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2017年2月,教育部《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在通知中要求高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人才需要,对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结构、新质量与新体系等进行研究,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由此开启了新工科研究与建设之路。6月,教育部《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进一步为新工科建设指出了方向与途径。201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4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全面开展。本文以新工科建设思想为指导理念,以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改革为出发点,以培养能够面向未来、适应和引领新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具备创新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为目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进行探讨。 2计算机网络课程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知识更新较快。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对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从收集到教学反馈上看,部分学生反应此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对现行的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增加了学习难度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地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教师也都认可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定位,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能会由于先前教学的惯性,或者自身学习与研究经历,不自觉地向研究型大学靠近,使得在实际教学偏重理论,增加了学习难度。从教学方式来讲,采用以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为主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内容构成以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为主线,以各层次的主要作用、相关协议及其工作机制为教学重点。教材采用高校使用较多的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虽然理论体系完整,但概念及原理较多,且对于网络工程实践的内容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与内容结构这对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也许是合适的,但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如果此前没有组网的操作体验,就可能会觉得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2)实验内容与网络应用有距离,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理论教学以网络体系结构和各层次的协议为主要内容,所以实验教学也主要是对协议工作机制的验证,如协议的包结构与交互机制分析。对于一个没有物理网络构建体验的初学者说,一下子进行协议的包结构编辑与工作机制分析,会觉得学习曲线较为陡峭,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网络的热情。如果在课程中添加网络构建、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等实验,又会发现课程内容与实验内容相互脱节。这样会给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3)与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为成当前信息社会的基石,市场对于网络工程人才是需求不断提高。现有的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与新工科建设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交叉学科整合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3“新工科”理念指引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探索 根据新工科建设的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新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3.1重构教学内容,实现网络应用和体系结构并重 为更好地适合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我们以网络应用为契入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网络原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对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构。重构之后的课程内容,除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网络体系结构介绍之外,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网络构建与数据传输部分:主要包括传输介质、交换机与路由器原理与简要配置、VLAN、无线网络、IP协议与IP地址、ARP协议、ICMP协议、路由及路由选择协议等,通过这部分的内容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构建方法,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以及计算机之间数据包的传输机制,增强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知。网络通信部分:主要包括TCP、UDP协议的基本工作机制,掌握基本的进程间通信的的编程实现。可采用Python来实现TCP、UDP的最基本的Socket通信。网络服务部分:主要包括DNS、FTP、Telnet、WWW、电子邮件、DHCP等,通过这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网络服务的工作机制,掌握网络服务的配置与实现。 3.2探究式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 当前由于智能手机的影响,课堂上如何聚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开放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教师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经过学生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进入协作交流阶段。在教师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下,让学生进行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情境,科学地设计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重点。以域名服务为例,首先,给出一个访问网络的情境,根据已学习知识可知,网络访问中是通过IP地址定位要访问的计算机的,此时可以提问:大家记得哪些网站的IP地址?很明显一般情况下,没有人能够记得多少知名网站的IP地址。我们一般是如何定位到要访问网站的?通过IP地址难以记忆的问题,引出域名的概念与域名结构;其次,通过大家都熟悉的手机中的联系人姓名与电话号码,以及打电话的流程,说明联系人到电话号码的转换,即联系人到电话号码的解析,引导出域名解析的概念。每个人的手机中的通信录最小,是本地解析。域名可以用一个服务器来完成所有的域名解析吗?由此引出分布式的域名解析的概念,以及域名服务器的各类、功能及域名解析的流程。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扩展,是不是每次通过域名访问网络,都要去访问本地域名服务器或者根域名服务器呢?由此引出域名缓存。如果本地域名服务器出现故障不能工作了,我们还可以访问网络吗?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与探究。在设定的情境中,通过层次递进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进行思考与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动能性。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3.3以工程应用为中心,以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新工科建设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首先,实验项目的设置。将以协议工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实验,改变为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中心。调整后的实验主要包括组网实验(包含小型局域网构建与VLAN配置、中型局域网与路由配置、局域网冗余策略、NAT配置等)、网络通信(包括UDP、TCP的Socket通信实现)、网络服务(主要包括DNS、WWW、DHCP等网络服务器配置与实现)。第二,问题引导、层次递进式的实验内容设计。对于一个实验项目可以包含理解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包含多个已学知识点的综合任务和针对实际工程场景的设计性扩展任务,通过阶梯层次式递进设计与问题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自主思考,理解与掌握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创新能力。 3.4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意识 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到工程第一线,体验岗位职责;聘请行业或企业的资深专家就当前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应用热点等,对学生专题讲座,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行业发展的最前沿的状态。通过开放实验室,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场所;鼓励学生进行华为或锐捷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学习;鼓励学生结合自已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创新设计与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交叉融合能力和科技创意意识。 4结束语 在“新工科”建设的理念指导下,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网络工程应用为契入点,重构教学内容,使之更适合于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以工程应用为中心,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浅谈农业科技人才培养:SCLT教学模式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是为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地方院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中承担着服务功能。只有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 sclt教学模式 农业科技人才 路径研究 一、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农业的竞争实质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提升农业整体的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首次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及物质投入要素的贡献份额。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究其原因,核心问题还是缺乏人才,尤其缺乏在一线推广、普及、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农业农村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农的根本。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人才工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农业系统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2012年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一年,人才建设提速已经迫在眉睫,显然我们必须要有农业科技人才的大战略![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作为黑龙江农垦总局及黑龙江省教育厅直属单位,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服务垦区,振兴黑龙江大农业的任务。实现经济强省的战略。 二、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人才现状 黑龙江农垦人才中心主任唐志斌用“奇缺无比”来形容目前垦区农科专业人才短缺的现实状况。他说:“按理说我们是搞大农业的,传统农业专业人才应该充足,可现实是长项变成了短腿,就连学农的大学生也不愿意来垦区工作。” 唐志斌说,尽管如此,黑龙江垦区还是面临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据保守估计,这个垦区在3到5年内至少需要农学、农机、畜牧、兽医、植保、水利等近10个涉农专业大学生1.5万名至2万名,人才引进压力非常[2]。 据了解,为吸引人才落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在全国农业院校设立了辐射百余所院校的10个人才引进招聘基地,建立了50余个毕业生实习基地。各管局、农场还结合实际情况,在安家费、工资福利、住宿、落户等方面出台了不同优惠政策。例如“省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重点学科的本科毕业生可领安家费3万元;本科以上毕业生,家是农村的,父母及16周岁以下弟弟妹妹可随本人到分局或农场落户,免收落户费用。”黑龙江八一农垦学学是垦区黄埔,要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服务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服务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教育与科研特色,是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宝贵财富,要坚持好、发展好,使其成为彰显学校实力的品牌和标志。校领导和老师认真研究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求,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为垦区输送更多优秀人才。紧密联系垦区生产实际,深入研究并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增强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抓好各项技术服务与人才培训,特别是要抓好落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垦区打好科技强工攻坚战、进军世界五百强做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指出要“振兴发展农业教育”,要“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要加快培育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及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以及种植养殖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而现代农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也需要大量与此相适应的高、中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及不断提高农业农村劳动者素质。 三、路径研究 综合以上现状,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具体现状,将从以下两方面谈谈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路径。 1.课堂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第三部分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第32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实际上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针对农业科技英语人才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应采用持续性学科知识的语言教学模式(sustained-content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即:(SCLT approach)。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仍处在探索和教学实验阶段,但已受到国外外语界的普遍重视,并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二语教学当中。SCLT 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特别是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了解其教学理念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以及建立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持续性专业知识的语言教学(SCLT)模式是语言教学专家在探讨专业学科知识(content)和语言(language )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满足二语学习者不同的需要而综合以往不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最近才提出的,也有人用 持续性学科性辅导(sustained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来概括这一教学模式(Pally 2000)。 SCLT 是一种专门集中于某一专业学科(content area)的语言教学途径(Donley Reppen 2001: 7)。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SCLT 教学模式包括两个主要内容:(1)集中于探究某一知识性学科; (2)注重二语学习和教学SCLT 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抛弃了把语言教学与专业课程人为分离的惯常做法,而是既注重持续性的学科知识又强调语言教学(Murphy Stoller 2001: 3)。注重持续性的学科知识也是SCLT 教学模式与其他以主题为基础的教学最大的区别之处。在SCLT 教学中,学生不仅能通过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来提高语言能力,而且还可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来学习专业知识。因此,与以往的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通用英语教学(EGP),以及为了帮助学生把英语学习与自己的专业学科结合起来或者是为了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而开设的ESP 或专业英语(subject-based English)教学相比,这种借助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各方面语言能力,同时又不舍弃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的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的把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人为地割裂开来的弊端,因而SCLT 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点。尤其对于农业院校来说,更为适合。 因此,我校的英语教学即注重普通英语教学又注重专业英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比重,用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带动英语学习,以英语提升专业水平,以培养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2. 学术交流: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s ),是指针对规定的课题,由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学习者参加,为了交流知识、经验、成果,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进行的探讨、论证、研究活动。我校采用座谈、讨论、演讲、展示、实验、发表成果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即信息交流,其最终目的是使科学信息、思想、观点得到沟通和交流。作者通过对学术交流目的、作用的思考,认为学术交流的最终落脚点在新学术思想和学术创新上,指出激励(激活、激发)、启迪才是学术交流最本质的意义。根据学术交流的强大影响力,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加专业的学术水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不定期地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我校知名教授和专家做本专业的学术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领域,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国际视野。我校还设有王震讲堂,学生可在王震讲堂进行学术交流。 学校与俄罗斯、韩国、加拿大、乌克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多所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正在积极推进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的联合办学项目、与韩国国立江陵大学的交换生项目及“中加合作―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等教学科研项目。通过学术交流提高了学校影响力,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了英语加学科的人才培养。 浅谈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高校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初探 引言:分析农业高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改革建议,即国家应该加大对农业高校的集成投入,同时抓好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中青年骨干的培养,进一步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和氛围。 一、农业高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基本状况 农业高校担负着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多种功能,培养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高校提出的迫切要求。目前农业高校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培养观念陈旧、培养方式单一、培养结构失衡、培养制度僵硬等现象。[1]这就导致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与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很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依靠科技推动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对于改变传统农业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极其不利。[2] 二、农业高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层次不高 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人才层次上看,初中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传统学科人才多,新兴学科人才少;研究型人才多、实践性和应用性人才少;单一领域、学科人才多,跨领域、跨学科人才复合型人才少,能够把握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做出重大科技成果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更少。 2、人才结构不好 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人才结构上看,农业科技顶尖人才队伍老化,中青年科技骨干少,特别是缺乏能够挑大梁、担重任的青年接班人。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情况严重。 3、政策支持不够 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上看,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在对高校农业科技人才评价标准上,搞“一刀切”, 缺乏合理的导向,只重论文,不重产品、专利,对评审职称,只重论文和成果,不重成果开发和转化工作业绩和效益。从客观上,造成高校培养出来的农业科技人员不愿下基地、下生产第一线,科研工作脱离生产实际,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4、学术氛围不浓 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学术文化氛围上看,学术人才的官本位意识和行政化趋向问题比较严重;缺乏崇尚创新的精神,学农爱农的思想意识不牢固;重名利、轻实效、急功近利、短平快的“职称科研”,追逐虚荣、弄虚作假、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不正之风依然存在。 三、加强农业高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建议 1、加大对农业高校的集成投入 从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强度来看,目前农业科研政府投资强度为0.25%,离世界农业科研投资强度的平均水平(1.12%)还有很大差距。[3]因此国家必须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同时必须加大对农业高校的集成投入。一是要加大财政的直接投入,特别是需要将地方农业高校也应纳入国家财政支持的范畴。二是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发挥政府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通过产学研金的方式,鼓励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各界与农业高校的结合,建立社会化、集成化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基金,解决农业高校农业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各个环节存在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 2、分类培养,注重层次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议国家重点从两个方面支持农业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重点支持农业高校承担农业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科研项目,以项目带任务,来集聚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人才;同时引导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学科交叉,突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突出农业新兴学科人才培养,使之成为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加一方面,支持农业高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设立高科技人才引进专项基金,筑巢引凤,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创新人才,充实到农业高校科技人才队伍。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建议专门设立农业高校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基金,建立中青年骨干人才人才重点联系机制和“带培”机制,对现有农业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关注和定向培养,使之成为尽快农业创新领域的主体力量,改变当前农业科技人才断层的状况。 3、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和氛围 一是注重舆论引导。要充分利用主流传媒,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宣传力度。重点褒扬农业科技工作者为探索科学真理不畏艰险、奋斗终生的创新精神;甘于寂寞、孜孜追求的执着精神;长期奋战科研和生产第一线,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树立一批好典型、好经验、好榜样,营造一种务实创新的舆论氛围。 二是重视文化引导。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开展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意识和爱农意识;大力倡导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思想和团结协作、淡薄名利的团队精神;提倡理性怀疑和批判、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学术文化氛围,造就开放的科学环境; 三是突出制度引导。改革农业科技创新评价,建立合理的成果、绩效和人才评价体系,引导农业高校的农业科研人员下基层、下企业,下农业生产第一线,引导其由出成果、出论文转变为出产品、出标准、出产业、出效益并重。 四是政策引导。支持农业高校改革和完善现行分配、奖励等政策,不断改善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浅谈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对策 一、充分认识当前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工程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前提。但是,我们有些人对农业科技人才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而农业人口就占了8亿,人才资源必然十分丰富。须知人口与人才是不同的概念,人口多,说明人力的数量多;人才多,说明高素质的人才力多。事实上,我国人口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相对缺乏,正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这个矛盾在农村尤为明显。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不足20%,而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毕业于高等农业学院。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方面,我国平均2000多个农业劳动力中,才有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发达国家平均400人就有一名。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同时也给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很不利的影响,突显了农业科技人才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国际粮油价格自2002年以来开始温和上涨,而近年来涨势明显加快。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仅2009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国际粮价的大幅飚升,不仅增加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还可能引发局部或全球性粮食危机,导致部分地区政治动荡。而粮油生产的工作就需要广大的农业科技人员去努力工作,才能促进其生产发展,这就更加体现了农业科技人才在社会上的基础地位与作用。 二、目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层次较低,体现不出应有的活力。首先,从学历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相当少,大多数人员是中专及以下的;其次,从年龄结构看,普遍年龄偏大,大多数是35岁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第三,从职称结构看,大多数是初级职称的人员,技术能力不够强,整个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真正科班出身,专业素质较强的只占少数,有相当部门人员都是本土人才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成长起来。因此,近年来在基层的农业科技人员层次越来越低,即使有些层次的也都跳槽到不是农业的部门去了,导致农业部门的人员力量有限。 二总量偏少,严重影响发展的后劲。一是一线力量少。整个社会中直接在乡村一线工作的只有少数部分,特别是在乡镇中是农业科技的人员就更少了。二是引进人才少。近些年来,由于编制问题和机构精简,一批优秀的农业大中专毕业生被拒之门外,不少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干部因所学专业是涉农专业无法进入基层工作,只能去外地企业打工,从事一些与农业无关的工作。三是留守人员少。现在在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待遇差而外出打工或者另谋发展,真正服务农村的人才就很少,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的速度。 三经费不足,严重阻滞技术的更新。一方面,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许多乡镇农技站人员只能象征性地拿很少的工资,农技推广基本上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况,有相当部分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还比不上在外打工的普通员工,少数地方基层连养兵的钱也没有,导致许多农技推广人员不再安心本职工作,纷纷另谋出路,即使在正常上班的人员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更加高,经费的严重不足,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基本处于很低的层次状态,致使农业技术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阻碍了现在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素质的提高,更阻碍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扩散推广。 四体制不顺,导致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从整个农业来看,普遍存在着队伍不稳、人心涣散、工作松散等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用人机制不科学,所需专业的技术人员进不到县、乡基层一线,非专业人员却时常占编。二是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现象,导致工作的开展工作困难重重。三是社会地位低下,农业属于弱势行业,而从事农业工作的大多数部门机构都是些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主要靠吃财政饭,没有其他的来源收入。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没有经济的收入还要政府出钱,简直是难上加难,更不用说优先提拔干部的事。从而,导致农业科技人员在政治、经济待遇相比于其他部门每日遇下,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作用。 三、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改善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一是要以主业为本,科学确定农业科技工作的高度。农业县市、区在我国占多数,应在努力发展工业的基础上突出农业主体地位,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工作的高度,建立考核机制,加大对县乡农业科技工作的考核力度和奖惩力度,提高积极性,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二是要加大农业科技工作的投入。通过财政预算或信用部门解决一定的科技示范经费,为农业科技工作开拓创新创造条件,并用适当的经济待遇稳住人才,激励人才。三是要营造农业科技工作的积极氛围。一方面要对农业科技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的优秀事迹要善于挖掘,善于推介;另一方面对其中德才兼备的应该予以优先提拔,可以相互提拔在县农业系统部门工作,也可以提拔到乡镇工作。按《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分为综合、执法、专业技术类的公务员,那么可以说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具有职称的人员就是专业技术类的公务员。这样出台一些优惠政策,让具有中级职称的不管在县市、区一级还是在乡镇一级可以享受科级干部的待遇,这样从正面鞭策他们更好地开拓性工作。 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的队伍。一是要把部门的农业技术人才“沉”下去。县直部门的农业技术人才总量相对较多,且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更有在实践中研究解决问题的便利条件,应该建立定点联系制度等,多下到乡村组具体指导,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做到才尽其用。二是要把农村乡土人才“吸”上来。健全乡土人才评聘机制,将农村中的“种养大户”、“流通大户”、“土专家”、“田秀才”和一些闲散人才等吸纳上来,他们知道农民想要什么,农村适合什么,让他们的实践经验通过提炼得到升华,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要把外地优秀人才“引”进来。通过技术入股,基地免费等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龙头企业和高级人才、优秀人才的进驻,开发新、特、优的产业,引领周边群众致富,通过全方位的开发人才资源,最大程度地整合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三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业务水平。教育是发展人才队伍的根本途径。不仅仅要对技术干部和乡土人才加大培训力度,还要把 中学生的农业科技知识教育提上高度。农村学生中的辍学者或中考、高考的落选者是农民的“接班人”,60%以上的农村学生中学毕业后就回到了农村。他们既对传统生产模式不感兴趣,也不懂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导致这新一代农民成为“社会盲流”。因此,应该适当加强在校期间技能教育中科技兴农方面的比例。其次,应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技术干部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打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如建立县、乡人才结对联系制度或互动交流机制,促进两级人才共同提高;完善学习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县、乡、村技术人才进行知识更新;选派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去高等院校或发达地区学习深造等等。 四健全农业科技人才的管理机制。首先要严格目标考核奖惩,加强人才个体的责任心。一是考核其业务水平,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制度;二是考核其工作业绩,实行以奖,绩效挂钩制度;三是考核其招商引资情况,对积极为群众联系龙头企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要予以重奖。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的农业三级机构。县一级的农业工作部门做好行政管理、农业综合执法、综合服务等职能;乡镇一级的农业部门除了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外,还应加强对本乡镇的各种农业信息收集和上报等,供县农业部门和政府决策农业工作,并积极做好本乡镇的农业事务管理,传送好的各种农业信息到村到农户,为农民服务;另外,建立村级农业信息联络机构,负责日常的联络,联络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传播农业信息和收集农业信息并上报到乡镇。通过完善管理服务机构,从而形成县、乡、村三级农业服务一体化的网络。第三要加强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集体荣誉感。应该认识到,农业是我国的基础。做好做实农业科技工作,对稳定农村、稳定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下,县、乡、村农业科技工作者担负着庄严而光荣的重任,虽然工作清苦,但是最能闪耀建设现代农业光辉使者形象的。 浅谈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困境论述 1人才培养困境形成的原因 造成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也有个人利益的考虑,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重工轻农政策实施的结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曾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行推进工业化,这种违背规律、“拔苗助长”的战略反过来又造成了农业的严重滞后。目前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仍然存在着“重工轻农”的冒进思想;或者认为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必然伴随农业产出绝对量的减少,在实际工作中,不注重保护农业的发展,反而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盲目追求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或者急功近利,认为发展农业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不如发展非农产业见效快,而且发展非农产业更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政绩,因此表面上做“三农”文章,实际上把大量的人、财、物和精力用在发展非农产业上等等。所有这些“轻农”思想,必然会削弱政府在农业科技发展及成果推广中的主导作用。然而,由于农业仍处于弱势地位,农业资金的积累还非常有限,农户经营的分散化和对农业科技需求的不足,使得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只能作为公共物品由政府来提供。其次,农民趋利行为发展的结果。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经济发展的长期落后,城乡差距越拉越大。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农村劳动力自主自觉地大量向外转移。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高素质劳动力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根据江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公布的信息,农村外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于流出地农村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截至2011年末,全省农村户籍外出从业劳动力1798.91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占64.4%,女劳动力35.7%;18-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占92.3%;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5.3%,59%的人具有初级工以上技能[10]。显然,由于流出农村的劳动力绝大多数具有男性化、高素质和青壮年的特征,必然使得留在农村本土的劳动力形成女性化、老龄化和低素质的特征,因而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十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11]。农民较低的文化、技术素质,加上传统习惯的阻碍、怕冒风险等原因,造成他们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极其低下。再次,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抑制的结果。当前江苏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家庭承包制为主,土地经营规模较小。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户均人口3.68人,按乡村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4亩,户均耕地面积只有4.74亩[5]106-107。面对如此小的农户生产规模,新技术的采用会引起家庭农业生产成本的激增,而技术具有规模效益递增的特征,规模越小,技术带来的效益就越不显著,只有大规模地采用新技术才能使农业效益大幅度地增加。因此,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使得农户不具备承担技术创新主体的重任。一般的农业工作者无需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就能实现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活动,采用技术的主动性差,必然导致其技术需求的减少。以往研究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户均耕地面积等因素与农户技术服务需求有明显的正相关[12]。同时,因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农民并不将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的增收来源,而只是将其作为经济窘迫时可以退守的保障。由于江苏农业在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方面不发达,其科技创新主体长期局限于国家科研教学单位,由此连带形成单一创新目标(粮猪增产为主);且因政府投入十分有限,也只能局限于单一目标,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当然是无法加快的。最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目前,江苏省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其工作涉及到政府各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大专院校、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户等。上述这些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有机地构成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但是,这些单位均各自依托于一定的培养机构和教育资源,在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方面相互之间缺乏沟通,配合能力差,造成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缺乏统一的长远规划、明确的培训目标和一致的任务,保障措施不够明确,培养资金和资源难以科学合理地配置到位。同时,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农协性质的自助组织,自下而上的信息渠道是不通畅的;又因政府和科研人员对农民的实际生产问题了解不够细致或了解不到位,农民对新技术的要求很难客观反映到研究计划中去,农业技术创新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有效的双向交流与沟通,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农户不能有效地参与农业技术创新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估过程,由此导致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与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变化不相适应,人才评价机制常常表现在理论层面,农业类课题结项成果多数以论文形式表现出来,未能真正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这就难以确保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符合农民的需要。 2培养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手段 鉴于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及其形成的原因,笔者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准公共品的属性,政府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并积极引导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快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政策,多渠道筹集人才培养资金。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是为了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一方面,继续增加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农业技术创新成果从研发到推广再到生产都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同样,政府财政也是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资金来源,其规模与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由于各地受地域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省地方财政应根据工业在所有产业中所占比重,相应地制定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扶持政策。对工业欠发达、资金较薄弱、农业比重较高的苏北和苏中地区应做出一定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弥补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另一方面,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按照建立以工哺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要求,总结省内外部分地区、部门和企业以工哺农的经验,从江苏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承受能力,探索向企业、经济组织征集专项资金的办法和措施,恢复征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筹集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专项资金,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并用规范的方式建立和完善以工哺农、以城带乡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长效机制,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二是实行农户家庭规模化经营,把农户收入增长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熊彼特认为,足够大的企业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因此,为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需要改革和完善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以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为中心,推动土地的适度集中,以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科技在土地等农业资源中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品牌效益、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土地进行合理流转集聚的过程中,将农民增收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从事农业科技活动的人员数、农业科研机构的经费支出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的业务费支出,对农户人均家庭经营收入有显著影响[13]。因此,培育农村土地经营的产权主体———农户,使其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从利益上驱动农户采纳新技术,激励农户把不断使用新技术作为获得新收入的手段,合理引导农民的趋利行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三是夯实农村人力资本基础,重视乡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发明、开发、推广和生产应用的进程。一方面,要以激励机制为切入点,培养一批“草木才子”。 有效整合全省科技培训资源,建立以农林院校、研究所等为依托,以科技、人事、农牧、蔬菜、劳务、林业、科协等单位为管理主体,以乡村农业科普协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网络,通过定期举办农业科技专家讲座,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等有效的培训方法,培养一批具有农村根基的乡土科技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和管理使用考评制度。鼓励和支持学有专长的乡土科技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承包、科技培训和科技项目实施工作,并一视同仁地纳入地方科技进步奖励基金范围给予表彰奖励。与此同时,可以每年评选十大农民科技能手,单独给予表彰奖励,并将特别优秀的农民技术员特聘技术职称,享受相关政治和工资待遇。四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确保培养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符合农业实践的需要。“在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政府是最重要的一个。政府可以采取行动来矫正制度供给不足。”[14]传统农业科技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改变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做法,将农业研究与推广、农民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和政策制度的供给者,应从总体上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营造一个适宜的、有利的外在环境。第二,提倡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科研机构、农业大专院校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源头,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者,承担着国家基础研究和重大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任务。特别是农业科研机构,在现阶段及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因此,既要打破科研与教育之间的行政性分割,发展横向联系;又要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进行合理分工,建立纵向协调。第三,重视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户的诉求。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需求者和使用者,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户也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主体。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可以由政府从整体上进行安排,而应用性人才应由农民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诱导科研机构进行培养,使培养的人才切实符合农业发展的需要。 作者:陆彩兰 吉万年 单位:扬州职业大学 扬州霍桥学校 浅谈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思路 一、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客观要求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以高效益、高智力、高投人、高竞争、高风险、高潜能为特征的农业科技革命,如生物工程、新的绿色革命、蓝色革命、发展持续农业以及高度技术密集的农业工厂化等等都属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范畴。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关系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革命。不难看出,这些高新技术的农业是智力密集型的农业,没有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就不可能进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同时,我国加人WTO后,也迫切需要一大批精通WTO游戏规则的农业科技人才。因此,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是时展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客观要求。 (一)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也搞不好。”‘”这一论断一针见血地说明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没有人才,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搞不好的。首先,农业科技人才是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武装起来的人力资本,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是进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中坚力量。如果有了一大批站在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前列的优秀人才,实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就有了可能性,通过他们的努力,这种可能性就能变为现实性,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其次,在信息社会中,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的科学技术水平,国内外许多研究成果都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日本的一项研究成果指出,一般工人的建议能使成本降低5%,经过培训的工人建议能使成本降低ro一15%,受过良好教育工人的建议能使成本降低30%以上。”〔4’这一研究表明,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成正比。由此可以说明,只要有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农业科技人才,就可以有效地进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再次,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必须依赖于农业科技人才,没有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学研究犹如空中楼阁。例如,我国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就是由于有袁隆平等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要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也必须依靠农业科技人员的努力,通过他们辛勤的推广工作,科研成果就能产生经济效益,且推广效益越高,经济效益越大,否则科研成果只能停留在潜在生产力阶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以上分析说明,在信息社会中,必须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才能保证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顺利进行。 (二)只有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才能迎接和战胜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竟争。”‘5’这一论断不仅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最精辟的概括,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主攻的目标和方向。由于我国是在原来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虽然我国目前科技人才的绝对数量较大,但是相对数量却很小,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仅次于原苏联、美国和日本,居第四位,但是如按人口平均,我国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究和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与发达国家相差悬殊,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上。这一现状说明,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中,我们将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和紧迫感,要有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开发科技人才资源。否则,人才落后将意味着全面落后,意味着在新一轮竞争中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把开发人才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争取在科学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农业科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农业科技人员相对数量和质量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例如1997年3月18日的《恩施州办公室工作简报》指出:在恩施州的科技人员中,从事教学、卫生工作的占67.52%,从事工业的占ro.18%,而从事农业的仅占4.23%,且大学本科学历人员只占科技人员总数的6.14%。这一严峻事实告诉我们,农业科技人员的现状是远远满足不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要求的,如果不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势必成为泡影。由上述可知,科技革命必将成为今后世界范围内国力竞争的重心之所在,以新的科技革命为中心的国际竞争,将成为没有枪炮声的特殊“战争”,这种“战争”将比以往的任何“冷战”、“热战”都具有更大的威胁性。我们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其关键所在就是要大力开发包括农业科技人员在内的科技人才资源,造就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 (三)只有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不同时代,对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有所不同。在农业社会,农业科技人员只要掌握常规的农业技术就行了;在工业社会,农业科技人员只要掌握普通仪器设备操作技术和农业科技知识就可以了;在信息和知识经济社会时代,对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除需要掌握传统的农业科学技术外,还要掌握微电子等高新技术和高、精、尖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知识的陈旧时间周期率逐步缩短,科技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据有关资料介绍,50年代科技知识的陈旧时间周期率为20年,60年代缩短为10年,70年代缩短为8年,90年代以来又进一步缩短。一个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毕业后不再学习,到今天便无异于‘科盲’。”‘6’另据介绍:“当今,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即五年有一半的知识已过时。”〔?’据笔者抽样调查,在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中,有65.4%的人员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未进行过知识更新,如果按知识半衰期为5年计算,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从学校毕业的农业科技人员,其知识已经过时了,他们的科技知识素质已不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要求了。另据笔者对部分科技人员抽样调查显示:对现代技术发展重要前沿的可知率为9.6%,对国际公认的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的可知率为8.4%,初步掌握微机操作技术的为74.5%。这些数据虽然不是全面调查数据,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科技人员科技知识的落后状态,并验证了科技知识陈旧时间周期率的正确性。 (四)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迫切要求。朱榕基指出:“我国加人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人一个新阶段。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一”“,。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的农业法律法规、农业贸易、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招商引资等等,都必须与国际接轨,都必须按照WTO的游戏规则运行。因此,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培养一大批精通WTO游戏规则的农业科技人才,是当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上述理论和例证说明,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只有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努力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才能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要求。 二、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主要途径 从根本上说,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经济的振兴,新的农业革命的顺利进行,都取决于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按照同志的要求:“要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要想方设法开辟多种途径,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途径有多种,因篇幅有限,仅阐述主要的途径。 (一)在职学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对现有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学习教育,是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早就说过:“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这就是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必须善于学习;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也必须善于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学习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科技素质。现有农业科技人员学习的形式很多,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种学习形式:一是自学。就是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自学现代科学技术和有关理论知识,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培训。就是有目的、有计划选送农业科技人员到各类大专院校接受短期培训,更新知识,促使其提高素质。三是学历教育。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在职参加函授、自修、电大的学习或脱产参加研究生班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四是出国学习,有关领导部门和科研单位,要有针对性地选派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骨干人员出国留学和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服务。此外,还可以采取其他学习形式,如国内考察学习、典型经验学习等等,都能对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产生一定的作用。同时,学习形式必须和学习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学习什么?除重点学习现代农业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外,还应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经济理论、管理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并要学习做人,做一个热爱祖国、献身农业科学事业的人。通过扎实地抓好上述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就会出现胜利的曙光。 (二)学校全日制教育。抓好学校全日制教育,大力培养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后继人才,是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根本途径。邓小平指出:“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抓科技必须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川这些教导告诉我们,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必须从学校全日制教育抓起,这是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进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基础,必须扎实有效地抓好这一环节。第一,切实抓好普通中小学教育。从小学开始,就要向学生灌输科技知识,使他们从小树立科技意识和学科学、爱科学的理想;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要设置包括农业科学技术在内的科技知识课程,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科技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现代科学知识和简单的科技实践操作技能。第二,要稳定发展中等农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实践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大部分农职业中专学校已升格或合并组建成高职学院,农职业中专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已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基础人才的培养。因此,要从我国国情和农业科技人才“塔型”结构出发,稳定发展中等农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农业科技基础人才。第三,切实搞好高等农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基础理论扎实、科技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高等农技人才。一方面,农业高职院校要面向社会和生产第一线,培养懂理论、会实践,懂经营、会管理,有知识、敢开拓,有涵养、会协调的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农业大学要面向社会发展和现代科技前沿,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科研水平高、创新思维丰富、创造能力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国家急需的农业科技英才。第四,积极鼓励和发展民办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以调整目前农业科技队伍专科、本科学历人员比例过低的不合理结构。总之,学校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基地,只有抓好学校全日制教育,特别是抓好中、高等农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农业科技人才,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后继人才充实农业科技队伍。 (三)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素质、培养和发现农业科技英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锻炼,不仅可以使农业科技人员掌握科技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而且更重要地是使农业科技人员在实践中把各自的自然力表现为社会能力,区分出高下优劣。正如马克思所说,人通过劳动改变身外的自然,“也就是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的控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业科技人才通过自主择业,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单位和岗位,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多作贡献。二是建立淘汰机制。对于政治素质差、业务水平低、研究能力弱、工作无建树的人员,应调离重要岗位,另行安排工作;对于泄露国家机密、出卖科技秘密情报的人员要清除农业科技队伍。三是建立“唯贤”重用机制。对于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肯钻研的人才,要安排在重点科研部门工作;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破格晋升职务或职称,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对于优秀的年轻农业科技人员要实行低职高聘,对不能胜任现职的农业科技人员要实行高职低聘,彻底废出过去那种不能越级聘用科技人员的办法和技术职务终身制。只有这样,从农业科技人员的选拔到任用的全过程,有了一整套科学的用人机制,就可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促使农业科技人员自觉提高素质,从而优化农业科技队伍结构。 (四)建立吸引机制,增强吸引效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我国科技人才的吸引机制不建全,科技人员待遇低,致使农业科技部门的推力效应大于吸引效应,造成大量农业科技人才外流,给农业科技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要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就必须建立健全吸引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推力效应,增强吸引效应。一是要“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人分配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20’这就是说,要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按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劳动者的贡献大小付酬。农业科技人员的劳动是复杂劳动,他们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其工资待遇也应数倍于简单劳动者,这就要求国家制定新的工资政策,大幅度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水平。二是采取吸引为主的政策,努力改善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热情关心外流人员及其家属,吸引外流人才回归。三是制定保护农业科研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规定科技部门的设立、管理体制、经费来源、用人制度、科研成果保护、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科研人员的待遇、晋职条件及其家属子女就业、上学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法律作保障,农业科技人员就会安心在农业科技部门工作。 (五)加强学校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目前,在农职业院校中,除原有的农业高等院校外,农业高职院校都是近几年来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升格或合并而成的,这些学校基础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相对较底。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职业院校特别是农业高职院校的建设,全面提高办学质t和办学水平,夯实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基础。其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配备强有力的领导干部,带领师生员工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快速推进农职业院,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步伐。其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其四,要“改革课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全面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远程教育。”121’同时,要进一步改革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办法,改革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方法,大力调整专业结构,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建立起科学、高效、运转灵活的办学机制。其五,切实解决农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各级政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步增加农职业院校的经费投人,以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减免学校各种税费,并给予贷款优惠。三是切实解决好当前农职业院校招生疲软问题。自1997年全国招生分配制度并轨以来,许多农职业大、中专院校出现生源缺乏、完不成招生计划的现象。笔者对部分农职业院校招生结果的统计表明,各校完成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平均为65%,最低的不足50%,最高的达到70%。如“浙江农业大学首批新生录取结束,只完成国家下达招生计划的70%”(1997年9月6日《浙江电视台》报导);历来生源充足、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任务的原恩施州农校,1997年至2000年国家下达大、中专招生计划5108人,实际招生3427人,只完成国家招生计划的67%。招生疲软不仅给农职业大、中专院校带来沉重的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数量。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尽快采取措施,疏通生源渠道,以保证农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四是疏通农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目前,由于某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忽视不同层次人才的合理结构,因而既导致人才浪费,又导致农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因此,务必从两方面着手疏通农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结构观,选用各级各层次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从而开通吸纳各类人才的渠道。另一方面,农职业院校要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广辟人才输出渠道,使毕业生得到充分就业。以上几点说明,只有加强农职业职院校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夯实办学基础,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农业科技人才。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才资源已成为新一轮竟争中克敌制胜的战略资源。实践中,既最能锻炼提高人,又最能使人的潜力表现为现实力,从而发现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要“支持、鼓励和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环境中去,到重大斗争的第一线去经受锻炼和考验。”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实践锻炼。一是压担子锻炼。对于年轻农业科技人员或缺乏科研经验的人员,要放到科研第一线,担当科学研究重任,使他们独当一面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二是交流锻炼。交流锻炼是培养农业科技人员的一种好形式,它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与才能,丰富研究工作经验,提高科研效率。因而农业科技部门之间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科技人员相互交流,使他们在多种环境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三是下派锻炼。就是有目的地选派中青年农业科技人员到基层科研单位和农业基层部门锻炼,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创业的作风和科学研究能力。四是专项锻炼。就是有意识地给农业科技人员下达某项专门的科研项目或其它棘手的工作任务,以培养他们的独立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总之,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辩优劣,实践分高下,我们务必抓好实践锻炼这一重要途径,促使农业科技人员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使农业科技英才在实践锻炼中脱颖而出。(四)广纳四方贤才。从国内外招纳愿为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作贡献的贤才,是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一条捷径,可以解决农业科技人才奇缺的燃眉之急。其一,从国外聘请专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际威望的提高和加入WTO后,国外许多科技人员向往我国,并愿意到我国从事科研工作,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大胆地从国外聘请农业科技专家,让他们为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服务。其二,招回农业科技贤才。由于推力效应的原因,我国许多农业科技人员外流到国外和国内其它行业,他们中间不乏农业科技贤才。为了早日摆脱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困境,农业科技部门应当对流人国外的人才和“改了行的,如果有水平,有培养前途的,可以设法收一批回来。”从社会上招聘贤人。为了缓解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的现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农业科技部门从社会上招收一部分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且愿为农业科技事业挥汗洒血的贤才来充实农业科技队伍。概言之,不论从实践还是从现实着眼,上述广纳贤才的三条路子,都是有效而行得通的路子,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千方百计疏通这些路子,积极支持农业科技部门广纳四方贤才。 三、促进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措施 上述途径,只是为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开辟了道路,要使这些道路畅通无阻,还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作保证。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这一问题,努力创造、优化促进农业科技人才成长和吸引农业科技人才的客观环境。当前应从尊重农业科技人才出发,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人员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切实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 (一)转变观念,尊重人才。指出:要“进一步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风气。”’邓小平指出: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会有一批人做出更多的贡献。”这就是说,只有尊重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才能使科技人才的潜力转变为现实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如何尊重人才?第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确认识科技人才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摒弃不重视农业科学技术、不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错误观念,形成热爱农业科学、尊重农业科技人才的社会风气。第二,要高度重视对农业科技人才的精神鼓励。“领导工作者要经常同他们谈谈心,政治思想上帮助帮助。”l’7’一方面,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成绩,要大力表彰,广泛宣传,使他们受到精神鼓励。另一方面,要在政治上帮助农业科技人员,鼓励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同他们交流思想,为他们排忧解难,消除精神负担。第三,切实改善科技人员的物质待遇。“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励,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吕’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切实改善农业科技人员的住房、工资、福利及其他方面的物质待遇;二是要对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补助;三是要尽快解决“脑体倒挂”这种不正常现象,真正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工资水平。第四,正确使用农业科技人员。对于“你们觉得是人才的即使有某些弱点和缺点,也要放手用。”‘’9’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要破格使用拔尖人才。此外,还应保证他们的学习和科研时间等。总而言之,只有转变观念,尊重人才,切实关心农业科技人才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正确使用人才,才能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专心致志地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服务。 (二)建立新型的用人机制,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只有建立新型的用人机制,才能形成人才平等竞争的态势,从而优化农业科技队伍结构。一是建立双向选择机制,即用人单位选择农业科技人员,科技人员选择用人单位。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凭真才实学,量才录用,选用优秀人才以填补农业科技人才“低谷”和优化农业科技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农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加人WTO后的新形势下,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已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战略任务,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着眼,利用一切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科技队伍。有了这支队伍,就能快速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前进的步伐和适应我国加人WTO后的新形势的要求,使我们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动化毕业论文: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毕业论文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因此,机械制造自动化在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中的显得尤为重要。机械制造自动化,主要是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化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原料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节约人力资源。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和进步的主要手段,是未来机械制造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核心。科技的进步发展,是不断开发、应用、实践的结果。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加快科学技术商品化,正确判断、识别并坚持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走向,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回顾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近些年的发展,是一项理论课题,也是一项实践性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总结了几个方面着重介绍我国近些年来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 发展 技术 发展 1 如何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首先先介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就如何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从四方面进行阐述。 机械自动化, 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 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 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 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实事求是, 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 1.1 实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结合生产实际, 注重实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以企业的生 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 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 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应结合实际, 注重实用, 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 自动线的做法, 全年生产任务只需1~2 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 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着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 而不单纯的是速度。 1.2 低成本机械自动化技术 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潜力大, 前景广, 投资省, 见效快, 提高自动化程度,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 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情。20 世纪90 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精节生产LP ( Lean Production) 模式, 就是以最小的投入, 取得最大的产出的具体表 博泰典藏包含总结汇报、计划方案、自然科学、行业论文、医药卫生、党团工作、教学研究、表格模板、初中教育、人文社科、出国留学以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毕业论文等内容。 自动化毕业论文: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方法的改进 【摘要】文章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就业能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提高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就业综合能力素质两个方面,探讨了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进的一系列措施,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自动化;毕业设计;就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院”升格“大学”,专科升格本科,普通本科院校自身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持续增大,每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巨大,本科生已经早已不是“天之骄子”,作为一名求职者,普通院校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没有“名校效应”,非“985”、“211”院校毕业生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 1目前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现状 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离校前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非重点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在开始毕业设计阶段,通常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和做毕业设计双重困扰,每到这个时候,往往是学生工学矛盾最为突出的时候,学校教育者对于学生的管理难度也更大。针对这种现象,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教研室(以下简称教研室)积极探索,在督促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重点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上动脑筋,与往年相比,在学生专业知识基础水平稳中略有提高的情况下,本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教研室在总结本年度毕业实习工作时,分析本科生就业率提高的原因,大家一致认为,今年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乃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曾经于2006年3月起共同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求职和就业问题的研究,并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当年5~6月间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就业能力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度分析,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影响求职成功的各种能力的难度系数分别量化为:专业能力(31.88%)、自我表达能力(35.80%)、外语能力(32.09%)、人际交往能力(30.36%)、求职技巧(19.86%)等方面。从用人单位对各种能力的要求的普遍性来看,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65.9%),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56.8%),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54.5%)、专业能力(47.7%)和外语能力(25%)。另外,有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同时,大学生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待拓展。马陆婷于2002年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工作适应性评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适应工作状况总体评价良好,且学历层次越高评价越好,但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存在明显差异,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的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企业对高校普遍的期望。 2教学方法的改进 基于此,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教研室今年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做法和实际举措。 (1)在提高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方面,教研室主要的经验包括如下。 ①指导学生在思想上端正认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方向比力量更重要。教研室在毕业设计工作伊始,利用大四上学期放寒假前,在学生选题选导师之后,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和本专业全体毕业生集体见面,按照导师分组进行一次集体谈话,主要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签订工作协议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完成毕业设计的信心和正确的就业观。教研室让学生认清形势,放低身价,帮助学生树立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贡献社会的意识,同时,要求学生抓紧寒假期间复习单片机原理、PLC控制技术、LABVIEW等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做到“眼低手高”,为就业做好铺垫。 ②选题上做到新颖,与社会需求接轨。今年的毕业设计工作,教研室专门组织所有指导教师开了一次研讨会,讨论毕业设计的选题事宜。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鼓励指导教师以自己的科研项目为牵引,或者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并且尽量避免与往年出题重复。同时,为了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鼓励指导教师以团队形式指导,同一个导师的学生也可以组成一个小的团队,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而参与毕业实习工作,而是为了提高综合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对于就业能力的提升,均具有一定的帮助。 ③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一方面要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又要联系工作单位,时间紧,压力大。这时,往年有些学生比较盲目,急于就业,加上社会经验不足,就会匆匆找一家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既不管将来具体从事什么岗位,也不看能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学到真才实学,结果实习期间,发现就是去就业单位当打字员、复印员,或者是简单的文案工作,或者去做简单“跑腿”徒劳的差事,又纷纷毁约,最后既影响学校就业率,又没有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给自己的成长也带来困恼。因此,针对这类需要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赴签约单位实习的学生,教研室慎重对待,严格把关,做好教育。保证所有毕业学生,都能在实习单位学到真才实学,间接地促进毕业设计的完成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或者在校内指导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高标准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④加强面对面的指导。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异地办学现象非常普遍,桂林理工大学也存在这个实际情况,学生在新校区,教师住在老校区,往来不便,但是今年的毕业实习期间,教研室主动谋划,通过建立轮流坐班制度等形式,保证了所有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和指导的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一次。另外,通过指导教师工作记录本和学生毕业实习工作记录本的填写制度,也很好地保证了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指导和被指导工作的落实。通过加强面对面的指导,一方面督促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时间节点落实毕业实习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2)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素质方面,教研室主要的经验包括如下。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科本科毕业生,为了赢得招聘单位的青睐,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科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应届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工作之际,已接受过近四年的大学培养,不同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教研室针对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基础上,时刻留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①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工科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备受用人单位青睐。而且,很多中小型企业往往不能够给应届毕业生提供培养锻炼的机会,希望招聘进来的职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少部分动手能力强,具备一定实际经验的学生,或者参加过科技竞赛活动的毕业生就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比如今年自动化专业应届毕业生中6名参加过“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并且获奖的学生,在毕业实习工作开展之前,广州、深圳几家高新技术企业就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并且给出了不错的薪酬待遇待遇。但是,本专业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一般,这也是毕业实习工作开展之初,签约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教研室今年尤其重视毕业实习环节动手能力的培养,具体举措一是加大对于实习经费的投入,人均实习材料经费增长50%,供毕业生采购芯片,电路板等实习材料;二是从严要求,除了极少部分毕业生进行论文形式的毕业实习工作之外,绝大部分的毕业设计课题均要求做出具体的实物,并且要求能够实现其设计的基本功能。 ②自我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科本科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科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自己、与人沟通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但是现实情况是,部分担任过学生骨干或者性格比较开朗活泼一些的同学,这方面的能力素质就比较突出,而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甚至有个别学生不敢站在台前讲话,基于此种现象,教研室首先提倡指导教师经常召开各指导组内讨论会,每位同学定期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PPT展示结合口头表达,不仅仅检验毕业设计工作的完成情况,还锻炼了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教研室严密组织开题答辩,并且严格控制参加开题答辩学生比例,参加开题答辩人数远远超过学校最低要求,除了少部分参加校外实习无法参加的学生之外,其余全部参加,使得参加人数达总人数80%以上。开题答辩过程中,评委老师除了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和PPT演示提出意见和建议,还突出强调学生的讲台形象,口头表达清晰程度以及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等;另外,教研室严密组织最后的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将学生自述和答辩环节的语言表达及个人形象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指标。 ③外语能力的培养。外语能力与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求职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是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今年教研室专门针对提高毕业生的外语文献阅读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强化了阅读外文文献这一环节,在寒假之前就布置任务,每名毕业生要求完成10篇外文文献的阅读,并且要求写出读书笔记,最后一并装订成册,归档到毕业设计过程材料。另外,在毕业论文的正文英文摘要部分,由指导教师严格把关,指导学生逐词逐句检查修改。通过这些环节的培养,一方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④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培养。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很重要的因素,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进入职场,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不仅仅需要懂技术,还可能会承担一定的技术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往往对应届毕业生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也会比较留意。基于此,教研室在毕业实习环节,对于每一位教师所带的学生分成一个实习小组,并指定一名实习学生小组长,负责协调组员和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虽然表面上看,实习学生小组长做的既可以做一些上传下达、收集学生材料等一些简单事情,还可以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和每位组员的工作状态、带头领会指导教师意图、安排组员工作、帮助指导教师把好毕业论文材料的整理检查验收的第一道关口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两地办学的指导教师在现场指导方面的不便,更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在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方面得到锻炼。 3结论 教研室立足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积极的举措,渐渐尝到了“甜头”,形成了毕业生乐学乐行,指导教师乐教乐导的良好局面。 作者:刘胜前 张烈平 孙旋 李海侠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毕业论文: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毕业实习综述 1专业技能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发挥 由于机自专业的特殊性,学生无论将来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研发或者制造都需要在实践中来提高专业的技能。学生在校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如何在短时期内整合,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传统实习模式往往无法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平台来检验自己的专业技能。一方面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没有找到理想的实习岗位而不得已选择了和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岗位进行实习,实习的内容上安排不合理,导致背离了实纲,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难以保证实习的质量。另一方面虽然专业上对口,但是实习时间相对有限,企业对实习生过多的限制也会使得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施展。只有较少数的单位所提供的实习岗位能给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发挥的平台。大多数的学生在实习期间都是跟着单位指派的实习教师进行学习而没有具体的实习岗位。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机自专业的毕业实习充满了担忧。如何进行调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如何进行调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4];如何进行调整,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在实践教学的道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综上所述,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应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5],充分利用可用的条件,创造机会,寻找新的出路。 2机自专业改革举措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自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已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借鉴各高校的实习经验,综合分析传统的实习形式,探索了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为了弥补传统毕业实习中的不足,以下针对机自专业的毕业实习提出几项改革的具体措施。 2.1采用“三结合”的实习模式 所谓的“三结合”即分散实习、校内集中实习、企业集中实习三种模式进行实习,学生可以从实际出发,选择其中一种实习方式进行实习,实习的培养目标各有所侧重。分散实习是指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学校指派教师跟踪指导的形式进行,由于这种形式学生比较分散,所以指导教师一般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分散实习方面,需要健全分散实习相关管理制度,如分散实习若干制度、岗位选择与要求、成绩评定及组织纪律等。这样可使分散实习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又给学生以正确导向,确保实习质量。校内集中实习指学生在没有落实分散实习的情况下,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内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的形式,根据实习计划由指导教师跟踪指导的形式完成实习任务。校内集中实习方面,需要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我校的机电实训基地自2008年已来不断地扩大师资引进先进的人才与设备,为校内集中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企业集中实习是指校企合作建立伙伴关系,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同学们可以通过企业选拔的形式来获得实习机会。学校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缓解毕业实习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2.2利用学校资源,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学生实习及就业密不可分[6-8],实习基地的建立给学生实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就业方面也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比如我系和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西门子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开展的项目合作,以课题的形式企业到学校挑选毕业班学生到公司去实习,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考核,表现较优异的学生将有机会在实习单位工作,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给我系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习环境,为后续的就业也提供了很大方便。 2.3发挥校内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与机电实训基地的实验室优势,安排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实习让学生掌握典型产品加工制造过程[9-10],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产品的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装配、校对等各个环节。2011年度的校内集中实习题目为二级减速器的设计与制造。同学们完成的二级减速器产品将回收再利用,作为我系机自类学生的拆装实验、课程设计及教学仪器等使用。通过本次实习不但巩固与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实验室的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4加强分散实习的管理 有良好的过程管理才能保证有良好的教学质量。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并了解所负责的每位学生的去向、实习概况,通过电话、邮件或其他方式与学生沟通,协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若属集中实习,需到实习单位检查,实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若属分散实习,指导教师每周至少与学生联系两次以上并做好相关跟踪记录。实习结束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实习报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学生参加答辩的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3结语 毕业实习是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的全面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内容、多影响因素的跨地区的动态过程,实习效果的好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对于机自专业的毕业实习,我们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通过不懈的研究、探讨,寻求对策,才能最终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何荣华 王一鹏 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实践教学与工业训练中心 自动化毕业论文: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1学生因素 1)主观积极性。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学生的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然后近年来普遍存在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少学生把毕业设计仅仅作为一门功课来看待,甚至认为其它功课已经通过,自然毕业设计肯定也会顺利通关,这种典型的应试式思维导致思想上的不重视。随着大规模的扩招,就业越来越难,学生要找忙于工作,投入毕业设计上的精力大大减少。在历年的毕业设计中也存在着前期文献调研与设计工作不努力,等到答辩前期突击的现象。 2)基础不扎实。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行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例如,我系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对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看不懂专业的参考文献,系统方案设计不出来,经过指导老师耐心指导,仍有些同学一窍不通。涉及仿真,有一部分同学,连Matlab工具软件都还要现学。这些现象都体现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严重制约毕业设计的教学水平。 1.2教师因素 1)主观积极性。教师方面,由于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需开展科研工作,带学生做毕业设计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项,用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我系教师教学任务尤其多,在毕业设计开展期间,多数教师还承担了课题教学,课程设计探索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谢七月(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教学工作。这几年绩效改革不鼓励超工作量,毕业设计工作又持续周期长,学生知识结构又层次不齐,因而有些教师对毕业设计态度不是很积极,指导效果明显受影响。 2)指导老师队伍本身的专业素养。热工自动化专业方向比较细,开设热工自动化专业的高校很有限,我系极少教师本科专业是热工自动化的。由于教师资源相对紧张,即使缺乏系统的工程化培训与实践的新进教师也承担了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甚至有的教师虽然没有能力指导毕业设计,但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也只好勉强上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滑。而且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单一,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1.3客观因素 1)毕业设计时间过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我校还在该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部分同学还要忙于找工作、考研等各类事情,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满打满算仅仅14周,也就三个多月。而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文献调研、文献翻译、开题、设计、实验、论文写作、答辩等一系列工作,很难保证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对毕业课题做深入的研究。据我系历年数据,不能完成毕业设计要求的全部内容的学生多达40%,而能在短短三个多月内做出较好结果的学生不足10%,这类学生往往是提前参加了相关课题或是有扎实的基础,而基本完成任务书内容的学生将近50%。 2)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单一,难以激励学生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目前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以答辩为主,尽管在毕业设计过程已经按前期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分别开展了检查考核,而且也制定了各阶段的阶段性指标,但指标不够具体,考核过程有时候流于形式,并没有严格考核。即便将考核模式向以实物、图纸、程序、科技论文、专利、竞赛结果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但因这些内容无法在三个月内实现,因此,无实际全面实施考核的可能性。 3)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毕业分类指导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学校和学院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的,不够灵活,既难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也难以提高落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考虑不周全,毕业设计的整体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4)其它客观因素。影响毕业设计的客观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实验条件紧缺,企业合作较虚,大部分设计电厂自动化的实验缺乏实现条件。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措施 2.1毕业设计时间的调整 从本届毕业设计开始,我校开始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把前期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最后三周,要求在这三周内完成文献调研,英文文献翻译以及开题报告。然后希望学生能够利用部分寒假时间进行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为开学初的毕业实习做准备工作,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带着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参加毕业实习,增强毕业实习的针对性,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进一步的落实分类指导与因材施教,我系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安排给与更为合理的毕业设计时间。对于成绩前10%的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第六学期初结合毕业后的计划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在这学期内进行文献调研与英文文献的翻译工作,争取在第六学期末进行开题,利用大四一年时间完成具体设计和论文撰写,鼓励结合设计结果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毕业设计总时长达到三个学期,这个时间相当于目前2.5年制的研究生用于研究的时间,从而保障这部分优秀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将毕业设计做的更加深入。对于成绩前30%左右的学生,则可在第七学期初选题、开题,毕业设计总时长为两个学期。对于成绩一般以及成绩特别差的学生,采用学校统一安排的毕业设计时间,第七学期中后期选题,第七学期末毕业设计开题,毕业设计总时长保持在半年以上。而对于动手能力特别强和参加各类课外科技竞赛的学生,可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开题并将其毕业设计与竞赛结合,总时长为四个学期。 2.2指导方式改革探索 由于教师资源相对不足,为了更好指导毕业设计,我系正探索指导方式的改革。一方面,我系2014届和2015届毕业生均在120人左右,而现有专职教师只有15人,平均每位教师指导8名学生。另一方面,由于自动控制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热工过程自动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涉及的领域不断延伸,几乎包罗万象,不可能要求每位教师都对每个领域均有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研团队的优势,探索集体指导和个人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尤为重要。鉴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面临工程实际方面的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急盼有教师的指导。因此,指导教师每周安排一次答疑与讨论,每个工作日下午安排一名教师开展集体指导。提前安排时间与地点,即时通知学生,学生既可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还可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相关领域的教师参加集体指导。 2.3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探索 我校已使用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先由教师命题上网,然后由学生上网选择,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两个题目,最后指导教师确认。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我系对选题工作进行了探索。首先从命题上把好质量关。要求指导教师分别在题目命题来源、命题类型、命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毕业设计命题。我系成立了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在选题期间,组织教师对命题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严格评审打分,只有通过评审的题目才能予以通过。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尤其是保研的学生,将他们作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力,命题可以结合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从项目中抽取部分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且带有前瞻性的课题,锻炼其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冲刺校优秀毕业设计。对于成绩在前30%左右的学生,从科研项目中抽取部分动手和锻炼工作能力较强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对于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命题结合生产实践,锻炼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研学生,可以选取一些相对难度较小的科研题目进行研究,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为将来研究生的深造打好基础。对于力争进入特别优秀学生的选题,系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将组织面试考核,考核成绩供命题教师参考。学生在选题期间,即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命题教师根据选题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与命题要求相吻合的学生,确定选题学生。 2.4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根据学校与学院对毕业设计的管理规定,我系制定了管理细则,探索从制度建设方面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改革方面如下: 1)加强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在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上,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给学生阐明毕业设计的严肃性,明确指出毕业设计将从严把关,从而使得学生端正毕业设计的学习态度。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定的场所开展工作,从而便于指导教师检查与指导,规定学生每个工作日必须在指定场所,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由指定学生负责每天的考勤,系指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考勤检查,从而改变以往懒散的作风。学生每周参与答疑,即时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指导教师将记录每周的答疑情况。指导教师严格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2)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督查工作。为了督促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学校与学院有教学督导会进行常规的教学检查。我系将加强这方面的督查,每周向学生调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为了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将设立经费进行奖励,对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要予以奖励,为了公平起见,对于指导非特别优秀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教师,系将加大力度奖励。对于指导不力的指导教师,限制下年的指导人数。 3)严格考核毕业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为了使得学生和教师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有必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各阶段的考核,而不是只注重毕业设计的最后结果。将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分三阶段进行检查考核:第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初期):检查师资配备和设备条件、课题审查情况及学生选题结果。第二阶段(中期):深入教学现场,进行实地检查,通过观察、提问,考察学生的工作状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反映;同时检查教师的工作状况,依据毕业设计管理细则对教师与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第三阶段(后期):这个阶段重点抓好答辩资格审查工作与成绩评定工作。学生答辩前,要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经“审阅”、“评阅”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毕业设计成绩由“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组成,各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为了避免教师担心自己带的学生成绩偏低或答辩通不过给自己带来麻烦,系指导小组将协调后续工作,使得指导教师能客观评分。为了客观公正进行评阅,采用集体交叉盲审形式。严格按程序组织答辩,避免走过场。 3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就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这样的探索不仅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还将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自动化毕业论文:高校毕业生办公自动化技能培养方式探究 摘要:随着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高校毕业生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成为一项首要问题。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毕业生办公自动化技能现状为例,对高校毕业生办公自动化技能培养方式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高校;技能 随着计算机深入应用到生活中各大领域,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对高校提出了极大挑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向社会各个行业,而各行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衡量标准正是其执行办公自动化的程度。因此,办公自动化技能是信息时代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多数高校会在大一开设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这其中包括一些办公自动化基础类软件Word、Excel、Power point等,其目的则是为切实提高学生办公自动化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水平,最终为学生的就业能力及日后工作打好基础。 一、办公自动化技能培养方式现状 (一)高校办公自动化技能培养方式现状 高校性质不一,办公自动化技能培养的方向自然各不相同。在一些综合类高校,计算机专业类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对办公自动化技能掌握的程度相差甚远。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主要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的学习,从第二年开始进行专业软件的学习;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进行第一年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后,便转为本专业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后接触计算机的程度由各学校自己裁定。对于一些专业性质较强的高校,如财经类、医类学校,多数也都把计算机类知识介绍到了入门的水平,而在开展了专业知识类教学后,计算机类课程也都被放到了边缘位置。总而言之,在多数高校中,计算机类课程主要用于普及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而不是将办公自动化技能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这种培养方式下毕业的高校学生,办公自动化技能的掌握程度良莠不齐。 (二)吉林师范大学办公自动化技能培养方式现状 吉林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类高校,从计算机教育程度深浅不同出发,可以分为计算机类专业和非计算机类专业。由于计算机类专业四年的教学重心都是计算机相关应用软件与理论的学习,其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掌握较全面,因此,主要以非计算机专业其办公自动技能培养现状为例,来探讨高校毕业生的技能培养方式。 本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入学当年会进行一整年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育,占总体受教育时间的25%。具体教授内容如下: 上学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内容为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以及office系列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础性内容,对于办公自动化软件的高级应用部分留给学生课下自行学习。 下学期依据文理科差异及各专业学生特点,开设不同专业软件类课程。包括:Access数据库原理与应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Visual 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Photoshop等课程。 二、现有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从办公自动化技能培养方式现状来看,现有方式存在一定缺陷。 从课程体系上来说,计算机公共课的重要环节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年,掌握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门有等级认证的应用软件。经过一年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学生们便远离了计算机,转去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而真正用到计算机的实践环节却要等到四年之后。长时间的搁浅状态,不难想象毕业生对计算机相关内容的陌生隋景。 从教学模式上来讲,最大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分离。旧教学模式下,教师理论讲解课程时,学生始终处于“听”的状态,知识点讲解完毕,学生不能马上实践所学内容,而是隔段时间之后再进行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保留程度不高,自然掌握程度较差,而且对不会的知识得过且过。 从实验内容方面来看,新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在进人大学校门之前,已经对计算机基础内容有所了解,只是操作内容局限;而一些学生则根本没接触过电脑,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的实验内容,不但未考虑到因材施教,反而会使熟悉计算机的同学产生自满情绪,即使对未掌握的知识也忽略不听了。这种实验模式带来的必定是掌握程度较差。 三、培养方式改革 针对现有办公自动化技能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改革措施。 (一)调整现行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主要采取三级教育体系,并对应体系设置相关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一级:大一上学期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入门普及教育,对计算机相关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培养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兴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巧。 二级:大一下学期,针对计算机国家等级考试,设置相关专业计算机课程,具体可开设“Access数据库原理与应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专业软件,为日后就业及应用奠定基础。 三级:大四上学期,开设“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课程,主要为掌握office现有软件的高级技能,为就业打好基础,比如word高级应用中样式的定义以及设置不同页眉页脚之前节的操作,为毕业论文的设计铺路筑石,打造全新的“秃闲陀τ萌瞬拧薄 经过调整之后的三级课程体系和内容,在基础课程之上,提升高度,与大一的课程设置遥相呼应,既跳出了计算机知识长时间搁浅的状态,又掌握了新的办公自动化技能,同时为完善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接口贡献了力量。 (二)改变教学模式 为跳出理论脱离实践的怪圈,推行“理论+实践――课课融合”教学模式。保留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重,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时间比重仍为1:1,但对每节课教学模式做出改变。具体为,基于所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课课融合,即理论讲解之后马上进行课堂实践,及时发现不符结果的问题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既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也会将问题都解决在课堂之上,加深学生印象,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另一方面,“理论+实践――课课融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就业所需的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整改实验内容 以提高毕业生“办公自动化技能”为根本出发点,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调整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对办公自动化技能的认识。 从全局角度出发,为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办公自动化技能”以及运用信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水平,对实验内容的调整至关重要。尽量设置应用性强的实验课题,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点运用的方向,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采用案例驱动机制,让学生把握知识点的连贯性。 从局部个体出发,“因材施教”。为程度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实验内容,针对同一知识点,选择难度不等的应用实例。采用案例驱动机制,每节课都针对所学知识点设计一个案例,这些案例都取自于实际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比如在word综合应用中,设计案例对毕业论文进行排版;在excel函数应用中,设计某航空公司的贸易情况统计数据等等,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用处,既加深了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又巩固了知识点的实践掌握。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理论知识的深度消化。 (四)合理建立考评体系 推行考评体系合理化,建立综合考评体系。不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着重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具体为:不局限于闭卷考评形式,结合实际应用实例,采取现场上机考评或制作成型作品并配合答辩环节等考评机制,综合考评学生的素质。尤其考评对各行业办公自动化技能的掌握程度,必要时可现场生成案例。针对学生制作的成型作品环节,教师逐个点评,提出相关建议,并结合学生答辩,辨析学生的制作能力。 也可以采用过程式考核方式,即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开放式考核,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内容以及考核形式,随堂测试,测试完毕当堂给出成绩评价。这种考评方式下,考核结果汇报及时,对学生个体的把握准确,而且做到了学生期末考试零负担。 (五)辅助性改革 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采用多媒体手段授课的同时,借助电子教案形象生动地展示授课内容,并利用“凌波多媒体”、“红蜘蛛”等授权软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即时反馈学生的听课状况,比如可利用学生举手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状况;采用屏幕监视掌握学生实践的总体动向;点击个体机展示,将个别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借助点名签到在节省时间的前提下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利用文件传输快速下放案例及试题或收取学生作品等。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方便了教师对知识点的渗透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为教师对课程的总体把握提供了手段。 四、结束语 随着各行各业对高校毕业生提出的挑战日渐严峻,办公自动化技能成为新时代必湟素。但目前多数高校忽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的导向作用。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毕业生办公自动化技能现状为例,对高校毕业生办公自动化技能培养方式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式改革策略。为切实提高学生办公自动化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水平奠定扎实基础,最终为学生就业添加有力保障。 自动化毕业论文:关于高职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设计题目科学性不足、系统方案创新率低、系统设计实用性不足、论文缺乏条理等问题,提出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斫行,使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战能力。 【关键词】高职 自动化专业 毕业设计教学 顶岗实习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工业革命,以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和新型材料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来临。它将极大改变传统的商品制造方式,并推动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从而改变就业的格局。而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学科自动化技术则是这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基石。与德国工业4.0相比,中国很多制造业还处于2.0、3.0阶段,其本质就是中国企业的自动化技术水平距德国企业的自动化技术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如何尽快培养出能够适应当今科技产业革命的高水平自动化人才,就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毕业设计是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及作风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原有的教学资源显得严重不足,能够跟得上潮流的新技术的教育资源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毕业设计的质量也逐年下滑,甚至社会上有人提出取消毕业设计的建议。因此,如何改革毕业设计,提高培养质量成为高职教改的难点之一。 一、高职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题目科学性不足。随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以“互联网+”“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不断地与传统的自动化技术相互融合,从而不断地改变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然而以往的高职毕业设计,过于强调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因此很多毕业设计题目要么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要么陈旧单一,重复率高。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下降,降低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势必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二)系统方案创新率低。首先大部分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都会选择以前用过的或者相类似的题目,再者,所设计的系统方案也大都是书本上的翻版,缺少创新性的原创,而且重复率非常高。因此,毕业设计质量会大打折扣。 (三)系统设计实用性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现场工作的实战经验,所以,在做系统设计时,要么操作不方便,要么安全性不够,要么与现场其他设备不匹配,要么性价比较低等,导致做出的系统设计往往脱离实际,从而降低了毕业设计的实用性。 (四)论文缺乏条理。首先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很少写过学术论文,所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往往缺乏整体布局,因而论文中经常出现结构不完整,内容颠三倒四,上下两段明显割裂开来,缺乏自然过渡,层次不明,看起来费力,论证不得力,缺乏逻辑性等缺点,从而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五)毕业答辩流于形式。由于每年扩招的学生不断地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地增大,所以找工作就成了学生们最重要的课题,因此,很多学校的毕业答辩就流于形式了,不仅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答辩也就成了走过场。不仅无法达到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而且无法准确衡量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对学校未来的就业也产生了很大的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本文提出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进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全面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选题。学生可以将企业里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系统集成等科目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科目内容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题目大概有如下几种类型:(1)技术改造型:以PLC或DCS为控制核心的工业现场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2)产品开发型: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等装置产品的开发。(3)系统集成型:以PLC或DCS控制系统与以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MES系统等集成系统。(4)实验研究型: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实验研究。由于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就是自己的实习内容,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所以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技术指导。虽然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已经在学校学习过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但是由于自动化学科的自身特点,使它能够在不同行业内与不同的专业技术相融合,比如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液压技术、机械、数据库等技术相互融合,因此,就需要从企业里的技术人员或者专业人士中聘请为指导导师,对学生进行其相关专业或者行业知识的技术指导。不仅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够有效减少系统设计漏洞等缺陷,大大增强了毕业设计的实用性。 (三)加大对实验装置的经费投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化装置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为了让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跟得上企业的发展步伐,就需要加大对新技术的实验装置的引进。通过对新实验装置的引入,既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够让做毕业设计的学生有了一个充分的展示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构想与才华在这个平台上充分的发挥,从而不仅能够提高毕业设计的技术水平,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体验不断地提高与升华。 (四)加强论文写作指导。毕业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因此要想写好毕业论文不仅需要前期的技术工作的积累,还涉及组织材料等相关写作技巧等知识。所以,学生可以从企业里的技术报告、技术方案、技术总结等各个方面入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初期,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论文的整体布局和结构,在初稿完成后,可以帮助学生检查内容、逻辑、语句、格式等方面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五)深入企业开展毕业答辩。毕业设计是衡量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也只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才具有实用价值,才符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需求。将企业里的技术专家与学校内的专业老师组合成的答辩专家,能够更加全面地检验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通过企业里的技术专家现场出题,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是否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给予学生更加全面专业的建议,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最快的成长。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此类答辩发现适合自己企业所需求的技术人才,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就业。 总之,毕业设计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能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自动化毕业论文: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指出了毕业设计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现状,针对其中的弊端提出了改进措施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它能使学生完成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并提高综合运用电气自动化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以及技术开发、管理和销售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研究并探索如何更好的组织和实施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现状 通过笔者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及调研发现,多数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其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中存在较多共同弊端,毕业设计效果较差。主要反映在: (1)毕业设计时间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学生难以安心设计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均在第六学期开设,与企业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一般在第五学期就已经开始求职,一般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就业招聘中,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才开始真正考虑毕业设计。即使是顺利找到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工作压力、时间等条件限制无法较好的开展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流于形式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教师拟定、学生选择,学生带题目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选题数量少,一个小组一个题目,学生抄袭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题目由教师拟定,与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不相符,学生缺乏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 (3)学生无法得到指导老师适时、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影响设计效果 由于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在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通常在学校,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这种时间、空间的差距导致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交流受到限制。学生有疑难问题,难以立即得到有效的提示或指导,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也就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促进作用。 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形成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采取消极态度,不认真对照学校毕业设计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老师的进度要求开展工作,寄希望于答辩前通过网络拼凑、抄袭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一部分学生虽然重视毕业设计,但由于本身水平或条件限制,毕业设计草草了事;只有少量基础好、条件充分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达到设置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指导老师鉴于学生的实际困难和毕业率的压力,通常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采取宽容态度,最终毕业设计的质量差强人意。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措施 可见,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亟待改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通过多年承担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从实践中总结到以下改进方法和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提前安排毕业设计 如上述,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重抄袭的主要原因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对毕业设计课题感到无从下手,一是没有充分时间进行毕业设计。 学生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的原因,与高职教育现行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目前高职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薄弱,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不够,这就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不够连贯、系统,无法很好理解各门课程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地位、作用和相联系,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较好的应用于毕业设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毕业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毕业设计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电机、机床电气控制、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交直流调速系统等,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导致学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可以通过提前安排毕业设计来改善。目前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展提前至第五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有效解决与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冲突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2)指导教师按专业核心就业岗位进行选题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核心就业岗位包括维修电工、PLC系统设计师、电气工程师、单片机系统设计师、产品质检员等。毕业设计选题应按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就业岗位的要求,从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出发,与相关课程内容有机整合,拓宽毕业设计课题。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采取的选题方法:1、与一些就业企业合作开发一批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2、直接采用工厂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他们提供工厂实际任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同时,每个课题最多3个学生,尽量一个学生一个题目,最大限度防止学生出现雷同设计。 (3)企业技术人员在校教师共同指导 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已作如下安排: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承担本校课题的同学,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辅。课题来源为校外的同学,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事实证明,校内教师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相结合,克服了校内教师单一指导的缺陷,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毕业设计中的难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 要避免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就要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使学生的理论设计能够成为实物。一方面,学校购买或修整毕业设计需要的各种设备、工具、材料,完善电气自动化实训室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的某些实践环节放到企业现场去完成,既贴合实际,又能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最近几年,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已按上述改进措施从多方面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了毕业设计内涵。 自动化毕业论文: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广西自动化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摘 要】分析近三年广西自动化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数据,总结毕业生的就业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自动化类高职毕业生 就业 影响 广西正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自动化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区域产业升级、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服务。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以向工业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为己任,通过调整人才培养体系、改进教学实习模式、加强师资团队建设等途径,提高自动化类毕业生质量。本文拟从近三年广西自动化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入手,总结毕业生的就业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广西自动化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特征分析 (一)自动化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1.自动化类专业设置。广西高职院校开设自动化类专业情况具体见表1。 2.自动化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广西自动化类专业毕业生近年就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百色、玉林和区外的广州、东莞、深圳三地,工作单位性质多为大型国有企业、民企及合资企业。调研显示,85%的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表示认可,在一线从事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工作的居多,内有少部分毕业生已升职从事部门经理、项目主管、设计工程师等技术管理工作。根据反馈信息,在区内如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广西百色银海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对所在企业发展前景乐观,对福利待遇、居住环境表示满意,感觉工作压力不大,工资在当地处于中上水平,部分人员利用工作之余深造进修,以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相较而言,区外就业毕业生工资虽比区内的同学每月高出1000~3000元不等,但反映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危机意识强烈,极少数人甚至还处于不断“跳槽”阶段,尚未能找准自身定位,工作稳定性差。 (二)自动化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 1.就业率。从广西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最近三年的自动化类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情况来,在毕业生初次就业时间的调查中,就业率都保持着较高水平,平均就业率达到93.35%。特别是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当年找到第一份工作比例平均高达97%,分析认为这与该行业属典型劳动密集型行业,人才需求量较大有直接关系。 2.就业区域。在毕业生就业所在地的调查中,沿海城市占比例高达85.9%,这其中又以选择在南宁、柳州、桂林、泛北部湾和广州、深圳居多,占92.4%。但毕业生在广西西部县市地区工作很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下“90后”群体普遍希望在大城市工作的就业观念。 3.就业薪酬。薪酬水平是公认的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毕业后薪资的调查中,初次就业时86%的人员月薪在2000元以上。从调查结果来看,广西高职院校的自动化类专业毕业生工资待遇属中等水平。 4.专业对口率。从统计分析来看,自动化类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比例为16.9%,对口的占52.3%,说明专业设置较为合理。在调查涉及的自动化类专业中,自动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对口率相对较高,达到85.6%以上,分析认为这与两个专业所涉及行业专业性较强,与各校的订单班较多有关。 5.就业工作满意度。在对目前就业单位个人发展环境满意度调查中,35.5%的毕业生对自己工作的企业声望很满意,但在企业人际关系的调查中,选择不够满意与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54.6%,可见企业的声望并没有给毕业生本人的职业发展带来太大的帮助。高达38.9%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晋升机会不太满意。调查中,较多毕业生反映,在学校时自我感觉良好,但进入职场后深刻体会自己在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缺陷,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二、广西城镇化建设对自动化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给自动化类高职毕业生带来的新机遇 广西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加快产业升级为主线,推进全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面非常广,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企业,自动化类技术在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从全区40余家企业调研情况来看,企业内科技人员数量已初具规模。2014年底企业科技人员数量占员工总数约25%,但同时发现,企业之间的状况很不平衡,国有企业的自动化类技术人才密度指标远远超过平均数,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密度偏低,因此,自动化类技术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巨大空间。 虽然广西经过多年的努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各企业在规模上、设备上、从业人员的结构上和管理等方面参差不齐,正处于一个升级换代的过渡过程。自动化类专业应该紧跟企业的发展步伐,适应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广西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输出高技能、高素质的自动化类专业技术人才。 (二)自动化类专业技术人才岗位需求趋势分析 随着广西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产业发展迅猛。至2015年,高职学历人才比重至少要达到40%,其中自动化类技术人才是需求量最大的一个专业类群。而目前,具有一线操作、管理经验的高技能工人比例偏低,复合型、实用型、经验型的自动化类技术应用型人才更是缺乏。从近期职场行情来看,广西的制造业是人才需求大户,其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工业电气化、自动化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主导,社会对自动化类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量,自动化类专业技术人才岗位需求走势将持续旺盛。 三、自动化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于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国家建设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其毕业生应该是融高等性与职业性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调查中,不少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毕业生反映,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传感器和电机等专业核心知识比较薄弱,电路识图、分析、设计能力不强,业务上手慢,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实操水平跟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不小,感到自己跟企业的要求和期望相比有较大的距离。另外,企业也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竞争意识、心理素质、再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质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用人单位反映,近几年发现毕业生容易眼高手低不能安心工作,特别在国有企业,人员流动频繁,少数毕业生心理素质较弱,经不起批评和挫折,学校应该加强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另外,企业时常遇到设备抢修、检修的突发情况,需要毕业生反应速度快,还要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共同完成工作任务。通过调研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绝不能将学生培养成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简单操作工具,而是要紧跟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培养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又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 (二)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不足 广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加上一些复杂的历史原因,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高职院校(特别是自动化类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非常有限,院校办学所必需的各种配置都比较滞后,教学、实训设备超负荷运行,给院校的发展带来种种障碍。主要表现在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在各项教育和教学活动影响就业的重要程度的调查中,59.4%的毕业生认为实践教学很重要。在调查中,不少接受深入访谈的个案表示,自动化类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数量较少,先进性不够。如供职于东莞某电业有限公司自动化部的2009级一名校友表示希望专业实训中应增加运动控制环节,让学生今早接触伺服、步进等控制系统,在学习阶段应有独立设计、装配、调试整套控制系统的经历,提高对自动化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再次,自动化类高职院校持续发展所急需的“双师”素质师资资源少,生师比比例不均衡,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都不尽理想,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是制约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毕业生自身职业定位不准确 在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渠道的重要程度调查中,86%的用人单位认为直接到学校选聘是目前最主要的招聘方式,其次是人才市场(29.8%)和学生主动到单位应聘(28.5%)的方式。但是用人单位也表示在职场主动出击的毕业生较受欢迎,一方面主动出击的毕业生往往责任心较强、岗位认知较清晰;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用人单位人事工作成本。另外,调查显示很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高不成低不就,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高薪、高位,高达81.5%的毕业生将薪酬和福利作为就业时优先考虑的条件,但现实情况是用人单位对初涉职场的高职毕业生普遍不会开出高薪或者给出高位。毕业生稳定性差、期望值过高是调查反映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四、自动化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对策 (一)政府:加强制度设计、统筹人才布局 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环境,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建立政府主导的、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支持的新型就业管理体制。深入发掘广西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另外,还应统筹布局人才分布,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拓宽毕业生到边远地区、乡镇基层就业的渠道,落实相关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服务一线。 (二)高职院校:紧跟市场、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广西城镇化发展的内涵需要,对广西工业、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的自动化类技术人才需求开展深入调研,特别是在钢铁、铝业、制糖造纸、机械制造等领域的自动化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同时组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梯队,针对区域经济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培养操作技能强、懂管理、会检验、善工艺、职业化水平高的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阶段,认真指导学生从事自动化设备操作、监控、维护、装调、维修、改造、销售服务等岗位工作,依据企业岗位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与考核,真正做到顶岗与职业岗位的无缝结合,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毕业后带着工作经验走向职业岗位。 (三)毕业生:科学定位、发展综合职业素质 毕业生应该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科学定位自身,不盲目追求高目标,对职业生涯要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规划。同时,还应该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就业理念,要想在优胜劣汰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才能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是毕业生的基本生存技能,在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如敬业、奉献、协作等综合职业意识。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及中国版的“工业4.0”的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企业对高职院校自动化类毕业生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担责,加强政校企三方联动,及时调整自动化类专业培养计划,为智能制造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自动化毕业论文:试论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班开展毕业设计 摘 要:本文提出在技工院校高技层次开展毕业设计课程,通过毕业设计可全面总结、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以实物形式的设计成果加之毕业论文的撰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使之对论文撰写有个初步的认识。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实际经验,笔者认为在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班开展毕业设计是可行的。 关键词:技工院校 高技 毕业设计 实物 毕业论文 对高等教育工科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完成某一课题,可以进一步检验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感受到实际工作情景,并可综合衡量教学质量,以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但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技工院校,往往没有开设这一教学环节。虽然有技能鉴定环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操技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但学生往往缺乏“系统”的观念,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科目),未能将这些科目串成一个“专业”。另外,技校生的写作能力很差,特别是对于专业论文,更是毫无概念。因此,笔者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试点,认为在高技及以上层次班级开展毕业设计是必要的、可行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毕业设计的意义 1.高技及以上层次班级可开展毕业设计 依据“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技层次班级往往为三年制教育,并且最后一年为校外定岗实习。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往往不足以开展毕业设计。而高技及以上层次学生比中技层次学生在技能上、特别是专业知识技能上,更能适应毕业设计的要求。对初中起点高技班而言,学生临近毕业前期,已经历了三四年的理论学习、技能培养,能较深入地理解所学专业,掌握更坚实的技能水平。对于高中起点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意义就更加必要。据笔者了解,高中毕业起点学生,更愿意当自己是“大学生”,愿意被当做是“大学生”。而对工科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必需的。 2.有利于综合应用所学内容 开展毕业设计能将所学的分散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他们树立起“系统”的观念。技校学生往往能很好地完成单一的任务,但若要将多个单一的任务整合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大任务(或“工程”),往往是他们的“软肋”。因此,透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同时,毕业设计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3.有利于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技校学生大多不懂得“检索”一词的含义,更不会自觉、主动地开展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他们往往是被动地接收。笔者曾给学生某个主题,要求他们去搜索资料,最后合成一份报告。一开始,学生们不以为然,认为“百度一下”而已嘛。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他们未能很好完成检索工作。因此,开设毕业设计,培养、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信息检索,并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检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笔者认为无论对谁都是必需的、有意义的。 4.有利于学习论文写作 笔者在参加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的论文辅导时,深感基本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在笔者辅导的学员中,有不少技能很好,但一提笔就头疼,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表达不出来。另外,在工作岗位上,特别是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论文撰写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种合理的、准确的总结与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指导他们认识什么是论文,并初步撰写简单的毕业论文,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毕业设计的开展 1.合理选题,全程指导 老师拟定若干课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定。考虑到学生尚无自主选题能力,课题的设计必须由老师完成。老师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包括硬件、课程开设、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综合性课题。这些课题,不能是凭空设想的,必须是实际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可以是适当简化的)。只有实打实的、贴近生活的课题,才符合技校特点,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场景。 笔者学校设计了如下几个课题:全自动化洗衣机系统设计;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设计;多路抢答器设计;多功能电子时钟设计;基于PWM的直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5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每个课题都能结合学校实训设备进行实地实物制作与调试,作为毕业成果。 老师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其合理选题,避免中途出现课题太难或太简单的情形,保证学生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相应要求。同时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检索资料、如何进行信息整合、如何寻求问题突破口。一句话,老师必须更加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因为熟悉设计流程、学习信息检索就是毕业设计的一大目的。 2.制订计划,遵照执行 学生选题后,指导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进度计划的制订。这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计划对开展工作的必要性和好处,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约束与鞭策。 老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计划的制订,合理分配时间段。计划制定后,必须由老师签名、学生本人签名确认,并定期开展验收工作。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也能很好地避免学生惰性发作。 3.逐个击破,树立信心 课题要求阶梯式,每个课题分若干步骤完成,比如首先是基础功能(要求),接着是相互独立的提高要求。学生犹如搭积木似的开展毕业设计,逐个击破,而不要求系统地一次性完成整个设计要求。这样的好处是明显的,学生完成基本要求后,对后续提高要求的破解就更有信心。 笔者一开始开展毕业设计,一次性就将设计要求给出,最后发现效果很差。这再次验证了技校学生缺乏系统意识,无法全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之后,笔者将所有课题设计成“积木式”,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最基本的“拼装”(基本要求),之后逐个完成提高要求。其实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编程思想――模块化。 4.撰写论文,学习表达 开展毕业设计的重要一环,就是撰写毕业论文,对课题完成情况进行合理、准确、规范的表达。其目的不在于论文本身,而在指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论文,让学生明白有效地开展信息检索是有好处的,这对以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必须介绍论文的意义、论文的结构框架、撰写要求、技巧等,还必须给出范文供学生参考。另外,诸如字体、排版等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往往不重视的部分,他们往往认为,这是小事。对此,指导老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重视细节,让他们明白细节决定成败。 指导老师还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表达能力差、不善于开展信息检索等问题,并全程引导、帮助学生开展信息检索,比如如何设定检索关键词,以更快获取期望的信息。同时,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对检索到的原始素材进行有效的取舍、组织、消化,最终形成对学生有意义的资料。总之,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往往比指导课题设计更难,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但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言是毋庸置疑的。 三、小结 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技及以上层次(特别是兼修大专或本科)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对全面考核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设计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可以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学业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自动化毕业论文: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高端就业市场建设探析 摘 要 金融危机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促进当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建设好大学毕业生高端就业市场,不断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自动化专业的高端就业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高端就业市场定位原则,以XX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进行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群体入学情况与就业质量相关性分析,探索自动化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建设方向与主要措施。 关键词 自动化专业 毕业生 高端就业市场建设 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作,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压力。如何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实现高质量就业,建设好大学毕业生高端就业市场,不断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使学校人才培养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是各高校就业工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自动化专业的高端就业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热门专业为探索起点,辐射其他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建设,为全面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高端市场的建设作出贡献。 1自动化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定位原则 1.1基于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自动化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学科,是当代高技术的集中体现与应用。自动化的研究范围广,几乎无所不包,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等。 自动化学科有着其鲜明的技术特征。首先,自动化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利用,是人类改造自然目标的最终落实;其次,自动化不仅包含利用信息实现目标的原理和方法,而且包含作为其载体的技术和装备,并最终将它们集成在自动化系统中,涉及到从理论、方法、技术到设备的各个层面,具有包容数学、软件、电子、电气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第三,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是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的通用科学与技术,与各领域具体实践相结合,可形成各门各类的自动化,如机械制造自动化、化工自动化、核工程自动化、农业自动化等,因而其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适性;第四,自动化的水平和程度不仅取决于控制的思想和方法,而且与检测技术、执行装置、特别是各类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产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XX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工业企业、国防、高校和科研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系统工程、现代检测技术、信号处理与控制、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因此,自动化专业所对应的高端市场,应该处于社会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进程中,以控制为特征的自动化技术为应用基础,并且最终要成为体现工业化水平的关键技术的行业和领域。 1.2基于行业内产业区域布局及产业发展动向 自动化产业属于信息产业,应用范围广泛,涉及机电、计算机、电力电子、通讯、人工智能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和自动控制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包括农业、国防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是非常综合性的产业。自动化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学术专业性强、产品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也有人称自动化是一个“万金油”的专业,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与自动化挂钩,也就意味着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多种领域的工作。例如钢铁企业、电力行业、石油石化公司、核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通信系统、铁路、民航、海关、高科技企业等等。正是因为自动化专业就业范围如此之广,XX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作为优势专业之一,势必要建立与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匹配的市场,探索适合学校学生长期发展的就业市场建设。 因此,自动化专业完全符合将国家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作为主要就业市场,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经济战略需要的高端就业市场定位原则,国家重点行业既包括国防、电子信息、钢铁、有色、石化、装备制造、汽车、轻工、纺织、船舶等传统行业,也包括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到的新兴行业,国家重点领域具体指国资委直属的企业,“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涉及的西部基层单位,党政机关、主流媒体、国家级科研院所、部队等。国家重点地区是指“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这也与我校“确立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就业市场”工作目标相一致。细化为与自动化专业对应的国资委直属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冶金、机械、汽车、采矿、电子信息、家电、化工、金融、国防、建筑等行业百强,全国“985”、“211”重点院校,科研设计院所、部队等。 1.3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与就业质量综合评价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就是指在符合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教育产品(高校毕业生)满足社会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要求的总和。就业质量是衡量毕业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反映的是社会整体发展状况。 毕业生就业质量包括:(1)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可获得性,即就业率在数量上的反应。(2)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即工作收入、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等。(3)大学生就业的主观满意程度,即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性、发展前景、劳动关系的和谐性等。 其中,作为我们在高端就业市场认定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指标为: (1)就业的薪酬水平:就业质量最直观的衡量指标。薪酬水平既能证明企业实力,也能证明学生对企业的价值。薪酬水平也是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认可程度的体现。 (2)专业对口率:专业对口率体现学生专业与职业的相关程度。也能说明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认可程度。 (3)层次就业率:层次就业率是指进入高端企业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集中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层次就业率高,说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高端企业的充分认可。 据此我们所认定的高端就业市场内包含的企业应该是具备一定规模、技术行业领先、国家重点支持、薪酬水平高和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 2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群体入学情况与就业质量相关性分析 XX大学自动化专业2011年招生265人,2012年招生253,2013年招生(自2013年起改为自动化大类招生)347人。本专业考生主要来源为:辽宁、山东、河南、河北等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2013年,自动化专业在招生计划最多的辽宁省(占招生计划的36.89%),专业最低分高于辽宁省一本线79分,专业最高分高于辽宁省一本线103分;在外省招生中,平均录取分高于当地一本线50分左右,个别省份达到80分。本专业的生源质量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但是在最终的就业状况反馈中,不难发现自动化虽然整体就业率依然在全校的排名靠前,但是重点单位的就业率略高于全校平均水平,这也凸显了自动化专业招生分数与最终高质量就业匹配度不高的现状。 3自动化专业高端就业市场建设方向与主要措施 3.1立足本行业高端企业,稳固核心企业,寻求广泛合作 立足自动化相关产业所属的国家机关、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国际知名大公司或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等高层次用人单位和高端企业,通过参加各地区和各行业组织的毕业生工作会议的机会或这类企业来校招聘的机会,搜集用人单位信息,拜访用人单位,与他们沟通介绍自动化专业有关情况,建立初步联系。在其中挖掘出核心高端企业,加强交流,及时掌握其供需信息,丰富合作形式,建立“企业――高校联合俱乐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周,为学生推荐、互访合作等工作打好基础。在每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始之前,与核心高端企业及时拜访或电话交流,介绍生源情况,推荐优秀毕业生。同时,深化走访企业机制,每年对核心高端企业进行回访活动,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商谈合作意向,与企业人事主管,以及在企业中工作一年、三年、五年的企业员工开展生涯人物访谈活动,有的放矢地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毕业生发展状况。 3.2广挖校友资源,加强联络沟通,拓宽就业信息渠道 校友在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在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反馈意见上都不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校友资源,与学校校友会紧密配合,依托院校友会网站的建设,建立自动化专业校友高端企业资源库,通过校友联系其所在单位开展人才招聘工作,同时也发挥校友在招聘活动中的宣传示范作用,提高校友所在单位招聘工作的成效。定期邀请校友返校为学生开展各类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以及授课等活动,既有助于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有利于加强与校友及所在用人单位的联系。 3.3密切校企往来,了解企业用人标准,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试点 对于条件成熟的用人单位和地区,与其建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建立高校的企业俱乐部,为企业搭建在高校广泛联系学生的平台,增进高校与企业互访,加强学生与企业的互动,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更多地接触企业,了解未来工作环境,为将来真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联合培养”、“名企定制班”等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订单式”培养试点,通过单位在高校学生毕业前的提前介入,由高校结合当前课程体系和企业需求,为企业“量身订做”,为高端企业广泛推荐对口专业化毕业生人才。同时,通过推行全程化、体系化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3.4以高端就业指导和行业分析辅助辅导员就业工作,开展就业教育 在学生就业相关工作中,辅导员更多地是为学生传达就业信息,告知宣讲会通知,在就业指导方面也仅限于一些经验传承方面的指导。高端就业指导需要辅导员也能够切实走访企业,对企业中工作了一年、三年、五年的工作人员或者校友,进行生涯人物访谈,了解不同类别的毕业生在企业中的发展与走势,定点跟踪具备不同能力特点的毕业生,着重追踪和记录其职业发展历程,整理总结后,以最详实的实例和解说,来对在校大学生分类别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开设由辅导员主讲的行业分析课程,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的特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引领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以及日常的职业路径选择上往长效性和创新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自动化毕业论文:办公自动化毕业论文 办公自动化毕业论文——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初探 全球性的网络化、信息化进程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Internet技术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增长给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回顾我国政务信息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以桌面字处理工具为典型的个人办公工具软件阶段,计算机应用提高了个人工作效率。(2)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以C/S体系结构应用为特征阶段,这一阶段基本实现了部门级的数据处理、公文处理等的自动化。(3)基于符合Internet/Intranet技术标准的平台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应用范围已从部门内部、部门之间扩展到行业/系统内部,乃至跨部委跨系统。 在Internet应用方面,政府部门已陆续建立了自己的Web服务器和网站,有的还实现了一些简单的网上业务。但由于各相关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差异和经验欠缺,电子政务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相反,不少政府站点在规划建设、管理维护以及安全性方面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各级政府部门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从页面制作、审批、更新,流程管理,应用开发,安全性保证,与后台应用系统(如OA和业务系统)集成的以及客互支持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运营方法和技术平台。 电子政务应用与一般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既紧密相关,又在应用侧重点、用户群体以及采用的技术等方面都有所差异,总的来说,前者在用户的范畴上包含后者,电子政务是更广义上的政府办公自动化或者理解为“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 实施原则: 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及成熟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开放性及安全性原则;标准化原则;可扩充性原则;可维护性、可管理性原则;节约性原则 实施步骤 首先,在组织内部构建通信平台(如电子邮件系统、电子论坛等),工作人员之间建立网上信息交流和初步的网上协同工作。 第二,在组织内部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以普遍提高,基本建立起网上协同办公的意识之后,考虑在办公网络内进行一些日常工作流程如公文审批、常用申请、会议管理、档案管理、信息采集审批与查询,以及各部门的日常业务等。在这一阶段,基本实现组织内部办公自动化。 第三,在Internet上建立公用网站,进行信息采集、,部门间公文交换乃至简单的电子贸易等,将办公自动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跨行业、跨部委。此时,基本实现电子政务。 在以上过程中,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自始至终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否建立起强健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第一部分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功能需求: 一般来说,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应以公文处理和机关事务管理(尤其以领导办公)为核心,同时提供信息通讯与服务等重要功能,因此,典型的办公自动化应用包括公文管理、督查管理、政务信息采集与、内部请示报告管理、档案管理、会议管理、领导活动管理、政策法规库、内部论坛等应用,另外鉴于Internet在日常办公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与Internet留有平滑的接口。 一、提供电子邮件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需求 在一个办公自动化系统中通常包含了多个应用子系统,如发文、收文、信息服务、档案管理、活动安排、会议管理等等,可以将电子邮件信箱作为所有这些办公应用子系统的统一接口,每一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就可以了解到需要处理的工作,而不必经常性地来回检查不同的应用系统,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以电子邮件作为统一入口的设计思想,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用户的友好性和易用性,减少培训的工作量。 二、处理大量的复合文档型的数据信息 办公自动化所处理信息的载体大多是以文件、报表、信函、传真等形式出现,因此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典型的文档处理系统。这些区别于传统数据类型的信息,就是“非结构化数据”、“复合文档数据”或“对象数据”。 一般认为,关系数据库系统(如Oracle、DB/2、SQLServer、Foxpro等)适合传统数据类型(结构化信息)的表示和存储,但是对复合文档数据的处理并非能够完全表达信息和存储效率最高。因此,“文档数据库”或“对象存储”的概念就被引入数据库领域,其目标就是针对新出现的需求,高效率地表达和存储管理“复合文档数据”。当然,传统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经常不可或缺的。 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于其对复合文档数据的处理要求,必须以文档数据库为核心建立,同时选择性地结合关系数据库。 三、包含大量的工作流应用 所谓的工作流就是一组人员为完成某一项业务所进行的所有工作与工作转交(交互)过程。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大多数应用如公文审批、各类申请等。每一项工作以流程的形式,由发起者(如文件起草人)发起流程,经过本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处理(如签署、会签),最终到达流程的终点(如发出文件、归档入库)。 工作流程可以是互相连接、交叉或循环进行的,如一个工作流的终点可能就是另一个工作流的起点,如上级部门的发文处理过程结束后引发了下级部门的收文处理过程。工作流程也可是打破单位界限的,发生于机关与机关的相关单位之间。 在相当程度上工作流自动化有三种实现模式。即:基于邮件的、基于共享数据库的、基于邮件和共享数据库结合模式(即“群件模式”)的。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群件模式结合了“推”、“拉”技术,充分发挥了不同技术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是理想的办公自动化流程处理模式,也使办公自动化人员拥有了完整的信息 技术工具。 四、支持协同工作和移动办公 在日常办公中,办公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意见,才能作出某种决策。而这种在群体中互相沟通、合作的工作方式就是所谓的“协同工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异步协作方式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以及同步协作方式如网络实时会议正在逐渐成为除了人们面对面开会之外的新的工作方式,它们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到协同工作中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谓的“移动办公”就是提供办公人员在办公室以外的办公手段,他可以远程拨号或登录到出差地的网络,通过电话线或广域网络,随时可以访问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费用,办公人员还可以选择“离线”工作方式,即将需要处理的信息先下载到本地便携机上,然后切断连接,“离线地”处理信息(例如他可以在旅途中批阅公文,起草电子邮件等),工作完毕才再次接通连接将自己的工作结果发出以及再次下载新的待办信息。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网络应用系统应提供用户协同工作支持和移动办公支持。 五、应有完整的安全性 安全性控制功能成为办公自动化系统得以投入使用的先决条件。机关办公自动化的安全性控制要求一般包括防止非法用户侵入、权限控制、存储和传输加密,以及电子签名。这些手段必须足够强大,难以被攻破,而且也必须足够灵活,方便使用者掌握和利用。 六、能集成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和Internet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Intranet的重要应用必须能够与Internet相连接,包括电子邮件、Web等,这不仅沟通了机关内外的信息、对外宣传了机关单位,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供网络服务,实现电子商务与参与电子社区。 事实上,从用户使用角度出发,“数据存访中心”的概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应用系统的友好性和易用性。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成为这样的“存访中心”,也只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承担这样的角色。 自动化毕业论文:自动化专业大学生毕业自我评价 大学四年马上结束了,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勇于行事,务实求新,自信工作有所成绩;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比较深入的全面的掌握了单片机,plc编程,电路,工厂供电,电子,电力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等知识。 大学时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刚进校门时,校园里就贴满了招收会员的广告和学生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参加。那时,我进入了学习部,并进行了一些活动。参加编辑学习部杂志的工作,这些经历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的身心时刻保持愉快,可以认识新的同学,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别人的长处。放假期间,我做/,!/过饭店服务员,我在自力更生的同时,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更能理解父母辛苦供我上大学的艰难。如果说大学生活给了我什么的话,那就是友谊和经历。友谊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朋友,经历让我的思维灵活,可以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为以后的漫长人生路做好了铺垫。 我会努力配合老师以及同学把班里的系里的工作做好,我作为心理委员,在同学生活,思想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经常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感觉到这个班集体的温暖。 大学四年,不仅使我学习到了专业知识,同时又教会我如何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多做贡献。大学生活学习的经历会对我受益匪浅。所以,我会深深地感激我的大学,我的母校,感激它给我的这一切。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应届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意味着阅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同时,我也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
新媒体下新闻传播篇1 一、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不应回避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下,各类媒体层出不穷,传播路径的多样性促使受众在接收形式和互动方式上发生改变,变革了媒体工作者的工作形式与工作内容,然而,伴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传播与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制约着新闻传播的速度与质量。 (一)时效VS真实 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各类新闻的及时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开始追求新闻的及时性与时效性,希望第一时间为社会民众送上最新的消息。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部分新闻从业者一味追求时效,对新闻内容没有做好筛选、甄别,导致部分虚假新闻、负面新闻传播到社会层面,增加了新闻传播的不可控性,不利于新闻传播质量的不断提升。部分新闻从业者为了增加新闻传播的噱头,提高新闻热点的关注度,制造不实消息,误导社会民众,对整个新闻传播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新闻传播的高质量发展。还有部分新闻从业者出于特定的“蹭流量”等目的,制造不实消息,促进不实新闻的快速传播,危害整个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生态,损害了整个新闻媒体的核心影响力与社会公信力,制约了整个新闻传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新闻传播速度与质量的全面提升,这些都促使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有所降低,这也是新媒体技术下新闻传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重要挑战。 (二)娱乐相关信息比重过大 如今,更多的90后和00后成为主流受众群体的主力军,这些社会民众的新闻需求丰富多样,对娱乐新闻的关注度特别高,更加希望看到关于娱乐圈、动漫圈、影视圈的相关消息。一旦出现娱乐圈的各类新闻,年轻受众群体的目光很容易就被吸引过去,新闻传播、互动、交流的程度都大大增加,这也促使娱乐性的新闻很容易就成为了社会实时热点,从多个方面不断刷新社会民众的新闻认知,冲击社会民众的眼球。至此,各类关于明星出道、结婚、离婚等新闻消息频频涌现,遍布整个新闻传播行业,促使整个新闻传播行业充斥着浓郁的、大范围的、显著的娱乐气息,挤占了其他新闻的传播空间与生存范围,制约了其他新闻的传播范围与传播速度,导致整个新闻传播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倾向问题,甚至是虚假繁荣的问题,这不利于新闻传播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致使新闻传播呈现出单一化、薄弱化、消极化的倾向,难以释放新闻传播的内在核心影响力,不利于彰显出新闻传播的正面作用与强大社会舆论力量。 (三)负面新闻数量比例过高 为了吸引更多社会民众的目光,部分新闻从业者致力于搜集、发布、传播负面新闻,这些新闻虽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和作用,但是因为相比较于正面新闻,不论是痛点新闻还是负面新闻,都更加容易激发社会民众的探究心理,促使社会民众加入到新闻传播、新闻交流、新闻互动的行列中。这也促使很多民众一打开互联网、手机、电视,一旦浏览新闻频道,就会看到许多关于“年轻人不让座”“不扶老人”“家暴”“骗婚”“婚闹”“斗殴”等负面新闻,这容易激发整个社会民众的焦虑情绪,不利于引导社会文化氛围的正面发展,不容易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对于思维发展不够健全、认知能力比较薄弱的青少年而言,这些负面、消极的新闻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难以起到积极的促进引导作用,阻碍了青少年正确思想观念、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还容易引发青少年群体的焦躁情绪、厌世思想,制约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思维培养、意识提升。当前的新媒体新闻传播行业充斥着大量的负面新闻,几乎超过了正面新闻的数量,这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与国家发展,是需要严肃对待与全面治理的新闻传播方面的核心问题。 (四)新闻内容同质化突出 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快速性,关于新闻事件的报道次数也不断增加,这也促使同一新闻内容的重复报道问题不断突显,同质报道持续增长。通过不同路径、不同渠道,社会民众可以接收到同一个新闻消息,阅读到同一篇新闻报道,或者看到诸多同质化的新闻内容,这也彰显出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很多新闻媒体的创新力度不足,新闻传播的范围不广,存在同质化突出的现实问题。大量重复性、同质性新闻报道充斥着整个新闻传播业态,削弱了新闻传播的内在发展活力,降低了整个新闻传播的发展效率,不利于构建创新化、全面化、优质化的新闻传播体系,难以契合社会民众的多样化新闻传播需求,不利于推动新闻传播业态的健康发展与正常运行。 二、促进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一)契合社会民众的新闻传播需求 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进程,社会民众对新闻传播的需求不断增加,唯有开拓创新,才能够推动新闻传播的高质量发展,契合社会民众的新闻传播需求。社会大众是一个涵盖甚广的概念,在性别维度、年龄维度、职业维度等方面划分类别,每一个类别都对新闻传播具有差异化、多元化的需求。为此,想要增强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与发展力,持续推动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优化新闻传播的生态发展空间,需要凭借开拓创新的力度,以此满足不同社会大众的多样化需求,增强新闻传播的发展力与核心力,激发新闻传播行业的内在发展活力。 (二)激发新闻工作者的创新活力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技术的多元性、差异性、丰富性特征非常显著,这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发展平台,激发了新闻传播的内在力量,增强了新闻工作者的内在创新活力。在推进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将得到快速的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职责将进一步突显,新闻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将会逐步激发出来,以此夯实整个新闻传播的发展根基,成为新媒体技术支持下新闻传播的强大人才力量。促进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肃清新闻传播行业的负面影响因素,营造更加多元、积极、正面的新闻传播文化氛围,推动新闻工作者的自由创作与信息甄别,保障新闻工作者的全面发展与合理提升。 (三)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长效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推动新闻传播行业持续进步、不断提升、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唯有全面推动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才能够有效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长效发展。高质量、多维度、宽领域的科学发展是新媒体视角下新闻传播行业的未来目标。在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理念下,新闻工作者与监管人员都将密切关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业态,深层挖掘新闻传播行业存在的问题,解放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思维,创新新闻传播行业的工作方式,促进新闻传播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激发新闻传播行业的内在发展动力与向心力。创新力量的推动可以不断完善新闻传播行业的科学发展布局,为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新闻传播的创新策略 面对新闻传播行业的现实问题,基于新媒体技术,需要积极采取以下几种新闻传播创新策略,以此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长效发展,激发新闻传播工作者的发展动力,夯实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根基,优化新闻传播行业的文化氛围。 (一)促进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发展 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主要指时效性、多样性、侧重点、互动性等方面的不同。新闻传播行业要多元发展,基于传统媒体,融入新媒体技术,构建多层次、多方面、多体系的新闻传播模式。如何立足于传统媒体模式的巨大优势,强化新媒体技术的核心力量,优化新媒体下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力量,是推动新闻传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新闻传播行业要在传统媒体形式中运用新媒体技术,立足于报刊、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渠道,覆盖老龄化受众群体,同时,基于新媒体传播渠道,例如,通过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发布最新新闻报告,强化新闻传播的速度与质量,优化新闻传播的空间与维度,增强新闻传播的内在核心发展力,以此增强新闻传播受众群体的参与度。新闻工作者要正确认知新闻传播的发展形式,促进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优势,全面增强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效率,强化新闻传播的内在价值。 (二)增强新闻传播内容的积极性 新闻工作者要坚定新闻传播的价值观念,维护新闻传播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提升新闻传播内容的积极性、正面性,发挥正向的舆论引导作用,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以解决问题的态度报道民生新闻,优化新闻传播的行业生态。新闻工作者要基于海量新闻,做好筛选、甄别工作,针对虚假新闻、不实新闻、负面新闻等做出反思,维护新闻传播行业的社会公信力与民众好感度,增强新闻传播的内在力量与效率。唯有追求、维护、彰显新闻传播内容的正向性、积极性,才可以切实优化整个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氛围,推动新闻传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新闻工作者要摒弃以负面消息博眼球,以娱乐新闻蹭流量的消极方式,要真正挖掘社会民众关注的问题,探索社会民生的发展渠道,成为社会民众的发声人,切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职责与崇高使命,为推动新闻传播行业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只有新闻工作者坚决捍卫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业态,坚持报道正能量的新闻信息,才可以唤醒整个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活力,优化新闻传播的内在原生力,推动新闻传播内容的高质量发展。 (三)构建综合素质高的新闻工作者队伍 人才是第一竞争力,想要推动新闻传播行业的科学发展,需要构建综合素质高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将更加优质的人才投入到新闻传播行业中,激发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动力。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即专业业务素质与公德素质,前者是新闻工作者专业能力的体现,后者是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的体现。新闻工作者需要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正确认知自身的公信力与舆论导向作用,在新闻传播中严格要求自身,有效筛选、甄别各类不实新闻信息,以真实、客观、科学为标准,开展新闻传播活动,引导社会舆论向着健康、积极、正面的方向迈进,坚决成为社会民生的关注者、捍卫者。高质量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有助于增强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活力,维护新闻传播行业的尊严,契合新闻传播行业的舆论导向要求与民众需求,引导新闻传播行业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当前,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新闻的真实性有所降低,部分新闻从业者对新闻内容没有做好筛选、甄别,促进不实新闻的快速传播。其次,新闻的娱乐化倾向显著,关于娱乐圈的新闻消息频频涌现,促使新闻传播行业充斥着浓郁的娱乐气息,新闻传播呈现出单一化、薄弱化、消极化的倾向。再次,负面新闻数量过多,这容易激发整个社会民众的焦虑情绪,阻碍青少年正确思想观念的培育。最后,新闻内容重复率过高,削弱了新闻传播的内在发展活力,难以契合社会民众的多样化新闻传播需求。基于此,促进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则有助于契合社会民众的新闻传播需求,增强新闻传播的发展力与核心力,也有助于激发新闻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夯实整个新闻传播的发展根基,还有助于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长效发展,完善新闻传播行业的科学发展布局。基于新媒体技术,需要积极采取新闻传播创新策略。要促进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发展,构建多层次、多方面的新闻传播模式,全面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效率。要增强新闻传播内容的积极性,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真正挖掘社会民众关注的问题,履行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职责。要构建综合素质高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引导社会舆论向着健康、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 作者:程琳 郭杰 新媒体下新闻传播篇2 新媒体的有效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也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要想在根本上拓宽新闻传播行业的感染力及影响力,最重要的是根据新时代发展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革与创新,促使新闻传播创新方式与新媒体传播媒介形成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关系,推动我国新闻行业实现稳定良性发展。 1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 1.1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媒体的主要特性。在传统媒体发展期间,社会公众接受并了解社会新闻的方式主要为报纸、广播等。其中,报纸上的新闻信息呈现出直接性的特点,然而报纸上所刊登的新闻内容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导致社会公众无法通过纸质类报纸获取最新的新闻进展情况,而且报纸篇幅往往会受到一定约束,无法全面、详细阐述新闻事件的整体脉络。而电视新闻方式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与问题,部分新闻事件无法采用现场跟踪报道的方式,整体时效性偏低。在新媒体技术诞生之际,各类手机终端使用者在获取信息期间,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查看更多动态化实况新闻信息,采用网络技术有效传输新闻事件的现场状况,缩短了受众群体与新闻事件彼此的距离,有效提高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针对网络平台中所产生的新闻事件,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在新闻下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并积极投身于新闻事件的探讨氛围当中,而且这些观点还会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1.2互动性 新闻事件互动性增强是新时代新闻传播的关键特征。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主要以单向传播为核心,受众群体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对新闻事件所产生的想法和意见无法及时加以反馈与发表,对政府部门推行的政策规定也无法充分阐明自己的建议,对社会公众行使话语权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无法在根本上推动社会性国家的有效发展[1]。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互动性增强是当代新闻传播方式的主要特征,很多受众可以在新闻报道结束后通过投票方式或评论方法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并与其他观看人员展开及时的沟通与互动。这种高效实用的互动方式,可以促使广大受众群体在不受空间、时间约束的范围内形成一致观点,并在正能量言论的传播效果下,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多样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图片、音频、视频等都可以嵌入新闻内容当中,让受众在接受新闻消息的时候,可以更形象化,更全面,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而在传播方式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普及为新媒体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新闻传播再不只是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结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生产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已经成为新闻发展的主流趋势。而新闻传播的多样性,也使受众可以有更多选择对新闻进行阅读、收听、观看。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接收新闻信息。 1.4风险性 在以前,传统媒体占据新闻舆论工作的绝对高地,如今,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变得快速、自由、多样后,风险也随之产生。虚假、夸张等不实信息通过各种平台传播、发酵,一些传播平台在追求时效性时,忽略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经常出现未经核实清楚的消息。此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具有参与新闻传播和社会舆论的权利,人人都可就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遵守新闻传播的特点——真实性、客观性。如今,真假消息让人难以辨认,新闻的公信力也受到了冲击,让如今的新闻传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特别是一些容易引发恐慌的事件。而且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一些敏感话题的信息在网络上也能够自由传播,社会大众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和讨论,加上现在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做到实时监督,导致新媒体传播具备较大的风险性。 2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对策 2.1强化群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度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类现代化技术将人们以往阅读新闻内容的习惯加以改变,新闻传播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丰富性等基本特点。从整体视角来看,部分媒体工作室和工作人员为了增加新闻事件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往往会对原本的新闻事件展开润色处理和渲染处理,进而改变真实事件的内容和性质。此种新闻内容创作模式无法为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没有全面掌握社会群体对各类型新闻事件的观看要求。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针对新闻信息的接受与传播提出更多的标准和需求,更期望可以通过自主意愿选择新闻类型,进而在短时间内了解新闻的前后脉络。在新媒体时代下,相关人员需要对传统新闻模式加以创新,减少对新闻信息展开过度润色及渲染,需要运用简单、便捷的措施为公众群体提供相应的新闻内容。除此之外,新闻工作者需要针对新闻的题材、类型及主题展开科学化分配及处理,促使新闻可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与认可,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内容的认同感[2]。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主要涵盖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娱乐新闻以及商业活动等相关模块,公众号涉及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可以在根本上满足不同类型受众群体对新闻内容的基本需求,另外其在提供新闻报道期间呈现出客观化的基本特点,有效实现新闻报道与自媒体平台的高效结合,提升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整体质量与效率。除此之外,新闻板块主要由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新闻编辑开展各项工作,并对新闻转发人员、传播者和发布者给予足够的鼓励与支持,为受众群体提供参与新闻事件传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提高。生成并获取的更多新颖、趣味的新闻信息,为受众群体和媒体平台提供相互辅助、相互扶持及交流的机会,缩短受众群体与新闻信息彼此的距离。 2.2充分发挥新闻引导价值 新闻所潜在的核心价值并不局限于内容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最重要的是需要对新闻事件的实质加以挖掘和提取,促使社会公众可以清晰、直观地掌握新闻要点及核心要素。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逐渐意识到新闻传播互动性的价值作用,更愿意在不同网络平台和媒介当中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然而由新闻信息所产生的看法分为正能量和负能量两种类型。针对上述新闻传播及新闻内容中存在的不足,相关人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彰显出新闻事件的引导性作用,避免因盲目追求收视率而注入诸多不良因素和负面信息,需要将新闻健康发展始终贯穿于新闻行业的发展环节当中[3]。在对新闻信息展开有效传播的阶段,相关工作者需要对富有价值信息的新闻事件展开深度报道,确保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有关社会发展、国计民生等方面的事件内容。为了在根本上提升新闻事件的整体质量和水准,新闻机构和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培养并引入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新闻媒体人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科学完善的新闻人才培养计划及方案,从而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进程中为我国新闻传播行业提供更多的力量。比如,抖音App是当代各年龄段受众群体高度热捧的短视频软件,短视频软件大多数视频时间主要控制在15s范围内,在根本上缩短人们翻看视频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并在此过程中使人们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源,完全实现新闻信息等其他内容的高效、快速传播。人们想要搜索相关信息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抖音搜索功能,通过输入关键词或相关信息获取一系列视频材料。但是从整体视角来看,部分视频创作者为了提高自身账号的热度并获取更多的关注效果,往往会录制一些内容不健康的视频。此种信息若传播会严重影响新时代的社会良好风气及正能量氛围,对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也带来阻碍作用。因此,相关账号经营者需要积极为受众提供正能量的新闻事件,详细讲解社会环境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小情,减少为了哗众取宠制作虚假及不良新闻信息的行为。为了从根本上保障新闻事件高效传播,媒体人员需要秉持健康思维加以引导,以此来完成对价值类新闻信息的高效传播,全面发挥出新闻事件的引导作用及正能量效应,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探索创新新闻传播路径的前提条件下,媒体人员需要始终坚持有原则、有深度的报道。对社会产生的新闻事件来说,记者和编辑需要具备主观性的判断识别能力,防止在后续新闻传播阶段中出现错误舆论或失真报道等不良引导问题,对新闻事件需要保持良好的客观性,进而对其形成正确的理解与感悟,采用负责任的态度为大众提供新闻事件[4]。 2.3加强新闻媒体技术含量 在新媒体时代下,要想实现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发展,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接受要求,完善并创新新闻事件,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实行科学化改革,切实提高新闻信息及内容的传播效率和质量,在根本上弥补并优化传统新闻内容互动性偏差、时效性较低等不良问题。现如今,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的可移动性、便捷性等优势特点在新闻媒体中逐渐凸显。另外,全媒体平台、直播平台和自媒体平台脱颖而出。自媒体在新闻媒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其涉及多种多样的事物、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呈现出亲民性及趣味性的基本特征。在自媒体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传播模式来看,新闻媒体在诸多方面仍然存在漏洞和空缺,主要体现在技术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因此新闻媒体需要结合此种问题加以创新及优化。在新媒体发展进程中,从事新闻传播行业的一线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新闻传播模式,在新闻信息中不断注入更多现代化技术力量,强化对各类新闻事件的探析与研究工作,将“墨守成规”事件发生概率降至最小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新闻内容。比如,“三网融合”理念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推动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进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新闻的发展模式加以完善和创新,为受众群体带来新颖、舒适的新闻阅读感受。除此之外,相关新闻工作者可以将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开放处理,利用微信、客户端等接纳社会群体的意见与想法,以此来掌握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事件报道采取的态度和目光,并在大众热评中切实提升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及关注度。另外,在新闻信息发布后,广播电视媒体往往会收到诸多反馈信息,相关人员可以运用滚动字幕等方式将反馈信息投放于电视节目屏幕下方位置,促使受众群体与新闻工作者展开深层次的探讨,形成二次发酵。 2.4强化新闻传播导向 现如今,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模式。网络是一种交互式传播渠道,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发展背景下,信息发布门槛逐渐降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事件传播主要人物,广大网络使用者在互联网平台上具备一定的话语权,可以通过网络回帖、评论或转发等方式全面阐述自己的态度与观点。一方面,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部分网络言论过于情绪化及感情化,甚至部分人群将互联网作为发泄内心不满情绪的主要阵地,在相互感染熏陶的情况下,这些负面性言论往往会发展为有害性舆论;另一方面,因为网络使用者获取的新闻信息过于片面化,且观察事件内容的角度会受到各类因素的约束,网民的信息会出现舆论失控等问题。因此从事新闻传播行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始终保持警惕,坚守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网民在媒体平台上的自律意识,将有害言论及违法行为发生概率降至最小化,以此来构建文明、良好的网络空间。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充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行业的多样化需求。从事新闻传播行业的一线工作者需要以实际状况为主要出发点,通过真实、完整且准确的报道形式及内容充分满足受众群体获取新闻信息的习惯,充分发挥出新闻的引导价值,促进新闻传播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而推动我国新闻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胡韵卿 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下新闻传播篇3 新形势下,我国广播新闻节目进行了升级和转型,不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向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媒体融合改变了群众获取新闻的方式,也为广播新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在媒介融合视域下,自媒体平台快速发展,拓宽了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强化了群众的互动体验,使群众可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满足了群众在快节奏生活中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让新闻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大众的审美和认知。而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对广播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广播新闻从业者要认清自身发展路径,创新工作方法,明确新闻工作要点,积极拓宽广播新闻的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找到广播新闻传播的新路径和新方向,从而促进广播新闻行业快速发展,扩大广播新闻行业的市场份额。 1融媒体时代下媒体行业的发展特点 1.1传统媒体与多样化新闻媒介融合度提高 在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正在积极转型和升级,逐渐寻找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方式,创新新闻传播渠道。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移动智能终端不断普及,群众通常会使用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获取最新信息,进行信息传播、实时互动和评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运营商也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构建起规模较大的互联网音频平台。通过构建先进的新闻传播平台,加强广播新闻节目与群众的互动,让群众能够在新闻传播平台上讨论交流,与此同时,大量传统媒体入驻网络平台,增加了新闻媒体的多样性。此外,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我国传统广播新闻传播方式受到了巨大挑战,广播新闻从业者需要在新形势下根据新的社会环境,创新新闻传播方式,积极寻求新闻传播方式的转型和升级,并融入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优势,在发展和推送过程中不仅不抛弃传统的受众群众,还能根据目前的目标群众市场,进行新闻传播方式的优化和升级,继而利用多元化的媒介形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并逐步扩大广播新闻传播的市场,提高广播新闻媒体的市场份额[1]。 1.2新媒体新闻发展速度加快 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广,人人都可以成为社会新闻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最新的社会新闻,并通过短视频、音频文字等形式进行社会新闻的报道和社会新闻信息的记录。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对新闻信息量的需求,但却使传统的广播新闻传播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88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698万,占网民整体的75.0%。并且,新闻用户规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会与传统广播新闻抢占市场份额。因此,广播新闻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仔细分析目前的社会环境,积极采取优化措施,对传统的广播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并挖掘潜在的广播新闻用户,扩大受众面,开发新的传播内容,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质量,从而提高广播新闻的收听率,更好地促进广播新闻媒体转型和升级,提高群众对广播新闻节目的忠诚度。 1.3广播新闻传播渠道日益增加 在新形势下,群众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最新的信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广播新闻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广播新闻的传播渠道日益增加,市场潜力也有所增大。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大多数家庭都有汽车,过去,广播新闻行业会将汽车的车载场景和车载广播作为新闻传播的途径;而在目前的汽车上,除了广播新闻之外,短视频和视频媒体也充分融入广播之中,使广播发挥了其既有的优势。基于此,广播新闻传播的工作者要想占领车载媒体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广播新闻与新媒体融合,进一步扩大广播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广播新闻传播行业需要重视车载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行改造和升级,播报最新的广播新闻,以便汽车用户能够在行驶的过程中,及时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从而满足汽车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让其感受到新媒体的便利。此外,目前我国家用智能音箱不断普及,群众可以通过家用智能音箱收听广播新闻、获取音频等。群众只需要对着智能音箱说出语音指令,智能音箱就可以播放对应的音频和新闻,操作简单,新闻传播迅速。上述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广播新闻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广播新闻从业者要立足于社会环境,创新广播新闻的播报方式,通过音频的形式进行广播新闻的快速推广。 2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内容与广播节目定位不符 新形势下,我国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多元化,他们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之前新闻信息匮乏的局面,但同时,网络中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及虚假信息,这些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众的判断[2]。在制作普法类节目时,本应主要讲解有关法律的最新案例以及案例中的法律知识。但在部分法律节目中,工作人员在讲解完案例后,只会单一、机械地讲解我国的法律条例,使得节目内容过于枯燥,难以吸引群众的关注,同时,节目内容不够充实,缺乏情感与深度,难以与群众形成情感共鸣,影响了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因此,广播新闻传播行业的工作者要从整体出发,明确广播新闻节目的节目定位,并根据节目定位,充实节目内容,创新新闻播报方式,形成独特的广播特色,以吸引更多群众关注。 2.2 广播新闻传播主体专业素养较低 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广播新闻传播主体的素养,也会直接影响广播新闻节目的收听率。尽管许多广播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身经百战,有许多工作经验,但近几年新媒体快速发展,许多广播新闻节目处在转型升级阶段,部分主持人未能跟随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播新闻节目的发展,阻碍了广播新闻节目扩大受众面的步伐[3]。 2.3广播新闻缺乏互动性 广播新闻与新媒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后者能够以各种渠道与受众进行沟通与联系,互动性更强。而许多广播新闻节目只在车载媒体中进行播报,受众面较窄,互动性较差。与此同时,许多广播新闻节目缺乏连贯性,受众在结束收听后,不能在网络以及广播平台中找到相关内容深入了解,造成受众的体验感较差,使受众无法真正与广播新闻形成互动,导致群众与平台的黏性降低。在新形势下,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标准越来越高,受众面却越来越狭窄。如果难以形成互动,就难以使群众对广播新闻节目产生归属感和亲近感,广播新闻也就难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此外,广播新闻节目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没有跟随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设置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定期进行节目内容的回顾和收集,导致群众对广播新闻节目的依赖度较低,与群众的黏性较差,从而影响了广播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3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发展的有效措施 3.1确保内容与广播新闻定位相符 新形势下,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技术和播报手段也不断优化升级。为了有效促进广播新闻发展,应当在积极运用各项技术的基础上,确保广播新闻内容与定位相符[4]。首先,广播新闻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坚守广播新闻的职业道德底线,严格保障广播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制作节目时,也要对新闻内容进行区分,形成鲜明的特色,明确节目定位,同时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质量,以防出现问题,影响广播新闻节目后续的推广。其次,广播新闻从业者要充分利用移动智能终端,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建议,并结合其建议,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节目内容。广播新闻从业者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对新闻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在线推送和传播,同时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大力推广广播新闻,在确保自身定位与内容相符的基础上,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或智能终端获取符合自身需求的广播新闻,收听广播新闻节目。上述措施不仅能为群众带来更多便利,还能有效扩大广播新闻的受众面,增加受众对广播新闻的忠诚度,扩大广播新闻的影响力,从而有效促进广播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我国某广播新闻电台,在新形势下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了网络软件的研发,使得群众登录软件就能收听最新的广播新闻,同时,受众还能通过软件,对广播新闻的内容与定位等提建议。 3.2提高广播新闻传播主体的专业素养 为了有效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质量,在制作新闻内容时,要注重提高新闻内容的互动性,可以主动邀请当地的群众或有影响力的嘉宾进行互动。这种形式本身能够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质量,也能加大新闻节目的深度。但受制于音频形式,广播新闻节目实际的播出效果可能会与预期的效果不符。此外,部分被邀请的群众,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口语训练,在实际播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普通话不够标准以及口音过重的问题,甚至会出现用语不规范的现象,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进而导致受众在听到不恰当的语句或词语时,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和抵触心理,造成负面影响,阻碍广播新闻节目的发展。 3.3增强广播新闻节目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传统广播新闻节目以音频为主要播报载体,传播者与制作者的互动较少。当时,社会群众甚至不能对广播新闻的内容进行评论,也不能与其他收听者进行深度探讨,只能单一、被动地接收信息,这影响了新闻的有效传递。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群众对新闻互动性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广播新闻媒体与时俱进,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质量,创新广播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增强广播新闻节目的实时性和互动性。同时,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者也要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网络论坛和开通官方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为受众提供互动平台,方便受众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发布在网络上,令受众与广播新闻节目制作者和其他受众进行及时沟通,让制作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能够针对广播新闻内容进行实时的互动,从而增强广播新闻节目与受众之间的黏性,提高受众的忠诚度。此外,广播新闻媒体要想在新形势下提高与社会群体的黏性,就需要及时关注互动评论区域中的内容,密切关注评论互动内容,并对有特色的评论进行针对性的回复,并结合群众所提出的意见,对广播新闻的发展模式以及新闻内容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新闻质量,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走向,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广播新闻从业者的专注度,真正体会到广播新闻节目的亲和力[5]。需要注意的是,在广播新闻输出的过程中,为了起到舆论引导作用,广播新闻还需传递正确的理念与价值观,通过与受众的沟通与联系,让受众认可广播新闻,扩大广播新闻节目的受众面,真正实现广播新闻节目创立的初衷。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融媒体时代,而媒介融合是我国广播媒体行业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下,广播新闻媒体要想实现持续发展,树立品牌形象,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就要立足于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广播新闻的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打造高质量的广播新闻内容,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同时,还要引进高素质的广播新闻人才,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质量,引导社会舆论走向,以便真正地实现广播新闻节目的设立初衷,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冰.媒介融合视域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2(05):32-34. [2]李捷.基于媒介融合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采写编,2022(05):96-97. [3]张展.媒介融合视域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路径[J].参花(下),2021(05):36-37. [4]李东,廖小佩.媒介融合视域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3):19-20. [5]张雪瑶.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广播新闻传播中的运用[J].数字传媒研究,2020,37(02):25-28. 作者:高凯雄 单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学院
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探析:提升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 摘 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更大,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在竞争如此剧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就需要重视从各个方面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尤其是企业行政管理能力。企业行政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电企业作为我国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可以更好保证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供电企业行政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和提升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供电企业 行政管理 策略 随着时展和进步,电力企业面临发展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市场挑战。电力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力企业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对供电企业建设投入力度。在新时期下,供电企业在做好改革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企业的管理,保证供电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发展。现阶段,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需要供电企业结合当前的市场发展动态和社会发展形式,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促进供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供电企业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供电企业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依然保存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管理方式不能很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在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党代政,导致供电企业发展长时间受到电力主业的行政干预。此外,还有不少供电企业领导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关注企业的经营性业务,关注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投入力度较小,缺乏创新精神,而不能为供电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对供电企业行经济效益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 2.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影响工作效率 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企业多,分布广泛,基于这样的特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种类繁多,任务量大,内容繁杂,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现阶段,由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较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冗杂、臃肿,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得到很好的优化配置。在部门内部真正做事的人很少,多数行政管理人员无所事事。最近几年,供电企业就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冗杂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但是无法改变因为管理缺陷造成的行政管理人员有增无减的现状。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环节和配置存在不合理情况,有些部门和环节建设重复,当企业出现重大问题之后,往往不能及时将问题解决,导致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3.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针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招聘考核和录用等基本人事制度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缺乏完善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在部门内部一些专业素质不不高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汇特点和职务职能作用不了解,不熟悉,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做。此外。在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很难实施和推行,其他工作部门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不信任,甚至反感和排斥。由于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导致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和其他部门进行深入沟通,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二、提升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分析 1.完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机构,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首先,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组织结构上分析,要精简部门,避免部门过于用臃肿,实行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一方面要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从而更好的分散权利,避免权利过于集中,同时还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另一方面要结合供电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从而保证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和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保证各个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工作;其次,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和机制方面看,要对供电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如完善供电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和职业考核规范等制度,从而保证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2.通过危机管理实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创新 要想彻底改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多种弊端就要突破供电企业传统机构管理控制和约束,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不断进行优化创新,推行危机管理。当前我国供电企业深化改革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机遇,而推行危机管理能够很好带动供电企业内部改革。在危机面前供电企业需要制定完善规划,强化企业管理,控制不利因素的产生。同时还要结合企业未来发展,做好危机防范工作,促进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3.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队伍 首先,要重视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队伍素质提升。通过定期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工作,更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量,同时企业还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分为,为员工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其次,要从制度上激励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自觉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主动开展工作和学习,保证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和公平化,从而真正激发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创造性。 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探析:基于做好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研究 【摘 要】电能是维持各大企业、工厂运行的主要能源,这也决定了供电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市场中重要地位。要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营的效率,需做好企业内的行政管理工作,本文经过分析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尚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合理化改善意见。 【关键词】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改善意见 在中国,供电企业属于国有型企业,它行使着国家电力资源配置的职能,并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居民生活及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仍存在着许多缺陷,比如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模式不先进等,这严重阻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做好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研究。 1 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不足 1.1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 首先,从供电企业设置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来看,由于要受到党政机关的干预,不能完全实行行政管理权,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设置过多的行政管理部门,增加了工作程序,反而提升不了企业的实际运营效率。其次,行政管理制度不规范,而且相对落后。一方面,行政管理制度不完善,关于管理工作人员、考核工作人员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规定还有待规范。另一方面,在国家新政策的影响下,供电企业并没有将制度完全落到实处,市场运营机制没能有效运行。 1.2行政管理模式不健全 供电企业属于国有型企业,因此,行政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经济理念和制度的影响。一方面,我国供电企业沿用的是“垂直管理模式”,即上级供电企业直接管理着下级的相关工作,比如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人事及财务工作等等。实行这样的管理模式的后果是拉长了管理程序,实践效率不高等。另一方面,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过于死板,或为了追求形式效果脱离了实际。比如,企业内部进行频繁的安全检查活动,实际只是流于形式,造成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1.3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属于老员工居多,虽然他们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层次并不高,这样不利于创新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供电企业没有设立员工的业务培训机制,或者没有培训激励机制,以鼓励员工提高各项素质水平。而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的政管理人员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阻碍企业工作的正常开展。 1.4不重视行政管理工作,管理效率不高 即使是在新形势之下,供电企业内的领导仍没有对改革行政管理模式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是保守的认为行政管理的工作内容就是管理好内部人力资源。与此同时,很多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履行工作职责,存在工作不尽责、没有充分行使本职任务的现象。 此外,由于供电企业的国有属性,其行政管理难免存在机构复杂、工作内容繁琐等问题,以及遇到问题相互推诿的不良现象,这些直接导致了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2 改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意见 2.1进一步完善企业行政管理机构 基于原始的行政管理结构事实,要去粗存精,简化部门,实行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一方面,要理清供电企业行政管理的职能与内容,实行权力分散管理,组建合理的管理机构;另一方面,要根据供电企业的现实业务状况,从优分配有限的人力资源,使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真正有效开展。另外,要建立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使行政管理工作行之有序,实现科学化管理。例如,进一步完善《供电企业人事管理条例》、《供电企业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与职业考核规范》等相关条例制度。 2.2建立强大的企业行政管理队伍 为了提升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企业应积极开展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建立起一只强大、有竞争力的队伍。除了供电企业文化,企业还可以适当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员工提供自我升华的空间。同时,还可以依照制度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自主提高自身各项素质。一方面,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能完成基础的管理任务;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人员要能通过企业上升阶段的考核,精于业务。 2.3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要突破国有企业传统机构对供电企业管理的束缚,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改革,以比较创新的危机管理模式带动企业的内部管理改革。推行新模式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实现企业内部的管控和规划,防止产生不利因素;其二,要着眼于供电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好接受危机挑战、预防危机的准备工作,称为国有企业中敢于创新改革的先锋。 其次,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企业想通过实行激励机制促进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需要做到两个方面。第一,制定激励机制时要切实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效益水平,保证员工的奖励能得到落实,实现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第二,激励机制要符合规范化和公平化,从真正意义上激发企业行政管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结束语 综上分析,可以通过完善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组建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队伍、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完善激励机等制促进供电企业实现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此外,提高实现企业的行政政管理水平还能增进企业经济利益,同时推进整个供电行业的发展,并最终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在和谐平稳中成长、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探析: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保障的有效策略 摘要:在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中提出:转变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两个转变的实施。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四化”要求,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三集五大体系,作为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如何把握发展与转变这个时机,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有效保障行政管理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行政管理发展转变效果 1.引言 作为供电企业的行政管理是发挥参谋的作用,正确传达上级的指示和领导的要求,做好舆情监督;掌握公司信息动态,深入基层的调查与信息的收集,为领导研究下一步工作提供真实情况和分析的依据。其权限是根据公司年度总体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的落实与安排做督办,协助领导检查批办的事项、重要决策和上级部门重要工作安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负责起草全局性的各类综合性文件与材料,根据公司和各部室及多经系统提供的工作信息动态;向有关领导和总经理进行书面报告,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案,供领导作出决策时参考。参加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和行政例会,做好会议的协调、组织、记录、纪要等相关事项。 当前行政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事情和人多、工作点多面广,很难把所要做的事项具体化、明细化,只能把日常工作和遇到的工作,分出急办或缓办,尤其遇到职工上访性的工作,必须安排专人接访,而其他的工作只能暂时“搁置”。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办公的效率。 2.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提高的途径与措施 (1)建立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针对各项服务性的工作,要在不断延伸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增强服务的的全面性和主动性,来保证服务工作的有效性;行政人员要能够及时适应和应对各种变化,摆正、协调、沟通、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把为领导、为基层单位、为职工群众办事相互统一,不能偏废。从主动与各业务部门沟通、交流中,掌握工作过程中的动态和信息,对基层单位和员工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如实向领导报告,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行政人员要对待具体的工作、以积极态度应对、认真负责、果断处事;在处理任何问题和矛盾,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对各种问题或矛盾不辩驳、不推诿,勇于担当责任,防止问题或矛盾扩大或激化,有效缓解矛盾的焦点,保证工作方式与方法没有差错。 处理行政事务要注重工作效率,针对工作的重点和节点,以先思考与介入同步、针对能够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问题、难点全面考虑清楚,以主动投入来保证工作完成效率与效果。对领导交办的事宜,要做到细致、周到。对企业内的重点工作,在了解方案、计划的同时要全面掌握进度,要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跟踪与督察,保证各项措施在各个阶段和每个环节在执行中有效落实,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向领导和有关人员及时、准确地报告和反馈,保证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3)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效果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对政策和领导的要求具有领悟能力,但不能随意发挥,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对待问题要善于分析,对待工作的成效要善于总结,查找不足,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本职范围内负责的每一项工作,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表和操作导则,明确目标、措施可靠、过程严谨,领会深刻而面全、反应快捷、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效果量化的闭环。 (1)要养成扎实、兢业的工作作风,做到当日要事当日处置完毕;分清轻重缓急,对急事、特事,在掌握好场合的情况下,在高效、务实、求新目标的基础上,要快办和特办。在行政例会,总经理办公等会议上做好会议记录,整理会议纪要;传达上级和领导指示精神做到内容全面、数据正确、内容与事实没有出入。 (2)行政管理工作项目多且繁杂,头续多,但敏感性非常强,更容易让其他人产生误解。因此,行政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必须严格按各项管理制度、规章和程序办事,不能自作主张、自行其事。 (3)行管人员要时刻保持廉洁自律意识,以平静的心态正确对待荣辱,以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来增强“自重、自警、自省、自勉”的意识。平和负责的工作姿态面对一切事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 3.注重调查与协调,实时掌握动态 综合协调力能是行管工作人员的必修课,协调的主要方式方法是加强沟通和引导,由传统的“领导交办什么就办什么的单一模式”向“怎么去办能办好”的多维化的方式上转变。面对上、下,对内、外的不同对象,协调工作要有艺术性,以提高协调的实效。要及时化解,疏导工作中的矛盾,形成工作合力。围绕中心重点工作,保持讲政治与风格,识大体顾大局,多沟通与交流的姿态,把握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方法的灵活性相互统一,按照工作的流程做好工作计划,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政务畅通、项项落到实处。 行政管理人员,既要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还要当好与员工沟通的桥梁,具有参谋、助手、协调、服务、把关、督办等诸多项功能作用。当前,电网实时性的运行与完善性的改造和新建工程项目,用电服务等涉及到城镇、农村的规划与建设的政策、法律和居民的切身利益等问题,行政管理就要担当起与相关单位人员联系沟通的责任、沟通和指导的服务工作任务,一是保持持续性与上级部门的联系,获得上级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二是保持与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联系,具体事项与城镇规划或建设方案,通过实地勘察、沟通、商量达到取向一致,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是对工程管理部门和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政策、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指导与运用,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周边居民利益、环境保护及城镇规划与建设工作相互通融,保证双方不会因利益问题而发生冲突性的矛盾。 4.结束语 行政管理工作服务机制的创新点,应侧重于对全局性、计划性与正确性以及具体问题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管理方面,协调者、组织者、实施者的角色;使方方面面工作都有章可循、并然有序,步入规范化轨道。构建“工作有计划,管理有标准,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考核”的管理机制,充当起“大行政、大服务”管理与协调的角色,是应对繁多事务和任务重的有效方法。由被动式服务向主动提供工作服务方向转变;工作的开始应该以事物的发展规律为立足点,对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要有正确且超前的把握,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到计划、分析、策划、实施和效果检验程序化。无论是创新工作方法还是创新工作思路与观念,用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工作的实践中去。 总的来说,行政管理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不同的层次、多方面、全过程、多维度地分析与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观点、思路和方法,从效果中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与支持,达到全面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效果。 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探析:探讨如何提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摘要:企业行政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强和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行政管理;对策 一企业实施行政管理前景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谓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是指衡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按照企业行政管理有关规章制度,行使行政管理工作职责效果的重要标准,体现在企业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的具体执行活动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对确保和推动现代企业运营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提高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其行政管理制度和措施,在企业各部之间以及与其他企业之形成良好的关系,保证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效运转,为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处理好日常事务,全面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及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能够为企业的各个部门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协调好企业不同层级及不同部门的交流和沟通。 二供电企业实施行政管理主要特点 在目标上具实效性企业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性质有效的管理手段,合理利用和调配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其发挥效果最大化。其着眼点在于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并全力为其提供保障服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壮大。2.在管理架构上具有层级性对企业内部不同的组织机构而言,决策层和执行层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层级。在这两个层级之中,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起到一个对上传达企业员工工作成效、意见建议,对下传达企业决策层意志和思路,从中发挥服务协调和监督的作用。3.在具体应用中具有时效性和灵活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法需要及时的传达和反馈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调节意志,并且通过执行――回馈――调整――执行的这样的操作过程,来减少执行过程的时问滞后。同时,企业行政管理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需要经常进行一些变革、变通,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跟上企业管理的节奏。三供电企业行政管理现状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当前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着机构庞大臃肿、权力集中缺乏制约、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保守、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观念、行政法律和体制不健全、旧观念的束缚等原因造成的。(1)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在这种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行政领导该管的不管甚至没管好,不该管的脱离实际这种现象,严重削弱了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系统的活力和效率,极大挫伤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民主化决策、科学化管理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使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偏离了服务的轨道,而是突出了管理,这种脱离实际、不讲实效的工作方式极大影响企业效益。(2)运行效率低下,有的电力企业行政部门的领导缺乏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没有一个完整的实施工作计划,严重浪费了企业资源;还有些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他业务部门争锋吃醋,闹内讧,更有甚者,利用本部门在对企业资源支配上的优势和便利,为部门或个人谋取私利,严重危害了企业和其他员工的利益,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了影响。 规章制度不健全,电力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企业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不够完善或者还只停留在书面,并没有很好的执行。因为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内部员工出现矛盾纠纷,互相扯皮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尔争我夺,辩论不休;或遇事不议,或久议不决,或决而不行,或行而不果,导致内部矛盾重重,办事效率极低。 管理手段原始、效率偏低高成本,低效率,以牺牲效能为代价,颇具粗放管理方式特点的传统行政管理方式还存在。许多供电部门和地方仍习惯以“内部文件”“行政命令”等随意性大、透明度低的管理方式开展工作,“暗箱操作”、随意裁决等问题时有发生。在行政过程中,屡屡出现内部文件的权威大于国家部门法规政策,部门和地方规定大于国家法律法规的现象,甚至有时依据内部决定或领导口头指示就可以改变或变通既定规则的执行。遇到问题,大多采用开会研究、逐级下达、层层上报的工作方式,耗费大量的行政经费,“文山会海”和“公文旅行”等现象,浪费人力、财力。 四提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方式策略 1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企业在决策的过程中,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显和谐、长效的理念,把公共决策的思维建立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与把着眼点确定在真正代表、维护和实现广大客户群体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之上;把立足点放在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上来:把落脚点置于夯实基础,真正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人民群众能得到实惠上来。(1)引进科学的行政管理方法主要是引进科学的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方法。通过将企业管理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建立完善的企业行政规章制度行政效率的提高,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非常关键。企业要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行政文化它是与企业文化政息息相关的文化,它包含着人们对行政行为的态度和信仰,对行政态度的感情和价值观,也包含着人们所遵循的行政方式和行政习惯。行政文化进一步来说,它包括了人们的行政原则,思想,道德,观念,以及行政价值、行政心理和行政传统等等。行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建设来说,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神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政治文明建设就是先进的行政体制文化、行政决策文化、行政法制文化建设。就精神文明建设来说,行政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在党政机关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国家公务员的主观世界,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行政文化建设应属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因此,行政文化建设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3加强对职务消费的精细化管理。 目前职务消费管理存在着制度激励机制不足,标准控制不准,运行过程失范,监督约束较差等管理不够精细化的问题。对此,首先应加快推进综合预算改革,取缔职务消费预算外列支渠道,将预算内外资金管理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强化收支两条线,断绝单位小金库的来源,从源头上落实对职务消费的预算管理和监督。其次科学界定职务消费性质,合理核定职务消费范围和标准,做到职务消费的预算编制精细化,硬化预算约束。再是严格实行零基预算,标准一年一定,在上年执行的基础上重新评估每一项支出的合理性,坚决裁减不合理部分。最后实现公务消费监督的精细化,除涉及国家安全的事项外,都应通过厂务公开等方式进行公布,让员工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和评价权。4提高认识,重视行政管理工作企业领导要给予行政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保证行政管理岗位的人员素质符合要求,给予配套的培训和提升机会;对于行政管理制度的推行和实施,要给予大力支持。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工程单位要甘作“配角”,确立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工程的位置。从服务出发,勤于创新思考,主动工作,简化流程,方便员工和其他部门,在企业的管理策略,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专业的方案和策划,充分发挥好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地位,与企业各部门友好地沟通协作。与企业外部的协调,代表企业的形象维护企业的利益,使行政管理真正成为领导的高参,沟通的桥梁,得到员工的信任,行政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升级。 5加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特征、以及择优决断能力和用人知人善任、协调统筹全局、应变临阵不乱的决策制定能力是对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养的基本要求。供电企业企业要择优使用行政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人才评估体系,从人才学角度,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科学手段准确做出评价,使得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有综合的清晰的发展轨迹,从而为企业制定的目标而努力。 五结束语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担负着推动和保障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等各方面工作的协调沟通,在企业运营中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健全企业规章制度,逐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最终赢得企业的健康发展。 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探析:探讨如何提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摘要: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不高就会影响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效运转,无法为企业的各个部门提供后勤保障服务,无法协调好企业不同层级及不同部门的交流和沟通。文章简述了供电企业行政工作的主要职责与权限,并针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一、供电企业行政工作的主要职责与权限 (一)供电企业行政工作的主要职责 供电企业行政工作的主要职责包括,在部门经理的领导下,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综合协调,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采集信息,调查研究,为领导工作提供可靠情况和细致分析;根据部门经理的安排,协助检要决策、办理领导批办事宜和重要工作的落实、执行情况,抓好督查督办;负责起草全局性的各类综合性文件与材料;参加主任办公会议、企业相关专业会议等行政例会,做好会议协调、组织、记录、纪要整理和督查督办工作。 (二)行政工作的主要权限 企业的行政工作主要权限在于,要求企业本部的各科室和所属单位提供各方面工作情况、信息和资料;有权向企业相关领导和工作部领导报告工作、提出工作建议;有权对存在疑问的工作情况、信息和资料进行调查、核实,并得到有关方面和人员的协助;有权按照领导指令和意见督查督办本部各部室和企业所属单位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办公室事务过于繁杂,影响行政工作 一些供电企业特别是基层供电单位的办公室多为综合性办公室,它集合了政务、行政、财务、机关服务等职责,办公室几乎变成了勤杂室。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沉浸于纷繁零碎的琐事之中,信息报送不及时,调查研究流于形式,下情上级不了解,沟通渠道不够畅通,难以起到参谋助手作用。 (二)行政工作现代化水平低 当前行政机关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还不够普遍,实际工作中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技术及管理手段还未得到全面普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效率的提高。除了设备问题,一些工作人员对于现代化办公技术的掌控水平也影响了行政管理效率。 (三)行政人员素质不高 供电企业行政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考核、奖惩等基本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一些管理人员对于本企业的业务不够熟悉和了解,出现了“该管的不管甚至脱离实际,不该管的反而环环紧扣”这种现象;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无法推行或根本不能推行,其它部门对行政管理部门不信任、反感甚至排斥。而行政人员又不愿意和业务部门打交道,导致管理脱离实际,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提高。另外,一些行政工作人员缺乏服务、责任、效率意识,工作热情不高,也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提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一)行政人员树立良好的工作意识 一是服务意识。一要全方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行政人员要主动适应各种变化,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二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为领导服务、为基层单位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偏废。对上服务和对下服务要统一,在做好为领导服务的同时,要主动与各业务部门沟通、交流,同时不断加强为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服务的工作,如实反映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协调领导与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之间的联系,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是责任意识。行政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做到工作认真、态度端正、处事果断,对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出现问题不辩驳、不推诿,勇于承担责任,在任何人面前、在处理任何事上,都要从严要求、从优服务,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三是奉献意识。行政人员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以平和的姿态面对一切事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 四是效率意识。行政人员尤其需要增强效率意识,要时刻关注和把握重点工作,做到早介入、早思考、早研究,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对领导交办的事宜,要积极热情、不能推诿扯皮、拖拖拉拉。对企业内的重要工作,要全程跟踪,全程督察,将落实执行的各个阶段、环节,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准确地反馈给领导,为领导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定下一步措施提供第一时间的服务。 (二)注重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要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质量,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要培养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一定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习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拖拖拉拉。二是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强作风建设。办公室工作十分繁杂、辛苦,也十分敏感,容易让人误解。因此,在办公室工作,要严格按各项管理制度、规章和程序办事,不能自作主张、自行其事。生活上,办公室人员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自重、自警、自省、自励,能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三是要加强学习,提高人员素质。要充分认识,学习对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办公室系统员工自觉地抓学习,努力把办公室系统办成学习型组织,切实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采用系统论、信息论等科学方法,实现办公自动化、协调化、高效化,实现信息的准确化、动态化、适时化,这对于提高行政效率可以起着巨大作用。通过培训,使行政人员熟练掌握这些现代化设备的操作与使用。例如在信息加工、文字处理、信息存贮与查询、数据处理、声音处理、网络通讯等方面能做到熟练使用计算机、静电复印机、自动电话机、录音笔、摄像机、传真机、扫描仪等设备。在秘书工作中,能够把语音、文字、图表、图像等有效的结合,利用信息网络来进行信息的采集、报告的分析。利用内部局域网内部文件,及时将一些需要公示、公告的事宜予以公布。利用IP电话、QQ、MSN等工具,超时间性、超地域性地使沟通双方进行互动,增加工作效率。 (四)注重协调,当好助手 综合协调职能是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注重协调的方式与方法,是当好领导得力助手的关键。根据对上,对下,对内,对外的不同对象,把握好协调的艺术,以提高协调的实效。要及时化解,疏导工作中的矛盾,形成工作合力。讲政治,顾大局,多沟通,常联系,勤思考,把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方法的灵活性统一起来,把握全局的能力,在协调中实现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个优秀的行政人员,要想做好领导的参谋,当好领导的得力助手,并非仅坐在办公室内起草文件,而是要走出去,做好各项事务的料理与协调,为领导分担,解领导之忧。首先,要做好各种会议的协调工作。会议未开,行政先行。领导讲话材料的编排,参加人员的接待,会议记录,会议各项事务的统筹安排等一切事宜,应先由行政人员策划完毕,呈报领导审批后,再一锤定音。这样,不仅能让领导有时间去思考重要问题,而且也为会议的顺利召开打下坚定的基础,同时,也充分显示出了一个优秀行政人员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其次,做好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行政人员在做好单位文件编排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做好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可以说,行政人员是领导的传话筒。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看起来是一件非常容易之事,但真正做起来却并非如此。对于一些文件,尤其是一些重要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要严谨了再严谨。误悟领导意图,错传错发文件,就有可能使单位工作开展缓慢或停滞不前。因此说,文件上传达工作的出色与否,直接体现着一个行政人员“悟性”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行政人员是否能真正地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
环境与生态论文: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 在当下国内外的美学界,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无疑是两门显学。众多著名的学者对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背景、基本?畴和方法论、性质和意义、与各学科的关系及实际应用、对传统美学的创新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极大地推动了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发展。 不过有趣的是,比较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研究凤毛麟角,或者在比较时语焉不详。许多学者对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异同的认识较为混乱,甚至是将两者混为一谈。总结起来,对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关系的认识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搁置它们的异同,将其视为漠不相关的两个领域。第二种是认为两者本质上同一,如徐恒醇的《生态美学》,以属于环境美学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为本体,还有国内学者提出了“生态环境美”、“生态环境美学”等术语。第三种是环境美学或生态美学优于对方,如前国际美学学会副会长约尔•艾滋恩认为环境美学还是人类中心主义,不如生态美学总是关心自然。贾森•希姆斯《生态学新?式的美学意蕴》认为,环境美学只承认静态、平衡的自然,生态美学却接纳自然系统中动态、侵扰、非平衡的自然。曾繁仁认为,生态比环境具有更积极的意义。第四种是环境美学或生态美学将对方纳入自己的?畴之内。如环境美学家卡尔松、柏林特视生态美学为环境美学的组成部分。 所以厘清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异同,确定各自的性质、基础,有助于推动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同时让这两门新兴的美学学科互相促进,共同繁荣,丰富和完善美学,并对保护生态与改善环境有所助益。 一、生态:一个审美维度 随着20世纪科学生态学的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态学”等概念不断被提出,人们意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的平衡和其他物种的生存,于是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与生态美学应运而生。生态美学的思想来源,有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莱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呼吁保护各种生物的生存、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等。而中国的生态美学研究,主要是结合西方的生态美学思想与中国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反思生态形式严峻的当代社会,建立生态美学的学科架构。 关于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哲学基础,陈望衡在其著作《环境美学》中指出:“准确来说,生态并不是美学?畴,但是它可以成为审美的一种视角,当它成为审美的视角时,生态就成为美的重要前提了。”生态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维度,生态美学是帮助人思考如何与自然共同繁荣、和谐相处,改变了以往人征服、改造自然为我所用的美学观念。 曾繁仁对生态美学性质认识的变化,也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在其前期的《生态美学研究的难点与当下的探索》与《试论生态美学》中,他认为生态美学是“审美关系”、“审美观”、“审美状态”,生态含有视野的意思。后来他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直接承认了生态美学不是一门新兴学科,而是“美学学科在当前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发展、新视角、新延伸、新立场”。张华在《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中也认为,生态美学是“以人与自然整体和谐关系为原则的哲学思想与价值观念”。2005年山东大学文艺研究中心举办了“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也承认了生态是一种视野。 把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作为美学的一种维度,正如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社会性、实践主义美学的实践性,都是为美学提供一种维度和视域。生态维度使美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生态的平衡,使审美在关注形式、精神的同时,不能破坏生态和自然。它改变了审美的眼光和标准——一件艺术品如果破坏了生态,即使形式再优美,也不能引起美感。正如美学的社会性维度,决定了艺术品如果严重地违反了伦理道德,则不能引起美感。因此生态美学侧重的是审美理想与生态原则的统一。 生态也是环境美学最重要的维度:“环境美学哲学基础的第一位应该是生态。”由于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如果不尊重生态规律,一味将人的需求、利益凌驾于生态之上,只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环境离不开生态系统。以人的意志来破坏生态,就无审美可言。青山绿水变为穷山恶水,大部分物种灭绝后的寂静春天,即使琼楼玉宇、红砖碧瓦、亭台楼榭造型再富有诗情画意,高楼大厦再宏伟,也谈不上环境美。 生态美学还给艺术带来新的视域,产生了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生态音乐、生态舞蹈。1978年美国学者威廉•克鲁尔特发表了《文学与生态学:生态文学批评的实验》,首次提出“生态批评”的概念,以生态的视野展开文学批评,呼吁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批评以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为批评对象,继社会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原型批评、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之后,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态。生态音乐之一的具象音乐,直接取自于蛙鸣、鸟啼等自然的声响,加以合成,反映艺术家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原生态”音乐、舞蹈也是方兴未艾。 二、环境:一种审美对象 在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现代社会,环境美学蓬勃发展。环境成为继艺术之后的重要审美对象,大大地拓展了美学的疆域。而环境包含了自然景观与农业景观、城市景观,涵括了人所有的活动场所。不过环境不是外在于人的对象。环境美学家约•瑟帕玛认为环境既是人所观察的对象,又是围绕着人、让人在其中活动的场所。“环境可被视为这样一个场所:观察者在其中活动,选择他的场所和喜好的地点。”柏林特则更为深邃地看到环境与人的不可分离,环境是生存着的人感知周围的世界而形成,没有人就没有环境。但是又不能将环境客观化,视为外在于人的物质。 环境美学给传统美学带来很大的改变,它彻底扬弃了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审美方式由静观式转 变为介入式,审美感官超越了视觉与听觉的局限,扩展为嗅觉、味觉、触觉等人身上所有知觉,归根究底在于环境美学的审美对象发生了变化。 环境美学的景观,正如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作品一样,成为审美对象。文学由文字构成,音乐由音符组合,美术由线条、结构、颜色光影构成,舞蹈由肢体语言呈现,环境美学的审美对象是由自然环境与人的审美理想构成。环境美学极大地拓展了美学的疆域,国外环境美学的三名主将瑟帕玛、卡尔松、柏林特分别有侧重地研究了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城市景观。 自然景观是“自然创化与自然人化共同的产物”。自然的创化有浩瀚星际、蓝天白云等天象景观,有巍峨山脉、奔腾江海、大漠草原等大地景观,花鸟鱼虫等动植物在自然中生存繁衍,四时交替、风雨雷电、寒雪冰霜等自然规律运行其中。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即是对自然景观的赞叹。 农业景观是自然与人工一同创造的景观。卡尔松在其《环境美学》提到了北美的传统农业景观和新农业景观。陈望衡既有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又有诗情画意的阐述,全面地概括了农业景观分别有农作物、农业劳作、农民们生活的场所、农民们田园诗般的生活方式。无疑后者的理论更适合于建立中国当代的农业景观。 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城市景观是环境美学最重要的审美对象。柏林特是较早开展城市景观美研究的学者,他呼吁建立人性化的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审美性与功能性一样重要,并从广场、喷泉、自然与生活的声音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城市景观。 由此可见,与传统美学中的艺术不一样,环境这个审美对象不只是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更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与生活的质量。环境美学思索如何改善人所生存的环境,在探索环境伦理、环境审美之余,还注重结合建筑、园林、规划等应用性学科,指导或亲自参与环境改造、景观创造活动的实践。如哈佛大学米歇尔•柯南的《穿越岩石景观——贝尔纳•拉絮斯的景观言说方式》,从构思到营建,详尽地研究了景观设计家拉絮斯改造喀桑采石场为高速路段景观的全过程。美国当代艺术家兼环境工程师帕特丽夏•约翰松设计了许多的景观,有达拉斯的泻湖游乐公园、旧金山的濒危物种园、肯尼亚的内罗毕河公园、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公园等。 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另一个区别是其人文性。人不可能完全遵从自然的生态,还要根据需要以及人文精神来创造家园。“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环境美学的景观需要人根据文化内涵与审美理想来参与、创造,有着人的审美和文化需求。自然景观的欣赏,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摆脱对自然的膜拜与恐惧,对自然有一定的认识、能利用自然之后。而自然审美意识、情趣的发展,对欣赏自然景观也至关重要,如中国的山水文学、山水画对山水审美的推动,西方“如画”观对自然风景审美的推动等。现代西方欣赏自然景观的盛行,正是由于对工业化漠视、破坏自然的批判的兴起。农业景观与城市景观就更是关系到人的生存与生活,渗透着人文性。柏林特一直坚持环境美学的人文性,人生活在文化的环境中。“任何关于环境美学的讨论也必然具有我所称的文化美学。” 三、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相互依存 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态美学为美学与艺术提供关注生态的新维度,环境美学侧重于将环境作为审美对象进行欣赏、创造,具有应用操作性。相对于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以人文性作为其核心原则。但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环境美学离不开生态美学,因为环境美学必须要以生态为其准则,人文性与生态性都不可或缺;而生态美学的审美维度要落到实处,最终是通过环境美学的景观来表现其生态观。 正如上文所说,环境美学离不开生态维度。因为生态性重视维持生态平衡,人的文化生产活动,以及创造农业景观、城市景观,都是建立在自然生态之上,不能违反生态性。当代的重要环境美学家分别从环境美学的学科?畴与发展历史、环境美学的哲学基础、环境的概念、景观的创造几个方面,阐明了环境美学的生态基础。 约•瑟帕玛直接承认他的环境美学理论得益于生态美学家利?W波德的《沙乡年鉴》。他认为环境美学属于环境哲学的一部分,而环境哲学的所有工作都可置于环境伦理实际即是生态伦理的?围内,生态伦理“最重要的问题是生活在当今的人们是否有权利为了自己的利益无限度地开采现存的自然资源而为后代留下无法摆脱的污染”。环境美学必须以生态伦理为准则。他在回顾环境美学的发展时着重于其与生态的关系,认为如果没有生态维度,环境美学就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学:“现代环境美学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对生态的强调把当今的环境美学从早先有100年历史的德国版本中区分出来。” 柏林特在《环境美学》中思考何谓“环境”的时候,认为在摈弃身心二元论的环境概念方面,“生态学的环境论带来深刻的变革……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来越迫切,生态学的理论逐渐被认同”。“环境”是以生态为准则,在现代的环境理论与环境美学里是不言而喻的。卡尔松在分析日本的园林景观时,指出其是人工地创造出自然的本质。在分析农业景观时,他侧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不被破坏,“是生命的生物过程”。陈望衡也指出:“环境美学是生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统一。”卡尔松还特地提出了“丑东西”的论点,认为胡乱G弃的垃圾、报废的汽车、条形的矿山由于其对生态的破坏是“丑东西”。 与此同时,由于生态是一种维度,不能成为一种审美对象,所以只说自然美、环境美,而不是生态美。这样生态美学在审美本体、实践应用方面遇上了障碍。西方的约•瑟帕玛、卡尔松等一众美学家由生态美学转至环境美学,生态美学比起环境美学的研究要逊色得多,就是这个缘故。如果说环境美学无视生态美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生态美学无视环境美学,将会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生态美学在对生态、自然的促进上,最终还是需要通过环境美学的本体——景观呈现出来。虽然说生态美学涵括生态文学、生态音乐等艺术,以此促使、推动生态观的发展与普及,但是落到实处的保护生态,却是环境美学的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城市景观。 如约翰松所设计的旧金山濒危物种园,造型是旧金山吊袜蛇。它形体纤细、蜿蜒层叠,有着明艳的色彩与变化多端的图案——条纹、鳞片、腹部,构成了公园的主要结构,头部与颈部形成的小山丘为蝴蝶提供了避难所,而尾部下方的梯形平台沿着海滨向下延伸,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这个景观是约翰松的生态观与审美趣味、实用性的完美结合。还有美国学者保罗•高博斯特、加拿大学者夏庞德,分别以生态美学的维度来研究森林与风景的景观管理,也是将生态思想融入景观创造中的?例。 可以说,海德格尔“天地神人”的四方游戏、人的“诗意地栖居”与“还乡”,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共同的理想目标。尽管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都是反思人如何与自然共处,它们在推动生态平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这一宗旨上可谓殊途同归,它们彼此的关系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环境与生态论文:试析江西环境资源与生态旅游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江西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产、生态农业分布及构成。显见,江西生态旅游 资源相当丰厚,理应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 [关键词] 江西;生态旅游;资源 我国仍在执行的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因此,环境资源与生态旅游自然形成关系。本文主要在江西的自然资源、历史遗产、生态农业方面加以分析。 一、自然资源,包括地形地貌、动植物、水资源、人文生态资源等 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地质内外合力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自然地理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和气候、土壤、植被、水系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区不同形成的特征也不同。江西特征性地形地貌有:丹霞地貌,著名且各有特色的有赣州的通天崖、定南的武当山、宁都的金精山、南丰的弋廉石、弋阳的龟峰、贵溪的龙虎山、余江的岩前等。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江西的北部,著名的有庐山、九宫山、大沩山、严阳山、武功山等;山地,主要有幕阜山、九岭山、怀玉山、黄山余脉、武夷山,、九连山、武功山、万洋山和广山;岩溶地貌,在修水、永丰等地表现为锯状、垄状的山峰,在宜春的表现为石牙或石林式的山脊,在九江、彭泽、井冈山、宁都等地表现为溶岩;平原,鄱阳湖平原内湖泊星罗,港汊交错,土质肥沃,丰产粮、棉、油和水产品,是生态农业旅游的良好基地。 2.土地及土壤 土地及土壤是人们生存的宝贵资源,具有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江西土地和土壤种类丰富,是可以进行生态感受的一个方面。江西省土地总面积166947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7%。江西土壤按颜色可分为: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黑色)、紫色土、石灰土、黄褐土;按土壤的形成可分为:火山灰土、新积土、粗骨土、潮土、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土壤按功能分为:多宜性土壤、双宜性土壤、单宜性土壤、难宜性土壤。不同的土地和土壤其生态状况也不同,因而江西是土地土壤与生态表现对比的丰富资源地。 3.水资源 江西水资源丰富,拥有量排在全国的省级区域第七位。地表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河的水汇成鄱阳湖水系,年拥有量1034.6亿立方米(2004年数据),占全省年均降水量的一半,且水质优良,主要河流1至3类水质断面比例达75.2%。地下水以鄱阳湖平原为主,其次是袁水、锦江和泸水流域。江西还有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平均水温40.8摄氏度,有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的有75处。水资源是生态旅游资源组成部分,江西著名的水生态旅游资源是鄱阳湖。 其他与水相关有代表意义的生态旅游资源有:横跨永修和武宁两县的柘林水库、万安水库还有新余仙女湖、龙虎山的芦溪河、大洞山峡谷、南丰的紫宵溪、临川温泉、星子温泉、温汤温泉、法水温泉、汤湖温泉等。 4.生物资源 江西处于世界最大的常绿阔叶森林带的中心,在这个典型的中亚热带植物王国里,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野生植物资源:全省有种子植物4000余种,其中有木本植物1970余种,淀粉植物400余种,药用植物1500余种,观赏植物500余种,纤维植物、油脂和芳香植物各200余种,及为数众多的野果野菜和蜜源植物等。全省有孢子植物1780余种,其中有蕨类植物430余种,苔藓植物530余种,大型真菌400余种,藻类植物500余种。目前数量稀少或濒危植物有150余种,如阿丁木、观光木、红彬豆等。数量相对丰富的典型植物有:木材类的彬木、马尾松、毛竹等28种;油脂类的油茶、油桐、乌柏、油橄榄等;干果类的板粟、枣、核桃、香榧和胡桃;特种经济作物有漆树和南岭黄檀;淀粉类植物有苦槠、甜槠等16种;芳香植物有山苍子、黄樟等6种;野果类植物的中华猕猴桃、余甘子、金樱子等30余种;等不一一列举。野生动物资源:由于良好的自然生态植被环境,适宜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故江西的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江西有淡水鱼类182种,两栖类42种,爬行类74,兽类67种,昆虫4500种,他们占全国同类动物种数的16.2-30.3%。江西珍稀动物有江豚、白鳍豚、华南虎、云豹、金钱豹等97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74种。 5.自然保护区 江西省已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38个,自然保护小区5000余处,保护总面积达98.4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9%。到2004年底,全省已批准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市(含生态保护区建设试点地区)3个,生态示范县22个。已建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14个,省级森林公园41个,保护区总面积达到8073.2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84%。江西自然保护区有6种类型,分别是:保护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典型代表有九连山、官山、武夷山保护区等;保护珍稀物种,典型代表有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桃花岭梅花鹿保护区、东乡县野生稻保护区等;自然公园类型综合保护区,典型代表有井冈山、庐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包括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典型代表有婺源灵岩洞森林公园、景德镇枫树山森林公园等;资源管理保护区,典型代表有鄱阳湖鲤鲫鱼产卵场等;山地水源保护区,典型代表有安福武功山南坪水源林、安远三百山自然保护区等。自2001年以来,江西省还建立了鄱阳湖、东江源2个国家级生态功能试点保护区和4个省级生态功能试点保护区(仙女湖水源涵养地及生物多样性、章江源、贡江源、修河源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保护区),主要作用是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 二、历史文化遗产 江西在南昌、赣州、景德镇等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1.南昌 有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军事教育团旧址、旧居、二十军指挥部旧址等代表了革命军事文化;名人荟萃、寺观林立、古墓成群的梅岭和自古柳如烟云、春花似锦的百花洲代表了山水文化;青云谱、滕王阁、绳金塔代表了园林建筑文化;象山公园、天香园、青山湖、羽衣仙女代表了城市候鸟文化;万寿宫、佑民寺等代表了宗教文化。 2.赣州 有宋代的城墙、排水系统福寿沟、舍利塔、赣州古瓷窑、虔州八境;晋唐五代以来的最古老的六街;明代的红玉塔;明清的三十六街和七十二巷;清代的文庙建筑群和民居建筑群。 3.景德镇 人文旅游资源量与质均属上乘,特别是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悠久,现存古窑遗址与陶瓷文化遗迹有30余处。除此外,还有千年红塔遗址、江南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县衙,明、清建造的古戏台、气势宏伟的龙珠阁、明代古街、红十军办事处旧址、阳府古寺等。 江西的历史文化遗产远不止这些,还有如乐安的千古第一村流坑就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工艺、书法工艺、雕塑与壁画工艺等;萍乡的工人运动史文化遗迹;抚州的王安石、汤显祖文化遗迹;鹰潭的道教发样地文化、春秋战国崖墓(以其分布广、数量多、位置险、造型奇特、文物丰富而成,为研究古越族史及中国纺织史、乐器史、音乐史诸学科的珍贵资料)遗迹;宜春有历史文化遗址496处,典型代表有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的唐代六大名窑之一的“洪州窑”和江南首次发现的吴城商代遗址等遗迹,“药都”樟树闻名遐尔;新余的会仙台、昌山庙、万年桥遗迹;上饶婺源的小桥流水人家-古建、古桥、古亭、古树遗迹;九江是著名的米市、港口城市、茶市,庐山有本省唯一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风景点。井冈山、兴国、瑞金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遗迹等。 三、生态农业 江西生态农业的发展实际上也是在发展江西生态旅游战略资源,有些为生态农业游直接提供了条件。比如婺源将生态农业与文化生态旅游业的结合,建设了金山茶庄、晓起生态农业示范村等生态农业主题公园,形成了龙头辐射,农业示范、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县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已达10万亩。为使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互促进、相互发展,2004年投资60万元为生态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梳妆打扮”。同时,部分农户抓住该县推出“农家游”这一旅游产品的契机,把游客引进家、引入园,实现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的“双赢”。截止到2004年底,江西省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遍及32个县市,总面积达62.6万公顷,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达6.43万公顷,这些地区大多具备了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条件。 环境与生态论文:协调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对策研究 摘要: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资源型城市终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如何协调好资源型城市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本文研究的内容。文章以鄂尔多斯市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并制定了协调两者关系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资源型;协调发展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尽管国际学术界对城市化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由于各个学科关注重点和理解的差异,迄今为止,关于城市化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解释。不同的学科依据各自的角度对城市化涵义进行界定,尽管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解释不尽相同,但研究者普遍认为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的转化过程,从城市化的内涵可以看出,城市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如果缺乏统筹规划,同时面临资源衰减,那么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将会积累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 生态环境指人类环境中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最直接相关的那类环境。是自然界中各种生态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复合生态系统,遵循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生态规律,也受技术、体制、文化等社会关系的支配。具有调节、净化等功能。 一、鄂尔多斯市城市发展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鄂尔多斯市总面积86752平方公里,总人口162.5万,其中蒙古族18.3万人,下辖七旗一区,毗邻晋陕宁,南临古长城,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与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隔河相望,属“呼包鄂”金三角地区。东部临近环渤海经济圈,西部沟通我国西北,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和东中西结合部,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作用。 (二)资源概况 1.煤炭和天然气储量巨大 煤炭是鄂尔多斯市能源矿产中的最大优势。鄂尔多斯市煤炭的储量大、分布广、埋藏浅、易开采,以高发热量、高挥发性、高灰熔点、低灰、低硫、低磷的“三高三低”闻名于世。鄂尔多斯市也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资源集中区,目前鄂尔多斯市盆地内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2337.44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一个探明地质储量超过万亿立方米的大气区。 2.无机化工资源品种齐全、建材资源遍布全境 鄂尔多斯市的无机化工资源品种齐全,蕴藏丰富。主要有天然碱、芒硝、食盐、硫磺、泥炭等,还有伴生物钾盐、镁盐、磷矿等,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广阔。 建材资源是鄂尔多斯市境内的又一大优势资源。资源遍布全市,主要有石膏、石灰岩、石英砂岩、石英岩、黄土、花岗岩、大理石等。 3.水资源相对缺乏 鄂尔多斯市是我国相对少雨和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年降水除少量补给地下水、水库和内陆湖泊外,由于植被覆盖不好,水土保持差,大部分通过黄河水系汇入大海。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总量为29. 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3. 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1. 0亿立方米,人均和地均占有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三)生态状况 鄂尔多斯市属内蒙古高原的鄂尔多斯高原,是全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市48%的面积为沙漠化土地,东部为丘陵山区,干旱少雨、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但矿藏丰富;西部为高原区,属典型的荒漠草原;中南部为沙漠区,库布其沙漠居北,毛乌素沙漠位南,是国家“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地段;北部及南部边缘为平原区,属黄河、无定河冲积平原,是鄂尔多斯市的粮、油、糖、果基地。鄂尔多斯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且集中,风大沙多,年蒸发量为降雨量的十倍以上,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有40多天,十年九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四)城市建设状况 鄂尔多斯市建成区面积250.21平方公里,道路面积5034.94万平方米,供热面积7189.30 万平方米。全市燃气普及率达78.13%,污水处理率达93.2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3.69%。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4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9.05平方米。 (五)经济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实现了资产开发的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进入我国地级市前列,2012年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56.8亿元,比2011年增长13.0%。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20.0亿元,同比增长3.0%。 二、生态环境对鄂尔多斯市城市化的影响分析 (一)促进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保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优质的空气和水资源,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吸引投资,提高城市竞争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吸引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文化素养的人口,加速城市化进程,同时增强农民进城的意愿,促进城乡一体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增强对周边地区的集聚效益和辐射能力。 (二)约束效应 恶化的生态环境会降低城市的生存发展能力,水资源缺乏会使生产和生活成本提高,空气污染严重会增加改善环境的成本,土地资源被破坏会抑制城市空间拓展,从而减慢城市化进程;恶化的生态环境难以吸引投资和人才的进入,缺乏城市竞争力,从而降低城市发展速度;恶化的生态环境降低了人居环境质量,危害了人体健康,城市居民会选择迁出,这样就造成人才流失,阻碍了城市化进程;恶化的生态环境破坏城市的形象,降低城市吸引力,不利于城市软实力的增强。 鄂尔多斯市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并且沙漠化严重。而且,鄂尔多斯市处于能源工业发展初期,发展模式仍以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和粗放经营为特征。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效应,重开发轻保护的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影响了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进程。 三、鄂尔多斯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一)走生态城市化发展道路,创建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的就在于预防在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城市病”,解决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做到城市可持续发展,使得子孙后代能够有一个永续利用和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对于鄂尔多斯市而言,“生态城市”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 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城市环境基础差,科技水平、经济实力和人口素质与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走生态城市化发展道路,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使公众尤其是领导决策层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二要加强城市生态立法。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化、制度化是保障其战略、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三要建立生态城市化发展的管理机构。在政府领导下,设立跨部门的、综合的生态城市建设决策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四要重视生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生态城市化发展必须重视增加科技投入,研制开发生态技术、生态工艺,推广生态产业,保证发展过程低污染或无污染,低消耗高产出,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逐步走上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之路。 (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创建节约型城市 目前鄂尔多斯市的城市化发展,资源浪费严重、耕地占用过快、资源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面对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诸多不协调问题,鄂尔多斯市应该吸取先行城市城市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坚持走一条“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理性增长”的道路,构建节约型城市。在制定鄂尔多斯市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时,应该注重城市化的内在质量,把速度和质量统一起来。要把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经济实力、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结合起来,使得人均gdp、人均居民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能够同步增长,居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多方面内容的水平得到提高,整个城市充满创造力。 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需要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节约利用土地、水、能源、原材料,大力推行节约型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集约型经济增长之路,建设节约型城市。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产业,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建环境友好型城市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社 会良性、互动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标志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 鄂尔多斯市将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是必然选择。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进一步完善公益林和草原生态奖补制度,全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落实“三区”发展规划,推进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转移农村牧区人口15万人。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国家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好中心城区百万亩生态圈、企业碳汇林、乌审旗“一河三园”等地方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发展林沙产业,实现沙漠增绿、资源增值、群众增收。二要提升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进一步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地质灾害整治和复垦绿化力度,积极化解矿区矛盾,推进和谐矿区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意识,坚持低碳发展理念,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体系。 结论 城市化实质上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和生活水平提高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过程。在区域发展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人口集中,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作为城市支撑的基础面临着退化。城市化通过人口集聚、经济发展、能耗增加和交通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胁迫;生态环境的保护又通过限制人口、排斥资本和干预政策对城市发展产生约束。但是,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两者的关系是可以协调的,高速发展中的鄂尔多斯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未来还会面临资源枯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协调好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作者简介: 王珊(1980- ),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讲师,博士,从事人文地理和资源环境的研究; 金良(1974- ),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教授、书记,博士,从事生态环境的研究。 环境与生态论文: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探析 在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任务。而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没过于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它所起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认识。城市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也会日益提高。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条件,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园林绿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低噪声、遮荫覆盖、防风防灾、美化城市,对改善人民的生活、生产环境,提高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给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游览、休息场所。 1. 城市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主要压力 地区开发会对城市及周边的大气、水、植被等环境带来影响。大气环境方面,由于拟开发的功能均属对大气污染贡献较小的类型。只要整个片区的燃料类型以燃气为主,相信东部地区南片的开发不会给整个大气环境带来显著的影响;植被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区植被的减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地区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在不超越适宜自然生态自我修复的环境开发容量内,协调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共融、共生、共长,植被环境的受影响程度将可得到有效控制。 2.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 2.1关于净化空气的功能 现代城市的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氟化氢等有害气体,严重的空气污染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为控制空气污染,加强城市绿化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树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产生750公斤氧气,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有绿化的地方比没有绿化的市区街道,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少85%以上。 2.2关于调节气候,遮荫覆盖,防风防灾的功能 实践证明:夏季绿地的气温要比城市中的路面、广场等建筑区的温度低10℃左右。七、八月份柏油路面的温度高达30℃-40℃,而草地的温度只有22℃-24℃,林地中的温度更低,一般情况下,公园中的空气湿度,要比城市其他地方高27%。由于城市绿化能发挥调节气候的作用,从而为人们创造了遮荫覆盖、防暑降温、凉爽舒适的良好环境。防护林带,可以抵御风沙的侵袭,并使保护区范围内冬季温度得到相对提高。 2.3关于降低噪声的功能 城市中的噪声是一种有损听力中枢神经的环境污染。林木对声音有散射与吸音作用,所以,在城市中特别是道路两旁多植树木可以降低噪声。据资料记载,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噪声可降低8-10分贝。 2.4关于美化城市的功能 园林绿化可以运用形状、色彩风格各异的花草树木,利用各种不同的地形、道路、河流及建筑,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美化市容,使城市绿树成荫,百花争妍,使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变得优美、舒适、清新。 2.5关于公园绿地的游憩功能 城市中的公园以及其他各公共绿地,是广大群众游览、健身休息以及进行某些科普教育、文化活动的场所。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园绿地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方面的功能更为人们所重视。 这些功能是其它基础设施所不能比的,但这些功能,许多是看不见、摸不着,是间接体现的,或者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的,不像其它基础设施比较直接,短时间可见效。因此,还有很多人的绿化意识以及保护、爱护绿化的意识不是很强。 3. 针对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3.1维育山体与森林 东部地区东北部和中部的山体与森林是东部地区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东部主要的旅游资源。保护这些山体、大力增加森林面积一方面能弥补城市建设带来的植被损失,大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增加生物物种多样性,在有效提升东部地区生态品质的同时进一步 增加生态旅游吸引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评价还能带来生态保护的收入(这是《京都议定书》的内容,将来有可能实施)。 3.2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多方面利用水资源的问题 东部地区严重缺水,中水与海水的利用不仅需要,而且可行,关键是在规划阶段就要考虑管道布设,在楼房建筑上要有此项要求。将东部地区的用水建设建成全国科学用水的典范。 3.3规划好固体废弃物处置方法和场所 在方法上应着重于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满足无害化,还应尽量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并从源头上控制(如采取垃圾处置收费的方法)以达到减少垃圾排放的成效;在固废处置场地的选择上则要充分考虑所采用方法的长期环境效应,切忌只考虑经济的可行性和短期的无害性。 4. 如何提高城市品位和环境保护 现在,在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任务。而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没过于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它所起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认识。 4.1重视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执行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必须服从城市整体规划,严禁侵占规划绿地。城市绿地的规划应合理布局,远、近期结合,点、线、面结合,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 4.2加强建设项目配套绿地建设的监督管理,提高绿档次 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市政建设项目),必须从其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入手,加强其配套绿地建设的监督管理,特别是施工前的设计审核把关必须严格,以提高绿化档次。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住宅小区的建设,其配套绿地必须严格控制,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档次,不要再出现只见草坪不见树的现象。 4.3实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制度,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单位(企业)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现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基本无严格地、强制性地、比较细化的标准,不像建筑工程。而绿化工程中的植物是有生命的,又是具有观赏性的,那么它的好坏不能简单地、硬性地去套某一标准,而只能靠施工单位(企业)的自律去选择植物。 4.4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并把历史运用和体现于园林之中,提高园林的历史文化底蕴 4.5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绿地的养护水平和质量 绿地的建设是短时间的,而养护管理是长期的,因此,绿地的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具体体现的是城市经营者的管理理念和水平,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多绿地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对照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的标准看,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任重而道远。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是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和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优美、清洁、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环境与生态论文:简析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论文关键词: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发展;路径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形势不容乐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 一、西部地区政府应该转变观念和职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沿海赤潮、太湖污染和淮河污染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西部地区不能再走东部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树立在经济发展之前或发展的同时就治理和保护环境的观念。为此,西部地区政府应汲取教训,首先转变政府工作观念和职能,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绿色gdp观念,建立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对经济增长的衡量采用gdp这个统计指标,但是这个指标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它忽视了经济增长的代价问题。例如,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问题,以及人们治理环境问题的成本和代价并没有反映在gdp这个指标当中。因此,若采用gdp指标来衡量经济的增长是不全面的,若使用不当甚至会误入歧途。西部地区政府应该建立综合性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全面考核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1)建立绿色gdp的考核指标。所谓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采用这个指标可以克服传统gdp统计指标的缺陷,重视经济增长的代价问题,进而全面、综合地来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2)建立自然资源浪费损失指标。这个指标用于计算自然资源的损失情况,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3)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损失指标。这个指标可以全面准确地统计出污染的状况,具体包括“三废”排放、噪声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放射性污染等。(4)建立不良品经济损失指标。这个指标具体包括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损失统计和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品损失统计。 (二)在引资的时候应考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 在我国,很多投资的项目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凡是能给投资者带来利润的项目,投资者就愿意投资,政府就愿意鼓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投资的项目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会阻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传统的项目评价往往只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并未充分考虑到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长期影响。因此,有必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项目进行详细研究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投资项目的绿色环保性。为了实现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在引资的时候应该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决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护。 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项目评估领导小组,专门对审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评价,从源头控制有污染的项目入选。审批上,评估领导小组应严把以下原则: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符合该地区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当地土地利用的规划;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有关要求;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污染物能否达标排放等。只要违背其中的一条,项目都应被列入拒绝入选的范围。 (三)建立政府科学决策体制,避免重大决策失误 建立政府的科学决策体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如果决策失误,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还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甚至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此,应该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政府决策体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的失误。 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重大的经济决策、经济问题和经济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形成领导、群众和专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咨询。即根据广泛的调查研究,信息系统提供的各种信息情报,经过分析研究,进行科学预测,为决策系统进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第二,拟定方案。根据需要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后果,拟定出各种有价值的决策方案,并对每一个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第三,协助决策。参加决策的讨论,为决策者提供意见和建议,协助决策者进行方案调整并提供咨询服务。 (四)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为特征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另一种是以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为特征的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造成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目前,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西部水土流失面积104.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率为15.15%,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8.01%。每年因上游水土流失进入黄河、长江的泥沙多达30亿t,其中70%来自西部地区。长江上游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15亿t,其中1/3的漏水进入干流,2/3的粗沙、石砾淤积在支流河道和水库中,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西南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729.5万平方米,占土地总面积的53%,因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农牧民背井离乡在西部地区已不为鲜,因石漠化贵州全省需搬迁人口达30万人。 草地面积持续减少,质量下降,鼠害严重,草地质量不断下降。截至1999年,西部地区退化草地和草地鼠害面积分别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9.5%和47.1%。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西部地区河流、湖泊污染不断加重,出现水质性短缺现象。天然湿地萎缩,自然调控能力降低。荒漠化问题突出。西部地区90年代旱灾和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分别比80年代增长了7.5%和49%。根据有可比资料的广西、四川等9省、区计算表明,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494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3%。因此,要实现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必须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 二、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严格环保立法和执法 目前,外部性是造成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其解决办法除了依靠必要的经济手段引导以外,还要依靠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和法律政策来加以规范。因为法律制度本身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规则,具有能约束行为主体的机会主义的行为。由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这种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会造成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混乱。因此,为了实现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还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严格环保立法和执法。 西部地区应该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来制定法律制度。例如,废物产生者是防治第一责任方。按照“准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废物产生者要自行处置或交由有经营资格的单位集中处置废物,使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必须支付相应费用。违反者要限令整改,并处以罚款。此外,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废物产生者还应当建立废物产生量和流向的档案,强化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过程管理。另外,还应该尽快制定有关环境与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组织法规,比如环境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适当提高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刑事处罚标准。最后,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体制和实施机制。比如,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功能,扩大新闻媒介和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执法检查制度,使执法检查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三、应用多种手段。尤其是以经济手段来治理和保护环境 在这方面,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具体作法如下: (一)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自然资源的价格合理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对于稀缺的资源供给而言,自然资源的价格应该逐渐提高才能及时反映自然资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同时,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低价甚至无价,其结果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加速浪费和环境退化,也使西部地区的企业缺乏主动节能和环保的意识,造成了后备资源的供给不足。因此,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自然资源的价格逐渐合理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西部地区宝贵的自然资源。 (二)加强我国产权制度,尤其应重视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设 有效的产权制度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明确界定人们使用资源的权利及获益或受损的边界,从而使每个经济当事人使用资源或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本和收益都内部化地由自己所承担或获得时,才会产生一种有效的约束,促使人们尽量减少资源利用或经济活动的成本,避免从事无效率的经济活动。同时,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也会自动产生一种有效的激励,鼓励人们积极地去从事能带来经济收益的生产性活动。此外,通过适当的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还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因此,要确立合理、清晰的产权制度,必须通过立法明确界定产权,使自然资源的产权有明确的归属,并允许产权在市场上自由交易。同时,还要通过立法保护产权所有者或产权交易各方的权益。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最终促成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具体来说,要实现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主要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河流、湖泊等)的产权主体,并将这些产权主体人格化和具体化,尤其是应该明确农村土地的产权主体是村组织、农户,还是国家,从而避免重要资源成为共享资源而被过度利用和破坏。其次,对于一些共同所有的资源,如湖泊、江河、沿海渔业等资源,除了明确管理主体外,主要应根据社区或各区域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乃至地方法规,维护这种共有资源的集体产权和持续利用,避免由于几个产权主体的同时存在而引起的资源共享所产生的资源破坏。 (三)环境税收和补贴 环境税收手段又称为庇古手段。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首次提出了对污染物征税的思想。他认为,应该根据污染物所造成的社会损害对排污企业征税,从而使企业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后来,人们将针对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和质量征收的各种税费统称为庇古税。庇古手段主要是利用税收手段、财政手段、收费制度和责任制度进行的,包括排污收费、使用者收费、产品收费、财政补贴、利率优惠、押金一退款制度等。通过对污染行为征收环境税,既能调节污染行为、减少污染,又能增加西部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以后,不仅可以对好的经济行为少征税或进行补贴,而且可以促进地方政府财政结构的优化,使整个税收体制朝着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又有助于鼓励保护环境的社会经济活动,从而有助于实现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四)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它是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体现,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一种手段。在西方国家,排污权这种交易方式已经普遍采用。所谓排污权交易,就是拥有排污权的主体,将其排污指标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其他现在或将来的排污者,其他排污者支付相应的代价而使之达到投资生产或保护环境的目的。在这种交易中,排污权实际上是作为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排污厂商之间进行买卖,通过这种方式来创建市场,有效配置污染削减责任,以降低污染控制的社会成本,因而排污权交易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的方法。具体来说,排污权交易首先由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单位计算出该地区可能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定排污许可总额,并将其分解分配给各个排污单位,然后允许各个排污单位进行许可额度内的自由贸易。每个单位可能将所分配的许可额留着自用,也可以在市场上卖掉。 四、加强西部区域合作和区域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目前,西部地区间产业雷同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市场竞争力差;二是行业之间相互封闭,缺乏合作,重复引进,盲目发展,使资源不能合理流动,技术不能共享;三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地区经济的互补性差。这种“小而全”、“大而全”的经济模式造成了西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为了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应该加强西部的区域合作和区域规划,合理进行产业布局。比如,现在开展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护、天然防护林工程和成渝经济走廊规划就是很好的典范。因此,加强西部区域合作和区域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立足本地资源和特色,避免城市和省份间产业过度重复投资等。在西部地区政府统一的规划指导下,搞好地区之问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加强西部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尤其应当扶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边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时,严格限制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发展;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发展可持续农业;推行清洁生产、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循环经济,也叫循环发展模式,就是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准则,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途径组织生产,并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变成再生资源重复、循环使用。循环经济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彻底否定和扬弃。传统经济是一种线性增长模式,它一端投入资源从事生产性消费,另一端则在产出的同时对环境产生直接的污染,诸如废水、废气、废渣。而循环经济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立足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投入和节约消耗,并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将有害物和无用物变为无害物、有用物。西部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应有三个层次:一是在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二是在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在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三是在一定区域内,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六、控制人口规模,提升人口素质,大力发展教育 人力资源是以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最活跃最积极的主动性的生产力要素,是推动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人力资本是一国实现经济发展、增强环境意识、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实现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规模就成为首要的选择。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控制人口增长,实现适度人口目标 人口的过快增长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建国以来,西部地区人口激增,人类活动空前剧烈,过度垦殖,过渡放牧,超薄平面的种植,技术条件的限制,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导致绿洲外围及边缘地区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而且已危及整个绿洲。此外,人口过多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首先,由于人口增加,会引起城市化的膨胀,居住条件的恶化,噪声污染,“三废”物资增加等问题,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其次,由于人口增加,会造成资源过度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紊乱。因此,西部地区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控制人口过快的增长,尽快实现适度的人口日标。 (二)大力发展教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目前,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缺乏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与正式制度相比较,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是对正式制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它在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确立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实现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要通过教育,增强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要重视西部地区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使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整个西部人民深层次的自觉的意识,并使这种自觉的意识深入到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样才能克服各种急功近利、破坏资源与环境的不良行为,才能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各种关系,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 环境与生态论文: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手段分析 [摘要]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经济持续增长。为改善生态环境,政府应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手段,促使政府、消费者、企业形成环保合力。 [关键词] 生态环境政府采购绿色消费环境税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降低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政府责任重大。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多管齐下。本文主要分析政府依靠财政税收这一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降低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 一、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 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过去的15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1%,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然而,我国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忽视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解决我国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造成的后果,政府责任重大。 1.我国生态环境严峻形势必须改变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环境恶化。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结果,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十一五”时期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些目标,体现了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要求,政府必须下定决心确保完成。 2.经济增长的高环境成本必须降低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土地退化”等现象。许多地方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降低。2006年我国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报告指出:仅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可见,如果再不重视保护环境,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会更高,政府必须下决心改善生态环境。 二、政府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手段 保护生态环境,政府要遵循经济规律,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灵活运用财政税收手段,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1.财政税收手段引导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政府通过制定财税政策,鼓励使用、消费环境标识志产品、环境认证产品、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有利于消费环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政府机构实行绿色采购、消费者选择绿色消费,全社会自觉抵制非环保产品的消费,增加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财政资金转向绿色采购 形成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政府财政资金要优先购买对环境有利的绿色产品,形成政府绿色采购。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要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标准使产品从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政府所购物品:电话、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车辆等办公用品,都必须达到特定的环保标准,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这有利于带动企业生产绿色环保产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必需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2006年11月我国公布了第一份政府采购“绿色清单”。它涉及汽车、打印机、彩电、板材、家具等14个行业获得中国环保标志认证的上百种产品的采购清单。它规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在用财政资金实施政府采购时须优先选择“绿色产品”,不按规定采购的单位,财政部门可以拒付采购资金。 (2)税收政策促进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费者作为绿色消费的主体,进行绿色消费还存在一些障碍,还需政府出台财税加以引导。 ①减少税收鼓励购买环保产品 环境标志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实质上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处置,乃至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它由国家指定的机构或民间组织依据环境产品标准及有关规定,对产品的环境性能及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并以标志图形的形式告知消费者哪些产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更为有利。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标志产品受到重视,消费者更注重购买环保产品。但是有很多不法厂商,擅自在产品包装上印刷环保认证标志,消费者难辨真假。本来,发放环境标志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一方面通过环境标志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有益于环境,并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这类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引导企业生产对环境有益的产品。但是市场上假冒的环境标志产品,产品质量低劣,成本低、价格低,不利于消费者对真环保产品的购买。 鼓励绿色消费,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假冒环境标志产品的打击力度,而且要对获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减免税收。通过减免税收,增加其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共有近200家企业,40多个大类,500多种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对这些产品减免税收,降低其生产成本,增加其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上处于有利地位。不仅能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环境认证产品,而且能鼓励生产者生产绿色环保产品。 ②消费税限制购买非环保产品 促进绿色消费,减少对非环保产品的消费,必须完善消费税制度。去年4月1日,我国对木质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大排量轿车提高了消费税,限制对其消费。还有许多产品,消费者看不出它对环境的危害,然而,生产中对环境危害巨大。例如,消费者在购买黄金首饰时,很少知道它对环境的危害。黄金生产中的氰、砷、汞、浮选药剂、悬浮物、重金属,腐蚀性气体、粉尘、尾渣、废石及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危害极大,尤其是汞和氰,严重污染空气和水。对这类生产中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政府应提高消费税,限制百姓对它的消费。 2.财政税收手段引导绿色生产保护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推行绿色生产。企业是绿色生产的主体,政府要制定财税政策对企业加以引导。 (1)财政资金支持企业绿色生产 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就要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强化从源头防止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现状,就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清洁生产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就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鼓励企业在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环保相关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鼓励企业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政府财政资金都要予以支持。 ①财政资金支持绿色发电 国家环保局公布,去年上半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增长4.2%,大大高于“十一五”规划环境目标所要求的每半年降低1%的目标。2006年11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了《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单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以1000美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计,中国2.9公斤,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为1.1公斤。我国煤炭消费高速增长,导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燃煤电厂又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来源,而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的问题,一方面,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另一方面,必须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财政资金要支持绿色发电。政府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企业使用大型高效清洁发电装备、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财政资金投向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绿色发电项目。 ②财政资金支持绿色交通 我国汽车尾气和烟尘、噪音等造成的交通污染,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公交车辆使用的燃油普遍含硫较高,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控制城市空气质量恶化趋势,财政资金要支持发展绿色交通。财政资金项目资助企业研制清洁、廉价新型环保公交电动能源,财政资金补贴公交公司使用尾气零排放,无污染,低噪音的新型电动公交车辆,淘汰老旧车辆。 (2)税收政策限制污染型企业生产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改变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增产减污。但是,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监管不力,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有的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违法违规批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有的地方对应该关闭的污染企业放任自流,导致污染型企业大量生存,加剧了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一方面政府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管,坚决关闭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等项目;另一方面,开征环境税。环境税是对破坏环境的活动包括碳排放、硫排放、生成有毒废料、使用原始原材料、排放汞、生成垃圾,通过税收予以阻止。根据我国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对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限制类、淘汰类产业,征收高额环境税。通过征收环境税,大幅提高污染型企业生产成本,迫使其转产或停产。 环境与生态论文:农业工程的研究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工程作为人类发展史上实施最早的大范围工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深远。农业工程把地球生物及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空气、水、土壤等作为研究和实施的对象。然而过去的农业工程研究常常集中在妨害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上,而很少深入研究涉及的诸多生物链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没有用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导实践,导致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更加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1 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施不当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1 农药喷洒不当,造成生态失衡 由于森林害虫繁衍快,危害大,人们往往会借助大规模的农药喷洒来消灭害虫。虽然农药杀虫效率高,但容易导致以这些害虫为食的鸟类误食害虫而亡;同样,以这些鸟类为食物的其他动物也容易中毒致死,害虫的天敌大规模死亡之后,害虫又将肆虐发展,进一步造成农药的持续、大量使用[2]。同时,农药的喷洒也对土壤、水、空气等造成污染,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1.2 耕作方式不当,破坏土壤生态结构 不当的耕作方式容易破坏土壤结构,旋耕方式就是如此。从表面上看,旋耕实现了对土地的充分利用,实际上是破坏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过于松散而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同时,旋耕也使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能力大为减弱。由于旋耕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结构,人们为了提高作物单产只能施用化肥等,长此以往,土壤肥力减弱,农作物产量会降低。 此外,有部分地区的土壤沙化和沙尘暴都是由人们的耕作不当造成。因此,在研究和实施农业工程的同时,应处理好农业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农业工程的研究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2.1 应注重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 随着现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威胁,动植物的种类不断减少。有许多药物都是从植物中提炼而成,人们的衣、食、住、行也脱离不了这个生态圈。在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中,如果不注重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阻止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恶化趋势,人类发展必需的动植物将大大减少,由此影响自然界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2 要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 土壤、水和空气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于土壤容易受到污染,且自身净化能力有限,因而不当的耕作方式和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受到影响,土壤质量下降,且容易导致沙化、沙尘暴等。此外,过多的农药和化肥也会造成水质污染,大面积的井灌则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过快枯竭,围湖造田会造成湿地生态失衡等[3]。因此,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遵守自然规律,就很容易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因此,要加深对农业工程研究实践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增强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的意识。 3 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研究实施生态工程 3.1 加强农业工程研究实施的立项和审批 农业工程对农业生产和发展、自然环境都有巨大影响,因此,对于农业工程研究与实践的立项和审查都应该慎之又慎,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立项和审批的申请资格和程序。同时,要提高农业工程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导的生态环保意识。 3.2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生态环境追踪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农业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环境追踪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都有重要意义。许多农业工程实施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效果和影响,因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十分必要,否则将很难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农业生产中在给瓜果蔬菜喷洒农药后,就应追踪这些果蔬是否有农药超标的问题,调查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只有建立农业工程实施后的动态评估机制,才能认清并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此外,研究人员还要善于分析农业生产的问题,并预知这些可能会造成的后果,防微杜渐是农业工程研究与实施中应该存在的想法。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工程生态预警系统,有利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总之,要不断探索农业工程的研究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 环境与生态论文:为何要谈环境与生态保护的探索 1999年10月下旬,由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办、南方航空公司海南分公司协办的“生态与文学”国际研讨会在海南省召开,来自中国以及美、法、澳、韩等国的作家和学者张炜、李锐、苏童、叶兆言、格非、乌热尔图、方方、迟子建、蒋韵、黄灿然、蒋子丹等三十多人与会。25日晚,在三亚市南山生态文化苑,参加这次会议的部分学者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就环境—生态问题又进行了进一步座谈。参加这次座谈的有黄平(《读书》杂志执行主编)、李陀(《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主编)、陈燕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思和(复旦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帆(福建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王鸿生(河南省文学院研究员)、耿占春(海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等。韩少功作为会议东道主也出席了座谈。参加研讨会的部分其他人员及外国同行列席了座谈。现在呈现出来的,是根据参与座谈的人的发言和相近思路整理出的一个提纲,以期作为继续思考和广泛征求批评的基础。 环境—生态问题并非仅仅是个科学技术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全球范围的环境—生态一直在恶化,水资源短缺,荒漠化扩展,温室效应,有害气体排放量急增,臭氧层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都不仅危及到人类的物质生存,而且加剧了全球和地区范围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族群的冲突乃至危机。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均物质资源相对缺乏(在全球排名160位以后)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与全球化的经济体系“接轨”的步伐的加快,资源与开发的矛盾、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迅速激烈化和外显化。近年来,黄河断流,长江泛洪,淮河变黑,西北等地的快速荒漠化,华东、华南等地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等,危害着很多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剥夺着他们的生存权利;许多城市的垃圾公害和食品污染也正在对人(特别是工薪阶层和贫困阶层)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威胁。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有30%的水资源遭到污染,3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上千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5%,这意味着环境—生态代价几乎将抵销掉经济增长的绝大部分。从整体上说,淡水缺乏,水质与大气污染,土质退化,耕地减少,水土流失,酸雨增多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 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个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也只有在经济增长起来以后,对环境和生态保护才能有更多的财力投入。 需要对此提出的质疑是:从过去几十年的情况来看,全世界并不缺乏对环境—生态进行必要的和基本的保护的科学技术,全世界的资金也足以用来解决诸如水质的大面积污染和大气的工业污染这样的问题,但环境—生态恶化还是在一步步加剧。这说明,环境—生态破坏后面隐藏着更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原因,环境—生态问题决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 现在,全世界很多地方的水资源都严重缺乏,但即使是在这些严重缺水的地区,仍然不时掀起大兴土木的热潮。高级宾馆高档写字楼层出不穷,而一个三星级宾馆的标准间的设计供水,居然是每天一吨。很明显,只是笼统地说缺水,不是毫无意义吗?不足世界人口5%的美国,每年需消耗全世界年开发能源的34%,人口不到20%的发达国家每年需消耗全球能源的80%,但与此同时,美国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利益,至今仍然拒绝在全球保护大气的国际协议上签字。那么,笼统地说大气污染需要治理有什么意义?究竟是所有的人都缺水、都在污染大气,还是一部分人缺水、一部分人在污染大气?是哪一部分人缺水、哪一部分人在污染大气?缺水、大气污染这类问题,仅仅是个科技问题,或者,仅仅靠科技进步就能解决吗? 从性质上说,环境—生态问题涉及到对自然资源如何占有、如何利用和如何分配的问题,而这种占有、利用和分配,总是在特定的社会体系、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下发生和展开的。对这些社会领域和社会过程的关注、反思、批评,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作家—艺术家与公共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责任。 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 环境—生态和发展的问题,常常被构造成二元对立和两难的困境:似乎要发展,就要破坏环境—生态;要保护环境—生态,就只能牺牲发展、忍受贫穷。这种发展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流行话语正在很多人那里内化成某种“常识”或“共识”,阻碍着人们对发展与环境—生态问题做任何严肃而富有积极意义的探讨。 关注环境—生态问题,并不是要追捧极端的环境—生态主义神话,不是要建立凡生命(甚至包括病毒)和凡自然之物(包括洪水)都必须崇拜和保护的现代泛神论,也并不否定工业文明、农业文明以及更早期的其他文明形式长期以来与自然界的确存在着的紧张关系,并不否认人们追求日益舒适的物质生活的合理性。但是,人与自然的相对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的相对平衡,不也是“舒适”的应有之意吗?而且,这种相对和谐与相对平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相对成功的范例。今天,无论是在海南,在云南,还是在山西,在江西,我们都可以看到某些局部地区有很多发展与环境—生态良性循环从而增进了当地人民福祉的生动事例。各种文明形式与自然的冲突如果说曾经已经发生,丝毫也不能说明如今坐视环境—生态的恶化具有正当性和必然性。而在“发展”与“环境—生态”两者之间建立非此即彼的两难关系,通常情况下是对掠夺性破坏性开发的辩护。 大规模、高速度的环境—生态恶化趋势,并不是历史上的常态,而是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出现的现象,是全球性发展主义思潮和体制性开发带来的恶果。在这里,“发展主义”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意义上的“发展”,指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生活在各地的人们的正当要求,也是中国改革和开放的目标。而所谓“发展主义”(严格地说,应该是“开发主义”)指的是一种源起于西欧北美特定的制度环境、并在六十年代之后逐步扩张成为一种为国际组织所鼓吹、为后发社会所遵奉的现代性话语和意识形态。它通过对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等等的许诺,对广大的“第三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包括贫富悬殊拉大、环境—生态恶化,等等。冷战结束以后,发展主义更是演变为一种全球化的潮流。这种潮流将“发展”简单地还原为经济增长,将经济增长又简单地等同于GDP或人均收入的提高。在向所有的人许诺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发展主义再生产着一种不均衡的经济格局和不合理交换—分配体系,同时也严重地破坏着资源日益减少的环境,损耗着已经变得十分脆弱的生态。 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忽视环境—生态问题,常常把环境的代价、健康的代价等等排除在企业内部的成本—效益分析之外;同时也忽视人文协调和社会整合问题,使社会的伦理、信任、安全、亲情、团结、互助等社会得以维系和延续的基础日益崩溃。发展主义的话语是一种唯物质主义,唯增长主义,甚至是唯GDP主义。 这种发展主义的话语体系存在着很多盲区,比如其关于增长的统计就常遮掩着人类生存的真相:大量砍伐森林以满足木材业和市场的需求,如生产木质家具、纸浆、一次性木筷等,这一类生产拉高了GDP,但这些生产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如制浆过程对河流的污染、林木减少既导致了水土流失又降低了空气质量等),却没有从GDP总值中扣除;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保护健康人们又不得不购买矿泉水(富人或中产阶级甚至需要乘飞机去其他地方度假以呼吸新鲜空气),而对矿泉水的购买和度假的消费等更增加了GDP:一次破坏竟成为GDP的两次增值,“美好生活”就是这样被再生产出来的! 国民生产总值(GNP)或本地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等是对社会总体收益进行估量的一些必要概念,但这一类统计如果成为唯一的社会进步的指标,巨大的环境—生态代价和社会—伦理代价便会被掩蔽起来。而且,这种统计往往并不反映出增长或开发的主要获利者有多少人、是什么人,主要代价承担者有多少人、是什么人。这种以货币来衡量价值的方法也总是将未纳入货币流通过程的劳动(如家务劳动、志愿服务、亲友互助及自给自足的农业劳动等)和其它代价(环境—生态破坏,以及健康损害、安全损害、尊严损害、信赖损害,等等)排除在统计范围之外,因此常常掩盖了增长之下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公正和不合理。 增长至上和财富至上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与欧洲启蒙时期的人类中心主义、唯科学主义和历史决定论存在着思想上的渊源关系,也是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又一轮全球性扩张的产物。在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主义蓝图之下,少数国家或地区(如日本及亚洲“四小虎”)由于战后种种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技术—文化的综合因素而实现了较高速度的增长,这被描述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楷模和道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战后接受发展主义模式和相关的制度—技术安排的多数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如发展主义所许诺的那样发展起来,或者在增长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社会—政治和环境—生态代价,有些甚至日益陷入了经济的困境和社会的危机。 联合国开发与计划署《1999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大约四十个国家的经济比十年前更糟了,非洲、南亚、拉丁美洲乃至昨日的超级大国俄罗斯,都面临着深重的危机。即便排除冷战时期的政治性援助等因素不计,“四小虎”的成功与四十个国家的不成功,也充分显示出全球发展主义浪潮中的不均衡性和排他性。事实上,发展主义不是一种包容性强而是排除性强的丛林竞争游戏,正如它不能解决贫富差异问题而只能带来更大的贫富悬殊一样,它也没有解决环境—生态问题而是带来了更大范围和程度的更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这是由它本身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它内在的“赢者通吃”的逻辑决定的。 发展主义所到之处,是更多的自然物变成了发展主义体制和话语下的“资源”,而一旦具有了这种“资源”的价值,这些自然物就在被迅速商品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本土的或全球的资本—技术的依附关系,越来越集中到了各种权势集团和资本集团的手中。在权力垄断和资本扩张的体系之下,这些集团总是用这些“资源”去满足自己或少部分人的利益需要,而让大部分人去承担资源耗竭和环境破坏的灾难性后果。 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满足自然欲望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名义下进行的。问题是:如今人们层出不穷的欲望并不是原生和自然的,而是在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扩展逻辑下,由跨国性的生产与销售商团和传媒与广告公司联姻精心建构和再生产出来的,其完全不同于其它生命种群万代不变的自然欲望,也不同于在环境—生态相对和谐的情境下人们对物质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例如一家一辆汽车,一人多件貂皮大衣或多件羊绒毛衣,每周打打高尔夫球,每年到避暑圣地度假,等等,显然是当代消费文化引导和谋划的产物,与人的所谓自然属性(即使有的话)并无直接关系。这种非自然的消费欲望正在大大加剧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事情往往是,为了满足少部分人的这类欲望,多数人的饮水、呼吸、衣、食、住、行等基本而正常的需要反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也是忽视乃至取消人们更多非物质性欲望(情感的、尊严的、安全的、审美的,等等)的直接原因之一。在这里,发展主义恰恰是以少数人“高级”(奢侈)的欲望去压抑多数人“低级”(基本)的欲望,它不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使人类多维度多层面的“幸福”只剩下对物质的占有和对商品的消费,从而对人类的欲望构成了严重的扭曲和践踏。 全球性环境—生态恶化是伴随着贫富差距拉大发生的。据联合国开发与计划署《1999年人类发展报告》的统计,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和最贫穷的国家的人口的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之间的差距,已从1960年的30比1扩大到1990年的60比1,又扩大到1995年的74比1。 需要指出的是:特定的“贫困”概念,是在发展主义的语境中才出现的,并且在这样的语境下也才有意义。随着大规模的“开发”,各种形式的社会和生活结构被打破,许多地区的人都先后被卷入了片面追求利润的“增长”和盲目追求集中的“规模”的进程:土地被征用,家园被破坏,环境被污染,人口外出漂流,战争和动乱也比以前有增无减,很多人变得一无所有,从而真正沦入了赤贫。 人们在阐述环境—生态问题时常用“人类”、“发展”、“现代化”这一类过于抽象的词语,而它们常常遮蔽着现实中的差异:是什么人在“发展”和“现代化”?什么人被排斥在“发展”和“现代化”之外?是哪一些“人类”在受害于环境—生态恶化而哪一些“人类”在环境—生态恶化的过程中大获其利?……显然,对发展主义的反思和清理,必须以反思和清理各种普遍主义的话语为方法论前提,至少须防止以习语代替思维、以话语代替事实的反实践态度。 发展主义在中国 世界总人口的1/4在中国,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成功解决发展与环境—生态的矛盾,对全世界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针对民族积弱甚深情形的一种政治选择。但发展是硬道理,并不等于赚钱是硬道理,更不等于破坏环境或毁灭生态是硬道理。现在,“中国特色”已经成为上上下下的口头禅,而真正的中国特色,首先是人口众多、资源短缺,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足。这就使中国既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西欧或美国早期的发展模式为“现代化”的样板和“赶超”目标。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其早期大规模地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同时伴随着对外殖民、贩奴和侵略的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掠夺基础上的,本土的人口—资源矛盾因为大量向外移民而得到缓解,域外的资源因为其殖民主义的政治—军事霸权和强国的经济—文化霸权而得到控制和支配,核心国家(占全球人口15%)和边缘国家(占全球人口85%)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依附关系在现代化过程中得到确立。在经济发展顺利的时候,这种不平等关系可以得到缓和;在经济发展出现萧条的时候,这种不平等关系则得到强化和加剧,并引发各种危机,包括战争。这种“以外疏内”、“以外养内”以及“以外安内”的现代化过程,是他们利用了特殊的历史条件的特定发展道路,是后发展国家不可能重复和照搬的。 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经验,都值得中国学习和汲收,但中国不仅在国情方面大大不同于欧美,所面临的时代与上两个世纪也不可同日而语。西方各国不仅已经拥有先发的优势,而且已占有在金融、电子等高技术和无污染产业里的优势,而与众多在发展主义模式下正在被“郊区化”和“边缘化”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被迫廉价出卖资源,在被迫从事高消耗和高污染的产业。发达国家可以不砍本土的森林而用域外的木材,不采本土的石油而用域外的石油,包括用取自发展中国家的丰厚利润来缓解本土的各种矛盾,来维持本土的相对良好的环境—生态。但是,在既有的全球体系和世界格局下,中国已不能通过向外移民的方式来缓解本土的人口—资源张力,相反,只有极少数精英正在被强国有选择地吸纳;中国也不可能向外转移环境—生态代价,相反,中国正在接受“夕阳产业”的进入和转移,正在为此牺牲自己的森林、草原、河流、土地,而且发达国家的垃圾还通过不法商家一次次运往中国。 因此,中国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坚持思想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路,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发展之路。这既是对世界文明多元化发展的贡献,也是对欧美现代文明所蕴含的创造性精神的最好的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八十年代以来,以恢复和建构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逐步得到社会的重视,并被国家确定为发展的战略;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权势和利益集团采取了忽视乃至取消社会公正、忽视乃至取消保护环境—生态的开发方案,甚至与某些跨国资本势力的掠夺性开发联手,从而导致了种种反社会和反生态的恶果。姑且不说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例证,即便在人迹罕至的高原和草原地带,由于某些大资本集团开发触须和国际市场收购网络的渗入,由于某些管理机构的腐败性纵容和配合,老鹰、狐狸、羚羊等急剧减少,加上过度放牧、特别是以破坏草原植被为代价的山羊的过度放养,一方面使羊绒和皮毛的超额利润流向了少数新富集团,另一方面打破了原有的生物链,导致了鼠祸猖獗和植被毁坏等极为严重的环境—生态灾难。而这一类正在危及广大民众基本生存条件的开发活动,居然常常被描述为“改革”的政绩和“搞活”的图景。 这些现象常常被有些人以“阶段论”给予辩护。“阶段论”认为现在的环境破坏只不过是阶段性的,中国也可以像发达国家那样“先污染后治理”。诚然,任何人都能理解,人类的经验和知识的局限,通常会造成破坏与治理之间的时间差。但“先污染后治理”并不是一项通则,更不是发达国家的普遍事实,因为很多发达国家的破坏根本没有得到过治理,只不过是将破坏的后果转嫁给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将一批批高污染产业逐步转移到了不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很多环境—生态的破坏是无法在事后得到治理的,比如物种的灭绝就是一次性事件,另外很多环境—生态破坏则需要漫长的时光和巨大的投入才有可能相对缓解,比如土地的严重荒漠化就须穷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之努力才可能予以缓解。更重要的是,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增长是为人的生存服务而不是人的生存为增长服务。当掠夺式的开发已经危及到人的呼吸、饮水和生命健康的时候,当洪水、干旱、毒气等等已经使很多人含恨而亡的时候,当我们“豁出生存搞发展”的时候,“后治理”还有什么意义?当这种“后治理”是由某些在破坏中获利而根本不承担任何代价的人来宣扬的时候,它还是一种值得认真对待的理论主张吗? “代价论”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辩护。这种观点认为环境—生态破坏是人类为增长必须支付的代价,不值得大惊小怪。这说法在一般意义上同样能够让人理解,没有人会天真到以为可以白得好处而从不付代价的程度,何况中国长时间来的积弱状态更决定了代价——包括环境—生态代价——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值得注意的是:“代价论”的滥用,常常有利于维护一切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社会体制和安排,因为历史上一切罪恶和悲剧几乎都可以在“代价论”的粉饰下获得其合法性:殖民主义也带来了科技的传播,侵略战争也促进了工业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官僚集权体制也曾促进了GNP的提高,这些都可以被有些人视为“成绩和代价”、“主流和支流”的关系,都可以在“代价论”的逻辑下得到肯定。因此,对“代价论”必须具体分析。问题不在于增长和发展有没有代价,而在于这种代价是否超过了社会或社会中某些阶层可以承受的程度?这种代价是由谁来承受?比方说,“代价论”的制造者们是否也在与环境—生态破坏的受害者们共同付代价?事实很明显,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全世界非核心国家的居民的主体并没有或很少分享到发展主义带来的好处,核心国家的贫困阶层也没有或很少分享这种好处,但恰恰是占?蜃苋丝?5%的他们,在风景区没有度假别墅,没有定期出国度假的机票,甚至正在失去曾经赖以为生的土地、森林、草原以及河流,正在承受环境—生态破坏最主要的后果。 另外,不能不提到“残余论”。这种说法认为当前包括环境—生态破坏在内的一切社会问题都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只要彻底实现市场化、全球化,只要完全与欧美等发达社会的体制实现“接轨”,一切问题自会迎刃而解。持这种观点的人,看到了中国五十年代以来“人定胜天”、“赶英超美”等盲目经济行为和经济体制对环境—生态的忽视和破坏,但没有看到这些过程内含的“进步”、“增长”、“工业化”等基础性观念其实是与西方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同出一源;他们看到了在集权的计划体制内的浪费和腐败现象及其对环境—生态的重大破坏,但抹杀了这种“化公为私”正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官场表现,大规模的“化公为私”更常常是以联系资本集团的裙带关系为直接支持和必要条件。作为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早期的社会主义理论侧重阶级斗争与社会关系,在环境—生态方面早就存在着知识盲点,而且正是这一点突出显示出它与西方的科学主义、理性主义、进步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意识形态的亲缘关系,这恰恰是值得我们反思与清理的。但这种反思与清理是以重建社会的公共性为道德前提和价值尺度的,与废弃社会公共性的“市场浪漫主义”或“市场原教旨主义”,与借口“效率”以反对或压抑“公正”的发展主义思潮,毫无共同之处。 在冷战结束以后,在发展主义最为风行的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区,是世界公认的环境—生态最为恶化的地区;在发展主义最受尊奉的九十年代,也是全球臭氧层破坏、酸雨增多、海水污染、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时代。这说明环境—生态问题并非仅仅是旧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之物,而是今后一个长时期内全人类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我们只有从世界体系的角度而不是以一国为分析单位,只有从历史长时段的角度而不是以一、两个年代为观察视域,才能较为清醒地认识环境—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才能较好地解除各种环境—生态困境,包括反思和纠正中国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践中出现过的破坏环境—生态的错误。 文学、文化工业、意识形态 发展主义观念能够如此迅速获得普及,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工业在九十年代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大众文化的繁荣和扩张。文化工业借助报纸、杂志、图书、电视、电影、广告、流行歌曲等等传媒,一方面生产与市场经济相应的一整套文化价值和是非标准,迅速地破坏、颠覆人们的传统道德和伦理,另一方面还将发展主义的一整套观念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灌输到人们的思想意识深处。 八十年代以来,体现发展主义观念的种种文化产品大量上市,已经成为近些年来文化生产的最显著的特征。其中“成功人士”不仅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神话。这与八十年代早期的“寻找自我”运动以及人性论思潮紧密相关,与八十年代晚期很多人对“中产阶级”的想象以及市场化进程紧密相关,当然西方、港台的商业文化的大举输入也是一种重要动力。根据一位评论家的分析,“成功人士”的典型形象一般是这样的:中年,多半为男性,微胖,受过良好教育,有美貌的妻子,调皮的儿子,驾名车,出入高级宾馆及高消费场所,拥有欧陆风情的住宅,打高尔夫球,去大剧院——而这样的形象,常常被很多人视为人生理想的目标,视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指南。问题在于,在这一类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真实原因总是被掩盖了,他们中不少人靠勾结、欺诈、叛卖、残酷以获取暴利的肮脏,他们中不少人忍受劳苦、孤寂、侮辱、盘剥而终于出人头地的辛酸,都化作了他们脸上空洞的微笑。在这一类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成功”的含义也大大地被扭曲了,人生价值的丰富性也被粗暴地单一化了,因为这些形象无一不在标榜高消费的富贵奢侈豪华,而从不具有任何道义、责任的指涉,与贫困关切、生态关切及一切人文价值关切毫无关系。他们是钱的化身,是消费的化身,是社会等级的化身。他们总是成为跨国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大众美学,因为一个等级森严和高消费的发展中国家,总是更容易出现对外国商品和外国资本的依赖,更容易强化世界体系的不平等关系。毫无疑问,他们通过遮蔽现实和误导公众,将严重危及健康的、人民的市场经济以及文明发育。 与“成功人士”符号相关的还有一系列时尚的潮流。时尚成了精神的上帝,成了国家权力之外最强大的社会控制力量。时尚使一切“旧”的东西贬值,而“新”的,亦即“现代”的,“世界”的,统统成为人们追捧和追求的对象。于是摇滚乐和流行歌无论好坏都是好的,民乐京剧无论好坏都是坏的;大哥大保密箱无论有用与否都是要有的,四合院自行车无论方便与否都是要丢的。这一系列潮流背后是跨国商品的倾销和商家高额利润的赚取,其单一化和强制化,更扼杀了人们精神的丰富性和个异性,一步步取消了人们在文化上应有的判断力。因此,当真正腐“旧”不堪的文化糟粕如“三陪女”、“拜财神”、麻将赌博乃至无知迷信被当作最“新”时尚的时候,被当作“现代”与“世界”文化流行色的时候,最为痛恨传统的众多新潮派人士倒却很少例外地津津乐道趋之若骛。他们在文化上貌似激进主义的先锋的态度,常常伴随着他们最为古典和老派的堕落。这是消费主义文化极为寻常的景观之一。 文学是文化生产中重要的一个领域。九十年代以来,文学创作不乏优秀的作品,但从整体上来说,面对社会深层矛盾的集中浮现和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很多作家似乎还缺乏必要的思想和艺术准备,甚至还可能在纷纭多变的世俗生活中迷失价值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创作倾向值得回顾和检讨。一种出现在某些描写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里:作者感受到了社会底层的生活压力,对老百姓的生活有较为生动的再现,却时常采取了为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秩序进行辩护的立场,比如总是将新富人士美化为新的救世主,其为所欲为、欺行霸市、宿妓、行贿受贿的行为也常常被谅解或者得到羡慕,而下层百姓则被要求对这些人逆来顺受。这种“强人救世”、“富人救世”的作品,向读者散布着绝望的情绪,指示着低头屈服的出路,自觉或不自觉地强化着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 另一种倾向出现在某些表现个人世界的作品当中:作者抛弃了传统的社会政治大叙事,转向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和个体价值的确立,在艺术形式上则常有现代主义的奇异和狂放。但这些作品中的相当部分时常滑向了人性论,用人性论的本质主义来抹煞“人”的历史性(人的主体如何被“建构”起来的历史过程)。似乎人性即人欲,而人欲是自然的、原真的因而是神圣至尊的,完全掩盖了现实生活中所谓“人性”赖以形成的全部文化过程和全部社会关系,制造着一种绝缘独立和一成不变的人性神话,与发展主义的哲学逻辑是一脉相通。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往往还有浓厚的消费主义色彩,虽然有时云山雾罩扑朔迷离,但对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向往之态却不时跃然纸上。有些作品还表现出浓厚的极端自私主义色彩,不断渲染和扩散对他人和对社会的冷漠,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时流露字里行间。金钱是生活的意义。美女和美酒是感觉的源泉。趁社会分化刚刚开始赶快捞一把,成了这些作品对读者的隐性教导。这种写作当然是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学中的天然盟友,差不多是一种消费指南和社会钻营须知。因此这些作品虽然有时也会貌似“先锋”,但不可避免地相互雷同和自我重复,日益显出时尚快餐文化的通俗品格。 nbsp; 结语 一次新的思想创新正在世纪之交临近。保护环境—生态,在当前已成为重建社会公共性迫切的现实课题和重要的思想入口,也成为最有社会动员力的行动旗帜之一。但这个问题并非新世纪所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全部,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须有开放和多元的空间。考虑到环境—生态标准也可以成为国际贸易中打压对手的筹码,考虑到某些人崇拜自然而恶待父母的奇怪世相,考虑到某些绿色恐怖主义的施暴行迹……南山座谈的参加者们深知问题的复杂性,希望这一次座谈能通向今后更多角度和更多层面的思考和批评,通向更为成熟和健康的社会实践。 要做到这一点,超越八十年代以来的某些思想定势至关重要。人类/自然,市场/政府,社会/国家,现代/传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增长/贫困,发展/环境,等等二元对立的简单模式具有貌似强大的解释效能,正在成为各种媒体上的流行话语,正在妨碍人们对历史和现实作出真切而准确的诊断。如果我们真要面对中国的问题,就必须从这些日益沦为教条和迷信的思想定势中解放出来,从各种个人既得利益—地位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中国因特殊国情注定要在现代改革和建设过程中承受环境—生态的超常压力,中国的知识界和批评界也因此有可能从这一视角开始思想和文化的创新。这可能正是一种幸运。 环境与生态论文: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基础保障这一观点,基于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农业发展实质性问题展开探讨,综合得出通过改进农业生态环境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规划,帮助快速实现农业全面经济发展建设目标,为管理计划落实创造有利环境。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经济;经济发展 1农村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基础保障 1.1生态农业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内涵 生态农业发展中提出资源循坏利用,对所要排放的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其中的部分成分通过过滤提取等方法可以继续运用,最终经过处理的废弃物排放后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人工种植区域与自然环境之间能够更好的融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这样的发展计划也具有可持续性,所投入的建设资金能够为农业发展区域创造更可观的经济收益。传统的农业发展理念中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过量的现象,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并且难以恢复,这一点在生态农业经济体系中得到了解决,能够在污染问题发生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将影响降至最低。 1.2生态环境平衡是促进经济长期发展的前提 依靠牺牲环境来实现的经济发展计划,不具备生命力,这样的农业发展建设计划开展一段时间后,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缺乏资源支撑必然会停滞不前,所需要投入的建设资金也逐渐增大,最终影响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通过农业生态环境的建立,最大程度避免生态失衡现象出现。 2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与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对策 2.1转变观念,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基层中的宣传教育工作,只有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升,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计划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工作观念是首先需要转变的,传统的农业管理体系中注重过程监管,缺乏关联体系的建立,不利于全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宣传工作模式,这样能够帮助建立起更适合基层工作任务发展的环境,基础农民运用环保技术开展农业种植生产后在经济收益上得到提升,才能真正认识到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的投入到基础建设中去。 2.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 虽然现阶段的环境保护体系已经十分完善,但常常会出现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不利于生态农业经济计划的全面开展,针对这一问题,要加快完善监管制度,对所开展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监督[2]。 2.3增加资金投入,发挥生态区域示范带动作用 在所开展的工作计划中,通过示建设范区域,可以更好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其他农村生态区域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加大生态农业经济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建设发展计划开展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避免建设中的计划终止。经济发展计划需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符合环境特征才更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可以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域,并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种植区域内多生产技术做出指导,种植成果目标实现后,可以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推广运用,避免其他区域所开展的生态农业建设出现技术上的误差问题。 2.4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遏制生态恶化趋势 针对现阶段所存在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加大治理力度,同时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也要在经济发展区域内落实。要对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做出合理的控制,这样才能够深入基层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可供利用的资源。充足资金保障前提下,实现环保治理工作还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因此更要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宣传落实,以免影响到基层工作任务的深入开展。通过预防与治理措施还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与物种的多样性,符合农业发展需求特征。 结束语 就目前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而言,亟待从宏观调控的战略高度全面改进农业生态环境,以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只有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效益,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点,才能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白建英 单位:原平市畜禽繁育工作站 环境与生态论文: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联性 摘要:生态农业经济是指农业再生产中生态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及相互结合的统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已经摆脱了过去旧的发展模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努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离不开农业生态环境的支持,但在现实中,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却正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形势和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系,并提出了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农村生态环境;关系影响;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不仅是农民进行生产、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是人们食物的来源之地,是保证国家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居民提供了良好、可靠的食物来源保障。但与此同时,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农村生态环境却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人口增长、环境污染、森林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路,才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生态农业经济的内涵 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生态农业经济,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其主要是指合理利用经济学原理,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建设,将传统农业、现代科技和绿色发展理念有机结合,将农业向合理生态转化,农业回归自然,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兼顾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而生态农业经济就是以发展生态农业,使农村经济、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为基本原则,以不超出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为基本前提,以因地制宜、使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为基本方向,在确保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过程和资源利用高效化,确保开发产品优质化、无公害化,促使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由生态经济的内涵我们可以总结出生态农业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协调性,生态农业经济讲求的是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适宜性,生态农业经济是通过多种技术装备,使农业发展适应区域环境条件、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当地发展实际情况,从而使区域各项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使农业经济发展能够扬长避短,优势尽显;持续性,生态农业经济重视的是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讲求的是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的长期整体效益,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技术装备和发展策略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因此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持续性。 二、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系研究 1.农村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基础。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生态环境的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需的耕地、水等资源,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农业生态环境中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对整个农业生产系统产生各种影响,如果耕地和水土资源等被破坏、被污染,必定会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同样,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也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因此,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前提。2.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农业生态资源有限和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的前提下,短期内,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存在矛盾的,但从长期来看两者又是相互促进的。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更好的资源条件,从而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农业在发展的同时,又会为农村生态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促使农村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因此两者是互为支持,互为促进的。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时候,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农村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路,才能使农村与农业长期健康发展。 三、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 1.耕地资源紧张,耕地质量不断恶化。耕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护耕地也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但我国当前却面临着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恶化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但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的一半,且其中的13.3%属于坡耕地,耕地资源较为有限,并且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粗放的开发、过度地侵占滥用和各种污染问题,使得可用的高质量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仍然在不断地减少。 2.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外部污染和自身污染两方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固定的垃圾倾倒区域和专门的垃圾处理措施,很多生活垃圾随意乱扔,生活废水不经处理就随意进行排放;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也通过各种流通渠道对农村水体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和各种形式的污染,这些都属于外部污染的范畴。而自身污染则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过程中,随着农业生产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自身污染的情况也日益突出。自身污染一是滥用农药、化肥而造成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二是农业生产残留,如秸秆、畜禽类粪便处理不当而造成的污染。我国本身农业用水就非常紧张,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农村有5000万人口和3000万牲畜面临着饮水不足的威胁,受旱农田达到了3亿亩,而各种污染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活动。 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 1.提高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人们生态环保意识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关键。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需求,但长期以来,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理,并且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造成了农业资源的透支利用和破坏式的开发,使农业生产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虽然我国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治标不治本,建设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因此,必须设法从提高环保意识入手,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虽然我国近几年来陆续颁布了一些涉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整体而言,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主要体现在监管制度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难以及时跟进,使得一些方面还存在着法律空白。因此,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才能从法律制度上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相关投入。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农村生态建设。兴修农业水利工程,促进水资源合理保护利用;加强垃圾回收处理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改造,以及相关的资金和技术装备投入,促进环保技术装备升级改造,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语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制约条件多。因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各种有利条件共同发挥作用,牢固树立起“既要农业经济发展,又要农村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真正搞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作者:张彩霞 冯俊霞 王尚 单位:河北省委党校邯郸站经济管理2013级在职研究生 环境与生态论文:绿色设计与生态环境关联解析 生态环境对设计的影响 “生态学”一词“Ecology”源于希腊文,由“Oikos”(意为“住所”、“住宅”“、环境”)和“logos”(意为“话”、“言语”)组成,合起来意思是“住所的研究”,所以这门学科原本就是侧重于环境的作用的。实际上,生态学起源于人口的研究,人也是生物之一,于是人类生态学的诞生是顺理成章的事。—般地说,设计的生态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围绕着设计主体并对其设计行为发生作用的那部分自然物,便是设计生态自然环境。设计生态社会环境情况较为复杂,它是指影响设计主体及其设计行为,并使之感受其力量而力求与之相结合的那部分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些交互作用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体现为纷繁复杂的多种形态,诸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伦理关系、家庭关系、文化关系等等。这种种关系也可以称为设计生态社会环境诸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们对设计发生着不同的作用。现代设计生态环境构成了一个有机建构的框架,现代设计的种种展示、表演、动作、嬗变,都在这个框架中实现和完成。这个设计生态环境框架有着许许多多变动的结合点,例如生态平衡、人类生存空间、人类关系网、医学与保健、战争与和平等等,它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制约现代设计。 自然环境与因地制宜 自然环境成了一些设计师的灵感之源,当代有建筑师在构想未来的理想建筑时,把目光转向了人类从那里诞生的大自然,提出了“生态建筑”或者称“仿生城市”的设想。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样式木构建筑的成型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些学者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在黄河中下游及迤南一带,当地盛产的木材,就成为构筑房屋的主要材料。这样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其他材料作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就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的全面认识,现在学术界还在探讨,自然环境对木构建筑形制的制约作用,是很有道理的。丰富的木材资源,宽阔平坦的中原地域,都是造成以宫室寺观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鲜明特征及重要自然环境因素,这些特征有形制高大、平面展列、装饰华丽和飞檐翘角等。绿色设计,生态先行。近年来,可持续性设计理念在全球建筑行业逐渐普及。发达国家在规划城市与建筑的时候都是生态先行,提出战略性环境总评估。例如:日本的设计都是路让河,而不是河让路,不会为了修路而去改河道;哪些不宜盖楼的地方,就空出来种树或者建花园,海边的建筑一般都会留出出风口,让海风可以吹进城市,使城市不会太闷热,此外在海边还会建设富有自然的公共休闲场地。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设计一定要顺其自然,因地制宜,并且讲究美学,达到美与和谐统一。 社会环境中的设计 当下,社会环境随之变化,人们往往在设计的过程中被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人工制品所包围着,被自己的同类的群体所包围着,沉浸、纠缠在种种社会关系之中,所以社会环境被人们更加直接地感觉到,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文化、风俗等往往是直接地对设计发生作用。设计生态社会,设计要从外部环境,主要是从社会环境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动力以及原料、技术和手段,例如物资、人力、知识、信息等,而这些东西并不是超时空的存在,而是在一定时代历史社会环境里的现实的存在。农业社会环境里生活的人没有可能设计航天飞机,偏远山区的人不会去设计信息密集型工业产品,电脑设计技术只会出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里,和平环境里的设计师们不可能以主体力量投入军用品的设计。人们总是在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所限定的条件下从事文化活动,设计师也总是在有关设计的诸种社会环境因素所构成的限定条件下行动。设计师不能随心所欲,他对社会环境的某种偏离有时是可能的,但那正是在遵从社会环境的制约这一基础之上着手设计的。所以说设计师应当遵从社会环境发展规律,切实进行设计活动。 总结 从绿色设计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来看,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往往协同对设计发生作用。这在上面的分析中实际上已经可以看出。有些成功的设计正是认识到设计的力量和效应与环境的关系,自觉地与环境相联系而完成的。一个有典型价值的例子是全球性的“贝内通”(UnitedColorsofBenetton)广告设计。这些服装广告设计并不着眼于服饰展示,而是关注当代人类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环境污染,艾滋病,民主与和平,战争,自然灾害,种族平等与和睦,难民问题,等等。设计师从特殊的视角选择内容并给以特殊的摄影艺术处理,比如充塞画面的无数个大小、形状一致的十字架,不同肤色的三个小女孩快乐地向观众吐舌头……别出心裁的创意,统一的图式原则,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持久的思维穿透力,使这些关注全球热点的广告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从而达到促销贝内通品牌服装的目的。最后,环境一直都是对人类行为举止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力,环境也对现代设计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影响着,设计师们同时也受环境的渗透、唤醒、激发,会在自己的所有设计中自觉不自觉地打上生态环境的印记,而且会在自己的作品中直接或间接的表达生态问题,来传达自己对生态环境的感知和理解。(本文作者:滕艾娟 单位:兰州工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环境与生态论文:畜牧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关联性 摘要:在市场经济迅捷发展的带动下,畜牧业产业模式正从散户化向规模化过渡。这种变化既带来经济的增长,也带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污染、病原污染等方面。本文通过剖析规模化畜牧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关联性影响,试图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规模化畜牧养殖背景下如何维护生态环境提供借鉴性意见。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关联性探析;改善措施 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第一产业的支柱。要想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就离不开畜牧养殖行业的进步。近年来在科技革新的引领下,畜牧行业中落后的分散养殖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就目前情况看,规模化畜牧养殖能够显著拉动经济增长,但弊端也在于其扩大了对生态环境的损害[1]。 一、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关联影响 不可否认,规模化畜牧养殖给农户带来了利润,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畜牧业的稳健发展,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一)规模化畜牧养殖地域的蔓延 在农村地区畜牧养殖接近饱和的前提下,规模化畜牧养殖在城镇区域实现了二次扩张。站在农户的角度而言,将规模化畜牧养殖地点圈定在城镇,有利于缩短畜牧产品或副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通过减少中间运输环节实现了物流成本的节流。反之畜牧养殖城镇化也将畜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地域转移:城镇实施畜牧养殖后,大片土地被占用,相对农作耕种的占地面积减少;由于缺乏对排污治理的认知,规模化畜牧养殖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成倍于散养农户的畜牧排泄物、污水等废物无法实现回收转化。更有甚者将之就地排放,加重城镇环境的负担;家畜家禽的大规模养殖也会对空气产生影响,动物的聚集会排放大量氨气,且其排泄物经过发酵分解会产生其他有害气体。空气质量受到破坏,会对城镇居民及经营者的生活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二)规模化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陡增 畜牧养殖以散户形式存在时,由于所养殖的畜牧数量有限,因此动物产生的排泄物以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均在可自行处理范围内。随着畜牧养殖的规模化,其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陡增,不仅无法实现自行利用,且会影响养殖区域周边的土地;随意排放的废水也对地下河的水质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废弃物中富含氮磷钾等有机物质,在其接触水体后,会使地下水富营养化,经过自然汇集后,水体受到污染恶化,导致水中生物死亡,致使局部生态失衡。加之废水、废弃物中存在各种弧菌与致病菌,最终可能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工作造成威胁,从而危害人类健康[2]。 (三)规模化畜牧养殖利用肥料质量难以保障 在传统畜牧散养过程当中,其所利用的通常为农家有机肥。随着规模化畜牧养殖的推进,化学肥料取而代之。尽管化学肥料具有使用定量、操作方便且低廉高效等优点,但畜牧产出的粪便及尿液中含有化学成分。在没有良好污水循环设施的处理下,这些废物无法实现有效回收利用,化学元素的肆意传播也对我们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二、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原因剖析 (一)养殖模式及规模发生根本变化 传统畜牧养殖中,养殖规模小且多分散,因此对养殖动物产生的废弃物用以处理,但集中处理不仅成本较高,且容易处理不彻底,因而对环境造成破坏。 (二)化学原料的过度添加 为了保证养殖动物的快速繁殖、出栏,规模化养殖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化学制剂进行养殖操作,从成本上化学原料也远比有机肥便宜,但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却无法被利用。 (三)必要污染处理设备的缺乏 大部分农户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收入上,忽略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应对规模化畜牧养殖的配套基础设施缺失。受限于资金及其他条件,多数规模化畜牧养殖农户没有添加污水处理设备,导致产生的废弃物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 三、应对策略 (一)树立生态循环观念,加强废弃物管理 我们在肯定规模化畜牧场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正视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而其有否控制余地与畜牧场的管理者是分不开的。因此应当加强对管理者环保理念的树立及培养,引导他们加强对各种废弃物的回收与管理,鼓励农户寻找环境与生产中的平衡支点,优化畜牧产品的品质管理。 (二)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环境监测 环保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规模化畜牧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市场调控作用,着力引导管理者及相关农户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主要可以表现在:对环境进行利弊要素分析,建立全面的激励机制,出现问题的进行整改,保持科学先进性的农户给予政策倾斜,从鼓励农户积极性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扶植研发力量,鼓励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污染处理设备的研发,优化现有污染处理资源,争取研制出易操作、价低廉的处理设备,能够使农户迅速接受并广泛应用。 (三)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与利用 规模化畜牧管理的一大难点在于对其排泄物及废弃物的管理,工作流程繁琐且数量庞大。因此作为职能部门应当建立规范且完善的废物管理设施,通过控制排放或研制新的降解循环系统实现废物循环回收利用。可以与生物科技公司、化肥厂等相关企业进行协作的方式,寻找几者当中利益平衡点,通过发挥供应链的作用,最终实现基于保护环境的稳步发展。 作者:张丽梅 单位:祥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环境与生态论文:管理控制系统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摘要:本研究同时研究了管理控制系统和管理团队的组合如何帮助组织成功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此同时,研究还分析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短期和长期绩效的影响。研究收集到了127个管理团队(42.33%)的数据,并使用偏最小二乘法来测试因果研究模型。研究发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短期绩效有负面影响,而对长期绩效有积极影响。管理控制系统的广泛设计有助于组织和企业长期绩效的提升,并且管理团队多元化还能减轻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短期绩效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控制系统;管理团队;短期和 长期绩效新型的管理模式是许多企业和组织为提高效率和强化服务应遵循的标准,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为企业和组织提供巨大的财务及环境效益。企业和组织不仅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而且可以通过减少污染和资源的使用来改善国民的生活。环保举措的实施往往在短期内失会导致许多企业和组织的业绩不佳与浪费的资源。绩效收益与损失的共存可能会对执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果产生使人迷惑不解的证据。本研究探索了公立医院管理团队多样性和管理控制系统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公立医院短期和长期绩效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企业和组织内部的协调和分散化以及激励不同层级之间工作关系的管理控制系统。管理会计研究试图确定促进战略实施的管理因素以便增强短期和长期绩效。Pondeville,Swaen和DeRongé(2013)认为广泛的管理信息有助于鼓励管理人员在战略问题上进行管理辩论和互动,并且认为这是成功采取战略政策的必要条件。Hambrick(2007)在战略管理研究认为高层管理团队的构成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实施。研究总体目标是同时分析管理控制系统和管理团队如何应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处理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相互矛盾的需求。 二、研究假设 管理团队是企业和组织实施战略、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多元化的管理团队可以更好地解决矛盾,因为管理人员可以从不同来源收集和处理更全面和更多元化的方案。在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多元化的管理团队能够更快作出反应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作出以下假设:H1:管理团队的多元化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与业绩之间的关系,其对短期业绩的正面影响大于其对长期业绩的正面影响。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更加广泛的信息和更复杂的管理控制系统提供保障。更多的信息能够鼓励管理团队在战略问题上有更多的辩论和互动,并促进企业和组织实现长期目标。因此,我们作出以下假设:H2: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与业绩之间的关系,其对长期业绩的正面影响大于其对短期业绩的正面影响。 三、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研究使用的数据包括调查数据和档案资料,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有关管理控制系统和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信息,并通过档案资料中获得的数据来体现绩效。研究对我国300个公立医院的管理团队成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获得了687份有效回应。这使本研究收集到了127个管理团队(42.33%)的数据。2.变量设计管理团队的多元化按五个人口特征衡量,分别是年龄、任期、教育背景、经验和性别。其中年龄和任期的多元化通过变异系数来衡量。而对于教育背景和经验来说,调查问卷要求管理人员填写他们的学历及其实践经验年数。研究通过布劳异质性指数来衡量教育背景和经验的多元化。研究还通过布劳异质性指数来衡量团队中的性别多样性,该指数的分数越高表明管理团队中的性别多样性越大。管理控制系统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进行测量。问卷的问题包括四个方面:非金融类问题、未来导向、外部导向和长期导向。研究使用档案资料中的数据来衡量短期和长期绩效表现。研究采用了2013年至2016年间收集的六项非财务业绩指标数据来体现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六项指标是:入院率、手术室使用率、再入院率、住院时间、死亡率和等候时间。 四、研究分析 我们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来测试我们的假设。偏最小二乘法允许比基于协方差的模型更小的样本。表1为描述性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高级管理人员是男性,只有29.17%的管理人员是女性。表2为相关性分析,同时偏最小二乘法验证了变量的可靠性。表3显示了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与短期业绩之间关系的正面影响大于其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与长期业绩之间关系的正面影响。 五、研究结论 本文分析了管理团队异质性和管理控制体系的广泛设计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短期和长期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团队异质性和管理控制体系的广泛设计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同。管理团队异质性有助于组织采取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实现短期绩效。而管理控制体系的广泛设计则鼓励组织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同时实现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医院和卫生机构应设计综合管理控制系统,以保证其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成功。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不同特点的管理团队能够更好地应对采用新战略与短期业绩下滑之间的矛盾,管理控制体系的广泛设计有助于长期和短期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多元化的管理团队和管理控制体系的广泛设计有助于提高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因此,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和组织应该努力确保管理控制系统向,多元化的管理团队提供广泛的信息。 作者:王晨曦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环境与生态论文:水库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应对措施 摘要: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水库的运行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保护。本文对水库运行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水资源 在人类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水库对水资源有着积极的保护作用,对于自然水资源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也有积极的改进作用。所以针对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有重要意义。 1水库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缺乏科学性 人类的生产方式不同程度影响着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影响的途径和类型日益增加,所以在进行水库管理时,应积极对相关的管理进行更新,针对外界发展的趋势以及生产方式,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所产生的问题较为普遍,如污染物,其对水资源的破坏度非常大,因此污染物的处理是水库管理工作的重点,水库管理必须制定严谨并且切实可行的污染物处理办法,确保将污染程度降到最低,进而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较好的保障。 1.2没有充分把握工作重点 水库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在各管理环节中,相关工作人员都应加强对其监督和管理,尤其是水库的重点环节,更应强化管理力度。但是在现阶段,水库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库管理对生态资源保护作用的发挥。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点位置,导致在开展相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贯彻落实不到位,对生态环境仍有不利的影响,无法实现管理与保护工作同步[1]。 2水库运行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在制定水库管理工作的相关重点时,应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充分融合,确保管理工作与保护工作同发展。水库管理工作的重点为水质监测、涵养林的建设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护。水质监测主要是通过生物监控和理化监控两方面进行,有助于确保水质的无污染。生物监控主要是对水资源中的浮游生物以及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是水质监测工作的关键,确保水资源中的浮游生物以及植物对生态环境无害。水资源的涵养林对维护水库水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水库管理工作主体、水资源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应加强对水库涵养林的建设。水库建设过程中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后期水库管理中应加强对水库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减少土壤的裸露,扩大绿色覆盖面。对水库周边的湿地应加强监管力度,保护野生动物及植物。贯彻落实节水工作方针,采用先进的科学设备或节水技术优化水库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对渔业应积极转变传统的养鱼观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以此作为管理和发展的目标,促进水库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周边区域环境的改善,推动水库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共同发展和进步[2]。 3加强对污染物的处理力度 水库管理工作人员应深入污染源头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为之后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解决对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加强对水库周边的管理力度,禁止周边居民或者企业在水库周边随意倾倒生活垃圾或工业废水、工业垃圾等;在水库周边禁止采取极端手段对渔业资源进行破坏;在水库中禁止有水面经营活动或者娱乐经营行为出现;在水库的集雨范围内,禁止发展规模养殖,要取缔有污染的企业。此外,还应对其他情况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水库无污染。总之,水库和生态环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实现水库的长远发展,必须深入分析水库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制定针对性地措施,保护好周边生态环境,进而推动水库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韩平年 单位:民乐县童子坝河管理处 环境与生态论文: 草原畜牧与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摘要:草原的环境自然优美,是一个令人心向神往的地方。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出现了草原退化和生态环境失衡的情况,虽然人类社会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对草原的过渡破坏和环境的破坏,如果不将这种情况进行调节和改善,那么人类将面临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多的报复,最终只能自食其果。因此现阶段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加强对其的保护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针对草原畜牧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展开研究,希望对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大帮助。 关键词:草原;畜牧;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对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这项工作却始终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将环境作为代价。但是为了解决这种,就需要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是草原环境对我们经济建设和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通过采用更为有效的策略对问题进行合理解决,最终更好的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给人们更舒适的生活和发展环境[1]。因此,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就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1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性 草原作为一种环境的天然屏障和保护伞,它的存在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和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草原的存在还将有效预防或减少自然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帮助。因此处于这种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下,怎样更好的将草原建设工作进行开展,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探索工作。只有将草原生态环境进行良好保护,才能更好的对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从而对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由于草原中的植被根系相对发达,因此其对土壤有着极强的稳固作用。在草原中,茂盛的叶子能将风雨对土壤的侵蚀进行阻挡。而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由于频繁活动,因此土壤会由于其运动而变得疏松,对于雨水的吸收效果良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地表中水分的流失,更好的保持水土平衡[2]。但是如果在长期的人类发展过程中,这种有序的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就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威胁,最终将产生草原退化、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和环境问题,对人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2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对策 2.1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提升认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知环节,同时也对行动有着明显的主导作用。因此,要想将草原生态环境工作进行有效开展,首先需要对宣传工作进行加强,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人们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充分了解这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后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宣传,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这项工作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以此更好的激发群众投入这项工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措施的应用,从而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的健全和提升。 2.2进一步加强对草原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建设投入 在对草原建设的投入进行加大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前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到因地制宜,采用分类指导的方式,对出现退化的草场进行改良和治理,对人工草场进行大力兴建,通过这种方式对生产条件和环境进行改进和完善。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将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更改,通过科学的生产方式,加强对放牧方式的更新和完善[3]。牲畜的饲养必须按照相关的国家规定或是地区规定,适当的运用增草或是减畜的方式,尽可能实现草原和牲畜共同发展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这项工作要想得到完善和发展也不是在一夜之间能实现的。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引起重视,充分做到自身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尽可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上文的研究,对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能做到更合理的解决,最终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给人们更舒适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帮助。 作者:呼格吉勒图 单位: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农牧业综合执法大队 环境与生态论文:环境监测技术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持续上升。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和水质恶化等问题。有效应用环境监测技术来促进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论文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工业化建设,化工产业不断扩大建设规模造成了环境的大片污染。面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实际问题,必须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从而有效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通过环境监测能够有效掌握环境信息并对排污情况进行监督,对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因此,必须做好环境监测并严加重视。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极其严重,并开始散入到农村,对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 2立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监测技术 所谓环境监测技术即是应用地理、物理、生物及化学信息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环境中的生物、化学以及物理污染等因素进行连续或间断的获取,监测或测定出现场生态因子,然后给予合理客观的环境质量评价。现如今我国应用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光谱技术 在对水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光谱分析技术地位重大。常见的光谱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即:紫外-可见吸收谱法、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以及荧光光谱法等[1]。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原理是通过对物质特有的特征光谱进行应用,从而完成定性和定量的测定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达近百种水中污染物的光谱检测技术规范和标准,例如,可以用邻菲罗啉分光广度法来对铁离子进行测定,用紫外分光法来测定硝酸盐氮,用甲醛肟分光光度来对锰进行测定。 2.2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即:毛细管电泳技术、气相色谱分离技术以及液相色谱分离技术[2]。在对水环境进行检测时,针对有机物的分离监测常应用气相色谱,例如,监测和分离水中多环芳烃类。我国环保部门也形成了针对环境空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的相关标准。2.33S技术这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的合称,即GPS、GIS、RS。目前,我国已经将3S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当中。因为物体会存在电磁波的辐射与反射,将该特点与遥感技术有效结合起来,能够在远距离下探测出物体电磁波的辐射和反射,从而监测和分析出电磁波信息的的变化,继而掌握住该物体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将这些信息充分整理和反馈。在环境监测中应用遥感技术则能保证生态监测的效率并降低人力消耗。 3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1)我国还没有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中。我国虽然在2000年就已经应用了具有自主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但和国外相比,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还存在起步较晚的特点。不仅监测仪器不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而且监测仪器的种类也相对较少。所应用的监测仪器缺乏一定的技术含量,大多是属于中低档产品,而且不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经常会发生故障。这就造成了我国生产的监测仪器在采样过程形成的结果没有准确性,而且时效性还较为低下,难以对生态环境的现实情况进行有效且客观的反映。2)我国还没有专业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投入到生态可持续发展中。要想保证对环境有效监测,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有先进的高质量的监测仪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水平较高且素质较高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如此方能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可靠性、时效性以及准确性。但是,如今我国针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存在较大的缺口,也没有较为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制度,造成了我国环境监测人员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励,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无法全身心投入到高质量工作中,也不能自觉的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技能素质。所以,要想保证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就必须保证环境监测整体团队的高素质。3)我国还没有高程度的网络化的生态监测技术应用到生态可持续发展中。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网络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反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生态监测网络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还能实现国家全覆盖,从而对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监测。我国生态监测技术网络化的发展还相对落后,要想提高生态监测技术的网络化进程,不仅需要监测仪器功能能够高度自动化,而且监测仪器必须要具有在线化的功能,从而保证数据能够具有极高的时效性和精确性[3]。2015年我国环保部门提出了有关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方案,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化建设放在了应有的高度。 4提升环境监测技术,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持续发展,和过去相比,今后的环境监测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效率,还能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对人力成本的投入,保证监测结果的精确度。1)要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转变过去的环境监测技术架构框架,破除过去环境监测技术的不利观念。2)国家也要加大对相关部门的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加强对高档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发力度,要想提升监测技术,就必须重视其监测仪器这一重要载体,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监测仪器和国际接轨。3)要在日常工作中对环境监测人员的理论技术和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监测团队,从而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技术在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4)要完善环境监测技术的预警系统功能,它在改善污染情况和污染治理中意义极大。5)将智能化的先进技术应用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形成具有自动化、网络化和现代化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环境监测质量,还能应用电子化信息管理,能够适时监控地域环境。建立环境监测网络非常重要,一个健全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必须要将涵盖环境所有要素的监测管理网络、监测业务网络以及监测信息网络包容进来。6)要形成规范的监测制度和标准,从而为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指导。7)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应该具有完整性,需要将技术规范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环境监测基础理论体系、分析方法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体系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促进整体体系的完善和发展[4]。8)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过程中,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例如,计算机智能技术以及网络自动化技术。 5结语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过去的环境监测只能应用于工业污染源,现在监测范围越来越大,可以应用于对生态和生物的变化监测。不仅如此,因为生态监测能够对所有干扰的综合信息进行反馈,这就有利于人们科学预测某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形成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协调统一好环境监测技术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 作者:张希成 单位: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环境与生态论文: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摘要: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道路,是对传统的城镇化战略和模式的彻底扬弃。既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走高消耗、高排放、城乡分割、缺乏特色的传统城镇化建设老路,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各地实际、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必然强调以人为本、集约型、和谐型、可持续发展。那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也就必然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生态环境;分析 1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为作用。首先,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的发展会对城镇及其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其次,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推动着整个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两者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交互胁迫关系。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很大一部分因素取决于生态环境的优劣,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步伐,恶劣的生态环境也势必会阻碍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1.1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 城镇化的急速发展会冲击生态环境的平衡。首先城镇化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即城镇人口数量加大。生态环境的破坏究其根本即人为的破坏,人口密度增加,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也就会跟着增加。随着大量的人群涌入城镇,城镇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势必发生改变,人们向环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生态环境的健壮性越来越脆弱。这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以及城镇交通扩张对生态环境的胁迫。首先,企业的发展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城镇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生产所需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也越来越多;其次,城镇化发展的另一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交通系统的扩张,汽车越来越多,造成了大量的尾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1.2生态环境恶化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 生态环境恶化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表现为以下及格方面:第一,人们居住环境舒适度降低,不再有人愿意进入城镇生活,阻碍城镇化进程;第二,招商引资困难,不再有商家愿意进入城镇带动经济发展,另外本地企业也会外流;第三,当恶化的生态环境由量变转为质变时往往会发生诸多灾害性事件;最后,为了改善已有的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新投入的这些资源反过来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2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特征 我国城镇化进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城镇化形态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然而,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辩证的,城镇化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1城镇绿地不足 从地理范围来讲,城镇的占地面积是固定的,而生活在城镇中的人口数量却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了每个人平均土地占有面几率的降低,如何提高占有率是城镇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只能牺牲绿地面积,将绿地面积变为建筑面积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员需求。另外地方政府为了单纯追求GDP,对开发商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开发商为了私利肆意开发土地盖楼,于是城镇的绿地越来越小,钢筋水泥越来越多。绿地的减少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破坏了CO2与O2的平衡,更多的有害有毒气体无法被植被吸附过滤,细菌和粉尘越来越多,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居住舒适度越来越差等等。2.2城镇空气污染我国自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天气。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根本成因是人为排放的污染物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积聚造成的。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这些废气中所包含的高浓度的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nm的颗粒物,简称为PM2.5)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有研究表明,人体长期暴漏在雾霾天气中会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癌症、生殖与神经系统的疾病,严重时甚至能够导致死亡。而更可悲的是近些年雾霾天气不但没有减少,更有增加的趋势。 2.3城镇供水紧张 城镇供水紧张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是在于认为的破坏。城镇化脚步的加快的核心因素是劳动生产力的增加,城镇中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们用水量也随之增加,生活污水也越来越多。大部分城镇用水水源都来源于地下。长期大量的给水给地下水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地下水位也一再下降,以前距地面4-5米就可以出水的地方现在要挖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才能出水。另外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GDP的目标,对污水处理这一问题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将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或地下水域当中,给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4噪声污染增加 噪声污染往往得不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然而聚环保部门统计,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们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这些噪声包括交通噪声、机械噪声、建筑噪声、生活噪声等等。噪声对身体的危害虽然在短时期内看不出来,但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会产生多种疾病,例如神经衰弱、消化系统紊乱、记忆力减退、失眠、心跳加快、心律不齐、食欲不振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受到噪声的侵害,往往使人们感到烦躁不安,对工作和事件难以集中精力。有研究显示,人口密度越大的住宅小区人们患高血压疾病的人员也越多;立交桥越多的地区心脏搭桥病人的比例也越高。这些都印证了噪声污染对人体是有伤害的。 作者:赵永志 单位:齐齐哈尔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环境与生态论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而分析了建成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问题提出了避免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生态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问题;措施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化,社会大众对生态系统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的深化,因此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水利水电工程而言,有必要在整体施工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上制定合理的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较大的环境问题。 1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 首先,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破坏原始水文地质,由于挖方、填方作业,造成其沿线的地质地貌被破坏,同时还对山体的整体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自然地质灾害发生;其次,会造成施工当地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利水电工程多在一些山区,然而这些地区其生态环境都是十分脆弱的,在开工过程中会对沿线的水源造成一定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最后还会造成施工当地的景观以及生态被破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过程中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施工现场清理,同时还需要建设弃土场以及取土场,而这些都会导致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被破坏[1]。 2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成之后会使一些陆地成为水域,潜水变为深水,流水变为静水。这些变化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建筑完成之后水域内的污染物其流动扩散能力相对流水要差很多,这就会造成水域水体的自净能力消弱,严重时还会致使水域内生物由于缺氧而死。 2.2对陆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还会导致施工地陆生环境出现较大的变化,对于下流而言其淤泥减少就会致使其肥力降低;对于中上流而言,土壤长期被浸透会出现严重的浅育化和沼泽化,土壤环境的改变会使陆生植物生长受到影响。库区蓄水会导致土地资源被淹没,进而使陆生植物被破坏,这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了影响。施工人员在施工地的居住也会产生一些生活污染物,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避免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生态问题的措施 3.1增强生态保护观念 首先,需要水利水电企业在其营运中树立起一个正确的生态观念,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对施工当地的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无论是施工前的前期规划设计,还是在施工过程的施工调度,以及后期的维修处理,都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经济效益考虑,整体强化企业的环保观念。还需要加大国家环境法在企业内的宣传力度,进而引起整个行业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3.2建构一个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需要在企业内部逐渐构建出一个生态补偿制度,依据“谁开发,谁补偿”的机制,在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并且将其上升至法律层面,进而构建出一个强制性、稳定性的环境补偿机制。对于环保部门而言,在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性的环境测评。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坝建设对于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有着很大的影响,故此政府主观部门也需要引导水利水电企业在施工之中,建立一个自然保护区,避免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生物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 3.3重视在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施工单位对施工当地的环境情况进行综合化的了解,并以工程的周期为基础进行实时环境的检测,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给以处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要及时处理,施工完成之后还要进行绿化工作和原始景观的恢复工作,最大程度的避免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2]。 3.4采用施工综合化的运行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对日常工作进行合理的管理,能够综合性的对社会、经济以及环保方面进行统筹考虑,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施工中需要重视工程的生活用水,同时还要兼顾到施工下流用水情况。工程日常管理需要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具体要求,在各项内容上的实现综合化协调,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计划,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行。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对施工当地会造成原始水文地质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景观和生态被破坏,在施工建设完成之后会在生态方面对陆生和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根据问题和特点加强生态保护观念、建构一个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重视在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以及采用施工综合化的运行方案是切实有效避免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应在施工中充分、合理的使用。 作者:王新华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黄灌区水利管理处 环境与生态论文: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摘要】森林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森林作为“地球之肺”不仅能够净化空气,同时还能涵养水源从而实现径流的调节,并且对于水土流失以及防风固沙也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森林病虫害对森林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本文笔者就将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 前言 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是以乔木为主体辅之其他的动植物、微生物与土壤所形成的生态群落,通过生态系统中各个元素的相互制约,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我国虽然地大物博,拥有庞大的森林资源,但是从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来看,却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呵护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是当前我国社会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森林和生态环境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 保护森林资源,不仅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稳固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帮助。一个良好的森林和生态环境,能够更好的帮助我国进行社会经济建设,并且完善我国的社会经济体系,调整经济结构,帮助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一)平衡生态系统,促进林业旅游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也有了巨大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国民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让人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去感受不同文明及自然景观所带来的愉悦,同时也能够开阔人的眼界,让他们认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与奇人异事,从而增长见识。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目前国民在旅游上的选择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们更加喜欢原滋原味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在旅游的时候,更倾向于挑选拥有原生态自然生态资源的地方。这样一来,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就能够开发更多的林业旅游路线,从而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林业旅游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就是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必定会出现因为游客对当地生态环境不足,而导致有意或无意的生态环境破坏。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分进行配合,积极向游客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加强游客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做到不仅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做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从而保障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促进林副产品的开发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除了可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外,还能够促进更多林副产品的开发。比如说,在柳州市柳江县,就根据当地气候以及环境的特点,对现有的森林资源进行开发,从而形成部分以果园、油茶等为主体的林业景区。这样一来,游客不仅能够在景区中感受到优美的自然风光,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当地的特色,在离开时还可以购买当地的特产。这样一来,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森林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三点:调节径流、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并保持水土。(一)调节径流的作用森林之所以能调节径流,主要是因为森林能够涵养水源,因此可以说森林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水库”。众所周知,水在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都有着重要意义。人类社会的起源,就是依水而生。而树木不仅有着蓄水的作用,同时在阳光的作用下将水蒸发,使水重新回到大气当中。有数据显示,一公顷的森林一年就能够蒸发约8000吨水。(二)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之所以能发挥这样的功效,是因为树木拥有庞大的根系以及繁茂的树冠。通过树身和树冠,可以降低风速,而庞大根系则可以帮助树木抵挡大风。而当降雨时,因为树木根系的蓄水功能,使水以地下水的形式流出,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三)净化空气的作用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就是因为森林具有极强的净化空气作用。从树木的特性来看,每一棵树都是天然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和氧气生成器。通过光合作用,150公顷的阔叶林在一天之内就可以产生100吨的氧气。除了吸收二氧化碳以外,森林还能够吸收氯气、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并且将这些气体进行净化,从而形成氧气。这对于当前的温室效益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森林病虫害的危害 (一)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在任何一座森林当中,都无法避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而一旦发生病虫害,就会对森林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会对森林中树木的生长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不同的病虫害对森林中的树木也会造成不同的伤害。除此之外,由于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生态体系,每一棵树木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当森林中发生病虫害时,通常会对整个森林树木的生长产生危险,从治理上来说具有极大的难度。(二)影响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效益当森林中出现病虫害之后,除了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威胁,同时也会危害到当地整个生态环境以及林业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病虫害的出现会对树木的形态造成破坏,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同时也会影响到生态景观的观赏性。这样一来,除了会损害树木本身的经济价值以外,也会对当地的林业旅游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一)引进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想有效的防治森林病虫害,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引进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而要如何开展该项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防治技术对病虫害去进行整治,比如说新型生态防治技术相比起传统的农药化学防治技术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就更为有效,并且,采用生态防治技术不用担心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也不用担心会改变当地土壤的结构和性质;第二,在引进先进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同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机构一定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意义的宣传工作,并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防治知识和新技术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第三,在基于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机构一定要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条例,这样才能保障防治工作更加有序的开展;最后,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之前,一定要根据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形成一个科学的、完善的防治方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二)加强工作人员对于森林病虫害的认识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工作人员对于森林病虫害的认识。要让他们意识到森林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当中。(三)定期开展森林病虫害检查工作定期开展森林病虫害检查工作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来说也有着重要作用。定期检查工作的开展能够让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森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将病虫害的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且使森林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对于森林植物的来源一定要进行细致的检查,防止移植的花草树木上存在病虫害隐患。(四)改善森林生态结构在以往技术和时代的限制之下,传统的人造森林都具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结构十分的单一,食物链也非常简单。而简单的结构和食物链会造成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十分弱。因此,为了提高人造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改善传统人造森林的生态结构,采用混交林的方式,能够更好的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从而令森林可以更好的生长。(五)电子工程的应用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工程技术也被应用到当前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工程技术的结合运用,能够实现对病虫害源头的监控,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病虫害预警机制。当森林中出现病虫害的苗头时,预警机制能够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工作人员,从而使有关部门和机构能够及时的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是对生态环境同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必须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强工作人员对森林的保护意识,定期开展森林病虫害检查工作,改变传统人造森林的生态结构,通过计算机以及电子工程技术的结合建立一套预警机制,这样一来才能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更有效的进行。 作者:韦柳姣 单位:柳州市柳江县林业局 环境与生态论文: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发展 摘要: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电资源的开发水平还是相对较低,尤其是水能资源的开发目前仅仅能达到百分之十几,而有的发达国家甚至都达到了90%以上,这样巨大的差距预示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然而如何妥善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1前言 我国目前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要想真正有效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满足防洪等方面的实际要求,仍然需要加快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由此可见,关于水利工程,搞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及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状况通常是受大气环流所控制的,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旦完成,原本的陆地为水体所代替,局部的空气湿润化,也就是说局部气候会发生某种变化,尤其是在降雨和气温等方面。 2.1.1对降雨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对降雨的影响通常表现为降雨量的增加和降雨地区分布的改变以及降水时间的改变。首先,降雨量会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形成大面积的蓄水,通过阳光的辐射,蒸发量大大增加,最终导致了降雨量的增加。其次,降雨地区分布的改变。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由于大规模蓄水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定的低温效应,导致降雨的分布区域有所改变。通常表现为库区和库区相邻地区的降雨量下降,而一定距离外的外围区的降雨增加。最后,降雨时间有所改变。在炎热的夏季,水面的温度往往会低于实际的气温,大气的对流相对减弱,降雨量也会因此减少;而冬季,水面相对较暖,大气的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也会因此而有所增加。 2.1.2水利工程建设对气温的影响。水利工程落成后,库区的下垫面将受到影响。原先的陆地变成水域,这一定程度上,将导致空气间能量交换方式的变化,并最终引起气温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气温的小幅度升高。 2.2水利工程建设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整个水道将受影响。尤其下游河道的受影响程度最大,直接影响到周边环境的变化。以水库的建设为例,水库落成后,在存储汛期水源的同时,也截流非汛期的基流,很大程度上将导致下游水位下降,甚至导致断流,最终影响生态环境问题。而一旦河流枯竭,必然会影响下流生态恶化,导致水质恶化。 2.3水利工程建设对水体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原本流动的和流水发生变化,如因水库水温的升高,引发水质相对较差,尤其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另外,水库一旦蓄水,睡眠扩大,蒸发量大幅度增加,水汽、水雾增多。但水利工程建设对水体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不好的。 2.4水利工程建设对地质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增加地震、塌岸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 2.4.1水利工程建设与地震。大型水库具有极强的蓄水能力,这种蓄水会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以后,增加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而岩层空隙的水压力也会随之增加,大大增加地震发生的几率。 2.4.2库岸易引发滑塌。随水库蓄水能力的提升,蓄水水位的升高,水库岸边土体的抗剪强度将降低。久之,将导致塌方、滑坡等问题。 2.4.3水库渗漏。随水库的渗漏,可导致周边水文条件改变。而一旦水库为污水库或尾矿水库,一旦渗漏将直接污染周边水体。 2.5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5.1土壤浸没。浸没区的土壤通透性相对较差,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降低,肥力下降,最终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5.2土壤沼泽化。水利工程导致水位上升,地下水位随之上升。久之,土壤易形成沼泽化。此外,土壤过度湿润,将加速植物根系衰败速度,导致呼吸困难。 2.5.3土壤盐碱化。由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形成盐碱化。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可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3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分析 要想真正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影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对能源的开发要从长远考虑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要仅仅考虑眼前利益,而是严格按照大水利发展的基本原则制定规划,尤其要改变技术经济最优化的工程目标,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3.2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尤其在不适宜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真正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出发,对那些可能对生态环境、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产生某种程度的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科学的评估与严格的审查。 3.3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开发目标 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参照流域梯级开发模式,地域水力资源的规划开发往往追求100%。但是,考虑到移民工作的复杂性,以及补充费用的越来越高。在综合考虑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社会的角度考虑,规划设计期间应注意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开发目标。比如:针对移民少,耕地少,生态问题少的流域,可100%开发。而移民多,耕地大,生态问题严重的流域,可考虑着重重点河段开发。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效益,真正实现三者的统筹规划。 作者:曹斌 单位:泾源县水务局水利服务中心
文章主要立足于当前市政工程管理现状,指明当前市政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前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规划内容的不断实践与落实,市政建设工程逐渐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的重点内容。结合当前现状来看,我国市政工程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类型,较之从前相比,都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介于市政工程管理众多且繁杂,部分市政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难以阻抗各种因素的干扰,如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隐患问题,进一步加剧现场施工隐患程度。针对于此,相关政府部门与建设单位必须结合现阶段市政工程存在的管理隐患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加以解决,从根本上规避市政工程施工隐患问题。 1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根据以往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可知,现阶段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可以从施工造价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利用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强化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效果。然而,介于市政工程管理内容众多的影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对应的隐患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很容易引发一系列质量隐患问题,给参建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以下是本人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与归纳近些年来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仅供参考。 1.1施工造价管理问题 针对现阶段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现状来看,多数造价管理人员在贯彻与落实动态造价管理责任的时候,往往多体现出责任意识不高、反馈效果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建筑造价的合理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建筑单位未从本质处意识到实行建筑工程动态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建筑施工涉及到的造价管理因素显得掌握力度不足,导致最终核算工程量的时候往往超出预算,各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带来严重亏损。 1.2施工进度管理问题 施工进度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往往多由于现场施工秩序混乱或者相关指导工作不到位造成的。一般来说,施工进度管理造成的问题屡见不鲜,是多数建设工程频繁发生的管理问题。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多数管理人员对于既定的施工规范与流程并未做到严格遵守,导致现场工序出现混乱问题,严重影响后续施工效果[2]。 1.3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施工质量管理多以现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为主,通过利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可以进一步确保现场施工质量安全、合理。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开支,往往会选择购进质量不达标的廉价材料,给现场施工造成严重质量隐患。 1.4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多以人员管理、技术管理为主。其中,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始终是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安全、有效的基本方法。而做好技术管理是确保市政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工序流程科学、合理的基本保障。对于目前来说,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内容并未得到完全践行,导致现场施工出现较多隐患问题。 2加强市政工程管理效果的优化措施 2.1立足于工程实际,做好施工造价管理工作 针对现阶段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建议管理人员应该切实强化自身的职业素质,确保各项管理内容得以贯彻与落实到日常造价管理当中。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建议管理人员应该立足于当前市场现状,严格把控动态造价管理内容,尽可能地降低资金风险问题,防止出现严重的经济亏损。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建议各管理人员应该做好造价管理分工工作,在整体上体现出协调统一性,如在建筑设计、规划、施工以及后期竣工中做好造价管理工作,确保协调统一效果。 2.2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进度合理无误 针对现阶段市政工程施工进度延误问题,建议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贯彻与落实现场进度管理责任,确保各项施工流程安全、合理。与此同时,对于现场施工秩序混乱的问题,建议相关人员必须及时调整施工状态,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解决当前施工延误现象。 2.3做好质量管控工作,夯实现场施工质量 若想从根本上确保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就必须做好施工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核查工作。对于入场使用的施工材料,必须采取合理的检测手段,如采取抽样调查方式,检测入场施工材料是否存在大批量质量隐患问题。一经发现,必须及时更换或者返厂处理。对于入场使用的施工设备,必须在正式使用之前,检测该设备的实际性能,是否存在运行老化问题。与此同时,施工设备使用结束之后,应该做好定期维护与保养工作。 2.4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强度,消除施工隐患问题 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从人员管理与技术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对于人员管理而言,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夯实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明确安全施工的重要意义,避免出现施工隐患问题。对于技术管理而言,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明确各个施工工序所需的技术内容,严格把控现场技术施工力度,从根本上确保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合理性与安全性。 3结论 总而言之,加强市政工程管理效率与效果始终是市政工程项目予以重点践行的工作内容。为进一步确保市政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安全、合理,建议现场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必须及时强化自身的工作责任,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规范与管理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方面的监督效果。与此同时,致力于从安全管理体系与技术管理体系入手,切实夯实对工程项目施工方面的控制效果,尽可能地从根本上消除质量隐患问题。如此一来,相信我国市政工程基本上可以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浅谈住宅建筑电气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住宅电气设计也逐步复杂化和精致化。由于目前电器设备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实际工程中,将不断暴露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住宅电气设计日趋成熟起来。因此,在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如何才能满足安全、可靠、美观、方便、灵活等设计要求,是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师们讨论的话题。本文作者主要就住宅电气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分析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质量与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伴随着我国住宅制度的改革,住房将全部作为商品面向市场。作为商品其质量以及其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住户的使用和开发商的利益,因此合理的住宅电气设计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1、住宅公共部位的照明节能设计 1.1.住宅照明节能的规定 近年来,我国推行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公共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设计已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住宅电气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的照明宜选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当装饰需要选用白炽灯是,宜选用双螺旋白炽灯。 2)灯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房间的功能而定,宜采用直接照明和开启式灯具,并宜选用节能型灯具。 3)起居室的照明宜满足多功能使用要求,除应设置一般照明外,还宜设置装饰台灯、落地灯灯。高级公寓的起居厅照明宜采用可调光方式。 4)卫生间、浴室等潮湿且易污场所,宜采用防潮易清洁的灯具。因此在住宅电气设计中,按精装修标准设计的住宅应全面强制推广采用节能高效光源和灯具,杜绝使用白炽灯、T10管荧光灯等低光效光源和灯具。 1.2.住宅照明节能控制 根据《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的第8.5.3条规定:“当应急照明在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时,必须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因此,按照新规范的规定,除电梯厅、入口门厅等处不宜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外,住宅的其他公共部位可以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其前提是若为应急照明,应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 同时JGJ16-2008中还规定到洗衣机插座、空调及电热水器插座宜选用带开关控制的插座,这些规定都是针对节能,做到有效控制。 1.3.节能自熄开关的选用 节能自熄开关有多种,一般有:触摸延时开关、声光控延时开关、红外线感应开关。选用时应注意的是:一般上述三种开关所带的负载(灯具)如无特别注明,均为白炽灯等阻性负载,不宜带节能灯管、荧光灯等类型负载,否则会因产生较高的脉冲电压而击穿开关的微电路板,有不少设计师忽视了这一点,往往要等到施工现场安装完了才发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用来控制节能灯管、荧光灯等灯具,应选负载类型为节能灯、荧光灯的节能自熄开关。不过目前能生产节能灯、荧光灯等类型负载的节能自熄开关厂家并不多,如深圳绿锋电工、TCL国际电工等,设计选用时应特别注意。 1.4.节能自熄开关的消防应急控制 笔者认为高层住宅的电梯厅及应急照明均可用节能开关,这样才能做到正真的节能。对于应急照明,如平时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在应急时应能自动点亮。设计师的通常做法是: 其一,采用声光控延时开关或红外线感应开关,应急时无需消防控制,靠自身功能(在人员经过开关附近时靠声光控或人体红外线感应触发开关接通)来点亮应急灯具,本人认为这种方式不能可靠地满足消防要求,比如红外线感应开关的探测角度限制、感应球灵敏度不高、应急照明控制无反馈信号至消控中心等等,此开关可用在18F以下,不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类别。 其二,采用双控开关,如下图一所示,布线时接入同一应急回路的二根火线,分别接至双控开关的两个双控静触点上,其中一个触点的线路装有接触器,平时接触器不闭合即不通电,此时双控开关当做单控开关使用,满足开关需要;在应急时,由人工或消控中心遥控接通上述接触器的控制线圈,该线路也通电,此时不论双控开关的动触点接通任一个静触点,开关均处于接通电源状态,满足应急时自动点亮的要求。不过采用双控开关的方式并不满足平时节能控制的要求,无法做到人走灯关。 其三采用双控延时开关,其控制原理如下:该开关有两组触点线路,其中一组触点线路为普通触摸延时开关的控制线路(可接节能灯负载),另一组触点线路内部类似于一个二极管(仅当二极管两端的正向电压达到门槛电压时才能导通),接消防控制线,平时不通电处于断开状态,消防控制线接通电源时则自动导通该触点,将另一组触点短接,接线方式类似上述双控开关控制应急照明的方式,如下图二所示,从而满足《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第8.5.3条的规定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008版规定,达到节能控制的要求。 2、住宅建筑进线总开关的设置 2.1.住宅进线总开关处漏电保护功能的设置(多层) 现行《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按规范条文的字面理解,应在进线总开关处设置漏电保护功能,但是对板式住宅楼来讲,有多个楼梯位,一般在中间楼梯位的底层设置总配电箱,再由总配电箱配出分支回路至每个楼梯位的集中电表箱,如果在总配电箱的进线开关处设置总漏电保护器,在用电容量较大情况下,线路和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也较大,势必难以满足《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中的规定:“选用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应不小于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的最大值的二倍”,可能导致误动作而造成大范围停电,并且找出故障点很困难。一种较好的做法是:在总配电箱的出线开关处设置漏电保护器,在梯位电表箱的进线开关装设隔离开关,这样既缩小了故障范围,又满足规范要求。 2.2.住宅进线总开关处漏电保护功能的设置(高层) 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规定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设置剩余电流动作报警器;现行《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按规范条文的字面理解,应在进线总开关处设置漏电保护功能。必须将该报警的信号线反馈至值班室(消防控制中心),对于多层住宅若没有值班室可以进线现场报警,对有值班室必须将信号线路敷设至值班室。对于高层住宅,电表箱可以每隔三层设一集中电表箱,该电表箱的进线开关装设剩余电流动作报警器,同时将所有的剩余电流报警器的信号线通过信号总线传输到消防控制中心,前提是该建筑物(小区)设置消防控制中心。 3、住宅户内配线 现行《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每套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2,分支回路截面不应小于2.5mm2”。三个卧室:每个卧室设置一盏三火灯,3(3×40W)=360W;两个卫生间,2(2×40W)=160W; 厨房,1×40W=40W; 客厅:设一盏六火花灯6×40W=240W;⑤餐厅:设一盏三火花灯3×40W=120W;⑥二个阳台:吸顶灯40W×2=80W;⑦走道及一些装饰灯:40W×5=200W;合计套内照明总功率为1200W(不包含卫生间的浴霸,因为浴霸的功率较大,一般四灯炮的浴霸的功率为1200W左右,所以浴霸宜设置单独回路),其电流值为5.5A,如果上述灯具的光源采用节能灯管或荧光灯炽灯可用一盏9W节能灯来代替,照明总功率就小了很多,其电流值也就小了。即使是复式住宅或别墅,其单层的建筑面积都不太大,电气设计时可以每层设置一路照明配电线路。因此,住宅套内的照明分支回路的分路开关选用10A规格可以满足要求,其配线采用1.5mm2的铜芯导线即可。而现行《住宅设计规范》的规定却显得一刀切了,要求套内分支回路截面均不应小于2.5mm2,笔者认为对于照明分支回路这样做不合适,一则没有必要,二则不符合国家提倡节约的要求,目前全国开发的住宅数量巨大,而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是巨大的。 4、浴室电气安全 在浴室潮湿环境中,人体的接触电阻非常小,因此浴室内发生电击事故的危险性特别大,浴室的电气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1.浴室内安装插座及接线盒应符合有关规定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第12.9.2条规定:“⑴在0、1及2区内,严禁装设开关设备及辅助设备。⑵任何开关和插座,必须至少距淋浴间(或整体淋浴房,笔者注)的门边0.6m以上”恰好是这一点有不少设计师忽视了,常在1、2区内安装带防溅盒的插座供给电热水器、电吹风、排气扇等用电设备,如果浴室面积较小时,这种情况就更容易发生。还有一种情况也应注意避免:在浴室内安装了由安全超低压供电的按摩浴缸或淋浴房,但是其AC220V供电插座仍然装在1、2区内。因此必须做到:浴室内电热水器、电动按摩浴缸或淋浴房的电源插座的安装高度应高于2.25m,除非该插座安装位置距淋浴盆边缘0.8m以外或距淋浴喷头1.2m以外。 4.2.浴室采取局部等电位联结时应注意的问题 浴室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浴室内原无PE线,浴室内的局部等电位联结不得与浴室外的PE线相连,因PE线有可能因别处的故障而带电位,反而能引入别处的电位。如果浴室内有PE线,浴室内的局部等电位联结必须与该PE线相连。同时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规定:当建筑物全部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或为砖混结构但有钢筋混泥土组合柱和圈梁时,应利用钢筋混泥土结构内的钢筋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并应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三层与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连接一次。 5.结语 总之,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电气设计人员只有认真的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从而使住宅建筑电器在使用中达到安全、可靠、美观、方便、灵活的目的。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摘要: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要遵循安全、节约、实用的原则,要有能充分满足居民需要的通讯设备、智能化的家庭系统以及完善的信息设施,所以应该设计整套的供电设备设置。要有充足的电源供给、电气照明、音响设备系统、空调系统、采暖以及广播系统等,这就要求电气设计人员熟练的掌握行业的标准规范,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增长知识。本文探讨了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电气设计;问题;措施 住宅电气电路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在设计阶段,就要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施工阶段,一定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器材,包括开关、线路等等。在施工结束后,要对所有的回路进行测试,检查,并且与下一步的施工工人有良好的交流,防止在房间接下来的装修过程中对线路有损坏。 一、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 1、某些旧住宅在进行配电改造设计时,采用直敷布线,当导线垂直敷设时,未经任何保护就进入距地1.4 m 的明装照明开关。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的第5.2.I条第3款“当导线垂直敷设至地面低于1.8m 时,应穿管保护”的规定。 2、暗敷线路按最近路线敷设时,由于住宅的面层比较薄,线路管线交叉不易处理;另外照明线路通常利用顶棚灯的接线盒进线分线,在住户铺设木地板时,往往将敷设在地坪内的管线打断,造成电气不安全和使用的不方便。暗敷线路沿板孔墙缝垂直或平行于地面敷设,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因为管线交叉可以在墙缝中解决,而照明线路则在墙的拐弯处利用接线盒进行分线,而非顶棚灯的接线盒,这样住户也可根据《住宅使用说明书》中的配电平面图,了解进入灯具线路的具体方向和位置,从而避免在铺设木地板时将管线打断。 3、由于住户搬进住宅后一般会装修,为避免浪费,只在灯位处布置灯座。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对于家庭来说,紧凑型荧光灯是取代白炽灯的最好选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卡口灯座在更换光源时,稍不注意,就会电着人,加之紧凑型荧光灯的灯头是螺口,不能用卡口灯座,所以在住宅设计时应选用螺口灯座,以确保住户使用安全和方便住户更换光源。 4、忽视浴室的电气安全措施在浴室发生电击事故的危险机遇特别大,因为潮湿人体的接触电阻大都非常小,所以很小的接触电压也会发生严重的电击事故与死亡事故。由于这一缘故,浴室被称为电气安全的特殊场所,但我国却至今没有特殊场所的国家电气标准,仅在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l6 92)(以下简称《民规》)有一些电气安全措施的规定。 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适当放大用电容量设计 通过对家庭用电状况的分析,家庭用电主要部分基本是集中在采暖制冷,热水和电炊具。而家庭用电的主要部位,除了空调以外基本都集中在厨房和卫生间。所以在住宅电气设计中,对厨房、卫生间部位的用电量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厨房卫生间回路的断路器容量及导线规格均应适当放大。一般来说,断路器开关不宜小于20A,相应的导线规格不宜小于4mm2。对于有些面积比较大的住宅套型以及别墅,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三相进线。以配合三相家用空调,家用锅炉的使用。对于住户配电箱的进线电缆规格,单相进线一般都是不小于10mm2 铜芯线。比较大的套型可以放大到16 乃至25mm2,三相进线一般为 6~10mm2 的铜芯线。 2、合理设计住宅电气主干线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采用母线槽的住宅越来越多,尤其是一梯多户的一类高层住宅,用电负荷比较大,如果采用预分支电缆,电缆根数会相当多,对于施工、维护都会带来一定的不便,而采用母线槽分段供电的话,可以减少垂直干线电缆的数量。在住宅电气干线的选择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但在层数较高且每层户数较多的住宅,还是采用母线槽较为适宜。 3、漏电断路器极数及漏电动作电流的选择 《住规》第6.5.2 条第7 点要求每栋楼进线断路器设漏电保护,常遇到的问题是断路器的极数与漏电动作电流的选择。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95 第4.5.6 条规定“当装设漏电电流动作的保护电气时,应能将其所保护的回路所有带电导线断开。”在住宅设计中多为单相负荷或单相负荷与三相负荷同时存在,N 线不可能保持地电位,所以应选用三相四极漏电断路器(末端插座回路选用两极漏电断路器或可断开N 线的1P+N型漏电断路器)。设漏电保护的目的根据条文说明是为防电气为灾,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95 第4.4.21 条“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应超过0.5A”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防电气火灾的安全意识的提高首先就是选择漏电断路器作为进线断路器进行漏电保护。 4、室内灯具、插座及开关的布置 灯具的布置要与建筑专业相结合,在做灯具布置前,首先向建筑专业了解建筑是否做吊顶,建筑的高度等。灯具应靠中间布置,避免灯具的布置靠近结构架。灯具的基本功能是提供照度要注意荧光灯比白炽灯光较高,直接照明比间接照明灯具效率高,吸顶安装比嵌入安装灯具效率高,还有注意灯具遮光材料的透射率及老化问题,应选择光效高、寿命长,功率因数高的光源、高效率的灯具和合理的安装方法以保证照度并节约用电。要注意保持各部分亮度平衡,营造舒适的气氛,住宅仅有均匀照明会显得呆板,要根据室内装修确定照明的中心,合理利用吊装花灯壁灯、筒灯、射灯以及不同光源的光色创造居住环境。 5、做好配电线路接地防雷 (1)防雷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防直击雷、防感应雷以及防高电位入侵。所谓的防直击雷,也就是在容易受到雷击的地方装置接闪器,再利用引下线来连接接地装置,安装时要将避雷针和金属部件这两个突出的部分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可以将引下线设成柱主钢筋,接地装置用基础钢筋来代替,接闪器用建筑物的金属屋面来代替,这样做可以节省成本。在进行这些操作时,要按照规定来进行。在设计施工中要强调等电位联结,可以通过电气的手段来连接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使金属物形成良好的等电位体,这样有利于使建筑物内金属部件的电位差减小,可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为了避免遭受感应雷和高电位的危害,应该在电缆进出户处安装避雷器或是其他形式的过电压保护器,还要将绝缘体的铁脚支架可靠接地。 (2)安全接地的形式以及要求。TN―C―S以及TN―C系统这两种住宅配电系统目前在我国应用很广,其中TN―C―S系统采用的其实是TN―C系统,它的电源是由外线以三相四线制进线,TN―S系统配线用于建筑物的后面。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通过楼房基地脚钢筋在进户的地方做接地,为了在发生故障时可以有效的减小接触电压,可以在住宅内适当的位置引入接地,从而可以和总等电位进行连接。在接地施工的过程要注意:一个供电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必须采取统一的接地;从重复接线处开始,要严格区分户内的保护线和中性线,使两线绝缘;不能在保护中性线和接地保护线上装开关或熔断器;插座的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不能接反;采取有效措施来屏蔽接地和防静电接地。 总之,住宅电气设计并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但是如何才能在满足各种安全要求并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需要的前提下做到合理,节省,并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需要对工程项目加以具体分析并考虑到一些细节问题。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浅析我国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创造更为舒适的住宅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我国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住宅楼建筑电气设计提出了一些规范化的建议及解决对策,为住户提供一个安怡舒适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住宅建筑 电气设计 对策 随着我国房地产事业的蓬勃发展,住宅建筑工程也呈现出良好上升的势头。在住宅的建设项目中,电气方面的投资往往只占到很小的比重,但如果其设计不当,就会给住户带来较严重的后果。笔者从相关书籍、报道上了解到,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住宅电气设计,是以国际电工标准为指导,有时也相应地提高了标准要求,因为国际电工标准是电气安全的最低要求。在这方面,与国内的工作有明显差异。如何使中国现行的标准和法规与国际接轨,住宅电气装置的设计是安全性和适宜性是同行们最关心的事。下面就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 一、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居民家庭火灾及其所至人员伤亡人数所占比例呈整体上升趋势。据消防部门统计,30%以上的家庭火灾是由电引起的,居火灾原因第一位。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线路超负荷、电线短路、接触不良、线路老化、家用电器不合格或使用不当等。因此住宅电气火灾形势严峻。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结构型式要满足人们的生活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人们使用上的需求,灯具的选择、灯光的谐调、布线的美观等也是重中之重。因为对居住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增多和用电量的增大,旧的线路敷设方式越来越不适合安全、舒适、美观的要求,因此住宅电气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用电容量设计不足。 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包括电磁炉,电热水器,电取暖器等各种大功率家用电器已经全面普及,住宅的用电负荷相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就对住宅的电气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规范以及各地制定的地方标准中,也都反映出了这一点。比如在河北省制定的住宅设计标准中,每户用电负荷最低定为 8kW/ 户,更大的户型为 12kW 乃至16kW。在住宅电气设计中常常因为局部(厨房,卫生间)等部位的用电容量设计不足,造成大功率电器使用困难,还有大户型未考虑三相电源进线,造成三相空调等用电设备无法使用。 (二)应急照明设计不合理。 高层住宅的照明尤其是应急照明设计,是关系到住宅消防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在高层住宅中应设置应急照明,而在应急照明的设计中,普遍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采用不带蓄电池的灯具,双电源供电,一种是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具,一路电源供电。这两种做法都是符合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的,但是在项目竣工消防验收中经常会出现消防部门提出如果采用双电源供电,火灾发生时为了防止消防官兵在扑救火灾时触电,可能会出现把双路电源都要切断的情况,因此提出要修改设计,增加蓄电池应急灯具。这种意见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按照消防部门的意见修改工程量会很大,会直接影响到工程交付使用,所需费用也不小,给甲方和用户都造成损失。 (三)燃气报警器选择不合理。 作为家居安防智能化的一部分,为了保证居民在使用燃气的安全,在有些地区的地方标准中规定了厨房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在设计中可燃气体报警器有很多种类型,有些设计仅仅是为了应付审图,并未考虑到实际使用效果、日常维护方便等因素,造成了现在住宅中相当比例的可燃气体报警器失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解决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对策 (一)优化电容量设计。 通过对家庭用电状况的分析,家庭用电主要部分基本是集中在采暖制冷,热水和电炊具。而家庭用电的主要部位,除了空调以外基本都集中在厨房和卫生间。所以在住宅电气设计中,对厨房、卫生间部位的用电量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厨房卫生间回路的断路器容量及导线规格均应适当放大。一般来说,断路器开关不宜小于20A,相应的导线规格不宜小于4mm2。对于有些面积比较大的住宅套型以及别墅,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三相进线。以配合三相家用空调,家用锅炉的使用。对于住户配电箱的进线电缆规格,单相进线一般都是不小于10mm2铜芯线。比较大的套型可以放大到16 乃至25mm2,三相进线一般为6~10mm2的铜芯线。 (二)满足消防要求。 住宅尤其是高层住宅公共用电负荷的供电,应严格按住宅的等级来设计。一类高层住宅的消防负荷,应按一级负荷供电,二类高层住宅应按二级负荷供电。应该说在相应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没有修订的情况下,应急照明采用双路电源作为备用电源也是符合规范的,设计图纸并无错误。但是为了能顺利通过消防验收,设计人员最好事先征求一下当地消防部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采用哪一种应急照明供电方式。 (三)合理选择燃气报警器。 在设计中有采用非联网型独立的自带电池的燃气报警器,也有采用总线型的燃气报警器接入多媒体箱,连入可视对讲系统的,也有极个别的设计采用一套管线完全独立于其它智能化系统的联网型可燃气体报警系统。以实际的使用经验来看,管线完全独立的燃气报警系统可靠性最高,但造价也相应较高,而接入可视对讲等智能化系统的做法较为普遍,造价比较适中,使用效果也尚可,采用完全独立的自带电池的燃气报警器在实际使用中问题比较多,普遍维护情况不佳,很多住户在电池耗尽的情况下也不更换电池;加上不联网,报警的效果也比较差,家中无人或者家中老人听力不佳的情况下就没有什么作用。因此,在设计中采用联网型的燃气报警系统较为可靠。 住宅电气设计并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但是如何才能在满足各种安全要求并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需要的前提下做到合理,节省,并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需要对工程项目加以具体分析并考虑到一些细节问题。结合最近所设计的工程项目对现在住宅电气设计中一些常见问题的浅见以及可能的一些解决办法,以供从事住宅电气设计的人员参考。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摘要: 建筑电气设计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施工前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本文就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和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对策 1 前 言 住宅建筑电气一般没有专门技术安全部门负责电气线路的维护管理,加之住户大多对电气知识知之甚少,所以住宅往往是电气事故和电气火灾多发场所。要保证建筑的电气安全,就不仅需要在设计时严格要求,在具体的施工中也必须保证质量。 2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关于住宅电气设计容量问题 住宅电气设计容量的设计应留有裕量,包括考虑每户住宅的分支回路数、导线截面、电源插座数量等。一般新建住宅楼的设计寿命为50年,并且住宅电气线路大都采用暗敷,如果电气线路设计容量偏小,导致导线老化过快甚至不能正常使用,则需要进行维修或扩容改造,甚至进行重新设计,这样,不仅费工、费时,费用高,而且影响美观、安全和正常生活。 2.2关于回路划分问题 在分支回路数量方面,一般整套住宅的照明设1~2 个回路,而插座回路往往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按照不同的功能间划分,一个功能间一个插座回路;另一种则是按照不同使用设备划分,用电设备确定且接大功率电器的插座2~3 个设一个回路,用电设备不确定或接小功率电器的插座总共合起来设12 个回路。前者按功能间划分插座回路,管线交叉较少,使穿线管表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容易达到不小于15mm 的规范要求值,不影响结构质量。但此方法易出现某回路过载而其它回路闲置的现象。例如在我们南方地区,卧室的空调和客厅的空调同时使用的可能性较大,考虑插座回路时宜分开设置,不宜设置在同一回路。另外,在照明回路方面,考虑到厨房和卫生间都比较潮湿,其照明回路宜与其它照明回路分开设置,并根据规范要求予以配接地线,以保证安全。卫生间内若考虑采用浴霸类高功率供热照明器(1~3KW) 取暖,则宜单独考虑一个回路。在插座布置方面,应该根据不同户型和不同档次加以具体考虑。 2.3 关于配电箱的设置问题 配电箱不应设在靠近潮湿房间的墙体上,潮湿房间的水份易透过墙体而渗入配电箱内,造成电气事故。这一点设计人员往往容易忽略。按照建筑住宅设计习惯,住宅的卫生间往往设计在靠楼梯侧即住宅入口侧,而楼梯间墙壁和入户两侧恰好是电气设计人员喜欢布置分户配电箱的地方,此时容易造成分户配电箱设置在靠卫生间的墙上。 2.4 关于进线电源中性线规格问题 对于一幢住宅楼而言,其进户电源一般设计采用三相五线制电源。根据规定, 相线截面在16mm2 以下的,中性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相线截面在16mm2~35mm2 的,中性线截面不小于16mm2 ;相线截面在35mm2 以上的,中性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一半。设计人员进行配电设计时,对三相的负荷进行平衡后,从经济角度考虑,其中性线截面往往按以上规定的下限选取。认为三相负荷平衡时中性线上电流相互抵消而接近零,但在实际工程中笔者曾发现住宅入户电源的中性线电流接近甚至大于相线电流。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住户在用电时,实际三相负荷是不平衡性的,特别是夏天,用户使用大功率空调的不一致有可能使其中两相在运行的空调多,而另一相所连接的空调在运行的少,从而造成三相负荷极不平衡;另一方面,造成中性线电流接近或大于相线电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非线性负荷。例如微波炉、电子镇流器、电脑等,其负荷电流内有大量的多次谐波电流成分。三相负荷平衡回路的中性线中50HZ 的电流互相抵消,但3 、9 、15 等次的奇数倍三次谐波电流则不是被抵消而是叠加,从而使中性线电流接近甚至大于相线电流。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配电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住宅内用电设备的多样性和住户用电的不平衡性,适当选择中性线的截面大小,以确保用电安全。 3 住宅建筑电气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关于接地线的接法 在住宅配电方案中,配电系统有采用链式结构形式,即一条干线回路连接二至三个分配电箱。此时每条干线的接地线共用,由前一个分配电箱跨接至后一个分配电箱。而在跨接时,安装人员往往忽视了跨接的正确与否,一般习惯的做法是从总箱引出接地线至第一个分配电箱后断开,接地线接到该分配电箱后断开,接地线接到该分配电箱的PE 接线端子,然后再从该PE 接线端子引出接地线至下一个分配电箱。进出该分配电箱的接地线是靠接地端子连接构成通路。笔者认为此种做法有些不妥:当由前一个分配电箱的引出接地线由于某种原因松动时,其后的分配电箱所连接的电气设备将失去保护。若恰好有一电器设备火线碰到连有接地线的设备金属外壳时,其它接有接地线的设备外壳将都带有高电位,这是极其不安全的,会造成触电事故。不仅配电箱的接地线连接时有存在这个问题,插座和需接接地线的灯具接线时也存在类似问题。避免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在接线时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接地线构成完整的通路。如把引入引出的接地线头绞在一起,并搪锡或用压接端子压接后再接入接线端子即可。另外,在单芯线作为接地线从配电箱内的接地端子接出时,安装人员为图简单,导线直接穿入接地端子孔内,用螺丝锁紧认为就可以了。其实,这样容易造成连接的不可靠。因为接地端子孔径比单芯导线直径要大得多,而锁紧螺丝又比较小,直接穿入极易松动,造成连接的不可靠。笔者认为,此种情况应先把导线线头打个折再接入线端子便可有效地防止接头松动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如导线与开关、插座的连接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3.2 关于穿线保护管的敷设 现在民用建筑的配电线路一般采用穿保护管暗敷设,常用的保护管有水煤气管、薄钢管、PVC 管等等。这些管在暗敷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金属管路按有关要求应刷漆防腐,应注意埋入混凝土部分的管路不应该刷漆,以确保关于混凝土能很好地粘接在一起,不破坏结构。 2) 金属管的连接按规定不能采用对焊接,暗敷设管应采用套管连接,明敷设管应采用丝扣连接,连接前其管口应做好扩口和清理毛刺工作。 3) 管路进入配电箱,箱体进线孔不可用气焊或电焊开孔,且多余的敲落孔不能敲掉,管端进箱体应整齐一致,不宜太长或太短,以露5mm 为宜。管与箱体的连接宜用管垫、管帽连接。有些工程管与箱体间采用焊接连接,由于箱体比较薄,容易焊透,且破坏了箱体的保护层,不妥。 4) 管路预埋时应注意预埋位置准确,在实际工程中,管路往往伸出楼板后偏离墙体位置,造成后期接管困难甚至管路报废。造成管路偏离墙体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建筑墙体改位或墙体改薄而未与电气专业配合;可能是施工人员对施工图纸不熟悉,测量放线错误造成;也有可能是对于埋管路固定措施不力,在进行混凝土浇捣时的振动和碰撞使管路发生偏移。管路偏位后往往造成接管困难,在楼板打洞接管及影响结构质量又增加漏水的可能性。施工时应力求避免或减少发生此类事。另外,管路预埋后应注意对露出板面部分管的保护,避免在随后的工种交叉施工的过程中折断或压扁管路,并做好管口朝上的封口工作,防止水和杂物落入管内,堵塞管路,或进水后后期穿进的导线浸在水中缩短导线寿命。 4 结语 作为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人员,对住宅电气设计和施工时应尽量做到安全、可靠、合理、方便,以减少和避免住宅电气事故和电气火灾的发生。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注意要点探讨 摘要:文章主要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经验,主要探讨了针对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注意要点,主要从电气线路的设计、电气器件的选择、安装及防雷接地措施进行逐一论述与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为建筑电气工程提供有效的研究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住宅建筑配电系统防雷接地要点 近年来,在建筑住宅的电气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又要充分满足供电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的要求。下面就住宅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相关要点进行论述。 1 用电负荷的测算 每套住宅用电负荷,不再按灯具、插座等容量逐一计算,而是按套型类别进行确定,根据《住宅设计规范》,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标准及电度表规格,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居住住宅的设计还应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现状密切相关。由于各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同,各地的居住住宅电气设计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还应参照当地供电部门的供配电技术标准等相关文件。 表1 用电负荷标准及电度表规格 2 电源的选择 住宅供电由小区变配电所引入,应采用三相四线(TN-C系统),经重复接地后进入单元总电表开关箱,在进线电源箱处,PEN线与接地装置及总等电位联结盘连接,从此之后PE线和N线严格分开。改成三相五线制(TN-S系统)后再放射到各用户,配电箱中应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断路器应选用能同时切断相线――中性线的断路器。住宅用电负荷计量应采用一户一表制,电表箱应设于住宅户门外的公共部位。每栋住宅楼、每一条配电干线的三相负荷分配宜均匀、平衡。户内配电系统:户内配电系统应采用多回路形式,箱内除设照明回路、一般插座回路和空调回路外,电炊具及电淋浴热水器等也应设专用插座回路,且所有回路均用断路器保护电器设备。除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多层住宅楼配电系统通常采用一路400/230V三相四线电缆引入,当电源由公共变电所引来时,应设电缆分界箱。高层住宅楼配电系统通常采用两路或两路以上400/230V三相四线电缆引入。供配电系统要求安全可靠,住宅的消防电梯消防水泵疏散应急照明等消防设备负荷等级应符合消防供电要求。 3 导线及电气设备选择 室内外导线及电气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住宅用电的安全及经济效益,因而必须在工程设计中合理选用导线和有关电气设备。 3.1 导线选择 导线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导线的型号和规格,其原则是既能保证配电的质量与安全又能节省材料,做到既经济又合理。其中导线型号应按使用工作电压及敷设环境来选择: 对于照明回路采用型号为:2.5mm2的塑料铜芯线;建议插座和空调回路采用型号为:4mm2的塑料铜芯线;室内接地保护线(PE 线)采用与相线截面相同的塑料铜芯线。这样即能适应当前各住户的用电要求,又有一定的裕度可适应今后的用电发展要求。配线时,相线宜用红色,零线宜有用蓝色,接地保护线应用黄绿双色线,同一住宅内配线颜色应统一。 3.2 电气设备选择 电气设备主要指电源配电箱、电表、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开关及电源插座等。电气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选用时应根据住宅的负荷情况、安装要求、使用环境、设备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等合理选择电器设备的型号规格,注意设备的容量等级宁大勿小,但又要避免选得过大造成浪费,一般来说在计算工作电流的基础上选大一级即可。为确保其质量,应选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和国内GB、JB有关行业标准,并具有产品质量认可证书的电器产品。总之,电器设备的选择尽可能做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4 线路的敷设及开关、插座的配置 4.1 线路的敷设方式 为达到美观及防火要求,线路一般要求穿PVC塑料管敷设于地板下方,对于已经初装修的房子或旧房装修,应啄墙穿管敷设或穿管敷设于木地板下。 4.2开关的配置 开关安装位置要从使用便利和美观的角度考虑,一般设置于门框旁距门框15cm处,开关的安装高度一般统一为距地1.4m,个别开关如床头灯开关可考虑安置在床头柜上方,开关底 边与床头柜台面平行,这样较为美观。 4.3 插座的配置 现代住宅是由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餐厅、洗涤间、卫生间、阳台等组成的。住户的家用电器众多,而且义在不断地增加,怎样配置插座呢?好像根本无处着手。其实不然,只要明确住宅中各个房间主要会有哪些家用电器,然后根据建筑平面图,考虑住户一般会怎样去布置,按照这种思路去思考,目的性就很强。 (1)插座安装位置、数量的确定。从使用便利性、安全性和美观的角度考虑,插座的设置位置首先要考虑需要而设,即考虑好该位置可能放置什么电器设备,从而配置相应的插座,并留有足够的余量,插座的个数宜多不宜少,最好做到两插座点间距离不超过3.5m,即要求一个家用电器如不能接自右侧的插座,它定能接自左侧的插座。经常见到一些家庭在装修入住后,因插座不够用,乱拉线或是采用排插解决,这样即影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客厅柜式空调的插座,可考虑配置1 个15A 三孔插座在空调室内机旁,这样操作既方便又美观。 (2)插座的安装高度。插座的安装高度一般统一为距地0.3m,个别插座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电视机插座、电视信号插座可考虑刚好设置于电视柜上方,插座底边与电视机柜台面平行;床头灯插座可考虑刚好设置于床头柜上方,插座底边与床头柜台面平行,这样即美观又易于操作;壁扇插座应设置于壁扇旁,插座底边距1.8m;分体挂壁式空调插座应靠窗安放,插座底边距地2.0m,容量为15A。 (3)插座型号、容量的选择。一般插座选择额定电流为10A即可,对于大型电热设备如电热水器或空调应选用额定电流为15A的插座:对于安装高度低于1.8m插座应该选用带有安全防 护板的插座;对于较为潮湿的地方比如洗涤间和卫生间,应该安装防溅型插座。洗涤间是人们洗脸、刷牙、梳头、洗衣的地方,安装主要家用电器有洗衣机、电吹风等,应根据给排水设计图确定洗衣机及洗脸盆的位置,各布置一个多用防溅型插座,插座底边距1.4m。卫生间是人们洗澡、大小便的地方,家用电器有排气扇、浴霸、电热水器,应安放一个多用插座供排气扇用,2个15A三孔插座供浴霸、电热水器用,底边距地均为1.8m,尽量远离淋浴器,必须采用防溅型插座。 5 防雷与接地 5.1 防雷内容与措施 在现代化建筑物内,尤其在大量使用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内,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接闪功能,分流影响,等电位连接,屏蔽作用,合理布线,接地措施等重要因素。防雷内容一般可分为: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及防高电位入侵三个内容。 5.2 安全接地的形式与要求 在住宅电气设计建设中为确保电器设备和人身安全务必做好用电系统的安全接地。目前我国的住宅配电系统方式一般有三种:TT、TN-C-S和TN-S系统,在进行设计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地系统。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必须保护接地,接地电阻R≤4Ω。为确保接中性线保护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将中性线干线或支线的终端再次接地,这称为重复接地。 6 结束语 总之,多层住宅楼的设计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设计和审查工作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还不少。住宅建设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设计及审查工作的效率;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措施,用以规范设计和审查。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浅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进入了千家万户,居民对电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当前城乡电网改造、城镇居民用电实现一户一表的形势下,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开拓居民用电市场,进行居民用电户表改造和室内电气改造正逢其时,规范住宅电气设计对正在改造的旧住宅电气安装和新建住宅的电气设计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住宅建筑;电气设计 1 供电系统 建筑供电主要是解决建筑物内用电设备的电源问题。包括变配电所的设置,线路计算,设备选择等。 1.1 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 供电设计:包括供电电源的电压、来源、距离和可靠程度,目前供电系统和远景发展情况;用电负荷的性质、总设备容量和计算负荷;变配电所的数量、容量、位置和主接线;无功功率的补偿容量和补偿前后的功率因数;备用容量和备用电源供电的方式;继电保护的配置、整定和计量仪表的配置。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现代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具体数量应视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使用,互为备用。此外,还必须装设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并要求在15s内走道恢复供电,保证应急照明、消防设备、电脑电源等用电。国内高层建筑大都采用10kV等级,对用电量大而且有条件的,建议采用35kV深入负荷中心供电。 1.2 电力负荷的计算 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计算准确与否,对合理选择设备、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负荷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利用系数法、单位负荷法等,详见第7章。 1.3 短路电流计算 计算各种故障情况,以确定各类开关电器的整定值、延时时间。 1.4 高压接线 好的设计能够产生巨大的效益,这是工程师设计的主要目的。如何因地制宜,保证高低压接线的安全、合理、经济、方便,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高层建筑一般要求采用两路独立电源同时供电,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自动切换、互为备用。母线分段数目,应与电源进线回路数相适应。只有供电电源为一主一备时,才考虑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型式。若出线回路较多时,通常考虑分段。电源进线方式多采用电缆埋地或架空引入。 高压配电系统及低压干线配电方式常采用放射式,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现代高层建筑的竖井多采用插接母线槽。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多采用动力与竖井母线通过插接箱连接。每层楼竖井设层配电小间,经过插接箱从竖井母线取得电源。当层数较多或负荷巨大时,可按楼层分区供电或将变压器分散布置,但要进行经济分析。 1.5 低压配电线路设计 首先确定进户线的方位,然后确定各区域总配电箱、分箱的位置,根据线路允许电压降等因素确定干线的走向,管材型号和规格,导线截面等,绘制平面图。 低压配电系统的各级开关,一般采用低压断路器。设计时注意选择性,保护等级不宜超过三级。重要负荷要求两路供电、末端切换,如消防电梯,要求在电梯机房设置切换装置、互为备用。配电设计包括配电系统的接线、主要设备选择、导线及敷设方式的选择、低压系统接地方式选择等。 2 导线及电器设备的选择 室内外导线及电器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住宅用电的安全及经济效益,因而必须在工程设计中合理选用导线和有关电器设备。 2.1 导线的选择:导线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导线的型号和规格,其原则是既能保证配电的质量与安全又能节省材料,做到既经济又合理。其中导线型号应按使用工作电压及敷设环境来选择;导线的规格(导线截面)可按下列要求进行选择: ①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为防止出现断线事故,导线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照明回路计算电流较小时(<10A),其导线都应按机械强度选择。 ②能确保导线安全运行。选择导线时应保证其安全电流大于长期最大负载电流,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在选择进户线及干线截面时应留有适当余量; b.单相制中的中性线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c.三相四线制中的中性线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的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用于接中性线保护的中性线,其电导不应小于该线路相线电导的50%,气体放电灯的照明线路因受三次谐波电流的影响,其中性线截面应按最大一相电流选用。 ③能确保电压质量。对于住宅建筑来说,电源引入端至负荷末端的线路电压损失不应大于2.5%,如线路电压损失值大于规定电压损失允许值,应加大导线截面以保证线路的电压质量。 总之,在选择导线时要考虑实际使用及未来发展需要,适当留有余量,减少电压损失,保证导线使用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有效。 2.2 电器设备的选择:电器设备主要指电源配电箱、电表、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开关及电源插座等。电器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选用时应根据住宅的负荷情况、安装要求、使用环境、设备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等合理选择电器设备的型号规格,注意设备的容量等级宁大勿小,但又要避免选得过大造成浪费,一般来说在计算工作电流的基础上选大一级即可。为确保其质量,应选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和国内GB、JB有关行业标准,并具有产品质量认可证书的电器产品。总之,电器设备的选择尽可能做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3 防雷与接地设计 3.1 防雷内容与措施 防雷内容一般可分为: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及防高电位入侵三个内容。就防直击雷而言,一般是在屋面易受雷击部位安装接闪器,然后通过引下线与接地电阻很小的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安装时要注意屋面突出的金属部件与避雷针、带、网应全部可靠连接。目前一般利用屋面板钢筋作为避雷网,柱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这是较为实用经济的作法。为了防止感应雷和高电位入侵的危害,可在电缆进出户处将绝缘子的铁脚支架可靠接地,同时安装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此外要强调进行等电位联结,也就是在设计施工中要把建筑物内、附近的所有金属物用电气的方法连接起来使整座建筑物空间成为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这样能有效地降低建筑物内部和附近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从而避免内部的设备被高电位反击和人被雷击的事故。 3.2 安全接地的形式与要求 在住宅电气设计建设中为确保电器设备和人身安全务必做好用电系统的安全接地。目前我国的住宅配电系统方式一般有三种:TT、TN-C-S和TN-S系统,在进行设计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地系统。以下着重谈谈住宅配电系统中的保护接地。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必须保护接地,接地电阻R≤4Ω。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供电系统中既可采用保护接地,也可采用保护接中性线。为确保接中性线保护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将中性线干线或支线的终端再次接地,这称为重复接地。重复接地有以下作用:增大流过线路保护装置的电流使其加速动作,从而减轻或避免事故的发生;设置重复接地后可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减少触电的危险程度。为确保接中性线保护的安全可靠,按规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0Ω;②保护接中性线的其电导不得小于线路中相线电导的一半;③在任何情况下,同一供电系统中不可一部分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另一部份采用“保护接中性线”;④用于接中性线保护的中性线不能安装带熔丝的开关或熔断器。 此外,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及智能化的发展,应作好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工作。 4 智能化发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微机自动检测及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楼宇智能化的实现已成为可能。未来的住宅楼应有一个由检测单元、执行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和微机组成的智能监控系统,由该系统对楼宇内的设备运行、电气故障、火灾、盗情等进行集中监控。再设置综合布线系统,将一定区域内的楼宇按星型拓朴结构建成小区局域网,进而所有局域网连接,同时与公安、消防、电讯、广播住宅管理等部门连网从而建成城市住宅管理信息网络,实现住宅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和管理。 5 结语 建筑电气作为一个专业,从无到有,由简单而复杂,发展到如今已经囊括了兼之强电和弱电在内的多个系统,并且随着以IT业为龙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建筑业的应用,综合弱电项目的智能电气更是突飞猛进。目前,在我国建筑装饰领域,从理论到实践,从工程设计到安装施工,正在逐步走向专业化,建筑电气专业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住宅电气的设计建设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保证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各种类型的家用电器增多,使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由原来的纯照明向多功能发展。但是在新住宅电气设计和对旧住宅的电气改造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这就对设计工作者对民用建筑电气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对电气设计的完善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主要谈论电气化设计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措施。 关键词:住宅建筑;电气设计;问题;对策 一、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原则 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应满足以下几点: 1.1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 1.2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 1.3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 1.4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3、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 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问题分析 1、住宅建筑中的电气设计不够节能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使得民用建筑物和相关的电气设备的数量逐年增加,住宅建筑物的能耗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制约因素。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也在不断的增加,使得用户用电的水平远远超出了以往的水平,并且浪费的也很多。目前很多的住宅建筑只能够的电气节能设计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民用建筑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很重视,但是由于自身设计水平的问题,很多的设计人员没有将室内的节能问题进行很好的处理,有的甚至没有家庭节能设计的概念,只是表面上满足用户要求,不会主动的去考虑节能型设计,这样就会导致民用建筑中电气设计不能满足节能型的要求,民用建筑的能耗也将会越来越大。 2、防火设计问题 在住宅建筑工程的火灾中,占据首位的是电气引发的火灾。民用建筑工程中电气火灾的具体起因主要包括:设计有缺陷、设计不完善、施工中不执行相关技术规范所导致的。 引发住宅建筑工程电气的原因主要有:首先,使用不当所导致的电气火灾。住户中有架空进线进入时,没有对防高压电位侵人措施加以采取,在可燃物材料中直接安装大功率工具,而不采用任何保护性措施;其次,年久未修电气设备所造成的电气火灾。比如电气设备长时间失修及电弧接地短路故障等,引发线路断路故障、线路短路故障;再次,不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电气引发的火灾进行布置。比如直接在易燃、可燃的材料中直接敷设电气线路,而不施加穿管保护,穿管保护不到位或者采用易燃塑料而流线火灾隐患等。 3、建筑的设计中设计思路不合理 在现在的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有很多的问题是由设计层面引起的,这其中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电路的设计中的回路问题,以及电路设计中的电气线路的材料选择问题都能够引起家用电路中的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家用电气的电路设计中,很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住宅内的配电回路设计的相对过少,由于回路过少就会增加电路的负荷,这压根的话就减少了电路的横截面,从实际上的具体操作来看, 建筑内部的分支回路一般都是由照明电路、空调插座、电源插座以及出厨房的电源等的部分组成的。住宅建筑在电路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卧室内安装空调的插座,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根据家庭中的空调负荷的大小,尝试安装两个回路,以免出现由于电路的回路过少而出现火灾的问题。 其次,在进行电气的设计过程中,住宅建筑的常用的电线还是采取铜芯塑料线比较安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的设计人员为了节省成本而私自采取了铝电线,这样虽然说在成本上有一定的节省,但是在日后的处理中也增加了火灾的发生几率。 三、加强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措施 1、加强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深度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设计中,必须要根据具体的建筑工程特点进行电气施工设计,并且要不断的优化设计方案,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查,改正其中存在的常识性错误,增大建筑电气设计的深度,确保建筑电气设计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例如在进行照明系统的设计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深度的规定进行设计,对电气设备与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并且在设计图纸中详细标注所使用的设备或材料的型号、规格、编号等,以保证建筑电气施工效果能够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 2、选择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2.1建筑照明系统的节能 首先,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节能的最佳方式就是减少用电的终端数量或者使用时间。因此在照明系统节能中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即在结合建筑设计采用导管管、光热电等转化、光电效应等方法。 其次,合理的选择光源。即在照明系统设计的时候,尽量采用合理的光源设备,并合理布置光源,例如:悬挂高的地方采用高压钠灯、卤化物灯,提高电能的利用效果,悬挂较低的地方则采用日光灯或者节能灯。在光源的选取时也应当尽量减少高能耗光源,而选择节能型产品,并且利用布局的调整提高其利用效率。在附件方面也需要选择节能型的光源附件,以减少能耗。 最后,在照明控制方式上做文章,利用智能化的控制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具体的设计思路就是针对不同的工作场合和照明位置进行合理的光源分配和照明控制,在保证照明的前提下采用减少照明灯具、照明时间的方式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具体就是利用先进的开关装置,实现对灯具的光控、声控、定时、提示等,以此对照明系统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既可以延长灯具使用寿命也可以充分的节能。 2.2改变供配电的功率因数 可以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降低用电设备的无功损耗。在设计中英采用功率因数较高的电气设备,如:同步电动机,电感性用电设备可以采用带有补偿功能的设备。采用静电电容器进行补偿,电容器可以产生超前的无功电流来抵消电气设备所产生的滞后的无功电流,从而实现补偿。 2.3对电动机的选择和使用 在用电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节能环节就是对电动机的节能设计。因为电动机在整个建筑中是最为重要的“耗能”大户,而且随着建筑的多功能性和舒适性需求,电动机更是成为了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用电设备,而且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因此节能设计措施必须控制电动机的能耗。在工程设计中应尽量选择高效率的电动机,如电动机为厂商配套设备,那么就需要对其控制形成进行改进,也就是利用变频技术来对其实现智能化控制,已到达节能的目的。 3、强化电气设计中的防火设计意识 为了有效的避免火灾的发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对那些技术细节进行仔细的研究和认真的处理,有效的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在住宅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中,需要设计相关的保护措施,一般都需要设计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电路中的负载问题,需要避免由于长期的运行和电气的运行负载过大而引起的火灾。在电路设计的选材上,需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电线,不能够为了节省成本,采用一些不合的电线,这有确保以上几点问题的要求,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因电气防火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家用电气火灾的发生。 结束语 电气设计作为住宅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未引起专业人员对其标准的足够重视,住宅电器安装较混乱,设计不规范,很多住宅的电气设计未考虑电器快速发展的趋势。新技术、新产品在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的不断涌现,伴随着问题不断暴露和解决的过程,不断探讨研究、总结经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将日趋成熟并健全发展。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 摘要: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进一步提高了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在节能方面的要求。因此,在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要进一步加强节能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住宅建筑电气系统很好的满足人们对建筑环保节能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然后重点探讨了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现代住宅;电气设计;节能;措施 建筑电气节能是指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建筑电气设备,并且对这些电气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管理,进而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因此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础之上,加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进而降低建筑电气耗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原则 1.1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只有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节能设计,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建筑电气节能而破坏建筑物的功能。 1.2 经济效益原则 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还必须要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在电气节能设计之前必须要进行经济性分析,选用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技术和方案,不能为了过度追求建筑电气的节能而造成过高的消耗投资,形成“伪节能”效果。 1.3 尽可能减少无谓的能量消耗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减少无谓的能量消耗,因此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建筑电气系统,例如在设计中应该根据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来选择合适的节能灯具。同时还应该积极利用一些自然光源来代替人工照明,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电气的耗能。 2、住宅建筑电气节能措施 2.1 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2.1.1 合理的选择变配电所的位置 在住宅建筑变配电所设计时应该尽可能考虑将变配电室的位置设置在住宅建筑用电负荷密集的地方,这样能够有效缩短供配电线缆的长度,缩短配电半径,有效降低配电线路的损耗,进而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2.1.2 选用合适的节能型变压器 变压器在整个住宅建筑电气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从发电、配电、供电一直到末端的用电设备,需要经过数次的变压,在这个过程中变压器自身会产生功率损耗。变压器的有功损耗按计算公式为p=P。+β2Pk 其中p为变压器的有功损耗(kw),P。为变压器的空载损耗(kW),Pk为变压器的短路损耗(kw),β2为变压器的负载率。Pk是变压器额定负载传输的损耗,它主要取决于变压器绕组的电阻及流过绕组电流的大小,并与负荷率平方成正比,因此在选择变压器时应选用阻值较小的绕组,如铜芯变压器。同时还要该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相关要求及负荷情况综合考虑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对负荷进行合理分配选择数量、容量与电力负荷相适应的变压器使其工作在高效低耗区内,对于季节性变化较大的负荷,住宅建筑电气系统应该装设两台变压器,当负荷长时间较低时可停用1台,以保持经济运行。 2.1.3 配电线路节能设计 由于电流通过配电线路时都会产生损耗,其计算公式为:P=3I2R×10-3,其中I为经过配电线路的电流,R为配电线路的电阻。从以上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在配电线路节能设计中必须要选择电阻率较小的导线,虽然铜芯电线的电阻率较低,但是铺设成本比较高,因此在住宅建筑配电线路铺设时应该选择电阻率相对较小的铝芯电线。其次在满足载流量、热稳定、保护配合及电压降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线截面比较大的配电线。最后就是保证配电线路尽可能的直线铺设,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配电线路的功率损耗。 2.2 住宅建筑照明系统节能设计 根据调查,我国的照明用电大约占我国发电总量的10%左右,并且主要是以低效照明为主,因此住宅建筑的照明系统节能设计有着很大的节能潜力。首先,在住宅建筑照明系统节能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光源,设计人员应该加强与建筑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尽可能的合理地利用自然光,进而使自然光源与住宅建筑物内人工照明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节约住宅建筑物人工照明的电能,降低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其次,在照明系统设计中还应该根据住宅建筑物环境对照明的要求积极采用节能高效的灯具,例如在道路、广场等户外场所应该采用高压纳灯、金属卤化物灯为代表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在低矮的室内场所应该采用直管荧光灯,这样通过这些节能型的灯具可以有效降低照明系统对电能的消耗。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加强住宅建筑照明的智能化设计,例如在公共场所及室外照明可采用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走道、楼梯等人员短暂停留的公共场所可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调光器、定时开关、节电开关等控制电气照明。而对于大面积场所的照明设计,应该采取分区控制方式,这样可增加照明分支回路控制的灵活性,使不需照明的地方不开灯,有利于节省电能的消耗。 2.3 动力设备系统的节能设计 在住宅建筑电气耗能中,动力设备系统耗费的电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在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动力设备系统的节能设计,其中主要的途径就是提高电动机的效率与选择合适功率因数的电动机。 2.3.1 电动机的选择 住宅电气设计人员首先要了解住宅建筑物负荷的特性,然后根据电机的工作环境及负载特点选用合适的高效率的电动机,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大马拉小车”现象的出现,有效提升电动机的效率,实现节能的目的。 2.3.2 改进控制方式,提高运行效率 在建筑电气中的电动机的节能措施只能贯彻在运行过程中,减少电机轻载和空载运行,但是电动机消耗的电能并不与负载的下降成正比,因此在住宅建筑动力设备系统节能设计中必须要进一步改进控制方式,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例如对需要根据负荷变化调节的设备采用变频调速器,使其在负载下降时,采用变频的方式,自动调节转速,使其与负载的变化相适应,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电动机轻载时的运行效率,进而达到节能的目标。 2.3.3 根据电动机负载情况对电动机采取就地补偿 电动机无功功率就地补偿技术是国家推广的一项节电项目,大力推广这一新技术,对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住宅建筑动力设备系统节能设计中必须要根据电动机负载情况对电动机采取就地补偿。例如,对于那些距离供电地方比较远的电动机可以采用电动机的无功功率就地补偿装置,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电动机的能耗。对于采用星―三角起动器起动的异步电动机,最好采用三台单相电容器,并且使电容器的接法总是和电动机绕组的接法相一致,电容器和电动机之间也不需要装设开关设备,这样就可以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实现节能的目的。 3、结束语 住宅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能够有效降低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住宅建筑电气系统的经济运行。因此在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根据住宅建筑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供电情况,应精心考虑,反复比较,拿出一套在符合各种技术指标,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进而实现住宅建筑的能耗,真正实现节能的目标。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浅析高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摘 要:本文主要对高层住宅建筑中的电气线路设计、电气设备的选择以及防雷与安装要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原则 引 言 在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中电气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电气设计在很多个方面都直接影响到建筑最终的效果,如美观度、使用性、建筑造价或者是生命安全的保障性等。 1 高层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原则与目标 1.1 高层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原则 我们在对高层住宅建筑电气进行设计时,始终要以三个大的原则作为设计的总体指向:①要充分考虑实际的经济状况和效益;②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③要节省一些无谓的能源损耗。经济状况的考虑是指在进行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时,不能一味的只追求节能的效果而最终得不偿失,实际上,节能和经济之间的平衡应该由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来进行平衡,也就是说,节能的实现并不能过多的消耗投资,而是应该尽量保证为节能而投入的资金,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够因为节能措施的采取而减少下来,这才是我们真正所追求的;建筑物的功能则应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把握,①建筑照明显色、色温和照度上的指数;②居住时的舒适度;③周边环境的交通便利度;④满足某些特殊工艺或者是特殊场所的要求;节能的关键和要点就在于将不必要的能耗降下来,这就需要首先充分分析到底哪一些能耗是真正不必要的,再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1.2 高层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目标 高层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目的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①电能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以保证用电设备都能够正常的使用,越来越多的非线性电气设备的使用产生大量高次谐波,谐波治理和合理的无功补偿显得尤为重要;②在进行住宅设计时设备的选型必须是绿色、环保且经国家认证的电气产品。在满足国家规范及供电行业标准的前提下,选用高性能配电设备,选用高品质电缆、电线降低自身损耗;③根据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一方面是要保证每一户住宅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做到电气设备布局合理,方便用户的使用和减少后期的改动量。只要所设计的高层住宅建筑电气能够达到上述的要求,就认为这样一种设计是成功有效的。 2 导线及电气设备的选择要点 在高层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中,所选用的导线和电气设备是否合理,将直接的影响到整体电气设计效果,与此同时,也会对高层住宅建筑内的用电经济性和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很有必要在这一设计过程中对导线及电气设备进行一个良好有效的选用。 2.1 导线的选择 对导线进行选择时,我们所依据的主要指标就是导线的规格和型号,所依据的主要原则就是在保证配电质量的情况下,做到经济上节约、性能上安全和技术上可行。这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导线型号的选择要根据线路的标称电压和敷设条件来进行。下文中我们将对具体的细节问题进行描述。 (1)在进行导线的选择时无疑要保证其能够承受的额定电流大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最大的负载电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所设计电气的安全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具体细节问题:①在单相制的系统中要保证中性线与相线的截面面积一致;②要保证在对干线或者是进户线进行截面选择时,要留出一定的安全余量,根据住宅电气设计规范,每套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该小于10mm2;③在对分支负荷线的截面进行选择时,要保证其安全载流量大于该分支内所有电器额定电流矢量和。 (2)导线规格的选择则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来进行:①要保证导线运行的安全性,这对于电气的设计来说就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要求;②要在此基础上考虑导线的机械强度,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导线的使用过程中发生断线的状况,一般在导线内的工作电流不是特别大时,机械强度就是选择导线的重要标准,住宅建筑导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2。 2.2 电气设备的选择 电气设备包括配电箱、电表、插座和控制开关等一系列的电路中连接设备,这些电气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同样会直接的影响到电气工程的最终质量,实际上,电气设备和导线一样,都是直接的连接在相关电路之中,这也就意味着,电气设备的任何变动或者是异样都会对电气系统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要给予高度的关注。通常来说,对电气设备的选择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考虑,如住宅的实际负荷、安装应用的环境、设备所承受的电压、电流、频率等。在进行设备的选择时,一般来说是宁大勿小,这一原则的设置是因为大的不利影响是能源浪费,而小的不利影响则是安全隐患,两者相比之下才做此选择,但同样要注意不能大到浪费的地步,通常来说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放大一级就足够了。 3 电气线路的安排要点 一般来说,家庭住宅中的电气设计与安装都是在装潢设计完成之后再进行的,这也就意味着,随着各个家庭中装潢装潢状况的实际不同,电气设计也要相应的进行调整,因此在进行电气线路的安排时,总体上来说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但还是一个共同的基本原则的,下文详述之。 (1)首先一条就是要保证所有的大功率家用电器要进行专线供电,这是因为在家庭中有着较多的大功率电器,这些电器实际需要的导线截面和普通家电所需要的导线截面是有区别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将家庭中所有的电器都连接在一个回路上,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就会在导线上产生较大的电流,一方面考虑到导线发热可能导致火灾而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长期的大功率负载状态会加速导线的老化,这同样存在着安全隐患。 (2)照明线路中如果灯具数量较多,可以考虑布置两个照明回路,这样设计能够保证在家庭中某一回路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至于无照明,这样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3)照明线路和插座线路要分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这两者之间不发生太大的相互影响,同时也给维修工作带来较大的便利。 4 线路敷设与开关配置要点 4.1 线路的敷设 在进行线路的敷设时,除了安全因素,考虑的最多的是美观因素,因此,在进行线路的敷设时通常就会选择将线路穿过PVC管或SC管然后敷设在墙壁内部或者是地板下。对于一些已经经过了初装修或者是在对旧房子进行装修时,就可以选择穿管敷设。 4.2 开关配置 开关的配置除了美观的要求外,则更多考虑的是便利程度,按照以往的实践与应用经验,开关通常都是设计在离门框0.3m,距地1.3m的位置,某些较为特殊的如床头等也可以安装在床头柜的上方处,这样就基本上能够达到美观和便利的效果。 5 防雷与接地 防雷工作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而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其具体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防高电位入侵、防感应雷和防直击雷。这三种防雷工作又有其具体的实现方式:对于高点位入侵雷和感应雷,一般是选择在电缆进户处将绝缘子的铁脚支架进行可靠接地并同时安装避雷针;对于直击雷,则需要在屋面或者是容易受到直击雷的位置安装一些接闪器,并通过引下线与接地电阻很小的接地装置进行可靠连接。 6 结 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舒适度与安全度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因此在进行住宅的电气设计时,也要与时俱进的来满足这样一种要求,在保证一系列的基础要求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有利的新高科技技术,为人们创造出一种更好的生活。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住宅的电气设计,总体上应满足舒适、安全、可持续的要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环保节能和建筑的用电安全。怎样才能完善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是设计人员在进行住宅电气设计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合理设计;问题 引言:随着我国房地产事业的蓬勃发展,住宅建筑工程也呈现出良好上升的势头。在住宅的建设项目中,电气方面的投资往往只占到很小的比重,但如果其设计不当,就会给住户带来较严重的后果。与国内的工作有明显差异。如何使中国现行的标准和法规与国际接轨,住宅电气装置的设计是安全性和适宜性是同行们最关心的事。 1.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1从配电箱出来的分支回路主要有空调电源插座、电源插座、照明、厨房电源插座、卫生间电源插座等。而目前在住宅中,起居室、卧室都会有空调,根据空调器负荷大小,空调回路应有 2个,回路数量一般不少于 5 个,分支回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 2.5mm铜芯绝缘导线,导线基本上都采用铜芯绝缘线穿管或电缆暗敷设方式,穿线管采用符合阻燃性能要求的 PVC管,严禁导线直埋墙敷设。除了从配电箱出来的回路外,还有有线电视、电话线路,至少有七路管线进入居室,其中这七路管线中除照明是在顶板敷设外,其余管线均敷设在地面垫层内,彼此交叉是不可避免的。暗敷线路按最近线路辐射时,由于住宅的垫层比较薄,线路管线交叉不易处理;另外照明线路通常利用顶棚灯的接线盒进行分线,在住户铺设地板时,往往将敷设在地坪内的管线打断,造成电气不安全和使用的不方便。暗敷线路沿板孔、墙缝垂直或平行地面敷设,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因为管线交叉可以在墙缝中解决,而照明线路则在墙的拐弯处利用接线盒进行分线,而非顶棚灯的接线盒,住户可根据配电平面图,了解进入分支回路的具体方向和位置,从而避免在铺设地板时将管线打断。 1.2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确定及电度表规格随着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器设备的增多,居民生活用电量急剧增加,每套住宅的设计用电负荷应适当留有余量,考虑未来年居民用电负荷的增加 。目前大面积户型的住宅越来越多,其建筑面积也远远超过了规范中的规定的面积,对于这种大面积户型的住宅,宜按规范确定设计用电负荷。 1.3在配电箱设计中,除要标明配电箱每部电气元件如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型号,还要明确配电箱本身的型式,所选的配电箱应适合用于住宅楼内,配电箱相对体积较大,内装电气元件,又有不少管线敷出,设计时对其位置的确定更要考虑周全。一方面要对照水专业图,协调好配电箱的安装位置,防止两个专业都看中了同一面墙,配电箱与消火栓箱位置重叠。在建筑电气的设计中,通常是将两户的户表箱置于楼梯间,而随着每户配电线的增加,必须造成楼梯间管线增多,给施工带来麻烦,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户表箱内放置电度表、燃气和冷热水的室外计量表,将每户的分支回路开关置于户内配电箱,户内配电箱应装于室内易操作的地方,这样做首先是要以将集中于楼梯间的管线分散来布置,其次是可以使入户的管线简单,其余的管线则完全在室内布置,再次是为住户的操作带来方便。在设计中可以考虑在冷热水表和燃气对应位置的墙上留86 型接线。然后在预埋线至室外户表箱,如果用户需要安装只要接上线就可以了。 1.4灯具的布置要与建筑专业相结合,在做灯具布置前,首先向建筑专业了解建筑是否做吊顶,建筑的高度等。灯具应靠中间布置,避免灯具的布置靠近结构架。灯具的基本功能是提供照度要注意荧光灯比白炽灯光较高,直接照明比间接照明灯具效率高,吸顶安装比嵌入安装灯具效率高,还有注意灯具遮光材料的透射率及老化问题,应选择光效高、寿命长,功率因数高的光源、高效率的灯具和合理的安装方法以保证照度并节约用电。要注意保持各部分亮度平衡,营造舒适的气氛,住宅仅有均匀照明会显得呆板,要根据室内装修确定照明的中心,合理利用吊装花灯、壁灯、筒灯、射灯以及不同光源的光色创造居住环境。 2.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2.1节能的着眼点,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减少供配电系统的损耗、用电系统的节能、计量及运行管理的节能、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 2.2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比方说对于住宅项目,建筑设计的独特在白天清楚地显现出来,到夜晚来临的时候会有抢眼的灯和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人们很少会因为建筑设计或者灯光设计去选择未来的居住地点,重要的还是人们对住宅所在的居住环境适宜性进行选择,对于人们居住的环境,应该是让人觉得很干净,很舒服,没有那么多嘈杂的东西在里面,并且给人们留一个相对的空间,可以在里面工作、散步、放松、休息。而现在一些小区里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灯和光过多地抢占了属于人们的空间,过于强调环境的突出,忽略了人在环境中的主要性。专业照明设计的目标是满足不同活动的功能需求,符合不同空间隐私的需求,舒适的灯光提供交流和活动的空间。人是任何空间中的重要角色,使用任何使人们感觉到不舒适的感官效果,而不考虑到人的感受的照明设计是不合适的。 3.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的运行,设计是前提和关键。电气设计的目的是在保证建筑设备系统正常运行和照明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国家设计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在电气设计过程中采用高效产品、对设备采取高效运行方式、对照明采取控制方式和限定不同功能区域照明功率密度等方式来限定建筑的电力能耗指标,以达到设计的目的。 如何合理应用规范进行建筑的电气设计。 3.1 现行设计规范对电气设计的要求和应用为加强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控制,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电气设计的规范、标准,下面就以最常见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规范、标准及相关要求和应用作简要介绍。 3.2 民用建筑中公共建筑电气设计相关要求和应用 综合分析国家相关设计、标准规范要求,民用建筑中公共建筑电气设计控制重点在建筑照明的设计方面,从照明光源选择、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照明功率密度限值要求等方面对电气设计提出明确要求。 3.3 民用建筑中居住建筑电气设计相关要求和应用 综合分析国家相关设计、标准规范要求,民用建筑中居住建筑电气设计控制重点在建筑公共区域照明的自熄开关控制方面,从照明光源选择、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照明功率密度限值要求、照明与控制、用电计量、设备控制等方面对电气设计提出明确要求。 4.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物内各电气系统装备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并相应地颁布和修订了相关的规范和规程。在这种形势下,电气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如何适应新技术,贯彻规范中要求,避免设计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是当务之急。 作为设计人员,对住宅电气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使电气设计做到安全、可靠、合理、方便,以减少和避免住宅电气事故和电气火灾的发生。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注意要点探讨 【摘要】文章主要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经验,主要探讨了针对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注意要点,主要从电气线路的设计、电气器件的选择、安装及防雷接地措施进行逐一论述与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为建筑电气工程提供有效的研究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住宅建筑配电系统防雷接地要点 近年来,在建筑住宅的电气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又要充分满足供电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的要求。下面就住宅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相关要点进行论述。 一、用电负荷的测算 每套住宅用电负荷,不再按灯具、插座等容量逐一计算,而是按套型类别进行确定,根据《住宅设计规范》,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标准及电度表规格,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居住住宅的设计还应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现状密切相关。由于各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同,各地的居住住宅电气设计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还应参照当地供电部门的供配电技术标准等相关文件。 二、电源的选择 住宅供电由小区变配电所引入,应采用三相四线(TN-C系统),经重复接地后进入单元总电表开关箱,在进线电源箱处,PEN线与接地装置及总等电位联结盘连接,从此之后PE线和N线严格分开。改成三相五线制(TN-S系统)后再放射到各用户,配电箱中应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断路器应选用能同时切断相线―――中性线的断路器。住宅用电负荷计量应采用一户一表制,电表箱应设于住宅户门外的公共部位。每栋住宅楼、每一条配电干线的三相负荷分配宜均匀、平衡。户内配电系统:户内配电系统应采用多回路形式,箱内除设照明回路、一般插座回路和空调回路外,电炊具及电淋浴热水器等也应设专用插座回路,且所有回路均用断路器保护电器设备。除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多层住宅楼配电系统通常采用一路400/230V三相四线电缆引入,当电源由公共变电所引来时,应设电缆分界箱。高层住宅楼配电系统通常采用两路或两路以上400/230V三相四线电缆引入。供配电系统要求安全可靠,住宅的消防电梯消防水泵疏散应急照明等消防设备负荷等级应符合消防供电要求。 三、导线及电气设备选择 室内外导线及电气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住宅用电的安全及经济效益,因而必须在工程设计中合理选用导线和有关电气设备。 3.1导线选择 导线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导线的型号和规格,其原则是既能保证配电的质量与安全又能节省材料,做到既经济又合理。其中导线型号应按使用工作电压及敷设环境来选择:对于照明回路采用型号为:2.5mm2的塑料铜芯线;建议插座和空调回路采用型号为:4mm2的塑料铜芯线;室内接地保护线(PE线)采用与相线截面相同的塑料铜芯线。这样即能适应当前各住户的用电要求,又有一定的裕度可适应今后的用电发展要求。配线时,相线宜用红色,零线宜有用蓝色,接地保护线应用黄绿双色线,同一住宅内配线颜色应统一。 3.2电气设备选择 电气设备主要指电源配电箱、电表、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开关及电源插座等。电气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选用时应根据住宅的负荷情况、安装要求、使用环境、设备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等合理选择电器设备的型号规格,注意设备的容量等级宁大勿小,但又要避免选得过大造成浪费,一般来说在计算工作电流的基础上选大一级即可。 四、线路的敷设及开关、插座的配置 4.1线路的敷设方式 为达到美观及防火要求,线路一般要求穿PVC塑料管敷设于地板下方,对于已经初装修的房子或旧房装修,应啄墙穿管敷设或穿管敷设于木地板下。 4.2开关的配置 开关安装位置要从使用便利和美观的角度考虑,一般设置于门框旁距门框15cm处,开关的安装高度一般统一为距地1.4m,个别开关如床头灯开关可考虑安置在床头柜上方,开关底边与床头柜台面平行,这样较为美观。 4.3插座的配置 (1)插座安装位置、数量的确定。从使用便利性、安全性和美观的角度考虑,插座的设置位置首先要考虑需要而设,即考虑好该位置可能放置什么电器设备,从而配置相应的插座,并留有足够的余量,插座的个数宜多不宜少,最好做到两插座点间距离不超过3.5m,即要求一个家用电器如不能接自右侧的插座,它定能接自左侧的插座。 (2)插座的安装高度。插座的安装高度一般统一为距地0.3m,个别插座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电视机插座、电视信号插座可考虑刚好设置于电视柜上方,插座底边与电视机柜台面平行;床头灯插座可考虑刚好设置于床头柜上方,插座底边与床头柜台面平行,这样即美观又易于操作;壁扇插座应设置于壁扇旁,插座底边距1.8m;分体挂壁式空调插座应靠窗安放,插座底边距地2.0m,容量为15A。 (3)插座型号、容量的选择。一般插座选择额定电流为10A即可,对于大型电热设备如电热水器或空调应选用额定电流为15A的插座:对于安装高度低于1.8m插座应该选用带有安全防护板的插座;对于较为潮湿的地方比如洗涤间和卫生间,应该安装防溅型插座。 五、防雷与接地 5.1防雷内容与措施 在现代化建筑物内,尤其在大量使用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内,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接闪功能,分流影响,等电位连接,屏蔽作用,合理布线,接地措施等重要因素。防雷内容一般可分为: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及防高电位入侵三个内容。 5.2安全接地的形式与要求 在住宅电气设计建设中为确保电器设备和人身安全务必做好用电系统的安全接地。目前我国的住宅配电系统方式一般有三种:TT、TN-C-S和TN-S系统,在进行设计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地系统。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必须保护接地,接地电阻R≤4Ω。为确保接中性线保护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将中性线干线或支线的终端再次接地,这称为重复接地。 六、结束语 总之,多层住宅楼的设计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设计和审查工作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还不少。住宅建设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设计及审查工作的效率;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措施,用以规范设计和审查。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关于高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探讨 摘要 :随着城市高层住宅建筑数量的增多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住宅建筑电气的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合理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就高层民用建筑用电负荷等级、线缆选择、电压保护电器人性化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层住宅,用电负荷,分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住宅建筑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高层建筑因其在空间利用上的优越性和土地利用价值的增高,目前在各大中型城市呈现出快速增加的态势。由于高层建筑面积大, 使用功能较为复杂,尤其是各种电气系统日趋复杂,线路纵横密布,如果电气配线选择、安装和使用不当,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会增大,万一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速度快,扑救及人员疏散较为困难。 本文就高层民用建筑用电负荷等级、线缆选择、电压保护电器人性化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 高层民用建筑用电负荷的等级 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3.0.1条中规定: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为一类高层建筑,十层至十八层的住宅为二类高层建筑。《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住宅建筑负荷分级规定,应符合表3.2.1的规定,表中未列入的住宅建筑用电负荷等级宜为三级。 其中,3.2.2条规定:“在严寒和寒冷地区(例如内蒙、东北三省等地区)的住宅建筑采用集中供暖系统时,热交换系统的用电负荷等级不宜低于二级”。 在供配电设计中,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到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用电单位和用电设备进行负荷分级,并根据用电负荷的分级确定用电设备的供电要求和供电措施。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保证在冬天供暖季节尽量保证热交换系统供电的可靠性。笔者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宜将所有供暖地区的热交换系统的用电负荷等级抬升到二级及以上。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中7.3.1条规定:“电源和供电系统应满足城镇给水排水设施连续、安全运行的要求”。其条文解释为:“新建的给水设施应尽量采用两路独立外部电源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由此可见,2012年10月1日以后新建建筑的生活水泵用电负荷均应为二级及以上,其中也包含《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表3.2.1中未提到的10层以下住宅建筑的用电。 2 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导体及线缆选择 在《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未公布之前,一类高层住宅建筑的导体及线缆选择依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中7.4.1条的第2项第3款规定:“对一类高层建筑以及重要的公共场所等防火要求高的建筑物,应采用阻燃低烟无卤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电线或无烟无卤电缆、电线”。也就是说19层~34层的一类高层住宅建筑中的所有电线、电缆均应采用低烟无卤电线、电缆。但是按此规定进行设计,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一些问题:第一,低烟无卤电线电缆的绝缘护套较厚,并且硬度很高,按国标图集04DX101-1《建筑电气常用数据》手册的预埋管管径敷设时,施工非常困难;第二,户内电线采用低烟无卤时,特别是照明回路一般采用预埋PVC20或JDG20管,因厚度和硬度高,每条管所穿电线数量无法达到手册中的数量,经常发生无法按设计进行施工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在《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导体及线缆选择6.4.3、6.4.4条有了新的规定。 (1)6.4.3高层住宅建筑中明敷的线缆应选用低烟、低毒的阻燃类线缆。 在条文解释中对于明敷的概念是这么解释的:“明敷线缆包括电缆明敷、电缆敷设在电缆梯架里和电线穿保护套管明敷”。笔者电话咨询了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孙兰同志,孙兰指出:除以上几种方式外,非消防用电线、电缆敷设在封闭桥架及封闭金属线槽内的也属明敷范畴。通俗点讲,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只要不是穿保护导管暗敷在不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的非消防的线缆、电缆均应选用低烟、低毒的阻燃类线缆。而低烟、低毒线缆就目前而言就是低烟无卤线缆。但未来或许还有其他新型的低烟、低毒电缆出现,规范中为了对线缆的选择不限定死,故没有明确指出应采用低烟无卤线缆。 (2)6.4.4建筑高度为100m及以上的住宅建筑,用于消防设施的供电干线应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此条比《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的13.10.6的第一小点中的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提到强制执行。同样,对于一类高层和二类高层住宅中的用于消防设施的供电干线电缆也由宜采用耐火类电缆和应采用阻燃类电线电缆都改为应采用阻燃类耐火电缆。 由此可见,《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对于住宅类建筑,特别是高层住宅类建筑的消防安全等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高层住宅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扑救困难,对居民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特别是火灾中所产生的烟雾使人窒息的死亡率远远高出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率,所以提高住宅类建筑的线缆选择标准,尽可能减少火灾发生时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就是最大程度的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3 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的应用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6.3.2条每套住宅应设置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 (1)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 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是能在220V电压异常的情况下自动断电,自动保护家用电器。当220V电压超过或者低于保护开关动作电压值时,保护开关能自动迅速、可靠地切断负载电源,以达到保护家用电器和人身安全。当220V电压恢复正常时,保护开关自动接通电源,恢复供电,实现全自动控制(大多数会有一定的延迟)。 (2)应用方案 方案一: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安装在家居配电箱的进户开关后(图1)。 方案二: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仅保护家居配电箱箱内的插座回路(图2)。 (3)两种方案比较 按照方案一的设计,家居配电箱箱内的进线断路器提供线路过载和短路保护,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则提供线路的过、欠电压的保护。当220V电压产生波动,高于或低于保护开关动作的电压值时,保护开关动作,自动断电,切断了家居配电箱箱中所有的负载电源(包括照明回路),如果这个时间恰好是晚上,则住户家中将立刻陷入一片漆黑。相信大家都碰到过晚上家中因某种原因突然停电而翻箱倒柜寻找手电、蜡烛等物品的时候,此时的不便可想而知。 方案二的设计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仅保护家居配电箱箱内的插座回路。也就是说当电压不稳,保护开关动作的时候将切断户内所有插座回路用电,而保证户内照明回路的正常工作。但对于没有电气知识的普通居民来说,这样设计也同样会带来问题,那就是他们不知道断电的原因,因为照明的正常工作则证明问题并不是出自电表用电字数的耗尽和小区供电事故,那么他们在检查了自家家居配电箱的插座回路处于正常状态后就会不知所措。 笔者认为方案二的做法更为人性化,至于所产生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培训物业人员和宣传电气知识来提高人们对这方面的认知。 4 结语 伴随城市现代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生活在高层住宅建筑中。高层住宅建筑的安全和消防不容忽视,必须体现在电气的细部设计中。电气设计的相关规范也会推陈出新,对消防安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如何在建筑设计规范的指导下,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值得我们每位电气设计师认真思考、研究和探讨。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住宅建筑电气设计重点问题 摘要:住宅电气设计关乎着居民环境的安全,所以要予以重视。本文就住宅电气设计中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安全 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户家庭住宅面积的扩大,家用电器产品的增多,不少家庭用电负荷已达4kW及以上。目前应当按照新的住户等级标准,S≤60平方的住宅3kW/户;60 1. 电气设备布置 1.1户内配电箱不宜设在建筑物外墙内侧,防止室内、外温差变化大,箱体内结露产生不安全因素。 1.2配电箱与浴室不应共用一个墙体。因为配电箱所在墙的另一面,往往是浴室的0、1和2区,住户在洗澡时,水份会渗透墙体而进入配电箱内,从而会造成电气事故。另外,配电箱与浴室共用一个墙体,就会有其他房间的线路经过浴室内的0、1、2和3区,而这样又违背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程》中规定的“在0及1区内,不允许非本区的配电线路通过;也不允许在该区内装设接线盒”的规定。 1.3在装有澡盒和淋浴盆的场所:在0、1、2区内,严禁装设开关设备及辅助设备。在3区如安装插座,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才是允许的:a.有隔离变压器供电。b.由安全电压供电。c.由采取漏电保护措施的供电线路供电,其动作电流IΔn值不应超过30mA。所谓的3区界限是:2区外界的垂直平面和2区之外2.40米的平行垂直平面,地面和地面之上2.25米的水平面。即住宅卫生间的电热水器插座安装高度应为2.3米,除非该插座安装位置距淋浴盆边缘0.8米以外或距淋浴喷头1.2米以外。 2. 导线及电器设备的选择 室内外导线及电器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住宅用电的安全及经济效益,因而必须在工程设计中合理选用导线和有关电器设备。 2.1导线的选择 导线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导线的型号和规格,其原则是既能保证配电的质量与安全又能节省材料,做到既经济又合理。其中导线型号应按使用工作电压及敷设环境来选择;导线的规格(导线截面)可按下列要求进行选择: 2.1.1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为防止出现断线事故,导线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照明回路计算电流较小时( 2.1.2能确保导线安全运行。选择导线时应保证其安全电流大于长期最大负载电流,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1.2.1在选择进户线及干线截面时应留有适当余量; 2.1.2.2单相制中的中性线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2.1.2.3三相四线制中的中性线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的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用于接中性线保护的中性线,其电导不应小于该线路相线电导的50%,气体放电灯的照明线路因受三次谐波电流的影响,其中性线截面应按最大一相电流选用。 2.1.3能确保电压质量。对于住宅建筑来说,电源引入端至负荷末端的线路电压损失不应大于2.5%,如线路电压损失值大于规定电压损失允许值,应加大导线截面以保证线路的电压质量。 2.2电器设备的选择 电器设备主要指电源配电箱、电表、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开关及电源插座等。电器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选用时应根据住宅的负荷情况、安装要求、使用环境、设备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等合理选择电器设备的型号规格,注意设备的容量等级宁大勿小,但又要避免选得过大造成浪费,一般来说在计算工作电流的基础上选大一级即可。为确保其质量,应选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和国内GB、JB有关行业标准,并具有产品质量认可证书的电器产品。总之,电器设备的选择尽可能做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3. 住户配电箱的供电回路 《规范》要求:"每套住宅空调电源插座、其他电源插座与照明应分路设置;厨房电源插座和卫生间电源插座,宜设置独立回路。"这里要求分路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某个插座回路中电气设备出故障时,影响照明灯具和其他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这样,一般家庭住宅至少应有照明、电脑、空调、厨房、卫生间及其他普通插座等5个回路以上。可根据住户的实际用电情况增设回路数。如:照明也可设两个回路,当其中一个回路故障时,不会造成宅内全部黑暗,能给检修带来方便;在天气较炎热的地区,有的家庭使用多台空调器,放在客厅的制冷量较大柜式空调器,放在多个卧室的壁挂式空调器,若这些空调器同时使用,负荷可超过4kW,就需增设空调的供电回路。厨房和卫生间家用电器较多,可分别设一个总电源,在就地装一个插座箱。 4. 插座的安装位置 考虑到美观,插座应随管线暗敷而暗装。安装位置首先考虑使用时安全、方便。 4.1根据家用电器的放置位置,在靠近家用电器的地方设置; 4.2根据房间功能进行设置,方便临时用电。 4.3插座的位置高低:分体空调、排油烟机、排风机、电热水器插座底边距地不宜低于1.8m;厨房电炊具、洗衣机电源插座底边距地宜为1.0m~1.3m;柜式空调、冰箱及一般电源插座底边距地宜为0.3m~0.5m;不用时把插座封盖好,以防止小孩触电;在插座有可能接触到水的地方,应设防溅盒。 5.安全技术 5.1为防止接地故障引起的火灾,在住宅楼总电源进线电气装置处设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0mA、带延时的防火四级漏电断路器,但必须注意与住宅插座回路的漏电断路器有选择性的配合。 5.2为保护建筑物免遭雷电袭击,设计了由避雷带(针、网)、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的外部防雷系统。但雷电电涌可通过室外线路入侵建筑物内的设备,造成毁坏。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护的。装设电涌防护器(SPD)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其作用是在最短时间内(纳秒级)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从而降低设备各接口间的电位差,保护用电设备。为使电涌防护器两端引线最短,应将其安装在配电箱和信息系统的配线设备内,SPD连接线全长不易超过0.5米。 5.3为防人身触电事故,漏电保护电器(RCD)是防电击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RCD在使用中也存在局限性。例如:RCD无法对因种种原因引起PE线(PEN线)电位升高进行监测。因为RCD所监测的仅只是L1、L2、L3相线和N线导体中是否有剩余电流,而无法检测出具有保护功能PE线是否带剩余电流。RCD的这种不足是可以通过等电位联结保护措施来弥补的。 5.4 卫生间局部等电位的设置 人在潮湿场所内,人体接触电压限值为24V。人在洗浴时人体皮肤完全湿透,人体阻抗大大下降,电击致死的危险大大增加,沿金属管道、金属构件等传导来的较小电压就可引起电击伤亡事故。这种电气事故是不能装漏电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电器来防范的,因为这种使人伤亡的电压是沿非电的金属管道、金属构件传导的,唯一的防范措施是在此作局部等电位联结。卫生间内局部等电位联结是将卫生间内的金属管道、金属构件等通过等电位联结线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处联结起来,使卫生间内的电位处在同一电位上。这样做后,无论从哪里导人了不正常的电压,由于等电位联结的作用,该场所内所有导电部分的电位都同时升高到同一电位水平,不会产生电位差,从而避免发生电击事故的发生。 6. 结束语 在住宅建筑中,其电气设计要求也逐渐增高,也必须得符合国家规范,还得提高其居住的适用性等。建筑电气设计的建设逐渐走向自动化、节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必然对建筑电气设计有许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广大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既要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所有的图纸审查按时通过,就必须认真把握好工程电气设计的基本要点,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从而满足建筑物功能的需要。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浅论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几点体会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舒适度与安全度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因此在进行住宅的电气设计时,也要与时俱进的来满足这样一种要求,在保证一系列的基础要求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有利的新高科技技术,为人们创造出一种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原则;导线;设备;选择;线路安排 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设计规范是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设计准则,它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和对住宅区的质量要求,是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者设计的标准。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应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保证住宅建筑的各项功能稳定连续运行,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快捷。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是建筑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综合经济因素,既要考虑初期投资也要兼顾以后的运行费用,以求得建筑生命周期内费用最低的目标。 2导线及电气设备的选择 室内外导线及电器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住宅用电的安全及经济效益,因而必须在工程设计中合理选用导线和有关电器设备。 2.1 导线的选择 导线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导线的型号和规格,其原则是既能保证配电的质量与安全又能节省材料,做到既经济又合理。其中导线型号应按使用工作电压及敷设环境来选择,导线的规格(导线截面积)可按下列要求进行选择。 2.11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为防止出现断线事故,导线必须行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照明回路计算电流较小时( 2.12 能确保导线安全运行。选择导线时应保证其安全电流大于长期最大负载电流,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在选择进户线及干线截面时应留有适当余量; b.单相制中的中性线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C.三相四线制中的中性线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的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中性线电导不应小于该线路相线电导的50%,气体放电灯的照明线路因受三次谐波电流的影响,其中性线截面应按最大一相电流选用。 2.13 能确保电压质量。对于住宅建筑来说,电源引入端至负荷末端的线路电压损失不应大于2.5%,如线路电压损失值大于规定电压损失允许值,应加大导线截面以保证线路的电压质量。总之,在选择导线时要考虑实际使用及未来发展需要,适当留有余量,减少电压损失,保证导线使用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有效。 2.2 电器设备的选择 电器设备主要指电源配电箱、电表,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开关及电源插座等。电器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选用时应根据住宅的负荷情况、安装要求、使用环境,设备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等合理选择电器设备的型号规格,注意设备的容量等级宁大勿小,但又要避免选的过大造成浪费,一般来说在计算工作电流的基础上选大一级即可。为确保其质量,应选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和国内GB、JB有关行业标准,并具有产品质量认可证书的电器产品。总之,电器设备的选择尽可能做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3电气线路的安排 一般来说,家庭住宅中的电气设计与安装都是在装潢设计完成之后再进行的,这也就意味着,随着各个家庭中装潢状况的实际不同,电气设计也要相应的进行调整,因此在进行电气线路的安排时,总体上来说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但还是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原则的,下文详述之。 3.1首先一条就是要保证所有的大功率家用电器要进行专线供电,这是因为在家庭中有着较多的大功率电器,这些电器实际需要的导线截面和普通家电所需要的导线截面是有区别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将家庭中所有的电器都用同一个回路来带动,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就会在导线上产生较大的电流,一方面考虑到导线发热可能导致火灾而认为这是不安全的,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这样一种长期的大功率负载状态会加速导线的老化,这同样存在着安全隐患。 3.2照明线路中多分出几个回路,这一要求并不是必须的,只是说进行这样一种设计能够保证在家庭中某一部分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至于到处都是黑漆漆的,这样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3.3照明线路和插座线路要分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这两者之间不发生太大的相互影响,同时也给维修工作带来较大的便利。 4线路敷设与开关配置 4.1线路的敷设 在进行线路的敷设时,除了安全因素,考虑的最多的是美观因素,因此,在进行线路的敷设时通常就会选择将线路穿过PVC管然后敷设在墙壁内部或者是地板底下。对于一些已经经过了初装修或者是在对旧房子进行装修时,就可以选择穿管敷设。 4.2开关配置 开关的配置除了美观的要求外,则更多考虑的是便利程度,按照以往的实践与应用经验,开关通常都是设计在门框的附近,且离地在1.4m左右,某些较为特殊的如床头等也可以安装在床头柜的上方处,这样就基本上能够达到美观和便利的效果。 5防雷与接地 防雷工作对于住宅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而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其具体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防高电位入侵、防感应雷和防直击雷。这三种防雷工作又有其具体的实现方式:对于高点位入侵雷和感应雷,一般是选择在电缆进户处将绝缘子的铁脚支架进行可靠接地并同时安装避雷针;对于直击雷,则需要在屋面或者是容易受到直击雷的位置安装一些接闪器,并通过引下线与接地电阻很小的接地装置进行可靠连接。避雷系统的独立、牢固、可靠。 6消防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现代大型住宅火灾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更应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①供电电源应设置两路方式,一路为室有电源,另一路为应急电源,以便在出现火灾情况时可以应急。 ②应该有应急照明系统,当火灾发生之后供电线路可能瘫痪,且火灾引发的烟雾会使人辨不清方向,应设置应急照明系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保护用户和用电器安全。 ③应设置有手动火警报警系统。若条件允许住宅小区电气消防系统可建立完善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系统、消防通讯系统、火灾警报系统。同火灾探测器的布置场所,并且每个报警按钮的距离最远不超过30m。 ④开关和导线的规格应该是阻燃型的。 7智能化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讯技术的发达,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楼宇智能化的实现已不再是空想。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绿色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各行各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大势所趋,而建筑智能化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朝阳产业,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智能化的现代住宅电气设计将会与公安、消防、通讯、信息等部门组成网络,从而实现小区住宅建筑的电气智能化管理,更好的保证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8结语 现代住宅的电气设计的宗旨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生活、学习和娱乐环境,满足功能上比较齐全,性能上安全可靠,使用上舒适方便的要求。同时,电气设计方案要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不断创造出适合社会生活进步需求的设计方案,为设计规范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可行的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要想取得先机、占据优势地位,必须要加强技术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这使得企业研发费用不断上升。在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背景下,如何规范、细致地做好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人员面临的一大问题。针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很多专家学者、财务管理人员基于企业会计准则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提供参考。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的规定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出台专门的会计准则与实施细则,企业对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的相关规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针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采用的是二阶段处理方法,即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内部研究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需要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即: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总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之规定,主要是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而开发阶段则要求将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资本化。虽然准则中对研究与开发的定义进行了明确,但实际界限较为模糊,给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自主处理空间。在会计实务中,这也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职业操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有关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所做的调查研究,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要求对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区分,表明在实践中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难以准确区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内部研发项目的支出需要区分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可资本化,不符合条件的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对研发费用进行会计处理时,首先要对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进行区分。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企业研发项目很难准确界定研究与开发阶段,即便是技术人员也是凭经验来进行界定,对没有技术背景的财会人员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 2.开发阶段资本化的条件判定难度较大 企业会计准则对开发阶段支出的资本化,提出了五个条件,只有同时满足这五个条件,才能将开发阶段的费用支出资本化。但在会计实践中,对这五个条件的准确判定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五个条件并不是一个量化的指标,而是基于企业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人给出的判断结果也许是完全相反的。而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这些条件的判断很多已经超出了财务知识的范畴,涉及到了市场营销与专业技术领域,财务人员一般很难对这些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与判断。 3.多项目研发成本归集困难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需要准确区分每一个研发项目的成本,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基于资源利用的考虑,往往是多个研发项目同时推进,一个技术开发人员可能同时参与多个项目,一些仪器设备的使用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研发项目,这使得企业要准确区分每一个研发项目的成本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企业为每一个研发项目都独立配置人员、设备,势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企业会计准则在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条件中提到,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要能够可靠地计量,很多企业在项目的成本无法准确归集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将所有研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对策与建议 研发项目成本归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区分、研发费用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判断等困难是导致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在实践中运用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要解决或是改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针对这些实践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或操作难题,会计准则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与补充,对一些常见的、普遍存在的情况应做出较为详细、明确的规定,降低财务人员进行自主判断的难度。其次,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并不具备复杂的归集成本和费用的能力,因此,相关部门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应根据企业所反映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指导,帮助企业财务人员提高在研发费用核算中对各项条件的自主判断能力、成本和费用归集能力等。第三,适当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税收优惠的调整是维护税收公平,引导企业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个必要措施。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为了更快、更多的获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以及更有利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倾向于将研发支出费用化,这显然成为了企业不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诱因。基于税收公平原则,适当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调整,促进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管理咨询论文:管理咨询对中小企业的价值研究 摘 要: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扶持之下,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迅速兴起,并逐渐成为带动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限制,往往需要接受更为专业的指点,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咨询顺势而生,而且就其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管理咨询公司已经得以稳定发展,并且为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价值研究 前言:在企业发展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中小企业若想得以长期发展,必须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实质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案,还要在不断完善之中推出迎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对此,管理咨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建议或者帮助。 1.管理咨询公司的发展现状 管理咨询是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服务事业,在管理咨询公司运行之前,会有专业的咨询人员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企业内部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并找出其根本原因,制定合理科学的改善方案,并在方案执行过程中,会有专业人员指导实施,从而保证企业得以正常运行,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客观来说,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对管理咨询认识片面,甚至对其实际能力存在较大质疑,因为在企业高层人员看来,依靠从未参与过企业发展的人员为企业提出管理方针和发展策略,其可行性较低,而且管理咨询的成本支出一般较大,会造成企业的经济负担,因此,国内的较多中小企业并不认同管理咨询公司存在的价值,但是根据实际研究表明,适度依靠管理咨询的企业不仅在发展进程中合理的避开了一些不必要的难题,在管理制度与发展方向上根据管理咨询公司的意见做出适当调整后确实加快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竞争优势,管理咨询公司重视的是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技巧的改进,它不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但是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创新性的思路和手段[1]。 2.中小企业借助管理咨询公司发展的方案研究 2.1企业高层更新管理观念 经过调查,中小企业不选择管理咨询公司解决企业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管理高层认为没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管理咨询的花费成本较高以及无法使企业问题在短期内解决三个方面。对于一些企业的高层人员来说,一部分是认为企业的管理权不应该有外界力量插手,企业需要就行变革或者重大决策都必须由企业内部相关人员参与制定,还有一部分是不敢加以尝试,认为管理咨询公司并不具备相关的能力,甚至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好的效果。实际上,管理咨询行业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不可缺少因素,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大型企业都会与管理咨询公司进行合作,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上保有强大的竞争力,作为企业高层人员,其思想和决策对企业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想要赢得企业发展进步,企业相关人员要适时更新管理观念,做到与时俱进。 2.2客观的看待管理咨询公司 管理咨询公司虽然在中国属于新兴企业,但是其发展历程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其特有的发展规划、经营理念、工作流程以及企业特点,所以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管理咨询公司的存在和发展并不是偶然因素,而是有其自身存在的实际意义,只有客观的看待管理咨询公司,抛开对其实质作用的偏见,认可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才能与管理咨询公司进行良好的洽谈沟通,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及时认识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而不是忙吗自信,完全按照个人意识制度发展策略[2]。 2.3全面配合管理咨询公司 管理咨询公司在进行工作时,首先要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加以考虑,然后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如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核心等,管理咨询公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合作性,因此,企业的配合程度对管理咨询公司的工作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与管理咨询公司进行合作之后,企业要保持对管理咨询公司的一定信任,并且全力配合管理咨询公司的工作需要,使其可以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的方法,对问题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从而达到使合作双方都能满意的效果[3]。 3.管理咨询对中小企业的价值研究 3.1发现核心问题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企业的工作人员上到管理高层下至普通职员,由于处在企业内部或者职位原因,在看待企业时都会受到看待角度或者思考方式的限制,无法客观全面的分析出企业内部的核心问题,而且由于专业限制,相关企业人员在专业知识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然而管理咨询公司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知识理论,以及综合专业的分析团队,最为重要的是,管理咨询公司可以从全面客观和专业的角度看待问题,剖析问题实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从而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 3.2完成企业改革和进程规划 企业发展一定要有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借助管理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系统科学的全面深入了解,为顺应市场经济需要谋求突破和改革,以管理咨询公司客观科学的视角为企业规划发展方向,保证企业决策的公平公正,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带来的企业潜在风险,对企业自身和市场需要都保持清晰的认识,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树立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3.3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服务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目前的多数其偶也中,工作人员一般各司其职,对其工作之外的相关知识了解很少,但是想要保证企业各环节的连通性,就必须保证企业具有精英人才,管理咨询公司可以对此为企业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帮助企业员工提高学习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制定标准的人才筛选机制[5]。 结语:根据研究分析,中国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迅猛,但是发展程度总体而言不如人意,甚至一些企业往往经营不到一年就会因为管理问题而出现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对此,中小企业高层人员要随着时展更新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到管理咨询公司存在的实际意义,从而借助其专业的理论指导和改善方案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管理咨询论文:浅谈我国管理咨询业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咨询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其作用日益突出。虽然中国的管理咨询行业在规模与服务水平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管理咨询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还不成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寻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市场经济实践活动。为此,本文结合咨询业现状,分别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咨询业发展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咨询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管理咨询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行业生存环境分析 “管理咨询”业被比喻为政府和企业的“外脑”,是由外部专家深入企业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调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诊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指导实施的一种服务活动。咨询行业像其他事物一样,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只有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和协调,企业才能顺利地开展咨询活动。总的说来,管理咨询行业主要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外部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1992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咨询业的扶持政策和市场规范。2005年人事部颁布了《管理咨询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2012年科技部印发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到鼓励咨询机构依据区域空间特性、产业基础等因素,为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产业咨询服务。但是,我国目前还缺乏完整的关于整个咨询业的法律规定,缺乏有效的财政、税收等具体支持政策,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政府对咨询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严重制约了现代咨询业的健康发展。 (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加快,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国外公司和资金大量进入,管理咨询需求越来越大。在经济危机中,管理咨询业虽然经受了困难,但市场份额并没有明显下降。2009年新华信中国管理咨询市场发展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62.6%的企业不会因为经济危机缩减对管理咨询的投入。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对我国咨询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社会的多元化趋势、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对咨询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思想较为保守,对市场经济缺乏敏锐感,企业界普遍存在重眼前轻长远的意识,有些企业盲目崇拜“洋咨询”。但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人们的观念尤其是企业界、政府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断与国际的先进思想和管理理念接轨。 二、行业现存主要问题 (一)外部监管角度 1.管理咨询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目前,管理咨询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国家也没有一套针对咨询产业的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管理咨询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没有规范的运营规则,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大家共同遵守的职业准则,没有有效的政策保障,同行间缺乏沟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是目前咨询行业标准的制订者,但是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的标准缺乏市场基础,说服力、约束力与可执行性差,实际效果不佳。 2.管理咨询业尚未形成全国性的行业协会 目前,我国的咨询行业缺乏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咨询机构各自为营,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局面。虽然设立了很多行业协会,但协会没有发挥推动行业发展的基本功能,缺乏对行业制定统一规范、宏观管理的能力,承担审批的工商部门不具备审核咨询机构的服务水平。 (二)从服务提供者角度来看 1.外资咨询公司与国内企业的需求难以有效匹配 大型及特大型咨询公司,如麦肯锡、波士顿、北大纵横等,从业高级咨询师人数可达数百、成千、上万。它们拥有丰富的国内企业案例库,甚至具有在全球共享本公司知识库的能力。但是,由于国外一些先进管理咨询理论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所以这些理论往往难以与国内企业的需求有效匹配,可能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2.本土咨询公司难以提供高质量服务 (1)行业门槛低,管理咨询企业水平良莠不齐。目前,我国咨询企业的数量迅速增长,规模也迅速扩大(见图1)。但是,由于行业门槛低,大量水平参差不齐的企业涌入,导致管理咨询业水平普遍较低。有些管理咨询企业已经颇具规模,管理也较为规范,已能够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供咨询方案。而有些中小型咨询企业制度不规范,没有明确的企业定位和经营目标。在经营业务时,这类企业往往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制定方案时过于理想化、同质化,解决方案治标不治本等。 (2)管理咨询公司缺乏专业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咨询人员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是咨询机构最宝贵的资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我国咨询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上与国际知名咨询企业存在着巨大差距。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统计,2012年中国管理咨询机构前50家,共完成各类咨询项目6788个,总计业务收入290317.6万元,总雇员数量9340人;而2012年埃森哲公司业务年收入279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折算人民币价值17275542万元,埃森哲全球员工236000人,为遍布120个国家的客户服务。2012年中国管理咨询机构50家,年度收入总和为埃森哲公司年度收入的1.68%,从业人员总数不到埃森哲公司雇员数量的4%。 此外,同国际知名咨询公司人才结构相比,我国咨询业人才整体素质不够高,人才标准不统一,从业人员专业知识背景较为单一。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人员提出的多数咨询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方法简单粗糙、缺乏科学性,做出的咨询方案实用性差。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后续的支持和指导,使方案的效果大打折扣。 (3)咨询业信息资源存在问题。信息是咨询之本,咨询产业本质上就是对信息的提取、传递、分析、处理和使用,没有信息资源,咨询产业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前,中国信息资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信息资源总量缺乏。主要是缺乏历史数据和最新数据,信息资源尚不完备,严重影响了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咨询质量。第二,信息资源质量普遍不高。主要反映在统计数据的口径混乱,信息失真比较严重。第三,资源利用率较低。这主要反映在“条块分割”,没有充分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服务需求者的角度 1.企业自身定位不明确,寻求咨询服务缺乏针对性 企业进行管理咨询的目的不明确,对管理咨询的要求往往局限于短期利益和轰动效应,不愿搞长期投资。许多企业管理咨询的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此外,还有以下种种不正常现象:排挤同行、讨好上级、变相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突出领导的政绩。因此,目前我国的管理咨询在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演变为一种畸形的竞争手段。 2.企业对管理咨询行业认识不足 在我国,大家对咨询和咨询业的概念一直比较模糊,对这一行业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有的客户对脑力劳动的价值认识模糊,轻视知识的价值,对咨询费用不理解;有的客户不清楚什么是信息业,什么是咨询业,有时把咨询公司当成只管牵线搭桥的中介机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侵权现象严重,不尊重咨询产业的劳动成果。 3.企业与咨询公司缺乏沟通 “咨询研究―咨询报告―协助实施―总结”是咨询公司的管理咨询作业流程。按照这一流程,咨询公司接到项目之后,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咨询报告。但由于视角不同,企业与咨询公司在认识上可能存在分歧,这就需要双方就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正。如果双方没有达成共识,企业就不会主动配合,一旦方案不被执行人员所理解,或是企业不具备足够的执行力,即便是再好的咨询方案,对企业来讲也是没有用的。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企业与咨询公司的沟通。沟通不畅会导致好的咨询方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给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提出对策 (一)规范行业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加快建立全国性的管理咨询行业协会,实现行业自律与行业规范 1.加大政府对管理咨询业的扶持力度,营造管理咨询氛围 管理咨询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要为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场氛围和政策法律环境。可以适当给予管理咨询企业税收、金融方面的优惠,为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培育管理咨询市场,推动我国管理咨询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管理咨询行业的社会地位与业务水平。所以,要尊重价格规律,认真调研,通过分析管理咨询市场供求变化与管理咨询商品价格的关系,制订科学合理的策略,以达到消除管理咨询市场供求矛盾的目的。与此同时,要加强价格监督,通过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对违规行为进行干预。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执业资格、规范以及道德准则等法律法规,进而保证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公平竞争,维护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为全行业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中国政府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努力为管理咨询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建立全国性的管理咨询行业协会 管理咨询行业协会是一个行业管理机构,加强对管理咨询行业的管理,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行业协会可促进管理咨询人员提高职业水平,帮助咨询公司获得社会信任,所以应尽快建立并加以规范。管理咨询行业协会应该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行业准则、制订规范的操作程序、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等。国家应在宏观层面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体系的同时,大力培育咨询需求市场,营造利于咨询业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并积极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培育和开拓咨询市场。还应当号召和培育全社会的咨询意识,扩大咨询市场需求,大力推动和发展政府决策咨询的制度化、产业化。在政府行为方面,政府要对国内咨询业进行产业政策的扶持,并加强信息咨询产业的立法,不断优化和提升咨询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管理咨询公司应提高自身的水平,使企业间战略联盟与合作 在管理咨询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国的管理咨询公司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就必须发展核心能力,形成竞争优势。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不应该“大而全”,而应该“专而精”。我国的管理咨询公司应找到与自己的专长相适应的咨询领域,同时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目标客户,建设自己的团队,积累宝贵的经验,以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并借鉴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的管理方法,把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咨询理论。 同时,管理咨询企业不可闭门造车,故步自封,应明确行业交流的重要性,拓宽视野,加强业内交流,积极寻找与国际大公司合作的机会,形成行业合力。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从业队伍素质,增强咨询机构核心竞争力 咨询依靠知识和信息来工作,知识的密集性很高,必须充分考虑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产业特色,充分做好人才储备与知识产权战略规划。首先,应该招募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接触过国外先进管理咨询理念的精英分子,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国内发展平。一方面应加紧向外部聘请专家;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人才的培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并把人事部通过的管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工作向全国范围内推广。咨询业要有创意性人才,而这种人才比一般工业劳动中的操作性人才难获得,也不易管理。目前,在我国咨询机构中人员素质偏低、兼职人员过多等问题突出,因此应该加强对有关人员的进修、培训,特别是建立正规化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培养专门的咨询人才。 (四)企业应明确定位,加强管理咨询的意识 目前,国内大部分需要咨询服务的企业主动咨询的意识不强,在咨询方面的投入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利益,只有那些管理问题严重并已影响其当期生存的企业,出于救治的目的才不得不与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并且,我国众多企业对自身定位不明,在寻求管理咨询时也没有明确的诉求,而且表现得过于急功近利,企图通过管理咨询立竿见影。因此,政府及管理咨询企业应共同合作,提高企业对管理咨询业的认识。当今社会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宣传,已经成为树立企业及产品形象的有效途径,对于中国的管理咨询业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可以向社会推广咨询业的成果,树立咨询行业的社会形象和提高知名度,还能有效地开发潜在的管理咨询市场。 四、结论 我国管理咨询业起步较晚,成熟的产业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市场用户需求也没有完全接受,加之本土咨询公司整体散且小,致使整个行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面临强势国际竞争时,更显得力不从心。我国管理咨询业正从幼稚期向成长时期转变。管理咨询行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应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实力,缩小差距,最后摸索出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让咨询产业真正成为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信息建构体系。 (作者单位为南京林业大学) 管理咨询论文:关于客户获取管理咨询信息的几点建议 【摘要】管理咨询市场中,由于管理咨询产品本身的特性,买卖双方关于产品的信息不对称是必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管理咨询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与交易,影响了管理咨询市场的良性运行。客户企业面临很多仅靠自身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外脑”提供帮助,为缓解他们与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客户往往会进行信息的搜寻。于是,客户如何从管理咨询机构那里获得更多信息,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网络媒体、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建立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ERP系统的应用等四个方面来讨论解决这项问题的措施,并得出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结论,对以后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建议作用。 【关键词】管理咨询 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 满意度测评体系 信息交换 管理咨询市场中,由于管理咨询产品本身的特性,买卖双方关于产品的信息不对称是必然存在的。客户与管理咨询公司关于管理咨询行业信息的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客户对国家有关管理咨询行业的政策规定、管理咨询协会的相关条款、与管理咨询有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咨询公司从业的标准、管理咨询行业市场总体情况及前景、管理咨询顾问资格认证等信息的占有上,与管理咨询公司相比,往往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如果管理咨询公司不主动传达相关的信息,客户可能要花费很大的搜寻成本才能获得这些信息。而且,由于客户自身专业知识和搜寻成本的限制,他们对管理咨询产品相关信息不能完全知晓,再加上管理咨询公司的有意隐瞒和失实吹嘘,更加深了客户与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一、客户可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获取更多管理咨询信息 管理咨询公司网站传递的信息内容,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网站内容项目规划合理,信息内容真实可信,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满足客户搜寻信息的需要,缓解客户关于管理咨询公司产品的信息不对称;有的网站要么避而不谈,要不夸大其词,对缓解客户的信息不对称帮助甚微。探讨管理咨询公司网站对客户所关注信息的传递程度,不仅可以指导管理咨询公司有针对性地根据客户需求改进网站内容,缓解信息不对称;而且可以为管理咨询公司网站内容规划起指导、参考和评价作用。 二、客户要和管理咨询提供者交换信息、整合信息 管理咨询行业是将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一个特殊的行业。管理咨询公司的产品本身就是知识,其服务过程就是知识的转移与整合过程。在咨询服务过程中,双方通过知识转移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管理咨询服务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双向的知识转移。咨询服务接受者利用咨询服务的目的就是向自身组织内部导入新的知识,构架新的知识体系,以便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决策水平。新的知识体系是由服务提供者帮助构建的,转移方向由服务提供者指向客户。 三、建立相关的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 管理咨询在我国起步较晚,在行业或企业顾客满意度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咨询行业尚未被国家统计局纳入独立统计范畴。近年来,随着管理咨询企业的不断增多以及客户对管理咨询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竞争不断加剧,对客户满意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得到咨询企业的重视。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咨询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到2000年,顾客满意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理论建立起来。2000年12月,正式出版的2000版的ISO“DIS9000”明确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项原则列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第一条,并得到广泛认同。 建立管理咨询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主要是评价管理咨询企业在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带给客户的感觉和满意程度,当然也包括客户是否获得了充足的信息,客户获得的信息是否是其想要的,是否有用等。在此体系中,通过相关的指标和标准等一些客观因素,还有通过问卷等考虑客户的主观因素,对客户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并且进行持续改进。不论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都应将客户获取信息的情况考虑在内,作为一项重要考察因素。当客户所得到的信息不能满足其需求时,满意度不足,客户就可提出合理要求,要求管理咨询提供者进行改进。 四、促进ERP系统在管理咨询业务中的运用 我国目前管理咨询公司服务质量不容乐观。在管理咨询公司和管理咨询顾问的行业资格认定方面缺乏经验,致使我国管理咨询业规范性较差,ERP管理咨询人才的匮乏也制约了我国ERP管理咨询服务水平的提高。在知识基础方面ERP系统方面的知识基础是我国管理咨询顾问普遍欠缺的,而且我国管理咨询顾问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这也就决定了在我国众多管理咨询顾问中,真正能够胜任ERP管理咨询工作的为数很少。所以,应促进ERP管理咨询服务的发展,建立员工培训机制,提高管理咨询顾问的整体素质和ERP咨询业务水平,整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快速、全面共享。 总之,客户和管理咨询机构必定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客户可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渠道来加强对信息的搜集能力,加强渗透作用。而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在咨询服务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咨询服务双方知识交互过程中,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相互促进,互为前提,是链接咨询服务双方的桥梁,知识转移和整合的优劣决定着咨询服务的效果,客户要时刻注意和管理咨询提供者交换信息、整合信息。建立相关的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是为了让客户对于自己究竟缺乏何种信息有据可依,也让管理咨询机构提供信息和方案时有据可依。促进ERP系统在管理咨询业务中的运用是为了提高管理咨询机构的业务水平,使得咨询业务系统化,完善化。这些都有助于客户获取更多的信息,但更加具体实用、低成本的措施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管理咨询论文:关于客户获取管理咨询信息的几点建议 【摘要】2011年的一系列慈善事件把我国慈善组织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公众对慈善信息披露的关注空前高涨。部分慈善组织却因为信息透明度低而丧失了社会公众的信任,各种善款募捐也因此降至冰点。加强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有助于慈善组织获取捐赠资源、改善形象、提高公信力,也有助于公众有效监督等,是一举多得的事,十分有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因此,研究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透明度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慈善组织 信息披露 透明度 公信力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慈善组织数量持续上升,各项善款捐赠也逐年增多。与此同时,尚德“诈捐门”事件、“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宋庆龄基金会”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问题接连曝光。慈善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慈善组织的研究起步较晚,经验不足,而且与慈善组织透明度相关的研究也不是很多。 一、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透明度现状 1.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内容不全面。目前我国各慈善组织在信息披露中执行的标准不同,不同的组织对外提供的慈善信息有很大差别,并且慈善机构的各项报告格式也不相同。比如个案研究中,中国红十字会和壹基金的信息披露差异,第三方透明度监测机构透明度评价指标的差异等等,这都使得我国慈善组织所披露的信息缺乏统一的对比标准。 2.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渠道不畅,内容滞后。目前中国慈善信总公开的染道还比较落后,慈善信息的宣传推广还没有真正进入公众的生活,偶尔能够了解到慈善与公益组织的一些情况也只是某某地方发生天灾人祸需要捐款,或者某某组织又出现了什么方而的问题之后电视新闻、报纸等传媒介便开始铺天盖地的报道,其他时候能够从这些途径了解到相关情况少之又少。 3.慈善组织披露信息获取难度大。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内容的不足、披露内容的滞后和披露渠道的差异都导致了获取慈善信息的困难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很多慈善组织在物资募捐和运作过程中不公开、不规范。信息披露不足使社会公众和捐助者无法获取想要的信息,披露内容的滞后使捐助者不能及时了解所捐助物资的使用情况,而披露渠道的差异更增加了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难度。慈善组织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是导致公众获取信息困难的最重要原因。 4.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2012 间公益发展报告显示,87. 4%的样本组织制定了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60%的组织每年都编写财务报告,86. 9%的样本组织有会计人员,89%的组织有出纳人员,59. 1%的组织曾接受过外部独立财务审计。慈善信息的不透明给政府监督、行业监督及社会监督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各种监督力度的不到位,引发组织内部人员的腐败,出现贪污受贿、挪用募捐物资的行为。 二、我国慈善组织透明度的评估体系 中国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估体系,的年度《报告》将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指数分为不同区间。其中,透明指数在60到80之间的为进取组织,在80到90之间的为优秀组织,达到90以上的是卓越组织。 福布斯中国慈善基金榜,评分指标由基金会基本信息、筹款信息、项目执行信息、年度财务信息、日常事项披露、披露的渠道/频次等构成,总分为100分。它重点使用基金会官方网站、相关行业和监管机构网站等公众渠道作为信息来源,考察基金会向公众披露其信息的状况,排名越靠前,透明度越高。 三、扩大慈善透明度的对策 1.完善慈善信息公开制度与渠道。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会计报表(标明捐赠财务收入、支出及其变动信息,捐赠资源分配和投向等信息)、慈善项目运作信息(主要包括慈善项目策划、项目申请、项目审查、项目执行、项目后续追踪等)、慈善绩效评价信息(主要包括慈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公众满意度等)。另外,除了正面的书面报告形式以外,应大力提倡慈善组织以网络在线报告的形式,比如开辟全国统一的网站或报刊,做到实时、“点对点”的信息传递,更方便、快捷规范地公开和传递慈善信息。 2.建立多元化的慈善监督体系。一些公募慈善机构,政府本身就是慈善组织的参与者就无法行使监督者的职责,所以贪污、挪善款时有发生。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网,必须首先理清政府和慈善组织的关系,政府应该放松对慈善组织的行政干涉和合法化准入,降低慈善组织申请的门槛,让慈善组织脱离其挂靠的业务主管部门,使其能够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政府监督,第三方组织监督、社会监督(主要包括媒体和公众监督)组成一个监督体系。 3.推进慈善信息公开软实力建设。以第三方机构、网络媒体以及公众舆论为支柱的制度化问责机制进一步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公开透明。除慈善组织工作要公开和透明外,还要将接收、管理、发放捐款捐物的流程程序化,同时将慈善组织的管理费用和善款分开使用,所参加的捐献项目以及数目都要有详细的记载。账目要清晰明了以待捐款者和公众随时查阅,或者每隔一段时间将收支明细公布在指定的网站,以接受监督。最后,慈善工作还要有民主性,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4.加快推进慈善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相关部门应该尽早出台一部专门的《慈善法》,明确慈善组织、捐赠者、受赠者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慈善组织建立的程序、接受捐赠的条件,规定每个慈善组织的财务状况和开支明细要定期接受政府、舆论、公众、和第三方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的监督。规范善款的使用,保障捐赠人和受益人的权益,尽量使制度之外的做慈善的组织都纳入法制的轨道上来,使制度之内的慈善组织严格地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执行,严禁贪污,挪用任何慈善物资。 管理咨询论文:财务管理咨询行业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摘要]文章以杭州嘉融财务管理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目前财务管理咨询行业现状进行了初步介绍,其次立足于本公司,深入剖析杭州嘉融财务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再次对公司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财务咨询公司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咨询;记账;纳税申报 1.引言 1.1财务管理咨询行业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的财务管理咨询行业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并随着国家对税收的征缴愈加严格,使得企业需要精准的财务咨询服务,这也导致市场对财务管理咨询公司需求更加迫切。记账是指小微企业或部分机构将企业经营所涉及的发票凭证处理、纳税申报等一系列会计工作全部委托给财务管理咨询公司完成。它们之所以选择让财务中介机构帮助处理财务方面的业务,是因为能够降低设置财务部门的固定成本,增加赢利,也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的会计团队在记账和税务处理方面的专业能力。 以浙江省为例,至2014年年底全省企业数量达到了980多万家,同时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指出,中小企业的数量占99%。但由于中小企业受规模所限,会计工作要求较低,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将近70%的小微企业选择购买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的记账服务,进而越来越多的财务管理咨询公司成立起来。 1.2杭州嘉融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简介 杭州嘉融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经过财政局、杭州市工商局批准的,于2005年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由一支相对专业的会计师和会计员组成的财务管理咨询服务的机构。公司全面运用金蝶财务软件进行记账,能够保护好客户的财务数据,专业化的“软件会计、审核会计、纳税会计”服务模式以及内部查账制度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本公司主营业务有三项,其一,记账,主要为客户提供办理发票处理、凭证填写、整理成册的业务,这是公司目前主要收入来源;其二,纳税,主要是为客户缴纳每月需要上交的国税、地税;其三,工商注册,客户到工商部门完成公司注册登记或者注销等业务。 2.公司发展现状 嘉融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经营范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嘉融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能力越来越强,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嘉融财务咨询公司行业种类很多,涉及工业、商业、服务业、出口行业等。 杭州嘉融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于2005年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万元人民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成立已经有十个年头,业务量不断增加,员工的人数也在上升,服务的客户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公司共有16名人员,其中: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1名,会计部12人,工商部门2人。每一名会计部人员负责二十多家小型公司的记账,其中有一个会计员负责四十多家客户的纳税零申报业务。 3.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嘉融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面临的问题 财务管理咨询行业在我国已经具有了很广阔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记账业务的不断发展,会计管理中也呈现出一个突出问题,即怎样对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的记账业务进行更加行之有效的规范和监督。就嘉融财务管理咨询公司而言,虽然公司行业种类很多,但是考虑到公司目前人员的知识能力状况,没有高级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公司主营业务仍然是记账和税务,有很多业务公司做不了,这样使得公司的成本进一步加大。公司目前还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公司员工离职率很高。离职率是企业用来衡量一个公司内部人员分配和流动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离职率的计算数据,我们就能分析出公司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的程度。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同时它也导致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得组织效率也在不断下降。公司的离职率偏高,表明公司的一些政策不利于员工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2)公司的福利待遇有待提高。嘉融财务咨询公司正式员工的基本工资和饭补,交五险一金,根据个人服务客户的质量以及客户交记账费的快慢来决定员工的提成,但是一个人要负责20多家公司的记账,并且要在每月的1~15日之前把国税和地税上交,压力很大。 (3)会计人员缺乏服务营销理念和市场意识。财务管理咨询行业属于专业性的服务行业,具有很强的服务特征。随着会计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导致此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的记账服务与客户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一旦提供的服务有所疏漏,将会引起客户的追究。所以,无论是经理还是会计记账人员都缺乏一定的营销背景,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营销理念在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的使用。 3.2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公司的福利待遇。首先介绍一下嘉融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的待遇,对于实习生,基本工资每月800元,还有饭补200元。对于正式员工来讲,工资也不是很多,公司交五险一金,另加提成,但是提成一般根据其服务的客户是否定期缴纳记账费,如果不能按时缴纳记账费,就不能拿到提成。根据2014年的中国城市GDP排行中,杭州排名第十,GDP达到了8343.52亿元,同比增长8.0%,可知杭州的物价很高,所以,嘉融财务咨询公司必须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使员工能持续工作下去,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 (2)给员工提供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嘉融财务咨询公司实习期间,笔者发现员工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除了上班基本上没有别的活动,所以如果公司以后想要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就必须引进更高质量的人才,给小微企业记账,申报纳税,出具税务审计报告,扩大公司经营范围,使得公司赢利能力增强。 (3)加强内部环境的创新。一是学习理念的创新,财务管理咨询公司作为一个中介机构,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和智能密集型的组织,要不断培养员工全新的学习能力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二是管理理念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建立民主、开放、公平的管理机制,为员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进而做到吸引人、留住人、造就人的良好局面。 4.未来发展前景 4.1扩大经营范围 财务管理咨询行业作为一种服务业,在不远的将来会迅猛发展,这也迎合了“专业化、标准化”的趋势,为了迎合客户的需要,杭州嘉融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引进更先进的金蝶软件系统和高质量的人才,在为小型微利企业记账的同时,不断扩大经营范围,未来为中型企业记账,并且,要不断扩展服务种类,向提供财务咨询、审计、税务报告等方向发展。 4.2加强宣传,提高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的社会认可度 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的记账业务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对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的认识不足或者是认识存在偏差。所以财务管理咨询公司应当加强自身业务的宣传力度,运用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业内知名度,增加自身的业务量,以吸引更多的小微企业找本公司业务,增加规模效益。 4.3为淘宝、天猫等网上销售店主提供记账申报纳税服务 浙江省是一个经商大省,网购将近50%的商品都是从浙江和福建发货,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对淘宝商家的营业额很难估算,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按照规定征税。显然这样是不公平的,最近有多地天猫店主被约谈补税纳税风波,这将使得越来越多的淘宝商家规范财务处理,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申报纳税,此时对于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的记账业务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面对这样一个机遇,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需要尽快创造出符合淘宝网店的记账服务,从而赢得更多的效益。 5.结论 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控制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财务管理咨询公司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同时为企业节约很大一部分开支,所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所接受,虽然财务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记账服务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是它的优点是不容忽视的,相信财务管理咨询公司能够不断开拓进取,不断进步,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期。 管理咨询论文:管理咨询公司在并购整合业务中的价值体现 摘 要:管理咨询业是紧随社会信息化和现代化步伐而兴起的现代产业,管理咨询公司在企业并购整合业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体现出不同的价值。本文主分别从并购动机和目的、并购方案策划和制定、商务谈判协调、并购之后的整合等多个业务环节进行阐述,从而说明管理咨询公司在企业重组并购业务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另外,从人力资源整合和企业文化资源整合两个角度对管理咨询公司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最后,对管理咨询公司今后的业务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管理咨询公司;并购整合;价值体现 一、引言 并购业务是企业的资本运作行为,且由于并购项目是一项系统性、技术性、专业性、操作性都极强的活动,一般企业难以独自胜。因此,需要专业性的服务机构的参与,常见的类型包括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不同类型服务机构凭借各自的服务特长,在企业并购业务中都能获取到相关的服务项目,从而为企业解决并购整合中存在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疑难问题。 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服务机构而言,其自身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其中劣势方面主要表现为:对于财经、法律相关业务,由于不具备特定资质,不具备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的专业性,因此在在企业并购业务中,对财经、法律方面的业务其参与度不高。而自身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企业咨询公司具有其他服务机构所没有的宏观高度,能很好把握并购整合业务的总体框架和核心流程,能够以战略性的角度去解决并购业务的具体事项。可以形象的将各类服务机构进行如下描述: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像并购整合战斗的特种兵,精通各种武器和作战方式,冲锋陷阵首当其冲;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更像是总指挥和幕后推手,协助企业运筹于帷幄。管理咨询机构可能不知道“怎么使用作战武器”,但善于观察战局,根据战场局势调动“合适兵种”,从而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最终赢得战斗。因此,管理咨询机构在企业并购整合业务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对企业并购成败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力。那么管理咨询在企业并购业务中到底扮演何等角色,体现怎样价值呢?要从它的作用看起。 二、管理咨询公司在并购整合中的角色 图1 企业重组并购业务流程图 从图1企业并购整合流程可以看出,整个业务涉及从并购决策、并购战略制定到并购后整合,现实业务中的众多阶段都有管理咨询机构的身影。主要包括: (一)并购动机和目的的梳理者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由于之前未做过并购业务,缺乏经验且往往关注于独立的几点,对并购企业的商业动机都非常明确,例如是否能扩大市场份额、是否提高利润率、是否扩展销售渠道、压缩排挤竞争对手等。但往往在企业并购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误解,忽视满足需求之后其他方面的融合,往往为并购之后的整合埋下隐患,导致并购的目的性变得模糊,最终导致并购行为流产或失败。 而管理咨询公司具有较高的宏观高度和较强的系统性,能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为企业量身打造全面、系统的并购方案和执行计划。另外,优化并购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根据并购需求,组建内部收购团队,对收购团队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和指导。对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人事结构、企业发展规划、产品定位、存在风险等因素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调查和分析,确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反馈给企业高层,从而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 (二)并购整合业务的规划者 根据买方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自身特点和经营状况,管理咨询公司从专业角度出发,并结合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制定全面、细致、系统的并购方案和计划,并购方案不仅要包括可行性分析、融资安排、并购进度表、绩效分析等相关的专业性整合预案,而且要结合企业组织结构和不同部门的特点,对整合方案进行细化和分解,充分体现出前瞻性、互动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 (三)搜寻目标企业的过滤者 企业数量众多,即使同行业、同地域的企业也可能成百上千,如何从中搜寻并购目标,对意欲实施并购的企业而言并非易事。另外,即使选择了目标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目标企业的相关信息,对于并购企业而言,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低下。另外,由于自身经营的局限性,并购方与被并购方之间也缺乏相互了解和信任,信息沟通不畅,也就容易丧失一些可能存在的并购机会。 管理咨询公司凭借自身的优势,通过自身广泛的业务联系以及丰富的企业客户资源,以中立第三方的身份,能及时掌握双方企业的动向和基本情况,从而架起企业并购的桥梁,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促成交易实现。 (四)商务谈判的协调者 由于管理咨询公司全程参与企业并购业务的策划与实施,对整个业务活动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且拥有较多的并购整合业务经历,对谈判环节会有一定的灵活掌控和协调能力。因此,在商务谈判阶段,管理咨询公司可以被看作是并购是否成功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五)重组并购后的整合者 当企业并购顺利完成后,需要对重组双方进行多方的调整和优化,例如人事、组织、薪资、绩效等方面,进而建立全面统一的组织结构和制度,达到最佳的协同效应,提高内部运作效率,确保重组后的企业尽快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然而,很多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后,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培训,无法第一时间完成组织指挥、人事管理等管理体系的整合和统一,甚至对于存在的问题,管理层也无计可施,导致企业处于一种松散型的管理状态,整个组织指挥系统内部存在大量摩擦,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运作,结果非但没有提高效率,反而由于内耗成本的增加进一步降低了效率。 因此,管理咨询公司在企业重组并购后所做的工作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体系;二是制定规范化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和优化方案;三是建立合理有效的人事绩效分配机制;四是建立科学考核机制。 三、管理咨询公司在并购整合中的核心价值 管理咨询公司在企业重组并购业务中,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 (一)人力资源整合 公司重组购并之后,被购并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往往会产生离心力,要尽量减少员工的抵触情绪。针对员工的不同特点,尤其是有能力的管理人员,要知人善任,根据情况适当提高待遇,最大限度的调动工作积极性,降低人力资源整合过程的内耗。 (二)企业文化整合 当两个企业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的公司购并重组时,很容易产生企业文化与理念的碰撞和不协调。要将先进的企业文化渗透到整合后的组织管理体系、生产经营体系、员工培训生活等各个方面,让所有员工耳濡目染、自上而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修养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从而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度、和谐度,使得企业重组并购取得真正的成功。 人力资源及企业文化方面两项业务,一般是管理咨询公司经历最多的两项业务,因此,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为并购企业制定出规范化和流程化的执行方案。 四、对管理咨询公司业务发展的建议 从我国目前管理咨询机构的运作情况来看,虽然参与整个并购流程,但是主要业务多限于制定战略,并购后整合,业务比较单一化。在财务、法律等业方面并购企业可能需要找寻第四方、第五方服务机构参与其中,大大增加了并购方的工作量和沟通成本,因此并购企业期待可以提供多元化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辅佐其完成整个业务。因而管理咨询公司应加强自身复合能力建设,尽可能为并购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 同时,管理咨询公司拥有信息量的多少,也直接决定业务主体对其可信程度。如果管理咨询公司信息量少,则会很难对服务对象做出今后时期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的准确定位。由于信息量少而导致定位不清,或者是定位偏差,必将影响其在市场的竞争力,也难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因此,管理咨询公司应该加强信息的搜集工作,不断完善信息库,增加信息量,提高自身竞争力。 此外,企业并购整合业务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管理咨询公司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方案,而管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其方案质量的高低。因此,管理咨询公司要加强对咨询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提高咨询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以期为并购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管理咨询论文: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管理咨询功能 摘 要 本文分析提出了现阶段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不足,并指明了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即管理审计,并介绍了管理审计的内容及其在现实操作中的一些可行方法。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集团内部审计 管理咨询功能 一、前言 随着国有企业集团的飞速发展,内部审计也逐渐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国有企业集团在重视内部审计带给企业发展的作用之余,逐渐希望内部审计能够更多地为企业的管理觉得提供更加直接的支持,也就是让内部审计具备企业管理咨询的功能。这也预示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正朝着管理审计的方向发展,由于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还需要研究出更多可行的方法,以适应国有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 二、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与不足 (1)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企业的价值以及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利用全面的、科学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控制、管理过程的效果,力求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帮助企业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集团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国家不断对国有企业集团进行合并的引导,以致出现产权结构复杂、管理程序冗长以及交易关联繁多等问题,致使集团管理人员不能事事躬亲处理,内部审计能帮助集团领导人员及时发现集团管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正的措施和方案,以此来提高国有企业集的经营效率和发展水平。因此,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对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是非常重要的。 (2)国有集团内部审计的不足。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国有企业集团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对企业内部审视不够重视,有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以保障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运行,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常态化以及体现风险导向原则等等。除此之外,由于国有企业集团周围环境变换快以及企业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使得国有企业不得不加快改革速度以适应企业发展,但是在进行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内部审计的改革,使内部审计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对促进国有企业集团发展的作用。 三、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管理审计 近年来,由于国有企业集团周围环境的不断变换以及企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也有了重新的界定,从以往的注重企业内部设计的有效性和审计监督的在规范化与制度化向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决策中的作用,不断将内部审计引进到企业管理决策中转变。于是,内部审计渐渐被灌输了新的功能,即企业管理咨询功能。总的来说,传统内部审计先是由财务收支审计向专项审计转变,然后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并日益强调从决策全过程跟踪的角度对公司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往管理审计的方向发展。 四、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审计指的是集团企业对自身及子公司的整体经营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管理审计旨在使审计单位的管理导向符合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战略决策要求和管理过程安全规范,并做到资源配置的集约高效。 (1)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审计的内容。在选择具体审计方式进行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审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所执行的项目所适应的审计方式,同时也要考虑公司内控的关键风险环节。在确定好审计方式后,先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子公司供其先行执行,再介入审计,这样既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提高审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督促不特定的对象自发落实集团管控决策的自我落实,进而提高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水平。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审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专项审计。专项审计指的是为了评价各种国家就企业经营管理而制定各种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集团母公司基于总体目标和经营方向而制定的决策、制度等在子公司中的效率和效果,以及评估国有企业集团公司重大项目或经营活动及子公司重大经营项目的效率、效果以及经济性,以及诊断和防范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及子公司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重大风险的原因的一项有明确目的的和特定主题的具体项目审计。专项审计的目的是提升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战略管控效率。在专项审计中存在与集团公司战略目标或决策不相符的,集团审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善意见,通过集团批准后由审计单位加以改进。2)内控审计。内控审计指的是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的及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和评价。内控审计旨在防范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及子公司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重大风险。基于此,各子公司应完善公司内部内控系统,定期开展内控评审,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可根据内控的关键风险环节进行抽查审计,从而及时发现风险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3)管理诊断审计。管理诊断审计指的是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以及子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当中的制度建设状况、体系构建情况、实际落实情况以及效率、效果等方面进行核查、分析、诊断和评估,从而及时发现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4)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指的是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实施、运行、安全和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旨在诊断是否做到有效地保护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以及合理经济的使用资源,通过信息系统升级,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管理效率以及管理知识的累积。 (2)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审计发挥管理咨询功能的方法。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审计发挥管理咨询功能的方法主要有: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优化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资源,健全和完善公司内部管控系统及监督机制,确保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审计相关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保持协调一致,严格落实管理审计的具体方案措施,最大程度提高集团管理审计的效率。第二,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风险进行防范、诊断以及审计,并通过提供管理增值咨询改善管理中存在的体系性、结构性缺陷,以此来提高管理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推动子公司的发展符合母公司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提升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战略管控效率。第三,切实履行财务收支审计等基本职能,管理审计最终的目的是为企业谋取利益,但是管理审计需要在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完善的前提下才能推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咨询的功能。 五、结束语 国有企业集团只有完善内部审计体制、履行财务收支审计等基本职能,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咨询功能。但是就目前国有企业集团发展的状况而言,虽然在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体系发展较快,但是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集团还尚未完善内部审计体系,那么就更加涉及内部审计的管理咨询功能。本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笔者认为企业集团在开拓内部审计的管理咨询功能之前,应确保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的运行。 管理咨询论文:在企业动态管理过程中提升管理咨询效能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得一些有关科学、经济、社会的重大决策问题,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任何管理者个人的智慧和才能的范围,需要跨学科、跨行业,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利用集体的智慧,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才能提出满意的方案和做出科学的决策。本文从企业的动态管理过程中,探讨企业如何提升管理咨询的效能。 【关键词】动态管理;管理咨询;效能 一、管理咨询理论概述 企业管理咨询是帮助企业和企业家,通过解决管理和经营问题,鉴别和抓住新机会,强化学习和实施变革以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独立的,专业性的咨询服务。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任何管理者个人的智慧和才能的范围,因此只有组织各行业、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才能提出满意的方案和做出科学的决策。 企业作为管理咨询项目的客体,它是以人为主体的多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在整个咨询项目中它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咨询来改善公司的现状;另一方面它们又对咨询者的“医术”具有怀疑性。这就需要企业从最初的接洽阶段到最后的方案实施评估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的收益最大化。 二、企业从咨询顾问处获得更多有效信息的措施 管理咨询服务涉及咨询委托方和咨询机构双方的活动。咨询委托方是咨询机构的服务对象,也是咨询成果的实施方,而咨询机构则要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完成咨询项目,因此双方都必须在互利互惠和真诚合作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程序展开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从咨询专家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一)选择专业性、距离较近的咨询公司 企业在聘请管理咨询公司时首先要明确定义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物色候选的咨询公司。不同的咨询公司擅长不同的咨询项目。选择专业性较强的咨询公司,可以使企业在咨询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选择距离较近的咨询公司,不仅成本低,还方便企业相关人员与咨询公司专家见面,若咨询过程中出现问题,企业工作人员可以与咨询专家面对面交流,这样企业获得的信息远远多于通过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 (二)变传统咨询中的被动为主动 心态上转变尤为重要。传统咨询的咨询专家被看成是真正的“专家”,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来了就是要整顿他们,和这些“专家”在一起,就如同是大人与孩子的关系,所以很多企业虽然提出咨询要求,但是在心理上还是排斥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咨询过程中,可以改变心态,转变传统的“大人与小孩的关系”为“大人与大人的关系”,首先进行认识上的变革,组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主动和咨询专家接触,虚心接受咨询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有效的实施。 (三)以合作伙伴的关系紧密合作 管理咨询工作是在咨询委托方和咨询机构之间建立关系的前提下和环境中开展的,因此正确处理咨询主体和咨询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管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方面。 在管理咨询工作中,咨询主体和咨询客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多个层面,然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合作伙伴的关系紧密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创建一份合作契约而不是一份建议书来完成咨询项目,双方把这个咨询项目看作是一项共同的事业,旨在产生共同的利益;同时咨询小组开展的大部分工作可以并且应该由咨询委托方的员工来完成。 (四)实行短期方案设计 在咨询机构提出设计方案时,委托方企业可以要求咨询机构进行短期方案设计,即咨询机构所提出的方案涉及的时间段较短,如一个月、两个月、最多不超过五个月。这种短期方案设计的一个原因就是给委托方企业和咨询专家提供重复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合作完成整个方案。这就意味着首先启动一个方案,然后把它导向成功并从中学习。因此,短期方案的执行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学习的过程。 (五)进行方案的评估 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包括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的实施,都应该定期举行方案的审查,并对方案进行评估。这样做一方面是确保委托方企业和咨询机构能定期举行会议,以对他们的工作进度和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进行评估,他们也可以花一段时间决定怎样才能从评估中收益-----也就是说,怎样才能巩固方案以及怎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方案的审查和评估,委托方企业可以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学到更多。 三、管理咨询的发展方向 (一)向“电子化”方向发展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起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和激烈,同时这对管理咨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管理咨询不断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其业务涉足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企业ERP、业务流程重组、直接营销等领域。 (二)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信息化”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信息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同时企业对所获取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咨询机构将会建立属于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应用此信息系统辅助企业制定解决方案,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三)面向“持续化”方向发展 这里的持续化包括企业建立管理持续改善的管理机制、持续的个性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辅助持续的自我评价,以达到管理持续改善、提升企业的长期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此外,广义的“持续化”还体现为企业和咨询机构关系的稳定和长久。 管理咨询论文:论企业如何与管理咨询公司实现信息共享 摘 要:咨询信息本身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在现实中受到企业内外方面障碍的限制,使得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出现“知识不对称”的情况。而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有必要全面详尽的从管理咨询公司获得更多信息,实现知识共享。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出发,剖析企业外部知识共享体系,通过对企业外部知识共享存在的障碍的分析,以此建立可使企业获得更多咨询信息的外部知识共享机制。 关键词:管理咨询;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知识不对称 管理咨询公司通过对企业传道解惑、诊断评价、分析预测等,为企业管理活动提供可行性方案,从而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协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因此管理咨询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尽可能为企业提供合理化信息。企业所获得的信息可视为必要的知识,但现实中企业即使通过公平交易,从管理咨询公司购得相应知识,由于企业内外各方面因素导致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知识并不对称,使得企业借助“外脑”的咨询效果不佳。所以企业作为咨询委托方有权利也有义务从管理咨询公司获得更完善、更详尽的信息。而学界和企业界更倾向于从知识管理角度研究管理咨询有关问题。因此本文着重以知识管理角度,从外部知识共享机制研究出发,研究企业间尤其是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间如何建立知识(信息)共享机制,以一种新的观念与机制协助企业实现从管理咨询公司获得更多信息的目的,从而借助知识共享平台实现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协同发展。 一、管理咨询与外部知识共享 1.管理咨询及其职能开展 管理咨询公司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典型代表,应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行动方案,但从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咨询实施成效来看喜忧参半。当管理咨询公司为国内各大企业提供咨询方案,协助企业实现卓越运营的同时,在不足方面表现为方案实施脱离企业实际、提供方案质量不佳、管理咨询公司缺乏沟通与企业充分沟通以及咨询公司不合理收费等。管理咨询作为企业和咨询公司的一种交易,企业为实现所带来最大化收益与最小损失,有必要从管理咨询公司获得更多相关信息以用于企业当前经营,从而保证交易的“公平”。 2.知识共享与外部知识共享 企业通过从外部环境获取知识(信息),借助技术手段将先进知识贯穿于生产经营过程中,提高经营业绩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价值增值。现代经济学观点认为知识同资本、土地等物质要素一样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同时随着外部环境快速变化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信息)也日益成为协助企业获取竞争能力,培育自身核心优势的重要资源。 从知识管理角度分析,知识管理通过对知识的识别、获取、积累、交流、学习、创造来达到知识管理的目标,实现知识的价值增值。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重点分支,可以认为知识共享是一种客观的经济交换。而从知识共享的范围角度看,企业的知识共享分为内部知识共享和外部知识共享。外部知识共享主要指在不损害企业专有知识的前提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建立的一种学习和交流的知识网络,如供应商网络、客户网络、专家网络、合作伙伴网络等,通过知识缺口的弥补,达到彼此间知识供需的平衡,从而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和效能,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以往的研究侧重探讨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机制而较少的讨论企业知识外部共享机制的建设,因此鉴于当前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现状,有必要在企业间构建科学而高效的外部知识共享机制。 二、管理咨询活动主体间知识不对称与知识共享障碍 1.知识不对等造成管理咨询活动主体间知识不对称 如上文所述,倘若当两个企业互换知识,则每个企业就有两种知识。但是,在实际中企业间的信息分布并不是均等的。由于自身经营活动以及行业环境导致企业特体存在自己特定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量,因此也形成了个体间知识的不对称。具体表现为知识的多寡不均使得拥有大量行业知识(信息)的企业成为知识市场上的垄断方,而垄断直接造成企业间知识上的“贫富分化”。例如在企业自身形成的不同于他方的核心竞争力,或者企业在供应链条上根据自身对行业机密的拥有侵犯上下游企业的利益等。这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不利于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和利用。因此,正是因为知识不对称,才使得知识在知识主体之间的分布不均衡,才有进行必要实现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同时,由于知识不对称能给知识主体带竞争优势,又使得知识共享难以进行。在管理咨询活动中,表现为企业顾及企业声誉不愿向咨询公司告知自身详尽信息,以及管理咨询公司不遵守合同约定高价售卖劣质的方案。双方都在自身信息方面占有优势,而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导致管理咨询活动效果不佳,从而诞生各种失败案例甚至涉及法律诉讼。 伴随知识不对称而产生的便是知识障碍,由于各知识主体之间存在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知识主体通过建立各种性质的与外部交流的障碍,控制知识的外流以便形成知识垄断,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知识障碍的存在使得企业间信息的外部共享难以实现,因此在管理咨询活动过程中,有必要对其中存在的各类知识障碍进行分析。 2.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间外部知识共享障碍成因 基于管理咨询活动中企业无法获取更多相关信息的现象,可以认为企业在与咨询公司之间的知识外部共享机制中出现了障碍,则造成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外部知识共享障碍成因应有以下几方面。 (1)知识垄断使知识难以自动实现共享 在知识共享行为中,开发、创造知识的企业不愿把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知识,尤其是行业规则与工作方法无偿与其他企业分享。因此当有关人员无法在知识共享过程中获得报酬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限制知识的传播与共享,通过知识垄断获得利益,以弥补成本并获得一定利润。知识的垄断程度越高,知识所有者得到的额外报酬就越多,这样导致难以产生自发的知识共享。管理咨询公司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对于知识成果会进行相应的保护,甚至会在咨询工作中保留相关信息,从而形成了无形的知识障碍,使企业难以获得重要知识,从而影响了企业咨询结果。 (2)缺乏知识共享平台与管理技术 由于企业间组织相对独立,企业间信息交流活动大多数通过彼此的信件、通知等渠道完成,使得交流信息内容有限,也使得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困难。另一方面,企业间如果缺乏物质技术的相关基础,未设置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使得企业难以处理纷繁复杂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影响了企业间知识的表达与交流。企业若未与管理咨询公司建立科学高效的数据交换系统和沟通网络,则直接影响了企业正常的从咨询公司获取重要信息,甚至导致信息的丢失。 (3)知识共享相关制度不健全 企业外部知识共享依靠的更多的是彼此的信用和声誉等非制度因素维系,缺乏来自制度的硬性约束,从而导致知识共享的不规范与不完善。而缺乏制度的支撑,使得企业间外部知识共享的氛围与意识淡薄,直接影响企业间相关合作。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相应合作机制,加之出于商业机密和声誉考虑,企业会对管理咨询公司采取消极合作甚至不配合态度,使得咨询公司无法充分的根据所发掘信息提供给企业详尽的对策,从而间接地导致企业无法获取更多有关信息。 (4)共享主体在知识处理能力方面存在障碍 知识共享是有条件的。首先企业自身人员的知识背景、业务素质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直接影响知识共享效果。如果企业员工及管理层知识水平欠缺、工作能力较差,那么将无法参透对方所传达的信息;其次企业自身的工作观念、习惯偏好等主观因素也制约着知识共享效果。在管理咨询活动中,由于管理咨询向企业提供的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行动方案,如果企业人员知识水平欠缺,则无法挖掘方案中所有信息;另一方面,企业若自身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墨守成规,不愿依据方案发生变革,使咨询方案流于形式。最终导致企业由于自身因素无法从管理咨询公司获取更多有用信息。 三、构建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间的外部知识共享机制 由上文可知,在知识不对称和知识共享之间,既存在影响交流的障碍因素,也必然存在着某种协调两方的机制。通过对各种共享障碍进行分析以建立起外部知识共享协调机制,就能有效地在知识主体之间进行知识共享。因此企业要从管理咨询公司中获得更多信息,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企业与咨询公司双方的外部知识共享机制,通过共享机制企业与咨询公司双方所拥有的信息平等、公平、自愿的进行交易,保障企业从咨询活动中挖掘更多有益于企业自身的信息。 1.健全企业外部知识共享制度 根据前述外部知识共享理论,企业间信息交流视为一种信息交易。因此一方若想获得对方更多信息,则必须向对方披露本企业有关的更多信息。因此,从管理咨询公司方面,在运用诸如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行业系统应该整理出相应的制度以及职业规范,防止咨询公司借助自身知识优势盲目设立知识障碍,从而用刚性的手段保证知识共享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建立知识共享的氛围;企业则应及时向咨询公司详尽披露本企业相关信息,从初步接洽至出具咨询报告,企业应在咨询业务全过程配合咨询公司,从而使咨询公司根据企业存在的相关问题详尽的给予解决对策。 2.提升企业自身“软实力” 提高企业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工作技能,培养高效科学工作思维,提升企业自身处理业务问题的能力,从而打造本企业的高素质问题处理团队,有助于协助企业更多的从管理咨询公司给出的方案中挖掘更多信息,通过自身软实力的提升最大可能的保障企业与咨询公司间信息对称;另一方面,知识共享的有效性受到企业自身组织建设因素的制约。为使企业提高自身信息处理与获取能力,企业自身应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从而尽可能减少从咨询公司获得的信息的失真。 3.打造知识共享型企业外部文化环境 企业的生存环境中,外部文化氛围成为影响自身与其他企业关系的重要环境因素,而文化环境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见面会、企业展销会、调查等方式进行知识的直接转移,也可以通过双方互派人员,间接实现双方隐性知识如技术、管理方法、经验、渠道关系的分享,让企业从管理咨询公司处获得使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建立长久而和谐的业务关系,减少双方的疑虑,为企业从咨询公司获得更多信息奠定良好环境基础。 4.构建企业间“知识联盟”,实现企业与咨询公司融合与合作 企业间的知识共享遵循自愿、平等、公平等原则,因此通过平等的知识共享,构筑起强大的知识网络,在互惠互利模式下,结成知识联盟。对于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企业应在选择咨询公司前选择业务素质与人员素质较高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与咨询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业务的长期战略合作实现两者在企业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在公司治理方面企业可以聘请咨询公司人员作为企业独立董事,或进入企业财务审计或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机构设置方面,可以实现咨询公司派遣本公司人员派驻委托企业以提高双方合作程度,从而以此提高咨询公司信息公开程度,并减少不必要交易费用,使企业获得更多有关信息。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知识(信息)越发成为协助企业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的重要资源。而知识的获取是以自身条件的完善以及一定的信息支付为前提。在追求双赢发展思维的今天,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在信息方面都应致力于减少由于彼此知识不对称造成的知识共享障碍,加强彼此的长期合作与业务融合。企业自身也应从内外各方面进行变革,保障信息获取渠道通畅,从而充分获得咨询公司更多的显性与隐性知识,使更多的外部知识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管理咨询论文: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咨询的程序与方法 [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部分。本文阐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提出了进行风险评价、询问调查、查阅内部控制、观察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穿行测试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咨询;程序;方法 1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部分,审计程序必须遵循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按照《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程序如下。 1.1 制订审计项目计划 企业管理层作为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主体,在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制订明确的工作方案,并经相关权力机构批准后予以实施。工作方案要包括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实施机构、实施步骤、费用预案、评价方法等。 1.2 审计项目立项 第一,审计项目实施前应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被审单位管理层和业务流程方面的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责权配置、人力资源制度等);风险评估(确定被审计单位、分析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及采取的应对措施);控制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资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业绩分析和绩效考评控制等);信息与沟通(收集、处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能有效沟通的情况);对控制的监督(对各项内部控制设计、职责及其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第二,制订审计方案,根据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制订审计方案。实施审计3日前,应当向被审计单位发审计通知书。第三,根据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方案,下达审计任务书,确定审计方式、范围、内容、步骤和时间,明确审计小组分工。 1.3 实施阶段 一是实施准备。审计人员一般采取就地审计,被审单位应上报相关资料,包括所有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手册、内控流程、图表、审计前其他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等资料、内部控制制度自查评价总结等。进行审计公示,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二是测试并进行查证核实。对样本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为确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的穿行测试和企业内部控制实际运行情况的测试工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做好审计查证、取证、核实工作。三是审计报告。审计结束后审计组提出审计报告,评价测试结果,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提出处理处罚建议,征求被审计单位或人员的意见后,提交单位负责人审定,形成审计报告并作出审计决定。 2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 2.1 进行风险评价 企业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应评估公司整体内部控制目标以确定主要风险控制点,并判断企业是否适应规避风险的需要,从而设立有效的控制措施。如公司在设定可能由财务报告重大缺陷造成财务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充分考虑大额应收账款的控制程序、重大资本性支付的控制等,在此基础上为内部控制测试工作提供参考。风险评估本身就隐含着很大的风险,需要很强的专业判断。 2.2 询问调查法 询问调查法又称直接调查法,是由审计人员事先拟定调查提纲,以询问为手段,请被调查者回答相关问题以搜集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调查方法。询问调查法在实际应用中,按传递询问内容的方式及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接触方式的不同,有座谈会调查、个别面谈调查、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等方法。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了解他们对相关制度、流程的理解和操作情况,从而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情况。 2.3 对内部控制进行查阅 查阅法是审计人员对现有各种资料进行审查、阅读,通过对已发生业务的记录及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协调性、真实性、有效性的审查,掌握和认定被审计单位情况的方法。查阅法首先看资料的完整性,即看办理该笔业务应具备的文件是否都齐备;第二看资料的协调性,即看各项资料相互之间是否一致、是否有突兀感、能否相互印证;第三看资料的真实性,即看重要文件是否真实,有无伪造、变造;第四看资料的有效性(内含合法性),即看重要文件是否有法定效力。 2.4 观察内部控制运行情况 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审计人员亲临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现场,实地观察有关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已发生业务活动的运行结果,以确定该项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及执行程度。通过盘点现场库存物资、产品实物,勘察现场记录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观察法一察真实性,通过工作观察工作现场的业务活动是否真实发生及其处理过程是否依内部控制规定执行;二察存在性,往往需要盘点现有实物,结合记录看交易涉及的实物是否存在,账实是否相符;三察完整性,就是看交易所涉及的实物是否保持完好,有没有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四察足值性,就是看所观察的实物是否贬值,是否是长期积压的报废物资。完整性主要看实物的使用(物理)状态,足值性主要看实物的价值状态;五察权属性,就是察看交易涉及的实物归谁所有,所观察实物的所有权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是否是代管物资或通过销售产权已经转移尚未出库的物资。 2.5 穿行测试法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将穿行测试定义为追踪某笔交易从发生到最终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穿行测试应定义为追踪某项事务从发生到最终结束的整个过程。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常用方法。因企业发生的业务较多,测试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通常采取抽样的方法,样本规模取决于各项控制活动发生的频率。 管理咨询论文:浅析对管理咨询的认识 摘 要:文章试图通过对管理咨询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角色定位分析,以及企业对管理咨询认识的几大误区的剖析,帮助企业正确认识管理咨询、了解管理咨询,从而更好地运用管理咨询。 关键词:分析;认识 最早的现代管理咨询公司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麦肯锡咨询公司,我国的管理咨询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在90年代之后,管理咨询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随着企业的管理行为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外脑”的重要性,开始寻求管理咨询。然而,我国好多企业在聘请管理咨询顾问时,对管理咨询却没有十分清晰和正确的认识,对管理咨询的角色缺乏理性的把握。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管理咨询实践,就如何正确认识管理咨询进行探讨,帮助企业正确认识管理咨询、了解管理咨询,从而更好地运用管理咨询。 一、什么是管理咨询? 管理咨询(Management Consulting)是由经过特殊训练的合格人员向各种组织客观并且独立地提供的以合同为基础的顾问服务,帮助客户组织确定和分析相关的问题,推荐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为这些解决方案的实施提供帮助。 管理咨询是一种顾问服务,管理咨询顾问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契约合作关系”,管理咨询顾问并不去操纵企业,也不是代替企业管理者作出决策,而是以科学的方法、在适当的时间,向企业合适的人提出合理的建议。 因此,管理咨询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就是利用外界资源,解决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于受企业内部专业分工的限制和条件的制约,企业管理者不可能对每个岗位和每个工作环节都非常了解,而管理咨询顾问不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可以第三方的视角客观、公正、全面的分析企业现存的问题。俗话说:“外来和尚好念经”,企业内部人员比较容易接受来自第三方――管理咨询顾问提出的改善方案及其提出的定量、定性分析。 管理咨询顾问往往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凭借其咨询指导,促使企业管理者改变习惯性思维方式,同时传递一定的管理思想,从这个角度来讲,管理咨询无疑是传“道”的,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二、管理咨询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角色定位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发展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落期。 由于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管理需求,管理咨询顾问也应根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而提供咨询,协助企业解决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的助手和参谋。 1、创业期 在创业期,企业的组织结构往往比较简单,管理比较粗放,甚至很多企业还带着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企业所采取的主要管理手段通常是扁平式或垂直式,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职能不够健全。企业高层领导经常直接解决最基层的问题,因此,人为因素过重,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部门、各级人员应发挥的作用。 在此阶段,笔者认为管理咨询顾问可以首先辅导企业迅速完成企业的组织管理机构、市场营销等管理架构、管理制度和作业规范指导书的建设工作;其次,将企业管理主要集中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如何快速的满足生产和客户订单需求是这个阶段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成长期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业务模式的不断成熟,企业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企业业绩显著,人员大量增加,跨部门的协调越来越多,每个员工所处岗位与其工作内容会不断地发生变动,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人多岗、一事多头管理、职位不明确等现象。 在此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均衡成长和跨部门协同,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秩序将成为这一发展阶段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企业必须由人员导向调整为结构导向,组织结构不能因人而设,而因岗设岗,员工必须根据组织需求找到自己的定位,完善组织结构设计、岗位描述、人力资源培养和储备等是此阶段管理咨询顾问所需提供的服务。 目前,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处于成长期,建立与其相呼应的发展的管理机制是一道重要的坎。这些企业对于管理咨询的需求最急切、最具体。 3、成熟期 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其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很健全,各级人员只要按规定办事就行,因此,员工的创新力大大降低。但是市场是变化的,企业创新力一旦下降,就会影响到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之下降。在此阶段,管理咨询顾问可以协助成熟期企业在灵活性和可控性之间达到平衡;管理模式从集权向分权转变,尤其可通过绩效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管理,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和储备企业人才,使企业的创造力、开拓精神得到制度化保障。 4、衰退期 当企业的发展步入衰退期时,企业的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了问题,使得企业在管理的各方面需要进行全面重新审视,这时候最值得检讨的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如何做到转危为机,是企业在这个阶段要考虑的问题,这时的企业管理需要创新和优化系统。在管理咨询顾问帮助下,企业可以通过资源的精细化分配和控制,强化成本管理,节约成本,以延缓衰退。 三、管理咨询的几大认识误区 从笔者管理咨询多年的实践工作中发现,企业对管理咨询的认识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一:管理咨询能够包治百病 好多企业认为“管理咨询顾问啥都懂,包治百病,我请你做管理咨询,就是帮助企业一次性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笔者在多年管理咨询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企业一旦出现管理问题,企业管理者非常急切邀请管理咨询顾问帮助扭转不利局面。但往往是这种急迫的心情和对管理咨询盲目崇拜的心态,使得企业认为管理咨询顾问提出的方案永远都是对的,甚至不加思考地照单全收,不加研究地强行实施,并且希望一次性解决企业所有问题。 因此,我在平常管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向企业解释,我们作为“企业医生”,帮助企业诊断,但不能包治百病。再说,即便发现了多个问题,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如,当务之急是做清洁生产,重点是节能减排,当然也可以通过5S现场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材料和能源的浪费。 误区二:管理咨询必须立刻见效 在管理咨询实践中,很多企业对管理咨询效果的评价缺乏理性认识,他们往往希望管理咨询顾问进入角色后能够立刻解决企业的问题,甚至有的企业希望通过管理咨询可以立刻实现业务的增长和利润的增长。实际上,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管理问题都与其他问题密切联系,环环相扣。企业的管理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管理咨询同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管理咨询效果的体现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比如,我曾为一家企业做绩效管理,上半年显示不出明显效果,企业老板感觉花了冤枉钱,但下半年开始慢慢起效,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客户投诉大大减少,生产成本明显下降。一年下来,绩效管理收效明显,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但在项目启动阶段,咨询工作开展还是存在一定阻碍,原因就在于客户急于求成的心态。 误区三:提交管理咨询方案就是咨询结束 很多企业由于对管理咨询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如何正确运用管理咨询缺乏经验。他们虽然需要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相关服务,但又考虑到管理咨询费用成本,因此,好多企业在聘请管理咨询顾问时只要求管理咨询顾问提供文本方案即可,不需要管理咨询顾问对方案实施辅导,提交方案后咨询工作即为终止。这种误认,往往会造成企业在推行管理咨询方案时,由于对管理咨询方案的理解程度不够,对管理咨询方案实施的条件把握不够充分,而使得管理咨询方案难以推行,甚至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有一家大型集团公司,我曾为其做过薪酬方案,并通过实施辅导,运行效果不错,此套薪酬方案不仅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还留住了企业核心人才。于是集团公司老总兴高采烈地将此套薪酬方案一成不变地套用到在异地的同样业务的子公司。虽然,两家公司业务相同,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相似,但由于两地人员生活水平的差异、物价指数等因素的不同,使得薪酬方案执行后带来了负面影响,没有留住核心人才,同时还增加了人力成本。若当时集团公司老总聘请管理咨询顾问对此套薪酬方案的异地实施进行关注和辅导,对于不利因素及时调整,不断调整薪酬方案,使其适应当地的情况,或许能避免上述问题发生。 诚然,管理咨询的成果首先表现为书面形式的咨询方案,但提交书面咨询方案只是咨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而不是终点。管理咨询的成果需要进一步表现为管理咨询顾问在书面形式基础上所进行的辅助实施、内部培训等具体工作及其整个过程。管理咨询方案不是最终结果,实施辅导才是重点。 误区四:管理咨询顾问必须是行业专家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聘请管理咨询顾问时,首先要问询管理咨询顾问是否具备行业咨询经验,若不具备行业背景,客户经常会持疑:“我都在这行业里干了几十年了,你们就几个月就能帮我解决问题?”,言下之意是对管理咨询顾问能力的否定。其实这种想法是认识误区 。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咨询顾问,应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优秀的学习创新能力、出色的沟通和应变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好的教育背景等素质,是管理领域的专家,但不是行业专家。管理咨询工作中需要企业人员积极配合,而不是管理咨询顾问孤军奋战,闭门造车,特别是行业方面的知识需要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顾问通过数据采集,通过与企业各层人员进行大量沟通和研讨,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建议,因此,管理咨询是提供管理方法,通过管理咨询指导,协助企业解决问题。 另外,具备相关行业经验的咨询顾问,若在某一个领域经验越是丰富,越容易在思维模式上受到束缚,而不同行业背景的咨询顾问在提供服务时,可能会提出较大胆或行业专家习惯性思维在下认为不可能的建议,因此,企业在聘请管理咨询顾问时,应注重其管理咨询师成功案例的列举,而不是仅仅考虑其行业背景。 四、正确认识管理咨询 笔者在多年管理咨询服务工作中体会到:现在仍有不少企业把管理咨询和 “点子公司”联系在一起,认为管理咨询就是出谋划策,为企业出点子。实际上,咨询与策划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管理咨询往往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是集体行为,而策划更多的是个人行为。其次,管理咨询以专业性、科学性为依托,而策划以灵感和创新见长。管理咨询更多的是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如何开拓市场,维护老客户,开发新用户、通过5S现场管理、精益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绩效管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等等,而策划更多是通过一鸣惊人的想法打动客户并从中获利。最后,管理咨询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而策划则往往是一次性、一时性的活动。 一般来说,一位较资深的管理咨询师可能熟悉战略管理咨询、财务管理咨询、市场营销管理咨询、生产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其中几个模块,但不可能对企业所有的管理问题都十分精通,因此,管理咨询师不是万能管理大师。管理咨询师的职责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为企业管理提出系统性和方向性的建议,通过建立合理的企业激励模式,来激发企业员工对项目的主动配合,而具体的决策和管理主体还是企业本身。不是企业要什么,管理咨询师就一定要提供什么。作为一名管理咨询师,应该学会拒绝,应该用理性的思维方法去引导客户,而不是让客户牵着鼻子走,应该自行判断客户究竟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事实上,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没做好。 对企业来说,好的管理咨询方案只是项目成功的第一步,因为,无论多么好的管理咨询方案,如果没有与管理咨询方案相当的企业执行力,再好的管理咨询方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不能变成企业生产力,因此,管理咨询方案不等于执行力。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一个管理咨询项目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与企业现有的管理基础和执行管理咨询方案的能力密切相关,而这恰恰又是目前大多数企业所需提供的咨询服务。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咨询是为企业提供管理方法,企业必须正确认识管理咨询,才能使管理咨询真正为企业管理提升起到一定作用。 管理咨询论文:浅谈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咨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飞速发展,建设项目的形式多元化和投资主体的多样化,催生了多样化的造价咨询服务,同时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都存在相应的造价估计需求,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工程建设的必然发展的方向。但当前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薄弱,有许多问题和缺陷,因此加强施工项目中的各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合理优化工程资源。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管理提供了全面完善的发展的发展。 关键词:工程项目建设;造价咨询;管理措施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项目的造价咨询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分析和总结,可以及时的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同时也可以严格的把握好建设施工中各个环节中的造价严格控制。工程施工时如果一旦出现利益方面纠纷也会对建设工程的造价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工程建设造价咨询管理人员要对作建设施工中的各种因素的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同时根据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对使用的人力,资金,和相关固定资产科学的分配,这样才能对控制对工程建设工程造价进行较好的控制和管理。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更顺利地进行,可以对工程造价易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控制。 一、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咨询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咨询的作用在工程建设中不断地显现,但在全过程造价咨询管理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项目的招标价格与实际工程造价之间的不对称 工程建设在施工前要进行招标,这样是为了让投资方更好的选择选择施工方 , 但很多的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的时仍会出现与工程造价对应不合理的情况,通常是招标造价出现偏低。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招标控制价的编制经常出现不合理情况。目前我国在招标的控制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招标控制方面常存在着不透明情况,同时也有业主将控制价进行压低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的招标控制监督机制是非常不健全不完善的,这会导致在招标控制中存在地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业主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来将招标控制价进行压低,施工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为了获得工程的施工权,会将招标控制价来进行压低,在工程招标价压低之后施工企业为不损利益则会在施工过程里去弥补出现的问题。目前的造价行业发展过程中是非常的缺乏专业人员同时也非常缺少乏具有着实践经验的人员。非常多的工程造价人员在专业性与经验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欠缺的,这就导致很多造价员在工作中对施工图纸施工流程都较为的陌生,在进行招标控制的设计时候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单单只对施工图纸来进行工作,这就会使造价方面对实际施工的情况不太了解。 (二)工程项目建设的造价咨询企业整体水平普遍较低 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整体的水平不是特别高。工程建设造价咨询问题是一个专业技术含量较高工作,所以工程项目造价咨询企业中的实际管理人员应具有管理、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的人才。但实际上,工程项目造价咨询企业中却是很少有专业的人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这方面人才的缺失。除了人才、技术者方面的问题外,还存在着企业规模较小,企业资金的投资较少等问题。 (三)工程项目造价咨询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造价咨询企业本身就有着许多的问题,如企业的专业技术实力不过硬、企业内部的管理松懈、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够、集体观念较为薄弱、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规定,使造价咨询企业不断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但这些相关规定并没有得到真正地落实和实施,因此,应该加强工程项目造价咨询管理的监督和执行力度。 (四)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和实效性 当前的建筑行业里,大部分项目造价咨询企业都有受到当地的政府管理部门的庇护,而有政府为他们做保护伞,从而使造价咨询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时效性缺乏。政府和企业互惠互利现象的存在,使得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咨询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地很好的规范。 二、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咨询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招投标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招投标过程 合理科学的对招标控制价进行编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并主动的对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进行监督从而维护市场的公平,对于那些随意压低工程招标控制价的单位应当从重的处罚。招标控制价的时候不能单单只工程造价的总价,还应该公布各分部造价以及各清单子目的单价,从而使招标的控制价不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公开的、透明的。另外造价咨询公司的执业质量应该不断进行提升,而且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应该要有造价工程师来进行把关,谁签的章就谁负责,如果因为招标控制价的编制问题而导致出现大量的合同索赔,那编制该招标控制价的咨询公司与签章的造价工程师都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二)完善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决策工作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开始,决策工作非常的复杂,并且非常重要。而要做好工程项目的决策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对项目决策之前的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工程项目投资涉及到的资料内容非常的多,然而要完善投资的预测,应当提前对相关的资料来进行搜索,并且还也要对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场地信息进行详细的收集整理。而对于需要给以经济评价的工程项目也应该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周围的行业情况等因素来进行分析。造价人员通过收集整理好的详细基础材料,在确认其材料准确度的基础上来展开数据分析并编制相应的投资估算工作。其次还应在工程项目进行控制时要做好项目控制决策的详细制度以及岗位的分工控制,并针对价款支付工作做好详细的检查与监督。最后应当根据市场变化实际的情况来完善市场的调研工作,并要结合当前分析的数据资料来编写该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报告,从而使得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做好,并简化施工中没必要的建设工序,从而一定程度上的降低施工成本。 (三)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阶段 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设计阶段是指工程项目工程如何实施以及相关工程项目实施之后的理想情况设计,该阶段在整体的全过程造价咨询里占着据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中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工程项目建设设计阶段对工程的全过程造价有着相当高的影响率。所以工程项目的相关实施部门应当要加大对该阶段的重视。并努力追求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与工程项目质量最佳之间的统一,也就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不单单要合理的使用施工材料,还要尽可能地发挥出材料的价值,杜绝材料浪费,同时还应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符合相关的规定,同时工程的设计方向也应该是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四)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咨询管理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中最复杂困难的阶段,因为建设施工受影响因素较多,建设工期太长,材料方面的价格浮动较大,现场突发事故较难控制等等,都可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施工阶段应该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进行投资管控,这样对资金的良性使用和投资效益的提高都具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在工程项目施工时造价咨询人员应当做足准备,应该具有统筹处理协调的能力,并应提前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同时应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资料进行整理并对签证文件等进行综合评审,从而加强投资的管控力度。,应该从造价、质量、工期和项目功能性能要求等来进行变更方案的审查。在建设工程变实施之前应与施工方、建设单位做好协商。并确定好工程变更所需的实际价款。还要对相关施工及监理方面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作为建设工程造价质询单位,在实际的操作中,应当根据合同约定来严格的控制工程的变更以防止工程索赔。 (五)完善工程竣工的造价管理 在工程完成竣工阶段,也需要做好最后的造价管理工作,首先应当对竣工的工程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其是否符合相关的合同要求、合同约定中的工程结算方法、工程竣工验收是否合格以及施工的主材价格、收费标准和计价依据。其次是需要对设计的变更进行详细的落实,在项目设计发生变更的情况下要原来设计单位负责人来签字,还应有经过工程的建设单位与监督工程师的签字。并且工程的重大性设计的变更也要经过原来设计单位的审批,若不满足这些条件,工程则不能进行竣工决算。建筑单位和施工企业在做好工程的审批工作之后,应当把审批的结果做成报告上交给管理部门,如果有出现超出预算的现象,应该积极地分析原因。 结语: 工程造价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工程项目建设的双重效益,为了工程项目科学管理和控制的实现,一定要做好工程造价工作。工程造价一般是一个工程项目的所需施工总费用,对工程造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是非常专业的一项工作,同时也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一定要重视工程项目建设造价的咨询管理工作 。 管理咨询论文:度全国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开始报名 上海市企业管理进修学院(下简称“学院”),由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创办,是专为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以提供各类专业职称、职业(执业)资格、水平认证和岗位资格为主的培训服务机构,同时也是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唯一指定的全国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报名审核、确认点(代码:3333)。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精良,管理严谨,服务热情。 2015年度全国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报名在即。学院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201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4]126号),中国企业联合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度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中国企联[2014]19号)以及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相关文件精神,现将有关报名、确认、培训等相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说明 (一)全国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 (二)国家人保部相关文件规定: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根据管理咨询专业人员职业水平评价,该证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通过考试取得全国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可聘任经济师或会计师专业技术职务。 (三)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证书》者,参照本市人保局颁布的《持有 上海市居住证 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可享100分的积分。 二、报名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管理咨询师考试: (一)取得经济学或管理学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管理咨询及相关业务工作满6年。 (二)取得经济学或管理学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管理咨询及相关业务工作满4年。 (三)取得经济学或管理学类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管理咨询及相关业务工作满2年。 (四)取得经济学或管理学类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管理咨询及相关业务工作满1年。 (五)取得非经济学或管理学类专业上述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管理咨询及相关业务工作年限相应增加2年。 (六)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师、会计师资格证书或经济类职(执)业资格证书,从事管理咨询及相关业务工作满1年。 三、考试时间和科目 2015年全国管理咨询师考试时间定为5月24日。上午:8:30-11:30《企业管理咨询实务》,下午:14:00-17:30《企业管理咨询案例分析》。 四、报名事宜 (一)网上报名 网址为:(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站)或:.cn(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服务平台)的“网上报名”栏目。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经照片审核通过后须及时下载、打印并保存报名表。 (二)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确认时,须对报考条件所规定的专业、学历、工作年限等进行审核,请考生将网上报名时填写的报名表下载打印,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后,按规定的日期和要求,携带报名表、身份证、学历证书等相关材料到审核(咨询)点现场办理确认手续。身份证、学历证明、职称资格证书均须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需粘贴于网上下载打印的报名表反面。 (三)网上报名的时间初定1月底或2月初,具体时间以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网站公告为准。 五、现场审核地点 本市共和新路2623号(近灵石路)企联大厦1号楼二楼,上海市企业管理进修学院209室。 联系电话:56652022;56651884。 交通:地铁一号线(马戏城站)由1号口出站北行约80米;公交46、95、79、741、722、253、210、912、916路等。自行驾车行驶南北高架:A.由南向北,自延长路匝道口下,过广中路即靠右前行约120米;B.由北向南,自广中路匝道口下,调头左拐弯向北靠右前行约120米。本院设有停车场,免费泊车。 六、考试用书 2015年全国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教材均沿用2014版。大纲、教材可在审核、确认时现场购买。 七、考前培训 为了帮助考生做好考前准备,学院定于3月中旬举办考前培训班,以帮助考生掌握考试要点,牢记概念,积极应考。上课地点:上海市企业管理进修学院。具体上课时间另行通知。 管理咨询论文:管理咨询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典型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咨询业实际情况,构建了管理咨询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为管理咨询企业提升顾客满意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管理咨询 满意度测评模型 指标体系 管理咨询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英、美,至今已形成系统而独立的行业。我国的管理咨询业起步比较晚,主要以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的管理咨询理论、方法及经验为发展基础,经过从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官办管理咨询到现代管理咨询的跨越,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管理咨询体系[1]。随着国内管理咨询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咨询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同行竞争加剧。同时,顾客对管理咨询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现代管理咨询企业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结合我国管理咨询业实际发展情况,探索了管理咨询服务中影响顾客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构建了管理咨询企业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使管理咨询企业能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提升顾客满意度,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1.国内外顾客满意度模型对比研究 1.1顾客满意理论国内外发展现状 顾客满意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研究大量吸收了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现在大部分也仍以认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顾客满意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论证,有效地推动了顾客满意理论的发展,使其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 1.2国内外满意度模型对比分析 此后,许多国家都纷纷开启了顾客满意度模型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下文将主要介绍4个典型的顾客满意度模型: (1)瑞典顾客满意度模型(SCSB) 瑞典于1989年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层面的顾客满意指数模型SCSB,包含5个结构变量:顾客期望、感知绩效、顾客满意度、顾客抱怨及顾客忠诚。原因变量为顾客期望和感知绩效,目标变量是作为整个模型核心变量的顾客满意度,结果变量是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同时模型的实箭线代表6个关系[2]。 图1 瑞典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 (2)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ACSI) 美国于1994年构建了顾客满意度指数计量经济模型ACSI,ACSI基于瑞典SCSB进行了改进,是当前具备最完整体系、最好应用效果的顾客满意度评测模型之一[3]。ACSI模型认为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感知绩效和顾客期望,还包括质量和价格,因此ACSI结合美国具体国情,添加了一个新的结构变量:顾客价值。从而,ACSI包括了6个结构变量和9个关系[4]。 图2 美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 (3)欧洲顾客满意度模型(ECSI) 欧盟于1999年也成功研制了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ECSI。ECSI综合了SCSB和ACSI的基本框架与部分核心思想,同时考虑服务业的特殊性,新增结构变量企业形象。ECSI认为顾客抱怨应该是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而不是结果因素,因此把这个结构变量做了删减,由此,ECSI模型共有6个结构变量:顾客期望、感知绩效、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度、企业形象与顾客忠诚[5]。 图3 欧洲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 (4)中国顾客满意指标测评基本模型(CCSI) 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入了顾客评价,大量学者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清华大学吸收瑞典SCSB、美国ACSI和欧洲ECSI等模型的结构和特点,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CSI,见图4。 模型由6个结构变量组成,分别为:品牌形象、感知质量、预知价值、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同样以品牌形象、感知质量、预知价值和感知价值作为原因变量,顾客满意度为目标变量,顾客忠诚为结果变量。CCSI与国外模型主要有两点区别:用品牌形象替换企业形象,将顾客预期改为预期质量。 图4中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 2.管理咨询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构建 管理咨询企业是提供智力服务的机构,顾客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发展,有效的顾客满意度测评对公司发现自身服务质量问题尤其重要。为有效提升管理咨询服务的质量,加强顾客满意度管理,本文在对清华提出的中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管理咨询企业的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详见图5)。 图5管理咨询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 本模型是针对管理咨询企业的特点,添加了管理咨询服务中较为重要的互动沟通和企业效益作为结构变量,两者分别作为前提变量和结果变量。 (1)互动沟通 互动沟通是指顾客和管理咨询企业之间关于咨询服务项目的沟通交流情况。有效的沟通交流,有助于顾客对咨询企业的服务产生合理的预期、期望满意度和质量感知,同时咨询企业也能对顾客的需求和预期形成系统的了解,从而做出更好的服务,进一步推进顾客满意的实现。若是缺乏沟通,顾客对咨询企业了解不全面,可能产生盲目的预期,直接影响满意程度,若是咨询企业不全面了解顾客需求,则可能做出许多无用功,耗时耗力却无法满足顾客需求,影响了整体的顾客满意度。咨询企业直接服务客户,双方缺乏沟通必然影响整体服务满意度。因此,在面向管理咨询企业构建改进型的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时,不能忽视互动沟通这一重要因素。 (2)企业效益 企业效益是指管理咨询企业通过为顾客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获得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管理咨询企业提供服务,首先是为了获取直接经济效益--利润,持续利润收入,是维持企业良好运行的基础;其次则是获取社会效益,也称外部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指管理咨询服务实施后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包括: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就业机会、环境友好、示范效应、提供培训,促进人才进步等,社会效益并不直接影响企业运营,但是通过口碑效应间接影响企业效益。 测评顾客满意度水平,了解顾客对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情况,是为了有效发现顾客对企业所提供服务的不满之处,让企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总结起来这一系列活动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更好地进行企业运营,从而实现企业效益。反过来看,企业效益会影响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中另一个结构变量-品牌形象,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良好,会进一步关注品牌形象,诸如企业知名度、企业信誉等的塑造;另一方面,企业社会效益良好直接推动良好品牌形象的形成。因此,把企业效益引入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中,形成一个闭环结构的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使顾客满意度获得更系统地测评,有效发挥模型的作用。 新模型一共包括9个结构变量和14个关系,模型基于清华大学构建的中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新增两个结构变量:互动沟通和企业效益。新模型认为互动沟通过程可影响顾客期望值和顾客感知值,顾客忠诚度则能影响企业效益,企业效益进一步影响品牌形象,从而影响企业顾客满意度,这样一个闭环结构的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体现了企业咨询服务表现情况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以及过程和结果的互相影响作用,有利于较为精确地确定顾客满意度测评效果,发现管理咨询企业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为及时解决问题,实现管理咨询企业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3)数据处理方法建议 管理咨询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衡量顾客满意与否由众多相互关联的测评指标共同作用决定。在测评过程中,不同指标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造成了不同指标占有不同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定性分析方法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第二,主成分分析的定量数据统计方法;第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由于管理咨询过程中顾客对服务的感知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建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作为模型数据处理方法。 3.总结和展望 本文深入研究了顾客满意度模型,通过对各国经典的客户满意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实际发展环境,对我国已有管理咨询企业顾客满意度模型进行了完善,为管理咨询企业进行管理诊断和服务改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手段。 本文对管理咨询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进行了构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测评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结合具体管理咨询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证分析,希望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新模型的实际功效,为管理咨询企业提供一个评价顾客满意度的新工具。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下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一、亦师亦友,鼓励肯定 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许多学生提到和老师的关系的时候,都表现得很拘束,有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甚至会惧怕老师。学生如果带着这样的一种心态来进行学习的话,学习就变得很被动、很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喜欢批评学生,不擅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课堂上也呈现出满堂灌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够被调动起来,教学质量不高是显而易见的。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状态,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善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是传授知识的老师,在课下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对教师的印象改观,使得学生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用真诚的微笑、温柔的话语以及关切的眼神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用心,教师在课堂上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发现不同学生的过人之处,要经常用一些great、excellent、verygood等词语来对学生进行表扬,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英语的学习。比如在进行牛津版8B教材中Unit4ACharityShow讲解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讲完之后,有的学生就想真正走向社会去进行一场show。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不仅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而且能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秀品格。教师此时就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对学生的新颖想法进行鼓励,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善心,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做活动的时候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通过一起参加活动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课本上学到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而且改善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学生对老师的感觉也变得亲切起来。 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初中学生的英语基础、兴趣爱好以及个性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征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通过设置不同的目标,就让学生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但是目标等级并不是固定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学习进步比较快的同学可以适当地提高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被老师赏识的。比如在进行牛津版7B教材中Pets这一单元的学习的时候,这是一个学生较为熟悉的话题,因此就可以安排学生以Pets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让学生用一些比较高级的词汇进行表达,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做成演示课件在同学中进行演示;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就要求他们能够流畅、正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就要求这些学生能够写几句简单、正确的句子即可。通过这样的要求设置,使得每个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是没有负担的,完成的效果也是符合教学目标的。 三、注重技巧,艺术赏识 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并不是盲目的表扬,那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表扬的时候要注意技巧,做到恰到好处,要让学生有一种受到认可的感觉。过于频繁的表扬不仅让学生对教师不能够产生敬畏的情绪,而且容易麻木,降低自己的学习标准。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时候,可以通过口头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是书面的表扬方式。一些具有激励作用的评语具有较好的表扬效果,能够让学生的积极情绪被调动起来,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7AUnit2MyDay这课的时候,教师在课程讲解完之后,就可以安排一节讨论课,让每一个学生用英语讲述自己的一天,并且通过一幅图画来表现自己一天的生活。认真听教师讲课的学生就能够较快、较认真地完成教师的任务,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这些学生在以后的英文课堂和英文作业中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往往还有一些不认真的学生,对于他们,教师应予以更多的重视,甚至合理地进行批评教育,但必须要尊重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可以在课下的时候单独找学生谈话或者委婉地对学生指出,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在下次做任务的时候就能够谨记老师的话,好好完成作业。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入赏识教育,就是要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擅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一点鼓励和信任,少一点批评和否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促进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 作者:朱小燕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赏识教育综述 一、语言上的“赏识教育” 例如牛津版初中英语7BUnit4《Amazingthings》教学过程中,课文内容部分通过一系列不寻常的现象和事件,让学生使用正确的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在新课教导的时候,教师为了更好地体现情境教学,采用了问题情境导入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长江七号》一段有飞碟及外星生物七仔的视频,看完后,问学生:“Whoisit?(It’s七仔.)”“Whatisit?(It’sanalien.)”“Howcanittravelhereandthere?(ByUFO.)”然后呈现一张UFO的图,讲解UnidentifiedFlyingObject和生词bright,问学生“Isitamazing?”用一个表情和两张对比明显的图讲解amazing的意思,这样导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提问阶段,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到正确答案,但教师需要通过一些言语和肢体语言来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用“很好”、“不错”、“有创意”等切合实际的鼓励语言来鼓励他们,同时对于心理自卑的学生,教师要多用眼神、微笑进行隐性鼓励。 二、“赏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赏识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情感体验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以做出有针对性差异的“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采用英语电影作为一种开展情感体验的手段。这是因为初中生好奇心理较重,对人生的发展思考还不够,玩乐心理较重,如果能够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一则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二则可以让他们形成对身边事物的深入思考,加深对身边的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以牛津版初中英语对于“What’syourfavoritesubject?”话题为例探讨教学。该话题主要是为了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一个大致的调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引入《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为情感体验目标,用该电影的预告片为本课热身,看完之后向学生提问:“Doyoulikethefilm?”然后老师继续表达自己的看法:“Ilikethisfilmbest.It’smyfavoritemovie.What’syourfavoritemovie?”(教师这个时候把这个句型写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出这个问题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影片,操练本课的重点句型:“What’syourfavorite...?”使用这个电影片段主要是考虑到学生本身对这个人物比较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是因为HarryPotter本身也是一个学生,他在一所魔法学校里读书,而且学习的课程也很多,这点跟话题内容页比较贴近。 三、“赏识教育”的局限性认识 如上文所述,赏识教育只是应用与英语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而不是英语教学唯一的办法。教师在开展“赏识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够一味地用赏识满足学生,让学生依赖“赏识”作为学习动力,使学生迷失自我。“赏识教育”的教学活动是具有一定的前提性的,在学生看来,教师的赏识是认真的,不是随性的,因此,教师不能在英语课堂中将“welldone”、“verygood”等词汇挂在嘴边,这样会使得“赏识”失去作用,也无法激励学生。同时,在赏识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改正自己的思想错误,进行更多的师生情感互动,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正确性。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赏识教育所注重的就是让教师通过鼓励机制,去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改正错误学习思维,从而得到更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作者:田家娟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与初中英语整合 一、因人而已,因材施教 赏识教育并不是针对特定的学生或者特定的群体,而是应当针对全班学生展开,并不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才值得教师赏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往往更需要教师的肯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合适的时机都能够受到教师的表演与鼓励,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是很有帮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每一个学生均等的机会,让他们都有练习提升的空间。课堂上教师应当更多的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并且鼓励他们多开口说。例如,在学习《Thisisme》时,这明显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于是,在学完基本的教学内容后我让学生以“Thisisme”为题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学生们有点紧张,然而又很有兴趣,很多学生都开始在自己的心里组织语言。一个学生这样描述自己:Iamastudent,Ilikefootballverymuch,butI’mnotverygoodatit.IhopeIcouldgetbetter.这位学生虽然有点紧张,但说的不错:“that’sverygood,I’msureyouwilldomuchbetteronfootball”。老师不仅对于学生的发言给予学生肯定,还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上给予学生鼓励,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大的鼓舞与认可,这将会在情感层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更愿意在英语学习上下功夫。 二、赏识要合理有度 在应用赏识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做到合理有度,并不是学生的任何表现都值得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教师要良好的把握对于学生的评价尺度,有些时候学生的问题与错误教师也应当及时指出,只要以合适的方式来进行,这也是对于学生的一种肯定,这种肯定也能够演变为对于学生的赏识,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找到更多动力。某次作文练习时,我让学生以《Myday》为题写一篇小作文,收到学生的作业后我对学生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并且挑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评。我挑出学生作文中的某些很典型的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来探讨与分析问题所在。我并没有说出学生的名字,也没有批评的意味,而是客观的指出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和学生探讨改进的方式。写作能力是一个需要逐渐培养的技能,在每次教师的课堂写作讲评中,教师既可以将写的好的语句和大家一同分享,对于学生的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或毛病也要及时指出,但不应当进行责备,写作中的小错误是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的,只有让他们意识到问题所在并且及时做出改进,才能让他们的写作水平有提升。赏识教育只有以合理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才能够发挥其对于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因势利导,把握有效的时机,对于学生优秀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其次,赏识教育应当针对所有学生展开,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适当的适合都能够受到肯定与鼓励。此外,赏识教育应当合理有度,学生的良好表现固然应当受到肯定,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应当及时指出,这才是对于学生客观中肯的评价,才能够让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作者:单国兵 单位: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运用赏识教育促进初中英语教学 英语学科在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一下开展赏识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以期激活英语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一、活用幽默教学语言,开展赏识教育 教学过程中,幽默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牛津译林版九年级上册“Knowyourself”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Doyouknowyourselfnow?Whatwillyoubelikeinthefuture,doyouthink?借助环环相扣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却一直沉默,对此,教师就可以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灵活穿插:“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精彩,接下来就让班级中的沉默派为大家goonretelling。不能总把机会留给别人,让大家领略一下你的风采。”在教师的鼓励下,这些学生开始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再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和肯定,就能让学生愿意发言、主动发言。最后教师进行课下作业的布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Writeashortpassageaboutyourfuture.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合理进行教学评价,助力赏识教育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任何教学环节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人都有动态品质和静态品质。静态品质比较稳定,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一定的水平,动态品质则比较活跃,会经常处在变化之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赏识教学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受到表扬后往往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进而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此特点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开展赏识教育,发挥正面教育的促进作用。灵活运用“Thinkmorecarefully,andyouwillcomeupwiththeanswer.Workhard-er,eonboy/girl,youcanmakeit.”等语句。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情感方面都比较细腻敏感,周围的事物或者人会对其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经常在语言上赏识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对学生的鼓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微笑,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紧扣课堂教学过程,体现赏识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赏识教育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合理优化教学内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层次化教学,促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思考,主动想办法解决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挥自身的优势,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在充分了解学生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够促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在无形当中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赏。例如,在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Agreenworld”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Greenenvironmentalprotection”这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从“Basicnecessitiesoflife”中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讨论。Foodeateninourlife,toolsfortravel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在鼓励和赏识中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总之,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改倡导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品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赏识教育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并且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作者:余菊芳 单位:江苏泰州市永安洲实验学校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中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运用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赏识教育和以往的传统教育不同,以往的传统教育都是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在赏识教育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身上的优势,赏识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主观教育,赏识教育中教师擅长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鼓励激发学生发挥自身的潜力。在一项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赏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关键词:赏识教育;初中;英语教学 学生在接受初中教育的时候,心理成熟度还不高,有时候对学习的意识和感悟性不够强,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赏识,有的学生本身基础可能薄弱,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赏识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初中英语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目标 1.学生学习的目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新课标教育的实施更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初中生的英语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从而为以后更深层次学习英语打下坚实基础。将赏识教育引导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达到理想的英语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的目标 对于初中的英语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只是要教学生学习英语,更要为学生的人生路做出正确导航,深入贯彻新课标教学工作要求,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观念。 二、赏识教育的内容 教师要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赏识教育工作的前提首先就是能够发掘学生本身的优点,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在文化课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他们更喜欢对于音体美等艺术方面课程的学习,教师应创新教学的方法,不要一直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音体美的相关内容,给特长学生展示自己本身优势的机会。 三、对于初中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建议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赏识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对学生有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水平和学习心理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多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走出自卑心理,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赏识教育要注重赏识的方式 赏识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要用婉转的方式进行纠正与引导。有的学生接受不了过分的批评教育,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教师就不应该进行直接批评,教师要讲究赏识有度,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3.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确保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身潜力,多给予学生鼓励,让自卑的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自尊心,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坚定自我,放飞自我。 4.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针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提高各种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当成绩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应给予最大鼓励和奖励,当学生成绩下降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惩罚。表扬成绩优秀或者是取得进步的学生,惩罚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有奖有罚,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的自身潜力。 5.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一项教学工作的平稳进行中,无论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学生起着主导作用,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教学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相关研究显示,大多数的初中生都会受自己的主观心理影响,当他们喜欢一个老师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地去学习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工作来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赏识,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优势与长处,并能给予学生正确的鼓励和引导,在培养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该用婉转的方式对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给予合理表扬,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作者:李淑贤 单位:湖北省松滋市陈店镇马峪河林场小学
新媒体下企业发展篇1 引言 新媒体是指在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类媒体形式,主要包含网络媒体、数字化媒体、移动端媒体等。新媒体具有平等互动、自由开放的优势,可以满足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也可以满足人们对即时互动和娱乐的需求,便于人们个性化地获取信息。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社会管理的新区域。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获取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资源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党建工作是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强有力的保障,对于企业党建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研究离不开当下的时代背景。可以发现,新媒体已经成为企业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新平台,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有许多显著的优势,能够让人们清楚地感觉到其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企业在发展中愈加重视党建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企业改革的新时期,推动党建工作当中的廉政文化建设无疑是夯实企业基础的重要途径,把廉政文化有机地融入企业的党建工作之中,不仅可以让企业文化的内涵有着大幅度的提升,还能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必须从领导层出发,使企业内的党员干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进行融合式发展,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营造廉洁高效的企业氛围,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企业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新媒体为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 目前,比较常见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具有直接性、零距离、低成本、高效率、多渠道、广泛传播等优势,在传播时具有速度快、受众面大、信息多、影响范围广的特征。人们在使用新媒体时,能够主动地选择想要获取的信息,这给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对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赋予了企业党建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形式,而且拓宽了企业党员的新视野。这是新的机遇,也是不可比拟的新优势,它使两者的融合更加顺畅,彼此之间都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人们在日常工作当中要获取很多的信息,新媒体平台的出现能够拓宽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让工作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保障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在新媒体背景下,要抓紧机遇,面对即将到来的机会及时做好调整,特别是在党建工作的手段和模式上。党建工作中的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上的宣传,重视廉政文化在企业内部的引导作用。依托新媒体平台,企业与党员之间共同成长,熟悉各类的平台运用,可以让廉政文化建设在党建工作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一)提供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径 当前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大量扩张,给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都与新媒体深度结合。新媒体在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上的作用,都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例如,可以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的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到平台上,供企业员工阅读,并设置评论区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仅通过手机即可实现,因此新媒体传播的渠道是广泛且快捷的。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在“十三五”期间增长了43.7%,达到了9.89亿,已经可以称作“全民上网”,其中手机上网者达到了9.86亿。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广泛覆盖。企业可以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优质的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融合并推送给员工,为开展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基础;积极地研究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为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拓展新途径。 (二)提升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效果 与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方式不同,新媒体具有共享性和交互性,能够进行双向甚至多向的传播,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者,随时随地地与其他人进行分享并交流互动。基于这一特点,可以将企业的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内容进行编制,并利用新媒体平台,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律,构建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新媒体宣传模式。企业应建立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新媒体宣传部门,以员工喜爱的文章内容、音乐、日常生活实例、表演与再创作等方式,将宣传内容上传到新媒体平台。企业员工在接收到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信息后,可以对推送信息进行评论交流,并转发给其他人。这样不仅丰富了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还可以使信息内容摆脱时空限制,增强了企业员工及外部人员的参与度,增加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的内容的宣导,推进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提高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效果。 (三)提高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效率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的优势,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应用于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宣传可以有效提升效率。企业可以树立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典型,将先进事例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编制成适宜不同新媒体平台发表的内容,并在新媒体平台发布,让典型成为企业员工学习的榜样;也可以将违纪违规事件通报发布,树立廉洁风纪,让企业文化为之一新,让员工引以为戒。通过新媒体平台在建党节等重要时间推送党建与廉政资讯,警示员工保持廉洁,防微杜渐,可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效果和教育效果。传统媒体从内容生产到发布的耗时较长,难以满足时效性的要求。而新媒体传播时所用的技术手段简便,传播快捷,能够即时更新内容,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内容迅速推送到员工手机端,大大提高了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效率。 二、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优势 在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时候能够形成长效的机制。首先,可以明确企业在党建工作中的责任主体,规划廉政文化建设。要成立专业的企业党建工作小组,带头抓好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协调工作;要将廉政文化建设切实融入公司党的建设工作之中,确保管理工作得以高效推进。这种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必须做好整体的策划。其次,公司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公司党建工作之中。不但要培训和选拔,更需要完善和推进,必须定期地去检查落实廉政文化建设如何切实纳入公司的党建工作,如果出现了问题必须及时加以完善,并以此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 三、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背景下,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有着一定的优势和机遇,不过发展总是要面临挑战和问题的。由于发展节奏的加快,企业党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方法还是思想都有着很大的转变。如果没有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效率就会低下,双方的协作配合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特别是一些新型的设备出现,企业内部也应该集体学习新的方式和方法,力求达到高效地工作。企业内部分为年轻的员工和年纪比较大的员工,两者在学习的态度或者学习的进度上都会有所不同。年纪比较大的员工通常都会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如讲座、报告这一类的宣传方式来宣传廉政文化。这体现出企业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设融合上的投入不够多。因此,企业一定要在新媒体技术上加强投入,使得党建工作有基础保障,创新两者融合的发展途径,构建新媒体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新局面。四、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途径 (一)培养企业廉政文化理念 企业要重视内部的文化理念,积极把廉政文化建设做好。在原有的企业文化当中要充分融入文化的创新,力求有新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提高企业党员的文化修养,还要把良好的廉政文化做成良性的文化生态。培养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要积极地开发新思路,提高企业党员之间的凝聚力,日常全面梳理党建工作的模块和流程,对岗位责任、制度进行有力的管控,这样可以让日常的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培养企业廉政文化的过程当中,构建完善的管束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党建工作当中,党员在廉政问题上出现差错,有利于净化企业的工作,引导全体党员队伍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二)打造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 基于新媒体的技术支持,党建工作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形式,这是对融合方式的一种创新,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线上打破了空间上的束缚,即使企业内部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有效地进行线下的文化建设推广,也可以采用线上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有效的学习。这样的互动模式不仅可以给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内容,还能让员工积极投入党建工作当中。 (三)采用多维度技术支持 新媒体使用非常便捷,而且其功能也十分强大。在企业运行,特别是党建工作中,需要从多维度来寻求技术上的支持,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特性作为支撑。不仅要完善新媒体平台的操作方式,更要搭建工作后台的管理系统。企业可以依据不同的党建工作来分析,究竟利用哪一部分的平台,从而不断地完善新媒体的平台功能。在廉政文化建设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的渠道,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多维度技术也包括不同的平台,如手机、电脑软件等。企业的党组织可以在上面发布公告、公示,及时处理党建工作任务,开展服务;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员工党建工作的水平,让大家通过比较轻松的方式转变对党建工作的刻板印象,树立起良好的工作口碑。尤其是公司的廉政建设,要贯彻好公司内部的法规条令,解决好员工内部的问题,维护好企业的权益。针对公司内部腐败的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在后期还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模式,从而形成党建监督网络体系。在企业党建工作当中,对于不同的老员工群体要进行界定,并且分类加以管理。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公司里面有已经离退休及年纪较大的老员工,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及对年轻员工进行帮助等,增加老员工对于新媒体的接受度,从而使他们享受新媒体下党建工作的便捷,逐渐带动他们,使他们积极地投入新媒体党建工作当中。 (四)重点抓好廉政监督 企业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要重视持续性,要强化监督工作,无论是在党建工作上还是在廉政文化建设上,都要实现监督机制的常态化。企业党组织进行党建工作,是整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新时代,企业要充分意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在树立廉洁工作之风的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在企业的实力上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更是为企业经济带来了新助力。我们要将监督日常化,这样才能肃清腐败的不正之风。另外,对监督方式进行创新也是重中之重。在新媒体背景下,可以设置一些监督平台,把监督做到企业基层中去,让监督的责任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党员身上。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党建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可以优化企业的管理结构,全面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我们一直以来都尊崇着廉政的优良作风,所以在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上,一定要全面提高企业党员团队的文化修养,做好党建监督工作。 结语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手段,通过一些高效的手段,把廉政文化建设真正融入企业的党建工作当中。这样可以加强企业党员领导的带头作用,让整个党员团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张琪龙 单位:中共宿迁市委党校 新媒体下企业发展篇2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崭新的发展环境,国企所面对的巨大发展困境和压力,使得每个国企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宣传,以扩大国企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用企业文化来帮助国企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但因为国企在当下面临着新媒体的发展环境,传统的企业文化宣传方式和路径显然已不适用,为保障文化宣传的有效性,各个国企都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工作现状,加大企业文化宣传方面工作的创新。 一、新媒体时代国企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宣传工作传播效率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宣传尤为重要。为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来带动国企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国企都需要从思想上重视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并加大对此项工作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企业文化宣传效果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宣传途径和渠道的影响巨大。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传统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宣传方式的弊端日渐暴露,在各种宣传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新媒体资源,经由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可使得企业文化的宣传载体更为多样。新媒体平台和资源在宣传中的应用,可大大提高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传播效率。在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QQ、微博、微信和抖音等软件的陆续出现,可以给企业文化宣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丰富资源和多样形式的引入,可以给大众带来独特的宣传享受。 (二)提升国有企业外部形象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互动性、数字化特点都是比较突出的,这些方面的优势使得在当下的市场上,在各项宣传和推广工作的进行过程中,人们非常乐于利用新媒体资源与平台。在国有企业文化宣传中,新媒体技术和资源的利用,可大大提升国企在市场上的形象,使得社会大众对国企文化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认可国企的发展。但国有企业文化宣传的难度较大,为保障宣传工作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要求,各个国有企业都需要在当下的发展背景下逐步突破传统宣传理念、方式的制约,在新媒体平台上投放宣传资源,提升国企在市场上的外在形象。 二、新媒体时代国企企业文化宣传面临的挑战 国企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但在当下的环境中,因为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国企发展举步维艰。每个国企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都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文化,通过文化的宣传,可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文化宣传作为国企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遭遇了一系列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社会舆论环境愈发复杂 在传统的企业文化宣传中,主要的宣传途径是主流媒体,但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主流媒体的地位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社会上复杂的舆论环境给各项宣传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巨大的难题。新媒体出现后,国企文化宣传的路径和渠道明显增大,宣传的便捷性凸显,但因为新媒体环境中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因素,如果无法有效进行这些信息的筛选和辨别,很容易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和隐蔽性明显,在互联网环境、手机终端中,海量的信息可高效传播,这种媒体环境下,个人与非正规媒体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各种思想意识在交融碰撞中,增大了社会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国企在这一环境下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需克服很多的难题,以保障最佳的宣传效果。 (二)主流媒体权威地位受到冲击 因为传统的媒体形式、路径和方法的特殊性,人们常将传统的媒体环境称为平面媒体时代。在这一时代条件下,得益于相对简单的媒体环境,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比较固定,无外乎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几种,主流媒体在社会上的传播地位长期稳定,在利用这些媒体来开展国企文化宣传时,主流媒体的话语权非常大,人们在这些媒体的影响下,在企业文化接受的过程中很少出现一些不好的反馈。但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主流媒体的传播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显著提高,处于媒体环境中的每个主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自由发布信息,再加上新媒体环境中搜索引擎技术的优化,人们在信息的获取方面更为便捷,也就可在接受国企文化的宣传时,听到来自不同媒体的反馈。为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各个国企需要另辟蹊径,实现宣传方式方法的创新。 三、国有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所存在的不足 (一)重视和投入力度不足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性质的特殊性,在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国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正向的价值观念,就是企业文化。国有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展,可发挥企业文化的带动力和影响力。但为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国企需从思想上重视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并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技术、资金等投入。但很多国企在现阶段的发展环境下,尚未转变其发展观念,依旧深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并未充分意识到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性,因为思想上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企业相关部门也就没有根据这一工作的要求,来进行相应的资源、资金投入。 (二)宣传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对于国企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来说,为强化宣传效果,国企有关部门需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重视企业文化宣传,并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善的宣传机制,在该宣传机制中明确规定相应的宣传要点,指导有关部门、人员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但显然,很多国企在宣传工作中,并未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宣传机制。因为文化宣传的主题丰富且内容多,一旦没有对应的机制指导,将导致整个文化宣传工作缺乏统筹和规划,也无法科学进行岗位责任的细分。一些国企内部,针对企业文化宣传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是固定的规章制度,并未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宣传机制中相关内容的调整,机制中所规定的有关制度与企业自身的情况不一致,无法发挥制度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此外,部分国企的企业文化宣传中,没有制定有 效的评价机制,因为这一机制的匮乏,导致在企业文化宣传时无法动态化开展管控,难以对宣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三)宣传模式缺乏创新 对于国有企业文化宣传工作而言,宣传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为保障宣传成效,提升国企文化影响力,国企应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特点、组织结构,选择最为恰当的宣传模式,以保障宣传模式与新媒体时代下的工作方向相符。但显然,很多国企在企业文化宣传时,工作创新意识不够,并未形成崭新的宣传模式,在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时,思路受限,宣传内容和形式都未开展对应的创新,宣传效果不佳。 四、新媒体时代国有企业文化宣传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重视力度 为从根本上改变国有企业文化宣传的现状,各个国企在当下的发展条件下,需充分从思想上意识到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将此项宣传工作作为常态性的工作来抓,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应该有包含关于企业文化宣传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升此项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随后根据企业文化宣传的预期目标,增大对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投入,尤其要注重新媒体人才、技术的应用。 (二)完善宣传体制机制 为提升新媒体时代下的国有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成效,国企应逐步建立完善的宣传体制机制,在该宣传体制机制中,确定企业文化宣传流程和要点,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安排,以确保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高效推进。因为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为提高整体的工作成效,需在实际的工作中注重各项资源的整合,在宣传体制中根据总体的工作要求,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并细分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通过宣传责任的全面落实,提高宣传工作成效。在国企内部,最好设立专门的宣传部门,由该部门来统筹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 (三)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 在企业文化的宣传中,宣传内容和形式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方面,只有保障了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性,才可以确保实现良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国企内部负责企业文化宣传的部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具备主动创新的意识,按照新媒体时代下的企业文化宣传要求,对宣传内容加以优化,对形式加以创新。企业文化宣传必须与国企本身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宣传素材加以深入挖掘,做好领导层与基层职工的交流,引入现代化网络技术来搭建互动和交流平台,通过丰富的宣传素材挖掘和应用,保障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在宣传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同样需加强对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所选定的宣传和素材加以全面整合,提高内容的吸引力。此外,宣传部门也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准确把握宣传主题与方向。 (四)拓宽宣传途径 企业文化应该是根植于每个员工心中的,为使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各个国企都应该在新媒体环境下注重宣传途径的拓展,保持宣传渠道的多样化,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来提高整体的宣传水平。国企在企业文化宣传时,可加大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来拓宽宣传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宣传优势,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巨大传播量和影响力,延长宣传链条、扩大覆盖范围。在宣传方式的选择上,要突破传统宣传途径的束缚,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确保在企业文化宣传时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当然,国有企业也需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和预测受众的需求,从需求出发来推送受众感兴趣的内容。 (五)注重人才建设,培养优秀文宣队伍 国企企业文化的宣传具有复杂性,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下企业文化宣传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提升宣传水平,国企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参与到此项工作中的人员都是专业化人才,以发挥宣传工作的人才优势。综合当下很多国企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宣传效果不理想就是因为缺乏专业的宣传人才。国企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并没有根据新媒体时代下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要求来配备专业的宣传人员,参与宣传的人员很多是从其他岗位转岗而来的,专业素质偏低且经验不够。因此,针对这一情况,为保障文化宣传达到预期的效果,符合新媒体时代下的总体工作标准和要求,国企要注重人才建设,逐步在企业内部组建一支专业的文化宣传队伍,确保文宣人员的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足,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的文化宣传团队,并根据国企的具体情况,对该团队内的每个成员都开展严格的工作权限划分,通过在文化宣传中的责任落实,确保宣传的有效性。优秀的文宣队伍应具备以下素质。 1.极强的专业素质 国企内部要针对文化宣传工作设定专门的岗位,并选聘专业的文化宣传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要定期组织文化宣传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来确保这些岗位人员熟悉关于国企文化宣传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具备极强的文字功底、写稿能力,能够在文化宣传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来保障宣传效果。 2.丰富的创新意识 新媒体时代的国企文化宣传工作,重点要加强创新,只有创新才可以保持国企文化的影响力,利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路径,制定崭新的宣传思路与策略。 (六)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宣传需要奠定宣传基调 国企文化宣传工作就是要将企业文化的内涵向社会大众展示,使得社会大众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下,社会大众会越来越认可国企的发展,也就给国企的市场地位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可能性,有助于国企的业务拓展和市场开拓。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的国企文化宣传中,同样要立足于企业本身的发展,进行宣传基调的正确设计。为保障宣传基调满足新媒体时代下的工作要求,国企内部负责文化宣传的专业人员要将传统的文化宣传方式、措施和效果与现在的加以对比,从中寻找新的切入点,制定最符合新媒体要求的宣传措施。 (七)强化平台维护管理 在新媒体时代下,很多国企在文化宣传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新的宣传平台,在文化宣传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国企的专业部门要对宣传平台的使用和管理开展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进行平台管理的优化。比如,在考核指标中设置“微信平台每周每月发送推文篇数”“网站更新时效”“平台浏览量”的内容,这些考核工作的实施,可使国企相关岗位人员重视平台的维护和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平台在宣传方面的作用。 结语 国有企业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条件下,应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创新,为保障文化宣传与新媒体时代下的要求相一致,各个国企都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做好企业文化宣传中的理念更新、制度完善、技术引进。 作者:贺超逸 单位:神东电力公司神木新能源分公司 新媒体下企业发展篇3 新媒体是新时代借助网络阵地传播信息的新型媒介载体。新媒体环境则是由于新媒体流行所随之产生的对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有所影响与改变的新传媒环境[1]。新媒体环境给各行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这与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特点有关。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媒体环境对企业营销管理带来的影响,而后从战略高度及可行策略两方面,为企业营销工作创新思路提供借鉴。 一、新媒体环境对企业营销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及其特点 首先,新媒体环境具有信息传播快的特点。一方面,新媒体多依托于网络阵地,信息的传播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能够在短时间内跨越空间距离传播。同时,鉴于新媒体信息在网络传播中具有较高的复制性,信息通过转发等形式能够呈现扩散式的传播趋势,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被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群同时接收,而无需像纸媒般散播需要较高的印刷复制已经运输成本[2]。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传播快,在一定范围内的群体基本能在相近的时间内获取同一信息,能够较快通过信息的互通补齐信息盲点,最大程度还原事件。因此,信息发酵时间短,结合多数信息均会快速传播的特点,与之伴随的必然是同一信息在群体内的关注时间集中,热度在短时间内达到高点后,也较快被其他信息冲淡。其次,新媒体环境具有内容碎片化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海量,传播速度快,大众关注时间短,这决定了只有焦点明确、吸引眼球的内容更容易捕获大众的注意。碎片化的信息更容易具备此类特点。从各类社交软件APP平台发布状态的字数限定,到短视频等动态新媒体的时长限制,均说明舆情的导向与市场点击率验证了这一点。再次,新媒体环境具有用户细化程度高、黏性大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海量信息的获取除了由用户个体的主动筛选决定外,网络大数据也会自动识别相应的群体,推送针对性高的内容。除了内容的集中度以及同质性高以外,用户群体对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也有偏好。如出于人际互动或休闲消费等目的的不同,用户会选择不同的新媒体渠道发布信息或搜索匹配对象。而出于个体特点及消费层次等方面的差异,用户也会对品质型高消费新媒体或追求性价比的渠道有所偏好倾向。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用户渠道的选择与新媒体网络呈现的技术特点以及用户个人特质与需求等因素有关,一旦用户基于长久以来的习惯形成某种相对熟悉的路径,对从该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的黏性以及依赖性较高,不容易改变[3]。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营销机遇 新媒体环境的特点为企业营销带来了机遇。首先,信息传播快的特点便于企业营销信息的传播与覆盖。企业可通过电子海报、文案等形式利用新媒体进行企业形象宣传活动的推广。同时,在新媒体上发布相应信息,成本较低,消费者本身通过转发即可成为传播渠道中的环节,基于“熟人间”的信任,对吸引同质群体消费有较高的可行性。其次,内容碎片化的特点有助于企业在营销中百花齐放,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新媒体环境下短平快的内容对亮点与热点更为追捧,相较而言弱化了华而不实的铺垫与包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企业形式化的精力。此外,用户黏性高的特点有助于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积累忠实度高的用户群体。新媒体环境下,黏性高的用户维护成本低,同时还能够通过转介绍、团购组队等形式助力企业节约大量“引流拉新”的成本。同时,当下用户群体除了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以外,对服务关怀等软性因素也更为重视,新媒体环境下,通过网络问候、定制化服务提醒等形式能够较为便捷地实现用户维护。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营销挑战 新媒体环境对企业营销的挑战不容小觑。首先,信息传播快、成本低意味着利用新媒体环境进行企业营销的门槛并不高,不被局限于实力雄厚的大规模企业之间。小微企业同样可以利用新媒体阵地展开营销。同时,小微企业可能因为不如大企业体制流程复杂,能够较为灵活地根据市场动态作出及时调整,在结果导向的市场经济中反而更胜一筹,这对习惯了以宏大、繁复营销方式的传统企业是不小的挑战。其次,内容碎片化的特点也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的内容创新带来了挑战。短平快的内容容易被消耗,用户对新异性较为敏感,较少反复体验或品味同一内容,这需要企业在营销中不断推陈出新,把握用户痒点痛点。然而,企业任用的营销团队往往因为相对稳定的团队配置容易拘泥于固定的营销模板,进而桎梏于“换汤不换药”的流水线式营销内容产出。最后,用户黏性高也为企业在营销中重新分配市场带来了挑战。黏性高的用户是基于习惯性的消费体验产生的,新媒体环境下任意产生新的营销平台对发展客户有较高的难度,而模仿同质平台则可能面临创新瓶颈,同时还伴随着一定的法律与道德风险。 二、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发展布局战略创新 (一)精准选品,细化渠道 鉴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丰富化与碎片化,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更要精准选品,细化渠道,才有可能促使营销管理事半功倍。首先,选品涉及企业所处行业赛道的选择。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选品特点乃至其所对应的用户群体大相径庭。一方面,从产品本身来讲,不同行业的资本投入以及运作周期等因素有差异。如依托互联网的轻资产重技术类行业,资本投入主要集中在人力成本、产品库存等场地压力较小。另一方面,不同行业所对接的客户群体有差异。如依托薄利多销以量取胜的行业可能在直接对接企业大客户上更有优势,而追求个性化服务与高品质的定制类产品则需要拓展净值个体客户群。新媒体环境犹如一张大网,囊括了丰富的行业和企业类型,不同的赛道选择在营销管理上最终的归宿也会有所差异。其次,选品的精准性在于企业需要聚焦明星产品。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产品也会随之不断丰富,甚至衍生出不同的产品线。一方面,同一企业会针对不同人群设定高中低档产品线。另一方面,同一企业可能往集团化多栖发展,由不同的支线事业部或子公司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但新媒体环境下,基于对碎片化信息记忆的有限性,如果在营销中面面俱到地宣传推广每一种产品,一则特点不鲜明,二则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在新媒体环境下,较为高效的战略在于精品推选,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营销投放,实现持续化、渗透式的营销,不断激活用户的产品记忆,进而以点带面,实现同线其他产品的营销。此外,精准的选品需要细化渠道配合投放。较为通用的用户群体分类方式是根据年龄段、性别等因素展开,据此可从大致方向上根据目标用户的新媒体使用偏好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宣传投放。但通用类的用户群体划分较为宽泛,同质性竞争产品较多,进一步保持用户黏性还需要更精准细化的渠道划分。 (二)目光长远,积累口碑 新媒体的快传播信息以及碎片化内容,容易营造“速食”的氛围。由此,近年来甚至还诞生了以“薅羊毛”为业的群体,即利用新媒体各渠道中的信息,获取新客优惠券等折扣优惠,在使用完较大力度的优惠后,转投其他具有相似功能的替代性产品。而企业营销为了获取用户,也只能参与到“白热化”的市场价格竞争中,不断推出各类优惠策略带动销量。回馈用户本身是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社会担当,同时,新媒体环境下,除了在营销技巧上不断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较大的格局,以积累口碑而非短期业绩为导向。口碑的积累在前期需要较大的投入,但同时口碑的积累也具有滚雪球效应,一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影响力,其传播与发展往往具有垄断性。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周期短,大众心态较为浮躁,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影响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也急于求成,希望通过创造热点甚至为了博取关注不惜哗众取宠,这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并不能推动后续有效流量的转化[4]。同时,口碑积累前期的大量投入也会对企业资金链带来压力。通过粗犷型的盲目让利优惠可能吸引的更多是在意蝇头小利的体验式用户,高黏度的用户转化率低。相反,企业如果树立长远的眼光与战略格局,从企业参与社会入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可能反而是营销战略中稳健而有力的办法。 (三)双线并行,互联互动 双线并行指在营销战略布局中需要同时考虑“线上线下”的联动。即通过新媒体发布相关营销产品、活动时,也需要在线下同步实体店,让产品走进市场,客户实地体验。同时,进行线下发布会、路演活动时,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手段进行推广,如通过直播等形式实现不同地区的互动。双线的并行和联动并不仅仅停留在同步执行营销宣传,更重要的是真正实现“互联网+”落地。用户往往更青睐可在线下实体店面进行尝试和体验的产品,但线下实体渠道由于场地、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需要更高的产品,而线上新媒体的营销渠道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但这一消费模式容易使线下营销销售人员业绩流失,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在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渠道打通中考虑体制机制的完善,为营销人员赋能。 三、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发展创新路径 (一)搭建新媒体运营团队 首先,需要明确新媒体运营团队的定位。新媒体环境下的运营团队应该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专职队伍,而非临时由掌握部分操作技术的人员兼任。究其原因,新媒体信息虽然具有碎片化特点,但把握市场动态的同时也要有持之以恒的风格路线,不断激活、加深客户对产品的记忆,只有将新媒体营销的职能专业化、独立化,才更有可能保持输出的稳定与持续性。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创作者门槛降低,自媒体盛行,由此,在产出内容的过程中,技术的操作反而不是最难掌握的,甚至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催生了越来越多操作简便的“傻瓜式”应用软件,硬件设备的门槛也逐渐降低,甚至只要轻便的手机也可以拍出“爆款”内容。因此,对内容的把控才是制约新媒体运营的关键。而专业的新媒体营销人员更能把控市场需求,保障内容产出的质量。其次,需要完善新媒体运营团队的结构。新媒体环境下,专业的企业营销需要有团队意识,若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则与自媒体无异。一方面,在团队搭建的过程中需要分工合作、细分模块、各展所长。如按照新媒体作品由产生到转化的过程,数据分析、内容创作、用户维护分属不同的模块,所需要的新媒体思维也有差异。另一方面,在团队运营过程中,需要互通有无、通力合作,方可更充分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的机遇。此外,需要打磨新媒体运营团队的优势。新媒体营销团队中有大量的从业人员,而一个企业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开辟具有独特性的营销天地,必须要打造“新媒体+企业特色”的运营优势。这要求在新媒体营销中,以更为自然的形式融入产品特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企业风格与文化。形成了企业特色的新媒体运营团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高的默契度,行业壁垒也由此初具雏形[5]。 (二)开拓新媒体营销渠道 一方面,新媒体营销渠道需要适应用户使用习惯,确保有较大的流量,为后续的转化与营销落地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企业营销中容易产生的渠道开拓误区在于在用户积累尚且不足、技术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地将用户引流至独立开发的渠道。但实质上,不成熟的营销渠道带来的用户体验并不好。更高效的方法应该在目光长远的营销创新布局下用好现有资源,借鉴成熟平台的模式,展开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逐步增进用户黏性。另一方面,新媒体营销渠道的开拓重在创新与突破。可对现有的新媒体渠道进行优化,可通过嵌入链接、转发引流等手段将通用媒介内的大众流量导流到企业营销私域。同时,可开拓全新的新媒体营销渠道,如开发小程序、应用软件等。在行业壁垒较高、专业性较强的企业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三)丰富新媒体展现内容 一方面,根据新媒体营销中的用户导向,新媒体内容应以用户为内容创造的主体与关注点,落脚于细分用户群体的关注点与时代热点。企业营销展现内容的较高境界应是不见产品而随处有产品,通过场景式的内容展现产品的功能与意义。另一方面,根据新媒体营销“线上线下”双线联动的布局,新媒体营销的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线上的展现直观生动,线下有可套用、可联动的模式。如通过线下团购口号等形式获取线上购物的折扣,由此既保障了用户体验的权利,也激活了线下营销的动力,同时线上的营销还便于对库存、数据等方面的整合与管理。总之,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必须要站在战略高度谋求企业营销管理的发展,需要有宏观的布局,以及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具体路径。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不容小觑,既要从战略高度做好创新的谋篇布局与排兵列阵,同时又要从具体的实现路径落脚,这是支撑其落地转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美.企业营销竞争力与消费者选择:社交网络营销的作用机理[J].商业经济研究,2021(11). [2]邓倩.新媒体营销研究综述与展望[J].科学决策,2020(8). [3]张静,王敬丹.新媒体时代下的短视频营销传播——以抖音为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4). [4]黄志宏,周高鹏.网络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创新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 [5]张俊杰,杨利.基于大数据视角的营销组合理论变革与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5(6). 作者:费圆苑
人力资源考试论文:从公务员“考试热”分析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摘 要】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数量年年递增。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公务员考试热的深层原因,以及目前中国企业存在的各类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热;人力资源;中国企业 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考”。有近六成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加入“国考大军”。这种现象是失常的,如果各种人才都集中到国家机关,势必造成人才埋没和智力浪费。然而,大学生就业首选公务员也有其深层的原因。 一、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 (1)政治原因。各类政府机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往往起着主导的作用,公务员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群体,又是政府工作顺利执行的保障。因而,公务员有着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职位越高权利越大。(2)经济原因。政府机关的薪酬和福利一般不低于各地区的基准线。同时,公务员享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各类其他福利。(3)文化原因。中国有五千年的“官本位”思想。历朝历代都以“仕途”为首选。古人云:“寒窗苦读数十年,只为金榜题名时”。在有着两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中国,政府对人民来讲,有着不可动摇的权威。“苦读诗书谋官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固定思维。虽然公务员有着各方面的优势,但在其他亚洲家和地区,例如新加坡、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并没有出现“公务员考试热”的情况,政府部门有时甚至会出现招聘空缺的尴尬。那么,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突出的情况呢?除了中国公务员行业本身的原因外,中国企业也是导致公务员考试热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国企应聘难,私企不稳定,外企要求高”是造成公务员考试人数不断攀升的根本原因。这反映出,中国企业目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我们从国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个角度分析。国资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竞争力大,有中央资金和地方财政做支撑,同时也能提供国家编制,本应该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涌入。但由于国企员工众多,解决员工子女问题往往是人事部最重要的事情,员工子女招聘优先于社会招聘,使很多优秀毕业生难以加入。在员工发展和员工晋升方面,国企员工子女也优先考虑。在薪酬方面,对外来招聘人员采用“人事”的政策,同工不同酬,薪酬福利差距明显。中国的民营企业数量十分可观,但民营企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例如招募员工困难,员工流动性高等。社会福利是民营企业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多数的民营企业属于中小型规模,鲜有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同时,民营企业的薪酬待遇并不可观,薪酬水平与城市平均薪酬水平相比较低。另外,民营企业员工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不足,由于民营企业目前还摆脱不了家族企业的色彩,员工的个人发展受到相当大的制约,企业的盛衰几乎全部寄托于企业老板的个人能力。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地增长,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数量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较为完善,但社会保险是外资企业一个明显的缺点,多数员工的社会保险是自行缴纳。另外,外资企业对于英语能力要求较高,更偏向于招聘留学归国人员,这使得多数国内大学毕业生望而却步。 二、如何解决公务员考试热的问题 “国企强国,民企富民” 切不可国强而民弱。要解决公务员考试热问题,从政府宏观层面分析,一是对公务员队伍进行改革,对公务员的权利进行监督;二是着手改革国资企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吸引外资企业;三是成立第三方机构,对政府机构的公务员和国资企业员工进行适当的监督检查。从企业层面分析,应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国资企业应该促公平,讲实效。在员工招聘方面,应当公开公平地对社会人士进行招聘。对于员工子女,可设立加分项。这样既可以保证对员工家属的照顾,也可以促进国资企业招聘的公开合理化。在企业员工的发展中,应当以绩效考核为基础,鼓励踏实肯干,为企业带来真正利益的员工,提供公平的发展晋升机会。最后,应当适当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薪酬不仅应当与职位、工作年限相关,同时应当更大程度地与工作业绩联系。对员工的绩效与薪酬实施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签订劳务合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提高员工的社会福利,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最后,还应当对高层的管理决策模式进行改革,避免企业的盛衰成败寄托在总裁的个人能力上。 解决公务员考试热的问题,其实是要解决中国社会的深层问题,必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 人力资源考试论文: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和发展 摘 要: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其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在对人力资源进行评价的时候,人事考试是必须要采用的手段,也是现阶段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事考试是一种比较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所以其在我国的应用十分广泛,也帮助很多企业完成了对人力资源经济的开发。根据我国企业运行的现状来看,人事考试在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得到很好的体现。本文将对人事考试的概念进行分析,然后对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及发展。 关键词:人事考试;人力资源经济;开发;发展 一、前言 人事考试在我国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并且为我国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为我国的人力资源经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而言,发挥主要作用的就是人才,所以企业的日常管理就是对人才的管理。人力资源经济的开发,实际上就是让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并让人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在现代社会中,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于公平、公正、公开,所有的优秀人才都能得到同样的机会去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人事考试就是让人才展现其才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的优点,从而与人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加强对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和发展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事考试概述 人事考试与其它考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为考试的目的都是为了快速而准确的检测出人才的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方式。在我国,人事考试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国家中央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并具体实施有社会保障部和人力资源组织的统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专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专业人员职称评定考试等。同时,人事考试中心还要完成对资格考试题目的拟定,并完成考务的组织管理和地方考试工作的协调安排。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和更强的专业性,人事考试的重要性也因此而不断提升。因为人事考试能够给予这些专业人才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并且让其了解行业人才的发展现状,从而让人才能够在其发展道路上更加全面地成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数量地不断增加,让人才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加,导致很多人才不能获得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所以,只有通过人事考试,让人才的能力得到广泛认可,才能促进人才的就业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 三、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 1.人事考试是开发人力资源经济的重要途径 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而言,人事考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人事考试对于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经济相关工作也很重要。通过人事考试,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其需要的优秀人才,从而完成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人事考试能够对企业的人才起到激励作用,让人才在企业内部的竞争中不断学习先进的技能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为企业的正常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经济开发的过程中,组织人事考试是企业的基本职责,也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经济的必然途径,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开发对人事考试有很强的依赖性。 (1)人事考试能够帮助企业挖掘新的人才。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人在学校接受系统教育,然后在社会实践中他们逐渐成为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在社会中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是否有人能够发现他们,并给予其足够的发展空间。在这些人才都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对于国家和企业而言都将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所以,在企业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要抱着求贤若渴的态度通过各种方式去发现人才,让企业人力资源储备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在企业挖掘到人才之后,能够为人才提供更多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让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增长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而企业要实现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要将人事考试作为主要的手段,从而能全面挖掘社会中的优秀人才。 (2)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在进行人力资源经济开发的过程中,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对人才本身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人才具有的独特技能和优点,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岗位进行合理地安排,这样才能让人才在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长处,实现自身价值的突破。这就说明在尽心人力资源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对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才是关键,而人事考试就能让人才的优点得以展现,并有针对性地完成对人才的安排。在进行人事考试命题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经济中心需要全面掌握企业的岗位要求,然后根据企业具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进行题目的选择和拟定,并完成对考试标准的制定,最终根据考试结果完成对人才的选拔。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能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让人才的专业培养更加有效。 2.人事考试是企业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让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而对于企业而言,其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完成对人的管理。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拥有足够的动力。企业中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是人力资源经济中心,所以其工作人员必须要在挑选人才的时候对人才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基本情况预测人力资源的综合情况。而通过人事考试就能帮助人力资源经济中心完成这样的任务,同时还能根据人事考试的成绩对在职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为在职员工的晋升和奖惩提供必要的基础依据。 (1)有助于企业合理利用人才。对于企业而言,在职员工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力量,并且在职员工都有获得企业关注的心理,希望企业能给予其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员工拥有足够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合理任用在职员工就是其对在职员工进行管理的主要问题,而通过人事考试就能让企业达到对在职员工合理任用的目的。对于企业而言,在人力资源经济中心的组织下,可以对企业在职员工进行人事考试,这样不仅能让员工在备考阶段积极了解行业的专业技能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能让在职员工的整体水平在考试中得到体现,从而帮助企业完成对人员结构的调整,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另外,通过人事考试还能让优秀员工的能力得到证明,并且让企业中浑水摸鱼的员工被暴露出来,帮助企业清除了对企业发展没有实际贡献的员工,从而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升。 (2)有助于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制度。对于员工而言,其最关注的就是企业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或是企业能为其发展提供的条件。而在开展人事考试的基础上,企业可以科学合理地判断企业中的优秀员工,并对这些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人事考试中成绩较差的员工,企业要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能够让企业的员工感受到企业对按劳分配制度的深入贯彻。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按劳分配早已成为人们工作中的基础性原则,也是社会公认的劳动成果评价方式,其具有较强的公平公正性。而在通过人事考试落实按劳分配制度的过程中,能够让企业在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并且让其的责任心得到加强,从而认真落实其在企业中的任务和责任。而且企业会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付出与取得的成果,对其薪酬进行计算,从而保证其在付出相应劳动的时候能得到相对等量的酬劳。所以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而言,人事考试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贯彻按劳分配的制度,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四、人事考试在竞争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我国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社会中的人事考试机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很多企业也将自身的人事考试委托给这些人事考试机构完成。但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让人事考试机构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所以其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中不仅是国内的考试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很多行政部门都在设立考试机构,导致社会上的人事考试机构生存环境逐渐变得复杂。另外,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中逐渐出现一些外国考试机构,并且这些进驻国内的考试机构一般有用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在资金上有很大的优势,给国内人事考试机构的生存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在行政手段控制下的人事考试不具备灵活多变的经营套路,也没有足够的社会竞争适应能力,在面临外来考试机构的威胁时,其往往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导致国内的考试机构很难获得发展的机会。 1.利用精品的强化创造优质品牌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之间的竞争一般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只有在产品质量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能打造企业的品牌,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这就需要考试机构在开展日常运营的过程中强化考试管理,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所有考试人员都能得到相同的待遇,并且加强对考试的监督,严肃考风考纪。那么,首先就需要考试机构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考风考纪问题,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对严肃考风考纪有足够的认识;其次要加强对人事考试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从法律上对考试机构进行约束;第三要建立健全考试监督机制,保证考生在考试期间的公平公正原则落到实处;最后要严肃处理考试中的违规行为,对作弊、替考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实现现代化的考试管理 在开展人事考试的过程中,要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工具和方法应用到其中,从而在提升考试工作效率的同时完成对考试工作的全面管理。其中首先就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保证考场安排的科学合理,避免人为改变考场的编排;其次要采用先进的识别系统对考生进行识别,其中要在考生的基本信息和人脸图像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让考生进入考场,并在准考证上添加防伪印记,避免出现准考证作假的情况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考试机构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人事考试的正常运行。 3.以人为本发展考试事业 对于考试机构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建立专业的工作队伍。所以在考试机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管理,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定期培训与专业人才的不断引进,来保证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并且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优势。 五、总结 人事考试对社会企业而言,是企业获取优秀人才的必要手段,也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经济的主要方式。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的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专业化程度,而人事考试就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帮助企业完成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但是对于我国的人事考试而言,整体的发展处于不断进步的阶段,所以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人事考试机构的实力进行提升,从而确保国内的考试机构能够成为我国人事考试中的主导。 人力资源考试论文:试论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 [摘 要] 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腾飞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人事考试是引进、开发、评价和利用人力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故企业要重视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重要性,并采取科学措施促进人事考试的发展。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招聘考试来说,人事考试更为公平、公正,其应用相当广泛,并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占据着愈加重要的地位。本文阐述了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并就其发展提出了策略,以飨读者。 [关键词] 人事考试;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作用;发展 0 引 言 人事考试是人力资源经济开发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它以更加公平、公正、科学的考试方式为我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继而推动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之间的竞争愈加白炽化,人事考试为更多有能力、有抱负、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搭建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平台。可见,其在人力资源经济开发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1 人事考试概况 人事考试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高速发展中必然产生的一种人事管理现象,它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调控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经济发展的一个分支。人事考试是企事业单位快速识别、检测人才,了解人才综合素质(知识能力与专业技能等)的一种特有的评价方式。开展人事考试的一般原则是公正、公平、公开,它是由各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命题、组织和管理的一类资格评定考试。诚然,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事考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最大范围、最大效率地选拔高素质人才,让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为国所用,提升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人事考试必须实现创新发展,真正发挥其开发人力资源经济的作用。 2 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 2.1 可挖掘社会潜在人才,扩大企业人力资源 人才是企事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源泉和推动力,最大限度挖掘人才,为我所用,是每一个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通过人事考试,企业可将社会上隐性、潜在的优秀人才挖掘出来,将其变为显性的、现有的人才资源,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社会上有许多虽未接受教育,但却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获得高水平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有了人事考试,这些潜在的人才最终会发光发热,取得与那些高学历人才同等高度的职位,并发挥着自身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人事考试在选择人才时,坚持的是“任人唯贤,不问出处”,它为各个阶层的社会人才提供了平等机会,这种公平的考试形式极大挖掘了社会潜在人才,扩大了企业的人才资源,对企业经济腾飞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2 提高人才利用率,确保人才培养有效进行 无论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科学公正的人事考试对其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利用人才、培养人才均能起到促进作用。所谓“善任必先知人”,然而“知人”的途径便是人事考试。在企事业单位合理利用人才、积极培养人才之前,选拔、检测与评价人才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对人才进行客观、公正、科学选拔,做到“知人”,以后便不可能科学、高效地运用人才,使人才发光发热。“施事贵在因才”,要想根据人才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提高其现有的知识与能力,人事考试是基础与前提。通过人事考试,企业能了解所选拔,所利用人才擅长的方面,不擅长的方面,这样,在以后的人才培养中,企业可以将其作为人才培养依据,有针对、有计划地去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人事考试在提高人才利用率,确保人才培养科学进行方面意义重大。 2.3 有利于企业人才优化配置,促进合理利用 这里所说的人才优化配置主要是针对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而言的。人事考试不仅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新能源,还能提高企业对现有人才的调控、利用效率,确保人才合理优化配置。众所周知,所有的企业人才均希望自己有光明的发展前景,有晋升、发展的平台,而人事考试无疑为在职人才实现愿望提供了契机。对于企业而言,通过人事考试,企业可以依据人事考试的结果对在职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管理,让更多的职员从事自己擅长与喜欢的工作,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消除企业员工对工作的反感,还能提升工作积极性与信心,有利于推动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再者,科学的人事考试能够增强在职员工的危机意识,使其不断改善和提升自我,以适应更加激烈的企业人才竞争模式,实现自身价值。从此方面来说,人事考试能促进企业人才优化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利用。 2.4 促使企业按劳分配制度的广泛、高效推进 人事考试在促进企业按劳分配制度实施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在企业发展中,企业可以将人事考试作为评定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对在人事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嘉奖,而对于那些在人事考试中失利的员工则应给予相应的惩罚,以儆效尤。按劳分配是企业经济发展中一种科学的分配方式,它能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是公认的比较公正科学的劳动成果评价方式。在企业中推行人事考试是切实落实按劳分配制度的重要手段,企业根据考试结果,劳动成果为员工发放与劳动量相匹配的薪资,落实“按劳分配”,于是,人事考试促使员工为追求高的职业生涯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总的来说,人事考试确实更大限度实现了企业的按劳分配,促进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3 人事考试在社会进步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策略 3.1 不断完善人事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近年来,人事考试中出现了各种舞弊现象,这极大挑战了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考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让更多的人开始质疑人事考试。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未来的人事考试发展一定要完善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进一步提高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重新树立人事考试的“公平性”品牌,让更多人才相信人事考试。具体来说,可从几点做起:第一,人事考试机构要严肃考风考纪,增强对考风考纪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强化人事考试立法,通过法律条文对考试机构的人员进行约束与监督,使其执法守法,提高考试的公正性。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厉打击考试中的各类违规行为,提高惩戒力度,以儆效尤。 3.2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与发展人事考试 现在、乃至未来的人事考试发展均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考试原则,确保人事考试更好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经济的发展。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考试。要强化对人事考试机构优秀人员的引进,并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薪酬,使其更高效地服务于人事考试的公平开展。在考试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要确保能够人性化管理。第二,运用现代化的考试管理方式。在人事考试中渗透计算机技术,无论是考场编排、考生基本信息核实、准考证防伪、考试管理等均可以实现现代化,提高考试的高效性。例如,可以在准考证上添加防伪标识,降低准考证造假的几率;人事考试卷子评改要智能化,面试要确保公平。 综上可知,人事考试之于企业而言,不仅是开发人力资源经济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科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企业事业单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故应不断完善与发展人事考试,充分发挥人事考试开发、利用、管理人才的重要价值。当然,目前社会上的人力资源考试机构越来越多,如何规范人事考试,提高认识考试机构的实力,确保人事考试机构作用的充分发挥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引起国家相关机构的重视。 人力资源考试论文:试论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 摘 要:众所周知,人力资源代表着整个社会的人才市场情况,同样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垫脚石,有了人力资源的支持才能帮助中国经济提升整体的实力。对于人力资源的构成,必然少不了选拔,也就是考试的环节,人事考试可以帮助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引进、评估和使用相关人才,是服务于企业必经的一项任务。所以说,由于人事考试在创建人力资源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研究考试的相关事项,使其越来越科学化、合理化。对于人事考试其不同于别的招聘考试类型,其必须要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作用的市场也很宽广,服务于整个人力资源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篇论文通过讲述现今人事考试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市场的价值及研究,得出如何在以后的道路上为人事考试谋求新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方案,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人事考试;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作用;发展 众所周知,想要拓宽人力资源的面积就必然少不了人事考试的存在,从古至今,人事考试都代表着对于大面积人才进行公平、公正的考察和发掘的意味。正是由于人事考试的存在,才能为中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挑选出大批量合格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基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被创造和培养出来,但是无形中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竞争。由此可以看出,人事考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人事考试概况 目前,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的人才,其将人事考试作为最主要的管理模式,不仅如此,人事考试也为人力资源的创新、拓宽、协调、分配和监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已成为人力资源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事考试作为企事业单位最常见的管理环节,其可以帮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判断和检验人才是否符合发展的需要,并且对人才的整体情况,比如说知识储备能力和专业水平等等作出大致的评价。一般来说,创办人事考试就必须要遵从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并且对于考试的内容应当由每个地域范围中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起合计,尽可能让考试的结果贴近于对管理和组织方面内容的评定。目前,中国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整体实力都有所提升,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人事考试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当然,为了帮助企业和国家挑选更多优质的现代青年,人事考试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争取可以将人员的选拔变成大范围、大标准、高质量的效果,以此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发挥自身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二、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 1.可挖掘社会潜在人才,扩大企业人力资源 员工是企业建立的基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若是能够将越来越多的优质青年为企业所用,发挥其长处为企业创造价值,以此维持企业长久、健康、顺利的l展,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最大的向往。为了发掘人才,企业利用人事考试可以将现今社会上不为人知、隐含的优质青年挖掘出来,使其在企业中工作,发挥自身的价值,变成人力资源的一种,促进社会经济健康、顺利的发展。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显示,现今社会上有很多的青年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因其长期生长在社会环境当中,也由此取得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这样隐含的人才,只有利用人事考试,才可以帮助其凸显自身的优点,获得与高学历人才同样的工作岗位和待遇,与此同时,利用自身的优点为企业和国家创造价值。所以说,人事考试在对人力进行选拔的时候,必须要做到“任人唯贤,不问出处”,只有这样才能使隐含的人才得到发展的机会,也帮助企业获得更优质的人才资源,以此促进企业整体经济实力的进步。 2.提高人才利用率,确保人才培养有效进行 公平合理的人事考试制度,可以帮助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更准确的使用、培养人才,做到合理分配的效果,就像古话所说“善任必先知人”,而“知人”的办法就是利用人事考试。众所周知,一旦企业做不到知人善任,就必然会对人才今造成浪费,更不可能对人才作出准确、合理的评判和检验,导致人才被埋没,企业得不到发展的空间。 3.有利于企业人才优化配置,促进合理利用 何谓人才优化配置呢,这一点重点针对公司内部的现有员工。人事考试不光可以为企业输送新鲜的人才血液,还可以为企业提升员工的使用效率和分配制度作出贡献。确保企业内部没有人才的流失和浪费,以此帮助企业在众多人才的支撑下,寻找自身的发展方向,同时,人事考试也可以帮助企业内部的员工快速展现自身的优势,做到各尽其才的效果。 三、人事考试在社会进步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策略 1.不断完善人事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最近几年,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导致社会上人才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很多人事考试也变得不如从前简单,众多各样的徇私舞弊的现象出现。这种状况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人事考试最本质的原则:公平、公正,不仅如此,这种状况的出现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危机,使得企业内部的人才变得多样化,并且人才质量较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人事考试的存在。面对这种现象的出现,企业为了改变糟糕的现状,就必须要从严于律己和监管人事考试入手,在今后的发展中,改变原有的人事考试管理模式,建立全新的考察制度,严格规范考风考纪,将人事考试趋向于更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的方向发展,帮助人事考试再次建立公平、公正的风气和声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人事考试,并意识到其存在的价值,回归到相信的层面上。 2.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与发展人事考试 不管是现在还是在今后的日子里,只要是有关人事考试的原则,都必须要有以人为核心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使考试更好地为人力资源经济的发展服务。为了体现考试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始终把人放在考察的第一位,合理规划人事考试的相关事宜。第二方面,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结合到人事考试当中。比如说,将计算机技能融合到考试中,利用计算机的功能确定考试编排、检查考生基本信息、监管考试现场等等环节,以此不断完善和创新人事考试,确保考试提升自身的价值。 四、结束语 根据上述的讲述可以看出,人事考试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仅是可以帮助企业拓宽人力资源的方法,也会帮助企业合理的分配人才,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下去。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社会发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企业来说,经济实力的竞争就是对于人才的竞争,所以说,面对这种现象,企业就需要不断对人事考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其自身开发、利用、管理人才的优点发挥到实处。但是不得不说,为了选拔出优质的人才,社会上的一些人力资源考察机构越来越多,怎样才能将人事考试制度进行规范化,强化考试机构的实际能力,充分做到选拔人才的效果,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与此同时,国家也在这方面作出回应,加大了投入力度。 人力资源考试论文: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人事考作为人才选用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概述了人事考试的重要性,从考风考纪、以人为本两个方面对人事考试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建议。 关键词:人事考试;人力资源经济;开发利用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力资源的贡献,这些贡献体现在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福利事业、生态环境等,因此人力资源的把握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能做好,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为了保证人力资源的工作效果得到保障,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人事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还要保证程序的公平性、公开性和公正性,充分发挥考试在其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当前人事考试的特点,结合其重要作用,对未来人力考试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展望。 人事考试是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有效检验和监督手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为许多的部门和岗位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加速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因为21世纪是合作的社会也是竞争的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对那些有志青年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提供了非常合适的契机,因此人力资源考试可以说关系到个人职业生涯理想的实现和国家建设目标的完成。 一、事考试简介 人事考试是许多机关和单位的人事管理方法,对于合理的选用人才,进行适当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人事考试可以帮助企业和单位以更加客观的标准去选拔符合自己岗位的人才,对于他们工作技能的检验也是较为合理的方式之一。但是对于考试来说除了选拔的标准以外,则必须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公开性,这样一方面让大家都能公平地参与到竞争中来,同时还能够节省一定的时间,增加选拔的效率,人才在国家建设中逐渐地积累和发展,真正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二、事考试的重要作用 1.全方位吸收社会各界人才 人才计划既是长远的,但也必须从眼下开始着手,因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关键,利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出他们自身的优势,那么每个企业将会得到更多的汇报。发现人才的比较有效和合理的机会就是人事考试。并且也在逐渐的发展和完善中为人们所接受。但是人才的定义并不是片面的,不单单指的是高学历,而是比较广泛的概念因为我们都知道有一些人由于家庭和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并没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但是他们术业有专攻,有思想,并且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那么这些人只要通过了人事考试便可以在今后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大放异彩,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 2.提高人才利用的效率,做到人尽其才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知人善用,这也是在告诉我们要向充分地发挥好人才的作用,首先需要机关单位这样的伯乐能够慧眼识珠,但同时对于人才来讲,要展现出自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能力,因此人事考试是完成这项任务比较关键的一点。在人事考试后,由于每个岗位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还可能需要进行工作上的进一步培训,这也需要单位做好人事考试后的人员管理工作和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工作,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人事考试未来发展的建议 1.规范考试的程序,严肃考风考纪 虽然在人事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频频出现的考试舞弊问题,这也是对公平性的一个极大地挑衅,该现象的发生,也让人们失去了很多对考试公正性的信心,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必须针对考试舞弊现象做好对策,对于舞弊人员要采取严厉惩罚的策略,增加人们对人事考试的信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严肃考风考纪,明确规定舞弊的惩罚措施,增强考生的公平观念。其次,除了道德上的约束以外,还需要确立相关的法律措施,通过明文禁止对参与考试的人员进行监督。最后要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对于考试中出现的作弊行为绝对不能姑息,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2.以人为本 对于人事考试来说,人是考试的核心,而我国经常强调的以人为本的观念也必须要落实。因此考试的各个环节都要人性化,从人才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创造便利的发展条件。同时还要做好他们的培训工作,保障他们的薪酬和福利,为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地服务于社会。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都需要渗透到人事考试的许多程序当中,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四、结语 总而言之,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事考试对于人才的选拔和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与规划是极其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企业自身良性发展的保障之一并且从长远来看,人才战略已经成为了企业成功乃至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定义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人事考试也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发挥其作用。但是人事考试必须保证公开、公正和公平性,规范考试的各个环节,尽量简化人事考试的程序,这也需要国家和机关单位共同的努力。相信人事考试在不断地完善中还能为我们的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和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人力资源考试论文: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人事考试的作用和发展 摘 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能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人力资源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严格的人才筛选手段,人事考试便是当前人力资源经济开发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在我国的人事考试是非常严格也非常公平的社会人才选拔方式,很多企业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的时候,人事考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该研究就对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人事考试的作用和发展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 开发 人事考试 作用 发展 在当前这样的新经济时代大背景下,各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说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因为人才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行的核心和关键。企业人力资源作用的最大限度体现和应用,就是这个企业人力资源经济的开发。而社会人才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平台中展现自身价值,人事考试就是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平台。在人事考试中,企业能认识到各自企业需要的人才优点并与之建立良好、长久的合作关系。所以充分发挥人事考试在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开发中的作用并使之得以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1 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人事考试的作用 1.1 企业人才合理分配的重要措施 企业之间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也愈演愈烈,而一个企业要达到自身的发展目标,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也就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为了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足够的动力,就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以及合理分配使用。企业人力资源中心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要对人才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了解,再根据相关情况对人才的综合情况进行预测,这一环节就能在人事考试中得以体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对员工的奖惩、晋升等,可以根据人事考试中员工的工作能力了解后定夺。 人事考试能帮助企业将按劳分配制度得以贯彻落实。企业中的员工最在乎的除了企业的整体形象之外莫过于企业能给予自己多大的利益,以及企业能为自己提供多大的发展平台。在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工作中的基础原则其实就是按劳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制度具有强大的公平性,是当前社会中公开认可的劳动成果评价举措。企业可以对员工的考试成绩结合工作表现进行合理、科学的判断,其中优秀的员工给予应得的奖励,而成绩较差的员工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以此让员工对企业按劳分配制度贯彻落实给予认可。同时人事考试对企业员工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性激发的作用,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落实完成企业交代的任务。企业也可以根员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付出给予等量甚至更多的奖励。所以人事考试对企业的高效运行,不仅能帮助企业贯彻落实按劳分配原则,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1.2 开发人力资源经济的重要方法 人事考试能帮助企业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同时还能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在企业中科学合理的使用人才,是开发人力资源经济过程中的重点,而人才的优点、特点都能在人事考试中得以体现,企业就能根据人事考试结果对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经济中心在进行人事考试命题之前,应该先了解清楚企业中具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然后再进行考试题目拟定,制定合理考试标准,在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增强人才的专业培养效果。 人事考试能帮助企业寻找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在当前这样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并不缺乏拥有高端专业技术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并不一定能被企业发现,这不仅是企业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所以,人事考试是企业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发现人才的主要途径。而企业也应该根据人才的自身能力水平给予他们最大的肯定,因为企业要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必须储备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当企业拥有这些人才后,要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自身价值实现平台,保证人才能在工作岗位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价值。 2 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人事考试的发展 (1)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可以看到产品之间的竞争是整个企业品牌打造的保障,只有保证产品质量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站得住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所以,考试机构应该让所有的考试人员都能得到同等对待,强化考试管理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严肃对待考风考纪。为了保证考试工作人员能严肃对待考试中的纪律问题,要求考试机构的管理人员能深刻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另外,应该强化与人事考试有关的法律法规,让考试结构受到法律的监督;保证每一位考生在考试期间的公平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考试监督制度,对在考试中出现违规操作的考生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避免人事考试中出现有失公允的考试乱象出现。 (2)人事考试机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团队。考试机构为了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可以对在职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及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在人事考试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考试管理观念和方法,并采取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保证高效完成考试工作任务,并对考试工作进行有效管理。考试机构应该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先进的考试管理技术进行引进,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对考生的识别可以采用先进的身份识别系统,保证考生人脸图像和基本信息一致才能进入考场,或者采用指纹识别系统,检测考生身份的真实性;对考生考场的安排也应该采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防止对考场的编排有人为的改动;另外为了避免准考证作假情况发生,可以在准考证上添加防伪标记。 在大家身边有很多的人事考试机构,很多企业也会将企业的人事考试交予人事机构完成。所以,人事考试机构之间的竞争也非常的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很多外国考试机构也出现在国内市场中,而且这些外国考试机构很多都拥有较为丰富的考试管理经验,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还有很大的资金优势,这就给国内的考试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然而很多行政部门设立的考试机构,其经营手段往往是老旧不灵活的,也就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外国考试机构的挤压中,难以取得竞争优势。所以国内的人事考试机构需要在竞争中不断地完善自身机制,以取得长远的发展机会。 3 结语 企业挖掘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人事考试。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经济市场中,一个企业实力的展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才的高端专业技术决定的。企业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需要拥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储备,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人事考试实现的。但是在我国当前的人事考试机构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完善和发展,保证国内的考试机构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不受外来机构的威胁。 人力资源考试论文: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人力资源是现阶段社会中各个行业严重缺乏的重要资源,其人员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该企业的经济发展。而考试作为筛选人才的有效流程,对开发人力资源至关重要,因此,各个企业在考核中要加大考核力度,通过考试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针对人事考试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做出简要分析。并阐述人力资源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充分说明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有选择合适的企业人才;加强人事管理力度;调动员工积极性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事考试;开发;人力资源;经济;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考核作为评价个人专业素质与掌握个人专业知识的基本流程,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各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是愈加重视,尤其在日益变化的社会中,企业要想稳健发展,与企业的生产力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所有企业提高相关部门与每一位就职者的积极性,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为满足社会发展的竞争需求,提升人员素质以及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性,是目前各个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人事考试的重要性 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不同的企业组建不同的考核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考试也是了解从业人员各方面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有效方式。以人事考试的结果来判断该就业人员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然后进行岗位分配,这一形式完全符合公司在招聘中的实用性。考试可以掌握所有就职人员的整体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安排工作,是企业必不可少的选拔模式,因此,人事考试对开发人力资源十分重要。 二、人事考试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关系 人事考试是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而人力资源则是通过考试才得以确认人才的实际价值。人力资源在一定的基础上会根据企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变化而发生工作调整,其目的是提高整体团队水平和个人综合素养,以达到较好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例如,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会根据企业的需求设定考试内容,而应聘人员在考核时要掌握足够的信息量和工作经验,才会获取优先权,当企业决定聘用部分人才时,会根据当时的考核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岗位分配,但企业的生产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变化的。因此,企业人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不会被淘汰,在整合过程中依然会存在正规的管理体系来考核在职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对各职员的工作进一步规划和调整,通过人事考试来证明人力资源的价值。 三、阻碍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因 (一)就业人员庞大 现阶段中国属于求职者居多的人口大国,在人、力上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但众多求职者中足够专业的人员较少,其工作意R较为薄弱。例如,某企业在招聘信息中会有一定的要求,但求职人员并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去应聘,由于应聘人员较多,企业就会实施优先制,例如,前几十名优先或者有经验者优先等,导致大部分人才在企业中失去就业机会。这种现象大大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及企业的发展,如果不能实施正确的聘用模式,就会流失更多的专业人才,并导致区域经济的差异。 (二)就业人员经验不足 大部分企业所招聘的工作人员几乎是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比如刚刚就业的大学生,由于阅历尚浅,因此,在工作中就会缺乏专业的操作技巧和对问题的应变能力。相对于其他求职者而言,学历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大专以上,间接性的造成低学历的求职人员较为消极。很多企业重视的是求职人员的学历,忽视了就业人员的经验,虽然很多大学生在校阶段并没有从事其他行业,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但是有了高学历,就会在就业上有一定的优先,而对于低学历但从事过很多行业的求职者往往是视而不见。由于企业在选择人才上有很多弊端,无法满足人力资源的需求,导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很难进行。 (三)企业缺乏管理意识 每个行业都要有自己的管理系统,良好的管理体系可以带动员工积极性,创造生产力。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在管理上太过松弛,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员工在工作中不但马马虎虎,而且迟到早退现象颇为严重。还有部分员工认为,在工作中只要按时守点上班下班就可以了,因此,在工作中较为消极,对企业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如果企业没有正规的管理模式,在社会上只会被淘汰,当一个企业无法创造任何价值的时候面临的就是倒闭。所以,相关部门不但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同时要重视人才的管理工作,为企业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 (一)选择合适的企业人才 人事考试,是以选择合适的企业人才为目标,并通过考试逐渐提升就业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劳动观念和操作能力。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考试中以公平公正为准则,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市场竞争力较强,通过人事考试,可以选择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来满足竞争的要求,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了解,以岗位要求进行培训和管理,培养实用型人才,使就业人员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凭本事获取薪资待遇,是促进企业经济稳健发展的有效方案。 (二)加强人事管理力度 关于如何加强人事管理力度,其通过人事考试的方法是最为科学且有效的。因为畅通的信息来源及反馈渠道可以很好地促进管理运转,使管理力度得到提升,而又由于人事考试能带来更多的反馈信息,通过考试的形式从多方面、多层次而得到的考试结果,可以很真实地反映出整个团队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效率及业务素质等。通过人事考试,我们可以总结出管理的经验教训以及探索内在的规律变化等,将人事管理的内部构造、人员能力素质、业务熟练程度等以信息形式及时反馈给人事部门,便于公司对人事动态信息的掌握。同时人事管理部门可.以针对这些信息及时对公司内部进行调整和新决策,完善公司人事内部机制,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三)调动员工积极性 人事考试可以很好地为公司选拔优秀人才,同时也能造就人才,那就是对员工的考试成绩加以肯定,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通过人事考试是员工证明自己能力的最好机会,同时对员工成绩加以评价,坚持按诜峙湓则,对员工的业绩加以肯定,成绩不理想的需要鼓励,增强员工对待工作责任感及使命感,同时人事考试又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员工所做出的业绩及应得到的报酬,实现真正的按劳分配原则,这样员工才会鼓足干劲,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质,更加努力工作,为公司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人事部门需要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同样对人员的个人能力素质要求也会提升,而人事考试只是形式,目的是为加强员工对自身素质的提升能力,这样员工才会有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员工的危机感,这样员工在工作中就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强自身能力素质,为企业源源不断注入动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人事考试可以很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人事考试对人才进行公平选拔,体现了公司对人才的重视,促进了人事部门对人才资源的开发。中国人口众多,属于生产力资源大国,而目前已处于劳动力过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从转变为人力资源的发展问题,而人事考试正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方式,通过此类方式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企业以及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能源。 (五)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发展 人事考试是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途径之一,通过人事考试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而人才则是企业发展的能源动力。企业需要发展,效益需要提升,那么就必须从企业人员能力素质上下功夫,人事考试能从客观上反应企业人员能力素质、业务能力等,通过此类方式了解人事部门信息状态,以便及时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资源,提高公司整体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五、结语 由于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强,企业对人员综合能力素质要求也愈加严格,企业人事部门监管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企业员工面临着优胜劣汰的严峻形势。根据中国生产力及人力资源现状,应着重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监督工作,以人事考试的形式,筛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企业选拔综合能力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力资源作为有效资源库,并重视企业相关部门管理工作,以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 人力资源考试论文:考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摘要:考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挖掘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的流向以及比例进行调控、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等,通过一些考试测评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极大地满足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考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其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考试;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最大化 一、引言 考试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反身评价活动,充分展现出人本化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以及再利用的整个过程,无论是考试还是人力资源的管理针对的对象都是人,二者的本质属性都是相同的,在互动过程中的追求目标也都是效率最大化的原则,所以考试和人力资源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二、考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内容,但是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人力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原则,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发展目的,必须要借助考试的方式来完成。第一,挖掘作用。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限性,因为人的生命个体是具有生命周期的,具备劳动能力的时间仅是生命周期的一小部分,所以在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时间的限制。而考试在挖掘人力资源和社会需要之间就构建起一座桥梁,可以使人力资源的社会化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由于人的个体能力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要想发现这些变化,就要通过相应的考试测评等方法来实现,考试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来说,不仅是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还有对闲置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得闲置人力资源通过考试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二,调控作用。人力资源可以是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拥有或者是即将拥有的,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员总称。人力资源的主体必须是人,所以其与其他资源的另一个不同特点就是主观能动性,人才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动性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对功利的选择,比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一些高精尖的人才都不断的向这一地区涌入,这样不仅会导致人力资源分布失衡,而且还很容易滋生腐败的现象,扰乱社会秩序。通过考试可以实现对人力资源流向、流速以及人才结构的控制,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个体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第三,配置作用。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不仅是社会中的配置,还有在组织中的配置,所以必须要了解不同个体的优势特点,通过考试可以对个体的工作能力进行了解,然后按照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来对人力资源进行分配,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各尽其能,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三、不同考试类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直接测评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直接测评法是存在与现实生活中的,或者是认为对场所进行设定,然后对测评内容进行相应的记录评价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的优势有三点:有明确的测评对象;有统一的测评标准;可以对测评结果进行复验。直接测评的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对于人员个体生理素质有要求的,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在实际测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对评价对象的身高、体重、相貌等进行测评,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第二,间接测评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间接测评是要由主试者通过使用相应的手段来刺激被试者,然后观察被试者的心理反应,这是对被试者心理素质进行测量的一种间接的方法。相比于直接测评法,其具有一些不确定的成分,测评的标准也不够统一,测评的对象也不够直观,而且测评的结果不可以进行复验。其主要适用的范围是测试被试者的心理素质,尽管间接测评受到的限制因素有很多,但是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一种方法,就像一些科学的工具一样,必须要把握好运用的时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测评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心理素质,来使用不同的测评方式,这样才能确保测评的结果更加准确,另一方面就是必须要确保测评的主体心理素质是正常的,否则就会影响测评的结果。第三,综合测评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甄别选拔、安置、分类、配置等众多环节中,不仅要测评被测的身高、体重、血压、视力等生理素质,同时还要测评被测的知识、能力、兴趣、态度、价值观、思想品德等心理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测评方法或方式难以满足测评的需要,就必须采取间接测评法与直接测评法相结合的综合测评法。综合测评法,也可称为优化组合测评法或结构化组合测评法。它是根据测评内容的性质特点、测评运行的现实环境和测评目的的实际需要,将一次考试的测评内容要素和能力要素进行科学分解,再针对性地选择间接和直接测评法中几种或多种适宜的测评形式,对欲测内容和目标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组合性测评,进而取得最佳整合效应的测评方法。在面试时除了对面试者进行听、问以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记录,这样才可以形成更加客观的评价,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测试的主体对各种测试的形式有很深入的了解,对测评的客体也要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可以选择出更加适合的测评方式,保证测评结果的准确合理。 四、结束语 考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不仅是对人才的挖掘和调配,还可以减少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成本,考试对于人才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可以对其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进行归纳总结,这也是对个人的一种自我式的提升,所以要想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就要发挥好考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来展开深入的研究。 作者:安伟 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人事考试中心 人力资源考试论文: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 人事考试是人力资源经济开发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它以更加公平、公正、科学的考试方式为我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继而推动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之间的竞争愈加白炽化,人事考试为更多有能力、有抱负、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搭建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平台。可见,其在人力资源经济开发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1人事考试概况 人事考试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高速发展中必然产生的一种人事管理现象,它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调控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经济发展的一个分支。人事考试是企事业单位快速识别、检测人才,了解人才综合素质(知识能力与专业技能等)的一种特有的评价方式。开展人事考试的一般原则是公正、公平、公开,它是由各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命题、组织和管理的一类资格评定考试。诚然,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事考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最大范围、最大效率地选拔高素质人才,让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为国所用,提升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人事考试必须实现创新发展,真正发挥其开发人力资源经济的作用。 2人事考试在开发人力资源经济中的作用 2.1可挖掘社会潜在人才,扩大企业人力资源人才是企事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源泉和推动力,最大限度挖掘人才,为我所用,是每一个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通过人事考试,企业可将社会上隐性、潜在的优秀人才挖掘出来,将其变为显性的、现有的人才资源,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社会上有许多虽未接受教育,但却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获得高水平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有了人事考试,这些潜在的人才最终会发光发热,取得与那些高学历人才同等高度的职位,并发挥着自身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人事考试在选择人才时,坚持的是“任人唯贤,不问出处”,它为各个阶层的社会人才提供了平等机会,这种公平的考试形式极大挖掘了社会潜在人才,扩大了企业的人才资源,对企业经济腾飞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2提高人才利用率,确保人才培养有效进行无论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科学公正的人事考试对其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利用人才、培养人才均能起到促进作用。所谓“善任必先知人”,然而“知人”的途径便是人事考试。在企事业单位合理利用人才、积极培养人才之前,选拔、检测与评价人才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对人才进行客观、公正、科学选拔,做到“知人”,以后便不可能科学、高效地运用人才,使人才发光发热。“施事贵在因才”,要想根据人才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提高其现有的知识与能力,人事考试是基础与前提。通过人事考试,企业能了解所选拔,所利用人才擅长的方面,不擅长的方面,这样,在以后的人才培养中,企业可以将其作为人才培养依据,有针对、有计划地去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人事考试在提高人才利用率,确保人才培养科学进行方面意义重大。 2.3有利于企业人才优化配置,促进合理利用这里所说的人才优化配置主要是针对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而言的。人事考试不仅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新能源,还能提高企业对现有人才的调控、利用效率,确保人才合理优化配置。众所周知,所有的企业人才均希望自己有光明的发展前景,有晋升、发展的平台,而人事考试无疑为在职人才实现愿望提供了契机。对于企业而言,通过人事考试,企业可以依据人事考试的结果对在职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管理,让更多的职员从事自己擅长与喜欢的工作,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消除企业员工对工作的反感,还能提升工作积极性与信心,有利于推动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再者,科学的人事考试能够增强在职员工的危机意识,使其不断改善和提升自我,以适应更加激烈的企业人才竞争模式,实现自身价值。从此方面来说,人事考试能促进企业人才优化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利用。 2.4促使企业按劳分配制度的广泛、高效推进人事考试在促进企业按劳分配制度实施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在企业发展中,企业可以将人事考试作为评定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对在人事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嘉奖,而对于那些在人事考试中失利的员工则应给予相应的惩罚,以儆效尤。按劳分配是企业经济发展中一种科学的分配方式,它能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是公认的比较公正科学的劳动成果评价方式。在企业中推行人事考试是切实落实按劳分配制度的重要手段,企业根据考试结果,劳动成果为员工发放与劳动量相匹配的薪资,落实“按劳分配”,于是,人事考试促使员工为追求高的职业生涯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总的来说,人事考试确实更大限度实现了企业的按劳分配,促进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3人事考试在社会进步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策略 3.1不断完善人事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近年来,人事考试中出现了各种舞弊现象,这极大挑战了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考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让更多的人开始质疑人事考试。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未来的人事考试发展一定要完善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进一步提高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重新树立人事考试的“公平性”品牌,让更多人才相信人事考试。具体来说,可从几点做起:第一,人事考试机构要严肃考风考纪,增强对考风考纪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强化人事考试立法,通过法律条文对考试机构的人员进行约束与监督,使其执法守法,提高考试的公正性。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厉打击考试中的各类违规行为,提高惩戒力度,以儆效尤。 3.2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与发展人事考试现在、乃至未来的人事考试发展均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考试原则,确保人事考试更好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经济的发展。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考试。要强化对人事考试机构优秀人员的引进,并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薪酬,使其更高效地服务于人事考试的公平开展。在考试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要确保能够人性化管理。第二,运用现代化的考试管理方式。在人事考试中渗透计算机技术,无论是考场编排、考生基本信息核实、准考证防伪、考试管理等均可以实现现代化,提高考试的高效性。例如,可以在准考证上添加防伪标识,降低准考证造假的几率;人事考试卷子评改要智能化,面试要确保公平。综上可知,人事考试之于企业而言,不仅是开发人力资源经济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科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企业事业单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故应不断完善与发展人事考试,充分发挥人事考试开发、利用、管理人才的重要价值。当然,目前社会上的人力资源考试机构越来越多,如何规范人事考试,提高认识考试机构的实力,确保人事考试机构作用的充分发挥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引起国家相关机构的重视。 作者:王心亮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考试院 人力资源考试论文:增强考试监管推动社会人力资源发展 考试管理活动是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环境的最好途径之一,它对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具有促进和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真正实现公平、公正、有效的考试,可以促进人们对考试的认同,提高考试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性。通过某种考试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为之追求的价值目标。二是考试管理活动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差异性、人才流动中的能动性,使得人才资源的价值取向仅仅依据学历、资力、工龄等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以人才培养、流动、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资源开发,也必须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市场评价机制上,实现社会化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 加强考试的管理,有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目前我们的考试管理活动要符合选任用人的条件和要求,形成一套科学、民主、公平及优胜劣汰的机制,建立并完善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各类人员的考试、选拔、录用及晋升、淘汰制度,以促进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从社会选拔出一批具有真才实学、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考试录用为基础。以领导干部选拔为核心,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选聘为重点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才评价的新路子。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影响社会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是考试管理活动。只有通过严密科学的考试管理活动,将考试的全过程置于有效控制之下,其考试结果才能客观反映参考者的学识和能力,以此作为选用人才的依据,才能做到“人尽其才”,进而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加强考试的管理,有利于人力资源市场的正常运行 促进落后地区人力资源向发达地区的转移是地区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人力资源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不仅能够增加劳动者自身的收入水平,还可以通过扩大劳动资源的再配置、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和见识的增长,扩大人力资本总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合理组成部分。它以劳动者的现实劳动能力为供求对象,以劳动能力的评价结果为交换条件,或者说,考试结果是劳动力市场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考试结果的信度不高,将对劳动力市场的三方都不利:受聘用者因不能胜任工作而苦恼乃至被解雇。用人单位因所雇佣的人非所聘之人而影响工作或生产。劳动力评价机构则因提供依据不真实而失去信任。而考试结果的信度高,又依赖于有效的考试管理。离开了科学有效的考试管理,考试结果的信度只能是一句空话,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也会因此失常。考试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有效的考试管理活动,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求,又将促进考试管理有效性的提高。加大考试工作力度,不仅有利于人事制度改革,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将逐步提高,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又将导致社会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需求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追求这种社会需求,我们现行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模式,将逐步转变为业务服务型的管理模式,而成为一种社会化、职业化的管理。当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发展到社会化、职业化阶段时,其鉴定机构必然是一种常设的社会组织,其鉴定活动必然是职业化活动。这对我们考试管理的发展来说,无疑是质的飞跃,考试管理的质量也会因此而不断提高。 考试管理活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能加强人才资源培养与使用的针对性。一是考试管理活动有利于为社会经济发展选拔合格人才。二是考试管理活动有利于人才队伍总体素质的提高,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公正的人才评价将会推动和引导各类人员按照市场的需求发展。三是考试管理活动有利于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改善人才使用方面的不合理现象。有助于人才资源管理,在统一的标准面前,平等竞争,优胜劣汰,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人事考试工作在现代社会中,与评价人才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人事制度改革中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明显,同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会越来越多。对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考试的管理,加速考试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优化考试管理的社会化功能,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自学考试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我县是山东省经济强县,县内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上市大企业,如:山东创业集团、齐星集团、西王集团、三星集团、长星集团、铁雄集团等。企业职工来自全国各地,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注意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但原有的一些职工和管理人员,进厂时学历较低,在企业发展中已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因此,需要通过自学考试来促使低学历职工人投入到自学考试中来,获得学历,学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技能,为企业的发展助力。 1.企业鼓励职工自学考试,发展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近十年的发展较快,大学文凭普及也是近十年的事。所以,以十年为界,十年前与十年后的人群素质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但未获得学历,未取得文凭,未接触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现在正是企业中的主力军,他们多在企业中工作了十年以上,从事着重要生产岗位或是管理岗位的工作,但他们的技术水平、文化素质、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却普遍存在不足,虽然有较强的工作实践经验,但却缺乏必备的文化素养,因此在企业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与此同时,由于低学历的群体在企业中又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对企业的发展也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发展限界。然而,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条件下,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只有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才能不断提升持续竞争力,而要提高人的素质就要大力发展教育。企业中的低素质人群人数越多,则企业的发展遇到的阻力则越大。因此,必须高度发展职工的学历教育,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自学考试因其开放性高,灵活性强,投资少、见效快,以及学不离岗,自学成才等优势,被很多企业所广泛采用,特别被大型国企所广泛采用。如铁路企业,因为职工多是接班、复转军人构成,文化层次相对较低,铁路企业为了解决职工文化层次低的问题,大力开展职工自学考试,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同时,企业又为职工的自学考试创造优良的条件,采取大额度报销职工学历费用的方法鼓励职工自学成才,从而使职工的学历结构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近年来铁路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发展速度以及职工的薪资待遇等方面的优越性已明显体现,自学考试的效用由此也可见一斑。 2.自学考试自身具备的三大优势 2.1自学考试具有开放性广的优势 自学考试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的高等教育方式,对报考者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本人有良好的愿望,有基本的文化知识,能够接受学历教育的基本条件,任何人都可以报考,并且专业齐备,可以满足任何职业、任何行业以及任何岗位人员的学历要求。从学校的角度看,对自学考试没有学生数量和办学规模的限制,一个人可以办学,一群人亦可以办学,开放性极强。生产企业需要的就是这种开放性强的培训模式,自学考试即不占用员工在企业的生产时间,又能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和生产技能,在大部分员工接受了这种培训模式后,还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文化结构,特别对大型国企,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企业尤其适合。 2.2自学考试具有高度灵活的优势 自学考试的学历被国家所认可,承认学历,很多企业也认可自学考试学历,特别是专业对口时,很多企业还会选择对口接收。自学考试的学历被承认,就赋予了自学考试高度灵活的培训特性。因为,企业培训员工的方式和途径是单一的,仅靠企业内部的培训只能让员工符合岗位生产的要求,但对于企业产品创新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却作用不大。但是,企业如果把自学考试引入到企业的培训中来,就等于把职工学习的课堂延伸到了企业外部的任意一所高校,员工可以通过自我意识去选择任意一所学校去就读和培训,也可以通过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协作办学去定向职工培训的学校,这会促使企业培训的机制盘活,让员工接触更多学科、更多领域、更高层次的知识,对于员工来讲增强了他们岗位的生产技能,对于企业来讲是百利而无一害。同时,自学考试主要是采取自学的方式,有时间多学,没时间少学,学历教育与职工的工作岗位不冲突,使工学矛盾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2.3自学考试具有投资少的优势 对于职工来讲,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岗位的需求,学历教育是否可以解决职工在岗位发展进步上学历限制性的矛盾。学历教育正好具备这一优势,可以满足很多职工在进职、进级上的学历要素问题。而职工在报名自学考试后,只需交纳正常的学费、书费,即可以参照资料进行自学,一次性投入,在毕业后即可终生受益,对于学校来讲,组织自学考试不必分散学校的教学精力,不占学校的课堂资源,而同步又可为学校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对企业来讲,自学考试不会影响员工的岗位工作,企业可以选择不为员工投入资金,却可以通过职工的学历提升,为企业转化文化结构,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职工自学考试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在发展职工自学考试上普遍存在重视不够,组织不严,政策不实和促进不力的问题。在重视不够上,企业管理层与职工层缺乏对话,不了解员工的文化结构,即使认识到了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性,但由于日常事务的繁忙,也多是有布置无落实,对基层员工个人素质的提升督促不够。在组织不严上,企业的员工培训多是形式性的,没有具体的培训策略,推着培、拖着训的问题比较严重,只能算做业务提示,不能算做素质培训。在政策不实上,企业虽然有提高员工素质的口号,但在具体的务实政策上却力度不大,对自学考试的补贴额度有限,有的企业甚至只注意到员工自学成才的好处,却从不关注职工自学考试的难处。在促进不力上,主要是企业在员工自学考试的组织上不到位,不能引起职工对自学考试的主动性,对促进员工主动参加自学考试的促动作用不强。针对以上几点问题,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展职工自学考试。 3.1系统创造条件,靠制度完善督促职工自学成才 企业靠管理,管理靠制度,特别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即涉及到职工的个人成长,又关系着企业的发展进步。因此,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其中,提倡和支持职工自学考试无疑是企业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企业的培训机制上,很少涉及对职工自学考试的制度规范和支持。企业在人才培训上必须立足人才兴企的战略,把培养人才和造就人才放在首位,并不断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策略,建立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特别要把鼓励职工自学考试放在培训制度的重要位置,通过制度支持,提高自学考试人才的企业地位,在薪资奖金的发放上要有所倾斜,体现出高学历人才的岗位效益,激励员工自主学习,提高素质。 3.2拓宽培训范围,靠专业细分促进职工学以致用 企业在员工的自学考试中往往不能对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员工选择什么专业、报考哪所学校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参考,使职工在自学考试中有很大的盲从性,虽然能认识到参加自学考试对有一定的作用,但具体能得到什么样的实惠却认识不清。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化指导,在职工报考前要有系统的指导规范,引导职工报考学校和选择专业,让员工所选择的专业能够与本岗位或是希望从事的岗位产生具体的效用,实现员工学以致用的目的,防止员工盲目报考和错选专业,传自学考试结果与岗位实际脱节,造成学与不学一个样,自学考试没有用的错觉和误导。 3.3增加补助额度,靠多元助学减轻职工学习负担 企业在员工自学考试过程中,一般都不愿意为职工投资,认为员工的学习与岗位的成长成正相关,学习进步属于职工个人的事,承担费用也是应有之义。但做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清楚的看到,员工的素质同时与企业的发展后劲也成正相关,如果企业不采取助学的方式很难激发起员工自学考试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必须在助学上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才能保证员工参加自学考试的普及率。在助学形式上,可以采取学费报销、考试津帖、学历补贴等多种方式。学费报销是在职工参加自学考试成绩合格被院校录取后,按院校收费标准给予一定额度的报销。考试津贴,是指职工在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或是培训活动期间,企业按日向职工支付一定额度的生活津贴。学历补贴是指职工取得学历证书后,用学历津贴的方式在职工薪资内给予优待,体现企业重学和促学。通过多种方式,向员工传递企业重视人才培养的程度,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并通过各种助学资金的资助,让员工减轻自学考试所造成的经济负担,让职工轻装上阵,完成学业。 3.4做到持证上岗,靠证书考试体现职工学习价值 企业在选拔人才或是衡量员工价值时,往往更注重的是员工的现实表现,而忽略对员工学历证书的重视程度。但学历证书做为员工自学考试成绩合格的凭证,即具有资格认定效力,又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引起企业的重视。因此,企业应该以自学考试资格证书做为限定各项条件基础,员工凭学历证书才可享有相应的待遇,一方面体现出企业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让员工感受到学历教育的重要性。在员工参加自学考试后,必须取得学历教育证书方可认证,并且不同的生产岗位必须要有专业对口的资格证书,将资格证书做为职工上岗的准入条件,鼓励员工完成学业,并用证书考试成绩来体现学习价值。 3.5组织横向交流,靠文化差异来开阔职工学习视野 企业内部单一的培训结构对于培养人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很多企业还是选择自闭的形式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而不能组织职工走出去,请进来,使企业培训成为死水一潭。实践证明,组织职工参加观摩活动和企业间的学习交流活动都可以激活企业内部潜力,激发出员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企业在员工培训上,还要引入外部力量,通过与不同的企业进行联合,多组织员工进行学习交流和技术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员工的学习视野。并且要多与不同的企业进行联合交流,学习先进企业的先进文化,让员工感受不同企业的文化理念,特别是与外资企业的学术交流活动要尤为重视,不同地域的不同管理特点和人才培养机制会使员工感受到更明显的文化差异,进而增强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 职工自学考试是企业培养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企业中鼓励职工参加自学考试,就必须建立一整套运作良好的培训机制、用人机制和绩效机制,鼓励职工参加自学考试,自学成才,并通过学历待遇的提升,增强职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职工自主走上自学成长的道路,通过职工个人文化层次的提升,生产技能的提高,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助力。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浅议体育教师与学生体育骨干的关系 【摘要】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法与学法、师生关系等正在趋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新课改过程中也客观存在有一定的问题:据报道,“我国体育教师总体数量缺额约30万人”;我校为30班的普通高中,现有体育教师4名,教师少,学生多的矛盾突出,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就体育教师与学生体育骨干的关系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 体育教师;学生体育骨干;小助手 1 在课堂教学、组织层面:教师好比是总导演,学生体育骨干就是负责分场景的副导演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师与学生地位、作用的界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正确使用新型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因此师生应在教法与学法上进行完美地结合。 教师在选择教法上应注重两点:(1)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知识、增强学生的技能;(2)怎样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为出发点。例一:自行车、游泳、单双杠、支撑跳跃、武术套路、体操、健美操、跳水等项目具有“突变性”,可以采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这时在学生体育骨干具有感染力的带动下,学生能积极参与、认真练习。对于篮球、足球、排球、跑、跳、投的田径等项目具有“渐变性”技能的教学中,可以选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摸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体育骨干可以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引领学生思考、探索、归纳、总结。例二:有同学想练习跳高,有同学想练习跳远,还有同学想练习三级跳、铅球、铁饼……无论采用何种模式的教法、学法,体育骨干都是不可或缺的,学生体育骨干就是教师的“小助手”,要充分发挥其潜能,通过“小助手”的参与,在小组学习中,创造“彼此熟悉”的学习环境,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发挥其聪明才智,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开展协作、自主、探究性学习。 总之,在课堂教学、组织层面,师生教法与学法上进行完美地结合可以做到:(1)节省教师的重复劳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3)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4)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彰显团队力量;(5)有利于教师关注个体差异;(6)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 在课堂管理、纪律层面:教师好比是交通警察,学生体育骨干就是交通协理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表明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确立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统筹安排、集中讲解、示范,讲清楚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其次,教师要敢于放权给学生体育骨干。各小组在学生体育骨干的组织下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有宽松的想象力和创造空间,让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人。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教师让学生体育骨干参与管理,既能通过“小助手”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师又能腾出时间及精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总之,通过学生体育骨干的参与管理,在课堂管理、纪律层面可以做到:(1)教师能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巡回指导;(2)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发现活动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必要的点评工作;(3)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4)有利于教师加强全面管理。 3 在训练、两操、第二课堂等层面:教师好比是导师,学生体育骨干就是研究生 有同学练习跳高,有同学练习跳远,还有同学练习三级跳、铅球、铁饼;这边有篮球赛、排球赛,那边还有……这时候教师再多也不够用,教师少、又没有分身术,怎吗办?只有请“小助手”来帮忙。为了一个共同的课题,师生分项去研究,而后把存在的问题及成果汇总给导师。在业余活动的准备、组织、管理、讲解、示范等环节“小助手”――学生体育骨干会发挥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师资力量比较缺乏的学校,只有学生体育骨干与教师共同协作,才能有力地推动各项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4 认真做好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工作 4.1 培养与使用原则 ①实用原则:结合教材内容及课堂常规、社会实践等,本着灵活实用的原则,教给学生一些组织方法和练习方法。 ②提高原则:学生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技能,组织才能,使其在学生中间树立起较高的威信,不愧于骨干的称号。 ③全面原则:体育骨干也是学生中的一员,要本着全面教育的原则,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体育骨干,还应该从德育、智育、美育入手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 4.2 培养与使用途径 ①利用课堂上教师的感染力;②利用课余训练时教师的传帮带;③利用校内外运动会的实践等形式,对不同项目的体育骨干进行培养与使用。 4.3 学生体育骨干培养与使用的意义 通过对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可以做到,①、学生参与运动意识的加强,运动习惯的养成,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提升,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等;②、把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工作持久的作好,充分发挥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无论是上课、训练和组织小型比赛,将会给体育教师增加许多较为“专业”的帮手,体育教师身心会较为轻松;③、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训练效果都会得到提高。 4.4 关于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的建议 ① 任课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要有牺牲休息时间的心理准备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② 各项目的任课教师要相互安排好场地器材及时间,协调好学校各处室的关系,做到组织严密,训练科学,不断提高训练效果。 ③ 在自愿的原则下,选择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作为体育骨干人选。 ④在课堂、训练、比赛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学生体育骨干更多展示自己才能和参与锻炼的机会,都要从小事入手,从细处进行教育。 5 小结 5.1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课堂、训练、比赛等活动有序开展,要充分、科学、合理地培养与使用“小助手”。 5.2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等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长期坚持,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希望体育教师能借助新课改的大好形势,努力作好各项工作,全面提高自身修养及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语文课堂教学应拿捏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处理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兼顾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与主导性的地位,学生只是观众,被动接受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有些教师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信马由缰,我想,这也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主体;主导;展示 我将语文课堂教学分成三大板块,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展示交流、课后反馈提升。 一、课前自主预习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语文课堂学习也是这样,一定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也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刚开始学生可能无从知晓,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预习目标。例如我在教学《苏州园林》时为学生明确了预习目标: (一)“读与写”的目标 1.读第一遍课文,能动笔将文章中的生字词及优美的词语画下来并工整的抄三遍。2.读第二遍课文,能将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段抄写下来。3.读第三遍课文,能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一句话。 (二)理解概括目标 1.阅读3――6自然段,能概括这四段的说明对象。体现苏州园林哪些方面的特征。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2.阅读第2自然段,其中四个讲究与3――6自然段的关系是什么?3.以第5段为例,此段中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三)知识与应用目标 1.文中有许多类似“据说”、“似乎”、“绝大部分”的词语,在文章中能删去吗?为什么?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出类似的词语吗?说说作用。2.为了能够准确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作者应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通读全文,在理解本文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思考本文应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预习目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如果学生能将老师为同学设置的预习目标内容掌握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他们预习的过程中被记录下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与学生、老师交流讨论,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我想,这种学生有目标的预习过程,一方面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学生的预习也不是没有目的的,而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下进行的,学生的预习应该是高效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体现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 二、课堂展示交流 针对学生的预习目标,教师精选几个富有典型性的课堂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当然课堂学习目标大多是从学生的预习目标中来,只是经过教师的再次筛选提炼,设置一些能够切合文本,又能以点带面的问题,从而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以《苏州园林》教学为例,我设置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将你选择抄写的精彩语段能够自然流畅的朗读,并能简单说说你认为它精彩的理由。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它与四个讲究是什么关系?3.四个讲究在哪些段落介绍的?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文中有许多类似“据说”、“似乎”、“绝大部分”的词语,在文章中能删去吗?为什么?你还能从文章找中出类似的词语吗?说说作用。5.能结合课文,谈谈本文的说明顺序。 这些问题的设置,是经过老师精心筛选的。课堂教学的重点也就是学生紧紧围绕教师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来开展,在各小组组长汇报完各自小组同学的预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后,教师积极引导各小组的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采用小组长负责制,紧紧围绕老师设置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有疑难的问题或者有争议的问题,学生就积极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报告老师参与学生问题的解决。我想,这种在学生有共同的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又会生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一点解决了有些老师认为,你设置的问题是不是会束缚了学生对文本的创造性学习。预设是前提,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三、学生讨论的结果分两块展示 (一)朗读展示,读的是否自然流畅是标准 说说所选段落精彩的理由,这个是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回答,比如,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从说明方法的角度,从修辞的角度,从在文中结构作用的角度,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从概括的角度等等。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所想,精心备好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处变不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上台展示 各小组将交流讨论所形成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一定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有的可能还是错误的,教师要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积极引导学生,解读问题。在学生展示之前,学生已经讨论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主要时间还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才参与到学生的问题的解决中,但是教师的引导性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在各组展示学习成果后,就需要教师的参与引导,指出不足,表扬优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学生参考,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一步的升华。由此可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课后反馈提升 这一点涉及到课堂作业的问题,许多语文老师对于语文课堂作业没有深入地认识,简单的认为布置一些教学配套的练习就可以了,我不是这么认为。我想,一节课的作业一定要能反馈你这节课所教学的内容,检测你这节课让学生学的怎么样。为此,我的作业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小组讨论所要解决的学习目标,其实,我的学习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小问题,完全可以作为课堂作业,这个作业在各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来完成作业。因此,我的课堂作业当堂做完,当堂上交,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有抄作业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后批阅时能及时了解学生在那节课上的学习情况。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试论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本文论述了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意义,分析了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前提,指出了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策略,以期为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师;学生;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因其各自的地位、任务及规范行为的不同,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1〕。这种和谐关系能否建立以及和谐程度,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是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多是在体育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中完成的,师生之间直接接触形成了更为复杂人际关系,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笔者试图从意义、前提和策略三个方面来谈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1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意义 从宏观上讲,师生关系一直以来是我们当代体育教学理论中一个常新的教学话题。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观查我国教育的几次改革,就会发现这样一种规律性的东西: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正确师生观的建构与否〔2〕。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教育提出的许多新的课题,以及带来的学校师生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的事实,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建构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从微观上讲,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教师的教授目标转换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过程转换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3〕。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育教师为自己的努力能满足学生而充满着优越感。若是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很可能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懒得把已知的知识“倒”给学生,一旦对学生失去了信心,对教学失去了兴趣,就更别说去想着法去“充电”了。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谐师生关系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古人说:“师徒如父子”。如今很多家长也说自己的孩子只听教师的话,教师说一句胜过自己说十句,这种现象是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学生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也乐意去跟教师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教师的理解和肯定,一起解决问题。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大胆进取,开发思维,努力创新,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前提 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建构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以及勇敢、顽强的性格特征。教师应对自己的事业具有献身精神,尊重别人,勇于承担责任,这是体育教师在学生中具有吸引力的重要的人格特征。体育教师还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实的专业实践和渊博的学识,同时还要有不断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有博采众长、优选精华的功底,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面和更新专业知识。体育教师要想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参与体育活动,那么就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教师的业务能力、自身素质越强,吸引力就越大,就越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威信也是建构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体育教师威信的建立取决于多个方面,有内因和外因的因素。外因包括整个社会对体育教师工作的支持和认同;学校领导、全体教师及学生对体育教师的重视、配合和尊重。内因包括体育教师本人的工作效能和工作业绩以及自身优秀人格的榜样作用。内因是关键,因为威信的建立主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而不是靠外来因素捧起来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促进师生间的心理交往与交流,与学生建立交融的情感,这是体育教师建立威信的关键,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和体贴学生,才会与学生融为一体,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使师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此,体育教师应该敞开心扉和所有学生交往,打消他们厌恶体育课的情绪。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这对体育教师威信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3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策略 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新课程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民主与平等理念,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发扬教学民主,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其次,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在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教师要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这样才能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学合作关系,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是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想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就必须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充分考虑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和“齐步走”的教学方式,不断研究适合学生特点的和切实可行的分层教学和学生之间小组学习等方式,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乐趣,以此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笔者认为,中国学生的民主意识普遍不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发言不踊跃,回答问题不积极,不善于提出问题,不敢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不善于讨论,体育课也不例外。这在某种程度上亦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所造成的。学生的传统观念不改变不足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打破陈规,从多方面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少一些盛气凌人,多一些和蔼可亲,少一些打击批评,多一些鼓励赞赏。教师应尽可能创设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在这种民主气氛中,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想象更加丰富,交流更加积极,练习更加勤奋,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在这种民主氛围中,和谐师生关系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严格按统一的标准即考试成绩进行评定,忽视了学生基础的差异性,没有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列入评价范围,特别是对一些先天身体素质不好但学习很认真的学生显得不够公平,严重扼杀了这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这可能也是导致学生为什么喜欢体育却讨厌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的评价体系应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也可把同学与同学的相互评价纳入评价中,这样做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 4结论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建构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威信是建构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的策略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以及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浅谈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作用及其关系 【摘要】体育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度与内容,但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学生;主导性;主体性 (一)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师生融洽地、相互配合地去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越强,就越说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教材,教师的主导性表现越强。教师的主导性表现其一,指导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其二,示范作用。示范性是学校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教师活动的基本特征。教师的示范,具有参照、比对、模仿、准则等意义,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其三,组织作用。组织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所获。其四,评价作用。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回应,使学生在各学习与评价中不断调整自己,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二)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我内化的过程。而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其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对自己的升学、提高、发展是否重要等简单的价值判断对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进行内容性选择。其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中学生要通过自己的主体性集中和组织自己的心去倾听、去理解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还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能独立思考,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三,教育活动中学生具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性反映,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主导性与主体性关系 体育教学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纯粹发现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虽然进行的是接受学习,但他们是教育信息的能动接受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通过内化,进行的是有意义的学习,可见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在认识层面上,教师:“闻道、授业在先”、“术业有专攻”,在伦理层面上:教师尽管是国家伟大道德观念的发言人,但在人格上同学生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学生有权要求教师尊重自己的人格,平等相处,也有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学习和生活的正当权利[1]。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学习主体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关系,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才能保障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和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学生通过主体体验所获得的内容。所以,体育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一、体育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 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表现在怎么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教,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正确的教;教师的主导性表现在有意的启发上体育教师将那些基本动作传授给学生后,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理解。教师再积极的引导、端正学生正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应该再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原理上,积极引导,提出问题,指出新知识点,扩大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教师的主导性表现在鼓励上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所处位置,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动作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和教学效果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体育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一,学生要树立自我主体意识。真正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觉识、自我发展和自我素质提高的过程。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学生通过老师传递信息获得知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其增强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激励,形成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展示创新精神。其二,学生要强化学习参与意识。要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创造性,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其三,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懂得怎样做学习的主人,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学生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只有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学生主体性地位才有保证。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应该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条件,教师需要学生的学,学生需要教师的教,只有建立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尊重和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感受,才能真正把学生置于主体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其主体价值。 2.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掌握体育锻炼方法,提高运动能力,帮助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乐于学习并终身受益,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或相统一,是随着体育学科的建立出现的自然现象。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高校教师身份转变与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关系的思考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国家优秀的后备军,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的课题,也是教育界乃至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基于对高校学生干部成长实践的观察研究,发现并总结了高校教师身份转变对优秀学生干部培养产生的巨大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高校 学生干部 培养 现今社会,无论是企业的竞争还是国际竞争,其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基于我国教育政策及教育现状,高校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教师,教师是否具备培养能适应现今高速发展社会的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是关键。然而,在这个大学生活日趋社会化,大学生性格日趋个性化的时代,高校教师仅靠理论知识和以往的经验积累已法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干部。 然而,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组织建设,校园文化传播和校园活动举办中都扮演着领头羊的身份。因此,培养优秀学生干部不单单是社会的需要,更是高校建设自身的要求。针对“如何培养出优秀学生干部”这个课题,我国教育领域发表的论文数不胜数,方法也千奇百怪。然而,在如今这个学生性格发生巨大转变的高校小社会,以往的培养方法发挥的威力越来越弱了。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们的高校大学生,重新建立起一套灵活科学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教师身份转变便是一个培养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的好方法。经过两年多的边研究边实践,我们成功地验证了高校教师身份转变对优秀学生干部培养所带来的巨大成功。教师是学生的亲人。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是学生的老师。 一、教师身份转变概述及其意义 身份转变是从一种身份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身份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身份可能从此消失,也可能是暂时的消失,还有可能是兼容两种身份状态。高校教师身份转变的意思是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或者培养学生时由教师的身份向其他身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的教师身份不变,但是高校教师的身份处于隐性,转变出来的新的身份处于显性状态,当教育或者培养结束之后,教师身份又重新呈现显性的一面。 (一)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部分的转变而不是总体的转变 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转变是富有针对性的转变,而不是总体上的转变。在教导学生上,一般来说,教师身份转变是为了让问题学生能够转换位置,引起与问题学生的共鸣并以此起到教育感化的作用,这个身份转变常见于小学和中学。在培养学生干部的层面上,教师身份的转变是一种主动的转变,教师通过转变教师身份培养学生干部,以此培养出学生中的优秀学生干部群体。无论是问题学生引起的被动转变还是优秀学生引起的主动转变,教师身份转变针对的都是部分而不是整体。整体上教师依然是教师,教师需要维护自身权威。 (二)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理论上的转变而不是实质上的转变 教师身份转变是通过把本身的教师身份隐匿不谈,重新塑造一个身份进行学生工作。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目标群体来说,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另外一个身份的持有者。而教师身份处于隐形,另一身份处于显性。当这个过程结束之后,教师身份重新处于显性,另一身份消失不见。对于非目标群体来说,教师身份始终没有改变。由此可见,无论是教师身份转变针对的目标群体还是非目标群体,教师身份的转变都只是存在理论上的转变,而非实质上的转变。 (三)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暂时性的转变而不是永久性的转变 教师身份的转变是有针对性的,也是有时限性的。高校教师可能因为问题学生转变身份,也可能因为培养学生转变身份,但是不管是因为哪种原因转变身份,高校教师的身份转变都是暂时的,当问题得到解决或者需要通过另外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师身份转变的状态就可能终结。 高校教师转变身份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一种非常巧妙而有效的教育培养方式。这种方式通过身份的转换容易形成共通和共鸣,能够让高校教师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做到,立足于学生干部培养需求,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同时,在优秀学生干部培养上,这种培养方式能够让学生干部打成一片,形成一种优质师生关系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转变高校教师身份来培养优秀学生干部既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方式,又是一种传承以往培养经验的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方式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满足了90后甚至00后的性格要求,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培养方式。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这个传统教育方法无法培养出全面优秀的学生干部人才的高校,教师能够通过转变身份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当教师身份转变培养体系得到建设和进一步的推广,高校的学生干部培养将会更加高效,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也会更加全面。在这个本质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教师身份转变培训体系将会弥补我国培养体系的不足,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更全面的人才。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谐关系 体育教师是学校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校园氛围的缔造者,因而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是学校关系的基础与核心。一定意义上讲,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关系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界一项重要的任务。我认为新课标下现代体育师生关系应该包括下列四种关系。 一、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有着人所具备的一切尊严和品格。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能只把学生视为未来的驯服的工具、恭敬顺从的“奴仆”或“后备的机器”。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礼”、“仁”为核心的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中的师生关系大多属于比较典型的“主仆型”关系,唯师独尊,唯师独从,而学生最基本的人格却得不到尊重。当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相当普遍,在经济、文化、教育欠发达地区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体罚(包括罚站、罚跑、罚干、打骂、讽刺和挖苦)。对身体素质差、身体协调能力不好学生、生理上有缺陷,或服饰贫酸的学生漠不关心,甚至予以冷落,其实质也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忽视与权力的侵犯。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现代师生关系也就无从谈起。师生之间的主要矛盾应该在教师方面,也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而在建立民主、平等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二、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是有条件的,其一,教师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所谓奉献精神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所谓敬业精神,即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两种精神,教师才有可能成为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其二,教师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学生敞开着。如果教师的心灵对学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学生就不可能主动靠近教师,更不可能与教师交朋友。教师应该经常同学生一块开诚布公地探讨对社会、对人生、对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看法与认识。只有学生信任了教师,才会接近教师,才会和教师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和教师交成知心朋友。大量实践表明,成为朋友的师生之间,彼此都充满了信心。这种双向的期待和影响大大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增强了教师教好学的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自信,自觉地完成作业。 三、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从观念上讲,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教育为封建专制特权政治服务,因而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是驯服的工具和恭顺的奴仆。在资本主义时期劳动力属于机器的一部分,学生则被视为“后备的机器”。无论是驯服的工具,还是“后备的机器”,学生作为待用的工具的性质并没得到改变。在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在教育中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而在教育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象,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的人”,他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被视为教师服务的对象。正如《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说“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 四、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内涵。但现代教学中的“教”已不再单指“传道、授业与解惑”了,它包含下列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学高为师。教师“闻道在先,术有专攻”,掌握着教学的方向、内容、进程和质量,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知识的源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权威地位和示范作用的第一因素。第二,身正为范。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许多高尚的品质,如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待人热情、正直、诚实、准时守约、乐于助人、勤奋以及公开承认和纠正自己工作中的错误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指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教师“教”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人的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但自信心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以能力为媒介后天逐步习得的。一般地,能力强的学生,自信心就强,能力差的,则往往缺乏自信。能力是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并取得成功,是培养和强化学生自信的有效办法。只有自信,才有自尊,才有自强。 综合上述,以上四种关系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新课标下现代体育教师与学生基本关系是;也是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同时教与学是师生关系的内容与核心;服务与被服务既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又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实质,而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则是现代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根本保障。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交际行为与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摘要]动机是二语/外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建立在动机上的教学和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理论基础之上,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索高校英语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相似程度、教师与学生的团结程度、教师的言语亲和行为以及非言语亲和行为。研究简单地呈现了当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教师交际行为 学生学习动机 在中国,英语是大学里学生投入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的一门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英语成绩决定着他们的学业甚至未来。因此,如何在大学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对英语老师至关重要。中国的动机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动机和其他学习因素之间的关系;二是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从学习者层面进行研究的,很少有研究涉及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更少有研究涉及英语教师的交际行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建立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探索大学英语教师的交际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并明确英语教师交际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最有影响的方面。 一、教师交际行为构件 为了准确地理解教师交际行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必须明确具体的教师交际行为是什么。研究者们指出学生肯定的学习成绩与教师与学生的相似程度(homophily)、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团结程度(interpersonal solidarity)、教师的亲和行为(teacher’s immediacy behaviors)有关。 相似程度(homophily)是指个人之间在信念、价值观、行为等方面的相似性。Fulcher 和Andersen指出,人际交流持久的原则的是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相似性促进了交流的有效性。除了交流的有效性之外,相似程度还被认为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更多的互相喜欢感。而且对听话者的观点、信念都有很大的影响。Simons et al表明相似程度对听话者对说话者的信任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人际团结(interpersonal solidarity)指的是交际双方所感知到的心理亲近感。学生们在对老师有效性的评价中把他们与老师的团结程度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学习之间一定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亲和行为(immediacy behaviors)是指对交际双方的心理亲近感起作用的交际行为。亲和行为可以分为言语亲和行为(verbal immediacy)与非言语亲和行为(nonverbal immediacy)。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亲和行为与学生学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调查对象、调查设计 为了发现以上四个方面的教师交际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本研究对陕西省榆林学院非英语专业317位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实证调查。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9岁。在进入大学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们由不同的英语老师授课。所有的研究对象都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学生使用的教材有《新视野大学英语》和《新编大学英语》。本次调查发出有效问卷317份,收回有效问卷317份,有效率达100%。并通过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 这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用Richmond动机测试量表(AMTB)测试学生的动机强度,用McCroskey,Richmond and Daly的测试问卷测试学生对自己与教师相似程度的看法,用Andersen的测试问卷测试学生对自己与教师人际团结程度的感知,用Gorham的测试问卷测试学生对老师使用的言语亲和行为的感知,用Richmond et al的测试问卷测试学生对老师使用的非言语亲和行为的感知。问卷的客观题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包括专业、性别、年级。二是调查问卷,共有70个题项,其中1~4为检验学生与教师的相似程度与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关系;5~24为检验学生与英语老师的人际团结程度;25~44为检验学生对英语老师言语亲和行为的看法;45~58为学生对英语老师非英语亲和行为的看法;59~70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对学习英语的感受。采用Likert量表测量,此调查旨在研究:英语教师的交际行为是否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影响?英语教师的交际行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总体影响是怎样的?以下哪个方面教师的交际行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最大:教师与学生的相似程度、教师与学生的团结程度、教师的言语亲和行为还是非言语亲和行为?受试对象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认真完成所有问题,从而保证了本次研究数据的可信度。数据统计采用多人交叉验证的方法,以确保其准确性。 三、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通过数据收集,结果分析显示了教师交际行为的四个方面——言语亲和行为、非言语亲和行为、相似程度和个人团结程度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平均值分别为62.44、51.71、11.38、55.03。标准差分别为11.88、9.16、3.77、11.86。显然言语亲和行为的平均值大于个人团结程度的平均值,而个人团结程度的平均值大于非言语亲和行为的平均值。教师与学生相似程度的平均值最小。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最好的指标,其值越大,说明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大;其值越小,说明分布的数据比较集中,离散程度越小。言语亲和行为的标准差为11.88,个人团结程度的标准差为11.86,非言语亲和行为的标准差为9.16。由此可见教师交际行为确实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教师交际行为与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英语教师的整体亲和行为、言语亲和行为、非言语亲和行为、人际团结程度、相似程度与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53、0.58、0.58、0.49。可以看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影响最大的是教师的非言语亲和行为,其次是人际团结程度,接下来是言语亲和行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影响最小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似程度。然而,当言语亲和行为与非言语亲和行为结合起来时,它们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超过了学生与教师的团结程度。由此可见,在大学阶段,师生关系的亲密程度并不像学生在课堂如何感知教师的行为那么重要。 亲和行为是缩短个人之间身心距离的行为,所以,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与学生保持亲密的关系。与言语亲和行为相比,教师的非言语亲和行为是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的真实反应。因此,教师非言语亲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并且把这种行为明白无误地传达给学生。非言语亲和行为的实现要在言语亲和行为的辅助下才能实现,而且它们通常是一起发生的。所以,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依赖的。有时候学生从教师的言语交际行为中获得大部分信息,有时候学生从教师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中获得大部分信息,当然,也有时候学生结合教师的言语交际行为与非言语交际行为来获得信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言语亲和行为与非言语亲和行为的结合比其他的交际行为更加有效。 对大学生来说,他们与教师的相似程度对他们的学习动机似乎并不重要,他们更容易受水平比他们高的教师的影响。他们期望他们的英语教师知识渊博且能有效传达知识。 四、结论 1.英语教师应该提高对自身交际行为的意识。教师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行为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话,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也就能够更主动地处理好师生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更喜欢课堂上经常使用言语或非言语亲和行为的教师,特别是使用微笑,手势,眼神交流,表扬,声音富于变化的教师。教师的交际行为,特别是流露出关爱支持的行为,是一种性格特点,但是,这种性格特点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变。教师们可以通过在职培训来自我监控自己的课堂交际行为以便于更好地意识到他们的交际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观摩同事的课堂教学对于监控或调整自己的课堂行为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使用某些交际行为,比如在教室内走动、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使用手势语、微笑、点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保持适当的音量、适中的语速、恰当的沉默和话语停顿,运用适时的升降调、抑扬顿挫的语调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的思考和领会,有助于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建立积极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迅速提高。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要像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们。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好的引导者,又是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还应该是学生一个谈得来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情感和观点给予重视。英语教师应当温和、平易近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保持自己的行为始终一致。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情绪反应积极,思维活跃,有利于个体的发挥。研究表明,亲切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可估量的,而教师所需要的就是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探索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耐心地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努力,提供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不用担心犯错误会受到批评等来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努力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与自我价值观。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放松,感受到支持,从而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浅谈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摘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导”教学目标、"导"学习方法、“导”师生情感和"导"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客体;同一性;斗争性;内因;外因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从教学运动的主体和客体、同一性和斗争性、内因和外因的互动关系上作理论和实践上的辨析,有利于确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有效地贯彻落实好这一原则。 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问题的探讨,有四种最基本的观点:一是“教师中心论”,二是“学生中心论”,三是“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论”,四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教育领域曾经盛行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由于存在着严重的思想缺陷,人们已对其进行了深刻批判。虽然“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论”思想得到了人们极大认同,但它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难于操作的缺陷。因此,就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关系辨析,不仅必要,而且对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人们在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的处理上总会出现一些偏差。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辨析。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结合,其实质就是两个能动性的统一。在教学中只有同时发挥了两个能动性的作用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1 心中有学生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学就是要适应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忽视学生或“目无学生”的传统做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和“目中有学生”,切实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以及兴趣、爱好、动机、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差异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对现有知识的感知、接受、理解、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目的性教学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就是要寻找一种简约高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提高教学的目的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加强目的性教学,首先是教师要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等一系列问题,然后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心向”。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心向”: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二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目的、任务,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三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去“怎样学”。加强目的性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3 教学合作 教学是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和合作而共同完成的。教师的教,如果没有学生的学的配合,将成为一种缺乏“生气”的教学;学生的学如果没有教师教的指导,将变为单纯的自学,学习难免走弯路。教学双方要合作得好,一方面,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上不搞“满堂灌”和“填鸭式”,给学生留有思考、发言的时间和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发挥教学民主作风,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见解,在是非曲直问题上积极疏导,而不采用“压服”的方法,注重在课堂上营造师生间的情感和精神方面的双边氛围。此外,教师还必须利用学生的“向师性”的特点及求知渴望,积极改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4 启发式教学 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走,而不牵着学生走,激励学生学而不强迫学生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启发学生,教师应注重把握教学时机,积极开启学生的未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具体做法是,当学生有求懂的欲望而又弄不懂时,教师可通过置疑、对比等手段进行引导;当学生有说的愿望而又说不出或怕说不好时,教师可通过提示、打比方等手段进行引导。启发式教学的真正用意,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开启知识大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知识的意义,教师主要的功能是起“搭架”和“抛锚”作用。 5 教学信息的有效交流与反馈 从信息学的角度而言,教学过程是师生教学信息双向交流与反馈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源,都是信息接收器。教师主要通过讲解、提问、评价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学生主要通过答疑、作业等方式向教师提供学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向学生提供教的信息,又要从学的信息中了解“学情”和“教情”。同理,学生也要向教师提供学的信息,也要从教的信息中不断检验、巩固、纠正自己的学。由于教学信息的交流和反馈是联结教与学的纽带,因此建立起科学的信息传输与检测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这一系统中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指导、调节、控制等管理环节,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发展。由此可见,教师迅速、正确地输出信息给学生,并及时、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获得传入的反馈信息,以判断教学情况,使教学保持最佳的动态平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孩子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老师,他都不说。”“老师,他一直在玩。”或“老师,他们在讲话……”等等的抱怨声,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很常见。到底什么是合作呢?查了查字典,“合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在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另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合作学习可以充实学生的认识,获取最好的答案。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体系,也是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正因为合作学习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的人也非常的多。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型的多层面的概念,每个研究者对其定义也各有各的看法。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和全员互动。目前世界各国所研究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把学生有意识的分配到异质小组中,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来促进教学,并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新型学习方式。他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来促进教学,并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新型学习方式。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浅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摘要: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充分研究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教师要做的工作,并不断的去探讨体育教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合理优化教师的主导性,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中笔者就新课标下对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在体育教改实践中一直缺乏正确的指导,一直以来我们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教师的管理性、权威性,因此就有部分人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不好东西。而且,现在很多说法中都有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对立起来的意思。似乎觉得主体性强了主导性就强不了,主导性强了主体性就强不了。结果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变得虚无而肤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要充分研究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教师要做的工作,并不断的去探讨体育教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什么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真的讨论,以免造成理论上的一些混乱以及对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实践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认识 (一)关于概念的认识 1.关于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困惑。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关系体育教改实践中一直缺乏正确的指导,不少教师其实在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一直以来我们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教师的管理性、权威性,因此就有部分老师把教师的主导性理解为不好东西的。而且,在很多说法中都有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对立起来的意思。似乎觉得主体性强了主导性就强不了,主导性强了主体性就强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的初期,笔者也深感困惑。 2.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认识。 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应该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和指导的质量,其中包括教学目标设置、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课堂组织、教法的选择以及课堂气氛的创建等多个方面;学生的主体性可以理解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两者的连接点是“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性就是体现在对学习过程的设计和指导,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分析来看,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两者应该是统一的。没有正确的引导,所谓主动的“学”,只能是“瞎学”;而没有主动学习的引导,是不正确的引导,也只能是白费劲的“导”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正确的导”和“主动的学”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而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的课,是一节无序的兴奋课,是一堂充满危险的课;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只能一堂消沉和放任的课;而有了教师正确引导而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却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那么只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是不正确、不恰当的;只有教师正确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才是一堂有效而充满乐趣的好课。可见那种把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非此即彼”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那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而淡化教师主导性”的课,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放任,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看起来热闹、活跃,但学生的活动不能正确指向学习目标,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那种所谓教师指导性太强学生主体性不够的课,其实教师的指导性并不强或者是不恰当。因为在教师的指导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说明这是一种没有效果的指导,是不正确的指导。 (二)“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关系的认识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指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强,反之,教师的指导性越弱,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差。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在于:明白教学目标,然后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选定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创建出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融洽地、相互配合地去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就越明显,就说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教材透彻、选择教法得当,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性越强。 因此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 (三)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由于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的认识,因而又派生出来一种“要淡化教师的主导性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的错误认识,结果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片面欢乐的气氛,过多的安排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游戏内容,使体育教学变得虚无而肤浅。笔者认为,绝不能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虽然在过去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存在不太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够等问题,因而使体育教学显得比较死板,比较枯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并不是老师的主导性太强了,而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发挥其主导性的结果,因此教师的教师的主观、生硬和武断并不是正确教师的主导性。 三、结论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要充分研究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教师要做的工作,并不断的去探讨体育教学中教材和教法搭配与选择,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类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 [摘 要] 基于教师创新观与创新行为理论,综合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析了高校教师创新观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课外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三个维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教师创新行为的维度,检验其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系。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显著正相关,与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无显著相关;教师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课外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显著。高校应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不同方面改进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 创新观;创新行为;创新能力 0 引言 大学生作为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深入探讨高校创新教育,可以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研究表明,教师对创新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还存在许多的偏差、误解及矛盾之处[1]。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仍旧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2]。学术界虽然对高校教师创新行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都有涉及,但却缺乏对二者关系的探讨。 本研究考察了教师创新观现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维度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以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教师创新观及创新行为 Gardner、Runco和Russ研究发现“发散性思维”是最常用来定义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Fryer Collings发现90%的教师认为创造力可以开发。Fleith的研究发现教师从过程、人和环境三个方面来定义创造力。Hae-AeSeo发现教师普遍注重创新的“认知”成分,而忽略了创新中的“人格”和“环境”因素。张庆林认为创新教学有五大原则:分解性原则、练习性原则、铺垫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学科性原则。郭贞娴认为教师还不能准确把握创新的定义,并验证了教师的不同创新观念对教学行为的影响。陆静丹、李成江等[3]对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者间有显著相关,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和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有较强预测作用,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和学生创造性思维间起了中介作用。可见,创新教学行为对创新思维有一定促进作用。 1.2 大学生创新能力 王汉清等[4]认为创新能力的构成一般分为知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孙波以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概念和内涵为基础,构建了针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多元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彭健伯等人认为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可按照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分类进行评价。金琴界定了创新能力指标要素的标准,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处理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商应美[5]将国外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方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归纳为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陆静丹,陈培玲[6]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分为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验证了大学生创新能力测量模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王汉清、况志华等发现高校创新教育成效在于使得一些原来创新能力较低的学生经过教育有所提高,使相互间差距变小了。 1.3 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 Ghandour通过调查划分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扼杀其创新能力的两类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Sternberg[7]提出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常用的25种方法。Fleith认为具有选择性、能接受学生不同观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关注学生能力和兴趣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段继扬[8]提到可以通过延迟评价、集体讨论、思路提示、结果预测、多向求解以及多角度作文等方法在课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总体看来,学术界关于教师创新观及创新行为的界定及测量维度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其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却较少涉及。纵观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可以看出高校的创新教育只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9],对于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如智力、思维方式、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高校教师的创新教学较难使其改变或提高。不同学者将创新能力分为不同部分,后天的培养只能提高创新能力的一部分,本文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归为三部分,分别为课外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结合教师创新教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中课外实践能力有显著相关。 假设2: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中自主学习能力无显著相关。 假设3: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中创新思维能力有显著相关。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设计3套调查问卷:教师创新观问卷、教师创新行为问卷和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问卷的发放对象是江苏部分高校教师和在校本科生,其中高校教师填写教师创新观问卷和教师创新行为问卷,在校本科生填写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 教师创新观部分调查问卷在庞维国相关问卷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教师创新教学行为部分根据Daniel和Horng的量表,结合“可观察性”的原则自行编制,旨在调查教师实施创新教学活动的情况,包括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后教学工作的情况。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根据曹颖颐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结合“可观察性”原则进行编制,旨在调查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维度并研究其与教师创新行为的关系。问卷都采用Likert的五点衡量法。运用spss17.0对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并将其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教师创新观的描述性统计 教师创新教学行为问卷发放125份,共回收106份。其中硕士教师占43.4%,博士教师占56.6%,5年以下教龄的占3.8%,5~10年教龄的占56.6%,10~15年教龄的占22.6%,15年以上教龄的占17%,表1是对教师创新观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1可看出:在15种行为与创新相关程度的选项中均值最大的达4.53,为推理问题的能力,总体看来样本主体认为该选项与创新行为的关系较高或非常高。均值最小的是2.68,为不易改变原有想法,总体看来样本主体认为该选项与创新行为的关系较低或一般。所有选项中均值超过4的有6项,为发散思维、先前知识、勤于思考、智力、发现问题能力、推理问题能力,总体看来样本主体认为这些选项与创新的相关程度较高或者非常高,这些选项与专家认为的与创新有关的因素间有一定相似度,说明高校教师对创新内涵的理解较深刻,标准差最小的是0.504,为推理问题能力,可见样本主体在该选项与创新相关程度上的看法较一致。 3.2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子分析 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共发放580份,回收562份,有效问卷557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对问卷使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样本是否适合做因素分析进行检验,得出KMO的取值为0.785,大于0.7,具有适中的因素分析适切性,Bartlett检验结果Sig.=0.000,已达显著水平。反映像矩阵中的所有题项MSA值都大于0.60,说明题项变量与其他变量有共同因素存在,该问卷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配合最大变异法进行直交转轴,经过数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先后共删除6个题项,为a18、a19、a20、a5、a7、a9,a14,在删除项目后再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Cronbach's 系数为0.831,具有良好信度,并且删除任一题项均会使总体信度降低。最后保留13个题项,提取3个因子,分别为课外实践能力层面5项,自主学习层面4项,创新思维能力4项,其成份矩阵、每个因子的特征值、解释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到,旋转成份矩阵中共同因素负荷率均大于0.5,大学生创新能力量表13个项目分别属于3个公因子,这3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56.258%,所以选择3个因子可以对问卷变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描述和解释,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3 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教师创新行为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26份,有效问卷106份。对其进行信度检验,Cronbach's 系数为0.773,信度尚佳。对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三个方面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相关系数为0.35,显著性水平为0.010,小于0.05,说明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显著相关,假设1得到验证。对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415,0.715,均大于0.05,接受原假设,说明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无显著相关,假设2得到验证,假设3未得到验证。 4 进一步讨论 根据上述结果,假设3未得到验证,为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问卷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对教师创新行为问卷使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样本是否适合做因素分析进行检验,得出KMO的取值为0.712,大于0.7,具有适中的因素分析适切性,Bartlett检验结果Sig.=0.000,已达显著水平,同时,反映像矩阵中的所有题项MSA值都大于0.60,说明题项变量与其他变量有共同因素存在,该问卷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配合最大变异法进行直交转轴,经过数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保留8个题项,提取2个因子,分别为课题创新教学行为、课后创新教学行为,其成份矩阵、每个因子的特征值、解释方差贡献率如表4所示。 研究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二因子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相关性,对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见表5。表5显示课堂创新教学行为与创新思维能力无显著相关,课后创新教学行为与创新思维有显著相关,在二者相互作用下,可能导致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无显著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假设3未得到验证的原因。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从教师创新观、创新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三方面讨论了教师创新观的现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以及教师创新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维度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其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系,探究假设3未得到验证的原因。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高校教师对创新的理解较为深刻;(2)大学生创新能力划分为课外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创新行为对其课外实践能力的影响显著,而对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影响不显著;(3)教师创新行为分为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和课外创新教学行为,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课外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显著。 5.2 对高校的启示 1)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影响显著,说明通过高校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够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教学项目的实践,如教师的有关课题、学术讲座等,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多开展学术讲座,多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2)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影响不显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显著。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而且基本都是大班教学,一些互动的、激发创新能力的环节,学生很难都参与其中,所以教师创新行为较难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产生显著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加强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环节等,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3)进一步的探究将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分为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和课后创新教学行为,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课后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显著。笔者认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只能一定程度上启发大学生创新思维,而课外创新教学行为能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但是综合看来,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因素在于大学生自身,它取决于个人态度、兴趣与动机、思维方式等,当然也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高校既要鼓励学生课外实践,也要关注学术前沿和社会热点,将科研训练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在重视基础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能力训练。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涉及文、理、工科类大学生,由于专业领域的差别,可能导致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产生的效果不尽相同,学生创新能力所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调查问卷在内容上无法完全兼顾。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尽量缩小调查对象范围,保证其在研究内容上有共同性。 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将为高校提出有价值的教学方式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制订相应的教学改革计划,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一些参考。同时也为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衡量指标体系,对现有的创新能力进行测量提供了一些帮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有助于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进行诊断,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浅谈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 学生喜欢某个教师,就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就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所以,教师能否与学生很好的沟通,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形象,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现就本人从教十年来的经验与认识与同仁进行交流。 1 充分发挥学科代表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模式。学生骨干是学生管理所依靠的主要力量。要在学生骨干的选拨和培养上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形成一套系统的方法。例如,每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系统地培训学生骨干,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生管理理论和一定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既明确任务放手大胆使用,又在具体工作时指导方式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成长。我在教学中首先选好课代表,要求做事干练、品德良好、学习努力、具有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管理作用,凝聚学生的战斗力,而且可以把课前、课堂、课后有效组织起来,提高教学效率,课代表课前会主动跟老师联系询问下节课的上课内容,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完成学案,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课后及时收集学生问题进行反馈,这样使得课堂教学有效形成整体,学生学得有劲,老师教的有信心。事实证明:学生管理离开了学生干部的参与,是无法、也不可能做好的。 2 抓好“捣蛋学生”的管理 老师们聚在一起,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一茬一茬的“捣蛋学生”存在,师生冲突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办?如何去教育他们?已成为教育者非常关注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2.1 课堂教学要出彩。“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课上好,才能为自己教育任务的完成铺平道路。学生佩服你,才会打心眼里叫你“老师”,就会服从你的管理,乐意上你的课,不知不觉地接受你,也就不会捣蛋了。教师有了魅力,知识也就会有魅力。我所在的学校有一位年轻女教师,人长的一般化,说话时声音也不高,但课上的棒极了。她布置的作业,没有一个学生不做的,比任何一课的作业都完成得及时、齐全。有老师私下里问一个调皮的(据说他的家长因为作业用鞭子抽过他,但无济于事)“吴老师的作业你怎么完成得那么好?”“吴老师好!”“怎么好?”“就是好,反正就是好!”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把我们的课上好了,学生就乐学了。 2.2 正视学生心理,把人和行为分开。不可否认,有些“捣蛋鬼”的行为确实很让教师头疼,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把学生的行为和学生这个人分开。凡事都有一个出发点,找准这个点,也就找准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好玩、好奇是学生的天性,要从心理上认可,学生这个年龄就是这样的,只要对其进行合理、正确的引导即可。“人之初,性本善”,把这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习得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不好的做法去除掉,是我们的责任。只有正确认识了这些,把人与行为分开,相信学生具有向上、向善的潜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善意和信心,学生就会乐于与教师合作,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正如有人说;“孩子不会因你们提供的物质而记得你,他们会因为你珍爱他们的感受将你牢记。” 2.3 调整心态,让道德准则具有弹性。教育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教育是一份良心活,你可以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决不能把不喜欢转嫁到学生身上,要把孩子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干一行,专一行。你改变不了世界,就要善于改变自己,做一个称职的教师。教学生活中,教师有自己的不完美,更要接受学生的小瑕疵,正确认识学生的行为。纠正经常违纪学生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不妨对其违纪行为进行梯度要求,要求其违纪的次数和程度逐渐递减直至完全改正。例如:我班有一个挺捣蛋的学生,每次上课都要“捣蛋”,每此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和周围同学说话、要么就是发呆,为此我很发愁,对此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通过调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首先我在全班表扬了这位同学,并且表示我不会玩魔方让他收我为徒,看得出他很高兴,自从那天以后他变了,但幅度不是很大,但只要他有进步我就表扬他,不批评他的违纪,循序渐进,直到他完全改正。肯定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在教育过程中,更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与表扬肯定,使其有“我也很棒”的想法,教育的问题也就变得简单了。 2.4 善于退让,让处理有张有弛。 2.4.1 妥协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好做法。现实生活中,一些捣蛋鬼学生,故意向老师挑衅,让老师难堪,然后看教师的洋相。这时老师更应该有交流意识和妥协意识,在冲动的时候尽快冷静,用出乎他们意料的方式去回应他们。事情出现了,比较棘手,就先退一步,冷静下来,思考成熟,再做出回应。否则只会越弄越糟,非常被动。 2.4.2 遇到问题,不妨先“晾一晾”。学生出现问题时,你可以先“冷处理”。因为有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可能会让人忍无可忍,如果教师急于处理,很可能因为冲动而作出不理智的事。而且,在众人面前严厉批评学生也会激怒他,他会因为要挽回面子而更加顽固,导致师生矛盾激化,造成更大的影响,局面会难以收拾。“冷处理”,不是不处理,而是更有效的处理。问题出现了,要避其锋芒,趁机而入,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晾一晾”让学生的温度降下来,“晾一晾”让学生有回味的时间,“晾一晾”我们更加从容。衣服上有了泥点,一揉搓,脏的面积越来越大,晾一晾,就很容易掉了。 总之,这些“捣蛋学生”不是不可救药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做,真正做到有教无类,这些学生就不再是问题学生。教育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就会解决教育的任一难关。在现在的学生情况看,有许多捣蛋的学生多数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没人监督,而心里出现各种情况或则容易被其他学生影响。 3 老师要学会做学生的朋友 作为一名教师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要学会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一定意义上说,师生交往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师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没有有效交流很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可是,怎样才能和他们进行轻松、融洽、真诚的交流呢?从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来说,学生还是渴望和别人进行交往。这就需要想办法创设这样一个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的平台,来为师生之间轻松、融洽、真诚的交流服务。 4 从小事入手,学会期待 老师对学生期待的力度影响着全体学生的情感、认识和思维。因此,老师有责任检查自己对每位同学的期待是否良好可行。我们期待每一位学生都能好学上进,可实际并非如此,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他的现在可能是以往复杂经历的结果,对他们的改造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他们给与合理适度的期待,有水滴石穿的耐心跟恒心,相信他们。良好可行的期待具有以下四个特点。①可行性要强,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校情、班情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等;②针对性要强,即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学生和不同的事件选择行之有效的期待方式;③尽可能与中学生家长的期待联系一致起来,避免中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心理压力;④对班集体而言,注意提出对整体的期待,并力图将个体期待与群体期待联系起来。期待适度,就容易把握,就会有更多的信心,就会充满了成就感,就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总之,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你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就要学会他们和谐相处,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同时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时刻准备去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经验,越做越好。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论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摘 要:教师主导是教学环节得以展开的重要前提,学生只有在教师主导下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的,但是这种作用代替不了学生的主体的作用,针对这种主导与主体作用的关系开展分析讨论。 关键词:教师;学生;主导;主体 1 教师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这是一种教学观念的体现,学生学习知识,建立一个从未有过的知识体系,面对经验上的不足和能力上的缺陷,必须在教师的带动和介绍下进行不断的自我纠正,从而最终实现获得新知识和建立新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不但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且发挥得当的话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环节中都离不开这种主导作用下建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生情感和个性发展。 (1)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也是教学得以开展的灵魂。教学中应当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当中去。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的具体情况,这种具体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特殊性,更进一步说还包括学生在某个时段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影响教学目标制定的一个关键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全面性,即当下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根据今后教学总体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能只顾眼前而不顾未来,也不能只顾未来而不管眼前。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吸入和积累,同时也是一个认知能力从弱到强的过程,也是学习兴趣从淡到浓的过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逐渐科学化合理化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方法会不断的优化,学习习惯也会不断的提升质量。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教师的引导在不断的发挥作用。例如他们所接受的思维训练和创造训练都会使他们的心理品质在有意识的被加强和提升。因此,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师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这种目标的牵引和引导下逐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和获取知识。 (2)教学方法的完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要遵守这种客观存在的规律,否则,教学效果会大受影响。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要体现在这种在客观规律的遵守的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之能够尽快完善。关于方法的总结和传授是教师对学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按照学习的规律,更加有效率的学习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最好的教学方法便是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方法的方法。因而教师应当在这种关于方法的交流与演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3)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学生对某个科目的忠诚度很大程度是受师生情感的因素影响的。这也就是出现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奋不顾身的学习该教师担任科目的原因。不但如此情感因素的激发和带动作用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师可将这种情感激励作用迁移到自己担任的学科上。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是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其具体措施根据教师特质的不同也表现出一些差别之处,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音乐或者其他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这些特长的展现可能是增强师生感情的机会和资本,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 2 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目前的教学当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充分的发挥出来,甚至是已经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处于中心环节。随着知识传播手段的发展和更新速度的加快,学生所需要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本身而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是在平时不断的训练和总结中得到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中心作用让位于学生,让学生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以适应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在课堂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型人才的创造思维是在自由、独立、开发的环境中养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自由发挥的宽松环境。这种环境不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还能考验他们自由安排和搭配时间的能力。使他们独立意识养成的起点。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师少学生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已经形成了学生适应教师的错位思维,教师只讲一遍,学生听不懂的便是听不懂了,时间不会倒退,学生也很遗憾的失去了获取知识的机会。就教师而言,他们教学任务繁重,通常一位教师要负责两个班,100多名学生的教学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受以教师为主体的现实。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教学环节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总而言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环节中的参与者,他们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使命,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学生被视为教学环节的中心,起着主体性作用,而这种主体性作用又是在教师的主导型作用下发挥出来的,二者相辅相成,却又不能相互颠倒。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动机理论、注意层次理论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合适的多模态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理论模式。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网上投票,发现了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类别和形式与学生学习积极性关系密切,并总结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和策略、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及其相关多模态话语类型;通过教学实验,证实了以上理论模式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理念、措施、方法和模态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动机;注意层次;人格魅力;学习积极性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外语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多模态性;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眼神、空间布局、现场中的事物,以及PPT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网络远程教学、FTP资源共享等现代科技媒体都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外语教学的多模态性已经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研究(Kress et al,2001;Kress,2003;Jewitt Kress,2003;Kalantzis et al,2005;李战子,2003;胡壮麟,2007;顾日国,2007;朱永生,2007;张德禄,2010等)。然而,大多数多模态话语研究都是集中分析课堂多模态话语对组织教学的作用,很少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多模态话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而外语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因素。学习效果最终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Norris的注意层次理论(Norris,2004)、学习动机理论,以教师人格魅力及其教学理念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在外语教学课堂中运用合适的多模态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理论模式。以此为基础,对大学英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进行相关调查,力图找出在不同的情况下多模态课堂教学中哪些模态对于激发学习的学生积极性有效,各模态之间如何协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理论框架 1.1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主要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将多种可以用来构建语篇的资源都纳入其研究范畴。该理论还提供了一套同时分析图像、音乐和文字的相互兼容的术语,具有跨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能在新媒介时代对电影、戏剧、广告、网站页面设计、大型演出及舞台表演、排版、音乐、教科书设计、教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Kress等(2001)还指出课堂教学的语言和其他模态互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2学习动机理论 与多模态话语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对于学习态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国内大多数学者把学习态度看作是学习动机的一个组成部分(秦晓晴,文秋芳,2002)。对动机研究最早的是社会心理学家Gardner和Lambert(1959;1972),他们把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入型(Integrative)和工具型。其后,对动机的研究很多,研究重点转向动机的特点,以及其他可替代的模式(如,Brown,1990,1994;DSmyei,1990;Tremblay Gardner,1995)。其中,Deci和Ryan(1985)的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是最主要的理论。此理论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来自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如求知欲、好奇心、自我表现等。外在动机是指外语学习者在外力的推动下,因外部诱因产生的学习动力,如获得文凭、高分数、表扬、奖励等。其后,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很多。研究证明,内在学习动机优于外在学习动机,因为兴趣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使得内在动机的效果更强更持久。 1.3Norris注意层次理论 Norris(2004,2006)在ScoHon(1998)的中介话语分析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多模态分析框架。她遵循中介话语分析理论把中介行为(mediated action)作为分析单位,并进一步把中介行为区分为低层行为(如:一句话语和一个手势)和高层行为(如:一段谈话或煮饭、选择CD等具体行动)。 她用模态密度(mode density)这个概念来描绘对某一具体高层行为的模态的注意度和意识程度,包括强度和复杂度。模态注意度表示参与者在同时参与多个高层行为时给予不同模态的不同注意度,分为一级注意度、二级注意度和三级注意度。这些共时性的高层行为是由多种交际模态组合而成的。 在教学中,当用多种模态来表达意义更有利时,老师就可以运用一般以单模态出现的两个或多个符号系统来进行多模态教学,如用口语表达某事物的类别(It’s a tree。),用图像表达具体信息(一棵树的照片)。同时,在教学中,老师为了使学生重视他所强调的信息,采用某种“措施”(means)来把学生的注意力“拉”(pull)到老师新近聚焦的高层行为上。这种“措施”表现为转用一个新的具有突出节奏(pronounced beat)的、指示类(deictic type)的模态来组织话语,实现新的教学目标,通常为微观层面上的教学目标(Norris,2004:115)。这样,我们就需要把交际中出现的不同模态视为一个底层行为链,在这个行为链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哪些模态被作为独立的模态来使用。在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中,老师会运用许多这样的“措施”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一个高层行为转向另一个高层行为。 老师运用各种“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似乎是在强化学生的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但实际上,他也在该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即通过不断使用这些措施,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习惯,并能够利用他们自发的兴趣、好奇心和要获得的回报来激发学习积极性。 1.4教师人格魅力与理念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用真心去关爱学生,鼓励和欣赏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共鸣。这些都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对学生的关爱和情感实际上都要体现在教师的多模态话语上,包括教师激情洋溢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谈笑、温暖体贴的问候、宽厚仁慈的目光、和蔼可亲的态度、挥洒自如的举手投足;用爱的眼光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将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份赞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丝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这些实际上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措施”。 教师的多模态话语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亲切、愉悦、充满自信。这种爱使学生感到亲切并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喜欢并尊重老师、喜欢上他的课,乐意接受他的教育和批评,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5理论框架 根据以上理论,作者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分为五个部分: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教师课堂所使用的一系列措施和话语;体现这些措施和话语的相关模态;学生的注意层次和注意焦点(明显影响其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内在的、综合的和环境决定的动机(促进其学习热情和兴趣)(见图1)。 这个模式表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不是直接由课堂教学的多模态话语体现,而是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措施”,如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来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爱和为人师表的理念。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表现为相关的多模态话语,通过一定的多模态项目体现,在高层话语行为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专注和兴趣能够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学习中转化为有效的学习效果。这个模式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格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理念,并在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课件时把这种人格和理念融入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动作、语言、声音、视频、颜色等因素,用它们的相互协同和配合来完成教学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网上投票和教学实验,并辅以定量分析的方法。问卷调查用以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教师及其教学理念和策略;网上投票用以了解哪些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和体现教学态度及其相关的多模态话语,用以了解教师的多模态话语中有哪些模态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学实验中前测和后测的对比,以及定量分析的方法用以分析教师的人格、理念、策略及相关教学方式和态度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效果。 2.1研究设计 本研究在设计中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网上投票,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导因素:表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的相关因素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及相关多模态话语的类型,然后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它们在教学中产生的效果。为保证教学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度,笔者进行了教学实验,有目的地选取两名有代表性的大学英语教师及其所教班级的学生参加,各为30名。其中一名教师采用开放式、商讨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投票选出的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及其实现它们的相关模态,鼓励督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属支持型教学方式;另一名则使用以教师讲解、提问为主的传统掌控型教学方式。 2.2研究程序 首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网上投票。问卷调查范围是09级本科生,发放问卷720份,收回有效问卷689份;网上投票的参与者是笔者的人人网(原校内)好友,包括作者08年设立校内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吸纳的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共发起网上投票两次,分别要求学生选出他们最喜欢的8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讲授模式和8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态度,参与人数分别为339和338人,各总结出8项最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师教学“措施”,包括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以及相关多模态话语,然后进行教学实验。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我们运用SPSS11.0将两位老师班上的各30名学生的两次期末成绩作了数据统计和分析。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调查问卷和网上投票 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理念和策略上,调查问卷采用提供有限选项的方式,共列出20个选项(附录略)。这20个选项都是作者与多位同行进行讨论确定的,它们具有两个特点:①相互独立和互补性:相互之间没有重叠,但互补,共同组成教师的总体人格和教学理念;②每个选项都是代表教师的人格、教学理念和策略的重要因素。这两个特点可以保证他们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根据得票的结果,从中选出8项得票率达到50%以上的代表大学生最欢迎的表现大学英语教师人格魅力、教学理念和策略的选项。 这项调查表明(见表1),学生喜欢的教师及其理念和策略包括四个方面:①教师本人要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热情,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第一要求,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如题项1;②要热爱学生,这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题项3、4;③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关心学生,这是从情感上感染学生的重要方面,如题项6、7、8;(4)要设计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如题项2、5。 教师的这些特质、理念和策略是其人格魅力的集中表现,又反过来表现在他在教学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措施”上。这里主要通过网上投票测试在两个方面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措施”:①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其多模态话语类型;②教师的情感和教学态度及其多模态话语类型。 通过网上投票调查的第一个学生喜欢的方面是教学方式及其多模态话语类型。每一个选项代表体现这个方式的一系列具有相似功能的话语,包括语言和其他模态,如表情、动作、行为等。网上投票也采用提供有限选项的方式,共列出20个选项(见附录2略),也是作者通过与多位同行进行商讨的结果,它们也具有与以上问卷调查的选项相似的特点,不再赘述。但网上投票更加松散,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选择的自由性和任意性更强。投票要求学生在20个选项中选择其中的8项,但许多学生则只选择其中的几个项目。通过网上投票,选出8项学生最欢迎的教学方式,包括体现它们的多模态话语类型。有趣的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总结课文”和“讲解课文重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关注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课文所承载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具体见表2。 通过网上投票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的学习有益,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包括(1)给学生提供指导,如1;(2)给学生提供便利,如2、6、7;(3)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如3、5;(4)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如4、8。它们主要表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间接表现教师的人格特质。这四种类型的教学方式分别从情感、兴趣、义务、条件等几个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这些教学方式的话语主要表现为:口语、表情、手势、动作、眼神、文字、图像等。 通过网上投票测试的第二个学生喜欢的方面是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集中表现为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态度,是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由语言体现,也可以由行为、表情、动作、口气等体现。第二项网上投票也采用提供有限选项的方式,共列出20个选项,也是作者通过与多位同行进行商讨的结果,许多学生只选择其中的几个项目,最后得出8项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教学态度及相关话语。具体见表3。 态度虽然是情感方面的,但都是通过具体的行为和话语表现的,所以,它们必然要由多种模态的组合体现。在学生喜欢的这8项教师教学态度中,鼓励主要通过话语来体现,可以辅以表情和口气;耐心则主要由行为体现,可以辅以话语和口气;关心则既可以通过话语,也可以通过行为体现;建议性则可以通过话语来体现,当然可以辅以口气等;友好和幽默都要在表情上表现出来,但同时也表现在话语和行为上;严格要求主要表现在行为上,也体现在话语上。只有微笑是表情,是单模态的,但它也通常是在话语交际中伴随其他模态,如话语和行动等。这8个态度选项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别:直接的:如2、5、7,和间接的:如1、3、4、6、8。所谓直接的,是说选项直接表现态度;而间接的则通过行动和话语表现出来。在间接态度中,根据态度聚焦的时间点,可以分为对过去行为和话语的态度,如3;对将来行为和话语的态度,如1、6,和对一般行为和话语的态度,如4、8。直接的态度可以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间接的态度可以通过对学生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动和话语的态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以上我们探讨了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8项学生最喜欢的教师人格特质、教学理念和策略选项,以及表现这些选项的8项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和8项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态度,以及体现它们的模态类型。由于学生喜欢它们,因此可以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所涉及的项目大部分都发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属于超高层行为模式;网上投票所调查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涉及不同的教学阶段,有的涉及整个教学过程,也属于高层次或超高层次行为模式;网上投票所涉及的教学态度大部分涉及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涉及某个教学阶段,所以,也多是发生在高层次或者超高层次行为上。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都是学生关注的中心,所以是聚焦的高强度模态。这些选项由于能够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会直接成为学生的外部动力;如果它们成为老师教学的常用方式和态度,它们就会逐步由外在动机转变为内在动机,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3.2教学实验测试结果对比 根据以上问卷调查和网上投票的结果,我们开始进行教学实验(实验方式见上3.1)。通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我们发现,两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明显差异。使用表现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和理念、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和态度的商讨式教学模式的班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使用传统的严肃型的对学生严加控制的掌控式教学模式的班的学生成绩。该分析结果说明,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理念为基础的教师课堂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关系密切,分析结果见表4、表5、表6、表7。 实验班和对照班各30个人,两个班的初试成绩计算结果由表4和表5表示。表4表现了30个学生初试成绩的平均值、其标准差和标准错误均值;表5则通过独立样本测试说明两个班的成绩的概率值(P Val-ue)大于0.05(P 0.05)(0.590),说明两个班的成绩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区别。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教师对两个班进行了年终测试,并且把两个班的学生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见表6),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分别是:支持班为72.033;对比班为66.500,平均分高出5.533;通过独立样本测试得出(见表7),其概率值为00035,小于最低概率值0.05,说明两个班的成绩差别是有意义的,即支持班通过使用表现人格魅力和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态度及其多模态话语,取得了比对比班更高的成绩,而且这种差别是有意义的。 4 讨论 通过以上对问卷调查、网上投票和教学实验的讨论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理念和策略以及与情感相关的一些教学方式和态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它们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多模态话语体现。这些多模态话语在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并逐渐由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我们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Norris的注意层次理论、动机理论建立的理论框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情趣和积极性是十分有效的,它的有效性给我们如下启示: (1)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但学生要学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是整个教学中的关键因素。而老师的行为和态度等都是由他的思想、理念、情感、态度决定的:他有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就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态度,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模态组合,所以,培养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关心关怀学生的高尚情操、爱护学生帮助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 (2)教师的思想和理念要通过他精心的设计和计划来实现,所以,他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做精心的设计,包括设计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程序、教学策略等。 (3)教师的设计和计划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态来实现。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有许多可以选择的模态,包括本人的动作、身势、手势、目光、口气、面部表情、语言,和各种工具包括PPT、网络、实验室等。一些最新研发的教学工具也可以用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使它们合理搭配、产生最佳效果。 (4)要使各种教学媒体产生最佳效果需要选用合适的模态或模态组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热情和兴趣,而不是单调地给他们灌输知识、施加压力等。 (5)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最终还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特别是通过外部动机来激发内部动机,或者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5 结语 本文运用动机理论、注意层次理论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念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运用适当的多模态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理论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网上投票,发现了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类别和形式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密切,并总结出8项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和策略、8项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及其相关多模态话语类型以及8项最受大学生喜欢和最有效的教学态度。根据这些发现,笔者进行了教学实验,证实了以上理论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态度和相关教学模态及其组合的有效性,以期使大学英语教学建立在更加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上,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效果。最后,笔者提出了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理念、措施、方法和模态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本文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改进和深入。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论教师评价语言与小学生失范行为的关系及其建议 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影响学生认知发展,影响着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也影响着学生情感的形成。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初级阶段,教师在课堂中表述的信息会被学生无选择性的吸收。学生的过激行为如失范行为已成为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学生失范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表现是不认真听课,违反校规,扰乱课堂秩序,严重可发展为犯罪行为。这种现象与教师的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所影响的,其中之一就是教师课堂的评价语言。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评价语言与学生失范行为的关系,研究对策。 关键词:失范行为;教师评价语言;小学生;和谐 评价是教师教学过程新的亮点,是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并且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渡过的。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运用评价语言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教师评价语言与小学生失范行为的概念 小学课堂管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处于低年龄段的小学生行为发展的不健全,对自己的行为好坏没有健全的定义,因此需要教师的管理与引导。小学课堂管理可以通过一下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班级课堂管理的行为规范来达到约束小学生的行为的目的;二是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的引导,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是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最基本的方式。 (一)课堂评价语言 课堂评价语言作为教学领域的一个常用名词,它有不同的定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评价被理解为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程度,包括优良,正误的评价与点评。 (二)学生失范行为 学生失范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违反教育规范的行为。根据违反教育规范程度的不同,可以划分出三种失范行为定义:越轨行为、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而在教育里的学生的失范行为被界定在针对于教学规范的越轨行为,违反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的活动或行为。 二、教师评价语言的特点 (一)针对性 针对性又可理解为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不同的个性发展,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不能华而不实,也不能有所雷同,有些小学生会厌恶雷同的教师评价语言。 (2)简洁性 简洁性又可理解为教师语言要简单精准,要说出大众化的语言,避免网络语言的出现。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教师的每字每句都会影响到小学生。 三、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与小学生失范行为的关系 (一)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对小学生失范行为的影响 1.恰当的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对于小学生失范行为的积极方面影响 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能够给予学生情感上的鼓励,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减少心理方面的失范行为的发生。小学生十分看重一些奖励,无论是实物的还是语言上的非实物的,积极地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错误的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对于小学生失范行为消极方面影响 (1)错误的语言,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一、二年级的学生脑部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神经常常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中,注意力不持久,对教师的存在比较严重的依赖心理,常常将教师说出的话奉为圣旨,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降低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精神涣散,变的沉默寡言,错误的评价语言可能导致学生失范行为的比率上升。一些教师不能够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范行为,当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的时候,不选择通过语言引导,而是选择一些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使师生间的关系恶劣化。 (3)小学生出现道德品质问题。学生暴力事件与偷窃行为的泛滥,敲响了我们道德的警钟。究其原因,有调查显示,学生道德出现问题的原因之就是因为学校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接受到的社会信息量逐渐增大,社会信息量的增大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因此,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特别是课堂评价语言尤其重要。切不能忽略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重要意义。 (4)小学生出现厌学问题 错误的课堂教师评价语言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现象出现。长期在教师批评声中成长的学生,内心会不同程度受到创伤,精神上更是会产生厌恶的情绪,他们会以厌学,逃学,弃学的形式作出对学校的不满。 四、规范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防止失范行为的建议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积极鼓励、尊重学生 在评价中善于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学习主动发言的自信心。当发现平实沉默寡言的小学生发言时,教师应该给予这类小学生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无论小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语言表达是否流畅,都要以一个充满爱的引导者的身份给予鼓励。 (二)加强小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的趣味性体现在教师能够调节课堂气氛,给予学生无限的力量,常常生活在积极气氛下的学习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几率也会逐渐减少。教师应把小学课堂评价语言作为一种媒介,教师不应过于严格要求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美性,而应努力去帮助、引导与鼓励小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足,给予教师学习方面等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的情绪:可正面表扬正确回答问题的小学生;可肯定答偏题的小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方式;可鼓励错误回答问题的小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可引导没有回答沉默的小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 总之,教师在运用进行课堂评价的同时,要善于运用得体的姿态丰富的表情,优雅的动作来辅助评价以增强评价语言的听觉感知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示语文教师的课堂风采。小学是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阶段,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一个传递者,更是一位播种者。新的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每个项目,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才会为祖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让学生茁壮起来。(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试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内容提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能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反之,就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情感,出现烦躁、厌学、怕进学校的严重现象,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不利,更重要的是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关系 学生 影响 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集体是构成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一个好的班集体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高效率地学到许多的知识。情感在智力活动中具有起动作用,能够激励人的求知行为,改变行为的效率。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干扰、阻碍学生的求知行为,降低学习兴趣,起反向推动作用。班集体是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三者组成的一个大家庭,三者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整个班集体的全面发展。其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核心,科任教师是班级的教学源泉,为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班集体的全面建设,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必须积极沟通、相互协调和配合。只有关系协调了,感情融洽了,才能心心相印,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一、相互尊重、相互依存,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工作主要是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担当了主要责任的是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助手,是完成学生的教育教学的主要负责人,而科任教师又是班主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强有力保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达到了相互尊重,相互依存,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㈠、作为班主任,工作既繁琐又艰辛,有着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所以更应该希望得到科任教师的配合。为达到此目的,班主任要尝试着先理解和尊重科任教师。有的科任教师任课的班级多,有的科任教师担任的课头多,工作也比较繁重,班主任不应该强求科任教师经常向自己汇报学生上课情况,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向科任教师进行了解和配合。主动询问该班学生在其他学科课堂里的表现,对什么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对待科任教师有无无理的地方等等一些情况。更主要的是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要对每位教师都含有欣赏的态度,要让学生记住,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班主任自己也要把科任教师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管班里组织什么样的活动都应该邀请科任教师参加,并且给科任教师有表现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接触了解学生的机会。同时对于个别学生的有些偏激行为问题、复杂的家庭情况也要主动地向科任教师进行交流,或者可以请科任教师进行单独指导,让科任教师帮助你解决一些棘手的学生问题,因为对于有些问题可能科任教师出手会比班主任更好,这样既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又搞好了自己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同时达到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注,使得学生把自己的精力完完全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㈡作为科任教师也要让自己主动地融入到班集体之中,不要变成一个死板的单一的教书匠。总不要以为教育学生的问题是不属于自己的范畴,也应积极努力协助班主任参与班级的建设。因为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在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之余,更应该强调育人的重要意义。作为科任教师不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管理好课堂秩序,传授好自己学科的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不断地丰富和提高。平时在上课之余也应主动地接近学生,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班主任解决在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从而也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师,从而喜欢上你的课,进一步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教师的工作就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只有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搞得十分的融洽了,学生的情绪才会愉快,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高涨,教师教起来也就会十分的省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会逐渐得到提高。 二、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妥善解决问题和矛盾,让学生在和谐中轻松愉快地攫取到新鲜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任何工作中,交流与配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在学校教育中就更显得万分重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激发学生学习与怎样做人的场所。教师的为人师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首先就要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率先起到一个垂范的作用,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所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要经常进行不断的交流,达到融洽地配合,首先就要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应提倡互补精神。即相互理解——科任教师需要班主任的理解,而班主任也需要科任教师的理解;相互承认——共同努力取得了的成绩,要承认对方的贡献;相互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特别要善于发现不如自己的人身上的长处;相互理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谅解别人一时糊涂说的错话,做的蠢事;相互激励——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在别人遇到烦恼的时候,主动为别人分忧解愁。其次,要用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个性差异中所出现的一些小分歧。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都是有着自己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性格上的差异、阅历的不同,年龄、性别的特征都会使得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最主要的是来源于二者教育观念上的分歧。二者的教育观念不同,自我表现概念存在着差异,班主任总是以“家长的代言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学校纪律的执行者”自居,既想把自己塑造成学生的“知心朋友”,有时还得充当他们的“心理医生”。而在科任教师心中“传道授业解惑”才是教师职业的根本、是教师角色的“原型”。所以二者之间要在学生的教育管理、教学上达成一致,只有经常进行不断的交流,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默契,在任何事上心有灵犀,达到相对的统一。对于大多数的学生他们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偏科的现象,这些主要是学生的先天智力差异的影响,可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科任教师的为人,教学方法在吸引着他,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偏向了这个学科。所以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只要人人都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就会让学生崇拜你,这样学科成绩也就会相应地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也就完成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的感染力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力量。 “身教重于言传”。二者之间的人际交往的修养要作为职业道德来重视,自觉克服过度的自尊、敏感、自卑、淡漠等不良的职业性格,主动培养宽容、坦诚、自信等良好的个性。不但改进自己的人际关系,积极改进沟通的方式,提高沟通的技巧。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过“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互相帮助,彼此间没有猜疑,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作为一个教师要以集体为先,学生为重,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都要心平气和的进行解决,不要把这种矛盾带进课堂,带进学生中间,一来降低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二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成长很不利。教师职业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使人的发展,包括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有用的人才。学校是人们心灵接触的世界,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关系和谐,才能形成“我关心,你长进”、“你批评,我改进”的相互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双方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在这样的情感感染下也就会乐于学习,喜于钻研了。“教育的本质是创新,创新乃教育之本。”(孟国泰语)教师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作为联系在一起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就应该真实地面对自己所教的班级,从各个不同的学科的角度去看待不同的学生,以更好地弥补学生的缺陷与不足。无论是成功与失败,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共同去承担责任,查找研究解决的方法,创设一个荣辱与共、水乳交融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自然而然地挖掘,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看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和谐的人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能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反之,就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情感,出现烦躁、厌学、怕进学校的严重现象,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不利,更重要的是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强调、重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搭配,只有搭配好了一个班的科任教师,才会得到教育教学的融洽,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给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到无穷的力量,显现学生的潜力,开拓学生创新的能力。
动漫设计论文:太极八卦图动漫形象设计论文 “每个国家的艺术动画家都试图挖掘动画形象深层的艺术性和文化性,让其创作的动画形象包含更多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和艺术趣味。”。熊猫是我国国宝,却被美国设计为动画片《功夫熊猫》的主角,虽然吸收了大量中国元素,但主要是传播美国的趣味和意识形态。我们为什么不设计具有中华文化符号的熊猫形象呢?《八卦侠》的主角就是融合太极八卦图进行设计的熊猫形象。熊猫和太极八卦图都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悠久的“国宝”。熊猫性情温和、体形圆胖,非常吻合太极八卦图的文化内涵,即圆满、和谐等,熊猫八卦侠的设计也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圆满的思想,而且两者在造型、色彩、文化故事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结合点,以下展开论述。 1.太极八卦图对《八卦侠》的造型启示 熊猫睡觉时蜷缩的形状与太极八卦图非常相似。太极图的S形曲线和两个阴阳圆圈是极具标志性的造型符号,对于设计八卦侠的标志性符号有重要参考价值。八卦侠的设计重点运用S形曲线作为头部的花纹,加强形象的民族标识性,同时S形曲线给人一种动态感,进一步渲染八卦侠的动感与活泼。太极图的两个阴阳圆孔可以演变为八卦侠的两个眼睛,八卦侠的两眼珠也是圆形,两眼也是白中有黑,黑中有白。而且太极图的两个阴阳孔具有对称美,八卦侠的双眼设计也形成对称美。太极图总体形状呈圆形,有大圆之美。八卦图中的八卦在空间上的八个排列方位,也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圆形。其圆形也为八卦侠的头部和身体形状设计提供了灵感。圆形是动漫形象中最常用的形状,美国经典卡通米奇就是由一系列圆圈组成。为了呼应太极图的大圆之美,熊猫的头部和身体都设计得更圆,同时突出了熊猫圆胖可爱的特点。八卦侠熊猫的肚子上也设计了太极图,进一步加强形象的标识性,把太极符号进一步转化为动漫造型符号,加强民族文化特色。 2.太极八卦图对《八卦侠》的颜色启示 太极八卦图的黑色与白色的搭配也是经典的颜色组合。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简约精炼,寓意丰富。太极八卦图与中国画的“知白守黑”特征有着密切联系。“知白守黑”是中国书画艺术形式的典型特征,它来源于太极图,篆刻艺术、书法艺术和中国画艺术在画面布局方面均以之作为独到的心法”。“知白守黑”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艺术规律,也是中华文化在颜色上的体现。《八卦侠》的颜色设计也运用了“知白守黑”。熊猫的颜色也是黑色和白色,可以与太极八卦图的颜色自然融合。动漫形象设计忌讳多种颜色带来的花哨感,简约就是美。基于太极八卦图与中国画“知白守黑”的密切联系,《八卦侠》也融合了中国画风格进行总体设计,包括书法、篆刻、水墨竹林等,进一步突出动漫形象的本民族特色。 3.太极八卦图对《八卦侠》的文化内涵启示 动漫形象设计不但需要研究形式美,更需要超越形式,融入文化内涵。《八卦侠》的形象设计也是超越图像形式,综合融入太极八卦文化,为动画片的故事创作打下基础。因为太极八卦图与《周易》的密切联系,《周易》也可以融入八卦侠的故事设计,八卦侠是位弘扬和守护《易经》的侠客,并从中悟出神秘绝招。太极八卦图也是中国功夫文化的符号象征,太极八卦文化衍生出了太极拳、八卦拳、八卦掌、八卦剑等中国功夫。太极拳中反复出现抱球动作,就是模拟太极图的圆形,很多招式都是沿着太极图中“阴阳鱼”的弧线运行。八卦掌的基础套路也是模拟太极图的圆形。武当山的习武道场等多有太极八卦图,在民间太极八卦图也常与功夫联系在一起。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与《现代传播》杂志社于2013年共同了我国电影国际影响力数据,数据显示功夫片仍是最受海外观众欢迎的中国影视类型。李小龙系列电影、《功夫熊猫》等都因中国功夫大获成功,掀起了全球“功夫文化热”。《八卦侠》的定位是塑造自强不息、行侠仗义的侠客形象,融合太极八卦图背后的功夫文化,八卦侠同时精通太极拳、八卦拳、八卦掌、八卦剑等中国功夫,可为动画片带来冲击力和故事看点。 八卦分别象征着天、地、水、火、雷、山、风、泽,是大自然的八种重要物象。这些为《八卦侠》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故事空间,可以设计出八位八卦侠,分别拥有八种大自然的超能量。正因为八卦侠融合了太极八卦图,使得形象具有更多文化象征意义,为故事的演绎找到了文化根基。“一阴一阳之谓道”,八卦侠是位奉行天地之道的侠客,演绎出替天行道的故事。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与太极八卦图相关的传说,都可以成为《八卦侠》故事设计的源泉。有娱乐感的动漫作品对青少年更有吸引力,动漫作品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选择轻松幽默的方式。“八卦”一词在现代生活演变为“娱乐八卦”的说法,具有娱乐特色,八卦侠的性格与故事可以演绎出幽默搞笑的一面,为故事设计衍生出喜剧元素。 动漫形象八卦侠的设计代表一种回归传统文化的思维方法,太极八卦图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不只是在图像形式上,更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和故事价值。美国著名学者弗莱姆认为:“在当代世界注重软实力的发展趋势中,一个现象正在兴起,即符号的战争”。这种“符号的战争”主要在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中进行。动漫设计的文化影响力本身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动漫设计的“中国梦”,迫切需要挖掘和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作者:陈坤单位:广州航海学院数码艺术系讲师 动漫设计论文: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论文 一、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速写基础化认知 (一)删繁就简删繁就简是动漫造型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用简洁的语言表现丰富内涵。当然删繁就简必须是在对动漫角色的准确定位上,三两笔勾画出动漫形象的精神所在。 (二)归纳整合归纳整合是去除自然物象中的繁杂细节,取其精要,把能充分表现动漫物象的个性特点、精神内涵的一些因素归纳强化,形成崭新的动漫形象,依然有整体的和谐。 (三)对比组合在多个动漫形象组合设计中,有意识地将不同的角色在造像、体量等方面形成差异,目的是强化组合时的趣味性和戏剧效果。在设计过程中,不要急于一下子把动漫角色一个一个设计好,要全面突出一个设计,并将他们大致形态、体量,用草图的形式画在一张纸上进行排列,比较主角与配角之间的层次关系、映衬关系、呼应关系,角色间的形体、性格特征是不是突出鲜明,多方面审视调整,从整体上多方面把握动漫角色造型的风格。(五)写实的感染力写实的动漫角色造型以自然现象为基本参照对象,其形态运动规律都力求接近自然状态,无形中弱化了动漫角色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更容易营造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这也是动漫创作者力求达到的一种境界。 二、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的速写表现化认知 在长期的速写训练中,动漫创作者对创作的感受和认知不断地加深,时不时在脑海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既而表现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当画笔下流淌的线条将形象清晰呈现于眼前,表现渴求得以满足,心中愉悦难以言说。达芬奇曾说:“画家的心应当象什么?画家的心应当象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应该晓得,假设你不是一个能够用艺术再现自然一切形态的多才多艺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当你横过田野,请发挥你对各种事物的观察力吧!先看这一件,再看另一件,去粗存精,搜集各种材料。不要像某些画家,倦于想象力的运用,搁下工作,以散步为消遣,他们仍是精神疲惫,懒得观察周围事物,遇到亲友招呼也只当没听见看见。”是的,懒于观察生活,倦于想象力的运用,何谈细腻情感的体验、激情创作的表现。细心观察,留心记录能让动漫创作者打开别样天地。 动漫角色造型设计受动漫作品表现风格的影响,又有着与一般速写不同的创作要求。例如日本已故漫画家臼井仪人笔下的蜡笔小新,角色形象生动简洁概括;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渔童》《山水情》《抬驴》等动画片角色都极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造型。动漫创作者们是通过对动漫作品表现风格的研究和对速写技巧的掌握,培养对生活对象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对象特点的能力,使自己较快地进入创作状态。而这一切只有有意识地通过科学系统地绘画训练,才能做到收放自如。长期而又扎实的速写创作会为动漫创作者积聚创作的力量和欲望,这种创作经历总会有与动漫创作相契合的交融点,进而成为造型设计的创作突破口。 三、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的速写自然化认知 动漫创作者在生活中应去审视自然界中曾被漠视的风景,如石头纹理、丛生的杂草、污迹等。视角一变,天地也变。动漫创作者能从中找到抒写心情的又一片天地。以速写的绘画理念审视在生活中发现的这些独特的形象,以绘画的技巧将其所凸显的线条形象夸张变形,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个荒诞的怪物形象,同时将自我或喜或悲的情绪寄寓形象之中。乍看难以理解的怪物形象,却总能触动内心某处情感软肋。随着类似形象设计的丰富,动漫创作者又打开了另一片天地,速写这种简单的绘画方式为动漫创作者在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方面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尽乐趣。这些承载了情感的荒诞形象记录下动漫创作者的发现与喜悲,同时也成为动漫创作者动漫脚本创作的最初灵感和素材泉眼。动漫创作者在此过程中对自然生活的细心观察,加上动漫角色造型的理论指导,当这一切在偶然中相遇,却打开了动漫创作者另一双心眼,有了表现的欲望,更有了表达的渠道,一个个的“小怪物”就诞生了。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动漫创作者可以找到永不枯竭的创作活水。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无论是运用何种规律或方式,都是在围绕着自然的、鲜活的生命体的塑造进行的,而种种理念上的指导更须在自然生活的大天地中融会,获得新鲜的自然气息。 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最终殊途同归,无论是速写创作,还是动漫角色造型设计,都成为动漫创作者绘画情感的宣泄和表白。观察中有发现,发现中有思考,思考后有升华,升华之余有了表达的渴求,一切认知水到渠成。 作者:张国庆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动漫设计论文:浅谈动漫角色设计理念 一、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理念分析 动画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类别。虽然我们都希望看到画面更加精美,动作更加流畅,艺术风格更加突出的作品,但是,是不是能够得以实现,与它的技术发展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动画角色造型首先反映的是角色的性格,然后才是风格,并且,把动画整体的风格统一起来,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动画角色的造型一定要与其相应的类别的制作技术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还要使它的艺术特征得到保持,实现艺术与技术的一致。关于动漫三维方向的角色设计,一是线条的简洁概括,主要在整体外部轮廓、结构的处理、内部的衣纹来体现,还有线条、阴影以及上色等方面,结构相对简单,线条也比较简洁,给人非常明确简洁的效果。二是明确结构轮廓,例如与三角形、梯形以及圆形等形体的组合。三是唯美的色彩以及突出的风格,三维动画的角色与背景主要在光影以及色彩方面,对于装饰化效果进行强化处理,使画面更加唯美,更加突出画面的风格与气氛,再就是可以渲染成二维动画风格,不但可以制作成传统的大片效果,还能够做成反传统的非主流风格,无论是线条、造型,还是色彩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出作者的个人特点。其次,三维动画既然可以模拟真实三维空间,那么三维动画的角色造型是不是越逼真越好呢?显然不是,三维动画怎么逼真也不可能超过写实电影,真的做成写实电影,那三维动画的设计似乎就丧失了意义!三维动画由于自身的技术特点,即不能和二维动画比细腻,又不能和写实电影比真实,在动画角色造型上就形成了两种发展趋势。第一种:怪异的动画角色造型。在很多三维的动画片里,动画的角色造型都是比较怪异的,例如眼睛、嘴巴、身体的结构等一些细节都做了相应的夸张处理,使之更加有趣,这样就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另外一种,就是超写实的魔幻的角色造型。在题材是魔幻主题的三维动画中,角色一般都比较精美,造型也是非常的奇特。这样的造型会给人一种超越真实的感觉,给人带来很大的震撼。在有真人参加的魔幻影片中,这些角色的造型以及背景的画面会吸引到很多的观众,并且取得非常成功的效果,例如:阿凡达。 二、中国元素对世界动漫设计理念的影响 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增长迅速,在世界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与西方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我国传统的文化也受到国外很多动漫设计师的关注。由于与西方国家的不断交流,使很多国外的动漫设计师被我们国家的文化所影响。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在我国动画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例如:水墨动画。这在我国的动画中是一个非常大的创举,它把传统的水墨画加入动画的制作中,造成一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意境,给整个动画增加了很多优雅。在一九六零年,首部水墨动画片诞生了,就是《小蝌蚪找妈妈》,取材于齐白石的伟大作品,它把国画中的笔墨与电影的艺术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还有一九八八年制作的《山水情》,也是在国内外荣获了各项大奖的作品,此作品主要描述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在风格统一的情况下还把不同风格的短镜头穿插了进去,把山与水的意境出现的非常的神入。通过非常感人的故事,以及高超的动画技巧,把写意山水的水墨技巧与古筝技艺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在视觉方面,还是听觉方面都给了观众带来很浓的诗意意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我国的动画不但有很深厚的文化积淀,在现在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兴的产业。从几千年以前的皮影戏到现在的热播动画剧集,我国的动漫文化正在飞速发展。虽然我国的动漫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动漫产业的发展还会受到很多的阻碍,但每个国家的动漫产业都经历过这样的发展过程。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动漫游戏产业,经过专家的相关分析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非常流行的部分就是动漫游戏,随着高科技的不断运用,动漫游戏产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丰富的休闲娱乐体验,也慢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同时,又被人们称之为朝阳产业。那么,怎样才能在现代的动漫角色设计中进行不断地创新,并加入更多新颖的设计理念,是我们未来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中不断追寻的一个重要课题。相信通过动漫行业的所有设计者的共同努力,加上动漫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理念的不断创新,动漫角色设计的发展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赵辉单位:中州大学 动漫设计论文:动漫衍生产品开发设计探索 (一)动漫衍生产品的定义 衍生产品是从某种产品发展出来的派生物,动漫衍生产品是从动漫实体产品衍生出来的系列授权产品。动漫衍生产品是指利用动漫实体产品中的原创角色形象,通过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大师的精心设计,而开发制作出的一系列可供出售的服务或产品。自1929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大大受益于“米老鼠”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之后,越来越多的动漫企业开始重视和效仿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使得动漫衍生品的类别与样式渐渐增多,并趋于市场化、成熟化。 (二)动漫衍生产品的分类 经过80多年的发展,动漫衍生产品的种类繁多且逐年递增,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1)内容类衍生产品,如图书、音像(DVD、CD)、杂志;(2)形象衍生类产品,如饮料、食品、服饰(帽子、箱包等)、服装、文具、玩具、饰品(手机套、钥匙扣、发饰等)、日常生活用品、居室用品(壁画、儿童家具、墙纸、被罩、拖鞋、抱枕、灯饰等)、收藏品(卡片、形象)、电子网络(手机彩信、网络游戏)等;(3)综合类衍生产品,如主题公园、动漫会展、娱乐场所等。 我国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路径选择 在我国,动漫产业是新兴的文化产业,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通过对我国国内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调查发现:日本产品约占60%,美国产品约占29%,我国原创产品仅占约11%。我国国内市场的大部分收益流于日本和美国,我国只是动漫衍生产品的消费大国,而非盈利大国。当前,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动漫衍生产品开发模式有两种:(1)以日本为代表的模式:低投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动漫创作、衍生产品开发与商业市场一体化,将开发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以发售速度快、发行基数大来收益,日本动漫衍生产品和动漫作品本身的收益比为7∶3。(2)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高投入、高质量,以原创动漫文化为中心导向,靠之后的销售运作逐渐收益,收益比为9∶1。我国应借鉴日、美等世界动漫强国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原创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现实之路。具体应把握以下两点: (一)以“母体”创作为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根本 动漫作品是动漫衍生产品的“母体”,国产动漫片的内容创作必须富有新的创意才能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现今我国广大的青少年观众可以利用多种媒介接触各国不同风格的动画片,国外动画片在一定程度上刺击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需求。我国动漫企业应不断推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和风情、贴近和吸引本土观众的国产动画片,提升国产动画片的市场竞争力,务实解决动漫衍生产品“母体”创作的问题。 (二)把商业运作作为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关键 动漫衍生产品的商业运作模式是收益的关键。家喻户晓的大型系列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综合收益创造了我国动画史的记录。分析该片的成功因素主要在于三点:(1)创意佳。它是二维动画,成本较低,动画角色形象可爱,故事简洁搞笑,引人入胜。(2)人气旺。它是一部500多集的大型动画片,依靠三年连续播放的积累,赚足了人气,从而为该片衍生产品的开发创造了“人和”条件。(3)营销妙。它在播出后适时地加大了广告宣传力度,使得喜羊羊“无处不在”,创造了“天时、地利”条件,以巧妙得当的营销措施,并适时地制造、推出喜羊羊礼物玩具、服装等各种衍生产品,赚足了利润。 地方特色文化动漫宣传片衍生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对策 (一)地方特色文化动漫宣传片衍生产品的开发现状 近年来,国内一些动漫企业纷纷创作出以地方特色文化为题材的动画片,例如由安徽中卡通动漫公司推出的《九华小和尚》、《楚汉风云》,深圳崇德影视传媒公司出品的《孔子》,央视动画有限公司与武汉江通动画联合创作的《福星八戒》,河南华豫兄弟动画影视公司制作的《少年司马光》等,这些动画片在电视台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及名气之后,开始走出荧屏,各种衍生产品纷纷推出,且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我国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约是29%,有人预测,到2013年其市场规模将超过210亿元。但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动漫宣传片衍生产品的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现今动漫衍生产品市场中,我国原创的动漫衍生产品较少,大多是来自国外的优秀动漫衍生产品。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动漫宣传片的衍生产品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创动力不足,缺少原创品牌;产品缺乏吸引力,品牌效应不强;市场定位不准确;产业链条不完整;开发资金短缺;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盗版现象比较严重。 (二)地方特色文化动漫宣传片衍生产品的开发对策 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动漫宣传片衍生产品的开发应多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大胆改进和创新,充分挖掘动漫衍生产品的价值,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全面提升地方城市的绿色GDP。 1.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制约动漫衍生产品发展的瓶颈因素就是资金的短缺,为此应建立市场化投融资体制,为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筹集资金。(1)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并减免一些税收,巧助原创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2)动漫企业以作品的著作权为担保,通过银行评估其著作权价值,从银行获取资金;(3)地方政府优先扶持本地的动漫公司上市,在股票市场中融资。 2.增强衍生产品的开发意识 首先应明确地方特色文化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和不足之处,增强衍生产品的开发意识。(1)重视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整体策划(包括开发资金、技术需求、人才需求、市场需求、衍生产品种类等),设计出更适于衍生产品开发的动漫形象。(2)重视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开发、市场营销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搞好设计开发团队、市场营销团队的建设。(3)打造优秀的原创动漫明星形象,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3.增加衍生产品的吸引力 目前市场上动漫衍生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要想脱颖而出、招人喜爱,就要增加动漫衍生产品的吸引力。(1)塑造优秀的动漫形象,通过在动漫作品中的形象塑造以及在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中的形象塑造,创作出让众人喜爱的动漫形象。(2)丰富衍生产品的种类,满足不同群体对象的消费需求。(3)不断创新,严抓产品的质量,延长动漫衍生产品的生命周期。 4.把握销售市场的行情 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及营利,应对市场进行充分分析,准确把握市场行情。(1)扩大受众消费群的范围,丰富衍生产品开发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市场占有率。(2)充分分析受众消费群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消费特点与兴趣爱好,进行产品的市场细分,创作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衍生产品。(3)搞好衍生产品的市场推广和信息反馈工作,掌握市场动态,针对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及时作出调整。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要切实加强对动漫衍生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1)地方政府与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实施知识产权申请、登记、注册的资助政策,协助动漫企业或个人进行版权登记、商标注册、设计专利申请等。(2)运用宣传或培训等手段,提高动漫创作者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3)建立较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处罚、打击动漫衍生产品的盗版、侵权等行为,为动漫公司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结语 随着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开发地方特色文化动漫宣传片的衍生产品,就是集文化价值、使用价值与经济价值于一体,通过塑造优秀的动漫明星形象,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动漫衍生产品的品牌,以逐步增加我国国内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开发单位(开发者)的经济收益,全面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魏三强单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系 动漫设计论文:历史思路对动漫创意设计的影响 历史与现实是一切创意的依据和土壤,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自身的历史修养,则会增强对设计的敏感度并提升作品的高度。一个人的历史见解本身就是其思想的组成部分,同时一个人的史学修养又会对其其他方面的思想产生相应的影响。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高校动画设计专业学生,提升历史修养不是偏离专业业务,而是从另一个重要的角度整体提升专业修养和创作技能。 动画创意设计的特点与历史思维的意义 动画艺术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本体特性中包含了多元性和假定性,这两种特性使得动画创意设计与文学创作、影视艺术创作表现出广泛的共通和亲近。因此,此时的动画艺术创意便同文学创作和影视创意一样,与历史思维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此外,动画的假定性也与历史思维密切相关。动画通过形象假定、动作假定、环境假定、情节假定等完成视觉创作过程,但是这些假定都有历史的原型基础,加上动画综合的表现形式,可以将真实历史或者非真实的历史假设通过影视的形式展现出来,以表达吸引人、感动人的情景和主题。 假定性还可以用历史思维弥补历史本身的不足。因为历史是笼统的概念,但是动画创意可以通过假定性完成对特定历史时间内一个细微的、不引人注目的事件的表述,烘托该段历史时期或者某历史事件的意义与影响,及其对于人们情感的熏陶。 动画作品作为艺术作品的一个目类,其作品特性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叙事性。既然是叙事性,其毫无疑问会和历史紧密联系,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同时,凸显历史文化底蕴的动画作品能获得全人类的认同。 动画作品的独创性也是历史辩证的,独创可以有很多途径,在历史思维这一个方面就有无穷的可能,既可以叙述历史的背面,也可以到未来去寻求创作的契机。 历史思维在动画教学中的运用 在动画设计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思维,让学生在这个整体思维下尽量展现各种动画的个性,表述各种动画表现的专属性,阐明动画故事(情节)所要表现的主题,这些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都具备相当的难度: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动画创作其实是源自现实的艺术创造,并非凭借感性思维任意表现的偶然艺术。众所周知,超现实主义的绘画美术作品出现在现实主义之后,也就是说超现实主义和感性的偶然创造是建立在现实理性之上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回顾历史的良好习惯,为后续的动画设计学习形成惯性积累,这样学生才能完成优秀的动画作品。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和细节才能创造出细腻生动、在平凡中感动人的艺术效果。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历史中寻找创作题材。在历史中寻找创作题材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创造,并且加上学生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优秀的动画作品可以脱胎于历史题材又远远超前于其所表现的历史时期,并具有时尚性和前瞻性。如《战鸽快飞》取材于“二战”时的诺曼底登陆,但是角色选定和场景规划乃至情节设计用的都是一种独特的视野和幽默的表现手法。 最后,动画设计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历史辩证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既能够随机应变,又善于专注和搭配。历史思维不限于过去,更着眼于未来,未来的现实有无数种可能,那么表现未来的动画艺术就有更多的可能。学生在学习阶段形成这种思维的萌芽,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结语 历史思维是一种概括性的整体思维,在动画设计创意教学中又具有独特的艺术概括力和审美视角,可以在尊重文化脉络的方式下进行尽可能多的变形和夸张。这些夸张都是在历史思维的指导下理性进行的,既尊崇了艺术反映历史文化的客观特质,又与动画艺术中倡导的新的影视美学题材和表现形式相匹配,在动画设计教学和实践中具有广泛的使用契机和积极的教学效果。 作者:庄月萍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动漫设计论文:动漫款型设计的艺术表达手法鉴赏 作者:李娅单位:普洱财经学校 对形象的夸张 一个完美的动画角色形象需要动画设计人员以现实生活为根本,将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加以修饰,将现实生活人物中的原型与性格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将之进行还原。以“大力水手”为例,在该动画角色当中,为了将“大力水手”中大力士的形象凸显出来,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人员通过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将大力水手的双臂塑造成了长而结实的胳膊,将他的嘴巴设计成为一个瘪瘪的,而且经常叼着烟斗的形象,这样就使得“大力水手”的形象栩栩如生,就如同是一个街道生活的大叔、或者是隔壁码头的搬运工,给人的印象显得相当深刻。 对角色表情的夸张 通过对动画角色造型进行夸张的另外一个手法就是对角色的表情进行夸张设计,这样可以完全将动画角色的个性特征表现出来,然后对之辅助性的增强其生命能力,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同时,通过使用表情夸张的方式还可以使得动画角色的表情更加的诙谐与幽默,在不经意之间能够引起人们哄堂大笑,使得动画的艺术角色更加深入人们的脑海,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拟人手法 在动画影视中,另外一个经常用到的艺术手法就是拟人的艺术设计方式,通过拟人可以将动画角色的形象特征更加直观、明显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最终可以充分的展现动画角色的形象与特征。 动画角色风格的分析与对比 对于动画角色的造型风格等,国际上主要是根据各个国家的地域特色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主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风格流派,主要包括:以美国好莱坞动画制作为代表的国际流派,它们是经典动画,是主流中的主流;另外一个就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式动画风格,它们的风格与韩国、香港与台湾相接近,具有典型的东方形态特点,在亚洲地区具有极高的人气;而以欧洲为代表的动画风格则包括多种自由、多变、洒脱的特点,具有典型的独立式以及自由特点,以欧洲风格为主。同时,中国的动画在其中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以水墨为主的风格被国际动画学派认为是“中国动画学派”。 其中的美国风格大多是采用最为传统和简单的方式,将最为简单的单线框以及平面色彩绘制的方式,利用艳丽的色彩、明晰的线条来进行色彩分明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讲究动画的体块感,力图通过整体效果的营造以及丰富的肢体、表情语言来达到通过复杂的结构实现单纯的动画效果的目的。同时,美国动画角色形象还具有动作十分夸张,充满弹性、色彩浓烈等特点,充分的体现了动画角色稚气、夸张而可爱的一面,常常以及其夸张的特点获得令人瞠目结舌的效果。 而“日本风格”的动画片已经逐步的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模式,其中包含了极其鲜明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格与特色,其中富含唯美的映像特带你充满了东方人明显的人文精神特点。同时,在整个动画角色的造型过程中,通过轻松的格调、细腻的风格以及甜美的造型而使得动画角色充满了轻松而细腻的特点。同时,在格调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动画角色的服装、发型以及配件首饰等方面进行设计。而中国动画则是在充分吸收中国民间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同时辅以戏曲等表现特点,将中国的绘画、音乐、戏剧以及美学特点等精华结合起来,充满了浓郁的中国特色。 动画造型设计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充分与时代文化特点相结合 艺术的最终来源是生活,而一个好的艺术角色就必须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提供服务。而动画角色本身就是一个艺术角色,这就要求“动画角色”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与时代的特点相结合,通过与生活中的时代文化特点相融合,可以设计成为一个被人们欣然接受的动画角色。同时,动画角色设计师应该以现实中的中的人文特点以及性格特征为基础,通过对这些任务的特点分析,创作出一个能够反映出时代特点以及时代文化发展需要的动画角色。而要达到这些,需要设计师在动画角色造型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充分的感悟,在生活当中做一个有心的人,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时代特点的动画角色。 2动画角色造型应该充满趣味性 动漫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充满了趣味性,这时动画的本质,也是动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一个动画作品的成功与否首先是与动漫角色的趣味性直接相关的。动画角色的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抓住角色造型过程中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的表现出动画角色的形象特点,体现出动画角色充满趣味的生命力以及幽默性。但是,在进行动画角色设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体现出角色中的生动趣味性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角色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下面这样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充分理解动漫角色,在此基础上提醒艾诺出其趣味性;其二,从不同观众的角度来对角色造型的趣味性进行设计;其三,注重对动画角色细节部分的设计,从细节体现出动画角色的趣味性;其四,从动画角色的体现手段来表示出其趣味性。 3动画角色造型的可行性 动画角色造型的可行性就是要之角色的塑造过程中要考虑整个动画片的风格以及设计形式。动画造型设计的可行性可以表现造型的实用性以及合理性。虽然动画角色的设计可以是千奇百怪、天马行空的,但是其整体的前提就是要在整个动画的风格之内进行,否则动画角色的设计就“跑题”了,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例如,在进行三维动画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充分突出其可爱的特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出一个非常夸张的角色,能够将它的头和身体画得很大,而腿则画得短、胖一些,这在二维动画中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在三维动画设计中由于多种夸张的动作不能实现,这样的角色造型反而会给设计工作带来麻烦,因此在三维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 动漫设计论文:动漫短片中的人物造型设计剖析 作者:曲朋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角色的服饰也体现了一定的欧美现代地方特色,如小男孩的海魂衫、油漆工的背带工作服、麦当劳送外卖服务生的标有“M”字样的头盔服饰等。动画造型把抽象的形象通过艺术手段转换成可被人感知的视觉直观形象,再人为地赋予其个性和情感。动画造型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都离不开变形、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把动画角色设计为生动的视觉形象。动画需要幽默、想象力、表现力、灵魂、思想等诸多元素。在动画中,角色则是幽默与想象力的表现者,亦是灵魂和思想的载体与传达者,动画角色的设定是最直观的表现方式。 短片《不许动》中角色设计的形象表现 1.角色造型的形态特点表现 《不许动》短片中出现了5个人物和2只动物。因为短片的大环境被设计在欧美小镇的一条普通的街道上,所以在做造型设计的时候,人物的设计也是欧美形象。主角小男孩是一个在街上拿着玩具彩弹枪自娱自乐的角色,年龄被设定为七八岁,其具有这个年龄段小男孩的体态特征。另外,剧本中有小男孩用彩弹枪打小鸟和愣神看小鸟飞走的镜头,表现出小男孩应该是一个有些淘气又有些天真的孩子。在搜集了大量的外国小男孩的图片后,设计者把小男孩夸张设计成身体胖、脑袋大、棕色卷发、眼睛眯缝着的淘气的小男孩形象。 2.角色个性的行为特点体现 笔者认为,角色造型不仅是外在的、静止的,动作和表情的行为表达也是角色造型塑造的一部分。《不许动》中角色的个性特点在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中也都有所传达。在制作角色动作过程中,笔者和团队成员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视频素材并反复表演模仿,尽可能地把角色的动作表情表现到位。如,小男孩是淘气活泼的形象,他的行动方式多为跑跳、躲藏,表情则是坏笑和玩耍时的一本正经,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七八岁小男孩会表现出的行为。 短片《不许动》中角色造型实现的技术操作 1.Flash软件在角色造型设定中的运用 在《不许动》角色造型二维造型设计的初始阶段,角色设计者使用的是Flash软件。先反复修改设计纸面草图,然后将基本确定的草图扫描到电脑中,使用Flash软件进行修改调整和上色。在造型的调整方面,使用Flash软件勾出的线稿具有极其灵活的可调整性,可以复制多个线稿进行对比调整。此外,在对角色造型的调整中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调整过程中还可以随意拖拽线条弧度和移动结点。在修改方面,这款软件可人为任意调整线条弧度,这一特点使其使用起来比其他常用绘图软件更加得心应手。 2.角色造型中二维手绘材质和三维渲染的结合 在短片《不许动》中,角色设计者使用二维手绘材质三维渲染,模拟马克笔绘画的手绘风格,具有一定的装饰色彩。在角色造型的材质绘制方面,角色设计者使用的是Deep3D和Photoshop两个软件。初步上色是在Deep3D软件中进行的,该软件用模型导入、定位上色的方式使得上色更加方便直观,不同角度的灯光效果也使得对颜色的使用更加准确;在Photoshop软件中则是根据角色模型展开的UV进行色块的填充和修补。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是一项严谨而又乐趣无限的艺术活动,能在创造角色造型的时候赋予其生命力和性格魅力,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对诸元素的表现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二维手绘还是三维电脑技术都只是表现动画角色造型的工具,而要真正赋予动画角色生命力、创造出能使观众回味的造型形象,则需要动画人不断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素材、不断练习实践,再添加一些想象和创造。 动漫设计论文:动漫人物创作设计的透析 作者:朱叶蓉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卢舍那大佛的艺术特征 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是创作于唐代高宗年间的石雕作品,整座大佛全像通高17.14m,其中头部高4m,两耳高1.9m,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尊佛像,彰显了“盛唐气韵”的风范。而卢舍那两旁的雕塑还有菩萨和弟子,身后有与之相关的佛教故事壁画。雕塑与雕塑相互依存,使石窟变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世界。卢舍那大佛的艺术造型反映了唐文化的审美情趣,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与艺术价值,其造型所蕴含的艺术规律对现代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 1.卢舍那大佛独特的造型对动画角色设计的启示 动画角色造型的独特性主要是指角色造型鲜明,从外观上一眼就能看出它与其他动画角色的本质区别,具有其他角色没有的许多特征。只有这样,角色才能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并能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奉先寺石窟在构思立意和题材选择上具有独特的意韵,其本质源于创制者的人生理念和生活态度;卢舍那的开凿正是武则天这位聪慧、美丽的皇太后欲利用宗教造像艺术为自己作皇帝而掀起的神学宣传活动的重要产物,是将统治阶级的领袖宗教化的先例,这就使得卢舍那大佛的外形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博大的内涵、深沉的气度。 唐朝女性以丰满、款额、圆脸、健康为美的标准,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在雕刻上追求雕像的丰满、均衡和严谨,使它在遵循一定的佛像造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当时的特色文化创造出具有时代审美特征的表现:卢舍那大佛的造型是当时的艺匠们为了追求社会时尚,按照“菩萨如宫娃”的要求进行女性化的提炼和概括的结果,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唐代贵妇人的迷人风貌,使佛教艺术紧贴当时的审美要求。卢舍那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顶饰螺髻,身披通肩袈裟,发似波浪,眉若新月,细角大眼,鼻直唇薄,面容丰满秀丽。嘴角的一丝微笑中,流露出一种柔美娴雅、亲切慈爱之情。大佛上身衣纹流畅而有规律,雕塑者相当重视其有韵律的起伏变化。佛像整体造型优美,生动自然,飘飘欲仙,似要脱壁而出,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卢舍那旁边的弟子一个是严谨持重的迦叶,一个是温顺虔诚的阿难,这两个菩萨头戴宝冠,身佩璎珞,艳服盛装。北壁的护法天王身着铠甲,手托宝塔,足踏夜叉,威风凛凛;力士赤膊坦胸,皱眉怒目,气势逼人。 在结构上,整个洞窟布局协调,瑰丽磅礴,这是唐代艺匠们用提炼和概括的手法把神圣的佛像和世俗的审美理念融为一体的杰构。这种表现手法和创作精神正是现代动画角色造型设计需要的,它与现代动画角色造型求新立异、形象简洁、富有内涵的创作主旨不谋而合。 2.卢舍那的亲和力对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启示 “亲和力”是指使受众感到亲切和放松的一种气质和魅力。而动画角色设计中的亲和力主要是指角色的亲切感,角色在性格上有一定的个性和吸引力,并能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如动画角色小熊维尼、kitty猫等。动画角色中的亲和力可以极大地拉近观众与动画角色的距离,提高作品的收视率,带动衍生产品的推广营销。国内动画角色的发展,除了《喜羊羊和灰太狼》、《小鲤鱼历险记》中的角色造型亲和力比较好之外,其他的动画片过分强调角色的视觉张力,忽视了角色的内涵设计,使动画角色在影片中的表现柔弱无力。 佛经中,卢舍那为光明遍照,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卢舍那的造型彰显了佛像的安详、温存、亲切。温文尔雅的体态散发着温柔的亲和力,略作俯视态的眼睛流露出宁静而又慈祥的目光,嘴角上扬起的一丝微笑,表现出一种优雅而又亲切的慈爱之情,使卢舍那整个神情少了一份严肃,而多了几分亲切。卢舍那大佛那庄重、温和、睿智的外部造型,表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这就是佛家追求伟大情感和开阔胸襟的表现。而旁边的菩萨和弟子有的严谨持重,有的温顺虔诚,显示出佛家端严矜持的性格。把卢舍那温顺娴雅的神态运用到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上,设计出让人一见倾心的角色形象,在有力地把握角色的性格特征的同时,在造型上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将动画角色赋予人物的性格,从而增强观众与角色的情感互动,就能增加角色的亲和力,使角色更让人喜欢。 卢舍那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启示 动画的内涵是文化元素的综合体,它包括动画的精神和所表达的追求。随着动画的发展,中国动画在学习别国先进经验的同时,只学会了“皮”,没能把握住根本,所以设计出来的角色往往是“穿着长袍的洋鬼子”,没有文化的特色和内涵。 艺术能够承载特定社会的文化内涵及其相应的价值观念,卢舍那大佛积淀着厚重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以佛教文化和雕刻艺术为基础,用石刻的形式对一个社会的宗教信仰进行了诠释。卢舍那大佛作为一门石刻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本身所饱含着的佛教意义更是博大深远。在佛教中,卢舍那也是报身佛,报身是指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是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表现。 卢舍那大佛是在盛唐时期雕造的,那时的唐朝对外开放,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群芳争艳。随着印度佛教雕塑的传入,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在本国民族化和世俗化的不断启示下,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艺术道路。中国雕塑艺术一般都用自然山水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把自然山水的灵性和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唐代的艺匠们利用龙门整座山体岩石雕刻了卢舍那大佛,体现了它是大自然和人文艺术的结合,是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观念的反映。 在进行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时,将卢舍那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赋予角色,并把设计好的角色融入动画片的场景中,让场景来衬托角色的性格、营造角色的情感氛围。 结语 从整体上来看,卢舍那是封建统治者推广宗教的宣传品,也是人们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它的美的理想和审美特征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而不是单纯的艺术品。卢舍那完美的造型、平易近人的神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现代动画角色设计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一方面它对迷茫中的国产动画起到了建立独特的视觉审美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使现代动画角色设计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特征,有利于提升现代动画自身的创造性价值。当然,在运用卢舍那的艺术特征时,应该把创新作为动画设计的驱动力,而不是被其固有的形态所束缚,这样才能使卢舍那求新立异的本质最大限度地被激活,从而拓展和丰富现代动画角色设计的内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之路。 动漫设计论文:立体构成在动漫设计的运用论述 作者:李丹单位:安阳工学院 立体构成的含义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中的“立体”,顾名思义是指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空间,有着三个不同方向的轴,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真实的实体,包括三维的虚拟空间(专指计算机三维造型)。它不仅能从各个角度观察其不同的形态,而且会对光的照射产生丰富的光影效果,甚至还可进入其中,感受内部的真实空间(专指场景、建筑方面)。“立体构成”就是研究关于三维空间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案的理论课程,也是关于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在三维空间里将立体的造型元素组合出遵循形式美学原则的立体形态,并揭示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2]。 (二)立体构成的应用范围随着高科技的不断进步,作为设计基础的立体构成,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立体物中,小到动植物,大到天体宇宙,以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如建筑、家具、服装、各种机器、汽车和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器皿以及美化环境的饰物等,无一不是立体设计的产物,尤其是在时空影视作品和动漫作品中的场景、道具等具体形态,因加入了时间因素,所以更能充分地调动人们的各种感受,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因此,立体构成的应用范围不仅设计静止的形态,而且还涉及运动的形态,包括虚拟的三维空间。 (三)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分类 1.立体构成的点元素立体构成的点元素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并具有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是实实在在的实体,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点是立体构成所有形态的基础,是形态中的最小单位,其有规律的排列会产生线感,堆积会产生立体感。 2.立体构成的线元素立体构成的线元素是指相对细长的立体形态,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实体。线元素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如最常见的面和体。另外,线元素不仅有粗性长短的变化,而且还有软硬之分,并有着不同含义。如直线形态有静、刚直有力之感,曲线形态有动、柔弱委婉之感[3]。 3.立体构成的面元素在立体构成中,这种面元素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实体。虽然具有一定厚度,但其厚度与长度和宽度相比就小得多,即我们常形容的“薄”,否则就会失去本性,而成为“体”了。因此,相对于三维立体而言,其二维特征更为明显。从大的方面来分,立体构成中面的形态可分为现实形态中有机的面形态和抽象概念形态的面形态两大种类。而现实形态中有机的面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抽象概念形态的面可分为直线形面、曲线形面、规则形面和不规则形面几种立体形态。这些不同形态和不同性质的立体面相互作用,能给人们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成为设计者设计的重要元素。 4.立体构成的体元素立体构成中的体块应是体、量的结合,它们相互共存、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体”是指物质所占有的三度空间,而“量”是所赋予的物理和心理上的特征。我们在设计时,应特别注意体块的质感,因为不同材料所表现的坚实感不同,从而带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如石块,具有坚硬、厚重、内部充实之感,同时也必须注意体块所体现的量感。一般认为,量感表现为两方面,即物理量感和心理量感。物理量感是指形态的大小、多少、轻重等特性,是可以测量和把握的。物理量感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的重量感,它与组成形态的材料有密切关系,如真实的石块,给人一种实在的重量感,而厚苯板则有一种轻的感觉。心理量感是指人的心理对物理量感产生的感觉,它取决于心理判断的结果,是可以感受而无法测量的。心理量感源于物理量感,而又与之不同,它受物体的存在环境和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并且和色彩、空间、肌理、和经验等诸多要素关系密切,从而与真实情况有些不同。立体构成中的量感主要是指心理量感,如重量感、充实感、薄弱感、扩张感、结实感、内实感和内空感等。它是充满生命力的形体内在的运动变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物理量感的基础上表现为知觉、活力,并把所有的情感注入作品中,从而体现出生命活力,让观者体会到其中内在的前进力、向上力和勇往直前的美好情态,如内在的反抗力和生命力等[4]。 动漫中立体构成原理的具体运用 在动漫设计作品中,立体构成的应用早已出现。动漫爱好者在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知识、原则和规律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营造更广泛、更深刻的审美境界,以使观众获得强烈的视觉与心理感受。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必须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规律,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把基本立体形态加以重新组合,形成合乎设计目的和意图的新的立体形态,并能灵活地应用于动漫创作之中。 (一)动漫中点立体形态构成的应用动漫中点的形态包含静止画面中“点”的特性,而且还包含时间上的内容,即运动中“点”的特性,我们可以理解为点的形式和内容在运动画面中的应用。比如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中匈奴首领单于出场:数量众多的匈奴士兵骑着战马黑压压的驶来,镜头慢慢拉近,画面出现单于可恶、狰狞的特写镜头。从点的形态集聚到单个点形态的画面转换,给观众造成一种危险步步逼近的心理印象。 (二)动漫中线立体形态构成的应用线立体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立体空间中,给人感觉是线的各种形态。在动漫中的构成是指这些线立体形态在时间的推移中按照一定的构成法则和形式表达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给观众造成一定的心理感受,因此研究立体线的形态以及在运动中的构成形式,表达创作者和导演的意图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动漫导演灵活利用立体线的因素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例如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中一些立体线的应用的场景:①父女在出征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木兰与年迈的父亲发生争吵后,木兰独自跑到院子的池塘边哭泣,灰暗的天空下起了雨。落在池塘中溅起的点的形态与雨线的形态形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又烘托出木兰伤心、灰暗的心情。②在训练时,木兰为了想要成为合格的军人,她通过两个负重爬上桅杆拿下箭。高耸的桅杆与矮小的木兰形成长线形态与短线形态的对比,同时反映出木兰勇敢智慧的女英雄形象,为以后的剧情做了很好的铺垫。③当木兰看到被匈奴单于军队烧毁的惨败破败的军营场面时,烧焦的黝黑搭建帐篷用木框架和战死的士兵与战马散布整个战场形成对比。木框架这种线立体形态从本身讲并没有什么情感,但经过导演的组织排列,线立体形态与块立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场面给观众心理造成了一种真实感和压抑感,同时加重突然面临危险的戏剧效果。 (三)动漫中面立体形态的应用面立体形态是指具有长、宽的二维空间,且具有一定厚度,但不能太厚,太厚就会有体块的感觉。如果把时间因素介入,就会打破静止的感觉,而变成运动面立体形态了。导演和设计者应用这些形式美法则,在动漫设计中加以灵活掌握,表达其设计理念,并影响观众。如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中数个场景:①木兰见媒婆前家人为其化妆时的场景:在古典的面材屏风后更衣,圆形木桶内沐浴,圆形镜前梳理、手持扇子见媒婆等,面与面、面与体形态形成的对比,造成观众对木兰相亲面试紧张期待的心理。②面试失败后,木兰来到家中院落,静静的荷塘飘着几片荷叶。木兰来到祠堂跪拜祖先,石碑上投射出木兰的身影。各种面立体形态的运用形成木兰失意与落寞的气氛。③花家得知木兰偷走父亲的盔甲替父从军,木兰年迈的父亲出门追木兰摔倒在雨中的场景。天空下着雨形成的线立体形态,地面上积水形成的一片片自然的偶然性面体,线与面形成反差,且占用大部分面积,整个背景则带有水墨朦胧感的中国古代建筑,将人物心中悲伤、绝望的心理烘托到了高潮。因此,各种面立体形态在立体空间中的布置是设计者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也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所在。 (四)动漫中块立体形态构成的应用块立体形态在动漫中的应用,也可看做是动漫块立体形态。其含义有两层,即静止的动漫块立体形态和运动的动漫块立体形态。前者是指单个造型而言,后者则通过时间的推移带给人的视觉运动变化,在运动中把握视觉平衡。我们知道,块立体形态与面立体形态的本质区别是其厚度,厚度达到一定程度,超出了面的感觉就变成了体块了。体块在视觉上更加具有说服力,而且在群聚时,气势更加宏大,所造成的气氛更令人惊叹。我们先看静止的动漫造型,从不同的立体形态中可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情感和心境。如男性英雄性格特征则通过人物造型来体现,通常他们都具有明亮的双眼、坚挺的鼻子、有力的下巴、浓浓的眉毛、棱角分明并且夸张的脸部骨骼结构,并有着巨大肩膀和背阔肌,身形呈“V”字倒三角形。而动画中的女性英雄形象则不然,如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中木兰从军前是以女儿身出场的,当时的造型装扮是比例匀称的体型,眼眉细长,五官娇小秀气,这是西方观众对东方美女的一种审美观点。这些造型体现出木兰性格以爽朗、洒脱、叛逆为主,不同于其他女子的柔弱美,极富个性。从军后,木兰女扮男装,当时的造型装扮是:简练的高发髻露出额头,配上英姿飒爽,铠甲军装,不仅符合她男扮女装的情节和年代背景,也体现出她的力量和能力,智慧及勇气。反面主角单于的造型设计:头小,体格庞大,大手大脚,四肢长,有着冷而冰的目光,明显的坏笑,具有神秘感,整体给人一种压迫、威胁的感觉。这些造型体现出北方匈奴所具备的那种野蛮、强横、残忍、阴暗的性格特点。在动漫影片中,这种体块给观众的视觉影响力同样重要。如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一个片段:数以万计骑马的匈奴士兵组成庞大的军队向雪山逼近,随着镜头的推拉运动,画面中骑马的匈奴士兵出现的点与体的相互转化,给观众造成紧张压抑的气氛,都为花木兰和她的军队如何迎战而捏一把汗,这也正是导演要表现的意图。再比如美国动画电影《埃及王子》中的一个片段:当摩西失手杀死监工懊恼痛苦地跑离皇宫来到沙漠中,与沙漠庞大广际的背景相比,他的身影显得如此渺小。导演采用以大衬小的方式突出主人公摩西正处在人生失意无助的阶段。 结束语 总之,立体构成原理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还很广泛,以上关于立体构成应用的几个方面仅仅是笔者的粗浅认识。立体构成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立体构成原理,不断地去追寻它的潜质,从而提高人们对它渗透到动漫设计灵魂的认识。 动漫设计论文:动漫形象设计创作心得 一、传统形象设计创作的一般元素 我国民族传统艺术设计历史渊源流长,传统的设计元素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从创意到图形、从图形到形象无不体现着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动漫形象的设计创作离不开自身、民族、环境、时代、经济政治结构所带来的影响,传统的艺术设计理念、设计特点、造型的完美性,都是现代动漫形象设计不可缺少的设计元素。 (一)传统形象设计创作的理念 设计观念简而言之就是设计想象,是设计者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确立的主导思想,这种设计想象赋予了作品内涵和设计风格,是设计的精华所在。传统的设计理念突出了情和意,人情味浓厚,创意的表露带有深厚的民族情调,不但具有具体的象征符号,而且蕴含传统的文化精神。传统的设计理念是在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过程中,想象力不断丰富,创意出了许多带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图形和造型。例如,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到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明代的缠枝纹等,基本造型简朴而生动,色彩浓厚而富有装饰性,充分体现了“以形写意”、“形神兼备”的设计想象,是形到联想再到造型的创意表现,这种以实物为创意的设计理念,对传承我国的民族艺术起到了积极作用。设计就是“灵感”和“领悟”,二者有效地结合就会激发超越时空的想象。灵感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具体到抽象思维的过程,是循序渐进、反复推敲的过程,它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传统形象设计创作的灵感和领悟,必将使民间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民族艺术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带给我们现代人众多非凡的艺术精品。自古就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说,以龙为图形的造型举不胜举,以龙为题材的创意在传统设计观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火柴盒到家具,从小桥到园林的走廊,从大殿到庙宇,无数对龙的灵感发成千姿百态、深受大众喜爱的龙的图形和形象。通过龙这种传统艺术的缩影,我们不难看出灵感和领悟是传统艺术设计创作的核心。 (二)传统形象设计创作的特点 我国传统的形象创作深深扎根于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氛围中,与现代动漫形象设计有着诸多不同点,传统的形象设计从创意到作品,都带着浓厚的民族特色,超越了形象和形式本身,构成了典型的符号和符文,对美化生活和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传统形象创作体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效结合 首先,形式是图形表现出的外形特征和构成物象的规则,形象创作离不开图形的设计。传统图形在造型上十分注重形的完整性、装饰性及象征性,讲求形与形的呼应。一般对称均匀是强调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的,(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张荟惠现代动漫形象设计创作感悟文化艺术研究105而且图形的形态多样,种类丰富,风格各异。图形和形象的内容则注重反映民族生活风貌、民族特色、民族的兴趣意向。其次,图形反映出的形象在形式的表达上既夸张又象征,而在内容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储存了宝贵的知识、哲理情感和工艺技巧,是我国民族民风的一个缩影。例如,中国奥运火炬祥云,它高雅华丽、内涵厚重,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它所蕴含的“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理念充分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圣火内涵的一次独特诠释。祥云、漆红、纸卷轴等中国元素的融入,使得古老的东方文明和现代的奥林匹克精神再一次完美结合,迸发出耀眼的火花。鱼常被用来表现年年有余,米则被用来表现五谷丰登。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创作,使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2.传统的形象创作是唯美的最好典范 传统设计的出发点是唯美,把人的情感赋予了物的表现形式,借物抒情,以情来表达美的意义。传统的形象创作往往在体现审美意识的同时,给人以美的感受。我国众多的吉祥象征图形的创作都是憧憬美好,这种唯美常常不是以严格的理论形式来体现的,而是以直观的形态和审美来体现的。例如,我国的剪纸造型艺术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来体现吉祥的中国文化,它是建立在视觉和知觉基础上的造型,选取的都是极具典型性的图案。剪纸的造型既沿袭了古代器皿的吉祥图案,又以谐音、借喻、变形等手法物化了吉祥的概念,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千变万化的唯美创作,使其成为了大众享受美的一种装饰语言。中国人崇尚红色,红色代表吉祥,每逢过节时高悬的红色灯笼就象征着人们喜庆和欢快的心情。红色也为人们的生活点缀了美的颜色,这些传统的形象创作深深的烙上了民族传统元素的烙印。用美作为对传统形象创作的评判,是传统形象作品被传承的重要依据。审美是由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制度、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一系列的因素决定的。这种唯美的传统形象创作为现代的动漫形象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传统形象设计创作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图形和形象艺术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好的,因为传统的图形艺术萌发于人类早期对艺术的认知,它的成长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它有着从封建社会母体里带出的痕迹。一些传统的图形存在着迷信、落后糟粕的成分,同时设计元素受到历史,民族民风和思想的局限性,必然存在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地方。作品表现手法单一枯燥,文化意味过于浓厚,忽视了作品深层次的含义和商业的作用。因此,将传统的图形艺术运用到现代的动漫形象设计中,就要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的民族艺术得以传承和弘扬。 二、现代动漫形象设计创作具备的特点 现代的动漫形象设计有着明确的文化目的和商业目的,设计理念不仅仅生活气息浓厚,实用性和商业性表现更为突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审美观念的巨变,赋予动漫形象设计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借助西方的设计元素和先进的现代设计手段,使得动漫形象设计得以飞速发展。 (一)现代形象设计创作理念的新颖性 现代设计理念在美和情的基础上,更注重人性化、实用性,强调设计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从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出发,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两块基石,在传统灵感和感悟的基础上,深刻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以创新为目的,创意出具有时代精神文化和又有商业化的形象,是现在设计理念的核心。创作理念是思维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间接和概括的反应。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它贯穿于艺术设计的全过程。艺术思维具有自动性、目的性、预见性、发散性、独创性、突变性、灵活性等特征,它是艺术创作的全部意义所在。例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众人敲击的缶,其创意既凝聚了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华,又赋予了它时代的特征。思维是人所特有的高级活动,在现代多元化的生活空间,经验的积累和灵感的迸发,给予了思维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对文化艺术的理解越透彻,知识的掌握越渊博,拓宽想象的空间就越大。现代的设计正是坚持立足中华,面向世界的设计理念,既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又要反映现代人对时尚的追求。超越了时空局限,突破了独特势力的习惯范畴,把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思维方式和独特风格运用于现代动漫形象设计中。 (二)现代动漫形象设计创作元素的多元化 现代动漫形象设计是一门以文化为准点,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以实用为目的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结合各学科知识,探究其内涵,是我们每个设计者应做到的。动漫形象设计就是用视觉元素来传播创意和创作,用文字、图形和卡通的造型把视觉信息传达给大众,让人们通过视觉元素了解和欣赏动漫元素。因此动漫设计的元素趋于多元化。动漫形象设计中的基本元素是作品的构件,设计构件的形象化、符号化、象征化,是动漫形象的特征。结合西方先进的设计理论,运用三大构成的元素,对形象进行完美刻画,是动漫形象设计的特点。现代动漫形象设计是以美术和绘画为基础,以深厚的民族艺术文化为背景,在追求知识结构完整性的同时,注重形象美的综合表现。在设计中往往借助传统创作中,借喻、比拟、象征等元素,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采用省略的元素。例如,隐形造型、线省造型等,采用和夸张造型和拟人造型相结合。应该更强调色彩的装饰性,通过概括、并置融合、叠加、消减等手法大大增强形象的美感。 (三)现代动漫形象设计手法的先进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是现代动漫形象设计不可缺少的手段,先进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原理是形象设计中采用的科学方法。工艺性、材料性与合理的技术性又体现了动漫形象设计元素的新颖性。电脑辅助设计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象设计的重要手段。各种设计软件的应用,可以造成特有的技术效果,使形象得到多质感的表现。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形象的特技效果更突出,使形象设计的作品更精细,层次感、丰富性、异样化更突出。在动漫形象的设计中,加入动画设计元素,使物体处于运动中,观察设计物体在运动中各部分的关系,图形通过数字化的高速传递,变化多端的设计手法,把新的设计造型语言和思维理念融入现代的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也给设计者提供了另一个巨大的设计空间。 三、传统形象和现代设计相结合是动漫形象创作的必经之路 现代的艺术创作和科技发展对动漫设计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但是怎样发展都离不开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这个基础,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的动漫设计。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合理运用现代设计手段和方法,才能创作出富有美感,面向生活,面向商业,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性的动漫形象。传统的艺术设计元素和现代的动漫形象设计创作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不可分割。传统文化给现代动漫形象设计创作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文化内涵。没有传统艺术作为基础和参照物,就没有现代动漫形象的创新和发展。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火炬采用的是“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云纹图案,凝结了传统艺术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反之,现代形象设计理念的更新,现代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又给民族元素增添了新的表现形式,对传统艺术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完美的动漫形象设计,一方面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民间文化中寻找核心元素,另一方面要以现代的方式进行演绎,这就要求我们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探究和挖掘隐含在传统文化背后的意,用现代的构图理论和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完善动漫形象的设计。实现传统艺术和现代形象设计相结合,要克服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带有“回归过去”的倾向。有些设计者往往倾向于传统的形态和手法,文化意味浓厚,作品复古性很强,忽视了满足当今人们精神文化的传播和商业选产的重要性。另一种是偏爱用西方的设计理论抽取一种或几种典型的中国元素,以及其现代感的方式重新表现,进行简单的模仿和复制的倾向。例如,在蜡染布上画上一个传统的图形,就称之为传统和现代结合了,走了极端模仿的道路。因此,要实现传统和现代形象设计相结合,就要在广阔思维的基础上,将传统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和创新,使其既有传统图形的气势和神韵,又有现代设计的意味。要将传统的设计手法渗透到现代动漫形象设计中,使其反映出地域、环境、风貌、民族气质和精神理念,反映出时尚的美感和追求。 动漫设计论文:传统文化艺术对动漫设计的影响 动漫设计,是指漫画与动画等基础上,对其进行二维或三维的视频构图的艺术创造模式。动漫设计是伴随当前世界数字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动漫设计发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动漫设计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如代表作品《黑猫警长》、《葫芦娃》等以极具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故事手法生动、活泼的讲述一系列诙谐有趣的斗智斗勇儿童故事,并成功赢得了当时的电视观众喜爱。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历史财富之一,以其典型、鲜明的智慧艺术与独具我国民族风土人情的文化特征在世界文化艺术中占据一席之位。在当代动漫设计发展中,研究与探讨传统文化艺术对动漫设计的发展影响不仅是当前我国动漫设计的发展趋势,同时科学运用传统文化艺术对于不断促进我国动漫设计世界化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1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代动漫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1.1传统文化艺术为当代动漫情节构思提供丰富的题材。在我国当代动漫设计发展中,情节构思是其整体设计的关键,而巧妙的情节与构思则关键来源于实践生活中。传统文化艺术作为社会发展中历史文化财富的积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可提供为当代动漫设计情节的题材来源。在当代动漫设计发展中,优秀的动漫作品不仅取决于高科技的数字技术传播,更取决于动人的情节构思题材。目前,我国动漫设计题材主要有儿童型的益智、成长题材,以及培育儿童身心健康的思想教育题材等。在吸取与引用传统文化艺术题材方面,我国动漫设计者往往采取满足社会需求顺应时展的基础上,对符合其情节构思的传统文化进行挑选与剔除。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我国历史文明发展的瑰宝,同时其充满哲理的历史智慧故事更是当代动漫设计的题材直接来源。1.2传统文化艺术为当代动漫角色塑造提供造型参考作用。角色塑造作为动漫设计的主旨之一,成功的角色塑造不仅充满个性魅力,还极具灵魂思想。在当代动漫设计中,巧妙的情景构思反映的不仅是角色的个性与智慧,同时赋予不同的思想灵魂还是触动观众的关键手段。因此,我国当代动漫设计中,构思好故事情节的同时还应考虑好角色塑造的所代表的人物个性与魅力。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相应的时代背景以及角色人物是我国当代动漫设计发展中主要原则,传统文化作为集聚历史人物的文化宝库,在动漫设计中参考传统历史人物故事,不仅能丰富当代动漫设计的文化底蕴,同时历史文化故事中不同传奇人物故事还能为当代动漫设计角色塑造提供造型参考与灵感来源。 2当代动漫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具体运用 2.1传统文化在当代动漫设计情节构思中的运用。在我国动漫设计发展历程中,学习与效仿西方动漫设计模式是我国最早的动漫创造模式。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迪士尼公司上映的《唐老鸭和米老鼠》儿童喜剧动画片,以其滑稽、幽默的故事手法迅速吸引了儿童观众视线,并且其通过不断在全世界推广与引进下风靡全球。与此同时,西方动画片在我国的高收视率与观众交口称赞的好口碑,也开始促使着人们积极学习与借鉴西方动画制作技术上,首次开始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动画故事片。20世纪80年代中期,取材于原著小说故事的《黑猫警长》的动漫作品在全国上映,其中讲述的黑猫警长为保卫森林与其他动物斗智斗勇的故事,深受儿童观众喜爱。以及随后上映的《葫芦娃》等动画片也在学习西方动画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借鉴我国传统文化故事而构思的葫芦娃斩妖保家的动画故事也广泛获得了当时儿童观众的喜爱。目前,我国在动漫设计中技术已趋成熟,在学习西方高科技制作的基础上,对于动漫作品情节与构思往往采用自身传统文化艺术而构思不同动漫故事与情节。2.2传统文化在当代动漫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动漫造型主要指人物角色造型等方面,如美国迪士尼的《唐老鸭和米老鼠》就是在借用动物鸭子与老鼠的基础上,采用拟人化手段对其进行人格造型与塑造。在我国当代动漫设计中,也往往采用拟人化等手段对动物进行人格造型塑造,如当前我国流行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就以讲述绵羊与狼的故事进行人格塑造与造型。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当前动漫设计取材宝库,引用与借鉴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动漫造型设计一直是我国动漫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如,经典动漫作品《大闹天空》中孙悟空的具体造型形象就是在参考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京剧艺术对其进行脸谱造型与服装搭配设计。目前,我国动漫设计发展中,造型设计作为动漫人物的形象点缀手段,往往采用传统文化审美思维方式基础上,对其人物分派角色进行不同造型设计下,从而体现其不同阵面人物。如,动漫片《秦时明月之笑闯江湖》对敌对人物秦始皇的刻画在造型上就刻意采用鹰眉等有传统文化意义的造型塑造其强大霸权个性。2.3传统文化在当代动漫设计艺术风格的再现与运用。在我国当代动漫设计中,不同艺术风格与追求体现不同审美偏好。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积累,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我国历史审美特征。当代动漫设计发展中,因时代变迁与全球一体化发展下,我国艺术风格与审美趋势也不断世界化发展。开放不羁及突破创新作为当前审美风格与艺术追求目标,在我国当代动漫设计风格中正占据主要地位。然而,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含蓄、温和以及瑰丽等艺术风格在我国当代动漫设计中虽远不足西方动漫设计艺术风格,但仍占据一席之位。如经典动画片《哪咤脑海》中就以推广与再现传统文化艺术风格而设计的现代动漫。目前,不断加强当代动漫设计中再现与运用传统文化艺术是当前我国动漫发展方向之一。 3传统文化艺术对当代动漫设计发展的影响 3.1促进当代动漫设计艺术风格向传统文化故事、历史题材转变。我国动漫设计发展之初,是在学习与借鉴西方动漫设计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主要面向儿童、青少年等观众。在风格设计上也在模仿美国经典动画片《唐老鸭与米老鼠》以及日本动漫风格发展而来。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主要文化艺术,将其运用到动漫设计发展中是我国艺术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传统文化艺术中注重宣扬与推广真、善、美等历史题材故事对我国当代动漫设计发展有直接影响作用。在画风上,也将最初效仿西方动漫滑稽、幽默等故事形式,开始向关爱、勇敢以及诚信等风格方面转变。3.2促进我国民间艺术文化与动漫设计的创造性融合。我国作为传统文明古国,传统文化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瑰宝,民间艺术文化是其中一部分,在艺术发展中同样占据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现存的民间古老艺术有剪纸、皮影戏、木刻以及山水画等方面。1960年,我国动漫设计开始涉足于再现民间艺术文化等领域,尤其融合剪纸与皮影戏表演等情况下构成了我国动漫发展中的“中国派别”。如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中就采用展现传统剪纸艺术手法以及借鉴皮影戏等方法上对动漫设计实施了突破。在目前的互联网年代,中国的动漫设计要使用前卫的信息技术,并与民间艺术文化互相借鉴并融合,构成浓郁中国民间艺术风情、紧跟时代潮流的动漫作品,推动中国动漫设计领域的进步。3.3促进民间美德与动漫设计的创造性融合。动漫设计是面向儿童以及成年人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艺术作品。在当前我国动漫设计发展中,利用传统文化艺术,对动漫作品进行德育教育与宣传是其文化发展功能之一。民间美德是指民间事迹中的美德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以及神笔马良等都旨在表达民间普通百姓善良、朴实、勤劳等品德。我国当代动漫设计中,借用民间文化故事题材的同时对于传统性融合与发扬民间美德也有积极影响作用。首先,动漫设计人员应从艺术的视角,利用艺术的手法对当代社会中的人事进行映射。例如对生命、伦理、爱情、忠实、人性、道德等的宣扬应成为动漫设计中永传不衰与恒久不变的主题。其次,民间文化美德中的“善”与动漫设计的融合:善是大众的根本性诉求。 4结束语 在社会时代变迁发展中,不断传承且发扬其优秀人类文化艺术是当前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我国当代动漫艺术设计发展中,科学运用与发扬传统文化艺术是体现我国当代动漫设计艺术特色的主要手段。 作者:张妍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动漫设计论文:动漫项目课程设计及实践分析 一、校企合作课程概述 所谓校企合作课程指的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方面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就某一项目或某几个项目进行合作,在合作中,学校为其提供人才支持和相应的基本条件的帮助,企业主要提供相应的资金支出和技术支持,二者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来进一步实现项目的完成,获取相应的利益。对于动漫项目来说,作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点发展的项目类型,进行校企合作的项目是非常之多。针对某一动漫设计的项目,企业会提供一些实习就业的机会,学校会安排该专业的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践,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帮助,及时解决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在这一合作中企业也将原本自身所承担的投入风险自然而然地转化给学校一部分,二者之间成为合作者的关系,利益和风险共担,共同推进项目的进行。 二、现阶段我国动漫项目校企合作课程设计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动漫项目的校企合作课程设计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所述。(一)动漫专业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动漫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性相对较强的课程类型,其对于学生的专业技术要求比较严格。与传统的专业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动漫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对学生技能知识的传授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技术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根据笔者对现阶段我国动漫专业课程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一系列调查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校企合作的动漫项目中往往将课程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操作方面,严重缺乏对学生艺术性和技能性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去进行操作,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和意义,这也导致其艺术修养能力和美术能力被淡化,对其今后的成长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二)动漫专业实战训练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都是学校向企业输送学生,学生在整个实训的过程中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来完成自己的实训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是其在整个实训的过程中往往都是按照企业的要求被动地进行工作,无法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因此整体的实训效果很一般。 三、解决现阶段我国动漫项目校企合作课程设计及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动漫项目的校企合作课程设计及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一)不断强化教学模式。现阶段,在我国动漫专业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教师传授的单一教学方法,由于教师的能力和精力相对有限,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加上现阶段学生的个性意识相对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进行辅导和帮助,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采用高年级的同学辅导低年级同学的教学模式,让高年级的同学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技巧给学弟学妹,特别是在校企合作期间,由学长学姐带领低年级的学生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二)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为了能够更好的合作,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应该不断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对于其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在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机会的同时不断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基于动漫项目的校企合作课程设计及实践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希望能对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胡欣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动漫设计论文:动漫设计情感表达与色彩设计研究 摘要:色彩是感情与中心思想的主要的直接的表达工具。在动漫设计这种以视觉冲击来表达情感多元化与中心色彩的造型设计中,坚持我国传统色彩的设计与现代色彩设计的国际化接轨,是我国动漫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笔者结合色彩设计与角色造型,色彩设计与场景搭配,我国传统色彩的继承与创新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情感表达;色彩设计;传统色彩;继承与发展 在普遍意义上,色彩是生机的代表。各种各样的色彩表达又代表着情感表达,色彩情感的变化是随着色彩的明亮度以及透明度而产生的变化的。色彩的情感表达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动漫设计中。 一、色彩与角色造型的设计 动漫角色性格的塑造与情感的表达,与其色彩的搭配紧密相关。动漫设计师根据动漫的情节发展设计出动漫形象的性格原元素,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色彩的明亮度的变化以及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来表达动漫人物的性格细节,以及性格的多元化以及在不同的情节中情感的多元化或者是协调与冲突。在这种策略下的关键是动漫设计的情感表达与色彩设计之间的多元组合的关系。这种色彩设计是否能够和情感细节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能够准确的被观众理解,引起观众的共鸣,是主要的核心元素。[1]例如在动漫形象《奥运福娃》中五个可爱的,又各具代表意义的福娃,其设计师就巧妙的利用中国传统的色彩红、黄、蓝、黑、绿,来表达不同福娃之间的代表性的情感。红色代表热情,黄色代表上进,蓝色代表稳重,黑色代表深邃,绿色代表生机。这种色彩的设计与福娃想表达的我国人民的情感紧密相连。对于我国的动漫设计,与其他国家相比是一门年轻的,正在起步发展阶段的艺术,如果在我国动漫设计中体现出中国动漫艺术作品的中国特色,将动漫设计的情感表达与色彩的设计,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及传统的代表性色彩相互联系,并且发展成为被世界公认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动漫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色彩设计与场景搭配 除此之外,色彩的设计不仅仅能够表达情感的细节,而且是提高动漫设计观赏性的主要手段。在动漫的简洁明快的山水景色设计中,其色彩的变化和搭配也是情感表达的主要手段。简而言之,色彩的设计不仅仅与角色的造型相互搭配,与山水景色的情感表达也有不可断裂的潜在联系。色彩的情感表达与场景的相互搭配,主要是通过不同场景的色彩的鲜亮与暗淡、冷色与暖色、以及色彩的纯度与混合来体现的。鲜亮、明媚的场景色彩与场景所代表的热闹和欢快已经深入人心,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例如在米老鼠活动场景的造型中,无论是之前的二维设计还是现在的三维设计一脉相承的都是典型的迪士尼的风格。在场景与色彩设计的结合中提倡暖色调的运用,在场景与米老鼠的形象造型对比中提倡两者之间的鲜明的对比度,通过这种色彩的设计与场景的搭配有效的表达单纯、活泼、善良的米老鼠的思想情感。在日本宫崎骏的色彩设计与场景搭配中,又是另外的风格。其典型的代表就是色彩的柔和与鲜亮明媚。在场景与人物造型的色彩设计中提倡相互结合的关系,反对色彩的突兀的深度与明亮度的变化,正是这种色彩设计与场景之间的搭配表达了设计师纯真的孩童般的内心情感。例如《龙猫》的干净简洁,《魔法公主》的柔和细腻,《萤火虫》的凄凉与暗淡,都是通过色彩的巧妙运用表达不同的情景下的情感主基调。[2] 三、我国传统色彩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我国动漫设计中的情感表达与色彩的设计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且又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色彩是我国动漫设计与色彩之间的主要发展方向。 1、“拿来主义”与继承发展 在我国的动漫设计艺术作品中,很多传统的优秀的动漫人物典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的代表。例如《花木兰》、《海尔兄弟》以及《葫芦娃》等,在这种传统的动漫人物形象中,传统的中国式的色彩搭配给予观众典型的视觉冲击以及情感上的流露。这种“中国动漫学派”的色彩视觉语言,在现代化的动漫设计中需要继续继承和发展,并且与世界先进的色彩的搭配相互结合。这种结合就需要在传统动漫形象的改进中形成“拿来主义”与继承发展的创作流程,主要包括前期的造型构思、风格确定、主色彩基调、制作工艺、细节设计、以及后期的市场推广、情感宣传这些环节都必须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色彩相互结合。只有真正领悟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内涵与外延,并且借鉴先进的国际化制作工艺与设计技术,不断拓展视野,更新理念,才能促使色彩设计与情感表达在动漫造型整个系统中的完善与发展。[3] 2、多元开放的创新 “传统需要创新”“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对于色彩的搭配也具有不同形式的解读与内涵的表达。如何将历史悠久的动漫造型中的色彩设计与现代化背景下的色彩搭配相互结合,在动漫造型中既有效表达传统的动漫形象的中心主题,又不会给观众老套,俗套的视觉感觉,是我国动漫传统设计造型现代化的主要任务。例如《三个和尚》的场景设计就存在传统与现代的区别。传统的场景造型仍是以寺庙为主要场景,以暗淡的色彩设计表达作者对于角色中心思想的反对;但是《三个合唱》的现代版将以寺庙为主场景的设计转化为以城市的高速发展为主场景的设计,并且搭配鲜明的色彩对比。设计师正是利用这种色彩之间的突兀对比,颠覆观众对于《三个和尚》的典型的视觉印象与情感印象,从而表达出三个和尚的现代化的情感,即世界的高速发展已经给予普通的劳动人民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情感压力以及生活压力。[4] 四、小结 历史悠久的传统色彩的设计与开放现代的色彩设计相互结合,有利于我国动漫设计师的思想表达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交融。因此,在动漫造型的色彩设计时我们应该坚持继承和发展传统色彩设计,坚持多元化的创新,对于传统色彩设计进行现代化的突破。 作者:阙海文 单位: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动漫设计论文:动漫周边玩具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动漫周边产品主要是运用动漫中的相关元素进行产品开发,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进步,许多外来文化也逐渐影响着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如果想要更好的在市场当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就需要创作出更具民族特色的动漫周边玩具,从而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动漫周边产品;动漫产业;民族特色 一、动漫周边民族化玩具产品设计的基本概括 1、动漫玩具产业的发展状况 1)国外的动漫行业。在国外动漫市场当中,欧美及日本可以说是动漫玩具产品创作额强国,在他们的市场当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和系列的商业运作模式,如迪士尼动画片播出之后,便从市场当中可以看到许多与动画相关的动动漫衍生玩具,从而更进一步的形成良好的市场营销和推广。2)国内动漫产业。对于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来看,发展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在06年的时候,我国国家新闻观点总局就开始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级电视台在每天的黄金时段必须对国产动画片进行播出,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本土动漫产业的发展。但是,尽管国家对动漫产业给予政策扶持,但是动漫行业的发展仍没有与其市场中的玩具进行结合,从而使得市场玩具产业的发展与动漫产业的发展完全脱轨。例如“脚踩风火轮,手拿火尖枪的哪吒”和“七十二变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等等,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动漫产业及相应的角色一直在国内电视荧屏上出现,但是却在市场玩具生产和制作商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则是由于我国动漫玩具产业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的不足,从而很难对新的、较为流行的动漫人物进行开发和创作。 2、民族化动漫玩具开发的重要性 对于民族化的动漫玩具创作来说,他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动漫企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而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演,人们逐渐对西方以及日本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瑞对机器猫、蓝猫等动画角色的热爱已经远远超过国内影片中的孙悟空等角色,从而使得国内动漫玩具的开发一直模仿者外界的动漫玩具,这种盲目的模仿,使得我国动漫玩具逐渐丧失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在市场发展中就更没有竞争力了。其实,能够对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的动漫产品进行开发和设计,能够很好的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发展和回归,同时也是设计文化以及民族认同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设计文化民族性的重新阐释,这样的动漫玩具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才能具有市场潜力。 二、中国动漫周边玩具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1、人们对动漫玩具中民族化意识的缺失 对于民族玩具的发展和设计来说,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地理环境会沉淀出不同的文化特征,而不同的文化底蕴则会展现出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追求以及审美理想等等,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心理,以及对自我的实现和追求等等。例如:动漫中米老鼠的角色特点,其外形表现上则非常的圆滑,而且卡通角色造型生动、幽默、勇敢与对欢乐的执着追求象征着美式乐观主义、流行文化。而对于美国来说,则是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但是在这个国家的英雄主要体现在平民英雄之上,例如在美国动漫当中变形金刚的人物特点;而对于日本来说,其主要崇尚的是武士道精神,在动漫中奥特曼的表现,他与外太空怪兽智勇双全的战斗以及拯救城市于危难的大无畏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武士的传统形象。 2、对儿童玩具产品中传统文化展现的重视度不够 在许多国内受众者来说,儿童玩具只需要孩子喜欢,且玩具外表形象可爱即可,而外国的玩具则正符合孩子的需求,因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玩具,只要孩子喜欢就可以,而这种意识也在很多设计者心中存在。而对于儿童来说,正是对其文化特点进行灌输和吸收外界文化最为强烈的时期,动漫玩具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会在潜意识当中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和意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玩具的设计和开发引起重视,从细节做起,大力开发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儿童动漫玩具,从小开始影响儿童的潜意识,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垫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前景。 三、动漫周边传统玩具产品开发的基本策略 1、国家加强对相关政策的扶持 对于我国动漫玩具产业的发展而言,仍处于较为薄弱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候需要国家对相关政策进行扶持,从而更好的提高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和开发。而在动漫产业的发扎来说,政策的扶持一直是许多国家针对这一领域进行开《关于2008年国产原创电视动画片及国产动画创作人才扶持项目申请事项的通知》,对2005年到2008年对推荐播出的电视动画片作品和相关创作人才进行物质扶持,扶持总额近900万元。也正是由于这强大政策的扶持,才出现过国内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得到热播。从而带动了与喜洋洋动漫产品相关的玩具开发和设计,从而产生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国家更应该加大力度对相关政策进行扶持,从而更进一步的推动中国传统动漫玩具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2、加大动漫公司与儿童玩具开发商的合作 从我国玩具企业以及动漫企业的沟通来看,目前他们之间的交流还有所缺失,而动漫企业对于动画片主人公的设计也不能够仅仅只是在电视荧屏上进行凸显,更应该与实体产业进行合作,虽然动漫企业在荧屏上能够将动画片的主人公进行很好的表现,但是由于对实体制作经验的缺乏,从而会导致在对现实中玩具的制作上出现许多不同的问题,而此时创作动画形象中就应该有玩具设计师加入共同打造适合开发延伸的动漫形象。而对奥运“福娃”的设计开发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许多人都被这五个饱含民族文化的小精灵而折服,但是在制作当中却出现许多麻烦,如“五福娃”头都比较大,而且头饰表现非常复杂,因此在实体制作中具有加大难度,即使开发出来,想让她们站立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动漫公司和玩具生产厂家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富有中国特色的动漫玩具,则是非常有必要的举措。 3、增强人民对民族文化的意识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要对本土文化动漫产品开发具有自信心,要努力在中国动漫玩具的形式上进行开发和设计,使之符合当展的潮流,除此之外,还应当在动漫玩具的题材选用上与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并与动漫影片表现的角色相符合,将实质的内容赋予现实的产品当中但,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作者:刘姮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动漫设计论文:文化传播视域下动漫造型设计探析 摘要:我们认为,通过对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经典动漫角色造型的特点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进行观照、分析,是解读动漫媒介文化内蕴,及其流变、重组、演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当前中国动漫艺术本体的发展、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有着借鉴之处。 关键词:文化传播;动漫造型;文化价值观;地域民族内涵 一、引言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萨皮尔(EdwardSapir)曾指出:“每一种文化形式和每一种社会行为的表现,都或明晰或含糊地涉及传播。”[1]P10动漫的文化传播属性主要是通过各种视觉符号来实现的,造型设计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说题材是动漫的躯体,那么造型即是整部动漫的灵魂。将角色、场景构想设计为可见的视觉形象,就是造型设计的要旨,动漫由此被赋予形体、血肉和氛围情感,也才具有了打动人心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2](P4-8)从艺术特征而言,造型设计是构成欧美、日本和中国这些具代表性国家动漫作品与美学风格样式差异化的核心元素;而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审视,更是其作品所传播的强烈而鲜明的民族价值观与丰厚的地域文化内涵的重要符码。动漫不仅作为一种承载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艺术门类,同时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媒介手段。以下即从造型设计的角度对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动漫的文化价值观和地域民族内涵及传播特点作一大致梳理。 二、动漫造型设计的文化价值观和地域民族内涵传达 (一)美国动漫造型 1、超能力英雄 超能力英雄是美国动漫极具代表性的角色类型。超人、蝙蝠侠、蜘蛛侠、金刚狼等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些正义凛然的超级英雄都被设计为有着轮廓鲜明的五官、肌肉壮硕的体魄和临危不乱的坚强意志,拥有各种异乎寻常的超能力和酷炫装备。他们的对手或是被设计成形象猥琐、丧心病狂的罪犯和恐怖分子,或是在疯狂实验中毁掉容颜,犹如怪物般的科学狂人等等,这些造型的内涵与外延也鲜明对应着现实世界里,美国霸权政治认知体系中的关键词。近年来,随着高科技手段和重金打造的《蝙蝠侠》、《蜘蛛侠》、《X战警》等系列真人大片在全球热映与票房大卖,这些漫画英雄从纸媒跃然而出,立体地呈现于观众眼前,更使得这些经典漫画英雄们的人气和影响力历久而弥坚。 2、拟人化的动物 美国动漫的另一重要角色类型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些角色的造型或是以高度洗练、精妙符号化而设计,或是极具创意地将某类生物群体的典型形态特征和某种带有普遍性的人类情感内涵完美融合。如美国著名的动漫明星加菲猫,这只有着时常睡眼惺忪、满是不屑的一双大眼,习惯将诸如“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猪肉卷是永恒的”调侃挂在嘴边的橙色肥猫,可说是世界上最愤世嫉俗的猫了,当那些“经典语录”由它那被设计为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夸张大嘴演绎出来时,更增添了爆笑因子。美式动漫一贯的搞笑,娱乐效果最大化的造型特点,折射出美式消费主义文化特征的核心质素。而加菲猫慵懒和玩世不恭的言行设计也可辨识出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流行文化影响甚大的犬儒主义生活态度的影子。美国学者格伯纳提出的“培养(涵化)理论”曾指出电视媒介文化主宰包办了观念、信息和意识的来源。虽然该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针对当时勃兴的电视媒介研究所提出,但即使在当今以数字交互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美国作为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在此基础上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研发力量,运用各种顶尖高科技手段批量生产和复制文化产品,再通过承载其文化和价值观的动漫在内的多种媒介对外输出和倾销,在全球攻城略地,形成霸主地位的现实仍然验证了“培养理论”的阐释力。而这种咄咄逼人的“文化帝国主义”式传播策略的巨大成功,在将美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渗透于地球上的穷乡僻壤的同时,也使得相对弱势的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传承发展的可持续性堪忧。 (二)日本动漫造型 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动漫大国,日本动漫角色造型带有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突出反映在对口唇、鼻子、眼睛、面孔等表情达意的五官部位“漫符”式的表现;吐息、汗、泪以及效果线,透视、光影立体效果等情绪化、状态化表意符号的象征;还有日语中生动的拟声词及拟态语,即“音喻”文字在漫画中的植入等,这些具有鲜明日本民族文化的元素,或者说模式化的表现样式都已成为日本动漫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符号,更对世界范围的动漫“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广泛接受并复制,呈现出放射状的传播效应。[3]P44在“热血”、“美少女”、“萌”等类型化动漫作品中,这些有着普遍化的大眼睛、尖下巴、拥有完美九头身式魔鬼身材和另类发式和妆容的唯美角色,身着前卫服饰,充斥着街头篮球、网络、摇滚等诸多时尚流行元素,欢笑嬉戏、悲伤抑郁,打造出色彩斑斓的“视觉系”风格的标识。显然,日本动漫造型风格和类型题材比较契合全球化时代,因而一纸风行,再借助强大而成功的品牌和周边产品营销和对受众潜移默化的涵养所形成的亲和感,使得现今日本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流行时尚与亚文化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感知认可接受欣赏日本动漫跨文化传播策略可说是成果斐然。其次,日本动漫造型也深刻体现出其地域性民族文化的特点。与美国一样,日本也以拟人化的动物角色闻名于世,但两者所折射的文化内蕴间差异可说泾渭分明。如同样是“猫”,与美国“加菲猫”粗线条的身形和无厘头搞怪不同,日本“HelloKitty”猫是依循少女系的乖巧可人路线创作设计的,这个安静顺从、内敛含蓄的猫咪被有意设计为嘴巴缺失,这似乎是对现代日本人所崇尚的少说多做、低调做人原则相隐喻,头上的蝴蝶结造型,除去“可爱”的表层意蕴,也以结状符号象征了日本人对于“团队精神”的推崇。日本漫画市场的成熟也催生了动画生产创作的繁荣,两者相辅相成。久经市场检验的成熟漫画不仅保证了据此改编的影院动画的市场人气和忠实拥趸,也为动画在艺术层面的前卫探索和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押井守根据漫画作品改编的科幻巨制《攻壳机动队》即是范例,该片场景设计借助三维图形技术,创造出摩天大楼和贫民窟交错杂陈的后工业时代的冷峻风貌,街道巷陌、运河廊桥、乃至行道灯、招牌、广告等各种意象符号载体的任何一个细小的局部,都以精细的写实风格表现,与二维制作的角色形成强烈的间离效果,极大丰富了影片视觉的张力,也架构起影片灰暗、悲凉的末世基调。这种在众多气势恢弘的影院动画巨制中发展成熟的对于场景细腻生动的造型风格不仅深刻折射出浸淫于日本民族血脉的精神指向和思维方式,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其建基于发达的制造工业基础上的严谨细致,勤勉坚韧的国民性格以及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与认同,更成为独树一帜的日本动画造型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日本动漫不仅涵盖年龄、阶层等跨度巨大的目标受众,而且在商业与艺术、流行与另类风格间亦游刃有余,加之来自于日本官方将动漫作为提升国家形象战略和“文化软实力”重要内容的鼎力支持,从而使得日本动漫文化传播呈现出自上而下、立体多维的不同形态。 (三)欧洲动漫造型风格 欧洲是包括造型艺术在内的视觉艺术具有优良传统和丰厚遗产的地区,由于文化渊源的相同与类似,欧洲各国动漫彼此间的艺术与美学差异相较欧洲外其他国家而言要小许多,有着较为突出的共性特点和迥异于美国、日本乃至中国等其它国家动漫的鲜明特色。作为主要倚靠感性的视觉形象进行文化信息传递的媒介,动漫优于其他如语言、文字等理性主义媒介形态,传达高效而快速的核心特点就在于其视觉形象符号的浅显易懂,欧洲动漫在此方面堪称标杆。从比利时漫画大师埃尔热笔下的《丁丁历险记》到德国漫画大家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等经典之作即可窥见一斑。欧洲动漫的最大特点是轻松、随意的绘画感。角色和场景形象多以极为精简的线条而极具个性,突破常规的变形和夸张的手法塑造。而绘画风格往往又与主题指涉的人文主义关怀相得益彰,法国动画片《青蛙的预言》就是这样的例子,该片角色和场景设计具有典型的欧洲动画灵动轻松的表现样式和天马行空的创意思维。片中的各式人物和动物造型简约、圆浑,色彩明快而艳丽,呈现出鲜明的儿童插画式风格。与充满童趣化的造型样式相对应的是影片主旨内蕴的深刻。本片剧情架构改编自圣经中著名的“诺亚方舟”故事,将中的渡船比拟为社会,船上的动物间的冲突、矛盾则隐喻着不同社会阶层间各式人等的相互关系和利益纠葛,该片以寓言的形式探讨了人类社会和各阶层矛盾的缘由,以及化解这些矛盾的途径与方式。而在动画影片《丹麦诗人》中,人和狗,奶牛等各式角色的造型样式更体现出鲜明符号化的风格。“人是符号的动物,亦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4]P4欧洲动画对于视觉形象的符号化创意在世界动画中无出其右。本片中的视觉符号就堪称典范:如角色眼睛均以豆状小黑点表示,其余身体部位或以线状,或以简约的几何化的形状设计,场景中出现的房屋、草场、轮船等物象的形态也皆是如此。正如Napier所言,“动漫是一种媒介,而不单单是电视或电影,更不单单是一种艺术风格”。[5]P36作为文化一体化的欧洲动漫而言,其造型设计不仅呈现出强烈而又独特的艺术性,在朴素与轻松的形式主义风格的背后,映射出与欧洲视觉艺术一脉相承文化观念探索层面的激进。 (四)中国动漫造型风格 对于传统艺术和民间美术形态的挪用与借鉴,可说是我国优秀动画造型创意的一大特色。享誉世界的动画“中国学派”的众多优秀作品以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似与不似”的意象性造型和程式化的语言,彰显出中国传统审美的诗性意识与意境观,更婉约雅致地传播出“天人合一”、绵长清丽的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精妙。动画影片《骄傲的将军》在视听元素上对于京剧这一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标识意义的艺术门类及其表现手法进行了大胆而成功的运用,因而该片被视作中国学派动画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6]该片不仅在对白,配乐创作上对中国传统戏曲尤其是国粹京剧颇多参照,而且片中将军和师爷两个重要角色的脸部造型更直接借鉴京剧脸谱的典型描饰风格设计。该片中的将军刚愎自用,所以面部被设计为“花三块瓦”:满脸勾画敷设构图匀称的纹样,色泽鲜明的黑、红、蓝色象征其蛮勇,配以鼻梁部一撮白色;而奸佞、谄媚、“墙头草”般的师爷则被设计为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的“小花脸”。这些脸谱惯用的程式化设计皆是以传统文化中色彩的民族心理寓意来比拟角色的正邪特征:如红脸的关羽忠贞勇猛,黑脸的包公刚正不阿,白脸的曹操奸险狡诈等。片中人物动作设计同样栩栩如生。如影片开端部分,得胜归来的将军和着锣鼓的打击节拍,典型的“拉山膀”似的亮相动作,还有酒宴“理髯”,炫耀武功的“子午相”等动作,无不充满内敛、隽永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观念中的程式化特点。又如在动画片《九色鹿》中,对于各角色的类型定位与性格特征的塑造,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九色鹿”的体态设计运用中国传统线描中圆润流畅、遒劲有力的“铁线描”线条勾勒而出,健美匀称,轻盈优雅,充分表现了释迦牟尼佛的前生“鹿王”雍容华贵的不凡气度。而对于捕蛇人的设计,则具有漫画风格里典型“扁平化”角色的符号化特征:被刻意描绘为一个尖嘴猴腮、形象猥琐的小人。弯折的体态与丰富的肢体动作也充分汲取了敦煌早期壁画中人物动态夸张强烈、凸显性格情感的风格特点,将其奴颜卑膝、见利忘义的本性传达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通过对各国优秀动漫作品造型风格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领悟到其中精准折射和传播出的在文化的各个层级,这些国家和地区各自所具有的典型特质。在传播媒介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动漫可资运用的技术手段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实,数字动画电影和电视,经由网络载体传播的网游和移动终端的手机动画等新兴载体为动漫文化艺术观念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与可能。但立足地域民族文化内核,深入理解和阐发独特鲜明的艺术传统,仍然应是动漫创作的核心要旨,这也是深化扩大文化传播与交流效能的重要前提。 作者:寇强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小议新世纪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问题 在数千年世纪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幼儿教育做了不懈的探索和实验,从原始和自然状态下的"母育""膝前教育"到近代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幼儿教育从朦胧接近科学,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在人类长期的探索之后,直至今日,在幼儿教育、幼儿生理、幼儿心理、幼儿智能训练、幼儿脑功能开发,以及与幼儿相关的各类研究,其成果的成熟水平和科学程度都大大高于对青少年和成年的相关研究。在人类进入20世纪之时,许多世界级的著名学者曾提醒人们,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是"教育的世纪"。在从儿童开始进行的教育中,不仅可以注入人类对新世纪的梦想和渴望,还可以更充分、更深入地开发人类的潜能。儿童代表着未来和希望,但儿童的教育却只能由成人社会来运作。因此,以怎样的目的、标准、方法、模式和途径来发展儿童教育是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最重大的选择之一。尽管在今日的世界上,由于国家、民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等等的不同,各国对教育目的的规定也千差万别,但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人类必趋于一致。在21世纪中幼儿教育仍将成为全球最关心的话题。 在谈到幼儿教育创新的问题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20世纪最具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在此首先应提及的便是美国的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他所提倡的"以儿童为中心"和"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近一个世纪以后,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时,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方兴未艾的时代,在教育创新成为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抉择的今天,我们更能体会其思想的革命性内涵,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各种实验和理论的重要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提出的《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之中,杜威的思想被作为建设新型的"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的理论依据。杜威理论的价值在于:(1)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教育单向的、灌输性的教育模式,尊重教育对象的独立人格及其成长的自发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其内在的潜能和活力得以恰如其分的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2)打破以往学校教育自我封闭、囿于课堂和书本教学的传统方式,使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包括虚拟的)都能成为可整合的、有机的和活化的教育因素,从而形成适宜的教育氛围,使儿童可在有意识、无意识和下意识的学习和生活中接罗到主宫的教育信息,极大地提高教育的效率。(3)有意识地将以往教、学、做割裂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整合起来,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20世纪的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人类学,以及各种相关的儿童研究与实验,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不断拓展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支持了这一思想,并得到了众多教育教学实验的证实。杜威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儿童教育的思想是在继承和学习传统,在进行大量实验研究之后提出的教育整体改革的创新思路。因此可以说,杜威的思想是20世纪初教育创新的典范,也是我们今天探求教育创新之路的重要借鉴。 20世纪教育界通过反思与研究提出了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1)提倡"爱的教育",要求教育者用爱心作为与教育对象沟通和与之相互理解的精神依托,有了爱则任何顽劣的儿童都会被感化,任何艰难的教育工作都会被推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矛盾与隔阂将会在"教学相当"的环境和氛围中冰释,信任、关心、理解与相互支持将成为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2)道德教育重新引起全球范围的重视,人文精神再次确立了其重要的教育地位,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只能给人以生存的工具与方法,却不能阻止人类爆发战争、毁坏自然、实施犯罪、以至最终毁灭人类自身。只有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确立新型的扑全公德,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3)"情商"与情感智慧的提出进一步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规律,对于智力基本相同的受教育群体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正常而丰富的人类情感、确立远大的志向、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其学习能否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虽是"非智力因素",却是智力能否得到合理发展的必要条件。(4)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是人类追求自我整体完善的重要途径,就像一个巨大的坐标体系能帮助人们规范和规划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幼儿教育则是其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基础。(5)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创新的需求使得以往超凡脱俗的学校教育不得不考虑诸如资源、经营和效率等问题,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不再只是有没有钱办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有限的人、财、物办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的问题,并使之能更有效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6)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习化社会、学习化家庭的产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保证,其重要的变革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产生层出不穷的硬件和软件,还可以为人们思维的开拓及广泛的交流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通过现实和虚拟的学习降低教育的成本、优化教育的内容、提高教育的效率。 在人类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在新世纪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中,考虑幼儿教育发展与创新的问题,我们的思路就会更清晰,就有可能找到发展的新起点。不可否认,在以往的世纪中,由于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全民教育和义务教育的重点都被选择在中小学阶段。幼儿教育未能获取应有的重视和地位。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将会日益显现出来。在国际对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特别强调指出:"应在促进全民基础教育成为现实的运动范围内,为在全世界增加幼儿学习的机会做出或继续做出努力。我们应对此寄予希望。" 在今天探索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关键应考虑如何创新、如何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如何改变传统的和陈旧的模式与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幼儿教育重看护、轻养成;重知识技能培训、轻道德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重甲育、轻其他诸育;重园内的阶段性教育、轻幼儿教育的终身性和对家庭及社会育资源的利用;重单项的学科实验、轻综合性及整体性改革的现状。明确呵护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原则,确立新时期幼儿教育的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和创新精神,并努力营造适合于创新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创新"一词的主要含义来源于经济学领域,是指在对现有资源、条件、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之后,通过有效的规划、经营和管理,追求更高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过程。因此可以说,创新教育并非一种具体的、神奇的、可以取代一切的济世良方,而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率的、能够适应各种挑战的精神和意识,如果能配之以相应的体制、途径、方法、技术与管理等,则教育工作就会卓有成效。具体到幼儿教育领域,就是要使幼儿教育工作者懂得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和相关因素,如何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用经营的方式去追求综合、高效与整体的教育目标。概括言之,从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特定的角度看,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即资源、经营和效率。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教育是人类终身学习的启蒙教育,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依据目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遵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潮流,真抓实干,迎接挑战,把握现实,展望未来,一心一意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教育素质。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幼儿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对自己的评价能力比较差,一般都是依靠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辨别自己行为的优劣。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关键人员,他们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充分尊重幼儿,相信他们,在言语或行动上要多多鼓励,即使一定要批评也要注意方式,要用亲切而肯定的言语对幼儿提出表扬,例如:“真棒,你做的太好了!”我相信你会做得很好”等等。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调皮而且个性鲜明的孩子,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对他们积极向上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和赞许,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从表扬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潜在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往往以老师为主,老师做什么,幼儿学什么,做什么,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幼儿处于被动中,是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无法发挥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而应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幼儿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从中获取经验,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树立”以幼儿为本”的观念,积极发挥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与”学”为一体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每位幼儿素质的提高。在对培育幼儿的创新思维方面会有促进作用。无论在哪个环节都应把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及能力放在首位,把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科学教育的核心,我们必须注重激发幼儿喜欢观察、喜欢动脑、喜欢动手,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想象的精神,积极启发每位幼儿开展创造性活动,诱发幼儿创造的潜能。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寓教于乐,在活动中促进幼儿进行主动学习 每个人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要根据自身身心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活动促进学习,但是活动的形式并不能以人的主观愿望来决定。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时期,他们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但是理性认识能力较差,这样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游戏或者对事物进行观察等具体的活动进行。在这个教育阶段,学习和游戏与活动之间并无严格区分,而且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中进行学习他们更容易接受。因此,幼儿教育者要抓住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行为思维特点,将教育与游戏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在活动中进行教学,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去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开发他们的思维和治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主动发现事物的过程中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展现自我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行动能力以及智力进行分别教育,换一种说法就是因材施教。传统的教育方式讲求的是统一形式的教育,不会区分幼儿的个性特点,使幼儿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更严重的甚至会扼杀幼儿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不利。因此,在对幼儿进行集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根据幼儿的差异为他们提供多层次的学习内容,从各个具体的活动环节上对幼儿的差异进行关注,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对他们的爱好了解清楚,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充分的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潜力,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将自身的潜能尽量发挥出来。 五、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并且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如平时淘气、不听话的王花,一大早就帮着老师搬桌椅。老师在上课时表扬了他。此后王花的表现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 诚然,孩子离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我们作为老师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为每个儿童创设良好的适应环境,多和家长沟通,共同引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身心活动和素质的培养,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既使他们了解初浅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爱心、关心人、意志加强、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六、从大自然的事物中对幼儿进行引导,积累创新素材 大自然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来源,是人们认知的宝库。人的创新能力是建立在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基础上的,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和景象是我们发展孩子观察力、想象空间以及探索能力的适用对象。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课堂,充满着千变万化,对儿童的好奇心极具诱惑。这种诱惑力是玩具和书籍所替代不了的,它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鲜活的实践活动。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他们对大自然中存在的奥秘也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丰富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开启通向智慧宝库的大门。这是对幼儿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幼儿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培养和提高幼儿创造力必须从小抓起。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时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鼓励幼儿在一切活动中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刨根问底,鼓励其激发无穷的想象与联想,帮助其以自己现有知识经验去寻求获得新知识,这才是逐步成为新型人才的正确途径。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锻炼幼儿身体,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幼儿综合素质,切实把时间还给幼儿,把健康还给幼儿,把快乐还给幼儿,把能力还给幼儿,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乐园。为此,我就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珍惜幼儿的创新火苗 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例如,小朋友经常会问:“老师,雾是哪里来的?”“老师,你说太阳下山了,太阳真的下山了吗?”“为什么夏天会打雷,冬天不会打雷呢?”有时候,奇怪的问题的确把我难住了。但是此时教师决不能厌烦,用三言两语打发孩子或干脆批评小孩不该胡说思乱想。这样一来,就会挫伤他们探索的积极性。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教师应特别珍惜幼儿的好奇心,发现幼儿智慧的火花,采用“助燃”方式,鼓励孩子提问,并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像,去创造,去寻求答案。灵感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在幼儿身上闪现的瞬间创新火花会因为教师的不当教育方式给无情地扑灭了。想象是创新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因此多给孩子提供有幻想色彩的书籍,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提供给幼儿游戏的材料应是半成品的,能激发幼儿创新灵感,半成品的游戏材料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重新去组合,拼装新物体,可供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余地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不断激发出灵感,闪现创新的火花,从而使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比如在幼儿纸工活动中,他们无意中折出了别样造型,而且兴奋地向同伴讲述时,教师却给予否定的评价,这会压抑幼儿灵感,扑灭他们创新火花。 二、捕捉教育契机,启发幼儿创新想象 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可以增加其感受力、悟性,创造性与适应性。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主要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次游戏活动,我们设计了活动主题为《未来的汽车》要求幼儿用橡皮泥设计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汽车。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们思维在自由驰骋,搓的搓,团的团,捏的捏,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汽车制造出来了。我让幼儿们相互欣赏。看,小小设计师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那么丰富:小毛的汽车上有很多车轮,他说这是气轮,当汽车遇河而无桥时,气轮可以把汽车浮起来开过去;小丽的汽车顶上有一把大风扇,她说当汽车被大山挡住去路时,可以开动大风扇,象直升飞机一样飞过大山;小书的汽车在车顶上裁了花草树木,她说这是汽车花园,在街上来来往往,城市更漂亮了……。 三、在科学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孩子“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自由精神”,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在一次玩《沉与浮》的活动时,我就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引导鼓励幼儿猜想铅笔、泡沫、木珠、玻璃珠、铁块、橡皮、木架子、皮球、石头等,在水里会怎么样?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水里实验,让幼儿在自由的气氛中进行沉浮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我提醒和指导幼儿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四、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会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决不能采取冷淡甚至反对的态度。对幼儿的错误,要积极分析原因,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例如幼儿想知道水的性质,可能会因此而弄湿自己的衣服,教师就不能指责幼儿淘气,而是要注意正确引导他们。 五、进行一些创造力训练,发掘幼儿的创造潜力 美术区域活动内容广泛丰富,包罗万象,为创造力训练提供了有利因素。我针对幼儿思维及年龄特点有意识的对他们进行一些创造力训练,如:想象力、联想能力、扩散思维、推理判断等方面的练习。想象是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形象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形象思维。幼儿常常能由一个简单的形状想象出无数的象形物。借形想象符合幼儿具象思维和善于想象的特点,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形式。幼儿通常会就某一形状在自己已有的表象认识中积极“搜索”象形物并动手“发明”。我在“变画区”中给幼儿提供不同图形的底版,启发幼儿想象变出不同的象形物体。给幼儿有几根弧线的底版,幼儿想象变出“妈妈的头发”、“弯弯的小河”、“小蛇赛跑”;给幼儿两个半圆的底版,幼儿想象变出了瓢虫、乌龟、蘑菇;给幼儿圆柱体的底版,幼儿想象变出了电池、垃圾筒、木桩;给幼儿两线交叉的底版,幼儿想象变出了剪刀、风车、小鱼。幼儿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后来我提供了只有一根直线的底版,幼儿居然想象变出十几种东西:铅笔、金箍棒、小旗、铲子、半块饼干、小饭勺、气球、一把剑,运用类似“智力激荡”手法进行想象力的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在“加工区”里投放一次性饭盒、蟹壳、光明牛奶盒等易引发想象的材料,启发幼儿根据这些废品进行加工。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个孩子在一次性饭盒的旁边插上几根麦管变成了大闸蟹;另一个孩子则把饭盒打开,粘上数字及屏幕变成一只手提电脑!有的幼儿则用牛奶盒挖了许多洞洞,再用一次性筷子搭上纵横的架子变成了“金茂大厦”。可见,把借形想象作为训练的手段,可以使幼儿的创造力上一个台阶。还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与创造力有关的内容,如:让幼儿对一张似是而非的图案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猜测,做任意的想象;让幼儿看一些抽象的图片,进行想象记录,结合我班名画欣赏的教学,我提供了画家米罗的作品让幼儿大胆想象、联想,每人看的都有所不同,创造力得到培养。 总之。一位哲学家曾说,对于不懂的问题,疑问是一种明智;对于未知的事物,探求是一种才智;对于前人的定论,挑战是一种大智;而对于未来的世界,创新是一种睿智。儿时的好奇、冒险、自信,萌动着可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若得到充分地发掘和培养,就会化作强烈的求知欲、进取精神和创造潜能。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幼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庭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子女未来的发展考虑得越来越周全,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新鲜血液,所以从小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探讨,从而为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奠定基础。 关键词:创新;能力的培养;习惯 身处在幼儿园的学生,多半是3到5岁的小孩,他们生性活泼,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时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在加强学生对新鲜事物接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个性、兴趣等各方面的培养。因为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用一生,更何况对幼儿园的小孩来说,他们分辨能力极差,对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表达出来。他们不会将心里面想的展现出来,甚至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教师可以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所以,应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培养其习惯的养成。 一、创造机会,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者可以找一些适合小孩玩的游戏,对他们进行有组织的游戏。例如,找一些小木棍进行简单的加减,在卡片上写好一些阿拉伯数字配上卡通,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对这些简单的数字进行了学习。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家中娇惯着自己,很难融入幼儿园这个集体,在幼儿园形成自理的好习惯就能为他们上学后更好地融入集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巧用信息化教学 小孩的天性是不能很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学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用多媒体放幻灯片时就可以插入动画、还可以用些儿歌、动漫、搞笑的对话。这都是小孩所喜欢的,教师可以加入要学习的知识,在视觉上让学生接受了,并将这些信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些不仅在无形之中能提升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向往。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这是幼儿最先接受学校教育的一个场所,必须做好对其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教育接受外界新鲜事物做好充足的准备。 (作者单位 吉林省敦化市实验小学)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幼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将创新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中;创设主体参与情境,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要善于捕捉锲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精神;培养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把握现实,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 一、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如平时淘气、不听话的廖艺,一大早就帮着老师搬桌椅。老师在上课时表扬了他,并说,如果这一天你表现好,老师在放学时就奖励你一朵大红花。这一天,廖艺的表现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我们作为老师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创造每个儿童的适应环境,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指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身心活动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既有初浅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爱心、关心人、意志加强、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做好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家庭对幼儿的的影响,社会是个大课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孩子的环境。都有杰出的人才让幼儿模仿、敬仰。同时社会又是复杂的,有好人坏人,有好事,有坏事,孩子一时难以分清,一旦步入误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明天,让全社会都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使我们的幼儿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 1、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此时,幼儿观察的有意性较差,缺乏一定的顺序性和系统性,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易触及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有必要确定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去观察。比如观察大公鸡,可先引导观看鸡头、鸡身、鸡脚,以后进一步观察公鸡和母鸡有什么异同,边看边引导,还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自答。这样就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如果爱迪生的妈妈对孵蛋的小爱迪生给予批评,对他的许多好奇心给予否定,爱迪生就不会产生众多的发明创造,更不会成为发明大王。幼儿由于知识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探索和发现。作为教育者,应当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确对待幼儿的提问和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行为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3、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传说鲁班发明木船是受了鞋飘在水上的启发而想象出来的。许多发明创造,起初都源于人们的想象和幻想。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候,想象力是他们进行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扩大幼儿眼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鼓励和启发幼儿大胆进行想象,为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空间,并加以正确引导。面对幼儿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妙答,应该放弃原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幼儿可贵的想象力,不能将幼儿的一些美好设想扼杀在萌芽状态,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还幼儿以自由的广阔空间。 三、营造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物质环境。我们墙饰的布置、活动区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创新教育的因素。如:开设结构游戏区、讲述区、娃娃家、手工区、音乐区等活动区域。并可在活动区中投放大量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将各种联想加以具体化。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变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精神环境。对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来说,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时,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要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优秀的个性品质,要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冒险性和挑战性。教师、家长都要多给幼儿一些选择的自由,不要包办限制得太多。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将创新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中;创设主体参与情境,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要善于捕捉锲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创新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所担任的角色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需要应用多种课程教育模式,提高幼儿教育水平。本文主要针对幼儿教育课程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课程模式 儿童观 教育过程 随着科学儿童观的出现,如何教育儿童并使之健康快乐成长的观点和方法层出不穷,一些创新的学前教育课程范式应运而生。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学前教育课程流派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艾里克森方法、银行街方案、瑞吉欧方案教学法、华德福教育、全纳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等学前教育课程或教育方案。这些模式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并为大多数人接受,是因为它们都体现了“为了幼儿的发展”这一学前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 近些年来,幼儿教育问题广泛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幼儿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应该认清形势,全面认识在幼儿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创新幼儿教育课程模式,才能够提升教育水平。 1.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幼儿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奠定一生发展的教育。这种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质量与一生发展成功与否的教育,不仅是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的,而且是国家发展与兴盛的希望。同志亲自考察了北京两所幼儿园,随后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这说明党与国家已开始下决心花大力气加大投入抓好学前教育。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幼儿教师应该站在时展的高度,重新审视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其对我们的要求。 1.1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实际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并且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要求进行充分把握,进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可见,正确的儿童观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才能够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教育效果,有助于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1.2充分理解教育过程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教师需要对教育过程进行充分理解。所谓的教育过程主要指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幼儿在行为方面和思想方面得到提高,使幼儿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幼儿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育的过程,才能够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断改变幼儿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幼儿思想发展打好基础。 1.3教师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很多教师认为对幼儿主要进行知识教学,教师只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由于教师除了要对幼儿进行知识的教育之外,还需要对幼儿进行思想引导,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职业道德素质,幼儿年龄小,无法进行自我表达,如果教师不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就将影响到幼儿的良好发展。 2.幼儿教育模式分析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呈小学化,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幼儿整日围着教师转,对教师的话唯命是从,机械地记诵不感兴趣的东西,是被动的沮丧的学习者。教师是知识的传声筒,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上课是基本活动,“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指示,幼儿做”,完全忽视幼儿自我学习的愿望。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严重束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 2.1设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课程目标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确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课程目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其主要是为了达到怎样的目的。教师主要设定几个课堂目标:幼儿应该在幼儿园学习中,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数学技能、书写能力、艺术技能和社会技能等。通过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课程教育,实现有效的课程教育,使幼儿打好基础,有助于幼儿的良好发展。 2.2设定合理的课程内容 教师需要设定合理的课程内容,由于针对幼儿教育的教材非常少,无法使教师进行充分教学,幼儿无法全面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对学生进行空间、形状、数字和时间的教学,教学生识字,教学生书写,教学生学习音乐、舞蹈、体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等等。教师通过合理设定课程内容,能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全面,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能力也会显著提高,这样才能够真正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课程教育。 2.3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教育方法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很多幼儿对教师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影响幼儿教育效果。教师需要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教育方法,如游戏教育法、合作学习教育法等,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够参与学习,这样,幼儿才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4运用正确的课程评价方法 课程评价是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一些教师忽略了对课程的有效评价,影响了幼儿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课程评价方法,通过对自身教学情况的评价,对幼儿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另外,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鼓励性的语言,多用赞美性的语言,有效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信心,使幼儿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配合教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幼儿的学习进步。 本文主要针对幼儿教育课程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探讨,我们了解到,幼儿教师通过创新幼儿教育课程的模式,能够使幼儿更容易接受知识,学习效果更好,有助于幼儿在幼儿园打好学习基础,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学习。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一生的启蒙教育,更是影响人终生的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时期的教育也是对每个人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幼儿教育自身发展的现状,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创新能力 教育工作者 培养 0. 前言 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幼儿开始,幼儿教育是对人的发展基础阶段的启蒙教育,早期教育的质量,对人的一生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在后天环境以及自身意识发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对大自然以及生活进行探索、对知识的学习积累以及实践能力的增强逐渐获得。因此,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幼儿教育中的焦点。 1. 创新能力 创新是指在他人或前人已经发现或发明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的成果做出创造性的应用。创造和创新是有区别的。创造表示一个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创新则体现在对现有事物的更新改造过程。前者意味着“从未见过”的结果,后者给人一种“旧貌换新颜”和“推陈出新”的感觉。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 2. 当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解读 幼儿的创造能力强,从小班到大班的幼儿总能有着一些令教师想不到的行为,想不到的话语。而这些行为看起来虽然幼稚不合规矩,但背后却隐藏着孩子们天真的想法与对客观世界好奇的态度。可以认为这其中既有幼儿本身智力飞跃发展的原因,也有现代信息社会有许多媒体如电视电影等,能够对孩子的智力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的原因。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现代信息手段的影响,根据有关幼儿教育的专家研究,幼儿在四五岁期间有一个明显的智力发展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正是中班左右的时期,以这个时期为中心向两边延伸,分别设计不同种类的幼儿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 幼儿教育存在的误区与问题 曾有人这样概括我国教育的弊端,幼儿园教育是“绵羊教育”,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从一个侧面形象表达出我国教育中不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多年来幼儿教育一直沿袭传统教育的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教育模式单一化,教育内容重复化的现象十分明显。“重维持、轻创新”的传统思想始终束缚着幼教工作者,使他们长期以来缺乏创新意识,忽略创新能力。因此,改变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尽快走出幼儿园创新教育的误区,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审视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3.1 追求相同的教育教学模式 前些年,幼儿教育一直以分科教学为主要形式,后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相继出现了综合教育、单元教育和活动课程等形式,单纯以一种形式为主,无视幼儿园自身的优势,不能扬长避短,丢弃幼儿园已经积累的来之不易的教育资源,追求相同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做法不可取。 3.2 幼儿园教学内容的枯燥 教师在课堂上消耗许多时间,让幼儿死记一些知识,仅满足于对知识的教条式的掌握,但未教给幼儿如何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三好”学生,即基本功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3 教师的过度权威化 当前幼儿教育在师幼关系上,片面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被看成是万能的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在这种权威定势的有形与无形压力下,幼儿被迫放弃个人“异端”的想法和探究行为。在教师权威的庇荫下,同伴的群体压力造成幼儿的从众定势,阻碍着幼儿的创造行为。不难看到,少数孩子放弃己见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其他小朋友是怎样的,所以我就怎样”。 3.4 幼儿动手能力的忽视 幼儿教育在培养创新能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尚未提供足够丰富的物质材料。物质材料是开展科学小实验的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物质材料,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幼儿就不能充分地利用双手去玩,这会影响幼儿动手技能的发展。(2)提供给幼儿的物质材料多为制成品,不能激发幼儿创新灵感,成品的玩具材料最大的缺陷就在于重新去组合、拼装新物件的余地大小,可供幼儿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太有限,不能做到“―物多用,以物代物”,限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进而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4. 幼儿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阶段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有着良好的基础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4.1 树立创新教育观 一般来说,创新教育观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破立:(1)教学观。幼儿园教学既要重视教学结果,更要重视教学过程,要把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体系;既要重视研究教法,更要重视研究学法,做到教学相长。(2)儿童观。幼儿园教育教学既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既要重视向幼儿传授知识,也要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和能力,注意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4.2 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 这一点很基础也很重要,看起来简单但想做到且做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幼儿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缺少规则意识的,放手让幼儿活动往往意味着实际的物品或精心布置的环境被破坏,有可能意味着幼儿之间容易出现更多的矛盾而影响了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但从长远的角度讲,我们要思考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面上的整齐有序,也不是为了眼前的管理方便,而是为了幼儿长远的发展,且不说什么大道理,就从人们常说的“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所隐含的儿童时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的目标,尽量地让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 4.3 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创造型幼儿教师 所谓创造型幼儿教师,是指具有创造性教育思想,善于独立获取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努力培养幼儿进行独立的创造性活动能力的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幼儿教师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创造性的思维特征和创造性的人格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幼儿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勇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 (2)责任感强,对事业执着、敬业,对幼儿有真挚的教育情感; (3)不满足现状,不墨守成规,自觉探索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形式。 5. 结束语 说过: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从幼儿教育开始培养创新意识必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对幼师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尝试,使幼师学生逐步树立了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提高了创新能力。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幼儿教育中的舞蹈创新教育 【摘 要】幼儿艺术教育是根据幼儿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帮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建立起以艺术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其审美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完善和社会化发展的一种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舞蹈;创新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二 幼儿教育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艺术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综合艺术教育,它需要孩子欣赏自然美,理解文学艺术美,渐渐接近社会的生活美。它以生动、具体的美感形象感染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的正义感,陶冶孩子的性情。进行寓理于美,寓情于美的共产主义教育,使孩子的思想情操、认识水平、身心健康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得到提高。 三 艺术教育中的舞蹈教学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初学舞蹈时,幼儿只知一味的模仿,几周一过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那么,我们在教学与创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幼儿的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各年龄的发展特点,否则会影响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幼儿舞蹈主要由一些基本舞步,如跑步、小跑步、踏点步、踏跳步、后踢步、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幼儿的机体能力,来设定和选择教材,而不应该在教学与创作中大量的进行开度的训练,我们应当利用舞蹈教学和创作来使学生的谐调性得到改善,并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让他们在节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舞蹈训练,来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使肌肉生长的更丰满有力,来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2)舞蹈教学中创作应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心理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我国,幼儿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往往缺乏吃苦耐劳,集体协作的精神。比如说勾绷脚,前屈压腿,等。在这些训练中孩子首先需要克服的是肌体上的疼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幼儿,让他们知道坚持,懂得吃苦,并且能让幼儿的心理有一定承受能力;其次就是一般舞蹈教学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会因为重复练习的枯燥、肌体上的疲劳而对舞蹈学习懈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亲切的教态,温和而关注的目光,对每一点进步的肯定,来激励孩子坚持下去,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而在这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中每一段音乐都要让孩子们精神一振,孩子们甚至都是边跳边唱,乐此不疲。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利用幼儿好奇心强,形象思维相对敏锐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幼儿舞蹈的趣味性 幼儿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而表演的主体是幼儿,如果成人一味按自己的心理状态去创作,幼儿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可以创作时巧妙的将舞蹈与游戏结合起来,幼儿天性都是好玩、好奇,我们在玩中再围绕一定的思想内核,那么舞蹈生动感人,孩子也会从中得到教育,例如有个幼儿舞蹈叫《童趣》,主要表现的是孩子们在玩一对一对的拍手游戏,可就有一个孩子是单数了,于是她就生气了,耍脾气,可是还是没有人理她,于是就表现好多逗大家的动作来吸引别的小朋友注意他,结果呢,别的小朋友都走了,她一个人还在表演,裤子掉了她也浑然不觉……,观众捧腹大笑,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童趣,也教育小朋友要互相团结,共同游戏的好品格。 (4)幼儿舞蹈创作中的知识性 舞蹈教学和舞蹈的创作除了训练学生的肌体和品格以外,它还可以蕴含一定的知识性。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产生表象,是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而模仿又恰恰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手段” 。在教手位练习时,学生是不容易记住手位的名称的,在小舞蹈《小小花木兰》时,放了一小段木兰从军让小朋友们观看,教室里一下热闹了,他们边模仿边跳,我也乘机把我们的教材中的单手位加上,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单手位的名称,并且学生还记住了历史小故事《木兰从军》。这就是舞蹈教学和创作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并且让舞蹈表现出来丰富的内涵。 (5)在舞蹈教学和创作中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意识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力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健康的审美情趣去影响幼儿,以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和健康的审美观点。在教学中首先教师的服饰要让学生感觉到美,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示范性动作要美,另外在学生学习舞蹈过程中要纠正学生不谐调的、不美的动作,让学生区别美与不美。除了单一模仿以外,中国舞考级中有一项训练很好,就是模仿与想象,这其实也是学生创造美的过程, 那么在舞蹈创作中我们要把丰富的内涵付诸于舞蹈中,让学生通过舞蹈情节来感受内在美。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强舞美,通过舞台上的鲜艳的服装、多彩的道具、明亮的灯光、形象的化妆来感受美,表现美,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促进幼儿对美的创造,对美的正确健康的认识。 (6)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舞蹈教学虽然有难度,但只要教师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将其加工提炼,用幼儿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舞蹈成为幼儿展现艺术才华的舞台,就能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善于将难度大的舞蹈化整为点,利用日常的游戏活动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就学会。如:开胯训练,就可以利用小青蛙的动作来训练,同时,在幼儿舞蹈创作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好的幼儿舞蹈内容要单一;形象要鲜明而不乱;风格要统一。其次,幼儿舞蹈要有情节,有童趣,有意义,有技巧,能走进幼儿的生活。最后,当今舞台上表演的大多数都是女孩,如果在舞蹈训练中忽视男孩的性格和气质,按女孩的动作要求男孩,久而久之,就会使男孩的性格、气质“女性化”,这样会给幼儿将来的成长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总之,幼儿的舞蹈教学和创作是紧密结合的,我们应让有计划的、有培养目标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幼儿舞蹈创作的灵感和内容的丰富,应让富有情趣和知识性的舞蹈作品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学,使幼儿的生理、心理得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创新幼儿教育 1.注意集体教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幼儿生活技能不如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而教育幼儿如何掌握学习方法的难点在于找出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并且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比如音乐教学,要让幼儿学会一首歌曲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教师选择让幼儿纯粹地跟唱来学的话,幼儿是能学会,但是会经常遗忘歌词,唱歌时毫无感情,很平淡无味。这时候如果换一种学习方法也许效果会更好。比如:某次课余时间我突然想教幼儿学唱《头发、肩膀、膝盖、脚》,起初,我只是先带他们读歌词,感觉很机械,然后一句一句带唱,虽然幼儿能唱,但是听起来却很不悦耳,没有生趣,像应付我而唱。后来我想这是一首讲身体部位的歌,正好可以给幼儿介绍一些身体部位的小知识,于是,我带幼儿按照歌词的内容及顺序一一介绍身体的部位,并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边说边指,有了身体的动作,幼儿更加活跃了,都很积极地跟着我一起边说边指,很快幼儿对这些部位的顺序熟悉了,于是我再轻唱着带他们边做动作边唱,效果要比纯粹的教唱好得多。用这种接近小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有兴趣地学习,主动地来学习,效果完全不同,幼儿唱出的歌很生动、很活跃,也对自己的身体部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既达到了本来的教学目的,又使幼儿学习了一些小知识。 2.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2.1 采用讲解操作尝试评价的方法,把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把握重点、抓住难点,做好示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操作,形成习惯。如:谈话活动 "我会做",教师和孩子一起互动式问答、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会干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如: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幼儿通过倾听理解故事内容、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了吃饭时不掉饭渣的好习惯。 2.2 通过分辨不同行为,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2.3 教师自编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生活技能和方法。利用儿歌引导孩子学习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穿裤子"小朋友穿裤子,先把前后仔细看,再把两脚钻山洞,一只脚钻一个洞,比比哪只先出洞。"孩子们把儿歌记住了,穿裤子的技能也逐渐学会了。再如:叠衣服"左右关门要对齐,中间弯腰折一起,两边小手要抓紧,放进衣柜真整齐。"在儿歌的下,孩子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了正确的生活技能和方法。 3.激励幼儿 3.1 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现代幼儿教育所提倡的动力型教育,就是以鼓励、赞赏等方式让幼儿多经历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享受一些快乐的感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远比教会他学会多少知识重要。再调皮的幼儿也有优点,再与人为难的幼儿也愿意别人肯定他。对幼儿来说就是,"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消沉"。激励教育应当及时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幼儿优点以及长处、能力的欣赏和肯定,要让幼儿体会和感受到大人对他所持有的肯定、欣赏、信任。 3.2 关注幼儿的尝试和努力过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孩子追求良好品行的意愿和行动的结果不一定能完全达到一致,他们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幼儿们出自良好的愿望却办了错事或傻事,有时幼儿们也会产生担心和害怕,他们不愿意探索和努力,因为他们不知道结果会如何,特别是他们的努力没有取得他们预想的效果时。对幼儿的努力,不管做事和行动的结果如何,大人都应当鼓励幼儿尽力去做,即使他们失败了也不要去太多的指责幼儿,而是应该尽且肯定他们积极的一面,进步的一面。教育者应该鼓励幼儿勇于探索新异事物,敢于了解未知,要允许幼儿走弯路、犯错误,要鼓励幼儿从学习的过程中经受挫折,得到经验,体会成功。要教育幼儿勇于承担后果,承受失败,经过挫折得到的成功会在幼儿的心里留下更深的印记。 4.有效使用玩教具,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玩教具是实施科学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决定了游戏和玩教具是他们认识世界、实现身心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学习方式。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紧紧抓住幼儿对动画的特殊喜好,能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音乐活动《小月亮》一课,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创设情境,拓展幼儿思维空间,使教学活动丰富生动,处处引人入胜。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动画结合技术,营造了一种星空多彩的氛围,为幼儿学习歌曲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课件中小月亮在天空中停停走走,还时不时地向孩子们眨眨眼睛,歌词"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和画面相得益彰,让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同时又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歌曲中和小月亮做游戏时活泼有趣的氛围,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5.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5.1 物质环境。我们墙饰的布置、活动区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创新教育的因素。如:开设结构游戏区、讲述区、娃娃家、手工区、音乐区等活动区域。并可在活动区中投放大量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将各种联想加以具体化。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变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5.2 精神环境。对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来说,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在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时,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要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优秀的个性品质,要注重激发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冒险性和挑战性。教师、家长都要多给儿童一些选择的自由,不要包办限制得太多。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为儿童创造宽松、自由、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儿童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浅谈幼儿教育活动中创新环境的建构 摘 要:陶行知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所证实。转变观念,为创新教育营造氛围;创设条件,为创新教育提供“土壤”;丰富活动,为创新教育开拓天地。幼儿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他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活动;创新环境 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重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幼儿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所证实。他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而大力培植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实践创新教育必须创设有利于幼儿创新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为幼儿提供创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因此,创新环境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观念,为创新教育营造氛围 杜威说:“只有傻瓜才把创造视为离奇幻想的事情……一个3岁的儿童发现他能用积木做什么事情,或者一个6岁的儿童发现他能把5分钱和5分钱加起来成为什么结果,即使世界上人人知道这件事情,他也真是一个发明家。”我们必须充分相信每个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并正确认识其创造力的巨大发展价值。 1.尊重幼儿 尊重幼儿是诱导幼儿学会创新的因素之一。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视幼儿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努力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全身心来倾听幼儿的心声,使幼儿感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是受重视的。切忌时时处处左右幼儿的行为,对其发号施令,限制其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特别要关注发展相对落后的幼儿,对他们在同伴的成功中增强自信。还要善于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幼儿稚嫩的心灵需要成人尤其是教师的呵护,幼儿的创新能力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在“自我”得以充分尊重的条件下才可能得到发展。 2.参与幼儿的活动,做幼儿的“大朋友” 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的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幼儿会感到老师就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和幼儿一起活动,能极大地增进师幼间的感情,缩小心理差距。在平等、和谐的活动气氛中,幼儿会对活动产生深厚的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问题提出疑惑及求解、创新的愿望也大大加强。 3.激发幼儿创新能力的发挥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正如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所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热情,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和好奇心。以往,教师相对忽视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幼儿身上闪现的瞬间创造火花,被不当的教育方式给无情地扑灭。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孩子画出了别样的图案,正津津有味地向小伙伴讲述时,却被老师给否定了。在韵律活动中,幼儿创编的动作与“标准动作”有了距离,让幼儿反复模仿“标准动作”,这样长此以往,幼儿的创新意识就被泯灭了。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和兴趣,及时鼓励、奖励有创新的幼儿,使其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创新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潜能。 二、创设条件,为创新教育提供“土壤” 1.营造发展创新能力的活动环境 “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幼儿园的园舍园貌、班级活动室和其他活动场所,都应体现出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特点。例如,幼儿园的建筑群就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应把它整体装扮成富有童趣,又能够唤起幼儿想象力的造型。班级活动室布置应更有创意,墙壁的一角设置“创作园地”,活动室的作品以及墙壁的利用,尽可能以幼儿作品为主要内容,并经常更换布置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另外,适当调整、变换幼儿的座位,让幼儿经常感受新环境、新伙伴,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2.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 中国封建教育一直不让孩子动手,因而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列举爱迪生、瓦特等发明家的事例来说明动手的重要性,主张我们的教师要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让孩子们有动手的机会。玩具、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及特点,教师要选择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提供给幼儿。例如,各种包装盒、瓶子、纸片、轮胎、线头等等,幼儿可以用这些废旧材料创作成各种新玩具。还可提供一些模仿自然或带有冒险性的玩具,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和向困难挑战的勇气。不要给幼儿提供过多的制成品,因为成品的玩具材料用于重新组合、拼装新物件的余地小,可供幼儿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有限,不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从而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 三、丰富活动,为创新教育开拓天地 1.教育内容的创新 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是根植于幼儿自己“自然生长的土地上”,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法则的。首先,教育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避免小学化、成人化,让幼儿能理解,能产生感情共鸣。其次,教育内容应具有时代特点,能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第三,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增强教育的选择性与开放性。第四,为应对时代的挑战,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扩展和更新现有教育内容,增加观察、欣赏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内容。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自由发挥、大胆创造。 2.教育方法的创新 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创新哪里来?来于幼儿的亲自探究,来于幼儿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教育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作为教师,就要摆脱“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观,摆脱机械单调、枯燥乏味的输出―输入法,去寻求顺应创新教育新形势的教育方法,即以师幼互动机制为前提,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教师应多鼓励幼儿提问题、想假设、寻答案。做到问题在前,答案在后;尝试在前,解释在后;探究在前,结论在后;启发在前,指导在后。保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由教师来选择和控制,使幼儿在教师的导演下活动。教师要想法让幼儿处于主动地位,尽可能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究来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 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无论是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侏罗・朗格郎的广义环境观,还是今天的“环境育人”原则,无一不是说明环境在教育中的重要。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活动机会,诱发其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激发其创新,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目的。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幼儿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是因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素质教育就必然成了当今教育的根本方向。幼儿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幼儿期所获得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对于人的一生发展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 1、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往往以老师为主,老师做什么,幼儿学什么,做什么,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幼儿处于被动中,是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无法发挥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而应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幼儿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从中获取经验,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树立"以幼儿为本"的观念,积极发挥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与"学"为一体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每位幼儿素质的提高。在对培育幼儿的创新思维方面会有促进作用。无论在哪个环节都应把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及能力放在首位,把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科学教育的核心,我们必须注重激发幼儿喜欢观察、喜欢动脑、喜欢动手,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想象的精神,积极启发每位幼儿开展创造性活动,诱发幼儿创造的潜能。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如何真正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践: 1)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儿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是创新思维成功的起点。 面对世界,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也许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好小,我们眼中平淡无奇的石块、瓶子、废螺丝、旧纸箱等等,都可以成为孩子们不知疲倦的"研究"对象。看到这么多新奇的东西,总会提出许多新奇的问题,"石块怎么没有眼睛和鼻子"、"凳子为什么有四条腿",这些问题正是孩子们丰富想象的开始,是一种好奇心促使他们在不断的想象,不断地观察思考,我们在此时必须更加细致的去引导他们想的更丰富,对于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更加有力。 如何去做呢?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多接触大自然,这样可以有利于孩子们的精神放松,更好的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并帮助孩子求证答案; 其次我们也可以多做一些科学的小实验有助于引起孩子的兴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在有趣的试验中找到答案,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甚至对他们今后的志向有所影响。 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引导孩子们去利用自己的器官,增强感官认识。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人思维发育的起点,也是聪明大脑的"眼睛",同时更是创造的必备条件。所以有人说:"思维是核心,观察是入门。"孩子们活泼好动,却很少有目的、有意识、有效地进行观察活动。 第一要培养幼儿有目的的观察,观察目的越明确,幼儿的注意力越集中,观察的越仔细,对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更加有力; 第二可通过改变环境或其他活动来提高幼儿的观察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可通过鼓励孩子多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多观察、多动脑筋,对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及主动性有很有效的帮助 第四可以总结一些好的观察方法,让幼儿去尝试,去探索。 2、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利于幼儿发挥创新思维 托兰斯说:"社会是以很野蛮的态度对待有创造力思想的人。尤其是他们年轻的时候,有人建议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环境,以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这段话中的含义是一个人要想更好的发挥出创新性思维,增强创造力,需要有一个利于发挥的条件,尤其是幼儿,正处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萌芽状态,如何帮助幼儿保护这一稚嫩的创新精神和诱发其创造的潜力,在幼儿教育的多年经验说明,需要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以有利于发挥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创造一个心理无压环境 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让幼儿在一个心理轻松和自由得环境里成长,容易形成幼儿的创新精神,并且这是一个幼儿老师行为的产物,幼儿老师在对每一个幼儿行为评价时必须要慎重,稍有不慎,会给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可采取多表扬,少批评或不批评,不能让幼儿有紧张感和提防意识 2)创造一个宽容理解的环境 大多数幼儿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等,但这种行为是幼儿在思维萌芽的初级阶段的行为,我们应该理解这种行为,即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其思维和行为。我们在教学中会经常遇到幼儿有创新意识的行为,但这种行为是失败的,并且有时是荒唐的,但我们也应去宽容和理解,并通过我们的引导、启发、帮助,让幼儿有更大的信心去研究,去探索,终要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创新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 3)创造一个支持性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妙之一在于:儿童在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我们对幼儿要做的就是要有原则的少禁止,多鼓励,我们在遇到幼儿的创新意识行为时,必须反映及时,果断的采取引导与鼓励,让幼儿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出来,并不断地强化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会让幼儿的创新思维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3、注重家庭教育培养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对孩子成长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幼教老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与家长沟通起来,形成一种联合机制,可以与家长设计一些游戏或有趣的行为,比如:如:孩子喜欢玩水,家长就给他一盆水,并相应的提供一些辅助性的材料。如:小瓶子、木筷、海绵、小铁片等等,让孩子尽情的完水,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能身心愉悦,而且使孩子了解了水的属性,获得了物体沉浮的相关经验。家长在这方面一定不能嫌麻烦而不去做,幼教老师在这方面做好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去做一些益于发挥孩子创新精神的行为,我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幼儿的创新思维一定得到有效地发挥 后记:当代著名作家郭沫若曾指出:"科学需要幻想、需要创造,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通过一系列方法的运用,让我们共同用心去挖掘去引导去思考,让幼儿的成长更加的丰富多彩真正打开幼儿心灵探索之门,让幼儿的创新精神得以充分的发挥,原来这个世界可以更美的。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浅谈幼儿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是播撒知识与智慧的殿堂,也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体验生命成长历程的乐园。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在《生活》的课堂上始终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学习信心,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 一、营造换进爱创新 创新不是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产生的,而是在松弛、宽容、令人愉快的环境中迸发的。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才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萌芽与发展。我在《生活课》的课堂上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从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人格出发,放弃了师道尊严的架子,讲课时和孩子们保持平等态度,使孩子们有话敢说。如我在讲《好书大家看》一课时,首先从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平时一定都看过不少的课外书,这些书的书名你们都记得吗?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本或两本你最喜欢的书?”之后,我有设计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我装扮成一只活泼可爱的顽皮狗到小朋友们中间去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在这种融洽而愉快的环境中,学生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创新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接着让小朋友们跟着顽皮狗一同走进“创意广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画”自己喜欢的书。有的为书设计了好看的封面,有的根据书的内容设计了许多好看的插图,还有的给书起了一个新书名等。“创意”广场使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二、无意注意引创新 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巧用无意之意,可以把书读活。在,《生活课》的课堂中,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将一些科学家们发明创造的小故事,如:瓦特对水壶里的水开了,引起壶盖震动这一物理现象产生了兴趣,经研究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因手被草划破而受到启发发明了锯的事例......激发学生树立知难而进、锐意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教育孩子们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在讲《废品大变身》一课时,同学们通过欣赏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各种变废为宝的故事及物品,激发了孩子的创新思维,他们动手制造的小物件、小礼品等各个新颖独特,个性鲜明。 三、异想天开干创造 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做”更重要,而从创新的角度去说,就要先“异想”(不管以后能否“天开”),这是创新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孩子能“异想天开”,我结合教学能容,经常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如在讲《大地妈妈哭了》一课时,让学生想象:世界上如果没有水会怎样?然后让孩子走进“遐想百宝箱”想象:大地妈妈会说些什么?同时设立“创新奖”,把它奖励给那些爱“异想天开”的孩子。 课堂是充满生机,活力与人文光芒的殿堂,在课堂中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交融,品格得到铸造,道德得到提升。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允许每一位孩子敢于怀疑,突破经典,反驳师说,标新立异,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才会被不断的开发出来,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环境的创新 【摘 要】幼儿教育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的创新是目前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园充分利用环境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让环境起“导师”作用,传递信息的作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来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创设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及幼儿园工作的影响意义深远。 【关键词】幼儿教育 环境 创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近年来,我园在幼儿教育环境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关注幼儿学习、游戏的环境创新,注重幼儿教育环境潜能的有效发挥,为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和谐发展开展探索研究。 一、重视整体环境创新――让环境起“导师”的作用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而在幼儿园更多的时间是在活动室里。因此墙饰就成为幼儿耳濡目染、形影不离的朋友,让幼儿与墙饰对话,让环境给幼儿当“导师”,让环境作用发挥就显得极为重要。 我园教师结合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值日生表”。墙面上贴了五个大降落伞,下面各挂了一个纸盒,盒的开口处插着今天值日小朋友的自画像,像下面写上姓名。盒子的透明槽内分别插上值日生工作提示图,有抹桌子、扫地、收拾碗筷等方面的图片。这些图片成为值日生工作的目标导向。孩子们无需教师分配任务或解释说明,只要看图片就会明白自己该做的事情,培养了孩子们自觉为集体做事的意识,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随着活动区教学的深入开展,现在的活动室基本上被划分为各个活动区了,如何让每块特定的区域墙饰得到有效的利用,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活动呢?我们认为区域墙饰既要体现近期活动的目标,又要美观、学具化、多功能。例如我园中班图书区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区域内挂有介绍封面、封底、按序号找书以及正确的看书姿势的图画,同时设计了图表,图表边上配有记录卡。教师每月用标记把阅读的内容分为几大主题,如“找春天”“鱼的故事”“小手爱劳动”等,指导幼儿有目的地阅读各类图书,每完成一次阅读就在自己的记录卡上打一个“√”。图表的建立使教师能够随时检查幼儿是否按要求阅读,由于幼儿阅读目标明确,看书时又专心致志,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损坏图书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在美工区,我们布置了“请你学做”墙饰,墙上贴有身着大红对襟服的小朋友及幼儿制作的各种风筝、各式窗花等手工作品,透出浓浓的民间文化的气息。各种折纸步骤图醒目地展示在墙面,幼儿可在美工区进行自主的活动。 通过这些墙饰,像一位美丽温和的老师在无时无刻的引导孩子们在幼儿园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重视环境的细微创新――让环境传递信息 我们充分利用环境的信息作用,来影响幼儿的成长。一般教师往往只注重大幅壁画的设计,而忽视小幅壁画。大幅壁画容易展示环境是不可否认的,但小幅壁画设计得巧妙也可向孩子们传递各种教学信息。如“小问号信箱”“新闻角”“保健栏”等这些不起眼的小创设,往往会给孩子们增加很多知识或给他们的创设活动带来启发。例如我园大班进区卡存放处设计了“铅笔是我们的好朋友”,一排拟人化的铅笔娃娃手拉着手,剪成苹果、梨子、花卉图形的进区卡巧妙地存放在铅笔娃娃的纸袋内,这既可以教育孩子们要爱护学习用品,又有助于进区活动规则意识的形成,视觉上也赏心悦目、富有童趣。又如每周一期的“周报”,上面剪贴了《育儿报》上有关知识,贴上孩子们提出的各式问题,教师组织全班孩子讨论问题,在“周报”上用图文展示讨论的结果,既让幼儿参加讨论与布置,也让家长们了解我们的教育活动。 大班的“新闻栏”,让小朋友自制彩色纸团,沿中国地图的轮廓粘一圈,中国地图内粘有小挂钩,挂着各种幼儿能理解的标题新闻、“热门话题”、社会的变化,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中班的“心情墙”,全班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朵代表自己的纸花,纸花中间贴有自己的照片,三种不同颜色的叶子代表高兴、生气和难过三种情绪。孩子生气时可以将贴有自己照片的花插在代表生气的叶子上,以表达自己生气的心情,这样既能让幼儿宣泄自己的情绪,又能让教师及时了解本班幼儿的情绪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充分利用教师与环境、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进行不同信息的传递,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三、重视环境死角创新――让拐角、窗台也发挥作用 每个活动室都会有拐角、窗台、柱子等建筑部位,而幼儿又有一种乐于在相对于大环境隔开的小环境中游戏的心理,于是拐角处、窗台下成了幼儿喜爱的游戏角。我们因势利导,在墙角、拐角处设计了“七彩车”“电话亭”“鱼池”等,使活动室的每一个空间都发挥作用。 四、重视环境全方位创新――让环境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 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其积累知识经验、丰富事物表象的主要途径。因此,为幼儿提供无处不在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所以无论是课内课外、室内室外,在环境布置和投放材料时,我们都要树立为幼儿的活动需要服务的观念和意识,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不能因为惧怕幼儿弄坏环境和材料,担心折旧率和维修费用提高,而让环境和活动材料异化成为摆设性的“展品”。我们应克服敏感的“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放任幼儿的活动。教师可向幼儿介绍如何使用该种材料,使幼儿了解到材料是做什么的、怎样用的。只有这样,环境和材料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 总之,大胆、科学的环境创新,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环境创新方面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我们只是在很小范围作了尝试。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谈如何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坚持创新性原则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每个幼儿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教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在了解当前国内外幼儿教育动态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审视未来,确立了“发现探索,创新发展”这一办园理念。今天在多种办园模式并存的格局下,幼儿园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保持自己的优势,使幼儿园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有先进的办园理念。先进的办园理念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活灵魂,应该坚持科学性、发展性,创新性的原则,体现出一所幼儿园应有的核心价值追求。 一、理念内涵的阐释 “发现探索”含有两层意义。一个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幼儿在3-6岁这个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索周围世界的愿望非常强烈。《纲要》中特别强调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并在实施中重视幼儿为主体的探索学习、发现学习,因此我园开发了《发现与探索》园本课程,利用本园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特别是专用活动室功能的细化,为每个幼儿的探索学习、发现学习提供更充分的条件。二是从幼儿园管理的角度:幼儿园的管理也体现了“发现探索”办园理念。办好幼儿园也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探索的过程。新世纪国家、社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家长的期待,特别是当前多元化办园模式并存的格局给幼教行业带来的激烈竞争,容不得我们墨守成规,而是需要不断的创新,探索优化管理的最佳策略,使幼儿园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幼儿园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没有创新就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对一名幼教工作者来说也是如此,创新需要智慧,有智慧才能有创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调了教师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研究、去思考、去创造。我国学者黄克剑先生把教育的使命归结为三个相贯通的层次“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并指出“知识的意义就在于内化为智慧”。智慧的教育是教给幼儿方法的教育,它指导幼儿自我探究,自我体验,自我发现。幼儿在发现探索过程中,扩展了思维,丰富了经验,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中理念的渗透 1.积极探索幼儿园管理的新思路、新策略。在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的同时,我们探索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积极营造一个“尊重、合作、创新、发展”的工作氛围。尊重体现在人格的平等,体现在对大家的信任。园领导坦诚地对待每一位教职工,注重相互间思想的沟通交流,对每位教师都满怀希望和期待,使她们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因自己的创造性工作而带来的喜悦和满足。在研讨教育策略时,不以对错、好坏论处,而以反思、寻找更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这样,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的创造活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在尊重的同时,我们更为强调的是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没有合作的工作是无法产生真正效应的。前不久,在刚刚结束的市中区幼儿教师网页制作比赛中,我园选派四名教师参赛,在长达一天的紧张比赛中,她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制作的语言教育主题网页受到网校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网页大赛一等奖。在人才培养上,园领导给教师学习的支持、服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为她们提供学习机会和时间。 2.为幼儿的发现与探索提供平台。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发现、探索的机会和条件,我园设置了科学发现室、生活活动室、手工制作室等12个专用活动室。如何充分利用我园专用活动室的教育资源,促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良好发展,我园在多年教改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我们借鉴和吸收国内外课程研究的最新成果,逐步开发并形成了“发现与探索”园本课程。课程以专用活动室为主线,有机地融合了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课程强调从幼儿的兴趣入手,重视以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前提,使幼儿在认识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活动过程中,主要采用三个步骤: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初步形成经验;幼儿再次探索操作,融合新获得的经验予以应用,扩展思路,发现新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不同差异,给幼儿提供适时、适宜、适度的帮助,引导幼儿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及经验,发现学习,探索学习,鼓励幼儿大胆去尝试。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幼儿在专用活动室活动的几个小片断。 一是科学发现室。这是发现与探索的小天地,这也是动手动脑的科技园。一些奇妙有趣充满神秘色彩的科学现象,对孩子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为了萌发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我们在科学发现室设置了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有关的内容,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索,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科学发现室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好奇心,而且丰富了他们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生活空间。二是生活活动室。杜威指出“教育是生活”,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为了使孩子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我们设置了生活活动室。这里提供的一切生活内容、材料都是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有直接联系的,各种用具如烤箱、微波炉以及针线都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看得到的。我园生活活动室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提供真实的生活,孩子在现实的可感觉的真实空间中感受、体验生活、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真实、亲切与自然。三是手工制作室。手工制作室里陈列了许许多多漂亮娃娃,小乌龟、小螃蟹、大河马、台灯等妙趣横生的小制作,这些都是孩子们用饮料瓶、泡沫饭盒、牙膏盒等废旧物品制作的,一件件稚拙有趣的作品显出可爱的童心。四是健身活动室。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我园在加强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同时,设置了健身活动室,购置了大型攀登器材、小荡桥、隧道、拳击袋、扭扭车、触脚器等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材,孩子们在这里,自主地选择器械活动,钻爬、攀登、平衡、投掷等基本动作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幼儿的身心得到愉悦的发展。 利用专用活动室,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满足了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丰富了幼儿的经验,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学习,初步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在参与探索、与幼儿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定位,逐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以一位学习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保护幼儿刚刚萌芽的探索火花;以一位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推动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以一位倾听者、欣赏者的身份出现,从而在与幼儿共同分享中激励他们探索,帮助他们提升经验。 总之,发现是创造的起点,探索是发展的源泉,在发现与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在发现与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办园理念,使理念内化为每个教职工都认同并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用理念指导实践工作,用理念规范教育行为,让每个幼儿得到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篇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量巨大且复杂多变,多元压力时刻挑战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巨大压力形成反差的是当代大学生敏感脆弱的心理状态。耐挫折能力较低、自我认知不准确、适应能力有待提高成了贴在大学生身上的“新标签”[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迫切要求高校展开路径探索、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拓宽教育教学途径,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也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与其它课程相比,地位仍然较低。一方面,从学校角度来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基础工具学科,对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未产生显著效果,不能像专业学科一样为学校带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从根本上提升理工科院校的办学质量[2]。因此,高校普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高,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完善教学设施、打造精品课程。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心理问题个体的差异度高,即便对心理健康课程授课内容能够很好消化吸收,也能从某一方面获得共鸣,但师资力量薄弱,不能针对每一位同学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学生未能及时求助,因此众多心理问题未能得到良好解决。 (二)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高水平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配备普遍不足。为了达到要求的师生配比,很多高校不得不从思政教师、辅导员中抽调一部分力量,扩充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虽然心理教育是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但是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书本的知识点上,并不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学生具体的实际问题,也不能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洞悉学生的心理变化并进行有效引导。师资力量的局限还直接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水平参差不齐,内容不够深入,无法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学习兴趣[3]。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还是以课堂讲授和课后讲座的形式开展。单一的、缺乏新鲜感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融入感和体验感较低,未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多高校也意识到了大规模教学场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无力感,尝试通过开展心理咨询、趣味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愉悦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心态。但是由于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有限、学生心理活动缺乏专业指导、宣传方式单一等方面的原因,教育效果并不理想[4]。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问题广义上是指所有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按严重程度,分为:(1)心理困扰:暂时性、偶发性、特定情景;(2)心理障碍;(3)心理疾病。心理困扰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适应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婚恋问题以及各种应急问题等[5]。 (一)学业问题 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加之个人不良学习生活习惯,自制力差,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以外的事情上,产生厌学心理,挂科严重,从而面临不能正常毕业的压力。 (二)人际关系问题与情绪问题 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民族,不同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有着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师生、同学关系,对外界的不适应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生活阅历较浅、眼界较窄,对世界的认识较为片面。有的学生情绪调节能力较低,一旦遇到喜事,就会立即激动;而遇到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会失去理智,因一时冲动而犯罪。长期的情绪起伏,会造成学生抑郁、焦虑、强迫和自卑等心理。 (三)恋爱问题 恋爱问题一般包括单相思、失恋等引起的学业问题、报复心理等[2]。大学生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是性心理发展仍未成熟稳定,情绪体验较为敏感,情感阅历不够丰富,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好恋爱中的问题,易引发失望、迷茫、沮丧等负面心理,甚至会产生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极端行为,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四)就业问题 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在供求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部分学生没有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过高或过低地自我评价使他们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有过高自我评价的学生,眼高手低、急功近利,存在一定侥幸心理。面对自身不足,过低自我评价的学生,不能扬长避短、发挥长处,屡次碰壁后自尊心受损,容易自暴自弃或者厌恶社会。除此之外,还有原生家庭问题、适应问题、发展问题、危机问题、网络成瘾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等多类心理问题[6]。 三、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问题的方法及路径研究 (一)高校应该建立健全详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心理状态基础数据 1.定期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 研究表明,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存有一定潜伏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是学生长期处于压抑、愤懑的环境之下,心中的疑惑和不快无法得到解决和倾诉,最终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大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要组织学生统一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专属的心理健康数据档案。这些数据要交给专业的心理教师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同学进行深度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7]。 2.及时干预和辅导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部分高校在对新生进行完心理健康数据测试之后,都只将数据收集起来,并未对其进行实际的分析,观察每一位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状况。这种心理健康数据调查的方式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在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之后,对于存在心理问题或是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要安排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进行评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若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学校也应该与学生单独进行沟通,必要时与学生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引导学生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同时,在教育教学中,学校还应该安排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老师,对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 (二)高校应该丰富心理健康互动平台,提升调查的深度 1.提供多种心理交流平台 现在,很多新媒体平台都已经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之中,大学生非常喜欢在这些多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对此,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要适应这种变化,更要抓住这一机会,开通线上调查与交流渠道,丰富心理健康咨询的方式。如QQ、微信公众号、微博、心理咨询热线等[8]。这些线上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渠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因为“面子问题”不好意思跟老师进行交流的弊端[9-10]。 2.融合发展措施,加深认同感 线上咨询时,学生可以不用近距离和心理咨询人员接触,会更全面地或毫无保留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问题,提升与咨询人员之间的交流深度,以便学校更客观、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工作流程和内容。而且线上咨询和干预,还能很好地保护学生隐私,留有一定私密心理空间,维护校内正常交流、学习、生活渠道,特别是对毕业学生走向社会尤为重要。因为大学生都面临着毕业找工作,若是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前途,那么今后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打击。因此,线上咨询会给学生带来更多安全感。 (三)高校应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心理辅导质量 1.普及心理健康课程 很多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设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这一措施对于引导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开展这门课程的经验,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特征,适当地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调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互动,多为学生传输一些自测心理健康水平的小技能,并且引导学生合理释放压力,多与自己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交流,遇到困难及时寻求帮助。 2.开展心理健康互动活动 为了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工作落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学校还应该支持学生自主成立心理社团,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座谈或交流。在社团活动中,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校园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工作是各个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只有保证了学生们正常的心理发展,才能为学生其它方面综合发展提供保证,才能维持校园和谐稳定。 作者:马宏魁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篇2 大学生是国家人才的重要储备力量,如何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健护航,可以通过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及时性的心理健康服务.以往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以后,面临新的环境,他们会出现不同以往的行为表现,这些反映了大学生的内心活动.究其原因,行为模式的改变可能来自于外部的环境,也可能来自于内心的主观体验,尤其是消极的内心评价,环境的改变和内心消极的主观体验会导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不同严重程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良好表现以及未来的个人发展.因此,准确而快速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长效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基于心理测评结果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我们可以提出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以健康合理的方式提升心理成熟度.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河西学院2017、2018、2019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2017年参测人数5025人(男生1747,女生3278);2018年参测人数5081人(男生1684,女生3397);2019年参测人数5002人(男生1812,女生3190),本文以2017年、2018年、2019年的测评结果为依据进行分析. 1.2测试工具 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河西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症状自评量表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慌、偏执与精神病性共9个项目.1.3统计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主要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 2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1大学生心理测评结果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和提高心理疾病预防与干预工作,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河西学院2017年、2018年、2019年入校的15108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测评结果显示:M2017总分=143.59,SD=40.18;M2018总分=139.80,SD=41.22;M2019总分=142.44,SD=43.01(见表1).2017年心理良好学生占比93.30%,不健康学生占比5.36%,未测学生占比1.34%;2018年心理良好学生占比92.64%,不健康学生占比6.51%,未测学生占比0.85%;2019年心理良好学生占比92.10%,不健康学生占比6.91%,未测学生占比0.99%.依据测评结果,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不健康和未参加测评的学生进行了一对一心理约谈,筛选出红色预警的学生.一对一约谈会排查出因为乱答、别人替答,隐藏真实情况等原因造成不正确的测评结果的学生,其中2017年红色预警学生占比0.56%,2018年红色预警学生占比0.71%,2019年红色预警学生占比1.34%(见图1).分析近三年的测评结果发现,心理良好的学生占比出现下降的趋势,不健康学生占比及红色预警学生出现增长的趋势.在日常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中发现,不健康学生大部分存在的是教育性、发展性问题,比如难以适应新环境、与新朋友交往不良、对新学习生活困惑等,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者个体咨询缓解心理问题;而经过一对一约谈筛选出红色预警这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成长经历对其影响较大,这部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难以通过自我调整的方式控制情绪、缓解心理问题,需要长期追踪关注、个体咨询或转介,时刻掌握其心理动态. 2.2大学生心理测评结果的性别比例分析 在测评大学生中,2017年女生占比65.23%,男生占比34.77%;2018年女生占比66.86%,男生占比33.14%;2019年女生占比63.77%,男生占比36.23%.红色预警学生性别占比中,女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近三年的占比均达到70%以上(见图2).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为本次测评是以河西学院为例,从总体的测评性别分布中就可以看出,女生占比大于男生,这是河西学院男女生比例的真实现状;另一方面,依据女性发展的独特性,女性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敏感、多疑、回避、自卑等,结合测评结果以及女性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全面了解女性发展的特点,在处理大学女生心理问题的时候,结合其独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调整心理状态. 2.3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分析数据发现,在大学生的心理测评中,近三年红色预警的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因子上得分均比较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红色预警学生躯体化现象较为明显,常常会伴随着有头痛、头晕、无力、胸闷、发抖、胃口不好、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随着躯体症状的转变,会引起个体其他因子明显变化,比如,强迫思维、强迫动作,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见图3).其中强迫是因为个体经常性的会出现某种想法或者经常性、反复性的动作,这类学生常常会因为这些思维、动作刺激使自己内心困扰,社会功能下降;人际关系敏感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会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会过度解读外界的信息刺激,常见的场合就是学生宿舍,与宿舍成员容易产生矛盾、争吵;抑郁值是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数据分析发现,红色预警的学生抑郁值已经达到了中度,这类学生社会功能有所下降,学习动机减弱,睡眠出现问题,对事物失去兴趣,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出现消极的评价,自我否定,无力感体验较强,严重影响在校的生活,有些学生甚至无法继续学习,出现退学、休学等情况.红色预警的学生在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也会出现相关的症状. 3大学生心理问题症状干预建议 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建议: 3.1大学生躯体化症状干预建议 当个体出现躯体化症状,首先应该先去医院检查,依据检查结果排除器质性病变(生理疾病),然后采取自我干预措施缓解躯体化症状. 3.1.1适度规律的运动锻炼.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梳理以往的研究发现,体育学院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好,这可能与其经常运动锻炼有关. 3.1.2接纳体验情绪.大学生要学会接纳自己,体验情绪,合理地释放情绪.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管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都是个体情绪的一部分. 3.2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干预建议 3.2.1体验人际交往中的积极感受.如果你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并不是无可置疑的,也许你要换一种更符合现实情况的想法,体验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体验.例如,当个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这种情况是实际出现还是自己猜测想象的呢”“我这样的想法有充分的依据吗?”“是不是我消极的想法加重了呢?”“这种情况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理解方式呢?”等. 3.2.2多次练习人际交往.体验人际交往带来的积极体验,你会发现很多让你感到紧张不安的情景在多次尝试练习中逐渐缓解. 3.3大学生强迫症状干预建议 3.3.1个体要接受自己强迫的想法或行为.如若有强迫思维或想法,个体首先要学会接纳. 3.3.2可以采用改变认知,达到改变思维,从而改变行为缓解强迫. 3.3.3“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坚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把过多的专注力放在强迫思维、强迫动作上面. 3.4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干预建议 3.4.1深度呼吸法.临床研究表明,呼吸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很有用.在你面临紧张不安的情绪时,不要想怎样逃避,做几下深呼吸,继续去做你要做的事情. 3.4.2合理认知.临床研究表明,焦虑、抑郁个体容易出现错误逻辑:个体会过高地估计不好事情出现的可能性和过分灾难化地想象事情出现的结果,导致不良情绪产生,因此个体要学会合理认知事件本事. 3.5大学生敌对干预建议 3.5.1练习表达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多表达、多沟通. 3.5.2反思自己.当你的目标没有达到、别人的语言刺激让你出现暴躁的情绪甚至暴躁行为的时候可以想想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太好. 3.6大学生恐怖干预建议 3.6.1尝试着调整呼吸,尽量先使自己的身体放松下来. 3.6.2尝试着系统脱敏,面对恐惧不逃避,不要为了不恰当的恐惧放弃自己本来要做、应该要做、想要做的事情. 3.7大学生偏执和精神病性干预建议 这部分学生经过咨询面谈后转介专业医院,有专业医生诊断、治疗,后期有需要可配合心理咨询进行干预.当然,结合不同症状进行自我干预的方法可以有效调节情绪,缓解症状.但是,当个体的情绪、症状长时间得不到自我调整,已经严重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和学习时,建议大学生积极求助专业人员,比如学校心理咨询专业老师、医院心理卫生科的大夫等,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4展望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会影响其成长,还会阻碍其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能力.在后期的追踪关注中,通过个体咨询,了解其问题发生的机制,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理论方式. 作者:白丽娟 王欢 单位: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篇3 就业压力、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性、个人情感问题、众多因素和复杂的外部环境最后都会转换为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在缺乏有效调节和疏导的情况下,极易使大学生患上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高校都制定了大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机制,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时代形势及大学生特点来做出相应改变。 1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因素 1.1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大学生是最熟悉互联网技术的群体,互联网除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质量之外,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互联网上存在着一些消极、阴暗、极端的交友群,高校学生价值观尚未成熟,这些信息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 1.2个人理想信念缺失 高校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建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然而,有的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较为严重,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由这些不良心理所引发的校园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扰乱了校园的学习风气。 1.3社交功能障碍 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开始进行集体生活,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这种生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社交能力要求不高,大多数学生也只是专注于基础文化知识。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有严重社交功能障碍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生活。若缺乏必要的转变和良好的引导,学生很难有效融入到集体生活中。高校所发生的恶性事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同学之间因为交流不畅或生活习惯不同而造成的。 1.4个人生活情感的极端化 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地区,彼此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也都处在一个身心成长的过程,需要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得到慰藉。由于个人生活和情感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时常发生,比如家庭经济拮据,在与人交往中较为自卑,还有些学生过于看中物质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虚荣心,在生活中盲目攀比,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追求物质财富。对于个人情感来说,校园恋爱属于正常范畴,但极端的情感问题就会对两个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意志消沉,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还会出现极端的行为。 2大学生心理教育策略分析 2.1设置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校要从制度上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设置规范的大学生心理教学课程。目前,某些高校只针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教学形式也是十分简单,以大型讲座的形式来呈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只能使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简单的学科认识。高校要建立学科化的心理教学课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使学生摆脱负面和消极心理的影响。高校还要开展心理教育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可以涉及恋爱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等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鼓励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2.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从学生入学就开始进行,全面掌握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态。将这些具体工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随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更新,记录学生每学期每年的心理变化以及家庭或个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主动发现学生可能诱发的心理问题。 2.3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除了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还应该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涉及校园生活、人生观和恋爱观,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以就业、职业、婚姻等为主题的心理辅导工作。还可以开展学生之间的心理辅导活动,比如通过班级会议、集体文化娱乐活动来增加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2.4增加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除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利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并设置相应权限,使网络咨询平台能够保证学生的隐私,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心理咨询或情绪疏导。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送和心理学相关的文章、视频和优秀影视剧,使学生在日常娱乐的同时提升思想意识和自我疏导能力。网络的信息内容服务十分丰富,学生遇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搜索来进行咨询和处理。教师要能够有效利用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要通过网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维玮.基于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2):127-128. [2]刘琼.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思考[J].青年时代,2018,(17):172,174. [3]江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教学刊,2018,(06):144-146. [4]艾波,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28. [5]刁佳玺,罗子懿,文雯,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5):23-25. [6]付文静,柳晓阳,辛昊.“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新西部,2020,504(05):152,157. [7]帖晓瑛,韩文强,王建军.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探析[J].心理月刊,2020,(02):59. [8]杜召辉.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及工作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24-125. [9]陈雪飞.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MOOC教学策略初探———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9,107(05):128-130. [10]梁玮,陈媛媛.新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03(30):260. 作者:高歌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金融管理论文: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 摘要: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当代国家中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金融业面临着各种复杂交错的风险,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四条对策,通过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以推动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风险;金融管理服务 一、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 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当代国家中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风险,简而言之,就是指一种行为既可能带来收益,又可能带来损失。那么,金融风险就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或者说,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的概率”[1]。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金融活动都隐藏着金融风险,这种风险只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制范围之内,一旦风险过大,金融风险便会爆发出来,甚至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 那么,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从金融业的布局与发展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在我国,实行银行改制以来,我国几大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仍然处在绝对支配地位而没有什么改变。资金链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控制,融资渠道单一,由于广大群众缺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以及面临着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提高,更多的百姓选择的是宁愿把钱存于银行中。与此同时,企业要发展,则必须对外部资金具有很高的吸纳能力,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限制,直接融资不能够获得自由的发展,百姓的投资渠道缺乏,企业只有靠向商业银行借贷方能生存发展。这就形成了融资渠道的单一和结构的僵化,使得银行风险处于高水平地位。 第二,从操作从面来看,金融机构存在着操作风险。操作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表现在金融业中,就是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这种操作风险又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风险;其次,业务操作过程缺乏规范,无规章可循。金融活动是一种多主体互动性质极强的经济活动,他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利益诉求的不同,这就导致了金融活动操作的异化。 第三,从利率的变动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存在着愈来愈高的利率风险。在我国,由于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管制比较严格,因此各商业银行不能自主调整利率。利率的变动受到统一的系统性调度,由此而带来了较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势在必行的今天,银行利率的波动将会变得频繁,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这样以来,在利率市场化的前进中,由于金融机构自身应对利率波动能力的不足,将会带来利率风险。 第四,从信用角度来看,金融机构时刻存在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这是因为银行普遍存在着信用风险。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过度借贷的冲动,因为贷款借出越多,也就代表着业务做得越大,最终有可能获得很好的收益。但是,这就存在着盲目借贷的风险。因为借出的资金大多都是流向高风险的行业,因此极易形成呆账、坏账,这就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从借贷者来看,他们也在寻求各种手段满足自身利益,从而千方百计逃脱还贷的义务,向银行转嫁风险,使亏损的由银行来承担。于是,各种转嫁风险、骗贷、拖欠贷款等现象就大有人在,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第五,从金融的自由化层面来看,各种金融机构的泛滥,形成了自由化的风险。随着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国家已经开始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这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另外,一些人也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散在的资金,形成地下金融市场,而一些中小企业在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寻求这种地下金融市场等非正规金融渠道。而那些正规的金融机构,也需要获得比自由化之前更多的利益,便更容易从事那些大风险的活动。 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看,面对着各种复杂交错的原因,应对金融风险,加强应对金融风险体系,控制与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势在必行。 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对策 在金融业面临着那么多风险和挑战的今天,如何从实际困难中寻找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办法,从而能够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防范和化解风险,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份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总结以下几条,用以加强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 第一,改变传统观念,用现代的眼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所谓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2]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传统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帮助,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要求金融机构能够积极利用咨询、信息服务等方式,通过银行卡、股票、支票、债券、汇票、期货、保单等新型金融工具,促进服务的现代化与文明化。另外,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都要更加人性化,更让人赏心悦目。 第二,从立法的角度来看,要加强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控。目前,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实行的问题,而是一个要通过什么方式实行才更有效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金融立法的完善,从法律层面上规范金融机构及金融主体的合法化行为。另外,要加强金融监管能力。 第三,从准入制度来看,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是体现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市场准入既是管理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一系列金融监管制度建构的基础依据。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对各种金融工具、交易机构等注册、审批以及交易的资格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使那些不符合资格的金融机构都不能进入金融市场。 第四,从管理本身来看,要创新金融管理。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优化金融机构发展,保证金融机构良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要加强本单位激励机制建设,在人事的组织、岗位、流程、培训、考核、市场营销方式等方面积极创新。特别是在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对员工的个人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方面进行培训,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增强本单位的软实力。 金融管理论文:浅析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 摘要: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当代国家中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金融业面临着各种复杂交错的风险,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四条对策,通过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以推动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风险;金融管理服务 一、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 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当代国家中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风险,简而言之,就是指一种行为既可能带来收益,又可能带来损失。那么,金融风险就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或者说,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的概率”[1]。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金融活动都隐藏着金融风险,这种风险只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制范围之内,一旦风险过大,金融风险便会爆发出来,甚至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 那么,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从金融业的布局与发展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在我国,实行银行改制以来,我国几大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仍然处在绝对支配地位而没有什么改变。资金链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控制,融资渠道单一,由于广大群众缺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以及面临着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提高,更多的百姓选择的是宁愿把钱存于银行中。与此同时,企业要发展,则必须对外部资金具有很高的吸纳能力,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限制,直接融资不能够获得自由的发展,百姓的投资渠道缺乏,企业只有靠向商业银行借贷方能生存发展。这就形成了融资渠道的单一和结构的僵化,使得银行风险处于高水平地位。 第二,从操作从面来看,金融机构存在着操作风险。操作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表现在金融业中,就是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这种操作风险又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风险;其次,业务操作过程缺乏规范,无规章可循。金融活动是一种多主体互动性质极强的经济活动,他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利益诉求的不同,这就导致了金融活动操作的异化。 第三,从利率的变动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存在着愈来愈高的利率风险。在我国,由于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管制比较严格,因此各商业银行不能自主调整利率。利率的变动受到统一的系统性调度,由此而带来了较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势在必行的今天,银行利率的波动将会变得频繁,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这样以来,在利率市场化的前进中,由于金融机构自身应对利率波动能力的不足,将会带来利率风险。 第四,从信用角度来看,金融机构时刻存在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这是因为银行普遍存在着信用风险。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过度借贷的冲动,因为贷款借出越多,也就代表着业务做得越大,最终有可能获得很好的收益。但是,这就存在着盲目借贷的风险。因为借出的资金大多都是流向高风险的行业,因此极易形成呆账、坏账,这就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从借贷者来看,他们也在寻求各种手段满足自身利益,从而千方百计逃脱还贷的义务,向银行转嫁风险,使亏损的由银行来承担。于是,各种转嫁风险、骗贷、拖欠贷款等现象就大有人在,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第五,从金融的自由化层面来看,各种金融机构的泛滥,形成了自由化的风险。随着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国家已经开始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这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另外,一些人也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散在的资金,形成地下金融市场,而一些中小企业在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寻求这种地下金融市场等非正规金融渠道。而那些正规的金融机构,也需要获得比自由化之前更多的利益,便更容易从事那些大风险的活动。 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看,面对着各种复杂交错的原因,应对金融风险,加强应对金融风险体系,控制与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势在必行。 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对策 在金融业面临着那么多风险和挑战的今天,如何从实际困难中寻找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办法,从而能够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防范和化解风险,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份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总结以下几条,用以加强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 第一,改变传统观念,用现代的眼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所谓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2]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传统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帮助,现代金融业的发 展要求金融机构能够积极利用咨询、信息服务等方式,通过银行卡、股票、支票、债券、汇票、期货、保单等新型金融工具,促进服务的现代化与文明化。另外,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都要更加人性化,更让人赏心悦目。 第二,从立法的角度来看,要加强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控。目前,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实行的问题,而是一个要通过什么方式实行才更有效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金融立法的完善,从法律层面上规范金融机构及金融主体的合法化行为。另外,要加强金融监管能力。 第三,从准入制度来看,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是体现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市场准入既是管理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一系列金融监管制度建构的基础依据。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对各种金融工具、交易机构等注册、审批以及交易的资格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使那些不符合资格的金融机构都不能进入金融市场。 第四,从管理本身来看,要创新金融管理。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优化金融机构发展,保证金融机构良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要加强本单位激励机制建设,在人事的组织、岗位、流程、培训、考核、市场营销方式等方面积极创新。特别是在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对员工的个人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方面进行培训,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增强本单位的软实力。 金融管理论文:规范地方金融管理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地方金融以其定位于区域、服务于微小、成长于地方的特点而受到当地政府的特别青睐,各地相继成立专门机构,出台相应法规推动其发展。在促进地方金融发展壮大的同时,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对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金融管理基本情况 1、地方金融管理范畴 地方金融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并主要为当地居民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从地方金融管理对象看,包括以下三类机构。 (1)地方正规金融机构。此机构是指依法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非中央管理金融企业,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该类机构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相对健全的监管制度。 (2)地方准金融机构。此机构是指经营业务具有金融性质,但不受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直接监管。近年来,为弥补“三农”、中小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国家降低了地方准金融机构的设立门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具有准金融性质的机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目前,该类机构一般由地方政府负责监管。 (3)其他地方性机构。此机构是指以合作制形式存在,主要为合作会员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如在民政或扶贫办登记注册的农民资金合作社或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社。该类机构通常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业务发展上也欠规范。 2、地方金融管理特点 随着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地方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目前“一行三会”和全国性金融机构均已实现垂直管理的格局下,地方政府参与金融管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归纳来看,地方金融管理呈现以下特点。 (1)管理主体上。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信用联社、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由“一行三会”按照分业监管的原则实施管理。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则以出资人身份,通过选派、任免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并负责管理地方金融机构财务;小额贷款公司由省金融办负责机构准入和市场退出,有关重大事项和高管层任职资格也由金融办审核;担保公司的审批和日常监管由省经信委负责;典当行则归口省商务厅管理,并由商务厅对其进行年审评级。 (2)管理手段上。一是根据法律规章对地方金融直接进行监督管理,如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典当行的管理。二是通过财政部门,以出资人身份委派高管人员积极参与到地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事务中。三是充分利用其行政管理职能,如出台指导意见、发展规划等,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四是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如为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地方政府在资金组织、优质项目推荐和对外宣传等方面积极进行政策扶持。 (3)管理方法上。地方政府以整治信用环境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辖内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湖南省政府一直以来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近十年努力,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公众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政府主导、人行协调推动、部门参与的创建模式。 3、地方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 (1)职责重叠,易形成工作推诿。如部分地区明确规定金融办负责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与变更审批及监管工作,但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审批和日常监管仍由经信委负责。由于职责存在重叠,在以后工作中易形成工作推诿。 (2)制度缺陷,准金融机构管理不到位。目前,对准金融机构如担保公司、典当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法规,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造成准金融机构运作比较混乱,一些准金融机构偏离主业,进行高息借贷、变相融资。 (3)条块分割,部门沟通协作不充分。如各地虽已建立金融稳定联席会议,但联席会基本没有召开过,难以发挥其实际作用。“一行三局”虽也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但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很难保证。 二、目前地方金融管理模式及利弊分析 1、地方金融管理模式 (1)“分类管理、专办协调”模式。分类管理指的是不同类型地方金融机构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负责,各职能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各自行使监督权。专办协调指的是地方专设的金融办代表地方政府协调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工作,部分金融办还被赋予对地方特定金融行业进行指导和监督职能。目前,绝大部分省市采取的是这一模式。 (2)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其行政管理职权,通过成立金融办,授予金融办相应职责来主导地方金融管理。这一模式以上海市金融办和宁夏金融办为典型代表。而两地金融办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又有所区别,上海市金融办接受当地国资委的委托对市属金融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事实上已具备“金融国资委”的职能。 (3)金融控股集团模式。这一模式以天津泰达和重庆渝富两大控股集团为代表。天津泰达控股集团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重庆渝富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综合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功能是对银行、投资公司等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属于典型的股权控制管理。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控股集团整合地方金融和产业资源,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实现了对地方金融的掌控。 2、利弊分析 (1)分类管理模式的利弊。分类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适应错综复杂的金融资源配置国情以及金融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局面。但随着监管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这种模式日益暴露出问题。一是不利于统筹规划,制约了地方金融长期发展规划的制订和部署。金融办虽然具有协调职能,但各地普遍存在级别定位不明晰,履职能力有限的问题。二是导致“风险大锅饭”局面,可能出现谁都行使监管权利,谁都不担监管责任,金融风险遭到漠视,出了问题财政和央行兜底的局面。 (2)上海模式和金融控股集团模式的利弊。两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实行大金融监管战略,具有规模效益,能有效节约成本。上海模式下,上海市金融办通过国资委授权管理资产,集资产、人事、业务管理于一身,既是国资出资人,还具有金融市场监管职能,由此变成一个复杂的利益体。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下,虽然避免了金融办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但一般对于服务于地方、服务于中小企业、服务于三农的地方性微利型金融机构和民间草根金融组织兴趣不大。两者在功能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上海市金融办具有行政监管职能,是一级政府机关。 三、规范地方金融管理的政策建议 1、健全地方金融管理制度 针对地方金融快速发展的局面,首先,国家应出台地方金融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各地或各区域发展重点,加强对地方金融发展的引导,防止出现一哄而的上局面,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其次,完善地方金融机构管理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标准,加强对地方准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的管理,规范地方金融机构发展。 2、明确地方政府行为边界 地方政府要真正树立起科学合理的金融发展观,明确地方金融管理的行为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争取资金投入转为协调和服务,以市场化的金融资源配置为主导,不干预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操作,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规律制定本地区的金融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强地方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建设,为地方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完善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工作机制 因掌握的资源较多,由地方政府主导地方金融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但由于地方金融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内容较丰富,地方政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一行三会”、工商、税务等部门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合作,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4、充分发挥人民银行职能 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分支行与地方金融机构联系紧密的优势,继续加大差别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二是密切关注地方金融发展态势,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及时向有关部门提示风险,切实维护辖内金融安全和稳定。 金融管理论文:浅析用新的金融管理方式平定金融风险 论文关键词:金融风险 债券 利率 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本文简单阐述了金融风险的概念,并对金融风险的九种类型分别进行了简单说明,然后列出了平定金融风险的措施,指出了金融风险可能产生的原因,并应对金融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什么是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指任何有可能导致企业或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企业或者机构的金融安全是产业安全的核心。 金融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会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风险,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金融风险分类 1.金融结构失衡与融资形式畸形发展使风险集中于银行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长期位于绝对主导地位。企业的生存发展在资金流转困难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同时,居民更愿意将钱存入银行,使得居民储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边际储蓄率也在不断提高。 2.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相互传感放大 在金融改革过程中,一直未建立金融与财政间风险隔离机制。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中央银行在资金运用存在财政化倾向,巨额再贷款难以收回,因此金融风险不断向财政转移。同时,债务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普遍偏高,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存在大量隐性债务,因此财政风险就有可能转化为金融风险的趋势。 3.非正规金融规模庞大成为金融安全隐患 由于中小金融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非常困难,就被迫要寻求非正规金融渠道。 4.机制转化中金融机构的风险突出 首先,由于国内银行业缺乏竞争,创新能力差,管理方式落后等,因此银行业风险比较集中,资产质量令人担忧。其次,保险证券业结构不合理,资产质量有待提高,有一定的累计风险,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督。 5.严重弱化资本项目管制的有效性 资本项目管制有效性的严重弱化会导致不正常的资本流动,比如假外资的寻租性流入和资本外逃。资本不正常的大规模流动,会增加人民币的汇率风险,影响了我国的经济金融安全。 6.人民币汇率机制缺陷导致国民福利损失 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缺陷导致中国传统的开放模式和开放政策呈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并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激化国内发展模式的矛盾,引发国际经济摩擦,导致低价值链增值模式,危及中国的资源、能源安全,增大国家宏观经济运行风险,造成巨大的国民福利损失。 7.日益凸显的利率风险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行的程度还不够,政策环境还不宽松,商业银行不能自由调整利率,面临很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同时利率的波动不断加剧,而大部分金融机构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不足,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8.房地产业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一个不容忽视的是事实,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中约有一半是以房地产贷款或其相关的形式存在的。房地产行业存在高负债经营隐含财务风险突出;假按揭在个人住房贷款中问题严重;基层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操作风险明显;土地开发贷款有较大信用风险;新法律法规可能限制贷款抵押品的执行,法律风险增大等不足。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很可能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9.金融开放过程中的“拉美化”风险 所谓金融“拉美化”,主要是指国内金融活动越来越依赖国际资本,因此导致本国的资产定价权、证券服务业、投资收益等等大多为国际投资者和外国金融服务机构所控制或支配的一种现象。这些直接表现为我国金融资产定价权的丧失;股市并未真正与国际接轨,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融资能力逐渐降低,导致国民财富流失,一旦国际市场有变,就会存在很大风险。 三、平定金融风险的措施 1.建立并完善基于风险机制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是有风险的,建立和完善股票市场的风险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一是通过放开股票价格,减少行政干预,增强股票风险意识,提高股民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通过各种措施,允许股市价按照市场规律变化,从而以便投资方正确认识股市,掌握股市运动规律,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二是通过政策鼓励公有股适当上市。公有股是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总称,通过共公有股上市,促使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的流动中实现增值,缓解股票市场供需关系,违规操作。三是扩大股票试点范围,适当增加证券交易机构。由于一些地方存在内部股票,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将这部分定向募集公司批设为上市公司。目前国内上市股票数量还很缺乏,国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允许一些地方适当发行上市股票,同时加快改制步伐,提高上市企业在改制企业中的比例。 2.银行业面向市场化。中国的银行业一直是作为垄断性的国有企业的身份出现的,自然其本身存在很多弊病,承受外界风险的能力很弱。现在是市场经济的时代,通过引进相关行业的战略投资者或者通过上市等途径,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业务模式,增强自身盈利能力。通过与国际接轨,可以拓展银行的业务能力,激励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中国银行业通过进入市场,将会与实力雄厚与管理先进的外资银行发生正面冲突,如何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甚至变得越来越强大,将会有助于改善国内银行存在的诸多弊病,如资金不足,管理落后,盈利单一,股份单一等。同时,假如银行上市的话,就必须如实的披露公司的各项信息,这样有助于加强银行的管理和盈利目的性,也提高了经营的透明度,自然就增强了银行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通过以上分析,中国银行业适当的开放.积极的挺进世界资本市场,可以快速优化企业机构,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充足企业资本,扩大企业业务范围,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的各项素质。 3.开拓并利用债券市场筹资。债券筹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方式。债券筹资是企业一种重要的筹资方式,其筹资范围很广。与股票的股利相比较,债券所付利息允许在所得税前支付,因此企业在税收上可享受到一定的收益,故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券成本比股票成本要低;同时,无论发行公司的盈利多少,持债券者一般只按照协议收取固定的利息,若公司盈利丰厚,增加的收益远大于支付的债券息额,则会增加股东财富和公司价值。由于债券持有者一般无权参与发行公司的管理决策,因此发行债券一般不会失去公司的控制权。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需要定期偿付本金和利息,假如某个时间财务有困难,而又必须偿本付息,因此,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同时,债券的发行规模受到政策的约束,一般只能筹集一定额度的资金,而且债券的发行与贷款,融资等相比较,其限制条件更多也更严格,这样就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使用。 4.利率调整逐步市场化。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从而引起利率的上下波动,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管理改革的必然方向。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在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中,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市场利率为主体,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又具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一种利率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速度发展比较快,市场化的程序已经很深。我国根据国际汇市的变化,不断地适时合理的调整利率。通过调整利率,银行就具有了定价权。即使这样,一些问题仍然需要注意。首先,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应该迅速,因为利率市场化后,资金流动的流动是双向的,就有可能引发投资者的撒走存款。否则,就会引起一定的危机,时间越久,危机的程度机会越深。其次,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资金雄厚,客户多的大型金融机构的主导地位就会越来越强大,这些优势是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所不具有的,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因此就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最后,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展开,会使一些中小型金融企业的融资越来越难,不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平衡与健康。 四、小结 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认知能力,严格规范与约束相关的金融活动,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金融环境。目前,我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金融领域的改革,逐步开放国内的金融业来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在整个阶段,时刻要注意金融风险的严峻性,对它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金融管理论文:论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 摘要: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当代国家中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金融业面临着各种复杂交错的风险,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四条对策,通过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以推动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风险;金融管理服务 一、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 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当代国家中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风险,简而言之,就是指一种行为既可能带来收益,又可能带来损失。那么,金融风险就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或者说,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的概率”[1]。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金融活动都隐藏着金融风险,这种风险只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制范围之内,一旦风险过大,金融风险便会爆发出来,甚至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 那么,金融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从金融业的布局与发展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在我国,实行银行改制以来,我国几大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仍然处在绝对支配地位而没有什么改变。资金链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控制,融资渠道单一,由于广大群众缺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以及面临着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提高,更多的百姓选择的是宁愿把钱存于银行中。与此同时,企业要发展,则必须对外部资金具有很高的吸纳能力,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限制,直接融资不能够获得自由的发展,百姓的投资渠道缺乏,企业只有靠向商业银行借贷方能生存发展。这就形成了融资渠道的单一和结构的僵化,使得银行风险处于高水平地位。 第二,从操作从面来看,金融机构存在着操作风险。操作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表现在金融业中,就是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这种操作风险又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风险;其次,业务操作过程缺乏规范,无规章可循。金融活动是一种多主体互动性质极强的经济活动,他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利益诉求的不同,这就导致了金融活动操作的异化。 第三,从利率的变动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存在着愈来愈高的利率风险。在我国,由于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管制比较严格,因此各商业银行不能自主调整利率。利率的变动受到统一的系统性调度,由此而带来了较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势在必行的今天,银行利率的波动将会变得频繁,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这样以来,在利率市场化的前进中,由于金融机构自身应对利率波动能力的不足,将会带来利率风险。 第四,从信用角度来看,金融机构时刻存在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这是因为银行普遍存在着信用风险。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过度借贷的冲动,因为贷款借出越多,也就代表着业务做得越大,最终有可能获得很好的收益。但是,这就存在着盲目借贷的风险。因为借出的资金大多都是流向高风险的行业,因此极易形成呆账、坏账,这就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从借贷者来看,他们也在寻求各种手段满足自身利益,从而千方百计逃脱还贷的义务,向银行转嫁风险,使亏损的由银行来承担。于是,各种转嫁风险、骗贷、拖欠贷款等现象就大有人在,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第五,从金融的自由化层面来看,各种金融机构的泛滥,形成了自由化的风险。随着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国家已经开始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这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另外,一些人也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散在的资金,形成地下金融市场,而一些中小企业在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寻求这种地下金融市场等非正规金融渠道。而那些正规的金融机构,也需要获得比自由化之前更多的利益,便更容易从事那些大风险的活动。 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看,面对着各种复杂交错的原因,应对金融风险,加强应对金融风险体系,控制与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势在必行。 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对策 在金融业面临着那么多风险和挑战的今天,如何从实际困难中寻找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的办法,从而能够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防范和化解风险,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份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总结以下几条,用以加强和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 第一,改变传统观念,用现代的眼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所谓的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2]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传统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帮助,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要求金融机构能够积极利用咨询、信息服务等方式,通过银行卡、股票、支票、债券、汇票、期货、保单等新型金融工具,促进服务的现代化与文明化。另外,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都要更加人性化,更让人赏心悦目。 第二,从立法的角度来看,要加强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控。目前,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实行的问题,而是一个要通过什么方式实行才更有效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金融立法的完善,从法律层面上规范金融机构及金融主体的合法化行为。另外,要加强金融监管能力。 第三,从准入制度来看,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是体现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市场准入既是管理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一系列金融监管制度建构的基础依据。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对各种金融工具、交易机构等注册、审批以及交易的资格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使那些不符合资格的金融机构都不能进入金融市场。 第四,从管理本身来看,要创新金融管理。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优化金融机构发展,保证金融机构良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要加强本单位激励机制建设,在人事的组织、岗位、流程、培训、考核、市场营销方式等方面积极创新。特别是在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的今天,要对员工的个人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方面进行培训,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增强本单位的软实力。 金融管理论文:浅探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对策 摘要:阐述了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提出了新形势下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的对策措施,以期推动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 风险 管理 服务 创新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仍然没有彻底消散的今天,金融企业作为金融危机的最直接受害者,加强金融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手段,对于提高金融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家金融安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分析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准确把握金融业所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强化金融管理,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确保金融稳定与安全意义重大。 1.金融布局与发展单一扩大银行风险。尽管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鼓励中小金融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小金融机构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绝对支配地位没有改变。广大百姓缺乏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同时,随着衣食住行教医保成本的不断攀升,老百姓只有选择将钱放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很高,在直接融资得不到有效支持的情况下,不得不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这种结构的失衡与融资形式的单一化发展,加大了银行风险。 2.地下金融规模庞大危及金融安全。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一些人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老百姓手中的资金,用于发展地下金融服务。多年来,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往往被迫寻求非正规金融渠道。地下金融服务由于不具合法性,缺乏有效监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很难得到保障,这种庞大的非正规金融规模已经成为影响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甚至会危及金融安全。 3.利率风险影响日益显现。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管制仍然比较严格,商业银行不能自主调整利率,面临着较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波动会不断加剧,而金融机构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不足,也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利率风险利率的变动会对金融产品的持有者或投资者造成收益或价值的波动,这就产生了利率风险。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 4.信用风险时刻存在。信用风险由来以久,信用风险的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由于政策、业务扩展等的推动,导致银行领域积累大量不良贷款,往往会自然抬高银行信用风险等级,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扼制,就会提高银行的经营风险,使银行面临经营困难的境地。因此,信用风险时刻存在,是金融业要时刻认真关注的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强化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5.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风险、操作规程不规范、合规性差等方面。比如: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把关不严,就有可能导致假按揭现象的发展,增加银行的风险;对抵押品的审核把关不严,有可能使银行蒙受损失等。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要强化对操作风险的防范,重点是加大对银行从业人员教育管理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有效降低金融风险。通过规范有序的常态性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胜任新形势下金融发展的本领。同时,要强化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和自律,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防范金融犯罪。 二、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对策探讨 金融业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除了要强化金融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外,还要积极开拓视野,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以创新来防范和化解风险,以创新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1.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金融机构面临市场多元化,客户需求多层次化,金融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要坚决树立和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牢固树立起“面向市场,了解市场,服务市场,开拓市场”的经营策略,将“以客户为本”落到实处。要通过创改变金融行业、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来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进而获得企业的收益。客户是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的基础,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就离不开客户。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只有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2.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金融工具是金融产品的一部分,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各种劳动,为客户获利、避险、支付便利提供帮助。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服务产品与 领域,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远不止金融工具,还应当包括咨询、信息服务等,并进下发挥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支票、汇票、银行卡、保单、期货等的作用,以新的模式促进服务的增值升值。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尽可能为客户提供舒适、整洁、大方、美观、庄重的服务环境,提升金融企业服务形象。 3.创新金融管理。管理出效益、出战斗力。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金融管理服务激励机制,创新为提供更有效地金融产品和服务所需的组织、岗位、流程、培训与考核,以及市场营销方式、商业模式等。积极探索设立独立的信用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引入风险管理一票否决制、贷款终身责任制。信用卡的收费模式要打破传统的向受益客户收费的模式,转向了以向商户费为主的商业模式,扩大信用卡的使用范围,使信用卡像手机一样普及和便捷。同时,要加强金融技术创新,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和项目开发力度,使个人金融业务电子化服务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金融管理论文: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对策 [摘 要]阐述了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提出了新形势下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的对策措施,以期推动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 风险 管理 服务 创新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仍然没有彻底消散的今天,金融企业作为金融危机的最直接受害者,加强金融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手段,对于提高金融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家金融安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分析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准确把握金融业所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强化金融管理,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确保金融稳定与安全意义重大。 1.金融布局与发展单一扩大银行风险。尽管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鼓励中小金融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小金融机构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绝对支配地位没有改变。广大百姓缺乏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同时,随着衣食住行教医保成本的不断攀升,老百姓只有选择将钱放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很高,在直接融资得不到有效支持的情况下,不得不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这种结构的失衡与融资形式的单一化发展,加大了银行风险。 2.地下金融规模庞大危及金融安全。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一些人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老百姓手中的资金,用于发展地下金融服务。多年来,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往往被迫寻求非正规金融渠道。地下金融服务由于不具合法性,缺乏有效监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很难得到保障,这种庞大的非正规金融规模已经成为影响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甚至会危及金融安全。 3.利率风险影响日益显现。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管制仍然比较严格,商业银行不能自主调整利率,面临着较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波动会不断加剧,而金融机构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不足,也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利率风险利率的变动会对金融产品的持有者或投资者造成收益或价值的波动,这就产生了利率风险。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 4.信用风险时刻存在。信用风险由来以久,信用风险的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由于政策、业务扩展等的推动,导致银行领域积累大量不良贷款,往往会自然抬高银行信用风险等级,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扼制,就会提高银行的经营风险,使银行面临经营困难的境地。因此,信用风险时刻存在,是金融业要时刻认真关注的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强化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5.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风险、操作规程不规范、合规性差等方面。比如: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把关不严,就有可能导致假按揭现象的发展,增加银行的风险;对抵押品的审核把关不严,有可能使银行蒙受损失等。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要强化对操作风险的防范,重点是加大对银行从业人员教育管理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有效降低金融风险。通过规范有序的常态性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胜任新形势下金融发展的本领。同时,要强化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和自律,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防范金融犯罪。 二、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对策探讨 金融业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除了要强化金融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外,还要积极开拓视野,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以创新来防范和化解风险,以创新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1.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金融机构面临市场多元化,客户需求多层次化,金融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要坚决树立和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牢固树立起“面向市场,了解市场,服务市场,开拓市场”的经营策略,将“以客户为本”落到实处。要通过创改变金融行业、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来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进而获得企业的收益。客户是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的基础,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就离不开客户。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只有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2.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金融工具是金融产品的一部分,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各种劳动,为客户获利、避险、支付便利提供帮助。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服务产品与领域,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远不止金融工具,还应当包括咨询、信息服务等,并进下发挥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支票、汇票、银行卡、保单、期货等的作用,以新的模式促进服务的增值升值。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尽可能为客户提供舒适、整洁、大方、美观、庄重的服务环境,提升金融企业服务形象。 3.创新金融管理。管理出效益、出战斗力。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金融管理服务激励机制,创新为提供更有效地金融产品和服务所需的组织、岗位、流程、培训与考核,以及市场营销方式、商业模式等。积极探索设立独立的信用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引入风险管理一票否决制、贷款终身责任制。信用卡的收费模式要打破传统的向受益客户收费的模式,转向了以向商户费为主的商业模式,扩大信用卡的使用范围,使信用卡像手机一样普及和便捷。同时,要加强金融技术创新,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和项目开发力度,使个人金融业务电子化服务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金融管理论文: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 摘要:本文主要以网络金融管理概述作为出发点,分析了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多方面探讨了具体解决措施,以期为完善金融管理模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网络经济;金融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金融已深入各行各业,且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较大便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无论是支付宝还是P2P网贷平台,都对传统金融的地位有着较大冲击和影响。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给经济、社会带来极大的风险。所以,需要相关行业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展开处理和解决。 一、网络金融管理概述 (一)金融管理 所谓金融管理是指组织和指挥人们按照一定的规章或者规律,计划信贷活动和货币流通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协调,是一项全过程的管理活动。金融管理隶属于金融学,包含的内容较为全面,主要包括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人才开发等。在从事金融管理或者展开经济核算过程中,需要遵从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原则;第二个是经济核算原则;第三个是责任与权力统一原则。 (二)网络金融范围 现阶段,网络排金融主要由电子银行金融和电子证券金融两个主要成分组成。其中,银行和证券交易所是这两种金融的传统管理方式。结合相关实践经验表明,传统管理方式具有管理效率低、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但是安全性较高,而现代的网络金融虽然便利性较大,风险较高。针对这一情况,可以看出任何风险的出现是网络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也有较大利润空间。 二、网络经济下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 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其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制度法规不完善这一问题,有些制度法规存在较大的漏洞,从而大大增加了金融发展的风险。加之金融管理经验不足,不利于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资本的显著特性,在金融发展以及执行制度法规过程中,存在不少不法分子,以“低风险、高收入”的承诺诈骗投资人资金。 (二)网络金融自身存在一定的风险 网络经济下,保密性是网络金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网络经济中开展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都可能存在信息被盗窃这一风险。一旦信息被泄露,其后果不堪设想。另外,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加强对网络金融信息的保密工作尤为重要。但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存在一些漏洞,不少专业黑客为获取利益,通过各种方式盗取金融信息。或者利用木马、病毒等方式展开攻击,甚至有内部人员受他人诱惑,做出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给网络金融企业带来致命威胁。 三、网络经济下完善金融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完善制度 结合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一特征,我国应针对金融管理风险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规制度,进而确保金融活动的顺利展开,并起到降低网络金融犯罪率的作用。另外,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对网络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进而在规范市场行为的同时提高降低网络金融风险。除此之外,需要加强信息保护,减少黑客攻击率,并结合网络经济发展情况构建网络交易保护法案,进而促使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网络安全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但是在为人们带来便利性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尤其对于网络金融行业的发展而言,一旦没有做好信息加密保护,就会造成信息的泄露。结合这一情况,首先需要金融企业树立科学正确的意识,提高自身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对信息保护工作的重视。并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其次,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引入病毒查杀软件和防火墙技术,养成常杀毒的习惯。最后,相关金融从业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并针对病毒和木马问题,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实现提高安全防护能力的目的。 (三)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进一步促使网络金融的良性发展,需要加强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且完善的网络金融管理模式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此,要想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网络金融模式,需要定期加强对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进而在提高他们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网络经济下,金融行业的发展步伐加快,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额待解决。对此,相关行业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国家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健全和完善制度,加强对金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最终为促使网络金融的健康、稳定、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唐远航 单位:长沙县第一中学 金融管理论文: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 摘要: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金融管理,特别是在今天金融管理的位置越来越高。未来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度,以及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企业就需要注重金融管理工作。目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如何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金融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比方说,可以合理的整合企业的北部资源,从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是通过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金融管理对企业的作用,以及需要面对的问题,从而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措施 一、前言 市场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就是资金的融通,可以说资金融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限制着企业经济的进步。企业为了能够保证经济的快速进步,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资金的融通,因此,就需要加强金融管理工作。然而,就目前我国发展中来说,金融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致使企业不能够有效的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心,从而限制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甚至于无法提高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只有有效的认识到自身发展存在的不足,特别是了解金融管理对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结合实际的情况找到科学有效的道路。那么在企业发展中有哪些问题呢,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呢? 二、金融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定义 简单的解释就是金融从本质上就是资金的融合,是进行货币的流通、资金信用的传递,以及与资金有关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概括。从广义上来说,金融就是指货币,从货币的始发、储存、更换、结算、流通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而金融管理主要的就是以上的经济活动给予合理的管理以及制定一些规则,以此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企业经营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金融管理,其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涵盖了预算编制以及财务管理,当然,金融管理也是一个企业能否正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金融管理作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上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时候,都会需要一些规章制度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比方说在资金的结算、货币的流通以及货币的信用问题上面,都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金融管理。然而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依照经营的理念去制定出相应的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大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困难,因为,这要求整合所有的资源,以此来提高生产率,而解决这个问题基础的事情就是做好金融管理。资金能否融通是确定一家企业经营是否顺畅的保证,企业管理应当是凌驾金融管理之上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行,因此,金融管理尤为重要。金融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的运行,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只有保持其正常的运行才能在市场中保住自己的位置,才能在躲避遇到的风险,可以说金融是一个企业能否承受风暴的保护伞。 四、企业经营管理中涉及到的金融管理的主要问题 现如今,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着过多的问题,首先,金融管理的体制比较落后,这也是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就是企业的资金框架建设不合理,缺乏全局观;最后,就是所有企业需要面对的收款问题,如何确保安全的收回所有的款项,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着重考虑的问题。只有解决以上三个问题,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金融管理落后 目前,国内的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金融管理的模式还是沿用之前的,严重的滞后。这些金融管理模式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仅仅使用不方便,同事使用的人员也没有具备专业的技术。因此,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应该注重金融管理的重要性。某些企业在实际工作没有过多的去关注金融管理,这也就造成企业经营管理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与此同时,很多的企业领导者本身就不具备金融管理的知识,这也就造成他们不都重视金融,在数据分析的时候也缺乏科学的方法。而落后的金融管理也在某种程度山制约中经济的发展。 (二)资金框架不科学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时候,最要的事情就是保证资金的流通,这其中包括融资、银行贷款业务、以及自身持有的资金三个方面。企业在日常的运行中会经常发现资金流向不明确的问题,大多数的企业在运营之前都有小笔数量的资金,这些资金都是限制着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被是企业还要面临着社会带来的压力,企业在承受这些要开的时候,如果企业自身的经济出现了问题,那么毫无疑问的说此时企业面临着双份压力,自己都没有能力去拯救自己又何来竞争了。此外,还有部分企业不了解国家的政策导向,也不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在这种时候如果向银行贷款,其承担的风险是企业无法估量的。 (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收款 企业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收款,可以说一个企业如果对于需要借款的单位了解不够透彻,那么在后续收款的时候将会遇到各种阻力,对于借款的单位一定要做好数据调研,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信用评估,才能很好的掌握借款单位的资金运转情况,如果不这样操作,那么后续企业收回贷款将会难度增加不止一倍。 五、提高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处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就必须要充分了解金融管理的模式以及使用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经营管理。金融管理只有很好的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才可促进其发展。 (一)建设独立、科学、完整的金融管理部门 企业应当建设独立、科学、完整的金融管理部门。还应当设有专门的人员去负责企业的贷款回收工作,此外,还要及时的将回收的款项转交给相关的管理科室,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职责,以及需要承担的义务和权利,才能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这里要说明一下,在回收工作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借款企业的资金流通情况,比方说,是否有欠债的情况、欠了多少债务,以及现今企业的信用度是多少等,只有有意识的将这些问题带入进去,才能根据不同的企业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此,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做好企业金融管理预算 企业的预算工作是指在某个固定的时期之内,对资金的使用状况以及经营中涉及到的所有方面的手指、资金运行的整体安排。预算是对资金数据话的统计管理,而预算管理又是金融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预算是将所有的问题集中到一个平台系统中的重要方式。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利用预算进行整个企业财务的经营效益。可以这样说,企业对于预算工作一定要重视,首先要做的就是规范化,其次就是在加强对预算的编制工作,预算的编制中一定要注重对项目的划分,此外,还要结合有关的部门对数据进行精确的审核,务必要做到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各个部门的财务状态。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对于预计已经做好的预算编制工作,不可以随意的篡改,倘若发现问题,一定要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修改。只有建设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在规定时期内进行考核,对于参与考核的人员来说一定要严格审查,确保没有弄虚作假的人混在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三)加强管理水平,完成信息化 目前就发展的商机来说,主要表现在谁是第一个发现,只有先发现先操作才能在未来经济危机的时候做好准备,才能及时的抓住机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特别是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一个好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事半功倍。前面我们说到目前我国的金融管理还比较落后,因此迫切需要企业注重信息化的建设,只有集中化的管理,才能有效的进行整合,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的保证财务管理的科学性,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金融管理的工具能否完善也是确保管理科学化的因素。气压在财务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当建设数据库,如今是网络化发展的时代,只有确保信息的及时更新和提取才能有效的安排工作。 (四)创立科学的信用评价系统 企业在进行商业活动之前,一定要调查好借款单位的实际状况,比方说借款单位的生产产品、产品的质量如何、企业是否具有品牌、品牌的口碑如何、企业资金的运转状况、是否有欠债的情况等,这些问题在进行合作之前一定要了解透彻,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完整的信用评估体系,才能确保自身所要承担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 (五)扩展金融渠道 在上文中我们有说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动中,最重要是对资金来源的整合、银行的贷款业务,以及自身所持有的资金。可以说这些资金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叫单一,企业为了能更好的增加资金的来源,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扩展资金的渠道,打个比方,企业可以直接上市融资,一旦上市,银行对于其贷款业务的要求就会降低,特别是高科技产品上面,只有扩宽资金的渠道,才能确保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不仅可以直接上市,还可以间接的上市,比方说可以和银行达成某种协议,共同承担风险,这样企业在银行贷款的时候也会相应的减小风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企业可以提供给其他企金融管理服务,比方说资金的评估上面,又或者在资金的结算和融资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用这样的方式来确保企业金融上面的管理创新工作。 六、结束语 金融管理的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特别是现今,金融管理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的突出其地位,企业应该注重这方面的意识。首先,就是要确保企业领导者有这个意识,只有领导层有意识了才能有效的下达各项指令;其次,就是要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操作规范化;最后,就是要积极的开展各项有利于金融管理的工作。企业只有做好金融管理的工作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有效的措施。 作者:王稼 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管理论文: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 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金融管理,良好的金融管理手段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增速减缓,以及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各大企业应当适时完善企业金融管理制度体系,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力与适应能力。本文从实践角度对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完善企业金融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实践角度;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 我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始终坚持贯彻改革开放的思想,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今天,我国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艰辛。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换挡调整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开展,我国将实现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全面改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管理成为企业控制资本流动、调整市场配置的主要手段,因此金融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环节与内容,深入研究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所起到的作用,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能否得到提高,以及企业时候能够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1.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全面的资金支持与管理。为获得足够的运营资金,企业往往采取贷款的手段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随着融资手段的不断丰富,社会融资和各类融资手段也逐渐成为企业快速获得资金的重要手段,只有资金充裕企业的经营活动才能有序展开,所以金融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开始的基础,它的核心地位无法取代。不仅如此,科学的金融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作用,企业经营势必会遭遇各种资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依托完善的金融管理制度。在完善的金融管理制度的保障下,企业承受金融风险能力将会大大增加,在企业金融紧张时期,通过有效的金融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转,使企业渡过危险时期。 2.加强企业金融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办法 为保证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企业金融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其中包括设置专业的金融管理部门、规范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实现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及定期检查企业信用评级等措施[1]。 2.1设置专业的金融管理部门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金融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经营资本正常流动的重要保障,需要予以特别关注。例如,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基础上,设置独立于财务部门的金融管理部,并聘请专业的金融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对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进行统一调配,使企业资产得到合理充分利用。并且,企业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自身职责,提高企业经营成本意识,随时关注企业负债风险,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资金回收的手段,保证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避免因负债率过高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增加[2]。 2.2规范企业财务预算编制 企业金融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是财务预算报表,因此,在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中,规范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将直接关系到企业金融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关于企业财务编制的规范化,首先应加强财务预算报表制作之前的调查与取证,确保财务预算数据来源的正确性。其次,财务预算一旦形成,则不能随意更改,对于财务预算报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以数据为更改依据,并追究相关共组人员的责任,保证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权威性[3]。最后,企业财务预算需要全面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全面的财务预算编制将确保企业管理层相关决策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2.3实现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企业管理已经逐步实现信息化,在企业金融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缩短金融数据的采集时间,有助于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人员实时掌握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信息化手段的企业金融管理工作将实现统一化与制度化,以更少的人和更高的效率,为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提供信息化建设保障。 2.4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经济活动的热情高涨,然而企业的经营无法脱离资金的支持独立开展,因此企业的经营需要强大的资金保障做后盾。在此情况下,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在维护传统银行贷款渠道的同时,还要研究如何利用社会融资的手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社会融资的优点是企业的风险由企业所有人与投资人共同承担。然而社会融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企业投资方参与企业分红,虽然企业因资金充足而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企业经营者实际所获得收益需要根据企业经营情况来定。具体来说,当企业营业额增长幅度较低时,企业所有者获得的实际收益明显减少,随着企业营业额的增加,这一问题才会得到明显改善。 2.5定期检查企业信用评级 由于企业信用评级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得到银行贷款,以及银行贷款额度,所以,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企业信用评级进行检查。实际操作中,当发现企业信用评级下降时,需及时明确下降原因,并采取有效及时的手段进行弥补,第一时间恢复企业的信用评级,确保企业的信用评级维持在良好状态。然而,在检查企业信用评级时,应当注意检查频率,高频次检查企业信用评级将导致银行方面怀疑企业贷款风险增加,反而会不利于企业融资。为此,企业信用评级检查建议一年时间为周期,历年信用评级查询记录需要归档,以备相关金融部门查阅[4]。 3.总结 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不仅取决于国内相关经济和体制改革的政策,也取决于我国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经营情况。基于全球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全球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经进入全面增速调整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在不断的放缓,给我国经济发展制造了更多的麻烦和挑战。在此增速换档期间,加强企业自身金融管理制度建设,夯实企业资本基础,提高企业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使企业能够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管理论文:计算机金融管理体制运用 一、现阶段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的运行状况 我国金融管理由于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管理体制无法建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才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管理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才逐步走向成熟,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1.我国金融管理的模式逐步明确。 我国金融管理的初期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主要负责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的主体,而各级的政府部门担任金融管理的部分职责。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因此,为了转变金融管理的模式,应该将管理的模式明确,有关部门应该出台有关财政工作的新模式。 2.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经历了重要的变革时期。 旧的金融管理体制由于在管理主体上划分不明,使得我国金融管理改革的重点落在了明确管理主体的职责和权限。目前我国金融管理的主体有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三个部分。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主体,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负责我国的货币金融流通,货币政策以及监管其他的商业银行,被称为“银行中的银行”。证监会负责监督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保监会负责保险行业的发展。这样就使得我国金融管理的各个行业和各个环节都有了明确的管理主体,有了明晰的职权划分,这样才有利于我国经济市场健康的运行。 3.金融管理的过程中具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观念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管理行业的法律数量也在不断的递增,比较具有代表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监督管理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金融行业的管理奠定了法制基础。现阶段我国金融管理体系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金融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工程,很多情况都是不可预测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金融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二、目前我国金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金融管理体制中的各种问题暴露无遗,最为严重的是没有灵活的预警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金融管理体制对防风险的意识不足。 金融风险主要涉及到了资金运转的风险、理财的风险和监管的风险,而具备风险意识是现代金融管理的重要管理理念,我国金融管理机构虽然还重视设置行业准入制度,但是对行业所属单位的风险监管力度不够。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对新加入银行个体进行资格的审批,主要考虑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而对商业银行控风险能力和运行机制缺乏考核。由于我国金融管理风险意识不足,导致金融危机初期银行没有做好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测,最终让我国消费指数持续上升,导致通货膨胀。 2.我国现有的金融管理机制反映不够灵活,能力有限。 在金融管理部门对重要的规章制度修改的时候,必须要按照一套完整的程序进行。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银监会作为我国金融管理的主要主体,在制定或者修改某些政策时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有些重要的事项甚至要通过国务院的研究。再加上我国地方金融管理机构业缺乏与上级地区金融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金融管理机制的信息反映不及时,不够健全。在遇到突发性的金融危机的时候,迟迟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这样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世界经济千变万化的大潮下,灵活有效的金融管理体制会为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提供有力的保障。 3.我国金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管理机构,它主要负责对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进行管理和监督,但是,由于职能有限,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往往是联合了银监会等其他的部门进行监督。而且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内部的部门设置过多,导致很多交叉性的权利长期存在,这给我国金融管理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是金融管理体系中的主要问题,金融行业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金融监管的不完善会让金融机构的管理失去约束性,从而从制度化走形自由发展的方向。完善有效的金融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要提高我国监管部门的工作水平外,还要明确划分监管部门的职权,以及强有力的技术作为保障。计算机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我国金融管理的技术保障。 三、运用计算机防范和减少金融危机 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主要标志,也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它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我国金融管理中利用计算力防控金融风险,无疑是未来金融管理在信息时代的最佳选择,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利用计算机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 1.运用计算机可以及时地了解世界经济环境。 利用计算机可以建立起经济发展的动态数据库,对定期范围内的国内外经济发展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态势,对可能存在金融风险也可以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当前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是webservice技术,它可以完成对经济环境的监测。 2.利用计算机可以防范金融风险并且有效地防范金融机构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我国的金融机构在运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运行的风险,其中主要存在于银行业。我国的银行全部由银联作为机构的枢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覆盖较广的网络体系,在银行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客户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查询、转账汇款以及支付等一系列活动。但是,银行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很有可能由于外部或者系统内部的网络问题而导致银行网络系统的瘫痪,从而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转。但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比如,国外的很多银行尝试运用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技术来维护银行网络的正常运作。 3.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金融管理信息沟通和快速处理金融管理问题的机制。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我国金融管理体制在未来改革的方向主要是设立独立于政府与行业协会的专门性的金融管理机构,这种管理机构将会行使以前所有金融管理主体的权利。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金融管理信息沟通体制以及处理问题的机制。运用计算机可以将全国范围的金融机构纳入专门化的网络之中,管理机构可以随时掌握信息沟通与问题的反馈处理,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协调各种防御力量,还可以预防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管理体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作者:陈琳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金融管理论文:小议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权的完善 一、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履职面临的现实困难 按照现行金融监管框架,金融管理职能主要由“一行三局”承担,而证券、保险行业在市、县的监管机构为空白,监管效率不足,形成监管真空;而银监在市、县的监管人员太少、监管力量太弱,其监管力度和监管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基层人民银行日常性监管手段不多,日常监管主要集中在金融统计、征信、账户、外汇管理等方面,较为突出的案例是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反洗钱业务的检查,地(市)中支及支行没有检查权,必须先获得分行授权才能开展,处罚权更是集中在分行或总行;利率政策由人民银行制定,却没有相应的检查权限。此外,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是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条件,然而由于对证券、保险机构仅仅有一个协调机制,而没有监管职能,基层人民银行在对证券、保险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缺少抓手。 二、对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权边界的诠释 确定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权的边界,首先须明确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的边界。主要应包括:一是地方金融服务。主要是为中央在各地的金融管理机关即“一行三局”服务,为当地金融机构服务,为当地的民众(即金融消费者)服务;二是地方金融管理。主要是对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农村资金互助会等准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退出、经营业务进行管理,同时履行风险救助责任;三是促进地方金融改革发展;四是支持金融创新;五是管理地方国有金融资产。在确定了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的边界后,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权的边界,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金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及不与银监、证监、保监和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重叠、交叉的原则确定。具体应是:(1)贯彻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适时调查反馈货币政策实施效果;(2)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方法,加强人民银行业务系统的准入管理,督促金融机构合规合法经营;(3)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统计、支付结算、国库、征信、外汇、银行卡、反假币、反洗钱等金融业务实施现场和非现场监督检查,防范金融机构业务风险;(4)适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开展综合评价及稳健性现场评估,有效防范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及系统性金融风险;(5)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切实防范区域金融风险;(6)密切关注地方金融发展态势,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切实维护辖内金融安全与稳定;(7)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金融稳定协调工作机制,实行监管信息等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共享,促进地方经济金融协调稳健发展。 三、强化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权的重点与方向 (一)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为基层人民银行高效履职提供法律保障。一是建议尽快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重点应对金融管理相关条文进行修改。首先要增加相关法律内容,将总行新“三定”方案中确立的相关金融管理职责写入人民银行法中。其次是要及时对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如“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必要的报表和资料”,建议删除“银行业”三个字,应该是所有金融机构,而不仅仅限定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后是对相关具体执法检查处罚条款进行细化或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增强检查处罚条款的可操作性。二是制定完善金融管理法规。尽快颁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商业银行存款保险法》、《信用法》、《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法》、《金融机构购并条例》、《金融清算条例》等,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三是建立中小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机构除按照有关制度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外,还可受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委托直接履行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微观监管。 (二)强化金融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地方法人机构风险防范能力。一是加强金融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基层人民银行可在不违背“三定”方案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调整内部机构设置,从现有执法职能部门中抽调高素质金融管理人员组建金融管理专职部门,负责金融管理日常工作。二是加强“一台两库”建设,即加强金融管理工作平台、金融管理信息库和金融管理人才库建设。三是加强金融管理制度建设。要依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及相关金融管理法规,制定出台符合地方金融管理实际,以“两管理、两综合、一保护”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管理制度、办法、指引等。 (三)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升整体监管效率。要转变金融监管的理念以及调整监管目标与重点。在监管目标的模式上,要完成合规性监管向目标导向型监管的转变。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发挥监管的合力作用。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包括内部监管体系、外部监管体系和社会监管体系三个部分。首先要加强自律性监管,即要筑牢金融从业人员自律、金融机构自律及协会自律三道防线;其次要加强专业性监管,培育独立且公正的社会监管机构,其中包含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等,特别是要强化审计意见对金融监管的作用;第三要加强社会性监管,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和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加强金融监管。 (四)积极创新金融管理方法与手段,不断拓展金融管理的范围和空间。当前,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创新可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突破:一是开业管理。目前试行的开业管理工作,仅止于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必要时可由银行机构延伸到证券、保险机构及地方准金融机构;还应延伸到老金融机构开办的新金融服务与管理项目。二是重大事项报告。目前,金融机构报送《重大事项报告》中存在迟报、瞒报、漏报金融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为此,应增加瞒报、迟报、漏报金融突发事件等重大事项的惩戒、处罚条款,以确保金融重大突发事件报送的时效性。三是综合评价。要在现有《综合评价办法》的基础上,将综合评价范围拓宽到证券、保险机构,并建立分类别的《银行业法人机构综合评价办法》、《银行业金融分支机构综合评价办法》、《证券业综合评价办法》、《保险业综合评价办法》等评估办法,并适量增设定量指标数据及标准,以确保综合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四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要通过金融侵权案件深入挖掘违法违规线索,及时查处金融违法行为,督促金融机构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辖区金融安全与稳定。五是综合行政执法检查。应延伸综合行政执法检查触角,不仅应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常规业务,而且要检查其衍生、及中间业务,着力消除金融风险隐患。同时综合行政执法检查也应延伸至保险、证券(期货)机构。 (五)加强金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和增强金融管理内外工作合力。要坚持“使用与培育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培训、岗位交流、跟班学习、挂职锻炼、执法实践等多渠道、多方式锻炼人才,促进成才,努力打造一支进得来、出得去、知识齐全、业务精通的金融管理队伍。 本文作者:夏旺春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 金融管理论文: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 摘要: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为了切实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好企业现代化建设,便必须重视金融管理。现在社会市场竞争也愈加的激烈,企业也必须重视自身金融管理水平的提高,合理地利用自身的内部资源,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笔者主要分析了企业管理中金融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经营管理;金融管理 资金通融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其也会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为了确保企业发展的快速,必须重视金融管理。但是就现在而言,我国很多企业都无法将金融管理很好的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这也会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所以,现代企业必须认识到自身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策略,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管理本身便具备滞后性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金融管理的模式还不够完善,甚至还会选择传统管理模式,并且实际工作开展的时候,并没有聘请专业金融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并且进行金融管理的时候,主要领导还是企业的领导。这些领导在工作开展的时候,很容易忽略金融管理本身的重要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其金融管理知识并不专业,这也直接导致了无法对一些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企业这些工作开展的效率比较低下。 (二)资金结构不够合理 企业在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时候,往往会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的渠道往往是企业自身的资金、融资以及银行贷款。企业在运营的时候,经常会存在一些资金流转方面的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这也会导致企业压力比较大。若是企业面对的压力比较大,那么其经济运转便很容易出现故障,企业没有资金,自救能力也比较差,甚至会影响企业生存。 (三)企业收款比较的困难 很多企业在经营的时候,收款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很好的了解借款单位的实际信用情况,没有系统的评估借款单位存在的风险,不了解借款单位资金流转的实际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也会导致企业收款的难度比较的大。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将金融管理作用发挥出来的措施 (一)重视金融管理机构的完善 完善金融机构指的是成立专门、完善以及科学的金融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人员来回收相关的带宽,并将得到的款项交给专门部门管理,并且还应该对自身责任、义务和权力进行明确。在进行资金回收的时候,需要全面的了解单位资金流转情况、负债情况以及单位的信用情况,并系统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拖欠的原因,并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同措施的制定,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运营。 (二)对企业金融管理工作预算进行完善 企业预算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收支情况以及先进流转情况的整体规划。通过预算能够合理的对资金进行控制和管理。预算管理也是通过预算来管理企业资金运转的实际情况,通过预算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的实际效率。这便要求企业必须认识到进行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对预算编制进行规范,在预算选择的时候,需要细化相关的项目,并将其和相关单位以及部门来核对。此外,还应该落实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通过预算来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做好预算管制方面的工作。此外,对于已经制定的相关预算编制,不能够随意的进行更改,若是真的存在问题,那么需要进行报告分析的提高,更改也必须严格根据程序进行。还应该重视监督预算部门的完善,在规定时间内需要定期的来考核,若是考核的时候,发现某些工作人员存在问题,那么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特别是处理那些弄虚作假的工作人员,从而给预算编制的合理和规范提供一定的保证。 (三)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切实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商机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先人一步,才能够占得先机,抓住机会,帮助企业更好的进步和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时候,也需要将信息技术运用进去,做好信息化的建设,集中化的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金融信息化的实现,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让财务管理更加的合理,切实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方面的效率,帮助企业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此外金融管理手段的完善也能够让管理更加的科学。并且,企业还应该进行内部数据库的建立,做好监控工作,让企业运营管理更加顺利的进行。 (四)进行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交易进行前,企业需要全面的了解借款单位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合作单位的情况来确定合作是不是要继续进行,而想要做到这点,必须完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了解投资的风险,保证企业资金安全。 (五)重视融资渠道的拓宽 对于企业而言,其经营管理的时候使用到的资金,主要包含了银行贷款、融资以及企业自身的资金,这便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融资渠道的拓宽。比如可以上市融资,上市融资的渠道的相关要求要比银行贷款低一些,能够帮助企业高科技项目更好的投资,融资渠道的拓宽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转型。除了直接上市融资之外,还可以间接上市融资,和银行达成利益共享风险工单的机制,这样不但能够降低风险,还能够约束银行贷款。 三、结语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的突出,这便要求企业必须真正的认识到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并做好金融管理工作,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作者:王荣海 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市分行 金融管理论文: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 【摘要】 近年来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成为战略转型重要抓手。但是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商业银行过度依赖核心企业(平台),伴随着核心企业脱媒和跨界发展,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业务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应对经济新常态下客户综合化金融服务需求,本文分析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并从内部组织管理和产品创新角度提出供应链金融发展四大趋势。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和“三期叠加”关键期,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提速,金融脱媒加剧,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等内外部形势,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寻求竞争力与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供应链金融根本在于抓住“核心企业(平台)”,因此对合作方依赖度较高。二是核心企业(平台)加速脱媒,部分核心企业成立下属金融机构或保理公司替代商业银行,或通过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手段替代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适应合作与竞争的局面,深入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供应链金融特点,强化内部管理和产品创新,打造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一、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 发展供应链金融是促进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推进,将实现客户的批量拓展,增加新客户、新账户,进一步夯实客户基础;通过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制定差别化信贷政策,提升客户粘性,增强客户忠诚度;通过交叉销售,提高客户产品覆盖率,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通过建立链式营销服务平台,实现资金体内循环,带动对公存款、中小企业贷款投放、中间业务及个人业务等的协同发展,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提高商业银行综合收益。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思路和目标 商业银行通过为链条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来满足核心企业优化产业链条的需求,围绕产业-金融-链条,建立覆盖境内外、大中小微全量客户、线上线下的统一服务平台,实现一体化、自动化、专业化、差别化的“四化”目标,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水平。 (一)服务平台一体化 建设客户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客户体验统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境内外、本外币、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提供“投资-融资-结算-管理”的一揽子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实现供应链业务一点接入、条线联动机制。 (二)业务操作自动化 对外,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平台)合作,整合双方资源,通过系统对接共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或平台上的交易客户,提供全流程网上操作的金融服务。对内,商业银行业务受理电子化,银行子系统交互友好,实现贷款受理、尽职调查报告、业务申报,合同签约,贷款投放还款等各环节全流程电子化,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三)服务模式专业化 制定供应链业务专项政策和产品管理办法。组建供应链金融专营团队,整体解决客户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选择供应链链条成熟、完整且链条企业较多的核心企业(平台)进行营销拓展。 (四)风险控制差别化 设计单独的供应链企业评级评价体系,创新整个链条进行整体授信机制,建立供应链融资预警平台,给予专项的信贷政策。深入研究核心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特点,实现经济资本占用精细化参数设置,探索建立相应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个性化、灵活的风险补偿和风险缓释方案。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 (一)供应链融资线上化趋势 供应链金融线上化顺应了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思维和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进行深度整合,通过银行系统与核心企业、核心平台系统对接,实时交互数据和信息,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流程在线操作的网络融资服务。网络供应链融资在银行服务日趋同质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开启了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服务模式方面,银行与核心企业双方平台融合为一个新平台,“三流”数据全面共享,流程齿接、信息实时交互,银行深入了解每个平台的经营情况、业务流程、发展阶段和金融需求,为核心企业提供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制的综合金融服务。在业务模式方面,整合银行与核心平台资源,在贷前客户准入、贷中交易信息确认、贷后风险预警、逾期处置等各环节合作发挥双方优势,链条企业借助核心企业信用和交易数据增信,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解决资金问题。在业务操作方面,银行与合作企业(平台)、物流、保险、借款人等互联互通,信息数据自动驱动业务,全流程在线方便快捷,提升银行集约化经营能力。在风险控制方面,运用交易、物流、保险等相关数据信息,自动预警、远程视频监控、共同控制风险。 (二)链式营销趋势 从营销单一企业向营销整个链条转变,“一链一策”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定制产品,开展链式营销;转变服务理念,由简单的银企关系向协作发展转变,改变传统的企业提出需求、银行提供产品的合作模式,转为核心企业向银行提供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业务信息及数据,银行与核心企业共建供应链管理平台,在有效控制“三流”的基础上,为整个链条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实现银企共融、协同发展。 (三)专业团队服务趋势 组建总分支各层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专业团队,打破传统条线管理,由专业团队负责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营销和管理,负责辖内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营销、方案制定、产业链分析研究、线下产品线上迁移推广等工作,提升供应链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专业专注管理与服务。 (四)盈利综合化趋势 将供应链作为整体服务对象,依据链条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紧密度、业务量等要素,制定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综合定价机制、收益分配机制。转变传统的以单一客户、单一产品为对象的思路,向充分挖掘整个链条的需求,考量供应链全链条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贡献度进行综合定价,实现单点盈利到综合化盈利模式的转变。 作者:赵洁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 金融管理论文: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完善 【摘要】 本文是针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问题的探讨。文章首先分析了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重要性,然后就现阶段我国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相应的完善对策,展开了详细地论述。 【关键词】 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问题与对策 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行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同时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在新的金融行业环境中也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不仅能有效地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能满足不同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要远远领先于北方地区,目前暂时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合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而传统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完善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体制也就成为了各级地方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管理不到位 我国部分地方的金融机构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如内部结构部完善、资产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多数来源于金融管理机构本身的管理系统。另外,一些地方性质的金融控股企业,由于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同样也增加了政府对其监管和制约的难度。 (二)地方金融管理主体权责不明确 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地方政府部门设置的。但有的地区由于区域内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没有设置金融管理机构的问题。同时,不同地区的金融管理部门在名称设置上也不同,其职责权利也有差异,这样就导致了彼此之间存在职责重合的问题。具体到各地方的金融管理过程中,有的金融管理机构会结合地方的规划政策展开相对应的管理措施,而有的地区则是根据具体的金融管理对策来规划管理体系,这样就会出现职能上混乱的局面。 (三)央地金融管理存在协调难题 现阶段,我国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缺乏硬性的指标约束,都是各地方自下而上的自愿行为,没有好坏考评标准。中央和地方就金融管理存在着不少协调难题。例如:协调机制不顺畅。各地方“一行三局”与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很难形成管理合力。尤其是当某一方牵头开展工作时,另外一方很难给予全力的支持和配合。又如,双方缺乏行之有效的金融风险应急预案。各地方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缺乏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协作和联动机制,彼此之间在风险处置上难以分清各自的职责,导致了应急预案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 三、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措施 (一)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指导与管理 应建立完善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降低不良资产的转化率。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从而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的管理效率。具体来讲,首先,需要完善地方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和约束金融机构的内部激励体制,达到对整个金融机构内全部决策、执行与监督行为全程监控的目的。其次,优化管理各类新型的金融机构,尤其是细节问题,可以通过对外部监管规范或制度的经营来避免一些金融风险问题。最后,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机构信息对外的透明度,并且定期面向社会公布金融机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获得投资人的信任。 (二)明确地方金融管理主体权责 在开展地方金融机构的管理工作时,重点应坚持中央直接管理与地方协调管理的原则,依照专业化的金融管理模式,明确地方金融管理主体的职责和权利范围。其原因在于,本身地方性质的金融管理就较为复杂,为了有效开展金融管理措施,应当明确区分开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管理界限。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管理体制是统一而协调的关系,中央对地方金融管理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这样的引导有利于推动地方金融与地区经济的快速融合,提高金融机构管理的专业化水准。同时,明确地方和中央的金融管理机构彼此之间的主体权责关系,还有利于推动中央和各地方金融管理模式的开展。(三)建立金融监管的地方与中央协调机制地方和中央的协调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地方和中央金融监管权限上的明确性。一般来讲,在确保金融市场统一性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的差异化,并且遵循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划分金融管理的权限,在此基础上合理引导与调动地方政府对金融监管的积极性。这样既给予了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的权利,同时也为地方政府监管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平台,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意义重大。另外,建立金融监管地方和中央协调机制,还可以通过对区域金融活动合法性和合理性判断避免监管盲区。 四、结语 强化地方金融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中央管理部门设计好顶层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指导作用,同时还需要各地方结合自身的金融生态特点与地方金融的内生性制度需求,逐步完善地方的金融管理体制,为地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王鹏 单位: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 金融管理论文: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1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1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前提 因而金融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企业的经营活动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现有资金及银行信贷。除此之外,发行股票、第三方投资也是企业生产资金的来源。如何有效管理这些资金,涉及到企业的金融管理。金融管理是企业筹措资金进行生产的前提,在经营管理中处于基础地位。 1.2金融管理有利于资金的有效利用 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企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资金支持,因此,保证资金链的持续供应极为重要。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时,需要通过扩大投资来获得更大的收入。但投资发展,就必然涉及到资金的使用,要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避免资金链断裂,就需要强有力的金融管理。 1.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金融管理至关重要充足的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证。不难看出,企业要想长足发展,获取更大的利润,就必须控制好现有资金。要将金融管理贯彻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安置和使用资金,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2现阶段企业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回收较难当今经济格局下 企业往往将目光放在多个方面,涉及的项目较为复杂,导致企业无法准确评估信用风险。有些公司信用等级较差,资金回收困难,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有些企业资金链严重断裂,直接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营。 2.2过度依赖银行信贷 我国企业资金来源目前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股票、第三方投资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但过度依靠银行信贷,容易导致企业现金流不稳。而且,过度依靠银行信贷,还容易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一旦国家调整政策,将对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打击。 2.3金融管理手段落后金融管理 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还未足够重视金融管理,甚至有些企业尚未设立专门的金融管理部门,也没有设置专业的管理人员。这直接导致企业金融管理手段落后,影响企业对金融管理的正确认知,从而造成金融资本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3规范金融管理,重视金融管理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面对我国企业在金融管理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要想快速平稳的发展,就必须重视金融对企业的影响。否则,一旦资金链断层,企业经营活动将遭受重创。 3.1企业要设置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 负责监控企业的金融资金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企业的金融管理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金融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同时,身为企业金融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了解欠债单位的资金流转速度,分析其信用风险,并根据这些条件,制定适当的资金回收手段。另外,企业还可加强自身的金融控制,在重大经济投资前先进行风险评估。 3.2注重资金来源渠道 确保企业资金供应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前,要明确现有的经济实力,提前预算,避免资金链断层。这主要涉及到对企业资金的预算、分配,加强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企业的资金链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3注重企业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 提升金融管理手段企业金融管理要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引入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管理。针对落后的金融管理手段,要进行改革创新,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使之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达到步调一致。 4结语 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要坚持与时俱进。企业的金融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企业必须重视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应用,充分发挥金融管理的作用,为企业日后的发展创造出更加有利的条件。 作者:宋蕾 单位: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刍议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反映。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认真把握毕业设计现状,不断提升自身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对策 毕业设计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有利于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职教育扩招持续加大,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在质量上存在很大问题,如选题脱离实际、缺乏原创性、毕业设计的答辩流于形式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现状,进而找出导致这一不良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能否科学合理的选好题,就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能否得到保障。而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中,选题不合理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选题没有针对性,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有限,在选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避繁就近,即繁难题目选择主动放弃,就近于参考书和网上能找到相关资料,如:《某酒店管理机制模式研究》就缺乏专业针对性。第二,所选题目范围把握不够准确,不是太小就是过于宽泛,太小则无法体现专业所学,过于宽泛则研究主题难以确定,这都将会对毕业设计造成阻碍。如:《某市的旅游研究》《某省旅游旅游开发的对策》等;第三,立意创新不足,容易落入陈俗旧道。由于学生在选题时参考的资料都是确定的内容,选择《某旅游景区问题分析》等旧题目时,只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没有新的观点和论据提出。 (二)缺乏良好的设计指导 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已经在某旅行社或者酒店进行岗前实习或培训,这给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具体表现为:第一,指导老师和学生就毕业设计进行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很少,以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大多情况下是通过电话、微信等移动通信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无形中指导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第二,学生被动应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理,指导老师不联系,学生就不问,导致毕业设计的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第三,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师长期在校研究理论而疏于实践,导致学生在相关实际工作岗位碰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三)毕业设计进度的监控有待提升 根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如切合旅游管理专业进行选题、下发任务书、书写开题报告、列提纲、完成初稿、检查、校改、定稿以及答辩等。不过,因为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学生岗前实习、培训的时间相冲突,导致学生难以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同时,企业目前对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完成的质量如何等问题关心不够,无法发挥监管作用。另外,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不了解,学生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老师沟通相对缺乏,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和认识发生偏差,进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四)形式主义的毕业设计考评 毕业设计的最后一步是答辩和成绩考评,主要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情况。考评实际存在的问题可能远比想象的要多,如毕业设计流程缺失、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和指导不到位等。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毕业实习存在关联。一方面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和毕业设计任务的双重压力下,不能有效完成,导致毕业设计的考评容易走过场。最后,答辩过程中,老师在较短的时间里面无法针对论文中的细节把握,只能抓要点而疏于毕业设计考评质量的把关。这不仅影响了毕业设计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得不到端正。 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一)恰当选题 恰当选题是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第一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选题: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毕业设计的理论保障,所以学生应当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经验或者相应案例进行讲解,充分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如:《浅论如何加强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教师和学生应该都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的素材,从酒店管理工作中积累毕业设计的素材,比如:《酒店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星级酒店宴会筹办问题分析》;最后,就如何准确选题,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选题环节,采用发现教学法提问导游行业的发展如何?一方面在设定问题情境的同时,又提出了选题的内容,另一方面利用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掌握毕业设计选题的关键,选择《我国导游业高离职率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这个题目。 (二)实行双导师双向指导 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的缺失,学生无法有效控制毕业设计的进程,导致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难以进行。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建立新型的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重指导。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理论知识部分,而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一来,既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又增加了实践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双师指导制度以后,两位导师应该始终参与到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双师制度的作用,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双重指导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由于实习原因导致毕业设计监督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显得非常有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形成制度,明确责任。企业应该就毕业设计考核问题给予学校一定协助,特别要强调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考核次数的考评。第二,应用网络科技,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不同时期在网上对自我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汇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动态管理模式,积极构建新型师生交流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联系。第三,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相应制度,以降低抄袭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营造积极、公正、创新的毕业设计制作氛围。 (四)建立校企考评体系 企业以往对毕业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并不关心,或者对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是否优秀也不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同时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阻力。学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严加要求,以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首先,在毕业设计内容的评价方面,应当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评价,但是也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这又这样才能体现出毕业设计的实际意义。其次,在毕业设计考评的方式方面,不仅要重视流程的完整性,而且还要确保流程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严禁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加强工作的落实,从而真正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提高。 三、总结 毕业设计的完成对学生自身旅游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对其日后工作影响较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需要将平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综合,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论文提出的实际问题,重视毕业设计的作用,努力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最后,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保证高校学术力量的提升,加大对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作者简介:王春丽(1982-),女,湖南衡阳人,本科,硕士,讲师,教务干事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教育。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与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摘要: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2010-2014五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数据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探索通过学生、高校与社会共同参与协调解决河北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调研 为了做好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明方向,我们对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近五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用人单位意见反馈与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管理的教师等分别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分析目前社会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学生的就业意愿,学校促进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意在辅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顺利就业,实现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对接提供借鉴。 一、河北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1.调查问卷的设计 根据调查目的,我们侧重四个方面编制了调查问卷。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毕业生工作情况、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评价、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和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2.调查样本确定 调查对象限定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2010届-2015届五年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本专业负责就业辅导的教师。请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填写设计好的调查表并收回,与教师进行的访谈作好记录。 根据我系学生管理办公室统计,近五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共1040人,设定抽样人数为50%,原则上按每人一份进行统计,应走访人数520人,实际发放问卷520份,收回问卷493份,回收率为94.8%,其中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达到93.4%。 3.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北京、承德两地,河北省内,其他地区分布较少。就业单位集中在私营、民营、外资企业,专业对口率高,薪资水平多数在3000元以上,1―2年晋升一次比较普遍,感到个人发展前景一般的占多数。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 首先北京作为首都,是政治经济中心,对人才需求量十分巨大,特别对于高职高专这种中低层实干人才需求量较大,相对发展空间和机遇较多,这是导致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在北京就业的主要原因。其次,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承德,距离北京较近,气候、饮食、文化、生活方面和北京也有相似方面,所以对北京没有陌生感,融入速度快。 其次,毕业生在承德学习生活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对承德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承德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对高职高专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所以留在承德的毕业生相对较多。也可以看出毕业生普遍倾向于增加就业安全度,回到家乡就业,有一定的基础,将“稳定”作为自己就业的重要标准。 再次,去国企、党政机关的毕业生相对较少,说明这些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低。毕业生自主创业非常少,说明毕业生的创业观念较弱,对自主创业望而却步。 最后,从就业单位地点与工资待遇两项交叉比对,发现留在北京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工资水平还处于低水平。从个人发展前景与晋升空间两项交叉比对,我们发现80%的毕业生在就业岗位得到了合理的使用,但是多数毕业生对职业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 表2 毕业生教育教学情况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毕业生对我系的职业能力培养持肯定态度。我系所授专业课符合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开展的各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与活动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然而我系在教学方面仍存在实习与实践课课时不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系应着重对这两方面问题进行研讨,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表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水平持肯定态度,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比较好。通过职业能力优势与单位晋升考虑因素这两项相比对,发现最欠缺的创新意识、管理能力与学习能力恰恰是单位晋升员工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适当加入能够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素质的课程及活动。 二、河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探析 1.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强化就业信息服务 从调查来看,总体上我系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是从整个就业情况来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较少,私营、民营、外资企业是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的主力军。 因此,学校应加大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力度,从学生一入学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准确定位职业方向,并严格要求学生通过这种渠道,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通过对学生择业心理、就业技巧和就业方法的指导,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另外,学校就业处应注意收集整理就业信息,积极建立与人力资源市场的紧密联系,建立高效运转的网络信息平台,及时毕业生求职及用人单位信息,为毕业生提供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这样才能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快速溶合,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导师制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实训与精品课程的建设 我系从新生入学开始,除正常班级编制授课外,通过兴趣爱好分类,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精品班,进行特色培养。我系开设的静雅班、茶艺班、导游班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通过与净雅集团、北大勺园、诚信旅行社等企业的合作,聘请了长期服务于企业的一线员工,要求他们带着所在企业的新一代培训软件为学生上实训实习课,让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习,使学生熟知酒店、旅行社等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业设计。由于整个创业设计过程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系为每组学生分配专业导师,从学生选题、设计、完成等几个步骤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在生活中导师们也要配合辅导员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岗位教育与职场引导,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优良的职业品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摘 要】 本文对以往胜任特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胜任模型的构建流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胜任模型。 【关键词】 旅游管理;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 2003年起,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加,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的高峰,是2003年的3.43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剧增,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政府、社会、民众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已经与石油业、汽车业一起发展成为世界三大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不再是奢侈的代名词。据统计,201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为3.25万亿。随着旅游消费需求增加,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势在必然。但从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流失严重:汪剑明研究认为,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两年后仍留在原旅游企业的不到20%。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调查显示,河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年之内的对口就业流失率接近90%。杨卫武等调查发现,旅游院校毕业生行业流失率在20%-40%左右,而综合性大学行业流失率高的能达到70%。大学毕业生是高级宝贵的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探索、构建适应旅游行业要求的毕业生胜任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文献回顾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 Clelland)在1973年提出了“胜任力”这个概念,认为胜任力包括与工作或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能力、技能、特质或动机等。自从麦克利兰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以来,有关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为热点。在国外,冰山模型、洋葱模型是比较著名的胜任特征模型。冰山模型由麦克利兰提出,他认为胜任力可分为知识、技能等位于冰山水上的显性部分,以及社会角色或价值观、自我概念、个性和动机等位于冰山水下的隐性部分。洋葱模型由美国学者博亚特兹(Richard Boyatzis)提出,他认为胜任力像圆葱一样,从内到外分为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态度、技能、知识等不同的层次,其中动机是内核。塞尼.M.斯潘塞博士(Signe M・Spencer)等在传统冰山模型基础上,经过近20年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新的冰山模型,将自我概念特征引入胜任力模型。在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学者对胜任特征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行业包括家族企业、通信业、IT企业、高校、医院等领域,研究对象包括高层管理者、管理干部、辅导员、班干部、医生、护士等,构建的胜任特征模型从二维度到多维度不等。 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刘新民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青岛9所高校2008年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构建两个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素质和能力。姚若松通过对广州地区的企业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胜任力的要求,构建了任务管理维度、自我管理维度、人际管理维度、运筹能力维度、冒险创新维度、岗位管理维度的大学毕业生胜任特征六因素特征模型。王蕾等对浙江省某高校2010届毕业生进行研究,构建了四个因素特征模型:核心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角色胜任力、其他胜任力维度。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流程 在参考以往有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胜任力特征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笔者提出了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步骤,主要如下: 1.文献分析:在分析以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文献和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确定绩效标准,选取有效样本,区分胜任力强的群体与一般群体。 2.行为事件访谈:请被访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围绕自己的本质工作,介绍3个成功的经验和3个令人感到失望的经历。要求受访者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的目标、实际采取的行动、最后的结果以及受访者的感受等。访谈时要做好录音和记录,输入计算机,整理成统一格式的文稿。为保证模型的客观、有效,访谈必须做到双盲设计,访问者在整个访谈过程中要保持中立,不对受访者的描述做主观评价。 3.访谈编码:在对分析员进行培训和反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胜任特征字典对文字记录进行分析,统计各种胜任特征在文稿中出现的频次,并对表现的复杂度和广度水平进行编码,确定各个要素指标的程度。 4.问卷调查:根据访谈编码结果,设计调查问卷。问卷采取五点量表法,请被试从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进行1-5级的评定。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进一步完善行为事件访谈的信息。 5.构建胜任特征模型:对搜集、编码的信息进行分析,设计指标,分配权重,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三、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 通过上述五个步骤,经过试验和调整,得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包括三个部分:个人特质、岗位胜任力、其他胜任力。 个人特质是个人具备的,能够对工作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潜质。岗位胜任力是特定岗位上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后天的培养、锻炼可以提升个体的岗位胜任力。其他胜任力主要是指能够辅助个体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或胜任岗位的能力,包括风险承担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学习能力等。 四、小结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特征模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岗位胜任能力是核心,反映了个体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个人特质和其他胜任力是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岗位胜任力的层次和效果,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保障。依据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有计划、分层次地引导毕业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胜任力。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它已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相关旅游业的就业前景可谓广阔,而“低就业率”“高流失率”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中屡见不鲜。就旅游界这一难题,剖析了造成该不协调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旅游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逐渐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旅行社、旅游景区和酒店等旅游行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给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然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旅游管理本科生并不把旅游业作为他们就业的首选行业,旅游管理甚至成了对口专业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同时,毕业生的高流失率更加大了人才供需矛盾。对此,本文剖析其原因,研究其应对策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缓解人才供需矛盾,促进旅游业稳定发展[1]。 1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当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人才缺口却有增无减。旅游业的就业前景可谓广阔。可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身上却出现了“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传统观念来看,旅游业是一种服务型行业,存在社会对服务行业的偏见,家庭和个人认同度不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的本科生不愿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并不把旅游业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职业,因此出现了“有业不就”和“转入他行”的现象。 2 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2.1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自身的因素 2.1.1 旅游行业自身特点与毕业生期望落差大 旅游行业包含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劳动力较多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都要求从基层做起,比如导游、服务员等,工作辛苦,酬薪也不高。现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自尊心高,家庭条件不错,并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拥有一定的学历后,认为理应从事管理性的岗位。此外,由于旅游业具有季节性、波动性和脆弱性的特点,淡旺季的差别及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比较大。企业应急招进毕业生而缺乏长远规划,毕业大学生因此缺少重视、成就感,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旅游行业从基层做起的特点,以及社会对旅游服务业的偏见,这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相距甚远,导致“有业不就”或“转入他行”[5]。 2.1.2 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许多大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即将毕业但又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即将毕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对服务行业缺乏正确的理性认识,不仅在物质环境上难以适应,心理上也存在落差,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评价,认为自己大学四年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着对未来工作的美好幻想,毕业后就应担任相关管理职务,有理想的酬薪,可事实相差甚远。使得他们对本行业的忠诚度和认同度降低,导致“高流失率”出现[2]。 2.1.3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有效的旅游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对旅游管理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将旅游管理等同于旅游,是旅游职业的一种。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的选择或是被调剂而选的专业。选择之后,又没有明确的旅游职业规划,除了毕业后想当导游、酒店相关工作的,其他的对自己的就业没有明确的想法。通常是在学校里盲目的考证,往往没有针对性,忽视了职业实践和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4]。 2.1.4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不足 虽然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是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但是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有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认为高校的专业教育、专业设施滞后,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并未打牢,大众化的教育使得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流、口语表达等应用能力不够强[5]。 2.2 旅游企业单位缺乏长远用人眼光 目前旅游业本身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吸引力逐渐下降,同时当下旅游企业用人具有功利性和短期性,因而大学生在旅游业的就业意愿比较低。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经验丰富、高技术管理人才,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因缺少经验而处于劣势,尽管毕业生拥有较高的素质、专业水平,但是企业吝啬用人成本,毕业生提升的机会少,因此埋没了毕业生的发展潜力。许多毕业生因为熬不过“培育期”而转入他行[4]。 2.3 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求 相对于其他老的院校,逐年增加的旅游管理院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相对滞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层次主要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除博士外,各个层次的界限比较模糊,培养教育模式基本相同,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实践知识和能力有所欠缺,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但是旅游业最重要就是实际经验的,并不符合当今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按照这种模式来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新一代的旅游企业要求[1]。 3 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大学生要建立正确的旅游行业择业观,要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在认清当前旅游行业的就业形势下,以了解自己为前提,确定自己今后所要前进的方向。根据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高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制定好旅游职业规划,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基层做起。 3.2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的对策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应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出公平竞争的工作生活环境,把目光放长远,对本科毕业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潜力,提供与其自身相适应的职位,使其才华能够施展,采取奖励晋升的方式,吸收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此外,建立完善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重视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培养,健全各方面的制度体系,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3.3 改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对策 高校应培养一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以改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旅游行业实践经验的状况。在教学中,应当增强对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的变化和就业方面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增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平台。通过实践锻炼,有利于旅游企业的人才需要和旅游企业的发展需要。 4 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学生、高校、企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学生、高校、企业三方面入手,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有所帮助。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初探 摘要: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着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完成时间仓促,指导资金不足,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等困境。主要改革措施包括: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论文指导 本科毕业论文是中国本科教育中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重要平台。2004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1]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界定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学生运用本科所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对实际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本科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总结,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不仅是高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专业工作之前的预演。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沿用至今)中,对于学士学位已明确了两条考核标准: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2](P4)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 以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人,指导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而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人,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生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如“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从2002年开始至今,从各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一县市、某一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一酒店某一类型服务项目的开发,抑或某一旅行社产品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现状等进行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工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论文指导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月初开始直至第八学期的5月中下旬,历时6个月的时间中,对学生毕业论文召开专门的动员大会,交代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行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方向要求学生报名,按照学生报名情况进行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行各组开题,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行论文撰写及一、二、三稿的修改工作,同时学生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文每一稿的修改意见进行整理记录,提交论文指导记录表。论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程序环环相扣,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的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这种论文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也说明了论文指导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6~2009 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 万人、495 万人、559 万人、611 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扩招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奔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无法专心致志地完成或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仓促 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从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师范类学生)等返校后仅6个月或8个月时间,在仅有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学生既要确定选题又要参与一系列的实证调研、收集文献、撰写等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加之找工作、考研等,论文质量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学生为节省时间,干脆省略了实地调研的环节,使论文空泛、缺乏论证数据。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其他途径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学校对此虽三令五申并采取将学生毕业论文上网、学术不端检测等手段,但抄袭现象仍屡禁不止。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毕业论文的指导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论文指导费用外,没有其他经费的支持。学生为撰写论文的实地调研、实习等经费也十分有限。[3](P17)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大学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 余万人,居世界第一。[4](P23)旅游管理专业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间本身在学习水平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学习态度和对自身要求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二稿就可通过,有的却需要五、六稿甚至更多。此外,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排除时间的仓促外,有的学生虽已找到了工作,但考虑到毕业论文并未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依然不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论文撰写。[4] (五)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 在高校论文指导教师学历、职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仍有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现学生找不到教师或教师不能及时修改学生提交的论文;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论文缺乏新意、条理不清、论证不充分等论文质量问题。 (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在整个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虽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完成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的审核工作,但这些做法流于形式,除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并未产生真正监督的作用。另外,在奖惩机制方面,除对为数较少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外,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论文却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严重挫伤了那些责任心强,认真指导论文教师的积极性。 四、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的措施 (一) 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 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在大三时就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布置科研任务、阅读材料,大四下学期学生便可专心进行实证调研、收集资料数据,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论文的撰写,也能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大四下学期中论文撰写与就业、考研的冲突。 (二) 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也有增无减,一个教师指导8~10个学生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学校和学院共同承担的方式,可设置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根据教师指导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可增加学生论文调研、实习中的经费。 (三) 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除毕业论文动员大会教育学生重视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外,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论文指导”之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指导教师也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所指导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四)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 学校以及学院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方面的教育,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条件。对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必须实现具体化、量化管理,如修改次数、与学生见面次数等都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五)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借鉴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大三开始组织学生确定专业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其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布置调研任务、推荐阅读材料,到大四上学期,对学生论文的撰写进行具体指导。学院负责本科论文工作的领导、应对教师完成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在奖惩机制方面,除了评选学生优秀论文并给予奖励之外,还应对指导优秀论文的教师、指导学生论文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奖励。而对缺乏责任心、指导的多数学生论文存在质量问题的教师予以惩罚。 此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还可结合专业特点,突出其实践性强的特征,采取多样化形式。如某旅行社旅游产品营销方案、某区域旅游规划方案、旅游专业相关调研报告等均可作为毕业论文的形式。 总之,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作为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提高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水平乃至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研究 [摘要]要做好毕业生质量反馈工作,就要及时了解毕业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通过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调查结果分析,思考教改措施与对策,以便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为了做好毕业生质量反馈工作,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积极做好应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并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从而科学合理地促进旅游系各专业设置、教学目标等合理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本次跟踪调查采取实地发放和寄发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和召集部分毕业生进行座谈会的方式。调查问卷分为用人单位填写表和毕业生填写表。共计对132名应届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经统计,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25份(见表1)。 为了便于用人单位填写,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了四个方面: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工作效果和综合评价。此次调查相比往年增加了平均月薪的调查,向132名旅游专业2012届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了调查,经统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1903元。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跟踪调查意见反馈 1课程设置方面 以下三类课程对毕业生帮助较大:第一类是语言类课程,主要是大学英语、导游英语、饭店工作英语。第二类是专业课程,主要是旅游法规、导游服务技能、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线路设计等。第三类主要是计算机课程,如旅游电子商务,还有酒店管理等辅修课程。 2人才需求方面 毕业生反映,在当前旅游市场上,高素质英语导游、小语种导游、实践经验丰富的旅行社管理人才更受欢迎,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普遍比较稳定或者相对稳定,专业对口率在63%以上,自我评价良好,基本都认为自己能学以致用。从收入来看,就业毕业生的基本收入大多在1000~3000元之间。从就业途径来看,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自主择业和经老师、同学介绍就业的占主要部分。 3教学和管理方面 毕业生建议学校应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语言教学和酒店信息管理教学,注重实践,让学生在校时就学会使用目前旅游业普遍流行的酒店管理软件;加强晚自习的管理。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根据毕业生所在单位填写的调查表,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毕业生的评价统计结果如下: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予以充分肯定,称职率达到了100%;对学生的工作技能、专业技术能力、工作态度都比较满意,认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好的专业技术能力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用人单位也提出部分学生业务还不够熟练,缺少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不够强的意见。 三、对策与改进措施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加强学院的就业工作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针对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以下措施: (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推行“双证制” 注重理论、实习、实训教学与学生考证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可获得多种技能证书,如导游证、相关英语证书等。 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应突出以技能培养和基本素质教育为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试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及素质教育。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上,突出“技能本位、理论够用”的原则;在考试改革上,重点考察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二)注重培养技能,加强素质养成 实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要着眼于对学生“五种素质”和“三种能力”的培养。“五种素质”是指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德指品德,包括道德品质、职业道德、个人心理品质三个层面;识指见识;才指才能;学指学识;体指体魄。“三种能力”,一是语言能力,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又要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既要精通国语又要熟悉外语,增加旅游情景英语的实践教学环节。二是独立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三是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走访有代表性的各类型旅游企业,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在与企业的不断交流中,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优化和完善。通过建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反馈机制,使教学内容得到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目标与用人需求相适应,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使之始终能动态地适应学生就业和社会需要。 (三)加强营造专业氛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根据目标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本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对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实行考核制度,限定期限通过考核,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用形式多样的学生科技活动、社团活动引导在校学生关心专业、热爱专业、钻研专业;适时邀请旅游界人士前来教学,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活动,以吸引学生自觉培养专业能力,从而增强其就业能力。 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合作项目,以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要加强实践教学,专业教学就要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职业技能训练要适应企业和技术发展需要,使学生毕业时能够达到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和技术工人上岗前的岗位规范要求。 (四)强化教学巡视,实施及时沟通 应强化毕业生的教学巡视,每次开始巡视工作前,应制定详细的巡视计划,每个巡视点都要有指定教师负责。教师每次进行教学巡视应提前申请,中间要有系部中期寻访,了解教师实际巡视情况,督促教师尽职尽责。同时,应适时召开座谈会解答毕业生常见问题。举办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毕业生来分享工作经验。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调查研究 摘 要 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怀化学院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和学生普遍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习过程管理校企不对称,毕业实习评价体制不完善,课堂教学与实习内容一定程度上脱节,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过程监控、完善质量评价等方面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关键词 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实习管理;旅游管理专业 湖南怀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依托湘西地区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的,2010年获批湖南省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课题组对该专业毕业实习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怀化学院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生,共133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08人。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CNKI数据库中关于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主要对毕业实习生上交的《实习鉴定表》《实习日志》等文本材料进行关键词统计,将其实习单位、时间、内容、形式、评语、成绩等重要信息录入EXCEL表格进行分析。 访谈调查法。一是对部分毕业实习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二是对广州碧桂园凤凰城酒店、东莞帝豪花园酒店、惠州金海湾喜来登度假酒店等部分实习生接收单位进行电话访谈和邮件回访。三是对49名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思路 为研究方便,在分析过程中将调查内容分为毕业实习基本信息(包括实习形式、实习地点、实习单位获得途径、实习单位性质、实习内容)、毕业实习实施管理(包括实习时间、实习指导情况、实习管理、实习计划的作用)和毕业实习效果评价(包括所学知识的适用性、技能提高程度、实习与论文选题、实习与就业岗位)三个层次。其中毕业实习生基本信息主要利用《实习鉴定表》《实习日志》等材料得出,毕业实习实施管理方面的信息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毕业实习效果评价方面的信息主要通过访谈调查及对实习成绩、就业情况、毕业论文选题情况交叉分析得出。 二、结果分析 (一)毕业实习基本情况 实习形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主要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统计显示,有58人为集中实习,约占43.6%;75人为分散实习,约占56.4%。可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集中实习、分散实习两种形式人数相差并不大,其中集中实习的单位主要为酒店,分散实习的大多为持证导游,一般在旅行社、景区实习。 实习地点。调查显示,67.7%的学生在省外实习,市内和省内的实习人数分别占19.55%和12.78%。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内实习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市区和洪江古商城景区,而省内实习的学生主要集中在长沙和张家界两地,省外实习的学生则是学校统一安排在东莞和惠州两地实习。 实习单位获得途径。通过对分散实习学生的访谈得知,学生获取实习单位主要有自己联系、亲属介绍、朋友同学介绍、老师介绍等四种方式。其中通过网络信息自己寻找人数最多,其次为亲属介绍。 实习单位性质。实习单位的性质主要有事业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社会团体等四大类。调查显示,约有83%的学生在企业实习,其中77%的学生在有限责任公司类单位实习。事业单位因公开招聘的实习生较少,实习生人数不到4%。在社会团体实习的占3.01%,其他类占1.53%。 实习内容。从实习岗位来看,约有38%的学生在星级酒店,20%的学生在旅行社/导游行业,8%的学生在餐饮服务行业,景区管理、旅游规划行业均不到4%,其主要原因是景区管理、旅游规划岗位大多需要工作经验,因此不愿接收实习生。 (二)毕业实习管理 实习时间。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毕业实习的时间要求是8周,安排在第八个学期。考虑到行业需求旺季在年底,因此一般实习时间从每年的元旦后开始到5月初结束,实际时间约为4个月,其中包括毕业论文的撰写。从学生的实际实习时间看,集中实习的学生是4个月,分散实习的学生坚持3个月的约有60%,最少的只有27天。 实习指导。实习指导主要从教师对学生指导以及学生向教师汇报反馈两个方面来分析。调查表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次数均很少,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指导教师是谁。从学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的频率来看,在第一个月较为频繁,汇报的方式主要通过QQ信息和手机短信,以后与指导教师的交流逐渐减少。 实习管理。主要从企业及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两个方面来分析。根据对学生的《实习日志》及访谈情况,将实习单位的管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严格型管理,即上下班需要打卡,统一着装,有明确的作息时间,一般不允许请假;二是约束型管理,即上下班需要打卡,一般不允许请假;三是自由型管理,即无上下班时间限制。各类型的实习单位分布:严格型占51.88%,约束型占28.57%,自由型占19.55%。说明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是较为严格的。从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惯例是由一名系领导带领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对集中实习的学生看望一次,对分散实习的学生一般没有探望。说明学校对实习生缺乏有效管理。 实习计划。学校教务部门颁发的多部文件明确指出,实习教学必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实习教学计划。为了解实习计划在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究竟如何,本研究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对49名实习生做了问卷调查。认为实习计划有较大作用的只占16%,认为实习计划对实习指导意义较小的占61%。说明学校虽然非常重视实习计划的指导作用,但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实习指导计划的作用不突出。 (三)毕业实习效果评价 1.实习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为了解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知识的运用程度,课题组对实习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进行了调查分析。首先查阅《实习日志》分析学生的实习内容,然后对49名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具体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认为实习内容与所学知识联系小的约占33%,认为有较大联系的约占39%,认为联系不紧密的约占28%。而通过进一步访谈和《实习日志》记录了解到,在酒店服务岗实习的学生普遍认为所学知识与实习内容联系不甚紧密,而旅行社及从事营销、管理岗的学生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会经常运用所学专业知识。 2.技能提高程度 从实习期间技能提升情况来看,有36.7%的学生认为实习过程中对技能提高很大,收获很多;34.7%的学生认为较大,有较多的收获;约有16.3%的学生对技能提高不是很满意,从实习日志看,这部分学生大多为多次跳槽或要求换岗的学生,见图2。说明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能够学到较多的实际技能,同时也说明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会带来更多的实习收获。 3.实习与论文选题 由于毕业实习与论文写作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因此毕业实习对论文写作有较大的帮助、从论文选题来看,约有一半的学生论文选题与实习内容一致,数据和案例真正来源于实习过程。 4.就业情况 从就业统计来看,约有40%的学生就业单位即为实习单位,这些学生的实习地点主要在深圳、东莞、惠州等地,部分学生已经从服务岗做到了管理岗。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师生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目前的政策看,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还不够,部分学生也认为只要实习鉴定表上有单位签字盖章就行,加上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部分学生的精力放在考研、考公务员、各种职业资格考证、写论文、找工作上。 2.实习过程管理不对称 由于实习安排在寒假,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系部、学校缺少对学生毕业实习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对实习生的管理较为松散。而另一方面,接收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大都很严格,一般不允许请假,形成“一头紧,一头松”的情况,部分学生为完成毕业论文或参加考试,不得不提前结束毕业实习,实习效果不佳。 3.实习评价体制不完善 学校对毕业实习的评价依据主要为《实习日志》和《实习鉴定表》,缺乏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散实习生的实习质量更加难以保证。 4.课堂教学与实习内容脱节 近年来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旅游行业内的新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旅游系统的科技含量快速提升。如主题酒店是国际酒店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酒店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但学校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主题酒店的风格设计、创意、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社会需求与培养计划滞后的矛盾。 (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学校要重视毕业实习工作,加大对实习经费的投入,制定管理政策。如将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实习效果纳入系部的年终考核,对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工作量核算、年度考核、校级课题申报等方面给予适度的倾斜。其次,系部应制定完善的毕业实习工作制度,激励指导教师重视实习。如鼓励青年教师与学生一起下企业实习,增进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等。第三,为引起学生对实习的重视,可以在实习前进行实动员,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宣讲企业文化,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实习后进行实习答辩,实行严格的考评制度。 2.强化过程监控 一是根据培养方案编写实习文件,构建实习流程。二是建设实习信息管理平台,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微博、微信、QQ、短信、电子邮件等。三是督促实习单位加强管理。一般来说,实习单位对岗前培训比较重视,星级酒店都编制有《员工手册》,对实习生按正式员工一样给予严格的考勤、考核,但对学生生活管理方面却不太重视,由于实习环境与学校环境有明显不同,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实习单位加强对学生生活方面的管理,使之学会在新的环境下与同事沟通协调,妥善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 3.完善质量评价 现行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在实习结束前半个月,学校要与企业一起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面鉴定,包括学生的自我鉴定、企业相关部门对实习生的鉴定、人事部门进行综合鉴定;系部则依据学生的毕业实习成果,如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安全责任书、实习鉴定、毕业设计成果等,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综合评定,对于优秀实习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毕业实习中的优秀事迹和个人应予以宣传和表彰。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顶岗实习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研究 【摘 要】分析顶岗实习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完善管理措施、利用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应用现代技术等途径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顶岗实习 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提升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中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一个总检验。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锻炼学习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沟通等能力。然而,各种原因导致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2004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让毕业论文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进行探讨。 一、顶岗实习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现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在20多年办学历程中,以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和孵化器,先后派生出餐饮管理与服务、酒店管理与服务、景区开发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9个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旅游管理类“专业群”。2008年院系调整后,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在原有的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会所运营管理、高尔夫经营管理与服务,毕业生就业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但是,顶岗实习生数每年达五六百名实习生,实习时间长达10个月,实习接收单位广泛分布在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主的等数十个城市,“人数多、时间长、分布广”给顶岗实习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 目前,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证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首先,在学生实习之前,安排指导教师并确定了论文写作方向,还安排毕业论文创作讲座;同时,为了保证论文的创新性,要求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与实习内容相关。其次,在学习实习过程中,教师将探望实习生三次,探望期间,学生和教师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然而,诸多措施仍然难以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看似时间充裕,但由于地域问题导致师生沟通困难,指导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学生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来撰写毕业论文,甚至有不少学生实习结束后才开始写论文,匆忙之下应付了事,论文质量不高。 二、顶岗实习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缺乏新意。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学校要求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与实习内容相关是从论文独创性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习体会来写作,但这个要求却使得论文的选题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最后的结果与出发点存在差异。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企业大多局限于酒店、主题公园、会所等企业,同一企业同一部门有多个学生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而且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比较稳定,若每位学生都选择相近的论文题目,很难写出有新意的论文。再者,平时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没有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平时的工作、生活、旅游过程中都从未站在学术角度思考过问题,因此很难找到切入点,无法拟定有研究价值的论题。 (二)抄袭现象较严重。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是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的第一大问题。2007年《中国青年报》与搜狐网的一次网调显示,抄袭现象严重的问题占本科毕业论文诸多问题的31.8%,列第一位。这主要源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极不重视的态度,有调查显示,某高校有74.1%的学生对待抄袭表示可以理解,11.3%的学生表示可以适当抄袭,只有14.6%的学生认为抄袭属于学术道德问题的可耻行为。另外,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动手能力,况且在校学习时间仅两年,专业理论积累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要他们撰写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实属不易。便捷而丰富的网络资源更促使学生们抱着侥幸心理用抄袭和拼凑完成任务。笔者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也发现,这一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有的学生甚至直接从网络全篇复制应付。类似恶劣的现象导致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写论文,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三)学生缺少阅读量,谋篇布局的能力严重不足。为了让学生了解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学校要求学生写作前至少阅读十篇论文,并且要求写读书笔记。论文写作顺序则要求学生先拟好论文提纲,交由指导教师修改通过后再填充内容,但由于距离遥远,读书笔记基本上是学生返校后才上交,这些要求基本流于形式。多数学生在还未了解论文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写自己的毕业论文,直接在网上搜索一些与题目相关的资料拼凑,期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论文。这样写出的论文结构混乱、主题偏离,文不对题的现象十分严重。 (四)缺乏对研究方法的了解。对于偏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教育,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对于传授学术研究方法的课程极少,学生基本上没有研究理论的概念。这就导致学生从选题开始就陷入毫无头绪的迷茫状态,很多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勉强完成了一篇论文。但是,直到毕业论文撰写完成,他们仍然不知道学术研究到底应该怎样开展。 (五)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差。计算机应用能力差主要表现在文献查阅和论文的排版上。尽管在学生离校前学校对他们进行了一个课时的论文写作培训,但由于课时量过少,学生没有进行实际操作学习离开熟悉的学校,来到陌生的城市实习,适应新环境后,着手思考论文时对培训内容几乎已经忘记。多数学生查询文献仅依靠百度、谷歌之类的搜索引擎,而不懂得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电子图书期刊资源。为了保障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学校要求学生按规定格式排版,但由于他们平时缺乏相关练习,重视程度也不够,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排版上。 三、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加强毕业论文创作指导课程。毕业论文诸多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严重缺乏撰写学术论文的相关知识,从选题到论文思路、研究方法,再到论文格式,想要系统地掌握撰写论文的方法,仅靠一次讲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应适当增加课时量,甚至可以开设一门“论文写作”课程,不仅仅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查找文献、学习他人的论文,并且模拟论文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的方法。 课程的第一环节应当为思想教育,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作用告知学生,向学生灌输应当严谨对待毕业论文的思想,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从根本上杜绝应付、抄袭的现象。第二环节应是学术研究方法和论文选题及思路引导。旅游类论文研究方法按其思维模式可分为思辨方法和实证方法,思辨方法重逻辑,依赖于研究者的洞察力和直觉判断,实证方法重观察、调查或实验,强调研究过程的可重复性、结论的可检验性。旅游科学更适于实证研究,对于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教育,更应主张实证研究方法和选题,从学生的实际能力考虑,实证方法更易打开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从而避免学生的迷茫状态。选题确定后则是论文思路的引导,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各种类型论文实例的解读,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自己的选题进行思考,从而找出正确的研究路线。最后环节是对论文撰写过程中细节的掌握,包括毕业论文任务书的撰写、论文格式规范、论文排版方法、写作小技巧等问题。 总之,前期的指导课程对学生顺利地撰写毕业论文大有益处,不仅能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还能使指导教师更轻松愉快地完成论文指导工作。 (二)完善管理规范,建立奖惩制度。目前,学校虽然有管理规范文本,对毕业论文的安排也显得井井有条,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一些学生不仅提交的论文质量差,而且提交时间也是一拖再拖。因此,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的逐级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对于安排好的进度计划应严格实施,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要按时进行检查。指导教师应加强于学生的沟通,通过电子邮件、QQ及电话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提醒和督促。奖惩制度也应明确并实施,例如进行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对获得校级优秀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激励师生共同努力。对于写作态度不端正、抄袭严重的学生给予暂缓毕业的处罚。 (三)实施科研导师制,让学生尽早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科研导师制”是指利用教师的科研课题为纽带,让学生参考课题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这种方法具有指导全程性、师生互动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效果不言而喻,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但如果大面积铺开使用,则会因为管理不到位而失去意义。因此,科研导师制应针对兴趣偏好明显且学习积极上进的学生,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带领这类学生从大一或大二开始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避免了因顶岗实习导致师生沟通缺乏的问题,如此一来,长久而又灵活的时间安排可以使学生未雨绸缪,现实的课题、与指导教师的频繁沟通和帮助,诸多有利因素应当能造就较高档次的毕业论文。 (四)与企业共同指导学生论文写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可能会因为距离而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但如果能利用实习的机会,选择与实习企业相关的论题,与企业相关人员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不失为一种优良策略。指导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例如,学生在某度假酒店实习,以“度假酒店营销策略”为研究方向,以小组为单位,人员控制在5~8人,可要求企业安排酒店营销部管理人员承担起组长的责任,指导该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职责,帮助学生了解酒店的营销现状,参与酒店的某些营销策划活动,启发学生对营销策略的思考,等等;学校指导教师则在论文结构的把握及论文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把关。 (五)安排企业挂职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的高校甚至将教师挂职锻炼常态化,例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每年都有教师在旅游企业挂职,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校企合作基础良好的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由此,挂职教师不仅有机会锻炼自身能力,也肩负着该企业实习生管理的责任,对学生而言,挂职教师也是最适合的论文指导教师。教师不仅不存在因距离遥远而产生的缺乏沟通问题,还因对企业状况十分熟悉,能为学生毕业论文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使学生受到更现实而有意义的启发。 (六)开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众多本科院校如南京林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湖北工程学院等都开发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为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师生远程交流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平台。近年来,也有少数高职院校开发应用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一些软件开发研究者也将高职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作为课题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此类系统一定会像教务管理系统一样在全国各类高校中普及应用。顶岗实习时间较长的高职高专院校则可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两者结合起来开发一套“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这样,有了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平台管理,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诸多管理问题都能得到改善和解决,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得到很大保障和提升。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状分析 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一直活跃在我国旅游企业一线,他们以其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而成为我国旅游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企业代言形象,为广大游客传播旅游文化。然而旅游企业的用人机制和一些客观因素导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象有增无减。所以在此探讨这个问题以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以其求得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毕业生;流失;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但在我国高校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系普遍设置的二级学科,尤其是高职院校很多将其设置为重点专业加以建设。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其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旅游就业主要面向旅游住宿、旅行社、景区、及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娱乐、旅等其它旅游企事业单位。而这个层面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以其具备岗位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在旅游旺季迅速补足企业用工空缺而深受企业欢迎,他们的一次性就业率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因而招生数逐年递增。 然而日前网上一篇《旅游人才缺口逐年增大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流失严重企业渴求实用人才》的报道引起我们的深思,“去年底,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对河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近5年的招生、近3年的对口就业率、3年内的流失率详细调研后发现: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在85%以上,对口就业率平均在56.8%,可3年之内的流失率几乎达到90%,即3年内稳定在旅游企业工作的学生不足10%。” 于是我们对本专业第一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暑期回访,这届毕业生2006年毕业,一次性就业率当年在90%以上。但是毕业生就业后五年内潜流失现象也同样较为严重。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状调查 本次调研共计下发毕业生调查表68份,回收43份,就业面波覆盖上海、江阴、无锡等25家用人单位,其中有42名学生在旅行社、景区任导游员和景区讲解员,占98%;只有1人在酒店工作,专业对口程度较高,与我们的主岗位群设置一致;其中18人在江苏康辉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无锡春秋旅游有限公司等较大的旅行社,占43%,且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工作影响较大,说明我们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素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工作选择是通过网上招聘和校园招聘等途径,三年内有74%的学生更换过工作单位,这与旅游企业流动性强、跳槽率高有关,同时也说明学生的选择性和适应能力在逐步增强。然而没有回收的25份调查表是最令我们担忧的问题。这25名学生目前没有工作单位证明,也就是说有37%的学生目前处于无业状态,其中大部分是女生。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现状分析 2.1女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明显不如男生 从每年的招生情况看,旅游专业女生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毕业时年龄在22-23岁左右。由于旅游企业在导游的工资待遇上普遍实行的是没有底薪,只有带团补贴的做法,使得大部分女生在毕业之后为了尽快解决生存问题,不得不寻求稳定的家庭做后盾,早早步入婚姻殿堂以求有个依靠。这样三、四年之后大部分女生则面临的是结婚生子的年龄段。这个阶段过去至少要一年半到两年,之后再复出找工作,优势明显不如新毕业的高职学生,而且据我们对旅游企业的走访,她们即使找到工作,也不再愿意做一线的导游,因为导游的工作相对来说不定性较强,她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所以大部分人宁可选择做临时导游,或者做业务来补贴家用,职业发展空间明显不如男生。 2.2外地学生流失率明显高于本地学生 从近五年招生情况看,本地学生只占旅游专业学生数的2%到5%。调查中43名学生中,两位本地户籍的女生发展较好。 本地户籍学生发展要比外地学生有优势的原因除了地缘关系外,更多是因为他们是本地人,生活成本要比外地学生少许多,他们吃住父母的,即使企业工资少些,也不会面临生活压力。外地学生留在本地,不但要支付生活开支,还要靠个人的力量去打拼,想靠一家旅游企业满足其生活开销是没有办法解决生活问题,更何况旅游企业的季节性和没有工资底薪的特殊性,使得许多学生不得不靠跳槽和身兼数职来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一旦企业要求与学生签署正式用工合同,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再随便接别的旅行社的团,否则面临违约问题,他们无奈之下选择的是不签合而继续做几家的兼职导游。然而旅游旺季一过,他们面临的就是暂时性的失业,但是此时的房租、生活开销照样会产生,很多人受不了生活压力而选择回老家求职。 2.3导游持证上岗制度限制引起的流失 导游持证上岗是行业的规定,所以学生要想在旅行社和景区就业,就要在岗位实习前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他们来说,理论课程的设置决定他们导游考证通过率的多少;实践课程的设置决定他们岗位适应期的长短。 从导游考证的通过率来看,社会上每年的通过率是在30%左右,高职院校在60%以上,也就是说每年有近40%学生拿不到导游证,他们面临的是去酒店或者景区等相关旅游岗位工作。而大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在酒店行业或景区工作认同感较低。酒店工作劳动量大,从事服务工作的职业又感觉是低人一等;景区工作每年能够签署正式用工合同的又很少,这样这将近40%的学生在毕业后一年内再无法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那么流失到其他行业的人就大有人在。 2.4旅游企业用人机制引起的人员流失 调研结果显示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正确的,但在3年里能从导游岗位提升到管理岗位还有一定难度,一个是女生面临的客观原因,还有就是旅行社不养导游,没有工资底薪,导游挂靠旅游局下属的导游服务中心这样一个现实问题,使得旅行社没有为导游的职业生涯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的空间,也不愿意和导游签署长期的用工合同。这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晋升产生很大的影响。 作为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减少经营成本,培训费用的支出对大部分旅行社来讲是不必要的开支。对于毕业生来说,企业没有为他们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长远的设计,那么他们也就选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忠诚度没有归属感,跳槽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 由此看来,一方面旅游行业用人需求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专业招生数也在逐年提高,另一方面,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潜流失现象也普遍存在,如何解决毕业生潜流失问题成为高职院校旅游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职业发展的空间和后劲,我们的终极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契合度,关系到教育成本的流失问题。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的防范 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潜流失是多方原因造成的,不单单是学生对对职业认可度偏低和终身职业观念缺少所致。 以目前的招生情况看,学生对职业的认可度还是高于其他行业的,对于80后、90后的学生来说,能够把一项职业作为他们的终身职业来看待的还不多,因为对他们来说,只有先“就业”后“择业”才能解决生计问题,所学专业是否对口所选择的工作岗位已经不是他们个人所能一厢情愿决定的问题了。 所以我认为防范潜流失主要还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改革对口单招面试的考试内容 近年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招生,高招班男生不超过10人,对口单招班有的班级男生只有1名,对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在招生面试这一关入手,适当放宽对男生个人条件和才艺表演考核的限制,旅游企业用人明显存在行业偏见,招聘时过于看中学生的身高、长相等外部条件,而忽视个人工作的动机和能力,作为院校如果再一再迎合企业一味的把入学面试搞的跟艺术院校招生考试一样注重外在,那么将会将大量热爱旅游,有志于在这个行业展示自己的具备职业性格而不具备外在形象的学生拒之门外,而事实上,一个好的导游真正为游客和企业认可,从长远看不是外部条件,而是内在的职业性格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后天的努力程度。男生在高招面试中的才艺表演和外在形象的优势明显不如女生,如果招生考试的环节更多设置些对学生的职业性格的考核内容、比如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考核,则会有更多的男生在这方面展示先天的优势,而不被拒之门外。 3.2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提高考证通过率 我们一直在喊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但是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否更具专业倾向性,更能给学生实习就业时提供适应岗位操作的技能支撑,这是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了考虑就业率而忽略专业的对口性进行课程改革,只能导致学生所学非所用,专业考证通过率逐年降低,最终专业办的不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减弱,到头来是专业停招而不是扩大。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应以职业性格培养和素质教育课程做基础,考证涉及主要课程做主干,终极岗位涉及的提升管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做辅助来构建,实践课程比例占总课程的2/3以上,并配套完整的专业实习特别是为其半年以上的旅游工学结合实习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实操能力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3.3改革旅游企业的用人机制来稳定人才 旅游企业大部分是股份制,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招聘面试时,还考虑学生职业性格是否与企业的用工岗位是否契合,他们招聘时候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性格而其次是外表。较小的旅游企业在招聘时,则先挑选形象,之后才是性格和能力。大企业毕竟是少数,能够为较大企业选中的学生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为中等甚至小一点的企业选中。这样使得很多旅游企业面试一关就错过了很多真正具备职业性格和有内在气质修养的学生。 目前在淡季的时候给签约导游提供保底工资的旅游企业屈指可数,大部分企业选择的是淡季休假、没有保底工资、只有带团补贴的用工制度。 旅游企业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用工和招聘制度,建立完善的导游薪酬保障体系,导游培训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问题。 2006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导游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导游从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其中之一就是探索建立公平透明的导游薪酬制度,建立以基本工资和导游服务费为主体,带团补贴为补充的导游人员薪酬制度。之二就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执业激励机制。按照导游职级与经济收入挂钩的原则,探索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逐步量化对导游职业技能、专业素质、从业贡献的考核指标,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导游职级晋升机制。 但是这项改革还任重道远,旅游企业是否真正落实到实处,不但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更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后备力量的补充是否源源不断。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以其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旅游企业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的潜在流失不但是国家教育经费的流失,也是制约旅游企业发展的潜在隐患,更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失策,只有将导游的工资、待遇与社会统筹、社会认可程度相匹配,将导游纳入我国职称评定行列,导游的等级与其他职业等级一样得到国家确认,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潜流失的关键所在。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浅谈广告设计中版式设计的表现形式 摘 要:创意是平面广告设计的根基,创意不仅体现在主题思想上,也表现在版面编排设计上。版式设计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传达着信息,同时带来美的感受。 关键词:版式设计;广告设计;构图 1 版式设计在广告中的作用 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版式设计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是现代设计者应该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技能的体现,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是在视觉传达的各个领域中,将各种视觉元素图形、色彩、文字、 符号等在一定的版面上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 根据内容的需要,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并传达需要的信息。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送方式。版式设计涉及视觉传达设计各个领域如报纸、刊物、书籍(画册)、产品样本、挂历、招贴画、唱片封套和网页页面等。版式设计的原则是让受众接受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同时享受美感。最终目的是使版面产生清晰的条理性,用悦目的组织来更好地突出主题,达到最佳诉求效果。平面广告设计中创意是根基,一是针对主题思想的创意,二是版面编排设计的创意,将主题思想的创意与编排技巧相结合的表现,已成为现代编排设计的发展趋势张扬个性在版式设计中,追求独特新颖的个性表现,有意地创造某种自由的不规则的空间,或者以追求幽默,趣味的表现形式来吸引读者,引起共鸣。合理运用编排的原理来准确传达情感,或清新淡雅,或热情奔放,或轻快活泼,或严谨凝重,这正是版式设计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 2 版式设计的构图类型 构图是整个版面的结构形态,是版式设计的重要问题。不同的构图具有不同的性格,表达不同的感情倾向。(1)标准型。是我们常见到的一种基本的简单而规则化的广告编排类型。图片在版面上方,其次是标题;然后是说明文与标志图形、这种编排类型具有良好的安定感,能产生很好的阅读效果,所以被广泛地运用于编排设计中。(2)标题型。标题在版面上方,然后往下是图片、说明文与标志图形。安定而平静的构图,使人的视线自上而下自然地流动。广告形象完整而突出。如果想要把重心放在标题与广告语上的广告,宜采用此种编排类型。(3)中轴型。是一种对称的构成形态,标题、图片、说明文与标志图形放任轴心线的周边。中轴线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这类编排具有良好的平衡感。在安排构成要素时,要考虑对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把广告的诉求重心放在上方或下方,以符合视觉流程的心理顺序。(4)斜置型。这是一种强力并有动感的构图,视线以倾斜角度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流动。构图时全部要素或主要构成要素向右边或左边适当地倾斜。在此编排中,标题与图片的位置。可以按广告创意的需要安排,谁在上端各有其不间的功能作用与心理影响。 (5)全图型。用一张图片占据整个版面,图片可能是广告人物形象或是广告创意所需要的特定场景,在图片的适当位置直接插入标题、说明文和标志图形,或用开窗形式安排其他构成要素,是一种具有现代感的构图形式。 (6)重复型。在编排时将同一构成要素在版面上作三四次或多次的重复。此重复的要素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标题或标志图形。 (7)文字型。以文字为主体构成版面,图片仅是版面形体和颜色的点缀。其多用在报刊上,很少用于街头路牌,因为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细读长篇文字。文字型还可将部分文字变化为美术体,组成字体图案,甚至整个版面都以用文字作装饰底纹。 (8)平行型。编排时将所有的构成要素或大部分构成要素作水平的组合,可以在垂直、水平或倾斜方向平行。这种编排中,如将其局部构成要素作特异性处理,可以增添趣味性。 (9)指示型。在版面编排中,结构形态有明显的指向性。构成要素可以是图片作箭头型的指向构成,也可以是标题或广告形象的动势指向广告内容,起到明显的指示作用。 (10)散点型。编排时将要素在版面上作不规则的散点构成,形成一种随意的不经心式的视觉效果,使人感到轻松自如。视线可以根据构成的情况,产生不同的流动方式。 (11)交叉型。各种要素横向与竖向对比构成,交叉的形式可以成十字水平,也可以作一定的倾斜成X型.也称为放射型。 (12)图片在左(右)置型。顾名思义,是将图片放置在左(右)面的一种编排方式。这是种常用的方式,将一张或多张组合的图片成纵长形放在版面的左(右)侧部,使纵长的图片与横向排列的广告文字形成有力的对比。 (13)水平型。将图片或产品形象水平置于版面,视线左右平行流动,保持视域的平衡感。 (14)切入型。在编排时有意将图片从上方、左方或右方不完全地进入版面,然后在其空白处安置标题、说明文和标志图形。 (15)空白型。图形置于版面某一点,四周留出大块空白,其他要素紧凑地编排在适当位置。这种编排突出主体,一目了然。 上述几种常见的版式设计形式,在实际运用中不能机械地使用,很多时候可以多种形式穿插使用,这要视需要而定。将文字与字体的设计,插图或图形的创意,文字与插图的编排这三种设计元素或手段综合运用,通过人的视觉感官来传达信息的设计活动,这是版式设计的关键。 3 结语 对于设计师来讲,创意重在表达,知识储备是产生灵感的基础,通过版式设计来传达产品的信息,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今天,计算机在设计领域中被广泛运用,设计师的创作意图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表达,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文字图形信息,表现的形式多样,这些都在不断地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拓展思路,开辟版式设计的新领域。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跨终端背景下电子书版式的自适应设计分析 [摘 要] 指出电子书阅读终端的多元化及用户选择的多样性使得电子书跨终端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当前电子书跨终端方式存在开发成本过高的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在电子书过程中实现版式的自适应设计。基于此,提出了电子书版式自适应设计的几点思路,即构建设备库、预设模板和跟踪用户偏好。 [关键词] 电子书 跨终端 版式 自适应设计 1 电子书跨终端已成必然趋势 电子书的出现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纸张作为单一阅读载体的状态,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阅读终端的不断涌现为阅读活动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美国皮尤调查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4年1月的一项调研显示,18岁以上的电子书阅读者中分别有57%、55%、29%和32%的人通过电子书阅读器(E-reader)、平板电脑(Tablet)、台式及笔记本电脑(Computer)、手机(Cell phone)进行阅读[1]。可见,用户电子书阅读选择具有多样性,并且同一用户可能同时使用多种阅读终端。其他调查数据也得出了类似结论[2-3]。在阅读终端多元化及用户选择多样化的背景之下,电子书的跨终端成了电子书提供商的必然选择。 亚马逊的多终端战略布局就反映了这一点。Kindle免费软件可以在苹果商店下载,在iPad、iPhone等多种终端上使用,打破了终端与内容的封闭性,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阅读终端的用户都纳入Kindle 电子书的用户行列,并利用后两者的“碎片化”消费获取的长尾累积收益,以此应对以苹果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的竞争和冲击[4]。 电子书跨终端能够满足当前用户的多样化阅读需求,实现电子书的广泛传播,扩大市场的价值空间。当前国内很多电子书提供商的通行做法是:在电子书开发过程中,普遍采用“阅读终端+阅读应用 (Application,App)”的运作模式,即用户在PC、平板电脑、专用阅读器、智能手机等阅读终端上安装电子书提供商所提供的阅读系统或应用(通常免费),注册账户链接至电子书商城再进行电子书的购买及消费。以此最大限度地避开平台或终端的束缚。为此,电子书提供商需要针对不同终端(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的App版本,从而覆盖不同的阅读终端。当前的亚马逊Kindle、多看阅读、豆瓣阅读、字节社等几大知名电子书提供商均针对市面上主流的阅读终端或操作系统开发相应的App版本(如表1所示)。 表1 几大电子书阅读App的不同版本 但是,上述模式存在一大突出问题,那就是电子书开发成本过高。不同的阅读终端在屏幕尺寸(物理尺寸)、分辨率、操作系统、支持的内容格式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操作系统在开发语言、开发工具方面也存在差异 [5]。为实现电子书的跨终端,电子书提供商不得不针对不同系统的不同终端开发相应的App,应用在不同终端间的移植难度大、周期长最终必然导致开发成本上涨。 2 解决电子书跨终端问题的关键:电子书版式的自适应设计 一本完整的电子书是由一页页内容组成的内容包,电子书跨终端的过程其实就是该内容包至不同阅读终端的过程。前述电子书运作模式,可以理解为电子书提供商针对不同终端、不同操作系统事先开发相应的内容包应用,再至用户终端中。要解决电子书跨终端的成本问题,就需要做到只开发制作一次内容包,即可适配不同终端。具体来说,就是该内容包要能够根据不同终端的屏幕大小、操作系统等自动生成匹配的内容页面。 电子书的内容页面,从传统出版的角度来看,其实就类似于纸质书的版面。从这个角度讲,电子书内容页面的自动生成问题,其实就是电子书版面的自动生成问题。无论对于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美观的版面均是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吸引读者购买消费的重要因素[6]。然而,纸质书的版式基本为“一书一版式”,而在跨终端的背景下,电子书版式与其内容之间则是多对多的关系,即同一内容的电子书可以有多个版式,同一个版式也可适用于不同内容进行排版布局。因此,电子书版式的自动生成对于电子书跨终端的重要意义也就凸显出来。 如何实现电子书版式的自动生成呢?版式也称版面格式,主要包括版心、字体、字号、图片编排等视觉语言[7],对版面呈现效果的编排设计即形成版式[8]。借鉴自适应网页设计(Responsive Web Design)[9]的原理,要实现电子书版式的自动生成,关键是要实现电子书版式的自适应设计。所谓电子书版式的自适应设计,即在结合阅读终端特性和电子书内容属性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自动确定版心的设置、字体及字号的选用、图文混排的方式等版式元素,并据此生成电子书版式。电子书版式自适应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电子书提供商及用户两个层面。 首先,在电子书提供商层面,电子书版式自适应设计能够节省开发成本,增强电子书对用户的吸引力。当前,针对阅读终端的多元化及用户需求的多样化,除了前述针对不同终端开发对应的电子书版本外,还有一种做法是直接采用流式文档格式(比如网页形式、txt、EPUB等),以实现对终端的自适应。前一种方式会导致开发成本过高,而后一种方式虽然对终端的适应性良好,但是阅读效果较差,降低了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 通过电子书版式的自适应设计,一方面能够实现针对不同终端自动生成匹配的阅读版式,省去电子书提供商开发多个应用版本的麻烦;另一方面,能够结合终端特性与内容属性,自动对版面元素进行编排设计,增强了内容页面的信息传达力及视觉表现力,从而增加用户的满意度。 其次,在用户层面,电子书版式自适应设计能够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对版式设计的要求以及对实时生成版式的需要,提升用户阅读体验。 一方面,当前用户对电子书版面的美观性、易读性等要求日益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电子书的版式设计。这是因为电子书从本质上讲具有一定“类书性”(a text analogous to a book),即电子书具有纸质书的特征[10]。在电子书产生之初,人们更关注屏幕阅读这一新兴功能,对电子书版式设计缺乏足够关注,而随着阅读终端功能的增强以及电子书日益增多,用户对电子书版式的要求也日趋提高[11]。这就决定了电子书应当加强版式设计,才能够提供与纸质书相媲美的阅读体验。当前业界的实践也说明电子书版式设计的重要性。多看阅读为其电子书提供了阅读版式选择功能,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在“优雅、标准、紧凑和原版”四个版式中自由切换,选择自己偏好的版面风格,以此提升用户阅读体验(如图1所示)――这是多看于短短几年间在电子书市场迅速站稳脚跟的原因之一。 图1 多看电子书版式选择界面 另一方面,电子书用户购买电子书的“在线、实时”特性明显,当其下载一本电子书时,由于系统事先并不清楚目标终端的类型及属性,所以不能提前设置好版式。这就要求电子书能够实现实时自动排版功能,即在明确终端类型及其属性的基础上自动实施视觉流程的设计、引导文字及图片等视觉元素的合理组合,从而生成匹配的阅读版式,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为用户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3 电子书版式自适应设计思路 实现电子书版式自适应设计对于电子书提供商和用户均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对相关研究及专利梳理的基础上,提出电子书版式自适应设计的思路。 3.1 构建设备库是前提 电子书版式自适应设计良好与否的标准之一,就是自动生成的版式是否匹配阅读终端。由于不同的阅读终端在屏幕、操作系统等方面的不同均会影响版式,同一本电子书在相同尺寸但是不同型号的智能手机上版式也会有差别,因而要实现对终端的适配,需要通过对终端的识别,从设备库中调取该终端的屏幕尺寸、分辨率等特性信息,再据此进行版式设计。 设备库主要存储各类阅读终端的特性信息,包括终端型号、屏幕尺寸、屏幕比例、分辨率、操作系统等。阅读终端型号是阅读终端的唯一身份标识,与特定的屏幕尺寸、屏幕比例、操作系统等相对应。另外,终端屏幕尺寸决定每个版面呈现内容的多少,屏幕比例决定版面的比例,屏幕尺寸和屏幕比例共同决定版心大小及所占比例,进而决定版面元素在终端屏幕中的显示位置、大小及显示方式;终端屏幕的像素密度(Pixels Per Inch,PPI)决定特定分辨率的图片在版面中的显示方式和显示效果;终端操作系统的不同会影响电子书页面的操作方式,进而影响版面元素的排列组合,这就要求在版式自适应设计过程中考虑操作系统的特性。 3.2 预设模板是关键 自适应过程是一个根据数据特征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使之与其特征相适应的过程,任何自适应算法均需要依据一定的模型,这一模型是自适应处理过程所依据的关键。电子书版式自适应设计并不是随意开展的,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规则展开。这些原则、规则可以称之为版式设计的模板,而这是需要事先定义的。 模板的内容组成即版式的结构框架,是整个版式结构构成元素的集合,包括版心、天头地角、标题、正文、脚注等版面元素,以及不同的版式风格等。排版规则即版式设计的具体规格样式。排版参数是实施版式设计的基本手段,包括确定的版心比例、图文设置方式、字体字号、行段间距等。如果说版式模型规定了需要进行版式设计的元素及其相互关系,那么排版参数则规定进行版式设计的具体数值。 模板设计首先要依据终端特性:根据终端操作系统及屏幕尺寸设计模板的版面结构、构成元素;根据终端的屏幕比例、分辨率等设计模板的排版规则,主要包括确定的版心比例、图文设置方式、字体字号、行段间距等。其次要结合电子书的内容属性,内容属性主要包括电子书的主题及形式。所谓主题,主要指电子书的类型,如文学类、政治类、诗歌类等;电子书的形式则指其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为主、图片为主及图文并重这三种类型。电子书的主题主要用来确定版式设计的风格,如政治类电子书可以选择偏庄重严肃的版式风格,诗歌类电子书可选择优美的版式风格等[12]。电子书的形式则影响版式的视觉表现形式,例如纯文本电子书在版式设计时要着重考虑文本字体、字距、行距、段距等问题,图文型电子书还要兼顾图片与文字的组合方式。 3.3 跟踪用户偏好是基础 用户对电子书版式的要求日趋个性化,对相同内容的电子书用户的版式偏好不尽相同。在电子书版式自适应设计过程中,重视用户偏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是一个重要方面。 用户模型及交互模型的构建是记录、推测、体现用户版式偏好的基础。用户模型可包括用户概况、用户行为模式及偏好记录:用户概况统计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并随时更新;用户行为模式用来推测用户对版式的偏好,如用户对字号较小的页面阅读量偏少,则可以推断该用户可能偏好字号更大的版式页面。用户偏好信息可以通过提供多种版式让用户选择的方式来进行判断、获取。交互模型可用于监测用户和系统的交互过程:一方面通过交互记录来获得适当的原始数据据,另一方面通过交互记录不断修正和更新用户的版式偏好信息,从而使自适应设计的版式更加符合用户的偏好。 4 结 语 随着电子书跨终端的趋势日趋明显以及用户对电子书版式设计的要求日渐提高,电子书版式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电子书阅读终端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使得电子书版式设计采用“一书一版式”的思路显得不合时宜。基于节省电子书开发成本和提升用户阅读体验两个层面的考虑,本文提出了电子书版式自适应设计的初步思路,以期为解决电子书跨终端难题提供参考。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字体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 摘 要:版式设计是指设计师按照内容主题的基本要求,运用美学知识和技术,在版面上进行设计,以满足实用、美观的视觉效果。字体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发展历史,通过对数字、字母的巧妙运用,对版式设计视觉效果起到渲染作用,同时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版式设计中字体的具体运用,分析字体运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版式设计;字体;运用;意义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版式设计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设计师为了满足时代要求而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版式设计主要应用于平面设计领域,如挂历、期刊、报纸等。字体是对版式进行设计的关键和基础,对丰富版式效果,加强版式艺术性、实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版式设计中字体的具体运用及意义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版式设计中字体的具体运用 版式设计的内容包括线、点、面三要素的分割,背景及底子色彩的合理运用,字体色彩、大小的合理调整等。字体是指图片或文章中字母、数字和文字的书写形式,包括草书、宋体、隶书、楷体等多种。由于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使用的字体不同,设计师必须加强对各种字体的全面认识和了解。进行版式设计时,应当综合考虑报纸、期刊等面向的地域人群,合理的选择字体,通过字体独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丰富版式设计成果的内涵,提升版式设计成果的深度。 字体有独特的字磅变化、字族变化、色彩变化等。不同的国家对字磅变化、字族变化和色彩变化的要求不同。许多设计师通过字体之间的相互结合,形成一些新字体,丰富了版式设计。涂鸦字体是西方近年来兴起的字族,虽然较难识别,字体较为活泼,但能准确、及时的向人们传达情感,实现了自身价值。不同颜色的字体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和文字传达信息不同,例如在我国白色字体寓意着悲伤,常常象征死亡,而在西方国家,白色字体寓意着纯洁,常常象征希望。一个组织、公司的企业标识代表了该组织和公司的运营理念,在设计标识时往往通过简单的字体符号来表示,将运营理念通过字体进行视觉传达。 字体类型多种多样,通过不同类型字体的合理运用,能展现出不同的版式风格。黑体体现了稳重、庄重,是中世纪形成的字体,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笔画宽度均匀,笔画弧度较为平滑,在版式设计中常用于版面标题设计、文章标题设计等,以此展现版式整体的稳重性、装饰性。宋体形成于宋代时期,横细竖粗,横平竖直,笔画硬挺,字形方正,具有起落笔处有角有棱的特点,整体展现了浑厚、圆润、钢筋有力,版式设计中内容较为重要、严肃的文章多用宋体。斜体体现了较强的时尚性、现代性,是文艺复兴形成的字体,在版式设计中常用在内容较活泼、贴近生活的文章。草体体现了传统性、复古性和艺术性,在版式设计中常用在艺术性文章。字体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版式设计整体风格的多样性。设计师必须全面了解每种字体的特点、适用范围等,做到合理运用,才能促使版式设计多样化、全面化的发展。对字体的合理运用应当包括对字号、字体、字体颜色等方面,结合版式设计的主题内容谨慎选择字体,结合版式设计的整体风格对中文字体及英文字体进行合理搭配,实现主题与字体高度吻合、图形与字体密切配合的版式设计作品,有助于版式设计朝着现代化、多样化、创意化的方向发展,并形成具有秩序美、文化美、视觉美和商业美的作品。 二、字体运用的重要意义 字体本身具有极强的设计价值和欣赏价值,通过对字体间架结构、字形特点的设计,可以对字体笔画之间、段落之间、词句之间的组合形式进行二次组合,从而实现配色、图形之间的相互组合,形成较好的视觉效果。版式设计时合理的运用字体对设计作品提高文化底蕴具有极大的作用。字体对版式设计传达的艺术效果具有美化、丰富作用。不同字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在运用时能展现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字体呈现粗狂、突兀、刚烈,有的字体呈现柔美、柔顺、纤细。版式和字体之间具有相互呼应、相互衬托的关系,字体对增强版式设计视觉效果、设计效果具有辅助作用,版式设计对增强字体艺术性、实用性具有加强作用。字体的合理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版式设计作品的创意性,丰富视觉效果;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加强版式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对版式设计创意性、现代性、多样性快速发展具有极大意义。 三、结束语 版式设计作为平面设计中一种独立学科,具有传播较快、应用较广泛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版式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版心、字体、排式、行距等[3]。字体是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悠久、古老的发展历史。字体对版式设计作品视觉效果渲染、作品价值传达具有极大的意义,版式设计师必须高度重视字体在设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对字体合理运用的能力和技巧,以此增强设计作品的实用性、艺术性,加快版式设计的现代化发展。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对版式设计中字体的应用进行研究,供学者参考。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Ipad电子杂志版式设计中的应用 引言 随着苹果公司推出的全新的iPad平板电脑,在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为数字出版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也对传统的杂志出版行业,尤其是市场份额最大的时尚设计类杂志,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现代社会的网络浪潮的冲击之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传播信息必不可少的重要媒介,人们对于每日吸收信息的方式也更趋向于网络化、数字化,从而新的阅读媒介发展成为潮流产物。电子杂志其实就是网络杂志、互动杂志。 1 电子杂志概述 电子杂志通常指的是完全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杂志。它的内容在早期顺理成章地与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相关。它的出版发行手段既得益于技术,同时也不免受到当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局限。 2003年台湾的KURO音乐软件公司“飞行网”尝试着推出了―个以FLASH动画为基础,融入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的数字化互动杂志《酷乐志》。这种新兴的杂志炫酷精美、内容丰富,十分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追求。初期在那个互联网发展最为迅速、电子杂志前景最为明亮的年代,多家大型电子杂志发行平台迅速崛起,风靡一时的ZINECHINA、XPLUS、ZCOM、POCO相继包装上线。经过两年的锤炼,电子杂志行业产生了新的变革。超高科技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电子杂志的制作方面。至此,电子杂志的观赏性和互动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 Ipad电子杂志版式设计中视觉形态的构成要素 在ipad电子杂志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字、图形、色彩等,并采用举例的方法展示这些构成要素的特点及设计原则,总结动态视觉元素存在的版面视觉作用与效果;本章对电子杂志设计中的动态视觉形态的设计流程、设计原则等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力求从视觉审美、读者心理的角度实现电子杂志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2.1 动态杂志中文字的设计 2.1.1 字体的编排与使用。在电子杂志版面设计中,文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字负担着整个版面的信息传递文物,选择合适字体,准确的加以使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在时尚芭莎电子杂志的设计中,既有中文字体的使用又有英文字体的使用,同时也有对字体的编排的设计,其中中文字体使用的是仿宋体。而仿宋体的笔画排列与宋体类似,不同于宋体结构的方方正正,方中带圆,仿宋体的字型更加瘦高匀称,如松树般挺拔,字型简单,大方,辨识度高,阅读起来不费力。 而“advanced management program”等这些英文字体的使用在字体设计上属于过渡型衬线,对后来的字型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过渡型衬线型字体主要以Perpetua字体和Plantin字体为蓝本,因此具有许多古老字体的特色,但是在易读性及成本效益方面却有更加出色的表现。由于其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经典外观,所以常被选为标准字体之一。这种字体在阅读过程中识别度高,不易产生视觉疲劳,适合使用在长篇文本中(图1)。 2.1.2 字体的编排与创意形式。在动态杂志的文字设计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可以很好的避免杂乱的现象发生,使主体信息突出,让人一眼就能发现内容,容易识别,通俗易懂。在为了更好的去表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只有更好的利用文字。在时尚芭莎内页的“逐鹿时尚圈”当中,整个版面都是文字表述,其中“young talent”这个英文字体的编排上通过两个字母之间的共同形式来组成个文字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字体的大小,字据与字行的处理上去突出的表现主体,同时也能够影响受众的视觉和心里感受。这也直接体现设计师在作品中的风格和品位。在标题中英文字体要使用粗字来表示,首先把标题与正文区分开来,而粗字给人有力量,强壮的感觉,适合用于强调戏剧性信息的版面设计当中。 2.2 动态杂志色彩的使用原则 在当―个版面的大体色调确定下来之后,考虑主色调与什么色相之间的关系,如果是要突出某些信息或者内容就要采用与主色调相对比的色调,反差越大,就越能够达到对比越强烈的效果。 色彩明度的对比就是同一种色彩,在不同的明暗程度下,呈现出的深浅变化之间的比较,也可以简单的把色彩看做是黑白。纯度的对比就是各个颜色之间,互相降低或者提高色彩里面的饱和度从而出现的比较。纯度能够直接影响版面中是否是鲜明肯定突出,反之则是暗沉浑浊的。冷暖的对比是指在整个色彩中的颜色冷与暖的差别而形成之间对比。色彩的冷暖关系对比也会受到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之间的影响。在时尚芭莎美妆版面中同样是红色,在同类色的相互调和中,色彩之间的可搭配度要大些,灵活些,通过改变纯度的不同,改变明度的黑白灰来用作区别,这样的搭配产生了一种微妙的韵律美(图2)。 2.3 动态杂志的图形设计 所谓的图形图像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就是点、线、面,而点是一种视觉单位,并且在空间的位置中无论面积的不同或者外观的不同,都是一种视觉单位。在视觉单位中,线除了具有表示长度、方向、宽度、性格特点外还会表达不同的意念,给人的心理感受和视觉感受都不同。面则是一种基本的形,面的作用是在运用恰当给整个版面稳定、厚重的效果。好的图形创意是整个作品的精华,创意技巧有联想与想象、比喻与寓意、对比与强调、夸张与幽默等。在ipad家居杂志之中,整个红色苹果灯就通过联想,侧面的、简洁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通过鲜明,可爱的外形融入到生活当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结语 目前电子杂志在ipad中应用的范围是网络现代化的一种产物。通过对研究电子杂志的视觉构成要素,结合美学、传播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ipad类电子杂志的设计研究奠定阐述基础,本文在对当下的潮流媒介进行视觉传达的一个角度一从动态视觉的特性进行电子杂志分析,完成理论与实践上的全面视觉探讨。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电子杂志的特点,理解动态视觉形态在电子杂志版面视觉传播中的作用,掌握如何提高电子杂志动态视觉形态设计的水平,并为以后电子杂志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促成电子杂志设计的艺术性,保证未来电子杂志更好的发展,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平面设计版式中的“黄金分割比例”研究 【摘要】“黄金分割比例”是公认的美学定律,在绘画、雕塑、设计、音乐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且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题探讨平面设计版式中的黄金分割比例,以黄金分割起源,定义为切入点,使大家对黄金分割理论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并展开分析黄金分割在平面设计版式中的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海报、网页、平面媒体等典型平面设计作品版式中所存在的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作品,以论证黄金分割在目前平面设计版式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平面设计 版式 黄金分割 形式美 美是每―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在艺术作品中表达美,更是设计者所竭力追求。至于何为美,不同的设计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有一点为大家所共识,即形式美是设计美的重要范畴。 一般认为,形式美包含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节奏和韵律、比例与尺度等。其中,比例是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在尺度上的比例关系。恰当的比例在形式美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作用。柏拉图认为“美就是恰当”,笛卡尔也认为“美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与适中”。“黄金比”即是这种恰当之美的典型体现。 黄金分割比例一直以来被我们认为是数学概念问题,但是随着人们对黄金分割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黄金分割比例的秩序性和和谐性等诸多本身特点和设计美学中所追求的要求是一致的。总结黄金分割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的进行艺术创作,同时也可以使艺术创作向多元化发展,为艺术创作活动提供理性支撑。 1 黄金分割的概述 黄金分割理论最早起源于几何学问题[2]。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通过研究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非理论性地总结出了黄金分割问题,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在《几何原本》一书中最早提出。黄金分割用几何学语言来说,就是将一条线分割为不相等的两段,并形成较短线段比较长线段等于较长线段比整条线段这样的比例,这种线条分割的过程就产生了这种完美的比例,比值约为0.618。这一和谐比例,后来被称作“黄金比”,成为一条公认的著名美学定律,这一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 黄金分割的美学意义来自于它在自然界的合理性,体现一种“适度美”,它同其他自然规律一样,是人类长期实践过程中发现和认识的。黄金分割被广泛地运用于平面设计中,其主要体现便是这种“适度美”。因为适度美要求事物比例适当,大小适宜,和谐协调,恰到好处,这与黄金分割的美感是相同的。因此,凡是成功的设计作品都必然而且必须讲究艺术的适度美。 2 黄金分割与设计之美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随着对大自然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种恰当的比例,这种比例有一种协调的美感,而这种美感被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认为“是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比例的美感范式指的就是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在未发现之前,在客观世界中就是存在的,只是当人们揭示了这一奥秘之后,才对它有了明确的认识。而现在黄金分割已经开始被人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开始运用到更多的设计中。 通过发掘我们惊奇的发现在五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奴隶主的陵墓,数十万奴隶历时三十年筑成的基泽金字塔群,就是用黄金分割比例筑成的。帕提农神庙之所以那样受人青睐、崇拜,除了其它艺术效果之外,主要是因为它的高、宽、柱间距等都符合黄金分割法所画出的特定几何图形。 3 平面设计版式与黄金分割 平面版式设计是以字体和图形为设计元素的设计形式。现代版式设计其形式与其他任何艺术设计的形式都是在共同的形式美法则基础上展开的,版面的比例是设计构成的审美要素之一。在版式设计中,恰当的开本、图片与文字安排,取决于良好的比例,而黄金分割作为人们熟知的美的比例形式,就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类艺术作品中。 为什么黄金分割能在版面设计中产生美感呢?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它能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过于强调整齐的版面,就会流于呆板单调,而变化太多,就会过于散漫杂乱。由于它整齐,显示其秩序,由于它变化,显示其活跃,两者相互依存,衬托。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说的:“黄金分割一方面是整齐,因为两边都是相等的,一方面它又有变化,因为相邻两边有长短的分别。长边比短边长的形体很多,而黄金分割的长边却恰到好处,所以能引起美感。二是它能使人产生快感,这是因为人们的潜意识中有一种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它是产生快感的来源,这就是长短边之间以及短边之和与长边之间具有相同的比值。 4 平面设计作品中黄金分割的应用 4.1 黄金分割在海报版式中的应用 海报讲求瞬间的力量,要在瞬间以其醒目的画面吸引路人的注意,因此,我们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招贴的版式设计目的和它的使用环境,将版式视觉元素的大小、色彩、比例,形状等根据形式美的原则进行编排,让版式编排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巧妙的安排抓住瞬间的刺激。 1889年朱尔斯・谢雷特设计的《求职》海报,是现代早期平面设计作品中运用黄金分割的经典作品。通过运用黄金分割结构来进行视觉分析,我们就会看到海报中人物的动态线正好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人物面部处于一个黄金矩形中,眼睛的位置正好在黄金分割线上。正是由于这种巧妙的构图,即使人物的五官在画面中的比例非常小,仍然可以传达出人物神采飞扬的精神。 4.2 黄金分割在网页版式中的应用 网页设计中的版式不是单纯的文字和图形的组合,它要包含准确的信息,美感的设计,还要顾及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考虑到网站设计的布局,以及人的视觉习惯流程,设计师们常常会根据功能的不同将网页分成几个矩形,这些矩形的大小就是参照黄金分割比例来确定的。矩形可以解决在网页设计碰到的大部分困惑,通过矩形我们可以决定Flash或者图像该放在首页的什么地方,也可以决定侧边栏、网站底部内容的位置。 将黄金分割使用得最极致的要数Twitter的网页设计,惊为天人的完全黄金矩形布局,帮我们创造了一个和谐的视觉平衡。在正常情况之下,在同一个版面中,人们会对不同版面部位的元素有不同的视觉感受,Twitter的网页设计则根据这一视觉习惯,设计出一个最佳的视觉流程版式,充分调动了积极因素,灵活经营每一个导读元素。 4.3 黄金分割在平面媒体版式中的应用 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通过单一的视觉、单一的维度传递信息,相对于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度的传递信息,而称作平面媒体。 随着各种新型媒体不断出现,传统的平面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版式设计成为决定其竞争成败的关键。在版面设计中,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是报纸产生审美效应的基本方法。黄金分割是目前我国报纸版面编排经常使用的设计方法,当然,并不是每个报纸的版面都完全符合黄金分割,但是通过黄金分割这种设计方法,可以使版面分割成许多大小不一、或横或竖的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给人一种协调的感觉,所以由不同大小,横竖的长方形组成的版面,从整体布局上就会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美。 同样,杂志也面临着受众关注时间缩短的问题,而杂志又涵盖了大量的信息,杂志的封面这时就成为了受众最早接触的门面,人们会根据杂志封面的第一感觉来决定是否购买,因而封面的版式编排也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 黄金分割从发现到发展到现在一直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形式美的代表,并逐渐影响和改变人类的思维及设计方式。黄金分割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并不是偶然的,它和人类与生俱来的审美观念密不可分,是由大自然的规律所决定的。 如今,全球化的冲击促使商品经济飞速发展,为我们迎来了一个高度视觉化的信息时代。如何促使平面设计版式编排更好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加强信息的传达功能,是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黄金分割比例的解读,以及对于平面设计版式中黄金分割的具体案例分析,意在启发灵感和创意,它将在理论上开拓更广阔的空间,使更多的设计者和爱好者关注黄金分割设计的概念。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版式设计在移动界面中的应用 【摘 要】 互联网的进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新手机品牌地不断兴起,让现在的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像素越来越高,呈现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为了减少界面的复杂程度,人们精简版面信息。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界面的功能和交互上,信息框架也呈现出一种扁平化的趋势,尽量减少信息的层级,让用户能够更精准,更快速地获取到想要的信息。UI设计上,也不断推成出新,从由苹果公司引领的拟物设计,过度到了如今简约至上的Metro风格。虽然在移动应用中是以用户的操作和使用体验为主,但随着界面设计向扁平化Metro风格发展,版面设计中细腻的质感和光影可以进一步提升界面的品质感,从而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本文主要探讨版面设计在移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阐述几种具体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 版式设计 移动界面 界面设计 1 版式设计简介 根据版式设计原理,可以把版式设计分为以下常见的几种类型:骨骼型,满版型、上下分割型、左右分割型、中轴型、曲线型、倾斜型、对称型、重心型、三角型、并置型、自由型、四角型等[1]。骨骼型是一种规范的理性的分割方法。常见的骨骼有竖向通栏、双栏、三栏、四栏和横向通栏、双栏、三栏和四栏等。一般以竖向分栏为多。在图片和文字的编排上则严格按照骨骼比例进行编排配置,给人以严谨、和谐、理性的美。骨骼经过相互混合后的版式,既理性、条理,又活泼而具弹性。满版型的版面是用图片充满,文字一般是浮于图片上方。图片较清晰的版面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图片上,而现在有些满版型的版面会对图片做一些处理,比如模糊等,图片会起到一种烘托气氛的效果。满版型给人以大方、舒展的感觉,是商品广告常用的形式。 上下分割型版面是将版面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图片和文字通常各占半个版面。图片的部分通常传达一种比较生动的感觉,而文字部分则是作辅助说明或者理性分析。左右分割型的版面与上下分割类似,也是把整个版面分成两部分,只是分割的方向不同。也是通常左右两遍一边放图片,一边配文案。由于左右分割的方式与人的自然视觉习惯有冲突,因此没有上下分割的效果自然。中轴型的版面将图形做水平或垂直方向的排列,文案以上下或左右配置。水平排列的版面给人稳定、安静、和平与含蓄之感。垂直排列的版面给人强烈的动感。曲线型的版面图片或文字在版面结构上作曲线的编排构成,产生节奏和韵律。倾斜型的版面版面主体形象或多幅图版做倾斜编排,造成版面强烈的动感和不稳定因素,引人注目。对称型版面一般都是左右对称,它会给人稳定、庄重理性的感觉。对称有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一般多采用相对对称。以避免过于严谨。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中心型版面就是将视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它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直接以独立而轮廓分明的形象占据版面中心。第二,向心型,即视觉元素向版面中心聚拢的运动。第三,离心式,即从中间开始慢慢往外扩散,形成一种发散敢。中心型版式产生视觉焦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三角形版面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版面形式,因为三角形本身就是一个最稳固的形状。因此这样的界面也会给人一种安全稳固的感觉。并置型版面将相同或不同的图片作大小相同而位置不同的重复排列。并置构成的版面有比较、说解的意味,给予原本复杂喧嚣的版面以次序、安静、调和与节奏感。自由型版面结构没有一定的规律,是一种比较随意的编排方式。因此,会给人一种愉快、活泼、轻松的感觉。四角型版面是在页面的四个角上放置图片或文案,形成四个角相对的形状。这种版面结构也比较稳定,能够给人一种严谨、规范的感觉。 这些布局在平面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区别于平面设计,移动界面的设计更强调界面的可用性,界面与用户之间的“对话”及交互。因此,移动界面设计在版式的选取方面,应该要把产品所面向的用户群特征以及产品的功能特征,以及手机端的特殊使用场景考虑在内。 2 移动界面的分类 现在随着各种应用商店的出现,里面的App类型也越来越丰富,而且每一种类型的App都有很多同类竞争品。一个App要在众多的竞品中脱颖而出,首先必须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某一需求,而且要给用户很好的使用体验。使用体验包括了视觉感受,交互方式等。而视觉往往是给用户第一眼感觉的东西,一个视觉良好的产品,就能很好地抓住用户的眼球,从而产生后面的持续使用。 如果从功能上来说,移动界面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信息展示型界面,另一类是功能操作型界面。信息展示界面即静态的页面,不存在太多跟用户之间的互动,而功能操作型界面则包含了丰富的互动体验设计。但是,不管是静态的还是互动式的,都需要设计师用心打造用户界面,才能创造出良好的用户体验。 下面将两种界面类型与它们所适合的版式设计相结合展开讨论。 2.1 信息展示型界面 信息展示型页面以阅读类应用以及其他类型应用中的图片,图表,文字的展示等,另外应用程序的欢迎页面也是比较常见的以传递信息为主的页面。每一种类型的界面都有特定的功能,根据每个界面的特点,界面UI设计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展示型界面按照其不同特性,主要分为以浏览为主的界面,以品牌传递为主的界面,以提高浏览效率为主的界面,以信息展示为主的界面。下面将分类讨论这些界面的特性以及它们分别适合怎样的版面。 2.1.1 以浏览引导为主的界面 由于浏览引导界面主要以引导用户的视线为主,因此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引导主线。根据上文讨论的十三个版式布局中,最为适合这种界面类型的为重上下分割型、左右分割型、中轴型以及曲线型。这几类版面设计的特点是有一条清晰的视线引导主线。如图1 两个界面,就是以浏览为主导的界面设计。可以看出,每个界面都有清晰的主线,属于中轴型版面,给人一种稳定,清晰的感觉。 2.1.2 以品牌传递为主的界面 以品牌传递为主的界面需要突出品牌特点,让人的视线集中在品牌形象上,版面设计中满版型、中心型和自由型的布局比较适合这类应用界面。现在采用满版型设计的比较典型的是以渲染气氛的大图为背景,然后辅以具有煽动性的品牌文案,对于品牌传递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设计。随着商品化社会的发展,市场上充斥这各种各样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为了凸显自己的品牌,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商家会在这方面花费很大的经历和资金去打造一个吸引眼球的界面。因此,满版型这种能够最大限度突出品牌的方式也是经常在移动界面设计中采用。如图2两个App界面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左边的App利用了全版面的图片进行气氛的烘托,由于主要是英语口语学的应用,因此着重渲染出了一种跨国界,多元文化的气氛。右边的App是线上销售类型,图片的配色,人物都是为了渲染品牌的时尚感,让消费者形成购买欲望。 2.1.3 以提高浏览效率为主的界面 对于注重提高浏览效率为主的界面,界面需要一个非常清晰的主线来把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让用户更容易阅读。获取信息的同时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用户体验。骨骼型是版面设计中比价符合这个类型应用界面设计的一种。骨骼型是能够对信息进行很好地分类梳理,分区展示,让用户能够快速抓住信息。展示更加清晰,界面更加严谨。如下图3所示的两个界面就是骨骼型界面的典型例子。它将界面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进行分类,通过信息划分让用户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又图是很流行的瀑布流界面,通常用来展示大量的图片信息。它的设计灵感也正是来自于版面设计的骨骼型版面。 2.1.4 以信息展示为主的界面 这类界面最重要的是将信息直观地展示在用户面前,让用户能够更加快速、直观地获取信息。有些界面的信息量会很大,因此也需要像提高浏览效率类界面一样,将信息进行分类处理,而能够较好满足这类信息的版面主要有上下分割型、中轴型、自由型、骨骼型以及对称型。如下面举例的天气类App,采用了满版型的版面,能够将信息比较合理高效地展示出来。 2.2 功能操作型的界面 功能操作型界面需要和用户进行大量的交互,因此要有一个比较清晰地主线引导用户进行操作,以使用户能够高效地获取他们想要的功能。目前对于这种类型的界面设计,设计师需要仔细揣摩用户心理,包括行为习惯,使用环境等。互动型是设计对设计师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而利用版面设计中的一些成熟的规则,能够减轻设计师的负担。 在版面设计中,比较合适功能操作型界面的布局是上下分割型,中轴型和左右分割型。这些界面的特点是都有比较清晰地引导主线,并且可操作区域和不可操作的区域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地划分。另外,对于版面设计汇总应用,并不是一定在移动界面中全局的应用,也可以将界面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针对不同的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适合于这一类型界面的版式。 3 结语 在扁平化的潮流下,很多产品也借鉴了杂志排版的一些方式,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阅读和使用体验。也有很多流行的界面设计形式就是来自于版面设计中的灵感。设计都是相通的,通过类似的思维方式,互相借鉴,一定能够在移动界面设计创新方面有新的发现。针对不同功能的应用,选择适合的版式构图类型,大胆的结合版式设计的一些经典的形式,也许能为我们的设计拓展新的思路。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论版式设计中的理性思考――轴列 摘要:版式设计作为所有设计创作的基础,是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它既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将有限的视觉元素有机的排列组合,个性化的表现理性的思维。大家往往觉得只有感性敏锐的人才能更好的做版式设计,而事实上在版式设计中,理性的思考让版面更具秩序感。 关键词:版式设计;轴列;网格;理性 版式设计,就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版式设计中,将文字、图像、符号、形态按照一定的网格规律排列起来,从而达到信息的传递。它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大量的版式书籍一直在强调网格的重要性,不可否认,网格确实是版式的灵魂,网格是科学、理性地用来解决信息系统传播过程中影响信息传达的视觉问题,保障了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强化了信息符号的可识别性与传播的导向性,吸引了受众注意力,巩固了受众记忆力,扩大了信息影响力。但是版式的构成要素所形成的这些轴列也是网格的灵魂,同样必不可少。 一、版式中轴列的形成 在任何一个版式中,它都需要一个骨架,来给这个版面带来秩序感和整体感,这就是网格。网格设计就是在版面上按照先确定好的水平和垂直的格状物为图片和文字确定位置。将之分为一栏、二栏、三栏以及更多的栏把文字和图片安排于其中,使版面具有一定的节奏变化,产生优美的韵律关系、网格设计在实际运用中具有科学性、严肃性,但同时也会给版面带来呆板的负面影响。(20世纪的20年代,当时,巴塞尔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和学生们在继承了包豪斯设计思想和瑞士设计风格后,从画面结构的相互联系中发展出来一种形式法则,成为了网格设计的基础。)一些大型站点都有着非常一流的视觉外观,它们在设计时使用了网格系统。网格可以使页面布局显得紧凑而且稳定,为设计师在设计站点时提供一个逻辑严谨的模板。但使用网格并不意味着枯燥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能够合理地应用基于网格布局的规则,而且还能适时地打破这些规则。 网格的构成要素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些轴列,这些轴列影响着版面的视觉性和秩序感,同时轴列上的线性构成元素不是完全相同,所以轴列的影响力也不完全一样,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版面文字和图形的编排、放置。在信息传达的过程中,轴列是具有视觉的导向作用,人们的目光会随着轴列线而移动,线性排列的这些元素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相比较不同的轴列,会发现,在网格结构内部的轴更具鲜明的视觉关系,结构上也更具秩序感。左边轴和右边轴虽然也可以给结构带来秩序感,但在视觉上会比较弱一些。一般来说,单独的一个构成要素不能形成一个轴,两个或者更多的构成要素才能建立起轴,而且成线性排列的要素越多,那么轴就会显得越牢固。 二、“强”与“弱”的轴联系 轴列是版面视觉要素放置的基本的依托,一个轴列上的构成要素越多,那么它的轴联系就会越强。就像给绳子打结一样,一根绳上打的结越多,这根绳的联系性就越强。(如图1和图2,图1’和图2’是其实际应用) 图2相对于图1的轴联系会更强。这两幅图中,红线代表轴列,红点代表联系的视觉元素。图2网格内部轴列的元素较多且有一定规律性,形成一条处在网格内部的轴。所以和图1相比,图2的轴在视觉上感觉更强健有力,图2的轴联系也会更强。 同样,图3和图1相比,图3的轴联系会更强;但是,当图2和图3对比时,会发现图2的轴联系会更强一些,假若图1’的实例中的标题字数变少,即是图3的效果,也就是说图3中的第二个红色圆点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不能确定该点是处于轴列上的,而图2中的第四个红色圆点一定可以确定是轴列上的。所以图2的轴联系要大于图3的轴联系。 图4和图1相比,图4中可确定的轴列数多于图1中可确定的轴列数,所以图4的轴联系强于图1的轴联系。 图4和图5对比,图5的轴联系会更强一些,图4中的最后一个红色圆点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不能确定该点是处于轴列上的,而图5中的最后一个红色圆点一定可以确定是轴列上的。所以图5的轴联系要大于图4的轴联系。 通过这样的对比关系,可以看到,网格中更细化的轴列的强弱关系,轴列的形态多样,没有既定的程式,但又保持它结构的清晰简单,同时强弱的对比又有高效的传达力度。 艺术、平面设计和理性的思考也有着重要的联系。对轴列的研究,是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和态度探讨着版式设计,充满感性和激情的版式设计领域需要一条理性思维之路。用科学的方法来建构视觉艺术,用自然科学来解释形而上的美学问题。版式网格设计不仅仅体现了一种代数、几何、美学、视觉,也是设计理念的传送,那么网格中的轴列更是理性思考的一个体现,有规律的轴列更是强化整个版面的旋律与韵律。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中国书法空间观在现代版式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现如今民族化的风格越来越被大众所青睐,在民族风范思想的作用下,中国书法的精髓被广泛应用到了现代的版式设计当中。而书法之所以能够达到如画的地步,则是取决于它空间观,随着在现代板式设计方面书法空间观的广泛运用,现代版式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给人们带来独具特色的视觉效果。本文主要在书法的三个要素方面着手,结合笔法、结构、章法,分析中国书法空间观的特点,对现代版面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中国书法空间观在现代版式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书法空间观 现代板式设计 笔法 结构 章法 力量感 节奏感 1 研究书法空间观的必要性 1.1 书法空间观和现代版设的概念 书法空间观:书法的空间观也可以说是书法的空间布局,显示了书法的博大的内涵,具有丰富的艺术气息。它是由书法的三个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彼此相称,形成了生动的语言。 版式设计:现代版式的设计的本质上是科学思辨与逻辑数理来探求设计的本质,用清晰的思路和良好的秩序来对设计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把握,这里它强调了标准化与批量化,把效益和功能作为它的最终目标。 1.2 研究的背景、意义 中国的书法与现代的版面设计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某种程度上讲二者是相通的,可以通过整体把握书法的艺术,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细化书法空间观的特点,赋予其特殊的含义,并美化它,随之发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书法从形态、神韵、感知等方面充分的体现了中国的美学,其中“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特点更是显著,是现代版式设计取之不尽的资源。 2 中国书法空间观的特点 2.1 “计白当黑” “计白当黑”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老祖,无论是处于写作的方面来讲,还是陶冶情操的方面来讲,空白处都是不可以被忽略的。中国书法中的笔法即线条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线条不仅要柔美,并且还要充分地体现线条的圆润度,或者看似飞舞的磅礴气势,要不则是字正方圆的规矩,再则即是徐徐的渐进感觉,这些都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可以令人感觉到字的神韵。书法高手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往往眼睛不会注视手中的笔,而是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笔下宣纸上的空白处,使空白处疏密有序,大小适宜,既显章法的强烈而复杂,又有显其一脉贯通的对比感,达到“以白统帅黑”的境界。 “留白”是中国书法方面上的专业术语,指的是作者为使自己的作品在整体布局上实现虚实结合,黑白分明的艺术效果,而营造的留白的艺术手段。汉字的线条不仅仅勾勒出了黑白分明,灵动的境界,还形成了对比的状态,达到空间的均匀分配,加强了视觉的冲击力,感染人们的视觉神经。 2.2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书法这种文字艺术有其自身独特的空间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书法的空间观是建立在节奏感、立体感和力量感之上的。节奏感、立体感是建立在书法要素笔法和结构之上,并融合了章法的空间观。书法创作中最忌讳的便是像堆成结构似的平均分配,相反,章法讲究的就是疏密结合相宜,对比明晰。邓石如老先生就有一句话这样说道:“点画疏处可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这句话就明确指出了疏密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 3 中国书法空间观在现代版式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的书法形式主要有“有行有列”、“有行无列”、“无行无列”,现代版式也可遵循此种形式。给人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现代版式的设计主要包括文字、图形、色彩和版面这几个方面。文字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计白当黑”的应用:在现代版面没计时候,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传达信息,信息的传递效率是版面设计最为关键的部分,这就需要将主要的部分很好的凸显出来,把握好这―方面才能将版面设计做好。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应用:为给视觉上带来强烈空间节奏感,书法运用了疏密调节的手法,彰显笔法的优势。同样,现代版式设计中也对这方面有很大的研究。疏密的协调在版式设计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例如版式设计中文本、图片的安排,色彩的搭配,这些都要有很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不同位置和色彩的搭配,会形成不同的节奏感、力量感,使版式画面更加清晰、吸引人,创造更大的价值。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讨论了中国的书法空间观的特点及在现代板式设计中的应用,了解到书法空间观中的艺术是无穷的,会给现代的版式设计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赋予其生命,加之其无穷的魅力。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单单将书法运用到版式没计中,显然已经过于陈旧,没有新鲜感。因而,将书法的精髓、内涵进行分析,加之利用,充分融入到现代板式的设计中则完全不一样了。它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只有加深对中国书法的研究,才能使现代的版式设计更为丰富,更为突出。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版式设计中“空白”的作用及意义探微 【摘要】空白,一种极易被忽视的设计元素,由于置于文字图形底层,故被误认为是剩余且无用处的。其实不然,如果设计者能对其进行合理经营,空白将会为观者欣赏和阅读设计作品时,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视觉路径,预留出一片可容休憩的视觉空间以及提供一方可供回味思索的天地。本文从空白的定义入手,分析了空白在版面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及重视版面空白设计的重要意义,希望以此引起设计初学者对空白这种视觉要素的重视,以提升版面设计的效果。 【关键词】空白 版式设计 作用意义 平面设计作为当今信息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将设计信息有效地传递出去应是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完成的最基本的功课。而对于一些设计初学者来说,往往会简单地认为版面信息量越大,信息传递的有效程度也就随之越高,因此,在设计版面时会出现堆砌设计元素的现象。其实这样的处理方式非但不利于信息传递,反而会造成了设计要素之间相互干扰、相互抗争的局面,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传递效果。所以,我们不妨换个思路一对版面进行“减法”处理――多留一些版面空白,为观者腾出一方可供休憩、回味的视觉空间,从而达到作品震撼人心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空白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 1 空白的概述 空白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空白”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可以是文学中的省略号,亦可以是音乐中的休止符,更可能是雕塑的镂空或园林的漏窗……而狭义的“空白”即版面中文字、图形以外的空余空间。版式设计中所述的“空白”即狭义的空白。空白虽为空余空间,但并非消极地、毫无意义地。相反,它是与图形文字一样的,可以独立存在的版面设计元素。 2 空白的作用 2.1 引导视觉流程 视觉流程是人们在阅读时,视线沿版面中的元素以一定轨迹移动的过程。清晰的视觉导向有利于读者在阅读时快速捕捉到所需信息。在传统设计手法中,分割版面区域,引导视觉流程,往往会利用添加边框和分割线来实现,而在崇尚简洁的现代版式设计中,设计师更倾向于利用空白来完成,以达到将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效果。下面我们以《华尔街日报》为例,具体分析一下空白是如何引导视觉流程的。 如图1、图2所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版面中存在着大量的文字和图片,但并无给人以杂乱无章之感。这是因为空白将版面均匀地划分为六栏,读者的视线会自然地沿着空白划分的路径从上到下,自左向右移动。同时,下一篇文章标题处的较大空白会提示读者上一篇文章到此结束,下一个“主题”由此开始。这样经过规划的版面显得秩序井然、清爽整洁,文章与文章、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清晰明了,使读者的阅读变得轻松畅快。 2.2 突出主题内容 潘天寿先生曾说:“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故水墨之画不能离开白色之底也”,这也就是说空白基底对于彰显绘画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这样的经验移植于版式设计当中亦可通用。当作品需要凸显主体设计元素时,不妨摒弃一切繁冗的元素,以空白背景做底,为观者营造出一方开阔的视觉空间,使其彰显地愈加清晰、生动。 这是一组“MTV全球音乐电视台”海报(如图3、图4、图5),三张海报版式相同,主要创意点集中在元素“M”之上,因此背景部分做了空白处理,为的就是更好的突出设计师之于元素“M”的精心设计,减少其他设计元素对于主体的干扰,最终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2.3 展现唯美意境 苏轼在评价王维的作品时有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种“诗中有画,话中有诗”的情境,即是我们所指的作品的意境之美。国画大师李可染将作品的“意境”视为艺术的灵魂,是艺术作品的审美核心,它融事物精粹与创作者思想情感于一体,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加工,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之美。对于唯美意境的创造,在中国画创作中,画家们常用“留白”的技法来实现。这是因为“空白”之处有着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在版式设计中亦可以借鉴这样的表现形式,“空白”将设计元素距离化,为观者创造出一个可供想象的广阔艺术空间,并将情感融入其中,催化出作品的象外之韵,这样意境之美油然而生。因此,在设计中大胆地留出空白,可以为作品增添一份超凡脱俗的气质,使作品不仅在形式语言上显得清新雅致,而且在寓意表达上得到升华,从整体上提高了作品的品位,进而使作品达到一个更新的境界。 图6是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的海报作品《美的回响》,作品运用了中国画的技法来表现:一只水墨蜻蜓立于笔端之上,让人不禁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背景简洁,没有过多的描绘,空白空间为整个画面营造出静谧、安详的氛围,让人好似不忍打破这样的美好瞬间,同时也会为大自然中万物和谐相融的情境所感动。作品内容动静结合,形式虚实相生,充满了浓郁的东方韵味。 2.4 激发观者想象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容易被一些形态简洁且规则的图形所吸引,因为这样的图形可以提供给人视觉上一定地舒适感,心理学家称其为“好的格式塔”。但是,久而久之这样的图形也会让人感到乏味。“相反,那种稍微复杂,稍微偏离和稍不对称的图形,到似乎有更大的刺激性和吸引力。”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通过研究如是说。这是因为“稍微偏离”和“稍不对称”所造成的图形造型或意义上的“空白”,看似破坏了一个好的格式塔的完美性,实则确因此刺激了观者的视觉感受,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紧张感和新奇感,使得图形更加具有魅力。 但被破坏的图形样式是否会对观者的阅读与欣赏造成障碍?能否保持信息的准确程度呢?研究表明是不会影响的。因为人类思维具有恒常性的特点,当观者看到“缺失”图形时,会将其与该图原有样式进行比对,大脑会对缺失部分加以想象,并填补为更符合视觉习惯的完整样式,这个在脑中完形的过程,就是产生联想的过程。 图7为“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一幅宣传海报。大明宫是唐长安城主要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设计师在创作构思时没有采用全景大场面的形式以展现宫殿群的恢宏气势,而是另辟蹊径,以寥寥数笔,勾画出唐代建筑屋顶之形态,留有空白供观者联想:在那遥远的唐代,这里曾居住过十七位帝王,他们有过怎样的往事,这一切是那么神秘,它吸引着大家去想象,去填补,因此这不单单是一幅海报,同时它也是一份邀请,邀请大家来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去解开存于心中的疑问,感受大唐的魅力。 由上述案例我们会发现,作品中“空白”的意义在于它所呈现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其实也是开放的、自由的,它给予了观者参与作品意义构建的权利,观者可以将自身的情感、体味投射到作品当中,填补设计师留下的“空白”,从而达到观者与作品之间情感上的共鸣。 3 空白的意义 现如今,简约主义已逐渐成为一种设计潮流。本文提倡设计初学者在进行创作时应多多关注“空白”这一特殊的设计要素,力求简洁、清晰、准确传递信息的设计思维,也正好顺应了简约主义推崇摒弃一切干扰元素,从而突出主体感染力的设计理念,可以说这两者是殊途同归。精心规划,大胆留白,简化版面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可以给予观者以更加平和、舒适的视觉空间,更是对生存于信息高度密集环境中的现代人,以心理压力的释放与中和。作品“留白”是形式与内涵相结合,它传递设计者高雅审美趣味美的同时,也在向观者倡导着一种阅尽繁华后归于平静的生活态度。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关于平面设计中版式设计的重点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笔者的工作总结,阐述了版式设计的概念,以及版式设计的发展现状,从中针对版式设计的原则及功能性,最后提出了版式编排设计类型和形式,以供平面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平面设计版式设计 功能性 编排设计 构图形式 引言 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核心部分,是将平面设计的所有元素在版面上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编排,所以版式设计在很多时候又被称为编排设计、版式编排设计。版式设计师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同时,版式设计也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版式在平面设计中就像戏剧中场面调度,使各种承担信息传达任务的文字图形艺术地组合起来,使画面变成一个有张有弛、且刚且柔、充满戏剧性的舞台。版式设计是为了满足更多信息传播的需要,对信息传播的载体进行艺术加工,使其鲜明、生动、高效地实现信息传达的一种艺术设计,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经济实用功能。 1 版式设计的发展概况 版式设计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受不同的文化、艺术、流派风格的影响,有了不同的设计风格。中国最早期的版式设计是采用直排的文字,平面的插图,文字与图像结合,主要体现在印刷的佛经上面。 西方中世纪时期,平面设计主要代表就是手工书写和宗教的书籍上,受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当时注重手工艺,版式设计推崇的是古朴自然的设计风格,到后来新艺术运动的来临,开始有装饰性的理念的注入,在版式编排上,开始趋于简洁的几何图形平面化的处理。 20世纪以来,美国、欧洲、德国、日本的版式设计发展迅速。十九世纪工业革命运动时期版式设计的核心人物威廉姆・莫里斯开始,从他所开始极力推崇展示版式设计之美的生活与艺术相融合的设计原则,到表现人类内心情感的德国表现主义版式设计,从强化内容要素的波谱艺术到进入极限抽象意境的版式设计的流行,版式设计将理念用于设计实践中,这个时期的设计风格基本上是杂乱无章的,版面中的设计元素非常随性的编排来突出一种视觉效果。早期出现的现代主义强调形式语言的美感与表达,经过后现代主义的改良,带有装饰性和历史性的设计加入到平面设计中,即传达了信息又增加了趣味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对平面设计又推进一步,现代的编排设计主要是利用电脑软件来进行设计制作。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使平面设计的工具更加简便,信息传达的快速,使各种设计风格相互交流,并且融合,使画面更加美观,形式多样。版式设计的风格、形式也越来越呈现多样化,不同的设计理念,形成不同的设计风格,版式设计也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的变化发展着,现代版式设计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大量信息,也可提供品味、欣赏、收藏,是具有独立文化艺术价值的实体存在。 2 版式设计的原则 版式设计是一种形式语言探求活动,但它是与所要表达内容特征紧密匹配在一起的。所有的技巧都旨在清晰、鲜明地传达内容要素,用悦目的组织排列起来更好突出主题,达成最佳的诉求效果,而非为了形式而形式,或者为了形式而寻求内容。版式是为了构成所表述之内容活化性的流动之美,追求合理形式以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以鲜明、独特的形式美为清晰、准确地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服务,这是版式设计的前提;脱离内容的形式,或者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形式的表现,都会显得设计空洞、乏味、也无编排设计的意义。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共同创造出形神兼备的、具有生命力保存价值的艺术作品。 (1)确立主题。平面设计版面中,往往有大量的视觉设计元素,想要清晰、明确的表达出主题,首先就要确定主题思想内容。版面设计中要突出主题,就不能将所有的设计元素设计成一样的均衡,或者色彩,或者形式上要有所变化,强调出个性。 (2)对相类似的元素进行归类。设计画面中,为清楚的表达意图,将信息准确的传递,图片与文字的解释说明势必要放在一起,设计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将同类信息放置在同一片区域内,不同类的元素也不易过多,太多则显得杂乱。 (3)加入信息的提示。如果设计一张视觉元素过多的宣传单,主题确立,各类信息也分区域编排妥当,在其中,也可适当的对重要的信息内容作个提示。比如图片可采取不同的形状剪裁,周边突出的形状加以鲜明的色彩。文字可采取放大字体,或者变换字体的方式,造成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增强视觉冲击力。 (4)版式设计也要有草图辅助。在进行版式设计的时候,不要忽视草图的作用,通过草图,可以使设计者拥有更大的想象发挥的空间,产生更多一些的灵感,使画面更加富有新意和活力。在草图上不断的写写画画,想到的任何创意都可画在草图上,对于设计者来说,不管是哪方面的设计,有这样的一个习惯是非常有益处的,在草图中能够不断的有创新,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和特点。 (5)对设计草图的提炼。设计草图中,必须要去掉一部分相对较差的创想,选取最适合将要进行设计的版面样式,要更深一步的研究画面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优化版面设计方案。总之,版式设计就是让观看者在享受美感的同时,接受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最终是使版面产生清晰的条理性,用悦目的组织来更好地突出主题,达到最佳诉求效果。 3 版式设计的功能及作用 版式设计是形式语言的一种传达方式,它与版面中的每一个设计元素都紧密相连,成功的版式设计将平面设计中所有的视觉元素所要表达的信息清晰、明了的传递出来,用最优美的姿势演绎出设计元素所要传达的意图,使设计画面形象鲜明,主题明确。 (1)整体版面的美化。版式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将版面中的各个设计元素,包括文字、图片、色彩等进行编排设计,使整个画面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让欣赏者能够一眼记住设计作品,就是最成功的。 (2)更加突出设计的主题。主题的突出不仅仅是设计元素的任务,版面的编排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将画面设计的主体物放在主要位置,作为视觉中心,造成视觉冲击力,传达主题意念. (3)编排的形式与设计内容要统一。版面设计要求形式美,前提是要与平面设计中表达的内容思想要统一,版面要求到达的完美版式,要与主题相互呼应。赏心悦目的排版形式能够更好的达成诉求效果。 (4)版式设计主要的一个目的是将信息更好的传递给客户或者是消费者,并且使消费者非常清晰的了解眼球所接受的内容和信息。版式设计的功能还体现在,使版面更加优美,变得有节奏和韵律,画面轻松和谐,以一种有效合理的方式展现出内容的主题思想,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接受者能够一目了然,有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了解传播的内容,才是版面设计最终所要达到的。 4 版式编排设计的构图形式 平面中版面设计的首要问题就是采用那种构图形式,它决定了版面的结构形态,不同的构图有不同的诉求效果。版面的编排和布局少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应有固定的模式,一些版面在以前看是“犯忌”的处理,但观众却都认为很有特色,甚至有特有的个人风格。也有根据版面内容需求,有意“犯规”,反而更具创新性。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排版样式的,否则无论一个设计的想法有多好,如果制作粗糙,版式土气或者没有版式可言便会失去魅力,常见的图文版面编排设计的构图形式有:(1)标题型。这是最常见的简单而规则的版面编排形式,标题在先,然后是文字和图片等内容;(2)标准型。通常,图在版面的上面,标题等内容在图的下面;(3)图片左置型。这种广告版面编排类型十分符合人们的视线流动顺序;(4)交叉型。为使版面形成富有视觉冲击的张力,图形与文字两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可以相互交叉重叠;(5)斜置型。构图时全部构成要素向右边或左边作适当的倾斜,使视线上下流动,画面产生动感;(6)图片型。版面中心由一张图片构成,图片既是背景又是主题,内容明了形象简洁;(7)棋盘型。将版面全部或部分分割成若干方块形态,如棋盘形式;(8)指示型。有着明显的指向性的版面编排结构形态,起到明显的指示作用。 结语 总之,版式设计不仅是编排方式,而且体现了一门艺术。所以,在设计版式过程中,设计师应考虑到将重要信息或视觉流程的停留点安排在注目价值高的位置,这便是优选最佳视域。版面中,不同的视域注目程度不同,心理上的感受也不同。版式设计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并体现着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和时代精神风貌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设计领域。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中国书法空间观在现代版式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现如今民族化的风格越来越被大众所青睐,在民族风范思想的作用下,中国书法的精髓被广泛地应用到了现代的版式设计当中。而书法之所以能够达到如画的地步,则是取决于空间观,随着在现代板式设计方面书法空间观的广泛运用,现代版式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给人们带来独具特色的视觉效果。本文主要在书法的三个要素方面着手,结合笔法、结构、章法,分析中国书法空间观的特点,对现代版面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中国书法空间观在现代版式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书法空间观 现代板式设计 笔法 结构 章法 力量感 节奏感 1 研究书法空间观的必要性 1.1 书法空间观和现代版式设计的概念介绍 书法空间观:书法的空间观也可以说是书法的空间布局,显示了书法的博大的内涵,具有丰富的艺术气息。它是由书法的三个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彼此相称,形成了生动的语言。即富有力量感、节奏感、立体感,实现虚实结合、动静相依、黑白分明,给人们呈现动画般的视觉效果。 版式设计:现代版式的设计的本质上是科学思辨与逻辑数理来探求设计的本质,用清晰地思路和良好的秩序来对设计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把握,这里它强调了标准化与批量化,把效益和功能作为它的最终目标。它显示了功能美与形象美的完美融合,是一种视觉的盛宴。 1.2 研究的背景、意义 中国的书法与现代的版面设计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二者是相通的,我可以通过整体把握书法的艺术,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细化书法空间观的特点,赋予其特殊的含义,并美化它,随之发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书法它从形态、神韵、感知等方面充分的体现了中国的美学,其中“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特点更是显著,是现代版式设计取之不尽的资源。通过对中国书法空间观在现代版式设计的研究,可以增进版式设计的手法,取其精华,促进其发展。 2 中国书法空间观的特点 2.1 “计白当黑” “计白当黑”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老祖,无论是处于写作的方面来讲,还是陶冶情操的方面来讲,空白处都是不可以被忽略的。中国书法中的笔法即线条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线条不仅要柔美,并且还要充分的体现线条的圆润度,或者看似飞舞的磅礴气势,要不则是字正方圆的规矩,再则即是徐徐的渐进感觉,这些都要给人以没得感受,可以令人感觉到字的神韵。书法高手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往往眼睛不会注视手中的笔,而是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笔下宣纸上的空白处,使空白处疏密有序,大小适宜,既显章法的强烈而复杂,有显其一脉贯通的对比感,达到“以白统帅黑”的境界。 “留白”是中国书法方面上的专业术语,指的是作者为使自己的作品在整体布局上实现虚实结合,黑白分明的艺术效果,而营造的留白的艺术手段。汉字的线条不仅仅勾勒出了黑白分明,灵动的境界,还形成了对比的状态,达到空间的均匀分配,加强了视觉的冲击力,感染人们的视觉神经。 2.2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书法这种文字艺术有其自身独特的空间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书法的空间观是建立在节奏感、立体感和力量感之上的。节奏感、立体感是建立在书法要素笔法和结构之上,并融合了章法的空间观。书法创作中最忌讳的便是像堆成结构似的平均分配,相反,章法讲究的就是疏密结合相宜,对比明晰。 3 中国书法空间观在现代版式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的书法形式主要有“有行有列”“有行无列”“无行无列”,现代版式也可遵循此种形式。给人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现代版式的设计主要包括文字、图形、色彩和版面这几个方面。文字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书法注重的是疏密及黑白控制,所以现代版面设计也应注意字体形态的变化特点,使字体看作是有条纹组成的样图,对其进行布局设计,使字体的变化和谐,灵动,充满生机。 “计白当黑”的应用:在现代版面设计时候,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传达信息,信息的传递效率是版面设计最为关键的部分,这就需要将主要的部分很好的凸显出来,把握好这一方面才能将版面设计做好。所以,空白位置的合理应用就限度的格外重要了。合理的处理空白位置,不仅可以凸显出主要的内容,提高读者阅读效率,增加阅读量,而且还可以增添版面的美感,吸引更多的用户。 结语 通过了本文的介绍,讨论了中国的书法空间观的特点及在现代板式设计中的应用,了解到书法空间观中的艺术是无穷的,会给现代的版式设计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赋予了其生命,加之了其无穷的魅力。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单单将书法运用到版式设计中,显然已经过于陈旧,没有新鲜感。因而,将书法的精髓、内涵进行分析,加之利用,充分融入到现代版式的设计中则完全不一样了。它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财富。只有加深对中国书法的研究,才能使现代的版式设计更为丰富,更为突出。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浅谈陈列展览中的版式设计 摘 要:版式设计是陈列展览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准确把握陈列展览主题和内涵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选择文字、图片和色彩,并进行合理组合,形成科学的版式设计,将会更好的达到丰富、充实陈列展览的效果。 关键词:陈列展览;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是展览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有人曾这样形容陈列展览中版面的作用: 如果展览的序厅或主体构造能使观众“一见钟情”的话,版式则将和观众“白头偕老”。这是说观众在参观展览时,版面自始至终总是与观众形影不离,全程引领观众观看展览。根据不同展览的需要,版面有时是作为展览的辅助展示手段,但有时在一些只有图片、文字说明,而没有展品的展览中,版面则成了主角。 “版式”即版面的格式或构图形式,是在有限的版面空间里,将版面的构成要素,如文字、图片、线条、色块等诸因素,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和审美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是一种视觉传达的设计方法。展览中版式设计主要包括:展厅内的前言、单元说明、图表、展品说明等;展厅外的户外广告、开幕式背景、导引牌等;图录、折页、海报、请柬等宣传印刷品。其中户外广告的版式设计是展览版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展览对公众进行宣传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博物馆的大多数展览是在展厅内举办的,要让驻足或路过的人自觉自愿地走进展厅,户外广告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下文将以海南省博物馆以往展览为例,解析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版式设计原则及如何合理、科学的运用。 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 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文字、图形(包括图片、装饰)、色彩。 文字 文字是版式设计中最主要的信息传递元素。每个版面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文字,有的版面甚至以纯文字的形态出现。 字体的选择是文字设计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最主要的信息传递媒介是汉字,汉字的种类很多,要在成百上千的汉字中选择合适的字体,不仅要能深刻理解、体会版面文字表达的意境和气质,还要在平时多注意观察,养成对字体特质的敏感,从而可以选择并应用合适的字体,达到使版面设计感觉和谐的效果。最常用的字体有宋体、黑体、楷体等。宋体又分标宋、大标宋、仿宋等多种变体,其字型端庄秀丽,文雅大气,精致细腻,多用于版面设计的正文部分,使版面看起来既整体统一,又细节的变化。而黑体给人的感觉则刚直稳重,很有力量感,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如《青铜时代――河南博物院藏夏商周文物(海南)展》重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的礼制与文化,展示了在这个重要时期的政治生活和社会面貌。三代青铜器是本次展览的核心和最大看点,透过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铭文等,让人们充分领略到夏商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工艺技术。为了给观众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概念,直接快速的感染观众,此次展览的户外广告大标题“青铜时代”选择黑体,青铜底纹嵌入其中,占整块版面的三分之二,显出力量感、凝重感,从而概括、鲜明地表达出了主题,同时产生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强烈吸引观众的视线。 《青铜时代――河南博物院藏夏商周文物(海南)展》户外广告、导示牌版式设计效果 另外,文字字号的运用、字距与行距的运用对于版面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大标题为一级,副标题为二级,正文为三级,各级文字字号的大小显示了各级文字的主次地位及逻辑关系。字距与行距的设置在文字较多的版面中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行距设定应当要比字距大,才会给人以舒适的视觉感受。而行距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有意识的加宽或缩窄行距,都会体现不同的审美意趣。适当的行距会形成明显水平的空白带,减缓读者的视觉疲劳,带给读者轻松、舒展的情绪。 图片 观众在浏览版面时往往是从图片开始,然后才转到题目,最后才落在文字上,可见图片是版面最直接的视觉语言,是版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版面设计时,设计者往往会投入很大的精力。首先,在图片的选择上,一定要明确展览的主题,选择能够反映主题的照片或图片,而不是单纯追求版面美观。选择图片整体色调、内容形式和规格大小尽可能和谐统一,这样在编排时就不容易出现版面“花”、“乱”的结果。其次,图片在整个版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及位置,对版面的所呈现出的效果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大图片视觉冲击力强,感染力强,能迅速吸引观众的眼球,小图片则显得精致细腻,在版面中常常起点缀和呼应作用。图片在版面中的位置不同给人的感觉也是完全不同的,若大图片放在版面上方,就会给人压抑、受限制、头重脚轻的感觉,而放在版面下半部分,给人的感觉则相反,有稳定、沉重、站得住脚的感觉;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左与右之间,无论哪种情况都要以主题的需要和设计思路为前提,图片在版面上编排形式不同,风格也就不同,所体现出的意境和含义也不同。如《风之彩――墨西哥残疾儿童(唐氏综合症)绘画展》海报设计,选用多幅小朋友画的油画作品来“随意”摆放,虽然图片内容、色调、大小都不尽相同,看似“随意”,却能自然融合在一起,冷暖色碰撞出一幅色彩鲜亮、活泼生动的画面,反映出儿童天真烂漫又不拘一格的特质。相比较而言,《鸽子行动――空降东方拯救盟军战俘65周年图片展》户外广告的设计就是沉稳、灰暗,只采用一幅大的黑白照片做背景,但主题思想已非常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走近大师――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中国画精品展》的户外广告虽然也选用了多幅图片,但图片内容、整体色调、规格大小都很规则统一的排在版面右侧,左侧则相对应留出部分空白,这就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会给审美者以丰富的遐想,而版面上的留白不仅使被强调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使版面的空间层次疏密有致,也给观众提供一个“透气”的视觉空间,这跟要表达的展览主题和设计思路是密不可分的。 ①《风之彩――墨西哥残疾儿童(唐氏综合症)绘画展》展览海报版式设计效果 ②《鸽子行动――空降东方拯救盟军战俘65周年图片展》户外广告版式设计效果 ③《走近大师――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中国画精品展》户外广告版式设计效果 装饰 展览版面上的装饰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有满铺式的纹饰、二方连续纹饰、装饰性的色块与色条等,也有题花和尾花等。满铺式的纹饰一般选用与展览主题有关的图片或纹饰,用于版面背景,起到烘托展览主题的作用;二方连续纹饰一般放在题头或展板下部,起装饰版面,呼应主题的作用;装饰性的色块与色条即与总版式的题头色条成和谐关系或对比关系的方形色块、圆形色块、色条及色线;题花是与标题相联系地处于题头位置的左或右侧的纹饰;尾花是在展板的下部放置写实或抽象的单独纹饰。这些装饰若运用得当会起到烘托展览主题的作用,反之则会弄巧成拙。《妙境梵音――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为使观众充分感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进行版式设计时加入了诸多此方面的元素作装饰,如彩绘壁画、线描拈花佛手、纹饰、经文等,与展览的整体设计呼应,起到了强化展览主题的作用。 《妙境梵音――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导示牌、单元板、展品说明牌版式设计效果色彩 展览版面的色彩设计要与展览的主色调一致,以此为前提再进行变化组合,才能更好的发挥色彩的威力。如《妙境梵音――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主色调确定后选用了红、绿、褐、黄四个颜色系列作为区别,每一部分采用了一个颜色系列,起到活跃版面的效果,又能对内容主题起到反复提示的作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在以黑白照片为主的历史性图片展览中,要特别注意版面的用色问题,用色不妥不仅不会表现出历史的沧桑感,还会出现轻浮、不协调感,严重影响观众的参观兴趣。 版式设计的原则 简而言之,版式设计的原则就是统一和变化。 形式与内容统一 版式设计的前提是版式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只追求花哨的表现形式以及过于强调独特的设计风格而脱离内容,或者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表现,版式设计都会变得空洞无力,只有将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深入领会展览主题的精髓,找到一个完美的表现形式,才能体现版式设计独具的分量和特有的价值。 版式设计的统一与变化 版式分为总版式和分版式两类。总版式是展示版面的基本形式,它要求文字、结构布局、色调等必须在形式和风格上保持统一,不能五花八门。比如标题的位置、大小、颜色、图片的规格尺寸等都要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这是对展示版面的总体设计。分版式是在总版式确定后,在不违背总版式的前提下,根据每块版面内容的不同而设计的不同排版形式,主要是版心上的的文字、照片编排,不同部分的颜色等。这样既避免了单调乏味,又不会杂乱无章,从而取得丰富、活泼的艺术效果,在视觉上吸引观众。 马王堆汉墓作为身份显赫的长沙国丞相侯利仓的家族墓地,出土文物瑰丽纷陈,《古墓丽影―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展示了当时的宴飨文化、工艺制造、养生保健、衣饰美容、典籍收藏等,映照出汉代在农业、手工业、纺织、医药、天文历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展示了两千年前长沙国的辉煌与繁荣,为了使观众能更好的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展厅以一派雍雅华丽的宫庭生活场景为背景,以黑和红为主色调,整体氛围凝重而神秘,让观众一踏入展厅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展览中所涉及到的版面都紧扣展览主题和内容,大到户外广告、开幕式背景牌,小到文物的小说明牌,再到印刷的折页,都能够融入到展览主题中,整体上色调统一协调,元素选用及编排上又不尽相同,细节上不乏变化,丰富充实了整个展览。 《古墓丽影―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展厅效果,户外广告、导示牌、单元板、展品说明牌、折页版式设计效果 一个成功的版式设计作品,需要在充分领会展览的内涵和主题的前提下,了解观众对整个展览及展览版式设计的参观感受与需求,通过对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和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编排和组合,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从而达到丰富、充实展览的目的。随着人们眼界的开阔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展览设计也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来满足观众需求。如今电脑平面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使得版式设计的艺术语言更加丰富,文字与图片的特效处理也千变万化,电脑高精度喷绘制作展板的方式已经非常普遍,这就需要我们去更加深入地研究、发现其艺术规律和表现手法,探索与寻求新途径。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 摘要: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对于期刊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文化艺术市场的格局和广大读者的消费倾向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广大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当坚持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相关元素进行可行性分析或设计,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划方案,为推进我国期刊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作为期刊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开展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工作,是形成并展现期刊个性风格的重要过程,也是吸引并争取读者认可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和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广大读者的文化艺术欣赏层次进一步提高,对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在坚持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更富创造性地完成此项工作,是每一位期刊编辑工作者所应积极思考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内涵及重要性 策划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涉及到众多领域的概念,是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构思、制定和优选策划方案和战术计划的过程。期刊编辑策划和版式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针对期刊内容进行策划,如期刊栏目的设置、期刊主题和文章的选择,等等;另一方面是针对期刊形式进行策划,如对期刊的文字、照片、插图、表格和各个栏目板块进行编排与设计。期刊编辑的策划和版式设计,是向读者表现和传达期刊创办的基本理念,打造并展示期刊本身的整体形象,全面提升期刊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并最终形成了开放、发展、动态而又稳定的期刊创编理念体系和流程的重要工作。成功的策划与版式设计,不仅能使读者从中期刊中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能带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最大可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当在明确期刊定位和创编风格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思想原则、审美规范和创编要求对期刊的内容和版式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使期刊的文章主题、艺术风格、版式设计等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二、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是期刊主题、文章和艺术元素的有机结合,也是期刊创办者创新思想、审美层次和创编技巧的整体展现。成功的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将对广大读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具体的策划与版式设计过程中,要遵循期刊创编的一般规律和美学原则,使期刊始终能够保持高艺术品位、高审美层次和高亲和度的价值,为读者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佳的审美感受。 1.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 内容与形式是期刊编辑的两大构成要素,其中期刊的内容主要指每一期期刊的主题和文章等,形式则指期刊的字体字号、颜色和图片、文字编排等。内容与形式的相得益彰与相互协调,正是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目标。在具体的策划与版式设计流程中,一方面,期刊创办的定位要准确,期刊编辑的思路要清晰,栏目设置要合理。在每一期的期刊编辑策划中,编辑人员首先要确定本期的期刊主题,再围绕主题进行组稿、选取重点文章与次重点文章,并尽量使文章之间保持合理的布局。另一方面,编辑人员要充分利用好版式设计的多种元素,如文字、图形、色彩等等,富于艺术性和创造性地设计期刊的版式。版式设计既要适应期刊的整体结构和微观细节,还应有利于期刊主题的传达、期刊编辑思想的表现。 2.适应读者审美与接受 读者是期刊的客户群体,读者的审美与接受是期刊编辑者进行策划与版式设计时所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当今时代,我国文化艺术市场空前繁荣,可供广大读者进行消费的文化艺术产品极为丰富,只有真正考虑到读者的审美层次和接受习惯,期刊才能最大可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也才能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同时,读者的审美与接受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审美活动。因此,在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方面,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当注重对期刊的策划和版式设计,始终坚持审美原则和相关规律,通过有效策略充分调动读者的种种感觉并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期刊在承担传播信息这一社会功能的同时,也能带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真正表现期刊的个性风格和价值理念。 3.定位准确、特色突出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各种类型期刊的数量明显增多,为了在众多的期刊中脱颖而出,期刊编辑工作者要准确定位、形成特色,在读者心中形成一定的“区别度”和“品牌度”。首先,要锁定期刊的“目标读者”。在对目标读者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审美倾向和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之后,根据他们的阅读要求对期刊的主题和版式设计进行整体的规划;其次,要力求打造期刊的个性特色和独特风格,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利用一切艺术造型元素,如线条、字体、色彩等,结合照片、插图等资料,巧妙运用多种设计手段,使这些设计元素为形成个性化的期刊艺术风格而服务,使期刊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态势,最终打造优质的期刊品牌;最后,期刊定位应当保持动态稳定。期刊定位必须稳定,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读者群体,但期刊的定位还应随着文化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更好地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 三、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的有效策略 风格成熟的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不仅是对期刊形式和外在的艺术加工与再创造,同时也是对期刊创编主题和文章内涵的升华。为了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拓展期刊的发展空间,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在遵循期刊编辑的相关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策略最大限度地提升期刊编辑的审美层次和艺术品格,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1.形成整体的策划理念 期刊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成果,是由多种艺术元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而系统的创刊理念来指导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工作。这个整体而系统的创刊理念,是对期刊的创刊思想和艺术风格的整体反映,是在融和期刊的内容、宗旨、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量期刊的整体形象等因素,利用其特有的内容,最终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策划理念。可以说,这一理念既是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该期刊最终形成稳定且区别于其他期刊风格的归宿。通过具有整体性、系统性、一致性的策划理念,将会使期刊在宏观上表现为整齐协调、微观上又呈现多样化的艺术特征,最终并达到形式与内容,布局与整体的完美一致的艺术层次。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优化了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提升了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审美层次,成为提高期刊编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期刊编辑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首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期刊的主题策划工作的效度。编辑人员可借助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对读者的阅读期待、阅读习惯和审美倾向进行统计分析,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读者及文化市场的具体情况,准确定位期刊的读者群,打造独特的期刊风格;其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作者、读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成立专门的期刊网站,作者可以直接进行网络投稿,读者也可以借此发表自己的阅读意见,期刊编辑人员、作者和读者三者之间将形成良性的沟通与交流;最后,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期刊版式设计,对文字、图片、图形、线条、色彩等要素更佳合理的安排,提高期刊版式设计的效率与美学效果。 3.打造期刊的品牌形象 “品牌”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无形资产,打造期刊品牌形象对于期刊发展有诸多的好处。打造良好的品牌,可以为期刊发展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为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创造更好的平台;而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也是打造品牌期刊的有效路径。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群体的品牌消费意识不断强化,只有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期刊,能够为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其次,激烈的市场竞争呼唤更具有品牌价值的期刊,只有成功打造出良好的品牌,才能吸引更多媒体资源,如作者、广告商,等等;最后,可以借助“品牌”来发展“品牌”产业,最大可能地创造期刊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读者的消费倾向,期刊的主题选择、栏目设置、版式设计等诸多元素进行可行性分析或设计,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案的重要工作。成功的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工作将使期刊在定位、特色以及力度、深度上都能获得有效的提升。期刊编辑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为推进我国期刊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中德国包豪斯对版式设计的影响 摘要: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作为世界现代设计风格开端,意义重大。而德国包豪斯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世界及其后的设计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系统阐述了德国包豪斯的三个重要时期,分析总结不同时期对版式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版式设计德国包豪斯 一、版式设计概述 版式设计作为现代设计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平面设计语言的构成手段,现今已成为研究平面设计的专门课题。其最终必须与具体的设计实务相结合,广泛应用于书籍、杂志、报纸、招贴、包装、网页、展览展示等视觉传达设计项目。 表面上看,版式设计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科,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的体现,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的体现。它作为二维平面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从设计行为发生的那一刻起,始终伴随整个设计过程。它的发展历程与那一时期的工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每一时期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同时,折射出时代的商业氛围与市场价值。 二、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概述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及设计理念和设计流派,主要是指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强调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现代派”。 现代主义运动的诞生与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它的核心要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并力图以抽象几何造型为美学形式来改造设计。它不仅力图改革现代社会的物质外观,并且致力于改造人们的生活方式。 现代设计的基础理论与思维方式的形成,我们往往认为是以俄国在十月革命以后出现的构成主义运动、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和德国的包豪斯为核心的。 现代主义在理念形式和手法等各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设计的惯例,形成了符合那一时期特定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工业发展、经济与日常生活需要的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开端,是之后所有设计思潮流派的起点,与它们都有着极深的内在联系,并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三、德国包豪斯对版式设计的影响 德国包豪斯学院成立于1919年,根据格罗佩斯的解释,“Bauhaus”是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构成的。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了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并且它的诞生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其中一些教育模式仍被沿用至今。它主要吸收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艺术设计的新探索与实验成果,特别是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和荷兰风格派运动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完善,成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中心,并将现代主义设计推到历史空前的高度。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至今。 包豪斯自建立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为:魏玛时期(1919-1924)、迪绍时期(1925-1930)和柏林时期(1931-1933)。 早期包豪斯的办学核心为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包豪斯的首位校长――格罗佩斯推崇技术型基础教育,认为艺术必须要技术性、逻辑性和理性教育相结合。这也是早期魏玛时期包豪斯的教学宗旨。 魏玛时期包豪斯的代表人物主要为荷兰风格派的奠基人杜斯伯格和匈牙利设计大师莫霍里・拉吉。 杜斯伯格一如之前所说,一方面主张理性、秩序、科学的设计观,另一方面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给学生灌输达达主义设计思想。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设计判断。但是,实践证明,一味的强调设计的逻辑性和理性,难以避免设计走向呆板、无特点的死角,这时候自由多变的达达主义思想在其中就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所以,杜斯伯格的艺术思想是矛盾的,同时又具有了跨时代的意义。 对包豪斯版式设计影响重大的另一位大师就是莫霍里・拉吉。拉吉自始至终都坚持追求理性与秩序的设计理念。他的版式设计强调几何结构的非对称性,排除了对称的呆板,使用非对称性表达设计的丰富性和理性的审美意识,结构严谨,无装饰,却又富有节奏变化。拉吉不单使用绘画语言,还常常结合摄影与文字的巧妙搭配。拉吉运用摄影手法来代替绘画的创意版式设计方式,开启了包豪斯重视并运用摄影技术进行版式设计的大门。 拉吉的到来使格罗佩斯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坚定地将科学、理性、秩序的设计理念运用到艺术设计的方方面面,真正完成了从传统手工艺作坊教学模式,到现性工业化设计教学模式的转型。 包豪斯迁到迪绍后,其作品风格主要受荷兰风格派和拉吉的影响,版式设计注重字体的设计与运用,整体简洁、理性、秩序,是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拜耶和拜耶的继任者朱斯特・史密特。 拜耶的版式设计将构成主义、风格派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相融合,呈现出高度理性化、几何化的特点,版面简洁而富于功能性。由此,包豪斯的版式设计走上了功能主义之路。 朱斯特・史密特在拜耶离任后,进一步完善版式设计的理性化,并运用网格技术对版面进行理性划分。至此,包豪斯的版式设计所形成的秩序化和严格化为后来瑞士网格主义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包豪斯的版式设计也完成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大融合。 时至包豪斯最后一位校长密斯・凡・德・罗,也就是柏林时期的包豪斯,受他个人因素和社会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一时期的包豪斯的设计重心转移到了建筑上,并且人才大量流失。包豪斯迅速走向衰亡。直到1933年8月10日,密斯正式宣布包豪斯永远解散。解散后的包豪斯,为了躲避战争,其中大部分成员来到了美国,同时把包豪斯精神也带到了美国,从此,为世界现代设计写下华美篇章的包豪斯永远的走进了历史,同时又翻开了世界设计史的新篇章。 三、总结 版式设计作为一门实用性学问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豪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亦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表现,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创造出以人为本的设计,集理性、功能性、科学性和美学于一身,既体现了社会现状,又描绘了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 既迎合了时代需求,又为之后的设计思潮夯实了基础。
浅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产生的社会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学校以追求成绩为目的,加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向城市,于是产生了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这一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教育引导,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令人担忧。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术界一般将“留守儿童”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孩子。根据留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我留守型;“单亲”留守型;隔代监护型;他人寄养型。[1]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令人堪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情感淡薄,道德认识模糊 道德情感是随着人们的认识、信念、世界观的产生和形成而发展丰富起来的。[2]父母外出打工,与子女聚少离多,亲子之间互动频率降低,导致亲情缺失。传统意义上的双亲教养模式改变,各种形式的家庭教养结构出现,使留守儿童在性格、心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变化,继而引发心理问题,无形之中造成他们道德情感的冷漠。同时,父母长期缺位,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认识方面缺乏正确的认知,道德认识模糊。 (二)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失范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和障碍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3]拥有坚强道德意志的人,能利用客观条件,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反之相反。留守儿童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缺乏父母的管教,道德意志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使道德滑坡。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4]大多数留守儿童长期和祖辈们生活在一起,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监护责任就是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缺乏对孩子进行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的教育。这种溺爱的监护方式造成了自制力不强的留守儿童任意妄为,道德行为失范。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城乡差距拉大。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是三农问题的表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从家庭、学校两方面分析其成因。 (一)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 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等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不完整,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的偏离。同时,他们大多由祖辈们照看,祖辈们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处于缺失状态。 (二)学校道德教育的薄弱 学校作为专业化的教育机构,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课堂,学校在留守儿童德育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来说: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就在于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通过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其逐渐社会化。”[5]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学校一直把成绩看作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德育地位得不到贯彻落实,这种现象在农村的教育中更为突出。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 (一)发挥农村中小学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般来说,农村学校教育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寄宿条件,为此,学校要积极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寄宿条件。班主任可以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状况,定期与学生沟通,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等,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跟踪教育。学校在保证基本课程的前提下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爱。 (二)加强社会组织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 除了发挥学校、家庭的作用外,社会组织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社会组织要综合整治农村中小学学校周围环境,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留守儿童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留守儿童的意志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安抚他们孤单的心情,增强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心。 (三)强化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应当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尽量陪伴孩子的成长。迫于压力,即使外出打工,也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定期与他们见面,以便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情况。同时,父母也要经常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全面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对于他们的心理变化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教育指导。 作者:高萍 单位: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浅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越来越壮大,这一群体的产生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主要就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问题;方法和策略 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的孩子。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副产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而由于物质条件及政策上的局限性,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抚养,于是紧随三农问题之后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就是留守儿童问题。目前,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 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而且,中国留守儿童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多数在中南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2%。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大量出现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及心理状况,并反思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所接触到的第一个外在环境,也是孩子情感的归属地,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农村,家庭教育长期表现为双系结构,即母亲主要承担表达性功能,负责孩子的情感和生活问题,而父亲是家庭的支柱,主要承担工具性功能,负责孩子生存技能的培养。但是随着父母一方甚至双方都外出打工,这种传统的家庭教育的双系结构被打破,甚至出现了隔代教育,由此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出现了严重的缺陷甚至缺失。 2.学校教育的弱化: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学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很渴望在学校生活中找到情感的归宿,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发挥其道德教育的作用。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现状却并不理想。由于中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偏大,传统的师道尊严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漠不关心,甚至会歧视思想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道德教育这门课程,但由于受到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引导,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卷面分数,而弱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缺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普遍缺乏人文关怀,没有营造起良好的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氛围。 3.社会教育的负面影响:新一轮的“拜金主义”和“读书无用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农村父母知识水平相对低下,在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引导方面缺乏正确的方式,这就影响了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并且,由于受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以及父母为了眼前利益放弃对孩子的监管,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他们甚至会认为,既然辛辛苦苦考上大学还找不到工作,那还不如跟父母一样外出打工挣钱,提早过上自己期望的“都市生活”。除此之外,由于受大众传媒的影响,留守儿童在许多人眼里被定义为弱势群体,这同样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造成影响,使他们觉得自己属于边缘人群,无形中他们的自信心就被削弱了。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网络和铺天盖地的信息,由于缺乏有力的引导和监管,以及自身发展的不成熟,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对信息的辨别和筛选能力,容易受不良思想观念的诱惑,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非常不利的。 二、由于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缺陷给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发展带来的问题 1.性格缺陷: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缺乏父母的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下降,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回答问题,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显得过于被动,甚至不愿与人沟通,消极悲观,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而且,对于一些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容易得到的是物质上的满足而不是感情上的沟通,长期的溺爱,会使他们变得自私自利,蛮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2.缺乏亲情: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体验,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即使偶尔能和父母在一起,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跟父母沟通交流,在父母面前也会显得紧张,不敢去袒露自己的心声。对那些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越长,探亲次数越少,沟通频率越低的留守儿童来说,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得越明显。 3.心理障碍: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关注较少,尤其对于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由亲戚抚养或者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问题基本上得不到监护人的关注。对于一部分留守儿童来说,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他们能够求助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老师,但由于一个班的学生人数很多,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对于那些本身性格就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他们宁愿自己将问题压抑在自己心里,长期下去,他们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4.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5.价值扭曲:由于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对孩子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以及他们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对孩子起到榜样作用,使得留守儿童对金钱的认识产生偏差,他们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三位一体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而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和社会承担了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学校和社会教育又不尽人意,自然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 1.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父母外出务工方式和沟通方式,尽可能地留一个人在家,以对孩子起到一定的引导监管作用,并尽可能地就近打工,缩短跟孩子在空间上的距离,从而减少与孩子在心理上的距离感。同时要加强跟孩子的沟通交流,增加联系的频率,并采取恰当的方式消除沟通的障碍。除了电话沟通外,还可以采取传统的书面交流,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写作水平,还能使孩子更容易敞开心扉,透露自己的情感。同时作为父母,还应加强和学校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 2.从学校教育上:加强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功能,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纳入课程评价的体制中,从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加强对教师的道德教育,使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关心热爱学生,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对于寄宿制学校,教师应同时担负起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职责,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应定期给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和法律道德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理解关爱父母,遵纪守法,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学校应利用现有资源创设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 3.从社会教育上:一是要加强媒体宣传。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二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要依托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委员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协调教育、文体、广播、司法、财政、劳动、卫生、民政、工商、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文体科技、市场净化、环境整治、劳动用工、经费保障等诸多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体系。三是要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孩子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学校,特别是双休制的建立,使孩子在社会上的时间更多了。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同时,当前广大农村也具有了建立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基层党政机关有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小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工作。可考虑由基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起到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 除此之外,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上,政府还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管理模式,冲破城乡户籍界限,让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待遇,尤其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应该给予更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农民工子女可以在父母身边接受和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从而使他们增强自信心,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总之,留守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同样需要社会的关爱,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浅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初探 摘要: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在单亲监护、隔代亲属监护、亲友监护中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堪忧,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专门性研究,理论层面不仅可以加深对主流与边缘、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理解,现实层面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探讨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背景下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新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改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有助于提高整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区 山寨 留守儿童 思想道德教育 “留守儿童”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首次出现的词汇。定义留守儿童应考量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数量,是父母同时外出,还是一方外出;留守时间是半年还是一年;儿童年龄是14岁,还是16岁,亦或是18岁。本文采用2004年中央教科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1]中国是一个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全国总面积中比例高,约为64%,集中分布在中西部的一些边远省份。以湖南为例,民族聚居区占全省总面积的17.8%,湖南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县市、怀化市、永州居住着全省总人口10.13%的土家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落后,缺乏吸纳大量劳动力的第一、二、三产业。为了生存,少数民族聚居区劳动力每年大量涌入沿海地区、东部发达地区,被迫将孩子交由其他亲属代管,留守儿童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极为普遍。山寨留守儿童在民族地区山寨所孕育的聚落空间特征注定其在整个社会中居于少数人中的少数地位,注定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不同于汉民族甚至其他少数民族族群的特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在单亲监护、隔代亲属监护、亲友监护中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监护人时间、能力、精力的有限,很多监护人既要忙农活,又要处理家务,还要管理孩子,很难对留守儿童有效监管,多数监护人道德观念落伍,缺乏道德培养的科学方法,也不关心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出现道德价值偏离,道德情感脆弱,道德伦理紊乱。二是父母外出引起亲缘教育减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道德潜移默化的引导。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不足,自律性较差,道德意识薄弱。有的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失控,经常违反学校纪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山寨留守模式必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专门性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特殊人群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缺陷。理论层面不仅可以加深对主流与边缘、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理解,而且可以从边缘地位的民族山寨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状况出发,充实和完善现有的儿童德育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现实层面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客观现实,分析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探讨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背景下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新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整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群体和个体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是涉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专门性论文没有。与本研究关系密切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成果只有6篇,已有成果梳理归类如下:第一,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黄应圣、刘桂平的《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认为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着诸如花钱大手大脚、道德情感缺失、只知索取不去奉献、依赖性强、缺少社会责任感、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问题。[2]第二,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影响因素。叶敬忠、詹姆斯・莫瑞〔美〕主编的《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一书从社区的层面调查了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生活、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影响。第三,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路径。谷佳媚的《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优化路径》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问题,需要优化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实物性要素。[3]第四,留守儿童德育的教育对策。廖鸿冰的《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从教育体系上、家庭教育上、社会职能上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粗略的建议。[4]国内关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探索性文章数量相当有限,说明社会对其重视程度尚且不足,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研究更是缺乏。已有研究比较零散,学术性表达多于实践性描述,理论与实践脱节,多数只停留在基本情况的调查与诊断性的分析层面,研究缺乏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理论建构,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留守儿童是中国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一种特殊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本质上是中国三农问题的衍生。在发达国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没有出现接受城市的排挤,并没有出现家长和未成年子女之间长期分离的留守儿童现象。但国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却很充分。早在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通过讲寓言故事来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历史上国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较早记载。近年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都异常关注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重视和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与此同时,各国也加大对德育的研究力度,如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从比较德育的研究角度来讲,为寻求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方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标 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考量思想道德教育的现时状况,分析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特征;形成符合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路径;构建富有实效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 2.2 研究内容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研究。以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其主要包括山寨留守儿童道德认知研究、道德行为研究、道德心理研究、道德意志研究、道德人格研究。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的客观性研究。主要包括山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分析、德育本土资源分析、德育实践方法。通过全面深入分析,总结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方面呈现的客观规律。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的路径选择研究。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经济状况、社会变迁、传统文化与山寨留守儿童的关系研究;德育目标的选择性研究、基本原则确定、可行性路途研究。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对策研究。宏观上包括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系统性的德育体系建构及创新模式研究;微观上主要包括山寨留守儿童适宜的家庭德育对策,该研究的重点是外出父母与山寨留守儿童德育沟通策略、隔代德育策略、委托监护人的德育育人策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因为评价指标是弹性的软指标而难以量化,往往导致学校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开发,重视教学的实践,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留守儿童德育对策重点研究针对山寨留守儿童相关的学校德育策略、教师德育方法、德育活动的开展;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社会德育对策研究,重点研究山寨留守儿童生存、安全、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关心思想道德教育,对道德教育了解甚少,思想道德方面学习意识薄弱,行动上不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自身道德素质不高。因此自我教育研究重点研究山寨留守儿童积极人格的确立。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仔细收集、查阅、鉴别相关文献,在深入比较、分析相关文献后,分析研究文献的侧重点和独特之处,并认识其不足之处,批判性继承文献资料的精华,创新性地发现文献资料的规律,形成本次研究的切入点,获取进一步调查的理论框架。 3.2 问卷调查法 笔者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个县(市) 发放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儿童的德育抽样调查表共5800份,针对贫困山区山寨儿童的生活条件、学习情况、道德认知、心理特点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00%,获得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3.3 访谈法 笔者在湘西自治州召开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集体座谈会8场,出席座谈会的代表有校长、老师、留守学生、家长、妇联、关工委、教育主管部门等。同时,对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访谈61人(次),对28个中小学生在家儿童进行了个别访谈。在集体座谈会和个别访谈中,笔者均分类做了较为详实的记录。 3.4 实地考察法 笔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个县(市)的学校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吉首乡光明村小、凤凰县板畔乡鱼井村小、永顺县盐井乡热烈村小、古丈县默戎镇中寨村小、花垣县雅酉镇冬尾村小学、保靖县马王乡大坝村小、龙山县桶车乡义比村小、泸溪县达岚镇车头小学,实地与留守儿童学生、监护家长、学校、村委会交流考察,其间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客观地反映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的真实德育情况,为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了解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特点,解决山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提供了背景材料。 4 创新之处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是留守在农村的孩子的一部分,与其他儿童相比,有其特殊性。经济层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本身就很落后,山寨经济就更是脆弱,留守山寨的孩子们很大一部分生活贫困,生活上缺乏照顾自己的亲人。加上山寨少数交通不便,父母很少回家,甚至很少与孩子电话联系,山寨留守儿童情感上更孤独。委托监护人层面,往往因为山寨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文化程度,缺乏德育教育有效方法,家庭德育力量薄弱;社会支持方面,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信息闭塞,各种关爱和服务山寨留守儿童的资源匮缺,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基本上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思想道德教育在社区教育中尚处于空白。在这些因素以及学校条件较差的综合作用下,山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凸显。本研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之处: 第一,研究视角上,从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对少数民族山寨留守儿童进行研究的甚少,故选题就内容而言不失为新的研究领域。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德育问题进行的实证性专门研究,详细分析了山寨留守儿童德育的客观情况、问题、特征,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弥补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的不足。 第二,研究内容上,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宏观架构及微观梳理,具备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紧扣民族聚居区和山寨留守儿童两大特殊性,通过细致的调查,深入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形成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规律性认识,提出了多中心治理模式,不仅表明了一种新的理念和制度安排,而且满足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三,研究方法上,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注重把理论化、抽象化为特征的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转化为以生活化、具体化为特征的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模式;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说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浅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急剧增多,随之产生的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多,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产生的问题,并且结合具体国情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紧密结合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解决对策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1】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剩余劳动力凭借自身的优势外出打工,孩子就与隔代亲人生活在一起,调查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为4000多万人【2】。他们是一个需要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其生长,学习,生活等环境的特殊性有着自身特有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政治观念淡漠 农村留守儿童对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等政治理念概念不清,爱国主义情感薄弱,他们对于国家政策方针等方面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现今应试教育的要求,这是在于形式上的传承,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做事大多随波逐流,对于自己的人生毫无规划,时间在毫不自知情况下流逝了。更为严重是他们中的有一部分人掉入了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谜谭中。 (三)农村留守儿童有着诸多的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是与自己的隔辈生活在一起,自身的心理状况很少受到关注,因此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并且斤斤计较,心胸狭窄,不理解别人,爱钻牛角尖,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自然、甚至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等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产生有诸多原因。结合我国的国情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和学生父母之间的联系不及时,父母无法随时获知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因此在遇到问题时,双方无法配合解决。另外一方面,留守儿童学校大都在农村,环境闭塞,外面世界的变化对此影响不大,加之很久以来受国家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分数太过看重,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方面教育不重视,学生理想与信念方面没有正确的引导。 (二)社会方面,一方面因为留守儿童为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且留守儿童大多生活不发达地区,容易受到影响。另外一方面,国家对于网络资源监管力度较小,各种消极消息屡禁不止,许多娱乐场所监察不力,青少年容易混迹其中,受到错误思想的侵蚀。 (三)家庭方面,首先,留守儿童父母多在外地工作,不能随时给予孩子关爱,许多家长就选择了金钱弥补的方式,过于溺爱自己的子女,有求必应。容易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等错误思想。在另外一方面,留守儿童多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生活在一起,监护人受身体,学识等方面的限制,孩子学习遇到问题时,不能给予帮助,而当非留守儿童在父母帮助之下解决问题时,两者形成鲜明对比,长此以往则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四)留守儿童自身方面。留守儿童每天和隔辈亲人生活,父母对其管教很少,留守儿童为未成年,自控能力较差,心智尚未发展成熟,不能抵制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并且留守儿童处于一个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在逆反心理的支配之下,容易走上弯路。 三、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国民素质水平的提升,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已迫在眉睫。解决此问题的话要多方面的配合 (一)学校方面,孩子大多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是影响其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留守儿童大多为未成年的学生,此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学校要对自己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正确的认识。并且切实付诸实践。其次,学校不能一味重视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政治觉悟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起来,学校的老师和领导要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再次,要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设立家校联系手册,以保证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积极配合,使学生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二)国家社会方面,国家首先要重视对于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其次在认真分析留守儿童的情况后采取对应措施。例如国家可以建立扶持乡镇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就会减少,其次国家应该加强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力度,纠正人们对于价值观的错误认识,努力纠正社会上拜金主义的不正之风。再次,国家应该提高对于网络资源的监察力度,加强对于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使得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网络以及现实生活的生长环境。 (三)家长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留守儿童的家长要做到与学校积极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严格要求,配合学校有错必究,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家长要认识到用金钱弥补的方式是不正确的,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解决,比如多给孩子打电话等等。 (四)留守儿童自身方面,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要流于形式,要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找到一条正确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而且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升自身水平,提高自身判断力,做到能够明辨是非,坚定自己的信心,坚决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侵蚀。 近年来 , 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国内外中小学道德教育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之一,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世界家庭、学校、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的紧迫任务。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 工业无损害检测技术特征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应用激光、超声和射线等方法的无损检测技术,分别对其概念、检测方法、优缺点做了详细阐述。在跟踪和预测无损检测技术未来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说明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未来的工业检测领域中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激光无损检测超声无损检测射线无损检测 在现代生产中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何种无损检测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无损检测方法及其特征有较全面的了解。所谓无损检测,是在不损伤材料和成品的条件下研究其内部和表面有无缺陷的手段。也就是说,它利用材料内部结构的异常或缺陷的存在所引起的对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评价结构异常和缺陷存在及其危害程度。下面简要介绍三种常用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一、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始于七十年代初期,由于激光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使其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并逐渐形成了激光全息、激光超声等无损检测新技术,这些技术由于其在现代无损检测方面具有独特能力而无可争议地成为无损检测领域的新成员。 1.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全息术是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应用最早、用得最多的方法。激光全息无损检测约占激光全息术总应用的25%。其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加外加载荷,利用有缺陷部位的形变量与其它部位不同的特点,通过加载前后所形成的全息图像的叠加来反映材料、结构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将全息图记录在非线性记录材料上,以实现干涉图像的实时显现。 (2)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干涉条纹的实时定量数据。 (3)采用新的干涉技术,如相移干涉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息技术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2.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超声技术是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无损检测新技术。它利用Q开关脉冲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被测物体,激发出超声波,采用干涉仪显示该超声波的干涉条纹。与其他超声无损检测方法相比,激光超声检测的主要优越性如下。 (1)能实现一定距离之外的非接触检测,不存在耦合与匹配问题。 (2)利用超短激光脉冲可以得到超短声脉冲和高时间分辨率,可以在宽带范围内提取信息,实现宽带检测。 (3)易于聚焦,实现快速扫描和成像。 3.激光无损检测的发展 激光超声检测成本高,安全性较差,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但在无损检测领域,激光超声检测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可用于高温条件下的检测.如热钢材的在线检测;(2)适用于某些不宜接近的样品,如放射性样品的检测;(3)激光束可入射到任何部位,可用于检测形状奇异的样品;(4)可用于超薄超细的样品及表面或亚表面层的检测。国外近几年已有将激光超声检测用于飞机复合材料的检测、热态钢的在线检测的报道,在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等离子体溅射等高温镀膜工艺过程中膜层厚度的实时检测方面也进行了研究。 二、超声检测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UT)是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之一,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 1.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 (1)目前大量应用于金属材料和构件质量在线监控和产品的在投检查。如钢板、管道、焊鞋、堆焊层、复合层、压力容器及高压管道、路轨和机车车辆零部件、棱元件及集成电路引线的检测等。 (2)各种新材料的检测。如有机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超声检测技术已成为复合材料的支柱。 (3)非金属的检测。如混凝土、岩石、桩基和路面等质量检验,包括对其内部缺陷、内应力、强度的检测应用也逐渐增多。 (4)大型结构、压力容器和复杂设备的检测。由于超声成像直观易懂,检测精度较高。因此,近几年我国集超声成像技术及超声信号处理技术等多学科前沿成果于一体的超声机器人检测系统已研制成功,为复杂形状构件的自动扫描超声成像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5)核电工业的超声检测。 (6)其它方面的超声检测。如医学诊断广泛应用超声检测技术;目前人们正试图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开辟其它新领域和行业,如人们正努力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血压控制系统进行系统作非接触检测、辨识。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等。 2.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无损检测技术中,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令人瞩目的新技术。超声图像可以提供直观和大量的信息,直接反映物体的声学和力学性质,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超声成像技术都是计算机技术、信号采集技术和图象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数据采集技术、图象重建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以及超声成像系统的性能价格比等发展直接影响超声检测图像化的进程。现代超声成像技术大多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因而有许多优点,如检测的一致性好,可靠性、复现性高,存储的检测结果可随时调用,并可以对历次检测的结果自动比较,以对缺陷做动态检测等。 目前已经使用和正在开发的成像技术包括:超声B扫描成像,超声C扫描成像、超声D扫描成像,SAFT(合成孔径聚焦)成像,P扫描成像,超声全息成像,超声CT成像等技术。 三、射线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内的应用与发展 1.射线检测技术的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是利用射线(X射线、射线、中子射线等)穿过材料或工件时的强度衰减,检测其内部结构不连续性的技术。穿过材料或工件的射线由于强度不同在X射线胶片上的感光程度也不同,由此生成内部不连续的图像。 (1)早期使用在石油工业.分析钻井岩芯。 (2)在航空工业用于检验与评价复合材料和复合结构。评价某些复合件的制测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即使常规胶片射线照相技术,也在采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 (3)今后重点应用的技术。1994年HaroldBerger在美国《材料评价》发表的“射线无损检测的趋势”中提出,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和21世纪的初期,下列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①数字X射线实时检测系统在制造、在役检验和过程控制方面。②具有数据交换、使用NDT工作站的计算机化的射线检测系统。③小型、低成本的CT系统。④微焦点放大成像的x射线成像检验系统。⑤小型高灵敏度的X射线摄像机。⑥大面积的光电导X射线摄像机。 四、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 1.超声相控阵技术 超声检测是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需要耦合剂和换能器接近被检材料,因此,超声换能、电磁超声、超声相控阵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超声相控阵技术是近年来超声检测中的一个新的技术热点。 超声相控阵技术使用不同形状的多阵元换能器来产生和接收超声波波束,通过控制换能器阵列中各阵元发射(或接收)脉冲的时间延迟,改变声波到达(或来自)物体内某点时的相位关系,实现聚焦点和声束方向的变化,然后采用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图像成像。与传统超声检测相比,由于声束角度可控和可动态聚焦,超声相控阵技术具有可检测复杂结构件和盲区位置缺陷和较高的检测频率等特点,可实现高速、全方位和多角度检测。对于一些规则的被检测对象,如管形焊缝、板材和管材等,超声相控阵技术可提高检测效率、简化设计、降低技术成本。特别是在焊缝检测中,采用合理的相控阵检测技术,只需将换能器沿焊缝方向扫描即可实现对焊缝的覆盖扫查检测。 2.微波无损检测 微波无损检测技术将在330~3300MHz中某段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到被测物体上,通过分折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振幅和相位变化以及波的模式变化,了解被测样品中的裂纹、裂缝、气孔等缺陷,确定分层媒质的脱粘、夹杂等的位置和尺寸,检测复合材料内部密度的不均匀程度。 微波的波长短、频带宽、方向性好、贯穿介电材料的能力强,类似于超声波。微波也可以同时在透射或反射模式中使用,但是微波不需要耦合剂,避免了耦合剂对材料的污染。由于微波能穿透对声波衰减很大的非金属材料,因此该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可以进行最有效的无损扫描。微波的极比特性使材料纤维束方向的确定和生产过程中非直线性的监控成为可能。它还可提供精确的数据,使缺陷区域的大小和范围得以准确测定。此外,无需做特别的分析处理,采用该技术就可随时获得缺陷区域的三维实时图像。微波无损检测设备简单、费用低廉、易于操作、便于携带.但是由于微波不能穿透金属和导电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因而不能检测此类复合结构内部的缺陷,只能检测金属表面裂纹缺陷及粗糙度。公务员之家 近年来,随着军事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中各种高性能的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的应用,微波无损检测的理论、技术和硬件系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而大大推动了微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状况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问题呈现;解决对策;结束语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汽车诊断及维修技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维修手段有待更新: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维修行业业务过程愈显复杂、数据信息量大、维修技术有待提高:汽车维修诊断和维修自身整体发展落后于汽车设计和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制约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维修中环境保护问题得不到落实、现代手段的有效运用:汽车维修业推向现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汽车维修行业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建档、管理、维修人才的积极培养、加入对维修人员的考试行列应该是趋势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逐渐更新,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当我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这么一个现实,那就是汽车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续,其技术状况将不断恶化。因此,我们不仅要不断研制性能优良的汽车,也要借助维护和修理水平的提高来恢复其技术状况。 关键词:汽车维修职业教育行业特征检测手段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制造各领域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汽车诊断及维修技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近几年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和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客观上对汽车检测诊断和维修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对如何保证通过汽车维修确保车辆运行不造成或少造成社会公害问题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拟对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二、问题呈现 1.维修手段有待更新 纵观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多少年来,一直无法摆脱手工作坊式工作模式,实现质的飞跃。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维修行业业务过程愈显复杂、数据信息量大,人力往往难以对维修各部门工作进程进行有效监督和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以一个三十人的维修行业的月度工时统计,如采用人工计算,需要一个工作人员一到两天的时间,加之维修周期长的统计报表,更是大大增加了管理者主观判断上的失误性,因此极大挫伤了维修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弱化了汽修行业的凝聚力;较为零散的管理也弱化了本行业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行业维修手段的普遍落后无疑使修车时间延长,劳动效率降低,工时费增多,引起消费者不悦,这可以说是现在汽车维修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汽车维修资料信息查询也一直以来处于原始、落后的现状,这一点是公认的,传统的汽车维修资料查询形式,如主要借助图书、杂志、报刊等落后传统媒体没有改变,其结果只能是信息量小、查询速度慢、资料更新迟缓,特别对于近几年来大量涌入的进口汽车,更因缺乏维修资料,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就相当一部分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而言,他们根本不可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等记忆在大脑中,汽车维修现有落后的维修手段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 2.维修技术有待提高 汽车维修诊断和维修自身整体发展落后于汽车设计和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汽车已经是高度的机电一体化,尤其微电子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已经广泛应用,可就现在大部分汽车维修人员现有的维修技术,和他们所接受的一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要求;汽车维修中,维修人员确定维修思路由于受到自身先天条件(维修技术)的制约,显得较慢,且又不准确,所以遇到棘手的、错综复杂的故障就会感到束手无策,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往往采用碰的方式,毫无头绪地对一些部件进行更换,给车主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现在的一些顶级车而言,敲打维修只能是捉襟见肘,毫无意义。同时,制约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维修中环境保护问题得不到落实。我们知道,汽车废气排放的标准对现代汽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汽车维修业来说,不仅要求一些部件的重装质量非常好,而且要体现维修人员的高超的维修技巧,否则一般的维修水平就不能通过排放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综上所述,由于汽车职业教育跟不上维修行业一线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客观上已经导致了很多问题和争议,目前汽车维修行业人员的素质问题,特别是汽车维修职业教育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培养优秀的汽车维修工人,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已经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1.现代手段的有效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尝试将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汽车维修业中去,以实现把汽车维修业推向现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高潮。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预示着汽车维修革命的到来,这种革命的到来会让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维修服务意识不断根深蒂固,他们也将会切身体会到先进维修手段的运用所造就的是“高端服务”,这种服务将势必成为汽车维修行业将来竞争最重要的手段。当然,基于强势维修手段下的维修体系应该包含良好的维修服务、售前服务及售后服务,缺一不可。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加强维修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将有助于提高整个维修行业的运行效率,特别是有助于建立快捷,方便的客户维修信息和维修档案;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和科学准确的维修经营数据。可以说,汽车维修行业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建档、管理,不仅速度快,时间短,资料全,效率高,而且准确及时的汽车维修报表在客观上也能减少管理者主观判断上可能造成的失误,这有利于加强维修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行业的凝聚力。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的开通将可以更迅速、快捷地提供维修配件、维修设备、维修资料、维修技术与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供需信息,使维修行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得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而互联网上的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人才互访,也将加速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 2.维修人才的积极培养 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维修人才是关键,任何离开或忽视了人自身发展的因素去寻求企业内部的所谓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除了要求维修人员参加日常的维修培训外,使他们通过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体系来提高他们的维修水平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诚然,我国曾经有类似于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对汽车从业人员的认证考核,且早在本世纪初期就大约有十几万人通过鉴定并取得资格证书,但是原有的职业教育知识体系陈旧,没有充分体现现代汽车技术的闪光点和发展趋势,因此考虑新的适合汽车维修发展趋势的职业教育以及考试模式显得特别重要。同时,现在的职业技能鉴定是全科式的,几乎和汽车设计,制造,维修有关联的所有科目都得掌握,根据现代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做汽车维修的专才显然不够,特别是随着汽车维修业的发展,以往对维修人员考核中比较弱化的项目,如汽车配件和估损以及维修企业管理,在现代维修业发展形势下显得格外重要,将它们加入对维修人员的考试行列应该是趋势。 事实上通过有关机构的调查表明,大部分行业内人士对这这考核项目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我们认为,汽修考核应该涵盖目前汽车技术最新的发展要求,体现规范的诊断思路和操作流程,对于考试合格人员应统一颁发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订的证书,以确保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效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教育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对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维修要求非常高,汽车维修过程中,要树立汽车维修行业在整个社会中应有的地位,需要的是维修行业硬件和软件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合理发展。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工业以太网技术发展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工业以太网;特点;趋势;全开放网络 论文摘要: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是集散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之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工业以太网的特点,并详细论述了工业以太网在控制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以太网能实现工业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形成企业级管控一体化的全开放网络的观点。 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业自动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控制网络所担负的工作越来越重。与数据信息网络不同,工业控制领域需要一种高速廉价、实时性和开放性好、稳定性和准确性高的网络。以太网(Ethernet)技术支持几乎所有的网络协议,所以在数据信息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传输速度高、低能耗、便于安装、兼容性好、开放性高和支持设备等多方面的优势。工业以太网的开放性使得工业控制网络和企业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特点 以太网技术具有价格低廉、稳定可靠、通信速率高、软硬件产品丰富、应用广泛以及支持技术成熟等优点,已成为最受欢迎的通信网络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太网进入了控制领域,形成了新型的以太网控制网络技术。这主要是由于工业自动化系统向分布化、智能化控制方面发展,开放的、透明的通讯协议是必然的要求。以太网技术引入工业控制领域,其技术优势非常明显: (一)Ethernet是全开放、全数字化的网络,遵照网络协议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很容易实现互联。 (二)以太网能实现工业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形成企业级管控一体化的全开放网络。 (三)软硬件成本低廉,由于以太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支持以太网的软硬件受到厂商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有多种软件开发环境和硬件设备供用户选择。 (四)通信速率高,随着企业信息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对信息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时甚至需要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目前以太网的通信速率为10M、100M的快速以太网开始广泛应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也逐渐成熟,10G以太网也正在研究,其速率比目前的现场总线快很多。 (五)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在这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快速而有效的通信管理网络,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也更加成熟,由此保证了以太网技术不断地持续向前发展。 二、工业以太网在控制领域应用现状 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相比,它能提供一个开放的标准,是企业从现场控制到管理层实现全面的无缝的信息集成,解决了由于协议上的不同导致的“自动化孤岛”问题,但从目前的发展看,工业以太网在控制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形式。 (一)混合Ethernet/Fieldbus的网络结构 这种结构实际上就是信息网络和控制网络的一种典型的集成形式。以太网正在逐步向现场设备级深入发展,并尽可能的和其他网络形式走向融合,但以太网和TCP/IP原本不是面向控制领域的,在体系结构、协议规则、物理介质、数据、软件、实验环境等诸多方面并不成熟,而现场总线能完全满足现代企业对底层控制网络的基本要求,实现真正的全分布式系统。因此,在企业信息层采用以太网,而在底层设备级采用现场总线,通过通信控制器实现两者的信息交换。 (二)专用工业以太控制网络 如何利用工业以太网单独作为控制网络是工业以太网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工业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如德国JetterAG公司的新一代控制系统JetWeb,是融现场总线技术、100Mb/s以太网技术、CNC技术、PLC技术、可视化人机接口技术和全球化生产管理技术为一体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可兼容第三方自动化控制产品,提出“网络就是控制器”的观点,是取代所有底层现场总线的工业网络结构。这种工业控制网络是将以太网贯穿于整个网络各层次,使它成为透明的覆盖整个企业范围的应用实体。它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与工业自动化的无缝结合,实质上是一个单层的扁平结构,其良好的可扩展性和互连性,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开放网络体系结构的大统一。 (三)基于Web的网络监控平台 嵌入式以太网是最近网络应用热点,就是通过Internet使所有连接网络的设备彼此互通,从计算机、PDA、通信设备到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在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企业信息网络,进行工厂实时运行数据的和显示,管理者通过Web浏览器对现场工况进行实时远程监控、远程设备调试和远程设备故障诊断和处理。实现的最简单办法就是采用独立的以太网控制器,连接具有TCP/IP界面的控制主机以及具有RS-232或RS-485接口的现场设备。以太网控制器在这里扮演了通用计算机网络和现场各类设备之间的一个桥梁。 三、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以太网和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工业以太网技术进一步发展。目前它已经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层、执行制造层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呈现向下延伸直接应用于工业控制现场的趋势。从目前国际、国内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工业以太网在制造执行层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未来工业以太网将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设备之间的互连和信息集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相结合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研究还只是近几年才引起国内外工控专家的关注。而现场总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技术上日渐成熟,在市场上也开始了全面推广,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就目前而言,全面代替现场总线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全新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开发出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系列产品。 (二)工业以太网技术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的通信已成大势所趋 随着以太网通信速率的提高、全双工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为以太网的通信确定性的解决提供了技术基础,从而消除了以太网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的主要障碍,为以太网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提供了技术可能。为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着手起草实时以太网(Real-timeEthernet,RTE)标准,旨在推动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全面应用。 (三)基于Web的网络监控平台 嵌入式以太网是最近网络应用热点,就是通过Internet使所有连接网络的设备彼此互通,从计算机、PDA、通信设备到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在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企业信息网络,进行工厂实时运行数据的和显示,管理者通过Web浏览器对现场工况进行实时远程监控、远程设备调试和远程设备故障诊断和处理。实现的最简单办法就是采用独立的以太网控制器,连接具有TCP/IP界面的控制主机以及具有RS-232或RS-485接口的现场设备。以太网控制器在这里扮演了通用计算机网络和现场各类设备之间的一个桥梁。 三、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以太网和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工业以太网技术进一步发展。目前它已经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层、执行制造层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呈现向下延伸直接应用于工业控制现场的趋势。从目前国际、国内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工业以太网在制造执行层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未来工业以太网将在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设备之间的互连和信息集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相结合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研究还只是近几年才引起国内外工控专家的关注。而现场总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技术上日渐成熟,在市场上也开始了全面推广,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就目前而言,全面代替现场总线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全新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开发出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系列产品。 (二)工业以太网技术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的通信已成大势所趋 随着以太网通信速率的提高、全双工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为以太网的通信确定性的解决提供了技术基础,从而消除了以太网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的主要障碍,为以太网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提供了技术可能。为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着手起草实时以太网(Real-timeEthernet,RTE)标准,旨在推动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全面应用。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机械工业技术政策分析论文 一、研究开发技术 1、机械产品现代设计技术 包括建立机械工程数据库;开发动态分析和动强度设计技术;CAD应用技术和局部集成的接口技术、网络技术及建库技术;并行工程技术、动态仿真技术、快速原型设计技术、工业设计技术、反求工程设计技术。 2、机械产品可靠性技术 重点开发可靠性工程管理技术、产品和系统可靠性设计技术、失效分析技术、可靠性实验评定、运行监测、故障诊断等技术。 3、热加工清洁生产技术 包括熔炼自动化、利用炉废气预热和除尘等铸造清洁生产技术;高效燃气无氧化加热、温锻塑性成形等锻造清洁生产技术;切割及焊接清洁生产技术;可控气氛多用炉、连续炉和真空热处理炉等热处理清洁生产技术;电镀、涂装等表面处理清洁技术。 4、精密成形技术 重点开发以实模精密成形、刚型、准刚型精密成形、高紧实度造型(芯)等精密铸造技术;精密模锻、辊锻、热轧、热挤压多向分模锻造、热镦锻等精密热塑性成形技术;冷温挤、冷挤、冷轧、超塑性等温成形、冷精整及复合成形等机械构件精密焊接与切割技术。 5、表面功能覆层技术 包括少无污染、高效、高性能的表面功能覆层技术与装备;重大工程装备表面功能覆层制备技术;高能束表面覆层制备及应用技术;新型复合表面处理技术;表面功能材料及涂层技术。 6、数控技术 重点开发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车削中心、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锻压机床、电加工机床、数控重型机床等六类主机配套的数控系统。 7、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 研究开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管理控制集成技术;工业通讯网络和现场总线协议的开放式自动化系统。 8、工业机器人系统技术 开发点焊、弧焊、装配、搬运、喷漆五大类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传动机制、伺服驱动、传感控制及系统成套的设计和制造及工程应用技术。 9、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基础技术 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柔性自动化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自动化单元和部分集成控制技术,开发车间级自动化系统和FMC·P-FMS、FMS三个层次典型柔性加工设备。 10、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自动化技术 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自动化单元技术和系统;以GT原理为主线的车间级、单元级自动化成套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产品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系统;单元技术间的集成技术;质量控制技术。 11、传感器技术 研究开发力敏、磁敏、热敏、光敏、气敏、湿敏等类传感器、工程传感测量系统及基础共性技术。 12、自动测试技术 开发VXI总线、GPIB总线、RS485串行总线三类自动测试系统,VXI总线结构的电机、发动机、工业泵、印刷板产品自动测试系统;GPIB总线结构的环保自动测试系统;RS485串行总线结构的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分析仪器和智能数字采集系统。 13、电力电子技术 研究开发新型高频、大中功率变频装置和电源、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技术、新型IGBT器件生产技术,以及为重点工程配套的电力电子器件、电力半导体应用装置。 14、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以高效超精密加工车床、CNC型超精密复合加工机床、超精密平面和外圆磨床为重点,开发超精加工技术及应用工程,带动开发出一批精密、超精密的基础功能元器件,如超精密主轴轴系、超精密的伺服进给系统、超精密的测量系统和误差自动补偿系统等。 15、高能束加工技术 开发光加工应用技术、千瓦级二维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加工机配套设备及元件;多维激光加工机及机器人;激光焊接工艺;大型复杂零件激光表面处理工艺和汽车发动机缸体激光热处理生产线。 16、高性能机械工程材料生产及应用技术 开发轴承、密封件、模具等机械基础件用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电力设备、石化设备等重大装备的自动化仪表材料和专用功能材料及应用技术;汽车工业用精细陶瓷、专用功能材料、工程塑料、新型复合材料及应用技术。 17、系统管理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精密生产技术、虚拟制造技术、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和设计、制造、质量、销售等方面的有限集成技术;资源管理信息库;并行工程技术、信息交换和接口通讯技术。 18、重大工程成套装备制造技术 重点开发国民经济重大工程成套装备的总体设计、大型构件加工、系统优化、参数匹配、在线监控、故障诊断、综合管理及系统可靠性等关键技术。 19、环境保护工程装备相关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等成套设备和技术;电子辐射照氨法处理工艺;厌氧生物法处理模块化技术;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20、节能节材技术 研究开发风机、泵、电焊机等量大面广产品的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发电设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超临界技术、循环流化床和加压流化床技术、抽水蓄能技术;余热余压利用技术;高效、节能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和控制技术。 二、产业化技术 1、典型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工业造型设计技术 造型设计效果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小型机与工作站计算机辅助造型系统、工作站及超级微机辅助工业造型设计系统软件。已在10多个企业应用,效果显著,在机床行业有重要推广价值。 2、加工中心加工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和计算软件 适用于机床整体静动态特性预测和结构的软件包,包括八个功能程序段及相应的接口程序。已用于6个单位,效益良好,适宜在机床行业推广。 3、树脂砂铸造成套技术 包括连续式和间歇式混砂机系列及树脂砂再生设备。对提高铸件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适用于质量要求高、批量大的铸铁件生产。 4、钢水净化技术 适合国情的钢水精炼及保证铸钢件内部纯净度的全套装备及工艺。已用于十几家企业,适用于核、火、水电及石油化工设备中的各种铸钢件生产。 5、典型精密锻造件生产线成套技术 根据企业提供的典型件和生产纲领,提供生产线交钥匙工程及单项技术、装备或软件。对节材、节约工时、节约投资、提高锻件精度有重要意义。已在4家企业使用。 6、先进模具选材、设计、制造成套技术 包括高性能模具材料及应用技术、模具的现代设计加工技术和模具的配套技术。已在4家企业使用。适用于汽车、摩托车、轻工、仪表等行业所需的各种模具制造。 7、热壁加氢反应器内壁、大型水轮机转轮及宽带极高速堆焊技术 包括热壁加氢反应器内壁、大型水轮机转轮的拼焊及耐气蚀堆焊和宽带极高速堆焊技术。在焊材及工艺方面有节约外汇的效果,已在3家企业示范,适用于加氢反应器、尿素合成塔、电钻锅炉等设备的内表面堆焊。 8、激光焊接及切割加工装备成套技术 包括激光器、激光焊接及切割成套技术。对提高焊接强度和质量有重要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适用于刀具、工具等各种材质的薄板焊接。 9、氮基气氛保护加热淬火与微机控制系统 包括CNC系列变压吸附制氮机组、TC-89系列微机控制系统、保护加热淬火工艺技术。有节约投资、提高质量的功效。适用于多种碳钢、低合金钢的热处理,轴承、齿轮等零部件淬火、渗碳生产等。 10、可控气氛真空热处理成套技术 包括密封箱式多用炉生产线和连续可控热处理生产线、真空热处理设备和工艺成套技术。经5个厂试点效益显著。用于汽车齿轮、轴承和标准件、高合金钢、不锈钢、低合金结构钢、轴承钢的渗碳及淬火等工艺处理。 11、先进刀具、工具系统 用于车床和数控镗床、铣床和加工中心。经企业试用,对提高工效、节汇创汇有重要价值。适用于机械加工企业。 12、自泳涂料涂装生产线成套技术 自泳涂料是由活性高分子乳液、活性添加剂及颜料组成的新型水性涂料,与现用的电泳涂装工艺相比,具有工艺简单、稳定、节能、节材和省投资、涂层性能好等优点。可提供工艺设备设计、制造及调试交钥匙工程。用于汽车车身及家电部件的底漆涂装。 13、车间物流自动化、立体库及关键技术 车间物流自动化立体库的系统设计、成套设备、控制软件。适用于机械汽车大中型企业的物流管理,经多厂试用有节省占地和投资、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14、可编程序控制系统成套工程技术 包括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和编程控制及监视软件,适用于机械、汽车制造业的控制系统,经多厂试用有节约投资、缩短维修时间之优点,经济效益显著。 15、普及型和经济型机床数控成套系统 包括以工业PC机为基础的总线模块化、开放型体系结构和以步进电机驱动的经济型数控系统,适用于机床配套及现役机床改造。经多家工厂试用效果明显。 16、超声波涡流在线自动探伤设备 将超声波探伤和涡流探伤技术相结合,组成成套机组,可同时检测内部和外表缺陷及几何尺寸,可用于机械零部件、管棒及锅炉制造厂检测,试用效果好。 17、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CAPMS 该系统吸收国外MRP-Ⅱ之精华,按职能部门、业务分工数据处理方法、等分为18个模块,集产、供、销、存、人、财、物管理为一体,各模块既可独立运行,又可集成,还可作CAD/CAM/CAPP信息集成通讯接口。适用于多品种、大小批量及单件生产或混合制造。经企业试点,对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重要价值。 18、漆雾及废气净化成套技术及设备 包括成套技术与设备(3种净化装置),适用于机械设备喷漆,经厂家试用,涂漆雾效率高,符合劳动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机械工业行业技术分析论文 (一)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产值20%以上),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达到1500种,国内只有500多种,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产品几乎没有。 (3)创新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虽达百余家,但大多数都未能形成规模生产,企业效益差,创新能力低,制造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数控机床行业的专业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协作生产配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近期我国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方面,要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 (1)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 (2)高速、高效和专用、成套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数控锻压成套装备,其中包括,可自动换头冲压机床、复合式柔性冲压中心、四边折弯机等;大型精密模具数控成套装备,其中包括数控仿型铣床及龙门式数控铣床、智能化电加工机床等。 (3)数控机床专业化配套系统 新一代数控及伺服系统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电主轴电机系列产品;数控机床机械手、刀库及动力刀架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及辅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高速滚珠丝杆、高速陶瓷轴承、高速防护装置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1)扶植重点企业开发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并形成批量生产,使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成为名牌产品; (2)发展数十种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系列新品种,以满足汽车、农机、航空、模具等行业的需求; (3)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数控系统,满足国内数控机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轴及电主轴年产达千套;机械手、刀库、动力刀架及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辅件系列产品满足国内50%的配套需求。 2.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节能节材的最佳技术之一。目前,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以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电力电子时展,我国现在仍处于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二代。国内电力电子市场品种满足率仅35%,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自动化仪表系统,已成为世界范围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标志。我国仍处于由模拟式仪表系统向数字式仪表系统过渡的模数混合式仪表系统阶段,水平落后10~15年,因此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上还占有80%左右份额,但在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0%,新产品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占领。 因此,抓住当前时机在2~3年内以IGBT,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为突破,攻克重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这一领域重点发展: (1)IGBT器件及其装置,大功率晶闸管及其装置 研制新一代双极晶体管IGBT、高品质大电流IGBT等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并开发变频调速装置、逆变开关电源、大容量整滤源等的工程应用。 (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研制开发变送、执行、配套等类现场总线仪表。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开展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 (3)自动测仪系统和设备 开发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产品,形成适度规模,同时建立用于机电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自动测试系统,做好示范和推广应用。 3.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 (1)农业机械 工业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在不断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正向高效、节能、保护农业环境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主要问题在于: 1)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可以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上: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2)产品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少,重复生产、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质量。 农机领域重点发展: 1)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拖拉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10小时提高到300小时以上; 2)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系数从0.5~0.7提高到0.9以上; 3)主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含烘干仓储机械)农村产业化和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需要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 4)节水灌溉设备喷、滴灌设备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高到80%以上。 农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指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国民经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关键设备。我国已初步具备16个大类,31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一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安全舒适性等指标以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产品结构性短缺,成套服务能力差,远不能满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机械基本上还要靠进口;三是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着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施工机械重点发展: 1)推土机、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 2)汽车起重机、大型叉车; 3)摊铺机、压路机; 4)无开挖式管道铺设机; 5)江河湖库清淤设备。 发展目标: 大型工程机械可靠性指标达到400小时,寿命指标达到10000小时。 4.轿车关键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卡车为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轿车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轿车产量达到5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无序竞争,难以集中形成实力,发挥规模效益。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九五”期间仍偏重于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包括多数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几乎没有投入。目前,国内对轿车产品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引进技术。 近期轿车重点发展: (1)经济型轿车 以轿车车身为突破口,利用技贸结合、与国外公司合作等方式,先抓车身联合研制,并建立经济型轿车的公用设计数据库,与CAS、CAD、CAE、CAM等技术结合,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在经济型轿车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 (2)轿车动力总成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联合开发,在国产汽油机上普及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并研究开发缸内直喷(GDI)技术,开发应用电控机械变速器(AMT)技术。 (3)轿车关键零部件 以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部件为突破口,从引进技术、合资入手,在保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同时,要集中力量抓紧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重点是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AirBag)、高效稳定的汽车尾气三元催化转换器,并达到与整车同步或超前发展。 (4)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客车 重点开发各类高性能专用底盘。对专用汽车以低底盘车辆和沙漠越野车辆为主;客车以低地板城市客车为主,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操纵性、舒适性和低污染。 5.环保装备 环保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柱产业。全世界环保机械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集中于美国、欧州、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机械行业基础弱、起步晚,年产值仅100多亿人民币。随着各方面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环保机械将成为机械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机械行业主要差距在于: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当代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少,急需的大型成套设备不能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在目前3000多种环保机械产品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产品由于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结构设计等原因,应该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大型烟气脱硫、脱氮成套设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大型城市垃圾处理厂成套设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及设备发展缓慢。 (2)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 相当多的产品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规格型号、基本性能参数不统一,质量检测无依据。 (3)生产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薄弱 规模小、装备条件差、检测手段不全的中小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78%。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2%,并且主要集中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少数几种产品生产领域。 近期环保机械重点发展: (1)烟气脱硫设备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炉内脱硫脱硝技术(CFPBC、PFBC技术)、大型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及装备(IGCC技术)。 (2)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移动曝气法为主体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以日处理10~25万吨污水处理厂为目标,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污泥利用和处置成套设备、控制和监测系统。 (3)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装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堆肥技术及装备,以日处理100吨、300吨处理厂为目标,提供垃圾处理成套装备。 (4)环境监测仪器 便携式多功能多参数水质监测仪、12种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监测仪、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仪器和系统以及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提高产品档次、水平、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目标: (1)大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一般工程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2)一般环保机械60%以上的产品达到90年代初水平,5%~10%的产品达到当代国际水平。 (3)发展新产品品种,开发新产品200种以上。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工业建筑锅炉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锅炉的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包括多个子系统的施工,每一个子系统的施工质量都会影响到锅炉的施工质量。本文结合锅炉的安装,详细地介绍了锅炉施工技术要点,确保锅炉施工质量。 关键词:锅炉;施工;技术要点 0 引言 随着我国供暖事业的快速发展,锅炉的种类也日益增多,锅炉安装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锅炉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中仍有很多问题被忽视。如何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质量,如何确定可行、技术先进、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是值得施工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规模为4×300mW,1#、2#锅炉为B WB-1025/17.38-M 型,3#、4#锅炉为DG1025/18.2-Ⅱ15型,“W”火焰燃烧方式锅炉。采用双进双出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在锅炉尾部竖井下设置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每炉配两台双室三电场电除尘器。 2 锅炉施工技术要点 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技术的选择直接关系对锅炉的安装质量。为此,本为以B WB-1025/17.38-M 型锅炉的安装为例,对锅炉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2.1钢结构安装方案 2.1.1本体钢结构安装方案 锅炉本体钢架包括柱、梁、水平支撑、垂直支撑、炉顶钢架、平台扶梯等几部分,总重为2964.3t,其中炉顶钢架重480t,平台扶梯重200t。共24根柱,沿炉深方向共5排,编号为:F-G-H-J-K,沿炉宽方向共5列,编号为:1-2-3-4-5,炉宽方向F、H、J、K排柱各有5 根,G 排柱有4 根。其中F、G、H、J 列柱分四层供货,每层顶部标高分别为14m、28.6m、46m、61.5m,K排柱分两层供货,每层顶部标高分别为18.6m、36.2m。柱段与相应梁组成一安装层,除柱与柱、柱与主梁及垂直支撑间在现场用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外,其余梁及水平支撑现场焊接连接,立柱与基础通过柱底板、地脚螺栓连接。根据钢架结构特点,地面不进行组合,采用单件吊装方式。由炉前塔吊、炉后塔吊和M250履带吊同时吊装。在每层柱、主梁、垂直支撑安装完毕,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层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将需要预先存放的设备和组件预先就位。小梁、水平支撑、平台扶梯紧接着钢架安装进度依次安装,以方便施工,保证安全。 2.1.2 顶板梁安装方案 炉顶钢架共6件顶板大梁。F、J大梁各两件,与立柱间用高强螺栓连接,G、H大梁各一件,为上、下叠梁,G大梁重75t,H大梁重102t。第四层钢架验收合格后,方能吊装顶板大梁。F、J大梁吊装就位后,及时用初拧扳手紧固连接螺栓。G、H大梁地面进行组装,组装位置在锅炉右侧,与锅炉纵向中心线平行,大梁左侧朝炉后。由两塔吊抬吊就位,炉后塔吊抬吊大梁左侧,炉前塔吊抬吊大梁右侧。大梁安装好后及时连接各次梁,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不影响受热面大件吊装的次梁、吊杆梁随着受热面吊装进度安装。 2.2受热面安装方案 2.2.1省煤器 省煤器由进口集箱、蛇形管排、吊挂管、出口集箱组成。省煤器考虑单片吊装,地面将蛇形管和下部的散管组合在一起。省煤器进、出口集箱在地面组合成整根。省煤器蛇形管排和一级过热器管排一递一交叉安装,用250t 履带吊将管排吊至炉顶左侧包墙过热器的开口位置,用布置在炉顶的10t电动葫芦接住管排,由电动葫芦吊至安装位置。上段省煤器吊挂管在水平烟道顶棚(后)和省煤器上集箱就位后散管单根安装。吊挂管一过区域和一级过热器小组合安装。 2.2.2汽包 汽包直径Φ2 145×185mm,长21 600mm,材质SA-299。汽包安装标高为54 570mm,距离F 排钢架4 025mm。汽包用4 根M85×4 的吊杆悬吊在顶板梁下。汽包吊装之前,汽包的检查放线、内部装置的拆除、临时脚手架搭设等工作要完成,并将汽包4根M85的U型吊架临时固定在汽包上。汽包安装用2套200t的十.十滑轮组通过2台16t的卷扬机牵引水平抬吊汽包吊耳就位。2 套200t滑轮组的中心间距为8 400mm。汽包就位后穿吊杆销子,找正后固定。 2.2.3水冷壁 水冷壁Φ60×6.5mm,材质20G,管子节距75mm。前水分上下5 段、两侧分4 段、后水分6 段、延伸管分2段供货。除后水的2 根上集箱外,其余水冷壁集箱制造厂均和管排对接焊好。四侧水冷壁采用地面小组合方式组合安装。水冷壁组件由两台DBQ3000tm 塔吊双车抬吊竖立后,用炉后塔吊单车将组件从炉顶G、H间开口进入安装位置(顶梁96#两根、97#一根先不安装)。水冷壁刚性梁出厂件吊装,在水冷壁管排吊装前临时悬吊于附近的钢梁上。左、右水从上到下吊装,上段吊装就位后穿上集箱吊耳销子,找正固定后,将下段吊装就位悬挂于上段之下。前、后水先吊中段,再吊冷灰斗,最后吊上段组件。拱部燃烧区水冷壁组件,悬挂于36 200mm 的桁架梁下。冷灰斗吊装前先将水冷壁下集箱支撑托架就位找正,并固定牢靠,冷灰斗吊入后,下集箱放在托架上,冷灰斗上部也临时悬挂于36 200mm 的桁架梁下。上段水冷壁吊装前先将燃烧器预先存放好。前墙水冷壁上段吊装就位后穿上集箱吊耳销子,找正固定后,依次找正中段、下段管排,对口焊接。后墙水冷壁上段吊装时,从炉顶开口位置穿入后旋转90度,先临时悬挂于95#顶梁下,待两件后水上段悬挂完后,安装96#(两根)、97#顶梁,并完善后水吊杆梁,然后再将后水上段正式就位。找正固定后,依次找正中段、下段管排,对口焊接。水冷壁管口对接完成并密封后,正式安装水冷壁刚性梁。 2.2.4包墙过热器 包墙过热器管Φ42×6mm(中隔墙上段为Φ51×7mm),材质25MnG,管子节距112.5mm。包墙集箱除前包、隔墙的上集箱外其余制造厂均和管排对接焊好。前包、隔墙上集箱各分两件供货。包墙过热器分10个组件,即左、右侧包墙,前、后包墙和隔墙各分左右两个组件,左、右延长墙。地面组合时,炉墙附件和吹灰器支架全部安装上。前后包墙过热器刚性梁出厂时在炉中心线处沿炉宽分为两段,侧包墙过热器上面三层刚性梁在前包墙处也分为两段,可以满足四侧包墙组合的需要。前包墙、左右包墙,后包墙须用三角架加固起吊,包墙由两台DBQ3000tm塔吊抬吊竖立后,脱掉桁架,组件由炉后塔吊从炉顶开口进入就位位置。其它的不用加固架,直接抬吊。左包墙从炉顶穿入后,先临时悬挂在103#顶梁下,留出后竖井受热面吊装通道,待省煤器管排、一级过热器、再热器水平管组吊装就位后,左侧包墙过热器再正式安装就位。吊装顺序:后包墙-左包墙-右包墙-隔墙-前包墙-左延伸墙-右延伸墙 3 结论 锅炉的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锅炉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中仍有很多问题被忽视。锅炉施工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大多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抓好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定能交付满意工程。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德\日\中机床工业相关技术专利分布比较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德国、日本和中国典型机床工业技术专利申请的数字分布状况,总结了德国、日本机床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机床技术创新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机床工业;专利申请公开;技术创新;数控机床 机床工业是一个国家装备工业的核心,它的行业创新实力和技术水平会影响国家整体工业的发展速度。一个国家行业技术专利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确认和跟踪这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发展轨迹,表现其行业技术创新的活跃性,反映一个国家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德、日、中三国的机床技术专利数据,比较三个国家行业技术创新发展情况,分析行业技术优势产生的内导因素,找出我国机床工业技术发展中的缺陷,对现阶段的中国机床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和机床工业的加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德国、日本、中国机床专利申请总量变化比较 分别在德国、日本、中国所建立的官方或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按照国际统一的专利分类方法IPC国际分类标准B23主分类项下,即:机床;未列入其它类的金属加工项下依年份检索发明专利数字,所得出机床技术集中出现的开端和总量统计值的变化发展趋势图如下: 60年代,德国机床工业就开始依靠着技术创新能力持续上升发展,起点要比日本早15年。然而,70年代末开始,德国在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却被日本迅速赶超。 70年代末, 日本善用引进技术、注重保留二次技术创新空间,抓住电脑数控技术引进机床控制的机遇,迅速提高了本国的机床数控技术水平,出现了大批新产品和新企业。日本数控机床产品利用功能优越、制作精良而价格便宜的中低档数控产品冲击市场,迅速占有世界市场份额。日本企业会针对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对产品进行相应的变化和更新。它们的技术创新围绕着市场需求转,是非常典型的应用型创新。 中国的机床工业技术发展在建国初期后的30年里几乎始终徘徊停留在传统老式的通用机床技术领域里。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数控机床发展大行其道,争先抢攻的时刻,我国的机床产业和与电子、微电子产业的技术结合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80年代直到90年代末开始,我国才开始有了数控机床技术的发端,但进步迟缓,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始终很低。这种状况持续到新世纪的开始才逐渐加速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曲线图表中的日本机床发明专利公开申请总量上远远超出德国和中国。由于各国发明专利授理的具体标准存在不同之处,单从数量的比较上却并不一定能够绝对说明一个国家的机床技术水平。所以,在此我们仅使用三个国家专利申请量的浮动变化曲线来比较不同国家间机床技术变化发生的显著转变阶段,并不将总数上的巨大差异做为不同国家间技术水平高低比较的重要技术指标。 二、三个国家专利申请人均产出率的比较 德、日两国机床技术发展最鼎盛时期的就业人员数量和申请专利成果总产出量所得出的人均产出量情况如下: 首先是德国,上世纪的70年到80年代是德国机床创新量顶盛时期,以1975年初到1980年初这5年为例,当时德国机床工业的平均从业人数大约为70,000人,这个阶段出现的各类机床相关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大约为10,015件,人均产出率约为0.143。 日本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到达了机床技术创新的顶峰,从1990年初到1995年初,相关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达到了约71,245.00件,那个时期日本机床从业人员数量大约为3.8万人,人均创新产出率约为1.875。当然,并不能因为极高的人均创新产出率就说明日本机床技术水平大大超出其他国家,这也需要加入专利审查标准和最终授权率等决定专利质量的因素来综合考察,这一点在下文中会专门提及。 目前,我国的机床行业从业人数约是250,000人,就业数量为德国的3.6倍,日本的6.6倍。2004年初至2009年初从专利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各类相关机床类发明专利申请总量为18,232件,人均发明产出率约为0.073。从比较数字看,我国现阶段人均发明产出率为德国机床工业发展顶峰时期的51%,为日本的3.9%,如此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技术创新力薄弱的问题。 三、机床技术专利申请来源分布比较 从总数上看,2006年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就已位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其中近半数发明申请却来自国外,尤其是我国产业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明显偏少。 具体到金属切削机床类技术,以2004年为例, 日本特许厅数据库中公布的B23类项下金切机床类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5,936件,根据多组数据的抽样统计,每100件发明专利申请中,非本国公民申请者的件数平均约为6到lo件。也就是说非本国居民的发明申请数量仅为约6%~10%;而同时期的国共有发明专利申请727件,其中,境外申请者的比例高达57%,单单日本一个国家就占有246件,德国占有78件,属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总共只有约310件。 再来总体看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金切机床类公开的专利情况。截至2010年8月1日,国家专利局数据库中被公开的金切机床B23分类项下发明专利共计19,558项。其中,公开的发明专利为境外申请者的数量约为7,900件,平均占总量的40%左右。 四、专利申请质量的比较 由于在各个国家不尽相同的专利审查制度体系下作比较,所以不能够单用申请总量上的差别来衡量一个国家机床工业的技术水平,更需要综合专利申请质量指数。专利申请的质量可以主要从两方面来衡量,一是专利申请的有效发明数量,二是专利申请的种类结构。 首先是有效发明数量。发明专利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用申请的授权率,即有效发明数量来评估。 具体到机床类技术专利,首先看日本,由于日本的专利申请门槛较低,往往一个很小的技术改动,企业就会主张专利申请。与申请量相比, 日本的专利授权量上可能会大打折扣。根据多组随机抽样的统计数据, 日本机床类技术的有效发明授权率约平均为33%,也就是说每100项发明专利申请最后有将近2/3是被撤销或不能获得授权。因为日本专利数据库中授理的非本国居民机床技术方面的申请比率并不高,只有6%~10%,所以,可以说日本本国可以占有90%~94%的有效发明专利。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的质量有一定差距。截至到2011年3月底,在专利数据库中B23类机床技术总共可以检索到28,733项发明专利申请,被授权的发明专利为11,641件,平均授权率约为40.5%。单从总的机床技术发明专利授权率上看,我国的数字要比日本 高,但是联系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授理的大量来自于非本国居民的发明申请成份,就会大大削弱我国本国所拥有的有效发明。例如,日本在我国的4,568项发明申请中就有2,436项是有效专利,授权率为53.3%;德国在我国的1,672项发明申请中获得了737项授权,授权率44%;美国的2,315项中有1,007件有效;台湾地区的755项发明申请中有304项有效;瑞典的550项申请中345件有效等等,这样将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效发明专利扣减出去,来自中国本土的有效发明就非常有限了。 然后,我们再来比较不同国家专利申请的种类结构。技术专利有两个主要类型:发明和实用新型。其中发明的技术含量高,其比率可反映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水平。而根据我国机床技术专利组成结构的对比情况,实用新型申请偏多,发明偏少,说明我国的创新活动强度较低。 具体到机床产业,我国这种结构上的欠缺则也非常明显,利用关键词检索的办法比较一下机床技术方面日本和中国数据库中的专利构成情况。 截至2010年9月12日,使用关键词“车床(卜一又)”在日本专利特许厅数据库中检索得出的结果是特许(发明)共23,607件,实用新案(实用新型)共1,071件,比率为22:1;同样是使用关键词“车床”在中国国家专利局数据库中检索得出的结果是发明共849件,实用新型共2,275件,比率为0.37:1。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中来自于国外的机床技术申请有95%上均为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申请比例通常很小。中国国内实用新型的申请量一直显著高于国外,而且差距逐年拉大,这说明了中国本土的创新成果质量不高,对核心技术没有突破。截至2010年8月1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所显示的金切类机床B23项下数据,除去授权给境外发明者的比率部分(约40%左右),可以得出发明专利授权给中国所有者的件数约为11,658件;实用新型约为25,203件(除去8.4%的境外所有者)。发明专利的比例为31.6%,也就是说国人申请100件关于机床方面技术类的专利,约有3l件为发明,69件为实用新型。 五、数控机床技术领域的外国企业在中国专利申请状况 在中国境内的金切机床技术发明申请数量上,日本公司排名第一。日本三菱、日立、东芝等几个公司是申请大户。以三菱和日立公司为例,截至20lo年8月1日,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880项日本发明专利申请中,三菱集团公司拥有328项,日立公司拥有213项。德国的1,701项发明专利申请中,博世集团拥有133项,西门子集团公司49项。其它的从几十项到几项不等分布在各个中小企业手中。 由此可知,德国、日本企业除了拥有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外,其对专利申请的认知态度已经非常普遍和成熟。他们十分重视把研制出来的技术申请和注册专利,使用专利保护制度作为保护海外市场的盾牌。 以上这些专利统计数字的差距说明了我国机床产业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欠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技术供给严重不足。而德国和日本则是另一番不同的局面。德国在60年代时,准确抓住了机床产品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转变契机,利用本国基础不错的电子工业,快速进入了采用集成电路的机床数字程控时代。从集成电路控制到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直到今天的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德国数控机床产品一直保持技术革新领域的优先地位。日本机床工业的发展只经历了约十年的技术模仿和改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抓住了机床数控技术发展的契机,全力投入和促进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机床技术开发领域同德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六、差异要点分析及可供选择的对策 上述对日本、德国和中国三个国家机床行业相关技术专利总量、质量、结构等各方面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机床技术创新指标数据与德国和日本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总结德、日两个国家机床技术创新成功发展的以下要点,值得中国参考借鉴: (一)强大的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 德、日这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取得机床工业技术的发展成功,政府的策划、引导和扶持作用功不可没。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日渐融合,任何领域的研发工作都与这些技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这使传统机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呈现出多标准、多维度、多方向的发展态势。所以,在把握突破方向时,不能依靠各个企业单打独斗,需要一个国家政府扮演总指挥的角色,集中各方面力量对整个世界市场系统分析,审时度势。各企业、研究性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配合政府指令,大量投入、集中研究、预测最佳的发展可能、综合分析潜在的市场需求,制定周密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引导生产企业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技术方面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做技术攻坚,争取用本国自主创新的机床产品引领趋势、主导市场。 关于这个方面, 日本政府是成效卓著的榜样,系列资助补贴政策、适度的经济干预、适时的企业发展策略指导等都是日本机床工业成功腾飞的最有效的助推剂。日本政府在引领本国机床工业发展中真正做到了脉络清楚、层次明晰、阶段目标把握准确,顺利的将本国的机床企业推到了世界产业的领衔位置。像日本政府一样,往往抓对了方向,再集中所有力量攻坚,才能实现某项技术的突破式创新发展。 德国政府则一直特别重视机床工业的发展,讲求“实际”与“实效”,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并重,订立机床精度标准,更新产品结构,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开始高度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了引导和支持机床产业发展的力度。例如,2006年的《国务院关于加速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发改委的《数控机床发展专项规划》。然而,在这些粗线条的意见和规划下,如何进行具体的布置和实施,具体的检验标准又是什么,仍然需要思考和探索。 (二)注重创新技术力量的培养,为实现突破性创新储备人才 日本、德国两个国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相当多的可借鉴经验。从高校教育来讲,为了给制造业培养充足的人才, 日本从60年代就开始扩招收理工科学生数量,注重技能训练,培养实用型人才。而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好的企学研合作典范之一,也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企学研互相合作方面,德国最优秀的方面就是产业界所要的研究课题与大学等所致力的课题联系紧密,使得院校中的科研力量在大学教育中就能够充分的与实际产业开发需要相适配。 从企业人员培训方面讲,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通过内部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职工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学习先进的技术、生产产品的用途及国内外发展情况,有些让老职工传帮带,介绍经验。 德国机床企业则一直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将提高人员素质,特别是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放在首位。在企业中,新工人必须经严格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坚持师徒相传,使老员工的丰富经验得到充分发挥。 反观我国的情况,整个机床行业缺乏专家型人才、企业缺少技术纯熟的技师和工人,更加稀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师。传统的机械行业积累人才的速度非常慢,一个机床技术工程师需要工作多年以后才能去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设计,而如果要培养出在整体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做改进创新的能力,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我们的企业往往认为自己不是培训机构,不愿意在人员培训上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这样就企业培训不投入、人员知识技能转换不衔接,根本无法保证人才产出的质和量。 (三)企业是机床行业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其创新投入比重非常高,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量 一个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是企业,企业是行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企业只有站在市场需求的最前沿,面对最实际的问题,有最现场的感受。同时,企业创新也在最大限度上缩短了技术成果转化的通道。 无论是以中、小机床企业为主流的德国机床业,还是拥有众多巨型集团公司的日本,其共同点就是:企业是这些国家最主要的创新成果产出来源。在德国,企学研工作系统结合,企业为技术研发提供大量资金,德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有超过1/5的机床科研经费比例直接来自于企业委托,研究目标非常务实;在日本,几乎所有大一些的公司都有自己的技术开发研究机构,主要负责开发研究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企业研究机构在数量上要远远大于大学、国立和民营的研究机构,企业所拥有的研究人员数量比例占到总研究人员数量的一半以上。日本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比重相当高,同时,为了促进企业的创新,充分挖掘技术人员的创新才能,企业不遗余力的想出各种激励和保障措施。 在中国却存在着机床企业技术创新角色的集体缺失状况。我们国家的情况是机床企业大而不强,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科研的情况。企业技改部门或机构没有足够的科研能力,不能胜任有实质意义的研究开发工作,大多数的创新成果只及毛皮。多数企业对职务发明的激励力度不大,在创新环境和文化建设上,缺乏“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鉴于现阶段,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漫长的人才技术力量的积累,所以,要做真正有质量的技术创新,我们可以先借鉴德国的“企学研”合作模式,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大力推行科研单位创新成果资源和企业生产转化互补共享,推动机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除此之外,企业和研究单位的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模式,也为这一行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四)拥有素质过硬的机床功能部件生产企业,成熟的机床配套产业集群 机床的配套功能部件产业特征是小商品、大市场,数控机床许多高技术含量的部分,都凝结在配套产品中,一个国家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自配率决定着主机的技术水平。德国和日本的共同点就是都十分重视机床基础元部件产业的发展,企业专业化程度高,质量把关严格。在德国和日本,我们可以轻易列举出很多家全球著名的企业,它们从事制造与机床主机配套的基础零部件、刀具、数控系统等名牌产品,例如,德国FAG、INA的轴承;Heidenhain公司的光栅尺;Zeiss集团的光学仪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数控系统更是全世界机床数控系统的主角。同样, 日本也拥有大批这样的著名企业,NTN公司的轴承;日本精工(NSK)的轴承和滚珠丝杠;日研工作所、大昭和精机的刀具;同西门子数控系统齐名的日本法那科数控系统等等。 在日本政府的引导下,其众多机床零部件企业形成配套产业集群,众家企业之间相互促进和带动,形成了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合力。日本机床功能部件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东京、大阪、奈良附近。而日本机床产值前20名的企业集中坐落在东京和名古屋附近,机床企业周围已经形成整了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产业群,围绕在机床生产企业的周围,这种分工合作关系提高了日本数控机床行业的效率。一般来讲,机床制造商用于采购本国精密零部件的成本占机床总制造成本的10%~20%左右。这一点也在德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德国的机床配件企业规模不大,但专业化程度极高,分工明确、互相配套、各施所专、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最高水准的保证。从地理分布来看,德国的机床行业,西南部的巴登一符腾堡州拥有通快等行业巨头,占全国产值超过50%;首府斯图加特及周边地区共有110多家机床企业。 目前,中国企业的各类机床关键功能部件供应却严重依赖于国外配套。国产部件专业生产效率低、品种少、质量不稳定,仅能满足中低档数控机床的配套需要。中档以上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自配率不到20%,其进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导致整机产品的造价居高不下,我国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毫无价格竞争优势。 发展我国机床功能部件生产配套能力,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促进机床功能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批量生产,控制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然后是解决我国机床零部件企业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专业化分工程度低的问题。需要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集中规划引导产业链配套生产区域,扩大生产规模,形成配套生产的合力,结成产业集群,针对解决我国在机床工业的零部件产品制造上各个企业孤军作战,缺乏合作,都倾向追求生产制造的“大而全”、“小而全”,与专业化、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有较大距离的问题。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摘 要:作为火灾危险性极高的化工、冶金等大型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必要的消防安全设施。工业厂区建设规模逐渐巨大化,使得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数量众多。而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网络上的重要节点,网络节点数量越多,组网越复杂,系统通讯网络中各类信号的传输效率及安全性越无法得到保障。探索优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形式、分级管理办法、通讯接口类型等方面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技术应用的新课题。 关键词: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报警控制器联网;技术应用 近年来,国家新建的工业厂区建设规模逐渐巨大化,大型工业厂区建设规模厂区占地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更有甚者超出百万平米。工业厂区上下游工艺生产链的集中化建设、配套生产厂房或生产装置群建设、高效集中规模化产能输出、生产-仓储-物流一体化建设概念,都使得化工、冶金等现代化大型工业厂区实际使用的占地面积巨大。本文将结合典型的国内特大煤化工厂区实例,分析论述大型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技术应用,并提出优化建议。 1 大型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概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探测火灾早期特征、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为人员疏散、防止火灾蔓延和启动自动灭火设备提供控制和指示的消防系统。根据现行国家消防标准规范,工业厂区因其占地面积大、生产厂房或生产装置群分散、需O置自动灭火设备等特点,一般需要设置多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集中报警系统,当厂区内有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按照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进行规划。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都需要由多台火灾报警控制器通过总线通讯联网组成。目前,国内外不同品牌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在联网形式、分级管理办法、通讯接口类型、与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信号传输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品牌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做法优劣,直接影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身探测火灾早期特征、发出火灾报警信号、联动启动自动灭火设备等工作完成效率。这就对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多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综合联网技术应用提出更高要求。 2 典型的国内特大煤化工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实例 2.1 煤化工厂区概况 该煤化工厂区用地呈四边形,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宽约1600米,占地面积超过220万平方米。厂区根据工艺流程及总图布置的原则和要求,将全厂按功能划分为以下五大区域:工艺生产装置区、辅助生产设施区、公用工程区、储运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其中工艺生产装置区由10个主生产装置群构成,厂区内另设有生产指挥控制中心、自备电厂(含输煤栈桥)、净/污水厂、综合储罐区、大型聚烯烃自动化包装库房等。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含一栋地上9层、地下1层的一类高层办公楼,三栋5层的员工倒班宿舍和一栋3层的员工活动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 2.2 煤化工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类型及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数量 该煤化工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28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组成控制中心类型的报警系统。全厂28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分散设置在工艺生产装置区(7台)、生产指挥控制中心(1台)、自备电厂(6台)、一处净水厂(1台)、一处污水处理厂(1台)、两处循环水站(2台)、化验站(1台)、综合储罐区(1台)、大型聚烯烃自动化包装库房(2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6台)。火灾报警控制器采用RS-485通讯方式,按照环形布线形式连接通讯,形成环形总线通讯网络。 造成厂区火灾报警控制器数量众多的原因主要有: (1)部分工艺生产主装置区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超过3200点。甚至部分生产区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已经上万,如自备电厂火灾报警控制器地址编码总数达到12600余点。使得单台火灾报警控制器设计容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需增设控制器数量实现容量扩大。 (2)厂区占地面积过大,造成单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与最末端设备总线通讯距离达到产品理论上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总线一般采用RS485通讯方式,按照布线形式可以分为环形和树形两种。环形信号总线的通讯距离一般可以达到2000m,不过需要将环形总线首尾都需要和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而该煤化工厂区装置群众多、火灾探测点和联动控制点分散交错,信号总线从厂区任何单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引出,都无法在2000m内完成环形链。 (3)业主方内部管理制度的制约。该煤化工厂工艺生产装置区、辅助生产设施区、公用工程区、储运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都有各自的属地管理责任单位。为了能清晰划分将来工厂运营生产期间各个属地管理责任单位的消防责任,工厂业主方要求根据不同的责任主体划分厂区邻近装置群或建(构)筑物的火灾报警区域。 2.3 煤化工厂区试生产期间火灾报警控制器组网及分级管理要求 根据该煤化工厂区众多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特点,结合现行国家规范,该厂提出了“集中报警、分区域控制消防设备”的火灾报警控制器管理要求。将生产指挥控制中心、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内消防气防站和生产调度值班室的3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作为全厂集中报警控制器及各自责任区域控制器,其他25台分散在厂区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作为各自责任区域报警及控制的控制器。同时为保障应急状态下,火警及联动控制信号能准确无误的传输,在28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环形连接的基础上,又采取了各火灾报警控制器间联网线路“一天一地”(即共两条联网线路,平常以地下敷设的传输线路为主,同时在地上敷设一条备用线路)冗余方式敷设。火灾报警控制器组网及分级管理要求示意图如图1所示。 火灾报警控制器分级管理说明: (1)生产指挥中心、生产调度值班室、消防气防站设置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为一级报警网络:可显示并接收全厂区28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报送的火灾报警信息和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一级报警网络中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可远程控制消防水泵(注:全厂区采用稳高压消防水系统,在净水厂区设立唯一消防水泵房)。 (2)各自责任区域报警及控制的控制器为二级报警网络:能够实现管辖范围内实时火灾的报警功能,监视管辖范围内的火情,自动喷水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排烟、防火卷帘等自动消防设备由区域报警控制器实现手动/自动启停。 2.4 煤化工厂区试生产期间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使用情况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用于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设备的管理与控制,以及设备的图形化显示,与火灾报警控制器组成功能完备的图形化消防中心监控系统。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通过RS-232/RS-485方式进行通讯联网,接收、发送、显示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的异常信息及火灾报警控制器信息,从而实现火灾报警系统的远程监控。 因该煤化工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十分庞大,全厂共28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同时在线工作,且根据火灾报警控制器组网特点和分级管理要求,该厂区共设置了3套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分别设置于生产指挥中心、聚丙烯装置和聚乙烯装置的联合控制室、自备电厂集中控制室,该三处地点辐射的范围较均衡的把矩形厂区划分为三大片。3套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通过火灾报警控制器环形网络通讯,每套装置均能监控全厂区信息。 3 工业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技术应用优化建h 3.1 工业厂区生产装置群合理化布局 工业厂区生产装置群合理化布局,将极大的缩小厂区占地面积,减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点位数量,使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更精简高效。 目前,国家未正式煤化工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该煤化工厂区项目前期设计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进行规划总体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工厂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要求、生产特点、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交通等条件,按功能分区布置。根据总平面布置的总体原则,占地面积最小化能缩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总线通讯距离,减少火灾报警控制器数量。 煤化工厂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探测、报警点位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封闭厂房、各类控制室、变电站、机柜间、输配煤栈桥和转运站、卸储配煤筒仓、危险性大规模大的储罐区、特殊专利商设备、大型仓库、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内的人员密集场所等。而很多室外塔器、室外钢结构框架和管廊、室外设备群、火炬、水塔、污废水池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的探测、报警点位很少或没有设置要求。在不影响工艺生产的前提下,调整有设置探测、报警点位的场所尽量集中相邻,其他无探测、报警点位的区域在外侧排布。针对设置探测、报警点位较多的原料煤和燃料煤的输配段、储运设施的可燃液体储罐和液化烃和液氨地上压力储罐、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内的人员密集场所,在满足规范中防火间距的要求前提下,尽量避免长条形排布,以达到占地面积相对集中的目的。 3.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报警点位的设置优化 通过优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报警点位的设置,能有效减少区域性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总线点位数量,进一步优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网络上的控制器节点数量。 煤化工厂区部分区域可根据火灾危险性,采用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电视监视系统(CCTV)等已有设施替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烟、温探测点。《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中,第8.12.1条的条文说明提出:“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危险场所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可及时发现和通报初期火灾,防止火灾蔓延和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电话报警,以及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电视监视系统(CCTV)等均属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防范和消防监测的手段和设施,在系统设置、功能配置、联动控制等方面应有机结合,综合考虑,以增强安全防范和消防监测的效果。”该规范条文明确了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电话报警,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电视监视系统(CCTV)等均可用作于消防监测的手段和设施。同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的警报装置,可由生产区的扩音对讲系统兼作为警报装置。当重要的火灾危险场所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时,扩音对讲系统增设能切换至消防应急广播状态的功能即可。 3.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布线形式及通讯方式的优化 目前,常规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总线一般采用RS485通讯方式,按照布线形式可以分为环形和树形两种。树形的信号总线通讯距离一般可以达到1500m,如果在线路中间增加中继模块可以将信号通讯距离延长至3000m。环形的信号总线通讯距离一般可以达到2000m,不过需要注意环形总线首尾都需要和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即起点也是终点,所以其实际的通讯距离是树形总线的一半左右。因煤化工厂区属于高危厂区,环形的系统通讯,一方面是考虑到了火警信息的安全通讯,物理线路上总线的点位做到了双线路与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但是如果总线通讯接口的更新,也能做到物理单线路的最大化安全性,对加长单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总线通讯距离的意义就非常大了。这里推荐选用CAN接口通讯提高数据通讯实时性、可靠性。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较之RS-485而言,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以下两个方面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CAN控制器工作于多主方式,网络中的各节点都可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采用无损结构的逐位仲裁方式竞争向总线发送数据,且CAN协议废除了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讯数据进行编码,这可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这些特点使得CAN总线构成的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讯实时性强,并且容易构成冗余结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灵活性。而利用RS-485只能构成主从式结构系统,通讯方式也只能以主站轮询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较差。 (2)CAN总线通过CAN控制器接口芯片两个输出端CANH和CANL与物理总线相连,而CANH端的状态只能是高电平或悬浮状态,CANL端只能是低电平或悬浮状态。这就保证不会出现象在RS-485网络中,当系统有错误,出现多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时,导致总线呈现短路,从而损坏某些节点的现象。而且CAN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功能,以使总线上其他节点的操作不受影响,从而保证不会出现因个别节点出现问题,使得总线处于“死锁”状态。 火灾报警控制器如果能够采用CAN接口进行总线通讯,并选用树形布线形式,辅以信号增强的中继模块,将最大化保证通讯数据的实时性、可靠性,同时加长火灾报警控制器总线线路的通讯距离,以精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网络中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数量。也可免去各火灾报警控制器间联网线路“一天一地”的冗余布线形式,节省工厂投资。 3.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级管理及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设置优化 根据现行国家规范要求,煤化工厂区生产区、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全厂性重要设施和区域性重要设施等火灾危险性场所应设置区域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两套及两套以上的区域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宜通过网络集成为全厂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全厂性消防控制中心可设置在中央控制室(生产指挥中心),同时在生产调度中心、企业专职消防特勤站通讯接警室设立辅助消防监控中心,作为全厂消防监管一级网络。同时,仅要求全厂性消防控制中心的火灾报警控制器能联动控制或者远程启动全厂消防供水设施(化工厂区一般采用稳高压消防水系统,消防水池与生产生活用水池并设一处,消防供水设施也只有一处),以做到应急工况下第一时间提供足量足压的消防水。生产调度中心、企业专职消防特勤站设置在行政办公区,距离生产区的消防泵房距离较远,如果要求专用线路直接连接至消防泵控制箱(柜),无疑将加大工厂建设期的线路施工费用,并增加运营期的线路维护成本。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可只设置在全厂性消防控制中心(中央控制室)、辅助消防监控中心(生产调度中心、企业专职消防特勤站通讯接警室),用于显示全厂区所有火灾报警控制器传输的火警、监管或联动反馈等信号。该三处监控中心,可培训专职或兼职消防监控/操作人员,24h值守。火灾报警控制器与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之间也可选用CAN接口通讯提高数据通讯实时性、可靠性。 4 结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大型工业厂区必要的消防安全设施,其综合联网技术应用应更注重网络上各类信号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通过优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形式、分级管理办法、通讯接口类型等方面的应用,可有效简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联网的复杂性,使系统通讯网络中各类信号的传输效率及安全性得到保障。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运用分析 [摘 要]PLC控制技术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逻辑编程的基础上实现内部信息存储,PLC技术主要应用于计数、定时、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和算数操作等。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运用较多,其中控制功能包括通信、运算、控制、诊断、编程、处理等。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于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运用做出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PLC控制技术;运用 引言 伴随现代社会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技术要求的发展也迅速提高,这同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中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方面进步的幅度尤其迅速和巨大,而PLC控制系统就是这样产生的。PLC系统的设计相比老电路系统的较为简单,而其可靠性与抗干扰方面却有显著的提高,PLC控制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伴随着我国科技技术发展而普遍得以应用,这样对工业自动化的控制的范围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本文针对PLC的构成与PLC的应用功能 进行简短的陈述,并且针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和PLC技术在应用当中的一些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1 PLC的构成和功能 1.1 PLC的构成 PLC主要是由电源、接口电路、CPU、存储器和I/O电路组成的,电源包括系统以及备用和掉电保护;接口电路的作用则是将PLC和现场及外围的设备连接起来;CPU能进行逻辑和数学运算,目的是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系统的用户程序、逻辑变量与健康等信息则全部被存放在存储器当中,I/O电路主要是个例输入信号和转化电平,在后者中则是转化电平并放大PLC的输出结果。 1.2 PLC的功能 PLC是为当前的工业自动化的应用专门设计的,与一般计算机的功能不太一样,它包括过程控制、位置控制、程序控制、管理和综合物网络技术、生产监控等技术。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PLC的更新换代周期逐渐缩短,功能却不断增强,现代PLC特别是小型PLC一般具有一下功能:32位高速计数器、高速输出功能与脉冲捕获功能,还有温度调节、温度传感器等模块。 2 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较为简单的了解PLC控制技术的相关概念,而为了能够更好完成本文研究,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经验对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论述,这一应用将主要围绕顺序控制、开关量控制、电动机调速变频控制、系统集中控制及模拟量控制五个方面展开,希望这一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2.1 顺序控制 在工业自动化PLC控制技术的应用中,顺序控制是这一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这一顺序控制指的是PLC控制技术应用而实现的全部生产过程的协调控制。对于实现顺序控制的PLC控制技术应用来说,这一应用需要得到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支持,而对于应用PLC控制技术的系统来说,其本身由主站层、远程层、现场传感器等部件构成,而通过这些部件组成的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就能够支持电气设备的远程顺序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效率最大化。 2.2 开关量控制 除了顺序控制外,开关量控制同样属于工业自动化中PLC控制技术的典型应用,而这种应用{借着自身的广泛性取代了继电器控制系统,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工业领域得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的原因所在,而在烟草机械、印刷机械、电梯控制、汽车零部件加工等领域等不乏开关量控制这一PLC控制技术的应用身影,由此可见这一应用对于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3 电动机调速变频控制 对于我国当下的工业领域来说,电动机调速变频控制同样属于PLC控制技术的典型应用,而这一应用就使得电动机调速与运转得到了较高质量的控制,这对于我国应用电动机的各类行业都带去了较好的支持。 2.4 系统集中控制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自动化控制外,PLC控制技术还能够在系统自身的集中控制中实现较好应用,系统显示控制与故障检测控制等都属于这一应用的具体表现。例如对于机床设备来说,想要对其进行集中控制就需要借助逻辑错误检测和时限故障检测,这样才能够较好完成机床设备的集中控制,并在出现故障时进行相关故障的报警。 2.5 模拟量控制 除了上述几方面的应用外,模拟量控制同样属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PLC控制技术应用,这一应用能够实现功能模块的组合,这就使得完善的控制系统在形成和能够进行高质量且灵活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模拟量控制的PLC控制技术应用中,PLC控制技术能够实现较好的工业热处理,这对于相关生产的更好展开具备着较为积极的意义。 3 PLC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上文内容中我们了解了工业自动化领域中PLC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而为了保证PLC控制技术能够更好服务于我国工业,这一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也必须引起我们重视,温度、湿度、震动三方面的控制就是这一注意事项的具体表现。在温度的控制中,这一注意事项要求PLC周边的温度维持在0℃导55℃,这样才能够保证PLC控制技术功能的较好发挥,而在湿度与震动这两方面的注意事项中,我们需要保证PLC元件工作环境湿度在85%之下,而震动环境则应维持在10赫兹到55赫兹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保证PLC控制技术较好服务于工业自动化。除了温度、湿度、震动三方面控制事项外,PLC的控制设计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注意事项之一,而评估控制任务、PLC的选型、控制流程设计、程序设计、程序检查、程序调试、模拟运行、联机统调、程序备用、交付使用是这一PLC控制设计的基本流程,而按这一流程完成具体IDEPLC控制设计就是我们必须谨记的注意事项。 4 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1)基于大容量和高速度的运算升级。在将来PLC需要更大的容量与更快的速度,因此,相关人员需要逐步升级PLC的运算能力。当前,信息产业的发展快速,微型高速装置在设备容量加大的同时,价格却普遍下降。因此,存储设备中可以广泛的运用PLC控制系统。根据现状来看,在将来有关人员可以在更深层次上实现PLC控制系统的升级。 (2)编程语言的多样化与高级化方向发展。PLC的编程语言会变得越来越多样与高级。当前,小型和中型的PLC主要是适用梯形图作为编程语言,随着有关研究人员不断开发高级的PLC编程语言,如C语言与BASIC,PLC编程语言的发展趋势也在朝着高级化与多样化。 结语 PLC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也显现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的研究中,PLC使用的范围将越来越大,功能和设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多,可靠性也将继续改善,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与发展展望 摘 要: 随着IT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系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和变革。文章分析了当前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点和现状,对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PLC 工业自动化技术是当今微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高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这也是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之一。工业自动化是工业技术改造和进步的主要手段,它综合应用系统科学、认知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理论,形成相应的自动化软硬件及系统,实施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与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确保安全的目的。 1.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1.1 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研究与应用方面,与自动控制、运筹学、系统论、信息论等学科的结合,已形成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产生了许多类型的智能控制系统,如多级递阶智能控制、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基于模糊逻辑的智能――模糊控制、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神经控制、基于规则的仿人控制、基于模式识别的智能控制、多模变结构智能控制、学习控制与自学习控制、基于混沌理论的智能――混沌控制等类型。与其它行业一样,智能控制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在钢铁工业中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在各个生产工序中,用于设定与控制、生产计划的安排与调整,以及设备诊断、监测、学习等方面。智能控制能在钢铁工业中得到较多应用,是与它的特点分不开的,它适合于那些含有复杂性、不完全性、模糊性或不确定性以及不存在已知算法的非数字过程,并以知识进行推理,以启发引导求解过程;也可以对具有以知识表示的非数学广义模型和以数学模型表示的过程进行混合控制。智能控制的发展,将会使工业自动化的过程控制有更大进展。 1.2 以PLC为基础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PLC作为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电子系统,实现了单机、车间、工厂的自动化控制。它表现出了诸多的优点,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维修方便等特点,由于PLC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且编程简单、灵活,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它的控制功能将会演变成更加复杂的过程控制和连续控制,这也为将来成为未来的支柱性技术产业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1.2.1 模拟量控制 根据控制ο筇卣鳎PLC通过组合功能模块组装能成功地控制系统,来灵活实现系统控制。PLC有主机模块、I/O模块、高速计数模块、位置控制模块、模拟量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等。PLC的模拟量控制能大大地提高过程控制系统的精度,它可以对热处理的升温、降温、保温等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给热处理过程的控制设计和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是以往的仪表控制系统很难实现的。 1.2.2 开关量控制 作为继电器控制的替代品,PLC的自动开关量控制提高了控制的可靠性,它用中间继电器控制系统动作,根据顺序控制器的公式进行设计,画出顺序控制器控制部分梯形图,并根据模拟仿真进行检查,保证设计的规范化。 1.2.3 位置控制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位置控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工业生产中,机床刀具串刀补偿控制、主轴精确分度控制、搬运定位控制都是位置控制的方式。PLC可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给步进电机绕组发出脉冲,能精确地确定步进电机位移,来达到位置控制的目的。 1.2.4 系统集中控制 PLC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而且也适用于系统本身的控制,如控制系统故障检测和显示等。控制系统的原理是根据时限故障检测和逻辑错误检测的原则进行系统监控。由于机床设备在工作循环中的各工步运动在执行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检测工步动作时可启动定时器,并将定时器的输出信号作为自动停机信号或启动报警信号。 1.3 三电一体化和嵌入式系统 任何工业自动化系统都是由检测仪表或传感器(电测),自动控制装置(电控)和以电力传动为主的执行机构(电力传动)构成的三电一体化系统。没有符合检测精度要求的电测仪表或传感器和满足动静态技术指标要求的电力传动执行机构,自动化控制装置是不能发挥作用或难以达到要求的控制精度。虽然三电系统的各种装置是由各个厂家的产品集成,但是只有全面地掌握三电综合技术才能承担和完成自动化工程项目,特别是大中型工业自动化工程项目。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有机结合的产物和产品升级,实现控制系统更高一级高精度、高性能、高可靠、高适应性,多功能、低消耗等功能成为现场总线技术发展最新趋势。而促进系统组态傻瓜化是现场总线在应用上又一新发展趋势。针对总线传输速度而言,应继续发展和完善低速现场总线技术,同时注重高速现场总线技术的研发。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为实现企业综合自动化而提出,相应的ERP/MES/PCS三层结构体系是当今世界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另一发展趋势。 2.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展望 随着IT和控制技术的融合的不断深入,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自动控制的三大构成系统也将有新的突破。 PLC在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在基于PLC自动化的早期,PLC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但在最近几年,微型PLC已经出现,价格只有几十到几百欧元不等。随着软PLC(Soft PLC)控制组态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安装有软PLC组态软件和PC-based控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得到增长。当前,过程控制领域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Ethernet技术的扩展,PLC也不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PLC供应商开始提供Ethernet接口。可以相信,PLC将继续向开放式控制系统方向转移,尤其是基于工业PC的控制系统。 DCS将向信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控制扩展,将过程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紧密结合起来,构成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CJPS)。CIPS除了要完成传统DCS过程控制的功能外,还要实现运行支持和决策支持的功能,包括质量控制、过程管理、在线优化、经营管理、决策分析等。网络是当今工厂自动化的核心,是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的基础,而工厂自动化的每一层都有适用于自己的网络。计算机集成技术和现场总线的发展,将对DCS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目前DCS的结构将受到上下肢解,上层工作站将与CIPS紧密结合,DCS将演变成CIPS的低层部分;在现场级,现场总线的应用将使传统的DCS输人输出结构彻底改变。现场总线将对自控领域带来深刻影响,工业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以统一的现场总线为纽带构成,现场控制系统(FCS)代称将是新世纪的开放控制系统。 工业计算机,从软交换机到即插即用的通信服务器,将成为一个与信息网络融为一体、以人为中心的随时随地地服务平台。各种各样的工业计算机技术将无处不在,它们将通过多样化网络通信方式,无缝地集成在一个信息网络里,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丰富多彩的服务,而又不为人所察觉。新的工业计算机体系结构有更强的交互和互操作性,同时也是多种信息系统的融合平台。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优化了数字技术,使其不断应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利于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提高整体运营效益。因此,本文多层次客观分析了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应用途径。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 数字技术 创新 应用 分析 一、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数字技术日渐成熟,不断被应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体现在不同方面。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利于简化工业操作环节,最大化提高“人力、财力、物力”利用率,避免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动态控制各方面运营成本。数字技术的应用利于简化工业生产人员操作流程,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只需要借助计算机控制程序以及相关按钮便能进行一系列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质量。同时,和传统技术相比,数字技术更具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其具有的缺陷,光纤网络、互感器不断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利于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确保工业各生产环节有序进行。此外,在数字技术作用,可以智能化控制工业各生产环节,自动化检查与修复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出现的故障,最大化降低故障发生率。在实际工作中,工业生产人员可以在同一时间下达不止一项生产操作步骤,不需要多次使用电气设备,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利于提高生产整体效益,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相应地,下面便是数字技术作用下,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主要应用于科学的计算、信息的管理、^程的控制、计算机的辅助系统、人工的智能、网络于通信等方面。而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其主要应用计算机应用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而数字技术的辅助系统包括计算机的辅助检测、计算机的辅助管理、计算机的辅助制造、计算机的集成制造、计算机的辅助维护等等系统。其中计算机的辅助测试是利用了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来测试工作。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是将计算机的技术和原来应用技术相互而融合、相互而渗透形成了新兴测试的技术,其具有定量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特点,由于计算机的辅助测试系统具有各方面优点,所以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其得到很广泛地应用。 二、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途径 1、优化操作系统 在创新应用数字技术过程中,企业要意识到优化程序化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这是最大化提高工业生产效益的关键点。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企业要全方位准确把握工业电气自动化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优化完善电气自动化操作系统,注重其更新升级,要根据操作系统、硬件设施特点、性质等,优化完善的基础上,实现有机配套,促使二者相互作用,更好地发挥操作系统多样化作用,可以自动化“控制、识别”海量信息数据,实现程序化操作,提高信息数据利用率,更好地作用下工业各生产环节中,确保一系列经济活动有序开展。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发挥操作系统多样化作用,有效实现程序化操作,全方位动态检查各生产环节,实现无人操作模式,降低工业生产中人力方面的支出,也能为工业电气朝着全面化方向提供有利的保障。 2、优化利用虚端子技术 就虚端子技术而言,建立在传统二次回路基础上,可以全方位动态“控制、检测”工业电气设备装置,促使各智能终端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相互作用,顺利反馈信息数据。在创新应用数字技术中,企业可以将虚端子技术巧妙应用其中,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作用,动态控制电气设备线路连接状况以及开关具体操作,科学管理信号,动态控制生产环境测试数据信息,最大化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方面,企业可以准确把握虚端子技术特点、优势等,将其巧妙应用到对应的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中,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关等,促使线路跳合闸高效衔接,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二次回路缺陷,加大对信号的管控力度,全方位动态测试系统运行温度等,促使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中跳闸保护、在测控遥控等功能顺利实现。 3、注重智能终端的应用 在运行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光纤多样化作用,加强智能终端、间隔层二者之间的联系,实时“采集、控制”海量信息数据,充分发挥智能终端多样化优势,更好地作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方面,为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做好铺垫。同时,企业要根据各方面具体情况,准确把握智能终端设计重心,优化设计跳闸、监控现场信号等多个方面,也可以加大智能终端双重功效方面的设计力度,优化设计智能终端,科学配置智能终端,确保其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加大其利用力度。进而,促使数字技术得到更好地应用,不断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性、稳定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计算机平台自动化、通讯智能化水平有效提高,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将其放在关键性位置。企业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自身电气自动化发展限制,客观分析数字技术多样化优势,将其巧妙应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方面,加以优化创新,优化操作系统,注重智能终端的应用,优化利用虚端子技术等。以此,促使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处于安全、稳定运行中,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浅谈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建基于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实践教学成为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以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为例,从实践教学相关概述、构建原则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实践优化对策等方面对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分析技术;实践教学;实践 0 引言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践性强、内容涉及范围广(包括化工、农业、冶金、石油、煤炭、食品、医药、环保等)、专业性与技术性要求高等特点。基于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系的转型发展,社会对工业分析技术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对此,加强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实践教学体系相关概述 目前,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诠释,即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等内容”或指由各实践教学活动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管理与保障体系等,各要素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等特点[1]。 由上述定义可知,实践教学的内涵主要在于侧重培养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由此可见,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不仅符合素质教育教学改革需求、也与高职院校培养专业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相契合,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是高职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分析技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专业学科,加之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独特性,决定了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其他教育体系构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构建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以注重以下几项原则:其一,系统性原则:由于高职学生具有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知识思维体系参差不齐等特定,因此在构建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形成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化过程。其二,开放性原则:注重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动态性、创新性,采用校企联合模式,引进全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2]。其三,全面性原则:实践性教学体现不及要满足学生理论学习需求,也要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其四,实践性原则:由于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其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应注重实践性的发挥。 3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优化对策 3.1 创新并开发实践教学模式 在基于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利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创设实践教学模式,用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内容的统一性与协调性;集合社会与企业需求,制定实训教学纲要,并组织开展校内外集中实训,教学结合“布置任务――检验准备――检验实施――测后工作――总结反馈”分析检验员工作流程,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全面性、合理性、公正性分析与评价,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与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并给予有效指导,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开展,用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性[3]。 3.2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秩序性、稳定新、规范性、系统性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对实践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对此,在构建并实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用以强化实践教学规划管理、运行管理、实践管理效率,包括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标准、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考核方式等。 3.3 注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互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其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要想实现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行的优化发展,教学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对此,高职院校应集合自身教学特征与实际情况,选聘“双师型”教学人才,或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实践能力培训、再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专业技能等级技能资格考核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用以促进实践教学的优化发展。 3.4 增强校企合作教学,构建综合性实训基地 实习与实训基地的建立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必然需求,对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完成教学宗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极大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构建“化学实训中心”、“微生物实训中心”、“分析测试与仿真实训中心”等;通过联系社会与相关研究结构,构建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综合型训练基地,促进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有效连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4 结论 总而言之,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人才的优化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基于素质教育改革以及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并实行实践教学体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优化,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工业蒸汽锅炉水处理设备技术改造分析 摘 要:这篇文章根据实际的工业蒸汽锅炉水处理设备的工作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造意见,在这里提到的改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其中包括对于离子交换器局部点阻力的改造、对于离子交换器当中内部结构的分层阻隔的改造。对于这些结构进行改造有以下一些方面的优点,其中包括防止在工作过程当中树脂的泄露、防止在工作当中交换器遇见更大的阻力。最终通过这种结构的改造降低在生产过程当中需要的再生剂以及离子树脂的需求量,同时对于交换器最终的出水的水质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减少了在制水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废水量。这些方面的提高都可以使得锅炉的运行更加的经济和安全。 关键词:内部结构;技术改造;离子交换器 在蒸汽锅炉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将会遇见高温高压的情况,这是锅炉必然会遇见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当中使得蒸汽锅炉本身拥有了很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就会被释放出来,这么大的能量同时释放的力量将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在一九八零年以前,由于锅炉在制造和设计方面的一些原因最终导致了很多锅炉的事故,国家根据这一情况对于锅炉的制造以及质量的监督和检查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最终由于设计或者制造方面产生的事故也就基本上消失了,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水质的问题以及成为了事故中很大的一部分,以外水质而产生的水质问题已经占据了事故比例的四分之一。为了解决水质问题就必须对于锅炉当中的一些结构进行技术改造,主要就是对于离子交换器的内部结构进行改造。运用这样的方式来改变树脂泄露的情况,同时也改变阀门以及管道的堵塞问题。这种方法还可以减少再生剂氯化钠的用量,同时也可以保证交换树脂使用计量的降低。 一、在改造之前相关设备的实际情况和主要技术参数 在制造水的过程当中需要一个反洗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之后会发现在交换器的一个废水的排放口当中会有树脂的流失,这个问题被发现以后,推测是由于在反洗的过程当中产生了过大的压力差而导致的,这种情况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但是这种问题反复的出现,随着问题的积累,最终出现了交换器处理能力不断的降低的问题,交换器的处理能力一般是可以达到四十个小时左右,但是出现这种问题以后交换器在处理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坚持十个小时,由于交换器在工作时间上的骤减,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就必须使用更多的再生剂,再生剂的用量将会大幅度的上升。同时相同的工作也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水的参与。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生产制造。没有一个良好的生产过程,就会导致出水的水质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同时会将一些硬度过高的水导入到锅炉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进行水质的检测,往往将一些合格的,硬度高于0.03mmol/L的水放入锅炉当中。硬度过高的水在进入到锅炉的时候会在联箱、防焦箱、对流管、锅炉汽包等关键的部位产生结垢的情况。结垢以后对于锅炉的工作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首先由于结垢的作用导致了流通的不顺畅,这时候锅炉在同样的工作量下将会需要更多的煤进行燃烧,其次由于结垢的作用发生在一些金属的表面,这样就会影响金属的导热作用,没有良好的导热,原先的钢板将会不能达到使用的要求,最终钢板将会产生过热的情况,甚至因为变形和龟裂导致爆炸。再者,由于结垢的作用降低了锅炉的实际工作的效率将会使得设备的额定的出力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同时也就降低了锅炉设备的利用率。最后,由于工作效率的降低,设备利用率的减少,锅炉的使用寿命也就减少了。对于锅炉外进行水处理以后对于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其评判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其中包括额定的蒸汽压力、水中的悬浮物、水的总硬度、水中的含氧量以及水中的含油量。对于水质的要求如下:额定蒸汽压力不超过1.0兆帕,水中的悬浮物不超过5毫克每升,水的总的总硬度不超过0.03mmol/l,水的含油量不能超过2mg/L。 在对于锅炉进行年检的时候发现在其软水箱的底部拥有20到30毫米左右的破碎的树脂,所以最终得出结论,锅炉的交换器内的离子交换树脂存在着泄露的情况。这一现象引起了车间很大的重视。 二、对于工业蒸汽锅炉中的水处理设备的技术改造的过程和结果 对于改造要有相应的注意事项以及先后的顺序,在进行改造之前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改造方案,在进行改造之前要将水系统和交换器进行分离,对于交换器进行一定的清理,其中需进行清理的结构有排水系统当中的滤网、压层、滤层、垫层等。对于交换器的内部也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对于内壁当中的破损的地方要进行防腐的处理,一般会用环氧树脂来进行防腐处理。对于底部的碳酸钙使用二氧化硅来进行代替。要看聚氯乙烯的水帽是否有损坏的情况,如果出现损坏的情况要进行更换。在进行二氧化硅的使用的时候要对于其有一个预处理,也就是对于二氧化硅要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盐酸进行一天的浸泡,这样的作用是希望可以运用盐酸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 对于普通纱窗滤网往往使用开孔率达到六十目的不锈钢筛网来进行代替。对于压脂层使用聚苯乙烯的小球,其中的粒径的大小在20目左右就可以保证在交换器工作时进行进水的时候不会对于树脂的层面有冲击的作用。在进行铺设高度的选择的时候,最好是将聚苯乙烯的小球铺设在大概二十厘米的高度。 在对于交换器的本体的结构进行改造的时候还要对于树脂捕捉器进行安装,这个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回收树脂,这里要进行回收的树脂主要指的就是由于压力差太大而产生的树脂的泄露。 在进行改造以后可以完全的避免树脂的逃逸,同时在锅炉当中的管道和阀门当中也没有发现产生堵塞的现象。对于锅炉的工作效率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结语:对于工业蒸汽锅炉水处理设备当中的离子交换器的内部结构的改造主要就是两个方面,首先就是对于分层阻隔的结构改造,其次就是对于局部点所受阻力的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对于相应的过滤材料也进行了更换,这样的改造方式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就是防止了树脂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产生逃逸的情况,在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交换器中的阻力过大的情况,这种方式可以改变阻力过大产生的矛盾。在原先的设计当中发现一些结构上的缺陷,在改进以后可以改变交换器底部的滞水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改善交换器底部当中碳酸钙溶解的情况。这样的改造可以对于水质有进一步的提高的提高。减少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需要的再生剂的量以及生产需要的树脂的剂量。所有功能的完善和设备结构的改善最终都是希望企业的生产可以拥有连续性和安全性,希望企业在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益当中都可以取得很好的回报。 工业分析技术论文:关于信息通信技术如何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科学技术在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得到迅猛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在整体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巨大变革。信息通讯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促进了电力工业的稳定运行,带动了电力工业的整体性发展。因此,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在电力工业中,对我国电力工业的整体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与电力工业中的主要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阐述,推进我国电力工业整体性发展。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电力工业;应用 引言 电力工业对诸多行业的发展存在重要的影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信息通信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重要成果,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将科学技术融入到了电力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去,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此外,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在电力工业中,改变了电力工业的运行模式,通过科学的方式带动整个电力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电力工业中信息通信技术主要形式 1.1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复杂性是电力工业的主要特征,在运行过程中对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信息处理技术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形式,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为整个电力工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信息处理技术凭借着自身的特色,在电力系统运用过程中,能够对整个电网进行跟踪监测,倘若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通过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收到相关的信息,立即开展处理工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工业的运行效率。 1.2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灵活性是通信技术的重要优点,因此通信技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电力工业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上得不到更新,造成整个电力工业运行效率上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引用了通信技术,对电力工业的内部管理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改变了以往的信息形式,可以通过通信技术将重要信息传输出去,降低了人力上的损耗。此外,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能够对整个电力工业的运行状况进行长期的监督,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使得电力工业内部的重要信息能够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在保证了电力工业的运行效率的前提下,还能够大大降低管理电力工业管理过程中的成本耗费。 1.3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中 光纤通信技术作为通信技术的主要形式之一,能够通过光缆进行高效的运作,在制作成本上较高。电力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提升自身的运行效率,需要引进光纤通信技术,加强对该技术的重视,逐步运用到电力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去,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虽然给电力工业在前期成本上提高了,但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在资源损耗上大大降低,能源在使用效率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对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电力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协调,使得电力工业的整体发展能够与时展相同步,从而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发展主要方向 2.1信息技术和未来电力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电力工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与信息通信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逐渐成为了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的发展,在电力工业运行过程中的应用,保障了整个电力工业的稳定性,使得电力工业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逐步提升在市场发展中的地位。此外,信息技术在现展过程中技术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工业内部数据传输、监控以及控制等内容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信息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逐渐成为支撑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电力工业也将成为信息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平台,信息通信技术和电力工业只要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取得进步。 2.2信息通信技术在未来电力工业的主要应用形式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技术上有了更高的要求,电网的整体性发展离不开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和输送,因此信息通信技术在未来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将会变得更加广泛。信息通信技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能够熟练把握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一旦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问题,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监控和检测,能够对故障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方案,逐渐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此外,在未来的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将会加大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依赖,形成完善的电网系统,确保电力功能能够在整体水平上得到快速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整体效率很难得到快速的提升,作为电力工业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电力工业的技术研究,推动我国电力工业的整体性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电力工业的整体运行效率,不但降低了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输出,同时对能源的使用量上大大降低,使得电力工业周围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因此,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工业运行过程中的应用,使得电力工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效率得到了很快的提升,有效降低了电力工业在运行过程中对成本的耗费,推动了电力工I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图书馆篇1 1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实践 1.1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 1.1.1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一般而言,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资源。读者的借阅、归还等行为,需要相应图书管理员的协助,而由于图书馆内藏书较多,部分图书管理员也需要承担起引导的责任,帮助读者快速寻找到需要的书籍。而随着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智能图书馆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借阅过程,使得图书馆的实际管理工作得到了调整和更新。首先,读者在线上进行了图书馆的预约服务后,其在进入图书馆时,智慧图书馆能够对其进行身份识别。比如,智慧图书馆能够对身份证进行有效地识别,而部分智能图书馆甚至已经具备了人脸识别的功能。而在读者进入图书馆后,智能图书馆则能够通过读者所登记的信息,提示读者相关书籍的位置。读者在进行归还书籍的过程中,能够借助智能图书馆来进行,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成本,而且也保障了读者的借阅效率[1]。 1.1.2在图书资源分类与保护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往往需要在文献、书籍等资源的有效保存、分类及保护上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并且由于人工保管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很容易出现书籍损坏、分类不明的情况,使得图书资源的保护工作难以开展。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情况。首先,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将对应的文献、书籍编号录入智能图书馆系统之中,从而保证在智能图书馆系统中可以查询到图书的相应信息,而智能图书馆系统也能够实现对录入信息的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相关图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明显发现智能图书馆具有分类效率高、分类错误率低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大大节省图书馆的人力开支。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升图书馆资源管理的安全性。相关人员在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应当输入密码,而且还需要通过智能核验,比如,需要通过智能图书馆人脸识别,才能够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2]。 1.2改变了图书馆与借阅者的交互模式 1.2.1智慧图书馆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时,一般都是由读者与图书馆的管理员进行直接交流,从而帮助读者明确借阅时间与相应限制。这虽然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便利,但由于需要读者在图书馆完成上述操作,也给读者的借阅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而智慧图书馆最先改变了这一方式。读者在通过智慧图书馆进行读书活动时,能够具备更高的自主性。首先,智慧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十分便捷的线上服务,读者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来登录智慧图书馆平台,进而进行其他操作。以手机客户端的操作为例,读者可以享受线上的图书馆预约服务,从而避免在图书馆中找不到座位的情况出现。读者也可以通过智慧图书馆来查询自己想要阅读、借阅的书籍,包括书籍的借阅状态以及位置等情况,以此来帮助读者快速寻找到对应的书籍,节省读者的时间。同时,智慧图书馆也能够实现对读者行为的有效记录和及时更新,包括读者的阅读时间、借阅记录等,从而进一步规范读者的阅读行为。其次,智慧图书馆也能够实现与其他图书馆的有效交互,整合不同图书馆的线上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2.2智慧图书馆可实现定制推送服务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专业的定制推送服务是智慧图书馆所提供的特色服务。首先,智慧图书馆中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科技,能够对读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地分析。比如,读者在图书馆的借阅记录会直接同步到智能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则能够对读者的借阅记录进行较为有效的分析,从而提炼出读者对于书籍题材、篇幅、风格等的偏好情况。而智能图书馆也能够通过大数据检索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其他书籍,并且将这些书籍推送到特定读者的主页上,从而帮助读者进行初步的图书甄别工作。智慧图书馆所提供的特定推送工作如图1所示,智慧图书馆所提供的这一服务是大数据分析与采集的基础上进行的[3]。其次,读者也能够自主地对智慧图书馆的推送服务做出调整。比如,部分读者习惯于快速掌握信息,则可以将推送方式设置为文字推送,从而快速掌握所推送的书籍名称。同时,读者也可以在智慧图书馆中对自身所偏好的图书种类进行标记,以此来保证推送的图书是读者所需要的。 2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反思 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初衷是为读者提供更加科学且高效的服务,使得借阅图书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保证更多人能够在图书馆中进行学习,但在智能图书馆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读者的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读者在使用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需要将个人信息上传到系统,从而保证图书馆能够对读者进行有效的身份识别。同时,读者在图书馆中的一应行为,包括阅读时间、阅读书籍的种类以及借阅时限等信息,也会同步记录在智慧图书馆的系统中,这也能够保证智能图书馆能够对读者进行有效的推送。因此,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实现是基于对读者信息的全面采集。其次,智慧图书馆不仅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也需要通过大数据与计算系统对采集到的读者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能够实现对读者的有针对性服务。从整体上而言,当读者通过手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登录智慧图书馆系统时,其个人信息就已经对智能图书馆进行了全面的开放,如果相关管理者没有遵守法律法规,很有可能会过度采集读者的信息,进而导致读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随着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这已经成为制约智能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4]。 (2)读者的阅读面不易拓展。智能图书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平台分析,得出对应读者的实际偏好,而后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推送。而基于信息技术算法的分析,虽然能够有效地完成上述过程,但同样会导致数据的单一化。首先,智慧图书馆的实际应用算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其底层逻辑是对读者的个人偏好进行分析,从而根据读者偏好进行书籍的推送,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所推送的书籍是读者所需要的,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能够进一步增加读者使用智能图书馆的意愿。但智能图书馆所推送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到读者的阅读选择,无疑也会使得读者很容易阅读大量同种类型的书籍。这不利于读者的自我提升,同时也会影响到智能图书馆进一步发挥其教育功能。 (3)智慧图书馆体系尚未完善。智能图书馆从体系上而言,包括线上平台与线下图书馆两个组成部分,其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也是由线上系统与线下图书馆结合的方式。读者在利用智能图书馆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在线上平台进行预约、查询书籍,在线下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这也就要求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应当全面化,不仅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且便捷的线上服务,而且也能够为读者提供舒适的线下服务,完善线下图书馆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智能图书馆虽然已经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但其起步较晚,而我国绝大部分的智能图书馆并不是由政府部门来进行建设的。私人建设的智能图书馆一应设施往往并不符合我国对图书馆设备的需求,这也影响了智慧图书馆的进一步普及。其次,由企业以及私人所建设的智慧图书馆,往往只对内部开放,造成了图书资源在整合上存在困难[5]。 3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突破策略 智能图书馆的开发与建设需要进一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3.1加强对智慧管理员的研究和培养 传统图书馆的日常运转需要管理员的配合,而智能图书馆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由对应的智慧管理员。智慧管理员一般应当具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接收信息的能力,这能够保证智慧管理员可以从平台传输的多种信息中进行有效地甄别,从而使得相关人员的信息得到处理,以此来保障智慧图书馆的高效性与精确性。但部分读者在应用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表述不明的情况,从而造成智慧管理员不能有效地对其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影响读者正常使用智慧图书馆。因此,针对这一情况,为了保障智慧图书馆的全面性,管理者也应当为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辅助,从而促进智慧图书馆的进一步建设。 3.2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性 由于智慧图书馆底层算法很容易造成其推荐的书籍为同一种类,从而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与学习过程。而部分读者由于意识到了智慧图书馆在推送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可能会直接拒绝智慧图书馆的推送,造成错过部分书籍,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的发展。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对智慧图书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解决算法上存在的问题,另外智慧图书馆也可以将其计算与分析的过程公开化,使得读者能够对这一过程进行自我判断,从而确定是否要接受智慧图书馆所推送的书籍。管理者在建设智慧图书馆算法的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控。算法在运行过程中,很可能会暴露其缺陷,这也可帮助智慧图书馆进一步完善自身服务。 3.3建立完善、统一的智慧管理服务平台 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理念而言,智慧图书馆目前虽然是由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图书馆结合的方式来为读者提供服务的,但同样也能够在线上为读者提供阅读的服务,这也就进一步降低了智慧图书馆所受到的时间与地区的影响,对其长远发展无疑是有一定帮助的。而为了进一步保障智慧图书馆所能够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提升智能图书馆的资源范围,管理者之间应当进行一定的合作与交流,使得不同智慧图书馆之间的图书资源能够得到有效整合,从而建立起功能更为完善的智慧管理平台。这对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学习体验同样具有一定的好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具有现实意义,不仅解决了传统图书馆在人力、物力上存在的缺陷,保障了读者借阅图书过程中的高效性,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读书服务,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整合馆内图书资源,对图书资源进行更为科学且合理的管理,这对于有效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与教育功能有些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洁琼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图书馆 人工智能图书馆篇2 “智慧”一词表示事物的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1]。“智慧图书馆”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学者艾托拉发表的一篇题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文章中,作者在文章中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它能高效地帮助图书管理员和读者找到需要的资料[2]。“十三五”期间,军队院校加强了智慧图书馆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结合当前“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要求,军队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为此,我部提出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构建人工智能阅读场景,该项目对于军队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具有很强的实践运用价值与现实推广意义。 1军队院校图书馆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动因分析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前军队院校图书馆特别是我部的图书馆存在读者阅读困难、读不懂、学不会,以及保密制约和利用率低等共性问题,穷究其因可概述为文化错层造成阅读与资源检索困难及技术壁垒制约资源开放共享两个方面。 1.1文化错层造成阅读与资源检索困难 一部分读者阅读困难,读不懂、学不会书中的知识,这是因为其自身知识储备不足造成的,这些读者从未接触过书中的内容或重要的知识点,在阅读时缺少概念和方向,难以理解书中的知识。另外,由于现有系统的局限性,难免出现对读者输入关键词的错误检索,导致一部分读者找不到想要的图书,或检索结果与读者需求不匹配。 1.2技术壁垒制约资源开放共享 一是因保密的原因。当前大部分军队院校军综网与互联网相互隔离或未连接互联网,由于军队院校图书馆资源均基于军综网建设,采用加密法的物理隔离技术,军综网又与互联网未实现融合联通,导致现有图书馆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共通。二是当前军队院校官兵习惯于使用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设备进行阅读学习,导致纸质资源利用率低下。 2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实践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突出共性问题,我部运用“沙箱”技术将军综网与互联网通过摆渡盘有效融合联通成一个整体,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读者、馆藏资源、场地、人工智能设备构成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阅读场景,加强人工智能阅读的移动和固定终端设备建设,协调解决文化错层与技术壁垒制约资源开放共享的共性难题。 2.1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基本要件 2.1.1读者军队院校中包含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如警官、文职人员、战士、学员、军属等。 2.1.2馆藏资源即各军队院校图书馆现存的馆藏资源,包括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图书,既可以是入门级的,也可以是深度研究型的军内线上或线下图书资源。笔者调查了解到,90%的军校单位已建成RFID系统,该系统具备自助借还功能,同时添加了与之配套的智能数字设备,使线上与线下资源成功连成一体、融入一网。 2.1.3场地即智慧化的图书馆阅览室,能够实现资源存设、资源加工、资源阅览、设备安置的场地,既可以是一间阅览室,也可以在图书馆中分区设置。场地环境要让读者感觉舒适,有助于其高效快速地检索需要的信息。场地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支持与兼容联通。笔者调查了解到,100%的军校单位均已建成了开放共享的阅读场地,具备构建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条件。 2.1.4人工智能设备具有自动升降功能、配有高清摄像头、支持神经网络计算的高性能主机,具有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等硬件支持且实现有效融合的人工智能阅览桌,这是整个场景的核心关键必备设备。该设备能够在不影响读者阅读的情况下,实时捕获读者正在阅读的内容,同时根据阅读内容提取中心思想和关键词,再将中心思想和关键词在所有馆藏资源中进行检索,找出与其相关联的所有文章和纸质图书,并推荐给读者,从而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拓展知识面,有效解决读不懂、学不会等问题。 2.2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基本技术流程 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基本技术流程(见图1)是,先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照片,然后由内置OCR识别系统将图像自动转换为文本,内置系统自动识别照片中的文本并重点对抓取内容中的诸如“我是谁、我在哪、我多大”等核心要素加以识别确定,再由NLP自然语言算法以“我”为主题思想进行切词语义分析,并在检索数据库中完成与“我”相关的内容检索,从而查找出读者需要的资源,供读者使用。 2.3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系统架构 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系统架构(见图2)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硬件设备、自建库(纸质图书数据库、自建军事特色数据库、自建原生资源数据库等)、通用库(CNKI期刊、论文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报纸数据库等)、跨库及软件检索系统。其中,跨库资源通过跨库一站式检索系统进行检索获得。人工智能硬件设备通常根据人工智能阅览桌的需求组成人工智能阅览区供读者阅览使用;软件检索系统由人工智能阅览桌自带的内置智能阅读检索系统与联网的跨库一站式检索系统构成,供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自助查询,从而实现高效检索,检索的对象既可以是人工智能阅览桌的内置数据库,也可以是联网的各类电子通用数据库(如CNKI期刊、论文数据库,报纸数据库等),还可以是各种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如学院自建资源数据库等)。 2.4人工智能阅读场景服务读者的效能分析 2.4.1人工智能阅读场景服务读者的利用率利用人工智能阅读场景解决读者的阅读困难,实现馆藏资源与读者需求的无缝对接,将馆藏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让馆藏资源为每一位读者服务。以读者每小时阅读平均速度为40页左右、每天每台人工智能阅览桌工作8小时为例,工作期间人工智能阅览桌在馆藏资源中需要寻找320页左右的图书内容供读者阅读,每月1万页左右,每年12万页左右,再加上读者关联阅读的其他相关文章约每年3万次以上,每年每台人工智能阅览桌对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能够达到15万次以上。 2.4.2纸书阅读与人工智能阅读的效果比对笔者通过初步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阅读相比纸书阅读可大大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3结语 构建人工智能阅读场景能够有效实现图书馆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电子数据库的联通联动,有效解决图书馆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有效提升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电子数据库的整体利用率。通过人工智能阅读场景,数据库中的资源每年能被关联推荐使用15万次以上,纸质图书每年能被关联推荐使用1万次以上。构建人工智能阅读场景,将读者、学习阅读、场景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实现高度集成一体化,有效破解军队院校图书馆面对的发展难题,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助力。 作者:李华 任伟杰 林少森 单位: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 人工智能图书馆篇3 图书馆作为文化集散基地,是人们长期以来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满足了人们的知识获取需求。但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人们的思维模式、信息获取方法都发生巨大变化,图书馆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境地。面对新型挑战,图书馆也逐渐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满足读者信息化阅读需求。目前,国内各大图书馆基本已经完成数字图书馆建设,并逐渐朝向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改善人们在使用数字图书馆的体验。鉴于此,分析人工智能视域下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机遇及挑战是十分必要的。 一、人工智能视域下新型数字图书馆概述 (一)定义 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图书馆,是指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数字图书馆,不仅能够将所有图书信息数字化,同时可以为读者提供人工智能数字阅读服务。相比于传统数字图书馆,更加注重读者服务智能性、便捷性、高效性、个性化,给予读者优质的服务体验。因此,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发展背景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要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集合各项社会资源,并建立信息平台,才能够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环境影响。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获取资源渠道多样化,不仅局限于图书馆,因此图书馆文化集散功能有所弱化,并持续受到大环境影响。在大环境影响下,图书馆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必须提升读者服务水平,加强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才能够在新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第二,数据影响。在数字时代发展下,信息则是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掌握了数据也就掌握了竞争优势。新型数字图书馆,将图书馆馆藏转化为数据模式,强化数据流通,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此外,由纸质数据转化为电子数据,不仅能够改变数据的呈现形式,也能够形成数据集合效应,为读者提供专项数据服务。第三,技术影响。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高低,主要受到信息技术水平影响。因此在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该积极投入大量的资源,构建高水平管理团队,才能够构建优质数字图书馆。 二、人工智能视域下新型数字图书馆发展机遇及挑战 新型数字图书馆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初级阶段:使用照相机、投影仪、录影机等信息设备,记录图书馆重要馆藏资源,应用范围相对较窄,推广性比较差。第二,基础阶段。随着电子计算机发明问世,图书馆引入电子计算机,将部分图书馆资源以磁盘的形式进行贮存,初步构建数据库,建设成本较高,应用起来极不便捷。第三,智能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发展、电子计算机多次改革,图书馆构建了新型数字图书馆系统,将所有馆藏资源转化为数字数据形式,并构建数据库、搜索引擎、读者服务等多个模块,提升图书馆的系统服务能力。在新型数字图书馆构建过程中,图书馆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内容如下。 (一)发展机遇 1.扩大资源辐射面。图书馆收集了大量的优质书籍资源,承担着文化集散重任。图书馆文化辐射范围,以图书馆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并随着地理距离增加,文化辐射能力也在不断降低。各个图书馆之间犹如信息孤岛,相互之间沟通甚少,每个地区的读者只能够得到片面化的资源信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之间的流通性加强,给予了图书馆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扩大了资源辐射范围。 2.增强图书馆服务。图书馆书籍多、资源丰富,但也增加了图书馆管理难度。尤其是在期刊管理模块,由于种类多、数量多、更新快,导致管理工作常陷入混乱之中。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给予了图书馆构建新管理模式提供了支持,显著提升了图书馆资源检索、资源管理、读者服务能力,实现跨时间、跨地域服务。 (二)发展挑战 1.资源挑战。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是朝夕之事,更需要大量化、持续性投入资源,如资金、设备、管理等,对于图书馆来说是一项重大支出,但也改变其未来发展方向。目前,许多图书馆在构建新型数字图书馆时,都面临着资源不足问题,一方面要将资源投入到书籍资源采购、日常管理、薪资发放等传统管理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建设新型数字图书馆。资源挑战已经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特色挑战。我国图书馆发展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从馆藏内容到管理模式都非常雷同,缺乏办馆特色,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尤其在现代社会下,读者对于信息资源获取要求更高,选择渠道也更多,如果图书馆缺乏办馆特色,将很难留住读者群体,并陷入发展困境之中。 3.技术挑战。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仅要求图书馆能够构建数据库,并且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信息化服务,实现智能检索功能,这也就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许多图书馆并不具备技术条件,限制了新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面对技术挑战问题,图书馆只能够从外部寻求技术帮助,才能够化解这一问题。 4.安全挑战。新型数字图书馆属于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发展的联合产物,因此同样面临着信息安全问题。图书馆馆藏资源采购、转化数据过程中均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并且是其主要竞争内容,如果被不法分子非法盗取,将会给图书馆造成重大影响。此外,新型数字图书馆主要以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为主,如果系统运行不稳或者遭到外界破坏,将会导致系统崩溃,无法为读者提供服务,致使图书馆日常运行陷入停滞状态。因此图书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应该加强图书馆的安全管理。 三、人工智能视域下新型数字图书馆发展对策 面对发展挑战及机遇,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构建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集散功能,让读者满意。 (一)顶层建设 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领导人员应该转变发展理念,加强顶层建设工作,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精准定位。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图书馆应该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将读者放在发展核心位置,积极推动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开展;第二,会议讨论。图书馆应该定期召开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会议,分析阶段发展情况,并提出具体的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步骤;第三,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全权负责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开展,负责开展计划、建设、监督工作,督促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注意,图书馆在顶层设计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可以与其他图书馆之间加强交流,吸取其他图书馆在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经验,规避部分建设风险问题。 (二)系统建设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包括:第一,检索:全文检索、模糊检索等检索功能;第二,客户端:主要包括身份认证、信息记录、登录数据库 等功能;第三,管理端:主要包括资源调度、资源加密、资源管理、读者身份信息管理等多个功能;第四,数据库:主要包括数据资源录入、删除系统等功能;第五,其他:如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唯一标识系统等。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受限于技术水平限制,可以与专业技术单位进行长期合作,构建完善、可靠的系统,负责图书馆日常工作过程中的系统维护功能。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租赁服务器方法,降低图书馆技术投入成本,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技术服务。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图书馆应该做好资金投入计划,逐步建设系统。 (三)制度建设 在建立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制度建设,配合系统使用,保障图书馆的安全运行。数据库管理制度:第一,确定数据录入标准。在数据库录入过程中,要针对期刊、古籍、现代书籍、报纸等不同内容,制定不同的录入标准,并将其分库放置,避免出现记录不清、混淆的情况。第二,定期更新数据库。图书馆应该制定数据库管理更新制度,要求数据库管理人员定期更新数据库,检查数据库是否存在错误录入的情况。第三,安全管理制度。所有数据库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严格保密数据库密钥,防止数据库泄露的情况,并定期检查客户端是否存在频繁登录的异常ID,防止资源流失情况的出现。绩效管理制度:为了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新型服务能力,鼓励其不断学习,适应新的变化趋势,图书馆可以设立绩效管理制度,督促工作人员进行自我提升,也能够确保其他管理制度的开展。 (四)人才建设 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需要图书馆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强相关工作的建设,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图书馆要长期或短期聘请信息技术人才,负责馆内系统维护、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促使其尽快转型,成为技术复合型人才,要着重对信息化服务工作进行培训,帮助其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满足图书馆当下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赵红梅.人工智能时代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J].商情,2019(21) [2]郭晓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建设新型数字图书馆的路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2) [3]于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建设新型数字图书馆的路径思考[J].青年时代,2018(27) [4]郭伟,杨静,张劲柏.数字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26) [5]王菲.公共图书馆以MOOC资源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与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9(8) [6]李红华.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云存储系统需求与设计分析[J].现代科学仪器,2019(5) [7]徐延华.云计算技术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整合[J].山西档案,2018(4) [8]雷萍.新型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2017(8) 作者:阳衡元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研究 摘要:幼儿英语由于英语教材的不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大纲方面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教师分析了当前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开展幼儿的英语教育,指出幼儿英语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参与,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英语的学习。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育;现状;实践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在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多,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在不断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方法。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随着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这会有助于促进第二语言信息,也会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学习的能力。 一、研究目的、对象、方法 (1)研究目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交流不断加深,英语已成为各国家之间交流的重要载体,英语教育也得到了诸多的重视。如今,学前英语教育被不断重视,作为一名幼儿英语教育工作者,对我国英语教育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开展幼儿的英语教育。这对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研究对象。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选取当地幼儿园的学生和教师,借助地理优势,方便课题的开展。以当地幼儿园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幼儿的英语教育。 (3)研究方法。在这次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观察法、文献查阅法以及访谈法,分析了当地几个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现状。 二、研究过程 (1)幼儿英语教学的现状。幼儿园英语教材不统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不同。因此,幼儿英语教学对幼儿们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幼儿园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让幼儿们知道英语是一种有趣的语言,进而使他们对学习英语感兴趣。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让幼儿产生误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游戏最重要。如果游戏不能让幼儿感兴趣,就不能达到让他们喜欢英语的目标。 (2)幼儿英语教学的分析。在语言教学中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我们把幼儿放在英国,那么他们会很自然地接受英文。同样的,把英国的幼儿放在中国,那么他们学习中文同样不会吃力。在幼儿英语教育的早期,没有写作的要求,仅仅只是在语言的交流上。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只是交流和沟通,为幼儿以后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需要加强幼儿的英语教育。 1)创设舒适自然的英语环境,寓教于乐。提高英语的学习效果,首先需要一个相对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安全感,就能帮助他们学会接受英语。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学习英语的环境并不是很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因此,教师要根据现有的条件,为幼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幼儿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是为了让他们用于交流,而不是应付考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幼儿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英语交流。教师可以设置特定的环境,让幼儿穿上外国的服装,进行外国文化表演。同时,让幼儿用英语交流,模仿一些外国的故事情节。这既能让幼儿学会使用英语交流,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外国的人文情怀。 2)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根据我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幼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倾向于某种事物和现象的心理特征。如果幼儿对英语有了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就会有动力。因此,在这次研究过程中,我主要探讨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幼儿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兴趣培养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通过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活动的元素,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克服对英语的障碍,从心理上慢慢接受英语,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另外,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幼儿教育,并不是一味地给幼儿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大声地说英语,然后通过游戏的环境纠正幼儿的英语,寓教于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游戏,通过游戏教幼儿学习英语。一是在上课的前半部分,教师可以穿插游戏环节进行互动。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以英语为交流语言的动画片,或者是一些英文儿歌,这样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英语的乐趣。二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游戏环节对幼儿进行提问。三是利用游戏展示新知识。教师可通过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和手势等直观教学手段展示新知识。 三、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现在我国的英语教育已经普及。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中,英语教育在幼儿园已经有效地开展起来。幼儿的英语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不断地积累。教师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家长也应有科学的态度,不能对幼儿提出较高的要求,让幼儿丧失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幼儿的英语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只要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他们学习英语的极大热情。 作者:张莉莉 单位:黑龙江省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幼儿英语教育目标定位及师资培养策略 [摘要]师资水平是决定幼儿英语教育的重要因素。从探究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出发点,提出师资培养的基本策略。对幼儿英语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研究,目的是提高幼儿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育;目标定位;师资培养 在21世纪,幼儿的英语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幼儿教师资质水平的高低是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前英语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定位 (一)培养幼儿听说能力是英语教育的重点 幼儿时期是幼儿第二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时期的英语学习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同时也应发展简单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这个时期应提供给幼儿丰富的听说资源,如英文童谣、动画片,引导幼儿在多言的听说环境中进行听说训练,这有助于培养幼儿语音语调的敏感度,也有利于幼儿初步交际能力的培养。幼儿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体现了其对语言的理解、对信息的加工水平,同时也能体现幼儿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因此,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是幼儿阶段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培养幼儿教育的多元文化知识和意识 通过对幼儿展开英语教学,丰富其文化知识,培养其对多元文化的意识,是学前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其对英语国家风俗习惯以及文化进行了解,逐渐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认知,进而培养其开放性的思维。 (三)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英语教育是教育与理论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英语教育应落实到教学质量。目前,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既要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注意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不但具有教学能力,更兼具指引幼儿全面发展的综合才能。另外,基本理论、实践技能这些课程也要作为侧重点,以满足幼儿英语教育的专业培养要求。 二、幼儿英语教育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师在幼儿的英语教育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幼儿,怎样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重要的问题。因此,对于幼儿英语教师而言,必须具备综合素质。 (一)心理素质 首先,幼儿英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对幼儿的变化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还要根据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扎实的基础 想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英语语言、词汇、语法等基本内容,所以,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了解国外相应的文化知识。 (三)教育理论和技能 作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具备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对于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三、学前师资培养的基本策略 目前,幼儿的英语教学缺乏明确目标,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这些问题需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应当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所以,解决幼儿教学中的这些问题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一)明确师资分层培养目标 随着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的普及,幼儿英语教育师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每所幼儿园配备专业教师这个目标的实现还有待时日,所以,需要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分层培养教学方式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师资短缺这一问题,并且能够培养教师的口语交流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因为教师本身在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方面也是各有优劣,所以,培养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优势方面,有的教师英语专业技能较好,所以,可以培养这类教师给幼儿讲解单词、句型和语法构建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有的教师性格非常活泼,比较喜欢说,运动表演天赋较好,那么,就要培养这类教师带领孩子做一些有趣的英语小游戏,提升幼儿对英语口语练习方面的技能。这样采用各类教师综合教学的模式,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英语素养。 (二)实现师资培养“英语+幼教”双专业化 教师教学能力问题是影响幼儿英语教学的主要障碍,如果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英语发音不准确、英语交际能力和文化理解力较弱、儿童心理学把握不准等情况出现,会影响幼儿英语教学的全面提高。要实现幼儿英语教师双师专业的培养,这样能够有效确保幼儿教师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发音标准,口语流利,灵活地给学生创设语言学习环境,并且还具备幼儿教育专业知识,这样能够在了解和掌握幼儿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规律,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总之,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英语教学的早教化现象也变得日益明显,在幼儿教学蓬勃发展的前提下,要严格把关幼儿英语教学,因为幼儿阶段的英语学习期语音和语调的形成具有长久化,如果教学内容不规范,那么,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日子里孩子的错误无法马上改正。所以,幼儿师资队伍的素养要得到保障,培养专业化的幼儿英语师资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幼儿英语教学的问题,提升幼儿英语学习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作者:盛慧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游戏教学幼儿英语教育论文 一、游戏教学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作用 1.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动机 对于幼儿来说,其性格和学习方式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的特性来进行。幼儿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应该保持整个课程气氛的自由,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让幼儿对英语差生浓厚的情趣,这样才可从根本上调动幼儿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的水平。 2.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关系 从幼儿英语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对比较基础的关系类型之一,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地进行课程的设置,同时还应该在学生们面前树立相对比较良好的形象。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潜能。这些学习目标的实现都以建立科学融洽的教学气氛为基础和前提。要让幼儿学生们感受到人格的平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通过合作来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 从现如今的幼儿英语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出,主要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这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通过幼儿之间的合作,可以提升学生们之间的交往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幼儿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来进行学习和讨论,这本身就是游戏教学的一种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幼儿之间必须要进行合作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可见这种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异。长此以往,幼儿的交往能力必然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幼儿在掌握更多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交往能力。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还能够加强和别人的沟通,可见,采用游戏教学法的作用比较明显。 4.有利于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采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一直都处于相对比较轻松和自由的氛围内,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可以在学中玩,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游戏教学法的实施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可以在教学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实现专业知识和素质教育的高效结合,进而推动幼儿英语教学的高效发展。 二、常见的英语游戏的形式 1.英语角色表演游戏 现代幼儿学习英语一般只停留在听与说上。而英语口语有时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但翻来覆去地念肯定会让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利用游戏教学会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使他们在自然状态下习得英语。这样的教学形式幼儿十分喜欢,也容易掌握和操作,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幼儿对这样的游戏十分感兴趣,通过动口、动手体验成功,满足幼儿的心理好奇,在快乐中得到发展。 2.英语智力性游戏 它以新颖、有趣的形式深深吸引幼儿。内容包括感知游戏,听力游戏,记忆游戏,猜谜游戏及计算机游戏等。它能帮助幼儿获得成功而建立自信和产生依靠的情绪,从而更增添了学英语的兴趣。例如:在开展《水果》这个主题活动时,我以各种水果为道具,开了一个水果店。我准备了各种水果,然后我报一样,让他们拿一样,接着问“What’smissing?”让幼儿用英语说出什么东西不见了。此外,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英语智力游戏中也启到了很大作用。因为它能是幼儿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的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幼儿从中感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英语音乐游戏 热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音乐的敏感程度,接受能力,领悟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把音乐和英语活动融合起来,借助歌曲和节奏作为英语的载体,就能使幼儿在唱唱、念念、动作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从而培养对英语活动的兴趣。如:music chair,chant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主要是将游戏作为教学的主线,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感受到上英语课是一件趣味性很强的事情。然后在游戏中掌握英语知识。不仅如此,还可以提升英语教学的高效性,在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张静 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幼儿科学途径英语教育论文 一、提升幼儿英语教育有效性的科学途径 1.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采用自己讲课为主的模式进行幼儿英语的教学,教学形式单一,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幼儿处于英语课堂的被动位置,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英语教学的形式,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形式,我们可以建立互动课堂,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建立互动课堂:互动课堂有两种——师生互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自己再进行解答或者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英语教学中,倡导采用“合作、探究、活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英语对话等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综合图画、视频、音频,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且比较形象直观,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综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精心制作英语课件。 2.合理设置课程,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在部分幼儿园在设置英语课程时不合理,英语课程安排较多,占用了幼儿学习其他课程和正常游戏的时间,而且在选择教材时存在随意性,教学内容趋近小学英语,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导致幼儿英语学习负担过程,幼儿会产生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英语课程,使英语教学与其他课程、幼儿游戏的时间相平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在选择英语教材时,一定要选择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课程标准和幼儿身心发展的教材。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时,不要一味的扩充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队伍 虽然幼儿英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大部分的幼儿英语教师很少有科班出身的,幼儿园的领导大多认为幼儿英语内容简单,没有必要聘请专业的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师队伍的培训不够及时、考核不够严谨,这导致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难以提升幼儿英语教育的有效性。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队伍。首先,在进行英语教师招聘时,要考察应聘者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切实招聘到高素质的英语幼师;其次,要做好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派英语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再次,完善幼儿英语教师的考核制度,建立学生、家长、教师自身和学校四方的评价机制,综合幼儿的英语成绩和教师平时的课堂表现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除此之外,还要采用激励机制,对于教学成绩突出的英语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教师们英语教学的热情。 4.组织英语活动,创设英语教学氛围 提升幼儿英语教育有效性,我们可以组织一系列的英语活动,比如可以开展英语儿歌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提升幼儿英语教育有效性,还需要在创设一定的英语氛围,比如在课堂上,英语教师要尽量说英语,也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同时,也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英语读书角,购置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英语读物,供学生进行阅读;或者,可以在教室内贴一些英语诗句、谚语、名人名言等等,让学生处在英语的氛围当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英语能力。 二、结束语 英语教学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有效性是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对幼儿英语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未来的幼儿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合理设置课程,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队伍;组织英语活动,创设英语教学氛围,以此不断提升幼儿英语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幼儿英语能力的提高。 作者:李云 单位:郧阳师范专科高等学校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幼儿英语教育论文 一、从儿童心理需求出发,认识幼儿不同阶段的特性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在不同阶段中心理活动和发展的特性。在设计游戏规则和内容的时候,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明确游戏的目的性,体现相关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游戏有的放矢的进行设计,并且要充分的考虑幼儿本身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从而循序渐进对游戏进行设计。其次,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猜测性的游戏,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且为了使孩子们能够融入到游戏中去,要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理,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另外,为了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设计英语游戏教学的时候,要从培养孩子们的预感和兴趣出发,重视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幼儿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游戏法 1.要充分做好游戏前的准备 首先,在游戏前要准备好录音机、录音带、等实物游戏品,同时也要准备卡片、录像以及板书等。其次,由于游戏对幼儿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是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知识的准备上,要充分掌握本次的教学内容,在做游戏前,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另外,为了使孩子们充分地了解游戏规则,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做游戏前,可以调节游戏的气氛,尽可能地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放松,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进行游戏。 2.引入竞争机制,注意游戏的公平性 在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幼儿好胜喜欢受到表扬的天性,可以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作为孩子,他们非常在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在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会受到不公平结果的严重打击,导致他们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在设计游戏的时候,首先,教师要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为了促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培养团队意识,为了促进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可以增加一些协作游戏。其次,教师不能歧视每一位学生,要公平客观的对待孩子们,对前后排的孩子们都要有所照顾,及时的纠正他们的发音。另外,为了帮助理解能力相对弱的孩子,教师要以孩子为中心,多给他们一些理解的时间,提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照顾。 3.奖罚分明,注意纪律性 由于幼儿时期,孩子们都比较关注游戏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求胜心切,为了避免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情况,在游戏之前,教师就要对课堂纪律进行控制,充分的做好准备,对违反纪律的孩子奖罚分明。首先,要在游戏之前就把有游戏规则具体到如何得分上,对孩子们进行详细的解释,明确奖惩制度。其次,一般情况下,游戏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要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不要中途改变游戏规则。 4.合理安排游戏操作时间,增强游戏实施的多样化 首先,在游戏的过程中,游戏的时间会影响到孩子们,时间过长和过短都能对孩子们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合理的安排教学的时间,充分的考虑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其次,英语游戏和一般的游戏不同,它是把游戏和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孩子们可能在玩过几次后就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要在不同的阶段中,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游戏,不断的设计新的游戏。另外,在园中,很多游戏需要玩具才能达到游戏的目的,而游戏教学过程中,幼儿很容易受到坚硬玩具的伤害,因此,教师要采取保护措施,每时每刻都注意孩子关注孩子,避免孩子受伤。 三、总结 游戏教学方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具有一种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能够把学习融于孩子们的嬉戏中,因此,为了促进儿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开拓孩子们的思维,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教学法,从而为孩子们今后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凤芹 刘凤娟 单位:临沂市兰山办事处中心幼儿园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智能幼儿英语教育论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特性 1.多元性。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九种智力要素组成的,是多维的、相对独立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九种智能同等重要,教师应给予同等的关注。2.差异性。人人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3]但以不同方式在每个人身上进行着不同程度的组合,形成各自特点,即智力的差异性。差异性是由环境的不同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对不同的受教育个体产生影响所造成的。3.实践性。智能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智能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具有跨越性的突破。智能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层面所具有的解决现实生活中一系列实际问题尤其是难题的能力,重点指发现新知识或创造新产品的能力。4.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关键在于开发。教育,或者说教师要帮助学生/儿童全面地开发其潜在能力,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完整的教育体系,确保采用精确的方法来描述受教育者的智能演变历程。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开发多种智能,并发现其特点,最终实现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幼儿英语在整个英语系列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幼儿是学习英语的黄金阶段 据有关资料显示,3~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孩子早期接触并接受正规的英语教育,不仅能够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还能帮助孩子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原因在于,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课程,在学生的一生中,尤其是中考、高考、考研、出国中,都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 (二)幼儿时期的英语学习可以为将来学习、使用英语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 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英语缺陷具体表现为:中国式英语、哑巴英语等等,就是因为幼儿阶段没有接受正规、标准的英文发音而导致的,他们往往很难进行正常的英语交流,更为严重的是只能进行简单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或者说出一口别人无法听懂的蹩脚英语。在幼儿时期若能够进行准确、正规的英语发音学习,能够为日后的英语学习夯实基础。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应用 幼儿英语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启蒙性,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语言感知的敏感性,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信心。幼儿英语教学应以口语练习为主,关注听说能力,同时,科学选取和组织语言材料,帮助他们轻松自然地进行口语交流。语言材料必须适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尽可能短语化、生活化、口语化。 (一)重视“听”的训练 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英语“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后再说,说后表演”,所以,训练幼儿的听力是首当其冲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听力常常是被冷落的对象。教师应重视幼儿“听”的训练,生动性、形象性的听力训练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而多元智能恰恰能给“听”提供多种途径:1.模仿———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4]模仿是幼儿天生就具有的能力,通过模仿,不仅开发了幼儿的语言智能,而且开发了其逻辑智能。如教师可以放一些简单的录像片,让幼儿注意看好、听好。录像片内容是幼儿做自我介绍的游戏,如I’mDongDong,I’mfat,I’maboy等。放2~3分钟后停下,教师可让幼儿模仿,做一下自我介绍,也可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延伸开来,比如Ilikeswimming等,这样就可以促进两方面智能的发展。2.运用简单的英语儿歌来开发幼儿的音乐旋律智能和自然认识智能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通过英文儿歌的欣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开发幼儿的音乐旋律智能和自然认识智能。老师可以选取简单上口的英语儿歌及经典儿歌,如ABCsong,HappyNewYear,HappyBirthdaytoyou,《雪绒花》等。3.数字游戏开发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运用数字听力,可以使幼儿掌握一些数字英语单词,如one、two、three等。教师也可以随意说一个英语单词,比如six,便于幼儿更好地加深记忆。4.运用人体自身部位的英语单词来开发幼儿的视觉空间智能教师在帮助幼儿学习人体自身部位的英语名称时,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如Putyourfingeronyourhand(face,eye,ear,mouth)。老师说,幼儿做,然后,说、做对象互换。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游戏,学生就可以在快乐的游戏中记住人体部位,开发视觉空间智能。5.听听、做做,开发幼儿的身体运动智能好动、好玩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动中玩,开发身体运动智能。如玩找朋友“Lookingforafriend”的游戏。教师可以一边放儿歌,一边让幼儿做游戏,也可让幼儿边唱边做。6.分组合作开发幼儿的人际关系智能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分组竞赛的方式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加强凝聚力。如通过分组将幼儿分成Blue和Yellow组,分别设计口号:“Blue,Blue,Yeah!Yeah!Yeah!Yellow,Yellow,Yeah!Yeah!Yeah!”通过比赛结果来进行评分,依据评分结果来判定输赢,在合作比赛中培养了幼儿的人际关系智能。7.运用教学内容开发幼儿的自我认识智能多元智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智能。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到教文化,而且要“以人为本”,融入道德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认识智能。如英语故事“GoldenHouse”,虽然故事内容非常简单,但通过活动能使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道理,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 (二)培养幼儿“说”的能力 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作为主体,应为幼儿园的孩子准备丰富多样的口语句型,帮助他们自然地进行口语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传授同样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幼儿都能以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途径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1.语言。幼儿来园时,热情地与同伴、老师、身边的人打招呼:“Goodmorning!Howareyou!”吃点心、午餐活动时,幼儿会用英语介绍学过的菜名“carrot,egg”等。在进餐习惯上,幼儿会提醒同伴“Don’ttalkplease”。提问作答,教师说汉语,幼儿回答英语等活动,都可以很好地训练幼儿的口语。2.视觉空间。讲授monkey这一生词时,教师就拿出一个玩具monkey,展示给孩子们看,他们就会立刻被吸引过来。这时,教师可引导孩子们用英语回答“What’sthis”,“Thisisamonkey”。就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学习、掌握更多的单词和句子,从而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3.身体运动。幼儿边说、边做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孩子在学习bird(小鸟)时,边学小鸟飞边念儿歌“bird、bird飞飞”。学习elephant(大象)时,边学大象走边学儿歌“elephant、elephant走走”。这样,才能使这些英语单词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孩子们会很乐意参与进来,轻松学会。4.音乐。轻松、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很容易吸引和感染幼儿,尤其是简单好学的经典儿歌。如学apple这个单词时,就可配以短小易学的儿歌“apple黄,apple红,apple圆,apple啧、啧、啧甜”。一方面,幼儿熟悉了apple的发音,另一方面,把apple的特点也感知了一次,孩子们很轻松地就把apple这个单词学会、记牢了。5.人际交往。每个人都有表演的天分,尤其是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增强幼儿的表演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角色游戏中,《Lovelyfruits》就具有代表性。教师上课时可将教学场地装扮成一个果园,让幼儿扮演已经讲授过的水果:苹果、橘子、梨子、香蕉、桃子等。在游戏中,第一步让学生自己介绍,第二步打招呼,第三步找自己喜欢的水果/朋友。老师可以把要用到的句型写在黑板上,如:“I’manapple/orange/pear/banana/peach.”“Howareyou?I’mfine,thankyou.”6.自然观察。儿歌“ThisisMyTree”表达了幼儿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完后,可让幼儿到户外去观察,启发幼儿除了爱护树木外,还要爱护花鸟等,增强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启示 (一)积极向上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加德纳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学生观,他认为人都具有个体差异,不存在聪明或愚蠢,只是聪明的方面和程度不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引导和培训,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智能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幼儿园和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设各种展现各种智能的场景,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帮助孩子们扬长避短,激发他们的潜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二)“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 多元智能教学观倡导“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幼儿可能在某方面展示出特别发达的智能,并倾向于不同的智能。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学。加德纳提出了“为多元智能而教”与学习应以“多元智能来教与学”的观点,这就是“对症下药”两个方面的含义。根据多元智能教学观,幼儿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和兴趣差异以及教学内容,选取和设计不同的教学场景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观 教学评价对教育和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为主的评价观,建立全面多样的评价体系。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评价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在真实的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加德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评价。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成果展示、图片、涂鸦或图表、个别谈话记录等都放进个人档案中去。也可利用笔、录音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工具及时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幼儿整体活动情况,重要的是对幼儿的想法与人际交往以及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记载,这些都能揭示幼儿成长的轨迹和进步的方式。 作者:李云 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二语习得对幼儿英语教育影响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在人类的交流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载体作用。熟练掌握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教育也成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的基础教育战略都对学习一门外语甚至二门外语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幼儿英语教学是根本,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运用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来论述为什么儿童习得语言既快又好,探讨施教者与受教者在教学互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手段,针对幼儿英语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概念和理论 解释人类的大脑具有极其复杂的生理机制,语言活动的产生和大脑不同部位的功能紧密相联。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一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左额叶下回的布罗卡区主管语言产生———说话;位于左颞上回的威尔尼克区主管语言的理解———听和读。这些部位如果受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失语。著名的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1959)通过对儿童失语症的研究,发现青春期的儿童(2-13岁)学习语言有一种天然的优势,他(她)们左脑的语言神经中枢受损的话会在右脑得到补偿。Penfield和Roberts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提出在十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黄金年龄。Lenneberg(1967)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CriticalPeriodHypothesis,CPH),系统地解释了语言学习关键期,他认为二岁左右的儿童是习得母语的关键期,那时大脑左右半球具备均等的语言学习的能力,从两岁到青春期之间大脑的语言区会逐渐左侧化,青春期以后大脑发育成熟,语言功能左侧化完成。从此,语言学习主要由左边大脑负责。人脑单侧化(lateralization)后的语言学习不如全脑学习时期来得好。如果成人的左脑语言区意外受损,会引起严重的失语,而青春期以前的儿童会较容易恢复到常态。因此,语言学习最好在大脑完成单侧化之前,也就是所谓的“语言学习关键期”进行。Lenneberg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母语习得者,但一些研究者迅速把它拓展到二语习得领域,John-son(1989)与Newpor(t1991)的研究也证实了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存在,他们认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同样适用。因此,学习第二语言也应在关键期内,开始得越早,学习效率就越高,特别是在语音和听力方面更具优势。 二、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现状 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下文规定,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从三年级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开始,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教程。《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课程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采用国际惯例进行了分级设计,以满足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到小学六年级结束时的目标为: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倡导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在这种英语教育的大背景下,各种培训机构纷纷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肆宣传幼儿学习英语的好处,开展各种幼儿英语培训,双语幼儿园、各类英语培训班应运而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当然乐于顺应国际化潮流让孩子从小接受英语培训。殊不知,各类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千差万别,一些组织者认为少儿英语很好教,懂点英语就可以,他们直接把利益作为价值取向,招募一些在校的学生就开始搞教学。尽管有一些优秀的培训机构有合格的教师按照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学,可绝大多数幼儿家长对英语教育活动认知不足,缺乏甄别能力,很容易步入误区,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所谓的“培训班”,反而挫伤了孩子二语习得的积极性,影响到今后的学业。 一些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教,让孩子弹钢琴、学绘画,参加右脑开发班,还得学一门外语,课余时间早已安排得满满当当,家长苦、孩子累,慢慢的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一些家长主动“配合”老师,课余不忘监督幼儿英语学习,压着孩子背单词,只要成绩好,一切都OK,幼儿对于家长、老师的夸奖都有一种额外成就感,他们会用一个好的分数来迎合成人的表扬,最终走上了应试教育的道路,而忽视了英语学习的过程对于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现在英语培训机构教材繁多、老旧混杂、教学派别林立,五花八门的幼儿英语教材,任务型教学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法、情景教学法、加拿大的浸入式教学法……弄花了家长们的眼睛,只好随便给孩子报一个英语学习班,孩子进去不适应,再换一个,一来二去,直接影响到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作为施教者的幼儿英语教师,师资来源不外乎三种:兼职的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的英语教育教师以及外籍教师。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有很多是幼师毕业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又不具备英语专业教师的师资条件,市场经济的需求让很多双语幼儿园的教师不得不顶上英语教师的位置,其效果可想而知。就算有专业英语教师,他们大多也不够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把教大孩子的方法用在幼儿教学上,难易程度把握不好。能聘请到外籍教师的幼儿园对家长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有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是很多家长不了解的。第一,这些外籍教师是不是来自于母语是英语的国家;第二,他们有没有幼儿教育的经验,有没有从业资格;第三,很多外籍教师不会说中文,还需配备翻译,势必会影响到幼儿对语言的理解。最后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我国缺少良好的二语习得外部环境。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欧洲学生(英国除外)在学习英语时,因为本国语言与英语同属一个语族,语音、语法体系相近,相似的文化背景也会增强语言能力的正迁移。中国学生的母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语音、句法、文字系统截然不同,他们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难度明显大于欧洲学习英语的学生。 三、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启示 1.规范幼儿英语培训市场,培养合格的儿童专职英语教师 根据二语习得的年龄特征,教育部制定了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规定,英语教学应该从娃娃抓起。为了同国际化接轨和应对今后白热化的竞争,很多家长格外重视孩子的英语教学,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进小学吃“大锅饭”,老师顾及不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得让孩子提前“进补”。这一点客观上也促进了幼儿英语培训市场的空前繁荣,有限的教学资源根本不足以应对市场的急速膨胀,如前文所述的问题随之出现。不可否认,像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确实有一些做得非常不错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他们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目前我国最紧缺的是具备一定水平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专职英语教师。这需要教育决策部门的政策引导、扶持和培养一批热衷于此项事业的合格幼儿英语教师;改善幼儿英语学习环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予儿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学习;有关教育部门能够组织专家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精品幼儿英语教材,摆脱传统教材完全依赖教师的模式,更好的激发幼儿学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英语培训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 2.转变教学理念,正确处理语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幼儿教师应该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英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切忌急功近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无定法,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成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让幼儿有一种额外成就感,自己愿意去学,主动去学。语言的主要作用是交流,语言能力的获得并不需要掌握多少语法、词汇和句型,关键在于大量的实践运用。幼儿学习英语的优势在语音,语言模仿能力及再现能力强,语音的可塑性大,负迁移小,一定要鼓励幼儿开口说,不怕犯错误,才能形成地道的语音语调。 3.母语与二语习得的联系 母语的习得是通过一种很自然的交流方式获得的,这种“全浸入式”的学习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者渴望达到的效果。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尽量去创设语言环境以达到类似母语学习的效果。搞“疯狂英语”的李阳曾提出用“想象语言环境”的方法来放大外部语言环境的作用,通过刻意的去模仿外国人的语音语调,想象自己在同外国人对话,突破情感压力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儿童在学习外语的时候,母语和第二语言不会相互干扰,且习得期越早,越容易同时学会几门外语,这一点在欧洲地区很典型。因为地缘政治的原因,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比较频繁,同时会说几门外语的大有人在,这与欧洲人从小就接触数门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键期假说证明了幼儿学习英语的优势,但第二语言习得的成效并不完全取决于年龄因素。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内外因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英语习得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给力的结果。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主观能动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幼儿英语教育中的“游戏”教学法 【摘要】 在教改全面深入的背景下,幼儿英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基于幼儿阶段所特有的身心发育特点,要想实现英语教育内容的高效落实,就要求教师要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而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则能够以寓学于乐的方式来实现幼儿英语教学的有效落实。本文针对幼儿英语教育中游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展开了研究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幼儿英语教育;游戏教学法;应用;研究 幼儿英语教育作为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要想实现英语教学的高质量落实,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在明确幼儿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并实现对幼儿能力素质的培养。游戏本就是幼儿的天性,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幼儿英语教学中,则能够以兴趣为老师,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促使幼儿在游戏与娱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实现对幼儿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一、将游戏教学方法应用于幼儿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将游戏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应用,能够在实现幼儿英语教学有效落实的基础上,为实现对幼儿智力的激发以及能力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使然,结合教学内容来实现相应教学游戏的设计,能够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促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得到了开发,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挖掘与培养,进而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均衡成长奠定基础。此外,幼儿英语教育是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幼儿英语发音的锻炼能够为日后学习好英语、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提供保障。因此,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幼儿英语教学中,能够在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成才。 二、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所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目的性与激励性。首先,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目的性为出发点,即结合教学任务与目标来实现游戏的设计,而并非是漫无目的的随意开展游戏内容。在整个游戏中,幼儿能够通过英语的熏陶与口语的练习来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进而以寓学于乐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其次,激励性。为了充分的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需要制定一定的激励对策,在游戏的过程中,营造出竞争的氛围,对于获胜的个人或者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促使幼儿在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中不断进步与提升。第二,适应性与趣味性。教师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确保游戏的适应性,掌握好游戏的难易程度,确保以简单易懂的句子来实现游戏设计,并保证游戏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学有所获;同时,游戏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结合幼儿实际需求特点来实现游戏的设计,以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在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1、明确幼儿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实际应用游戏教学法来落实英语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明确幼儿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强化幼儿在游戏中所扮演角色的分量,进而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确保游戏教学法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要组织好游戏教学法下课堂教学的组织纪律,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游戏中,并引导学生出色的完成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2、注重幼儿对游戏的反应,创设游戏教学情境要想充分的发挥出游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就需要给予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以充分重视,要在明确游戏对幼儿所带来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对游戏是否感兴趣等这一心理状态的反应来实现对游戏的不断优化,并结合幼儿现有的能力素质来科学设计游戏,确保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并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实现对幼儿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等。同时,实现游戏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够为进一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奠定基础,以寓学于乐这一教学形式来提高幼儿英语教学的质量。比如:学习水果类英语单词时,以水果蹲这一游戏的设计来进行单词的记忆与发音练习,幼儿能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单词、学会发音,对并幼儿的思维反应能力进行培养。 3、丰富游戏形式,实现游戏内容的合理设置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幼儿能够带着兴趣积极的参与到游戏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实现游戏形式的不断创新,并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的实际特点,并以实际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来实现相应游戏形式的设计,比如在讲数字1~10的英语单词时,教师可以以歌曲的形式来进行落实,在唱唱跳跳中促使幼儿记住这些单词,并学会相应的发音。同时,针对游戏内容的设计,教师要明确幼儿感兴趣的方向,并且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在幼儿认知的范围内实现对游戏内容的科学设置。比如:幼儿本身活泼好动,在讲述跑跳推拉这些动词时,教师就可以以相应动作卡片的绘制为基础,让幼儿说出动作对应的词;然后教师说出这些单词后,让学生做动作,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划分,通过比赛来评出做的最好的小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每个人获得一颗小星星,每个小组积攒够十颗星星时可以兑换成一个骑士印章。实现游戏形式与内容的合理设置,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并促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知识,并提升其能力素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将游戏教学法进行科学运用,能够为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并实现对幼儿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出游戏教学法的作用与价值,就要求教师要在明确应用游戏教学法所应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以幼儿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并注重幼儿对游戏的反应,实现游戏教学情境的设置,同时要丰富游戏的形式、合理设计游戏内容,确保幼儿能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以寓学于乐的方式来提高幼儿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杨秋飞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幼儿英语教育的多种途径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讲,学习一门语言的最佳时期是3~4岁,这个时期的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最高,语言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最强,是幼儿词汇量飞跃发展以及语音口腔定型关键时期。所以说孩子从3岁入园就开始了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因此,寻找有效途径,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儿英语学习非常重要。 一、英语教育生活化,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言是人和人交流的重要工具,一旦离开使用和交流,就很难学好一门语言。英语学习就是一个听、说、学、用的过程,一旦脱离了使用环境对其的刺激,很快就会将刚刚学过的东西遗忘掉,特别是幼儿。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从一出生,身边的父母就用英语和他交流,那么他一定会把英语当作母语说的特别好。所以说,营造一个学习语言的氛围很重要。幼儿园是孩子学习英语的一个有效途径。孩子刚一进入幼儿园托班,就开始了英语学习之旅。作为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英语贯穿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例如:早上见面时,和孩子说“Goodmorning”,孩子上完厕所要洗手时,和孩子说“washyourhands”,课间休息时说:“Havearest”,像这样,把生活中经常要使用的话转换成英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简单的日常用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幼儿回到家中,家长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也适当的使用英语,这样加上白天在幼儿园接受到的英语语言刺激,将会对孩子学习英语起到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二、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在参与和承担角色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水果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制作多种水果头饰,分别带到孩子的脑袋上,并告诉孩子们带上哪种水果的头饰,自己就变成了相应的水果,然后每个人进行自我介绍,”Iamapple”,“Iampear”,“Iambanana”……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孩子们熟悉水果的名称,游戏过程中头饰需要轮流换带几次,让幼儿每样水果的角色都体会一次。角色扮演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幼儿非常钟爱的一款游戏。 三、合理使用电教设备,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语言刺激 教学是一个讲究方式、方法的过程,合理的利用教学道具,不仅仅可以降低教师的授课难度,还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可以利用单词卡片;教师在教授简单句型时,可以利用电视播放教学光盘;教师在教授英文儿歌时,可以利用录音机。利用电教设备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克服时间、空间的限制,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信息刺激。同时,电教手段的优势在于有色彩鲜艳的动画可看,有悠扬悦耳的声音可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对新鲜事物吸引的思维模式。因此,幼儿园可以利用早上孩子入园或者吃饭时间,用广播播放简单的英语儿歌,轻松悠扬的音乐不仅能放松孩子的心情,还能增强幼儿的律动感,幼儿可能听不懂歌曲表达的意思,但是长时间的音乐刺激下,孩子很快就能哼唱出来,在不停的哼唱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练习了口语。同样,在幼儿课间休息时,教师利用电视播放英语小动画,在新鲜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共同作用下,提供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对幼儿培养语感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 四、创设英语物质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积极性 所谓英语物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幼儿各个活动区域进行环境布置(包括物品摆放、墙壁装饰等)、物质环境的创设应体现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装饰的物品一定不能脱离课本的知识,否则就失去了布置的意义。教师要时刻谨记你所布置的空间是用来让幼儿接受教育的,是幼儿主动进行口语表达的小课堂。物质环境的创设需要灵活多变,随着教学内容的改变而不断更新,要与当前的英语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幼儿每天到活动区域进行活动时,眼睛会受到环境的刺激,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之下,潜移默化的接受到英语教育。 五、引入奖励机制,激发幼儿参与语言学习的热情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3~12岁的孩子都是好强,好玩,好动,好学,好表扬的心理,如何让他们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每项活动,奖励机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奖励机制在运用的过程中应遵循从面到线,从线到点,即全体的奖励,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奖励,个人之间的奖励。合理的引入奖励机制,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时刻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控制课堂纪律。3.吸引幼儿注意力。4.提高课堂幼儿参与度。5.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适当的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以表示对胜利者的赏识,对进步者的鼓励。教师可以说一些鼓励的话,如“Good”“Wonderfu”l“Youareclever”,或者给表现好的幼儿一朵小红花、一个漂亮的小粘贴,任何一种小奖励都会赢得孩子的欢心,增加他们继续好好表现的想法,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热情。多种实践表明,幼儿园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开发幼儿的语言天赋,刺激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年的教学案例,幼儿园的孩子可以熟练说出日常交际用语,清晰的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愿,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歌曲等。幼儿在幼儿园期间,正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只要教师和家长合理利用这段时间,掌握正确的途径来引导幼儿,孩子的学习英语的质量一定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作者:田翠娟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矿区服务事业部外围物业管理公司创业未来星幼儿园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幼儿发展英语教育论文 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环境上的匮乏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需要相应的环境,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英语活动还是孤立的教学活动,缺少良好的学英语的、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及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不能学以致用,甚至不会运用,英语教育遇到很大的难题。 二、幼儿英语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英语教育一定要坚持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一边研究,一边教学;一边教学,一边研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英语教育的科学性,并为幼儿英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此,要根据英语知识结构、英语教学的规律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语言发展的规律等全面考虑幼儿英语教学,并进行研究。如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写、方法的研究及环境的创设等。 (一)目标的确定目标是行为的指南,我们应本着全面发展观、幼儿的兴趣特点以及幼儿最大的接受能力等提出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及任务,这就需要研究幼儿在学习英语中,接受能力与学习水平究竟怎样,从而确定目标,指导实践。 (二)内容的选择目标要通过教学内容才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以目标为导向,以各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前提选择内容,所选的内容一定是为幼儿将来的身心发展,一定是经过幼儿努力可以学会的。所以,哪些英语教学内容可被幼儿接受,可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研究与探讨。 (三)方法的采用方法是实现目标、贯彻要求的手段,手段不当,就可能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后果。为此,在幼儿英语教育中应采用哪些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们应借鉴已有的教学组织形式,结合幼儿英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幼儿英语教育的组织形式,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四)环境的创设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环境,幼儿英语教育更离不开语言环境的熏陶,如何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 综上所述,就幼儿英语教育方面,本文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两个解决策略,即在目前英语教育还未正式纳入幼儿园教育计划、还没有成型理论做指导的情况下,必须慎重聘用教师,必须重视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英语教育质量,为幼儿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杨丽丽单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幼儿园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探求幼儿师范学校英语教育的创新 1幼儿师范学杻英语教学中反思教学的含义 (1)目的性 例如教师在讲授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语法一课时,目的性很明确,本节语法课意在教学生识记定语从句的分类及意义,理解并掌握定语从句在日常用语中如何运用的知识技巧。教师通过讲解可给同学们总结出:在英语语法中,根据定语从句与先行词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将定语从句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两种。限制性定语从句在意义上与先行词关系密切,是不可缺少的定语,如果去掉,主句的意思就不完整或失去意义。从句与主句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之间不用逗号分开,关系代词作宾语时可以省略。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有who,whom,whose,that,which丨关系副词有where,when,why.例句1:Thisisthecomputer(that)Iboughtformysonyesterday.这是我昨天为儿子买的电脑。例句2:TheforeignerwhovisitedourschoolisTom''''sEnglishteacher.参观我们学校的这个外国人是汤姆的英语老师。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和主句的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只是对先行词作些附加说明,如果去掉,主句的意思仍然清楚,这种从句和主句之间往往用逗号隔开。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与限制性定语从句略有不同,除that,why不能引导外,其它都可以。例如:HeisAmerican,whichIknowfromhisaccent.他是美国人,那是我通过他的口音知道的(which指代整个主句的内容)《Sheheardaterriblenoise,whichbroughtherheartintohermouth.她听到一个可怕的声音,这使她非常害怕。以上可以说就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目的性。 (2)实践性 反思是与行动紧密联系,反思离不开行动,反思教学是在课堂中对教学进行反思,需要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解析,然后采取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在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各个方面的问题时,必须与行动相联系,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思考,而不付诸行动,这样的反思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了,教师更不可能获得成长和发展。不通过实践检验,教师只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没有运用他们获得的新理解来改进教学实践,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举出经典句型实例进行讲解,这是教学反思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的特征表现。经典例句如下:EllenwasapainterofMrdsandofnature, .,forsomereason,hadwithdrawnfromallhumansociety.Awhich,BwhO)CwheretDwhom。解析如下:题干的意思是埃伦是一个画鸟类和自然的画家,出于某种原因,他已退出了所有的社会活动。forsomereason是插人语,可将其去掉,这时可以注意到该复合句中缺少主语。根据从句的语意可确定该从句的主语应是指人的,由此可确定答案为B。该从句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其先行词为apainter。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同学误将birds和nature作为从旬的先行词,从而错选which。再例如:By16:30,‘wasalmostclosingtime,nearlyallthepaintingshadbeensold.AwhichtBwhentCwhat.Dthat。解析:句意:到了16:30,差不多是关门的时间了,几乎所有的画都卖完了。此例句的定语从句缺少主语,使用关系代词which引导。When是关系副词,what不能引导定语从句ithat不能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因此答案是A。通过教师对以上例句的讲解和分析,使同学们很快地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反思的意向,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为同学们进行要点的分析和思路的理清,这就是教师与同学们在知识的反思和教师教学的反思中共同完成了反思强化这一实践行动,这便是教学反思中的实践反思,这也是教师与学生在反思中共同成长的实际体现。 (3)即时性 反思教学强调时间的短暂,毎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有限的,不可能容许教师长时间停顿下来仔细思考,否则,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就会被打乱。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多是一些突发性亊件,是我们先前不可能预测到的,因此,快速?反应式反思教学要求幼教老师保持冷静的头脑,思维的敏捷性和如何处理问题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教师在这种反思水平上作出的所有反应是惯性的、自动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新手教师对同一问题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2结语 总之,幼儿师范学校在英语教学中的教法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就可完成的,是要经过广大的幼教英语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及课后教学反思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并通过努力探索,集思广益,共同来完成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丰富教学思想,以达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作者:姚丽华单位:内蒙古扎兰屯幼儿师范学校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幼儿园英语教育 一、幼儿园英语教育应当遵循幼儿英语学习规律 教育指导应当以学习理论为依据,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目前幼儿英语教育理论界对幼儿英语学习规律的研究不足,而现实中幼儿园英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幼儿的英语学习规律,或是照搬小学英语教学方式,或是借用幼儿园教育其他领域的教育方式,而忽视了研究幼儿园英语教育的领域特殊性,在开展的有效性上存在很大问题。幼儿园英语教育应当首要研究并遵循幼儿英语学习规律,从幼儿英语信息的输入、认知加工、输出,以及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创设相应的英语语言环境,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尤其应当正确看待幼儿英语学习的“关键期”,提供多种通道的可理解性输入,在英语与汉语的关系上进行正确而恰当的引导,在语言运用中加深理解和表达交流能力,同时应当注重培养幼儿对英语的积极情感,并使之成为长期英语学习的动力。可见,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有效开展首要尊重幼儿英语学习规律,并将其作为教育的根本。 二、幼儿园英语教育应当定位准确 幼儿园英语教育是新时期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其兴起和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幼儿英语教育在历史上带有“西方中心”的色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崇洋”性质,时代的变化要求重新审视我国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地位;此外,幼儿期特殊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外语学习机制和规律也决定了幼儿园的英语教育与其他年龄段的英语学习有不同之处。因此,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有效开展应当有准确的定位。首先,对幼儿园英语教育本身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我国母语为汉语、并无官方的第二语言使用的情况下,目前幼儿园开展的英语教育实质上是外语教育。遵从母语语境中幼儿的外语学习规律,就应当区分其与生活在多语言背景中幼儿第二语言或双语学习明显差异。认清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性质是对英语教育定位有重大影响。其次,幼儿园英语教育应当有准确的目标。目前实施英语教育的幼儿园在目标定位上千差万别,但其共同的特征是以知识为本位,以此开展“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其中提及有关培养幼儿英语学习兴趣及文化意识等目标要求,在实际运用中也让位于“知识传授”。有效幼儿园英语教育在目标定位上,首先应当将幼儿作为一个全人来考虑,将英语教育作为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英语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终身发展受益的品质;应当培养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对多种文化开放、宽容的心态,同时能够尊重本民族文化,并以本民族文化为荣。其次才应当关注英语教育的语言层面,培养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应当注意的是,有效的幼儿园英语教育目标定位的两个层面是相互融合的,如具有多元文化的意识也应当首先对英语感兴趣等。只有这样,幼儿园英语教育才不会偏离幼儿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幼儿园英语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开展首先应当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生活性,即幼儿是在生活中接触并了解语言的,而远非仅仅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强调幼儿教育和课程的生活性本质,布鲁纳在对幼儿语言的研究中也提及幼儿外语在生活中使用的重要性,即幼儿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只有在真实生活中有用武之地,才能真正转化为有效的活语言。因此,幼儿园英语教育应当注重为幼儿提供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机会,并加强英语教育的生活性,这也是从生活性的高度对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有效开展提出的首要要求。 2、从幼儿园英语教育教与学的主体——教师和幼儿来看,有效的幼儿英语教师首先应当对英语学科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有一定的英语文化素养;其二,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完整而又连贯的英语刺激,可用中文进行必要说明,但信息量不能超过英语,以培养幼儿听英语的习惯;其三,教师应保持相当的热情,给予幼儿正向、积极的评价和反馈,使整个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此外,教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之前、之中、之后及时反思和自我评价,不断调整和修正教学。同时,进行有效英语学习的幼儿应当具有较高的参与性,能专注地,持续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并具有一定活动性的。 3、从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内容来看,有效的幼儿英语内容首先应当关注幼儿的已有水平,根据幼儿的英语能力选择不同难度层次;其次应当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从日常交际中选取素材,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语用能力,达到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其三应关注英语教育与幼儿园课程的衔接,如采取与幼儿园学习活动相应的主题内容,中英文配合进行;其四应注重内部的逻辑性,新内容应有一定的重复、巩固和练习,使幼儿的发展循序渐进;最后,有效幼儿英语教学内容还应注重与小学内容的衔接,不能为了一味地按照小学标准提高难度,甚至超过小学水平。这样不仅为幼儿学习增加压力,也因重新教学而浪费了资源。 从幼儿园英语教育的过程来看,有效的英语教育过程应当始自充分的教学准备,即对幼儿水平和发展需要的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教育目标和准备教案。教案的设计应当留有充分的余地,使教师能灵活调整;有效的英语教育过程的开展得益于良好的教学策略。策略的选用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够根据幼儿某阶段的需要和学习程度进行调节;有效的英语教育过程的保证源于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应创设机会形成互动场景,提问应根据内容和幼儿反应提出有难度层次的问题,同时还应对幼儿的反应给与积极的回馈和评价,使幼儿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有效地学习。 4、从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时间利用上来看,有效教学时间在总教学时间中的比重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学时间分配中的突出问题是教学管理时间比重过大,教学准备和分配时间较长,有效教学时间缩短。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减少教学进程中的准备时间,通过将分配环节变为教学环节来提高分配时间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教学价值在于质量而非秩序,能够容忍幼儿积极参与形成的“混乱局面”,减少教学管理给幼儿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时间,增大有效教学率。 5、从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环境角度来看,有效的英语教学环境应当是支持性的环境,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安全、心理环境的相容等方面。班级中的英语区角应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幼儿在日常活动中也能够关注到英语区角,并利用区角中的英语信息进行活动;有效的英语教学环境还体现在教具的使用上,教具应丰富多样,并尝试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或是采用刺激幼儿多种感官发展的教具;此外,有效的英语教育环境还体现在英语活动的氛围上,应当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氛围,教师充分意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洋溢着关爱的教学氛围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英语学习。 四、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创设情景教学法 幼儿处在人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正常的教育情况下,此阶段幼儿词汇量已发展到3000个左右。由于此时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完全凭借听、说来发展提高,这同样为幼儿学习第二种语言提供了可能。因此利用多种渠道,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儿的外语学习十分重要。幼儿英语学习主要途径来自说、交往,但是良好的物质环境,在其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这里所讲的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师根据幼儿英语的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道具和动手材料,在观察、操作、游戏中,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 1.利用墙面布置。墙面布置是幼儿园环境中面积最大,最为醒目的画面。它如同一幅幅大的广告,浓缩着教育内容和目的,给幼儿以直接的刺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我们在室内、楼道、盥洗室等地,根据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的画面,写上相应的英文句子。如:幼儿饭后在楼道内散步,我们画上几个小脚印,写上Goforawalk或takeawalk(散步);在图书角画有一张嘴,上面竖着一个食指下面写有Pleasebequiet(请安静),在洗手池上面画有小朋友洗手和小水滴,水滴上写有Pleasewashyourhands(请你洗手)等等,这些有趣的画面,幼儿虽然不认识上面的字,却知道是英文,看到时就会引起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画面都在无声地给幼儿一种英语提示。在有鲜明主题的大墙面上,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水平进行设计。如:小班教育幼儿爱幼儿园,我们分三个阶段教给幼儿,首先是Wegotokindergarten(我们去幼儿园),然后是Weareinthekindergarten(我们在幼儿园),其三是Wearehappy(我们快乐)。这样既对幼儿进行了入园、爱园的教育,又教会幼儿用英语表达清楚画面的意思,发挥了墙面环境的多种教育功能。 2.创设英语角。英语角是一个让幼儿通过对图片、实物、头饰、贴绒、立体沙盘等物品的摆弄和操作在游戏中运用英语的一个区域。教师的作用是投放材料进行引导。如:小班在学过苹果、梨、桔子等水果名称后,教师设置了1棵立体树,在角中放些橡皮泥,未涂色的水果卡片,幼儿捏出或涂色后用曲别针挂在树上,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英语得到反复的练习,而捏的能力、涂色的能力同时得到发展。有时幼儿会问桃子怎么说,西瓜怎么说,教师便教给他们,这样变被动学为主动要学。再如:在学习人体器官后,教师准备几个不同的组合人,在活动角中引导说:“我今天给自己画个像,你们看。”边出示各部分边用英语说:“Thisismyhad(这是我的头),Thisismyeye(这是我的眼睛)Thisismynose(这是我的鼻子)。”幼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争着来给自己画像,嘴里大声说着Thisismy…由于英语角的有趣和可操作,所以深受幼儿喜爱,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场所。 3.设置游戏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英语学习中,寓教于游戏之中,发挥幼儿无意注意优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对他们语言的掌握有很大作用。一次中班学习红、黄、兰、绿、白、黑几种颜色时,教师组织幼儿玩“汽车展览会”的游戏,幼儿每人手中一辆汽车,听音乐开进展厅,大厅内分不同颜色的汽车展区,幼儿按标志停放,然后教师边引导参观边教颜色和句子,同时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汽车,如Thisismyredcar(这是我的红色的小汽车)。幼儿为了把自己开的汽车介绍给同伴,便努力地去听、去学、去说,这样活动中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在参与,在反复地听、说中记忆、学习。再如在学习马、牛、羊、猪、鸡、鸭时组织幼儿玩“参观农场”。 总之,我们从实践中感到,幼儿园进行英语教育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欢乐和兴趣中学习。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幼儿学前英语教育论文 一、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定位 (一)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英语教育的重心 幼儿期的语言习得源于听说,也就是口语交流,而读写能力则需要幼儿的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以在听说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第二语言习得也不例外。幼儿期作为语音发展的关键阶段,使其更容易获得第二语言觉知。如果这一时期幼儿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听说训练,不仅有益于培养其语音意识,也将成为其进一步交流的基础。其中“说”不仪反映了幼儿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幼儿外语信息加工水平,同时也是幼儿运用外语的主要形式,体现了语用价值。因此,对幼儿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幼儿英语教育的重心,也是衡量幼儿英语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标。 (二)交流能力是幼儿英语教育的关键 充足的运用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基础,相关研究认为幼儿的英语学习必须在运用中进行。由于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日常生活整合,因此在生活中进行英语会话练习是幼儿英语语言习得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加强以听说为基础的幼儿英语语用能力也就是交流能力,这也是幼儿英语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三)多元文化意识和知识是幼儿英语教育的深层次要求 通过幼儿英语教育,丰富幼儿的多元文化知识,培养其多元文化意识,是学前英语教育的深层次要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幼儿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对异域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了解,逐步培养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开放和兼容性格,有利于培养幼儿合作精神,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此外多元文化教育也是对外语教育本身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其脱离英语作为单纯的语言工具的狭隘范围,从而使学前儿童的英语学习具有更为广泛的价值。 二、幼儿外语教育对教师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教师在幼儿外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儿童时,如何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综合素质。 (一)心理素质 首先,学前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幼儿的表情和以及行为上的变化进行及时准确的捕捉,并依据这些变化对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并将其思维时刻引向教学活动的中心。其次,学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富于感染力性格魅力。学前儿童的英语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角色。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像演员一样富有感染力,通过综合调动语言、体态、表情等各种要素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对儿童有一颗爱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用心灵来感受和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依此为情感基础,真正与儿童建立起密切的情感联系,以情感体验为纽带使儿童获得学习知识的快乐感。 (二)语言素质 首先是英语知识。任何语言都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组成一种符号系统,并由二者的相互关系构成语言系统。因此不论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英语学习,都不可避免地要去结识相应的语言规则,同时还需要学习和掌握构成该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项基本要素,因此英语知识是一个幼儿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其次是英语技能。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这些技能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而其中的听说能力对于学前英语教师更为重要,毕竟听说能力开发是学前英语教育的重心;最后是文化背景知识。语言运用能力是幼儿英语水平的重要的标志。而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学前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英语基本技能还需要了解英语母语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相应的文化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三)教育理论和技能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前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还要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技能素质。首先幼儿英语教师要具备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以及学前组织管理学等知识。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能根据儿童智能发展特点和外语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要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例如,幼儿英语教师要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舞蹈知识,在教学方面要具有边弹边唱、伴奏、编舞的能力和音乐教学的技能技巧。 三、幼儿外语教师培养的基本策略 (一)英语教师的幼教化 1.培养思路 幼儿英语师资问题是影响着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鉴于社会上闲置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较大,可以作为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师资来源。但她们绝大多数不是幼儿师范毕业,甚至不是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这一群体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缺点是不熟悉幼儿教育。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考虑此类闲置的英语人才经过适当的培训后充实到幼儿英语教师队伍中去。 2.培养方法 一是聘请幼儿英语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以及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对这些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培养重点放在幼儿英语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上。二是组织幼儿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和研讨,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运用的创新设计和实验。 3.培养目标和要求 首先,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力求简明、实用。如:基本知识以学前心理学、教育学的实际应用为主;其次是双基训练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培训活动尽量放在课堂上,通过授课教师与培训学员教学互动,促进学员感知和领悟所学知识;最后是学员在工作中提高的能力,例如如何多向其他教师学习、观摩,这是学员上岗之后逐步成熟的又一捷径。 (二)学前教师英教化 1.培养思路 随着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幼儿园英语课程的普及,幼儿英语师资短缺问题十分突出。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每所幼儿园都配备专职的英语教师并不现实,解决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对部分在职年轻的教师进行英语技能培训,也就是“学前教师英教化”。这种方式为解决幼儿英语教师短缺提供了新思路,并有助于教师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进行英语交流。 2.培养要求和方法 首先在培训内容上坚持基本性,实践上坚持速成性。我国的幼儿教师多为幼师毕业,通过系统培训,胜任幼儿英语教学不存在任何问题。唯一的欠缺就是英语语音基础和英语教学方法。因此,具体培训内容应以此为重点,保证培训质量和实用性。其次在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上,要考虑幼儿园的工作特点,采用节假日培训、邀请专家上门培训以及到先进幼儿园观摩学习等多种方式灵活进行。 (三)幼儿英语师资正规学历教育 幼儿英语师资正规学历教育是最终解决幼儿英语师资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部分大学已经开设了“学前英语师资专业”。这些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不仅注重幼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还对英语课程学习进行重点强化。在课堂教学上较多采用“模拟教学”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在设置内容丰富、贴近幼儿英语教学实际的校内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经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毕业,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毕业后完全能胜任幼儿英语教学工作。 (四)幼儿英语教育科研及教研活动 幼儿英语教育科研及教研活动是提高幼儿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相关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英语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及时了解幼儿英语教育的最新动态。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力求丰富多彩,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四、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培训与资格认证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是幼儿园理想的英语教师,也就是幼儿教师英语化,英语教师幼儿教育化。而打破单一的教师培训体系,实行幼儿教师培训一体化,将幼儿教师的职前与在职双语教师培训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建立多样化的幼儿双语教师培训体系,为幼儿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师资保证。持证上岗是目前我国对幼儿教育的明确要求,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及时出台“幼儿园英语教师任职资格”方面的文件,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师资规范问题进行界定。 (二)将培训与研究结合 相关教育研究的进步,是幼儿英语教育健康发展的理论保障,因此在幼儿英语师资培训中要力求推广相关的研究成果,把幼儿英语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师资培训的内容。幼儿英语教育科研与师资培训的整合,一方面可以通过将幼儿英语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同步进行,通过研究活动达到培训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幼儿英语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异步进行,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在职幼儿教师能将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和完善;培训主讲教师的要能通过在职教师的教学经验反馈,积极捕捉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五、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的英语教育的早教化现象日益明显。在幼儿英语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幼儿英语教育目的的定位,并提供一支高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队伍是保证幼儿英语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幼儿英语师资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型专业化幼儿英语教育师资培养是从根本上解决幼儿英语教育的对策,在这一领域还有诸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和研究。 作者:娄沂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 幼儿英语教育论文:幼儿英语教育贯穿思路 一、注重幼儿英语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在儿童英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失去学习兴趣,觉得英语枯燥乏味,就会对英语产生一种厌倦感。幼儿每天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人、事、物,都可以成为幼儿英语学习的内容。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事物,更能够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幼儿自身为中心的生活经验可以成为幼儿英语学习的内容。幼儿认识世界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我”是幼儿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在生活中,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一切产生探索的兴趣,如姓名、年龄、性别、爱好等等都是孩子讨论的话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幼儿学习表达的方式,灵活运用。如:“IamNancy.”“Iamfive.”“Iamagirl.”“Ilikejuice.”等。以幼儿家庭为中心的生活经验可以成为幼儿英语学习的内容。家是幼儿最熟悉和喜爱的地方,也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许多与家有关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成为幼儿英语教育的内容。如:家庭成员──Dad,Mum,Grandpa,Grandma;居住场所──bathroombedroom,kitch-en;家用电器──TV,computer,fan;家居摆设──clock,table,chair,bed等等,在幼儿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并互相交流。以大自然为中心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成为幼儿英语学习的内容。大自然是孩子生活的乐园,不管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喜欢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探索世界的奥秘。小鸟的家在什么地方?蚂蚁今天在干什么?……他们的小脑瓜里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是他们无比关注的亲密伙伴。这些也可以成为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内容。如:植物———flower,tree,grass,rose;动物———cat,dog,rabbit,tiger,lion,coke,bird,bear;自然环境———mountain,lake,cloud,sea,river等等。 二、重视幼儿一日生活中英语的随机教育,提高幼儿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学习的关键一点在于经常使用,在使用中达到脱口而出,成为一种能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只要善于利用,就可以成为幼儿学习英语的最佳课堂。教师可通过来园活动、离园活动、进餐、盥洗、睡眠等各个环节进行英语教育。来园活动是幼儿一天集体生活的开始,早晨接待幼儿时,是教师进行个别教育的很好机会。每天早晨,教师亲切地用英语问候:“Goodmorning!”幼儿听上几天就会回应老师:“Goodmorning!”在父母接孩子的时候,师生可以互道“Goodbye”……这些对话,不仅让幼儿理解和运用了简单的礼貌用语,而且培养了幼儿“说”的兴趣和文明礼貌行为,提高了幼儿运用英语的能力。进餐前,洗手时教师用英语要求“PleaseWashyourhands”(请你洗手)。在吃饭时,教师介绍饭菜,告诉幼儿米饭(rice)馒头(steamedbread)、鸡蛋(egg)、西红柿(tomoto)等名称,还可以请值日生来做“分盘子(dish)和勺子(spoon)”的工作。其他如请喝水,请拿水杯,请收玩具,上床睡觉,起床等,幼儿不用刻意去学,天天听好几遍。这些需要在专门教学中学上很长时间的大量词汇、句子,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听熟了,记住了。 三、注重英语教育内容与其他学科间的整合,扩展幼儿运用英语的范围 目前的幼儿园英语教育忽略了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把英语当作一门专门的学科来学习,而不是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其实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都可以与英语教育内容达到整合。幼儿英语教育可以和健康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如:户外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是由一群幼儿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请一名幼儿当狼说时间,从1点说到12点,然后狼开始转身追逐幼儿,目的是练习幼儿四散跑的能力。游戏语言就是简单的一句日常生活用语:“现在几点了?”(Whattimeisit?)这个游戏是幼儿熟悉而喜爱的,于是,教师改用英语让幼儿玩《Whattimeisit,wolf》。仅此一句话在一遍游戏中重复1、2次,轮流当狼的幼儿用英语从1说到12报时,这样句型、数字、时间很快都被理解、学会了。幼儿英语教育还可以和社会交往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如一次我们在进行“小鬼当家———超市购物”的社会实践活动,一个孩子想拿货架上的物品,可是他太矮,够不着,主动跟我说:“老师,你帮帮我,好吗?”我迟疑了一下,心想,这不正是一个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吗?我蹲下来说:“Youshouldsay:‘Canyouhelpme?’”开始他们很迷茫地看着我,我就再重复一遍,并指指他们说:“Youshouldsayit.”我接着又加重语气说:“Canyouhelpme?”他们好像懂了我的意思,迟疑地说:“Canyouhelpme?”我赶紧回答说:“Yes,sure!”而且连忙大声表扬:“Good!youaresuper!Ilikeyou!”旁边的小朋友也赶紧模仿:“Canyouhelpme?”这样幼儿所学语言在其他活动中得到巩固、练习,久而久之,培养了幼儿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并解决了英语与其他学科泾渭分明,学时才说,上课时才用,平时放置脑后,容易遗忘的弊病。幼儿园英语教育是幼儿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我们应当从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教育的规律出发,但就教育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所做的实践与探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今后我们会提高自身素质,将英语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相信幼儿英语教育定能结出硕果,成为基础英语教育中一朵盛开的奇葩。 作者:才晓静工作单位:山东省胜利石油管理局胜中社区泵公司幼儿园
0前言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日渐暴露出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财务管理质量。基于此,需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积极结合互联网+理念,借助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创新思维,踊跃创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与模式,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做好内部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高职院校的积极作用。 1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状 1.1高职院校不够重视财务管理 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状况,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于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在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的时候,考虑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但是这些院校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运行当中依旧处于较为落后的初级阶段。出现这些问题主要还是高职院校不够重视财务管理,不注重对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与调整,在实际财务管理核算当中不积极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导致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1.2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员技术能力不高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人员虽然自身财务知识较为扎实,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却不足,财务人员和信息技术并没有实现良好融合。同时,高职院校实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针对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即便一些院校开展了技术培训工作,也基本上流于形式,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信息技术水平一直难以有效提高。 2互联网+理念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要求 互联网+理念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由以往的单一管理转变为综合管理,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服务范围要扩展至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科研、计划以及发展战略等多个领域,要充分收集相关领域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处理与分析,进而实现统一化管理。其次,需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由以往的事后管理转变为实时管理。事后管理主要是对高职院校各种活动的事后监督和反映,这种管理方式存在较大滞后性,难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更难以合理化预测与安排以后的经济活动。基于此,需要按照适时管理模式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转移财务管理重心,为院校的经济活动提供动态参考。最后,要由以往的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在互联网+理念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逐渐由经验式转变为数据服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培养成本也将发生较大改变,需要对成本核算进行精细化管理,细致划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同时,在管理当中要加强关注服务、教学以及科研等环节当中涉及到的成本,并分析成本差异,确保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都具备数据的分析、整合以及拆解等能力。 3互联网+理念下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3.1树立新型财务管理理念 在互联网+理念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要实现自我创新,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当中积极树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理念。首先院校领导需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积极开发并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增加人力、资金以及物力的投入,改进并更新财务系统,增设创新模块,通过影像扫描设备把原始单据向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当中录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增加信息利用率。其次,高职院校领导还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网络平台的安全建设,积极通过定期维护、设置网络防火墙、杀毒软件以及数字加密技术等方法保障财务信息在传递和保存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3.2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高职院校涉及到的招生、就业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内容更多,范畴更广,这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理念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需要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以提升整体工作效率。比如可以在高职院校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台的构建,实现学校后勤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医院管理系统以及图书管理系统等系统的全面对接,在相应平台当中能够对宿舍用电以及用水消费结算、学费缴纳情况、医保缴费、医药收费以及食堂消费等信息进行动态查询,提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在精细化管理当中增进各个部门的联系,合理分配财务资源,开放化进行财务管理与监控工作。同时,在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当中,要加强内部监督与管理工作,在互联网+理念下充分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3.3创新财务管理手段 在互联网+理念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还要积极创新管理手段,充分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比如,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当中,可以通过电子发票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报销,以减少财务管理人员以及具体的报销人员工作量,实现报销效率的提升。在这个流程当中,报销人员无需带着纸质发票到相关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报销业务,财务管理人员也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审核相关发票信息。在分析并整理高职院校各种财务数据的时候,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采集财务数据,并实现财务报表的自动化生成,人员只需进行辅助整理即可,这样得到的财务数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其实际变化状况,增加财务信息的利用价值。 3.4对财务管理人员加强技术培训 为了促使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员充分适应互联网+理念下的各方面财务管理工作,高职院校需要对相关财务人员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在对财务管理人员安排相关培训任务的时候,需要充分结合实际财务工作需求,以财务管理工作为基础安排相应培训,并制定规范的培训工作制度。高职院校可以按照周期方式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避免在培训过程中过多讲解理论知识,增强培训针对性与实践性,采取必要措施提升培训时效性。培训当中要结合理论与实践,在培训过程中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及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互联网财务管理系统的具体操作当中,以有效提升其操作水平。 4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发展,需要正面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主动适应互联网+环境及其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创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在互联网+理念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需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与手段,增强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在互联网+环境下充分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为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保驾护航。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从兰州狠抓大气污染治理看保护宁夏自然风光的极端重要性 摘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宁夏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令人堪忧。文章总结兰州市狠抓大气污染治理的做法及成效,借鉴其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经验,继而提出宁夏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启示 一、引言 兰州市曾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被称为无法治理的“世界性难题”,一度成为城市开放发展的制约瓶颈。2012年以来,兰州市按照“冬治燃煤春治沙,狠抓减排强管控”的思路,以“摘掉‘黑帽子’,还老百姓一片蓝天和清新空气”为目标,取得明显成效。兰州的大气污染治理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必须引起宁夏各级组织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高度重视。尤其,近年宁夏环境质量屡次出现雾霾预警信号,要保住塞上江南之名,务必警觉起来,上下联动,采取措施。 二、兰州狠抓大气污染治理的做法及成效 为从根本上改善兰州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燃煤、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和生态增容减污五个专项治理方案,包括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企业、启动工业污染企业“出城入园”搬迁、实现燃煤锅炉“煤改气”、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细管细分“十类土壤扬尘”、沙尘天气实行提前预警、主动应急。 兰州市最为突出的做法便是实行网格划分,建立网格污染源档案,对污染源实行“定人、定位、定责”领导包抓式管理,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全覆盖”监管,同时将网格化管理与数字化监控结合起来,使网格管理信息化,便于调度、指挥和监督。网格管理执行之后一方面成立综合执法组,采取不定期突击检查方式,跟踪督办重点工作;一方面成立督查考核组,督查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敦促整改,对工作不力的人和事进行效能责问。 经过长期探索和努力,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兰州市现已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其防治大气污染的效果得到广大市民的首肯,也引来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学习者。 三、对宁夏保护“塞上江南”自然风光的启示 宁夏素有“塞上江南”之称,2008年又被中国权威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十大“新天府”之一。这里气候宜人,一直以来以良好的自然环境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这也是宁夏赖以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但近年隆冬季节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石嘴山老工业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高耗能发展,致使环境污染加重,如果我们不能把保护环境作为重大战略选项,必将成为宁夏今后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 (一)摒弃传统思维,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重视环境治理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的大事,国务院总理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向世人宣示:中国不愿意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回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夏利用当地资源,形成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机械等为主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体系,这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宁夏来说,无疑是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直面现实,宁夏再不能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要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路,将生态文明的理念、目标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自然、人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让“塞上江南”名副其实。 (二)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巩固环境治理成果 近年来,自治区针对工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不断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自2006年以来先后有《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污染物排放管理条例》等相继施行,为大气污染防治奠定了法制基础。但其环境空气质量在总体向好的同时,出现了局地和结构性逆转的状况,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如宁东基地的空气污染绝不能小视,今年市区冬季取暖季粉尘、雾霾连续加重,环境质量屡次报响警示信号灯。对此,银川市要借鉴兰州市坚决果断取缔燃煤锅炉的做法,不留死角,尽快拆除所有中小型燃煤锅炉,确保环境空气质量。 (三)加大环境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也是百姓幸福指数的基点。倘若环境污染的问题不能得以解决,民生幸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加强环境保护、防治空气污染要打全民参与的“群体战”,除了对症下药持久治理,更需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维护。为此,要整合政府、社会、民间组织、大众传媒资源,动员和发挥公众的力量,提高公众参与水平。探索环保教育的多途径宣传,让环保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厂,让热爱环保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文明,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参与环境保护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关注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塞上江南”、“新天府”的亮丽名片继续保持下去,代代相传。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环保投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等我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环境污染的增加,主要的体现在大气方面各种的规定的指标的不合格以及各种污染物的增加。治理大气污染是刻不容缓的,本文主要讨论了环保投资的概念以及对大气的治理效率,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环保投资;效率;治理效率;影响因素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环境的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多,大气的污染就是对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的重要的代价,并且,这种代价是不可逆的。随着可持续发展以及环保的逐渐的被重视,大气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地球村的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近年来,环保投资的出现,对大气进行一系列的治理但是治理的效率却并没有人们原来想的那样显著,下面让我们主要的分析一下: 二、什么是环保投资 首先,我们先讲解一下环保的概念,环保,主要是针对如今越来越严重的各种污染,保证人们生活的环境的健康与和谐,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基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产品以及在生活中所享受的各种服务都是需要或多或少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所以,对已经发生的环境的损害在生活中要合理的注意保护。这些具体的保护手段包括各种方面,比如说行政方面,法律方面,道德方面,还有通过人们的合理宣传。而环保投资,基本的概念就是利用一系列的资金以及手段,这些手段包括上述所包括的类型。这就是环保投资的概念。 三、我国目前环保投资的现状 1、企业的审计体系不健全 随着企业的不断的发展,企业的审计的职能也在不断的扩大,在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监督的保证与力度是这项工作的主要当然内容,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者的要求也从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进一步的发展到对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的反应。对产物信息的反应是为了为管理者提供可以进行决策的信息。这一职能由于直接决定着管理者的决策,对企业的未来的走向具有重大的影响,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实际的情况是,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单位的不健全,正规的审计的流程应该是进行一项业务或者工程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以及事后审计,但是,很多的企业真正进行的却只有这三项的期中一项或者两项。事前审计是这些企业往往容易忽略的重要的一步。根据一些可靠的事实的反映,很多的企业的内部的审计制度是不健全的,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只进行事后的审计工作。 2、内部规章不完善 企业内部规章的概念是与国家统一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是由所在的企业的专门制定相关的准则与制度的部门专门的制定的。因为是只限于企业内部通用,许多的员工,甚至管理者,从思想上就很轻视这项制度,所以,企业的规章与准则在企业内部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发展,并且,企业内部所指定的规章有很多的方面并没有设及,并不是很完善,这种企业内部的规章与制度的不平衡与不完善与执行能力差,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环保投资的力度与广度。 3、企业对审计的相关机构的设置不合理 这里对审计的内部不健全的讲述并不是针对企业的审计的制度不完善或者审计人员对企业具体的事项进行的具体的管理的流程。这里主要是指的企业的高层的管理者对待审计部门的态度,很多的企业并不是将审计的部门比较独立的看做是一个机构,而是将它与企业内部所拥有的其他的相关的部门进行合并,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简历专门负责审计的部门,这不仅仅妨碍了企业的审计的部门发挥具体的职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审计工作的某些方面的不完善,很大的一部分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企业的内部的审计,不能做到建立相关的审计的部门、相关的审计部门的独立、以及相关的审计的具体的工作人员的独立。 四、建立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审计制度提高环保投资效率 1、什么是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将一个问题根据解决问题的程序的重要性的不同,把一个问题按照这样的重要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集中地按照顺序去解决问题,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层次分析法层次的由来就是需要对问题进行上述的分层。 下面,我们来重点的解析一下层次分析的办法的优点,层次分析法主要的分层的依据是事物的不同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的评价指标并不只是简单的根据领导者的意愿,而是根据一定的数据的计算,得出某个事件是否重要的结论,并且分析两个事件之间的相互的影响,由于计算拥有具体的规则并且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所以,可以很广泛的应用到具体的使用的过程,并且只需要人们简单的操作计算系统就可以实现。 2、企业内部如何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环保投资 想要在企业内部成功的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企业的环保的投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指定一个适合企业目标。我国现如今推行的政策是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所以,指定目标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企业的财政的问题,比较重要的是,还要切实的考虑与研究企业所制定的项目对整个社会有没有好的影响,企业评价具体的投资的目标的效率问题不能单单的局限于对企业的经济与回报率的探究,具体的环保投资对于社会整个大环境的影响是否可以达到企业预先所设想的目标非常的重要。企业进行投资的时候应该对具体的投资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的评析。具备了以上的条件,然后再确保企业所制定的具体的投资的目标的实现。在企业针对不同的投资事项进行具体的分层整理的时候,企业的每个事项的重要程度就会很轻易的得到体现,相关的审计部门的执行人员就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指定的层次对企业进行至上而下的排查与事前,事中与事后的预算与决算。这样,既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大审计的效力又可以很好的促进事项的执行成度。 五、结束语 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与研究,我们初步的了解了环保投资的概念以及环保投资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的现状,环保投资是我国目前需要重点发展以及持续的进行投资的,虽然,现在我国的环保投资由于时间的发展问题以及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还不够完善,但是,随着各种措施以及国家的支持与关注,相信我们的治理大气的效率会大大的增加。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基于保定大气污染治理的环境审计工作研究 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逐步落实和“大保定”发展新纪元的开启,为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京津保地区展现全新形象,保定市对大气污染防治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治理。文章从保定市大气污染的治理入手,深入分析了保定环境审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环境审计工作创新方面提出强化环境审计宣传、完善环境质量量化考核制度、建立环境审计组织体系、成立环境审计人才培养和研究机构、学习省内外环境审计经验等措施,努力创出一条适合保定市情、改善京津冀环境的环境审计工作之路。 关键词:保定;大气污染;治理;环境审计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逐步落实,“大保定”发展新纪元开启。为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京津保地区联动发展中展现全新形象,保定市对大气污染防治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此进行治理。这些政策措施是否得到了贯彻落实?是否真正发挥了“惠民生”的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环境审计工作来监督检查。保定市长在2016年两会期间表示:保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空气污染,力争用3~5年退出全国空气污染城市后十位。“十三五”期间,保定市将重点实施“无燃煤区”等十大防治大气污染工程,从根本上改变雾霾天气频发的现状。这些工作都需要环境审计工作的跟踪落实。环境审计工作研究对保定大气环境得以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保定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审计状况 保定作为京津保“金三角”大格局中的重要一员,现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节点。面对特殊的区位和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保定选择了一条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保定在落实中央和河北关于环境治理政策的基础上,2015年4月,保定市启动大气污染防治三年(2015-2017年)攻坚行动,重点开展集中供热、扬尘污染控制等“十大攻坚行动”。为尽快扭转大气环境连续重污染的被动局面,2016年2月保定在强化现行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在全市开展了“十查行动”,严管严查,严处严治,市县联动,防治大气污染。 针对以上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保定开展的与环境相关的审计主要是政府管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审计和相关专项审计调查等合规性审计, 即主要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守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而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其他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对政府颁布的环境政策等进行的审计监督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由于保定仍存在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口较大、部分排污企业游离于环境保护部门有效监管之外等问题,环境治理收效不佳。总体来说, 保定环境审计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环境审计对环境管理应有的制约和促进作用还不明显。 二、保定环境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对环境审计的认识不足 社会媒体缺乏对环境审计工作的宣传和关注,公众对环境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缺乏良好的社会环保氛围。由于对环境审计的意义认识不够,导致企业没有对内部环境审计引起重视,许多企业对赖以存在的环境社会责任感不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缺乏深刻认识,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落实迟缓,极大地阻碍了环境审计的完善和发展。 (二)环境审计主体独立操作性有限 目前我国审计主体中国家政府审计具有很强的的独立操作性,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所审计部门的真实情况,但由于审计机构的领导人都是同级政府的组成人员,受到上一级审计机构的领导,极易受到人际关系和行政干预等外界的影响,环境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受限。内部审计由于存在上下级的隶属关系,独立操作性很难保证。社会组织审计理论上独立操作性较强,但由于经济利益等因素影响,若要从根本上始终保证客观公正实难做到。 (三)环境审计人员技术薄弱 随着“互联网+”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推广,环境审计人员需要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检查全部的总分类账和数据库,充分挖掘数据价值,通过检测被审计单位业务发展和风险变化的趋势,及时捕捉并揭示潜在风险,防范于未然。目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风险防范等计算机在环境审计中的运用以及计算机辅助环境审计软件的开发进展,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四)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短缺 环境审计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通晓会计知识,而且还要懂得环保、工程、管理、经济、统计、计算机、法学、数学、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环境审计的实施对审计人员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很高。目前,大多数环境审计人员是来自会计学或者经济管理专业的非审计学专业的人才,缺乏与环境管理相关的业务经验以及必要的设备、技术和手段。环境审计人力资源数量少、年轻人员比例偏低、高学历人员明显不足,专业胜任能力亟待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三、保定环境审计工作的模式创新 (一)强化环境审计宣传,提高公众环境审计的意识和监督能力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行动。针对保定市大气污染现状,政府首先要从观念和意识上抓起,调动社会各界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审计的意识和监督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危机感,培养企业和公民的环保理念,推动市民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自觉意识;其次必须依法及时通报或公布环境审计结果,真正赋予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最后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推动和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审计,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审计监督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法制教育计划。 政府积极倡导公众购买环保产品,开展环保社区、环保学校、环保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公众参与讨论环境问题,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在全市形成政府倡导和公众参与的“人人自觉参与、共创绿色家园”的良好环保氛围,达到环境审计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和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二)评估保定区域环境容量,完善环境质量量化考核制度 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合理评估保定区域环境容量,京津保作为一个整体,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基础,环境质量达标为目标,确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把污染物排放总量分解到辖区内各级政府并落实到所有重点排污单位。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削减完成情况纳入环境审计,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环境保护量化考核指标,成为领导干部奖惩、升迁的主要依据。 严格规范企业准入,完善环境质量量化考核制度,明确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责任,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国土开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科技创新等方面职责的评价比重,加大对资源环境保护责任的追究力度,将生态考核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考核指标。建立领导离任“生态审计”,实行领导干部环境责任终身制。将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等列为各级政府党政“一把手”的离任审计内容,消除领导干部急功近利的思想,控制其目光短浅的行为,强化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务实的政绩观;增强其做好生态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推动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成为党政领导干部自发、自觉的政治责任。坚持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排放标准、实行严格的治理措施和考核机制,促使京津保在环境审计和环境治理方面取得创新。 (三)建立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实施的环境审计工作组织体系 发挥三大主体审计组织的基本职能,政府审计通过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合作,建立由政府环境审计、环境审计社会组织和内部环境审计共同实施的环境审计工作组织体系,各司其职,泾渭分明,在各个方面发挥不同作用,强化环境绩效审计。 环境绩效审计具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污染的治理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功效。对政府和企业开展合规性和绩效性审计,对企业内部按产品生命周期,即从产品原料的获取、产品制造与生产过程、产品使用过程、产品销售与服务过程、废弃淘汰产品的回收、重复及处理过程开展内部环境审计,促进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发展,使企业充分了解内部环境审计带来的利益,使企业认识到在付出内部环境审计成本的同时也扩大了企业收益,就能使企业对内部环境审计的被动执行转变为自愿主动实施,从而有效预防环境法律风险,促进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发展和完善,促使企业的运作符合政府的环境标准。建立跟踪审计制度,通过对以前的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的处理措施,可以提醒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改进措施,发现需要进一步采取跟踪审计措施的重要事项,帮助审计部门制定审计计划,巩固环境审计成果。对环保工程项目、资源环境管理政策措施要全面进行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保证建设项目得到顺利实施,资源环保工作措施得到落实,促进有关部门和单位改进、完善措施和制度。 (四)成立环境审计人才培养机构,联合驻保高校开设环境审计专业,研讨环境审计工作创新 保定环境审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环境审计的职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应协调相关部门,利用区域教育资源优势,联合驻保高等院校开设环境审计专业,成立环境审计专门人才培养机构,成立保定环境审计研究机构,针对保定市情培养环境审计人才。联合保定驻保高校研究环境审计的培养方向和工作措施,重视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环境、工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鼓励他们取得注册环境审计师资格,完善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环境审计能力和素质,建立经常性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真正使环境审计成为一门技术,形成一种职业,推动保定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五)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学习和借鉴省内外环境审计工作经验 加强与省内外环境审计工作开展成熟地方的联系和合作,学习和借鉴省内外环境审计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聘请省内外环境工程技术专家“请进来”指导,安排专家“走出去”学习环境审计的经验和方法,借鉴省内外的先进环境审计技术,减少重复研究工作,进一步直接提高环境审计的研究和实践水平,促进保定环境审计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利用现有的环境审计技术,结合保定市情,研究具有保定特色的环境审计工作模式并迅速应用到环境审计实践中,进一步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要提高环境审计的水平。 推进环境审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迫切性。保定环境审计工作必须依托区域协同的帮扶,才能走出环境保护与发展困境,借“一带一路”契机,疏解过剩产能,扶持清洁能源产业,使京津保生态环境保护获得长期稳定的政策、资金、民众资源支持。通过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保定才能走出一条具有自身区位特色的环境审计之路。 (作者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对燃煤锅炉大气污染治理对策的几点探讨 摘 要:燃煤锅炉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只有对燃煤锅炉的大气污染问题加强治理,进而改善我国的大气质量,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对燃煤锅炉大气污染治理对策进行了几点探讨,希望对相关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燃煤锅炉;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1 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也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进步,但同时也造成了对煤炭等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燃煤的大量消耗也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也被雾霭问题所困扰,而这些都给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消极因素。在这种背景形势下,对燃煤大气污染问题加强治理变得至关重要。文章以燃煤锅炉的大气污染问题为例,探讨了具体的治理对策,希望对相关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2 燃煤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改变,都会对其他环节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因燃煤而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所引起的各种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可忽视,我们必须就燃煤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加强研究。 2.1 大气环境污染 众所周知,煤炭燃烧会生产众多的污染物,如CO2、SO2等有害气体以及一些颗粒和粉尘污染物,而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正是造成大气环境下降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我国虽然加强了在新能源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国家也大力投建了很多大型的水电站和核电站,但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现状却依然没有改变。此外,煤炭燃烧排放的SO2在空气中还会形成酸雨,而酸雨则会对陆地自然环境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最后,煤炭燃烧排放的CO2还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而温室效应又会造成极地温度升高和冰川融化,进而也会给海洋气候造成严重影响。总之,锅炉煤炭的燃烧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不仅局限在大气环境这一个层面,而是会牵连到整个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由此带来的损害十分巨大。 2.2 雾霭影响 近年来,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许多城市都遭受着雾霭的严重困扰,而且这些雾霭的发生强度和频率还在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给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还会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若想解决雾霭影响,就必须加强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工作,而燃煤锅炉作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更是治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3 燃煤锅炉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3.1 对燃煤锅炉进行脱硫改造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或单位应在不妨碍自己日常生产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除尘等设备,对锅炉实施脱硫改造以降低燃煤大气污染(如图1所示)。现实中,考虑到脱硫原理和方法比较多,如湿法、半湿法、干法等,所以在具体选用时也应以企业或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湿法脱离改造为例,可以在现有锅炉的除尘后烟道上安装脱硫装置,利用碱性金属盐溶液来对SO2进行吸收,然后再通过石灰等物质对吸收了的SO2溶液进行再生操作,最后将再生的SO2吸收液进行循环利用,最终吸收液中所具有的SO2就会以石膏以及亚硫酸钙的形式被析出来。 3.2 对燃煤锅炉大气污染实行治理责任制 对于环境污染问题而言,应该实行治理责任制,严格落实“谁管理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制度。与此同时,政府的相关部门还应充分认知到自己职责的重要性,掌握好对相关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管力度,对于已造成的污染也要敦促甚至是强制责任方加强治理,以确保治理后的大气质量满足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对于那些拥有燃煤锅炉的单位与企业,更需要切实承担起大气污染的治理责任,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就应通过技术和设备引进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3.3 寻找能够代替煤炭的新型能源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能源主要是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等,我国虽然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更同时身兼着煤炭的生产大国,但我国同时也是一个煤炭资源的消耗大国,每年自产的煤炭资源数量仍然难以解决我国的煤紧张问题,这不仅会给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增加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同时还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在这种背景形式下,我们有必要寻找能够代替煤炭的新型能源。现实中,寻找新能源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加强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如加强对风能、核能、地热能以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3.4 综合治理燃煤锅炉大气污染 对于燃煤锅炉而言,应该从源头上就加强对燃料质量的控制,优选那些燃烧过程中较少产生SO2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清洁燃料;其次,要加强对煤炭的洁净利用,可以通过洗选、加工、成型、气化、液化等方式来提高燃料的清洁程度,避免锅炉直接将高污染型的煤炭作为燃料使用;另外,对容量较小又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的锅炉进行淘汰,优选那些应用了洁净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硫技术的新型锅炉;再次,对于一些当前使用中的大型燃煤锅炉,要积极进行脱硫改造;最后,高校以及相关的科研单位应该与企业在大气污染的防治方面加强合作和交流,通过技术合作开发具有较高节能效益和低污染特性的新型燃煤锅炉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4 结束语 总之,燃煤锅炉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只有对燃煤锅炉的大气污染问题加强治理,进而改善我国的大气质量,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绿色植物在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与建议 摘 要:随着大气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经济而有效的治理措施备受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我国的煤烟型城市论述了绿色植物在治理大气污染物质粉尘和二氧化硫中的应用,并在绿色植物应用中提出绿化建议,为解决大气污染治理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色植物;大气污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合理能源结构的设置,导致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是煤烟型[1]。大部分地区,粉尘浓度和二氧化硫的浓度严重超标,对人身体健康和农副产品的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防治和治理大气污染,还人类一个健康环境,不仅是提高和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需要,也是维持社会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求,因此,寻求一个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植物净化大气被受广泛推崇。植物净化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茎和叶表面的气孔吸收并转化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或者通过植物根系的协同作用,去除从大气中沉降进去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物质[2]。该方法不仅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面容,具有经济、环保、生态效应多重优势。本文主要就煤烟型城市,对大气污染物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治理方面的植物应用进行论述,并对植物绿化提出建议,为解决大气污染治理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 1.绿色植物在城市中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1绿色植物在去除大气中粉尘污染方面的应用 粉尘是城市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我国大部分城市粉尘浓度出现超标现象,沙尘暴、雾霾天气屡见不鲜。同时,粉尘上还可粘附其他污染物质,产生多重危害。绿色植物滞尘主要是利用植物叶片的特性和其本身的润湿性,当含尘气流经过树冠时,较大直径的粉尘被树叶阻挡而降落[3]。由于绿色植物对尘的吸附和滞留,使得空气中粉尘减少,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陈玮[4]等人的研究表明,植物的滞尘能力与植物的叶面积、叶面粗糙度、树冠结构、枝叶密度及叶片倾角有关。一般而言,叶片较多、叶面积较大、表面粗糙、枝叶茂密、叶片倾角较小的植物,滞尘能力较强。滞尘能力较强的植物有臭椿、白杨、石楠、银杏、麻栎、海桐、珊瑚树、朴树、白榆、凤凰木、广玉兰、榉树、刺槐、榕树、冬青、构骨、皂荚、樟树、厚皮香、V树、悬铃木、女贞、槐树、青钢栎、柳树、夹竹桃等。 1.2绿色植物在去除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方面的应用 二氧化硫污染也是城市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之一,它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也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利用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方法不但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吸收、转化,具有生态效应和环保效应的双重作用,被受广泛关注。符气浩[5]等人发现,城市中绿色植物分布多的区域SO2浓度低。此研究表明,绿色植物具有去除大气中二氧化硫的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绿色植物对SO2都有很强的去除能力。李一川[6]等人发现,叶片中含硫高的绿色植物,其吸收、转化SO2的能力强,净化大气中SO2的能力亦强,反之亦然。对大气中SO2吸收能力较强的植物主要有女贞、构树、棕榈、沙枣、樟树、垂柳、臭椿、梧桐、国槐、广玉兰等。 2.植物绿化的建议 2.1选择适合的绿色植物 针对南北方不同的气候特点,选择不同的植物,以至于让植物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充分发挥其去除污染物质的优势。对于不同城市及城市不同的区域,其粉尘和二氧化硫的含量不同。对于粉尘含量高的区域,如道路的两侧,枢纽地区等,应以滞尘能力较强的植物为主,如臭椿、白杨等,对于二氧化硫含量高的区域,如燃煤地区、工厂附近等,应以去除二氧化硫能力较高的植物为主,如女贞、构树、棕榈等。应考虑大气污染的特征,因地制宜选择植物,尤其是选择适应能力强、生长旺盛的植物。 2.2乔灌草本相结合植物配置形式 不同植物,滞留粉尘和去除二氧化硫的能力不同,应选择多种植物进行搭配,避免植物单一。另外,针对乔木、灌木、草本不同高度的植物去除污染的能力也不同,应建立多层次的植物空间体系,增加绿色植物用量,在垂直空间形成乔灌草本相结合植物配置形式,不仅美观,亮化城市,而且更有效地发挥生态环保效益,进行多重防治,起到更好的去除污染物质的作用。 2.3合理规划,均匀绿化 近年,各城市绿化项目逐渐增多,各种公园陆续建设,城市绿化也有所提高,但存在绿地规划不合理,绿化不均匀的现象,只是单纯的为了提高绿化率而进行绿化,并未考虑城市绿化的均匀性,如,有的城市只重视公园的绿化建设,却忽略了道路两旁的绿化,甚至有的部位几乎没有种植植物或长势极差,有些立交桥下,竟被作为停车场或被商贩占据,导致环境极差,不但起不到环境的正面效应,反而负面效应明显。因此,植物绿化应合理规划布局,重视街道边角,实现城市全面、均匀、不留死角的绿化形式。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美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20世纪4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烟雾事件是当时大气污染的代表性问题。美国政府分别采取了大气污染警报分级、油品升级、行政措施,经过几十年的环境治理,臭氧的最高浓度水平降低到20世纪50年代的1/3以下,为我国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光化学烟雾;大气污染警报 20世纪4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烟雾事件是当时大气污染的代表性问题。当时人们认为导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是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此后政府关停了市内主要的化工厂,并且禁止居民在市内焚烧垃圾。但这些措施并未改变当地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20世纪40年代洛杉矶就拥有二百五十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一千多吨汽油并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 治理经验: 为了减少光化学烟雾污染,美国重点研究改善燃料和改进汽车设备结构,并且开始试制无公害汽车和发展高效交通系统,例如采用液化天然气、氢气和无铅汽油来代替有铅汽油作为汽车燃料,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1970年开始研究无铅汽油的技术经济问题,并制定了改善油品质量的时间表。当时美国还提出了研究无公害汽车的远期规划,如电子汽车、电动汽车和蒸汽汽车等。电动汽车方面,这些都是减少汽车尾气和防止光化学烟雾污染城市大气的重要措施。此后政府有针对地推行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议居民减少使用汽车出行,规定在汽车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以解决汽油不完全燃烧的问题,鼓励开发使用甲醇和天然气替代汽油等。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治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大气污染控制区相继制定了100多个大气污染控制规则和条例。洛杉矶地区设有大气污染物监测站十处。1953年起通过报纸、广播每天向市民烟雾预报。内容有烟雾能否发生,若能发生程度如何,发生时植物是否会受到损害,大气能见度等。当烟雾污染恶化时,则发生警报,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臭氧的浓度规定了三级警报制度,警报制度规定如下表。 除上述预警措施外,美国的《空气污染控制法》颁行于1955年,但早在1881年,芝加哥和辛辛那提市就开始了进行保护空气质量的立法尝试。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反复修订,最终才形成了今天的美国的清洁空气法。仅在联邦政府层次上,就经历了1955年的《空气污染控制法》、1963年的《清洁空气法》、1967年的《空气质量控制法》、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以及后来的1977年修正案、1990年修正案等多次修正。 另外,为治理洛杉矶地区发生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加州建立了控制该区域空气污染的政府实体机构――南海岸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区,通过该管理区将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提高到城市群治理的层面上。根据职责,该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监管、处罚,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宣传教育等相结合的方式协调开展工作。该管理区通过制定推行空气质量管理计划,并借助排污许可、检查、监测、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等方式实现减排目标,保障了南海岸的空气质量达标。一系列的措施很快看到了成效,洛杉矶作为当时美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臭氧的最高浓度水平降低到20世纪50年代的1/3以下,而此时的机动车数量却是当年的4倍多。 对我国的启示: (1)完善的法律体系 严格立法确定的环保标准,对美国治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从1955年的《空气污染控制法》到1963年的《清洁空气法》、1967年的《空气质量控制法》等,再到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以及1977年修正案、1990年修正案等,通过多次规范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大气保护法律体系。 (2)能源结构改变 从美国能源结构的演变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煤炭占美国一次能源总量的近80%,后来石油天然气的占比不断增加,与煤炭一起构成美国的主要能源物质。近几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气改革的发展,天然气在美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煤炭及石油占比开始出现下降,与此同时,新能源占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核能在美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稳定,核电占美国总发电量的比例保持在20%左右。在2010年美国的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耗占37%,天然气占25%,煤炭占21%,而2010年中国石油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17.6%,天然气占4.0%,煤炭占70.5%。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以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哦,导致我国严重雾霾天气出现是情理之中。 (3)汽车尾气治理 美国政府有针对地推行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议居民减少使用汽车出行、规定在汽车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以解决汽油不完全燃烧的问题,鼓励开发使用甲醇和天然气替代汽油等。从洛杉矶的经验来看,炼油设施的改进和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发明很好地治理了汽车尾气,进而使当地的大气污染得到了治理。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如今的技术十分成熟,不存在技术瓶颈,因此技术问题不是阻碍我国油品升级的关键,其关键是技术升级带来的成本有谁来承担。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的转型分析 摘 要: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该区域的焦点话题,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环境治理被认为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突破口,而大气污染协同防治处在率先发展的位置,文章试图从环境保护治理模式进行分析,为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转型分析 大气污染治理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优先领域,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京津冀协同治理大气污染工作初见成效 1.1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北京市政府设立环境保护督查处,承担对全市环境保护方面的督查任务,专项督查大气污染防治落实情况。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50余次做出批示,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河北省与各市签订目标责任状,进一步强化考核机制,各级都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1.2 区域联防联控取得积极进展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框架下,逐步形成了跨部门、跨省区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京津冀与中石油、中石化、神华集团分别签订“煤改气”保供、散煤清洁化治理协议。北京已与天津、河北廊坊和保定等城市就重污染预警会商及应急联动开展协调,在可能发生大范围空气重污染时及时通报预警信息,会商预测结果。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启动应急预案,加强会商和信息共享,保障了“APEC”蓝。此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信息共享平台也即将上线。 1.3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不断深入 京津冀先后开展了污染源解析工作,并公布解析结果。在PM2.5来源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占比前两位的分别是:机动车(31.1%)和燃煤(22.4%)、扬尘(30%)和燃煤(27%)、燃煤(28.5%)和工业生产(25.2%)。这些解析结果为精准发力、有效治污提供了科学依据。 2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形势仍较严峻 2.1 区域联控联防联测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 京津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有待完善,区域排放标准尚未统一,机动车环保监管协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天津自2014年7月起将二氧化硫等4种污染物排污收费平均提高9倍。如果周边区域不实行相应政策,既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又会导致一些企业继续观望,不愿加大环保投入。北京、天津已全面供应国五标准汽柴油,而河北2014年年底才开始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汽油。 2.2 兼顾治污与发展有一定难度 2014年河北省化解产能过剩、治理大气污染影响全年经济增长约1.75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增速约3个百分点。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影响大气污染及其他环境治理的持续投入,巩固提高治污成果压力较大。 2.3 煤炭清洁利用政策相对滞后 当前,随着煤炭清洁技术的发展,燃煤发电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燃气发电排放标准。应根据我国“多煤、少气、贫油”的资源禀赋以及煤、气发电成本,研究制定支持清洁煤发电等煤炭清洁利用的相关政策,这也有利于缓解当前各地供气不足问题。此外,对煤变油、煤变气,鉴于全球范围内尚无成熟、完善的经验,且煤变气污水成分极其复杂,治理难度非常大,应进一步论证其可行性。 2.4 分散用煤污染日益严重 分散用煤占比偏高(约占50%),排放量大,且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其污染是集中发电的20倍,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目前各地主要做法是通过财政补贴更换先进炉具及使用洁净型煤替代,但成本高、执行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保定800万农村人口的农村炉具和型煤补贴就需要70多亿元。 3 协同推进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建议 3.1 加强京津冀区域大气联控联防联测协同机制建设 一是联控方面,建立由环保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区域联控机制,定期会商,各地具体负责。同时,继续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促进各地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核实性”原则,认真修编应急预案,并建立完善综合大气污染决策指挥系统。二是联防方面,重视城市规划与建设,优化空间布局,适时从大气动力学、大气化学等有关气象学的角度研究风道规律,并及时运用到区域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规划之中。重点研究和解决保定等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三是联测方面,利用科技手段加强联网联控,充分发挥各地联测技术比较先进的优势,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排放企业进行重点监控,任务分解要明确,责任对象要具体。此外,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 3.2 大力推广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燃烧技术 立足我国“多煤、少气、贫油”的资源禀赋以及目前燃煤发电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燃气发电排放标准的现状,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应用先进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对改造后达到燃气排放标准的燃煤机组和锅炉的煤炭消耗量给予折算核减,纳入区域减煤指标,视同完成改燃任务;对相关燃煤电厂给予上网电价支持,使京津冀大型电厂实现全面清洁排放并在供热方面全部运用清洁煤燃烧技术。 3.3 切实推进气、电代煤工程解决散煤燃烧问题 一是在加大天然气供给力度的同时,将更多的天然气、焦炉煤气用于中小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减少其直接用煤数量。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集中式电采暖。特别是在张北地区等清洁能源较为丰富的地方要更加重视以电代煤。一方面要加强统筹、兼顾城乡,新建与改造并举,提升清洁供暖立体化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为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推广集中式电采暖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最大限度减少政府财政补贴负担的基础上保障企业合理收益,简化项目审批程序,优化项目投融资环境。 3.4 重视尾气排放污染,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交通 一是解析尾气中PM2.5组成及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二是加快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尽早解决断头路问题。三是加大交通堵点治理力度,提高公共交通效能,加大城市圈地铁密度,使公共交通真正便民、快捷。四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交通工具。要从发展电动汽车是将我国建设成为汽车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为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创造良好环境。加快充电桩建设,推动公务用车、公共汽车、出租车、城市物流车、工具车、港口机械等的电气化、清洁化。鼓励天津等具有汽车工业基础、电池技术领先的地区,在产业布局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为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积累有益经验。五是尽快在京津冀区域率先共同开展区域机动车超标排放联合执法。 3.5 完善监管法规并提高执法能力 依照新《环境保护法》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环境监管和环保行政执法的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快环保队伍建设,充实各级环保队伍力量和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同时,统一规范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着装,提高环保执法的权威性和庄重性。要进一步加大对环保执法资金投入力度。 3.6 推动形成全民环保共识 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形成全社会环保共识。二是切实落实新《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宣传,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让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大气污染治理在环境评价中的作用分析 [摘 要]大气环境污染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我国污染防控的重点,大气污染由城市向农村地区扩展,不断加大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基于对大气污染治理在环境评价中的作用分析,对大气污染治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以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 环境评价 作用 近年来,雾霾天气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环境热点问题,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我国部分地区酸雨、灰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对人体的危害也在逐渐显现出来。由此可见,当务之急就是做好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其在环境评价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一、 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 如今实行的减排政策不重视大气质量管理,更重视控制一次污染物减排数量 1. 总量控制无法顾及到质量管理 从目前看来,大气污染的控制政策基本上是围绕着污染物总量控制展开的,大气污染控制的管理目标设定为污染物减排量,并不是以大气环境质量为主的排放量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不会按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标准来进行推算和管理。 2. 大气污染物额减排不重视协同减排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主要是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一次污染物。就拿燃煤电力行业来说,其主要对环境政策的作用对象都是二氧化硫,而燃煤电厂同时也是氮氧化物、细颗粒物、汞和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来源,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才开始逐渐治理氮氧化物等其他的大气污染物,在前一阶段的大气污染治理中,并没有重视协同减排。 (二) 大气污染相关的排放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空气环境标准有待提高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太低 我国在1982年颁布并实施了首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经过三次修订之后,在1996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直持续使用到现在,这些标准在特定的时期中,发挥出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2. 大气污染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 在1996年颁布的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沿用到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污染排放标准体系,其中包括了综合与行业两类、国家与地方两级排放标准。可是,现有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还是运用了在粉尘污染时期的大气环境评价思路,这样很难应对新型复合空气污染情况。 (三) 大气污染治理的法规不健全,执法和监管的力度不强 1. 大气污染防治法还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上的建设有着不错的成绩,但是一些相关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还不完备。 2. 大气环境监管力度有待提升 从一方面看,地方政府缺少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约束和动力,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因为各地环境监测机构受到了经费和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对大气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也就导致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变得更弱。 (四)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有待提高,环境空气信息公开有待改进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有待提高 大气环境监测、统计基础薄弱,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不全,大部分城市没有进行臭氧、细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薄弱,从而导致无法全面反映出当前大气污染的情况。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没有被纳入环境统计管理体系,底数不清,现有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还有待完善。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定的一百十三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当中,一些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子站数并没有达到计划的要求,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离要求还很远。 2. 城市空气环境信息公开有待改进 从目前看来,城市空气质量公开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公众对空气质量的知情诉求。 二、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及不足 (一) 大气环境模式体系还不完善 大气环境模式体系还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就是空气质量模式体系不完善、相关理论及方法学研究之后,缺少风险评价模式、人体健康评价模式等各方面的导则模式,从而使得无法满足日渐复杂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需求。我国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还是以粉尘污染时期的大气环境评价思路为主,已经很难以客观反映新型复合空气污染类型,尤其是细粒子污染的情况,对大气污染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臭氧层保护的研究还有所欠缺。 (二)新型污染物相关研究基础较薄弱 在我国的评价标准体系中包含了两大类: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目前为止,我国环境标准中规定了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的限值,可是还缺少了PM2.5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在排放标准当中,缺少了对PM2.5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硫化氢、苯系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从而导致很难对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进行最直接的控制。早在1982年就制定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之后1996年和2000年进行了修订,但是没有包含PM2.5指标,所以现行各种环评技术导则和监测规范中都没有对PM2.5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提出要求,就目前,我国针对PM2.5的研究工作也局限于各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当中,应用性研究比较少。 三、 大气环境评价研究展望 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的省份依旧处于二氧化硫排放的上升阶段,经济结构的重型化趋势给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应该增加前瞻性和宏观性,强化对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及评价,对可能导致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和大气污染物人体健康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 (一)开展战略性大气环境评价 大气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征日渐凸显,这种特征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显现出了压缩性的特征。应该加强对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下大气环境污染源的识别,对重点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局地特征污染物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对区域当中长期典型大气环境问题的生成与区域大气环境及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划分大气污染重点区域提供依据,有利于协调解决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问题。 (二)加强对城市化进程的大气环境影响的关注 城市化发展提升了热岛强度和范围,城市区域风速减小,小风面积增大,也就导致了城区中大气污染物的累积,大气污染更加严重。最近几年来,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已经成为了我国大气污染主要的来源之一,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经显现出来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加大了大气污染质量的难度。 (三)重视大气污染物输送机制的研究 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气污染也开始呈现出了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因为大气污染有着向外部扩散的特性,单个城市已经很难彻底解决空气质量的问题。经过研究发现,周边地区污染源的中远距离输送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不可以被忽视的,外源输入极有可能让区域大气污染变得更加严重。在目前平原的条件下,扩散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对城市的研究也有不错的成果,可是还有很多工矿企业和城市都建在河谷、丘陵、海陆交界等比较复杂的地形当中,由此看出,为了能够解决这些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加强对复杂地形上大气扩散规律的研究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四、 结语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气污染问题开始显现出来,这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所以大气污染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大气污染质量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是一个长期又艰巨的过程,可能需要20年或是更长的时间。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述评 摘要: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是破解环境保护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公众参与的概念界定进行学术梳理。其次就国内外在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研究方面主要涉及的领域进行述评,指出了我国在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应该借鉴和学习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积极运用。 关键词: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 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既是有效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日益尖锐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由之路。只有公众真正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向这场输不起的关系全人类生死存亡的战争宣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对公众参与含义的不同阐述 目前,学术界对公众参与的概念,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1969年,美国学者谢里・安斯坦(Sherry Arnstein)认为公众参与是权力再分配,提出了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他把公众参与从低到高分为八个阶梯:操纵、治疗、告知、咨询、展示、合作、权力转移、公民控制,为公众参与成为可操作的技术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学术界对公众参与概念的界定也存在差异。俞可平认为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这是非常广义的概念,认同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如贾西津认为:“公民参与在经典意义上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政治制度内的渠道,试图影响政府的活动,特别是与投票相关的一系列行为”。而注重公众参与和其它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学者,如蔡定剑认为:“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民主制度,它是公众通过直接以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互动的方式决定公共事务的过程。公众参与所强调的是决策者与受决策影响的利益相关人双向沟通和协商对话。遵循‘公开、互动、包容性、尊重民意’等基本原则”。潘岳认为它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刘红梅等认为公众参与具有共同利益和兴趣的社会群体对政府设计公共利益事务的决策的介入,或者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活动。黄德林认为公众参与的本质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一种民主权利。显然,公众参与社会各种公共事务的政策制定、决策实施以及结果反馈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国外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述评 据史料记载,1837年2月伦敦爆发了最早的有毒烟雾事件,随后发生的世界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中就有五件(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和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是大气污染事件,可见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特别是9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加速恶化使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在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研究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保障方面 在发达国家,完善的法律机制为保障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与监督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在英国,公民参与国家环境决策是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表现之一。如1985年《地方政府法》和1990年《城镇和乡村规划法》规定公众有咨询和参与的法定权利,在民事诉讼中个人起诉违背环境法的行为已成为可能;1992年颁布《环境信息条例》规定,除了某些例外,任何寻求环境信息的个人都有从任何公共机构获得环境信息的权利。工党执政后,公众参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加拿大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较好成就,也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如1999年修订《环境保护法》中体现了个人参与节能减排的渠道和形式,即是说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公众监督、举报的权利,公众有权监督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文件从草案提议到最终通过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德国在2002年颁布《节省能源法案》、2005年推行的《电器设备法案》等法律法规中均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起到了法律保障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情方面 在英国使环境法得以有效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由环保主义者和环保团体所采用的非法律和法律战略。如NGO在参与大气污染治理中表现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宣传和普及相关知识。二是通过咨询服务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三是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学者A.B.Bishop认为就公众参与方法而言,在双向沟通、公共接触程度、处理特定利益的能力等性质上有强弱之别,在告知教育、解决问题、意见反馈、评价与建立共识等目的也又不同,针对具体计划的性质作出最有效的安排选择。1964年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出版后,美国公众参与大气治污的环保运动推向了高潮。 3.公众参与环境评价方面 1951年,美国学者哈根・斯密特博士提出了光化学烟雾的理论,为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国对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规则有一套较完备的做法。如通过新闻媒介或张贴广告,让公众了解建设项目情况;公布公众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请公众按时参加等。美国公众不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且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参与其中。同时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在生态和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一种评价环境较常用的工具。 4.公众参与大气治污的宣传教育方面 发达国家以经济利益为动力,通过大力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资源的重要到,提高公众对资源稀缺的敬畏,引导公众自觉参与到节能减排的队伍中。如美国比较注重培训与推广,再加上节能减排方面的鼓励政策,大大提高了公民的节能意识,从而养成公民节能的良好习惯;通过开展技能技术培训教育推广,对使用节能的家庭给予财税方面的优惠,从而普及节能运动。日本成立了节能活动推进协会,协会举办节能减排讲座,以提高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意识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5.用排污补偿政策来解决大气污染方面 美国联邦环保局创立的补偿政策是美国最早投入运行的排污权交易形式之一,要求新建或改建的污染源必须要安装最严格的污染控制设施,同时还必须提供附近污染源的有信用的减排量作为补偿,有效减少区域污染总排放量。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这种方法得到欧洲其它国家的认同和应用。1997年全球气候变化会议形成的“京都议定书”,确定了38个国家和欧盟的温室气体削减量。2005年1月1日起欧盟也开始执行大气排污权交易制度。 近几年来学者们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研究的方法更加多样,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泛,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清洁生产理论在我国得到了较好借鉴和实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国内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述评 我国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有以下几个: 1.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学术梳理 1974年兰州西固地区发生了中国的第一起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我国大气环境保护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唐孝炎带领其团队和甘肃省环境保护研究所对该事件开展了课题研究。1981年―1983年,中国环科院、北京大学、甘肃省环保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进行了《西固地区光化学烟雾污染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提出了具体合理化建议:“兰州钢铁厂、兰州焦化厂陆续搬走,燃煤取暖也逐渐变成燃烧天然气,而新建的工业区更慎重选址,避开了不利污染物扩散的地形。”1986年,南京大学气象系教材《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讲义)明确把兰州西固与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并列比较和区别。2005年,黄美元和徐华英编写的《大气环境学》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大气污染的种类、源、扩散和输送、物理和化学过程、危害、管理和治理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吴开亚和王玲杰则应用资产价值法估算出2002年巢湖流域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为4.3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84%。今年2月28日,前央视记者柴静拍摄的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通过网络播映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些案例都充分体现了学者、名人以公众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的实践行动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公众参与环保的主体性研究 刘红梅、王克强等认为“没有任何组织或者团体可以比利益相关者本身更关注和了解相关环境,与环境有关的公众是环境价值主体中不可缺少甚至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田良认为承认和重视公众的环境价值主体和环境影响评价、决策与监督的主体地位,尊重其价值选择,是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其次,公众参与的不可替代性,在一定意义上讲,公众的评价主体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也有专家提出“空气污染预报应成为防治城市空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空气污染预报要像天气预报一样每天在新闻媒体上”,接受公众监督。 3.公众参与大气治污的角度研究 唐孝炎认为“周边的污染会迁移”、“没有一个城市可以独善其身,必须采取联合的行动。”代伟,李克国认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度低的因素,提出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加强教育、支持环保社会组织,促进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的形成。黄岩和吴克昌从政府回应的角度来研究公众参与,他们认为听证制度是一种公众事前监督和政府事前回应,而相应的市长热线是一种事后监督模式。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增加群众的参与效用、降低参与成本,才能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4.公众参与环保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 一方面,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揭发各种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3年发出《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示》,使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程序化、制度化。2003年9月1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对公众参与做出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公众的合法环境权益。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五个坚持原则之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已经有了法律的保障。另一方面,公众参与环保的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主要通过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以及座谈会等形式,但对于普通公民来说直接参与的机会较少。如张洁就指出“没有公众参与的具体规定和具体的实施程序,且未明确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应有的地位,对公民的环境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权利的规定具有狭隘性和不明确性。”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从制度上保障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也将会逐步落实和细化,正如环保部长陈吉宁所说:“加强和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重点要攻克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着力健全立法执法、政府履职尽责、改革环境治理、完善社会共治和强化市场机制五大制度”。 因此,综上所述,进一步增强公众参与环保意识,畅通与公众沟通渠道,健全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法规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实践活动中,对完善生态环保治理体系、改善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现状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河北大气污染治理资金的筹措模式探讨 摘 要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趋严峻,大气污染治理成为各级政府的关键工作,并逐渐被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污染治理是一项投资大、收效慢的工作,因此对于治理资金的需求非常巨大。本文试图通过建立政府协同、企业和个人参与、社会融资等多渠道的大气污染治理资金模式的探讨,为该项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以便更好地、可持续的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治理 资金 筹措 近年来,河北的石家庄、邢台、衡水等一些城市频繁的登上国家级媒体,不过,曝光的原因不是因为经济发展快速等好事,而是因为雾霾严重,登上了雾霾的“黑榜”。2013至2014年,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中,河北省均占有6至7个席位。而随着不断地曝光,污染的治理工作逐渐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广大的企业、个人的关注。 综合分析河北省大污染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燃煤污染物排放:目前河北省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建材等方面,而这些产业对于燃煤的需求是大量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SO2、NO2等,因此造成大气污染严重。第二、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办公用车等车辆数量逐年上升,而燃油尾气中污染物排放对大气污染的作用也不可小看。第三、城市扬尘的影响:随着近些年国家基建投资的投入,以及城镇化进程和城市改扩建的需要,施工场地及建筑材料堆场等越来越多,在建筑运输及施工场地垃圾处理、材料堆放等环节产生大量的城市扬尘,从而影响空气质量。 为了改善河北的空气质量,近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治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扬尘治理、调整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等措施,以期达到改进控制质量、治理大气污染的目的。 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13年末,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已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2014年,中央财政又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0亿,比2013年的50亿又翻一倍。在中央财政资金带动下,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投资资金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然而,大气污染治理牵涉层面广、涉及产业及企业众多,投入资金大,因此,污染治理资金的投入成为直接影响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综合近年大气污染治理资金的来源和模式,参考河北省污染原因及牵涉的企业类型,在河北省的大气污染治理资金筹措方面,可以采取多渠道并重、企业参与、奖补结合、奖罚并济的多举措资金筹集模式,以缓解大气污染治理资金困局。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积极争取并合理运用各级财政资金 (一)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 “京津冀一体化”布局,正在积极拟定过程中,三地一体治理大气污染已经刻不容缓。要在河北建设北京后花园、水土涵养地、环北京绿化带等等环境治理目标,以及未来的三地经济布局等等,都离不开河北的大力支持。从前面的污染原因分析中看出,河北经济转型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而这项举措的实施不是短时间、小资金就能解决的,因此,河北省要利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进重污染企业尽快转型,获取中央财政的最大支持。 (二)加大河北自身财政投资力度 毕竟环境污染治理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河北人民自己,也是决定河北省自身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河北省应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情况,以及未来污染治理的目标和进度,安排足够的财政资金投入治理工作之中,以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争取北京市、天津市的财政资金支持 河北省环京津,北京、天津被河北省环绕,从而河北省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北京、天津的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因此只有这三个地方政府联动,联合治理,才能在空气质量提升、污染控制、产业转型等多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在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在污染治理上不能严格的划分彼此,应该在资金上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投入,以保证治理效果。 二、合理运用金融机构贷款 财政资金需要按照每年的预算情况进行安排,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却刻不容缓,因此,各级政府在利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还应该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安排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入到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当中。由政府主导,由金融机构向污染治理项目或污染治理企业提供专项贷款,在贷款条件、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从而保证治理资金的充足和及时。政府及贷款企业在未来用财政预算资金或企业治理转型后的盈利资金以及政府环境补贴等资金进行偿还。 三、大气污染涉及的企业及个人资金投入 (一)污染企业治理资金的投入 污染企业是大气污染治理的源头,这些企业要么按照规定直接取缔,要么按照行业规划转型生产,要么对现有的条件进行提高,自行处理污染。这些都要求企业投入污染治理资金,而这些资金投入是保证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国对企业的管理中有要求企业留存发展资金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动用这部分资金,甚至其他资金,投入到具体的污染治理当中,从而保证企业的存续和发展。 (二)个人资金的投入 空气是每个人生命延续的必备条件,而好的空气质量可以让我们健康生活。因此大气污染治理是关系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好事,因此要每个人都投入到污染治理工作之中。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也是大气污染的制造者,比如我们驾驶的汽车产生的尾气、一日三餐过程中使用燃气、燃煤产生的排放物和油烟等。针对这些情况,政府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向个人征收大气污染治理费用,并将该部分费用专项用于空气质量的提高。比如:对机动车征收大气污染治理费。河北省可以尝试针对不同的机动车辆分标准征收大气污染治理费用。按照环保车辆、小排量、大排量、重型车等不同的环保标准,对相应种类的机动车征收不同标准的大气污染治理费用,并将这些征收上来的费用专项用于大气污染的治理。 四、建立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奖罚制度 对于企业投入的污染治理资金,在治理完成并达标后,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长期监控机制。在监控过程中,政府对于投入资金治理并严格执行治理后标准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治理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并按照执行情况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严格执行并长期坚持的,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资金逐年进行奖励,以补偿企业前期治理中的资金投入,以达到鼓励和支持的目的;对于蒙混过关、虚假治理的企业,要进行重罚,并将罚没资金用于专项治理工作,直至取缔该企业。只有这样奖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企业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治理效果,并保持治理的长效性。 通过上述各级资金的调动以及企业、个人及金融机构资金的参与,可以达到多渠道筹措污染治理资金的目的,为大气污染治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从而使治理工作得以及时、快速的开展,并长期坚持下去!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大气污染治理中政府责任研究 【摘 要】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频频发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对公众的正常生活也产生很大威胁,政府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实施主体,应当承担最主要的治理责任,但现实治理活动中,由于对政府责任的规定不明确,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影响、执法力度的不足,导致政府履职效果不明显,很难应对区域性、长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文章从政府责任出发,剖析我国政府履职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政府履行治理大气污染责任的建议。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地方政府:政府责任 一、大气污染治理现状 大气污染具有跨区域、流动性、复杂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治理大气污染是一项复杂的、反复的环境治理过程。我国政府面对严重的大气污染也采取了各项措施,从法律层面到调整产业结构都作出积极的应对反应。 《大气污染防治法》自1987年9月颁布实施以来,在控制我国大气污染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又分别于1995年、2000年、2006年对该法做出了3次修改,2014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又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共七章66条,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主要的法律制度、防治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以及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主要措施、法律责任等均做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规定。 大气污染治理虽在某个区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全国来看,大气污染呈现了继续恶化的趋势,探究其原因很有必要。 二、政府责任 政府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主体,也是中心,治理行为应当由政府指导、牵引,政府责任是否履行到位,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所在。治理大气污染需要不同层级政府的合作,大气污染的跨行政边界既要求横向的同级政府的合作,也有纵向的不同层级政府的协作,我国长期实行的行政区划体制,将各个行政区域分割开来,导致属地管理模式深深影响各地政府处理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当治理大气污染危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时,政府就会选择不作为,不履行治理责任,政府不作为的结果就是逼着企业继续污染环境,而得不到任何处罚。 三、地方政府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不完善 地方政府的法律条文过于宽泛化,纵观我国制定的法律,其间不难看到相关部门、相关责任人的字眼,没有针对性,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制定法律更多是强调是政府的权力,很少规定政府的责任,对行政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追究明确,但对政府的责任缺少问责。大气污染治理的实施主体是政府,对政府责任立法不明确会导致地方政府消极的治理态度,造成治理效果不明显。 (二)监督力度不足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大气污染行政程序法去约束相关的行政机关和行政行为,大气污染的治理中存在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的运用,较多的自由裁量权就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就使治理大气污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监督力度不足会大大削弱治理的成效。 (三)利益机制不完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公民还是政府,利益是处理问题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人们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绝大部分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远大于治理大气污染,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治理大气污染不仅不能带来经济利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发展。公共选择理论将政府认定为理性的经济人,经济人是以利益为目的的,因此地方政府会采取各种地方保护主义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的这种自立性是普遍存在的。 四、完善政府履行治理责任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 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立法过程中,要明确政府的具体治理责任,尽量避开有关部门、相关责任这些模糊的内容,例如,政府对治理工作的不作为行为相关部门严肃处理,正确分配政府责任,大气污染传播没有墙壁,对于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的责任也不能像那样三六九等的被分开,而是处于同呼吸、共命运的状态。加强对法律的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 (二)加大政府治理信息的公开力度 公民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前提是政府将信息公布于众,很多公共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现在,公众对空气质量的诉求比较普遍,因此他们更加关注政府对此做出的反应,公民只有清楚的知道大气污染治理的具体进程,才能更好的配合政府工作,积极参与到治理大气污染工作中。 (三)树立绿色政绩观 我国特有的官员晋升制决定了地方政府官员只注重GDP,而不顾环境污染,但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要改变现在的唯GDP为尊的想法,要把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结合在一起。对官员的晋升不仅要考察GDP,还要考察大气污染的治理成效。 (四)向多中心治理转变 政府虽然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主体,但由于政府能力的有限,内部监督的限制,很难达到治理的目标,还需要企业、公民的共同参与。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应转变治理思路,积极引导企业、公民参与治理工作,使治理工作从单一的政府治理向多中心治理转变。 五、结语 通过建立科学的立法体系、加大政府治理信息的公开力度、树立绿色政绩观和向多中心治理转变等措施,加强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的责任,是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目标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地方政府亟待要提高的能力。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大气污染治理中政府责任研究 【摘 要】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频频发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对公众的正常生活也产生很大威胁,政府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实施主体,应当承担最主要的治理责任,但现实治理活动中,由于对政府责任的规定不明确,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影响、执法力度的不足,导致政府履职效果不明显,很难应对区域性、长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文章从政府责任出发,剖析我国政府履职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政府履行治理大气污染责任的建议。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地方政府:政府责任 一、大气污染治理现状 大气污染具有跨区域、流动性、复杂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治理大气污染是一项复杂的、反复的环境治理过程。我国政府面对严重的大气污染也采取了各项措施,从法律层面到调整产业结构都作出积极的应对反应。 《大气污染防治法》自1987年9月颁布实施以来,在控制我国大气污染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又分别于1995年、2000年、2006年对该法做出了3次修改,2014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又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共七章66条,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主要的法律制度、防治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以及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主要措施、法律责任等均做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规定。 大气污染治理虽在某个区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全国来看,大气污染呈现了继续恶化的趋势,探究其原因很有必要。 二、政府责任 政府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主体,也是中心,治理行为应当由政府指导、牵引,政府责任是否履行到位,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所在。治理大气污染需要不同层级政府的合作,大气污染的跨行政边界既要求横向的同级政府的合作,也有纵向的不同层级政府的协作,我国长期实行的行政区划体制,将各个行政区域分割开来,导致属地管理模式深深影响各地政府处理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当治理大气污染危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时,政府就会选择不作为,不履行治理责任,政府不作为的结果就是逼着企业继续污染环境,而得不到任何处罚。 三、地方政府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不完善 地方政府的法律条文过于宽泛化,纵观我国制定的法律,其间不难看到相关部门、相关责任人的字眼,没有针对性,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制定法律更多是强调是政府的权力,很少规定政府的责任,对行政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追究明确,但对政府的责任缺少问责。大气污染治理的实施主体是政府,对政府责任立法不明确会导致地方政府消极的治理态度,造成治理效果不明显。 (二)监督力度不足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大气污染行政程序法去约束相关的行政机关和行政行为,大气污染的治理中存在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的运用,较多的自由裁量权就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就使治理大气污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监督力度不足会大大削弱治理的成效。 (三)利益机制不完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公民还是政府,利益是处理问题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人们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绝大部分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远大于治理大气污染,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治理大气污染不仅不能带来经济利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发展。公共选择理论将政府认定为理性的经济人,经济人是以利益为目的的,因此地方政府会采取各种地方保护主义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的这种自立性是普遍存在的。 四、完善政府履行治理责任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 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立法过程中,要明确政府的具体治理责任,尽量避开有关部门、相关责任这些模糊的内容,例如,政府对治理工作的不作为行为相关部门严肃处理,正确分配政府责任,大气污染传播没有墙壁,对于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的责任也不能像那样三六九等的被分开,而是处于同呼吸、共命运的状态。加强对法律的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 (二)加大政府治理信息的公开力度 公民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前提是政府将信息公布于众,很多公共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现在,公众对空气质量的诉求比较普遍,因此他们更加关注政府对此做出的反应,公民只有清楚的知道大气污染治理的具体进程,才能更好的配合政府工作,积极参与到治理大气污染工作中。 (三)树立绿色政绩观 我国特有的官员晋升制决定了地方政府官员只注重GDP,而不顾环境污染,但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要改变现在的唯GDP为尊的想法,要把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结合在一起。对官员的晋升不仅要考察GDP,还要考察大气污染的治理成效。 (四)向多中心治理转变 政府虽然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主体,但由于政府能力的有限,内部监督的限制,很难达到治理的目标,还需要企业、公民的共同参与。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应转变治理思路,积极引导企业、公民参与治理工作,使治理工作从单一的政府治理向多中心治理转变。 五、结语 通过建立科学的立法体系、加大政府治理信息的公开力度、树立绿色政绩观和向多中心治理转变等措施,加强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的责任,是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目标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地方政府亟待要提高的能力。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制度软化、公众认同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 摘要 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研究并未对政府、公众行为和大气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予以足够重视。文章构建了一个制度软化、公众认同与大气污染治理之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说,采用SuperSBM模型对我国各省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进行测算,通过构建面板分位数模型对研究假说进行经验论证,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省际格局变化不大,中部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效率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其次,全国、中部及西部经验结论符合研究假说,即财政分权和晋升锦标赛引致的制度软化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具有负向冲击,公众认同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有正向影响,且公众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制度软化引致的效率下降,但东部经验与研究假说相反。最后,晋升激励使得地方政府容易忽视大气污染治理的供给;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在条件分位上具有“波特拐点”特征;产业转型升级的环境效应在东部地区并不明显,但在中西部地区显著;技术进步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提升在全国范围内显著;外商投资能通过技术外溢、严格的规制标准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但目前这种正向影响只存在于东部地区。故需要将环境质量指标及相关要素纳入地方政府的政治考评体系、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财政分税制体制、引导公民自觉参与和监督大气污染治理、推进传统产业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等。 关键词 制度软化;公众认同;大气污染治理效率;SuperSBM模型;分位数回归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且呈现出区域性、复合型等新特点。以京津冀为代表的我国东中部地区连续经历多次重度大气污染事件,各项指标均严重超过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恶化给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随着大气环境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愈发明显,涵盖环境规制在内的政府制度与污染排放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1-2]。 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是否有意愿和动机执行环境规制等正式制度来提升环境绩效?特别是在中国特色政府治理模式下,经济上的财政分权和政治上的晋升激励引发地方政府激烈竞争,地方政府是否还会关注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治理?一方面,环境联邦主义认为财政分权监管环境会产生“竞次”现象,地方政府无暇顾及长远、全局利益而选择放松环境管制标准,导致环境质量下降[3-4]。另一方面,晋升锦标赛是中国官员重要的激励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晋升博弈的存在会导致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从而引致地方官员对环境、教育及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忽视。也就是说,中国式分权和经济增长的绩效考核体制引致地方政府之间展开互攀式竞争[5],虽然能促进经济增长却使得地方政府具有了非完全执行中央环境政策的动机,使得相关制度出现“软化”现象,导致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偏好不断下降,带来了环境质量的恶化。李斌、彭星[6]847-855分析了中国特色政府治理模式下制度软约束对技术进步和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度软化会使政府放松碳减排规制,是工业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就环境治理中颇为重要的大气污染治理而言,由于地方强势政府引致的制度软化[7]44,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供给势必不足,对大气污染规制的力度会进一步放松,从而使大气污染治理流于形式。一些学者研究在地方政府竞争条件下,正式制度的软化是否可以通过非正式约束来弥补。Qian Roland[8]的研究强调通过引入“激励相容”机制,推动 “为增长而竞争”的地方政府决策与居民意愿达成一致,由此体现公众意愿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彭星等[9]分析了文化非正式制度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认为文化非正式制度有利于经济的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 上述分析表明,尽管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地方政府行为、文化非正式制度对环境问题的影响,但针对大气环境问题的研究却十分稀缺。首先,尽管一些文献对政府制度、公众价值观以及环境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但并没有深入探究政府行为、公众行为与环境治理之间的互动机理,因而无法提出严密的研究假设;其次,学者们对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的研究多停留于对策探讨层面,尽管有不少学者对我国区域或行业的环境效率进行测算[10],但鲜有文献针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进行研究;最后,在对制度软化、公众认同与环境治理的有关经验研究中,学者们多数采用均值回归法,不能有效解决因变量的条件分布问题,而准确描述自变量对因变量变化范围及条件分布的影响能使我们得到更加精确的结论[11]。基于此,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拓展:第一,构建制度软化、公众认同与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之间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说;第二,采用SuperSBM方法测度在规模报酬可变下我国各省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妥善解决传统效率测度中投入产出变量的松弛性问题;第三,建立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核心假说进行检验,弥补相关经验研究的空白与不足。 1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说 借鉴李斌、彭星[6]的研究思想,假设有三类经济行为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S个同质的社会公众。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拥有绝对权威,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及晋升起主导作用,但中央政府本身并不参与博弈。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充分的控制力与决策权。假设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察主要有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等指标,但由于短期内中央政府不能察知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改善所做的努力,因而只能以地方GDP作为对地方官员考察的主要手段,引发地方政府之间的晋升锦标赛。社会公众的效用水平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取决于参与大气污染治理而产生的满足感。设定全社会减少大气污染排放的总数量为D=Dv+Dz,其中政府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减少的排放数量为Dv,公众出于社会认同而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数量为Dz。 首先,考虑地方政府的大气污染治理行为。假设地方政府可支配的投资总量为1,且地方政府只存在经济增长和大气污染治理两个目标,其分别将份额1-λ用于经济增长和份额λ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由此构建地方政府的收益函数式(1)。 在财政分权的晋升激励模式下,地方政府认为用于经济增长的投资收益δ12是可以预期的,而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资δ22收益则是不可预期的,甚至在极端条件下,大气污染治理投资的不确定性趋于无穷大即δ22∞,此时,地方政府会将所有的投资用于经济增长,而用于治理大气污染的投资趋于零,见式(8)。由于地方政府需要参与激烈地竞争博弈,且大气污染治理收益的不确定性是明显的,则保证经济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而放弃大气污染治理将是优选。而中央政府由于在短期内无法察觉与评估地方政府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故只好选择默认地方政府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制度软化。在制度软化下,地方政府将各类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忽视甚至放弃对大气污染的治理。 λ=limδ22∞(κα2β2δ12+β-αβ2)κ(α2β2δ12+δ22)0(8) 如果假设地方政府自身不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投资的收益,而是将其要求获得的污染治理投资收益以大气污染规制的形式转移给当地企业,由企业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的目标。设定大气污染规制ER=ER(λ/β),且ER′ 0,即地方政府以期获得越高的大气污染治理收益,其对企业施加的规制力度就越强。当企业面临地方政府严苛的大气污染规制时,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资支出增加,污染物排放减少。但由于制度软化的存在,造成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资量λ不断下降,由于ER′ 0,则ER不断减小。因此,制度软化使得地方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漠不关心,从而放松环境规制标准以发展本地企业。结合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研究的核心假说1。 假说1: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展开激烈地晋升锦标赛,且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短期内不可察知,由此产生制度软化。制度软化使得地方政府具有非完全执行中央政府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动机,同时制度软化使得地方政府放松大气污染规制标准,从而使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制度软化将使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下降。 其次,我们分析公众认同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影响,并假设社会公众的劳动供给及收入水平为外生变量,得到同质社会公众的效用函数为(9)。 假说2:社会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认同感越强,其参与感就越强,愿意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即公众认同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由于制度软化造成的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供给的不足,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效率。 2 基于SuperSBM模型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测算 2.1 指标与数据 SuperSBM是在SBM模型基础上拓展而来的,模型允许效率值大于或等于1,既克服了传统包络分析的缺陷,又进一步解决了有效单元之间的排序及差别比较问题。本文利用SuperSBM模型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进行测算。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以准确反映大气污染治理的特征。本文选取废气治理设施数作为大气污染治理固定资产投入的表征指标,该指标间接反映了历年大气污染治理投资在当年发挥作用的固定资产存量;选取废气治理运行费用作为大气污染治理中人力物力投入的指标,该指标包括人员工资以及治理废气的相关费用,能够反映出大气污染治理中流动要素的投入情况。同时,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直接体现为大气污染物的去除量,因此,选择二氧化硫去除量、烟尘去除量、粉尘去除量三个指标作为该系统的产出要素。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及完整性,数据样本为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不含西藏、港澳台)。相关统计数据来自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以及各省市有关统计年鉴。 2.2 测度结果与分析 考虑到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的边际成本递增现象,故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基于规模报酬可变情况下我国各省份2002-2011年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值,在此基础上绘制效率均值图1。 根据图1,从省际维度来看,2002-2011年,各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南、江西、吉林等省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相对较高,而川渝、北京、天津等省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相对较低。从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维度来看,中部地区平均治理效率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后。究其原因在于:就东部而言,伴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量巨大,大气污染物排放集中,排放量巨大的一次污染物在城市间输送、转化、叠加、耦合,大气环境形势进一步恶化。而且,东部地区虽然对大气污染治理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与设备,但由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目标很难协调统一,导致对大气污染治理资金与设备的使用效率较低;就中部区域而言,“十一五”以来,中部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保持稳定的上升态势。由于各省市不断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资金与设备投入,在中央鼓励和地方联控下,纷纷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探寻清洁化、绿色化增长道路,使得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同时,中部地区大气污染物相对单一,以工业废气排放为主,去除和治理较易,因此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有了显著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低下主要与地方政府的投入不足有关,但甘肃、内蒙古、贵州等省份由于近年来重视经济结构转型,推进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3 制度软约束、公众认同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影响研究 3.1 分位数回归模型设定 分位数回归是一种基于因变量y的条件分布来拟合自变量x的线性函数回归法,是对OLS均值回归的拓展。运用分位数回归,我们能更好地考察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上,制度软化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基于此,本文建立的实证模型如(13)。 3.2 数据与变量 根据本文实证研究采用的面板分位数模型,选取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2-2011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经验估计,西藏由于数据资料缺失严重,故未纳入样本范畴。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涉及到的主要变量有: (1)大气污染治理效率(zlxl)。采用前文SuperSBM估算出的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值作为分位数回归的被解释变量。 (2)制度软化(sys)。在实际研究中,由于无法直接获得制度软化的数据,故需要寻找合适的变量综合反映各省市的制度软化现象。根据本文的数理推导,由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存在激烈地晋升博弈,导致在大气污染治理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制度软化。基于此,本文选择地方政府强势程度的综合指标作为制度软化的变量,即地方政府越强势,越有可能产生制度软化[7]。鉴于大多数学者在研究政府强势问题时已广泛运用《中国市场化指数》[12],且市场化是形成地方政府“竞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本文使用该指数中“市场分配经济资源的比重”、“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价格由市场决定的程度”、“减少商品地方保护”、“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五大指数衡量地方政府的强势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增幅法将原始数据进行扩展,并构建反向指标与制度软化直接挂钩,最终通过熵权法将五大指数合并为一个综合指数。 (3)公众认同(gzrt)。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参与行动,即如果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参与动机越强,履行的监督职能越多,说明公众认同感越强。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环境污染来信数中大气污染问题的来信,以及环境污染来访人次中大气污染问题的来访人次两个指标作为衡量公众认同的变量,同样采用熵权法构建公众认同的综合指标。 (4)控制变量。jsjl代表晋升激励,采用GDP增长率作为变量;rz代表环境规制,选择各省份废气治理投资额作为变量;inr代表产业升级,关于产业升级的测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综合系数:inr=y1・1+y2・2+y3・3,1≤inr≤3,该指数分别体现一、二、三产业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系数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越优化;js代表技术进步,采用各省市R D研发经费来衡量;ws代表外商投资,采用各省份外商直接投资额作为变量。 3.3 估计结果与分析 为验证本文的核心假说,根据分位数回归模型(13),在0.01-0.99之间设置9个主要分位点,得到在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不同分位上,制度软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同时,采用bootstrap重复抽样技术,在每个分位进行回归时均进行100次重复抽样,增强估计、推断效能。由此,得到全样本、东中西部分位数回归结果,见表1、表2。 表1显示,就全国而言,制度软化的分位数系数呈负向显著,且在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9个分位点上,系数绝对值呈上升趋势,说明制度软化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存在稳定的负向冲击。这与研究假说1相符,即在财政分权模式下,地方强势政府之间进行激烈地晋升博弈,对中央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具有非完全执行动机,对大气污染治理持消极态度,通过放松大气污染管制和“向底线赛跑”效应引致制度软化,从而既无法高效利用治污资源,又难以采取严格规制标准减少污染排放,进而降低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公众认同系数值在分位点上正向显著,且具有“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可见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强烈参与感,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反馈效应,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起到正向推动。同时,我们关注到公众认同的系数绝对值比制度软化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关注引起的治理效率提升能够弥补制度软化引致的治理效率下降,即二者相互作用的“净效益”为正,验证了研究假说2。同时,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特别是以下几点: ①晋升激励(jsjl)系数值均不显著,进一步说明在我国垂直型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热衷于“为增长而竞争”,诸如大气污染治理等项目的投资大且见效较慢,难以实现与GDP的有效对接,因而被地方长期忽视。②环境规制(rz)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在分位点上由正转负,一方面说明政府对大气污染的规制能够刺激出企业的“创新补偿效应”,从而实现有效的减排;另一方面,在条件分布的后期环境规制的影响为负,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资金、设备的投入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形成了不少大气污染治理的形象工程。③产业升级(inr)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并不显著,说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环境效应并不明显,④技术进步(js)的系数值表现为负向冲击,并在第6个分位上转为正向冲击。说明政府、企业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刚开始可能产生一定的成本开支,但到后期这种成本的损失将会被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治理效率的提升所弥补。⑤外商投资(ws)系数总体而言也呈现出由负向正的演变过程。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往往放松环境规制的标准,更多地从事“肮脏行业”的生产。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引资质量的不断提升,先进外资企业在地方所推行的国际环保标准能够促进环保技术的发展,产生污染“晕轮效应”,从而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 在全样本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层面的分位数回归结果。从表2分位数系数来看,东部地区核心变量sys、gzrt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支持研究假说,中部和西部地区分位数回归结果支持研究假说。东部地区与假说相反的根源在于,东部沿海省市是我国经济驱动的先行力量,财政分权体制发挥的积极作用要大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同时,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考核指标逐渐纳入了环境绩效等因素,因而东部执行中央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具有更强烈的动机,在多种因素综合之下,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有一定的提升。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财政实力明显落后,因而追逐经济效益而产生的晋升锦标赛更为激烈,制度软化引致的大气污染治理供给下降问题更为突出,中部和西部地区普遍存在排斥执行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动机,从而使得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下降。 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社会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是较高的,但由于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大气污染治理存在固有难题,加之新问题叠加,治理效果长期以来并不显著,因而社会公众的参与大都表现为“事后反馈”,决策的主体依然是地方强势政府,故不能对大气污染治理起到有效地促进。中西部地区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相对单一,治理难度相对较低,因而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能够较快地转变为地方政府的治理行动,在政府目标和社会目标达成有效统一时,就能够较快地增加治理投入和落实治理行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制度软化的负面影响,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4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如下: (1)总体而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呈现出不同的省际变化格局,中部大气污染治理效率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后。其中,京津冀、上海等省市治理效率较低,而海南、江西、吉林等省市在大气污染治理中表现不俗。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东部地区应当更加重视提升大气污染治理资金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东部各省份之间应进一步完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区域统一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产业准入标准及污染监控网络等方式,形成联防联控合力。对中西部地区而言,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资金、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推广及普及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适用技术和成果,实现生产和产出过程的清洁化与绿色化。 (2)就全国而言,财政分权及晋升博弈下的地方强势政府具有非完全执行中央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动机从而引致制度软化,制度软化对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具有负向冲击。公众认同表现为一种文化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制度软化引致的治理效率下降。分地域而言,中部及西部经验结论符合研究假说,但东部经验与研究假说相反。以上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如何规避制度软化以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首先,改革与完善地方政府的政治晋升考评体系,由较为单一的经济增长指标变成更具综合性的指标体系,特别需要将环境指标及相关要素纳入到考评范畴,而作为绿色发展重要指标之一的大气环境指标更应当在政府考核奖惩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份额。其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财政分税制体制。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无法保障地方政府在晋升博弈之下有余力提供事关民生的大气污染治理公共服务。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形成规范化、透明化管理,同时精简财政级次,构建一个具有自律机制的能有效运行的基层财政体制。第三,引导公民自觉参与和监督大气污染治理行动。公众认同的树立,可从自身做起,培养正确、环保的生活消费模式,同时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联合社会媒体积极宣传与披露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成绩与不足,形成公众对政府、企业履行职能的多向反馈机制。第四,对东部地区而言,应当注重利用现代的科技与管理手段,努力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固有难题,要妥善解决好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接地污染“回流”问题。要在充分尊重公众意愿的基础上,切实履行大气污染治理职能。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特别是中部的能源资源大省,尽管政府治理投入的增加带来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晋升锦标赛之下的制度软化问题,因此要通过政府考核模式和财政分权体制的改革以进一步减少制度软化的负面影响,也需要政府对绿色环保项目给予更多的支持。 (3)基于各控制变量影响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首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环境规制体系。应当进一步提高政府环境规制的强度,刺激企业在治污技术和生产技术中实现创新,还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发展的实际,制定差异化的,合理的、动态的环境规制标准。东部地区应当更多地利用市场化激励与规制手段,采用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环境补贴等形式,更好地诱导企业主动承担污染减排责任。中西部应当注意行业发展的实际,制定不同的行业规制标准。第二,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传统产业在现代服务业的助推下通过管理、技术、生产方法、产出目标等方面创新与升级,能有效促进污染排放的减少并实现生产与产出的高效化、清洁化、绿色化,进而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第三,加强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的投入,并注重引资质量的提升。要进一步增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自主研发技术能力,引导和鼓励政府与私人资本共同进入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领域。同时吸收和借鉴国外企业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的先进技术成果、管理经验、环保标准,并加以内化吸收,形成对我国大气环境保护的有利力量。对于中西部而言,要特别注重提升引资质量,避免“污染型”项目的引进,更多地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和效仿国外先进的污染治理措施,以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率。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地方政府联盟 区域大气污染的治理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合作联盟。文章运用非线性规划模型求得合作收益,利用合怍博弈Shapley值法进行分配,基于风险的角度对Shapley值法分配方案进行改进,提出加强绿色善治,促进合作网络化、平衡觉合关系,发挥合作网络的激励作用、进行适合区域性的政策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加强区域合作网络联盟、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合作博弈;Shapley值法;区域大气污染;地方政府联盟 在土地城市化快速拓展、城市发展过于依赖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空气污染问题频发,其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已成为舆论焦点,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大气污染具有跨地区污染的特征,而且环境产权不明确;同时,当行政区划界限只起到政治权力的空问投影和分割标志的作用时,这条假象分割线却阻隔着跨区域环境治理。为此,在环境属地管理模式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模式,大力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在这一政策要求下,2014年6月江西省正式出台《昌九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规划2013-2017》,作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昌九一体化的保障,由于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保护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探索如何加强地方政府的合作网络治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战略联盟博弈分析地方政府之问的环境合作网络治理,实现合作共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相关文献回顾与研究思路 在污染物消减费用函数研究方面,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局Dasgupta S,Wang H,Wheeler D采用污染物联合削减费用函数――简单同定弹性模型针对中国327家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进行了研究。 在运用合作博弈理论研究污染治理方面.Halkos建立欧洲酸雨静态博弈模型,Dinar等采用Shapley值法进行合作治理费用分配研究,赖苹等建立了流域污染治理成本分摊,赵来军、曹伟建立了流域各地区污染物最优削减量模型,薛俭等利用Shapley值法S02去除成本公平分配等,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Shapley值法仅仅按贡献分配合作利益,而没有考虑到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应该考虑风险和投资来综合分配合作利益。 因此,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建立污染物消减成本函数优化模型,求得合作利益;其次,运用合作博弈Shapley值法设计合作利益分配方案;再次,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设计利益分配方案对合作博弈Shapley值法的改进;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二、南昌、九江、宜春区域大气污染物去除成本优化模型 (一)模型建立 根据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局Susmita Dasgup-to、曹东、郑志侠、薛俭等学者的研究成果,第k个城市的S02去除成本Ck可表达为S02年排放量W。与年去除量Pk的函数: 其中,入1、入2、入3为常量。 依照《中国环境年鉴》、《江西省环境年报》和《江西统计年鉴》关于大气污染的指标,某大气污染物的去除成本一般由废气治理投资、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成本等直接成本构成,而环境损害成本和转移成本(污染物转移去除的成本)等间接成本没算入内。 由于环境损害成本难以精确计算,统计年鉴仅记载污染物治理项目投资及其设备运行费用,则假设各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在本地区环境容量内,从而不考虑各城市的环境损害成本。再者,由于大气污染物漂移性,则各自的转移去除成本视为零,则有昌九宜区域总去除成本目标函数为: 其中,Vk指某市直接治理成本,V总指三地区的总成本。 省政府作出污染物总量分配时可能是在这一假定前提进行的:各城市的环境容量可视为省政府当年分配的污染物排放定额的一定倍数,则有: 其中,Pk0是某市k的S02年工业产生量,Pkf是省政府规定S02排放的某市k年排放分配量。 从统计年鉴看,各市工业废气设施处理能力一般有一定限域;一定存在最大废气处理能力和最小废气处理能力。这是由现实条件所决定的。则假定昌九宜的年最大废气处理能力为当年工业污染物产生量的βk倍,年最小废气处理能力为年工业污染物产生量的βk倍,则有: 借鉴美国“大泡泡”环境政策,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就有类似规定。遵照这一规定,三市污染物排放量之和不超过省级政府的分配额总量,就视为三市环境达标。按照省政府规定,各市的废气排放量之和应小于或等于省政府所分配的定额之和,则有: 所以,要达到省政府的分配要求,至少要满足: 由此可得,以(2)式为目标函数,(3)~(6)式为约束条件的优化模型,并且采用非线性规划软件可求得各市的S02最优去除量 (二)模型求解 因为“十一五”期间国家下达到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相对不变(2010年江西省S02排放分配总量为57万吨),因此,变量W可视为常量。则有式(1)的对数简化形式: 其中,θ1、θ2为参数,k=l、2、3,代表南昌、九汀、宜春三地区。 下文结合2001-2011年《江西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年鉴》的统计数据,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回归求出2010年各市S02的去除成本函数及相关检验(见表1): 南昌市S02去除成本函数为: 几江市S02去除成本函数为: 宜春市S02去除成本函数为: 借鉴浙江省排污权交易的经验、薛俭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取αk=1.3,βk=0.4,k=0.9,其他数据取三地市2010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并假设省政府按年排放量比例分配给三市的工业S02排放量(分别为37079吨、80869吨、104959吨),则有: 用Matlab6.5软件求得非线性规划的解,即各地市的最优去除量(见表2),由此可见,三市在合作治理污染物之下治理成本节约41361.59万元。 三、合作收益的分配方案设计 由上可知,合作收益的分配就是污染物治理节约成本的分配。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理性,以公正、公平来推动效率的提高。同时,地方政府领导因竞争也会考虑“政治晋升”市场的风险:他们之间的合作同样依赖于这种市场风险大小的考量。因此,设计科学、公平的分配方案是三市进行合作的关键所在。 (一)基于Shapley值的合作收益分配设计 一般地,夏普里值公理有: 公理1:对称性。它是指博弈的夏普里值与博弈方的排列次序无关,或者说各博弈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公理2:有效性。是指全体博弈方的夏普里值之和分割完相应联盟的价值,即特征函数。 公理3:可加性。两个独立的博弈方合并时,合并博弈的夏普里值是两个独立夏普利值之和。 如果满足夏普里值的这三个公理,则Shapley法就可求出合作博弈的唯一解: 其中,ψk是博弈方k的Shapley值,指博弈方k从联盟中分配到的利益;n是联盟博弈的总人数:m=|S|为联盟S的规模,即S包含的博弈方数量;v(S)表示联盟S的利益;v(S\{k}表示联盟中没有k参加时的利益;v(S)-v(S\{k}代表博弈方k参与或不参与联盟对联盟S特征函数值的影响,即对联盟的贡献;(n-m)!(m-l)!/n!表示博弈方k以随机方式参与联盟S的概率。 利用公式(8)对治理节约成本41361.59万元进行分配设计,方案如下(具体见表3): 南昌市可得合作收益(ψ1=3088.49+4150.7+755.07=7994.26(万元);同理,九江市合作收益(ψ2=3088.49+6516.07+5485.79=15090.35(万元);宜春市合作收益ψ3=4150.7+6516.07+7610.22=18276.98(万元)。 (二)基于风险的利益分配改进 上述Shapley值分配法是建立在合作方承担的风险均等的基础上的。实际上,合作方承担的风险是不相等的。对风险不同的考量,合作方会决定是否合作或者多大程度上的合作。 地方政府行政领导的晋升竞争在一定程度遵循GDP锦标赛规则,并且根据周黎安、徐现祥等、郭志仪学者研究发现,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官员具有双重特征:他们一方面是“经济参与人”:另一方面是“政治参与人”,地方经济增长与晋升、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地方政府官员在考虑环境污染合作治理的时候必定以某种风险系数来权衡合作利益的分配。 再者,结合统计年鉴上的相关指标,与环境污染相关的“政治晋升”市场风险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风险(R1)、污染治理投资风险(R2)(包括治理设施投资风险R21、治理运行投资风险R22与人力资本投资R23)、治理技术风险(R3)(包括技术相关性R31、复杂性R32与成熟度R33)、治理合作风险(R4)(信任风险R4,、沟通风险R42信息质量风险R43、道德风险R44)、制度风险(R5)等。其中只有污染治理投资风险、治理技术风险不一样,其他的对各合作方来讲都是一样的。并且污染治理投资增大相对会增加经济增长的风险,进而影响晋升风险。 根据戴建华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对Shap-ley值法求得的合作收益分配改进公式为: 其中,ψ(I)表示总的合作收益; ψ(i)表示各合作方实际分得的收益; Rj表示各合作方实际承担的风险: n为合作方数量,l/n表示风险均等化: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求得南昌市、九江市、宜春市实际承担的风险为R(1)=0.24,R(2)=0.4,R(3)=0.36,则南昌、九江、宜春实际分得的合作收益分别为: ψ(1)'=7994.26+41361.59*(0.24-1/3)=4133.84(万元) ψ(2)'=15090.35+41361.59*(0.4-1/3)=17847.79(万元) ψ(3)'=18276.98+41361.59*(0.36-1/3)=19379.96(万元) 四、结论与建议 区域合作网络治理是当前我国区域公共事务管理的新趋势。通过规划优化模型的实证,证实了区域污染治理成本差异以及治理效益的存在,表明南昌、九江、宜春三市确实能实现环境治理成本的节约,进而说明存在形成合作网络的激励要素;同时综合以基于Shapley值的按贡献的分配和基于风险的分配方案,使得分配的策略更具客观性,为合作网络提供了科学的利益分配依据以及策略选择和制度选择,从而让合作方更易于接受,合作网络运行更顺畅。鉴于我国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实际,为了充分发挥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地方政府合作网络联盟的作用和实效,完善区域大气污染网络化治理机制,作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绿色善治,促进区域大气污染网络化治理。绿色善治不仅要多方合作参与法治,而且要平衡区域发展权,实现社会成本最小化。而合作利益分配机制是网络化治理的基础。作为区域大气污染网络化治理的先导,地方政府合作网络联盟以合作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支撑条件,才能实现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具体地讲,由于污染去除量大的地方政府必定支付更多的治理成本,所以采用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区域污染治理基金等措施,按照区域间的“受益者支付/补偿”原则,通过成本一收益的平衡财政,促进地方政府进行区域环境合作网络化。 第二,寻求区域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之间、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平衡点,充分发挥区域间合作网络治理的激励要素作用。因此,鉴于当前我同处于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阶段,引进一种新的竞争机制,把进人大气污染合作网络的地方官员晋升与大气污染治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内在合作激励,使得职务晋升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达到综合平衡。也就是说,以绿色GDP引领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增强合作网络“环境竞次”效应的消解作用,统一地方经济增长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的共赢。 第三,进行适合区域性的政策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加强区域大气污染合作网络联盟。一方面,在“各个区域独立的管理已经不能解决问题,通过区域间的非正式合作与协商解决也被证明是无效的”的情况下,大气污染治理需要特殊的合作网络治理方式,需要正式制度的保障,比如共同监管制度、信息透明共享制度等,这种制度安排可以减少执行或监督成本;另一方面,要把环保部以及区域内各个地方政府的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和民众代表组合起来,建立区域合作网络组织,形成网络治理中心,从而降低合作网络成员间的信息沟通成本、协商或分配成本等。 第四,建立区域大气污染合作网络治理的资源共享机制。资源共享是合作网络的前提。除了物质资源共享之外,首先要实现信息共建共享,增强政府之间的协同合作;其次是实现人才和技术的共享,形成学习机制,增强环境污染治理能力。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论财政投资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气污染也很严重,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筹措治污所需的资金,其中,财政资金的环保投资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财政环保投资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财政支出;环保 一、引言 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都是粗放型经济增长。这种经济的跨越式增长模式一方面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家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可是另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由于一些炼钢、煤炭、水泥等重工业的发展以及私家车数量的快速膨胀,煤炭的燃烧等原因,造成了该地区的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非常严重。当地政府和国家筹措了大量资金用于雾霾的治理,总体上来说,我国用于大气污染的治理投资与现实的治污需求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多渠道增加环保投资,特别是需要加大财政环保投入。私人部门的环境保护投资,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率,往往取决于政府环保投入的水平和力度。政府的环保投入也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意义。在环境保护资金市场上,政府的环境保护投入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一是强制作用,通过足够的政府投入,建立环境监管能力,保证各类主体履行环保投入的职责;二是引导作用,通过政府的环保投入,创造有利条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环保领域;三是平衡作用,平衡区域间的差异,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环保投资,重点在于平衡区域差异。 二、财政治理大气污染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治污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所占比重不高 近年来,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量不断增长,但是环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依然较低,环境保护投资的总量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客观上不能满足大气治理污染巨额资金的需要。资金问题已经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要瓶颈。 2.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资结构不够合理 据统计京津冀的大气污染治理投资并没有充分有效地用到环境保护最需要支持的领域,这就造成该地区治理大气污染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我国环保投资主要包括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 环保投资三部分。从近年来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投资结构的变化情况来看,城市基础设施增长率最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增长带动了整个环保投资的增长,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年均增长率最低,而且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波动较大,工业污染源和新建项目“三同时”投资均出现过负增长。 3.地方财政投入少,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 首先,大气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风险大、回收期长的项目。这就使得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着投入很多但回报很少,不能立竿见影的取得收益。本来地方财政的在满足本地经济建设的前提下就捉襟见肘,环保的巨额投入更加使地方财政雪上加霜,经常出现赤字,入不敷出,不少地方政府甚至出现了较严重的债务危机。这就一方面造成地方政府无暇顾及地方财政环保投资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财源,不愿意砍掉重污染项目,不愿意产业调整,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了污染企业的保护伞,从而加剧了地方的环境污染程度。 4.治理大气污染重过程,轻结果 大气污染治理的资金还存在使用不当,治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来治污资金的数量投入就不够,这无疑更使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缺乏治污投资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制度,因为诸多原因,把本该用于治理污染的资金挪作他用,即便用于污染的治理,也将治污资金的绝大部分用在治污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上,而不是用在排污设施方面。其二,财政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资也大多存在浪费现象。如财政每年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植树造林以净化空气,但是很多地方植树往往是“管种不管活”,只重过程,不管结果,,从而造成“年年造林不见林”,资金浪费十分严重。 三、完善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政策的总体思路与建议 要想从根本上治理大气污染,改变治污资金数量不足的状况,必须加大治污资金的财政投资力度,完善相关的财政支付制度,使环境保护切实顺利推进。 1.建立健全确保大气污染治理财政支出的制度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环境,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影响环境,所以我们要确保污染治理的财政支出中,污染治理的财政资金的增长速度要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目前的预算体制难以保证财政环保支出预算执行的监督,造成了财政环保支出缺乏必要的保证,经常被挪用,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财政环保投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固定的经费支持,得不到有效的制度保证和监督约束。所以我们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环保经费增长机制。 2.建立环保专项资金 建立环保专项资金,环保专项资金的建立可以保证专款专用,专门用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对于加强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专项资金注重节能绿色环保和可再生资源的技术开发,从根源上杜绝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控制污染源,做好重点污染的防治,做好区域性污染的防治,做好新技术、新工艺的的开发。 3.提高大气污染治理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根据国际经验,当治理大气污染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l.5%时,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大气污染恶化的趋势;当治理污染投资的比例达到国民生产总值2%―3%时,环境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改善。所以我们要逐渐增加治污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改变过去环保范围过宽,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的局面,投资的重点放到大气污染的治理上来,打攻坚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大气质量得到提高。
财务控制论文: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构建 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是基于母子公司间的产权和资本纽带关系,为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以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约束、检查或纠偏为手段而形成的若干要素的有机组合,它是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系统的核心。 笔者认为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是由财务人员控制系统、财务制度控制系统、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控制系统等构建成的有机整体。 一、财务人员控制系统 提高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效率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控制,加强财务监控,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控制通常可采取三种方式: (一)委派制。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母公司直接委派,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列为母公司财务部门的编制人员,子公司的财务机构作为母公司财务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参与子公司的经营决策,严格执行母公司财务制度,并接受母公司的考评。 (二)指导制。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子公司总经理提名,由子公司董事会聘任或解聘。母公司只能通过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影响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产生。同时,母公司财务部门只能对子公司财务部门进行业务上的指导,无权对子公司财务部门命令。 (三)监督制。子公司在决定自身财务部门的设置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母公司基本不干预。但母公司向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或财务监事,负责监督子公司的财务活动。 上述三种方式具有共同点,即母公司都必须向子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我们称之为财务总监制度。财务总监有两种职权:享有对子公司财务计划制订的参与权,财务计划执行的监督权;对重大财务事项,财务总监与总经理或董事长共享签字权,并承担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等责任。 二、财务制度控制系统 以财务权力和责任为核心的内部财务制度是集团公司开展财务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集团公司实行科学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 关于财务制度的基础构成,此处不再详细阐述,需要注意的是: 集团公司内部各层次的财务制度均应重点突出公司权力机构(股东会)、决策机构(董事会)、执行机构(经理层)和财务管理部门四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包括他们各自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各项财务活动中的权限和责任,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财务目标控制系统 为实现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目标,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包括: (一)财务目标评价系统 财务目标评价系统,是以母公司财务目标为基础制定的母子公司财务评价体系。围绕集团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应建立以评价获利能力为主体,评价偿债能力、资产营运效率和发展能力为辅助的财务目标评价系统。集团母公司的财务目标确定后,便可按照目标管理的办法,将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子公司,实行层层目标控制,以确保集团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资金控制系统 包括现金控制系统、筹资控制系统和投资控制系统等内容。 1.现金控制系统。对大中型企业集团而言,设立内部银行是集团母子公司实施现金控制的有效手段。内部银行是集团公司借用商业银行的结算、信贷和利率等杠杆而设立的集团母公司财务部门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它是内部结算中心、内部信贷中心、内部资金调剂中心、内部信息反馈中心的复合体。通过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在内部银行制度下,每个受控的子公司都在内部银行开设账户,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交易,通过内部银行办理结算,以监督资金流向。各子公司只保留一个费用支付账户;内部银行根据母公司为各子公司核定的资金额度,结合实际需要发放贷款,并对各单位定额内和超定额使用资金实行差别利率计算利息;母子公司间的资金余缺统一由内部银行进行有偿调剂和调度,把闲置现金余额降到最低限度。 2.筹资控制系统。在集权管理模式下,母公司和各子公司的对外筹资,由内部银行统一对外筹措,各子公司无权对外筹资;在分权管理模式下,子公司可在授权范围内对外筹资,但必须把筹集的资金统一存人内部银行。筹资控制系统的重点是借款控制,包括借款审批程序控制、借款总量控制和负债比率控制。 3.投资控制系统。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投资控制系统与借款控制系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它包含的内容除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控制和投资总量控制外,还包括投资方向控制和投资风险控制。 (三)收益控制系统 集团公司收益是指集团公司整体的会计利润,它是母公司和各子公司收入与成本配比的结果。集团母子公司的收益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实施盈余管理策略来实现。 1.统一会计政策 为保证收益质量,集团公司不仅要选用恰当的会计政策,而且要求母公司与各层次子公司所选用的会计政策应该达到一致。 2.盈余管理策略 盈余管理是选择使会计收益达到某种结果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有别于利润操纵,它是企业为实现理财目标而采用的管理策略。在法律制度允许范围内,集团公司股东和经营者对财务报告收益在一定程序上进行控制,其主要手段是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控和关联交易等方式,目的是通过节税等形式实现集团公司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四、财务信息控制系统 集团母子公司间财务信息是否畅通,关系到整个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有效的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财务信息报告制度 母公司应制定子公司的财务报告制度,包括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报告制度。各子公司在进行 重大经营决策前,必须事前向母公司报告。 (二)内部审计制度 集团母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审计、年度审计和子公司经营者的离任审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纠正,并对责任人加以处罚,以形成集团公司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机制。 (三)财务网络电算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财务网络电算化提供了可能,为提高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创造了现实条件。其优点主要体现在:1.记账凭证录入分布在各工作站上同时进行,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2.各子系统可以自动转账,形成统一的总账库,减轻转账工作量,既增加了转账的准确率,又提高了转账速度;3.主管领导可方便查询各种财务数据,并通过应用软件随时制成各类统计分析资料与财务分析报告,为高层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 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的完善,首先要构建财务控制系统,其次要保证控制系统能良好地运行。在实践中,应为系统运行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机制环境。以人为本,把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管理者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监督、经营、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激励机制,比如股票期权制,与我国目前常用的工资、津贴或奖金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能促进集团公司发展的激励机制。 财务控制论文:工会财务控制之断想 目前,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企业集团都把财务控制工作放在首位,而且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相比之下,我们工会系统的财务控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工会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工会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工会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在财务控制作为事关每个工会组织的生存壮大的命脉、财务技术倍受社会各界和每个单位关注的今天,需要我们这些专业人员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重新审视工会财务控制工作的主体、目标、地位和实施方式,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工会财务控制的主体 工会财务控制的主体首先是工会组织中法人代表及其所属的领导班子。有人说,工会财务控制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一个单位财务控制不完善也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其实不然,工会财务控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工会法人代表及其所属领导班子的责任,是工会领导班子对工会财务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必要管理。一个健全的工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领导班子治理经济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工会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工会系统经济治理结构的完善。工会财务控制工作是工会工作中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一项工作,也是最实际、最具体的一项工作,是关系到工会组织生死存亡和工运事业发展的大事。工会如果失去了这个控制基础,就无法落实工会的各项职能和任务。作为工会的领导班子,特别是班子中的一把手,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用长远的战略的眼光认识工会财务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财务控制工作的领导。如果只强调财务部门去控制,领导班子不支持,或者有意无意的削弱财务控制的过程,这种控制显然是无助的,更不要设立一个财务部门后,因为财务部门控制的严格不方便而允许重新设立若干个财务帐户,然后各行其是,不受财务部门的牵制而失去控制。为此,笔者断想之一是:工会财务控制的主体首先是工会组织中法人代表及其所属的领导班子。 二、工会财务控制的目标 工会财务控制的目标是工会组织价值的最大化,是控制费用与财务收益的均衡,是工会现实的低费用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现实的合规性、有效性。财务控制的首要目标是降低无效费用;其次,财务控制目标是促进工会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财务控制过程必须是围绕着工会工作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再次,财务控制致力于将工会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工会组织价值最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目标的实现较难,因为工会财务控制的目标往往被忽视,与工会整体工作相割裂,甚至有人认为财务控制工作是对工会工作的一种限制和制肘。所以,笔者断想之二是,工会财务控制目标的实现还有等待于创造一种有效平台。 三、工会财务控制的地位 我们知道,工会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工会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支出、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工会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算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的内容有可用资金、应付资金、专用资金、固定资产等。在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呢?理论上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是筹资、投资与分配;也有人认为是财务决策,还有人认为是现金(资金)的循环和周转。笔者认为。财务控制应该是最核心的内容。 我们来研究一下,如果把筹资、投资、分配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的话,筹资可以不合法,投资也可以来去不明,严重流失,分配可以不公平,无原则。如果把财务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的观点,我认为可能违背了财务管理最本质的含义,不利于有效地实现财务目标,对财务管理的实践难以发挥最有效的指导作用。因为财务决策是最有效的一届委员会的长期财务决策,属于单位工会的战略规划,这种决策规划的权力在经济治理结构中仅仅属于工会领导班子,包括年度财务预算的审批权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事前”财务管理权限基本上属于班子结晶,决不属于只是执行性的财务部门的层次上。如果把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那么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很有可能偏离方向,出现严重失误。所以,工会财务控制才是财务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财务控制无处不在。财务控制是财务部门借助于领导班子的信任和支持,通过细化了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手段,一是按照《工会法》足额收缴工会经费,合理分配支出,完成财务决策、财务预算等相关事宜。二是解决工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工会与外部有关单位利益矛盾与协调问题,从而以管理制度方式来协调财务行为主体(工会会计、出纳、资产管理、采购、物品存放)的责、权、利关系。三是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工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工会总体目标。四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工会组织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所以,笔者断想之三为,财务控制在工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四、财务控制的实施方式 从机制角度分析,工会财务控制要以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所谓全方位的控制是指财务控制必须渗透到工会的经济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覆盖工会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所谓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是指既有事后的监控措施、更有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所谓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 保安线,是指对工会采购、投资、费用的办理与管理必须有相应的后续监控手续。比如印鉴分离,集体采购、投资招标等,这种制度可以成为第一道财务防线。能够成为工会财务控制第二道防线的是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票据传递制度、资产清查制度。比如固定资产借用、转移需报上级工会审批、备案制度。可以成为工会财务控制第三道防线的是以财务、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活动尤其是财务活动全面实施监督、检查、调节。这样的财务控制手段、方式决不局限于财经制度、财务计划、资金费用定额,它也需要创新,现实中创造的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式都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包括:1、以懂财务专业为基本特征的工会法人制度。工会法人及所属的领导班子要懂一些财务专业知识,最起码要学会看会计报表,知道哪些资金可用、哪些资金不可动用,哪个环节需要如何控制,为什么要控制及控制的有效方式。当前有些工会领导只会看银行存款有多少钱,出现不管是谁的钱,只要在我帐户上就由我花的可笑行为的大有人在,甚至不顾财务人员的说明而自作主张,有的领导带头破坏规章制度,不经制票,不经审核,自己审批、自己报销,出纳员就是他的钱匣子,一旦出事了,他说他不懂而妄想蒙混过关。还有的地方政府不经工会上级组织的同意擅自决定调配工会的资产和资金,所以工会需要懂一些财务常识的领导已迫在眉睫,只有懂财务控制的领导才能保证工会财产的安全。 2、以办理授权书为主要形式的授权控制制度。这里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工会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比如,领导授权财务部门按核准的预算执行,那么其执行权力就在财务部门,其它人就不需在执行中滥批强管,这样被授权人很不舒服,从而影响积极性,最后导致责任不清。 3、以预算管理为基本保证的预算制度。预算管理是工会系统现行的财务管理方式,应该说,多年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预算管理成了一纸空文,有预算不执行,超预算现象比较普遍,每年做预算也是不得不走的形式。这样就违背了预算管理的根本要求。我们说,预算管理应该是最严肃的财务控制手段,正是由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的实施,才强化了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使工会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细化落实。所以,有效的强化预算管理是实施财务控制的保证 4、以统一核算为主要手段的财务结算中心制度。财务结算中心是办理内部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工作是:集中管理各单位的现金收入,统一拨付各部门因业务需要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工会的资金需要;办理各部门之间的往来结算;实施财务控制等。内部结算中心的这些职责对增强工会活力、强化资金管理、控制财务收支、正确处理业务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关系、完善工会经济活动等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现财政部门正在实施零余额帐户管理,就是逐步向结算中心方向发展,我们不访也借鉴一下,县区以上实施集中结算,对控制不良资金的产生必然起到扼制作用。 5、以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为促进作用的监督检查制度。所谓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方法,对工会内部各项目支出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情况、资金运作效益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工会业绩评价作为一个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财务管理循环中,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财务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的调控,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财务活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的循环以实现对整个工会经济活动的最终控制。而业绩评价既是本次财务管理循环的总结,又是对下一次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 诸如此类各种实用性强财务控制模式的分析丰富了我们对财务控制的认识。系统化的财务控制是各种方式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应该充分体现下列原则要求:集权与分权体制的结合;财务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渗透;关注结果与监控过程的统一;激励与约束的交融;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的配套等。所以财务控制断想之四为,工会财务控制的实施方式是促进工会整体素质提升的保障。 财务控制论文:企业财务控制的分析 摘要:文章在分析财务控制演化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财务控制演化的特点,针对演化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趋势,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对策:加强财务战略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良好控制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利用财务网络进行全方位控制;完善会计规范。 关键词:企业;财务控制;分析 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财务控制演化的角度,对我国如何完善财务控制进行探讨。 一、财务控制阶段的历史演化 财务控制演化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企业活动的财务控制阶段。生产企业产生后的早期,其财务控制主要围绕增加产量的生产活动进行。这一阶段的控制先是对生产活动的财务控制,进而发展到对经营活动的财务控制,后又加入对未来活动的财务控制。2、以控制人为主的多层次、多方位财务控制阶段。虽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股份公司开始迅速发展,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出现经理控制董事架空股东的情况。3、以内部综合控制等为重要内容的财务控制阶段。外部控制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外部控制并不能取代内部控制,所以通过外部进行控制的同时,仍需加强内部控制。 二、财务控制演化的特点 1、依环境变化而变化,财务控制的内容日益复杂,并由控制现在转变为控制现在与控制未来相结合,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外在的压力传递给企业,使企业通过标准成本控制成本数额,增加竞争实力。2、对企业活动由直接控制转变为间接控制,由单一控制转变为多层次、多方位控制系统。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一时,所有者直接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即所有者企业活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时,对企业活动的内部控制变为间接执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企业活动;外部对经理的控制财务总监为:经理市场注册会计师经理企业活动。此外会计法律法规等会计规范也对企业的经理、企业的活动起到控制作用。3、由内部控制转变为内外结合控制,且内部控制的内容更加全面。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时,所有者对企业活动的控制只局限于企业内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时,所有者处于企业之外,一方面通过财务总监控制企业经理,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外部的经理市场、注册会计师对经理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间接控制企业活动的目的。4、由动态财务控制转变为动态与静态财务控制的结合,且动态控制更完善动态财务控制,是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财务控制。预算管理和财务总监委派制均属于动态财务控制。预算管理通过预算使企业的目标得以细化,将预算的执行情况与细化的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总结超额完成计划的经验和未完成计划的教训,指导以后更好地完成预算。但对于两权分离的企业来说,没有所有者的控制,只有预算控制是不健全的。而财务总监是以出资者的身份来监督、控制经营者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全部财务收支,弥补了单纯预算管理的不足。静态控制是通过对经营成果的分析进行的财务控制,即年终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便属于静态的财务控制。经营者与所有者合一时,对企业的控制只是预算管理的动态控制;当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时,对企业的过程控制除了预算管理外,增加了财务总监的委派,而且还增添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静态控制。 三、完善财务控制的对策 1、加强财务战略控制。进行财务控制必须分析目前的环境及未来环境的变化,分析企业在寿命周期所处的不同阶段及未来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加以控制。如处于发展期的企业在财务上应该采取快速扩张的财务战略,而处于衰落期的企业,应该采取的相应财务战略是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良好控制环境。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权责利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有利于进行财务控制。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根据人本管理理论,财务控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对企业管理者、员工诸多影响因素中,企业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是影响财务控制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在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原有企业文化因不适应企业面对的新环境阻碍了企业发展,所以企业必须面对新环境培育新的企业文化,将适应时代特 色的新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灌输给企业的各管理阶层和普通员工,以顺利实现控制目标。4、利用财务网络进行全方位控制。财务控制的活动日益复杂,需要加强动态的财务控制,且由于内部控制人的行为,需要加强股东对企业的控制。当今出现的网络财务有助于对复杂活动的控制,也有助于股东对企业的控制。网络财务随着网络企业和电子商务的产生而发展起来。通过网络可以把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物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使管理当局随时掌握客观信息,从而可将财务控制科学地渗透到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的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并将各层次、各过程、各环节的财务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果。通过网络可以使企业的股东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便于股东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经营者违背股东利益的行为。网络财务的这种作用的发挥,建立在网络向外提供数据的真实性的基础上,所以需要采取措施保证网络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 财务控制论文:多种经营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 「摘要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提高资金的营运能力,加强企业的偿债能力,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控制企业规模的扩充等方面提出了强化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的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控制 附属于煤炭行业的多种经营企业几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规模上看仍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具有独特的财务管理特点。本文拟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谈谈多种经营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 一、多种经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 多种经营中小企业大多成立于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起步较晚,受规模和人员素质的影响,在财务管理上,通常存在以下弱点: 1.存货控制不严,造成资金停滞。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存货的管理比较薄弱,存货占用资金较大,期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是销售收入的两倍以上,由此而来造成资金成本高,资金停滞、周转迟缓。 2.应收账款控制不严,造成资金回笼困难。对于应收账款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严格的赊销政策;二是回收期过长,又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三是应收款项不能回收造成呆账。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明显减慢,而且会造成资金和效益上的损失。 3.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的闲置或不足。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企业认为现汇越多越好,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长期闲置,不能参加生产经营周转;另一种企业恰恰相反,资金长期短缺,使用没有计划,将流动资金用来大量购置固定资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4.重资金不重财物,造成资产损失浪费严重。多种经营企业大多数的管理者,很重视对资金的管理,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办法,收支严格,保管妥善,出了差错及时查找。而对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成品)、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等的管理却不严,虽然也建立许多相应的办法和制度,但和资金管理相比存在着保管不善,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 二、多种经营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的要点 1.努力提高资金的营运能力 资金在周转过程中,从货币资金开始,然后沿着存货、应收账款到货币资金为止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和周转。其中,应收款和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对资产的周转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为此,首先,要加强存货和应收款项的管理,尽量延缓资金停滞和循环的过程。其次,使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得到有效配合,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这样会造成借款到期而投入资金还未收回,势必要从另外渠道筹资来偿还短期借 文秘站: 2.要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财务杠杆使企业拥有大于其产权的资产基础。企业能够通过借款和其他方式,比如应付款项等产生债务,从而增加资本。但多种经营中小企业由于受规模的限制,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学会用负债去经营、去赚钱,同时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如负债过多,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就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如负债过少,又会限制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外来和自有资金的相互配合,既要借债,又不能借得太多,以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 3.要加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过分析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即企业资产的流动状况可判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中小企业在改善资本结构的同时,在资金运用上,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周转灵活。要十分重视存货的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另外还可以通过使用银行贷款或变卖长期资产等增加资产的变现能力。 4.要强化资产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以及样品管理上建立合理的程序,从制度上保证操作规范,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其次,财产管理和财产记录一定要分开,形成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不能把财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一系列工作交由一个人去做。再次,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最后,要不定期地突击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5.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建立健全档案制度 很多企业疏于原始记录,很难提供一份完整的财务档案资料,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给自我评估、融资、计划、预算等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 6.严格控制企业的规模 对于企业来说,规模经营有它的优势,但盲目扩充,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优势,有时反而会将企业拖垮。对于多种经营中小企业来说,首先要在企业做优、做强、做精的基础上,再去考虑规模的适当扩大才是可行的。而且扩充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对未来情况有详尽的分析,特别要充分考虑资金问题,如果没有办法获得适当的资金,宁可保持其现状,也不能盲目依赖借贷扩充。 财务控制论文:财务控制新论 [摘要]本文从“财务管理(FINANCLAL MANAGEMENT)”而非“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的角度出发,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的要求,分析了财务控制的主体、目标、客体和方式的重新定义的主张,强调研究财务控制必须致力于具体实施方式系统架构和它们之间的融合。最后提出财务控制权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按照传统和现行的解释,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在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财务状况事关每个企业的生存壮大的命脉、财务技术倍受社会各界和每个企业关注的今天,需要我们这些专业人员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财务控制的功能及其在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一、财务控制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 之所以需要对财务控制进行重新定义,是因为财务管理的理论、环境以及人们对财务管理的预期都发生了变化。首先与传统体制相比,财务管理已经游离于财政管理而独立存在,就象在政企分开后企业以法人身份独立于政府一样,换言之,财务管理的微观性是其基本属性。讨论财务控制必须在委托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控制的主体首先是公司董事会。 根据理论,“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管理层次上”。实证分析表明,关系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公司股东向经营者授予经营管理权可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因为由众多的股东们直接参与公司决策、经营管理、生产控制的成本是惊人的。但是关系的确立又必然招致成本。这种成本不仅最终由股东承担,而且它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架构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董事会对经营者(CEO)财务约束和控制的强化。根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董事会由创立大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从董事会的职权来看,我们很容易提出这样的结论:公司治理结构以董事会为中心而构建,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各种主要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与控制,从本质上决定公司的财务状况。 本文强调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主体地位,决不是否认CEO(首席执行官)与CFO在财务控制体系的一定地位,实际上由于企业多层关系的产生和运行,财务控制的主体也是分层次的和多层次的(在内部人控制严重的企业,总经理实际上在财务控制中占据“首席”)。同时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决策和控制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是否定CEO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地位,在企业战略决策和战术执行这两个领域里,既需要有务虚的战略决策者,更需要执行的专家,即CEO。盖茨就颇有感慨地说过:“当战略大师不值得一提,当CEO方显硬功夫。”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首先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而是出资人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2、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是成本与财务收益的均衡,是企业现实的低成本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现实的合规性、有效性。财务控制的首要目标是董事会出于减低成本(指因经营者、雇员等人偷懒、不负责任、偏离股东目标和以种种手段从公司获取财富等而发生的成本,这种成本最终由股东承担)。成本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其次,财务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战备目标的实现,所以财务控制过程必须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最后,财务控制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价值最大。 3、财务控制的客体首先是人(经营者、财务经理等管理者、员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外部财务关系,其次才应该是各种不同的企业财务资源(资金、技术、人力、信息)或现金流转。 4、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应该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为了降低成本,实现财务目标,必须设计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内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解雇或替换表现不佳的经营者;通过董事会下设的各类委员会完善公司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控职能;清晰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之间的决策权、控制权的界限;推行经营者、员工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的“激励制度”,包括年薪制、利润分享制、认股权计划等;实行预算管理;通过组织机构的设计与重整,完善内部组织控制和责任控制、业绩评价制度。“外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经理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一个理性的经营者、员工在人才市场的影响下,可能不会过度违背公司股东的利益;控制权市场上潜在购并者的威胁;政府的法律;资本市场上的监管者,如政府、中介机构、专业证券分析师等。 二、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我们知 道,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的内容有资金、现金流量、证券、资本(产权)经营等的各种主张。在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呢?理论上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是筹资、投资与分配;也有人认为是财务决策(这种观点可能深受著名管理学家H.西蒙的名言“管理就是决策”的影响);还有人认为是现金(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但是比较集中的观点是在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诸如:“财务管理正是通过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决策来提高报酬率,降低风险实现其目标的。”(参见注册会计师指定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第7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的观点,无疑会使财务管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财务人员不再仅属于账房先生之类的的管家。但是在理论上把财务决策摆放在财务管理体系、职能的首要地位,我认为可能违背了财务管理最本质的含义,不利于有效地实现财务目标,对财务管理的实践难以发挥最有效的指导作用。原因有二:第一,财务决策特别是最有效的长期财务决策,属于企业战略规划,这种决策规划的权力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仅仅属于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包括年度财务预算的审批权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事前”财务管理权限基本上属于出资者,决不属于只是执行性的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的层次上,后两个层次的财务管理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事中”阶段。由于企业内部的多层关系使财务管理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多个层次。经营者和财务经理者的基本职责是落实战略决策、实施公司预算,所以才称其为执行型,而不是决策型。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主要属于经营者和财务经理层次,因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具体经营管理问题主要涉及经营者(CEO),具体财务管理肯定与首席财务长(CFO)联系在一起;第二、从决策的概念上分析,决策就是决断,尽管任何决策也都是包含了一个复杂的分析比较、择优的过程,但是,如果把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或职能规定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的话,作为财务管理核心人物的CFO功财务经理,核心部门的财务部门会经常处于“待业”或“关门”的状态。因为一个企业的投资、融资和分配决策,尤其是长期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在企业错综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毕竟属于偶于事件,更多属于非程序化决策。从现实分析,CEO与CFO更多是借助于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细化了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手段,均衡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完成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事宜。比如以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解决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协调问题,即解决不同管理主体或利益主体间的签约关系,从而以管理制度方式来协调财务行为主体(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经理、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集团)的责、权、利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企业财务学主要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财务控制的任务是就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 所以,财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当然我们并非否定财务决策正确对财务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 三、财务控制的实施方式需要创新与整合 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要以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所谓全方位的控制是指财务控制必须渗透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所谓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是指既有事后的监控措施、更有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既有约束手段,也有激励的安排;既有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也有采用人事委派、生产经营一体化、转移价格、资金融通的策略;所谓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阴谋诡计线,是指对企业采购、生产、营销、融资、投资、成本费用的办理与管理必须由两个人、两个系统或两个职能部门共同执掌,如是单人单岗处理业务更需要相应的后续监控手续;这种对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的制度可以成为第一道财务防线,能够成为企业保安第二道防线的是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票据、合同等业务文件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之间传递的制度、预算和目标。可以成为企业保安第三道防线的是以财务、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活动尤其是财务活动全面实施监督、检查、调节。这样的财务控制手段、方式决不局限于财经制度、财务计划、资金费用定额,它也需要创新,现实企业中创造的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式都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包括: 1、以社会化、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 如前所述,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董事会这个中间地带,它联接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方利益,同时防止所有者的干预,监控着经营者的行为。而董事会的关键是董事会人员构成,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经验看,只有社会化、专业化的董事会才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社会化的标志是外部独立董事的介入,专业化的象征是专业委员会的形成与运作。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组织管理其庞大机构的基本原则是政策制定与执行控制分开,分散经营与协调管理相结合。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只有最根本性的问题,如经营范围、产品方向、生产规模、投资安排、资金筹集、计划目标、重要职员任免等,方提交董事会及其所属的委员会讨论。董事会下设六个委员会 :经营委员会、任免委员会、分红和酬偿委员会、关系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人数不多,一般由董事组成,一个董事可参加若干个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任务是负责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面领导,掌握财务以外的各项决策和指挥。但它不从事日常业务经营活动方面的具体执行工作,而是由它责成企业有关部门去完成。财务委员会独揽公司财务大权,批准一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本投资,规定公司的长期财务目标,决定公司高级职员的薪金,审查批准执行委员会提出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方案,负责筹措资金,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的经济效果,年终对公司的决算进行审查,负责制定股利分配方案。经营委员会主要是代表董事了解和检查公司的营业情况。任免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高级领导备用人员的提名。分红和酬偿委员会主要是决定高级职员的薪金及每年应得的酬偿。关系委员会主要是负责公司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2、授权书控制 这里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 从理论上分析,授权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内部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对政党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一般授权在企业大量存在。特别授权是指对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这些例外的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一研究。例如,授权购买一件重要设备、授权降价出售商品等都是特别授权的事例。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3、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西方可以就是流行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工国以新兴铸管、宝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都实践着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种新的控制机制。我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保障有三:一个是公司法,另一个是公司章程,再一个就是公司预算。其中公司预算正是以《公司法》、《公司章程》为依据,具体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可以说,正是由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的实施,才强化了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使公司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细化落实。 4、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子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工作是:集中管理各单位或分、子公司的现金收入,统一现金收入;统一拨付(贷款)各成员或公司因业务需要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企业或集团的资金需要;办理各分公司之间的往来结算;实施财务控制等。内部结算中心的这些职责对增强企业活力、强化资金管理、控制财务收支、正确处理业务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关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等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5、财务总监委派制 财务过程的控制,只有预算或结算中心是残缺的,比较虚幻的,这样的财务控制是不健全的,因为没有人的地位。而财务总监就是以出资者的身份来监督、控制经营者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全部财务收支过程。 6、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所谓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或其各分支机构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个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财务管理循环中,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财务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的调控,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财务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的循环以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而业绩评价既是本次财务管理循环的总结,又是对下一次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业绩评价包括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动态评价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状况即时确认、处理,它属于事中控制;综合评价则是在期末对于各预算执行主体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其评价内容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综合评价作为本期预算的起点和下期预算的终点,主要涉及企业整体效益的评价及奖惩分配的问题。 诸如此类各种实用性强财务控制模式的分析丰富了我们对财务控制的认识。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各种预算模式决不是相互排斥的,企业可以以一种模式为主,其他为辅,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组织特点选择多种模式,形成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财务控制体系。系统化的财务控制则各种方式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应该充分体现下列原则要求:集权与分权体制的结合;财务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渗透;关注结果与监控过程的统一;激励与约束的交融;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的配套等。 四、财务控制权的取得与变换是企业价值的提升与实现的崭新方式 在现代公司中,直接(或间接)地拥有一个企业半数以上(或数额较大)的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藉此来决定公司的董事人选进而决定公司的财务方针,并在公司中拥有控制财务决策和盈余分配等方面的权利,即为“财务控制权”。简言之,是对公司的财务方针与利益的决定权。它被认是是公司控制权的灵魂。公司财务控制权的取得,意味着新的权利主体取得了改组公司董事会的权力,并以此来贯彻这一权利主体的财务意志。控制权的概念有别于控股权。控股权只是一种潜在的控制权。控制权的主体未必是股东或大股东,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或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公司的财务运营和重大决策往往是由公司经营者来控制的。大股东只有有效地行使其参与企业财务决策和控制活动的权利,潜在的控制权才能转变成现实的控制权。这就是那些具有参与公司经营意愿的大股东能够有效地控制公司经营活动的原因所在。在发达产权市场上,财务控制权的取得与变换的实现方式包括:上市、下市、经理人持股、职工持股计划、合并、收购、权争夺(这是持有异议的肌东通过争取股东的投票以获得董事会的控制权)。实证分析表明,财务控制权的取得与变换不是一种简单的财务运作方式,已经作为对公司经营者的一种制约机制和提高财务效率机制而存在。这一命题的提出,使得财务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已经拥有更新的内涵和独特的功能,使我们对财务控制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财务控制论文:略议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 中小企业受规模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在财务管理方面,一般存在以下弱点: 1、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 2、应收账款控制不严,造成资金回收困难。 一是没有严格的赊销政策; 二是回收期过长,又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 三是应收款项不能兑现或造成呆账。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而且会造成资金损失。 3、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包括银行存款)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而有些企业恰恰相反,资金使用没有计划,大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 4、重钱不重物,资产损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很重视对现金的管理,收支严格,保管妥善,出了差错及时查找。而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却不严,保管不善,出了问题也无人查找,资产损失浪费严重。 二、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的要点 1、努力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是企业财务管理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为此,首先,要使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得到有效配合,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这样会造成借款到期而投入资金还未收回,势必要从另外渠道筹资来偿还短期借款,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要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更有必要的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两者有效配合,才能产生最佳经营效果。最后,要充分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如应收账款什么时间可收回,什么时间应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容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桔据。 2、要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中小企业受企业规模的限制,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尤为重要。负债过多,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就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负债过少,又会限制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外来和自有资金的相互配合,既要借债,又不能借得太多,以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 3.要保持适当的流动能力。中小企业在改善资本结构的同时,在资金运用上,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周转灵活。日常应要十分重视存货的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等的管理。 4、要强化财产投制。首先,要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以及样品管理上建立合适的操作程序,从制度上保证操作规范,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其次,财产管理和财产记录一定要分开,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不能把财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一系列工作交由一个人去做。再次,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最后,要不定期地突击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5、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很多中小企业疏于日常记录,很难提供一份完整的财务资料,这势必会给自我评估、融资、计划、预算等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 6、严格控制企业扩充。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扩充一定要有适当的计划,要对未来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资金问题,如果没有办法获得适当的资金,宁可保持其现状,也不能盲目依赖借贷扩充。 财务控制论文:财务控制与财务治理简析 按照控制论的观点,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的控制系统。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管理控制又包括几种不同的业务控制,如组织控制、经营控制、财务控制、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控制等。财务控制从属于管理控制,在企业控制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与会计控制密切联系。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体系不但承载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信息以及信息的加工和披露,而且与包括资本的筹集、资产的运营、收益的分配等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活动相联系,从而与企业的管理控制相对应。因此,财务控制是连接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重要结合口,在公司财务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公司治理中,以对经理人的约束和控制为例,经理人在决策中需要运用会计信息,这是不言而喻的。但经理人在决策时,如果没有相应的财务控制(具体表现为一系列财务制度和机制约束),他就可以利用甚至操纵或歪曲会计信息,作出有利于内部人而有损于所有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另外,不经约束和控制的经理人的决策有可能导致失误,引致企业经营和财务风险,既损害与企业利益相关人的利益,也最终导致企业和经理人利益的损失。而通过财务控制的经理人的决策,首先保证了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以避免经理人由于头脑发热而引发的非理性决策;其次,财务制度的程序化控制和规范化操作也可以抑制经理人的“自违规”、“超法规”意识,从而有助于在公司内部确立“依法治厂”、“法规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最后,由内部控制链中的内部审计进行的再把关,将从内部再一次制约管理层的操作失误和经理人的有意违规。当然,后者的力度相当有限。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下文中还要强调公司外部机构控制和监管的必要性。 由于长期契约是因不对称信息而存在,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必然引致契约的不完全性。契约一旦签定,对违约事项势必要诉诸法律。那么法律是如何对待这种不完全契约的呢?艾伦·施瓦茨认为,不完全契约在法律上和经济理论上的解决依赖于契约条款的补充和修正。他通过对长期契约所使用的四种需求方指数的研究,提出“长期契约包括多种风险分担和重新协商的条款”,“再协商是帕累托改进”。 以委托关系为基础的企业长期契约的再协商、补充和修正是需要通过公司治理来完成的,即通过公司治理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约束、监督和管理而起作用。这样不但要在公司组织结构中设置内部监督机构——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力求从制度设计上保证监督的效力,而且要在公司外部形成有利于监督的环境——政府部门的监管、中介机构的外部审计、行业协会的自律和有关诚信的社会舆论的呼吁。 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人的局限性,这种监管仍是有限的,成本中仍要支付由于监管不力造成的“剩余损失”。我们可以把这种监管的不力归结为契约的不完全性。 阿洪和博尔顿利用契约的不完全性发展了一个企业资本结构的理论,他们研究了企业家和投资者之间的这种不完全长期契约“即初始的契约结构能否以及如何使当事人的目标达到一致;当初始契约不能达到一致时,控制权应该如何配置。当重要的变量不能在契约中写明时,控制权的分配就变得非常重要”。可以看出,控制权的分配可以解决原始契约的不完全性,或者说契约的再协商、修正和补充需要通过企业的控制权分配来进行。在具体执行中,实施企业的内外部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前所述,财务控制是连接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重要结合口,在公司财务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企业控制中需要特别强调财务控制中的契约再协商、修正和补充。在公司内外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出于不同的动机,对公司财务控制的目标不同。从内部控制契约的初始设计和我国目前的实际看,内部控制权的分享最薄弱的一方为债权人,尽管他们的存在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内部控制权的分享仅限于借款契约签订前的资信审核;在资金筹集到手之后,债权人的控制权几乎是一片空白,债务人随意改变借款用途、逾期不还或有意赖账等情况也为数不少。 另外,对外部资本市场、经理人才市场的控制与约束几乎还没有提到公司治理的议事日程上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虽然在不同程度上从外部对企业进行着控制与约束,但近期一再出现的会计丑闻说明在事务所自律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事务所与客户合伙作弊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严重。 由于契约的初次设计中的不完善以及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原有契约约束不力,使公司治理模式出现缺陷或控制环节出现漏洞是完全可能的。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在财务控制中通过组织控制、程序控制(含授权控制、预算控制)以及战略控制等手段进行层层设防,以不断解决由此引发的控制失效。 1.组织控制。组织控制是指通过组织结构、组织分工、责任制度等方面进行内部财务控制。财务上的组织结构是指各种因素在企业内部财务组织中的构成方式,即企业内部财务结构如何设置、设置多少岗位以及各岗位之间如何衔接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内部条件和财务战略,选择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财务组织结构。 财务组织结构的设计,首先,要注意其均衡性,以确保控制与覆盖的全面性;其次,要处理好财务治理中财权集中和分散的关系,达到集权、分权与控制的统一。财务组织分工是指在合理的组织结构中进行科学分工,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分工的专业化,即要明确各科室的职能和岗位职责,使其协调运转;二是在组织分工上不能由一个科室或一个人自始至终包办、处理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而应由几个相对独立的人员或科室分别完成。合理的分工管理还要建立自动检查和协调系统,这种系统是在业务进行的过程中自动运行的。责任制度是以明确责任、检查和考核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其具体形式有财务部门责任制和各财务岗位责任制。总之,通过对以上财务组织控制中三个方面的契约再设计和修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的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失控问题得到改善。 2.程序控制。程序控制是指公司所有业务和财务活动都必须按既定程序办理。具体可表现为授权控制和预算控制。授权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审核,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而进行的控制。它是一种事前控制,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对于授权范围内的行为应给予充分的信任,对授权之外的则不予认可。授权的方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授权控制中必须注意授权的层次性和程序问题。即公司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的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保证各管理层之间的权责对等。公司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不得越级、违规审批。 在财务控制中,通过一般授权由经理层及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即可组织实施的项目有:一般费用开支、内部资金往来调剂、信用限额内的销售、存货出入库、签订限额内的购销合同等。对于公司重大的财务事项,其权限一般在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如由经理层执行,则必须经过特别授权。例如:对外担保事项、重大经济合同或协议、收购或出售大额资产等。 预算控制也可以看作程序控制的一种方式。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作出的事前计划和安排,并予以细化和层层落实的过程。预算应看作企业的法规,一旦确定,任何人都必须执行,不得任意变动。如果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必须调整预算时,也必须经过原定机构的批准,而不能由某些(领导)人任意变动,从而保证预算的硬约束。 3.战略控制。企业的总体设计和规划构成企业的发展战略。按照企业发展的战略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才能使企业始终不偏离发展的大方向。具备了这一思想,企业才能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才能正确处理一系列关系。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将会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和相应的财务战略,其财务战略必须统一于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上,并将全局观念、长远观念、整体观念等深入贯彻到财务管理中,应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从而使财务控制的重点也发生转移。 此外,强调公司的外部财务治理,加强政府有关部门、证监会、中介机构、社会舆论等外部力量对公司的监督和控制应该是公司财务治理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如可以采用政府外派监事会制度和财务总监制度;加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法规监管和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等。 财务控制论文: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构建研究 摘要:企业集团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由众多企业法人共同组成的联合体。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是企业集团核心管理内容之一。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并结合理论研究认为: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是由财务人员控制系统、财务制度控制系统、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控制系统等构建的有机整体,企业集团管理当局应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机制环境,保证其高效、及时、完整、良好地运行,保持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人员控制;财务制度控制;财务目标控制;财务信息控制 企业集团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由众多企业法人共同组成的联合体。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是基于母子公司间的产权和资本纽带关系,为实现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以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约束、检查或纠偏为手段而形成的若干要素的有机结合,它是企业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系统的核心,也是在出资者所有权及企业法人财产权基础上产生的。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系统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传统上控制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本文试就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构建作一探讨。 笔者认为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是由财务人员控制系统、财务制度控制系统、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控制系统等构建成的有机整体。 一、财务人员控制系统 提高企业集团母子公司控制效率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控制,加强财务监控,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控制通常可采取四种方式: (一)委派制 企业集团公司委派的财务总监,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福利待遇等均在母公司,费用由子公司列支。被委派的财务总监,应组织和监控子公司日常的财务会计活动,参与子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把母公司关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资、技术发展等重大决策贯彻到子公司的预算中去,对子公司各类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审核子公司的财务报告,负责对子公司所属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定期向企业集团公司报告子公司的资产运行和财务情况。从而,使企业集团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可以在子公司得到较完全的贯彻和实现,并且监督子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切实维护企业集团公司的权益。这是目前多数企业集团采取的做法。缺点在于子公司经营者缺乏对市场灵敏度的感应。 (二)指导制 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子公司总经理提名,由子公司董事会聘任或解聘。母公司只能通过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影响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产生。同时,母公司财务部门只能对子公司财务部门进行业务上的指导,无权对子公司财务部门命令。此方式的弊端在于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 (三)监督制 子公司在决定自身财务部门的设置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母公司基本上不干预。但母公司向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或财务监事,负责监督子公司的财务活动。 (四)集中制 在企业集团中,各子公司财务主管由母公司选派,向母公司负责;财务部门相对独立于各子公司,其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福利待遇等均体现在母公司。以某企业集团(厦门国贸)为例,其财务人员集中办公,不下放到各子公司。财务部门不是按不同的子公司来设置科室,而是按财务职责的合理分工来设置,分为结算科、会计科和财务科。这种设置方法使母子公司财务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母公司能及时掌握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 上述四种方式具有共同点,即母公司都必须向子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我们称之为财务总监制度。财务总监有两种职权:享有对子公司财务计划制订的参与权,财务计划执行的监督权;对重大财务事项,财务总监与总经理或董事长共享签字权,并承担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等责任。 二、财务制度控制系统 以财务权力和责任为核心的内部财务制度是企业集团公司开展财务活动的行为准则,建立统一财务会计制度,也是企业集团公司实行科学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 为了分析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比较其经营成果,从而保证企业集团整体的有序运行,母公司还应根据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制定统一的、操作性强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子公司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提高各子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建立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下属子公司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母公司财务主管可以随时调用、查询任何一个子公司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随时掌握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各层次的财务制度均应重点突出公司权力机构(股东会)、决策机构(董事会)、执行机构(经理层)和财务管理部门四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包括他们各自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各项财务活动中的权限和责任,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财务目标控制系统 为实现企业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目标,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包括: (一)财务目标评价系统 财务目标评价系统,是以母公司财务目标为基础制定的母子公司财务评价体系。围绕企业集团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应实行预算控制,建立财务信息网络系统,同时应构建以评价获利能力为主体,评价偿债能力、资产营运效率和发展能力为辅助的财务目标评价系统。 1.实行预算控制,建立财务信息网络系统。企业集团公司可根据子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规模以及公司成本控制的特性进行预算控制:(1)预算的编制采用从下到上的方法,这样既考虑了子公司的意见,照顾了子公司的利益,又有利于企业集团公司审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2)预算的整体性及全面性使子公司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摩擦,增强凝聚力。(3)预算是以企业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为依据,可保证企业集团目标计划的实现。预算给每个子公司以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各方的责权关系,便于子公司进行自我控制、评价、调整。(4)通过建立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下属子公司的资金流转和预算执行情况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母公司的财务主管可以随时调用、查询任何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控制各个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减少子公司的经营风险和制止子公司的资产流失。 2.构建子公司的考核指标体系。企业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最终目标是获取盈利。子公司在获得运用企业集团公司投入的资本金进行经营活动的权利后,不但要确保资本金的安全和完整,还必须做到盈利,完成企业集团公司下达的投资回报指标。企业集团公司为确保投资回报的顺利实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合理确定投资回报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企业集团公司可参照子公司的历年盈利水平,结合子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在一定经营期间所能达到的业绩,确定各子公司比较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核定各子公司的利润指标,促使各子公司在资产保值的前提下,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对企业集团公司而言,子公司所获利润要按一定的投资比例返回母公司,以满足企业集团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2)建立各项财务指标执行情况的指标管理体系,使考核和监督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和科学化。其主要指标包括:①现金比率,即现金余额/流动负债。其中,现金余额是指企业会计期末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期末余额;流动负债是指会计期末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现金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②经营净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的净现流量/流动负债。该比率从经营净现金流入的角度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③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值。反映某一时点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可短期变现流动资产的偿债能力。④不良资产比率,是企业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占年末资产总额的比重。不良资产主要包括:三年以上应收账款、积压商品物资和不良投资。⑤资产损失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⑥净资立收益率,是企业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按净资产计算的增值率。 (二)资金控制系统 资金控制系统包括现金控制系统、筹资控制系统和投资控制系统等内容。 1.现金控制系统。对大中型企业集团而言,设立内部银行是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实施现金控制的有效手段。内部银行是企业集团公司借用商业银行的结算、信贷和利率等杠杆而设立的企业集团母公司财务部门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它是内部结算中心、内部信贷中心、内部资金调剂中心、内部信息反馈中心的复合体。通过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在内部银行制度下,每个受控的子公司都在内部银行开设账户,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交易,通过内部银行办理结算,以监督资金流向。各子公司只保留一个费用支付账户;内部银行根据母公司为各子公司核定的资金额度,结合实际需要发放贷款,并对各单位定额内和超定额使用资金实行差别利率计算利息;母子公司间的资金余缺统一由内部银行进行有偿调剂和调度,把闲置现金余额降到最低限度。 2.筹资控制系统。母公司在现金预测基础上,研究企业集团资金来源的构成方式,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资金的筹集应与使用相结合,并与企业集团的综合偿债能力相适应,不能盲目举债,增加筹资风险。因此,子公司所需资金不得擅自向外筹集,而须在企业集团内部筹集,并由母公司财务部门负责此项业务。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可以借助价值规律,实现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有偿使用,即子公司向母公司借款时须支付利息。 3.投资控制系统。企业集团内部的投资管理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重要环节,应遵循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事前定目标、定制度、定操作程序;事中严格遵循制度、程度的要求进行;事后进行跟踪、考核,并反馈结果、意见,以利改进财务控制。具体应该做到: (1)提出可行的企业集团投资的战略意图和基本原则。企业集团总部应明确规定整个企业集团投资战略的目的,投资领域中保护什么发展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确立母公司和每个子公司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的必须遵循的准则。在企业集团提出投资战略和基本原则时,企业集团最高决策制定机关应充分考虑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政策,资金的需要量及资金筹集的难易程度,企业集团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等。并需考虑目标行业增长率,市场需求总量和市场成长性。这时不仅要考虑该行业巨大的盈利机会,更要认真研究该行业中已存在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的技术能力、营销渠道,权衡自己的能力,仔细测算本企业集团在市场中可能分享的份额,以避免投资策划上的失误。 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集团的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手段落后,种种条件的制约使前后一体化的投资决策成为许多企业集团的首选。这种方式下企业集团也可以不断地通过投资策划将母子公司串到一条产业链上,减少母子公司间的流转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其市场风险。企业集团的发展也可以选择另一条发展道路,即进行多角化的投资来分散经营风险。进行多角化投资时因其发展所涉及的行业和项目应当是“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必须优先考虑产业的关联性,充分考虑核心枝术与核心产品的优势,使综合性企业集团中经营领域有所偏重,追求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既有利于整个企业集团减少风险,又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以发挥企业集团的经营综合优势,保持企业永远成为一棵“青苹果”。 (2)投资决策权的控制。母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有重大投资决策权,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对子公司的投资决策权问题,则有不同的做法:有的企业集团公司,子公司基本上没有投资决策权,只有在简单再生产范围内进行技术改造的权利;有的企业集团规定,子公司有限额投资权;有的企业集团公司以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自有资本)的一定比例确定投资权,在一定时期内,无论投资项目多大或多小,只要投资总计不超过比例,子公司都可以投资,超过比例无论项目大小都不能再投资。我认为,如果不给予子公司任何投资决策权,尽管母公司有很强的控制力,但不利于子公司的自我发展。如果按一定限额控制子公司的投资决策权这种办法简便易行,但各子公司规模不同,不宜实行“一刀切”的统一限额。 (3)投资计划设计、投资决策及决策机制的构建。投资方向初步确定以后,在投资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广泛的信息分析与收集工作,从财务决策支持网络中调出并补充收集有关总市场规模,年度增长率,主要或潜在对手的产品质量、价格、市场规模等信息,分析自己的优劣势,选择合适的投资时间、投资规模、资金投放方式,制订出可行的投资方案。投资方案制定后,应报企业集团最高权力审批。企业集团最高权力机关应考察其是否与企业集团的长远规划相匹配,与其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相协调,并权衡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以决定投资计划的取舍。 (4)投资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财务控制。在投资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进行跟踪调查,并与财务评价系统相联系,考察其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资产的使用是否有效率。判断资产使用是否有效率的指标可以采用总资产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和剩收益。在评价结果不理想时,需查找原因,并将结果反馈给管理者、决策者以求改进或考虑产业退出战略。 (三)收益控制系统 企业集团公司收益是指企业集团公司整体的会计利润,它是母公司和各子公司收入与成本配比的结果。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的收益控制,除了上述建立统一财务会计制度外,还应通过实行对子公司权益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控制、实施盈余管理策略及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等方式来实现。 1.实行对子公司权益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控制。权益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控制是企业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资本结构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企业集团公司可对子公司下达权益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具体指标。 权益利润率=资产利润率÷(1-资产负债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从权益利润率的公式来看,权益利润率与资产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成正比。权益利润率的高低由资产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决定。如果资产利润率不变,资产利润率提高则权益利润率提高。用权益利润率作为衡量子公司资本结构控制和资产回报的一个指标,可以使子公司管理者尽量减少资本的占用额,增加负债比率。然而,负债又与资本市场的供给状况、子公司本身的资信等有关;且负债越大,相应的财务风险也越大。企业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的具体负债比率高低应视各子公司生产经营特点而定,一般可控制在该子公司自有资本的50%-70%之间,有的应低些。 2.盈余管理策略。盈余管理是选择使会计收益达到某种结果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有别于利润操纵,它是企业为实现理财目标而采用的管理策略。在法律制度允许范围内,企业集团公司股东和经营者对财务报告收益在一定程序上进行控制,其主要手段是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控和关联交易等方式,目的是通过节税等形式实现企业集团公司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3.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母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主体,其利润分配是企业集团利润分配的核心内容。母子公司以控股方式形成,对应的是按股份分红的利润分配方式。对母公司而言,子公司所增利润要按一定的比例留在母公司,以便满足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需要,同时也要保证子公司和职工的利益得到逐步增加,这是企业集团凝聚力的动力源泉所在。 对于子公司的工资、奖金的分配应实行总量控制,建立健全对子公司工资奖金分配的检查和控制制度。子公司要严格按照母公司所规定的工资奖金计提原则,在计提工资金额范围内自主分配。 四、财务信息控制系统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间财务信息是否畅通,关系到整个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有效的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利用财务网络电算化,强化财务信息报告制度 母公司应制定子公司的财务报告制度,包括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报告制度。各子公司在进行重大经营决策前,必须事前向母公司报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财务网络电算化提供了可能,为提高企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创造了现实条件。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1.记账凭证录入分布在各工作站上同时进行,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 2.各子系统可以自动转账,形成统一的总账库,减轻转账工作量,既增加了转账的准确率,又提高了转账速度。 3.主管领导可方便查询各种财务数据,并通过应用软件随时制成各类统计分析资料与财务分析报告,为高层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 (二)加强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在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子公司的审计有外部审计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对子公司年度报表的审计属于外部审计。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则主要应由企业集团公司的审计部门负责进行。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子公司财务工作,也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也是监督、控制内部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企业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内审的主要方法是: 1.以强化企业集团资产控制为主线,建立审计网络,坚持下审一级,各审计部门负责对下属公司的内审。 2.设立企业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在企业集团董事会的领导下由相关人员和职能部门组成。委员会的作用在于保证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充分可靠性。 3.对子公司的一些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对外合作项目、联营合同等进行单项审计;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审查和评价子公司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以确定其合理性及合法性。 4.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监督和完善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内部机制的健全性。 5.企业集团公司实行总审计师制度,加强企业集团公司整体的审计规章制度的建设,重点是从管理者角度对下属企业进行控制。 五、结论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系统的构建,首先要构建财务控制系统,包括财务人员控制系统、财务制度控制系统、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控制系统等方面;其次要保证控制系统能良好地运行。在实践中,应为系统运行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机制环境。以人为本,把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管理者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监督、经营、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激励机制,比如股票期权制与我国目前常用的工资、津贴或奖金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能促进企业集团永续发展的激励机制,使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浪潮中永远是一棵“青苹果”。 财务控制论文:试论集团公司如何实施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是集团控制的基本手段。集团公司如何实施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是当前集团公司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是在出资者所有权及企业法人财产权基础上产生的。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传统上控制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财务控制应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而其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价值最大,从而达到集团公司对其所属子公司能在经济效益上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最终目标。本文试就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控制的主要实施方式作一探讨。 一、立足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框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董事会对经营者财务约束和控制的强化。从董事会的职权来看,公司治理结构以董事会为中心而构建,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各种主要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与控制,决定公司的财务状况。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是出资人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一个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 集团公司要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首先应建立以社会化、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效力。而董事会的关键是董事会的人员构成,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经验看,只有社会化、专业化的董事会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社会化的标志是外部独立董事的介入,专业化的象征是专业委员会的形成与运作。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只有最根本性的问题,如经营范围、产品方向、生产规模、投资安排、资金筹集、计划目标、重要职员任免等,方提交董事会及其所属的委员会讨论。董事会下可设六个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任免委员会、分红和酬偿委员会、关系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是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任务是负责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面领导,掌握财务以外的各项决策和指挥。财务委员会独揽公司财务大权,批准一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本投资,规定公司的长期财务目标,审查批准执行委员会提出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方案,负责筹措资金,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的经济效果,年终对公司的决算进行审查,负责制定股利分配方案。 二、对子公司进行授权控制。 授权控制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特别是对有些易造成损失和资产流失的重要项目作出明确的规定,做到有意可循。例如,在母公司对子公司资金加以集中管理之后,可以对子公司的投资、贷款项目进行授权,即子公司有权制定一定金额以下的投资、贷款项目计划。同时,母公司应建立、健全子公司对外投资、贷款的立项、审批、控制和检查制度,并重视对投资、贷款项目的跟踪管理,以规范子公司的投资、贷款行为。对子公司的授权管理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子公司持有外,还应下达公司相关部门,据以对需授权的业务严格执行。通过授权控制,可以督促子公司日常财务活动的规范动作,从而保证企业集团整体的有序运行。 三、实行预算控制,建立财务信息网络系统。 预算是财务控制中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预算的制定要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前提,根据企业的发展计划规划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计划的形式,具体系统地反映出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情况。预算的编制就是将企业经营目标的主要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并作为对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依据。 集团公司可根据子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规模以及公司成本控制的特性进行预算控制:(1)预算的编制采用从下到上的方法,这样既考虑了子公司的意见,照顾了子公司的利益,又有利于集团公司审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2)预算的整体性及全面性使子公司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摩擦,增强凝聚力。(3)预算是以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为依据,可保证集团目标计划的实现。预算给每个子公司以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各方的责权关系,便于子公司进行自我控制、评价、调整。(4)通过建立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下属子公司的资金流转和预算执行情况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母公司的财务主管可以随时调用、查询任何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控制各个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减少子公司的经营风险和制止子公司的资产流失。 四、实施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股本结构控制。 一般而言,母公司可根据各子公司的生产产品、经营领域以及对集团公司的重要程度,决定其投入到各子公司的股本比例。对集团有重要影响的子公司可考虑全资控制;而关联程度相对低一些的子公司可考虑控股。控股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50%以上的股权实施绝对控股,一种是以掌握众多股东中最大股份的方式实施相对控股。母公司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通盘考虑其投入到下属公司的整个投资额以及投资的分散程度。 五、实行对子公司权益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控制。 权益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控制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资本结构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集团公司可对子公司下达权益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具体指标。 权益利润率=资产利润率÷(1-资产负债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从权益利润率的公式来看,权益利润率与资产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成正比。权益利润率的高低由资产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决定。如果资产利润率不变,而资产负债率提高则权益利润率提高;如果资产负债率不变,资产利润率提高则权益利润率提高。用权益利润率作为衡量子公司资本结构控制和资产回报的一个指标,可以使子公司管理者尽量减少资本的占用额,增加负债比率。然而,负债又与资本市场的供给状况、子公司本身的资信等有关;且负债越大,相应的财务风险也越大。企业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的具体负债比率高低应视各子公司生产经营特点而定,一般可控制在该子公司自有资本的50%—70%,有的应低些。 六、完善子公司的考核指标体系。 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最终目标是获取盈利。子公司在获得运用集团公司投入的资本金进行经营活动的权利后,不但要确保资本金的安全和完整,还必须做到盈利,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投资回报指标。集团公司为确保投资回报的顺利实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合理确定投资回报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集团公司可参照子公司的历年盈利水平,结合子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在一定经营期间所能达到的业绩,确定各子公司比较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核定各子公司的利润指标,促使各子公司在资产保值的前提下,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对集团公司而言,子公司所获利润要按一定的投资比例返回母公司,以满足集团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 2、建立各项财务指标执行情况的指标管理体系,使考核和监督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和科学化。其主要指标包括: (1)现金比率。即现金余额/流动负债。其中,现金余额是指企业会计期末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期末余额;流动负债是指会计期末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现金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经营净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该比率从经营净现金流入的角度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3)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值。反映某一时点现金及其等价物和可短期变现流动资产的偿债能力。 (4)不良资产比率。是企业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占年末资产总额的比重。不良资产主要包括:三年以上应收帐款、积压商品物资和不良投资。 (5)资产损失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 (6)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按净资产计算的增值率。 七、向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来实现日常的财务监控。 集团公司委派的财务总监,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福利待遇等均在母公司,费用由子公司列支。被委派的财务总监,应组织和监控子公司日常的财务会计活动,参与子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把母公司关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资、技术发展等重大决策贯彻到子公司的预算中去,对子公司各类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审核子公司的财务报告,负责对子公司所属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定期向集团公司报告子公司的资产运行和财务情况。集团公司通过委派财务总监来监督、控制子公司的重大财务会计活动和全部财务收支过程,不但使集团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可以在子公司得到较完全的贯彻和实现,而且能监督子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切实维护集团公司的权益。 八、加强定期或不定期审计,实现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 审计在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监督子公司经营规范化和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性方面考虑,集团公司还必须对子公司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 对子公司的审计有外部审计和集团内部审计。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对子公司年度报表的审计属于外部审计。集团内部审计则主要应由集团公司的审计部门负责进行。内审部门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子公司财务工作,也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也是监督、控制内部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内审的主要方法是:(1)以强化集团资产控制为主线,建立审计网络,坚持下审一级,各审计部门负责对下属公司的内审。(2)设立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由相关人员和职能部门组成。委员会的作用在于保证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充分可靠性。(3)对子公司的一些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对外合作项目、联营合同等进行单项审计;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审查和评价子公司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4)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监督和完善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5)集团公司实行总审计师制度,加强集团公司整体的审计规章制度的建设,重点是从管理者角度对下属企业进行控制。 集团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所存在的问题,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发挥内部管理强有力的控制机制作用。 财务控制论文:浅析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摘要:文章首先列举了我国企业集团在财务控制方面的种种问题,进而分析了其成因,最后对症下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控制 问题 控制制度 我国的企业集团是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国有企业在政府推动和利益驱动下,向外寻求那些与它们在经济上有内在联系的企业联合,从而形成横向经济体,这是中国企业集团的初始形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运行逐步走上了由市场引导和支配的轨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然而在企业集团控制的资产急剧膨胀的同时,也造成了企业集团内部财务、业务、投资、人员等一些方面的失控。 一、企业集团集中反映在财务控制方面的问题 1.企业集团治理结构欠规范,所有权人缺位,内部人财务控制严重。有的企业集团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在财务方面名义上是分开的,但实际上还是一家。从产权上根本分不清资产和债权的归属,更谈不上企业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资金是如何投资和分配了。在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中,企业集团公司把控股子公司当成没有成本的提款机。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和经营危机时,有的企业集团公司又违规为上市公司作巨额的担保,骗取银行的信用。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尤其是国有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大多是国有独资公司,所有权人的实际缺位,监管不力,导致内部人财务控制严重。 2.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各成员单位逆向选择严重。企业集团内部多级法人制增大了组织控制的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形成了多级投资中心和日益被扭曲的利益主体,企业集团总部丧失了集中配置资源的权威和能力。子公司管理混乱,经营行为不规范,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又使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3.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不明确,财务控制协同效应差,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大多数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搞的是多元化的战略,把多元化看成是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战略。但企业集团在搞多元化战略的同时,忘记了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导致投资分散,各子公司的产品互不相连,导致各自为战,从而使企业集团公司失去了协同效应,丧失了规模效益。 4.利用关联交易造假。一些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运用大量虚虚实实的关联交易,利用会计和财务制度的不完善,加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的新业务和新情况在会计和财务制度上难以界定,粉饰会计报表,甚至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以此欺骗会计报表的使用人和投资者,避免退市。有些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之间,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数竟为零,却在上市公司间作着大量的关联交易,使合并报表无法作抵销分录。实际上这种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是一回事,其实就是空壳公司。 5.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单一或不明晰,由于历史或法规的限制,未形成有效的股权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我国企业集团中,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单一,企业集团公司(母公司)多数是国有独资公司,控股子公司多数是被100%控股或绝对控股,由于历史或法规的限制,未形成有效的股权激励和约束机制。 6.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制度行为短期化。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行为短期化,甚至朝令夕改,导致子公司无所适从,对企业集团失去信心,母公司也丧失了威信。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企业集团追求多重目标,导致财务控制弱化。国有企业的目标并非仅仅是利润最大化或企业最大化,同时兼有政府的职能,如扩大就业、维护金融秩序和政治稳定等。不少企业集团是在政府的撮合下形成的,这种以好带差、“拉郎配”式的企业集团为日后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不少隐患。从控制和控制权收益的角度分析,企业集团各层级的领导人一般喜欢把企业做大,而非作强。因为在企业集团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中,尤其是经理对于公司的资源有相当的控制权,这为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的“在职消费”提供了可能。在职消费把公司的生产性资源转换为非生产性资源。同时,经理有着通过扩大公司规模提高自身地位和收入的动机。因此,经理有着过度投资的冲动。 2.“人治”的成分多,“法治”的成份少。组织冲突导致财务失控这一问题的表面是企业领导力的衰弱,实质上是企业管理阶层合法性的衰弱。在财务控制方面,企业集团在组建和运行中,原有的财务控制的目标、体制、内容等随之发生变革,其权利构架和利益格局随着集团资源和资本的扩张、多层次管理权的划分会重新洗牌。在企业原先形成的管理惯例中,财权的获得和利益上的分配更多的靠资历和关系。企业在成长为企业集团后,必然导致后来的优秀人才不断加盟,其业绩和贡献使其有了更多权力和利益的诉求,加之其贡献和能力往往难以被公正的评价,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在制度体系内公平地解决回报问题。 3.管理能力滞后于企业集团发展,整体财务战略得不到认同,导致财务失控。根据企业成长理论,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管理能力一般会滞后于企业的发展。整体财务战略得不到各子公司认同的原因在于,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至企业集团,企业内部开始争夺权力或内耗,这些都与企业的财务控制不力或失效紧密相关。 4.虚假关联交易。企业集团公司存在着大量关联交易,甚至有的是虚假的关联交易,这就为财务失控提供了便利。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母子公司经营者出现逆向选择,或者是偷逃国家税收。二是企业集团存续公司的生存困难也是导致这一老问题的新原因,被剥离出来的企业集团公司的服务公司、企业集团公司的保障公司(从幼儿园到火葬场)等组成了存续公司。为了维护这些公司的稳定,企业集团公司和控股上市公司做了大量的关联交易,也违规占用了上市公司的大量资金。 三、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1.国家宏观上需要对制约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因素进行改革和规范。 (1)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配企业集团的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而解决企业多重目标问题,更好地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 (2)国家要进一步改革人事制度,培育人才市场,尤其是职业经理人才市场,在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命上,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市场选拔相结合。 (3)国家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产权交易,尤其是产权的定价问题,既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又要从市场的角度为高层管理人员(MBO)和员工持股创造条件,从而解决股权激励不足的问题。 (4)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真正解决集团公司(母公司)所有权人缺位问题,在解决了子公司、孙公司所有权人缺位问题的同时,进而解决监管不力的问题。 (5)国家要进一步推进和规范资本市场。国家明确指出股票市场要在规范中大力发展,进一步妥善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最终实现全流通,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以防止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的“独裁”现象。 (6)国家要进一步加快诚信建设,建立全国联网的诚信档案,净化商业环境,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企业集团在微观下解决其财务控制问题,是现实的选择。 (1)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加强财务治理,建立健全企业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财务控制制度。以财务分层管理思想指导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活动,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包括子公司的经营者)、财务经理、财务部门各自的管理职权、管理责任、管理目标、管理内容与管理体系等;以制度管理代替个人的行为管理,以保证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的连续性;从母公司的角度对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进行定位,保证母公司的战略规则与决策目标能够为各层级财务管理组织或理财主体有效贯彻执行。 (2)财务控制要以人为本。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员工的同心同德,即真正形成组织合力,这种有组织协同维系的基础一定不能是个人,而只能是精神性的东西,是理念,是价值观。个人理念难以超越个体的观念和能力限制,而只有精神性的东西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对此,我们提倡财务控制一定要和文化控制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中,要树立现代财务意识和理念,统一企业的价值取向,建立规范的财务控制体制,从而走上持续做大做强的道路。 (3)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要长期制度化。无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采用集权,还是分权,或是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体制,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制度优化中都需要一个长期博弈过程,变短期的企业集团行为为长期的企业集团行为。这种制度化旨在营造一个长期的行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冲突的因素虽然存在,但合作与协调的可能性越大,财务政策运行的过程中就越有可能不发生与目标的偏差,财务失真的频率与幅度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集团行为的效率。 总之,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财务控制是企业集团管理的核心,因为对企业集团来说首要的是控制权,其次才是控制收益权,这两者的结合就是财务控制。所以,企业集团一定要正视企业集团存在的种种财务问题,并找出症结,建立健全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制度体系。 财务控制论文:会计控制权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的运用 摘要:企业集团是由多个法人构成的企业联合体,集团组建的宗旨:实现资源聚集整合优势以及管理协同优势。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呈现的是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在战略上的统合性。所有者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经营者享有经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目标的不一致,各成员企业在理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滋生谋求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导致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的偏离,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逆向选择,严重者会侵蚀了股东利益和财产安全。会计人员运用分离的会计控制权,通过对财务的控制,来解决财务管理目标的逆向选择和保证股东财产的安全。 关键词:企业集团 会计控制权 财务控制 与大多数东亚国家一样,我国的很多公司治理结构为家族模式,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家族控制导致了占居支配地位的家族自己作出关键决策。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形成后,点多线长,原来的公司治理结构已不能使企业集团正常运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治理结构逐渐形成。 一、企业集团形成后在财务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一) 企业集团的概念 企业集团本身并不是法人,是由多个法人构成的企业联合体,不在于看它在形式上是不是由多个法人构成的联合体,而在于这种联合是否能够遵循集团组建的宗旨:实现资源聚集整合优势以及管理协同优势。 (二) 财务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外商投资企业集团,在对集团成员企业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企业集团成员财务管理目标逆向选择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呈现的是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在战略上的统合性。 所有者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经营者为内部人(或称人),享有经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即力求尽可能多的薪水、奖金、闲暇和荣誉。由于所有者与内部人效用目标的不一致。由于各成员企业在理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滋生谋求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导致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的偏离,亦即成员企业以自身局部财务目示最大化取代集团整体财务目标的最大化。这种局部利益目标与整体利益目标的非完全一致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成员企业经营理财活动的过分独立或缺乏协作精神的现象,即财务目标的逆向选择. 2、出现了经营者为了个人或者小集团的利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混乱、资产流失、资金体外循环、甚至利用公司经营个人业务,严重侵蚀了股东利益。 (1)、会计信息失真 在会计审计中,发现这样一个案例:集团对所属贸易公司经理的考核,其中有一项指标是对利润的考核,贸易公司经理为了完成此项指标,指挥财务人员根据利润情况,利用待摊费用科目多摊或少摊费用,或在结转销售成本时,不根据一惯性原则,如果本月亏损多,则少结转成本,否则多结转,人为的调整利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 财务收支混乱 审计人员在对某贸易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公司与客户对账单的金额相差5万元,询问财务人员,原来贸易公司经理为了帮助往来客户避税,在没有收到客户货款的情况下,让本公司财务人员虚开现金收款收据,口头说好事后将虚开收据退回作废。结果双方都忘记了销除这笔虚增的业务。当审计人员要求客户退回虚开的现金收据时,客户拒不承认虚开现金收据,坚持说支付了现金货款5万元,贸易公司经理为了逃避责任也拒绝承认让财务人员虚开此现金收据,此时财务人员后悔已晚。 (3)、资产流失 贸易公司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A、货币资金的管理方面 领用的现金支票号码不连续,存在领用支票不登记的现象。存在随意出租出借账号问题,贸易公司经理大量借支现金用于个人消费,为了掩人耳目,指使财务人员使用现金支票后不入账,造成货币资金流失。 B、应收账款 在审计过程中,财务与往来客户对账不及时,发现业务人员将收回的现金货款不及时入公司财务账,用于个人需要后,造成挪用公款。或贪污公款,发现时已无法追回。费用支付没限度,对费用的真实性审核随意,成为资金流失的渠道。 C、存货的保值 a、食品的保值期 我所在的公司从事的是食品行业,食品的价值与保值期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品的价值将越来越来低。食品出产日期离保值期限越远,价值越高,食品出产日期离保值期限越近,价值越低,而且商场为了不影响再销售,对出厂三个月的食品拒收,所以,必须控制存货数量、结构、日期。 b、发货失去控制 付现金的客户永远是好客户,现公司的销售以赊销为主,货款在未收回前,资产的风险也就没有转移。贸易公司的经理为了完成集团的销售考核指标,不根据客户的销售情况,大量发出商品,如果将发出商品理解为移库商品,也就是说它只是从一个存放地转移至另一个存放地,这样会造成的后果是:商品失控,如果销售不畅,就会造成大量退货,退回的食品基本是破损、顶期、过期、日期不好,只能报损或降价销售,仅退货一项,一年下来,整个贸易公司造成500万元的损失。 D、资金体外循环 总公司一再强调,每一笔销售收入不管客户是否需要发票,都要开具发票,并将货款存入银行。 但总有一些贸易公司经理,明知故犯,他们的理由是避税,听起来似乎是为了公司利益,实际上收了现金不开发票,也就不会存入银行,对这部分资金失去了监控,不仅偷漏了国家税款,而且为贪污、挪用公司货款打开漏洞。事实证明,有贪污、挪用公司货款的经理,都有以上形为。 E、利用公司经营个人业务 贸易公司经理自己开设公司,两个公司一套人马,混淆客户视线,转移货款,私人公司费用转嫁于贸易公司. 二、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会计控制权的作用,是实现财务控制的最佳选择 权力失去监督和控制,是出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逆向选择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需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较实施,必需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控制权的运用,是实现财务控制的最佳选择。 (一)、会计控制权的概念 会计控制权是指对会计反映和会计管理所拥有的支配权。会计控制权包括产权界定权、收益反映权、投资策划权、会计选择权、会计制度制定和实施权等。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形成企业中客观存在的两个控制主体,即企业所有者和受托经营者。企业人、即经营者拥有企业经营的控制权,但不承担盈亏的主要风险;而企业委托人、即所有者交出了企业经营控制权,最终却承担盈亏的主要风险。这种风险的不对等,弱化了对人的制约和控制。而本应同时受托于两个控制主体的会计人员,在实际中却直接为经营者所控制,所有者的会计控制权被完全弱化。因此,要形成权力的制衡,减少风险,就有必要将会计控制权从企业控制权中分离出来。 (二)、会计人员是最好的财务控制执行者 财务控制是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和生产经营活动特征而设计的、用于维持公司治理结构中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财务控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基本功能是限制委托人与人之间财务信息不对称性、财务契约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不对等性。 1、从会计的两大职能(反映和监督)看,监督职能反映了会计工作参与企业管理进行财务控制的作用 2、从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来看,会计人员也是最适合的财务控制执行者 在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的供、产、销、人、财、物等几乎全部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会计环节转换为会计信息,会计人员能够全面地掌握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和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控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信息和沟通,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因此,通过会计这个环节来建立企业权力约束制度,是由会计工作本身的地位所决定的。 三、运用会计控制权,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 集团成员企业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控制、解决: (一)、分离会计控制权 而在实际中,会计常常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人员在经营者的领导下,以财务信息的形式服务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会计人员在组织上、经济上都依赖于经营者。会计人员作为一种“内部人角色”,往往更容易陷入“内部人控制”的泥潭中,作为被领导者去监督领导者,显然不符合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分离的原则,在事实上也难以持久。这就是企业所面临的会计控制权问题。 所以会计控制权应从成员企业中分离出来,确保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集团成员企业的会计主管的聘用权应掌握在股东大会手中,企业经营者可以提供聘用意见但无决定权。这样可以较好地做到将会计控制权从企业人手中转移给企业委托人,形成权力的制衡;同时会计的控制权也限制在对企业财务控制的范围内,避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不会对企业的自主经营产生负面作用。 (二)、通过会计控制权的监督,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 针对集团内财务目标存在的矛盾,总部在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上,必须从集团整体利益最在化出发,依据一体化战略,对母公司与子公司、母公司与其他成员企业、子公司以及其他成员企业相互间的利益冲突与财务目标进行统一协调与规划,最终在确保集团整体财务目标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的最大化,通过会计控制权的监督,从而在整体与个体财务目标间形成一种依存互动机制,克服目标逆向选择倾向。 (三)、有效评估经营者的业绩,并根据经营者的业绩给予奖惩 在对经营者进行财务控制时,不可避免地要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估。在评估经营者的业绩时,投资者应该首先确定经营者的责任目标,经营者的责任目标应分为两部分:一是资本保全,包括质量保全和数量保全;二是资本增值。对于一个经营者来说,在他的经营期间资本是否保全,最关心的问题应该不是数量问题,而是留在库里的存货、留在应收账款里的账款、留在固定资产科目上的固定资产价值是不是真正具有实实在在的价值,具有真正的变现能力,即是否进行了质量保全。要考察资本是否保全或增值,需要在期末对经营者该年度的资产进行评估和审计。评估时通常使用的指标是资本利润率。根据这个指标,我们就可以制定对经营者的考核指标:期初所有者权益×资本利润率=本年度要完成的利润目标。 评估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怎样确认该经营者的资本利润率。考核经营者时,会计人员应在资本利润率的计算时,是在年底盘点完后,把企业的不良资产全部剥离,以求出经营者的真实利润,用真实利润除以资本(期初所有者权益),就是真实的资本利润率。有了这一指标,我们再与标准利润率进行比较,即可知道经营者业绩的好坏。 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估之后,就要根据业绩好坏对经营者进行奖惩。如果对经营者激励不足,将影响以后的工作业绩,而如果对经营者经营无方造成的亏损一味迁就,那公司的前途将更加令人担忧。好的办法是,要使企业的损失与经营者的损失联系起来,同时也要把企业的利润与经营者的收入进行有效的挂钩。 (四)、有效地控制现金 众所周知,如果企业不进行赊销,则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与现金有关。企业的生命在于资产的流动性和现金的流动性,控制了企业的现金,等于完全控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控制现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必须杜绝账外现金循环,所有的现金都必须进入银行账户体系。 2、是保证现金全部看得见、摸得着,能够集中管理。企业可以设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统一管理,及时了解子公司资金运营方向,发现资金运营中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处理。 3、是做好预算结算工作。日常开支做到事前要有预算,事后要做结算。 4、是超过一定额度的支出项目要经过董事会的审批。 5、是凭借自身的良好信誉与实力,进行资金的统一筹集,然后再合理地分配到各子公司的重大投资活动中,从而直接控制经营者的投资计划,对资金调拨、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都直接掌握,集中管理。 (五)、对资产和负债的约束 资产和负债是衡量企业经营优劣的重要指标。出资者把经营权交给经营者,实际上是两权分离。出资者放权给经营者经营的过程中,如果不严密控制,就有可能出现诸多问题。 比如大量的子公司通过资产的使用把母公司的财产流失掉。这就需要进行资产使用约束,具体来说,约束有三项原则: 1、是当企业的资产使用改变公司章程中规定的使用范围时,必须报母公司批准。 2、是当资产使用的主体改变时必须经过母公司批准对外贷款担保。 3、是当企业将生产用资产转化为非生产用资产时必须经母公司批准。 为了控制企业的资产,会计人员应对经营者掌握的资产进行严格控制,购置时要审批存档,报废时要记录档案,并有专人负责账、物核对。 在控制负债方面,有一个常识:一个盈利的企业,不一定到期就能还债;一个不盈利的企业,也不是到期一定还不了债。一个企业破产,除了经营失败以外,也会由于过度负债而破产,这与现金流量有关。一个理性的经营者在亏损时应该设法缩小负债规模,而不是扩大贷款规模由于负债过高可以导致资本的毁灭,所以作为会计人员必须通过合理化的手段对负债的规模进行日常的监控。 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来监控负债比例。要根据企业资产周转速度和资产息税前利润率的升降程度决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的升降程度。一个企业能否对抗负债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资产的变现能力(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说明还贷的可能性越大。第二要考虑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其分子是利息+税金+税后利润,能够支付的是税前利润加利息本身,这就反映了企业的税前支付能力。 (六)、成本约束 企业尽管亏损,经营者们仍然迷恋着自己的位置,原因就是出资者没有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成本进行控制有以下方法: 1、成本区分为与个人收入有关的成本和与个人收入无关的成本; 2、凡是与个人收入有关的成本必须由母公司制定成本开支的范围和标准; 3、成本开支的标准必须与销售收入、销售毛利或利润挂钩。 企业的财务制度中应明确规定业务招待费的控制比例,有关业务招待费开支办法和标准应报监管机构备案;员工的工资经过董事会的审批;固定资产应严格备案;对确需转入递延资产的有关费用支出,必须将新增项目的名称、金额、摊销计划报监管机构同意等。 四、会计控制权使用中应避免的问题 为了更好行使会计控制权,财务人员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会计控制权体现的是一种监督服务功能,应在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权力,而不是凌驾于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上,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二)、要处理好"双重领导"的关系。管理不越权、监督不违规、原则问题不让步、服从不丢立场、服务不偏方向。 (三)、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委派会计既要做到坚持原则、依法依规办事、维护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又要符合单位的整体利益,实事求是地解决好每个问题。 (四)、会计主管应成为成员企业与企业集团构通的桥梁,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管理,了解成员企业的具体情况,当发生冲突时,应成为调解矛盾的中介。 财务控制论文:企业财务控制的方法与技巧 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财务控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论题,也是当今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分析财务控制的含义、特征、基础等方面入手,归纳和总结出部分企业财务控制的方法和技巧,对加强企业财务控制提供参考。 一、财务控制的含义和特征 通常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但现在由于财务管理的理论、环境以及人们对财务管理的预期都发生了变化,与传统体制相比,财务管理已经游离于财政管理而独立存在,就象在政企分开后企业以法人身份独立于政府一样,换言之,财务管理的微观性是其基本属性。因此,对于财务控制的概念有必要重新定义。1、财务控制决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而是整个管理体系内各组织结构共同参与的一项管理活动。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从控制的主体来看,财务控制可分为出资者财务控制、经营者财务控制和财务部门财务控制;从控制的对象来看,财务控制则可分为各责任中心财务控制2、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是成本与财务收益的均衡,是企业现实的低成本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现实的合规性、有效性。3、财务控制的客体首先是人(经营者、财务经理等管理者、员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外部财务关系,其次才应该是各种不同的企业财务资源(资金、技术、人力、信息)或现金流转4、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应该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为了降低成本,实现财务目标,仅仅依靠建立一些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设计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财务控制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及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它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 财务控制具有以下特征:1、以价值控制为手段。财务控制以实现财务预算为目标。财务预算所包括的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都是以价值形式来反映的。财务控制必须借助价值手段进行;2、以综合经济业务为控制对象。财务控制以价值为手段,可以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业务活动综合起来;3、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日常控制内容。由于日常的财务活动过程表现为组织现金流量的过程,因此,控制现金流量成为日常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 二、财务控制的基础 财务控制是以价值控制为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务预算,而财务预算所包含的各项指标都是以价值形式来反映的。因此财务控制必须借助价值手段来进行。财务控制以价值控制为手段,可以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同度量,有利于进行对比、分析、和考核。 财务控制的基础是进行财务控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组织保证 控制必然涉及控制主体和被控制对象。就控制主体而言,应围绕财务控制建立有效的组织保证。如为了确定财务预算,应建立相应的决策和预算编制机构;为了组织和实施日常财务控制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仲裁机构;为了便于与评预算的执行结果应建立相应的考评机构等等。就被控制的对象而言,应本着有利于将财务预算分解落实到企业内部个部门、各层次和各岗位的原则,建立各种执行预算的责任中心,使各责任中心对分解的预算指标既能控制,又能承担完成责任。 (二)制度保证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 (三)预算目标 财务控制应以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为依据,面向各个企业的财务预算是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依据。财务预算应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使之成为控制各责任中心经济活动的依据。若财务预算所确定的财务严重偏离实际,财务控制就无法达到预算的目的。 (四)会计信息 无论什么控制都离不开真实、准确的信息,财务控制也必须以会计信息为前提。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财务预算总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通过企业的汇总会计核算资料予以反映,透过这些会计资料可以了解分析企业财务预算总目标的执行情况,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 ②各责任中心以及各岗位的预算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通过各自的会计核算资料予以反映,透过这些会计资料可以了解、分析各责任中心以至各岗位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将其作为各责任以及各岗位改进工作的依据和考核工作业绩的依据。 (五)信息反馈系统 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要确保财务预算的贯彻实施,必须对各责任中心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不断调整执行偏差。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反馈系统。 (六)奖罚制度 财务控制的最终效率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以及是否严格执行这一制度,否则,即使有符合实际的财务预算,也会因为财务控制的软化而得不到贯彻落实。 三、财务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一)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 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是保证财务控制得力的首要条件,没有有效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和协调,财务控制就会无处下手,不会出现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局面,而导致失控。但如果就被控主体而言,为了确定财务预算就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仲裁机构;为了便于内部结算就建立相应的内部结算组织;为了考评预算的执行结果就建立相应的考评机构。这样不但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浪费人力,而且机构众多,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就必然会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可根据控制主体单位的大小,任务量的多少,根据相同或相近的职能进行合理合并,充分地精简机构。做到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与合理节约人力资源相统一。 而就被控制对象而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能够将财务预算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的责任中心,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有效的内部协调与控制,该责任中心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组织体系,它是自上而下地逐级分解,逐级明确目标和任务的责任主体,它既可以是单独的组织机构,也可以是包含在其他组织机构中的承担特定目标和任务的责任岗位。只有将财务预算通过建立责任中心来分解落实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各个责任人,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这样才能实现最有效地财务控制。 (二)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其目的是为了进行协调与管理,而有效的协调与管理是不能通过人制来实现的,必须依靠法制来完成。就企业的财务控制而言,就是必须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完成的,而不是靠人的权力。内控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之间协调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目的是保护企业的财产保值和增值,检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 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建立后的内控制度必须在试行的过程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这样的内控制度才能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三)创建良好的内控环境 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还必须有创建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因为控制环境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是所有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它奠定组织的风纪和结构,并且涉及到所有活动的核心-人,特别是人的控制觉悟。 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激励与诱导机制,精神指导,个人能力,管理哲学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 欲创建良好的控制环境首先管理层必须要让企业的每一个组成人员都能够明确内控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其次高级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的态度必须一定要积极主动;第三,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能力与责任要相匹配。 (四)建立反映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要确保财务预算的贯彻落实,就必须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执行偏差。为此,就必须建立一个反映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该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 ①它不仅能自下而上反馈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也能自上而下传递调整预算偏差的要求。 ②它既要求信息传递及时、快捷,也要求确保茶馆地的信息真实、可靠,并配备相应的信息审查机构,制定相应的责任制。 (五)制定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 财务控制的最终效率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以及是否严格执行奖罚制度。 奖罚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责任中心的预算责任目标,充分体现公平、合理、有效的原则。 奖罚制度的执行依赖于考评机制,考评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奖罚制度的效力。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就必须有严格的考评机制,严格的考评机制包括建立考评机构,确定考评程序,审查考评数据,依据制度考评和执行考评结果等一系列事务。奖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奖罚的方式、方法不能太单一,可以是及时奖罚,也可以是期间奖罚,也可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及时奖罚就是在财务控制过程中随时考核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当即奖罚;而期间奖罚则是在一个时期终了时(如一个季度,一个年度),全面考核评比,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 (六)控制必须严格按照步骤进行 财务控制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运用有关的信息和特定的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所施加的影响或进行的调节。这种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的。步骤乱了控制就会失效。因此,财务控制必须严格按照步骤进行。财务控制一般分为以下三步: ①合理制定控制标准,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②实施追踪控制,及时调整误差; ③认真分析执行情况,努力搞好考核奖惩。 (七)授权书控制 这里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 从理论上分析,授权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内部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对政党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一般授权在企业大量存在。特别授权是指对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这些例外的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一研究。例如,授权购买一件重要设备、授权降价出售商品等都是特别授权的事例。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八)正确处理好各责任中心之间的关系 财务控制虽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种手段,但并不说明它仅仅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级组织机构,只是由于各自承担的责任不同,所尽的义务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涉及到某一具体责任的承担问题时,各组织机构之间极易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将严重阻碍着财务预算的贯彻执行。因此,正确处理好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财务部门是财务控制工作的主导和核心,正确处理好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责无旁贷。首先应广泛地进行宣传和讲解,使其他各部门、各责任中心能够深刻领会预算目标,充分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避免相互侵占,相互推委现象。其次在内部各组织机构之间产生矛盾时,财务部门应积极主动地进行协调与协商,尽最大努力地去解决矛盾。第三、财务部门要想真正担当起控制与协调的重任,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十分关键。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 (九)正确处理好控面与控点的关系 严谨的财务控制制度不仅要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而且要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只有实现控面与控点的有机结合,财务控制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益。但如何找到控制点,然后通过点的控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总的来说,财务控制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有很多,但无论是哪一种,其目的都是为便于贯彻和落实财务预算,实现预算目标。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不断探索和创新。 财务控制论文:关于深化国有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管理 论文关键词:财务控制 管理措施 国有集团 论文摘要:国有集团型企业,由于产权级次多,管理链条长,所以集团型企业表现为是企业的集合体,文章旨在使企业集团通过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资金集中管理、加强内部审计控制等财务控制手段解决国有集团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把国有集团型企业打造成能够统一指挥协调的有机整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进程的迅猛推进,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特别是国有集团型企业,由于其产权级次多,管理链条长,对企业的控制力“鞭长莫及”。所以集团型企业不仅应表现为是企业的集合体,重要的是要使企业集团通过财务控制手段形成能够统一指挥协调的有机整体。 1国有集团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1资金监理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率偏低 由于集团企业内部多级法人的管理体制等因素,造成了资金的分散管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企业不合理使用资金,有限的资金在集团企业范围内得不到高效的使用。同时,集团公司各企业因规模实力、产业结构、行业特点等多种综合性因素造成集团企业整体不同程度资金短缺。 1.2企业内部控制、监管、考核不力 各级法人企业对其所属企业重大经济活动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或不力或难以挽回已经发生的经济损失,缺乏清晰的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缺乏全过程的财务控制。 2为达到企业目标的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现状 通俗的说,财务控制既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其目的是确保实现企业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近几年,国有集团企业也注意到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纷纷采取以下几种财务控制手段进行管理。 2.1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面临的问题 1993年我国《公司法》颁布,开始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集团则应运而生了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该制度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投资管理、保证资金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出资人的利益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但近几年财务总监制度的实施仍存在以下问题: ①由于赋予了财务总监对企业经营决策干预的权力, 财务总监以其个人认知偏恶,过多否决其认为不当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②委派方出于“委派成本”的考虑,将财务总监薪酬的全部或部分交由被监督企业支付,他在“监督”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倾向被监督企业的利益,削弱其客观公证性。③财务总监任职者大多从原有的财务经理岗位上选拔,他们习惯于服从、执行企业领导层的指示,缺乏“监督者”的素质。 2.2企业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 集团企业逐渐认识到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也根据预算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预算管理制度,集团所属企业同时也依据预算管理制度编制了财务预算,但企业预算仍存问题。 ①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企业往往在编制的时候是简单的设定某一指标、单一增长率,对短期指标进行简单重复或加减运算,而不能真正将预算指标按责任部门进行横向分解。②预算编制往往仅成为了财务部门的职责,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需要销售、投资等方面的数字,但有关职能部门认为预算与己无关,而没有进行详细测算。③对于预算指标的控制相对薄弱,预算编制完成后既完成了“任务”,更缺少对预算执行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 2.3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是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的独立监督和评价。它具有查隐患、堵漏洞、测风险、提建议、促管理的重要功能。最近几年中,在国有集团大中型企业中大多强化了内部审计的建设工作,但是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①部分企业领导对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主观上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内部审计的内在需要没有真正从企业表现出来,内部审计体系建立困难。②一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人员,但因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内部审计业务具体操作性或不强或过于专业化,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3深化国有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管理办法 3.1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 集团公司内的财务总监委派制符合《公司法》规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组成部分。 3.1.1明确财务总监的职责 适度分离财务总监管理职能,财务总监应利用列席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方式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其工作重点应偏移到监督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了解公司投融资计划,掌握企业资产质量状况、收益情况及预、决算方案,监督上缴企业收益,达到企业最终管理现实的要求。 3.1.2制定财务总监的具体工作细则 财务总监的具体工作主要为:①授权范围内实行与子公司法人联签制度,监控采购成本和费用支出。②审核子公司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③制定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④完善子公司内控制度和改善内控环境。⑤向出资人提交子企业投资融资方案。⑥负责子公司的财务分析和资金预算方案设计。 3.1.3强化财务总监的独立性 为保证财务总监工作的客观公正性,财务总监的全部薪酬,应该完全由委派方支付,且财务总监的待遇与所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当无关,以保证其实行会计监督的独立性。 3.1.4财务总监委派成本分析 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成本”无疑是受人关注的,但相比较其在防止资产流失、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收支管理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项“委派”投资无疑将获得超额回报。 3.2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是单位领导人员和职能部门通过管理工作使得经济活动按标准对其调整以达到目标的过程。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①内控制度能够保证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和财经纪律法规及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在企业内部贯彻执行,因为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可能从根本上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②健全的内部控制度有利于防止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3资金集中管理 针对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集团企业的许多子公司都认识到,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资金集中管理,防范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越来越成为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核心。 3.3.1实行资本性资金集中管理 目前各企业生产经营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资金的分散性质,由集团公司对所控制企业实行资本性资金集中管理是防止资金流失,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3.3.2强化资金预算控制 预算是财务控制中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预算指标给每个子企业以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便于其随时对自身生产经营进行自我调控。集团公司可以根据子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及其成本控制特性进行预算控制:①预算的编制要采用从下到上的编制方法。因为只有各级预算“执行人”认真、细致、考虑全面地参与预算编制,才能使预算成为他们自愿努力完成的目标。②要求各级预算编制单位科学地编制销售、业务支出、管理费用等“基础”预算。③各类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公司内部组织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一般不要随意更改。 3.3.3加大资金安全控制力度 资金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资金的安全,建立健全资金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将监督关口“前移”,从而保证安全有效的运用资金。建立健全资金内部控制需做好:①根据《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与本单位特点相适应的资金内部控制规范;②强调“法人”对本企业资金安全负责主要责任。③建立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保证资金业务不相容岗位相互制约和监督。④对资金支出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的权限、责任。⑤明确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⑥建立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 3.3.4考虑推行资金的有偿使用 要化解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的难题,企业占用集团公司资金的行为须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核定内部资金占用成本,使集团内部资金也遵循有偿使用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子企业尽量少占用集团公司的资金,节约资金的成本。 3.4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企业集团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子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内部审计的重点放在其重大的投资项目运转,财务收支情况等资产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能否保值增值等资本运作的有效性的审计上,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推动精细化的内部审计管理。 ①内审制度建设。为适应国资监管和集团内部管理的要求,集团公司应逐步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细化和调整,从而为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具体工作、加强集团监管提供保障。②精细内部审计管理。对于国有企业集团而言,加强内部审计是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精细的内部审计制度化管理,是夯实并推进集团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 应改变依据审计回复简单了解整改情况的做法,需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及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及建议,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审计后续整改工作,切实将财务审计(包括内部、外部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及内控检查结果等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落实整改到位。 4结 语 实践证明,只有积极采取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控制措施,在具体工作中将财务控制制度、措施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加以调整、完善,在分散经营的情况下发挥财务控制的作用,各子企业才可以在集团公司的控制下发挥其积极作用,使整个企业集团充满活力,各项资产高效运作。 财务控制论文:销售分公司财务控制 销售财务管理的到位,是保证销售流程每一环节畅通无阻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实现销售任务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保障,销售分公司由于处于公司前线,风险点较多,容易发生舞弊行为,因而,销售财务控制是销售控制管理的核心。下面阐述销售分公司财务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财务核算模式控制。 总部对销售分公司会计核算控制模式可以分为独立核算模式和非独立核算模式。 1、独立核算模式。独立核算模式基本特征:各分公司独立核算、向总部报告在一定时期内分公司利润实现情况,编制损益财务报表。独立核算模式多适用于以分公司利润最大化为财务控制目标的分公司核算模式。 2、非独立核算模式。非独立核算的基本特征:销售分公司不核算利润。非独立核算模式多适用于以直接的费用控制为财务控制目标的分公司核算模式。 总部通过对分公司财务核算模式的界定,围绕模式制定相应的财务控制措施,以保证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组织控制 组织控制的主要职能是对组织内成员的管理和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管理。销售分公司组织控制分为对分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控制和分公司财务部门与分公司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运行机制控制。 1、财务人员控制。销售分公司财务人员管理模式可分为本地化模式和委派模式。 本地化模式。分公司财务负责人和其他财会人员均属于分公司编制,大多在分公司当地招聘,其工资及人事关系均在分公司。 委派模式。委派模式是财务负责人由总部任命并统一委派的管理办法。委派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综合统计体系等方面对总部财务部负责。 两种不同的财务人员管理模式,总部对分公司管理形式也有所区别,公司应根据销售结算特点、分公司权责大小、费用成本高低等因素考虑分公司财务人员管理模式,以实现公司组织控制目标。 2、分公司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运行机制。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运行机制也是组织控制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组织运行机制,是实现组织控制的重要保证。通常的运行机制有: 1、授权制约机制。分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负责人应由总部规定相应的权责范围,职责上相互制约,对费用报销、商品出库销售、返利确认、销售合同、广告合同等重要经济事项实施连签制度。分公司所有财会人员的招聘、离职应由总部备案或审核,分公司负责人无权任命或解聘财务人员,增强分公司财务人员的独立性,以利于分公司财务对总部控制政策的独立执行。 2、责任与监督机制。建立实物、资金安全保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分公司财务负责人为实物、资金安全、完整的第一责任人,出现问题,分公司财务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加大分公司财务负责人对实物资产、资金安全的监控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建立应收帐款第一责任制度,销售分公司销售人员对应收帐款负有第一责任,加强销售人员对应收帐款的责任。 3、人员风险管理机制。推行分公司人员经济担保制度,分公司人员因过失、渎职等原因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经济担保人负有连带赔偿责任,以加强分公司人员的风险和责任意识。 三、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也是广泛运用于分公司的财务控制方法。预算控制可分为预算制定、预算实施、考核评价三个阶段。 1、预算制定。销售预算与费用预算是分公司预算管理的两项重要内容。 销售预算制定。公司在确定销售计划时要符合实际,对销售人员下达销售指标时应充分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切忌主观臆断,脱离实际将指标定得过高而严重挫伤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费用预算指标制定。常用的销售费用预算方法有以下几种:量入为出法,公司在估量了自己所能承担的能力后安排分公司费用预算;销售百分比法,以一个特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百分比来安排销售费用;竞争对等法,公司按竞争对手的大致费用来决定自己的费用预算;目标任务法,公司或营销人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特定的目标,确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须完成的任务以及估算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费用,来决定费用预算。费用预算是公司资源的配置过程,无论采用何种费用预算方法,都应根据公司现有资源状况围绕公司战略目标进行。 2、实施控制与考核评价。 分公司财务应积极对归口的预算目标进行定期跟踪、分析、控制,并及时提供给总部预算执行报告。预算管理在为绩效考核提供参照值的同时,总部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去不断修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真正发挥评价与激励的作用。 四、稽核控制 稽核包括稽查核对。稽查主要是审计,核对包括日常数据核对和定期对帐。 1、审计。总部对分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检查,重点审查其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总公司的规定,发现分公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审计制度可以促进分公司准确贯彻总部的财务控制政策,防止其走样。 2、财务数据报告。通过建立每日商品进销存报告和资金回笼报告制度,使用erp、notes等远程信息管理工具,使分公司每日销售数据及资金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到总部,保证总部对信息的需求及对销售分公司销售活动的适时监控。 3、定期财务对帐。 总部与分公司定期对帐。总部应定期与分公司核对资金帐、会计科目帐、实物帐等帐目,特别是加强应收应付项目的审核,以便及时发现差异和差错,发现分公司存在的问题。 分公司财务要形成与经销商定期对帐的制度。因产品出现平调、退货、换货;或因客户返利、破损产品货款、广告款终端销售推广费用抵货款等原因会给应收帐款的管理带来困难,因此要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帐制度,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越来越大,而造成呆、死帐现象。 五、“收支两条线”与收入财务控制 1、普遍实施“收支两条线”原则。在分公司设立货款专户,分公司货款帐户只收不支,收入资金一律汇入专门帐户,并通过总部签定银企合作协议,货款快捷划回总部。 2、在分公司推行使用pos机收款等禁止业务人员经手货款的货款管理机制。 3、制作资金日报表并上报公司总部。资金日报反映当日销售收入、当日收款金额、应收金额,累计当月销售收入、累计收款金额、累计应收等销售数据信息。 4、加强应收帐款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实行“谁销谁收”原则,即谁对外承担销售业务,以及谁签定合同,由谁负责货款回收;防止内外结合,将货款私吞。控制发货节奏,降低应收帐款,按照经销商实际的经营情况,建立经销商库存数据库,通过对经销商库存的动态掌握,采用“多批少量”的方法控制应收帐款。实行通路促销政策,可以有效地降低厂家的应收帐款,在年末以年终返利为条件促使重点大客户降低应收帐款也是有效的方法。加强铺货控制,对经销商建立严格有效的资金占用预警及调控机制,设立铺货资金占用评价体系,使铺货的控制完全量化,发出商品占用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设立铺货担保制,经销商在交纳一定现金担保金的基础上,给予经销商一定金额的铺底,为了降低风险,通常一些公司要求分公司负责人或其他责任人为经销商共同担保。 5、通过选择合理结算方式规避应收帐款风险。比如选择银行承兑结算方式,既给经销商提供了一定信用期限,又保证了货款的回收。 6、货款结算尽量通过金融部门进行,不用或尽量少用现金结算。对于以现金结算的,要谨慎,以防销售人员挪作他用或用于个人挥霍;对于大额的现金销售,可以派分公司出纳和销售人员一同前往收款。 六、价格管理财务控制 稳定有序的价格政策是公司市场操作的关键,销售过程中价格体系混乱,就可能扰乱整个市场秩序,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形成窜货、分公司人员舞弊的重要因素。重要的价格监控措施有: 1、建立价格信息库,及时收集本公司产品价格信息,监督分公司和经销商价格执行情况。其主要监控点:分公司或经销商对外批发价是否低于或高于总部规定的指导批发价;经销商零售标价是否低于或高于总部的建议零售价;分公司或经销商是否有在公众媒体上未经总部批准的非正常价格信息。 3、窜货财务控制主要措施:分公司财务建立销售台帐,详细记录发出商品的机号和发给单位;对产品实行产品代码制,给每个产品编上一个唯一的号码,印在产品内外包装上,一旦在甲地发现乙地产品,便于对窜货作出准确判断和迅速反应;分公司要及时搜集反映其他地区以低价冲击本地区市场的情况并提供确凿依据。 七、特殊费用项目专项控制 返利、补差控制 在返利、补差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舞弊行为有:营销人员将对不同经销商出货拼凑到一个经销商户上,以达到单个经销商量大多返利而中饱私囊的目的;经销商或经销商与销售人员勾结多报库存数量从而虚增补差金额。 补差、返利过程重点控制对象为经销商库存数量和各经销商实际购货数量。因此,财务应建立健全销售明细帐,对每个经销商购货设置明细,总部应监督检查分公司销售明细帐目设置情况,以真实准确及时反映经销商在一定时期的购货数量。对于补差控制,则需要建立健全经销商库存明细帐,有条件的分公司,可以在补差政策执行时点时到经销商实地盘点。返利、补差款项操作上,尽量采用抵减经销商货款的方式,减少现金支付返利补差款,防止从中舞弊。 促销广告费控制 对促销广告费可以采取建立询价制度、招标管理、权力制衡等控制措施。在正式确定广告商前,分公司财务应同时咨询同等条件下其他广告商的报价,同时对拟选择的广告商的报价条件进行比较,对差异较大的,应责成相关责任部门说明原因,并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金额较大的广告项目实施招标运做也是一个较好的控制方法。在分公司促销广告运作流程中,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独立操作完成,而是在选择广告商、价格确定、验收、付款等关键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完成。 财务控制论文:试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 「摘要非营利组织是我国重要的公共部门,承担着全社会的文化教育、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多方面任务,其财务控制水平和效果,将直接影响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本文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对其财务控制体系,如主体、目标、方式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财务;财务控制 一、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及其范围界定 非营利组织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几乎提供了从教育到科学、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环保及公用、农业等方方面面的服务,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非营利组织运行的目的通常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及其成员各种社会性的需要。非营利组织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其建立与运营的动机不以营利为目的。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动机,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实质上的;既包括组织活动开始前的阶段,又包括组织活动过程及活动结束后的阶段。具体来说,这种非营利动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营目的。非营利组织业务运营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利润或利润等同物。虽然有的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收支也有差额,但总体上不是以微观的经济效益而是以宏观的社会效益为目的的。 2.资财的来源。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归纳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时,指出非营利组织“大部分资财来源于资财的供给者,他们不希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在我国,非营利组织所需要的资财,全部或部分来自各级政府的预算拨款、单位收支结余以及接受捐赠等,政府或捐赠人并不期望按期收回所提供的资财,也不约定按所提供资财的一定比例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3.所有者权益。非营利组织不存在可以明确界定并可以出售、转让、赎买的所有者权益,即使非营利组织解体,资财提供者也没有分享一份剩余资产的明确的所有者权益。 4.纳税。美国国内税务署规定,如果非营利组织取得了免税身份,除特别指明的情况外,可以免交联邦所得税。在我国,有经营性收入的事业单位仅就其经营结余部分计算交纳所得税,通过预算拨款的非营利组织无需交纳所得税。 (二)非营利组织的范围界定 1.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类型。目前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称谓并不统一。有的国外学者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并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有的则统称为非营利组织。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将类似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组织称为公立单位或公共部门,其在1994年10月的第4号研究报告《利用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公立单位观》中认为:“公立单位是指中央政府、地区(例如州、省、区域)政府、地方(例如城市、城镇)政府以及相应的政府主体(例如机构、局、厅、部、委员会和企业)。” 尽管称谓不统一,但其中包含的组织类型却基本相同。这些组织或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政府单位:包括联邦(中央)政府,州、县、市、镇、村等地方政府单位;(2)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3)卫生福利组织:包括医院、诊所、护理所、福利组织、疗养院、红十字会等;(4)各种宗教组织与机构;(5)各种慈善组织与机构;(6)各种基金会;(7)政府企业(即国有企业)。 在上述组织或单位中,通过将诸如教育机构、卫生福利机构、宗教机构、慈善组织和各种基金会等组织并称为非营利组织,而且还对它们按照所有权性质区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对于公立非营利组织和公立企业,通常也将它们视为政府的一个组成单位。虽然从组织职能和业务运行目的来看,公立非营利组织和私立非营利组织还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它们事实上也可以成为一类较为特殊的社会组织。但国外还将政府、公立企业和公立非营利组织归属于一类组织,它们基本按照政府管理社会的目的行使职能,业务运行不以营利为目的。在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这类组织,统一执行由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规范。私立企业和私立非营利组织属于另一类组织,它们不执行政府职能,业务运行以营利为目的,或需要依靠其自身的业务活动维持持续运行。美国目前的这类组织统一执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规范。 鉴于国外例如美国目前由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有关政府会计规范统一适用于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以及归其所有的公立诸如学校和医院等非营利单位,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也将其研究报告的适用范围定位于中央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及其公立非营利单位。 2.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类型。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名词。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可以取得法人资格,从而确立了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如前所述,西方国家通常采用非营利组织一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内涵上近似于西方的非营利组织,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我们对事业单位的范围需要作一些具体分析。所谓事业单位通常可理解为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政府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单位。其范围习惯上涵盖较广,包括不同的行业和经济类型。从行业来看,可以分为24类;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教育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勘察设计事业单位;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农林牧水事业单位;交通事业单位;气象事业单位;地震事业单位;海洋事业单位;环保事业单位;测绘事业单位;信息咨询事业单位;质量监督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事业单位;物资仓储事业单位;房地产、城市公用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济监督事业单位;机关后勤事业单位;公证服务等其他事业单位。 我国事业单位的范围是应该而且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市场经济推动了事业的发展,过去事业单位的范围较广,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单位逐步由社会性、公益性为主转向营业性、开发性,资金供给的自给率不断提高,经营的目的和单位的性质实际上发生了变化。一些事业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如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已经率先实施。 事业单位的发展从近期看有如下的趋向:有些单位,如大多数的中小学、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兴办的文艺团体、图书馆、博物馆等,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公益性,主要由国家财政供应资金,以社会效益为目的,这些单位就应该按事业单位进行登记注册,按事业单位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而有些单位,如会计师事务所、应用型和开发型科研院所、民办的文艺团体、体育场馆等,具有较强的营业性、开发性,而且以营利为目的,这些单位不妨按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并按企业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制度来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如果这样,我国事业单位同西方公立非营利组织在范围上就可以基本上一致起来。 在我国,习惯于将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放在一起并称行政事业单位。这主要基于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往往依附于行政单位,而一些行政单位也在办事业。部分行政单位基于机构、人员编制等诸方面的限制,将行政管理职能转到事业单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政事不分。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均由财政拨款,所不同的是,行政单位的经费全部由国家拨款取得,通常走的是“行政经费”科目,而对事业单位在管理形式上虽然不同,有的经费也全部由国家财政供应,有的则实行定额或定项补助(预算拨款走的是“事业经费”科目)。现时行政事业单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这种区别。 综上所述,尽管各种类型的政府机构与诸如教育事业单位、卫生福利事业单位、各种中介组织等在组织职能、运行机制、以会计主导财务报告的要求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本文还是将那些应该被排除在财政供养范围之外的事业单位剔除出来。因此,本文以下研究中所指的非营利组织,是指经费全部或部分通过政府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并且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并未完全到位,国有企业尚未退出竞争性领域,因此我们的研究也将国有企业摒弃在外。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特征及其内涵分析 从财务的概念上来理解,财务的本质是指社会财富方面的事务(或业务)。货币出现以后,人们便开始用价值来衡量财富。由于价值运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体现为资金运动,因此,财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在营利组织中,资金运动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若干阶段,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完成一个周期的循环。营利组织的资金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循环,即为资金周转。资金的循环、周转,都是营利组织资金运动的具体形式。营利组织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五个方面的经济内容。而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动则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 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及其运转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它的任务是按政府发展计划的要求,开展业务活动。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供应,部分来自自身的其他业务活动,其资金运动主要表现为经费的筹集、领拨、使用、报销等事项。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在执行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管理和监督的活动。 从会计体系来看,我国政府把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的一个分支而单独制定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为我们与国际惯例转轨,根据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特点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设计财务控制规则并实施财务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它有助于适应形势发展而加强政府财政部门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同时更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其所以要确立非营利组织财务和会计的相对独立分支地位,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阶段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项:(1)部分非营利组织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2)非营利组织虽然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但却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并要实行经济核算,其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大都与业务活动相联系,因而其可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增收节支,争取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3)非营利组织虽然不提供物质产品,但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即知识形态的产品)和劳务,它具有一定的生产性。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种非营利组织,大都属于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有人把这种提供精神产品和劳务的行为称为第四产业)。这些部门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智力劳动和智力开发的作用就越显著,物质产品再生产的发展就越依赖于精神产品再生产的发展。正是非营利组织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使得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成为预算会计中的一个单独的分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也成为政府财政对单位控制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从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来看,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包办事业已成过去,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及社会共同需求的标准,应重新确定财政对事业单位供应资金的范围和标准,并体现多渠道筹集事业发展资金、多种形式办事业的特点。第二,树立统一的预算概念,彻底改变以前将事业收支分解为预算内、外两部分,事业单位只反映财政拨款的收支情况,其他收入与支出相脱节的状况。将财政补助收入和非财政补助收入以及包括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在内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非营利组织财务收支的财务体系,以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三,借鉴企业财务的一些管理概念和方法,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我们研究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特征,是为了按照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地制定法规制度,使之更好地适应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工作的需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财务已经企业化了,已经按企业财务的规则运行了。这是因为: 首先,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财政拨款并非资金来源的唯一渠道,但是财政拨款在非营利组织收入中还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总体上说,其他资金来源仍处于辅助地位。个别非营利组织虽然能做到日常收支相抵,但重大工程项目依然要依靠国家财政扶持。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同政府财政资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该受到国家财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约束,而且其财务会计法规制度的建设也主要由财政部门负责,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报财政部门备案,财政部门在财务控制中有责任纠正其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缺陷,使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和外部财务控制很好地衔接起来。 其次,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及资金来源,决定了绝大多数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水利、林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均是公共产品,而追求利润必须会使其业务活动偏离政府事业发展的方向。这里还要指出,一些单位虽然能够实现收支相抵后还有结余,但这是它们加强管理、量入为出的结果,绝不等于在主观上就是以营利为目的。 三、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基本运作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本质 控制(control),可以看作是修正、影响、操纵和调节的同义词,而不是强制(特别是现代控制)的同义词。高级汉语大辞典将控制定义为:“掌握住对象不使其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控制的这一定义明确了控制是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目标、控制方式等要素组成。控制主体,即控制者;控制客体,即控制对象;控制目标,即控制者的意愿;控制方式,即控制的实现形式。 通常而言,财务控制是指财务监管部门及其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在财务管理中,如果仅有财务计划(预算),但对实现目标的行动没有控制,就难免出现财务失控现象。从三者间的关系来看,预算是为财务控制指出方向,提供依据,而财务控制则是预算落实的保证。正是从上述意义,可以说,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对于营利组织来说,财务控制的核心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通过对资金运动的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富,也就成为其财务控制的核心目标。对非营利组织而言,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其财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由此,我们可以把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定义为以制度、预算等为主要手段,通过规范和约束非营利组织及其内设机构的财务行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以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由于任何个体都有其目标,财务控制从内部而言,首先就是要减少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冲突,同时从外部还要减少组织行为与政府财务管理目标的冲突。因此,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是一种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一种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控制。它在非营利组织经济控制系统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起着保证、促进、监督和协调等重要作用。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主体 财务控制的基本功能是限制委托人和人之间的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的不对等性。根据委托——理论,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存在于经济组织的每一个管理层次上。前面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存在于非营利组织中的委托——关系具有三个层次,因此,其财务控制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的财务控制,由于它来自组织以外,我们把它作为外部财务控制来研究;第二个层次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对其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控制;第三个层次是其内部职能部门对员工的控制。由于第二、三两个层次的控制来自于组织内部,属于内部财务控制的范畴。因此,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来自于组织以外的控制——主要是政府财政部门的控制;一是来自于组织内部的财务控制——这一层次控制主体主要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而财务人员的作用是最基础的。 虽然外部财务控制与内部财务控制都不可偏废,但就大部分非营利组织而言,外部财务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财政部门是政府专司国有资产和财政性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通过财政政策及其他手段,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制度相比,执行财务控制制度同样重要。一项制度如果没有人执行,则形同虚设,不建立制度和不执行制度在效果上是一样的。因此,内部财务控制也不可偏废。 相对而言,在非营利组织建立起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目的,首先是执行外部财务控制制度,为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说,其外部财务控制目标实现了,也部分地实现了内部财务控制的目的。当然,在围绕外部财务控制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同时,内部财务控制也要为实现内部管理目标服务。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决不只是财政部门和组织内部财务的事情,也不是非营利组织管理者的责任,而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在非营利组织,一个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体系的健全也会促进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目标 1.总体目标。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财务控制目标是财务控制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财务控制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目标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如前所述,财务控制的对象是非营利组织及其内部机构的财务行为。应该说,非营利组织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与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即促使其单位内部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结构;依法、科学地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行为;督促非营利组织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履行职能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通过财务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财务、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非营利组织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非营利组织外部财务控制的实现除总目标之外,还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非营利组织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但也同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一方面为社会提供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劳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非营利组织必然要介入市场,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去办事。 (2)市场经济要求非营利组织要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实践证明,非营利组织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谋求发展是不够的,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建立自我发展的新机制,才能持续存在,健康发展。因此,客观上要求不断改革和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制度,在财政政策上为非营利组织降低成本,合理利用组织内部的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为了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获得良性发展,非营利组织必须摆脱依赖思想,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项事业基本由政府包办,财政是资金的唯一供应者,单位需要多少钱,财政就供多少钱,由财政来平衡单位的预算。这种体制不利于有效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助长了非营利组织的依赖思想,加重了财政的负担,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缺乏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财政部门必须规范资金供应范围,改革资金供应方式,建立起一个有利于非营利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财务控制体制。 3.非营利组织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财务控制的总体目标是保证组织内部的财务活动规范、高效,并保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来,必须达到以下目标:(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组织收入和支出活动。(2)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财务机构,形成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3)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和财产的完全完整。(4)依法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主要方式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组织控制的实现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控制方式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对组织的控制,而且通过组织控制方式的改变,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控制。传统的控制是通过一条指挥链来行使控制权,即控制权人逐层向下级被控制者指令,并要求下级必须服从的强制性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中的关键要素是严厉的纪律,并且需要通过强制性的实施细则加以实行。这种控制方法与官僚政治体制相匹配,目前在西方市场化国家已经不作为控制方式使用的重点。 目前公认的较为有效的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1)制度控制。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建立,使对组织的控制有了明确的依据。这种控制方法将传统的以纪律为核心的指挥链式的控制融于其中。其核心是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当然也包括政策、程序等),确立组织及其内部岗位人员的行为规范。有效的制度不仅可以约束被控制者的行为方式,而且可以限制控制者滥用控制权,由于制度控制方法与法规社会相匹配,而成为现代社会实施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2)技术控制。这种控制通常指的是通过控制作业程序而进行的控制。它的另一个意义是通过对业务运转程序的改革,增强业务运转程序的可控性,使业务运转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并有效率,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3)激励控制。激励控制提供了一种进一步控制的机制。为了降低成本,实现管理目标,必须设计一套完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是与业绩紧密相关的。由于大部分组织的业务是可以考核的,如果将组织的管理者及职工个人收入水平、晋升机会与业绩联系在一起,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工作质量与个人利益就形成了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从而达到控制组织的管理者及其员工行为方式的目的。 结合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上述几种方式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中,可以具体化为预算控制、制度控制、收入控制和支出控制。其中收入和支出行为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主要对象,而财务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预算以及用以规范收支行为的各种法律、法规、行政组成的制度体系。 1.预算控制。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非营利组织的预算是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在财务上的体现,也是政府分配资源方式的具体体现。因此,它是搭在政府财政部门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桥梁,也是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控制所使用的主要手段。通过对预算管理方式的改革,可以增强预算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增强政府财政部门控制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行为的能力和效率。 2.制度控制。制度控制是控制的基础。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制度非常广泛,但核心是两大制度体系:一是预算管理方面的制度,一是财务收支方面的管理制度。 3.收入控制。经费筹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行为的起点,也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起点。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当中,收入控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决定着预算、支出控制的有效性。 4.支出控制。支出行为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重点,财务性资金的分配和有效利用是包括非营利组织在内的公共支出管理的核心问题,如果说预算控制主要控制的是资源的分配方式,那么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则是支出控制的使命。
中国农业信息论文: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分析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的主要环节。农村信息化就是以信息媒体技术装备农村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应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逐步由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 信息产业部提出十一五”村通工程”目标,2010年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2020年基本实现电话家家通的”电信小康”目标。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降低农村通信价格,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业务都要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如期实现农村信息化和电信小康的目标。 2007年,是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的一年,农村网民数量突破3700万人,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成为农民创造收益的有效手段。 2007年度也是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伟大历史任务,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决定和战略部署,以及由此展开的波澜壮阔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农村信息化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年,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理论逐步深入,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政策推动力不断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继续完善……总之,在这一年里,中国农村信息化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并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以良好的发展势头迈向2008年。 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内容全面、客观、真实、收集及时有效、信息深层次开发,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信息服务不仅包括宏观政策、统计信息、技术信息,还包括微观市场信息;不仅包含国内农业信息,还负责收集和提供世界各地的农业信息。大量调查直接来自农业生产者,或者通过电话访问、实际观察等方式,部分信息来源于卫星和遥感信息系统。 信息服务无偿和有偿多形式并存是农村信息服务运行机制发展的趋势。在发达国家,从信息服务的主体角度来看,官方信息服务是财政支持,通常是免费的,主要提供政策(法规)、统计数据、市场动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各类农产品的行业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的信息服务,属于其成员的自助、自我服务性质,根据各组织本身的一些特点及其运营方式,有收费和免费之分,收费的行业组织或协会一般只收取成本费,通常不以盈利为目的;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主要进行农业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科研成果的推广、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根据其提供内容的不同,也有收费与免费之分,如出版书籍等就是有偿的,一些基于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国家农业信息中心网站、图书资料等就是无偿的;大部分提供信息服务的私人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通过一些信息媒体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技术支持,通常是在生产者价格和社会平均利润的范围内收费。 经济落后的国家是农业国,发达国家是工业国。其实不然,现代化的农业建立在生物学、土壤学、病理遗传工程学、气象学,乃至经济学、经营学等基础之上,是研究开发型的、技术进步速度很高的产业(如战后美国的技术进步率,家业方面为年2%,工业方面为1%)。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调了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机制,推进农业各商品化、家业化、现代化转变。我国21世纪的农业必将成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工厂化的同时,致力于”信息搜集”、”人力积累”、”种苗培育”等等,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生物本身潜力的”软件”技术。 未来农业将随着社会发展自然信息化,信息的拥有量将成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农民将从广播、电视、报刊或互联网上获得市场信息,从而决定生产经营的品种、项目和数量。例如菜农能从手机或网络上查询到市场上各品种蔬菜的销量、价格及积压库存情况,从而合理地安排次日上市品种。粮农也能根据全国各大粮油交易市场的需求信息制定正确的经营抉择。 信息对于粮食生产经营者就显得至关重要。人们除了坐摊候买以外,会更多地去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季节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和国际国内的及时信息。信息在未来农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依旧采取传统的耕种方式。比如在河北省张家口坝上一带农民至今仍然只是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施肥、种田,不顾土壤养分的变化和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养分需求,农技推广较优的地区至多也是测一下PH值而已。但未来的农民将亲自取样到土地管理站作土壤分析,按需分期施肥,即通过购入土壤分析的信息获得很大利润,还会免去因土壤某种养分过多引起的植物不正常生长。 畜牧业近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基本上还是以”平均”来考虑问题,如根据乳牛的平均体重决定使用多少饲料。但未来畜牧户会根据乳牛产乳性能的高低和泌乳前后期所需营养量不同来分配饲料,并通过饲料的配方来控制牛的疾病,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又减少了医药费用。 当农业的各个领域都处于过剩状态,产地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农民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最重要的是如何得到农科技术和市场信息。因此,农业必须加入市场竞争行列,信息和脑力劳动最终决定农户的竞争能力。 未来的农村除农副产品市场、商品市场外,还有兴旺的信息市场、农业科技市场和农业人才市场。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应该达到大专以上,他们有能力成为该市场的经营者和消费者。信息市场包括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及农业信息咨询业。人才市场包括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交流以及劳动力的经营与消费。 农户作为农村市场的主体将有新的自身组织──农民协会。其性质是民间社团,主要作用是开发和组织经营农村市场,同时能更好地搭起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下情上达,反映农民呼声。政府依托协会加强农村市场自我管理,协助推广农技,接收传递信息,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有农村市场管理功能, 农技推广和情报服务功能,只要得到健全的信息化农业有关法律的保护,对农村市场的规范将有重要意义。可见,完善的农村市场和自我管理的农民协会是信息化农业的又一条件。 在对信息的利用上,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除了新闻浏览外,城市网民“最常用”的三种功能都与娱乐有关:经常玩游戏的网民占62.2%,经常下载音乐的网民占56.5%,经常浏览娱乐信息的网民占53.5%。互联网成为大众娱乐的主要途径之一。手机短信除了联络感情外,能够大规模发展也是因为搞笑短信、整蛊短信等娱乐化内容的大量转发。这是城市人对信息使用的基本情况。而农民呢,他们更看重实用的致富信息,除了农业政策外,最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劳务用工信息,每一项都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他们用信息来生产经营,用信息来增收致富!对于农民,信息能够带来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总之,农业信息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探讨适合我国的具体模式,明确目标,有利于制订农业发展战略。作为一个经济、科技还相当落后的农业大国,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大农业思想,大力发展和推广家业科技,加强信息产业在农村的发展,携手共进,阔步迈向”机械操作、科技基础、信息主导、市场完善、法律健全”的信息化农业社会。 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分析 加强农村信息化主体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特别是协会组织的推力作用。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从主体建设抓起,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以及农业信息企业等民间力量的积极性,发挥其辐射及带动作用,更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措施,大力启动广大农民的信息需求,从源头上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要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关键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改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片面认识。结合实际,制定出宣传方案。宣传内容围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来展开,提高我国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宣传,使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农村信息化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服务内容实用、准确、可靠和主客体间的互动性上,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服务模式的其它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国农业财政部门短期内担负不起这么庞大的财政支出,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大投入、高成本的做法,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必须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以最低的成本和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传播农业信息,目前情况下,把信息网络铺设延伸到村、入户是不现实的。所以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报纸、农业培训等各种低成本的传播渠道将是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必由之路。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统一数据处理标准、规范和应用软件,整合信息资源,同时,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促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需要。营造良好的农村信息化政策法制环境,实现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抑制信息垄断、信息封锁,打击坑农、骗农的虚假信息。 制定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构建农村信息化人才体系。提高农业信息部门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帮助信息员更新观念,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水平,增强其对知识和信息的接受、分析能力,进而提高信息到达农户的利用率,改善信息进村的效果。加强对信息员队伍的培训,建立健全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掌握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 从本质上讲,农业是高风险行业,除了市场风险之外还有自然风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信息的有效传递,使农业经营的风险系数大大降低。当今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态势给中国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我国是在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工业化尚处于中期阶段时拉开信息化序幕的。信息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是初始投入,靠农业自身是难以满足的。国家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各个产业创造了二次开发的机会。中国农业应当紧紧抓住国家经济信息化起步的机遇,以实现历史性飞跃。 从技术的内在特征看,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知识的认识。在信息技术面前,传统的比较优势如资源、人力等作用将大大削弱,但为传统意义上的弱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多样新的可能性。信息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公共产品性和开放性,如果后来者或低起点者能够有效利用,无疑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 从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看,信息技术的进步是从技术开发延伸到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化管理也是从信息技术管理过渡到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建成之后,资源建设就是方向。如果能不失时机地抓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便有希望在信息基础设施利用方面先走一步,抓住今后发展的契机。 加快并发展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民的腰包开始鼓了,思想开始活了,对信息的渴望强烈了。同时我国信息基础建设也取得了迅猛发展,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全国4.6亿部移动电话中一半在农村,且增长迅速;全国很多县、乡镇、村都开始接入宽带,使用互联网。种种迹象表明,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农业现代化是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过程,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渗透力最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因此,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普遍应用,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保证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武装到农业各个领域的必然途径。农业信息化必将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全面普及和推广,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促进农业科技化和产业化,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也要实行市场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各环节,使其实现有效衔接;要求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从而使农业供求关系在市场中不断获得新的平衡。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作保证。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自然状况复杂,交通通讯条件远不如城市,除了发达地区已进入小康的农民之外,还有大部分农民仍在传统农业的束缚下进行农业生产。鉴于这种情况,急需寻求一种广泛、实用、便捷、廉价的方式,让大多数农民能共享信息化所带来的实惠。 农业部启动”十大行动”,在为农民办16件实事中,涉及了培训农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信息服务等。中组部牵头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将在9个省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力争在2010年底,在全国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文化部和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2007年至2010年将投入24.7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县级支中心、村级基层服务点和数字资源建设……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湖北省今年的支农投入将超过120亿元;山东计划实施六大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研发中心和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 结论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在2007年9月举行的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上指出:到2010年,要实现农村”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采用多种接入手段,以农民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完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市场、科技、教育、卫生保健、劳动就业等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技术在”三农”方面的应用,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结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从农业现代化走向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比热规律。在努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主动迎接正在兴起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 由于信息化建设本身具有后发优势,农村在推进信息化的时候,完全可以从一开始就从一站式开始建设,实现信息内容资源的整合服务和应用的整合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强信息,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是做好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中国农业信息论文:流畅的农业信息通道 为了落实全国农业信息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信息资源优势,整合信息资源,农业部信息中心联合各省区市农业信息中心,加大资源整合工作力度,开展建设“全国农业网站信息资源库”和“全国信息联播”频道工作,以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现实需求 农业部已经使用的一套中国农业信息网信息采编发系统(简称:WCM),需要人工进行信息的录入和编辑最后到农业部网站。这种工作方式的不足是明显的:工作量大、重复劳动、效率不高、时效性不强,不仅影响信息服务效果,而且不能满足众多省市区的要求。 比如,全国已有9个省区市农业信息中心通过电子邮件每日或不定期向中国农业信息网发送信息,要求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的“中央与地方新闻头条”栏目中信息,扩大影响。但“中央与地方新闻头条”栏目所能容纳的内容有限,每日仅能10条信息(7月22日后已经扩大为15条),不能满足所有省区市的需求。 而在信息上,中国农业信息网将接收的部分省区市的电子邮件信息以及从各省区市网站上摘录的信息,装载入WCM采编发平台的资料库中供各省区市信息中心选用。各省区市每天接收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去的电子邮件信息(滞后一天),或从中国农业信息网上摘录信息。 因此,建设“全国信息联播”频道和“全国农业网站信息资源库”从中央到地方均有迫切需求。 规划设计 “全国农业网站信息资源库”收集和的信息容量巨大,既有党中央、国务院、农业部、有关部委局、各省区市的政策法规和重大涉农信息,所以,宜实行分级收集和制度。比如:农业部负责收集整理中央级的信息,并负责资源库开发;各省区市农业部门则负责收集整理地方级的信息并上传到资源库。同时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工作基础等),委托相应的信息收集专题,如某省负责收集蔬菜方面的信息,某省负责收集大豆方面的信息等等。 使用方式上,在农业信息网上有必要设计一个模块“全国农业网站信息资源库”,各试点省区市通过认证,进入库中提取所需信息;同时开辟“全国信息联播”区域,其内容是从各地信息联播子栏目中精选的信息,显示信息来源、标题。 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呢?在各省区市网站的信息采集界面,标出要送到部里的信息和信息类别,通过省区市级的消息中间件,形成XML文件,传送到部网络中心,部级的消息中间件,解析XML文件,存放到数据库服务器,纳入中农网采编发的管理平台。 同时,中农网采编发平台将需要在全国各省联播的信息存放于不同的目录下,通过消息中间件进行下传并在各省进行入库或直接载入网站系统。 系统构架 构建该系统的整体数据流主要有7个环节构成:省前端数据发送、中心接收数据提交至WCM系统、中心进行数据到各省的数据广播、省前端解析XML进行插表、广东上海WCM系统前端发送数据、广东上海接收数据提交至WCM系统、静态页面文件下传。 以上七个环节共同完成各省数据上报农业部,部里收到数据后调用WCM提供的Web服务接口入网站资源信息库;农业部采编平台准备出要广播给各省的数据(.ZIP文件)存放在不同的目录下,下传给各省。各省前端收到数据后,如果有WCM系统的,将直接调用Web服务入本省的资源信息库,没有WCM系统的则需要解压缩ZIP包,解析XML文件,并分别入基本信息表以及附件信息表;同时还要完成静态页面的下传。 基于中间件的系统特点 以消息中间件技术、应用集成中间件技术为底层框架建立“全国农业网站信息资源库”和“全国信息联播”频道的具有如下特点: 技术平台的开放性和先进性 以消息中间件、应用集成中间件为基础平台建立的“全国农业网站信息资源库”和“全国信息联播”频道系统,采用开放技术标准,如XML、JMS等技术,便于与基于不同开发技术实现的各种内、外部系统互联互通。 应用开发的便捷性充分屏蔽了技术实现细节,以简单而便于开发人员理解和使用的API提供上层应用程序所需的基础服务,保证应用开发人员集中关注应用业务逻辑,有效地降低开发难度。 传输的可靠性利用消息中间件构建的底层数据传输平台,能够很好的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系统的可扩展性中间件为整个应用系统提供了良好的业务类型扩展性和业务规模扩展性,保证系统随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时,能够快速方便地引入新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保护旧有投资。 中国农业信息论文: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农业信息化技术已经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但是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 ; 信息化 ; 技术 农业信息化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自新中国成立后,我政府大力推行农业的现代化,而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虽然现在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国外农业信息化先进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1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传感技术发展水平低 农业传感技术虽然应用于农业,但是就技术本身而言仍然属于技术层次较高的科技。目前我国生产农业传感器的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其生产的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降低了农户的使用热情。另外,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技术水平低、素质不高,对农业传感技术认识不足,也限制了农业传感技术的应用。 1.2 精细农业技术水平低 虽然我国是农业古国也是农业大国,但是在精细农业技术方面比国外农业发达的国家要远远落后。精细农业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提高农业种植效率,增加农业产出,这对于人均耕地面积少、平原少的国家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但是由于我国受长期粗放型农业耕作方式的影响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精细农业的关键技术、精细农业技术开发体系、服务体系方面水平仍然较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单位面积产值不高。 1.3 农业服务技术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农业信息化推广的核心要素是要有专业知识强、技术水平高的农业信息化技术服务队伍,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人员受教育的水平普遍较低、专业水平不高。截至2015年底,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20.8万个,共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13.8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不足6%,大部分都是未经过专业系统学习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后加入农业服务技术推广队伍。这些人员对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不高,限制了农业信息化的推广。 1.4 农业信息化软件应用水平不高 农业信息化软件的应用范围和水平的高低对农业信息化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高水平农业软件的广泛应用就不可能有高层次的农业信息化技术。目前我国的农业软件应用水平很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从事农业软件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金融、电信、交通、电力、医疗等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开发的软件市场大、利润高。而农业软件的开发费时费力,市场小、利润低,因此国内的软件企业对农业软件的开发缺乏兴趣。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对农业信息化软件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软件操作水平低,导致我国农业软件应用水平很低。 2 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对策建议 2.1 加快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 我国政府应当完善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体制,完善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在农业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精准作业装备、机器人、决策模型等核心技术方面要加大研发力度,加快农业智能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2.2 完善农业信息化标准和评价体系 农业信息化标准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序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整合农业信息资源的基础,要加快研究制定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和制度化。农业信息化评价体系是检验信息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依据,因此应当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评价标准、办法和工作体系,引领农业信息化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2.3 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服务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人员培养体系,尤其是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制定积极的政策,吸引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加入农业信息化技术服务队伍,提高高新技术的应用。 2.4 加大资金的投入 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和水平的提高是一项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工作,政府应当设立农业信息化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信息化推广示范性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国有农场、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使其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中国农业信息论文:关于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能够显著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信息化的建设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问题 对策 一、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我国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农业现代化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与多个环节、多个系统相互融合,整合和强化各方面的信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链初步形成的重要途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涉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环节。在产前,运用信息化手段提供基础供应;在产中,信息化技术推动信息的传播,提供服务;在产后,通过构建平台来保证农产品的流通和畅销。农业信息化有利于社会化服务链条的形成,为整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支持。 二、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发展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基础薄弱,人口素质较低、法律法规不健全,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造成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不高,农民对信息化陌生,信息化难以推行。 (一)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初步建成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但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多数地市和绝大多数县、乡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网络还没有延伸到最急需信息的基层乡镇,对生产的指导作用弱小,尚未真正发挥出网络的优势。同时,也没有自己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不能及时和搜集信息,导致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等得不到应用和普及。另一方面,就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较落后。与农业信息化的需求相比,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明显不够。我国部分农村移动电话信号、网络信号不好也是事实。 (二)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水平低,信息化服务能力较弱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已全面开始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重视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与其他农业大国相比,起步较晚,导致我国在农业信息化资源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建设水平低,信息化服务能力弱等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采集制度,在采集信息时缺乏权威性和科学性。除此之外,信息采集完毕后,未能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汇总。第二,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种类少、供给不足。在很多地区,农业信息资源很少涉及土壤、天气和气候等方面。部分国内外的关于农业的政策、市场和科技信息还不够完善。第三,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在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信息资源比较丰富,而在落后的地区,资源就比较匮乏。另外,在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的结构也不合理,一些专业性的和实用性的信息比较缺乏,而大家都熟悉的信息比较多。这就导致信息资源不能为农民提供指导。 (三)农民对农业信息化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低,没有自觉的意识去获得信息、利用信息,这也就导致了农业信息的利用率不高。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偏差,仅仅认为只要有了技术人员、网络、计算机和传真机就实现了农业信息化。体现出农民对信息主体、信息服务和信息法制等缺乏认识。另外,一些农民认为我国的农业比较落后,高科技技术距离农村还比较遥远,还不具备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条件。 (四)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 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虽然各部门也都积极建设农业数据库及相应的系统,但是各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规划,造成资源的重复。在对农业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应的标准和法规。然而,在我国关键技术、信息的存储以及信息的描述和命名等缺乏相应的标准,造成数据的累积,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三、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究 (一)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以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进行的。信息之间的传递,离不开网络技术,它是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可以通过网络来对农民进行远程教育,指导农民的选种、种植、合理施肥、防止病虫害等。通过通讯技术,及时解答农民遇到的难题。通过通信技术平台,将农业技术、市场行情、致富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农民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反映遇到的问题,使政府的政策得到实际应用。因此,要不断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二)完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增强信息化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是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缓慢,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潮流。因此,我国的相关部门必须增强农业信息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能力,提升农业信息的利用率,为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努力改变当前农业信息资源建设落后的现状。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推进我国农业信息标准化,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第二,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改变农业发展落后现状;第三,促进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满足不同层次农业信息用户的需求。 (三)大力宣传,增强农民信息意识 很多农民由于对信息科技陌生,无法认识到信息化给农业带来的巨大改变,甚至因为陌生而抵触信息化,缺少信息化的动力,因此需要增加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信息化意识。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农业信息化取得的成果,使农民逐渐认识农业信息化,逐渐认可农业信息化,对信息化和农业的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关注农业信息化;另一方面,对农业信息化的宣传活动要持续进行,对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部分农民进行培训,增强农业信息化的意识,增加他们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使其对农业信息化充满期待,满怀热情投入到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去。另外,通过对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可以在各级政府、相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农民之间形成一个关心、关注农业信息化的氛围。从而使农业信息化的开展更易进行。 (四)制定农业信息化相应法规制度,促进农业化快速发展 信息的采集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化的整体建设。因此,农业信息化的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共同制定出一套信息采集的标准,对数据格式、数据质量、信息的存储等都要有统一的标准,确保信息采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信息的使用率,促进信息共享制度的建立。另外,对历史数据也要充分利用,健全数据分析机制,对数据进行充分利用。 四、结语 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也是农业信息化的时代,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农业信息化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国要想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使农业效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就应当建立新的农业信息观。加强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选择适应中国实际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业,并与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信息市场培育、农业信息人才建设等结合起来,全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整个农业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制定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强化农业科技、教育、经济信息网络建设,用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农业信息论文:中国农业信息媒体联盟在京启动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吸引各界目光聚焦三农,“土地流转”、“农业补贴”、“农业新四化”、“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等成为社会聚焦关注点。与之对应的,农业信息传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国内农业和涉农媒体达万家,如何汇聚农业信息的整体力量服务现代农业,业已成为国内农业媒体人的整体思考。为此,中视金桥国际传媒集团旗下的吾谷网联合农视网、艾格农业、灌溉网、中国农民合作社信息网、农产品期货网、《新农业杂志》共同发起“中国农业信息媒体联盟”,并于1月22日举办了“中国农业信息媒体联盟”成立仪式新闻会。《农产品市场周刊》作为联合发起媒体,参与了联盟启动仪式。 除了发起媒体,联合发起媒体还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西部网、盛世金农网、中国科技网、中国经济网、《农资导报》、新农村商网、《中国农业信息》杂志、《农经》杂志、《中国农村科技》杂志、魅力城乡网、水艺网、第一农经、一亩田、神农网、阿里巴巴农业、和讯现货、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魅力城乡网、中国养殖网、畜牧大集网、搜猪网、猪E网、畜牧人网站、中华粮网等近50家农业信息媒体。“中国农业信息媒体联盟”是媒体人的自发行为,致力于通过发挥行业优势,整合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网络等多方媒体资源,通过各媒体平台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多形式、多地域信息传播,有效挖掘农业信息传播价值。 与会发起单位代表纷纷表示,期望“中国农业信息媒体联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真正能够带动农业媒体行业间的传播互通的交流平台。吾谷网、农视网、艾格农业、灌溉网、中国农民合作社信息网、农产品期货网、《新农业杂志》等几家发起单位联合签署了首批媒体合作协议。未来,“中国农业信息媒体联盟”将不断吸纳更多农业和涉农媒体参与,定期组织线下农业媒体的发展论坛,以促发行业的整体发展实现共赢,进而更好地服务涉农产业。 中国农业信息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中国农业信息应用 摘 要 新版地理教材有两大特点:叙述性文字少了,图片性内容多了; 教师主讲性内容少了,学生活动内容多了。结合教材特点,恰当的运用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科所用,是现今新课改教学理念要求下必须做到的环节。作为一个未来的地理教师,本文结合我对地理这科的认识,就充分运用现代媒体营造优质的课堂资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科间的地理教育体系、在愉快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巧用信息技术,丰富地理教学环境等方面谈了点自己的看法,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网络 媒体 课件 探究 拓展 构建 创设情景 信息技术辅助教育以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促进了地理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地理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充分挖掘教材合适的教学内容,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是每位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作用.而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解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教师要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教学工具。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使我明显认识到:现代教学就是以创新为主。现行的地理教材突现出两大特点:叙述性文字少了,图片性内容多了,教师主讲性内容少了,学生活动内容多了。这对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难题、新挑战。面对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难题,如果恰当地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把知识的讲解和活动内容串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层和创设情景相互交融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优化教学过程,营造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引发积极探究问题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充分运用现代媒体营造优质的课堂资源 对于地理教材特点,运用媒体技术,把每节课的内容,恰当的整编成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资源,使知识体系与知识情景,在课堂活动中体现出来,让学生在领略知识情景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路的拓展,变信息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从而大大拓宽创新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等,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假如我在讲中国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时,在课件制作上关键是把民族、山脉、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等主要的知识点,利用热链接把相关的动画和图片都融合在了一起。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所选择的学习主要内容。这样在网络上教学的教师与学生都成了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当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网络在此时就成了研究式学习的有利支持。在制作课件时,尽可能采用易于操作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课件。教学课件要从符号、图形、色彩、声音、节奏等多方位的视觉和听觉心理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媒体。 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科间的地理教育体系 网络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科间的地理教育体系是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绝妙之处。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从整个地球大环境方面去把握好每一节课所要设计讲的内容,要充分拓宽一节课的知识面,可以一改以往因教师主讲黑板板书而造成的知识展示面狭窄的情况,通过媒体课件,包容丰富的知识资源,广泛的向学生展示知识层次,以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其次,教会学生网上查询知识信息技能,让学生通过查询,捋清每节课知识层次,掌握知识要点,丰富课堂活动内容,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知识层面的目的。 三、在愉快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是视听合一、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特别是地理教材中,往往会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或奇、险、幽、深的美丽图片,如果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悦耳美妙的音乐、妙趣益智的游戏,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这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地理教材中,都有配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光盘,如果很好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再把要学习的知识设计成填空、判断、选择、连线及游戏等不同形式,采用激励和游戏的方法进行演示和传授。使学生能在“玩”的过程中得到理论知识与技能。学生面对有趣的练习,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有时还有悦耳的音乐或精美的图片给予奖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更加饱满。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能突破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同时担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及组织者的角色,不断尝试、坚持创新,就能把丰富的地理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协作学习,从而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给地理课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其独特的教学优势,有待于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和发挥。 中国农业信息论文:对当前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从当前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困惑的原因,进而探讨了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路。 关键词:中国;农业信息化;现状;困惑;出路 0 引言 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迫切的任务。但在当前的建设实践中却遇到了诸多困惑,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应该引起关注。 1 现状直击 1.1 农业信息网络已初具基础和规模 自开通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以来,已初具规模和基础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络,全国已有2200多个农业网站,大部分省、市都建农业信息中心、农业专家系统、资源数据库等,7000多个乡镇信息服务机构已在全国开展建立,正逐步建立乡、县级农业信息中心,国际农业生产贸易信息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等依托农业部而建立,基本形成了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链条,奠定了良好基础。 1.2 农村“乡乡能上网”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通宽带建设工作在2008年取得明显进展,实现全国能上网的乡镇占97%、通宽带的乡镇占95%,“乡乡能上网”的省份达到27个。农村网民规模达到9565万人,增幅达13.1%,较2008年底增长1105万人。 1.3 农业部组织实施了“金农工程” 农业部在“十一五”期间,按照总体要求做强一个国家综合农业门户网站、做大一个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完善一个农业电子政务支撑平台,目前“金农工程”一期项目建设任务已完成,国家农业数据中心的农产品及农资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已投入使用,正陆续上线运行的包括动物疫情防控系统等10多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初步建成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3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群,近百分之五十的全国县级农业部门、超过三分之四的地级农业部门、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和局域网遍布所有省级农业部门。 2 困惑原因分析 2.1 政府主导不够,法制建设滞后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目前我国政府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和中央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发挥主导作用不够,政府对农业信息服务组织的支持、补贴及有效监管机制没有形成。特别是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中西部市县,更无暇顾及农业信息化建设,市县有时连发放农业信息组织员工的工资都困难,加之财政支持的运行费用不足……由于农业信息化制度和立法建设的滞后,使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筛选、整理和传播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尽管农业部“金农工程”的标准化建设从2009年开始推进,主要内容包括八大体系32项标准的确立,相关培训工作也辅之以行,地方项目建设得以及时指导规范。但需要制定相应标准与规范的现有农业数据库等资源的信息整合,目前关键技术的标准与规范、信息的存储、药品命名及描述等缺乏标准,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历史数据的大量积累而无法提供参考,资源的利用率无形中就减弱了。 2.2 建设缓慢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 目前,整个农村层面没有遍及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由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受地方和中央偏重,造成农村还比较薄弱,整个农村尚未覆盖电视、网络、电话的使用。据有关统计,中国目前约信息资源的90%尚未电子化,仅为15%~20%的计算机设备利用率和联网率,甚至没有利用计算机的农村许多地区尚存。 尽管逐步增大规模的农村网民,但互联网向农村地区渗透的速度慢,城乡、省份间宽带发展失衡。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0%的东部一些省份与互联网普及率不足15%的中西部一些省份,致使农村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2.3 缺乏共享机制的资源建设,水平较低的信息化服务 中国农业信息采集机制目前尚不健全,主要以国内范围为主,涉足国际农业信息不多的采集范围,国际市场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较窄信息采集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受到了严重地影响。据析,分散在各部门的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有80%的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中、各行业的各类系统和网站中,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不同的地域系统建设自成体系,重复建设、资源系统间缺乏共享机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像目前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大多属于单媒体产品,缺乏对数据库建设的统筹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国农业信息标准,缺乏互通互联性,不适应网络代数据共享的需求。 2.4 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渠道不畅通 缺乏宏观上的规划和指导,信息服务体系缺乏与我国农业的整体性发展战略相结合,各地、各级信息化组织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呈现零散、统的局面,造成这一客观事实。尽管农业信息网络已经建成连接县、市、省三级农业部门,但村级及乡镇与市级的信息服务设施建设相比差距明显。或者说,最为薄弱的是与农民最贴近的基层农业信息化组织建设,农业信息向基层的传播在这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使提供与开发农业生产信息技术失去了市场导向,为农业提供实用性信息服务可能落空。 中国农业信息论文:为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现代化而奋斗 任殿国董事长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我多年来从事信息产业行业,曾管理过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并取得骄人成绩,对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农村信息产业建设具有独到分析和见解。曾应邀在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峰会中国科技博览会等多领域论坛做主题演讲。 论坛上,与会各方见仁见智,纷纷就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本社记者对论坛的主办方――中国数字农村网项目首席执行官进行了专访。 《时代》:您认为此次“新农村・新农商・新产业――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为什么中国数字农村网会成为此次论坛的主办者? 任殿国:众所周知,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重点。然而,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农村信息化建设更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规划与推动,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本次论坛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搭建一个社会各界多方参与的交流沟通平台,让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关注和参与到农村信息化建设事业中来,集群智,汇民力,更好的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和“三农”事业的发展。 为什么中国数字农村网会成为此次论坛的组织者,我想这是由我们“为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现代化而奋斗”的项目使命决定的,只要是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有利,对缩小城乡差距有利,对“三农”事业发展有利的,中国数字农村网就乐于并敢于去做。 《时代》:我国农业信息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您认为目前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面临的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去解决呢? 任殿国: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布局分散,而由于城乡二元制结构影响,广大农村地区长期缺少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注入,尤其是缺少现代信息产业这一高端产业链条的带动与整合。同时,广大农村地区互联网知识普及面还不够,农民对于互联网的不了解也成为制约农村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城乡信息资源的统筹和农民互联网知识的普及成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而这也是中国数字农村网正在做的事情。一方面,“中国数字农村网”有效了整合以城市多年来发展积累的最具价值的商务信息资源和以农村地区有效市场信息资源,并建立起覆盖全国、直达城乡的机构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超级市场。另一方面,项目还在全国各地有针对性的开展网络、农资、农机等各种实用农民培训,让信息化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时代》: “为实现中国农业信息化、现代化而奋斗”的项目使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数字农村网对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决心,我们想知道目前中国数字农村网项目运作情况是怎样的?未来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任殿国: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中国数字农村网“诚实守信、关爱‘三农’”的理念和各项务实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面认可。截至目前,项目已在全国建立省、市、县及乡镇分支机构近1000家,培训信息员近10000名,在北京、山东、天津、江苏、河南等全国各地举办各类活动20余场次,产品代销等各项运营工作也在逐步开展当中。 “十二五”规划即将拉开大幕,接下来,我们将朝着规模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上市准备,我们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完善服务体系,形成一条全面的农业信息化产业服务链,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刊记者/林立权 杨淑倩摄影记者/杨绍锋 杨淑倩) 中国农业信息论文:“十二五”中国农业信息化喜“逢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信息化则是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管理和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支撑。我国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就是通过农业信息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各要素的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及科学化管理,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最终诉求。 “十二五”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信息化处于稳步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中,必将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发展“春天”。 传统农业将靠信息化实现“升级” 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资源紧缺与资源消耗过大的双重挑战。我国消耗了世界25%的化肥和30%的农药,但化肥、农药利用率则不足35%,浪费严重,农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式都迫切需要进行转变。 小农户、大市场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日益突出的一大矛盾,并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瓶颈,迫切需要信息化的“升级”。但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还较低,其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各级人员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业信息化基础仍然薄弱,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鼓励与推进政策还很缺乏,稳定、可靠、低廉和实用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产品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同时,相应的市场机制和协调机制也还没形成。 “十二五”时期,农业的信息化将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这一阶段,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更加迫切,农业生产方式将向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信息化管理转变,这些变化迫切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这一阶段,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分工更加精细,农民和市民的物质、信息和资金的交流进一步加大,农业信息化逐步成为方便市民、富裕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全社会的这一认识会上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农业信息化投入会大大增加。 这一时期,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专业化、标准化、步伐加快,多功能、经济型、智能化的农业装备设施和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信息技术和产品将大量应用,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从单项技术应用向综合集成技术应用过渡,农业信息化的综合经济效益凸显,农业企业投入显著增加,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将进入迅速推进阶段。这一时期,面向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与营销网络即将迎来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 农业信息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将从1000美元升至1500美元,城镇人口比例将超过农村,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经营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信息技术革命也将如期而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信息化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期。 首先是经济环境方面,“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承前启后、国民经济继续高速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农民的人均收入有望达到1500美元。伴随收入水平的递增,农民的信息消费意识、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将增强,百户拥有电脑的台数将从目前的7.5台,增加到30台左右。这一变化将加速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和水平。同时,农业劳动力成本会迅速提高,这将进一步刺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化也将由以试验示范为目的和特征的政府推动阶段,转向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和特征的需求拉动阶段。 其次是社会发展环境,“十二五”是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信息化与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时期。这一时期城市人口比例将超过农村,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加强,国家在对农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土地流转加速,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将有很大提高,农民合作组织进一步壮大,为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农业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提供了更大的应用空间。 最后是新信息革命的影响。“十二五”时期,是整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农民教育整体水平迅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并迎来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浪潮。这一时期,物联网技术将从概念设计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必将大大催生农业传感器、农业传感网和农业电子产业发展,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注入坚强的技术动力;这一时期,农业信息化将迎来农业云服务时代的到来,农业企业和大户将由技术产品购买转向购买服务,软件即服务,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服务时代的到来,将催生新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化服务模式,农业信息化将迎来又一个春天;这一时期,3G、4G和移动互联等新型信息技术将在农村和农业中的应用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物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融合发展将为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农业信息化技术由单项技术应用向集成技术应用过渡,农业信息化迎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和迅速发展的高潮。 “信息化”硕果 渐露端倪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截至2010年,全国乡镇实现了100%的上网率和通电话率,农村网民达到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在广播电视网方面,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从1997年的86.02%和87.68%提高到2010年的96.78%和97.62%,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在信息采集方面,全国农业系统建设了近40条信息采集渠道,部署8000多个信息采集点,通过远程联网采集、报送农业农村各行业和领域的生产动态、价格行情、科技教育、自然灾害、动物疫情、农民收入、质量安全等信息。在农业网站建设方面,全国建有覆盖部、省、地、县四级政府的4000多家农业网站。在农业数据库建设方面,农业部相继建设了农业政策法规、农村经济统计、农业科技与人才、农产品价格等60多个行业数据库。 我国农业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县有信息服务机构、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点”的基本格局。全国100%的省级农业部门设有农业信息化机构,97%的地市级农业部门和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70%以上的乡镇拥有信息服务站。此外,全国有100万个乡村信息服务点和70万农村信息员。 农业的信息化促进了部分地区农业的良性发展。如吉林农委与吉林联通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成功打造了“12316”新农村热线。浙江利用“农民信箱”,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的信息,其实名制用户已达236万。上海的“农民一点通”信息服务平台,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宁夏作为西部后发展省区,探索出了适合宁夏农业信息化实际的“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模式,破解了资源整合难、信息共享难、网络进村难等制约信息化建设的难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网络、村村有信息服务站”的目标。云南则积极打造“数字乡村”,建成了覆盖省、16个州市、129个县区、1348个乡镇四级共1494个“数字乡村”网站集群和13431个建制村、124206个自然村网页。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农垦系统及各大国营农场成功得到应用。3G、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北京、江苏、河南和新疆等地,改变了“一张嘴,两条腿”式的传统农技推广模式。黑龙江农垦、北京、江苏无锡等地区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养殖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部分大型奶牛场引进物联网技术,操纵先进的挤奶机器人获得巨大成果。 农业信息化 需关注四大环节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政策、投入、组织和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提供保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四大方面全面推进农业发展的信息化。 农业生产信息化的主体是生产者,即农户、生产型农业公司(集团)、农垦生产系统,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牧业生产、渔业生产等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自动化、产业化及组织化水平,确保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农业生态安全。 农业经营信息化的主体是经营者,即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商务企业,目标是在农产品加工、储运、交易、市场等环节,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率,减少流通环节和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市场透明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网络系统、条码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以及数据融合等技术,对农产品进行一体化设计、信息化管理、产业化运行、电子化交易,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安全和信用安全。 农业管理信息化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目标是提高政府的监督管理水平、工作效率以及农业相关部门对农民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农业管理信息化对搭建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平台和系统,建立完善信息化管理标准和规范,保障农业政务管理高效、公正、科学、安全,确保国家农业信息安全、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服务信息化的主体是基层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目标是要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的质量和水平。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对加强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搭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有利于健全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创新基层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模化和机制,让信息走向农业(农民)合作组织,实现信息服务农民千家万户。 支招补贴政策 助力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国家实施了“农机、良种、家电”等惠农补贴政策,但在信息补贴政策方面还是空白。信息补贴政策可以从以下四类群体入手。 第一是农民。农村家庭上网费贵是影响计算机在农村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和电信运营商可协调对农户进行一定上网补贴,培养农民信息消费习惯,让农民感觉信息化“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第二是基层信息服务站点,补贴可用去购买一些计算机、打印机等信息装备,扩大服务效果。 第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91万家,涉及农户2900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1%。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补贴,可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和农产品交易的水平,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第四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技术最重要的研发者,信息技术研发不是目的,目的是应用,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发现产品的缺陷和问题,产品才能不断升级,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才能不断增强,这些产品才能真正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作用。对这些研发农业信息技术的单位进行补贴,支持他们把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有利于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中国农业信息论文:论中国农业信息化之路 摘 要: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动力和支柱。农业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也是促进农业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三农问题、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三个方面论述了用信息化改造农业的重要性,提出了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途径。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产业化;三农问题;数字鸿沟;信息不对称 1 问题的提出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概括起来可从“信息技术论、系统工程论、农业经济论、信息资源论”等角度来描述,即农业信息化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一方面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三种空间高新技术系统――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CI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应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变的过程总称。因此,农业信息化必将引起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变化,并表现出农业工具以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为主导向以知识技术和信息控制装备为主导的转变。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要素结构的影响如图1所示。很明显,农业信息化作为21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能够培养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整体目标的实现。 一般来讲,农业信息化包括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农业信息化特点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边际成本为零、公共物品性、高风险性。[1] 在国内,引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体制改革尚待深化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主要以农业计算机技术应用为标志。90年代我国开始规划建设农业信息体系,制订了《“九五”时期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设立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项目。进入21世纪后,农业信息化被提到国家重要议事日程,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被先后列入“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但是,目前我国存在“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城镇化率低―农民收入低-国内需求不足-国家现代化水平低”的格局,农业信息化所处的地位如图2所示。为此,国内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的认为其关键在于农业企业化[2],有的认为其关键在于农村工业化,有的认为其关键在于加快城市发展,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3]等。从相关的讨论不难得出,农业信息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寻找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2 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 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应用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79年我国从国外引进遥感技术并应用于农业,首开信息化农业的先河。到1981年中国建立第一个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机构,即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开始以科学计算、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为主的农业科研与应用研究;再到1987年农业部成立信息中心,开始重视和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试点和应用,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才初具雏形。1994年“金农工程”面向全国全面实施以来,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相继开通运行,标志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在,我国大陆涉农网站已有6000多家,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2003年12月10日,我国科技部863计划支持的重大专题“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荣获世界信息峰会全球大奖,标志着中国在农业专家系统和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辖14个乡镇、5个街道,共108万人口。寿光的一部分农民在家发展蔬菜、瓜、果、花卉,另一部分农民到各地农村去指导农业技术,充当技术员的角色。有许多农村都很富,在村里建有村科技楼,专门进行定期召开村里农业技术会、农民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以及听取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业专家的经验与技术指导讲座。在农业生产中,有的实行无土栽培,采用专门的培养液,生产当前流行的“贵族产品”来获取高收入。在寿光的一些村里还设有农作物试验田,专门聘请专家来进行管理。每年菜博会召开,当地以及附近的农民都去获取信息和听取经验,比如去看一下有什么新品种的蔬菜、瓜果、花卉等,然后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应该去栽培,或者对已栽培的品种经验与技术来指导以后的栽培,或者去了解一下各种产品的市场行情指导自己日后的生产等。农业信息化使寿光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 甘肃省黄羊川村,一个祁连山下的小镇,河西走廊东端门户,是国家最贫困乡镇之一。2000年5月,英业达天津公司向学校捐赠11台旧电脑,建立了局域网,联通了互联网。同年11月,黄羊川职中建成了第一座网站:黄羊川网。这一网站日后成了千乡万才公司的网站地址。制作出了97个网页,从方方面面介绍黄羊川的风土人情、地理风貌、当地特产。农民因此获得了较大的收益,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 尽管如此,现实中的全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仍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信息化程度较高,发展较快,而在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基础较薄弱、手段不完备,用于硬件建设、网络运行、软件开发和信息采集的资金严重短缺,信息处理的技术手段仍较落后;人才缺乏、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比较落后、网上信息重复现象严重、实用性差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并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3 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3.1 从“三农问题”看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信息贫困是当前“三农”问题中的大问题。农民对市场、信息的不了解往往会影响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推行农业信息化,能够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生产种植信息是解决当前农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方面,农民能够在农产品价格和到非农领域就业方面获益;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带来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农村的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有可能在信息化过程当中获得低成本的快速发展。如一些地方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精准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用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成本。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为实现农业信息化做了大量工作,农业信息化也有成功的例子(如寿光农业和黄羊川村发展实践),但利用信息技术为 “三农”服务还只是刚刚起步,距离农民的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各地农村受地理位置、人文和自然环境等条件制约,经济状况差别很大,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平衡。一些涉农部门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还不够大。农村信息服务网站急速增加,网站信息种类繁多,但很多内容缺乏行业特点和本地特点,信息源不明确,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无法保证。信息网络建设缺乏规范管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因此,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强政府在农业或农村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农业和农村宏观调控、用信息引导生产。 3.2 从“数字鸿沟”看农业信息化重要性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在通信业大发展的今天,我国城乡、地区间居民获得信息公共服务机会却严重不平等。数字鸿沟非常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可见,实施农业信息化战略,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缩小数字鸿沟已成当务之急,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黄羊川村例子说明,广泛普及信息化能为广大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收入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越是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得到通信网络保障后,当地农民的直接收益(如增加产品销售额)和间接收益(如劳动力输出)就越大,“减贫”作用就越明显。农业生产经营者对信息的需求正日益增长,特别是边远欠发达地区的群众完全与信息化绝缘,他们渴望同外界沟通,渴望通过通信网络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质量、脱贫致富。通过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既切实可行又刻不容缓。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引进资金与设备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可进一步缩减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并且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方面缩小数字鸿沟。 3.3 从“信息不对称”看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根据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特・帕金森一个著名的定律引申,在有人群的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毫无例外地将他们依其对信息的占有程度而区分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并由强势群体在活动中起主导和支配的作用。由于两个群体在信息问题上的差异和市场不透明,如对信息占有量的不平衡,对信息敏感性的不同以及对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机会的不均等,由此而决定了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不平等性。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首先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没有建立起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农民很难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与产品产量,故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使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过剩现象交替出现。其次是科技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农业科技成果与技术项目不能在农村迅速推广,导致一些人趁机利用假科技信息、栽培和养殖信息欺骗农民,甚至利用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害农民,使农民遭受巨大损失。第三是政策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农民对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了解,再加上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低,这不仅使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及时表达、权益得不到充分实现,而且也使政府难以准确制定出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政策。 在目前城市信息化水平与日俱增的时候,如果任由农业信息不对称存在,这些地区将永远生活在信息社会的边缘地带,从而贫者益贫。从这个角度说,为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提供通信服务、缩小城乡信息差距是信息时代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4 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途径 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必须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农村国情,适应农民需要的途径,来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结合我国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途径如下: 4.1 加强政府引导 由于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在认识新事物的能力方面有限,因而在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科技部门的引导作用。政府是驱动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力量。只有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再加上真正能够实现农业信息进村到户的服务系统,才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最有效的途径。 4.2 重视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信息技术培训 我国是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其中农业人口占很大的比重,我们迫切需要重视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低、信息产业竞争力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且质量不高。因此,在实施国家人才培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农民群众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民信息技术掌握的多少。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鼓励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农民农技知识的掌握能力之目的。 4.3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与服务 信息网络也称(信息高速公路)是以计算机为依托的信息交流、传输和应用的一种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信息的多方向、全方位交流和传输,促进了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信息网络建设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宽带、高速的农业信息网络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农业信息服务通过农业信息网络进行传播,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性。 4.4 成立灾害预防系统 在农业生产中,灾害是影响和制约农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旱涝以及病虫害等。预防灾害的措施如建立三种空间高新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应用于灾害研究和预防;开发利用GIS软件,分析并建立合适的灾害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与求解,提出预防灾害的技术对策来指导农业的生产与管理,从而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5 充分发挥移动通信技术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 移动通信是代表未来通信发展趋势的技术,必将在今后的普遍服务中发挥日益巨大的作用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作为处在信息前沿的移动通信企业,为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减少信息不对称、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国内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力之一的中国移动通信认为,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近年来,中国移动通信从网络建设、信息支持、资费优惠等各方面入手,为农村和贫困地区搭建与外界沟通、获取信息的桥梁。例如:利用手机短信、发送接收农业信息的方式,利用类似智能电话等农信机产品接收农业信息的方式。其中,北京光彩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系统”取得了显著成功。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向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叠加时期迈进的阶段,这是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未曾遇到的历史机遇。一方面,我国农业不能再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走“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信息农业”的常规发展道路,而应该摆脱传统思维的模式,实施以农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互补共进、同步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韩国)农业信息化的经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及时、充分地消化利用信息化生产力,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来赢得时间以便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论文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已除了要求有合理、先进的工艺流程,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水,还需要整个厂区有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和赏心悦目的建筑形态。这就必须对给排水工程的原有设计方法和程序思路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应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以确保设计出一个优秀工程来。 关键字: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 一、问题的由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特别是对美的追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一套设计习惯。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求对以前不受建筑设计重视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来一个较大的改革,以适应日趋变化的业主市场。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设计采用的是一种封闭静止的方法,就工艺而工艺,就生产而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单一的一种功能,没有综合地考虑各种要素,因此工程的最终结果必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业主的各方面要求,更不能满足日趋重要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或者说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即良好的功能和良好的建筑形象的高度统一。良好的功能可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优美的环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良好的建筑形象也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范畴,但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因此,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倒并不完全在于如何做好工艺(这是很重要的),如何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而在于其理想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完美的构思能得以表达,合理的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厂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在确实掌握丰富的信息、详实的资料的条件下,在加强内部工种联系的前提下,在正确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和正确的方式组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加以制订(其中还要特别重视国外的各种先进经验)。我们不能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封闭———自立门户的模式;单一———就事论事的模式,稳定———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应该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才能确保设计出一个完美的优秀工程。 二、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工艺流程的要求 给水处理厂即一般常称的自来水厂。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而当沉淀采用平流式沉淀时,其池长达100余m,在水厂中会形成单调冗长的池体,都需加以仔细设计。 大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流程一般为提升后的污水重力经格栅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消毒出流。如果排入的水体是感潮水体,有时亦会在处理水排入前有提升泵站,以解决高潮时污水厂的出水问题。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兴建的污水厂,为了解决构筑物的空池抗浮,往往以出水末端构筑物的高度为控制,而将进水泵站以后的构筑物以高出地面3~4m布置,这样就必须对这种沉闷不堪的大体量砼面作建筑处理,同时也必须对池间联系的狭小的通道走廊作恰当的建筑处理,否则作为一个整体环境来讲是极不理想的,往往也不易被人们所接受。 2总体规划的要求 总体规划非常重要,它是设计的灵魂。在规划时首先要有一个总体布局的构思,其中应包括:工艺布局的合理、道路走向的清晰、广场的适宜、地域的平衡、人流的互不交叉和公建用房(即生活区,其中包括办公、科研、试验、管理、会议室、食堂、厨房等内容)的最佳布置,然后按照①功能分区合理、简捷、便利、经济的原则;②风向、日照、地形有利的原则;③构图优美、对比均衡、空间流通的原则等,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结合厂址的自然条件及环境条件(包括地形以至地质条件、厂外道路系统、绿化条件、朝向、原有建筑物等)来进行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必须注意要创造良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还要尽量避免噪声的干扰,合理安排和大量利用绿化,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统一规划(特别是厂前区),然后将建筑物(或构筑物)布置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绿化等环境中。在绿化设施中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有机结合,并多种植些可以释放有益气体和减少尘埃的树种,以改善厂区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厂区的明洁度。 同时,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原则还必须在立足于“环境、空间、形式”三者统一的原则基础上,使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都能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和谐调,并通过曲直、高低、虚实、明暗、黑白、凹凸、方圆、上下等造型元素和设计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工艺工程设计的新境界。 3传统观念的改革 传统是指技术上、文化上历史的凝聚、沉淀和积累,它是人们长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固有的客观存在。它之所以能长期继承,经久不衰,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一种固有的心理态势,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耐人寻味的余韵,因此它往往极易被人们长久地、习惯地循套,自然地袭用,即使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对成功来说总往往可加以原谅,或者最后说总的还是成功的。我们如果辩证地看,则可以这样说,在继承传统之余必须要有充分的创新,即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传统作转变的工作”。如果工艺总是老一套形式,形式总是老面孔,色彩总是陈调重弹,即使在功能上还可以过得去,能满足业主的一般要求,但从社会发展来看,从两个文明来看,无论如何在组织形式上、在事先指导上、在各专业的协调、在通气上都应该重新思考,不能一味循旧。在工艺上必须要创新、要提高、要有些新东西。在选型、色彩上必须要美观、要有所升华,否则就不能使业主感到非常满意,不能心情舒畅。为此可以说挑战创新是必须的,是绝对的,没有创新就会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就不能前进。 4防止专业之间的各行其是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的习惯做法是工艺一马当先,先提出设想,后再递交给其它各工种,尽管各工种可以回提条件给工艺,但由于已成习惯,且因为各专业对工程总的概念认识不足而未能充分进行必要的商榷了解,互相质疑,因此就提不出内在的、关键的问题,致使矛盾隐蔽得不到圆满的解决,有时还会引起返工,最后造成木已成舟的尴尬局面,导致项目得不到最佳的方案,达不到最理想的质量。 从管理科学上来说事先指导,预先协商,不把问题的解决拖到最后,这是最科学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一个专业的设计,一味地关在工作室里,并且总是闭门苦思(即没有和其它有关专业认真商量研究),就只会把这些设计(即使是本专业中最优秀的设想)从一个社会现象变成了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并且将这个专业完全裹入到“绝对正确”之中而一丝也动弹不得,其结果必然是感觉迟钝且视感平平,最后远不能满足业主的总要求。因此,在整体设计中要非常重视事先的协调,重视事先的各有关专业的参与协商,并且必须认识到这不光是一个单一的项目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优劣的关键必然是组成这个组织内的各有关要素的综合,而决不是一个主导专业的所为(当然,它是很重要的)。所以决不能允许各专业各行其是,或者说是过分地突出自己,而缺少必要的整体相融性。只有通过组织有序的精心的全面的设计安排,我们才能把一个初看好像支离破碎、意见分岐、没有完整性的模糊、凌乱的印象,变成一幅诗意盎然、变化有序、排列恰当、构图完美的图画。 5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筑设计(特别是工业建筑)在思想上趋于封闭狭隘,在形式上趋于呆板一律,在色彩上趋于灰暗、单调,总之建筑在如何体现满足人类的舒适和精神要求这方面考虑得太少了,更谈不上在美观的构思上多下功夫,而只片面单纯地理解为单一的功能性构筑物,仅为满足生产而已,别无它求,诸如环境、空间、选型、尺度、色彩等方面都无关紧要也无须多考虑。 因此在工业建筑中,建筑的地位一直不高,也没有什么发言权,最后造成厂区建筑不美观,品味不高,大家不满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需要有一流的先进的工艺、能生产出较好的社会需要的产品,人们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更需要有一个包括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内的赏心悦目的舒适的氛围,更需要防止和减少工业建筑常有的废水废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建筑设计,对污染进行充分有效的处理,保证有清晰的水质和洁净的空气。建筑设计虽然不像工艺设计那样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从全局、长远的效应来看,其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的文明都能起到很好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给排水工程中建筑设计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它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整体效应的结果并必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彻始终。设计实践告诉我们应该有一个懂总图的设计师来进行总的牵头、控制和协调,平衡各专业,取其所长限其所短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我们暂且称此设计师为总协调建筑师吧。在建筑设计全过程中,总协调建筑师要始终以能形成最佳环境景观的观念为依据,充分考虑到工艺流程的最先进、最便捷,结构布局的最经济、最合理,不断地向各有关专业的负责人就当地环境景观的形成进行有方向性的引导,并不时向他们提供大家能接受的各种状态建议或者能取得平衡的一些构想,以达到最广泛的共识,统一的行动。 为了对全局进行有效的控制,总协调师还要根据其对环境景观形成的基本观念预先策划制定各项设计细则,它将作为整体设计的原则引导各个单体在循序渐进中得以贯彻、实现、完善,起到启发创新的作用。在此前提下,又要避免造成对各单体专业自由构想的束缚,以细则为依据进行整个设计运作的协调,在各专业之间按照具体的变化情况就整体和单体衔接部分之间进行柔和的调整,使之达到统一。 此外,总协调师还要在尊重各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为实现全局的一种“缓和宽松的秩序”而进行工作,也就是说总的协调是指制约的开放性,或者说是在整体观上充分保持单体设计(专业设计)者的自立性,充分发挥其个性特点,把所谓的束缚性因素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最后达到辩证的统一,即互相限制了各自的不足,又保留了各自长处,而且彼此心情愉快,形成最佳的综合效应。 建筑物的设计处理大体有以下的一些手法: 1公共建筑(1)总平面要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构图优美,比例匀称,并注意韵律。(2)功能相近者尽量合并,减少地面分散的构筑群,要做到大中见小、见透。(3)要处理好内外部空间,做到宽松、明亮、空透、轻灵。(4)立面和平面都力求避免过于平直、呆板,可适当组织上下、左右、高低参差,和配以局部的弧形以示流畅、舒适。(5)色彩上可区别于厂区建筑,但又不能太过于突出,必须符合统一中求变化的大原则,即在和谐中求局部的突变和醒目。(6)屋顶的处理可以在平屋顶的基础上适当配以小斜顶,或局部注以建筑符号起到全区的点缀、装饰之用。 2生产性建筑(1)合并同类型相近功能的设施,多占天,少占地。(2)平面要简朴,要注意构图均衡,立面处理不宜运用过细的线条,要突出块形,要有厚实感。要注意虚实对比,高低有序,前后层次,交错合理。窗子形式可作为一种图案,多求变化。(3)要注意细部设计,任何一种粗心大意、不拘小节都会给整个建筑带来败笔。特别要注意室内的线路,管道、孔洞都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一般不暴露在外。(4)色彩处理宜平淡整洁为主,另配局部点缀,其鲜明程度要次于厂前区建筑的色彩处理。(5)要考虑到建筑物的连接体处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过渡,进行超常规的处理,并顾及相互的空间和环境。(6)屋顶的处理可略同厂前区建筑。 结束语综上所述,给排水工程的建筑设计是一门多学科又“色、香、味”俱全的特殊工程,牵涉到的因素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本文因涉及到的面较广,工艺流程也较复杂,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由于这方面的理论较缺乏,实践不够,因此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但不管怎样只是想通过本文能对水厂(污水厂)的建筑设计全过程引起重视,作为提高水厂(污水厂)整体设计质量的一种尝试、探讨。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给排水工程的建筑设计研究论文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已除了要求有合理、先进的工艺流程,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水,还需要整个厂区有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和赏心悦目的建筑形态。这就必须对给排水工程的原有设计方法和程序思路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应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以确保设计出一个优秀工程来。 关键字: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 一、问题的由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特别是对美的追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一套设计习惯。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求对以前不受建筑设计重视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来一个较大的改革,以适应日趋变化的业主市场。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设计采用的是一种封闭静止的方法,就工艺而工艺,就生产而生产,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单一的一种功能,没有综合地考虑各种要素,因此工程的最终结果必然不能全方位地满足业主的各方面要求,更不能满足日趋重要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或者说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即良好的功能和良好的建筑形象的高度统一。良好的功能可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优美的环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良好的建筑形象也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范畴,但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因此,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倒并不完全在于如何做好工艺(这是很重要的),如何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而在于其理想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完美的构思能得以表达,合理的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厂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在确实掌握丰富的信息、详实的资料的条件下,在加强内部工种联系的前提下,在正确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和正确的方式组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加以制订(其中还要特别重视国外的各种先进经验)。我们不能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封闭———自立门户的模式;单一———就事论事的模式,稳定———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应该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才能确保设计出一个完美的优秀工程。 二、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工艺流程的要求 给水处理厂即一般常称的自来水厂。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而当沉淀采用平流式沉淀时,其池长达100余m,在水厂中会形成单调冗长的池体,都需加以仔细设计。 大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流程一般为提升后的污水重力经格栅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消毒出流。如果排入的水体是感潮水体,有时亦会在处理水排入前有提升泵站,以解决高潮时污水厂的出水问题。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兴建的污水厂,为了解决构筑物的空池抗浮,往往以出水末端构筑物的高度为控制,而将进水泵站以后的构筑物以高出地面3~4m布置,这样就必须对这种沉闷不堪的大体量砼面作建筑处理,同时也必须对池间联系的狭小的通道走廊作恰当的建筑处理,否则作为一个整体环境来讲是极不理想的,往往也不易被人们所接受。 2总体规划的要求 总体规划非常重要,它是设计的灵魂。在规划时首先要有一个总体布局的构思,其中应包括:工艺布局的合理、道路走向的清晰、广场的适宜、地域的平衡、人流的互不交叉和公建用房(即生活区,其中包括办公、科研、试验、管理、会议室、食堂、厨房等内容)的最佳布置,然后按照①功能分区合理、简捷、便利、经济的原则;②风向、日照、地形有利的原则;③构图优美、对比均衡、空间流通的原则等,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结合厂址的自然条件及环境条件(包括地形以至地质条件、厂外道路系统、绿化条件、朝向、原有建筑物等)来进行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必须注意要创造良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还要尽量避免噪声的干扰,合理安排和大量利用绿化,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统一规划(特别是厂前区),然后将建筑物(或构筑物)布置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绿化等环境中。在绿化设施中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有机结合,并多种植些可以释放有益气体和减少尘埃的树种,以改善厂区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厂区的明洁度。 同时,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原则还必须在立足于“环境、空间、形式”三者统一的原则基础上,使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都能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和谐调,并通过曲直、高低、虚实、明暗、黑白、凹凸、方圆、上下等造型元素和设计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工艺工程设计的新境界。 3传统观念的改革 传统是指技术上、文化上历史的凝聚、沉淀和积累,它是人们长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固有的客观存在。它之所以能长期继承,经久不衰,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一种固有的心理态势,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耐人寻味的余韵,因此它往往极易被人们长久地、习惯地循套,自然地袭用,即使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对成功来说总往往可加以原谅,或者最后说总的还是成功的。我们如果辩证地看,则可以这样说,在继承传统之余必须要有充分的创新,即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传统作转变的工作”。如果工艺总是老一套形式,形式总是老面孔,色彩总是陈调重弹,即使在功能上还可以过得去,能满足业主的一般要求,但从社会发展来看,从两个文明来看,无论如何在组织形式上、在事先指导上、在各专业的协调、在通气上都应该重新思考,不能一味循旧。在工艺上必须要创新、要提高、要有些新东西。在选型、色彩上必须要美观、要有所升华,否则就不能使业主感到非常满意,不能心情舒畅。为此可以说挑战创新是必须的,是绝对的,没有创新就会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就不能前进。 4防止专业之间的各行其是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的习惯做法是工艺一马当先,先提出设想,后再递交给其它各工种,尽管各工种可以回提条件给工艺,但由于已成习惯,且因为各专业对工程总的概念认识不足而未能充分进行必要的商榷了解,互相质疑,因此就提不出内在的、关键的问题,致使矛盾隐蔽得不到圆满的解决,有时还会引起返工,最后造成木已成舟的尴尬局面,导致项目得不到最佳的方案,达不到最理想的质量。 从管理科学上来说事先指导,预先协商,不把问题的解决拖到最后,这是最科学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一个专业的设计,一味地关在工作室里,并且总是闭门苦思(即没有和其它有关专业认真商量研究),就只会把这些设计(即使是本专业中最优秀的设想)从一个社会现象变成了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并且将这个专业完全裹入到“绝对正确”之中而一丝也动弹不得,其结果必然是感觉迟钝且视感平平,最后远不能满足业主的总要求。因此,在整体设计中要非常重视事先的协调,重视事先的各有关专业的参与协商,并且必须认识到这不光是一个单一的项目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优劣的关键必然是组成这个组织内的各有关要素的综合,而决不是一个主导专业的所为(当然,它是很重要的)。所以决不能允许各专业各行其是,或者说是过分地突出自己,而缺少必要的整体相融性。只有通过组织有序的精心的全面的设计安排,我们才能把一个初看好像支离破碎、意见分岐、没有完整性的模糊、凌乱的印象,变成一幅诗意盎然、变化有序、排列恰当、构图完美的图画。 5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筑设计(特别是工业建筑)在思想上趋于封闭狭隘,在形式上趋于呆板一律,在色彩上趋于灰暗、单调,总之建筑在如何体现满足人类的舒适和精神要求这方面考虑得太少了,更谈不上在美观的构思上多下功夫,而只片面单纯地理解为单一的功能性构筑物,仅为满足生产而已,别无它求,诸如环境、空间、选型、尺度、色彩等方面都无关紧要也无须多考虑。 因此在工业建筑中,建筑的地位一直不高,也没有什么发言权,最后造成厂区建筑不美观,品味不高,大家不满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需要有一流的先进的工艺、能生产出较好的社会需要的产品,人们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更需要有一个包括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内的赏心悦目的舒适的氛围,更需要防止和减少工业建筑常有的废水废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建筑设计,对污染进行充分有效的处理,保证有清晰的水质和洁净的空气。建筑设计虽然不像工艺设计那样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从全局、长远的效应来看,其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的文明都能起到很好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给排水工程中建筑设计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它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整体效应的结果并必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彻始终。设计实践告诉我们应该有一个懂总图的设计师来进行总的牵头、控制和协调,平衡各专业,取其所长限其所短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我们暂且称此设计师为总协调建筑师吧。在建筑设计全过程中,总协调建筑师要始终以能形成最佳环境景观的观念为依据,充分考虑到工艺流程的最先进、最便捷,结构布局的最经济、最合理,不断地向各有关专业的负责人就当地环境景观的形成进行有方向性的引导,并不时向他们提供大家能接受的各种状态建议或者能取得平衡的一些构想,以达到最广泛的共识,统一的行动。 为了对全局进行有效的控制,总协调师还要根据其对环境景观形成的基本观念预先策划制定各项设计细则,它将作为整体设计的原则引导各个单体在循序渐进中得以贯彻、实现、完善,起到启发创新的作用。在此前提下,又要避免造成对各单体专业自由构想的束缚,以细则为依据进行整个设计运作的协调,在各专业之间按照具体的变化情况就整体和单体衔接部分之间进行柔和的调整,使之达到统一。 此外,总协调师还要在尊重各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为实现全局的一种“缓和宽松的秩序”而进行工作,也就是说总的协调是指制约的开放性,或者说是在整体观上充分保持单体设计(专业设计)者的自立性,充分发挥其个性特点,把所谓的束缚性因素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最后达到辩证的统一,即互相限制了各自的不足,又保留了各自长处,而且彼此心情愉快,形成最佳的综合效应。 建筑物的设计处理大体有以下的一些手法: 1公共建筑(1)总平面要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构图优美,比例匀称,并注意韵律。(2)功能相近者尽量合并,减少地面分散的构筑群,要做到大中见小、见透。(3)要处理好内外部空间,做到宽松、明亮、空透、轻灵。(4)立面和平面都力求避免过于平直、呆板,可适当组织上下、左右、高低参差,和配以局部的弧形以示流畅、舒适。(5)色彩上可区别于厂区建筑,但又不能太过于突出,必须符合统一中求变化的大原则,即在和谐中求局部的突变和醒目。(6)屋顶的处理可以在平屋顶的基础上适当配以小斜顶,或局部注以建筑符号起到全区的点缀、装饰之用。 2生产性建筑(1)合并同类型相近功能的设施,多占天,少占地。(2)平面要简朴,要注意构图均衡,立面处理不宜运用过细的线条,要突出块形,要有厚实感。要注意虚实对比,高低有序,前后层次,交错合理。窗子形式可作为一种图案,多求变化。(3)要注意细部设计,任何一种粗心大意、不拘小节都会给整个建筑带来败笔。特别要注意室内的线路,管道、孔洞都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一般不暴露在外。(4)色彩处理宜平淡整洁为主,另配局部点缀,其鲜明程度要次于厂前区建筑的色彩处理。(5)要考虑到建筑物的连接体处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过渡,进行超常规的处理,并顾及相互的空间和环境。(6)屋顶的处理可略同厂前区建筑。 结束语综上所述,给排水工程的建筑设计是一门多学科又“色、香、味”俱全的特殊工程,牵涉到的因素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本文因涉及到的面较广,工艺流程也较复杂,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由于这方面的理论较缺乏,实践不够,因此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但不管怎样只是想通过本文能对水厂(污水厂)的建筑设计全过程引起重视,作为提高水厂(污水厂)整体设计质量的一种尝试、探讨。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浅议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 摘要 高层建筑中给排水系统的工程质量对用户的生活便利及舒适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筑使用性能。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给水排水安装质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建筑物的使用价值的主要原因。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多为框剪或筒体结构,主体结构预留预埋的套管、孔洞到位准确情况,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给水排水施工需要精确的施工和管理。因此,有必要对给排水系统进行科学设计,并加以严格的施工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1 给排水工程设计 1.1 建筑给水 1.1.1 给水管道设备的选用 我国传统的给水管道材料为热镀锌钢管,近几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塑料给排水管道,如PP-R管、PVC管、PE管、ABS管等,他们都具有质量轻、耐压强度高、输送液体阻力小、耐化学腐蚀性强、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当采用PP-R管等可热熔连接管材时,可将接头设置于地面下,当选择铝塑复合管等非热熔连接管材时,应将连接接头设置于地面上,防止漏水时检修困难。 1.1.2 给水方式的确定 高层建筑与一般多层建筑相比,建筑层数多、建筑高度大、结构复杂,在给水排水技术上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对高层建筑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的选取加压供水设备,对给水系统进行合理的分区,并加设减压设备以及中间和屋顶水箱,使系统运行完好。 1.1.3 管道设备的布置 对管道布置进行优化可以在满足用户用水的情况下减少工程造价。但是相对于城市管网优化设计,建筑管网具有特殊性,且管网覆盖面小、管径小,造价自然低,这就需要在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针对高层建筑管网的特殊性,不断提高管道的质量和性能,通过进行管道的优化改善管道设备的布置。 1.2 建筑排水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排水立管比较长、泄水量大、落差高、产生的能量比较大,往往会在管道内产生气压波动,最终造成卫生器具的破坏,从而下水道中的臭气侵入室内,污染环境。因此,为了提高建筑排水的效果和质量,要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排水系统运行的安全。 1)卫生间出现渗漏情况,主要原因是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到下层,因此要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保证卫生间所有的管道进行严格注水试压后方可进行隐蔽工作; 2)如果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应该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应沿卫生间地面墙角处引至外墙。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建筑外墙处; 3)在施工中要注意和各个专业的协同配合,由于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置于外墙,为了减小对外观的影响,要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给排水施工人员的建议将卫生间布置在建筑的凹槽处,尽量降低对建筑立面的负面影响; 4)高层建筑为减少空调凝结水的自由散落,因此在空调机旁要设置凝结水排水立管,卧室大多采用分体式空调机排水,在离地面2 100m处的冷凝水排水立管上接入三通口,将空调凝结水排水软管接入。 2 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为了应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难点问题,特提出以下方法予以解决。 2.1预留预埋 预留预埋是给排水施工的关键工序,套管、孔洞的预留位置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给水排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最终影响到厨房、卫生间的管道安装;当套管、孔洞的预留位置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将浇筑好的混凝土凿开,重新进行埋设,即费工又费时,因此在现场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进行预埋,保证对设备的安装尺寸、管道配件的安装尺寸非常熟悉,并绘制出预埋图,才能顺利的完成预埋工作;当预埋完成后,应该做好固定工作,保证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出现移位情况。 2.2样板层 为了保证标准层的管道安装、尺寸、位置都满足要求,卫生洁具的定位尺寸正确,就需要在施工前由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做好一个样板层,可以在制作样板房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及时处理,最后要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检验验收。 2.3分区施工 高层建筑具有外墙面积大、高度高、功能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给排水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应该采取分区安装的施工方法,按建筑的层数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分别施工,这种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节省材料、避免施工作业面混乱等优点,有效的执行施工组织、监督工作。 3 施工质量控制 3.1事前控制 在施工前,要熟悉工程相关文件,并组织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做好施工图纸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通过设计交底就可以了解设计意图,了解工程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图纸会审解决设计中的缺陷、错误,作出相关专业的位置、尺寸、标高协调,解决各专业问题的矛盾冲突,统一各方面的意见,为工程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3.2事中控制 工程质量的施工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其控制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应该分清主次,把握重点的进行控制:1)严格执行给水排水材料检验制度;2)做好隐蔽工程检验工作;3)合理组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组织人员施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3.3事后控制 在给水排水工程完成后,要做好竣工验收,根据高层建筑给排水的情况可以按照工序验收、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三个步骤进行,进而确保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 4 结论 现代高层建筑中,给排水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满足使用要求,必须严格组织施工,做好施工各环节的统筹规划,并针对施工中的重点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科学的施工设计,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使给排水工程达到满意的质量效果。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渗漏问题及其防治 摘要: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施工最重要的分项工程之一,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建筑使用的方便程度,因此如何对建筑给排水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渗透防治;排水渗漏;工程质量控制;水压试验;闭水试验 给排水工程是建筑施工最重要的分项工程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使用的方便和其他分项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我们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出现给排水工程的渗漏问题,这已成为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病之一。因此,本文这里从这个角度探寻常见给排水工程出现的渗漏问题、渗漏问题出现的机理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办法。 一、常见给排水工程渗漏问题的分类 由于施工是建筑材料的整合阶段,因此,任何施工质量的产生必然可以从材料及自身施工等方面寻求其产生的机制,当然给排水工程也不例外。一般来说,按照造成给排水工程渗漏问题出现的原因可以从材料及施工等方面对给排水渗漏问题加以分类: (一)材料原因产生的给排水渗漏问题 1.由于主管道管材、管件弯头、三通等和附件阀门、水嘴等本身质量不合格或在运输、装卸、组装等环节发生破损,未经严格检查就用在工程上引起的渗漏。如管材上出现裂痕、针眼,配件二端部出现的变形,丝口有偏丝、断丝、毛丝及缺口,各类阀体内的部件损蚀、密封圈破损、松懈、闸板和阀体毛糙而闸不到底,阀杆变形折断,另外洁具冲洗水箱出水口与浮球接触不密实,阀件老化、腐蚀而失灵、接管渗漏,等均会产生渗漏。 2.所选用的排水铸铁管质量合格,但其内壁毛刺很多,因此,与用水器具下水口连接的排水横管,特别是与横管连接的直三通支管以及管径小于50 mm的排水管,都极易形成堵塞。管道堵塞后,管道内污水长时间腐蚀管道接口处的皮圈或垫子,造成管道渗漏,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由于堵塞的管道内污水膨胀导致管道破裂的情况更为常见。 (二)施工问题产生的给排水渗漏 给排水渗漏实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其在施工阶段是产生给排水渗漏问题的主要阶段,具体来说,施工阶段产生的给排水可作如下分类: 1.由于安装人员技术不熟练或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渗漏现象常见的有:镀锌管在套丝接口时断丝或缺口大于丝口总长度10%,丝口过松或过紧;丝接口长度不足或缠绕物生料带、油麻丝不足、不均匀,或在边接旋转过头又返回产生松动而造成渗漏水。另外,法兰之间偏心受压而渗漏,焊接管道之间或管道法兰之间焊缝不到位,造成开裂,卫生洁具边接填料不当。蹲坑冲洗皮碗与接口未绑紧或任意采用细铁丝而锈蚀造成的种种渗漏。 2.由管道穿越混凝土板面的预留洞所产生的渗漏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楼面预留洞不设套管,因预留口侧面光滑,管道安装时未作凿毛处理而直接二次浇注洞口砼,使洞口砼与板面砼之间或砼与立管之间出现渗漏。另外预留洞口位置埋设不准,安装人员随意敲凿板面砼使得预留洞口扩大,造成板面砼体破裂,填补洞口时又没采取有效浇注封口的补救措施。另一种情况是虽埋设了套管,但因在楼板混凝土浇捣时,未能在套管四周充分密实震捣,而造成套筒四周砼较松散而渗水或是套筒固定不牢,震捣时产生偏心移位,使套筒与给水管之间一侧的空隙无法嵌入填充物造成渗水。 3.操作者责任心差,技术素质低,未按施工程序和规范办事,施工监理人员工作疏忽,未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或发现后未及时提出修正;再加上住户装修时任意改管布线这些也是导致管道堵渗漏的普遍原因。 4.竣工后未做水压试验或闭水试验,同时进行了试验但是试验不合格也会产生渗漏问题。给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必须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达到设计标明的试验压力。压力检验方法分为两档,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l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同时,管道试压应分阶段多次进行,如暗埋给水管道应在隐蔽之前试压并合格,可隐蔽后因各工种交叉施工,很难避免别的工种施工过程中对已隐蔽的管道造成破坏,故在交工前还应进行一次试压,确保管道无破坏。 二、常见给排水渗漏质量问题的预控及整治措施 工程质量控制是依靠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给排水工程也是如此,因此我们针对以上原因产生的给排水问题必须采取全过程控制的办法进行相应的布控,以杜绝渗漏水问题的产生。 (一)事前预控措施 1.做好施工图的设计与会审工作。对管道施工图,不仅要弄清设计意图及工艺流程,而且还要对照与之相关的其它工程施工图,对安装位置及必要的操作空间与其它工程有矛盾的部位,逐一作认真分析研究。对卫生间等纵横排水管大量集中的区域,要留心排水管的管径选择,标高、坡度以及检查口、清扫口、地漏的设置是否恰当。对排水管的埋深也应注意,在保证立管具有正常最高水位时,不致造成底层下水口冒水,以上问题要在设计中和图纸会审时彻底解决。 2.原材料质量控制。排水管材料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选用管材时应严格把关,杜绝不合格品应用于工程;安装前应逐根仔细地进行外观检测,注意是否有砂眼、裂痕、包括管件的承插口及存水管、检查口、清扫口等配件质量情况,发现有缺陷,或有疑虑,则可通水试验,要严防施工方使用低价购入的劣质产品,如管壁过薄、内壁粗糙有裂痕、砂眼较多的产品,一旦发现坚决予以清退,否则隐患无穷。 总之,应根据施工和设计的要求,提前做好可能引起渗漏的材料质量控制工作。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对于管道接口处不密实引起渗漏的质量控制。对于关口不密实的预防措施是施工安装人员除具有严谨的工作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能外,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如在承插铸铁管连接口与管口,四周间隙应匀称垂直,可先采用油麻丝均匀嵌入,随时调整垂直度,固定后采用水泥灰或石棉水泥堵头,严禁用水泥砂浆堵头,且周边匀称嵌实,根据管径尺寸,设置固定垂直、水平支架,以免管道偏心、变形而渗水。 2.配水点的接驳件与墙体的固定措施。这是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接驳件固定不牢极易引起管道的松动,而经过试验观察发现,长期的接驳件松动是管道接口渗漏的常见原因之一。根据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措施:一是对于嵌装在砖墙内的给水配件,除将其固定在砖墙上外,还应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将其牢牢嵌在墙体内;二是对于明装于墙体的塑料给水管,除采用在管件处打固定支架外,还可采用将终端弯头改成三通件,但三通件中有一个口不通,在不通的一端接上镀锌钢管短管,尾部砸扁,扎入墙体内,并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填实固定;三是在支管中间用三通接出的配水件,应把三通改成四通,四通件有一个口不通,并接上镀锌钢管短管,尾部砸扁,扎入墙体内,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填实固定。 3.给排水安装施工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严格的操作规程意识,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教育以确保施工质量。如在管道套丝时做到管子锯口平整,切口与管子中心垂直,丝口清晰。管子丝口应略呈园锥状,衔接时严密并外露两牙,丝口缠绕适量、均匀,法兰与管道之间在边接时应进行水平或垂直交叉校正,选择不同对应介质的垫片大小相称,为防偏心应力。螺拴紧固时应顺序对称平衡控紧,外露丝口或埋入地下的管道应及时进行水压试验,蹲坑皮碗与接口必须采用≥2mm的铜丝绑扎2~3道,且绑扎严密,亦可临时通水试验。这些施工的经验积累都必须能够及时地传达给一线操作工人,真正在源头加快控制住渗漏产生的可能性。 做好管网的防腐处理,也是防止管道由于长期使用发生腐蚀而导致管道渗漏的有效措施。如埋地或暗装的钢管、排水铸铁管,管外壁一般刷石油沥青两道;有特殊要求的管道,须用沥青浸煮一遍。明装时,管外壁均刷丹油一道、银粉两道。 (三)事后控制:试验与检查修补 1.给排水管道试验。给水及循环水管道要及时进行分区段的水压试验,即每完成一个自然段,就应进行一次试压,形成系统后再进行系统试压,所有管网都必须在土建或装饰封闭前试压完毕,对查出的有漏点的管段要在处理后重新试压,直至全部合格。排水立管每安装一个自然段、横管及分支管每安装一层后,应进行分段或分层的灌水试验,以检验管道有无渗漏。 2.对发现的渗漏及时进行处理。给排水工程试验完成后,可以发现渗漏点所处的位置,此时应加快整修。对于发现是管道质量问题引起的渗漏应及时更换管道,对于施工引起的渗漏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补。同时修补完成后还应再进行一次相关的试验,确保渗漏问题得到解决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工作或工程交接工作。 三、结论 本文根据给排水渗漏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给排水渗漏进行了分类,并针对各类问题提出了应有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进行排水工程渗漏防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措施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绿色环保、节约能源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话题。高层建筑中排水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如何在给排水工程中实现能源节约,提出了六项节能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排水工程;节约能源;热水系统;冷热水压力平衡 我国是能源缺乏的国家,全球人均能源保留量只是世界水平的1/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于2006年3月1日开始实施,绿色建筑成为当前建设领域的热点,也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其核心包括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及建筑智能化等。对于高层建筑,为满足用水通常需要增压供水,因此节能与节水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特别是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除了保证用水点水量的水压要求外,还应特别考虑节水与节能。文中主要对给水系统与热水供应系统设计中可采用的节能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布置 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由卫生器具或生产设备受水器、排水管道、通气管系统、清通气设备、抽升设备、局部处理构筑物组成。管道布置与敷设,按如下方式进行: 1.设置:不同性质的污废水用不同管道排出称为排水系统的分流制。依据技术、经济分析决定采用分流制或合流制。民用建筑生活污水与雨水应分流排放;工业建筑生产废水和污水污染较轻,可与雨水合流排放,生产污水污染严重,应单独收集处理。 2.排水管道布置:以最短的距离排出室外,尽量不越变形缝。有利于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及维修、清通。 3.排水管道的敷设:管道之间、管道与墙要有一定的间距;管道穿墙、穿楼板、基础要预留洞;排水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宜采用两个45°弯头或弯曲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弯头。 4.通气管道系统:建筑物内排水管道统要设置通气管与大气联通,排水管道通气方式:伸顶通气管,专用通气管,环形通气管,主通气管,副通气立管,结合通气管,器具通气管。 二、节能措施 (一)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 由于市政给水管网承受的压力有限,供水水压通常难以完全满足高层建筑的供水要求,因此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中常采用增压给水方式,将管网进水直接引入贮水池中,然后用水泵将水抽到水箱或打到水罐中,再向给水系统供水。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水压通常为200Pa左右,夜间可以达到250~270Pa左右,但由于以往市政供水管网供水安全性不是很稳定,为确保建筑供水的安全性,宁愿舍弃该部分水压,从而造成电能的浪费,尤其是当贮水池位于地下层时,反而把可用压力全部转化成负压,很不经济合理。高层建筑的下面几层通常是用水量较大的公共服务商业设施,如:浴室、洗衣房、汽车库、餐厅、美发厅等,用水量占建筑物总用水量相当大的比例,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供水管网安全性较好,特别是新建城区,供水水压也较大。因此,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提供的水压,高层建筑下部几层直接采用市政给水管网供水,上部采用水箱供水或水泵加压供水,当下部用水安全要求较高时,设计中可以考虑将上下部分管网用常闭阀门进行连接,平时分区供水,市政管网发生事故时,将常闭阀门打开,由水箱或水泵加压供水,在节能的同时可以兼顾供水的安全性。 (二)设置热水干管或支管回水系统 对于设置了热水系统的宾馆、病房、办公楼等高层建筑,由于供水管网较长,为保证用水点的水温,一些建筑的热水系统设置干管循环水系统,使用时仅需放掉支管部分冷水,即可得到所需水温,相对节约了用水,但干管循环的方式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支管较多,浪费的水量及电能积累起来也是很大的。因此,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用支管循环的回水系统。 对于住宅,一般采用燃气热水器或电热水器分散供应热水,当卫生间与厨房之间距离较远时,使用中同样会浪费大量的水。因此,在装修设计中应设置热水回水支管,在热水器附近设置循环水泵,使用前采用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预先开启热水循环泵。 (三)控制热水系统冷热水压力平衡 同一个用水点冷热水供水压力如果不平衡,用户很难将水温调节到所需的合适温度,那么将会浪费大量的冷水和热水。因此,设计中对冷热水管应采用等程布置,保证同一个用水点冷热水间压力差不大于0.07MPa。 (四)采用变频调速水泵 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由水泵将水提升到高位水箱,再向下供水,为防止一些用水点超压,需设置减压装置,造成不必要的能耗,而由于电机的启动非常频繁,也会造成电能的大量浪费。设计中可以采用变频调速水泵直接向给水系统供水,采用调节速度的方式来调节流量,根据水量需要自动调节水泵电机转速,水量需要大时电机转速增大,需要小时电机转速减小,避免电机频繁启动,从根本上防止电能浪费。同时省去了水箱、水罐,减少了设备投资费用。有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变频调速水泵供水,节电率可达到30%~50%。如今变频调速技术已经日臻完善和成熟,具有显著的节电效果、方便的调速方式、较高的调速范围、完善的保护功能以及运行可靠等优点,因此推广变频调速水泵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对于减少电能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五)防止超压引起的供水能量损失 1.合理分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3.4条规定,卫生器具给水配件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6MPa;第3.3.5条规定,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应符合下列要求: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设施。 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如果分区压力选择过大,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可能会由于长时间超压而容易产生水流泄漏和能源的浪费。 《规范》第3.3.6条规定,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分区并联供水或分区减压的供水方式。如果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设计中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采用分区并联的供水方式,合理的供水方式可节能25% ~ 40%。 2.设置减压节流装置。《规范》对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的要求是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0.45~0.55 MPa;且规定了水压大于0.35 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减压设施;但要求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规范》第3.1.14条规定了各种卫生器具最低的工作压力,除淋浴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等为0.10 MPa外,其他卫生器具多为0.05 MPa,设计中如果满足了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用水水压,那么其他配水点卫生器具必定会产生超压出流,实践证明,当配水点静水压力大于0.15时,水龙头流出水量将超过额定流量的3倍以上。因此,在设计中,不仅要满足规范要求的不大于0.35 MPa的要求,而且应从节水节能的角度将卫生器具支管的压力控制在0.15 ~0.20 MPa满足燃气热水器的工作压力要求,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为此,设计中在入户管水表前设置调压孔板或者节流塞。 (六)采用节能型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光热转换原理,把太阳光作为能量供其系统转化为热能,能够提供洗浴和采暖热水,辐射能量大、时间长、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无污染、无噪音、无危险,应用于热水供应系统中,不仅节能而且环保无污染。热泵热水器是新型节能环保热水装置。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利用制冷剂温差吸热和压缩机做功,来制取50℃以上的生活用热水,提高了热效率,利用了可再生能源。 设计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或热泵热水器取代传统高能耗的燃煤、燃油、燃气热水器及电锅炉。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 要:在经济的推动下,建筑行业实现了迅猛发展,在这种发展态势下,建筑物的质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就要求在建筑物施工建设中要不遗余力地提升项目质量。本文结合建筑给排水工程,对其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质量问题;解决对策 给排水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提升项目质量,必须要找到其中常见的质量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建筑给排水施工中,会经常出现渗漏、爆裂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因此,必须要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下面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常见问题 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当中,经常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影响到其使用性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道渗漏问题。这是给排水施工当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操作不规范,技术措施不到位,环境因素等,都是造成管道渗漏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从根源上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 通过本人长期的施工操作发现,管件和管材强度不符合施工要求、管道以及管件存在着砂眼和裂纹现象、管道连接接口不严密以及给水管材热胀冷缩等现象都是造成管道渗漏的主要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就能够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给水管道用水量以及水压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将会影响到居民的用水情况,引起该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如涉及不合理,在设计的时候对于水力损失或者是用水量计算错误,进而选择了不合理的水泵扬程和给水管径,就会出现用水量不足的现象。 管道内部存在杂物,也会影响到用水量和水压。当水通过存在有杂物的管道时,因为管道横截面积变小,这时水量就会变小,影响到使用效果。除此之外,水箱安装时高度不当,位置不合理,也会影响到水量和水压。 第三,管道堵塞问题。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管道堵塞情况,如管道施工当中因为防护措施开展不到位,将会有水泥砂浆等杂物进入到管道当中,一旦遇到谁,就会积聚在管道的弯头或者是三通的位置,堵塞管道。施工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也会引起管道的堵塞现象,尤其是在连接镀锌管道的时候,需要将麻丝等填料缠绕在接口的位置,如果缠绕的过多,或者是缠绕不紧,都将会使得麻丝进入到管道接口的位置,造成堵塞。 第四,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出现的其他质量问题分析。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还会出现其他的质量问题,例如给水系统的消毒措施不到位,不符合规范的相关要求。相关规定要求,对于给水系统的消毒,需要采用含有20mg/L~ 30mg/L氯离子浓度的清洁水进行消毒,并且溶液需要在给水管道内部停留24小时之后,才能够用饮用水进行冲洗,但是当前管道施工当中对于这一措施并没有开展到位,消毒方面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将会埋下质量隐患。 排水管道的排水不畅通,也是存在的质量问题。在排水系统安装的时候,室内和室外的水管管道坡度设置并没有按照施工的规范标准进行,使得排水出现不畅通的情况,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管道还会出现噪音污染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使用的塑料管道,其噪音比铸铁管道高,在加之现浇楼板隔音的效果较差,进一步加剧了噪音的污染。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建筑给排水施工当中,针对当前存在的质量问题,必须要采取以下对策加以解决。 第一,下大力度控制好管道渗漏问题。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管道渗漏出现的原因,在今后施工当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管道安b之前,一定要严格选择材料,确保管材和配件相匹配,保证质优合格的产品进入到施工现场,同时,需要采用和材料相适应的管道连接方式,防止出现连接接口渗漏的现象。施工中必须要严格地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采取合理的安装程序开展施工作业。需要注意的时候,在安装施工的时候,对于暗埋的管道,需要使用分段试压的方式,要安装一段试压一段,并要达到相关的验收标准要求,确保管道接口的严密性。 在管道和配件进行连接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密封填料的密实性和饱满性,一些使用的小器具如密封橡胶圈等衬垫一定不能够出现变形的情况。要保证金属管道和非金属管道转换接头的质量,进而提升接口的严密性和牢固性。 针对管材尤其是PPR管材热胀冷缩的现象,在安装的时候一定要引起注意,安装非直埋管道的时候,需要采取技术措施解决管道热胀冷缩变形现象,管道的伸缩补偿需要尽量利用管道折角自由臂,如果这种方式不能够完成的时候就需要采用其他的补偿技术措施。待管道全部安装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承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则需要进行灌水试验,并做好相应的实验记录。 第二,解决好给水量和水压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需要认真的审核施工图纸,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计算水力损失以及用水量,满足日常生活用水需求。设计时可以以相邻的建筑物进行参照,确定好相应的数据关系。 对于管道堵塞的情况,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地清理管道,注重管道的防护,避免其影响到管道的水量和水压。选择最佳的位置安装水箱,确保其高度和位置满足用水需求。 第三,采取措施避免出现管道堵塞的现象。针对上文当中存在的管道堵塞的现象,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引起高度的注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在进行管道安装的时候,尤其是立管安装中断的时候,为了防止杂物进入到管道当中,则需要用麻袋将管道敞开断口位置裹紧缠绕好,当管道井内立管安装中断的时候,为了避免大块的杂物进入到管道当中,则需要用厚木板改在管道井的上方,并且需要树立警示牌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同时需要注意,施工人员在开展施工作业的时候,必须要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操作,并且需要考虑到管道的实际使用要求。 第四,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给水管道的消毒作业,一定要保证消毒工作按照规范的规定严格进行,不能够出现疏漏之处,影响到水的安全性,在处理完成之后还需要具有相关资质的检验部门进行质检。 对于排水管道,需要确保管道的排水通畅,室内和室外水管管道的坡度设置一定要符合施工标准要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建筑物的优势作用。 对于管道具有较大噪音的问题,则需要从设计着手,可以设计曲挠橡胶接头,并且在底层部分安装减压装置,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管道的噪音污染。 结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当中,给排水施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引起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给排水工程项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使用建筑物的情况,因此必须要找到施工中经常存在的质量问题加以解决。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当前建筑给排水中存在的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对于后续的施工操作起到帮助作用。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由于给排水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备受关注。为了保证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与探索,促使现代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向科学化、制度化、合理化方向转变。文章通过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指出了具体施工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材料检验;管道敷设 1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 材料检验 1.1.1 管材检验。在进行各类给排水管道安装时,首先应确保管材质量,特别是承压管道的规格必须满足材料生产验收规范要求,才能保证目前各类建筑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给水管材质量参差不齐,各种规格的管材充斥于建材市场。以常用的给水涂塑、衬塑钢管的基管为例,其基管所使用的焊接钢管的壁厚就存在很多问题。按照国家规范《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2008)的要求,焊接钢管壁厚允许偏差为±10% t(t为管道标准壁厚),但是以DN100mm的焊接钢管为例,管道标准壁厚为4mm。但在实际使用中笔者通过各种建材市场调研发现,多数DN100mm规格的焊接钢管壁厚为3.5mm和3.25mm,根本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壁厚。这样的管道使用到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甚至承压1~1.5MPa的消火栓系统中,很容易造成日后使用过程中产生漏水及爆管等严重事故。 1.1.2 阀门检验。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阀门检验一直以来都是容易忽视的地方,现场的施工人员对于阀门的质量检验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验收仅凭阀门的合格证和厂家出具的检测报告来判定阀门质量,无法判断阀杆填料、阀门密封面等关键部位的加工质量,有时甚至使用翻新的旧阀门。同时施工单位对阀门检验不予重,没有专门的试压胎具来对阀门进行压力试验,仅仅是安装到管道系统后,利用系统压力试验一并对阀门进行试验检测。这样使得给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将阀门的漏水、关闭不严等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增加了建筑后期运营维护管理的工作,更换阀门也容易造成用户的停水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类阀门的检验,按规范要求有针对性地编制阀门试验方案,坚决杜绝不合格的阀门进入安装阶段。 1.2 管道敷设 1.2.1 管道井内管道敷设。目前各类高层建筑中都设有专用的水暖管道井,有的高端住宅将给水管道和采暖管道分开管井设置。一般来说高层建筑考虑公共部分的面积所占公摊面积比例,将管道井设计得都很小且布局很局促。而且管道井内一般都设计有消火栓立管、各分区给水立管、采暖供回水管等各类管道,图纸设计的各类管道位置仅仅是平面布置的考虑,没有考虑实际施工时管道安装所需的空间尺寸、管道保温所占的空间尺寸等。如不充分考虑管道之间的位置关系,很容易造成管道安装困难,甚至维修人员都无法进入管道井的情况。所以在管道井施工时,不应盲目简单地按照图纸示意来排布管道,而是首先应该对图纸设计的管道位置进行优化调整,图纸优化时应考虑管道的施工顺序,将雨水管、排水管等不需要频繁维护的管道设置在管道井角落处,而将给水管道、采暖管道等布置在距门口较近,便于维修的地方,合理充分地利用管道井内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立管的安装需求。要对管道井内最复杂的管道安装部位进行样板施工。按照图纸设计将各类管件、阀门等先安装样板,如果管道井的尺寸无法满足安装实际尺寸,则应在满足规范的情况下,考虑更换阀门、改变管道阀门安装方向、改变管道连接方式等方法,确保各类减压阀组、热计量表、控制阀门、水表等满足管井内安装要求。 1.2.2 给水支管敷设。目前各类建筑中从美观角度考虑,户内给水支管绝大多数以暗敷为主,暗敷管道又以户内结构板面上暗敷居多,这样就对给水支管的暗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GB 50015-2003)第3.5.18条中第5条内容: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管材,不得有卡套式或卡环式接口,柔性管材宜采用分水器向各卫生器具配水,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两端接口应明露。这样促使现场选择管材时就得考虑管道如何避免连接配件的问题。第一,应考虑整根管道在结构板上敷设,比如从管道井到住户家中厨房的给水支管,从住户厨房到卫生间的冷热水支管敷设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目前最普遍适用的材料有PE-RT盘圆管、铝塑复合管等,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暗敷管道有接头的问题;第二,利用地暖工程或者装饰面层对已经敷设的给水支管进行保护,在给水支管隐蔽前进行压力试验,这样就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给水支管的安全供水,提高了住宅给水支管的使用年限。 2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道的堵塞问题 在当前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当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管道产生的堵塞问题。之所以出现管道堵塞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在进行管道安装时,可能会出现安装中断的情况,在中断的这一段时间内,相关的施工人员未对管道接口进行封堵保护,容易使杂物进入管道当中,以致在流水的作用下使得管道的转角处堆积很多杂物,从而导致管道的堵塞;第二,由于施工错误所导致的管道堵塞。例如,套丝连接的给水管道,油麻的缠绕不符合施工规范,导致油麻堵在接口处;橡胶圈接口的管道由于胶圈错位造成管道堵塞等;第三,排水管道存在倒坡现象。这是最常见的排水管道堵塞的原因所在,由于排水管道倒坡,污物堆积在管道低端的弯头、三通处无法排出,造成排水管道堵塞。 2.2 管道的严密性问题 除了管道的堵塞外,给排水过程施工中的管道严密性问题也是常见问题。在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引起管道渗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管件材质不达标。施工单位不重视管件的质量,仅考虑主要管材的质量标准,在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中使用质量不符合标准的管件,管件本身就存在质量隐患,导致给排水管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出现渗漏的情况;第二,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不严谨。施工过程中没有能够严格的按照规范中的要求进行,容易出现管道套丝不合格,法兰、卡箍等连接件不紧密等问题;第三,图纸设计上的缺陷。图纸设计缺陷容易导致各类管道交叉的情况出现,管道安装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施工人员采用拉、拽、撬等方式强行将管道连接,容易导致管道出现轴向偏转产生应力,这些应力长期作用在管道本体及接口处,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道渗漏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2.3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问题 建筑给排水工程对其施工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高层以及超高层的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对施工人员专业技术的要求更高。建筑给排水工程不仅要求施工人员的操作符合规范,还对其工作精细度提出更高的标准。从整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存在着偏低的情况,部分施工人员甚至不能完全看懂施工图纸,使得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关的安全预防措施,这样除了会对施工人员自身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3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 3.1 加强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由于建筑给排水工程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很容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和损失,要保证给排水工程与建筑物寿命同周期,确保使用过程不发生跑、冒、滴、漏等情况发生,在建筑给排水工程管理中,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应当健全完善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制度,树立质量职责到人的管理机制,明晰各工种人员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作用。从材料进场阶段就严把质量关,落实各项质量验收工作,确保各类管材、管件、阀门等主要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三检”制度,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管道隐蔽验收、压力试验、严密性试验、灌水试验等环节工作,及时发现给排水管道系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避免将施工质量隐患遗留到使用阶段。 3.2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给排水工程最终需要施工人员来实地操作,才能将图纸设计落到实处。因此应加强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类人员的技术素养,确保安装施工人员准确理解图纸设计意图,也是解决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让施工人员了解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具体状况,掌握各类管道安装的技术要点,可以更好地做好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在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每道工序施工前,应提前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让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可以熟悉掌握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施工工艺,了解质量通病预防办法及其注意事项,对于所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问题在初期就能够预防,这样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也是确保建筑给排水工程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所在。 4 结语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非常普遍的质量问题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根据每个问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与措施,重点是要建立健全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机制,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于施工当中所产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从而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提升。 作者简介:李东(1976-),男,甘肃兰州人,徐州博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给排水安装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浅析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施工水平,将各种质量问题在源头上予以杜绝。文章对笔者参建的超高层建筑某广场项目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建筑施工企业;广场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随之水涨船高,城市建筑高度也不断刷新。近几年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这使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使用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不断提高施工工艺,这样才能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1 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 1.1 原材料选型不对或未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原材料的质量和选型对于整体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实际开展建筑给排水施工工作时,管材常常存在各种质量隐患,引起渗漏、爆裂、堵塞等问题。因此,作为业主方工作人员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要介入参与方案的讨论,对市场上常用的给排水材料进行全面的了解调查,结合自身建筑特点合理选材,超高层建筑中雨水管材的选择比较容易出问题,例如对于一栋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层面雨水系统按满流进行设计,在最不利暴雨的情况下,建筑底部水压达到2.0MPa以上,如果选材不当就存在很大安全隐患。2016年6月13日的一场特大暴雨,本人参建的广场项目就因排水管接口断裂造成地下室被水淹的情况,事后调查原因正是因为管道接口热熔连接时没有控制好时间和力度,造成接口不够牢固,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发生断裂,由此可见原材料的选型有多重要。除此之外还要把握好以下工作要点:仔细检查管材上是否存在细小裂缝,若有则不能进场;检查管道连接处的严密性,防止该位置产生漏水问题;检查材料的资格证书;材料入场后有序存放,非材料管理人员不能接触,并在获得许可后才能取用材料。 1.2 管道渗漏问题 进行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时,管道渗漏是较为频发的一个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下述三类:第一,管道本身的质量低劣,本来就有裂纹、砂眼、锈蚀等细小问题;第二,所设计的管材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宜,例如:对PPR管使用承插热熔法连接时,因其稳定性不够好,所以经常会产生伸缩变化;第三,未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施工,常常导致管道安装次序不合理的问题,最终使管道渗漏问题频发。 1.3 管道堵塞问题 实际进行给排水工程施工时,常常会产生管道堵塞问题,其原因有下述三点:第一,正式开展管道安装工作前,未将其中的异物彻底清理掉,常常使其顺水流进管道内,最后便会停留在三通处、弯头处,最终会使管道堵塞;第二,进行管道设计工作时,管径常常不符合要求,很多杂物都无法通过,这些小颗粒杂物的聚集最终就会导致管道堵塞问题;第三,采用普通地漏代替屋面雨水斗,造成排水不畅通,屋面积水严重。 1.4 噪音问题 排水横支管中的水流进立管时常常会因水体冲击而产生噪音。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排水横管内的水在流进立管时,常常会因接连配件的阻碍产生旋转水膜和气塞流,且两者的相互作用会使负载立即发生很大的变化,产生立管气体压缩或膨胀的问题。此外,水流冲击管壁时,也常常会和气体相撞,导致噪音的产生,且噪音强度会因管材差异而发生变化。 2 严格控制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 2.1 使用高质量的管道材料以及根据建筑高度正确选择管材 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就要根据建筑高度及是否承压等选择在源头上给排水管道的品种。现在建筑给排水管最常用的管材有UPVC管、PVC管粘接、PE管热熔连接、铸铁管、镀锌钢管等;UPVC管、PVC管一般用于100米以下排水建筑,PE管可用于大于100米超高层建筑的给水管,也可用作排水管,目前市场上使用比较多,但要注意PE管是热熔连接管,对施工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热熔连接质量的好坏主要靠工人工作验,没有统一标准,因此连接质量不可控,在最不利情况下容易出现热熔连接口断开的情况,因此在超高层建筑排水选材时建议选用铸铁管或镀锌钢管。 在管道入场时,就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要确保材料在满足采购标准的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最好能一直使用某一信誉高的合作厂商的材料。管材的质量对于给排水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安装排水管道时,其他部分的施工可能会损害管道,因此一定要标注好管道的确切位置。若需安装PPR给排水管道,则还应防止管道伸缩问题。 2.2 如何预防、解决管道堵塞问题 管道堵塞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施工方依然要严格开展施工成品保护工作,并保证管道的密闭性良好以及内外部的清洁性。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应当将设计方案作为有效依据,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很好地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出现管道堵塞的问题。除此之外,设计工作者所设计的图纸是可以进行微调的,因此施工期间一定要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若管道已经出现了堵塞的问题,但问题不是十分严重,则应指派工作者立即进行疏通清理;若问题严重,则应要求施工单位将堵塞段拆除重新进行施工。 2.3 管道渗漏预防工作和处理措施 2.3.1 做好管道防护工作,施工前需要加强对施工中使用的材料的审核、检查工作,确保施工中使用的材料的质量满足施工要求,同时需要对施工中的成品、半成品材料进行合理保护。尤其是结束管道施工后,施工者必须将实际施工情况告诉后续工作人员,以使员工在知情的情况下开展后续施工。 2.3.2 对于给排水工程中的各个管道,要定期开展检查、抽查工作,若检查出现问题,就要立即对问题部位予以解决,以保证排水管道的正常使用功能。 2.3.3 在施工之前,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个施工人员。特别是进行三型聚丙烯管的安装工作时,必须事先制定好健全、完善的施工方案,并针对其中的多发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管道收缩问题的产生。 2.3.4 若实际施工期间产生了渗漏问题,则必须组织工作人员立即寻找渗漏点,只有在确定好渗漏点的情况下,才能科学、精确地分析渗漏原因。若施工期间要更换管材,则必须保证更换工作的时效性,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这样不利于控制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若因三型聚丙烯管的温差变形而导致了渗漏,则最好立即返工,并将变形部分截掉再进行施工。 2.4 噪音解决措施 进行给排水管道的设计工作时,一定要先对建筑结构的基础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协调性和科学性。所铺设的给排水管道不应该穿越对于环境要求高的空间,其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此外,设计给排水管道的铺设方案时,必须合理地确定水流流速,要保证整个给排水系统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下,流速不会很高,不然水锤所带来的持续性噪音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进行管道设计工作时,必须要考虑到科学性、合理性等各个方面,应结合各个管道功能的不同来设计其最佳的流速,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工作性能的前提下更好的控制成本。为高效处理给排水管道的噪音题,可根据工程实际使用密度较高的管材,并结合有关设计标准安装管道支架和吊架,在构建两者时一定要全面、深入地考虑温差变化所产生的胀缩力的影响,还应进行绝缘施工。另外,在确定管材时,立管管材最好安装PVC-U螺旋消音管,并选用顺水三通及45度弯头,提高横管与立管连接弯头的曲率半径,以达到优化排水工况、降低噪音的目的。要对排水管道的各项性能不断进行优化,并探究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制定可行性高的解决方案,大大减少管道噪音问题的出现率。 3 结语 综合本文论述,建筑给排水工程对于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保证这项工程的高质量。但在实际施工期间,管道常常会产生很多质量问题,这不仅会缩减管道的使用年限,甚至还会污染室内环境。不断改进给排水工程的性能、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诉求,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简介:钟立超(1976-),男(壮族),广西南宁人,供职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给排水工程。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的科技发展迅速,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这位建筑有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契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居住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的给排水工程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给排水工程的合理建设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文章论述的重点包括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施工中的主要技术要点。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改进措施;发展意见 经济的发展带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最为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给排水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保证建筑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后期费用的支出,节约了成本。 1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施工单位缺乏重视 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工程受到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有的单位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致使施工单位忽视了给排水工程中的预留管和预留孔。给施工的质量埋下了隐患。 1.2 相关的管理部门缺乏监管 政府不能应该加强对建筑的监管力度,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相关的部门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只关注建筑的外观和主体的建设,而不关注内部施工的细节。另外,政府缺乏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给实施有效的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施工单位更加不重视对建筑施工内部的建设。影响了建筑的整体质量,不利于建筑的施工安全。 1.3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素质较低 给排水工程在我国的建筑业中发展比较晚,而且由于相关的政府部门和施工单位不够重视,在此行业中的施工人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相关的技术培训,整体的素质比较低,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图纸的解读能力不够,不能完全按照图纸中提供的信息施工。另外,有的施工单位比较重视外观的效果,忽视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的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比较差,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1.4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计划性不强 政府部门和部分的单位不够重视给排水工程的发展,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施工计划,对给排水工程中孔洞的预留不准确或者没有预留,带来了质量的问题和安全问题,即使发现问题时已经很难挽回,不仅影响了后期的施工,而且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5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管道出现渗漏 在建筑的给排水工程总,出现管道渗漏的情况比较多,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外界环境对它的影响,外界的温度的变化使施工的材料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外界的温度升高的话,材料中的管材会受到影响之后热胀冷缩,进而受到破坏。 第二,施工方面的原因,在进行施工时,管道接口的地方应该进行严格的密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常常出现接口密封不实的现象,如果出现了渗漏,很可能是由于密封胶涂抹的太少或者没有涂抹,还有可能是管道的插入比较浅造成。 第三,材料的原因。合金材料是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材料,比如镀锌的钢管材料,这种管材的质量早施工中容易被忽视,导致渗漏的情况发生。另外,施工人员操作的不规范也会造成管道的渗漏。 2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要点和改进措施 2.1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一,做好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给排水工程在建筑中比较重要,因此政府相关的部门和施工单位应该在重视起来,应该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为给排水施工提供技术保障,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积累自身的工作经验。 第二,制定给排水工程的详细计划。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能蚨允┕び泻芎玫闹傅甲饔茫详细周密的计划可以使施工的程序不能混乱,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有相应的准备,并且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施工的计划主要包括施工图纸的准备,施工前的材料准备,施工计划中的检测和测试,施工中的具体细节和补充的环节。 第三,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对材料的准备和检查。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应该对施工的材料进行检查,其中主要包括对施工图纸的审查,对施工设备的检查,确保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审查图纸的过程中,应该认真仔细,不能出现任何的疏忽,特别是尺寸和管道标高的数据的检查,必须符合规定,不能出现一点差异。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施工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符合给排水施工的规定,检查之后获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2.2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监管和质量把关工作 第一,对施工中的进度和质量控制。在工程施工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应该相互配合,使施工能够按照一定的施工程序进行。 第二,预留埋设和归类分区施工。在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中,应该做好预留埋设的工作,预留埋设时应该按照图纸的规定进行。确定埋设的空洞与设计是否一致,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 2.3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后期的扫尾和质量控制工作 在进行工程的收尾阶段,对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把控的注意力会下降,放松安全警惕,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工程的收尾阶段,施工单位应该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安全意识,保证施工的质量。 第一,检查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主要对管道的位置、管道的渗漏、阀门漏水等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及时清理排水设备,进而保证设备足够清洁。 第三,对给排水工程进行相应的调试,先进行运行,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2.4 检验之后验收好合格证书 在进行检验时,应该对施工中的各项材料进行归类和验收,根据工程的施工情况绘制出工程竣工图,并且做到原始数据的真实,以备查看。 3 结语 作为建筑还中的主要构成部分,给排水工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施工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给排水的施工技术,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如何改进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有序运行,应不断提升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进行进一步地深化改革。文章通过分析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发展,通过进行施工技术的改进来提升施工的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满足建筑给排水工程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改进 1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给水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许多建筑的建设年代相对久远,供水系统的使用年限较长,因此会出现压力不足、供水不良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现状,技术人员应通过自来水供应系统进行无负压给水方式的改进。该方法具有许多优势,但依然存在问题:第一,需要进行视频设备的集中优化;第二,水管噪声留宿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第三,排水工程的经济性以及技术性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第四,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竖向管道的优化等问题。 1.2 排水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污水处理是其存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随着建筑层高的不断增加,污水冒溢现象成为当前高层建筑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排水最大限制的控制以及地漏的设置需科学规范化。如何避免水封干涸等问题,同样是给排水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避免水封遭到破坏,比如可以采用真空排水技术、压力排水技术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还可以使用同层排水技术。 2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给水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给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生活给水管道安装结束之后并没有进行水压实验就已经隐藏,这样导致给水系统存在一定的渗漏隐患。因此,在隐蔽前应进行给水试压,并且要求给水工程段内的各支路阀门全部打开,如果有某些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将不能保证所有的支路均无渗漏隐患。 第二,如果使用的是塑料管作为热水管以及冷水管,敷设在楼层混凝土楼板内,当出现接头或者是分支管道时没有使用分水器。但是在用水量较多的卫生间以及厨房应该设置分水器,可以采用多支路布管的方式,来避免管道中采用管接头或者是分支管等现象。如果水池溢管的直径相对进水管的直径要小,但是却没有设置网罩时将会出现,水位控制器失灵等现象,进而无法保证多余的水能够从溢流管中排出,如果没有设置网罩将会导致所积存的污水回流至水池,进而造成水质的污染。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通过排泄储水池的最大流量来确定溢流管的管径,并且要求其管径比进水管的管径稍大。 2.2 排水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地漏的安装,在进行地漏的安装过程中应确保地漏的高度合理,进而避免出现积水现象或者是在地面上形成水坑等问题。如果是公共卫生间则不应该采用钟罩式存水弯地漏,因为钟罩式存水弯地漏的过水横断面较小,杂物难以通过,进而容易造成堵塞问题。其次,由于钟罩式存水弯地漏水流转弯过急,水头损失过大,很容易造成悬浮物质下沉导致的堵塞。因此,在公共卫生间应该选用格栅形的地漏,进而防止出现堵塞现象。 在施工后期,有关人员应做好质量安全控制工作,应根据管道的位置以及漏水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全面清理排水设备,并对整个给排水工程进行测试,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确保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验收阶段,施工单位应将相关的验收资料、报告、证书等整理完善,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绘制建筑给排水工程竣工图,并将相关资料装订成册以便今后查询使用。 3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发展 3.1 推广并使用新型节水设备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应采用新型的给排水管材。当前市场上具有各种各样的给水管材、铝塑复合管等新型管材。具有防止钢材生锈、节约水资源以及防止水污染等优势,在进行阀门的选择时应尽量使用节水阀门;第二,o排水节能设计中所使用的的器具包括配水管材以及节水卫生器具两大类。在进行节水设备的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到卫生器具是否会受到影响。在进行卫生器具以及节水性配水器具的选择时,应选择质量较好、节水性较强的,在考虑经济性能之外还应主要考虑节水性能。 3.2 加强对中水的开发与利用 在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开发与优化过程中,应加强对中水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中水的再利用,通过开发中水技术能够进行污水的再次利用,进而缓解水资源浪费问题。 3.3 合理收集并利用雨水 为有效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应充分利用雨水。施工单位可以在居民楼的屋顶设置雨水的收集及净化装置,通过净水器进行雨水的简单处理,之后用来卫生间的冲洗等,进而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4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 在给排水技术的改进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环节,从宏观控制的角度对建筑给排水技术加以管理;其次,通过各类监督途径加强约束,建筑给排水行业的行业给予一定的压力,并不断规范其行为;最后,还应不断完善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施工前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的管理。 3.5 对现有的排水设施进行创新和改革 对现有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革与创新,有助于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奠定坚实的基础。给排水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水渗漏问题,对于后期工程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而进行现有排水设施的创新与改革,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对于工程竣工阶段应加强管理和监督,进而保障给排水工程的顺利实施。 4 结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想要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技术的改革需要充分发挥多方面的力量,要求政府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并且通过制定各类规范来约束给排水工程的相关行为。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节能减排措施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城市建设也随之不断发展,因此人们对于建筑中的给排水工程的关注越来越多。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大城市都属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因此对于建筑中水资源的节能减排就应该格外的重视。本文就将以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节能减排的意义以及措施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出一份力。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减排;措施 一、 前言 水资源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因为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对于水资源的节能减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建筑中的水资源假如能够通过一些措施节能减排,那么就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们对于水资源的浪费。我国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并对我国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让我国的给排水工程得到不断的发展。 二、 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减排的意义 (一) 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存在,因此对建筑中的水资源进行节能p排能够减少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通过减少水资源的利用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实也是对其他能源回收利用的促进,这样才能够通过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来让人们对其他资源的回收利用不断的重视。 (二) 保护环境的要求 人类是生存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下的,因此环境的保护对于人类来说也是能够影响人类生存的一件大事,但是人类之前的行为已经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系统,因此只有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够逐渐的修复之前的生态系统破坏。在这其中水资源的节能减排也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体验,生态环境也能够通过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来逐渐的修复。 (三)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能减排,能够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经济的不断发展,让人们有更多的经历来追求其他层次的需求,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就是这一原因造成的,因此人们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真正的重视起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能减排,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不断发展的技术来让水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污染率得到下降。 三、 现阶段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一) 给水与热水供应系统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问题主要是给水系统的出流超压以及后期的水资源浪费。现阶段我国的发部分建筑工程的给排水工程系统都存在着出流超压的问题,一旦问题出现就会给承包商带来很大的危害。除此之外就是这种系统的设备一般都设置到地下等隐蔽的地方,但是这就给发现故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一些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就不能直接的解决。在冬季热水资源也无法充足的发挥其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这是因为建筑供水系统中长期没有应用循环的热水系统,或者是出水的地方与热水器所在的地方比较的远,这样就会是水的热量在运势的过程中消耗掉,这样等到出水的时候,水的温度就会过低。 (二) 给排水系统的资源浪费 在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中,排水系统的配件质量不合格以及管路渗透等问题是出现比较多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出现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给排水系统中,假如系统的设计不合理、材料使用的不合规范都会让管道产生故障,而出现的渗水问题更是可能全面发生的,这时候在进行渗水维修的工作,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维修,这时候的水资源仍然一直处在浪费的状态之中,这样的水资源浪费不但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用水,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四、 对新形势下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节能减排措施的解析 (一) 建筑工程给水控制技术 1. 节水型设备的使用 想要对建筑工程给水控制技术不断的完善,采用节水型的设备是一项必须的措施。现今的许多建筑中采用的多是镀锌钢的管道,这种管道使用时间达到一定的长度就会生锈,这样不仅仅会影响使用管道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一种资源的浪费,这种资源浪费是因为人们为了避免使用生锈的水,多会采用不断的流水来让生锈的水流出,这样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除了管道之外需要注意的解释阀门的问题,因为阀门在工程中的使用频率也是相当高的,一旦阀门出现问题就会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带了恶略的影响。假如使用的阀门并不能正常的关闭,也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使用节水型的设备,这包括一些创新型的管道以及阀门。 2. 卫生器具的节水效果 卫生器具以及配水的节水效果对于整个建筑的节水效果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卫生器具以及配水的选择。比如现在的水龙头一般有充气、瓷芯以传统的水龙头这三种,在相同水压的情况下,充气以及瓷芯这两种水龙头比传统的水龙头的节水效果会高出25%左右,当静压变高后,充气以及瓷芯这两种的节水效果会更好。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选用充气或者瓷芯的水龙头。因此卫生器具以及配水的节水效果对于整个建筑的节水效果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 (二) 给排水水压的有效控制 给排水水压的有效控制对于给排水工程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当水压太高的时候,进场会给给水配件以及入户直管等地方产生限制,因此应该重视水压的作用,在一定情况下,还能够利用水压来检测给水配件的情况甚至还能够遏制出流超压。 1. 控制建筑预设的水压范围 排水系统的排水超压问题一般都是因为工作人员的忽视,因此先要从根源上处理水流超压的问题就应该掌握每户人家的工作压力限值,这样就能够将建筑的水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内部进行减压装置的安装,这样就能够对水压进行另一种保护。 2. 热水供应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也是一个浪费严重的地方,因此应该进行热水循环系统的推广,只有使用热水循环系统才能够将最新的技术运用到给排水系统中去,对管道进行保温处理,运用符合标准的控温设备,这样就能够减少在热水供应系统上的浪费。 3. 渗透问题 我国现今的给排水工程系统的最大问题就是管路的渗透,管路的渗透牵扯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设计师的能力、材料的选择、施工技术等。当设计师进行设计时,很多时候不能将现场的情况考虑进去,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对质量进行严格标准的制定,包括施工采用的材料的质量以及施工人员技术的质量都应该进行审核,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避免管路渗透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够将水资源更合理的利用。 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但是水资源问题也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因,因此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减排的应用也应该得到大力的提倡,通过对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各方面的严格把控,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水资源的节约成为可能。我国的建筑给排水系统仍然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为我国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不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建筑给排水工程安全及质量的探讨 【摘要】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建筑的使用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对建筑给排水工程安全及质量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安全;质量 一、 前言 文章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安全和质量管理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对当前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安全质量管理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安全和质量管理主要内容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阶段,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保质保量。在施工时,一定要确保施工的内容得到落实,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并把握好施工的进度与效率。同时,还要对水电做好调度工作,将每项任务及时合理分配下去。此外,施工单位需要建立一套实用,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对日常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记录。 1.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要做好相关检查工作,杜绝存在违规操作的状况出现。此外,当在施工开挖管沟需要占用道路时,需要及时向总承包单位进行汇报,总承包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好做部署,确保开挖管沟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完成施工后及时保证道路通畅。在凉水塔施工方面,要严抓防火工作,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需要使用电动工具时,一定要提前对工具做好检查工作,避免电火花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2. 施工质量管理 总承包单位要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计划进行,并把这种理念在各个施工单位进行强调,确保施工单位在每一个质量控制点都可以提前做好检查工作,检查合格之后再进行其他的工作。同时,要做好监督工作。经常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有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是按照科学合理的操作进行各项施工,还可以采用经济手段,展开质量检验评比等活动。 三、当前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1)施工期间到各施工单位没有到或很少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造成很多违章作业。 (2)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施工前安全教育以及施工中各项安全措施并没有具体落实。 (3)各施工单位开挖管沟断路时,没有提前上报总承包单位,所以承包单位不能根据施工道路布置条件,统一安排时间和在同条道路上,同时施工挖管沟,导致不能限期完成施工并恢复道路交通。 (4)凉水塔安装施工不以防火工作为重点,施工顺序混乱,使用电动工具时,对导线绝缘性和工具安全性没有进行检查,有时导致电火花引起火灾。 2.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1)施工过程中工艺粗糙造成的现象,如水管连接处渗水,设备安装尺寸不精确造成的噪音过大等;建材质量不过关造成的现象,如材料进场不按规定验收,造成使用时水管开裂,水嘴、阀门关闭不严;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现象,如阀门数量不足、泵房内未考虑排水等;在建筑设计时,对管道及设备的设计安装缺乏精确的计算,致使在实际安装操作时接口不准,设备位置不准,坡度、标高、位置发生偏差,有些单位为降低工程造价,忽视工程质量,片面压低造价,导致施工单位购买劣质产品。 (2)施工程序不规范,管道安装施工与其它建筑施工一样,有着内在的规律性,这就要求施工时严格按科学的程序进行,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如管道的安装,如果前后顺序颠倒,就会使管道无法进入预定的位置。 (3)技术水平未达标准,在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中,因施工技术水平不高,而造成质量问题的占很大比例。很多技术工人,连起码的施工工艺都不懂,就滥竽充数,在一线施工;有些施工技术人员,没有施工经验,甚至连图纸都吃不透,就独挡一面;一些监理人员未经培训,连上岗资格都没有,直接影响了给排水工程的质量。 四、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安全质量管理的实施 1.实行跟踪监理,加强过程控制 (1)给排水项目施工的质量是在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分项工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和评定出来的。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对每道工序均进行过程控制。特别对于进场的要投入使用的原材料要监理工程师按规定比例和频率进行抽检,确定符合质量要求后才允许使用。合格材料在场内应分类堆放,不合格材料要清退出场。(2)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进行跟踪监控督促承包商坚持实行工序施工活动前的操作技术交底制度,向所有参与者明确施工质量要求,由全员自觉维护工程质量,提高质量水平;密切注意承包方在施工准备前各阶段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方面的因素和是否发生了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的变化,以及工艺与操作情况是否始终符合要求等。 2.严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关 分项工程质量是形成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为确保质量监理工程师要督促和帮助项目经理积极在工人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中规定: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的评定,分先评定后核定两个程序,其质量检验评定的程序及组织参核查检验过程,监理工程师要求参加,且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及核定程序由监理工程师签证认可,可以对质量评定和核定有效地起到监控作用。此外对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评定要持慎重态度,对增加造价、不成熟或没把握的技术绝不批准使用;对于变更要求和技术要核定,要认真地进行审核。 3.提高管道设计、施工质量策略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之前,监理部门需要先协助施工单位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进行审核,核查土建和电器有无故障。其次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看设备、配件和产品有无出产日期和质量合格证。当参与的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组织施工单位将相应材料移交给建设单位;给排水系统施工质量,用材质量标准应统一,管道试验必须以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为依据进行,而不能随意改变施工顺序。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给排水系统竣工或交付使用前,需进行吹洗,以确保管道清洁,用水安全。此外,还应该注意土建吊顶和装饰施工之间的协调,以确保给排水工程质量。 五、 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每一道工序都要按照规定的流程来操作,这样不仅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能极大的提高施工安全系数,希望可以得到落实。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要】在建筑中给排水工程是其中主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建设质量,因此应该加强对给排水施工技术的掌握。文章对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问题;处理措施 引言 建筑给排水工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研究如何避免给排水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给排水工程和建筑结构工程不同,在产生质量问题后经过原因排查后,可以截取存在问题的管道部分,及时地进行局部整改,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和工时损失相对较小。因此,在实际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标准操作,控制好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1、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常见问题 1.1管道渗漏是最为常见的问题 管道渗漏是给排水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这种渗漏现象出现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管材因素。如镀锌钢管弯头和管材有砂眼等管材及其附件的质量不合格,而在施工过程中是很难发现这些问题的。塑料管材是通常不会出现渗漏的情况,其质量比较好,若出现渗漏基本上是因为施工人员不合理操作引起的。②环境方面的原因。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差较大,致使管道材料及其配件极易受损。比如PPR管的两端均是插头,并且管道配件均是承口,一般选用承插热熔的连接方式,这属于固定不变的永久性连接。然而塑料管道的线膨胀指数较高,容易受温差影响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从而管道长度随之发生变化,通过外力作用,管道配件接口处破损导致渗漏。③施工方面的原因。给排水在施工作者中会经常出现接口位置密封不严、加工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排水管发生渗漏的几率较小,即使发生,也是由于插入深度不够或者施工人员忘记涂密封胶水导致的。 1.2管道堵塞 排水管道在使用时常见的问题就是管道堵塞,发生原因有:①在安装过程中管道发生断裂,却没有及时进行修理。其他施工环境下,比如清扫建筑地面垃圾时,将大量水泥砂浆等混合物体排进管道,经过长时间的浸泡,杂物聚积成块纷纷堵塞在管道的弯处和通口处,造成管道堵塞。处理这种问题十分麻烦,必须将管道堵塞处截断,再换上新的管材和配件,由此可见,平时要多加注意管道的防护工作。②水管道特别是用来排放粪便的污水管道管径不够大,以至于管道排水不畅,出现堵塞现象。实际生活中的菜叶、饭粒以及布条等杂物也有可能会使管道堵塞。③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特别是需要在镀锌管道接口处缠绕麻丝时,其缠绕不紧或者缠绕过多都会进行管道接口,造成管道堵塞。 1.3水压或供水量不足问题 1.3.1设计存在误差。在设计过程中,关于用水量或水力损失的计算存在偏差,或者是选择水泵扬程和水管直径不合理。用户的直接供水来源是市政管网,在水高峰期,市政管网的供水压力太低,导致水压无法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 1.3.2水箱的高度安装位置不够恰当或泵的扬程不符合设计标准,以及出水电的高差产生的势压不能达到其水压和水量的要求。 2、建筑给排水施工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建筑给水施工环节的措施 2.1.1用于给水的管道要选择相适应的管道材料、管道配件,同时,生活给水系统所需要用到的材料一定要经过严格检查,必须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才能使用。 2.1.2管道直径不超过100mm 的镀锌材质的钢管必须选择螺纹连接,在进行套丝扣时,在外露螺纹部分和已被破坏的镀锌层表面要及时进行防腐处理 ;管道直径大于、等于100mm 的镀锌材质的钢管必须选择卡套式或法兰专用管件连接方式,法兰焊接处以及镀锌钢管一定要注意二次镀锌。 2.1.3给水塑料材质的管道以及复合管道均可以选用粘接接口、热熔接口、橡胶圈接口,法兰连接以及专用管件连接等连接方式 ;塑料材质的管道以及复合管道还有金属质地的阀门、管道配件等连接处都必须选择专用管件连接方式,另外要注意不能在塑料管上套丝。 2.1.4钢管连接可以选择专用管件连接方式或者焊接,如果管道直径不超过22mm,就应该选择承插或者是套管焊接方式;当管道直径不小于22mm 时,应该选择对口焊接方式。 2.1.5水管上应安装可拆卸的连接件,同时支管始端配置有3 个或3个以上配水点,也应安装可拆卸的连接件。 2.1.6如果同时安装热水管道和冷水管道,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如果选择上下平行安装的方式,冷水管应置于热水管下方;第二,如果选择垂直平行安装的方式,冷水管应置于热水管的右侧。 2.2加强建筑排水施工环节的措施 2.2.1如果排水管道的位置较为隐蔽或者需要埋在地下,在施工前一定要先进行灌水试验,其灌水H必须高于地面卫生用品的最上层边缘或是地面高度。 2.2.2给排水塑料管安装装饰伸缩带时一定要根据设计规定和位置。加入设计中没有提到要求,一般情况下伸缩带之间的距离必须小于4m。 2.2.3水平干管和排水立管的管道必须进行通球试验,并且通球的球径必须大于排水管管道直径的 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的标准。 2.3检查消防给水系统安装是否合理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某些工地往往只对管网做试漏试验,甚至试验压力完全没有达到设计和规定的要求,这无疑给系统正常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按照严格的安装要求来说,在完成安装管网的工作后,必须及时进行严密性试验以及强度试验。针对消防给水以及生活给水管道来说,试验压力为必须设为管道工作压力的1.5 倍,而且必须大于、等于0.6MPa。检测是否通过强度试验,就看管网在试验压力下10分钟之内,压力降是否小于0.05MPa,如果是小,即为合格。针对自动式喷水灭火系统,如果设计工作压力小于1.0MPa,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即为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而且必须大于 1.4MPa ;如果设计压力大于1.0MPa,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该工作压力加0.4MPa。要检测是否通过水压强度试验,就看管网是否在试验压力下稳压30分钟,压力降小于、等于0.05MPa,若是,即为合格。 2.4 检查排水系统安装是否实用 排水系统经常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安装地漏不合规定,如果室内地漏高度高于地面,就会导致积水,如果地面高度高于地漏,那么就会在地面上形成地坑,导致屋面地漏的周边无法形成适当的坡度,同样造成积水现象。因此选用地漏十分重要,例如公用卫生间最好不要选择钟罩式存水弯地漏。因为钟罩式地漏的横截面窄,不利于过水,导致杂物不便通过。另外,选用钟罩地漏,水流转弯过于湍急,致使上升过程中的水流冲击力过小,悬浮物就容易下沉,最终导致下部堵塞。所以最好是选用格栅加P型或 S型存水弯式地漏。饭堂盥洗槽的排水口也是经常出现堵塞的地方,为缓解此类问题,应在排水口放置活动网箱进行隔离碎渣,其设计尺寸必须大于200mm×200mm×300mm(长×宽×高),这样更有利于取箱倒渣,不导致堵塞。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给排水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旦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将会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麻烦或损失,并影响给排水工程后续使用功能。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其施工技术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将其提高,才能保证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质量,才能真正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探析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住宅建筑物占了很大的比例。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对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特点,对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要点与施工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阐述了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特点;设计要点;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1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特点 高层住宅建筑具有建筑面积大、层数多、有地下层和设备层的特点。因此高层住宅建筑土建施工阶段如果不重视给排水预埋工作,极易造成预埋、预留不准确或漏留、漏埋。要注意的重点部位的特点如下:地下室方面:高层住宅建筑多数重要设备一般设计安装在地下层和设备层,设备管线多,往往出现管线冲突,并造成可用空间标高低,严重影响使用功能。因此应仔细核对图纸并及时与设计沟通,有问题提前解决。标准层方面:转换层及标准首层建筑结构较为复杂,梁柱密集,管道的敷设较难解决,标准层给排水套管、洞口、管线留设要一致,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物使用及美观等方面有很大影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是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施工质量,并使工程按时完成。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难点是根据施工条件的差异,去制定施工方案,并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去调整施工方案,尤其注意要配合其他专业管线,避免冲突。 2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要点 2.1高层住宅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要点。高层住宅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的关键是选择给水方式,它直接关系到给水系统的使用和工程造价。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压一般不能满足高区部分生活用水的要求,绝大多数采用分区给水方式,即低区部分直接由城市给水管网供水,高区部分由水泵加压供水。由于高层住宅建筑内所需水压较大,所以高层住宅建筑给水系统应采用竖向分区。高层住宅建筑给水方式可分为串联给水方式、并联给水方式和减压给水方式。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供水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给水方式。高层住宅建筑给水还应注意水量计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公共部位的水量计算比较复杂,尤其是综合楼,建筑功能越多,水量计算就越多,而一些公共娱乐场所、饭店、餐厅等的用水量注意要分别计算,这对于国家提倡的节水节能的政策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2高层住宅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点。高层住宅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合流方式,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在高层住宅建筑中,排水立管长、水量大、流速高,通常容易造成排水立管底部连接的卫生器具有溢水的可能。因此,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不接到排水立管上,应单独排出。排水立管需要进行转换时,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可以接到排水横干管上,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 m,不得小于1.5 m。对满足不了上述要求的排水支管,应以单独的排出管排至室外检查井。 2.3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消防系统的设计要点。 2.3.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闭式系统中的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最为常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而该系统设计要注意的要点如下:一是喷水水量的计算;二是喷头布置的合理与否和环状管网的形成;三是底层配水管入口减压问题。设计水量应按照最不利点处作用面积内的喷头同时喷水的总流量确定。至于配水管道的布置,应使配水管入口压力均衡,配水管入口压力不宜大于0.40MPa。入口压力过大,必然使得喷水管上的喷水压力过大,各个喷头的喷水流量增加,会造成作用面积内的设计流量增加。此外,为保证供水安全,自动喷水泵 的出水管应接环状管网,一般在湿式报警阀组前成为环状管网。并应在环状管网上设置室外的满足室内设计水量的水泵接合器。 2.3.2消防栓给水系统。室内消防栓给水系统是目前保障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重要设施,其设计涉及对消防水箱和消防栓设计的具体要求。该系统设计要注意的要点如下:一是水量的选定;二是环状管网的形成;三是底层消火栓的减压问题。 3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的要点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主要有: 3.1 管道的安装要点。施工前认真审查图纸,结合编制施工方案,全面安排管道的安装位置。关键部位的管道甩口尺寸应详细计算确定。管道安装前注意土建施工中有关尺寸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管道安装时,要认真清除管道内杂物,安装的坡度要均匀,防止局部倒坡。 3.2地漏的安装高度和走管要点。地漏在结构板面上安装,竖向高度空间上可以考虑借用二次装修时必须有的装修基层的高度。为稳妥起见,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及防水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在地漏安装板面位置局部下凹以尽量降低地漏面的标高。此外,地漏紧贴结构板面安装,地漏的排水支管无法与大便器的支管进行顺接,应单独设支管接入立管。 3.3卫生洁具的安装要点。不得破坏防水层。已经破坏或没有防水层的,要先作好防水,并经12小时积水渗漏试验。此外,卫生洁具固定牢固,管道接口严密,而且要注意成品保护,防止磕碰卫生洁具。在通水之前,将器具内污物清理干净,不得借通水之便将污物冲入下水管内,以免管道堵塞。还有,严禁使用未经过滤的白灰粉代替白灰膏稳装卫生设备,避免造成卫生设备涨裂。 4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注意事项 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4.1在预留预埋方面要注意的情况:预留预埋的套管、孔洞及管井的准确与否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人员应充分理解施工图纸,并对设备、洁具等的安装尺寸、管道配件的安装尺寸及安装工艺熟悉,可对重要部位和关键工艺做专项施工方案。 4.2在样板层方面要注意的情况:样板层的作用是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以后对其它楼层施工时参照样板层的数据或完全跟样施工。确认标准层每层的管道安装形式、尺寸、位置和各类管道配件、支托架等得布置形式,卫生间洁具的定位尺寸等。 4.3在成品保护方面要注意的情况:为防止卫生洁具、管道、配件不受损害和保护表面的光洁度,应对成品进行保护,派专人看护并对全体工人进行成品保护的重要性的教育。 4.4在管道的试压方面要注意的情况:给水管道试压方面,在管道安装完毕后再全面检查核对已安装的管、阀门等,全部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规定后,把不宜和管道一起试压的配件拆除,换上临时短管,所有开口处封闭,并从最低处灌水,高处放气。系统试压时须考虑应急措施,发现异常立即中止,并应有及时泄水或排水的方案和设备。试压合格后应对管道进行吹洗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住宅建筑朝着层数更多、标准更高的方向发展。 高层住宅建筑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规范不断完善,设计和施工的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的效益和效率,就必须要对障碍山体进行开凿开通。就目前来说,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项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隧道开凿开通难度相对较大,一旦施工中出现问题就会给建设施工企业和政府部门带来较大的财产损失和声誉损失,因此,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对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和控制要点进行细致研究。基于此,文章以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特点为切入点,对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提高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控制要点,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给相关人员一定的借鉴,共同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稳定发展。 1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交通运输和出行便利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缓解了我国巨大的交通压力。通常来说,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路线长很多,在建设途中遇到的障碍也相对更多,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山体障碍,在过去高速公路建设中多采用绕行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高速公路施工量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高速公路施工工期,因此近年来,施工单位在遇到山体时开始使用隧道开凿技术。众所周知,隧道开凿以及施工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繁琐的工程项目,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山体坍塌,对高速公路、施工人员甚至通行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为了保证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以及隧道后期运营的安全性,相关人员必须对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掌控,进而保证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特点分析 2.1施工环境较差 通常来说,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环境都较为恶劣,由实际情况和自然情况所决定,其施工空间都十分狭小,且从施工属性上分析,隧道施工工程属于一种地下施工工程,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度会受到施工地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岩石结构以及土壤结构的影响任何一个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到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另外,隧道工程施工相对于普通公路施工来说,具有更多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技术,且各道工序之间环环相扣,因此经常存在不同的工序在同一时间作业的情况,这无疑也提升了施工工程的技术含量和作业难度。 2.2施工风险较高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程是一项复杂程度极高的综合作业任务,且由于隧道施工的可见度不高,施工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无法及时、准确的被判断,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施工事故,隧道施工风险系数较高。 2.3施工影响因素多 隧道施工相对于其他施工来说,具有更长的施工工期,因此会受到不同季节温度、气候以及天气的影响。另外,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非常多的机械工具和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工具和施工材料的质量也会对施工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程,还受到国家政策以及市场机制的影响,在不利的国家政策和市场机制影响下,隧道施工工程的建设过程必然会受到阻碍甚至会导致工程停工。 2.4施工隐蔽项目多 我们已经提到过,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属于一种地下工程,且更为重要的是施工中后一道工序都是在前一道工序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导致隧道工程施工中隐蔽项目较多,各道工序施工难度较大,即便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发现及时性也较低,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很可能导致整个隧道施工工程出现安全或质量隐患。 2.5施工时效性长 在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围岩在施工外力的作用下,状态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另外,隧道施工过程中,水文环境和地质环境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一旦隧道开挖过后就必须快速及时的进行处理,避免处理时间过长使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影响施工效果。换句话说,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3.1隧道洞口、明洞、边仰坡开挖技术 首先,在进行隧道施工前应该对隧道洞口及周围环境进行探视,主要应该对隧道施工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了解,例如对施工当地的气候环境、施工的地质环境等,如果施工地区处于多雨地区或者雨季,那么在施工前就必须对排水治水问题进行考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控,可以在隧道洞口修建设置排水通道,一旦遇到暴雨,雨水不至于大量的积存,也不会对坡体产生严重的冲刷。另外,测量放线工作是明洞与边仰坡施工的基础和前提,测量放线的精确度对整体施工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仰坡开挖工作来说,必须要由上而下按照规定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设计方案分层进行,在具体施工中应该注重施工速度,尽量避免边坡长时间的暴露在外。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主要运用到的工具设备是土方用挖掘机,还需要使用风钻对软石进行打孔处理并配合使用爆破技术实施松动爆破。 3.2钻爆施工技术 钻爆施工时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当前施工中多选用硝铵作为爆破炸药,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根据具体的工程量和山体情况选择炸药用量和爆破方法。众所周知,爆破工作是一项危险系数极大的工作,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设计和规划,不可盲目进行操作。例如在施工前,应该对山体的岩石性质进行观察测量,根据分析结果选择爆破强度;另外,爆破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使用具有专业资质和专业素养的人实施此项工作,并在具体操作中,进行严格的监控。最后,在爆破工作中,施工企业还必须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一方面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应该防止爆破产生的落石对高速公路造成损害。 3.3锚杆施工技术 锚杆施工是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时需要借助岩凿机在规定位置进行钻孔操作,操作前首先应该保证表面的清洁性,不能存在铁锈、岩屑等污物;其次应该保证锚杆洞口的清洁度,洞口内同样不允许存在废弃杂质;第三步应该将事先准备好的药包放入锚杆孔洞内,在放入药包时应该特别注意,应该使药包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孔洞的内部,同时还要保证药包不会发生形变或者外漏;最后在孔洞内插入锚杆,并将杆体与钢筋网焊接成为一个整体。 3.4混凝土喷射施工技术 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混凝土喷射施工技术主要有两种:潮喷和湿喷,其中前者能够对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变,并且由于可以减少速凝剂的使用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后者的主要特点是喷射厚度较大,且具有极小的回弹力,因此能够大大提升混凝土的喷射粘结性和支护能力。另外,在施工中应该对混凝土喷射施工中的相关指标,例如混凝土喷射的密实度、附着度以及厚度等进行严格控制,还应该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对喷射机和喷射技术进行选择,进而保证混凝土喷射施工技术的质量。 4提高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4.1认真设计图纸 任何施工工程中,合理准确的设计图纸都是高质量工程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施工设计图纸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施工过程和施工工期出现延误,甚至还会给建设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施工前,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加强对设计图纸的重视程度,一旦发现图纸中存在问题,要及时更改。在图纸设计时,还应该对施工环境和施工工程量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实际施工与图纸存在差异,应该及时通知施工管理人员,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并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实际施工工作的准确严谨性。 4.2改善施工工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出现在隧道施工工程中,因此为了提升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新型施工工艺的运用。例如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上一些施工工艺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隧道施工工程,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我们必须逐步进行研究和探索,寻找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4.3加强施工监督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程不仅受施工技术的影响还会受到施工材料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应该充分发挥施工监督作用。另外隧道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危险化学物质,如果运输和储存不当,都有可能引发爆炸,对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造成安全威胁,因此应该合理进行人员安排,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特殊工作,已成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施工中,为了保证隧道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相关人员必须从提高隧道施工技术入手,进而不断提升隧道建设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徐令军.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2):130. [2]范国铭.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分析[J].民营科技,2015(07):154. [3]朱未.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04):152. 作者:江志平 高阳 单位:宏远建设有限公司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的健康生存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我们站在财务风险管理与预防的角度,充分认识眼下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进而构建预防机制,保障中小企业健全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风险意识管理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期,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社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国家在宏观上也不断强调“国退民进”。鼓励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但是,中小企业并没有实现政策上的预期,发挥很好的社会作用。其中主要一点,就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许多的风险。如何保障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健全国民经济结构,已经成为发展当中重大课题。分析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为保障中小企业稳定安全的财务做好理论基础,提高中小企业资金安全性。 一、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微观经济风险,是影响经营实效的重要因素,关系着企业的财务活动与业绩管理。在内容上,财务风险包括财务状况与财务成果两个方面的风险。财务风险具有许多特征,主要就是客观性,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真真实实地影响着企业财务工作与日常经营管理。另外还具有不确定性、损失性、系统性、进步性。企业风险不确定性,对于风险难以预测,或者对风险的影响程度与大小,难以形成一个定量的标准。财务风险是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分析。进步性是一个辩证分析的特征,风险与竞争并存,共同存在市场运行中,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真实认风险的存在,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中小企业应当意识到财务风险是真实客观存在,而不是仅仅过过账目的事情,才能实现自身长远地发展。 (一)不合理的投资机制 中小企业投资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投资决策完全靠企业的一两个领导拍板定。没有完善的投资决策程序可以遵循,投资什么项目,投入多少资源完全由领导说了算。显然,中小企业的投资存在很大的风险,领导的决策在缺乏科学依据或者论证的前提下进行。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而且中小企业的投资缺乏长期规划,不能用一种长期的眼光去预测市场需求,通常吃某个行业眼前利润如果比较高,就扎堆进入该行业,一旦出现市场劣势,立马撤回投资,浪费大量的投资资金。另外在投资资金规划上,却反固定的投资资金,因此没有形成一种科学投资的基础,企业领导想怎么投资,也没有相应的比例限制,有时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二)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管理 科学合理地管理资金,就是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以及经营目标等因素,保证企业资金在生产过程中正常运行。做到富裕时可以积累财富,急需时有所保障。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普遍出现资金周转不及时的问题,严重阻碍企业财务运行。资金周转是指企业的资金在购进商品时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随着商品的销售,购买商品时所垫支的货款得以收回,企业的资金又从商品形态回归为货币形态;企业资金的这种随着商品流转而不断进行的,存在形态的转换和回归,周而复始、延续不断的循环过程。然而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比较充足,固定资金却比较缺乏。规定资金包括许多内容,比如公司的厂房设备等,在生产过程中会逐渐损耗下去,因此需要一定的资金补充。另外,中小企业爱经营过程中,面对市场竞争,难以避免一些经营风险,需要准备备用资金来应对这样的困境。目前中小企业固定资金不充裕,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资金周转的因素。 (三)财务管理缺乏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的规模相比之下比较小,通常属于私人性质的个体工商户,或者普通合伙企业,以个人与家族管理居多。管理者对于财政有绝对的使用权与分配权,是典型的集权制管理模式。这些管理者,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素质与文化知识,管理公司或者企业账目的方式比较粗糙,不会考虑制定健全的财务制度,对于财政风险的认识与防范自然更是严重空缺。聘用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太低,构建不出较好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应对市场或者政策风险时,就会出现十分艰难的困境。 二、预防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预防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还是应当从企业自身的各方面抓起,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防范方式。因为中小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策只是在宏观上进行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处理中小企业可能应对的财务风险。 (一)培养财务能力提升投资水平 什么是好的投资项目?企业的资金应当流向何处?如何才能保证长远经营利润?这些问题不是依靠投资者一时的直觉,或者一些盲目的引领。投资者的财务能力至关重要。投资者高水平的财务能力,就会充分考虑自身利益,在投资过程中,要深入实际搜集相关资料,掌握准确的投资信息,并重点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进行严密科学的论证,以保证投资决策的准确。投资者也会意识到投资失败带来的损失,因此在制定投资计划与方案时,会立足于宏观政策与微观市场,结合各种市场信息的表达去开展相应的业务。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者投资一些短期,风险难以预测的项目。 (二)科学规划资金强化应对能力 科学规划资金,需要对公司经营业务与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明确企业或者公司资金流向哪些方面,以及整合经营当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许多企业在经营当中,因为没有财务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在出现危机时采用极端方式,越过法律的底线。中小企业一定要合法经营。这是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也是规避资金使用风险的第一要素、中小企业必须知道和明确界定哪些业务活动是合法的、可以进行的,哪些是被禁止的。 (三)巩固风险意识增强竞争能力 风险意识必不可缺,因为风险具有客观性与损失性,关系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只有具备风险意识。在遇到风险时,中小企业才能镇定应对,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培养财务人员对风险的判断和应对能力,准确及时地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在投资时要冷静对待,不要只重视眼前利益。加强中小企业市场调研,一定要对市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将要实施的一系列新举措进行充分的分析评估,而不能按自己的意愿不切实际地生搬硬套,盲目行动和要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同时,要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在确定投资前要对项目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投资的可行性,让财务分析发挥其作用。 作者:杨雁 单位:国网河北高碑店市供电公司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对企业的作用。而中小企业是目前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样也为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拉动内需,解决就业,而且在推动市场多元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小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分析小企业财务风险 (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不仅与财务活动息息相关,也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脱离不了关系。企业的规模决定了会有一些能力不足但是有关系的管理者,这些人不用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式管理员工,而是凭自己的判断和员工的业绩进行控制。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就变成了类似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谁的人办谁的事,没有纪律,小企业就会出现管理漏洞,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一些小企业不知道岗位不相容制度,一人监管记账、审核、出纳等业务,严重影响了管理效果。 (二)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面对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小企业自身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成为其在发展过程的障碍,这种处境有可能让它们成为被收购的对象,或者面临企业破产。面对着大中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小企业在规模和资金周转方面显现出的不足,使得小企业的持续生产能力低下且稳定性不强,从而也增加了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况且小企业主要是以短期筹资为主,只要可以维持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的资金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因此,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存在着较强的时效性和频繁性。在投资总额和投资效率来说,债权机构更加倾向于大中型企业。由于小企业急于市场竞争站稳脚跟,企业的领导者往往会根据企业灵活性强等特点进行投资,这的确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市场竞争的途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一些隐患,如:企业如果没有在投资前对投资对象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企业的投资计划很有可能将付之东流。小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就必须将科技和人才的引进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否则,企业还是没有办法将设备的价值发挥出来,也就使得企业的效率不会最大化。在改革过程中,很多政策与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不相符,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二、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小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 要是财务稳定起来,好的政策环境是小企业的根本。国家政策的改变或与其他国家关系发生改变,直接影响着小企业的财务方面发生一系列改变。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受很大的影响。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也有着很大的苦难和严峻的任务,当然这一类在还是无法预防的,也算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必出妥善处理善后。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无法对重大的灾难给予缓解、解决。而由于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财务风险也更加飘忽不定,小企业自身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财政问题。所以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对其的财务风险,造成了很大的加剧。我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造成小企业的存在量加大,竞争压力更大。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自身的努力,设备、技术、员工素质各方面的提升才能有助于发展。但是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始终是最大的难题,如何合理的筹集到款项是小企业在生产发展中面临的重要决策。即时是款项已经确定下来也很难保证企业在发展当中的资金稳定问题,小企业的信誉度也会遭到动摇。在发展的路上,小企业的支出越来越大,影响了自生的发育发展,宏观的调控的严重不足,造成了这些因素的产生。市场的变动巨大,一些银行企业不敢给小企业进行资助、筹款,小企业的信誉进一步遭到了降低,企业的银行系统遭到了严峻的问题,我国的相应措施也并没有具体完善。国家银行的垄断政策面对小企业的存在有不重视,导致小企业的发展遭到了巨大的问题,筹资难,资金少是小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严峻任务,是小企发展路上的必须解决的首要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解决了资金问题才能让小企业得到发展。 (二)小企业内部自身的原因 我国的小企业发展时间短暂,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小企业几圈现象普遍。加上自身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经验不足,资金问题不成熟,小企业的自身发展遭到自身的因素影响巨大。加之管理层面的思想落后,企业的发展遭到巨大问题。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高,企业没有自身的完善财务部门,即使拥有相关部门也不能完善相关权益。使得财务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小企业的自身问题成为很难的解决办法。我国小企业对自身的材料也不加管理造成自身的固定资产得到很大的冲击,从根本上没有重视自身的建设与维护,没有对损失的问题造成挽留和维护,对企业的损失进一步扩大。没有建立起具体的善后工作,严重的影响了企业在发展中的资金问题,造成了更大的资金压力,从而根本上导致我国的小企业发展受到限制,造成了我国小企业的发展不能稳步前进,反而遭到退后的地步。随着自身的发展,资金缺口的问题越来越严峻,企业的员工开始对企业失去信心,对其的内部资金。内部资产开始产生窃取,引发人面上的财务危机,人员的流失和经济的流失双重压力,无形的给了小企业一把悬梁剑,让在发展的路上受到更大的限制,只有解决问题,加强员工素质才可以让此问题得到缓解。就当进来看,我国的小企业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各种困难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自身的问题还相继而出,小企业要得到发展,首要的任务便是改变自身的内部问题,攘外必先安内,把自身做好,解决自身的矛盾,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只有解决了自身的内部问题,才能使得小企业得到发展。 三、我国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对策 (一)小企业要科学决策,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小企业最好有一些负债,可以调整小企业资本结构,给小企业盈利带来动力,但是有了负债,就有可能带来经济损失。所以对于企业负债比例应与企业的资金状况相对应并与生产经营状况相适应;合理预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正确选择相适应的筹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分散企业筹资风险。小企业取得资金如果在投资时达不到预期收益,投资风险就出现了,并且给小企业带来亏损,这样就要在投资活动开始之初,对其分析并且预测未来要面临的各种情况,把高风险低收益的项目剔除,将资金投入有利于企业收益的可行项目中去,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收益,这样才可以避免因财务风险的决定造成的误差。有些跟财务风险有关系的负债需要拿现金归还,但是小企业的现金都涉及到流动资金,包括出售所得、投资收回等。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把有关流动资金的业务搞好,让资金流动起来,提高小企业的还债能力。现金比率跟回收应收账款的速度成正比,与财务风险成反比,所以,小企业要做好经营管理,降低存货耗费、控制好现金,来控制小企业资金的流动风险。同时,小企业要重视销售的制度和应该回收的货款,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和解决方式,拟定一项合理的政策并且改进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营业额比率。小企业要把企业坏账这方面的管理加强,降低其带来的财务风险,把小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上去,防范企业收益风险,制定出稳定的收益分配政策,加强偿债能力与筹资能力,完成资本结构的整合,这样财务风险就会降低。 (二)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与财务管理业务水平 企业在发展中,大多数管理者只注意到了提高生产和销售数量,并没有具体的研究财务管理,也没有对员工进行具体的素质提升培训,但是想要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并不能仅仅注意到生产和销售数量,应该同时加强员工的能力及个人素质,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管理业务水平。我国大多数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是一体的,并且许多经营者对管理企业都没有系统的管理理念,所以在现代化市场中与大多数大中企业相比更加显得没有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运用新的管理模式减少旧的经营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模式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小企业要注重建设内部监督,加强财务核算,建立能准确传递信息的结构制度,为决策者提供有用可行的策略提供基础,从而降低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小企业想要有更广阔的未来,很多经营者都会选择融资手段,但在我国融资这一块是小企业难以跨越的鸿沟。 (三)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大部分小企业都在流动资金上出现过短缺的状况,这是因为小企业一直都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而企业一旦出现资金流断裂,管理者就自觉的想着融资,去解决这一问题,殊不知企业内部存货管理不严谨,应该收到的货款没有收到,如此反复,提高了财务方面的风险,所以,增强企业对自身货款的收取意识,能够压缩企业管理方面占用的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注重人才培养及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基础。企业需要优秀的人才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在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结合下,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赏罚分明来培养优秀的人才,只有把个人与企业发展紧密融合,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政府部门应出台关于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小企业的信誉度,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或企业联盟的作用,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且国家应制定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带动小企业蓬勃发展。 作者:乔浪浪 单位:西京学院会计学院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但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外的大型企业不断涌入,国内的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其中财务风险的存在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时,研究如何防范与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从筹资活动开始的。刚起步的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购生产产品所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支付工人的工资等,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有时候也需要再次筹资,不管在哪个阶段筹资都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如果企业不能合理利用资金,导致资金浪费,同时,还得偿付借款利息,导致现金流出。如果企业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预期经营目标。 2.投资风险。 投资指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例如,股票可能会被套牢,债券或许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房地产可能会下跌等都是投资风险。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与风险偏好选择金融工具。例如,分散投资是有效的科学控制风险的方法,也是最普遍的投资方式,将投资在债券、股票、现金等各类投资工具之间进行适当的比例分配,一方面可以降低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回报。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也叫营业风险,是指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的各个经营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最后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价值。经营风险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活动影响都很大,所以必须防患于未然。一般情况下,经营风险分为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财务因素体现在:采购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存货变现风险、资本结构风险。非财务因素表现在:无法取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灾难性危机事件,行业特定风险,生产风险,产品风险,无法取得经营所需的资金等等都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思想陈旧,经营者缺乏风险意识,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可以防止财务风险。抱有这样的思想,有时候对中小企业而言甚至是致命的。中小企业在销售产品时,为了增加销售额,经常会采取赊销的方式,但是,在赊销的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和偿债能力缺乏足够的了解,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最终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中小企业在投资时,不考虑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风险报酬的测算,更谈不上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 2.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金中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的比例关系。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过高,即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现象,这样的话,利息费用支付就比较多,利润就会减少,现金流也减少,就会导致企业偿付能力不足,损害了企业的信用形象,加大了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3.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中小企业多数是家族企业发展而成,“家长制”问题比较严重,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相对较差,老板一人说了算,员工只是忠实的执行者,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有的财务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生产者,出纳和会计由一人担任,根本不符合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的规定。有的财务人员不会成本核算,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导致财务管理薄弱,资产管理不严。具体表现为资金使用没有计划性,对库存现金缺乏日常的管理,存货周转率较低,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在生产环节,管理水平低下,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低等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 企业的财务活动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资源环境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环境,比如股市的波动会引起企业投资收益的变化;油价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营运成本,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利润;通货膨胀的发生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此时营运资金面临的压力加大,财务风险就会加大;利率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汇率的走高,本币的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削弱,抑制了企业的出口,对出口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增强全员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在中小企业里,要增强决策层、管理层和一般员工对财务风险的认识程度,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企业的决策层在作出重大事项的决定时要集体决策,集思广益,审慎考虑,而不是某一个人头脑一热,拍拍脑袋就把一件重要的事件定下来了。另外,决策层也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财务知识,学习风险管理。也许你在你的专业领域里是个专家,但是,你可能不熟悉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财务的一些规定,这就要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跟上时代步伐。企业的决策层要敢于将企业的财务权利下放,让财务管理人员作出合理的财务判断,避免出现主观判断超过职业判断的现象。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对财务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敏感度,随时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最后,专业人员应当在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财务风险的判断能力。 2.优化资金结构,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资金或者资金不足,企业就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中小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有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借入资金属于企业的负债,中小企业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做到适度举债经营,防止由于过度借款而付出利息导致财务困难。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风险就加大,在财务杠杆作用下,自有资金的收益率就下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弱。生产经营的任何环节稍有纰漏,资金回收不及时,产品出现挤压,就会降低企业利润,给企业带来危机和风险。因此,在企业的资金结构中,要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 3.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决定了企业的组织效率与财务风险的总体水平。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保证企业管理更加有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管理层才能得到决策有用的信息。中小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各项会计制度。比如,实施内部牵制制度,出纳和会计这些不相容职务要分离;建立回避制度;建立应收账款跟踪制度;不得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严禁账外资金;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挪用货币资金。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管理,才能增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4.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判断。 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关注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的调整,对由于这些政策的变化而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作出预测,及早地采取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我们要尽量对引起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作出合理的估计和预测,增强全员的风险意识,减少风险损失;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提高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减少和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 作者:薛虎志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房企财务风险分析和预警 一、财务风险及特征 (一)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 房地产企业在完成前面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资金回收。俗语说“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同样适于房地产企业。资金在回收过程中,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金额上都具有不确定性。且资金的回收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受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督、规定的影响,同时受国家财政金融利率政策的影响等。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与资金回收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房地产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 房地产企业在经过上述系列过程后,获得了收益,会面临收益如何分配的问题。在如何分配收益问题上,我们又面对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如何分配的问题。是用更多的资金去重新投资,扩大规模,还是在现有的规模上稳定发展,分给股东更多的利益,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风险。企业的资金链至关重要,收益分配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外在形象,可能会降低企业信誉。 二、加强财务活动的管理、建立预警防范体系 (一)加强筹资风险管理 房地产企业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进行筹资,一是增发股票,扩大规模,即所有者投资。房地产企业同时可以利用上一循环的留存收益进行第二次投资。二是从外界借入资金,负债经营。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向银行借款、信托资金贷款、销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途径最大效益的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实现利益最大化,降低房地产企业的筹资风险。 (二)重视投资风险的管理 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认真分析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既要大胆迎接挑战,又要谨慎对待投资风险,尽最大的努力降低投资风险。房地产企业要充分掌握市场需求,土地信息,经济政策、相关利率等各方面的信息,努力实现房地产企业投资的最大效益、风险最小、稳健发展的目标。 (三)完善现金流量风险管理 在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收环节中,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实践上的上下不一致就会造成一定的资金回收风险。我们应尽量降低房地产企业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坏账损失成本。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收账政策、销售政策等,以此来实现资金的快速周转,加大现金的流动比率,使企业能有更多的运营资金进行企业的运营管理,降低资金回收风险。 (四)提高收益分配风险的管理 留存收益与分配股息在收益分配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关系。房地产企业应权衡两者的关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企业如果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扩大规模,这就需要更多的留存收益进行二次投资。企业如果利率过高,就要分配股息,吸引投资者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保证企业的资金运营。 (五)建立风险预警体系,进行预警和分析 任何预测都是以数据为基础的,企业应该注重财务报表数据的搜集整理,并进行相应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对房地产企业长期指标、短期指标、动态指标、静态指标等的分析对比,构建一个适合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的体系,并不断完善该体系,真正的达到财务预警的作用。在建立预警体系的基础上,要进行深入分析,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做出贡献。 (六)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坚持原则 面对房地产企业市场竞争中的各种诱惑,房地产企业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正视房地产企业中的“泡沫”风险等,不能盲目扩大规模,应在原有的基础上稳步发展。追求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坚持自己的原则,努力在大趋势下稳步发展。面对房地产企业的复杂性与风险性,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分散风险、顺势改革、打好基础。从根本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实现企业的健康、经济、高速发展。 三、结论 综上,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房地产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适应市场需求,针对企业的现状做出正确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正确对待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针对行业特点,寻找适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管理政策。如何在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过程中高效、全面的完善财务风险的防范系统与制定相应的预警措施,对我国房地产企业高速、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 作者:曹建梅单位:中冶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 摘要:事业单位是由我国政府设立的、为我国人民提供各种服务的特殊单位,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也逐渐增多,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随之而来的是事业单位面对着更多未知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最大,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努力提高在财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方面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有哪些应对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阐述,能够为事业单位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提供更多方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防控措施 财务风险是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对于任何企业和单位来说,财务都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因为财务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收支项目十分复杂,所以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单位上财务的损失,引起财务风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单位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加复杂化,所以,为了事业单位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发展,我们则需要不断提出各种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避免事业单位的财务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哪些特点,分析一下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一些措施,能够有效防范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事业单位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其财务风险除了具有普通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殊的性质。首先,事业单位的活动是由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的经济政策来进行指导的,并制定事业单位的活动准则等制度,相对应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也是随着政策的改变在不断变化着的,这就为事业单位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不容易掌握其发生的规律。其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的是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大,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复杂化,这些风险到最后都会转化成财务风险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说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来自多个方面,难以预测。但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想办法更好的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但是没有很好的办法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类型 对于所有的企业和单位来说,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几个方面。首先,资金预算管理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关于单位资金的运用,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资金预算。如果资金预算环节不能做到规范,就会对接下来资金的流通产生不良影响,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其次,资金运用不合理和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事业单位在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一些资金滥用的情况。由于事业单位普遍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管力度不够,可能滋生权力滥用现象,进而造成资金管理出现重大问题,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最后,由于财务人员工作上的失误引起的风险。如果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对待工作不认真负责,就会导致财务工作上出现漏洞,甚至是徇私舞弊,从而加大了财务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财务工作是任何单位和企业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财务工作来说,大部分单位都是由财务部门进行负责,但是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单位应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财务监督部门,对日常的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审查,但是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做不到这一点,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并不完善。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够严格,包括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在这种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都会加大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2.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来说,大多数在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时,对风险的敏感度还是比较低的,其中包括财务风险。在财务方面,单位对财务风险的意识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单位没有建立起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识,所以并不能提前做好措施来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后,单位并不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来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解决。3.事业单位财务决策不够严谨科学对于任何单位而言,经营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各种财务决策,而这些财务决策又会涉及到整个单位的利益,所以说科学的进行财务决策对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事业单位而言,如果没有很科学并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关的财务决策时,并不能很周全的考虑到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和未来对单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决定不当就会对单位产生不利影响,加大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随着时代在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的不断复杂,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如果单位的风险意识还得不到提高的话,就会使整个单位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事业单位要想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财务风险意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首先要不断进行财务工作上技术的提高,不断学习新内容,学习新的财务技术,深入了解财务风险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掌握,只有真正了解到财务风险,才能更好的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能够及时识别事业单位潜在的风险,并能够运用专业的知识预测该风险可能给单位带来的损失,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能够降低其带来的损失。所以,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进行财务风险防控的第一步。 (二)事业单位应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监控部门 由于财务工作繁琐复杂,需要很多环节,而一旦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些错误,都会为事业单位带来风险。为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专门的财务风险监控部门,来完善事业单位整个财务系统。该部门主要是来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并对风险进行管理,以降低给单位造成的损失。风险监控部门主要是进行预测来识别财务风险,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 要想能够更好的做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察审核,并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学习一些先进技术,并且要建立健全工作人员问责制度,这样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还能使工作更加有效率,降低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而带来财务风险的概率。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防止工作人员由于徇私舞弊而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多样化,财务风险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只要日常工作涉及到财务收支等活动,就可能会为公司带来财务风险。但是事业单位能做的是识别风险,并进行预防风险。本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包括其原因和种类等,其次提出了一些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的措施。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避免财务风险,减少事业单位的损失,促进单位的发展。 作者:张磊 单位:华东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探讨 摘要: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财务风险是一种特别重要的风险。它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财务风险管理也愈来愈成为企业核心的管理问题。文章以合肥热电集团为例,从财务风险的角度来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有收益就有风险,我们既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选择不去面对,也不能因为高收益而忽视风险的杀伤力。企业财务人员作为直接操作者,更应该发挥财务对风险认识管理的能力,为企业做好服务。财务风险对每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与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理论上风险的狭义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广义风险的概念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而广义上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中,由于各种财务活动的因素影响,而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消除不了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第一,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一为收益不确定性,另一种则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发生长期来说是必然的,短期来说是偶然的,只要从事生产活动,必定会有收益和损失的可能,但这是不确定的,它的大小可以预测却不能确定。第二,风险的客观性。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只要从事生产活动,不断变化的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结果、利润和损失。不论企业如何加强管理,财务风险总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第三,风险的激励性。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可能越高。 二、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 经济周期的变化,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既可能为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又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威胁。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变化的环境,会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的经营业绩受煤价变动影响较大。企业主要原材料是煤炭,煤炭成本占产品价格的95%左右,2007~2012年煤炭采购成本年年居高不下,该期间企业的盈利水平极低并出现常年亏损。企业的设备老化,高能耗低效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小觑。 (二)资本主要来自借款,资金来源渠道过窄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企业发展上升期,借款是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信贷紧缩,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产生极大的风险。合肥热电集团前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借款,企业的经营性质决定了固定资产比例很大,建设期很长,资产的流动性不强,常年亏损导致企业资金出现严重短缺,生产经营中的净现金流量常常为负数,财务风险很大。 (三)内部管理权责不明,产品结构单 一,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权责不明,执行目标做不到生产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种种问题产生的后果最终都会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是国资委下属的公用服务性企业,企业成立初期,没有正确定位,没有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只为完成公用服务的目标和任务,没有生产力最大化组织生产。虽然一直强调多元化生产,提高效益,但主要业务还是以供热服务为主,少量供电,季节性强,忙时设备利用率达80%,闲时设备利用率仅为10~20%。产品结构单一,降低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权责不清,管理水平不高 高水平的企业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以前虽然一直重视会计核算,但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对成本的事前和事后的管理重视不够,管理系统的使用与开发也流于形式。 三、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进行业先进设备,开展多元化 经营改造现有设备,降底能耗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老设备,老技术,能耗大,热损高。从2009年到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筹集1个亿,关闭所有抽凝机组,淘汰所有链条炉,改为热电行业能效最高的背压机组和最环保的循环硫化装置。改造以后,供热机组热效达到79%以上,是目前热效能利用率最高的供热方式。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在全国率先启动小区站房数字化改造,实现远程自动化操作。改造以后,站房运行恰如变频空调模式,根据气温和用户需求灵活调节供热量,自动化、低碳化运行,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值。小区站房自动化改造,平均每个小区耗能量下降10%~20%,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也降低了用户的供热成本。积极向能源供应、新能源开发利用及工程建设等领域扩张延伸,合肥热电集团现已从单一型公用企业发展成为以供热服务、能源供应和工程建设为“三驾马车”主业结构的综合型能源企业。集团利用多元化经营,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合肥热电集团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集团的管理层是委员会的成员,委员会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点进行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一些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的上马,即时召开临时会议,对重大决策以及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不仅如此,集团还要求全集团人员必须按职责大小缴纳安全风险保证金,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公司的安全风险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核算制度建设,完善热、电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对于合肥热电集团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具有重要意义,热、电独立财务核算能够加强成本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效益。热电行业本身季节性强冬供期间生产等各部门任务紧,业务繁忙,会计人员主动服务,加强成本观念,贯彻全员成本管理。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通过财务信息及时反映生产的方方面面,纵比横比成本,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财务管理方面:第一,因事设岗,因才用人,各业务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第二,加强员工培训与员工轮岗,让财务人员成为多面手;第三,引入外部培训机构,对主要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第四,让财务主管人员参与生产运营管理,熟悉企业的整体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发展前景,使财务核算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核算成为各种管理技术的纽带,监控企业现金流和物流的全过程。减少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四)提高企业管理技术,优化信息资源 合肥热电集团全面推行“5F”管理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寿命成本核算、全流程服务提升、全系统安全保障、全方位创新发展),全过程质量控制把供应、制造和销售的相关因素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相互控制和监督,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经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和内外互援的目的。全寿命成本核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通过“银行账户管理,资金调度会、资金收支管理”等措施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应付款比例,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全流程服务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标准服务、标准流程的业务体系培训,建立奖惩制度,内部相关部门监督、跟进、考核奖惩。提升服务品质,留住客户,让服务产生效益。通过运用企业管理各种技术,通过记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总结和控制等办法处理企业运行中各种内外部数据,提高管理水平,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让管理出效益。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状况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行为。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作者:倪俊森 单位: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金源分公司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很大贡献。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具有灵活发展的特点,适应了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少等缺陷经常会面临财务危机、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及合理规划资金的意识。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一、中小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特点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财务风险是不可消除的,企业随时会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不能避免的,只能以相应的对策进行规避,因此这要求企业管理者时刻具备风险规避意识。 2.风险的不确定性 风险时刻存在,无法消除,但是人们并不能确定风险是否会发生,或者何时发生。风险的产生是需要具备合适的时间条件的,并且风险的程度大小不同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从这一方面来看,企业的财务风险又是可以控制的。管理者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对风险的发生进行预判,通过降低不利条件来避免触发财务风险。 3.风险的复杂性 风险的发生往往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包括内因、外因、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同时企业运作中的多个环节的叠加,包括预算、决策、实施等多方面。多方面多环节的因素使得风险的存在具有复杂性,使得规避风险具有难度。 二、中小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类型 1.筹资风险 中小型企业由于本身资金不充足,往往会进行融资或贷款等介入外部资金来支持公司运转,由于筹资的不确定性这给企业的财务带来风险。企业进行筹资主要是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收益,提升收益预期。在进行筹资时,企业会对收入进行预估,以便按时偿还贷款及筹资,但是由于利润率及利息率的变化没事的企业可能无法获得预期收益。 2.投资风险 企业通过投资进行获利。但是市场环境一直处于变化状态中,进行投资时对市场情况的调查并不能保证企业一定能达到预期收入。因此决策者需要进行科学判断,力求决策正确符合市场变化规律,对投资的可行性正确把握。加强对投资的分析与管理。并且尽量减少对投资收益的依赖性,开源节流,为企业收益开拓多种渠道。 3.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对收益进行合理管理,将收益投入到后续生产活动中及分配股息。留存收益主要用于生产规模扩大,提高生产技术,包括引进设备、培养人才、改善生产环境及宣传等方面。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条件,企业需要对留存收益及分配股息进行合理分配。 三、中小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现状 目前中小企业面临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筹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筹资风险意识薄弱,市场波动大导致投资风险加大。目前国家虽已出台相关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风险意识不足,仍不能有效解决财务风险。 1.筹资渠道狭窄 中小型企业资金借入主要来源为银行贷款,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商业信用相对大型企业较低,甚至部分中小型企业无法达到商业银行要求的贷款规模,考虑到中小型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无保障,因此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资金借贷缺乏积极性。除银行贷款外,企业还通过发行债券及股票等筹措资金,但是实力不足的中小型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很难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无法以债券发行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而股票的发行是需要公司上市的,很显然中小型企业很少能达到上市公司的要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中小型企业主要来源在于银行贷款,资金借入渠道受到极大限制,中小型企业只能通过自身实力的累积一步步向更大规模转变。 2.筹资风险意识薄弱 中小型企业面临资金筹措问题的危机意识不高,对资金借入形势认识不当导致它们在筹集资金是方式不合理,并且资金分配方式不当。中小型企业自身资产分配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较高,资本结构不平衡,因此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很容易面临筹资风险问题,因此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经营难题。因此提高筹资风险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对筹资数额有清楚的认识,避免因筹资额度不当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 3.投资风险波动大 中小型企业对外投资风险较大,一旦所投资项目的收益低于预期金额。企业将面临破产危险。中小型企业本身资金不雄厚,对流动资金依靠性大,一旦投资无法获得充足资金,就会受到流动资金短缺的影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运作,危机企业生存发展。由于缺乏对投资的系统规模的预测和认识,常容易造成回报不高,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中小型企业需要较强对投资风险的预测评估,合理进行投资,合理分配资金使用,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投资对策。面临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时,应谨慎对待,力求实现长远利益最大化。 四、中小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成因 1.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生存的宏观环境包含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资源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可以说企业的的生存离不开外部环境的作用,市场的多变性给企业生存带来难题,一个企业的正常运作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实时调整,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企业生存的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变,随时会面全球经济状况改变所带来的危机,企业财务会因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受到威胁。 2.财务控制力差,监管力度差 由于中小型企业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思想水平落后,业务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不恰当,致使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利用率低下,出现资金限制或短缺。由于前期预算不准确,资金使用没有合理计划,导致资金时常会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而无法及时补充到位,缺乏富余资金进行周转流通。其次,中小型企业的成本费用较高,管理者对成本费用控制的管理缺乏科学的控制系统,成本费用经常超出预估。并且中小型企业在运作中对应收账款缺乏及时回收,导致部分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无法及时补充周转资金,导致财务出现风险问题。 3.无限度的负债经营 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依靠负债运作。因为负债经营可将降低经营成本,获得较大收益。经营得当可以以较低的投入获得最大回报,然而一旦遇到危机可以对企业生存发展带来致命危机。负债经营可以导致企业的负债加大,财务危机加重。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控制好负债经营额度,避免财务危机出现。 五、中小型企业应对财务风险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科学有效防范机制 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风险意识,要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具备防范意识。风险意识是制定正确的防范机制所必需的,合理有效的防范机制应是立足于实际市场现状,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认识的一整套完善的机制,并且要包含对可能出现风险的应对措施,储备风险应对资金。科学合理的防范机制是企业运作中不可缺少的,能使得中小型企业在经营中从容应对财务危机,度过风险。管理人员应根据市场规律制定合理的防范机制,借鉴以往经营中的实际经验,制定科学防范机制。 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管理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保证企业顺利经营。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为经营者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传达生产经营情况,使得经营者对企业运转具有准确把握,以便合理分配资金,调整生产结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及时反馈,企业管理者可以掌握真实财务信息,了解财务资金周转情况,一旦出现预警信号,管理者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因此中小型企业需要及时制定完善的内控系统,较强财务管理力度,提高管理业务水平。 3.健全企业财务预警制度 完善财务预警系统,降低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可根据局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流量进行财务监控,对资金流量的动态分析与跟踪可以发现财务预警信号,制定详细的预算表,严格控制资金流向,并适时调整经营情况,灵活管理资金流量。分析资金流量动态,预估生产经营趋势,平衡企业各生产环节的资金分配。建立长期的风险评估系统,将企业的偿债能力与经营收益进行比对,做好会计审核,对企业长期的财务风险有一个合理的评估系统,控制现金流量比率。中小型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负债生比率,从而有效的防范和应对财务危机。将财务风险意识的提高与预警机制的完善进行结合,从多方面规避财务风险的出现。 作者:周红燕 单位:凌源市非税收入管理局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 引言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外部市场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预期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企业参与到市场环境中,财务风险就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在发生时间、风险结果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如果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不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极易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安全性,甚至造成企业严重的财务危机。 一、新时期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主要表现 当前经济环境下,特别是今年以来,外部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的影响较大,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短期内放缓,对企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仍将比较明显,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与以往相比,财务风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筹资困难问题加剧 企业在筹资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如果筹资方式不当,负债比例控制不合理,权益收益无法达到预期,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特别是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信贷政策进一步收缩,企业融资通过贷款门槛限制不断提高,贷款难度越来越大,而证券市场波动较为剧烈,上市融资更是难上加难,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风险问题。 (二)应收账款坏账风险问题加剧 一些企业在经营策略上注重信用销售,因而应收账款比例较高,特别是一些交易结算周期较长的企业,由于应收账款基数大、回款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占用了企业非常多的营运资金,如果企业内部出现发生大额呆坏账,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状况恶化。 (三)投资过程中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风险 企业的一些长期投资项目,像证券、固定资产、项目建设等,虽然投资回报率比短期投资要高一些,但是存在着不确定性较大、资本投入较高的风险,管理不善极易造成严重财务亏损。尤其是当前外部金融市场频繁调整,经济环境整体不容乐观,如果企业的利润的增长在短期内不能与公司净资产增长保持同步,将会直接造成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同时,对于企业的一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如果不能很快产生效益以弥补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同样会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 (四)资金运作过程中存货规模控制引起的风险问题 企业资金运作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环节问题,例如货币资金管理、存货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一系列的内容。特别是在存货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销量有所降低,造成了企业的原材料及产品存货规模增加,如果出现存货跌价的因素,出现存货损失风险。 (五)利润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问题 在企业内部完成了利润核算以后,利润收益的具体分配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确定盈余公积用于企业发展的资本保障,如何确定股利分配确保股东预期收益等,都是需要企业慎重考虑决定的,如果利润收益分配管理不善,容易成为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危机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管理创新措施 (一)准确界定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标准 新时期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管理,首先应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标准进行准确的界定,当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标准确定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企业的实际收益情况等。具体而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上分析判断财务风险,主要是将企业的资产按照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等划分为保守、风险以及中庸等资产类型,并重点分析企业利润科目余额以及应收应付账款往来科目等,通过全面分析资本结构状况,初步界定财务风险隐患情况。在企业收益状况上分析财务风险,主要是分析企业的盈利利润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对照,分析企业的利润总额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确定企业的净利润以及留存收益等,整体把握企业的收益状况,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与判定。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应对管理 在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方面,首先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内部构建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实际情况,综合选择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经济效率等作为风险预警指标,明确风险预警阈值。其次,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重点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作为监控的重点,合理均衡流动资产、现金流量,避免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严防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第三,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基础保障,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强化财务风险意识,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保持稳定合理的资本结构,贺礼控制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以便于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此外,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中,应该重点加强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特别是将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问题发生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财务管理岗位职责管理等制度健全完善,夯实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管理基础。 (三)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管理 现阶段很多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问题往往还是停留在事后处理上,而对于发生的财务风险缺少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理,这也是新时期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需要重点强化的内容。首先,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在内部建立风险预备资金制度,当在企业内部发生财务风险问题时,及时以预备金作为后备补充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系统的完善企业的风险规避措施,尤其是针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资金管理以及收益分配等,全面的制定财务风险回避管理措施,降低财务风险问题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影响。第三,应该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特别是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手段,优化企业的各种投资组合,尽可能以集团化经营的模式,分散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同时,注重财务风险的保险转移以及非保险转移等风险转移管理措施的应用,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企业损失。 结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既有共性,同时又因为企业经营行业领域、企业规模、内部管理等因素存在着独特性。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中,财务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在强化风险管理基础、加强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以及风险应对管理等几方面,全面提高新时期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作者:王美玲 单位:新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高速公路财务风险分析 一、高速公路财务风险问题 高速公路事业运营发展阶段中面临了较多风险因素的影响,首先在货币信贷方面存在风险。这是由于信贷规模、外汇汇率的变化调节会使项目在经营发展阶段中面临一定的困难。例如在2009年我国对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经费比例的有关规定作出了调节,使得高速公路项目在经营发展阶段中需要承担更高的利息,其在偿债阶段中倘若贷款贷款比例提升,便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因此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而在收费管理工作中,高速公路项目具体收费的时限、价格也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实际上通行费用恰恰是高速公路企业主体的经费来源,因此在政策体制的影响之下,使得高速公路企业的经营收益需要面临一定的风险影响。例如,近年来每逢重要节假日高速公路对小型车辆实行免费政策,而车辆通行费用则是高速公路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些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了高速公路项目收益。另外,基于人工收费模式收取现金、各个收费站分布分散、涉及众多区域,直接使高速公路在现金流管理以及资金管理阶段面临了更大的困难。加之需要雇佣较多收费人员,其整体素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影响了整体企业财务管理运营的质量水平。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施工工期跨越较长的时间,同时体现了公益属性。加之近年来我国相关的税收管理政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得高速公路运营发展的成本费用大大增加,他们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以及再融资建设项目,该类负债经营模式下的定期付息以及分期还本势必增加了企业运营风险,倘若经营方式不得当、物价快速上涨,公路项目的养护成本也会相应提升,如此一来较高的负债会令高速公路项目承担较大的财务管理压力,一旦亏损便会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使企业面临资不抵债甚至是破产的风险。 二、高速公路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针对高速公路项目面临的财务风险应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首先应针对外部环境以及市场政策的变迁进行有效的预测,例如汇率波动、货币管理政策的变化等,通过趋势的判断掌控,进而有效的应对变化以预防货币风险。同时,应强化同银行的交流合作,通过互利发展做好债务融资管理,促进银行合理的置换债务、完成融资捆绑、实现利率优惠,进而有效缓解偿债压力。另外,应积极应用市场衍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积极采取互换利率、远期协议以预防市场风险。再者,我国政府单位应有效依据目前高速公路单位经营发展状况做到因地制宜,就偿债具体的时间、收费管理的标准、期限应用针对性的政策。相关部门还可就高速公路企业具体的收益调节收费年限以及标准,倘若收益超出预期目标便可向下调节收费的时限以及比标准,相反则上调。针对免费车的相关政策,政府单位可依照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补贴或通过有效措施缓和经费缺口。另外,高速公路企业自身也应制定有效的增收节支政策,优化现金管理体制,通过有效的交通分流,预防交通事故引发的费用流失现象,提升应收账款债权管理水平,完善企业整体资产结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进而优化整体收费管理质量与财务管理水平,间接扩充高速公路企业总体收益。再者,应强化项目工程建设经费监督管控,确保成本费用支出规范合理,针对债务资金具体的流向应做好全过程跟踪,保证再无资金可靠安全。依照内部运营状况应制定完善的筹资决策以及偿债工作计划,履行风险预警管理制度,提升高速公路企业现金流控制水平,拓展丰富融资模式,由法律层面使得融资以及资金链管控更加有序规范,进而全面预防融资偿债面临的风险。在管理制度层面,应做好巡查管理,定期进行清扫以及保养维护,保证内部各类管理制度的全面公开、合理公正,真正做到透明化管理,保证各项体制全面落实,创建有效的责任管控监督以及追究管理模式。针对保养机构以及施工方的赔偿损害现象应首先明晰工作义务以及风险责任,缩减企业承担的法律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细化工作观念,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努力通过考核,以提升自身综合管理水平。同时应积极引入财产保险模式,令内部风险合理的转嫁,缩减经济损失,提升综合发展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针对高速公路行业快速发展的现实状况,我们只有全面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针对面临的风险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防范控制策略,实施动态化的跟踪监督,方能真正提升高速公路风险管理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作者:滕志成 单位:沧州市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局普资处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1财务风险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1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狭义的财务风险:由于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而导致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不确定性。 (2)广义的财务风险: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对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1.2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企业财务风险是以客观的形式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与消除它,企业只能通过一些合理的途径避免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2)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在资金的多种财务活动中产生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 (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在一定的条件和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使得企业具有受到损失的可能性。 (4)激励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会使得企业采取防范措施,规避财务风险,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关系,风险越大,收益就越高,财务风险的存在会促使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也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 2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2.1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 目前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获利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是权衡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最重要、最可靠的指标之一。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具体体现为产品的成本费用较高,毛利率较低,资产的收益水平较差,投资回报率较低。企业清偿债务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投资后所获得的现金流入量。如果企业投资以后获得的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就无力偿还到期负债,也就是说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 2.2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的投资主要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企业的对内投资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中,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上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也没有办法按期收回,这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包括有价证券投资和联营投资等。由于很多企业的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地进行投资,导致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从而产生了财务风险。 2.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目前许多上市公司为了增加销售量,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大量地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商品,导致企业的大量应收账款,但是,对于客户的信用等级不够了解,盲目地赊销,由此造成了应收账款的失控,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成为坏账,从而产生了财务风险。 3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3.1筹资风险 筹资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企业可以通过筹资来扩大生产的规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筹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因宏观环境的变化和资金的市场,筹集资金给财务带来的不确性。资金的不同来源和筹集方式,会有不同的风险。上市公司在筹集资金时,应该权衡成本与风险之间的关系,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负债与权益之间的比率反映财务杠杆程度。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本收益率就越高,但财务风险就越大。筹资结构和资金结构的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企业在进行决策时,筹资环境的变化、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3.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投资后,因市场的需求变化使得最终收益和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投资风险主要是由项目的报酬率确定的,如果项目的利润率大于负债率,那么风险就较小。对于资产投资的过多,虽然可以增加资金,由此增加公司的变现能力和偿还能力,但是这会使公司的获利能力降低,影响资金的周转。 3.3资金运营风险 资金运营风险指的是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供、产、销各个环节管理不善造成的企业损失的风险。目前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的比例较大,甚至有许多的积压存货。存货的流动性差会导致企业的费用上升,而使利润下降。长期的积压存货,企业还需要承担存货跌价损失以及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从而产生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一种信号,可以通过财务风险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进行财务分析,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 3.4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由于管理者制订不合理的方案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的风险。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环节,包括留存收益和股息分配。上市公司可以自主安排股利的发放和资本的保留盈余,这就形成了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不同的收益分配政策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影响,在管理收益分配的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加强财务的风险监测。 4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4.1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1)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改变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对于经济环境来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国际收支、汇率的变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这些都会给上市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对于政治环境的多变性,各种政治的力量以及观点和政府权力的变更等引起了政府的变动,由此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对于自然环境的多变性,自然环境的改变给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使企业不能按正常的程序进行生产。 (2)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建立的财务系统管理的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从而产生了财务风险。 4.2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1)上市公司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上市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在资金使用和利润分配方面管理的不到位,使得企业资金利用率很低,资产的流失非常严重,无法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与完整,由此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2)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认识。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就不会有财务风险,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3)上市公司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指导引发的失误也会产生财务风险,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中,企业在分析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不能科学判断投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由此造成了投资的失误,无法达到预期收益,从而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 5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5.1加强财务管理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虽然宏观环境变化多端,上市公司无法控制其影响,但是上市公司应该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掌握不断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制定应变办法,充分研究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降低财务风险的各种环境因素水平。 5.2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 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存在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对此,企业应当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并向一些财务风险能力较强的企业学习经验,总结本企业在此方面的不足,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还应该加强动态分析,对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具有灵活的适应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5.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的管理工作,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会大大增加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因财务决策失误产生的财务风险,相关人员应当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对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每一种方案都要进行认真分析,从中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这样可以降低产生失误的可能性,由此避免因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5.4建立财务风险基金 风险发生之后,应该有一种方法来弥补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建立财务风险基金来达到这个目的。财务风险基金指的是在风险损失发生之前建立的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资金。上市公司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来提取基金,在风险发生之后,从已经建立的基金中列支,尽量地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损失的干扰。上市公司还应该理顺财务内部的关系,明确各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权力,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6结论 在现在市场的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是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企业应当清楚地认识财务风险,提高自身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并采用有效的防范措施,保持市场经济的强劲活力,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更健康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公司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财务风险的发生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该充分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来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保持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金程 毕克如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外贸企业主要财务风险分析 一、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象 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由于不少不可预测的因素使得企业财务的预计收益和实际的收益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样企业就会带来不小的损失,因此,国际经济环境就是对企业财务造成的风险损失、风险因素以及风险事件就是风险管理的对象。 二、外贸企业财务风险 管理的职能外贸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几率比较大,比较容易受到经济政策、政治环境等的影响,因此若要保证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就要对外贸企业财务进行风险管理。其管理职能为: 1.具有分析外贸的风险的职能。 可以通过外贸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明确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然后估算出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 2.具有财务风险的警戒职能。 通过对外贸风险因素和事件的监控发,通过一些因素的变化或者事件的发生来及早的发现风险,从而对风险事件进行防控。 3.具有防止风险的职能。 外贸企业通过应对风险的措施,然后进行风险规避,减少或者避免企业损失。如果外贸企业财务出现风险,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对风险进行降低、替代、分散,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4.本身具有处理风险的职能。 当外贸企业发生财务的风险时,要通过补救措施进行补救,来制止风险,降低损失。外贸企业要加强自身制度的完善,提高风险的防控意识,制定风险的防控方案,一旦发生,就可以采取。 三、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已经雄踞经济大国的位置,国际之间的贸易来往也很频繁,这在交易过程中就难免为各企业带来挑战。通常外贸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为: 1.信用风险。 信用的风险就是指在经济交往中,由于权利人或者义务人出现违约而造成另一方遭受经济损失的情况。比如,有的外贸企业在出口中风险意识薄弱,为了得到订单而忽略了对方的信用,最终在发出货物后出现对方不付款的现象。 2.坏账风险。 坏账风险就是指的外贸企业无法全额回收欠款的情况。由于外贸企业交易的过程中存在着货款支付方式、支付条件等合同因素以及贸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要素的不同都有可能出现坏账的情况。 3.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的外贸企业在以外币进行计价时,因为外汇汇率的上涨或者下跌而造成外贸企业的经济损失,从而带来财务的风险。 3.1换算风险。 在外贸企业进行本位币记账时,为了进行财务分析,而折算形成账面价值而造成变动的情况,使得在折算时造成企业实际价值损失的情况。 3.2交易风险。 在外企进行交易时候,由于汇率变动造成资金实际价值降低的情况,而外汇风险又分为:借贷风险、支付风险和外汇资产风险三种。 3.3营运风险。 由于本国和贸易国的经济因素发生的变化与预期不符从而造成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外贸企业资本金成本较高,加上资金不充足,很容易造成企业不能按照合约进行支付款的风险。 四、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经营上的独特性。 通常情况下,生产企业的品种相对比较单一,而产品种类比较繁杂,设计行业众多。最主要的是外贸行业涉及很多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其DA、TT等业务比例就增大,而且很容易出现违约的风险。由于运输过程长,国家政策不宜,一旦出现问题,处理起来就非常的困难。 2.财务结构的独特。 外贸企业资金较少而且发债率较高,主要是靠银行借贷和客户资金进行运转,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资产的错配,并随时注意由于人民币的对外币的汇率的升值与贬值,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收账款与付账款。 3.内控基础相对薄弱。 由于业务采购与销售一体,因此在对外方面业务员通常占据绝对优势,这就导致了外贸企业对业务的过度依赖,使得企业内控基础薄弱。所以,由此产生的外贸企业对业务方面的管理薄弱、管理部门的审核、监控不及时,这就为企业财务增加了较大的风险。 4.对政策了解不及时。 由于中国经济的开始转型,我国在政策上对出口的支持力度逐渐的下降,政策变化也比较频繁,由此带来的相应的贸易国也进行相应的政策变化。而大多的外贸管理人员忙于经营,对政策的了解还存在于传统的外贸中,对政策了解不及时,这样在财务遇到了相应的风险时就没有办法及时应对。 五、防范财务危机的对策 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应该树立风险管理经营的观念,在经营的过程中,及时的确定影响资金、财务状况的风险因素,准确的评估外贸业务的风险承受能力,采取风险转嫁、优化产品结构的措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完善相应的治理结构加强对财务的控制。 公司治理决定了财务等控制,而财务等控制又是管理外贸企业等关键。只有公司的制度健全才能够让财务等控制制度发挥相应的作用。完善法人结构,推行现代等外贸企业制度,执行各种措施,保证经营相关等管理者的权力受到制约。 3.实施外汇风险管理方法。 采取多种办法对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1)可以对交易中产生的敞口头寸进行套期保值,避免汇率变动带来损失。(2)运用金融工具,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等措施,这样既能保证由于外汇的问题出现经济损失。(3)选择相应的货币使在汇率变动中减少损失。在进口时可以采用软币结算,而出口多选择硬币结算,也可以与贸易方签订货币保值条款等。(4)在交易时候签订远期等汇率锁定的合同,可以约定人民币作为交易的币种,合同上拟定金额、汇率以及时间等事项。(5)在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中,迟收款、付款都有可能直接影响等交易双方等经济利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等掌握收款付款等时间。 4.合理保持财务结构。 控制资产负债率,是可以有效等防范财务风险的,当公司负债达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公司价值就会逐渐等降低,而负债等规模将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等正常运转。外贸企业应该重视中长期的融资,并将其进行经营和规划,放到自己的发展战略中。 5.建立风险等动态预测数据库。 财务的危机爆发是一个逐渐等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外贸企业应该建立健全风险等动态数据库,这里面有各种风险因素等的指标。该数据库对于监测企业等财务状况有着很好的预警作用。资金安全率、产权比率、负债率以及现金流入率等都是财务危机监测的重要信号。所以外贸企业要完善财政制度,通过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风险动态数据库。然后有效控制企业财务的风险。 六、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我国外贸企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然而外贸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财务管理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风险。企业要想很好的应对这些风险,就要在组织机构、预警制度、信用管理等多方面采取风险控制错,努力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把控能力,从而保证效益的可持续增长,带动我国从大国向强国转变。 作者:张超 万云鹏 号田 单位:临沂大学商学院 临沂大学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烟草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摘要:烟草行业是极为特殊的行业,而且随着烟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恶劣,烟草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烟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规避策略的质量将会影响到烟草企业的战略目标。本文结合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对其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烟草企业防范与规避财务风险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烟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引言 财务风险是任何企业都避免不了的,烟草企业也不例外,但是烟草企业的现金流财务风险相较于其他企业来说应该较低,但是其财务结构所带来的风险是十分值得关注的。财务结构的风险是十分不利于烟草企业规模的扩张以及发展的,因此财务结构风险是企业发展中十分关键的问题。而烟草行业是现金流庞大、利润空间极大的行业,但是随着烟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务所面临的风险肯定是繁冗复杂的,通过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来降低烟草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烟草企业强化财务风险防范及规避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隐藏于烟草企业各个业务环节中,而且从投融资的角度来看,财务风险是很难有效的解决的,只能够通过防范手段对其进行防范。烟草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就是长期以来,专卖体制是我国烟草行业的管理体制,采用的是统购统销的营销机制,使得烟草企业相比于其他行业企业必须要面临更大更多繁冗复杂的形式,尤其是烟草企业的税负逐年增加。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烟草企业所面对的禁烟压力愈加大,烟草行业生产环境逐渐不利于烟草企业的发展,财务风险防范与规避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二、烟草企业财务风险的漏洞所在 (一)投资缺乏合理性 在烟草企业中,投资风险主要汇集在固定投资上面,尤其是对于生产线、大型机械设备的投资,并没有对相应的固定资产的实用性、自身财务能力进行严密的论证,烟草企业最终形成了固定资产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因此其变现能力极大的降低,从而带来流动性风险。因此资产闲置问题就日益凸显;另外就是盲目加大产能投资,回报率无法达到预期,直接影响了企业投资回报率。而投资的不合理还体现在规模庞大,由于烟草企业具有庞大的现金流,因此其在投资方面财大气粗,基本上不重视对于投资项目的调查研究,还有的投资就是投资产业,但是其并没有对所投资的产业进行充分的调研,而且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以及行业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只是一昧的进行资金利用,但是资金利用效率却是极其低下的,由于缺乏前期准备,缺少合理性的规划,为烟草企业投资风险埋下隐患。 (二)预算管理体系有所欠缺 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体系是极为核心的内容,一旦预算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必定会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风险隐患。烟草企业本身就存在资金预算差异率较大的问题,无法对其精确性进行保证,从而会频繁的进行预算调整,是十分不利于预算管理的。但是通过该形式对预算进行追加,是不利于整个财务管理运营的,对于烟草企业的利润与现金流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还有就是预算管理体系中,其评估机制并没有进行完善,也是烟草企业财务管理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缺乏对预算进行评估,不能够为接下来的预算管理提供借鉴资料,不利于财务管理的运营。综上所述,预算管理体系的欠缺将会对财务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会为给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营运资金管理不到位 烟草行业一直都是现金流最为充足的行业,这也是行业特性之一。尽管近年来从国家局层面对资金的收益等指标有了更加明确与具体的要求,但是在营运资金管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使得烟草企业在心理上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不是十分重视,甚至并没有营运资金管理概念。因此烟草企业就不能够及时的对应收应付账款、长期应收账款等进行及时的清理,也就使得烟草企业利润与现金流不相匹配的情况,就不能够将烟草企业的真正盈利体现出来。而烟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就会存在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 三、烟草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投资科学性决策 烟草企业由于其具有庞大的现金流量规模,因此其投资规模同样也是十分庞大的,所以必须要通过强化投资决策科学性才能够满足烟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需要。从两个方向入手,第一就是要将投资的监管机制进行优化与加强;主要就是通过专门的监督小组对烟草企业投资的整个环节进行监督,而且必须要严格实时的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管,避免贪污腐败滋生;第二就是将投资分析环节进行科学化,烟草企业投资部门应该由专业人才组成,聘请投资专业人才对工作人员进行投资培训。 (二)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最关键的方式,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尤其是通过各部门的交流沟通。只有消除烟草企业的信息孤岛才能够将财务信息进行充分利用,提升其利用效率。而且由于烟草企业中税收与投资项目是最为进行预算管理的,不能够实时的掌握其动态,而全面预算管理就刚好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三)优化营运资金管理 要不断对前期预算加强管理,对往来款项进行及时的清算,注重存货周转的提升,以营运资金效率作为核心加强对其的管理。要确保营运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处于烟草企业监督体系下,保证其营运资金的高效利用,而不是贪污腐败。 作者:蒋琦荫 单位:广东烟草韶关市有限公司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发电企业主要财务风险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电企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近年来电力行业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发电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发电企业带潜在的财务风险影响越来越大。本文针对发电企业主要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发电企业;财务风险;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十分重要。当企业财务风险失控时,不但将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还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对于我国的发电企业而言,要想在未来实现更加稳定的发展,一定要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主要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从而为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安全保驾护航。 一、财务风险的基本概述 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难以被企业所控制的不利因素,并且这些因素的存在将会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的影响,最终有可能导致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从而形成经济损失。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发电企业的行业特点筛选出主要的财务风险,并做好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对于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进而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发电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导致发电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因素,第一种属于外部因素,企业可能会受到政策、利率、市场等各方面的影响,当外部环境不乐观时,可能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一定风险;第二种是内部因素,发电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受企业内部因素影响,比如发电企业的管理水平或者是制度建设状况等,如果发电企业的“内功”修炼不到位,就容易诱发风险的发生。 三、发电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的划分 根据发电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发电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有以下几种:1.投资风险因为发电企业投资以厂房设备等大型固定资产为主,时间比较长,并且金额巨大,这就决定了发电企业投资决策的风险极大。而且发电企业要想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采取投资扩建的方法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不断升级、更有效地形成规模化经营,是目前发电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了市场竞争、电力需求以及国家相关能源政策等,发电企业从项目投资决策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竣工决算都会存在相关投资风险。2.筹资风险因为发电企业投资量比较大,对于投资保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但发电项目在开始建设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经营阶段也可能因为设备技术升级改造的需要也要投入部分资金,但是因为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的资金会受到一定的行业限制,很多资金需求靠自身难以满足。因此,很多发电企业筹资资金的方式来源于银行信贷,另外由于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如果信贷规模收紧,或者国家相关政策出现不利调整时,可能就会对发电企业带来一定的筹资风险。3.内部控制风险要想使发电企业财务风险实现有效降低,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很多发电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仍有待完善,企业运作的某些环节缺少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对于发电企业的资产保值而言,如果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不合理,将不利于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 四、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发电企业不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相关财务风险内部风险控制的具体操作流程没有得到明确,导致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执行性不强。另外,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缺少了独立性以及职业操守,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一项重要因素。 五、发电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 1.建立科学的融资方案首先,发电企业一定要科学预测资金需要量,严防资金链断裂;其次,发电企业需要全面了解金融市场的发现方向以及国家的相关金融政策,结合利率变化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要求,在满足自身偿还能力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再次,发电企业还可以开拓多种融资渠道,依托背靠集团公司的优势,对融资完善竞标制度,使金融机构通过竞争的方式提供资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获取相对优惠的贷款,使融资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发电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防范,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然后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具体的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同时,发电企业需要在内部建立出严格的风险评估机制,然后对风险管理信息进行全面控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刚刚产生的风险以及原风险的变化进行第二次评估。3.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流程为了防止存在盲目投资现象发生,实现对投资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发电企业需要对目前项目的财务评价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财务评价可以落实到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电项目在准备建设之前,企业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然后针对项目建设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结合企业自身具备的能力制定出不同的项目建设方案,同时还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技术以及预期收益的准确评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选择比较合适的投资决策方案。对于已经开工的发电项目需要落实好项目概算工作,对资金支出状况进行合理的掌控。项目在全部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严格的竣工决算,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发电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开始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的失控将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要想有效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需要发电企业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防范,从而促进企业在未来实现更加稳定的发展。 作者:刘圣 单位:广东省粤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国际工程承包项目财务风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更多中国企业开始加入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开发和承包。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仍面临着许多财务风险,因此应加强风险分析与防范,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财务风险;分析;防范 一、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加强双边乃至多边贸易是我国政府国际化经济发展的目标,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不断向国际推出高铁、核电等高科技术,拓宽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经济、政治、文化均有差异,发达国家的工程项目在各方面壁垒更高,我国工程企业很难中标,而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多为重债穷国,项目利润率低,多为以资源换项目,其项目的政治意义要高于经济意义,国际工程企业本身收益受到诸多制约、往往入不敷出难以盈利,却承受了外汇、汇率、税收、资金等财务风险。 二、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外汇管制风险 外汇管制是指国家政府对外汇进出进行限制、管控,目的是为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长期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如今仅极少数国家采取严格的固定汇率的外汇管制,但欠发达国家往往托辞于政治局势的动荡、外汇储备的不足,借助政府改变汇率或汇率运行机制,实行数量管制和成本管制,限制外汇收入汇出数量、区别收付买卖汇兑差异,使得我国企业参与这些国家的工程承包项目面临着严重的外汇管制风险,在资金管理和外汇保值的过程中风险高于收益。 (二)汇率波动风险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通常以美元等外币币种进行工程结算,汇率波动对国际工程收益影响较大,会出现外汇交易风险和收支不匹配的风险。尤其在欠发达国家,工程合同通常采用一种币种进行结算,但是项目成本支出会存在多种外币支付方式,从而导致项目的收入与成本结算汇率不匹配。我国企业主要参与的高铁、核电工程承包项目的承建周期较长,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成本增加,项目收益下降,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税收壁垒风险 国际税收环境复杂,各国家差异较大,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一旦对他国的税收政策、财务核算制度了解不到位,在承包项目投标时就会忽略税收的影响,从而增加了项目的资本成本。在项目承建的过程中,企业如果未按照当地税收法律体系的要求定期进行进出口申报、结算报备,轻则会受到处罚,重则影响企业信誉和竞争力。项目所在国税收政策,形成了潜在的壁垒,保护其本国企业发展、限制外国企业暴利。 三、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数据库”、“案例库”,强化“预警”与“反馈”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提前调查分析国际市场外汇管制体系,充分考察项目所在国外汇管制政策的变化趋势,研究相关币种汇率波动规律,掌握税收法律政策。与银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关系,对重点国家、重点币种在项目投标前就要长期关注,形成定期报告。有条件的应建立关于外汇、汇率、税收等内容的内部数据库和案例库,编制人民币、项目所在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趋势分析图,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国际公约等变动情况,通过数据分析以及未来汇率情况的预测,选择科学、合理的规避汇率波动政策方法,减少外汇敞口资金流出,建立国际汇率波动风险的预警管理机制,当汇率波动剧烈时及时反馈到数据库中,尤其要做好项目所在国的出口外汇报备、结算工作,按规定办理财务结算,防止不必要的税务处罚。 (二)“一揽子”、“重衍生”,强化“规避”与“分散” 我国国际工程企业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应考虑采购合同和工程分包合同也尽可能的与项目主合同采用统一结算币种,或是指定可汇出币种和必须当地消耗币种的比例,甚至可以用实物(如石油、特种资源等)作为部分结算方式,通过类似“一揽子”的模式,将自身收益无损失的汇回,将外汇风险转移给供应商和分包商。充分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衍生工具,确定承兑汇率,缩短收支不匹配的现象,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利用远期外汇、货币掉期等交易对冲外汇风险,利用大宗商品期货交易规避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利用保险、担保等手段转移分散业主履约风险。我公司作为设计、咨询方,参与的老挝公路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就是与国内施工企业联合,引入中国进出口银行两优贷款,锁定人民币为结算币种,降低了财务风险,并以此项目为引,联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又针对该国其他公路项目进行出口买方信贷方案探讨,拓展了公司在亚太地区承揽总承包项目的经验,对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多个项目都有所借鉴。 (三)“轻利润”、“重业绩”,强化“属地”与“标准” 长久以来,我国企业“走出去”,似乎存在偏执或误区,认为要把中国的产品输出到国际市场,然而任何国家都会有本位思想和壁垒措施,各国最为反感实物化的产品输入和货币化的利润流出。中国企业不妨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眼光放长远,放弃部分眼前的利润,转而提升服务品质、树立企业信誉、拉近业主关系,换取更多项目,扩大更多市场。资金收回方面,协助业主建立融资渠道,申请中国信贷优惠政策及跨洲际的国际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协助业主稳定资金来源、拓展筹资渠道;强化保函管理,在预付款保函中增加递减条款,降低保函手续费;合同利润部分固定币种、汇率,保证基本收益,成本部分根据供应商、收款方特殊要求适当考虑适合币种、浮动汇率。资金支付方面,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国的优质资源,在资金预算的合理范围内,选择项目所在国高质量的材料、扶持承建能力优秀的分包方,将无法汇回的外汇利润就地消化。我公司参建肯尼亚蒙内铁路咨询项目时,充分考虑与业主、建设方三方共赢,与相关方信息共享,形成工程月报,调研当地税收政策,区分分公司与子公司的不同税负和行政要求,雇佣当地财会人员记账、纳税,关注设备进口关税减免和返还政策、关注两国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节税比较,在FIDIC合同谈判就开始为公司参与当地更多项目建立有利的标准,最终成功获得业主认可承接了延伸项目。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应建立“重在参与、擅用优势、建立标准、有所取舍”的发展理念,财务管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有效预测、识别、防范风险,擅用各种方法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舒立 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1引言 现阶段,我国汽车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必须要注意,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水平并非迈入世界领先地位,这仅仅是合资汽车营造的一种市场虚假繁荣现象。自主汽车产业发展中,我国走了很多弯路,比如(1)市场换技术,没获得技术还失去了市场,国家不重视跨国企业及大量外资的注入等造成的影响,市场价值评估不准确。(2)汽车产业“三大三小两微”的格局,导致三大集团成为外资和平演变对象,在贸易壁垒影响,国内新兴企业无法实现自主造车发展。 2我国汽车产业链分类与优化原则 2.1分类 根据汽车产业生产过程,将汽车产业链划分为纵向与横向两大类,其中纵向产业链是指产品从开发、零件购买、整车制造、销售及服务等完整链条;横向产业链主要是指以纵向产业链各环节为中心节点,横向衍生成与其联系紧密的其它企业,即横向产业链由纵向产业链衍生而来。 2.2优化原则 (1)基于系统论角度,对汽车产业链进行统筹安排与合理规划。当前,国内汽车产业链呈现散、乱及差的局面,组装厂为产业中心,以进口零部件为主,成本优势低。整个产业链中,都要秉承系统化观点建立并引进企业,降低投入成本,实现最大化利润目标。汽车产业链中,核心企业是龙头,汽车制造、配件生产、整车及配件销售等部门形成产业链。(2)重视地区差异,确保各地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各地区要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技术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以此构建以整车、零部件与上游供应商等为主的规模化经济。(3)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发展中,必须要秉承以下原则:首先,独立自主原则。我国汽车产业要重视核心技术研发,构建民族自主品牌。其中,国产品牌奇瑞QQ等实施较早,向海外市场进军。其次,资源合理配置。汽车产业链比较长,涉及资源多,包含自然与人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实现人尽其才与物尽其用的目标。最后,技术创新与环保。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节能减耗理念,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中,要积极引入新技术,更新旧技术,加强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 3国内汽车产业链发展现状 3.1纵向供需链比较活跃,但缺乏协同性 本世纪初,汽车需求增长呈现爆发式趋势,国内汽车行业保持快速发展状态。当前,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大众消费发展阶段,在2009年,总销售量超过1360万辆,全球汽车产业领域中,整体地位不断提高。此过程中,产业供需链中,汽车行业业务快速增长,上下游企业间贸易往来频繁。在此过程中,链条敏捷、供需畅通对接及信息互动等方面比较差,特别是技术合作与市场管理方面,协调性有待提高,无法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产品创新速度缓慢,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 3.2横向协作竞争力有待提升 汽车产业发展中,基础比较薄弱,各地区在利益与市场壁垒驱动下,汽车产业资源整合与利用率比较低,经营效率不高,存在严重的浪费。横向协作链中,在局部利益引导下,各企业竞相出现重复投资与生产,竞争水平低下或恶性竞争等行为,加大了企业经营难度、效率难以提高,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3.3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但缺乏创新力 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竞争不但是各公司间的产品竞争,更是产业集群竞争。现阶段,我国汽车产业集群主要表现为6大区域,即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与珠三角,集群化效应显现出来。但总体来讲,资源共享、品牌建设与自主创新方面,区域集群内优势比较低,集群并非自发形成于市场驱动,规划而成的集群雏形,集聚能力与辐射效应比较低,缺乏创新力与竞争力。 3.4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比较落后 汽车产业发展中,内部结构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实际发展中,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产业不重视零部件产业,使得整零关系不协调;同时配件销售、服务、金融、交通建设、物流运输及产业发展缓慢等,对汽车产业链扩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5价值链低端多以核心企业为主 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价值创造是不平衡的。当前,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大多处于该价值链低端,利用大规模制造创造经济效益,但相较之国际汽车生产企业,在核心技术创新、研发、设计、品牌发展、物流及营销售后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高附加值与低代替性产业价值链中,很多企业利润创造能力并不强。 4产业链视角下,汽车产业服务平台创新现状 4.1缺乏完善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产业创新发展中,战略联盟特点主要体现为利用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的建立,确保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与做强做大目标得以实现,在技术创新、创造知识产权、分配利益及应用成果等方面,明确各方联盟主体的权、责与利,早市场机制下形成产业合理。事实上,在自身利益驱动下,行业地位不同,各平台企业或单位出现资源及权利不对称现象,制度法规对其难以形成约束力,而在联盟战略中,实力强的企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弱小企业在大企业制约下,比较被动。所以,如何完善制度与运行机制,已成为创新平台建设的核心问题。 4.2单一化服务方式与手段 现阶段,平台机构运行中,对外服务方式的建立主要是利用构建门户网站,与相关企业主动进行联合,发现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并与相关科研及中介单位与企业协调发展,从技术、人才、研究及物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有效监测保障。因平台建立时间较短,公众还没有完全了解其具有的市场效应、社会信誉、知名度、服务功能及影响力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服务范围与数量的发展,所以,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服务方式。 4.3双重定位,使得服务成效被削弱了 服务平台的创新,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偿服务,受益企业群体取得相应报酬。另外,在产业技术推广、结构调整及资源整合等方面,获得公共服务。在同一平台中,对于组织与管理人员来讲,公共服务投入中,假若资金支撑不足,运作就会朝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此种情况下,就会影响到平台支撑创新与公共服务成效。 4.4平台云行绩效缺乏科学的横梁依据 2009年10月,国家科技基础平台与科技发展计划司开始遴选全国性服务创新平台,制定出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首批建议试点名单,同时提出了试点期间,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咨询建议,这是对《针对科技支撑作用推动经济稳定发展意见》精神的有效落实,积极推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这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要。但现阶段,产业技术服务创新平台中,害羞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方法、程序与体系。 5产业链视角下,汽车产业服务创新平台发展对汽车营销专业影响建议 5.1重视理实结合 汽车营销专业是近年来高校设置的重要专业,随着汽车的应用范围的扩大,专业成为热门,但部分高校教学实践不足,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人才专业素养的培养。所以,产业链视角下,基于汽车产业创新服务平台,要理实结合起来,一方面,老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为学生传递新知识,提高学生汽车、销售与人际沟通等能力,以此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销售能力,将汽车作为服务而不是买卖,提醒学生要对客户进行认真分析,无论面对哪种客户,都要提供最专业的服务。因此,老师必须要正确理解汽车销售专员知识,在实践中指导学生,以此培养其探索精神,提升分析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汽车营销人才。 5.2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教学中,与企业构建联合合作机制,借助“订单培养”、“教学工厂”及“教学车间”等模式,与企业实现深层次合作。另外,产业链视角下,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等活动,从学生专业化培训、工学交替与就业对口等方面为职业院校提供保障。吸引企业及社会其它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活动,借助地区院校与企业知名度,构建教育集团,从根本上提升汽车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与规模。 5.3为学生积极组织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 汽车营销专业教学中,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以此确保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实现技术创新与攻关。与企业合作,每年选择代表性强的技术工种,为学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通过比赛,及时发现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高的人才,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走出校园,参与相关部门举办的技能比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技能实践机会。 6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链视角下,汽车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的建立,使得汽车营销专业教学中,必须要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更好的为专业技术推广、产业结构调整及生产资源整合做好服务。基于产业链视角下,为汽车专业提供全方位的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人才培训与现代化物流等支撑,推动汽车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