,采用信息网络技术能够将煤矿不利因素有效地控制起来。保证煤炭安全生产的同时,还能使得质量得到快速的提高。做到安全第一,预防第一,通过计算机安监技术的实施,使得计算机本身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提升,作为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人员,也必须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将涉及到煤矿安全生产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技术加以高效运用,形成煤矿的安检生产科学合理有序的安全管理秩序。 关键词:安监管理;信息技术;煤矿;生产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利用,包括延续到消费领域,煤炭一直处在龙头地位,社会各界和政府都高度重视煤炭生产安全,对于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始终处在被淘汰的范畴。作为煤矿生产以及安全事故的有效控制,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监视,抑制围绕着煤矿的安全事故展开[1]。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营,如今的煤矿生产安全系统的管理和应用,正在向着智能化和灵敏化的进程方向进发,甚至将覆盖未来的煤矿安监系统。将传统的落后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彻底颠覆,这是我国煤矿生产未来进入现代化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 1煤矿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 1.1智能化矿井生产 从当前国内煤矿井下生产智能化程度来看,煤矿生产和安全监控纳入到信息化和现代化系统中,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是技术性的颠覆,对煤矿生产安全水平予以了提升。每个环节均采用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改造,虽然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不能齐平,但也十分接近。很多管理已经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机械化。在运输、采掘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智能化管理的运作整体,但又相互独立运行。这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矿井的综合智能化系统的结合,使得矿井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劳动力不需要使用过多,就能将生活效率加以提升,这就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过渡到机械智能自动化产业的体现。 1.2数字化的生产环境 在发生井下紧急事故的时候,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应急措施加以科学化、快速化、合理化,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平台,将灾难情况下的探测技术和设备、视频系统等,调动起来,例如数字化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视频系统等,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快速组建起来。将煤矿安全作业规程和安全生产调度整合为数字化生产环境。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来进行事故的处置,得到高效快速科学的处理效果。 1.3数字化企业管理 借助计算机管理数字化平台,地面的中央调度控制室,也能够控制和监视所有的矿井的设备和环境,将运输、销售、设备、财务、资金等等核心的业务管理数字化以及办公智能化、煤矿数字化管理,以企业内部外部网站的形式加以运行。从管理到生产,人员的信息通过系统可以快速了解,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生产经营将得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精简后的数据被分析和整理,以可行性报告的形式呈现到决策者的面前,达到煤矿企业的管控一体化建设的目的[3]。 2数字化煤矿安监生产管理技术应用 2.1实时矿压监测 对于矿井的矿压进行实时的监测,将系统的工作过程,运用传感器的信号转换处理的方法,将井下额分站的信号予以采集、收集和转换处理,传到地面的计算机系统中,然后再传送到设备粒。将多台矿压的传感器集中和连接起来,设置采取区的监测点,形成井下分站的信号传输架构,通过信号传输,媒体的传输设备,包含调制解调器和通讯电缆,将各个监测点收到的矿压监测值等参数进行调用和显示,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历史资料、重要参数,看到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同时,如果发生了煤矿的安全隐患,参数的监控系统可以在参数值超过限定值的时候进行及时的报警,将紧急处理状态加以转换,提高安全预警的同时也及早地排除隐患。 2.2通风系统实时监测 瓦斯爆炸严重损毁着煤矿的安全,给井下工作人员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采用瓦斯实时监控,能够将系统的结构和矿井的通风网络进行检测。两个监测系统可以加以整合,形成新的监控系统,该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仿真和模拟,通过煤矿的矿井通风网络安全性评估,模拟通风系统,动态地将矿井的通风系统加以实时的监测,不仅可以提高通风网络以及瓦斯的检测力度,也能在灾难发生的过程中快速形成就在的决策,并且将风流加以科学的控制。瓦斯一旦超过预警值,危险的发生就会是一瞬间。 2.3瓦斯实时监测 进行瓦斯的检测,必须将地面中心站和传输设备井下分站的组成加以调用,形成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和传输系统,传感器中包含了温度、负压和风速传感器,还包括了一氧化碳、瓦斯传感器等,能够将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加以组合,一旦检测的参数值超过了限定的数值,系统就会按照实现设置的预警值进行自动报警,当自动报警装置转换到紧急处理状态后,现场的数据将会把有问题的参数加以量化的显示。历史数据和正常数据将被智能化系统加以处理和对比,分析系统对现场的紧急状态加以处理,现场的环境加以分析,然后将超过预警值的部分加以显示,提供事后分析的依据,将涉及到改造和环境优化的参考数据加以整理。最终形成了可行性报告,内含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和分析,为决策者的正确决定提供帮助。 2.4煤矿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对于煤矿信息的数字化平台的开拓,应适应煤矿数字信息的发展要求,将网络时代的特征体现到煤矿交易和管理系统中,通过互联网的数字化平台的运作,煤矿能够在互联网上快速地交易,煤矿的营销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营销供应链增加了网上营销这一渠道,网络销售的链条不仅能够将市场的利润等加以快速的计算,还能实现信息的共享、使用和协调,最终实现互联网经营的营销的就爱狗,互联网营销,突出的是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展现了产品的竞争力,将营销区域划分为若干块,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建成网络经营分块销售的架构。 3煤矿企业网络信息安监技术的发展前景 (1)煤矿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的管理,通过煤矿企业的运营,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通过集团企业战略,数字化信息系统在资本运作、集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生产等方面不断进步。规章制度将被更加严格地落实,安全管理水平将采用高新技术的形式,被进行规范和治理,隐患将被排查,生产过程将被强化,尤其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将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加以设施。各级部门担负着对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监督和管理的责任,监察部门将对安全生产进行严肃的专项整治。(2)随着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的统一化管理被提上日程,数据集中化管理,有利于提升数据价值,改进营销决策水平,促进企业的业务管理日趋科学化。(3)对煤矿的生产安全的管理始终是煤矿工作的核心内容。加强生产安全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对瓦斯、温度、井下运输、顶板压力、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控上,因此,依托信息网络,将安全生产信息进行联网,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生产信息系统,才能充分发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能。 4结语 煤矿安全信息监控系统的技术应用,不仅是各种仪器设备的更新,也是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现代煤矿企业管理要保证信息网络技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还要采用培训手段加以拓展,技术的转化将促进行业的进步。未来煤炭行业的管理必将更加科学和完善。 作者:王建 单位:陕西涌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应用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影响重大,但是在实际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却不断地有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并且有的煤矿企业对煤矿生产中的安全行为管理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本文就主要针对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做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行为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生产;生产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 煤矿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而人为导致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不断加大,这就说明安全行为管理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必须对其加以规范和管理。 一、行为安全管理的意义 行为安全管理可以对预期的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规范和纠正,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管理水平,加强对于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控制,进而促进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行为的形成和应用。一般来说,安全行为管理对于生产员工的参与更加的注重,通过对其进行安全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其安全生产的意识,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不规范、不合理、不严谨的错误行为,并且还可以对生产中不安全的因素进行预测和监控,加强对于整体生产的安全管理,提高煤矿生产中的安全性。 二、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1、行为安全管理在前期准备阶段的应用 在进行煤矿的开采工作时,需要在施工前期进行合理的安全管理小组的分工,明确各小组的安全责任,并由组长组织行为安全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行为和规定,以此来规范和维护整个小组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且按照行为安全管理的程序来对煤矿的开采生产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对整个开采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分析,掌握煤矿生产中的关键数据和重要信息,并提交有关的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另外,想要使得安全行为管理能够在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取得最好的成效,相关的管理人员就应当在平时的煤矿管理工作中加大对于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提高对于煤矿中遇到的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并且不断地改进煤矿生产人员的安全行为,创造安全、和谐的施工氛围。 2、行为安全管理在安全观察阶段的应用 想要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加大安全观察的力度,及早的发现危险因素并且对其进行规避。首先,要减少煤矿开采工作中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就要对煤矿工作人员的一些不安全行为进行明确,并且通过对工作环境以及人员心理素质的观察,加强人员的可度量行和可控性,从而根据这些不安全行为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其次,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组长及班长需要定期的进行煤矿安全交流学习,积极向基层的员工传达行为安全管理的相关细节,不断的加深煤矿工作人员对于安全施工的了解和认知,从而能够保证煤矿基层工作人员对于行为安全管理的掌握。最后,要将管理人员观察所得的工作环境、施工设备以及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等资料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整合,在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处理方式进行相应的统计,加强管理人员对行为安全管理的了解。 3、行为安全管理在生产阶段的应用 想要切实有效的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还需要对煤矿的开采工作一定的组织和预防工作,对于煤矿开采生产阶段来说,生产中的操作人员、机械设备等都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范畴。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工序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矿生产的关键工作,因此,对于工序的安全管理则是严格按照施工操作的标准进行煤矿的生产,且相应的工作人员对于材料、机械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过程控制,这种过程控制可以实现煤矿开采中的事前控制,即对于生产中的动态控制,这种方式可以在事故还未发生之前就及早的发现并且进行处理,从而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除此之外,在煤矿开采工作工序管理中,控制生产工序的要素可以有效地将事故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从而消除引起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现在的煤矿矿井的设置都是环环相扣,每一道生产工序都会对后续的生产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将每一道工序都进行安全行为的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煤矿开采工作受到影响,从而才能够提高煤矿开采工作的效率,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4、建立相应的安全行为保障体制 由于煤矿的开采工作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因此想要提高安全行为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安全行为保障体系,这样能加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系统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另外,相关部门通过建立煤矿生产中的安全行为保障体系,可以使得煤矿开采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煤矿的生产工作,即可以有效地调动煤矿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安全行为保障制度还可以对职工进行相应的行为约束,避免其因自身的原因而造成安全事故。同时,安全行为保障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贯彻和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大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力度,尽可能的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结束语 煤炭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因此对于煤炭开采过程中的行为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煤矿的安全开采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煤矿需求,还能够加快煤矿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强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进而加强经营管理者在生产中的安全意识,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行为安全管理能够提高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度量能力和对于危险的判断和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作者:谢丽明 单位:伊犁永宁煤业化工有限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受传统煤矿开采管理模式的限制,煤矿的生产管理工作一直较为疏散无序。要想提高煤矿生产管理水平,就必须创新管理模式,秉承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提升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制定严格的煤矿开采工序以及操作规则,建立健全煤矿生产的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确保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确保各项煤矿开采工作有序进行,提升煤矿开采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矿;生产管理;模式创新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想提高生产效益,就必须创新管理模式,引进新型的煤矿巷道的掘进支护技术、煤矿开采工序,规范开采人员的操作,规避开采风险,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与操作规范,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煤矿开采的生产管理。 1我国煤矿生产管理现状 1.1煤矿生产管理意识不足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与管理者及生产者都脱不了干系,主要是由于对煤矿高危因素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就管理者而言,没有正视煤矿生产的管理问题,缺乏开采人员人身安全与身体健康的考量,始终将煤矿开采利润放在第一位,压榨劳动力,忽视了劳动最权益,其实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工作人员以及煤矿公司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作为煤矿开采人员,由于自身维权意识不足,不懂得与管理者争斗,维护自身利益,再加上煤矿开采行业长期形成的管理模式与工作方式,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不具备安全生产知识,无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存在为了效率而忽视质量的偷工减料问题,埋下了安全隐患[2]。 1.2煤矿开采缺乏合理的工作制度 煤矿开采行业是在不断发展的,各种机械设备以及生产工序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由于管理者思想传统,不愿意花费财力及时间去更新工作流程,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因此一直以来我国煤矿开采业的技术水平都较为落后,管理模式也颇为陈旧,影响到开采效率,同时无法有效保障开采人员的安全。煤矿开采工地管理混乱,缺乏既定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导致工作中出现较多的漏洞,遇到问题易出现分歧,个人有个人的工作方式及操作方法,是造成生产安全的一大因素。 1.3煤矿生产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应用到的机械设备在不断更新,然而管理层却忽视了管理模式的收稿日期:2016-10-18作者简介:王丽娜(1980-),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现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城郊煤矿企管科工作。更新,仍旧采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因此很多由于技术及设备更新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此外,管理人员水平较低也是制约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煤矿开采企业忽略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导致管理者自身都不熟悉新进设备以及工序,自然无法管理其他开采人员。 2创新煤矿生产管理模式 2.1以人为本,加强煤矿生产管理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注重生产人员的安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从煤矿巷道的掘进支护、到煤矿开采,都将开采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避免过大的劳动强度,造成开采人员因过度劳累过度而生病。除了工作安排的科学制定,还需要通过配置完善的安全生产设备,来保障开采人员的安全。众所周知,煤矿开采粉尘较大,环境阴冷潮湿,防尘设备以及保暖除湿设备能够降低开采人员肺部疾病以及风湿性疾病的发病率,保障开采人员身体健康[3]。 2.2提升煤矿开采人员的规范生产意识 要想提高煤矿生产管理水平,将制定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安全生产标准贯彻落实下去,就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宣导,提高开采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防范。因此,必须提升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自己的操作,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工作,提升煤矿开采质量,提升煤矿开采的效益。在煤矿的生产管理中,必须加强规范生产宣传,通过制度来规范开采人员的行为,确保一切开采工作有序进行,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强制性,提高开采人员的纪律性。 2.3制定严格的煤矿生产管理流程 煤矿开采行业在不断发展,管理者应不断突破原有的管理理念,引进新型开采技术及生产工序,根据所经营煤矿产地的地质结构,选择合适的生产施工设备,制定科学合理的掘进开采方案,根据开采人员数量制定合理的工作安排以及工作流程。不同的煤矿开采区的生产高危因素不同,因此管理者必须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例如不同路段巷道的掘进与支护技术,开采过程中的工艺及顺序.将制定好的工作流程告知所有的工作人员,贯彻落实,确保煤矿掘进开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既定的规则能有效指导煤矿开采工作,避免因工作制度的不健全而发生的管理混乱问题。 2.4建立健全煤矿开采监督管理体系 再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保证执行力与落实度,否则只是一纸空谈。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应保证各项工作流程严格执行,确保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必要时可以通过惩治违规人员的强制性手段来确保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在煤矿开采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以监督管理,以开采人员人身安全的角度实施人性化管理,解决以往煤矿开采管理中的漏洞与疑难问题,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性,确保煤矿开采效益。 3结语 要想提高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就必须综合分析影响煤矿开采的高危因素,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创新管理模式,秉承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提升煤矿开采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制定严格的生产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煤矿开采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确保煤矿开采效益。 作者:王丽娜 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煤矿行业一直都是高危行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作为整个工业技术生产的核心环节,只有加大煤矿安全生产力度,才能有效减少和防止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分析了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煤矿行业一直都是高危行业,煤矿工作者时刻面临各种危险,包括水、火、瓦斯、煤尘及顶板灾害,并伴随着其它各种威胁,许多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疏漏,虽然有关部门已加强相应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制订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有违纪违法情况存在,因此,安全管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结合当前形势,有针对地提出改进政策及改进措施方案,以便实现煤矿企业稳步发展,提高煤矿企业生产安全性,增加经济效益。 1煤矿企业现存的问题 1.1煤矿企业管理资源浪费 中国煤矿企业实行安全监管多头管理,管理力量相对分散,除中国负责监察各级煤矿安全的监察机构外,还设有各级市县煤矿行业监察部门,监察体系紊乱,监察管理职能不能落实到实处。各部门虽然有监察职能,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无权对违规或违法矿业实施处罚,使地方监察力度低下,安全监管效果差且管理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在实际探访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为了追求高利润而忽视安全生产环节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仅是表面形式,甚至有随意设置的情况出现。 1.2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由于煤矿产业具有相当高的危险性,且工作强度大、薪酬低,多数高学历人群不愿到矿业工作,这就造成煤矿业管理人员、一线工人及专业技术人员断层,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具有煤矿专业知识的人才比例小,且无法入井工作,从业人员多数为文化水平低,家庭经济困难者,一些煤矿甚至不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及通风系统图就直接让工人们下井采掘,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员工人身安全[1]。此外,领导层面也缺乏煤矿专业技术知识,只重视经济效益和自身利益,忽视煤矿安全生产环节,导致矿业安全管理失控现象时有发生。 1.3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部分煤矿业主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凡事以利益为重,无视政府监管工作,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对相关机构下令的停产整改指令阳奉阴违、拒不执行,导致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屑一顾,违章指挥,更有煤矿业主对职工提出的安全隐患问题置之不理,甚至强行让职工下井作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随意开采,违规采矿,造成矿井安全管理失控,安全事故频发[2]。 1.4职工素质不高薪酬偏低 由于煤矿行业的高危性和劳动强度大的特点,从业人员一般是学历低、家庭经济困难、农民等弱势群体,且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煤矿招工难的现象,国有煤矿企业降低标准大量招收农民工,虽然这一措施解决了当时招工难的问题,但也导致煤矿行业劳动者素质整体不高的现象,且延续至今。部分企业忽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不愿投入经费培训员工安全意识。此外,煤矿行业劳动报酬相对其它行业较低,近年来全国国有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人均收入不足2×104元,且高危工作津贴和福利制度不完善,不利于调动煤矿工作者的生产积极性[3]。 1.5相关的法制法规不够完善 政府及地方相关机构对煤矿企业安全监察工作不到位,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缺少有效监督,针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没能做到明确规定,部分监察机构或部门甚至出现贪污腐败及渎职现象,使监督机构没有履行自身应尽职责,忽视煤矿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另外,部分企业安全设施简陋,安全管理制度如同虚设,也没有制定相应安全规章制度、员工安全培训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造成日常采掘煤矿工作中仍然存在违章行为。 2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的措施 2.1整合煤矿企业监管行政资源 整合煤矿行业监管行政资源,明确各级监察机构监管职能,落实监管工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强化煤矿安全监察职能,政府应加大监察力度,完善各级监察机构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监管部门对煤矿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实施以预防为主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将重点放在基层,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2利用教育资源培养专业人才 煤矿企业应加大经济投资,强化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也可以采用合作办学方式,委托煤矿大中专科院校培养企业职工,加强培养煤矿企业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采取定期定点培训方式,提升井下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煤矿企业则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接受教师与学生到矿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派出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国家应利用教育资源,给予煤矿企业和委托院校经济和资源上的优惠,大力推进煤矿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抓住机遇提高薪酬,留住人才。 2.3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 在煤矿作业前,企业负责人必须明确安全责任工作,强化和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培训员工的同时也要培训煤矿经营者,提高经营者对安全工作的认知及抓安全工作的能力,企业应搞好“一通三防”工作,严抓瓦斯、煤尘、透水等隐患排查工作,同时做好通风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矿井坚决予以停产整顿,积极稳妥地配合政府监察机构工作,做好排放工作不污染环境,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 2.4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薪酬 随着中国煤矿业发展,采矿难度越来越强,地质结构不稳定使矿井崩塌的可能性提高。因此,煤矿企业应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制订更完善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安全意识,并严格检查培训成果,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和安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员工培训效果,对新员工和改变工种的员工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未通过者严禁下井作业,一线员工必须达到标准才可参加工作,以有效控制安全事故。 2.5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制法规 提高煤矿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实施煤矿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健全相关法制建设,加大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力度,形成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并强调执法人员的职责范围及部门建设,坚持中央的规定,严格执行达到标准,真正落实管理权限的法律职责,尽最大努力控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和漏洞,用法律法条保障煤矿安全生产[5]。 3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是工业生产中最核心的环节,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全面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企业应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狠抓职工生产安全意识,积极开展相关安全技术培训,从根源上防止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应进一步改进相关政策,健全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整顿或关闭不良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为促进煤矿行业安全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和环境。 作者:周志翔 单位:同煤集团雁崖煤业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要点研究 摘要:对我国非煤矿山而言,安全生产是项重要基础工作,同时也是项重要管理内容。本文首先说明了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详细阐述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要点。 关键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开采技术;安全保障体系 1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矿山开采技术混乱 矿山开采技术混乱是当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多非煤矿山在进行开采时缺乏详细开采设计和方案,有些具备开采设计方案的再开采时也完全不照方案要求进行。集中表现在超量开采和越界开采上,有的非煤矿山在取得开采权后并未自行进行开采,而是将开采权非法转交其他承包人进行开采,对承包人开采资质审核极其不严格,导致无证开采和滥采现象泛滥,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1]。 1.2矿山布局不够合理 非煤矿山在布局上也存在不合理问题。非煤矿山在布局时并未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导致很多大矿小开,无疑对资源是极大浪费。近年来经国家专项整治,许多不符合开采资质的非煤矿山被关停,但现阶段仍存在为数不少的布局不合理的小型非煤矿山,这些小矿山大多存在开采技术不规范,严重浪费资源。针对小矿繁多问题,国家采取“合小为大”政策,实际整合中也是困难重重。 1.3开采管理难度大 当前对非煤矿山开采管理存在较多阻碍因素。有很大部分非煤矿山业主对国家政策认识十分不到位,他们大多认识不到国家对矿山资源的所有权问题,而采取十分狭隘的观念,直接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另外有些业主会主动进行非煤矿山开采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办理,但因办理时间长、程序较复杂,很多业主会采取边办理边开采方式,使矿山生产长时间处于合法与不合法尴尬境地。 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要点 2.1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安全是一项所有工程最基本的问题,只有做好安全工作,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工程项目实施,对非煤矿山的相关管理人员来说,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刻不容缓。安全生产以责任制为核心,这就要求在生产工程中,工作人员要把安全意识深入内心,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解决问题;相关部门也要常组织定期的安全生产和设备正确使用的培训工作,对设备定期维护和更新等措施,来预防安全问题发生。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非煤矿山生产是项涉及到众多生产人员的大型系统工程,相关管理人员要协调好机构以及环境等和工作人员的优化配置,因此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培养专业性和有足够经验的监管人员是必要的。监管过程中不仅要明确岗位责任制,还要定期对监管人员进行考核,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发挥自身应用作用。在非煤矿山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其符合新时期发展需求,为飞煤矿山生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建立持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的教育培训体系:非煤矿山生产安全问题主要是针对参加生产过程中的工作人员来说的,相关部门要据实际情况,总结正确生产经验的同时,规范生产人员的安全行为,要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指定健全的奖惩制度,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强化安全文化建设。除此也要定期指定不同生产人员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全员参与,互相交流,提升安全生产在工作人员心中的分量。 2.2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机制建设 建立完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群防群治机制:非煤款山的发展以科学发展为基础,在生产过程中抓管煤矿生产的党政部门要建立相应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全面的宣传与教育,高度重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做到群防群治,并结合生产过程中个环节的特点进行改善。各级领导、组织也要以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以安全为核心,营造良好的生产氛围。建立完善风险预控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本质安全管理:非煤矿山生产本身的风险性极大,且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的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已逐渐面向淘汰,风险的类型也在发生的变化,我们只有积极的探索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及途径,抓住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更加全面的去推进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质量。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不断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没有特定性,但一旦发生却是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安全上的问题。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应急救援的机制,预防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全面快速的做出应急救援的措施方案以及全面控制局面,减少资源的浪费。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生产操作人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为非煤矿生产安全方面做到预防控制。 3结语 总结以上分析,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影响安全的因素较多,首先人员众多,且分散,作业程序也较分散,再加上生产环境足够复杂及恶劣,都会影响到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着重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组织应急救援的预防策略,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严格的控制和监管,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要多做定期培训与考核,及时补充安全意识的培训,着力构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作者:周凯 贾彦州 单位:山东烟台鑫泰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造成了巨大的国家财产和人员伤亡,因此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与措施,以供大家参考交流,希望能对我国煤矿事业的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管理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巨幅增加,使得煤炭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大,有一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安全工作,超能力违规开采。由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领域存在诸多的管理问题,使得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国家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制约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抹黑了我国的国际形象[1]。一次又一次的惨痛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告诫我们,加强煤矿的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不能马虎大意。煤矿企业在“国家监督,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监管格局下[4],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将煤矿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大国,同时也是煤矿事故多发国。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的地质开采条件相对复杂,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瓦斯灾害严重,地下水防治难度大,采、掘、机、运、通各大系统新技术与新设备开发相对落后、中小煤矿多,这是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然而,深挖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煤矿企业重生产轻视安全工作,安全管理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安全监督相对较弱才是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关键原因。我国煤矿安全监督机制不健全和监督管理不力,使得在检查中的一些小隐患不收到重视,导致了一些不被重视的小隐患积少成多,不及时解决,变成了大隐患,导致事故频发。因此,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安全生产意识 为确保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平稳状况,为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必须要强化煤矿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要不断提高煤矿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这就需要煤矿的企业管理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2.2加强安全培训教育 由于目前在煤矿进行作业的人员有很多都是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的农民,为提高矿工安全意识,要加强煤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经常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安全知识等,大力宣传学习安全理念,深化对安全工作的理性认识,突出抓好特殊工种、重点人物的培训教育工作,突出加强对一线职工的职业培训和思想教育,消除安全生产中的不良心理和不安全行为。同时要开展安全警示教育,通过宣讲典型事故案例,使职工知道安全事故的危害和严重性。 2.3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作为高危行业,煤矿生产管理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制度是生产的基本准则,要全面推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使企业领导在安全方面增加责任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可以安全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使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化,责、权、利要明确,增强其安全管理的责任心。另外,安全生产制度不只是建立的问题,还要防止安全责任制和各种安全措施挂在墙上成为摆设,必须做好其执行和落实工作。 2.4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点还应重视现场的监督检查,做好现场状态的安全监督管理。煤矿企业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形象,因此必须抓好煤矿的现场监管工作。抓好现场监管工作,必须规范矿工的操作行为,要将作业现场的监管工作常态化,不能只是阶段化的监督管理,应该不定时间、不定地点的进行现场检查和监督。查找出现场的安全隐患,同时要针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消除整改,并进行安全教育。 2.5提高安全生产检查的水平与质量 全面提高煤矿的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与质量,根据煤矿自身特点,确定生产过程中薄弱环节以及重点部位,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检查,解决形式主义的现象,充分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可以及时的解决,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坚持做到检查、建立档案、整顿改革、监督考察四个方面,环环相扣,增加治理隐患的力度。同时,要有步骤地实施重点监管、专项监管、定期监管,把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发展到每一个角落。 3结语 安全是一种无形资产,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形象。煤矿企业一旦发生特大安全事故,不但抢险排险困难重重,而且可能因此造成毁灭性的灾害。煤矿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煤矿和谐稳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因此,煤矿企业的管理者无论在意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的位置,建设和谐煤矿,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 作者:王静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工程系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计算机技术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分析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较为系统,需要对人员素质、机械完好程度和生产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在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时,需要进行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便使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而之所以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其实就是为了对煤矿的生产事故进行预防。因此,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预防煤矿事故为出发点。 2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2.1井下安全问题检测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构成井下安全问题检测管理模块。利用该模块,安全岗的人员可以将检查到的安全问题录入到计算机中,并对安全隐患处理意见和安全隐患的处理是否得到落实进行检测。同时,利用该模块也可以完成对安全问题的信息的综合查询,并且可以通过检测煤矿生产设备故障来防止漏电和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该模块可以利用传感器对井下各种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检测,然后将井下温度和瓦斯分布情况等参数传递给控制部门,从而协助管理人员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而一旦发生事故,该模块也能够对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正确记录,并完成对事故原因的查询和事故处理情况的分析[1]。所以,利用该模块可以真正了解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从而给员工的安全生产作业提供警示作用。此外,该模块也能够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从而确保井下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2井下作业监控管理 在井下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井下作业监控管理模块的设计,从而对井下作业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继而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保证。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生产人员的交接班过程进行监控,从而督促人员按照规定流程完成交接工作,继而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人员违规现象。同时,利用该模块,也可以真实记录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从而帮助管理人员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此外,利用该模块也能够对人员进行定位查询。而在此基础上,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就能够及时掌握入井人员数量、身份和工作的位置,从而避免超人员入井和煤矿超能力生产的现象出现[2]。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利用该模块可以对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进行查询,从而为人员救助提供科学依据。 2.3生产信息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进行煤矿生产信息管理模块的开发。而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煤矿生产的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为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①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而管理人员通过使用该模块,就可以进行生产过程发生过的事故信息和人员信息的查询,从而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相应的控制点的查询和确认,则可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得到跟踪管理。②利用该模块可以为相关人员学习和查询煤矿生产的安全规章制度提供便利,从而使人员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完成生产问题的处理。同时,模块中也记录了煤矿所有的安全生产标志,并且记录了标志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信息,可以为管理人员了解标志的安装地点和使用情况提供便利。③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煤矿生产的安全信息进行汇总,并且完成对煤矿安全情况的综合分析。而利用该系统进行安全综合报表的提供,也可以使煤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煤矿的总体安全情况,从而通过制定相应的计划进行现有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3]。此外,根据模块中的信息,管理人员也可以了解各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生产情况,从而通过采取合理的奖惩措施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继而使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加强。 3结论 总而言之,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井下安全问题的检测,并且能够在对井下作业进行监控管理的同时,进行生产信息的管理。所以,为了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应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将得到提高。 作者:林颖 单位:甘肃万胜矿业有限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三标一体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的应用 1国内煤炭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出现问题 我国的煤炭大型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都存在着经营业绩不良的状况,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除却外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 1.1企业职工多、工作效率较低。人员多是相对而言,实际上是具备相应素质适应岗位需求的人员少。 1.2管理粗造,管理的人员在思想上存在“差不多”的思想,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形象存在“大、笨、粗”。 1.3工程类设计以及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资源耗费和浪费。工程类设计项目的开展没有完整严谨的实验调研,工程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另外由于我国煤炭大型企业投资数量较大,风险和损失也相应扩大;第三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和材料的不爱护,原料、设备都存在严重耗费;最后设计工序的安排不够合理,财力物力的浪费较为严重。 1.4只追求过大产量,不重视产品质量。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煤堆多才能好说话的经营理念促使很多煤炭企业逐渐败落,甚至清查破产。煤炭的质量很差,不符合质标和环保要求,企业反而因此流失客户,造成资源浪费,损失极为惨重。 1.5投资过分追求规模,不讲求收益最大化。在企业的投资之前不做详尽的市场调研,,盲目性的进行企业投资,导致企业出现损失。 1.6企业组织的内部机构庞大臃肿。企业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仍遵循以前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上下级对口的层次设置,导致企业结构臃肿,职工效率却很低下。 2三标加一体化经营管理机制实行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煤矿企业在生产销售中的执行力度很差,工作的效率较低,工人安全生产的意识较为淡薄,都是源于目标不明确,标准不规范。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严重制约着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仍然是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重点保证,是企业能够安全发展的前提,是企业进一步提高执行力以及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企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实有效地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和人生安全。从三标一体管理可以找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进行等级分析,并做到五落实即安全生产问题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落实具体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期限、落实复查时间、复查责任人,从而确保煤炭的安全生产。 3“三标一体”体系建设 3.1成立以矿级领导为组长,矿各级主管部门为成员的体系建设领导工作小组,下设体系建设专项工作组,主要成员组成由科级技术人员担任。另聘请行业类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3.2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的内部组织结构应当将矿级文件和上级公司的体系文件包括矿级文件以及基层的文件结构衔接,层次需要明确和清晰。 3.3编制针对质量、职工安全以及环境的一体化管理性手册,以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的要素作为描述对象,制定经营管理方针,以及相应的目标计划和管理的具体方案。需要积极任命管理员进行相关一体化方案和手册的监督以及实施,在实施一体化的文件方案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实际以及各项工作编制该一体化管理方针手册,将质量、职工安全以及环境的共同点进行整合完善,参照标准条款的共性以及特点进行分类描述。 3.4质量、职工安全以及环境的一体化方针整合文件的编制需要充分地策划和考虑。不仅要充分考虑管理方针手册的介绍描述,还需要参考三者的标准以及相关性要求,实现与自身企业煤矿特点的结合,组织编制三者一体化的多层次性方针文件。 3.5相关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做好体系运行前的动员和相关培训工作,组织所有相关人员学习质量管理机制手册;组织并且确定进行文件的编写以及调整,并且需要严格配备,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的可控性;内部组织的经营管理机制覆盖下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按文件要求运行并收集和保存记录;负责体系的运行监督检查与落实工作;反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体系试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包括必要时对组织结构和文件进行调整;管理者代表定期组织人员召开体系运行分析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执行“三标一体”体系的效果 某矿在执行“三标一体”体系的运行中,将GB/T19001的质管机制、GB/T24001的环境治理机制以及BG/T28001的职工安全管理机制进行一体化整合,标准要立足于各自的质量生产因素,利用好PDCA过程中的循环经营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的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管理需要加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改进。从精准定位战略规划,严格工作流程,细化基础管理入手,把三标一体化管理融入企业的创新发展中,实现企业管理质的飞跃。 5结论 虽然“三标一体”体系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跨入现代信息化的领域中的一个机遇,但是,好的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来保障,持之以恒。煤炭企业只有在不断地完善改进质量管理机制、职工安全管理机制以及环境治理机制三者间关系的实践中才能为煤矿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付兴林 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1煤矿安全管理的概念 所谓煤矿安全管理,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利用煤矿安全生产要素,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提升生产效益,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证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生命财产安全和集体利益不遭受到损失,实现煤矿安全管理效益的提升。 2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因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的三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关系,其中劳动者是最主要的因素,能够发挥最积极的作用,是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利用生产工具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劳动对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能够为劳动者在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提供保障,推动劳动者在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的进程。在煤矿生产中,影响安全管理的环节及因素有许多。从煤矿安全管理过程来看,煤矿安全管理环节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煤矿生产前所做出的一系列作业计划、部署和安排;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作业步骤及对出现事故的处理;煤矿生产任务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等。从涉及的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人、物和环境:对“人”来讲,就是指职工本身及其意识和行为;对“物”来讲,主要有工程、设备、材料等硬件方面和技术、工艺、流程等软件方面;对“环境”来讲,主要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部分:硬件环境是指由装备、技术等构成的生产、作业环境,软件环境是指由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文化宣传等构成的思想文化氛围。综观煤炭安全管理全过程,在“人、物、环境”三大因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煤矿技艺革新的积极推动者,煤矿生产作业过程的实施者,应急处突事故的帮手;“物”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客体,是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工具,是被利用、被组织、被实施者;“环境”是人和物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第三位因素,是两者进行有机协调的承载物。我们只要处理好这三大因素,煤矿的安全生产就有保障,煤矿的安全管理就能出效益。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三大因素的关系,事关煤矿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事关煤矿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3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主要载体。所谓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就是在遍及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都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以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把提高职工的素质、劳动技能、职工之间协同作业的能力,以及满足职工自身和工作需求,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讲,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事物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职工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力军,是内部因素,要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益,就应立足于职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和煤矿安全生产效益目标的最大化。 3.2以人为本的内涵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应从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两方面入手,达到煤矿安全管理效益提升的目的。 (1)强化对职工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和安全思想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利用宣传工具和一系列科学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职工对安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职工深层次理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个人、安全与家庭之间辩证关系的意义,从而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稳定和效益最大化。 (2)强化职工安全操作技能,提升职工应急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加强对职工进行《煤矿安全操作规程》《开采工艺》等专业技能培训和相关资格的考核认定,坚持职工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作业,严禁违规操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确保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3.3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 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的保证。职工在自我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升的前提下,不仅应具备岗位职责的坚守水平和能力,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监督制约及奖惩机制,使职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并一以贯之地照章作业,实现安全与效益同行。 (1)加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和落实。针对不同工种和岗位,建立不同的岗位责任制,使每个职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同时发挥职工的互纠作用,挖掘安全隐患死角,对发现的每一处隐患或违规操作,都要进行相应的奖惩,形成风险共担,传递正能量的安全管理考核机制。 (2)建立对职工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机制。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使职工的物质利益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建立精神激励机制,利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亲情感化、标兵和模范奖励等方式,使职工在精神层面上实现共鸣。 4结语 在煤炭行业中,煤矿安全管理关系到每个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家庭幸福,关系到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只要每个矿工都能以主人翁精神,时刻牢记安全职责,坚守不安全不作业、煤矿安全生产效益和职工根本利益一致的信念,煤矿安全就能有保证,煤矿的安全管理效益就能实现最大化。 作者:闫惠溟 单位:山西高平科兴新庄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在煤矿机电管理的运用 1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及保存煤矿区内相关信息,实现机电设备的管理及设备运行安全保障,其系统主要由故障管理、维修管理、巡检管理、润滑管理、资料管理、台账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组成,煤矿企业生产过程、设备管理、工厂管理及决策支持实现数字化,具体的工作原理是以工业标准OPC为基础,系统接口函数规范化,使用Web实时系统把煤矿区内所有不同类型的通讯设备相互连接在一起,用矢量图形数据拓扑系统将自动的图形拓扑、矢量图形和实时显示等以绘制的形式生成生产监控图和分析决策图,在线监控煤矿工厂生产。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监控中如果发现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可以通过系统专家决策及系统恢复功能自动判断和恢复故障,并根据设备实际效能指数提出分析报告,以提高机电设备维修和保养水平。 2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意义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和保障设备运行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使用权限的形式明确分工工作人员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在安全生产前提下整合故障管理、维修管理、巡检管理、润滑管理、资料管理、台账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高度共享机电生产相关信息,规范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根本上降低机电事故发生的可能,而且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有效减少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让机电设备的管理实现有序规范化。 3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 3.1管理机电设备相关信息 收集管理机电设备相关信息,并反馈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以供工作人员查询管理机电设备信息,提高信息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优势之一。在引进新机电设备后,工作人员可以将设备的厂家、参数、检修时间、换油日期及故障的查找等信息记录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并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实时更新,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管理系统会根据所录入的信息及时提示管理人员维护和保养设备,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只要输入故障情况,系统会帮助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有效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水平及处理故障的效率。 3.2监测机电设备运行状态 机电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关系着煤矿区内生产施工的安全性,一旦机电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情况并未能及时发现解决,则会给煤矿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监测机电设备运行状态,传统方式是由检测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如敲击、目测和触碰等检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但是这种监测方式并不能全面检查出机电设备运行情况,如设备电缆、电路温度出现异常、设备轴温、高压开关柜里的道闸温度过高等,这些部位的异常传统监测方式无法检测到,不仅如此,设备因磨损或过度工作造成的事故传统监测方式也无法及时检测出来。因此,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使用便格外重要,现如今机电设备中都会安装传感仪器,如高压开关柜中的无线测温装置可实时监测开关触头温度,当触头因接触不好发热时,装置会发出警报,提示管理人员检查、维修;钢绳芯输送带电磁在线X光透视综合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输送带内钢丝绳芯锈蚀、断绳、接头抽动、镀锌层老化等工况的高速、在线、无损监测,最终打印文字报告并可实现局域网数据共享。快切装置能在线监测煤矿双回路电源,当一回路发生故障时,能提前预判失电,并快速、正确地合上备用进线开关,使得煤矿负荷不停电,保证供电的连续性,有效防止因停电造成的停风、瓦斯超限等事故的发生,实现煤矿生产“零停电”。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还可对煤矿重要负荷(如风机、水泵、皮带及井下各区域的气体浓度)实现在线监测,并通过网络汇集于调度指挥中心,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协调、指挥矿井整个生产系统。例如:有一煤矿2013年1月1日7:22:28发生主通风机双停事故,地面运行的2#主通风机发生负载过流跳闸,通风机房值班人员发现2#主通风机停止运行,立即人工切换至1#主通风机,在1#变频柜操作,合QS2隔离开关发现合不上,没有时间检查合不上闸的原因,于是查看2#风机的各项监测数据均正常,果断决定启动2#主通风机运行。经调查1#合不上闸的原因是高压带电存在电磁闭锁,不能直接合闸,需停掉高压电源,合上QS1、QS2隔离开关,然后再合KM1、KM2断路器送电运行,然后在8:10切换至1#主通风机运行,调查2#主通风机负载过流调整原因,主通风机双停时间为8min,导致井下部分工作地点瓦斯超限,装载硐室瓦斯浓度为1.5%、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0.5%~1.3%。事故原因就是主通风机无电源异常检测系统不能实现自动切换,需升级改造。 3.3监测机电设备运行环境 除检测机电设备内部情况,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还能有效检测设备运行环境。由于煤矿企业的生产施工环境恶劣,CO、瓦斯及CH4等易燃、易爆气体会使机电设备的运行出现隐患,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因此必须要检测其浓度。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通过安装在煤矿井下各处的传感器实时检测施工地点的各种数据,当监测发现某个区域瓦斯超限时,系统会自动切断施工地点电源,以防止瓦斯爆炸;井下风机开停传感器会监测局扇开停状态,当井下风机发生无计划停机,为避免井下巷道中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过高,系统就会自动切断电器设备电源,避免电器设备再使用时产生电火花,引爆易燃易爆气体。由于施工场地不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设置的报警浓度、复电浓度、断电浓度和断电范围都会有所不同,为方便监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施工场地实际情况设置,同时安全监控仪器都应该使用由专用电缆连接而成的馈电状态传感器,避免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了解施工地点的环境情况。如果是机电硐室或进风口下面的位置,则传感仪器应该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施工地点温度[2]。例如:太原东山煤电集团李家楼煤业公司,在各工作面及硐室将瓦斯的预警浓度值为0.6%,环境瓦斯浓度0.6%达到时系统将自动切断工作电源,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4机电设备管理改进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有效监测机电设备运行情况,保障施工安全,因此在实际的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煤矿企业应该积极做好自身的监测工作以配合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运行,令系统发挥最大的监测效力。对于新引进的机电设备,企业必须严格检测其性能,保证引进的设备符合国家规定的防爆要求,从根本上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同时对机电设备的巡检也必须与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监测同时进行,在发现设备存在明显的故障时及时解决,及时更换老化或失灵部件,特别是对机电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应该重点监测,每周至少检查两次,一旦发现重大问题则必须立马断电维修,而对于煤电钻,每个班次都应该进行一次接地试验。虽然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控施工环境,当易燃、易爆气体超标时及时断电和启动风电闭锁,但是技术人员必须检测施工地线路或相关监控仪器,确保在出现情况时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及时断电,保障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有效地监控施工环境[3]。 5结语 机电设备正常运行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首要条件,使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有利于加强机电设备相关信息的管理,令机电设备信息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提高诊断设备故障效率。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能让工作人员实时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在出现故障时能第一时间处理,保障煤矿生产正常进行,而且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还能监测设备的运行环境,杜绝易燃易爆气体对生产的影响,因此,煤矿企业应该积极应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并配合系统运行,确保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保障生产安全。 作者:廉建军 单位:太原东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煤矿的开采力度也逐渐加大,但是由于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每一年都会出现很多煤矿事故。煤矿事故不仅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扰乱了矿区的正常生产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加强管理来确保煤矿的正常发展和职工的人身安全。由于开采技术的落后、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使得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落后,出现了很多的安全事故。 1煤矿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 1.1安全意识不强 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太少,不了解煤矿施工的危险性。煤矿施工的其实是个危险性很高的工作,据统计,每年煤炭行业的伤亡人数都很高,如表1所示。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很强的风险意识,煤炭行业也没有将它重视起来。所以需要让施工、管理人员了解和认识到这份工作的危险性,了解应该如何去预防、降低风险,还要加强行业风险和预防知识的宣传,让工作人员了解到预防风险的重要[2]。煤矿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也没有进行相关的风险知识培训,没有正确的使用安全防护器具,这就使得施工场所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由于没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施工的规章制度,一些工作经验比较多的施工人员在进行新技术和设备的操作时就会无视劳动法律,以自己为主进行违规的施工和指挥,从而导致工程的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一些煤矿由于资金困难,就出现了重生产轻安全的状况。没有可以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设备,对一些有问题的设备也照用不误,对设备的性能不能及时检测,没有及时更新,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使得施工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证。 1.2执法部门和生产管理之间没有清晰明确的界线 虽然现在已经建立了煤矿安全有关的制度和规范,但是由于执法部门和生产管理者关系复杂,朋友亲属关系的存在直接影响司法的公正,一些地区为了图方便、好管理,就把煤矿监督和煤矿生产管理合并在一起,法律和体制就不能够公开公正地进行。人们对执法部门的形象也产生怀疑,检查结果也可能会弄虚作假,降低了执法部门的权威性。有的地方鱼龙混杂,一些人为了可以提高中标的机会,就向执法人员行贿,时间一久,就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1]。 1.3管理的法律制度存在问题 1.3.1法律思想的落后我国现如今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我国的法制建设开始比较晚,建立法律的思想也比较落后,理论上的知识没有一定的基础。煤矿工程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安全是必须要重视起来的,但是我国的《矿山安全法》只有50条规定,理论上的机制都这么少,可以实际操作就更少了。而且在煤矿安全的法律条文中还存在一些理解上的误解,这样就使得一些煤矿企业趁虚而入,钻法律的空子。而且,以前的法律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社会背景,以前的法律对当代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1.3.2处理煤矿事故的时候没有有效的法律手段现如今,由于法律的不完善,煤矿事故越来越多,在处理煤矿事故的时候,也缺少相应的有效的法律手段。对煤矿事故的负责人处置不严,遇难家属没有得到相应的赔偿。在煤矿事故发生之后,相关部门并没有重视起来,对煤矿安全依然没有一个有效的措施。 1.4施工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现如今的社会对煤矿行业都有一些误解,觉得施工人员不需要用脑力,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知识,有劳力就足够。所以煤矿企业在对施工人员的选拔的时候,只注重了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而忽略了施工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管理者没有专业知识,对煤矿工程的施工就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方案,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就不能准确地判断和做出应对的方案,直接影响了煤矿的安全。 2煤矿安全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2.1提高煤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 对于煤矿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不够专业的情况,需要对煤矿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制定相关的课程和内容,定期进行培训和检查,提高工程的管理和施工的专业知识。煤矿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自己本身也要有上进心,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水平。煤矿企业也要开一些讲座让施工人员和管理者去听,将一些专家请来给工作人员做一些理论知识上的辅导,给员工创造一些机会,可以进行实际工作经验上的交流。企业在选择施工人员的时候也要对他们的文化知识素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2]。 2.2提高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为了保证煤矿工程施工可以安全进行,就要从根本上提升煤矿施工人员的安全和风险意识。煤矿企业就必须做好煤矿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开设一些有关施工期间存在的潜在危险,如何去防范危险和遇到危险时正确做法的课程。在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要记得让施工人员带好安全防护用具,及时检测和更新设备,有问题的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更新。 2.3完善煤矿工程安全管理的制度 由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我国的煤矿企业比较混乱,尤其是在管理方面更是没有一个全面的体制系统[3]。所以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煤矿行业的法律法规,不能让法律出现漏洞,让一些煤矿企业有机可乘。还要将执法部门和生产管理者分开来,不能混杂在一起,这样就不会出现执法不严,徇私舞弊的状况了。对于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做到严格执法。 2.4加大对煤矿事故负责人的处罚力度 每年都会发生很多的煤矿事故,由于对煤矿事故的负责人处罚力度不够,使得煤矿安全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将煤矿安全管理重视起来。没有意识到煤矿安全的重要性,对自己工作不负责,使得煤矿安全没有改善,事故不断增加。 3结语 每一年,煤矿企业都会发生很多的煤矿事故,致使很多施工人员与家人天各一方,煤矿的正常开采受到影响,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为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让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煤矿企业有法可依。对于执法部门,要提高执法人员的责任心,做到执法的公平公正。 作者:王鹏 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同发东周窑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浅谈米村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创新 摘要:文章在总结成功的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打造企业“家”文化、构建安全区队、深入精细化管理等当前新兴的管理理论,提出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新理念,构建了较为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关键词:管理创新;“家”文化;精细管理;安全生产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管理。管理模式要改革,要超越,但更要创新。创建管理创新模式在于科学规范管理工作,在全面保证与提高工作、生产、成果与管理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其创新。 米村煤矿是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骨干矿井之一,隶属于上市公司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改扩建后,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90万吨,职工4890人。根据米村矿现状从以下几点浅析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创新。 1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是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体现企业的思维方式,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灵魂,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首先在管理理念上不断创新。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来说,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按照企业理念的要求,改善员工的行为,让职工自觉认同和遵从企业文化。 米村矿通过打造企业“家”文化理念,要求每位职工能做到“以矿为家”,爱家、护家,各基层单位可将这一“家”文化理念延伸至“岗位是我家,我爱我的家”,“家”文化理念的提出,让每位职工都觉得自己是企业大家园的主人翁、一份子,增强了凝聚力,提高各项任务的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各项安全、经济指标顺利完成。 2企业形象管理创新 形象管理创新是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主体运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在无线的空间和区域内,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并传递自身的理念、标识、品牌、风气、制度、服务、环境等要素,塑造并实现管理主体最佳形象的过程。塑造理想的煤矿企业形象,米村矿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塑造企业形象: 2.1有形形象的塑造 主要指煤矿企业形象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比如,该矿设计矿标(徽)、统一定制具有该矿标志的服装、强力推进职工宿舍公寓化管理、进行棚户区改造等显而易见的举动,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2无形形象的塑造 主要是从非视觉方面来体现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环境氛围。通过输出高素质人才、加强职工文明礼仪教育等方式,提高企业整体形象。 3执行行为创新 企业管理朝精细化方向发展,其实质是在深化和细化管理过程中,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执行,任何好的决策或目标都不可能成功。 米村矿面对当前安全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大胆提出推进执行力建设,强化执行观念,团结带领干部职工抓落实、讲执行,做到“于人公正、处置合理、处事公平”,推动了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4加强区队基础管理 区队是煤矿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区队安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矿井安全经营指标和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的实现。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安全区队建设,才能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米村矿2009年来积极开展安全区队建设,在管理制度上多做文章,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强化区队安全基础堡垒,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5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安全问题始终是煤矿企业的头等问题,企业必须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 5.1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在煤矿企业管理中,有人将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视为相互矛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是因为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的,安全是伴随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同时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这就是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道理。 5.2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就煤矿整体而言,追求经济效益是中心,这是全部企业的目的和归宿,但是在具体的成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做到安全第一。事实上,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如何,必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安全事故本身就是经济效益的损失。 米村矿通过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活动,使全矿干部职工摆正了安全与生产、效益的关系,坚实了安全第一的思想。 6狠抓安全培训工作 煤矿企业对基层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措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提高安全培训质量,如何来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装备培训并重”是煤炭行业多年来搞好安全生产的“法宝”,《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对安全培训工作做了明确规定。因此培训工作必须上升到特别高度予以紧迫性加以认识。如何抓好安全培训工作,米村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安全培训重在平时,做好职工安全培训的累积工作,解决职工中存在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在潜移默化中优化职工安全理念。 (2)开展灵活多样的安全培训活动。利用技术大比武等一些列活动,选出优秀典型给予适当奖励,调动职工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在职工中形成“赶、学、比、拼”的热潮。 7不断创新,深化精细化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的速度加快,企业不进则退。煤矿企业更要狠抓安全弦,面对生产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只有经常创新,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但是,创新绝非凭空想象,只有在细节上逐步完善,煤矿企业只有狠抓安全生产,坚持不断创新,坚持深入精细化管理,才能抓住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米村矿在日常管理中,不断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每位职工能以主人公的姿态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出谋划策,为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创新打下基础。 8结语 米村煤矿面对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在制度上不断完善,想出了一大批新点子、新思路,摆正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得矿井质量标准化水平始终处于集团公司前列。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实践探讨 摘 要: 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我国的煤矿储量丰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矿开采工程量越来越大。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安全,近年来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本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水平。 关键词:煤矿生产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采矿行业的发展也不断加速,煤矿开采项目越来越多,煤矿开采过程中,开采效率是煤矿企业关注的重点,另外,安全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由于煤矿开采工程的特殊性,在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很大,安全开采是确保开采质量、确保开采人员安全的重要前提,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当前煤矿企业生a过程中的重点。从当前我国采矿行业的发展来看,煤矿工程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煤矿工程的开采安全管理不当,尤其是在缺乏严谨的安全管理意识,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人员在对煤矿进行开采的时候一些操作技术不规范,对机械设备的检查不全面等,这些都会导致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逐渐增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的防范,以此提高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性。 一、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剖析 在煤矿行业的生产管理方面,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内容,有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安全生产的理念、方法以及措施,对煤矿生产产生了相应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也要注重安全性和绿色生产。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 所谓的安全管理,指的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了保障煤矿生产现场以及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关的规则与标准,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规范的过程。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始终存在,而且因为采矿工程是危险系数很高的行业,就生产工作人员而言,其生命健康安全受到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加强对煤矿企业技术人员、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的保护就成为一个重点任务。 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生产工作良性发展以及企业实现平稳发展的基本保障,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可以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可以为企业生产配备更多高性能机械设备,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因此企业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共同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通常所讲的安全管理,指的是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并且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检测,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并且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排除的过程。 2.煤矿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安全,更要注重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体系的建立。绿色代表着自然、安全,绿色理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我国煤矿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例如生产活动、安全措施、管理环节等,都可能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安全问题出现。对此,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绿色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在现代管理理念中,煤矿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理念象征着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绿色管理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背景下,煤矿产业中提出了绿色生产系统,涵盖了采掘、运输、通防、排水、调度等各个工作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关注,使得绿色管理理念能够与煤矿生产过程进行有机结合,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煤矿开采工程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在煤矿开采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例如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边坡岩石滑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开采人员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不当,导致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等。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露天煤矿的环境复杂程度较高,因此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较高,通过研究发现,出现煤矿开采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煤矿开采工程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安全管理,因此导致各种安全事故时常出现。 1.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煤矿开采工程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很多煤矿企业都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在煤矿开采工程施工队伍注重开采效率,注重煤矿生产进度,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安全问题略有忽视,导致一些煤矿开采人员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例如在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的时候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最终酿成安全事故。 2.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在煤矿开采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煤矿企业是否具有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会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当前有的煤矿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重视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比如在生产作业现场应该要安排专门的安全监管人员,安全监管人员要随时对生产作业现场环境进行监控,但是当前很多煤矿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的监管人员,导致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范不足,对于一些安全事故没有及时处理,耽误工期,同时也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不当也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出现。例如在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边坡滑落,尤其是一些高边坡变形损坏,由于开采人员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对边坡变形的处理不当,没有及时对变形进行控制,所以导致边坡滑体崩塌事故发生,严重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给煤矿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4.对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考核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绿色生产,则必须要加强对管理体系的考核与评价,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目标得到落实。当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评价考核体系进行健全,从而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三、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策略 1.加强开采前的准备 1.1加强安全意识培养。随着采矿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的生产要求越来越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安全生产,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防范,提高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水平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关系,煤矿生产具有复杂性高、生产环境恶劣等多种特点,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较大,煤矿企业应高度重视对开采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开采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安全教育,引导煤矿开采人员掌握正确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严格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施工,加强技术人员的团结合作精神,确保煤矿开采工程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1.2加强生产规划设计图的合理设计。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该要做好煤矿开采工程施工设计,对煤矿开采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并且要在煤矿生产项目设计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尤其是一些施工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必须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解,设置科学合理的生产方案,对一些地质安全隐患进行排除。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最常见的威胁就是地质危害,对此要积极加强对地质情况的监测。 2.不断完善煤矿开采工程安全管理体系 不断完善煤矿开采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是提高煤矿开采工程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生产之前以及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生产机械的检查,机械设备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机械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会直接影响煤矿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在煤矿开采生产之前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设备的检修,确保机械设备运行正常才能投入生产,减少运转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防止各种机械事故。第二,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监管,要对煤矿生产现场进行监控,做好安全检查和跟踪,一旦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隐患,要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为了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监控,施工单位必须要重视安全管理,应该要配备专业化的安全监管人员,对煤矿开采工程施工过程进行O控,安全监管人员可以实行轮岗制,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岗位一直有人值守,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管。第三,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完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安全责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层次分明的责任体系,煤矿生产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部门负领导责任和业务保安责任,员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负责。在安全监管过程中不同的人员要对自己在责任进行明确,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积极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生产,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 加强安全防护技术的管理是煤矿开采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从技术方面着手进行严格地管控,才能有效地规避各种安全问题。在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技术问题导致的安全问题十分严重,经常会导致人员出现伤亡。对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各种生产技术的控制和管理,对一些潜在的威胁进行控制。煤矿开采人员要对煤矿开采工程项目施工规范进行了解和掌握,例如在露天煤矿爆破过程中,要对爆破过程进行控制,尤其是要注重防止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地震效应,在进行爆破的时候可以采用预裂爆破技术,预裂爆破技术是沿设计台阶坡顶线打一排密集孔,确保炮孔倾角与设计台阶面一致的爆破方法。首先在起爆过程总要确保孔与孔之间实现连通,形成一个沿设计坡面的破裂缝,将坡面前将要爆破岩体与背后固定帮岩体预先隔开,当前方在进行爆破的时候,爆破炸药的能量产生的应力遇到预裂的破碎带界面,可以产生反射,从而对背后的边帮岩体进行保护。 4.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在现代管理理念中应该要建立与绿色管理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对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全面考核,确保安全管理任务得到落实。企业的管理者要想做出正确的安全保障决策,就应该要及时对煤矿生产环境以及生产情况进行了解,对当前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解,并且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矿生产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对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体系的制定指明方向。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评价过程中,应该要实现全面评价与考核,包括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状况、煤矿生产安全现状、煤矿事故隐患、煤矿生产环境影响等方面。在安全生产考核过程中,应该要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以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为目的,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在考核制度完善过程中,应该对煤矿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操作行为的规范性等进行考核,从而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对员工起到警醒作用,引导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对一些不安全行为进行规避。同时,要做好安全评估和防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煤矿企业应该要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煤矿生产情况进行准确地评估,尤其是要提高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的评级,并且积极做好应急措施的规划和设计,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防范,一旦出现相应问题时能够按照应急方案及时处理,防止安全事故不断扩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在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安全管理,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当前煤矿开采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对此,必须要积极加强煤矿企业所有员工的安全管理理念的建立,在煤矿生产中应该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积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并且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对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评估,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预判,并且提出应急措施,积极应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煤矿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摘 要: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中,煤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矿企业也是最主要的能源企业之一。虽然现阶段的煤矿开采所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政府也在近两年迅速关停了较多的煤矿企业,但是煤炭的经济地位依旧未受到动摇。煤炭工业的整体经济已然走向了全新的发展方式,煤炭的用途随之被广泛地拓宽,因而煤矿企业再度受到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据此,主要分析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切实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行业都是经济建设的主要行业之一,同时为其他行业及领域的发展提供着动力。而且,煤炭本身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是现代人生活生产必不可缺的能源之一。因而,在时代的督促下,煤矿企业不断进行着完善和发展。但是,现阶段的煤矿企业在进行井工生产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预防和监管,很容易产生直接的危害。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实现经济与安全的双重保障,煤矿企业必须着重关注现阶段的煤矿开采及生产管理环节的安全问题,针对煤矿企业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使得企业员工的安全受到保障,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 1 现阶段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分析 煤矿企业本身就是以井工开采作为主要的作业项目,这种项目十分危险,进行作业的区域,往往伴S着地势较偏、环境较差的状况,因而在进行作业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危险,而且不容易进行切实的预防。同时,下井开矿需要职工下到一定程度的地下,而地下环境较为潮湿阴暗,工人在进行工作时,不免会受到瓦斯、煤尘、火等直接的威胁。因而所需要的安全措施质量也必须做到最好,但是现如今的很多煤矿企业盲目地看重煤炭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但所选择的开矿地点过于危险,而且也没有较好的作业设施设备,许多仪器的选用还十分陈旧,导致工人在进行下井作业时,经常会收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整体的安全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当前,煤矿企业各种伤亡事故频繁出现,每一次都深切地敲响了社会的警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大程度上与煤矿的开采设施及所选地域的安全性不无关系,同时也受到了企业生产水平的影响,生产水平较高,实现一体规模化生产的煤矿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相对较高,不容易出现各种意外状况。而相对地,生产力十分低的企业,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出现各种意外状况的可能性十分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加大了对煤矿企业的审核力度,在近些年,迅速关停了许多违法作业的煤矿,勒令企业迅速进行整改。经过政府与群众的不断努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终于得到了改善,但是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受到同行及相关行业的各种挑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才能获得更加有效的发展。 2 现有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2.1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十分薄弱 良好的煤矿企业,本身也应该有着较强的安全观念,但是,现阶段的煤矿企业,严重地缺乏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各方面的制度与措施也起不到实际性的约束,对于职工的安全没有起到切实的作用。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很不到位,过于看重经济效益盲目地扩大采矿范围,进行多方面的煤矿加工生产,而对于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则少之又少。同时,许多煤矿企业当前所采用的安全管理机制依旧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已然与时代的发展相冲突,实际的安全效益并不高。根据安全管理机制所形成的安全责任制,也长期没有得到确切的落实,仅仅停留在了部分企业人员的思想观念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应该包括工程管理、工程监测、现场勘察以及设备的优化等,但是同样的,企业对于这些安全内容也没有形成较高的关注度,仅仅做好了表面的安全工作,实际的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切实的监测和排除,出现危险状况的概率依旧十分大。此外,对于井工开采作业而言,由于本身较为复杂,工程量比较大,因而所需要的设备也需要做到一定的严谨,企业必须在开工之前对设备仪器进行细致地检查,防止因为设备器材的损坏出现各种安全事故。但是,很大一部分煤矿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简单地检查了设备和仪器,对于一些过于陈旧甚至生锈的设备,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依然投入使用,使得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2.2 部分企业盲目扩大生产,安全投入十分少 为了扩大煤炭资源带来的经济利益,许多企业盲目地进行了煤矿的扩大生产,在企业的最初规划中,安全设施仅仅覆盖到了本区域,但是区域外并没有较好的安全体系。此外,很多的煤矿企业由于煤炭经济发展的低迷,出现了欠债较多的状况,无法对安全生产管理投入较多的资金,仅仅用以前的安全措施维持现有的安全管理秩序,其效用显而易见。更有地方煤矿,对于安全方面几乎没有投入任何的资金,整体的开采所采用的设备也极其落后,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2.3 煤矿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安全素质不高 煤矿企业的施工作业的安全性,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较强的联系。由于现如今的煤矿领域发展很不景气,同时污染十分严重,现如今的大学生不愿意进入煤矿企业进行工作,导致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企业整体的安全意识十分低下。这也是当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严重阻碍了企业各项作业实现安全操作的可能性。 3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 3.1 改善企业整体的安全观念,做好基础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为了切实面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所面临的各项挑战,煤矿企业必须整体改变安全防护意识,建立实时的预警机制,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对于现场的施工开矿,企业必须做好严格的安全控制,确保各项机制安全有效地营运,同时要设计相应的安全监管岗位,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检查现场的仪器设备,一旦发现损坏陈旧立马进行更换维修。此外,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于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以保障企业实现高度的安全生产作业流程。 3.2 设立安全监管机制,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对于煤矿事故而言,很多事故在发生后,都找不到切实的责任负责人,给企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设立切实的安全监管机制,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找不到实际的责任承担者。为此,企业应该逐步健全现阶段的安全监管机制,确保施工作业的每一份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从而最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3 提高企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培育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 在现阶段的煤矿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往往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基础,很多时候都是由文化水平较低的工头担任,这样的状况无形中加大了安全隐患的产生。煤矿企业应该加大对安全管理人才的素质培育力度,积极地鼓励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发展,进行多方面的技能培训,开展安全思想教育课程,不再仅仅注重于劳动作业。同时,可以提高薪资,向外引流,吸引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地进入到企业中来,确保煤矿企业的整天员工都有着明确的安全意识,能够及时地发现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排除,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亟待进行迅速而确切地完善。煤矿企业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对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加强基础的安全设施建设,确保企业整体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得到切实的保障。 煤矿生产管理论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摘 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稳定,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逐渐全面落实,这对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尤其是一些高危行业。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安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需要不断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工作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煤矿生产管理事故的发生率,为煤矿生产管理提供一个安全有利的发展环境。本文的主旨就是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指出其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趋势,促进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生产管理 问题 发展趋势 煤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管理的保障,管理者和劳动者都必须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因此,需要认清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意R淡薄 现在还有很多的煤矿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时候过于重视效率,在安全方面的意识还有所欠缺,没有真正意识到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包含了许多板块的内容,进行有效安全的生产管理是保证企业安全、平稳进行的基础。在煤矿的生产活动中存在很多的不可预见因素,最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是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通过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来保证生产者的人生财产安全。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其管理范畴涵盖了生产活动的一切人、事物以及周边环境,通常情况下,煤矿企业对生产管理的安全意识还存在于人和物两个方面,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生产者都对安全生产管理内容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容易造成生产管理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应该逐渐改变原先“重生产,轻安全”的生产管理方式,管理层应该在平时加强对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传输,并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提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1.2安全监管不力,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对于煤矿企业生产管理已经出台了许多的法律和法规,并逐渐加强关于煤矿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体系建设,但是这些都还只是表现在形式上,形式上的完善并不以为着行动力度。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容易让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钻空子,且有些法律法规所标识的内容相对简单,相互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以及部分法律空白,这些都容易造成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能真正保障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在法律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安全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能做好监管的相关工作,也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造成巨大的困难。目前,我国在安全监管上的力度还有待加强,正所谓学习容易,保持难,必须加强对国有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政府和企业要积极组织好大家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学习,促进相关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建设。除此之外,也要结合实际和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只有在平时更多地练习学习和进行技术考察,做好技术总结和经验,为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趋势 煤矿企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生产管理好坏直接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同时它作为高危行业的一员,安全的生产管理是企业良好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根据对当前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研究表明,其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发展,煤矿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对其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 首先,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安全技术和知识培训,这对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和知识的普及培训,并对员工进行考核,确保所有员工都充分掌握相关技术。其次是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实现煤矿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并让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相关监管职能,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其安全进行监管,进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最后是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一流员工。 3结语 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作为一个高危行业,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以及社会稳定,为顺应时展的潮流,必须将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同时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在煤矿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视并提倡安全生产,这是煤矿企业实现健康未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田水利论文: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和管理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促进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进行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保证播种插秧时的供水,还可以起到防老抗旱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小型农田水利的施工与管理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供同行业的研究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 农田灌溉 施工 管理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和农田灌溉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来说投资是比较小的,另外还可以得到国家的大额补助。如果水利工程的规模较小,建筑物的等级应该在五级或者五级以下,一般来说这种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也是比较低的。但是这种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普遍缺乏一定的质量监控,另外,因为工程的规模比较小,很难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所以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是不达标的。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科技应用严重脱节 现代水利发展到了今天已经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管理工作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据相关统计,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转化的科技成果非常少,甚至只占到了实际措施的20%到30%,与其它行业相比属于较低的水平,随着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逐渐加深,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推行先进科技的前景非常乐观。对于一些干旱非常严重的地区,农业生产几乎完全依赖于灌溉,所以先进科技手段在农田水利灌溉建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体制普遍不健全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规范,优秀的工程计划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不会取得相应的效果,对于农田灌溉有利的水利体系很难形成。各地的水利建设部门应该针对这种情况积极的推进相关组织机构的建设,国家在建设与管理上进行大力的扶持,我国的很多农村经济并不是很发达,很少有资金会投入到水利建设中来,因此很多相应的建设并没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果没有配套的资金管理体制,再加上找不到适合不发达地区的水利建设制度,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不会落到实处。 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1.管理措施 1.1在建设中狠抓重点,做好相应的规划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事先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在水利建设中如果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的质量。这个总体规划的关键点应该放在建设方向的确定上,只有明确了建设的重点才可以将建设的方向定下来,进而对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对规划进行重点选择的时候要想到水利工程的具体环境,对需要改进的项目进行确定,通过对重点项目的实施使水利建设得到推动,进而更好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国有很多干旱地区,这些干旱地区的干旱现象非常严重,对于区域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应该对抗旱水源工程狠抓,使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相应的改善,使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更好的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建设。 1.2扩大投资 水利建设资金应该哦在区域内做到合理的分配,对现有的工程进行积极的维修和改造,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一定的保证。在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的政府也应该加强行政领导,推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在建设中杜绝挪用专项资金的想象发生,要建立起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还可以在重点工程的建设中建立起监察团队,保证专项资金可以落到实处。 2.关于农田水利建议的一些建议 2.1推广新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目的是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相应的水利建设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及时的解决农民的困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如果要使农田水利建设发挥出高效、高产的作用,就应该多依靠新技术与新方法。 在现阶段“湿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高效节水。这种节水灌溉方式可以对水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粮食的高产得到保证,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广泛节水的一种经济体系。2)保护地下水。这种灌溉体系可以使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使一些农药失效的情况得到相应的改善,对水源的改善有效的保持,同时还使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得到了保持。3)改善水质。国家与人民意志在关注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这种节水体系可以为农民提供标准的、安全的生活用水。与以往的农田灌溉系统相比,这种灌溉系统更适合用于冲击平原中,比防说我国新疆的一些冲击平原,属于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这种灌溉体系在这些地区的建设主要是利用了当地的塘、洼地等,将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主要利用了植物的生长作用的原理。 这种技术使农田中的磷、氮含量得到了保持,结合了国外的成功经验,经过这种系统净化后的水更加洁净环保,水质与灌溉标准是非常符合的,这种节水系统探索了节水的新出路,是油田灌溉的一次有效的创新。 2.2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如果要重视水利工程的技术开发,那么 ,我们首先要注重人的开发。据农业用水协会的相关人士介绍,水利施工人员在上岗前一定要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保证施工建设人员的素质可以促进施工建设的开展。要定期选拔人才对新技术进行学习和深造,搞好相关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岗位的需求,还可以选拔相应的人员到国外进行学习,建立一些关于水利项目建设的技术培训班,增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另外,还要及时的更新施工建设人员的知识面,拓宽相关人员的视野,水利工程建设人员对于工作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防止一些不必要的职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2.3在管理上实行问责制 在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使监督制度得到相应的完善,将工作内容细化,将相应的监管计划制作出来。将监管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落实下来,相关的人员就应该对管理责任进行分担,如果是在谁的管理范围中发现了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由谁来负责,严格杜绝监管人员“放水”现象的发生。 四、结论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的对新技术进行开发,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保证工程建设的效果与质量。对于管理方面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要做好总体的规划,使资金的使用额度得到多角度的开发,使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拓展出全新的道路。在此基础上,农业用水协会在水利工程建设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协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水渠的畅通,对于村镇的用水矛盾给予了相应的解决。 农田水利论文: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管理问题 前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然而到了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由于受到水毁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导致溃坝、放水洞(闸) 毁坏,造成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损毁严重。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水库、塘坝、蓄水池水井和中小型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 组) 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这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部分市县表现的相当突出。 2工程技术不全面,设计标准偏低。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 世纪50、60 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设计标准偏低,且至今已运行40 ~ 50 a,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3 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 程项目的难度。 4 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监控措施及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5工程管理不到位,工程效益衰减。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理的好坏; 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 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 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完善工程管理措施,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研究 1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1) 做好总体规划,狠抓建设重点 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有明确的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水利建设,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对建设方向的确定,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才能将水利工程建设的方向确定下来,然后再对一些次重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规划重点工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区域环境,以确定目前急需改进的工程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推动水利建设,才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对要开展的大型水利建设工作可以先设立示范基地,探索建立水利工程的效果,在示范基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示范性演示,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成功,很多省份早已建立了节水示范基地、水保示范基地、冻土研究示范基地等。这些基地建设有利于基层单位参观和考察,对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推广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2) 扩大投资 为了合理地分配水利建设资金,做到区域内的平衡、和谐建设,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可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扩建和改造,以保证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应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调动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村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以节省人力资金,避免出现由于资金短缺使得一些重点工程一直的延误下去。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并在重点工程依情况设立监察团队,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周期性的资金账目总结,保证资金使用方向有迹可循。 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 1推广水利工程建设新技术 从根本上讲,农田水利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利建设应与时俱进,立足创新,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农田水利系统要安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新技术。目前得到认可的“湿地”节水灌溉的优势有: (1)高效节水。能够合理地取到适合的水量,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是广泛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种经济体系。 (2)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全面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 水位的动态平衡。 (3)改善水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以往的湿地农田灌溉系统主要在中国南方平原和浅丘陵地区进行建设,因为其间分布着洼地、塘堰和荒沟等。新疆阿瓦提县的阿克苏河冲积平原由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田河的河谷平原组成河漫滩地、河心滩、河曲极为发育,其上多古河道,形成众多近南北走向的湖泊及河间洼地,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类似于这些的西部河滩洼地就是建设“水利湿地”的重要资源。湿地农田灌溉节水体系主要是利用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等,将其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作用。将排水沟略加扩宽,种植对降污作用强的植物,形成沟渠湿地。将这些小型湿地、生态沟与原有沟渠相连,形成“排灌沟渠—人工湿地”的综合系统。这样一来,从农田排出多余的灌溉或雨水,可进入下游邻近的小型人工湿地或生态沟。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从另一端排入生态小沟,排入下游小型水库或湖泊等。 结束语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更好的帮助农村地区更好的进行农田的浇灌和饮水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包括在各个农田灌溉区域修建水库、水电站和塘坝等蓄水或者引水的工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农田水利论文:探究农田水利建设策略 一、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政府管理力度不足重视度不高由于政府以及相关管理单位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做不到有效地管理,并且意识不到相关的灌水工作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没有完善的管理农田水利的机构,这就会产生农民在浇灌农田时用水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由于管理力度不足而引起的个人垄断问题导致农民用水的权益遭到迫害。所以相关部门必须要将农田水利建设重视起来才能有效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起来。2、水利设施的老化问题目前我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的投入并没有规范的标准制度,这就会发生农田灌水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的保养和只将设施建好却不组织人员进行管理的问题。但是,在对农田进行防旱、灌水和储水等工作时,必须得需要能有效工作的水利设施,那么也就是说完好的水利设施是保证农田用水的关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有434个大型的灌溉区,中小型的灌溉区有4万多个。但是却因为水利设施的老化而导致能正常工作的设施只占全部的40%左右,这对于想要很好的解决我国的18.26亿亩耕地的用水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国应该在建设完水利设施之后还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老化的设施应该做到及时的修理并且还要定期的做好保养工作。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措施 1、政府加大管理措施和资金投入政府在建设农田水利方面要以“三农”经济为主要前提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以及建设我国全面的小康经济发展为前提条件。一方面在经济上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水利建设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资金有限还需要广大农民一起组建集资体系,以保证能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时资金方面不出现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政府的管理力度问题,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水利管理机构,坚决打击一些独自垄断水利的组织和个人,使农民都拥有公平用水的权利。政府还要积极的出台管理措施以及建立管理机构并且做好宣传工作,并且运用一些奖励制度和利益激励等让一些企业和个体农户都能按照条例进行用水。这就可以解决有些地方浪费水资源而使一些水资源不足的地区还得不到用水的问题。2、有效的普及灌溉技术农田的水利建设还是要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之下进行的,那么这就会发生农民在灌溉技术方面产生缺陷,也就不能将水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例如,再喷灌带就要利用其水压不需过高、投资较少和方便管理的优越条件有效地减少资金的开销以及节约水资源的利用。对于农户普及灌溉措施不仅仅能可以节约用水最重要的就是能更合理的灌溉农田,是产量达到最大化提高。但是只是普及灌溉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农民对于节约用水技术不能自觉的实施。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也要尽快出台管理措施,对于节约用水的奖励制度及其相反的惩罚措施。3、农田水利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利用首先,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建设队伍是保证水利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农业发展的竞争趋势尤为严重。那么就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对新技术和新科技加以运用,并且该管理队伍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最终将农田水利的建设工作做好。其次,就是国家要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水利建设的科学研究工作,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技术,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开发出符合当地的灌溉技术。这不仅能保证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还能最大化的增加粮食产量。 三、结束语 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我国有很丰富的历史经验,并且还可以受到农户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的水资源不足以及农业基础薄弱而导致农村经济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得不到有效地发展。因此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要根据解决“三农”问题为关键,充分的解决水资源和农民意识的问题。坚持开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农田水利论文:市区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 1农田水利的灌溉排涝能力较弱 在亳州市的茨淮新河、涡河、芡河、北淝河、西淝河等农田灌区的灌溉系统中,很多灌溉机电设备都不够齐全,田间工程也不配套,当前的机电排灌泵站的整体排灌能力也较差,以现在的排灌能力来讲,仅有13.5khm2的农田能够保证满足灌溉需求,53.5khm2的农田能够进行正常的排涝。机井灌溉能力不足,全市可用的机井仅有4.41万眼,29.2%的机井都已经报废而没有进行维修或更换,这些问题都极大的影响了当地农作物的灌溉需求,降低了当地的农业经济效益。 2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由于各种历史原因 亳州市的农田水利建设水平较低,多个河流的排灌能力较低,使得当地的旱涝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在当前途径亳州市的77条大小河流中,有65条出现排水不畅的问题,极易出现内涝现象;涵闸分布不均匀,水库蓄水能力较弱,在雨季过后水资源短缺现象明显,排灌设施建设不到位,农业灌溉问题难以解决,桥涵不配套,为当地农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基层农田水利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不合理,行政管理不够协调。目前在亳州市,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较为混乱,多龙治水,很多水利技术不能得到有效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规划设计不完善,不尽科学,使得农田水利建设不够科学合理、不够系统到位。 3亳州市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备受关注,这就给亳州市的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时展潮流,促进亳州市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要调整思路,改变观念,开拓创新,加强亳州市农田水利的建设。在此,笔者提出可以按照下述的几点思路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工作: 3.1创新工作思路。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农民直接受益为出发点、以效益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3.2创新组织形式。要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改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统揽包办、农民群众集资投劳的过时办法。 3.3创新投入方式。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和“谁投入、谁所有”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大力支持民投、民建、民营工程,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社会力量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3.4创新建管机制。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大中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推行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对小微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推行政策公开、投入公开、奖补公开和账务公开等群众监督机制。在工程的经营管理中,要逐步建立产权明晰、利益直接的经营管理机制。 3.5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干部心中要装着群众,引导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把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注重发现和培育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并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媒体报道等途径加以推广。 4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 4.1提高认识,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地位。各地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要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意义所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加强领导,转变作风,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4.2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各地应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发建设规划,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要符合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规划。从资源的合理配置入手,正确处理好工程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开发之间的关系,真正加强农业的基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3全面治理,突出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题。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工作,在抓好传统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同时,突出时代的特点。一是搞好水源抗旱工程建设,主要是水闸、河道工程和机井工程;二是做好节流工作,发展节水农业;三是面对新形势,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已是当务之急,要配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水利建设工作力度;四是农业的发展不能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抓好水土保持工作。 4.4发展民营水利,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改革现有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是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主要方向。工程建设要创新思路,以新机制换取大投入,放开开发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招商引资、部门扶持、政府补贴等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等筹措建设资金,以大的资金投入带动农田水利建设的全面发展。结束语总之,为了能够更好的的发展亳州市的农业经济,促进农业生产能力水平的提升,就必须要改变思路,积极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修补加固现有的病害水工,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保证亳州市的农业用水需求 农田水利论文:浅析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建立原则及措施 一、尽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建设是以改善人们生存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 以治水为中心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现代新型农田水利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 通过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 运用综合手段, 使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飞跃。我国现有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至70年 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完善,配套率低,欠账较多,对现有灌区全面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认真组织试点,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面临的问题 1、“一事一议”操作难度大 “一事一议”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进行农田水利等村内公益性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事一议”缺乏规范的操作性程序和管理办法,绝大部分项目因缺乏引导资金,事难议、议难决、决难成,效果不理想。 2、管理体制落后,水利发展动力不足 从近年来改革的实践看, 以公益性为主的灌排沟渠、渠首建筑物、桥梁等,一般无人承包经营,使得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逐渐丧失原有功能,水利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即使改制了,也存在经营短期化,不投资维修养护等问题。 3、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群众参与积极不高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更加困难:农民投资能力小,地方财力有限,因为农业比较效益低,风险大,回报少,社会融资困难。农民对水费承受能力低,水管单位不能保证工程设施正常维护,使得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开展难度大。 4、农田水利设施生存难度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建设占地占用灌排设施的现象日益增多,给农田水利建设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5、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规范程度低 虽然我国已颁布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的国家法律,但是各级地方政府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法律法规,使得水执法无法可依,违法行为得不到合理严格处罚 三、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 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 防止人对水的伤害, 当前主要是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不仅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更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 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改变一味“深挖沟、高筑堤”、人与水争地的做法, 给水以出路; 改变竭泽而渔、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做法, 还水于生态; 改变饮鸩止渴、随意排放污水的做法, 造福于后代。 2、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 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控制筹资筹劳标准。 3、农村与城市、工业互补共进原则 农村特别是郊区要自觉当好城市、工业的水源地, 农田水利建设要越来越多地搞一些恢复自然生态、涵养保护水资源和生态水环境的项目。城市、工业要自觉做好培植农业的工作, 建立对农业的补偿机制, 以城补乡、以工补农, 形成城乡一体、良性互动、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 4、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 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四、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领导, 建立责任制。应建立各级目标责任制, 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 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到实处, 将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各级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部门团结协作, 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部门很多, 各部门应积极参与, 团结协作、各负其责, 形成合力。三是转变组织方式, 改进工作方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 各级政府要转变角色, 由从前的直接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搞农田水利的传统方式, 转变到重点抓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宣传发动、资金扶持等, 从单纯的行政命令转变到行政、法律、科技、民主、教育相结合, 由过去的组织推动转变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优质服务。积极探索“两工”取消后新的组织方式, 大力扶持发展 民营水利, 适合个人兴办的微型工程放手让农民自己建; 完善“ 一事一议”“一事一批”制度, 有计划地搞好一家一户干不了、公益性较强的工程; 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承办较大的工程。 2、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个县都要编制。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规划按程序经过审批后,即为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依据,申报项目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水利部门要从全国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积极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3、增加投入, 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 政府财政部门应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 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 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改革部门应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应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入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适度规模。 4、实行分类指导, 推广新典型, 探索新路子 一是根据地区差异, 确定主攻方向。山东省多年来形成的三大区域的治水路子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当地实际的, 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 并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调整完善。二是根据“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的原则, 确定工程重点。三是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 确定工程布局。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农田水利建设在布局上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的前提下, 按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来考虑。 5、坚持依法治水, 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 在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 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 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严肃查处和打击农村水事违法案件, 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分级负担、受益负担、分级管理、收益补偿等政策, 划分事权, 明确责任。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6、深化水利改革, 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坚持创新, 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建设, 强化水利行业管理职能。按照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三部分协同作用的改革思路, 调整提高城市工业水价。水价改革的难点是农业水价问题, 重点是大中型灌区等供水工程水价。农业水价的改革要按照成本核算、群众负担、财政补助的原则,计算包括工程折旧、管理、运行、维修等费用在内的供水价格, 向用水户收取一定的水费, 不足部分按照工程的管理权限, 由同级财政承担。 7、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 一是明确资金投向。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二是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完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四是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 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五是健全申报程序。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公示后联合上报。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 农田水利论文: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的改革路径分析 改革的目标 为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并以“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为总体规划目标。将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建设有组织有制度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核算供水成本、计量征收水费,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大大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改革的具体措施 1明确工程管护制度 在加强主管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与技术指导的前提下,首先做好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划为村集体所有,明确产权。其次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因地制宜地把护路、护树、护井、护电、护管道、护桥涵沟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的方式,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保本微利的经营方式,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将工程管护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做到以水养水,循环发展,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落实工程管理主体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三级管理模式,注册成立“兖州市农民用水协会”,设在兖州市水利局,会员由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专家、各协会负责人和农民代表组成,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体负责对全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负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经验交流,同时监督镇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护工作;成立各镇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分会,设在各镇政府,服从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同时指导监督各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成立村级用水者协会,设在相应的村委会,具体负责本村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各项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落实,负责水费征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这是该项管理模式的最基层,也是完成该项管理任务的最关键的环节。市、镇、村三级用水者协会都要严格遵守与执行章程以及用水管理办法。三级用水户协会都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量水设备。要有专门帐户,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可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市水利、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每年对镇村用水户协会负责人、收费员、会计及操作手进行3~5次培训,以提高协会执委会成员组织协调、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确保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规范水费征收管理 灌溉水价的提出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一大改革,有利于转变农民“浇地不花水费”的思想,有助于农业节水意识的形成。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根据农民承受能力科学测算水价,完善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制定征收制度,合理征收水费。水费由协会人员统一收取,直接收费到用水户。除协会人员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收取。在收取水费时开具水费专用收款收据,严禁擅自加价,搭车收费。水费开支只能用于本工程,支出符合有关规定,任何人不得挪用。同时,农民用水协会的水费收支实行公示制,接受用水户的监督。 4加强用水服务制度建设 有了明晰的产权、责任制度和明确的管护主体,还要注重管理服务问题。农民用水者协会依据水资源调度方案制定灌溉用水计划。灌水期间,管理人员根据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积及用水户多少、各户的作物类型及面积确定灌水时间,然后按地块顺序排队,并预先通知各用户,以便施肥管理。管理人员与用水户共同测量灌溉水量、灌溉面积、灌溉时间、灌溉用工、灌溉用电等,并做好现场巡查工作,确保正常供水和避免水资源浪费。 农田水利论文:莱西市多措并举谱写农田水利建 多年来,莱西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事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加大投入,开源节流,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每年市政府都专门出台文件,统筹安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工程、投资办法,极大地促进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健康发展。 多渠道投入———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保障在国家对农村进行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后,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难点。为此,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顺利实施。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04年以来,抓住国家对水利投入加大的机遇,积极争取青岛市以上资金974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凡国家、青岛市公共扶持的项目,市财政均予以配套,两年共配套5618万元;共征收水利规费4500万元,并实行专款专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地方配套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奖励基金。二是采取村级“一事一议”。取消“两工”后,为调动农民自愿投资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村办、跨村办农田水利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积极用好“一事一议”政策。两年多来,全市农民通过“一事一议”,共投入资金8750万元,投劳160万个,建设村级水利工程650项。三是变存量资产为可用资产。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本着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的原则,采取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型式,对全市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截至2005年年底,该市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4650处,回收资金8000万元。四是积极发展民营水利。3年来,共发展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水利大户30个,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15个,会员人数达到1600人。市级财政共拿出以奖代补资金1100万元。五是积极利用国外资金搞水利。近几年来,通过向世界银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先后共贷款200万美元,缓解了水利工程规模大、发展快而资金缺乏的矛盾。开源节流———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该市始终贯彻科学治水新思路,围绕“开源、节流”两条主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一是在开源建设上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 先后投资6200万元,完成了北墅水库、高格庄水库两座中型水库和马连庄、大河头、黄汶头、姜格庄等14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保证了蓄水安全并增加蓄水量。同时,争取国家立项,投资1.37亿元,对产芝水库分3年进行除险加固,今年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投资160万元新建了大青山小型水库,增加蓄水量20万m3;根据河流多的实际,先后投资4200万元,在大沽河、洙河、五沽河上新建了7座拦河坝,拦蓄量达到380万m3;新建小型河道拦蓄工程25处,塘坝191座,扬水站17处,机井634眼;将产芝、北墅、堤湾3座大中型水库串联贯通,实现水资源跨区域、跨流域调节调配。二是在节流改造上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和节约用水。 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改善输水干支渠34km;大力推行“大田管灌、喷灌化;果菜微喷、滴灌化”技术;提高供水价格,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3年来,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33.3hm2。积极改善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自2003年以来共投资4600万元,兴建大小水厂15座,使全市村村通上了自来水。 农田水利论文:农田水利工程的对策及路径 1加强监管和审核,提高工程质量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统一规范招标、工程建设、工程验收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监管部门要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工程及时勒令停止,保证施工的质量,并要求相关工程建设完善后进行验收报告,将工程质量与对施工单位的考核挂钩,进行有效监管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提高工程质量。在工程审批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完善审批制度,从源头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工程的保质保量完成,提前规划审核好施工的地址、修渠排水等工程建设情况等,聘任一些专业人才对参与工程建设单位的资质、权利、质量状况进行严格的审核。成立专门的招标部门,设立规范的招标标准和规范,通过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合理竞标,避免不规范和没资质的单位介入,并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保证工程质量。 2加强管理,明确产权,落实责任 针对目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应明确工程设计及施工标准,在权责和利益方面应明确使用者、所有者的不同和直接关系,明确地管理制度,避免出现无人负责的状况,将责、权、利相统一。针对小型的集体所有的水利设施设定专门的管理人负责,对于使用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并明确使用者的责任,出现问题时由使用者负责并追求专门管理人员的责任;针对经济效益较高的工程,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来选择专门的承包商,通过以上方式将产权进行转让并促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出现问题有承包商自行负责维护并由工程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进行水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建设。对于正在建设中的农田水利工程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对于工程建设问题和施工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并设立专门负责的小组组长,明确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责任,并进行县乡村三级责任机制的建立,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身上,负责人要根据工程进度进行跟踪汇报,出现问题追求责任人、施工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避免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 3加强资金投入和相关人员培训 资金是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要鼓励民间资本的介入,设立专门的市场筹集、农民集资、国家及地方政府补贴制度,通过三方的协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政策指引和规范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要将此种款项纳入财政预算的范畴之内,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安排到位并保证专款专用,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来避免挪为他用现象的发生。针对农民和相关水利工作者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再教育等形式让他们了解最新的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维护保养技术、新设备配套技术等,提高他们的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维护等整体素质,让他们及时地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的要求,对老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维护使用,对新水利工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建设,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循环和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 农田水利论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构与管理 一、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a.完善灌溉网络,保障农田灌溉。已经建成了一个以大型灌区为主体,小型水库、机电井提水灌溉为辅助的农田灌溉体系。初步形成以水源工程建设为主体,田间渠系工程相配套的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支持系统。 b.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了加强水利设施管理主体建设,法库县积极组建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主要负责渠道的建设、农田灌溉和水费收缴等事务。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使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有了明确的责任主体,良性循环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理态势初步形成。 二、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一直是农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法库县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相关问题: 1原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先天不足 法库县原来所具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大多修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比较低,质量较差,并且老化和破损的情况较为严重。那时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是依靠农民群众投劳修建,设施的建设过程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没有统一的工程建设标准、质量标准,因此造成了农田水利设施的“先天不足”,同时也为后期的正常运行维护管理带来极大的障碍。 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法库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都是集体建、集体管、重建设、轻管理。在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而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和条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仍然是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管理模式,从而造成只用而不管的现象,权责不清,管理困难,水利设施老化破损而得不到及时修复的现象随处可见。 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资金短缺 自从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开始实行税费改革,农民可按规定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及附加税,这个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法库县村一级的筹集资金和调配劳力的能力缺乏,普遍存在农民们主动参与水利设施养护和维修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无法有效组织的情况。此时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仍属集体财产,维修资金短缺,设施覆盖面比较广,无专门人员管理,破坏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4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功能弱 自从农村租赁、承包等方式改革实施后,法库县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被一些团体和个人租赁或承包,使得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经营性变强,而服务功能却弱化。一方面,农村的水库、水塘、水利设施的承包,只拥有养殖权或使用权,无法实现有效的协调。另一方面,小型的泵站租赁、承包给个人后,由于单体灌溉的农田面积小,反而使灌溉成本上涨,农民的水费负担不断加大,抑制了农民农业生产和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三、法库县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对策建议 经过对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依据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有效保障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设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事业化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对保障农田灌溉,以及促进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田水利设施受益面较广,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应该被列为公共服务事业。由于法库县水、土等农业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各地区的农业生产对水利设施的依赖程度不同,市财政应该积极发挥调节作用,给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足够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使之实现公共事业化管理。 2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法库县政府应该建立稳定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财政投入机制,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归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并且保障地方财政投入及配套资金到位,保证持续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并持续进行有效的水利设施管理与维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专项资金应首先用于急需的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的灌溉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 3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 法库县应该不断完善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得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有章可循。并且同时要重视水资源战略规划,并与其他规划相互衔接。a.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如何管”的问题。b.深化制度改革,资产清晰,切实解决“责任主体”的问题。c.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切实解决“管理方法”的问题。 4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发展 法库县应该推广农业水利技术,开拓市场的扶植力度,使农业水利技术有用武之地。要以专业技术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的工作力度,进而促进水利产业化进程。 5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法库县要确保每年财政用于水利设施管理与维护的专项资金,调整和完善末级渠道终端水价政策,管理与维护资金妥善使用。积极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模式,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内部管理机制,构建良性运行的管理长效机制。 四、结语 强化法库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科学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海城区域农业综合实力,农民的收入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而持续增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科学建设,能够建设高效农业,节约农业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法库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田水利论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灌溉规划是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灌溉规划计算,选择合适的灌溉设计标准,正确地决定灌溉工程的布浚,并进行灌溉工程的设计,对于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灌区的经济开发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灌溉规划成了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它也是农村水利工程规划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切实为农民做实事,对农村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设计分析势在必行。 1 设计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世界气温正在以每年增加1℃的趋势上升,随着气候的变化,干旱问题出现变得频繁了。为了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必须对灌溉技术进行规划。 灌溉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了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也必须加强灌溉规划,灌溉技术的设计工作要设计出一些高效、省时、省力、合理的水利灌溉规划,以促进农业发展。 2 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及分析 2.1 进行灌溉规划前 要观察所在地区的水文情况,地形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2.1.1 在进行灌溉设计时,也要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比例,考虑灌溉的收益性,如果采用的灌溉措施所耗费的成本加大,则可以取得的收益甚少,那这种灌溉措施不就值得执行,否则就会造成“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局面。 2.1.2 在规划前,也要分析所在地区的可供灌溉的水源面积和需灌溉地区的比例问题。要做好一份灌溉规划,必须要综合所有可参考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需要分析的因素就有农田的需水量,供水区的供水量,2者如何达成平衡的关系等等。 2.1.3 进行规划还需注意节水,尽管灌溉本身用水量大,仍然要让每一滴水得到充分的利用,以节约水资源。毕竟谁都不希望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这种悲剧发生。 2.2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建设许多设施,也要对很多东西进行整合改造。要科学蓄水,在雨水较多的时候或汛期季节,将适量雨水存储起来,以便干旱时使用;还需建设好疏通灌溉用水的通道,清淤河道,以方便水的流通。在设备齐全的情况下,就可以有效的解决灌溉用水问题。 2.3 实施灌溉技术的过程中 在实施灌溉技术的过程中,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在规划中体现出来:对于灌溉出现问题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工作,如果发现有运转不好的设备,运转速度少于一半的,就把它拆除:对防涝设备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防涝标准的,要及时拆除,拆除后还要马上进行重建工作。 2.4 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规划的意义 对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进行规划,可以实现很好的社会效果,也能够很好地迎合国家对农业问题的相关政策。建立方便灌溉的水利设施,也可以改善环境,避免因为很多农民不懂得灌溉的规划,便胡乱开垦取水而导致的土地结构破坏严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规划区内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灌溉设施的建立,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减少水土流失。农民从事农业工作变得更轻松了,收入增多了,社会贫富差距就会缩小,社会矛盾也会减少。这些灌溉设施的建立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内涝发生,达到保护环境,降低人民受到灾害侵犯的可能性,也净化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对实现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5 为对灌溉设施进行更好的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 现在国家设立了水利工程合作所,以便加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它的职责主要有:制定年度灌溉用水计划以及用水应急方案;对所有的灌溉农户进行登记,并制定出每年灌溉用水的收费标准,负责收集农户的灌溉用水的水费,这些收集起来的费用,都用于水利灌溉的修理和重建;负责协调所有农户的用水工作,以免在干旱时节灌溉需求较大,灌溉设施供水速度有限,而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加强与用水者协会的沟通工作,为灌溉农户谋福利。所谓用水者协会其实是一个公益组织,它的存在主要是为农户解决灌溉用水纠纷以及提供灌溉知识,在农户出现灌溉困难或灌溉设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提供专业人员协助维修工作。总之,用水者协会应该做好辅助水利工程合作所工作的义务,2者相互配合,共同为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努力。 3 保障规划顺利进行的相关措施 3.1 由于水利灌溉设施使用度越来越广,所以需要我们研发出更多新的灌溉技术,当然,在研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所使用地区的经济承受力,如果所研发的新技术符合成本低、价格合理、实用性强等功能的话,就可以很好的运用在实践当中。 3.2 为使水利工程灌溉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政府需加大介入力量,加强监管工作,可以派发改委等部门对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进行管理,并且须提高政府官员对这一技术的重视程度。 3.3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实施时要切实推行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制度,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招投标制,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在工程改造建成运行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按照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市场运作和管理,成立用水户协会,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农村水利产业的经济效益,以确保工程建成后的可持续运转。 3.4 应加大对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投入资金,收益的农民也应该出一份力,对工程建设投入一些资金,毕竟受益的人始终是农民。当然,对于收集好的资金,也要做好运用的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形式,争取将每份资金运用到实处。 4 结语 对于农业、农村、农民利用的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和实行,用正确的管理方式,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应以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通过强化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有协调性的、有效率的水利运行体制。 作者简介:顾红(1971-),女,汉族,博乐农五师全新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农田水利规划。 农田水利论文: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灌渠整治优化设计的思考 摘 要: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要求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机制。在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农田水利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灌区整治优化中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生态设计理念,可以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程度和水资源的浪费,进一步的促进农田水利生态化的建设。 关键词:农田水利现代化;渠道整治;渠道渗漏 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还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少,水资源比较的贫乏,所以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业水利的建设显得尤为的重要。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水利之后,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了更多的关注,并且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农田水利工程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的施工的工艺和农田水利设施的设计理念与现在的施工工艺和设计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的建设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进。 1 我国农田水利现代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当前的农田水利无法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一次性的投资比较大,有较大的公共属性。在当前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政府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严重的不足。由于我国市场的发展。农田灌溉的规模不断的增加,但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灌溉的需求。 1.2 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必要的维护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关乎到民生,关乎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管理除了对一个地区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对一个地区的生态的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主要有政府出资修建,在管理和维护方面主要靠政府。但是长期以来水利设施都是由农民进行义务维护的。在当前经济体制的改革下,农民群体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维护的投入量与其自身的而收入不成正比关系,从而导致农民对农田水利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不断的减少,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溉效率和可持续性显著的降低。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其自身特殊性,需要定期的维护和长期的管理。农田水利工程一旦缺乏管理和维护,则导致工程效率严重降低,重则酿成事故。 1.3 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田水利工程由于有公共属性,需要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受益群众共同管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去管理,政府无法管,受益群众不愿意管,这样会造成工程遭到自然或者人为的破坏,无人修复的局面。在现阶段的农田水利灌溉的系统中,传统灌区运行的成本越来越高,政府所拥有的水资源不考虑投资的回报率,对水权的问题不做出详细的规定,这样一来使得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对农田水利管理的投入相对的减少。水的所有权归政府给民间资本参与供水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利于建立水资源市场机制。国家法制环境发生变化,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难度加大,基层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弱化。取消两工前,各级政府依靠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国家当前的法制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水利建设和管理增加农民负担成为不敢碰的高压线,使得水利建设、管理困难重重。 1.4 气候对农田水利的影响 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改善农田水资源环境和地区水利条件, 促进农业的发展,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但是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农田水利发展的条件和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有所不同。气候主要影响的是降水量和蒸发量。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总水量较为丰富,但降水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总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 整治灌区优化的具体方面 对于上述提到的在现代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要适当的避免,灌区作为农田水利建设中重要的部分,其运行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农田水利的建设,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再灌区的整治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当的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2.1 从用水量方面进行优化 农田水利工程,顾名思义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业。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近几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种植业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所以在 灌溉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原来的用水量来进行灌溉,要适应农作物的需水量,提倡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设计中,某某地区农作物的种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增多,但是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按照旧有的农作物的比类进行设计,这样等工程修建完后,不能满足灌溉的需要,造成了水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种植物的种类,不仅根据现阶段的作物进行设计,而且还要能够准确的预见到未来增加的作物的种类,预留一定的水量空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设计,合理应用,尽可能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避免水资源和水利资金的浪费。 2.2 从防渗漏方面进行优化 我国大部分的农田水利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修建的灌区大部分为土渠。在灌溉的过程中由于水在渠道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流动的距离长,所以出现历渗漏的现象,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严重降低,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加剧了盐碱化土地的产生。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技术上:在灌区的整治过程中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防渗的目的。 (2)材料:现代水利建设过程中用的最多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比较坚固,不易受到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防渗性比较好,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3 从优化断面方面进行优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土地资源的短缺现象,这就需要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土地的利用,缩小有效断面面积,减少蒸发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用水理念,保护生态环境。一般优化断面的主要方法有:渠道内壁采用粗糙率较小的材料;采用较优断面;增大渠道过流能力。 3 结束语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家的命脉。农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广大人名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灌区进行适当的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使得农田水利建设更加的科学化,生态化。发展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农田水利论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探析 摘 要:农业现代化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扶持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已经逐渐新建并利用起来。但是,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对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都提出较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难点,针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应该如何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分析能帮助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技术难点;质量控制;策略 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都是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因素,并且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其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在施工中需要处理的情况很多。在政府的扶持下,相关人员也越来越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施工技术研究,如何解决农田水利工程中施工难点,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所以,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研究中,不断从自身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解决施工技术难点的最佳方法,以提高施工质量,确保人员安全。 1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 1.1 地质条件 农田水利工程一般都是软土地基,其地质条件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方面。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地基一般都比较潮湿,如果地基结构的渗透性能不够好,在后期土方开挖或施工中,就会出现地基沉降或者变形等问题。地质条件及其他自然环境的勘查非常重要,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安全。 1.2 基坑施工难点 基坑施工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和关键的环节,基坑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农田水利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基坑变形或者积水等,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或者大面积的塌落。基坑施工是工程的基础,在施工中对技术人员也提出一些要求,施工基础人员一定要按照施工设计标准要求,做好基础加固施工工作。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相关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管单位,一定要重视质量控制,制定科学的方案。 2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施工中难免会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加强质量控制研究已经迫在眉睫,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质量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2.1 做好土方开挖前地质勘查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最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工程施工环境,尤其是施工现场的地理特征和水文条件。我国很多农田地形比较复杂,以山地 、丘陵、盆地、高原等地形为主。不同地质条件将会影响施工质量,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一定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根据当地实际自然环境,认真制定详细的、科学的施工规划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方便施工工作顺利开展。自然环境的控制与管理是施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清楚施工现场环境,才能避免后期施工不会出现严重地基变形问题。自然环境监管是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工程施工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勘查工作。地质勘查工作是确保土方开挖施工安全和效率的重要保障,在基础开挖中,施工人员只有清楚掌握地质条件和环境,才能确保开挖过程中不会对原有土体造成严重的损坏,才能避免后期地基沉降等问题。 2.2 加强施工队伍建设 一支综合素质水平高的施工队伍,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施工单位应该定期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参与集体学习和培训。技术人员发表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由集体讨论和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进而不断丰富技术人员的二手资源。要定期进行实践监督和检查,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中是否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施工,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非常多,并且每一种技术设备的操作方法均不相同。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能准确掌握每一种不同设备的参数和操作技巧。施工单位应该利用具体机械模型,让施工技术人员现场操作或者识别,针对有问题的操作进行指正,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技能培训不仅能提高施工技术人员工作熟练度,也能缩短工程工期,并且能推动施工技术不断创新,进一步提升工程 量管理水平。 2.3 慎重选择施工材料,提升基坑和堤坝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施工中,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例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材料包括水泥、砂浆以及添加剂等。这些原材料的相互配合一定要科学,经过精心地配制并均匀搅拌混凝土施工材料。由于施工材料质量非常重要,施工单位在采购和选用材料时,一定要注重加强市场分析和筛选,慎重选择材料供应商,深入市场做调查工作,不仅要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还应该尽量降低施工投入成本费用。在购买施工材料时,施工管理部门应该提供一份详细的采购清单,根据实际需求选购材料。材料进场之后,应该加强材料管理,确保材料质量,保证施工时,材料能完好储存。材料配合比例需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确定。只有对施工材料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才能确保最终的施工质量管理质量,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比较特殊,因此,对施工技术和人员要求也比较高,必须要加强质量监督与管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技术研究人员重视和思考,施工质量监管单位只有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才能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后期使用寿命。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重视工程质量控制,不断通过实践探索,完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并且认真在实践中落实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推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事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农田水利论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对策探讨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发挥的主要功效就是排水和灌溉,保证农作物用水。工程建后管理工作对工程的正常高效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工程建后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发展。本文探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水作为重要的生命资源,除了对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之外,同时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条件,因此,农作物的丰收与否与水资源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基于此,我国逐渐在各个农村地区建设了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借此来保证农作物的用水需求,但是在当下的工程建后管理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制约了其功效的发挥,进而也就抑制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中存在问题 1.1 工程建后内部服务不到位、管理不畅 目前,我国已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人才的指导,使得内部管理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并且为将相关的管理机制明确和建立,使得在管理的过程中本末倒置,各项规章制度未严格的执行,并且在运营方式上具有单一性,再加上不合理和不科学的机构设置,使得当下的农田水利工程并不能够将自身的功效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使农民对该民生工程的实效性也存在一定的疑虑。甚至部分地区的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导致设备失修、老化等问题的发生,甚至在农民迫切需求水资源的情况下,得不到保障,对农业的发展不能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或者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大量的水资源在运输的过程中因管道破裂而流失,亦或是出现串灌和漫灌的情况,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严重偏低。 1.2 农民参与管理程度不高且未建立相关管理体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与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农民作为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应该鼓励其积极的参与该工程的后期管理过程中,以自身的主人翁意识来服务于建后的管理工作。但是就实际的情况而言,政府和集体多为该工程的主要管理者,农民的参与度几乎没有,这样就使得工程的产权具有模糊性,而作为管理者也不能及农民之所急,进而使得农村的水利工程不能得到很好地管理和维护,农民也不能对管理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 1.3 管理者轻管理、重建设 在部分农村地区,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并未突出体现它的作用和功效,而是以面子或政绩工程的形式存在,按照地区的规划,将该工程在短期内迅速完工,但是集体和政府在事后却为对其引起足够的管理和重视,再加上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层级和利益主体较多,使得管理的实效性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发挥。 1.4 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 农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与管理的成效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但是在农村地区,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工作责任心不强、年龄偏大、技术含量不高、文化层度偏低、服务意识不强、人员的配置不齐全等,这样就对该工程的实际管理成效起到了巨大的抑制作用。并且对于管理机构的定位也具有模糊性,非事业单位也非企业单位,再加上在管理福利上的严重缺失,如社保或医疗保险等,也严重影响了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不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2 改善和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2.1 加强资金投入 这是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主要用于工程建后的运行、维修和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并且对管理的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在传统的政府或集体管理模式中,加入农民的参与,在农村地区根据村组的大小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实现管理模式的民营化,缓解和解决水力资源建设的资金压力,使农民成为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使该工程的实效性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2.2 明确管理责任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可以引进企业管理模式,也就是分级管理制度,将各级的责任与任务逐级落实,保证事事有人管,具体主要包括农户用水管理、村级管理、乡镇管理以及行政部门管理,促进管理成效的显著提升。 2.3 建立完善监管机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质功效就是服务于农 ,即农民和农业经济,因此,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与农村金融相衔接,并对其实施动态的可持续性监管,具体主要为关联交易、风险评估和预防、内部调控、资本情况等,并对监管的资源实施合理的分配,保证监管力度的充足性。 2.4 提升管理者专业素质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农民也成为了管理者的一员,基于其文化程度、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必须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当然也包括了一些政府或集体管理者,促进把整体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并将管理的成效最大化的发挥。 2.5 建立健全的提拔和资产分类制度 对资产进行准确分类的目的是保证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它能够对资金的盈亏进行准确地评估,将风险及时的覆盖。而提拔制度的建立就是激发管理者工作热情和提升管理成效的关键。 3 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亲民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广大的管理工作者必须逐渐的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的探索保证水利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将其建立和健全,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农田水利论文: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水资源存在利用不当、严重缺乏等问题,为了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引言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水资源分布对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了影响。目前,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某些区域严重缺水等问题,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采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征概述 纵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工程本身、责任者、建设思路、投资形式等4个方面。 1.1 农田水利工程特征 农田水利工程自身的特征有如下几点:工程建设规模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单一的农田水利工程已不适应生态建设要求;工程建设要求少而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侧重农业生产灌溉。 1.2 由政府主导变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指导 过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是由政府牵头,实现层层分解责任制,按地区平均安排工程项目,这种建设模式忽略了农民自身的意愿,缺乏各自的开发建设特色。而现在,农田水利的建设常常需要首先考虑农民的意愿,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讨论。 1.3 由单独考虑经济效益变为统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随着生态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建设不断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由单独考虑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转向统筹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整合,注重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1.4 由国家出资、农民出工的投资方式转向社会出资为主、国家补助为辅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以往以国家拨款为主的方式,实现了以企事业单位、社会经济实体和个体等为主的社会共同出资的投资形式。这种投资方式有利于真正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2 常见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分为工程性节水技术,非工程性节水技术2种类型。工程性节水技术有灌溉输配水技术和地面灌溉技术,非工程性节水技术有完善的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灌溉推广服务体系。 2.1 灌溉输配水技术 灌溉输配水技术是重点以水渠运输为媒介,对水渠渗漏、冷冻、受热等问题进行防护的节水灌溉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运用在对水资源从源头到农田的配送过程中,主要对象是水渠。灌溉输配技术大大减少了水资源调配过程中水量的渗漏和蒸发,提高了水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了渠道输水的安全性,降低了灌溉的成本。 2.2 地面灌溉技术 地面灌溉技术主要有膜下滴灌技术、覆盖贮水灌溉技术、膜孔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技术、免耕及膜垄沟灌技术等。免耕及膜垄沟灌技术是对地面灌溉技术进行完善的重要措施。影响地面灌溉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条件、地形条件、畦田长度、入畦单宽流量等。 3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1 依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确定各类农业灌溉节水技术 根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即压缩耕地面积扩大林草面积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确定各类农业节水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单方水的经济产出和效益。 3.2 依据作物类型和水土条件,因地制宜选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应根据种植的作物类型和当地的农田水土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对产出效益相对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物,在采用农业节水技术中,应重点考虑以改进地面灌溉方式为主体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对资金投入较小的减免冬灌机械化免耕秸秆覆盖技术和膜垄沟灌技术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适当选用投资相对较高的喷灌和滴灌技术。大力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推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进行节水灌溉技术改造,逐步消除大水漫灌的现象,维护良好的用水秩序,进行科学的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全面提升节水科技管理水平,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建立健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 系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应结合当地的特点,探索不同形式的推广服务组织,使节水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逐步由零散分散型向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应以地方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主导、基层水利和农业服务组织(水管站、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实施主体、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方政府应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允许地方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服务、转让、承包的效益分配,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扩大掌握节水农业技术的农民技术队伍,带动广大农民把发展节水农业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 3.4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农民节水技术水平,加快水费改革步伐,树立水商品的观念,实行有偿供水,对超定额用水要实行加价收费,节约水量要给予奖励,提高农户的商品水意识,使农户树立节水意识。 农田水利论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反思 摘要:在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地球上大部分国家的气候条件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于全球变暖现象日益严重,世界气温正在大幅度上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干旱问题愈加严重。为了有效的减少干旱问题对农民的经济财产损失,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工程灌溉计划。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国家和有关部门必须加强乡村水利工程灌溉规划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灌溉规划设计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工作,对水利工程的效益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起决定性作用。水利工程灌溉技术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关乎到农民自身的经济来源,更有可能使农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影响城市人口的工作和生活。为了积极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乡村水利工作负责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在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设计水利灌溉工程,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促进我国农业生产飞速发展。 1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原则 1.1继承性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当地农田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在进行规划设计前,一定要亲临施工地点的现场,对现场的情况做到细致的观察,根据农田的实际结构和土壤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选择最适宜当地环境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方案、保证当地农民在进行生产和生活时能高效快捷的使用水资源,并且尽可能的做到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针对农田水利利用的现状、结构以及存在的其他的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同时以分析的结果作为水利工程方案规划的基础。 1.2整体性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具有生态服务既建设用地等多种功能。由此可见,在开展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时,必须在布局和数量上做到统筹兼顾,继而更好的从事农业生产等工作,确保不会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环境。 1.3动态性原则 农田水利作为一个经济和生态有效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继而它的规划工作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其中一项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更,从而维持经济和生态都能和谐稳定的发展。 2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2.1规划建设规模的分析 规划建设规模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建设都必须满足当地灌溉面积的要求,当地工作人员和政府部门应该切实保障好粮食的安全性,积极增加农业生产的产量,稳固灌溉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政府部门应该积极以灌溉区实际的灌溉量为基础领导农民确立生产的目标。第二,耕地资源的大小要根据该地区现有的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应过度的开采现有的土地资源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应该在耕地上进行。第三,灌溉区的灌溉面积和实际的供水量应该在当地水资源管理局能承受的用水量以内。有关部门要明确当地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并且确定一个合理的灌溉数据。最后,小型灌溉区要根据上面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分配状况建造合理的节水小型水源工程。 2.2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内容 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小型水库设计一定的去水枢纽,固定水源流动的渠道续建配套设施。第二,小型灌溉区的水泵和涵闸等建筑物的建设,以及对已经建成的渠道应特殊情况而进行一系列的改善。第三,例如提水设施等水源工程。第四,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最后,排涝泵站的建设。 2.3经济效益 小型水库在建设完工后能给该地区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一系列水源工程的建设,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困境,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不但给农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有效的改善了土地的结构和土壤条件,有效的保护了当地的土地资源,减少了泥石流等此类灾害的发生,保护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更保护了全体劳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更净化了当地的空气,让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而污染环境,更有效的保护了劳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对环境建设带来的益处,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保障规划顺利进行的措施 3.1水利灌溉设施使用度越来越广 由于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对水利灌溉工程的要求也逐渐增加。水利灌溉设施使用度越来越广,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尽快研发出新的灌溉技术。工作人员在开展研发活动前必须亲临施工现场,对该地区的环境有一个了解。在研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此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能否承受住后期所要面对的经济压力。 3.2促进水利工程灌溉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 为了促进水利工程灌溉工作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该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工作。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派人对水利工程灌溉技术进行管理,并且须提高政府官员对这一技术的重视程度。 3.3建设时和建设后的运行管理 有关部门在开展农村水利工程在建设工作时,应该严格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监督项目的建设工作,严格的把关好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最终质量。工程建设完工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按照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市场运作和管理。 4结语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工作的同时,保护好我国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工作人员也应该积极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方案,建设出更为高效的水利灌溉工程。 作者:刘嘉 单位:乌鲁木齐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阿克苏分公司
化学与药物论文:研究型《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怎样有效地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作者就此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互动三个环节,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模式 研究型 研究型教学是与创新性教育相适应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所谓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如何立足课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手段,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1],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是高等院校药学专业、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多年探索,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教学经验[2~4],抓住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互动3个环节,在研究型《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 关于理论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实践 1.1 绪论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解要点和技巧 人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能讲好天然药物化学绪论内容,将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循序渐进的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及其的发展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首先导入思考题:什么是天然药物?天然药物与中药、草药、民族药的关系如何?通过讨论让同学了解天然药物的范围,尤其强调在中国,天然药物一般又被称为中药,更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中医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由此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然后采用举例法讲解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药学领域与中药鉴定、药理、药物制剂、中药炮制等学科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最后介绍天然药物化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在创新药物研究中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1.2 课程主体内容的调整及融合 由于教学计划的调整,近五年我校各专业的天然药物化学的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为42学时,实验48学时。在教学中我们首先按照天然药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类别,讲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鉴定中的化学检识方法。该内容能够满足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专业对天然药物化学知识的基本需求。由于同学期药学专业开设了波谱分析课程,我们在该课程中的最后部分列出波谱分析在天然药物化学结构中的应用一章。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但使波谱分析的基本内容能够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够系统掌握天然药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类别波谱特征的共性和特性,同时也解决了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时不足的问题。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们从专业期刊中收集有关化合物的光谱数据让学生试着解析其可能的结构,补充了光谱学习资料不足的难题。同时也将教师和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所获得的相关成分的原始图谱呈现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增强了学生解析真实图谱的能力。 1.3 教学方式的探讨 天然药物化学基本属于介绍性的学科,采用详略得当的电脑课件与动画、适时以化学软件ChemDraw显示的分子三维立体模型可基本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仅是给学生传递知识,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利用问题、协作、交流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精神[5]。我们尝试将此法运用于《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比如在讲授“苷类”时,会问到“根据苷和苷元的的结构分析其极性大小,如何选定苷和苷元的提取、分离溶剂”;讲授“蒽醌类和黄酮类”时,设问“哪个化合物酸性更强,如何根据混合物酸性强弱不同设计合理的pH梯度萃取法”;讲授“生物碱时”时,设问“怎样根据生物碱结构推测其碱性强弱及溶解性”等,使得学生的参与感很强,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在教学的后期,为了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并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参与的意识,我们安排了讨论总结课,由老师预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列问题,3~4名学生组成讨论小组,以电脑课件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备选问题有“根据所学内容将天然药物中主要化学成分按酸碱性及溶解性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根据结构特点设计某药材中有关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的方案、根据提供的某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图对其结构进行推导”等等。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知识,通过课件的制作掌握了PowerPoint、ChemDraw等专业软件的使用,通过讲台上的讲解锻炼了表达能力,讨论总结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 关于实验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实践 实验教学是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学生通过操作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形成相应的实验技能,从而使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得到综合性的发展。为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精心设计了3个不同类型成分的实验。 实验之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将实验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实验操作分为煎煮、抽滤,重结晶、水解、试管反应、纸色谱六个具体的目标。根据实验内容提出以下思考问题:(1)芦丁的提取分离原理是什么?(2)芦丁酸水解时有何现象,如何解释?(3)槲皮素和芦丁纸色谱鉴定时,分别用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和下层溶剂系统展开后,何者比移值较大,为什么?在该实验中,因芦丁的提取和精制需要放置2~3小时才能使芦丁析出完全,利用此空闲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天然药物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教学录像片,把实验和细微的操作鲜明真实地进行放大,通过清晰的步骤展示,使学生能够观察到标准的操作过程并进行效仿,从而对常规的基本操作有了系统的认识。 实验之二《虎杖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将实验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实验操作分为回流、蒸馏,蒸发、转溶、萃取、薄层色谱六个具体的目标。根据实验内容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和注意事项:(1)虎杖药材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及回收乙醇提取溶液时,如何设定水浴的温度?为什么有时蒸馏出的乙醇会呈现出颜色?如果要使蒸馏出来的有色乙醇呈现无色应如何处理?(2)在采用不同碱性水溶液对虎杖的乙醚溶液进行萃取时怎样操作避免乳化现象?如何破除乳化现象?为什么萃取时要及时“放气”?为什么萃取液静置分层时间要足够长?(3)对萃取所得各碱性溶液进行酸化处理时,怎样根据现象调整加入盐酸的量? 实验之三《粉防己中粉防己甲素、乙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我们把此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该实验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实验操作分为柱色谱的装柱、上样、洗脱、分析检测。譬如在对粉防己生物碱的分离情况进行检查时,建议学生先用纸片显色法确定哪些流份中含有生物碱,然后再用薄层色谱法分析哪些流份中的成分是相同的。薄层色谱展开剂的比例不是由教师提前规定好,而是由学生自己摸索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在品尝了实验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燃起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其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3 关于课外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构建与实践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吸引学生参加课外的科学研究。对于大学四年级的毕业实习生和学有余力的大学二、三年级学生,我们引导并欢迎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有浓厚兴趣的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师和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当中来,较为系统地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教师只给出了实验的题目和简单的实验步骤,具体的提取操作还有分离及鉴定方法需要同学们来自行设计。同学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查询出相关资料,归纳出一些可行的方案,通过与老师和研究生的交流确定最后实验细则。目前已有多名同学参加了野鸭椿子、紫背金盘、藤茶、金樱子、番石榴等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工作。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在科研活动中得到验证、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由此也使许多学生增添了对专业的热爱,考取了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生,向专业研究领域迈进。 总之,采用以上这些教学方法,《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希望能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在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化学与药物论文:《药物化学》和《药物检验技术》课程整合实践与探讨 摘 要: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和《药物检验技术》两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内容前后衔接性强。为了减少知识的重复,体现实施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品质的技术工人为目标,就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和《药物检验技术》课程整合的有效性、实践性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课程整合;有效教学;项目教学法;综合素养 为了解决《药物化学》和《药物检验技术》系统知识不连贯的问题,结合药物分析及制药相关行业在该地区的发展,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就业技能为当前需求,将《药物化学》和《药物检验技术》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实践。 以前的课程旨在教学的完整性,学生学习的具体课程只是枯燥理论知识的堆砌,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药物化学》和《药物检验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两门课程,内容上有很多知识点重复,所以教学内容的整合,删减十分必要,要适当调整原有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之更适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期需求。 课程整合后,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十四个项目。第一模块是药物检验分析的概况和药品的质量标准;第二个模块是用于药物分析检验的技能,包括四个项目,分别为药物的性状观测、药物鉴别、药物杂质检查和药物含量测定;第三个模块是一个完整的药物分析技术技能,其中包括八个项目,即芳香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巴比妥类分析,杂环药物分析,生物碱类药物分析,抗生素类药物分析,维生素类药物分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模块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第三模块是综合实训。其中,穿插了十五个实训项目,分别为实训一:《中国药典》查阅实训;实训二:葡萄糖的旋光度测定;实训三: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实训四: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实训五:枸橼酸的砷盐检查;实训六:重量差异检查;实训七: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终点;实训八: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检验;实训九: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验;实训十:苯巴比妥的质量检验;实训十一:异烟肼的质量检验;实训十二:维生素B1片的质量检验;实训十三:维生素C片的质量检验;实训十四:盐酸小檗碱片的检验;实训十五:黄体酮注射液的检验。 因为制定了三维的教学目标,故相应的采用三维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倾听和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学生知识评价和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检查、指导,或学生演示,评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采用方法的合理性;通过教室学习和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情况,检验原始记录填写,数据处理和分析,以确定学生的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相互促进,互补,共同发展。利用教师评价的方式,及时诊断学情,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纠正,以确保达到学习目标。 传统的课程形式,由于偏重于理论学科,一味追求表面知识原理,因此割裂了知识和技能能力之间的关联,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现在要将课程整合,挖掘理论和实践的内在联系,将知识和技能相整合,使他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慢慢实现的过程,而且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落实。 (作者单位 江苏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与药物论文:药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 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实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与教学的新要求,对于推动教育教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该文主要结合药物化学学科的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药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药物化学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改革创新 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已经成为教学发展中重要方向。药物化学学科是一门生物学科与化学学科基础上的综合学科,它的学科知识内容不仅包含着多种化学学科内容,而且还包含着生物医药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对于生物与化学学科综合设计与合成。在进行药物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教学,更需要对于学生进行药物化学学科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生物科技不断进步,进行药物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越来越多的融入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应用,而且对于学生药物化学学科相关能力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进行药物化学学科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就更加具有必要意义。 1 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药物化学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不仅涵盖的知识内容面比较广,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掌握要求比较高。因此,在进行药物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就应注意从教学运用方法中,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药物化学学科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是要结合药物化学学科的知识涵盖面广、对于学生学习要求比较高的特点,在不同课堂教学内容部分,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药物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药物化学学科的药物结构以及命名部分的知识内容教学与学习中,由于药物结构与命名知识部分是整个学科的基础知识部分,它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对于后部分的药物的化学特征与性质等知识内容的学习,有很大的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就可以通过对于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加强教学与学习,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在进药物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引用生活实例,进行学科中重点药物与知识内容的教学应用,来提高学生对于教学知识与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并对于学生学科相关的学习运用能力进行培养。由于药物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部分,由于理论知识本身的枯燥与乏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于药物化学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进行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这一问题、特点,适当使用记忆教学的方法,通过对于药物化学理论知识内容的总结、归纳,制作成卡片或者是进行重复记忆教学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内容的掌握、运用,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药物化学学科还是一门具有现代高科技知识信息的学科,因此,学科中药物名称、结构等知识内容中,肯定包含有现代科技信息或者与之相关知识部分,针对这一情况,也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增加学科学习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对于学生的外语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注意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形成自主性的学习习惯。 2.1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营造较为良好的、利于教学开展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实例、启发式教学等,都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出学生对于知识内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但是,这里要进行主要论述的药物化学教学氛围营造方法,是以问题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与教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设置,在对于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指导的情况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比如,在进行药物化学学科的缩合鞣质知识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像苹果削皮放置一段时间后容易变色,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对于生活实例的兴趣性后,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设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最终得出具有缩合鞣质成分的物质中,缩合成的红棕色高分子不溶于水的结论,还可以通过这一问题设置与启发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其它与缩合鞣质有关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与创新思维等能力。这样通过问题设置、启发解决、主动思考等过程,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凑的教学步调与环环相扣问题设置,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自主性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创新能力。 2.2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的注意事项 在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下的教学与学习中,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问题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精神,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对于教学知识与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以,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老师尤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性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虽然要得到问题的答案,但是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讲清问题的解决原理更加重要,这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化学与药物论文:《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教材异同简析 【摘要】从《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两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内容两个方面阐述了两者教材的异同。两者分别属于中医药与西医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但两者研究的主要内容都包括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三个方面。由于这两门学科的特殊性,它们都起着沟通中西医学桥梁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异同 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近10年时间里,笔者既教授了《中药化学》,也教授了《天然药物化学》。就理论层面而言,两者分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药理论体系与西医药理论体系。但两者研究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都包括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三个方面。同时,两者都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它们都属于沟通中西医学的重要学科。之前还未见有对两者本科教材的对比分析,在此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简要的比对。 肖崇厚主编的《中药化学》是经典教材,目前仍在使用。书中首先就对中药化学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中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组织了一批专家编写了一期《中药化学》教材,这就是匡海学主编的《中药化学》。同样的,这本书也首先就对中药化学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从两者定义的差别,可清楚的看到学科的发展。两本书的内容也有较大变化,肖崇厚主编的《中药化学》教材中有较多的中药研究实例,包括比较详细的提取分离流程图等。而匡海学主编的《中药化学》中减少了中药研究实例,同时减少了实例中的流程图;但增加了生物合成的内容。并在最后增加了一章新的内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在这一章,作者明确提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可搭建中西医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对于中药的研究,妥帖的办法是在正视中药复杂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而又提纲挈领的办法对其药效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既不要让复杂性、整体性搞得昏头昏脑,又不要过分追求简明清晰而顾此失彼。 同样的,吴立军主编的《天然药物化学》教材开篇也对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下了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并对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做了简要的介绍。各章节的内容基本能反映最新的研究状态,提取分离与结构解析并重,在阐述基本原理的同时,适当的举一些研究实例。最后一章是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首先介绍了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开发新药的五种形式。这五种形式涉及药物研发的各个层次,当然也包括中药复方的开发研究。 由于《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一般而言,选择《中药化学》作为研究方向的同仁一般中医药方面的知识要强一些;而选择《天然药物化学》作为研究方向的同仁一般化学方面的知识要强一些。《中药化学》偏重于对于一些传统、重要的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天然药物化学》偏重于提取分离手段、结构鉴定方法的研究、新化合物的发现等。 综上,《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学科均是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因此,学好这两门课程十分重要。因为涉及中西医两个理论体系,所以更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 化学与药物论文: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构建与改革 【摘 要】在“大药学”模式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的背景下,针对当前药学教育的要求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特点,以培养复合型创新药学人才为目标,紧紧围绕“新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这一主题,构建了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紧密结合的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体系,总结了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情况。 【关键词】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群;教学改革 为适应21世纪药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各高校纷纷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按照“大药学”的模式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以拓宽药学人才就业面的理念也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淡化课程意识,注意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使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课程群建设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目前药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1 构建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指导思想 药物化学是一门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应用性学科,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其课程建设已成为药学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重点[1]。该课程对于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更有效地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就更多地需要考虑到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和专业课程-药物化学在实验和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衔接、优化和提高等问题。各高校开展了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但将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与专业课-药物化学两门课组建成课程群并不多见。鉴于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二门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2],针对当前药学教育的要求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特点,以培养复合型创新药学人才为目标,我们进行了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改革。 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主要课程包括: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药学文献及专业外语。其中,药物化学为专业课程且是主干课程,有机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药学文献及专业外语是专业课的后续课程。课程群的构建紧紧围绕“新药创制方法与原理”这一主线开展,教学内容涵盖药物的设计与发现、药物合成原理以及文献与外语的应用,各门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与深化。 2 构建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2.1 理论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在以往教学中,药物化学与有机化学课程设置的时间间隔较长,二门课程之间不注重交叉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回顾与理解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知识点,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为此,理论教学方面,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以“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为切入点,体现“以药物结构为基础,以药物研究实践为目标”的特色,整合原有课程内容。药物化学课程是该课程群的核心课程,我们以“新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出发点,突出新药创制方法的理念,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相关“药物篇”的学习;有机化学是药物化学的学习基础,其上半学年课程侧重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原理,其下半年课程结合药物化学中的药物合成部分授课,侧重药物合成方法。通过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立,促进药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加深学生对大药学的理解,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养。 2010年上半学年,我们以08级药学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实践了有机化学课程中药物化学内容的引入,比如在讲述酮类化合物时,缩酮在有合成中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一些唑类抗真菌药物中也有缩酮的结构,授课重点由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到药物、药物的合成,最后再介绍构效关系研究,这样就可以将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在2010年下半学年,我们以07级药学专业为授课对象,在药物化学课程中,更加注重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二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结构分析入手,推断该药物的理化性质、合成以及合理的结构改造,同时,还十分注重理论课程与药物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之间的联系。授课教师打破教科书传统的框架与要求,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注重新药研发的理念与方法,从众多药物研究与发现的案例中总结归纳出经验与规律。比如,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优化方法、新药设计的方法等内容,都作为整个课程中始终穿插于体现的知识点,这样会提高学生在新药设计与研发方面的敏感度,提高对药物发现的理性认识。 2.2 实验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课程过于从属于理论教学,以验证课堂教学理论为主要目的,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有时还存在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且近年来理论教学内容愈来愈深入,在教学实验室里验证课堂学习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应该重新认识实验课在药学教育中的地位。为强化实验课程,提高资源共享和使用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将有机化学实验和药物化学实验整合成为系统的实验体系,单独设课,形成“有机药物合成实验模块”,使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及渐进性,实验教学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研究探索性实验的比重,加大了实验、实践教学的学时数。 具体改革与措施如下:(1)改革后的实验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操作实验、有机合成实验、药物合成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探索性实验。这样的实验布局有利于强化实验教学,系统训练学生实验技能;(2)原有的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反应类型较单一,我们对药物合成部分实验进行了调整,删掉环境污染大、反应类型单一的实验,加入环境友好、综合性强的新实验内容,调整后的实验内容为阿司匹林的制备、普鲁卡因的制备、磺胺醋酰钠的制备以及苯妥英钠的制备;(3)开设了新型的探索性实验课程,以往我们开展的综合技能实验是阿司匹林的合成、质量分析及其片剂的制备,但该实验与原有的药物化学实验内容重复,不能充分体现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理念。因此,我们实施新的探索性实验项目——“萘普生的拆分、分析、制剂及药理活性检测”,该实验体现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与药理学的交叉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药物研究、设计与生产的基本流程。尤其重要的是该实验项目是我院与江苏恩华药业、徐州市化工研究所进行企业合作开发的“拳头产品”,这为该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地技术保障。这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使学生得到实验技能的全面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药品质量意识,能对所学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能将各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此外,我们注重实验教学与药学文献与专业外语课程的结合,一方面用双语进行实验教学,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强化专业词汇的学习与积累;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主设计药物合成路线,并按照论文格式书写实验报告,加强文献查阅与论文写作能力。 2.3 实践课程群的措施与实践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十分注重让学生参与药物研究与发现过程。具体措施如下:(1)以校企合作实验室为平台,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3],采取导师责任制,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利用课余、周末以及寒暑假时间,以参与导师课题的方式,在实验室与校企合作单位参与药物研究实践过程,让学生在科研实验室感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过程。(2)依托医药企业中试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目前,我院已经与多家制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合作开发了一系列项目,这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到医药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生产的工艺流程,缩短理论与实验、实验与实际生产的差距。比如,我们带领学生重点参观了萘普生的生产车间,对药物萘普生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与公司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了学习交流,同时,相关指导教师对萘普生工业化投产进行了技术指导。(3)开展“药物研究、实践与应用”相关的讲座。邀请国内外学者、制药企业研发人员来校进行讲座,由企业人员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研发等现状,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定位。 2.4 加强教学管理工作 我们不仅在授课内容上进行了改革,还在授课方式上进行了调整。教研室所有专业教师都讲授药物化学与有机化学二门课程,通过对二门课程的系统讲述,可以让教师更深层次的体会二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迸发出新的学科融合点。 我们根据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与特色,面对不同专业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集体备课,讨论授课内容中课程之间前呼后应的紧密联系。为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内部还设立了教学督导小组,对课程群的任课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3 课程群建设的效果 3.1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 课程群的构建基于对药学类大学生的培养出发,打破行业壁垒及学科壁垒,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并与企业合作积极建立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使之成为开放、高效、有序的校内科技创新平台。该平台包含药物基础研究、新药临床前研究、新药临床研究等三个子科研平台的药物研究与技术开发平台,并使之成为了能够面对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又一个开放、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平台。 校企双方利用共建的实践教学中心与实训基地,共同制定学生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及医药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将真正实现产学研的融合,可为徐州乃至周边地区提供优秀的教学、科技服务与产业化转化平台,具有技术实力强、影响面宽、受益面大的特点。通过校企双方的积极运作该平台,以教师为代表,大学生为骨干的实践创新团队已与企业签定横向课题10项,总金额253万元;进行了4项成果转让,总金额16万。申请专利7项,已授权2项。 3.2 教学质量 课程群的建设激发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所取得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普遍反应改革后的课程给予较好的评价。研究成果“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下培养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此外,教师获得省级教育教改课题2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9篇。 3.3 人才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了3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团队奖,获得了3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奖;学生参与发表了10篇SCI、EI收录论文;2012年,学生获得了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级药学专业本科生黄荣荣与吴彦等同学的“木犀草素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所致小鼠抑郁的改善作用”获得江苏省第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项目)交流会的参展邀请;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也参与基于企业需要的课题,与指导教师共同完成了“素及其衍生物对糖尿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D-萘普生及其中间体药物综合利用研究”以及“七氟醚麻醉药效及安全药理的对照研究”等研项目,通过教师的悉心栽培,学生的不懈努力,学生得到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并且有多名同学就业于合作企业。 我们依靠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有效地开放校内和校外科研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该模式培养下,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2名优秀学生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4 课程群的创新点 4.1 加强了学科间联系,提高了教学质量。课程群根据药学各学科性质和特点,在国内药学教育中率先提出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药物化学为目标的的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课程群的建立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各门课程联系松散,缺乏统一完整的教学指导思想的状况,突出了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在课程群教学中的基础服务作用,也突出了以药物化学为目标的课程指导作用,对药学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2 能解决学生基础课学习中目的性不强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及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深入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提高了药学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符合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做出贡献。 4.3 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立,促进了知识的前后呼应,相互渗透,提高总体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教学体系的结构重组及实验践教学改革,打破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本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模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树立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综合素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 总结 总之,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教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正在成长,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和总结。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摸索和总结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药学人才。 化学与药物论文: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理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学科,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对学生能否系统的学习好本专业知识起着关键作用,关系到中医药学校药学专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人才素质培养。通过对天然药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药学专业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应用现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它以化学和生命科学为基础,同时涉及有机化学、中药炮炙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等多个学科。由于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涉及的学科较多,药物种类繁多,加上天然药物化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如药物结构式多,复杂难记;药物性质多,相似难分辨等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参考一些专家的学科教学经验,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评定方式三个方面谈谈两年多在药物化学理论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就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愿与同行切磋,望批评指正。 1.有效全面的课前准备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效。上课时需要的是饱满、高昂、振奋的精神,稳定、踏实、集中的情绪,这与课前准备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教师在理论课的课前准备应该做到有效和全面。 有效指的是教师对有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在我看来,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学新兵,无论是讲新课,还是讲熟课,都十分重视备课,把备课看成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在实践中,我领悟到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应该就是有效备课。教师在借鉴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及教学课件的基础上,不断自我更新和完善,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与时俱进。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一个不断随着时展和进步的学科,需要我们不但要熟悉所选用的教材,还需要我们随时获取新的学科发展动态。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 全面是指教师除了熟悉教材,精心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校、教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即所谓“因材施教”。笔者还认为教师应不断自觉学习,全面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年轻教师,要经常观摩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设计和因材施教的能力,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层次与教学水平。 2.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学科,而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种类繁杂、数目庞大,有机药物结构抽象复杂,各大类药物几乎自成体系,各章节缺乏逻辑上的连贯性,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何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谈自己的体会。 2.1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天然药物化学与基础化学知识、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紧密联系,学习中要将新课学习与旧课复习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生物碱时,复习相关杂环化合物常识;学习香豆素类化合物时,复习相关内酯的通性等等。这样,才能将具体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与性质很好地联系起来,便于领会理解。 2.2设悬疑启发,导入新课 悬疑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探索与思维[1]。在教学中,教师在恰当的时候置疑,给学生以悬念,诱发其想象,激发其思维。例如在学习蒽醌类化合物时,先播放中药图片:芦荟、大黄、番泻叶,然后提问学生:“它们共同的药理作用是什么?”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说有泻下的作用。然后我会继续问:“泻下作用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最后我会导入新内容,跟我们今天所学的蒽醌类化合物有关。“问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深化知识、形成能力[2]。 2.3以药物的发现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将药物的发现及发展史以小知识传授,增加药物化学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1820年在黑豆中发现了香豆素,具有枯草香味,长期以来由于香豆素的芳甜香气,并因最早从豆科中提取而得名。现广泛用作食物、化妆品及药品的香料,也用作化妆品的增白剂。皮亚尔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使学生放松身心,燃起思维火花,以极大的热情快乐进入教学活动。 2.4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天然药物化学所涉及的有效成分具有分子量较大、结构多样复杂。如果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很难表现化合物的真实立体结构,这时,如果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化合物的结构用3D显示,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当讲到细节内容时,没必要在幻灯片上显示,教师可提示学生参考教材并用板书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记忆。 3.评定方式 专业课程教学常常采用一学期安排期中、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平时不好好学,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的应试型教育。因此,笔者在安排期中、期末考试之外,还安排一些不定期的理论课的课前提问和各种形式的检测,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重点难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的思维能力。课前提问主要涉及前一次课的重要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以抽查提问形式为主,提问成绩结合期中、期末成绩折合后加入期末课程总评成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科学素质和职业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鼓励学生参与执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的认证。 4.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天然药物化学是临床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3].目前由于课时有限,尤其是思想上的不重视,然而教师只有理论教学,没有实验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事实证明,实验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因此,年轻教师在以后的药物化学教学工作中要安排实验课,认真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不但要加大对学生医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2)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医药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现探讨卫生职业院校的药学教师如何深入医院临床成为"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名副其实的药师,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药学人才[4]。所以,希望并支持学校定期给年轻教师到药厂、医院实习培训的机会。 化学与药物论文:药物化学中添加氢与指示氢教学难点解析 摘要:根据近10年来药物化学教学实践经验,详细论述了药物化学命名过程中的教学难点——添加氢与指示氢,对比了二者的异同,并分别总结了教材中用添加氢与指示氢命名的药物,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添加氢和指示氢对药物进行化学命名。 关键词:药物化学;添加氢;指示氢;教学;难点解析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制药工程、药剂、临床药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须课程。药物化学课程的讲授主要是各类代表药物,而药物的讲解又是从化学结构和化学名入手。药物的化学名可有利于准确的掌握药物结构、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查阅药物文献等,因此,药师必须掌握药物的化学名。添加氢(Added Hydrogen)与指示氢(indicated Hydrogen)是复杂环系药物化学命名中常用的,可更清楚的标示环系的结构。药物的化学命名是以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来命名,对于药学本科生已经先修过有机化学,基本的命名方法已经掌握,但是没有涉及到更为复杂的添加氢、指示氢的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使用“指示氢”和“添加氢”命名药物时相互混淆,概念不清。以下笔者结合“添加氢”和“指示氢”的定义对比二者的异同,并梳理这2个难点的教学思路。 一、相同点 二者都是在稠环或杂环等环系中使用的命名方法。 二、不同点 1.概念不同。添加氢:在环系上为了提供结构特征而添加的两个氢中的一个,不是结构位置上的那一个。如异戊巴比妥在命名中采用芳杂环嘧啶作母体。为了提供嘧啶环的结构特征而添加了6个氢,饱和了3根双键,分别为1、2位,3、4位,5、6位之间的双键。按照命名规则,应把最能表明结构性质的官能团酮基放在母体上。为了表示酮基(=O)的结构,在环上碳2,4,6均应有连接两个键的位置,故采用添加氢(1H,3H,5H)的表示方法。所谓添加氢,实际上是在原母核上增加一对氢(即减少一个双键)。本例的结构特征为酮基,因有三个,即表示为2,4,6-(1H,3H,5H)嘧啶三酮。2,4,6是三个酮基的位置,1,3,5是酮基的邻位。见图1。 指示氢:又称为定位氢,是指已经达到了最大不饱和程度的环,由于饱和的原子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了双键位置异构。这样为了区分环内双键位置异构体,就用指示氢指示出饱和原子的位置。主要用来表示环上饱和元素的位置或用来指示主要功能基。如吡咯环为五元环,最大不饱和程度为环内2根双键,由于饱和原子位置不同,可出现3个异构体,用指示氢来表示以示不同。1H-吡咯表示吡咯环上饱和元素在1位氮原子上,2H-吡咯表示吡咯环上饱和元素在2位碳原子上,3H-吡咯表示吡咯环上饱和元素在3位碳原子上,2H-卓酮表示卓环上2位为饱和元素,且2位酮基为主要功能基。见图2。 2.表示方法不同。添加氢:由定位号和斜体大写字母H,加上圆括号组成。如异戊巴比妥化学命名为: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3H,5H)嘧啶三酮。见图1。 指示氢:由定位号和斜体大写字母H组成。如地西泮化学命名为: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见图3。 3.置放位置不同。 添加氢:置于结构特征定位号的后面。 指示氢:置于环系前面。 三、总结 药物化学教材中具有添加氢的药物有:异戊巴比妥、毛果芸香碱、咪唑斯汀、盐酸地尔硫卓、氯吡格雷、昂丹司琼、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青蒿素。 药物化学教材中具有定位氢的药物有:地西泮、卡马西平、盐酸氯丙嗪、氯氮平、盐酸丙咪嗪、咖啡因、毛果芸香碱、盐酸多奈哌齐、溴丙胺太林、哌仑西平、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氯沙坦、洛伐他汀、华法林钠、多潘立酮、西咪替丁、奥美拉唑、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塞来昔布、泰利霉素、氟康唑、利巴韦林、阿苯达唑、青蒿素、氢氯噻嗪、生物素。 综合以上所述,添加氢和指示氢均是在环系中用来对药物化学结构命名的,二者很容易混淆,在教学中如果给学生系统详细的讲述清楚二者的不同,学生就能牢记在心,对于后续药物化学名称的学习中如果遇到了,可反复复习巩固,比如可在第一次给学生讲授添加氢、指示氢时就让学生注意积累总结,把教材中看到的添加氢和指示氢分别记录下来,作为平时作业。平时上课时间也可以邀请同学上台讲解某个药物的命名,如此一来,课程结束时候学生就能彻底掌握并熟练运用添加氢和指示氢对药物进行化学命名了。 化学与药物论文:“化学与生活”模块中《正确使用药物》的课堂教学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这一模块内容主要针对文科生,这类学生因为化学基础差、抽象思维能力弱等多种原因对化学学习有畏惧感而选择学习文科,将不参加高考的化学课边缘化,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生活素材,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内容较简单,降低了化学学习的门槛,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通过学习生活中的药物,可以学会正确使用药物,树立科学用药的观念,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教学设计首先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正确使用药物”的要求:“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实验探究:抑酸剂化学成分的检验,查阅资料:常用药物的成分、结构与疗效”。 依据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学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充实完善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阿司匹林化学性质、可溶性阿司匹林的制备的学习可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规律出发,在得知阿司匹林的结构基础上,分析化学性质,并利用其性质为人类更好利用。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自然得到生长,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对于高二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在必修一中了解了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在这节课上可以将这些知识与本节内容有机结合,设计探究实验。例如胃酸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和盐酸反应的物质就已经学习过,并在这些物质中发现适合做抗酸药的成分。此外必修二学习到的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官能团的反应与生活中阿司匹林的使用、制备、不良反应紧密联系,运用化学知识,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使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在本节课中得到应用和升华。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中首要的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做小主人,分享他们了解的药物疗效和注意事项,了解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熟悉的药物,共同学习制备家庭小药箱,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史话,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探究实验。 总的说来,本节课的设计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大基本理念引领下,以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多媒体、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紧密地将化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确定本设计的知识线索、学生认知线索、问题线索、情景及学生活动线索如下: 三、课堂教学反思 1.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比预想的要高,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药品了解很多,虽然很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不熟知,但是通过生活经验和电视等媒体的广告中他们也了解一些药品的知识,因而激发了他们很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课堂伊始让学生讨论熟悉的药品和效果时,讨论很积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未知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课的开始,向学生提出“你是否知道你们家的家庭小药箱都有哪些药物”后,学生不能完整地回答出来。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再回到这个问题上,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各个种类的药物图片,引导学生分类,一边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一边完善自己在前面列出的药品名单。首尾呼应,通过这节课的知识解决的前面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阿司匹林的成分、结构、性质、制备、不良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且不易记忆和掌握。在这里选用说明书的方式,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会从哪些角度阅读药品说明书,并且通过说明书上面的结构式,推知其化学性质。用化学知识从药物的组成和结构的角度分析购买药物的意识,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运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规律,在复习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阿司匹林的相关性质和应用。 4.将教材中的科学探究设计为情境的探究,提出:如果现在有两个因为胃酸过多而胃疼的病人,一人有胃溃疡,一人没有胃溃疡,有两种抗酸药,怎么知道给他们吃哪种药?引出对抗酸药化学成分的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调用必修一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最后当学生知道探究的药品是他们熟悉的“斯达舒”的时候,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亲切感,体会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应用。 5.在学习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向学生强调要科学用药,因为所有的药都有副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关于的危害选择了国际禁毒日的宣传片,通过视频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直观感受,使学生意识到的危害。 化学与药物论文:天然药物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天然药物化学的探究性教学。在理论教学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教学方面,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教师要不断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探究性教学;实践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理活性、药物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是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以前所学的化学知识,掌握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的方法,是学生普遍反映内容繁杂、难以掌握的一门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达到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探究性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仅做探讨。 一、理论教学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1)结合自身的实际,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强化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过程。学生刚接触专业课可能会对此部分的理解出现困难,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会无意识地对这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天然药物化学的讲授过程中,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小问题,比如水煎中药、罐泡药酒的例子,学生很自然地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兴趣,就会提出问题,想探究里面的奥秘。另外,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向学生介绍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并把自身科研工作及体会介绍给学生,从实验课题的选择,文献资料的查询,到药材的采集、干燥及粉碎,预实验,再到整个实验过程及实验中发生的趣事等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高职学生特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通过给学生介绍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成功应用的例子,如青蒿素、复方丹参滴丸、西瓜霜等,让学生清楚这门学科对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讲到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时,可以讲王老吉、加多宝等大多数广东凉茶都是用煎煮法来提取的;讲极性时,举例胡萝卜素可以促进骨骼及牙齿健康成长、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等,而胡萝卜炒肉正好满足了部分人想要摄取胡萝卜素又不愿意吃胡萝卜的心理,引申出胡萝卜素是脂溶性成分,在油脂中溶解度大,进而讲到相似相容原理,最后深入到由于天然药物的极性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取及选择溶剂。 2.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1)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加教学互动性 在课堂上采用多问为什么,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一节课50分钟,如果全部由教师“满堂灌”,学生的思维会僵化,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行启发式教学,形成学生自觉要求学习的良好氛围。如在讲解黄酮类化合物时,可以先提问,为什么称为黄酮?接着问,为什么会呈现黄色呢?是不是所有的黄酮类化合物都是黄色呢?用一连串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的颜色和化学结构的关系;另外,我们在讲述生物碱这个章节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先复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再启发学生根据生物碱的性质思考其可能的提取分离方法,通过提问、设问等灵活多变的形式直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经过问与答,加深学生对两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方法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普遍反应效果较好。另外,适当安排一些讨论环节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如讲到黄连中的生物碱——小檗碱时,让大家讨论黄连和双黄连有什么区别,最后再强调两者有本质的区别:黄连是指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而双黄连是金银花(又称双花)、黄芩和连翘的简称,这种提问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多媒体兼具文字、图像和视频效果,从学生熟知的药物概念出发,精心制作课件,制作课件时巧妙安排幻灯片内容,在课件中插入大量图片,比如麻黄药材及其有效成分麻黄素、伪麻黄素结构式,人参、三七中的皂苷成分等,然后提出问题:如何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活性成分,天然药物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便自然引出?第一次制作的演示课件应注意检查播放效果,如字体的大小、颜色、链接、动画效果是否有色差等,上课时提前到达教室自动放映一遍,教师站在教室后面,若有颜色不搭配或不清楚及时修改,经多媒体演示后,直观、清晰,便于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教学方面 1.规范实验操作,注重技能操作 实验教学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上岗后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实验前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操作。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动手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可采取以下方法:比如做实验“槐米中芦丁的提取”,要求学生先查阅与芦丁、槐米有关的文献,老师提出几个具体的问题或要求,例如芦丁的来源、结构、理化性质等,分组讨论并设计提取方案,然后学生分析、比较所选方案的优缺点,最终遴选出最优方案,再进行实验。这使得学生主动去思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会提高,而且能够培养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实验效果明显变好,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就业中更胜一筹。 2.认真思考,充分利用实验空余时间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强化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充分理解和系统掌握,看似简单的实验,其实都是建立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进一步掌握理论课所学习的原理,结果发现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过程较长,中间会有一些空余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空余时间查漏补缺、进行操作练习、补充新知识等。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原始记录,完成实验后,自己总结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写明实验原理、步骤及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三、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和再思考。学无止境,对于教学方法探讨也是无止境的。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学生上课是为了学习,并非观看教师个人表演,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学,不断寻找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前精心准备,充分备课;课上积极引导,努力启发;课后有的放矢,积极实践,教师必须善于总结经验,多进行教学反思,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爱上天然药物化学并学好天然药物化学。 (作者单位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化学与药物论文: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近年来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经验和体会,对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六方面对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改进。 【关键词】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药物化学 实验教学 21世纪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也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教学模式仍然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加强实验教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最终解决问题。 一、运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 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参加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药物化学实验以二人组为单位,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实验内容选择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并在阅读实验内容中不断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处理?除了反应原料其他的反应试剂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动脑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后,进行实验操作,锻炼学生从仪器安装、调试到各项步骤操作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教师再根据情况适时点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操作、分析、观察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探索问题的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在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凡是都要问个“为什么”,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现象,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找原因,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分析。每次实验后可结合理论知识,留下2-3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勇敢发言,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通过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最后达到解除疑惑的目的。在实验教学的不同阶段,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计划地将探究式教学法引入实验中如在讲授有关理论前先做实验(如:磺胺醋酰钠的合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先产生疑问,再将有关理论知识引入讲解,最后通过逻辑推导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对同一问题,还可以设计成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不同答案,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发展他们的创新的思维。 二、注重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能显现和发展创新潜能的有效空间,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内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并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为学生在日后的实验操作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为学生进行药物合成实验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并且有利于使学生在实验中创造性地应用专业知识,同时提高生的动手能力。在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时允许和鼓励学生实验失败后重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可以和其他班级一起重新操作或另找时间让学生重新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师全程跟踪整个实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在课后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根据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因人施教以取得最佳效果。另外,在课上,药物化学所用的实验试剂是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配制,如10%盐酸或5%碳酸钠水溶液或15%氢氧化钠等常用试剂让学生参与试剂配制等实验准备工作,让他们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增强动手能力。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创新意识的产生,最基本的要求是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学生做完一些实验后,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尝试将这些实验的反应条件进行改进看看对实验产生的效果。这样可以不断地拓宽学生的思路,去积极吸收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原料用水杨酸和乙酸酐,浓硫酸做催化剂进行合成。根据学生已学过的酰化反应的原理,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选用其他的酰化剂来寻找更为理想的合成路线。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如扑炎痛的合成过程中,制备的中间体水杨酰氯如果放置时间长再与扑热息痛的钠盐反应合成扑炎痛,结果发现反应收率很低甚至反应失败。课后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对反应进行改进。经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实验关键是制备水杨酰氯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确保反应仪器和试剂均是干燥的,一旦有水酰氯会发生水解,同时制备的酰氯不易久置,放置时间过长水杨酰氯易分解导致实验收率降低或实验失败。所以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学生对前期实验仪器和原料严格控制无水外,将制备的新鲜酰氯迅速用到反应中,大大提高实验验收率。通过对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得出结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注重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学生对本实验的具体操作、实验结果的处理、对实验过程的总结和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学生完成实验并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教师通过批阅实验报告,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与学的相互沟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实验报告的讨论栏反馈到许多信息,教师提出实验报告的不足和存在问题,学生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利于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技能的考核,具体依据多项指标进行评定,药物化学的实验评定指标包括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和学生实验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保证药物化学实验成绩的公平公正,并能客观地综合衡量学生的实验技能。 药物化学的实验课在药物化学的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改革和创新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优化实验内容,使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更贴近应用实际,为学生进一步充实药物的合成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练习为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情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在不断拓展知识面、学习新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化学与药物论文:药物化学网络课程教学的建设与实践 摘要 药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本文在使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并对学院药物化学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作了总结。 关键词 药物化学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 传统教学模式 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医学、生物学科基础上,设计合成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构效关系,解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创制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与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药物化学内容涉及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化学合成及新药的设计和开发等。药物化学课程药物种类繁多、结构抽象复杂、构效关系难以记忆,这些都使得学生学习普遍感到不易掌握。如何提高学生对于药化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已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网络教学平台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在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与学习同伴和指导老师进行形象生动的交流,可自主决定学习进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网络辅助教学乃新时期教育趋势所向,越来越多的重点课程、精品课程以及各类示范性课程都需要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对师生开放。①因此,在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已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药物化学网络交流平台,不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药学专业教师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1 开展药物化学网络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信息传递是单向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学活动集中在有限的授课时间,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尽管目前各种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PPT软件等已普遍应用于课堂,也能做到图文并茂的效果,进而提高知识的表达能力和授课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量。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课堂缺乏交互性,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只是现代化教学媒体代替了教师的板书,在授课内容方面也无实质性变化。②③ 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突破课堂授课的时空限制,向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广泛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④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了教与学的实时互动,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网络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以课堂与课堂教学为中心,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或课前课后无限的时间。 2 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是由赛尔网络与美国毕博(Blackboard)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境,专门用于加强虚拟学习环境、补充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⑤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近年开始大力推行网络辅助教学,引进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致欢迎。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团队随即进行了基于此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主要按照课程信息、教学安排、课程文档、作业、互动交流与讨论等几个方面进行。 (1)课程信息:主要向学生介绍药物化学各章节的学习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以及历年教材等。 (2)教学安排:主要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以便学生有计划地安排预习和复习时间。 (3)课程文档:课程文档与课堂教学相衔接,将教师上课用的PPT、电子文档及相关衍生参考资料上传至平台上,便于学生复习巩固。 (4)作业:作业主要包括各章节在线测试题目、学科相关一些热点新闻的探讨,与互动交流结合在一起,通过线上直接进行答题和自我评分,了解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讨论版:学生可在此版块对本课程教学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以便药化教研团队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药化教研团队将国内药化精品课程网站都进行了相关链接,方便学生拓宽视野。 3 药物化学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 网络平台辅助教学体系无论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还是教学质量方面,都起到促进的效果。可以使本学院药化教学团队在数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在线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学生而言,网络教学平台为其提供良好的虚拟学习环境,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知识,同时大大拓宽了视野,通过在线练习,又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此外BB网络平台提供的虚拟交互功能,大大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教师通过平台现时答疑,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但是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在孤立的环境中人机对话,容易产生情感缺失。因此,教师必要的引导也十分重要。要注意不能使学生过度地依赖计算机,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化学与药物论文:高职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体会与改革探索 摘 要: 天然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制药类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在整个制药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执业药师、中药师等资格考试的一门重要课程,因而如何提高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是本专业教师认真探讨的问题。根据本院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结合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本身的特点,作者在教学实践设计中,突出了化学结构式、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的教学重点。本文从教学对象的特点、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改变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职 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改革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1],我院三年制高职高专制药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术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天然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式和理化性质,并能够查阅相关资料,根据理化性质设计适当的提取分离方法。重点突出根据理化性质设计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思路,但是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不断更新的,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跟不上学生年龄变化的脚步,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对象的特点研究 “80后”学生淡出大学舞台,“90后”学生成为主体,他们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自私自利、我行我素、不肯吃苦等,从高中的高压状态一下到大学的自由状态,突然自由的身心不愿再受管束,因而会放纵自己,去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如果自控力不强就会陷入游戏、情感、懒惰等无法自拔。当然他们也有优点,比较自信,敢于表现,所以适当地鼓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2.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因教学对象的改变,教学方法也要做出调整,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添加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设立兴趣小组,等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性出击,学生之间会相互探讨,课间课后也会与老师有相应的交流。 2.1问题式教学 一般来说第一堂课比较重要,引入日常生活中和本课程有较大联系的问题,比如:药酒如何泡制、金银花为什么会有祛痱止痒的功效、樟脑丸的应用、香水的香味来源等,学生自然就能够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继而可以提出问题,从而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也可以在某一章节设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提出问题意味着他在不断思考。特别是不爱学习的部分学生,更要鼓励参与,不论问题的深浅,这对于活跃整个课堂气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2案例式教学 在本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应该是可以大量应用的,比如: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提取分离、蒿甲醚的半合成,能够说明民族工业对中药的开发利用的重大突破;鱼腥草、双黄连等中药注射剂的限制使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中药注射剂中对有害物质的不严格控制,注射剂中的重金属能引起神经毒性,草酸等能引起脏器损伤,而且各个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标准不一致,导致监管困难,这也促使国家对中药制剂进一步重视。通过实际发生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2]。 2.3讨论式教学 讨论学习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形成,在醌类化合物酸性、生物碱碱性的学习中可以设计讨论,教师写几组结构式,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评估总结,学生对酸、碱性强弱的比较会有较深的理解,可以促进碱提酸沉法、酸提碱沉法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PH梯度萃取法的掌握。 2.4设立兴趣小组 对于部分有学习剩余时间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思路,实验室提供场所与器材。2010级部分学生设计了金银花中绿源酸的提取分离、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虽然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我院位于鄱阳湖畔,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因而有条件举办药用植物图片展的活动。在校园里采摘药用植物,制成药用植物标本,配以采摘图片和相应功效的文字说明,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知识,又锻炼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了学习的动力,激发了学习潜力。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找出这些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理化性质,设计提取分离方法,进实验室验证,形成一个学习的整体,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4.改变考核模式 因教学对象具有的鲜明特点,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为了防止学生单纯为考试而学习的被动模式,就必须改变评价体系,增加平时参与活动中的表现分数比重,尤其注重在问题式教学环节、兴趣小组的开放性试验情况、参与标本制作等进行量化,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综合在实践教学中的态度、能力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反映学生的综合实力。 5.结语 以上是笔者的教学体会,本门课程是不断发展的,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好地教给学生更加有用的实际知识,需要药学教育者不断探讨。 化学与药物论文:我院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定位与设计 摘 要: 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设计要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使学生具备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药物定性、制备纯化、检验、调剂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实践技能,同时学好本课程对于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药学专业 药物化学 核心课程 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定位 《药物化学》是一门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体内代谢、构效关系、生物活性和发展新药的科学。其先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后续课程为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是药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1]。 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医药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3]。因此,《药物化学》课程以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核心,为后续药学专业素质的发展和课程学习提供支撑。课程围绕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检测的工作过程来组织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各类药物的发展、结构类别、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临床应用、药物结构与药效的关系和药物研究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等,为科学、合理用药、药物调剂、制剂及储存保管,以及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模拟实践情境,对实验分组、分工形式、质量评价进行改革,着重训练药物的合成、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课程设计 2.1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化学课程标准以(教高[2006]16号)精神为指导,参考了同类高职院校药物化学课程设置,根据我校药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经多方讨论总结形成的。通过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设计和方法选择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2课程教学设计 药物化学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在考核试卷中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的60%,理解(熟悉)的内容约占30%,了解的内容约占10%。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15%,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2.2.1结合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动力。只有有了探究知识的欲望,才能自觉地学习并学好。比如在讲吗啡时,可以先告知学生吗啡来源于罂粟。学生会产生疑问:怎么可以用来治病?为什么?在使用过程中有无限制?引起学生探求答案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易学易记。 以药物结构为主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步学习、理解、掌握识。分析药物的结构特点(有哪些特征基团),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性质,由药物的性质分析药物的稳定性,由药物的稳定性分析药物的贮存原则,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构效关系。 通过图示学生能产生联想同时能产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如阿司匹林的思维导入图(见图1)。对于分析阿司匹林的结构,找出其特征基团:酯键和羧基,酯键对应的性质是易水解,羧基对应的性质是显弱酸性,由于易水解产生含有酚羟基的水杨酸而易氧化,与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没有水解的阿司匹林结构中无酚羟基则没有这两个反应,此反应可鉴定阿司匹林是否水解。阿司匹林易水解,稳定性较差,所以需密封、防潮保存,避免水分的侵入;避光,减少光对它的影响。在其结构中具有游离的羧基,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而产生不良反应,如对羧基进行结构修饰,使其成酯、成盐或成酰胺,可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这样环环相扣,使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加深记忆。 2.2.3注重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采用案例启发,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以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如在讲述解热镇痛药章节时给出案例:一个两岁的小孩被心神错乱的母亲送到急诊室,她告诉大夫孩子大约吃了半瓶对乙酰氨基酚片,洗胃后,医生推荐口服5%的乙酰半光氨酸,问: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途径怎样、产生何种毒性、为何使用乙酰半光氨酸进行急救?此案例必须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等重点知识,才能正确解答问题,因此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可使同学们对各种重点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及如何应用等难点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4]。 2.2.4重视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5],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药剂学涉及操作车间和很多制药机械,学校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设备,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备集图片、文字、声音为一体的课件,全方位展示制药企业的车间设计、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使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生产过程能够通过课件演示变得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总之,药物化学作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应以(教高[2006]16号)精神为指导,课程设计结合学生情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使学生具备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面向医药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化学与药物论文:高职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初探 摘 要: 药物化学实验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上好药物化学实验课,不仅对学生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而且会对他们今后从事的专业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药学专业 药物化学实验 实验课教学 实验室管理 药物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实验课,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物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也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迫切要求提高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2]。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工作体会。 1.实验课教学 1.1精选实验内容,构建科学的培养方法。 药化实验着重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往我院开设的药物化学实验大多是药物的性质实验,操作过于简单,而对于药物合成反应则很少涉及。这就造成药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蒸馏、回流、萃取、重结晶等基本操作,学生很少有练习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对之进行改革。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选,增设了阿司匹林的合成、苯佐卡因的合成、磺胺醋酰钠的制备等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熟悉药化合成实验的过程,掌握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电动搅拌机、熔点测定仪等。 1.2做预试验,提高实验课质量。 为保证学生实验得到满意的实验效果,我们一直坚持每次学生上实验课前做预试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实验记录,为学生的正式实验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了学生实验课教学质量。 1.3科学分组,调动学生积极性。 部分学生做实验态度不认真,积极主动性差,与实验中学生分组安排有密切的关系。以往实验课都是2—3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但个别不认真的同学每次都是在旁边做些简单的工作,而“技术性较强”的操作则由同组同学进行,结果导致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为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做了一些改革,同组学生虽然在同一个试验台上进行实验,但他们的实验内容是完全不同的。这虽然增加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和实验准备工作,但是对于督促学生认真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4完善考核制度,探索科学的考核方法。 认真组织实验考核,不仅可检查本学期实验教学的效果,而且可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不断改进。我们建立了一套综合性实验考核制度,将实验成绩分成几部分,包括实验的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的具体动手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的成绩。通过这种方法,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平时认真实验,实验报告书写规范,每次实验能认真分析结果,这种考核方法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理论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5采用PBL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的全称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医学教育[3],[4],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经典的实施方法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对于阿司匹林的合成及质量检查实验,笔者使用了这种教学方式。首先教师把实验最终的目的和实验室已有条件、可使用的仪器等向学生交代清楚后,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单独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查阅文献,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及质量检查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然后结合学校实验室条件,设计出实验方案,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指出实验设计中的创新之处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确定一个完善的实验设计方案。将PBL教学法用于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实验室管理 2.1确保实验室安全。 药物化学实验室,常用到刺激性有毒的物质和腐蚀性的酸碱,易接触到易燃易爆的物质,为了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制定了安全规则。学生进入实验室要先学习实验室安全规则,对实验室的要求要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任何人不得在实验室内从事不安全的活动。每次实验课前、课后要检查实验室安全状况,假期时要关好门、窗,检查好水电。 2.2教育学生珍惜仪器。 为加强学生自觉维护仪器的意识,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任课老师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讲解和教育,使同学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明细账。我们通过努力,不仅加强了同学们对药物化学实验课的认识,还逐步使他们养成遵守纪律,爱惜公物,厉行节约的好风气,帮助他们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交际的学习作风,自觉动手的意识。通过实践,同学们能够动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 2.3加强对设备的维修。 药化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中一个特点,就是玻璃仪器易碎,药品消耗量大,仪器使用量大,如果不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则经常会出现实验过程中学生找不到东西,浪费实验时间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分类管理的办法,使仪器药品管理井井有条,方便安全。至于一些大型仪器设备,我们一直坚持与常用实验仪器分开放置,即学生用完后立即归库,这样做既可以提高设备使用率,又可以避免长期与实验室里有毒有害气体接触,防止腐蚀,延长大型仪器的使用寿命。我们还非常注意大型仪器的维护,如定期对烘箱进行除锈,循环水泵每次用完后都及时将水排出,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2.4建立开放型实验室。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是封闭式的,实验室资源的使用受到诸多限制,远不能满足开收式实验教学的需要。因此,必须实行实验室开放,以适应新的实验教学在实验时的灵活性,同时实现实验资源的共享。药化实验室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对学生开放,不但充分利用了实验室资源,而且为学生们提供了充分发挥和实践锻炼的空间环境,给予了学生选择、参与、实践、创新的机会和条件。以调动学生参加科学实践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21世纪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提高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完善药物化学实验室管理,逐步实现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化学与药物论文:浅谈化学合成药物的绿色化与发展趋势 【摘要】 绿色化学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本文探讨了化学合成药物的绿色化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化学合成药物;绿色合成;发展趋势 一、化学合成药物的绿色化 绿色有机合成是指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选择具有高选择性、高转化率,不生产或少生产副产品的对环境友好的反应进行合成,其目的是通过新的合成反应和方法,开发污染最低、能源消耗最少的先进合成方法,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近年来,实现绿色合成的几种可行的途径如下: 1、使用环境友好催化剂,提高原子利用率。有机合成中,减少废物的关键是提高原子利用率,所以在选择合成途径时,除了考虑理论产率外,还应考虑和比较不同途径的原子利用率。如二联苯的合成,常规方法是以PdCl2为催化剂,以含苯基的有机汞化合物为原料在吡啶中进行,但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原子利用率低。若以具有高反应活性的GaP纳米晶为催化剂,就可以直接以苯为原料,一步合成得到二联苯。 2、使用环境友好介质,改善合成条件。传统的有机合成中,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但是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理想的有机合成,可以水为介质进行,可用超临界液体为介质进行。 3、采用洁净的有机电合成。电化学过程是洁净技术的重要组成。由于电解一般无需使用危险或者有毒试剂,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所以在绿色合成中独具魅力。例如,实现自由基环化反应,常规的方法是使用过量的三丁基锡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原子利用率低、使用和产生着有毒的锡试剂。利用天然、无毒、手性的维生素B12为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可在温和、中性条件下完成。 4、运用高效的多步合成技术。在药物的合成中,往往涉及分离中间体的多步骤反应。为实现绿色合成,研究发展的串联反应是非常有效的。串联反应包括有一瓶多步串联和一瓶多组分串联。前者是仿照生物体内的多步链锁式反应,使反应在同一反应器内从原料到产物的多个步骤连续进行,无需分离出中间体,又不产生相应的废弃物;后者是涉及至少3种不同原料的反应于同一反应器中进行,而每步反应都是下步反应所必需的,而且原料分子的主体部分都融进到最终产物中,是一类高效的合成方法。 二、化学合成药物发展趋势 1、从药用植物中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修饰、发明新药,是21世纪合成新药研究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由于细胞及分子水平的活性筛选方法的常规化和分离技术的精巧化,有可能从植物中发现极微量的新的化学结构类型。同时,通过现代的筛选模型重新发现20世纪已经筛选过的植物化学成分的新用途,也为合成新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成功机会。 2、从天然来源发现新结构类型抗生素已经很困难,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增加,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使得一种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愈来愈短。 3、组合化学技术应用到获得新化合物分子上,是仿生学的一种发展。它将一些基本小分子装配成不同的组合,从而建立起具有大量化合物的化学分子库,再结合高通量筛选来寻找到一些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4、有机化合物仍然是21世纪合成药物最重要的来源。化学合成药物仍然是最有效、最常用、最大量及最重要的治疗药物。当今世界大制药公司新药研究的主题仍是化学合成药物。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仪器分析(光谱、色谱)学科的逐渐形成,加快了化学合成药物开发的速度。进入21世纪,一批带有高级计算机仪器的发明,分离、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分析方法进一步的微量化等将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更加提高,开发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 6、药理学进一步分枝化为分子药理学、生化药理学、免疫药理学、受体药理学等,使化学合成药物的有效药理表现更加具有特异性。21世纪,化学合成药物会紧密地推动药理学科的发展,药理学的进展又会促进化学合成药物向更加具有专一性的方向发展,使其不但具有更好的药效,毒副作用也会更加减少。 7、利用计算机进行合理药物设计的新药研究和开发,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21世纪,酶、受体、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会一个一个地被阐明的,这给利用已阐明这些“生物靶点”进行合理药物设计,从而开发出新的化学合成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病毒及艾滋病、老年性疾病、免疫及遗传性等重要疾病的合成药物是21世纪重点需要开发的新药。 9、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成就,将对临床用药产生重大影响,不但会有助于发现一类新型微量内源性物质,如活性蛋白、细胞因子等药物,也为化学合成药物研究特别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综上所述,药物的绿色合成作为新的科学前沿已逐步形成,但真正发展还需对常规的有机合成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版图设计论文:一种基于厚膜工艺的电路版图设计 摘 要: 在电子线路版图设计中,通常采用印刷线路板技术。如果结合厚膜工艺技术,可以实现元器件数目繁多,电路连接复杂,且安装空间狭小的电路版图设计。通过对3种不同电路版图设计方案的理论分析,确定了惟一能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案。基于外形尺寸的要求,综合考虑电路的性能和元件的封装形式,通过合理的电路分割和布局设计,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体现了厚膜工艺技术在电路版图设计中强大的优越性,使一个按常规的方法无法实现的电路版图设计问题迎刃而解。 关键词: 电路版图设计; 电路分割设计;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 厚膜工艺 0 引 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电子设备、系统的组装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路功能的集成度、可靠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产品不断地小型化、轻量化、多功能化。除了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外,电路结构合理的版图设计在体积小型化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厚膜工艺技术简述 厚膜工艺技术是将导电带和电阻通过丝网漏印、烧结到陶瓷基板上的一种工艺技术[1]。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是在厚膜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将电阻通过激光精调后,再将贴片元器件或裸芯片装配到陶瓷基板上的混合集成电路[2]。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基本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 厚膜工艺流程图 厚膜工艺与印制板工艺比较见表1。 2 电路版图设计 2.1 设计要求 将电路原理图(图2,图3)平面化设计在直径为34 mm的PCB板上(对电路进行分析后无需考虑相互干扰),外形尺寸图见图4。其中:序列号及电源为需要引出的引脚。 表1 厚膜工艺与印制板工艺比较 图2 原理图(1) 图3 原理图(2) 图4 外形尺寸图 2.2 设计步骤 2.2.1 分类清点电路中的元器件数量 分类清点电路中的元器件数量见表2。 表2 元器件数量 2.2.2 确定电路设计方案 根据电路原理图,对以下3个方案逐一进行分析: (1) 方案1:在印制板上双面布线 简单计算一下各种元器件所占面积:贴片电阻电容:4.8×46=220.8 mm2;贴片二三极管:8.9×5=44.5 mm2; 贴片集成电路:77×3+72=303 mm2;贴片运算放大器:33.44×11=367.84 mm2;电 位 器: 38×4=152 mm2;晶振:16 mm2。 元器件的总面积:220.8+44.5+303+367.84+152+16=1 104.14 mm2≈11 cm2。 印制板的可利用面积(单面):3.14×14.52=660.185 mm2≈6.6 cm2。 很显然,利用双面布局布线,印制板的面积远远满足不了设计的需要。另外,印制板为圆形,元件布局时面积的利用率更低。所以仅仅利用印制板的面积来进行平面化设计,理论上不可行。 (2) 方案2:印制板上安装双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 采用厚膜工艺和印制板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布局布线。首先将电路原理图进行合理分割,确定要利用厚膜工艺进行设计的那部分电路,剩余部分电路则布线到印制板上。用厚膜工艺的电路,在陶瓷基板上采用双面布线,组装贴片元器件,可以增大布线的面积。然而,为了和印制板结合起来,双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的引出端数目需求较多,采用最多的引出脚数量,也满足不了印制板与厚膜电路电连接的需要。 若采用裸芯片元件进行布线,则必须采用金属全密封封装。由于金属外壳的存在,导致基片的面积变得更小,模块的引出端数目随之减少。另外,裸芯片的电路只能采用单面布线,这样不能满足元件放置的需要,更不可能实现布线的需求。 所以该方案也不可行。 (3) 方案3:印制板上安装2个单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 由方案1和方案2得知: (1) 必须在印制板上安装厚膜电路模块; (2) 采用2个单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且均采用双面布线。 2个单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和1个双列直插式模块进行比较,虽然引出脚数目相等,但2个单列直插式电路比1个双列直插式电路的布线面积增大了1倍。对于圆形的印制板,将2个厚膜电路模块平行放置在直径上和与直径平行的最近位置,就可以保证厚膜电路模块和印制板之间的过渡线数目最多,且高度不会超过允许高度。经验证,这样的布局达到了厚膜电路模块和印制板上电路连接的需要,而且所有元件达到合理放置。 所以,方案3是可行的。 2.2.3 电路版图设计过程[3?4] 根据印制板外形尺寸的要求,2个单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的陶瓷基片分别选用32 mm×16.5 mm×0.8 mm和30 mm×16.5 mm×0.8 mm两种,根据电路的工作原理,对2个电路原理图进行合理分割,可调元器件和大体积元件放置在印制板上,不可调部分分别放置在两个陶瓷基片上,经过合理布图,陶瓷基板上PCB图分别见图5,图6。 图5 厚膜电路1(正面和反面) 图6 厚膜电路2(正面和反面) 红色为一次导体,浅绿色为介质,深蓝色,红色为一次导体,湖蓝色为介质,为二次导体,其余颜色为厚膜电阻,紫色为二次导体,其余颜色为厚膜电阻,共有13个引出脚。共有12个引出脚。 将两个厚膜电路模块按照厚膜电路的工艺进行封装完成后,作为印制板上的两个元器件,将其与厚膜电路模块外的元件在印制板上进行布局布线设计,即可完成整个电路的版图设计,并达到了设计要求。整个产品的印制板装配图见图7。 图7中,W1~W4为电位器,X为晶振,J1和J2分别为两块单列直插式厚膜电路模块。C2为片式钽电容,U7为SO?8集成电路,R*为片电容,其余为引出脚。 图7 印制板装配图 3 结 语 在电路版图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调试的需要,将需调试的元件和体积较大的元件放置在印制板上,无需调试的小体积元件放置在厚膜电路模块里,使得仅利用印制板难以完成的布图任务因巧妙利用厚膜工艺集成而大大缩小了产品的体积,从而实现了复杂电路体积小型化的目的,而且使产品美观,调试方便。 厚膜技术从早期应用在航空航天、卫星通信等领域,发展到现在的汽车、家用电器、音响设备等工业领域,无不说明厚膜工艺技术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 版图设计论文:《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对微电子专业学生理解电路设计的概念和工艺技术的认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此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集成电路版图;教学方法;改革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集成电路设计的最终结果,版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芯片的性能和经济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好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具备成为合格的版图设计工程师的基本潜质,是摆在微电子专业老师面前的一个普遍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突出实践,理论配合 传统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采取理论教育优先,学生对于版图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规则非常熟悉,但动手实践能力缺乏培养,往往在学生毕业后进入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还需二次培训版图设计能力,造成了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这是由于没有清晰的认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的性质,造成对它的讲授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偏重理论,缺乏实践,影响到学生在工作中面临实际设计电路能力的发挥。《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一门承接系统、电路、工艺、EDA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如果按照传统方式授课,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无法得到体现,违背了课程应有的自身规律,教学效果和实用意义不能满足工业界的要求。我们在重新思考课程的本质特点后,采取了实践先行,理论配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集成电路版图是根据逻辑与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工艺水平要求来设计光刻用的掩膜图形,实现芯片设计的最终输出。版图是一组相互套合的图形,各层版图相应于不同的工艺步骤,每一层版图使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我们首先讲授版图设计工具EDA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EDA软件的每一个主要功能,从图形的选择、材料的配置,让学生从感性角度认识实际的版图设计是如何开展的,每一个步骤是如何使用软件完成的,整体芯片版图设计的流程有哪些规定,学生此时设计的版图可能不是很精确和完美,但学生对于什么是版图和如何设计版图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建立起版图设计的基本概念,对于后续的学习奠定了牢实的实践基础,此时再去讲授版图设计理论知识,学生更能理解深层的工艺知识和半导体理论,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实践先行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注重细节,加强引导 传统方式讲授《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理论占大部分时间,学生知道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电阻、电容等基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构成要素,但是在版图设计中,这些元器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其实内心中充满着疑惑和不解。针对学生的疑惑,我们从工艺细节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者,首先要熟悉工艺条件和期间物理,才能确定晶体管的具体尺寸、连线的宽度、间距、各次掩膜套刻精度等。版图设计的规则也是由工艺来确定的,掌握了工艺也就掌握了版图设计的钥匙。我们将通用工艺文件的每一条规则向学生讲解,通用元器件的规则整理出它们的共性,最小宽度、长度、间距的尺寸提醒学生要记忆,不同芯片生产厂的工艺对比学习和研究,学生在这一系列规则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理解熟悉了工艺规则文件的组织构成及学习要点,能够举一反三的在不同工艺规则下,设计同一种元器件的版图,即使电路元器件的数量巨大,电路拓扑关系复杂,在老师耐心的讲解下,学生也能够依据工艺规则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版图,这都是在理解了工艺规则细节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关注细节,加强引导,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完善考核机制,争取比赛练兵 学生成绩的提高,合理完善的考核机制不可或缺。以往《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的考核主要是理论知识作业和课程报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考核,造成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采取项目形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知识点,将通用模拟电路分成五大类,每个大类提取出经典的电路10种,使用主流芯片加工厂的生产工艺,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把它们的版图全部设计出来,作为库单元放在服务器中供学生参考。在学生充分理解库单元实例的基础上,将以往设计的一些实用电路布置给学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出合格的版图,以此作为最终的考核结果。学生在学习课程期间,可以接触到不同工艺、不同结构的多种类电路,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出版图,这极大的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时间观念。学生在设计版图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问题,他们会采取问老师答疑,和同学讨论的多种方式解决,不仅能督促他们平时上课认真听讲,而且对遇到的问题也能多角度思考,最重要的是他们亲自动手设计版图,将工艺、电路、器件综合考虑,在约定的时间内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老师根据学生上传至服务器中设计的不同项目版图打分,而且将每个项目的得分出具详细的报告,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点评。学生通过查阅报告,能够知道课程学习的缺点和得分项,为下一次提高设计成绩是一个很好的参考。除了日常学习设计版图项目,学生可以争取参加微电子专业的一些比赛,通过比赛体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版图设计项目,来提高学生在实际场景下如何发挥设计能力和项目组织能力,为他们未来进入职场从事版图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四、总结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基础和实践锻炼想结合的课程,对它的讲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合理的实践环节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版图设计论文:微电子专业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研究 摘要: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涵盖了微电子学、电路理论、计算机图形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理论,这是微电子学专业的办学重要特色和人才培养重点方向。以CMOS反相器和基本MOS差分放大器为例,介绍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环节,巩固了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了集成电路设计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版图;CMOS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和人才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设计、芯片制造和封测三业并举的发展格局,产业链基本形成。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还存在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企业科技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应用开发水平急待提高、产业链有待完善等问题。在集成电路产业中,集成电路设计是整个产业的龙头和灵魂。而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发展远滞后于计算机与通信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大量高水平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当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微电子等相关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4] 一、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软件平台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合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从2005年起借助于大学计划,和美国Mentor Graphics公司、Xilinx公司、Altera公司、华大电子等公司合作建立了EDA实验室,配备了ModelSim、IC Station、Calibre、Xilinx ISE、Quartus II、九天Zeni设计系统等EDA软件。我校相继开设了与集成电路设计密切相关的本科课程,如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ASIC设计方法、硬件描述语言等。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注意相关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关键内容不遗漏,突出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精选、重组和充实,结合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构成了系统的集成电路设计教学过程。[5,6] 集成电路设计从实现方法上可以分为三种:全定制(full custom)、半定制(Semi-custom)和基于FPGA/CPLD可编程器件设计。全定制集成电路设计,特别是其后端的版图设计,涵盖了微电子学、电路理论、计算机图形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理论,这是微电子学专业的办学重要特色和人才培养重点方向,目的是给本科专业学生打下坚实的设计理论基础。 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中,采用的是中电华大电子设计公司设计开发的九天EDA软件系统(Zeni EDA System),这是中国唯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DA工具软件。该软件与国际上流行的EDA系统兼容,支持百万门级的集成电路设计规模,可进行国际通用的标准数据格式转换,它的某些功能如版图编辑、验证等已经与国际产品相当甚至更优,已经在商业化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以及东南大学等国内二十多所高校中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模拟和高速集成电路的设计中发挥了强大的功能,并成功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集成电路芯片。 九天EDA软件系统包括ZeniDM(Design Management)设计管理器,ZeniSE(Schematic Editor)原理图编辑器,ZeniPDT(physical design tool)版图编辑工具,ZeniVERI(Physical Design Verification Tools)版图验证工具,ZeniHDRC(Hierarchical Design Rules Check)层次版图设计规则检查工具,ZeniPE(Parasitic Parameter Extraction)寄生参数提取工具,ZeniSI(Signal Integrity)信号完整性分析工具等几个主要模块,实现了从集成电路电路原理图到版图的整个设计流程。 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九天EDA软件的功能特点,在本科生三年级下半学期开设了为期一周的以九天EDA软件为工具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 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中,首先对集成电路设计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回顾,介绍版图设计的基础知识,如集成电路设计流程,CMOS基本工艺过程,版图的基本概念,版图的相关物理知识及物理结构,版图设计的基本流程,版图的总体设计,布局规划以及标准单元的版图设计等。然后结合上机实验,讲解Unix和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详细阐述基于标准单元库的版图设计流程,指导学生使用ZeniSE绘制电路原理图,使用ZeniPDT进行NMOS/PMOS以及反相器的简单版图设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较为复杂的单元电路进行设计,如数据选择器、MOS 差分放大器电路、二四译码器、基本RS触发器、六管MOS 静态存储单元等,使学生能深入理解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最后介绍版图验证的基本思想及实现,包括设计规则的检查(DRC),电路参数的检查(ERC),网表一致性检查(LVS),指导学生使用ZeniVERI等工具进行版图验证、查错和修改。 版图设计论文:基于平衡技术的微带低通滤波器版图优化设计 摘要:微带线结构的不连续性,使反射损耗和插入损耗较大,影响滤波器性能。利用平衡法提升滤波器并联分支中较低的特性阻抗,达到降低微带线宽度的目的,从而均衡整个滤波器的宽度,使版图仿真优化。以一个5阶切比雪夫微带低通滤波器设计为例,仿真结果表明,滤波器通带内反射损耗从-9.566 dB降低到-15.837 dB,插入损耗从0.679 dB降低到0.322 dB,与直接采用Richards变换和Kuroda规则设计微带低通滤波器相比,该方法能缩短滤波器设计周期,获得满意的滤波器性能。 关键词:低通滤波器; 微带线; 平衡技术; 版图优化 收稿日期:20110911微带滤波器是无线通信的重要部件。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加速了微带滤波器的研究进程,发明许多Q值适中、重量轻、稳定性好的微带滤波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出现,使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避免繁杂的计算过程,提高复杂电路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设计者通常运用Richards变换与Kuroda规则设计微带低通滤波器[13]。该方法设计的滤波器在接头处会由于相邻耦合线线宽不同产生不连续性,使插入损耗较大,不满足一些射频通信的要求。为了解决此问题,采用电磁带隙结构与高低阻抗线结合的方法,改善了通带性能,但阻带性能变差,体积变大[4]。运用分形技术设计高低阻抗滤波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设计方法复杂,对于加工精度要求较高[5]。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平衡技术优化微带低通滤波器版图的方法,并以5节切比雪夫微带低通滤波器为例,通过在低特性阻抗并联传输线节点处再并联相同长度的微带线,修改两条微带线特性阻抗为原来的两倍达到优化版图的目的。原理图仿真和版图仿真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简单易行,只需使用ADS软件就能方便修改,并且可以用于带阻滤波器等其他微带结构的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平衡技术设计原理 使用Richards变换和Kuroda规则设计微带滤波器,所得串并联传输线长度理论上是相同的。选取各支节传输线长度l为截止频率下波长的1/8,由终端开路传输线阻抗分布表达式:Zin(l)=-jZ0tan β1(1)式中:传播常数β=2π/λ;Z0为特性阻抗。将l=λ/8带入式(1)可得:Zin(l)=-jZ0(2)若传输线长度l保持不变,使两条特性阻抗Z0相同长度l相等的终端开路传输线并联于同一点,则其输入阻抗会减半为Z0/2;反之,将两段并联终端开路传输线特性阻抗提高1倍并联于同一点且保持传输线长度l不变,则输入阻抗保持不变为Z0。 由以上推导可知,用平衡技术修改滤波器并联终端开路传输线不影响各节的输入阻抗。 2用Richards变换、Kuroda规则设计微带低通滤波器由于当频率较高时电感和电容应选的元件值过小,由于寄生参数的影响,如此小的电感和电容已经不能再使用集中参数元件并且工作波长与滤波器元件的物理尺寸相近,滤波器元件之间的距离不可忽视,需要考虑分布参数效应[67]。基于以上原因,设计者先设计出有电感、电容组成的集中参数滤波器,然后运用Richards变换和Kuroda规则转换为合适的微带滤波器结构。 本文设计的微带低通滤波器指标如下: 截止频率为f0=3 GHz,通带内波纹为0.5 dB,在2倍截止频率处具有不小于40 dB的带外衰减,输入/输出阻抗为50 Ω。基板厚度H=0.762 mm,基板相对介电常数Er=3.66,磁导率μ=1 H/M,金属电导率为5.88 mS/m,封装高度Hu=1.0+33 mm,金属层厚度T=0.035 mm。 通过计算选用5阶切比雪夫微带低通滤波器模型进行设计[8]。电路原理及其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 图1微带低通滤波器原理电路及仿真结果由图可以看出串联和并联的微带线长度均为λ/8,而宽度与特性阻抗大小相关。 由于原理图仿真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而实际的电路板需要考虑耦合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ADS版图仿真是采用矩量法进行电磁仿真,对版图的仿真结果更符合电路实际情况[8]。图1所示的滤波器原理图对应的版图结构及仿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微带低通滤波器版图结构及仿真结果3用平衡技术设计微带低通滤波器 由于微带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越高,传输线的宽度就越窄。反之,阻抗越低,宽度就越宽。从第2节中的滤波器原理图可看出,TL3和TL5两段并联的微带线,他们的宽度比较宽即特性阻抗偏大,使用平衡技术,在TL3并联点处再并联一根相同长度的终端开路微带线,将两根线的特性阻抗扩大为原来的2倍,并运用ADS软件中的LineCalc工具推算出线的宽度W。对于TL5用同样的方法设计。电路原理及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图3改进后微带低通滤波器原理电路及仿真结果图3所示的滤波器原理图对应的版图结构及仿真结构如图4所示。 图4改进后微带低通滤波器版图结构及仿真结果由图1和图3的原理图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优化前的反射损耗,插入损耗与优化后的数值几乎相同。这与使用平衡技术修改原理图后不改变原有滤波器阻抗的结论相一致。 由图2和图4的版图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通带内反射损耗由-9.566 dB降低到-15.837 dB,插入损耗由0.679 dB降低到0.322 dB。 可以看出,运用平衡技术均衡微带低通滤波器微带线宽度后,使通带内反射损耗明显改善,插入损耗明显降低,达到了性能指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4结语 本文提出一种用平衡技术优化微带低通滤波器版图的方法,讨论了平衡技术的设计原理,并以一个5阶切比雪夫微带低通滤波器设计为例,仿真结果表明此滤波器版图仿真性能优于传统方法设计的微带滤波器。该方法简单易行,只需使用ADS软件就能方便修改,并且可以用于带阻滤波器等其他微带结构的滤波器,有效地缩短了设计周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版图设计论文:引入CDIO模式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开发实践 摘要:伴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将CDIO的教育模式引入到《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学开发中。鉴于CDIO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教学层面的系统性及其广泛的适应性,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本文从引入CDIO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与必然性的分析到课程评估的结论,阐述了该课程设计开发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CDIO;高职教育;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开发 CDIO是基于项目学习的一种模式,是工科教育“做中学”的一种。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它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术知识、职业道德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此教育模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发起,现已运用到几十个大学的众多专业,并获得产业界认可。 高职教育改革及引入CDIO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个概念的复合。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多年来一直处于变化不定之中。高职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型,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有差异的。所谓高技能人才,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工作场合和岗位是基层第一线。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为“企业的需要,我们的目标;学生的需求,我们的追求”。近些年,我们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协助毕业生提高就业信心,实现优质就业,传统教育下的毕业生上岗适应慢,沟通能力差,动手能力弱,缺乏团队合作经验,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薄弱,频繁“跳槽”等,而这些都难以符合现代企业的需要。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而CDIO教育模式恰恰有针对性地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做出了全面、系统的指导,CDIO教育模式引领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应用CDIO模式开发《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 (一)《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课程理念与思路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特点,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 全程实施项目教学 本课程围绕多个相对独立的案例展开。案例的选择强调源于工程实际,注重内容的代表性、针对性、实用性以及先进性,理论知识的选择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具体、形象,易于接受,也使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及职业岗位紧密联系,有利于课内知识向工程实际拓宽、技术知识向工程实践迁移,从而有力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全程实施情境式教学 本课程改变了将理论与实训分开的传统模式,在教学中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都以相应的工业案例为主线,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流程授课,使学员在学中做、做中学,以提高IC版图设计技能训练的水平。同时,通过情境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不仅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小班互动式教学 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24人小班制教学,全程在实训室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从第一次课开始就设置实训操作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师生互动性。 企业实训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实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工程认识,同时,提高学生对项目整个流程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抗压力,对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具有实践意义。 (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之课程标准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标准涉及四个方面内容。 专业知识设计 专业知识方面围绕IC版图设计职业标准所要求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本课程的内容分成多个模块:基础模块(系统操作部分)、应用模块(软件使用部分)、 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基本单元的版图设计)、技能提升模块(整体布局与项目掌控)等4个模块包含了8个情境。具体内容包括:Linux基础、版图识读与电路提取、design rule简表整理、绘制符合design rule的NAD2/NOR2版图、DRC及LVS验证及冲突识别和修改、standard cell的框架结构制定、standard cell版图设计、芯片CD4013的版图设计等,每一个情境都对应了某个特定岗位的部分工作内容。这些情境不仅可提供学生对岗位的认知机会,同时,也可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用企业对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进行实训,采用定期上交项目总结报告和分组进行项目实施进度报告等方式,为学生今后在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团队意识的培养 能够快速地融入一个集体当中是从事设计与研发人员必备的能力,而常常被教育者和学生所忽视,因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多地关注对单独个体培养的成效,而实际工作中“独自作战”的时代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团队合作,绝大多数的设计工作需要一个团队协作完成,所以这时人际交往就凸显其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实训过程中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如文件夹命名方式、文件管理等采取利于团队完成项目的方式进行设置。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的CDIO系统的搭建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的CDIO系统按照下面的框架完成了搭建任务,如表1所示。 (三)《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CDIO系统的具体实施 我们在CDIO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进行设计如下:本课程以源于企业真实的项目(如design rule简表整理,见表2)为载体,将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该项目设计,形成一个整体。紧紧围绕知识体系教学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养成主线组织教学,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能做事、会做人。 本课程特色 (1)双语教学,强化应用,适应外企工作。 教师采用双语教学课件与讲义,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学生采用两种语言进行作业,从而强化专业词汇的学习,为适应全英文的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按企业标准建设,内容先进、实用。采用了与众多研发设计公司一致的SUN工作站,建立以UNIX/LINUX系统为基础的网络,安装版图设计普遍使用的Cadence工具软件。(3)企业项目实训。以企业的研发项目(Reverse、design rule简表整理;DRC及LVS验证及冲突识别和修改、standard cell库的建立、芯片CD4013设计等)为载体,在真实的环境(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实训室配置)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任务,完成课程开发教学任务的教师具有多年在外企研发设计的工程背景,学生完成工学结合的作品符合企业设计需要。(4)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理论与实践评价结合,技能训练与表达训练结合,校内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结合,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结合。评价方面包括学习态度、5S素养、项目报告的书写、项目汇报、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按版图设计职业标准四级难度要求随机从题库抽取试题)。(5)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能。中青年教师、工程师都有学院内部培训课程和企业项目参与的经验,并且要求每年都要开新课和实验、训练项目。每个月都有业务和管理能力评价和学期段考核。参加过的培训都要有项目报告和培训体验交流。在实行课程轮换的同时,实行岗位轮换,使教师熟悉专业核心技术并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教师通过深入企业和承当企业培训等途径,促使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倡导教师既是讲师、又是实训指导教师,还是培训师和项目工程师,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组织教师参加行业比赛,掌握行业的发展动向和需求,客观评价教师的技能水平。 课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不单是从学生的考核成绩上来评价,还在学院内设立了专门的教学监管体系,督导组会不定期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抽查与监管。更重要的是毕业的学生受到企业的好评,这是对我们课程质量最客观的评价。 课程评估 (一)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CDIO教学模式在《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中已初见成效,不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参加职业资格认证测试的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全部取得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师四级职业证书,通过对2008届、2009界毕业生就业调查,我院微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被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多家知名外企争相录用,就业率达100%。这些企业普遍认为我院的学生工作上手快,适应能力强,担任技术员及助理工程师以上岗位的占75%左右,不少学生已升任工程师助理及工程师。 (二)改进方向和途径 配合微电子专业建设,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全方位发展,符合企业的需求,不是单搞课程的开发,而是要建立起贯通的课程体系,从研发到制造,把先进的CDIO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提供知识供学生学习。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紧随行业技术的更新步伐,及时更新案例项目。 CDIO教育模式的先进性、普遍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许多学院结合本校和行业特点都探索出新的模式。我们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模块化的成功案例,利用CDIO教育模式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进行开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版图设计论文:基于九天EDA系统的全定制版图设计 摘要:以反相器等基本单元版图设计为基础,利用华大电子推广的九天EDA系统软件,采用0.6um硅栅CMOS工艺,按照全定制集成电路的后端设计流程,即基本单元建立、版图布局布线以及版图验证对用于数据采集的D触发器进行版图设计。其中着重对数字电路基本逻辑门版图设计技术进行了探讨。此版图已用于相关芯片的设计中,结果表明通过该软件系统设计的D触发器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版图设计;九天EDA系统;D触发器 1引言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把成千上万的电子元件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甚至电感集成在一个微小的芯片上。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合理与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集成电路产品的最终性能[1]。目前,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EDA (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较多,但主流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EDA工具价格昂贵,而我国自主开发的九天EDA系统,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为我们提供了理想的集成电路设计工具。 2基本概念 2.1 版图 版图是将三维的立体结构转换为二维平面上的几何图形的设计过程,是一组相互套合的图形,各层版图相应于不同的工艺步骤,每一层版图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它包括了电路尺寸、各层拓扑定义等器件的相关物理信息,是设计者交付给代工厂的最终输出。 2.2 版图设计 它将电路设计中的每一个元器件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线转换成集成电路制造所需要的版图信息。主要包括图形划分、版图规划、布局布线及压缩等步骤[2]。版图设计是实现集成电路制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集成电路的功能是否正确,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集成电路的性能、面积、成本与功耗及可靠性等[3]。版图设计是集成电路从设计走向制造的桥梁。 2.3 集成电路版图实现方法 集成电路版图实现方法可以分为全定制(Full-Custom)设计和半定制(Semi-Custom)设计[4]。半定制设计方法包括门阵列设计方法、门海设计方法、标准单元设计方法、积木块设计方法及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方法等。全定制设计方法是利用人机交互图形系统,由版图设计人员从每一个半导体器件的图形、尺寸开始设计,直至整个版图的布局和布线。全定制设计的特点是针对每一个元件进行电路参数和版图参数的优化,可以得到最佳的性能以及最小的芯片尺寸,有利于提高集成度和降低生产成本。随着设计自动化的不断进步,全定制设计所占比例逐年下降[5]。 3九天EDA系统简介 华大电子推广的应用的九天EDA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EDA工具,与国际上主流EDA系统兼容,支持百万门级的集成电路设计规模,可进行国际通用的标准数据格式转换,它已经在商业化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以及东南大学等国内二十多所高校中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模拟和高速集成电路的设计中发挥了作用,成功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集成电路芯片[6]。其主要包括下面几个部分[7]:ZeniSE( Schematic Editor)原理图编辑工具,它可以进行EDIF格式转换,支持第三方的Spice仿真嵌入; ) ZeniPDT ( Physical Design Tool)版图编辑工具;它能提供多层次、多视窗、多单元的版图编辑功能,同时能够支持百万门规模的版图编辑操作;ZeniVERI ( Physical Design Verification Tools)版图验证工具它可以进行几何设计规则检查(DRC) 、电学规则检查( ERC) 及逻辑图网表和版图网表比较(LVS)等。 版图设计用到的工具模块是ZeniPDT,它具备层次化编辑和在线设计规则检查能力,并提供标准数据写出接口。其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8], 4设计实例 任何一个CMOS数字电路系统都是由一些基本的逻辑单元(非门、与非门、或非门等)组成,而基本单元版图的设计是基于晶体管级的电路图设计的。因而在版图设计中,主要涉及到如何设计掩膜版的形状、如何排列晶体管、接触孔的位置的安排以及信号引线的位置安排等。以下以一个用于数据采集的D触发器为例进行设计。 4.1 D触发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D触发器电路图,如图2所示,此电路图是通过九天EDA系统工具的ZSE模块构建的,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首先设置CLB=1。当时钟信号CLK=0时,DATA信号通过导通的TG1进入主寄存器单元,从寄存器由于TG4的导通而形成闭合环路,锁存原来的信号,维持输出信号不变。当CLK从0跳变到1时,主寄存器单元由于TG2的导通而形成闭合回路,锁存住上半拍输入的DATA信号,这个信号同时又通过TG3经一个与非门和一个反相器到达Q端输出。当CLK再从1跳变到0时,D触发器又进入输入信号并锁存原来的输出状态。对于记忆单元有时必须进行设置,电路中的CLB信号就担当了触发器置0 的任务。当CLB=0时,两个与非门的输出被强制置到1,不论时钟处于0还是1,输出端Q均被置为0。 4.2 D触发器子单元版图设计 图2所示的D触发器由五个反相器、两个与非门、两个传输门和两个钟控反相器组成。选择适当的逻辑门单元版图,用这些单元模块构成D触发器。 对于全定制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需要工作平台,包括设计硬件、设计使用的EDA软件以及版图设计的工艺文件和规则文件。此D触发器的设计硬件是一台SUN Ultra10工作站,设计软件是九天EDA系统,采用0.6um硅栅CMOS工艺。 CMOS反相器是数字电路中最基本单元,由一对互补的MOS管组成。上面为PMOS管(负载管),下面为NMOS管(驱动管)。由反相器电路的逻辑“非”功能可以扩展出“与非”、“或非”等基本逻辑电路,进而得到各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在电路图中,各器件端点之间所画的线表示连线,可以用两条线的简单交叉来表示。但对于具体的物理版图设计,必须关心不同连线层之间物理上的相互关系。在硅CMOS工艺中,不能把N型和 P型扩散区直接连接。因此,在物理结构上必须有一种实现简单的漏极之间的连接方法。例如,在物理版图中至少需要一条连线和两个接触孔。这条连线通常采用金属线。可得如图3(a)所示的反相器的局部的符号电路版图。同理,可以通过金属线和接触孔制作MOS管源端连接到电源VDD和地VSS的简单连线,如图3(b)所示。电源线和地线通常采用金属线,栅极连接可以用简单的多晶硅条制作。图3(c)给出了最后的符号电路版图。 通过九天版图设计工具绘制的反相器版图如图4所示。其他基本单元的版图可依此建立。 4.3 D触发器版图设计 先建立一个名为DFF的库,然后把建立的各个单元版图保存在DFF库中,同时在库中建立名为dff的新单元。调用各子单元,并进行相应D触发器的版图布局,接着就是单元间的连线。主要用到的层是金属1、金属2和多晶硅进行连接布线。接触孔是用来连接有源区和金属1,通孔用来连接金属1和金属2,多晶硅和多晶硅以及相同层金属之间可以直接连接。版图设计完成后,再利用版图验证工具ZeniVERI对该版图进行了版图验证。最后,经过验证后D触发器的版图如图5所示。 5结语 在分析CMOS 0.6um设计规则和工艺文件后,采用九天EDA系统,以D触发器为例进行了版图设计。实践表明,九天EDA系统工具具有很好的界面和处理能力。该版图已用于相关芯片的设计中,设计的D触发器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版图设计论文:企业版图设计教学与实践 一、企业对IC版图设计的要求分析 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在招聘版图设计员工时,除了对员工的个人素质和英语的应用能力等要求之外,大部分是考查专业应用的能力。一般都会对新员工做以下要求:熟悉半导体器件物理、CMOS或BiCMOS、BCD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熟悉集成电路(数字、模拟)设计,了解电路原理,设计关键点;熟悉Foundry厂提供的工艺参数、设计规则;掌握主流版图设计和版图验证相关EDA工具;完成手工版图设计和工艺验证[1,2]。另外,公司希望合格的版图设计人员除了懂得IC设计、版图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Foundry厂的工作流程、制程原理等相关知识[3]。正因为其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广,而国内学校开设这方面专业比较晚,IC版图设计工程师的人才缺口更为巨大,所以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工程师,就成为各设计公司和猎头公司争相角逐的人才[4,5]。 二、针对企业要求的版图设计教学规划 1.数字版图设计。数字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由自动布局布线工具结合版图验证工具实现的。自动布局布线工具加载准备好的由verilog程序经过DC综合后的网表文件与Foundry提供的数字逻辑标准单元版图库文件和I/O的库文件,它包括物理库、时序库、时序约束文件。在数字版图设计时,一是熟练使用自动布局布线工具如Encounter、Astro等,鉴于很少有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推荐学生自学或是参加专业培训。二是数字逻辑标准单元版图库的设计,可以由Foundry厂提供,也可由公司自定制标准单元版图库,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设计好标准单元版图使其符合行业规范至关重要。2.模拟版图设计。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无论是CMOS还是双极型电路,主要目标并不是芯片的尺寸,而是优化电路的性能,匹配精度、速度和各种功能方面的问题。作为版图设计者,更关心的是电路的性能,了解电压和电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应当知道为什么差分对需要匹配,应当知道有关信号流、降低寄生参数、电流密度、器件方位、布线等需要考虑的问题。模拟版图是在注重电路性能的基础上去优化尺寸的,面积在某种程度上说仍然是一个问题,但不再是压倒一切的问题。在模拟电路版图设计中,性能比尺寸更重要。另外,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师作为前端电路设计师的助手,经常需要与前端工程师交流,看是否需要版图匹配、布线是否合理、导线是否有大电流流过等,这就要求版图设计师不仅懂工艺而且能看懂模拟电路。3.逆向版图设计。集成电路逆向设计其实就是芯片反向设计。它是通过对芯片内部电路的提取与分析、整理,实现对芯片技术原理、设计思路、工艺制造、结构机制等方面的深入洞悉。因此,对工艺了解的要求更高。反向设计流程包括电路提取、电路整理、分析仿真验证、电路调整、版图提取整理、版图绘制验证及后仿真等。设计公司对反向版图设计的要求较高,版图设计工作还涵盖了电路提取与整理,这就要求版图设计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工艺流程;而且还要熟悉模拟电路和数字标准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三、教学实现 1.数字版图。数字集成电路版图在教学时,一是掌握自动布局布线工具的使用,还需要对UNIX或LINUX系统熟悉,尤其是一些常用的基本指令;二是数字逻辑单元版图的设计,目前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大都采用CMOS工艺,因此,必须深入学习CMOS工艺流程。在教学时,可以做个形象的PPT,空间立体感要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CMOS工艺的层次、空间感。逻辑单元版图具体教学方法应当采用上机操作并配备投影仪,教师一边讲解电路和绘制版图,一边讲解软件的操作、设计规则、画版图步骤、注意事项,学生跟着一步一步紧随教师演示学习如何画版图,同时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速度,适时停下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若有错加以纠正。这样,教师一个单元版图讲解完毕,学生亦完成一个单元版图。亦步亦趋、步步跟随,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掌握速度更快。课堂讲解完成后,安排学生实验以巩固所学。逻辑单元版图教学内容安排应当采用目前常用的单元,并具有代表性、扩展性,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扩展到整个单元库。具体单元内容安排如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选择器、异或门/同或门、D触发器与SRAM等。在教授时一定要注意符合行业规范,比如单元的高度、宽度的确定要符合自动布局布线的要求;单元版图一定要最小化,如异或门与触发器等常使用传输门实现,绘制版图时注意晶体管源漏区的合并;大尺寸晶体管的串并联安排合理等。2.模拟版图。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更注重电路的性能实现,经常需要与前端电路设计工程师交流。因此,版图教学时教师须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学生能识CMOS模拟电路,与前端电路工程师交流无障碍。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工艺对模拟版图的影响,熟练运用模拟版图的晶体管匹配、保护环、Dummy晶体管等关键技术。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采用数字集成电路版图的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的同步。在内容安排上,一是以运算放大器为例,深入讲解差分对管、电流镜、电容的匹配机理,版图匹配时结构采用一维还是二维,具体是如何布局的,以及保护环与dummy管版图绘制技术。二是以带隙基准电压源为例,深入讲解N阱CMOS工艺下双极晶体管PNP与电阻匹配的版图绘制技术。在教学时需注意晶体管与电阻并联拆分的合理性、电阻与电容的类型与计算方法以及布线的规范性。3.逆向版图设计。逆向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需要学生掌握数字标准单元的命名规范、所有标准单元电路结构、常用模拟电路的结构以及芯片的工艺,要求学生熟悉模拟和数字集成单元电路。这样才可以在逆向提取电路与版图时,做到准确无误。教学方法同样还是采用数字集成电路版图教学流程,达到学以致用。教学内容当以一个既含数字电路又含模拟电路的芯片为例。为了提取数字单元电路,需讲解foundry提供的标准单元库里的单元电路与命名规范。在提取单元电路教学时,说明数字电路需要归并同类图形,例如与非门、或非门、触发器等,同样的图形不要分析多次。强调学生注意电路的共性、版图布局与布线的规律性,做到熟能生巧。模拟电路的提取与版图绘制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集成电路常用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因为逆向设计软件提出的元器件符号应该按照易于理解的电路整理,使其他人员也能看出你提取电路的功能,做到准确通用规范性。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学应面向企业,按照企业对设计工程师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教学开始就向学生灌输IC行业知识,定位准确,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掌握哪些相关知识。本文从集成电路数字版图、模拟版图和逆向设计版图这三个方面就如何开展教学可以满足企业对版图工程师的要求展开探讨,安排教学有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做了分析探讨,力求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进入IC行业做出努力。 作者:李亮工作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版图设计论文:基于Virtuoso平台的单片射频收发系统电路仿真与版图设计 引言 在当前通信市场的带动下,通信技术飞速向前发展,手持无线通信终端成为其中的热门应用之一。因此,单片集成的射频收发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典型的射频收发系统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Mixer)、滤波器、可变增益放大器,以及提供本振所需的频率综合器等单元模块,对于工作在射频环境的电路系统,如2.4G或5G的WLAN应用,系统中要包含射频前端的小信号噪声敏感电路、对基带低频大信号有高线性度要求的模块、发射端大电流的PA模块、锁相环频率综合器中的数字块,以及非线性特性的VCO等各具特点的电路。众多的电路单元及其丰富的特点必然要求在这种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有一个功能丰富且强大的设计平台。在综合比较后,本文选定了cadenceVirtuoso全定制IC设计工具。 Virtuoso是Cadence公司推出的用于模拟,数字混合电路仿真和射频电路仿真的专业软件。基于此平台,Cadence公司还开发了面向射频设计的新技术,包括射频提取技术、针对无线芯片设计的两个新设计流程。不仅如此,目前的Virtuoso已经整合了来自合作伙伴安捷伦、Coware、Helic和Mathworks等公司的技术,射频设计能力大为增强。使用该项新技术,可以减少设计反复,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其AMS工具可以实现自顶向下、数/模混合的电路设计;Composer工具可以方便地进行电路设计的输入和管理;spectre/SpectreRF仿真器精度高,适合不同特点的电路设计;Layout工具包含了布局、交叉参考、布线、版图验证、参数提取等功能;此外,Virtuoso能进行可靠的后仿真和成品率控制。 基于Virtuoso的行为仿真和系统规划 射频收发系统的设计最终能否成功,以及模块指标分配是否合理可行,都有赖于具体电路设计之前对系统的行为建模和计算,即所谓的行为仿真。这也是自顶向下设计模式的关键一步。Cadence内置的Verilog-A和VHDL仿真器,以及混合输入模式的仿真方法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而且,Cadence软件免费提供了大量的行为模型供选择使用,对于射频系统设计,所要做的就是调用并设定各个模块预期的指标要求,通过仿真很快就能得到系统的行为特征。根据要求可以方便地修改各个模块的指标重新仿真,直到系统的行为满足要求为止。以接收机为例,接收系统。每个模块的指标设定非常具体,如输入输出阻抗、增益、隔离度、噪声系数NF、线性度IP3、直流偏移IP2等。仿真完成后,每个模块的指标分配任务也同时完成。 每个模块用具体电路实现后可以逐一取代相应的设计模块,进行系统仿真,可以看出每个模块是否满足系统的需要,进而评估每个实际模块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基于Virtuoso Spectre/SpectreRF的电路模块仿真设计 基于上述的行为仿真结果和指标分配结果,可以划分系统模块设计任务,对每个单元块分别进行设计仿真。 LNA LNA是射频接收机最前端的一个有源部件,它决定了系统的噪声性能。对它的要求主要是具有尽量低的NF和足够的功率增益、好的输入匹配,其次是高线性度和隔离度。其电路如图3所示。利用Spectre的SP分析或SpectreRF的PSS+Pnoise分析都可以进行NF分析。还可以利用NFmin的结果来挑选晶体管的尺寸,以使最优源阻抗满足最小的噪声要求。 Mixer 混频器是收发机的核心,由于完成的是变频工作,其主要仿真方法需采用SpectreRF仿真器。混频器的益、NF等与输入输出有关,但输入和输出工作在不同的频段上,往往要在PSS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其它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果,如PSP、Pnoise、PAC等。混频器的结构是典型双平衡吉尔伯特。 VGA 基带VGA由于频率低、增益大,因此对噪声要求不高,主要是对线性度、增益等指标有较高的要求,SpectreRF的PSS扫描可以方便地对模块的输入进行扫描并自动对扫描曲线作延长,直接标示出线性度PldB和IIP3的交点位置及数值大小,非常方便直观。这种方法与传统的two tone测试相比更加灵活高效。VGA在不同增益状态下的IIP3指标的仿真只需把控制写成变量,在ADE环境中进行扫描变量的值即可完成。所得的结果可以方便地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调整可以获得理想的VGA电路。甚至可以把ADE下的各种设置保存成ocean的脚本文件,利用脚本的自动运行,只要事先安排好各种仿真任务,Cadence就能自动完成各项仿真并保存数据结果。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能获悉电路的性能,以此为指导逐步改进,便可获得一个满足系统需要的电路模块。 PLL模块 PLL各模块的仿真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任务,PLL本身是一个数字/模拟混合的模块,但是一般都用模拟的方式设计各个模块。PLL的仿真包含了上百项指标的测试工作,这些仿真要用到几乎所有Spectre和SpectreRF的仿真工具。以其中VCO和CP的仿真为例,VCO非线性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它的噪声计算不能以小信号的方式进行,采用PSS+Pnoise的方式则可以准确地仿真VCO的相位噪声性能。通过扫描可以得到VCO的频率调谐增益Kvcvcd。 电荷泵输出电流特性是衡量CP性能的常用曲线,CP决定了PLL环路的增益和带内噪声性能。通过扫描也可以容易地得到CP在不同状态下电流源的恒流和匹配特性。 以上所述是射频接收机几个典型单元模块的电路设计仿真过程。系统各个单元块的仿真是可以同时展开的,完成的模块可以随时代人行为系统来验证设计结果。经过若干次反复修改与验证,最终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接收系统。 温度分析 要保证最终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和成品率,很关键的一步是在各个单元块的设计中进行温度、极端情况等分析。这些功能可以在CadenceVirtuoso中通过设置不同的仿真温度、通过仿真模型的Corner设置,以及直接使用其提供的MonteCarlo仿真工具来进行。 射频收发系统的整体电路仿真 各个模块电路分别设计验证完成以后,就可以把所有模块连成系统,并加上PAD、ESD等构成一个完整的芯片系统,对这个系统加上激励进行仿真测试,可以对整个系统电路进行仿真。如果仿真计算所用的硬件资 源足够大,可以直接对系统进行tran、SP、PSS,以及PSP、Pnoise、PAC等分析,获得整个芯片的性能。如果资源不足,则可以考虑对系统按功能进行分组、分块仿真。由于分出的块之间相对独立,因此整体系统的特性与分块仿真差别不大。 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在各模块的设计指标满足自身及系统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开始各个模块的版图设计,首先利用Layout-XL的元件调入功能可以直接由原理图调入版图元件,进行各个模块的粗略布局,主要是安排与其它模块的连接端口以及一些重要元件的预布局。然后从系统上将所有模块的预布局调入进行整体布局考虑。利用Virtuoso Layout工具所具有的层次化管理和操作的特性,可以对每个模块的安放及其与其它模块的衔接进行系统考虑。 系统布局以后,将边界条件分配给每个模块。在模块单独的布局过程中要遵守其边界约定。版图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即可以调入到系统版图中来检查,随时作必要的调整以满足每个模块的具体情况。 具体版图绘制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Virtuoso版图工具的强大功能,比如充分发挥快捷键功能可以使版图设计流畅高效;利用Layout-XL的交叉参考可以随时发现错误的连线或因疏忽造成的短路;利用DRD的实时规则检查可以避免绝大多数违反设计规则的布图。 版图的规则检查可以采用Virtuoso的Diva工具,DRC、LVS、Exlract等工作都可以在其友好的界面下完成。对于射频电路版图元件数规模不大的特点,利用Diva完成绝大部分工作是很合适的。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版图提取和后仿真的精确度,可以考虑采用Assure工具来进行。 结语 本文详细讨论了基于CadenceVirtuoso设计平台的单片射频收发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讨论了利用Virtuoso工具完成的自顶向下、从系统到模块、从前端都后端的整个设计步骤,直到实现一个完整的射频芯片。可以看出,Virtuoso平台工具在IC设计的各个阶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文中所述的单片射频芯片设计中所采用的Virtuoso工具只是Virtuoso家族中最常用的几个工具,依靠他们的强大功能足以完成复杂的射频系统设计,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种解决方案。如果再结合Virtuoso的AMs、UltraSim、VoltageStorm、ElectronStorm等工具,将会使设计效率更高,设计更精确。 版图设计论文: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涨缩技术 摘 要:文章介绍了在数模混合版图设计中,如何把版图不同模块的涨缩需求,用一种完善的自动化程序技术方案来实现,并且可以批处理所有需要涨缩的版图数据。 关键词:数字;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人工处理;程序化处理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对于很多经过晶圆片验证的产品,需要通过版图等比例缩小,直接用于更小的工艺平台,不用重新设计版图,就可以流片,从而获得高集成度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而一个数模混合产品中包含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对于数字 IP,尤其是标准单元, 用于更小工艺平台的时候,可以直接采用版图等比例缩小的方式;而对于一些模拟IP来说,应用于更小工艺平台的时候,为了保持性能的最优化,需要保持原验证的同等条件;而对于工艺的临界尺寸(Critical Dimension, CD)来说,希望整个产品的接触孔的宽度是一致的。对于这样一个产品多种涨缩,部分还需要层次之间布尔操作的需求,本文提供一种完善的自动化流程方案来解决这种版图特殊涨缩的方法,可以程序化地批处理所有需要涨缩的版图数据。 1 客户项目涨缩需求概述 华润上华0.18 μm工艺线有3个差异不大的平台―0.18 μm, 0.162 μm ,0.153 μm。客户的产品很多已经在0.18 μm工艺平台验证过,为了增加单片晶圆片上的管芯的数量,提高利润空间,客户会直接把0.18 μm工艺平台验证过的产品等比例缩小到0.162 μm或者0.153 μm的两个工艺平台进行重新流片。而数字IP可以直接等比例缩小,但是模拟IP希望能直接用0.18 μm工艺平台设计方案,这两种IP类型共存于一个数模混合产品中,需要分别对这两种IP进行不同的操作,而且由于工艺要求需要,某些版图层次需要进行其他特殊的处理。 图1是数模混合的简化示意图,包含了数字IP和模拟IP。客户需求有两个要求:(1)模拟IP尺寸保持不变,数字IP尺寸缩小到原始的0.9倍;(2)整个产品的接触孔的宽度保持原始的0.22 μm。 2 人工涨缩技术操作方式 传统的操作技术中,大部分需要靠人工干涉和人工画图来实现,效率很低,下面简述一下传统人工操作技术方案: (1)在图1的版图EDA工具窗口菜单中,调用图2版图属性对话框,通过修改其参数选项Magnification等于0.9,把数字IP缩小到原始的0.9倍。 (2)这种修改的方式会导致版图层次之间出现0.001 μm的gap(空隙),如图3所示,金属层出现的gap图形;这种0.001 μm的gap会出现在很多不同分层结构的连接层次之间。 (3)人工修补版图,首先要把所有出现gap的图形一一填充好,然后把模拟IP和数字IP之间的连接金属线的位置分别调整好。 (4)因为原始接触孔宽度等于0.22 μm,如图4所示,而缩小到0.9倍以后数字 IP部分的接触孔宽度等于0.198 μm;为了保持全芯片的接触孔宽度一致,必须人工的把数字 IP内部的接触孔宽度修改为0.22 μm。 每一个数模产品都是非常巨大的,包含的contact的数量是数以万计的,模拟IP和数字IP连线也都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要从底层单元开始修改,单靠这种传统的人工修改,工作量是超负荷的,从而使客户产品直接shrink的效率就大大降低,影响到客户产品的上市时间。 3 程序化处理涨缩技术 3.1 程序化涨缩技术原理 针对传统方案的缺点,结合我们客户需求,同时更多的是依赖个人技术经验,发明了一种自动化批处理,人工干预少的技术方案,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产品涨缩的效率。核心技术方案是采用EDA工具calibre drc语言,编写涨缩程序,再运行程序,从而达到客户需求。图5是客户数模产品的涨缩批处理流程。 基本原理:整个程序分为涨大(enlarge)和整体缩小(shrink )两个过程。IP涨大以后,会把相关的接触孔的宽度恢复到0.22 μm,然后把涨大后的IP重新整合在原始的版图中,最后把整合好的数据进行整体shrink,从而达到版图等比例缩小的目的。 3.2 批处理程序的结构 根据图5的客户需求原理,我们用calibre语言需要编写了两个程序,一个是enlarge程序,一个是shrink程序,两者程序架构大体相同。程序架构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Specification Statement(规范说明):定义版图数据基本信息和需要的功能选项。 (2)Input Layers Statement(输入层次说明):把版图数据的所有输入层次信息定义出来。 (3)Layer Operations(版图层次运算):根据项目要求,进行所有层次之间的布尔运算。 (4)Output New Layer(输出新的版图层次):把最终完成各种处理的版图数据输出。 通过上面3个语句,就可以把版图Metal1层次的gap修补,以此类推,所有需要修改gap的版图层次都可以按照此语法命令结构来完成。 整体shrink的程序和enlarge的程序结构相同,在shrink程序中可以把客户所有层次之间的布尔运算需求,通过命令语句执行,从而完成客户数据光罩层次的输出。其中的shrink选项,只需要在程序的规范说明里面来定义即可,命令行如下:DRC MAGNIFY RESULTS 0.9,即可完成shrink 90%的功能任务,如果定义DRC MAGNIFY RESULTS 0.85,即可完成shrink 85%的功能需求。 3.4 q缩程序的执行 编写完程序以后,把版图数据等比例缩小的任务就可以按照步骤执行,首先运行enlarge(涨大)程序,然后运行shrink(缩小)程序。步骤如下: (1)在enlarge程序里面定义要涨大的版图数据的gds;运行enlarge程序:caliberCdrc Chier enlarge程序。 (2)把前两步运行出来的版图数据,放入原始的版图gds中,修补接口连线;在shrink程序里面把第(3)输出的版图数据定义进入;运行shrink程序:calibre Cdrc Chier shrink程序。 (3)通过这几个步骤,我们就可以把版图等比例缩小,同时还维持了模拟IP的原始状态。 (4)程序运行出来的版图,我们就可以直接拿到工艺厂流片。 4 结语 本文详细讲述了如何利用常用的EDA calibre工具语言,批处理集成电路版图等比例缩小的方法。现在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不断提高,而器件特征尺寸也随着摩尔定律不断缩小,如果一些数模混合产品经过缩小,可以在新的工艺平台流片,有些经过验证的IP希望在原始的工艺尺寸下复用,这些客户需求,都可以通过本文所阐述的技术原理,高效率地实现,极大地节省了设计成本。涨缩程序可以推广于任何后端版图设计中,简单编写一个小的程序,就可以代替人工繁重的全定制版图设计,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版图设计论文:“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起着承接电路设计和芯片实现的重要作用,是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应用型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方向。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CMOS与非门为例,介绍了基于主流EDA工具的完整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流程的教学实例。 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版图;EDA 集成电路是当今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已经高度渗透与融合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1],美国更将其视为未来20年从根本上改造制造业的四大技术领域之首。我国拥有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2013年规模达9166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左右。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在上海浦东等地建立了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对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需求巨大。为了适应产业需求,推进我国集成电路发展,许多高校开设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集成电路方向的专业人才。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电路设计与集成电路工艺之间必不可少的环节。据相关统计,在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工作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由于具有更多的电路知识储备,研究生的从业比例比本科生高出很多。而以集成电路版图为代表包括集成电路测试以及工艺等与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工作,相对而言对电路设计知识的要求低很多。因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岗位对本科生而言更具竞争力。在版图设计岗位工作若干年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将有利于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工作。因此,版图设计工程师的培养也成为了上海电力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和办学特色。本文根据上海电力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目标,结合本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目标,就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理论和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突出课程特点 集成电路版图作为一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电子技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等先修课程中的电路理论、器件基础和工艺原理等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同时版图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特点。因此,必须从本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整个专业课程布局出发,注重课程与其他课程承前启后,有机融合,摸索出一套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授课过程中从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入手,在CMOS集成电路和双极集成电路基本工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版图基本单元到电路再到芯片循序渐进地讲授集成电路版图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做到与上游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集成电路的规模已发展到片上系统(SOC)阶段,教科书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速度。集成电路工艺线宽达到了纳米量级,对于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在当前工艺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规则,通过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向学生介绍版图设计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冗长的公式和繁复的理论推导,将理论讲解和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版图设计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有机结合。比如,在有关天线效应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一款采用中芯国际(SMIC)0.18um 1p6m工艺的雷达信号处理SOC 芯片,结合跳线法和反偏二极管的天线效应消除方法,详细阐述版图设计中完全修正天线规则违例的关键步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集成电路版图起着承接电路设计和芯片实现的重要作用。通过版图设计,可以将立体的电路转化为二维的平面几何图形,再通过工艺加工转化为基于半导体硅材料的立体结构[2]。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集成电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与集成电路工艺密切相关。为了让学生获得直观、准确和清楚的认识,制作了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集成电路典型的设计流程、双极和CMOS集成电路工艺流程、芯片内部结构、版图的层次等内容以图片、Flash动画、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 版图包含了集成电路尺寸、各层拓扑定义等器件相关的物理信息数据[3]。掩膜上的图形决定着芯片上器件或连接物理层的尺寸。因此版图上的几何图形尺寸与芯片上物理层的尺寸直接相关。而集成电路制造厂家根据版图数据来制造掩膜,对于同种工艺各个foundry厂商所提供的版图设计规则各不相同[4]。教学实践中注意将先进的典型芯片版图设计实例引入课堂,例如举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TSMC)的45nm CMOS工艺的数模转换器的芯片版图实例,让学生从当今业界实际制造芯片的角度学习和掌握版图设计的规则,同时切实感受到模拟版图和数字版图设计的艺术。 二、利用业界主流EDA工具,构建基于完整版图设计流程的实验体系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验采用了Cadence公司的EDA工具进行版图设计。Cadence的EDA产品涵盖了电子设计的整个流程,包括系统级设计、功能验证、集成电路(IC)综合及布局布线、物理验证、PCB设计和硬件仿真建模模拟、混合信号及射频IC设计、全定制IC设计等。全球知名半导体与电子系统公司如AMD、NEC、三星、飞利浦均将Cadence软件作为其全球设计的标准。将业界主流的EDA设计软件引入实验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岗位,尽快进入角色。 专业实验室配备了多台高性能Sun服务器、工作站以及60台供学生实验用的PC机。服务器中安装的Cadence 工具主要包括:Verilog HDL的仿真工具Verilog-X、电路图设计工具Composer、电路模拟工具Analog Artist、版图设计工具Virtuoso Layout Editing、版图验证工具Dracula 和Diva、自动布局布线工具Preview和Silicon Ensemble。 Cadence软件是按照库(Library)、单元(Cell)、和视图(View)的层次实现对文件的管理。库、单元和视图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库文件是一组单元的集合,包含着各个单元的不同视图。库文件包括技术库和设计库两种,设计库是针对用户设立,不同的用户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库。而技术库是针对工艺设立,不同特征尺寸的工艺、不同的芯片制造商的技术库不同。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主流EDA工具使用的同时对版图设计流程有准确、深入的理解,安排针对无锡上华公司0.6um两层多晶硅两层金属(Double Poly Double Metal)混合信号CMOS工艺的一系列实验让学生掌握包括从电路图的建立、版图建立与编辑、电学规则检查(ERC),设计规则检查(DRC)、到电路图-版图一致性检查(LVS)的完整的版图设计流程[5]。通过完整的基于设计流程的版图实验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电路设计工具Composer、版图设计工具Virtuoso Layout Editor以及版图验证工具Dracula和Diva的使用,同时对版图设计的关键步骤形成清晰的认识。 以下以CMOS与非门为例,介绍基于一个完整的数字版图设计流程的教学实例。 在CMOS与非门的版图设计中,首先要求学生建立设计库和技术库,在技术库中加载CSMC 0.6um的工艺的技术文件,将设计库与技术库进行关联。然后在设计库中用Composer中建立相应的电路原理图(schematic),进行ERC检查。再根据电路原理图用Virtuoso Layout Editor工具绘制对应的版图(layout)。版图绘制步骤依次为MOS晶体管的有源区、多晶硅栅极、MOS管源区和漏区的接触孔、P+注入、N阱、N阱接触、N+注入、衬底接触、金属连线、电源线、地线、输入及输出。基本的版图绘制完成之后,将输入、输出端口以及电源线和地线的名称标注于版图的适当位置处,再在Dracula工具中利用几何设计规则文件进行DRC验证。然后利用GDS版图数据与电路图网表进行版图与原理图一致性检查(LVS),修改其中的错误并按最小面积优化版图,最后版图全部通过检查,设计完成。图1和图2分别给出了CMOS与非门的原理图和版图。 三、结束语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相关电类专业培养应用型集成电路人才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巩固了集成电路电路原理、工艺和器件等理论知识,掌握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流程、方法和主流的EDA版图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集成电路飞速发展到纳米工艺,版图相关的新技术和设计规则不断涌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与时俱进,围绕先进的实际设计案例将课堂教学和设计应用紧密结合,构建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教学和实践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版图设计论文:汽车电打火控制芯片的输入模块的版图设计与验证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一款应用于汽车工程领域的电打火控制芯片的输入模块的版图设计与验证。采用标准双极工艺,全定制的设计对输入模块进行布局布线,并完成了后端验证。本芯片功耗低、成本低,性能稳定。 【关键词】电打火控制芯片 版图设计 1 引言 汽车电打火控制芯片是为使用霍尔效应管的无触点点火系统所设计的一款电打火控制芯片。芯片通过驱动外接的NPN达林顿管来控制点火线圈,使其获得足够的点火能量,只伴随很少的能量损失。本次设计的汽车电打火芯片共包含10个模块:基准电压模块、霍尔效应管输入模块、过压保护模块、占空比控制模块、限流保护电流模块、控制转换模块、缓慢恢复模块、不饱和感应模块、衡通保护模块、驱动电路模块和RPM模块。本文主要讨论了在系统设计和电路设计完成后,对输入模块:基准电压模块和霍尔效应管输入模块电路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仿真,然后完成后端设计以及相关的验证工作。 本文电路中所采用的器件全部是双极型器件,采用5微米标准双极工艺进行版图设计。由于芯片整体电路图比较大,所以将电路图分成若干个模块分别设计,设计前先要将每个模块中的器件的大致位置规划好,在后面的整体版图整理中,再根据工艺线给出的封装结构调整各模块中器件和焊盘的位置。 2 电路分析、仿真结果以及版图设计 2.1 基准电压模块 电路如图1所示,当V3开始给整个电路供电时,随着V3的升高,Q58先导通,从而使Q60导通,Q57、Q58构成达林顿管。Q60的导通,使得镜像电流源Q59-1和Q59-2导通,开始为Q56,Q53,R33组成的能隙基准源供电,并最终在Q38的基极上产生1.25V的基准电压。基准电压产生后,Q61的B极电位为1.9V左右,高于Q60的B极电位(1.4V),所以,Q60截止。R31,Q57,Q58,Q60组成了基准电压部分的启动电路。 基准电压模块中的关键器件: (1)Q53和Q56的面积比要严格匹配,R33的大小影响基准电压值。 (2)R27、R28匹配。 基准电压模块的版图设计:根据隔离区划分标准,集电极电位相同晶体管可以放在同一个隔离区内,将基准电压模块电路图划分成10个隔离区。然后在各个隔离区内设计器件。 2.1.1 晶体管的设计 设计芯片一般情况下先调整晶体管的尺寸。虽然将晶体管的尺寸调到最小,会增大串联器件的电阻和增大时间常数,但是可以减小芯片面积,权衡利弊,缩小器件尺寸所Ю吹暮么σ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坏处。设计晶体管版图,首先要设计出一个最小尺寸的晶体管,这个最小尺寸的晶体管是根据本工艺线的工艺水平定出来的,本设计中最小尺寸晶体管的发射极面积是14×14μm2,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图形最小间距,逐步套合成一个最小尺寸的晶体管,也就是单位管。 根据对电路的分析、仿真,计算出电路图中所有晶体管发射区的尺寸,以单位管为标准,将计算出的发射区面积都表示为单位管的N倍。然后根据单位管的尺寸和本条工艺线所给出的最小设计规则,设计出各个晶体管的版图。 2.1.2 电阻的设计 根据不同类型的电阻具有不同的方块电阻,将大阻值的电阻设计为注入电阻,小阻值的电阻设计为扩散电阻,更大阻值的电阻设计为夹层电阻。 根据电阻公式: 可以根据工艺线的端头修正因子和版图中的布局情况电阻的形状和拐角个数。模块中共有15个电阻,经过计算分析,其中有一个是基区扩散电阻,其余的是注入电阻,方块电阻数全部标注在电路图中。 2.1.3 电容的设计 模块中只有一个电容,电容值为2pF,根据式(2)可以算出电容面积为: 算出电容的面积后,将这个电容做成梳状电容,使P区和N区的重迭面积为5000 就可以满足电容值为2pF的要求。 将电路图中的每个器件设计好之后,对比电路图,符合低风险合并规则的器件可以合并以减少面积。然后再参考电路图进行布线。基准电压模块版图设计如图2所示。 2.2 霍尔效应管输入模块 电路如图3所示,Q108的基极为其输出信号。霍尔效应管产生的信号从PIN5进入(V1),直接传给Q113的B极,Q113的B极与Q119的B极电位进行比较。当霍尔效应管产生的信号为高时,Q113极的B极电位为高,高于Q119的B极电位,所以,Q119导通,Q113截止。Q119的导通,使得Q111的B极电位为高,导通,从而将Q120-2的电流全部拉走,使得没有电流从Q108、Q112和R75中流过,此时模块的输出(Q108的基极)为低,约为0V。反之,上述各管子工作状态相反,模块输出为高,约为0.7V。Q114、Q115和D4组成了一个过压保护,使从霍尔效应管输入的信号不会过高,将其上限限定为(Vcc+2.1)V。霍尔效应管输入电路模块版图设计如图4所示。 3 版图验证 完成版图设计的电路性能由于诸多物理因素的介入,与逻辑设计、电路设计的结果相比,会有一定的变化,因此必须对版图进行验证,主要包括几何设计规则检查(DRC),电学规则检查(ERC),网表一致性检查(LVS),电路功能和性能验证(后仿真)等部分。这些检查工作能为电路的版图设计的正确性提供依据。本设计对绘制完的版图进行了DRC和LVS验证。 4 结论 这款电打火控制芯片的设计成功,填补了国内类似芯片的设计空白,更重要的是这款芯片的所有元器件几乎都采用最小设计尺寸,使芯片面积、功耗最小,从而提高了芯片的利用率,节省了设计成本。 版图设计论文:JFET输入双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芯片的版图设计 摘要:介绍了基于4μm双极对通隔离兼容JFET工艺的双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芯片的版图设计。版图设计的主出发点是高精度、高速和高可靠性三方面。版图中各模块采用对称设计,关键元件的匹配采用了共质心对称设计。芯片测试结果表明,JFET输入双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和失调电流均达到了200pA以下,电路的转换速率达到了10V/μs,增益带宽积4.5MHz,很好的实现了预定电路功能。芯片成品率达90%。 关键词:JFET;运算放大器;版图设计;可靠性 0 引言 该JFET输入运算放大器主要用在高速积分器、快速D/A转换器、采样-保持等电路中,其关键技术指标是高精度、高速和高可靠。作为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芯片版图的设计将是提高电路精度、成品率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1 芯片功能及原理图 本文设计的JFET输入双运算放大器输入偏置电流最大200pA,失调电流最大50pA,失调电压最大2mV,共模抑制比最小85dB,电源抑制比最小85dB,电压增益最小90dB,转换速率最小10V/μs,增益带宽积最小4.5MHz。电路由失调调零电路、输入ESD保护电路、偏置电路、差分输入电路、电压放大电路、输出扩流电路、保护电路组成。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2 芯片版图设计 2.1 芯片版图的平面设计 本文设计的JFET输入双运算放大器最大的热源就是输出扩流电路,为了保证电路精度,降低温度对输入部分的影响,应该将差分输入电路远离输出扩流电路;保护电路需要测量输出管的电流和结温(主要是电流),因此需把它放在贴近输出扩流电路的位置;电路失调调零电路考虑到电路中测应放在芯片边缘;偏置电路采用正温度系数的扩散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的齐纳二极管串联,基本消除了温度的影响,可以放在输出扩流电路边上,同时降低了温度对差分输入电路的影响。 考虑到电路的高可靠性能,在电路的输入、输出、电源端均加上ESD保护电路,提高电路抗静电等级。 综上所述,结合具体布线情况,得出了芯片版图的整体布局,如图2所示。 2.2 主要模块及元器件版图设计 本设计采用4μm双极对通隔离兼容JFET工艺,单层金属布线,共15次光刻版,全部采用负胶接触光刻。最小特征尺寸为4μm,外延层厚度12μm,电阻率3Ω・cm,基区结深2.5~3.0μm。 2.2.1 标准元器件版图设计 本设计中用到的标准元件主要有P沟道JFET、外延型JFET,小功率npn晶体管、横向pnp管、电阻、电容。P沟道JFET沟道长度设计为10μm。外延型JFET沟道宽度设计为32μm。小功率npn晶体管发射区下限尺寸主要受光刻精度的限制,小于4mA的npn晶体管发射区为φ22μm圆形,发射极电流按0.1mA/μm计算【1】;4~25mA的npn晶体管发射区设计为200μm×18μm的矩形。纵向pnp晶体管发射区设计为350μm×30μm的矩形,同时在发射区做重掺杂,提高纵向pnp管的大电流增益。横向pnp管基区宽度设计为14μm。 另外,设计时还采用了发射极铝层大面积覆盖(过EB结势垒区),以减少表面复合,提高npn管和横向pnp管的小电流放大倍数【1】。 本设计中采用的电阻主要有基区电阻和高硼注入电阻。对于精度要求高、匹配性好的电阻采用基区电阻,如差分输入端要求精确匹配的电阻。为了保证电阻的精度和好的匹配性,设计时尽量避免弯头的出现。其余要求不高且阻值较大的电阻采用高B注入电阻,为了形成可靠的欧姆接触,在接触孔下的扩散区做了重掺杂。 电容器的设计采用MIS电容器,考虑电路对转换速率的要求,电容面积按2pF/10000μm2计算。 2.2.2 差分输入电路的版图设计 差分输入电路的精度是影响JFET输入运算放大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版图设计时除了合适的布局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该部分电路所用元器件的匹配性,设计时主要采用以下匹配原则:(1)JFET采用统一的几何形状,放置在最相邻的位置,采用共质心拓扑结构交叉耦合的版图设计【2】;(2)JFET所属隔离岛外围实行N+重掺杂,保证隔离岛等电位,减小JFET表面漏电;(3)npn晶体管发射区采用φ22μm圆形结构,放置在JFET边上,采用交叉耦合的版图设计,减小输入级有源负载失配对失调的影响;(4)匹配好的JFET远离芯片热源,放置在芯片的对称轴上;(5)所用电阻均为基区电阻,条宽为20μm。采用上述原则设计出如下结构: 经布局规划,模块实现和版图优化,得到芯片的整体版图(图4),芯片版图尺寸为:3380μm×1860μm。 3 流片结果及分析 芯片版图经总体布局、布线设计完成后,对版图进行了DRC和LVS检查,并在流片厂双极对通隔离兼容JFET工艺线成功流片,芯片图形如图5所示。 表1是该运算放大器样品的上机测试参数与国外同型号产品对比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该运算放大器达到了国外同型号产品的参数要求(实测时TI公司同类产品IB为100pA左右,Linear Technology公司同类产品IB为150pA左右),可以替代进口的同型产品。 4 结语 为了实现高精度、高速、高可靠运算放大器,本文设计出了一种输入级完全对称的版图结构。芯片版图经总体布局、布线设计完成,并在流片厂成功流片。结果表明,该芯片的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同型产品,版图设计很好地实现了电路功能,初测芯片的成品率达90%。 版图设计论文:面向企业的IC版图设计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集成电路(IC)设计企业对版图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调查了已从事版图设计的一些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版图知识与企业要求的差异,针对版图教学存在的一些教学与企业对版图设计具体要求的不同,深入探讨IC版图教学内容和实现方法,规划版图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版图教学与目前主流工艺、常用电路以及设计软件同步并重。 关键词:版图设计;集成电路;教学与实践 目前,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在招聘新版图设计员工时,都希望找到已经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并且熟悉本行业规范的设计师。但是,IC设计这个行业圈并不大,招聘人才难觅,不得不从其他同行业挖人才或通过猎头公司。企业不得不付出很高的薪资,设计师才会考虑跳槽,于是一些企业将招聘新员工目标转向了应届毕业生或在校生,以提供较低薪酬聘用员工或实习方式来培养适合本公司的版图师。一些具备版图设计知识的即将毕业学生就进入了IC设计行业。但是,企业通常在招聘时或是毕业生进入企业一段时间后发现,即使是懂点版图知识的新员工,电路和工艺的知识差强人意,再就是行业术语与设计软件使用不够熟练、甚至不懂。这就要求我们在版图教学时渗入电路与工艺等知识,使学生明确其中紧密关联关系,树立电路、工艺以及设计软件为版图设计服务的理念。 一、企业对IC版图设计的要求分析 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在招聘版图设计员工时,除了对员工的个人素质和英语的应用能力等要求之外,大部分是考查专业应用的能力。一般都会对新员工做以下要求:熟悉半导体器件物理、CMOS或BiCMOS、BCD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熟悉集成电路(数字、模拟)设计,了解电路原理,设计关键点;熟悉Foundry厂提供的工艺参数、设计规则;掌握主流版图设计和版图验证相关EDA工具;完成手工版图设计和工艺验证[1,2]。另外,公司希望合格的版图设计人员除了懂得IC设计、版图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Foundry厂的工作流程、制程原理等相关知识[3]。正因为其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广,而国内学校开设这方面专业比较晚,IC版图设计工程师的人才缺口更为巨大,所以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工程师,就成为各设计公司和猎头公司争相角逐的人才。 二、针对企业要求的版图设计教学规划 1.数字版图设计。数字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由自动布局布线工具结合版图验证工具实现的。自动布局布线工具加载准备好的由verilog程序经过DC综合后的网表文件与Foundry提供的数字逻辑标准单元版图库文件和I/O的库文件,它包括物理库、时序库、时序约束文件。在数字版图设计时,一是熟练使用自动布局布线工具如Encounter、Astro等,鉴于很少有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推荐学生自学或是参加专业培训。二是数字逻辑标准单元版图库的设计,可以由Foundry厂提供,也可由公司自定制标准单元版图库,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设计好标准单元版图使其符合行业规范至关重要。 2.模拟版图设计。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无论是CMOS还是双极型电路,主要目标并不是芯片的尺寸,而是优化电路的性能,匹配精度、速度和各种功能方面的问题。作为版图设计者,更关心的是电路的性能,了解电压和电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应当知道为什么差分对需要匹配,应当知道有关信号流、降低寄生参数、电流密度、器件方位、布线等需要考虑的问题。模拟版图是在注重电路性能的基础上去优化尺寸的,面积在某种程度上说仍然是一个问题,但不再是压倒一切的问题。在模拟电路版图设计中,性能比尺寸更重要。另外,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师作为前端电路设计师的助手,经常需要与前端工程师交流,看是否需要版图匹配、布线是否合理、导线是否有大电流流过等,这就要求版图设计师不仅懂工艺而且能看懂模拟电路。 3.逆向版图设计。集成电路逆向设计其实就是芯片反向设计。它是通过对芯片内部电路的提取与分析、整理,实现对芯片技术原理、设计思路、工艺制造、结构机制等方面的深入洞悉。因此,对工艺了解的要求更高。反向设计流程包括电路提取、电路整理、分析仿真验证、电路调整、版图提取整理、版图绘制验证及后仿真等。设计公司对反向版图设计的要求较高,版图设计工作还涵盖了电路提取与整理,这就要求版图设计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工艺流程;而且还要熟悉模拟电路和数字标准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三、教学实现 1.数字版图。数字集成电路版图在教学时,一是掌握自动布局布线工具的使用,还需要对UNIX或LINUX系统熟悉,尤其是一些常用的基本指令;二是数字逻辑单元版图的设计,目前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大都采用CMOS工艺,因此,必须深入学习CMOS工艺流程。在教学时,可以做个形象的PPT,空间立体感要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CMOS工艺的层次、空间感。逻辑单元版图具体教学方法应当采用上机操作并配备投影仪,教师一边讲解电路和绘制版图,一边讲解软件的操作、设计规则、画版图步骤、注意事项,学生跟着一步一步紧随教师演示学习如何画版图,同时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速度,适时停下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若有错加以纠正。这样,教师一个单元版图讲解完毕,学生亦完成一个单元版图。亦步亦趋、步步跟随,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掌握速度更快。课堂讲解完成后,安排学生实验以巩固所学。逻辑单元版图教学内容安排应当采用目前常用的单元,并具有代表性、扩展性,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扩展到整个单元库。具体单元内容安排如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选择器、异或门/同或门、D触发器与SRAM等。在教授时一定要注意符合行业规范,比如单元的高度、宽度的确定要符合自动布局布线的要求;单元版图一定要最小化,如异或门与触发器等常使用传输门实现,绘制版图时注意晶体管源漏区的合并;大尺寸晶体管的串并联安排合理等。 2.模拟版图。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更注重电路的性能实现,经常需要与前端电路设计工程师交流。因此,版图教学时教师须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学生能识CMOS模拟电路,与前端电路工程师交流无障碍。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工艺对模拟版图的影响,熟练运用模拟版图的晶体管匹配、保护环、Dummy晶体管等关键技术。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采用数字集成电路版图的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的同步。在内容安排上,一是以运算放大器为例,深入讲解差分对管、电流镜、电容的匹配机理,版图匹配时结构采用一维还是二维,具体是如何布局的,以及保护环与dummy管版图绘制技术。二是以带隙基准电压源为例,深入讲解N阱CMOS工艺下双极晶体管PNP与电阻匹配的版图绘制技术。在教学时需注意晶体管与电阻并联拆分的合理性、电阻与电容的类型与计算方法以及布线的规范性。 3.逆向版图设计。逆向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需要学生掌握数字标准单元的命名规范、所有标准单元电路结构、常用模拟电路的结构以及芯片的工艺,要求学生熟悉模拟和数字集成单元电路。这样才可以在逆向提取电路与版图时,做到准确无误。教学方法同样还是采用数字集成电路版图教学流程,达到学以致用。教学内容当以一个既含数字电路又含模拟电路的芯片为例。为了提取数字单元电路,需讲解foundry提供的标准单元库里的单元电路与命名规范。在提取单元电路教学时,说明数字电路需要归并同类图形,例如与非门、或非门、触发器等,同样的图形不要分析多次。强调学生注意电路的共性、版图布局与布线的规律性,做到熟能生巧。模拟电路的提取与版图绘制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集成电路常用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因为逆向设计软件提出的元器件符号应该按照易于理解的电路整理,使其他人员也能看出你提取电路的功能,做到准确通用规范性。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教学应面向企业,按照企业对设计工程师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教学开始就向学生灌输IC行业知识,定位准确,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掌握哪些相关知识。本文从集成电路数字版图、模拟版图和逆向设计版图这三个方面就如何开展教学可以满足企业对版图工程师的要求展开探讨,安排教学有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做了分析探讨,力求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进入IC行业做出努力。 版图设计论文:做好凹版图文设计 提高印品质量 在凹版印前制作中,需要对客户设计好的图文进行适当地修改,使其尽可能满足凹印的要求。其中,线条、文字和色彩等都是重要的考查对象,只有设计和控制合理,才能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下面,笔者将谈一谈我公司凹版图文设计的要点,供同行参考。 文字和线条设计 文字和线条的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 (1)由于较细小的文字和线条在印刷时不宜采用多色套印,所以,不能在套色图案上设计更加细小的反白字,且不宜在套色图案上留白后,再套印其他细小的文字,否则会增加套印难度。 (2)文字字号不应小于5号字,字高不得小于2mm;线条线宽不得小于0.1mm,但如果采用金属油墨印刷,考虑到金属油墨颗粒太大,在印刷时较难呈现理想的效果,所以其线条线宽就要大于0.1mm;细小的线条、文字等在设计时需要加上宽度为0.02mm的实边,加上实边后这些文字和线条本身的宽度应保持不变。 (3)文字与底图之间的压边在印刷时往往容易出现变色问题,如果客户不能接受这种问题,在图文设计时就要在文字边缘加白边,且白边宽度不得小于0.3mm。 色彩控制 (1)对人像等套印精度要求较严的图像,在图文设计时黄品青各色之间尽量不要加入其他色彩。 (2)印品上条形码的色彩多以黑色、深蓝色为主,不宜采用金属油墨或浅色油墨印刷。另外,条形码的大小应符合国家要求,为保证条形码印刷的完整性及清晰度,条形码的线条方向应尽量与版辊圆周方向一致。 (3)在油墨色彩能够达到客户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图文时尽量不使用叠色,例如,如果直接采用黑色挂网能够满足色彩要求的话,就不要选择由黄品青叠加而得到的黑色;过渡网能通过改变加网线数来达到色彩渐变效果的话,就不需要采用多色叠加去完成。 其他方面 加网时必须充分考虑80%和5%这两个色彩跳跃区,渐变挂网时最小网点极限应在10%以上,可印刷的最小网点面积率为15%~25%,尽量不要做大面积挂浅网,以免大批量印刷时造成网点丢失。另外,透明油墨和金属油墨必须要采用专色版,大面积实地底色最好要与网目调图案分开制版,且尽量采用专色版。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在“走出去”战略中加强环境工程建设、提高投资安全 在“走出去”战略中加强环境工程建设、提高投资安全 近年来,我国在国外工程建设和海外项目投资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常有突发性、群体性安全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常常牵动高层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心,引起世界的关注。这些事件值得我们认真思索,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对策。 一、“走出去”战略十年来成绩巨大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十年来,“走出去”战略取得巨大成果:2011年,中国对外工程年度承包额已成为世界第一,超过了500亿美元。入世十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10%,累计完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近7000亿美元。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突破3,000亿美元,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约7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9年来年均增速近50%。 二、成绩的背后,环境责任风险伴生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工程和投资项目,日益受到环保主义者的质疑和抗议。比如,由于担心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缅两国密松电站合作,去年被缅甸政府无限期搁置。中石油、中石化在加拿大的油砂投资,中国铝业和其他企业在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的矿产项目,也由于环境因素受到当地的质疑和抵制。 中国的海外投资和工程,相当一部分是在生态脆弱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容易造成生态改变,这是中国某些海外项目屡受非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部分对外投资企业对国际通行的“赤道原则”(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不够重视。当走出去的时候才发现,环境责任问题,在海外变成了项目的巨大安全风险。 三、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的配套环境工程具有双重意义 环境保护早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央和地方财政一直在逐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由此带来了环境产业在我国的充分发展。目前,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突破一万亿元。同时,在环境领域二十多年来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已经使我国的环境产业从设备、技术和工程方面都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实力。以2002年建设部“126号文”启动的市政领域的公用事业改革和同年的环评法颁布为标志,从规划、环评、设计、工程承包到运营服务,我国的环境服务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产值占到了整个环保产业的12%。实际上,我国的环境服务业完全具备了为我们自己的对外工程和对外投资做好配套的环境服务的综合实力。在这种背景下,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的配套环境服务,具有如下意义: 1、有助于缓解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工程的环境风险压力 在国际工程和投资项目中避免环境责任风险,在国际上重塑环保形象,都需要我们加强对中国企业的环境责任教育,并且参照实施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所述的“三同时”要求:“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在项目筹备阶段需引入环评服务,而在项目设计阶段需引入配套环保措施的设计,在项目建设阶段需同时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在以上阶段都必须引入必要的环境咨询服务商、环境设施建设或运营服务商,帮助我国走出去的大型企业规避当地的环境风险。 2、推动高端服务业的升级 环境产业在国际上作为朝阳产业,一是由于其需求的日益刚性,二是其所带来的技术创新的持续推动力,三是由于现代的环境产业很大比重上是环境服务。环境服务,包括环境评估、环境设施的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营。目前,上述的配套环境服务的走出去,有利于促进环境服务业的升级,并带动整个中国的高端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 十几年前我国所使用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项目,已有成功经验。他们都会项目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技术援助,即采购国外咨询公司所提供的包括环境评估、设计、项目管理和运营服务在内的专项技术服务;时至今日,这类技术服务已伴随着国内咨询公司的成长而更多的是在国内直接提供。在我国的海外项目中,我们的国内咨询公司已经有能力按世亚行的经验,通过相关的技术援助项目提高环境工程和环境服务水平。 四、政策建议 环境工程及产业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决定性的。“走出去”战略的环境工程和服务,也需要政府强制性的政策约束和鼓励性的资金支持,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国家商务部会同国家环保部出台政策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工程建设中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安排配套环境设施建设的投资和环境服务的采购;同时国家商务部与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走出去”中的配套环境服务给予资金、政策和税收优惠的支持。涉及中央企业的海外投资或工程的,由国家商务部会同国资委落实项目中的环境工程建设和服务的配套安排。 第二、国家商务部会同国家环保部及有关咨询机构进行“走出去”企业的环境责任教育;组织环境服务和环保产业企业在“走出去”方面的专业商务技能培训。 第三、在进出口银行、国开行等对外贷款项目中可以设计环境工程建设和服务的技术援助配套子项目,具体服务采购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设施规划和设计和环境服务等。 本文系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总裁李谠同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的提案。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价值团队在环境工程项目中的组织设计研究 引言 价值工程(ve),又称价值分析(va)和价值管理(vm),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科学。按照国标gb8223—87《价值工程基本术语和一般工作程序》的定义,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和管理技术。其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1]。价值工程管理技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公共领域和私人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巨大成果。我国自1978年引入价值工程以来,价值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对价值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价值工程的应用领域还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工业领域。同时,价值工程专业人才也十分缺乏。 随着政府和人民对环境的日益重视,我国环保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政府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等环保项目的投资日益增大,从事环境工程的人才越来越多,竞争也就越来越强烈。然而纵观环境工程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国家政府部门注重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科研工作者侧重于各种污染物处理技术的开发,而忽略了环境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问题。然而经济效益是除先进技术之外能够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环境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成为了环保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价值工程正是提高环境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价值工程团队如何在环境工程项目中组织起来并且有效地运行,以促进价值工程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 1 价值研究团队在环境工程项目中的组织设计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为了使人们能为实现目标而有效地工作,就必须对组织活动进行设计。组织设计内容一般包括:组织形式;组织结构;团队成员的选择和组成;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等。 1.1 价值研究团队的组织形式—项目团队 价值研究团队可以通过项目团队的形式组织起来。因为价值研究实际上就是项目,它符合一个项目的所有标准:①它是独特的;②它是临时性的组织,受到预算、时间和资源的限制;③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④它有一定的目标;⑤它强调团队合作精神;⑥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⑦团队成员的增减具有灵活性;⑧其工作结果具有不可逆转性;⑨它有着特定的委托人,即项目的资金提供者和结果需求者;⑩团队建设是团队成功的保证。因此,价值工程可以作为某个持续项目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完全独立的项目列入环境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中。 1.2 环境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分析 项目组织是按照项目的目标以一定的形式建立起来的组织。项目组织由项目负责人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和资金范围内完成任务。项目组织成员由组织各部门专业人才构成。在项目规定时期内,所有成员仅向项目经理负责,不再听命于原部门主管的指挥,待项目完成后,所有成员再回到原组织单位。 项目组织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去分类,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按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分类方式,环境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职能型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和矩阵型组织结构。 1.2.1 职能型组织结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亦称u型组织。它是按职能来组织部门分工,即从企业从高层到基层,均把承担相同职能的管理业务及其人员组合在一起,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职务。具体地说,职能型组织结构的工程项目在高级管理者的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构成项目协调层,并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安排落实本部门人员完成相关任务。分配到项目团体中的成员在职能部门内可能暂时是专职,也可能是兼职。但总体上看,没有专职人员从事项目工作。项目工作可能只工作一段时间,也可能持续下去,团队中的成员可能由各种职务的人组成。职能型组织结构以智能部门为主体,资源相对集中,适用于规模小,以技术为重点,价值研究工作比较简单的环境工程项目。在此类环境工程项目中,推动价值研究工作的人可能是来自项目成本控制或者质量控制部门的价值管理专家。由于职能部门领导者价值工程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价值团队的规模比较小,价值研究工作也就不够系统,不够全面。 1.2.2 项目型组织结构 项目型组织结构就是将项目的组织形式独立于公司职能部门之外,由项目自行负责其具体工作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项目的行政事务、财务、人事等在公司规定的权限内进行自主管理。项目型组织结构目标单一,决策速度快,结构简单灵活,易于操作,适用于大型、复杂或者刚开始应用价值工程的环境工程项目。此时,价值研究项目就可以作为独立的项目设置在环境工程项目中,项目经理由具有一定价值管理资质的专家担任。这样一来,价值研究工作就能够系统而全面的开展。 1.2.3 矩阵型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是介于职能式与项目式组织结构之间的一种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在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中,参加项目的人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排,而这些人员的工作在项目工作期间,项目工作内容上服从项目团队的安排,人员不独立于职能部门之外,是一种暂时的,半松散的组织形式,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不需通过其职能部门领导,项目经理往往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工作[2]。矩阵型组织结构能够平衡目标,协调功能,避免资源重置,但项目成员往往处于多头领导状态,项目管理权力较难平衡。由于价值研究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了环境工程的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调成本控制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之间的矛盾,所以价值研究工作同样适用于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环境工程项目。此时的价值研究工作同样可以设置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该项目可以由成本控制部门负责人、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或者直接环境工程项目总经理领导。 1.3 环境工程价值团队成员的选择和组成 价值团队的目标决定了团队成员的选择和组成。环境工程价值分析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成本实现必要的使用功能,以提高环境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价值团队成员必须包括价值工程专家、环境工艺设计人员、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施工部门人员、项目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财会人员。在特定情况下,还需要项目总目标的提出者—业主代表的参与。 价值团队需要各个专业的人才,实现团队工作效果大于每个成员业绩的叠加的目标。因此团队成员的选择应该满足下面几个条件:①具有特定的专业技术能力;②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对工程项目具有系统和整体的认识;③能克服狭隘的部门主义,站在整个企业的立场上进行方案设计;④具有团队合作精神;⑤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⑥具有很强的学习适应能力。此外,团队成员数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4]。价值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如果团队成员过少,项目中的某些细节或关键问题和需要改进或创新的方面可能会被忽略,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相反地,如果团队成员过多,可能造成价值研究项目资金成本过大,讨论时间过多且较难达成一致,或形成“个人搭便车效应”。因此环境工程项目在价值团队成员的配置上,应该在必要的部门(如管理部门、设计部门、施工部门)里面选择精干人员。 1.4 价值团队负责人的选拔和工作任务 价值团队负责人就是监督价值团队成功得达到既定目标的人。根据之前的分析,在职能型组织结构中,价值团队的负责人由环境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部门或者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担任;在项目型组织结构中,价值团队负责人就是具有一定价值管理资质的项目经理;在矩阵型组织结构中,价值团队负责人可由项目成本控制部门或者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担任,也可以直接由环境工程项目总经理担任。 价值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与价值团队负责人的关系极大,因此价值团队负责人的选拔和培训应该注重素质和能力两个方面,根据以往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经验,对于项目负责人的素质应该具有以下要求:①较强的技术背景;②成熟的人格;③讲求实际;④使项目成员保持振奋;⑤和高层主管有良好的关系;⑥有不同部门的工作经验;⑦临危不惧;⑧具有创造性思维;⑨把完成任务放在第一位。价值团队负责人的任务是复杂的,这就要求负责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适应性、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流技巧、处理冲突与矛盾的能力,以及在激烈的竞争中和复杂的组织关系中求生存的能力。换言之,作为一个成功的价值团队负责人,需要有坚强的性格、高超的管理能力和熟练的技术手段。 和项目团队一样,价值团队会经过组建阶段、磨合阶段、规范阶段和成效阶段这四个过程。在组建阶段,价值组成员刚开始一起工作,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职责和角色都不是很了解,这时就需要价值团队负责人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给团队成员讲述项目成功能够带来的效益,描绘美好蓝图,并给出时间和资金的限制,使团队每个成员对项目目标有全面的了解。随着成员对自己和合作伙伴角色与职能的了解,团队进入激烈冲突的磨合阶段,他们会发现现实与理想不一定完全一致,同事之间可能会发生利益冲突,资金和时间控制过于严格,实现目标的难度太大。这时候,价值团队负责人就应该积极与各个成员进行沟通,理解成员的抱怨,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共同分析并解决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当团队经过共同努力度过了磨合阶段,成员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并且开始熟悉和适应新制度和工作程序,团队就逐渐趋于规范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此时的价值团队负责人应该减少指导性工作,给予团队成员个性发挥的自由空间,使团队建立起互相让步、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等团队协作的精神氛围。经过了规范阶段,团队的结构完全实现功能化,团队成员能够共同努力积极投入到当前的工作任务中,以较高的效率实现共同目标。在这一阶段,价值团队负责人应该关注成本和进度等具体工作情况,同时关注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培训和辅导,并对他们的工作业绩作出评价。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对具有行业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问题的思考 1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毕业生就业概况 1.1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简介 中国的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始於上世纪70年代末,真正形成规模是在80年代末期,快速发展则处於高校大力扩招的90年代后期。起初,仅有少数工科高校设有环境工程专业,随着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环境工程专业逐渐在理、农、医、经、管等类学校出现,设置环境工程专业高校的比例也由起初的0.8%增加到26.6%。环境教育是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而起步,以社会的需求而发展。在中国高等环境教育中,环境工程本科教育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从恢复高考时的7个专业点,发展到今天的202个专业点,由年招生量不足300人,增加到今天的近万人。环境工程教育为我国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也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2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现状 根据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主持的“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於1998年提交的研究报告来看,该报告从3个方面对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2000~2010年,我国环保局系统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年均需求量为0.36万人;环保产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为0.76万人;各行业,特别是冶金、化工、建材、医药、轻工、纺织、印染等行业将加大污染控制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施环境标志,预计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为0.35万人。综合上述3方面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预测结果,我国2000~2010年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年均需求量为1.47万人。 然而,在目前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却倍受冷落。近年来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一次签约率(校均)逐年下降,考研率(校均)逐年升高。不少地方一般院校出现招生规模大,就业地域范围小,就业单位层次低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1)企事业单位对环境工程本科生的要求更高了,环境专业岗位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一般设计院招聘的环境工程师,都会注明需要几年从事相关工作经验。而作为一名刚跨出校门的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尚不能独挡一面;(2)按“复合型”人才衡量,不少环境工程本科生知识面仅局限於工科之间,工作水平不高,尤其缺乏社科人文知识,英语水平不佳,影响其与一些国际公司的交流和合作;(3)有些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使用的教材过时,平时接触的信息媒介有限,对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了解不够多ⅲ。 另一方面,受政府机关改革及其它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增加的共同影响,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的比例逐年降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民营企业、合资或外资企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在增加。 2 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支柱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占一次能源构成的70%左右,在今后10~20年内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约75%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5%的化工原料和绝大多数的民用燃料依靠煤炭。但是,长期以来在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1煤炭开采引起的主要环境以及生态问题 1)煤矿区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1)对地表水的污染。矿井废水中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较高,特别是流经含硫铁矿煤层的矿井水,酸性很大。据矿区的矿井废水抽样检测,其悬浮物浓度平均值为280毫克/升,化学耗氧量浓度平均值为520毫克/升,硫酸根离子浓度高达2500毫克/升,最低ph值为2.7。这类矿井废水还混入了大量煤尘和有害元素等污染物,如不经处理就外排,将严重污染地面水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2)造成地表水资源枯竭。由於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将矿井中的地下水外排,形成了一个以矿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煤层顶板以上的地下水向矿井中汇流,然后被疏干,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干枯,使当地居民吃水、用水困难,引起煤矿区的排水与供水的突出矛盾。 2)引起次生地质灾害。我国煤炭行业以井下开采为主,往往造成采空区上覆岩层的承载能力下降,依次发生地表沉陷、裂缝及顶板冒落等现象,最终形成一个采煤塌陷区。地表塌陷已成为煤炭开采对土地破坏的重要方面。塌陷改变了地表原有地貌形态,使矿区地表成为相对独立的沉陷盆地单元。地表塌陷使矿区长期稳定的地质环境受到破坏,极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对地表建筑物、农田造成破坏。 3)煤矸石堆放引起的环境问题。占用大量土地: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一般就近露天堆放,形成高大的煤矸石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排放煤矸石约1.5~2.0亿吨,累计堆存量达50亿吨。全国现有煤矸石山5000多座,占地150km2,引发矿地矛盾。(1)降低土地利用率:随着堆存量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会占用矿区大量的土地面积,另一方面还会影响比堆放面积更大的土地资源,使得周围的耕地变得贫瘠,不能被利用;(2)污染大气环境:堆积的煤矸石不仅会产生大量粉尘,而且其风化、雨蚀、自燃后的风化层物质如co、so2、h2s、nox等有害气体,在风力作用下进入大气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3)污染周围水环境:在雨水的冲刷下,煤矸石中含较强酸性的矸石淋溶水渗入地下,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个别地区矸石中还含有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重金属受雨水的冲刷、淋溶等作用释放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污染周围土壤及地下水环境㈨:(4)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煤矸石堆积过高,坡度过大,容易形成坍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附近土地被埋,建筑物被毁,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对森林植被的破坏:煤炭开采需要大量木材,按万吨煤炭产量平均消耗坑木150立方米计算,仅煤炭开采业一年就需消耗木材约10万立方米,如此大的木材缺口迫使煤矿多渠道收购木材,助长了乱砍滥伐,使育伐比例失调;(2)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煤矿开采还会造成林地水分亏缺,严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会使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大大降低;(3)二次扬尘污染问题:煤炭有相当一部分靠汽车运输,撒漏现象非常严重,不仅大量煤炭流失,同时使道路煤尘飞扬。 我国面临的煤炭行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异常严峻的,控制煤矿区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 2.2煤炭行业面临的环境工程任务 为有效防治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煤矿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煤炭行业面临如下的环境工程任务: 1)加强矿区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治理。一方面,针对矿井水主要污染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另一面,对已老化、坏损的废水治理设施、设备进行修复和改造,确保矿井废水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2)矿井外排废水的利用。部分煤矿虽然停止了采煤,但仍有矿井废水外排。主要是部分煤矿的采煤巷道间接相通,矿井废水全部从标高最低的井口外排,并将原有老巷道岩石断层和风化层中硫铁矿中的铁离子等浸取出来,导致废水中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很高,严重污染水体环境。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处理设施对废弃矿井外排的废水进行治理,以达标外排。 3)搞好煤矸石的合理处置与资源化。将煤矸石用於发电、从煤矸石中回收煤炭作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以及将煤矸石作为生产建筑材料使用是有效利用煤矸石的途径。煤矸石的综合资源化利用不仅治理了矿区的环境问题,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相比於煤矸石的存储量,其综合利用量仍很小。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煤矸石发电的综合利用量;用煤矸石代替粘土制砖:煤矸石回填处置。 4)做好矿区植被恢复和矸石堆场的土地复垦。目前较为普遍的矿区植被恢复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植物选择、配置方式、种植技术及栽后管护等。根据矸石山总体风化程度和复垦工程的要求,将矸石山风化程度分为3类:(1)风化程度好,可直接复垦;(2)风化度稍好,但次於第一类,需盖薄层土(2~5厘米)后才能复垦;(3)风化度差,难以复垦。 根据不同的煤矸石风化条件,进行3个阶段的综合治理。(1)基础工程。整治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破坏及煤矸石占地,保持水土,采用各种方法加速养分积累;(2)栽培植被工程。选择适宜的树种、草种;多种树种、草种搭配混栽;密集种植;(3)保护及管理工程。栽种初期采取封山措施;观察植被生长情况采取补救措施;浇水、施肥促进植被生长;秋冬季节进行防火措施。 解决好煤炭生产、利用与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3 原煤炭高校的环境工程本科生专业建设探讨 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包括专业现状分析、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定位、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内容与措施、专业建设预期效果分析。专业建设内容又包含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风与学风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其中的专业建设定位事关重要,它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也是专业建设的特色所在。 3.1专业建设定位的基础性工作 专业建设应当有充分的依据,才能获得明显的成效。进行专业人才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是专业建设和定位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可分以下4个方面进行。 1)市场调查——专业定位的基础。不了解社会需求,学校的办学就成了无的放矢、闭门造车,所培养的学生就不可能适销对路。市场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学历、素质、能力、知识等:二是国内同类院校相同专业的情况,包括专业定位、专业优势、专业特色等;三是专业自身情况,包括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实力、教学环境与条件等。通过调查掌握了足够依据方能对症处方。 2)市场细分——专业定位的前提。市场细分是指在足够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对某专业需求的差异性,将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的目的是为了选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细分的依据是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通过市场调查得知的。 3)目标市场——专业定位的关键。目标市场指高校某专业拟占领的那个(些)子市场,亦即服务面向。在确定目标市场时,首先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大学生;其次还应考虑自身优势,要在权衡本单位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办学软硬件条件等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此外还应兼顾本单位的发展潜力,要与时俱进。目标市场的确定,既要考虑社会需求,又要兼顾自身优势与发展潜力,在三者的动态平衡中确定。目标市转贴于 场的确定是专业定位的关键。一所高校,如果目标市场不明确、专业定位不准确,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将变成无的放矢、功亏一篑。 4)专业定位——专业建设的方向。专业定位指高校拟使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上具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位置。常见的定位策略主要有:(1)拾遗补缺定位策略。这是专钻空隙的一种定位策略,一般适用於实力相对弱小的专业;(2)迎头定位策略。又称竞争定位策略,这是一种针锋相对的定位策略,一般适用於实力相对较强的专业;(3)突出特色定位策略。这是一种高人一筹的定位策略,一般适用於有明显特色或容易形成自身特色的专业。专业建设是高校竞争制胜的法宝,只有搞好专业建设,一所高校才能赢得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才能受到社会的好评。 3.2对原煤炭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建议 1)原煤炭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设置概况。尽管国家部委机构几经改制,但高校与原始的行业隶属关系总是客观上存在“藕断丝连”。高校的专业建设也最容易在原属的行业中突出特色,否则较为困难。据中国矿业大学冯启言教授统计,截止日前,原煤炭高校中有13所院校设置了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专业,其中8所院校具有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有6所院校具有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表1)。煤炭部门和行业需要的环境类专业毕业生,首选的还是这些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2)对原煤炭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几条建议。鉴於以上对煤矿区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工程任务的分析、原煤炭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设置情况以及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对原煤炭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积极对煤炭行业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专业方向进行调查分析,认真确立环境工程的专业定位,注意专业特色的建设;(2)在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上,应在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分委员会确定的环境工程专业9门核心课程的前提下,针对煤炭行业的主要环境问题,增设相关课程,明确培养目标;(3)煤炭行业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煤矸石问题、次生地质灾害与土地破坏问题。为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注重矿区水资源、水环境工程能力的培养,煤矸石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工程能力的培养,矿区土地复垦与植被修复工程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有一个改善,最有效的途径是积极开展环境工程建设的专业定位,明确专业方向。本文的探讨内容,对其它行业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均具有借鉴意义。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研究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市政工程等本专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发展速度快和应用性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大趋势下,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型教学发现: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度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型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横空出世和全球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全球呈现知识经济和一体化特征,创新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总理曾指出:“要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就必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 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1]。高校研究型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创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现时代的历史重任,实施研究型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是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市政工程等本专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涉及面广、发展迅速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2],对其进行研究型教学改革当属责无旁贷,现就我们近三年来在该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改革方面所做的探讨和体会谈一下。 一、详细讲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绪论部分,本章节用课时2学时 课堂讲授中先提问学生生物体基本的生命特征,然后仅添加微小概念,即得微生物概念;精讲显微镜的发明史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通过这些经典的科学发展史料,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的源动力,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例举各类微生物并归纳其基本特征。对环境工程微生物部分,要重点讲解环境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环境的危害及人类利用微生物保护环境的实例,如淡水水华危害、环境污水处理、有机垃圾发酵沼气等,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应用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二、扼要讲解环境工程微生物的主要种类、生理代谢、生长繁殖及遗传变异,可用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引导性提问和学生回答为主要教学模式,精讲教学内容中的科研史料,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也学习了相关的科研方法;另外,对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要予以祥讲,尤其是基因工程,例举一些基因工程菌种种质改造作为实例,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技术。 三、精讲微生物生态学,可用总学时八分之一 微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及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环境,环境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进化的基础,适者生存,不适者则被淘汰。研究微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为微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与它们的生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组成的一个自然体。在教学过程中,该部分讲解以老师引导性提问和学生回答为主要教学模式。 四、详细讲解环境微生物对环境的危害、微生物在治理环境污染物中的作用,可用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该部分从微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老师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现场参观有关的自来水净化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活性污泥法)、工业废水处理厂及城市有机垃圾发酵沼气发电厂等应用性企业,使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理论学习到亲身感受该学科相关的实际应用,从而强化学生对该学科应用性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五、加强实践教学及科研实验活动,可用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实验课是在特定实验条件和有限的学时下,重现自然现象的一项实践性活动。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基本技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研究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该课程的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了四个能够覆盖该课程主要内容的实验: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染色,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当地水源水水中细菌总数测定。 在大一学生中优选5名学生参加教师的有关环境微生物科研项目,由于该课程是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当届参加科研活动的同学在课堂上报告自己的科研进展,重点讲解自己的科研立项、科研准备、科研过程、科研过程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科研结果及意义等内容,时间约为30分钟,另有20分钟的时间进行集体讨论;该报告及集体讨论,能够让全体同学在有限的科研条件下已不同的方式参与本专业的科研活动,体验科研过程,使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科研工作和教学研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应适应时代要求,变革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研究型教学模式,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会有一流的大学;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导力量是大学教师,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保障,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根本需要。 环境工程微生物是一门涉及微生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新兴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经济性,要将该课程按照研究型教学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透彻理解课程内容,精通教学理论,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第二,深入钻研本专业的有关科研工作,及时将与课程有关的科研项目进展情况介绍给学生,其内容包括选题、立项、科研准备、科研过程、难题解决、成果,使学生能够感受教师的科研过程,学习有关的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不断学习该学科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并及时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前沿动态,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第四,大胆探索该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使该课程的教学过程真正实现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该课程研究型教学法的预期目的。 总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和发展速度快的综合性学科,是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市政工程等本专科专业的基础课,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型教学探索,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显著提高,获得了学生和学校的肯定。以上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初步探索和看法,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改革提高。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环境工程中化工废渣磷石膏污染的治理探讨 化工废渣是指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工业废渣。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种类、反应条件和二次回用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产生废渣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等均有较大差异。国家经贸委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介绍的化工废渣包括:硫铁矿渣、硫铁矿、煅烧渣、硫酸渣、硫石膏、磷石膏、磷矿煅烧渣、含氰废渣、电石渣、磷肥渣、硫磺渣、碱渣、含钡废渣、铬渣、盐泥、总溶剂渣、黄磷渣、柠檬酸渣、制糖废渣、脱硫石膏、氟石膏、废石膏模等。就其中的磷肥渣而言,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给我国磷复肥工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国家各有关领导部门对磷复肥工业十分重视,在政策上给予了各种支持,使我国磷复肥行业一直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好势头, 显示了较强的应对入世能力。根据农业部的统计资料,2002 年全国施用化肥433915万吨(折纯),其中磷肥71212万吨p2o5,复合肥104612万t (n+ p2o5+ k2o)。复合肥中氮磷钾比例如果按1:1:1 计算,其中含有磷肥约348.7 万吨p2o5。因此,2002年我国总的磷肥施用量合计约1060.9万吨p2o5,而对我国今后磷肥需求量的预测如下(见表1)。 由此可看出,我国对磷肥的需求很大。而磷肥、磷酸生产企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磷石膏截止2004年累积量已超过22 000 kt,只有大约27.7%得到了再利用。从而可看出,化工废渣的无控制排放已经形成较大的污染源。2004年,我国较大的固体废物污染事件共47 次,绝大部分是由工业固体废物混乱管理引起;而且在2005年12月到2006年1月两个月内,环保总局通报的6起突发环境事件中,也有2起事件是由化工废渣的无控制迁移扩散引起。因此,化工废渣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就化工废渣磷石膏的治理进行了探讨。 1 磷石膏的环境问题 磷石膏一般为浅黄、浅灰或黑灰色的细粉状固体,含水率20%~30%,容重0.733%~0.800%g/cm3;粘性较大、流动性差,呈酸性,略有异味;主要成分为caso 4·2h 2o。并含有少量的sio 2、s 2o 3、fe 2o 3、cao、meo,微量的重金属离子及放射性元素及未分解的磷矿粉p2o5f-和游离酸等杂质。随着高浓度磷复肥、磷酸和洗涤剂工业的迅速发展,磷石膏废渣急剧增加(每生产1t磷酸约排放5t磷石膏)。2004年,世界磷石膏年排放量达2.8亿t,我国已超过2200万t,大多数处于无控排放状态。这么大的废弃物大量占用土地,一旦泄漏,一般其污染半径是堆存地半径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并且在堆积过程中易与周围环境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形成新的物质形态,进入地下水系统,并随之迁移,流向水源地或天然排泄区,造成环境污染。对周边原生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致命影响,生物多样性丧失后,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会变得极其缓慢,同时由于渗滤液对下游和周围地区产生污染,也间接影响到周围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2 磷石膏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2.1 用于工业生产 通过对磷石膏进行预处理改性,代替天然石膏应用于水泥工业、石膏建材制品的生产中。singh 等采用柠檬酸溶液(3%~4%)来纯化磷石膏,并用于制造水泥和石膏肥料,纯化过程使得石膏中磷酸盐和氟化物转化为水溶性的磷酸、柠檬酸钠、铝酸盐、氢氟酸、高铁酸盐等而去除,纯化后的磷酸盐与矿物石膏制成的水泥质量较好。 2.1.1 生产低碱度水泥 它是以磷石膏、石灰石和矾土为原料,在立窑中烧制的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其主要矿物为无水硫铝酸钙(约65%)和硅酸三钙(约25%),外掺磷石膏和石灰石磨制而成。工厂实践表明,该水泥具有早期强度高、硬化快、碱度低、微膨胀等特性,成本低于硅酸盐水泥,用该水泥制造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韧性好、耐火、耐水、可锯、可钉、不翅曲、不变形等优点,现已经广泛用于制造“grc”轻质多孔板。 2.1.2 用作水泥缓凝剂 磷石膏中的杂质会推延水泥的初凝时间,使其强度下降,故在用作缓凝剂之前,应参照如下方法对其进行适当改性:①水洗处理:将磷石膏以水膏比为(3-5):1的比例混合,搅拌静置,去除上层悬浮物;②将磷石膏煅烧,再用石灰中和,最后水化;③将干燥后的磷石膏加石灰中和,再入窑煅烧,再水化;④将磷石膏自然晾晒半年左右;⑤将磷石膏与窑灰、石灰或电石渣搅拌中和,使其含水量降至9%左右,再加压成型;⑥用柠檬酸处理磷石膏,把磷、氟杂质转化为可水洗的柠檬酸盐、铝酸盐以及铁酸盐。 日本在水泥厂设计之初就考虑应用磷石膏缓凝剂技术,现在75%的磷石膏已被用来生产水泥缓凝剂。1999年我国铜陵化工集团投产了一套100kt/a的水泥缓凝剂装置,用户反映良好。杭州水泥厂、马鞍山水泥厂、上海水泥厂的实践表明:用改性磷石膏代替天然石膏作缓凝剂,水泥强度高、后期强度大,且能降低生产成本。 2.2 用于化工原料生产 主要用于硫酸、硫酸铵、硫酸钾、硫脲和碳酸钙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的生产,从而弥补我国硫资源的不足。 2.2.1 用磷石膏联产硫酸 该工艺的原理是将磷石膏高温分解,所得so 3用于生产硫酸,工艺过程主要由磷石膏干燥、脱水、煅烧、水泥烧成、so 2净化、so 2 转化吸收等工序组成,其优点是:①磷石膏中的钙和硫得以充分利用;②磷石膏被消化而不产生二次废渣;③控制好制酸尾气吸收,可实现尾气达标排放;④副产的硫酸用于磷酸生产,减少了硫酸外购和运输量,降低了产品成本。缺点是生产设备效率低、投资大、能耗高。 2.3 作土壤改良剂及肥料 磷石膏呈酸性,ph值为1~4,可作盐碱地、红壤旱地的土壤改良剂。可用于生产硫酸钾、硫酸铵并联产硫酸钾铵和氮磷钾复合肥料。 多年来,国内农科院所不断进行了磷石膏改良土壤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磷石膏是一种良好的硫肥,施用后对油料作物(如花生、油菜、大豆、芝麻、向日葵等)的增产约为15%~30%,每亩盐碱地ph = 9施用300~1600kg 磷石膏,改良效果可延续8~10 年;此外,将磷石膏和尿素在高湿度下混合、干燥,可制成吸湿性小而肥效比尿素高的长效氮肥———尿素石膏[caso 4·4co(nh 2)]2,这种肥料可减少氮的挥发,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3 结语 对于化工废渣问题的解决,单靠末端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条是倡导化工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化工废渣的减量。同时,加强化工废渣的危害性教育,从而在生产过程有意识的减少其排量。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阐述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是以分泌物在代谢过程中充当表面活性产物。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较,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着诸多的优势与个性化特征,如在使用的时候其结构多样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在使用的时候不受环境的限制和影响等。由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受原材料、价格以及在工作中产品性能问题的影响,使得在生产中容易出现严重的环境危害和污染现象,使得人类在生活中对环境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呈现出平稳发展趋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类对健康和环境意识的要求增加,这也就促使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方法的不断增加,国内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和开发应用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力重视,使得其在发展中也拥有者一定的优势,从而促使在生物工程中提高生物工程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生产菌 1.1 种类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发展优化形成的产物,是微生物素哟产生具有移动表面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与过去的化学成分相比较有着天然优势,其适用于目前的是由工业和环境工程之中。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通常是根据它们的极性基团来分类,而生物活性表面剂主要是通过加强保护环境要求为依据来促使其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1.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菌 大多数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的代谢产物。这些生产菌大多是从油类污染的湖泊、土壤或海洋中筛选得到的。如banat等从油泥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两株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芽孢杆菌ab-2和y12-b。列出了一些主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生产菌。 2、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 目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发酵法和酶法。采用发酵法生产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产量主要取决于生产菌的种类、生长阶段,碳基质的性质,培养基中n、p 和金属离子mg2+、fe2+的浓度以及培养条件(ph、温度、搅拌速度等)。 与微生物发酵法相比,酶法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多是一些结构相对简单的分子,但是其在使用的时候同样能够促进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增加,其主要的优点在与在生产的过程提取奋勇较低,对各种产品的改良措施较为方便,并且能够及时的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方法。尽管现阶段酶制剂成本较高,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增强酶的稳定性与活性,有望降低其生产成本。 3、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 发酵产物的提取(也称下游处理)费用大约占总生产费用的60%,这是生物表面活性剂产品商业化的一个主要障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提取方法随发酵操作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溶剂萃取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利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红球菌生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获得较高产率10 mg/l。 4、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许多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由于难降解、有毒及在生态系统中的积累等性质而破坏生态环境,相比之下,生物表面活性剂则由于易生物降解、对生态环境无毒等特性而更适合于环境工程中污染治理。如:在废水处理工艺中可作为浮选捕收剂与带电胶粒相吸以除去有毒金属离子,修复受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的场地等。 4.1 在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用生物法处理废水时,重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菌群常会产生抑制或毒害作用,因此,在用生物法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时须进行预处理。当前,常用氢氧化物沉淀法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但其沉淀效率受氢氧化物溶解度的限制,应用效果不甚理想;浮选法用于废水预处理时又常因所用浮选捕收剂在其后续处理过程中难降解(如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易产生二次污染而受限制,因此,有必要开发易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毒害的替代品,而生物表面活性剂恰好具有这一优势。但是,国内外对这一方面的应用研究很少,直到最近才有报道。 4.2 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在利用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的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直接使用发酵液,能节省表面活性剂的分 离提取和产品纯化成本,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现场生物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应用潜力很大。国外对生物修复的研究大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大量成功的工程实例。如harvey等[11]将铜绿假单胞菌生产的海藻糖脂,加入exxon valdez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湾造成的原油泄漏污染的海水中,大大提高了原油的降解速度。这也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实际应用中最成功的现场生物修复。而在国内还未见有将生物表面活性剂成功用于环境污染物治理方面的报道。 5、展 望 目前,生物表面活性剂只有少数产品走向市场,大多数品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这主要是由于它的生产成本较高。据估计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化学生物表面活性剂成本的3~10倍。为了开发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潜力,降低其生产成本是当前研究开发的热点和主要目标。决定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发酵工艺和下游技术等。因此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如下三种:(1)通过选育高产菌株、构建基因工程高产菌;发展快速检测表面活性剂高产菌株并评价其潜力的方法;(2)找到廉价发酵原料、改进发酵工艺、用先进的下游技术等方法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产率和提取得率,从而大大降低它的生产成本;(3)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开发出它的二次产品,提高其附加值。如用于化妆品、食品、制药等行业。 6、结束语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它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对环境无毒害,且生物降解性能好,属于天然添加剂。除了在石油工业和环境工程等一些特殊领域受到重视外,随着生物技术和相关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价格将逐步降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医疗卫生等行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研究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国家、省市各级政府越来越加强对环境工程的管理,污水、垃圾、公园建设等都被列入政府重点工程进行检查,透视,也加大了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环境建设的基础设施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也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大气、水环境质量对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改善。 一、环境工程的含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相应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已经出现,环境工程学便是其中的一门学科。环境工程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 二、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1、城市的污水处理不完善 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其中,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粪便、洗涤污水经由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对这部分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采取的办法是把它们送到城市的污水厂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出来。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城市当中的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污水在全国各个城市当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那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对严重些。对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因为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最后的一个污水来源主要是城市径流污水。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地面上的垃圾和废物经由流过城市的河流造成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实施比较落后,在每个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处理不及时,污水的回收率差,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2、生活垃圾没进行分类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3、园林绿化建设没跟上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 三、环境工程建设的应对措施 1、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二次资源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原料、燃料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60%~70%。一些基础工业原料,如煤、石油、矿石、盐等大多具有多种化学成分,一些生产厂家仅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其余的“无用部分”均作为废物弃置,不仅产品成本高,而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仅为30%。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废弃物量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已认识到废品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和利用二次资源的紧迫性,认识到必须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看做是一个整体,把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弃人环境这—传统的开环模式变成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二次原料资源的闭环系统,使原料资源进入社会后,能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实现多次循环,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二次资源的利用列为国家优先考虑的经济战略之一,使二次资源的利用率逐年上升。我国每年有300 多万吨废钢铁、600 多万吨废纸、200 多万吨废玻璃,70 多万吨废塑料、30 多万吨废化纤、30 多万吨废橡胶未被回收利用,大量的可利用资源作为废弃物流失,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我国回收利用二次资源、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任务也相当艰巨。 2、改革工艺和设备,开发全新流程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抓清洁生产工艺较早,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降低了物耗和能耗,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烧碱生产采用离子膜法代替水银法,炼焦厂采用干法熄胶代替湿法熄胶,生铁生产采用无胶炼铁工艺,面粉生产采用干洗麦粒代替水洗麦粒等,都极大地减少了“三废”排放,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3、物料闭路循环,废物综合利用 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实质上是生产过程中流失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尤其是我国农药、燃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有60%~70%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是用水闭路循环,供水、用水和井水一体化,一水多用,分质使用,净水重复使用。我国现已研制成功的利用磷石膏联产硫酸和水泥,利用硝酸生产尾气制亚硝酸,利用硫酸生产尾气制亚硫酸钠,从硫铁矿烧渣中回收金、银、铁,从乐果合成废水中萃取回收乐果等.都是很有使用价值的“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4、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强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体制建设 城市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在发展当中不仅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还鼓励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包括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上,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上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上,都需要有比较规范的一套体制系统进行维持。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利于城市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加强宣传,加大政府对这些参与者的奖励和维持,调动他们的建设积极性,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总之,在进行环境工程建设中,需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面对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问题,只有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科学管理、创新工作机制、解决好环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达到真正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污泥微膨胀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污泥膨胀的类型 污泥膨胀(sludge bulking)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活性污泥中大量丝状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二是由于菌胶团细菌体内大量累积高粘性物质(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类糖)而引起的非丝状菌性膨胀。在实际运行中,一般以污泥丝状菌膨胀为主,占90%以上,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问题。发生污泥膨胀时,主要有以下特征:(1)二沉池中污泥的svi值大于200ml/g;(2)回流污泥浓度下降;(3)二沉池中污泥层增高。 2.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 2.1污泥膨胀中丝状菌种类 目前在活性污泥中发现的丝状菌有三十多种,由于尚有部分丝状菌未获得鉴定。常见的有十几种,世界各地膨胀污泥中出现最频繁的丝状菌有微丝菌、发硫菌、软发菌、浮游球衣菌、0092型、0961型、0041型、0675型、1701型、021n型。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污水中有所差异。 2.2污水的种类和性质 污水的水温、ph 值、营养成分的含量等对污泥膨胀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含有易生物降解和溶解的有机成分的污水,如:酿酒废水、乳品废水、石化废水和造纸废水等容易污泥膨胀;糖类物质过多的废水容易出现丝状菌污泥膨胀,过量的碳源使微生物不能充分利用而转变为多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性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 2.3溶解氧 溶解氧是活性污泥运行中重要的控制参数。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伴随着氧的利用。曝气池中do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和活性污泥的生长。菌胶团细菌和浮游球衣菌对溶解氧的需要量差别大。菌胶团细菌是严格好氧菌,浮游球衣菌是好氧菌,但它的适应性强,在微量好氧条件下仍正常生长。在较低do条件下,大部分好氧菌几乎不能继续生长繁殖,而丝状菌由于具有较长的菌丝,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氧饱和常数,比絮状菌繁殖的速度快,从而导致污泥膨胀。 2.4污水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过低,微生物活性不足;温度过高,细胞中生物化学反映速率和生长速率加快。温度每升高10 ℃,生化反应速率增加1倍。此外,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蛋白质、核酸对温度较敏感,温度升高使其遭受不可逆性的破坏。一般认为,适宜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长的温度为15℃~35℃。 2.5污水的ph值 活性污泥是一个动态的微生态系统,其中不同种属的微生物对ph值有不同的适应范围。过高或过低的ph值不仅影响外酶及细胞内酶的活性,而且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丝状菌适宜在ph值5~6.5的环境中生长,菌胶团菌适宜在ph值6~8的环境中生长。peidi研究表明,在ph值较低(≤5)的情况下,易引起丝状菌膨胀。 2.6其他 此外,污泥负荷、冲击负荷、运行方式和处理工艺均会影响污泥膨胀。 低负荷条件下,丝状菌容易占生物相优势,从而引起膨胀。高负荷导致溶氧不足,do浓度降低也会引起污泥膨胀;当处理过程中冲击负荷的改变,短时间内水质水量产生大的波动打破了体系中正常的生态系统,丝状菌易占优势,可引起污泥膨胀;采用不同的运行方式及处理工艺,也会影响污泥膨胀。 3.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一直被视作好氧生物处理的癌症,首先,到目前为止,膨胀的机理还没有搞清;其次,控制对策确定不下来,因为找不到膨胀的原因。但是可以根据经验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控制。 早期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主要手段是投加药剂杀死丝状菌,或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以增加污泥絮体的比重,但这些方法往往无法彻底解决污泥膨胀问题,相反地可能会带来出水水质恶化的不良后果。其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构成一个共生的微生物生态体系,在这种共生关系中,丝状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微生物,对于高效、稳定地净化污水起着重要作用,并逐渐地从简单杀死丝状菌过渡到利用曝气池中的生长环境调整丝状菌的比例,从而达到控制污泥膨胀的发生即进入环境调控阶段。 第一,采用生物选择器。该法是指在曝气池中形成有利于菌胶团细菌生长的环境。选择性地增值菌胶团菌,利用生物竞争机制抑制丝状菌的过度繁殖,达到控制污泥膨胀的目的。一般是在完全混合式、推进式曝气池前增加一个停留时间比蒲圻赤短的多的生物选择器,由于其中初始混合液的底物浓度高,使菌胶团细菌得到选择性的培养,成为优势菌。常用的选择器有好氧选择器、厌氧选择器及缺氧选择器。 该法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应用,已成为控制污泥膨胀的主要措施。第二,调整运行工艺条件。通过调控工艺条件改善污泥微生态系统,控制丝状菌群生长因子,最终实现控制污泥膨胀。例如:对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过低引起的污泥膨胀可增加曝气量或在推进式曝气池中合理分配曝气量(增加前端,降低后端),保持曝气池中合适的溶氧浓度来控制丝状菌型污泥膨胀。有关研究表明,提高溶解氧浓度至3.4mg/l运行一段时间可有效控制污泥膨胀;对缺乏营养(n和p)、ph过低引起的污泥膨胀,可以通过增加营养和调整 ph来控制和防治。第三,根据曝气池运行调节,如气量,污泥回流比等参数,从而改变曝气池中生物种群的生态关系,但是耗时太长,但是这是最根本的方法;第四,可以采用物化调节,提高污泥的沉淀性能,投加混凝剂,如氢氧化钙,氢氧化氯等,但是这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不是长久之计。第五,如果能确认时丝状菌膨胀,可以投加消毒剂灭活丝状菌,如臭氧、液氯、过氧化氢等,但是一定要控制消毒剂投量和灭活动力学过程,因为如果不适当,消毒剂也会将菌胶团细菌杀死。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 结束语 污泥膨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影响污泥膨胀的因素太多。由于活性污泥对底物的降解是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是多种微生物的群体,既受到污水水质条件的影响,又受到运行条件及环境的影响,如污水的种类、成分、浓度、水温、负荷、溶解氧、ph值及氮磷含量等因素都会对污泥膨胀产生影响,既可能一个因素起作用,也可能多个因素协同起作用,在不同的研究条件下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对该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浅谈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超滤膜技术 环境工程 水处理 应用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进而从5个方面论述了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1前言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或者浓缩的膜透过分离技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超滤膜是悬浮颗粒及胶体物质的有效屏障, 同时超滤膜也可以实现对“两虫、藻类、细菌、病毒和水生生物的有效去除,从而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与传统工艺相比,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方面具有能耗低、操作压力低、分离效率高、通量大及可回收有用物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生活污水回收、含油废水、纸浆废水、海水淡化等水处理中。在此,本文就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展开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2 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2.1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 超滤(ultra filtration,简称uf)是溶液在压力作用下,溶剂与部分低分子量溶质穿过膜上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而高分子溶质或其他乳化胶束团被截留,实现从溶液中分离的目的。其截留机理主要是筛分作用,但有时膜表面的化学特性(膜的静电作用)也起着截留作用。超滤分离时是在对料液施加一定压力后,高分子物质、胶体物质因膜表面及微孔的一次吸附,在孔内被阻塞而截留及膜表面的机械筛分作用等三种方式被超滤膜阻止,而水、无机盐及低分子物质透过膜。 超滤膜技术截留分子量的定义域为500-500000左右,对应孔径约为0.002-0.1μm,操作静压差一般为0.1-0.5mpa,被分离组分的直径约为0.005-10μm。 2.2 超滤膜技术的特点 1.对杂质的去除效率高,产水水质大大好于传统方法。 2.彻底消除或者大大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二次污染。 3.系统易于自动化,可靠性高。运行简易,设施只有开启,关闭两档。 4.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有耐酸、耐碱以及耐水解的性能,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5.耐热温度可达到140℃,可采用超高温的蒸汽和环氧乙烷杀菌消毒;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使用,可以在强酸和强碱和各种有机溶剂条件下使用。 6.过滤精度高,能有效滤除水中99.99%的胶体、细菌、悬浮物等有害物质。 7.与常规水处理系统费用相当生活污水经过超滤使处理水质变好从而进行回用,而工业废水中由于一般技术不能达标,采用超滤技术能充分处理废水。 3 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3.1 饮用水净化 当前,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出现了新的水质问题,如贾第虫和隐孢子虫(两虫)问题、水蚤及红虫问题、藻类污染加剧及臭味和藻毒素问题、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等。而将超滤膜技术应用于饮用水的净化时,其可去除水中包括水蚤、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甚至病毒在内的微生物,对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浊度、天然有机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氨氮等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能满足人们对水质的要求。 如,张艳等[2]以混凝沉淀为预处理方法,通过中试试验,对浸没式超滤膜处理东江水的最佳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该工艺通过对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浊质、天然有机物、有毒有害微量有机污染物、氨氮、重金属等设置多级屏障,可以使其含量得到逐级削减,最后得到优质饮用水。 3.2造纸废水的处理 超滤膜技术应用于造纸废水中,主要是对某些成分进行浓缩并回收,而透过的水又重新返回工艺中使用。一般,造纸废水膜分离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回收副产品,发展木素综合利用;制浆废液的预浓缩;去除漂白废水中的有毒物质等。 杨友强等[3]研究了超滤法处理造纸磺化化机浆(scmp)废水及影响超滤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20000u的聚醚砜(pes200)膜适于处理scmp废水,清洗后膜的通量可恢复98%。黄丽江等[4]采用0.8μm微滤(mf)与50nm超滤(uf)无机陶瓷膜组合工艺对造纸废水进行了处理,在温度为15℃、压力为0.1mpa的操作条件下,0.8μm膜对cod的去除率为30%~45%,50nm膜对cod的去除率为55%~70%。 3.3含油废水的处理 含油废水存在的状态分三种: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前两种较容易处理,可采用机械分离、凝聚沉淀、活性炭吸附等技术处理,使油分降到很低。但乳化油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起同样作用的有机物,油分以微米级大小的离子存在于水中,重力分离和粗粒化法都比较困难,而采用超滤膜技术,它使水和低分子有机物透过膜,在除油的同时去除cod及bod,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如,油田含油废水中通常油量为100~1000mg/l,超过国家排放标准(<10mg/l),故排放前采用先进的高效衡压浅层气浮技术和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进行了分离,在操作压力为0.1mpa、污水温度40℃时,膜的透水速度可达60~120l/(m2·h),出水中含油量为痕迹,悬浮物固体含量平均值为 0. 32mg/ l,悬浮物粒径中值平均值为 0. 82μm,完全达到了特低渗透油田回注水的水质标准。 3.4城市污水回用 城市污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国外早已开始广泛英语膜法进行城市污水回用,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的愈发严重,将超滤膜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回用,也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汤凡敏等[5]利用 cass 与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2h、codcr浓度在215~ 677 mg/ l 之间时,该工艺出水 codcr稳定在30 mg/ l 左右;nh3-n 浓度为 22.2~ 41.2 mg/ l时,出水nh3-n 最低可达0. 2 mg/ l,去除率达到90%以上,出水ph 值在 7.26~7.89 之间,出水浊度小于 0. 5,出水水质优于回用水标准,可直接回用。 3.5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从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目前主要的海水淡化方法有反渗透(swro)、多级闪蒸(msf)、多效蒸发(med)和压汽蒸馏(vc)等,而适用于大型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只有 swro、msf 和 med。随着膜技术的不断发展,从19世界60年代开始膜技术开始应用于海水淡化。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膜污染问题,使得反渗透系统在处理海水方面出现了瓶颈,而超滤膜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控制海水水质,为反渗透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入水。 如,叶春松等[6]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直接处理高浊度海水,该超滤膜的产水浊度平均值为 0. 11ntu,sdi15 平均值为 2. 4,cod 的平均去除率为60.0%,胶硅的平均去除率为 89. 0%,跨膜压差小于6.0×104pa,远远小于超滤膜本身最大操作压差2. 1×105pa,该超滤膜对浊度高、变化大的海水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以高浊度海水为进水的情况下作为海水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装置。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环保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但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仍然就业压力大、应用能力不强,这不仅因为社会就业环境的问题,还因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本科教学的一门重要实践课,通过该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还能使学生了解环保治理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知识。[1] 本文分析了我校生产实习环节的现状和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实习教学可加深学生对污染控制、治理设备工艺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对环保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建立工程意识。笔者认为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课教学与生产实习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7学期初,学时为2 周。而专业课教学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学期,实习期间,有的专业课教学计划还没完成,甚至有的课程还没开始授课,许多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没有讲授,学生对环保治理设施工艺原理还不了解,使得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的效率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虽然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动员时会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提前进行讲解,但这样做效率低,好多知识学生似懂非懂。最佳的生产实习时间应该安排在专业课学习计划结束后,此时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有了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学生渴望通过实际工艺设备实习来巩固和丰富自己所学的知识。 另外,许多学校安排生产实习的内容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不符。安排实习单位时没有事先沟通,学生对实习内容事先没有接触过,实习带队教师不能深入给学生讲解,甚至有的带队教师并未讲授过环境主要专业课知识,学生实习不能达到提高理论知识的目的。 (二)实习基地不稳定 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学校选择实习基地是根据实习基地是否满足实习要求、交通是否便利、费用是否适中等因素来考虑的。目前我校校外实习基地有已签协议和未签协议两种,基本能满足实习要求,与生产实习内容一致。我校生产实习基地大部分是实习带队教师通过个人关系联系的,目前未签协议的实习基地占大多数。由于实习带队教师与校外企业联系不多,还有实习经费问题,使得我校能提供学生长期稳定实习的基地不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议,两者之间并无硬性约束,实习单位的例行检修情况与学生实习时间有所冲突,且其他不确定因素较多,比如根据教学安排每年实习带队教师不固定,实习单位领导更换,造成带队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存在困难,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确定。另外,由于扩招,实习人数增多,安排生产实习环节计划时实习小组人数增多,但实习基地的现场讲解人员以及指导教师人数不变,造成部分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2] (三)实习经费不充足,实习内容难以保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但我校多年来实习经费仍按学生数每人100元下拨。实习经费包括租车费、实习联系费和讲课费等,由于实习地点较多,实际实习费用超出计划经费,讲课费偏少,实习单位不够热情,实习内容难以保证。由于实习经费往往满足不了实习内容的需要,难以保证充足的实习时间、实习质量和效果。[3] 二、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建议 实行改革要符合新形式教学需要,在教学时间安排、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模式上进行改革,适应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正确协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关系 在做专业计划时,要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把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提前,一部分放在第6学期,一部分放在第7学期前半学期,生产实习和对一些选修专业课或与实习内容联系不太密切的放在第7学期后半学期,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专业理论技能和所必需的理论内容,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4]实习教师和单位就能灵活安排生产实习环节,使生产实习更有针对性,从而优化生产实习效果。 最好由有一定威望,专业知识能力强的专职教师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做好实习计划,实习前与实习单位事先沟通,协商好实习时间、内容、目的、要求、经费问题等。针对实习内容有目的地选择实习指导教师,选择所带核心课程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实习中遇到相关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可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进一步讲解,丰富实习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做好生产实结,促进理论知识的升华。 (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互利双赢的,学校解决了人才培养的后顾之忧,企业提升了社会声誉,这对双方发展都有很大益处。实习基地建设的重点是选择距离学校较近、实习内容和要求都符合教学计划的环保企业签订协议,保持相互的利益和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实习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双向选择的结果,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学校可为企业提供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供在职人员进修、攻读学位的便利,以及进行科研实验和开发的基地;企业提供实习基地以供学生进行生产、操作实习,提供工程技术并进行讲解;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后,企业挂牌向社会公示。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同相关未签协议的环保企业保持经常联系,通过组织联谊赛等形式加强沟通,培养校企双方感情,在条件成熟时鉴定协议,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 (三)进行多方面实习模式探讨 实习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实际能力有重要作用。 1.实行校内外结合的实习方式。校外生产实习可以采用调查、参观、跟班操作等模式,尽量争取实现跟班操作方式,提高学生实际生产能力,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备、工艺操作,了解新工艺、原理、方法。建立校内实习环节,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从校外取水、气、固废样品,利用校内现有的试验模型、教师科研项目等资源,进行测试分析,模拟仿真试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节省实习费用,提高实习效果。 2.实行多媒体专题片教学与模型结合的方式。利用以往实习拍摄的实习照片和搜集的工艺模型结构资料,丰富学生知识。多媒体教学在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大量的工艺模型图片及动画模拟对学生来说既能接收大量的知识,又能对环保工艺、原理生动的演示过程加深理解。现场生产实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多媒体详细的动画演示可以弥补实习的不足。例如,学生在现场只能看到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外部形状,如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等表面,通过多媒体可以展示其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内部构造,演示其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加深对工艺原理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带队老师可以通过每年生产实习的拍照、摄像,搜集企业本身的宣传、培训资料,然后利用实习期间某个时间进行播放,与生产实习现场互为补充,达到巩固加深实习效果的目的。 3.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对一些带有参观性质的工艺较集中的环保设备、污染治理设施可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节省实习时间和实习费用,也便于实习老师集中讲解,提高实习效率。针对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实习单位,可以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联系多个实习单位,采用小分队轮流调换实习单位的做法,让每个学生跟班实习。这样就不会出现实习走形式、走过场的情况。为了提高实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学校必须联系更多与实习内容相关的实习单位,签订协议并建立校企关系。学校可以根据每个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安排实习小组进行分散实习,便于实习单位协调管理,这样学生在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对学生加深污染控制、治理设备工艺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对环保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建立工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正确协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关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行实习模式改革,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实习带队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不断总结、探讨更加合理的实习模式,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和社会的需要。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环境监理探讨 一、概述 环境工程环境监理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将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工程质量的法规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对加强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控,落实环保投资,防治环境污染,实施生态保护,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是一项环保工程,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工程建设中也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因素。尤其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含有高浓度废水及细菌、病毒等致病菌,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渗滤液处理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城市垃圾填埋场是否达到卫生填埋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渗滤液处理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垃圾处理场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建成后的正常运行。而环境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是控制渗滤液工程整个建设过程的关键所在。现将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环境监理要点总结如下: 二、了解掌握设计方案、主导思想、主导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方案 在进行环境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之前,应当认真阅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环评批复文件,了解掌握项目的设计方案及设计的主导思想和原则;了解工程的环保设施的规模、投资情况;掌握环保工程的工艺流程,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理方案。利用环境监理单位的技术优势和中介,为建设单位做好服务,提高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不侵犯承包商的合法权利,使施工现场的环境监督、管理责任清楚、目标明确,并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作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从而保证环境保护设计中各项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能够顺利实施,保证施工合同中有关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合同条款切实得到落实。 三、做好施工阶段的巡视、旁站工作 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中主体基底及边坡的防渗、渗滤液的收集与导排和渗滤液处理环境工艺与设施是关键,基低与边坡防渗是第一道关口,防渗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质量。在整个工程环境监理过程中,对防渗工程应做好旁站、巡视工作。 对防渗工程的反滤层、渗滤液收集盲沟、竖向石笼、调节池池底防渗膜下层地下水盲沟等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监督,进行旁站监理。 对防渗材料的铺设,除库底及边坡平整基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外,其他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旁站: 1、各种防渗材料铺设前应保证铺设面完全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直接铺设在土建结构面上时,应保证构筑面结构稳定,坡面平缓过渡,垂直深度25cm内不得有任何杂物;铺设在下一层土工材料之上时,应保证下一层土工材料施工质量合格,表面无积水、无杂物。 2、合理选择铺设方向,尽可能减少接缝受力。 3、铺设工具不得对土工材料的正常使用功能产生损害。 4、合理布局每片材料的位置,力求接缝最少。 5、在坡度大于10%的坡面上和坡脚1.5m范围内不得有横向接缝,一般土工膜的焊接采用双轨焊接。 6、各种土工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得低于相应的连接标准。 7、铺设过程中调整材料的搭接宽度时不得损害已连接的部分。 8、铺设过程中防止任何因为装卸活动、高温、化学物质泄漏或其它因素而破坏土工材料。 9、用于卷材展开的机械设备不得造成土工材料的明显划伤,并不得造成铺设基底表面的破坏。 10、片材铺设平顺、贴实,尽量减少褶皱。 11、铺设后应及时压载锚固,所有土工材料均须保证当日铺设当日连接锚固。 四、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移民搬迁的监理工作 工程对水土的影响是工程施工期间的土地占用、临时修筑的运输道路、施工材料的堆放、施工弃土堆放等占用或破坏部分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另外,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高挖方或填方边坡处理不当造成的塌方,引起水土流失。施工弃土土质松散,易被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流失,若处理和管理不善,易引起水土流失,堵塞渠道或河道。 (一)主要防止措施如下: 1、对场地平整过程中的多余土方,设置临时堆放场,场地周边设置排水沟防护。多余土石方用于垃圾填埋覆盖及库底填方,弃渣及时处理。 2、对覆盖土源取土场区,取土后的场地应回填,对取土后形成的开挖边坡采取浆砌块石护坡等措施。 3、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形成的永久性边坡,视其边坡坡度情况采取浆砌块护坡、浆砌块石方格草皮护坡、浆砌块石挡墙护脚等措施,并在护坡边沿设置砌石排水沟,以利于坡面径流、地下水流等的通畅排出。 4、对建筑物周边,种植草皮及各种乔木、小灌木。 (二)村庄搬迁的监理措施如下: 1、搬迁时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 2、新址建设施工清场地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以做肥料外,应及时清运。 3、对于临时占地和新开辟的临时便道等破坏区,施工结束后应当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 五、施工期按环评批复的要求,做好监测井的监理工作;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协调好各施工单位的关系 为确保防渗工程质量,防止渗滤液的渗漏,掌握地下水质量的动态变化,垃圾处理场区及周围附近地区应设置地下水监测井。考虑工程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等因素,在垃圾填埋场的两旁30~50m处各设一个污染扩散井;填埋场地下水下游30m、50m处各设一个污染监测井;地下水上游30~50m处设一个本底井。对上述监测井在填埋场使用前监测一次本底水平,具体监测项目是:ph、codcr、ss、nh3-n、氯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总硬度、硫酸盐。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和营运期间的环境监测可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承担,每次监测应编制监测报告提供给业主和承包商。监测报告至少应包括数据统计、简要分析、现阶段措施建议以及下一次监测方案调整等。填埋场在封场后10~15年内要继续对地下水进行监测,监测周期视监测结果而定,从每季一次到每年一次不等。当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稳定无害后,应召开专家论证会,宣告监测结果。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工程环境监理单位应处理好和当地群众的关系,在施工中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伤害,同时协调好各施工单位的关系。 环境工程方面论文:教学改革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中的思考与探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以微生物学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1]。按照东北电力大学人才培养计划,《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总学时为56学时,理论教学为38学时,实验教学为18学时,实验课占总学时的33%左右。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实验技能培训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与综合实践能力[2—4]。 1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改革的目的 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5年制定了《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东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是新办专业,为了突出专业办学特色,使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更加接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力[5,6]。 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改革措施 2.1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安排 由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的独特性,其工作量大,耗时多,很多实验具有连续性,在一个规定实验学时(2学时)内很难完成,实验进度的安排和理论教学同步性较差。针对这种现状,将传统实验教学中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内容组织成连续的系统型实验,加强各实验间的连续性和知识点的衔接,这种操作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将一些分散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避免重复性试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既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了实验效率,同时又满足了教学计划的要求[7]。 2.2保证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 为了能更好实现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师听取理论课,加强对理论课程的理解。为了保证实验效果,要求学生进行选课,提前布置实验内容,学生必须要对实验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明确实验步骤,学生自由组合成一组,每节课的上课人数不超过14人,每组学生不得超过3人,以便教师能较好的督促学生完成实验环节。 我们采用创新实验教学,允许学生在完成必修实验项目后,选作一定的实验内容, 并且允许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独立思考,经实验教师审核后,进行独立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实验内容的开放。 2.3完善考核制度,重视学习过程 考核是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我院将实验成绩分为三大部分,其中预习成绩、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占60%,预习对进行实验特别有帮助,在实验讲解过程中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学生互动,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还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交的实验报告要完整,包括预习报告,实验结果和思考题;平时实验的操作技能及规范性占30%,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参加每次实验的学生人数比较少,每名学生均能够动手操作,教师及时的指导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的实验态度和操作规范程度得到加强;考试成绩占10%,为了让实验和理论更好的结合,增加实验课内容考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使学生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 3 实验教学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改革后,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座谈等形式的反馈信息可以认为, 改革后的实验教学至少取得了以下初步的效果。 (1)实验环环相扣、有序进行,能够有效的完成实验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以前被动作实验转变为较为主动的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时间的开放,使学生能更合理的安排实验时间,能够较认真得进行实验而不是应付了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及实验安排,结合生产实践,完善考核制度,将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中突出问题与对策浅谈 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甚至中学教育的重要基础阶段,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本文分析了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和解决策略。当前,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态势,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要求享有优质幼儿教育的愿望正在得到有效落实。这一可喜现象的出现,说明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本文就传统教育中父母老师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和盲目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幼儿教育存在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希望能给幼儿教育带来一些帮助。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幼儿教师队伍十分薄弱,质量难保证。 园长办园理念的偏差和教师专业素质的缺乏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幼儿园没有教材,也没有课程表,完全采用“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施教,片面而直接地向幼儿传授小学才能接受的知识,“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园长专业素质低。民办幼儿园园长对学前教学管理知之甚少,大多凭自己的经验而且兼做教师。二是教师数量少。绝大多数幼儿园的保育和保健工作都是由老师兼做,幼儿教师的数量无法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三是教师素质低。部分幼儿教师为初中文化程度,甚至没有受过职前培训。四是教师流失快。公办幼儿园中的编制外教师和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标准、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聘任退休等问题没有统一的制度规定,各项待遇在政策上得不到落实,加上收入低,导致有的优秀教师流失到中、小学任教。 2.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意识已然根深蒂固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还有不少幼儿的家长还不能够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放在一个足够重视的位置。作为成人,我们自然明白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成长,甚至成功的重要作用,甚至远远超过智力因素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或许是经济发展、文明进步还达不到一定的程度,或许是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情的影响,也或许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于父母人性的桎梏,中国父母往往对于孩子的要求说一不二,宁肯付出自己的个性与幸福,也要求得孩子一时的欢笑,并且没有意识到这种可怕的意识与行为已然悄然对于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并终将影响孩子强大人格的形成。另外一个方面,受传统科举考试,应试教育余毒的影响,我们中国的家长常常把自己成人对于社会的认知强加于孩子身上,试图让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在孩子的身上再现辉煌,于是他们无视幼儿年龄段的合理需求,无视孩子个性情感的培养,以自己的意念强加在孩子身上,结果是溺爱与一厢情愿交相辉映,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个拥有不少固定知识,而缺乏一定创新精神与能力,缺乏一定个性意识与强大精神的社会畸形儿。 3.教育内容存在超前化现象。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赢在起跑线上,幼儿园也为迎合家长要求而注重幼儿的知识教育,以至在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育内容超前化的现象。而在农村更是如此,农村幼儿园依附于小学,“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小学化”现象尤其突出。幼儿教育侧重于读、说、写训练,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同小学如出一辙。由于条件所限,很多幼儿园缺乏开发儿童智力的游戏和设备,与小学教育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幼儿教育更为随意、灵活。对幼儿来说,知识的提前灌输,虽然可以让他们提前学到一些知识,却不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4.学前教育不断走向市场化。 近些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市场化,社会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越来越多,在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目的偏于盈利,节约开支,轻视了为幼儿成长提供优越育人环境。许多个体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条件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陈旧的闲置房,学习设备简陋,不具备应有的安全通道和保暖、采光、通风等,安全性和娱乐性差,幼儿需求均很难保证。 二、解决建议及策略 1.提升素质,夯实队伍。 一要建立幼师登记管理制度。教育部门对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幼儿园教师要予以注册登记,通过健全管理,为其业务培训、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优评先以及有序流动提供制度保障,对公办园的园长及正式聘用的幼儿教师,相关部门要严格编制管理,建立考核制度。二要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教育部门要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制订科学具体的的师资培训计划,对象应囊括园长、保育人员等所有的教职工;内容要涵盖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实行就近培训、下派培训、对口培训,要把好的典型在培训中加以推介。三要健全幼师待遇保障制度。要完善和落实幼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和社会保障政策,要确保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奖和评先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权利。教育部门要建立养老保险专项基金,由乡(镇)中心小学负责运作,统一管理,采取县、乡、村、个人按比例分级承担的方法,为聘用的骨干幼儿教师办养老保险。 2.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从他律转为自律。 着眼于目前的幼儿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园所教育,一般都以家长与教师的他律为主。“不许这样”,“不能那样”的声音充斥着我们的神经,不绝于耳,没有为什么,只有绝对的服从。或许我们也明白这样做是不好的,但我们总也想不出来该怎么办,对待孩子的哭闹,我们总是显得手足无措。笔者以为,我们应当遵从幼儿的心理规律与认知特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与一举一动当中渗透一定的幼儿本位意识,促使他们从他律转为自律。譬如,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别的孩子的无理取闹,我们就需要对孩子说,你看这位小朋友做得不够好,是得不到别人的喜欢的,他的父母也会不喜欢他的,我们以后可坚决不能如此啊。还有,对待孩子合理的需求,对于目前能力办不到的,我们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原因,让孩子从理性上明晰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对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从幼儿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记习惯,让他们在日记当中明晰每天的过失,不断地改过迁善,进而对于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到一定的督促与激励作用。当然,日记的形式不一定非得用文字记述,可以是睡前教育,可以是音频录制等。 3.整合资源,促进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国民教育体系应将学前教育纳入统筹考虑,幼儿园布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通过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的惠及面。鼓励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通过举办分园或者合作办园的方式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快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市、县(市)、乡、村学前教育网络改善保教条件;统筹安排新建小区幼儿园,推动幼儿“就近入园”。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学前教育资源整合的载体,通过零租金方式委托或者将其办成公办园;着力打造示范园,对一些办园行为规范、水平较高、社会效益较好的幼儿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4.改变传统的家庭封闭式教育方式,注意保持家庭内外信息的交流沟通。 传统的家庭教育抱定“家丑不可外扬”,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很多家长将错误隐瞒,不与学校教师沟通,往往因此失去了更多的督促力。另外,传统教育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给孩子交流的机会以及对家长的说法和做法提出意见。新时代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情感,习惯多进行观察,密切学校老师保持联系,主动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师也要配合家长的教育,提倡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可以对孩子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5.提升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变革水平。 学前教育以奠定素质基础作为,促进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重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以新儿童观和教育观为指导,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生活经验和游戏中自主地学习,因材施教,引导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重点发展特色幼教机构,重点开发幼儿智能优势和潜能。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幼儿教育的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幼儿教育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幼儿教师需要总结自己的方法和观点,形成体系,推进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发展。 作者:张萍 单位:安庆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民间美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一、提供幼儿学习活动的美术素材 搜索出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将其纳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当中,在激发幼儿审美意识的同时进行文化的传承和性格的养成,也为幼儿全面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避免民间美术活动素材选择“大拼盘”模式,教师首先从学习入手,了解民间美术资源内涵的丰富性和形态的多样性,明晰思路,然后根据自己的课程经验从文献资料、网络、其他省市编写的幼儿园教材、民间美术类书籍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对幼儿的发展有正向影响的民间美术素材,大家集中在一起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意见,最终确定和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并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养成的民间美术活动内容,再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组合、创新,使其更切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我们选择了剪纸、水墨画、编织、陶艺、印染、风筝、刺绣、玩具、灯彩等多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为了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我们将民间美术教育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将民间美术教育融于游戏活动之中。我们创设的活动区有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建构区、运动区及角色游戏“美食城”“茶馆”“照相馆”“星光舞台”等。在进行环境创设时,用蓝印花布、大红花布做角色游戏的活动场景,用编织的枕头席、各色剪纸做区角游戏名称,烘托出民间美术的气氛与特色,让幼儿一走进活动室就能充分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独特美。在投放材料时,我们既考虑到民间美术特色,又考虑到本园的条件和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如:美工区放上剪刀、纸张、胶水、彩笔、橡皮泥、各色颜料、棉签、毛笔、玉米皮、包装绳等,幼儿用这些材料做出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还把它编成故事来讲,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音乐区放置各种民间打击乐器、头饰;照相馆放置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扇子、丝巾、头饰、小背包等道具;户外体育游戏材料:沙包、飞盘、投掷篮、套圈、球门、绳子等,则运用具有民间特色的大花布进行装饰。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没有听到生硬的说教,始终兴致高涨,自由表演、开心游戏……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出迷人的色彩,“中国人真了不起”的观念已悄然潜入他们幼小的心灵,他们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已经在心中萌动。 二、创设幼儿学习活动的美术环境 《纲要》中提到:“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除了在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中进行民间美术的教育外,我们还利用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方面主要通过环境的创设来体现。公共环境的创设。为了加强美的视觉感受,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我们在大厅、楼梯、走廊等公共环境的墙壁或空中进行了民间美术特色的装饰,展现了灯笼、刺绣、剪纸、民间装饰画、风筝、编织、民间玩具及幼儿作品等,幼儿在来园、晨间活动、户外活动、离园等环节中随处可以欣赏这些民间美术的形式和色彩,随时感受到民间美术的丰富及优秀,激发他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热爱,同时,我们突破观赏的层面,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对这些信息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从而能与其发生积极的互动,努力让幼儿从环境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发展。这时,环境不仅仅起到一种美化装饰的作用,而是发挥它们在幼儿生活中的教育价值,让它成为幼儿进步和发展的“催化剂”。班级环境的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和幼儿、家长一起布置了各班的民间美术主题环境,营造出浓郁的民间美术特色。如:大班用编织的花朵、印染的蝴蝶等勾画出春天的美景;中班的孩子们在编、扎、盘、画等活动中制作出彩色的糖果、美丽的花篮、夸张的面具;国画教学让孩子们在墨色飘香的世界里画得有模有样,颇具韵味;小班孩子的“多彩的纸链”“丰收的果树”“好看的手帕”等,虽然稚嫩但充满童趣,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地表现和创造;卫生间、洗手间、午睡室的墙壁和空中也被充分利用,展示出一幅幅浓郁的民间美术作品。幼儿在洗手、上厕所、午睡等生活活动中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自然地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在民间美术活动中的自信心。节庆环境的创设。节日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内容,结合“六一”儿童节、“元旦”等节日,我们以多种形式展示了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细腻精致的刺绣、色彩斑斓的服饰、简洁流畅的浮雕、典雅和谐的水墨画、浓墨重彩的年画、工整精巧的对联……无一不引起过往小朋友的驻足围观,他们用惊讶的目光欣赏着,用赞叹的口气讨论着,同时各班教师利用晨间、游戏、餐前等时间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并及时给予指导。幼儿在观赏的同时,丰富了知识面,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另外,还可以邀请演员、民间艺人进行“变脸”或“皮影戏”表演,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无限魅力。这些凝结着民艺精华的节庆展示活动,营造出良好的园所文化氛围,幼儿、家长及教师充分领略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民俗艺术,对于从小培养幼儿传统美德和审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尹小红 单位:合肥市琥珀山庄第一幼儿园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跟外界畅通无阻的交流、能否清楚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年龄小的时候是他们思维比较活跃,记忆力也非常强的时期,所以,教师应该趁机对他们输送比较多的词汇,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语言,为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幼儿时期开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时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 幼儿时期的思维能力活跃,记忆力强,在这时候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反之,如果在幼儿时期不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教育,那么,就会让学生错失最佳学习语言的良机,让他们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机会。 二、语言表达能力关系着幼儿能否和别人顺畅地沟通 幼儿表达自己心意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用语言来表达,如果幼儿的表达能力不够,就会影响到与他人的沟通,等他们渐渐长大,更会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涯,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关系着他们的一生。 三、语言表达能力关系到幼儿的潜能是否能够得到开发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宝藏,他们蕴藏着无数的潜能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去探索。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老师来发现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很多,教师自己很难对幼儿的潜能都了如指掌,如果幼儿有比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就很容易向老师表达清楚自己的爱好兴趣,让教师知道从哪方面对自己进行引导和帮助。教师发现了有潜力的孩子之后,比较容易尽自己的能力来教育和启发学生的能力。 四、语言表达能力关系到幼儿的自身安全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丢失孩子的新闻,如今的社会,危害儿童的安全隐患到处存在,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的照顾只能尽力保护,不少孩子在跟自己的家人分离之后,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清楚,错失了和自己家人团聚的机会。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既是他们与社会接轨的一个途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他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法宝。既然幼儿时期开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这么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呢? 五、最重要的是幼儿教师要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多,是一个集体的环境,这个环境对于活泼爱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欢乐的地方,但对于一些性格想对比较孤僻的孩子来说,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作为教师,应该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性格特征,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在课堂上鼓励幼儿多多进行发言,在他们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语言之后,无论说的内容如何,都要对他们的勇气和决心点赞。号召其他的小朋友对自己的同伴鼓励,赞美,已达到鼓励幼儿大胆发声的目的。 六、运用阅读材料,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语言都是由一个个的词汇组成的,只有幼儿的词汇量丰富了,才能说出流利的语言来。那么幼儿的词汇量应该从哪里来呢?除了在生活中受到老师和家长的熏陶,其他的就应该从课本中来寻找了。幼儿的课本相对来说非常丰富多彩,童话和故事居多。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多多利用这些教材。让幼儿在听老师读故事的时候,边听边积累学习新的词汇,比如,一些拟声词在故事中非常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所以,教师在读故事的时候,讲到那个地方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这样容易让幼儿的记忆深刻。 七、家校联合,共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幼儿在学校里度过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等他们回到家之后,大部分时间就跟父母一起度过了,如果不能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的话,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很容易被他们遗忘。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和家长进行交流,让他们回到家之后,问一问幼儿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对幼儿说得好的地方进行鼓励,以激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表达,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总而言之,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学习和运用当中不断地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班里孩子的实际情况,利用课上和课外一切有效的时间,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让他们从想说,变得会说,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为他们的将来打下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 作者:赵静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幼儿园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当前幼儿教育问题浅谈 经常和一些孩子的父母交流,有些父母在孩子身上负载了太多的愿望,而忽略了一点,那只是一个孩子,他需要的是宽松的自然放松的阳光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使得孩子的兴趣爱好倾向在无拘无束中自然呈现给我们,而家长和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负责提供这样的环境并细心发现引导孩子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我们的责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教育 (一)施加压力,方式粗暴 幼儿时期正是最体现心性的时候,小孩子往往表现得很活跃很调皮,但是家长并不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总是归结于捣蛋破坏,总是认为好孩子是不会有这样的做法的,因此用粗暴的语言吓唬幼儿,长此以往,孩子就再也不敢向自己愿意的方向发展了,直到最后把很多的创造力搁浅。 (二)重视知识,忽略其他 幼儿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好阶段,但是家长往往认为幼儿时期是为入学提前准备的最佳时期,对孩子的认字、学习拼音、英语、算数等知识技能的重视多于其他方面,往往阻碍了孩子在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上的提升,而且因为太过于重视学习,使孩子滋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影响了以后的学习。 二、学校教育 (一)重视幼儿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顾名思义,年龄是很小的,很多方面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有太多不会和不懂的地方,在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这样可以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也让孩子渐渐成长起来。 (二)坚持知识技能教育与其他能力提高共重 在幼儿教师的认知中,并不仅仅关注幼儿习惯和自理能力的提高,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许多的幼儿园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外教教授英语,为以后的入学提前准备和培养兴趣,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劳逸结合,能够使幼儿最大限度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 (三)注重多方面的发展,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潜力 在教育学科方面,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拼音、算数和英语,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开展了音乐、舞蹈、创新制作和其他要求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如创造活动方面幼儿主要表现在游戏和艺术活动中,从这些学科上可以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等等。通过以上家长与教师在幼儿教育问题上的认识分析,我们了解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想让幼儿得到最好的教育,还是要家长和教师在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样不仅对于教育孩子有着很大的好处,同时也是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增进感情,以此获取双赢的结局。下面针对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幼儿问题上的认识差异,提出下面几点方式方法,以便让幼儿获得最好的教育。 三、家园共育 (一)开设家长学校,健全家长学校制度 多数家长对于幼儿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心理是不正确的,仅仅只是为了方便自己,根本不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设立这样的机构,可以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二)互相交心 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只有跟幼儿具有有效的沟通时,才能进行下面的步骤,所以在面对幼儿时应该进行心的交流,这样能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三)建立教师与家长互相沟通的制度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的教育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而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更是教育幼儿最坚强的后盾,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和理解,就能更和谐地处理幼儿的教育问题认识差异,从而找到最佳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如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我们都从儿童时期走过,最后说一句,别忘记了,他们只是孩子。让他们做孩子该做的事情。 作者:李祎 单位: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二幼儿园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论文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 1.1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目前,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比较高,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点上。但是,通过超前教学的手段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是不科学的。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最后使得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从宣传、招生,到教育教学活动,无不充斥着夸张的味道,从根源上造成了家长思想观念上的错误,导致恶性循环。这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得学生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 1.2过于严格的日常管理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某些地区的幼儿园中,教师在对儿童所进行的日常管理活动时,所采取的更多的是类似于小学生式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儿童往往更多的需要进行天性的释放,才能从小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过于严格的日常管理,不仅会使得孩子的天性遭到抹灭,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创造力。这种过于严格的日常管理方式,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3难度过高的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社会的竞争力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家长与教师往往都会存在这样一个观点,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园则顺应了家长的需求,在校园里开设了各种原本应该在小学中才会有的课程,这些难度过高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孩子在该阶段的正常教育需求,这样一来,又和揠苗助长有什么不同呢?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客观分析 2.1催生教育,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一直以来,国内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从多年的奥数竞赛冠军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同时国内学生与国外学生相比在思想上存在严重的呆板固化现象,学生的思维定式严重,其实这一发展趋势就是长时间幼儿教育小学化导致的。虽然提早教育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孩子脱颖而出,但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却是不利的,国内伤仲永的例子举不甚举,就是因为对孩子进行的早期限制束缚过多,打乱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最后造成孩子自主性、创造性下降。 2.2拔苗助长教育,阻碍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道路 我们都听过拔苗助长的故事,事物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阶段的,要符合一定的规律,人为地去破坏事物成长的规律,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希望与目的,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也是这样,必须要尊重幼儿智力与心理发展的规律。 2.3强制性的教育,给孩子带来厌学的情绪 很多家长以及学校和老师,为了能够看到更多的高分,不断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逼迫孩子去学习一些高难度的东西,导致孩子从小就对一些领域的知识产生害怕、厌烦的心情,长此以往,使得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急剧下降,同时打击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 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3.1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对孩子在各个领域的一种启蒙教育活动,它是幼儿认识能力、学习观念开始形成的一个开端,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学习活动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成长规律,保护好他们的心智,引导他们健康稳定发展。 3.2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解决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要求幼儿园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还必须要进一步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办学理念。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来说,其应该时刻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原则,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应当积极地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无压力、轻松的环境当中快乐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并以此来全面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3.3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 对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孩子学习过程的重要引导者。提升教师的素质,是指的并不仅仅是学历上的提升,更多的还是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进步,所以说,相关的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培养的力度,力求培养出一批更加优秀的,且各个方面能够够符合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幼儿教师,以此来提升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3.4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 家长们迫于社会竞争的巨大压力,而对自己的孩子有了过高的期望,有许多家长盲目地追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一观点,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以求让孩子能够更好地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并没有仔细地去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在这样的年龄里去消化这么多知识,从而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规律。因此,我们还必须要从家长的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建设,改变其所存在的错误观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实现健康的成长。 4结语 总而言之,家长和教师在进行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是否正确,这不仅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人员所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对于幼儿的教育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加以遏制,用过更加科学积极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健康的学习环境。 作者:高霞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幼儿园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在教育心理学视域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研究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学者开始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普遍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不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是典型的揠苗助长。然而实际生活中,将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教授给幼儿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目前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黄绍文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但实践中有不同层面的表现。李建轩提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两位学者都是从幼儿教育小学化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定义。 二、教育心理学视域下幼儿教育的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环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的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以及教育环境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目标是将心理学的理论或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中,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学习。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一)自我中心主义。 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二)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思维的不可逆性。 (四)缺乏守恒。 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见,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教授一些简单的数字运算。比如借助一些图片或是玩具可以将一些如1+1的简单运算问题形象地展示给幼儿。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我们常常过分地关注其不合理的地方,忽视对其合理部分的讨论。一些学者在提出的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方案,彻底否定现行的操作方案,认为应该让幼儿教育脱胎换骨。这种的做法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有些学者认为:既然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那么幼儿教育阶段就彻底摈弃文化教育只进行游戏。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采用游戏对幼儿行进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不代表幼儿阶段的教育任务就是游戏,游戏是辅助,教育才是目的。由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这一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所以在成人眼中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是自私的,愿意和同伴玩耍但大时候不愿意和同伴分享玩具。对于这个现象,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儿童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品质。幼儿阶段的儿童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幼儿词汇发展规律:儿童在3-4岁词汇量增长迅速,词汇量可达近2000个;4-5岁时言语交流异常活跃,发音准确,词汇量大约为2500个;5-6岁时词汇、句子质量已有显著提高,词汇量超过3500个。儿童处于幼儿阶段时,对他们进行识字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了招揽生源,让幼儿背诵唐诗宋词。幼儿阶段的儿童可以利用表象进行思考,但是唐诗宋词对于这也阶段的儿童而言还是太过于抽象。这时候可以采用图片或是动画片等直观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识字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错误地宣传不合理的教育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他的研究中曾形象地指出,如以人十七岁的智力水平为100%,则一至四岁发展了60%,四至八岁发展了30%,八至十七岁发展了20%。各种类似研究的报道使得原本为人们所忽略的幼儿教育一下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错误将智力发展作为教育的全部内容,忽略德、体、美等方面的教育。 (二)幼儿园应对生源压力的错误对策。 市场经济环境下,私立幼儿园为了自身私利不得不采取可以合适短时间立竿见影的教育模式,于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应运而生。 (三)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 幼儿教育不应该是为小学教育提供基础教学,它是独立的阶段。幼小衔接,是为了让孩子在习惯教育方式、作息时间、行为方式等方面改变的基础上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在大班下学期对幼儿教育模式的改变。但是,为了迎合部分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不合理要求逐渐地被推广到中班和小班,造成了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四、根据我国实际现状提出针对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一)普及幼儿教育是独立阶段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人们采用学前教育的提法来替代幼儿教育,这是不恰当的,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幼儿教育是独立的阶段。大众传媒应该在群众可以理解的基础上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概念,使其深入人心。 (二)规范幼儿教育市场。 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察力度,出台合适的幼儿阶段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案,避免幼儿教育机构拿孩子做广告招揽生源。 (三)将幼小衔接纳入小学教育的范围。 幼小衔接本身就是在改变幼儿在幼儿机构中习惯的教育、生活方式以适应小学的生活模式,它本来就和幼儿教育机构的其他阶段幼儿的方式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直接纳入小学教育的范围会更加合理。 作者:姜菲菲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合理路径 自正规学前教育机构形成至今,就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幼儿教育就有小学化现象。在解决此问题时,要多方面考虑家长、儿童、社会等因素,也由此可见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项长远复杂的工程。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学并非以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主,其核心准则反以教师、课本知识、智育为主,其基本原因就是幼儿园园长、教师甚至家长,都认为幼儿园就是学习知识的场所,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就该听教师的话,认真听课学习课本知识,并认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相同,一旦幼儿把时间放在游戏上,就不会有收获。同时,我们常在现实生活中听人说“:现在的娃娃就是聪明,读幼儿园就能认识不少生字,还会做加减法,说简单的英语……”但这真的是现在和以前幼儿的智力不同吗?他们难道天生就都是神童?这些就是幼儿聪明的表现吗?其实不然,这都源于幼儿园教学课程的朝前开设,如,识字、拼音、写字等课程,这种将小学课程提前到幼儿阶段来传授是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程度的错误做法,最终导致幼儿一开始就讨厌畏惧学校。 二、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 合理路径,指要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家长合理需求及幼小衔接现实需求为主体思路,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特别指向小班和中班儿童,但不针对大班儿童,与义务教育发展趋势相结合,促使大班儿童靠挂小学教育,而此路径强调的是改革现行幼儿教学制度,故此又称之为制度路径。幼儿教育小学化,其实就是在幼儿阶段因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使其影响到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其包括教学方式、内容等,因此,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要针对不同家长的需求和当前发展的需求,但要杜绝不合理的需求。并且大班儿童的小学化教育方式必须要合法化,要与当前防止小学化趋势政策有机结合,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更加指向高年龄阶段,而不是3~5岁年龄段中小班的儿童。为此,大班儿童学习方式要有别于中小班儿童的学习方式,通俗地说,就是中小班儿童学习方式适合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大班儿童学习方式可适度采取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分析,我们得出幼儿教育小学化不是针对全部幼儿园儿童,而是主要针对大班儿童的教育小学化,因此,只要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这一问题,并加以解决就可以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出现。 作者:李作艳 单位:重庆市城口县示范幼儿园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音乐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1.音乐是教育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的普及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教学中常见的知识承载方式。在幼儿教育的过程当中,为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并切实考虑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音乐授课的适当引入来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形式的趣味化。音乐是一种载体,其自身所蕴含的情感能起到感染心灵、调动情绪的作用。对幼儿来说,音乐的教学方式简单轻松,以音乐为媒介进行的教育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和认可。举例来说,在讲授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故事情景所蕴含情绪相一致的音乐和歌曲,以此来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印象,使他们更为深刻地感受到音乐中赋予的情感,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音乐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多样组合 游戏、绘画、表演、音乐等教学方式满足了这一阶段儿童对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儿童在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的情况下感受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幼儿教育中的重点环节。教学过程中,音乐这一教学方式能有机结合到不同的授课方式当中,起到一定的辅助和情绪疏导作用,帮助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进行舞蹈、广播体操等运动,能达到激发幼儿的体育热情和锻炼身体的作用。游戏过程中播放的音乐则能使儿童在音乐的张弛节奏中完成个人情绪的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适度兴奋的状态下,并保证游戏的高质量进行。可以说,音乐弥补了其他教育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实现了对儿童心态的即时性调整,进而达到了多种教育方式有机组合的效果。 3.音乐促进了儿童想象力与审美能力的发展 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的,所以它需要听众结合自己的感悟和心情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内涵。音乐能对幼儿起到熏陶和教育的作用,在聆听音乐时,儿童能以自己的感悟为出发点,对音乐中表现出的意境进行阐述和具象化,进而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也一样,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所听到的内容以文字或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主动阐述自己在听到这段音乐时想到了什么,以此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挑选音乐 音乐题材丰富,种类繁多,从时间范畴上可以分为古典音乐和当代流行音乐两大类。在进行幼儿教育的音乐选择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诉求,以儿童的心理需要为出发点,选择一些明快积极、柔和安静的音乐。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每日不同课程、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需要来进行音乐的选择,可以在固定时间段播放固定的音乐,如餐前铃、午休铃等。也可以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适时调整音乐,确保音乐与幼儿教育的紧密结合。与此同时,为提高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在音乐课上组织幼儿对一些经典音乐进行赏析,帮助他们走入音乐世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确保音乐主题的积极向上,也要保证其与幼儿生活的紧密结合。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可以更新音乐的内容,让儿童接触到更多内涵的音乐,以此避免审美疲劳,提高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音乐 文体不分家,音乐与体育的结合是长期而紧密的。对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来说,在组织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时,必须考虑活动内容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同时使其发挥足够的教育作用。在户外活动中加入音乐,就可以利用音乐的节奏感来加强儿童的活动积极性,使他们在放松身心的过程中尽情游戏,并寻找到使自己兴奋快乐的点。与此同时,队列练习中所播放的音乐、广播体操中的音乐等能使儿童将体育锻炼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从而能跟着节奏完成身体锻炼的目的。 3.幼儿合唱队、演奏队的建立 对一些对音乐充满兴趣,喜欢唱歌乐器的儿童,可以通过建立幼儿合唱队或乐器演奏队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通过建立幼儿合唱队,教给儿童一些经典的演唱曲目,既能让他们在唱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也能在合唱的过程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同样的,演奏团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并通过教师传授和个人练习的方式不断提高乐器的演奏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器乐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那些在音乐方面较有兴趣和天赋的幼儿,可以适时更改他们的教育内容,将音乐学习提升到比较重要的地位上来。通过这部分儿童对音乐的热爱来带动他人,实现音乐影响的扩大化,使音乐真正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结语 总之,音乐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长期而明显的,特别是在调节幼儿情绪、培养他们的审美赏析能力、激发他们的活力方面,音乐起到了其他教育方式无法起到的作用。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教师需时刻重视音乐的作用,将其融入幼儿教育中的各个环节,以此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成果的高效化。 作者:朱鹭鹭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象纬幼儿园)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实效性提高方法探索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教学,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耐心与他们进行交流,使幼儿对教师充满信任,并在教师引导下摆脱在幼儿园新环境中产生的焦虑感,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使幼儿教育获得实效。 一、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提高幼儿的主动性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教学,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同时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幼儿刚入园时,对环境感到新奇,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好奇,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综合能力。由于幼儿的适应能力不同,一些幼儿在刚入园就能积极主动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还有一些幼儿来到陌生的环境中会感到害怕,不敢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耐心引导,使所有的幼儿都能够快速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具有一探究竟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有幼儿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才能调动积极性,在活动和游戏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地引导幼儿,为他们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教学情境,通过给幼儿讲他们喜欢的故事(如小红帽、孔融让梨、海的女儿等),提高幼儿的专注度,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教师讲完故事之后,可以让幼儿进行故事复述,让他们通过回忆进行讲述,能够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参与积极性 幼儿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把学习内容和游戏相结合,能够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学习和探究,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寓教于乐。幼儿在思考问题时主要是运用直观思维,在学习加法计算时,他们不容易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幼儿玩手指游戏,使他们在直观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进幼儿的理解 多媒体具有声、像、音相结合的特点。在幼儿教学中,把多媒体和教学相结合,能够让幼儿保持较高的注意力,使他们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由于多媒体具有动态演示的效果,在让幼儿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把文字知识设计成动态的影像,让幼儿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学习,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四)创设问题情境,让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经验较少,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很难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引导幼儿,使他们进行积极思考,有效地解决问题。问题情境教学为幼儿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掌握所学知识。在提问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兴趣进行巧妙提问,使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充满兴趣,积极地进行思考。在幼儿的积极参与中,可以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幼儿在探究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其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非常强。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对学习充满了兴趣,能够调动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对幼儿进行引导,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取得进步,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接受能力较慢的幼儿,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快乐地进行学习。 四、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他们的动手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例如,举行“我的事情我来做”系列活动之“我能行!我最棒!穿鞋袜比赛”“我能行!我最棒!穿衣服比赛”“我能行!我最棒!叠被子比赛”等,同时将活动以照片的形式展示给家长看。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自我服务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的一句“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并用语言对幼儿进行鼓励,如“你能行”“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教师还需协助幼儿,使他们在比赛中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结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素质和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进行教学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激励教育,对幼儿取得的进步进行及时表扬,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健康成长。 作者:胡妮娜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荣炳中心幼儿园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家园共育幼儿教育论文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积极主动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并形成一种合力,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家庭开端计划”,该方案是在家庭中为儿童及其家长服务的,也就是说家长既是方案的实施者,又是方案实施的对象。 2.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幼儿期,幼儿生存、生活的地方,就是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也就是教育幼儿的地方。家庭、幼儿园、社区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幼儿园只是幼儿教育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专门的教育机构,除此之外,对于幼儿来说,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同步、同育、同构的作用,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1.家长要转变以往旧观念,配合老师的工作。 (1)有些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觉得他终于清闲了,出了什么事情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跟自己没有关系了。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孩子需要什么。 (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3)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现在上大班了,多数孩子已经会自己穿鞋子、穿衣服了;可还有部分孩子,到现在还是个生活上的低能儿。有些孩子还将家里的一些坏习惯带进幼儿园,两手一伸等着老师来帮忙,两嘴一张等着老师来喂,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 2.家园共育需要教师尊重、理解家长。 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园合力作用发挥到最大,尊重与理解是前提,家园合作要以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为起点。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心理学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再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在满足了家长的合理要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就会更高,也更为积极主动;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或者家长被一些自身的问题所困扰时,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既要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任务,又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更要尊重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取得家长的信任,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参与精神,与家长建立连好的同伴关系,双方为幼儿的健康成长齐心合力。 3.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在“六一”儿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三八”妇女节,组织孩子们给妈妈一首歌,一个故事,一张贺卡等,表达孩子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让家长一起来庆祝,观看孩子们自己精彩的演出,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一同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参加“元旦”文艺晚会,孩子和家长一同在游戏中迈进了崭新的一年。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和孩子、孩子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家长已成了幼儿园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们经常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一些教育活动。这些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了在学习中与家长及其他幼儿的家庭一起活动的快乐,给家长与幼儿都创设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人格的发展,陶冶幼儿的情操。(2)家长一日观摩活动。如在秋冬季时,家长普遍要求幼儿外出时带帽子、穿大衣。对教师的解释置之不理。在一日观摩活动中,家长观察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做完幼儿体操后,幼儿又开始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的拍球,有的踢球,有的跳绳,有的滚轮胎……在深秋季节气候已是非常寒冷,家长在一边冻的发抖,而孩子却玩的兴高采烈。教师不失时机的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一个小时下来,大家都感到全身热乎乎的,而且精神焕发,都说自己年轻了好几岁……活动结束后,教师不用再多做解释,家长们都明白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提倡幼儿户外活动时穿大衣的规定的原因。 四、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面对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普遍,使越来越多的幼儿缺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良好的环境少不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组成,形成合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总之,幼儿园及教师要平等的面对家长,真诚的倾听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在方向一致、内容协调、方法手段互补的家园活动中,始终处在一个统一的教育过程中,从而大大减少了成长中的负面影响。同时,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教师比例过大带来的压力,增加了教育机会。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作者:李红叶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二幼儿园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认知发展幼儿教育论文 一、评价是幼儿园教育走向优质的重要手段 在学前教育领域,打造幼儿园优质品牌不仅成为大家的共识,且亦是追求。因为优质的学前教育它不仅适合教育的发展,更适合幼儿园的发展,不仅满足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要求,更能满足于每个孩子的发展所需。在打造幼儿园优质品牌的过程中,最令我们期待的、思考的、探索的、研究的莫过于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更深入理解和诠释我们的教育过程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对幼儿认知发展评价的研究上,以期使教育与人的发展紧密结合,使教育走向优质。首先,评价帮助教师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评价工作的基石,是引领。在评价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评价者会用平等的姿态与幼儿面对面进行交流,接纳幼儿在被评价时的所知、所想,关注幼儿所表达的好奇、疑问、感觉和想象,会全神贯注地倾听、理解,认同幼儿的语言、举动和表现,尊重幼儿的学习行为,支持他们的活动表现。评价者的这些评价行为需要良好的教育理念作支撑。针对幼儿认知发展评价的研究过程,评价者要做的不仅仅是将已有的知识传递给幼儿,而是把幼儿发展的各项信息组成要素再度进行加工,把它们改组成新的、更富有表现力、更益于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新技能。其次,评价推进了园本发展。评价研究它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园本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评价工作是镶嵌在幼儿园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小的部分中的,因为评价的基本功能是通过评价达到改进工作的目的。为此,要使评价工作畅通无阻,科学严谨,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园风,规范的实践,富有情感的氛围,要建设一支在课题的匹配、团队的培训、园本教研的改革等,相得益彰的共同体,评价工作的形成需要处处营造情感感染、健康的人文环境。全体工作人员为评价作出贡献的历程,是大大推进园本发展的历程。再次,评价给优质教育注入了“活力”。成功的教育评价离不开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角色的密切合作。在合作中,双角色都在学习,都在成长,都在改变。那么这种成长不是朝夕之间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漫长而有效的过程。教师和幼儿都在幼儿园评价互动中促进着对方的发展。评价中,教师在关注幼儿的学习、水平和表现中不断诠释着自己的教育水平,审视着教育给幼儿带来的发展元素,期间,会趋向于采用他们感到最合适并认为更有效的认知活动策略。而幼儿在评价的结构化的环境中,不断分享着活动带来的满足感和学习带来的成功感。评价不但能引导幼儿个体进步,而且整个幼儿群体的认知水平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教师和幼儿双主体在评价中逐渐发生变化并成长时,幼儿园的优质教育也油然而生。评价给优质教育注入了“活力”,这活力依存于教师和幼儿的同质发展。 二、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首先,评价使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随着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在过程中得以显现,他们在理论学习中逐步学会了对评价结果的检验,用理论检查评价程序的每个步骤,学会了分析诊断,有效改进评价方法,用实践去寻求评价中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症结,在解决症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为实现优质教学提供保证。在学会撰写评价报告及重构评价元素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期间,伴有各类课题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其次,评价给教师的教学能力注入了活力。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他们从教学的一元走向多元,从关注一个活动走向对整个活动主体的研究,从关注幼儿的具体活动转而探索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完成教学任务转而探索教学的本源。也就是说评价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表现和幼儿的认知发展,评价信息所拓展的不同纬度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教师在不断地审视中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在评价中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方法的改善、教育风格的确立等,都对评价起着关键作用,反过来,评价给教师提供教学研究的舞台,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活力。 三、评价为幼儿认知发展提供了保证 幼儿认知发展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体验求知乐趣,自信地尝试新的活动,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评价,我们更多地获得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从幼儿认知的主动性入手,在摄取分析重构的过程中不断去思考,关注幼儿认知发展的各项教育性、价值性的元素。评价需要不断改善评价材料、评价语言、评价手段,尽可能让幼儿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自我创造性的表现扩大化,使幼儿在被评价中有能力选择学习策略,在观察、比较、分类、想象、学习等活动中,获得认知经验。同时,他们的心理过程也逐渐成熟起来,形成丰富与发展的认知结构。注重幼儿内在主动性的表现,创设良性的、丰富的、可探索的活动环境,让幼儿个体在不断探索与操作中,认知结构得以加强,巩固发展。首先,评价强化了幼儿在学习中的自信心与成功感。因为评价要切合幼儿认知发展需要。评价促进了幼儿个性品质的发展,因为评价的过程需要幼儿积极参与实践和动手操作,他们的学习专注力、自信心、社会性情感都得到了提高。其次,评价改善了幼儿各种认知心理机能的发展,因为评价所提供的各项策略都有益于幼儿的感知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评价要适应于幼儿的学习,他们在使用各种感官探索物体和材料,在指认他们观察到的生物、物体和事件的特征的同时,不但满足,且也发展着自我。评价要适应于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们对周围的好奇、喜欢和对环境中的有益成分已显示出情感体验,社会性情感发展已初显端倪。评价的全过程为幼儿认知发展提供了保证。 作者:苏颖 单位:山东省兖矿集团济东物业服务中心雪梅幼儿园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语言情景教学幼儿教育论文 一、注重创设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情景 1.显性的情景化语言环境。 既然是情景化的语言教学,就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我觉得为大班幼儿创设情景应重点将营造的教学环境尽量接近孩子的真实生活,它是现实社会中的真实情景再现,它不同于小孩子的语言化情境,应重点体现出氛围上的情景。这样让孩子在真实地情景中展开学习任务,从而使孩子们体验多种学习情景,保证他们能获得与真实生活相类似的经验,如:辩论会、讲故事大赛、采访、筹划剧目演出等。在自然的生活情景中,儿童往往能较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语言实际水平,以及对语言表达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根据这一认识,我在语言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的模拟的情景,就是较快地帮助幼儿投入到一种氛围中,要给孩子确立一定的身份,如:小记者、报幕员等,特别是那些个性内向、腼腆、不爱讲话的孩子,在集体中,给她留有一定的任务,自然得和别人交流,渐渐地也就敢说了、爱说了。由此可见,幼儿在自然生活情景中的交往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中的真实情况,也有益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2.隐性的沟通共同体氛围。 另外,我认为在情景语言活动中合作也很重要,对大班幼儿来说,合作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从他们个人经验来说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而通过有意义的共享和协调,则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在情景中孩子运用语言交流合作,在协商中、在运用中语言得到提升,应有效地把握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活动中应注意观察和倾听幼儿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有关信息表现出高度的敏感,这不仅是教师创设良好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基础,也是幼儿获得更合适的语言学习条件的重要保证,在具有支持性的语言环境中教师和幼儿构成了愉快学习和相互沟通交流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允许幼儿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如何使用语言,并在幼儿有需求时给予帮助,适当的教师也要在幼儿中营造一个非竞争的学习共同体,如设置一定的障碍或矛盾,这样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相互分享和协作的学习共同体。 二、关注新旧语言经验之间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与周围生活的接触已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丰富的经验,在以往的学习中,孩子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感受事物,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前要认真考虑他们的先前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使幼儿在有经验的前提下充分地进行语言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幼儿有意义的吸收新的经验。让语言教育的内容作为新知的生长点,也就是说让孩子在有经验的前提下成为语言学习的主动者,打破传统的教与学,让孩子在自然流露中感受、接受、内化。和孩子讨论的内容应该是孩子经历过的,有一定印象的,在这个基础上深化幼儿的记忆,帮助幼儿提炼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新年的压岁钱》这个话题,孩子们本身对压岁钱的概念就是过年了大人给的钱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成人也没有对幼儿进行指导,所以孩子对此比较模糊,在这里,我先了解幼儿的想法与看法,家长的想法,找出问题的症结,引导幼儿理清概念。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支持幼儿挖掘问题作为活动的刺激物,使语言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如孩子在进行成语故事表演的语言活动中,孩子们自由结合,自由选材进行一系列的准备表演中遇到对个别成语不理解或找不到合适的代替品的时候,教师及时地出现,没有直接提供答案,而是提供启发、示范和咨询,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和表演,在小组的反复推敲及协商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鼓励幼儿主动反省和思考 我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不应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帮助幼儿澄清心中的疑惑,因此,教师应适时地提供给幼儿机会,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进行辩论赛的时候,辩论题目《该不该买高级文具》孩子自己提出的,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组合,在相互的辩驳中去澄清概念,孩子们辩论得很激烈,甚至要吵起来,教师只是在关键的时候引导幼儿的论点要清楚,并且引导幼儿去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这里教师只是尊重者、支持者,并没有代替孩子去讲,或者把成人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我认为在语言活动中教师的倾听要多于讲话。教师要重视孩子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孩子的想法,洞察孩子想法的由来,并依此对教学过程做出某些调整,制造一些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幼儿的反省和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情景化的语言教学是需要教师去细心体味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研究,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登纳教授在其《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MI)的观点。由于加登纳认为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是最广泛、最公平的在人类中得到分享的一种智力,因此他将语言智能列为第一智能,语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奠定了语言智能发展的基础,正因为这样人类才要更好地发展它,我们身为幼教战线上的一员,要帮助孩子有效地挖掘他们的语言智能,不要让语言活动成为重复与模仿的代名词,学以致用不是一句空话,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经验,在相互的交流中提高技能。教师这个时候就是一名研究者,而且要善于做这样的研究者,在帮助幼儿的同时也提高自己。 作者:鞠健 单位:山东省兖矿集团济东物业服务中心雪梅幼儿园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家庭惩罚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一、合理惩罚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惩罚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合理的惩罚教育有助于儿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成就健康的人格。由此可见,合理惩罚教育对幼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个体社会化 幼儿的生活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一,幼儿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探索,而且还与同伴、教师以及父母等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表现。个体社会化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果违背了这些规范和准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惩罚和服从倾向”。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有形的结果(处罚与奖赏)或根据规则制定者的权威来揭示行为的好与坏。凡不受惩罚和服从权威的行为都是好的,认为受到来自权威者的惩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权威者一般是父母或者教师。行为动机是避免惩罚。这一阶段与我国幼儿期的年龄阶段相对应。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自制力薄弱,缺乏是非善恶观念,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容易出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而家庭作为幼儿个体社会化的首个场所,当幼儿出现这些违反道德规则和行为规范时,家长要对其实施合理的惩罚教育。通过惩罚教育,幼儿认为受到来自家长的惩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并且潜移默化地改变这种不良行为,将好的行为标准逐渐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幼儿犯错误后受到适当的惩罚教育,幼儿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但要让其明白有过失就要对此负责。从而有助于培养幼儿责任意识,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有利于个体健康人格的养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自杀现象频繁发生,他们不适应竞争激烈和复杂变化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这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关系。现今很多人大力提倡赏识教育,而反对惩罚教育,对孩子一味地无原则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种教育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父母的过度保护造成孩子长大后缺乏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甚至无法正确辨别是非。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在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惩罚教育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自己去经历适当的失败和挫折。从而有利于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 (三)有利于个体良好习惯的养成 心理学上认为,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个体内驱力的一个源泉,而内驱力是个体行为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当家长发现幼儿出现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并且采用传统的说服教育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就可以对其实施适当的惩罚教育。幼儿受到惩罚后,他的心理受到了外部刺激的冲击,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合适行为逐渐有了一定的正确认识,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惩罚教育对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二、家庭惩罚教育的理性回归 惩罚对于教育而言,如何存在与运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卡连柯说:“正确地和有目的地应用惩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家长利用惩罚的制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笨拙的家长不合理地、机械地运用惩罚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到损失。”家庭惩罚教育的理性回归,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恰当运用惩罚教育的方法。 (一)惩罚的目的是教育 惩罚的目的是教育,惩罚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并不是为惩罚而惩罚。之所以要实施惩罚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道德的行为,并逐渐改变这种不良行为,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更应该注意教育的目的和惩罚的目的。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只罚不教、以罚代教等现象普遍存在。家长对幼儿实施不合理的惩罚教育,导致幼儿身心疲惫,同时也影响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所以,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家长要以教育为目的,为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对幼儿采用合理的惩罚手段。 (二)惩罚坚持一致性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幼儿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以及教育方式上常常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容易使得幼儿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对孩子实施惩罚教育的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应该达成一致观念,而不能出现为了袒护孩子而指责惩罚实施者的现象。只有家庭成员齐心协力,统一科学意见,孩子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三)惩罚要适时适度 惩罚教育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惩罚需要适时适度,幼儿家长在对幼儿实施惩罚教育时要坚持这一原则。当幼儿出现一些不道德行为时,家长要及时进行教育,不能延迟教育,这是因为幼儿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幼儿的思维发展不具有守恒的特点。家长要敏感地察觉教育契机,灵活运用教育机制,对幼儿实施教育。当幼儿犯错误时,家长大可不必直接使用惩罚教育,可以先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说教无效之后,就应该及时采取合理的惩罚教育,让孩子对自己不道德行为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错误的改正。家长在实施惩罚教育时,也要注意惩罚的适度性,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惩罚过轻,教育效果不明显,惩罚过重,伤害儿童的自尊。当幼儿对自己不道德行为有所认识时,惩罚教育就应该适可而止。 (四)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 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沟通、感化、引导、说服等教育方式。现实生活中,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可以结合使用。何时进行惩罚和赏识,都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家长要以教育为目的,科学灵活地使用这两种教育手段,从而达到一种有效教育。奖励和惩罚在幼儿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奖励的过度使用对幼儿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惩罚的合理使用是行之有效的。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使用合理的惩罚方法,如何将奖惩有效结合,都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刘一春 李林烛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钢琴教学幼儿教育论文 一、对钢琴课学习的必要性的理解 (一)就学习钢琴本身而言,它对于整个音乐过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与对音乐的感知力。学生在学习钢琴基础知识与弹奏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的练习,而这种练习,无形之中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力,钢琴学习是锻炼儿童意志力的有效途径。儿童开始喜欢学习钢琴,是因为对新事物的好奇。可当课程逐渐复杂,兴趣也就随之减退,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强大的意志力去坚持。在困难中不断的前进。长期的坚持不懈,使音乐的能力一点点提高,经过这种长期的艺术熏陶,也会使孩子整体的艺术修养有所提升。 (二)良好的音准与节奏感对于钢琴的学习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它对音乐其它门类的学习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而钢琴的学习恰恰是练习音准最好的一个工具。钢琴乐器每年都需要调律师进行校对音准。孩子每天在大量反复的倾听音乐中,对音准有准确的判断,还可以在家里进行练耳的练习。长期的练习对音准和节奏感都是有益的。 (三)钢琴演奏中,有即兴伴奏的部分。 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就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即兴伴奏的方法,即兴伴奏是钢琴弹奏教学中的一个延伸和发展。了解最基本的和声、音阶、琶音走向。在歌曲中最常见的音型与织体。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训练,既增强了乐趣,也促进了钢琴本身的教学工作。使孩子视奏能力加强。也为日后进入到真正的即兴伴奏打下基础。 二、多元化的钢琴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现在的钢琴教学课程,多分为两种形式。一对一教学,和小组集体课的形式。针对小些的孩子建议两者混合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一)集体大班形式的音乐素养课程。 音乐素养课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手型的游戏训练。利用这种人数较多的课堂,增加孩子们的凝聚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形式好于一对一的教学,在课堂上孩子们既能体会到集体,也会展现个人能力。 (二)在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后,一对一的教学,是每个孩子必须要经历的课堂模式。 这种个别课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去单独解决。但这种一对一的课程时间不宜过长。孩子年纪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在前十分钟可以进行新知识和曲子的改错环节。接下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要时刻关注孩子兴趣所在,如果出现了厌烦,就要及时变换形式,利用新颖去吸引孩子。这种方法也是钢琴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 (三)钢琴小组课观摩的教学形式。 这种形式也非常适合人数多,年龄低的学生。作为初学者,演奏上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基本的方法也都是一样的。可以把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学生普遍的问题,统一讲授去解决。统一的演奏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团队意识,还可以进行互相学习,指正。 三、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改革创新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完美人格。钢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优于其他乐器的极强的表现力、音域广、和声效果极为丰富等特点。在美妙的乐曲中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的各种能力能得到更好地提高和锻炼。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注重它的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以素质教育为教学宗旨,要采用用兴趣去引导孩子,寓教于乐。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使孩子愉快的学习。 (一)钢琴教学法 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幼儿教师有着引导孩子热爱音乐这一重大责任。钢琴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活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不破坏孩子的兴趣是关键。如何能在儿童在游戏中去学习,如何能轻松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幼儿教师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保证正确的弹奏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儿童心理变化的掌握,对知识传授出现问题的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很关键的。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今后对音乐热爱的程度。 (二)即兴伴奏课程的设定 学龄前儿童年龄为3—7岁,他们对音乐的熟悉大多是各国的儿童歌曲,而这些简单的歌曲也是我们即兴伴奏的主要内容,在具有了一定钢琴基础的同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为自己喜欢的歌曲添加伴奏。这对于掌握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特色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挖掘不同伴奏形式应该用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中。 (三)教材的使用与确定 1.在针对幼儿钢琴使用教材上,主要以实用性为主。 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节奏鲜明,曲谱简单些的儿童歌曲,可以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增加孩子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有实践教具的教材,利用儿童喜欢的彩绘图画,或者手工游戏、贴纸。将这些与枯燥的曲谱结合,效果会更好。教师可以利用已经熟悉的乐曲,加入自己简单的即兴伴奏,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对调性、和声有基本的概念。 2.教材的民族性 在教材范围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全世界优秀的作品,同时运用。将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并驾齐驱。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味的作品去欣赏、学习。通过我们教师的双手,去引领孩子全面的了解中国,了解世界。这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推进。 作者:丛琪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信任危机下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表现 (一)教育公平信任危机 幼儿园作为孩子启蒙教育的起点,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幼儿阶段是孩子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养成的关键阶段。但是目前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孩子在这个重要时期并没有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例如: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城乡环境差距等。因此导致幼儿教育出现了严重的教育公平信任危机。 (二)教育安全危机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因此孩子的安全问题是家长和社会重点关注的幼儿教育问题之一。这里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孩子在幼儿园内的安全问题,还包括孩子在上下学的路上的安全。近几年,幼儿校车事故频繁上演,很多幼儿教师虐待孩子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由此引发了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安全的深深担忧。 (三)教育内容的信任危机 随着近几年人们对教育事业的不断关注,很多私立幼儿园不断出现,这些私立幼儿园在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上都有待于提高。很多孩子家长对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迫切心理,因此导致对私立幼儿园并不是很了解。私立幼儿园作为盈利性组织,在实际教学中追求的是个人的高收入,从而忽略了教育内容的重要性。 (四)教育方法危机 对于幼儿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引起了家长的信任危机。目前有90%以上的幼儿园属于私立幼儿园,这些机构的师资力量比较差,教师素质比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使用也欠缺一定的科学性,教学水平得不到保障。 二、出现信任危机的原因 (一)政府方面的原因 伴随我国经济的改革,市场经济主体逐渐增加,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监管力度不够,很多经济主体的违规现象,政府都没有及时予以制止。例如,私立幼儿园的教育不合格问题。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原因 随着幼儿教育不断被社会关注,很多幼儿教育机构相继出现,对原有幼儿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教育机构将原来以办学为重点转向了以盈利为主的教育机构,并导致教学水平下降,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 (三)家长的原因 幼儿教育的日见紧张,给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危机感,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首要问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开始让孩子去幼儿园接受教育,这样盲目的行为,不仅对孩子起不到帮助作用,相反有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幼儿教育中出现的信任危机,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最重要的社会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幼儿教育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导致人们产生了很严重的危机感,因此社会因素也是造成幼儿教育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 三、解除危机的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导致幼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私立幼儿园的违规教学,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违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所以,改变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幼儿教育进行约束和限制,明确教育标准,制定完善的教育流程,政府要对幼儿教育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对于教育中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的解决办法,也要进行严格的规定,并制定相应的处罚制度和规定。对于以上法律法规的制定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对实际教学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通过法律约束,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责任和意识,并降低人们对幼儿教育的信任危机。 (二)加大政府投入 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制定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幼儿教育危机的解决。首先,加大对城乡偏远地区的投入,减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扶持乡镇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幼儿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政府也要提高对一些大型幼儿教育机构的资金支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并与有关法律部门协调配合,减少幼儿的教育费用,使达到教育年龄的幼儿都可以及时的接受到正规的教育。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水平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管理。幼儿园的孩子还处于生理、智力发展的初期阶段,一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完善。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掌握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开展教育活动。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对小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 在幼儿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结合孩子的性格等成长特点,幼儿教育机构应该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人们对幼儿教育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对于幼儿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教育,更多的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使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幼儿教育是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础,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正式教学打好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导致我国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幼儿教育之间发生的脱节现象造成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作者:马佳 单位:杭州艺术学校
本科艺术论文:艺术类本科生大学英语教材评价 艺术及体育专业的大学本科和专科学生在我国的高校中是一群相对特殊的学生群体,其特殊性的之一体现在其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所用的相关教材。近年来,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也不断进行中,国内出版和发行了很多大学英语教材,而艺术、体育等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其他专业有很大差距。然而,随着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进程的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学生英语的素质和运用能力对艺术专业同样适用。 一、高校艺术专业大学英语编制及选用情况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在进行中,然而对于艺术专业的大学英语改革和研究还很少。各个高校由于地域不同,学生英语水平在进校时就有所差异,因而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对于教材的选用随意性较大,多使用所有艺术和体育专业学生通用的英语教材。目前,多数学校使用的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葛宝祥、王利民总编的《E英语教程》。 二、《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简介 普通大学英语教材在我国相对较多,而艺术和体育类的大学英语教材相对较少。在各大艺术和体育类的高校或者各高校的艺体专业,《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使用较普遍。《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一共有4册,在大多数学校是供艺术和体育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四个学期使用。也有部分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在大一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并选学这四本书的部分内容。该书一共四册,包括八本书,四本学生用书,四本教师用书。每册《E英语教程》都是由8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包括5个部分: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grammar、writing、culture express。 三、对《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的评价 (一)教材评价的标准 欧美国家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探索如何对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价,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教材评价(materials evaluation)的理论研究。他们的理论包括u价的概念、内容、范围、功能和评价的主体、过程、原则和方法等。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欧美国家对教材评价的理论研究已日益成熟。 不同的研究者们,对教材评价的标准也是不同的。研究者普遍认为,首先,评价教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课程标准;其次,教材应该反映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的合理内核,体现新的外语学习理论;然后,教材应该符合学习者的发展要求;最后,一套好的教材还应该考虑到教师教学和职业发展的需要,统筹考虑到水平和地区差异。Hutchinson and Waters认为评估教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对照(matching)过程。一般从五个方面进行对照: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方法及价格等实际问题。本文对于《E英语教程》这套教材的评价,主要从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出发。其评价内容从以下几个点入手:(1)该书系列覆盖的语言点有哪些?其语言点所占比重如何?(2)该书系列覆盖的语言技能有哪些?其所占比重如何?(3)该书系列的课文体裁范围一般为哪些?(4)教学内容是怎样安排的?是按语言点还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5)课文中每个单元是怎样安排的?是按听、说、读、写的顺序还是其他顺序。 (二)《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的优点 (1)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打好阅读基础,加强听说训练,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在听、说、读、写、译方面达到要求。 该书的内容上也体现了这一点,该书的每个单元都包括5个部分: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grammar、writing、culture express。听力部分旨在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包括语音、听力技能的练习以及听对话和文章的能力。此外,其听力材料大多与艺术相关。在听力之后,即为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话题讨论,即口语练习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相关知识,锻炼学生听力和口语中运用的能力。 (2)在第二部分文章阅读中,分为passage A和passage B,这两篇文章的相关性不大。A篇文章选材范围较广,注重趣味性、信息性和实用性,内容丰富,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每一个单元的passage B均为艺术或体育相关题材的文章。例如,《E英语教程》1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A violinist in the metro”,第四单元第四篇文章“Yoga”和第二册第六单元文章“What makes a great musician”。并且在culture express中,也多为艺术相关材料。这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不仅学到英语知识,也可以了解更多专业相关知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方便学生理解和课后自主学习,在每篇文章之后都列举出了学生可能遇到的新词汇,且每本书的最后都附有每个单元的单词详细解释。 (3)在每篇阅读文章之后都有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和结构、介词、句型和翻译。这些练习设计灵活多样,旨在考查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且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4)此外,大学英语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延续,《E英语教程》系列书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在此书中每个单元都有语法部分。语法部分从第一册到第四册从易到难层层深入,重点突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英语语法规则的掌握。 (5)写作板块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最简单的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到简单句子的表达,再到段落的表达,整个文章的编排,完整的表达观点都有详细的讲解。这些写作技巧对学生来说非常有用,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在将来的学生工作中都是有用的。 《E英语教程》系列书籍从其听说、阅读、语法、写作各个板块的分配以及其各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语法点的选择和分配,文章的体裁的选择,都符合艺体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以及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人才培养要求。按听说、阅读、语法、写作和文化几个板块来安排,形式上和板式设计上既符合艺体生的心理特点,内容上既有育人功能,又有人文视野,又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是艺体生大学英语教材的最佳选择。 (三)《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的不足 全球化和国际化不断深化发展,艺体生也逐渐认识到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性,这不仅仅在考试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在将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能运用。而实际情况是,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这一块十分薄弱。据学生反映,《E英语教程》教材中口语训练的比重较少,且口语没有一个独立的板块,均是在听力内容基础上的一个情景模拟,有时话题与日常学习生活并不相关,就使学生难以表达。故笔者提出建议,可增加一个独立的口语板块,有相关的话题,从简单的词汇到句型再到情景的完整口语训练,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搜索相关资料,准备话题,在课堂来模拟,这样就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 四、结语 《E英语教程》系列教材是在现存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唯一适用于艺术和体育类专业学生的教材。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艺体生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也应行动起来。艺术和体育类学生大学入学之初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大多相对较差。词汇量小、语法基础薄弱、英语学习兴趣不浓等系列问题都有待解决。因此,加强对《E英语教程》一书的认识,更好地了解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本科艺术论文: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摘 要】本科院校是对人才素质教育的基地。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实现和发展有积极意义。因此加强开发和利用本科院校中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文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开发和利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 课程资源 开发与研究 现阶段,我国本科院校正在围绕素质教育开展深入的教育改革,考虑到艺术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大部分的本科院系都越来越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并开设了种类繁多的艺术课程,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设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意义 设立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基地,对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其能够拥有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形成比较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塑造自身健全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另外一方面,艺术教育是能蚺嘌学生想象力的最有效的方式,而且它还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在艺术教育的审美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创造和探索,提升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再次,进行公共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内心的情感表达更深入更丰富,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最后,学校开设艺术教育课程使校园整体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通过开展一系列内容充实、丰富多彩、健康高雅且具有艺术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将课堂所学艺术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形成学与用之间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公共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净化灵魂、启迪思想以及益智等功能。 二、目前开发和利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在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中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部分本科院校中公共艺术教育中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的职责,日常的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没有实质性的监督,教学机构也不够完善,缺乏课程简介、教学大纲以及考试大纲。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本科院校没有全面的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其次,部分本科院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师资不能满足需求,难以保障专职教师的数量而兼职教师的教学资质又比较缺乏,而且不能准确地把握诸如限定选修课的课程性质,出现课程的门类不够齐全、课程名称不够规范,对该课程的客观要求缺乏最基本的认识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太过单一。最后,教师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认识层次不尽相同,有的教师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完善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没有有效的交流,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不是特别的生动。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却太过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却忽略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本末倒置,往往会显得华而不实[1]。 三、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措施 首先,本科院校在开发和利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太混乱,而且也缺乏完善的制度,各本科院校之间也没有有效地进行沟通和经验交流,闭门教学导致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资源非常贫乏。为了解决问题,各本科院校应该积极地加强互相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共享公共艺术课程资源,努力地使以往公共艺术课程资源的分割、孤立现象得以改变。各本科院校之间共享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资源可以促进其进行共同学习和共同发展。其次,在进行开发和利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各环节的程序,在开发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时候严格按照程序要求执行。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积极地完善该课程资源开发的体系,并根据集宁师范学院所处地区即内蒙古的地域文化特点,增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在保证公共艺术课程的实用性的同时增加区域特色。再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选择公共艺术课程的时候必须要贴近学生们日常生活,使其具有实践意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地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实际应该公共艺术知识的时候应当予以相应的指导。最后,教师还应该在公共艺术教学中充分的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各种手段建立相应的计算机信息数据库,有效地对优质的公共艺术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筛选,并统一的加入到某个信息数据库中,这样集宁师范学院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立公共艺术课程,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势互补[2]。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各本科院校开设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但是该课程在本科院校中的实施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这就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更加深入地认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资源。 本科艺术论文:对“3+4”本科贯通培养班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自2014年8月起,笔者学校作为河北省教育厅确定的全省6所国家级中职示范校之一,与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联合开办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本科贯通培养班。两年来,“3+4”本科贯通培养班在笔者学校已有2个专业、8个班级、320人。为使该专业学生达到且超出普通高中毕业生水平,在“3+4”本科贯通培养班开班之初,笔者学校就根据省厅指示精神及与合作办学高校共同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了该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文化基础深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养全面,双创能力突出。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向高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同时也为笔者所在省的职业教育同仁积累“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人才的经验,2015年3月,笔者学校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中职段)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组,作为“3+4”专业任课教师,笔者有幸成为该课题组《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入该课题组后,笔者负责通过选修课和社团对“3+4”专业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的教学与研究任务,下面就将两年来笔者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成果总结如下。 一、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授课计划 综合素养全面是笔者学校确定的“3+4”本科贯通培养班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一项重要目标。综合素养包括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文明素养、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素养等诸多方面,艺术素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主要考量指标。 艺术素养是一种审美素质。它是通过对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一切美的东西的认知和感受,来提高人们的内在审美能力。 具湟帐跛匮主要是指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与审美能力,并使这种知识与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由内而外体现一个人的艺术气质。这种气质一旦养成,将会如影随形,伴随一生,使人终生受益。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入手,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明确这一目标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立了艺馨话剧社,在对学生系统介绍话剧基本知识、中国话剧发展史,以及观摩了经典话剧后,排演了话剧《白毛女》《雷雨》《日出》等经典剧目;开设了世界名画欣赏、经典名曲欣赏两门选修课,精选了100幅世界名画、100首中外经典名曲作为授课内容,制订了详细的授课计划,在高一至高二4个学期为学生开设较为系统的名画、名曲欣赏知识讲座,使学生在接受名画、名曲和话剧艺术熏陶的同时,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艺术素养显著提升。 二、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话剧社成立之初和刚刚开设选修课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和上课时出勤率较低。为扭转这种局面,笔者除了采用电子白板、投影仪、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课堂授课外,还建立了微信群,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在群里布置预习和课后作业,在群里讨论课上讲授内容,并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热河书画院画家的作品展、热河民俗博物馆的展览,观看避暑山庄清宫音乐社的演出、承德大剧院音乐会演出、承德话剧团小剧场演出等,将课堂移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熏陶。在每次观看展览和演出后,让学生写欣赏感受,然后放在群里让大家浏览,或是选出优秀者的文章在课上朗读,或者投稿给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站。此举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向全校宣传了“3+4”话剧社和艺术选修课,带动全校学生亲近艺术、提高自身素养,并借助学生的社交圈,提高了“3+4”专业的知名度,取得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到高二下学期,笔者任辅导教师的艺馨话剧社有成员32人、3个排演小组,达到了学校提出的活动有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固定场所的“三固定”要求,是“3+4”专业中4个二课、社团中活动最好、成员最稳定的社团。笔者任课的名画、名曲欣赏选修课,学生稳定在56人,因小班教室容纳不下,只好到大合班教室上课。在学期末的学生评教中,话剧社和名画名曲欣赏课均得到学生好评,优秀率为96%,居二课、社团和选修课之首。 三、多方引进资源,丰富授课内容 在开设名画名曲选修课和成立话剧社之前,笔者只在大学学习美学概论,艺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底子薄弱,开设选修课和辅导话剧社尚显吃力。为此,笔者重新拾起在大学学过的美学课程,在网上观看美术、音乐、话剧方面的基础课程讲座,研读中国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散步》。关于西方美学,拜读了傅雷大师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通过充电学习,自身的艺术素养有了很大提高,给学生授课时也有了底气。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授课内容,经学校批准,笔者还邀请承德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和美术系的教授来校给学生开设讲座,教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同学们讲授欣赏名画、名曲的方法,他们的讲座声情并茂,激情澎湃,还与讲座现场的学生互动,讲到精彩之处,场内掌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讲座效果超出了预期。此后,艺术选修课上座无虚席,再无逃课情况出现。因为学生已经意识到,艺术素养培养是对人终生有益的事情,而不翘课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也是个人综合素养提高的表现。 四、引导学生实践,切实提升素养 为了检验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2015年上半年期末,艺馨话剧社接受学校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的演出任务,重新排演了话剧《白毛女》选段。此前话剧社活动时,虽然作为教学实践内容排练了此剧,但那只是练习,而要正式上台演出,就要对剧本精心修改,重新选定演员,准备服装道具。为给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奉献一场精彩的演出,笔者和剧组成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反复观看网上演出视频,一遍又一遍地排练,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又不知如何改进,排练遇到了瓶颈,难以突破。 面对困境,笔者向领导提出,聘请专业演员辅导,打破排练僵局。经多方努力,请来了承德市话剧团的副团长――一位有着四十多年演出经验的老演员给同学们辅导。专家观看学生的排练后,立即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亲自示范,从一句台词、一个眼神开始进行纠正。经过20多个小时的精心辅导,同学们的演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他们登台演出的信心。经过认真排练和精心准备,在欢送2015届毕业生的文艺晚会上,艺馨话剧社排演的话剧《白毛女》选段成为当晚演出的亮点,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这个话剧片段的上演,也改写了笔者学校文艺演出中从未有话剧演出的历史,在学校的文艺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该剧目又作为经典节目为省教育厅领导和技能节来校参观的家长演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排练和演出的艺术实践,既锻炼了学生、挖掘了学生的艺术潜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这种素养已经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话剧社成员和选修艺术欣赏课的学生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他们也成为学校和班级的文艺骨干,他们用自己内在的艺术素养,为学校和班级的文艺工作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 以上就是两年来笔者通过艺术欣赏选修课和社团对“3+4”本科贯通培养班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的点滴经验。艺术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长期坚持,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这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好事做到极致。 (作者单位: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 本科艺术论文:艺术院校本科招生考试与培养质量研究 【摘 要】本研究以我校――北京电影学院2011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专业考试成绩、高考成绩和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的相关性,为我校的招生考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艺术院校;本科;招生考试 一、研究目的 艺术院校因其培养目标的专业性,普遍采用专业考试和高考相结合的方式录取,而不只是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录取。也就是说,艺术院校根据具体的录取原则,在专业考试合格且高考成绩达到分数线的考生中,择优录取。 本研究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校2011级本科生专业考试成绩、高考成绩、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为研究数据,计算专业考试成绩和专业课程成绩的相关性、高考成绩和专业课程成绩的相关性,分析本科生招生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招生考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选取我校2011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剔除退学、休学、降级等学籍异动和外籍留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等情况,我校2011级本科共有在校生488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动画学院,有学生105人;人数最少的是电影学系,有学生15人。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2011级本科生的专业考试成绩、高考成绩分别与在校专业课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SPSS软件计算所得的相关性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对2011级本科生的招生和培养情况进行分析。该方法的优点是数据比较容易获取,操作简便易行,结果直观明了。 其中,相关性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性系数的绝对值在[0,1]区间内,绝对值越大表示相关性越强,正负值则分别表示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显著性水平是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内,可能犯错误的概率,当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时,计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下,以2011级表演学院本科生为例,对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一) 数据预处理 从录取数据中,提取出2011级表演学院本科生的专业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并剔除退学、休学、降级等学籍异动情况。为了避免成绩波动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初试、复试、三试的平均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指标;为了避免文理分科和附加分的情况,本研究选取语文、数学、外语的平均成绩作为高考成绩的指标。如图1所示。 从教务管理系统中,提取出2011级表演学院本科生在校期间各门专业课程成绩,并计算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作为专业课程成绩的指标。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所以,剔除了英语、政治、体育等公共基础课和各类公共选修课。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二)计算相关性系数和显著性水平 将专业考试成绩、高考成绩和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等三项指标导入SPSS软件,分别对专业考试成绩和专业课程成绩、高考成绩和专业课程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如图3所示。 (三)计算结果 经SPSS软件计算,专业考试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n程成绩的相关性系数为-0.206,显著性水平为0.215,表明专业考试成绩与专业课程成绩不相关。高考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成绩的相关性系数为0.405,显著性水平为0.012,表明高考成绩与在校成绩呈正相关关系,如图4所示。 四、研究结果 根据上述研究方法,以院系为单位,分别计算2011级本科生专业考试成绩、高考成绩、专业课程成绩的相关性,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美术系2011级本科生专业考试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专业考试成绩高的学生,在校期间各门专业课程成绩整体水平较高;其他院系2011级本科生专业考试成绩与在校期间各门专业课程成绩无相关关系。 表演学院、录音系、摄影学院、动画学院2011级本科生高考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高考成绩高的学生,在校期间各门专业课程成绩整体水平较高;导演系、美术系2011级本科生高考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呈负相关关系;文学系、摄影系、管理系和电影学系2011级本科生高考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无相关关系。 五、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2011级本科生中,专业考试成绩与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普遍没有相关性,这种现象与专业考试成绩高的考生,应该在校期间专业课程成绩优秀的常识不符,各院系应适当调整专业考试,保证专业能力更强,更有发展前途的考生进入我校学习。 而高考成绩与专业课程成绩的相关性结果则表明,导演系和美术系在招生录取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降低高考成绩的要求,或者在制定录取原则时,可以适当降低高考成绩的比重;表演学院、录音系、摄影学院、动画学院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应该适当提高对高考成绩的要求,或者在制定录取原则时,适当提高高考成绩的比重。 六、创新与改进 本研究创新性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艺术院校的招生与培养进行分析,但在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单纯以院系对学生分类、缺乏多年的趋势分析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深入分析。 本科艺术论文: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设置研究 摘 要 随着众多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进一步优化通识课程已是大势所趋。怎样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艺术类通识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也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艺术 应用型本科 高校通识课程 1 内外通识课程研究现状 最早开展关于高校通识课程研究的国家是美国,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也是被公认为最成功的,因此其通识教育研究经验和方法备受推广。通过各方面的资料显示,美国的通识教育主要有四种实施类型,即:分布比修型(Distributed Requirements)、名著课程型(Great Books Program/Curriculum)、核心课程型(Core Curriculum)、自由选修型(Free Electives)。本项目所研究的“摄影技术”通识课程,属于自由选修型。是指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制定适合自身的通识教育计划。 近几年来,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越来越多,很多传统的研究型高校都在转型为应用型高校。目前,国内几乎每个省都有公办的、成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应用型本科高校也不例外,除了一些必须设置的专业课程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比例不合理、教学方式不够灵活以及管理措施不完善等。基于以上情况,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迫切需要得到改善。 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灌输专业知识,而是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方法。通识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和学术活动的影响,养成科学和文明的精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使学生最终能够独立走向社会。大学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的最核心部分,通识课程虽然不受其它专业课程的约束,但其与专业课程又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专业课程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存手段和方法。而通识课程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泛,整体性和综合性也很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终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灵活应用,并弄清不同专业之间的共同点。 2 开设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必要性 现阶段,大学艺术类选修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高校都把大力发展艺术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很多专业都尝试开设艺术类通识课程,包括美术、音乐、摄影等,让更多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艺术文化和知识。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艺术通识教育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不仅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也丰富多样。这些都可以成为其它高校开设此类课程的依据。 第一,通识教育是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理念,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手段。大学教育发展至今,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十分突出的就是大学生素质结构失调,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的素质结构没有完全适应社会需求。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应具备足够的知识宽度、学习能力和健全的心智。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体系,从而能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适时而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也很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通识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 第二,新的文化环境要求高校必须通过加强艺术课程通识教育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艺术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艺术通识教育并不只是简单开设美术、音乐、摄影等选修课,而是开展以文学、摄影、美术、音乐等为艺术手段的教学活动,它是以艺术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并产生共鸣。其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艺术的眼光和感觉,提高自身的修养,对人性进行优化和改造。最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拓宽视野。 第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可能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在知识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创新是人们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不断更新的资讯和技术,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如何培养当代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课题。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通识教育理念的核心,结合目前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不足,寻求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能够为国内其它高校艺术通识教育提供可借鉴的实施方法。基于当今的高校办学背景与现状,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管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优化发展,还是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改革,都是很多高校学者们研究的方向。本项目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艺术类通识课程进行研究,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其它院校提供必要的参考。 3 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改革 第一,明确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定位。任何一所高校都有很多职能管理部门,明确课程定位不是某一位授课教师的问题,这涉及到学校所有相关职能部门,不仅要加强对艺术类通识教育的认识,还要能够为通识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后盾。学校职能部门可以把艺术类通识课程纳入各项工作, 逐步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真正确立艺术类通识课程在学校通识教育中的地位。提高对艺术类通识课程的认识,明确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定位,面向全w师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加强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充分有效地整合校内人力资源,充实艺术类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可以把艺术学科方面的教师集中起来,合理地安排每学年课程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使学生在选课时有更多的方向。同时,学校主管部门要为艺术类通识课程的任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搭建与艺术教育专家交流的平台,使课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并积极地“走出去”,为其它院校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学校应制定关于艺术类通识课程的管理和评估机制。由领导牵头,成员包括教务部门、学生部门,统一指导、协调学校艺术类通识课程建设工作,从组织上保证艺术类通识课程改革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建立艺术类通识课程的评估机制,采用检查、评估等手段,推动艺术类通识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以及年终考核中,将教师负责和参与的通识课程纳入评分指标体系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通识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第四,引导学生选择艺术类通识课程,并使他们明确其价值和意义。在学校范围内加强对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宣传,提高学生对艺术类通识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类通识课程。平时在校内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艺术讲座以及丰富的社团活动等。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和学习交流,创造一个广大学生共同发展的空间,形成一个交流、协作、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 4 拟达到的目标 第一,为学院现有的艺术类通识课程教学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开设艺术类通识课程的专业班级不同,确定教学目标并合理组建教学班级、确定上课人数。使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 第二,通过研究,结合每个专业对艺术方面的需求,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外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研究制定一套详细的、综合性的艺术类通识课程开设方案,包含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资料,方便从事艺术类通识课程教学的教师使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的特色区别于传统的选修课程教学,采用识别-分析-实施-总结的教学过程。通过识别不同学习对象的学习需求。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制定最适应的学习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及时跟踪过程并总结成果。采用课堂-课外-网络的教学方法。保留传统的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点及方法技巧,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上传案例和教学视频,在计算机网络和手机软件上进行交流和沟通。艺术类通识课程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中。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出合适的、个性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更多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 本科艺术论文: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安康学院共艺术教育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制约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师资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硬件建设及资金投入不足等,并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偏远地区 新建本科院校 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安康学院非艺术专业学生。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共向安康学院非艺术专业学生发出问卷388份,收回380份,回收率93%,符合问卷调查规律。调查期间,我们有意识地走访了部分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 2.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升本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在我院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及学生自身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院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学生艺术素质较差 调查发现,上大学前学生基本掌握的仅限于流行歌曲等大众类艺术形式,对绘画、书法、剪纸、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仅是略有了解而已,动手能力差;上大学后,学生接触的艺术形式则多是书法类、舞蹈类、音乐类,而与绘画类、器乐类艺术形式的接触非常少。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艺术素质较低这一现象,但均有“补课”愿望,希望通过选修艺术类课程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2.2 客观条件的限制 2.2.1 硬件资源匮乏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我院的公共艺术教育的硬件设备很差,供非艺术专业学生使用的各类艺术专用教室(音乐、美术、舞蹈等)仅有3个,部分多媒体教室可以利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专用场地、设备及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开展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2.2 师资队伍薄弱 调查结果显示,到2009年10月止,我院共有担任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兼职教师6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08%,专职艺术教师占艺术教师总数的0%。这种情况说明我院公共艺术教师资源非常紧缺,不能满足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的需要,与“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的标准相差很远。 走访的5位兼职教师普遍认为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院至今没有专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兼职教师年均授课量均在6门以上,周学时均在18学时以上,且职称都是讲师及以下教师,说明新建本科院校的专职公共艺术教育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究其原因是由于多年来我国应试教育制度忽视了公共艺术教育,在公共艺术教育被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因本科评估被重新确定地位之后,在没有专职公共艺术教育教师、兼职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增加了兼职教师授课门数和学时数,使得本来就薄弱的师资力量更加薄弱。 由于艺术系部本身专业教师紧缺,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由于课量的大幅度增加,教师上课疲劳,便疏于科学研究和进修提高,从而更加大了队伍结构调整的难度。更为严重的是,如此一来便难以避免授课当中的“完成任务”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3 课程设置不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到2009年10月为止,我院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形式开设艺术类课程,其授课形式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理论型欣赏课,如《音乐欣赏》、《美术鉴赏》、《书法鉴赏》等,是一种面向大多数学生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带有明显的“补课”性质;第二类为实践型技巧课,属任意性选修课程。如《音乐欣赏与合唱训练技巧》、《师范生用嗓技巧训练》、《数码摄像技巧大全》是一种大多数学生的普及性限选课程等技能课程;第三类参与实践型课,属于第二课堂辅修课。如"SOSO动漫社”、“书画社”、“莘莘艺苑”、“大学生艺术团”等,是一种面向全校艺术爱好者的技能实践课程。这类课程既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的艺术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做法。 各类课程中设制的不同学科、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内容的课程,数量相当少且学时也略少,就此而言。可视为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开出的艺术类课程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需求学生的选课需要。6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更多的艺术类选修课程,让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同学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另外,调查还发现,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艺术教育课程开设方面,限定性选修课程没有任意性选修课程开设的数量多。这说明学校还没有彻底把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的精神,致使艺术系(学院)还未能充分发挥潜在的作用。学校应及时加以改革、调整现有教育模式,使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发挥区域优势,办出公共艺术教育特色。 2.4 学生选课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我院学生选修艺术类课程人数共计589人,其中专科210人。本科379人,仅占在校生人数的7.55%(我院在校生总数7800余人),而且选修艺术类课程无论本科专科均为在校二年级学生。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兼职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少,开设艺术类课程有限;其次,教室的容纳度不够,对选修人数有限制;再次,由于有些学校作出了选修课程均在第二年学年完成,学生必须选修艺术类课程的规定,致使全部是二年级学生选课;最后,多数学生普遍存在为了拿到毕业证“挣”学分的现象,致使学生不得不选修“压力小”的艺术类课程。 据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学生选课表显示,我院学生选择第一类课程人数为100%(选课人数,容纳人数),第二类课程人数为73.76%(选课人数,容纳人数),单从数字上来看,第一类课程选课比例是较高的。调查发现,第一类课程虽然是限定性选修课,但是均属学生自愿选择行为,说明学生还是非常期望通过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只要任课教师加强引导,并采取得力措施,便会收到良好效果。第二类课程均属技能型实践类课程,普遍存在内容枯燥,教学手段陈旧现象,学生学习氛围不好、积极性不高。 实践证明公共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对选修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有明显效果,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多渠道培养具有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2.5 主观认识的不足 由于偏远地区人民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管理者对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未能进入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机构的较少,我院至今没有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机构。我院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大部分由艺术系的教师承担,由于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进行教学管理;院团委仅能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例如成立“书画社”、“动漫社”、“大学生艺术团”之类的艺术团体,成员采取的都是自愿报名方式,趋于形式化,受益学生很少。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专门机构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普遍存在重视艺术活动,忽视艺术教学现象。 3.针对调查情况的对策 3.1 鉴于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经费紧缺,发展困难,没有更多的经费来投入到公共艺术教育的硬件设备上,学校可以大力发展投资小、受益快的艺术类相关专业的建设,进而利用其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来整合学院固有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使专业的艺术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进一步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水平。 3.2 多数大学生均有学习艺术类课程的愿望和要求,但由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陈旧,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建议改革现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教育手段,使艺术教育课程真正成为学生青睐的课程,使艺术教育在高校真正落到实处。 3.3 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尽可能按照《指导方案》要求配备专职公共艺术教师,由艺术系专业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来兼任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优化师资力量整合模式,做到教师的专业齐全、职称合理。只有在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机构或教学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策划和具体指导下,成立公共艺术教育教研室,制定统一的公共艺术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举行各种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克服盲目性,实现计划性、纲要性,达到《指导方案》中的课程目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教育部于2006年3月8日下发了《指导方案》,其指导原则就是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方案》的提出为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进一步前进的机遇。 本科艺术论文:提升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艺术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艺术设计教育是应用型的教育,与市场紧密相连,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有更多的灵活性,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目前很多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定位在技术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还停留在传统的行业,学生毕业后就开始创业,一方面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从事的是市场中竞争比较大的传统行业,创业的成功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创业中创新不足。如何培养艺术设计的创新人才是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 ;创业教育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大量的集技能型、知识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在创业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但现在刚毕业大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DD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经验少、设计与市场脱轨,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自主创业被提到了日程。然而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在创业过程中,教育部专家就高校大力推进创业进行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在“创业”的前面加上“创新”二字,可谓用心良苦,所以现在通用的叫法是“创新创业”。教育部提倡“创新创业”的性质是什么呢?就是在创业中不提倡传统型的创业,而是进行机会型的创业,即不是简单模仿现有的商业项目,而是在原有商业项目的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等手段进行改造、创新,开发出新的商业项目,在此发现商业商机,达到创业的目的。学生怎样才能在创业中把握创新、如何进行创新是能否创业成功的关键,也考验着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者们,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至关重要。本文就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探讨,使其在创业中能够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一、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性思维,其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全面提高设计能力、提升设计理念。在课堂训练中,通过作业让学生了解掌握和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训练中去体会、感悟、探索、了解生活,通过作业把学生的潜能、个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多元化的、整体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仅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保持学习的探索精神。发散思维是通过围绕一个问题向不同的方向、角度,全面扩散思维方法,是对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途径的思维。其交叉创意点越多,创意越具有开放性和开拓性。通过对问题发散,以及对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的训练,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突破单一、固定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多探索。长此以往进行这样的训练,必然使学生在今后的创业中遇到问题可以灵活多变地去解决。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线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发现学生的探索精神,注重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挥,通过课程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学生既要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创造,以在以后的创业中发挥更大的才能。 二、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优秀的设计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了解人体工程学、社会学、管理学、计算机等相关知识,还需要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这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从社会上反馈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表明,艺术设计本科毕业生设计能力较弱,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都比较欠缺。而且各企业对设计师不安于长期在一个企业工作,频繁跳槽、好高骛远、不善于合作倍感头疼,这已经是行业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对设计师的形象也大打折扣。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不仅要教授专业的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应以创业知识为基础,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注重创业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不仅掌握好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的就业和创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培养创新精神,注重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 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的培养,应当制定完备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艺术设计行业的需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专业知识适用、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和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设计与创作能力的人才。这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掌握相关艺术学、文学、美学等方面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较强的技术性,毕业后能够在出版公司从事排版印刷,媒体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广告公司从事设计、策划,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师、教学管理等工作。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应制定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部分的设置应有针对性,设置要详实。目前,一些高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拓展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一般来说,主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培养。第一,重视课内的创新创业培养,一方面,增设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开设创业基础、财经类、管理类的课程;另一方面,增加课内创新内容,增加专业课内的创新的训练,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思维、创意设计的内涵建设。在课程内进行创新尝试,加强部分专业性、应用性强的课程的建设力度,增加学时、学分,重视课堂内的实践课程。第二,重视校外实训。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即把校外实习作为整个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点,学校和校外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四年的学习,至少一年或一年半在校外实习,让学生了解真正的设计形式以及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校外实习让学生走进社会,认识未来的就业形势,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设计师所需要的技能。 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的培养在于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与学生应共同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式的严峻。在自主创业中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总体的环境变化,努力完善自己,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本科艺术论文:校企合作模式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内容摘要】在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诸多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改革,却忽视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依旧以传统模式进行相对孤立的教学,使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之间的教学缺失一定的连贯性和递进性。文章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角度探析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以便为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 艺术设计 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近年来,各本科院校为进一步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都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从专业设置体系及教学方法上探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以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作为改革的途径之一,其对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的优化起到一定的促动作用,同时也为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搭建了良性平台。然而,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使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契合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而起到应有的作用,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探讨的问题。 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两个板块,而专业基础课作为进入专业学习之前的一个基础与铺垫,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促使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不再是单纯的通识教育,而是更加需要在符合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定位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主干课程。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突出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充分利用各自的教育资源,以职业岗位为导向进行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素养与职业专业技能而共同完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构建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就业绿色通道。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不但具有一定的静态性与动态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导向性。这就要求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依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基本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更好地明确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从而进一步让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服务于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为未来的对岗就业与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不但要具备专业的基本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意思维,这也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设计人才的基本要求。设计作品不同于绘画作品,其设计创作不是陶冶设计师的个人情操,而是一种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作品能否被使用者接受,主要决定于设计师本身创意思维,然而,创意思维的缺失成为学生在企业实训中的软肋。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载体,将对学生的创意思维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师,主要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对其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其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注重绘画技能基本功的训练,以纯艺术绘画的内容和要求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忽略自身设计思维的转变和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设计专业的内涵,不能更好地明确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被动和孤立地接受灌输式教育。例如素描与色彩基础课程,尽管在很多院校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将其课程名称更改为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经验和单纯的绘画技法。 与此同时,对于被专家和社会广泛认同的情景教学、岗位模拟实训、任务驱动、项目驱动等教学模式,由于基础课程教师将其归结于只适应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旧以传统的理念照搬过时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造成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之间在延续性上存在一定的曲度。例如环境设计与平面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三大构成基础课,尽管构成法则在两个专业方向之间存在一定的通识性,但需要根据两个专业方向不同的专业特点来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明白三大构成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突出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教学课时分配上所占比重偏低,课程体系安排较为传统的特点,这使得教学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必然形成平均分配的形式。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无法根据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以实现为专业主干课程和职业技能要求服务的教学效果。 因此,为让学生在企业实训过程中能快速具备相应的设计能力,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按照学科分类进行调整与整合,在突出其对专业主干课程服务的同时,结合学科专业技能要求和职业发展方向重构基础课程知识体系,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时,不但在心理上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而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提前认知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与设计内涵,明确自己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岗位定位。 (二)以专业技能要求为前提,优化基础课程组织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专业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基础上的能力相对于高职高专层次的来讲整体偏强,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然而,考入学校之后,又通过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来重复以强调提高绘画表达技能的教学洗礼,让学生明确专业基础课程的作用与设计内涵,其教学过程及效果成为单纯的为画画而画画。同时,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知识内容上相对独立,缺乏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与学科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对于素描与色彩两门课程的教学,依然注重以形体、结构、比例与明暗表现的通识教育,没有依据各专业方向的专业特点、专业技能要求,对课程组织结构进行个性化与创新性的整合,课程组织结构单一,学生学习目的盲目。而这种问题在三大构成、图形创意、透视学等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中同样存在。 因此,为了突出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技能要求的设计人才,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定位与目标要求,需要建立在专业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按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企业岗位实训的工作流程,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将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到设计项目中去,打破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创意表达之间的界限,形成专业基础课程之间、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与沟通,从而构建符合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技能要求的课程结构。 (三)以企业项目管理为背景,构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将取决于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化。艺术设计专业因专业方向的不同,其课程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体系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必然有所区别。因此,探寻与职业岗位能力相匹配的基础课程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构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成为最有效的途径。 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个体组合,而是需要根据专业方向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形成专业性强、目标明确的教学队伍。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相辅相成,犹如企业的项目管理。企业的项目管理就是对项目的定位、设计与实现的整个过程管理,最终使设计概念转化为设计产品,而每个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设计结果。因此,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其实际就是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而这个项目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各教学团队对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的优化与创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构建,不但将促使从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且还能将专业技能训练融合到理论知识教学中,为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发挥实际性的作用。 结语 专业基础课程不但为专业设计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而是在尊重和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开发学生的创意潜质和加强学生对设计内涵理解的同时,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良性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本科艺术论文:河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艺术类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河南省地方高校在办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明确了艺术类特色专业建设是地方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界定了特色专业的含义,指出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以黄淮学院美术学专业为例,着重介绍了黄淮学院美术学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地方高校 艺术类特色专业 培养模式 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一般也称为省属高校,区别于教育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直属高校,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一般是由地方财政供给,由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地方高校约占我国高等院校总数的90%以上,主要承担着为所在地区培养高等人才,以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逐渐显现,地方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适应这种变化时已经出现了问题。 一、河南省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河南省地方本科高校发展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由于学科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专业的设置缺乏针对性,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艺术类专业缺乏鲜明的自身特色、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同的高校设置同类艺术类专业时,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脱离实际、过于雷同,甚至出现“复制”的情况。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并不是根据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及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来制定,而是模仿甚至复制知名高校或重点大学的传统模式,其结果就造成自身优势的丧失和特色的缺失。人才培养目标脱离社会实际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不科学,课程内容陈旧。很多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或模仿知名高校或重点大学的相关专业。但是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这种不顾本院校实际情况而设置的课程体系,忽视了社会对艺术类专业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第三,教学模式陈旧,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实训,重课堂学习、轻社会锻炼。相当多的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而对于校内和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 另外,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落后导致的软硬件设施匮乏等也是河南省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重规模、轻质量、缺特色”显然已经成为地方高校在办学和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艺术类专业的特色,使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艺术类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以及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品牌专业。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队伍水平、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和培养的人才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特色专业能够凸显鲜明的地方特色,区别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 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使专业获得可持续发展,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凸显办学特色,建设艺术类特色专业。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和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大力推行艺术类特色专业建设,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品牌艺术类专业,有效破解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困局。 三、黄淮学院美术学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黄淮学院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前身为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级为本科院校。作为河南省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典型地方高校,黄淮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并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 黄淮学院美术学专业于2008年成立并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将艺术理论教育与绘画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专业,主要以培养中小学、高职师资和美术理论研究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黄淮学院美术学专业办学历史较短,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随着近年来美术类专业的扩招,黄淮学院美术学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现稳定在500人左右,规模较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美术相关行业对于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美术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工作岗位,如中小学美术教师和美术理论研究人员的需求量则急剧萎缩,这就使美术学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问题。主动适应社会对于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高水平的特色专业,是美术学专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唯一途径。黄淮学院美术学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准确把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论证,明确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的特色与定位。黄淮学院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按照“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从而体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黄淮学院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即教师除学历学位证书之外,至少取得一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从而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能,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打破学历限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行业高级技师参与到教学工作中。 第三,根据当代社会对人才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美术及文化产业相关人才。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前提。黄淮学院美术学专业经过论证,拓展出应用性较强的装饰专业方向,以装饰雕塑、装饰绘画和产品装饰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将其作为美术学专业发展的长远方向,以满足文化艺术产业化发展趋势对文化产品的需求。 第四,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硬件保障。黄淮学院美术学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了工艺品设计工作室、雕塑与陶艺工作室、美术作品装裱工作室、多媒体图文处理工作室、装饰绘画工作室、梦工场等设施完善的各类实践实训工作室,为学生的课程实践和校内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第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合作企业联系,推行项目化教学,将真实的商业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产品的创意、设计、制作的工作过程中学习课程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 2.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每个工作室由一名校内教师和一名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立足于地方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确定研究方向,组织学生团队利用第二课堂和课余时间进行教学科研和设计活动,承接社会项目,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未毕业,先上岗”,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 3.联合社会企事业单位,加强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就业实习搭建平台。企业人员与教师可以互相换岗,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对学生的就业实习进行指导,将学生的实习真正落到实处。 4.改革评价考察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再实行“一考定终身”,而是探索多种考察与评价体系。加强过程考核,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从而更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语 总之,艺术类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也是动态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黄淮学院美术学专业对于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对河南省各地方院校的艺术类特色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各地方院校应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趋势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有的放矢地对艺术类专业办学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本科艺术论文:对“3+4”本科贯通培养班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自2014年8月起,笔者学校作为河北省教育厅确定的全省6所国家级中职示范校之一,与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联合开办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本科贯通培养班。两年来,“3+4”本科贯通培养班在笔者学校已有2个专业、8个班级、320人。为使该专业学生达到且超出普通高中毕业生水平,在“3+4”本科贯通培养班开班之初,笔者学校就根据省厅指示精神及与合作办学高校共同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了该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文化基础深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养全面,双创能力突出。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向高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同时也为笔者所在省的职业教育同仁积累“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人才的经验,2015年3月,笔者学校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中职段)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组,作为“3+4”专业任课教师,笔者有幸成为该课题组《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入该课题组后,笔者负责通过选修课和社团对“3+4”专业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的教学与研究任务,下面就将两年来笔者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成果总结如下。 一、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授课计划 综合素养全面是笔者学校确定的“3+4”本科贯通培养班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一项重要目标。综合素养包括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文明素养、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素养等诸多方面,艺术素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主要考量指标。 艺术素养是一种审美素质。它是通过对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一切美的东西的认知和感受,来提高人们的内在审美能力。 具备艺术素养主要是指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与审美能力,并使这种知识与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由内而外体现一个人的艺术气质。这种气质一旦养成,将会如影随形,伴随一生,使人终生受益。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入手,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明确这一目标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立了艺馨话剧社,在对学生系统介绍话剧基本知识、中国话剧发展史,以及观摩了经典话剧后,排演了话剧《白毛女》《雷雨》《日出》等经典剧目;开设了世界名画欣赏、经典名曲欣赏两门选修课,精选了100幅世界名画、100首中外经典名曲作为授课内容,制订了详细的授课计划,在高一至高二4个学期为学生开设较为系统的名画、名曲欣赏知识讲座,使学生在接受名画、名曲和话剧艺术熏陶的同时,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艺术素养显著提升。 二、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话剧社成立之初和刚刚开设选修课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和上课时出勤率较低。为扭转这种局面,笔者除了采用电子白板、投影仪、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课堂授课外,还建立了微信群,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在群里布置预习和课后作业,在群里讨论课上讲授内容,并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热河书画院画家的作品展、热河民俗博物馆的展览,观看避暑山庄清宫音乐社的演出、承德大剧院音乐会演出、承德话剧团小剧场演出等,将课堂移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熏陶。在每次观看展览和演出后,让学生写欣赏感受,然后放在群里让大家浏览,或是选出优秀者的文章在课上朗读,或者投稿给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站。此举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向全校宣传了“3+4”话剧社和艺术选修课,带动全校学生亲近艺术、提高自身素养,并借助学生的社交圈,提高了“3+4”专业的知名度,取得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到高二下学期,笔者任辅导教师的艺馨话剧社有成员32人、3个排演小组,达到了学校提出的活动有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固定场所的“三固定”要求,是“3+4”专业中4个二课、社团中活动最好、成员最稳定的社团。笔者任课的名画、名曲欣赏选修课,学生稳定在56人,因小班教室容纳不下,只好到大合班教室上课。在学期末的学生评教中,话剧社和名画名曲欣赏课均得到学生好评,优秀率为96%,居二课、社团和选修课之首。 三、多方引进资源,丰富授课内容 在开设名画名曲选修课和成立话剧社之前,笔者只在大学学习美学概论,艺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底子薄弱,开设选修课和辅导话剧社尚显吃力。为此,笔者重新拾起在大学学过的美学课程,在网上观看美术、音乐、话剧方面的基础课程讲座,研读中国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散步》。关于西方美学,拜读了傅雷大师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通过充电学习,自身的艺术素养有了很大提高,给学生授课时也有了底气。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授课内容,经学校批准,笔者还邀请承德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和美术系的教授来校给学生开设讲座,教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同学们讲授欣赏名画、名曲的方法,他们的讲座声情并茂,激情澎湃,还与讲座现场的学生互动,讲到精彩之处,场内掌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讲座效果超出了预期。此后,艺术选修课上座无虚席,再无逃课情况出现。因为学生已经意识到,艺术素养培养是对人终生有益的事情,而不翘课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也是个人综合素养提高的表现。 四、引导学生实践,切实提升素养 为了检验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2015年上半年期末,艺馨话剧社接受学校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的演出任务,重新排演了话剧《白毛女》选段。此前话剧社活动时,虽然作为教学实践内容排练了此剧,但那只是练习,而要正式上台演出,就要对剧本精心修改,重新选定演员,准备服装道具。为给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奉献一场精彩的演出,笔者和剧组成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反复观看网上演出视频,一遍又一遍地排练,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又不知如何改进,排练遇到了瓶颈,难以突破。 面对困境,笔者向领导提出,聘请专业演员辅导,打破排练僵局。经多方努力,请来了承德市话剧团的副团长――一位有着四十多年演出经验的老演员给同学们辅导。专家观看学生的排练后,立即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亲自示范,从一句台词、一个眼神开始进行纠正。经过20多个小时的精心辅导,同学们的演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他们登台演出的信心。经过认真排练和精心准备,在欢送2015届毕业生的文艺晚会上,艺馨话剧社排演的话剧《白毛女》选段成为当晚演出的亮点,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这个话剧片段的上演,也改写了笔者学校文艺演出中从未有话剧演出的历史,在学校的文艺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该剧目又作为经典节目为省教育厅领导和技能节来校参观的家长演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排练和演出的艺术实践,既锻炼了学生、挖掘了学生的艺术潜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这种素养已经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话剧社成员和选修艺术欣赏课的学生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他们也成为学校和班级的文艺骨干,他们用自己内在的艺术素养,为学校和班级的文艺工作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 以上就是两年来笔者通过艺术欣赏选修课和社团对“3+4”本科贯通培养班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的点滴经验。艺术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长期坚持,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这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好事做到极致。 (作者单位: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 本科艺术论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向应用型专业转变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快速发展,二者相互促进,为高校教育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置提供可能。通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开设,将传统艺术思维模式加以转变,有助于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现阶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朝着应用型专业转变势在必行,能够为培养专业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该专业向应用型教育转变的必要性和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应用型 教学改革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但已有十余载。近年来,国家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尤为重要。就目前专业本科教育现状而言,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对此,高校有必要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的快速转变和过渡,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虽然成为独立学科,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存在不成熟之处,可能阻碍教育发展进程。首先,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相对较低,高校专业未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导致教育存在缺失。其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培养和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水平,导致教育教学模式与社会岗位需求相脱节,难以为学生营造美好的未来。最后,高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时,对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较少,对应用型教学改革带来消极影响[1]。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转变的必要性 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转变,具有必要性。首先,伴随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应用型教育的过渡,才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其次,应用型专业教育转变,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教育转变,可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专业人才素质,充分激发人才潜能,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更好发展指明方向。由此可见,加快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转变是必要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转变的教学改革 (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实施者,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所以,在促进该专业教学向应用型专业转变的教学改革中,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十分关键。“双师型”、“复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对该专业教师的要求。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参与各工程项目。其次,学校聘请资深的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莅临学校指导,针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不足问题加以指正[2]。 (二)确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应确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深入开展。该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必须培养计算机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可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学生大一至大三年级时,在校内学习既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大四年级时,深入企业或专门的校外实践基地而参与实习,跟进相关项目,既积累经验,又能提高应用能力,为专业教育实现应用型教育的过渡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根据该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应用型专业教育需求。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计算机和艺术的结合,因而在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进程中,应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首先,在创设理论教学体系时,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以了解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并力求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性。其次,创设实践教学体系时,相关人员应增设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满足社会岗位需求[3]。 新时期,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中,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标准,既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又能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向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的转变中,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确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本科艺术论文: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艺术思维对就业趋向的影响研究 【摘 要】随着全国各大院校的扩招,音乐学专业人数的增加,生源质量方面也有所下降,导致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大学期间进步较慢,毕业后就业也就成了问题,本论文通过对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就业趋向分析,寻找出更加适合此类学生发展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艺术思维;就业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致使更多人去追求精神文明。艺术也成了越来越多的高考生热衷与喜爱的门类。每年全国有上百万艺术特长生进军艺考现场,为考学也好,为寻求艺术之美想潜心研究也罢,随着全国大多数高校增开艺术专业方向,更多的艺术高考生有机会读大学,可是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的问题日益严峻,艺术生就业成了一大问题。艺术专业院校学生专业优秀的毕业生只要是对单位要求不高、而且努力工作,就业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般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生从考入大学时成绩就不是特别的好。在大学虽也努力刻苦学习,但毕业时和专业院校学生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那么他们在找工作时就面临很大压力,学校不够出名,专业不够好,而且人数众多,工作自然不好找,部分学生毕业后面临改行的难题。 面对如此严峻的艺术生就业问题,结合本人也是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为了让更多的艺术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和自身优势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一片土地使其能茁壮的成长,施展自己的才华。本人从地方本科院校艺术类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自身条件和艺术思维的共性进行分析研究,找到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企业、事业单位和适合自己的工种。为地方本科院校艺术类音乐学专业学生毕业就业问题略尽绵薄之力。那么艺术类音乐学专业学生都有哪些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思维方式呢?这样的思维方式能够去哪些企业工作?适合和什么样的人群在一起能够发挥自己最大人生价值呢?这些就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 什么是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就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他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其中形象思维是主体,起主要作用。 不同的艺术种类、风格、流派、都是艺术思想的传达。高尔基说“艺术靠想象而生存”,每件艺术设计作品,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都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许这就是艺术思维的共性吧。也许我们不懂凡高的《向日葵》、田崴的《开拓者》,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对自己作品传达的思想真正了解。这个思维过程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日本的浮世绘;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和"役者绘"(戏剧人物画)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都是审美的传达。 艺术思维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和提高主要靠田野采风和深入实地体验生活,看到的具体事物通过人的大脑分析获得;抽象思维是通过逻辑推理进行判断分析和论证的一种思维方式;灵感思维是在人类生产时间活动中,人的大脑高度兴奋时偶然产生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偶然性、不可预见性、瞬间即逝等特征,可遇而不可求,不过往往建立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后。 二、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艺术思维方式有哪些主要特征 首先我们要明白,与艺术有关的知识思维和技术思维并不是艺术性思维。凡是学校里教师教授的知识,只能是一种艺术知识,和思维无关,比如我们听一首音乐,能明确的判断音乐的风格、表达的感情等,这只是在学习与积累中的经验之谈,最多只是一种准确的感受,而并非是自我的艺术性思维。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并翻阅了许多与之有关的文献资料,得出了音乐学专业学生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艺术思维的重心是直觉 艺术性思维本质不是理性的,而是单纯的感性感觉。起点是感觉,终点是形式。 单从音乐方面讲,艺术思维只是一种直觉。鉴赏一首歌曲,是以最初的直觉来欣赏它的旋律到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而不是通过结合所学的知识,对这首歌曲进行专业的赏析。只有真正融入了自己真实的感情,才能体会真正的艺术。所以说音乐专业学生大部分都是情商大于智商的。在同一件事情上我们通常以感性思维来判断该事物的价值趋向和处理结果。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在大街上乞讨,就会感觉到他的辛苦和不容易,马上就会尽自己的能力给一些零花钱。我们不会考虑这个乞丐是不是一个骗子。这也是大多数音乐人的共性,感性的情商驱使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必须这样做。 (二)艺术思维的内容是人生经历的所感 曾看过一本书,书里有大概这样一段话。人与人的共鸣往往不是来源于同等生活水平的人之间,而大多发生在生活差距大,思想境界高度一致的人们身上。就像小孩和老人流下的泪水意义不可能一样。但是教养同等的穷人与富人的思想观念可能会有相同之处。 在《艺术创造论》一书中为艺术制定了这样一个定义“艺术,是一种把人类生态变成直觉审美形式的创造。”那么,艺术思维就是在这个创造过程中,产生的直觉感性思维。人经过对人类世界的认识经历,有了一定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与修养气质有关。有些作曲家的词写的好,就是因为现实中经历使他涵养提高,从而艺术思维的修养也随之提高,写出的作品自然是好的。所以说艺术思维来源于对世界和生活的直觉感知。 (三)艺术思维没有确定性 艺术思维指导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往往是留给人一定的想象空间。所以艺术思维通常没有确定性。如果艺术思维过于僵化,就不能创作出有吸引力的艺术作品来。 创作艺术的灵感就来自于不确定性,思维是一种意识,不是现实。虽然它来源于现实,但并不代表所有的现实事件都能给艺术的创作提供灵感的。拿一种哀伤的情歌作比喻,热恋中的人是不会有创作哀伤歌曲的灵感的。而人的喜怒通常又在一念之间。这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三、艺术思维方式对我们的就业趋向有哪些影响 艺术思维总体来说就是人的那一部分感性思维。一般艺术性思维强的,逻辑性思维就比较差。学习艺术的同学一般都相对感性,感觉重于理智。故不适合从事呆板乏味的工作。这对于学艺术的同学是有双向影响的。 对本科音乐毕业生来说,学生们毕业以后一般都会选择什么职业,经过和许多地方本科音乐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沟通发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可选择的工作职业有: 1.公务员: ①宣传部②教育局(厅)③文化(厅)部门④公安部⑤文体局⑥各级政府部门⑦所有认可文学学士学位的公务员岗位。 2.事业单位: ①歌舞表演团体 ②合唱团体③专业文艺团体 ④文化娱乐传播公司⑤演艺经纪公司 ⑥广播电视局⑦地方文体局 ⑧部队文工团⑨医院(音乐治疗)。 3.教育类: ①中小学教师 ②幼儿教师③音乐理论研究员 ④文化宫、青少年宫教师⑤高等教育教师 ⑥专职音乐教师(理论、声乐、钢琴等) ⑦民族音乐研究。 4.传媒类: ①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②电视台、广播电视③音乐环境工程设计、策划宣传人员④数字音乐版权管理、版权经营、编务⑤唱片公司的电子音乐制作、MV制作、节目创作、数字影视制作、媒体研究、画画合成等⑥电视节目片头、片花、宣传片、预告片制作⑦各类无线增值运营公司、网络音乐编辑、音乐节目编辑⑧网络音乐电台主播。 5.工程类: ①电影厂音乐录音音响工程师②影视剧声音艺术设计工程师 ③舞台音响导演、声学工程师④音乐录音制作工程师⑤网络电台音乐制作工程师⑥电影电视片尾曲插曲编辑工程师。 6.创业类: ①个人音乐工作室、录音棚②MIDI音乐制作人③成立自己的琴行、独立艺术学校④自由撰稿人⑤自由职业艺人⑥传媒公司⑦成立个人演绎公司⑧独立唱片公司⑨影音广告公司⑩独立音乐厂牌 文化传播公司网络音乐电台成立乐器制造厂。 7.销售类: ①琴行经理②唱片行经理③品牌乐器④音乐类书籍批发销售⑤琴行职员⑥乐器厂销售经理⑦乐器厂职员。 8.制造类: ①乐器制作②乐器维修,制造③品牌乐器制作,建立分厂 ④唱片制作的加工⑤承接艺术类书籍的编辑,排版,印刷 9.娱乐类: ①音乐编辑、职业编曲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人③编辑、音像、唱片公司企划④网络公司、音乐杂志编辑⑤音乐出版社、文化经纪人⑥节目主持人⑦新闻记者。 10.表演类: ①演员、影视演员、话剧演员、音乐剧演员②歌舞剧团演员、民族舞团演员、现代舞团演员③乐队指挥:交响乐团、民族乐团④音棚乐手⑤影视剧配音演员⑥职业乐手:吉他手、键盘演奏家、各类提琴手、中国乐器演奏家、组建职业乐队、管乐演奏家等⑦职业歌手、歌唱家、唱作人。 经过问卷调查得出,有50%以上的人,更喜欢与自己本专业有关的职业,有20%的人喜欢从事艺术指导类工作,大约22%则更喜欢自由职业,影视类,及转为其他职业变成职场强人。只有8%的人希望考研究生去更高的学府深造。 更多的具有艺术思维的艺术生认为自己在创新意识和解决事情的能力上比别人有优势;求职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则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工作环境;首选就业单位是私企而不是国企,原因是国企或者事业单位门槛较高、管理较为严格、艺术性的思维方式得不到更好的发挥。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大部分人只有短期的规划,随机应变能力更强。这也就决定,其实多数人是不适合做老师这个职业的,选择这个也只不过是生活所迫。 四、什么样的工作单位能让此类毕业生更具有发展空间 根据以上观点所述,艺术性思维特点是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自由创新大于安于现状,艺术美的感知能力强,热爱生活并追求生活趣味。所以哪些单位能够接受具有以上思维特征的毕业生,哪些单位就更有发展空间,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更为适合此类思维方式的几种职业:自由撰稿人、歌曲词曲作者、活动策划、服装设计师、造型师、摄影师、模特、演员等,因为音乐学专业学生无论在形象、气质、艺术思维修养上,亦或是在情商和创新能力上,都会占有一定优势。所以这些职业更有利于艺术生发挥自身优势,把事业做到最好。 这就是我们对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艺术性思维对就业趋向影响的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粗浅结论,希望帮助更多的学生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不足之处恳请音乐界同仁们批评指正。 本科艺术论文: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类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摘 要]应用本科艺术类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改革是目前艺术类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改革要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措施使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适应就业岗位,为社会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和节约人才培养费用,最终实现学院教学与企业需求间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产教融合;项目教学;定制培养 一、研究前景与意义 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至2013年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到1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增加到近100万。因为招生和办学规模的盲目扩大和教学质量的下滑成为艺术类专业的典型现象。高校教育的发展最终是面对社会的实际需求,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高校教育的突出矛盾。 文章从目前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教学制度,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针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总结,以适应艺术类专业的“新”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方式为突破点,将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资力量;完善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支撑研究。对一些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例如:学生专业能力不足、专业知识结构零散、学生就业率低等提供解决方法和参考依据。 二、研究内容 1、培养目标 以行业用人标准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品德、知识、技能、素质四方面能力结构的专业人才。 2、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一环就是课程的整合与重组。既要注意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动脑能力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发展的空间,建立服装设计岗位能力与服装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映射关系。要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中深化素质的高度,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问题,进行综合重组。 3、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艺术类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从设计到制作的应用能力,所以对于专业知识的能力的提升是未来学生工作的必要条件,针对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采取课程重点不同学期保留的原则,课程开设遵循设计到制作一系列,有浅入深的循序渐进。将该学期的几门专业课程按照项目设计进行整合,辅助课程围绕核心课程展开教学,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课程搭配。使学习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与市场接轨。避免学生在毕业的同时面临专业课遗忘的问题。 4、定制培养 “定制培养班级”,将学生培养成通用人才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在素质教育,也是能力和价值的体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班级类型,结合所学专业和校外知名企业进行联合教学,成立联合教学班级,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同时进行提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即双向选择。企业为定制班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样定制班级学生可以充分将所学发挥到现实工作中去。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工作提供保障,同时最重要的是能够减少两者之间的脱节,达到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双赢。 5、实践能力 以行业用人标准和产业要求为契入点,以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平台为依托,以学生专业能力(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将技术知识、专业案例以及职业兴趣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通识、专业、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不同类型课程中,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做到相互衔接,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由弱到强。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结合,或融合、或交替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中采取“教―学―做”实践教学模式,着眼与提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利用校企合作特殊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6、师资队伍 “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为主,采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人才引进与自我培养的建设形式,其中兼职教师包括学院教师与企业人员。加大聘请“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保证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学生不会出现毕业后对企业先进资源盲目和无法适应,过于落后的现象。 7、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主要评价体系方式每次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即课堂内容和期末作业或者期末的考试成绩来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加入企业和学校所学知识的结合评价和各自比例的对比评价,真正完成作品与商品的转化率。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的创新 现在高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完全依据传统的知识体系构架,理论与实践所占比例不合理,理论课课时较多,实践课课时安排较少,且在时间安排上偏后,基本临近毕业才接触实践课;其次,授课内容的选取上没有做到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时,到岗后从零开始学习的现象。最后,评价与考核系统不够完善,对于学生四年的学业成绩仅仅通过毕业设计来进行检验,而大部分院校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能独立完成从设计到的制作过程,以上问题导致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培养方向没有完全适应当下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 2、教学方法的转变与提升 由原来单一的校内教学方法转变为引进企业设备、产品和技术,并借鉴企业的管理方法,从而实现车间与课堂、员工与学生以及师傅与教师相互融合的“产训合一,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同时提高了专业教师教学与研究水平。 3、培养模式的创新 定制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专业指向性为依据,寻找一个适合学生专业的承载主体,在此必须满足专业对接率100%,并且有选择的可行性,只有基本条件满足后才解决出现的附属问题。 以班级为单位形成该企业的专业授课班级,形成专业的“定制班级”企业和学校在合作的初期制定和完成一个教学计划,企业教学和学校教学两大模块。通过这两大模块的相互知识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企业,也让企业对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有所了解。在企业和日常的教学工作比例分配也要明确指出,并且有相应的制度来进行考核和评价。 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企业及岗位就行分组学习,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为以后工作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每个企业的文化背景都不一样,所以通过定制班级的学习,让企业将文化带到课堂,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企业文化,找到属于自己定为,为未来做好一份职业规划。 四、总结 通过对艺术类课程体系的改革,实现专业教学计划与企业岗位、课程目标与岗位标准、实训项目与企业工作任务的“三个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适应就业岗位。使艺术类人才培养定位于面向社会市场需求,兼顾设计能力与制作能力,拓宽学生就业面;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最终达到艺术类应用本科教育适合人才市场的需求。 本科艺术论文:应用型本科院校《插花艺术》公选课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公共选修课是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插花艺术公选课教学为例,总结了该课程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教学内容设计、实验经费、学生学习态度、学院对公选课的管理等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插花艺术;教学改革 公选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它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以及扩展知识面和提高思辨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作为新增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插花艺术》是河套学院公共选修课程之一,对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插花艺术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将艺术融入工作与生活的习惯和高雅的生活态度。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插花艺术》公选课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并未很好的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笔者通过几年的公选课教学,总结了教授《插花艺术》公共选修课过程中所遇到的教学及管理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插花艺术》公选课课堂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教学内容需作调整 我院插花艺术公选课主要面向全院本科专业学生授课,学生主要来自以下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财务管理、美术学、学前教育等专业。由于选课学生来自各系不同专业,均无植物生理学、植物栽培学、花卉栽培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对插花艺术课程中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理解困难。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于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及课程内容的取舍是目前该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2 缺乏实验经费,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插花艺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型课程,实践教学需要相关植物材料及器具等,而地方高校教学经费缺乏,作为园艺专业的专业课程实践经费由系里少量解决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自主解决一部分,基本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但作为公共选修课程,由于学生来自不同院系,加之学校及各系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经费均未进行划拨,使得公选课插花艺术的实践教学难以进行,严重制约了多样化教学的实施[2]。目前我院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幻灯演示展示,尽管一般公选课对实践教学不作要求,但就插花艺术课程的特点以及公选课教学目的而言,该课程需要适当安排简单的实践操作环节来让学生感受插花艺术之美,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经费划拨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纯理论的公选课讲述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1.3 学生缺乏足够的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 我校插花艺术公选课的教学对象经历了由专科面向本科的过程,由于我校面向专科层次开设的公选课课程无期末考试环节,而面向本科层次的有期末考试,但二者一般都不存在学生挂科现象,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比较懒散,经常逃课、迟到或早退[3]。另外,插花艺术公选课的学生多来自学院不同专业,时间上难统一,因此授课时间安排在晚上,这就会与部分学生的一些课外活动相冲突,学生由于对公选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常常把其他活动的重要性置于公选课之上,于是就出现了请假、逃课等现象,导致到课率较低[4]。还有学生在进行公选课选修时,出发点纯属为了混学分,而不是考虑知识和爱好的需要[5],因此课堂上这类学生大多看手机、聊天、做作业或吃东西,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对不同专业的众多学生实施严格的考勤管理,也更加放纵了学生的逃课行为,最终导致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1.4 学院及教师对公选课教学重视不足 一方面学院在管理上对公选课重视不够,在开设公选课之初仅对教师上、下课的时间问题进行了监督,并未对公选课课程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学生考核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学院都是优先考虑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都是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影响了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6]。教师方面,有经验、职称高的老教师对公选课都敬而远之,不愿付出经历从事公选课的教学,导致我院从事公选课教学的大多是年轻教师或专业课程较少的一些中级职称教师较多,相比高职称老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乏教学和管理经验,不利于公选课教学目的的实现。 1.5 管理方面的问题 《插花艺术》公选课授课时间在夜晚进行,户外课程无法实现,因此教学方式受到限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公选课教学场所由专业教师所在系负责提供并管理,由于各系大教室资源少,设备、设施老化、配套不合理等使教学受到限制。如教室照明控制设计不合理,前排灯开,影响多媒体放映效果,关闭前排灯光,多媒体放映问题解决,近处学生和教师却只能处于黑暗,最终导致学生均在中后排就座,无形中将老师和学生的空间、心理距离拉开,不利于教学互动和沟通,课堂秩序较混乱。另外,教学设备维护、维修不及时,导致公选课正常教学时常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