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论文:浅谈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 摘要:高职院校的素描教学作为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搞好素描教学,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素描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美术教学 素描学习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人们往往认为素描只是一种造型训练的方法,而忽略了素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独立的画种。其实,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具备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也能艺术地、能动的表现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质。因此,素描历来是被作为“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基”。在五年制高职师专的素描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找到每个学生学习素描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但素描需要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的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开展作品欣赏教学。我们组织了优秀作品欣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有同学问:“为什么这些素描作品有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作为艺术品流传呢?”我抓住这个契机,对同学讲述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1)、艺术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比如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2)、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 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其次,进行教师即兴作品展示和示范。要使得学生产生兴趣,作为教师也要进入“状态”。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对艺术具有忘我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一点特别重要。二是心中要有一个至高的标准,这标准不是限制素描纸的大小、笔的种类,而是修养出的纯正品味。教师较好的水平和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也会激起学生学习素描的浓厚兴趣。 2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 一张画是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在学生作画的训练中,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教师不能采用单纯地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发现学生的形不准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由学生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启发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认识方法,给予学生相应的画面方法上的微观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并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这样,学生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 3 采用多种训练手段,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1)素描因素分析法。首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如形体、结构等是物体内部最重要的方面,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形体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是我们学习造型的关键,而色调、明暗等因素在我们观察物体时是生动的、丰富的,都是人凭直观感觉它们在光的作用下,起到增强形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 (2)移位、组合教学法。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在具体作画中,学生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的艺术信息,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向,即创作构成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学生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 4 开展多种评价方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1)教师激励性评价。“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正是教师的真正价值,也体现出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评价所起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学生也迫切需要教师艺术观点明晰、修养深厚,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含兼容气度的好教师的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客观与否,直接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自我“领悟” 到“艺术真谛”的过程。这种领悟多次地、不规律的到来,就会使学生对艺术本质的了解不断深化,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领悟”不是教师所能给予或替代的,而是学生自我努力、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人生境界不断升华的结果。 (3)互相评价与他人评价。通过校园系列汇展汇看制度的正常建立,定期组织班级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汇看汇展,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及时点评,既可增进浓厚的学习氛围,又可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从而更好地进行素描训练。 美术专业论文: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浅析 【摘 要】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上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新进行教育目标的定位,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拓宽就业渠道,要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培养与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就业促发展、以培养促就业,使工艺美术专业良性健康发展,同时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观,使学生相信:选择了工艺美术专业,就选择了一个好的就业机遇。 【关键词】培养 定位 模式 就业 转变观念 一 工艺美术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现状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许多职校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区域特色和就业途径,相继开办了服装、财会、市场营销、电子、机电、数控等专业。工艺美术专业也在这股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并且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地具有一定应用与操作能力的职业人才,为社会需求提供了保障。但是当前不容乐观的是,许多职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关系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许多经过培养的专业人才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减少,有的中职学校由于学生就业难,索性把工艺美术专业改成了高考升学班,背离了职业教育所倡导的“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向导”的办学宗旨。以我校为例,工艺美术专业在校人数由2007 年的200 多人缩小到2010 年50 多人,工艺美术专业的生源人数在逐渐地减少,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发现,许多职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问题。有的学校不能安置学生对口就业,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所学知识不适宜就业岗位的需求,有的学校学生对就业岗位满意率较低,所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根据当前的现状,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上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新进行教育目标的定位,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拓宽就业渠道,使工艺美术专业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站得稳、立得牢,健康发展。 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传统的培养模式中,班级上课制、师徒制一直是历年来沿袭不变的教学模式。有的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实验实训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课程的要求,课程设置单一或繁杂,教学内容陈旧,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实用空间,有的中职学校甚至在既无师资又无实训设施的条件下,盲目开设此类专业,致使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向其他专业分流,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 优化培养模式的几种做法 1.优化课程设置 关于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目前,国外最典型的课程设置有德国模式和加拿大cbe 课程设置模式。其中德国模式较为突出,它的课程设置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类)、专业知识(美术设计类)合理的组成一个技术知识体系,普通理论(美术理论)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地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同时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提高了学生掌握工艺美术技能的熟练程度,便于其迅速就业。 2.改革教学内容 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要以培养技能为根本,充分体现培养目标,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相互渗透的原则,适当增加实训比例,改革一些俗套、老化、不适应就业发展的教学内容,应积极适用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课程与教材,积极研究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电脑技术及校内外课程资源等,更好地促进教学。 3.强化实践训练 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讲授是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示范与观摩是让学生对绘画、工艺的表现方法有直观的了解,但实践训练才是技能获得的主要途径。 4.增强创新能力 对于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根据一面极其破旧墙壁上斑驳的印迹,找出可视的动物形象;让学生为我校设计学校标志;让学生运用废旧材料进行旧物改造等等。这些训练活动都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5.参加企业实践 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是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能让学生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企业实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在企业中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并能在企业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 6.建设实习基地 针对工艺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实际,中职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或工作室,使其对口实习,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选择在校外或校内,学校应与实习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学生实习安全、到位,如创建电脑美术设计实习基地、家居装饰实习基地、雕刻艺术实习基地、民间美术绘画实习基地等,使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上更趋于完善。 总之,当前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与就业上应转变观念,要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培养与就业之间相互关系,以就业促发展、以培养促就业,使工艺美术专业良性健康发展,同时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对工艺美术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特点、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要作深刻的认识,要密切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开发,使学生就业满意率不断提升,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使学生相信:选择了工艺美术专业,就选择了一个好的就业机遇! 美术专业论文:高校美术专业色彩写生教学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美术专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当前学生色彩写生基础的现状,提出强调科学训练的重要性,注重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科学的知识作引导,加强对色彩知识的理解和色彩观察能力的训练,重视教学的示范性和直观性,重视教学的程序与方法的教学原则。 关 键 词:美术专业 色彩写生 教学方法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美术院校招生比例逐年扩大,学生色彩基础差且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正不断困扰着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色彩写生是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的一个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大学美术专业在色彩写生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诸如:忽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对色彩的观察与理解不够重视;教学方法简单,模式陈旧;教师教学随意,缺乏针对性;缺乏对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的体系等。其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普遍偏低,依赖心理强,缺乏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这些都在制约着色彩写生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近年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色彩写生能力,进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美术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很少受过色彩写生的专业训练,加上艺术鉴赏能力不高,色彩知识欠缺,观察方法不正确,因此,在色彩写生教学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一 美术鉴赏具有艺术再创造的性质,作为艺术鉴赏对象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鉴赏者再认识的对象。要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对色彩写生课的重要性,通过美术鉴赏课教学,参观美展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的魅力,理解绘画色彩的表现规律。在鉴赏作品时,要尽量选择原作,原作的笔触清晰,肌理层次分明,色彩效果生动,印刷品无法取代。如果为条件所限,也可以选择画幅大、拍摄清晰、印制精美、色彩还原准确的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地反复观赏、品味,有的作品细节生动,有的作品整体和谐,有的作品技艺精湛,因此,要通过鉴赏别人的表现手法,汲取画面中的精华部分。通过对作品线条、色彩、形体、构成的琢磨,体验和谐、平衡、对称带给我们的美感因素,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鉴赏过程要有针对性,例如:针对学生写生时出现的色彩单一、色彩冷暖意识模糊、片面强调固有色的通病,可以着重欣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印象派在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上的大胆创新,在画面光与色上的大胆突破,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色彩写生时他们不再只盯着对象的固有色,而是在光线、环境和固有色中去寻找色彩变化。 二 自然界的色彩虽然变幻莫测,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地与实践相结合,就能正确地掌握色彩规律。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没有光就看不到色彩,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是阳光,在不同的时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面对同一景物,每隔一段时间画一张画,生动地表现了不同时辰、不同光线下同一景物所产生的微妙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印证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阳光、火光为暖光;中午的阳光、天光、月光为冷光;光源的冷暖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同为暖光,傍晚的阳光就比早晨的阳光要暖;同为冷光,月光就比天光要冷。理解了光与色的关系,学生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环境色与固有色的相互关系,画色彩时不再一味从固有色出发,而是充分考虑了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例如:画绿树不再只用纯绿色去表现,而是用不同的颜料调和成不同冷暖、深浅的绿色,使它跟特定的光线、环境相协调。 其次,色彩的三要素也是理论学习的重点,它包括色相、明度、纯度。写生中学生们对原色、间色、复色的相貌较容易识别,而对混合次数增多产生的色相就难以识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去加以识别。色彩往往由于其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产生了无穷的魅力。教师在上理论课时,要特意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用画色表的方法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变化规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在写生中,学生们大都能用单纯的颜色,经过调配、组合,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色彩写生中的一些难题在理论学习中得到了化解。 三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在《遗嘱》一文中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都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出宝贵的艺术精华。没有观察就没有齐白石笔下游动的虾、跳动的蛙、横行的蟹……就没有莫奈笔下变幻的教堂、多彩的睡莲…… 人的眼睛都能观察物体,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画好色彩的重要前提。在训练色彩的观察能力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先天条件、接受能力各异,所以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生对色彩感受较敏锐,一旦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有的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较弱,又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尽管付出很大的努力,仍然进步不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统一的要求,也要考虑个体的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要让学生明白,在对色彩的辨别上,既有先天性,也有后天性,先天不足的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获得较好的色彩辨别力。有的人虽然对色彩的感觉更具有天赋,但不进行科学的训练,只会局部地辨别色彩,一旦从整体的角度来辨别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的微妙差别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 在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如何从复杂的色彩中找出其规律性,就必须首先学会整体观察,观察中要善于发现造型的优美、色彩的和谐,把握物体的主要特征和大的色彩关系。有些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容易犯孤立地看某一部分、不与其他部分进行整体比较的错误,结果画出来的色彩基本上是物体的固有色,缺乏光源色和环境色所带来的变化,这是色彩写生时最忌讳的。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反复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物体的局部应该服从整体的需要,局部的色彩再丰富,也不能影响整体的色彩关系。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鉴别,注意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不进行物象间明度的比较,就无法获得黑、白、灰的变化关系;不进行色彩的冷暖比较,就无法获得正确的色彩关系;不进行色彩的纯度比较,就无法感知物体的色相特点。 四 色彩写生技巧的训练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全面熟悉这门课的教学,掌握该课程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只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作画步骤图展示给学生,而应该在课堂上加以演示,从构图、落幅,到铺大色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都要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些常见的技法,如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画法、刀画法,以及如何用笔、如何用色,也应该进行示范。教师的直接演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学生通过观看教师作画,对写生的方法步骤和表现技法一目了然,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示范时,范围要大,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反复强调。当写生过程遇到障碍时,要及时演示。例如,有的学生画面上常出现脏、灰、粉的毛病,教师就要对其进行调色和用笔的示范,并指出产生这些毛病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其他画种的知识,加强画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作业的相互观摩,也是直观性教学的有效形式。教学中要及早发现优秀的作业,指出画面的精彩处,使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对于有典型问题的作业,应提示大家注意,使类似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一张作业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小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或进行作业展示,对下一阶段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五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加深对重点、难点的体会和理解,是确保色彩写生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一)单色画练习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单色画是素描的另外一种形式,学好单色画,对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丰富色彩写生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较大益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可以先进行色彩的明度变化练习,以培养学生辨别色彩明度的能力,接着便可进行室内单色静物和室外单色风景的练习,为色彩写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单色画的基础,在光感的表现、空间层次的处理、色度的变化、水分的掌握、笔触的运用上也就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色彩写生中的一些难题,在单色画中得到了化解,为画好色彩铺平了道路。 (二)大色块练习 刚开始作画时,学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对色彩的感觉也较敏锐,这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大笔触准确地表现出物体大的色彩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因长时间作画,感觉迟钝,或过多地表现细节,忽略整体的现象。这种大色彩稿可以保留下来,画长期作业时,用它来比较大的色彩关系会很有帮助。 (三)色彩冷暖练习 冷暖是构成色彩的重要因素,因为有了冷暖,色彩才更生动。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往往注意物体的明度和色相,忽略了冷暖,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色彩冷暖的训练。在室内作画,物体的亮部偏冷,暗部偏暖;在阳光下作画,亮部偏暖,暗部偏冷。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暗部如果偏冷,亮部就必须偏暖;暗部偏暖,亮部就必须偏冷。同样的色彩,离我们近的暖、远的冷。 教学中可以依靠画色表的方式进行冷色和暖色、色彩的前进与后退的练习,也可以通过画不同光线下不同距离的物体,来达到练习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的练习 如何使课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顺应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这是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古代,墨子曾提出:“量其力所能及”的教育方法。在循序渐进向前发展的同时,就要考虑量力性。在色彩写生刚进行时,应该先画结构清晰、色相明确的物体,由于它简明易画,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成功的体验,再画结构复杂、色彩微妙的物体时就不觉得太费力。例如掌握了室内静物后,再去表现室外景物,这也是循序渐进。室内静物稳定不变,较少受时间、气候的影响,作画条件相对舒适,学生可以反复推敲画面,潜心研究物体的色彩关系。而室外景物变幻莫测,受时间、气候的影响较大,作画条件又相对艰苦,难度也就更大。所以,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室内作画经验后,才能更好地表现室外景物。 对于初学色彩的学生来说,写生中可能还会碰到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美术专业论文: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浅析 【摘 要】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上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新进行教育目标的定位,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拓宽就业渠道,要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培养与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就业促发展、以培养促就业,使工艺美术专业良性健康发展,同时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观,使学生相信:选择了工艺美术专业,就选择了一个好的就业机遇。 【关键词】培养 定位 模式 就业 转变观念 一 工艺美术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现状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许多职校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区域特色和就业途径,相继开办了服装、财会、市场营销、电子、机电、数控等专业。工艺美术专业也在这股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并且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地具有一定应用与操作能力的职业人才,为社会需求提供了保障。但是当前不容乐观的是,许多职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关系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许多经过培养的专业人才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减少,有的中职学校由于学生就业难,索性把工艺美术专业改成了高考升学班,背离了职业教育所倡导的“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向导”的办学宗旨。以我校为例,工艺美术专业在校人数由2007 年的200 多人缩小到2010 年50 多人,工艺美术专业的生源人数在逐渐地减少,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发现,许多职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问题。有的学校不能安置学生对口就业,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所学知识不适宜就业岗位的需求,有的学校学生对就业岗位满意率较低,所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根据当前的现状,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上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新进行教育目标的定位,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拓宽就业渠道,使工艺美术专业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站得稳、立得牢,健康发展。 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传统的培养模式中,班级上课制、师徒制一直是历年来沿袭不变的教学模式。有的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实验实训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课程的要求,课程设置单一或繁杂,教学内容陈旧,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实用空间,有的中职学校甚至在既无师资又无实训设施的条件下,盲目开设此类专业,致使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向其他专业分流,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 优化培养模式的几种做法 1.优化课程设置 关于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目前,国外最典型的课程设置有德国模式和加拿大cbe 课程设置模式。其中德国模式较为突出,它的课程设置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类)、专业知识(美术设计类)合理的组成一个技术知识体系,普通理论(美术理论)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地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同时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提高了学生掌握工艺美术技能的熟练程度,便于其迅速就业。 2.改革教学内容 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要以培养技能为根本,充分体现培养目标,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相互渗透的原则,适当增加实训比例,改革一些俗套、老化、不适应就业发展的教学内容,应积极适用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课程与教材,积极研究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电脑技术及校内外课程资源等,更好地促进教学。 3.强化实践训练 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讲授是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示范与观摩是让学生对绘画、工艺的表现方法有直观的了解,但实践训练才是技能获得的主要途径。 4.增强创新能力 对于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根据一面极其破旧墙壁上斑驳的印迹,找出可视的动物形象;让学生为我校设计学校标志;让学生运用废旧材料进行旧物改造等等。这些训练活动都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5.参加企业实践 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是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能让学生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企业实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在企业中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并能在企业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 6.建设实习基地 针对工艺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实际,中职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或工作室,使其对口实习,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选择在校外或校内,学校应与实习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学生实习安全、到位,如创建电脑美术设计实习基地、家居装饰实习基地、雕刻艺术实习基地、民间美术绘画实习基地等,使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上更趋于完善。 总之,当前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与就业上应转变观念,要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培养与就业之间相互关系,以就业促发展、以培养促就业,使工艺美术专业良性健康发展,同时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对工艺美术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特点、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要作深刻的认识,要密切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开发,使学生就业满意率不断提升,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使学生相信:选择了工艺美术专业,就选择了一个好的就业机遇! 美术专业论文:浅谈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 摘要:高职院校的素描教学作为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搞好素描教学,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素描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美术教学 素描学习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人们往往认为素描只是一种造型训练的方法,而忽略了素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独立的画种。其实,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具备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也能艺术地、能动的表现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质。因此,素描历来是被作为“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基”。在五年制高职师专的素描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找到每个学生学习素描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但素描需要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的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开展作品欣赏教学。我们组织了优秀作品欣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有同学问:“为什么这些素描作品有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作为艺术品流传呢?”我抓住这个契机,对同学讲述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1)、艺术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比如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2)、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 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其次,进行教师即兴作品展示和示范。要使得学生产生兴趣,作为教师也要进入“状态”。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对艺术具有忘我的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一点特别重要。二是心中要有一个至高的标准,这标准不是限制素描纸的大小、笔的种类,而是修养出的纯正品味。教师较好的水平和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也会激起学生学习素描的浓厚兴趣。 2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素描认识水平。 一张画是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在学生作画的训练中,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教师不能采用单纯地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发现学生的形不准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由学生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启发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认识方法,给予学生相应的画面方法上的微观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并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这样,学生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 3 采用多种训练手段,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1)素描因素分析法。首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色调、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如形体、结构等是物体内部最重要的方面,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形体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是我们学习造型的关键,而色调、明暗等因素在我们观察物体时是生动的、丰富的,都是人凭直观感觉它们在光的作用下,起到增强形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 (2)移位、组合教学法。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与移位、平面切割、触摸物体等,使学生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剖析,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在具体作画中,学生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的艺术信息,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向,即创作构成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学生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 4 开展多种评价方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1)教师激励性评价。“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正是教师的真正价值,也体现出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评价所起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学生也迫切需要教师艺术观点明晰、修养深厚,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含兼容气度的好教师的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客观与否,直接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自我“领悟” 到“艺术真谛”的过程。这种领悟多次地、不规律的到来,就会使学生对艺术本质的了解不断深化,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领悟”不是教师所能给予或替代的,而是学生自我努力、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人生境界不断升华的结果。 (3)互相评价与他人评价。通过校园系列汇展汇看制度的正常建立,定期组织班级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汇看汇展,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及时点评,既可增进浓厚的学习氛围,又可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从而更好地进行素描训练。 美术专业论文:地方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资料室建设 内容摘要:地方高师美术专业加强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主要为了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地方文化发展以及地方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自身特色发展的策略。以“研究性教学”为理念的“高师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实施策略,其中专业资料室的建设将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美术考古 专业资料室建设 地方高师美术 从学科划分上看,美术考古学是属考古学,但又与美术学科尤其是美术史联系极为密切,它是以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美术遗迹或遗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史学立场出发,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进行历史分析研究和艺术分析研究。与美术史相比,都是以美术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都需要图像解读和艺术分析研究,从这一点来看两者是一致的。只是美术考古学研究的美术品主要是通过田野调查和发掘所得,而美术史研究的美术品主要是曾经文献记载的或已有的现存实物——当然,这现存的实物也有可能是曾经或刚刚通过田野调查和发掘所得。所以,从美术研究的角度看,美术考古可以作为美术史研究的基础研究和重要方法,它可以为美术史研究寻找最新的一手资料,也可以是美术史研究的特殊角度。 由此可见,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考古学专业,对美术专业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把对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纳入其课程计划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在地方高师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与发展活力在于“地方”二字,即要立足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实际,围绕地方基础教育的要求,确立办学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地方高师美术专业作为地方师范院校的一个专业,不仅要考虑专业自身的特点,更应该考虑到它还是地方师范院校整体的一部分,因此,专业自身的特点与“地方”的结合才是其特色发展之路。 从基础教育来看,早在2000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就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并于2004年开始在全国推广试行。新课程标准着重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旨归,致力于学生综合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是“研究性教学”成了新课改在方法上的必然选择,立足于地方实际的校本教材是各地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而且还要对这些课程资源有研究,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对学生身边的地方特色的美术品进行研究的示范能力。 从具体的教育策略上看,在毕业论文写作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家乡的文物或其他美术资源作为选题进行考察、分析、研究,不仅能有效避免抄袭、体现原创,从而保证论文质量,而且可以为学生搜集并研究地方特色的基础教育新课程资源,尽快适应当地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打下基础。 所以,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适应地方社会文化发展尤其是研究抢救地方文化遗产的需要,更是适应地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当然,从自身来看,也是地方高师美术专业特色发展的策略。 二、“研究性教学”与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策略 事实上,美术考古在现行高师美术专业教育中是没有地位的。多年来,开设这门课的专业主要限于历史学,即使是美术史论专业方向的,也只是有师资的个别学校按选修课开设,绝大部分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师资也没有开这个课程的理念。所以作为课程的开设是有难度的。 面对这一现实,以“研究性教学”为理念的“高师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即以有梯度的理论课程设置为主线,以适当的外出考察研究为基础,以相应选题的毕业论文训练为主要手段,引导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考古能力应该是一个可行的策略。 首先,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若干知识点作为研究选题,通过研究示范不仅使学生熟悉并逐渐掌握相关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学生对包括技法形式在内的美术相关问题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其次,以外出考察研究为基础把学生探究的目标引向现实,引向对身边或自己家乡的美术遗物的关注,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训练把这种关注明确为毕业论文选题。 最后,以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为研究内容,以研究探索为动力,以学术论文的写作程序为规范,培养学生初步的美术考古能力。 当然,最终学生不一定能写出地道的美术考古论文,但最起码通过这一系列训练能够熟悉甚至可能掌握美术考古的相关方法,初步具备美术考古能力。 三、专业资料室建设在美术考古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高师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改革尤其是指向培养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改革并非易事,这是一个复杂而且具有较大难度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没有专任教师、没有专门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资料室的相关文献建设将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是相关研究资料可以给学生一个很直观的示范,二是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可以给学生以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启发,三是相关记载可以给学生提供文献佐证依据。 但中国美术考古学所研究的美术遗迹和遗物涉及的领域太宽,既可以是被遗忘的或被忽视的在当时曾经代表主流的官方的美术遗迹和遗物,也可以是现在仍然存在的或即将消失的民间美术,涉及建筑、雕塑、绘画、碑刻、工艺等美术样式。对于一个地方师范院校的美术系而言,短期内备齐相关资料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学生毕业论文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购置相关专题文献资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以“不求齐全,但求够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确立的地方美术考察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所涉及的范围,征集购买文献资料。 在具体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实践活动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选题提出相关推荐文献目录,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寻找相关文献,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可以找到老师没有推荐过的更好的文献,而这些文献资料一般情况下资料室是没有的,尤其是最新资料,是需要添置购买的。资料室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自行购买。买回的图书及时到资料室登记编目再行借阅;没有买到或不易购买的文献资料,可把目录清单汇总由资料室统一购买。同时,已经完成的学生毕业论文也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的参考文献。 这样,滴水成川,慢慢积累,随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领域的扩大,相关资料建设也会越来越完备。从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近三年(2008-2010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数据来看,有关地方美术考察类选题占毕业论文总数的比例,由2008届的4.1%增加到2010届的26.4%,其中每届良好成绩以上均占本选题的55%以上,并且都有优秀论文产生。 由此可见,不开设课程,没有专任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美术考古能力是可行的,而美术专业资料室的建设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美术专业论文:美术专业学科建设论文 1、美术专业学科建设的原因 当前时期,除了一些美术专业学校之外,很多高校也已开设了相关的美术专业。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美术专业学科建设比较滞后,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实际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人们对美术专业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差,例如,不少人认为美术专业其实就是一种单纯的绘图画画,是一种专业画画技能。而对美术专业在设计理念和思维创造能力方面的认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美术专业的教学更加侧重制图和绘画技能的训练,而对学生艺术设计理念和原始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利于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 2、美术专业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和观念影响深远。 从当前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看出,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和观念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对当前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实际需求把握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专业的实际教学效果。 2.2缺乏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模式。 从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现代化的美术教育理念没有形成,其结果导致美术专业教学基础单一、学科建设跟不上时代需求,重点不够突出。 3、美术专业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 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随着我国对经济增长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实践应用型美术专业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多。比较明显的例子,在动漫游戏行业,近几年发展非常火爆,而相关专业的人才,尤其是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非常缺乏。从这方面来看,美术专业学科的建设,一定要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经过深入细致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相关专业,并及时对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调整。 3.2优化专业配置,探索美术相关专业的互动教学 。美术专业的范围要适当扩大,同艺术设计、电脑美术、服装设计和摄影等专业深度结合,扩大专业学科的跨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专业的特色优势,提高学生对美术专业的理解层次,通过相关专业互动教学的模式,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深度整合,减少学生重复学习雷同知识的负担。 3.3建设高水平的美术专业教师队伍。 美术专业学科的建设,要注重从人的层面做起,首先应该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因为,教师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肩负着推进学科进步,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要建设高水平的美术专业教师队伍,把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到重要的战略高度,培养一批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敢于大胆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美术教师人才。 3.3强化美术专业基础教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在美术专业学科建设过程中,要稳扎稳打,切勿过激冒进,要强化美术专业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打牢基础,扩展学生学习的范围,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等独立而又互相作用的知识模块,从而使美术教育摆脱艺术家个人化、自由化、非科学化的主观倾向;美术教育,坚持工作室(车间)制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制作,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突破以往纸上谈兵的局限。可以说美术专业的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术专业是一种美学艺术,美学艺术教育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主观性。基于这种情况,教学要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基础课教学。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化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单纯的技术传授不是现代艺术教育的全部内涵,深厚的文、史、哲修养是视觉文化创作者必需的文化积淀。 3.4美术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兼容并包,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继承“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强化创新意识,现代艺术领域之宽,跨学科之广,综合性之强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区要继承“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既博纳中西古今文化之精华,又吸收中外艺术教育的有效资源,以此营造一个宽松而充满活力的学术与创作氛围,旨在强化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相关院校应围绕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开展学生工作,现代美术教育方法着重从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较之以往的传统教育方法,现代设计教育应该主要强调“启发式”、“协作参与式”和“开放式”三种教育方法,以此作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补充和更新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专业学科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且要敢于突破创新。在本文的分析研究中,主要是从现代美术教育的理念、优秀美术专业教师人才的培养、市场需求等几个层面探讨了美术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路,希望可以对美术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李明磊 单位:大连旅顺职业教育中心 美术专业论文:高校美术专业科研管理论文 一、国内美术院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美术专业具有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学科特点,强调日积月累的实践创作与艺术感悟,科研成果的形式大多是作品而非论文及著作,如绘画或雕塑作品参展获奖,企业形象设计或标志设计作品被采用等。各省市按照现行的科研管理条例对高校进行综合评价时,往往没有考虑到美术类学科的专业特性,经常以文章发表及专著的数量进行衡量,以至于在美术高校填写的上报表中,许多很重要的专业成果找不到相应的填写位置,因此很难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及成果奖励。更重要的是,由于各高校的日常科研管理条例及成果统计形式都是针对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的,因此,这些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直接影响到了教师的职称评定及对优秀成果的奖励。 2.学科建设及管理模式的滞后性 目前,美术院校科研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模式僵化。美术院校传统的学科建设组织形式以设立二级学院及直属系为主体,按专业特点进行划分: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媒体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国画系、史论系等。科学研究层级结构以校、院、系、研究所、教学研究室、课题研究组等形式进行设立,课题间及学科专业间的联系相对闭塞,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和沟通,阻碍了项目研究及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近20年,国外新兴的视觉文化研究领域对以视觉为核心的各学科综合性研究非常重视,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相对而言,国内一些传统学科的组织形式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已经不能适应科学研究多样性与灵活性的需求,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软件和硬件的科研资源及人才队伍,是提高美术院校科研水平的重要环节。近些年,伴随高校绩效考核制度的深化及各校间科研成果的竞争,美术院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许多美术院校普遍存在重艺术创作而轻学术研究,重设计实践而轻理论总结,重教学工作而轻专业研究的问题,这些现象不断地积增,违背了大学教育发展的规律,迫切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科研管理创新模式。 3.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美术院校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良莠不齐,引进人员的教育背景几乎和岗位工作内容没有相关联系,其大部分管理人员的实践管理知识都是通过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形成的,缺乏针对美术管理专业的系统培训。院校对管理人员经常重使用而轻培养,继续教育的环节薄弱,进一步造成非专业的管理人员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之间的差距。同时,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科研成果数量的激增,不断对科研管理者的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科研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相应的科学管理知识储备,还需掌握全面的艺术专业知识,关注文化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这样才能适应美术专业科研管理创新模式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 4.美术专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 美术专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工作一直是各大院校科研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美术院校师生创作的艺术成果丰硕,但成果转化与推广程度不容乐观,这一现象与美术院校科研管理体系建设的不足有密切的关系,现行的科研成果量化与奖励制度只重视项目数量,专利总数、、刊物级别等,没有协助教师建立成果转化相应的渠道及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同时,大部分教师缺乏成果转化的意识,大多数艺术家只埋头进行专业创作,忽略了艺术成果和市场经济的对接。因此,许多艺术成果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职称评定、论文撰写等层面,没有积极地进行推广,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致使科研成果严重浪费。 5.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弊端 美术院校科研项目负责人大多以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只能是项目参与人,以这种金字塔结构为主体的固有模式进行配置,致使项目研究人员的组成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然而,科研项目的创造性劳动,绝大多数是由这些年轻人承担,他们长期大负荷的工作,却无法成为项目的主要承担人,这种过于严格的项目申请资格的规定,虽然符合国家的项目管理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间接抹杀了青年教师及学生的创造热情,无法直接地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阻碍了艺术创新成果的产生。近年来,国家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逐年增长,而对于承担人员资格的过度限制,使得大量的科研经费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控和保证,出现了同一成果多头结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良性运转。 二、提升美术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策略与途径 1.科研资金组织与资金管理优化 美术院校的科研资金组织与资金管理需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优化,参考国外诸多大学的管理模式,对我们的管理创新颇有启发。比如,我国科研项目的管理经费的报销环节,人工费用还需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支付,这凸显出管理制度中相关条款的不合理现象。国外大学从申请项目时,就已经严格进行了预算明细审核,项目研究过程中的经费使用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报账的管理体系与预算的管理体系完全分开。项目经费以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进行划分,间接费用的比例可占到实际费用的一半以上,项目研究中的材料费及研究人员的福利都很多。同时,项目研究中对学校内设施的使用也要收取费用。这种资金组织及管理的透明化是需要我们借鉴的。 2.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同时进行,已成为国外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成功案例。在美国,人才培养与一些项目研究相联系,导师招收博士生的数量与项目直接相关,博士根据导师的项目经费及研究需要来做助研工作。导师可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的数量很大,在国外一流的大学里,学术研究的辅助队伍是相当庞大的。这种管理模式为我国美术院校的科研建设提供了诸多启示。回望美术创作的发展早期,可以追溯到师傅带学徒的作坊,在规模庞大及有名望的作坊里,一位师傅拥有众多的学徒,完成大的艺术定件。这种传统的艺术创作模式与国外的科研体系有很多类似之处。首先,它可以降低进入研究领域的门槛。其次,它可以在创作与研究中培养学生。最后,它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学费资助及科研人员工作费用。需要严格把关的是相应制度的建立,当学生参与学校的研究项目时,对该生的各种成果及学术能力的综合评定,必须有相应的顾问来监督,并设立学科组对该学生进行评分和最终的资格考核。 3.发展战略组织与科研理念优化 西方发达国家中许多大学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比较完善。美国所有大学几乎都有科研管理手册,手册中对不同专业的科研管理都有详细的规定,而且各大学的管理制度如出一辙,普遍性原则对所有研究人员及机构都是适用的。统一的标准,营造了公平的学术环境。因此,我国高校美术专业科研管理也应根据学科的特殊性,设立行之有效的统一管理模式,美术类院校与其他高校科研管理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众多复杂多变的艺术成果形式的评价与鉴定,全国美术类高校的科研工作基本相同,统一的艺术科研管理体系在全国院校都是可以使用的,具有共通性。因此,全国统一的美术科研管理体系有待建立,这既是提高管理效率及各院校横向比较的迫切需要,又是全国学术水平认定规范化的必然举措。 4.营造良好的管理文化环境 国内美术院校科研管理的文化有很多弊端,整个管理模式都是行政体制下的管理,缺乏学术研究的管理文化。许多高校把科研管理制度简单理解为项目管理、工作室制度、科研经费管理等,这是非常片面的,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不只是用于规范教师与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更应自然成为每位教师心中的管理符号,形成普遍的约束力与认同感,同时对所有教师的行为与意识产生潜在影响。因此,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及发展方向。所谓人本管理,就是指在高校科研管理的所有活动中,首先应把教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服务教师学术研究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充分调动教师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从而使高校的学术成果获得效益的最大化。 5.美术专业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管理技术的研发水平日新月异。经统计表明,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已采用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进行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但缺少适合不同学科特色的管理软件研发。因此,结合美术专业自身特点,自主开发适合美术专业科研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十分紧迫的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监测在科研成果认定、质量监控、制度决策及成果创新过程中广泛应用,对于简化科研管理的流程,提供科研信息与数据的统一与利用,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管理技术不只是信息化管理的媒介,还将成为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数字媒体网络技术在美术院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美术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必将走向信息化与规范化。 三、高校美术专业科研管理评价体系建设与实践 全国独立的八所美术院校(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经常组织联席会议,针对美术专业科研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内容涉及科研量化指标体系的建设、科研质量鉴定、科研成果转化、学术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等。会议提出学术规范与管理规范的界限不能混淆,要把科研成果的量化管理变成社会评价、学术评价、长期评价而非单位评价、工作评价、短期评价的结果;要对当下美术院校的学术成果评价进行全面的检讨和反思,努力实现从行政思维转向学术思维,从形式评价转向内涵评价等问题。同时,针对部分高校试行的科研成果统计方法进行近一步探讨。试图建立起一套分值换算的方法进行美术成果量化的评价体系。美术院校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由统计表格、分值说明、参考目录三大部分组成,统计表格与分值说明中10个方面的内容依次对应。首先,教师可以按科研成果形式的分类在表中填写内容,填好后根据分值说明计算分值,最后得出当年获得科研成果的总分值。例如,体系中将教师参展分成四个等级,一级为国际大型展览或国家级展览;二、三级为全国美术家协会和各专业艺委会主办的展览;四级是各省市美协主办的艺术作品展。科研处根据四个展览等级,分别列出历年展览的具体名称和相应分值。教师在填表时,很快就能查找到参展级别与获得分值。科研成果分值量化管理以整年为一周期,其中设有最低分值:助教最低需获得8分;讲师最低需获得10分;副教授和教授最低需获得15分。三年为一个奖惩周期。这种分值量化的方法,不仅为美术院校中不同专业的横向比较提供了依据,也为全国高校美术专业的总体衡量带来了可能。这些方法的探讨无疑为高校美术专业科研管理的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高校的逻辑起点首先应是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因此,学术是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那么学术管理也就成为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环节。科研管理无论采用何种运行方式,都应是保证和服从于学术研究及教学实践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包括了特定的研究涵义,也就是说,高校科研管理具有其自身研究的学术价值,针对美术专业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而开展的学术研究,制订教学科研总体发展规划和计划;面向美术专业科研管理者的实践业务和管理专业的培训方案,对科学合理地做好美术专业科研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作者:范晓楠 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美术专业论文:美术专业平面设计论文 1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问题 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分注重实践过程,认为这就是一门实践课,只注意学生们的作品的美观,也就是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它是一个设计的过程,这个问题很严重,从小学到大学的美术课上都可以发现这种问题,小学的美术课就是临摹课,很多学校都是让孩子临摹画画,然后看他画的好坏与否给予评分,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美术课、平面设计课,是一种设计课程,开发学生想象力的课程,单凭作品的视觉效果给分只能限制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把重点放到了制作方面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方面。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是达不到设计家的水平,他们的设计思想很容易就得到禁锢。 2如何提高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 (1)创新课内实践环节 在平面设计课程当中,最常用的实践设计就是一个logo的设计,这种作为标志的设计能够让每个学生发挥他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内容的理解创造出自己认为可以表达出该企业或该学校的一种文化,这个过程很难抄袭、很难借鉴最大限度的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能通过学生查阅各种材料,加深学生对设计对象的深层理解,同时涉猎很多艺术知识,还要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上去看艺术作品,是一个极其综合的艺术表现,此外对于不同的作品也会使他们对其他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分析,以后也能加强自己的分析。 (2)创新校外实践环节 对于这种设计课的实践环节,学校应尽可能的让学生打开眼界、放开思路、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的思考去进行学习,可以带学生们去设计公司参观,具体观察一个设计成品的制作流程,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让他们知道他们以后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能够将学生独特和创新的思维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爱做什么,该做什么,然后为之去努力,去奋斗,同时也让学生正视平面设计的难度,踏下心来一笔一笔的进行设计,一点一点地积累设计体会和经验。 (3)树立现代设计观念 理念决定一切,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什么样的理念教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因此理念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最重要的一个东西。"设计",英文表达方法叫做"design",它包含了设计、图案、构思、纲要的概念,而中文"设计"的概念则是根据所达到的目的预先将图样和方法展现出来的一种手段。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师具有的素质即:一个设计成功的设计师应该具有艺术家的情操、诗人的想象力、商人的经济头脑、科学家的智慧、促销员的坚持、工人的实干精神,既然选择了美术设计专业,从大一开始就该树立强烈的意识就是自己是一名设计师,必须以现代的设计理念来武装自己,时刻记住设计的概念,统观自己所有的需要修的课程,明确课程目的,设计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也要根据这些方面去教学生与学生互动。 (4)学生的个性培养 设计是来自于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独特化、时尚化、艺术化、创新化是对设计师的要求,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对理论性知识传授之后,就要倡导学生们的个性化创意、倡导与众不同的思维,挖掘每个学生的特色,使每个作品都带有鲜明的特点,尊重学生每个认真创作的作品,以鼓励的方式激励每个学生异想天开的作品,这样才有培养出不拘一格的学生、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个性化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设计家,才能容易被社会接纳。 (5)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平面设计当中观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经验的积累。闭门造车的教训不能再历史重演,学生不了解社会新的变化、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了解目前企业的发展的情况和企业发展文化,就发展不了自己,因此要鼓励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经验,学校也要为他们举行各种设计活动及比赛,丰富他们的生活,激起他们的设计兴趣,生活中到处都是设计,到处都是学问,大家一起讨论每一个作品的优缺点,取之长,补己短。 作者:史地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美术专业论文:美术专业国画教育的革新措施 一、我国高校国画教育走向衰微的主要因素 我国美术高考内容缺失了国画教育内容,考的是西洋绘画内容,走向了西洋画教育的道路,在中国土地上培育西洋画的新苗。纵观我国近年来的美术高考内容,都是素描、水彩、水粉、速写之类的西洋绘画内容,无形之中把美术教育引向了西画教育,这种“扬西抑中”的做法无疑是高校中国画教育走向衰落最大罪魁祸首。由于学生从小就缺乏笔墨书法功底,在高校就是想学国画都是那么艰难,因为笔墨技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短短的两年之内想打好坚实的国画基础比较艰难,别说什么国画创作了。高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学模式不但老化陈旧,而且采取西洋美术教学模式,重视西画基础教学,缺乏国画基础教学,教育导向已经严重偏离本土艺术教育,导致学生最终选择西画众多,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寥寥无几。以上几个主要原因就是导致我国高校国画教育走向衰微的主要因素,如果不改变上述这些现状,我国的国画教育将不堪设想。 二、我国高校国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艺术教育偏离了“主航道”,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国画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艺术成就,到了今天却成了末日黄花,得不到世人的重视,得不到教育部门的重视,相反把外国的艺术教育引入中国后却了成了“座上宾”,这种崇洋媚外的做法实在有损中国人的自尊心。我们不反对吸收借鉴西洋绘画的技法,但不能因此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给抛弃了。虽然我们高校国画教育还在进行,但是它的没落不完全是时展造就的,而是一种人为的教育偏向导致的,是一种有意识的误导造成的。长此以往,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国画艺术将岌岌可危,没有这种忧患意识是很可怕的。所以有识之士要警醒起来,极力倡导我国的国画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在中小学普及中国画教育势在必行。只有打下坚实的国画基础,才能为高校输送大批合格的生源,也有利于高校培养顶尖的艺术人才。高校国画教学也要随之发生重大改变,不能再因循守旧,要打破常规,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极力改变陈旧的思想,把国画教育提高到应有的地位,把国画教学提升到一定的水平。 现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的国画教学力量很薄弱,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和教师专业水平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国画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一些著名高校由于教学条件远远优于普通本科院校,所以不存在师资不足和专业水平的问题,但是名校毕竟是少数,普及国画教育还是要依赖于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作为承担国画教学主力军的普通高校,在引进国画人才方面比较困难,很多落后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由于很难招聘到艺术硕士、博士一类的人才,大部分艺术教师都是本科学历,由于学历不达标,无论教学水平还是知识修养、能力、教学经验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差距,本科学生甚至瞧不起本科教师教学。由于国画教师缺乏和学生对于国画的偏见,导致国画教学力量非常薄弱。甚至有些美术学院的领导自身不画国画或者对国画的偏见也会导致学生重视西画,轻视国画。有的学院国画教师仅仅只会工笔绘画创作,对于写意画根本不敢接触,所以更不敢从事写意花鸟、山水、人物教学,这样就导致了写意国画的缺失,教学专业不完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半成品”。针对以上种种情况,高校的国画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校国画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从以上我国高校国画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我们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要改变过去那种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改革,笔者有以下几种建议,一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的国画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最底层、最基础抓起,万丈高楼需要从根基一步步建起。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和艺术,从小学起,从我学起,大凡热爱国画,有一定艺术天赋的中小学学生,学校不妨集中起来,开个兴趣学习班,作为高校艺术生的后备军。在中小学发现了绘画人才就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他们在国画学习上“吃得饱,吃得好”。很多学校开始了一些艺术特色班,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把有艺术天赋的、热爱学习美术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集训,有利于艺术特长生的成长。非常遗憾的是,这些特色班的教学只是为高考训练学生的西画基础技能、技法,完全忽略了国画教学内容,主要原因还是高考教学制度的问题。 其次,改革我国现有的美术高考制度,这不是我们普通教师所能做到的,需要教育部进行改革旧有的高校制度,我们只能呼吁吧。在美术高考内容中加入国画的创作或临摹。有意识的强化国画学习,把国画和书法作为高考的一项主要考试内容,扭转过去那种西画一边倒的局面。在考试内容上,增加国画线描、国画写意花鸟、山水画的临摹或创作。把西画中的水彩和水粉课程可以若弱化下去。这样就大大有利于中小学国画教育。因为在高校里还要进行西洋绘画基础教学的,所以加重国画考试内容比例,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意识形态上要有意识地导向中国画教育。 第三、高校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多高校在大一大二时完全都是西洋绘画基础教学,例如素描、水彩、水粉等课程的学习,等到了大二才开始分专业,专业分完了,学生真正学习专业的时间也不过区区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学生又能学习到多少真正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呢?最后都是学习点皮毛。学生感叹到4年大学自己的专业基础一点也不扎实。那么我们要改观这种教学模式,在大一时开设素描、水彩、水粉课程,为今后打下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服务的。大二时就开始分专业,甚至在大一下半年就可以分专业。这样把学生最感兴趣的专业时间大大提高到2.5年———3年的学习时间,专业技能就能得到大大加强。尤其国画教学更是越早越好。大一时就应该加入一定量的国画学习,让学生学习国画线条白描,锻炼学生用线进行造型能力,还要求学生每天必须练习一定量的书法。那些真正爱好国画的学生不妨提前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国画班,因为中国画不需要西方科学的透视法规,也不需要严格的光影效果和色彩。 第四、高校国画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国画教学内容包含着书法教学、绘画技法教学、构图学、创作教学、艺术理论教学等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内容被忽略了。如作为基本功的书法教学是国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它是练习用笔用墨的基本功,也是练习线条造型能力的手段,书法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与国画完美结合形成中国画特有的“诗、书、画、印”艺术形式。然而很多院校不重视这项内容教学,这方面要得到加强。还有就是只重视绘画技法教学,不重视艺术理论教学,中国画最高境界是“气韵生动”,画面意境之美的创作来自于画家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高深的艺术理论修养,然而现在很多艺术生,由于高中文化课就很差,导致他们不喜欢文化课,更害怕艺术理论课学习,由于文学修养和艺术理论修养严重缺失,导致学生创作不出有一定水准的国画作品。加大艺术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课外多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是一个艺术家必备的。 第五、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和理论的培养。很多教师自己都不具备深厚的专业技能和理论修养,怎么能教好学生呢?很多教师国画技法单一,有的老师只会工笔,有的老师只会写意,有的老师只会花鸟,有的只会山水,这样由于自身专业的狭隘导致教学的严重局限,甚至个别学校国画专业教师都擅长工笔,写意画教学几乎没有,这样如何开展国画的全面教学呢?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除了自己利用业余时间不断自我修炼之外,学院也要给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把自己不足的专业给弥补上去。自己有一碗水,才能给学生半碗水。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不用多说了。 四、小结 高校中国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画的发展。几十年来的艺术教育已经扼杀了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呼吁中国艺术教育制度的改革,有义务进行高校国画教学的改革。应该建立以临摹为教学主要任务、以修炼笔墨功底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艺术创作为宗旨的符合中国画传统的艺术教学体系,改变过去那种把西方艺术教育凌驾于中国画教育之上的做法,作为高校艺术工作者要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作者:乌兰高娃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美术学院 美术专业论文: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作用及现状 我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的素描课程以设计素描为主,强调设计。而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以传统素描教学为主,学生追求画面的写实效果。两个专业的素描教学各具特色。本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如下:(1)、学生在进校前大都是通过专业速成进校的,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短期作业、人物头像、半身像素描和人物速写上,而对静物素描的质感表现和细节表现缺乏训练,很少进行长期素描作业稿的训练,在进入我校后他们需要加强长期作业的训练。(2)、素描主要参照视觉传达专业的素描课程,以设计素描为主,但学生对于设计素描的创作形式和手段缺乏认识,创作思路难以打开。(3)、表现技法单一,传统的素描大都是用素描纸、铅笔或者炭笔作画,在表现上显得较为平淡,视觉冲击力不强。针对以上现状,要想使学生符合本专业的专业需求,既具备对对象的表现力又具备设计的创新性思维,需要我们对他们的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下是我这两年来在实践中的改革思路。 二、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思路 1、对学生进行超写实素描能力的培养 (1)、超写实素描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法国艺术家伊维尔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超写实绘画材料与技巧班,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画家,他们又把超写实观念带入到各大美术学院,在工艺与广告设计专业的学习中,超写实表现素描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2)、超写实素描的作用 超写实素描训练是最能体现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一直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为短期绘画作业,以表现大的黑白灰关系为主,而对于出版美术专业,学生将来需要更为细腻和艺术化的表现产品或者画面,超写实素描相对于全因素素描更偏重于塑造力的表现,特别是对物体质感和表面的肌理效果的塑造。同时,学生通过超写实素描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有序、细致、耐心的作画习惯,这在他们将来的设计工作中是非常关键的,为今后涉及到的商业绘画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超写实素描的教学安排与要求 在环节安排上首先以临摹为主,让学生在临摹中体会优秀的超写实绘画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耐心与技法。随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要表现的静物,比如一片树叶、一段麻绳,在传统素描中,一片叶子的表现只要求概括的表现它的形体的卷曲关系、光影和主要叶脉,而在超写实素描中,每一条细纹、虫蛀或者肌理都需要细致描绘出来,这对培养学生更为深入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是非常有好处的。在作业量的安排上不宜过多,1到2张为宜。超写实素描比一般素描都要深入,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刻画、塑造,作业量太大,必然导致学生因为赶作业而不重视质量。学生在刚接触超写实素描时,对表现技法比较生疏,可以让学生画一个小的简单一些的静物练练手,待学生有了经验后再布置一张长期作业。在静物的摆放上,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如何运用点、线、面构成画面?如何处理静物的主次关系?什么样的静物搭配能够使画面和谐?静物怎样摆放有趣味性?在作画步骤上,要求学生“全面打稿-局部塑造-整体调整”,先用铅笔轻描出对象的轮廓,包括各个结构的细节,再从某个局部开始深入塑造,逐步扩展,最后整体调整。 2、学生设计素描能力的培养 西方国家的设计学科和设计教育体系已经趋于完善,我国针对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还在摸索阶段,国内一些美术院校都根据国外最新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对素描教学进行改革。设计素描课程的开设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具体化,以下是本人对于学生设计素描能力培养的一些探索: (1)、平面构成在设计素描中的作用本专业素描主要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进行素描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在进行设计类课程的基础课学习,如平面构成,在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构成的思维引进素描教学,在进行了半个学期的超写实素描练习后,转而将学生引导到设计素描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利用平面构成中的构成形式让学生来组成素描画面。如以眼睛为设计元素,可以从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特异构成、对比构成、聚散构成、空间构成、分割构成等等角度去进行表现。在讲解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范画来启发学生。如在讲解近似构成构成眼睛的时候,我就找了一张较为经典的范画作品,该作品是用素描的形式描绘眼睛的不同表情,并将这些表情放在相同大小、排列整齐的圆里。学生看了后大受启发,立马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取得了很显著的教学效果。 (2)、设计素描中工具和技法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表现技法,尽可能多地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素描所用工具一般为铅笔、炭笔,而在设计素描中,我们可以借助更多的工具去表现画面,如粉笔、水彩颜料、甚至是废弃的报纸或杂志,通过点、抹、染、裁切、揉搓、粘贴、烟熏等各种手段制造各种特殊的效果。 (3)、设计素描中的联想和“写意”作画的形式由学生照本宣科的描绘改为主动的思考构思,作品要求“写意”,或是写一种特定的形式美、或是引起人的一种思考,如进行想象和联想训练,联想是思维的翅膀,思维之间联系得桥梁,在训练中让学生通过某个物体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可以使接近的事物、类似的事物、或者有因果联系的事物,如以喝酒禁止开车为主题,学生用整个骷髅头作为背景,把汽车的外形和眼睛的形结合在一起,酒瓶组成鼻梁形状结合在一起,很好的诠释了喝酒开车的后果。 (4)、强调设计说明在设计素描中的运用要求学生每幅作品都写15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让学生会“想”会“画”的同时也要会“说”,这为将来学生面对广告文案的撰写和设计产品说明的撰写打下了有利基础。刚开始要求写设计说明时,学生常常不得要领,长篇大段下来就是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没有切中要点,通过引导后好了很多。学生在撰写说明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反思自己的作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画面效果。 3、利用计算机辅助创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作中可以鼓励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出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上课前,利用计算机对上课对象进行快速创意设计。如将各种图像素材通过电脑进行修整、剪切、拼接,这样可以快速地了解创意的效果,并可以对多种创意效果进行比较,然后选择出最佳的设计。这种方式的效率是传统手绘方式无法比拟的。 (2)、创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快速实现灵感的捕捉。在上课创作过程中,整个周期一般较长,很多时候都会随着实际的场景和对象变化、实际对象和事先准备的素材不完全一致和个人想法变化等,导致不停的有新颖的灵感迸发,那么需要我们能够快速地将这个灵感付诸实现,并看是否可行。这时候计算机就是一个有利的工具,可以快速的确定新想法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要及时调整创作路线与方案。 (3)、创作完成后,可以同学之间对各自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启发。一般的素描课程课后没有同学之间进行作品互评,或者只是针对已有作品本身进行表面上的评价。而如果采用计算机的话,同学之间就可以对各自的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评价和启发,比如某个同学对某个作品有某个看法或者观点,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快速实现效果,直观地表达自己想法,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表面上。这样可以大大地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与启发,真正意义上增进交流。 围绕上述计算机在出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中三个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将效果落到实处,在我所授课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方式实施各项措施:(1)、在课前,提前给学生布置设计主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先在计算机上实现几个创意,组成成员进行互相选择,得到出较好创意方案。(2)、在课程中,如果有学生有新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及时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的实现创作方案修订,但是在进行方案修改的前需要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以免耽误过多的课程进度。(3)、创作周期结束后,除了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打分外,增加以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互评环节,对互评实施效果较好的组进行适当的加分,激励学生之间进行启发和再创作。 三、总结 以上是笔者对出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本专业属于目录外专业,其教学改革还在不断地进行。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不管是超写实素描还是设计素描,亦或是用计算机辅助创作,我们都需要取其精髓,为我所用,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本文作者:张莉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美术专业论文:美术专业提升艺术理论素养思考 作者:张宽武 单位:郑州大学 作为一位从事高等院校美术教学的教师,我时常会为学生艺术理论知识的困乏而感到疑惑和惊讶。之所以会疑惑,是因为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接受高等美术教育的学生,不但要画得好,而且要对中国古代、近现代以及西方的绘画思想、理论、流派等都要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而令我惊讶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大都片面地认为只要把画画好,那些理论知识都是一些玄之又玄的空话和套话而不愿花大力气学习。其实,凡是正在从事美术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都会对这种疑惑和惊讶深有感触,也会对这种现状深感忧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招生规模的扩大,此类问题愈加令人担忧。倘若任其发展,不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并找出对策,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势必会造成中国整体美术教育质量的降低,对中国美术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一、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理论素养低的原因 具体来说,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理论素养低,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与社会、学校教育和教师素质有极大关联。 首先,学生对绘画缺乏全面认识和真正兴趣,重技法轻理论。有一些学美术的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语文、英语、数学等分数低、基础差就转而学习美术,考美术只是一种临时的决定而非发自内心的兴趣与喜爱。此外,美术类高考招生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较之其他专业相对要低,而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的要求又比以前更低。等这些学生考上大学以后,由于本身文化程度偏低,再加上对自己的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在专业学习时还一味看重自己所赖此考上大学的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以为只要画得好、画得像就等于学好了绘画。在思想认识上,对自己绘画技法和创作水平的提高很容易满足,觉得理论枯燥、抽象、乏味而忽略了对艺术理论的学习,致使自身对艺术的精神境界和内在本质认识不够,最终制约其创作实践水平的提高。因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目前,美术教育中最大问题是不注意人的智能、想像力以及美术思想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充实启发,更忘记了美术是人的事,必须培养出生动活泼的人,才有生动活泼作品……因之,当代美术教育,以技术培训为主,无论从培养画家,还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而言,皆不可取。”这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反思和总结。 其次,高校美术教育思想和观念陈旧,专业与课程建设缺乏理论深度,缺乏自由开放的精神和艺术创新意识。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美术系在教学安排上主观随意性很大,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严重失调,无视“因材施教”的传统教育理念,较少考虑各类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从根本上对美术课程体系进行有步骤、有特色的深入研究,没有正确处理好美术课程与其他人文课程的关系,使得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对艺术理论能力的掌握都受到限制。 再次,高校美术教师重创作指导而轻理论引导,且自身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受当前商业大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一些教师往往急功近利,缺乏敬业精神和教学责任感,重视对学生绘画技法的指导而忽略绘画理论的学习,不注重借鉴相邻学科的知识,视野狭窄,见识短浅,偏重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而不注重对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长此以往,无疑会给美术专业学生理论素养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 二、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提高理论素养的意义 爱因斯坦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一文中指出“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完善专业教育的必要性,看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可以解读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应用在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中,那就是要把美术专业教育完整化,不但要学习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大理论学习的力度和强度,要求我们所有的美术教师要用心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把理论学习提升到一个与技法学习同等重要的高度。因为,优秀的艺术理论是无数画家和画论家长期实践的结晶,是绘画艺术发展的航灯,使画家和观众能够在理论的指引下找到自身评判艺术的标准和方位。正如陈传席在论及傅抱石的绘画成功原因时所进行的深情、合理的论述:“他绘画之成功……其中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他精通美术史”,“古今第一流大画家没有不通美术史的……。艺术固然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但却不是以表现技术为目的,技术不过是表达画家性情的一种工具,而且这种工具还要靠人的知识修养去控制……最重要的是,美术史作为学术能丰富人的精神,充实人的心胸,提高人的品质,增益人的学问”。其中深意振聋发聩,需要每一位有志于在绘画方面有所建树的学生细细咀嚼和玩味,以期对自己有所启示。理论永远是先行的,不论它是合理的,还是有失偏颇的,它都会对现实的艺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美术界每一次大的浪潮都是由美术理论思想和观念的变革而引起的。当前诸如“中国画已经走入了穷途末路”、“中国画面临走向死亡的必然命运”、“中国画之墙非倒不可”的争论便是明证。由此,不重视理论的学习就会使我们迷失艺术的发展方向,就会使我们在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进程中患上“失语症”,进而影响艺术技法的提高和改进。中国画何去何从的问题归根结底要寄希望于绘画思想和理论的创新。因此,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性的理论研究来引领,迫切需要高等院校重视对绘画理论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学生重视对艺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以期在将来担当起开拓绘画理论话语空间、培养绘画人才的历史重任。 三、当下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提高理论素养的对策 第一,美术教学和招生要有当下意识,注重学生全面知识的学习。当前几乎所有的美术教育在招生、教学上都是重视素描、速写、色彩等必需的专业训练,而忽略对学生全面知识的讲授,强调工匠式的教学而不是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画家,进校后仍然整齐划一地重复着这样的训练,使得我国美术专业的学生只是拥有几本画册和美术专业书籍的技术型学生。与此相比,“西方的美术系学生美术专业的学分只占40%,文史方面的学分占40%,还有20%要到数理化等学科中去选。这就是说他们注意培养有全面知识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工匠。”更亟待解决的是,我国美术专业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和对绘画技法的过度关注令人担忧,我们必须要从根源和制度上改变当前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学和招生,把当下意识贯穿其中,与时俱进,积极地融入活生生的社会现实。#p#分页标题#e# 第二,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多种形式,把专业技能学习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高校美术院系应该大胆革新教育理念,合理平衡美术技能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正确认识理论素养的提高对于学生、学校、社会的重要影响和巨大作用,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体系上给理论学习以准确定位。学校、院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效开展理论学习,邀请校外真正具有高超理论素养的专家和学者到校开设讲座,变抽象为生动,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理论的兴趣。 第三,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不断强化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是加强对学生理论学习的重要平台和直接途径。艺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应该穿插到美术专业各科教学之中,要特别强调在专业课中渗透理论研究,挖掘专业课的理论深度和内涵。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因为美术创作所要求的形象思维、直觉、灵感以及创造力等都可以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得到体现。尤其是在讲授美术史论与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味,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和艺术创新意识上来。 第四,不断完善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论素养,激发学生提高理论素养的自觉性。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特殊的意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因而所有美术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内容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和责任感。由于理论本身具有抽象、枯燥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美术院系的教师要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拓展思路,迸发创造灵感,以生动、具象的语言把美术理论和美术作品中所反映出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以及画家的生活、经历、特点讲授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提高理论素养的自觉性。 第五,以优秀的绘画理论和优秀艺术家的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无论是中国古代画论、中国近现代画论,还是西方画论,其精华都能给我们当下的绘画创作以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启发,例如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和谢赫的“六法”等。此外,古今中外所有优秀艺术家的事迹都会给学生直观、亲切的感受,使其见其文字、画作而想见其为人,不觉中深受感染,陶醉于艺术的愉悦之中。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迫在眉睫,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多方努力,需要我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化解困扰当下阻碍高校美术发展的种种矛盾,推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师的德育教育技巧 摘 要:时代赋予我们的担子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认识到德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对待农村幼儿园德育教育现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工作就是树人,教育人的任务是复杂艰巨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幼儿园期间至关重要,良好道德品质的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关键词:教学合一;模仿能力;自理能力;幼儿教育;德育为本;人格魅力;初探 古人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语道破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家长所关注的已不是孩子的衣食温饱,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知识教育。许多家长望着这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伍掉队,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当然,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当你全力以赴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举--那就是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从娃娃抓起,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幼教从事者,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幼儿从小树立讲文明、懂礼貌,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德育给幼儿启到了什么样的重要性,为什么大家都要来关注德育教育,提倡德育教育呢? 一、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幼儿,是今后的建设者,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对象是21世纪的接班人。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热爱祖国、有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和信仰、有社会主义经济观和价值观;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打下基础,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人。按照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定义,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说明了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实现人的社会属性,就要靠教育,关键又要靠德育教育。从表面形式看,幼儿园德育教育似乎不可能形成人的良好品德。然而一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在幼儿时期。这是被很多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了的. 二、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德育教育 在幼儿园时,品德教育历来被视为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培养的主渠道,例如,我们幼儿园的保教主任宋主任为了使幼儿更有针对性的让幼儿掌握德育教育,组织我们看有关《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电影啊、组织我们去军营,学习解放军叔叔是如何监守自己的岗位保卫我们的国家,从小培养幼儿热爱祖国,认真学习,长大为祖国作贡献!还有每年清明节组织幼儿去烈士纪念堂,悼念那些最“可爱”的人等等,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将良好的品德行为要求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开展学习德育童谣、以德育为主题创设环境,使主题墙与幼儿对话,增进幼儿学习德育教育。其实教与学,自古以来都是合二为一的;作为教师应该知道怎么去教,而学生应该明白怎么去学。热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热爱幼儿,这是教师的天职,是每个教师不可缺少的思想品质,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可塑性较强,如何将德育教育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了解,热爱幼儿,而且@种爱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因为可爱而去爱,而是由于爱才可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爱"在德育教育中重要作用。 三、言传身教、榜样教育,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引导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自身的良好行为就是一个优秀的典范,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认真的掌握孩子的心理,有针对的性的开导和教育,让他们在感性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从一开始有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教师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经过一段时间正确引导,孩子不仅手变巧了,小脑瓜变灵了,而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也养成了。再如:有的幼儿有不收拾玩具的坏习惯,如果教师一味批评,希望她能改掉,往往事与愿违。此时作为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即时教育”。比如,当你发现某个幼儿穿戴特别整齐、漂亮。此时教师称赞的语气表扬小朋友们:"咦,你今天特别漂亮,对不对"?幼儿肯定会高兴地回答说:"对",教师可趁热打铁说:"单你自己漂亮还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样漂亮才行,你看,你现在的玩具把屋子搞的有点乱,你说怎么办好呢?"这时幼儿肯定会自觉收拾,教师要加以及时奖励,并在同伴面前表扬幼儿,变批评为指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也会逐渐改正。 四、德育教育一定要注重原则 对这些不经事的孩子应坚持从正面引导,因为他可能会因你一时的迁就而产生误解。有的小朋友在家只要一哭,家长就会答应他的一切要求,就是因为他们的迁就,养成了小孩乱哭乱闹的坏习惯。虽然,孩子的哭声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情绪的表现。但是,如果长期这样不分场合、无理地乱闹的习惯,这也是脆弱的表现了。为了纠正小朋友的的这个坏习惯,我们一定采用坚决果断的态度。每次有的小孩哭着对我说她的要求或她的不满时,我总会对她说:“你又哭又喊,我听不清,你不哭,好好地说清楚我才能帮助你。”不知不觉中,她就改正了这个坏习惯。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每位幼儿都很快地穿好了鞋子,一个小朋友因为鞋子不好穿而慢了。她看见其他幼儿都排好了队,一急又想哭了。她看着我,泪水盈满了眼眶。我摆摆手示意她不要哭,并说了两个字:“加油!”她赶紧穿好鞋,然后擦擦眼睛对我说:“魏老师,我刚才想哭都没有哭!”我当然没有忘记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扬她,让大家向她学习,做个坚强的好孩子! 总之,时代赋予我们的担子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认识到德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对待当今幼儿园德育教育现状,正如所说十年树木,千年树人”,教师的工作就是树人,说明教育人的任务是复杂艰巨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应持之以恒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从培养幼儿道德情感入手,无私地奉献爱心,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集体的力量,逐步培养幼儿良好思想品德,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协助。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具有远大理想抱负和品德高尚的人。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幼儿园德育教育 摘要:“德”是指人道德品质行为的一种表现。幼儿德育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幼儿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与环境所需的品德、行为的教育。简单的说,它以社会公德、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规范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正面教育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这句话足以体现出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幼儿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抓好幼儿时期的思想教育是必要的,可以为幼儿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是我国的花朵,是我国未来的希望,从小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白事理、明辨善恶。使其喜欢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运动,爱父母 ,爱老师,爱同伴,爱祖国,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一、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新课程改革不仅强调了幼儿德育的重要性,还扩充了德育的主题,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等。为了贯彻新时期的新主题,我们必须要改革幼儿德育的内容,克服脱离社会实际、背离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况,重视幼儿德育知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一致。我们选择教育方法时要注意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使之既能引起幼儿对美好理想世界的追求,又能让幼儿学会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道德问题,要根幼儿思想品德和行为发展特点,做到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二、关于幼教德育教育的方法 1.要有新颖的渗透教育的方法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需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应充分利用空间、活动材料等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利用教室或走廊的空白墙,布置“祖国山河”、“爱护环境”等主题环境墙。通过图片的收集与展览,不仅使幼儿培养了动手交流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集体的真实情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举行升旗仪式后,幼儿对国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跟他们讲有关爱国旗方面的知识,并让幼儿去观察红旗的颜色,以及星星的数目方向和设计意义。 2.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 陶行之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接人待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的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 3.要重视用艺术美来陶冶熏陶 3-6岁的幼儿,其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他律阶段,他们时时刻刻都是模仿行为,而且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简单,对抽象的道理会不容易理解,所以我们在教育中可利用幼儿喜欢的故事、歌曲中的艺术形象来教育孩子。如给孩子们听歌曲《尊老爱幼歌》,教育幼儿要尊老爱幼;领孩子们做体育游戏《送衣服》,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分享帮助别人后的快乐;给孩子们讲故事《孔融让梨》,让孩子懂得谦让和尊重长辈;当然也可以利用生活的具体的事实来教育孩子。例如组织全班幼儿去摘豆角,教育孩子不浪费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带领学生打扫卫生,教育孩子讲究卫生,爱护卫生。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4.家长和幼儿园要同步做好德育工作 现今的家长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却往往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部分。他们对幼儿的行为过度的迁就和放任,致使孩子们并没有拥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因此,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用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家长应为幼儿提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如:孩子的玩具乱了,鼓励他自己去收拾,锻炼他们的生活本能;孩子做错了事要让他明辨是非,知道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改正。家长要本着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态度,重视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幼儿的思想品德便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日常生活所表现出来的。老师应该用细心、耐心、虚心和爱心去竭力培育,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同时也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协助,逐步培养幼儿良好思想品德。 三、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学前教育德育工作的一个根本任务,是要使道德在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特别是在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中发挥特殊的作用,使学前教育机构正确处理享受个人正当权利与承担和履行社会义务的关系。其次要在评价方法上讲求创新性。学前教育群体是一个具有特殊内涵的群体,他们受教育多,知识面广,接触当今科学技术前沿,对德育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手段的技术化程度都有着极高的感知度,对德育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要求也高。因此幼儿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适应时代的要求。最后要坚持品德教育家校社合一。家长是幼儿的直接教育人,教师是引领人,而社会教育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效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整合作用,来完成育人的任务。 综上所以,幼儿是一种对外界事物懵懂的状态,各种观念能力才开始发育,是塑造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刻。可以说幼儿教师教学是一项十分“操心”的工作,需要操心学生的学习,操心孩子的生活,操心子的身体健康,操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操心孩子的人际交往等等。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不同的想法。教师要管理好每一个孩子,必须在平日里做个有心人,观察学生行为,用爱来温暖他们,用爱来感化他们,用爱来打动他们,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幼儿德育教育之我见 有一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大班刚开学时,我发现芳芳小朋友走路时右腿有点跛,画画时只能用左手。我就询问其家长原因,她妈妈说,她是先天性的脑瘫造成的右手、右腿的残疾。听后,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冷悯之情。我想,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更多地给她关爱。 后来,我发现班级里的孩子不但不知道同情、帮助她,似乎还有些歧视她,甚至欺负她。一天,凡凡走在芳芳的后边,嫌芳芳走得慢,挡住了他的路,他使劲地推了一下芳芳,还没好气地说:“走快点,真讨厌!”推得芳芳差点摔倒。 现在的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从小在家中便感受到“至高无上”、“惟我独尊”的地位。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只知道一味地对孩子“施爱”,而不懂得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因此,孩子只知接受,不懂回报。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思想,使得这些在爱河中泡大的孩子,缺少了一份对同伴的关心,对弱者的同情和帮助。看到这种现象,我觉得大力开展幼儿的德育教育活动已经刻不容缓。 一、幼儿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学前期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迅速发育的阶段,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因此他们可以开始建立对世界、对社会、对自己乃至身边一切事物的基本概念。由此可见,幼儿期是幼儿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一条长河,那么,人生最初的几年就是河的源头。源头上一丁点的扭曲,都有可能改变河流的走向。只要在源头上轻轻引导一下,就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方向,这正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在一日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 现在存在道德价值标准虚化的现象,使得很多幼儿在道德能力上面临挑战,就是说幼儿在道德认知上知道怎么做,然而在道德行为上却做不到。原因是在幼儿德育教育中往往采用说教的方式,常常直接告诉幼儿对与错、是与非。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思维又以形象性、直观性为主,他们很难在缺乏直观感受的情况下,仅凭抽象的语言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我根据自己多年在德育教育活动中的经验,总结了如下的德育教育方法: 1.换位思考法。“换位思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俗地讲,就是设身处地地想到对方的感受和难处,从而修改和调整自己的举止、言行。在幼儿园主要是让幼儿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性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晴。例如:关心生病的父母,让幼儿想想自己生病会如何?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妈妈生病会如何?心情怎样?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让孩子扮演别人也是一种换位思考方法,让幼儿从他人的立场体验情感,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如:针对凡凡推芳芳的行为,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假如我是芳芳”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扮演芳芳时,体会到芳芳的痛苦,产生对芳芳的同情心,从而能够设身处地的为芳芳着想,而且想出了许多帮助芳芳的办法。 2.故事诱Хā4佣嘀纸嵌炔捎貌煌的方式方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故事教学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和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更能让幼儿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幼儿园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且他们往往会把故事中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来看。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对故事的兴趣和信任来选择和创编一些品德故事,并适时让孩子对故事中的是与非展开讨论,加强印象,明辨是非。记得我带中班时,班上有个叫宝宝的小姑娘年龄比较小,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总是提不好裤子。当我讲了《七色花》等乐于助人的故事后,很快收到了的效果:当宝宝提裤子时,小朋友们会主动去帮助她。 3.树立榜样法。“儿童是好模仿的(陈鹤琴语)”。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涌现出的良好的行为,善于观察和捕捉孩子身上闪现的美好品德,并及时地当众表扬鼓励,以肯定孩子的行为,引起其他孩子的效仿。除了把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树立为学习榜样外,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也是一个优秀的典范,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为人师表,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用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的行为去感染幼儿,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 同时,还要家园配合,要求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躬行身教,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相互协调一致,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才能使幼儿在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4.游戏法。幼儿具有爱玩的天性,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揭示了正确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了道德认知水平。例如贴人游戏、老鹰抓小鸡、捞鱼等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承受挫折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再如幼儿玩《三只蝴蝶》角色游戏时,真切地感受到同伴间相亲相爱的友情,有效地培养了幼儿互助友爱的情感。 游戏能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能使幼儿园德育活动不再枯燥乏味,能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幼儿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德育教育在幼儿的社会陛发展中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只有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全的人格出发,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期是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行,教会幼儿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方法的交互作用,把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有效开展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真正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 要: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幼儿在3至6岁期间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除了父母就是幼儿教师,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幼儿教师;德育;有效途径 幼儿德育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初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品德上的教育。主要是让幼儿在和周围大人、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学习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教师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 1.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幼儿德育 日常生活对幼儿的德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幼儿在平日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直接参与社会经验的机会,所以,对幼儿的德育应该穿插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幼儿教师可以将幼儿德育的内容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常规和制度之中,通过一些生活训练,让幼儿严格遵循生活中的秩序,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秩序、诚实、勇敢、关心他人、不怕困难等优秀的生活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洗手,培养幼儿养成讲卫生、有秩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发现生活中的教育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平日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 2.通过专门的德育活动实施幼儿德育 (1)在节日活动中进行德育 幼儿教师可以在不同的传统节日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一些活动,如在3月12号的植树节,组织幼儿给小树浇水或让幼儿自己动手种小树苗,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珍惜树木、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在三八妇女节的活动中,教育幼儿要爱奶奶、爱妈妈,还可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在教师节的时候可以教育幼儿尊重教师;国庆节的时候教育幼儿要岚祖国妈妈等。通过各种节日活动中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 (2)组织幼儿春游参观 幼儿教师可以在天气好的时候,组织幼儿春游,参观名胜古迹,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感受祖国的雄伟壮观,在幼儿亲身经历和实践中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3)在组织领域活动中实施德育 领域教学是幼儿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渠道,语言活动往往都是丰富的、吸引幼儿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活动,专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如给幼儿讲《三只蝴蝶》的故事,告诉幼儿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小朋友明白妈妈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要爱妈妈;《三只小猪》的故事,告诉幼儿要勤劳勇敢,不能懒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要学会谦让有爱;音乐活动《国旗红红的》让小朋友明白了要爱祖国、爱国旗等。这些都是领域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有效手段。 3.运用游戏培养幼儿优秀的道德行为 在幼儿园中,游戏是主要的学习活动,也是幼儿获得一些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而且,孩子都是特别喜欢参与游戏的,所以幼儿教师利用游戏进行道德教育是特别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主动地去扮演一些社会角色,体验社会情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发展幼儿德育需注意的问题 1.尊重幼儿 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最基本的是要先学会尊重幼儿,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和热爱,是幼儿接受德育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幼儿,了解、关心、体贴幼儿,才能为幼儿创设一个较好的环境。如果教师随意责骂、体罚幼儿,就会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不仅危害幼儿目前的个性发展,而且对其长远健康人格的发展会有很消极的影响。 2.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 比如,在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时,可以先从培养幼儿身边的人和事物入手,由近到远,逐渐扩大范围。可以从对爸爸妈妈、家庭成员、老师小伙伴的爱,引导到对家乡、生活的爱,然后对祖国的爱才会形成。 3.直观形象,切忌说教、空谈 由于幼儿形象思维有限,幼儿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必须要形象、具体,才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例如,通过给孩子讲拔萝卜的故事让幼儿知道团结友爱,就比教师直接讲道理要有用得多。如幼儿打扫卫生时,教师表扬幼儿“你们真是热爱劳动呀”就会显得比较抽象,孩子也可能不太理解,如果教师说“你们把桌子擦得真干净,这样小朋友就不会弄脏衣服了”,这样就会比较生动具体,幼儿就会清楚地知道教师是在表扬我桌子擦得干净,增加幼儿自信心,从而使幼儿热爱劳动。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幼儿一日活动和专门的德育活动来开展德育,也可以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是开展德育的有效途径。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如何加强幼儿的德育教育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要以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移默化,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个领域的活动之中。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抓住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一、教师要做教育的有爱之人 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孩子身上难免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琐碎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付出更多的关心,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关心下体会爱,学会付出爱,从而更好地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儿童最直接、最自然的办法和手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有的小朋友在家娇生惯养,行为骄横,用餐时经常挑食,还有浪费现象。我就在活动实践中,带领孩子参观食堂,让孩子们看着食堂工作人员辛苦地为大家准备的餐点,若条件具备,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劳动的辛苦,让他们懂得应该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浪费饭菜现象是不好的行为,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充满爱的教育,会如“南风效应”,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二、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之人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德育的契机。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认真观察,发现契机,积极开展行为习惯教育。例如,在课堂活动中,有心的教师,不但会注重对幼儿各项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智育培养,更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中互助合作,对能帮助同学、不乱扔垃圾、主动帮助整理活动器材等好行为,给予拍手鼓掌,加油鼓励;对一些不好的举动,如,抢小朋友玩具、欺辱他人的行为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用明确的语言指出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从而辨别是非,对好的行为方式模仿和尝试,从而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让孩子的言行举止都形成良好的习惯。寓教于活动之中,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去生活和学习。 三、良好学习环境是教育好帮手 《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应的良好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有两方面:一是指物质环境;二是指精神环境。良好的物质环境会让孩子们心情愉悦,自然而然地接受一些真、善、美的教育。例如,我根据一次主题活动的需要,在活动中创设了一个以爱祖国、爱家乡为内容的活动角,并随着活动的变化更换不同的内容,使幼儿一进活动室就能感受到德育的气息;也可以给孩子们开辟一块空间,让他们将自己亲手画的画、系手种植的小花小草、自己拼出的各具特色的积木、七巧板有特色的玩具等放置其中,让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只作为一个摆设而是应该与教育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成为德育的好阵地。另外,作为教师,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之才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影响很大,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有一次,我在转身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一位小朋友的脚,我连忙跟那位小朋友说对不起,并帮他揉揉脚。或许,这种无声的行动要比你在课堂上讲很多次都要奏效得多。 四、德育离不开家长配合 3~6岁的幼儿,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朦胧阶段,对于真善美、假恶丑没有辨识能力。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行为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把其他小朋友的水彩笔拿回了家,老师找她谈话时,她也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明天回园时把水彩笔带回。可当我们把这件事向她妈妈反映时,她妈妈生气地指责老师说:“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从来不偷东西的。”后来,通过我们促膝相谈,消除了她的误会,她也愿意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女儿改正缺点。还有很多例子,我都能和家长及时沟通,使幼儿在园里体会到快乐、和谐。而家长之间,也能针对幼儿的一些特点互相交流育儿经验,像现在的微信群、qq群都可以成为大家交流经验的平台,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浓厚的学习和交流的氛围,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幼儿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幼儿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连接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另外,要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把幼儿培养成健康向上、活泼好学、勇敢自信、有责任感的好孩子。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研究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幼儿的启蒙式教育,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事关重要的影响。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为幼儿园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地教育环境,提供了新的教育契机,丰富了德育教育课程。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展示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教育;信息技术;资源;课程 伴随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许多新型计算机产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例如说宽带、多媒体产品等等。同时,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也为我国的教育环境提供了变革力量。信息化环境下,幼儿德育教育拥有了新的朝力。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对幼儿德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信息化环境对幼儿园德育教育产生的影响 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以及社会性都在日常地生活里逐渐形成。他们是否能够养成良好地道德品质和教育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产生于发展,信息化技术为幼儿德育教育活动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教育空间,更加深层、更加广泛的体验空间,推动了幼儿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一)新型可拓展的现代化支撑环境 教育环境对幼儿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信息化环境为幼儿德育教育提供了许多可选教育环境。 1.音频和视频环境 由于信息化环境的影响,视频与音频已经成为日常教学环境中两项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这两种技术利用音频来传播声音、利用视频进行画面传输,通过它们可以进行声画并行传输。例如广播系统、视频播放系统以及多媒体教学环境等等。 2.校园网络信息环境 现如今,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科技力量的快速发展,以网络技术作为基础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今,幼儿园已经采用了许多网络化信息系统,例如方便与孩子家长沟通的互动网络,即QQ与校讯通等等。 (二)信息化背景为幼儿园德育课程带来的影响 1.拓展了德育教育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指的是为了实现课程教学而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保证课程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我们必须要开发和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因此,为了使德育教学能够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德育课程资源是必须要得到拓展。在以往的德育教学过程里,课程资源比较封闭、单一,然而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课程资源的变革。正是信息化技术的高效、高精度特征让德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得到了拓展,并且弥补了以往德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着的一些空缺与弊端。 例如,传统式教学资源通常是以图片、文本和教师的论述等,然而在信息化背景下,资源将会以愈加丰富地形式呈现在教学过程里。以“一块玩,更开心”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把日常教学过程里拍摄的图片以及摄像进行筛选,然后在孩子面前进行展示,孩子可以通过视频回想起当初的幸福场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开展教学工作。这种模式避免了传统式教学中的枯燥地围坐讨论,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 2.园本德育课程的活化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德育课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实现部分都有了很大的创新改革,同时还具备了鲜明地时代特征。基于幼儿数字环境下的幼儿德育教育,更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地行为品质,引导他们实现社会化精神。例如说利用广播、网络等一些技术可以加快德育教学的实施,创造出一种良好地教学气氛,凸显教学活动过程,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例如,以往放学之后,幼儿往往会在园内玩耍,许多玩具最后都没有被收拾。在现环境下,我们通过校园广播以及一些信息系统开展实施以“怎么样有效管理幼儿园玩具”的论坛,让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到这个论坛,一起来讨论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玩具。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提高所有孩子们对玩具管理的认识,让他们能够投入到幼儿园玩具有效管理的活动中去。 三、总结 幼儿教育作为儿童的启蒙式教育,为了培养他们良好地道德品质,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于信息化环境下,我们要以有效开展幼儿德育教育活动为目标,选择合适地科学技术作为教育环境,选择有效的切入点,拓展德育教育课程资源,提高德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来打造出一种快速便捷的幼儿德育教学模式,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全力合作。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日常地幼儿园德育教育活动里,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新式动力资源,实现幼儿德育教育的快速性发展。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摘 要:幼儿园德育是幼儿体验与习得道德品质与社会性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独特特征为幼儿园德育提供了新的、跨地域时空的支撑环境,拓展了新的幼儿园德育的教育资源,活化了园本德育课程,为幼儿园德育课程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教育;信息技术;资源;课程 随着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宽带、云计算、互联网络、多媒体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新形势下,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变革。信息技术的支持,知识的跨领域流通,给幼儿园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 幼儿园德育与信息技术的内涵 1.幼儿园德育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指根据社会要求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促进社会化及良好道德品质形式的活动总称。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覆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每个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关系中,社会公德是每位儿童必须习得的技能之一。心理学的研究报告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学龄前儿童,开始初步发展是非观念和行为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也明确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可见幼儿园德育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2.信息技术 20世纪末,随着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全面渗透,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全球化日益加深,突破了时空界限,物流、信息流、知识流呈现全球流通的态势;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在教育行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始转变,逐步趋向开放知识、多元需求、自主探究、合作型的教育;再者,知识与创新成为时代的关键点,知识将成为了财富与权力的源泉,信息被认为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在大信息流的冲击下,如何收集、分析、处理、利用与共享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创新与求进成为信息时代的关键。 信息技术使得教育具有了崭新的特点,该特点也为幼儿园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 二、信息技术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活力 幼儿的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与形成的,环境的熏陶与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幼儿添置与提供了一个更多维度、更深广度的认知与体验的空间,为德育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1.新型可拓展的现代化支撑环境 幼儿园教育与环境密不可分,信息技术为幼儿园德育增添了更多可选的支持环境。 (1)音视频环境 音频和视频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音视频环境是指以音视频技术为支撑的传播声音、画面或者声画同步传输的系统。幼儿园内的全园广播系统、影音播放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数字视频系统以及班级互动多媒体系统构成了幼儿园校园音视频应用环境。 ①全园广播系统 全园的广播系统在幼儿园里的利用率非常高,大型的活动宣传、每周的升旗仪式、每天的公开播音(如小小广播站、正面新闻信息的讲述简析、陶冶性情的音乐播放等),很多幼儿园利用了校园广播建立起正能量的宣传阵地,成为宣传的窗口,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 ②影音播放系统 VCD或DVD+电视机或投影等构成了幼儿园简单的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几乎应用于所有幼儿园当中。 ③闭路电视系统 幼儿园的闭路电视系统已经逐步普及,应用于监控视频和广播视频。监控视频主要面向幼儿一日的生活与活动记录,可作为个案的分享与分析;广播视频主要是电视或教育教学的统一筛选与播放。 ④数字视频系统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字视频也开始在幼儿园中逐步推广,数字视频系统中的资料源主要通过自制、购买和网络下载等途径获得,自制通常是拍摄后加工处理的相片和视频,能够提供实时的记录或幼儿园外的有用记录。 ⑤班级互动多媒体系统 大部分幼儿园基本每个班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麦克风、便携性音响、投影幕、实物展台、幼儿电脑、IBM等幼儿软件,一些有条件的幼儿园还配备了互动式的电视机、交互智能平板等等。完善的多媒体系统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并为师友互动、人机互动、自主个性化学习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2)校园网络信息环境 网络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平台得以应用与推广。幼儿园内常用的网络信息系统主要包含物理网络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络、因特网等)、网络资源(如可为教学提供支持的资料或音乐视频等、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学具等、可供幼儿学习的软件素材等)和互动网络(如家园沟通使用的校讯通、电子邮箱、QQ、微信等)。 2.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课程的创新 (1)园本德育课程资源的拓展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设计、实施、评价等)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德育课程资源是“可能进入德育课程活动,形成德育课程实施必要条件,并保证德育课程教学系统进行的一切素材和条件”。传统的德育课程资源存在单一、封闭等弊端,而信息技术的精准、高效以及其独特的信息的海量性、动态性、共享性与可变换性等特性,恰恰能弥补传统德育课程资源的空缺。可利用的文本、音像、社区资源、人力资源等在数字技术下一览无遗,从园内资源的分享开发到园外家长、社区、世界各地区实时资源的利用都能“一点到位”。 ①鲜活资源的引入 传统的幼儿园德育资源一般为文本、图片以及教师讲述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资源将以更丰富的形式、更贴近生活形态、更具感染力的动态呈现。 如,小班活动《一起玩,更开心》中,针对小班孩子日常抢夺玩具、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为切入点,以愿意和小朋友游戏、友好提出加入同伴游戏的要求,与同伴友好相处为目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日常拍摄到的照片、录像镜头筛选展示,让孩子们通过数字视频系统重温当时真实情景,即刻吸引了幼儿的专注力,引发讨论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帮助他们学习换位看待与思考问题。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平实枯燥的围坐讨论,更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水平与思维、表达等能力水平,降低了讨论活动中“无话可说”的几率。 ②班、园、家、社资源的共育共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合力教育是教育发展中一种必然的趋势,家园合作更是幼儿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德育教育更需要家园共育的熏陶与教导。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快捷地获得与传递一切文明成果,为人与人之间搭建起密切交往与对话的桥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幼儿园各班级、全园、家庭与社区资源将得以高效流通、共享,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更广泛、更有效的“四位一体”的课程参考与可用资源。 如,《国庆节亲子活动》中,幼儿园通过幼儿园网站向家长发出活动设计、游戏组织、可支援的教育软件和硬件等的调查和邀请,通过网站留言板、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等回收反馈的意见。邀请家长委员、老师代表共同根据收集到的意见与可用支持,召开会议制定计划与方案。“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征集了来自各行各业家长们的意见,通过他们的参与挖掘了身边其他可用的丰富资源,而通过互联网络的多种沟通方式,图文并茂地及时掌握幼儿园本次活动的需要与欠缺的物品等,在短时间内集众人之力,解决幼儿园经费、物品、人员不足等问题。如:有的家长承接了民族展示与服装租借,有的家长联系了提供活动户外音响设备的广告公司,有的参与收集游戏中使用的废旧物品,有的家长承担了活动当天的摄影摄像工作……活动后,通过幼儿园网站的快讯回顾、班级网站相册的展示等,幼儿、家长、教师与社会各界都感受到了这一国庆主题活动的有趣与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程的可用资源不再只限于教学参考书中,而可随时随地寻找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资源;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程的可用资源不再只限于此时此刻此地,还可随时回放、直播在社会、周边、自身发生的当地或异地的事件,更贴近生活,更能引发共鸣。幼儿在观察、感受、体验、分析的过程中,得以认知、模仿、同化与强化。 (2)园本德育课程的活化 幼儿园德育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撑下,其规划、设计与实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借助幼儿园数字化环境,如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信息技术能推进德育活动的开展,营造浓郁氛围、展示活动进程、凸显活动的效果,构筑无空间、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幼儿园德育大广场,促进幼儿社会化及良好道德品质的逐步养成。 儿童在生活中观察、体验与成长。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才能达成幼儿园德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信息技术的支持,多彩的图文声画,能提供给孩子更形象生动、更贴近生活的体验,符合幼儿认知的年龄特点。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唤醒幼儿的记忆与共鸣。 如,针对放学后,幼儿经常在园玩耍,玩具没有收拾,皮球、单车等乱停乱放现象,利用全园广播系统与内线电话系统,开展了一场《放学后该如何管理幼儿园软玩具和设施》的师生论坛。广播直播室中邀请了不同年级的老师、不同班级与年龄段的幼儿以及后勤管理部门的教职员工参与,讲述放学后的玩具设施被乱摆乱放、孩子们只玩不收拾的现象,展开如何科学管理放学后幼儿园玩具和设施的讨论。各班老师组织孩子收听,并展开讨论,通过“热线”(内线电话)向直播室中传达意见与建议,并通过广播系统全园开播。一场热火朝天、打破班际的讨论就开始了,利用广播、班级多媒体系统以及内线电话系统,全园老师、幼儿、各部门的教职员工都收听并融入讨论活动中,实现了全员性的、深刻的、鲜活的德育教育活动。孩子们与老师们在活动中共同收获感受规则、遵守规则、爱护身边的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的德育教育。活动报道于幼儿园网站的快讯栏目向家长分享,同时让孩子回家与爸爸妈妈一同学习,利用幼儿园留言板、QQ群等反馈讨论后孩子的改变与幼儿园玩具和设施的变化,共同达成遵守与互相监督的共识。此举跨越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全员参与的社会公德、环境意识的德育教育活动是在传统教学模式是下无法轻易实现的。 以幼儿园德育为目标,适度选择合理的信息技术支持环境,恰当切入有效的现代化技术的支持,拓展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涵,打造便捷快速的教育教学信息流通渠道,达成积极参与、互动探究、多维合力的认知效果。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德育的结合,给幼儿园德育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适时运用好信息技术将为幼儿园德育提供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目标做以下论述:“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城市、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这一时期个性塑造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良好个性奠定基础, 这一时期对幼儿以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态,是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当今社会现状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优越,成人的溺爱娇惯 纵容,使得幼儿产生‘以我为中心’的恶习,养成任性执拗粗暴的个性,不爱惜东西。不善于与人合作,自私,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因此德育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启蒙教师应从小处着手,细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采取最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德育培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布置合理的环境,把德育渗透进去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教育首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物质环境这种意识和氛围来感染和熏陶幼儿的情感,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如;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为了突出这个主题,在我们幼儿园楼道有大型壁画:各族小朋友手牵手迎奥运,贴有福娃,有小动物在进行各种运动比赛等。幼儿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浓浓的奥运气息,渲染了友爱和平的气氛。在活动室内有师生制作的福娃教我学英语,有废旧光碟拼成的中国龙“2008”字样,五环旗。在这种环境的感染下,自然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奥运的真实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把德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去 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 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通过国旗下的讲话进行德育教育 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让幼儿听听,学学,讲讲中学英雄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英雄的情感。如2008年的5・12我国四川发生了大地震,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知道,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灾区人民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房子,没有吃的,穿的。没有玩具,没有亲人他们多可怜,可是各族人民纷纷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从此孩子们知道互帮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及向英雄学习,激发幼儿同情心,离园时孩子们纷纷要求家长捐款,有的幼儿宁愿把买奶的钱都捐出来了,献出了爱心。 (二)教学活动是幼儿德育的主要渠道 幼儿教学与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品德实践的主要途径。利用教材本身内在的思想性,在完成各科教学要求的同时,顺理成章的提出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 如在纸的探索活动中,孩子们对纸的种类,特性。作用。来源都有了解。他们模仿造纸过程,体验到一张纸来之不易,孩子们主动的提出要节约用纸,怎么节约呢?经过一翻讨论他们决定要爱护书,轻拿轻放不乱画,于是孩子们行动起来看书时不乱翻乱扔,把废旧纸收集起来,制作一本新图书,摆放在书架上,活动中孩子们的能力得到提高,道德品质得到培养。 (三)户外活动和区角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胜利的道理;在玩高跷、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在自由活动时,幼儿不慎突然摔倒,其他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去帮助他;当幼儿走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勇敢与尝试帮助。 (四)利用重大活动,培养优良品质 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老师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尊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阿姨们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把亲手做的小礼物献给妈妈、今年“十・一”国庆节是我国60周年大庆的好日子,设计‘爱祖国’画展。幼儿用绘画,手工的方式表现祖国的美丽,使幼儿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抓住生活中的契机进行随机教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习惯,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它的教育融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要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个契机。如要求幼儿来园后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有一天,我发现一棵大蒜有点枯黄了,我连忙对孩子们说:“哎呀孩子们,你们看这棵大蒜怎么变黄了。”“大蒜妈妈肯定很伤心”。你们说该怎么办呀?”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的说给它浇水,可能是渴了”,“给它换盆子吧。”以激发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以及关爱情感。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德育教育中的环境影响 摘要:幼儿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提起德育很多人便认为是思想品德教育,实则不然。德育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所处的教育环境。从幼儿教育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浅析当下幼儿的德育教育问题。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环境;家庭教育 一提起德育,很多家长就自然地想起我们平时说的那种空洞理论,或者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品德课程。其实幼儿的德育就是其周围的环境,他的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一切。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所谓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长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因素。一个婴儿从母胎降临到这个有各种关系组成的复杂的社会体系中来,他要经受各种考验才能够长成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的人。所以幼儿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决定了他要成长成什么样的人。 1.德育教育要从小抓起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必要进行德育教育,"树大自然直,等长大后再进行德育教育",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不注意语言卫生或者不注意自己的举止,这样忽略德育教育的结果,是孩子从小就说脏话甚至和别的小朋友大打出手。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是这样的品德,"江山易改,本性难易"。结果任由孩子发展,听之任之,有的孩子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为了孩子能够成才,大人不要把小孩当成孩子看待,从小开始就要给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紧抓孩子的德育,净化孩子周围的空间。 2.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的德育是非常具体的,因为它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一部分,通常说幼儿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本身就是德育,幼儿德育就是让孩子在玩耍中,在游戏中,在生活中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每天都要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点滴小事都可以作为教育孩子明白事理,分辨是非的良好时机,这是因为,孩子虽然小但她是独立的个人,每个孩子除了具有他这个阶段儿童的共性以外,还有他自己的个性,有他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注意到孩子的个性,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家长对孩子生活中流露出的有关思想品德的苗头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并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及时教育,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明辨是非最终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3.幼儿德育的实践最佳策略及其价值取向 所谓幼儿德育的实践最佳策略及其价值取向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幼儿德育的着眼点和着重点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怎样实施德育才能切实取得预期结果的重要问题。整个幼儿时期都应该把德育的基本着眼点放在行为规范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上:首先,幼儿理解能力差,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特点就决定了对幼儿实施德育不宜单纯,过多的进行空对空的抽象情感教育,而应更多地偏重于道德行为练习,并以此作基础进行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使他们多有一点实际感受。 其次,幼儿的道德认识不是通过理性的思辨方式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很难以老师灌输的正确的道德认识来自觉的指导自己的行动。幼儿优良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只有经过反复的被动练习,形成条件反射,才能变成自觉行动,这样就能使幼儿在不必懂得很多道理的情况下,通俗自然的按老师所教给的正确处事方法去待人接物。因为幼儿不仅道德认识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道德情感也极不稳定,可塑性大,说变就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同伴群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幼儿间交往最多,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同伴的亲身体验,使幼儿自我发展。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礼貌教育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在无压抑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如创造性游戏中让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通过评比竞赛的形式,更可以激发幼儿不断进步,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强化行为习惯。 4.家庭教育中的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就是由成人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直接为幼儿提供一个活生生的行为榜样,使幼儿在模仿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价值观念。比如,大人在家中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并且教导幼儿要把垃圾扔在垃圾桶,幼儿就会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大人抱着幼儿在路上散步,碰到熟人停下来叫一声大爷,打一个招呼。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如何在藏区幼儿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 要】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幼儿阶段的教学在对学生德育意识培养方面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在幼儿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探讨在藏区幼儿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以及对策。 【关键词】藏区;幼儿;教学;德育;方法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深入改革,我国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德育教育工作,更是成为各个学校关注的重点。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的工作,更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都知道,幼儿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在藏区幼儿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 (一)德育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提升,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不仅仅需要成绩好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学生的综合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其中,德育教育关乎着学生的人生观的建立,因此,教师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幼儿阶段的学习属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启蒙阶段,是幼儿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幼儿阶段的课堂教学来说,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帮助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合作精神以及帮助他人的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三、在藏区幼儿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实现言传身教 虽然幼儿思想不是很成熟,但这并不代表幼儿本身的认知能力不足,他们仍然拥有很好的认知能力,对事物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幼儿,让幼儿进行学习以及模仿。例如,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一定要书写规范,这样一来,幼儿看教师书写规范,自己自然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也跟着教师学习起来。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础以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风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例如,教师一定不能迟到、早退,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出现辱骂孩子的现象,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要以幼儿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尽最大可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给幼儿提供舒适、愉悦的教学环境,进而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也感染幼儿的学习态度,使自己的高尚品格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升,社会已经逐渐衍变成一个信息化的大学堂,很多教师更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多媒体教学法。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渗透德育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一些励志的故事,借用这些励志故事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幼儿播放一些抗震救灾的图片或者是战争的图片,进而让孩子们从小就意识到应该爱戴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让幼儿理解到,长大以后一定要学会多多帮助他人。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实践教育也是幼儿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将幼儿每两个人分为一个小组,一个人扮演妈妈,另外一个人扮演孩子。然后设置这样的教学情节:妈妈由于淋雨而患了感冒,爸爸出差不在家,妈妈现在还在发烧,这时,作为妈妈的宝贝,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一来,幼儿便会想象自己生病的情况下,父母是如何照顾自己的,然后进行模仿,采用同样的方法照顾母亲,且教师要对其进行恰当的指导,实现对于幼儿的德育教育。让幼儿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了解到父母照顾他们不容易,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学会一些照顾病人的方法以及手段,以至于将来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状况,他们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的父母,同时,在小组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本身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正确的三观的形成,使幼儿得到健康的成长。最后,希望在本文相关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建议的帮助下,藏区幼儿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都能有所提高。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分析 在幼儿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更加关注幼儿个人品德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引导。幼儿园是文明启蒙之地,在幼儿园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全面优化幼儿德育教育方法,更新幼儿德育策略,才能实现培养幼儿健康人格与优秀道德品质的目标。积极分析幼儿德育教育的误区并改革教育措施,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幼儿德育教育的误区分析 (一)幼儿教育工作者德育意识不足。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工作一直重视伦理道德内容,很多教育家与哲学家都提出过修齐之道的价值。德育教育具有隐形性,在近代教育环境发生改变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实施。正是因为如此,德育教育成为许多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忽视的一部分。相关社会调查表明,只有极少数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认清德育工作的真实目标,认识到幼儿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并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绝大多数幼儿教师对于德育工作的认识不足,甚至将德育教育与简单的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一些幼儿教师的责任感不足,不重视德育教育,很难在日常工作中给幼儿做表率,甚至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反面教材。 (二)幼儿德育方法说教性强。 德育教育,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根据幼儿教育的相关调查结果,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的德育方法多种多样,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说教法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所谓说教,就是成年教师以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向幼儿传递知识或者灌输某种规则,并且要求每一位幼儿无条件地接受与践行这些说教内容。只依靠教师的一张嘴实施说教式的德育教育,与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并不相符。幼儿正处于前运算这一思维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活动不能缺少形象事物的支持。很多幼儿教师在不考虑幼儿思维水平的情况下实施说教,语言空洞无物,德育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只能换来幼儿似懂非懂的回应。在说教式的德育活动中,一些教师会认为德育低效是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太低,不进行教法改革。 (三)德育教育中幼儿主体地位不足。 德育教育,有目的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引导被教育者积极认知与体验品德活动,从中汲取正确的思想理念。德育,是一种互动行为,是社会、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道德知识的灌输。道德知识的记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学生能够在内心深处认可且接受,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引导作用。在当前的幼儿德育工作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的理解能力较为低下,总是不乐于给幼儿讲解德育知识,也没有及时给予幼儿行为上的指导,幼儿很难参与到德育活动中。 二、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的德育合作。 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是实施教育的三大主要力量,三方的教育工作是否协调,对于教育成果有直接影响。与家庭、社会相比,幼儿园在教育专业性方面具有优势,发挥幼儿园的主动性,促成家园合作与社会合作,积极扩大幼儿教育网络,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全面实施。幼儿园方面应当定期组织家长会活动,通过德育会议与家长园地等方式,将科学的德育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家长,促进家长意识到品行引导的重要性,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实施家庭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生。扩拓更多有效的渠道,利用家园联系手册,建设幼儿园与家长的信息沟通平台,促进家长于家庭中了解幼儿的在园生活,得到家庭生活反馈。只有让家长建立积极的德育态度,才能改变家长的教育行为,积累正确的教育经验。 除此之外,社会是幼儿成长的大环境,对于幼儿品德观念的形成影响较大。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要积极利用社会中的各类资源,帮助幼儿拓展学习与成长的空间。积极组织各行各业的人士共同探讨幼儿德育的方法,比如,幼儿园可通过与社区医院的结合,让幼儿在了解看病流程的过程中习得排队、守时、懂礼貌等行为。利用孤儿院或者养老院等爱心活动,培养幼儿的慈善之心。 (二)丰富幼儿德育教学方法。 在幼儿教育中落实德育教育,需要幼儿教师提高专业程度,努力组织与实施形式丰富的幼儿德育活动,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实施德育活动,要求幼儿教师从幼儿的年龄特出发,考虑幼儿的真实成长需求与实际智力开发水平,明确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除了特别针对性的德育课堂之外,幼儿教师还应当将德育教育与幼儿园的每一个生活环节结合起来。像幼儿的饮食、游戏、区域活动与睡眠都是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场地,在这些环节积极落实德育教育,有利于幼儿了解生活的意义。 比如在幼儿吃午饭过程中,一些幼儿总是说话,吃进嘴里的饭喷得哪里都是。这时,教师要用眼神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小朋友,从而让幼儿意识到个人行为的问题,安静下来好好吃饭。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午休时间组织“我睡得最快”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比赛看谁睡得最快,以此减少无用的睡前“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与生活环节结合十分密切的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才能促进幼儿快速成长。 (三)重视幼儿德育学习主动性发挥。 忽视幼儿在德育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只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会影响幼儿的正常行为。幼儿德育教育之所以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重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调动,需要幼儿教师规范德育教育行为。 幼儿教师应当从幼儿发展的需求入手实施及时教育。每一个道德准则都与幼儿的个人行为密切相关,幼儿不懂得这些道德准则,自然会在生活与交际中受挫。在幼儿活动中,一些小朋友想玩别人的玩具,但玩具拥有者拒绝了他,他会十分伤心。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将此幼儿叫到一边,告诉幼儿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先与玩具拥有者商量,达成共识,得到允许之后一起娱乐。或者让此幼儿拿自己的玩具与之交换,实现和谐交际。教给幼儿方法,让幼儿实践,以此为方式让幼儿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才能让德育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幼儿成长。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品德形成最重要的时期,在幼儿教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打破不良社会风气的束缚。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当与幼儿家长相互协调,共同探索一条积极健康的德育教育之路,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与成长氛围。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教育愈来愈被人们重视,但很多人片面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开发智力,即是让幼儿学读、写、画、唱、跳等等,忽视了幼儿的早期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家园共育;德育教育 事实上,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且并不尽善尽美,幼儿期又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在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 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如:每周一各班老师带幼儿参加升国旗仪式,大家面向国旗,行注目礼,高唱国歌,随后由老师作国旗下的讲话,让幼儿在升旗仪式中受到爱国教育;教育幼儿见到老师和同伴要懂得问好,离园时懂得与老师和同伴说“再见!”,人家给你东西或帮助你时,要学会说“谢谢!”,会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让幼儿在平时交往中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时;又如:教师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吃饭不依赖老师喂,饭后要漱口及用自己的小毛巾擦嘴巴,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叠被子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良好的习惯慢慢养成了。 另外在游戏时,要求幼儿不争抢积木玩具,不争抢角色,学会合作及分享,游戏后要求幼儿帮老师把场地收拾整理好、把玩具放回原处等,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失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在不同领域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领域教学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利用领域教学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并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 如给幼儿讲《诚实的列宁》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讲《七色花》的故事,使幼儿了解自己有了快乐,有了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也会从中感到分享的快乐;《三只蝴蝶》的故事,让幼儿明白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拔萝卜》的故事,说明了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听故事时,幼儿会全神贯注的,此时是最易于调动幼儿情感积极性的时候,他们时常会将自己引入童话故事的情节之中,从而通过故事引发了幼儿潜在的道德共鸣。音乐课《分果果》、《小娃娃跌倒了》等也是教育幼儿要有爱心、帮助别人的好题材。 又如上手工课《粘贴国旗》时,先让幼儿观察认识国旗,红色的国旗左上角有4颗黄色的小星星及1颗黄色的大星星,每颗星星又有5个角,幼儿从中既巩固了计算的有关知识,又在动手粘贴的过程中加深认识了国旗,让他们懂得了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道理。 三、在节日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在“三八”节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奶奶、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以及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教师节对幼儿进行尊师教育 , “五一”节爱劳动活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做老师、妈妈的好帮手;“十一”国庆节爱祖国活动,我给孩子们讲了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为祖国妈妈争光的小故事,使幼儿懂得了祖国妈妈和小朋友一样有生日,爱祖国就象爱妈妈一样。通过各个节日活动无一不在孩子心中掀起爱的波澜。 四、在参观游览中进行德育教育 带幼儿外出参观名胜古迹,组织幼儿观赏家乡的秀丽山河,丰富幼儿对家乡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从小爱家乡、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 我们利用春秋游组织幼儿到凤凰山公园、荔枝公园、古谯楼名胜古迹等参观游览,告诉幼儿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到处乱扔果皮纸屑及乱大小便,爱护花草树木等;带幼儿到步行街参观摄影展,从照片中看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这些活动都给幼儿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们难以忘怀,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五、在家园共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配合。 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幼儿都以“我”为中心。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从而变得任性、骄蛮、无礼、自私、冷漠。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是因为他们觉得分享就是使他们失去所得到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家园园地》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在培养幼儿爱劳动方面,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为幼儿代办,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动手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变得事事依赖他人。 建议家长可以利用过生日等机会,让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食物,让他体验与别人一起玩的快乐。在家里,父母要教育孩子给家人分东西应先分给爷爷奶奶,再分给爸爸妈妈,最后才是孩子自己的,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好品质。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总之,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新世纪人才。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 摘 要: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教育对性格的塑造非常关键。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教育对性格的塑造非常关键。《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让阳光下的花朵长成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就需要幼儿园教师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幼儿园在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占据首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给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 一、影响幼儿德育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的综合素质 有关专家以为,人在幼儿阶段的可塑性最大,判定好与坏、善与恶的一些形象概念,就是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的。作为正在形成思想、性格的幼儿时期,教师是最直接的引导者和教授者。在幼儿眼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效仿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构成了幼儿思想道德的主力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疑是说明教师不单单是机械的教书匠,而是具有智慧、知识和人格魅力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幼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 (一)寓德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如何培养孩子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环节渗透,细节观察,把思想道德工作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每时每刻进行教育:从幼儿早晨进园开始,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问好;晨间活动时,各班都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在组织喝水时,教育幼儿排队接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谦让、与人合作;户外活动前,领孩子们捡起院中飘落的树叶、纸屑等,增强幼儿文明意识,久而久之,“请、谢谢、对不起、不用谢”等文明用语已被幼儿常挂嘴边,打架、骂人的现象少了,乐于助人的现象却随处可见。幼儿大多以我为中心,对事有特别强烈的占有欲和好奇心,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机会,如:在课外,组织幼儿做游戏丢手绢、贴鼻子、贴壁等,在教学中鼓励幼儿互帮互助,从同伴中挑选自己最信任的人担任自己的“小老师”或竞争对手;课堂上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往辨别、体验、理解他人存在的情感,对于幼儿之间的矛盾纠纷,放手让幼儿自己发现题目、解决题目,从而让幼儿熟悉到合作谦让,团结友爱,保持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寓德育于良好环境的创设当中。环境的创设来促进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不失为一条好路径。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各种品德教育融于班级的环境中,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弥散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例如,在幼儿园大班可设立“德育之星”栏目,这个栏目中可设“我为集体做好事”“我帮助了小伙伴”“我会讲礼貌”等若干个小栏目。在每个小栏目中评出若干个“德育之星”,教师要为被评上的孩子在相应的栏目内盖上“星星印章”。每个月再根据这些评选结果来统计哪个孩子得到的“星星印章”最多,这个就可以当选为当月的“德育之星”。这种正面激励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个孩子内心潜在的向上性。 (三)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要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主题活动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幼儿通过各种感官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从而完成主题活动的目标。结合关爱他人的教育我们课题组开展了“谁对谁不对”、“我们都是好朋友”“学会礼貌朋友多”“我是爱心小主人”“假如我是他”“关心朋友故事多”“他怎么了”“齐心合作力量大”“谁有困难我来帮”等主题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不同情感达到各项目标。并且在每一个主题中都运用了动手、动脑、动眼、动嘴、动耳等多种感官手段使幼儿从思想上到情感上再到行动上都有了不同的转变。 (四)资源整合共同培养。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品德教育与幼儿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在思想上与幼儿园取得共识,积极配合幼儿园,参与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活动,从中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德育训练。教师和家长是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要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让家长获得了教育的知识经验.品德教育是多方面的,幼儿园德育工作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我们要培养幼儿最基本的德育知识,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情感,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有礼貌和守纪律,会与人合作,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自信心和同情心。 总之,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系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达到良好品质的塑造,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把握德育的时机,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幼儿教学、环境、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用正面引导、积极鼓励的方法,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浅议幼儿德育教育 【摘 要】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德育资源,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做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德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园;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可持续发展 当前,幼儿德育教育相对独立,封闭的、模式化的德育教育与开放的社会教育不相适应,幼儿经常受来自家庭和社区的负面影响。从家庭德育教育来看,德育教育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家长的价值取向和家教观念不同,德育行为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家庭和幼儿园缺乏双向交流和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不能达成一致。从社区德育教育来看,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真正涉及社会文化与教育方面的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甚少。另外,社会错综复杂,它的影响有时会使幼儿园教育无能为力。这种各自为阵的德育现状,不利于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寻求一种能扩展教育时空,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合作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以幼儿园为导向,连接德育纽带,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因此,幼儿园不仅要健全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还应在家庭、社区教育中起关联作用。 (一)健全幼儿园德育教育网络 幼儿园内部要建立由园长为组长,副园长、各年级教学主任、各班班长和后勤代表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德育工作网络,园长负责德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副园长负责工作落实,各年级教学主任负责指导班级开展德育工作,各班班长负责具体实施,后勤代表负责与社区进行联系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大家分头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管理水平,使幼儿园德育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发挥幼儿园在家庭、社区德育工作中的关联作用 幼儿园要加强和家庭、社区的联系,发挥家长委员会、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使幼儿园、社区教育形成合力。同时,还应加强家园联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可采取家园互动网络、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班级 QQ 论坛等方式,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三)发挥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体作用 积极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系列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以环保为主题的待物之德教育、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为人之德教育、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教育、以爱国为主题的为民之德教育、以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教育等。对大班幼儿侧重于热爱祖国的情感、责任心、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中班幼儿侧重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礼仪教育的培养;对小班幼儿则侧重于文明礼貌、生活习惯的培养。 二、以家庭为支点,架构德育桥梁,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幼儿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德育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品德教育。幼儿园应从以下方面引导家长进行家庭德育教育。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良好的教育环境熏陶出来的。各班通过家园之窗引导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做幼儿的好榜样。还通过班级 QQ 群、微信群,让家长互相交流和学习,努力提高家长的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用自身的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教育幼儿。及时纠正幼儿在道德修养方面出现的偏差,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 (二)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园应把家庭教育作为德育的支点,引导家庭进行德育教育。可每月致家长一封信,传递幼儿园的教改信息,让幼儿园教学与家庭教育互动起来;还可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留言信箱”,实现家园德育的双向沟通;改革家长会内容,定期召开教育学术讲座、家庭德育心得交流会、家园学习生活反馈等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设立家园联系卡,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促进幼儿在家做好孩子、在园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市民。 三、以社区为平台,开辟德育新天地,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以幼儿园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使德育教育从封闭、独立的状况走向开放、合作的局面,为幼儿德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平台。 (一)幼儿园德育对社区的辐射作用 幼儿园可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组织取得联系,合作开展“一班一居委”结对子活动、 “学雷锋”活动、 “小小志愿者”活动等,使幼儿在志愿者服务中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社区也可把幼儿园德育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促进社区建设的发展,使幼儿德育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二)社会资源对幼儿园德育的服务作用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宝贵的社会资源开展德育教育,确立与幼儿园德育目标相一致的社会实践基地。可通过对社会的深入调查,将社会德育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如,服务类:华联超市、福利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实践类:社区居委会、快递公司、少儿活动中心等;参观类:高新经济开发区、现代蔬菜示范基地等南宁市会展中心、科技馆、英雄先烈纪念碑等;展示类:梦之岛舞台、社区活动中心、军民共建单位等。幼儿园利用这些社会资源,通过组织幼儿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实现对幼儿的德育教育。 幼儿德育教育论文:重视幼儿德育教育 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摘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其中“德育”是被放在首位的,我们常说“做人要以德为先”,也非常重视个人道德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正处于孩子们各项情感认知的养成阶段,也处于培养孩子们个人品质、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从日常教育入手,做好幼儿的道德教育;也要创设德育契机,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另外也要重视情境创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还要通过游戏模拟形式培养学生的德育认知;更要做好家校联合,共同完成幼儿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策略 传统幼儿园教学中为了能够提升教学成效,尽快显现教学成果,不少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对于幼儿进行技能培养,而忽略对于幼儿的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幼儿自我意识过强、道德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了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新时期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德育对于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抓好教学契机,做好学生的德育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一、重视日常教育,为道德教育打好基础 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点点滴滴的渗透。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微小角落,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进行道德学习,以便能够从细微处着手,不断提升幼儿的道德素质。比如在吃午饭或点心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幼儿说说食物的由来,让他们知道食物不是简单从超市买来的,而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再经过厨房的叔叔阿姨精心制作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不浪费粮食。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认知,引导他们养成节约粮食、不铺张浪费的良好习惯。此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大班时期正处于幼儿习惯养成、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日常教学中我们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幼儿早上来园主动和老师问好,跟父母再见,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爱老师、爱家人的情感,让他们能够养成懂礼貌、懂道德的良好认知。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帮助个子小的同伴搬下小椅子,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也要鼓励学生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让他们能够养成关爱生命、重视细节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爱同伴、爱集体、爱自然的情感。做好了这些工作,相信幼儿就会有很大的学习收获,他们的道德素质也会不断提升。 二、运用教育契机,为道德教育做好引导 在做好日常渗透、教育之余,我们也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契机,通过良好的教学契机渗透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德育素质。比如节日就反映着民族的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引导幼儿在节日的时候了解节日含义,鼓励幼儿参与节日活动也是引导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现在有很多德育教育的重大节日,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国庆节”等等……这些节日是我们开展道德教育良好的契机。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挖掘节日内涵,比如在国庆节让幼儿了解祖国的成立与发展,进而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重阳节时,让孩子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温暖,给爷爷奶奶捶背、帮外公外婆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三八节”时,让孩子了解妈妈的职业,讲一讲妈妈哺育孩子的经历,知道妈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辛苦;让孩子深深地体验爱,并发自内心的想付出爱,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或者给妈妈唱首歌;……激发了孩子对生活的美好情感,使幼儿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在自己生日的时候不能够只顾自己快乐,要认识到这是妈妈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培养他们善于换位思考的良好情感。 三、运用情境教育,为道德教育营造氛围 在幼儿时期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不了理论的说教,如果教师教授的内容过于抽象、理论性过强,就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活动,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感受,渗透道德教育。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今天我来做家务》的生活情境,通过父母、孩子角色的扮演来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在家里的劳累,注重培养幼儿对家人的情感,让幼儿从体验、理解亲子之间的亲密无间的美好情感出发,由此及彼,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与责任感,萌生亲近、关爱自己生活周围的人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角色互换》《找朋友》《我是环卫工》等一系列情境模拟活动,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来提升他们对于周围事物的综合认知,体会父母对自己浓浓的爱意,知道家庭的温馨,学会如何去爱父母,表达自己对亲人、对家人的爱。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家庭意识与社会意识,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四、运用游戏教育,为道德教育丰富渠道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渠道,也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最喜欢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科学改编游戏形式,让道德教育融合在游戏之中,让幼儿能够通过游戏学习到更多的道德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我来当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游戏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亲自给小动物喂食,抱着小动物去走路等等,幼儿真切地体验到当爸爸妈妈的不易,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另外还可以通过《今天我是小老师》《今天我来当爸爸》等活动来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家长的辛劳,提升他们对于师长的情感。 五、结合家庭教育,为道德教育巩固成果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道德养成的重要渠道。由于大部分幼儿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人、亲戚的溺爱导致他们的道德水平相对欠缺。教学中我们就要联合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学,让幼儿在家里独立进餐、收拾碗筷、扫地、自己穿脱衣服等,培养幼儿独自生活、为他人服务的能力,以免出现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状态,在家里是另外一种状态。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同步,才能够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巩固幼儿的德育教学成果。 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小学语文第四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西沙群岛一带,海水呈现出多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指导朗读过程如下:1、这句话写西沙群岛的什么? (海水)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 (读一读)。2、你觉得这句话的哪个词最能表现这里海水的异常美丽? (五光十色)课文怎样具体写海水的五光十色?读一读。3、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的确异常美丽,我们来齐读一下好吗?像这样,多遍朗读同一内容的课文时,每遍读提问的角度不同,训练的目的各异,学生经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加深了,朗读的兴趣更浓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基于.NET + Castle框架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详细阐述了医院信息系统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开发过程中使用的.NET技术与Castle框架,探讨了运用.NET平台与Castle相结合建立WEB应用程序的方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NET平台;Castle框架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医院已成为当今医疗卫生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是医院第一资源,是医院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因此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一切子系统的基础,只有实现好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系统中档案管理、药品管理等其他子系统。 目前多数医院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Electronic Human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 eHR)仅能够实现人员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等基本流程,结构简单。工资管理及档案管理等方面实行单独管理,与人力资源信息难以总合运行,信息查询过程繁琐,某些流程不规范、不严谨,时有漏洞,系统功能不完善,统筹运用存在困难。因此,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非常有必要,它能够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微软公司的.NET平台偏重于应用系统的快速开发,而Castle[1]正是针对.NET平台下开发的一个优秀的开源框架。基于.NET与Castle框架下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既保持了.NET平台下快速开发的优势,又使整个系统的架构非常合理。 1 系统分析与设计 1.1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根据医院人事部门的职责及实际需求,将系统分为五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机构编制管理、人员信息管理、薪资福利管理、查询统计管理。系统总体功能框图如图1。 1.2 系统各功能模块分析 1)系统管理。设置系统管理权限,普通职工无权限修改信息资料。 2)机构编制管理。设置单位的组织机构,包括机构设置和机构详细信息,实现科室详细信息的查询,如产科:科室简介,人员简介,诊次安排等。 3)人员信息管理。管理和查询单位职工的相关信息,包含基本信息、个人简历、离退休登记等。 4)薪资福利管理。实现单位职工的薪资福利管理,包含当月工资管理、个人所得税率、职员奖励及惩罚管理。 5)查询统计管理。实现万能查询,职工可对任何信息按指定条件进行查询。 2 系统技术架构 2.1 .NET平台与Castle框架 .NET平台[2]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全新的计算平台,为在因特网环境中开发Windows 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移动计算等提供了一个一致的开发环境。 Castle是.NET系统级框架,是通过将一些成熟开源应用进行无缝整合而成的一套完善的应用系统框架,是.NET平台的一个开源项目,从数据访问框架ORM到IOC容器,再到WEB层的MVC框架,基本包括了整个开发过程中的所有内容,为开发灵活、稳定的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好平台。其中包括了ActiveRecord[3]、MonoRail及Windsor。 ActiveRecord是一个O/R(对象持久化)工具,实现了数据库操作从传统SQL模式到基于对象模式的转换和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分离,提高了系统开发对数据库的透明度和开发效率。其对ORM框架Hibernate进行了封装处理,且为ORM提供对象持久、关系对象查询等功能。框架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主要有:透明的持久对象层;客户端应用对象空间与数据库服务器端元组空间的映射[4]。在ActiveRecord的实现中,Model对象必须继承于Active-RecordBase对象以便于Castle容器进行控制,限制Model对象从其他非持久化对象继承的可能。 MonoRail是Ruby on Rail的.NET实现,是一个MVC Web框架,包括Model、Controller、View三个元素,MVC采用前端控制器模式。在界面表达方式上MonoRail采用模板引擎输出,MVC框架以不同方式把URL映射到服务器代码类上,这些类称为“Controllers”,负责处理到来的请求、用户输入和交互、执行基于输入和交互的相应的应用和数据逻辑。一个Controller类一般会调用单独的“视图”组件,该组件负责生成请求的实际的HTML输出。视图是负责显示应用程序的用户接口(UI)的组件[5]。 Castle IOC[6]是一个IOC工具。Windsor是Castle的底层核心实现,是Castle的一个IOC(依赖注入)容器,构建于Micro Kernel之上,能检测类并了解使用这些类时需要什么参数,检测类型和类型之间的工作依赖性,并提供服务或者发生错误时提供预警机制。 2.2 架构模式 系统采用B/S三层架构模式,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持久化层,使程序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安全性、平台无关性和可维护性,且各个层次清晰,架构合理,更加符合面向对象思想[7]。体系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2.2.1 .NET实现系统表示层 表示层是用户直接接触的层面,包括了用户与系统的所有交互。 2.2.2 Castle IOC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是系统的核心层,集中于整个事务的处理过程。Castle IOC会自动去连接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所有的组件配置都放在Components节点中。 2.2.3 Castle ActiveRecord实现系统的数据持久化层 采用ActiveRecord,支持先有实体类,然后由实体类生成数据库表,集中于整个数据的处理过程,减少了代码量,保证了效率和质量。 3 系统实现 .NET技术与Castle框架的结合,为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Web开发模型。应用以上方法,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 Server 2005[8]开发和实现了淄博市某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系统管理模块、机构编制管理模块、人员信息管理模块、查询统计管理模块和薪资福利管理模块五个模块的功能。经过近一年来的运行,系统稳定性强,易维护,易扩展。且具有以下优势: 在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医院不同专业技术人员都可以像操作Windows桌面一样进行可视化操作,同时支持不同的用户身份登陆,分布交互。做为HIS系统中的eHR系统,也是医院信息流、资金流、药品入出等各方面的中心枢纽,对业务处理的实时性和共享性要求比较高。为了保证系统的效率,在系统架构上,采用数据库服务器并行处理,分担处理负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交互能力。 4 结束语 该文通过研究当今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在Castle框架的基础上,对医院eHR体系结构进行研究设计。目前Castle框架已经在Web项目中得以推广,该种开发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极易系统的维护与扩展,相信在以后的软件开发构建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集成框架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提高企业人才管理的效率。基于Java EE平台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使用Struts/Spring/Hibernate集成框架开发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用了MVC模式将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完全分离,使用依赖注入提高了系统组件之间的独立性。使用Struts/Spring/Hibernate集成框架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比传统的多层模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关键词:Struts;Spring;Hibernate;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依赖注入 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以人为本”突出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竞争由外部竞争逐渐转变为全方位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更是企业竞争的焦点。 1998年前后,我国的很多大型企业都逐步认识到引才、用才、留才的重要性,于是,很多企业都先后设立了人力资源部。国内的一些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到现在,人力资源主要从事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而信息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也由此脱颖而出。 同志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为政之道,要在得人”。新世纪、新阶段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使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1]但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于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传统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机构比较庞大,工作任务繁重,各种工作由于使用人工来操作极易出错。建立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 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求,设计了基于Java EE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架构,采用Struts/Spring/Hibernate集成框架为基础进行了系统设计,采用MVC、依赖注入、过滤器等技术简化了系统开发,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 系统需求 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决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希望通过这个系统的实施规范人事档案的管理,规范薪酬体系和薪酬发放的管理,规范人事的调动管理、培训管理和激励管理。并对招聘工作的职位、简历、面试、招聘题库、招聘考试、录用等环节加以规范。系统还需提供人事档案的导出和报表功能。 本系统将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薪酬管理、调动管理、培训管理、激励管理和招聘管理六大功能。其中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是本系统的基础数据和核心内容。包含人力资源档案登记、人力资源档案登记复核、人力资源档案查询、人力资源档案变更和人力资源档案删除四个子模块。薪酬管理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系统管理模块设置薪酬标准项目后,进行薪酬发放登记。员工工作机构和职位发生变动的时候,通过调动管理执行登记员工调动档案,并登记其新的机构,职位和薪酬标准。通过培训管理进行教育培训档案的建立,修改和维护,培训信息等工作。激励管理主要信息包括获奖人员,奖惩时间、奖惩内容、奖金类别等信息,可以对每个员工奖惩信息进行增加、删除、编辑操作。招聘管理实现当某个岗位出现空缺的时候,或者随着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招聘新员工的时候,通过这个模块。后的职位可以进行修改。另外,需要提供职位查询的功能,查询已的职位,并对已的职位录入应聘者信息。 2 开发平台选择 2.1 Struts/Spring/Hibernate集成框架 Struts/Spring/Hibernate集成框架是Struts、Spring和Hibernate三种技术的有机融合,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Java EE架构。在Struts/Spring/Hibernate集成框架中,Struts的作用是提供MVC模型,将界面、业务逻辑和数据分离,并提供一个高可扩展的架构。Spring作为依赖注入的容器,将项目中的构建进行粘结。而Hibernate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数据服务视图,将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进行高度抽象。[2] Struts 是目前创建Web 应用最常用的表现层MVC 框架实现,是JakartaApache 的一个开源项目[3]。基于Model2 的Struts框架利用控制器和定制标签库将应用中的模型和视图分离,达到了层间松散耦合的效果,同时提高系统的灵活性、重用性和维护性。作为开源项目,Struts经受了大量实践的检验,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系也日臻完善,并且对其他技术和框架显示出良好的融合性。[4] Spring由Rod Johnson创建,它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Spring使用基本的JavaBean来完成以前只可能由EJB完成的事情。然而,Spring的用途不仅限于服务器端的开发。从简单性、可测试性和松耦合的角度而言,任何Java应用都可以从Spring中受益。简单来说,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控制反转(IoC)和面向切面(AOP)的容器框架。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Hibernate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既可以在Java的客户端程序使用,也可以在Servlet/JSP的Web应用中使用。 2.2数据库服务器(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2005是微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企业级数据库产品,它在企业级支持、商业智能应用、管理开发效率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增强,是集数据管理与商业智能分析于一体的、极具前瞻性的下一代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 SQL Server 2005基于SQL Server 2000的强大功能之上,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解决方案,它将会给不同规模的组织带来不同的帮助。采用SQL Server 2005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综合考虑了系统规模、吞吐量、支出成本以及技术适应性等方面。 2.3应用服务器(Tomcat) Tomcat 是一个小型的轻量级应用服务器,在中小型系统和并发访问用户不是很多的场合下被普遍使用,是开发和调试JSP 程序的首选。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采用Tomcat 5.5做为应用服务器。 3 总结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技术来构建系统,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须要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而采用Struts/Spring/Hibernate集成框架可以提供一个高可配置和可扩展的系统,系统可以经过部分修改直接适应其他企业的需求,达到了软件重用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TBAC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 摘要:针对当前流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析了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以TBAC技术为参考,将此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系统根据用户的访问请求判断其合法性并分配给其相应的角色,提高了系统中资源负载均衡度,确保了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给出了TBAC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 关键词:TBAC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1]是当前备受企业管理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正在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的重视,如何管理好企业内部员工信息,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可以规范化、自动化的企业人力管理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如何利用最新技术生成安全可靠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已成为计算机行业中的热点问题。 在以往的研究中,为保障人力资源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常用的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实时检测是随时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对系统进行的各种攻击;数据恢复是在安全防护机制失效的情况下,进行应急处理和响应,及时地恢复信息,减少被攻击的破坏程度,包括备份、自动恢复、确保恢复、快速恢复等。这些安全保障体系只是从表面上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本文将TBAC(Task based access control,TBAC)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 1 TBAC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简介 1.1 TBAC技术简介 R K Thomas和 R Sandhu等人在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Task based access control,TBAC)。其核心思想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保护资源。在这种策略中,主体对客体的访问,不仅依赖主体和客体的授权关系,还依赖于主体当前执行的任务以及任务的状态。 客体的访问控制将根据主体执行的任务情况发生变化。 当且仅当相关任务处于活动状态时,主体的访问权限才能有效,否则权限将被冻结或撤销。因此,TBAC是一种动态授权的主动安全模型。 TBAC的基本思想有以下几点[3]: 1)将访问许可与任务相结合,每个任务的执行都被看作是主体使用相关访问许可访问客体的过程。在任务执行过程中, 因为任务都是有时效性的, 所以在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中, 用户对于授予他的权限的使用也是有时效性的。 2)访问许可的有效性与任务的执行状态有关,只有当任务处于运行状态时,主体才能使用许可。 3)任务与任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TBAC 是在工作流的环境考虑对信息的保护问题,在工作流环境中,每个任务的执行都与以前的任务相关,相应的访问控制也是一样。 1.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增多,企业的部门不仅在数量、品种上增长快,而且人员的调动情况也非常多,使技术部门对企业的人事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不能及时反映企业人员分布的真实情况,并由此带来了种种弊端,企业内的资产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都亟待改善[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维修计划、相关资源和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了人才招聘、人事信息、教育培训、绩效管理、考勤管理、统计报表等功能模块,涉及到人才的招聘录用、员工基本信息的管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员工的福利待遇、员工出勤情况以及对企业员工数据的统计报表等。这些模块的设置都涉及到企业内部运营的重要数据,因此,此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2 TBAC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问题,将TBAC技术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 利用TBAC技术的时效性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资源的合理分配,达到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如图1所示,主要设计思想为:首先用户要向系统发出访问请求,即填写相应的验证信息以及要访问系统中的哪几个模块,系统根据其填写的验证信息判断此用户的合法性,如果是合法的用户,系统进一步根据其要访问系统中的哪几个模块分配访问时间T,最后,系统赋予此用户角色R,给予其用户名O和密码***,当此用户的访问时间超时后,角色R被收回,此用户再次利用用户名O请求访问此系统时,系统将自动关闭并给予提示“此用户已超时”;如果是不合法的用户,系统将自动关闭,拒绝此用户发出的访问请求。 TBAC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定义: 定义1:S是主体的集合,客体通常为请求访问系统的用户; 定义2:O是客体的集合,主体是指对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模块; 定义3:R是角色的集合,角色是系统中的语义表达,表示被授予角色的主体的权限; 3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问题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将TBAC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在用户访问的过程中根据其访问请求系统判断其合法性,并且对此用户赋予相应的角色,当此用户的访问时间超过到系统分配的访问时间后,系统收回赋予的角色,从而确保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e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 明基逐鹿软件(苏州)有限公司是一站式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它的主要业务是以信息化经验为基石,普及企业信息化应用。 方案介绍 Guru eHR的设计思想是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比较容易地获得所需的关于组织体系、薪酬福利成本、人力资源状况等的静态数据,也能方便地获得各种变动信息来进行趋势预测,在企业内实现信息共享,让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业务在信息系统的协助下变得更加高效、快捷。 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些先进管理思想在Guru eHR人力资源软件系统中得到应用。Guru eHR在产品设计采集原型阶段,吸收了明基多年积累的制造、研发、营销等多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充分了解企业营运作业,充分了解管理者、决策者及IT部门不同层面的需求。Guru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和人力资源系统设计分析工程师通过采集并实施包括大中型外企、大型国企在内的众多企业,帮助用户根据软件的优势重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得到更加高效和合理的管理流程以及工作方式。 方案亮点 基于Web的应用: 基于.net技术架构设计的多层B/S结构,具备集中化管理和维护客户端的免安装和零维护降低企业的维护成本等特点。 开放的、可扩展的应用:系统为企业提供的是一个企业信息化平台,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效率应用:系统在数据库设计时,将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完成的工作作为业务逻辑部署到应用服务器上来,从而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效率。 跨平台多数据库支持:系统采用.net技术开发,可以在多种主流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实现对多数据库的适配,方便用户对系统的扩展、升级、维护,同时也能充分保护用户的投资。 XML技术与数据交换平台:系统利用XML技术和SOAP协议进行对外的数据交互,使得系统具有更强的交互功能。 实时接收不同的考勤机数据:数据接口是标准的、开放的,事先预留好的,可以接收对各类考勤机的输入数据。用户仅需要单独开发一个简单的数据接口即可。这适用于企业不同的出勤和用餐需要。 适用行业 主要针对集团化和全球化企业,在零售连锁、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媒体娱乐、制造业、快速消费品和能源等行业都有众多标杆客户。 明基逐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吸收明基在制造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适于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应用。而目前Web site不能支持linux、unix,明基逐鹿未来应该考虑支持多平台。多语言的明基逐鹿产品目前只支持中文简体、中文繁体和英文,可以考虑陆续开发其他语种。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浅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运用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在高校中的建设与应用一题展开了研究,同时结合信息化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与笔者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运用建议,以期能够带来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 系统建设 系统运用 一、前言 人力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是对高校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所做出的大胆创新,其不仅凸显出了团队内部的团结协作精神,而且还充分法发挥出了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高资源共享与管理工作效率。在最近几年来,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在我国各大高校内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方面帮助高校节约了很多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另一方面还大幅度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应用价值,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增强了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 二、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在高校中的重要性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的建设效果 首先,通过建设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能够为高校管理者各项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全方位的参考意见,管理者和领导人员能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获取最新的人事工作变化,关注高校内部最新的人力资源动态;其次,赋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透明性、公开性以及公正性特点。高校管理者可以将最新推出的职称评定标准与绩效考虑结果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公布出来,从根本上减少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再次,提高信息查询的便利性。高校内部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随时获取各部门的人事信息,校内的教职工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查看自己的薪资待遇与相关文件通知等;第四,有利于招收与管理优秀人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高校管理者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内部教职工真实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较好的对优秀员工与骨干教师进行岗位调整,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将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而且还可以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将优质的人力资源长时间的留在学校内部。 (二)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的运用意义 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本身是时展与进步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新兴事物,因此其不仅能够更好的满足于高校在新形势中对优秀人力资源的管理需求,而且还能够促进数字化大学校园的顺利构建。除此之外,由于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的应用是对传统管理模式所提出的改革,因此它能够高效解决很多传统管理模式中的一些问题,提升高校内部团队的写作能力与凝聚力,以此来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朝向规范化与高效化的方向所不断发展。 三、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在高校中的构建 (一)系统建立 高校在建设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时,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工作是构建出相匹配的信息系统。具体解释,信息系统的内部构架大致分为三层,其中包括系统支持层、功能模块层以及系统应用层。其中,系统支持层中包括数据库、外部接口以及运行环境等;功能模块层中则包括不同业务种类的子模块,例如人才招聘模块、职务分类模块、薪酬管理模以及人事培训模块等;系统应用层中同样包括多个子系统,比较常用的有权限管理、信息查询以及Portal自助等。 除去上文中所提到三层构架以外,为了保证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的正常运作,高校同时还要构建出完善的校园网络与数据系统。首先,高校需要尽快完成对校园网载体的构建。校园网主要运用的是综合布线技术所构建完成的,其本身具有着高便捷性、高安全性的特点,能够全方位的满足于高校内部经营决策、教学任务以及人事管理等各项工作需求;其次,积极构建数据库载体。高校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针对学术研究成果、教学信息以及人事信息来构建出完善的人力资源数据库,以此来为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的顺利应用打好基础。 (二)系统维护 在基本完成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的建设工作以后,为了提升此系统运行的高效性,高校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维护:首先,针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进行规范化处理,及时的更新数据库中的信息,同时保证系统输出信息的可靠性;其次,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在高校内部日常的人事管理工作当中,很多时候会产生相互关联且职能突破的情况,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管理资源浪费与工作冲突,管理者要将业务流程优化到最好的状态,以此来提升信息系统运作的高效性与流畅性。 四、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在高校中的运用建议 首先,高校内部的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为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的顺利运用创造出有利条件。人力资源管理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系统内部的相关信息来有针对性的调整人力资源的薪资待遇与岗位等级,争取将优秀人力资源的真正价值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其次,在高校以往的人事管理工作当中,需要由人事管理人员来手动处理薪资计算、考勤安排、信息管理等多项工作,这些种类复杂的工作内容会占用人事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十分容易出现错误。为此,高校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人力资源系统中的自助服务功能,可以将信息变更与信息调整工作交给高校内部的教职工来自行完成,最后再有系统管理人T来进行后续的审核与批准处理,以此来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访问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进入到了高效的信息化时代。但是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管理信息系统中安全性的设计则成为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对网络资源进行访问控制都可以极大地减少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本文分析了RBAC访问控制模型,并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业务逻辑,确定了模型中的用户、角色,资源,权限,通过对用户赋予不同角色,给不同角色不同的对资源的访问权限,有效控制了系统资源的安全性访问。 【关键词】角色;访问控制;角色;授权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和机遇挑战。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不断发展,不仅与企业的工作管理模式、办公效率及企业整体发展策略有极大地关系,而且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及个人发展规划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1]。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充分利用企业网络资源,简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流程,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效率,加强不同部门的协作;增强员工自助服务的功能,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由于企业用户众多、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的业务繁多,相互之间又联系密切,因此如何保证系统资源被正确、有效的访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RBAC 访问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资源去做某件事情的能力,访问控制是一种手段[2],它不仅规定了“谁”能以“何种方式(权限)”去访问某种“资源”,甚至对可访问资源的类型都能加以控制。具体的控制方式可以在计算机系统或者外部设备中实现。 RBAC是Role-Based Access Control的缩写,即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这种模型将访问控制看作是“Who对What进行How的操作”。其中Who代表权限的拥有者或主体(如Principal、User、Group、Role、Actor等);What代表可访问的对象或资源(Resource);How代表了具体的权限(Permission)。RBAC的关注点在于Role和User, Permission的关系。在这种访问控制中,权限与角色相关联,用户通过成为适当角色得到这些角色的权限;极大地简化了权限的管理[3]。 RBAC作为目前比较流行的访问控制策略,它通过在用户及访问权限之间引入“角色”的概念,将用户和权限分离。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用户分配合适的角色,对角色进行授权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在这种策略中,一个用户允许同时拥有多个角色,一个角色也可以同时分配给多个用户;一个角色也可以包含多个权限,一个权限也可以被多个角色包含。RBAC模型图如图1所示。 三、 系统访问控制设计 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进一步细化用户对系统模块的使用权限,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引入基于权限的访问机制,可以将企业实际的管理权限具体分配到不同角色的用户身上,使用户对系统的操作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安全设计采用了用户-角色-模块(资源)的三层安全模式,分别为用户层、角色层和模块层。通过对用户、角色和权限之间建立联系,能够控制用户在系统操作时拥有角色对应的权限,表现为对于不同的角色允许操作不同的功能模块,有效避免了越权行为的发生。 (一)角色的认定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角色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各种工作任务而创造的,用户则依据其责任和资格来被指派相应的角色,当一个工作任务结束后,用这个角色即可被撤销,如果有别的任务则重新分配其它角色。角色可根据企业管理需求变化被赋予不同的权限,而权限也可根据需要而从某角色中收回[3]。此种方法更符合企业的用户、组织、数据和应用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多用户、多部门的开放系统,其管理的信息多且复杂。通过问卷调查、与企业各部门员工交流,我们了解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以及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并结合中小型企业管理的特点,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业务,本系统角色主要划分为系统管理员、模块管理员和普通用户。 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具有对用户、角色、模块的管理功能;还包括对用户的角色定位,权限授权等功能; 模块管理员:拥有对相应功能模块的管理功能; 普通用户:权限最低,根据被赋予的角色不同,拥有对不同模块的访问权限。 (二)权限的认定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对权限定义为对某个资源模块的访问,一般包括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四项基本操作权限。 (三)资源 资源是对细化了的系统功能模块,本系统中划分的主要功能模块有:系统管理,人事信息管理、绩效管理、考勤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和员工自助等七个模块。 数据库设计部分分别设计了用户表、角色表、资源表和操作表四个基本表,并根据这四张表生成了三张关联表,分别为用户-角色表,操作-资源表(即权限表),以及角色-权限表。用户、角色和权限的关系如图2所示。 用户和角色之间,角色和模块之间都是多对多的关系,比如人事信息管理员角色的权限允许其对人事信息进行增加、修改、删除以及查询操作,同时具备普通员工角色的修改个人密码、查询考勤记录等权限,而招聘管理员角色具有对个人人事信息查询的权限及招聘管理的所有权限、普通员工角色的所有权限等。用户对模块的访问变成用户以某种角色对某个模块进行访问。系统安全管理图如图3所示。 四、系统访问控制的实现 (一)访问控制模块的组成 (1)基本信息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等。这部分由系统管理员来设置,其中用户是使用该系统的所有员工;角色管理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企业具体业务管理设计出不同角色,比如:人事信息管理员、考勤信息管理员等;将权限管理保证系统合法用户的具体操作权限,可以精确到操作对象的范围,主要分为浏览、添加、删除、修改四个基本权限,达到有效分级的目的。 (2)授权管理:系统管理员根据员工的日常工作职责,为员工赋予不同的操作角色,根据员工在业务中的等级分配具体的操作权限,当该业务完成后,该角色允许被修改或者删除。进一步提高用户访问的安全性。 (二)访问控制实现过程 当用户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成功登录后,如果要对系统的某个资源即功能模块进行访问时,系统首先从该用户角色管理表中取出当前用户拥有角色,再根据角色功能表中取出每个角色具有的对功能模块的访问权限。用户对每个模块在进行访问之前都要先判断该用户是否对该模块具有访问权限,如果有则操作可行,如果没有权限则禁止访问。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于共享经济模式的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摘要:针对社会零散用工需求,在共享经济模式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线上一线下管理系统。首先,阐述了该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云端管理平台、用工供给方模块、用工需求方模块、支付模块、用工需求检索与显示等功能单元。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实时位置和用工经验的用工供给方推荐算法。最后,给出云端管理平台和移动终端应用的具体设计。该系统做到用工供给方的实名登记和注册审核,可更好调动社会零散或空闲技术工人满足市场用工需求。 关键词:共享经济;线上线下;人力资源管理;云平台;安卓应用 1.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和应用,催生出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模式。该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在互联网上搭建共享平台,把拥有并愿意分享闲置资源的个体和需要这些资源的个体组织到平台上来,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实现对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此创造价值。 在共享经济模式中,闲置资源包括闲置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各类资源,其中人力资源包括体力、技能、知识、经验等,物力资源包括房屋土地、设备设施、车辆船舶、乐器、服装等,财力资源主要是闲散的资金,信息资源包括科技信息、大数据等。 目前,在闲置实物资源共享平台研究和建设方面已卓有成效,比如在交通出行方面的滴滴、车位共享的丁丁停车、房屋出租的链家、单车共享的ofo等。而在非实物资源共享平台方面,也出现了面向特定用工领域的共享平台,如家庭装修的土巴兔装修、家电维修的家生活、货运搬家的蓝犀牛等。 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社会运转效率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在现有面向特定领域的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和设计了一种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的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在通用的社会闲置人力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能够在经济转型期帮助国家和企业缓解人力资源闲置压力,提高社会整体人力资源利用率,同时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满足社会需求。 2.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整体设计 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整体包括云端管理平台和移动终端应用两大部分,其中云端管理平台部分包括供给方推荐模块、订单推送模块、数据库模块、终端通信模块、调解仲裁模块等,移动终端应用部分包括用户注册模块、需求模块、检索显示模块、定位模块、支付模块、用工评价模块、反馈投诉模块等需求方和供给方共用的模块以及供给方专用的供给资格申请模块和抢单模块。如图J所示。 通过系统各模块的紧密配合,即可组织社会闲置人力资源开展用工来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社会价值。结合各个模块的作用,整个用工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1用户注册 用户是日常生活中用工供给方,也可能是其他用工的需求方,因此系统采用供给方和需求方共用同一个移动终端应用的设计方式,能够较好地实现同一个用户在用工需求方和供给方角色的转换,并减少对终端存储的占用。 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应用的用户注册模块,使用手机号码来验证用户真实身份,完成用户注册。注册成功后,默认为需求方角色,可添加个人昵称、年龄、家庭住址、个人简介等个人信息。 需求方可通过供给资格申请模块申请成为某种用工需求的供给方,通过系统审核后即可成为用工供给方。供给方须为具有特定职业技术资质的个体或法人单位,需要向系统提交供给方照片、身份证、银行卡账户和职业技术资质证书等信息。 对供给方,可在移动终端应用中设置供给方/需求方选择开关,来完成用户角色转换,方便或接受用工需求。 2.2需求 需求方可通过移动终端应用的用工需求模块,在管理平台用工需求。用工需求信息至少包括用工需求类型、单次用工费用、用工预约时间、用工地点信息。 需求方选择用工类型后,需求方终端应用中的定位模块自动向云端管理平台发送需求方位置信息。云端管理平台通过终端通信模块接收位置信息,并通过供给方推荐模块执行供给方推荐算法,从数据库中选取合理的供给方形成供给方列表,发送给终端。需求方可从该列表中查看供给方信息,并从中选择合适的供给方用工需求。 需求方也可直接选择用工类型后直接用工需求,由云端管理平台接收该需求后,通过供给方推荐模块内的推荐算法运算处理,由订单推送模块向选定的供给方推送该需求,并由接收到该用工需求的供给方通过抢单模块进行抢单,来确定最后的用工供给方。 用工需求一旦明确供需双方后,该需求即转变为订单,进入订单执行流程。 2.3订单执行 订单确立后,订单双方可互相查看对方联系方式,在用工实施前可就时间、地点进行确认,对详细的用工内容进行沟通,并可在用工指导价格基础上进一步对具体用工报酬进行协商。双方达成意见一致后,由用工供给方提供用工,在用工完成后通过移动终端应用输入最终用工报酬并确认用工完成。 供给方完成用工后,由需求方z查用工质量。如果用工质量满足需求方标准,由需求方通过移动终端应用的支付模块向供给方支付相应的报酬,并通过用工评价模块对该次用工进行五星制评价。供给方接收到付款通知后,通过终端应用确认收款,同样对用工需求方进行评价。双方评价完成后,整个订单执行过程顺利结束。 反之,如果用工质量未达到需求方要求,经与用工供给方协商无效后,需求方可通过终端应用的反馈投诉模块提交投诉至云端管理平台,由云端管理平台的调解仲裁模块负责协调处理。 3.用工供给方推荐算法研究 为了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和用工质量,设计了一种基于用工供需双方实时位置和供给方经验的用工供给方推荐算法。系统用工供给方推荐示例如图3所示。图3中,用工需求方通过用工需求方终端,向云端管理平台发送用工请求,这一用工请求中包含用工需求方性别、用工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云端管理平台收到该用工请求后,会向用工需求方终端和用工终端a-h发送位置指令,首先获取用工需求方和用工供给方的位置。 获取到用工需求方和用工供给方的位置后,云端管理平台根据所设计的用工供给方推荐算法向用工需求方推荐供给方,如图4所示。 首先将各用工终端的位置与用工需求方的位置进行比较,选出距离用工需求方距离小于阈值距离的用工供给方,即图3中虚线所圈范围内的用工供给方b-f。 然后,云端管理平台向用工终端b-f发送查询指令,查询其是否正在执行用工任务:若用工供给方回复为未执行用工任务则表明该用工供给方可被推荐,若其未做出回应或者回复表示其正在执行用工任务则会去除该用工供给方。例如用工终端6的用工供给方正在执行任务,则会将其去除。 接下来,云端管理平台判断用工供给方c-f注册时的性别与用工需求方的性别是否相同,将性别不同的用工供给方去除。例如去除了用工供给方c。最后将剩余的用工供给方位d、e、f,管理平台会据用工供给方信息等进行排序,将排序后的结果发送至需求方控制模块。 用工供给方信息包含用工历史情况、认证情况、用工需求方评价等。如用工供给方d、e、f的用工历史依次减少,则管理平台会以d、e、f的排序向用工需求方展示用工供给方;如用工供给方厂经过认证,而用工供给方d、e未经过认证,则管理平台会优先推荐用工供给方厂;如用工需求方5星制评价结果更优,也会获得管理平台会优先推荐;管理平台还可根据用工需求方之前选择的用工供给方来推荐,将曾经被选择的用工供给方优先推荐给用工需求方。 在将用工供给方列表发送给用工需求方后,用工需求方可以通过用工需求方终端选定用工供给方,如用工需求方选定的用工供给方为e,则管理平台会向用工供给方e发送用工需求方位置、联系方式等信息,从而使得用工供给方e达到指定位置完成用工任务。 4.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 4.1云端管理平台系统实现 云端管理平台使用Gentoo操作系y,搭建了基于LAMP(Linux+Apache服务器+Mysqz数据库+PHP语言)的管理平台运行环境,使用PHP语言基于Laraoe15框架编写了云端管理平台网页控制端程序和后台逻辑程序。网页控制端如图5所示。 通过网页控制端,系统管理员可通过用户管理模块对用工供给方注册资料和资质进行审核认证,通过权限管理模块设置各用户权限,通过订单列表模块查看用工订单供需双方资料及用工进度等信息,通过充值提现模块处理用户账户资金充值和提现请求,通过消息推送模块向用户发送日常信息提示等,通过意见反馈和投诉举报模块处理用户意见和用工订单投诉。 后台逻辑程序通过终端通信模块与用工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网络通信,使用供给方推荐模块和订单推送模块向合适的用工供给方推送实时用工需求信息,并通过数据库模块记录整个系统所涉及的用户注册信息、订单管理信息、用户评论和反馈投诉等信息。 4.2移动终端应用实现 根据移动终端应用各个模块功能和订单执行逻辑,在windows平台下使用android studio软件,设计实现了Android平台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中的页面设计如图6所示。 在Android应用程序中,用户通过注册模块输入手机号码完成注册,并在应用设置页面设置相应信息。注册后,通过需求页面用工需求;定位模块通过读取移动终端GPS数据并调用百度地图API来确定用工需求双方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云端管理平台进行处理,将用工供给方信息推送给需求方;需求方可通过需求供给方页面查看供给方信息。 5.结束语 本文在共享经济模式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于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管理的线上一线下交易系统,用于社会闲散用工管理。文中阐述了该系统的整体设计,提出一种基于位置和经验的用工供给方推荐算法,并且给出云端管理平台和移动终端应用的具体实现。所述系统能够实现用工供给方的实名登记和技术资质审核,可较好地调动社会零散或空闲技术工人的积极性,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得报酬,为社会平稳度过转型期起到一定帮助。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薪酬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 在薪酬信息化建设中,众多的方式已经进行了应用。但是,取得的效果不一。本文主要就薪酬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薪酬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 薪酬管理信息化 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问题 作用 引言: 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整个ERP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为企业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帮助。比如: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具有众多的模块、如:考勤模块、薪酬模块管理、组织管理模块、人事管理模块等等。不同权限的人员依据这些模块可以有效的对于企业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最终使得企业的各项业务有效运行。 因此,我们需要对于薪酬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薪酬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与研究工作,使得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薪酬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在应用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薪酬信息化管理之前,众多企业的薪酬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的单一性,缺乏统一性的操作。这种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企业进行业务处理远远滞后于企业人工成本发展战略规划,缺乏前瞻性。具体来讲,众多的企业在推广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前,只是简单的应用信息化中一些基本软件进行工资的统计与管理工作,按时进行工资的发放。@种局面的出现导致了两个问题的产生。 其一,这种管理应用的方式不具有高效化,不能提高薪酬信息化管理水平,花费了大量的成本。 其二,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对于企业薪酬成本以及有关信息不能进行及时的了解,也无法制定出后续有效的举措应用薪酬对于员工进行有效激励[1]。 二、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薪酬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 2.1降低业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其效率 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充分的应用可以降低薪酬业务管理人员工作量、减少其工作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具体来讲,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后台的回算功能通过与系统中其它模块的有效集成,可以依据企业实际需要,对于调整后的薪酬结构与薪酬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性统计与处理,使得有关薪酬工作管理的人员应用此高效化信息管理软件,就可以进行薪酬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大大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这种薪酬管理的方式具有高效性、无误差,对于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还可以进行有效的查询,使得各项数据始终保持一致性[2]。 2.2进行不同薪资结构处理流程的设计 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具有跨地区、跨部门、跨工种的特点,可以进行不同薪资结构处理流程的设计工作。具体来讲,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直接与时间管理方式进行集成对接,可以依据企业员工薪酬动态变化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工种的实时更新,最终在ERP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进行清晰的展现,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查询。比如: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会对于企业员工的薪酬档次、员工的离退休情况或者是其它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薪酬变动进行直接的放映,有关的人员通过在系统中进行有效的查询工作,就可以进行清楚的了解。 2.3为薪酬总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具有薪酬总管理功能,可以为薪酬总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比如: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通过有效的应用ERP人力资源薪酬总管理就可以充分对于下属企业的薪酬进行监控与管理,并且依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进行薪酬的有效调整,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很高的质量与效率,更好的应用薪酬保留大量的人才,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支持。 除此之外,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使得薪酬管理工作更加有效。比如: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薪酬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有利于企业充分应用有效性的薪酬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3]。 三、结论 对于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薪酬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问题进行有效性分析,有利于企业合理化的应用好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企业员工薪酬合理化管理,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打好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基于UML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模和开发 摘 要:传统的过程化建模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探讨了过程化建模技g和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UML建模技术的区别。具体分析了UML建模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给出了应用实例。 关键词:UML面向对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模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薪资管理等几大功能模块,本文选取其中的一些模块,基于UML建模技术进行系统的建模。 一、UML建模技术 UML作为一种建模语言,它的定义包括UML语义和UML表示法两个部分[1]。其中,UML语义描述了基于UML的精确元模型定义。UML表示法定义了UML符号的表示法,为开发者或开发工具使用这些图形符号和文本语法为系统建模提供了标准。在实际系统分析与设计中,主要是通过UML表示法对系统进行分析与建模。UML的主要内容即UML表示法可以由五类图来定义:用例图、静态图、行为图、交互图、实现图。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阶段,主要用到的图有用例图、静态图和交互图三类。UML的建模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2]。 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析 (一)系统功能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和薪资管理。根据系统使用内容的不同,将系统使用者划分为系统管理员、人力资源部业务员、绩效考核人员和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四类。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系统使用者的权限管理;业务员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劳动合同管理、薪资管理;绩效考核人员负责员工的日常考勤、考核;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例如绩效考核模块中的考核项目。 1、人事档案管理:当公司雇用新员工时,人力资源部业务员首先将新员工信息、社会关系,学习经历等信息录入系统,然后通过本模块下设的人事档案管理子模块进行员工信息的修改、删除; 2、考勤、考核管理:绩效考核人员首先通过日常考勤记录考勤员工的工作情况,考核管理模块用于员工团队精神等项目的考核,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可以针对公司的特征,设定考核项目、考核期间和考核等级。 3、劳动合同管理:该模块首先建立员工的合同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时可以更改员工的合同类型,对某个部门或员工进行合同续签以及试用期员工的转正处理。该模块改动的信息将由系统自动修改人事档案,因此在人事管理模块查看时,内容与本模块一致。 4、薪资管理:业务员通过工资参数和工资账套设置计算的所得税率、员工银行账号、建立账套及其对应项目,并将公司员工与其所属账套绑定;然后分别计算员工的应发工资、应扣工资和个人所得税;最后根据一定的工资计算公式根据上述工资信息计算员工的工资。该模块还负责将工资信息传送给财务部门。 (二)系统分析与建模 随着信息系统的开发逐步由传统方法向面向对象的方向发展,UML建模也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作为一种可视化建模语言,UML共定义9种模型图。这些模型图可归纳为3类模型:需求模型、对象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需求模型是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主要用于系统需求分析阶段;对象模型是从开发人员角度详细地描述系统;体系结构模型是从系统设计人员角度整体描述系统。简言之,UML可以从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两方面来描述统,静态结构定义了系统中的对象和操作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动态行为描述了对象之间的交互过程及通讯机制。UML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静态建模机制和动态建模机制两大类。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模块设计分为用户管理分系统、专业学科信息管理分系统、进出站管理分系统、事务处理分系统、安全管理分系统、人力资源业绩评估分系统、项目管理和评标专用系统等,数据挖掘分系统作为独立的模块对整个系统中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和决策支持,各个单位的干部管理中心负责各个站内的管理。 三、系统概述 本项目采用的是用例驱动的方法来获取需求。用例是从用户(或外界系统)的角度,通过描述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来理解系统的功能。要建立需求分析的用例模型,首先是获取业务角色(参与者),然后从参与者中找出用例,确定了系统参与者和用例之后,即可得到系统用例图。勤管理系统旨在对企业员工的出勤情况进行考察,之后将考勤与财务工资系统及相关的奖惩机制挂钩。整个系统由数据维护模块、统计报表模块、查询模块组成数据维护模块:包括员工基本信息维护。考勤信息维护设置考勤类别。通过维护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修改或扩展。统计报表模块:对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 四、结语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己经成为软件开发的主流技术。基于UML的面向对象技术是今后软件建模和设计的主流方向。要发展我国的软件行业,就需要从面向功能向面向对象转换,并在实际系统开发中使用UML。通过利用UML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实现可视化的系统设计,表示能力强大,同时概念明确,建模表示法简洁,图形结构清晰,容易掌握和使用。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云平台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摘要:该文是基于中小企业现状,同时又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通用性以及特殊性,所开发出的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J2EE平台,SSH框架,同时结合SOA,工作流等先进技术对业务逻辑进行具体实现。同时又结合目前流行的移动客户端技术,使得本系统完成了PC端,移动端的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 关键词:SH框架;移动客户端;管理系统 1 问题的提出 云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云时代提出了软件即服务的概念。也就是说,对于中小企业,并不需要太多的代价,和软件厂商进行前期需求确认,定制开发,上线,测试,售后等诸多环节。同样,也摒弃了过去以往太过标准化的软件界面,软件功能模式,有望迎接按需定制的个性化时代。同时,由于在云时代,云计算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很难计算的存储空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节省了大量的硬件成本。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资金,实际需求)来模块化,动态化的选择相应的云平台,云服务,云产品。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使得人力资源得到很好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有必要探索基于云平台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核心功能设计 2.1.1 招聘管理 招聘管理分为企业外部招聘和企业内部选聘。对于外部招聘,申请人员需要申请工作岗位,初试合格后,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信息收集,公司领导再进行复试,审核,合格后,办理录用手续,不合格者,退还所有资料。内部选聘,则是从企业内部人才库中选拔人才的过程。它对于企业在人才选拔中,同样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样需要进行初审,复试,审核等环节。招聘流程如图1所示。 企业人才库是从本企业进行优秀人才选拔的信息库,以便在企业内部进行晋升,转岗等,这种信息库的建立依赖于本企业内部其他信息资料的共享,比如可以按照月度考核,年度考核,考勤等基本资料进行筛选,综合,将最终优秀的人才保留与人才库中。这一方面能够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供给方面的保证。同时,极大地调动了本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2.1.2 考勤管理 考勤管理是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业务应用系统的核心,提供了统一的业务架构。可完成系统内对考勤数据的采集、接收、交换、分发、分析、查询、统计、管理等工作,为用户提供符合其身份的业务功能应用。同时,对其他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和管理,使各个系统之间可以快速互动交互,方便用户在办公平台上快捷处理各项工作,提高办公效率。 考勤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功能,同时,也是比较复杂的功能。一方面,考勤形式需要多样化,不仅仅需要在办公区域进行考勤,也需要对出差外出人员进行考勤。同时,考勤设备多样化,不仅有指纹考勤,人脸识别考勤,还应该具备手机定位考勤。此外,对于在考勤中,还有相对功能复杂的各种加班,请假,调休等。如图,是考勤管理模块的架构图,它将各种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或者局域网进行数据提交,将考勤数据进行分析,查询等。 2.1.3 考核管理 如图3所示,在考核管理中,首先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请示部门领导,公司领导后,根据本公司具体情况,来设置考核等级,考核结果系数等,然后设置考核模板,根据考核模板,被考核人,步骤及考核人,指定评议栏来设置考核流程,然后进行考核发起,填写考核计划,进行计划审核,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最后形成考核结果,同时还可以用报表进行显示。 2.2 系统架构设计 整个云平台可以分为基础架构即服务,包括硬件基础实施层、虚拟化、资源池化层、资源调度与管理自动化层。如图4所示: 2.3系统技术框架设计 整个系统技术框架中,采用了extJS与传统SSH框架相结合的方式,之所以进行这种架构,主要是基于开发效率及后期维护等多方面的考虑,我们知道,传统的JSP页面中,将前端页面与后台逻辑混杂在一起,显得十分混乱,而这种新的架构,可以很好的前后分离,前端主要将精力放在页面展现上,而后端程序员可以关注于服务器端业务逻辑的处理。使得整系统逻辑结构非常清晰。同时由于整体耦合度降低,使得协同开发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 同时,由于在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客户频繁变更需求的情况。采用extJS-SSH架构,是一种非常好的分层架构,其实质是面向接口编程。任何客户的业务逻辑修改,只需要修改相应接口,以及具体的实现方法,无需破坏系统的整体结构。这种特点也便于日后的维护。 4 结束语 本文在基于对5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基础之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发出了一套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云平台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它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考虑到中小企业经费有限,基于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使得他们能够更加自如,更加便捷的去选用相应的模块,功能。提高了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云计算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 在任何一个单位中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是为公司和企业输送新鲜血液的心脏。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比于过去来说已经开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并且公司和企业当中的领导者的决策对于信息数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当中数据和流程的优化已经成为了主要的趋势。在这篇文章当中,介绍和分析云计算以及如何将云计算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并且分析理论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新的模型将云计算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当中。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云计算 信息化 管理信息系统 1云计算的定义及其优点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云计算已经被广泛的进行运用了,这里所说的云计算,在狭义当中指的就是一个数据中心或者是超级计算机,只不过其是运用虚拟化技术进行搭建的。运用这种数据中心或者是超级计算机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和存储等服务。服务分为免费提供和按需租用两种。云计算在广义上总共分为三种形式进行服务分别是:IaaS、SaaS、PaaS。这里的广义上的云计算和狭义上的云计算略显不同,在广义上的云计算是一个厂商建立的网络服务器集群,这个集群可以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服务,服务中包括:数据存储、在线软件服务、计算分析、硬件租借等。 云计算拥有很强的个性化服务,任何一个客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服务的供应商申请计算机服务。并且在云计算当中支持的操作平台有很多,还能够满足多种终端的访问。在进行云计算服务申请的时候可以得到快速的响应。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现状 在现在的企业管理当中人力资源已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课题,因为在企业竞争当中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的竞争带来优势,并且可以让企业拥有新的活力。现在企业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系统也有新的要求。 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往往会有以下一些缺点。首先就是在思想上没有升级,思想上的还停留在过去的电脑使用方法,大多数还只是将电脑使用在上网查询资料、处理文档等方面,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使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资源和管理系统的思想。除此之外,运用过去的方法进行管理拥有的功能很少。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很多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当中还是停留在业务流程以及处理事务的层次上面,很少的单位可以很好的实现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 3以云计算为基础如何构建系统模型以及安全问题 将云计算作为基础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构建可以很好的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并且实现科学、高效、规范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云计算要求达到两种需求,首先就是要能够在大量的数据当中实现快速准确的稻荻ㄎ唬另一方面要求其能够高效率的对于大量的数据进行管理。 云计算可以很好的实现企业和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但是在云计算使用当中不可忽略的是云安全这一课题。其中安全就是要能够保证信息不会泄漏和遗失。一般会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对于云计算的安全问题进行考虑,首先就是要保证拥有一个严格的身份确认系统,保证在进入服务平台当中是拥有严格的身份认证。因为云计算是以网络平台作为基础进行搭建的,所以能够进行联网的客户都可以进行服务入口的连接,所以在进行身份验证的过程当中除了进行用户名和密码的设置,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口令或者加密狗,用这些方法来增加访问的安全性。其次,为了物理介质的储存出现问题导致信息的丢失,我们应该要对于数据进行备份工作,也就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多个数据库的建立。在信息的保存当中往往是多部分保存的,所以还要保证的就是信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要想在数据分布保存的情况下还能够进行准确的信息检索,那么就要求企业对于数据的编码是统一的。只有统一的编码才能够让数据在跨库检索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数据的失真。另一方面,在使用云计算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云计算目前真处在的是一个发展和研究的阶段,所以在许多的方面会有不成熟的地方,为了保证保密信息的绝对安全,企业和个人不应该将特别重要的保密信息上传到云端当中,而是应该讲这一保密信息放在本地进行管理。 云计算在很多的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种前沿的网络运用技术拥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优点,其中包括多种操作平台、快速响应的服务以及个性化的服务等。这些优点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意义,面对必须进行技术和思路革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说非常需要这种技术来为自身提供新的活力,所以云计算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新产品成功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我国是一个正处于转型期的典型的新d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不仅是面临国内的同类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全球市场的国际企业的竞争,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抓住竞争的优势,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完善企业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因此,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出发,研究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新产品研发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成功率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新产品;影响机制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严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的提升产品的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所生产经营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优势,才能实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绩效的提升具有正向的作用,能够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在新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优势,实现内部管理与研发之间的和谐互动,促进企业产品成功率的提高。因此,本文概述企业利用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推动新产品研发成功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新产品成功之间的关系研究 (一)全面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新产品的成功 一方面,企业内部的员工拥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实现企业利用员工的能力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增加。企业对于新产品的实践和改进需要在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企业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对人力资本利用。另一方面,企业的对于人力资源的全面培训,能够强化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水平,能够推动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尤其是通过全面培训,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组织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升级。企业能力的提高,对于新产品的研发和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是可以扩宽员工的知识领域,还可以为产品的成功提供更为开发的思想支持。 (二)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对新产品的成功的影响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尤其是现有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变化,新产品问世的时间不断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是随之缩短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优势把握住机会才能实现在竞争中研发新产品,实现企业在竞争中的成长。在企业内部,高水平的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创新决策和管理中,不仅可以避免过度集权的问题,还能实现企业产品创新水平的提升。对于员工来说,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还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满意度,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对于新产品的研发和成功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参与的影响下,企业的知识能够实现有机的流动,将企业创新产品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动力。 (三)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新产品的成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对于绩效考核的标准是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现在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竞争环境,对于内部的员工工作目标的完成与考核仍是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企业目标,都是要求员工完成现有的工作。在对员工考核的基础上,内部的晋升机制还会对于员工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在企业内部一些重要的岗位可以在内部员工中选拔,选拔的标准需要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尤其是那些通过长期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新产品创新具有重要贡献的员工可以实现通过内部晋升的通道,实现收入的增加,职位的晋升。这些对于新产品的成功都是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新产品成功影响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能够影响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尤其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这些技能和知识的更新都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实现,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企业新产品成功的影响机制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是中介效应,另外一种就是调节效应。 (一)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对于新产品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企业学习能力上,企业通过计划和经营实现企业资产的增加,对于无形资产的增加需要企业中的员工实现。这种无形的资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需要不断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并且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组织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到较多的能力,引导企业的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企业内部的学习效益,这对于新产品的成功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次,就是逆向工程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完善知识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于某一个产品进行拆卸,发现其中的技术单元,并且通过模仿学习实现知识完善的目的。值得一说的就是,这种知识的学习和完善过程并没有侵犯到对方的知识产权,还能实现企业的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利用逆向工程能力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可以实现对于国外技术的借鉴,尤其是对于资本积累较少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最后,体现在企业的动态能力上,动态能力是资源基础理论上的衍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发展,企业拥有动态能力可以实现资源的异质性,保证资源的价值,这些有着独特价值的资源对于企业的新产品的开发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能够形成新产品的竞争优势。 (二)调节效应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自由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现在环境的动态性己然成为一种新的特色,在这样的环境下,环境变化的强度、程度已经发展的方向不容易把握,这些因素对于技术创新发展的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对于企业应对环境动态性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根据环境动态性因素,确定企业研发产品的方向,缩短新产品问世的时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据环境的动态性进行调整,能够实现企业的适应性。经过研究发现,企业在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不断提高,目的是在动态的环境中,实现企业的一体化发展,并且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调节内部管理结构,实现一定的缓冲作用,为企业新产品的研发争取一定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对于企业新产品研发成功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三、结论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对于我国市场上的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多,不仅是国内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包括来自我国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国外的企业在技术以及资本能力上相对具有优势,对于我国的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企业应该不断研发新产品,满足市场上对于产品的需求,并且尽可能降低研发的周期,提高产品成功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新产品成功起着中介和调节的作用,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这不仅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和高效性,还能有效的提高新产品成功的概率,实现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摘要作为一个企业,想要快速稳健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管理质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在企业中的领导在最近几年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开始不断的分析和探究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进而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目标。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帮助。 关键词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关系 经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表明,企业通过对自身、不同的人力资源活动及其目标之间的关系的利用,进而促进自身竞争优势的提高。有很多的研究数据都有显示,很好的契合模式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战略和组合之间,企业战略会给人力资源实践组合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就连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实践组合之间的交互作用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具体的可以通过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率上体现出来。有一些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目标的实现,必须要进行一些有关员工的活动,而市场的需求则会随着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而有所增高,这时候企业就需要有足够储备的创新型人才,引导员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价值,进而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长处,将其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企业效益的进一步增长。 一、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前进,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企业管理竞争力,保证自己在这股激流中处于不败之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领域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其发展速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有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都认为,一个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过,现阶段还是有一些争议存在于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所以,研究和讨论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进而处理好企好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企业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影响 1.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作为一个企业,其发展战略的目标都不明确,怎么能够不断的发展前进呢?21世纪的市场是一个人才市场,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企业想要不断的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人才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这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不过,有很多的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规范督促自身的管理和运营,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决策,是很难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2.没有确定的市场外部因素。在市场中从始至终都存在很多的外部不确定因素,而一些宏观调控和政策则是这些因素的主要来源,国家的这些宏观调控和政策造成了很多不确定的外部因素存在于市场的环境之中,企业的外部市场没有一个井然有序的秩序,导致了企业在发展和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一些不必要的损失。3、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人才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是却没有战略性的指导,这就造成了这些人所处地位并不一定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使得其本身特有的才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其专业技能并不符合现在从事的工作,这就使得企业要求完成的任务得不到保证,针对存在的这种情况,企业要不断地完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充分的将人才的优势利用起来,进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二)企业战略和人才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源在企业的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企业如果想要促进发展战略的实现,就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好现阶段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情况,企业在实现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受到的人力资源的限制;另外,企业的经营和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做了重点的强调,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其目标的过程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绩效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有哪些意义。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用到企业的绩效管理之中有利于企业绩效评估更具系统化。在评价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情况时,不应该只是片面的,而是应该更全面一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挖掘出人才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每个员工的作用,那么企业整体的效率肯定会得到重大提升,效果是非同凡响的。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应用资源管理理念,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人才的任务则可以被保证是一致的,与此同时,还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将人才的潜在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了,增加了企业在同行之间的竞争力,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水平。 2.企业绩效受人力资源的影响。人力资源的规划对企业的绩效有着潜在的影响,在调配和培训人员的时候,在适当的时间以内,员工可以将自己的岗位正确的定位。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形势,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体现出来的。资源的规划工作面对着这样的情况更应该要做好,进而为顺利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员工的综合素质都是较为合格的,但并不是说就可以完全的胜任自己的岗位。 3.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有哪些影响。优胜劣汰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惯用的一种方式,对企业的人才选拔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在拓展竞争上岗的范围时,企业要以自己的改革人事制度的方向为依据,确定人选的方式则是公开报名和考试答辩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进行合理的监督,还要适应企业的管理,并成立一个存放员工基本信息的资料库,如此一来,企业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员工的基本信息。 (二)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通过现阶段对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二者的研究,存在着三种说法,第一种是说二者时间是贡献的关系,第二种是说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而第三种说法则是说二者之间是反因果的关系。这些说法还尚在研究之中,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不过,总的来说,企业如果出现了效益下滑的现象,那么肯定会影响到很多的相关事宜,例如,员工薪资涨幅、员工福利增加力度、员工年底分红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现阶段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的基础是资源,主要是对员工之间得到竞争关系加以利用,可以激发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另一种类型的基础则是控制,主要是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思想,保证企业制度的可行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多的利益,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摘要:简要介绍了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引入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构建了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型。重点介绍了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 0引言 我国国有建筑业企业受计划经济时期管理体制的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生产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大型建筑企业。国有建筑企业中,中央及发达地区的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明显优于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建筑企业。总体来看,国有建筑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源队伍庞大,人员构成复杂、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整体偏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落后等。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方面,我国国有建筑企业也开始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中有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也是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改革中重要的一个方向。 随着以波特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理论为代表的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成熟,人力资源管理开始转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1]。1981年戴瓦纳(Devanna)在《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战略观》一文中提出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1984年比尔(Beer)等人的《管理人力资本》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飞跃[2]。舒勒(Schuler)认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企业寻求通过人来达到目标有关的各个方面,是在员工们努力完成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影响他们的行为的所有管理活动[3]。我国魏明将其定义为一个以组织持续竞争优势为目标,与组织经营战略互动的管理系统。但Wright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Wright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为使企业达成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4]。 为了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提升组织竞争优势,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构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型如Wright等人(2001)认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系统,包括招聘、职位分析、薪酬设计、培训、考核评价等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二是人力资本存量,包括组织的管理型人力资本、知识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和普通型人力资本的总和;三是组织成员关系和行为,强调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个人意愿、相互情感和认知能力等[5]。我国文跃然教授提出运用GREP模型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诊断,将其评价和诊断结果和企业的人力资源及其管理机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作为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的策略要点,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其中GREP是指:企业治理结构(Governance)、企业资源(Resource)、企业的企业家(Enterprise)和企业的产品与服务(Product Service)[6]。 1构建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型 本文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构建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基于企业激励机制的薪酬系统、基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子系统,它们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 1.1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系统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关系。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应围绕产权和经营业务规划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包括基于组织变革的人力资源组织规划和基于企业经营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 1.1.1 基于组织变革的人力资源组织规划 国有建筑企业应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母子公司产权关系,减少独立法人层次,强化母公司管理监督职能,建立以母公司为管理核心的扁平化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基于组织变革的人力资源组织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决策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如果是国有独资公司,一般不设立股东大会;另一方面,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国有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就是要理清母子公司的产权关系,减少管理机构,缩短管理链条,形成“决策层-职能层-事业部(子公司)”这种扁平化的管理结构。 1.1.2基于经营业务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规划是对企业未来某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总量、专业结构、学历层次、技能结构等进行事前预测并做出相应的规划。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总量规划和人力资源结构规划。对于人力资源总量规划要做到控制和精炼普通管理人员队伍,吸引和扩大企业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级运营管理人才;对于人力资源需求规划要重点建设三支队伍即建立以董事长、总经理为核心的高素质管理团队,树立全新的市场营销意识,打造高级营销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市场营销辅助人员的三维一体专业化营销团队,完善管理技术团队结构,积极吸收高层次的管理技术人才,并使得各级各类管理技术人才队伍达到合理比例。 1.2基于企业激励机制的薪酬系统 基于企业激励机制的薪酬系统就是将激励机制运用到企业的薪酬系统的构建当中,通过建立科学的报酬体系,来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等。国有建筑企业薪酬系统可分为工资系统、福利系统和员工持股计划三个部分。 1.2.1工资系统 工资是指员工按月或按年度领取的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一般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组成。依据国有建筑企业员工的职位划分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工资可分为年薪制、职位工资制和弹性工资制等不同形式。 第一,年薪制。年薪制是国有建筑企业普遍适用的高层管理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年薪制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业绩和所承担的责任风险,确定其年度收入。年薪制将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收入同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者的工作业绩联系起来,对高层管理人员可起到了一定的激励约束作用。 第二,职位工资制。对于企业的普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可采用职位工资制。薪点制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职位工资设计办法,薪点工资结构首先依据员工的职位或职称划分确定工资等级,称为薪级,明确每一薪级的工资范围;然后,在同一薪级中依据员工学历、资历等不同条件划分不同的工资点,称为薪点,在薪级范围内明确薪点的具体数额。 第三,弹性工资制。对于企业中一些特殊岗位和特殊员工,为了加大激励力度,增强工作业绩,提高工作积极性,我们可采用弹性工资制度。如国有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应采用项目提成工资制,并缴纳一定的风险保证金,确保其工资收入的合理性、合法性。 1.2.2 福利系统 福利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除工资、奖金之外的各种保障、补贴、服务或实物报酬等。国有建筑企业的现代薪酬体系中,福利是工资的有效补充,是体现企业有意改善员工生存质量,关心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1.2.3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是指由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股权,并委托员工持股会管理运作,员工持股会代表职工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的一种新型股权形式。员工持股计划是将员工由雇员身份转化为企业所有者,员工和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因此,员工持股计划具有良好的长期激励效果。目前在发达地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二级企业中产权多元化已逐步推进,如北京建工集团同民营企业浙江广厦集团合作新建二建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其中广厦以现金入股占总股本56%,原二建公司以实物资本入股占34%,经营者群体以现金入股占10%[7]。 1.3 基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 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输入有力的人才支持,保证企业各项战略规划顺利实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可分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培训计划、创新用人机制三个方面: 1.3.1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员工的工作经历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的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同个人素质、个人工作能力以及个人努力程度有很大关系外,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从根本上也决定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国有建筑企业正处于产业重组、制度改革、人事调整的重要时期,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给员工制定一个科学的个人发展规划,对吸引和留住人才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3.2 员工培训计划 相比其他行业,建筑企业更需要一专多能,适应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建立科学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①做好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建立在人力资源规划基础上,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系统中,我们明确勾画出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结构和对人力资源各个方面的总体需求,并确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以及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此外,培训需求分析还应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协调,调查员工个人的学习要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符合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②建立长效培训激励机制。国有建筑企业向员工提供培训,要建立相应的竞争制度,尽可能提供机会让有能力,有潜质的员工早日享受培训机会,并且建立培训与员工的考核、晋升等个人发展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追求进步,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③建立培训结果反馈机制。定期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做好下一阶段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如调查收集员工对整体培训安排的满意度;对以接受培训的员工要进行测试与考核;定期测算培训回报率、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贡献等相关指标,衡量企业的培训投资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应有的回报等。 1.3.3 创新用人机制 为了有效利用优势人力资源,增强国有建筑企业的凝聚力,创新人才机制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和择优的原则;建立重真才实学,重工作业绩的用人标准;积极推行“干部聘任制”、“职务任期制”、“任前公示制”等制度;保障企业职工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 1.4 企业文化建设 国有建筑企业要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工程建筑企业,就必须加强柔性管理,建设、培育富有企业自身发展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创新文化理念,推进全体员工思想理念的更新。在企业文化上要确立明确的企业使命,培育、弘扬先进的企业精神;在员工思想上要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和积极进取的生产经营观;要实现用制度管事,用文化树人,改造经营者和员工的思想观念,以观念更新不断推动企业的变革和创新。②积极宣传,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全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知识、是理念,而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主体,企业要真正实现良好的文化氛围,就要建立一个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与人力资源管理相配套的全员文化培训和传播体系。③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员工整体能力素质。企业要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理念;制定各种学历培训、继续教育、岗位培训计划等学习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评估指标体系,把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着力点,放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上,推动企业内部的不断变革与知识创新。 2结束语 国有建筑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人力资源规划系统是基础,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分析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未来一段时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出的系统描述和规划;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和薪酬激励系统是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的保障措施,保证人力资源规划能够顺利实现,从而为企业实现战略规划提供人才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创造品牌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维持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美术 教育教学 改革与创新 论文摘要:绘画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象、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老师面临的严峻课题。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美感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教学必须承担这一启蒙重任。与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相比,现今的美术教育抛弃了“填鸭式”的僵硬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均衡发展。在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之余,更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小学美术教育通过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契合了时展的新要求,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必须紧密贴合素质教育的背景,充分彰显其在教育进程中的显著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适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遨游太空》一课中,笔者先作这样的引导: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外星人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外星人的头饰出场,把自己想象成在太空中,乘着自己喜欢的飞船在飞来飞去。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太空的游乐之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或做或画,把自己心里所想表现出来,效果很不错。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天性,要用儿童特有的语言,毫无保留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我手画我心。 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 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的方式,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使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3.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下就形成的,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同步发展呢?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笔者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4.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即使学生的创作与现实不符,也不要急于批评,要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站在学生的观点上去认识、了解他们的作品,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造。另外,及时给学生鼓励性评价,可以巩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使学生的美术兴趣在情感中凝聚起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建立自信心。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美术 教育教学 改革与创新 论文摘要:绘画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象、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老师面临的严峻课题。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美感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教学必须承担这一启蒙重任。与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相比,现今的美术教育抛弃了“填鸭式”的僵硬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均衡发展。在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之余,更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小学美术教育通过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契合了时展的新要求,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必须紧密贴合素质教育的背景,充分彰显其在教育进程中的显著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适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遨游太空》一课中,笔者先作这样的引导: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外星人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外星人的头饰出场,把自己想象成在太空中,乘着自己喜欢的飞船在飞来飞去。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太空的游乐之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或做或画,把自己心里所想表现出来,效果很不错。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天性,要用儿童特有的语言,毫无保留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我手画我心。 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 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的方式,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使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3.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下就形成的,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同步发展呢?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笔者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4.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更富有创作勇气和热情。即使学生的创作与现实不符,也不要急于批评,要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站在学生的观点上去认识、了解他们的作品,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造。另外,及时给学生鼓励性评价,可以巩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使学生的美术兴趣在情感中凝聚起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给予及时而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建立自信心。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 以审美、绘画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美术课程在丰富课程种类、提高小学教育水准以及丰富学生生活方面逐步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三个方面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1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各学科教育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以审美、绘画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美术课程在丰富课程种类、提高小学教育水准以及丰富学生生活方面逐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美术教育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尤其在新课程理念或标准下,如何充分有效发挥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作用与功能值得我们思考。基于此,文章首先从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三个方面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2.1塑造审美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塑造学生审美意识方面。进一步的,审美意识是指学生在初次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以美学的思考方式把握其内涵、意义与精髓,而并非运用单一的感性认知或理性思考。因此,加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也就是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塑造与提升,学生只有首先掌握好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的培养与提高才能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塑造学生审美意识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性的首要体现,是决定其他审美环节与审美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2.2培养审美理念 除了塑造审美意识,培养审美理念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性的体现。具体而言,审美理念是指学生在具备审美意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认知以及审美态度,并且能够将以上两者体系化、思想化与理念化。如果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不以培养学生审美理念作为课程设置与实际教学的目标之一,那么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教育意义以及教育功能都无从谈起。也就是说,培养审美理念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性的另一体现,是决定小学美术课程设置与教学意义的关键因素。 2.3提高审美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塑造审美意识与培养审美理念方面,提高审美水平的重要作用同样值得我们重视。从根本上来说,塑造审美意识与培养审美理念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然而,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还需要有丰富的审美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还需要从两个方面下足功夫,即美术作品赏析水平与美术作品实践水平,两者缺一不可。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3.1以塑造审美理念为改革与创新的灵魂 通过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功能为审美意识、理念与水平三个方面,因此相应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要以塑造审美理念为改革与创新的灵魂。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审美理念融入小学美术课程体系中,尤其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过程制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取、教学质量控制以及教学成果评估等方面都需要以塑造学生审美理念为核心。尤其注重美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检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科学性与有效性,为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2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改革与创新的手段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改革与创新的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美术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丰富,包括美术德育教学法、鼓励性评价教学法以及任务教学法等方法的应用与实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一种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是一成不变的,同样也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思路,并设置配套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引领小学生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带其进入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 3.3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 此外,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参与率、学习主动性、教学过程性以及美术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努力。并且还需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与理念,即放弃以学生美术成绩作为考核主要依据的做法,坚持以学生审美水平作为美术课程掌握程度的主要标准。因此,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还要求教师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并且因材施教,既要提高学生的美术作品赏析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美术作品实践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具备丰富的绘画经验。同时,教师还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的审美动力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4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学生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充分发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把握以上三个方面的关系,既不能孤立、片面地发展某一种小学美术教学功能,也不能追求“大而全”式的小学美术教育体系。最为根本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优的教育发展对策,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双管齐下”,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李国章 单位: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及措施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1.小学美术课开课情况 据统计,我国目前县级以上小学教育中美术课开课率可以达到100%,而在一些乡镇地区,美术课开课率则为73%,而在一些农村地区则仅仅不到70%。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的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还不能满足国家的规定。目前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县城,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要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学校的开课率,而小学的艺术课程很大程度上开课率也要大大高于其他年级的艺术课程开课率。根据调查,可以了解在我国的初中一般是每周一课时,而在小学安排的艺术课程的学时则为每周两课时,但是在实际教学之中往往都是一课时。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发现,在某些小学和中学都会出现课表上安排的课程和实际上的课程不一样,课表上的美术课往往都是被其他主课占用,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情况不容乐观。 2.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在小学生对于美术普遍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很多的小学生对于学习美术都是十分积极的,但是在农村地区,很多的小学生没有学习美术的条件,美术课程十分有限,在课堂之外几乎没有时间学习美术。在城市,由于其发展水平较高,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空间比较大,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美术教学,在课下也会由学校组织很多兴趣班帮助学习美术,课后美术活动很丰富。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现在很多的家长以及老师都是希望搞好主课的学习,往往都会忽略其在美术上的学习,因此学生往往会在文化课程上花费很多的时间,美术爱好等由于长时间的不接触会慢慢退步,最后甚至对美术失去了热情。 二、改善小学美术教育的措施和策略 1.重视美术教育,转变教育观念 我国的高考制度从小学教育到高中教育单纯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忽略包括美术在内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希望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家长改变这种单纯关注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的观念,重视美术课程的教学与学习。 2.优化教育效果,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师人数不够,以及职称和学历偏低的问题一定要解决,教师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了美术教育的开展情况。对小学美术教师,学校一定要重视培养,积极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以及教科研活动。 3.整合教育资源,创造教育条件 小学的美术教育要开展必须有相应的活动场地,为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一定要积极将社会中的美术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并通过访问和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美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培养创新精神、提倡学用结合 美术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门比较高雅的艺术形式,但是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将其改变为一门兼顾生活实用性的学科,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利用。加强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有效利用有利的条件,小学美术教育就一定能够稳步、有序、健康发展下去。 作者:林子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龙林中心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寓教于乐”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要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寓教于乐;审美意识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要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小学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运用FLASH动画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然后课件中的热带鱼通过媒体展现在学生跟前,并且邀请学生参与游戏,并到大海里来一起游泳等等,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二、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触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随着音乐波动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如创作《我们的校园》时,先听一段欢快的音乐,再听各种读书声、嬉笑声、玩闹声、叫好声……学生边听边沉醉,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室里同学们认真上课,书声琅琅,操场上做游戏,踢足球,花园里彩蝶翩翩,小鸟歌唱,这样运用音乐在儿童美术中的教学,一次次地积累美感经验,促使儿童的感官直觉发展到比较精微、比较敏锐的程度。他们―听到音乐就会感觉到某种色彩、线条、形状等,大脑里就会出现斑斓色彩和画面,像一连串银幕镜头。 三、激起创作提高兴趣 小学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上好每一节课,和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d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各方面的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大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两个层面。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涂鸦和想象,高年级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如五年级的《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老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的化装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学生平时只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立体上色),个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京剧录象片段,再展开讨论,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人物的代表色彩等介绍给学生。等到亲自动手时,他们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是像模像样的化装师。不过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堂课里参与率达到100%,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部分了解了传统艺术的一些简单常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愉悦。 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起过渡的桥梁。它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三年级的《风景写生》,四年级的《用色彩画风景》等,如果教师只在教室里讲,该画哪些、那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这样的闭门造车,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了解树木、房屋的形态,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电线杆、行人。尽管是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现在要学生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觉生活一下子就变成一幅完整的画。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也提高了。 四、把握灵感激趣乐画 在我的眼里,爱画画的小学生都是聪明的学生,你看,五彩的笔下流淌出多少可爱的画面。那是小学生们眼中的世界,那么纯洁,那么美丽,充满了灵性。我一直认为,教小学生画画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他们画得如何像,而是激发他们内在的灵性,即对世界的感悟。空气流动起来,才会清新。同样,让小学生们的眼光和思想“流动”起来,才会激发出智慧和灵光。 例如,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我让学生画《我的向日葵》,一开始,我并没有向学生讲解向日葵的形状、颜色等等,而是试着用平等的语言和他们探讨一下画向日葵方面的问题:画向日葵有意思吗?为什么?你愿意用什么样的纸和笔来画向日葵呢?听听这段音乐好不好?这音乐的节奏像不像一些小圆圈?想不想带老师去参观一下你的向日葵?这时,我再鼓励他们将所想的向日葵画下来。由于没有了我给他们的框框,他们的个性便在作品中表现了出来,很有意思:有的向日葵是一如群可爱的小胖子,太阳一出来,它们就大声地唱歌,脸儿涨得红红的,好快乐;有的向日葵像在做早操,一二三,伸伸腿,四五六弯弯腰,连花瓶都想跟着它们做运动啦;有的向日葵很害羞,躲在静静的角落里说悄悄话…… 这样通过欣赏、试画、讨论,学生的眼光和思想“流动”起来,从而得出:干脆利落的折线――表示果断;轻松柔软的曲线――联系着温和;形如喷发的色块――象征暴烈……由于课题新奇,又组织学生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学生产生了灵感,进而有了绘画的乐趣,达到了乐画的效果。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目前,我国 美术教育事业对于美术创造教育一直未形成统一认识,更无体系可言。伴随着现代社会飞速进展的需要与文化知识结构的改变,我们应针对于当前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美术教育之现状,努力使仅仅重视技能、审美及品德的培养,转化为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与自我表现能力为基础出发点,同时加强自我意识教育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那将对我国教育中人的潜力开发、人才的质量与人的发展上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创造力 学生 一、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美术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出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最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发展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何谓创造能力?“创”就是打破常规,不断探索与求新;“造”就是在一个不重复的基础上建立出新的东西。培养创造能力是美术学科最显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功能,它没有唯一固定的标准,具有不同风格,鼓励运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手段去表现。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随时随刻在欣赏着美,而且还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创造着一个新的美的可视世界。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它也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和应有的地位。在日益强调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同时,美术教育界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美术教育的目的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创造才能。 二、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种途径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采用比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于主动性。教学内容主要力求构思新颖,感染力强,充分调动以及于吸引学生,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激发起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以及于创作的;所以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于手段应是比较丰富的、生动的、多样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充分采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以适应新时展的要求。 2.构建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 要摒弃传统单一的评分模式,评价要鼓励探索和创新,杜绝平淡和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作为美术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的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 3.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因势利导,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灵魂,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我们不断挖掘,促进生长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就需要及时地大力扶植,促其开花结果。同一内容的作业,几十张作业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的面孔和特点的画面,其中很有可能正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三、美术创造性活动受多种条件制约 1.学生生理特点 人类通过对自身生理特点,特别是脑功能的大量实践研究表明:人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左脑倾向于用词语进行思维,右脑则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创造活动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开发右脑功能,发展形象思维相当重要。这对绘画、文学、音乐、舞蹈方面的创造活动、形象思维起着决定的作用。而美术创造教育活动中,这个因素更显现出它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美术教育正是运用它的形象特点结合少年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通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达到“视觉和行动的配合”,以促成他们的生理成长与创造思维的创造力的形成。 2.环境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环境是相对于主体并与主体相互作用的周围外界,它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环境通常能提高创造力,也能够抑制创造力。创造力产生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它需有外部世界的信号输入才能进行,适宜的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创造。美术教育创造力的培养也离不开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不同的环境背景给予少年儿童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一定的环境所规定;同时,他们的思想、思维方式与创造力等形成也受到他们所身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学校与家庭环境、教育制度以及政治制度的制约。 3.教师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美国学者史密斯(R.Smith)认为: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那些关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的创造力教育论、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艺术及管理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 创新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摘要】小学美术课教学活动的安排是为了对学生感知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审美观进行积极的引育导教育。美育的主旨是为了陶冶、激发学生求美、追美、创美的能力,是完全跟随素质教的脚步逐步实施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画不考虑审美观的培养和美育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改革气氛了。而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应该使美育成为教育目标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变化,突出美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学生 审美 现实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且客现存在的,文学艺术之美、社会生活之美、大自然之美给小学美术教学审美教育提供了很多的教学素材,因此审美鉴赏可以使用的素材就非常多,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灵活选择以便实现艺术审美观能寓学于美。 一、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让小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很多美好和丑恶的事物,但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征辨别能力比较弱,可塑性很强,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都能受益。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非常关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美,感受美 小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美丑界限和概念等的区分还不明确,特别容易在丑恶方面误入歧途。对于生活中的美,很多小学生因为不能正确认识,所以忽略而过。而对于丑恶的事物,他们模仿之后就使得自己的行为等也发生了变化。以此需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和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美的健康积极的认识,引导小学生感受美。 (二)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精神、文化世界 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学,学生的能力、情感等成为比成绩更重要的评价标准,学生精神层面的收获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使得小学生更成熟。当学生能从优秀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体会到美术绘画容纳的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的情感态度,则说明学生审美能力已经提高很多。进而促进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对策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在教育中用美术绘画等形式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以此帮助小学生在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取得进步。加强审美观的培养需要做好的措施是: (1)有计划有步骤的地用美术作品促进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欣赏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课上进常进行的教学活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审美观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的方法,因为教师的讲解只是反映的是教师鉴赏作品时的审美观念,而在学生看来可能美术作品反映的却是不同的情况。与之对应的是教师应该采取的是鼓励学生们主动分享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从学生们的回答中分析出学生在审美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因此在选择作品的方面也就有了一些限制条件,需要做好相应的计划和实施步骤的详细课堂结构设计。美术作品的选择也就应该选择较高审美价值又和学生能够紧密相关的欣赏作品。这样就能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方面起作用,同时在学生美术鉴赏过程中色彩性的作品能激发学生的更多兴趣。针对这个情况笔者选择的是色彩明亮的《向日葵》,通过和学生针对色彩构图的互动,我不仅讲解了美术中色彩构图知识,还给学生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该作品是梵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如何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的相关情况。学生们在发言中大部分都发现这幅图不仅仅是画的向日葵,而是想表达出作者的审美价值观,表达他对生命的理解。这个例子说明学生的兴趣被美术作品激发后进行感悟和欣赏美的审美观培养能有很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讲解,还有利于教师进行美育教育。 (三)用生活中的情境培养学生感悟美的能力 美术作品很多来自日常生活实际,是作者通过变化文化情境和生活情境的部分情况,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反映生活的事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审美观的促进教育,也就必须积极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多给学生例举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事物,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提高其感悟美的能力。 当学生对于生活和自然美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积极进引导能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而潜移默化的促进小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例如:秋天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落叶、夏天的时候感受急风暴雨和绿树常青、春天的时候则让学生感悟万物复苏等,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这些对象,观察大自然的美好的景物,能从自然万物色彩和色调的变化中感悟美的存在。此外,生活中的老房子、旧石阶、传统民族服饰等也是学生感受美的有效材料。由此,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大千世界的自然美,还大大提高了其在生活中事物中的美,审美观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审美观的发展不能只有看和感悟,还应该有实践活动 小学美术可以进行很多的课外美术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带着学生在玩耍中进行艺术的创造,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造美。小学的课外活动时间相对较多,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应该有意义的利用起来,让小学生参与美术活动,提高小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就很喜欢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玩绘画比赛,没有要求,没有限制,只是大家都要动手创造,最后选择其中比较形象、有特色的画作,邀请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达到发展学生创造美的教学目的,同时鼓励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色彩的搭配,意境的创造等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创作中加入自己对美的见解,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小学生的审美观发展。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促进学生审美观发展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也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提高学生感知能力的必要措施。小学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美学相关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所以需要在小学生审美的方向上加以正确引导,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的层次,保障小学生的身心能快速健康的向上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甘肃西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初探 摘 要: 在甘肃西部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严重缺失,河西地区学校美术学科还没引起真正的重视,甘肃西部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厚,佛像、壁画、岩画等美术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本地教育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关键词: 因地制宜 激发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 河西地区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现令人担忧,尤其是在乡村基础教育中,美术教育严重缺失。我发现美术教育在河西中小学是十分薄弱的,农村学校美术学科还没引起真正重视,可以这么说,在农村,艺术学科的教育严重滞后。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都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密不可分,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 一、甘肃西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经过近几年教改的发展,河西地区的广大中小学虽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但是其中河西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有东部城市学校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沉淀 河西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王文芳先生多次在艺术创作中,描绘大西北的广袤大地和莽莽群山。河西地区又是传统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和发源地之一,有回、藏、东乡、裕固、哈萨克、满等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是一种普遍和有影响的信仰,宇宙建筑宏大壮丽,位置显要,是善良而虔诚的信徒们心灵的依归,在严峻的大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生存重压的背景下,这是可以理解的。河西五市中有敦煌的莫高窟,瓜洲的榆林窟,嘉峪关的黑山岩画,张掖的马蹄寺等一大批宗教文化遗产,为此,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本土地域性的摄影作品与计算机教育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参与美术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二)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 新课程在编排上选用了较多的民间艺术,就地取材的内容多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间艺术,新课程鼓励各地开发地方教材,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甘肃西部地区有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资源可以为我们所选择。如:各种树皮、奇石等。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民间艺术:雕刻、剪纸、编扎、蜡染等;民风民俗:独特的节日、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据了解,甘肃民乐县一批民间艺术家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挥聪明才智,借鉴古人传统技法,创意于现代生活,形成了刺绣、木塑画、麦秆画、根雕奇石等一系列艺术珍品,还创造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当地新兴的文化产业。这些题材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掌握。 二、河西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山区的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突出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传统美术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有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他们并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也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一些学校的领导甚至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初三、高三基本不开设美术课,课程随时会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美术课只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 (二)美术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忽略了美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大部分学校安排课务时,将美术课作为搭配课,美术课的安排主要采取“填”的办法,哪位老师的周课时量不足,就搭给他。由于对于美术学科的偏见,或者学校管理者抱着“实用主义”的立场,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教其他“英语”、“数学”等重要科目,而美术课则随便拉个人充数。 三、河西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策略初探 (一)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如何转变家长和学生思想观念呢?首先,提高认识。为了调动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可建议家长与学生多看典型案例,极大地激发家长正确教子的责任感、紧迫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美展活动。以开放性原则为主,让家长看到学生的作品,这主要是让家长了解美术教育教学的综合规律性,让家长明白现行的美术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合作、互动的学科,从而提高对美术课的认识。再次,约见教育方法不良的家长。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共同商讨如何教育学生最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虽然处于信息时代,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为传递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表,任科老师登门家访,面对面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商对孩子的教育大计,具有极强的人情味,深受家长欢迎。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骨干教师 齐心合力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中找到成功的乐趣,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借此缓解重竞赛轻课堂的现象,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人人研究课堂教学”的氛围。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肤浅体会,主要是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着分析出现的原因,尝试着想了一些相应的解决之道。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边远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探讨 【摘要】美术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新课改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极大的提高了美术教育质量,但在广大边远农村学校地区在这方面的发展却受到不少制约。本美术职称论文就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及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探索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 教育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德国著名教授卡尔.威特曾说“绘画可以使孩子一生更加富于色彩,使孩子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并使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强调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认识、情感、思想得到升华,感受美术的魅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使农村青少年得到全面健康成长。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新课改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却因种种原因,新课改的理念未能完全的渗透到具体教学中去,学校美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薄弱的环节,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进。现就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做以下分析: (1)农村小学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学校领导对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的美术课被随意缩减,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副”科。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对美术学科的忽视。学生往往只能接触到简单方式的美术活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及价值观,极大地束缚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2)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师严重匮乏。很多学校缺少专职的美术教师,而是让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缺少美术方面的教学理念,使美术课流于形式。同时,现有不少优秀的师资也在向经济发达城市学校流动。 美术教师的职业品质与文化素养也待提高。在农村,很多教师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轻视学生自主探索,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自然也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对美术不能够产生持久的兴趣。 (3)美术教学设施的严重匮乏。在农村小学,大部分学校美术教学设备短缺,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支撑美术常规教学。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不能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多数农村学生家长因观念或经济状况限制,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关美术用具也有限。由于缺少必要的用具,学生感到学习美术单调枯燥,无法产生浓厚兴趣,都将严重影响美术教学的质量。 (4)学校美术教育评价标准与模式过于陈旧。盲目效仿经济发达的城市美术教育模式,不能立足本地实际,教学方法方式不够创新,未充分开掘本地的美术教育资源。多过度注重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个性化与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让学生感到茫然失去兴趣。评价方式是单一的。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三、新课改以来,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探索建议 为适应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需求,探索适合其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农村学校的实际,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探索建议如下: (1)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农村地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是推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通过举办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消除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使有关美术教育的决策、引导和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化。 加强美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是小学的最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教育必须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农村教学设施薄弱,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扶持力度,完善各项美术教学设施,让农村地区的学生也能够跟城市的孩子一样,通过互联网浏览任何国家任何名画,增广见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美术学科的学科特点,现时条件下的农村美术教育有着许多城市学校所没有的天然资源。只要把这些资源引入美术教学中来,把学生从教室引向室外、从校园引向校外,这既是对课堂美术教学活动的补充,也是拓展学生眼界,体验生活,获得更多艺术创作的源泉。 (3)加强建设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解决好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紧缺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强对教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乡土资源,挖掘乡土文化,自编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建立健全美术教师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组织教师到美术教育发达的地区或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学习。 (4)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群力决策,组织当地学校的师资力量来共同探索适合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新途径。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把分散的资源力量形成合力,并把任务分散到各个学校进行其试点研究,要充分发掘优势资源,走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之路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农村学校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强调既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的个人意见,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个性化的创作。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机制。完善教育评价标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评价机制也应有所改变,要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提高,以达到“新课程”规定的“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开展美术的多元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根据学习内容,任务的性质、学生特点等不同,制订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完善教师教学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美术教育的新观念,适应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教育竞争的时代,希望更多的同仁来关注、探究、开拓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推动农村整体教育的健康发展。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之我见 摘 要:美术教育是发展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途径之一,加强美术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乐学、能学、会学,促使学生向高层次、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健康、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能力,达到小学美术教育之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差异化;美育;多媒体;生活化;反思 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美术教育可以净化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建立学生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完美人格塑造的重任。因此,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加强美术教育教学责无旁贷。如何优化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积极探究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成了小学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美术教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美术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年龄、家庭影响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就会不同,思维和想象力也会不同。为此,我一直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对爱好不同的同学,我采取鼓励发展长处,精益求精的方法;对思维和想象力强的同学,以启发诱导为主,因人而异地教他们把不会的部分画出来,并帮助他们不断深化主题,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对那些想象力差,喜欢画现成东西的同学,我以直观教学为主,让他们按我示范的方法和步骤去练习作画和制作,同时有意识地让他们观摩一些有新意的作品,并做适当的点评,使他们受到一定的启发,提高想象的能力,引导他们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 二、强化美育与素质教育接轨 美术教学是完成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之一,这就需要对美术教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美术教育已开始抛弃培养少数画家为目地的教育方针,它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更不是过去大家一般意义上认为的“有点兴趣,学点特长,丰富课外生活”,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活化人的灵感、想象,使大脑的创造思维得以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健康心态和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意识以及从整体到局部、从长远到眼前的思维方式。美术教育,使人在精神上获得愉悦、宽适,有一个宽大的胸怀和广阔的眼界,从而来完善自身高品位的人格。 三、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为了更好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需要美术教师把好关、选好题,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作用,优化教学结构,将文档、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有效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利用网络开阔视野。同时,教师要不断通过学习提高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技能,增加理论和创新的能力,及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学习,选择适合学生观看、容易理解的视频和图片,制作出能够使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的课件。积极加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之间的联系,互相交流,共享优秀课件作品。同时也要注意合理运用多媒体,不能让多媒体的形式化代替了进行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例如,学习不同国家的美术流派,可以播放与之相符的背景音乐,将图片、视频和教师的旁白相结合,让学生在不同的流派间徜徉。欣赏艺术的宝藏,形成高效、自助的学习氛围。 四、把美术植根于学生生活 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就是临摹,让学生模仿着画画,看谁画得最像,画得仔细就是合格的作品。这是对学生模式化的教学,脱离理论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机械的训练中,丧失了自己的创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个性被抹杀,创造力被压制。我们要让学生走近生活去感受作品,通过生活实践,创造出有个性的作品。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创作的起点。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让美术回到生活中,体现生活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在现代社会中,美术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美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学生在生活中认知的面积扩展,体验到生活中的美术美,感受到美术无处不在,体会到美术的情趣。比如,让学生用生活中的材料创作,如易拉罐、饮料瓶、盆景、衣服等,学生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 五、重视美术教育教学的反思 要想使每个学生都学好美术这门课程,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小画家,而是在于培养其生活技能、生活的创造力,以良好的心态、灵活的思维、健康的人格来面对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更新观念,要以愉快的心情、引人人胜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美术活动中唤起孩子对美术的追求、大胆的想象和勇敢的创造意识。 总之,做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需要依靠我们长期实践与探索,在教学中不断对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实践与反思,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率,结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局面。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浅析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评价原则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三条指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最常应用的一种是针对一堂美术课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另一种则是针对学生美术素质形成的发展性、开放性进行评价。通过教育实践,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教师要多听。二、教师要多赞扬。三、教师要多思。 关键词:小学美术综合评价评价原则 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动脑兼动手的课程,是帮助小学生认识和感知事物、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和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三条指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最常应用的一种是针对一堂美术课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另一种则是针对学生美术素质形成的发展性、开放性进行评价。教学中不管利用哪种评价,评价的方式方法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那么什么样的评价方式能辅助完成美术教育目标、实现美术教育价值中发挥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呢?通过教育实践,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教师要多听 一幅好的儿童画应该充分体现儿童的年龄特点,具有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年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着巨大变化,认识不断提高,思维不断发展,自然地形成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又制约着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根据这些特征我们把孩子2~17岁分为三个阶段;2~4岁以前为涂鸦期阶段、4~9岁为图示期阶段、9~17岁为写实期阶段。从这三个阶段我们不难看出,有些老师总是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审美儿童画,用“像不像”“美不美”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是错误的评价方式。 有些儿童作品充满儿童特有的气息,他们表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不一定能看懂理解。有一次在《童话中的城堡》课堂教学中,在被抽中的小组展示组员各自的作品时,大部分组员都用优美的线条或图案把城堡装饰的梦幻、别致,而有一位学生的城堡却让全班同学大吃一惊,连我也不免有些意外,他的城堡被一大片荆棘掩埋的只剩下可怜的城堡顶,而这可怜的屋顶也是灰突突没有一丝生机,接下来我让这位同学说说他的城堡为什么和大家的完全不一样,说出自己的创作思想,让全班同学和老师都能够理解。当听完他的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画的是睡美人被囚禁的城堡,由于被施展了魔法,所以城堡的周围布满了大面积的荆棘,我们只能远远的看到城堡的屋顶。为什么会画这样的城堡呢,这位学生回忆到,《睡美人》是妈妈给他讲的第一个童话故事,所以记忆犹新,正好借这个机会把回忆展现在画纸上,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他还想画一幅睡美人被解救后美丽的城堡呢! 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并没有主观认为这位同学没有积极上进的态度,与课题相距甚远,而武断的批评他,而是给他充分的空间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解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师要多赞扬 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对传统美术没有太大兴趣,对这些学生,教师更不该吝啬我们的赞扬。 去年创新杯赛讲课时的一个情节让我记忆犹新,在《画汽车》一课中有一个环节是这样设置的,在黑板上展示用基本形组成常见的几种汽车,着重对“甲壳虫”汽车进行细致的刻画,这时我拿起一张白纸,在实物投影下,边说边用点线面的方法一笔一笔的把简单的“甲壳虫”装饰的饱满漂亮,进行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整个绘画过程并给予参考。让我意外的是,当我抬笔完成后,在孩子们中间突然响起热烈的掌声,并伴有“好漂亮”“老师好厉害啊”“色彩真鲜艳”这样的话语,得到全班同学的赞扬让我一下子不知所措,随之我紧张的情绪仿佛全部都消失了,脸上也洋溢起坚定的笑容,接下来的课程也非常顺利地完成! 课后,这个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放,是什么让我紧张的情绪消失?是什么让我有信心把后面的课程上好?不正是他们赞扬的掌声和语言么?孩子们的赞扬对我这样一个成人来说都是催人奋进的力量,那我们的赞扬对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当他们在未知的道路上坚定的探索时,不要说赞扬,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他们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回忆。试想,一个学生听惯了老师的批评和指责,必然会产生无所畏的想法;而此时,老师的一番赞扬,也定会像阳光照亮他的内心。为了珍惜这一缕阳光,他们会努力去做得更好,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会被潜移默化地改变。 三、教师要准确评价 我们面临的学生从兴趣方面可分为:美术专业兴趣类学生和非专业兴趣类学生两大类。在这两类学生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评价艺术的恰当运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许大部分教师更喜欢专业兴趣类学生,因为他们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或者有更好的美术学习天赋,教起来更轻松更得心应手。但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学生属于非专业兴趣类学生,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更是极为在乎甚至深信不疑,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非专业兴趣类学生,教师更要注意评价语言和方向,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并把这个闪光点放的足够大,让学生有信心继续画。有的同学画的不好,但是想法总是很独特;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很强,擅长手工制作;有的同学态度认真,虽然画工一般但是总会坚持一遍一遍修改直到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们老师就该具备发现这些闪光点的眼睛和赞扬这些方面的语言,及时予以肯定性的评价,并给予正确指导,从而起到激励的评价作用。 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任务不仅是用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教学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人的高尚品德的形成。 新的教育理念的育人观更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学生素质评价观,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对生活、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对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浅析 摘 要:美术课是一种通过绘画形式,以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审美活动。小学美术教育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创新性不高。本文从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两方面对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实践;创新 前言 小学的美术教育是基础的美术教育,也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的乐趣的课程,通过美术教育,可以让学生增加对美术的兴趣,也为他们日后的美术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还是以文化课程的教育为主,小学的美术教育往往得不到尊重。美术作为一门能够提升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课程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现阶段的美术课程,还是以传统的美术课教育方式为主,效率相对低下。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美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标下,小学的美术教育模式遭受到了冲击,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教师应该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的了解,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意义,以学生为主的方式建立起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改进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小学美术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建立起学生参与性高,能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需要了解美术的基本要求、孩子们的生活习惯以及认知习惯,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接受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学方法,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 美术是观察的艺术,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美术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观察,除了让学生们观察身边的事物之外,还需要就观察的事物进行处理,以获得良好的教育结果。比如在有情况的条件下,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写生。在大自然中,学生们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观察他们的动态静态,能开阔视野,保持良好的心情。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孩子们能用心来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能力得到提升,养成勤于观察、保持探究的习惯,对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2、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在小学美术的教育上,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写实能力外,想象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想象力的培养是通过创造一个独特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自己的想象用画笔进行描绘的过程。 比如笔者曾经教导学生以“未来的生活”为题来进行创作,想象他们在未来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吃什么、穿什么、或者是未来的课堂会怎么样……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有的以未来的交通工具作画、有的画了未来的房子、有的画了未来的人类……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想象力是最强的,在美术课上,积极创造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场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对画画的兴趣和创造能力都得到提升。 3,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需要就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让学生们学习美术更加积极主动,需要在课堂上创造各种情景,打造有利于学生们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学时,教师除了掌握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外,还需对学生的个性有所了解,从而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下雨》的教学时,笔者发觉外面正好下起了小雨,因此要求学生出教室观察雨的形态,这样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 二、小学美术课堂师生关系的思考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教材传导知识。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主要起着引导作用。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美术的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正如教育学家罗杰斯所说:“教师是必须促进学生资助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引导学生自主自动的学习。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式的设定都必须以学生能够接受、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目标而展开。在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色、生活习惯以及美术水平进行教学。比如在笔者的小学美术班上,有些学生从小学习绘画,美术的功底很好。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将这几个学生与其他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当小老师的职责,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笔者对这几个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以保持学生的竞争性,在课堂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获得自我的满足感。 3、促进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平等的交流。小学美术并不是考试课程,因此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保持平等、融洽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接受自己,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笔者与学生保持沟通的方式主要是与学生平等对话,在每堂课程结束的时候,让学生们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正面的评价,这种方式使学生有获得重视的感觉,如果教师能够采纳意见,其自信心会得到加强。在课下,笔者也与学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通过平常的交流,可以知道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更好的制定教学策略。 三、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建议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主要是以临摹为主要内容的,而美术新课标将小学美术分为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4个学习过程,对小学课程的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新课标的安排,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应该以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改变以教师和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生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新模式。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以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为目标,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增强学生的表现力以及想象力; (3)以现实生活为导入点展开课堂学习,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4)系统性的点评学生的作品,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 小学美术教育,要改变传统教育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重心逐渐朝过程倾斜,创造更加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论 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一而足,但是在新课标下,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兴趣点作为教学内容的导入点,创造容易为学生接受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下,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为课堂策略服务;通过有效的评价活动,能够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水平,从而获得提升;将美术教学与其他的学科相互结合起来,加强学科的互相渗透,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服务。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并且获得对美术的兴趣,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打好基础,为我国的美术领域输送人才。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普遍性,任何一门课的教学目的与同期教育的理想效果相接近,就是教育改革的成功。小学美术教育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没有自由的广阔的想象天地,美术教育就难以找到自己的灵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重点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把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培养美术方面的实用人才,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课堂之一。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能力;素质教育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联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巧”就是题材要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美术的知识。我们知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精细的描写》是一节绘画课,要求学生涌现惊醒精细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欣赏画家门采尔的作品《两个中国香炉》时,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能看得这么仔细?”在这种激发下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画出了他们心中玩具的特点,线条流畅,画出了平时很多没注意的细节,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趣展开想象。 把音乐带进美术课堂。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没有一种艺术能像音乐那样迅速地激起人的情感,并使人随着优美旋律进入浩渺的想象空间。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和触动人们的心灵,音乐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可以辅助教学。具体到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音乐资料,比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典名画,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带领我们体会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抽象绘画大师康定斯基曾说过:“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的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应。”艺术的发展需要创新,各类艺术之间从来就密切联系,彼此影响。我们恰好可以利用这点敲开学生脑中的想象之门。如《春天的色彩》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欣赏表现春天的欢快的乐曲,再配上各种鸟欢快的叫声的录音带,同时放幻灯,出示春天的各种花草、树木、动物,让学生逐个认识,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花草树木及动物的名字、颜色、形状等。当然,还会有许多种花草树木及动物是幻灯片里没有的,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形状什么样?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表现春天的图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结果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并能较好地用图画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手工制作课主要是通过具体设计、制作,锻炼学生手的灵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威武的盾牌》一课是工艺制作课,充分利用孩子们玩玩做做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制作,通过制作盾牌,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本课中是这样安排的,每个同学都当一名设计师,小组合作,根据组内各人的能力所长,具体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最后看看那一组设计的造型最新颖独特,颜色搭配最漂亮。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盾牌,其中有不少别出心裁的创作。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故事能使他们增长知识,陶冶心灵,并能激起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进而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如教学《可爱的动物》一课,我是这样导课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动物世界里要开联欢会了,小动物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参加舞会,瞧那满身花纹的小斑马、摇摇晃晃的小企鹅、脖子长长的长颈鹿、威风凛凛的小老虎……都是那样有趣可爱。同学们有兴趣把这些小动物画出来吗?下面我们就来画这些小动物。通过这段小故事,把小动物的形象艺术化地添进了学生的脑海,学生不仅从故事中感受到生动的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成人无法想象的画面,构思新颖、有趣,构图饱满,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高的审美情趣,想象力特别丰富。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图像资料有助学生想象,我们利用多媒体的立体声像效果,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种充满故事情节、身临其境的氛围,以激起学生们对所学的内容的强烈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表现《海底世界》一课的时候,运用电脑制作的动态的各式各样的海底动物在水里遨游,自由嬉戏,同时配上活泼欢快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到大海就似乎在他们身边。使学生在再次感受美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结束语: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美术教学不能构想空中楼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想象是以观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能力。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去培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在美术教学工作中,只有彻底抛开应试教育的传统理念,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实践能力为宗旨,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探究 摘 要: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美育的重点应放在培 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上,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小学美术的教育,是学习的启蒙。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制约,学生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也比较低,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来看待教育,弄清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我通过多年的美术教育教学,总结出以下几点,与同仁探讨。 一、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进入想象氛围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知识面的局限,想象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和点拨,就不难使学生的想象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直观引导,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创造的心理过程,直观引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法。《小鸟齐飞》一课中新授小乌画法时,我先用课前绘制的挂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各种鸟的形体特征,再看教材上介绍的照片《小鸟齐飞时的不同姿态》,接着运用课前制作的活动幻灯片演示飞鸟的不同姿态,一边演示一边板书:1、当头、身子不动时,变动翅膀的位置,看乌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2、当翅膀、身子不动时,变动头的位置,看乌的姿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告诉小朋友在画飞乌时,根据这些道理想象出飞乌的不同姿态。懂得了这些,小朋友们进行画飞乌想象时,就不那么困难了。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二、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我们并不否定儿童在学绘画时,要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知识技法是美术课的主要内容。但是,学习笔墨技巧并不是学习绘画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教师如果只教授知识,技法,教得再好, 充其量只能算一个二流教师,算不上儿童美术教育。既然叫儿童美术教育。“教育”两个字才是最重要的,首先,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掌握技法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通过教育,使儿童得以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宗旨。 具体来讲,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这是基于儿童美术教育是美 育、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让他们 从小学会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 的态度,而不只是现实的价值,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使他们的心身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现代素质教育,应该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 的个性。艺术更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切不可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 ,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 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得到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 造性思维方式,让他们得以自由地运用。 三、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儿童绘画创作,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育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审美的奥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画展:“我能行”、“我画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让学生始终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美育的重点应放在培 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上,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用非常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美育是以“审美”、“美感”为培养目的的情感教育,美育是一种境界,是按照美的规律培养人塑造人的立美教育。立美教育是当代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深知教孩子美术技能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要多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到尊重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作画特点。 儿童画画往往不是完全想好了再画,他们心情来了,想画就画,往往是随意的组织画面,一边画一边想,这种随机自然的画出自己的心灵世界,是幼稚心灵的正常表现。随着教学中的引导,又引入了一些理性的规律和方法,使儿童从初级走向高级,所以教学中的启发、讨论、引导很重要。 儿童学画不仅要学会用手去画,更要学会用心去画,我们不能满足于看着物体画画,离开物体就不会画画,我们要培养儿童随心所欲的画出好作品,必须做好两手准备,第一是心理准备,第二是能力准备。从用手去画,到用“心”去画,这是一个层次的问题,也是一个境界的问题,更是一个是否能开发智力的问题。只有全神贯注,精力集中,静观手下线条的变化,才会开发心灵的潜能。至今,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教师讲授多,学生活动少。在调查中,我们有感于在今年改革实践中,广大教师创造出来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技巧,诸如:“搭桥铺路”,激活思维;教者“巧置悬念”,学习者“喜摘果子”,情思并茂,开启心扉等等,还未能普遍的为各学校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而“一言堂”一讲到底,不管学生听得懂听不懂,愿意听不愿意听,一概全盘“托出”,气氛沉闷的课堂教学却不鲜见。 教师“施教之功,贵在引导”。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正真本领,主要不在于会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体教育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因此,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方法体系。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又是一个新的教育实践过程,新的教育需要有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新的教育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过程、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的改变来实现,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断发展的体系,因此结合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侧重的启发引导。 一、创设欢快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可估量的内在动力,我们遵循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中进行思维,从动中激发兴趣,从动中悟出科学道理。如:一种悠扬的音乐,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熟悉的人物,都可以融入美术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材《头饰》一课中,我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的人物头饰出场,并邀请同学们参加游戏活动,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戏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二、通过作品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欣赏美术作品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在欣赏课上,教师可以结合作品分析,创设情景,建立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意象,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常给学生一些想象力方面的训练。比如,给出一些简单的符号,一条线,一个半圆,一个圆圈,让学生根据这些来组合故事及画面,并鼓励学生发问,比较,猜测画下来,发表不同的想法,想象力的培养就能事半功倍。 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的设备,培养学生兴趣。 三、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实物、图片、投影、录音、范画以及多媒体直观表演等形象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以它全新的视觉、听觉综合的立体感受,让学生的感情随着生动有趣的画面和节奏优美的旋律跌宕起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一些色彩教学,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儿童喜欢的动画画面,增强色感,指导配色学习。在想象画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来引导。如:《吹泡泡》一课中,可以播放动画片《小飞象》片段,儿童既高兴又启发了想象。还如:《邮票设计》、《贺卡设计》这两节课我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使之成为学生美术欣赏、获得视觉资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学生占有资料充分,吸收了大量的崭新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学生的设计思路开阔,思维活跃。 四、以新奇多变的形式刺激儿童获得新鲜的感受 例如:改变作画环境,从室内转到室外,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经常带学生到校外的大自然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听一听小鸟的叫声,闻一闻泥土的气味,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去观察一下天空的颜色、树林的颜色、花朵的色彩,养成敏锐观察事物的习惯。在教学中,我还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改变不同的授课地点。如:雨后,带学生到室外做泥塑。雪后,带学生到外面堆雪人,比一比哪一组堆得好,并引导学生谈谈创作感想,学生们在玩儿中提高了造型能力。 五、给儿童提供集体作画的空间 让他们集体作画,这样可以突出儿童的主体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退居次要地位。让他们共同讨论,商量素材的取舍、构图、配色等,选择、综合好的建议和方法,分工合作。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举办年级之间或班与班之间的绘画比赛。在集体作画中,儿童积极商量,合作,互助,彼此协调,每个孩子都得到主动的发展,让画面更完美,这就是集体作画的魅力。 六、创设第二课堂,成立兴趣小组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广泛的,有的爱好画画,有的喜欢剪纸,有的擅长布贴,有的好雕刻……在每学期我即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校的条件、设备,成立绘画书法兴趣小组。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选择相应的项目,有的放矢地参与活动,从而使自己的一技之长得以充分施展。 七、及时收集作品,定期举办画展 在教学和兴趣小组活动中,及时收集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按组结合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交流观摩,以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利用学生作品,借助教学中作业讲评展示介绍给全体同学,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作业交流观摩和书画展览,即使是不大爱好美术的学生也几乎沉醉于“画海”之中,跃跃欲试。 八、加强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眼界 参加每学期由学校和教育局举办的小学生书画大赛。同时还要参加区内外的一些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近年来有多名学生获奖。这对学生萌发作画兴致,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学校美术教学的一次大检阅。通过这些活动,既促进了学校的美术教学,又使大多数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儿童画画本来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游戏,只要明白游戏的规则,你想怎么画就可以怎么画。这样没有心理负担,没有思想障碍,让学生真正在“做做”、“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体会“玩”的艺术。为了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使学生总是处于积极的求知状态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不断通过及时的表扬或适时的激发,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学生个性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总之,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美术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研究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努力探索课外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和开展,凭借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促进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综述 一、教育管理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 道德情感是学生在一定的道德信念为基础和前提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道德信念是学生内心深处深刻的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们能够支配学生的行为,成为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强大内动力,因此成为了德育教育中最高的教育目标。我在自身的班主任工作中,经常组织学生背一些名言名句,通过一些名人奋斗的事件或是爱关主义故事来激励学生的一腔热血,并要求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来激励自己前进和奋斗,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实践表明,通过一些名人、英雄等故事的引导,学生普遍树立了自己学习的榜样,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更加讲道德、讲诚信,将德育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锻炼、自我教育以及自我陶冶等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觉悟,这是学生进行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的一种表现。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运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热情的态度来管理和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接受最民主、最友善、最自主的管理和学习模式。例如,班主任在平时一定要注重自己教育的表情和语气,用最适宜的语速、语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给学生一种十分亲近、十分和蔼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生终有一天将成为独立的成年人,他们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为此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思想,确保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从而自主支配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必要时还可实行包办政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奋斗目标,这样学生才会拥有自主管理的意识,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智慧。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更高的理想和目标,并为学生制造充足的机会,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班主任一定要抓好社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社会上一些良莠不齐的思想逐渐透渗到校园之中,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抓好社会大课堂,利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摆正思想。如聘请社区民警每周进行一次法制讲座,加大正面舆论宣传;建立课外、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实践,用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健全学校教育设施,开辟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吸收优秀的精神食粮等。总之,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班主任在管理教育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不被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所束缚,抓住德育教育的本质,真正找到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班主任的领导和指导下形成高尚、健康的道德思想,建立自己正确的道德信念。 作者:杨洋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教育局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班主任工作模式德育工作论文 一、班主任工作模式德育工作模式 (一)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不要“不出事、不做事” 班主任平时要积极不断进行学生思想教育,不要让学生的问题不断引领老师注意力,花费老师的精力。 (二)德育工作要有严格的系统性,不要搞形式主义 班主任是学校的主要支柱,每天有很多工作,非常忙碌,他们不仅要组织和安排学校的各项活动,还要有日常工作。在学校安排和学生要求下组织各种活动,说他们工作不得力,会很委屈。然而,当德育工作变成组织一个个片断活动时,班主任就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引导。以运动会为例,运动会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我的体质”,显而易见,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系统中一项主要活动,是学生一种体育锻炼形式,也是学生注重锻炼的一种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要因势利导,向学生讲明白运动会上得不得奖是次要的,主要是锻炼自己的身体,培养自己的运动意识。在运动会上及运动会结束的时候,班主任不要只盯着体育特长生,不要让学生感到心口不一。 (三)班主任要搞好和学生的关系,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杜绝刻板说教 班主任最忌讳的就是刻板说教,很多班主任都会把德育工作放在班会课上进行枯燥无味的说教,很多老师会把德育工作放在学生发生问题的时候,平时不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忙于处理问题,进行说教,也就是说服教育。在班会课上老师大道理讲得口干舌燥,但是学生百分之九十都是心不在焉的,所以作用几乎是零。这时班主任就要和学生拉近距离,与学生建立良好联系,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二、班主任工作模式德育工作创新经验 (一)开展主体德育,促进学生的自律、自觉、自动 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尤其是学习习惯、待人处世方面存在不成熟、偏差的学生面前,要秉持坚定的职业信念,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成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生价值观的成长,防止各种偏差行为及不良后果,班主任应该启动全面的价值引导,引导学生以成熟、合理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和学习。 (二)开展集体建设和集体教育,组建学习共同体 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有极大影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时,一定要把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集体建设放在第一位。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基础上,班主任必须对班干部进行必要思想辅导,引导这批先进分子明确学习目标、班级发展前景、班干部对全班同学发展所负的责任,掌握行之有效的、民主的现代工作思路,促使班干部赢得全体同学的支持。在班级建设细节上,班主任要依据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学生特点,启发班干部建立课程学习、品格锻炼、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的常规制度,采取亲切、自然的方式全面组织班级生活,引导学生旺盛精力的合理施展。 (三)实施系统德育,构建整体的学校生活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全校性大型学生活动,如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班主任往往分散地应付各种活动,没有建立全效机制,没有深刻领会各项活动的教育意义。如果我们把运动会看做对学生平时健身成果的检验,把文艺汇演看做对学生平时美育成果的展示,把英语竞赛看做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考查的话,那么就可以把各项活动融入学校生活系统之中,使学生不必额外应付这些活动。 (四)构建立体沟通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班主任要分析各种沟通关系,包括师生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班主任要进行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如在师生沟通方面,可以有一对一当面沟通、一对一电话沟通、一对一信件沟通、一对一网络沟通、一对一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当面沟通、一对多基于文本的沟通及一对多基于网络的沟通等各种形式。 作者:李普庆 单位: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德育解析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德育氛围,与学生良好沟通 韩愈在《师说》里这样描述教师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个人认为非常有道理。作为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必不可少。但是不少班主任已经习惯了“太拿自己当回事儿”,总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进行说教或者批评。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还很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德育教育工作根本就得不到充分展开,更别提取得良好的效果了。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彻底放下自己的“高架子”,努力转换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德育教育氛围,从而实现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初中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且不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纪律,说脏话、迟到、打架的行为时有发生。如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促进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呢?我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探究与反思。最后决定以小班会的形式与他们进行沟通。 谈话中,我问他们:“你们印象中的好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学习成绩好,遵守纪律,能让老师和父母都引以为傲的。”“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你们身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潜能和优势,这是那些好学生也比不上的,作为你们的朋友,老师真心希望你们以后也能让老师让父母都以你们为荣……”“朋友”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击,使他们认识到我这个老师是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与他们商量、沟通,而不是颐指气使地批评他们这么做不对,那么做是错的……在这种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也就很乐意与我进行沟通,分享他们内心的细腻情感和思维变化,就这样我们彼此走进了对方的心灵世界,实现情感上的碰撞,为促进学生日后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铺平了康庄大道。 二、结合家庭、学校的力量,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就必须与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这是取得良好的与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我们生活中常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家庭教育在德育中必不可少。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利用家访、电话等形式加强和学生家庭成员的交流和沟通,指导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以正确的方式实行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对于学校来说,则可以经常举办一些以“德育”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如,辩论会、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德育的理解,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高水准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此有个正确的认识,切不能持有“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等想法;而应该不畏艰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风格和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为他们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宋世宝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高中班主任对德育的认识 德育的教育工作是分不同层次的,大概可以分为基础的也就是小学生的德育教学和中等的一般人的德育教学及高等的也就是说我们高中生时期,这一时期学生们对知识有了比较完备的基础知识,对世界观、人生观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在做人方面进行教育。德育的问题层次很多,是循序渐进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德育工作传递下去。作为高中生的班主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积极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高中日常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1.完善班级队伍建设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学生会向着榜样学习,很多学生会觉得榜样就是自己学习的目标。比如说我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优秀学生就是自己的榜样,他们会模仿优秀学生做笔记,模仿优秀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认为只要什么都向着优秀的学生学习就一定会得到进步,虽然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确实对学差生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建立得力的班干部,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向着榜样学习,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方法。得力的班干部首先对班级集体是有一定感染力的,他们优秀的品德首先会代表整个班级的形象,让别人对班级刮目相看。其次,班干部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对班级进行感染,使班级中的其他学生也对此产生影响,模仿他们的良好品德。班干部是班级的旗帜,同时也是班级的领路人。因此,作为教师也必须严格要求班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班集体,用具体的形象来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做,对其他学生是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这也恰好补充了班主任在树立榜样过程中的威慑作用的局限性,很好地补充了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不足。 2.加强对差等生的沟通交流 对待思想有问题的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很好的处理好他们的逆反心理,是德育成败的关键。但是也正是这些学生让老师头疼,认为这些学生难以管教,甚至有的时候会放弃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其实,这是很大的工作失误,逆反心理也有好的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里缺乏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关怀,这样做往往会使学生打开心结,愿意和老师沟通。例如:有的时候老师在找一些问题学生进行谈话的时候,学生明确地会表现出一些逆反心理,这时老师就要善于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是沟通问题还是学生家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改变沟通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这样,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就会比较轻松。 3.注重课堂和生活相互融合 在课堂上,平时教师都有课时任务,每节课达到的目标和每个学期要完成的任务,很难有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甚至有的时候就不会涉及到德育的教学工作。这样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问题,导致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忘记了做人的本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工作的渗透,尤其是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只要是涉及到关于德育方面的问题就要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帮助学生成长。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学记》这篇古文的时候,不要只是单纯地站在古代人的思维上教学生如何翻译,如何学习,教师还可以把课文中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教给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教给学生不耻下问的道理,不要觉得是差等生而觉得他什么也不会,也不要小看比自己弱的人,要互相学习,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道德的学习贯穿于我们学生时代的每个时刻,但是作为高中生是进行德育高层德育的关键时刻,这个时期很多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要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以便于德育教学的开展,不要单纯地只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 作者:赵璘 单位: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德育教育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我国目前的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片面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现在高中教育中老师都把个性教育看成是异端,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对立,把提倡个性当做是发展个人主义,于是对所有的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按一个模型塑造学生。这样就牺牲了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现在新形势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相悖。 (二)是知识传授过分强调专业化,忽视了基础和知识面 高中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进行专业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现在高中只是片面的强调专业对口,过早的就分设文理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窄,对对方的学科一无所知,视野受到局限,也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要。 (三)是只是强调道德知识的被动接受,忽视了道德品质和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把学生当成客体,主要给学生灌输道德规范准则,只是对教育内容机械的接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学生形成阳奉阴违的双重性格。片面强调灌输,会使得学生的道德目标缺乏全面性,德育教育工作缺乏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没有道德判断能力。 (四)是还有很多高中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现在的高中教育,普遍把智育放在首位,现在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直接就看升学率,有很多学校的校长因为升学率低,被迫离职,还有一部分老师因为带的学生升学率高而受奖励,很多新闻报刊上每年高考过后就宣扬哪所学校的升学率高,再这样的环境下,学校都重视对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 二、德育教育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保证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所以,加强德育工作的教育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个性 高中时代学生面临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进行开导和教育,容易导致心理扭曲。高中也是一段迷茫的时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很容易被诱导,形成错误的道德观。所以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对错,加强道德意识,明确自身的道德准则。 (三)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进入大学奠定基础 高中生也即将走进大学,大学生活没有老师的严格看管,为了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高中班主任更要引起重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著名的教育学家申比廖夫曾说过:“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所以要想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发挥高中班主任的作用。作为班主任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为自己充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借鉴好的教学方法,也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探索,制定符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自身的魅力去影响学生,用实际行为为学生做好榜样,才能让学生信服,教育效果也会提升。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有耐心和爱心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老师必须严中有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实情感,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才能达成共识。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平等的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作为班主任要制定完善班级的管理措施,营造好的学习环境。老师应该根据中学生行为规范,制定多项管理措施,让同学们养成互相监督的习惯。高中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的环境和学习环境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要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思想环境,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能借此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借助班会、早会和家长会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班会和家长会中,让学生进行自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利用早会的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讲述身边发生的案例,进行简单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方便日后的德育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结合身边的事件,也更具有说服力。还要定期举办班会,以“感恩父母”、“生活中的模范事迹”、“雷锋在我心中”为主题,在主题班会中让学生懂得感恩、责任,为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标杆,养成良好的品德。 四、结语 总之,德育工作对于学生个性的塑造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德育工作本身枯燥琐碎,但是必须要进行,作为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并且和家长配合,共同完成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养。 作者:郝志勇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管理论文 一、把握小学生的心理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在教育过程中“以心为本”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从实际出发,找到问题的缘由,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比如,教师可以多采取各种形式的班会,以及有针对性的主题会、制度化的班级周评小结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再如学生之间闹矛盾,作为班主任不能从主观意识上去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来判断谁对谁错,不能有偏袒心理,要让学生讲清楚前因后果,然后指出双方的不对之处,让他们互相向对方道歉,不要让其中一方感到委屈。 二、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教育和训练,在课堂上要利用一切时间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学生在读书、写字时,要做到精神集中,不能左顾右盼,接头接耳,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不能离书本太近,这样不仅能形成好的习惯而且能避免近视、驼背等状况的发生。其次,学生在发言时要起立站直,双眼要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而且声音响亮,吐词清楚。这样不仅是对教师的尊重,也可以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三、耐心教育学生,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赞美 学生难免会做错事,犯了错应该受到批评或者惩罚,但批评和惩罚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的基础上,让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另外,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班上总有一些学生不用功,所有课堂活动既不反对抗议,也没有积极参与,在通常情况下,他们既不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也受不到教师的批评,很容易被“遗忘”。因此,班主任要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和尊重。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对于某一问题、某一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在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方面也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和学生交朋友,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因人而异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如学生的考试成绩没考好,不要严厉的批评,向家长抱怨孩子的不足,而要当着家长的面鼓励学生在某些知识的掌握比上次进步了,但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间接指出了他们的不足。 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情绪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学校,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榜样。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班主任应带头去做: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首先要做到礼貌对待每个学生;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己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劳动;教育学生搞好团结,自己要先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朋友。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尚道德来影响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五、营造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效果。班主任在课堂上要注意营造正确的舆论,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好的生活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的窗户没有关闭就走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在会上学生对小事进行探讨,并且列举了一些身边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实践证明,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对学生的德育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千头万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爱,用博大的胸怀对学生们进行爱的教育,对他们加以启发、引导,让学生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作者:李霞工作单位:山东省胶州市胶西镇百盛小学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教育 一、教育学生要有较强的责任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成功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说明了责任感与成功的联系。我在工作中,不忘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例如,利用课文中的典型人物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习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感,要为自己曾说过的话负责,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做任何一件事,只要拥有较强的责任感,才会无怨无悔地付出,才会不断有收获。 二、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 “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诚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伦理规范,当今社会虚假太多,诚实守信显得尤为重要。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文明程度的象征,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德育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告诉学生:“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教师要从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形成诚信行为。 三、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班主任要把握一切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开发内在动力;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树立自信心。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班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吸引了更多同学的注意,使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脱颖而出,令人刮目相看。这些鼓励与肯定,将成为一种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向新的更大的成功迈进。有句教育名言说得好: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走路。在学生的心中时刻树立起“我能行”“我最棒”“我一定能做得更好”“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等观念,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四、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小学生善于观察和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学生的榜样。比如:2012年冬季的一天,在刺骨凛冽的寒风中,我和学生一起清扫校园的积雪,分享了劳动的快乐。师生一起劳动,学生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受到了爱环境、讲卫生的教育。 五、教育留守儿童要自强自立 留守儿童是学校的另一道风景线。上级部门与学校为留守儿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我班的留守儿童李兆金性格很孤僻,不愿与人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他的家长,我常常教育他不要因为家庭的变故而自卑,要坚强起来,自信起来,我和同学们都会帮助他。我还经常打电话给他的母亲(他爸爸在他没出世前就死了),叫她多打电话回家,多回家看看,与儿子联络感情,关心他的学习及成长情况。兆金久违的笑容又出现了,发言积极了,性格开朗了,操场上又见到他与同学们一起玩耍的身影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班主任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时刻关心他们心理的变化,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老师付出爱心、信心与耐心,采取好的方法引导、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对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作者:方菊红工作单位:渭源县清源一小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德育生活化中的班主任工作论文 【摘要】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但目前我国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结合笔者实践本文提出了要通过教师平时多留意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理解关心学生;接纳新生事物拉近师生距离;优化班级环境布置等开展好隐性德育课程。同时通过确定主题精选节目;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充分预备;抓住契机及时教育等步骤开好主题班会来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要害词】德育工作隐性课程主题班会 《中共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开发表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引起了更多的人更深层次的关注。3.67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展成才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亿万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安定、岷族的兴衰。 一、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学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滴其生理、心理处在一个剧变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躁动的时期。他(她)们表现出独立性强、反叛心理突出、对事物好奇的特点。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和学生学习氛围的优劣以及班级其他工作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有序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这也是整个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对班上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加强中学德育工作培养中学生良该的道德品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学德育工作的重点。近些年来我国的中学德育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德育效果不明显等一些问题。 2.1把德育教育知识化、理性化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长期以来对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上教师用传授知识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2.2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对活动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作用研究不够同时与学生的思想实践结合的也不够紧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2.3为了迎试而注重思想道德理论教条的传授、背诵忽视了学生起码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还有一些教师言传身教作用发挥不够。 三、开展好隐性德育课程 针对以往德育教育的缺陷我认为在初中班主任的日常治理工作中要加强隐性德育教育。所谓隐性德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获得的影响自身品德经验生长的各种隐性教育因素。这是与显性的专门德育课程相对而言的专门德育课程以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方式通过学生有意识的特定的心理反迎机制影响学生的。它的说教成分多约束成分多轻易引起学生的抵触与不满。而隐性德育课程则是以间接的、内隐的、不明确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迎机制影响学生的。 在学生思想品德内化过程中有许多中介其中隐性德育课程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中介把学生的外在影响因素转化成道德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个性品质逐步达到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它更多强调的用不自觉、无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得到教育者在德育中所要得到的效果。中学德育工作的特点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尤显得重要。 四、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4.1平时注重教师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中学德育的手段和途径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示范教育即教师或其他长者通过一定的示范行为或示范行为的列举和描述使学生对其产生认同并确立为自几的榜样。这种示范的主体是多角色、多层面的。如父母、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师学校行政领导、社会其他方面上的行为主体、学生群自身的参照体以及文艺作品中的模范人物等。教师可在寻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从而无形中引导学生形成良该的品德行为。 4.2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理解。教师要想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让他们觉得教师平易近人容易打交道也就是说要理解关心学生。理解体现的是一种沟通的立场和能力。班主任老师迎该暂时放弃自身的参照标准尤其要抛弃自几对学生的固有偏见与主观判定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即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以学生的心灵来感受以学生的观点来思索从而走入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与共感。 4.3接纳新生事物拉近师生距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除了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外日常生活中健康的生活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合理的消费方式也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新任务。在日常生活中迎从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量人为出、文明休闲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关注并引导学生适当参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虽然离中学生比较远但是社会生活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现代信息网络对中学生的冲击特殊是对中学德育冲击颇大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发生的政治问题和生活中碰到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 4.4优化班级环境。教师可通过优化班级环境来构建优良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群体心理。班级文化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励、驱动、规范和陶冶效迎。因此我们努力创建以班级文化为主导的德育环境。 物质环境是隐性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优良品德形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优化班级环境首先要求是美化和净化同时班级环境布置也要突出人文性、艺术性。班级环境布置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要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审美情趣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例如可以设立班级读书角放入学生喜爱的各种读物使学生在阅读中接受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在阅读中感受文化的陶冶;也可以开辟由学生作品组成的展览窗口使学生们在这里找到成功的感觉。班级环境布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创设美好环境的同时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增强为集体工作的责任心。 五、开好主题班会 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玩整生活质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不可能离开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教育它必须依托其他教育而存在。德育和教学无法分割班主任迎协论文格式调各科任教师让他们在德育中起更大的作用。将德育寓于智、体、美诸育中。班主任在德育中的角色不再是管理者而是以平等身份参与德育实践。班主任要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教育能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常常跟他们沟通、谈心关注学生每一点进步和问题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并发动同龄人关心、帮助。这其中最有效最综合的方法就是召开主题班会。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能引起全班同学的感慨和共鸣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发言、形成自几独特见解。同时还哪强班级凝结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和学生间的情谊。那么如何才能开好一次主题班会呢?公务员之家 5.1确定主题精选节目。主题的确定要紧扣学校和班级的当前需要要体现时代性与实践性。确定主题后就开始进行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向学生宣传班会的目的、内容、形式及要求;布置全班同学分头收集材料;再认真挑选选用部分围绕主题的歌曲、诗歌、相声、小品等节目也可由教师亲自创办部分节目。节目迎结合当前的形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是直接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故事从而引发学生们的爱好积极参与到其中来。 5.2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准备。要强调人人参与节目每个节目可指定一个负责人然后全班同学再自愿到各个节目负责人处报名这样每个节目的演员就确定好了;然后安排全班同学分组进行排练;再次教师对每个节目分别提出要求与注重点学生再改进节目质量;最后进行一次彩排。要重视班会的准备过程因为这也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准备得越充分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水到渠成的实现。因为学生不仅仅是组织者和参与者更重要的还是活动过程的创造者。 5.3抓住契机及时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如对于上交节目被选用的同学教师可在班内隆重公布表扬某某同学推荐的歌曲被录用;某某同学自几创作的小品很好被录用;某某同学你送来的材料很优秀你很认真但这个材料与主题远了点我们有机会再用……。宣布结果的短短几分钟也是一个教育机会材料被录用的学生会打心底感到骄傲与感激倍受鼓舞的学生们会心悦诚服地听取教师的其它意见。这样整个德育过程就是一个幸福、充实、具有满意感的过程这也给班主任以后的德育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德育生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重点社会教育是补充。支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构建立体德育网络才能使德育生活化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效。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迎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个性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科技论文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论文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这叫做粗。一方面这种粗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形成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全体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不包办,不当“司令”,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班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细,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对粗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个性化不可缺少的。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到了三年级,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背名家格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②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开展“负重远足”、“山区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通过磨练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可以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于。 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教育有法,法无定法。作为班主任,不要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抓住现象、分析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研究论文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他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工作,一般由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的教师担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要把一个刚编凑起来的班级群体建设成一个真正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付出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他必须把全班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并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确立共同的风斗目标,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全班学生的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由于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迫切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这叫做粗。一方面这种粗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形成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全体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不包办,不当“司令”,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班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细,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对粗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个性化不可缺少的。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到了三年级,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背名家格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②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开展“负重远足”、“山区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通过磨练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可以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于。 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教育有法,法无定法。作为班主任,不要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抓住现象、分析本质、对症下药、寻找规律。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激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育实践证明,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体现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一、全面关心学生,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的原则。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班主任应当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对待学生的困难,尽力帮助,对待学生的忧思,热情化解,真切的关心他们体贴他们,这样必然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情,人间的温暖,从而激发强烈的亲情感。同时,在关心的过程中,应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原则,既关心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又要启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在关心、帮助学生的同时,引导他们看到自身在班级体中的地位和责任,在学习、活动中,自觉摆在主人翁的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独立的、有主观的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例如我班在参加一次实习应聘后只录用了3名,公布结果后第二天早读课,我发现应聘落选的其中一位同学业——黄文卿显得有些无精打采,闷闷不乐,仔细一分析,我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于是我把她找来,问她是否因未应聘上而不开心,她点头默认,神色沮丧,我开导她说:“一次失败并不算什么,你可以从这次的应聘中学到一些求聘中学到一些求职的经验,并且,我也希望你通过这件事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若你有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才能,将来必然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等着你。”经过我的一番开导后,她决定,不再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并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取得了计算机一级证书,并改变想法决定参加高辅班复习,准备进一步升学。 二、充分理解学生,体现“拓宽渠道、双向沟通”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表明,理解可以给人以友善,经人以安慰,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青秒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理解的需求显得极为强烈。因此,班主任必须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心理沟通艺术,才能取得相互间的理解,做到:(1)相互信任,在坦诚相见中求理解,玉主任要想真正理解学生,必须信任学生,以诚相待,虚心听取学生意见,收集学生反映,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用坦诚架设理解的桥梁;(2)主动接触,在细心观察中求理解,班主任处于主导地位,主动的、努力的创造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条件扩大与学生的接触面,既能增强相互间的联系,又能在细心观察中了解学生所想、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增进双方理解;(3)充分尊重,在平等相待中求理解,教育者和学生相互尊重,互相平等,学生才能话好讲,有言敢发。因此,班主任必须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缩小双方间的心理差距,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才能求得真诚的理解。 三,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但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在考虑过程中,对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错误认识,若是对他们的设计,不管理正确与否,都全盘接受;对他们作为,不管是否得体,都鼓掌喝彩,逢迎迁就,扣之任之样必然会导致学生错误思想的蔓。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首先,既不求全责备,也不一味认同,对学生进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错误、问题和不足,不能,顶真责斤斤计较,但也不能因为要“尊重”学生,对缺点就放弃批评,无原则迁就,而应实事求是,予以恰当合理的评价,并提出收正意见,督其改正,其次,引导学生实事求是,正确地看待自我,不苛求他人对自己盲目尊重,始终保持谦虚态度,以此来博得人们的尊重,再次,既不压抑思考,又不放任自流,学生敢想敢为,勇于探索,是件好事,班主任不应滥加压制,堵塞思路,甚至代替思考,应当因人而宜,予以正确的诱导、教诲,使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蓝图”,纪正自己的行为,努力适应社会的现实要求。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充分信任学生,体现“情理相济,造就提高”原则 对学生的志趣、权利、个性予以充分的信任,可以使他们保持欢快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产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理。但要注意对学生的信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化的简单器重上,更应关注学生良好品德、意志的磨练,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班主任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到:一要引导学生不失自信心理,正确评价自我。自信,是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前提。二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从而加强自身思想品德,能力等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例如我班学生顾凌君在初任班长,管理班级事务时屡犯错误,且对我的教育有抵触情绪,我找她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后才了解到,原来她认为我对她不信任,不想念她的工作能力。知道了症结所在,首先向她解释选她作班长便是对她能力的充分信任,这一点应有自信,然后我又指出作为班长必须对班级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作为一班之长,应首先提高对自身要求,以作全班同学的表率。经过我的教育开导后,她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始终坚持有事站在最前列,主动关心班级事务,主持班级活动,管理能力、活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构筑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能永携”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之手,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 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高于国家标准的班主任津贴,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如评职指标受限时,确有够条件的班主任,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并与工资挂勾,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巴蜀好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评价将成绩显著的同志评为巴蜀好职工,进行奖励。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我校多年来重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参与了市、国家级科研实验,如"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及"以红岩精神为主导的小学生责任感启蒙教育"等。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了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大家思想解放,努力实践,勇于探索,获得了丰硕成果。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统一用磁砖烧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巴蜀艺术团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并形成了学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的大型活动传统。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强调整体效益。 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小学德育研究。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它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实施证明: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大大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红旗大队,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创造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实验学校等殊誉。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学生个人获得市级奖630人次,省级奖215人次,国家级奖110人次,国际奖83人次。其中,一名学生获国家标徽设计专利,两名学生获得"全国故事大王"称号,两名学生在全国首创出版了个人诗画专集,九名学生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一名学生代表我国少年儿童出席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五届亚太地区儿童福冈大会,一名学生3次举办了个人画展,成为世界书画家总会永久会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亲自接见。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大大加强了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家长走进了学校,学校走向了社会,并受到家长和社区的好评。他们在给学校的反馈意见中说:通过家长开放日教师的汇报、教育教学活动的展示,使他们深受教育和感动,教师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同时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成功,而且是对学生、对家长的教益都菲浅。参加社区活动,街道分管教育的领导,多次在会上表扬学校与街道配合好,学生参加街道活动热情高,完成任务好,他们夸奖巴蜀小学有良好的校风,学生素质高。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从圈养教育到放养教育德育工作模式下“三自”能力习惯培养的高职班主任工作革新与探索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学模式到底是圈养好还是放养好,一直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者在探讨和实践的问题。作为在高职院校有过十多年班主任和德语辅导员工作经历的我,也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学生德育工作进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德育工作模式――从圈养教育到放养教育德育工作模式下“三自”能力习惯培养的高职班主任工作模式。文章具体阐述了以上德育工作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方式,再结合当代“95后”高职学生的特点,描述了培养学生“三自”能力习惯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 关键词:圈养;放养;德育;班主任 作为一名已经有过带班五轮和有过三年德育辅导员工作的年轻高职教师,能够带领当代的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锻炼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因为我能够将传统优秀的东西传递给他们,他们又可以把自身的活力带给我,让我保持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带着班级的学生一起飞。因此,在这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辅导员工作中,我工作,我快乐,我带班,我快乐。始终保持着快乐的心情去带一个班级,去带一帮学生,能够跟学生面γ妫心与心交流和沟通,让学生爱戴你,尊敬你。回顾这十多年的班主任岗位,因为初心未变,始终怀着这样快乐的心情去带班,所以,每届我带的班级基本都获得了院部、系部的先进班集体、文明标兵宿舍等称号,自己也每届都被评为优秀政治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也获得过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虽然这些都已成历史,但是只要自己还带班,还是班主任,我都会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针对不同年份的大学生特性,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追求完美。2015年9月,我又荣幸地成为一名的班主任。回顾、思考、总结过去这十几年的德育班主任工作经验,再加上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学习、生活等方面特点的研究,带班之初,就制定了自己的带班理念:坚持从圈养教育到放养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坚持一切以培养学生“三自(自觉、自律、自学)”能力习惯为目标,坚持始终贯穿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德育教育手段和方法。下面我将这一德育教育模式下班主任工作经历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一、坚持从圈养教育到放养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方面 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根据教育观念中关于圈养教育和放养教育的认识,我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结合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按照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高职学生的实际在校时间为2.5年,我将这2.5年划分成0.5年为圈养教育,再0.5年为过渡期,最终实现放养教育。 高职新生进入院校的初期,刚刚经历高考,骨子里都已经被圈养教育模式所浸透。因此,作为一个新生班的班主任来说,由于新生刚刚来到一个全新的学校,对学校的各项事务流程、规范、制度等方面都是陌生的,所以在第一个0.5年来实施圈养教育模式,是有一定的实际性和必要性的。由此,从高职新生报到的第一次班会开始,我就把这一套从圈养教育到放养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给学生进行灌输,然后我就从新生的生活习惯、学习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始,面面俱到教学生,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一遍不行,两遍,三遍……直到全班所有人都能够知道关乎自己各方面的事务流程应该怎么去操作。具体到比如:宿舍里的个人物品如何摆放、床铺如何整理;学校的助学金、奖学金的评定方法和规则;请假制度如何申请;课堂和晚自修纪律;课程学习,公选课选修,补考、重修等流程;积点、跑操等。在圈养教育下,班主任就是每一个新生快速熟悉新环境的领路人和督促者。坚持贯彻让每一位新生对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教育方法,刚开始新生可能在班主任的教育后,还会不明白、不清楚一些事务操作的流程和步骤,还会不明白、不清楚自己在什么学期阶段做什么事情等,这时,作为班主任的你,一方面要耐下心来,再去手把手的教他们;另一方面,更要教育他们,让他们明白,今后的放养教育的学期阶段内,相同的问题你不会再来提醒、督促他们,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养成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习惯,为今后的放养教育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三自”能力习惯的培养方面 “三自”能力习惯是由我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德育辅导员工作经验总结而来。何为“三自”能力习惯?即为自觉、自律和自学的能力习惯。面对当代的“95后”高职学生来说,学生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背景,都各自存在着生活贪图安逸享乐、学习不肯吃苦耐劳和性格以我为中心等问题。因此,培养当代高职学生的“三自”能力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任务艰巨。那么,我是如何来做的呢? (一)自觉能力习惯的培养 自觉,我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道德文明礼仪方面。重点培养和教育学生在道德文明礼仪方面的自觉能力习惯。比如:自觉遵守学校、系部等各项规章制度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班主任,我是一个赏罚分明的老师,在以上原则问题上,我是一个严格的班主任,如有学生违反原则的问题,先经过前期的教育还达不到教育目的的,一律按照原则来办事,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让他们明白制度的严明性;非原则问题上,师生之间就是当作朋友来相待,跟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学生当中去,才能更加有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二)自律能力习惯的培养 自律,我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思想、态度层面。重点培养和教育学生在自我约束方面的自律能力习惯。比如:作为一名计算机系部专业班的班主任,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学生在刚进校或者第一学期后都有了各自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随着目前学院有线和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每个教室、每个宿舍都有相应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学生的自律能力差的问题就急剧凸显出来了,比如上课玩手机;晚自修除了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什么都不带,整个晚自修都在玩手机、看电影或者打游戏;中午、晚上在宿舍里面联网联机打游戏等情况日益突出,甚至到宿舍熄灯后还在继续玩电脑、玩手机,导致下午上课无精打采,隔天早上起不了床,耽误跑操和各种积点活动的参加,更有甚者,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前一夜晚上,还在熬夜玩手机、打游戏。 (三)自学能力习惯的培养 自学,我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和教育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自学能力习惯。比如:有些新生刚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习,还采用以往的应试教育下的灌输式学习方法,因此,一部分学生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不是太理想,导致有些学生对专业产生退缩、恐惧的心态;还存在一部分学生跟以前高中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后,获得了大学学习只要考前突击学习的错误认识,殊不知,高职的专业学习重点在技能学习,技能学习压根就不能采用大学理论学习的那一套学习模式,因为技能学习必须功在平时,只有通过平时的多学、多练、多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才能达到技能学习的熟能生巧;还有一部分学生的高职学习方法不正确,上课一味地机械式、回忆式学习,没有真正去学习理解技能操作。针对以上学习中各种问题,作为班主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好的自学能力,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 班主任工作有时要细到具处,润生于无形,有时又要破釜沉舟,助学于大爱。只有找到更适合班级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毕业后甚至终生都能无愧于这三年的高职生活、学习和成长经历。我作为当代“95后”高职院校的一名普通班主任,正按着自我既定的从圈养教育到放养教育德育教育模式下,以“三自”能力习惯的培养为目标,坚定地采用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教育手段在不断地革新和探索,那么,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班主任的您,是怎么做的呢?共勉之。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的策略 摘 要:农村学生的特殊性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讲究管理的策略和教育艺术,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正确处理好与学校、各科老师、学生干部、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班级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关键词:农村;班主任;德育教育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我们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因此,班主任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博大的情怀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这样,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学生才会相信你、尊重你,从而达到你所期望的效果。同时班主任要主动关心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学习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建立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班级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在于主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环境,建立成长记录,跟踪思想教育。如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家访,摸清留守儿童、单亲儿童、贫困儿童、孤儿的数量,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心理和学习现状,家长外出务工的地点,临时监护人等情况,并登记存档。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经常与父母及临时监护人联系,介绍学生的平时情况,定期通过电话交流、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和研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 三、做好农村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策略 1、坦然面对,开心工作 很多班主任在接到一个基础比较差的班级时,经常怨天尤人,抱怨学校。他们心里很不情愿,但又没办法选择,进而每天工作都很不开心。是的,“如果你把教室当成囚牢一样,你还会开心吗?”学生苗子差是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共同问题,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现状,我们只能坦然地面对,去挑战。 2、发现学生闪光点,转移学生注意力 网瘾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把心思转移到学校上呢?很多家长干脆限制学生不让其接触网络,其实这种的方法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初中的学生正是好奇的年龄,他们很容易对一些事情着迷,他们能对上网这么着迷,是因为网上有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很多东西,你越限制他,他就越感到好奇。那么,同样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学校做一些吸引他们的事情呢?首先,我们要通过细心观察,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到正常的活动中。比如他喜欢打球,就让他组建一个班级球队,由他负责训练、搞活动;他对画画感兴趣,可以让他加入板报组,设计精美的图样等等,还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竞技活动,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到自己有事可做,而且能做好;其次,与家长取得联系,一起为孩子的改变加油。只要孩子有进步哪怕是取得一丁点成绩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还可以给一些物质奖励。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帮孩子树立起信心;第三,引导孩子健康地使用网络。让他们知道网络不只是用来游戏和聊天的,有很多有意义的用法。利用这类孩子都有比较熟练的电脑操作技术的优点,让他们做班里的信息技术员,培训其他同学,帮老师制作课件,管理班级网络,提高他们在班里的威信和地位,让他们感受到健康的网络生活带给他们的快乐。 3、加强家校联系,换来教育一份奇迹 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在学生的心,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来宽容学生的错误,用显微镜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创造一切,会借助“爱”的力量让教育事业更加完美。教师若总是惩罚、报复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滥用权力,就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有时会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4、教学生正确对待成绩,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很多学校评比一个班级的好坏时主要看成绩,家长关心学生的也只是他的成绩,所以很多老师当班主任时也只是关心班级的成绩。其实作为班主任应该知道,教育学生,是 使他们对人生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初步的、科学的、辩证的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成绩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让学生明白“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在社会舞台上,只要你努力学习,自强不息,任何人都有干出辉煌业绩的机会。全国劳模买买提只是一名技校生,他同样可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业绩。 5、与学生心灵沟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与学生的沟通作为老师应多渠道的,这样有有利于学生接受,平时说话谈点学生感兴趣的,说点家常,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也可以用我和老师说悄悄话的形式,让他们用书面语言来表达。很多的班主任都有过这方面的经历,有些孩子生理成熟了,但心理还不成熟,但他认为自己长大了,对一些问题是是而非,逆反心理还很强,你严了他受不了,行为上看不出来,而心理叫劲,不闻不问他们又以为自己是对的。对这个问题我就采取了说悄悄话的形式,让他们有倾诉的对象,你可针对具体的情况,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疑惑,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效果不错,特别是小女孩青春发育期时这种做法比较奏效,但老师要信守诺言,为她保密。她才敢和你交流。一个班学生差别很大,不同的孩子沟通的方式也不同,遇到比较倔强的孩子,逆反心理强的,老师要冷静,要细心,抓住时机解决问题。 班主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先行者,班主任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班主任工作德育论文: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的渗透 摘 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下,德育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生活以及道德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有必要加入德育,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渗透德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素养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 我们知道《中学生守则》是对学生日常言行最基本的规范,但它毕竟是书面规则,班主任应在此基础上把道德精神和理念传达给学生,做好德育工作,笔者认为这是一项协同工作,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和必要的社会活动参与。 一、班主任应做好道德榜样,提高自身德育素质 由于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是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的人。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年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成熟,缺乏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常常“有样学样”。基于此因,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影响源”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即所谓“言传终于身教”。另外,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王逢贤指出:“德育素质的内涵是随着德育观念和德育实体的不断完善、德育经验的不断丰富、德育理论成果的科学化,不断呈现扩展和严谨的趋势”。因此,班主任应随时展加强德育理念的学习,及时巩固既有的经验成果,并能科学的运用于实际德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研讨、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及巩固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二、德育与心理学的融合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型的基础教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心理多变,情绪不稳,思想活跃,既容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丑恶现象的侵蚀和危害。因此,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针对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易于为青少年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同历史教育和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良好教育环境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这时候的德育工作要灵活,掌握好“无声”与“有声”方法的运用。在处理某些事情时班主任并不必须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合适,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情。此外,由于初中生身体急剧变化,第二性征凸显出来,会让不少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已长为成人,并开始用评判的视角审视周遭,一部分学生还会对教师和家长产生抵制情绪,即所谓的“叛逆期”。由此,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力的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爱与耐心。班主任实则也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对有心理遇挫的学生班主任应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及早发现,并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机与学生诚恳的谈心。用教师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段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其年龄的优势,展现友情、亲情的关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及体验到情感的归属。 三、家访或与学生家庭保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家长共同的参与。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极其厌烦班主任家访的,怕班主任“打小报告”,也有的怕班主任看到自己是单亲家庭或贫困家庭。因在上文中已提到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由此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变换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逐渐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感染,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敢于坦然面对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四、必要的社会生活的参与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要充分发掘现有的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募捐活动、照顾孤寡老人、做环保倡议等等。最后根据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上学生们的发言讨论做出科学的德育评估,以便教师能合理地安排接下来的德育工作。开展德育空间,深化了德育的内涵,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紧密地系起来,充分发挥了德育网络的教育功能。 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不能“单打独斗”;重在坚持、重在落实,不能搞形式主义;要从小抓起,从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才能达到应有教育效果。 总结: 作为学校及家长的委托,班主任与其说是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不如说是起着引导者的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其首要工作就是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完善学生的道德教育,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学生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SWC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摘 要】 如何更好地对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是当今集团公司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以swc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为例,通过excel工具来设计一套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定性评价流程和定量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关键词】 集团公司; 财务内部控制;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在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行业平均水平的不断下滑以及资本市场风险的逐级放大,债权人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利益越来越得不到保障。而我国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大多是类似于日德国家债权主导性的治理模式,在经济发展模式、股权结构以及融资方式上都还没有像英美国家股东主导性公司发展的完善,其整体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在当今萧条的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受到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自我良性循环与发展,以保障集团公司利益是每个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本文以swc集团公司为例,研究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绩效评价,无疑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 一、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背景 作为企业集团的一种特殊形式,集团公司是以特大型公司为核心,通过控股、参股、契约而形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作为以资本为主要连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题的具有一定规模多层次组织结构的企业法人联合体,需要根据集团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结合经济活动的特征,依照集团公司内部建立的授权机制来设计一套用于维持集团治理结构中各利益主体相互制衡的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在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管理者与经营者存在较大分歧。更多情况下管理者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但经营者在执行方面存在许多偏差。比如预算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控制制度行为短期化、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协同效益差、存在多重目标、财务信息失真、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雷蔚青提出过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整体的宏观政策而言,国家应通过法律法规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对外披露,成立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委员会,建立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相关的评价工具。在企业的微观管理方面,应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优化集团内部的投资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系用来预防财务风险、完善考评和奖惩机制等。如何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更多可行的评价工具,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在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检查方面,常见的方法有记述法、调查法、流程图法以及核对法等;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测试方面,有证据检查法、穿行测试法、实地观察法等。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主要以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权值因子确定法为主。 从以上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在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方面,较多采取的是定性或定量的解决方法。定性评价的结果未能被定量评价使用,而定量评价又没有相应的定性评价结果作为基础,很难从整体的角度来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因此,有必要结合相应的定性流程和定量评价体系来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 二、swc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设计思路 swc集团公司一直以来较为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将货币资金、成本费用、工程项目和财务预算等方面作为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较好地遵循了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及相关具体规范。但是由于公司对有关财务内部控制方法的初始运用和公司内部各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不平衡,公司集团财务内部控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设计swc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显得格外必要。 (一)定性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为了更清晰地反映集团公司整体内部控制的概况和特征,让管理者直观了解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从而发现内部控制中的不足,因此采用流程图法较为恰当。 集团公司总部以及相关的子公司财务负责人根据相关评价指标和权重,结合各业务单位的财务情况在定量评价表中为各项指标打分。系统根据各业务单位的打分信息自动生成综合评价表中的各项指标的值。定性评价流程如图1所示。 (二)定量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根据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指引(2007年度试行)》的相关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并结合权值因子确定法来对集团公司制定公司总部和其子公司的各项财务内部控制指标,分为健全合理性与有效性两方面,并赋予相应权重,以便于量化。 对公司总部进行评价时,由于该公司实行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子公司分别管理各自存货,并且不存在任何相关的投资、筹资、采购、销售、担保业务及高风险业务,因此权重设定为5%,其余指标平均分配权重。对子公司进行内部评价时,作为具体的业务运作单位,在集团的采购、销售方面应作为主要经营活动,与货币资金、应收款项等指标具有同样权重,均为10%,其余指标平均分配比重。定量评价指标设计如表1所示。 (三)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 在综合评价表中将自动计算出公司总部和各子公司最后的财务评价得分结果。为了让管理者更清晰地看出各业务单位的评价结果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系统将以最后的评分结果为依据来对所有业务单位进行排名,并以另一工作表的形式来显示最后的排名信息给评价小组,为评价报告提供量化数据。 三、swc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excel实现 (一)swc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得分的实现 1.子公司评价得分的确定 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通过子公司定量评价表的评价可以得出各子公司在财务内部控制健全性与合理性方面的最后得分: 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按权重评价得分=子公司评价得分/样本子企业权重 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合计=∑各财务内部控制指标按权重评价得分 2.集团公司综合评价得分的确定 通过子公司定量评价表的评价,系统自动链接各子公司的资产总额与财务内部控制在健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得分。以此得分为依据得出最后集团公司及各下属子公司的综合得分。根据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公司总部与子公司的权数比例以3:7为标准(见表2)。 子公司单位资产所占权重=子公司资产总额/∑各子公司资产总额 子公司综合得分=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健全性得分×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健全性权重+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得分×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权重 集团公司综合得分=公司总部权重×公司总部评价得分+子公司权重×∑(子公司评价得分×子公司单位资产所占权重) (二)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排名的处理 为了进一步反映各子公司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有利于集团公司管理层的快速决策,通过excel中较好的结合sql语句与vba函数利用最后的综合得分,来对公司总部以及各子公司进行综合排名(如表3),并以单独的工作表financialvaluation.xls在c盘中保存。其中sheet1为定量评价综合评价表。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浅析网络财务内部控制 [关键词]网络财务;内部控制;内部网络;外部网络 [摘要]实施网络财务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新问题。建立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内部控制,其措施应基于企业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大方面来进行。 随着网络财务的逐步实施,企业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和手段已不适应于网络环境,从而建立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建立和加强网络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首先必须要弄清网络财务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与新要求。 一、网络财务时代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新问题 (一)网络财务的应用扩大了企业会计核算范围企业实施网络财务以后,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人员和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系统维护员、网络系统管理员等组成。第二,会计业务处理范围变大,除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外,网络财务同时还集成许多管理以及财务的相关功能,诸如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网上法规及财务信息查询,以及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等等。第三,网络财务提供在线办公等服务,从而使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原来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可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方法较原来系统将更加广泛和复杂。 (二)网络财务使会计信息储存方式和媒介发生变化 网络财务的应用使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发生变化。原始凭证在网络业务交易时自动产生并存入计算机,不再存在传统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的第一阶段促进了介质的改变,从账本到磁盘文件。网络财务使会计介质继续发生变化,不仅账表,更多的介质将电子化,出现各种电子单据(如各种发票、结算单据)。存贮形式主要以网络页面数据存贮。发生业务交易时系统不一定打印原始记录;网页数据只能在计算机及相应的程序中阅读;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大部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此,网络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控制。 (三)网络财务使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加大 网络财务的应用将原来封闭的局域会计系统面临开放的互联网世界,给财务系统的安全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第一,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保险箱”式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internet传递,途经若干国家与地区,置身于开放的网络中,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风险,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第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给一些非善意访问者以可乘之机。目前黑客肆虐,世界上的各类网站每天都受到成千上万次攻击,网络财务系统无疑也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第三,计算机病毒的猖撅也为互联网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在互联网中,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e-mail或用户下载文件进行传播,其传播速度是单机的20倍。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对保障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网络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先进技术手段。 二、网络财务内部控制措施 (一)基于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控制措施 1.会计信息资源控制。会计信息来源于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系统中,所以网络数据库系统是整个网络财务系统控制的重点目标。威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系统内外人员对数据库的非授权访问;二是系统故障、误操作或人为破坏数据库造成的物理损坏。针对上述威胁,会计信息资源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三层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组建企业内部网,即利用中间服务器隔离客户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联系,实现数据的一致性;(2)采用较为成熟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产品并合理定义应用子模式。子模式是全部数据资料中面向某一特定用户或应用项目的一个数据处理集,通过它可以分别定义面向用户操作的用户界面,做到特定数据面向特定用户开放;(3)建立会计信息资源授权表制度;(4)采取有效的网络数据备份、恢复及灾难补救计划。 2.系统开发控制。它是一种预防性控制,目的是确保网络财务系统开发过程及内容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软件的开发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1)在网络财务系统开发之初,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2)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内审和风险管理人员要参与系统控制功能的研究与设计,制订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案并在系统中实施;(3)在系统测试运行阶段,要加强管理与监督,严格按照《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种标准进行;(4)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不仅培训系统的操作,还要使受训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网络财务提供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与利用等;(5)及时做好新旧系统转换。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做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 3.系统应用控制。是指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用来预防、检测和更正错误,以及防止不法行为的内部控制措施。(1)在输入控制中,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内部控制部门检查,还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据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二次录入校验等;(2)在处理控制中,对数据进行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字段和记录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控制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标识和是否染毒等;(3)在输出控制中,一要验证输出结果是否正确和是否处于最新状态,以便用户随时得到最新准确的会计信息;二要确保输出结果能够送发到合法的输出对象,文件传输安全正确。 4.系统维护控制。系统维护包括软件修改、代码结构修改和计算机硬件与通讯设备的维修等,涉及到系统功能的调整、扩充和完善。对网络财务系统进行维护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维护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设置必要的控制,维护的原因和性质必须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软件修改尤为重要,网络财务系统操作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系统维护有关的记录都应打印后存档。 5.管理控制。是指企业为加强和完善对网络财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网络财务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处理结构,计算机网络分布于企业各业务部门,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处理,因此原来集中处理模式下的行政控制转变为间接业务控制。主要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设置适应于网络下作业的组织机构并设置相应的工作站点;(2)合理建立上机管理制度,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和上机时间安排并保存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等;(3)建立完备的设备管理制度,对硬件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温度、湿度、防静电控制,做好网络的绝缘、接地和屏蔽工作,同时对人文环境进行控制,防止无关人员上机操作;(4)建立完备的内审制度。 (二)基于企业外部网(extranet)的控制措施 1.周界控制。是指通过安全区域的周界实施控制来达到保护区域内部系统安全的目的。它是预防外来攻击措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1)设置外部访问区域,明确企业内部网络的边界,防止“黑客”通过电话网络进入系统;(2)建立防火墙(firewall),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保护屏障,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 2.大众访问控制。大众访问包括文件传递、电子邮件、网上会计信息查询等。由于互联网络系统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系统,对社会大众的网上行为实际上是不可控的,因此,企业应在网络财务系统外部访问区域内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外部网络的访问控制主要有:(1)在网络财务系统中设置多重口令,对用户的登录名和口令的合法性进行检查;(2)合理设置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权限。资源的属主体现不同用户对资源的从属关系,如建立者、修改者等;资源的属性表示资源本身的存取特性,如读、写或执行等;访问权限体现用户对网络资源的可用程度;(3)对网络进行实时监视,找出并解决网络上的安全问题,如定位网络故障点、捉住非法入侵者、控制网络访问范围等;(4)审计与跟踪,包括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网络故障、系统记账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3.电子商务控制。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基石,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电子商务活动也必须进行管理与控制。主要措施有:(1)建立与关联方的电子商务联系模式;(2)建立网上交易活动的授权、确认制度,以及相应的电子会计文件的接收、签发验证制度;(3)建立交易日志的记录与审计制度。 4.远程处理控制。网络财务系统的应用为跨国企业、集团企业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以及财务远程监控等远程处理功能创造了条件。这些功能的启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有:(1)合理设计网络财务系统各分支系统的安全模式并实施;(2)进行远程处理规程控制。 5.数据通讯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1)保证良好的物理安全,在埋设地下电缆的位置设立标牌加以防范,尽量采用结构化布线来安装网络;(2)采用虚拟专用网(vpn)线路传输数据;(3)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与数字签名。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6.防病毒控制。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可以采用如下控制措施:(1)对不需要本地硬盘和软盘的工作站,尽量采用无盘工作站;(2)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追踪病毒;(3)在网络服务上采用防病毒卡或芯片等硬件,能有效防治病毒;(4)财务软件可挂接或捆绑第三方反病毒软件,加强软件自身的防病毒能力;(5)对外来软件和传输的数据必须经过病毒检查,在业务系统严禁使用游戏软件;(6)及时升级本系统的防病毒产品。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摘 要】 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融资困难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以促进其融资的方法,并从财务内部控制对融资的促进作用、组织形式、人员配置、融资方案的拟订与审批控制、融集资金的收取控制、偿还控制及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财务内部控制 在我国,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重要支柱的中小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出口贸易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对外融资主要靠资本市场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和信贷融资(银行信贷)两种途径。前者的比重相当少,主要原因在于沪深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到目前为止,我国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仅有百余家。即使在中小企业板市场,根据2007年3月的统计数据,上市公司的家数也只有125家,而且多为高技术企业。实现海外上市的中小企业数量更少。同时,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可能性更小,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债券发行简化程序的通知要求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在人民币6000万元以上,中小企业的规模根本就达不到。而从信贷融资来看也较为困难,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国有大中企业的扶持以及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中小企业的规模有限,资金匮乏,设备技术难以及时更新,很多中小企业又处在竞争性较强的领域,平均利润水平不高,加之经营管理者素质的原因,缺乏财务、经济和高技术专业人才,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企业经营效益不高,面临经营和淘汰风险。同时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并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因此,在中小企业向外部投资者进行融资时,很难提供反映企业产品开发状况、行业前景、市场潜力、营销情况、预期收益及其重要资产的真实信用水平的信息。因此造成外部投资者对中小企业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制约了融资。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作为中小企业应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以便企业在融资中提供真实可靠的信用水平信息,企业为融资起到预防、纠偏、制衡和查错的功能,最终发挥警示、规范、协调和惩戒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特点,财务内部控制还可采用按业务集中控制这种组织形式。以企业总部为控制中心,对企业资金管理、物资采购、产品生产、销售等所有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这样有利于企业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可以使用较先进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对外提供信息。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融资内部控制制度中,应当注意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尽可能科学合理,编制融资计划的人员和审批人员要分离,负责利息计算及会计记录的人员应同支付利息的人员分离。明确融资决策、执行、偿付等环节的内部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凭证,记录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保证融资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企业还应当建立融资决策、审批过程的书面记录制度以及有关合同或协议、收款凭证、支付凭证等资料的存档、保管和调用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融资方案的拟订,一方面需要企业领导的参与,同时还需要企业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参与,充分发挥他们在财务决策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在制定融资决策和审批中,要注意审查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比例的确定是否适当。如果企业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例失衡,当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融资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同时,考虑长短期融资的比例是否合理,若还款期限的安排过于集中,就会增加企业在债务到期时的还债压力,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融资风险,也将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 企业应当对资产的收取作出明确规定,财务人员在企业取得货币性资产,应当按实有数额及时入账。企业取得非货币性资产,应当根据合理确定的价值及时进行会计记录,并办理有关财产转移手续。对需要进行评估的资产,要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及时进行评估。同时财务人员应密切关注国家金融政策,尤其是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对融资的影响。 建立融资业务偿付环节的控制制度,对支付偿还本金、利息等步骤、偿付形式等作出计划和预算制度安排,并正确计算、核对,确保各项款项偿付符合筹资合同或协议的规定。严格按照筹资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本金、利率、期限及币种计算利息和租金,经有关人员审核确认后,与债权人进行核对。本金与应付利息必须和债权人定期对账。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按权限及时处理,并结合企业偿债能力、资金结构等,保持足够的现金流量,确保及时、足额偿还到期本金、利息。企业要根据其现金流入量的时间和流入量的规模妥善安排偿债,使长、短期负债配合合理,企业的偿债能力将增强,偿债信誉将增加。同时注意企业以抵押、质押方式筹资,应当对抵押物资进行登记。业务终结后,应当对抵押或质押资产进行清理、结算、收缴,及时注销有关担保内容。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要定期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多种因素合理确定,形成书面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建立与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总体情况,并针对融资控制进行评价。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关于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思考 【摘要】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扩招及高等教育竞争国际化等原因,高校纷纷掀起了基建热潮,基建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金额不断加大,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完善高校基建财务制度,加强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确保高校有限的基建投资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目前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为完善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基建;财务控制;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出现了基建热潮, 基建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但是,高校的快速扩张和负债办学机制的引入,在为高校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而且,随着我国高校基建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预防基建职务犯罪日益显示出其迫切性。高校基建职务犯罪的原因复杂,但从已发生的腐败案来看,高校基建管理权向高校倾斜仅是腐败高发的诱因,缺乏必要的与这种管理权下移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基建腐败高发的根本原因。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是做好整个基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之一,是高校基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校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及预防基建职务犯罪,加强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是其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之一。 一、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当前高校财务制度尚不完善、单位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等客观原因,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基建财务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财务制度设计还不完善,一些高校基建财务尚未完全纳入其学校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给高校财务直接监控基建投资带来一定的困难。 (2)高校内部基建、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协调不足,影响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3)基建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手段薄弱,对基建全过程难以实施有效控制。 (4)基建财务人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体制不顺,约束机制不健全;基本建设项目内部财务控制不健全;基建工程和财务复合型人才匮乏等。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对策,为完善高校基建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二、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对策 (一)强化高校领导的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高校领导常常未能充分认识到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学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进行基建投资主要靠抓好基建部门的管理工作,基建财务人员只管照章办事,按合同规定付款即可。基建财务人员缺少参与单位财务分析、研究及预测的机会,未能参与项目决策、招标、施工、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项目决策程序、合同不合理变更、随意挪用基建资金等不合理现象财务监督实施不力。所以,高校领导有责任和义务去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如:资产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供材采购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基建财务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等),特别是当前高校基建处于飞速发展时期,更应强化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和自身责任意识,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基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落到实处。 要做好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基建财务人员的素质、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关键。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不断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其基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和管理水平,这不仅包括更新观念、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掌握财会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建筑施工等专业知识、基建项目建设一般程序、招投标、概(预)算等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逐步推动基建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使基建财务人员适应新形势下基建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覆盖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 高校基建财务人员在基建项目过程中,要做到事前参与预测和决策、事中注重控制和管理、事后有分析和评价。基建工程项目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项目决策控制、项目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和决算控制等五个环节,贯穿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1.项目决策控制环节:基建财务人员要对项目建议书中的财务分析和预测结论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书面意见,并参与项目决策的全过程,会签相关决策决议。 2.项目设计与概预算控制环节:基建财务人员应对项目设计中的施工图预算进行审核,其审核内容包括项目工程量的准确性、定额套用的正确性、费用计取和汇总的合理性。 3.招投标与合同控制环节:该环节包括招标、投标、开标、定标和合同管理等阶段,基建财务人员都应参与其中,这样既有利于基建财务人员了解项目施工队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情况,了解工程的特点、工期、预算价格、承包方式,而且对于结算办法以及与财务有关的条款,还可以从财会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4. 施工工程控制环节:该环节包括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执行、施工款的拨付、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控制、施工费用管理等内容,基建财务人员应参与施工的全过程监管,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并在关键点重点控制。 5.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环节:基建财务人员应及时开展各项清理工作,审核竣工决算书,编制竣工决算初稿,报请决算审计,参与分析概算、预算执行情况及差异分析,并对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三)把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健全岗位责任制 高校应当根据基建项目的特点,找准基建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控制点需要紧密围绕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中心环节,并向周围业务流程扩展。关键控制点的设置要合理、易行、有实效,控制点过多则让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失去灵活性,容易挫伤基建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而过少则会影响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准确把握基建项目内部财务控制,需从以下四个关键点来控制: 1.工程项目上:基建财务人员必须首先对工程项目的合法、合理性进行认定,审核工程项目是否具有完备、合法的审批手续,工程预算、概算且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要合法。 2.工程实施上:基建财务人员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性要进行监督。一是建设合同必须通过招标确定;二是对工程项目要进行随时监督。 3.工程记录上:基建财务人员对工程建设的事项要及时记录。 项目负责人要及时定期向财务人员提供工程进展报告和资金预测报告。 4.工程成本上:基建财务人员应正确核算工程成本,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水平。一是及时准确记录工程进度、材料、设备等投资情况;二是在建工程是否及时结转为交付使用资产;三是变更项目内容是否得到必要的批准;四是实行建设期审计;五是定期复核工程进度及质量等级;六是对可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借款费用进行及时核对。 (四)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资金拨付和账务处理程序 高校基建财务应并入校级财务中,在基建财务中完整设立会计科目及明细账,科目明细级数设置应以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为原则,过细过粗均不宜。高校基建会计科目应按三级明细科目设置,即一级对应总账科目,二级对应工程项目名称,三级对应项目的承建单位名称。在高校基建会计核算中,除开设了银行辅助账户后需设“银行存款”科目外,还需设置如下一些基本科目:“建安工程投资”、“库存材料”、“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待摊投资”、“设备投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 “应付器材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基建拨款”和“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 严格规范资金的拨付程序:1.工程款支付基本程序为:施工方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跟踪审计工程师审核签字甲方代表审核签字基建处工程科长审批基建处分管工程的处领导审批财务处分管基建的处领导审批审计处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分管基建的校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基建财务部门付款反馈信息;2.材料款和设备款支付基本程序为: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跟踪审计工程师审核签字材料员审核签字基建处材料科长审批基建处分管材料的处领导审批财务处分管基建的处领导审批审计处处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分管基建的校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基建财务部门付款反馈信息。 同时,要在工程项目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环节规范好基建工程项目的账务处理程序,特别是对于项目的账务后期结算要重点进行规范。如对已经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资产,要及时办理估价入账手续。估价入账不能根据“建安工程投资“和”待摊投资“两部分,而应根据工程合同的建造价值加合同变更价以及自营工程发生的物资成本、借款利息、人工成本等对项目完工工程进行账务结转。基建财务人员要对已估价入账的资产进行必要的调价: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如果在完工年度内没有办理决算手续的,一旦办理了决算手续后,须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五)加强建设项目财务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高校应指定人员负责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利用会计电算化的手段,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报送财务信息资料。报送的财务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反映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月报、年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后的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的资料。同时,要加强学校财务、基建、资产及审计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相关财务信息,使得各方及时掌握情况,确保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高校基建处在安排下一年度基建计划时,应根据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的资金可供量和内部调剂的可能,编制年度计划,并及时报送学校财务处。各建设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前,基建处应向财务处提交工程施工合同、投标函书、开工许可证及与支付工程前期费用有关的全部合同,以便作为未来办理各项资金支付的依据。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浅谈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部控制又是保障高校财务管理预定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紧密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就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方法与对策进行了认真研究。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财务部门所掌管的教育资金规模越来越大,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愈加重要。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控制论在高校财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就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高校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的方法、技术、程序及理念的总称,以期达到高校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少数高校对资金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致使学校在资金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和隐患。这给高校内部不法分子贪污、挪用公款、非法侵占财产的行为带来了便利,为舞弊行为、甚至犯罪带来可乘之机。高校财务管理领域发生的贪污犯罪案件一般为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或一般财务人员利用财务管理的漏洞,贪占、挪用甚至私分高校资金。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严、监督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各高校大都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而且绝大多数高校非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但具体实施情况却并不尽人意,其具体表现: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贪污、挪用公款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尽管一些高校按照财政部和教育部要求相继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相对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弱。一些单位把某些规章制度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自我防范、自我约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致使财务控制存在许多漏洞,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秩序混乱。 (二)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制度形同虚设,财务监督流于形式。由于有些高校特别是新建高校的财务负责人缺乏管理经验,加之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有些规定多停留在文件或口头上,即使出了问题也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能够防止财务出现问题的最后一道关口应当是财务监督,财务监督的职能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审计检察部门来执行。一些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监察部门疏于对下级财务部门进行检查和监督,特别是一些民营高校无上级主管部门监督,致使个别高校的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财务管理制度松弛,现金管理制度不严格。有些高校经费报销不按审批程序办事,收入不入账,甚至设立账外账,为财务人员贪污和挪用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机。还有的高校现金管理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现金使用范围,增加了财务风险防范的难度。 二 实现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岗位分工,控制关键环节。配备合格人员,实行定期轮岗。高校应当配备德才兼备的人员办理资金业务。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有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能通过自我修养、自觉学习、接受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此,单位应当建立有关人才的选聘、培训、考核、奖惩,晋升.岗位轮换制度,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德才兼备。对财会人员要定期进行轮换,财会人员调换岗位,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做到前不清,后不接。 (二)建立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为了防止出纳贪污挪用,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总分类账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明细分类账登记等工作,否则,会增加出纳进行行私舞弊的机会,增加出纳掩盖贪污、舞弊的可能。建立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得由一人办理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三)建立健全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制度。出纳要自觉地进行经常性的对账工作。包括每日营业终了,将库存现金余额与现金日记账核对相符,保证货币资金收付的正确性。出纳应当对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直接负责。同时,单位应重视对现金的盘点,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现金盘点制度。财务负责人或内部审计人员每季度至少要进行一次库存现金突击盘点,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或提出有关建议,确保高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正规高效。 (四)强化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高校的支票保管签发与印鉴保管使用必须实行分工负责。空白支票不得事先签名盖章。高校的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的人专门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印章的使用必须有财务负责人的书面授权,必须详细进行登记,并要求使用印章的人予以签名,盖章按规定需要有关人员签字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财务管理人员变更时,对印鉴应及时予以收缴。 (五)规范资金收付程序,严格按财务规范办事。高校应当按照国家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规定的下列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1)支付申请。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 (2)支付审批。审批人应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 (3)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支付申请进行认真复核。 复核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和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正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员办理支付手续。对于复核中发现的审批问题,应提请审批人纠正,审批人不予纠正的,应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做出处理的书面指示。对支付申请填制不正确的,应要求申请人重新填制和办理审批手续。对违法犯罪行为还有义务向国家有关部门举报。 (4)办理支付。出纳员应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和会计编制的付款凭证,按批准的金额、支付方式、支付单位等办理支付手续,办妥付款后应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同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或办理报销补款或收款手续。 (六)提高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高校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是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的,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人的知识、智慧及人的努力程度。所以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做到理解人、尊重人,把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放在首位,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和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财经纪律、财经政策教育,进一步健全高校财务用人机制,大力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文章从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和原因,提出一些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披露;财务报告 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制定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企业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从此,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由自愿披露过渡到了强制披露阶段。 一、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必要性 (一)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供附加信息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系列财务丑闻的披露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以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信心。单纯的财务报告已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二)对于上市公司自身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的意识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管理当局可以在导致重大后果以前发现内控中存在的缺陷,及时改进企业管理、减少舞弊。同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是管理当局解除受托责任的一种方式,委托者可以通过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来判断受托者是否尽心尽职履行受托义务。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和原因分析 2006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随年报一同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的情况;内控制度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和处理情况;对本年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完善内控制度的有关措施以及下一年度内部控制有关工作计划。而且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应参照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情况出具评价意见。 查阅上交所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可以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仅在年度报告第十部分重大事项中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一项或详或略地披露了公司内控的相关信息,多是流于形式,有的公司甚至仅以“公司现有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各个业务环节,保证了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等空洞的语言一笔带过,即使是披露较为详细的公司,也未能完全包含《指引》中所要求披露的内容,并且几乎所有公司都没有披露聘请注册会计师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情况出具评价意见的信息。 由此可见,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内控信息均未达到《指引》的相关要求,上市公司普遍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详细披露的动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内部控制信息供求角度分析 作为信息的需求方,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股市投机性强,投资者的专业性较差,对数据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较弱,对高质量会计信息需求不足。 而作为信息的供给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问题是造成这一现象根本原因。只有信息产生的效益大于信息的成本,信息的生产才具备经济上的合理性。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单位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进行问卷调查(周勤业,2003)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负担日益加重,集中于在指定报纸刊登信息披露文件的费用和定期报告的审计费用,上市公司认为信息披露对产品销售、品牌宣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是太大,对改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意义也尚未体现出来。 (二)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角度分析 首先,《指引》对披露内容的规定不完善,没有说明上市公司评价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标准,使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信息含量下降,可操作性差。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统一、权威的标准体系。除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以外的上市公司一般是参照2001年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该规范是目前我国内部控制领域比较权威的标准,也是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所依据的标准,但其将内部控制定位于内部会计控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立足点还是从内部会计控制的角度进行规范,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在这种缺乏内部控制评估标准情况下,不同企业对内部控制发表的自我评估结论很难具有可比性,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应采取哪些程序、遵循哪些标准没有规范可依,其执业风险大小不好衡量。 其次,披露要求中缺乏董事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的相关表述。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报告中表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可以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通过管理层改善控制环境,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内部控制信息实际上也是董事会解脱受托责任的一种方式。 另外,《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没有对违反该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关处罚的条款,《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指出对公司及其有关人员违反该指引规定的行为参照《上市规则》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总的来说,处罚力度太轻,这也从客观上导致了《指引》在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未能被严格执行。 三、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使管理当局认识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作用 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是加强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措施,对公司来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它能够使股东和其它投资者更加了解公司的管理现状和财务状况,从而引起更多投资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达到战略目标。 (二)尽快出台内部控制的标准和评价规范 只有制定出类似于美国coso报告(2003年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的框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的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八大要素,《指引》采用了此观点。)比较统一、权威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以后,内控信息的披露才具有操作性和可比性,注册会计师也才有了判断企业内控完整、合理、有效的标准。 200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牵头发起,证监会、国资委共同参与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并于2007年3月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借鉴了美国coso报告的已有成果,这表明我国已开始积极规划出台既吸收了国外先进内部控制理念,又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内控建设和评价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使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评价有统一权威的标准可以参照。 (三)进一步规范披露内容和形式 证监会应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内容和格式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除现有规定外,内部控制报告应增加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内部控制报告应表明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建立、实施和维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法律和法规的遵循性。2、内部控制报告还应说明所依据的内部控制的标准或规则框架。内部控制标准是用来指导公司设计和执行相关内部控制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3、内部控制报告应声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或除已表述的重大缺陷以外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存在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4、有必要在报告中说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缺陷,有效的内部控制也只能对经营、财务、法规遵循三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且,随着环境和情况的变化其有效性可能会发生改变。 (四)制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核实评价意见的标准 目前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在股份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及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要求拟发行证券的公司和上市公司披露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做出自我评估意见,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指出“三性”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进行的。该指导意见规定了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程序、方法和报告等一般性要求,却没有涉及评价内部控制的操作性工具,因此不能明确注册会计师应该对上市公司的哪些控制内容和要点进行测试,以及测试标准和对应的评价意见类型。建议可以借鉴美国coso报告所提出的评价工具,设计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具,将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作为内部控制评价工具的框架,从而服务于经营、财务报告以及法规遵循这三大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五)明确界定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引入问责机制,细化对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和提供财务报告以及内部控制报告行为的处罚条款,对违法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追究当事人个人及其所在企业的民事及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遏制管理层舞弊的动机。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财务活动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而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对高校目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设计 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不力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高校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基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经过多年的发展,但仍不是很完善,具体表现在:(1)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不全。有些高校对于许多的建设和投资项目的监督、论证和决策等方面并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发生失误,为高校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2)内部控制范围不够广泛。有些高校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较为严格,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忽视了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来将二级单位财务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发放贷款等违规资金运作现象。(3)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有些高校虽建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在实践中严格执行。 2 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不严格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高校各项费用的收支都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重视不够,往往因为预算编制时间过短或是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了预算不准确或覆盖面不够广泛,不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高校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3财务分析工作薄弱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加快了高校融入社会的进程,高校经济活动内容日益广泛,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已越来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统一了核算口径,提供了财务分析指标,但财务分析指标没有包括事业发展速度、经济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财务分析指标不健全;同时。长期以来,忽视财务分析,缺乏经验分析数据,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4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价值反映不实 各院校普遍存在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价值反映不实的现象。一方面,因资产盘亏、报废、毁损、房屋拆除等正常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未能及时办理减值手续,造成账面价值大于实物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造成基建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未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手续,也未按暂估价及时入账,确认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周期过长,造成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新增固定资产确认时间不一致。 5 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结题不结帐 按照高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同有关部门取得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报送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完成以后,应当报送资金支出结算和使用情况的书面报告,并且接受有关部门的验收、检查。目前各高校未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混乱。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国有资产低效运作、浪费、流失等状况。 (1)控制环境建设。 控制环境决定了组织的基调,设定了人们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包括:高校的道德价值观、高校员工的能力、领导哲学和风格、管理授权和责任、组织开发员工的方法等。 (2)组织规划控制。 组织规划控制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不相容职务分离。主要是货币资金日常管理的职务分离、存货日常管理的职务分离(如存货的采购、保存、处理等活动)、固定资产管理的职务分离、工程建设中的职务分离、校办产业管理的职务分离等。其二,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之间进行相互检查;在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应保持相对独立,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解决。 (3)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形式;常规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予以明确;特别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别授权批准才能处理。 (4)财产物资控制。 高校的财产物资分布在各个院系及部门,由各院系或部门对财产物资进行直接管理。由于高校的财产物资属于国有资产,对于资产的维护及管理的严格程度相对较松,高校制定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在使用、管理及后期处置这些环节的执行不严,或者缺乏制度。财产物资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定期清查控制和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三方面。 (5)预算控制。 高等院校的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财务部门一般都设置专门科室对学校的预算收入、支出进行测算,对预算支出进行分配、控制,对收入支出结构进行分析,以便为学校领导和各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信息。内审部门对预算管理进行监督。 (6)风险控制。 高校风险管理控制就是及时对高校经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并采取措施使风险降低。目前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大规模扩建以及加入wto后世界高校的竞争压力,给我国高校的经营带来了许多风险。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应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识别、评估并采取防范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 (7)业务活动过程控制。 为配合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会发生筹资、投资、基建、采购、后勤、校办产业等多种经济活动。因此,应按照高校内部各种业务活动确定的程序、方法、操作规程和原则,建立各种管理制度与组织机构,并按照高校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范围、任务和要求,建立自上而下的岗位责任制度。 (8)制度文件控制。 制度文件控制是指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把高校管理的要求、有关注意事项以及流程等,形成书面文件、规章制度,如高校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流程图等,下发给各级工作人员,明示相关人员遵照执行,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9)监督评价机制。 对高校的监督评价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种:高校的主管部门进行外部监督,形式主要是外部审计和财务报表;高校内部进行内部监督评价,形式是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本应是主管设在高校内部的监督部门,应属于外部监督,由于其职员隶属高校,独立性差,所以这里作为内部监督机构。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校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就必须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总目标下在财务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在体制上更趋成热、在机制上更加有效,使高校成为一个资源配置合理、资源充分利用的节约型、效益型高校。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尤为重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内部财务控制,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是迄今为止,还缺乏一套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若干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其收入基本来源于财政资金;由于经济业务较企业简单,因此,在内控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谈些看法。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确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节流”任务的完成和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和管理模式的内部控制规范框架。 1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现象也较普遍,致使专项资金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资金效益。 1.2 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资产的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相当部分行政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按规定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资产保管责任不明确等,极易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账外资产也时有发生。 1.3 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付款”作用,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于房租收入,往往只负责对收入登账核算,而对收入额确定是否合理、是否按合同及时收取、是否做到应收尽收等却未能实施必要的财务监控。 1.4 票据管理不够严格到位。票据的购、领、用、核销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台账;对票据使用情况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导致一些执收部门延期上缴相应收入,甚至出现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1.5 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1.6 预算控制比较薄弱。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加强,但仍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薄弱的主要原因 2.1 内控意识淡薄。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但从有关情况看,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内控意识淡薄。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有的认为,现在财务方面反正有会计核算中心把关,单位内部控制不再那么重要了;有的则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实行的“一支笔”制度流于形式。 2.2 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行政事业单位迄今为止也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单位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一些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办法,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单位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仅凭经验、贯例办理,随意性较大,业务流程控制往往过于简单;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控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没有建立规范的内审制度,如何审,审后怎么处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部分单位根本就没有内审部门。 2.3 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衔接不够,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及时有效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 2.4 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很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之需要。人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内部控制工作也同样,内控制度的制订和贯彻落实都离不开人,尤其需要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但现阶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较为简单,财务管理的地位未能有效体现,因此对会计业务素质要求不如企业那么高。还有许多单位的财务人员由业务人员兼任,对财务知识不了解,难以实施内部财务监督责任。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3.1 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为此,各级会计管理机关即财政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分期分批和分类型地对一级预算单位和二级预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相关的研讨班,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3.2 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为财政“节流”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必须重视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强化会计工作基础,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3.3 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功能作用财政预算制度从过去的功能预算到现在的部门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 3.4 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目前,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虽明确指出其适用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但实际上是针对企业制定的。 由于没有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也没有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和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诸如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直接支付等,实际上对行政单位的适用性是比较差的。鉴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状况,财政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体现行政事业单位特点的《非盈利组织内部控制指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并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 同时,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管部门,审计部门是重要的保证体系,因此,在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与指导,并拨出专项经费,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经费支持。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内部控制的建议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决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严格程度,是事业单位财务居核心地位的方面,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预算平衡、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一、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的。熟练掌握这些法规是财务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石。各级财政部门对以上法规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每年都有培训教育的要求。而从落实这一要求的情况看,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参训人员不能很好保证;二是培训内容不很全面;三是有相当多的财务人员没有全面掌握和更新法规财务最新知识的欲望;四是参训人员有走过场完成任务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会计法规的学习和财务知识的更新是每一位财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要能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练就基本功,否则将被淘汰。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是每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每天都要遇到的问题,而很难想象在自己没有掌握新的财务会计法规和新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打铁先要自身硬。所以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再教育,不但单位要重视,单位领导要重视,更重要的是从事财务工作的每一位人员从思想深处真正地重视起来,并去认真落实。 二、提高不同层次的内控意识是做好内部控制的根本保证 内控意识是内控制度得以落实的基础和前提。有的单位从整体氛围上就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单位领导或群众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的事,不是领导和群众的事,有与已无关思想,因此,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的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走过场,内部控制制度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装饰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就是其事业“生命体” ,是财务工作病态的免疫系统。因此,欲使财务工作不断规范,就必须大力加强内部控制。 1. 单位领导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从领导角度来讲,加强内部控制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更不是只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要做的事。由领导干部带头抓内部控制,支持财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教育职工执行内部控制和理解内部控制。要树立内控制度人人有责、干部职工人人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 财务人员要增强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 财务人员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办事,是其基本的职业规范。要防止无原则,惟命是从的人治情况,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循私情。要树立内控意识,把财务审核的内控机制贯穿于平常的业务工作之中,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确保各种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做到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要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培养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转变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全体财务人员在各级班子的领导下,以满腔热情和昂扬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3. 营造群众监督、民主理财的良好氛围,增强每个人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 党委(领导机构)当家,群众监督,财务理财的财务管理理念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要坚定不移地按组织决定办事,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发挥财务人员和财务部门的专业理财职能,是保证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运行的基本要素。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保障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内部控制难以有效进行的根本原因。有的单位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且流于形式。更多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相互不配套。有的单位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在业务扩展和风险防范的决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不切实际地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造成违规、违章现象的发生。有的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布置到位落实不到位,具体工作时执行比较难。 四、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 每个单位的年度经费预算就是这个单位的当年“财政法规” ,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事业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有的单位没有将部门预算在单位内部按组织体系进行细化,没有对经费审批人实行责任预算约束,使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失控。财政预算制度从过去的功能预算到现在的部门预算,是对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浅析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内部控制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财务 信息化 内部控制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信患处理方式?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财务管理工作组织、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手段、方式和内部控制的范围都发生了变化?加大了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难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质量?财务管理信息化质量的提高又将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本文分析了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及加强内部控制的需要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财务管理信息。以本单位为例?十几年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从会计电算化到财务信息化综合管理、纵深管理不断发展?目前建立了会计电算化、费收管理信息系统、船舶动态系统、财务远程查询系统、非税收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建设?实现了费收、核算、报表等财务数据的自动上报?远程财务查询?对多级机构、多级财务指标的归纳、分析和对比?满足专业财务人员和财务主管人员的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计划推出财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从总体上及时把握财务状况?按需获取财务数据提供了简便高效的工具?实现了对前期财务信息化成果的综合利用?强化了财务管理t作的深度、控制能力和决策能力。 《会计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监督制度的要求。财政部也了《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基本规范》。因此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把软件管理思想转化为各单位的实际工作规范?更新概念及t?作方法?制定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指导具体的实际操作?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至关重要。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包括?系统组织和管理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系统设备、数据、程序、网络安伞的控制以及日常应用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2信息化条件下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特点 在引入信息技术后?如没有x?t ln流程进行更新?也没有深入研究如何进行流程莺构?这就造成了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之间存在许多冲突?形成内部控制盲点。在内部的审计检查中可以发现一些不符合内部控制的案例?如在实际操作中?财务管理科长、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记帐员等岗位由同一人担任。同时。系统管理员在实施数据库数据修改、财务管理人员岗位分工、权限设置等具体操作时?缺乏必要的审批和监督程序。权限高度集中?监控制约不力?财务和核算系统存在隐患。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如果没有改变相应的控制程序和业务流程?将更容易发生舞弊行为。 2.1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财务管理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手工财务管理的组织方式下?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为不同的职能中心或不同的工作岗位?构成一个内部牵制网?很少出现错漏或舞弊的行为。而一旦出现问题?也可通过核查不同的责任者追究责任。这种职能的分割与人员的分工便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手工财务管理的内部组织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按照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记账、算账、报账全部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主要处理过程不须人工干预。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减弱。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部门常常划分成数据(信息)收集组、凭证编审组、数据处理组(包括数据输入、处理、输出)、财务管理组、系统维护组等。 2.2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使内部财务管理扩大了控制范围。 传统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主要局限于单位内部的在错防弊?而财务管理信息化条件下的范围相应扩大?其中包括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以及对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单位与外部的信息传递更加频繁?过去边界明确现象逐渐消失?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单位内部?因而加大了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难度。 2.3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条件下。控制方式和手段由手工控制转为手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原有的手工控制手段有些保留?但需要增设一些包含于计算机程序中的程序控制。一般来讲?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越高?采用的程序化控制也越多?不法分子有可能利用搭截侦听、口令字试探或解密文件等手段?使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措施失效。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技术的复杂性?加大了系统的控制风险。 3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3.1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3.1.1财务管理信息化岗位控制。设市财务管理核算岗位?必须做到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化岗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不同岗位互相监督、制约?使单位达到防止舞弊和欺诈的目的。 3.1.2业务发生控制。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表示业务发生的有关代码?字符等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要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确保计算机的控制程序能正常运行。 3.1.3数据输入控制。由于信息化改变了原来的工作模式?要使用电脑?要上传数据?有些基层同志不适应正常工作?如果输入数据不正确?处理结果就会出现差错。单位应该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控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3.1.4数据通信控制。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令、可靠?可采用数据加密、数字签名、压缩及第三方的加密软件加密后传输。 3.2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管理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 加强计算机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其具体措施有?(1)密码和身份鉴别。通过密码和身份鉴别对数据库访问人员进行限制?仅限于经过授权的用户访问。(2)存取权限控制。通过权限设置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访问范围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岗位、工作性质、设计的内容等为数据库用户设置一定的权限。 加强软件管理?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进行记录?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以便能够对各种不同的权限进行用户识别和远程请求识别。按照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用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控制会计账套数据的进出?通过对数据进行重新组合和对会计账套数据库进行加密?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帐套数据库进行非法篡改。 3.3加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师比外部审计人员更了解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因此加强内部信息审计更能起到加强控制的作用。主要目标有?(1)评价电子数据的真实、完整性。(2)分析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是否规范?系统重要功能尤其是校验功能是否缺失等等?发现薄弱环节?能加强信息系统的内控建设。(3)发现信息系统的非法功能和漏洞。应通过审计信息系统对系统功能的测试以及计算机数据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反推出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非法功能和漏洞。 3.4重视培训?提升技能与加强道德控制并重。 由于信息技术易于操作?不留痕迹?网络的远程接入会给恶意访问者提供方便。为防止人为的利用信息系统舞弊的行为发生。需对单位职工道德进行正面引导?强化职工的道德准则控制。另外加强操作人员对业务流程培训?加深对系统的熟悉和理解?一方面能改善系统运行的效果和效益?另一方面能减少操作失误。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需按人员岗位分别进行操作级、管理员级培训?现场培训和集中操作相结合?结合实际问题开展计论?提升能力?让使用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操作?从面保证财务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效。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浅谈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任何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加强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然而,目前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十分不利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成本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产权结构和投资主体的逐渐多元化,传统的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呈现出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财务成本内部控制的定义及作用 财务成本内部控制是指根据一定时期内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006年12月颁布的通则也指出,“企业应当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强化成本预算约束,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企业实行费用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应当建立必要的费用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制度。”由此可见,企业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工作非常重要。 二、目前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管理制度落后,改革不彻底。 目前,多数企业已建立自己的内部管理体制,但已有的内部管理制度既有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又有需要修订完善的问题。财务成本控制工作出现不少问题,反映出现行一些制度已不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更不能满足今后工作的发展。如项目经费使用、收费、后勤服务、培养成本的核算等制度,都需要新的制度给予支持。目前,财务实行的集中管理,一般仍属于“小财务”概念,对基建、资产等方面尚未做到有效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工作。 2. 财务管理人员观念陈旧、缺乏创新。 现阶段的财务人员普遍观念保守,缺乏创新的财务管理知识。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收拨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财务管理观念陈旧。目前以“报账型”为主的财会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了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成本控制,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是造成当前财务成本控制被动的根本原因。 3. 缺乏高素质的财务成本控制人员。 这是影响财务核心作用发挥的主要方面。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财务成本控制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他们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财务成本控制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建立成本控制系统。 企业要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工作,就必须首先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制定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等,这是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建立成本控制系统,一方面要有效地避免损失浪费发生;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以降低服务质量为前提的减少服务成本。 2. 健全完善财务成本控制运行机制,树立改革创新理念。 针对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财务成本控制总体思路应当放在建立和健全企业各项财经制度,规范企业经济秩序,采购进价、采购运输成本、商品持有成本、商品销售费用、信息处理成本等。还需要从全面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并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即时控制。还应将成本作为控制对象,建立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成本的管理机制。 3. 给财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调动其积极性。 有组织、有计划地给财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促使其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建立财务人员工作业绩考评和奖励制度,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积极性,为加强财务管理献计献策。培养财会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善于理财.善于管理。充分调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积极性,努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的核心。 4. 提高财务人员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水平。 提高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水平,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追求的目标,也是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作用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提高诚信意识,不断夯实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高质量,要着重于建设成本控制体系,锁定企业成本控制目标,实施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财务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借鉴。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问题何时得以解决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道远,需要全体财务工作者的努力。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网络财务的内部控制 随着网络财务的逐步实施,企业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和手段已不适应于网络环境,从而建立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建立和加强网络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首先必须要弄清网络财务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与新要求。 一、网络财务时代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新问题 (一)网络财务的应用扩大了企业会计核算范围企业实施网络财务以后,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人员和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系统维护员、网络系统管理员等组成。第二,会计业务处理范围变大,除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外,网络财务同时还集成许多管理以及财务的相关功能,诸如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网上法规及财务信息查询,以及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等等。第三,网络财务提供在线办公等服务,从而使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原来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可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方法较原来系统将更加广泛和复杂。 (二)网络财务使会计信息储存方式和媒介发生变化 网络财务的应用使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发生变化。原始凭证在网络业务交易时自动产生并存入计算机,不再存在传统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的第一阶段促进了介质的改变,从账本到磁盘文件。网络财务使会计介质继续发生变化,不仅账表,更多的介质将电子化,出现各种电子单据(如各种发票、结算单据)。存贮形式主要以网络页面数据存贮。发生业务交易时系统不一定打印原始记录;网页数据只能在计算机及相应的程序中阅读;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大部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此,网络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控制。 (三)网络财务使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加大 网络财务的应用将原来封闭的局域会计系统面临开放的互联网世界,给财务系统的安全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第一,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保险箱”式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internet传递,途经若干国家与地区,置身于开放的网络中,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风险,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第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给一些非善意访问者以可乘之机。目前黑客肆虐,世界上的各类网站每天都受到成千上万次攻击,网络财务系统无疑也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第三,计算机病毒的猖撅也为互联网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在互联网中,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e-mail或用户下载文件进行传播,其传播速度是单机的20倍。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对保障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网络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先进技术手段。 二、网络财务内部控制措施 (一)基于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控制措施 1.会计信息资源控制。会计信息来源于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系统中,所以网络数据库系统是整个网络财务系统控制的重点目标。威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系统内外人员对数据库的非授权访问;二是系统故障、误操作或人为破坏数据库造成的物理损坏。针对上述威胁,会计信息资源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三层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组建企业内部网,即利用中间服务器隔离客户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联系,实现数据的一致性;(2)采用较为成熟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产品并合理定义应用子模式。子模式是全部数据资料中面向某一特定用户或应用项目的一个数据处理集,通过它可以分别定义面向用户操作的用户界面,做到特定数据面向特定用户开放;(3)建立会计信息资源授权表制度;(4)采取有效的网络数据备份、恢复及灾难补救计划。 2.系统开发控制。它是一种预防性控制,目的是确保网络财务系统开发过程及内容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软件的开发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1)在网络财务系统开发之初,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2)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内审和风险管理人员要参与系统控制功能的研究与设计,制订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案并在系统中实施;(3)在系统测试运行阶段,要加强管理与监督,严格按照《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种标准进行;(4)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不仅培训系统的操作,还要使受训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网络财务提供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与利用等;(5)及时做好新旧系统转换。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做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 3.系统应用控制。是指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用来预防、检测和更正错误,以及防止不法行为的内部控制措施。(1)在输入控制中,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内部控制部门检查,还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据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二次录入校验等;(2)在处理控制中,对数据进行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字段和记录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控制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标识和是否染毒等;(3)在输出控制中,一要验证输出结果是否正确和是否处于最新状态,以便用户随时得到最新准确的会计信息;二要确保输出结果能够送发到合法的输出对象,文件传输安全正确。 4.系统维护控制。系统维护包括软件修改、代码结构修改和计算机硬件与通讯设备的维修等,涉及到系统功能的调整、扩充和完善。对网络财务系统进行维护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维护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设置必要的控制,维护的原因和性质必须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软件修改尤为重要,网络财务系统操作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系统维护有关的记录都应打印后存档。 5.管理控制。是指企业为加强和完善对网络财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网络财务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处理结构,计算机网络分布于企业各业务部门,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处理,因此原来集中处理模式下的行政控制转变为间接业务控制。主要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设置适应于网络下作业的组织机构并设置相应的工作站点;(2)合理建立上机管理制度,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和上机时间安排并保存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等;(3)建立完备的设备管理制度,对硬件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温度、湿度、防静电控制,做好网络的绝缘、接地和屏蔽工作,同时对人文环境进行控制,防止无关人员上机操作;(4)建立完备的内审制度。 (二)基于企业外部网(extranet)的控制措施 1.周界控制。是指通过安全区域的周界实施控制来达到保护区域内部系统安全的目的。它是预防外来攻击措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1)设置外部访问区域,明确企业内部网络的边界,防止“黑客”通过电话网络进入系统;(2)建立防火墙(firewall),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保护屏障,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 2.大众访问控制。大众访问包括文件传递、电子邮件、网上会计信息查询等。由于互联网络系统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系统,对社会大众的网上行为实际上是不可控的,因此,企业应在网络财务系统外部访问区域内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外部网络的访问控制主要有:(1)在网络财务系统中设置多重口令,对用户的登录名和口令的合法性进行检查;(2)合理设置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权限。资源的属主体现不同用户对资源的从属关系,如建立者、修改者等;资源的属性表示资源本身的存取特性,如读、写或执行等;访问权限体现用户对网络资源的可用程度;(3)对网络进行实时监视,找出并解决网络上的安全问题,如定位网络故障点、捉住非法入侵者、控制网络访问范围等;(4)审计与跟踪,包括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网络故障、系统记账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3.电子商务控制。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基石,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电子商务活动也必须进行管理与控制。主要措施有:(1)建立与关联方的电子商务联系模式;(2)建立网上交易活动的授权、确认制度,以及相应的电子会计文件的接收、签发验证制度;(3)建立交易日志的记录与审计制度。 4.远程处理控制。网络财务系统的应用为跨国企业、集团企业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以及财务远程监控等远程处理功能创造了条件。这些功能的启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有:(1)合理设计网络财务系统各分支系统的安全模式并实施;(2)进行远程处理规程控制。 5.数据通讯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1)保证良好的物理安全,在埋设地下电缆的位置设立标牌加以防范,尽量采用结构化布线来安装网络;(2)采用虚拟专用网(vpn)线路传输数据;(3)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与数字签名。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6.防病毒控制。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可以采用如下控制措施:(1)对不需要本地硬盘和软盘的工作站,尽量采用无盘工作站;(2)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追踪病毒;(3)在网络服务上采用防病毒卡或芯片等硬件,能有效防治病毒;(4)财务软件可挂接或捆绑第三方反病毒软件,加强软件自身的防病毒能力;(5)对外来软件和传输的数据必须经过病毒检查,在业务系统严禁使用游戏软件;(6)及时升级本系统的防病毒产品。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关于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 一、当前医院主要财务风险 当前医院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资金的使用去向上看,目前医院的药品支出在全年所有项目的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医院总体资金的使用效益。虽然目前大部分医院对此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都只是片面地通过降低药品的进价门槛来降低药品的购置成本,大大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所占份额,形成了药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医疗资金使用效率日益低下的状况。 从资金回笼上看,一些医院由于向多个项目投资过多而导致过度负债经营,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持续减弱,财务信誉下降,导致一些坏账烂账收不回来。而医疗欠费问题向来是不少医院都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而由于患者医药费的长久拖欠而导致医院资金回收困难,也使医院财务报表与其实际的财务现象存在较大的差距,潜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从资金的收入上来看,也存在着部分医生截留病人医疗费用、设立各种方式收受病人的款项,造成了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增多,从而导致医院门诊量减少,医疗质量下降,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值,造成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形成财务风险。 二、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医院的领导带头人来自学科带头人或某个科室医疗骨干,只拥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然而医院领导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医院的经营态度和行为,对环境的控制决定了一个单位的基调,它直接影响整个医院职工的控制意识。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制度逐渐深入各个医疗部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医疗服务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在加大,而目前各家医院只重视医院规模的盲目扩大、追求就诊人次的增加、基本建设的大力投人,而对各类昀基本的风险却没有达到充分的认识,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进行避免。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医院经营者,而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是在经营者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其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尤其是重大行为大多是在他们的授权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多数流于形式。 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编制的预算只是粗略的,缺乏对管理机制、医疗竞争状况和医疗服务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对医院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与其他重大决议意义不明显,没有实际指导意义。而且预算编制太笼统,只涉及医院的收支,没有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和落实到各个科室和岗位。 三、措施 首先要增强单位主要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只有医院领导重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各部门及职工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使广大职工自觉遵守规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贯彻实施。其次要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的监督制约程序、财产清查的范围和程序、实施内部审计的办法与程序。再次要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单位负责人要支持、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会计人员合法权益,经常了解掌握会计工作情况,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履行职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给予会计人员必要的关心和支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使他们既“站得住,又顶得住”,在单位内部为会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1.建立对外投资审批、责任、计价、入账复核管理制度。 2.对外投资项目应事先进行可行性评估,按计划、合同或协议执行。 3.对投资的资金和财产运行程度要进行控制,定期分析投资效果。 4.投资取得的收益应及时入账,保管好有价证券,并定期对票面金额进行核对。 1.建立短、长期借款预算、立项、审批、使用和偿还管理制度。对借款项目、额度和偿还能力应进行论证;签订借贷合同和协议,明确责任;借款的使用,要严格把关,专款专用,及时登账,并定期与银行账户核对。 2.建立应付、预收款项的内控制度。支付货款必须手续完备,严禁虚立户头;预收医疗款分类账贷方发生额必须与住院处病人预缴款总额相符;住院处应及时退缴病人预缴款,病人出院时应凭预缴款收据结算销账。 医院预算既是经营活动的财力保证,也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预算的工作。应当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费预算管理体制,以确保控制支出,合理安排支出。审定的预算严格执行,财务部门要根据额度层层分解下达,逐级执行把关。预算内经费支出仍要履行审批手续,分级授权控制,杜绝执行偏移。对预算执行情况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考核,并定期向预算执行部门进行反馈。预算年度结束,财务部门必须向职代会提交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并揭示非常事项及不可控因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为下年度预算的编制提供依据。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对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管理理论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很受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有所欠缺,许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薄弱,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当前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解程度不够,认识上有偏差有的单位把内部控制理解为汇总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有的单位在处理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时认识上有偏差,把加强内部控制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一味强调争取所谓的生存发展空间,造成违章违规;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但制度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有些制度侧重于法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奖罚措施,更多的则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的监督检查。 (二)内控人员的素质不够,不能昀终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适应岗位要求据了解,现在很多医院缺乏经过正规培训的内部控制人员,很多在职内部控制人员在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不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经常理解不到位。 (三)强调经济效益,也影响内控职能的发挥从控制的角度看,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越严密,控制效果越好,所需的人、财、物支出就越高,因此单位也必然考虑到控制成本与控制效果之比。当控制成本大于可能产生的损失时,就认为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这样,某些小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就可能得不到控制。同样,各种内控制度的关系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内控职能的发挥。 二、解决医院当前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并完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应涵盖医院管理的各方面,新业务的不断发生,需要制定相应新的制度,经济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漏洞要及时修改、补充、完善,不适应的制度要废止,使内控制度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漏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科学的控制系统。 (二)增强领导内控意识,把内控作为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如何使内控制度得以健康运行,单位负责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医院内控目标,核查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及完整性。合法性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首要原则,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来制定。完整性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内在要求,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抓好关键控制点,建立补偿控制制度。关键控制点是指对医院经营有重大影响的环节;补偿控制是指某一控制环节失效时能起替代控制作用的控制。单位负责人要重点抓好关键控制点的控制,降低医院经营风险。 3.单位负责人必须十分重视财务工作,并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抓好财务工作。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做好财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对于做好财务工作至关重要。 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单位负责人应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内部控制大检查活动,以监督、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检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业已实施的内控制度,例如对会计人员的检查应包括:会计人员是否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权范围内办事,有无越权现象,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完整等。总之,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一方面可起到查错防弊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单位负责人收集信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严格按章办事,做到奖惩分明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管理的基础,只有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到一视同仁,奖惩明确,考核到位,善始善终,才能使内部控制度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实行人员素质控制制度对人员的素质控制,通常包括对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控制。当前,要实现《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就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控制而言,医院应建立岗前培训、在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再教育制度,以确保会计工作规范、正确;加大业绩考评力度,对不胜任者坚决更换。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的考核,以确保会计人员政治上过硬、业务上合格。 (五)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应当成为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医院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下,独立于有关部门的经济活动之外,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测试,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现阶段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想 客观现实迫切要求我们早日建立和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要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可着眼于对医院的关键控制点,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财产物资安全控制制度对医院财产物资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 一是限制接近,只有经过授权的人才能接近资产,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保护资产的安全。 二是定期及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财产物资“账实相符”。 三是通过财产保险的形式,保护实物资产的安全。 (二)不相识职务分离制度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和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三)全面预算控制制度全面预算是为达到单位既定的目标,对单位各项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有:一是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二是在预算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实可行;三是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四)建立适合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推行目标成本控制搞好目标成本控制,要建立目标成本管理组织体系,把目标成本管理纳入医院日常工作范畴,分析目标成本执行情况,定期考核目标成本。各成本责任中心根据成本管理小组下达的成本指标,结合工作量和相应的固定费用、变动费用等情况将指标落实到人,并采取奖罚措施,达到目标控制的目的。提高全院卫生资源的使用率,降低医疗总成本,稳定病人诊疗费用,降低欠费,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建立业绩评价体系业绩评价体系是运用管理学、财务管理学、数理统计方法,对医院及各科室在一定期间内的业务状况、资本运营效益及业绩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分析,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业绩评价是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础,只有对各科室的业绩进行评价以后,才能根据其业绩的好坏进行奖惩。医院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性质和规模以及组织结构,设计一套适宜的业绩评价体系。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语文教学经验浅谈 摘 要: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基础课,其授课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本校根据笔者自身授课经验,总结出多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经验 大学语文是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承载着提高学生母语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任,作为公共基础课一般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目前,由于大学语文的地位边缘化、课时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因素,要真正上好这门课并不容易。笔者近几年专职讲授大学语文课,积累了一些经验,愿与各位切磋。 一、开学第一课定基调、调心态 新生进入大学后,对大学语文课持有亲切、厌倦、不以为然、期待等不同的复杂态度。所以,每个班的大学语文第一堂课,笔者都是先让学生了解课程意义、课程目标、成绩考核方法等,告诉学生大学的学习方法与高中不同,要接受新的学习理念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定下基调。大学语文考核注重的是学习过程,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即重在平时,把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相结合、书面作业和口语表达相结合、学习效果和学习表现相结合,最后给一个综合性的成绩。 二、授课以时间为顺序,使学生脉络清晰 现在大学语文教材名目很多,大部分都是按照主题来划分的,古今中外只要主题一致的就放在一起,跨度比较大,所以学生学起来有些困难。笔者的经验就是上课时打乱目录上的顺序,按照时间顺序往下讲,先把整个文学史的脉络给学生梳理一遍,把每阶段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以及名家名篇简单提一下。从文学的源头神话开始,然后是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文学、元明清文学、近现代文学、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文学,让学生把中学学过、接触过的很多文学作品串起来,脑海中有个清晰的脉络,之后再详细讲授名家名作。 三、课前检查背诵,激发学生兴趣 人都有惰性,为了激发并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每次下课时会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比如背诵一首诗词,背诵经典段落,弄懂一个文学典故,等等。下次上课前会抽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一般不直接点名提问,而是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背诵,激励方法就是:每学期每个人都有一次机会,主动背诵的在期末成绩中加分;每次背诵诗词有3到5个名额,要抢答。这个方法很好,气氛不像教师点名那么紧张,会背了站起来背诵,这次不想背诵以后还有机会,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多媒体授课,加深印象 目前大部分院校都实行多媒体教学,而大学语文是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增加课堂上知识传授的容量;利用多媒体的声光音画营造课堂情境,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讲授《蒹葭》一诗,先让学生听诗歌朗诵,然后播放根据该诗改编的《在水一方》,让学生品味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在讲《长恨歌》之前,选用配乐朗诵,最后让学生听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赏析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文学和艺术的契合点,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五、开展以“家乡美”为主题的演讲,效果显著 期中考核,笔者会提前布置作业题目,把全班学生按地域分成10个左右的小组,本省的按市分组,外省的学生很少,每个省为一组。课下准备关于“家乡美”的发言材料,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台发言,时间3~5分钟,介绍家乡的人文地理、美食习俗等,可以用幻灯片作为演讲的辅助工具。这样的方法,完全以学生为主,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很多相关的资料,彼此间你追我赶,力求在台上的几分钟内展示最绚丽的自我,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弘扬传统文化。这些活动让课堂更富有生命力,也更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了自信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效果显著。 六、课堂讨论,印象深刻 笔者在讲课的同时,会适当组织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比如讲《长恨歌》,会让他们讨论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有什么异同点,然后分组发言,交流思想。学生主动发言,激烈的辩论不亚于大专辩论赛的现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不仅学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从现实中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所以在讲课时把大学语文与社会实事热点相结合,引导学生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触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反思和讨论。比如,结合“小月月事件”“老人摔倒扶不扶”“强拆事件”“最美女教师”等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教学,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很高。 七、运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授课 语文是外延最广的学科,涉及文化、语言、文学、哲学、历史等各方面,因此在授课期间可以运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授课。比如,把中国上古神话和古希腊神话放在一起讲,对比神话人物品行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把中国的格律诗跟西方的十四行诗比较,让学生加深印象。讲到陶渊明的饮酒诗,会提到中国的酒文化,或者饮食文化,可以增加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丰富其文史知识,收到更好的授课效果。当然这也要求教师有广博的学识,授课前还要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大学语文的授课不应拘泥于陈旧的模式,要根据时代特色和学生的兴趣点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经验艺术策略 摘 要:将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与教学经验相结合,谈谈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经验的艺术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学习兴趣 二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他们的思维活跃,要求参与的愿望较高,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为主,需要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与快乐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通过交往互动,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所以,采用适用的激趣方法是一个关键,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觉得这以下这几种方法比较适用。 一、气氛激趣 创设轻松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采用巧妙的悬念,举一些贴切的事例,由易到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如,上语文三册中的《美丽的丹顶鹤》时,就先让学生从猜谜语入手,丹顶鹤到底美不美?学生的兴趣来了,注意力就集中。思维也就随着老师的引导拓展了。 二、故事激趣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营造教学情景,结合课文内容讲故事。如,上语文三册《梅兰芳学艺》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梅兰芳是男扮女装,先给学生讲讲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梅兰芳是如何刻苦学习京剧表演艺术的。在完成识字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一门艺术需要付出的努力。激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学习梅兰芳的刻苦努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梅兰芳的其他故事,实现教材内容的外延,完成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猜谜激趣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让学生根据老师编的字谜猜一猜, 如(1)十八口(杏) (2)口十八(呆) (3)口中有十八(困) 如果小学生懂得一些编字谜的学习方法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的结构自己进行编写,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字谜。学生通过自己动脑联想,可以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同时很快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纷纷学着编: (1)一只狗,真少有,头尾都有口(器) (2)此木可以烧(柴) (3)水大好发电(淹) (4)禾苗的家(稼) (5)在家玩火有祸(灾) (6)山倒在火上(灵) (7)手拿户口本(护) 四、竞赛激趣 学生年纪小,好胜心强,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竞赛活动,如:读书比赛、朗读比赛、写字比赛、背诵比赛等等。“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有时是小组比赛;有时是男女生比赛,对比赛优胜者及时鼓励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竞头就会更足了,学习兴趣就会更浓。对于那些做得差的同学,首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成绩,然后加以指正,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表扬他们的胆识,然后让他们继续完成。让每个人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当学生的知识一点点增长的时候,自信心也一步步增强了。 五、树立大语文观念 科学运用童话将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仍然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课文以一只普通的气球,捧出了一颗颗活泼的童心,折射出童年真挚的友谊。还可借助网络帮助学生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六、品读经典,明理践行 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班里开展了“品读经典 明理践行”国学课观摩活动。在教学中以及自习时间等,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形式,将原本课文中比较深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道理浅显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细心的推敲,针对每一节课件步骤进行精心设计,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设定特有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从中明白了从小应该立下远大的理想,在学习中要端正学习态度,获取有益的学习方法,从而最终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在课后抓课文空白点设计有效作业。作业设计应立足于文本又突破文本,抓课文空白点,让语文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业形态呈现出“教学做”合一的最佳境界。今后,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作业设计,将受到的启发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语文教学经验点滴谈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改革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推广 1.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者法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从知识人才的培养转变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改变传统的教法,把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组成共时多向、相互作用的有机体,使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参与者和探索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做到五个转变,即:(1)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2)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的教学方法;(3)由只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的开发性教学;(4)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5)由课堂教学的"独角戏"转变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让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1运用语言创设情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一颗小豌豆》一课时,我用低沉、悲痛的语气向学生讲解了文中一个病危的小姑娘的遭遇。学生伴随着我的讲解渐入情境,课堂气氛显得宁静。我用悲哀、缓慢的语气描绘了病危中小姑娘的外貌以及当时的情景,再加上对一系列问题的讲解,有很多学生流泪了。他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姑娘的可怜以及她病情的严重。 2.2巩固图画再现情境。运用图画再现情境,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利用图画创设情境时,教师加以点拨。如教《三棵银杏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读懂课文,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为自己喜欢的段落作简笔画。学生迅速地默读课文后,学生表现非常积极,有的根据第一段概貌介绍,画出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环境、有的根据后文的描写分别画出了不同季节的银杏树。由于在教学中巧用了图画,使教学情境有静有动,效果好,同时使教学过程始终随着学生情感活动向前推进,并进一步得到深化,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每当新学期开学接到一个新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孩子们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比如去年我刚接新班以后,在师生很陌生的情况下,为了消除一部分学生心中的恐惧,也就是害怕新老师知道自己的过去,我对全班同学说了这样一番话:"同学们,我很高兴今年能教你们的语文,早就听说咱们班同学脑子聪明,上进心强,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感觉到了,老师不爱打听你们的过去,我只看重今天,不管以前你表现怎样,那已经成为过去,从今天开始,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我相信我们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的。"我的这番看似寻常的话,没想到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对班内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5.细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课堂效率。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针对小学生爱动、人数过多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我都以"趣"来贯穿教学始终。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精神饱满,课堂气氛活跃。 因为面对的是低段小孩子,所以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尤其重要。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深入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过程,总结祖国传统语言教学的成功经验,吸取传统语言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通过正确的英语学习实践转化成为学习技能和技巧,并进一步将技能和技巧巩固下来,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英语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英语就主动、轻松、快速、高效,就能充分调动学习潜力,获得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英语教学 祖国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和内容,它们正确地反映了语言的本质特点,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符合语言教学原则,值得我们研究、总结、继承和发扬。 在今天我们深入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过程中,总结祖国传统语言教学的成功经验,吸取传统语言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就更显得重要。这些经验与启示主要有: 1.集中识词,过词汇关 从古至今,集中识字都是我国卓有成效的语文字、词教学方法。我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的困难并不在于语音难模仿、语法难理解、句型难掌握上,而是在于词汇难过关,然而,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关键,"词汇量的大小与事业的成就有密切的联系"。在任何语言中,词汇语义所负载的意义都远远超过语法所表现的意义。因此,应该抓住时机集中大量识词。集中识词最能反映出英语词汇的规律,最能体现出识记词汇的方法。大量集中识词才学得有优势、有气势、有速度、有效率、有信心、有乐趣。 集中识词之后还应及时巩固,古人采取的方法是诵读语句、文章,将集中识词与朗读、阅读结合起来。只要坚持集中识词,辅以朗读、阅读、多记词、多阅读、多接触,就能牢记词汇,不但巩固活用词汇,而且扩大认读词汇,每周掌握几十个单词,每年学生会上千个词绝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2.大量听读,扩大积累 学习任何语言,首要条件是多听、多读,保证语言材料由浅人深地、大量有效地输入大脑并积累储存。幼儿习得母语是如此,学生学习外语也是如此。有了足够的话语输入与积累,学习语言就有了成功的前提与保证。输人语言材料只有两个渠道:听与读。我们应尽量使学生多听英语、听录音、听广播。但要把英语学好、学通、学精,必须大量阅读有内容、有深度的书刊。在以集中识词为先导扫清障碍之后,就应组织学生开展英语阅读,并以阅读为切人点和突破口,以读为本,在阅读的基础上带动听、说、写的训练,使听力训练与阅读训练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听读领先、扩大积累的英语教学模式,既能保证语言材料的大量输人与积累,同时又能提高阅读和听力理解能力,还能为发展说、写表达能力打好基础。这充分保证了英语教学的高效性原则。 3.高效实践,培养语感 学习语言,保证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人与积累是前提与条件,而下功夫实践练习则是学通语言的关键。进行语言实践练习,要讲求练习效率。我们在缺乏外语环境的困难条件下学习外语,最有效的实践练习就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贯提倡的实践方法——朗读与背诵。 朗读是综合性的高效率的语言实践练习。朗读英语时,眼、口、耳、脑多种语言感觉器官同时运用,促成立体记忆效果最佳。能够同时培养辨词能力、口语能力、英语听力、记忆能力,又为今后发展阅读能力、语篇能力、写作能力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坚持在每天朗读、读熟英语的基础上,选背其中一部分范文和精彩的语句、段落、篇章等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直接促使英语语感的形成与发展,而获得英语语感是学习英语成功的标志。 4.结合背景,学以致用 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背景。英语的学习与使用,不论是理解(听、读),还是表达(说、写),其深层内容和基础都是英语所反映的文化。因此,要真正学习好、使用好荚语,就必须结合文化背景,注重内容,把学习英语和了解西方文化结合起来,使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就自然能学得愉悦,乐在其中。 语言是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也是为了使用这个工具进行思想交流、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使用英语更是学习英语惟一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所以应该将学与用相结合,在用中学,学以致用。只有将学习英语与使用英语密切地结合起来,才能学得迅速、快速,学得轻松、有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5.指导学法,提高效率 古人说:"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效率,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快速高效。学生应首先学会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教师也要首先教会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方法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智力,充分调动认知能力、挖掘潜力,提高学习效率。教给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性的传授上,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英语学习实践转化成为学习技能和技巧,并进一步将技能和技巧巩固下来,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英语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英语就主动、轻松、快速、高效,就能充分调动学习潜力,获得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中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如何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是教育界同仁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提高文本解读能力,作出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作好课后拓展这四个方面具体解析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学 学生 教师 课堂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其在中学课程中占据主要地位。中学语文教学量大面宽,如何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这是教育界同仁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具体解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文本解读能力既是语文必备的学科专业素养,也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基本教学技能。“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文本的教学解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要从“我就教这些、我就这样教”,转向“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需要怎样学”。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必须选好突破口,找准角色定位,从“读者”、到“教师”、再到“学生”,多走几个来回;或是抓“题眼”,或是抓中心句,或是抓关键词,从内容文体、布局谋篇、表达手法等方面逐步逐层深入文本,解读的效果会更好。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解读的独立性,不要过分依赖教参书。要科学地用好参考书,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博采众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文本解读。 二、作出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材料,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什么”在语文教学设计(实施)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语文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语文教学是否有效。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有恰当的语文教学内容。否则,有可能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散乱、指向性差,甚至导致语文教学的“非语文化现象”。因此,怎样开发与创生语文教学内容,怎样根据课堂现场调整语文教学内容,成为语文教学设计(实施)的重要问题。预设语文教学内容,必须关注学生需要,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依托语文教材。在预设语文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从认识宏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出发,通过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内容的研究,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的分析,一层一层接近微观层面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达成的需要,选择和安排语文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情况。语文本身复合了语言文字,集听、说、读、写等语言要素以及各种文化元素于一体,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这就要求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设计不能仅仅适用于讲讲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朗读、背诵、写写作文这样既单调又落后的灌输形式了。语文教学更应该是声像兼备,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既要考虑内容本身的优化,也要考虑呈现方式的改变,使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呈现既严肃又活泼的发展局面。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只有形成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巧妙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不能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而要多渠道的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源”,巧妙组织教学。课上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此外,课上要巧问、拓展,曲折生姿,提供话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巩固的欲望。如:学《背影》一课,就作《背影》片断练习,抓住特定环境具有特征的地方,作剪影式的描述。 四、作好课后拓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性和延展性。“拓展延伸”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课外延伸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孔乙己》一文中,最后作者用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来结尾。结合文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我们可以断定孔乙己必死无疑。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孔乙己的悲惨结局进行合理的联想。这种续写活动是有机延伸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题材相类似的作品,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的特色。例如,教师应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感知科普说明文与美学小品语言的区别,进一步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另外,教师在设计或指导学生设计课外拓展时,应该正确设置目标及其重难点,适当控制拓展的难度,并且要控制课外拓展的量。教师不能盲目地将课外拓展变成中考选择题与阅读题的训练,而至使对课外拓展产生抵触心理。另外,教师没耐心、因势利导而加以点拨深化,这种舍本求末、舍内求外的做法也是非常可怕的。教材是课外拓展的立足点,如果离开了教材,拓展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材在向课外拓展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切入口。在拓展活动中,教师应该耐心指导,不能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可以任由学生自由拓展。教师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确保指导的正确性。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岗位上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师有所帮助。当然,每一名语文教师也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经验 摘要:语文是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影响深远,特别是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改进,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应该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笔者就新课改后语文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论述,旨在为更好的提升语文教学效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 教学 事项 经验 一、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二、注重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努力做好教学优化工作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总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之谈 一、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学生只有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才能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冶了情操。 二、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 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 三、“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落花生》一文,有学生提出:“落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个对比不科学。为什么?因为桃子、石榴、苹果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这不是一举几得吗?总比落花生只供食用不可观赏要好得多。虽然学生的理解与作者的表达意图有失偏颇,但能向教材挑战,就很难能可贵了。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进入“愤悱”的状态,也就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体验”,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课堂,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介绍 我是一名30余年教龄的乡村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工作。首先,感谢领导同志们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有幸坐在这里同大家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回顾30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嘀,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之谈,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灵活的教学方法。其实,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经验,只能说是与领导教师们的探讨和交流吧。 1 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 三十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正如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在我们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是用爱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违规而失望,虽然有时也感到累,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 何文武是我六年级一班的调皮的儿童,学习极不用功。有一次,我布置了班里同学背诵《泊船瓜州》。三天下来,全班孩子全都背了,只有他一人不会,我当时很生气,可他却毫无愧色,“脑子笨,记不住。”不对,是没有用心,很可能压根儿就没读。于是找他到办公室和他单独谈心,将该课的一字一句手把手地教他读了三遍后,又耐心地给他讲解意思,告诉他,我们要背诗,不能死记硬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并告诉他第二天上课时抽他背。第二天早读课抽他时,他满脸愁云,“好吧,背一半。”第二天检查抽背,一字不漏的通过。然后我问他:“是脑袋笨,还是没勤奋学?”他说:“是我没认真。” 2 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我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用一些最能打动孩子内心的话来唤起学习的激情。比如:01年、02年、04年、我接任六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后,在师生很陌生的情况下,为了消除一部份学生心中的恐惧,也就是害怕老师知道自己的过去,我对全班同学说了这样一番话:“同学们,我很高兴能教你们的语文,能当您们的班主任,早就听说咱班同学脑子聪明,上进心强,而且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通过几天接触,我感觉到了,老师不爱打听学生的过去,我只看重今天,不管你以前表现怎样,那已经成为过去,成为历史,从今天开始,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我相信我们班每位同学都会进步的。我这番看似寻常的话,没想到却起了很大作用,唤起了学生激情,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指,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积极发言、专心听讲、乐于诵读、课外阅读、主动识字、认真完成作业、主动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等。这几十年我观察所得:学生的习惯养成最主要,其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习惯,最主要得让学生一天之内都要有学习的自主意识。我在班上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利用每天的语文早读课,甚至课间聊天等。每天安排班干部布置许多学习任务,这样一来,班内中等学生、优生就会很自然的利用空闲时间去充分学习。也就更好的带动那些贪玩的学生。所以在外面玩耍的学生就越来越少,甚至没有,因为形成了一股风气,爱学习的学生就越来越多,总体成绩就会明显上升。 4 重视积累、丰富学生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步展开教学:第一、首先抓住教材语文练习中的“日积月累”,通过记忆、背诵、开火车、快速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和收获;第二、我送学生一名话“日积月累求真知”让学生铭记在心,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积累”的意识;第三、围绕“日积月累求真知”这个主题,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知识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建小词库,做好语文积累笔记,古诗笔记等。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我平时很注重一些优美词语、成语、古诗、俗语、警言、佳句等等,归类进行整理成册,同时一有时间就让学生进行整理背诵。我想:只要教师都用心引导,帮助学生积累,那么学生的语言就会走越来越丰富。 5 讲练结合、提高学习实效 平时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不去练习,那对知识的理解只是过眼云烟。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练习,这样学生阅读就有了目标,训练有了方向,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不断提高了。教师要把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对重点、难点稍加点拨。如果教师总是怕学生摔倒,扶起他们走,学生永远还会自己走路。根据练习的内容,可安排在讲前练、讲中练和讲后练,即三练方式。 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训练。我认为,不管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设计,都要通过学生各种方式来呈现出来,注重了学生语文练习的训练,且训练注重实效、能使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默契,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较好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像我现在教这个六年级一班,学生一进校,我就进行了读书、背诵、听写、默写同学之间的互相提问,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训练。还有就是要站在自我的角度练习用“我认为……我感觉……我想……”进行说话,树立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训练学生小组合作怎样学,怎样汇报,怎样评价,并注重每一个细节。 6 重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学困生在同学们心中,是常遭受排斥的对象,他们对自己不有自信,常感到自悲,不愿与同学接触与交流,我对于这部分学生,平时只要发现他们有点滴进步,我都会在班上表扬他们,让他们有尊严,重新找回自信,有和同学之间竞争的意识,使他们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比如:我班的熊定芬,她是班长,这个孩子诚实,责任心强,就是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当她在开展工作时,班上有同学捣乱,她去阻止时,有的同学就会说:“你管我,你每天的作业都比我错得多,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如我.”让这位班长下不了台阶,愧疚的流下了眼泪,当我得之情况后,便安慰鼓励这位班长,耐心地对她进行辅导,给她自信,后来,该生在学习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重树了她在同学们中的威信,使她对学习也充满了自信。 各位领导,教师们:作为教师是孩子憧憬的希望,是孩子心灵的天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一个教师,充满了梦想,自信心和活力。带着充沛和饱满的激情去拥抱生活、拥抱学生,那他的一切会因此而具有神奇的魔力感染学生,我愿终生站在三尺讲台上,用书本和粉笔迎来桃李满天!正如歌中所唱:“孩子总是给我们希望,如果能够陪着他们一起成长,生命里失去一些别的东西又会怎样?”总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过去的模样,对自己、对人生、对未来的渴望,他们是我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一样,他们是人生的希望。但愿我们能给他们一个最像天堂的地方。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谈谈我的语文教学经验 【摘要】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意识;建立活力课堂 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总结了这几年语文教学的看法,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立足于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意识 作为在农村中学教学的我,经过我这几年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经验,作为教师的我,要先深入掌握分析了解教材,才能知道怎样去教学生学习把握语文教材,让学生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去学习语文知识。由于近年来语文试卷命题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语文试卷命题选材把重点放在课外,课内试题所占比重相对较少,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一个错误观念:学生们认为不需要在语文课本上下很大的功夫。只要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就能把语文学好的观点深深的留在学生脑海中。然而,学生的语文观就很肤浅了,语文学不学都能考好的。 因此,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是必须面向学生的,又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而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上,要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课本为主要手段,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牢牢地把握语文课本这个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来应万变,达到学以致用境界。所以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教材,从语文课本中的字词句短篇开始学起,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学好语文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文意识。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吸纳了一些好文章,还可以说是文学中的精品。语文课本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其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很多语言优美、构思巧妙的文字、语句、语段,感受属于汉字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历史、科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增长我们对于各领域的基本认识,丰富我们的知识结构;我们可以置身于文字中体会作者的心境与感情,以不一样的身份体味生活的乐趣,漫游到语文世界去体会语文的意境,使学生们形成自觉学习语文的良好意识。 2开拓视野把握语文教学方法 在农村学校读书的学生要提高农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仅仅靠课内为数不多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中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特别是九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是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往提高学习语文水平的大道,这就要把课堂拓展开来,也要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分析文章的技巧,运用在课内和课外实践之中。所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扩展视野,发展思维,在课外学习中寻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进一步增强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作为教师的我在通过指导学生积极阅读方面,使他们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与锻炼:首先要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其次提高语言表达和感悟能力;再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习惯;再其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搜集、选择、整理信息的能力,语文学习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因此只有开拓学生的视野,正确把握语文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成绩。 3走出传统语文的格局提倡自主探究学习 在农村中学中传统语文教学中注重的是“死记硬背”,因为记忆力的重要在语文教学与学习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在中考和高考试题中就经常遇到文言文背诵、古诗词背诵的题型。但是现在农村中学教学中都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要想学生学好语文绝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行的。我作为教师也要转变观念,学生要学好语文,我们注重的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对于出题人考察目的的理解,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意识和上进心,倡导自主探究学习语文的方式。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意识,团结合作意识,还有创新意识,这些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 4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处处都是语文课堂,农村学生学习语文内容的生活性很广泛,在很多城市里的学生是学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习语文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发现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在兴趣与好奇的驱动下,自主探索语文学习的乐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并探索更深层次问题。 学习语文要充满乐趣,学习语文情境的合作性也很重要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性是指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强调教学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学生的合作不仅是为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业成绩,而且是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学习语文过程的还注重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综合性是指教学方法在被选用时,人们开始注重多种法结合,互配使用,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很复杂,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所要完成的任务又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学过程应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应。因此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语文的收获更大,也是教师的教学语文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学是打开教室的大门,是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是源头活水流进课堂的本源。在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时,既要利用有利的资源,又要不断被挖掘课外的资源,这样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运用。使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很难学好语文,通过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使他们对学习语文充满兴趣,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然而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必要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朝气。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班的语文成绩大大提高了,不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我的教学语文的信心,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捧读《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从教的这几年中,有哪一本语文课本能这样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能这样折射我们的民族文化呢?我们应该感谢教材编订者,正是他们的独具慧眼和良苦用心,才让我们走进了一个神圣的文化殿堂,走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语文世界。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理解编者用意,尊重作者和作品,立足文本,善待文本。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正确对待文本的前提 虽然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接受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对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也耳熟能详,但是一篇作品的内涵是无法洞察无遗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会有所变化。为此,教师就应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多渠道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从更多角度去审视作品。教师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比如我在上巴金的《日》《月》时,就重新拜读了《巴金七十年文选》,读后对巴金先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课文的蕴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又如在《云南的歌会》的教学中,我通过查找资料,阅读作家相关作品,得到许多有利于文本理解的认识体会。我把这些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对沈从文钟情于民俗风情的写作风格和民歌的文化价值都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 二、重视学生认知水平,才能让文本走进学生心里 本册所选课文多为名家佳作,文质兼美,脍炙人口。但有一点缺憾:文章内容多为回忆性质,所反映的生活风貌距离学生的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认识上有一定障碍,他们往往用现在的生活体验去体察作品主旨,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思想。这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看法,千万不能粗暴否定,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巧妙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上。 比如我在教学《醉翁亭记》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学生分别按原文和去掉“也”、“而”字来朗读课文,以体味文章从容闲适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当时的心境。我的设计意图是明显的——肯定作者的语言风格。但课堂上第一个发言的同学就来了个对立面:我不喜欢作者用这么多的“也”和“而”字,罗嗦拖沓,一点也不适合我们青少年活泼好动的性格。学生的这一看法显然有道理,但同时也说明他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怎么办呢?当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给大家思考:为什么这位同学和作者的看法有不同?问题提出后,大家兴致盎然,议论纷纷,一位同学很快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因为二者的年龄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的经历不同。一语道出我心中最想说的话,于是我顺水推舟,明确告诉学生这种语言风格更适合表达作者当时的心境——郁闷中有轻松,欣慰中有遗憾。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入下一教学环节:作者的内心情感是如何体现在文中的?课堂上的这一插曲非但没有影响教学效果,反而让学生更贴近文本,真正走入了文本的内在层面。这就是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的结果。 三、合理拓展延伸,才能促进文本研读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的理念,鼓励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课文编写者提供了很多拓展延伸的练习设计和活动设计,语文课堂上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的场景也屡见不鲜。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对文本进行由此及彼的延伸拓展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合理适中。否则,不仅会使语文课变成其他科目的课,还会使课堂教学与文本背道而驰,严重曲解作者意图,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比如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中有这样一句话:“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很明显,作者这种夸张的语调只是为了强调对家乡鸭蛋的热爱赞美之情,并无他意。如果放任学生作所谓的创新思考,说什么“作者是一个骄傲自负的人”“作者有严重的本位思想、地方保护主义”等等,那简直是对汪曾祺老先生的大不敬了。 要使拓展延伸合理适中,教师的设计就要选准切入点,既要贴近文本,又能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且能说到点,说到位。胡适的《我的母亲》中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打骂、罚跪,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也曾受过父母的打骂。如何引导学生看待这一问题呢?如果放任他们无节制的倾诉,可能不利于对作者意图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为此,我在上课时就介绍了毕淑敏的作品《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让学生在聆听了一位母亲的内心独白后,再来评说文章内容,诉说自身经历。这时学生的表达就更为理性、客观、深入了。 四、有效开发其他课程资源,才能延伸文本的内涵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材中许多篇目的选材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平凡人物、点滴小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才能使文本中蕴涵的美散发出更为迷人的芬芳。 比如我在上《云南的歌会》时,就由民歌而谈及武术、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并请学生结合家乡的徽州文化(古建筑、徽菜等)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的建议。又如上《吆喝》时,学生囿于方言的隔阂,并不能真切体会老北京吆喝的意韵之美、声调变化之美。为此,我利用一位学生提供的侯宝林相声作品《卖布》来导入新课。听觉上的直接感受一下子就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学生对身边的吆喝声也产生了兴趣,有的同学惟妙惟肖进行模拟表演,有的同学绘声绘色进行生动写作。这样,学生既感悟到了文本中的美,又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本册语文课本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阵地,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园地。每一个从业者都应以虔诚之心善待文本,用理性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坚守这一方美丽的精神家园。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中学语文教学经验漫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为语文教师对教育教学要有充分地认识、理解。在教育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其筑起更深邃的思想大厦。 1 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最注重的当然还是任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广泛大量的阅读是基础,笔者常感到学生的作文不能令人满意,即便是优秀作文,也给人有炫技之感,其精神内涵和情感包容,相对说来总觉得要平淡一些。这当然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有关。但这种不足,可以通过吸取前人的生活经验、心路历程、精神成果等来弥补,而阅读正是获得这种滋养的重要的途径之一。文学名著,当然是青少年最适宜的读物。 现在,语文教育界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丰富其底蕴,已经比较注意。所谓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是对人文社科知识的了解,文化素养的提高,力求塑造一个完整的“人”。面对浩翰的宇宙,无尽的时空,熙熙攘攘的人生,人存在的理由的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这当然不是一门语文课所能解决的。但在对人类精神作品的大量阅读之后,在激情的撞击下,在理智的思考中,青春心灵必将有一种内在飞跃,生命也会达到一种圆融自在的境界。这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无疑将会有巨大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丰富学生情感和精神层面上。 2 不断拓展学生写作素质的途径 读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写作更是一门较独立的学问。在教学中,笔者借鉴前人发明的“六环节”作文教学法,深得其味,这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六环节”教学法即是“讲知识——读课文——练技能——用规律——评效果——修改提高”,简称“讲、读、练、用、评、改”。 (1)讲知识,就是教会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知识。 (2)读课文,就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作为运用语文规律来达到表达的目的,把课文作为写作的“示范”。练技能,要求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指导下运用范例进行单项基本技能的练习,有口头的,有书面的。由于练得及时,学生思维活跃,思路畅通。 (3)用规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某些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范围的综合训练,自觉地创造地运用所学的有关语文知识指导读、写、听、说的实践活动。 (4)评效果,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检验实践效果,培养学生鉴别是非优劣的能力,提高学生和实践相结合的水平。 (5)修改提高,明确了实践效果之后,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尽量使作文写得完美。 以上教学法是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笔者补充一点心得,在实践中效果明显,学生也较欢迎。当然是就具体作文实践而采用的方法。在阶段作文教学中,笔者注意多与少的辩证关系,多就是平时学生自己多写多练,少就是教师重点讲评。 3 讲出真我的风采 相当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太依赖教学参考书,甚至于离开它就上不了课。说明我们对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还都未得到正确的认识。语文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不断感悟与积累的而获得的。语文课怎么上呢?没有教参的课文怎么讲呢?其实很简单,讲出教师自己认真阅读后得到的感悟就行了,也许你的理解与别人不一样的,但这与不认真读课文而只照搬教科书结论的做法,其差距何止以道里计! 怎么才能讲出你自己呢? 第一,扔掉拐棍,自己走路。备课时一定先熟读课文,确有必要再看教科书,切忌在阅读课文之前把教参上的课文分析抄到教案上的做法。经过自己用心阅读,才能知道一篇文章会么地方需要作者有弦外之音等等,这样的课才是讲出了你自己的心得,也才能讲到学生的心里去。 第二,扔掉框框,独自品味。前些年盛行的“解词——分段——概括——写作特点”的课文分析模式,常常束缚了教学创造力,扼杀了师生的灵性。领会文章写作中心当然是重要的,但一篇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作者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需要独自去品味,而不是拿一个标签式的结论就算完事了。 第三,扔掉枷锁,独立思考。西方一位教育家说过:“分数是教育史上最糟糕的发明”。现在,考试当然还是得有的,但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谁能扔掉分数这个枷锁,谁就能真正解放学生也解放自己。在汉语文的教学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除了字的读音与写法答案是惟一的以外,其他从解词到造句与写法分析,答案几乎都不是惟一的,都应该是开放式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鼓励他们谈出自己独有的感受及与人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经过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即使这个结论与参考书上可能是不同的。这样的教学才会使学生不断地聪明起来,也才能使学生不断地聪明起来,也才能使教学真正成为自已的教学。 教海无涯,作为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简介:刘永波,大学本科,中教一级。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个人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与研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实行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紧迫任务之一,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必行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了开阔教育教学视野,为了加强与外界的了解与沟通,为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方略贯彻,本人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体会并参考借鉴语文教育同仁的先进经验,将“个人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呈现交流,诚望赐教斧正! 一、转变观念,洗脑更新 要想贯彻好素质教育方针,完成好课程改革任务,首当其冲的行动便是转变观念,洗脑更新。这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现行的教育与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的影响,虽然也结合了我国的实际,但是已经不适应新时展的需要。弊端较多:观念很滞后、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较差、课程内容存在“旧、偏、难、繁”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内容相对封闭、难以反蘸现代化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内容、脱离学生现状和社会实际,不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等。因此,“转变观念、洗脑更新”是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怎样去“转变观念,洗脑更新”呢? 第一,专心学习理论 重点学习“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用新时代的多元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头脑,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束缚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尽其心、尽其力、尽其能、尽其广、领会各方面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在头脑中形成教育教学理念的知识结构,以便指导实际的教育教学行动。如此方能高屋见瓴,形成适合时代所需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二,明察最新动向 教育形势发展较快,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要求我们必须以变应变,快速反应,所以明察最新动向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向较有经验的同仁学习;可以从书刊影像中吸取营养;可以参与教研活动发展身我;可以投入教育教学信息网;了解中外教育观念,为我所用,提高自我。 总之,要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不断发展、提高、丰富、完善自我。强化内功,拓宽外功,全线出击,综合提高。 第三,注重积累总结 教育教学观念的形成如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不能不注意积累总结。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地否让土竟其厚,人非厌学才八斗。足见积累总结之功效。可以经常把自己的所得与体会整理收集起来,以便备用;可以经常在探究中总结积累经验:可以借鉴他人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可以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宽延观念等。 总之,“转变观念,洗脑更新”有法无定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去探究。 二、付之行动,实践检验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是转变了观念还不够,必须去寻求能体现新观念的方法、策略与行动。用教育教学实践去检验转变观念的功效。这样,才能全面推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那么,怎样去行动,才能体现观念的转变呢? 第一,吃透“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该学科的指南,是该学科教育教学内容的导引,是该学科教育教学目标的尺子,是该学科教育教学达到水平的依据。故此,必须吃透“课程标准”。从科学文化知识的整体性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全面地、发展地、宏观地挖掘师生的潜能,开阔师生的视野。这样,才能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教学相长,有利于培养时代所需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精心研究教材 教材是该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根据学科大纲和教学方法的要求,系统地、扼要地、准确地表述学科内容,它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注重教材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教材与科学发展状况的关系:教材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矛盾;教材与师资力量、教学物质设备联系的同时重点研究教材的科学性、时代生、针对性、时效性操作等方面。 第三,耐心了解学生 学生是人,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不能将学生看成是木头人,甚至当成物;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具有与成年人不同特殊的身心特点和不同层次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完整的人,他们既具有自然的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的属性;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对象。所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必须特别有耐心。耐心了解学生不但要掌握其发展规律,还要掌握共性以外的特征(个性差异);采取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积极乐意接受;收到的效果既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真实、准确的了解学生实际。 第四,活化讲课艺术 一部收视率较高的影视作品,不但要有其很强的思想内容,而且更在于其有较高的艺术形式。一堂课想收到圆满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活化讲课艺术是不行的,特别是“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大胆开拓。教师必须克服以往教育教学形式的弊端(如满堂灌、填鸭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活化讲课艺术。 活化讲课艺术,要兼顾多方面因素,尽最大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采取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辅以其它教育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形式上,要多角度地创设教育教学情境,多层次地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课文多是童话故事。我常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编排课本剧,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并且在课文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明辨是非,向课本中具有优秀品质的人物学习。并且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孩子获取语文知识的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在思维训练上,要“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语言恰当,体态适宜;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述出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的生活画面。每个学生所描述的都不一样,但又都有一个共同的主旨:那就是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在教育教学手段上,要力求自制教具与现代化教学设备相结合,既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不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进行低年级教学时,我安排每个学生自制一课的生字卡片,在讲到这一课时,由这名同学展示出自己的卡片,让大家评价一下他的卡片做得好不好,接着让这名同学领读卡片上的生字,还要说说这个字的字形特点。再告诉大家我是怎样记忆这些生字的字形的。学生在亲手制作卡片时,对本课生字的字形特点和字音已经掌握到一定程度,再满怀信心拿着自己做工精美的卡片,当一名小老师教学这些生字时,学生的心里非常自豪,也激发了其他学生制作和当小老师的兴趣。这样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结合,相互转化,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由厌学到乐学。还必须要在实效上,要常规化教育教学与特殊化教育教学(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等形式)相结合,平时教育教学与特殊重大节假日思想言论,政治形势相结合。比如在清明节时会带着学生到烈士墓前悼念,对学生进行传承美德的思想教育;在六一儿童节时,会送给学生真心的祝福,并组织学生搞好庆祝活动;国庆节激励学生书写爱国方面的讲演稿等等。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之谈 【摘 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典型课文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提出了“师生交互,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快乐识字、句,变序,情境及角色定位”等教学方法,便是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性质与价值得以体现的最佳的创新方法应用。 【关键词】课程标准 情境 交互 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语言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表达,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说话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语言表达提到第一位,可见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文学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情感语言表达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1] 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创新方法为主,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语言、体验语言、审美语言的方法技巧上,如何去做?下面,我们便以三篇课文为例剖析、体会与反思。 一、《四个太阳》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充满通趣的课文。这篇课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了作者的美好心愿,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通过教学,我对“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新课改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按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教学的本质应是师生的互动交往。课堂上,我多运用具有童真童味的语言,并积极调动形体语言、表情语言的功能,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在肯定的目光、真诚的微笑等鼓励性评价共同作用下,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积极投入活动之中。学习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学定教,各有侧重的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的各段落,从而突破难点,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使学生有想法可以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 (二)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渲染气氛,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对我们的新要求课堂中,为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这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来的四个美丽的季节,特运用电教手段的优势来营造气氛。如第一小节:一幅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的图片配有知了烦躁不安的叫声,在一瞬间变为绿太阳图,让学生体会绿太阳给人们带来的清凉。通过这一热一冷的对比,孩子们对绿太阳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并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自悟自得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快乐识字新课程告诉我们应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式,先整体读文,在对各段文字做不同侧重的练习(绿太阳段里的生字让学生做动作,对比识记;红太阳段里的生字重点在于偏旁归类识记;彩色太阳一段中的生字侧重在方法识记;金色太阳段里词语的认读、运用)然后再让字、词、句回到课文里,这样有了语言环境的烘托,学生认识生字也就更容易。本节课中,无论用词说话,或是我问你答的游戏和学生自编的记字方法,都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游戏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合作学习。 二、《我想发明的机器人》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我想发明的机器人》这一节口语交际课,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出现的教学内容。这个话题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有铺垫,从《果园机器人》这课的学习自然引起。教学中借助学习《果园机器人》时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说一说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本领。 我采取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最佳情境,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会说的同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使我感受颇深: 1.口语交际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的互动式言语交流。 2.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3.在交流互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角色的定位,如果教师把自己当作是活动的组织者,那么交流中将很难形成生生之间的自然的互动交流。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活动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交流,甚至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引航,才能促成互动交际的达成。 本节课,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达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 三、《司马光》的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司马光》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 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本组课文的编排主题是: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合本课特点及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第一次试讲时,我将预先准备的教学设计调整为:第一课时: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会写2个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在课堂上,我精心设计烘托气氛的导语,极力渲染。结果,学生似乎只是把体验当成游戏,这样感悟人物品格也就变得有点虚了。我感悟到,在语文课堂上,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读书,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积累语言。此外,我还认识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意注意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而要让他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做到专心听讲,不仅需要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应在课堂始终贯穿教师精心、有效的组织。 于是,我再次调整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从文章的中心人物司马光为切入点, 直接进入到重点段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样的朗读,感悟人物品格,然后再引出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与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加深对人物的感悟,这样不仅能有效激起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也能较好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上完这节课,我感觉采用变序方法教学本课,比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较为成功。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还要备好学生;教学设计不仅要体现教师要教什么,还要体现学生学什么,如何指导学生学。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读书的训练与指导,并加强课堂的动态交互性,让问题成为课堂的亮点。总之,充分利用“师生交互,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快乐识字、句,变序,情境及角色定位等”教学方法,便是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性质与价值得以体现的最佳的创新方法应用。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高中语文教学经验 【摘要】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拥有四大支柱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平凡的也是幸运的,我们的幸运是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能更大程度的集“人性”“灵性”“活性”“诗性”于一身。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经验 一、坚守中创造精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做到热爱自己的事业,不管组织安排的是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把它当做宏大的事业。因为热爱语文,所以我们才能做到对内外结合、双向互动的“大语文”“大课堂”教学理念的不懈追求;因为热爱自己的课堂,所以我们的教学课程才永远是师生激情创造的释放过程、本真生命的演绎过程。 站在了语文教学这个讲台上,我们就要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培育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同时也要在各种各样的社会诱惑面前依然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广学博蓄,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勇于实践,把那些创新的理念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教研工作中。 我们人生的花朵就在这无悔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中绽放,灿烂夺目,精彩纷呈! 二、在思考中镌刻人生 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教好语文,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思考者。只有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永远立于教育的潮头,也只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永葆事业的青春。 在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我们要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的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而且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要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比如我所推崇的陈胜良老师得“六部教学整体模式”和“人格作文训练模式”。这一切,都离不开思考,只有理性的思考才能让我们的视角一步步触摸到教学教育的本真。 思考是需要底蕴的。我经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是:“语文教师不能光懂语文,他应该是一个杂家,应该与书打得火热。”我们应该随时与最新出版的图书、报纸、刊物保持接触,不断学习。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极喜欢独居但又喜欢群居的人。独处时的凝神冥思,沉静的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群居时的妙语连珠,在思维的碰撞中寻求灵感的火花。只有这种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和思考习惯,才能让我们的思维活水源源不断,长流常新。 我们从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入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减负提质为主旋律,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研究和教科研探索。我们正努力实践着“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教研活动的教学模式。 同时,我们还提倡进行重大课题的研究,比如“课堂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实践研究”“教学规范的构建和操作实施研究”“农村高中语文学习策略理论与实践研究”“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等等,我们相信这些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课题,可以高效的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倡导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生命化教育。学生是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体,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的个体,因此,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体培育的过程,必须以生命化的方式促进其生命的发展与成长,教育应该是农业化而非工业化的。“基于课堂,基于校本,基于群体”使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我们在不断尝试用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总体思路引导我们的语文教育向更广更深处发展。 三、在奖掖中散发光芒 “老师就应该像是一位挖渠者,用辛勤的汗水引导着一条条小溪绕过岩石,漫过荒漠,逐渐变宽,最终汇入更加广阔的海洋,向着语文更诗意的领域挺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该学习先辈,奖掖后人。而且我们应该把这当做自己的一种的责任而乐此不疲。 我们在不断地实践总结中概括出了这样的一个公式: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从理论学习中进行反思,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在教学交流中进行反思。 我们认为,区别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不在于教师是否犯错误,而在于是否能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每一次痛苦的反思,都是一种境界的升华。而教师也势必在一次次的反思中,逐渐走向自己所期待的理想的教育层面。 同时,我们老师不应该只有教艺,更应该有师德。只要你跨上三尺讲台,你便置身于一片真诚的信赖和殷切的期待之中,于是一切烦恼、疲惫和杂念都会离你远去。心中荡漾着被需要的幸福和振奋,你就成了几十双眼睛中的百科全书。这时你就会感到一种无言的神圣和庄严,你就会情不自禁的燃烧、释放。语文老师,就应该像春蚕般默默吐丝作茧,像蜡烛般发光发热,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勤耕不辍。诲人不倦。
统计类论文:实验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统计学教材中大量的公式及繁琐的计算使得对多数学统计的学生而言,统计学就是一门十分枯燥的数学学科,学习的目的不过是考试及格罢了。其实不然,因为从本质上来看,统计学属于一种方法论学科,只要是有数据的地方皆有统计学的使用之处。造成这种理解的原因可能与部分老师的教学观念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注重公式的数理推导,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形成教师、学生两条线。 此种情形下,我们认为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完全可以实施实验教学,通过实施实验教学将有利于打破教学中长期固守的“教师讲解灌输,学生呆读死记”的陈旧模式,从而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起来,做到既发挥教师的组织、协调、引导和辅助作用,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期待也非常高。笔者对200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征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建议,共收集56份文字性建议,其中有35人表示目前教材中案例陈旧,而且脱离实际,老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更加贴近实际例子为主,教学效果会更好。 一、统计学实验教学法的特点 相比其他实验教学方法,统计学实验教学方法有其特点。 (一)以基本知识点为核心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进行实验并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课程中的要点和难点,并训练他们的统计分析能力才是我们的目的。因此,这要求统计学原理的实验教学要紧密结合每一个基本的知识点,一个实验要与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明确对应。 (二)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 由于统计学原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使实验教学达到好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们自己搜集数据,用课堂所学的统计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技巧,编写案例,分析案例。 (三)运用现代化的数据分析技术 充分利用多媒体、录像、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表现统计学的实验教学案例。本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目前为止,使用较多的两个软件为excel和spss,统计教材中经常有较多的数据,利用软件可以使教材中的多数内容“还原”,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繁琐统计学公式的计算背后的“简单”软件显示。 二、实施实验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经过上述讨论,对于统计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笔者也提出了自身的建议和意见,这些也都是为了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在学院开展和进行。 (一)实验教学的内容 实验教学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就是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案例质量,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恰当运用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选择案例,并对拟选用的实验案例进行认真研究。 1.相关老师的课题。可以说,经管类多数课题的研究皆需要一定的调查数据资料作为支撑,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借助于专题调查,就是根据所研究问题性质,设计一个完整的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及数据的分析整理过程,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达到“师生共享”之目的。 2.可以和相关职能部门合作。目前,经济管理学院与国家统计局安阳调查大队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调查大队的一些专项调查资料,比如2009年度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度调查、以及河南省调查总队组织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电话访问的工作是由经管学院0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的。 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有关的、学生熟悉的问题作为实验案例。2010-2011学年第2学期,笔者首次尝试让学生分组作实验的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愿组成学习团队,每个团队成员在5个左右,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一个调查方案,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要相关。在所有19个小组的调查问卷中,涉及的领域包含学生消费、旅游、手机使用、网络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做既锻炼的学生的组织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当然,一个调查问卷并不能完整包含统计学原理中的所有知识点。相反,实验内容应该随着知识点的变化而改变,笔者的实践见表1。 (二)实验教学案例的质量 实验教学案例质量是实验教学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经验,甚至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观念都对实验教学案例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统计方法的选择与统计数据的类型有着紧密关系,为了了解各种不同数据类型的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设计调查问卷时,教师应该对相关调查问题进行全面考虑。既要考虑到问卷的目的,也要考虑到不同数据类型的采集。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实验案例的形成,除了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外,还应该与其他专业课老师进行结合,不断完善,逐渐建立实验教学团队,建立案例库。 (三)传统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进行 虽然实验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上的改革,但是实验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由此才有了实验教学的课时比重问题。也就是说,实验教学也需要传统教学的相互配合。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而统计学原理则是统计方法的基础,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讲述,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统计教学中并非每个问题都能有相应的实验,很多抽象的概念就无法用案例来展现,只能采用单向灌输的讲授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我们认为,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数量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统计学思维,统计学提供了有特色的思考方式,包括均衡思想、从数据进行推断,以及运用符号等,它们是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考方式。应用这些统计学思考的方式的经验构成了统计能力——在当今这个技术时代日益重要的一种智力,它使人们能批判地阅读,能识别谬误,能探察偏见,能估计风险,能提出变通办法。总之,统计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充满信息的世界。毫不夸张地说,过分的强调应用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会改变统计学学科的性质。 因此,统计教学中要从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出发,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和理论讲授的关系,使它们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如果不顾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一概用案例教学,忽视其它方法的运用,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样看来,实验教学法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方式,两者的结合才会满足教学中的全面要求。根据笔者的实践,我们认为,在课时分配比例方面,实验教学课时所占总课时的比重应该在20-30%之间。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在统计学教学中推广实施的方法,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进和完善统计学教学的方法,但同时应该认识到,统计学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成功的实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既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因素。教师所扮演的是“导演”+“导师”的角色,需要为整个实验指引方向、控制节奏。学生应该提高对实验的认识程度、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实验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统计类论文:物流类统计教学革新 作者:段春媚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 目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材一般采用《统计学原理》,虽然版本不同,但内容区别不大,大多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和数据的计算,较为抽象,会计、金融、营销、物流等专业讲述的内容相差无几,缺乏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分析和对学生实际操作的培养。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众多专业课进行了教学改革,按岗位群设课,突出实践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专业基础课,统计学如果仍沿用教师上课讲授、课堂练习、作业批改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现代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传统的模式或许能让学生学会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怎样进行趋势分析,但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起的作用很小,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统计学的考试过去一直采取以闭卷考试为主,平日考勤、课后作业为辅的形式。考试内容一般按照教学大纲,主要考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计算能力,这种形式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却忽略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学生会去背公式,背例题,而很少关注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统计学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关系 统计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研究的是随机现象的内在规律,这种工具因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只有与具体的专业相结合才有其用武之地,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效。我们除了强调各类统计学的理学共性,还要强调各类统计学的个性。对于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来说,就是强调其与经济管理学科的密切联系,按照经管类学科的特点设置课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几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实施了项目教学,统计学的定位就是为这些核心课程和项目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所以在讲授时要充分考虑到专业课程和项目教学所涉及的要点,使讲授的知识与之充分结合。根据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从事项目教学指导教师所获得的经验,现将专业核心课程和项目教学中涉及到的主要统计环节做了总结(见表1)。 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渗透到了物流专业课程的方方面面,在学生后续的企业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中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生社会实践答辩情况、社会实践和项目调研报告的内容分析以及个别访问,我们发现,被调查的96名学生中,93.75%的学生表示在实践岗位上需要用统计知识处理问题,比如各类订单的统计、库存情况分析等;78.13%的学生在分析报告中运用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来说明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将这些结合点用案例或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大大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认同及其应用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统计学教学改革尝试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我们对统计学课程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革尝试。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软件应用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统计不要求具有多高深的理论,技能操作性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将理论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根据专业的特点,我们选取最常用的最实际的知识,将重点放在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上,特别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指标的建立及分析。理论教学做到深入浅出,穿插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统计学更加科学、更加实用。考虑到实际工作中运用统计学处理问题时,手工操作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统计的需要,所以每一部分内容都与统计软件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使数据的显示和分析变得快速简单,也能提高统计结果的准确度。在软件的选取上我们充分考虑了实用性和可行性。目前,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有SPSS、SAS、BMDP、SYSTAT等,这些软件大多为英文操作界面,其强大的功能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实用。而随处可见的Excel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其提供的统计函数、统计制图、电子表格及数据分析功能完全可以满足教学要求。[2]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学院提供的机房,假设一个工作场景,通过Excel软件操作将知识当堂消化。 (二)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团队合作 统计学是一门由实际问题驱动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配合案例和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接受新知识。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多个具体的任务,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任务来讲解和学习所需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3]在教学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是整堂课的设计者、组织者,为学生进行学习资源的提供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讲解统计调查时,第一步先给出任务:对我院学生消费情况进行一次调查。第二步分组分析任务,确定出完成该任务需要先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问卷,然后是调查的开展和资料的整理、分析。第三步是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探索研究,包括重温之前学过的统计工作的过程,并尝试调查问卷的设计。准备就绪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次小规模的统计调查实践,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第四步是学习效果的评价。小组将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讨论、互评。教师对大家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更合理的建议,同时可以提示大家,至于怎样规范地整理资料、如何进行较为准确的数据分析才能使本次调查圆满结束,将作为以后的一个新任务。由此留下了一个悬念,让同学们期待下一个任务的开始。通过这种教学法的尝试发现:带着任务学习使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更容易进入学习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分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也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任务完成机会,有利于各自特长的发挥和知识、能力的互补。 2.案例教学法。统计学里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以这些抽象的知识点作为任务,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于是,我们精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或者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以案例作为任务的关键部分,既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综合指标时,可以先不给出公式,而是让学生假想自己为物流公司的人员,将任务设计为一个个具体的物流活动,通过物流总产值、库存周转率、车船空载率和平均采购成本等问题的分析,进而学会使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学习趋势分析时,设计为物流企业经营决策方面的案例,并结合Excel进行分析和探讨,使学生掌握其基本思想。与专业相关联的案例,学生易于接受,仿佛看到了即将发生的事情,透过这些案例也明白了学习统计的重要意义。#p#分页标题#e# 3.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借助多媒体可以将统计学中的大量统计表、统计图及案例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视觉效果。例如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的编制和统计表、统计图的设计。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好这个工具,使之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完全依赖这个工具。课件的制作要精练,不能照本宣科,要掌握好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配合一定的板书详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长处,又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时不多的情况下,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创新考核方式,合理评定成绩 考试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考试的形式常常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去我们一直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分为单选、多选、填空、判断、计算几个题型,这种形式比较规范,答案统一,易于操作,但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比较机械。考核的结果只能看到学生是否用功学习了,却无法真正判断出学生是否具备了较强的分析能力,成绩再好也无法活学活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很难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将过程考核进行了细分。平日考核分别包括统计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如问卷的设计、调查活动的开展、调查结果的分析等)、课堂讨论的表现、小组作业完成的质量和面试;期末测试分为笔试和上机操作。笔试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考查学生对各类指标的综合分析能力;上机主要考查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设计制作、统计函数的运用等。考核项目的增多,虽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有助于学生成绩的全面综合判定。考核形式的多样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促进了学生技能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学生自然会将课程的学习延伸到课堂外,既能弥补学时的不足,又能将知识很好的内化。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突出了这门课程作为“工具”的特点,强调其在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性和应用性,有助于学生统计思维的形成。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较好地实现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统计类论文:统计学类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应用性强的学生,我们对统计学类专业的高等代数课程进行了改革,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知识的渗透、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结合诸多实例,具体阐述了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高等代数;统计学;教学改革 一、统计学类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1998年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将统计学专业分为理科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分别授予理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前者属于数理统计方法与应用范畴。2012年9月,统计学类成为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在其下增加了应用统计专业。为了适应统计学类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需要,统计学类专业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其课程体系中数学基础必修课包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几何学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学类专业在应用方面的作用日渐突出,统计软件、实习、实践课程等培养统计应用能力的课程得到了强化,理论课程的课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高等代数课程也受到课时减少的影响。然而,高等代数课程是统计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包含理工类大部分专业的考研数学知识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影响着统计学类专业其它核心课程的教学,也影响着该专业学生的自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高等代数的教学进行改革,在有限的课时下保证高等代数课程的系统性,又能够突出重点,保证它们的高等代数知识能够满足后续课程的教学需要,使其更适合统计学类专业的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二、统计类专业高等代数改革内容 (一)根据专业需求调整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内容 统计学类专业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应用性强的学生为目标。在高等代数的教学中,对重要知识点深入讲解,使学生理解其思想,并通过例题与应用加深体会;而对过于繁杂的证明可适当降低要求。目前,国内专门针对统计学类专业的高等代数教材非常少,大多数院校采用数学专业相同的教材。然而,统计学类专业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比数学类的学生薄弱,对高等代数这样高度抽象的课程学习起来倍感吃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一些高等院校中,统计学类专业开设线性代数课程替代高等代数课程,这样会使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时候感到相对轻松,但统计学类专业的后续主干课程的教学,如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建模等,会由于没有充分具备相关数学基础而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统计学类专业需求与学生情况,对高等代数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具体来说,高等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些知识相互联系紧密,是高等代数的基础部分,是统计学类专业后继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知识点,必须包含在教学内容中。 线性变换、欧式空间等内容不属于通常意义下线性代数知识点,不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统考数学的范围内,但其思想与统计学的主要方法联系紧密,略去将对后继主干课程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这两部分内容也需要重点讲解。而高等代数课程中的多项式理论、λ-矩阵、双线性函数等内容,不属于通常意义下线性代数的知识点,与统计学类专业的主要方法也没有直接联系,不讲或者略讲这几部分内容不会对本专业的后继课程的学习造成大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与课程总课时情况灵活选择。例如,大多数高等代数第一章是多项式理论,该章定义、定理多,逻辑推理强,大一新生普遍感觉抽象难懂,而这一章的内容、方法与接下来的几章几乎没有联系,只是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一章才会用到几个因式分解定理。我们可以在即将讲授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一章时,简单介绍因式分解定理以及其应用方法。这样安排一方面是由于统计学类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理论证明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另一方也可以避免学生在前期因繁杂的证明而失去信心和兴趣,而且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讲解更多的例题,以及高等代数知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二)渗透高等代数知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作为统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高等代数的方法在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尽量结合其实际背景,特别是统计学方面的背景,渗透高等代数知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例如,我们可以在欧式空间后,讲解投影法在最小二乘法中的应用。最小二乘法是一种重要的求极值的方法,在统计学中求解线性模型参数估计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鲜明的统计学背景。我们提出有实际应用背景方面的问题,如以脚长与身高的关系为背景,利用投影定理求出一元线性回归问题的最小二乘解,并结合学生的脚长与身高数据,求出身高与脚长的经验公式,并介绍该经验公式在刑事侦查等领域的应用。这一问题与统计学联系紧密,与学生紧密相关,且容易理解,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虽然统计学类专业的其他课程如数学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会再次讲授最小二乘法,但这些课程中一般是采用偏导数的工具求极值,在教学内容上没有重复。此外,我们在高等代数中讲解最小二乘法,会使学生在其他课程再次学习该方法时更容易接受,达到以旧促新的效果。在讲授“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一部分内容后,可以通过例子讲解其在求解数列通项公式、微分方程、马尔科夫链中的应用。 特别的,数列通项公式求解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初等数学问题,与学生的高中知识联系紧密,容易被学生理解,而该问题的解决却需要借助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抽象的矩阵相似对角化在分离变量中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高等代数的学习热情。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差分方程求解,是统计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的内容之一。我们此时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将这一问题做简单变换,就可以变成一个微分方程问题,采用的分离变量的方法与差分方程完全一样。而马尔科夫链中的讲解,可以以人口流动模型为背景,利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求出人口模型的稳定状态。这三类例子背景不同,但其处理方法却是极为相似的,可以让学生体会抽象思想的魅力。在讲授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与二次型之后,我们可开设“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在主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这一个专题,通过几个具有实际背景的若干个例题,如身多个学生的身高体重问题分布散点图、体会线性变换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启发学生理解主成分分析的思想。通过这些渗透,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代数方法的掌握,同时为后续相关统计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等代数教学方式以板书为主,原因之一是高等代数的教学内容含有大量的计算和证明,板书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和证明过程的理解。然而,板书的书写速度较慢、信息容量小、表现等缺点,使其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局限性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技术的进步,各种教育工具不断涌现,多媒体、翻转课堂、等精彩纷呈。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新的教学工具,改革教学模式。但任何教学工具都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多媒体可以极大地节约板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在一些板书量特别大的章节,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但正是由于多媒体授课效率高的特点,容易造成学生思维跟不上课堂进度,学生的思路也容易随着多媒体翻页的变化而断掉,不能对课堂有一个整体把握。这时候我们必须采取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将教学框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一些重要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时间,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师采用各种途径满足于促成学生的学习,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一模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但现阶段地方院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普遍较弱,翻转课堂不适合作为高等代数这类趣味性弱且高度抽象的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我们注意到一部分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利用翻转课堂来实现分层教学,将一些扩展内容,以微课、电子书、论坛等形式提供给学生,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宽和加深知识体系。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沟通及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统计学类专业基础数学课的教师,要着力思考如何使基础课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着力思考如何讲基础课的教学与本专业的背景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定义、定理方法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着力思考如何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将重要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系统化的呈现出来。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学是教师的立足之本,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戢伟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统计类论文: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统计学是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统计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大数据时代对经管类专业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以专业特色为导向,运用“知识+能力+应用”模式进行统计学模块化、层次化课程体系构建。 关键词:大数据;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 大数据时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各行各业对数据分析需求大幅上升,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实现数据的增值,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为其经营管理决策、投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应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攀升,也引发了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力的更高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能够广泛应用定量分析技术,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建立相应的模型,作出最优决策。统计学是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众多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以后深入学习相关定量方法类课程(诸如计量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的基础。因此,统计学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有效数据和分析数据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定位模糊。 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端在于一直按照前苏联划分方式将其归类为一门偏重于简单数据整理课程,而将相应的统计分析所采用方法和理论归为数理统计,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对后者的学习。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学课程是同时包括这两个部分内容的,尤其是后一个部分内容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传统统计学教学定位下,学生只认识了基本理论与概念,却掌握不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这与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各领域对经济管理人才素质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与经管类专业融合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设置只涉及理论统计学这一领域,未将统计分析方法与相关经管类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安排下,学生虽然掌握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但难以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当面临现实的经济、管理问题却无能为力,不会运用所学统计方法,结合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这种状况与经管类人才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目的相违背,难以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如能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对统计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设,势必能够培养出具有定量分析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符合大数据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经济管理人才。 二、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 1.明确课程教学定位。 目前,统计学教学中偏重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理论知识学习,系统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但是对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统计方法的应用重视不够,这不仅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在自己本专业深入学习过程中不会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而在教与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源头在于教学定位不够准确。因此,本文提出新的课程教学定位: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为目标,结合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特点,通过统计学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实验(践)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具备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管理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优化建设。 根据新的教学定位,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课程体系设置要强调基础知识、注重灵活应用、突出定量分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二是课程结构上,突出专业针对性,强调统计学科和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的有机结合,使课程特色化;三是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实训平台;四是将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加强统计分析软件的技能培养。因此,本文将运用模块化系统集成思想,根据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要求,提出按专业分模块,按模块分层次,按层次定内容的改革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子系统课程模块具体内容”的递阶控制结构模型。在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中,我们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出模块化、层次化集成的课程体系在整体功能上达到了最佳状态。课程基础子系统是统计学理论基础和统计思维培养阶段,由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构成,体现了“厚基础”的功能。课程应用子系统和课程案例子系统是统计分析能力训练阶段,首先结合认知性案例模块系统介绍统计分析方法,让经管类专业学生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其次进一步结合专业特色案例模块和统计分析软件模块,通过分专业教学方式,使不同专业学生能够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强能力”的功能。课程实践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实践阶段,是培养大数据时代应用型经管人才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课堂实践和实验室模拟,课外实践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实训实习和相关竞赛,通过课程实践和课外实践两大平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选修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扩展阶段,该阶段在学生掌握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选修统计预测与统计决策两大模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三、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应注重强化基础理论,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做到统计知识与实例分析相结合,与软件应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根据经管类各专业特色,以“知识+能力+应用”模式进行模块化、层次化课程体系设置,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和信息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使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作者:顾剑华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统计类论文: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思考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和挖掘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数量规律性,进而为宏观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或微观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随着定量化研究方法在我国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普及和深入,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教育部规定《统计学》作为经管类大学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是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本文结合经管类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陈旧。 著名统计学家C.R.Rao曾说过:“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统计学与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统计学将抽象的数字、公式赋予了经济的含义,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处理社会经济的实际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课堂往往注重理论和方法上的讲解,大量公式的推导和数学计算使学生对统计学丧失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 2.课程针对性不强,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 教师根据书本内容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作用未能进行详细阐述,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枯燥,即使学完也不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统计学方法,无法将统计学作为定量研究的方法论指导相关专业领域的预测和决策。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统计计算方法,却对所计算的变量、参数和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前提假设条件。这种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统计就是数学的思想,从而无法起到让学生形成统计思想,学会用统计的教学目的。 3.实践教学不足。 统计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检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具体操作统计实务,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统计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可是,据目前针对武汉市各高校统计学教学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仅有理论课程的讲解,教师只注重课本例题、习题的讲授,实践教学处于缺失状态。其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统计软件应运而生,从word、excel自带的统计功能包到SPSS、SAS等专业的统计软件,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大量繁琐的数学计算,便捷地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让我们的实践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手工案例分析的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授课中,针对统计软件的讲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只讲公式运算不讲软件,学生甚至连统计静态描述中的统计图表、平均数、方差连统计图表都不会用计算机软件生成,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往往需要几十分钟才能算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这样的统计学学习完全脱离了统计学方法论的本质,不但不利于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带来困难,让统计学沦为有形无神的一纸公式。 4.考核方式不完善。 目前,本科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广泛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多为闭卷,比例在总成绩中占70%甚至更高。这样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片面,忽视了对学生统计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促进学生提高统计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作,包含两种最基本的活动,一是教师的讲授,一是学生的攻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学必须在以诱导为核心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自主地探讨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时间序列时,可以让学生站在企业经理的角度,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尽可能地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结合往年公司的销售额思考如何预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最大程度地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和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将平铺直述、一讲到底的课堂组织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课程内容为导向、教师引导和控制组织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还应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对教材充分掌握、对各类教学策略与技术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使统计学课堂真正丰满起来。 2.突出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 统计案例教学属于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通过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实际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会实际应用的目的。其次,通过案例将抽象、枯燥的理论与社会经济中的实例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思考。并且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案例,得到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更能促进学生对综合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统计调查的教学中让学生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如果向全校同学都发放问卷调查即为普查,但普查工作量大、成本高;如果随机选择同学进行调查则是抽样调查,若针对某特定年级的调查也可以分为整群调查,或选择占全校大多数学生的学院调查为重点调查等。通过案例使学生加强了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让学生学会针对具体问题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2)突出专业契合度。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经管类许多专业均要开设。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案例。突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既能让学生加强对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与本专业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突出统计学作为工具和方法的实用性。比如对会计专业讲解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我们结合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及其金额和会计报表编制的讲解。再如,将统计学中平均指标计算与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计价方法、管理会计课程中销售预测相联系。存货成本的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就是应用统计平均指标的计算原理,即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管理会计课程的销售预测则是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的应用。这样,学生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专业背景理解起来会更为透彻。统计知识在专业的应用地位凸显出来了,学生有了对统计课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统计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3.加强实践性教学。 (1)课程引入实践专项训练。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从书本走向实际,从理论走向实践,用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师单纯对理论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学生学完后根本不具备独立定量分析处理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只有大力改进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打破经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有毕业实习这个唯一实践性教学的做法,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教育体系。以专周或独立设置的统计学配套实践教学,组织学生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或参与企业管理。保证学生能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独立设计统计调查的方案、搜集数据、绘制图表、分析预测,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作中使专业教学与统计实践密切结合。 (2)重视电算化能力的培养。 统计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但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计算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技术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因此,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如Word和Excel)和统计学软件(如SAS和SPSS)的教学,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成为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正确操作相关软件的步骤,引导学生输出计算结果,重点阐述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数据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掌握评价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提高对数据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4.累进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统计考试应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列入考试评分标准当中,将基本理论、统计实践和统计思维纳入考试体系中,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学生成绩由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独立思考设计完成统计方案的情况、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的水平共同决定。为此,考试模式应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除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书面考试外,综合采用演讲与讨论让学生结合专业背景针对社会经济现象自拟选题,通过学生撰写小论文并答辩的方式考核,变单纯闭卷考试为闭卷与开卷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卷面考试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相结合等多元化测试考核及多阶段考核,积分累进考核成绩。 作者:李莎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统计类论文: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论文 一、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教学特点 1、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差异性 大民族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民族地区服务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由于民族高校招收学生的生源大多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民族生或者是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教育资源和教育整体水平的不均衡,使得民族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同时进入大学后,由于概率统计课程特点,它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故在知识的延续和递进中使得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上有着明显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层次差异性明显较大。 2、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目前 在民族高校的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部分还是使用黑板讲授加电子讲稿、教学内容比较传统,比较注重数学原理的推证、数学计算方法的讲授,即使有个别学校在概率统计课堂教学中有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但也仅仅限于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并没有将实际经济问题案例与数学知识、数据分析软件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概率统计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并没有体现出来。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布置问题和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传统被动方式。 3、教学内容与学时的矛盾概率统计 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经济数学课程,它有着数学课程的典型特点,非常注重逻辑的严密性、知识的递进性,推导证明的完整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本科教学内容中所有内容都要设计到,还要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把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又存在学时的限制。 4、实验教学体系缺乏虽然实验教学 在我国一些重点高校教育中已引入,但整体都还是实践阶段,目前关于大学数学课程实验的教材也有一些,大学数学实验课程也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民族高校中,经管类专业的数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缺乏,还没有形成实验教学体系。 二、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 课程引进实验教学的意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经济数学课程中实践性最强的一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在后续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保障性最强的一门课程,是进行后续经济研究的必备工具。目前国外数学课程中引入实验教学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国内重点高校的部分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数学课程也在通过探索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国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也可逐步引入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可以有以下作用: 1、增强经管类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介绍常用的试验工具和软件,深化学生使用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的程度,丰富和优化了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3、借助数据分析软件、数学软件,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的概率统计知识对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尤其是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实证分析能力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4、引入经济实验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理论性强而实践环节较弱的状况。 5、这种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传统讲授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可以逐步改善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数学课程在学习中的“不好学、不善用”的现象,还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且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有很强的启示性。对深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促进高校精品课建设和质量工程的发展,提高专业的优势竞争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1、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思考 针对目前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在概率统计课程学习中呈现的情形:(1)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显现出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呆板、轻经济应用;(2)经管类学生不知概率统计知识学了何用,学了不用、学了不知怎么用。本文探索和尝试在经济数学课程之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经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内容,结合传统讲授方式,探索多元化的经济数学教学方式,丰富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践性和演示性,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学生使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在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课程大多是周3课时以内,本门课程所修的总课时数为48课时以内,在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下,受专业培养方案的限制,并且也无成熟的适合经管类专业的概率统计实验教材,无法设立单独的概率统计实验课程。因此,可在目前的概率统计教学内容中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在课程内容的部分章节中结合经济、金融、管理实际问题,形成概率统计课程综合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综合案例,介绍它的解决思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方法的应用,在掌握数学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分析软件,简化处理过程,锻炼和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让其能够知其何用,知其怎么用。经济数学的其它课程总,在内容、方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可以再单独设立适合民族院校的经济数学实验课程。 2、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实践 可结合相关章节内容特点,周期性的给学生布置概率统计的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和综合案例实验报告,小组形式完成验证性的实验报告分析和经济实例的实验报告分析。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体验概率统计数学知识的理论、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及应用概率统计知识和解决简单经济实际问题能力。在有限的学时下,课堂教学中补充了实验教学内容,会使的教学内容课时较紧张,因此,建议概率统计的知识点的讲授上可以忽略一部分非重点的知识的逻辑推证,转为数据分析软件和经济实例数学化思想的讲解,如在概率统计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这一章结合均值和方差的概念计算知识点,可以补充金融学、寿险精算课程中简单金融实例;在讲协方差和相关系数时可以结合管理学、金融风险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如何数学化,如何将数学知识、数学结果反馈到实际问题中去,在大数定律这一章,可以结合寿险精算中保费的计算案例及精算起源特点的综合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大数定律的结论,从而把抽象理论具体化、应用化。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环节的补充和实践,让学生进入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如何数学化,数学知识是怎么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较好地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化传统教学方式。通过笔者近两年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在概率统计课程中融入实验教学内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概率统计内容及与经济问题的联系性选择概率统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及案例。(2)结合已有资料,与信息技术老师、实验室老师沟通在实验室里配备合适的数据软件如Matlab及Excel数据分析软件包、Spss数据分析软件。在这一步可结合各民族学校学生的整体层次进行选择,由于课时的限制,对经管类学生使用软件以熟练应用数据分析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使用计算软件为辅。因此笔者在实验教学中选择了Matlab和Excel数据分析软件包。学生反映效果也较好。(3)讲授理论教学时也建议在多媒体教室中,理论教学中可以融入一部分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实现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 四、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实验教学的瓶颈 1、部分学生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过分依赖数据分析软件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引入了实验教学的内容,激发一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比较明显,通过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得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较强。但在实验教学中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依赖思想,认为反正有软件,对概率统计知识的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很忽视,以后会不会都可以靠数据分析软件求出结果来。因此也伴生了这种不注重数学理论、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过分依赖数据分析软件的现象了。 2、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缺乏 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的内容,这就使得承担概率统计课程的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数学原理和方法、数学的体系框架,还要具备熟悉操作多种数据分析软件的能力,不仅如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综合经济案例来给学生引导,还需具备一定的经济、金融、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这就对承担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数学老师必须向复合型的专业数学老师转变。而目前在民族院校中承担这一基础课程的老师普遍教学任务较重,师资紧张,典型现象就是教师忙于代课,对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的提高和学习上缺乏时间和精力,复合型的课程实验教学人才和师资紧缺。 3、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的取舍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既定的情况下,要想在有限课时中完成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补充的内容,只能将已有的教学内容中的部分知识点简化了,如何合理安排概率统计课程的数学原理、数学方法的讲授、实验教学内容的补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适当的取舍,这也是目前制约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式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 课程实施实验教学的建议以上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已经在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知识、数学思维品质的养成、数学知识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加大对概率统计课程复合型 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探索过程中,要求老师具备以下:数学知识的积淀、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适时变化、经济类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及数学化能力,这都对概率统计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加快民族高校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实验教学的进程,必须要加大对课程复合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培训和队伍的建设。 2、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由于在课程内容中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所以学生的概率统计作业不仅仅是传统的数学习题的计算及推证,还需要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些验证型实验报告、综合型经济实例报告的分析。对概率统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加大小组报告成绩、平时考核比重,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创新素质的具备、数学知识应用性的能力。 3、依据专业特点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充实实验教学案例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由于概率统计课程大多是在大二开设,专业课程也已开设了一些,可依据专业课程内容,适时补充经济问题实例,充实实验教学案例,丰富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作者:杨晓荣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统计类论文:类比法教学概率统计论文 1类比法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匈牙利数学家玻利亚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类比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其侧重的不是逻辑性、确定性、严格性,而是创造性、猜测性、灵活性。概率统计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通过类比引出并揭示其本质。此外,我们可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借助类比法,有效地掌握新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有机系统地统一起来。 1.1随机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的类比由于事件可以看成由某些样本点构成的集合,因此可将二者类比学习。例如:集合A∪B表示其中任意一个元素x仅属于A或者仅属于B或者属于A和B的公共部分,我们可以形象地用韦氏图来表示。此时若将A和B看作是事件,则事件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作A+B,即概率论中事件的和等同于集合论中集合的并集。同样的类比方法,我们可将集合论中集合的交集类比到概率论中事件的积中去。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回顾集合之间的各种关系运算,随之再引出相应的事件间的关系运算,最后归纳总结。此外,事件运算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均可对照集合的相应性质进行类比学习。 1.2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类比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学生感觉较容易,但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往往学生感觉抽象难理解。由于分布列在离散型随机变量中的地位与密度函数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地位等同,因此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中的边缘分布列与联合分布列的关系可以过渡到连续型随机变量中边缘密度函数与联合密度函数的关系中去,此外诸如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的充要条件以及期望与方差的计算均可轻松过渡。具体我们可通过“把连续的问题离散化”这种方法,实际是将对离散型随机变量中对分布列的求和变成对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密度函数求积分即可。表1我们将对其中的部分性质及计算作一个简要的类比。 1.3一维随机变量与二维随机变量的降维类比任何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一般来说低维空间的知识相对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从低维空间向高维空间过渡学习。降维类比法是将高维空间中的数学对象降低到低维空间中去观察,利用低维空间中数学对象的性质类比归纳出高维数学对象的性质。我们知道一维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分别为:在研究二维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时,我们可用降维类比法得到其联合分布函数分别为:通过上面的类比得知抽象的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与一维随机变量有着一致的表达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此外,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的性质与计算均可借助一维随机变量的相关知识引入。 2类比法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是解题的有力工具。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若常引导学生用类比思维去寻找解题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首先可以利用条件、结论或者结构形式上的类似,联想与之类似的概念性质从中得到启发。例如,在概率统计中有这样一题:已知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ae-3xx>00x≤≤0,求a。分析:此题若由密度函数的性质,通过积分可求得a=3。但是我们若通过与指数分布的密度函数f≤x∪=λe-λxx>00x≤≤0进行对比,可知a=3。这样在解题中不需要计算便可得到结果。 3、总结 总之,类比法是创造性地表达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有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在概率论的类比法教学中,不仅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供恰当的类比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类比中去发现目标对象与类比对象的本质区别,从而真正地认识和理解目标对象,否则则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类比法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应用远不止于上述几个方面,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在概率论教学中若恰当应用类比法,可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作者:李燕楠何建营单位:中原工学院理学院 统计类论文: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办法探索 本文提出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以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为核心,该地址分类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快递地址中所有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取送点的概率分布情况,综合评价出该快递地址对应各个取送点的可能性,最终对快递地址应分类到的取送点做出判别。在模型的训练阶段,以人工标记出取送点分类结果的快递地址作为训练数据,首先过滤训练数据中的停用字符,然后对快递地址进行分词得到其包含的最小地址要素,最后统计出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取送点的频率分布及概率分布,并计算最小地址要素的区分度系数d。基于概率统计分类模型进行快递地址分类时,首先过滤待分类地址中的停用字符,然后对地址进行分词得到其包含的最小地址要素,最后由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判断出待分类地址所属的取送点,完成快递地址的自动分类。 快递网络中的中转点和取送点以不同大小的地域范围为服务对象,各级中转点以各级中心城市为基本单位,取送点以各中心城市辐射的周边市、县、中心城市内的社区为基本单位。中文地址采用地域范围由大到小的层级嵌套方式书写,地址中不同地域范围大小的地名在取送点分类时提供的信息量是不同的。以北京市地址和快递取送点的分布情况为例,北京中转点下辖几十个取送点,分布在北京市各个区、县、社区内。“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这类地域范围广阔的地名,其所指代地域范围内的取送点数量众多,对取送点的分类判断帮助不大。详细的楼(门)牌号地名,如“9号楼”、“A座”、“204室”,其所指代的地域范围远小于取送点的基本服务单位,在取送点的分类判别时也不需要关注这类地名。在快递地址的分类判别中,将这2类地域范围过大和过小的地名定义为停用字符,从地址中过滤清除出去。物流地址中的特殊字符,如括号、空格、破折号等,对取送点的分类判别也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也定义为停用字符,在地址中予以过滤清除。 中文地址采用连续字符串的形式书写,词与词之间没有明确的分隔符。在地理地址编码领域,中文地址的分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中文地址分词,是将一个中文地址文本拆分为多个最小地址要素[9]的过程。最小地址要素是不可继续拆分的地址要素,具有最小的地址意义。如对中文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进行分词,可以拆分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5个最小地址要素。依据利用信息的不同,目前的中文地址分词方法主要有2种:基于地名词典的方法[1011]和基于地址特征字的方法[12]。基于地址词典的方法维护一个尽可能完备的地名词典,通过串匹配技术在地名词典中查找最小地址要素进行分词,主要采用最大正向匹配方式和最大逆向匹配方式。基于地名词典的方法准确率完全依赖地名词典的完备性,但实际操作中地名词典的更新维护存在很大难度,地名词典的完备性难以保障。各类最小地址要素包含一些相同的字符串作为后缀,这样的后缀字符段称为地址特征字或地址通名,如“北京市”中的“市”、“海淀区”中的“区”就都是地址特征字。基于地址特征字的方法为各类最小地址要素定义特征字并制定相应的拆分规则,通过对特征字和拆分规则的匹配完成对地址的分词。这类方法摆脱了对地名词典的依赖,但特征字和拆分规则的合理选择存在一定难度。本文采用地名词典和特征字相结合的方式对中文地址进行分词。采用某物流公司提供的北京市地名词典作为中文分词的地名词典,该词典共计包括10151个北京市地名。本文依据国家测绘局颁布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类、描述及编码规定(CH/Z90022007)》[13]中对最小地址要素的分类方法,将最小地址要素划分为行政区划地名、小区名、街巷名、标志物名、兴趣点名、门(楼)址6个大类。中文地址表示为字符串T=t1t2…tn,n为字符串T的长度。地名词典表示为字符串集合Pd={p1,p2,…,pr},特征字词典表示为字符串集合Pf={p1,p2,…,pm}。中文地址分词后得到的是一组最小地址要素,表示为字符串集合Pr,Pr初始状态为空集。本文采用的地名字典与特征字结合的中文地址分词方法步骤如下:步步步骤骤骤1如果字符串T为空,转到步骤3;否则,查找T的前缀能否匹配地名词典Pd中的元素,如果匹配成功,即存在(1,2,,)idp∈Pi=r,使t1,t2,…,tk=pi,其中,k为pi的长度,则将t1,t2,…,tk放入Pr,并将T置为tk+1,tk+2,…,tn,转到步骤1;如果匹配失败,转到步骤2。步步步骤骤骤2查找T的子串能否匹配特征字词典Pf中的元素,如果匹配成功,即存在(1,2,,)ifp∈Pi=m,使tj,tj+1,…,tj+k1=pi,其中k为pi的长度,则将t1,t2,…,tj+k+1放入Pr,并将T置为tj+k,tj+k+1,…,tn,转到步骤1;如果不存在,则将则将T放入Pr,转到步骤3。步步步骤骤骤3返回Pr,算法结束。 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以人工标记出所属取送点的快递地址作为训练数据。随机选取5条训练数作为示例,说明该模型的训练方法,随机选取的示例训练数据如表2所示。首先以2.1节和2.2节介绍的方法过滤掉快递地址中的停用字符并对地址进行分词,每条标记数据得出一组最小地址要素及其对应的取送点,结果如表3所示。例如“朝阳区建国路乙118号京汇大厦三层人事部”这个快递地址,过滤停用字符并地址分词后,得到最小地址要素集合{建国路,京汇大厦},这组最小地址要素对应的取送点为990060。然后,统计出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各取送点的总次数,得出每个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到各取送点的频率分布情况,结果如表4所示。在示例标记数据中,“建国路”这个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取送点990060的总次数为3,对应取送点990030的总次数为2。训练数据中所有快递地址提取出的最小地址要素总数为m,取送点的总数为n,那么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到各取送点的频率分布情况可以用一个m×n的矩阵F表示,F中第i行第j列元素fij为最小地址要素i对应取送点j的总次数。同时,统计出每个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到的取送点的总数,本文将其称为最小地址要素的区分度系数d。根据示例训练数据求得的最小地址要素对应取送点的概率分布和区分度系数分别如表5、表6所示。“建国路”对应取送点990060的概率=3/(3+2)=0.6,对应取送点990030的概率=2/(3+2)=0.4。由于“建国路”既对应取送点990060,也对应取送点990030,因此它的区分度系数d=2。至此,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训练完成。2.4地地地址址址的的的分分分类类类方方方法法法应用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对快递地址进行分类时,先过滤掉待分类快递地址中的停用字符并对其进行地址分词,得到一组最小地址要素,表示为字符串集合Pr={p1,p2,…,pk},k为最小地址要素的总数。 本节通过实验对本文提出的基于概率统计分类模型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进行性能评估,选取训练用时、分类用时、准确率和拒绝率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本文对地址自动分类的准确率和拒绝率的定义如下:拒绝率=无法分类的地址总数/待分类地址总数准确率=正确分类的地址总数/(待分类地址总数无法分类的地址总数) 本文选取某快递公司提供的已人工标记取送点分类结果的北京地区快递地址作为实验数据,从中随机选取63535条作为训练数据,2000条作为测试数据。通过本文提出的基于概率统计分类模型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对2000条测试数据完成自动分类后,将自动分类结果与原始的人工标记结果进行对比,对本文提出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的性能做出评价。实验的软硬件环境如下:CPU:IntelCorei52400,3.10GHz,双核;内存:4.0GB;Cache:一级数据缓存128KB,一级指令缓存128KB,二级缓存1MB;操作系统:Windows7专业版,32位;编译平台:VisualStudio2010;编程语言:C++。3.2实实实验验验结结结果果果与与与分分分析析析本文测试了应用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进行快递地址自动分类的效果,测试结果如表7和图2所示,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1)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的训练速度快,对快递地址进行自动分类的分类用时短。采用63535条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的平均训练用时约为5.19s,对2000条待分类地址的分类用时平均约为0.85s,分类速度达到每条0.43ms。(2)置信阈值S(定义详见2.4节)决定了地址自动分类的准确率和拒绝率。S值越大,地址自动分类的准确率越高,拒绝率也越高;反之,S值越小,地址自动分类的准确率越低,拒绝率也会相应越低。应用本文提出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时,应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S值,在自动分类的准确率和效率间合理权衡。(3)置信阈值S为0.75时地址自动分类的准确率为99%,拒绝率为9.3%,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场合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作为电子商务的支撑行业,快递行业必然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介绍的基于概率统计分类模型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快递地址所属的取送点做出分类判别,提高包裹分拣中的自动化程度,加快分拣速度,降低人力和包裹存储的成本。本文的快递地址自动分类方法以基于概率统计的地址分类模型为核心,通过统计出的最小地址要素与取送点的概率分布关系对快递地址进行分类。该方法适应性强,对人工标记的训练数据规模要求低,几万条训练数据就可以满足模型训练的要求。因此,即使运营时间较短、人工分拣的快递地址历史数据较少的快递公司也能应用本文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工作针对北京地区的快递分拣配送数据,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继续扩充训练数据集,扩大概率统计分类模型的适用范围。 作者:邵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统计类论文:多元统计聚类应用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做出准确、及时的分析并制定正确的决策,已成为企业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及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元统计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应用 1、引言 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在国外,从20世纪30年代起,已开始在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和经济等领域拉开了多元统计分析应用的帷幕,20多年来在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 在商业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诸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利润、管理费用、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变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如何同时对多个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这就需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通过对多个变量观察数据分析,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揭示这些变量之间内在的变化规律。实践证明:多元统计分析是实现定量分析的有效工具。 2、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当前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国民经济许多领域中,特别是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只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是不够的,为提高科学性、可靠性,通常需要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如果说一元统计方法是研究一个随机变量统计科学的规律,那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统计规律性的一门统计学科。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不同的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和简化。 多元统计分析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 3、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商业企业中的应用 在这里,重点研究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及其在商业企业中的应用。 3.1聚类分析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不断加深,分类越来越细,要求也越来越高,光凭经验和专业知识是不能确切分类的,往往需要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合起来去分类,于是数学工具逐渐被引进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后来随着多元分析的引进,聚类分析逐渐从数值分类学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它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每个样本当作一类,然后根据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并类,并计算新类与其它类之间距离,再选择近似者并类,每合并一次减少一类,继续这一过程,直到所有样本都合并成为一类为止。所以,聚类分析依赖于对观测间的接近程度或相似程度的理解,定义不同的距离量度和相似性量度就可以产生不同的聚类结果,聚类分析内容非常丰富,有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聚类预报法等。 在企业销售领域,销售商需要考虑对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同名称商品的分类问题。例如:某商场对销售的20种啤酒进行分类,以便对不同的类别的啤酒采用不同的销售策略,变量包括啤酒名称、热量卡路里、钠含量、酒精含量、价格。根据以上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可以实现把同一类型的啤酒企业归到同一类别。再如商业企业制定商品销售价格时,需要对某个大城市的物价指数进行考察,而物价指数很多,有农用生产物价指数、服务项目物价指数、食品消费物价指数、零售价格指数等,因而要先对这些价格指数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 3.2判别分析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观测到的数据资料,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判别分析是判断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目的是对已知分类的数据建立由数值指标构成的分类规则,然后把这样的规则应用到未知分类的样本中去分类。 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不同,判别分析是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并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判别分析按判别的组数来区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按区分不同总体所用的模型来分,有线性判别和非线性判别;按判别式所处理的变量方法不同,分逐步判别和序贯判别等。判别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因此有不同的判别准则,如马氏距离最小准则、Fisher准则、平均损失最小准则、最小平方准则、最大似然准则、最大概率准则等。 商业企业在市场预测中,往往根据以往所调查的种种指标,用判别分析方法判断下季度是畅销、平销或滞销。当然,判别分析经常与聚类分析联合起来使用。在聚类分析中,某商场对销售的20种啤酒进行分类,假定分类结果为一级品、二级品和三级品,现在判断新商标的啤酒属于哪个级别的产品就需要用判别分析。 3.3主成分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研究多指标(变量)问题是经常遇到的,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不同指标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由于指标较多,再加上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势必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主成分分析就是设法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这种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叫做主成分分析或主分量分析。超级秘书网 在商业经济中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将一些复杂的数据指标综合成几个商业指数形式,如物价指数、生活费用指数、商业活动指数等。在市场研究中,常常需要分析顾客的偏好和当前市场的产品与顾客之间的差别,从而提供给生产企业新产品开发方向的信息。顾客偏好分析时常常用到主成分分析。例如:某汽车销售商在商业竞争对手中选择了销售的17种车型,访问了25位顾客,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偏好对17种车型打分,打分范围0~9.9,9.9分表示最高程度的偏好, 3.4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形成和发展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用以研究解决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问题,由于计算量大,又缺少高速计算的设备,使因子分析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甚至停滞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使因子分析的理论研究和计算问题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各个学科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应用,它是将错综复杂的随机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再现原始指标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以认为因子分析是将指标按原始数据的内在结构分类,使类似指标相关程度高,不同类的相关程度低。因子分析分R型因子分析(从相关系数矩阵出发)和Q型因子分析(从相似系数矩阵出发)。 例如:某销售企业对100名招聘人员的销售策略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试,出了50道题的试卷,其内容包括的面较广,但总的来说,通过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事物的敏锐和果断程度、思想品德、兴趣爱好、生活常识等,我们将每一个方面称为因子。显然,这里所说的因子不同于回归分析中的因素,因为前者是比较抽象的一种概念,而后者有极为明确的实际意义。因子分析在市场调查分析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对30个调查区的商业网点数、人口数、金融机构服务数、收入情况等20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如果按照一般的分析方法,我们就需要处理20个指标,并给它们以不同的权重,这样不仅工作量变大,而且由于指标之间存在比较高的相关性,会给分析结果带来偏差。另外,给具有较高相关性的众多指标设置权重系数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于是可以考虑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而减少分析变量的个数,然后再给它们以不同的权数,从而计算出各个调查区平均综合实力得分,以便决定在某个调查区拟建何种类型的销售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均需借助统计分析软件,目前较多使用的有SAS、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这些软件均提供了多元统计分析功能。 统计类论文:股票市场数据的统计聚类分析 摘要: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股票价格的一般方法,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考察并确定上市公司与股票价格相关的基本因素,利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两种分析方法来进行实例研究,并判断出各公司股票质量特征,为投资者的投资提供科学严谨的建议. 关键词: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是对已经发行的股票进行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股份公司通过对股票的全面发行,可以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当今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股票市场的行情,将自己的资产投入到股票行业中以期得到丰厚的回报,为了促进股票合理化,产生了对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分析和预测,对上市公司股票业绩进行综合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股票价格的新型方法,我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考察并且确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基本关键因素,利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两种分析方法来进行实例研究,判断出股票价格的基本变动趋势,为股票投资者的投资提供科学的建议.国外学者Serpil[1]将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相结合,对早期综合预警模型进行估计.AprilKerby和JamesLawrence[2]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来作为选择质量好或不好股票的依据.NewtonDaCosta等人[3]提出了一种根据风险回报准则的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对现货市场中的股票分组的技术.Anderon[4]利用判别分析来对资本市场作进一步的研究.国内许多专家学者[5~10]根据证劵报告中的信息,选择每股收益、投资收益、净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对一些公司或企业的这些指标数据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试图将这些公司和企业进行分类,为股票的选择和分析提供依据进行实例研究.本文应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3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投资者提供科学依据. 1股票市场数据的统计分析 1.1数据的选取 统计分析方法是处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研究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股票市场中的应用,需要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任意选取了巨潮资讯网2014年度报告数据中的30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润、净资产、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共7项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实例研究.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以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其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净利润为最终经营业绩,净利润越多,就代表企业的经营效益越好;净利润越少,则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越差,它是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衡量指标.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股本总额的比率.每股净资产越高,则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就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则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就越少.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的百分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股东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财务指标.总资产指的是某一经济实体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为自身带来经济利益的全部资产.净资产是属企业所有并且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营业收入指的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由巨潮资讯网年度报告数据中选取3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见表1(股票名称略去,以编号代替).总资产、净资产以及营业收入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这3者是股票是否有购买价值的基础,只有基础越好,股票才越具有购买价值.所以这3者是人们在购买股票时需要长期关注的. 1.2聚类分析 图1是运用SPSS软件对3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后得到的树枝状联结图,选取的聚类指标是30家上市公司2014年度的财务数据,包括: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润、净资产、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共7项财务指标.根据图1,可以依据股票的财务状况将这30支股票分为3组.第1组:25号股票;第2组:3号股票和4号股票;第3组:剩下的其它27支股票.从分组情况看,第1组股票归为第一类.这支股票总资产、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的财务指标都很高,且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的财务指标也都不低,说明这支股票的获利能力高,并且股票的数量庞大,使总资产和营业收入等均很高.总体来说25号股票作为第一类股票有很大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可根据个人的投资理念和即时的市场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对此类绩优企业进行投资.将第2组股票归为第二类.这两支股票的7项财务指标均很高,特别是每股收益是最高的,说明股票的质量很好,数量也够庞大.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前景也都比较可观,投资者根据自身情况并结合其它情况以辅助自己做出投资的决策对第二类企业进行投资.剩下的27支股票归为第三类.这些股票的财务状况不如第一类和第二类好了,其中,有几支股票的每股收益甚至是负的,由此可见,这类企业显然是不适合投资者对它们进行投资的.当然在实际情况中,投资者可以结合企业的具体的其它财务指标对股票进行分析,辅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这样既实现了投资者的资本增值目的,又满足了整个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1.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数据降维,如果原始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那么因子分析的意义并不大.为了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判定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是研究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从相关系数结果表2来看,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达到0.700,即每股收益越高,则净资产收益也就越高.总资产和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的相关性都很大,相关系数均超过0.900.接下来,判断是否可以应用因子分析来进行数据降维,判断的方法为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方法.结果(表3)显示,KMO检验结果为0.706.球形度检验统计量为571.392,p值为0.000,检验结果是显著的,可以进行因子分析.下面计算各变量共同度,每个变量之间的共同度越高,就说明提取的公因子越能反映原来的7个指标的变化,结果如表4,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全都超过了0.700,就说明了公因子能够很好地反映原来的7个指标的变化.应用SPSS软件的计算特征值以及方差贡献率得到表5数据,由表5可看出:只有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并且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特征值总和的92.772%,也就是说只需要前两个因子就已经能够解释这7个财务指标信息的92.772%,所以本文仅采用前两个因子对股票进行综合评价. 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效果比较好的因子.表6中的系数为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系数估计值.表6中的2,3列分别是两个特征值的特征向量.载荷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在因子中的影响程度就越大,越小则说明该指标在因子中的影响程度就越小.把7个指标归为总体财务状况因子和股票质量因子这两类主要因子:因子1在总资产、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这4个指标上有较高的正载荷,可以将这4个指标定义为总体财务状况因子;因子2在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3个指标上具有较高的正载荷,可以将这3个指标定义为股票质量因子.将成分矩阵表中所显示的数据代入因子得分模型,可得到旋转后的因子得分函数如下:Factor1=0.045Z每股收益+0.980总资产+0.998净利润+0.996净资产-0.037每股净资产-0.008净资产收益率+0.982营业收入;Factor2=0.876Z每股收益+0.077总资产+0.035净利润-0.035净资产+0.953每股净资产+0.942净资产收益率-0.073营业收入. 计算不同股票的两个因子得分,如表7所示.在因子1中总体财务状况因子的排名中包揽前3名的分别是25号、3号、4号股票,说明这3支股票的综合财务状况较高.因子2中排名较前的是18号、3号、15号股票,说明这3支股票的质量较好,每股获利较高.注意到18号股票的因子1排在最后而因子2排在第一,这是因为该公司的总资产额在30家公司中相对较少,营业收入也相对低,导致因子1排名在后面,但其每股收益达百分之四十多,与其它公司比遥遥领先,因而因子2排名领先. 综合聚类分析的树枝状联结图1所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类的股票可以被称为蓝筹股,这类股票发展前景好,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是十分可观的.这表明投资者可以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投资,投资于公司财务状况较好公司的股票可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效果.第二类股票可以称为绩优股,这类股票不论是在综合财务状况方面还是在股票盈利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人们购买这类股票时需考虑即时的市场情况,分析公司即时的财务状况.第三类股票可以称为劣质股,这类股票总体财务状况则表现较差,投资于财务状况较差的股票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却不能获得更高的期望收益率,人们在购买这类股票时则需要慎重考虑. 2结论 本文运用了描述统计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随机选取的3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把3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分为3大类,体现了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结果与各上市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相符合.聚类分析综合了选取的7项财务指标反映各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和发展水平.因子分析将文中所选取的上市公司的7项财务指标综合为总体财务状况因子和股票质量因子两个综合变量,为分类和评估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优劣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除此之外,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的综合评价函数评价上市公司的业绩,避免单指标评价的片面性.也可通过各因子的得分,了解财务状况的具体发展情况和经营管理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使得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实例证明,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为股民选择和分析股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例支持. 作者:黄玉洁 钱丽丽 陶凤梅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聚龙股份有限公司 统计类论文: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改研究 摘要: 大数据时代给统计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对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适应大数据的需要,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教改思路。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教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部规定,统计学是高等院校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其处理技术的日益更新,影响着当前各行各业、相关领域及学科的发展,尤其对统计学的影响更为深刻。统计学原有的结构架构、理论体系等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统计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大数据时代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是目前统计学教学有待解决的问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影响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大数据时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依旧是数据。大数据对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数据对数据收集的影响。以往统计数据主要是由统计调查和实验获得的。在大数据时代,统计数据的产生方式呈现多样化,如由网站浏览痕迹、GPS系统、监控视频等方式产生,由此数据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使海量数据很容易获得。在大数据时代,很多数据在收集的时候不像以往的统计调查那样首先要确定收集数据的目的和用途,而是漫无目的地收集数据,事先并没有确定性的用途,因此数据的价值密度很小。例如大街小巷布满了监控录像设备,几乎公共场所所有发生过的事情都被摄录下来形成了视频数据,但如果想从中获取某事件的线索,却是大海捞针。不过大数据由于其数据量很大,通过各种统计分析后最终可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价值和效果。这对大数据的整理、分析、解释和应用等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大数据对数据整理的影响。以往通过统计实验和调查得到的数据都是结构化数据,如时间数列等,可以很方便地用二维表格表示。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除少部分数据具有结构化特征外,更多的是非结构化数据,很难直接转换成二维表格,例如文本、图片、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各类图像和音频/视频数据、HTML等等。这些复杂结构的数据使得数据的整理过程要有所调整。传统的统计数据整理包括数据的审核、筛选、排序等预处理,数据的分组、汇总与显示等。大数据的获取,使数据整理步骤更加复杂,需要应用更多的技术,例如数据的甄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等。 3.大数据对数据分析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是海量的,使数据具有样本即为总体的特征。因此,数据分析不再总是对样本分析,有些是直接进行总体分析。传统统计学的样本分析方法,例如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方法,有的已不再适用。还应加入一些新的分析技术,例如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二、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改思路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主要包括统计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内容。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可以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 1.统计学理论教学改革大数据相对于统计学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夯实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讲清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结合大数据的特点,对统计学的基本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已学过的统计学基本方法和原理应用于大数据处理过程中,例如在大数据下怎样完成进行数据的获取、选择与辨别、保存与处理加工等,怎样确定可能的数据范围与来源,怎样建立指标体系并分类数据,怎样调整或制定相应的统计参考标准,以及怎样把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再统计分析等。另外,统计学教学,应该结合各专业的特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行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量都会增加。《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要探究与经管专业学科的交叉性,使统计学基础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课程能有效地结合,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工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总结出能为本专业服务的可行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例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同学,通过解读财务数据背后隐藏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数据统计的兴趣,在指标分析内容上着重讲解财务分析指标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再如进入网购时代后,电子商务日益壮大,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则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从身边的同学入手收集自己所关注的数据,从中获取专业信息。因此,一定要结合各专业的特征,以及“大数据”的特征,着力加强统计学的拓展教学和基础知识教学。 2.统计学案例教学改革大数据产生和发展于规模经济,每个大数据问题都与实际经济或社会问题有紧密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时,要突出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慢慢引入大数据的定义和相关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增强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把学生引入具体事件,使学生直接认知和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趋势,从现实问题出发,寻找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并进行最优选择。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给出要求,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完成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案例教学比课堂习题更接近“实战”,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利于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在案例教学中,同学们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到相关领域中去实践,如电商、企业、金融、营销等需要决策的领域。实践教学能考核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把学过的基础知识与相关行业联系起来,面对大量数据辨别出有用的数据,深入处理,进行行业分析做出最优决策,最终完成行业分析报告。此外,还要加强统计软件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使用Excel,SPSS,SAS等统计软件,让学生运用软件来加工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在讲授理论内容时,与统计软件操作同步讲解,使学生能够上机实现所有操作。给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和拓展的机会,满足统计学实践教学目的,让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不断地进行实践操作,并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充分的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三、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要抓住机遇,在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统计学的发展。同时对统计学课程教学上,进行统计学理论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作者:王宏 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统计类论文:手术无菌切口分类统计分析 医院的手术切口分类统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评价该院手术质量的客观性指标,也是手术科室考评的质控指标,同时还是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统计学指标[1]。近年来,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越来越常见,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还导致药物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升高。为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在临床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的规范用药,医院的管理者和医师要熟练掌握医院手术患者的无菌切口分类的标准和统计方法,保证相关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研究分析我院手术患者无菌切口分类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2014年于我院进行手术后出院的住院病历首页数据,筛选病历中记录使用无菌手术及无菌切口操作的病例。 1.2研究方法根据解放军后勤部卫生部编撰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卫生管理部门颁发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编撰的《医院医疗统计使用手册》等,对筛选的病历进行逐一对照检查,找出不属于Ⅰ类无菌切口手术误计入无菌切口的病例,按照手术解剖部位分类统计,计算其构成比和误记率。 2结果与分析 分析我院2012—2014年手术后出院患者12654份,其中病历首页记录有进行无菌手术无菌切口的病历8734份,经过对照检查,其中不属于Ⅰ类无菌切口手术误计入无菌切口的病历916份,误记率为10.5%。从表1中可以看出,将不属于Ⅰ类无菌手术切口误计入无菌手术切口比例最大的是子宫、输卵管相关的妇产科手术,主要包括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或切除术、宫颈切除术等;其次是肾、膀胱管和输尿相关手术,主要包括输尿管切开、肾脏移植术、膀胱造口术等。此外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会阴部手术、包皮环切术等相关手术的误记比例也较高。 3讨论 3.1手术切口分类标准解放军后勤部卫生部编撰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对手术切口的分类做出明确规定,将手术切口可分为3类:①无菌切口,又称Ⅰ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的手术,手术部位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如呼吸道、口咽部位、泌尿生殖道、消化道等,且手术局部无损伤或炎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则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如颅脑手术、四肢和躯干手术、视觉器官手术等切口均属于Ⅰ类切口。②可能污染的切口,称为Ⅱ类切口。该类手术有3种情况,一是术中需要离断或切开人体与外界相通以及可能沾染的空腔脏器的切口,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手术;还有胃大部分切除术、肺切除术、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二是手术中需要切开某些难以彻底消毒灭菌的体表皮肤,如会阴部、阴囊手术等。三是需要重新切开近期愈合的伤口,如初期外科处理缝合的切口、6h内的创伤切口、Ⅱ期胸廓成形术的切口等。此类手术需酌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③污染切口,称为Ⅲ类切口,是指手术切口部位暴露于感染物,以及接近感染区域或感染组织。例如各种脓肿切开引流术、阑尾穿孔腹膜炎手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缝合术等,还有唇腭裂手术等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切口,肠梗阻手术和胆道手术等个别腹内手术也属于该类切口。这类手术感染危险性大,需要严格按照要求使用抗菌药物。 3.2手术切口分类界定误区虽然《手术学全集总论卷》《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对于手术切口的分类都有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各医院、医师对标准的认识和学习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手术切口分类的界定会出现分歧和错误,给医院手术切口统计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手术切口分类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①将Ⅰ类切口误记为Ⅱ类切口。比如卵巢手术、剖腹探查术、非外伤性的开颅手术、甲状腺切除术、乳腺部分切除术、白内障切除术等内眼手术、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单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虽符合Ⅱ类污染切口,但实际均需执行无菌准备及操作,手术部位完全可以做到无污染。②将Ⅱ类切口误记为Ⅰ类切口。如胃大部分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肾切除术等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切开空腔脏器内容物的污染,所以即使术前有充分的无菌准备,也不能计入Ⅰ类无菌切口。另外还有会阴侧切、剖宫产术、阴道手术等都应属于Ⅱ类切口。③将Ⅲ类切口误记为Ⅱ类切口,例如窦道切除缝合术、化脓性阑尾切除术等不能计入Ⅱ类切口,因为这些手术的部位与感染物邻近或是直接暴露于感染物中,所以应列为Ⅲ类污染切口。 3.3应对手术切口分类界定问题的建议①首先,要及时更新和调整手术切口的分类标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中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由于医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目前的手术种类和术式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内镜微创手术、介入诊断治疗手术、干细胞移植术、射频消融术等新型手术,而传统的手术切口分类标准并未收录这些手术。当前,有很多医院直接将这些手术切口计入Ⅰ类无菌切口,或计为0类切口,未明确规定的标准对手术切口分类统计带来了误差。因此,医院需及时更新手术切口的分类标准,并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对一些容易造成分歧和偏差的手术切口类型进行准确定位,形成一个全面统一的统计标准,以便医师和统计工作人员可以准确、有效地进行手术切口分类和统计工作。②其次,要加强对医师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鉴于目前手术种类越来越繁多,手术切口分类也越来越复杂,给临床医师和统计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较为新型的血管介入手术、微创手术等的分类,或者因为实际操作不够熟练,在病历首页或电子病历上的填写不准确等。因此,建议医院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特别是对于新上岗的住院医师、研究生、实习生等加强培训,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保证病案的书写质量,还要定期进行督查和考评,将考评结果反馈到每一个科室以便及时改进。此外,要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增加其医学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手术切口分类统计报表;并严格把关无菌手术切口分类情况,发现有不合理或错误的情况及时将其反馈给临床医师进行修改,不断提高手术切口统计的准确性。 总之,医院要加强对手术切口分类统计的管理,规范手术切口分类标准,加强医生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病案填写质量和切口分类统计报表的准确性,为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准确数据。 作者:叶小群 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 统计类论文:财经类院校数理统计论文 1一题多解教学法 数理统计这门课程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懂书本知识,会做统计题目,而是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其问题.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光靠书本的固定公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道题目为例,采用不同思路、不同方法求解,即一题多解,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联系,而且还能培养其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如介绍假设检验的接收域时,通过一道具体应用题,分别用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知识构造检验统计量和枢轴量,发现,所谓的接收域与区间估计中的置信区间是一一对应的,通过分析,使学生对统计中两个重要的内容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的联系上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2因材施教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应根据不同班级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手段采取适当调整,可使得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开课之前应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该班学生的情况,通过所得信息制订总体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主动与学生交流,得到学生的反馈意见,课下也应该对作业情况进行适当总结,调整课时进度.比如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专业性质要求在教学中适当加强难度,多安排一些理论推导,强调概念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其他专业学生,应注重实际运用,特别是与统计相关软件的应用,使得其能尽快处理实际问题. 3“辩误”教学法 数理统计的大部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上容易产生困难,因而会出现一些常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数理统计中的概念,提高教学效果.如介绍检验的P值概念,教材的定义是“利用观测值能够做出拒绝原假设的最小显著性水平”.就可以选择书中具体例子,通过选择不同显著性水平ɑ,得出接受原假设还是拒绝原假设的结论.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辩误教学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比较问题,正确理解其概念,而不仅仅是对概念的死记硬背. 4结语 数理统计课程虽然概念抽象,方法难以掌握,但作为教师,只要认真探索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实例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推理形象化,加强师生的互动,灵活有效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理统计课程学习变得很容易。 作者:丁华丁宁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统计类论文:基于类比法的概率统计教学论文 1类比法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1.1随机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的类比由于事件可以看成由某些样本点构成的集合,因此可将二者类比学习。例如:集合A∪B表示其中任意一个元素x仅属于A或者仅属于B或者属于A和B的公共部分,我们可以形象地用韦氏图来表示。此时若将A和B看作是事件,则事件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作A+B,即概率论中事件的和等同于集合论中集合的并集。同样的类比方法,我们可将集合论中集合的交集类比到概率论中事件的积中去。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回顾集合之间的各种关系运算,随之再引出相应的事件间的关系运算,最后归纳总结。此外,事件运算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均可对照集合的相应性质进行类比学习。 1.2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类比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学生感觉较容易,但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往往学生感觉抽象难理解。由于分布列在离散型随机变量中的地位与密度函数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地位等同,因此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中的边缘分布列与联合分布列的关系可以过渡到连续型随机变量中边缘密度函数与联合密度函数的关系中去,此外诸如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的充要条件以及期望与方差的计算均可轻松过渡。具体我们可通过“把连续的问题离散化”这种方法,实际是将对离散型随机变量中对分布列的求和变成对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密度函数求积分即可。表1我们将对其中的部分性质及计算作一个简要的类比。 1.3一维随机变量与二维随机变量的降维类比任何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一般来说低维空间的知识相对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从低维空间向高维空间过渡学习。降维类比法是将高维空间中的数学对象降低到低维空间中去观察,利用低维空间中数学对象的性质类比归纳出高维数学对象的性质。通过上面的类比得知抽象的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与一维随机变量有着一致的表达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此外,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的性质与计算均可借助一维随机变量的相关知识引入。 2类比法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是解题的有力工具。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若常引导学生用类比思维去寻找解题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首先可以利用条件、结论或者结构形式上的类似,联想与之类似的概念性质从中得到启发。例如,在概率统计中有这样一题:总之,类比法是创造性地表达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有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在概率论的类比法教学中,不仅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供恰当的类比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类比中去发现目标对象与类比对象的本质区别,从而真正地认识和理解目标对象,否则则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类比法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应用远不止于上述几个方面,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在概率论教学中若恰当应用类比法,可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作者:李燕楠何建营单位:中原工学院理学院
土木工程师论文:面向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结构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文章分析了结构力学教学在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及存在的不足,指出了结构力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引入趣味结构力学知识、融入工程背景及典型案例分析、开展结构力学课外知识讲座、进行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4项具体措施。通过调查反馈对改革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和构建研学实践平台3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设想。 关键词:结构力学;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列为未来10年内中国全日制工科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1]。土木工程是工科中的传统专业与基础专业,其内容涵盖建筑、桥梁、地下空间等方向,构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行业。如何顺应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在未来10年内成功实施土木工程行业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大批高质量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目前土木工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结构力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结构力学课程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是联系基础力学课程与工程设计课程的纽带,是从力学基本理论过渡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重要桥梁[2]。在各个高等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均将结构力学视为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大部分高校招收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时重点考试和考察的课程。 传统的结构力学课程强调结构的定量计算和求解能力,这在计算机数值分析技术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值得肯定。但随着结构分析技术的突飞猛进,工程实际中复杂结构的定量分析大多借助于专用的分析软件和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在此背景下,精确的定量计算和求解能力并不是衡量一名优秀土木工程师的最重要依据[2]。实际工程中需要的更应是力学概念清楚、工程思维 性强、结构创新意识浓厚的优秀技术人员。换言之,能够将力学概念与实际工程进行紧密联系、有效融合,进而在概念分析基础上进行合理结构创新的卓越土木工程师。这恰好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特点和要求高度吻合。 为适应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需求,应在传统结构力学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适度弱化计算能力方面的培养,突出概念分析与工程思维能力培养,并探索出适合、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形成集知识性、趣味性、工程性和思维性于一体的面向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结构力学创新性教学模式。 二、结构力学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结构力学教学改革应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围绕力学基本概念及其科学运用这条主线,以工程实践为背景,工程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为此,在经典结构力学教材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了如下改革举措。 (一)引入趣味性结构力学内容 针对经典结构力学教材内容中的主要概念,融入了相关的一些趣味性知识内容(如表1),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分析工程背景及典型案例 结合各章知识点和基本力学概念,在导入新知识内容前,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动态元素,创设实际工程情境,从而引出本部分教学内容对应的工程任务,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相关理论知识点讲解完毕,通过典型的工程案例分析进行强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工程思维渗透到结构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各教学章节部分相关工程背景举例如表2。 (三)开展结构力学课外知识讲座 邀请学校名师开展了“怎样学好结构力学”的学习方法讲座;邀请外校名师开展了“卓越工程师概念分析能力的培养”的课外研学讲座;邀请课程组教师开展了“结构力学与工程结构抗震减灾”的前沿知识讲座。通过知识讲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对结构力学与工程实际的联系进行深入思考。 (四) 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 为提高学生对结构力学概念的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在课外教学中引入了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首先,针对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要求学生根据命题要求,利用有机玻璃设计和制作桥梁结构,并通过手拉小车施加移动荷载。此外,针对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地震频发所导致的大量工程结构事故,要求学生利用木材制作一个多层房屋结构,在各层通过铁块施加附加质量,并通过实验室振动台施加汶川地震荷载,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地震对于结构的破坏作用,初步了解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力学知识设计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工程结构。 三、结构力学教学改革措施和效果的实证分析 在初步实施上述教学改革思路后,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改革措施和效果的反应。82.5%的学生认为结构力学很有趣,但同时66.25%的学生认为结构力学难懂,这 充分体现了结构力学趣味性较强但同时对思维性亦要求较高的特征;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各项改革举措都有必要,其中对趣味知识、工程背景和模型实践的需求最为突出;82.5%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有助提高学习兴趣,75%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对学习有帮助,同时对于教学的总体满意率为97.5%,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改革设想 (一)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由表3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于结构力学的趣味和工程知识有较大需求,但目前的结构力学教学课时较为有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如何优化经典结构力学教学内容,使之与趣味性和工程性补充知识有效融合,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力学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增加学习兴趣,锻炼工程思维能力,也是进一步改革的重点。 (二) 开展系列专题讲座 表3调查结果中有70%的学生觉得有必要开展课外讲座,但仍明显低于其他三项改革举措,这与初次开展结构力学讲座的主题针对性不强、系统性不够有关。在进一步的改革举措中,应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由浅入深、分层次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以进一步提高讲座效果。 土木工程师论文: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根据“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要求,对“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设想,并就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卓越土木工程师,教学改革 世界经济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竞争、变革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特点。在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拥有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实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因此,培养大批量具有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科技国际化和时展的需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其中“土木工程专业”是“卓越计划”的重要实施专业,该专业于2007年通过了国家建设部全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混凝土结构》作为土木工程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其知识体系、理论和方法既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而实际工程应用的综合性又使得本课程的涉及面和内容十分丰富,其涉及到数学、力学、材料、实验等多种知识与技能,对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课程特点人手,提出了有关改革实践办法。 1分析课程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1.1课程特点 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范畴,主要涉及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截面设计计算和构造要求等内容,重点在于掌握混凝土基本构件受力性能分析和计算方法。第二部分属于专业课范畴,主要涉及梁板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和多层框架结构等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第一部分的知识和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从教学实践看,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较难掌握,同时又是教师较难教的课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繁杂、涉及面广。课程主要内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构计算基本原理研究,各种受力构件的实验分析研究、基本公式的建立和计算方法的研究,构造措施的研究等。具有概念多、内容多、实验现象多、计算公式多、符号参数多、构造要求多、教学环节多等特点。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难点,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由于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构件,其物理力学性能复杂,涉及的因素复杂多变,目前尚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大多数公式不可能通过理论推导直接得出,而是在实验和工程实践基础上,提出有关计算公式。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引用了大量基于试验以及工程经验的计算规定。该课程内容的研究对象,都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实际受力结构或构件,教师在讲授中,一定要注意将身边的工程实例引入课堂,抽象的纸上谈兵不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混凝土结构又是在大量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性强的应用学科,与工程实践中的新成果息息相关,由于土木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工程实践和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其前沿性和时代性的内容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上,因此教学内容紧随其发展,这是工程实践性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基本上每2年要进行一次局部修改,每10年要进行一次较大更新。 (3)综合性强、具有创新性。混凝土结构不仅与前续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及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同时又是后续的高层建筑结构、桥梁工程、抗震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也是毕业设计中主要综合应用的内容。它既要处理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问题,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构件选型、材料选用、结构计算简图和分析方法以及配筋构造和施工方案等设计内容。同一工程设计有多种方案和设计数据,设计的结构不是唯一的,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材料供应、施工条件、造价等各项指标,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另外,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在不断的更新,结构设计不应完全被规范所束缚,除按《规范》进行设计外,还应在深刻理解规范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熟悉卓越培养计划,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各门课程均强调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未能站在完善培养对象整个知识结构的高度确定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现象比较严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专业基础课部分,课程内容从原来单一的建筑工程拓宽到涵盖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教学实践中,可将各专业方向通用的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及基本计算方法与规范分离,突出重点,对构件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破坏性能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再将各种设计规范的不同要求简要介绍给学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属于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后续专业课,在教学计划中,它主要是为建筑工程方向开设的,主要介绍有关典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楼盖、单层厂房、多层框架)的设计,主要讲授:实际结构计算简图内力计算分析构件截面设计与构造措施等,主要训练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混凝土结构的教学模式已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发展到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的模式,并进一步向创新型、研究型教育模式转变。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对课程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等采用系统讲授法,便于较短时间内传授较丰富的知识;对课程中的构造要求等采用现场参观、习题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和掌握。采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使掌握的知识更深刻;对一些重要的理论、现象等采用演示实验法,并经常在教学中增加当前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混凝土结构课程不仅有大量的理论和经验公式,同时又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对于推导性质、逻辑思维性质等内容,传统授课方法更为有效,更加符合认知规律。但仅仅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讲解混凝土结构,学生面对各种枯燥的理论公式,既不易理解,也激发不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现在,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对于一般了解的教学内容、图示性质的教学内容适宜于多媒体授课,在多媒体课件中,大量的图文、声像、动静俱全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看到了书本上无法捕获到的东西。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多媒体课件、相关习题等提供到校园网上,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学生预习、复习以及讨论,提高了教学效率;开辟网上课程讨论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释疑环境以及知识交流平台。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案例法教学。针对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适时采用案例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引用研究成果和工程案例,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选择、领悟去获取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要求教师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论和讨论”的思路,组织好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对话和交流,同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响应。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是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地去思考和回答。 比较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法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问题引入式教学。重视问题的引入,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提出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工程问题让同学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在后面的讲解过程中解答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把实践引入课堂。混凝土结构和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如果单纯学习书本知识,学生就会产生疑惑,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实践就是打开疑惑的大门,除了教学计划安排的实践性环节外,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载体,教师要善于把工程实践引入课堂。可利用的载体是设计规范、标准图集、施工图纸、结构模型、混凝土结构最近发展动态等。建筑工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学生平时多到工地走走,处处留心,多多学习,拉进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增加学生工程意识。 (4)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 引导、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制作结构模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自主设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参加结构设计竞赛等。 3、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工程能力 由于混凝土结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加强实践环节势在必行,主要包括课程试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几方面。 (1)重视结构试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涉及较多试验研究内容,课堂中对试验内容只进行理论解说,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利用试验影像资料,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将结构试验室作为一个创新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亲自参加试验,培养学生以试验现象、基本理论为基础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强化课程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课程设计是一项综合训练,培养规范、手册、技术资料和工具书等使用方法,提高学生设计计算、工程制图能力。这是由理论走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性环节。要“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选择难易程度、工作量和内容覆盖面相近的实际工程的一部分作为课程设计题目。在设计中要把握好教师对学生引导作用的分寸,切忌采取“保姆”式的包办指导办法,要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应“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促使学生一开始就建立依靠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独立性,让学生在设计中充分发挥主角作用,使他们通过设计实实在在积累知识经验,熟练技术技能,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3)采用“双导师制”,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最为重要的实战演习。可采用“双导师制”进行指导工作,即由教师和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此阶段除注重提高学生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与规范的综合运用能力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如设计图纸要求有一定比例的手绘和CAD绘图,结构计算结果要求采用有限元程序或软件校核,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缩短学生适应工作的时间。学生经过毕业设计,学会了综合运用课程知识、查阅资料、设计计算、软件使用等许多在工作中有用的东西,也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4、结语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关系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在“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如何提高混凝土结构课程进行效果,更好地适应“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有关,更与师资队伍和企业的参与度紧密相连,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土木工程师论文:论土木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摘要]工程伦理是指工程师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中应遵守的行为和道德规范。目前,对于土木工程师伦理责任的划分存在不合理、不全面和缺乏系统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工程的内涵和外延做了阐述,紧接着对工程伦理的研究做了综述,然后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把土木工程师的伦理责任按照其责任对象的不同分为:对工程实体负有的伦理责任、对业主负有的伦理责任、对雇主及同行负有的伦理责任、对社会公众负有的伦理责任和对自然环境负有的伦理责任。 关键词:工程伦理;土木工程师;责任;伦理准则 0 前言 土木工程作为最古老、曾长期处于前沿位置的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对社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应忽视,在土木工程的历史上,也发生过许多具有严重影响的工程事故。譬如, 1907年,正在施工的加拿大魁北克桥轰然倒塌致使82名建筑工人死亡;1999年,我国重庆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倒塌,造成40人死亡;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震撼我们心灵的同时,同样引发了我们对工程质量和工程伦理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土木工程师的工程伦理水平,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土木工程师作为工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应肩负何种责任,这个问题迫切需要研究。 1工程伦理的概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工程”的定义是:应用科学知识使自然资源最佳地为人类服务的一种专门技术。工程(engineering在十八世纪欧洲的出现时,专指作战兵器的制造和执行服务于军事目的的工程。现代意义上的工程,外延很广,包括土木建筑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器工程、水利工程、航空工程、环境工程等众多技术种类。 余谋昌指出,工程伦理是指工程技术人员(涉及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在工程建设活动中,以及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所秉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原则[1]。工程伦理是调整工程与社会、工程与技术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在工程领域必须遵守的伦理道德原则。 2工程伦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余谋昌认为,工程伦理是从工程问题中演化而来,把工程问题提升到伦理道德高度,既有利于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又有利于保证工程的质量,最大限度避免工程风险的发生。同时,他还提出,工程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公平公正地处理各种利益方的利益关系,其中主要涉及工程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工程与自然的利益关系和业主与承包人的利益关系[2]。余谋昌指出,一项工程活动通常涉及多方利益,工程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公正地处理有关的各种利益关系,主要是业主与承包人的利益关系、工程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工程与自然的利益关系 [3]。 然而,在一项工程中,土木工程师所要处理的不仅仅是与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还一个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最直接的物即是工程实体,把工程实体纳入工程师伦理责任对象,不仅完善了工程伦理责任体系,而且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期有效地运用运筹学的方法更全面地优化资源配置,取得工程的最优效益。此外,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系统全面的工程师伦理责任体系对于提高土木工程师的伦理责任意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工程师的责任 当前,工程伦理学研究最集中的问题就是责任问题[4]。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其职能不同,可将土木工程师可分为决策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建筑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等。然而,不论履行何种职能的工程师,虽然其具体工作有所差异,但是各类土木工程师的责任对象却是同一的,再者,在同一项目建设过程中,他们的实体目标是明确而特定的某一项工程,因此,他们所应负有的伦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统一定义与讨论的。 按照土木工程师在一项工程中所交涉的物与人,可以将土木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划分为四大类,依次是:对工程实体负有的伦理责任、对业主负有的伦理责任、对雇主及同行负有的伦理责任、对社会公众负有的伦理责任和对自然环境负有的伦理责任。 3.1土木工程师对工程实体负有的伦理责任 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风险是土木工程师应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工程质量的高低是一项工程最直接评价标准,是土木工程师综合能力的最直接体现。首先,工程质量是土木工程师对合同履行情况是否认真负责的重要评价因素。其次,工程质量的高低间接地反映了土木工程师专业技术水平状况,甚至是与之相关的“能否胜任此工作”的职业素养高低。第三,建筑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是用户,工程质量的高低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并且左右着他们对土木工程师的职业信任水平。 工程实体伦理责任中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工程风险问题,工程建设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活动。工程活动的主体是人,而工程中的人所处的活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为尽力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土木工程师应把工程风险的控制作为职责中的重中之重。首先,人的生命至高无上,不论从人道主义还是从道德角度来审视,都应把尊重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其次,人的生命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威胁,而这种威胁是可以通过工程师采取更为有效而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比要的风险管理手段而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那么土木工程师在工程风险控制上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对于工程风险的管理水平高低,也是反映工程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第三,从整个社会安定的角度出发,控制工程风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工程自身建设周期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风险的控制显得尤为必要。 土木工程师论文:香港特区政府土木工程师协会到河南交流考察 3月9日,香港特区政府土木工程师协会考察团到河南进行交流考察,与相关科技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乘坐郑西高铁实地考察体验高铁运营情况。河南省科协副主席梁留科主持座谈会。香港特区政府房屋署高级土木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协会主席叶承添,郑西铁道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兵选、工程部副部长汪海峰等在座谈会上发言。 梁留科热烈欢迎考察团一行到河南交流考察,向考察团介绍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河南各级科协组织和科技团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力量,充分发挥优势与作用,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思路、做法和成效。希望进一步加强河南省与香港特区科技团体、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 叶承添在座谈会上作了题为“香港铁路网路的规划与建设”的发言,向与会者介绍了香港铁路网络现状、陆路过境旅客增长趋势、建造中和待批的铁路项目、施工计划、广深港高速铁路走线、香港高铁走线及铁路隧道施工及未来与内地铁路、城际轨道网络联系等情况。李兵选和汪海峰在座谈会上详细介绍了郑西高铁建设及运营情况。与会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就铁路(高铁)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本次考察交流活动由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合办公室组织。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区联合办公室科技二处、郑州铁路局高铁办、河南省铁道学会、郑西铁道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负责人,考察团全体成员及河南省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座谈交流。(祁长河编辑:马玉宝) 土木工程师论文:浅谈未来土木工程师所需要的素质 摘 要: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未来土木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未来土木工程师所需具备的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土木工程的四个基本属性和未来土木工程的两大特点,阐述了未来土木工程师所需要的素质,为土木工程师培养和成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木工程师,特点,素质 1 土木工程的定义和属性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土木工程有下述四个基本属性。 ①综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 ②社会性 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实践性 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④统一性 即技术上、经济上和建筑艺术上的统一。 2 未来土木工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最大的两个特点就在于它的“个性”和“综合性”。 ①个性 土木工程常常是单一的,在大部分时候无法连续不断地复制和销售。其规模一般较大,无法试做,做完后也很难退货。此外,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地质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理还没有完全国际化,各国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规范和行业标准等。这个特点决定了土木工程“产品”本身和制作过程具有很强的“个性”,从业人员应特别重视经验和工程案例的积累。 ②综合性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计算机、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经济等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很多场合还应顾及社会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就是说,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对象除了“物”以外,还有“人”。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土木工程师可能仅仅专长于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但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应当有所了解。 未来土木工程师需具备的素质 根据土木工程的属性和未来土木工程的特点,可以知道未来土木工程师须具备以下素质: ①实践一理论一计算三极的知识结构 未来土木工程人才应具备:实践一理论一计算三极的知识结构。 工程师最终的任务是将理论和计算的东西在实践中应用,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所以工程人员必须具备实践技能。理论知识主要指数学、力学和专业知识,也包括必要的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它对实践和计算起指导作用。计算机的出现对传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带来了冲击。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土木工程师必备的条件。 ②较高的专业技能 未来土木工程师应能熟练应用基本的工程工具,如统计分析、计算机建模、设计规范标准、工程监控方法;学习、评价和掌握新技术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效力和效率;通过倾听、演讲、著述、数学计算和形象教学,与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人士进行充分交流;进行学科内、跨学科和多学科领域的合作;对任务、项目、计划进行管理,在满足预算、进度和其他限制条件的前提下使其按期望目标交付使用;通过对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其他方面进步的清晰阐述来进行引导并通过包容、理解、同情、劝导、耐心和评判性的思考来达成一致意见。 ③良好的工作态度 未来土木工程师应拥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体为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并实现机遇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对道德规范、个人和集体目标、团队利益负责的精神;持续不断的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对新技术的推广或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并努力完善的进取精神;诚实和正直,即说真话、守信用;在面对挑战和挫折、责任承担、前景规划、信念坚持、工作灵活处理和团队合作时所具有的乐观主义精神;对他人权利、价值、观点、财产、所有物和感受的尊重和宽容;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或与项目各参建方以及相关投资方合作时,凡涉及到损害公共健康、安全、福利等问题时,坚持自我约束、毫不妥协的精神。 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未来土木工程师需增加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学等基本学科的知识,可持续发展并不要求土木工程师成为这些学科的专家,但对工程项目作出决策时,必须征求这些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与他们共同研究、贯彻和发展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土木工程师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学会并善于应用有关的法律及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协调和处理工程项目委托方、公众、社会、团体、政府以及自己所属单位的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妥善的解决各种现实的与潜在的、短期的与长期的、局部的与整体的利益冲突,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符合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⑤较强的环境意识 随着社会对环境的重视,未来土木工程师也必须具备很强的环境意识。土木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是消耗天然资源和能源最高、破坏绿化土地最多的材料之一。长期以来, 建筑材料片面追求的是材料力学性能方面的“先进性”与“舒适性”。但是,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 21 世纪, 与人类生死存亡相关的地球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使用建筑材料的土木工程师还必须考虑如何与地球环境相协调的“环境协调性”问题。这就要求土木工程师充分掌握建筑材料质量劣化的机理, 了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外部因素――即环境因素的作用;树立“绿色建材”观念, 增强环境意识。 ⑥团结协作的精神。 土木工程是团体工程,所以未来土木工程师一定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独木难成林,并肩耐岁寒”,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大家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使公尺无懈可击。多人在一起工作,必然会有不同见解,但应该互相信任、互相帮助,那样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发挥出集体的智慧,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一个土木工程人员没有广阔的胸襟,那就算他有再绝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那也一事无成。 除以上六点之外,未来土木工程师还需具备以下素质: ①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 ②具备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经济、文化、财政、法律、民族、宗教等);③有较高的管理理论和能力,具备经营与开拓能力; ④关注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 道德。 总之,未来土木工程师必须具备以上素质,才有可能使其所负责的建设项目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从而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 土木工程师论文:土木工程师培养的结构力学教学 土木工程是工程学科中的基础专业,其内容涵盖建筑、桥梁、地下空间等方向,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行业。如何顺应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在未来10年内成功实施土木工程行业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大批高质量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目前土木工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1]。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由实际工程抽象、简化、概括、总结,并用于指导实践[2]。其课程任务是掌握平面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与科学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特点,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谈几点想法。 1结构力学课程特点 1)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又是结构力学的先修课程。由于结构力学课程较抽象,其理论体系庞大,知识点多,学习难度大。2)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张。“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可分为结构力学基础和结构力学专题(如图1所示),总学时约为60~80[3](部分高校仅为45课时)。教学内容偏多,课时偏少。因此,教师通常加快教学进度,致使部分知识点无法展开,学生课后很难及时消化。这可能是目前各高校在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3)理论复杂,计算繁琐。结构力学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理论。例如,在结构力学基础部分中,涉及到的虚功原理、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在结构力学专题部分中,涉及到的极限荷载、弹性稳定、动力学均属于理论复杂的部分。理论复杂则难以理解和把握,课堂例题和课后作业的讲解与计算就显得繁琐,不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4)地位重要,起基础作用。结构力学的学习情况将影响专业课的开展。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专业课主要有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砌体结构、结构抗震设计、桥梁结构以及基础工程等主干课程,及相关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如果学生结构力学基础薄弱,后续课程都受到影响。而且,对学生而言,能否建立正确的结构力学概念,对毕业以后从事结构设计,结构施工、教学培训等工作而言,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见结构力学的课程学习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 2教学过程中的改革设想 1)建立力学概念,邀请名师讲座,夯实力学基础。建立正确、清晰的力学概念,是学好结构力学的首要前提。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学生力学概念的建立,打好力学基础。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学生在学习结构力学的时候,就会有信心学习更复杂的概念和理论。2)强调课程地位,建立讨论小组,分析典型案例。在授课过程中,要强调结构力学对后续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影响。结构力学的课程学习不仅会影响到在校学习,最终会影响工作后的专业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为学好这门课,要求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成立课后讨论小组。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对课程的学习。3)细化教学大纲,突出教学重点,加强课后练习。“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偏多,课时偏少已是普遍问题。在课时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了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的设定和安排以教学大纲为标准。各院校都会按照专业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结构力学教学大纲。在制定结构力学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就要考虑课程的特点,将大纲逐项细化,把每个知识点划分到相应的课时。同时在重点内容处,必须设置典型例题,以突出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规律,设置典型例题必须简单易懂,且具有代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学习到最核心的知识点。4)引入工程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为提高学生对结构力学概念的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在课外学习中引入结构模型设计及制作,鼓励学生参加建模大赛。例如,针对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受力特性,要求学生利用木材、有机玻璃或者塑料等简易材料设计和制作桥梁结构(或吊车梁),并通过手拉小车施加移动荷载,观察模型的变形与应力变化。通过试验,让学生感受动力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通过结构力学知识合理的设计工程结构。就模型试验而言,目前引入的结构模型试验仍以教师命题式为主,开展形式和范围有一定局限性,还不能充分锻炼工程实践能力与概念应用。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应着重构建“结构力学”研究学习实践平台,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多个模拟工程实践项目,甚至由学生自行设计创新实践项目,供学生自主选题并可随时开展研学活动,使学生对力学概念有更直接的了解,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从而真正实现工程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3结语 本文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改革设想。总之,结构力学的课程学习很重要。必须要求学生和任课教师从思想上,行动上与教学大纲统一起来;课堂和课外不间断地抓好结构力学的教与学,才能较好地完成“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任务。 作者:陈妤 单位: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土木工程师论文:“合格+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模式及路径探索 摘要: 进一步深化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确保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构建“合格+卓越”土木工程师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以能力、项目和职业为导向的土木工程教育回归工程,以卓越实验班为载体,构建针对性的教学体系、搭建专业基础、工程应用、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四位一w的实践平台,构建“预就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立足工程实际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懂技术、精管理、善沟通、敢创新、重责任”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合格+卓越;土木工程师;双师型;预就业;路径探索 0 引言 2010年6月13日,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10]7号文件),批准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揭开了我国工程教育历史的新的一页[1-2]。为进一步深化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构建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学生中心、能力本位、需求导向、分类探索、多元培养”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构建土木工程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市场潜力大,就业岗位多,社会需求量大,因此,依托土木工程专业来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合理。 1 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理念 1.1 工程教育理性回归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战略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人力资源是根本。需要改变工程教育出现的“过度”科学化倾向,根据土木工程的大工程观,使土木工程教育回归其应用性属性[3]。 1.2 能力导向――关键职业能力培养 紧紧围绕“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可控内涵为支撑,注重培养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以现场工程师为基本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训和实验课程以及工程项目经理卓越班的学习,向工程项目经理关键能力的发展,如图1所示。 1.3 项目导向――工程项目经理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加实训教学量,创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训练环境、创造学生自主能力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循环中能力得到提高和升华,从现场工程师向工程项目经理能力转化,必须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实行项目制管理,从项目的论证、可行性、设计到实施等,学生全程化参与,培养“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善创新”的专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项目经理。 1.4 职业导向――“学生+校企“本位方式 高等教育最终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工程类专业应用性强,在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类专业,必须大力推行深度校企合作,依靠土木类行业和产业优势,与建筑施工企业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学生+校企”方式,按照企业标准来培养人才。工程应用性教育中,必须坚持以职业为导向,实行“预就业”模式,让学生未毕业先入行,毕业后企业优选该类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培养综合性人才。 2 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模式 2.1 培养目标 卓越土木工程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区域特点,培养“懂技术、精管理、善沟通、敢创新、重责任”的复合型人才。 2.2 “五精”能力结构 斯皮尔曼(C.Spearman)能力结构的二因素理论认为G因素是每种心智活动所共同具有的,S因素则是因心智活动不同而各异,指专门领域的知识[4]。卓越土木工程师主要培养土木类、建筑类等“懂技术、精管理、善沟通、敢创新、重责任”的复合型、应用型优秀工程管理人才。笔者结合斯皮尔曼能力结构二因素理论,提出卓越土木工程师“五精”能力结构图,如图2所示。 2.3 “2+1+1”培养模式 学程为“2+1+1”模式,即,2年校内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主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教师主要由本校老师来授课;1年校内专业理论强化和实践应用课程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由校内老师授课,而实践应用课程由企业老师授课;最后1年学生进入企业,以岗位为导向,项目绑定形式开展实习实训。 2.4 “合格+卓越” ①合格: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达成,其培养目标是现场工程师,学制4年; ②卓越:实行“岗位引导、项目绑定”的深度校企合作,把企业工程项目带到课堂上来研讨和学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通过后两年的理论强化、实践应用培养、项目提升锻炼和实习实训实战,培养复合类、创新性的卓越土木工程师,学制2年,如表1所示。 3 卓越土木工程师实施路径 3.1 卓越实验班 卓越土木工程师以卓越班为组织载体,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依托、在全校相似及相近专业中进行选拔。土木工程专业中选择50%学生、工程造价专业中选择20%学生、工程管理专业中选择10%学生、风景园林专业中选择10%学生、机械工程专业中选择10%的学生,如表2所示。筛选后参加统一考试、专家面试和实际项目实作,录取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精湛、协调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学生进入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实验班初次规模人数为30-50人最佳、第二年为80人较合理、以后每年稳定在100人左右。 3.2 教学体系改革 3.2.1 理论教学体系-两个平台 按照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目标,土木卓越工程师理论教学体系实施“两个平台”建设,一是夯实理论的核心课程平台;二是工程素质培育的核心课程平台;制定与工程相联系、创新能力强、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体系。搭建体现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两个平台”的建设。主要实施路径是要“基础适中,口径适度”的课程安排,培养方案主要是把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课时压缩适当,把专业技术课课时有所提升,把专业实践课时力度加大,精心挑选一些与企业项目相联系、即以项目制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有序、分层次的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加强理论课程在课堂中的内化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 3.2.2 实践教学体系-两个结合 卓越土木工程师重在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和实际应用能力,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需强化“两个结合”,一是“理+实”一体的结合;二是“课堂教学+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实施螺旋式能力进阶培养模式,建立多层次、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①实践教学。 前2年除了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外,设置与企业项目相关的基础的课程实验和实训,同时为了及早启蒙学生的工程意识,安排企业家进校园讲座、学科竞赛和工程模拟创新实验;第 3年设置认识实习、工程施工设计、工程项目模拟等课程,目的是理论的强化和工程实践初步模拟应用,课程实训由校内校外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将课堂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应用相结合,强化锻炼学生的知识转化及应用能力,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第4年主要为企业真实实践,跟踪企业工程项目、参加企业工程设计、施工、生产到验收等全部工程寿命周期,实现项目能力提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现场毕业设计和最后毕业答辩[5]。 ②整合卓越能力实验资源。 在现有实验实训中心的基础上,改造、扩充、提升实验实训条件,充分考虑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打造专业基础,工程应用、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采取的措施有:重组学院土木建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力学与结构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图学与造价实训中心、工程测量与检测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添置能够真实模拟工程现场的综合应用型实验仪器设备,为实践教学服务。对有些设备、费用太高、周期较长的研发型设备,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为卓越土木工程师提供实践条件。 ③创建校外工程实践中心。 校企合作是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基础,是工程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参与具体工程项目是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必备条件。遴选一些企业作为“工程实践中心”,以项目为绑定、学生参与工程全部过程,“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强化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3 深度校企合作-预就业 深度校企合作,实行“预就业”方针,“预就业”有两层功能:一是构建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合作平台,切实培养能够应用到工程现场的土木工程技术人才;二是企业把卓越班学生当作自己公司未来的储备实习生,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按照公司人力资源储备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工程能力强、工程素养好的卓越班优秀毕业生,企业接纳为自己公司的正式员工,节省了新员工培养和培训的时间,降低了人力资源运行成本。“预就业”是指卓越实验班学生第3年“半年周期”企业实践,第4年“全年周期”企业实践,企业安排学生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全过程,W生未毕业先入行,学生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素养得到全面提升,“预就业”深化了校企深度合作,节约了企业培养新员工的时间成本,突破了学生就业被动的瓶颈,培养了可直接应用的土木工程师,达到企业正式员工的标准[7]。 3.4 师资建设-双师型 卓越土木工程师的培养关键在于“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执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原始驱动动力,“双师型”教师不但有基础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宽口径的知识视野、优秀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学校应该加大培训和深造力度,把工程教育培训搬到学校来,邀请企业工程师来学校讲座和培训,另外,学校把教师派驻工程企业中去,教师全职深入工程建设一线,以项目为导向,全程参与工程项目的论证、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全过程,提高教师的工程应用水平,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设计中[8]。 3.5 专业技能训练体系-三化三结合 形成“三化三结合”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精心设置,推进专业技能训练的常态化、项目化和特长化;实现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相结合、与学科专业竞赛相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大力开展学科专业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和校级学科专业竞赛,形成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竞赛模式。 4 总结 土木类卓越人才培养以推进协同育人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校内外资源整合和专业技能训练为重点,以“视图精准,技术精细,测算精确,运行精明,人际精通”的“五精”能力结构为要求,以卓越班为组织载体,在全校范围来跨学院、转专业来选拔生源、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搭建以专业基础、工程应用、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预就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推进专业技能训练的常态化、项目化和特长化,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及学科专业竞赛,立足工程实际培养“懂技术、精管理、善沟通、敢创新、重责任”的复合型人才。 土木工程师论文:以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为目标的工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专业课教学现状及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土木工程案例教学模式的要点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及学习效率,为专业老师更为有效的实施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卓越土木工程师;案例教学模式 2010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培养大批量具有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科技国际化和时展的需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也都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湖南工学院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第二批高校,其中“土木工程专业”是“卓越计划”的重要实施专业。2014年学校与湖南华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成立“华兴土木程卓越班”。2015年学校与湖南衡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成立“衡一土木程卓越班”。土木工程卓越班采用“3+0.7+0.5”的培B模式,三年时间在学校学习,大三的暑假至大四第一学期在企业工程实践学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案例教学这个教学环节的开展,培养训练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本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或工序)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展开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经过设问、讨论、解决问题、总结几个阶段,使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现状 目前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人数每届有4个班,160人左右。老师在教授专业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专业课之间缺乏相互的衔接与沟通,专业课的讲授仍是满堂灌为主,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现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尽管改变了板书的沉闷,节奏可以加快,信息量也大。民用工程案例教学是指以工程课程体系为依据,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典型的、专业的、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作为土木工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调研、沟通,加深学生土木工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理论知识的建立,提高专业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土木工程工程案例教学模式 第一,土木工程,应用工程案例教学的优势,可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统治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同一时间的沟通,构建了“的教学模式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其次,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可以改变成学生的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土木工程案例教学可以优化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建立双向或多向的案例教学,土木工程教学是更具体的,生动的,成为真正意义上促进的互动关系的纽带教师和学生。四,工程案例教学资源丰富的案例丰富了土木工程和EL平凡的生活:小型住宅凉亭、露台和开放的大厅里、国贸大厦或外贸协会大厦、跨海大桥,都是土木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最后,深受工程案例教学问题,工程案例涉及到的每一个问题是多因素耦合的形成,需要管教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尝试探索思考和解决的,我们真的可以把专业为自己所用,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和知识,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工程案例教学模式的要点 (一)面向工程案例选择,应坚持由浅至深,孩子是父亲做人的原则,土木工程案例教学案例设计布局要注意系统性和进化。因此,有选择的情况下,从易到难,从外到内,从简单到复杂,升分层梯度式或螺杆式,根据课本知识的框架体系优化选择工程案例。 (二)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培育的讨论和分析的情况下,是一个开放式的探究式学习,答案不是唯一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教习。复杂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失去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失去了专业的意义,可以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为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培养学生思维的乐趣和学习热情。通过围绕工程案例讨论,使学生更亲密,觉得民用建筑工程的实用性,提供学生去上班的准备工作“实践经验”。 (三)工程案例的选择应按照与案例教学与轮廓之间的关系的规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工程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教学内容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支持的真实案例教学理论,案例教学无法取代的理论教学。与此同时,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每个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强求。土木工程学科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根据不同阶段的准备的情况下,引导分析指出,可以把一些后续的教学内容中的案例教学,打下了伏笔,让学生可以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问题进入下一个。 四、结论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种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将告别传统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活跃了土木工程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主动发展,尽快掌握专业知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土木工程教学使用的工程案例教学方法的关键点有很多,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对工程案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更好地实施应用工程案例教学,提高的学生素质和能力。 作者简介:刘传辉(1976年-),男,湖南工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主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及工程检测加固。 土木工程师论文:土木工程师本色的吴光汉 早期工商联,有许多会员是由技术人员而成为老板的,也有积攒资本投资做老板的,吴光汉是两者兼有,由一个土木工程师投资成为染料厂老板。但这个染料厂老板的本色还是土木工程师。 受父亲影响学土木工程 辛亥革命那年,1911年10月,吴光汉出生于浙江杭州。吴家是一个开明的新式的家庭,祖父、父亲、母亲都在新式的学校里读过书,添了男孩,又是长子,很是高兴,为这位新生的儿子起了名,叫光汉,“光”是光复的意思,“汉”既有推翻满清政府恢复“汉”的意思,又有希望这个男孩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出息的男子汉的意思。在这个新式家庭里,祖父叫吴廷爵,是浙江法政学堂毕业生,爱好音乐,曾担任过中学音乐教师。父亲叫吴大昌,杭州府中学毕业,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母亲孙伯虞,是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生,曾任小学教师。 父亲吴大昌出国前在北京清华大学预备班学习2年,随后赴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学,苦读4年毕业,获得学位后,在美国铁路公司当上了3年工程师。在吴光汉9岁那年,父亲回国。回国后,吴大昌没有在杭州工作,而是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上海当时有一个浚浦局,最初叫修治黄浦河道局。浚浦局名为疏浚治理黄浦河道,但黄浦入港处航标灯塔的设置、船舶进出上海港的管理、码头的建筑以及修缮、卫生检疫等等,都是浚浦局的活。因此吴大昌这个留洋的土木工程师来到上海,大有用武之地。吴家举家从杭州到上海,10岁的小光汉随父母来到上海,他进入育才公学就读。每晚,父亲教他英语,背诵词句,还教他用仪器绘图,练习写字、绘图。所有这些对于吴光汉这颗幼小的心灵印象深刻。在上海,吴光汉与父母共度的2年多,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候。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1922年春,吴光汉祖父因病去世。祖父去世后8个月,不幸的事接踵而来,突然他父亲患急性肺炎,虽经治疗,但也没能挽回生命。或许有人问,急性肺炎怎么会不治身亡?可是,在那个年代医疗水平落后,母亲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无奈地离开人世,扔下一家子。祖父、父亲先后逝世,给这个原本美好幸福的家庭带来不幸。母亲觉得像是天塌下一样,而对于年仅11岁的吴光汉来说,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他一下子变得懂事了,觉得长大了。父亲去世后,为了节省开支,母亲带着弟妹回杭州老家,吴光汉在澄衷中学住读,留在上海。 1923年秋,不料吴光汉患了白喉,他只得辍学回杭休养治疗。母亲心疼这颗吴家的苗子,悉心照料,经过治疗和休养,吴光汉恢复健康。康复后,吴光汉学习更加努力,没有辜负母亲期望,1925年他考进浙江大学预科 ,受父亲的影响,他也选择土木工程,决心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出色的土木工程师。 算笔账,不出国,也能成才 吴光汉有个富裕的亲戚,看到自己族里有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儿孙,很是喜欢,主动提出,如果吴光汉今后要出国留学,他可以在经济上帮助。这对于渴望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又因家庭经济状况不能留学的吴光汉来说,是一种激励。到了大学3年级,同学中有提前办理出国留学事,吴光汉也产生了想出国深造的念头,想到父亲是考取庚款奖学金赴美留学的,因此,他也有了向这位亲戚借钱出国深造的想法。 那年是1928年,如果去美国留学,攻读一个硕士学位,需要耗学费、船费、生活费大约2500美元,折合当时的货币银元约5000银元。吴光汉算了一笔账,如果自己从美国学成归来,可能赚到的月工资约100银元,如果把工资的一半50元留作自己的生活费,只有50元可以还债。那5000银元的利息每月最少得50元,就是说,付了利息还不了本,不付息只还本也要10年。这样借了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 吴光汉向这位亲戚提起这件事情,这位亲戚非常诚恳地对他说:“借钱不成问题,但考虑你家庭条件,你应该是去赚钱,而不应该再去花钱了。” 亲戚的真诚,使吴光汉茅塞顿开,从此,他打消了出国的念头,决心立足国内发展。后来事实证明,他在国内发展的机会,并不比出国留学回来的同学差。他由衷地感叹:“看来我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我借了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如何供养母亲和弟妹,又怎么能安心留学、做工作呢?我感到决定一件事不能太冲动,要仔细地权衡利弊才是。” 自己厂房自己建 从1925年到1931年,整整6年,吴光汉在浙江大学求学,1931年他从土木工程系毕业。同年8月,他刚好20岁,被上海浚浦局建筑部录用,担任助理工程师。工作的头几年,他设计了张华浜码头、炮台湾码头、虬江码头、煤气公司码头、高桥石油公司码头、溶剂厂码头等10多项。后来有设计沿江填地和栏江筑堤坝多处,还设计灯塔、船坞、船台以及局里的自用房屋等。他在浚浦局里是年轻设计师,有能力、精力充沛。当时一般设计程序是先由工程师设计画草图,再由绘图员画成底图,最后由描图员描成正式图纸。这一套程序,他可以一个人从头包到底,设计得既快又好,深得上司和同事的赞许。他设计的图纸经济实用,表达清楚,便于施工,很少错误,所以颇受施工人员欢迎。他较为得意之作是吴淞口灯塔,为了减少水下作业,他的设计采用空罐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先在船坞里做好,然后浮上江面,用小轮船拖到目的地,往里灌水使其下沉,平衡地放在江底,在露出水面的顶部安装预先设计制成的钢板灯塔,整个设计简洁明了。还有一件得意之作,是在张华浜修理厂江边设计一个船台,以往设计方案大部分工程必须在水下施工,工人很辛苦。他设计采取较简便快速的施工办法,在岸上做好准备,只需在水下拼搭即可。他画了一张总装配图和各构件及接点的详图,各构件注明长度、截面尺寸以及螺孔的大小和位置,注明接点上所用螺栓的长度和大小。构件和螺栓在岸上准备齐全,由潜水员到水里去装配,如同小孩子塔积木那样,只须用螺栓穿过构件上孔洞,拧紧螺帽就成,施工方便,工人倍加赞许。 1934年,吴光汉由当时的实业部批准登记为土木工程师,有了营业执照,他可以承接设计业务。他的设计实用,服务周到,因而求者甚众。在工作了4年后,他积聚了一些资金,与浙江大学校友朱紫光合伙,在1935年创办华元染料化工厂。华元厂生产硫化元染料,元色即黑色。他自任经理,自办企业,更不用说,厂房一定自己设计。当时投资一爿染料化工厂,大的需要投资100万,最小也要5万,但吴光汉自己会设计,省掉一笔钱,他投资3万,照样办起一家像像样样的染化厂。 吴光汉设计华元染料化工厂厂房,许多同行也请他设计,如:维大、天工、天中、六合、德星、华亨染化厂,全部由他一手规划设计,不必请外国人设计,既实用又省钱,设计质量也合乎使用要求。 外岗农场厂房帮助建 吴光汉做染化厂“老板”,实际上他赏识了一个人才,这个人是朱紫光。吴光汉在技术上全部信赖他、依靠他。朱紫光是吴光汉浙江大学的校友,比吴光汉高一级,化学系毕业。1932年偶然的一次,吴光汉与未婚妻去西湖宝石山上游玩,恰巧遇到朱紫光与他在浙江大学昆虫局研究育蚕技术的同事五六个人,只见朱紫光一个人穿着长衫拿着网兜满山飞跑,捉蝴蝶做标本,其他同学拍手取笑他。吴光汉却反认为朱紫光敬业,认真、踏实。1935年秋的某天,朱紫光来找他,说能做硫化元染料,质量不比进口货差,成本比进口低许多,还拿着招股说明书。吴光汉应允,这是他投资做染化厂“老板”的缘由。 当然,办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坚持一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学管理、做销售一样一样学,使得华元厂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迎来了上海解放。 上海解放后,他响应党“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号召, 1950年,吴光汉资助朱紫光研究室专事染料中间体的研究,1951年筹资开设华亨化工厂和丽华染料厂生产染料中间体和硫化蓝染料。在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中,他捐献飞机一架,认购公债25614分。 1952年11月,他由朱紫光、林哲介绍加入民主建国会。他的职务重心在工商联,担任市工商联常委,他在民建工商联两会的名气很响。凡是两会的干部与领导大都认得他,原因他热情,没有架子,一见面就熟。公私合营后,成立上海市染料工业公司,他任副经理,分管基建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后民建工商联干部以及同业公会干部陆续下放农场,有的下放到外冈农场。某天,吴光汉到市工商联来研究工作,知道在外冈要创办一个工业区,他自告奋勇,请缨去外冈农场。他捐给外冈农场10万元,并在外冈工作了一年多,设计建筑了不少厂房,有甜菜糖厂、酒精厂、糠醛厂、辗米厂、制砖厂和几幢宿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物质条件很有限,建筑材料匮乏,钢筋更加缺少,他设计改用方木、圆木、毛竹等材料。下放干部回忆,当时确实到福建山区去砍过毛竹。 吴光汉在外冈工作了一年多,1960年回到染料公司,仍然分管基建工作。他发现行业里中小基建项目很多,建议开个讲习班,招收学员培训,培养基建人才,后来化工局支持,吴光汉办了一个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的班,边帮助学员补文化,又教设计图纸,前后两年,培养了20多名技术人员。不幸的是,“”,中断了吴光汉的教学。一个懂技术的公司副经理因为是资本家被揪到各处去批斗,有一次他竟然被人用鞭子抽打屁股,屁股一条条鞭痕,又红又肿,回家后,他妻子骆同见了,心疼得大哭一场。 荣毅仁聘请他出任中信公司房地产部总经理 “”期间,吴光汉的住房被占用,家庭人员每人每月仅15元生活费,他和妻子以及一个孙女住在厨房间里,面积不到5平方米。他的体重140多斤降到114斤,满口牙齿都掉了,直到1970年辗转到染化十厂车间劳动才能够天天回家。在染化十厂车间劳动是一个硫化蓝烘燥工作,没有人肯干,三班倒。万万没想到,吴光汉一个年已花甲的人,每天坚持做这个体力活。尽管这样,他仍然没有放弃对党的信任,还在思考着为厂里多做些事情。1972年化工局调他到染化三厂去搞基建,他设计建造了五层楼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阳离子染料车间、酯化车间、喷雾干燥车间。之后,他还为染化一厂设计办公大楼,为染料应用研究所设计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试验车间,尽显一个土木工程师的本色。 三中全会后,1979年初,吴光汉恢复原职,染料公司副经理,回到公司上班,遇到往日斗他、骂他,甚至动手打过他的人、凌辱过他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他是那样的大度,那样的海涵。 不久,市工商联筹建爱建公司,吴光汉应邀去酝酿工作。6月,吴光汉往日挚友荣毅仁邀请他赴京参加筹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他原本打算向荣毅仁面辞,没料到,荣毅仁一见吴光汉就直言相告:他是受邓小平同志的嘱咐,创办一家不同于一般国企,而是适应改革开放、灵活自主的社会主义新型企业。还说,邓小平同志对他讲:“事由你办,人由你找,由你负责,排除干扰,不要搞官僚主义。”吴光汉听了非常兴奋,问道:“方针已经定下,人呢?”荣毅仁说:“我就是来找你们啊!”荣毅仁一股热情,使得他深受感染。吴光汉原本准备辞谢的,这时也开不出口了,就一口答应。 吴光汉答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任感。想到信任感,他想起1960年的一件事,当时,上海市组织民间访问苏联,荣毅仁打电话给吴光汉,听说你也去苏联访问,我夫人和女儿也参加访问,托你照顾照顾。吴光汉顿感荣毅仁信任他,即答:“好的,没问题。”吴光汉觉得,他以前办厂时,曾希望遇到一位大老板,但是没有缘分,现在荣老板给我这个机会,我面辞,不是不够朋友了吗?不久,荣毅仁以中信公司董事长的名义,郑重地任命吴光汉为中信公司房地产部总经理,那年吴光汉69岁。 上任以后,吴光汉不负众望,负责建成31层国际大厦,国际大厦当年是北京的最高建筑,而且建成3年后即收回成本。1984年他又负责筹建56层京城大厦,京城大厦1992年7月全部建成。这个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用地2万5千平方米,塔楼连地下和屋顶共56层,高207米,是当时我国第一高楼。而今,京城大厦仍然竖立在北京东郊的亮马河畔。 尾声:《忆趣录》和《经营随笔》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吴光汉第二次退休回到上海。他时常来香港路的爱建公司和《现代工商》杂志社,与现代工商》杂志社编辑林毅先生经常切磋编写回忆录的“技艺”。那时笔者也在那幢楼里上班,经常见到吴老先生。起先他在《现代工商》“企业家随笔“栏目发表文章,后来结集成册。 吴光汉写了3册,一册叫《忆趣录》,尺寸13*19cm,100多页,叶绿色封面,当时印数2500册,他送工商联、民建、爱建以及老朋友。《忆趣录》之后,他又结了2册,一册叫《经营随笔》,另续编了一册,叫《经营随笔》(续编二),薄薄的,只有几十页,书的大小与《忆趣录》相当,《经营随笔》封面是湖绿色的,《经营随笔》(续编二)封面是浅蓝色的。吴光汉这几册书前前后后写了3年,总结自己几十年的经营心得。他在《忆趣录》卷头语说:“我今年85岁,以前话不多,近10年话逐渐多起来了,而且年纪越大话越多”,感叹“人老话多,性也”。现在想来,正因为有了吴老先生的这些“话”,才有了如今的历史记录。 2001年11月6日吴光汉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土木工程师论文:土木工程师要具备的素质研究 【摘要】土木工程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土木工程在21世纪将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促进提高、创新和发展。同时,它将保持其自身的特点,不可能完全偏离已有的发展方向。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对于工程技术的开展至关重要,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土木工程的发展,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以此来促进土木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师;素质 一、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经验的固化,是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也是概念之间的连接。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及价值网的研究,发现尽管各学者在阐述移动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时所定义的产业链节点内容不甚相同,但几乎所有的专家在研究中都会涉及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及软件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电子商务业务内容的不断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也在不断扩充细分,移动门户、移动虚拟运营商、咨询服务商、金融机构等正逐步融入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 人的能力可以分为很多种,如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创新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等。能力发展方向及发展水平,除与人的智力条件与成长环境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接受的教育有关。因此,获得知识是培养能力,特别是专业能力的重要基础和途径。 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是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组成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由这些知识组成的知识结构应能满足土木工程师职业多样化的需要,也能为土木工程师的发展提供坚实而又宽广的理论基础,为他们向较高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上的保障。 可以看出,实践技能也应为土木工程师所具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完成任何专业技术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还需要创新、认知、社交等能力,因此,现代的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兴趣和爱好,而且要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各方面都具备比较高的能力,或在某一个方面有特殊的才能和能力,同时,注意加强品质修养,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地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成就美好的人生。 二、综合性的能力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计算机、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经济等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很多场合还应顾及社会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就是说,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对象除了“物”以外,还有“人”。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土木工程师可能仅仅专长于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但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应当有所了解。 三、土木工程师的专业技能 1. 工程能力。工程能力就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在从事土木工程工作时应用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对于土木工程师,工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从事土木工程的技术人员,如果缺少必要的工程能力,将是一个不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在大学学习阶段,土木工程师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来进行。工程能力培养的总体要求是:具有能够根据使用要求、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与施工的实际情况,经济合理并安全可靠地进行土木工程设计的能力;具有解决施工技术问题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 2.科技开发能力。科技开发能力是土木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能力。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土木工程新成果和新技术不断出现。科技开发能力就是在现有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提出改进设想并予以实施的能力。科技开发能力主要依靠自身有意识的培养,要在实践过程中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3. 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能够围绕实现工作目标所必须具备的人际活动能力,包括组织各种参与人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处理各种技术交流、经济交往的能力等。 土木工程是一种群体性的工作。对于土木工程师,应具有必要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各工种工作的协调等。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未来土木工程师需增加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学等基本学科的知识,可持续发展并不要求土木工程师成为这些学科的专家,但对工程项目作出决策时,必须征求这些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与他们共同研究、贯彻和发展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土木工程师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学会并善于应用有关的法律及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协调和处理工程项目委托方、公众、社会、团体、政府以及自己所属单位的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妥善的解决各种现实的与潜在的、短期的与长期的、局部的与整体的利益冲突,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符合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综合性,大量问题需要依靠工程师的经验和工程实例来解决。土木工程师要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去,就要依靠他们自身的各种能力。为了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灵活、有效并具创新性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一般需要具备:工程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技能。因此,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素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土木工程师论文:卓越土木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性培养初探 摘 要 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作为试点院校之一,长沙理工大学卓越土木工程师教育进行积极探索,特别是围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架构、实习实验改革和学科竞赛、第二课堂活动等相关要素系统性培养,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全过程。 关键词 卓越土木工程师 工程实践能力 系统性培养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试点院校之一,长沙理工大学卓越土木工程师教育,根据交通行业企业的特点和用人的新要求,以“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提高创新意识”为宗旨,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特别是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架构、实习实验改革和第二课堂活动等系统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根据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围绕工程能力培养,确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系统的整体性,据贝塔朗菲观点,指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整体的作用大于内部各要素之和。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中,我们把工程能力培养作为一个整体,不是简单地增加几门实践课或实践环节,而是按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上整体设计,形成系统。 1.1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按“两阶段”制定专门培养方案,突出工程能力培养 1.1.1校内培养阶段 “在校内学习阶段,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推动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校内培养阶段为卓越实验班配备专门的师资,采用全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独立开课,专用教室单独上课。学校所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科研平台对卓越班学生开放,图书情报资料查阅、借阅享受教师待遇。本科生导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实行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1.2企业学习阶段 根据教育部要求,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在企业(国外机构)学习要累计达到1年以上时间。“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因此,我们由学校培养组织指导组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 “企业培养方案”,细化到每一周的学习安排,由企业导师具体实施,学校根据培养大纲的要求,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进行考评和督查。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1.2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积极探索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的学习方法,按照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 实行研究性、探究性与引导性教学和带项目学习。课程教学改变传统填鸭式、灌输式,尽可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觉与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设计上尽量采用工程中的案例,联系工程实际。专设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企业、到工地实习,都是带着问题或带着项目去,参与工程施工实际,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全程指导 卓越土木工程师试验班实行全程导师制,学校导师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有科研项目、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企业导师则由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每位导师指导不超过5名学生,每位学生都有学校导师、企业两位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课程和研究方向,逐步进入导师的科研工作和具体工程项目,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2根据系统的结构决定性要求,按“四层次”“ 渐进性”进行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 2.1按“四层次”进行实践教学,渐进式培养工程能力 卓越班按照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和企业个性化课程与训练,设置课程,相对应,实践课程也分“四层次”, 不同层次的课程模块,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从最初的认识实习、社会调查,到实验能力培养、现场操作,最后达到解决工地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学生毕业时要求修满168学分,其中6学分用于修读人文与科学类选修课程。要求辅修土木工程其它专业方向课程不得少于两门课程4学分(其中要有实践环节)。 围绕工程能力培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达到43学分,依靠企业导师,设置了企业实践环节课程,企业实践必修环节学分达到26学分。实践环节总学分达69学分,由原来的28%增长到41.1%。还不包括寒暑假的认识实习。 2.2改革实验教学 (1) 实验教学单独设课。实验课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单独设课,提高师生的重视程度。将土木工程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且协调发展的“基础课实验平台+专业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实验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际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2) 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增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与创新能力。学生在满足教学计划基本要求条件下,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再与实验室预约,单独完成实验,强调学生实验过程的“自我训练”, 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实验与科研试验相结合,拓展实验项目与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结合本科生导师所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或技术服务项目,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将课程实习整合为综合实习,将时间分散的实习调整为时间集中的实习,让学生在工程实习中内化工程实践能力。将时间分散的课程实习调整为时间集中的专业实习,工程实践专业实习周期由第六学期末、第三个暑假(三年级暑假)、第七学期初组成,集中时间5~6个月,打破学期和假期的界限。让学生在工程现场从事各项专业技术工作与管理活动,通过具体的施工放样与测量、工地实验室试验与现场检测、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现场质量监督与控制等技术工作,内化工程实践能力。 3根据系统的目标相关性要求,围绕提高工程能力,开展一系列专业技能竞赛和第二课堂活动 系统的相关性,是指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在卓越土木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中,除了课程、实验和工程实践外,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相关要素,他们以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及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组织各类专业实践技能竞赛活动 为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学校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拓展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生除参加课外科技研究外,还每年开展土木工程读图竞赛、测量技能竞赛、建筑材料实验技能竞赛、模拟招投标竞赛、交通科技大赛、结构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等活动,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3.2引导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和科技服务 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实行了全程导师制,而导师都由有科研课题的老师担任,除了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外,还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卓越班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和科技服务项目,指导学生开展各级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试验。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或课余时间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如进行区域路网的交通量调查、交通出行调查(OD调查)、道路状况调查、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数据观测、现场试验区路修筑等;参与生产服务与技术咨询工作,如参与道路勘察、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等技术性工作,使学生能够提前感受和参与生产、科研活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3.3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大学生在校第二课堂活动比较丰富,多种多样,这些活动能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拓展了实践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培养能力的好机会,作为卓越土木工程师班学生,学校积极指导他们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利用寒暑假,将工程实践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生安排到教学实习基地,在企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工程实践过程中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结合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性专业实习(路基路面、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等)或见习,加强实践锻炼。同时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平台,包括中外合作平台、各级各类科研实践平台等,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土木工程师论文:构建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摘要: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应树立以基础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培养和创新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进阶式开放实验教学体系,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中明确指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由此可见,卓越土木工程师除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目前国内高校在基础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完善,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构件为委托加工的成品,学生没有参与构件全过程制作,缺乏对构件制作全过程的了解;实验设备安装与加载由教师操作,学生缺乏现场实验前的动手锻炼,单纯的读数观测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许多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对实用技能掌握不足,不能立刻胜任岗位的要求。[2]作为未来的土木工程师,要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单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3]构建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迫在眉睫。 一、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1.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首先,学校应制定并完善一系列实验工作管理制度,保证实验教学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以重点学科、精品课程、重点实验室、博士点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为平台,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成立校级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方面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制定学生科技工作和科技竞赛活动的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以支持、鼓励广大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加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后,通过制定相关制度,鼓励高职称和双师型教师讲授实验课,同时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和能力,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 2.实验教学定位 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立足向学生传授实验技术理论、验证理论知识的“基础验证型实验”之上,增加了“综合型实验”和“科研创新型实验”两个阶段,建立了“进阶式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结合,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之一,对学生的知识深化、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至关重要,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应重点改革实验室管理、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与手段。 二、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分为课内教学和课外开放教学两大组成部分。课内教学从传授基本实验技术和验证基本理论入手,继而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型实验和科研创新型实验。在课内教学体系的建设中要注重优化教学内容和重组教学结构,设置实验项目时要强调循序渐进。通过这种梯级型的教学体系来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课外开放教学包括大学生科技立项、研究生毕业论文实验、教师科研项目和社会横向项目等类型。课外开放教学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主要以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2.实验教学与科研和实践结合 积极主动与地方单位、企业寻求合作,联合开展科研合作,建立实验基地。例如与当地的建筑勘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研究所等签定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实验场所,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提供保证,同时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强调基本实验技术训练。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较多,且有很多是大型仪器设备,为保证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学生必须根据自身的上课时间和实验室开放时间自行安排课前预习,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仪器操作学习和基本实验技术训练,经有关人员确认合格后方可开展综合型、科研创新型和课外开放实验等项目。 学生在仪器设备操作和基本技术训练时遇到的问题应写入实验报告并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实验小组的问题可由教师进行汇总,并安排时间进行集中交流、讨论和解答。 (2)根据实验要求的不同和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进阶式教学方法。第一阶段为课堂教学,以传授实验相关知识为教学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技术理论、如何查阅文献资料及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等,为下一阶段的动手实践打好充分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以训练学生基本动手技能为教学目的。本阶段主要进行基础验证型实验,学生在对实验指导书进行充分的预习后,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系列工作,教师以巡查的方式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再由学生自行改正或完善。第三阶段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技能和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为教学目的。本阶段主要开展综合型和科研创新型实验,以学生兴趣方向划分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分析了解相应学科前沿或社会需求等背景知识,继而确定研究方向,最终完成从实验方案设计到提交实验报告的全过程。 通过进阶式教学方法,除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为学生今后工作中的科研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手段 (1)积极推行先进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在每一门实验课程中均可开设开放创新型实验,通过学校制定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保证其顺利开展。推行课外开放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的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来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从而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外开放实验中来,此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则是一个有效途径。 首先,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购买或自行编制教学软件,将实验仪器设备立体化、实验过程生动化和具体化,起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解决实验课时不足的现实问题的作用。其次,建立实验教学校园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共享购买或自制的教学软件供学生学习和自测。同时在网络上开通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版块,从而促进师生交流,加强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探讨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定期或不定期聘请土木工程界著名学者开设讲座,以土木工程学科前沿知识为切入点,对各类高精尖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介绍,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专业技能。 (2)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制度。课程的考核制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否获得满意的实践教学效果具有导向作用。因此,要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全面而科学的实验课程考核制度。 对于基础验证型实验,应重点考核实验操作过程、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分标准可参照表1;对于“综合型、科研创新型”实验,学生需经历从实验开题、方案设计、构件制作及加工、仪器设备调试和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和讨论分析、实验结论等整个过程。全过程经汇总整理后形成科研性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四、结语 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积极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形势提出的挑战,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地方高校开始探索开展卓越人才的培养。为此,在建立现代化高效运行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和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应树立以基础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培养和创新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进阶式开放实验教学体系,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论文 1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落后 目前阶段,在我国的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施工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够先进,且相关管理软件较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对此,也需要相应种类的施工技术管理软件作为支持[2]。然而,在部分施工企业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以一种施工技术管理软件应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情况。 2强化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的策略 2.1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重视程度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便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正视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价值。在此前提下,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加大对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积极购入相关设备,使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价值,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建筑施工企业也可以更好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控制,从而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2.2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相关管理者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通过信息技术的网络建设可以使建筑施工企业逐步实现施工技术管理信息的共享。在此基础之上,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有效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使项目施工时间得以不断优化。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可以据此更好地对施工技术的质量进行把关,使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更富成效[3]。 2.3强化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 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强化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4]。在自身素质和技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后,相关人员可以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为强化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重视培训。通过培训可以使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为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对培训工作引起重视,可对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使不同层次、水准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相关技能都能得到显著提高[5]。(2)建设网络沟通平台。通过网络沟通平台的搭建,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其互相交流、探讨以及取长补短,从而使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3)严格考核制度。为使施工企业中的技术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宜加强对其进行信息技术使用的考核,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之上,施工企业中的技术管理人员会更具积极性。长此以往,必然会使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4)加强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二十一世纪,人类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显著,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国家相关部门应重视和鼓励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在此前提下,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有更多的选择,且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并有效保障建筑施工质量[6]。鉴于此,相关人员一定要致力于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科技支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在诸多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日益显现,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重视。然而,在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相关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及价值,且相关技术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有限。凡此种种,致使信息技术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改变旧有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及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通过种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谭晟来 单位:松原市永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学生管理论文 1.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管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评价一个学生的依据之一,因此在学生考试成绩的管理中,我们可以运用办公软件MicrosoftExcel工作表进行。如,运用MicrosoftExcel工作表将所有成绩制作成为表格,通过MicrosoftExcel工作表中的功能可以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以及班级的总成绩,还可以利用MicrosoftExcel工作表的功能进行排名,选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能够减少工作难度,还能够减少工作出现误差的几率。 2.对学生综合测评的管理 学生的综合测评由学习和德育两方面组成,学习主要包括成绩、获得奖项以及荣誉,德育主要包括行为德行、心理品质以及政治思想等。综合测评的最终成绩是学生在校期间各个方面表现所得到的最终成绩,其与学生的奖学、优秀学生、优秀干部以及优秀团员的评判有很大的关系。通过MicrosoftExcel工作表进行统计管理,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 3.运用QQ和E-mail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时,可以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常常会运用QQ和E-mail这两种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内心需求,有助于教师准确快速的掌握班级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今后的工作。一些不好当面讲的话语可以通过E-mail的方式传递。这样,通过及时的沟通,问题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并且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有,某个学生取得了小小的进步后,老师可以通过邮件祝贺并鼓励他再接再厉;某个学生过生日,发一张电子贺卡送去老师的衷心祝福,轻轻一键,加深了师生的情感沟通。还有一些诸如班级的一周或近期大事可以通过发帖子的方式在班级论坛上广而告之。 4.运用网站辅助班级开展工作 运用网站辅助班级开展工作需要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将相关信息上传到博客网站的数据平台上,能够使学生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获得成绩,同时还能够减少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而在传统的模式下,往往通过电话或者当面查阅的形式获取,不能够确保学生第一时间获取成绩,也无形中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紧急通知或者最新消息到公告栏上,利用网站的留言功能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利用博客网站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创作生活,学生可以把文学作品,影音作品在平台,这也是对外展示的最便捷途径。针对毕业生,我们还可以把学生的教育信息、招生信息在网上,供学生参考,也可以把适合本校学生的招生信息搜集整理到网上,以利于毕业生与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能够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以及快速查询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够减少花费在教师管理方面的工作时间,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作者:陈治飞 单位:陕西榆林育才中学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管理的可行性 1目前我国图书馆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可观的成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可是,随着图书馆对信息技术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慢慢地表现出来。 1.1知识产权与使用授权之间的矛盾 图书馆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文献原作者对这种行为的认可度,这对文献原作者的版权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加剧了知识产权和使用授权之间的矛盾。因此,图书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得到相关作者的许可,建立有偿的资料数据库。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可以说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要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这对图书馆实现电子化、信息化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2网络安全管理力度薄弱 图书馆借助信息技术,对传统的纸质文献进行二次加工后,以多媒体平台和计算机网络为媒介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快捷、方便的服务,但是在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旦图书馆的网络连接到国际互联网时,就有可能受到病毒或者黑客的攻击,这会给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2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管理结合应用研究 2.1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图书馆馆际之间的图书互借服务 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展图书馆馆际之间的图书互借服务,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标引、采编、存储、流通期刊的管理以及组织、互借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形成一个新型的管理以及服务模式;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的联机服务有助于应对馆藏文献资料重复以及图书馆馆际之间的漏缺不全等问题,有效地实现文字资料的共享。 2.2建立健全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资料的信息传递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资料的信息传递服务体系,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以省市区范围内的图书馆系统为核心开发并组织数字化的馆际互借文献资料信息的系统;2)购买安装相关的硬件设备,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规划、设计以及实施馆际互借文献资料信息服务体系;3)统一规划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书目数据与数字资源,制作出联合的书目目录,并把这联合目录和馆际互借的数字化文献资料传递服务体系进行有效结合,为工作人员和读者查询相关信息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2.3建立健全图书馆的数字化参考与咨询的服务系统 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技术基础,以互联网为基本的信息传输方式,以数字化的文献信息为依托,通过MSN、电子邮件以及在线交谈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建立健全图书馆的数字化参考与咨询的服务系统。这种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可以为读者提供24小时的服务,还方便了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2.4重新组织图书馆的文献资料 重新组织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更新图书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观念,有效利用网络数据库的空间,构建全球性的文献资料数据库;2)依据图书馆图书文献收集的实际情况,修订文献资料的收集政策,明确图书馆中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收集的比例;3)适当增加图书馆电子文献收集的经费,有计划地增加电子文献的馆藏比例。 2.5完善读者服务的模式 完善读者服务的模式,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对图书馆的工作结构进行改革,按照学科的性质对工作服务部门进行划分;2)利用MSN或者电子邮件开展远程咨询与参考服务项目来强化读者的咨询与辅导工作,让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3)有效开展读者自助式的服务活动,使读者可在图书馆大厅里的计算机服务系统上检索文献资料的信息、办理续借或者预约业务,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方便的服务。 3小结 总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图书馆管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图书馆管理的便捷性,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促进现代化图书馆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孟洁 单位:邹城第二中学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班级管理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引进最新的技术,将班级管理工作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完善合理的班级管理机制,使班级管理工作高效进行,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工作对于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学生发展意义重大,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信息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尝试研究。 [关键词]息技术;班级管理;环境 信息技术服务于班级日常管理在一所小学里,同其他工作相比,班主任工作就显得比较枯燥和乏味。细看班主任的工作,除了要消耗大量的工作时间与小学生进行共同交流,教授学生课程,另一方面,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种情况,要整理班级每位学生的基本资料,并对各位学生的背景有一个整理备案。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基本背景的整理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管理中那些繁杂零乱的资料整理得不合适,将会对以后的工作造成较大的麻烦。然而,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使这些工作变得相对简单、便捷、有序。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班主任以往常常采用原始方式统计班级日常事务,这样的统计方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整理出来的数据与资料并不利于分析与保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班主任管理工作,可以让管理更加科学、有效,而且可以实现量化与数据化。如接新生班往往是班主任管理工作最为繁忙的时候,甚至会感到焦头烂额。引入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后,在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引导下,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获得有效提升。这一系统可以为班主任提供学生的电子照片、学籍信息、成绩管理、评语管理、考勤管理、奖罚记录、学生及家长联系方式等,从各个方面完整采集学生的信息资料,让班级管理运作得更为科学、规范,形成自动化管理模式。在传统管理模式中,班主任一般都采用纸质记录的方式,久而久之容易破损,而且不利于检索和查询。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只需借助Excel就可解决以上难题。班主任可以将学生的信息资料输入电子表格,然后将其导入学籍管理系统即可,这样查阅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一目了然、易于保存,极大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班级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过去做这个工作,只靠班主任的一张嘴讲、一支粉笔写写画画,来对学生进行宣传说服教育,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缺乏趣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适应时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德育工作的途径,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推进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运用多媒体技术召集专题化班级会议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对课堂学习感到压抑,但往往喜欢比较有趣味的班级集会式的会议。就这个角度来说,为了更加解放学生的天性,班主任在召开班级会议的时候要考虑到他们的这个心理特征,将班会举办得更加富有特征和吸引力。而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让班级会议更富有特点和吸引力,相对于班主任简单的口头叙述,形象动感、富有画面感的图片、视频更能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加强他们的代入感和学习兴趣,更好地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实施媒体专题班会就是突破目前班会瓶颈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使小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洗礼与进步。充分运用信息资源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新德育工作思路,拓宽德育工作方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利用网络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规范的行为。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家校联系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家长的义务。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和家庭之间必须相互合作,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随时沟通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生活动态。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一些基本事物的认知缺乏了解,很容易被一些诱惑吸引。加之小学生对于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正处于基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往往较小的因素就会导致学生出现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为了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管理教育,在彼此的沟通交流中积累经验。相信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家校联系、教育合力来说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微信交流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和家长沟通联系的重要性,善于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彼此的沟通联系。对于目前的网络沟通交流来说,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微信来进行沟通交流。班主任应该善于利用这一平台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比如建立微信家长群,及时针对学生的情况与各位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之间也可以沟通交流,群策群力,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家校教育网站家校教育网站是在校讯通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供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更为宽广地沟通、交流,共同开展教育工作的平台,通过网站共同促进学校德育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学生的引导者,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让班会变得更加精彩,创新班级活动方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实现家校更好的互动交流。因此,班主任要紧随时展脚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以加强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促进各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升学生管理水平。 作者:王茂云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五小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 摘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工程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将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到工程中,才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本文探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及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管理;应用 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共享性。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必须由数据来作为支撑,可以实现数据共享,计算机技术得出来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以达到系统自己之间的资源共享。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使数据检索、数据查阅以及数据分析等效率提高。达到数据的整合以及条件检测等,这种表现就可以为实现共享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共享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人们在收集与分析数据方面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二)准确性。计算机信息技术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已经逐渐取代了人工操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失误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计算机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模拟技术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缩短了工作时间,对于工作的效率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计算机技术准确性的特点将会被广泛应用各个工作中[1]。(三)集约化、智能化。计算机技术具有集约化以及智能化的优势,计算机技术具有模拟的功能,模拟人的思维,对数据进行集约化以及智能化的分析,相对于人工进行数据分析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智能分析使信息的处理效率不断的提高。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一)在数据信息维护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的工程管理中都是运用人工记录方式,效率很低还容易存在失误的情况,已经无法满足工程管理的需求。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便于数据信息的收集,对数据信息维护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避免了工程存在失误的现象,可以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2]。(二)在工程管理计算中的应用。工程管理需要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施工的有序完成必须依靠精准的数据作为基础,在工程项目自动控制的过程中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可以保证其更加灵活,完善了各个功能的使用,避免了人工误操作的现象,很大程度降低了工程管理的难度。计算机技术为工程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执行设备装置,进行精确的分析并做出调整,运用执行器对工程进行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三)在工程规划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规划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通过工程规划可以对工程进行合理的监管,确保工程的进度以及工程的质量。运用计算机技术使工程规划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工程规划能够符合整个工程的要求,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工程规划中使工程能够有效的开展。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软件的开发。应加强工程软件的开发,才可以使工程管理工作有效的开展,工程中应引进软件开发人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开发相应的软件。工程管理人员应于软件开发人员展开合作,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工程管理的指导,软件开发人员根据工程管理的具体情况,开发出工程软件,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利益。(二)培养人才。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还需要人员合理的使用才可以有效的进行工程管理,必须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定期为工程管理人员培训,使他们掌握管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还应对他们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将计算机技术与工程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工程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三)信息化工作流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使工作流程逐渐信息化,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信息化工作流程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了工程的进度,信息化工作流程便于工程管理的稳定运行。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工程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工程中应认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实现工程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工程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给工程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工程企业应明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工程管理中,促进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高阳 单位:哈尔滨市社区服务中心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依据工程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对各方面的需求和资源进行协调,合理运用各种资源,对其进行动态的调整,根据既定的进度、费用、质量以及安全目标来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工作。伴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气,其重要性也广受社会的重视。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1.1共享性 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数据查找、统计、审核等效率,可以实现数据的组合条件查询已经模糊查询等,这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共享机制奠定了基础。 1.2准确性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依靠计算机程序软件操作的而非人工操作,避免了工作人员因对不同情况的错误判断和时间延误等人为因素造成经济损失。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依靠模拟技术为统计数据需要提供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1.3集约化、智能化 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逐渐向集约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建立在科学程序的基础上的,社会信息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计算机电子技术具备拟人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感觉的能力,并对信息进行集约化的逻辑分析和综合性的处理。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在社会各个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实现管理效用最大化,增强在该领域内的竞争力,尤其是国际上竞争,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优点表现在以下几点:(1)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性。目前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要想获得企业经济最大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如建国内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营的决定性因素要属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领域普遍认为能接到建筑工程的项目具有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这种观念在企业中仍然存在,从而导致很多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低。现在这种经营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建筑工程企业的未来发展。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即使中标了一个项目,没有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经济效益下降是正常现象。搞好企业管理,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营利能力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2)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大辐度提高管理效率。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参与各方的工作协调与信息交流仍然处于传统管理的方式和模式的基础上,速度和效率都非常低。这其中最主要原因在于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专业化人员少。主要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领导,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重视程度不高,从而没有积极性进行应用。因此,必须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领导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对企业在未来发展取得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近几年,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俨然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展必须同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保持一致,采用国际化标准的管理要求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不同行业加以规范,为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提高保障与支持。此外,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功管理经验,促进我国不同社会领域管理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与提高。在我国社会不同领域的发展管理中,加U南京信息技术具备双重职能:①社会要不断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其成为社会不同领域的辅助工作手段,这是对管理手段的创新;②在不同社会领域中更深层次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这是对组织经营理念的创新。因此,合理地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结语 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与世界发展与应用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我国必须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促进顺利实现我国快速、健康和跨越式发展的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的内在要求,但目前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导致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发展无法普及,所以,要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的管理方式的创新,而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在社会不同领域发展与应用,是我国应对信息技术时代挑战,以及提高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的管理与应用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的水平。 作者:张红哲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摘要:针对目前中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实情况,探讨了把信息技术使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使二者进行结合的效果。通过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将农业经济管理发展为信息化管理,保证农业的增收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有效结合 中国的基础产业是农业,农业是中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属于特别主要的支柱,对国家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1978年以后,中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农业产品的生产率每年都有所提升,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为科学的集约型经济。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农业可以更好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农业的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构成因素,现在农业经济发展不只是决定在农业的投入方面上,信息技术使用更是影响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把信息技术使用在农业的经济管理中,将它们进行有效的结合,是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1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从农业的生产到农业产品的销售每个重要的环节都要使用信息技术开展营销。详细的说就是在农业范围里,把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进行使用,将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的使用。它可以有效实现和发展农业的决策体系和管理系统的结合,促进农业在生产效率方面的提高,保证科学的管理。我们要注意,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使用不是简单过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应该进行全面的实施信息的管理。详细来看就是要实现农业资源、农业教育、农业技术和农业市场的信息化,必须要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用在农业的经济管理每个环节中,才可以实现农业完成现代化的建设。 2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近些年来稳步的提高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在农业的经济管理中使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成为一个主要的趋势,信息技术对农业的经济管理有很大的作用。 2.1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小康社会有很大帮助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现代化的技术行业在进行持续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保证城乡共同进步和发展是政府所关注的。伴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农业的经济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现在已然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可以提高农村现代技术的水平,推动农村更好的发展。 2.2有力的推动农村经济进行产业化的升级 当下的市场经济开始全面的开放,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会把农业经济推到社会制高点。农业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农村经济需要进行产业化的升级才可以适应现在的形势,强化农村间的联系,走农业化经营的道路才是应对之策。 2.3对于培养专业农业人才有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不能缺少科学技术的支持,也不能离开产业的经营。把信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进行使用,可以提高农业知识在传播方面的速度,强化农业地区之间的联系,争取将农业技术进行普及,保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这样才可以培养出素质高的农业人才。 2.4利于改变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 中国因为农业的发展历史非常长,而传统的农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非常单一,中国的农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很弱。将信息技术在农业的经济管理中去使用,主要是利用生物工程的技术等这些措施去转变传统农业的一些问题,逐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更好的发展,把农业的发展变为资源的密集型,最后彻底改变以前传统农业的形式,进行新型农业经营方式。2.5可以有效的使农民进行经济效益的增长有关的数据统计显示,一些农业的生产地区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农产品的产量少而发生的经济方面的贫困,真正导致农民收入低的原因是农民没有办法正确的掌握有关市场的最新信息,而他们的农产品销售策略也跟不上市场的瞬息万变。因此,必须要保证实现农业经济信息的管理,将现代化的技术进行充分的发挥,一定要坚持市场的主要导向功能,帮助农民掌握市场的信息,做出科学的营销策略,提高他们的收入。 3信息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结合遇到的一些问题 其一,农民缺少信息化的意识。农民对信息技术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的农民都是在很偏远的地区居住,他们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农民的思维严重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们对新的技术和设备缺少了解,大部分的农民封建思想很大,他们自以为种植经验丰富,不屑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这会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二,在资金的投入方面没有达到标准,信息技术就不能进行现实的施行。信息技术的使用其实并不是非常简单的过程,它不但需要农民有基本的知识,还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这些年来政府在农业资金的投入上也在努力的加大,可是相当一部分的地方农业把资金用在其他的地方,这就导致农业在信息化的建设方面步履维艰。其三,农业的信息资源缺少必要的整合。中国有的农业地区虽然是按政府的要求进行发展,不过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就是农业的信息资源非常缺乏。地方一部分的农业网站的信息不但缺乏权威性,还没有做到及时的信息更新,这样不能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其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非常缺乏。农业经济管理的趋势是信息化,可是因为信息技术有一些复杂,中国现在拥有优秀技术的专业人员非常缺少。 4农业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的策略 4.1强化宣传的力度,将农民进行信息技术使用的意识进行提高 农民是农业建设主要的力量,提高农民的思想和意识是发展信息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结合的关键因素。所以政府和地方必须要强化宣传的力度,积极的宣传农业信息技术的效果和重要作用。同时农业地区要组织农民培训,请专业人员对广大的农民讲解信息化给大家带来的便利以及对农业生产有效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素养,为了下一步的发展进行基础的奠定。 4.2提高资金的投入 农业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一定不能缺少大量资金注入,中央政府需要制定可行的资金投入方案,结合不同农业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政策的制定,帮助农业地区早日的实现信息化的建设。地区需要把资金的使用用到实处,确保信息技术可以在农业经济管理中顺利的实现。 4.3保证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 信息化设备与技术在进行完善以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要确保农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转变以前传统农业信息比较单一化的不足。 5结语 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完善,农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前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因为它已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阻碍作用,必须要进行改革。把信息技术使用在农业的经济管理中不但是趋势,也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最好方法。它可以提高中国的农业经营规模,实现农民在经济方面的增收。政府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农民在认识水平方面的培训,等等,这样才可以推动中国农业的繁荣。 作者:董文丽 唐烨 单位:临江市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档案管理 摘要:档案管理对于个人和每个社会组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个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年代里,档案管理必将转变为知识和信息的管理,面对这个机遇和挑战,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去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服务,才能促进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如何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双重冲击下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成为档案管理工作者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就将会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知识经济;信息技术;档案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管理也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这就对传统的档案管理程序和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档案管理对于个人和每个社会组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个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年代里,档案管理必将转变为知识和信息的管理,面对这个机遇和挑战,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去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服务,才能促进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如何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双重冲击下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成为档案管理工作者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就将会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 1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知识经济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形态己经成为社会上的主要经济形态了,也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相应的调整管理手段和方法就特别重要,这样才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如果档案管理工作还是运用以前闭关自封的方法,不善沟通的单一管理模式,那么就不能为大众快捷准确的服务。如果不能突破原来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的工作肯定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久而久之,必将会被其他的管理取代,走向淘汰。 1.2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以数据库、信息库的模式进行管理的,而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将档案管理形成到一个新的格局。而只有不断地更新完善信息技术,档案管理的内容才会更加丰富,因为这样才可以存储视频、图像、声音等内容。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档案管理工作者从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成计算机操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会对档案资料进行的制作、储存、传输和检索,为档案管理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平台,解决了档案管理时空限制的问题,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获取。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为大众去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查找方式,也满足了不同使用者对档案的需求。 2知识经济冲击下的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2.1更新观念。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革,几乎都是以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进步为先导的。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档案可以说是一种知识资源。管理也是知识的管理,档案的开发也是在发掘知识,档案的利用也是在为知识服务。所以,档案管理的观念也要有新的拓展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2.2开发资源。在当代社会大环境下,资源的开发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意义。一是以前所开发的资源会得到更好利用,二是资源观念也将发生转变,更加重视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信息资源、教育资源等。人类拥有的档案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档案中收集着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各类信息,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也是开发知识资源。 2.3培养人才。知识经济的核心关键是看是否掌握现代科技的人才,是否有新的培养方式来培养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管理需要知识管理的专业人才,他们需要更专深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更广泛的社会知识,并且与科技发展相符合的知识基础以及独立获得知识的基本技能,也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从事相对比较冷清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档案机构必须随时都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把人才培养看成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争取拥有一批善于管理、精通科技的档案管理人才。 2.4坚持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之下,信息的更新速度变得极为迅速,档案管理的信息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与时俱进,就必须要坚持创新。这就需要档案管理需要向知识型转变,形成知识型的运作机制组织。因此档案管理机构要对知识结构和人才管理进行一些调整,使档案管理各级组织之间能够知识互补与人才交流。同时档案管理者也要时常学习,使自身的知识储备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3信息技术策略下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3.1提高管理工作服务性。在信息技术时代的档案管理必须要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实现数字管理模式。首先,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不断更新档案管理设备,运用最新技术快捷的传递档案信息,增强服务建设。其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颠覆了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现代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完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还要随时更新服务理念,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3.2加快档案标准化建设。就目前来看,档案管理的普遍问题是缺乏统一标准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而现在的档案信息化和网络化必须要求档案信息管理要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也要求有关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采用标准化管理方式,建立具有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的档案信息管理数据库,方便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不断发展。 3.3增强信息的安全性。随着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档案信息的不安全性也非常严重。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首先法律部门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加强档案信息法律体系的建设,保证档案信息资源有法律为依据。其次需要档案管理部门改善档案信息的环境,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合理适当的对大众进行开放。 3.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要想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转化成现代信息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最重要的。这些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档案业务,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他们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灵活的创新素质、优良的道德素质和完善的法律素质。这样就需要管理者运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具备基本的功能能力和业务素质,创新和完善服务理念,成为知识和信息的导航员,为档案使用者服务。科技的发展把经济从工业经济时代推进到了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经济时代,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实行一系列的措施,必须要做到更新观念、开发资源、培养人才、坚持创新、加强档案表转化、增强档案安全性、提高人员素质等的措施才能确保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双重冲击下能够适应和继续发展,才能更好的为档案使用者服务。 作者:隋鑫 单位:牡丹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装备制造企业基础管理与信息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市场经济和制造全球化冲击下,不可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业化以后再开始向信息化转变,必须同时应用精益理念和信息化两种手段,以精益理念来提升企业管理,以信息化技术来固化企业管理,走基础管理提高与信息技术应用并重的发展方式。 关键词:轨道交通装备;精益管理;工业化;信息化 一、背景 进入21世纪,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传统生产模式将逐步被个性化与定置化的生产模式取代。中国的制造业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要想在信息化时代实现突破,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方法。一夜之间,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提出工业4.0的概念席卷全球,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工业4.0时代。企业管理是从工业化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国外企业管理积累时间长,基础雄厚。从观念、意识到管理行为都非常适合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比较而言,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信息化到来之际工业化并未发展成熟,企业管理现代化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二、精益生产与信息化结合的理解 为了减少企业管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同时应用精益理念和信息化两种手段,以精益理念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生产制造流程,以信息化技术来固化生产管理模式,走基础管理提高与信息技术应用并重的发展方式,也就是精益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的管理模式。精益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管理模式,就是把精益理念和信息化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基础的积累,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基础,实现管理创新,从而改善企业的管理现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将推动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三、如何实施精益生产与信息化结合 1.围绕生产现场,实施精益管理 生产现场是产品增值所在,所以企业生产管理要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以产品质量、效率、成本为导向,优化产品制造流程,拉动职能部门为生产现场服务。实践表明,轨道交通制造业实施拉动式生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在实施拉动式生产的生产线上,被生产节拍分割成多个作业单位,称之为“工位”,只要保证工位生产六要素(人、机、料、法、环、测)满足生产需求,同时为员工制定标准化作业,就可以实现生产线整体高效运转。 2.围绕生产管理,实施制造执行系统(MES) MES系统是面向企业生产现场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生产制造和现场管理与MES系统结合,对生产过程能做到有效地管控,让员工按照系统设定的路线去执行;并能收集到整个生产过程数据,来分析员的工作效率、工时、技术等,将面向人的管理转变为面向目标的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基层作业者工作积极性,削弱管理者的个人意志对生产进度的影响,可以降低库存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品质、形成高效的追溯系统与产品跟踪,同时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素质。通过MES执行层面与ERP计划层进行有效沟通与数据传输,使信息化延伸到生产现场管理。 3.重视ERP系统生产控制与物流管理 ERP系统是一种集成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三大模块:生产计划、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主生产计划模块主要是以计划为导向,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主生产计划是根据项目计划及预测和客户订单的输入来安排产品种类和数量,在平衡了物料和人员能力的需要后,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的进度计划。因此加强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十分必要,同时提高相关基础数据的维护,充分发挥ERP系统统筹分析能力。物流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库存、供应、发货等过程的管理,包括了从生产到发货、从供应商到售后的每一个环节。物料需求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把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转变为所需生产的零部件的数量,并对照现有的库存量,可得到还需加工多少,采购多少的最终数量。因此充分利用物流管理模块,同时与供应链管理结合,提高供应商供货能力,减少库存量,降低供应链成本,加快市场响应速度。 4.信息化系统集成,实现数据共享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技术、工艺、财务、生产、物流等信息化系统,不断将企业运营管理与信息化结合,各信息化系统也出现信息不共享、不同步的孤岛现象。如果不进行信息化平台整合,不仅整体工作效率下降,反而会制约企业经营发展。可以说,企业内部信息化平台整合是决定企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对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必要时,放弃部分与企业管理不匹配的信息化系统。 5.信息化系统与企业管理必须匹配 信息技术先进与否或者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都不是信息化项目成功的关键,决定成败的关键是企业管理系统与信息化系统是否能够匹配。信息系统的架构、内容、功能、实施步骤和运行保障机制均由管理系统直接决定,并要求从形式和结构上适应管理系统。一是在建设初期充分考虑到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而做出适当、适度的超越。二是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同步发展,企业管理自身持续改善,信息技术促进管理持续创新。三是选用信息技术能对企业管理具有支撑能力和促进作用;四是信息化管理功能与企业的个性化管理相统一,必要时进行二次开发,对软件进行程度不同的改进和调整。 四、结论 中国制造业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在国内外所面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特别是管理创新。坚持以精益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选择适合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技术,逐步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才是工业4.0时代下适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精益之路。 作者:邱艳春 肖雪峰 田 鹏 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服务平台等新兴的电子政务形式逐渐得到了应用与发展。在电子政务系统应用过程中,须重视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设、强化安全保障的制度建设,以保障及提高电子政务的社会服务功能与服务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子政务;安全保障 1电子政务发展及建设问题分析 从概念上来说,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其进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过程中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超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时空的界限和制约,目的是能够达到促使政府政务的公平公正、高效廉洁、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雏形始于1993年,是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服务平台等新兴的电子政务形式也逐渐得到了应用。目前,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完善和创新是政府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在电子政务实施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专职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制度化管理不完善等,以及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护技术不到位等。(1)安全保障制度不健全。政府部门在对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维护时缺乏制度化的管理措施。而且,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缺乏信息安全认证机制,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入网站机房或者利用用户口令进入到网站系统当中。这些制度上的缺失导致信息技术的安全保障工作难度增大,难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无法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2)内部管理松懈。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近年来问题屡屡发生,如政府门户网站受到攻击、主页受到篡改、信息泄露事件等。分析原因,主要是从事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管理工作的人员的安全意识、保密意识及工作责任心不强。甚至网站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人员泄露内部的网络结构、用户口令,或者是内部工作人员恶意编写破坏程序等,让门户网站信息的安全系数下降。可见,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泄露、网页篡改的原因,许多时候并非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不高所导致,更重要的严格内部保障工作的管理。 2重视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设 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就必须要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水平,建设完善的政府安全信息技术监控体系。政府主管门户系统安全保障工作的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的完善,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加强建设。其一,要构建起完善的互联网病毒防御体系,安装防病毒软件并且及时进行更新,对软件进行升级和维护,切实做到有效抵御互联网上的恶意攻击。其二,在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中加入入侵检测系统,把入侵检测软件和硬件设备相结合,作为防御病毒体系的补充,入侵检测系统主动寻找、分析系统系统内部的运行情况,将违反安全规则的对象和被攻击的部分检测出来,主动保护系统信息的安全。其三,要在硬件设备上及时更新升级,淘汰落后的硬件设备。防止由于设备使用时间长,导致安全保障能力下降。 3强化安全保障的制度建设 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要严格按照国家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标准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要对计算机实施安全保密措施,定期更换计算机密码,并且对网络的访问权限进行制度化管理,涉及重要内容的信息必须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在专门的计算机上进行处理。二要对机房进行有效管理,完善机房的管理制度,对进入机房的设定进行权限规定。禁止携带对设备运行产生威胁的易燃易爆物品,设备的更换、更新进行登记,不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机房的安全状况。三要健全巡视上报制度,工作人员要定期对系统的论坛、留言板、门户网站等进行检查巡视,完善信息前关键词和敏感字自动过滤的功能,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更新敏感词和关键词,建立起垃圾邮件自动清理功能。如果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向公安网络部门报告。四要与公安部门建立起完善的联系制度,打击网络信息犯罪的行为。通过完善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制度,建立起长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减少因管理失当而产生的系统信息泄露、黑客入侵等行为的发生。 作者:李强 单位: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与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 当代网络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背景下,网络通信手段在组织中的广泛运用便于信息在组织中的传达,可以扩大组织的管理幅度,促使高校行政组织管理结构的调整。本文基于现代网络信息的背景,对高校组织行政管理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优化高校行政管理方式的对策,促进高校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 一、中国高校管理行政化的表现及弊端 对高校行政化的界定,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韩建华等人对高校行政化的界定相对规范,他们认为:“所谓高校行政化是指高等学校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上,与行政机关有着大体相同的属性,或者说,它就是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行模式设置并运行的,行政体制的显著特征是存在严密而清晰的科层结构。”[1]张继明曾讲到:“高校所运行的管理体系上的行政化从本质上说是由行政化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所决定的。”[2]李成认为,高校行政化的本质是“功力化”的管理思想在政府与高校的具体表现。[3]有的学者认为高校行政化的实质是高校行政管理在运行过程中缺少“硬性”规章制度,或者说现行约束高校管理体系运行的章程理想化,不符合现实情况。但本文认为,从政府与高校的角度来讲,政府为了方便对全国高校的管理,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将全国高校组织内部管理体制整齐划一即按照我国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其实质是政府对高校进行管理,而非高校自治。从高校内部治理的角度来讲,高校行政化的本质是指行政本位。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学术本位是大学的内在逻辑,行政权力应为学术权力服务。而我国高校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是学术权力受制于行政权力,导致我国高校管理的行政化。一是在申报或解决学术事务过程中受到行政权力的层层约束,学术权力的实现受制于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二是学术团体的“官员化”。高校有一套行政管理体系,学术团体中也存在行政头衔,为获得相应的行政职称“钩心斗角”。从信息传达的角度讲,高校管理信息传播途径是党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最高领导者制定相关的教育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下达后由学校下达各级学院,再由各级学院往下传达。高校行政管理信息传达方式即上传下达,增加了人力和时间双重成本,机构设置重复。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低效,浪费人力、物力资源,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的行政管理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上述弊端。 二、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止停留于技术行业,也渗透于组织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的时效性对组织的管理至关重要,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组织管理过程中,可以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效率,增强决策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背景下,高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应适应时展的潮流,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高校的行政管理过程中,促进高校行政化管理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缓解或消除高校行政化。网络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缓解政府对高校控制的力度。前面已阐述高校行政化产生原因是政府对高校的控制力度大,高校缺少自治权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要依靠政府下达的行政指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双向的信息沟通制定符合各大高校发展的弹性行政指令,改变当前政府统一化管理高校的僵硬局面。其次,对高校组织行政管理结构调整的影响。在组织学中,有效的管理幅度是决定组织中层级数目的最基本的因素。[4]组织结构的设计影响组织的管理效率和效果,管理层级较少,会增加主管对下属的监督和协调控制的难度。反之,会影响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失真。目前,在高校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是行政管理层级过多,机构设置臃肿,信息的上下传达需要通过层层关卡,信息传播速度慢且缓。网络信息化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能促进行政管理结构从臃肿型向扁平型转变,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便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后,“精兵简政”,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高校行政组织形式是金字塔的科层组织形式。位于金字塔顶端的组织部门权力大,金字塔底端的组织部门权力小,造成权力大的部门人浮于事,权力小的部门超负荷工作。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精简高校行政组织结构,使高校行政组织从臃肿低效的科层组织向弹性高效的扁平组织转变,可以更好地为高校学术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第二,我国高校现行的信息传递程序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行政部门制定规章制度,经过各层各级部门最后到达最基层的部门,信息传递程序复杂、速度缓慢,会降低信息的时效性且降低行政办事效率。 三、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首先,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信息平台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类信息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现代网络信息系统运用到高校行政组织中的目的是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实现资源共享,进而提高高校行政决策的效率。保障高校行政管理的网络信息化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其次,提供网络培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目前高校中的任职人员还未“年轻化”,接受网络信息技术相对较慢,再加上习惯于一切服从上级命令的教师对新的行政管理体制需要适应。为保证信息迅速且有效地传递和反馈,需要对高校职工进行相关的网络信息知识的培训。最后,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隐患,比如:管理网络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真假性问题、信息者的身份问题等。因此,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制度,相关配套制度是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作者:金亚伟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论文 1建筑工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现状 信息技术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虽然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攻关,我国信息技术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说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由于建筑行业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表现在应用手段和方式落后,整体水平不高,和发达国家比起来,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也需认识到,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和成绩,未来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1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建筑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疲软迹象,导致目前这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存活下来,然后发展壮大,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实力,从内部挖潜。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将目光投向了信息技术,期望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帮助它们提高管理水平,带领它们走出困境。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建筑企业在企业内率先引入了局域网,这样企业内部的数据和资源能够实现实时传输和共享,极大地优化了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正是由于这种示范作用,整个建筑行业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引入和使用中,以期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落后的局面,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形象的提高。目前,建筑行业的管理理念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即实现管理信息化,更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设立企业内部局域网的行列中,达到信息传递网络化的目的。 1.2信息化程度偏低 虽然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出现积极的变化,但是整个建筑行业对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和深入的认识,因此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信息化技术的具体详细的目标和计划,这直接制约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邮件的接受和发送就标志着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这种认识是极度肤浅的,这也是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的最主要原因。实际上,信息化管理能够发挥更有广度和深度的作用,它也能够被应用到企业资源的统筹、工作流程的规范化设计、项目风险的识别以及工程成本的预测与估算等重要领域中。这也是提高信息化程度必须实现的目标。目前,建筑企业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秉持着积极的支持态度,基本上都愿意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但是也担心信息化管理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工作量的增加等。因此,形成统一的信息化程度的概念和认识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已经呈现出积极的变化,但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仍然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当前,建筑工程的管理仍然普遍采用粗放低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信息化程度低,而且管理模式呆板、缺乏变化,同时管理上也显得比较混乱。 2提高建筑工程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建议 2.1构件统一的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工程建设量大,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其建设过程包括很多个子项目,且每一个子项目都拥有很繁琐的工程步骤和工艺流程。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都分为前期招标投标、图纸设计和审核、中期工程建设和管理,后期工程验收三个重要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和工程内容,要想对这个庞大的体系进行有效管理,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是唯一能够采取的有效措施。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包括人员的管理、质量安全的管理以及计划实施进度的管理等。因此,构件一体化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必须将上述这几个重要因素纳入到优先考虑范围之内。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传统管理体系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管理方法单一应用的片面性,而是科学高效的将需要进行管理的各个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系统化管理,最终形成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2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要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因为,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最大的最根本的业务来源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优先工作方向是做好工程项目的信心化管理,否则,实现企业信息化就只能成为空谈。工程项目的管理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高效的工作平台,实现项目各方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对工程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要做好各项目的信息管理、合同管理以及生产要素的管理等几个重要内容,促进传统的项目管理向集约型转变。 3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非常符合现代社会重视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它不仅能够带来管理上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技术上的革新,将技术和管理的科学发展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要实现信息化管理,要求建筑行业人员敢于摒弃传统思维和方法,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切实从思想和认识的层面上实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落后的局面。 作者:刘奕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论文 一、优化信息技术资源,丰富班级管理内涵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校园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优势,突破传统班级管理中单一的形式,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让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多元文化进入班级管理,从而让班级管理与时俱进,凸显出信息技术的特色。例如,班会是班级管理最常用的形式,传统的班会以教师为主导,开展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所接受的内容比较少。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主题,事先和学生一起通过互联网搜集网络资源,然后教师进行数据处理,将网络资源以课件的形式带入班会,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接受更多的内容。同时,现在互联网有不少Web2.0互动平台,教师还可以将班会课件资源上传到学校网站或其他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再进行学习、交流,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二、引入互联网即时交流平台,有效助力班级管理 目前,手机QQ、手机空间、微信是不少初中生经常接触的平台。班主任要意识到网络交流平台的作用,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叛逆期,他们的一些冲动和想法可能通过交流平台流露出来,而且遇到心理问题也容易通过交流平台发泄出来。因此,班主任要适时将新兴交流平台整合到班级管理中,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帮助学生。例如,论坛的建设。现在不少学校都建设有学校网站,开通论坛,班主任可以为本班开设一个板块。由于班级将学生组织在一起,他们会对本班的板块感兴趣,班主任可以适时抛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在论坛上交流。同时,针对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搜集学生的意见进行二次班会的讨论。又如,不少学生都开通了QQ,而且课余时间也会经常登录QQ聊天,班主任可以开通班级QQ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畅所欲言,QQ群不强制要求学生实名制,有助于学生更加无拘无束地交流,有些学生可能会在QQ群抱怨一些问题,班主任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QQ群还可以开通家长群,让家长在群里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反映学生成长路上遇到的问题,并学会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QQ空间也是目前初中生最常使用的,班主任可以开通班级QQ空间,将学校活动照片上传到空间,让学生课后浏览,并将学生成长的一些案例及班级活动以日志的形式。 三、创建班级网络管理平台,有助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软件能有效帮助创建班级管理平台。在平台里,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各类情况进行网络建档。同时,在线共享的平台能链接到各科任教师,从而有助于科任教师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干预。科任教师还可以在线对学生档案进行及时补充,将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有助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同配合。班级网络管理平台如何设计?一般情况下,可以设计“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成绩分析系统”、“学生在校表现系统”、“学生作业跟踪系统”、“学生奖惩情况系统”等。例如,“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可以自动生成电子表格,由学生完成基本的信息,如联系方式、家庭地址、爱好、学习目标等,然后班主任进行整理统一发送到平台,平台就能自动生成数据,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可以对这些数据实行在线管理修改。完善学生基本信息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管理。当班主任想调取某个学生的情况时,只要在平台输入姓名就可以查到信息。可以说,班级管理网络平台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而且有助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更科学地管理学生。 作者:魏华孙钦顺单位:山东省莒南县文疃中学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物流管理尝试与信息技术研究 物流强调流动 物流管理强调流动、优化和科学化。学校应该是中小企业家的摇篮,卓越工程师的殿堂,这一切离不开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的融合。以为首的管理团队敏锐地意识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改革,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把如何使物流管理专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这也符合国家倡导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战略定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社会对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课题组围绕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环节、教材、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 模式创新 领导的团队在国内首次提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SLIT模式(思利特模式)。所谓的SLIT模式就是模拟、物流管理、创新和信息、技术和物流工具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SLIT即为每个环节的首字母简称。而SLIT在英文中意为“裂缝”,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市场“裂缝”中寻找创新和发展地位。“用信息技术模拟物流管理流程的思想有利于物流管理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大力提倡使用信息化手段并充分与物流管理理论融合的教学理念,解决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课程与产业的结合存在巨大矛盾等问题。在网上购买一件衣服,品牌款式都不错,但有味道,衣服能不能穿?是否有毒?如果有了条形码追踪技术,就可以通过条形码追踪到衣服的材质,所含成分,甚至包括设计师的信息。为了与纺织行业相结合,夏火松带领学生深入纺织企业,分析企业所面指导本科生应用物联网系统。临的问题,用SLIT模式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引入知识管理、数据挖掘、案例推理等内容,紧密跟踪世界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站在理论的前沿;实践环节中,课题组在学校的支持下构建了教学和实践的资源平台,先后建成物流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信息管理实验室;在教材建设方面,实际上早在2002年,就将条形码、GPS等内容引入到课程中,并编写了国内第一本的《物流信息系统》教材。2007年该教材被列入国家精品教材。知识时代的到来要求课程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课题组充分利用案例推理技术,进行一系列的深入改革,包括自主学习资源、与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接轨、在线学习、立体学习资源、可视化的案例和自主开发学习软件等。 效果显著 最让感到满意的是,通过SLIT模式的教学实践,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水平显著提高,不少学生进入企业就开始接触物联网、RFID射频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并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规划建议,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教学中,SLIT模式不仅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发挥作用,同时在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中推广,使学校近千名本科生受益。该成果不仅满足了校内的教学需要,而且通过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学习网站和模拟软件的开发,对全国相关课程的假设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历史使命,要全面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两化融合是一条重要途径。在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物联网技术应用作为未来几年的重点发展方向被列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纺织企业需求的扩大,新兴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纺织行业会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和市场前景。“包括物联网、RFID等新技术在行业的应用还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所率领的团队还将继续新的探索。 本文作者:郝杰 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结合教学 一、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课程中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管理课程是农学、土化、植保、畜牧、气象、园艺、农教、经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本科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学习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综合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便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相关内容的讲授中,除了涉及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涉及一些其它课程的知识,例如: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等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其中,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课程中体现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知识的介绍在农业物流管理和农业信息管理相关知识的讲授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信息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资源。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信息化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然的科学选择,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管理等方面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具体体现为: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以及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其中,农业专家系统、精准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网络营销等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应用比较广泛。 二、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课程的整合 由于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农业经济管理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紧密结合。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课程内容讲授时,特别是在农业物流管理和农业信息管理知识的介绍时,应适时补充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以农业物流管理讲授内容为例,除了介绍与农产品相关的物流知识外,农产品物流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信息技术,例如:MRP物料需求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条形码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GPS全球定位系统、P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等都应作为重点补充内容给学生予以详细介绍。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紧密结合。鉴于农业经济管理课程是一门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中,研究和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经济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实践应用的部门经济学和方法论。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来完成。理论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粉笔+黑板”的方式或者是“教师+电脑+PPT演示文稿等”的方式去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教师讲,学生听;而实验部分的教学则可以通过外出实地的实践教学以及校内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等方式去实现。 1.理论教学。除了利用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教学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PPT演示文稿、Flash动画和视频文件进行农业经济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同时,这种大容量性、大信息量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和学生节省了很多的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这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还具有可重复性,也就是说,对于课堂上学生不太理解的知识点,他们在课外仍然可以借助计算机和PPT演示文稿等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再学习,直至理解。 2.实验教学。利用相关的教学软件、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来实现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扩充和升华。例如,学生通过运用农业专家系统的教学软件,设定相关条件和输入自己的要求,通过教学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计算后得出结果,然后根据相关的结果选择出适合科学指导生产的最佳方案。这种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应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课程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差异度,因为他们毕竟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教师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课程中有关信息化知识的讲授时,要特别关注学生对这些新知识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互动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将复杂的知识以简单的形式讲授给他们,当然,这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积极利用课外时间。随着计算机价格越来越市民化,很多学生都配有电脑。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制作课外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将实验教学软件交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特别是差生来消化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消化的知识和方法。 (三)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培训。教师教育要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水平为中心。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是连续的终身的发展过程,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科研和教学是农业院校教师的主要职责。科研是农业院校培养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学可以让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进一步传播,而教师在教学中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学生活跃的思维也有利于教师开创新的知识领域,推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农业院校要注重和强化教师的职后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为教师提供终生学习的好机会,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知识纳入到教育的内容与过程之中。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尤其要加强信息技术的专业培训,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使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通过教育提升农业院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浅析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加强农业信息 技术培训 农业现代化 农广校键 论文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宝应农广校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宝应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农广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宝应县农广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宝应县农广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宝应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学员祁国银入学前种粮为主,零星张了5亩田藕,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观念,藕难卖。通过两年培训学习后,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网络信息,发展了200亩藕田,而且带领全村发展荷藕产业,兴办了荷藕加工厂,系列藕制品出口国外。带动全村经济大幅上升。学员陆书咏,经营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有很多年,通过培训后种植面积达150亩。一家日本公司为辣蓼的生产在网上寻找合作伙伴,陆书咏在网上看到这信息,立即和对方取得联系,经过多方的交流,双方就合作事宜达成了共识。目前,日方对宝应进行现场调研后,决定与陆书咏就辣蓼项目进行长期的合作,项目一期投资200万元,实施规模达300亩。像这样学以致用、致富的学员还很多。 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摘 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新技术,创建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建立以网络新媒体为基础的农业信息网站、农业信息短信、农业手机报、农业电子信箱、农业呼叫中心、农业电子显示屏、农业电子触摸屏、农业电视节目专栏、农业网络视频、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等多种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有利于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更好的为政府农业部门、农业企业以及农民(包括城镇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关键词:现代农业;网络新媒体;信息服务。 2010年8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强调,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我省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化是实现其它三化的基础,也是建设“两型”的保证。2010年,国家工信部正式将我省长株潭确定为首批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单位,这必将催生一个新的ict(信息、通讯、技术)产业。2005年,国家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建设以12316为主要载体的“三电合一”平台,这必将促使我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跃上一个新台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新技术、创新服务新模式,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1 湖南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1.1 湖南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从1998年起,湖南省农业厅在互联网上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公开网站“湖南农业信息网” )及28个专业网站。全省14个市州农业局,100多个县(市、区)农业局自行或与本级政府配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长沙马王堆、岳阳花板桥、常德甘露寺等20多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网站当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求信息等内容。 2005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到2009年底,湖南已有株洲等3个市、浏阳市等18个县(市、区)建立了“三电合一”服务平台。 2006年,湖南省农业厅与湖南移动签订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战略协议,2007年开始开发以“农信通”为载体的农业短信服务。 1.2 湖南农业电子政务服务体系逐步发展。 2000年5月,省委省政府两办发出《关于在全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相继成立了“湖南省农业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求凡能公开办理的事情都要通过“湖南农业信息网”公开。 2008年,省农业厅开发建成了农业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40个行政审批项目都可以在网上申请、审核和审批。行政许可办理流程和相关结果在政府门户网站(外网)上公开和,行政审批人员在内网上进行审批,并有相应的监督程序对每一步办事过程进行跟踪。 2009年,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内网开通并投入应用。内网沟通了农业厅与省委省政府的办公系统,实现了会议通知、文件收发和内部信息交互等功能。 1.3 湖南农产品网上促销体系逐步成长湖南农业信息网的“网上展厅”是推介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的专栏。在前五届全国农产品交易会上,我省累计有1000多家企业参与展示和营销。“一站通”是全国农业企业注册的农产品购销信息服务平台,到2009年底,我省有1400多家注册用户。 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是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雏形。 从2000年以来,我省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逐步壮大,浏阳的花卉、石门的柑橘、隆回的金银花等都通过网上营销走红国内外市场。 2 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创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 近几年,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技术飞速发展,ipv6、云计算、数字地球、物联网和框计算等也先后走入实际应用,利用互联网、电话、电视等网络新媒体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技术和模式多种多样。这里将目前综合应用较多的几种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和模式简介如下。 2.1 农业信息网站。 网站用于农业信息服务是目前最多的一种形式。据农业部统计,到2009年10月,全国农业网站达到31108个,农村网民达到9565万人,有24.3%的农民是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我省涉农网站也达到了500多个。 农业网站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公开信息与农业新闻、农业市场信息与农业科技信息、政府网上办事、农业电子商务和网上互动。网站运营模式既有经营性网站,也有非经营性网站。营利性网站的赢利模式主要有:在线广告、电子商务佣金、会员收费、电信运营增值服务等。 2.2 农业信息短信。 短信因其方便快捷而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据湖南省信息协会编辑的《2009年湖南信息年鉴》,我省移动电话用户从2004年的1036万增加到2008年的2260万。据中国移动湖南省分公司统计,我省拥有移动手机的农村用户有1000多万。从2003年以来,我省不少县、市农业部门逐步利用农业短信开展信息服务。省农业信息中心从2006年开始与湖南移动公司签订了战略协议,利用农信通开展农业短信服务。农业信息短信服务的内容包括当前农作物(动物)生产(长)所急需的技术、农产品批发市场(特色市场、产地市场)价格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手机用户可通过短信免费接收公益类信息和有偿订阅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类服务信息。 2.3 农业手机报。 农业手机报是农业短信的扩展和升级。由于每条短信的字数有限(中文不能超过70个字),对于字数较多的农业信息不能一次发送,只能分拆成多条。同时,短信不能发送图片,不利于用户直观理解信息。农业手机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别适用于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的高端用户。 2.4 农业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有两类,一类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内容为文字表述的信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信箱;另一类是以电信线路为载体,内容为语音表述的信息,也被称为语音信箱。浙江省农业厅利用前一种方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农产品种养加技术、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等,注册用户达到了150多万个。后一种方式有其特点,如信息量较大、用户不需掌握汉字输入法等。目前在农业领域应用较少,有待进一步开发。 2.5 农业呼叫中心。 农业呼叫中心是农业部“三电合一”项目中的一个主要工具。呼叫中心依靠客服坐席(包括接线人员和配套专家队伍)、农业技术数据库和自动应答系统,开展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从我省已建成的县、市级农业呼叫中心来看,总的效果还可以,但发展后劲不足。通过对辽宁省“12316三农热线”(农业呼叫中心)的考察,在进一步改革信息来源、及时更新贴近当前生产实际数据库、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三农热线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上线半年就接受了130多万人次的电话咨询。 2.6 农业电子显示屏。 电子显示屏适用于流动人员多、场地宽敞的公众场所,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集市、展示大厅等。电子显示屏建造简单、信息更新便捷、公众观看方便,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是传统宣传栏、信息墙的替代工具。 在农业信息服务过程中,非常适合于农贸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员多而计算机网络还不够普及的地方。 2.7 农业电子触摸屏。 电子触摸屏主要用于政务大厅、政务中心等公众办事场所。信息管理人员及时将信息更新,查询人通过手指触碰相关条目,逐层查找,就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农业电子触摸屏目前应用还不多,主要用在省市县级农业部门政务办事大厅,但其方便、快捷、自助的操作方式非常适合于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2.8 农业电视节目专栏。 农业电视专栏应用时间较长,[天下论文]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都有相应的窗口,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尚不普及的时代,是农民接收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但因为互动性能不够,电视节目缺少广告支持等原因,财力有限的电视台播放的农业类节目较少。数字电视节目播出后,虽然增加了节目互动能力,但相对于艺术、财经、影视类等栏目,农业电视栏目及播出时间仍然非常少。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路带宽的增加和网站质量的提升,电视专栏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地位可能会下降。 2.9 农业网络视频。 最近几年,网络视频发展迅速,农业信息服务应用网络视频技术必将获得极大的发展。在计算机普及率提高、网络带宽增加的大环境下,农业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民间团体提供的免费类农业专业视频快速增加,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主动的搜索所需要的视频信息和技术。这种融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于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集中了方便、快捷、主动和直观等诸多优点,是今后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2.10 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 专用信息接收机已出现多年,不少信息类技术服务公司和电信运营商都提供了产品,为用于农业信息服务,还开发了相应的接收芯片,集成了农业技术数据。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农务通系列产品ahpc/apda”集成了多种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实用技术咨询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可在生产现场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农业实用技术、新品种信息、价格行情和病虫害诊断等服务。 3 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利用信息服务新技术和新模式,努力开展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是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建设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3.1 做好面向政府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化,政府要先行,政府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是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化。农业部门管理业务类型多、服务环节链条长、机构人员数量大,在日常工作中,公文制作、文件传输、会议通知、资料统计等都需要办公系统的支持;二是农业政务信息公开。农业部门所具有的政务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都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对外公布,行政许可、办事流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等都需要对外公开;三是农业视频会议。为了节省会议成本,提高办事效率,需要建立农业部门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四是农业数字化指挥调度。为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农业抗灾防灾和救灾、农业生产应急指挥,需要建立反应灵敏、现场清晰、数据可靠的数字化指挥系统;五是农业生产预警。能及时收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国际国内各市场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开展农业生产预警。 3.2 做好面向农业企业的信息服务。 农业是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和改造传统产业,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做好面向农业企业的信息服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对农业企业的信息化提升。农业企业在开展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传统工艺,开展信息化管理,开辟互联网销售市场和逐步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小而散,产品没有统一规格和标准,难以组织规模化生产和营销。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农业投入品经销、农产品生产技术实施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监控,在统一环境要求、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投入品质量和统一加工流程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农产品溯源。 3.3 做好面向农民和城镇居民的信息服务。 农民和城镇居民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一日千里的时代,农业信息服务显得日益重要。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传统农业推广技术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推介等方面显得效率低,一方面使很多科研院所的成果难于形成生产力,另一方面又使需要新技术的农民难于及时获得新技术。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主要劳动力缺少农业生产技能,不熟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要求,不熟悉农产品各生产环节的生理需求和防病治虫的技术要求,迫切需要农业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农产品市场行情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农产品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很大,世界的农产品市场更大,但传统农业的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辐射范围小、流通半径短,好的产品不能卖出好价。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开辟更大的市场,可了解最新的国内外行情,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掌握或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对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都十分有益。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预警。农业生产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要避免这两种风险,信息化技术可发挥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气象预报,包括卫星云图、地理遥感、数值预报模型、短中长期气象预报和农作物气象估产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在农业防灾救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农情数据采集系统和涉及国内数百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行情的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国外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海关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使农业生产者对当前农产品播种面积、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和零售市场有一个基本预期,从而避免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服务。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性教学思考 [摘要] 本文探索了“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模式和要求。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掌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课程所涉及的众多不同专业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拥有驾驭众多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确保研究性教学获得显著效果;要求学生以“主角”的心理定位,主动、独立地完成研究,积极、自信地进行公开展示和辩论。 [关键词] 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人才;教学 一、前言 人类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的时代。农业信息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科学有机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生产的典型案例。我国农业生产正面临着耕地面积逐年下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农业从业人员数量短缺等诸多挑战。应对这些严峻挑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由以定性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定量为主的标准化、信息化发展方向转变。农业信息技术为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农业信息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1]我国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目前,仅有扬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个别高校在农学、植物保护等专业开设了农业信息技术方向。[2-3]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既精通农业科学,又擅长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严重缺乏。[3-4]如何快速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性教学摈弃了教师的强灌性传授,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6]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或引导,在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发现。目前,全国高校已经在一些学科进行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逐步认识到研究性教学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7]然而,“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却鲜见报道。 二、“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模式 研究性教学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实施模式。作为农业科学课程的一种,“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实施模式可以参考相关农业科学课程。例如,朱新开等[8]提出了实施“作物栽培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三种模式:(1)自主设计型,即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开拓性问题,课后自行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和归纳实验结果,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从而使得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2)课堂实践型,即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科学假设,在课堂上通过小型实验来验证或否定该假设,并通过交流讨论来提升教学效果;(3)理论分析与实践结合型,即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科学理论,通过在课外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搜集必需的资料,分析和探讨该理论的正确性,然后通过自行设计和实施的实验的结果,对该理论进行具体的检验,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朱新开等提出的这三种模式也适用于“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但我们认为,按照从课堂实践型到自主设计型,再到理论分析与实践结合型的顺序实施该三种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利于学生创造性掌握教学内容。必须强调的是,相对于其他农学课程,“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具体来说,是农业科学与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模拟模型、虚拟技术、机器视觉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交叉学科,涉及到众多很不相同的专业。而且,由于课程体系安排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在尚未学习相关专业的课程的情况下学习“农业信息技术”课程,这对于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都是巨大挑战。教师在进行研究性教学时,必须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搜集和分析大量相关信息,发现和理解这些众多不同专业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地探索和掌握如何利用这些众多不同专业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农业信息技术”还是一门以实际应用或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专业理论的学习,还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应通过设定具体的实例(最好是教师在自身科学研究中解决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动手解决。教师还可以设置更高难度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由学生在课堂外解决。教师在创设科学研究情境时,可将开拓性的问题划分为具有内在连续性的多个子问题,使得学生能够以这些子问题作为“跳板”,跨过更宽的“河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要求 农业信息技术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其研究性教学对“教”与“学”双方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新兴学科,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性教学缺乏前人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教师必须依靠自己对这个学科的认识、研究经验、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理解去设计和组织、实施好“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并通过教学实践来不断完善。特别是,“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科学与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教师必须拥有驾驭农业科学、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模拟模型、虚拟技术、机器视觉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众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力,并能够及时、全面地把握众多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否则,就无法提出能够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而提出最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正是成功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基础。[7]教师还必须在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得以保持。教师必须在恰当的时候“出现”,以便能够及时地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将研究结果公开展示和辩论。参与“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对于学生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生必须克服依赖心理、懒惰心理和恐惧感、无助感,以“主角”的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教学。一方面,在必要时及时寻求老师或同学的指点和帮助;另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尽可能独立地完成相关研究,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提升进行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提升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提升将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以最终构建能够独立、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同,研究性教学模式着眼于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探索和解决科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利用农业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农业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非对学生放任不管。相反,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保研究性教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对学生而言,研究性教学并非自学,并非“轻松”了,而是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彻底摒弃“惰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并积极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作者:王建军 李媛媛 周桂生 高辉 孙成明 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 一、涉农高校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 农业信息学是用系统分析的原理研究农业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产生、存储、加工、输出和综合运用。农业信息化是国际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摆脱传统农业生产的经验性、粗放性、局限性和低效率等落后现状,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定量化、智能化、精确化、高效化和科学化,有重大意义。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已经陆续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在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石河子大学是诞生于新疆兵团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农学是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规模化集约生产条件下,始终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兵团六大精准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国节水示范基地的建设等一系列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在新疆兵团大规模应用,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兵团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需求,急需为兵团培养大批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围绕我校加强基础、拓宽面向、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方针,学校面向农学、植保、园艺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开设了《农业信息技术》专业选修课程。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农业信息采集、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数据分析、农业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精确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网络等技术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因此在石河子大学开设《农业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能力,满足兵团和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 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农学、园艺、农业机械工程和信息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少、精、宽、新”的方式阐述绪论、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全球定位GPS系统原理和应用、作物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的应用。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曹卫星教授主编的《农业信息学》,教学参考书为李军教授主编的《农业信息技术》,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由于这门课教学章节多,教学内容广泛,知识点众多,相关专业知识更新快,要求教师授课注重基本原理和新技术应用,体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鼓励、启发学生思考与探究,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分析、总结,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求知、自我发展的能力。另外,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条件与资源,制作内容丰富、效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形象展示基本原理,信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的应用,使得课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求知欲。在实验课中,需要结合理论和案例的应用,使学生能够上机实践,会使用硬件仪器进行数据测量及数据下载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信息农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第一,要加强课程组建设。农业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多,专业知识点更新快,需要课程组教师知识面广,及时补充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新进展,更新教学案例,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实到教案中,做到以科研促教学。加强课程建设要设立课程负责人,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组人员要不断学习内地同行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态,与同行多交流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经验探讨,学习借鉴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和新成果。第二,要强化课程教材建设。《农业信息技术》目前还没有国家统编教材,虽然这门课以曹卫星教授主编的《农业信息学》和李军教授主编的《农业信息技术》为主要教材,但许多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还要参考众多辅助教材,这就造成课程内容繁杂,需要精简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以“少、精、宽、新”的方式突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农业信息技术的实践运用,形成统一教材。第三,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由于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强化实验教材的建设,购置相关的教学软件系统,增配数据测量、采集设备,建设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田间实践实习场所,使学生真正能体验到信息农业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国度转型期,为适应我国对现代农业人才的需求,面向涉农高等院校本科生开设《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从石河子大学几年教学实践看,课程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就业也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作为专业选修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改革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及实验大纲,编写新的基础教材,进一步综合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刁明 蒋桂英 王江丽 单位: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而农业信息也是由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所得到的,在我国,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农业领域也是足足有30多年的历史了,通过不断的探索、完善、创新、研究、实践,最终一批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实力的农业信息技术产品也被开发出来,它包括了农业所有的数据库系统,也包括了农业管理信息的数据系统等。本文立足于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使用;分析 通过相关的历史数据资料显示,我国30多年来,在农业领域中出现的重大创新突破,无不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而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农业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发展农业领域中的重要部分,在面对这个二十一世纪的高信息化的时代,而智能化农业的信息技术也被作为当前信息化时代的主要载体之一,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进度。而当前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就一定要加强对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视度。 1农业信息技术的含义概括 十八世纪末,人类社会已经正式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性社会,而就从十八世纪末到至今的二十一世纪中,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前前后后已经经历多次的产业革命,分别是:蒸汽;电气;电子时代等,而通过目前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即将进入第四个产业革命那就是:“信息时代”而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里,信息被作为一种主要的资源并在整个社会生产的过程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人类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物质资源的直接接触,增加了与信息资源接触。农业信息化指的就是充分有效的利用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并对农业领域中的生产、管理、加工等进行相互的融合利用,以此在最大限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结构,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并以此促进了农业未来发展中的持续稳定性。而农业信息也是实现农业领域中各种信息的搜取、处理、传播等重要的科学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农业实现自动化的生产与环境灾害的检测,还能很好的提升农业的整体经济水平。 2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应当加大对智能化农业技术的应用的推广力度,在对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可以以主要负责人建立一个实施与监管的技术小组,并有专业的人对其进行管理,做到任务指标层层落实,并设立行政的管理与技术的责任人,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各项信息技术都能真正的落实到人、户、地上。根据有关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实际的应用的数据资料来看,在我国2001年~2002年,在推广智能化信息技术上的农场面积就已经多达5.1万hm2,其中玉米产4.3万hm2,平均产量大约在9.1kg/hm2左右,照往年的产量明显的增加20%,不光在玉米产量上,很多农作物的产量上都有着明显的提升,而在2001年~2002年中这一年中,就增加总产值400万kg左右,而纯利润更是增加了430万元左右。通过这一数据资料的显示分析,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体农业的产值,并且在减少投入资金的基础之上,为农务物增产,也更好的减少了因为肥料的比例不科学的因素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浪费,从而也在很大限度上提升了整体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而随着农业信息化网络的不断发展进步,也应当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意识的重视度,并根据多个层面的信息技术设计,与智能化系统相互融合,不断的完善创新,才能真正使我国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更好的效率。此外,智能化的农业技术的使用也必定会在我国当今农业生产领域当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实际运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农业整体的生产效率。 作者:刘德澳;郭加;崔馨月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农业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思索 1农业信息技术的内涵 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对有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农业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网络、摇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远程通讯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中的代表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的任务是:高精度、高效率、最可靠性地采集各种形式的农业信息。通讯技术的任务是:高质量、准确、及时、安全可靠地传递各种信息。计算机的任务是:通过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数值和逻辑运算,给出指导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有用信息,为农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支持。 2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2.1农业信息及信息技术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作用。农业信息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信息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能否提高其主要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经济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因而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离不开农业信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热点及未来趋势,不断调整经营方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要做到这些必须有充分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保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农业信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社会需求、当地优势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服务工作的配合。农业产业化需要农业信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多行业多部门、多地区分工协作的横向联合和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纵向联合。只有通过信息传递,才能把各自的经济活动统一协调起来,共同实现整体的联合目标。农科教结合需要农业信息。农业信息服务工作能够对农业科研、技术开发推广、人才教育培训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及需求等信息进行搜集、加工、传递。农业信息技术能对农业决策起到辅助作用。农业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随机性、决定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是结构化决策问题。农业信息的应用为生产、管理者能做出科学而有效的决策提供帮助和支持。 2.2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之一。目前人们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的普遍认识,是物质装备现代化、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资源环境现代化、农民素质现代化。这些现代化的实现要以农业信息化及农业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 3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进程的加快,青海省农业信息技术得到全面发展,到目前全省农业行业部门都成立了信息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农业信息工作开始走上正常渠道。但也存在总体水平不高,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科研、管理的需要;软件开发研究工作薄弱,信息与农业生产联系不够紧密,信息意识淡薄,信息化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 4几点思考 4.1建立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抓住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时机,加大对农业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建立起符合青海高原特色农业社会市场经济和科技规律的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体系。省级农业信息技术创新技术的建立将有利于促进与创新活动有关各个行为主体之间的联合和合作,实现农业信息技术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农业科技知识创新、扩散和应用的基石。在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中,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学研究投入的力度,成为农业信息技术知识创新的主体。 4.2加大农业信息技术制度创新。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进行一系列制度的创新。一要形成一种有效的农业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作出更多的发明,创新扩大农业新科技的供给。二要建立技术、信息、保险等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农户采用农业新信息技术的风险和成本,刺激农户对信息新技术的需求。三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农业信息技术推广机制,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科研机构、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 4.3进行农业信息技术组织的创新,推动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向产业化方面发展。加强企业同科研实体的合作,实现需求终端同技术源头的对接。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和中介服务体系,克服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发展“两张皮”的现象。 4.4加强全民的信息意识。目前青海省农民、基层科技人员的信息意识仍较淡薄,使本来就稀缺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对青海农业现代化的进展极为不利。因此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 4.5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共享性。翔实、丰富、共享的信息资源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关键。青海省已建成了一大批信息资源,但其质量与数量还不足以形成信息产业,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需要,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不断扩大现有数据库数量的同时,大力挖掘信息资源、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及相关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全覆盖、全社会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充实现有数据库的内容。逐步建立并不断扩大网络环境的大型综合农业数据库,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求。 4.6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研究。青海省今后农业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过程的统一规划与合作。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生物性、地域性、季节性和持续性决定了农业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的复杂性。对这些软件的开发,应采取专家咨询、统一设计、分工协作、重点突破的方针,应通过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以及与农业、经营管理专家的协同攻关,确保软件的结构、功能、界面、程序规范化,提高软件的科学性、有效性、适应性。二是农业知识工程的研究。把知识工程的思想、方针和技术与我省农业领域中的大量实际问题相结合,从中产生出适合青海实际的新技术、新方法,是农业知识工程的首要任务。三是技术集成和信息的综合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日趋迫切,单项信息技术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多种信息的结合与集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剖析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摘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新技术,创建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建立以网络新媒体为基础的农业信息网站、农业信息短信、农业手机报、农业电子信箱、农业呼叫中心、农业电子显示屏、农业电子触摸屏、农业电视节目专栏、农业网络视频、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等多种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有利于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更好的为政府农业部门、农业企业以及农民(包括城镇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关键词:现代农业;网络新媒体;信息服务。 2010年8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强调,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我省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化是实现其它三化的基础,也是建设“两型”的保证。2010年,国家工信部正式将我省长株潭确定为首批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单位,这必将催生一个新的ICT(信息、通讯、技术)产业。2005年,国家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建设以12316为主要载体的“三电合一”平台,这必将促使我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跃上一个新台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新技术、创新服务新模式,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1湖南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1.1湖南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从1998年起,湖南省农业厅在互联网上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公开网站“湖南农业信息网”及28个专业网站。全省14个市州农业局,100多个县(市、区)农业局自行或与本级政府配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长沙马王堆、岳阳花板桥、常德甘露寺等20多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网站当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求信息等内容。 2005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到2009年底,湖南已有株洲等3个市、浏阳市等18个县(市、区)建立了“三电合一”服务平台。 2006年,湖南省农业厅与湖南移动签订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战略协议,2007年开始开发以“农信通”为载体的农业短信服务。 1.2湖南农业电子政务服务体系逐步发展。 2000年5月,省委省政府两办发出《关于在全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相继成立了“湖南省农业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求凡能公开办理的事情都要通过“湖南农业信息网”公开。 2008年,省农业厅开发建成了农业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40个行政审批项目都可以在网上申请、审核和审批。行政许可办理流程和相关结果在政府门户网站(外网)上公开和,行政审批人员在内网上进行审批,并有相应的监督程序对每一步办事过程进行跟踪。 2009年,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内网开通并投入应用。内网沟通了农业厅与省委省政府的办公系统,实现了会议通知、文件收发和内部信息交互等功能。 1.3湖南农产品网上促销体系逐步成长湖南农业信息网的“网上展厅”是推介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的专栏。在前五届全国农产品交易会上,我省累计有1000多家企业参与展示和营销。“一站通”是全国农业企业注册的农产品购销信息服务平台,到2009年底,我省有1400多家注册用户。 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是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雏形。 从2000年以来,我省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逐步壮大,浏阳的花卉、石门的柑橘、隆回的金银花等都通过网上营销走红国内外市场。 2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创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 近几年,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技术飞速发展,IPV6、云计算、数字地球、物联网和框计算等也先后走入实际应用,利用互联网、电话、电视等网络新媒体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技术和模式多种多样。这里将目前综合应用较多的几种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和模式简介如下。 2.1农业信息网站。 网站用于农业信息服务是目前最多的一种形式。据农业部统计,到2009年10月,全国农业网站达到31108个,农村网民达到9565万人,有24.3%的农民是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我省涉农网站也达到了500多个。 农业网站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公开信息与农业新闻、农业市场信息与农业科技信息、政府网上办事、农业电子商务和网上互动。网站运营模式既有经营性网站,也有非经营性网站。营利性网站的赢利模式主要有:在线广告、电子商务佣金、会员收费、电信运营增值服务等。 2.2农业信息短信。 短信因其方便快捷而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据湖南省信息协会编辑的《2009年湖南信息年鉴》,我省移动电话用户从2004年的1036万增加到2008年的2260万。据中国移动湖南省分公司统计,我省拥有移动手机的农村用户有1000多万。从2003年以来,我省不少县、市农业部门逐步利用农业短信开展信息服务。省农业信息中心从2006年开始与湖南移动公司签订了战略协议,利用农信通开展农业短信服务。农业信息短信服务的内容包括当前农作物(动物)生产(长)所急需的技术、农产品批发市场(特色市场、产地市场)价格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手机用户可通过短信免费接收公益类信息和有偿订阅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类服务信息。 2.3农业手机报。 农业手机报是农业短信的扩展和升级。由于每条短信的字数有限(中文不能超过70个字),对于字数较多的农业信息不能一次发送,只能分拆成多条。同时,短信不能发送图片,不利于用户直观理解信息。农业手机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别适用于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的高端用户。 2.4农业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有两类,一类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内容为文字表述的信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信箱;另一类是以电信线路为载体,内容为语音表述的信息,也被称为语音信箱。浙江省农业厅利用前一种方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农产品种养加技术、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等,注册用户达到了150多万个。后一种方式有其特点,如信息量较大、用户不需掌握汉字输入法等。目前在农业领域应用较少,有待进一步开发。 2.5农业呼叫中心。 农业呼叫中心是农业部“三电合一”项目中的一个主要工具。呼叫中心依靠客服坐席(包括接线人员和配套专家队伍)、农业技术数据库和自动应答系统,开展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从我省已建成的县、市级农业呼叫中心来看,总的效果还可以,但发展后劲不足。通过对辽宁省“12316三农热线”(农业呼叫中心)的考察,在进一步改革信息来源、及时更新贴近当前生产实际数据库、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三农热线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上线半年就接受了130多万人次的电话咨询。 2.6农业电子显示屏。 电子显示屏适用于流动人员多、场地宽敞的公众场所,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集市、展示大厅等。电子显示屏建造简单、信息更新便捷、公众观看方便,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是传统宣传栏、信息墙的替代工具。 在农业信息服务过程中,非常适合于农贸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员多而计算机网络还不够普及的地方。 2.7农业电子触摸屏。 电子触摸屏主要用于政务大厅、政务中心等公众办事场所。信息管理人员及时将信息更新,查询人通过手指触碰相关条目,逐层查找,就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农业电子触摸屏目前应用还不多,主要用在省市县级农业部门政务办事大厅,但其方便、快捷、自助的操作方式非常适合于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2.8农业电视节目专栏。 农业电视专栏应用时间较长,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都有相应的窗口,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尚不普及的时代,是农民接收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但因为互动性能不够,电视节目缺少广告支持等原因,财力有限的电视台播放的农业类节目较少。数字电视节目播出后,虽然增加了节目互动能力,但相对于艺术、财经、影视类等栏目,农业电视栏目及播出时间仍然非常少。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路带宽的增加和网站质量的提升,电视专栏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地位可能会下降。 2.9农业网络视频。 最近几年,网络视频发展迅速,农业信息服务应用网络视频技术必将获得极大的发展。在计算机普及率提高、网络带宽增加的大环境下,农业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民间团体提供的免费类农业专业视频快速增加,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主动的搜索所需要的视频信息和技术。这种融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于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集中了方便、快捷、主动和直观等诸多优点,是今后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2.10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 专用信息接收机已出现多年,不少信息类技术服务公司和电信运营商都提供了产品,为用于农业信息服务,还开发了相应的接收芯片,集成了农业技术数据。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农务通系列产品AHPC/APDA”集成了多种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实用技术咨询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可在生产现场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农业实用技术、新品种信息、价格行情和病虫害诊断等服务。 3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利用信息服务新技术和新模式,努力开展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是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建设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3.1做好面向政府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化,政府要先行,政府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是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化。农业部门管理业务类型多、服务环节链条长、机构人员数量大,在日常工作中,公文制作、文件传输、会议通知、资料统计等都需要办公系统的支持;二是农业政务信息公开。农业部门所具有的政务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都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对外公布,行政许可、办事流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等都需要对外公开;三是农业视频会议。为了节省会议成本,提高办事效率,需要建立农业部门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四是农业数字化指挥调度。为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农业抗灾防灾和救灾、农业生产应急指挥,需要建立反应灵敏、现场清晰、数据可靠的数字化指挥系统;五是农业生产预警。能及时收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国际国内各市场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开展农业生产预警。 3.2做好面向农业企业的信息服务。 农业是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和改造传统产业,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做好面向农业企业的信息服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对农业企业的信息化提升。农业企业在开展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传统工艺,开展信息化管理,开辟互联网销售市场和逐步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小而散,产品没有统一规格和标准,难以组织规模化生产和营销。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农业投入品经销、农产品生产技术实施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监控,在统一环境要求、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投入品质量和统一加工流程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农产品溯源。 3.3做好面向农民和城镇居民的信息服务。 农民和城镇居民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一日千里的时代,农业信息服务显得日益重要。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传统农业推广技术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推介等方面显得效率低,一方面使很多科研院所的成果难于形成生产力,另一方面又使需要新技术的农民难于及时获得新技术。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主要劳动力缺少农业生产技能,不熟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要求,不熟悉农产品各生产环节的生理需求和防病治虫的技术要求,迫切需要农业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农产品市场行情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农产品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很大,世界的农产品市场更大,但传统农业的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辐射范围小、流通半径短,好的产品不能卖出好价。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开辟更大的市场,可了解最新的国内外行情,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掌握或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对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都十分有益。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预警。农业生产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要避免这两种风险,信息化技术可发挥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气象预报,包括卫星云图、地理遥感、数值预报模型、短中长期气象预报和农作物气象估产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在农业防灾救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农情数据采集系统和涉及国内数百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行情的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国外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海关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使农业生产者对当前农产品播种面积、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和零售市场有一个基本预期,从而避免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服务。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简介 摘要: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简介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农业信息技术是通过信息技术采集、保存、分析、处理农业生产生产、管理等信息的技术,其应用可以为农业生产者、管理者以及研究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以促进农业发展。 一、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尤其是美、法、德三国在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上成效突出,为农业生产力提升提供支持。下面对这三个国家的农业信息技术进行逐一介绍。 第一,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美国的农业属于现代化、一体化农业,集合了自动化技术、机械化技术、计算机网络以及遥感遥测等新近技术,其在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与经验上受到多数国家认可和借鉴。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从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已经着手建立农业技术数据库,而后又产生一系列相关数据库,为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在农作物生长自动化管理、预测与诊断病虫害、保护农业资源等方面应用广泛。现阶段,美国农业部已经建设形成健全、完整的信息制度与体系,全球化的信息网络。 第二,法国农业信息技术。在欧盟中,法国是第一农业大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相当先进,可以收集、、处理农业信息,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复合化,形式多样化,互联网以及计算机均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优势。农业部是农业信息下达的主要部门,而信息的收集与总结是由大区农业部门担任,省级农业部门负责配合、协助大区农业部门工作。在法国,农业信息具有较为广泛的收集面,不仅包括种植业、渔业以及畜牧业,还包括食品生产、林业以及农产品流通等。通过各个部门将经营者与生产者的信息需求串联在一起,进而出现多个服务主体共存的局面。 第三,德国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信息技术上,德国已经进入电子计算机网络应用阶段,连通于北美、欧洲等国,其农业信息技术的实施主要应用以下三种计算机网络:首先是电子数据管理系统,由各州农业局研发并运营,用户仅需把电视机或计算机用电话线和该系统联机,再交纳费用即可使用,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态、预防病虫害、获取防治技术、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等。其次是电视文本显示服务系统,由邮电局研发并运营,用户仅需购置该系统的主机以及键盘,再与电话、电视相连接,就可以利用邮电局网络,实时获取农业技术相关信息。最后是植保数据库系统,由农业生物研究中心研发并运营,其宿主机为大型计算机,用户仅需与宿主机联网,联机之后便可检索出农业信息相关的信息。 二、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与建议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起步比较晚、分布不均,在1994年才与国际互联网正式链接,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另外,在网上资源与利用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均有一定差距。在1990年,我国物价局从35个城市收集了28类农副产品价格,研制出农产品价格数据库,具备检索、查询、报价以及对比分析等多种功能。现阶段,我国已经建设了多种类型数据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农业信息技术中,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人机会话,对决策者的决策给予支持,使决策有效性提升,区别于管理信息技术的数据,重点在于模型驱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了第一个农业领域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用于平衡中国食物的供需,该系统为我国食物战略发展提供方向,通过模型库、数据库以及方法库运算、处理大量的数据及其复杂关系,使得整体研究效率得到提升。 针对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因我国信息化设施处于落后状态,使得先进科研成果无法发挥,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用户方面的问题,因此可以强化硬件基础建设,并增加教育投资,使软、硬环境均得到发展。第二,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与国情相结合,即便是国外最新研制的信息技术,也应以跟踪、学习为主,而对于经过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技术,按照我国农业发展需求,可视为重点研究与应用技术。第三,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国家为主、从上至下的信息传播渠道,使信息化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完善、合理的信息制度能提升技术与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应积极学习与借鉴其先进模式。 结语: 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而言非常重要。相比于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存在一定差,但随着我国对农业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其朝着专业化、网络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对现代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不仅重要,而且种类繁多,包括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技术、VPN技术等,其广泛普及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对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本文介绍了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生产 农业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这是因为农业需要依靠很多因素来维持其生存,其中主要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这些因素会给其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传统的农业管理办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推动了农业领域的发展,在不断促进着农业的技术改革,使其取得更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必然的结果,同时依照不同的农业类型和农耕方式来分析,要很多相关的技术支持,例如农业遥感技术、计算机互联通信技术以及关于地理位置定位方面的技术。 1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种能够模仿专家的思维方式进行推理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其他数据,通过分析来解决用户的一些农业知识问题。专家系统具有不受时间限制,操作成本低及易于传播复制等优势。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化学、物理、农业、气象和制造等,有些系统甚至超过了人类专家的水平。在农业中,施肥、品种选育、水土保持、病虫防治等都用到了专家系统,甚至在财务管理和市场管理方面也有专家系统的介入,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些系统已经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农业专家系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在农业方面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2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形式是利用相关的技术,来对目标对象进行编辑和传输,通过形象的形式来展现给大众人群,并能对其进行加工的一项技术。在农业中,为了存储和传播,通常将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转换成全电视信号和录音信号,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把多种媒体结合为一体,还具有交互性、数字化等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产物。一些国家在很摘要:信息技术不仅重要,而且种类繁多,包括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技术、VPN技术等,其广泛普及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对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本文介绍了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4.004早之前就已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农业发展当中,我国也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实验,例如很多科研所以及农业研究基地等,将相关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传播给农户,使其可以在电脑上播放。另外,利用这种形式能够对农业种植过程中的一些数值进行记录和分析,研究出一系列多媒体应用系统,可以用于农业知识的培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远程服务也逐步实现。以便进行远程培训、远程虚拟诊断等服务。目前,已经研发出了许多教学和咨询软件,具有图、声、文并茂的优点,更易于农民接受。 3农业智能化技术 农业智能化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对整个系统中的一些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如果有信息显示发生了故障,系统会自动进行解决,进而保障整个农业过程的智能化。近些年,很多智能化的设备已经运用到很多农业种植过程中,对于相关的很多环节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在农业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以从事一些危险、繁重工作的机器人。例如传统的温室多数是塑料大棚,但在现代化温室中,则是用计算机网络控制的。其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来进行相关的数据模型建立,通过模型来观察和分析整个种植过程中的变化,其中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输入部分,前向输入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来控制含水量以及温度的变化,同时很多转换器以及按键也在这个部分;二是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主要是由主板构成,其中组成单位主要是显示模块、储存模块以及预警模块等;三是后向输入控制部分,该部分的主要部件是打印C、电路控制、电管系统等,所以依据该系统能够有效保障整个环境的温度以及土壤含水量。 4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精细准确的获取农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一方面,在农作物播种面积检测和估算中,运用遥感技术及时记录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便于对其进行分类。另一方面,还可以检测作物长势并估算作物产量。在观测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通过获取的信息及时了解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对土壤侵蚀面积、盐碱化面积及分布区域进行检测,这些信息有助于进行田间管理。当出现自然灾害时,遥感技术也可以检测出受灾程度,对损失的农作物量进行评估,然后针对这些信息,采取补救措施。 5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农业信息化是全球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信息化提供的及时、准确和可靠的信息资源,能够帮助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的浪费,保障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是目前国内的相关技术人员比较匮乏,导致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受到了牵制。所以要针对相关的问题,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以及资金的投入,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新时期的农业人才,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将农业发展推向新高度。 作者简介:庞嘉楠,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发展。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摘要 介绍了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化的概念,阐述了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并以电子竞价系统为例指出了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关键词 农业信息技术;概念;发展现状;电子竞价系统;农产品流通;应用 作为现代科技体系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信息技术在农业部门的应用落后于其他产业部门。我国农业信息化工程的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这远不能满足国家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农业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产品流通领域,创新农产品的销售方式,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1 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化 1.1 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 农业信息技术是以现代信息系统科学、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微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目标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引入农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中,进行创新,重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加速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农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1.2 农业信息的特点 一是农业信源、信宿的分散性。所谓信源,即产生信息或信息序列的来源,主要是指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的生产面。信宿就是信息的接受者,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科技和消费等相关人员。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依赖是信源分散的主要原因,另外,信息源的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1-2]。二是农业信息的时效性和滞后性。农业信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目前的问题是通过各种途径采集到的大量农业信息往往滞后,如土壤肥点周围的土壤和作物体内营养元素浓度的变化、退化,农产品市场价格浮动等经常是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才被发现。滞后性是农业信息的一个比较隐蔽的性质。三是农业信息的不确定性。农业生产流程不仅可调性小,而且流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加上农业科技知识、信息的匮乏,农民无法掌握复杂系统的运行和变化。四是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农业生物的地域分异规律,使山顶、山坡、山脚、山谷、向阳坡、背阳坡等的生物群落,以及不同纬度、不同地形地貌等的生物群落各不相同。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这要求人们按照农业生物适地适生的信息,做到因地制宜地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3-4]。 1.3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就是指为了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针对农业信息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领域的过程。 2 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2.1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发达国家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是从高校、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的。在1960年左右,美国的经济学家就应用计算机处理数学规划模型等问题。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普及和应用与农业改造的步伐基本一致,这种农业生产方式被称为“信息农业”。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网络化。各种形式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用户迅速增长。如美国40%的农民到1995年都有了微机,有12%的人使用电子邮件联系。联邦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设农业信息网络。二是综合化。农业信息技术中除了各种信息技术的结合还包括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特别是与农业科技的结合,这有助于改进农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三是规范化。在统一、长远规划的指导下明确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向,提供的农业信息服务具有连续性和规范化,使农业信息的收集处理更加及时、灵活,信息内容更为丰富,信息服务也更加到位。 2.2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升级,国内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利用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农产品产量估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病虫害诊治、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等领域进行了成功应用。先后建立了100余个农业智能应用系统、4 300余家农业网站,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及农业物料流通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GIS技术和GPS技术己经被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形成了以市属农业科研院所和农口局总公司为主体、以郊区县乡镇各个公司企业为补充的农业综合信息现代化网络服务体系。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也逐步实现了将GIS技术和GPS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和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 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农产品流通是联结农业生产与居民消费的关键环节,也是农业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几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些新问题出现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加快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电子集合竞价技术应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高效、便捷、通畅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有利于合理确定农产品价格,对于保护农民利益,及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3.1 电子竞价系统应用原理 以计算机软硬件建设为主体,软硬件系统组成应包括多媒体竞价主屏显示系统、理货信息输入系统、竞价过程控制系统、竞价器、查询结算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视频全程监控系统等部分。至少应包括以下模块:人员管理模块、智能信息管理模块、竞价器管理模块、农产品信息管理模块、数据统计分析模块等。根据交易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交易流程,整个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一是操作上的通用性,即应支持现场无线移动竞价、会场内固定席位竞价2种方式,还应具有支持网上公告、标的展示、表格下载等功能。二是对交易产品应具有通用性,即可以支持各类农产品(包括作物、水产品、畜牧产品、经过加工的农产品等)的分别集合竞价和同时集合竞价功能,实现价格发现功能,确定农产品的合理市场价格。 3.2 电子竞价系统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农产品电子竞价系统能够实现农副产品受理、理货、质检、集合竞价、结算、物流管理、成交信息统计等方面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适合各种规模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采用电子竞价系统交易,能够消除交易人为因素,实现竞买人之间的合理竞争,最大限度发掘农产品价格,规范农产品市场交易行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 在农产品交易市场引入电子竞价系统,是受荷兰鲜花拍卖市场的启发而形成的思路。目前,我国昆明花卉市场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试想,如果将该交易机制全面引入我国的农产品交易领域,那么将对我国农产品交易机制实现巨大的创新,也是实现农产品交易现代化、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 4 结语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技术,信息化作为新的生产力,把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农业,对推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引进合理的农业信息技术,将其应用于农产品流通环节,可弱化农产品流通环节在整个农业产业链处于薄弱地位的劣势,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把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领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基于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摘 要】本文依据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要求,结合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提出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整合、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提出在课程设计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信息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 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农业向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就要求从事现代农业的技术型人才要具备农业信息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对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掌握,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在掌握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及编程语言的基础上,将上述知识应用到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中,体现了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特征,实现了“农非贯通”的专业形态的形成,以及对农业信息化复合型特色人才的培养。 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的思路 数字图像处理是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多、跨度大、覆盖面广,本课程以培养能力和拓展专业素养为课程内容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以专业知识拓展为依托,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典型方法,掌握一定的编程实践技能。结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模式的设计,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企业调研等形式总结归纳现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业应用中的实际案例,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修养。多元化学生的考核方式,形成一个全面的考核标准。 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的实施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以“农非贯通”的专业形态为出发点,采用项目化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此项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划分为六个项目。 项目一:图像的预处理,包括图像平滑、图像锐化、图像复原等知识点。 项目二:单目标果实识别,以机器人采摘苹果中单个苹果目标识别模块为例,根据单个目标识别的分析思路,将颜色特征的分析及提取、阈值分割方法、去噪处理、果实的形状特征提取等知识点划分成多个小任务,每个任务之间相互承接,逐一完成才能实现单个苹果的目标识别。 项目三:多目标果实识别,承接项目二,不同的是以多个苹果果实为识别目标,增加了hough变换、边缘检测、分水岭算法等知识点,此项目是对项目二的补充。 以上三个项目使学生能在完成具体任务的同时,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 项目四:纹理特征识别,以黄瓜识别为例,项目二和项目三中的目标识别都是基于目标与背景色差大的原理进行分析实施,对于目标与背景颜色相近的情况并不适用,因此,关于纹理特征的知识点,将在此项目中补充。 项目五:综合实训,此项目的设计是对以上内容掌握程度进行整合并测试,给出两个选题:柑橘、棉花的自动识别技术及特征提取,农间杂草识别。两个选题分析思路与前面项目的分析思路方法相似,但是操作对象不同,需要做一些调整,因此,此项目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又能测试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项目六:专业知识拓展,数字图像处理应用广泛,在此模块中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现代农业及其他行业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2.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 本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际应用性较弱的特点,结合该特点将本门课程划分为三大主要模块,分别为理论基础、综合实训、知识拓展。根据这三个模块的不同特点,本门课将结合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角色体验法、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算法,采用“小任务为引导,大项目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将每个知识点作为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之间能承接并结合成大项目,实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综合实训是考验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此模块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团队合作选择合适的算法实现最终目标,并以答辩的方式汇报。 知识拓展是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向学生拓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案例,这需要大量地收集资料和文献整理,但是专业性较弱,因此本模块可采用角色体验、讨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考核方式 考核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根据本门课程的内容设置,考核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过程考核、能力素质考核、汇报考核。具体见下图:考核方式及所占比重 三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创新能力和师德风貌直接决定着课程的质量和水平,要培养出高科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根据课程改革和建设要求,有目的,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加强教材建设 围绕培养目标,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由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并保持教材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3.重视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解决时间教育缺失的根本途径。企业参与到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广泛征 询及适当采纳相关业内专家的意见;另外增加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拓展的学习机会,使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为课程设计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平台。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可以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四 结束语 课程设计是一项涉及师资、学生、教材、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综合系统工程,建设工程中要明确目标、遵守课程内在的逻辑与规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高职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 要】先进而又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着力于学生的眼前发展,更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构建具备操作性、实践性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可为广大高职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教学课程提供理论指导,促进该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此外,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可以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高职学校 课程体系 农业信息技术 能力模块 随着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面广度将有更高要求。农业信息化人才将转向专业化,具有一定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市场需求热点,其中职业能力较强、与工作岗位对口的职业教育人才,由于实际针对性更强,也将成为农业信息人才的需求重点。与逐步完善的农业信息硬件设施相比,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相对短缺。一般来说,搞农业的专家和学者对计算机技术掌握较好的不多,而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对农业科学又比较陌生,这样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结合点上就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因此,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研究和探索农业信息人才培养的对策与措施,尽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农业信息化人才,已成为农林院校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 模块化课程体系概述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按专业设置相应的专业技能模块和职业定向模块,并根据技术变化和市场对各职业岗位人才的需求情况构建的课程体系结构。首先制定通识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然后面向相关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共同知识与技能,设立专业平台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根据就业岗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最后根据动态的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并进行与就业岗位相对应的顶岗实习。 二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为了构建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结合农业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构建思路如下: 1.开展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核心能力需求调研 依托上海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走访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等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研究论证、确定面向农业信息技术的主要职业岗位。 2.分析基于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 面向农业信息技术职业岗位引入职业标准,与企业行业专家一起研究剖析各职业岗位对应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归纳整合形成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所需的工作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 3.构建“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 构建“校企共建,理实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体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4.制定各课程模块教学要求标准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通过职业能力分解优化教学内容。核心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开发标准化课程。 三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农业信息技术专业职业分析 通过企业走访、专家座谈、问卷调查、毕业生访谈、网络资料收集等手段,就相关行业企业对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相关企业对应用型农业信息技 术人才的需求量还相当大,且涉及农业的各个领域,面向应用型层面的主要有如下四类人才需求:(1)农业信息管理人才。主要从事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包括农业信息数据采集、分析,农业数据库管理等工作。(2)农业应用系统开发人才。主要从事涉农软件项目的开发规划、设计、测试、维护等工作。(3)现代农业设施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人才。主要从事农业物联网工程项目实施、农业物联网系统运行与维护、农业生产自动化设施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工作。(4)农业信息技术(产品)推广(销售)人才。主要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环节,开展农业信息技术或产品的开发、推广,信息咨询服务等工作,特别是围绕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从事一些信息技术服务工作。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农业信息技术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序号 工作 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 专业能力 支撑课程 1 农业信息管理 农业信息 采集与处理 田间试验统计与分析;田间数据采集与档案建立;条码数据采集与处理;农作物数字图像信息采集与处理 农业信息技术;田间试验统计;自动识别技术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农业数据库应用 农业信息管理 农业信息与检索;农业信息数据库建立与管理;农业专家数据库的应用 2 农业应用系统 开发 软件项目开发规划 与客户沟通,进行需求分析;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确定项目进度计划;确定设计方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农业数据库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农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软件项目开发设计 需求分析;项目的概要设计;确定功能模块和界面;和用户再次确定需求;编写概要设计文档 软件项目开发实施 分配工作任务;数据库的实现;编写和调试项目程序代码;编写技术文档 软件项目开发测试 制定测试计划;配置测试环境;设计测试案例;编写测试代码;实施测试;编写测试文档 软件项目应用维护 软件的安装;软件的性能分析;软件常见故障的症状分析;软件的故障排除;数据库的维护 3 现代农业设施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农业物联网工程项目实施 物联网设备安装;物联网现场应用;物联网施工工程督导/监理 农业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嵌入式技术及应用;农业自动化控制;电气控制与PLC;农业机械与设施 农业物联网系统运行与维护 物联网系统设备调试;物联网系统设备维护;物联网技术支持;物联网系统管理 农业生产 自动化设 施设备的 操作与维护 自动化设施设备的操作;自动化设施设备的安装调试;自动化设施设备的故障检测与排除 4 农业信息技术 (产品)推广 (销售) 农业信息技术(产品); 推广(销售) 与客户沟通,进行营销推广;进行产品的部署调试;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售后技术支持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农产品市场营销;现代物流技术;农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农产品 营销及 电子商务 营销方案的设计与撰写;运用营销技巧开展营销活动;电子商务基本操作;农产品网络营销 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开发方法。根据工作过程设置结构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每项工作任务都需要的若干种专业能力,从而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核心课程。我们对农业信息技术专业职业分析中提到的四类工作领域,分析工作过程得出典型工作 任务,并对每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进行了详细描述,结果见上表。 3.课程体系设计 经过进一步的归纳与选择,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的原则,由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一起研讨,重构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最终构建“校企共建,理实一体”模块化农业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见下图)。农业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纵向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综合能力实践培养(顶岗实习)四个模块组成。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实践操作部分以单项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综合能力实践培养则以校内综合项目或企业项目为载体,将所学过的单项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横向由农业信息管理、农业应用系统开发、农业自动化管理三个方向构成,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需要。 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四 总结 该课程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原则,面向职业岗位群,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缩小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异。该体系的实施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该体系的实施要求专业课教师充分了解行业需求,具备模块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教师参与行业联系、技能提高的紧迫感和积极性。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浅析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摘 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泌阳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羊册的白菜,春水的葱,张湾萝卜脆凌凌。”近几年,通过狠抓园区示范带动、加强科技推广应用、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种子生产研发等一系列强力措施,先后建成了赊湾镇闫庄无公害萝卜生产基地、马谷田镇无公害蔬菜生态示范园、郭集乡李奎农业生态园、羊册镇绿源菊花心白菜生产基地等一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园区,带动了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泌阳菜子”俏销全国,成为长江以南十多个省的主要蔬菜种子供应基地。 2.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近几年来,泌阳县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切入点,烟、棉、蔬菜、花生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粮种、菜种繁育基地,以大豆、绿豆、芝麻、花生、油菜为主的粮食油料种子和以白菜、萝卜、为主的蔬菜种子畅销全国各地。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泌阳县近年来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份额不断加大,农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畜牧、林果、烟叶、油料、蔬菜、茶叶等七大特色产业正在形成和壮大。县域综合实力排序在“十一五”期间由全省第100位上升到第75位。国家农业部近日发出农计发(2012)1号通知,确定泌阳县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这将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泌阳经济核心增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农业信息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摘 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校企合作教学过程方案并进行实施,项目化教材的开发也更加适合校企合作教学,通过笔者的亲身教学实践论证了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开发 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它是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支,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1]。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信息工程系于2011年在软件技术专业的农业信息技术及应用方向中开设了《农业信息技术》课程并获得学院项目化教材项目立项,目前该项目已经结题。该课程和教材的开发是在和上海市农业信息公司合作模式下来进行的,《农业信息技术》课程及其教材也作为学院和系部重点开发的课程和教材项目。本文分析该课程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教学改革方案,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1.校企合作教学现状 1.1 国内外校企合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很多学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经验,但就校企合作教学而言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还需要总结与改进。截至2011年9月,中国知网文献总库显示的与“校企合作”相关的论文近21066篇,其中研究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问题的占95%以上,研究合作模式的占近1/5。从各国的模式看,主要有德国的企业为主模式(“双元制”)、美国的学校为主模式(“合作教育”)和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模式(“技术与继续教育”)。[2]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采取了多种形式,主要包括:①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比如: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信息工程系与上海金道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了订单班,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参观或顶岗实习。高校与企业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制订专门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行弹性学制,安排学生参观企业现场或顶岗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通过实习引导理论学习。这种形式在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中都有应用。[3]③参股加盟模式。1992年10月,为了适应扩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华南农大应邀加盟温氏集团,开创了农业产业化领域校企合作的先河,首创了高等院校持股加盟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形式以股份为纽带,将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该形式主要应用于合作技术研发领域。[4]④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讲课。这种方式操作容易,教学成本低。上述校企合作形式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均得到相应的益处,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校企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5] 1.2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校企合作教学过程 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多次深入上海市农业信息公司进行调研,与农业信息专家座谈,从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师资队伍等五个方面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教学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图 1 校企合作示意图 通过校企合作对于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五个方面的共同制定,使企业和学校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部分解决了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教学目标共同制定使学生将来更能适应工作岗位;教学内容从原先的按部就班变为了实际的学习情境;《农业信息技术》项目化教材的立项和应用为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量身定做了适合学生的教材;项目化教学的进行为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建立了双方都认可的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从传统的学生考试模式变为了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从多个方面共同考核模式;师资队伍从象牙塔的教书先生变为了更企业化、工程化的教师和工程师。 2.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由于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需要采用项目化教学,因此任课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设计了三个项目工程,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讲到信息采集与处理知识模块,可以让学生做三个项目工程:1、蔬菜市场信息采集与处理工程2、农田生物信息采集与处理工程3、农产品物流仓储信息采集与处理工程,如图2所示。这里面第一个项目由学校教师担任教师,第二和第三个项目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一起担任教师,学生通过三个项目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基本上掌握了农产品的信息采集与处理过程。 项目化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很适合的教学方法,但是该教学方法的开展难度比较大,需要学校的大力度支持和合作企业的支持,教学场地和优秀的企业工程师也是今后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项目化教材设计与开发 本课程编写教材时,我们对信息采集与处理的三个项目进行了分解,使每一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如表1所示。比如蔬菜市场信息采集与处理工程可以分解为:蔬菜类食品信息采集与处理、肉类食品信息采集与处理、蛋类食品信息采集与处理、海鲜类食品信息采集与处理等四个项目。整个教材都是由具体的可操作项目来构成,《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是由若干个具体项目着手来开展的。 《农业信息技术》项目化教材的编写为校企合作教学开发了一个很好的课本,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都可以使用该教材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也能够使计算机系涉农专业的学生把计算机工具应用到农业领域当中,为将来服务“三农”做好充分的准备。 4.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一般是由任课教师进行期末考试命题,然后根据试卷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比例得出最后学生的期末成绩。这种课程评价体系主体很单一,而且成绩的评定太过依赖期末考试的成绩,对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评价不够客观。经过与企业专家的共同商定,改革了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设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根据学习情景按比例分配,其中情境1占30%,情境2占30%,情境3 占40%,按学生的分工完成质量及工作态度考勤等评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打分;期末成绩占40%,学生学期结束做一个完整实验项目,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给出成绩;最后,学生总评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这样一来比较客观的评价了高职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将来也更有助于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5.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验证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性,分别对农业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09级(整改前教学方案)和10、11 级(整改后教学方案)的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所用试卷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所占比例分别是:基础知识部分40%、程序设计部分10%、系统调试部分40%和新技术部分10%,教学改革前后学生各知识项实际掌握程度如表2所示,其所对应的各知识项得分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方法改革前后效果对比(%) 图2 知识项得分对比 从表1和图2中可以得出结论教学改革后学生各知识项掌握程度有所提高,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及所发的对应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有比较重要的帮助作用。 6.结束语 本文通过笔者对大量参考文献的阅读和亲身的教学经历提出了校企合作教学过程模式并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信息工程系农业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发现实训场地和企业优秀工程的合作是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任课教师的努力和系部领导的帮助下,经过多方联系和上海市农业信息公司、五厍基地、崇明现代化农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了校企合作教学过程模式的正常开展,但是合作的深度和教学资源的积累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提高。高职院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基本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改革。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浅谈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的作用和途径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村文化生活等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系1. 山东省安丘市官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 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电动力学论文:有限元方法在“电动力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电动力学作为一门理论物理的基础课程,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作为一门理论物理的基础课程,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求解复杂电磁学问题的技术条件,同时也出现了加有限元方法等有效的计算方法。文章主要探讨有限元方法在“电动力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有限元方法;电动力学;应用 光量子就是一种“左”和“右”的奇异偏振粒子,由于偏振的对称或不对称,而发生光波在干涉过程中的系统偏振化。苏联科学家瓦维洛夫设计的许多光学实验,十分有趣地说明了光的偏振是光学过程的基本现象之一。所有的实验都表明,光是一种粒子现象,而一切单色的运动的微观粒子群都表现为粒子的波的本性。 1 电动力学原理 1.1 光量子 电子是一个小旋涡体。光量子是由2个质量相等、自旋相反的电子在小黄道面(E平面)上结合的双粒子。 以化学键结合的电子偶,由于在双电子中间结合带,质点所受向心力被抵消,使质点沿圆切线方向被抛出,在反冲力推动下,光量子会沿曲率半径为无限大的圆“自己运动”,因此,光量子的静止质量等于零。在处理光量子运动学问题时,可将它比成一个按周期间歇振荡,在时间与空间中补充燃料质量近似等于喷出燃料质量,自己推进的小火箭。因为光量子是由2个电子在E平面上结合而成的,所以它是偏振的,有EHc。图1表示电子偶在小黄道面上的物质旋涡运动呈疏密相间的条带分布(类似太阳系中的小行星环缝)。由于共振效应,双电子只能停留在各物质环缝上结合。这些环缝是光量子的能级En。处于不同分立能级状态下结合的双电子的中心距an不同,其电子的质量亏损也不同。an愈小的光量子有愈大的能级。光量子的能级表征了它特有的固有振动频率。是每个光量子的固有振动频率决定了光的颜色,并与光波波长有密切关系。 自旋电子的场的开放性使单个电子很难单独游离存在,所以,电子团一般都是由偶数个“左”和“右”自旋的单电子在E平面上结合形成的。而由奇数个单电子组成的总自旋角动量不为零的电子链条通常是不稳定的衰变粒子团。每一个电子团的固有振动频率为vc,其中每个电子的瞬时振动速度为光速±C并具有内能mec2。不同的光量子所需外场激发能量不同。在电场中的电子团受电场力被加速。外场所做的功除表现为电子团的动能增加外,由于阻力,所以还表现在对电子团压缩变形的质量亏损上。因此,在电场中运动的电子团,根据瞬时速度不同,被压缩的能级状态也不同。不同能级状态下的电子团有不同的固有振动频率vc,恰恰是这个固有振动频率vn记忆了能量压缩过程。取在放电管中电子团的固有振动频率最大值vmax,平均振动频率v=■,当时v=c,就有下面电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式中,me为单电子的质量,h为普朗克常数。 当在放电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分子,且在气体第一电离电位临界点上,气体电离原子的主振频率等于电子团的平均固有振动频率vn时,则发生电子团在共振中被破坏,分散成在一个平面上对称辐射的2个或3个光量子(单态或三重态),形成最强的线状光谱的辐射。 1.2 粒子的干涉和光波的内部结构 因为微观粒子质量很小,粒子之间开放键的作用相对很强,所以,任何两个电子团或光量子,在小夹角的碰撞中都表现为粒子最原始的干涉形式。我们把这种碰撞叫做“吸引碰撞”或“排斥碰撞”。例如,两个沿同方向,在E平面上以小夹角相遇的光量子,因为互相靠近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则互相吸引,使在“吸引碰撞”后的两个光量子沿其速度矢量夹角平分线ψ方向运动。而两个向反方向运动的光量子在E平面上相遇时,由于互相靠近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同而发生“排斥碰撞”相互分离。其他各种偏振的、对称或是不对称的碰撞形式,读者可以自己研究。例如,偏振面互相垂直的两个光量子,相互碰撞就不能发生干涉现象。光量子在干涉或界面反射过程中往往发生系统的偏振化,成为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 在空间中任何按一定平均自由程分布的“单色偏振态相同或相近微观粒子群”都能发生上述粒子的干涉现象。光波就是由光量子组成的、自己推进的粒子波。在光源的附近就已经发生干涉所形成的光线上,包含着许多长程无序分布的“线波包”。在每个“线波包”内是由光源在一次辐射,经过干涉而聚集的光量子。光量子在“线波包”内排列是有序的,前后两组光量子之间的距离为 mλ(m是正整数,λ是波长)。 如图2所示,由一次辐射所分开的两条相干光线上,当“线波包”之间的光程差小于它本身的长度时,在一定干涉孔径条件下,两条光线能够发生干涉。在图2中给定的初始条件下,从小孔光源S或S’毫无规律地向任意方向辐射的光量子,只能在与S7或S两个点的理论波阵面上,光程差L=mλ上各点相遇,相遇后的两组光量子在干涉后沿其速度矢量夹角平分线上的ψ方向运动,这个方向就是光线干涉后的传播方向。光波的干涉不是充满在整个空间的粒子毫无规则的弹性碰撞,而是以“线波包”中光量子相遇的“吸引碰撞”或“排斥碰撞”发生的光量子在光线方向上的集中,这表现为光波能量在干涉过程中的重新分布。 2 有限元法及其在“电动力学”中的应用 有限元法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计算方法。它是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连续体力学领域应用的一种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随后很快广泛地应用于求解热传导、电磁场、流体力学等连续性问题。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变分法或加权余量法基础上,采用分块逼近而形成的系统化的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求解区域进行离散化,其次剖分成若干互相连接而又不重叠的一定几何形状的子区域,这样的子区域称为单元(二维问题的子区域,一般取为三角形区域或矩形区域)。在单元体中选择基函数,用单元基函数的线性组合来逼近单元中的真解,而总体基函数可以由单元基函数组成。也就是说,有限元方法是根据变分原理和方程余量与权函数正交化原理建立起的积分表达式为出发点,将整个积分区域中的求解函数离散为若干单元区域中的连续函数,再通过单元积分,总体合成为代数方程形式的有限方程。对于二维情况,拉普拉斯方程及边界关系为: 与有限差分法等其他数值方法相比,有限元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但局限性在于只适用于相对小的子域。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提出结构力学计算有限元概念的克拉夫(Clough)形象地将其描绘为:“有限元法——Ray—leigh Ritz法+分片函数”,即有限元法是Rayleigh Ritz法的一种局部化情况。与求解满足整个定义域边界条件的允许函数的Rayleigh Ritz法(往往是很困难的)相比,有限元法将函数定义在简单几何形状(如二维问题中的三角形或任意四边形)的单元域上(分片函数),且不考虑整个定义域的复杂边界条件,这是有限元法优于其他近似方法的原因之一。由于有限元法的重要应用,现在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关于有限元法的通用程序与软件。 与差分法比较,有限元素法的节点配置方式比较灵活,因此适用于处理形状比较复杂的区域。它的边界节点完全处在区域的边界上,从而在边界上可以给出较好的逼近。当边界比较复杂的时候,有限差分法是很难处理的,而且误差也较大,有限元素法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在一部分求解区域中配置较密的节点,而在另一部分求解区域中配置较稀疏的节点,以便在尽量不增加过多的节点总数下,提高计算精度,这些长处是有限差分法很难实现的。当然,差分法采用直交网格,列计算格式比较简便,而有限元素法由于节点配置比较任意,列计算格式就要复杂得多,不过这些计算格式都可以在电子计算机上自动运算。 电动力学论文:光信息科学与电动力学课程教育研讨 作者:卢俊 陈桂波 李金华 孔梅 金光勇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 我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历史悠久、办学基础好、生源质量高、专业方向应用性强。为适应国家对激光科学与技术及光信息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发挥我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性强的优势,围绕“特色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2009年申报成功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目标是建设一个以激光科学与技术和光信息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为优势方向,特色鲜明的名牌专业,使之在培养质量方面达到或接近国内一流水平。在专业边缘领域,大胆开拓,不断扩展研究内容,使该专业成为国内激光科学与技术和光信息技术方向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电动力学作为该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适应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培养高质量毕业生要求。 二、电动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及课程特点 电动力学课程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感觉到比较难学。原因是知识点较多,抽象难懂。数学推导复杂,要求有较强的数理基础。虽然有些电动力学问题接近实际,比如波导问题、天线问题,但学生要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过程,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初学者常常感到电动力学课枯燥无味、难以入门;上课听讲似懂非懂,下课做题无从下手。并且,由于招生数量的增加,极大降低了师生比,降低了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几率。同时,现代大学生与80年代大学生比,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和能力,都严重影响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改革设想及实施 我校光信息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激光器及技术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因此在电动力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将与专业基础相关教学内容更扎实、有效地贯穿教学,并激发学习兴趣,采取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及措施:3.1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适当引申,为学生后续的平台课如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以及专业课如激光器件、导波光学等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对电磁波传播的相关内容重点讲解并结合教师的科研等背景进行引申及拓展。其中关于模式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导波光学及物理光学内容,概念交待清楚,条件讲解透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亥姆霍兹方程的讲解中,引入前沿热点问题如“负折射率”问题,使学生了解其理论基础。在教材中作为选学内容的高斯光束问题,对该专业的学生交待清晰,为后续的激光原理奠定基础。凡此不再赘述,总之,对教学内容的制定,以为学生更好学习后续课程及激发学习兴趣为原则。3.2教学方式改革在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板书、课件的教学模式。尝试使用讨论式教学、课程小论文及结合教师科研讲座与板书、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板书教学方法对公式的推导及其有利,也符合学习的学习习惯。但在涉及较抽象问题时,使用课件教学更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如涉及形成模式的条件———驻波问题,以及偶极子天线的辐射问题,利用课件的动画演示,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课程的讲解中,穿插讨论式教学,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结合课程中不同章节的内容及特点,设置具体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是一种形式。对于课程小论文及教师科研讲座,安排在电磁波的传播内容讲解之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我们的教师梯队均为博士毕业,涉及光学、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凝聚态物理、计算电磁学五个学科,且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863”、“973”及工程类项目,为结合不同的学科开展前沿问题讲座,并将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条件。为此,在课程教学中穿插了与课程相关的前沿问题讲座。比如全固态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光子晶体及ZnO纳米材料研究进展等,通过前沿问题讲座的尝试,学生积极性很高,取得了预期效果。关于课程小论文,我们安排在了讲座之后,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基础,给出题目和时间节点,其间学生与教师有交流,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小论文,只是这个环节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教师后续跟踪并总结。通过科研讲座及小论的尝试,以初步取得成效,所教授的学生据此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并获奖,所研究结果也在相关刊物发表文章。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培养质量。 四、总结 结合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对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努力形成一种稳定的教学模式。 电动力学论文:舰船计算电动力学研究 摘要: 本文综述了应用于舰船和潜艇电磁防护以及隐身舰船研究的计算电动力学的性能、解法和软件包。 关键词: 舰艇;电磁防护;计算电动力学 0引言 计算电动力学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成立。1976年在牛津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电磁场数值计算会议可以认为是计算电动力学的起点。这些方法可划分为三类:有限元法,边界和体积积分方程法以及混合方法[1]。当利用有限元法对三维目标进行计算时,三维目标的整个计算域会被划分为体积单元(六面体或四面体)。当用于内场问题以及非均匀、各项异性和非线性媒介场域问题求解时,有限元法有着显著的优势。当计算远离场源的电磁场时,有限元法的缺点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有限元法中未知变量为电动力学势能或者近似为离散空间的电磁场矢量E和H。在积分方程法中需要考虑和电动力学势能及矢量(如格林方程中的积分关系)有关场的表面密度或者是等效体积源。积分方程法在解决无边界区域问题(包括均匀介质)上有很大优势。混合方法集合了有限元法和积分方程法的优缺点,因此在此提及。最初,计算电动力学方法的相关术语发展广泛,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挑选出数值算法后才使得计算电动力学方法在工业应用方面变得切实可行。对于以标量电势描述的静态问题进行计算的可用软件包大都采用有限元法。当计算由于涡流引起的低频场时,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棱单元的有限元法。当计算辐射或衍射物体产生的高频电磁场时,一般更倾向采用矩量法,矩量法是积分方程法的一个特例,其采用表面电流和磁流的密度作为状态变量[2]。当计算舰船目标的电磁防护问题时,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探测、识别以及武器自导系统所反应的远场区电磁场,所使用的计算软件主要采用了积分方程法。使用积分方程法的时候,必须将目标物体的表面划分成不同的独立单元(边界元)。构造表面以及在表面形成边界元网格是有挑战性的,因为水面舰艇和潜艇具有非常复杂的几何结构和布局。当要考虑内部结构的时候,挑战性就会更大。大多数商业化电磁场计算软件都有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导入几何文件的工具。但是运用CAD进行船或是潜艇设计时,却不经常使用。首先,当导入几何结构的时候,必须要找出那些对舰船的总磁场贡献不明显的结构;其次,在导入几何结构时会容易丢失结构的拓扑链接,这些链接对创建在节点、边缘和表面处的有限元或边界元规则网络是非常必须的。很多计算方法都强制要求规则网格,在这种情况下,更倾向使用单独开发的几何模块(预处理器)来构建几何模型和生成该表面网络。一些软件(如ShipEDF)试图通过舰船通用数据库建立几何结构以及计算模型之间的关联。但不论哪种情况,不同频段下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差别。下面将分别对这些计算方法进行描述。 1静态电场 舰船静态电场的主要来源为螺旋桨-船之间的电偶以及电化学腐蚀防护系统的阳极。一般来说,静态电场控制的任务以下面方式进行:安排好阳极在船体的位置,并选择阳极电流使环绕舰船环境中的电场以及与腐蚀有关的磁场达到最小,同时还需满足舰船的腐蚀保护要求。“BEASY”软件就是严格按照上述任务编写的[3]。考虑到非线性优化的复杂性以及实际阳极布置的技术局限性,在软件包“STAR3DElectric”中使用另一个未知变量-金属表面电流矢量。使用这个未知量使得在整个电路中考虑有限电阻(如电刷)成为可能。除此之外,软件包“STAR3DElectric”中使用的守恒方程在迭代过程中求解系统方程效率更高。 2静态磁场 目前已知最好的且应用最广泛的计算静态磁场的软件为“矢量场”公司开发的有限元软件包“Opera-3D”[4]。复杂区域内的四面体网格生成质量在“Opera-3D”的最新版本中已经大幅提升。在此之前的版本,为生成高质量网格,就必须对目标的几何结构的某些部件进行挤压。这是一项很精细的工作,需要数周或数月才能完成。在最新版本中,往往只需要构建目标的表面及一些额外的面就可自动生成网格。当利用有限元来计算舰船或潜艇的静态磁场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的铁磁结构厚度都很小(相对于其他尺寸)。这就使得在网格生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好的网格会导致计算精度变差。极限情况下,当结构的厚度趋近于零时,有限元法就变得不稳定了。在软件包“STAR3DMagnetic”中,薄壁结构被表面磁化分布未知的中间面所替代,使得软件对于求解任意厚度的船体都具有稳定性。计算装备了消磁线圈的舰船静态磁场边界元的典型大小为0.5~1m。在此种情况下,使用积分方程法时就必须求解包含大约100000个未知量的密度矩阵方程。“STAR3DMagnetic”采用快速多极算法,是该问题能在一般台式电脑上解决。 3极低频电磁场 舰船极低频电磁场特性是海军武器及探测系统的重要信息源。其主要特点是存在大量的不同物理源产生不同频率的场。这些源所产生的场取决于舰船内部的布置、舰船壳体的屏蔽、甲板和舱壁、环境参数以及舰船运动。由于场源的多样性以及场的尺度不一,计算极低频电磁场时,舰船的电磁场模型并没有作为一个整体,而是对每个场源所产生的电磁场单独考虑。为了仿真0.01Hz~10kHz频段的极低频电磁场,EMSS软件包利用三层介质中恒定和交变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的总和来代表舰船的总源场。偶极子数量取决于离观测点的距离,频段以及环境参数。对于中型大小的舰船,数目大约为数十万。偶极子的参数取决于实验数据或通过模型计算得到。以下是EMSS仿真程序里面所考虑的极低频电磁场的源: 1)结构磁化; 2)由于冲刷导致的船壳结构电流的不均匀性; 3)电气设备产生的电流; 4)杂散电流; 5)消磁线圈中的电流纹波; 6)由于船桨的旋转以及腐蚀保护系统产生的电流调制; 7)磁性轴的旋转; 8)船桨的叶片切割地磁场产生的感应电流; 9)舰船在地磁场中运动; 10)铁磁体结构振动。为了进行极低频电磁场分析,仿真得到的时域信号需要加入人工生成或是全尺度测量的干扰。EMSS允许显示在舰船建造以及调试试验时产生的极低频电磁场场源,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评估附加的电磁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场源的探测基于目标采样结果和全尺度测量结果之间复杂对比得到。 4无线电波段的电磁场 当需要确定顶层甲板的电磁场辐射水平以确保舰员安全、评估同时运行的天线间的互耦,检验天线安装时的输入阻抗及方向图时,就必须计算船载中频、高频和甚高频天线的电磁场。市场上有大量的商业软件来解决上述问题。例如“Concerto”、“ShipEDF”、“FEKO”以及“CARLOS-3D”等。这些软件大都采用矩量法。“STAR3DHighFrequency”软件包使用和“STAR3DElectric”、“STAR3DMagnetic”类似的几何预处理器。三个软件都可以使用同样的铁壳舰船的几何模型:当计算静态电场和腐蚀磁场时,只利用了模型的水下部分;当计算高频电磁场时只利用了模型的水上部分;当计算静态磁场的时候需要用到整个模型。为了有效求解由矩量法产生的大型系统方程,“STAR3DHighFrequency”软件包采用了高频改进的快速多极子算法[5]。和“STAR3DElectric”、“STAR3DMagnetic”采用的快速多极算法一样,高频改进的快速多极子算法所需的计算资源和NlogN成正比,其中N是边界元的个数。这相对需要O(N3)运算次数的高斯消除法或是LU分解法来说有很大改进。 5雷达、红外和激光波段的电磁场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这些波段内不能采用矩量法进行严格计算。矩量法的边界元大小约为λ/10,当利用波长为3cm的电磁波来计算露出水面面积为10000m2的舰船瞬时雷达散射截面(RCS)时,容易估算出求解系统方程中未知量个数为10亿。为确定RCS的平均值,需要在特定的距离和观测角度对目标进行多次计算。目前,矩量法中未知量个数的世界纪录是3300万,这个数目是计算理想导电球面上平面波散射问题时,在一个多处理器的计算机群上达到的。替代矩量法的计算方法有:物理光学法、物理绕射理论、几何绕射理论、绕射统一理论等[6]。通常的商业计算软件会综合采用这些方法。近似方法最主要的缺点是缺乏通用性。软件用户必须有大量的工程经验,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挑选正确且合适的模型,并能对计算误差进行评估。与矩量法不同的是,所有的近似方法都将目标的总辐射量认为是局部场源辐射量的一个叠加。在这种假设下,就没必要严格考虑几何结构的拓扑以及在表面构建规则网格,这对于使用CAD生成的几何模型有很大优势。电磁场计算方法和CAD的联合应用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电磁场设计,这在雷达、红外和激光波段的隐形目标的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知名的电磁场设计计算软件为“ShipEDF”,其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降低舰船的雷达和红外信号水平。软件的主要模块为利用标准的AutoCAD软件生成舰船的三维模型。该模型会生成舰船每个航向角的观测区域表面元,并以电子表格的形式输出,作为计算模型的输入数据。第一个计算模块计算了舰船雷达信号在每个观测的方位角上的积分和差分特性;第二个模块计算了舰船的红外图像;第三个模块估计了激光波段范围内的舰船平均RCS。 6总结 本文回顾了一些关于电磁防护以及隐身舰船发展方面的电磁场计算方法。新的计算机算法使电磁计算方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种新的计算方法可以处理任意几何外形的薄壁面结构,并能降低计算所需资源。目前的目标是发展一种统一的算法,可以涵盖从静电场到光学射线场的所有频段电磁场。目前,矩量法和近似算法理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试图将两者之间进行结合的数次尝试并没有取得成功。 电动力学论文: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摘 要 电动力学是介绍电磁场和电磁波基本规律及其狭义相对论理论的课程,是大学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支撑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知识。电动力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较大,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和思考电动力学的教学现状,并指出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旨在改善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电动力学课程 教学改革 思考 实践 电动力学是四大力学之一,综合了经典电磁学的最高成就,相对电磁学而言,其可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概念、公式、符号抽象,内容繁多,教学效率较低的显著特征,是电子通信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动力学在通信、电工、超导和微电子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动力学课程中的物理概念和思想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理解和掌握电动力学课程中的物理概念和数学方法。由于电动力学是物理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推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理论,因此,深入研究和思考电动力学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提升电动力学教学效果的建议,对促进高校电动力学的教学改革和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电动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多,课时少 电动力学主要涵盖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以及狭义相对论等五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仅有电磁波的相关内容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军事和物理学研究前沿等领域。在电动力学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电动力学教师通常会依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注重静电场、静磁场等相关内容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以及电磁波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电磁波在物理前沿以及军事方面的应用长期得不到电动力学教师的重视,导致这种现象的缘由是电动力学课程本身有着物理概念抽象、符号和公式难以理解以及教学难度大等显著特征,教学内容多和课时少的矛盾突出,这势必会导致电动力学教师为了提升考试通过率而减少教学内容,这就大幅度降低了电动力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1.2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受我国传统接受式教学模式的影响,电动力学的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主要采取讲解、板书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及时理解电动力学的概念,但是却制约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及和应用,大多数教师逐步从传统“粉笔+板书”的教学模式向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模式过渡,这就会导致教师讲课的语速不自觉的加快,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不可能准确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式的论证过程,大大降低了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3考核方式不完善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电动力学考核方式有两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而期末测试注重对课本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几乎没有综合能力的测试。所以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平时学习电动力学的积极性不高,通过考前临时性的记忆完成电动力学课程的考核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电动力学的相关知识。 2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2.1调整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大多数学生在面对电动力学复杂的运算推导时通常会表现出畏难情绪,对公式的推导束手无策,从而失去了学习电动力学的积极性。因此,电动力学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调整教学内容,在正式讲解电动力学课程之前增添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协助学生解决学习电动力学的数学障碍,从而树立起学好电动力学课程的信心,从而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2.2创新教学模式 电动力学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要主动并善于分析电动力学课程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总结出处理问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静电场和静磁场这部分内容时,电动力学教师利用静电场和静磁场研究方法相似的特征,深入讲解静电场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准确掌握静电场的各种分析方法,之后再采取类比法讲解静电场的相关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电动力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将复杂和难以理解的物理学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理解疑难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提升电动力学的教学质量。 2.3健全课程的考核方式 电动力学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健全课程的考核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电动力学的积极性。各大高校可以适当地提升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积极贯彻学习为目的、考核为手段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作用,丰富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每单元结束时进行单元测试,将单元测试的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定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并将探究性学习的成果纳入平时成绩;在期末考试试题中增大综合题目的比重,从而让学生更加重视电动力学的学习。 3结论 电动力学是物理学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电动力学的实际教学中依旧存在着教学内容多和课时少矛盾、教学方法有待改善和考核方式不完善等诸多不良问题,电动力学教师要注重课程教学的改革工作,积极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健全课程的考核方式,从而有效提升电动力学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电动力学论文:可视化技术在电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针对电动力学学习中学生常会遇到的某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介绍了可视化科学计算软件MATLAB在电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磁场的规律,初步掌握电磁学的数值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MATLAB;电动力学 TM1-4 一、引言 电动力学是研究电磁场的基本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高校物理学专业本科阶段学生的核心课程。然而由于其抽象的电磁场理论和繁琐的数学推导,且无法观察到直观地实验现象,导致部分学生过于依赖书本,不去独立思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要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电磁学的数值计算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电磁理论的能力。然而现在大部分基于Flash、Photoshop、3D Studio MAX的仿真模拟实验,尽管能够制作生动的实验过程动画,但却对物理实验规律和过程很少涉及,很难做到真正的交互使用。 而MATLAB作为美国Math Works公司开发的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则因其高效可视化有推理能力等优点,已经在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其语言简单,计算能力强,工具箱中有大量的求解常微分方程(ode)和偏微分方程(pde)的函数,正好满足物理过程的数值计算要求,既可在求解拉普拉斯方程边值问题时体现物理问题与数学结合的研究方法,又可通过数值求解来算出各点的电位值和做出分布图形,直观地分析场内各点场的分布情况。 二、MATLAB与绘图有关的命令 输入命令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命令窗口直接输人简单的语句另一种工作方式是M文件的编程工作方式当使用绘图语句时,MATLAB就自动打开一个图形窗口。一些较为常见的作图命令如下: 1.在已有图形上继续作图的指令是hold on:取消这种功能的指令是hold off。 2.二维图形绘图命令中最基本的指令就是plot如果输人两个矢量x,y,则plot(x,y)产生的是y相对于x的图形。 3.MATLAB中的曲面是用xy平面上的各个格点上的坐标z来定义,相邻点用直线连接,并建立平面的数据网格。生成数据网格的命令是meshgrid。mesh是三维网格作图命令,mesh(x,y)画出了每一个格点(x,y)对应的z值。 三、利用MATLAB辅助教学实例 1.标量场梯度的计算 在电动力学的课程学习中,矢量分析是基础的数学工具,也是之后课程内容学习的关键。在矢量分析中,散度作为描述矢量场的有源性的量,相对容易理解,计算也简单;旋度、梯度的难度相对大一些。以梯度概念为例,介绍借助MATLAB来计算及理解梯度矢量。 【例】求解标量场 的梯度 梯度是方向导数的最大值,是与等值面垂直的一个矢量。我们利用MATLAB中的梯度函数就可以作出等值面和梯度图。 源程序及绘图结果如下: 2.点电荷产生的电势 已知点电荷Q激发的电场强度为 ,其中 为源点到场点的距离。把此式沿径向由场点到无穷远点进行积分,把积分变数写为 , 可得出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势函数为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其电势在空间中的分布为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系列球面,每个球面上电势大小相同。 3.电偶极子场的分布 电偶极子是等量异号点电荷组成的电荷系统,其特征用电偶极矩p来描述,其中p=ql,p和l的方向规定为由-q指向q。中心位于坐标原点的电偶极子在其远方产生的场的电势为 ,对此式求梯度即可得到为于原点处电偶极子产生的场强 。 其源程序及作图如下: 4.电磁波的传播 时谐电磁波最简形式为单色平面波,即 ,其特点如下: i. 电磁波为横波,E和B都与传播方向垂直; ii. E和B互相垂直,E、B和k满足右手螺旋关系; iii. E和B同相,振幅比为v。 要作出电磁波的传播图,即绘制MATLAB中的空间曲面。据此,我们可以做出平面波的传播图像,其动态截图如下所示: 四、结语 本文根据电动力学的特点,介绍了可视化软件MATLAB在电动力学教学中绘图和科学计算的便捷应用。我们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只是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更应该用来解决一些思维抽象计算繁杂的教学难题。例如在电动力学教学中利用MATLAB,则能使电磁场概念大大形象化,让学生不仅加深对抽象的场的理解,更能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和模拟物理现象的基础知识。这样不仅会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电动力学论文:微连续体的电动力学 【摘 要】引力场是由无数相干的引力子一个接一个地在空间中分布形成的一个具有相干结构的连续的整体;光能量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但每个光波都是一个量子化的连续体的整体波动,就好像每个声波都是一群粒子整体的连续的波动一样。方向性、粒子性、概率性是包括声波在内的任何一种波频率足够高时都可显现出来的的波的三大共性。微连续理论从自然最深层次上解释了物体具有惯性的原因,揭开了光速不变之迷,并在狭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的基础上阐明了光速的相对性,推导出了超光速质能方程和超真空泡原理。 【关键词】场分子;光障;场激波;超光速质能方程;超真空泡效应 1 引力与电磁力的统一 引力场是由无数与奇点相干的引力子在宇宙空间中一个接一个地分布形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引力是奇点和它本身的引力场原有的平衡状态被其它奇点打破产生的一种压力。例如,在真空中有一个静止的引力场奇点1,奇点1的引力场对奇点1产生的压力是各向均等的,这使得奇点1和它的引力场能够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使奇点1相对静止在它的引力场的中心。把奇点2放到奇点1的引力场中,奇点1和它的引力场原有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使奇点1的引力场中的每个引力子都有以奇点2为中心从各个方向指向奇点2重新分布的趋势,从而对奇点1产生一个指向奇点2的压力,压力的大小与两奇点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压力表现出来就是奇点2对奇点1产生的引力。与此同时,奇点2和它的引力场原有的平衡状态也会被奇点1打破,使奇点2受到一个指向奇点1的压力,压力的大小与两奇点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压力表现出来就是奇点1对奇点2产生的引力。引力的这种产生方式与相对论描述的时空弯曲是等效的。与引力场类似,一个电荷的电场是由无数与电荷相干的电场分子(电场分子是构成电场的最小物质组分,也是光波的媒介)在宇宙空间中一个接一个地分布形成的具有相干结构的连续的整体,即微连续体。引力场并不局限在场奇点周围的空间区域,而是向空间中无限延伸,其影响是非局域的,所以,电荷的电场也并不局限在电荷周围的空间区域,而是非局域的,电场力与引力一样,其大小都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一个正电荷和一个负电荷并排在一起,与正电荷相干的电场分子就会有以负电荷为中心,从各个方向指向负电荷重新分布的趋势,使正电荷受到一个指向负电荷的压力,表现出来就是负电荷对正电荷产生的吸引力;与此同时,与负电荷相干的电场分子也会有以正电荷为中心,从各个方向指向正电荷重新分布的趋势,使负电荷受到一个指向正电荷的压力,表现出来就是正电荷对负电荷产生的吸引力。两个同种电荷并排在一起,每个电荷的电场分子都会有以对方电荷为中心,指向各个方向重新分布的趋势,使每个电荷都受到一个由两电荷的内侧指向两电荷外侧的压力,表现出来就是两个同种电荷间互相排斥的电场力。一个静止的电荷在场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会带动它周围空间中相干的电场分子一起向前运动,这些电场分子又会带动空间中相干的电场分子一起向前运动,在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的界面上,与电荷相干的电场分子并不是直线向前运动的,而是一边绕着电荷旋转一边向前运动,从而形成一个以电荷为中心的磁场涡旋,磁场涡旋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稳定的磁场涡旋一但形成,就可长期存在,没有外力的作用就不会自动消失,就像超导线圈中的电流一但形成就不会自动消失一样。电流方向不变,电流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振荡电流叫做单向振荡电流,磁场方向不变,场强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振荡磁场,叫做单向振荡磁场;电流或磁场的大小和方向都呈周期性变化的叫做双向振荡。与此类似,电场(磁场)分子流涡旋的方向不变,电场(磁场)分子流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振荡叫做单向振荡;电场(磁场)分子流涡旋的大小和方向都呈周期性变化的叫双向振荡。单向振荡的电流可在其周围空间中激发单向振荡的磁涡旋,单向振荡的磁涡旋可在其周围的空间中激发单向振荡的电涡旋,单向振荡的电涡旋和单向振荡的磁涡旋在空间中交替产生形成单链式电磁波。让两列时间相差半个周期的等幅同频率的超高频单链式电磁波经过等长的路经后叠加,便可在空间中合成一个超低频单向振荡的无源的磁场,使通恒定电流的导体受到一个方向不变的电磁力的作用,推动飞船前进,这就是大推力量子引擎的基本原理。双向振荡的电涡旋与双向振荡的磁涡旋在空间中交替产生形成双链式电磁波。普通的无线电波和光都是双链式电磁波。在空间中互相激发交替产生的电涡旋和磁涡旋总是互相垂直的,且两者都是由大量相干的电场分子的涡旋运动形成。我们都知道,液体是不可以产生和传播横波的,而大量相干的液体分子彼此远离,密度变得极低,使张力远大于斥力后,便可形成具有相干结构和固定形状的膜,产生并传播横波。一个电荷的电场分布在宇宙中的电场分子的密度虽低,但这些电场分子形成了像膜一样的相干结构,所以能产生和传播横波。因为不同电荷的电场分子是不能形成传播横波的相干结构的,所以,在一个电荷的电场里传播的光能不能直接传到另一个电荷的电场中去,就好比两个光波彼此穿过后,仍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一个光场中的动能不能传到另一个光场中去一样。每个电磁波中的电涡旋和磁涡旋都是由同属一个电荷的相干的电场分子运动形成。无论是引力还是电场力,或是磁场力,实际上都是由空间中与场奇点相干的场分子与场奇点间原有的平衡态被打破而产生的,都是与场奇点相干的场分子对场奇点直接产生的作用力。实验证明,每个观察者接收到的电磁波都是以观察者自身的电场为载体来传播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电荷,它的电场也是静止或匀速运动的,这一点有大量实验可证明。无论观察者以什么样的速度匀速运动,观察者的电场相对于观察者都是静态的电场,两者总是处在同一个非局域的惯性系中,这必然导致真空光速相对于观察者恒定不变,而光行差角也会严格地只与地球和恒星的相对运动有关。结合等效原理,在不违背狭义相对性原理的前提下,光速的相对性可归纳为两点:(1)无论光源和观察者如何运动,在真空中传播的光,其速度相对于接收它的观察者恒为c;(2)在真空中传播的光,其速度相对于不是接收它的观察者可变。 2 超光速传输信息实验 在真空中选取AB两个相距较远的点,将一根长杆平放在B点旁边,让长杆与AB两点的连线垂直,长杆与B点间的距离很短,可忽略不计。让一个激光器和一块平面镜分别以相同的速度沿着两条平行于长杆的直线从左向右同时匀速穿过AB两点,激光器和平面镜始K处在同一个惯性系中。激光器到达A点的瞬间向B点方向垂直射出一束激光,平面镜穿过B点向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后把激光垂直反射到长杆上的O点。在上述实验中,激光器经过A点瞬间发出的激光被分成两束,一束从A点直线射向长杆上的O点,所花的时间为t1,另一束从A点垂直射向B点,被平面镜的电场向右拖曳后,经平面镜垂直反射到长杆上的O点,所花的时间为t2,t1 t2。这证明第二束激光以超过真空光速的速度从A点传到了O点。但对O点上的电荷来说,激光只不过是走了一条比较短的“捷经”而已,它们观察到激光是从A点右方与平面镜相对应的点发出的,它们观察到的光速仍是c,但这并不是真实的光速。在激光器和平面镜间传播的光,平面镜才是接收者,O点上的电荷并不是接收者,O点上的电荷接收到的光实际上已不是激光器发出的光,而是平面镜上的原子受激辐射出的光,只是两者的频率相同而已。因此,在激光器和平面镜间传播的激光,其速度相对于平面镜恒为c,相对于O点上的电荷却是大于c的。 3 物体具有惯性的原因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牛顿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定义惯性为:惯性是物质固有的力,是一种抵抗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个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相当,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无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见,牛顿早就已经认识到了惯性与力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像电子、夸克等实物粒子实际上都不是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物质组分,而是各种场的奇点。因为场奇点和场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任何实物都不能脱离有关的场而独立存在。在没有外力或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一个场奇点的场对该场奇点产生的压力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均等的。若要改变一个场奇点的运动状态,首先要改变该场奇点周围区域的场的状态,场奇点周围区域的场的状态被改变产生的影响,会以光速传遍整个非局域的场。因为场是由无数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场分子组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即微连续体。在没有外力或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微连续体中的每个物质组分都在张力和斥力的作用下维持其在整体中的位置不变,以维持整个微连续体的平衡状态,一旦有外力打破这种平衡状态,微连续体必然会产生抵抗的力,对外表现出惯性。这就好比静止在湖水下面的小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水压力,这些压力大小均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站在岸上观察,小球是静止的,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中观察,小球是匀速运动的,但小球与湖水仍是相对静止的。若要改变小球的运动状态,可用非局域的场将整个湖与小球一起移动,就像地球引力场带动整个湖与小球一起转动一样。也可用推力改变小球相对于湖水的位置和运动状态,湖水反向的压力必然会使小球表现出的抵抗的力。由此可见,场奇点的惯性实际上是场奇点自身的场对场奇点产生的压力的一种表现。因为场奇点和它的场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场是看不见的,所以,人们才会误认为惯性是场奇点(即实物粒子)自身的属性。 4 波的粒子性与概率性 无论是电磁波还是机械波,波的频率达到或超过一个临界值后,波的方向性就会明显表现出来。比如,频率很高的超声波与频率很高的光波一样,都是接近直线传播的。波的频率越高,波的方向性就越强,在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界面上,波的作用范围就越小。在金属中,原子外层的价电子可脱离原来所属的原子而成为在金属中自由地做热运动的自由电子。但在温度不是很高时,自由电子并不能大量逸出金属表面,这说明金属原子对自由电子有一定的引力以阻碍自由电子逃逸出去,自由电子若要挣脱出来必须克服这种引力做功,这个功叫做逸出功。在导体中的电流实际上就是电场力克服了金属原子的引力使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频率比较低的电磁波遇到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时,可同时驱动自由电子所处的波界面上大量的电场分子一起做步调一致的振荡运动,近而带动自由电子一起做同频率的振荡运动。就好像水波,其频率虽低,但大量水分子整体的波动却可产生强大的力带动水面上的物体一起做同频率的振荡运动。而频率很高的光波由于其方向性强,在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的界面上,光波的作用范围太小,只能驱动波界面上的一个或极少个电场分子去撞击电子,表现出明显的粒子性。就好像在水中传播的特超声波,由于其方向性强,在与特超声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界面上,特超声波的作用范围太小,只能驱动一个水分子或极少个水分子去撞击物体,表现出明显的粒子性。光波的频率越高,撞击力就越大,电子在被撞击瞬间获得的动能就越大,电子从撞击中获得的动能等于光量子的动能hv。一个电子不能同时获得两个光波的能量,若一个电子获得一个光波的能量后还不能挣脱金属原子的引力,电子获得的能量就会在瞬间消散,这导致每个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能累加。因此,光频率达不到金属的极限频率时,增加光强和光照时间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因为撞击不但改变了电子的动量和位置,也改变了光波的媒介――电场分子的动量和位置,所以,一列光波不能总是驱动同一个电场分子去撞击同一个电子,而是每个周期都随机地驱动一个不同的电场分子去撞击另一个电子,标记下每个光子的撞击点,就会发现大量光子的撞击点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大量特超声波的撞击点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可见,粒子性和概率性,与方向性一样,都是波的频率达到一定的值后才能显现出来的波的一种共性。 5 熵的加速度与宇宙时间 一个物质系统的熵反映了该物质系统的状态的混乱程度,即无序度,熵越大,无序度就越大。熵增大的趋势表现出来的力叫做正熵力,阻碍熵增大或使熵减小的力叫做反熵力。熵的加速度等于物质系统的合熵力与该物质系统的质量的比值,它可以改变熵增大或减小的速率。外界的压力可抵消物质系统的正熵力,使熵的加速度减小,熵增加得慢。例如,储存在钢瓶中的液氧,在熵增大的趋势下,大量的氧分子总是趋向于占据更大的空间,向外扩张产生正熵力。但在瓶壁的压力下,绝大部分正熵力都被抵消了,熵的加速度很小,熵变化得很慢,使得大量的氧分子长期保持液体状态,并使每个氧分子热振动的频率变得很低,热辐射很低。一旦钢瓶的压力消失,熵的加速度就会变得很大,液氧很快就会气化,每个氧分子热振动的频率都会变大,使热辐射升高。在微观世界中,可用激光产生的压力来抵消一群粒子的正熵力,将粒子束缚在一起,并使每个粒子热振动的频率降低,热辐射降低,这就是激光制冷技术。一个孤立系统的时间速率反映了该孤立系统所有的物理量(包括所有宏观的物里量和所有微观的物里量)变化的平均速率,它与该孤立系统的所有熵,包括宏观的熵和微观的熵(即总熵)增大或减小的速率相关,与熵的方向无关。而一个孤立系统的场分子(包括电场分子、引力子等各种场的分子)熵的加速度与该孤立系统的总熵速率成正比关系,所以,孤立系统的时间速率与场分子熵的加速度成正比关系,与场分子熵的方向无关。在真空中高速运动的飞船会带动周围空间中的场分子一起向前运动,这些场分子产生的负熵力会抵消飞船内场分子的正熵力,使飞船内场分子熵的加速度减小,场分子的振动频率减小,时间频率降低,原子钟变慢。飞船的速度越大,飞船内被抵消的场分子的正熵力就越多,飞船内场分子的振动频率就越小,时间频率就越低,原子钟走得就越慢。但即使飞船以光速或超光速飞行,也无法使飞船里的时间停止,更无法使时间倒退。强引力也可以抵消场分子的正熵力,使场分子的振动频率减小,时间频率降低。飞船在靠近大质量物体时,飞船内场分子的正熵力会被强引力抵消,使飞船内场分子的振动频率减小,时间频率降低,原子钟变慢。但当引力大于正熵力时,引力越大,场分子熵的加速度就越大,场分子熵减小的速率就越大,时间反而变得更快了。这种情况下,时间已不能用原子钟来观测,只能通过“引力钟”来观测。宇宙的时间速率取决于宇宙总熵的加速度,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宇宙时间对任何参考系都是一样的,同时并不是相对的,在同一宇宙时发生的两件事情相对于任何参考系都是同时发生的。 6 超光速迁移 除中微子外,目前人类观察到的所有实物粒子在真空中运动都会带动其运动方向上的场分子向前运动。当粒子的速度增加到接近光速时,粒子前方的场分子因来不及散开而被到压缩到粒子身上,密度突然增大,使粒子的质量显著增加。粒子的速度越大,场分子的密度就越大,粒子被附加的质量就越大,粒子就越难以加速,这种现像叫做光障。低于光速时,粒子的质量可用相对论的质速公式来计算出近似值,但粒子的速度无限趋近光速时其质量并不会增加到无穷大。当光障附加到粒子身上的质量达到一个阀值时就会产生剧烈的质量衰减反应,大量被压缩到粒子身上的场分子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围散开,带走光障的质量,使粒子被光障附加的质量迅速减少。此时,若对粒子加以足够大的力,使被压缩到粒子身上的场分子数大于离散数,粒子的质量仍会随着速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粒子被附加的质量越大,质量衰减的速度就越大,这导致相对论的质速关系失效。实验证明,电子被光障附加的质量达到电子自身质量(即电子的静质量)的大约210倍时,就会产生剧烈的质量衰减反应,电子被加速到光速时,其质量大约是静止质量的3600倍。当电子的速度超过光速时,大量场分子就会遭到强烈的压缩而形成场激波。光障的产生是飞船加速到光速的最大障碍。如果全飞船上的每一个粒子都产生光障,整艘飞船被附加的质量将十分巨大,飞船不但无法加速到光速,还可能会解体爆炸。怎样才能够让飞船突破光障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光障屏蔽在飞船外,并尽量减小光障的阻力。试想一下,让一亿个小珠子独立地在空气中接近音速飞行,就会产生一亿个音障,这一亿个音障产生的阻力是非常巨大的,把这一亿个小珠子拼凑成一个乘波体,音障就只在乘波体的外表面上产生,阻力就会变得很小。同理,让一亿个小珠子独立地在真空中接进光速飞行,就会产生一亿个光障,这一亿个光障附加的质量是非常巨大的,把这一亿个小珠子拼凑成一个乘波体,光障就只在乘波体的外表面上产生,乘波体被附加的质量就很小。举个实例,每个原子核都是由一定数量的夸克构成的,但一些从核子中对撞出来的夸克的质量却超过了整个原子核的质量。夸克的质量是被光障附加的,对撞的能量越大,对撞出的夸克的速度就越大,光障附加的质量就越大。夸克会像丢包袱一样把附加在它身上的质量丢掉,衰变为更轻的夸克。采用特殊的材料并设计成乘波体的飞船可使光障只在飞船的外表面上产生。理论计算表明,一艘质量为100吨的乘波体飞船的速度增加到光速时,光障附加在飞船外表面的质量大约只有30吨,不到飞船静质量的三分之一。当飞船的速度增加到超光速时,大量场分子(下转第38页)(上接第16页)就会遭到强烈的压缩而形成场激波,产生类似于音爆的光爆现象。因为,每个观察者接收到的光波都是以观察者自身的力场为载体来传播的,所以,只有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超过光速时,观察者才可能观察到光爆,而位于超光速物体运动方向上的观察者则无法观察到光爆。 7 超光速质能方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给出了低于光速时的质能方程,该方程并不适用于超光速粒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反电子互相湮灭,只下光子,根据等效原则,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相对论质能方程;拥有一定惯性质量的物体可转化为一束光波,这束光波具有的能量就是该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它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与光速的平方的乘积,即E=mc2。相对论揭示了质量、能量和光速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但相对论并不能解释光速为何不变,也就不能解释质能方程中的光速为何取c值。因为,真空光速相对于接收光的观察者恒为c,这一点有个前提条件,即光源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小于c。所以,质能方程中的光速只有在运动物体的速度小于c时才取c值。但当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超过c时,就会产生场激波,运动物体在观察者的力场中向前发出的每个光波都会被压缩到同一个激波阵中,成为一个激波量子,每个激波量子传播的速度相对于观察者都是超光速的,它等于超光速物体的运动速度v。因此,在超光速物体的质能方程中,光速应取v值,即E=mv2。 8 超真空泡效应 任何实物粒子都是由场奇点构成。粒子的速度低于阀值时,粒子和它的场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当粒子的速度超过光速并达到一个阀值时,就会产生接近绝对真空的超真空泡把粒子和它的场隔开。这与水中的超空泡相似:大量高速运动的水分子互相远离使水分子间的张力远大于斥力,从而形成具有相干结构的超空泡。与此类似,真空中大量高速运动的场分子互相远离使场分子间的张力远大于斥力,便可形成具有相干结构的超真空泡,把实物粒子(即场奇点)和它的场分隔开。因为实物粒子的惯性实际上就是场奇点自身的场对场奇点产生的压力的一种表现,所以,实物粒子和它的场被超真空泡分隔后,其惯性质量就会被空虚化。在超真空中的实物粒子,其摩尔数不变,但惯性质量却因空虚化而变得极小,只须很小的力便可获得很大的加速度,且其惯性质量不会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种情况就像在水中旋转的螺旋桨,刚开始时,水对桨叶的阻力随着转速的增大急剧增大,但当转速达到一个阀值时,就会产生超空泡效应,超空泡将桨叶和水隔开,使水对桨叶的阻力急剧减小,接近消失,导致螺旋桨空转而损毁。超光速飞船的速度达到一个阀值时,也会产生超真空泡效应,飞船在超真空中运动,其摩尔数不变,但惯性质量却因空虚化而变得极小,只须很小的推力便可使飞船获得很大的加速度,且飞船的惯性质量始K保持一个极小的值,不会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电动力学论文:本科物理学专业“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刍议 一、课程教学基本理念 第一,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全面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二,“电动力学”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除了让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思路,与其他物理学分支也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似性形象思维。第三,教学应突出探究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电动力学课程最大限度地整合,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小制作等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 二、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讲授内容应理论联系实际 “电动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课程,是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加深对所授知识的理解,更可深刻认识电动力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培养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挖掘学习潜能。要求学生能初步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电动力学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动力学理论的学习中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和物理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不是教内容,而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这种差异性来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案、计划制订、内容选取和教学评价等环节上,为教学、学习提供了选择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3.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优化教学环节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电动力学”课程知识所涉及的相关科学方法,有效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充分保证实验和实践训练质量 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实践训练,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实验课及实践训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充分利用好物理、电子竞赛等创新平台,促进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 三、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第一,针对“电动力学”是理论基础课的特点,学生必须坚持课前预习,预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即每节课突出一个主题,讲清论透相关原理知识,每个主题通过师生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师及时了解、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将传统板书、电子课件、网络和视频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如课内讲授与课外讨论和制作相结合、基础理论教学与学科前沿讲座结合、基本理论与科研实践训练相结合。 第三,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训练和各类科技竞赛。培养多样化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完成本课的预期目标。 第四,电动力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研究对象是区别于实物的物质形态,具有抽象的特征。为避免课程教学的数学化,我们将充分应用当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比如说以视频教学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再次,实验课及实践训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探究能力。 四、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电动力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适当安排指导性自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对学生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电动力学中基本理论的理解,认识和掌握电动力学原理的研究规律,开拓思路,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1.“双边反馈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由“自学”和“反馈”两部分构成,其着眼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教师由反馈来的信息而进行的有重点的讲解,使学生的能力在反复训练中得到锻炼。“自学”和“反馈”体现了学生和教师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训练过程。 2.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 建议课堂教学中遵循科学性、主体性、发展性原则,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式的方法,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针对教研室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设计讨论或思考题,以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有关电动力学问题,学习并巩固电动力学知识,开拓思路,培养科研思维。 3.提倡学导式的教学方式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教师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各自能力,从而达到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 ,渗入教师的正确引导,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素质。鼓励和指导有能力的学生进入科研实践训练,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将学生撰写的课程小论文融入教学全过程,从中选出有质量的项目进入科研实践训练。充分利用好物理、电子竞赛等创新平台,促进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 “电动力学”作为一门探究性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使他们主动获取而不是被动接受科学结论,互动思维使学生感觉电动力学发人深思,不难入门。“电动力学”与其他物理学分支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经常采用课堂讨论形式,由学生提问,在教师引导下大家讨论,总结得出正确结论。由于分析“电动力学”需要运用抽象思维,所以课堂教学应充分使用多媒体,尽量使用图像和色彩搭配,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图像。注意“信息技术”与“电动力学”课程的有效整合,这对于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可将教学理论应用到创新实践能力训练中,应用到物理、电子等各类竞赛中。 电动力学论文:浅谈电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摘要: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结合电动力学的课程特点,介绍了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明确的电动力学的地位、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研究方法,为学生学习电动力学和教师教授电动力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电动力学;知识结构;逻辑体系;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并结合电动力学的教学特点,分别介绍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明确的电动力学的地位、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研究方法,希望能为电动力学的学习与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明确电动力学的地位 电动力学主要阐述宏观电磁场理论,其研究对象是电磁场的基本属性、它的运动规律以及它和带电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见它与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之一有直接联系。由于光的理论本质是电磁理论,所以电动力学还是光学理论的基础。电动力学作为物理学专业一门理论基础课,是理论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个物理理论,即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本课程最重要、最直接的先行课程是电磁学和数学物理方法,后继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因此,电动力学要在电磁学的基础上,利用数学工具严格、定量地讲清宏观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磁场性质和时空概念的理解,获得本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为后继相关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以上将经典电磁场理论放在整个物理学中做了概括的论述,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它的地位和意义有一个恰当的认识,避免过份强调本学科的作用,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觉。 二、明确电动力学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 在课程内容体系和结构的组成与安排上,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归纳法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这两种方法是同样重要的。但是,多年来电动力学的教学大大忽视了分析归纳法,实际上这不符合物理学发展的规律。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分析归纳法所指的“从特殊到一般”就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即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的分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总结概括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上升为理论。演绎法所指的“从一般到特殊”就是由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即理论要经过实践检验,并且经过实践检验而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再指导实践。由此可见,分析归纳法与演绎法的结合正是在某一个认识层次上实践―理论―实践的全过程,同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在电动力学课程内容体系和结构的安排上,可力求从实验事实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出规律和假设,再经实验验证升华为科学理论,在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分析归纳法和演绎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原则。具体来说,对于麦克斯韦理论的讲述,是从静电场、静磁场和时变场的实验定律出发,分析在时变场情形下所出现的深刻矛盾,为解决矛盾提出位移电流这一科学假设,并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之后的大量实验验证了它是在随时间变化的普遍情形下完全正确的电磁场理论。然后以此理论为基础,讨论在特殊情形和不同方面电磁场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如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散射和衍射,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等。对于狭义相对论的阐述,也同样注重理论原理与实验基础之间的紧密结合。 在国内外,有些电动力学书的逻辑体系与上述不同。其中一类是以归纳法和演绎法并重,先详细讨论静态场与似稳场,然后用归纳法得出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后就用演绎法讨论电磁波的辐射、传播等问题;第二类是以静电场为起点,应用狭义相对论对库仑力进行洛伦兹变换,从中引出磁场的概念,导出磁场的场方程,继续推出麦克斯韦方程组,然后讨论辐射、传播等问题,基本逻辑体系仍属于演绎法范畴;此外,还有采用“逐步公理法”的逻辑体系,它以矢量场的亥姆霍兹定理为核心,对每种具体电磁场,根据实验规律对该场的源和“涡源”提出假设(即公理),然后对每种场做深入的研究,这也是一种以演绎法为主的逻辑体系;还有人采用分析力学方法,引入电磁场的拉格朗日函数,导出电磁场的基本规律等。 三、注意学习电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1.归纳法。根据有限的、特殊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和规律,归纳出在一般情况下的普遍规律。由于总是不完全归纳,所以其结论可能是对的(经得起新实验的检验),也可能是错的(经不起多数实验的检验),还可能是不完全的(被许多实验证实,但有个别例外),就需要进一步修正结论,从而得出新结论。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猜”出来的,谁猜的本领高,谁就能发现真理,这里面包含了科学家天才的想象力与严密的理论思维能力。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得出就是运用归纳法的光辉范例,它不是对静态场与似稳场的简单归纳,麦克斯韦在归纳过程中提出的两个假说(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就体现了他的天才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洛伦兹力公式是洛伦兹运用归纳法将静电力和静磁力两个公式推广到适用一般电磁场的电磁力公式。这个公式经受住了无数次实验检验,没有一个反例,因此可以相信它反映了客观真理。 2.演绎法。全部理论建立在尽可能少的几个出发点之上,把它们作为基石,然后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准确的数学推演,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演绎过程可将我们的认识从基本出发点引到很遥远的地方,从而大大开拓了眼界,同时也使得基本理论在许多具体的工程技术领域内得致实际的应用。电动力学是如此(这一点在“2”中已做论述),狭义相对论更是如此,它的全部理论只建立在两条基本假设上(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和运用四维时空张量的推演,得出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时空理论、相对论力学和相对论电动力学等。演绎法中,出发点的提出是有创造性的,只要这个前提是对的,那么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准确的数学推演所得的结论就是正确的。 电动力学论文:Mathematica在电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电动力学是电子、信息、通信、物理等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有较高的抽象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一直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难点。Mathematica工具软件很好地结合了数值和符号计算,配以直观的图形展示和动态交互,对很多概念可以具体呈现,在教学中能起到很大作用。本文以电动力学教学中的部分难点为例,探讨了Mathematica引入电动力学课程教学的应用,对两者有机结合、建立课堂教学辅助软件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Mathematica,电动力学,课堂教学 引言 大学高等教育通常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本科人才。其中理工科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并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近些年,大学普遍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数学基础不够扎实,冷门专业情况更是严重,不少学生往往因专业知识在数学计算上的复杂及相关定理、概念和过程的抽象等问题而失去学习兴趣,导致专业课的教学学习效果不够理想[1]。 基于此种情况,已有不少人把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如Matlab,Java,Mathematica等软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2, 3],使现代教学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Mathematica是一款科学计算软件,其很好地结合了数值和符号计算引擎、图形系统、编程语言、文本系统以及与其他应用程序的高级连接。很多功能在相应领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14年,它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数学软件之一。普遍认为Mathematica的标志着现代科技计算的开始,它是世界上通用计算系统中最强大的系统。自从1988以来,它已经对科技和其它领域中计算机的运用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在国外教学工作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4, 5]。从google学术搜索中搜寻Mathematica以及Education相关条目,有近十万条结果。从高中到研究生数以百计的课程都使用它,并有多本关于Mathematica教学的图书出版,涵盖多门专业教学。Karim等人[5]甚至还基于Mathematica软件开展了远程教学。而在我国,虽然教师们对于现代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很早就开展了研究,但是一直以来不够重视,特别是Mathematica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国际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和普遍使用。这从google学术检索中就可以发现,Mathematica与教育教学等词条相关的论文搜索结果还不到三千条。相关教学论文数量不够充分,内容也还很不深入,相关中文教材也处于缺乏状态,并且这些研究主要分布于大学物理以及数学分析这两门课程[2, 3, 6]。对于Mathematica在数学、物理等数学要求较高的大学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工作还未深入展开,而物理、电子等系核心专业课之一――电动力学的数学要求远比普通理工科专业高,因此本文欲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电动力学部分难点的教学工作为例,展开深入分析,力图引入Mathematica软件辅助教学,消除学生对复杂公式的畏惧感,直观准确地展示各种物理图像,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良好的进步。 1 应用 本文研究目的旨在借助于Mathematica软件将学生从复杂的微分偏微分方程求解过程中解放出来,并用图形和动画直观展示各重点难点,从而降低专业课的学习难度,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并使学生初步掌握Mathematica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电动力学是很多大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如电子、信息、通信、物理等学科。其主要内容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来由及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具体应用。此处我们以电磁波的传播为例,在瞬变条件下,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形成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单从字面描述以及电磁波方程来看,较为抽象。学生一般很难理解。通过使用Mathematica软件,我们可以将平面电磁波的传播用图1展示。从图1中可以清晰看出平面电磁波的几个特性:1,平面电磁波是横波;2,电场、磁场以及传播方向三者是相互垂直的; 3,电场和磁场是同位相。 图1是静态图,实际上,通过图2所示代码,我们还可以用动画演示电磁波的传播。图2所示代码形式简洁,接近于自然语言,这样就让学生无须较高的编程水平即可自行编写代码,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2所示代码会生成一个简洁易懂,易于操作的界面,可以通过设置循环播放,良好地演示电磁波的传播。通过“waves”按钮可以分别演示不同个数的完整波形,时间轴可以快速或慢速地动态演示电磁波的传播过程,让学生轻松理解电磁波传播过程。 除了平面电磁波在无界空间的自由传播之外,平面电磁波在两块平行板之间的传播,也能形象清晰地展示。如图3所示,此图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电磁波传播的理解,便于学生学习。诚然此图所需代码较为复杂,不仅需要相关的电动力学知识,还必须熟悉偏微分方程求解理论,此外对Mathematica软件的使用熟悉程度也有要求,学生难以短时间内独立完成,需要进一步的训练之后才可能完成。类似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后完成,作为考核内容,这样可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该软件而忽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Mathematica应用到电动力学课堂教学中,能让教学过程更生动,促进学生学习理解。 2 结束语 当前我国大学专业课教学中,数学分析软件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薄弱的数学基础与专业课较高的数学分析要求是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本文着力于解决由学生薄弱的数学基础和抽象的专业概念所引起的在专业课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开阔视野,并培养学生利用工具软件的能力。从而可以将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数学问题交给专业数学分析软件Mathematica来进行,学生只需掌握基本的数学原理,了解相关知识,配合Mathematica丰富的互动界面和图形显示功能,就能达到更充分更深层次理解内容本质的目的。本文重点有机衔接了电动力学与Mathematica软件,通过Mathematica在电动力学课堂教学上的使用,达到加强基本理论教学,扩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的发展动态,并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避免了学生过于依赖该软件而置数学于不顾的情况。对于电动力学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建立一系列相应的数值程序,进而开发一个系统性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这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电动力学论文:光和真空光的波动―粒子性质与通过电磁理论和量子电动力学连结的真空 由于光在人类生活中起的作用太重要了,人们对于光的研究从公元前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就已经认识到光沿直线传播。公元前三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就出版了“光学”一书。迄今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完全地理解了光的行为以及它所遵从的物理规律。但是,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与真空的关系是什么,仍然没有完全理解。 由麦克斯韦方程组组成的经典电动力学明确地告诉我们:光是电磁波,并引入了真空的概念。而量子电动力学则认为光由光子组成,而不关心光子的频率带来的概念性问题。量子电动力学预言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所谓的真空,真空具有无穷大的零点能,不断地发生着各种虚过程,而且目前已经发现了它们都具有可以观测的效应。不可回避的光同时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属性,以及光与真空的相互作用,仍然没有满意的解决。 这些论题都是从以前发表的许多成果中抽取出来的,这些成果都列入了参考文献中。关于光子矢量势及它与真空的关系的看法和陈述都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些问题,给出一些提示和答案,并期望进一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以便改进我们关于光与真空实质的认识和理解。 全书内容分成7章:1. 引言;2. 历史的回顾和实验证据;3. 电磁波理论的基本原理; 4. 从电磁波到量子电动力学; 5. 理论、实验和问题; 6. 电磁场量子化过程与光子的矢量势的分析、非局域光子的波动与粒子表示和量子真空。7.结语。 本书作为一部专著,根据论述需要精选内容,深入浅出地清晰阐述,推导尽可能详尽。每一章末都给出了参考文献便于查阅。本书特别适合于对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感兴趣的高年级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以及教师选做专题参考书。 丁亦兵,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电动力学论文:电动力学中的理论物理思想及教学策略 摘 要:该文讨论了电动力学中的理论物理思想及教学策略,理论物理思想包括理论的基本原理、数学方程的建立以及理论物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学习策略。 关键词:电动力学 理论物理思想 教学策略 电动力学是研究电磁现象的经典的动力学理论,它主要研究电磁场的基本属性、运动规律以及电磁场和带电物质的相互作用,电动力学是在电磁学基础上更系统、更深入、更严密地进行阐述的理论体系,是高校物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在普通物理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的一门理论基础课。这门学科与电磁学、近代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相关学科联系紧密,因此在物理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电动力学课程的内容包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这是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里程碑作用的两个物理理论。普通物理的逻辑体系是:实验定律理论,是一种以归纳法为主线的知识结构。电动力学是它属于理论物理范畴,是以麦克斯韦方程组,分别讨论在静态、时变态、含源区、自由空间等不同条件下电磁场的空间分布和运动变化规律,其逻辑体系以演绎法为主。因此电动力学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的理论物理思想,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物理思想展现并传授与学生,如何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 电动力学中的理论物理思想 电动力学同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则属于理论物理范畴,它们的科学体系是建立在基本原理之上,例如理论力学中的虚功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热力学统计物理中的等概率原理、电动力学中的麦克斯韦的两个假定。理论物理由这些基本原理得出数学推论形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方程方程,方程的建立描述着着物理规律。例如理论力学中有哈密顿正则方程、量子力学中有薛定谔方程。电动力学中有麦克斯韦方程组、热力学统计物理中有刘维尔方程等。因此,理论物理科学体系建立需要我们提出合理的假定,这些合理的假定正是物理学的创新之处,所以学习前人的提出假定的过程就是学习如何创新的过程!这一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必须在教学中体想出来。尤其是在电动动力学当中,科学家在建立理论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创新的过程。例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规律后,人们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动生电动势,这可以用电荷受到洛伦磁力来解释,是洛伦磁力提供了非静电力。但是无法解释感生电动势,因为不明白是哪一种力提供着非静电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麦克斯韦提出了合理的假定,他认为电荷既然可以运动,肯定受到了电场或磁场力的作用,磁场力显然不可能,所以只有电场力,但是电场力必须是非静电力,因此麦克斯韦提出存在涡旋电场,这个涡旋电场来自于变化的磁场,显然体现着一种创新思想。还有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正是人们无法解释麦克斯韦方程组与伽利略变化的矛盾的时候,还有对“以太”的是否存在犯愁的时候,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2 教学策略 认识到了电动力学课程的特征,体会到了电动力学中的理论物理思想,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通过物理学中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介绍现代生产技术实践对电动力学学科的新进展。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应当密切联系最新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对于电磁波辐射的危害,科学家们已经做出了大量的实验以及临床证明,证实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利用自己的科研经验和成果,启发学生走向科研轨道。坚持进行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注意从教学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让学生作为毕业论文完成。注重带有普遍性的方法与近似方法相结合。比如电动力学种求解静电场的普遍方法有拉普拉斯方程法,但是也有近似方法比如电多极矩展开。近似方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大量运用于物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之中。该方法可解决一些还不能严格求解的问题,可使一些能求解的问题得到简化,还往往能很好地适应生产实践的需要。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在一些具体的数学推导中也紧密结合物理分析,这样不仅能理解每一个数学结果的物理含义,而且有时还能简化数学运算。从物理上获得数学方程的解,如计算点电荷格林函数,就可以从物理上获得。实践结果表明,这样做不仅对问题本身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而且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3 结语 电动力学是电磁学的后继课程,它属于理论物理范畴,它由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不同条件下电磁场的空间分布和运动变化规律,其辑体系以演绎法为主。所以广大学习物理课程的大学生更应该充分重视电动力学、学好电动力学,这不对学生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理想模型和数学语言来求解各种问题,更要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的学习作风、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的促进作用,而且为以后解决各类问题培养能力。当学生一旦掌握了这门课程并学会了研究它的科学方法时,便会产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电动力学课程的科学体系以及教学策略,不仅适应于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还很容易推广到其他理论物理课程上,让学生在大学四年不仅获得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毕业后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意义 高中阶段的语文是学生学习历程中非常关键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言应用技巧与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就是传统文化教育,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意义,提出了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对策,并提出了渗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此来为国内高中语文教学提供理论借鉴。 一、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构成我国整个文化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语文不仅可用于生活与工作中的交流,还可用于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从整体上看,高中语文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现代化的持续进步对传统文化形成的压力。最近几年,社会进程的持续发展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且愈演愈烈。而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后者的意识,从而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的追随者,为传统文化“解压”。其次,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传统文化都蕴含在具体的人物故事或典故中,而这种形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主动性。最后,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积极面对人生,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通过对名人事迹的学习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途径 新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应发挥自身特征与优点,宣扬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将学生素质的培养与积极心态的发展结合起来。 1.学习教材古诗文,增添传统文化色彩。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编著人员专门设置了古诗文这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俗语、饮食、服饰以及古言古训,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理解透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寓意,感悟其中的思想或感受,并在课堂上进行补充与说明。对此,可咀嚼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品味其中的文化意蕴,将精深的传统文化彻底领悟,再传授给学生。 2.依托课堂平台,领悟传统文化内涵。语文教学不仅是单一的知识讲授、应用以及写作技能的培养,而且更关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所以,语文教学中应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使学生可以了解、积累以及领悟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创造浓厚的文化气氛,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浓厚的传统文化环境中更好地吸收文化精华了。 3.课外阅读与实践,探究传统文化精神。研究资料表明,课外阅读与实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渗透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使学生自学感悟、继承传统文化的目标。对此,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摘抄经典文摘的习惯,把文化和实践进行紧密连接,以此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三、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 高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个环节互相协作、配合,共同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所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中必须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 1.提升全民传统文化素养。国内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在这一历程中,它受到了政治领域的否定,也因为人们不断变化的思想意识而逐渐发展到了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边界。现阶段,宣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发展为了缓解社会压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全民族应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定位,明确其重要功能,而这正是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 2.注重母语的社会地位。汉语是华夏儿女的母语,同样也是深厚的中华文化得以弘扬的基础。而语文的教学效果与水平和国民素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意义所在是人们众所周知的。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时期强调英语学习,更需要明确母语的合理地位,重视语文教育,以此确保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良好渗透。 3.提升教师自身认识与修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作用绝非只是教学过程的引导与组织,也应发挥文化的传播与应用作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与理论知识储备,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自身传统文化意识与素养的培育。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教育的地位日渐提升,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也逐渐发展成了现阶段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相关主体的协作与配合,例如全民提升文化素养,全社会重视母语的社会地位,教师通过提高自己对文化的认识,以此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张丽霞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第二中学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高中语文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表现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高中语文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创新与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情感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人格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三个方面探讨了语文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育思想;人格;情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教育思想,高中语文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创新与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人为本,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个性都得到展现,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思想是尊重生活本源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生活提供给人们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世界是直观和丰富的,是人们生存的基础,生活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实现生活化的回归,把教育重返生活,丰富生活。例如,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课后教师让学生收集三国故事,整理生活中与三国有关的成语典故,开阔学生思路,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抓住课文的关键,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加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在教学活动里要清楚语文源于生活。像流行歌曲、春联、广告词、电视作品等语言都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充满智慧和魅力,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里欣赏语言文字的优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引来源头活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老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要想让学生领略语言的精彩,提高语文能力,需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投身于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如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培养学生的探险与创新能力;《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青少年恋爱指导书,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情感;《昆虫记》提供给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机会。教师要挖掘名著与生活的关系,发挥文学作品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二、情感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感情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失去情感语文教育就失去了灵性,情感教育是心灵碰撞的教育,学生感化、陶冶中升华品格。通过语文教学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心灵,语文教育肩负着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双重任务,语文教师要以情激情,为学生创造一个情感世界,塑造学生的心灵。语文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寓教于情,声情并茂,例如,《琵琶行》教学,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偶遇一琵琶女,落魄的境遇使得二人成为知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笔下的画面,学生在想象中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情感,体会诗歌的社会意义。学生的心灵为之感染,体会诗歌蕴含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领略诗歌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例如,《长江三峡》课文词语优美,描写了波澜壮阔的三峡景色,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雄伟瑰丽的三峡特色,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以及自豪与喜悦的情怀。通过体验三峡的美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人格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优秀文化的感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朱自清认为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人格培养,对学生进行自尊、自强、自立的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不屈不挠的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而努力读书的意志,构建和升华学生完美的人格。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教育思想,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高尚的品质,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作者:赵静 单位:河北省南宫中学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中包括了大量的人文精神,教师在高中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和培养是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剖析了人文精神的含义、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现实状况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在不断普及素质教学的大背景下,学校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高中语文中是一门饱含人文性的学科,其中蕴含了大量的人文精神。这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文化底蕴的提升意义非凡。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就是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不断深入人文精神的讲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理性内涵和感性内涵两大方面。人们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被称为理性内涵。而感性内涵则包括对人的基本尊重、关怀及爱护,还包括对人的包容和理解。高中语文是一个对学生灌输人文精神的很好的载体,也是一个向学生传播人文思想的好时期。因此,在高中语文中开展人文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二、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情况 近几年,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育主要把侧重点放在了对考试重点的讲解上,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教育内容偏离了教学的本质,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打击,又是对学生学习重点的误导。需要尽快改变这个现状。 1.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高考已经成了大家学习的最终目的,一切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学习的目的已经完全被扭曲。语文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也逐渐被大家所忘却,高中所学逐渐失去了本身的色彩,学生拼命学,老师拼命教,只是为了高考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高中语文教学的功利性也越来越强。 2.考试策略的重要程度超过知识品位 语文教育现在变得越来越枯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阅读理解和作文已经代替了字形、字义、句子成分、段落结构、文章语法、修辞逻辑等这些传统的语言学习。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战胜考试,取得高分。而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在考试中能拿到高分也变成了教师与学生的最关注的焦点。对文章意境的感悟、对作者情怀的共鸣等人性深处德与美的探究和领会也被“排除法”、“归纳法”、“删减法”等应试技巧取而代之。 3.学习的主要目的被应试教育代替 虽然应试教育在教育模式中不被认可,可是学生、家长和学校却依旧热衷于如何能够更好的应付考试,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些学习方法的研究。把死记硬背、划重点、做真题、背范文等作为学习语文的制胜法宝,完全忽视美育和德育的重要性。语文学习已经失去了本身具有的美感,彻底的沦为了应试的工具。 4.语文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不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很多高中语文教育都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记忆、理解、概括等,忽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爱好,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致使语文的工具性特征更加明显,忽视人文教育特征,从而使语文丧失了本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使语文逐渐沦为了一种应试的技巧,丧失了本身所具有的人性之美、人文底蕴。当前,虽然人们在口头上承认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实际上仍然没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丝毫没有改变归纳总结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的积极性。这些机械性的做法,不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化和思想修养,只看重短期分数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完全忽视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1.重视人文科学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位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学习标准答案,根本不重视对于学生寻找非标准答案的能力。很多学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无法真正体会文章的真谛,无法从更深层次去解读文章。转变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以人为本和科学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要以人文科学教育为根本依据,开创新的教学体系,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文化素养。 2.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不仅仅要多多阅读,而且还要有选择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多多发现别人的可取之处,借鉴别人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多多吸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才能更快更好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及精神品位。课堂外的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精神视野,而且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基础,并且还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语文修养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 3.让人文精神贯穿整个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在语文人文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人文精神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快地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营造一个轻松平等,渗透着人文精神的教学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又培养学生人格的完整性。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也可以更快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肖桂萍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高中语文教育看初中文言文教育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无数的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传唱千古,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可到了今天,文言文却成为莘莘学子口中的青橄榄,虽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却难以忘却。许多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就如同学习“第二外语”一般感觉艰难晦涩,谈“古文”色变,大部分学生既不能举一反三,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不能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只为考试而学习,以致到了高一年级,许多学生很难适应高强度的文言文教学,文言基础知识更是一片空白。初中、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断层,很难做到“无缝对接”。 为了做好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笔者深入几所初中学校随堂听课,与师生交流,逐步了解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特点。具体概括如下: 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对一些令许多学者、专家都感到困惑的文言词语也不放过,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字逐句地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教师是“独霸课堂”,喋喋不休,出现了“媳妇(学生)懒,婆婆(教师)勤”的现象。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更不知“反三”的结果。 以上现象,与高中文言文教学是很不和谐的。 首先,高中现行教材所选的课文,无论从文言课文本身数量、篇幅、难易,还是从课时安排来看,客观上要求学生有较为扎实的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 其次,从高中文言文课堂操作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要会看注释,会使用工具书,会根据上下文或其他相关知识揣摩难词难句的含义。 再次,从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的测试要求看,选文都出自课外,虽然考点的相关知识与课内密切相关,但是不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不重视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迁移,学生是难以取得好成绩的。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显然,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上述问题,是不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也势必造成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要改变这种现状,给初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注入生机,笔者认为,可以实施以下策略: 1.在目标确立上,实施“两手抓”策略 曾经有人把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看成是文言文教学的“本”,笔者无意去论辩孰“本”孰“末”的问题,但始终觉得学生学习文言文,一要对文章词、句的含义有基本的理解,二要对文章能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一味强调前者,放弃后者,则是放弃了文言文教学的文学性。作为语文教师,要确立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 2.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授渔”策略 首先,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讲的目的是促使知识类化,或使学生进行常用词的积累,或让学生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从而触类旁通。就某篇文章而言,教师要“讲”的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做到因文施教。 其次,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直述规律时,例如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提宾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语法的差异、词性的变化以及古代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再次,学会摘录。“不动笔墨不看书”,课标要求学生“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等。在粗知大意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3.在教学手段上,实施“诵读”策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给学生以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指点;每次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子,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每次诵读,要求学生要边诵读边意会,力求学生沉浸在文中所创设的意境中,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4.在能力培养上,实施“迁移”策略 首先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迁移的方式常有两种:一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主要从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方面迁移,比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主题相近(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等等,都可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 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后,应注重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1)注重古今对比联系。讲古文不但要讲古文中的人和事,还要联系现在的人和事,让古人和今人对话,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觉得古文中的人和事“远可在天边,近可在眼前”,从而使文言文与时代相通相连,便于学生理解记忆。(2)补充必要的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学古文应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如古人的姓名字号、衣着服饰、饮食习惯、典章制度、天文历法等。(3)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 5.在知识积累上,应重视“课外阅读”策略 “立足课内,向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所以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变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能真正主动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教师要有计划地找一些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迷上文言文。教师须在关键的地方给以点拨,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这样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能真正形成。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高中语文教育中融入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又叫“磨砺教育”,是指在困难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摆脱困境,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挫折教育的目的是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体魄,以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现代的高中生中很多人都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的脆弱的“蛋壳心理”,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高中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西方教育家也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认为“教育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巨大魅力,而且应利用语文课涉及文化、道德、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知识的有利条件,进行心理健康渗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品味优美的文字,还可以获得文字背后的哲理思辩、历史探究、心灵叩问。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用语言的魅力来健全学生的人格。 一、教学中的教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 教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就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抗挫折教育资源,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教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敢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不论哪种版本的教材,都有大量可以挖掘的素材。教材让我们有了与伟人对话、触摸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灵魂的机会。 1.运用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坎坷经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教这类课文可以以人物的坎坷遭遇,以及与伟人的心灵碰撞为设计重点。如教《史记》,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走近司马迁,知道其人其事。在《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中都有这样一段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今中外很多大文豪多历尽挫折才立书著说而名垂千古,司马迁堪称典范。把《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合读,则可见司马迁的坎坷经历、远大志向和执著精神。司马迁出生史官世家,受到良好教育,年少壮游,继承父志。然因替李陵辩解,草创未就,横遭宫刑,囚禁狱中。“最下腐刑极矣”,它是个大辱,污及祖先,见笑世人。司马迁“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几乎断送性命。他“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受尽痛苦屈辱的折磨。但他为了文采表于后世,忍辱负重,幽而发愤,最终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双脚瘫痪,从一个正常人变成残疾人,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心情苦闷,精神绝望,甚至想到死亡,但他终于站了起来,参悟透了生命的价值,成了著名作家。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作者的挫折、苦难,以及如何面对苦难来展开。扣住文中“荒芜—并不衰败—生命律动”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些景物与作者的关系。解读景物就是解读苦难、解读生命,文中的景物尽管卑微却生命依然顽强,人生亦如此。作者从景物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悲苦,以及洋溢着的活力,重新获得了生存的勇气。史铁生用自己的苦难,以及对生命的真切的感悟提高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激发苦难是命运的造就,是听凭偶然,不能因为苦难而选择轻生,关键是人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苦难及承受苦难的能力。“痛苦是所没人愿意报考的大学,然而毕业出来的都是强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笑对厄运,以一颗火热的心珍爱着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成功人物的成功史,几乎无一例外是他们与苦难和厄运斗争的历史,他们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气概永远激励着我们。 2.充分运用作品蕴含的哲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运用作品中具有哲理性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能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王安石游褒禅山悟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官至参知政事,几番浮沉,离任回老家途中经过褒禅山,处在人生低谷,仍强调一个“志”,从而达到了非常之观的境界。王安石就这样坚韧不拔地挺进在人生路上,遇到坎坷不轻易趴下,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北宋卓越的政治家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现代散文选读》中刘亮程的《寒风吹彻》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挖掘,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经受寒风吹彻,无法逃避,面对贯穿一生的寒风,卑微的生命个体在残酷的现实中有点无可奈何,但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苦难。面对人生的凄凉与悲苦、孤独与无助,我们需要一点温暖,只是这温暖来自我们自己。 《唐诗宋词选读》中,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人生风雨,一个“轻胜”,一个“任”,坦然、旷达胸襟顿出。各类教材中均有许多这样富有思辨色彩的点睛之笔,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难得的素材。 二、教学中的疏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 疏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就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写随笔、作文,以及感受自然美等方法使之排泄释放不良情绪,并借此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宣泄、心中郁积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写作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而欣赏自然、融入自然,同样能排遣郁闷,从而获得美感。 1.通过命题或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2004年全国卷高考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辩证分析挫折与痛苦的关系;《非走不可的弯路》、《那个冬天》、《面对红灯》、《独自面对》等都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和挫而弥坚的进取精神……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写作练习同时也是心理的历练,能使学生对人生、挫折有更深的认识。 2.指导学生坚持写随笔,建立学生心理保健的一条“绿色通道”。 学生在随笔中可抒写心灵自由、内心独白,为自己的心理通畅开了“绿色走廊”。学业上的沉重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与父母间的冲突与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而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在随笔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而教师也可通过随笔这扇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挫折教育提供有益的线索。 3.引导学生崇尚自然、回归自然。 崇尚“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中国古人把自然界看作自己的情感世界。处于物的挤压下的现代人渴望返身大自然去寻求精神抚慰之所。自然永远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永久的审美领域。我们应置身自然,“把自己完全沉没到事物里去,并且也把事物沉没到自我里去”,达到物我交融与统一,陶冶性情,在自然中释怀。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探索高中语文教育教学 摘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会反映到教学活动中,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个人知识建构的倾向,而如果教师引导得当,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知识框架的建构。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去探讨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厚重的理论基础上的,没有严格和科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就无法发展到今天,也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育之上需要理论,而在理论知识则需要方法论去解析,最后在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手段上。也就是说,高质量的教育,是通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的。高中语文教育也是如此,没有良好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教学活动就会显得苍白,这也是为什么存在教育理论的原因。而当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进行教学时,也必须要在符合一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如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进行。所谓建构主义,其实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关于知识与学习的理论,主要研究什么是认识以及个体如何认识的问题。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教育就会存在不同的取向,如教师与学生的知识观、学习观等会存在差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建立在个体对事物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在素质教育观下,发挥教学双方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题中之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的方式进行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下是笔者在建构主义下的一些教学方法探索论文下载: 一、强调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 所谓学习,其实就是对自己尚未清楚或者了解的事物进行探索,从中学到相关的知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面对陌生事物的情况下进行的,特别是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处于个人意识的觉醒时期,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但是这种主观色彩往往会被应试教育所压制,因此,在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在个人知识结构的组织上,缺乏主动性和意识,这样的知识框架不是僵化的是就极易散架的,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下,应该要注意对学生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而这就涉及到本文所讲的建构主义,也就是“怎么认识”的问题。对高中学生而言,如何去认识问题,是学好知识的关键,而学好知识的关键就是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对高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引。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课本及自己对事物的观点权威化,不要给学生“老师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观点”的想法。如,教师在讲解《离骚(节选)》中,会对屈原的人格给予强烈的正面解析,教材本身也是对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正直人格进行赞颂的。但是,如果教师把这样的观点,强化输出到学生那里,学生就会失去自己的观点,就会认为课本上和老师,及一些练习资料中,都是这么说,然后答案就是唯一。教师应该引导学进行个人思考,学生从个人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解读,去认识的现象一定要重视,如有学生问“如果屈原得到重用,那楚国就会强大,那在当时的情况下,楚就会侵略其他国家,此时,生灵涂炭,屈原是否想过?”或者有学生问“屈原投河而死,始终也是愚忠。”对于这样的个人见解,教师是不应该否定的,毕竟这是学生建构个人认知的前提也是开始,对学生个体思考能力帮助极大。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把各种观点进行融合,对问题进行两分法处理。这样学生在得到个人思考的同时,也在建构个人认知方法,也吸收了他人的观点,这无疑是帮助学生建构个人知识体系的良好开始。 二、鼓励学观察生活,从生活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知识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而要学习知识,就得从根基做起,就得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的观察和认知中,去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积累个人认知的素材,这是学生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去看待问题的,解决“如何认识”的关键。语文,不是问题教学,但是,语文却是充满想象,也充满疑问的学科。对语文而言,自由和开放是其特性,语文不像其他学科,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答案之分,很多时候只是认识深浅和是否合乎道德伦理之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语文知识开放化,就必须保证学生认识基础的多样性。也就是说,教师为了让学生避免模式和教条化的学习,应该让他们从个人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从个人生活视觉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认知的方向。但是,前提是教师要进行正确的指引和制约。如在学习《我的五样》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把文本内容当成参考向学生进行解读,而不能以“模范”、“典范”的角度出发,这样会抹掉学生个体意识,也会让学生的知识构建模式化,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从中自身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思考,观察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以此确立个人生活和学习目标,确立个人认知之上的“未来计划”。 总而言之,在建构主义之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体验和意识,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而且具有个性特征的知识结构,唯此,才能真正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新解构主义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育现状探析 有一个令所有高中语文教师尴尬的现象――在“诗圣”杜甫1300诞辰之际,不但没有出现神圣隆重的纪念仪式,而且出现了一个被称之为“杜甫很忙”的以涂鸦杜甫画像为乐趣的现象级运动。虽然事后证明这场运动有幕后力量的推动,然而这场运动并非完全依靠幕后力量的推动能够实现,它极明显地表现为迎合了目前的社会思潮,故而迅速地声势巨大。同时,“杜甫很忙”作为一个目前高中语文教育的典型缩影,由点及面,可以想象目前高中语文教育的尴尬现实。 一、新解构主义和高中语文教育的关联 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哲学思想。解构主义在欧洲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二战毁掉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以理性和科技建构的美好世界。然而回溯战争的原因,发现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根据理性的推导和科技的进步一步步毫无破绽地结构而成的。所以,德里达们发现了逻辑的荒谬,并从语言学人手开始解构现实社会。 德里达提出解构主义的切入点是语言学,这是解构主义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关联点之一。解构主义认为语言结构本身没有意义――所谓语言结构通俗言之就是文本和构成文本的语法。因为文本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总是存在差异,“所指”是作者通过文本试图表现的意义,“能指”是读者看到文本认为其表达的意义,两者之间存在差异,那么文本对于作者而言无法精准表达其思想。换句话说,解构主义始终坚持文本解读的多元性,而文本解读的多元性正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趋向之一。文本解读多元性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反中心论和反权威,这恰恰是解构主义的精神核心。解构主义并不注重文本解读中的逻辑,他更侧重于读者对于文本的直觉感受,强调读者在文本能指中的自由。 文本解读多元化在原则上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多元化带来很多问题。首先,它使教师在文本解读中丧失了权威地位,而在基础教育中,教学的实施高度仰仗教师的权威性。一旦教师在文本解读上的权威性丧失,那么教学过程必将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如果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师生地位的调整可以解决的话,那么下面一个问题似乎是个死结。高中语文教育在目前来说是集体化的,并不是个人阅读感受的状态。文本解读多元化,必然会出现彼此差异乃至矛盾的解读,这种争议本身可以通过逻辑证明来判断对错,但是文本解读多元化是重感受轻逻辑的。反过来,由于文本解读多元化无法使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主导者的教师裁判对错,教师会进一步丧失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性,教学过程会更加无序。 更何况,目前高中语文的承担的并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学的教学任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历史传统使它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文本解读过程本身就是思想教育的过程。为此,教材编订就带有主题限定,文本解读是一元化的。为了达到文本解读的一元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逻辑矛盾混乱。同时,教材编订者又希望学生服从自己的权威解读。如此循环,更加引起学生的反弹,反权威和反一元论在高中语文教学实施中更加明显。 目前高中语文教育的三个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育长期低效。文本解读多元化е露嘀止鄣愠逋唬缺乏逻辑证明和理性思维。 (二)学科地位尴尬。“杜甫很忙”即是明证。这是由于高中语文教育长期低效引起的,同时又是由于语文教育中学科权威性丧失引起的。 (三)语文教材知识体系混乱。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同时又是教材编订缺乏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和逻辑导致的结果。 看似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高中语文教育处在一种典型的解构主义背景下。语文教育试图寻求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精神的建设性成长,但是它正处在一种破坏性的背景结构中。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逻辑已行不通,更何况语文学科作为具有强烈价值观训练的学科,无法脱离主流社会思潮的存在。当社会主流思潮是以戏谑、恶搞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解构主义思潮的时侯,语文科学绝难成为严肃的结构性的建设力量,它只能以“恶搞杜甫”“调侃经典”和“胡改乱编”等表现方式对社会思潮亦步亦趋。 二、“打碎――叠加――重组”。高中语文教育模式的发展过程 解构主义因其寄生性而遭到保守批评家的诟病,而德里达自己的论述本身互相矛盾之处甚多。解构主义的问题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破解。一切关于解构主义的文本都是用德里达们自己竭力反对的结构性语言表述的。用结构主义的文本阐述解构主义来反对结构主义,这是本身就是自相矛盾。所以,德里达之后的解构主义哲学家们提出了“打碎――叠加――重组”的过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集中教学,思想灌输,文本工具性训练等固有结构已经在现实上支离破碎,进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诞生的一种教学结构。 但是,新的教学结构诞生在目前的教育背景非常困难。首先,社会价值观已经形成解构主义思潮。一切反主流、反权威和反经典的言行会迅速被社会接受并流行。高中语文教育很难在解构主义背景下独善其身,由破而立地诞生新的语文教学结构。 其次,新的高中知识体系和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脱离。高中语文教育是以现代汉语知识体系阐释文本。例如,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强调各种语言活用和语法结构,是典型的以今译古。但是,现代汉语作为创作语言不足百年,语法知识体系极不完善,用现代汉语知识体系解释白话文文本已经举步维艰,更何况以今译古。高中语文的知识性不完善并有逻辑冲突。要建立新的高中语文教育结构,就要先建立新的高中知识体系。而建立新的高中知识体系,并不是高中语文教学实施者能够实现的。 其三,高中生并不具备独立阐释文本的能力。 高中生并不缺乏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但是高中生对文本解读更多的是感受,不是逻辑和理性的思考,更不能形诸文本。即便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观点的争吵而不是思想的交锋。在个体思维能力成熟之前,很难形成新的有效的教育结构。但是,个体思维能力可以训练,所以这一点上,并非是不可解决的。 毋庸讳言,高中语文教育并不尽如人意,一切技术性问题背后都是思想性问题。高中语文教育现状很明显具有结构主义思潮的特征,希望高中语文教育可以按照“打碎――叠加――重组”的步骤发展,最终产生新的语文教学结构。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盛泽中学。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从博客和微博异军突起,再到微信风靡移动通信设备,新媒体已经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交流信息和思想的主要渠道。高中语文一直以语文教材为主要蓝本,并同时借助相关的阅读学习教材、校本教材,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相较于传统的阅读载体,新媒体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空间、便利和个性化选择。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思考新媒体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为他们的高考、甚至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新媒体是语文资源开发的主要平台 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便利性和迅捷程度,以及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平台,以信息的丰富性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就高中语文教学资源而言,很多专业刊物的网站APP、专业的教育网站等可以充分满足教师对语文教学资源的需求。比如,微信成为大家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每到中国传统节日,微信上关于节日的诗歌就非常多,基本囊括了相关节日的诗歌名篇。语文老师如果充分利用这种契机,比如中秋节发动大家以微信上的诗歌为内容举行一个颂诗会,大家就在微信群里通过朗诵等形式参与。这样既能提升节日的文化气氛,更重要是,还能通过这种形式充分利用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诗歌,关键就在于要诵读,如果仅仅是把节日的诗歌转发给学生,他们可能会看一遍,但很可能不会把每一首诗歌都背下来,更谈不上赏析。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资源,不仅仅是搜集材料,更重要的是利用平台消化材料。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在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普及,我们已经习惯了运用互联网来准备材料、辅助学习、获得更加丰富的资讯。但新媒体的出现则将这种单纯的个人的资料收集推向到一种借助平台的资源共享。所以,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已经是一种复合型的资源开发。第一,新媒体时代的资讯分类更加细致,利用起来更加便捷,但也正是如此,对资源的开发平台的利用开始超越单纯的材料收集而走向集合型开发。比如,关于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等相关内容,现在手机上只要下载了高考作文类的相关网站,则有非常多的经验总结,既体现了高中语文教材所要求的议论文写作的系统性,又体现了议论文写作的经验总结的全面性。第二,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平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本身与新媒体的技术平台发展相关,因为媒体技术平台从以前的电脑,发展到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这无疑加快了资源平台的整合力度,以及大众对资源平台的使用便利性。因此,语文教学资源现在已经呈现了多元发展态势,让教师在搜集资料、整合资源方面更加容易便捷;而在与学生互动共享资源平台方面,新媒体也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渠道。这是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从技术层面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资源开发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策略 面对新的资源平台,高中语文教学对所需资源的开发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在纸质媒体占据主流的时代,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可能就一两本参考书以供参考,相关阅读资料也很难按照自己的设想发放给每一个学生。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这个局面。信息化集约发展的当下,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重视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提高大数据时代语言资源的筛选、利用,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海量信息更加考验教师的整合能力。多媒体、大数据时代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资源以几何级增长,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资料也是浩如烟海,老师应该选择哪些阅读资料、选择哪些文本分析文章、选择哪些相关的经验分析和知识总结,然后和学生分享,这不仅考验老师如何能更全、更广地收集资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老师有更强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够真正做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通过自己的细致和专业的甄别,更好地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以精练的、简要的、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的形式和学生分享。比如,关于如何做好高考作文复习的文章、经验分享可谓汗牛充栋,那么,老师如何选择那些更加科学有效、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能力特点的东西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考前作文复习,这是对老师整合资源能力的一大考验。 第二,资源的共享考验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管理能力。高中语文的知识体系本身就呈现多元化状态,这使得新媒体时代语文资源在各种媒体平台上碎片化呈现,要将这些碎片化的、专门性的语文知识进行针对性地整理,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之中,并且及时、高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共享,这是对语文老师教学创新和教学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比如,关于经常使用错误的成语,这在多媒体平台上面经常被大家所转载,语文老师如何将该资源信息及其与教学相关联,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达到对学生词汇学习的有效辅导呢?这是一个问题,它不仅仅是资源的利用,更重要的是从资源的利用中看到老师的教学方法革新。比如,就这个问题,我的做法就是,每天上课之前来一个词汇练练看,每天一个容易使用错误的成语与一个高考高频成语,让学生简要讲述这个成语的故事,并准确地造句。每天一个学生来完成这个项工作,把这个环节当成上课之前的热身活动,就像以前上课之前先唱一首歌一样。 第三,要将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融入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之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是重要实践,也是持续改革的重点项目。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恰好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资源。比如,语文教学中关于小说艺术的讨论,以前可能主要依靠参考与老师的语文素养,但现在还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富集性资源,对这一主题的教学进行多元化推进和深化。在鲁迅的《阿Q正传》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网上下载几篇典型的、有分量的小说艺术分析的文章,通过微信、QQ共享等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周末空闲时间阅读,让后专门安排时间开一次小说艺术的讨论课。帮助学生确定了主题和材料,节约了他们时间,且也具有相对的指向性,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 第四,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媒体时代为我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老师的工作在于将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以全面提升学生兴趣。比如,老师可以关注《诗刊》等相关的诗歌刊物、《当代》《散文》等小说、散文刊物的公众号,那些图文并茂的材料更新速度快,可用性强。将哲学材料用于教学及其相关的语文活动中,对提升学生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媒体时代语文资源的富集,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更多便利与可能性。充分利用资源,是语文教师真正“翻转课堂”的重要举措。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浅谈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要辩证认识文学素养及传统文化渗透双重职能,促进语言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统一协调发展是新课程教育最新要求。现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语言文化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度较低,实际教学目标功利化,缺乏对传统文化教学内涵的考量,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学目标设定,习惯于按照既定计划教学,严重倾向于应试教育而忽视传统文化教学。造成如此教学窘境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辩证统一的认识语言文化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在联系。鉴于此,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透过分析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进而简要阐释了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策略。 关键字: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育 渗透 一、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传统文化应用能力较差 高中语文教学中,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的主要是古文教学。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功利思想的束缚,古文教学的重心无关传统文化渗透及审美关照培养,而仅仅与考试成绩挂钩。因此部分教师急于求成,在学生缺乏古文必要知识的情况下,生硬的向学生灌输有关古文知识,这样的教学策略必然不能促使学生对古文知识融会贯通,自然的对传统文化的体味也相对不足。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本身就存在局限性,那么我们更不能苛责其对传统文化进行高度的应用。因为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充分认知情境下,责求对其应用与缘木求鱼无异。譬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文章阐释了大量的传统习俗,所谓“修禊事”、“流觞曲水”等,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不曾接触的,因此学生虽然能根据解释大抵知晓其意,但是也很难保证对其领悟透彻,加之这些本身离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对其应用也更难以实现。总而言之,由于缺乏对古文的深入探析,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较低,因此也就降低了其应用率。 2.教学实际缺乏传统文化熏陶 高中语文想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需要通过长期的熏陶培育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功利化教学一味图快,从而忽略了文化熏陶的实效性及具体内涵。急功近利教学思维,驱使部分教师单纯将高中语文视作工具性学科,仅仅以讲解“句读之义”为教学宗旨,在古文教学中片面强调背诵课文的重要性,缺乏对文章的深入透析,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只能囫囵吞枣般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主观意识上的领悟传统文化精髓。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中做好文化熏陶工作是确保传统文化有效渗透的必要措施。 二、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1.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除其工具性特点外,其还具备一定的文学性与传统文化性。工具性与文学性职能通过课本教学是可以轻松完成的。但传统文化教育职能,则并不能仅仅依托于课本教育,构建一定的传统文化环境才能有效确保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所谓的传统文化环境,即是能够透过环境因素折射传统文化关照的特定教学环境,简单的讲即在某种环境下能够诱发人的联想,同时进行美感渗透和输出。譬如在高中古诗词学习中,学生可能不甚清楚何为“桂棹兰桨”、“琼楼玉宇”、“玉阶凝露”、“霸陵烟柳”,因为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鲜有接触的,因此很多学生都不能更好的理解这样的含义。为了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应用能力,就有必要营造出一定的传统文化渗透环境,这样才能够确保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2.构建良好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而校园文化建设也有助于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工作的展开,因为它不仅包含了院校的办学理念、精神追求、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等内容,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内在涵养的重要因素。总而言之,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常常能够潜移默化的矫治学生精神世界的弊病,从而营造出一个积极上进的文化氛围,进而全面提升传统文化渗透能力,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学生的传统文化应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首先就应该做好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譬如学校可以定时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抑或“诗词创造展”等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充分融入到文学世界,从而构建起良好的精神文化,进而推动其传统文化应用能力的培养。 3.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 上文中,我们已经阐释了教材因素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为了提升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就应该落脚于教材中传统文化美学元素的运用与分析。首先教师应该整合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一定的重编,例如将现代诗歌与古文进行交错学习,避免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更加深入的挖掘教材美学元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譬如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领会月下荷塘的美感,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评鉴文章包含的一些传统文化符号,以此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4.利用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在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审美关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审美关照,能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而一般意义的审美即是通过对物体的观摩,深入理解体味其独特美感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审美需要一定实物直观展现,如果缺乏这一必要条件那么这样的审美活动就是虚妄的。那么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我们很难保证学生对文章描绘的事物具有既定的直观认知,也就是说由于审美过程受到阻碍,因此也导致传统文化渗透也处于不利形势。譬如在学习《中国建筑特征》一课时,学生对中国古代@林建筑的特点本身就知之甚很少,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是很难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意思。因此想要通过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领会我国建筑之美似乎就有点强人所难,为了改变如此的尴尬情形,我们就应该利用好如今先进的多媒体教育资源,收集一下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为学生直观展现我国建筑的具体特点,以此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好传统文化渗透工作,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途径。但是在教学实际中,诸多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渗透。为了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力,教师应该构建好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也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美学元素,确保传统文化强劲的渗透力。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育模式的检视与完善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真正把握新课标的深刻内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忽略对学生进行文本解读能力等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因此,要结合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协调好课堂氛围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模式;新课程标准;主体地位 1、新课改视角下高中语文教育模式的实效检视 1.1 语文教师并未真正掌握新课改的内涵 在新课改的视角下,要求语文教师指引学生展开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重视并发挥学生自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画地为牢固守传统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之中[1]。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始终接受的是固守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在新课改的视角下,高中语文教育模式固守传统的教育理念,一味的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此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接受知识来应付考试。此外,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把握仅停留在使用新教材展开新课程的表面,并没有深刻的领悟到新课改理念的真正内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套用过时的、传统的教育目标,加上研读和掌握新教材不够深入,所以并没有实现新教材促进新课程实施的目标。 1.2 忽视课堂上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等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时常展开讨论及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散发性思维。有些教师过于重视课堂上的氛围,这样是能够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老师也适时的指引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味灌输方法,从表面上看仿佛是与新课改的标准相符[2]。但从实际上看,却是过度渲染课堂的活跃氛围,教师时常引入与课堂无关的笑点,把课文重点内容的讲解停留于粗略层面。长期这样下去,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1.3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足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科技投入、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极大的冲击,也为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增添了许多活力。但是在借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有些学校受教学资源的影响,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甚至根本不用多媒体教学。然而部分学校却过分的依赖多媒体,致使教师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无法展开教学。事实上,多媒体只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3]。传统教学模式有着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优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老师和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多媒体过多的占据课堂教学时间,难以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 2、新课改视角下高中语文教育模式的完善途径 2.1 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及教育素质 基于传统教育理念的较大影响,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思想上较为僵化,不能深刻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涵,因而对语文教师进行系统、全方位的培训十分有必要。通过培训可以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新语文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转变其教学观念,让语文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深刻的领悟新课程改革的深邃及要求,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才能按照新课改的标准进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 2.2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交换给学生,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地位,开展开放式教学[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挖掘、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引导其学习。在新课改的视角下,给广大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地位,指引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锻炼其终生学习的能力。 2.3 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 在新课改视角下,教育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动关系,二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充分沟通交流,促进其思想与情感上的触碰。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有利于主体交流的深入及教育成效的进一步实现。基于此,语文的教育就不能仅停留在过程中是否有对话、交流等表面形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开创问题式情景,侧重于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的彰显学生主体性地位[5]。 2.4 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改的要求是提升课堂教学成效,而课堂的成效应立足于对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提倡自主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方法等要素的权衡,因此要合理的设置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所以,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大纲内容之外,还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要全面、客观的认识到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与实践 对高中生进行人格教育是教育界的十分重要的工作。身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怎么教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格和教育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是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人格素质是人最关键的素质。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不仅对自身全方位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社会进步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教育界里永久不衰的本质就是教导学生,完善学生的人格,这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社会进步的最要步骤。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里面最能传达人格教育方面知识的科目,是因为不仅语文学科是具有文学性的学科,而且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格教育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人格教育和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千丝万缕的,人格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 1.人格教育与目的概述 1.1人格教育概述 人格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制定目标和计划,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生的方法,让每一位蓬勃发展的高中生都具有优良的心理,崇高的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对学生的最基本教育就是要发展其智力、培养其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其情绪和体力。一个有着高尚人格的人不论在思想上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在文化领域中更是拥有较高的水平;在社交方面自然而然的有适当的谈吐,能与人相处融洽。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具有崇高社会意识,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待人处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将其改正,从而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1.2高中语文融入人格教育的目的 语文人格教育的目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最终目的,另一个是具体目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这是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完善的人格,才是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的基础,所以严格完成最终目的是必须做到的。具体目的是指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订立的目标,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的目的。语文人格教育的目的是把最终目的和具体目的相结合。两者相互约束相互服务。认识目的就是通过肢体语言、视觉、思维等对语文学科中的听说读写进行学习,着重发展其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感情目的是指对国家;对家人、老师、同学;对社会好所有美好的事物的感情。自制力目的是指,要培养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必须先锻炼其自制力。这样不仅仅对学习,而且对生活和以后的工作都很有帮助。是老师要着重培养的一个目的。独立自主目的是指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人格,高中老师应当帮助每位学生完善其人格,让学生的人格往更好的方面发展,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实现,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关键性 2.1从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角度看,是离不开人格教育的。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日益变迁,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很容易对高中生产生不利影响。正因如此,怎样在高中教育中融合人格教育,是教育界十分重要的工作。高中语文的目标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感情色彩的建立、人生观的正确树立,培养学生有更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人格。这个目标表现出了,语文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如何让学生拥有崇高的人格。 2.2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需要用人格教育来完成。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老师更偏向对高中生进行单一的理论和经验教育,很少对高中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虽然老师们一直勤勤恳恳对学生教导思想品德,但往往效率不是很高。不仅如此,这种教育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容易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现在教育理念不一致,不能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语文教育时,要围绕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结合人格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2.3人格教育对高中生产生的有利影响。人格教育对高中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有利于培养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如今,有一部分高中生是存在心理问题的,比如:自我控制能力不良、想问题极端化、没有团队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孤僻等等。在语文教育方面看,上述情况说明了现在语文教育的任务并没有达到,老师应该传授语文知识的同事着重培养高中生的人格修养,从而使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 3.高中语文教育中实践人格教育策略 3.1老师要塑造健康形象 老师想要培养高中生高尚的人格,培养自身的人格优点是很关键的。在心理素质方面,语文老师面对学生应当做到积极向上,豁达开朗,与时俱进,不轻言放弃;在学习方面,教导学生坚持做到严于律己,“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在教学质量方面,语文老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教学技能,具备深厚的语文知识底。在为人师表方面要严于律已,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学生面前做一个好榜样,以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 3.2在课堂中进行人格教育 在讲课过程中,老师要尽力打造出人人平等、活跃积极的上课气氛,老师应当在讲课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老师讲课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相互学习中老师应当尽力带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还应该将自己熟知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运用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树立众多古今中外的学习榜样。我国古代有很多伟大的文学家、军事家、哲学家,辛弃疾、王安石、李白、岳飞等,他们给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格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海伦凯勒的伟大事迹,让学生们感受到身残志坚海伦凯勒不屈的精神,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树立坚持不屈、永不放弃的毅力与精神。 3.3课后活动中向学生灌输人格教育 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不单单在课堂上传授,也应当在课外活动中体现。学生只有在轻松的课外活动中实践人格教育的真谛,把课堂上学习到抽象的理念得以实践,才能真真正正的从思想上得到良好教育,进而逐渐养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因此,老师应当多运用一些课外活动方法来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为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例如,老师可以在进行戏剧作品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能够在扮演的过程中亲身感受作品中意味。又例如,老师在进行《老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关注车夫老王生活贫穷凄苦,但是他虽然穷苦卑微,但是却心地善良,老实厚道,会关心别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学会如何善待他人,不卑不亢,关心别人,进而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 把人格教育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清楚明白教育对他们不仅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和心灵的熏陶,更是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在知识的海洋里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让其健康成长,这正是教育的核心意义。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老师要注重努力打造自身人格魅力,并帮助学生让其拥有高尚人格。语文老师应当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格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虽然在现代高中语文课堂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方式上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导致教学质量出现下滑现象,还会导致教学目标出现偏差现象,这些现象使得高中语文教育失去了最终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育,作用 在教育、教学领域,用最高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是每个教学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交互性正在该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产生的"感觉相乘"效应人类对于信息的感知和接收主要由五个感觉器官完成,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其中视觉和听觉占了接收信息总量的94%,很显然,视觉和听觉的相互影响对人类记忆驻留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今成为信息领域大热点的多媒体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多种媒体的结合和利用。由于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同时刺激人体的各感觉器官,尤其是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从而大大增强了对信息的理解和利用能力。多媒体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或说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某种初级阶段,在这其中有两种主要的应用:课堂演示应用和个人自学练习应用。课堂演示应用的特点在于整个教学过程由授课教师控制,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传授的知识。这种应用的设计着重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力强化和支持。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处于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的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接下来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信息技术走进语文教学是历史的必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 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利用正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途径改变这些现象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以下笔者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出有效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增强理解力 语文是一门非常丰富的课程,其容纳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以及历史名人、名事,是我国重点教学课程之一,但是,由于语文课程的情感非常丰富,而许多情感大多都需要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才能够完全地理解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前,教师可根据语文课程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时,需要注意情境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利用吸引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有效作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图像、声音等功能来创设教学情境。 2.利用多媒体技术相互协作,调动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松心态,拓展思维,提高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消化能力。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与学生多进行互动,增强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例如,教师在根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网络课件,利用课件的形式来呈现马克思生前的种种贡献,但是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可将其中一部分的课件制作工作交给一小组的学生,学生小组的选择为了公平起见根据每组轮流而来,教师将课件的制作工作交给学生后,可指引学生上网去搜查马克思的生平资料以及种种事迹,然后再将搜查资料交给教师进行整合。 3.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出课程问题,开发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还要加强学生对隐藏含义的理解,隐藏含义是在语文课文中时常出现的隐喻表达方式,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来说,往往难以看懂字里行间中真正的含义,只能看懂字表面的浅层含义,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些含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片功能,将语文短句进行提炼,再根据语文短句提出课程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一段看似普通但实际具有隐喻的短句进行反复的研究与分析。 多媒体技术,虽然在现代高中语文课堂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方式上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导致教学质量出现下滑现象,还会导致教学目标出现偏差现象,这些现象使得高中语文教育失去了最终的教育意义,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利用正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途径改变这些现象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以下笔者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出有效的策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为我们师生、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信息技术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虽然在教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每个应用途径都不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也不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教育之中并非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关乎着教学的改革以及发展方向,也关乎着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科学。通过广泛地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语文;运用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涉及范围广,实践性要求很强。按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课程应重视实践,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教学的不断革新,与先进的教学技术是分不开的。 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丰富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有的文章老师使尽浑身解数仍无法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达到真正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音乐幻灯片的设置,将当时的历史背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如在讲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文中有像“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等优美的语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个比喻句写得形象、新颖,作者在这里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之后再结合与文章相关的画面或Flash,使语言文字的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让一些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让那些已理解句子含义的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学生伴着舒缓的音乐,欣赏着一幅幅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画,感悟着这篇感情优秀的写景美文。这样,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快速且简便地理解了文章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2.多媒体技术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由于语文教学中的许多文章距离现在比较久远,学生对文章的背景并没有把握。通过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了解作者所在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走近作者。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会不断地激励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独立自考,提高文章的理解力和阅读的鉴赏能力。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先给学生介绍央视版《红楼梦》,对其中的几个人物做了点评,再让学生对他们也做点评。通过将影视与小说作对比“阅读”。对于文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先播放相应的场面,请同学们对这篇文章产生兴趣,然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内阅读与文章相关的《红楼梦》中的其他章节以及了解作者的生平,做好理解笔记,根据了解到的知识再在课上进行讨论。 3.创造了语境,易于感情的升华 多媒体技术通过运用音乐、图片、PPT、Flash等工具,可以为学生构建学习一篇文章时所需要的语境,在语境中使学生自身的情感逐渐贴近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如,在学习《蜀道难》时,可先将有关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然后插入比较雄浑的音乐来配合朗诵,学生便能在这一情境中既学到知识,又深切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 二、多媒体技术在应用时的原则 多媒体技术虽然作为一个便捷的工具,在多媒体课堂上可以拉近学生同文章的距离,但是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仍然是需要遵循一定原则的。 1.不要把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直观地将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加快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技术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比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要先让学生课下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在写作《琵琶行》时处于白居易人生中的哪个阶段。在不理解诗词的内容时,可以通过阅读作者同一时期的文章来帮助理解,如《长恨歌》,在把文章的背景、感情基调确定清楚后,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在这个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渲染出符合文章情感基调的氛围,将学生带入情景中去。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既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又尊重语文这个学科的特点,发挥教学的优势和特点。 2.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所包含的内容 多媒体技术所包含的内容较多,而在现今的课堂上,老师有时只是单单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音乐、图片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教师要加深对多媒体的认识,以达到全面利用多媒体技术。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坚持学生为根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它的优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形成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浅谈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之困境 【摘要】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困境重重,笔者以县级高中一线教师角度从主客观两方面浅谈自己的理解。因为社会对文史类人才需求较少,高中教学在现有的高校选拔模式下变得教学功利化这些使得语文学科的地位日趋下降,此外县级中学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有效教学资源都匮乏,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这些都是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在客观上存在的困境,当然也有教师与学生在主观上的教授困境和学习困境。通过对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面临困境的思考以期更深入地反思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困境 一、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之地位困境 (一)、社会需求带来的地位困境 教育的最终结果是面向社会的,反过来社会的需要也影响着教育的方向,近些年社会的需求呈现出文史类学科的需求远比理工类学科的需求要少的现状,而文史类学科中语文学科占据重要一角。高中教育中语文是文理都需学习的科目,但是因为社会对文史类学科人才的需求不多,学校、家长、学生对本学科也就不太重视。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看多了理科学生从来不在课余看语文,也习以为常了,只是近些年来就连文科学生也对语文学科漠然视之。笔者思考其中缘由后得出如下结论。 (二)、教学的功利化带来的地位困境 当今高校的选拔模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分数论英雄”,这里姑且不评论这种模式的优劣,这样的选拔模式的结果是:学生学习、学校教育也变得功利化,语文学科从时间投入与成效的比例上来看,它的确是参加高考科目中比值较小的,加之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付出的过程,此外近几年语文学科的高考平均分基本都在105分左右,县级中学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的差距基本在40分内,这和其他学科相比差距实在是小太多,这样的特殊性就使得学校、家长、学生都认为把时间花在语文学科上是不值得的,更有甚者竟然道“语文是没有贡献的学科”。学校在这样大的社会环境下为了应对高考也作出相应调整,在三科150分的高考科目中语文学科的课时是最少的,这是教学功利化带给语文学科的困境,这样的困境也使得本学科在地位上逐年下降。 二、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之资源困境 (一)教师资源匮乏的困境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灵魂的引路人,优秀的教师更能教出优秀的学生。但是在目前的县级中学中语文教师是匮乏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承担着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光超课时一个学期下来就两三百节课,这样的工作量要想出高效是有难度的,优质课堂也就变得少之又少了,这是量的匮乏带来的问题。再者是优秀者的匮乏,近些年愿意来教书的大学生是少之又少,愿意到县份上教书的更是少,在挑选余地狭小的情况下,学校招收的新语文教师基本素质可想而知,在县级中学中,能写一手好字的、能写篇好文章的、能随口说出些文学作品的大多数是老教师们。但是老教师们依然存在教学观念老套,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全面优秀的教师不多这是县级中学无法摆脱的困境。 (二)优秀学生资源匮乏的困境 在当前的县级高中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作为来自乡村的学生,语文功底与城市的学生是有不可忽视的差距的,他们的起点很低,有些学生到初中时才接受汉话教学,从小到大读过的书没几本,这样的差距岂是高中三年就可以弥补的呢。起点低、底子薄使得学生学起语文是吃力的,笔者接触的学生中太多连民族口音都无法克服。而语文功底稍好点的镇级中学的学生即使分数达不到州属学校也基本通过其他方式上州城就读了,有人形容这样的办学是地道的“贫民办学”。语文学习是需要长期积累下的功底的,这样的学生资源让县级高中的语文教育想突破实在是困难重重。 (三)教学资源的匮乏的困境 当前县级高中的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依然与城市有较大差距,我们有图书馆,也有一些书,可是对学生进行“是否进过图书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个55人的班级还不到四分之一进过图书馆,这样的结果引发我们的深思,是我们的书籍不完备不能吸引每一位学生;是我们的纸质阅读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是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没有阅读的习惯。除了图书馆的利用率不佳外,学生查阅资料的网络、书籍一无所有,就连教材的朗读设备也配备不整齐,可以说学生可利用的有效学习资源少之又少,而教师同样如此,当我们想看看教育教学的论著,想捧读些经典作品,想看看大城市中的优秀教师怎么教学,这些在县级中学中是无法满足的。 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有效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目前县级中学的一大困境。 三、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之评价困境 教学的评价分为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和教师的教学成果评价。可是这二者之间能否达到统一呢?这就是语文教学评价中的一大困境。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我们主要看的是分数,可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当然试卷上的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是语文素养不单是文字表达素养还有口头表达交流的素养、阅读理解的素养,这些素养不是简单的一份试卷的卷面分数就能反映的。至于价值理念培育的成效更是无法在试卷上真实完整地反映,所以在现有的评价体制下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无法完整显示出来的。 作为教育者都明白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效以分数来论就太极端了,可是我们现在就只有这样的评价机制。一个语文教师不单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育者,更是情感价值的播种者。好的教师让学生学会了,快乐了,感悟了,甚至高尚了。可是这些隐形的东西怎么去评价呢?这是评价教师教学成效的又一困境。 四、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之教与学的困境 (一)教授困境 首先高中语文学科的教授分两部分:必修5本和选修15本总共20本教材,这么多的教学内容说实话是不可能在两年中全部完成的。因为为了应对高考,高三是不可能再教授必修和选修内容的。必修需要系统学习,那么选修该怎么取舍呢?目前的县级高中的语文教学基本都选择与高考相关的诗歌选本和传记选本,这样选择是有利于高考了,但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比如语言文字运用选本非常适用于生活,文化经典阅读选本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总之,各种选本都有其特殊的价值,可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确实无法完成稍多点的选本,那么怎样在高考与教学内容间作个平衡,该如何选择取舍是目前教授者主观上的一个困境。 其次,语文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价值理念,可是不得不说县级中学的语文教育是滞后的,更多教师是做知识的灌输者,很多学生语文卷面成绩不差,可是回答起问题或说起话来要么语塞要么词不达意。这样语文的工具性效果无法实现。此外,语文教材中有些精神价值理念的灌输也是让教授者面临困境,当前的社会环境总让文本中的一些价值理念显得不识时务,例如:学习陶渊明我们感受到的是“淡泊、自由”,学白我们看到的是“傲岸不羁”,学习《老人与海》我们学到的是“永不妥协”等等,可是这样的价值理念在现实社会中是不能完全附诸实践的。作为教育者希望学生理性、圆滑能适应社会。所以在培育学生的精神理念时教师有时是左右为难的。 (二)学习困境 县级中学的语文教育起点低,学生的底子薄这些因素造成学生学习的难度大,这是客观上的困境,而学习的功利性与被动性是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陷入困境的主观因素,农村来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明确--------“脱农”,这就使得他们格外重视的是能否让他们脱农的分数,至于收益慢的,注重精神修养的语文学科他们是不重视的。加之农村学生很少对语言文学从小就树立起一种情感,不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到了高中大多数学生对待语文学科只是以一门拿分学科的态度对待,这让他们的学习缺少了主动性,他们不屑去发现语言文字的美。即使推荐给他们很多精彩的名著他们也懒于一顾。在客观上与主观上的双重学习困境下,县级高中的语文教学显得艰难险阻。 五、结语 总之,作为县级中学的一个一线普通语文教师,我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尴尬现状存有很多困惑,自己每天在教书育人,也每天都在困境中思考寻求着出路。我们在思考着、摸索着,以期让语文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完成一位教育者塑造高尚灵魂的使命。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摘 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度,传统文化不但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推动着我国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地进步。在当代社会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学校的语文教育中尤为突出。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但在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有效的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融合,也成为了困扰教育工作者们的一项难题。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为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中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渗透 一、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沉淀,经过历史长河的不断冲刷慢慢积累起来的财富,对于国民具有指引意义。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时期,也是学生对事物认知最清晰的时期,在高中的语文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但能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同时也促进了对学生内涵的培养,有利于高中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想要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将传统文化传递下去,就必须要高中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为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育中做出贡献。 二、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高中的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利用传统文化所独有的神秘色彩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涌入国内,高中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使其成为受外来文化影响最严重的人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在促使学生传承传统的同时,也是抵御多元化文化冲击的重要措施[1]。 三、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1.将传统文化纳入到高中语文教育体系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通常以应试教育为准则,传统文化并不被重视,然而在当前多元化文化共存的局面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将传统文化纳入到高中语文教育中,可以借助文化活动、图书馆及文化交流等方式进行。高中语文教师也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教导给学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在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更易接受,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要通过丰富的传统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培养,将古诗文及文言文中的精粹教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古代文化促使学生全面了解富安通文化的内涵,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2]。 四、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提升教师文化素质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育不仅需要对传统文化内容及教育形式进行整合,同时,也应当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引导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更应当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传统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只有教师的传统文化内涵的到了提高,才能更好的将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使语文教学效率稳固提升。想要更好的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一方面,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融入到传统文化学习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不断地完善自身,积累知识;另一方面,当前社会高中校园由于升学率等原因,普遍将学生成绩作为工作重点,忽略了校园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传统文化的培养难以进行下去。高中院校在注重成绩的同时,也应当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加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3]。 2.在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中营造学习氛围 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当运用合适的方式来营造学习氛围,将语文知识与文化氛围相融合。例如,在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文言文是学生的一项学习内容,如果让学生单纯的按照原文阅读理解,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然而,如果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相应古文的影视作品来辅助学生理解古文含义,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就会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同时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目前,通过影视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通过将影视与文章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含义。 五、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经历了无数的淬炼,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涌入我国,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高中阶段是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想要高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生的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研究,指出了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的必要性、途径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我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育贡献微薄之力。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石油化工招标投标企业管理 1引进先进的招投标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必须符合行业行业标准,引进物资采购综合评价管理系统,提供各类物资采购信息,允许符合条件的物资供应商参与投标,提高物资采购效率,节省物资采购的费用与时间。例如,美国拥有完善的企业物资采购综合评价管理系统,提供高效、有序的投标专家数据库系统,允许咨询公司参与竞标。 2提高招投标全过程的监督力度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应该发挥中介机构作用,正确判断招投标的每个环节。加强对招标机构、招标单位等部门的监督力度,完善内部各项制度,保证招投标运作机制的正常运行,减少招投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发挥财务在招投标管理中的作用 一项工程或者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工作均不能由一个部门独立完成,,需要财务部门配合,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及相关资料。因此对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招投标而言,财务部门能否提供准确报表及数据信息,对其招投标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起重要作用。对于招投标而言,需要充足资金以符合需求。资金是保证夺标成功的重要条件。针对资金能力不足情况,中国石油化工企业需要考虑银行的支持,以缓和资金不足。 4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谈判时,双方应明确招标文件条款的相关事项。对不可预见性风险进行分配,保证合同有效实施。合同签订时,双方应明确奖罚分明原则,敦促中标人保证质量与进度,按照合同规定实施。鉴于此,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应该对于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要求其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认证后才能从事合同管理工作。 5实现招投标的模块化管理 首先,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是企业招投标模板化管理遵循的工作管理规范。企业招投标模板化管理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合法性与规范性,规范各部门与各岗位在不同环节及流程的职责及相互协调关系;第二,根据招投标项目确定工作模板。招投标项目包括物资、工程及服务三方面。根据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运营实际,对招投标项目进行细化与分类,按照不同项目类别确定招投标工作实施模板,对机械设备、技术指标、物资供应及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的范围界定和规划,划分不同环节及不同项目的工作侧重点,对不同环节与不同项目的技术指标进行细化整理。 6建立信用评级档案 信誉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招投标过程的信用评价有助于其减轻工作压力,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安全进行。招标人根据规定,定期跟踪项目进展,对中标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并最终建立信用档案,加强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为筛选竞争力和良好信誉的强的投标人承包商打下基础。 7建立信用评级档案 信誉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信用评价就是指中石油企业招投标减负工作减压、安全保险的催化剂。招标人应该根据合同,对其项目进行跟踪评价,以及对企亚和、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建立起信用档案,其中包括法人法律资格、资质资信、经营范围、财务能力、履约情况、技术能力、机械和设备配置、社会对企业的评价和社会责任等等,督促企业注重信誉,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8结论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从指定招标到公开招标,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需要增强规范招标投标的意识,实现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保障招投标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薇薇 单位:中国石油新疆培训中心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鉴于SOA石油企业管理系统研发 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石油设备作为科技、资金的物化载体,对石油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并随着该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换代.石油企业设备的使用及管理与普通企业有较大的差别,主要具有设备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分布范围广等特点[1].鉴于此,设备的使用、维修、空闲、报废、缺失、库存等信息的汇总上报周期长,设备的查询、调配、管理难度大,因此,加强设备管理,有效利用现有设备资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及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保证石油企业正常生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石油生产精细化的不断深入,设备管理在石油企业管理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设备管理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 我国石油设备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但大多数系统只注重设备的基本信息管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修理等静态信息的管理,没有涉及设备的调度管理、作业过程管理、实效统计及设备的运转、消耗等生产动态信息,也不搞技术反馈,不参与设备合理选型,这样严重影响设备使用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各油田、钻探公司的设备管理系统自成体系、互不兼容、耦合性强、扩展性差,不仅严重影响石油集团对整体设备资产的管控,而且各系统基本都是C/S模式,系统重复建设,浪费严重,不能发挥整体设备效能.本文探讨利用J2EE开发平台、Oracle数据库及IBM的Websphere和WAS等构建一个基于SOA架构的B/S模式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1系统需求 系统建设目标是通过对石油企业设备的台帐管理、设备变动(调度)管理、设备运转管理、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设备故障管理等规范化管理,及时判断设备的技术状况,掌握设备的动态信息,了解设备的实时分布情况,有效地发挥设备效能,提高设备特别是大型石油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系统功能图如图1所示. 2总体设计 采用面向服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构建统一的框架予以实现.即以服务为中心,根据业务需求发现服务、描述服务,并设计服务的实现. 2.1总体架构设计 运用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2]关键技术SOAP、WSDL、UDDI、ESB,对现行的企业设备管理的深入研究,设计如图2所示的体系架构,实现基于SOA的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该平台系统内部各个层次有一定联系,但相互之间也需要保持高度的松散耦合.个性化工作平台用于统一用户访问入口,并集成化整合展示设备管理系统的各种信息和交互功能;流程整合支持层用于集中开发制定基于业务流程管理(BPM)的流程应用,将中石油工程技术当前以及未来开发的各种IT应用资源在该层次上进行流程化组织和编排;服务总线(ESB)层是设备管理系统实现SOA架构的核心,系统将各种资源封装为标准服务,统一注册管理到该平台,并对服务进行定位、合法性校验、服务监控、服务版本控制等服务管理. 2.2SOAP引擎设计 SOAP引擎[3]负责将用户的页面请求封装成SOAP消息发给业务处理层,再将业务处理层从数据访问层拿到的数据变成SOAP消息返回给用户.本系统按照使用Axis引擎、RPC调用方式,使用自定义Soap引擎、SoaponHttp方式,使用SOAP引擎的定型3个阶段实现.Axis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SOAP引擎,在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时能满足系统要求.然而由于系统的复杂性或需求的多样性,有时单个服务满足不了业务需求,需要提供一对二,甚至一对多的服务,如面对不同的石油钻探、勘探企业,用户可能需要钻井公司设备的基本信息的同时,还需要录井、测井公司的设备信息或者其他需要的信息,一个服务就满足不了要求,为此,系统在Axis基础上构建了一对多的服务.同时,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系统采用了数据库对事务处理的方式,使其服务具有原子性,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健壮性.通过从实际需求出发,SOAP引擎经过重新设计与改进,最终成为系统使用的SOAP引擎. 2.3SOA平台组件设计 系统整体SOA平台组件架构如图3所示.其中,WPS是IBM的WebsphereProcessServer,它处理服务之间数据流转.业务组件用于从MVC客户端向核心服务层发出服务请求,支持HTTP、SOAP两种可灵活配置的传输协议;业务服务接口组件采用通用的Fa-cade设计模式[4-5],目的是用通用的统一对外的业务服务接口来满足业务服务的请求与处理,与业务组件相对应.服务接口组件提供Http和Soap两种服务接口支持;核心组件主要包括页面展示组件、服务调用组件、业务服务组件、数据访问组件.核心组件设计遵从总体技术框架,采用Struts实现MVC端的页面展示功能,采用标准BLH业务逻辑来实现对应的业务服务. 2.4数据库设计 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6].本系统除权限管理、组织机构表外,与设备相关的数据库表见表1. 3系统实现 3.1开发平台 考虑到系统兼容性和跨平台的需要,系统采用J2EE[7-8]进行开发.开发环境为:JDK的jdk-1_5_系列版本;J2EE的集成开发工具eclipse3.2;版本控制工具为ClearCase;数据库为Oracle10g;Web服务器开发时采用Tomcat5.5.部署时采用IBMWeb-sphere服务器.为使构建的系统框架具有可移植、易扩展和易开发的特点,系统整合了SSH框架(Struts+Spring+Hibernate).整个系统开发框架严格意义上分为4层,即表现层、服务处理层(SOA)、服务层(Service层,也就是业务逻辑层BLH)、数据访问层(DAO层). 3.2系统实现 整个系统的实现是在已有框架和组件的基础上完成,各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大同小异.现以成套设备管理为例说明其实现过程. 3.2.1服务定义与注册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成套设备管理包括成套设备溶入、拆分、查看、查询等功能.先对服务名称及相应的操作名称进行服务定义,再通过服务组件向服务总线注册.由于石油设备管理系统是石油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服务的注册是向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的服务注册系统注册的,这样有利于对服务进行统一的管理.服务注册地址为//192.168.16.12:8100/CNPC_OMS/ET/SOAAdmin/querySLst,可以进行服务名注册、服务类型注册、服务操作注册、服务输入输出注册、服务注册维护等. 3.2.2流程设计 成套设备管理流程设计如下: (1)点击页面功能菜单中的成套设备管理,url转向setDeviceQuery.do路径,调用service服务成功后,转向setDeviceQuery.jsp,并将获得数据用EcT-able组件在前台显示. (2)点击setDeviceQuery.jsp页面点击溶入按钮,转向setDeviceSplitJoin.jsp,页面左面是个成套设备树,右边是节点设备信息. (3)操作员点击成套设备树上的节点,setDevi-ceInfo.do调用后台服务,将返回的设备信息在右边的setDeviceInfo.jsp页面中显示. (4)点击选择设备按钮,url转向setDevice-QueryByWin.do,调用service,弹出设备台帐窗口,选择要溶入的设备,点确定. (5)点击溶入按钮,转向setDeviceJoin.do,调用service,执行溶入操作,返回setDeviceSplitJoin.jsp页面,在窗口中选中的设备成为成套设备树上所选节点的字节点. (6)选中要拆分的节点,点击setDeviceSplitJoin.jsp页面的拆分按钮,url转向setDeviceSplit.do,拆分成功后进入到setDeviceSplitJoin.jsp页面,选中的节点从成套设备树中拆掉. (7)点击setDeviceSplitJoin.jsp页面的返回按钮,url转向setDeviceQuery.do,返回setDeviceQuery.jsp页面. (8)ActionForm组件设计.采用对Struts的改造的方法,在程序中不需要定义Formbean,程序自动读取页面form中的数据,自行生成ActionForm. 3.2.3Action设计 Action接收来自JSP页面消息,并把消息传送给SOAP.同时,接收Soap引擎回传的结果并将结果传送给JSP页面展示.Action设计包括查询成套设备信息操作SetDeviceQueryAc-tion、成套设备溶入操作SetDeviceSplitJoinUpdateAc-tion、成套设备拆分操作SetDeviceSplitJoinUpdateAc-tion、成套设备查看操作DeviceAccountViewAction.此外,还有业务处理组件(BLH)设计与实现,该组件负责接收SOAP引擎传来的消息,并返回从DAO得到的结果;数据访问组件(DAO)设计与实现,该组件主要通过Hibrate来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前台配置信息,前台MVC必须配置Struts的配置文件,描述每一个Action的跳转结果页面以及对应的后台服务名称和操作名称;后台配置信息,定义后台服务实现类为com.cnpc.oms.service.pub.de-vice.account.blh.CommSetDeviceBLH,该类需要在WebSphere服务器中进行定义注册,保证服务管理组件能够加载和寻找该业务逻辑处理组件,在Spring的配置文件cn-applicationContext-device.xml中定义服务用到的DAOBean;页面展示,对于需要列表显示的数据,得到service返回的业务数据,采用封装的页面EcTable组件显示数据(setDe-viceQuery.jsp).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管理研究 1.进行战略规划,实行项目分类管理 企业应以高端业务为项目开发的着力点,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同时细分市场,进行项目分类,实施差异化战略。例如将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国外先进石油企业反承包项目作为效益项目,将关联交易外其他国内石油企业的零星工作量作为补充项目。对于效益项目集中优势力量,抓好施工服务和投标工作,锻炼队伍,提升水平,提高效益。对于补充项目发挥地域、技术优势,根据市场的潜力和效益有选择的进入。 2.建立健全机制和体制,实现项目规范运作 (1)完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按照高效、简捷、反应快速的原则,建立集中管控,分项目部实施的项目管理机构。在企业机关层面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对各项目部的项目集中管理,进行资源调配、问题协调和业务实施情况考核。对于常规项目,由区域项目部就近承担,对于反承包、煤层气等特殊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各项目部依靠地缘优势和特色优势实施项目,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项目管理,突出利润考核。(2)建立项目管理机制第一,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及市场分析机制。建立市场信息收集、整理、改进、反馈等流程,形成有一定覆盖面的市场开发信息网络。通过建立分析制度,形成责任明确的、定期的、内容详实的市场分析资料,分析市场特点、市场潜力、潜在商机、投入产出比等,为科学有效的开发市场、选择项目提供依据。第二,建立以市场营销为内涵的项目服务机制。以市场营销为内涵的项目服务机制主要包括质量回访制度、投诉及追诉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同时将各项服务制度与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等基础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连动的体系。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统一、公正的奖励政策,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鼓励全员参与项目开发,对效益好的项目、贡献大的人员实行重奖,真正体现责、权、利的统一。 3.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实现提速提效 (1)做好内外部沟通,实现整体联动牢固树立生产组织“一盘棋”思想,通过建立内外部沟通机制形成覆盖项目运营全过程的信息沟通网络,保障生产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处理,实现各生产参与单位的整体联动,促进全面提速。做到“四沟通”:一是做好项目管理部门与企业各资源管理部门的沟通,保证资源调配及时到位;二是做好项目管理部门跟施工单位的沟通工作,项目管理部门施工前及时了解各项目设备、人员、物资状况,协调组织并发挥好项目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保良好的施工表现;三是各项目部与企业工程技术部门保持畅通的沟通与配合,加大技术支撑的力度;四是企业与甲方搞好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变化和要求,争取多承担工作量,确保利益最大化。(2)充分盘活内外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第一,细分市场,根据项目特点调配资源。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按项目优劣性和效益含量,配置队伍、设备资源,真正体现效益优先的原则。对大而优的项目,配备足够的作业队伍和设备,从而有效的占领市场;对小而优的项目,配备资质好、等级高的队伍和精良设备,保证生产组织的高效运作;对小而劣的项目,依据生产能力,以富余队伍及其它设备进行配套,以达到牵制市场,培育市场的目的;对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潜力项目,尽最大努力进行资源的调剂,在队伍、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外雇队伍和设备,进行市场储备,增大收入,增加利润空间。第二,灵活调配,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建立内部资源调配机制,根据项目生产组织特点,打破区域、队伍界限,按照效率优先、相互支持、就近调配的原则统筹调派设备和人员,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生产共进、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托社会力量,对部分项目中利润空间小、风险高的辅助业务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由社会力量来实施。以便合理规避用工风险,有效控制队伍规模,优化业务结构。(3)精心组织生产,实现项目作业提速提效对生产组织流程进行优化,建立生产时效、生产组织运行经济责任制考核措施,用经济手段促进生产提速。做到生产经营联动、技术方案优化、生产保障跟进,做到重要情况及时通报,重大问题积极协商。针对水平井、超深井、复杂工艺井施工规模大、周期长,占用资源多的特点,从搬迁运输、井场布局、设备配置等方面系统思考,优化组织,持续改进,逐步形成标准作业程序,推进生产整体提速。(4)加强项目QHSE管理,实现质的飞跃为了不断提高项目QHSE管理水平,企业应着力解决瓶颈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及时制定科学的项目计划书,确定当年QHSE管理重点;二是搞好QHSE培训工作,特别是将培训国外技术服务公司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工具作为重点;三是狠抓执行力,尤其是必须执行的原则、禁令等,定期监督检查项目作业单位的QHSE管理情况;四是重视对高风险施工的管理,严格执行吊装、高空落物、废物管理等规定。 4.创新项目开拓模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第一,确定目标市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企业应广泛收集市场信息,根据生产能力和面临的内外部状况对信息进行系统分析,选取收益好、经济附加值高、潜力大的项目。针对目标市场主动上门进行技术推介,以PPT宣讲等形式向甲方介绍企业的技术特色和服务能力,争取更为广泛的市场影响和更多的市场机遇。同时时刻注意市场动态,及时满足甲方的相应要求,为顺利进入市场做好准备。第二,优化报价体系,科学制定报价策略。项目报价的准确与否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取项目,以及能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利,是企业进行业务开拓的关键环节。因而企业要高度重视报价体系的优化。在报价体系方面主要理清自身成本状况,调研市场价格,分析客户特点,以设计或施工要求为基础制定报价策略,找准赢利点。在具体项目的报价过程中,项目部密切配合工程技术部门、项目管理部门,提前介入,精心进行技术和商务资料准备,特别是在商务资料的准备过程中,进行精细的成本核算并对比多方面的资料,最终形成较为科学的商务报价基础。第三,做好项目后评价工作,建立经验数据库。项目完成后,企业对项目进行后评价,完成项目后评价报告。并根据后评价报告建立经验数据库,形成经验积累机制,以便企业不断学结项目管理经验,优化项目管理运营模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作者:丁琦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企业文化推动石油企业管理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式的逐渐兴起,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如何让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工作,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当今石油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石油企业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式的逐渐兴起,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如何让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工作,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当今石油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内部管理的目标 管理学家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世界上百年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奥妙,无一不是有着丰厚的精神土壤———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石油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努力设法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根本战略,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奋进目标。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企业文化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推动团结向上的战斗群体的形成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离不开外在形象的竞争,包括队容厂貌、工作环境、文化设施等,它是企业管理理念、价值观、职工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这种形象上的差别,因管理理念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企业文化来塑造。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和社会美誉度,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职工从心理上对企业产生了自豪感和归属感。热爱企业,关心企业,队兴我荣,厂衰我耻,从而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投身到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去。 (二)企业文化营造的“精神乐园”,可以加速提高职工队伍战斗力 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决定着企业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职工精神面貌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管理行为的指导思想,也是提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作为石油企业,我们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原油产量,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益最大化。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使职工与企业树立共同的发展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等观念,建立共同的“精神乐园”,靠这种精神“粘合剂”的作用,可以把职工与企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大队在认真总结分析过去团队精神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的“安全优质,奋发超越”的企业精神,是对广大职工精神意识的高度概括,也是生产经营理念、管理创新、职工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通过我们多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得这种精神慢慢渗透到了职工的行为中去,促成了职工创新创业、敬业奉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养成,极大地增强了职工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企业文化有助于人本文化的形成发展 企业文化管理倡导的人性化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中坚持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相互融合的,可以更好地提高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推行人本管理,把人看作是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能力的“文化人”、“社会人”,把人视为企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企业文化着重于精神激励和员工价值的体现,致力于为职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提供机会,通过对职工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时,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一步确立职工是企业主人的观念,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它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大大减轻管理者的负担,推动生产经营建设。 (四)企业文化营造的温馨和谐工作氛围,可以为生产注入“润滑剂” 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管理决策者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协调企业内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进密切企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缓解或消除各种矛盾和不利因素,从而创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把企业和职工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的企业管理和事业发展上来。在实现企业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的同时,企业内部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运用。 (五)企业文化是蕴育创新的土壤 创新是企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前提。现代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使企业始终处于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才能乘势而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一个石油企业来说,传统的管理经验、制度建设等有些早已不太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企业员工作为创新创效的主体,其创新的积极性是无法用制度来要求的,必须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在这一方面,企业文化发挥着硬性制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职工中所潜伏的首创精神将得到文化土壤的最好培育,并将努力探索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生产主旋律 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作用,在现代石油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那么,在油田重组改制的新形势下采用何种措施、手段、方法和途径,确保这种推动作用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企业精神的提炼要体现针对性、广泛性和先进性,形成共同的价值趋向 企业精神的形成必须符合企业的具体实际。企业精神的内容是建立在企业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特点、人文环境基础上的。只有立足实际,企业精神才具有生命力、向心力、穿透力和凝聚力。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代表着广大职工的共同心声。企业文化既然是大众文化,那么,企业精神就决不能是某个企业领导的个人观点想法,它代表着广大职工群众的共同意愿。我们在形成大队队歌时,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还组织不同层面的座谈会,畅谈他们的有理想和观点,并由职工自己谱曲写词。另一方面,我们以“有技术才更有力量”、“共产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我为大队发展做贡献”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做主人、树形象、比贡献”大讨论。广大干部职工在深受教育和启迪的基础上,最终提炼出“安全优质、奋发超越”的“大队精神”和象征全大队职工蓬勃向上、锐意进取,兢兢业业的大队队歌。一经确定,我们在不同场合,开展演唱比赛,逐渐让职工了解它、感悟它、走进它,将自己的价值趋向同全大队奋进目标相融合,营造了“上下一心,创新创效”的工作氛围。 (二)企业精神的传播,要与团队精神有机融合 1.靠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企业精神要让每一个职工理解、认可,需要企业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在大队精神教育中,大队党委采取举办“职工文艺汇演”、职工歌咏比赛、“我为大队发展现计策”论文征集等活动,针对一线女工多的实际状况,为发挥“半边天”作用,我大队党委经常组织女工“有地位首先有作为”座谈活动,教育引导女工立足本职苦学技术,争创效益,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理解大队精神的深刻内涵,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靠企业的发展来推动。企业的工作环境建设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促使职工热爱自己企业的一个条件基础。职工关心企业的发展是以对企业的热爱为前提的,而这种热爱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给予职工的优美工作、生活环境和丰富的文化生活。大队党委提出了“职工利益无小事”的口号,积极采取措施,美化绿化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基层达标建设,给各基层队配置了文体活动器材,建起了职工之家、图书阅览室、篮球场、健身房等,还在重要节日期间组织篮球赛、乒乓球赛、趣味活动等,营造了“家”的浓厚氛围。广大职工在获得企业给予的优美环境的同时,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转变成为企业发展出力流汗、尽心奉献的强大动力。 3.靠文化典型来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典型是企业文化的“形象大使”,它给职工提供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目标,也给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树立了标准的、规范的、符合企业形象的典范。在大队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建起了“车厢文化”,在交通车上设置药品箱、垃圾箱、报刊架,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乘车环境。并配合全大队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不失时机的开展形式任务教育、安全文化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培养的刘良芹、宋卫梅等一批先进人物,成为我们大队文化的“形象代言人”。他们用自己的精神、事迹和行为,教育、引导、规范身边职工的行为,成为广大职工争相效仿的榜样。 (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找准促进企业管理的切入点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在管理上就是人性化管理。而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就是让员工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即让适宜的人干适宜的事,达到想做事的有机会,能做事的有位子,会做事的有职权的目标。随着员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增强,个性化得到充分展现;坚持民主、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呼声日趋高涨。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坚持民主、建力健全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以便满足职工的自我需求。只有注重对员工深层次的管理,使其自身的价值能够得到公平体现,才能将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效的结合起来,激发职工为企业创新奉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研究探索企业员工价值形态管理的新模式,大队党委结合实际,在运输一中队实行了“驾驶员岗位星级管理模式”;修保队推行了“班组自由组合”的人员管理模式;在全大队干部中实行了“责任评价量化考核办法”;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服务责任问责制”等,定期考核,奖惩兑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保障让大多数辛勤奉献的职工得到实惠,对一些不负责任、工作能力差的干部,通过民主测评,及时进行了调整。我们通过建立员工价值量化机制、体现机制、提升机制,为全大队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机会和渠道,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管理风格,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尊重人的价值、体现人的价值”的管理理念在我们大队职工心目中扎下了根,并形成了富有大队特色的管理文化。在人本管理的方式下,人的积极性得到了深层次的调动,进一步作用于生产管理,为全大队实现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低碳经济时代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各领域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目前对于相关能源的开发使用水平与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此外,随着低碳经济开始成为人类社会中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在企业建设中实现低碳环保经营的创新已经逐渐成为各行业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做好在石油企业做好管理创新工作,来保证我国在能源领域的供应健康稳定。接下来,本文将从在发展低碳经济为主要经济发展目标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现代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工作重点内容的相关方面来进行具体的行文阐述。 关键词:低碳经济;石油企业;管理创新 一、低碳经济时代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抓紧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是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低碳经济时代下对于各个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没有紧紧跟上时展的潮流,那么石油企业就很容易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被淘汰。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想要保证石油企业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企业根据时代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来做出管理方面的创新,以保证企业能够跟上时代潮流。 2.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工作是企业工作践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在科学发展观中,强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样的原则使用在石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就要求企业转变管理方式,在低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转变发展模式与发展理念,创新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石油企业在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践行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3.有利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 最后,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抓紧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工作也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工作。随着在全球范围内石油资源供应与需求水平失衡现象的不断加剧,我国在石油领域中逐渐出现了供应不足的现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就需要石油企业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争取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在石油资源供应方面的不足,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 二、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工作的重点 1.石油企业战略管理创新 对于一家石油企业来说,战略层面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石油企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都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需要进行战略管理创新。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之前先需要对于外部环境有着足够的了解,这里的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包括石油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国家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竞争企业的发展状况等外部客观情况。这些外部客观条件是石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管理人员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就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其次,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在了解外部情况之后,还需要对于自身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有着足够的了解。石油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往往还需要注意自身内部中的相关主观因素,包括企业人员配置、自身生产能力、企业发展现状等,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在深刻认识企业发展中所遭遇的外部环境与自身内部因素才能够做好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工作。最后,还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发展的未来目标来制定发展战略,石油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是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对于外部环境与自身内部因素的正确判断而做出的未来发展预期,石油企业的战略管理创新需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 2.石油企业经营创新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不仅仅需要做好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创新,还需要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需要做好对于各层级工作人员在低碳理念方面的建设。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想要完成对于低碳经济的践行,首先就要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深刻了解石油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所需要做的相关工作,只有在思想层面上认识清楚了低碳经济的相关内容,才能保证石油企业根据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而在其他方面管理工作的创新。其次,要做好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下,对于各方面生产经营制度的创新工作。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都需要在一定的制度管理之下才能保证有序进行。因此,在新的时展要求之下,就需要石油企业根据新时代背景来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创新,使之能够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再则,要做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创新。随着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石油企业发展中得到运用,石油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石油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遇到的新的安全问题来对企业安全管理相关工作进行创新,保证这些管理工作能够符合实际情况。最后,石油企业还应当做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一方面,要保证企业在相关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上能够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能够符合实际情况中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在石油企业中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体系,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要求之下,需要工作人员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来跟上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低碳经济时代石油企业必须要加快管理模式创新,借鉴发达国家相关行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现状和石油企业特点加以改进,通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提高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剑 单位: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大榭仓储分公司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会计核算在石油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种企业的制度和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加强。石油企业内部不断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石油资源和资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会计核算主要为石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因此,石油企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会计核算工会计核算在石油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石油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会计核算势在必行。本文通过了解我国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分析会计核算工作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会计核算;石油企业;企业管理 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对会计工作的全面展开有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会计核算工作还处在发展期,还不能对石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与国外的石油企业市场还存在巨大差距。如何探索出新方案,提升企业管理水准,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我国石油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 由于我国石油企业内部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数的石油企业都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入了现代科技,实用软件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但并不完善。此外,随着市场对石油资源不断增加的需求量和全球石油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为了与世界财务管理水平接轨,积极拓展业务范围。通过企业内部各科室的联系,将会计核算工作融合到各科室中,极高了工作效率,也赢得了不错的业务量,但与国外仍然存在差距。面对日益增多的业务量,如果石油企业还停留在陈旧的会计核算模式中,会严重阻碍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仅仅停留在管理层面。所以,我们迫切要将会计核算系统整合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企业的财务系统进行优化,形成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 二、当前石油企业管理中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工作没有创新 由于我国当前在石油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相对落后,因此从国外引进和采纳了一些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工作软件,但是这些软件并不能深入的研究财务,只能统一地对财务工作进行简单的处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石油业的发展,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石油,在这种形式下,石油企业的经济业务数量不断增加。石油企业管理,特别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这种工作仅仅还停留在管理层面,并没有带动整个财务工作的发展,也没有质的创新和改变。与财务部门相关的各个部门并没有积极的参与,热情不高,这极大的降低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增大了会计核算的难度,石油企业对会计核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力也在不断削弱。 (二)会计核算工作不具备真实性 虽然当前我国在石油会计核算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不高,不仅如此,石油企业在年度评审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时,没有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因此很难的从根本上杜绝询私舞弊的会计核算行为,从而制约了石油企业真实有效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提和发展。 三、提升石油企业中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拓宽服务范围 石油企业财务系统的会计核算,主要就是为企业提供及时、科学的财务报表,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根据财务报表思考下一步的打算和计划。会计核算的服务范围拓宽、会计人员的增加,这样就能增加效率和质量,从而为石油企业的会计工作奠定基础,促进会计工作的全面提升。此外,会计核算人员还应该联系实际,将石油企业在财务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详细归纳,分布有序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细致分析,对会计信息加以神话和落实,真正做到个性化服务,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 (二)建立会计核算体系 如何更有效的管理石油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将会计核算体系融入到石油企业的各个部门,部门之间紧密的结合起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真正做到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有据可循。社会在发展,企业管理早已不是以前仅仅通过人力资源来进行会计核算,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应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手段,用最佳的数据处理方式,发挥数据优势,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此外,石油企业的内部职工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也要相互讨论,交换各自的想法,取长补短,交流出应对各种麻烦的一套方案,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会计核算意识,这样才能提高整个石油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对会计核算进行监督 石油企业的财务系统的真实性关系到每一个员工,所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首先,要完善内外部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财政部门是财会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负责,并定期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其次,要定期客观公布单位内部的财务明细,如收入、支出等,增加财务透明度,这样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可对其进行监督,也方便了执法人员执法。 (四)完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 石油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定期将收入与支出进行对比,明确各项支出,将各个部门的预算支出合理均衡的分配,做到“量入为出”,不铺张浪费,严禁随意超支预算的现象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强化预算控制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现阶段,石油企业存在着轻视管理,重视分配的观点,石油企业需要让全体员工充分了解到预算的重要性,强化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认识;严格控制没有在预算以内的支出,禁止出现预算之外企业员工与客户相互串通的现象;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制定考核指标,对预算进行详细的季度考核或年度考核,依据考核的结果对不足的进行改进,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石油企业在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外,还应该运用高科技技术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利用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对会计核算体系进行监督,探索出一套独特的,符合本石油企业发展趋势的会计核算体系。 作者:姜自平 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公司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石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摘要:石油企业管理模式中,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构建,是影响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石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每个环节的管理均需要加强改善和创新。 关键词: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石油企业的发展随社会经济体系的革新逐渐走向国际化,从而加大了国内外石油市场的竞争力,传统的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新形式,为提高和稳定石油企业能够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善管理模式,提高开阔思想,完善、创新传统管理模式,促使石油公司的管理实现积极、创新的目标,从而促进石油企业的稳步、长久发展。下面本文就从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方面来探讨实现石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一、创新组织管理 在石油企业管理体系中组织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构架,它是各项管理和工作执行的基石。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以职能制结构为主,他不能及时进行部门与部门间的沟通,影响工作效率,随企业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事业部结构,虽其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仍存在部门自主独立和监管不足等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加大逐渐形成了矩阵制结构,矩阵制结构是一种新型管理体制,可通过横向、纵向有机衔接各部门工作,不仅实现了石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而且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效益。 二、强化财务管理 1.完善成本管控机制 首先建立成本预测机制,成本的预测可有效进行石油企业成本的管控,具体实施中需要将成本具体预测到部门、人,这样可以把握预测成本的具体数目;然后对企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成本根据实施操作的差异给予详细分析后进行科学预测,确保正常流程的运行。其次采取成本落实分解制,将预测后的成本具体落实到部门,具体分解到每个领导、工人、职员等身上,让其了解自身担负的责任和权利。然后强化成本的控制,当具体责任落实至人后,要加强他们的责任、规范意识,具体产生的成本均需要落实到具体单位、相关负责人确认签字等,并将产生的费用对应纳入对应部门并统入到企业运行成本费用中。最后建立成本考核制度,建立严格奖罚制度,对企业人员的花费成本进行审查,超出者给予惩罚处理,同时加强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工作的严格执行、监督和审查。 2.优化资金管理制度 石油企业需要加强对具备丰富经验和先进资金管理模式的学习和借鉴,以本企业管理机制为主,加强创新和优化。首先实现预算管理全面制,建立集权、分权管理模式,整合预算管理方式,把投资、成本、收入和费用等全部归入预算中,有效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控制效率。其次要建立会计核算集中制,形成一套规范、符合各区域、贯穿企业操作的财务报表制度,使其具有统一性、操作性、共享性和透明度。第三是进行资金管理集中制,为避免石油企业资金的不规范性和分散性,需要加强资金管理集中制的建立,资金的应用与拨付全部由总部执行,不仅建立统一账户,还要与银行协调好工作,尽可能避免一些漏洞出现,同时加强监管制度和落实力度,加强资金的科学、合理管理效果。 三、夯实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具体表现在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两个方面上,分析如下: 1.石油企业夯实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要求 第一,石油企业必须加强对石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重视,石油生产的根本就是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提炼,在每个步骤实施中都要加强质量的监督才可获取优质产品。第二,加强对矿区工作环境和员工安全管理的重视,提高员工工作患者,加强食宿条件创建,尽量减轻员工工作劳动力,避免因环境恶劣而引发的员工受创事故。第三,加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企业发展相结合的重视,只要石油产品质量提高,员工工作环境安全,降低危险率,便可通过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效率,推动石油企业的长久发展。 2.夯实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选择 要想夯实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实现石油企业创新发展,首先要通过1996年世界权威组织颁布的ISO1400绿色认证,得到认可后才可以加强绿色管理的实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其次需要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的相关制度规定,石油生产中要以安全为重,并通过职业安全卫士管理体系认证和许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再者是要以身作则,石油企业管理体系需要符合由石油业创建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保证健康、安全的进行生产,确保其操作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四、改善信息管理 1.改善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建立信息管理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虽其需花费一定资金,但其带来的效率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应用信息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对成本控制和管理,还可以对石油生产进行切实监控管理;其次,信息管理具有先进的科学实用性,能够有效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生产带来科技便利,而且便于对各类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最后信息管理的应用便于企业高层对企业的管理,通过信息管理技术可将企业人员构架形成立体分级管理图,便于管理者更有效的进行管理。 2.改善信息管理的措施 第一,提高对信息管理技术的认知和重视,企业无论管理人员或其他员工,均需要加强信息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和教育,提高整体人员的专业化素养;第二,加强对信息管理体系的统筹和建设,虽然石油企业加强了对信息管理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但有很多系统操作经验仍然缺乏,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探究;第三,完善信息管理体制,石油企业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需要信息管理技术具备准确的计量、检测、录入、储存和应用等技术特点,所以企业人员必须对应用软件加强了解和掌握,创新并提高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效率;同时还需加强进行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设置,避免发生信息管理安全事故。 作者:高山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东北销售吉林分公司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低碳经济下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进步现在的国家政策要求企业是在环保低碳的环境下生产发展的,石油企业的管理也不例外,石油企业要想得到一直持续的发展状态,就是要以低碳环保的观念理论作为引导,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要使自身的发展能够适应当代的低碳环保的发展目标,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积极的履行石油企业在社会中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石油企业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环保;石油;创新 在当代低碳环保经济的视角之下,企业要想得到持续又稳定的发展,就要积极的相应国家低碳环保的号召,在创新的基础之上又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充满着活力。对于石油企业来讲,低碳环保的经济倡导为企业在以后的发展提出了非常有力的挑战,石油企业要想在现在的这个环境之下的到生存,就必须实行在管理方面的创新,改变原来的那种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使改变之后的管理是符合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的,只要这样才能实现石油企业的持续可发展的状态。 一、在低碳环保的环境下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低碳环保的这个大环境之下,石油企业将管理模式的创新是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必要措施,随着我们国家越来越来越要求企业是在低碳环保的情况下生产,所以低碳环保已经不仅仅是口号的问题,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运用在实践中并且被社会的各个领域范畴的人士所接纳,同时低碳环保的这种理念对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生活方式中的低碳化环保化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追求的目标。所以,对于以生产开发化石能源的石油企业,在全社会都在追求低碳环保的这个环境之下,也必须顺着这个趋势对自己的发展模式做出相应的改变,是现在模式上创新,以积极的相应低碳环保的口号,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状态。石油企业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是在其企业的发展结构之上积极的寻找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顺从现在社会发展的环境制定有利于企业整体发展的科学的创新改革,从而获得最大的潜在利益。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石油企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实现了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之前不合适企业发展的模式进行改革或者完全剔除,这样才可以实现企业资源上的合理分配。第二,有利于石油企业管理摸式的完善,进而可以推动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的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够永远保持活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现在低碳环保的经济视角之下,不少企业都开始经营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改革,以使自身的结构特点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我们的石油企业来说,管理创新这个步骤是不能忽视的,人才创新的基础上才可以紧跟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第三,有利提高石油企业中的竞争力。在当代石油企业竞争力非常激烈的环境之下,跨过的石油企业和一些国际的石油企业对我国的石油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为了能够积极的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增强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在石油企业中占领到优先的地位,因此石油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战略。 二、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措施 1.变更传统的生产模式 在低碳环保的经济视角之下,石油企业必须要改革以往的传统模式,积极的适应现在的经济。只有这样,石油企业的竞争的优势才可以长存,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采用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是石油企业要想实现永久发展的必然要求。石油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就必须要摆脱传统的“高能耗低能效”的生产模式,实行企业在结构方面的全面调整,淘汰落后的产能,优化企业的配置资源,同时降低资源的能源消耗问题,改变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传统模式,咱们要积极的研发新的技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开发可再生的能源,通过技术创新的对传统的产业改造,建立一套健全的科学的适合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且对其不适应低碳环保发展要求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改革改组,为企业实现永续发展提供动力,使管理的创新符合企业原有的特色和低碳环保经济的发展,大力的培育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在转变传统模式的生产方式中要努力的拓展企业管理的新领域:一是要把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作为管理创新的重点,为石油企业的持续了发展提供高效的管理模式。二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模式。石油企业是消耗资源的大产业,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要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必须在炼油企业中,应该构建减量替代,资源化和再利用等技术的支撑体系,加强对成本上的管理以及控制,全面的降低要消耗的资源。三是,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石油企业是属于技术和资源密集的行业,所以不仅要注重系统化,更注重精细化,所以要在精细化的管理上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2,实现技术上的变革 石油工业是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的行业,因此要在技术上才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作为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和,石油的勘探和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以及新能源的不断开发,所以石油企业的生产技术也处于劣势地位,要想在竞争中不被巨大的竞争浪潮中所击退,世界各地的石油企业也纷纷的加入到了对新技术的研究队伍中,如负压的钻井技术,水平钻井技术等等。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石油企业应在节能减排的技术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比如,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融入节能减排的观念,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石油企业也可以运用节能降耗的技术来提高煤油气等能源的使用。 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仅可以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石油企业是不可再生资源,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必须要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企业管理的创意要在合适的环境和内容之下合适的切入才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进而才能实现石油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宋航 单位:中石油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石油钻井企业管理工作思考 摘要:企业管理提升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何通过持续推进管理提升工作,使企业管理体系更加符合战略需要、发展需要、经营需要,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石油钻井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石油企业;管理提升;有效运行 开展企业管理提升,是提高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和水平,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何通过提高对管理提升工作重要作用的认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优化管理体制,不断提升企业高速度、大规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此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石油钻井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管理提升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管理提升工作是永无止境的。企业管理者要牢记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直面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遵循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雷厉风行的作风,清醒认识管理提升工作的重要作用,切实把管理提升工作作为企业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力争取得更多更好的管理成果,以此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现代化企业的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做出了战略部署,要求着力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出要求,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学发展给予厚望;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总结视频会议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管理提升工作,着力构建管理提升长效机制”,要求“把管理提升和推动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落实好管理提升活动的基本思路、基本路径和基本要求,努力在深化、细化、固化上下功夫,在实招、实效、实绩上做文章,在特点、难点、亮点上求突破,持续推动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做强做优,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深化改革和管理提升工作,调整了部分总部机关部门职能,将原“企业管理部”更名为“改革与企业管理部”,把改革作为一项重要职能进行了明确,在构建管理提升长效机制上迈出了重要步伐。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以改革强管理,以管理促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二)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当前,石油钻井企业的经营形势十分严峻,受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影响,海外市场甲方要求降价、后续合同不足,国内市场价格下行、钻机大量等停,完成利润指标任务十分艰巨。“狼多肉少”“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形成了倒逼机制,摆在钻井企业面前的只有两个选项:要么在竞争中死去,要么在竞争中重生。因此,必须鼓起“敢与民营队伍比成本,敢与西方队伍比技术”的勇气,大力实施“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全价值链协同性创效”的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实施“两全”的竞争策略,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实现高效协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生存、赢得发展。 (三)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补齐短板的有效途径 石油钻井企业管理工作虽然取得过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上级对企业的体系审核、内控测试、专业检查等多种途径,已经发现了大量问题。例如,在基础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制度标准、工艺流程、技术措施的质量还不够高,执行不够到位的问题;在职工业务素质方面,一些职工的业务技能还不够熟练,个别职工不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三违”行为仍时有发生;在管理思想方面,有的干部没有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辨证关系,管理的方面强调的多、要求的多,服务的方面提供的少、没有跟上;在管理实践方面,有的大量运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手段,使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较少,且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业务部门管理水平较低,形成短板,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所存在的这些弊端,很难适应低油价、新常态的严峻形势。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补齐短板的有效途径。首先是找到短板,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办法,来改进工作,补齐短板,才能使管理更上一层楼。我们必须用好“木桶理论”,在查漏洞、补短缺上下功夫,持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这就要求管理者深入了解和听取基层职工的意见和想法,并集中起来进行优化,使其变成企业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把短板补齐。只有如此,企业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四)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实现高效的必由之路 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也必须要有系统思维,要有系统举措。我们既要注重提升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安全井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行政工作的管理水平,也要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建设。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实现高效的必由之路。 二、如何推进管理提升工作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管理提升是企业的永远追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都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瞄准目标、把握关键、用好方法、固化成果,有效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持续推进管理提升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要瞄准目标,追求全面协调发展 企业的管理提升工作,必须要瞄准目标,服从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体系。具体到石油钻井企业来说,就是要瞄准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建成优势突出的国际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战略定位;分目标是“管理技术型”的发展道路,“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全价值链协同性创效”的竞争策略。要“争当铁人子弟兵”的队伍形象,“打造深井复杂结构井第一军”的品牌追求。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工作,只有瞄准了目标,才能够把握主题、找准定位、认清方向,才能更好地提升公司的总体管理和专业管理水平,从而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局部和局部的关系,下好管理提升“一盘棋”。当前,对于石油钻井企业要结合打好“四保”攻坚战和编制“十三五”规划,深化管理提升工作,为企业“十二五”收好官,为“十三五”谋好局。 (二)要把握关键,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开展管理提升工作,可以增强企业管理的多个功能,其中最关键的功能,就是围绕实现石油钻井企业发展目标高效配置资源。要实现这个关键功能,必须要把管理提升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管理创新是把新的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对我们石油钻井企业来讲,要根据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下功夫,创造性地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企业实施的总包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了企业“全产业链一体化竞争、全价值链协同性创效”的优势,运用钻井这个“火车头”拉着测、录、固、定、泥等一长串技术服务走出去,实现集团军作战,形成区别于民营队伍和外国公司的比较优势,为本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管理创新的功能。当前,石油钻井企业处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对行业市场严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实现管理提升,把企业的各种资源高效率、高效益地组织利用起来。 (三)要用好方法,持续深化对标工作 对标管理是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系统性、针对性的重点工作,是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和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立足点。全面开展对标工作,是管理提升的有效方法,也是国内外企业普遍使用的、成熟的、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标管理,增强忧患意识,传递竞争压力,创造卓越绩效。从近两年石油钻井企业开展的管理提升活动实际运行的情况看,就是通过进行外部对标、内部对标,寻找差距,制定措施,抓好整改,实现管理提升的。要持续做好对标管理工作,牢记“标杆是比对出来的,不是领导树起来的”,有目标地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标杆,全面系统地开展自我诊断,制定改进提升方案,狠抓落实;牢记“学赶帮超,内外有别”,内部形成先进帮后进、后进赶先进的浓厚文化氛围,外部在做好对标、学习、借鉴的同时,要努力创新超越。总之,要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发展战略为引领,深入开展同行业、跨行业、全体系、主要指标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对标工作,把主要差距和管理短板找出来、整改措施提出来、提升目标定下来,通过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和创新管理,取得以对标促达标、以达标促创标的良好效果,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要固化成果,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管理提升是一座不竭的金矿,只要我们构建了内容丰富、制度科学、运行规范、推动有力的长效机制,就能从管理提升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管理提升重点要修订“提升”内容,充实依法合规管理、落实新“两法”、降本增效等新的要求,扩大覆盖面,增强针对性;根据企业工作重点,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选好“自选动作”;要完善《管理提升考核办法》,根据企业工作重点、难点的转移,合理调整考核分值和权重,进一步突出质量效益的导向;完善激励机制,保证基层职工分享管理提升成果,充分调动基层员工参与管理提升的积极性;要加强过程管控,落实激励约束和监督检查的举措,进一步促进行政与党群、机关与基层、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持续增强整体功能;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路线,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充分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鼓励全体职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踊跃献计献策,凝聚全员智慧和力量,促成新的管理提升;要大力宣传管理提升工作的先进典型,尤其是要注重宣传管理提升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新创造,为持续推进管理提升营造良好氛围。 三、结束语 总之,要通过构建和实施管理提升长效机制,建设具有石油钻井企业特色的管理文化,持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开展管理提升,更加突显工作成效,使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安全环保水平明显提高、发展质量明显优化、发展效益明显改善,这是开展石油企业管理提升的主题所在,目的所在。 作者:徐恒元 李红燕 宋江涛 蒋明 杨义强 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石油企业管理会计应用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及作用 管理会计是在上世纪初随着科学管理思想的产生而衍生出来的。管理会计,可以叫做“内部报告会计”也可以成为“内部经营管理会计“,主要是以以企业资本运动为对象考虑现在和将来,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管理决策的财务经济管理活动。它通常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综合评价的内容的影响经济预测决策会计的管理决策;为生产和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预算;成本控制计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的业务性能。当前各国的不同企业,为了追求如何增加利润,降低成本的方法都在关注管理会计的应用。管理会计,包括成本管理(成本会计),也要注意现代质量管理和现代制造技术,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等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的盈利。企业管理基本功能的体现就是管理会计。它来自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建立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管理编制各种信息,这有助于管理者使用企业资源优化决策,最终使企业的管理目标全面成为现实。具体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综合信息的管理、经济前景的客观预测和积极参与经济决策、契合实际的规划管理目标制定、和经济过程的有效控制严格实施绩效评估。通过基础理论的分析,不难看出,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企业想要获得长久发展,做出近期和远景决策都不能离开管理会计的参与。 二、管理会计在石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它的规划更应该全面而长远,管理会计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由于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的独特轨迹,管理会计的参与还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尽然合理的地方。 (一)石油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制约管理会计的全面发展 管理会计不断的发展和应用深化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存在着密切关系的。往往随着周围经济环境的发展就会致使企业整个的组织架构也随着进行调整,那么如同蝴蝶效应一样——一连串连锁反应就不可避免,微观刀管理会计工作领域来看就会使得其实践步骤发生变化,那么管理会计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就不可能不做出都相应地调整。作为石油企业来说,管理会计渗透得还远远不够,很难把国际上的管理会计模式照搬过来,石油企业一般机构庞杂,和中小型企业轻装上阵不同,管理会计的融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带了很多国外其他一下先进研究成果的影子,受其影响程度之深不言而喻,国外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发展是依存于他们高度发达的经济条件,而中国管理会计的存在基础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国石油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发展必须探索自己出路,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要选择适合自身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方式。过几管理会计理论的成熟和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相对迟缓,使管理会计和独特的石油行业的的发展基础衔接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管理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与石油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 会计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是管理会计中最重要的人力发展资源,如果人员素质底下,整个行业何谈发展,但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是这种企业要求与专业人员素质相脱节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相当长得一段时期内也很难调和这种矛盾。对于石油企业的管理会计部门来说,人是运作过程是唯一主动性的因素,他决定了整个管理会计程序的优劣。石油行业的会计人员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因为作为大型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其中的改革决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管理会计前瞻性预测。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价值和职业精神。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还处于一个亟待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很多管理会计人员受专业教育的程度不高,专业特色、重点的顺利执行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实践能力也不能保证等等。当然,在石油企业的管理会计部门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问题,例如,企业体制不健全,管理会计难以发挥实用,没有树立宏观的管理会计理念等。 三、管理会计在石油企业的发展方向 要使管理会计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应该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第二,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来组建我国自己的管理会计师协会,推进管理会计的职业化。这两个方面做好了就能在制度和机制上保证管理会计功能的充分发挥。总之,石油企业还应该在企业管理上形成外向型、延展性的整体理念,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可以促使管理会计更着重长期的良性竞争实质来规范企业的发展前景。 作者:刘微 梅雷 单位:大港油田第四采油厂 渤海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石油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1石油企业管理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 从目前来看,石油企业管理改革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中央层面出台行业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二是企业层面根据三中全会的精神,拟定自家的改革方案。从2014年年底开始,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均已陆续委托国研中心和国务院研究室等智库机构研究方案框架,并组建了课题小组,针对石油企业管理模式改革总体方案进行研究,梳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这些改革设想目前已基本成形,即将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并在业内征求意见后形成方案,最后上报中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中提出推进石油企业等领域改革,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国家主席又进一步提出了“抓紧制定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2月初举行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再次强调了要推进石油企业体制改革。从目前来看,新一轮改革的思路涉及石油企业上中下游各领域的市场准入和价格放开,包括拆除各种隐性的政策准入壁垒和管制壁垒,允许各种不同性质的资本和企业进入,同时伴随以主要油企在不同领域里的分拆和重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等改革。 2石油企业管理模式改革的途径 2.1勘探市场主体开放 在勘探开发方面,首先要改革的是当前的油气区块登记制度,以及建立勘探资料共享机制,以使石油企业勘探市场向多元投资主体开放。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勘探登记管理条例和开采管理条例,勘探开发石油的企业要有国务院批准的文件,其对企业的注册资本、专业人员配备等资质有要求,但总体规定很粗,也不完善。中国目前400多万平方公里有探矿权的区块目前基本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手中。这其中只有大约5%的区块已有企业进行了开采,还有大量的区块虚置。未来上游改革的一个路径就是要向其他资本释放这些区块的探矿权。这需要建立探矿权的退出机制和交易市场。比如对于在约定时间内勘探投入不足的探矿权面积,国土部门有权收回,重新挂牌向全社会的企业和投资主体进行招标,同时建立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交易市场,允许在不同企业主体之间转让。原来油田服务队伍都在“三桶油”手里,外来资本即使想进入,也很难找到专业队伍和力量。 2.2创新企业服务理念 现在的管网,运输和销售捆绑在一起。应将销售和运输彻底分离,独立后的管网只能搞运输,不能做销售。分离之后,管网公司除了给自己的母公司提供服务,也要将管网开放,给其他竞争者提供服务,此外,管网需要监管部门在对建设投资、运营成本合理测算及规定合理收益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收费价格。建立竞争性的容量市场和容量交易平台,所有基础设施的容量都要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公示和结算,这样管网就可以实现只做输送、存储和加工的服务,不涉及关联交易和销售业务。管网独立有3种模式:一是财务独立,即管网还是原来的公司控股,但财务分开,账目能够监管和查验;二是法律独立,即管网剥离出来成为独立运作的法人公司,关联交易要被严格监管;三是彻底的产权独立,即将“三桶油”的管网和基础设施卖给第三方,在产权独立的模式下,石油公司不能处于控股地位,管道与母公司剥离,作为公立平台。石油企业在前几年已尝试在管网上引入社保、保险公司等外来资本,不过近来引资进程趋缓,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于改革之后管网的收益率产生疑虑,希望等整体改革框架确定后再做决定。未来针对管网需要建立一整套有关成本、折旧、费用、投资、价格和收益率的监管框架,需要有一整套公开透明的完整方案来规定,以便投资者有稳定预期。 2.3推进价格市场化 建立原油的现货市场和国际性的期货市场。目前原油价格已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成品油价格仍由国家制定指导价。相关研究人员建议在全国形成区域性现货市场,第一步是在资源来源比较多元化、消费发达的地方建立,比如上海、广东和油气管网发达自成体系的川渝地区;第二步是在一些油气管网枢纽地区,如宁夏中卫(西气东输的枢纽)建立;第三步是在消费集中的地方,比如武汉建立中南地区的现货市场。 2.4积极破除行政垄断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石油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82年、1983年和1988年分别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分别负责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和对外合作、炼油和化工以及全国陆上油气勘探开发和管道运输工作,加上1961年成立的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这4家专业化公司构成了海陆分家、内外贸分治管理的模式格局。第二阶段是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行政职能剥离,即现在的中石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以黄河为界,中石油主要占据北方市场,中石化主要是南方市场。国内外经验表明,拆分或合并作为一种重构产业结构的手段,如果不配合政策和模式改革,让市场在油气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作用,不仅无法解决我国油气产业因油气央企垄断所带来的问题,而且通过拆分或合并来增强国家石油公司竞争力的目的也难以实现。 作者:李秀菊 单位:中国石油黑龙江哈尔滨销售分公司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思考 1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1存在的问题 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就是石油产业,因此石油企业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这导致当前我国许多石油企业的经营观念比较陈旧,管理模式不能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当前石油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¹国家对企业的监督与经营者积极性的发挥未有效结合。º进行过公司化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仍不规范。»劳动人事制度还不健全,不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½没有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组织机构。¾在股份制公司成立后,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变得不彻底。¿重组后与各分公司的关系处理不好。 1.2制约因素 虽然说外部环境对于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有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管理创新产生制约。企业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¹自然规律和世界经济形势对原油的生产有着严重的制约。º油气企业工作场地大都在野外,企业受到社会因素制约较多。»企业内部创新导向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创新。¼缺乏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氛围对创新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 2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 2.1组织机构创新 企业的正常运行需要组织机构的支撑,因此必须进行组织机构的创新,将科学的管理理论作为创新的基础。当前许多石油企业进行的重组与改制就是进行组织机构创新的一种方式。 2.2经营理念创新 石油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其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依旧比较陈旧,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对经营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树立正确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理念。 2.3管理制度创新 重组改制后的石油企业,其主业进人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而其他部分作为存续公司继续保留原有的名称,原来的一个企业分成两个企业,分别有自己的法人代表,经济、行政上互相独立,但是其党群组织依旧是一个系统,这种情况下,石油企业必须抓紧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依据现代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 2.4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人类社会已进人信息时代,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石油企业的交易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物资、资金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市场规则也在不断变化,需要石油企业通过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来适应,这样才能使企业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5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专利等,都能够进行相互的转让但唯独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不能自由转让的,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将取代金融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必须改变先前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转变成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员工投人更大的热情,才能留住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人才,才能使得企业有强大的竞争力。因此,石油企业迫切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总结 石油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石油企业为保持强大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对当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组织机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中1赵晓琴2潘玉全1工作单位:1.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科研所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石油企业管理改革探究 一、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一)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意识比较强石油企业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背景,自身的改革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担当了国企改革的试验田。在这种大背景下,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得到了强势推进,管理层管理创新的意识比较强,落后的管理面貌得到了迅速改变。(二)走出去战略实施促进了企业管理创新在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有力推动下,石油企业到国外富油地区找油,直接与国外大型的石油企业在一个平台上竞争。管理出战斗力,改变落后甚至僵化的管理现状,是与国外企业竞争的需要,是企业更好海外市场开拓任务的需要。外部环境有力地推动了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三)管理创新的成效明显行政力的强力推动,市场环境逼迫和向国外石油企业的学习借鉴中,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的脚步明显加快,现代的企业制度初步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环境的管理体制机制迅速形成,企业管理效益明显提高,管理创新的成效比较明显。 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受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制约,尽管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下功夫“去行政化”,但在石油企业中行政色彩仍然较浓,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与企业积极性主动的发挥还没有更好地结合,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释放。(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改革前相比,石油企业的劳动人事制度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但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劳动人事制度还比较僵化,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合理流动都有等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奖惩激励机制的能力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三)企业管理组织机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在机构比较臃肿,上下左右之间的机构运行还不够顺畅,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效率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还有差距。 制约和影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一方面,石油企业属于矿藏采掘业,开发难度大,周期长,耗能高,企业地处分散,流动性强,影响了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另一方面,我国的石油企业始终处于高度垄断的现状,国内原油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现状,石油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的提高技术创新,多找油上,而对管理创新的紧迫感和认识不足。此外,我国的石油企业曾经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中,现行高度垄断现状使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市场压力不足,难以形成企业创新的氛围。 二、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企业适应市场,保持竞争优势的首选。 (一)精简理顺内部机构,搞好组织机构创新 石油企业大规模生活经营活动,说到底是内部各组织结构之间协同运行的过程,协调运行的质量,直接决定企业的效益。因此,必须本着精简、高效原则,集中处理好委托、集权分权、分工协作等问题,大规模压缩非生产部门的编制数量,企业资源进一步向一线聚焦,在企业内部解放生产力。 (二)加大科研和引进力度,着力做好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石油企业科技知识密集型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加强管理创新,必须重视自研和引进一流的技术,要在技术领域占据制高点。如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开发技术突破问题,通过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方法,推动石油企业发展,从而促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破除传统思维定势,大力做好经营理念创新 石油企业尽管已经完成了现代企业的改造,但是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内部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还有传统的思维定势。尽管经营理念创新看来是软指标,但是解决不好理念问题,管理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强化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特征的经营管理理念,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行为取向。 (四)不断完善制度法规,积极做好制度创新 制度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一个成功的企业,防不开企业内部健全完善的制度规定。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变、技术进步都必须以制度变化与之相适应,通过不断完善,使企业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 (五)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已经上升到战略性,石油企业的运行,最终是建立在人力资源上。因此,必须将以往以财务管理为重心转变为以人力管理为重心,调动职工积极性、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进而带动企业发展。 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企业管理创新与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搞好各项其他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前提条件,石油企业的创新,必须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在管理基础工作有效运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脱离基础工作谈创新,是不切实际的。 (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要改变石油企业重技术创新,轻管理创新的传统认识,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的更好实现,绝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 (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与自身特色的关系 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其自身特点,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经验,进行管理创新,即要适合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也要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绝对不能照抄照搬,否则,所有的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 (四)管理创新与利用信息技术的关系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能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已成为当今石油企业竞争的焦点。因此,石油企业在管理创新过程中,运用先进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现行管理创新的重大影响。 作者:高芳工作单位: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培训中心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石油企业管理考察报告 在当前全球经济化社会进程日益加快的过程和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油田企业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主体力量,做出了它自己的卓越贡献,目前,油田企业面临着改革与发展,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积极推进油田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是摆在油田企业领导面前一个相当严峻的课题。油田企业不能安于现状,要根据中央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实际出发,全面创新,使企业更快更好地与经济市场化大趋势相适应,增强企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在油田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要以扩大资源、扩展市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目标,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入手,全力推进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积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转换经营机制,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一、坚持“四项建设”方针,正确应对企业的改革发展 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等“四项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1、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好的领导班子要重点加强油田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做到讲政治、讲团结、讲正气、讲纪律,努力建设一支求真务实、作风正派、开拓进取、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锐意改革。 2、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培养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培训长效机制,努力建设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员工“三支人才队伍”。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正确的经营理念确定之后,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应将凝聚人心、增强团队精神做为第一要务,努力提高油田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紧紧围绕企业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中心任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注重以各类形式凝聚员工提升人气,使油田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要始终把观念更新放在企业改革发展的首位,要善于运用形势和政策的变化,用企业改革和中发展目标凝聚人心,提升人气。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 企业文化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不断培育的结果。在企业文化的培育上,公司坚持靠企业发展得人心,靠真情实意感人心,靠丰富活动乐人心,靠榜样力量聚人心。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精心打造具有独特气质的企业精神文化。在企业内部,人本管理是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明确严格、量化到位的各项管理目标,也是对员工最现实的“寓教于管”的激励方式。寓教于管,就是将企业一个时期的大目标,量化到每个主管领导、每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具体到每一个员工身上,通过目标分解产生比、学、赶、帮、超的激励效应,使职工在完成自身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选人用人上以目标说话,根据企业生产和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对各层管理人员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先定指标后定人,不接任务就换人,对事不对人。在绩效考核分配方面,用目标衡量,每个员工的月薪收入都与数字化的考核指标紧密相联,做到了公正、公开、透明。始终坚持用清醒的头脑认识人,用领导的表率带动人,用透明的制度约束人,用丰富的活动激励人,用解决实际困难温暖人的浓厚氛围。企业各个岗位有目标,干部身上有压力,职工心中有动力。营造一个“政策激励人,岗位造就人”,有利于人才成长、多做奉献的宽松环境。让企业职工深刻认识到工作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学习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等观念。 4、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要坚持发挥油田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用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既是组织者、考核者,又是具体的参与者、实践者。在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中,也实现了自身的多项创新:工作思路上,由简单被动服从型向主动适应进取型转变;工作内容上,由单纯的思想教育型向知识含量高、有岗位特点与经营管理融合的综合教育型转变;工作载体上由单一向综合转变。 二、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维护好企业职工利益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目标。作为油气资源型企业,坚持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以改革统揽全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油藏经营理念,按照储量、产量、投资、效益“四统一”的原则,突出效益勘探、效益开发、效益科技,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提高老油田开发水平;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总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开拓市场,优化市场,优选项目,加强管理,实现增量增效;必须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和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向安全要效益,以安全保效益,确保油田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油田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有效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基本原则。把效益观念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建立起讲效益、创效益的生产经营运行机制,保证以效益为中心落到实处。确保经济效益和职工生活质量同步提高,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措施。既要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国家经济建设多作贡献,还要千方百计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让职工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坚持发展“三个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油田企业应该大力实施油气主业有效发展、市场开拓和科技兴业“三个战略”,全面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施油气主要有效发展战略,重点是加大勘探开发工作力度,逐步实现资源的有效接替和开发的良性循环。坚持“立足老区,加快新区,拓展外部”的勘探方针,强化老区滚动勘探,寻找优质储量;重点搞好新区产能基地建设;在油田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参与外部资源开发,争取尽快见到成效。大力实施市场开拓战略,形成油田内部、国内、国际三大市场的良性发展。油田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队伍、品牌优势,积极扩充内部市场,选配优良装备和精干队伍,丰富技术服务手段,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优势高效服务;全力扩展国内市场,巩固老市场,拓展新市场,积极进入社会市场,做到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持续扩大国际市场,形成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石油机械产品销售三大主营产业。 四、加强政策学习,努力营造企业改革发展氛围 早在1992年10月,同志曾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我们认为,推进全面创新,是油田企业成功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油田企业将和国际上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展开竞争,这对油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油田企业只有与时俱进,全面创新,以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和新的企业管理体制迎接挑战,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面创新,也是彻底解决油田企业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企业发展的唯一选择。目前,油田企业还习惯于油田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其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有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从而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改革,但枝节性的小改小革已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全面创新、深刻变革。 五、当前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应注意研究解决的两个问题 1、关于班子建设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 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教育。要深入开展“三个代表”、“八荣八耻”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按照“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的要求,认真查摆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摆企业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是要完善用人机制,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要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者以及经营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有条件的企业,应试行年薪制,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家的脱颖而出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三是要加强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经营业绩为主要依据,积极探索和完善对企业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并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与责任风险利益相一致的原则,强化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 2、关于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成效,很重要的必须进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 (1)改革用工制度。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依法自主决定招聘职工,完善定员定额,优化劳动组织结构;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测定岗位工作量、确定用工人数,实行定岗定员,减员增效,多渠道安置富余人员。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经培训仍未能竞争上岗的职工,企业可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 (2)改革人事制度。按照精干、高效原则设置各类管理岗位和管理人员职数,精简职能部门,减少管理层次,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公开竞聘、择优聘用、定期考核,并实行任期制,不称职的必须及时从管理岗位上调整下来,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 (3)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目前在收入分配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分配形式比较单一。事实上,我们现在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工龄为主的工资制,分配比较呆板,最根本的是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多劳多得的原则;二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没有把经营管理者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很好地捆在一起,一个贡献大和贡献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收入上没有多大差别。要解决这些问题: 1、企业要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岗位工资标准应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效益下降时相应降低岗位工资标准。调整职工收入分配结构,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和职工实际贡献挂钩,形成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公务员之家: 2、要建立健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必须与其职责、贡献挂钩,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的企业,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对经营管理者可以试行年薪制、持有股权、股票期权等分配形式。制定政策的有关部门要把这些东西设计好,要有激励机制,让搞企业的人有奔头,能看到希望。 综上所述,油田企业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成功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必须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立足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积极探索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努力创造和构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着力培育和弘扬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这是油田企业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推进企业理论创新,建设先进企业文化,能够为油田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有效地改善、提升油田企业的素质和形象,使油田企业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 石油企业管理论文:石油企业管理分析论文 一、采用新的会计核算办法,保证会计核算 (一)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 1.允许石油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重置价或公允价作为资产计价的备选方案,如期末对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短期投资以成本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重新表述等,缩短了会计核算价值与财务管理价值的差距,为企业实施各项决策提供便利。 2.推行“或有事项”条款和“会计估计变更更正”条款,允许企业在这2个具体条件下将“或有事项”主要是“或有损失”进行核算和披露,同时也允许因会计基础变化或取得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营活动而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以往会计估计进行纠正,使企业会计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对潜在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现金流量表于1998年正式使用,增强了企业的现金流意识,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不足。它不但展示了企业更切合实际的财务状况,也进一步揭示了企业各环节的经营质量、现金流转梗塞所在,为企业合理规划资金、增强资金的流转速度和支付能力提供了保障。 4.其他一些符合经济形势的条款,如:关于资本经营的“投资”、“合并报表”、“企业合并”和“清算”等条款,对企业资本经营等及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增强了企业的资本经营意识和资本运作能力。 (二)尝试改进核算方法 以上条款可以大大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的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的问题在于人们对会计核算本身存在的弊端和具体会计准则各项条款的实际作用认识不够,以及某些条款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只有少数条款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为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研究和推行具有广泛使用意义的具体会计准则;其次,企业尤其是广大会计核算人员应更新概念,善于发现问题,学习和利用新的知识和方法,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为石油企业决策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会计核算提供技术支撑 (一)加强核算制度建设,完善核算体系石油企业应建立健全与会计核算相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及系统工程建立一个能以最佳方式处理数据资料和达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经济核算体系,为实现管理目标提供有效的保证。 (二)提高企业管理技术,优化信息资源现代企业管理,已发展为以规划所有资源的信息为基础,保证企业在市场变化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提出的改善内部和联系外部的新型管理模式,简称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把企业的内外部各环节紧密的联系起来,把供应、制造和销售的相关因素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构成一个整体,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经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和内外互援的目的。ERP会计核算模块涉及总账模块、应收账模块、应付账模块、现金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多币制模块和工资核算模块等等。采用ERP成本管理,在通过库存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取出相关成本数据或手工录入数据后,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成本计算,生成完工产品成本报表、在产品成本报表、成本差异分析表等报表,并保证各种数据的来源唯一性,确保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性,从而避免了手工做报表的繁重工作量。ERP实现了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的功能,集成了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和配方管理等,适应了市场要求企业管理必须从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的全面计划管理转向面向全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的战略要求。ERP的实施对石油企业竞争压力和市场机会的迅速反应,灵活地进行产品装配,减少库存并更加有效地进行供应链管理等都能给其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适应了以战略性的视野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控制的市场要求,对石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不断提高会计素质,为会计核算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作用的根本要求。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因此,应注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和知识更新。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因此,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 摘要:石油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石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核算作为管理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预算定额和定价指标等,履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责任。石油企业管理需要会计核算,同时又不断要求和指导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受财务管理的引导,所提供的信息影响着石油企业对管理目标的确定。 关键词:石油企业;会计核算;ERP方法
地质构造论文:针对地质构造及矿床形成的研究 摘要 随着地球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矿业技术已逐步成熟,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有关地质构造方面的问题,为使人们更加清晰地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本文分析探讨了一些区域地质构造成矿的问题,并对影响成矿系统的发生和有关保存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希望都够对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地质构造;矿床;研究 在地质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构造,构造可以控制矿床的形成,并且在矿床存在的时候,构造有时候还会影响矿床的保护和破坏。地质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分类,将它的层次和级别进行划分,最小的地质构造可以称之为显微构造,大的可以达到全球构造,成矿的范围也受到它们的控制,研究价值也各不相同。 1.构造成矿研究简史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了解到矿体和构造有关,在一些文献的记载中,各个国家古代的一些采矿大多是有迹可循的,它们的轨迹一般是沿着断层和一些缝隙。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在矿业的不断发展下,地质构造中单个形态的几何学描述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为了更好地进行采矿,人们越来越喜欢研究地质构造的全方位特点,研究方向延伸到各个层次、各个尺度、各个方位等等,这样的研究使得人们对构造以及矿床形成有了更深的理解。 2.矿床地质研究的进展 1)全球构造与成矿作用。科学界对成矿的研究只要集中在构造上,因此,全球构造和构造的演化也成了研究的重点问题,它对于成矿作用和矿床形成具有很高的要求和控制,也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进行矿床的定位,在之前的理论研究中,板块偏移理论对全球的构造学研究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是目前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话题,在有关地学的领域中流传甚广,尤其这个理论在矿床地质学领域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在这种理论提出之后,矿床研究的重点方向就是板块构造和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超大陆板块裂解和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在各种构造背景的研究下,人们对地质构造的了解正在不断深入,裂谷带、碰撞带、转换带等地质构造也让人们的眼界大开,最终也是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如:金属矿床的产生大多都要伴随着这些地形,在大陆边缘这种现象尤其明显,这是因为有钙碱性岩浆的训在,使得热流体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金属矿床产生在这种环境下。 现代矿床地质的另一个研究,是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研究,研究者将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演并根据这个研究矿床的形成所需要的环境,将矿床地质研究融入到全球地质构造的变化中去,这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和进步点。在最近的研究中,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研究单个的矿床构造,矿物学家将矿床的研究模式应用到地壳剖面上,将矿床在地壳剖面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筹和分析,研究和分析范围比以前要大了不少,与此同时研究难度也相对来讲变得大了。如:在进行太古宙晚期岩浆时,将演化历史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金的成矿也是一种演化的表现形式――岩浆和热在地壳中的变化。 2)超大型矿床研究。在对矿床的一些研究中可以发现,地球上的矿床基本以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存在,如果从数值上看,大约占到了70%~90%,这是非常庞大的比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大型和超大型的矿床才能有机会成为国家级的,成为稳定的金属生产基地,因此,大型和超大型的矿床就成为了研究和发掘的重点,大型和超大型的矿床的寻找也成为了目前研究的意义所在。我们都知道,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是大量金属物和成矿物质的堆积,并且满足一定的条件。因此,这种条件和矿床的形成背景是目前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近几年来,人们对与岩浆有关的成矿作用的研究也逐步提高,在最近的陆松年的理论中,对成矿作用提出了新的想法,认为下层变质结晶基底本身特点和演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才使得金矿床击在那三个地区形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下层变质基底中初始地壳金丰度会制约金矿的形成,在金矿密集的区域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因此,在矿床形成的过程中,有一些必然的因素必须要满足,比如大地构造要对矿床的形成有利、区域的背景要符合要求、周围的岩石和物理化学环境要适合矿床产生、地质地壳的移动叠加等等,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大型和超大型金属矿床才会产生。 3)研究成矿作用的新思想。在国内外的矿床学研究领域中,地质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研究成矿模式,而其中研究最为广的当属剪切带成矿模式,国内外很多地质学家都一致认为,剪切带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全球各类金矿床的定位,并且其本身也是金属矿床形成、发展和富集的整体,矿床的韧性到脆性的演化也包含在剪切带里,剪切带构造不仅仅是影响控矿的一种因素,还是一种机制,一种重要的成矿机制,因此,剪切带的成矿模式方面的研究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另外,一种新概念的产生和推广,即含金剪切带成矿机制,对我国的剪切带金属矿床的寻找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不只是理论研究上,近些年来,我国的陆续发现了一些与剪切带有关的矿床,并且大多是中型和大型的,这些发现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剪切带成矿模式的研究是有重大的实际意义的,更是一种应用型的成矿理论。 矿床成矿系列是一种自然组合,由我们生活的空间中的各个矿床组合起来的,所谓的矿床成矿系列,概念核心就是把所有的矿床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将整个历史背景和流程穿起来,以便探索不同的阶段矿床的形成规律,来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这种情况下,根据联系和规律,在今后的矿床发现和研究中就会占据主导地位,并使得研究问题变得简单和有迹可循。 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我国地学工作者经过了多方面的考察和理论研究,在成矿系统分析和成矿动力学方面有了一些进展,认为矿床在一定程度上讲,可以当作是一种成矿系统,当然,这种成矿系统是非常复杂且庞大的。成矿系统分析是在最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它使得地质学家对成矿作用的认知更加清晰,并且引导人们从整体考虑。而成矿动力学方面,主要认为成矿是一种动力学问题,因此将成矿问题延伸到了动力学问题上面,这种地质构造的研究方法是全新的,对于地质学家来说这种研究领域也是全新的,将多学科融合和深入,将会对地质构造和从矿床形成的研究下产生深远的影响。 3.问题与展望 有关矿床成因的问题。矿床,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地质体,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而成矿的过程更是复杂的,因此,我们对于成矿的过程、成矿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都是不多的,并且对于已发现的一些矿床,地质学家们也在争论它们的物质来源以及形成机理等方面,尤其是对一些典型的矿床,地质学家们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和讨论,至今也没有达成共识。如:对于著名的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型金矿,其内部存在的黄金储量不断的在扩大,因此对其的研究也是颇多,但至今对其成因仍存在三种意见。又如:我国内蒙的一处超大型铁稀土矿床,地质学家们对其成瘾也是争论不休,而最近又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该矿是地幔流体交代矿床,相信未来会有一个确切的结果。 4.结论 在地质构造和矿床形成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很迅速的进展,尤其在最近的20年,地质学家们在地质构造的研究道路上已经走的越来越远,我们相信,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在不久的将来,地质构造和矿床形成方面的研究必将有更大的突破,也必将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极大的贡献。 地质构造论文:中国自然美景:多样地质构造的杰作 中国地处太平洋、欧亚、印度三大地质板块汇聚之处,又是世界上纬度跨越最大、海拔高度跨越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具备了极其多样的地质地貌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把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放到地质地貌的大背景下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中国自然景观的丰富性。 地质遗迹是生物圈之母 也是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为9种类型:森林生态、草原草甸、内陆湿地、荒漠生态、海洋海岸、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古生物遗迹、地质遗迹。实际上,野生动植物都依存于前5类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中,野生动植物作为一些保护区的分类类型,只是为了强调保护某些旗舰物种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古生物遗迹其实是地质遗迹的一种,从分类上它可归于地质遗迹之中。 地质遗迹作为地球演化过程中的自然遗存,它既是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例如高山、大川、平原、海洋,也是地球表面生物圈赖以存在的基础,它还是人们得以认识地球演化过程的珍贵历史记录。因此,地质遗迹本身,也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类型和保护对象,它们包括了以下种类和案例。 典型地质剖面:天津蓟县的中上元界地层剖面,河北抚宁县柳江盆地的元古界-新生界的标准地层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河北蔚县-阳原县泥河湾的新生界地层剖面,浙江长兴县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以及长兴阶层型剖面。古生物遗迹:内蒙古鄂托克恐龙足迹化石,辽宁北票中生代晚期鸟化石等古生物化石群,福建晋江的海底古森林遗迹和古牡蛎海滩岩,山东即墨市马山的硅化木,山东临朐县山旺的古生物化石,河南南阳的恐龙蛋化石群,湖北郧县青龙山的恐龙蛋化石群。火山地貌:吉林省四平、伊通、辉南、靖宇、长白山等地的火山地貌,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火山地貌。喀斯特地貌:辽宁大连金州成山头海滨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广东仁化县丹霞山的丹霞地貌,宁夏西吉县火石寨的丹霞地貌。 除了这些地质遗迹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其他类型的保护区实际上也包含了诸如火山、喀斯特、花岗岩、丹霞、砂岩峰林、冰川、古生物化石等许多典型的地质遗迹与景观。 纵横南北的浩瀚山脉,呈现变幻多姿的森林面貌 森林生态类型是中国数量最多的一种自然保护区类型。目前,中国已建立的44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森林生态类有206处,如果加上64处依存于森林生态系统的野生动物类、野生植物类保护区,那么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关的保护区共有270处,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的61%。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关的保护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与中国众多的山脉唇齿相依。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缘,它受到来自东边的太平洋板块以及来自南边的印度板块的碰撞挤压,在一二百万年以来的晚近新构造运动时期,便逐渐形成了现今中国地貌的基本格局。其最显著的特征,便是西部青藏高原的隆起,东部平原低地的沉陷,以及由西向东渐次降低的三级地形阶梯,而大致平行经向(南北走向)和纬向(东西走向)的诸多山脉,便构成了中国地形的基本骨架与脉络,也是森林植被的“基体”。其中不少山脉有古老的历史,但在新构造时期都产生了新的活动与抬升。 一些山脉尤其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常常构成中国地形大阶梯的“阶坎”。例如,一级地形阶梯青藏高原向二级地形阶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的横断山脉东部;二级地形阶梯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向三级地形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等等。因此,森林植被的变化,既可以因这些山脉穿过不同的气候带而产生,也可以因山脉的巨大高差而在垂直方向呈现。例如,作为内蒙古高原东缘界山的大兴安岭,其北段分布有中最北端的寒温带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向中南段过渡为中温带的以红松、东北红豆杉、蒙古栎林、黑桦林、紫椴林为特征的针阔叶混交林。 山体垂直方向上的森林植被变化,则以横断山区的岷山、邛崃山、大雪山、云岭、高黎贡山,以及喜马拉雅山东段最为典型,这些高山、极高山不仅海拔极高,而且由于青藏高原边缘的断裂活动,地形切割也极大,高山深峡相伴,成为地球上地形高差最大的区域,可以见到由亚热带至寒带的完美自然垂直分带,在短距离内,即可出现极为丰富的森林植被群落的变化。 由于地球上的气候分区主要是按纬度变化划分的,因此,中国近东西走向的山脉,也常常成为中国南北地理与气候区域的分界。这种地理的区划界线,在自然界中并不是一条线,而往往是沿着山脉走向的一个过渡带,这就使南北两侧不同的生物物种交叉混生,在森林群落上,表现出另一种多样性和特殊性。例如,燕山以及太行山北段作为中温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秦岭-伏牛山作为中温带与北亚热带的分界;米仓山-大巴山作为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南岭作为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分界,等等。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相似的岩石构成,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山地地貌形态,山岳与森林景观的美学特征也呈现出多样化。例如,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主要由古生代至中生代的花岗岩、中-新生代的火山岩构成,在中温带以冰雪融冻为主的物理风化作用下,形成以花岗岩石峰、石穹,火山堰塞湖及火山口湖,熔岩台丘等为主要特色的地貌景观,与中温带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相映衬,自有一种苍凉、冷峻的意境。 在中国南方的幕阜山-九岭山-武功山-罗霄山、括苍山-雁荡山-戴云山,以及南岭诸山,不少山体也由花岗岩以及火山岩构成,在亚热带湿热风化及流水侵蚀为主的作用下,形成许多峭壁千仞、奇峰兀立的峰丛、峰林、石柱景观,与亚热带的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相得益彰。 到了边缘热带的海南岛,由于更为强烈的湿热风化作用以及热带雨林的覆盖,以花岗岩为主体的五指山、黎母岭、雅加大岭,多呈现出峰岭虽陡峭,但山石藏而不露,植被郁闭度很高的山岳景观特征。 此外,在类似的气候条件下,由于不同山脉的岩石构成差异,也会呈现山地地貌形态以及景观美学的差异。例如,中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山岳景观当属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它们在地貌景观组合与美学特征上都独树一帜。例如,丹霞地貌的赤壁丹崖、峰丛石柱、瓮谷悬瀑;喀斯特地貌的峰丛石林、峡谷地缝、溶洞天坑,等等。 另一方面,不同的岩石对于地形和土壤的影响、地质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貌,也会给森林的物种、群落结构、林相烙上不同的印记。例如,武夷山、南岭丹霞地貌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大娄山北坡川南、黔北、渝西南一带“赤水型”丹霞地貌区以竹林、桫逦特色的森林植被;在黔南及广西境内的苗岭、凤凰山-九万大山-大瑶山、六诏山等地,常见有中亚热带至南亚热带的喀斯特森林,或称石灰岩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季雨林等,白头叶猴、黑叶猴是这类森林中的标志性物种。 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或者喀斯特溶蚀塌陷作用形成的天坑,会造就环状封闭的巨型凹坑。在中国,这些凹坑直径最大可达千米左右,最深可达600多米,因坑内气候温和湿润,蒸发量小,树木生长旺盛,且不易受人类干扰,常常繁衍出壮观的“地下森林”,生物多样性比地面的森林群落更为丰富。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大石围天坑为例,天坑内的森林郁闭度远高于坑外,保持了原始森林的特性,植物与洞穴动物的种类极为丰富,有许多中国乃至东亚特有种。在趋光作用影响下,凹坑内树木的高生长也尤为突出,在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中,一般树高达50米以上,最高超过100米,远高于坑外地面上的树木。 从平原到高原,浩渺缤纷的湿地大观 湿地是中国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类型。被定为“内陆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53处,如果加上36处包括在野生动物、海洋海岸、草原草甸、森林生态、荒漠生态、地质遗迹等类型中的湿地类保护区,含湿地保护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共有89处,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的20%。 由于不同的地质地理成因与背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也呈现十分多样化的类型,笔者把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寒温带-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流湖泊湿地;中温带的内蒙古高原东部湖泊湿地;中温带的阿尔泰山、天山山地湖沼湿地;中温带的西北干旱区荒漠-绿洲湿地;暖温带的华北平原河流湖泊湿地;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流湖泊湿地;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海岸滩涂及河口湿地;南亚热带-边缘热带的红树林海岸湿地;高原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的云贵高原湖泊湿地;高原温带-高原亚温带-高原亚寒带的青藏高原高寒湖沼湿地。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欧亚板块东缘因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一个大的沉降带。东北平原三面被山地围绕,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上气温低、蒸发量小,以及冻土层的隔水作用,所以在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黑龙江、辽河沿岸形成大面积湖沼,当地人称之为“泡子”。而新生代以来因板块碰撞发生的广泛火山喷发,常常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群,这也是东北平原大范围积水成沼的重要原因。在东北平原,这类湿地保护区达到29处,是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华北平原以前是渤海和黄海的一部分,由于黄河以及由太行山而出的漳河、滹沱河、唐河、拒马河、永定河、白河等带来的泥沙淤积,才成为今日之平原。其中黄河居功至伟,它造就了以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顶点的地球上最大的陆上三角洲。虽然在填海造陆的过程,潴积的不少湖淀现已干涸,但海河河口、黄河河口、海河水系的衡水湖以及河南境内的黄河沿岸,仍是目前华北平原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所在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历史上曾经被浩渺如海的“云梦大泽”那样的许多湖泊所占据,后虽因泥沙堆积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湖泊缩小分离,但这里仍保留了中国东部最大的淡水湖群,如今在洞庭湖、洪湖、龙感湖、鄱阳湖、洪泽湖以及长江口的九段沙,均建有湿地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晚近地质时期对地球气候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最重要的地质事件。由于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也被称作亚洲“水塔”,而保障“水塔”供水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便是青藏高原独具魅力的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一方面是因为原来经剥蚀形成的低海拔平原被快速大幅抬升,保留了平缓的地形面,加上构造断陷,容易积水成湖;另一方面,大面积冻土表层的融冻作用,也极易形成积水洼地并沼泽化,进而扩展连接成大片湖沼湿地。四川、甘肃、青海、西藏境内的若尔盖、尕海、黄河首曲、隆宝滩、三江源、色林措等地,便是这类湿地及其保护区的典型。 比青藏高原外缘低一个“台阶”的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也有许多高原湖泊湿地。在云南高原,它常常是沿着南北向断裂带发育的长条状深水湖;在贵州高原,往往是伴随着喀斯特及构造作用的溶蚀断陷湖;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常见为构造拗陷低地的汇水湖盆。云南的苍山洱海、贵州的威宁草海、内蒙古的达赉湖等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可分别视为这些高原湖泊的代表。 值得人们高度关注的还有中国西北干旱区的荒漠-绿洲湿地,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宁夏河套、甘肃河西走廊,以及新疆的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在高山夹峙的这些干旱区断陷低地,虽然戈壁沙漠广布,但依赖于高山的冰雪融水,在山前的冲积扇上及沿河两岸形成了绿洲湿地,它是荒漠地带最富有生机的生态 “绿岛”。例如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内蒙古额济纳、甘肃的张掖黑河、敦煌阳关,新疆的艾比湖等。 气候与地貌条件纷呈多样的湿地,也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与动物种群。例如,青海三江源的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为青藏高原特有的、以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食草类动物种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成为它们的大种群集中分布区,同时还为高原上的雪豹、狼等肉食动物种群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来源。当然,最重要的也许是,湿地为众多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而且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可作为同一类候鸟的夏季繁殖地与越冬地。例如,黑颈鹤在四川若尔盖、青海隆宝滩、青海湖的夏季繁殖地,在贵州威宁草海,云南昭通大山包、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越冬地;丹顶鹤在黑龙江扎龙的夏季繁殖地,在江苏盐城的越冬地,等等。 从温带到热带,漫长的海岸线展示丰富多彩的海洋生态 中国大陆的海岸线长约1840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约16900公里,二者相加约35300公里,而且中国的海岸线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多个气候区,因此海洋海岸的自然特征也极为丰富多彩。 上文提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都有由海变陆、由湖变陆的演化历史。在天津海河口的古海岸与湿地、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山东黄河口的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福建晋江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等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反映海陆变化的古海岸遗迹,都被记录在一道道古贝壳堤、古沙堤,或古牡蛎海滩岩中,它可以帮助人们阅读这种自然变化的历史书页。 需要着重提到的,是位于南亚热带-边缘热带的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它们皆在北回归线以南,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大陆及岛屿海岸。在这里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海岸有福建的漳江口,广东的湛江,广西的合浦山口、防城北仑河口,海南的东寨港;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珊瑚礁海岸有广东的徐闻,海南的三亚、文昌铜鼓岭。 红树林海岸与珊瑚礁海岸都被称为生物海岸,但其成因却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红树林海岸主要是受地质断陷作用影响,海岸下沉,形成喇叭形海湾,又被称为溺谷。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低缓的滩涂,利于红树林生长。而珊瑚礁海岸是在相对抬升的岩石海岸上,因波浪侵蚀形成浅水平台,给珊瑚礁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红树林海岸与珊瑚礁海岸都是生物多样性最突出的海岸段,而且它保护了海岸的稳定,也使海岸地貌呈现多样化。 海南岛由于全岛处于热带,加上有利的海岸地貌条件,因此成为中国红树林海岸与珊瑚礁海岸发育最好的地方,其红树林、珊瑚礁的规模与物种种类都远远超过大陆东南沿海和台湾岛。而且,琼北后水湾的邻昌礁、琼西洋浦湾的大铲礁,还是中国海域内仅有的两处堡礁。 地质构造论文:论地质构造对矿山煤层顶板事故的影响 [摘 要]造成矿山煤层顶板事故的主要原因多数是由于地质构造不清而引起的,所以准确掌握矿山开采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对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单阐述地质构造对煤层顶板的一些影响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希望对同业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一些启发。 [关键词]地质构造;顶板;事故 1.造成顶板事故的因素 1.1 构造 地层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在较大断层附近一般都会伴生着一些较小的断层及裂隙,其断层性质基本与大断层相同,这N情况在顶底板都是厚砂岩层时最为常见。这些小断层及裂隙虽然落差小,不能影响煤矿工作面的正常开采,但是它将使煤层的顶底板产生破碎,如果这些小断层及裂隙较多,将对煤层工作面的顶板产生更大的危害,容易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1.2 褶皱 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是发生了褶皱变形的岩层中的一个弯曲,通常在地层受水平挤压力或者受水平挤压剪切力时产生。煤矿开采的煤层在受各种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裂隙、节理等煤层内小构造。尤其在褶曲的轴部,这种地质表现尤为明显,煤岩层的破坏程度也更大,当煤层在开采、掘进等生产过程中被揭漏就会更易产生脱落现象,甚至是发生片帮和冒顶等事故。 1.3 断裂 在断层的作用下,将煤岩层分割开,两盘发生相对位移,使煤岩层不再具有岩层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断层产生于各种不同构造中,在构造环境较复杂的煤矿矿区,伴随断层所产生的破碎带及其对顶板的破坏程度都较构造环境简单的矿区严重,因为破碎带的大小与破碎程度是煤矿顶板事故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这类矿区更易发生顶板事故。 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断层两盘容易出现牵引褶曲、破碎、挤压和揉皱等地质现象,且会改变煤层厚度,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这些煤层在揭露后经常是发生顶板事故的地点,另外有些顶板断裂而底板不断裂或者底板断裂而顶板不断裂的构造部位,因为构造应力的影响,顶板容易发生冒落,一般冒落范围都较大,且都不发生明显先兆,这也是容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原因。 1.4 煤岩组合 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强度、厚度及其存在的构造是煤矿生产过程中选择支护方式和处理采空区方式的根据,也是顶板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由于煤层顶底板因为地层应力和构造影响,地层产生形变,导致顶板破碎,煤层变形。在实际煤矿生产中也证实,一般容易引起顶板事故的煤岩组合情况为:①煤层伪顶不连续,强度不够,如果支护不及时,或者支护方式支护手段不能适应顶板变化,也容易发生顶板事故。②煤岩组合复杂的煤层中通常具有较多夹矸层,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分层砸落伤人;③主要成分是沼泽泥和泥炭沼泽泥的煤岩组合,在原始沉积时部分沉积物的表层可能发生风化,高岭土化作用显著,容易发生顶板事故;④顶板节理和劈理发育地段,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导致顶板事故,在顶板上方存在积水情况下,积水沿构造导入,使顶板事故的发生几率增大;⑤煤层厚度急剧变化地段造成顶板稳定性差,容易产生顶板事故;⑥如果煤层倾角较大,当某处发生顶板冒落时,将使煤层顶板沿倾角下移,有可能顶板冒顶事故的面积变大。 1.5 岩浆侵入 岩浆侵人会分割煤层,破坏煤层的完整与连续。一般情况下,岩浆岩体形状都不规则,岩浆岩体与煤岩体接触部分常常伴随特殊褶皱及旋窝状褶曲等小构造。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地质情况不易掌握,且不易支护,是容易发生顶板事故的一个因素。 2.预防顶板事故的相关措施 2.1 加强煤层观测工作 为更好的了解矿区地质状况,就要充分了解所采煤层的各相关特性,以保证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发生顶板事故的可能性。观测内容:①结构:要查明煤层的各个分层和夹矸层,观测夹矸层的层数、厚度、岩性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②煤厚:实际测量煤层的分层厚度及其总厚度,观察分析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③围岩:观测围岩的岩性及其与煤层如何相接处,围岩构造的发育及其稳定性等。④煤质:观察所采煤层的物理性质、煤层结构及内在构造等特性;若因实际情况需要,可以对煤进行取样化验,以测定煤的灰份、挥发分等化学性质。⑤含水性及导水性: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观察,掌握所采煤层的含水性及其导水性。⑥产状:煤层的产状包括煤层倾角、倾向及走向。这些都需要在煤层揭露后由技术人员进行观察测量。 2.2 加强地质工作 必须提高对煤矿地质的认识、加强地质勘探和地质队伍建设、推广引用地质勘探新技术、认真落实地质工作,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我国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通过打钻以及图纸分析等方法探查矿区范围内地质构造情况。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做到在生产前掌握地质构造和顶底板特征,做好地质工作。同时,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物理探测方法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结合传统的技术手段,把顶板事故的发生可能性通过加强地质工作来降低。 2.3 合理布置巷道 在煤矿巷道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断层、节理破碎带、泥化夹层等地质构造软弱面附近布置巷道。顶板的次生应力与原岩应力和侧压系数有关,要把巷道的位置布置在顶板压力不太集中、顶板稳定性较好的地点。 2.4 加强现场管理与技术管理工作 现场管理人员要经常性的对顶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对预防顶板事故来说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而技术人员要通过观察已揭露煤岩层的活动规律,分析推测出本矿区内其它位置煤岩层的大概活动规律。详细地了解顶板情况,编制出适合本矿井或本区域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也要注重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一线工作人员对顶板管理有一个的科学的认识,让他们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危及他们生命安全的顶板事故问题。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整改,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的保证将整改落实到实处。整改后,要进行严格验收,保证合格,否则不可继续进行生产活动。 2.5 细致编写作业规程 在编制作业规程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编写尽可能详尽的顶板支护措施及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所编写的规程,以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编制补充措施,以适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地质构造变化情况。 2.6 重视防治水工作 由于煤矿的采煤工作面往往在其上段存在采空区,采空区内积水可以通过采动裂隙及断层等构造导入煤层的顶板,使其更容易发生顶板事故。所以,要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尽量使采空区内的积水不能对煤层顶板产生影响,以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 3.结语 地质条件的不清晰是诱发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中要对矿区的地质情况和顶板地质特点进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掌握其与顶板事故的相关性,最后使用与矿区实际情况相适合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有效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对顶板事故的防治工作是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必须认真对待,充分了解其发生的各种诱因,才能做好矿山安全工作。 作者简介 高志广,男,1967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鹤岗矿业职业学院学校采矿专业,助理工程师,现工作于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矿业公司新陆煤矿地测大队,主要从事地质工作。 地质构造论文:铁矿中伴生白云岩矿的地质构造特征 摘 要:河北聪鼐衬诘乃炯矣北区铁矿是近年来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场,属鞍山式沉积变质型。矿区范围内大洪峪组白云岩与铁矿床伴生,岩体主要呈似层状,上被第四系地层覆盖,位于太古界单塔子群变质岩地层之上,岩体与铁矿床产状一致,受矿区内震旦纪之后的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为主的断裂构造控制,其形态呈舒缓波状展布。 关键词:白云岩;矿床;构造;地质特征 0前言 河北省滦县境内司家营北区露天铁矿位于响R-李兴庄-滦南县乐营成矿带上,是冀东地区重要的露天铁矿集中区。该区的白云岩矿产资源储量也相当丰富,研究对象为司家营铁矿北区N6~N34线间,设计终了开采境界线以上的保有建筑用白云岩矿体,非金属矿物包括石英,长石、碳酸盐、绿泥石、黑云母和角闪石,其中石英含量较高。 1区域地质背景 司家营北区地处滦县响R镇境内,位于河北省东部,燕山南麓,滦河西畔,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唐的腹地。该区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多达20多种,包括有铁矿石23亿吨,石灰石约2亿吨,白云岩约1500万吨。司家营北区铁矿属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位于新河复式背斜西翼,主要呈单斜构造,片理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40-50度,从上世纪50年代,在经过几次比较大的地质勘探过程中,共探明B+C+D级矿石储量超过17.7亿吨,平均品位为TFe29.17%。司家营矿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电力设施、熔剂矿资源和煤炭资源,使钢铁工业具有资源与设施方面的优势。 2矿床地质特征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山海关隆起之昌黎凸起的西南边缘地带、司马长复式向斜的次一级褶皱构造司家营复式向斜东翼新河复式背斜西翼。 2.1地层 矿区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基岩地层以太古界单塔子群黑云变粒岩和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砂岩、白云岩为主,沉积岩大洪峪组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单塔子群变质岩地层之上。 2.1.1太古界单塔子群 矿区出露变质岩地层为太古界单塔子群白庙子组三段,在矿区内广泛分布。主要由一套变质程度比较浅,粒度比较细,岩性比较简单的变粒岩类、片岩类和石英岩类等组成。混合岩化弱而普遍。该套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40°~50°。 2.1.2中元古界长城系 矿区长城系地层为大洪峪组,岩性为石英砂岩、白云岩及含砂白云岩。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倾角10°~25°,以角度不整合直接覆于太古界单塔子群变质岩之上。由于区内第四系大面积覆盖,长城系地层零星出露。矿体赋存于该层位中。 2.1.3第四系 分布广泛,占矿区面积的70%以上。地表出露的以亚砂土为主,其次为坡残积物。个别钻孔中可见到粘土。第四系厚20~30m,最厚70m,一般是东薄西厚。 2.2构造 区内构造简单,仅一条北北东向F4断层:主要是在N6~N30线间的钻孔中见到,全长约2700余米,向南、北端可能还有一定的延伸,为矿区内规模较大的断层。其走向15°~20°,倾向北西西,倾角40°~55°。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为一压扭性走向逆断层。该断层在N8线将建筑用白云岩矿体断开,导致长城系地层重复。水平断距50~80m,倾斜断距70~80m。断层虽从矿体中通过,但因断距较小,影响不大。 2.3岩浆岩 区内目前尚未发现岩浆的大规模侵入现象,只在极少数的钻孔中出现了厚度较大,产状不明的黑云霓辉正长岩。另外,伴生的还有一些中基性的脉岩,如变质辉长岩脉、橄榄灰绿玢岩脉、伟晶岩脉等。 2.3.1黑云霓辉正长岩 主要呈黑绿色,岩石几乎全部由结晶矿物组成,具有不等的它形粒状结构且表现为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辉石为主,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辉石呈现出带状结构的特征,透辉石在中心地带,边缘为绿色的霓辉石。微斜长石表面较脏,有的光性异常,为交代别的矿物而来。 2.3.2变质辉长岩脉 颜色主要呈黑绿色,以辉石、基性斜长石为主要成分,具变余辉长或纤状变晶结构。岩脉中的辉石已经变质作用变为角闪石或阳起石。并伴有磁铁矿、钛铁矿及磷灰石等副矿物的生成。在N18-N32线间分布有区内最大的变质辉长岩脉带,斜切矿体,呈北西西走向 厚度为10-20米,长度约为1500米,倾角较陡。 2.3.3橄榄灰绿玢岩脉 灰黑色,具斑状结构。斑晶常聚斑出现,主要成分为基性中长石;辉石、橄榄石的含量较少。基质中分布有杂乱无序的细小半自形条柱状斜长石,辉石呈半自形或它形和细小铁矿物一起分布在斜长石间隙,构成似辉绿结构。在N6线ZK238孔、N12线ZK200孔见此岩脉侵入于震旦系地层之中。 2.3.4伟晶岩脉 灰白色或肉红色,具伟晶结构。岩脉的主要组分为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并含有少量的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和磁铁矿。分布较广,多以透镜状顺层贯入于变粒岩和矿层之中。 3.矿体地质特征 矿体赋存于长城系大洪峪组地层中,矿体呈层状产出,矿体在矿区内主要分布于N6~N34线之间,赋存标高-200m~+40m,矿体平均厚度约80m,矿体走向15°~20°,倾向北西西,倾角40°~55°。矿石为厚层白云岩及含砂白云岩。 3.1矿石质量 3.1.1矿石的矿物成分 白云岩又称苦灰石,白云岩是以白云石为主要组成的碳酸盐岩,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的复盐。矿物成分以白云石为主,少量方解石、石英、粘土矿物及陆源碎屑(石英、长石和云母),有时也有少量的石膏、硬石膏、天青石、重晶石、黄铁矿、有机质等。矿石主要自然类型为白云岩及含砂白云岩。 3.1.2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O、MgO,少量SiO2,其它组份微量。 3.2矿体围岩及夹石 矿体顶底板为石英砂岩、含砾砂岩及燧石岩,地层为长城系大洪峪组。围岩与矿体产状一致,接触面比较规则。 夹石:矿体内偶见砂岩夹石,砂岩夹石厚度较小达不到剔除厚度时,本次估算未剔除。 3.3白云石的矿物特征 纯白云石的化学分子式为CaMg(CO3),理论含量CaO:30.41%,MgO:21.86%,CO2:47.73%,其晶体结构为三方晶系,晶形为菱面体形态。颜色为灰白色,有时为浅黄、浅褐、浅绿、肉红色。光泽为勃利光泽,解离完全。莫氏硬度3-4,密度2.8-2.9g/cm3。滴入盐酸后不发泡,只受侵蚀。 地质构造论文:瓦斯赋存与地质构造关系之我见 摘要:随着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井下瓦斯赋存状态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对于瓦斯赋存状态在多数情况下不仅受到一个区域地质构造型式的影响,还会受到局部地质构造型式的影响。可以说,地质构造型式对瓦斯赋存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评估该地区的煤田瓦斯状况。本文结合对地质构造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地质构造型式对瓦斯赋存状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地质构造型式;瓦斯赋存状态;影响作用;分析 一、前言 瓦斯是煤在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气体地质体,影响瓦斯涌出量大小和煤层瓦斯赋存状态的地质条件是含煤层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演化的结果。瓦斯赋存和运移与地质构造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从地质角度来分析矿井瓦斯赋存规律,对于瓦斯抽放利用及防治矿井瓦斯灾害有重大意义。 目前,随着将瓦斯与地质构型相结合研究工作的开展,在对地质构型与瓦斯生产、转移等关系之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现如今,在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支撑下,必须要善于利用这些技术并加大对该课题的理论研究,全面提升相关研究水平,最终为煤和瓦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从而更进一步推动我国煤矿事业的大力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采取地质划分的方法,对该课题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二、地质构造特征介绍 (一)断裂构造介绍 地壳的形变,一般都是从褶皱到断裂,断裂又可分为断层和节理;但一旦发生断裂,它便作为地块的边界条件,从而对以后的变形起决定性影响。虽说每个采煤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各有不同,其断裂构造形态也不尽相同。但经过研究,可以看出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相同的规律性可循。对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因素而言,在统一的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在具体统一的地质构型下,其产生的构造形迹并不是随机无序的,尽管这些结构要素可能具有不同形态、不同级别、不同性质、不同方向和不同序次,但仍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循。断层的封闭性和透气性将对瓦斯的积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褶皱构造介绍 每一个采煤矿区的地质构型都各不相同,除了上面提到的断裂构造外,还存在着一种褶皱构造。当煤层受到褶皱的充分影响作用后,在褶皱区域的不同部位对于瓦斯的赋存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例如在复式向、背斜轴部转折端,瓦斯极易聚集,而在褶曲两翼,则瓦斯不易于积聚。 (三)地质动力的区分? 地质动力区分是结合了现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地质形态的基本常识与常见的地质外形为依据,来正确地预测出该地区的地质形态。在这其中,必须有对该地区地质形态最专业和权威的分析研究,还必须要能够分析出该地区地质断裂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历史的发展变化情况,再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数据分析软件、应力测量仪等来找出应力集中的地域或方位。这种办法现在已经在中国很多矿区加以实际推广应用,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为煤田的顺利开采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与丰富手段,也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三、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状态的影响分析 (一)地质构造与瓦斯赋存的关系分析 地质构造形迹对瓦斯赋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造成了瓦斯分布的不均衡,另一方面是形成了有利于瓦斯赋存或排放的条件。受到地质构造应力的作用和应力场复杂性的影响,在同一构造形迹内会出现有应力集中程度不同的块段,从而形成了相对的高压和相对的低压区域,压力差驱动了瓦斯的运移,形成了瓦斯的相对聚积,这也是造成瓦斯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如果煤田所处断层较少,瓦斯赋存就主要受到区域褶皱的控制。由于褶皱运动,会造成褶皱产状发生较大变化,而煤层作槌粱岩中最软弱的成分之一,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或重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形变,甚至产生塑性流变,从而形成复杂的褶皱和厚煤包。岩层经过褶皱作用后,在褶皱不同部位围岩封闭瓦斯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别,在背斜轴部节理以张性为主,其封闭瓦斯的能力明显较弱。而在向斜轴部,节理以压性或压扭性为主,因此,围岩封闭瓦斯的能力会介于背斜轴部和向斜轴部之间。此外,背斜倾伏端埋深相对大,封闭瓦斯的能力也会相应增强;而向斜仰起端埋深相对减少,则封闭瓦斯的能力也相对减弱。 (二)煤层埋藏深度及围岩与瓦斯赋存的关系 瓦斯含量随埋深增大而增大,煤层埋深越大,煤层中的瓦斯向地表运移的距离就越长,就越容易保存下来。此外,深度的增加致使压力增大,煤层及围岩被压实,降低了透气性,有利于保存瓦斯,正常情况下,煤层的瓦斯含量与埋深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由于压力的作用,煤层瓦斯会不断运移和排放,围岩和煤层的渗透性决定了瓦斯运移和排放的速度。如果煤层顶底板为致密较完整透气性差的岩层,如泥岩、裂隙不甚发育的灰岩,瓦斯不易渗出,瓦斯在煤层中就容易保存下来,致使煤层瓦斯含量过高,瓦斯压力过大。相反,如果煤层顶底板由胶结较差的中粗砂岩、砾岩组成,则煤层瓦斯含量低,瓦斯压力小。 (三)地质构造对瓦斯含量及压力预测的影响 对于一个采煤区的瓦斯含量及其压力等方面的测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目前先进发达的仪器设备来进行具体测试。首先,需要对具体煤矿的井下瓦斯原始值进行测量,并且要做好多组数值的历史记录;其次,要能够正确灵活地使用多场耦合分析模拟系统,正确计算出最后的数值;最后,需要结合记录下来的数值,在适合的软件里面做出曲线图。经过对这些测试、分析以及总结的经验中,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地质形态对于瓦斯和压力值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四)区域构造对于瓦斯赋存的影响 大型构造体系决定了煤田盆地的形成。如含煤岩系一般保存于山字型的马蹄形盾地和两翼负向构造单元内,盾地部位可以是构造简单的含煤盆地,也可以是一系列含煤向斜构造,两翼的含煤向斜构造则呈雁列展布。煤田中常见一些中、小型直扭型构造型式,如中、小型多字型构造和中、小型入字型构造等。在多字型构造中,保存含煤岩系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具有等距、雁列展布特征,一般以长条状、短轴状褶曲为主,两翼不对称,陡翼常伴生走向逆冲断层。入字型构造其主干断层一般长数十公里,张扭性分支断裂与主干断层所夹锐角指向所在盘相对运动方向,含煤岩系一般保存于分支断层下降盘或拖曳向斜构造内,等距、雁列于主干断层旁侧。在构造型式的控制下,煤区周围出现一定的应力集中区,从而导致瓦斯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使得这个地区的瓦斯量比较高。这种对地质形态的预测为进一步评估一个地区的瓦斯赋存具体状态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由于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其煤层的透气性能以及断层的情况对瓦斯的赋存状态同样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结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行业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瓦斯赋存状态的研究一直都是业内人士非常关注课题,经过不断地研究分析发现,地质构造型式对其的影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的煤矿运营中,技术人员应该在大量理论知识的支撑下,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进一步提升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与壮大。 地质构造论文:地质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 摘 要 煤矿行业作为国家重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与生产两者密不可分,要想搞好生产,实现矿井的高效高产,第一要务就是抓好安全。随着煤矿开采的矿井越来越深,井下地质构造更加复杂、煤层厚度所呈现出的不稳定及不规则形态,会对煤层开采及井巷掘进造成严重影响,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客观因素。 关键词 地质构造 煤矿 安全生产 影响 0前言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各类煤矿安全事故中,有超过60%为瓦斯、顶板及突水等恶性事故,而这些类型的事故的发生基本都与煤矿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联。 1煤矿地质构造与瓦斯事故的关系 1.1煤与瓦斯突出 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煤矿井下采掘过程中,在煤和地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在极短的时间从煤岩体内喷出大量煤岩与瓦斯的动力现象。瓦斯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带内,如褶曲、断层或火成岩侵入区附近,可能造成设施破坏或人员伤亡事故。 1.2对瓦斯风化带的影响 煤田形成后,煤变质生成的瓦斯经煤层、围岩裂隙和断层向地表运动;地表的空气、生物化学及化学作用生成的气体由地表向深部运动。由此形成了煤层中各种气体成分由浅到深有规律的逐渐变化,即煤层内的瓦斯呈现出垂直分带特征。一般将煤层由露头自上向下分为四个瓦斯带:CO2-N2带、N2带、N2-CH4带、CH4带。前三个带总称为瓦斯风化带。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的煤层结构被破坏时,即可能影响瓦斯风化带的发育程度。如采掘工程在瓦斯风化带内,当通风不良或停风时,不但会存在CO2引起窒息的危险,还有发生瓦斯爆炸的危险。 2煤矿地质构造与顶板事故的关系 2.1断裂构造与顶板事故 断裂构造是指岩石在地壳内的动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产生机械破裂,失去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的一种现象。断裂构造包括断层和节理,其中断层使岩(煤)层两侧发生明显位移。断层在不同的构造环境中发育广泛,特别是地质构造复杂的矿区,断层的规模不等、大小不一,小的不足一米,大的则达数十、上百米,其断距、破碎带大小不一,对围岩的破坏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在破碎带极易产生顶板事故;另外,在断层的两侧还可能出现牵引揉皱、褶曲、挤压和破碎等现象,造成煤层和顶、底板岩层中裂隙也显著增加,同时可能导致煤层厚度突增或压薄,在采掘过程中该处煤(岩)层暴露后极易产生冒顶事故;还有一些断顶不断底或断底不断顶的小断层以及层间滑动构造部位,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围岩易脱落,且脱落面积较大,没有预兆,造成采掘时也易发生顶板事故。 2.2褶皱构造与顶板事故 褶皱构造是岩(煤)层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发生形变,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从褶皱成因分析,褶皱一般是由横弯褶皱作用、纵弯褶皱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形成。其中岩层受到与岩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形成褶皱的过程称为横弯褶皱作用;受顺层挤压应力作用导致岩层弯曲而形成褶皱的作用称纵弯褶皱作用;由于切层或顺层剪切而导致褶皱形成的作用为剪切褶皱作用。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煤)层要发生塑性流动或滑动,使得不同部位产生一系列的裂隙、小断层、节理等内部小构造。在褶曲的核部裂隙、节理加速发育,岩造成层极易破碎,易冒落,岩(煤)层轴部结构急剧变化,煤层厚度发生急剧挤厚或压薄现象,导致采掘过程中不易支护,一旦支护不到位,很容易发生片帮及冒顶事故,给顶板的管理带来困难。 2.3煤岩组合与顶板事故 由于煤系地层受到地质应力及后期构造运动影响,煤岩层均已产生形变,导致围岩破碎,顶板多变不平整,煤层形态多变。经生产实践证实,在煤层伪顶完整性差,强度低,如果支护不到位,或支护手段、方式没有适应煤层顶板变化;另外在煤岩结构复杂的煤层中又常含有多层夹矸层,开采过程中发生夹矸至上分层脱落的煤岩组合情况下,极易产生顶板滑移甚至冒顶事故。 3煤矿地质构造与突水事故的关系 矿井突水是指在采掘过程中巷道揭穿富水溶洞、导水通道、积水老窿时,大量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内的现象。矿井突水一般来势凶猛,常会在短时间内淹没巷道,给矿井生产带来极大危害,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复杂的地质构造都是地下水富集的地方,V井突水都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水源、水量和导水通道。因此,在煤炭采掘过程中地质构造可能引起井下突水事故的发生,不但给煤矿造成生产上的被动和损失,更给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3.1断裂构造对煤矿突水的影响 井下隔水层对突水起阻挡作用,其阻水能力由其厚度、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决定。当采掘遇到断层时,上下两盘岩(煤)层可能发生错动,缩短了煤层与底板含水层间的距离,造成底板隔水层有效厚度减少,甚至造成断层一盘的煤层与另一盘的含水层直接接触,造成底板隔水层有效厚度消失,将极大的增加煤层底板突水的危险性。另外,随着断裂带内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强度降低,不仅给承压水的导升创造了有利条件,甚至裂隙带可能成为充水带,使水文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给突水创造了条件,从而造成采掘过程中极易发生突水事故。 3.2陷落柱对煤矿突水的影响 岩溶陷落柱是指埋藏型岩溶的地下溶洞的顶部岩层和覆盖层,在荷载或其他动力作用下,失去支撑发生坍塌或剥落后形成的上小下大的锥状塌陷体。陷落柱突水灾害是矿井岩溶突水灾害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突水性强,规模大,破坏损失严重。因岩溶陷落柱除自身常储聚大量地下水外,还常成为沟通其他水源的导水通道,所以陷落柱突水时极易造成严重的淹井事故。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不能就安全抓安全,探明地质构造的类型和规模才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并且应时刻关注地质构造的变化,认真研究分析这些地质因素,总结规律,制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 地质构造论文:汶川地质构造解读 所有的地理学家都没能料到龙门山构造带会发生如此剧烈的震动,以至于摇晃了半个亚洲。 “龙门山构造带的确是活动的,但我没想到这里会有如此大的地震。”自80年代末开始即在四川西部地区开展地质研究工作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教授、美国地质学会前主席伯奇费尔先生对这次发生在汶川的8.0级地震表示非常出乎意料。 一般来讲,大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例如印尼苏门答腊大地震。而这次龙门山地震是发生在大陆内部的一次“非典型”陆内变形。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假说的提出为地质学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似乎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分布之谜一下子就解开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当板块构造假说在海洋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那里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许多大地构造地质学家对板块构造假说提出了质疑,因其并不能有效地解释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变形(例如位于大陆内部的火山、地震)。因此,对该假说的怀疑和如何“登陆”也被提出来了。 中国的青藏高原是研究大陆变形的天然实验室,在我国青藏高原内部和边界发生着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例如2001年发生在昆仑山的8.1级地震和横断山脉频繁的地质活动。这次发生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就是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平原转换的边界上,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陆内变形的关键地区。根据美国地震局发表的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释,加拿大蒙特利尔工学院嵇少丞教授表示:引发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震源深度为10~20公里,断层走向平行于龙门山走向(向北西倾),在垂直剖面上呈铲形,近地表倾角最大达65度。地震发生时,在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内,地壳岩石中就形成了一条长约250公里、深近20公里的大断裂,顺着这条断裂,西边的松潘――甘孜地块向东边的四川盆地狠狠地挺进了一大步,这一步在有的地方竟然迈了9米之远!这些特征必然造成地震的最大烈度带从震中向北东方向强烈展布。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的地质背景是极其复杂的。龙门山构造带是研究中国中新生代大陆构造的关键地区,它被围限在华北、扬子和羌塘三大陆块的拼贴构造之间。三叠纪晚期华北陆块、羌塘陆块与扬子陆块碰撞拼贴不仅直接使秦岭山脉崛起,在龙门山地区也造成了强烈的褶皱――逆冲构造作用,地壳缩短变形并形成了古龙门山。在约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和欧亚板块碰撞拼贴,雄伟广阔的青藏高原在这个时候开始崛起,古龙门山构造带也重新复活,在中新世――更新世经历了类似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祁连山的逆冲缩短作用,川西的贡嘎山即是因为部分吸收了晚新生代沿鲜水河断裂的左旋走滑位移而隆升逾7000余米,龙门山――岷山构成了中国东西部地形地貌的重要边界,部分地方的海拔可以在50公里内由四川盆地的几百米上升至龙门山的5000米左右,成为和喜马拉雅并列的世上最陡峭的地形边界。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之前,现今的观测资料表明龙门山地质活动并不特别强。这一地区最大历史地震为7.5级,近年来较大的地震为1976年松潘、平武两次7.2级地震,但是这些7级以上地震都是发生在岷山构造带上而非龙门山,龙门山地震活动主要以中小地震居多,历史上只发生过4次6级地震,没有7级以上地震的纪录,近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999年绵竹地区的两次5级地震,北川以北历史上未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并且GPS测量并不支持龙门山现代存在显著的地壳缩短量。因此,可以说这次汶川大地震完全出乎中外地质学家的意料。 然而,必须认识到,人类出现在约300万年前,同5000万年的青藏高原演化史相比时间太过短暂。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龙门山相对平静的地震历史也许仅相当于大自然打了一个盹。从科研角度来讲,汶川大地震必将带来对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活动的全新审视,从而加深大地构造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对陆内变形的认识,为解决陆内地震发生的机理提供宝贵的资料。2008年5月12日,我们为汶川大地震付出的代价是血,而人类必将在隐忍含吞中进步,了解自然,敬畏自然。 地质构造论文:浅谈过地质构造时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 摘 要:在地质构造不同的条件下,顶板岩层的状态和性质对开采煤矿的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遇到陷落柱、节理和遇断层等复杂地质构造时,加强工作面的顶板支护,对采煤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和地质构造的现状加以分析,探讨如何有效保障工作面顶板支护安全。 关键词:顶板支护;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过断层 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冒顶事故,该事故对采煤工作面的影响较大,是安全生产的极大隐患。随着采煤工作面的不断变化(向前、移动、加深)情况,顶板条件和压力也会随着地质结构的变化发生变化,工作面的状态一直是动态循环状态,在遇到陷落柱、节理、遇断层等复杂构造时,顶板发生的变化更为剧烈,所以,在采煤过程中,顶板的支护尤为重要。顶板的支护不仅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还能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的变动,最大程度地保障开采工作安全,提高开采效率。 一、遇过断层情况 遇到过断层之前,煤层表面通常会出现一些前兆。例如工作面倾斜、煤层节理面增多及煤层走向改变等。这些现象对工作面上下板棚会产生破坏性影响。使煤层煤量减少、煤质变软,煤层层理不清,光泽变暗,还会发生瓦斯流出等严重情况。 1.过断层:(1) 绕过断层方法。绕过断层方法通常在断层过大的工作面中较为常用。因其断层落差大,影响范围也随之变大,所以必须明确断层范围及区域,绕过断层区域挖掘新的采煤切口。采煤过程中遇到断层区域,应立即停止采煤操作,重新寻找采煤切口再进行开采,确保安全施工,同时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率。(2)硬过断层方法。硬过断层方法通常在断层较小的工作面中较为常用。断层工作面处的煤质通常较松软,再加上大量浇水等原因,极易发生冒顶事故。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我们通常会采用硬过断层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冒顶事故,保证采煤施工安全性。 2.单体支柱工作面遇硬过断层方法。单体支柱工作面遇过断层时,应确定采煤面与断层角度。当断层与工作面煤壁角度较小时,破碎范围就越广,对顶棚维护的难度越大。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对煤采煤面与断层角度进行适当调整。顶棚稳定时,应保持在25°~35°范围内,顶棚不稳定时,应保持在35°~45°范围内。缩短工作面断层距离,在过断层之后,再对切口进行填平复原。在顶板支护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断层位置较低时,不需要对过断层采取特殊措施。在采煤过程中,会存在倾斜开采的情况,这时可以通过调整断层来设置开采高度。硬过断层时,断层工作面处的煤质通常较松软,导致机器设备难以输送进去。这时应增加顶板厚度及支撑力,进行挑顶处理,保证顶板坡度可以缓慢变化,从而确保安全性。 断层较小时,顶板支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带帽点柱。带帽点柱通常用在断层落差较小、顶板及断层面较为平整的采煤工作面。(2)木垛。木垛较适用于断层区域岩石破碎较为严重及顶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木垛通常会设置在采煤工作面两侧及断层暴露较多的区域。(3)横板棚。工作面顶板较为破碎的情况下,可采用横板棚进行支护。横板棚间的距离应保持一定间距,在顶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横板棚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可以安全支护。卧底过断层如顶煤煤质比较松软,可以先打前拖梁,再以从下向上的方式钉木垛。遇过断层时,打孔应尽量不要太深,并在周围设置小炮,在断层周围区域禁止置防大炮。在置顶时合理计算距离,尽量一次性全部收回支架。 二、过陷落柱 由于岩石坍塌形成的细小碎石称之为陷落柱。采煤过程遇陷落柱情况时,工作面煤质会被细小碎石覆盖,这种情况又叫无煤柱现象。由于陷落柱周围顶板破碎程度相对较大,这种情况下极易引发冒顶事故。 过陷落柱与过断层的前兆及现象反应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陷落柱呈锯齿形状,相对于过断层,陷落柱边缘较为凹凸不平,其物质主要是各种碎石,断层附近则基本都是岩石物质。陷落柱范围^大时,应采用探巷法对范围进行探测,另外开采切口,避开陷落柱区域。陷落柱范围较小时,应明确破碎具体区域,根据岩石破碎严重程度,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陷落柱岩石破碎较为严重时,可采取横板棚支护方式,棚距控制在0.5m以下的范围,避免造成顶板暴露的现象。在过陷落柱时,岩石和陷落柱的边缘应架置木垛来配合支撑。过陷落柱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提前进行大眼放炮,做好准备工作推进工作进度,防止破坏支撑柱梁,使开采工作能正常运行。 三、采煤工作面过冲刷带 在开采煤矿时,覆盖元煤层的物质被水质冲刷掉,经过长时间累积沉淀,在煤层表面会形成一层新棚,即为冲刷带。在遇到冲刷带之前通常会有明显的预兆,例如煤层厚度大面积变薄或变松软,冲刷带附近区域煤层受水侵蚀发生岩石风化,煤层疏松变薄变脆,孔隙扩大。在采煤工作面中遇到冲刷带的范围较大。由于冲刷带煤层变薄、变脆或直接破碎,离层后容易产生离层垮塌的现象。因此对顶板需采取必要的支撑措施才能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工作面在遇到冲刷带时,必须对顶板实施大面积支撑置架。防止顶板垮塌和冒顶事故。对冲刷带周围区域,应加大保护措施并增加保护装置,进一步预防冒顶事故的发生。 过冲刷带时,应调整冲刷带顶棚距离,缩小至最短距离,并及时维护冲刷带区域的支架及顶棚。增加木垛和支架的架置数量,在采高较大的情况下,应打戗柱或架设戗棚。 四、采煤工作面过节理 节理是指断裂面两侧岩石断裂的构造,又称裂隙。其结构形式较为规律,在开采岩石中,通常会以节理地质构造优先进行开采。 五、顶板分类 由于顶板事故的频发,会经常出现岩石脱落现象,再加上开采人员的工作疏忽,甚至会使采煤工作面大范围冒顶。该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为煤层上有很多不同压力不同性质的岩石,也就是煤层顶板。从上至下分为(老顶-直接顶-伪顶,见表1)。老顶由坚硬岩石所组成,直接顶由砂质泥岩所组成,两者都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在遇到节理、断层等地质构造时,顶板支护实施最佳的支护方式,顶板支护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事故的发生概率和频率。伪顶则是由松软的岩石所组成,其岩层非常薄,会随着开采而脱落,影响采煤质量。 六、顶板支护的类型 在开采过程中,常遇到倾向和走向出现变化的情况,煤层松软失去光泽,并时常出现岩溶和崩塌作用形成的岩石堆积体等等现象。对顶板进行适当支护才能确保煤层开采安全施工。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支护的方式也相应不同。支架和支柱的建立和使用,都是在开采实践中,通过对岩层压力计算得来。 1.端头顶板支护。在基础支护上,多人配合将机头机尾支架拉移,工作面与端头支柱的推进保持一致,木柱帽方向与巷道方向保持垂直。 2.侧顶板支护。侧顶板支护通常采用双排支柱的方式,在配合后排支柱的同时,使支架水平方向与支架高度保持一致。在回撤支柱时,操作人员必须保持安全距离进行回撤,按照先支后回的原则,用专业工具将侧面支柱取出,然后把回撤支柱按标准支好,为了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应先把支柱移出再进行移架。 结语 在全面提倡安全施工的今天,煤矿开采属于危险系数极高的行业,应更加注意开采工作的安全问题。顶板支护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开采工作中重视顶板支护技术,重点发展顶板支护技术,坚持安全生产原则,能更好地促进开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构造论文:挑战者深渊地质构造的戏剧性演变 玛丽安娜海沟中的挑战者深渊是世界大洋的最深地点,它纵深海面下达10900米。这个裂缝据悉是由2个海洋板块垂直错动形成的,不过研究人员现已掌握的事实更具有戏剧色彩。迹象显示一个板块正被推向另一板块下,挤压作用力正把下沉板块劈成两半。 挑战者深渊的陷落沟渠地区坐落西太平洋,是卡罗琳板块和玛丽安娜小板块之间的界标。地震记录表明这里沟渠中的大多数地震显然震源都靠近地表,因此地震学家认为两个板块一定正在垂直相互错动。遂后夏威夷地球物理学和行星学研究所由帕特里夏・弗赖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最新地震学资料进行了一项更为精确的勘测,他们发现大多数地震实际上发生在地球深处。 这一发现说明卡罗琳板块正遭受挤压,深邃地嵌入玛丽安娜板块下。弗赖尔指出:“有些地震震源深达300公里地表下,那只能用一个板块正大力挤压另一个板块来解释。” 由于地震出现在靠近板块交界处,因此定位地震就有可能发现两个板块的边缘。利用这种解释方法,科学家就能查明在挑战者深渊周围的卡罗琳板块已经极其倾斜地潜入下面的地幔中。弗赖尔认为这么剧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最现实的解释是卡罗琳板块被肢解。这种地质构造活动促使部分板块分离并且迅速下沉,从而形成一个更为深邃的海沟。 弗赖尔研究小组对该地区所作的侧扫描声纳勘测也支持板块肢解的设想。侧扫描声纳勘测是地震波从海底以不同角度反弹回来呈现一个地表三维图像。研究小组在挑战者深渊以北发现那里海床上覆盖着地层碎片――迹象表明卡罗琳板块正被剧烈地拉伸,这可能正是板块之间碰撞撕裂的痕迹。 声纳勘测资料还揭示一个以前从未发现的海底地层区域,这一地域几乎和挑战者深渊一样深。弗赖尔为首的研究小组已正式将这个地区以他们的研究小组命名为夏威夷则绘研究小组深渊并且估测该深渊为海平面下10732米。它距离挑战者深渊约250公里,而且也是由下潜板块的地质构造肢解活动造成的。 认识玛丽安娜板块正怎样应对这类地质构造肢解活动,有望查明地震给该地区带来的危害,包括关岛。弗赖尔指出:“测绘板块断裂形态正在帮助我们解释波及关岛及其周边岛屿主要的地震类型和分布,这个地区可能会出现比以往确认更高能级的地震。” 地质构造论文:地质构造的主要形式及对矿山工程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构造特点。地层赋存特点与构造的主要形式分为地层单位、岩层产状、地质构造主要形式。原岩应力在矿山工程中的地位和对矿山工程的影响主要有原岩应力在矿山工程中的地位和地质构造对矿山工程的影响。 关键词:地质构造;形式;矿山工程;影响 1 岩石的生成分类与构造特点。 岩石的生成一般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类。 1.1 沉积岩 沉积一般以层状形式分布,呈现明显的层理性。按照沉积条件和成分不同可分为砾岩各种砂岩及钻土岩、各种碳酸岩,包括石灰岩、灰岩等。 机械性沉积岩的组成包括颗粒成分与胶结成分。粗颗粒沉积岩性质主要取决于胶结成分。胶结成分包括硅质、铁质、钙质及泥质等,硅质和铁质胶结的岩石较坚固,钙质胶结易于溶解,泥质胶结岩石遇水后会软化。 细颗粒沉积岩的性质与颗粒的矿物成分关系较大,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成分等,这类岩石孔隙率小、渗透性差,遇水后易于泥化、有塑性变形,吸水膨胀。中、细粒砂岩的强度、渗透性以及抗风化性视颗粒组成与胶结成分不同而异。化学沉积岩石有不同的溶解性。 1.2 岩浆岩 依据成因一般分为火山岩和侵入岩。它的矿物组成与结构非常复杂。深成的侵入性岩浆岩形体大、结晶较均匀,喷出性火山岩一般含有不同的凝灰成分,并有间层等不规则结构。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之间的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形成从高到低排列。 岩浆岩通常被视为均质、各向同性体,物理力学指标比较高。 1.3 变质岩 它随变质环境(母岩种类、温度、压力)的不同,有石英岩、片麻岩、板岩、大理岩等。通常具有结晶和定向排列结构;但其成分不同,变质程度也有深浅区别,所以,岩性差别较大。变质岩的母岩如是沉积岩,变质会改善其力学性质,变质程度越深岩性越好。 2 地层赋存特点与构造的主要形式 2.1 地层单位 在地质时代漫长不同发展阶段,地壳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矿产资源。为便于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要对各地的地层建立统一的名称和地质年代。国际通用的地层划分单位分界、系、统三级。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为代、纪、世三级。 2.2 岩层产状 地层产状指岩层的空间几何关系。其主要参数有:走向倾斜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构成岩层走向线方向;倾向通常指岩层倾斜向下且与走向正交的方向,用其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的方向表示;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2.3 地质构造主要形式 ①地质构造形式。单斜构造在相应范围内岩层或矿体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褶皱构造岩层或矿体受水平挤压后弯曲,而仍保持连续性的构造形态。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是岩层的一个弯曲。摺皱构造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是岩层层面凸起的弯曲构造。向斜是岩层层面凹下的弯曲构造;断裂构造岩层或矿体受力后产生断裂,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断裂面两侧岩层或矿体没有明显位移的就是裂隙,断裂面两侧岩层或矿体发生明显位移的就是断层。②断层基本知识。断层的要素。断层面和断层线断层面指岩层沿之断裂的面,断层线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交面线指断层面与矿体或煤层的交线;断盘指断层面分开的两侧岩体,断层面上面的断盘叫上盘,断层面下面的断盘叫下盘;断距和落差断距是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落差指垂直断距;断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即是断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断层的分类。根据断层上下盘相对移动的方向可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推断层:两盘沿近直立的断层面作水平移动的断层。按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可分为: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的断层;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的断层;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 3 原岩应力在矿山工程中的地位和对矿山工程的影响 3.1 原岩应力在矿山工程中的地位 构造应力通常以水平应力为主;因有构造应力存在,原岩应力的水平侧应力系数又经常变得大于1。构造应力虽然分布是局域性的,而由于它作用大,一般造成岩层和矿山井巷工程的破坏。 原岩应力是矿山井巷工程开挖前,地下未受扰动的应力分布状态。原岩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构造应力一般指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在地壳岩石内的应力或者是其残余应力。目前还不能用计算方法确定。 原岩应力是引起地下结构荷载的主要因素。在地下工程中施筑支护后,支护限制围岩的变形或支撑破坏的岩石重量,同时也承受岩石的作用,这是围岩对支护的荷载(地压),支护荷载的能力直接与原岩应力有关。 3.2 地质构造对矿山工程的影响 ①构造应力的分析方法。研究地质构造形态与地质作用的关系能确定构造应力的主作用方向。这些关系是:褶曲的主作用方向和褶曲轴垂直,褶皱受扭剪作用而呈斜列式排列时,褶曲轴与剪作用斜交;断层通过断层性质和滑动方向,能判断最大构造应力的主方向;节理:岩层内X状节理的最大主作用方向平分X的夹角,并与一个节理面成45°-4/2;主作用方向和纵张节理平行,和横张节理垂直。②地质构造对采矿系统及巷道布置的影响。断层的影响:断层把原完整的矿床、矿体或煤田、煤层分为若干断块,给矿井掘进、运输、巷道维护及开采带来一些困难。断层附近岩石通常较破碎,支护困难;含水层水和地表水容易通过断层涌入井下,造成矿井涌水量增大和突水。 井田内存在大断层,会增加岩石巷道的工程量;一些矿井一般以大断层为井田边界;中小型断层也经常限制采区或盘区的划分,影响巷道布置,增加巷道掘进工程量,影响机械化设备的发挥作用和高产高效开采;断层两侧一般要保留矿柱,增加了矿体损失。 褶曲的影响:褶曲轴部顶板压力一般出现增大现象,巷道变形,不易维护,开采要加强支护;煤矿向斜轴部是煤矿瓦斯突出的危险区域;通常井田内阶段或水平运输大巷、总回风巷沿走向布置。褶曲使沿层布置的巷道出现弯曲。 地质构造论文:新疆艾维尔沟矿区厚煤层地质构造防突浅析 摘要:艾维尔沟矿区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的炼焦煤生产基地,位于新疆天山山脉中。根据艾维尔沟矿区的厚煤层地质构造的规律,分析厚煤层地质构造的主控因素等。在石门揭穿缓倾斜特厚突出煤层时,穿煤段距离一般长达几十米,抽排钻孔施工时,喷孔、卡钻严重,施工困难,无法一次性穿透煤层全厚,传统上只能采取分段防突措施,揭穿煤层。但分段实施防突措施,危险性大,揭煤时间长。为此,提出了复杂条件下的石门揭煤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对矿井在未采区域生产过程中防突措施设计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艾维尔沟煤矿 厚煤层地质构造 防突措施 新疆艾维尔沟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的炼焦煤生产基地,该矿区位于新疆天山山脉,坐落在新疆吐鲁番盆地西翼,交通便利,距乌鲁木齐市130公里,距托克逊县120公里,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管辖。 1 矿区厚煤层地质构造 1.1 构造特点。新疆艾维尔沟矿区内出露地层比较复杂,主要有古生界的石炭系、二叠系以及中生界的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其中石炭系地层和侏罗系地层为断层接触,三叠系地层与侏罗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矿区受冰达坂-夏热嘎断裂和红五月桥断裂控制的影响和制约,其次一级逆断层发育[1],严重破坏煤层。古生代地层受西南翼断层切割的影响,向北逆冲在中生代侏罗系地层之上,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叠瓦状推覆构造。岩层和煤层倾角为9-25度,受断层破坏影响个别露头局部变化比较大,与东西两端相比较,矿区中部岩层和煤层倾角比较平缓,并且深部倾角逐渐变陡。矿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主要是高山积雪融水,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构造破碎带裂隙承压水等含水类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煤层气运移。 1.2 煤层及煤质。在整个矿区内,煤层的平均厚度为9米,并且中间润藏着干燥粉状的软煤层,纯煤总厚度最大为75.63米,最小为1.03米,平均32.20米。煤层比较稳定,并且多含夹矸;也有一些煤层属于不可采煤层。在物理性质方面,矿区内各煤层基本相同,煤岩组分主要是镜质,其平均含量高达83.71%,丝炭组分、黏土类平均含量为3.72%和12.1%。煤质以肥煤为主的气、肥、焦、瘦混合煤种,该种煤低灰及中灰、有害元素低、含油、热值高。由西向东煤类分布次为气煤、肥煤、焦煤、瘦煤[1]。 2 重要因素分析 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其结果是煤与瓦斯突出,对于突出来说,地应力、瓦斯压力、煤体结构及地质构造等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2.1 地应力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激发作用。通常情况下,地应力主要包括原岩垂直应力、构造应力两种。其中原岩垂直应力受开采深度的影响和制约,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井巷掘进时显现地应力[2]。构造运动及形迹影响制约着构造应力。根据地应力实测结果显示,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分别是金尼克理论值的1.05~1.78倍和2.69~4.76倍,并且分布不均匀。同时较大的剪应力存在于一些井田煤系地层内[3]。受残余构造应力的影响,进一步对突出起到激发的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增加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地应力还通过采掘活动形成的支承应力或集中应力激发突出,很容易造成事故。 2.2 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地质构造、煤层埋深、煤质与厚煤层中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瓦斯压力、瓦斯含量随着地质构造的复杂化,以及埋深的增加、煤体破坏严重等进一步增大。在采煤过程中,与突出临界值相比,由于工作面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比较高。因此,在采掘活动中,瓦斯放散初速度、煤强度等是诱发突出的关键因素。另外,在采掘过程中,瓦斯的放散速度决定于构造煤的发育程度。受采掘集中应力的影响,厚煤层出现卸压、破坏、变形等,吸附的瓦斯被快速的解吸,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游离瓦斯,该游离瓦斯拥有巨大的膨胀能,受集中应力的激发,进而促进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发展。 3 矿区厚煤层地质构造防突措施的建议 由于艾维尔沟矿区坐落在天山山脉,受各期区域构造运动影响,矿区内构造较复杂,断裂较发育。在施工防突钻孔时瓦斯大、地应力大、打钻喷孔严重、卡钻、夹钻、高压水施工钻孔时遇见干燥粉状煤层不返水,在厚9米煤层中间分别在底板进入煤层2米中见第一层1米的干燥软煤层,进入5米煤层的时候见第二层2米厚干燥粉状煤层。对于矿区煤层来说,其构造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变质程度的发挥,同时断层可以切割煤层,进而煤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进一步影响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并且断层带附近也是瓦斯富集区,当瓦斯含量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容易造成煤与瓦斯突出,很难处理瓦斯与地应力,因此要做好以下防突措施。 3.1 迎头综合防突措施。①排放钻孔。由于煤层较厚,对于巷道迎头,通常采用排放钻孔的措施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煤层能够被排放钻孔穿透,并且终孔间距控制在2米,那么钻孔往往要达到好几百个,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钻孔的工程量,并且由于钻孔较长,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难度。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在前期的迎头上设计的钻孔数量超过一百个,同时采取措施确保穿煤钻孔的终孔间距为2米。但是,在施工最后10个钻孔过程中,依然出现喷孔、卡钻现象。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需要将巷道轮廓线两侧的控制范围扩大到15米,在迎头两侧分别建造1个巷帮钻场,在钻孔数量方面,钻场内设计补打钻孔共计83个,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前后施工的钻孔数量总共268个。②水力冲孔。由于煤层比较厚,坚固性系数较小,而对应的瓦斯压力比较大,在对迎头排放钻孔进行施工时,引发严重的喷孔、卡钻、顶钻、埋钻等现象。在进行钻孔施工时,由于施工难度比较大,因此穿透煤层的下向孔只是少数。在提钻作业完成后,在部分钻孔中依然存在严重的喷孔现象。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钻头旋转破煤,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粉量,由于水压不足,导致煤粉难以带出;随着钻杆的不断深入,煤粉与水之间逐渐混合成黏糊状,钻杆的旋转进一步受到制约,随着煤粉的不断积累,排水的难度逐渐增加,影响排水的通畅性。在这种情况下,当煤粉积累到一定程度,整个钻杆就会面临被卡住的危险,甚至出现卡钻现象。 3.2 石门顶板岩巷防突措施。受煤层厚度的影响和制约,在对迎头排放钻孔进行施工时,钻孔施工的难度进一步增大,迎头施工通常情况下只能深入煤层20-28米,对于整个揭煤区来说,难以对排放钻孔实施一次性保护。因此,对迎头排放钻孔进行施工时,需要沿煤层倾向,将1条顶板岩巷修建在迎头后部拐点处,在风井东翼回风巷的水平方向上,顶板岩巷的投影为15米,与煤层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米;同时在岩巷中布置2个钻场,在钻场中对钻孔进行施工,对迎头钻孔未保护的区域实施控制,进而对整个揭煤区进行一次性保护,实现治理工作面区域性瓦斯的目的。 3.3 顺层孔金属骨架及煤体固化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煤层较厚,并且穿煤段区域比较长,整个穿煤段的突出危险性难以通过迎头测定的残余瓦斯压力进行准确的判断。因此,采用了探煤、施工顺层排放孔、掘进、探煤的循环进尺等方式对石门穿煤进行施工。在开展探煤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每个循环来说,探煤距离通常情况下需要控制在30米,对前方煤层的赋存状况进行准确的探明。在超前保护距离方面,对于巷道来说,其循环掘进需要控制在5米;顺层排放钻孔施工完毕排放一段时间后,开展效果检验工作。 3.4 防突管理保障措施。①明确防护重点,落实防突责任制,确保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防突措施施工通常情况下由跟班队干部或班组长到现场实施跟班负责。由专业人员、区队正职对于严重突出区或构造带等实施现场跟班作业,对于现场的状况进行及时的掌握,同时迅速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对现场进行指导。②在施工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防突措施,以及严格执行钻孔施工、效果检验联合验收签字确认制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防突措施工程落实到位。③在瓦斯管理过程中,遵守“超前防范、及时应对”原则,全面执行瓦斯浓度超过0.7%的断电制度;对异常信息进行及时的捕捉,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异常信息尽心管理,超前防范。④工作面煤层赋存、瓦斯涌出、措施施工等安全信息,通常情况下由区队技术员负责收集,同时对其进行及时的分析,并且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⑤全面落实科室、区队领导负责制,对于防突奖罚激励机制,奖罚等制度要严格落实,每季度兑现1次,不断激发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地质构造论文:浅析吾祠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对煤层的影响 摘 要:吾祠煤矿构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些,一般都是断裂发育,严重的阻碍了煤田勘察和开发,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相关地质内容和煤田勘察资料做简单的分析,并且对吾祠煤矿构造特征及对煤系地层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吾祠煤矿构造相对比较复杂一些,由于断层之间的相互切割效果,导致含煤地层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平面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断块出现,在剖面上主要是以阶梯状抬斜断块等形式为主,这导致煤层面连续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有时煤层面的经常出现是由于缓倾角断裂现象导致的,这导致存量相对比较集中一些,煤的密度也会大大增高,由于断层面经常切割,使得煤系地层出现了变薄的现象,这样一来煤层就会提升一定高度,岩浆和断裂活动也会快速侵入当中,最后让我们煤的变质程度出现了南北极分化的特点,由于从南向北地质变化的程度会逐渐变大,这导致在断裂带附近地质变质程度较大。 关键词:煤矿地质构造;煤层;影响 1 吾祠矿区的地质概况 吾祠煤矿井口是福建省漳平市灵地乡,该矿区内部地形比较复杂一些,地处于低山地区,地势相差比较大一些,沟谷的切割程度也会比较深一些,这对降水或者排泄脏污有一定的帮助,也不会污染自然环境。本区地层有石炭系的林地组,二叠系中统的栖霞组、文笔山组和童子岩组,当中我们经常提到的童子岩组被称为煤系地层。吾祠煤矿的北面有一条江,这条江北称为晋江,这条江是受到大断裂的影响导致附近的地形十分复杂,并且煤系地层在最近这几年受到大自然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缓倾角断层发育,煤系地层受到严重的破坏。 1.1 地 层 吾祠矿区内部主要地层包括以下:统林地组、中上元古界麻源群、统栖霞组、童子岩组。其中童子岩组相对比较重要,这含煤地层相对比较多一些。在受到外力的影响之后,地质出现了断裂的影响,很多地层都无法保护完全,甚至有一些地层经常会出现倒置的现象。 1.2 构 造 ①褶皱。在矿区当中,一般1级褶皱发育地方大部分都是广平倒转向斜,童子岩组是其核心的部分,文笔山组、栖霞组作为童子岩组的两翼。而2级褶皱的构造方向正好位于1组宽缓背的方向进行构造,背斜轴附近会有非常密集而呈现摄像环状的断层,断层表面就好比是大树的年轮,横过褶皱核部,应该注意岩层分布的情况,老岩层的两次排列着比较新的岩层,这被称为背斜,如图1所示。 因为地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运动,这会导致我们的地质形成一种形态不一的褶皱,而且协调性也不是很好,一旦地质出现了断层,那么上盘地层就会从西面往东移动,并且轴部位也会从东南部位专向西南部位,在断层面的附近S形褶皱是经常出现,下盘S形褶皱相对不够稳定,呈现不规则的S形褶皱比较多一些。褶皱轴总体方向是从东北转向西北的方向,倾角比较陡一些,角度一般在15~30 °之间。如图2所示。 ②断层。在吾祠煤矿断层主要包括以下:缓倾角断层:一共有五条,分别是F0、F1、F2、F3、F101,另外还有SEE走向逆断层和SEE走向正断层,其中正断层包括四条,分别是:F4、F6、F102、F104。而逆断层主要是F103。断层面附近断裂的情况具有压抑的特征,挤压稍微紧密一些,有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小型破碎揉皱中还带一点石英脉。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缓倾角破裂的缝隙比较小一些,并且宽度,不超过5 m,断层附近的扭曲程度也是不一样的,经常会看到破碎现象。在断层形态中,我们发现F0、F1、F2、F3、F101断层基本是保持一致形态。正断层断层带的宽度一般不高于10 m,并且断层角一般都是砾岩,硅质胶结。在童子岩组地层当中,正断层面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主要包括F4、F6、F102、F104断层面。一般破碎带的宽度在0~10 m之间,见表1。 2 构造对煤系地层的影响 2.1 褶皱构造对煤层构造形态的控制 由于受到各种地理问题的影响,导致地貌很容易受到地壳运行的影响最后出现变形,而且地形外貌相对比较弯曲。并且煤资源的地貌本身就是比较宽松,一旦地壳开始运动,那么整体结构很容易出现变形,例如我们会看到煤层较厚的地方和较薄的地方都比较多一些,相对比例比较均匀。这对褶皱的构造都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煤层有压力大的区域向压力小的区域流动,使得煤层出现中间厚,两边薄的现象。如果一旦出现了地壳运动,在垂直压力下,可能会造成煤层中间比较薄,两边越来越厚。 2.2 断裂构造的影响 缓倾角断裂对童子岩组煤层造成严重破坏,但也形成一些有利的因素,如因断裂使煤层重复,造成储量相对集中,含煤密度提高;或因断层切割,造成煤系盖层断失变薄,使主要煤层的埋深抬高而易于勘探等。 由于本矿井童子岩组一段地层的底部和顶部受限于F1和F3滑覆断层之间,而F1和F3滑覆断层又呈波状起伏状态,童子岩组一段地层保存的厚度与缓断裂的形态紧密相关。而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均赋存于童子岩组一段地层中,当F1断层呈向斜出现时,保留童子岩组一段底部地层较完整,童子岩组一段底部地层的煤层就有可能被保留下来;当呈背斜出现时,底部地层保留较不完整,以下煤层常被断失。而F3断层却相反,呈向斜出现时,童子岩组一段上部地层被断失,煤层易被断失;呈背斜出现时,保留的地层较厚,主要可采煤层均有保存。由于煤层厚度原因,层间滑动构造的影响最后导致煤层之间出现了塑性流变产生厚薄不均等现象。地貌断裂造成的煤层结构的变化相对于褶皱构造来说没有特别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断裂部位出现煤层加厚或者变薄现象,一些正断层由于引张拖拽作用,可导致断层附近上、下盘煤层厚度变薄,如图3所示。 地质构造论文:浅谈煤矿地质构造对顶板事故的影响 [摘 要]我国大多数矿井地质构造复杂,顶板较破碎,其中一些矿井顶板坚硬很容易在掘进和采煤过程中冒落,造成顶板事故,大多数顶板事故都是由于地质资构造不清造成的,因此查清地质构造对减少顶板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构造 顶板事故 1.引言: 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以地质量化预测为先导,以物探、钻探等综合技术为手段,并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来查清煤矿地质构造,它对矿井设计、采区布置、生产准备、采面布置到回采等各个层次或阶段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减少矿井顶板事故。 2.煤矿地质构造与顶板事故的关系 2.1 地质构造导致顶板事故 在大断层两侧,往往伴生中、小断层和裂隙,其形状大致与主断层相近,在顶底板为厚层砂岩的工作面最常见。尽管断层落差小,不影响工作面的布置和开采,但在顶底板岩层中产生了薄弱面,特别是小断层密集区段,两条不同倾向的小断层可产生离层三角岩块,对顶板管理危害极大。断层倾向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对顶板控制和冒顶事故也有影响,当工作面推进方向与断层倾向相同时,顶板较难控制,岩块易离层下落砸人或推垮工作面,造成冒顶事故。 2.2 褶皱构造与顶板事故 褶皱构造是岩(煤)层在地质作用力的影响下,产生变形而形成波状弯曲且未失去连续性的构造形态。从地质力学分析,褶曲一般是水平挤压力或水平挤压剪切力作用形成,煤层要发生塑性流动或滑动,岩层受构造应力的作用,不同部位会产生一系列的裂隙、小断层、节理等内部小构造。特别是在褶曲轴部往往烈隙、节理更发育,岩层破碎,煤层暴露后吸水脱落,同时其轴部产状变化急剧,煤厚发生急剧挤厚压薄现象,回采中不易支护,易发生片帮及冒顶事故。其次褶曲轴部煤厚度易突变(变厚或变薄),小眼掘进时易发生煤层垮落事故。 2.2 断裂构造与顶板事故 由于断层的存在,使煤、岩层断开,两侧岩块相对位移,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断层广泛发育于不同构造环境中,类型很多,特别是构造复杂的矿区,其断距、破碎带大小不一,对围岩破坏程度也不同,破碎带是产生顶板事故的主要部位;另外,常在断层两侧出现牵引褶曲、揉皱、挤压和破碎等现象,煤层和顶、底板中裂隙也显著增加,且常导致煤层厚度突增或压薄,生产中该部位煤(岩)层暴露后容易产生冒顶事故;还有一些顶断底不断或底断顶不断的小断层及层间滑动构造部位,由于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围岩易脱落,且脱落面积较大,没有预兆,也易发生顶板事故。 2.3 岩浆侵入与顶板事故 岩浆侵入不但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且岩浆侵入煤层所形成的岩体,其边缘极不规则,在侵入体前缘的煤(岩)层中往往出现特殊的揉皱现象,煤理紊乱,具有旋窝状褶曲等小构造。如果没有掌握岩浆侵入体分布的特征和接触变质的规律,如果支护不当,容易发生局部冒顶现象。 2.4 煤岩组合与顶板事故 煤层的顶、底板岩层的岩石性质、厚度、结构构造、岩石强度、含水性是煤矿生产中确定支护方式和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它们是引发顶板事故的重要地质因素。由于煤系地层受到地质应力及后期构造变动影响,煤岩层均已产生形变,导致围岩破碎,顶板多变不平整,煤层形态多变。经实践证实,通常易引发顶板事故的煤岩组合情况有:①围岩节理和劈理发育地段,易产生煤岩层脱落伤人,尤其是雨季期间,水沿裂隙渗入,更易造成冒顶及垮帮事;②煤层伪顶完整性差,强度低,如果支护没有及时跟上,或支护手段、方式没有适应煤层顶板变化,也极易产生顶板事故;③岩层胶结物以泥质、粘土质为主的,容易产生顶板滑移和冒顶事故:④煤层厚度急剧变化地段造成顶板稳定性差,容易产生顶板事;⑤急倾斜煤层一旦发生局部冒顶时,由于顶板向下滑移,可能扩大成为大面积的冒顶;⑥以沼泽相、泥炭沼泽相为主的煤岩组合,在原始沉积时部分沉积物的表层可能发生风化,形成土壤层,高岭土化作用显著,这些地段容易发生冒顶;⑦煤岩结构复杂的煤层中往往含有多层夹矸层,开采中易发生夹矸至上分层脱落伤人事故。 3 防治煤矿顶板事故对策 3.1 加强地质预报工作 对目前正在生产的矿井通过收集资料、打钻、电测等手段查明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变化趋势、陷落柱分布范围、断层的延展性等,做到工作面施工前掌握地质构造和顶底板特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3.2 认真编制工作面作业规程 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工作面的具体地质条件,制定详细的地质说明书和顶板管理措施,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并制定易于操作的实施细则,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另外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提出修改和补充措施,遇到地质条件特殊地段,如断层、褶曲、挤压带和顶板特别破碎地点,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特殊支护方式。施工前必须实行地质灾害评估制度,对于可能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的地点保证相应的配套智力措施。 3.3 科学合理地设计、布置巷道 在充分查清矿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井巷工程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在地质构造线附近布置巷道,因为垂直于地质构造线方向的压应力最大,是岩体产生变化和破裂的主要因素。要避免在断层、节理破碎带、泥化夹层等地质构造软弱面附近布置巷道。围岩的次生应力与原岩应力和侧压系数有关,应将巷道布置在顶板压力不会太集中、顶板稳定性较好的部位。 3.4 强化现场管理及生产技术管理 对顶板的检查与处理,是一项经常性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技术人员要观测摸索本矿区不同岩石岩移的规律。科学地掌握顶板情况,在构造带附近的井巷工程、掘进面迎头、采煤面上下出口、切眼口,顺槽三角区等地点,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有效防范措施,加强支护。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明确职责,及时发现、解决顶板问题。矿井要建立群查、群防、群治的顶板管理制度,使一线作业人员及时处理顶板问题。对排查的安全隐患,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定项目,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及时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由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并在隐患处理单上签字。 3.5 避开地质异常区 掘进过程中不可能避开地质异常区,就应采取妥善的支护措施;搞好班组建设,充分发挥班组长在煤矿顶板管理中的作用。加强井下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使他们在生产一线出现安全隐患时,能够正确判断,及时果断处理,避免顶板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查清地质构造,完善的技术措施,严密的现场管理,职工的安全意识,这几个环节链式配合,方能有效进行煤矿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作者简介: 梁金波,1978年3月出生,男,工程师,专科,2003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工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现工作于新疆龙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地质测量部,主要从事矿井地质工作。 地质构造论文: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及存在的有关问题 摘要:通过对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最新划分方案的研究,对部分一、二级构造单元的界线(如索伦――西拉木伦河结合带)和几个二、三级构造单元的划分提出了质疑,并且依据大量实际资料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意见,供内蒙古广大地质工作者参考和合理的利用。 关键词: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有关问题 一、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不少学者在进行全国地质构造单元划分的同时,对内蒙古的地质构造单元进行过不同的划分。如(黄汲清,任纪舜,姜春发等,1977)在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的研究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准地台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及额尔古纳地槽褶皱系;(李春昱,1981)对中国板块构造轮廓研究和划分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两大板块;其中较为系统的划分始于1983年,开始编制的第一代内蒙古区域地质志,于1991年出版。当时依据的是槽台学术观点,将内蒙古划分为华北地台、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兴安地槽褶皱系、天山地槽褶皱系、祁连地槽褶皱系等5个一级构造单元,并且进一步划分了17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0个三级构造单元。(邵积东1998)将内蒙古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等.2009)将内蒙古也划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邵积东2010)将内蒙古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内蒙古基础地质背景研究以板块构造理论和全新的思维,将内蒙古的地质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划分。但由于不同承担单位在认识上存在差异,所以在划分上仍有所不同。具体划分情况见图。 二、新的划分方案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 1. 索伦山――林西(西拉木伦河)结合带 索伦山――林西(西拉木伦河)结合带被划为Ⅱ级构造单元,在Ⅱ级构造单元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划分了达青牧场――扎赉特旗俯冲增生杂岩带、林西残余盆地、西拉木伦俯冲增生杂岩带、索伦山蛇绿混杂岩带、查干乌拉俯冲增生杂岩带、苏尼特右旗坳陷盆地、桑根达来断陷盆地7个Ⅲ级构造单元。 在上述划分的讨论中,认为索伦山与西拉木伦河都有早二叠世的蛇绿岩,应为同一个构造带,并将其作为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这显然是错误的。 在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南北两侧,确实为明显不同的两套地层系统,北部为晚石炭世本巴图组海相中基性火山岩、碎屑岩组合,含蜓化石Profusulinella -Pseudostaffella带和Fusulina-Fusulinella带;阿木山组海相碳酸岩、碎屑岩组合,含蜓化石Triticites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早、中二叠世有寿山沟组海相碎屑岩组合,大石寨组海相中基性火山岩及碎屑岩组合,含海相动物化石,哲斯组海相碳酸岩及碎屑岩组合,含蜓化石Monodiexodina带,腕足化石Spiriferella-Kochiproductus-Yakovlevia带,珊瑚化石Plerophyllum crassoseptatum-Tachylasma zhesiensi-T.variabila带;晚二叠世为林西组黑色砂板岩的陆相地层,含植物化石Callipteris-Noeggerathiopsis带。南部对应的晚石炭世则为酒局子组碎屑岩夹煤层的陆相地层,含植物化石Neuropteris-Lepidodendron带;早、中二叠世则为三面井组海相碎屑岩、碳酸岩组合,含蜓化石Misellina ovalis-Parafusulina splendens带,额里图组陆相火山岩及碎屑岩地层,含Pecopteris tenuicostata, Emplectopteris minima,Danaeites mirabilis, Taeniopteris norinii,Annularia gracilescens等植物化石,于家北沟组海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含海相动物化石;晚二叠世为铁营子组,以砂砾岩为主的陆相地层,含植物化石。建造类型明显不同,生物特征北部为冷水型动物群和安格拉植物群,南部则为暖水型动物群和华夏植物群,也均明显不同。构造分区特点明显,断裂带构造特征清楚,并见有早二叠世的蛇绿岩。这确实是一条重要的构造带。 但在索伦山构造带南部则为晚石炭世本巴图组、阿木山组、早、中二叠世大石寨组、哲斯组,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以北的地层系统,并非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南部的晚石炭世酒局子组、早中二叠世三面井组、额里图组、于家北沟组这套地层系统。那么,将索伦山构造带与西拉木伦河构造带相连,就是在同一套地层系统中,也就是在同一构造块体中划一条线,作为大构造单元分化性构造边界,显然不妥。 实际上,西拉木伦河断裂向西应从桑根达来――朱日和东南――白乃庙南与华北陆块边缘断裂相连接。主要依据:①这一线两侧分别为上述南北两套地层系统;②在朱日和东南通过近年区调填图,确认在北部为含Triticites的阿木山组与南部含Neuropteris植物化石的酒局子组之间为一断裂构造特征明显的大型断裂带,航磁异常图上为一明显的正负异常梯度带。根据这一可靠的资料依据,认为该断裂带就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西延部分,对西拉木伦河断裂的延伸有了准确的认识。至于索伦山断裂带向东如何延伸,尚需进一步研究。 2. 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 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为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朝阳地――翁牛特旗弧――陆碰撞带、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宝音图岩浆弧3个Ⅲ级构造单元。 朝阳地――翁牛特旗弧-陆碰撞带的划分,仅根据山湾子陆源火山弧(O-S1)和青龙山镇晚石炭世俯冲火山岩,推测其至少在寒武纪末期和早石炭世末期发生过俯冲活动;而在朝阳地出露的超基性岩长轴方向与围岩新太古代建平群片麻理产状一致,就反映出新太古代之后的俯冲挤压特征,显然是缺乏依据。 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主要指的是温都尔庙群,这种划分存在有一定的错误。原1∶20区调在温都尔庙群底部划出了玄武岩,并见有超基性岩。在胡尔嘎庙等3幅1∶5万区调中,经野外实地调查,发现有玄武岩,与超基性岩、辉绿岩岩石面貌特征相似,变质变形不强。而与真正划入温都尔庙群的绢云石英片岩、石英片岩、石英岩、磁铁石英岩夹大理岩及绿片岩等含铁建造明显不同,其分布特点也不尽协调。当时分析超基性岩和辉绿岩为基性脉岩或岩墙群,变玄武岩为包尔汉图群。 近年区调工作,周志广在西乌旗达青牧场西南发现了大量变质玄武岩,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421±2Ma;葛梦春在锡林浩特以东一带玄武岩安山岩中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411±59Ma,时代为奥陶纪,将其划归包尔汉图群。李承东等在温都尔庙一带于变玄武岩中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470Ma,于变质砂岩中获得相当于中志留世的碎屑锆石年龄。以此年龄将温都尔庙群的时代确定为寒武纪――中志留世。初航于变玄武岩中获得245-357 Ma,以此年龄将温都尔庙群置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变玄武岩、安山岩并非温都尔庙群的内容,它不能够代表温都尔庙群含铁建造的形成时代。 另外,在构造单元划分讨论中认为,中、晚元古代大洋板块向南俯冲形成温都尔庙群俯冲增生楔,由温都尔庙群蛇绿岩、洋内弧和远洋沉积物堆积而成,并有高压变质带存在。 其中蛇绿岩指的是白音查干一带的碳酸盐化、滑石化蛇纹岩、绿帘绿泥石英片岩、绿泥片岩等枕状熔岩和蚀变辉长岩,温都尔庙地区的蛇纹石化橄榄岩、斜长角闪岩、斜长花岗岩。据1∶5万区调(1995)获得图林凯超基性岩Sm-Nd同位素年龄为1642±224Ma;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1974.6Na;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1906.0Ma。 洋内弧指的是温都尔庙群桑达来呼都格组钠长绿帘绿泥片岩、绿泥石英片岩、透闪石阳起片岩、硅质岩、磁铁化安山岩、大理岩等岩石组合,原岩为枕状拉斑玄武岩、安山岩、铁硅质岩。在绿帘绿泥片岩中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799.9Ma(1∶5万区调)。 远洋沉积指的是哈尔哈达组深海相二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绿帘绿泥片岩、硅质岩、磁铁石英岩岩石组合。 高压变质带兰闪石片岩产在哈尔哈达组绿泥石英片岩中。据颜竹筠、唐克东等研究,兰闪片岩中有兰闪石、硬柱石、文石、多硅白云母、迪尔石、铁滑石等矿物出现,说明兰闪片岩属典型的高压相系。 上述认识存在明显的不妥或错误:①斜长角闪岩同位素年龄为1974.6Na,斜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1906.0Ma,这显然不是中新元古代,同时也不是蛇绿岩组合;②温都尔庙群中没有硅质岩和磁铁安山岩,而是有石英岩、磁铁石英岩;③二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绿帘绿泥片岩、石英岩、磁铁石英岩、大理岩作为洋内弧和远洋沉积显然是错误的;④兰闪石片岩产在哈尔哈达组绿泥石英片岩中,说法不妥。不能将超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硅质岩、兰闪石片岩等蛇绿岩组合,甚至包括安山岩强加于温都尔庙群中,这是错误的。 在温都尔庙一带确实存在有蛇绿岩组合(硅质岩、枕状玄武岩、超基性岩、兰闪片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实际上是叠置于温都尔庙群之上的加里东期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与温都尔庙群不是同一套变质建造,不能将其并入温都尔庙群,温都尔庙群更不是俯冲增生杂岩。还需进一步研究,予以合理的划分。 3. 宝音图岩浆弧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将其划归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而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将其划归了哈日博日格弧盆系巴彦毛道岩浆弧中,这种划分不尽合理。宝音图隆起呈北北东向分布,是分割内蒙古东西构造格局的一条重要构造带,应当单独划分。即使归并,也要考虑构造活动演化的相关性。 4. 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将其划为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将其划为恩格尔乌苏俯冲增生杂岩带。是一个被认为是华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恩格尔乌苏洋封闭,碰撞对接带上的蛇绿混杂岩带。据王廷印等(1986)研究,带内具有层序较全的蛇绿岩组合。底部为变质橄榄岩(地幔岩),向上依次为堆晶岩、基性岩墙群、枕状熔岩和远洋沉积变质硅质岩,其次为块状海绵状硅质碳酸盐岩岩石等硅化型风化壳;堆晶岩由细粒角闪辉长岩组成,顶部见有斜长花岗岩;基性岩墙群为次玄武岩、辉绿岩、辉绿玢岩;枕状熔岩为拉斑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远洋沉积为硅质岩、硅质碧玉岩、细碧角斑岩、锰结核等。它们以构造岩片侵位于上石炭统以本巴图组为基质的沉积地层中。带内发育有二叠纪俯冲岩浆杂岩(TTG)岩石构造组合。 作为蛇绿混杂岩带讨论是可以的,但作为俯冲增生杂岩带讨论,将其南部晚石炭世阿木山组以及石炭纪――二叠纪花岗岩出露区全部划为俯冲增生杂岩,可能不妥。从蛇绿岩的形成时代看,为早二叠世末期――中二叠世,那么,俯冲增生作用一定要晚于蛇绿岩的形成时代,由此可以说明,阿木山组以及石炭纪花岗岩不能是俯冲增生杂岩。所以,应考虑修订划分方案。 5. 敦煌陆块 划分方案中谈到,北山地区出露的变质基底岩系为中、新太古代高级变质的表壳岩、变质深成体和古元古代北山岩群云母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下转150页)(上接87页)组合。中元古界古洞井群、新元古界园藻山群、震旦系洗肠井群,古洞井群、园藻山群为典型的盖层沉积,洗肠井群为冰积沉积。 上述划分方案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在内蒙古的北山地区不存在中、新太古代高级变质岩系;②北山岩群在黑鹰山-蓬勃山以南一带广泛出露,构成近东西向分布的古陆块,在其南侧与敦煌陆块之间为一浩瀚的古生代大洋,因此将其归属于敦煌陆块不尽合理;③中新元古界盖层沉积及震旦系冰积沉积,归属敦煌陆块,值得进一步讨论。 6. 大兴安岭弧盆系 划分了漠河前陆盆地、额尔古纳岛弧、哈达图――新林俯冲增生杂岩带、海拉尔――呼玛弧后盆地、红花尔基――李增碰山兰片岩构造混杂带、东乌旗――多宝山岛弧、二连――贺根山蛇绿混杂岩带、锡林浩特岩浆弧八个三级构造单元。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①中新元古界佳疙瘩组为一套绢云片岩、二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片岩、千枚岩组合,将其作为岛弧环境值得进一步讨论。另外将佳疙瘩组界定为南华系、将额尔古纳河组界定为震旦系缺乏依据;②新划分的哈达图――新林俯冲增生杂岩带缺少物质组成的论述,划分依据不明确;③锡林浩特岩浆弧,在文字讨论中认为是从华北陆块分离出去的古陆块,将其又划归于大兴安岭弧盆系二级构造单元,不尽合理;将达青牧场俯冲增生杂岩带划归于索伦――扎鲁特旗结合带二级构造单元,亦可不妥。锡林浩特岩浆弧与达青牧场俯冲增生杂岩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之间无明显的大的构造界线,这样划分显然不尽合理。 7. 地层区划 由于地质构造单元划分不合理,导致了地层区划的混乱。如晚石炭世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和中二叠世哲斯组在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和三个三级构造单元中同时出现;乌宾敖包组在额尔古纳岛弧中出现,说明地质构造单元和地层区划的划分是错误的。同一套地层建造、相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应当是在同一沉积构造环境中形成,不应将其划归不同的构造单元或不同的地层区。 本人通过详细研究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案,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和错误,本次仅对上述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提出不同的意见,供在内蒙古工作的地质工作者参考和合理利用。 地质构造论文:不同地质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摘 要:为了满足煤矿工作的需要,进行煤层厚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的结合分析是必要的。在工程实践中,影响煤矿正常开展的因素诸多,我们需要科学辩证、认真分析,做好煤层厚度及地质构造关系的分析,从而满足现阶段煤炭勘探工作的要求,如果不能进行这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就难以得到影响煤层厚度的有效结论,这就不利于实现工程成本的控制,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该文就煤层的断层构造状况、褶皱构造状况、岩浆入侵状况进行分析,旨在解析地质构造与煤层厚度的具体关系,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地质构造;煤炭资源褶皱;挖掘工作;断层;岩浆侵入;煤层厚度 前言 为了有效提升煤炭开采工作的质量,必须要落实好煤层的勘察工作,在这个模块中,煤层厚度计算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这个环节的优化,可以获得良好的煤层厚度计算结果,从而做好煤层厚度测算的相关工作,满足现阶段煤炭工作的要求,实现对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的深入分析,进行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的有效预测。 1 关于褶皱构造影响状况的分析 (1)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地表以下的岩层会产生一系列的塑性变化状况,我们把这种构造形态称之为波状弯曲状态,这种褶皱构造对于煤层厚度的影响比较大。煤层自身也比较松软,受到构造应力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塑性流动状况,从而出现局部煤层的厚度变化状况。 在地表的垂直压力影响下,褶皱构造的变动导致褶曲轴部的压力增大,导致其两翼煤层的加厚,在这种状况下,背斜的轴部煤层厚度变薄。受到水平挤压力的影响,褶曲的两翼受力比较大。煤层形成褶皱的过程中,煤层内部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差异,这种压力差异会产生一系列的塑性流动状况,从而导致两翼煤层的稀薄。一般来说,一些剧烈褶皱的煤田会出现较大的煤层厚度构造变化状况,出现一系列的不协调、不对称等褶皱状况,从而不利于煤层工作的有效开展。 受到纵弯褶皱应力的影响,向斜内部的煤层厚度不断增加,其两翼的煤层会逐渐的稀薄。受到横弯褶皱应力的影响,向斜槽部的煤层厚度不断增加,背斜顶部的煤层厚度不断降低。 (2)受到地质构造褶皱的影响,煤层会出现一系列的塑性流动状况,比如镜面滑动状况、搓碎状况等,这些情况都导致煤层厚度的分布不均匀,在其剖面图上会出现弯曲状况,其走向上也存在一系列的不规则变化,构造轴部的煤层厚度增加,其两翼煤层厚度变小,不利于煤层开采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关于断裂构造影响状况的分析 (1)一般来说,断裂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比较小,褶皱构造对于煤层厚度的影响比较大。断裂构造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断层的形态状况、分布规模、特点性质等都会影响到煤层的厚度变化状况。 断裂构造状况的出现会导致煤层出现断层状况,这就导致煤层开采难度的提升,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工程成本进行开采工作的开展,难以实现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 客观上来说,断裂构造对于煤层厚度的影响比较小,断裂构造对于煤层厚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断层状态、断层性质、断层分布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变化会影响到煤层深度的变化状况、煤层内部的空间分布状况。断裂构造让煤层的分布更具复杂性,不能实现煤炭开采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工程开采过程中,煤层的断裂区域存在诸多面积的煤炭资源,存在不同形式的煤层,这些煤层厚度不一、规模各异。如果存在较多的薄煤层,必然不利于煤炭开采工作的开展,褶曲构造的煤炭断层,不利于煤层开采工作的有效开展。 (2)如果其构造状况为背斜,那么扩张性裂缝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这些裂缝的存在不利于煤层开采工作的开展,这些较大裂隙的破碎带,内部含水率比较高,受到拉应力状况的影响,煤层容易出现顶部破坏情况。如果其构造状况为向斜,就存在闭合性的裂缝,这些闭合性的裂缝面积比较小,具备良好的胶结性,含水量也比较小,对于煤层顶板的影响比较小。逆断层构造比较容易识别,在应力作用下,相对应的煤层区域的厚度会逐渐变薄。 (3)煤层厚度与层间滑动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煤层受到不同方向的挤压力后,它的软岩层会产生流动状况,我们把这种状况称之为层间滑动。这种形态会导致煤层发生不断的变化,煤层的滑动过程中,其完整性会受到破坏,煤层内部的断裂性得到提升。 (4)在实践过程中,煤层厚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状况。剪切压薄型根源于煤层顶板的滑动状况,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剪切应力,这会出现一系列的剪裂面状况,这些剪裂面与滑面相互交错,导致煤层结构形态的变化,导致其煤层厚度发生变化。断层内部的层间滑动状况,也会导致切蚀煤层的出现,导致其逐渐的变薄。滑动切蚀型存在于煤层的顺层状态中,受到层间滑动状况,其构造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煤层不断的变薄。 3 关于岩浆侵入影响状况的分析 (1)目前来说,我国的一些含煤层都出现了岩浆侵入状况,这种状况不利于煤层的连续性及其完整性的保持,导致其出现煤炭开采量的降低。这些岩浆接触到煤层后,会导致煤层出现燃烧状况,煤层就被破坏,它的粘性就被降低,这就难以保持器经济价值。岩浆的侵入不利于煤层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不利于煤层资源的保持,容易让煤炭质量变劣,从而不利于煤炭开采工作的正常开展。 岩浆侵入是影响煤矿建设生产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煤层受到岩浆的侵入作用影响,煤炭在热变质作用的影响下,会出现煤层内部结构、煤层形态、煤层厚度等的变化状况。也可能增加煤炭的品种,有些煤炭成为了炼焦煤,这些煤种具备良好的经济价值。如果岩浆侵入过于强烈,就会导致较大的煤质破坏状况,甚至导致整个煤层成为天然煤炭,严重影响到煤炭开采工作的开展。根据岩浆入侵煤层的部位,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表现类型。 (2)岩浆侵入的状况与煤层的破坏状况密切相关,受到岩浆侵入的状况不同,它的煤层破坏程度也不同,如果岩浆存在过分侵入状况,煤层内部就会被岩浆过分侵入,就会导致煤层厚度的变小。受到不同岩浆侵入的影响,煤炭区域会出现不同的煤层状况,如果侵入严重,就不利于煤层结构的控制,很容易出现一些复杂性的煤层,这些煤层具备不规律性。煤层焦化现象主要存在于岩浆侵入与煤层的交接处,交接处的煤炭质量较差,质地坚硬。总的来说,相比于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岩浆侵入对于煤层厚度的影响最大,我们需要认真进行岩浆侵入影响的分析,满足现阶段煤层勘探工作的要求。 4 结束语 通过对不同地质构造对煤层厚度影响状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行煤炭工程勘探工作的开展,这需要我们针对具体的影响状况,展开具体分析,做好地质构造与煤层厚度影响关系的分析。
河南科技论文:河南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 要:随着国家创新驱动科技发展的战略的加速部署,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中之重。高校是为培养国家软实力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区域科技软实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应担负起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人才;行政化 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提供高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是科技创新知识的发源地和造就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但是相比目前国内先进教学省市区域来说,河南省的科技创新培养的现状却不尽人意,需要我们及时反思。 一、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河南省高校行政化干预比较严重 河南省政府和教育厅近几年对于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高度重视,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在增强高校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河南省科技创新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力、学校的办学水平以及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制度和评价方式全要依靠政府行政机关的推进。当前高校行政化管理机制在资源分配、人才评价、教育培训、人才引进和教学设置等各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行政对教育的干预并不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制约了一些前瞻性科技创新技术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国际化视野的扩大,以及资源配置的进一步市场决定化,这种传统的以行政为主导的资源管理机制、人才评估机制和创新科技评价机制急需被打破,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化让出道路。 (二)高校教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能力相对不足 现在的大学随着大学生的扩招持续了很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河南省提供了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随着高校在校学生的不断扩招,办学条件也在逐渐改善,但是大学之间的条件差别较大;科教资源配置不均匀,因此教学实力也是良莠不齐;科教分离也比较严重,教学和科研严重不平衡。好的学校少,好的教师就更少,而且现在很多高校教师的思维僵化,以教为主;课程资源贫乏,缺乏创新;课程内容陈旧,教案多年不;在教学上只会以教为主,单一地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不足。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中,教师自身要有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新一代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必须要具备科研和实践居于一身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科技科学的前瞻性和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引导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人,如果自身没有科技创新意识,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目前河南省高校大部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不足,教师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三)河南省高校教学设置缺乏针对性 目前河南省的高校在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虽然随着行政的引导、市场的需求,很多高校为了迎合市场,也增加了很多市场化的专业和课程,并把这些东西归位到教育教学深化改革中,但这其实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需要一整套的教育教学的重新规划,现在的整体教学设计存在着不足之处,教学设置死板僵硬,很多学科的设置太过于偏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较少,很多学科的设置完全没有针对性,也没有科技创新前瞻性可言,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走上社会却发现自己在高校里学习的东西很多都没有用,参加工作以后发现需要从头学起,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根本就不能很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想把高校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搞好,就一定要顺应社会潮流,高校从大学生一开始进入学校就应该有目的地规划整个大学期间的科技创新理念的培养和实践教学课程。 (四)高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培养理念相对滞后 目前不少河南高校的大学生教育中,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多看中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很多孩子从小就只会学习,目标就是学习和考学,这样的教育理念极大地限制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发展,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和缺失,很多学生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以外,完全没有科技创新理念,经常能够听到所谓的“高分低能,高学历低能力”就是这种教学弊端导致的。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到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几乎就没有学习过,毕业以后走上社会才发现完全没有能力去面对社会的竞争,只能惶惶然去考研,去考博。这样没有任何科技创新思维的大学生,也就不会有自我创新、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理念,极大地影响到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要想更好地培养出新一代的科技创新人才,势必要从根本上培养和改变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 (五)科学高效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 内容:现在河南高校也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如: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ZX-10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A630085)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框架下河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作者:王芳(郑州轻工业学院)。以及2013年的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提升河南区域软实力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764);作者:李家祥(许昌学院社科部);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B630033)的《河南省创新人才模式探析》;作者:于善甫(黄河科技学院)等,虽然提出了一些办法和研究,但是科学高效成体系的培养模式尚没有形成。 二、未来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一)逐步加大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力度 逐步加大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力度,根据河南省现宰高校的实际情况,学习外省区域的先进经验,找到去行政化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未来主要研究的方向在进一步改善行政管理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方式,以产生切实有效的人才成果为导向,改革现有的人才引进制度,改革科研评价机制、成果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机制,逐步推动行政管理在科技创新评价环节中退出,对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才予以优先的支持,并且简化支持生序,保证公平自由,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铺平道路。 (二)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 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首先,提升现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师的能力,加大对目前河南省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课程的教师投资力度,对高校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教师辅导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分类施教,在教授大学生理论知识的时候能够同时植入科技创新的理念和精神;其次,畅通各类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师的引进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大批高层次、有活力、有创新、有思维的先进教育人才,同时能够聘请社会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才、企业家、科学家、创新人才到学校开展课程、定期开展讲座,给大学生创建一支创新型、实践性、科研型的新一代科技创新引导导师团队,能够给学生在大学里就提供更实际的贴近社会的科技创新教育引导。 (三)重新规划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改变现有教学方式,革新现有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改变传统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的分量,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通过广泛的多方面的科技创新课程开展,多融入启发性、引导性教学,勾起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同时多开创新型课外课程,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走出校园,去接触社会上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科技人才,让课程和实践相结合,体验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创新新思路,为科技创新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科技创新思维理念的培养 加深科技创新思维理念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型的前提,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从思想上、思维上改变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理念,通过思维的引导,让大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以及学习什么,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思维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改变现有高校学生的“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W生科研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与学习乐趣的培养,早日参与科研研究,在从事科研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思维。 (五)构建科学高效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河南省来说,省内高校承担着为河南科技实力进步发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首要任务。为了进一步发挥河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各高校要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改善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及时弥补,瞄准国内外前沿科技发展的最新形势,针对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办学的定位,确定创新人才培养方向,围绕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从管理观念、教育改革、师资培训、教学提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践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实力,发展出一套符合新时代需求、切实高效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水平的人才,为河南省未来快速提升软实力,加强核心科技竞争力以及科技实力全面发展中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提高河南省创新科技的整体能力和后劲。 河南科技论文:科技强检之路 河南涧西“智造”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检察院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遵循司法规律,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工作主题,树立“大技术、大融合、大支撑”的理念,以“标准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科技强检战略,为推动检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一是坚持国家认可标准,加强鉴定实验室和队伍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检察工作的利器就是高科技。该院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标准,按照《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实验室分类建设参考标准》建成了法医、电子证据、文痕检验、司法会计、心理测试5个门类的司法鉴定实验室。同时,加强技术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目前的法医、文检人员、司法会计、视听人员均具有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认定的司法鉴定资格,其中一名鉴定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国家级司法鉴定资格,并且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评定的检察业务专家和检察调研人才。近年来,该院出具的法医学检验鉴定意见全部被审判机关采信,增强了鉴定专家意见的权威性。 二是树立“大技术、大融合、大支撑”理念,服务司法办案。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树立“大技术、大融合、大支撑”理念,建立技术侦查指挥、案件管理、检务保障三大平台,将科技深度融入检察业务工作。办理的每一起自侦案件,都充分利用情报分析技术,提升初查工作的隐蔽性、高效性;在侦查环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电子设备定位系统和心理测试系统,明确侦查方向,精准确定和控制犯罪嫌疑人;运用电子数据提取、固定和恢复技术,提高侦查工作质量,探索出一个“由供到证”到“由证到供”的涧西侦查模式。 三是加强技术性证据审查,强化法律监督。技术性证据审查是检察业务的重要方面。该院以开展技术性证据审查为重要抓手,提高侦查监督、审查起诉、刑事执行等案件的证据审查,为批准和决定逮捕、提起公诉、监外执行等提供科学的证据审查意见书,确保每一起案件质量过硬。坚持把技术证据审查作为刚性要求,制定《洛阳市涧西区技术性证据审查细则》等文件,做到应检必检、应审必审、终身负责。近年来,共审查案件1000多起,纠正冤假错案7起,出具鉴定意见书100多份,解决了公安部督办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一批重特大、复杂疑难案件。 近日,该院获得“河南省科技强检示范院”荣誉称号,这是该院积极推动科技装备建设与推广应用,以科学技术促进检察工作全面科学发展、落实检察技术成为检察工作支撑所取得的新成果,标志着该院科技强检工作迈上新台阶。 河南科技论文:《河南科技报》:办农民喜欢看的报纸 长期以来,《河南科技报》坚持扎根基层、立足报纸、服务“三农”的办报思路,在服务新农村的同时,报社的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普报纸”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省一级报;连续两届被授予全省“十佳报纸”荣誉称号;报纸发行量达到了36万份,在全国科技报系统中居于第一位。 增强报纸在农村的影响力 《河南科技报》自创办以来就是以农村群众为读者对象,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在农村形成了一个很牢固的读者群体,其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我社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长期的办报工作中,策划组织了大量宣传解读党的农村政策的活动: 2003年3月,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报社编辑出版了“预防非典”专刊,向河南农村免费赠送了30万份。针对中牟蒜农卖蒜难问题,发起了“购买爱农蒜大行动”,报纸刊登热线电话,记者帮助蒜农联系客户,帮助蒜农售蒜300多吨。2003年10月份河南省遭遇了罕见的洪涝灾害,报社组织了“专家灾区行”活动,专家现场指导灾民科学抗灾,重建家园。为发挥河南省优良地方畜禽品种在促进地域特色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2004年3月,我们策划了地方畜禽品种保护情况调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06年3月,我们又精心策划出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刊,向全省农村免费发放68万份,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各地迅速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的热潮。 延伸报纸的服务功能 除了办好报纸,以准确、权威、及时的宣传报道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外,我们还积极延伸报纸的服务功能,主动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为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的科技、文化需求,2000年报社成立了“心连心艺术团”,每年组织送科技、文化下乡50多场(次),艺术团以“专家白天送科技,演员夜晚唱大戏”的形式,把实用的科学技术和健康的文艺作品送到了百姓的田间地头,深受农民群众喜爱。 为解决农民在科技需求上的“棚架问题”,2001年10月《河南科技报》社创办了“科技110”,24小时接听农村读者的来电,这些来电有咨询种植、养殖项目的选择、农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价格行情等市场方面问题的,有咨询加工、包装、贮藏、动物疾病与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方面问题的,也有咨询农村村民自治、农村土地承包等政策法规方面问题的。对读者咨询的问题,“科技110”值班人员除当场解答外,还在《河南科技报》开设的《“科技110”回音壁》栏目,给予及时解答。“科技110”还建立起了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对农民读者所反映的比较紧急或比较集中的难题,及时组织专家到现场去帮助解决。比如,2002年7月19日傍晚,河南部分地区突遭罕见的暴风雨和冰雹袭击,许多农作物被毁,“科技110”接到农民打来的电话后,当即安排记者迅速采访了有关农业专家,分别就被毁的玉米、棉花、水稻、蔬菜等作物如何采取补救措施,在我报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指导农民做好灾后补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帮农民挽回了损失。2005年3月10日,报社“科技110”接到中牟县蒜农的求助电话后,立即组织专家到现场,帮助当地蒜农解决大蒜的细菌性软腐病问题,并在现场举办蔬菜技术讲座,免费为农民送去了100多本《大蒜高效栽培与贮藏加工》书籍和5000份《河南科技报》。 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因为适合农时,贴近民需,对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作用,“科技110”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通过几年的运作,“科技110”在农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充分发挥了《河南科技报》的专家资源优势和报纸的宣传阵地优势,在农民和科技专家之间搭建起了一个互动和沟通的平台,使农村科普工作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收到了非常好的科普效果。时任河南省省长同志到河南农村调研时,问起当地群众最喜欢看什么报纸时,群众众口一词:爱看《河南科技报》!因为《河南科技报》实用、实惠、可读,是咱农民自己的报纸! 作者系河南科技报副社长 河南科技论文: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评估研究 摘 要:文章对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进行了评估。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对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和配套服务环境进行了评估;其次,通过系统分析对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市场环境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现存问题,通过政策研究提出了改善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对策与建议。研究发现,目前河南省亟需构建完善的企业融资政策环境评估体系,该体系不仅能为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学、经济的融资提供渠道,还能为政府部门优化融资环境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战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评估 一、引言 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融资难这一突出问题长期以来限制了河南省中小企业的增长,尤其是限制了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学界和业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Modiglianli和Miller提出了MM资本结构理论,Townsend提出了“优序融资”概念,基于此Jensen和Meckling提出了成本理论,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主要是关注如何利用外资、财政融资地位下降的替代等国有企业改造及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和创新等问题,这些研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然而,针对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尤其是对于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分析和评估的研究,还鲜有涉及。基于此,本文对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环境、配套服务环境进行了评估,对科技型中国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市场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现存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及配套环境评估 (一)政府的支持力度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它承担着转换科技成果、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使命。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例如给予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尽可地予以帮助。 1.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要求各级机关严格按照政策的要求落实各项政策,对于已经认定的科技项目要按照政策的要求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政府每年会挑选重点的科技项目,在资金上再给予一定数量的金额,同时予以必要的指导。 2.市场准入条件有待进一步放宽 积极鼓励海归、科技人员、高校师生联合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人才力量,允许在登记3个月内缴纳首期款项,其余的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缴清,在申请企业名称方面放宽限度,在资本认证方面允许知识产权等智力成果参与投资,同时在住所等其他方面也放宽了限制。 3.分阶段给予帮助 科技型中小企业有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成熟期,而每个阶段所需资金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政府要根据企业的这种成长特点分别加以指导帮助。 4.积极引进人才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融资人才培养,提高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利用的能力是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手段。目前急需引进和培养的人才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熟悉国内外业务的高级会计人才、高素质的法律人才、银行投资家、高级理财师、融资规划师等等。对相关高素质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户口等方面有优惠政策。 (二)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分析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帮助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虽然国家现在确实有很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系完整,但是一到了具体部门的日常决策中就难以执行。通常决策者都有这样的思考:把钱带给大型国有企业不会有什么风险,即使不幸投资失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种情况是相当少的,而把钱带给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却是风险极大,万一投资失败,后续工作将很难处理。加之银行追求规模效应,嫌贫爱富。 所以,银行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意为资金需求小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更有甚者,有时候这些银行会主动向大型国有企业贷款,而对那些很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却是视之不理。因为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期很短,为规避风险,银行主张还旧贷新。作为企业,没有长期贷款购买固定资产,他们也只有将这些短期资金当作长期资金使用。而一旦到期这些短期借款还不上,那么企业的信用等级就会降低,再想借款就变得异常艰难。 (三)配套服务环境评估 1.信用担保体系 总体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容乐观。在现阶段主要以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渠道。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尽管发展较快,对促进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和缓解贷款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规模小,这些担保公司并没有达到彻底解决融资的目的,同时由于体系和制度问题,这些担保公司本身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据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实际情况可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仍然存在一定不足。 2.担保双方存信息不对称 担保机构是高信用行业,它实质上是以自身的信用为基础为被担保方争取资金,然而担保公司与被担保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期短,没有足够的信用等级,且存在技术壁垒,担保方很难发现它们。另一方面,被担保方由于没有有效的渠道也难以找到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 3.信用担保相关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不完善 虽然国家出台了担保法,但主要是针对政策性机构的,适用范围小。且没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低,这就很难使得它们能够尽心尽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另一方面,经济制度的缺乏,使得信用担保市场显得有些混乱,缺少相应的监督机构。 河南科技论文:国内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经验及其对河南的启示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处于产业链高端、发展速度快、创新活力强的特点,在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培育,综合国内外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探索构建由选苗、孵化到加速的多级孵化运营服务机制,成为新常态下推动河南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最优选择。 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国内外典型经验总结 1.以色列孵化器:严格筛选深度孵化 以色列孵化器是政府支持的独立法人实体,属社会公益性非盈利机构,政府通过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来统一管理孵化器的设立、孵化企业筛选和投资等事宜,孵化器管理决策受董事会监督,享有独立财务权,政府仅仅对其投入到项目公司的资金进行监督。以色列政府承担天使投资人的角色,极大激发了创业者、社会投资人、孵化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2.广东模式:注重从思路、创意到企业的前孵化器建设 为大力推动从思路到专利、人才到团队、技术到产品等的多元培育与转化,广东省非常注重前孵化器建设。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民间组织、新型孵化组织等平台,为科技人才创业提供前期服务指导,引导和帮助潜在的创业者将构想、思路和项目通过注册企业进行产业化的孵化模式。通过建立完善前孵化器服务体系,鼓励人才聘用和培养的改革创新,降低前孵化器创业门槛,探索成果收益分配制度创新。 3.杭州模式:重视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 浙江杭州通过新一轮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的实施,积极运用专项资金扶持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建立信用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周转联动机制、银政企中介多方合作机制、分阶段连续支持机制、市场选择聚焦机制,以促进企业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建设初创企业发展良好的融资生态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4.重庆模式:注重运用创新券激励。 重庆市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助推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重庆特别重视科技型企业创新券的设计和激励,对于首次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给予2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券;科技型企业在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购买科技服务,每年给予2万元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券;科技型企业首次到新三板、重庆科技创新板挂牌上市,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科技型企业挂牌成长创新券,鼓励市级部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园区管理机构开展创新券试点,优先支持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使用创新券购买各类科技服务。 构建多级孵化运行新机制,加快河南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的措施 1.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孵化链 一般而言,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成长经历“-1~0岁”“0~1岁”和“1~10岁”等多个典型发展阶段。助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就需要紧密结合不同阶段特点,构建多级孵化运行机制。 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传播工具和平台,加大对重大创新成果、典型创新人才和领军企业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勇于创新、尊重成功、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 深入推进以创新人才培育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中加强创新思维培养、实践技能培训和独立思考养成,持续推进创新知识和方法的社会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探索实现全域创新的实施办法。依托创新活动,着力发现和识别人才。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工作机制和增值服务,支持高校、企业、孵化机构、投资机构等开设创新创业培训课程,鼓励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等担任创业导师。 探索创新人才资金“预支”的新途径,借助于多种层次创新创业大赛资金赞助、担任评委和创业顾问等形式,为创新创业培训和选拔人才,筛选有极强市场化的项目。要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对人才进行“学前”投资,主动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共建,为引智、引资推动国外或省外人员回乡创业创造坚实条件。 要按照发展主体多元化、运作过程企业化、项目筛选机制化、队伍管理职业化和激励机制利益化要求,深入推进多级孵化链的打造和高效运转。 2.要着力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实施办法进行改进,促进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营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良好环境。 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建统一的科技成果资源网络,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 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围绕“互联网+”战略开展企业技术难题竞标等“研发众包”模式探索,引导科技人员、高校、科研院所承接企业的项目委托和难题招标,聚众智推进开放式创新。 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发挥行业骨干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主导作用,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联盟成员企业提供订单式研发服务。 以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抓手,提升学会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和水平,利用学会服务站、技术研发基地等柔性创新载体,组织动员学会智力资源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学会联系企业的长效机制,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 完善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交易等各类平台功能,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支持有条件的技术转移机构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合作建立投资基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投资力度。 鼓励国内机构与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开展深层次合作,鼓励技术转移机构探索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科技成果评价方法,推动行业组织制定技术转移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技术转移服务评价与信用机制,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3.要构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 财务支撑。通过研究开发补助、融资与风险性资金提供来支援科技活动的发展。地方财政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拨款,采用部分拨款、部分有偿使用和贷款贴息等方式,专项用于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启动期的投入,明确规定对技术服务、软件产品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人力支撑。提供技术辅导,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加强国家实验室或研究机构的功能,协助技术引进与转移。积极推进参与著名大公司和科研机构在河南共同建立研发机构,免费或优惠为国内外著名院校提供科技产业基地。要探索加强干部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帮扶政策和考核奖励办法。 需求支撑。通过提供委托研究、政府采购等来鼓励创新,定期近期或未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清单,并制定一些相关标准,引导、推动孵化器健康运营。 环境支撑。通过对知识产权交易、知识或科技成果参与企业分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完善规范,形成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切实保护技术创新者与风险投资者权益,完善创新创业法制环境。 4.要加强政策法规整合和域内外合作 加强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法规有效整合。河南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科技孵化器方面虽然出台了不少政策,涉及面很广,但从总体上看,政策在整合性、针对性以及集中目标方面还有所欠缺。要积极组织专业力量,对现有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进行整合评估,本着突出政策重心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提高政策法规的效力和效用。 加强域内外各种创新力量的合作。河南正在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大开放的发展格局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把所有与科技孵化器发展相关的主体联合起来,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实现服务、信息、知识、资金、空间等资源的共享,积极加强外部关联,勇于与国际接轨,要支持河南中小微企业同国外企业及研究机构交流合作,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谋求竞争发展优势,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 注:本文是2015年度河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河南省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编号:1524004102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河南科技论文:河南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对策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国家、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管理的现状、政策,提出适应区域特征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优化机制和对策,以实现科技资源在综合化、专业化两个维度的高效配置,建立完善科技资源与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机制,从而为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关键词] 科技资源配置;科技投入;科技经费;绩效评价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课题。科技创新的新常态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科技通过创新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科技资源广义指科技人才、资金、机构与法人、设施、成果、信息及政策等各类要素,狭义特指经费投入。 1 科技经费投入改革背景 2014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印发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1]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2]。《意见》指出,解决财政科技计划碎片化等问题的关键是要真正建立起有效的统筹协调和决策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统筹协调。《方案》提出,公开竞争方式的财政科技计划要在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协同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通过提升资源配置的综合化与专业化水平来实现更加高效的优化配置。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就科技改革与发展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转变职能、完善管理是破除科技创新活动中激发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障碍的必然趋势,特别是要做好科技经费监管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面的工作。科技部计划司职能并入条财司成立科技资源配置与管理司,赋予“研究提出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整合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建议”的职能。2015年伊始河南省出台《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豫政〔2015〕2号)[3],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另外,在河南省科技厅党组《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监督检查工作办法》(豫科党〔2014〕72号)中明确提出面向省级财政科技经费、财政科技收支、科技资产实施全过程监管工作。 财政科技支出包括科研机构基本运行、科研条件建设、科研项目和科学普及等科目。近年来,我省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据统计,2014年河南省财政科技支出81.7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1.35%,其中,省本级财政科技支出11.3亿元。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资源配置的核心组成部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支撑条件。 2 科技投入与经费管理现状 研究与开发(R D)活动代表高水平的科技活动,是创新链的前端。R D经费及其占GDP比重是国内外通用的反映科技投入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自主创新投入的核心指标,列入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核心监测指标。近年来,河南省全社会R D经费投入强度持续加大,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与全国存在的差距。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科技投入总体水平下降且与先进省市差距逐渐拉大 2.1.1 全省全社会R D投入稳中有升,但与先进省市差距逐渐拉大。从投入总量看,2013年全省全社会R D投入总量355.32亿元,与中部地区相比,河南省位居第二,但与位居中部第一的湖北省相差竟达90.88亿元,同时与中部其他省份差距逐年缩小,这一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差距则是更大,全省全社会R D投入与江苏(1 487.45亿元)、山东(1 175.8亿元)和浙江(817.27亿元)等发达省份相比,还不到其1/4、1/3、1/2。从投入强度看,2013年全省全社会R D投入强度为1.11%,比全国平均水平(2.08%)少0.97个百分点,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中部地区倒数第二位,与安徽省(1.85%)相比少0.74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显然与河南省位居全国第五的经济总量很不相称。 2.1.2 全省财政科技支出不断加大但总体水平持续下降。据统计,2013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总量为80亿元,位居中部六省第2位,全国第10位;投入强度1.43%,位居中部六省第4位,全国第14位,在中部地区略有下降;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上,与中部先进地区的差距继续拉大,例如,安徽省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不及河南2/3),还是财政收入上均不如河南省,但其2013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达到了109.67亿元,支出比重则为2.52%,其自身增幅和具体指标均远高于河南。与全国先进地区的差距则更大,全国共有8个省市财政科技支出超过100亿元,其中江苏、广东则超过300亿元,与河南省全社会R D投入相差不多。 2.1.3 省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下降。2012-2014年省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11.06亿、12.2亿、11.3亿,基本无增长(其中2014年相比2013年还有下降),而省本级财政支出则由2012年的716.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800.5亿元,科技支出比重由2012年的1.55%下降到2014年的1.41%。 2.2 财政科技经费支出进度迟缓 2.2.1 支出进度滞后,“资金等项目”现象严重。近年来,从官方网站公布的经费下达公告看,科技项目经费支出滞后,例如,据2012-2014年科技项目经费下达公告统计,每年截至6月底下达的科技项目经费不足全年经费的50%,2015年截至6月底尚未下达一笔新立项经费,严重影响了财政科技经费支出进度。 2.2.2 财政科技经费支出进度与中央存在较大差距。2014年,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科技经费管理视频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讲到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年度拨付的进度分别是:一月初预拨25%,二月底再预拨25%,六月底拨付全年的95%。 从前述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财政科技经费支出进度迟缓现象严重。 2.3 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现状 2.3.1 省级科技计划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加强。《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豫政[2015]2号)明确:整合形成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创新体系建设专项和基础前沿研究专项等五大类省级科技计划。但对于五大类省级科技计划的层次划分、结构设置、管理机制等,尚需明确的规划设计,有待进一步对科技计划、资金进行优化整合和总体协调。从官方网站公布的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办法来看,大部分政策较为老旧,新政策仍处于征求意见过程中,且新的管理政策征求意见种类繁多,目前省科技厅对外征求意见的管理办法有14个,其他还有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项、创新人才计划,计划种类繁多;同时,这些办法名称、体例、主体等均不统一,有“计划管理办法”,也有“专项管理办法”,还有“项目管理办法”,又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存在内部条块分割现象。 2.3.2 财政科技投入引导机制不健全,引领撬动作用不强。一是对企业投入的引导性不强。在“点对点、评项目”的管理模式下,市场在项目资金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资金分配缺乏与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相关性。二是对市县财政科技投入引导性不强。政策导向不明确,企业等创新主体对财政资金支持的预期性不强,项目资金投入、研发投入缺乏引导机制,无法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 2.3.3 科技项目经费过程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如国发[2014]64号中重点内容“转变政府职能、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等在河南省深化改革文件中没有明确体现。二是缺乏科技经费全过程管理机制,对项目经费全过程管理程度不够,科技经费绩效评价有待深入落实,目前科技项目经费绩效考核仍以定性为主,尚未细化、量化,对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缺失,对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目前缺乏客观的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 3 改革科技投入机制与经费管理的对策 3.1 加大修订完善政策力度,推进财政科技经费改革 3.1.1 发挥改革点对点项目法为普惠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挥着配置各类经济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明确定位,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重点发挥好引导激励作用,主要通过制定普惠性激励政策,营造公平创新环境,增强市场主体的政策预期,从供给角度支持大众创新,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由传统、资源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管理改革,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促进市场资源投入科技创新中去,促进经济发展。 3.1.2 整合科技计划,体现统筹规划,集中提前研究科技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计划和资金,合理设置各类计划。研究制定省级科技计划改革方案,规范各类计划、专项设置及资金配置,经科学审议并向社会公布。制定完善各类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计划目标导向、管理机制、申报程序、支持政策、实施期限等。 3.2 健全科技投入与项目经费管理评价机制 3.2.1 改革资金使用方式,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引领和撬动作用。加强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积极推行后补助、以奖代补和基金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财政科技资金的导向性。除重大项目外,一般项目可改变点对点、评项目的做法,更多采取普惠性政策,增强市场主体的政策预期。积极推进涉企科技资金基金化改革。对企业根据其研发投入和硬性技术指标分配财政科技资金,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在科技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应建立符合现代财政制度要求的扶持产业发展长效机制。通过一些让利政策和资金,引进专业基金公司和管理机构来豫开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营造出社会资本与创新资源紧密对接的氛围,加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 对市县根据科技型企业数量、R D投入、财政投入等因素分配省级补助资金,通过转移支付切块下达,具体项目由市县按省定原则、方向确定,以撬动市县财政科技投入;对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扩大基本科研费规模,根据其科研人员数量、科研成果、自身科研经费投入等因素核定财政科研经费,具体项目由其自主安排,以撬动科研机构、高校加大科研投入;对创投、银行等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通过合作设立基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引导其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经过若干年持续引领,使全社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推动全社会经济增长。 3.2.2 加快科技资金支出进度,避免“经费等项目”。严格执行《预算法》,省级财政科技资金应当在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的60日内正式下达。为此,政策应当提前研究,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应当提前申报、安排,加快当年支出进度,减少资金结余。各类科技计划和资金,均应明确申报、下达的时间节点。 3.2.3 完善科技经费全过程管理与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4]。加强64号方案落实工作,实施培养第三方机构开展科技项目经费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尤其突出支持专业中介机构,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逐步实现分类评价、独立评价、定期评价和科学评价,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科技项目绩效评价[5]。建立各类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提升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政府应“退后一步、站高一层”。以往简单的评审、认定给予定额资金支持的做法,政府部门参与太多,对我省创新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其实际产生的效益也较低。因此,在拟定财政科技政策时,特别是出台对企业的支持政策时,应减少项目评审、认定等支持方式,主要着力点在科学制定具体政策的门槛、奖补标准和如何提高这些标准操作性、导向性上,对具体项目的实施放手,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的作用,政策的落实全程社会公开。 3.2.4 加强政策普及工作。据了解,多个地市、省直单位的科技经费承担单位(人)普遍反映对新的科技经费管理改革政策不够了解,希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应设立“科技经费政策大讲堂”,定期对各项科改财政政策进行政策宣讲,统一思想,切实推动全省科技经费体制改革落到实处,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营造创新环境。 河南科技论文: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现状与策略 摘 要: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知识创新与技术研发中心。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在建设中存在规模较小、整体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当下完善产学政研各主体的互动合作机制、健全多渠道的投资融资机制、构建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才能促进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向着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河南省 建设策略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高级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并对大学与产业之间的联系产生深刻影响,要求大学致力于促进知识转移,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服务。在“模式3”知识生产视域中,“四重螺旋”是知识创新的新模式。高级知识体中的知识生产是“大学-产业-政府-社会公众”在协同创新中实现的,它们之间的互动构成知识创新的生态系统图谱,而高水平大学科技园是集研究、创新、教育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基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科技园是高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知识创新与技术研发中心,对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新兴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中小型科技企业。因此,推进高水平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能够加快新兴科技企业的孵化,对助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 目前河南省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涉及7所高校,采用的均是“一园多校”的模式。其中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址位于郑州)是2004年第三批获批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是河南省首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设立时有4所高校加入。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址位于洛阳)是河南省第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是2014年第十批获批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设立时有3所高校加入。此外还有4所高校拥有独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采用的均是“一校一园”的建设模式。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建园以来,取得了多方面的建设成效。主要表现在:其一,孵化企业数逐年增加,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其二,园区企业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其三,带动了区域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四,不断探索科技园管理模式的变革,园区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其五,高校、政府、企业的合作趋向深入。从总体上说,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对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发达省市相比,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起步较晚。在我国,发达省份和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而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起步于2002年,首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于2004年获批。由于时间较短,大学科技园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大学科技园建设基础薄弱,规模较小。 由于大学科技园通常是依托大学发展起来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高水平大学数量极少,目前仅有郑州大学1所“211”院校。所以,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相比,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基础薄弱、规模较小的问题十分明显。例如,2001年启动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至今已通过了十批次的建设。共涉及25个省市,其中有14个省市拥有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超过河南省。它们是:北京16个;江苏15个;上海13个;辽宁、浙江各6个;四川、黑龙江各5个;山东、陕西各4个;湖北、广东、河北、江西、甘肃各3个[1]。而河南省目前仅有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从规模上说,与发达省市差距很大,处于全国的中下水平。 2.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不健全。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存在着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园区面积较小,可容纳的企业数量有限;风投机构少、融资渠道不畅通;税收、财会、知识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不够完善;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服务意识滞后、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备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中小型科技企业入驻的积极性,也制约了在孵企业的发展。 3.大学科技园特色不突出,辐射能力弱。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通常是以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作为重要依托的。而目前拥有科技园项目的高校,虽然在依托优势特色学科进行企业孵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高校在相关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中,存在着研究能力不强、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导致创新性科研成果较少,可供转化的成果更少,对孵化企业的支撑作用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园的发展。 4.大学科技园自主发展能力不强。 目前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在建设和发展中,仍然较多地依赖政府推动。虽然依靠政府行政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区域优势不明显、发展条件不充分的不足,使大学科技园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因素,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实现深度合作。同时,由于大部分研究经费来源于各级政府的投入,使得资金来源渠道较单一,经费不足的问题较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大学科技园自主发展能力不强,活力不够。 二、河南省建设高水平大学科技园的主要策略 模式3知识生产理论的代表人物卡拉雅尼斯和坎贝尔提出,在模式3视域中,大学具有“学术企业”的属性[2]。而以学术企业为基本属性的模式3大学,把经济与大学之间的互动放在了重要位置。“当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与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协同进行知识生产、传播和转移时,它们之间就构成了一个知识协同创新系统”[3]。而高水平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建立起高校、企业、政府、社会互动的知识创新系统。因此,进行以促进各方协同创新能力提升为目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知识创新、知识转移及其产业化,是当前高水平大学科技园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可采取如下策略,促进大学科技园建设走向高质量、高水平。 (一)完善产学政研各主体的互动合作机制 高水平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是以产学政研各主体的深度合作为基础的。而建立起各方良好互动合作机制的关键,是各主体明晰自身的定位及作用,有效整合大学、企业、政府等所掌握的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性。这既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又是提升大学科技园孵化绩效的关键。 首先,政府要发挥支持、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经验表明,各级政府在推动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建设,是由政府规划和推动建设的,并整合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等多方资源,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世界领先的科学研究及高等教育中心。河南省要推进高水平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创业方向引导”与“创业环境优化”两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中发挥支持、规范、协调和监督作用。 其次,大学要发挥知识引领与支撑的作用。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中,发挥大学的知识引领与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大学通过提供知识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等,服务于园区企业的发展。如衍生于斯坦福研究园的硅谷,由斯坦福大学提供的科学研究资源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在我国,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计算机学科对以软件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群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借鉴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成功经验,河南省高校应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学科对大学科技园的引领和支持作用,发挥知识集群的优势,支撑园内企业的知识创新。 再次,园内企业要不断增强自主知识创新的能力和知识成果的产业化能力。大学科技园内的企业多以“企业集群”形式存在,这些企业分布在产业链的不同位置上。在知识维度上,它们彼此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园内企业可通过参与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形成协同创新合力,从而增强企业的自主知识创新的能力。同时,园内企业要增强精准把握市场的能力,将市场需求与成果转化结合起来,促进知识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二)健全多渠道的投资融资机制 高水平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需要较充足的资金投入。当下制约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投入不足。所以,开拓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渠道,加快投资、融资平台的搭建和完善,可为高水平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各级政府对科技园的资金投入力度应有所加大,逐步提高“大学科技园产业化技术平台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 其次,要恰当运用系列化的政策工具,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大学科技园的融资能力。各级政府应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担保、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资金流动,调动各类投资者投资园区科技企业的积极性。 再次,大学科技园要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完善的风投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大学科技园可以筹集部分自有资金,成立风险基金对在孵企业进行投资;二是可引入外部风险投资公司对在孵企业进行投资;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资本退出及补偿机制;四是要积极加强园区企业融资的推介工作,扩大影响,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五是设立科技园种子项目孵化基金;六是引进“资金+管理”的投资模式。 (三)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 完善河南省高水平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支撑保障机制,需要国家和省级政府机构在宏观方面、所在地区政府机构在中观方面、依托大学在微观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性的政策与措施,从而构建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促进大学科技园的顺利发展。 首先,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和省级政府应制订相关政策及法令法规,构建大学科技园的制度保障机制。国际经验表明,高水平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完善而有效的法制保障。如美国政府通过颁布《拜杜法案》等,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产业界三方合作提供法制保障。引导和推动协同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制定专门的关于产学研合作的法令法规,河南省亦没有颁布相关法规。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制保障,对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政府、社会公众的协同创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省级政府应适时制订和完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法令法规,构建起支撑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法制保障,才能促进大学科技园逐步向着高水平发展。 其次,在中观层面上,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各类优惠政策措施并推进落实。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与措施;二是科技园硬件建设的配套政策与措施;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措施。 再次,在微观层面上,大学要采取多种措施为园区企业孵化提供直接的支持。一是建立人才流动机制。要打通高校和科技园企业之间的人事制度藩篱,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流动和交流机制,改革人事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促使人员顺畅流动。以期解决园内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知识储备弱的问题,推进孵化企业的发展;二是完善知识共享机制。依托大学要建立和完善与科技园内企业共享大学图书馆、网络中心、实验室、计算中心、工程中心、测试中心等的制度;三是构建合作创新机制。鼓励院系、研究所等与园内企业按股份制方式,建立跨院系、学科、开放式的工程研究中心和高水平实验室,促进合作研究开发。四是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高校应出台激励措施,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创业活动,并制订有关规章来明确和保障他们在科技园或企业的合法利益。 河南科技论文: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 要:知识产权融资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金融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知识产权融资开展范围小且成本高。通过对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模式分析,从服务体系建设、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商沟通机制等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对推动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一、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现状 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业企业的培育工作,在“新三板”上市的科技创业企业达到57家,数量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地区第二位。截至2014年12月,河南省纳入统计体系的科技创业企业共计6 640家,位居中部省份前列,为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对于科技创业企业来讲,其最核心的资产就是知识产权,通过知识产权融资,能够使科技创业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实现快速成长。河南省知识产权融资的开展始于2007年,郑州春泉暖通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第一家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企业。该公司利用50万元的专利质押贷款,取得了技术突破。 虽然和全国较早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省份相比,河南省在知识产权融资领域的探索起步较晚,但在短短几年内,河南省知识产权融资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2011年,河南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全国七个“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重点推广区”,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还与省财政部门沟通一致,设立了专利质押融资专项资金,以便于对进行专利质押融资的企业进行贴息。根据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公布的调查情况,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18个省辖市全部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银企对接活动,8家银行相继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累积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13.76亿元,涉及企业66家。 但是,由于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缺乏成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程序,导致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河南省知识产权融资的开展仍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服务体系不健全。河南省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面临着评估难的障碍,缺少专业的评估机构服务于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机构呈现“小、弱、散”的状况。河南省现有205家资产评估机构,真正从事过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的只有十余家,且数额不大。如果按照现有评估准则来评估知识产权资产,会带来很多弊端。从业务开展来看,省内评估机构、评估人员的能力仍待提升。而且专业的评估机构收费过高,其评估标准往往不符合银行需求,很难被银行认可和接受。 2.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缺乏公认有效的方法和标准。目前,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成本法的最大问题在于卖方的真实成本难以判断;实施市场法评估则需要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而且在现实应用当中,可用的相关交易信息也不易得到;收益法在实际操作当中需要预测的变量过多,不确定性较高。此外,一些知识产权在其有效期内,可能出现一项更好的知识产权,使得原有知识产权毫无价值。这种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会对信贷资产直接构成风险。 3.知识产权融资开展范围小且成本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科技创业企业往往其信用水平难以测量,不符合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加上各种风险因素及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导致目前河南省的知识产权融资仍局限于经营较好的成熟企业。而且知识产权融资的程序复杂、成本高。部分科技创业企业符合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但在进行知识产权融资时需要对知识产权进行法律确认、价值评估、质押登记、贷款担保等程序,增加了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成本。科技创业企业找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要花几十万元或者是银行贷款的百分之几作为评估费用,融资成本过高。尽管河南省已出台贴息补助政策,但贴息额度低,对银行和企业吸引力均不大。 4.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不完善。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处置变现较为困难,导致银行缺乏贷款积极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一旦出现逾期,银行希望能够对知识产权资产进行处置变现获得清偿。但是由于目前河南省缺乏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缺少熟悉知识产权交易的相关机构,以及精通知识产权交易实务操作的经纪人,最终导致知识产权资产难以变现交易。而且一旦科技创业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等情况,知识产权资产的交易也无法进行。 三、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模式分析 河南省各地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多部门围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产的有效融合[1]。截至2014年,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分别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郑州银行、民生银行签订了130亿元的知识产权抵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各地市开展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工作的典型模式有以下三种: 1.洛阳模式。洛阳市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动态管理库。对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制定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项目申报标准,优先选择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且权属清晰、法律状态明确、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强、财务状况良好的重点专利技术项目,列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动态管理库,委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其专利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为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创造条件[2]。 2.焦作模式。为有效缓解科技创业企业的融资难题,焦作市积极搭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通过用知识产权引导创新资源要素流动,由市场决定要素资源配置,努力构建银行与企业合作双赢的新模式。当地科技创业企业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首先要向市知识产权局登记申请,由市知识产权局筛选把关后,选出优秀专利项目推荐给金融部门。金融部门通过与市知识产权局和企业对接,确定向企业授信。质押融资协议达成后,企业要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市知识产权局再帮助企业申请政府有关补助资金。 3.安阳模式。2013年,安阳市知识产权局被省知识产权局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在进行全市科技创业企业融资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多次举办银企对接会,联合金融机构对数家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各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政策接连出台。安阳市规定对科技创业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银行贷款的,按最高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贷款贴息。2014年3月出台的《安阳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中列明,对以专利权出资方式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企业,在资产评估费等方面进行补助,这些政策有效推动了质押融资工作的开展。 四、河南省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对策建议 1.加强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园区。规划建设河南省创新与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园,集聚知识产权服务领域企业和机构,构建知识产权评估、鉴定等服务机构集聚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3],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链。探索建立质物处置平台,使更多的科技创业企业能够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取发展资金。同时,推动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合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险种,促进保险机构尽可能帮助科技创业企业降低保险费率。 2.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协商沟通机制,搭建业务交流和信息共享平台,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相关行业协会等共同建立联合工作机制,促进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健康发展。各部门应联合建立反映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需求信息的数据库,鼓励资产评估机构、专利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面向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专业服务,推动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 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技术的规范化,提升资产评估机构及有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促进知识产权评估标准的制定,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行为。对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生的评估费给予补贴,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纳入信用贷款和风险补偿机制[4],对科技创业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风险损失进行风险补偿,对取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周转金项目给予贴息,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贴息项目,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质量。 河南科技论文:河南科技学院健美操专业学生表现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健美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为了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影响健美操专业学生表现力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之间的变化,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健美操训练方法,并依据对河南科技学院健美操教专业的调查实践分析,探讨、选择、构建适宜的健美操学习模式,使学生充分将表现力在健美操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总结出了培养出了培养学生表现力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1 健美操。健美操是当今高校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体育项目,由于健美操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开展健美操运动的形式乐观。 1.2.1.2 表现力。健美操的表现力就是在完成成套动作的同时通过动作充分表现出个人的情感,让整套健美操更具有感染力。根据这个目标,对学生把握健美操表现力的程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中了解一些国内外高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的有关情况。相关学者提出了各个国家对于高校健美操工作的开展都很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训练方法进行对学生的健美操表现力训练,从而促进高校学生健美操表现力的改善和提高。 迄今为止,己经与国外许多学者就高校健美操开展状况与高校学生在健美操表现力的方面和影响因素(如心理因素、气质与性格、表情、音乐与节奏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健美操课程主要是以健身锻炼为目的的健身健美操。健美操是一项体健与美的运动,既注重形体、姿态和动作的外在美的训练,又注重美的欣赏力以及美的情操等内在美的提高; 对培养学生的正确姿态和韵律感,提高协调性和审美能力,增强体质都有很好的作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2010和2011级体育学院健美操专业学生的健美操表现力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学术论文期刊数据库内收录的文献综述。本文依据研究的内容,围绕健美操表现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河南科技学院图书馆的中国学术论文期刊数据库查阅了关于健美操表现力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资料20多篇,全面了解了本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的设计。根据研究目的参照其他相关资料,自制了《河南科技学院健美操专业学生表现力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2.2.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我校体育学院对10级和11级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的40名健美操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删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34份,有效率85%。 2.2.2.3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1)效度检验。为保证调查问卷的质量,《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设计好后,先后请了10位老师采用“非常有效”、“有效”、“说不清”、“效果差”、“无效”五级量表进行问卷的效度检验,检验内容包括问卷的结构和内容。从专家对问卷的有效性评价结果来看,问卷设计能达到研究的要求,具有较好的效度。 表1 专家效度检验表 非常有效 有效 说不清 效果差 无效 8 2 0 0 0 (2)信度检验。为确保本次调查结果的可信程度,问卷发放前,间隔两周从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了30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重测信度检验,并对两次的调查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892,P 2.2.3访谈法。此次访谈中,将对河南科技学院健美操专业的40位学生进行抽样访谈,并对谈话结果做了记录。据统计分析得到的有效数据,可以总结出以下的结论。谈话对象共计35位同学,得到35份谈话结果,有效数据分析35个。 2.2.4 数理统计法。此次研究使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科技学院校体育学院健美操专业的学生当中,随机抽取发放,共发了调查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删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34份,有效率85%。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科技学院健美操专业开展现状。河南科技学院目前有两个健美操专业方向,社会体育健美操专业和体育教育健美操专业。其培养目标和训练途径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社会体育健美操专业是培养在社会上能够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方面的活动,以及能够在社会上的体育活动方面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体育教育健美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大批的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师事业服务的优秀人才,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栋梁,主要是在教育下一代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更为严格的培养。 3.2 河南科技学院健美操专业学生表现力的影响因素调查 3.1.1气质与性格。气质是指在人始终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格的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的。在这里可以利用因此,根据性格与血型的关系可以比较出来,平时课上活泼好动的学生,在健美操运动的表达中更能出色完成目标动作,更具有感染力。 3.1.2音乐与节奏。健美操学生在比赛或者表演的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是音乐,将动作与音乐完美的结合,才能够表现出健美操的艺术性。动作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是两者和谐的纽带与沟通的桥梁。如何获得把握音乐与节奏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1.3动作表现力。动作表现力是在成套动作的编排下,融合音乐对单个动作的表现的情况。只有将单个健美操动作做得标准有感情,才会提升整套表演的感染力。然而,在对于何如改变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方面上,应该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入手,在保证身体素质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在有镜子的场地条件下进行动作分解训练。 3.3河南科技学院健美操专业学生表现力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对河南科技学院2010级和2011级健美操专业的学生(包括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发放的调查问卷,回收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充分表现健美操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表2 健美操表现力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音乐与节奏 动作熟悉程度 表情 气质与性格 怯场 15 6 8 4 2 3.4 河南科技学院健美操专业学生表现力提升的趋势。根据对河南科技学院健美操专业学生的表现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看,学生的健美操表现力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4.1 首先是气质与性格,它只要表现在健美操的艺术素质,每个人的艺术素质是有高低差别的,这样的艺术素质和艺术能力的差别,并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成长形成的。 3.4.2 对于培养运健美操学生乐感方面,一定要使运动员多听各种不同的旋律,不同风格的音乐,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例如,既能感知舞曲优美的节奏,又能够体会到。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河南科技学院健美操开展的现状有社会体育和体育教学两个健美操专项方向,其培养目标有所不同,而共同点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健美操表现能力以及编操代课的能力。 4.1.2 通过对健美操专业学生的表现力进行的调查表明,限制其表现的主要因素有音乐与节奏、气质与性格、动作熟悉程度以及表情。 4.2 建议 4.2.1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在学习中的影响。 4.2.2 建立起来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及教授。 4.2.3 学生应当自主培养个人的气质与性格,在健美操表现力中表现出自己的个人风格。(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河南科技论文:基于R D资源布局的河南省科技金融中心成因分析 [摘 要] R D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2012年,各地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普遍加大了对R D资源的投入,但由于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河南省R D资源的区域布局也存在差异化。而科技金融产业汇集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时,又会形成科技金融中心。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探讨地区间R D资源状况,明确地区间R D活动差距的状况和变动趋势,对了解河南省金融中心的形成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R D;产业汇集;科技金融中心 1 R D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R D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这里提到的R D资源只涉及R D人力资源和R D财力资源两个方面的内容[1]。2012年,各地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普遍加大了对R D资源的投入,但由于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河南省R D资源的区域布局存在以下特点: 1.1 河南省R D活动无论从人力资源还是从财力资源,都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重点支持地区 从R D经费投入量来看,集中分布在郑州、洛阳、新乡、南阳等4个地区,这4个地区的R D经费之和占全省总量的74.3%。R D人力投入的地域分布同经费投入分布基本相似,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新乡、南阳等4个地区,这4个地区的R D人力之和占全省总量的65.1%。其中:郑州作为全省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在人力和财力上的优势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1.2 河南省大部分西部地区和个别东中部地区的R D资源投入较弱 从R D经费投入量来看,位于全省最后几个地区的投入规模均在100万元以下,各地区R D经费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不到1%,这几个地区R D经费合计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也仅为4%。从R D人力资源看,位于全省最后10个地区的R D人力投入也很小,R D人力都在1.5万人年以下,这10个地区R D人力之和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仅为7%。 2 以河南省为中心纵观科技金融中心的形成 科技金融产业汇集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所谓科技金融中心,是指科技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科技金融市场的开放自由度、科技金融信息运转流畅程度以及科技金融体系健全、高效的城市或地区[2]。Gehrig指出,最终决定金融中心的产生重要因素主要是向心因素和离心因素这两者间相互的博弈。向心因素包含了科技规模经济投入、科技信息饱满程度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离心因素包含了金融市场进入的成本、政治的干涉程度以及地方金融保护所造成的进入壁垒。上面所提到的向心因素经常是以大量科技金融企业汇集而形成的,当这些向心因素高于离心因素,也就是科技金融产业汇集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时,才会形成科技金融中心。潘英丽认为科技金融中心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益与聚集效益促进了金融产业的汇集。科技金融单位所在地的人力资源供给、经营成本、通讯设施的质量与安全可靠性、监理环境与税收制度这四大因素影响着河南省科技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具体而言,以下因素对科技金融中心的形成有较重要的影响: 河南科技论文:河南省与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建设 摘 要:为了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没有金融资本的支持,技术创新就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难以成为推动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省份,其金融发展状况却存在金融资金总量不足、资本市场运作乏力、“金融结构性”、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河南;中原经济区;金融;问题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加强区域经济建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战略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西部等地方区域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一方面,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而以河南为主体的中部地区如何奋力追赶.则成为影响我国整体经济格局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 为了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没有金融资本的支持,技术创新就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难以成为推动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加强对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深入科技金融合作,构建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型战略性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省份,其金融发展状况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金融资金总量不足,金融发展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截止2012年12月,河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31970.40亿元和20304.10亿元。虽然河南省2012年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和新增额在全国分列第10位和第8位,各项贷款余额和新增额在全国分列第11位和第12位,但是和全国本外币存款余额94.29万亿元和贷款余额67.3万亿元相比,河南省存贷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仅为3.39%和3.02%。2012年河南全省国民生产总值(GDP)29810.14亿元,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河南GDP占全国GDP约5.74%的比例。而河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约8%的比重,所以河南省的人均信贷水平与GDP水平,都与全国有着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科技投入总量也明显不足。2012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10298.4亿元,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支出超过500亿元的有江苏、广东、北京、山东、浙江和上海6个省(市),共支出6009.8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58.4%。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8个省(市)。河南省2012年(R D)经费支出310.8亿元,虽然名次排在全国第十一位,但是与排名前四的江苏、广东、北京、山东等省(市)相比,总量相差悬殊。从(R D)经费投入强度来看,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资本市场运作乏力,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单一。截止2012年12月,我国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总计为2494家,而河南仅有66家,所占比重为2.6%。另外,这66家境内上市公司当中有37家分布在钢铁、煤炭、化工、有色金属、造纸、机械设备等6个传统行业,不仅高新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相对较少,而且也没有一家金融类的上市公司。就已上市企业而言,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也不强。截至2012年底,河南省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4027.69亿元,居全国第13位,所占比重仅为0.2%,目前河南省没有1家市值上千亿的上市公司,市值超过百亿的上市公司也只有9家,45家公司市值在50亿元以下。同时,由于河南省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基本上仅限于首发A股、配股、增发和可转债等四种形式,T股、N股、S股、H股等上市公司数量及其有限。目前,河南共有境外上市公司36家,按照上市地划分,中国香港15家公司,中国台湾1家公司,美国10家公司,新加坡7家公司,英国1家公司,澳大利亚1家公司,日本1家公司。在上述公司中,有4家公司为A+H股上市,1家公司为H+S股上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资金聚集能力。 (3)金融支持存在“金融结构性”问题,表现在企业贷款结构、企业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这三个方面。从企业贷款结构来看,省内金融机构对大型优质企业、项目的竞争较为激烈,这些企业和项目的信贷集中度高,同时其直接融资渠道较多,对贷款银行、利率的选择、议价能力较强;而大量中小企业、部分新兴产业、房地产企业、投融资平台等对贷款的需求较为旺盛,但受自身条件或调控政策限制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条件,即便能贷到款,利率通常也上浮较多。此外,各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权限日益向省分行集中,从而导致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申请贷款要层层向上级行报批,程序繁多,难度加大。从企业融资结构存来看,一直以来,河南省内金融机构以银行业为主,企业和项目对银行贷款融资具有高度依赖性,企业贷款融资占全部融资比重偏高,银行贷款成为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企业债券、股票融资份额很小,直接融资受限。从金融市场结构来看,河南省内银行组织体系结构中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股份制、地方性银行所占比重不大,并且现有金融体系中非金融机构规模较小,证券机构数量较少,缺少金融租赁、财务公司及资信评级等金融机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处于空白,金融体系还不健全。2012年底,省内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农村合作机构拥有的总资产占全区银行业总资产的70%左右,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仅占全区银行业总资产的13%左右,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股份制银行发展明显缓慢。 (4)金融生态环境欠佳,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保障和服务不健全。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信用环境的基础上,根据河南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44.55亿元,不良贷款率219%。不良的信用环境影响了省内的信贷扩张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本的流入与聚集,产生了比较明显的金融抑制现象。同时还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紧张,对贷款的持续平稳投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由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保障和服务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效率,集中表现在:第一,科技创新的风险补偿机制起步晚,风险担保机制尚不健全,2010年4月,由河南保监局和河南省科技厅向各省辖市科技局、中资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联合转发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中原经济区科技保险相关工作启动,但是地方性的政策保障滞后,且风险补偿的额度有限;第二,金融立法滞后,金融信用支撑严重缺失,金融依法维权不到位,金融资产防范失去保障,在依法执行判决清收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判决执行率偏低、执行时间过长的问题;第三,中介机构发展不规范,金融服务能力较差,现有的评估和会计审计机构往往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司法部门指定,存在垄断经营行为,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中介机构受利益驱使,很容易出现评估作价不实、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由此造成了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对情况掌握不准确,加大了贷款的风险。
建筑理论论文:我国建筑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 摘要:全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充分的双向沟通以及所有相关部门的参与。目前,全面预测在我国建筑企业中已有了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建筑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运用,设计出适应本企业财务预算工作体系。 关键词:建筑业 全面预算 工程造价 动态管理 造价控制 激励政策 定额 信息反馈 1 引言 预算和造价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较强的经济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工程建设投资越来越大,国家和社会对工程造价预算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市场、人为因素等的风险,使预期的工程造价预算超出投资控制。这明显不利于工程整体建设。合理、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做好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风险投资,改进和完善工程投资估算,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才能较好的完成工程造价概预算工作。 2 在建筑企业中实行全面预算的必要性 预算管理是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风云变幻,能否及时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是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实行全面预算控制是建立和完善建筑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方法,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建筑业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预算控制体系,在明确责权利的基础上完善内部各责任单位的预算控制,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各因素对预算的影响,通过考核及时发现问题,保证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有效结合,它对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有益处。 3 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表述不一。但基本上指以预算编制与审批,执行与控制,反馈与调整,分析与考核,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建设,预算管理模式,预算内外资金控制及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技术支持等内容为一体的管理系统。 3.1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1)预算循环。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与审批,执行与控制,反馈与调整,分析与考核之间的循环和运转。 (2)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运行的主体,也是预算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集合体。一般由审批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各责任主体等组成。 (3)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一般有集权式和分权式两种。集权式指建立在泰罗科学管理学说基础上,最大特点就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传递信息途径的单向性。 (4)预算内外资金控制和成本控制。主要是预算与资金控制和成本控制的结合问题。 (5)预算管理技术支持,即预算实施的操作平台,指预算管理如何借助其他管理工具来进行实施和运用。 3.2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动态描述 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结合企业自身能力,编制预算:通过执行预算满足市场客户需求;预算在执行控制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并按规定程序修正预算、调整预算,以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情况,并将调整后的预算下达给预算责任单位;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再为下一轮预算编制提供参考和支撑。这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预算循环,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 4 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功能 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相对应,一般垒面预算管理要实现规划、控制、沟通协调和激励等功能: 4.1 规划功能 预算经过规划分析,并加以数量化,使企业的目标及政策能得到具体体现,有助于洞悉未来潜在的机会与威胁,实现其规划功能。 4.2 控制功能 预算目标的制定过程也是事前控制过程,预算目标的执行、调整过程也是事中控制,预算目标的分析和考核过程。又为今后规划提供依据,属于事后控制。 4.3 沟通与协调功能 通过预算的审批,可使预算制定层了解各预算执行责任主体和员工的需求与意见:通过全员参与的预算编制,可使预算制定层与执行层相互沟通,达到共识,减少或消除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障碍和阻力;在沟通过程中,各经济单位摒弃本位主义,以企业整体利益为核心,从而经过相互了解、沟通、协调,促使全员共同努力达成预算目标。 4.4 激励功能 企业全员参与预算的编制,而非经营者或高层下达单一的指令性计划,从而积极鼓励、吸收员工参与,促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最终顺利达成企业目标。合理且具有可实现性的预算目标,能有效激发预算责任主体和全员的潜力,再加上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的实施,能促使预算责任主体和员工全力以赴,实现企业目标。 5 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论文联盟 5.1 全面预算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为了能将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其他经济单位的子目标和企业整体目标协调起来,必须有一条贯穿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线,而这条主线就是全面预算管理。 5.2 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企业必须以客户为导向,以市场营销为龙头,而以销定产的预算管理,是连接企业与客户的纽带和桥梁。在开源既定的情况下。节流一降低成本费用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而预算管理则为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使预算管理直接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5.3 全面预算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 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审批,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把企业的战略目标、短期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予以具体化,并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励全员参与实现经营目标,从而实现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策略的紧密结合。 5.4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控制系统和管理工具,它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按 “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进行管理,并按责任归属设立各责任中心,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全面落实预算目标和预算责任,起到全面预算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6 结语 建筑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同时,要掌握好分寸,不要把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控制的手段,做的过繁过细,避免让预算目标取代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出现目标置换的倾向;消除预算中的一成不变的倾向,要对前面预算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发现重大变化,就应重新调整或全新制定全面预算。以达到预期目标。 建筑理论论文:探析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建筑工程管理理论是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逐步兴起的一门管理学科,是当今社会步入信息化与科技化时代所形成的工程管理方法。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对社会要求不断增加,对各种财富和福利的创造和取得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目前的人们生活中,对各种生活技术和财富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活动,而是更加注重各个项目开发与实施的效果,这就为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提供了基础依据。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社会管理领域的完善提供了基础。在建筑工程中,伴随着当前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各种施工项目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1、观念的改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中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付的计划任务,并且在工程建设的时候要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的目标。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下,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以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施工模式来促进施工效率和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采用目前先进的社会发展体系和市场理念来取代过去的建筑施工理念,主要的替代方法和措施有场观念取替计划观念、利润观念取替产值观念、用目前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来取代过去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行政指令,通过这种方法来促进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同时也为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体系奠定了理论依据。 2、施工材料管理理论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通过目前现代化技术措施加强对材料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检测,原材料作为目前建筑施工的主要基础,提高原材料质量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依据。由于材料控制是工程的经常性工作,并且存在着施工项目广泛,工程量较大的特点,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理体系和措施应当通过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管理。建立单位和施工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自身先进的专业知识负责对工程材料数量和质量进行核对和检查,避免由于施工中各种材料规格和数量的部队称出现了较大的施工隐患问题。监理单位主要负责抽查进场材料的质量,如石骨料、砂等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水泥、机械、钢材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钢筋、混凝土等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对其监理取样工作必须有见证人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取样试验,并经各方签字认可。另外,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率较高,对质量控制也起到关键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也十分重要,在运转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施工中常见的温度裂缝问题。经大量实践证明,混凝土中常见的裂缝,多是不同程度上的表面裂缝,如由于温度梯度而造成的寒冷地区温度骤降也会带来裂缝现象,因此混凝土的保温也对表面的早期裂缝起到决定性作用。 3、施工技术管理理论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的重要制度。一般情况下,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实现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任何企业中的建筑工程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者,应参与图纸会审、编写施工方案等各环节,并根据建筑工程的技术措施,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并尽力做到节约成本,加强监督管理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应实现对特殊结构及特殊部位的技术交底,组织日常检查顺利开展,包括样板活动等。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应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质量鉴别,实现分部工程与一般工程的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等,加强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如果是大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负技术管理责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再加上小组活动,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监督,并对监督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与安全教育。 4、完善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健全,可让所有施工人员在正式施工前了解施工设计、建筑特点要求等,并在心中对工程项目有详尽了解,便于科学施工。建筑工程的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工程合同交底。其中应涉及到施工范围及相关技术要求,便于今后图纸审查与索赔。 (2)设计图纸交底。让施工人员对图纸有所了解,包括建筑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和特殊部位等。 (3)施工组织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有所了解,并掌握施工方法、施工部署情况、施工计划以及完成任务的手段、方法与组织形式。 (4)设计变更交底。主要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底,必须迅速、及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与浪费。 (5)新技术项目交底。主要将新技术中涉及到的工艺、材料、结构等,向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尽量全面详细,必要情况下需要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现场施工监督。一般技术交底多采取分阶段进行,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而随机应变。 5、施工质量管理理论 若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提出质量战略,在企业中塑造质量体系。因为单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没有办法从根本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通过战略策划,并加入更多的质量文化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变革。实际上,建筑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是管理思想与理论的缺陷,而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必然结果。因此,这也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则需要在技术与方法上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应考虑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一致,实现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化。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与手段的实施需要随着工程管理目标而改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正面临经营革命,由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以及销售导向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市场导向、成本导向以及人文导向。 6、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建设监理事业存在一些现象和问题,是建设监理事业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必经过程。建设监理事业稳步和谐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扶持,尤其是法律检察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用法律的武器制止建设工程中的违规操作。只有在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下,群策群力地排除各种障碍,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建筑理论论文:浅析经济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 我国制定的发展路线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本身的社会体制民族特点才有了一条独特的、属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经济搞活、中国人民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完全变了个样子,在效仿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中国人也不能偏离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不论是从发展上还是从民族特征上中国的未来到势必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世界发展的重点也势必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因为社会主义道路比资本主义的发展性更强,更利于经济体系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很多企业开始过分效仿西方的经济体系,最终结果成了邯郸学步丢掉了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企业被同化最终成为被吞并的结局,因此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才是企业经济发展的真正出路。 1.理论与大方向行的差异 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一味的照搬照抄西方的经济发展体制是不可取的,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经济相对是薄弱的环节,并不像西方以经济为基础开展劳动力充分利用,其实在经济上来说所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产量最大化和劳动力的最大化,因此即使体系不同我们国家企业的发展依旧可以学习西方企业的一部分先进经济文化,但是这种学习是要在认清楚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不要忘记企业是生存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属于社会主义,一味的生搬硬套资本主义社会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不正确的,经验是要学习的但是仅仅是在理论上了解西方经济发展的利弊,不要在实际行动上完全效仿西方的经济体系发展,以免迷失自己的道路。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民营企业是比重很大的一部分,因此民营企业有正确的其营业经济管理细则就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合适的经济管理办法能引导企业经济的正常化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进化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体系发展。因此我们中国的企业要走合适自己的经济发展路线。 2.理论进行与实际进行的差别 在宏观经济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就是is-lm模型,该模型为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同时也决定了均衡的市场利率和产出,根据该理论模型,市场利率是由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共同决定,利率的自由浮动在宏观经济理论中起到关键作用,其逻辑如下:经济过热,政府要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is-lm,首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出售政府债券,收回货币,货币供给减少,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投资下降,进而产出下降,最后经济降温。可以看出,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市场利率,达到政府的经济目的,但在建立is-lm模型时,货币市场均衡却出现了问题,传统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和收入成正比,提出投机动机是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最大贡献,正是投机动机的存在,使利率介入货币需求理论,为建立is-lm模型奠定了基础,可以这样讲,没有投机动机就没有is-lm模型,西方国家由于拥有发达的证券市场,提出投机动机是符合其经济特征的,但在我国,这样的经济理论却与实际相背离,我国证券市场一方面起步晚,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管制的存在,市场规模及在居民中的影响远不及西方国家,居民以投机动机持有货币的数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一旦没有投机动机,那么is-lm模型在我国将不复存在,更别说用来指导实践了。 3.宏观经济理论前提条件的差异从私密开始 西方经济理论就把资本主义趋利行为发挥到了极致,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宏观经济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就是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消费减少,投资减少,利率极低,居民普遍持有现金,这样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这就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三大心理规律正是资本主义趋利行为的反映,是以西方长期以来的资本主义精神为基础。马克斯韦伯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基督教新教中,某些教派(如加尔文和清教教派)的宗教理论一勤奋地恪守天职和对财富的合法占有,演变成一种经济价值观,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这种资本主义精神有利于人们的经济行为,促使资本主义企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书译本中,译者也作了精辟的论述,“该书精巧深刻地揭示了加尔文教义对18世纪美洲新大陆资本主义兴起的催化和诱变作用。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原本宣扬禁欲苦行,消极地逼迫教徒对天生原罪作终生阡悔洗刷,笃信命运前定说,并对奢华懒惰风气严加惩戒,视同魔鬼。这种欧洲舶来的,比老教更纯粹,更偏激的教义逐渐不得人心,不利于新英格兰地区移民开发新大陆的进取要求和内部团结,不久便由一些宗教领袖点化改造,生出新意。他们将苦行僧式的世俗劳作和克己赎罪,同上帝选民重建理想世界的神圣‘天职’结合起来,转而强调通过勤俭致富达到拯救灵魂。 4.经济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的应用 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有一种与所有人联系紧密的企业脱颖而出,几乎领导了整个企业市场,那就是建筑行业企业,不论是开发房地产的开发商单位,还是工程施工的建筑单位,建筑个人化企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盛,因此在这一领导企业上就代表了我国大多数民营型企业,因此笔者就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注意事项进行浅析。 4.1建筑企业的经济 建筑企业的市场化经济是和建筑施工所关联的,因此建筑企业对于社会大环境的了解就和中国建筑市场的关系紧密,正确的经济管理模式能够为建筑企业谋得更多的利益。当即社会的建筑企业经济管理比较杂乱,几乎生搬硬套西方某些企业的套路,却并没有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国家采取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国家为了遏制房价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定,限制国内建筑企业成为民营企业经济的毒瘤。 4.2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 建筑企业更应该注重经济管理,因为一个建筑企业的资金流动量是巨大的,因此对于经济的把握上更要用心严格地对待,因为市场经济化的原因国内的建筑企业大多存在手续不全就可以开始施工,资金走向不明确、售房手续不全就开始出售楼盘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不严谨的结果。 4.3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办法 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有明确的资金流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经济管理部门必须做到每一笔账目都明细,每一次购进材料都严格记账,避免回扣、偷税、漏税等问题的发生,另外购进权利和资金调动权利应该有多人共同参与,避免建筑企业财政大权独揽的问题,另外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以应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 5.结语 正因为社会发展体制的不同,所以我们国家的企业经济发展方向势必与西方企业发展的经济体制不同,对于基础不同的社会体制本来就会走向类似的道路,但是西方企业经济的发展还是有可以借鉴的地方的,因此我们的企业要擅长结合自身企业条件和特点去把握大环境,选择一条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经济之路,在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不断吸收西方企业经济发展的可取之处,充实自身企业。 建筑理论论文:试论建筑理论教学的新思路 论文摘要:建筑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外乎两个: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相比,发现学习法在对学生独立思考与研究能力培养上日益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建立在批判性建筑教育上的发现学习法,也正是解决当今建筑实践中缺少批判性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建筑理论 发现学习论 知识体系 批判性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建筑理论教学以讲为主,这种被奥苏贝尔(davidausube1)称之为讲解式教学或陈述式教学(expositiveteaching)是由教师将教材详细规划,使之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然后条理分明地对学生讲解。讲解式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所学决定于教师所教,教师教什么,学生跟着学什么。这种教学的长处在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牢固。但由于教师和教材所拥有的不加质疑的受尊重地位,所以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从表面上看,学生把建筑理论课中自己不太感兴趣的部分视为纯粹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对建筑现象的理解是拿其套入所谓的流派分类等框框中加以判别,当不适用时只得将现象削足适履,导致对建筑现象理解的表面化与浅薄化。在建筑实践中,由于对面临的纷繁复杂的设计任务难以适从,干脆唯甲方之命是从。从深层来看,这也正是当今建筑实践中缺乏批判性的原因之一。因为批判性实践(craiticalpractice)的关键在于质疑。质疑是为了进一步提出问题,重组原有问题或提出新问题。只有有了批判性的建筑教育,“它才不仅仅是以获取执照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而是以发展建筑为目的的学术教育。”(张永和)这样建筑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但是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即知道如何思考,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应为更重要的目标。而这种“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认为从事物现象变化中发现其原理则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的学习论被称为“发现学习论”(张春兴),这种发现学习的理论用于教学时就称发现学习法。 因此可知,若要建立批判性的建筑教育,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施行发现学习法在对学生独立思考与研究能力培养上已日益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 那么,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不是因为较批判性思考能力培养次要而被忽视呢?事实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美国发现学习论的创始者布鲁纳(jerome.s.burner)就曾强调过从事发现学习所应具备的先决条件——“学生必先具有相当的先备知识与先备技能,否则无从主动从事发现学习”(张春兴)。所以,建筑理论课的任务归为两类: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关于建筑理论课程设计的思考 l、关于学生建筑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 “结构(constrncture)是指知识构成的基本架构”(bruner,1960),“个人的先备知识”即“个人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是“个人吸收新知识的基础,在意义上,也就是一般心理学家所指的认知结构”(ausube1.1968)(张春兴)。 可见学生自身的建筑理论结构的建立对其理论修养的提升成为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也是其从事发现学习的先决条件。那么,如何促进学生建立其评论建筑的理论框架,就成为建筑理论课的讲解式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由于大多数建筑院校的建筑理论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三学年至第四学年进行,本人建议关注下列问题: (1)较快地建立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为个人吸收新知识的基础,学生的认知结构基本形成于理论课尤其是外建史课开课即将结束之时——三年级末或四年级上期,在此之前,只有一年上期所开建筑学概论对学生空间概念的一点启蒙,这样学生的发现学习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结构建立过晚直接阻碍了学生对建筑学习和建筑实践思考的深入程度,而一、二年级的建筑历史理论空白使其在学习信息量较大、知识结构较繁的建筑历史课程(如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时感到困难,更重要的是其本身能够评论建筑则只能在四、五年级以后或者更晚。本人建议课程一年下期即应开设,使学生的理论修养提前到前三年的课程安排中。 (2)课程安排适宜学生的学习时间 从一年级在建筑学概论中的点滴建筑理论知识到三年级开始较大信息量的理论课如外建史教学中,缺乏一个信息量适中的过渡阶段,这样也使三至四年级的外建史教学处境尴尬,若把所有思潮讲清就使四大师及其后的建筑现象所占课时有限,而要使所讲内容深入就不得不扩展学时甚至安排在高年级,而在三、四年级,其它课程也安排得很满,学生处在一种疲于奔命式的应付状态,许多教学构想也只能草草收场或放弃了事,所以向二年级分散课程重心,同时也使建筑理论课程结构有一个适度的从易到难的过度,不仅使讲课深度可获保障,也由于难易安排适当,课程的结构性提高,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建立的理论框架不断增补和丰满。以外建史课为例本人建议在一年下期开办一门仅8。l0学时的课程,将原来三年级安排的外建史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移到二年级中进行,为学生建立一个平台,另一部分仍按现今的安排在三年级中进行,并使之成为二年级课程的提高与补充,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 (3)引导学生有效、深入地阅读 西方的哲学思想体系对建筑的影响在四大师之后更为明显,若想深入理解某一建筑现象,就不得不挖掘其深层的哲学思想,而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仅靠课上讲解的一点背景知识完全不够,学生的课下阅读更为重要。但是,什么才是有效、深入的阅读呢?有人认为学生能够写出一篇小论文就说明他(她)阅读足够深入。实际上要读懂某位建筑师或某座建筑作品只靠“看”是不行的,“发现”才是更重要的。所谓“发现”这里就指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别,这才会让学生写出一篇自己的论文,而不是拼凑而来甚至自己都不太明白的文章。 (4)建立建筑理论与建筑设计课程的关联性。 建筑理论课有没有可能促进学生学习设计,怎样帮助学生学习设计而不仅仅是作为知识体系建构和理论修养的提高。换句话说,建筑理论教学与建筑设计教学怎样交叉使学生减低因简单的学科分立而带来的知识结构缺陷已处于紧迫之中。在大师作品中,其思想是如何通过建筑语言物化到作品中在外建史教学中尚显不足,设计手法在诸如外建史这样的理论课教学中也少有提及,甚至对大师作品的解析也很不充分——当设计的任务书被忽略而单只谈及设计作品的思想,学生只会得到诸如:“大师作品就是可以忽略一些甲方认为重要的功能而做出理想的设计”这样的误导。 本人提议在前三年的课程安排中实行建筑历史理论的三段式教学,充实原来设置的三年级全年的教学,并考虑与设计课的交叉——部分课时可安排在设计课上,部分可安排在历史课中,同时考虑在历史课讲述该理论时,布置相应的设计作业。这样的历史理论课因有了设计课的实践而易激发学生的问题学习,而设计课也因有了一个历史理论课的支持而使学生的思考易于深入。这一点在东南大学的教学实践中已获证实,如教师葛明等辅导的历史学为基础的设计实践课程中的概念设计已在国际竞赛中获奖。在本校的教学实践中,那些在设计实践中的建筑历史知识运用也被证实更易激发学生兴趣。 在本学院的以设计主干课为核心的历史理论课程安排中,一年级下期与二年级较薄弱,一年上期仅在建筑学概论上使学生对空间的概念有所了解,若要学生在三年级开始能够评论建筑,必须提早加大理论信息的输入量。如此,一年下期开办的那门仅8一l0学时的课程,可通过与测绘课程结合、了解空间的尺度感与初步的空间经营,使学生开始对存在空间与场所理论有一个初步的感受,而对各种思潮与流派的介绍可分两步进行:一步仍按现今安排在三年级的建筑理论课进行——这样就使理论课中为当代建筑思潮的讲解留下较多课时,也使拉长了学生接受大量信息所需时间,为其有效阅读提供帮助。另一步则在二年级进行并与设计课作业——如宗教空间设计结合,可用幻灯的形式,使学生对西方宗教空间与中国寺庙空间的形态有一个感受,就近以参观本市的一些近代保护建筑来进行。这样,对空间在沿着时间轴上演变的理解与其中某种空的体验更便于结合,使围绕设计这门主干课程设置的建筑理论课,更易引起学生的探究与深入,借此让学生以图与文字两种形式分别做出设计和小论文。从而使在第三学年的建筑理论课上为学生形成建筑评论方面的自觉性奠定基础,把建筑理论和建筑评论结合起来,加快建筑评论的意识做好准备。 2、关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传统以讲解式教学为主的建筑理论教学中,讨论课是以教学的策略手段之一出现。而在实际操作中,又往往因为老师不会主持,不能有效引导话题,提供有价值的评论,学生发言也缺乏质量,这样与大课提供的信息多且系统性相比,讨论课显得没有大课成功,从而无法摆脱其受冷落的状态。 那么,讨论课是不是真的这样可有可无,或者说讨论课是不是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呢?如果把视线投向国外,最不可忽视的是英、美等国大学对学生讨论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对其课堂发言的评价。因为与我们传统外建史课上“填鸭式”的教学不同的是,讨论课的着眼点在于更凸显参与讨论者“有没有思想,或者说是有没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能不能在作者的思考上再往前走一步,找出深化研究的途径”。(薛涌) 如果说讲解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学习,那么讨论课中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动学习,看看学生做设计的积极性与上建筑理论课的差别就明白,当他被逼拿出一个作品时,他的潜能是被激发出来的,从这点上,讨论课反映出的是这样一种文化——在讨论课上,人们对你的期待与其说是作品的完整痊释,不如说是你读出了什么,有没有别人没有的思想。用这种方式刺激学生进取、创造。只有通过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才能帮助学生用历史批判现实,以现实批判历史,只有这样,建筑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获实现。 讨论课的教学方式,其常见的问题包括: (1)由于讨论课的实行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学生必先具有相当的先备知识与先备技能,否则讨论课就会陷入因知识贮备不足而导致的冷场或讨论不下去的现象,这样,前述在前三年为学生建立其自身理论框架是其根本,这也确定讨论课的安排宜放在高年级中进行。 (2)在讨论课上教师的导引能力非常重要,一方面在于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教师对讨论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还有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的理解也与讨论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密切。如果学生在讨论中探讨的问题无法解答而求助教师却又不得要领时,就会因气馁而降低求知动机。 (3)若讨论小组中学生的差别过大,思想较为缓慢的学生易产生较大压力。从而对其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本人建议如下: (1)讨论课程主要安排在四至五年级,但前三年应适当开始。 (2)讨论课应与学生的阅读笔记相结合,课后的总结必不可少。 (3)讨论课人数不宜过多,以10—15人一组为宜,每次课最好有2—3个教师同时参加,先以教师间的互谈观点作为引子。 (4)教师的培训势在必行。 (5)与一般课程的量的多少相比,讨论课的质更重要,以1.2周一次为宜。 探索刚刚开始,效果如何仍有待时间的检验。但不论如何,今日学生对外建史课的期待早已不仅是史的学习、掌握,如何促进其更好地学习设计已成为许多学生评价教学成败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一个学过建筑理论的学生、教过建筑理论的老师的角度提出上述设想,并期待着建筑教育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 建筑理论论文:关于加强本科建筑理论教育的思考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将国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我国进行比较,进而提出了解决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农村社会保障 对策 农村社会保障是指以地方政府为主,以基层社区为依托,由国家、社区、公民群体及个人合作兴办,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和个人消费支出集中资金,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向农村社会成员中,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者、遭受自然灾害者、经济收人低于贫困线者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需要,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制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公平公正”为价值核心,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安排,必然要求国家为所有居民提供同等的社会保障并在城乡之间公平公正地分配教育资源,真正做到社会主义剩余价值民有、民享、民分,为全民人际关系和生产力的gdn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然而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是实现市场经济利益均衡机制的需要,同时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本文从家庭和土地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当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实状况。 1.1从家庭层面看,现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以土地保障为基础,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形式,但在家庭养老方面,现在家庭独生子女没有能力赡养四位老人,使得中国以往的家庭养老难以维持。另一方面现有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土地产权不完整,土地资源有限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民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收益越来越低,土地在农民收入来源中的作用逐渐降低,土地不足以成为农民养老的后盾。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征地、退耕还林等经济和社会政策,使得农民所依赖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等传统保障制度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1-2从社会结构来看,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保证了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和城市困难居民家庭的基本生活,但对于中国九亿农村人口来说始终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社会救济救助、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未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另一方面,农村社保资金缺乏,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集体经济处于涣散状态,集体养老的资金难以保障,集体不愿有的甚至没有足够资金提供给予补助,而农民个人又无力缴费,致使许多农民不参加社保。 1.3制度不健全,建设缓慢。我国在1992年建立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但此制度一直没有真正执行,于1998年被迫暂停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一方面影响到千百万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存,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十六大以后,国家又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张。特别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我国民生目标之一就是要“老有所养”,这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重新建立提供了新契面。 2国外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研究与启示 日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较早,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制定农村医疗保险法,农村居民的医疗先得以保障。二十年后开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1959年日本政府首次颁布了《国民养老金法》,到1960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并在全国普及,到二十世纪末,日本已经建立起了完全覆盖农村居民的、比较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真正形成了“国民皆保险”、“国民皆年金社会保险制度”。 德国的农村社会保障是在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后进行的。在农村社会保障建立时,德国社会经济已发展的较好,农业人口较少,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了较好的制度环境。在建立之后的也不断的进行调整,经历了从家庭、政府、到立法的发展模式。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政府,国家承担了主要的责任。 新加坡和智利的农村养老保障也很有特点,实行的是完全积累制,强调个人责任,新加坡非常重视家庭养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与提倡。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四国是当今福利型国家的缩影,但其“高税费、高福利”的政策让一般的国家都望尘莫及。 启示①各国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时,都呈现出先城市后农村的规律,如美国时差为55年,日本时差为30年。②各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均由低到高、由少数群体向大众群体演变的过程。③从资源来分为政府出资、政府和个人共同出资、个人出资三种形式。在发达福利国家大多数实行政府出资,实行全民社会保障;而有的国家则认为农民社会保障首先是个人的责任,然后才是国家的责任,如日本就是由政府与个人共同承担社会保障资金。而完全个人出资的国家在东西方国家都有。 3对策与建议 3.1资金来源提倡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政府出资的社会养老保险,过高的福利费开支最终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个人出资的养老保险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国家而言,由于劳动者投保能力不强,造成资金短缺:因此在我国应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三种性质的养老资金都存在,并且通过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方式。 3.2加强立法,通过有效的法律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在法律地位上,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以法律形式规定农村社会保障的对象、模式、基金的缴纳与支付以及基金管理体制等,使农村社会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3.3大力提倡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居家与社区相结合的方式,即方便家庭子子照顾老人,又利于在社会形成爱老、重老、养老的良好风气。减轻社会养老的组织工作量,有利于村民的监督管理,同时又有利于对村域社区社会组织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建筑理论论文:试论可持续发展思想对生态建筑理论和实践的要求 论文摘要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生态环境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尽可能地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通过适当的技术选择,停止利用氟利昂(cfc)碳氟氯羟等对环境有害的化学品,保护臭氧层,最终达到解决全球环境的热点问题。 论文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 自然资源 再生资源 能源 持续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维持下去”或“保持继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针对资源与环境,可以理解为保持或延长资源的生产使用性和资源基础的完整性,意味着使自然资源能够永远为人类所利用,不至于因其耗竭而影响后代人的生产和生活。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及关注。其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苦果。例如全球气候变暖、沙尘暴、赤潮、严重水灾等等。可持续性由三部分组成: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可再生替代物的开发速度;污染物的排放速度不超过环境的自净容量。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个定义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发展的观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的观点,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与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①可持续发展需要审计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力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从而减少单位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②可持续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而社会进步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减少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使之低于资源再生速率;③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方面,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系统的不可缺少的存在方面;④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特别从生态系统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与资源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提出了它们应当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也是可以统一、协调的。 由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中列出了“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细则”,其中涉及到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的内容基本上有以下几条:①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③树立建筑材料蕴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蕴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争取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及构件;④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资源;⑤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筑所需能量降至最小;⑥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资源浪费以及建材浪费。 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是一个广为人们所关注的课题,像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建筑师协会,已经针对这一课题,提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在我国,目前很多国家级的相关研究正在展开或将要展开,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持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绿色建筑体系与人类住区模式”;吴良镛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云南工学院联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基本理论和典型范例”等等。我国应根据自己国家存在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和发展水平,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还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保持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必须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 建筑理论论文:宏大叙事 还是 私人叙事 试论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建筑理论教育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当前社会文化语境下建筑理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与实践相脱离的一元化的“宏大叙事”方式进行了批判,同时提出了应当采取多元化的“私人叙事”方式。 论文关键词:宏大叙事;私人叙事;建筑理论教育;建筑实践 如今,国内建筑学院里的国际学术活动越来越频繁,网络建筑资源也是汗牛充栋,不少青年建筑师和学生面对众说纷纭、五花八门的外来理论——建筑哲学、符号学、现象学、类型学、文化人类学……谈完了“后现代”、“解构”,又谈“建构”和“身体与建筑”。确实有些人是真正专心在研究,可还有许多人是人云亦云、见异思迁,把建筑理论当成时尚的东西,不断地与时新的理论“俱进”。许多人把最旺盛时期的经历不断消耗在无谓的对理论的激动中。须知,国外的这些理论和观点不是三言两语所能道破,涉及到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心理学、艺术、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及数学、信息技术等自然科学领域。 然而,在浮躁的理论界,有许多人动不动用一知半解的西方理论术语来解释我国的建筑现象,牵强附会。如“建构”一词,许多学者在不明白它的真正含义的情况下就试图用它来证明我国建筑中早就有了“建构”思想。“建构”(tectonic)一词起源于希腊语,原指木匠和建筑匠的手艺。经由19世纪欧洲建筑理论家的工作,“建构”逐渐发展为特指建筑在物质层面上如何建造的艺术,成为西方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对后现代主义日益商业化和表面化的批判,“建构”观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的年轻建筑学生。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谈论“建构”迅速成为建筑理论时尚的今天,“建构”和其他许多引进的西方理论话语一样,面临被肤浅化和庸俗化的危险。对西方的理论不加咀嚼就随意引用,必定会消化不良,更不要指望能对我国建筑现状起什么积极作用了。 理论最忌僵化和教条。有许多学者故弄玄虚,把西方语境里很平常的话语翻译成拗口的中文,以显示自己的高深,实际上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自恋罢了。如某介绍西方先锋建筑理论的论文,笔者读下来竟如同嚼蜡。文章通篇充斥了奇异的译名和晦涩的话语,还有很多电影、文学方面的未经解释的术语,其中很多翻译的语句前后关系含混,不知道作者想要说什么,可见他只是把别人的话逐句生硬地翻译过来,想必作者也根本没有理解原作的精神,否则不会讲不清楚,只是照猫画虎的描摹了一遍罢了。真不知这类文章和所谓理论能对学建筑的人有何裨益? 学院派的建筑理论教育历来是与建筑实践有距离的,强调“宏大叙事”,即是以群体、抽象和形而上基础的历史叙事方式,含有未经批判的形而上的成分。它制造叙事霸权,并因而成为学院派建筑理论所依赖的基本模式。学院派理论家企图绕过私人感受,用宏大叙事取代对作品的细读分析,导致当代建筑批评以及文化批评越来越远离艺术经验。看看今天的一些重要的建筑期刊,都快成了为官方或学术权威霸权的田地了,在那里听不到自由的声音,看不到独立的见解。而如《时代建筑》这样的杂志,就能看到各种不同的个人论点在激烈碰撞,读者能感受到清新的新面孔,呼吸到新鲜的学术空气。难怪许多实验和先锋的建筑师选择在这里说出自己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读过王小波的小说和杂文的人都知道,他极少运用成语和某某名人说过的话,他用最朴实的语句说出了最真实的感受,给读者的感受是最亲切、最有震撼力的。他试图用“私人叙事”的真实体验来抵抗学院派“宏大叙事”的臃冗陈腐的叙事霸权。 记得张永和老师在同济大学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时要求用1:2的比例画图,就是想让学生在建筑图与实物之间建立某种身体的联系,产生“要把它盖起来”的热爱和冲动,于是“概念”和“思想”便在推敲结构和细部的过程中自然产生了。马清运老师近日在当代建筑论坛中做了名为《实践机器》的演说。他认为建筑实践是一个有系统的思想运作体系,是把建筑思想和理论原料进行加工的机器。个人心灵和身体的真实体验才是产生理论的有生命力的源泉。若是认为一定是掌握了某种时新的建筑理论的要义才有了创造的灵感和动力,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与其拿一知半解的西方深奥理论来指导设计,不如在创造时抛开一切立场,在设计时不受既成的设计观的左右,从直觉出发进行头脑风暴(这是西方建筑学校做设计的途径)。因为值得思考的问题都存在于设计过程之间,而不是在“之上”。既然建筑师不能代表其他人,“无理论”、“无立场”正是从客观的立场或事实本身去看问题。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外来理论的重要性。尽管这些理论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在时空上存在差别,但也并非无从下手,仍有许多借鉴的地方。我们仍要大量译介西方的理论著作,在他们的语境里用他们的理论来分析他们的建筑现象并提炼出普遍的规律,而不是在脂肪上瘙痒,不深入了解理论产生的背景就拿来医治我国建筑的问题,这是所有理论工作者的大忌。理论工作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外语和综合的人文水平。还有,从我国自己的建筑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理论恐怕也是负责任的理论工作者需要做的事情。 由上可见,我国建筑理论的教育正是在后现代主义日益商业化和表面化的语境下发展的。后现代是强调个体关怀和消解权威与价值的时代,建筑艺术真正融人到生活之中,贴近生活本真,人们不再追求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建筑也不必承担太多、太沉重的其他外在的意义。在多元的价值体系中,一个建筑的意义不仅在它本身,同时也在于感受它的方式,不同的人是依靠直觉来感知建筑的。正如叔本华说的“世界是我的表象”,因而,建筑理论不应当成为独断的一家之言,不必再以威严晦涩的面目出现,而应成为每个建筑爱好者“私人叙事”或“微细叙事”的个人化的体验和立场。我国建筑理论的教育也会在抵抗商业化和表面化过程中走向多元化。 建筑理论论文:模块化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理论分析 摘 要:模块化施工是一种新技术和施工方法,它能够有效的降低施工阶段的时间,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同时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以新喀里多尼亚镍矿项目为典型,对现场施工阶段模块化施工进行分析,并提出见解,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模块化施工 变电站 电气 1 前言 新喀里多尼亚镍矿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模块化建造的集成冶炼装置,采用异地建造,异地组装的模式,它先进、高效、新颖、独特的安装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该项目采用了模块化施工。整个镍矿项目模块化施工不只是冶炼装置,还有部分皮带廊、管廊、变电站、电气房、土建基础和墙体等都采用模块化施工。 模块化施工是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它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平行施工,并通过减少在现场的施工量而缩短整个项目的建设工期。同时,采用模块化后,大量的施工工作在制造工厂完成,不仅能够降低施工难度,还能够便于检查,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 2 模块化介绍 2.1 模块的定义 本文中的模块是指由材料和设备部件组装而成的组合体。工厂制作后模块作为一个整体单元,方便和加速了现场的建造。各个模块可以同时开始制作,避免了在其最终位置进行过多的工作,同时也允许项目在前期准备阶段开始作业。为了从施工的角度对模块进行分析和研究,将镍矿项目中的模块分为四类:大型结构模块、小型结构模块、电气模块、土建模块。大型结构模块主要由钢结构组成,内部包含设备、管道、电气、仪表等各专业设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体,冶炼装置主要由大型结构模块组成。小型结构模块由各种型钢连接而成,制作比较简单,尺寸和体积大小不一,典型代表为管廊、皮带廊等。电气模块主要指变电站和电气房模块,一个变电站模块和一个电气房模块,内部含有各种高低压盘柜及配套设备。土建模块由混凝土和内部的钢筋构成,现场使用的各种土建基础和墙体都要用到它。 2.2 大型结构模块 镍矿项目的冶炼装置是镍矿项目最主要的装置之一,由多个大型结构模块组成。多个大型模块各自作为一个单元可以在工厂同时建造,然后运输到现场,利用大型起重设施安装到各个位置,最后完成各个结构模块之间的连接。大型结构模块体积都比较庞大,重量大都超过1000吨,最大的甚至有3000多吨,不太容易吊装,需要由专门的吊装公司来进行。大型结构模块在建造时需要有较高的精度和质量。一般情况大型结构模块需要设计成带有自我支撑钢结构形式,利于模块的存放和运输。 2.3 小型结构模块 小型结构模块用在镍矿项目的所有管廊结构和部分皮带廊结构,由各种型钢焊接连接而成,内部根据需要含有部分管道和桥架,制作较为简单。其重量相对较小,一般都不超过20吨,运输和吊装相对比较容易。小型结构模块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取代了传统的现场安装模式,减少了现场大量的吊装作业,同时也减少了现场工作量。国内在此方面有较成熟的制作、运输、吊装技术和经验。 2.4 电气模块 电气模块是特殊的模块,主要是指变电站和电气房模块,镍矿项目的变电站和电气房均采用模块化施工方法。模块化变电站和电气房提出了一种变电站和电气房建设的新模式,它是将变电站及电气房内各种高低压开关及配套设备集中在一个钢结构做成的房间内,作为一个电气模块在工厂内建造,现场达到安装条件后,运输到现场就可以快速的进行安装,与传统的变电站和电气房全部在现场施工不同。 2.5 土建模块 土建模块指由混凝土和内部的钢筋构成各种基础和墙体,该部分材料在工厂预制,运输到现场定位安装,在其他专业设备结构等安装完成后,然后进行二次灌浆,完成最终的土建工作。其目的是减少传统的现场钢筋绑扎和模板材料支设。在项目立项后准备阶段,土建模块预制就可以开始,一旦现场达到条件,土建作业就可以快速的开展。镍矿项目的土建模块主要应用在设备结构等基础和变压器围墙,该部分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小,安装较为容易。 3 模块化施工设计及管理 3.1 模块化的设计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多,工程内容越来越复杂。大型复杂项目一般都具有规模大、工期长、结 构复杂等特点,项目往往是由多项目组成的,或存在多个项目同时运行的情况。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能够化解大型复杂项目完成难度大、复杂性高的问题。 镍矿项目的模块化设计是将主要系统,包括它们的电气系统和部分土建结构,根据其组成的特点,切割成若干可以在工厂中进行加工制造的模块,如结构模块,机械模块、电气房模块、土建模块等,将这些模块在工厂完成预制,然后利用工具将其运抵现场,实施安装。 可以看出,模块化施工其实就是模块设计,模块预制,模块安装的过程。模块设计是龙头,要解决模块规模合理、划分适当、接口准确等问题。利用计算机三维数字的精确设计、精确定位以及方便切块组合的优势,可以将模块切割得很大,切割得很准,并成功解决模块和模块之间接口精确的问题,最大可能地实现模块化制造,模块化施工。 3.2 进度控制 在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镍矿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在立项批准后,建设单位就可以找到有生产能力的工厂签订合同,不同的工厂就可开始不同种模块预制建造工作。同时现场可开始地质勘测和挖掘工作,多种工作平行作业。 在现场部分挖掘完成,需要现场就位的土建模块预制和运输工作也完成了。以此类推,整个项目的进度由于有采用多种工作同时平行实施,施工现场只余下构件吊装、节点处理等,整个进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同时,对资源的投入来说也很有利,因为模块化使资源的投入更扁平化,减少了高峰期资源的投入,对计划编排和执行更有利。 平行作业也会带来进度相互匹配的问题,必须将模块的场外预制进度和工程施工进度综合考虑,由于模块预制安装和现场施工活动的深度交叉,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块化将变成对整个建造工期延误的因素。 3.3 质量控制 模块化施工将原来在建造环境较差的工作,尤其是高空作业和密闭环境的作业,转移到环境较好的车间里。这样极大的改造了工作环境,对施工质量(产品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条件。 原来现场施工的大部分工作改变为工厂施工,相应的质量控制也发生改变,将施工质量的控制变为工厂产品质量的控制,必须通过质量计划等手段加强车间生产质量控制。 另一方面,模块化概念决定了模块的质量要求也是很高的,由于模块化施工增加了接口,包括模块内管道、钢结构、电气桥架、土建等之间的接口,如果车间预制精度不够,在施工现场很难调整,保证施工质量。 解决这个问题,镍矿项目在设计时已经有所考虑,就是整个现场每个点都有三位坐标,现场还有多个坐标基准点,其他的定位都是以它们来作为参考点,通过全站仪测量设备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在制造过程中必须按照程序和图纸加工制作,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质量,解决模块和模块,模块和非模块物间接口问题。 3.4 工程施工管理方面 镍矿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后,大量的作业改在工厂进行,扩大了工厂作业范围;模块安装的逻辑性、严密性要求施工计划必须更准确,施工进度必须更准时,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 所有这些,对工程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管理、变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差错,必将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进而影响镍矿项目的整体建造工作。 3.5 运输和吊装方面 和传统建造方式比较,模块化建造增加的模块运输环节加大了建造的风险和成本,对模块本身来说,由于要考虑到模块的支撑和吊装,设计上增加了结构和吊装设计(吊装方案),实体上增加了结构件、临时支撑和包装等,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对于大型结构模块,运输安装时需要更有专业的运输和吊装工具。 针对模块化施工大量应用吊车,吊装的工装(平衡梁,缆绳等)多等特点,在吊车使用时要做好规划,使用时加强调度管理。 4 结论 镍矿项目模块化施工设计是合理的,在整个项目现场施工期间,各种模块间的接口得到了很好的实施,给整个项目节省了大量时间。模块化施工易于应用在大型工程建设当中。 建筑理论论文:浅谈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论文摘要]在全球生态建筑理论思潮方兴来艾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如何运用该理论来指导实践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从生态建筑概述、生态建筑设计理论以及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三个方面对建筑住宅设计展开讨论。 [论文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住宅;技术策略 1.生态建筑概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健康住宅”不仅仅是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还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 1.1生态住宅定义 健康住宅又称“生态住宅”,生态住宅居住区的总体布局、生态住宅建筑单体的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1.2生态住宅原则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来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亏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为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努力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住宅的特征是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 1.3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 1.3、1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 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方面,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居住功能——安全性和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环境交融等要求。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即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1.3.2追求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 1.3-3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住宅应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两大课题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污染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2.生态住宅设计理论 目前,世界各国新型的生态住宅可谓方兴未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发展生态建筑在我国也必然是大势所趋。作为国家的重要产业,城镇住宅建设必将快速发展。所以,如果不抓住时机,及时把“生态理念”引入到住宅设计中,解决住宅节能和住区环境保护问题,将会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来说,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住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b智能化住区,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c节省土地,节约能源,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 3.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从上述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细部处理。如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保温方式、门窗形式等)、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本文将从住区风环境、自然通风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日照遮阳与采光外围护结构布置、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几个方面,分别阐述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1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是建筑师在设计初期所必须做到的。 3.2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3.3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建设生态住区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面积,如果住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草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室内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草地的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①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并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观赏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降低“热岛”作用、改善住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②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3.4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侯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3.5外围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外围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3.6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声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 4.结束语 总之,生态住宅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它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能离开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成果,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设计与评价住区的室内外环境,才会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住宅。 建筑理论论文:以力学基本理论为根基培养建筑学学生创新能力 建筑力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现场工程师[1]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轻视,或流于形式,导致学生重实践、轻理论,基础不牢,缺乏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大部分建筑学学生认为建筑学偏文科,对开设力学课程不在乎,学习自主性不强,欠缺主动思考、探究知识的意识。笔者针对目前建筑学学生培养现状,多方调研,提出了以力学基本理论为根基培养建筑学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以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掌握力学基本理论是培养建筑学学生创新能力的根基 建筑力学是一门工科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2-4],这与其从事建筑设计需要发散思维并不矛盾。就建筑学专业本身而言,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对建筑力学基本理论的逻辑思维,还要求学生对建筑作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具备发散思维。首先,要灵活运用力学基本知识分析建筑作品的基本骨架、基本构件和基本功能。然后,将自己的创新思想融入作品,形成完整的有机统一体。这不仅体现了逻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而且实现了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 建筑力学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通过开展对建筑力学学习主动性的问卷调查发现(图1)。60%以上的学生缺少主动性,需要教师督促或引导。因此,有必要通过采取新的教育模式,因势利导,找出培养现场工程师人才新捷径。 首先,提炼建筑力学知识主线,让学生有章可循,消除畏惧感,做到心中有数。该主线以平衡方程为核心,以几何组成分析为手段,以结构内力的求解为目的,主要涵盖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通过知识主线的提炼,有助于授课教师将建筑力学基本知识讲准确、讲具体、讲透彻,让学生对建筑力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对知识的前后衔接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使设计更加趋向于理性化和实用化。其次,讲授基本知识时,抓住主线,由易到难。先讲静定结构,然后延伸到超静定结构。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例加以理论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优化,锻炼开放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经过1年的实践,从学生期末成绩看,学校2008、2009级建筑力学平均不及格率出现下降,由2008级的47.6%下降为2009级的40.9%。当然,教育并非一朝一夕,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才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经典建筑作品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对事物发展本质有深入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慢慢培养而成。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学生的创新应该在基本理论的支持下,使建筑作品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要,这必然又促使学生对力学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只有这样,经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才能使新的思想得以实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作品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从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到当今倡导的绿色低碳,优秀的建筑作品无不体现出力学基本理论和创新之间的有机统一。因此,针对既有的优秀建筑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参观和讲座教学活动。一方面,联系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典型建筑作品,并现场临摹和讲解(图3)。引导学生在临摹过程中运用力学基本知识深入思考,如:思考经典建筑作品有无瑕疵;能否进一步改进;自己设计又将如何考虑,等等。通过这方式加深对力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刺激学生创新灵感。另一方面,聘请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师为学生开展建筑讲座(图4),主要从力学基本原理的角度探讨既有建筑作品形式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针对建筑学学生,以力学基本理论为根基培养其创新能力是应用型高校教育的主要思想。 三、通过创新竞赛平台,展示创新成果 培养建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逐渐具备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积极搭建创新竞赛平台,以新颖、实用和环保为主题,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可跨专业、跨领域联合设计。这不仅锻炼了团队意识,而且集思广益,更容易激发创新灵感,出现优秀建筑作品模型。图5为该校学生在2011年江苏省大学生结构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作品。 四、结语 创新需要有坚实的力学基本理论做基础, 同时更需要具备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能力[5]。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以力学基本理论为根基培养建筑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并付诸实践。经过2年的培养,建筑学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较快,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基本达到了现场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要求。 建筑理论论文:关于建筑理论与曲解符号 论文摘要:自20世纪中叶,西方建筑思潮更是风起云涌,后现代主义、高技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等建筑理论层出不穷。有的沿袭至今,但一改初衷理想;更有的几乎是昙花一现,硕果仅存的只是几幢曾在建筑界引发争议的代表性作品。这种现象导致今天设计领域在众多的理论面前显出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不知所措.但眼前一件件奇迹般的作品又引发了建筑师的创作欲望,当一种热情达到盲目的程度,其本质的发展意义已经不存在,而惟一可能表现这种狂热的方式就是形式,此时的符号有了更多更广的诠释。 从根本上讲.格罗庇乌斯给“设计”所做的定义其意义是普遍而长远的:“一般来说,设计这一字眼包含了我们周围的所有物品,或者说,包含了人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所有物品,从简单的日常用具到城市的全部设施的整个轨迹”。这是一个现代主义先驱在宣布一个新时代开始时给予我们的重要提示——设计就是:实用、功能和美学的创作。但此时的建筑界似乎在背离现代主义的宗旨。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人对社会潮流感到有一股不得不屈从的压力……而盲目跟从是屈服的结果。可以说,近数十年来我们的建筑设计摇摆于各种潮流时尚之问,犹豫不前。 后现代思潮曾经对建筑界产生巨大影响,但后现代主义在建筑中的实践并不那么成功,因为它的发展不是基于建筑技术问题或功能问题的需要,它只是顺应文化圈对现代社会太过冰冷、缺少文脉的批评而产生的。这种逆反心态所导致的结果很快将建筑设计沦为折衷复古主义而曲解了后现代思想反权威、反经典的本意。在廉价简化的古典时期建筑符号的疯狂堆砌背后,后现代似乎也嘲讽了建筑发展的社会责任。虽然后现代时期不乏个别成功的建筑实例.但有很多时候,由于盲目跟随潮流,无法正确把握理论的实践运用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几乎与后现代同时出现的高技派建筑其核心的主要涵盖了建筑观、美学观和历史观。它常与低造价和再生能源技术有关.构件高度的工业化、结构与设备的表现和裸露、灵活完整的大空间以及装配式舱体的使用都将造价、技术以及能源概念在设计上充分的体现出来。此时建筑师对于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果充满自信和自豪,他们使用可变机器(softma—chines)、替代技术(alternativetecl~nology)、适宜技术(appropriatetechnology)等技术原则试图给高技派一个更确切的定义。但就在一些前卫的建筑师进行努力尝试的同时,可怕的高技派建筑符号诞生了。符号的诞生意味将大规模的滥用和复制,更多求新(求新奇而非求革新)的建筑师为能走在时代前沿而兴致勃勃的进行着低质量的高技派克隆活动。这导致高技派的建筑尝试很快带上了违背社会美学原则和合理原则的高帽,几乎被无情扼杀。 在国内也有人评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也是高技派设计的一次试图,从建筑师力图“寻找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来隐喻中国的新精神……同时感到尊重传统和历史的重要”。到设计中将结构的合理性作为美学形式充分的展示,这样的评价也有些道理。笔者认为在这个项目设计中建筑师地;tr符号的应用是成功的,此时的建筑符号不仅仅是建筑装饰,同时也代表了福建的地域文化。在概括文脉的同时,还可以巧妙地展示自身构造功能的符号应该是建筑语言精练运用的成果。 在现代建筑理论中,解构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瞩目。事实上,建筑界解构主义是来自于文学领域的思想潮流。 语言之于文学等同符号之于建筑。在建筑学中的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晚期。应该说当时它只是一种建筑观,把建筑看作文化符号系统,而没有对建筑实践产生太多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筑学的解构主义研究范围本应是建筑的知识体系而非建筑形式,它的直接像是古典建筑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念。正因为如此,与其他建筑潮流不同的是,持有解构主义建筑观思想的建筑师有不同的风格,如p.埃森曼、b.屈米、f.盖里、李伯斯金.希曼布劳等。具有讽刺意义的足,从文学解构思潮发展出的建筑理论在这里确确实实变成了一种晦涩的文字游戏,而人们从他们作品中所能找到的,与其所想所指无疑天差地别,更有因其作品奇特的形式而造成误解:以为其怪异的造型就是解构主义建筑所要表达的一切。这样说的确不公正,当表面看来,解构主义为尽情玩弄造型的建筑大师们无疑提供了最合适的理论借口。 长期以来,广义的语符现象构成了有意义的文化世界,体现出主体的社会意识以及其关注的生存方式。这样的世界既是建筑师寻求人生职业意义的起点,又是建筑师赋予建筑作品自上而下生存意义的归宿。在这种传统理沦的指导下,建筑师的创作不可以成为无限制的欲望膨胀,创作过程本身受种种条件的制约。我们现实的设计条件也注定要依从这样的原则。虽然我们同意jeannouvel(努维尔)说的:“建筑学的本质是超越它当前自身的限制”。“建筑学的真正任务是创造建成环境的文化定义”。但此时的建筑理论只可能成为建筑创作经验的总结和伸展.我们很难找到一条能够指引探索之路的坐标。 如努维尔,他足最早谈论“消解物质性”的建筑师之一.他希望通过操纵感知控制物质.将必然的物质稳定性变为脆弱的不确定的东西。他作品倾向与一种光滑的构造学,没有复杂的细节和暴露的结构而显现出形式的简洁。他反对重技术的机器美学及高技派的技术表现主义。利用拓扑原理表现空间的变形和张力是努维尔倡导的一种新的空间形式,他希望以形式的简化使空间具备一种对应使用要求的复杂及变异的滞在能力,是“一种当代世界的舞台艺术空间,一种真正现实意义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建筑空间”。他作品中的空间呈现非几何的拓扑性质,强调不同空问的位与路径的联系而非空间比例、尺度的规整。在他的没计巾,空间成为一个灵活可变的连续体,用以决定接近度、分割与定位关系,而非对被分割空间的精确控制。拓扑思维使有张力的局部空间构筑于一致的整体秩序内。 我们有理由相信努维尔的建筑是短暂的、神秘的、易变的东西。在这方面有点像高箭在建筑造型艺术探索中个人立体抽象审美的表现。他们是自己突破自己的先驱,是另类的探索者,但永远不是建筑发展的主流。 而与此同时,这些清醒的建造者(至少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要得到什么),利用他们实践总结的“丰富经验”,更确切的说是在其作品“寻找”到的新的理论依据,迷惑着大批无法清醒对待建筑理论发展.或者说无法认清现实责任与创作探索区别的建筑师们。 “我是伤口,我也是刀”。这句话用在我们现在的建筑创作活动中是再合适不过了。一方面每个人都在指责当前的建筑创作是一种将符号进行无意义堆砌的过程,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每一个建筑师的设计实践又都不由自主的跟随“潮流”,盲目寻找创作出路。设计师只有在广义的语符现象中,通过对理论的准确把握。才能确实依据功能的合理以及主流的审美创造出具有明确目的结构,建筑作品的生成必须是在技术基础上,进行经验客观化、对象符号化的过程。 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会给建筑实践以更大的冲击,而建筑理论也将随之发生根本的改变。瑞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在2000年5月接受普利策建筑奖时,做了近乎耸人听闻发言:“……在数十年,也许近百年来,我们建筑学遭遇了极其强大的竞争……我们真实世界难以想像的社区正在虚拟空间中蓬勃发展。我们试图在大地上维持的区域和界限正以无从观察的方式合并、转型,进入一个更直接、更迷人和更灵活的领域——电子领域。……我们仍沉浸在砂浆的死海巾。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久到2050年。”那么当我们的信念被打破时。革命性的变化可能已经发生了。我们此时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当前的社会现状以及各种发展潜力,尤其在建筑创作过程中,要学习和掌握成功的经验。并能为己所合理运用.就必须做到不盲,即便认可一种或多种潮流观念。但在没有真正领会其发展意义以及符号含义时,不要轻易照搬尝试,这是建筑设计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 尤其在当今西方社会因数字化的迅猛发展而宣告世界开始进入一个“奇观的社会”时,符号的定义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难以把握。因为这是一个视“外观”优于“存在”,视“看起来”优于“是什么”的社会。在这样的图像都市文化中。人类的文化本质也会走向异化。 当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说:“如果,非要说什么是我对建筑实践的最大贡献,我会说是眼一手之间协作的成就。这意味着我已变得非常擅长于建造我想像的一个丽i丽或一种形式。”的确,从他设计的毕尔堡guggenheim博物馆我们已经看到他是如何将想像利刚现代手段变为现实。但这只是盖里的现实,而他创造奇迹的方式也一反建筑传统的认同方式。毕尔博物馆有可能是历史上最被“媒体化的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它已被大肆宣扬炒作。 1997年开放时,它将毕尔堡这个负债累累的工业小城一夜变成旅游热点城市。可以说盖里以其个人美学趣味的极端自信以及对当代技术状况的乐观主义态度,在毕尔堡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建筑学的综合。 盖里的成就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们这里并不想评价在那个不可思议的钛金属造型下面空间功能运用的牵强。因为毕竟如同悉尼歌剧院项目一样,这也应是一个划时代的建筑典范。但他的极端思维的确存在着误导建筑思潮的巨大潜力。正如瑞姆.库哈斯宣布的“我把盖里当成这样一个例征:向更大、更重要项目的过度已将他从极端的率真变成了极端的虚假”。毫无疑问这样的评掺杂了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但同时也给我们大家一个重要提示,这样的作品是边缘的尝试,是建筑师个人品位以及人们对时尚顺从的结果。很多文章评沦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解构主义作品,而在我看来。他只是盖里的一个作品。而解构主义就其理论原则来说是无法有真正的作品存在的。 当然.弗兰克.盖里在根据其“想像”进行创作的同时,也不是无话可说的,而且他的评论风格与建筑炒作能力一样,一点也不含蓄。而埃森曼的回应是,当代建筑学还未能发展出一种理论话语来有效地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建筑学”。什么是仅仅制造图形奇观的“主题公园”。 当今的建筑理论已经不再寻求外在的意义.建筑形式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正在成为当今“批判性”建筑学的内核。每一位建筑师都在施展浑身解数“创作”令人眼花缭乱的造型空间,似乎建筑作品所被吸收、同化的可能性越小,其建筑学的价值就越高。语言文字在文章中或消失、或变得杂乱无章。看来宣扬解构主义的条件的确是成熟了,但无论它变得多么时尚,终究是没有了内容的文章。 埃森曼所秉持的文化精英意识和他对自足的形式主义的钟爱,使他在当代建筑学中扮演了一个极为激进的角色。一方面他和众多的精英建筑师一样,反对商业主义和技术主义所导致的文化的均质性;另一方面,为了争取绝对的个性化,他全然拒绝通过建筑学在传统中所行使的社会学-、技术学和美学的功能,以求得建筑文化的异质性。 建筑师的创作欲的可贵的。但同时个性的极端膨胀而导致的表现欲却对当前茫然无助的建筑理论发展无疑是起到伤口撒盐的作用。 在个性的自信方面,库哈斯与盖里和埃森曼是不相上下的,但库哈斯是固执地直接从现存建筑和都市状况中汲取能量。而不求助于当代哲学和文化理论的建筑师。当埃森曼将建筑学置于文化批判理论的脉络中加以考虑,宣称“在过去400年来。建筑学的价值观一直是从同一个人文主义源泉中升发出来,今天它必须彻底改变。人类基本视野的变化起源于哲学的变化。”而库哈斯则平静地说:“人类视野的变化起源于电梯的产生!”在库哈斯看来,当代都市的密度、尺度和速度正在抛弃正统的建筑艺术。只有承认建筑学以外的更宏大的力量,才能从各种限制中寻求新的建筑学机会。 蒙塔莱提出。“艺术始终是既为所有的人、又不为任何一个人。”建筑作品的根本意义在于它创造性的改变了人们的习惯体验和感受态度,生成了比普遍物品更为丰富的智慧世界。而智慧世界的丰富发展更需要具有深层社会含义、更高精神内容的创新。 客观的对待理论.客观的分析现状。再客观的了解自己,才能摆脱建筑设计只顾全形式、玩弄符号.但最终却因缺少创作精神和合理性追求而导致的次品泛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其量也只能是抄袭、模仿、克隆别人的建筑作品中的外表形式,这样的设计自然不会有新意。只有在知其所以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什么是可以借鉴的.而什么是在现实状况中不适合的。曾读过这样一篇建筑评论文章,作者对西方社会将建筑设计和时装设计作为同一时尚杂志的主要内容非常不屑一顾,我虽然不懂时装.仉我也的确无意中发现过时装创作因步入与建筑创作相同的误区而产生令人哭笑不得的作品。一位身着古典唐装的美丽模特飘然走在t形台上,唐裴完全用透明材料制成,在一层薄纱后面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一览无余,因古典符号不经大脑的随意滥用,不但造成了对古典文化的嘲讽,更亵渎了人体美的自然状态。我们现在谈到的是一件衣服,它的影响仅限于穿着者本人以及设计师可笑的“情趣”,但如果我们这样对待我们设计的建筑,那么我们作品所造成的负而影响将会是社会性的。 “真理很少足纯粹的;永远不是简单的”。我们的建筑创作更像是在寻求真理,虽然不容易,但也不要丧失信心,更不可丧失理智。 建筑理论论文:关于智能建筑理论与工程实践 论文摘要:在工程实戏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建筑理论的体系结构与理论特征,并且指出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将在中国的城市现代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智能建筑 系统论信息论 可持续发展 人本论 产业链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建筑业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单体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已十分普通。建筑物规模的增大与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各类使用者对建筑物的服务要求多样化与服务性能日趋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在解决这些复杂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智能建筑的概念。 1智能建筑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对智能建筑是否存在理论与学科特征,一直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有些人士认为智能建筑就是把计算机、控制及电子设备运用于建筑物,只是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已,并无理论可言。 然而,笔者认为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智能建筑已不如早期那么神秘朦胧,在长期的建设、应用与管理中,已经凸现其深层的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图1所示为智能建筑理论的结构,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a.应用对象层。智能建筑为人类活动提供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它的应用对象就是建筑物的使用者、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 b.特定功能层。只要是按现代化、信息化运作的机构所在地都有智能建筑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早已不是办公建筑的专利,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军事建筑都可以按智能建筑建设。近十年来,中国与全球一样建成了大量智能型的办公楼、酒店、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医院、学校、法院、图书馆、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住宅、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发电厂、军营、应急指挥中心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与设备配置往往受建筑物个性、建设目标,管理模式和投资力度的影响而有较大的差别。 c.应用技术层面。这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由通信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等组成。在这些技术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成果及其形成的装备会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建筑业。如在5年前,当软件工程界刚开始讨论中间件技术时,市场上立即推出了采用中间件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软件iz bms集成化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又如当工业以太网技术出现突破,随即出现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d.基础理论层。虽然从表面上看,智能建筑嵌人了许多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的技术,但实质上智能建筑并不仅是新技术的综合与新装备的组合,而在其深层次中是有基础理论的支撑。 1945年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建系统论形成了“系统哲学”,这是把世界看作一个巨大组织的机体主义世界观,它包括了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价值论和系统方法论。系统理论的概念(等级秩序、渐进分化、反馈、开放等)与方法(图论、集论、控制论、对策论、排队论等)是智能建筑总体设计与工作流程规划中的重要工具。 美国人香农在1948年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使人类传统的科学从以材料与能量为中心的体系,转变为以材料、能量与信息为中心。当建筑物的智能水平日益提高后,人们已不满足仅在通信信道容量、噪声抑制、数据加密上应用信息论,而需要进一步通过统计及随机过程的分析来讨论语义分析、信息的嫡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如今似乎已成为一句时尚的语句,但在智能建筑的功能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如果缺乏针对使用者与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便利考虑,缺乏以人机工效学对人机界面、机器与人的共享空间的设计,缺乏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下对不同职能与层次人的行为处理分析和对策,那么任何再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也是失败的。 智能建筑不仅仅是当前高新技术的尽情应用,而且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筑物的一切进行考量:设备与材料的环保、系统运行方式的综合能效设计、建筑物节能模式的选择、建筑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都需要从有利于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关系,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来考虑。这些工作要有助于建立7项工作:选择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推进社会公平化的社会体系、重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科技体系、保持自然生产能力的生态体系、促进环境质量提高的环境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人口体系和规范合理行为的政策法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深人到整个社会。智能建筑自然也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覆盖之下。 显然,在智能建筑所有的相关领域,以上的理论都在工作过程中起着宏观导向与微观指导的作用。 2智能建筑理论的特征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智能建筑不仅存在理论,而且其理论结构相当复杂,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a.多目标的优化智能建筑不是机械的技术与设备集合,而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视角地考虑技术、管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大系统运行目标,并且调动各种手段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综合目标。即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为:s=f 技术、效率、价格、智能建筑理论与工程实践—程大章发展、环境、人气等)。 b.多学科的综合这一点是显然的,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以及法律问题,都必须有效地应用各学科的知识成果来解决。 c.多因素的相关性智能建筑与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装备技术发展、政府导向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就表面来看智能建筑仅是一种建设行为与经营管理方法。但是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成本(lcc life cycle cost)(见图2)来看,当某种设备与技术采用后,可改变其生命周期中许多相关的分项状态。 比如采用完善的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按照度、时间、夜间最低照度、分区等),可以有效降低电耗与照明设备的运行时间,而照明设备因此而延长寿命减少了照明设备的维护更新费用。这可使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中的能耗费与设备更新费用减少。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置完善的ba系统,要增加建设的一次投资.同时,降低能耗的效益并不仅仅体现在lcc的图中,它对于广义的环境保护价值更是巨大的。 3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热潮有涨无退。由于我们已经历了较长期的探索,在工程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无论是建设方/业主,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物业管理人员,都逐步趋于成熟。因而最近起步建设智能建筑的地区(暂称为后行地区),往往可以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行开发建设的大城市(暂称为先行地区)有更好的建设效果。我们将之称为后发优势,见图3 智能化系统工程先行地区由于一开始处于探索前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在早期建设中存在着各种过份的行为(控制论中称之为超调),随后又出现因失误而放弃的行为(称之为振荡过程),最后趋向于合理的装备与功能水平。而后行地区由于可以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比较合理稳妥地确定自己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目标与行为,虽然起步稍迟,但最终可以与先行地区趋向于同样的建设效果,而他所化的代价则比先行地区要小得多(如早期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成本高达230元/mz,而近年来则在60元/mz左右,而且装备的性能与质量更好)。 4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必然形势大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其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贡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北京市2008年的奥运会与上海市2010年的世博会,大大刺激了建筑业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则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军事建筑物与市政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上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一7%,增长到总投资的10%----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相关的国内企业约有6---8千家,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民族企业在稳定成长。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方关系可以用图4来描述。 图中箭头表示各方的相互关系:①提供建筑化系统设备工程与技术服务;②提供智能化系统设备功能信息、设备使用改进意见;③提供产品与设备技术信息;④提供系统设备需求信息与系统设备功能信息;⑤人才与技术的需求与供应。 图4智能建筑的产业链示意图 图4所示的关系中,工作的基础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注:gb/t50314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为《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5智能建筑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地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面临着新的挑战。 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群的功能特征日趋明显,出现了中央商务区cbd ( center businessdistrict)、休闲商务区rbd ( recreation businessdistrict)、工业园区、行政中心区、经济开发区、住宅小区等特定功能的区域。现代城市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这些区域的建筑群与建筑设备进行综合管理,这对智能建筑提出了新课题。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及反恐等安全问题凸现,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灾及应急供电等已不可缺少,唯有借助智能化的应用系统,才能使之精准、有效、稳定与可靠地工作。 显然,当我们的视角从一栋建筑物扩展到一组建筑群乃至一个城市来讨论智能建筑时,系统论、信息论、人本论、可持续发展论的作用与价值将更为巨大的。 结束语:本文是笔者从多年从事智能建筑研究与工程建设中摸索而得的认识,这一关于智能建筑的理论构想希望能得到业内专家的批评与指导。 建筑理论论文:建筑民企财务预算管理论文 一、新形势下影响建筑民企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主要因素 (一)预算执行中缺乏必要的控制环节,使得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统观我国现有的大多数建筑民企,因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大多存在着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全面的、合理化的控制手段和措施的问题,使得控制环节长期缺位、预算执行流于形式。这一问题主要的表现为:在执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的制度、机构以及人员配备来控制和掌控预算的执行过程,没有充分将预算应用到实际的资金运作中,存在形式化的问题,认为预算只是编制工作和最终的审核工作,却忽视了财务预算的目的,即对资金使用和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并指导其运用。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没有设置控制环节来及时地对财务预算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行跟进和反馈。 (二)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过于模式化,对建筑民企发展起不到战略指导作用 在当前大多数的建筑民企财务预算编制现状中存在着模式化的问题,即不考虑自身企业的特点,一味地沿袭其他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主要表现点:财务预算编制方法没有切合建筑企业自身的需求。一味地照搬其他行业或者较为陈旧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定期预算和固定预算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为静态编制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行业随市场环境因素影响的明显性。这样的预算编制方法得出的企业预算会很大程度地偏离市场;另外,财务预算编制配中定额标准缺乏地区化和针对性。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体会,大多数的建筑企业所采用的定额标准相同。但是,在面对不同地区的施工工程时,受到当地市场环境的影响,统一定额标准下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不能适应本地区的施工项目的资金投入,这就影响了施工保质保量顺利完成。综合以上两点,过于模式化的财务预算编制就失去了其执行的意义,即对建筑民企的发展起不到战略指导的作用。 (三)财务预算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影响预算管理执行的效果 针对笔者切身的工作体会,大多数的民营建筑企业受到集权化、家族化等陋习的约束,大多存在着监督与考核机制缺失的问题,即没有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构来监管和强化预算的执行。当预算编制完成后,便“束之高阁”,在实际的工程资金运用中没有根据预算来进行,只是一味地听从某些人(建筑民企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的指挥。或者,有监督部门但是形同虚设,甚至执行人和监督人往往是同一人。另外,在机制建设方法,财务预算中还需要现代化的管理体制的介入,主要为绩效考核机制。这项机制的缺失使得预算执行的效果被广泛忽略,使得即使实际核算与预算存在很大的偏差,也没有实质性的奖惩措施来加以鼓励和惩戒。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节提到的影响建筑民企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几大主要因素,结合建筑民企自身的经营特点,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加以改进,以实现提高这类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的目的。 (一)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环节控制工作,完善预算管理执行体系 为了完善预算管理执行体系,必须要重视和加强民营建筑企业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中的环节控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财务管理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别相应地做好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这三项工作。具体来说,有:前馈控制。即将预算编制的结果向涉及的部门以及个人进行有效地、全面地传达,使建筑工程项目各方都能够掌握工程预算的范围,进行做好预算预警工作,事前根据预算做好资金的统筹;事中控制。要摒弃以往“本末倒置”的观念,把预算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算执行的控制中来。即建筑项目各实施部门要随时根据预算调整本部门的实际支出,将执行每项业务的资金使用情况都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反馈控制。即在工程项目结束后,要对预算的达成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反馈,从中发现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起到更好地指导后续工作的目的。为了做好环节控制工作,需要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将以上三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具体办法上,除了设置专门的机构和组织架构外,还可以引进现代化的软件技术来实现数字化远程控制,从而起到提高预算执行力的作用。 (二)结合自身工程及预算编制需求,充分做好建筑生产力市场的调研工作 为了做好建筑民企的预算编制工作,需要企业在考虑到自身工程需要的基础上,对当地的建筑生产力市场做好充分调研工作,做好预算编制的数据以及其他信息的收集工作。具体来说,为了切实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使之免于模式化和程式化,需要做到:首先,建筑民企在编制财务预算前要根据工程需要以及当地的市场条件,将财务预算中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定额标准)确定下来,要确保这一标准能够准确地反映当前的建筑市场以及指导业务开展。另外,在市场资料的收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全面、实时。其次,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同时按规定要以指定的形式反映出来,如现金预算表、预计资产负债表以及预计损益表等。最后,要纠正以往传统的静态预算编制方法,将现代化技术如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糅合到预算编制工作中,采用动态预算编制,实现预算管理的动态化,如滚动预算等。通过动态化的预算编制,可以实现预算的随时调整,便于增强与日常管理的切合度,使得预算更加贴近于需要,对企业的近期规划目标和远期战略谋划都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三)从制度和执行两方面加强预算监督与考核体系建设 针对建筑民企存在的财务监督与考核体系不完善的现状,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认为应当从制度和执行从方面着手来改进。首先,在制度方面,作为民营性质的建筑企业在除了接受国家相关财务制度的约束外,其自身为了克服个人主义以及家族主权的弊端,还需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督和考核制度。通过制度说话,通过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从而为其执行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做好本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实际调查工作,在工作事实和环境的基础上再结合相关行业的成熟经验来明确本企业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在沿用传统的监督与考核执行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地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特点将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监督和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工作中。如基于建筑企业涉及财务项目多且繁琐的特点,可以通过软件技术来辅助财务预算监督工作,能够很大程度地保证监督工作的实时性、全面性以及准确性。同时,对建筑民企的财务预算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能够强化预算执行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财务预算内控、编制和监管、考核机制方面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笔者基于这些因素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对策,以期促进财务预算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 作者:王祥垒 单位:青岛创美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建筑理论论文: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管理论文 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意义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对建筑行业非常重视,建筑行业工程施工质量也成为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建筑行业工程的管理工作也随着提高。工程管理制度要求工程施工质量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建立一个全面的可持续要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协调发展。因此,对工程管理应对施工质量制定严格的制度、要求、管理、责任和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国家、社会、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好工程管理和建设质量。 2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建筑单位行为缺乏规范 建筑行业主要手段是以一些辅助工具和手工作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和标准都比较低,给不少投资少的企业和个人大批量的涌入建筑行业,是建筑行业的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同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下,不少的建筑企业工程业主没有达到市场主体的要求,甚至有不合法人群的混入,使建筑工程不规范。 2.2建筑市场法律意识不强 我国《建筑法》在建筑工程中已经颁布,但其实施的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和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并没有把相关法律贯彻落实到建筑市场中,导致建筑市场的法律意识不强,造成建筑市场中依然存在着很多违法违规现象。在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招标投标、建设管理以及施工监管中出现暗箱操作等不良现象的出现,而且当前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制度只是束缚建筑的施工单位,而建设单位的管理任然没有的到规范。 2.3人力资源素质不高 建筑行业很多是劳力工作,在招聘施工人员时,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很低,施工人员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和没有读过书就业难的人群。大多数施工人员在上岗前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指导,虽然工作卖力斗志激昂,但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工程事故,再加上施工人员对施工器械设备操作和安全知识缺乏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人员伤亡,影响施工进程不说,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2.4工程质量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对建筑质量进行监督的主要是由质监站来执行的,由于质监站的工作范围广、人员有限且监管项目多。工作人员一个人无法身兼数职,对施工质量的管理松懈。由于质监站的局限性对工程制度的监督力度明显不足,工程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很多细节问题,为工程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提高施工质量的工程管理对策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下,建筑行业的迅速突起,很多有商业头脑的人看到了商机。在我国成功加入WTO后,大型的施工企业为了扩张市场给不少小型施工企业带来的很大的压力,同时很多自主创业在城乡进行自行承包的施工队伍越来越多,建筑企业面临着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市场。 3.1依靠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由于当前工程管理的不完善,很多施工单位存在着分包现象,而分包部门的工作范围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各部门工作时,工作内容又相互交叉,各自为盈、分头行事以及工作分散等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工作程序上容易出现纰漏。施工管理的欠缺,对施工人员的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施工人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或思想麻痹。再加上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有一定差异,给协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管理人员在进行岗位协调时,由于工作人员对其他岗位的技术、专业、质量和工序都没有全面的了解,进行协调后专业不对口,是员工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此工程管理部门应合理调整管理制度,明确划分管理范围,并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叠和遗漏,加强施工管理力度,提高工程质量。要做好管理工作,就应该加强管理制度,使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贯穿到整个施工团队。工程施工的领导者和实施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从用户、业主的角度出发,自觉维护用户和业主的利益,加强工程管理制度,提高施工质量和建筑质量。 3.2从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1)加强对施工工序质量的监督。 在企业的施工过程中,设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交接管理体制,员工在进行工作交接时要对接班的员工负责,工作的详细情况和要点进行交接完毕之后才能离开工作岗位,接班人员在接班是要主动了解不在是的工作情况和状态,并做认真的检查确认后在接班,如果接班使的质量到不到相关标准,接班人员可以拒绝接班,把实际情况及时向质监员反映。质检员在执行工序质量检查时,应把国家指定的评判标准作为依据,把监管制度落实到位。 (2)在施工方法质量上的监督。 在工程实施前,施工企业应先设计好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慨括了整个工程的施工步骤、资金预算、施工图纸等方面,在经过投资人、施工企业最高领导以及施工负责人的审核,做出规划和样板,在反复的考察、调整和修改,设计出适合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在施工中的技术交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执行。首先,把一般工程、特殊和关键过程的技术交底进行持续性的监控,并做好相关记录。针对施工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和新问题,设计师可以多设计几个方案或者进行修改,以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3)对施工设备质量的监督。 施工设备的使用必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专业考核、安全教育以及颁发使用证书才可以对进行使用和操作。岗前培训不只限于基础教育和安全教育,施工设备的性能、结构和安全操作,以及技术指导和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培训的重点,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和专业的考试,获得相关证书后才能进行操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保养知识,才能使机械设备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中,施工的质量是建筑物质量的保证,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还关系到用户、业主和财产的安全。施工企业在施工时要按照设计、监管、施工等来开展,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应加强工程的管理工作,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是施工能够正常的运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青春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网络管理论文:网络广告认识网络管理和网管软件 在计算机网络的质量体系中,网络管理是其中1个症结环节,正如1个管家对于于大家庭糊口的首要,网络管理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网络的运行质量。那末,怎么给自己的网络选择适合的网络管理系统以及网络管理软件呢? 网络是新经济时期的基础设施,信息传递、办公、营销、服务、交换、文娱等各种流动均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网络的质量直接抉择了社会糊口以及经济糊口的质量。在计算机网络的质量体系中,网络管理是其中1个症结环节,正如1个管家对于于大家庭糊口的首要,网络管理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网络的运行质量。那末,怎么给自己的网络选择适合的网络管理系统以及网络管理软件呢? 网络管理 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色是范围不断扩展,繁杂性不断增添,异构性愈来愈高。1个网络常常由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子网组成,集成为了多种网络系统(NOS)平台,并且包含了不同厂家、公司的网络装备以及通讯装备等。同时,网络中还有许多网络软件提供各种服务。跟着用户对于网络机能请求的提高,如果没有1个高效的管理系统对于网络系统进行管理,那末就很难保证向用户提供使人满意的服务。 作为1种很首要的技术,网络管理对于网络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并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网络中最首要的问题之1。 实际上,网络管理其实不是1个甚么新概念。从广义上讲,任何1个系统都需要管理,只是依据系统的大小、繁杂性的高下,管理在整个系统中的首要性也就有重有轻。网络也是1个系统。追溯到一九世纪末的电信网络,就已经经有了自己相应的管理“系统”,这就是整个电话网络系统的管理员,虽然他能管理的内容无比有限。而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可以说伴同着一九六九年世界上第1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的发生便发生了,当时,ARPANET就有1个相应的管理系统。随后的1些网络结构,如IBM的SNA、DEC的DNA、SUN的AppleTalk等,也都有相应的管理系统。无非,尽管网络管理很早就有,却1直没有患上到应有的注重。这是由于当时的网络1是范围较小,2来繁杂性不高,1个简单的网络管理系统就能够知足网络正常管理的需要,因此对于其钻研较少。但跟着网络的发展,范围逐步增大,繁杂性增添,之前的网络管理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的迅速发展。 网络系统范围的日趋扩展以及网络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1方面使患上网络的保护成为网络管理的首要问题之1,例如排除了网络故障更为难题、保护本钱上升等;另外一方面,如何提高网络机能同样成为网络系统利用的主要问题。尽管可以通过增强或者改善网络的静态措施来提高网络的机能,比如增强网络服务器的处理能力、采取网络交流等新技术来拓宽网络的带宽等,然而网络运行进程中负载平衡等动态措施也是提高网络机能的首要方面。通过静态或者动态措施提高的网络机能分别称为网络的静态机能以及动态机能。而网络的动态机能的提高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即“网管系统”来加以解决的。 1般说来,网络管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于网络状况进行调剂,使网络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使网络中的各种资源患上到更为高效的应用,当网络呈现故障时能及时作出讲演以及处理,并调和、维持网络的高效运行等。1般而言,网络管理有5大功能,它们是:网络的失效管理、网络的配置管理、网络的机能管理、网络的安全管理、网络的计费管理。这5大功能包含了保证1个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功能。 现代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主要由4个要素组成:若干被管的(Managed Agents);至少1个网络管理器(Network Manager);1种公共网络管理协定(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1种或者多种管理信息库(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其中网络管理协定是最首要的部份,它定义了网络管理器与被管间的通讯法子,规定了管理信息库的存储结构、信息库中症结字的含意和各种事件的处理法子。目前有影响的网络管理协定是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以及CMIS/CMIP(the Co妹妹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Protocol)。它们代表了目前两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其中,SNMP流传最广,利用至多,取得支撑也最广泛,已经经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详见技术部份)。 网管软件 网络管理的需求抉择网管系统的组成以及范围,任何网管系统不管其范围大小,基本上都是由支撑网管协定的网管软件平台、网管支持软件、网管工作平台以及支持网管协定的网络装备组成。其中网管软件平台提供网络系统的配置、故障、机能及网络用户散布方面的基本管理,也就是说,网络管理的各种功能终究会体现在网管软件的各种功能的实现上,软件是网管系统的“灵魂”,是网管系统的核心。 网管软件的功能可以归纳为3个部份:体系结构、核心服务以及利用程序。 首先,从基本的框架体系方面,网管软件需要提供1种通用的、开放的、可扩大的框架体系。为了向用户提供最大的选择规模,网管软件应当支撑通用平台,如既支撑Unix操作系统,又支撑Windows NT操作系统。网管软件既可以是散布式的体系结构,也能够是集中式的体系结构,实际利用中1般采取集中管理子网以及散布式管理主网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网管软件是在基于开放标准的框架的基础上设计的,它应当支撑现有的协定以及技术的进级。开放的网络管理软件可以支撑基于标准的网络管理协定,如SNMP以及CMIP,也必需能支撑TCP/IP协定族及其它的1些专用网络协定。 网管软件应当能够提供1些核心的服务来知足网络管理的部份请求。核心服务是1个网络管理软件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大多数的企业网络管理系统都用到这些服务。各厂商常常通过提供首要的核心服务来增添自己的竞争力。他们通过改良底层系统来补充核心服务,也能够通过增添可选组件对于网管软件的功能进行扩充。核心服务的内容良多,包含网络搜寻、查错以及纠错、支撑大量装备、友好操作界面、讲演工具、警报通知以及处理、配置管理等等。 另外,为了实现特定的事务处理以及结构支撑,网管软件中有必要加入1些有价值的利用程序,以扩大网管软件的基本功能。这些利用程序可由第3方供应商提供,网管软件集成水平的高下取决于网络管理系统的核心服务以及厂商产品的功能。常见网管软件中的利用程序主要有:高档警报处理、网络仿真、策略管理以及故障标记等。 由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体系结构、核心服务以及利用程序3者之间是互相联络、密不可分的。体系结构提供1个系统平台,1个多种资源有机联络的场所;核心服务提供最基本、最首要的服务,就象糊口中保持人正常生存的部份;利用程序知足具体的、个性化的需求,有如糊口中不同人的不同习气以及喜爱。 网络管理论文: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建设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 摘要:分析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管理要求,针对网络管理层次多、设备种类多、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解决方案。方案以TMN为基础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强调接口的开放性,强调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强调网络化和对各种体系结构的兼容性。为网管系统设计和方案选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系统; 通信网络; 网络管理系统; Q3适配器; SNMP; TMN 0引言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的需求及电力企业运营走向市场化的需求,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新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例如SDH、光纤环路、数字程控、ATM等,都纷纷涌入电力通信网,使网络的面貌日新月异。新设备的大量涌入表现出通信网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功能日益强大,配置、应用也十分复杂。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功能、新技术及技术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可选择的设备越来越多,造成电力通信网中设备种类的复杂化。技术的发展使某些旧的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交融。传统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等领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网络交换、ATM设备等。某些传统的通信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例如IP电话等。今天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电力通信业务已从调度电话、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例如计算机互联网、广域网、视频传送等。电力通信网的结构也已从单一服务于调度中心的简单星形方式发展到今天多中心的网状网络,以保证能为日益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需求服务。 此外,由于网络规模的限制,电力通信网实际上是一个小而全的网络。小是指网络的业务量不大;全是指作为通信网所有环节一样不少,而且电力通信网地域广大、数量繁多。由于规模的原因,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传统上一直都是不分专业统一管理,每一位通信管理维护人员都必须管理包括网络中传输、交换、终端各个环节上的设备,还包括电源、机房、环境等网络辅助设备,同时还要管理电路调配等网络业务。 由于电力系统行政划分的各级都设置电力调度,电力通信网又被人为的划分成不同级别、不同隶属关系的网络。一般来说,电力通信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主干网分国家、网局、省局、地区4级;地区网又分为地区、县级网。各个级别的网络根据隶属关系互联,各行政单位所属的网络管理、维护关系独立。而且由于传统的原因,上级网络的设备维护工作多由通信设备所在地区的下级网络的通信管理人员负责。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分离,集中运行,分散维护。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网络,这样一些苛刻的管理要求,唯一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具有综合业务功能、综合接入功能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简称网管系统)。 早期的电力通信网管理方式简单,由于通信设备的功能单一、智能化水平不高,自动化管理表现为监控系统,具有监视通信设备运行状态,实时通告设备的告警和运行异常信息,远程实时控制设备的主、备切换等功能。随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作为新一代通信网基础的智能化设备出现后,产生了网元管理系统,它除了对设备故障的监控功能外,还包括对设备性能、配置及安全的管理。时至今日,网元管理系统的应用在通信网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已随处可见。随着通信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通信组网的灵活性越来越大,通信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网络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1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1.1全面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1],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通过多年来 的不断完善和发展,TMN已走向成熟。国际上的许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以支持TMN的标准;越来越多国际、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也宣布接受Q3接口标准,并在他们的设备上配置Q3接口。国内的公用网、部分专用通信网都有利用TMN来建设网管系统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O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统[2]。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这些问题在网管系统建设中应该加以考虑。 1.2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尤其在强调技术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一点更为重要。 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不仅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目前出现了新发展的网管体系和标准,例如对象管理组织OMG的CORBA体系、基于Web的网管体系、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总之,对于电力通信网这种组织结构分散的网络来说,网管系统对各种体系的兼容性很有必要。 1.3采用高水平的商用TMN网管开发平台作为开发基础 网络管理是一个巨大、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特别是像TMN这样的系统,而综合业务及综合接入功能的要求又增加了系统的难度。依照标准的建议书从基础开发做起的方法无论从时间、经济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可取的。高层网管应用开发平台是世界上具有相当实力的厂商,投巨资历时多年开发出来的商用系统,目前比较成熟的有SUN公司的SEM、HP公司的OPEN View、IMB的NetView等[3]。每一种商用系统都为建设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一整套管理、、协议接口及信息数据库开发的工具和方法。利用商用TMN网管平台作为核心来构筑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屏蔽了TMN网管系统的复杂性,可大大降低开发难度,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分开的成功率。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来说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当然,商用化高层网管应用开发平台的成本相对比较高,因此对于规模小、层次低的通信网,采用一些专用的自行开发的网络管理系统平台可能更为实际。 1.4网管系统的网络化 网管系统互联组成网管网络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从长远的观点来讲,电力通信网管应接受异构网互联的观念,即不同层次、不同厂商甚至不同体系结构的系统之间应不受阻碍的互联,组成一个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管网络。 规定一种或几种统一的标准互联接口作为系统互联的限制约定是目前网管系统之间互联的最可行的方法,如采用CMIP的Q3接口、SNMP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作为网管之间互联的标准协议接口。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限制可能会有所改变,例如:CORBA技术的应用会对目前的状况产生影响。虽然统一接口有系统花费大的不足,但是统一接口在数据互联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可互操作性机制是网管系统互联的基础。完善的安全机制是网管系统互联成功的保障。网管系统还应支持与网管系统以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实现数据共享。 1.5综合接入性 网管必须满足各种通信网络、通信设备的接入要求,兼容各种制式、各个厂商的产品。 TMN网管系统本身支持的标准接口有限,能够直接接入TMN网管系统的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并不多,大量通信设备的接入依靠网管系统提供的转换机制,网管系统通过协议适配器这样的网管部件,将通信设备上的五花八门的管理数据接口转换成统一的网管系统支持的标准接口(例如Q3适配器,SNMP PROX等),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对于设备种类繁多的电力通信网,这个环节尤为重要。 对于网络层次多、设备分布广、智能水平低的电力通信网,如果全盘依照TMN的方案,势必造成系统十分庞大,整个网管系统变得很不经济。因此,选用一种综合接入能力强、成本低的网管系统直接面向大量的通信设备,将通信设备集中转换,再通过标准接口送入TMN高层次网管。建立综合接入网管系统来完成接入的任务对电力通信网不失为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案。 对于大量中等以下规模的网络完全可以依靠综合接入网管系统的功能来管理网络,既可实现通信设备的综合接入,又建立了网络的分层管理,一举两得,而且这种方案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对于系统已经在建的大量的监控、网元管理系统来说,也可以采用先将其改造成综合接入网管系统再接入高层TMN网管的方案。 1.6完善的应用功能及客户应用接口的开放性 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完善、丰富,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适应网络的变化,总之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能得到用户的认可,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关键。 应用功能的设置应该能由用户来选择,用户的应用界面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这要求网管系统除了具有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的能力外,重要的一点是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接口应具有开放性,应能支持满足应用功能接口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在不改变基础系统的情况下不断推出新的应用功能、用户界面,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电力通信网采用行政划分的管理方式,各级用户的管理功能要求的不一致性更大,应用功能开放性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 1.7网管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 网管系统应实现电力通信网的一体化管理,即各种功能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统一设计,采用统一的界面风格,采用一致的名词术语。用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去操作控制不同型号、厂家的同类功能设备。在同一个平台、界面上监视、处理网络告警,控制网络运行。 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独立性,系统不应依赖于某个设备制造厂商;网管系统应能保证所有的厂商都得到同样公平和有效的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通信系统本身的发展,确保不会因网管系统方案选择限制通信系统本身。这一点对于多样化特点十分明显的电力通信网尤为重要。 1.8网管系统的人机界面 首先,对象化的思想应该贯穿在网管界面的设计中。将图形上的元素及元素的组合定义成图形对象,将图形对象与它所表示的数据对象、实际的通信设备串联起来,实现实物、数据、表示界面的统一。这种对象化的设计方法保证了网管系统数据和界面的统一,保证了网管系统对被管理系统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对象化的设计观念应推广到网管系统人机界面的各个方面,例如:语音申告、媒体管理等。 其次,网管系统的界面应不断采用新技术加以更新、改造。界面是表示一个系统的窗口,界面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影响人们对系统的使用。引入新的技术,提高系统界面的功能、界面的可观赏性、系统的易使用程度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 GIS是目前实用化和技术经济性能都比较高的一项可视化信息技术,GIS采用对象化设计思想,支持地理信息数据,支持多图层控制,采用矢量化图形方式。GIS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表示界面方面应用广泛,在表示与地理信息有关的数据界面时尤其优秀,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可以采用GIS技术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管应用界面。 Web是一种影响非常广的、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用方便的数据浏览界面,Web支持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形、图片、视频等,支持数据库的浏览,而且支持的数据种类和数据格式还在不断丰富。利用Web的优势作为网管系统的信息媒介是一种非常明智 的选择。 2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方案 2.1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2.2网络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如通信设备)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设备),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这一层主要是面向设备、单条电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内容。其直接的结果实现设备的维护系统。 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计划进行管理。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 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2.3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 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设置和监视环回,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 2.4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网管系统的组成见图1。 图1网管系统组成框图 Fig.1Frame of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和处理管理信息。 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来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各种网管系统的应用程序。 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前置机: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由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管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历史数据, 以及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离线数据。 网管核心模块包括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网络高级分析软件包括网络故障分析、性能分析、路由分析、资源配置分析。 3结语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起步比较迟,相对于公用网和其他一些专用网都落后了一步。目前,在电力通信网中未见真正的规模比较大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通信监控系统和一些随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引进的网元、网络管理系统。随着网络规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目前这种状况的不适应性。从事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开发的建设者们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 作者简介:焦群,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力通信网监控系统及网管系统的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焦群(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南京 210003) 网络管理论文:网络管理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的趋势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简单认识网络管理软件中的一些热点技术,去分析下一代网络管理中的一些新技术运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管理技术 CORBA技术 B/S结构 XML技术 SNMP协议 0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用户已不再满足于网络连通性的要求,他们希望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更好的安全性访问网络。但是,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不断壮大,为网络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维护日益庞大的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保证所有网络资源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必须有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支撑。网络管理系统中技术革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网络管理系统不断向前发展。 1 网络管理软件技术热点 网络管理系统多年的发展,目前网络管理软件技术的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开放性 随着用户对不同设备进行统一网络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各厂商也在考虑采用更加开放的方式实现设备对网管的支持。 1.2 综合性 通过一个控制和操作台就可提供对各个子网的透视、对所管业务的了解及提供对故障定位和故障排除的支持,也就是通过一个操作台实现对互联的多个网络的管理。此外,网络管理与系统管理正在逐渐融合,通过一个平台、一个界面,提供对网络、系统、数据库等应用服务的管理功能。 1.3 智能化 现代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使网络的维护和操作越来越复杂,对操作使用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工维护和诊断往往花费巨大,而且对于间歇性故障无法及时检错排除。因此人工智能技术适时而生,用以作为技术人员的辅助工具。由此,故障诊断和网络自动维护也是人工智能应用最早的网络管理领域,目的在于解释网络运行的差错信息、诊断故障和提供处理建议。 1.4 安全性 对于网络来说,安全性是网络的生命保障,因此网管软件的安全性也是热点之一。除软件本身的安全机制外,目前很多网管软件都采用SNMP协议,普遍使用的是SNMP v l、SNMPv2,但现阶段的SNMP v l、SNMPv2协议对于安全控制还较薄弱,也为后续的SNMP协议发展提出挑战。 1.5 基于Web的管理 基于Web的管理以其统一、友好的界面风格,地理和系统上的可移动性及系统平台的独立性,吸引着广大的用户和开发商。而目前主流的网络管理软件都提供融合Web技术的管理平台。 2 网络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现阶段网络管理软件中的一些技术热点,我们可以去展望今后在网络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技术,以期带动网络网络管理水平整体性能的提升: 2.1 分布式技术 分布式技术一直是推动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其技术特点在于分布式网络与中央控制式网络对应,它没有中心,因而不会因为中心遭到破坏而造成整体的崩溃。在分布式网络上,节点之间互相连接,数据可以选择多条路径传输,因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基于分布式计算模式推出的CORBA是将分布计算模式和面向对象思想结合在一起,构建分布式应用。 CORBA的网络管理系统通常按照Client/Server的结构进行构造。其中,服务方是指针对网络元素和数据库组成的被管对象进行的一些基本网络服务,例如配置管理、性能管理等。客户方则是面向用户的一些界面,或者提供给用户进一步开发的管理接口等。其中,从网络元素中获取的网络管理信息通常需要经过CORBA/SNMP网关或CORBA/CMIP网关进行转换,这一部分在有的网络管理系统中被抽象成CORBA的概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运用CORBA技术完全能够实现标准的网络管理系统。 2.2 XML技术 XML技术是一项国际标准,可以有效地统一现有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多种管理接口。其次XML技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充分控制网络设备内嵌式管理,确保管理系统间,以及管理系统与被管理设备间进行复杂的交互式通信与操作,实现很多原有管理接口无法实现的管理操作。 利用XML管理接口,网络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从被管理设备中读取故障信息和设备工作状态等多种管理数据的操作。新管理接口的采用可以大大提高管理软件,包括第三方管理软件与网络设备间进行管理信息交换的能力和效率,并可以方便地实现与网络管理系统的集成。 而且由于XML技术本身采用了简单清晰的标记语言,在管理系统开发与集成过程中能比较简便地实施,这样新管理接口的采用反而还会降低整个管理系统的开发成本。 2.3 B/S模式 B/S网络管理结构模式(B/S模式)是基于Intranet的需求而出现并发展的。在B/S模式中,最大的好处是运行维护比较简便,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接入网络。其工作原理是网络中客户端运行浏览器软件,浏览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要求,Web服务器接受客户端请求后,将这个请求转化为SQL语法,并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验证其合法性,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再一次将得到的所有结果进行转化,变成HTML文档形式,转发给客户端浏览器以友好的Web页面形式显示出来。 在B/S模式下,集成了解决企事业单位各种网络问题的服务,而非零散的单一功能的多系统模式,因而它能提供更高的工作效率。B/S模式借助Internet强大的信息与信息传送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中的任意客户端实现对网络的管理。而且B/S模式结构可以任意扩展,可以从一台服务器、几个用户的工作组级扩展成为拥有成千上万用户的大型系统,采用B/S网络管理结构模式从而实现对大型网络管理。 2.4 支持SNMP v3协议 SNMP协议是一项广泛使用的网络管理协议,是流传最广,应用最多,获得支持最广泛的一个网络管理协议。SNMP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简单性,因而比较容易在大型网络中实现,可以帮助网管人员管理TCP/IP网络中各种装置,没有繁复的指令,概念上只有“存/取”两种命令。其优点是简单、稳定和灵活,也是目前网管的基础标准。 SNMP协议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推出的SNMP v3是在SNMP v1 、SNMP v2两个版本的基础上改进推出,其克服了SNMP v1 和SNMP v2两个版本的安全弱点,功能得到来极大的增强。 适应性强:适用于多种操作环境,既可以管理最简单的网络,实现基本的管理功能, 又能够提供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满足复杂网络的管理需求。 扩充性好: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模块。 安全性好:具有多种安全处理模块。 尽管新版本的SNMP v3协议还远未达到普及,但它毕竟代表着SNMP协议的发展方向,随着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它完全有理由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SNMP v2的替代者,成为网络管理的标准协议。 3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管理技术也会随着各种新技术的运用而不断向前进步,从而为众多的网络提供方便、快捷和有效的管理。 网络管理论文: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 为规范分公司网络的使用,减少病毒对网络的侵害,确保计算机网络的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1.严禁私自将微机接入信息网络,需要接入新的微机时,必须通知科技中心,以便将新入网的微机在网络管理系统中进行登记。 2.每台入网微机必须安装Cnetman客户端软件,由信息中心将微机的网卡MAC地址与IP地址进行绑定。 3.每台入网微机的工作组和计算机名称必须规范,能够显示该微机所在部门和责任人。 4.如微机涉及公司机密,由微机责任人申请,所在部门领导和分公司总经理签字,经信息中心备案,进行IP地址保护,不受 Cnetman软件监督。该微机的安全由微机责任人和所在部门领导负责。 5.不得更改微机的硬件配置,不得擅自更改微机的操作系统,严禁设置不带口令的完全共享。 6.不得安装与工作无关的游戏、股票等软件,更不得安装使用用于攻击和窃取用途的黑客及木马软件。工作时间不得使用微机从 事与工作无关的事宜。 7.必须安装科技中心指定的防病毒、网络管理客户端、网络安全等软件。 8.必须将与工作相关的重要文件及数据保存两份以上的备份,以防丢失。 9.严禁私自设置Internet各种服务。 10.10.对互连网的访问,只能访问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内容,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对于电子邮件的附件,应经过防病毒软件杀 毒后,才能打开;不收取陌生邮件。 11.科技中心网络值班人员必须随时通过Cnetman对网络进行监督,将网络的异常报警记录在值班日志里,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12.科技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只能设置一个具有最高权限的超级用户,其它用户均为管理用户和一般用户。 13.科技中心的管理用户和一般用户如需对终端用户进行远程指导和远程维护,需要请示部门领导批准,由超级用户分配指定的权 限,工作结束超级用户应立即将权限收回。 网络管理论文:企业网络管理中的商业价值 当今面临信息化经济的挑战,企业应加快在电子商务和网络经营方面的发展,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其业务架构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之上,越来越多的核心商务过程需要基于网络进行,例如,超市的收银系统、库存系统,银行的信用卡系统等等。在网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之时,网络是否拥有持续的可用性和出色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业务系统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业务人员的素质,网络、系统、数据库、应用等环节都将对业务产生影响。一个不稳定的网络对于商场POS这样的业务系统来说是致命的:一个因网络不通而被拒付的客户,他首先看到的是这个商场的服务质量,而不是网络质量。因此,网络不能被孤立地对待,我们必须将其作为企业的一个部分。对于一个信息化的企业来说,网络就是业务,人们必须从业务的角度来看待网络管理,高效率的网络管理手段是业务的成长保障。 一、网络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在一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问题: 1、重建设投入轻管理维护。在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一些企业存在着误区,他们对机房、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等硬件舍得花钱投入,有时甚至达到非名牌、国外品牌不买,而对于网络管理和系统维护往往重视不够。“重建设轻管理”几乎是MIS(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病了。在某超市企业整洁敞亮的计算机房里,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Hub摆放有序,但是一谈到网络管理,技术主管却大倒苦水:以前只有几台计算机搞搞进销存、人事、工资等前后台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开始建设LAN,联入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多,网络所承载的业务量也越来越大,发生故障的机率也越来越高,现在,原来的管理办法已经很难满足需求了。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必须加大软件的投入,引入高效率的网络管理手段。 2、网络管理工作的深层次思考。顾名思义,网络管理就是管理好网络,确保网络的畅通。但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企业的高度信息化,使企业的绝大部分业务流程如EDI、ERP、CRM等都在网上进行。这就对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保证网络的连通就可以,还应有全局的目光,提供高附加值的网络应用服务,包括提高网络的“业务快速提供能力”、“业务质量保障能力”和“运行维护管理的低成本运作能力”,以适应和满足业务的开展。有位网络管理员曾这样向我介绍他的工作:就是保证网络通信是可靠的,能及时响应网络故障,解决问题,安装一些服务器端共享软件等。从他说的话可以看出,在重视技术服务的同时,缺少与业务的沟通,缺少对业务流程的监管。而现代网络管理的目标就是体现业务的规则。 3、网络管理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以“问题驱动”、“出现问题后再解决”的被动工作方法,是很难适应一些需要及时响应业务的企业的要求。市场竞争要求网络部门的工作要从被动维护向为业务部门、为市场主动服务转变,网络服务质量要从内部测评考核向真正的用户感受转变。网络部门要围绕公司经营决策和业务发展,加强网络运行分析,开展网络延伸服务,为市场策略的制订和调整提供有效的支持。围绕业务部门的需求,分析网络服务存在的问题,确定网络优化的重点,采取一系列改进网络服务的措施。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系统的运行环境也相应的发生改变,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这就要及时引入智能化管理的手段,如Cabletron的Spectrum,可以管理所有基于SNMP的网络设备,实现网络分析、智能故障预警,在网络层面解决服务工作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网络管理工作还要开展网络信息流量的监控和分析,及时掌握公司采用的新业务策略的效果,为公司调整策略提供支持。可以说通过网络管理为企业发掘新的商业机会,这些工作是信息化经济时代,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对网络管理的要求。 4、不兼容带来的网络孤岛现象。首先出于商业原因,硬件设备厂商对网络管理信息中的私有部分进行相互信息封锁,使得各自提供的设备管理工具和网络管理平台,对竞争厂商的设备管理能力一般都比较弱,如果选用了不同的硬件设备厂商的产品,就不得不配置多个相互独立的网络管理系统,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网络管理系统之间出现孤岛的现象。 另外,在现实中,各个企业的网络结构也不尽相同。它们或许是一个几乎没有远程办公的小型的LAN;或许是以FDDI(或ATM)为主干,以太网、Token Ring、无线网,并有远程访问,甚至建有WEB站点的混合结构;或许是一个分布式环境,该环境中有许多运行于各种平台的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甚至是一个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混合环境。企业所开展关键业务流程如EDI(电子数据交换),要求供应链上的上、下游厂商的网络必须互联互通,但是因为彼此采用不兼容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所造成的孤岛效应是可能存在的,已经严重影响网络系统对业务支持的能力,造成企业的业务处理、管理控制和战略管理不能很好地与外界沟通,也使企业在MIS的投资上产生浪费。实现网络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需要不菲的代价,目前解决管理孤岛的最佳途径就是引入全面的网络管理系统NMS,对构成企业IT环境的所有资源实施端对端的可靠管理,简而言之,就是以现有企业IT资源为中心,对复杂的异构环境同时使用LAN管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 二、面向业务的全面网络管理系统 NMS NMS就是为网络装置提供的典型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可根据各自的面向对象和管理性能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简单系统。这些系统是针对具体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包括一些较为简单的产品,如pcAnywhere,或者也可能是一些管理用户特定资产的系统,如Oracle数据库。就单个系统来说,它们都很有价值,完全可以解决具体问题,且成本不高。 第二类是LAN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提供范围较广的功能性,它包括网络管理系统和系统管理系统。这类管理系统的产品包括HP's OpenView、Novell's ManageWise和Microsoft's Systems Management Suits(SMS)。对拥有小型网络的公司所需的LAN管理方面,HP's OpenView在大多数方面超过SMS和Novell's Managewise,特别在集成性、可扩展性、问题管理和自动检测上得到用户的首肯。 第三类是企业管理系统。这类系统的典型代表是IBM's NetView和Cabletron's Spectrum.这些管理系统能在统一管理平台上实现包括企业应用管理在内的网络、 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多方面的管理。 在企业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网络就是业务。如何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业务也是人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全面的网络管理方案能够帮助企业确保网络与服务的可用性,减低网络维护和运行成本,增添新的业务机会,以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等,使网络真正成为全面服务于业务的网络。 三、企业网络管理中的商业价值 一般来说,企业在网络管理方面的投入将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回报,包括网络的高可用性、IT的投资回报率(ROI)及拥有成本(TCO)、企业的高附加值等方面。这也就是网络管理的价值。 1、网络的高可用性。网络的可用性是指网络不间断运行的能力。高可用性可能意味着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持续操作。一方面要求网络设备本身具有高可靠性(以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衡量),另一方面从网络管理入手,来实现一个高可用性的网络。网络的高可用性(包括应用和服务的可用性)对企业业务的影响是十分显着的,需要及时响应业务的企业,必须要确保网络高可用性。网络不可用引起的业务损失在不同的企业会有所不同。一般地,实效性越强、业务越关键的系统,停机所带来的损失越大,例如超市前台收银,后台管理系统、银行ATM系统、证券电子商务系统、旅客定票系统等。评估网络可用性对业务的影响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网络不可用造成的损失=(全年网络非正常时间/企业全年作业时间)×企业全年收入例如,一个年营业收入为3000万的公司,其网络可用性为98%,即非正常时间占全年营业时间的2%,那么每年因为网络不可用造成的损失约为2%×3000万元=60万元。 2、IT的投资回报率及总体拥有成本。在中国的信息化过程当中,很多企业需要别人的经验,需要了解信息化的先进管理思想。大多数企业已经知道网络能够给他们的企业带来利润,但是上一个适合企业的IT系统到底要花多少钱?市场上众多的IT产品到底哪些最好?选择的IT系统好用吗?什么是功能全的IT系统?价格怎样考虑?他们心里没有底,他们需要一个好用又买得起的IT系统。归根结底,他们是要合理、经济地控制好IT投资,尤其是在投资中控制好总拥有成本。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经济评估机制,对各种存储方法做投资回报率(ROI)和总体拥有成本评估。 绝大多数企业上信息系统时都是这样花钱:信息化的最初需求不是企业级的,大多数公司都是从部门做起,比如,财务要进行电算化,仓库需要管理等,因而最初的需求是面向功能的。但是这种起步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信息孤岛,怎么办?开发接口。这样一来,跨部门的业务成本提高了,产生的结果似乎是用了信息系统后,不但没有省钱反而花钱更多了。这就是没有认真考虑总拥有成本的结果。 企业究竟该如何投资?购买信息系统的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很多人认为购置一个信息系统,大部分钱应该花在购置硬件平台、软件、咨询、实施和服务上。而根据总拥有成本的概念,购买软件、硬件、咨询服务的投入,只占整个投资的32%,而更多的费用投入在系统的网络管理、技术支持和培训方面。按照上述观点建设的企业级信息系统,可以在良好的总拥有成本下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另外,IT的投资回报率也与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关。高效率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他们用于“救火”的时间,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3、网络管理为企业带来高附加值。所谓高附加值,是指通过全面的网络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增值部分,它有别于减少网络故障造成的损失和降低拥有成本这两种情形。 通过对企业IT系统实施全面的网络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这方面提供的空间非常诱人。例如,通过分析企业WWW服务器的用户访问情况,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来访者对公司哪些产品、服务、技术更感兴趣,发现潜在的客户和市场;在Internet网上提供新的服务(如电子商务),扩展企业的业务空间,使网络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确保网络的服务等级,确保业务系统的服务品质,从而提升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等。 全面的网络管理为企业带来的“高附加值”很难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计量,这部分价值随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业务类型、不同的网络管理策略而变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分的价值将远大于前面所讨论的两个环节。 网络管理论文:浅论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结构 关键词:电力系统 通信网络 网络管理系统 q3适配器 snmp tmn 论文摘要:分析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管理要求,针对网络管理层次多、设备种类多、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解决方案。方案以tmn为基础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强调接口的开放性,强调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强调网络化和对各种体系结构的兼容性。为网管系统设计和方案选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1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1.1 全面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tmn已走向成熟。国际上的许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以支持tmn的标准;越来越多国际、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也宣布接受q3接口标准,并在他们的设备上配置q3接口。国内的公用网、部分专用通信网都有利用tmn来建设网管系统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o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统。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这些问题在网管系统建设中应该加以考虑。 1.2 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尤其在强调技术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一点更为重要。 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不仅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2 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方案 2.1 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2.2 网络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如通信设备)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设备),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这一层主要是面向设备、单条电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内容。其直接的结果实现设备的维护系统。 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进行管理。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 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2.3 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 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 传输链路;设置和监视环回,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 2.4 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和处理管理信息。 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来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各种网管系统的应用程序。 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前置机: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由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管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数据, 以及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离线数据。 网管核心模块包括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网络高级分析软件包括网络故障分析、性能分析、路由分析、资源配置分析。 3 结语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起步比较迟,相对于公用网和其他一些专用网都落后了一步。目前,在电力通信网中未见真正的规模比较大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通信监控系统和一些随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引进的网元、网络管理系统。随着网络规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目前这种状况的不适应性。从事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开发的建设者们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 网络管理论文:网络管理技术及电信管理网的开发 李增智 蔡 伟 唐亚哲 摘 要:网络管理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当前几种网络管理技术和TMN基本概念,然后讨论了TMN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及TMN开发工具引入的必要性,并结合自己的开发实践讨论了TMN管理者和的开发,最后对电信管理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网络管理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网络中采用的先进技术越多,规模越大,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就越复杂。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的管理技术是分别形成的,但到后来渐趋同化,差不多具有相同的管理功能和管理原理,只是在网络管理上的具体对象上有些差异。 通常,一个网络由许多不同厂家的产品构成,要有效地管理这样一个网络系统,就要求各个网络产品提供统一的管理接口,即遵循标准的网络管理协议。这样,一个厂家的网络管理产品就能方便地管理其他厂家的产品,不同厂家的网络管理产品之间还能交换管理信息。 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设计时,就定位在是一种易于实施的基本网络管理工具。在网管领域中,它扮演了先锋的角色,因OSI的CMIP发展缓慢同时在Internet的迅猛发展和多厂商环境下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的驱动下,而很快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 SNMP的管理结构如图1所示。它的核心思想是在每个网络节点上存放一个管理信息库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由节点上60(agent)负责维护,管理者通过应用层协议对这些进行轮询进而对管理信息库进行管理。SNMP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简单性。它的设计原则是尽量减少网络管理所带来的对系统资源的需求,尽量减少agent的复杂性。它的整个管理策略和体系结构的设计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SNMP的主要优点是: ·易于实施; ·成熟的标准; · C/S模式对资源要求较低; ·广泛适用,代价低廉。 简单性是SNMP标准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大型的、多厂商产品构成的复杂网络中,管理协议的明晰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这又是SNMP的缺陷所在——为了使协议简单易行,SNMP简化了不少功能,如: ·没有提供成批存取机制,对大块数据进行存取效率很低; ·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机制,安全性很差; ·只在TCP/IP协议上运行,不支持别的网络协议; ·没有提供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通信的机制,只适合集中式管理,而不利于进行分布式管理; ·只适于监测网络设备,不适于监测网络本身。 针对这些问题,对它的改进工作一直在进行。如1991年11月,推出了RMON(Rernote Network Monitor)MIB,加强SNMP对网络本身的管理能力。它使得SNMP不仅可管理网络设备,还能监测局域网和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等信息,1992年7月,针对SNMP缺乏安全性的弱点,又公布了S-SNMP(Secure SNMP)草案。到1993年初,又推出了SNMP Version 2即SNMPv2(推出了SNMPv2以后,SNMP就被称为SNMPv1)。SNM-Pv2包容了以前对SNMP的各项改进工作,并在保持了SNMP清晰性和易于实现的特点以外,吸取了CMIP的部分优点,功能更强,安全性更好,具体表现为: ·提供了验证机制,加密机制,时间同步机制等,安全性大大提高; ·提供了一次取回大量数据的能力,效率大大提高; ·增加了管理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从而支持分布式管理结构,由位于中间层次(intermediate)的管理者来分担主管理者的任务,增加了远地站点的局部自主性。 ·可在多种网络协议上运行,如OSI、AppleTalk和IPX等,适用多协议网络环境(但它的缺省网络协议仍是UDP)。 ·扩展了管理信息结构的很多方面。特别是对象类型的定义引入了几种新的类型。另外还规范了一种新的约定用来创建和删除管理表(management tables)中的“行”(rows)。 ·定义了两种新的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Get-Bulk-Request协议数据单元允许检索大数据块(large data blocks),不必象SNMP那样逐项(item by item)检索; Inform-Request协议数据单元允许在管理者之间交换陷阱(tran)信息。 CMIP协议是在OSI制订的网络管理框架中提出的网络管理协议。CMIP与SNMP一样,也是由管理者、、管理协议与管理信息库组成。 CMIP是基于面向对象的管理模型的。这个管理模型表示了封装的资源并标准化了它们所提供的接口。如图2所示了四个主要的元素: ·系统管理应用进程是在担负管理功能的设备(服务器或路由器等〕中运行的软件: ·管理信息库MIB是一组从各个接点收集来的与网络管理有关的数据; ·系统管理应用实体(system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ntities)负责网络管理工作站间的管理信息的交换,以及与网络中其它接点之间的信息交换; ·层管理实体(layer management entities)表示在OSI体系结构设计中必要的逻辑。 CMIP模型也是基于C/S结构的。客户端是管理系统,也称管理者,发起操作并接收通知;服务器是被管系统,也称,接收管理指令,执行命令并上报事件通知。一个CMIP操作台(console)可以和一个设备建立一个会话,并用一个命令就可以下载许多不同的信息。例如,可以得到一个设备在一段特定时间内所有差错统计信息。 CMIP采用基于事件而不是基于轮询的方法来获得网络组件的相关数据。 CMIP已经得到主要厂商,包括IBM、HP及AT T的支持。用户和厂商已经认识到CMIP在企业级网络管理领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它能够满足企业级网管对横跨多个管理域的对等相互作用(peer to peer interactions)的要求。CMIP特别适合对要求提供集中式管理的树状系统,尤其是对电信网(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的管理。这就是下面提到的电信管理网。 二、电信管理网TMN 电信管理网 TMN是国际电联ITU-T借鉴0SI中有关系统管理的思想及技术,为管理电信业务而定义的结构化网络体系结构,TMN基于OSI系统管理(ITU-U X.700/ISO 7498-4)的概念,并在电信领域的应用中有所发展.它使得网络管理系统与电信网在标准的体系结构下,按照标准的接口和标准的信息格式交换管理信息,从而实现网络管理功能。TMN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使管理功能与电信功能分离。网络管理者可以从有限的几个管理节点管理电信网络中分布的电信设备。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M.3010建议中指出,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是提供一个有组织的网络结构,以取得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OSs)之间、操作系统与电信设备之间的互连。它采用商定的具有标准协议和信息的接口进行管理信息交换的体系结构。提出TMN体系结构的目的是支撑电信网和电信业务的规划、配置、安装、操作及组织。 电信管理网TMN的目的是提供一组标准接口,使得对网络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及对网络单元的管理变得容易实现,所以,TMN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网管各部分之间的互连性的要求。集中式的管理和分布式的处理是TMN的突出特点。 ITU-T从三个方面定义了TMN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即功能体系结构(Functional Architecture),信息体系结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和物理体系结构(Physical Architecture)。它们分别体现在管理功能块的划分、信息交互的方式和网管的物理实现。我们按TMN的标准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TMN系统的结构进行设计。 功能体系结构是从逻辑上描述TMN内部的功能分布。引入了一组标准的功能块(Functional block)和可能发生信息交换的参考点(reference points)。整个TMN系统即是各种功能块的组合。 信息体系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管理信息模型和管理信息交换。管理信息模型是对网络资源及其所支持的管理活动的抽象表示,网络管理功能即是在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实现的。管理信息交换主要涉及到TMN的数据通信功能和消息传递功能,即各物理实体和功能实体之间的通信。 物理体系结构是为实现TMN的功能所需的各种物理实体的组织结构。TMN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具体的物理体系结构,从功能体系结构到物理体系结构存在着映射关系。物理体系结构随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物理体系结构和功能体系结构之间有一定的映射关系。物理体系结构中的一个物理块实现了功能体系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块,一个接口实现了功能体系结构中的一组参考点。 仿照OSI网络分层模型,ITU-T进一步在TMN中引入了逻辑分层。如图3所示: TMN的逻辑分层是将管理功能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映射到事务管理层BML(Business Management Layer),业务管理层SML(Service Management Layer),网络管理层NML(Network Management Layer)和网元管理层EML(Element Management Layer)。再加上物理存在的网元层NEL(Network Element Layer),就构成了TMN的逻辑分层体系结构。从图2-6可以看到,TMN定义的五大管理功能在每一层上都存在,但各层的侧重点不同。这与各层定义的管理范围和对象有关。 三、TMN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 1.利用TMN的开发工具开发TMN的必要性 TMN的信息体系结构应用OSI系统管理的原则,引入了管理者和的概念,强调在面向事物处理的信息交换中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如前所述,TMN是高度强调标准化的网络,故基于TMN标准的产品开发,其标准规范要求严格复杂,使得TMN的实施成为一项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工作;再加上OSI系统管理专业人员的相对缺乏,因此,工具的引入有助于简化TMN的开发,提高开发效率。目前比较流行的基于TMN标准的开发平台有HPOV DM、SUN SEM、IBM TMN平台和DSET的DSG及其系列工具。这些平台可以用于开发全方位的TMN管理者和应用,大大降低TMN/Q3应用系统的编程复杂性,并且使之符合开放系统互连(OSI)网络管理标准,这些标准包括高级信息模型定义语言GDM0,OSI标准信息传输协议CMIP,以及抽象数据类型定义语言ASN.1。其中DSET的DSG及工具系列除了具备以上功能外,还具有独立于硬件平台的优点。下面将比较详细论述DSET的TMN开发工具及其在TMN开发中的作用。 2.DSET的TMN开发工具的基本组成 DSET的TMN开发工具从功能上来讲可以构成一个平台和两大工具箱。一个平台:分布式系统生成器DSG(Distributed System Generator);两个工具箱:管理者工具箱和工具箱。 分布式系统生成器DSG DSG是用于顶层TCP/IP、OSI和其它协议上构筑分布式并发系统的高级对象请求0RB。 DSG将复杂的通信基础设施和面向对象技术相结合,提供构筑分布式计算的软件平台。通信基础设施支持分布式计算中通信域的通信要求。如图4所示,它提供了四种主要的服务:透明远程操作、远程过程调用和消息传递、抽象数据服务及命名服务。借助于并发的面向对象框架,一个复杂的应用可以分解成一组相互通信的并发对象worker,除了支持例如类和多重继承等重要的传统面向对象特征外,为了构筑新的worker类,DSG也支持分布式对象。在一个开放系统中,一个worker可以和其它worker进行通信,而不必去关心它们所处的物理位置。 DSG提供给用户用以开发应用的构造块(building block)称为worker。一个worker可以有自己的控制线程,也可以和别的线程共享一个控制线程,每个Worker都有自己的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通过SAP与其它worker通信。Worker是事件驱动的。在Worker内部,由有限状态机FSM(Finite State Machine〕定义各种动作及处理例程,DSG接受外部事件并分发到相应的动作处理例程进行处理。如图5所示,独占线程的此worker有三个状态,两个SAPs,并且每个SAP的消息队列中都有两个事件。DSG环境通过将这些事件送到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中来驱动worker的有限状态机。 Worker是分布式的并发对象,DSG用它来支持面向对象的特点,如:类,继承等等。Worker由worker class定义。Worker可以根据需要由应用程序动态创建。在一个UNIX进程中可以创建的Worker个数仅受内存的限制。 管理者工具箱由ASN.C/C++编译器、CMIP/ROSE协议和管理者代码生成器MCG构成,如图6所示。 其中的CMIP/ROSE协议提供全套符合Q3接口选用的OSI七层协议栈实施。由于TMN在典型的电信环境中以面向对象的信息模型控制和管理物理资源,所有被管理的资源均被抽象为被管对象(M0),被管理系统中的帮助管理者通过MO访问被管理资源,又根据ITU-T M.3010建议:管理者与之间通过Q3接口通信。为此管理者必须产生与通信的CMIP请求。管理者代码生成器读取信息模型(GDMO文件和ASN.1文件),创立代码模板来为每个被定义的MO类产生CMIP请求和CMIP响应。由于所有CMIP数据均由ASN.1符号定义,而上层管理应用可能采用C/C++,故管理者应用需要包含ASN.1数据处理代码,管理者工具箱中的ASN C/ C++编译器提供ASN.1数据到C/C++语言的映射,并采用“预处理技术“生成ASN.1数据的低级代码,可见利用DSET工具用户只需编写网管系统的信息模型和相关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文件,然后利用DSET的ASN C/C++编译器 ,管理者代码生成器即可生成管理者部分代码框架。 工具箱包括可砚化生成器VAB、CMIP翻译器、ASN.C/C++ Toolkit,其结构见图7。用来开发符合管理目标定义指南GDMO和通用管理信息协议CMIP规定的应用.使用DSET独具特色的工具箱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更快、更容易地进行应用的开发。DSET在应用的开发上为用户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个典型的GDMO/CM1P应用包括三个代码模块: ·、MIT、MIB的实施 ·被管理资源的接口代码 ·后端被管理资源代码 第一个模块用于处理与MO实施。工具箱通过对过滤、特性处理、MO实例的通用支持,自动构作这一个模块。DSET的这一部分做得相当完善,用户只需作少量工作即可完成本模块的创建。对于mcreate、m-delete、m-get、m-cancel-get、m-set、m-set-confirmed、m-action、m-action-confirmed这些CMIP请求,第一个模块中包含有缺省的处理代码框架。这些缺省代码都假定管理者的CMIP请求只与MO打交道。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DSET工具箱又提供在缺省处理前后调用用户程序的接入点(称为User hooks)。当某CMIP请求需与实际被管资源或数据库打交道时,用户可在相应的PRE-或POST-函数中加入自己的处理代码。例如,当你需要在二层管理应用中发CMIP请求,需望获取实际被管资源的某属性,而该属性又不在相应MO中时你只需在GDMO预定义模板中为此属性定义一PRE-GET函数,并在你自己的定制文件中为此函数编写从实际被管设备取到该属性值的代码即可。DSET的Agent代码在执行每个CMIP请求前都要先检查用户是否在GDMO预定义文件中为此清求定义了PRE-函数,若是,则光执行PRE-函数,并根据返回值决定是否执行缺省处理(PRE-函数返回D-OK则需执行缺省处理,否则Agent向管理者返回正确或错误响应)。同样当Agent执行完缺省处理函数时,也会检查用户是否为该请求定义了POST-函数,若是则继续执行POST-函数。至于Agent与MO之间具体是如何实现通信的,用户不必关心,因为DSET已为我们实现了。用户只需关心需要与设备交互的那一部分CMIP请求,为其定制PRE-/POST函数即可。 第二个模块实现MO与实际被管资源的通信。它的实现依赖于分布式系统生成器DSG所提供“网关处理单元”(gateway)、远程过程调用(RPC)与消息传递机制及MSL语言编译器。通信双方的接口定义由用户在简化的ROSE应用中定义,在DSG中也叫环境,该环境定义了双方的所有操作和相关参数。DSG的CTX编译器编译CTX格式的接口定义并生成接口表。DSG的MSL语言编译器用以编译分布式对象类的定义并生成事件调度表。采用DSG的网关作为MO与实际被管资源间的通信桥梁,网关与MO之间通过定义接口定义文件及各自的MSL文件即可实现通信,网关与被管设备之间采用设备所支持的通信协议来进行通信,例如采用TCP/IP协议及Socket机制实现通信。 第三个模块对被管理资源进行实际处理。这一模块根据第二个模块中定义的网关与被管设备间的通信机制来实现,与工具没有多大联系。 四、TMN开发的关键技术 电信管理网技术蕴含了当今电信、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软件开发的最新技术,如OSI开放系统互连技术、OSI系统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分布式处理、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以及高速数据通信技术等。电信管理网应用系统的开发具有巨大的挑战性。 工具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减轻了TMN的开发难度。留给开发人员的最艰巨工作就是接口(interface)的信息建模。尤其是Q3接日的信息建模问题。 Q3接口是TMN接口的“旗舰”,Q3接口包括通信模型和信息模型两个部分,通信模型(0SI系统管理)的规范制定的十分完善,并且工具在这方面所作的工作较多,因此,当我们设计和开发各种不同管理业务的TMN系统时,主要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学,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针对不同电信领域的信息建模问题。 为什么说建模是TMN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呢?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在那些先有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标准),后有设备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存在一致性的信息模型的,例如目前SDH和七号信令网的TMN系统存在这样的信息模型标准。但即使这样,在这些TMN系统的实施过程,有可能由于管理需求的不同而对这些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在那些先有设备而后才有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标准)的设备,而且有的电信设备就无标准而言,由于不同厂家的设备千差万别,这种一致性的信息模型的制定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近年来标准化组织国际电信联盟(ITU-T)、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网络管理论坛(NMF)和ATM论坛等相继颁布了一些Q3信息模型。但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稳定的交换机网元层的Q3信息模型。交换机的Q3信息模型提供了交换机网元的一个抽象的、一般的视图,它应当包含交换机的管理的各个方面。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换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交换机的类型不断增加,电信业务不断的引入。我们很难设计一个能够兼容未来交换机的信息模型。如今的交换机已不再是仅仅提供电话的窄带业务,而且也提供象ISDN这样的宽带业务。交换机趋向宽带窄带一体化发展,因此交换机的Q3信息模型是很复杂的,交换机Q3信息建模任务是很艰巨的。 五、TMN管理者和的开发 下面结合我们的开发工作,探讨一下TMN管理者和的开发。 1.管理者的开发 基于OSI管理框架的管理者的实施通常被认为是很困难的事,通常,管理者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位于人机之间的图形用户接口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接收操作人员的命令和输入并按照一种统一的格式传送到第二部分——管理功能。管理功能提供管理功能服务,例如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记费管理,安全管理及其它特定的管理功能。接收到来GUI的操作命令,管理功能必须调用第三部分——CMSI API来发送CMIP请求到。CMIS API为管理者提供公共管理信息服务支持。 大多数的网管应用是基于UNIX平台的,如Solaris,AIX and HP-UX。若GUI是用X-Window来开发的,那么GUI和管理功能之间的接口就不存在了,从实际编程的的角度看,GUI和管理功能都在同一个进程中。 上面的管理者实施方案尽管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不足。首先是费用昂贵。所有的管理工作站都必须是X终端,服务器必须是小型机或大型机。这种方案比采用PC机作客户端加上UNIX服务器的方案要昂贵得多。其次,扩展性不是很好,不同的管理系统的范围是不同的,用户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希望在X终端上来行使管理职责。因此,PC机和调终端都应该向用户提供。最后由于X-Window的开发工具比在PC机上的开发工具要少得多。因此最终在我们的开发中,选择了PC机作为管理工作站,SUN Ultral作为服务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管理者划分为两个部分——管理应用(management application)和管理者网关(manager ga teway)。如图8所示。 管理应用向用户提供图形用户接口GUI并接受用户的命令和输入,按照定义好的消息格式送往管理者网关,由其封装成CMIP请求,调用CMIS API发往。同时,管理者网关还要接收来自的响应消息和事件报告并按照一定的消息格式送往管理应用模块。 但是这种方案也有缺点。由于管理应用和管理者网关的分离,前者位于PC机上,后者位于Ultral工作站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须通过网络通信来完成。它们之间的接口不再是一个参考点(Reference Point),而是一个物理上的接口,在电信管理网TMN中称为F接口。迄今为止ITU-T一直没能制定出有关F接口的标准,这一部分工作留给了TMN的开发者。鉴于此,我们制定了管理应用和管理者网关之间通信的协议。 在开发中,我们选择了PC机作为管理工作站,SUN Ultral作为我们的管理者网关。所有的管理应用都在PC机上。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来选择不同开发工具,如Java,VC++,VB,PB等。管理者网关执行部分的管理功能并调用CMIS API来发送CMIP请求,接收来自的响应消息和事件报告并送往相应的管理应用。 管理者网关的数据结构是通过编译信息模型(GDMO文件和ASN.1文件)获得的。它基于DSG环境的。管理者网关必须完成下列转换: 数据类型转换:GUI中的数据类型与ASN.1描述的数据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消息格式转换:GUI和管理者网关之间的消息格式与CMIP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协议转换:TCP/IP协议与OSI协议之间的相互转换。 这意味着管理者网关接收来自管理应用的消息。将其转换为ASN.1的数据格式,并构造出CMIS的参数,调用CMIS API发送CMIP请求。反过来,管理者收到来自的消息,解读CMIS参数,构造消息格式,然后送往GUI。GUI和管理者网关之间的消息格式是由我们自己定义的。由于管理应用的复杂性,消息格式的制定参考了CMIS的参数定义和ASN.1的数据类型。 管理者网关是采用多线程(multi-thread)编程来实现的。 2.的开发 的结构如图9所示。 为了使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模块化、系统化和简单化,将agent分成两大模块——通用模块和MO模块——进行设计和实现。如图所示,通用agent向下只与MO部分直接通信,而不能与被管资源MR直接进行通信及操作,即通用agent将manager发来的CMIP请求解析后投递给相应的M0,并从MO接收相应的应答信息及其它的事件报告消息。 的作用是代表管理者管理MO。利用工具的支持,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分为八个步骤进行agent的设计和实现,这八个步骤是: 第一步:对信息模型既GDMO文件和ASN.1文件的理解,信息模型是TMN系统开发的基础和关键。特别是对信息模型中对象类和其中各种属性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实际的TMN系统来说,其信息模型可能很复杂,其中对象类在数量上可能很多。也就是说,在设计和实现agent之前,必须作到对MO心中有数。 第二步:被管对象MO的定制。这一部分是agent设计和实现中的关键部分,工具对这方面的支持也不是很多,特别是涉及到MO与MR之间的通信,更为复杂,故将MO专门作为一个模块进行设计和实现MO和MR之间的通信以及数据和消息格式的转换问题,利用网关原理设计一个网关来解决。 第三步:创建内置的M0。所谓内置MO就是指在系统运行时,已经存在的物理实体的抽象。为了保证能对这些物理实体进行管理,必须将这些被管对象的各种固有的属性值和操作预先加以定义。 第四步:创建外部服务访问点SAP。如前所述,TMN系统中各个基于分布式处理的worker之间通过SAP进行通信,所以要为agent与管理者manager之间、agent与网关之间创建SAP。 第五步:SAP同内置MO的捆绑注册。由于在TMN系统中,agent的所有操作是针对MO的,即所有的CMIP请求经解析后必须送到相应的M0,而基于DSG平台的worker之间的通信是通过SAP来实现的。因而,在系统处理过程中,当进行信息的传输时,必须知道相应MO的SAP,所以,在agent的设计过程中,必须为内置MO注册某一个SAP。 第六步:agent配置。对agent中有些参数必须加以配置和说明。如队列长度、流量控制门限值、agent处理单元组中worker的最大/最小数目。报告的处理方式、同步通信方式中超时门限等。 第七步:agent用户函数的编写,如agent worker初始化函数、子函数等的编写。 第八步:将所有函数编译,连接生成可运行的agent。 MO模块是agent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部分。这是由于,一方面工具对该部分的支持不是很多:另一方面,用户的大部分处理函数位于这一部分;最主要的还在于它与被管资源要跨平台,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通信。MO模块的设计思想是在MO和MR之间设计一个网关(gateway),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消息、数据、协议等转换。 MO部分的主要功能是解析,执行来自管理者的CMIP请求,维持各MO的属性值同被管资源的一致性,生成CMIP请求结果,并上报通用agent模块,同时与MR通信,接收和处理来自MR的事件报告信息,并转发给通用agent。 MO部分有大量的用户定制工作。工具只能完成其中一半的工作,而另一半工作都需要用户自己去定制。用户定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PRE-/POST-函数。PRE-/POST-函数的主要功能是在agent正式处理CMIP请求之前/之后与被管资源打交道,传送数据到MR或从MR获取数据并做一些简单的处理。通过对这些PRE-/POST-函数的执行,可以确保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被管资源的运行状态。PRE-/POST-函数分为两个层次:MO级别和属性级别。MO级别层次较高,所有对该对象类的CMIP操作都会调用MO级别的PRE-/POST-函数。属性级别层次低,只有对该属性的CMIP操作才会调用这些函数。DSET工具只提供了PRE-/POST-函数的人口参数和返回值,具体的代码需要完全由用户自己编写。由于agent与被管资源有两种不同的通信方式,不同的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编程结构和运行效率,如果是同步方式,编程较为简单,但会阻塞被管资源,适合于由大量数据返回的情况。异步方式不会阻塞被管资源,但编程需要作特殊处理,根据不同的返回值做不同的处理,适合于数据不多的情况,在选择通信方式时还要根据MO的实现方式来确定。比如,MO若采用Doer来实现,则只能用同步方式。 第二类是动作、事件报告和通知的处理,动作的处理相对比较容易,只需考虑其通信方式采用同步还是异步方式。对事件报告和通知的处理比较复杂。首先,需要对事件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事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由哪一个事件前向鉴别器EFD(Event Forwarding Discriminator)来处理等等。比如,告警事件的处理就可以单独成为一类。其次,对每一类事件需要确定相应的EFD的条件是什么,哪些需要上报管理应用,哪些不需要。是否需要记入日志,这些日志记录的维护策略等等。 除了这两类定制外,MO也存在着优化问题。比如MO用worker还是Doer来实现,通信方式采用同步还是异步,面向连接还是无连接等等,都会影响整个的性能。 如果MO要永久存储,我们采用文件方式。因为目前DSET的工具只支持Versant、ODI这两种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OODBMS,对于0racle,Sybase等数据库的接口还需要用户自己实现。MO定制的工作量完全由信息模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决定,一个信息模型的对象类越多,对象之间的关系越复杂(比如一个对象类中的属性改变会影响别的类),会导致定制工作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大大增加。 者agent在执行管理者发来的CMIP请求时必须保持与被管资源MR进行通信,将manager传送来的消息和数据转发给MR,并要从MR获取必要的数据来完成其操作,同时 ,它还要接收来自MR的事件报告,并将这些事件上报给manager。 由上述可知,与被管资源MR之间的通信接口实际上是指MO与MR之间的通信接口。大部分MO是对实际被管资源的模拟,这些MO要与被管资源通信。若让这些MO直接与被管资源通信,则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由于MO模块本身不具备错误信息检测功能(当然也可在此设计该项功能,但增加了MO模块的复杂性),如果将上向发来的所有信息(包括某些不恰当的信息)全部转发给MR,不仅无此必要,而且增加了数据通信量;同理MR上发的信息也无必要全部发送给MO。 ·当被管资源向MO发消息时,由于MIT对于被管资源来说是不可知的,被管资源不能确定其相应MO在MIT中所处的具体位置,从而也就无法将其信息直接送到相应的MO,因而只能采用广播方式发送信息。这样一来,每当有消息进入MO模块时,每个MO都要先接收它,然后对此消息加以判断,看是否是发给自己的。这样一方面使编程复杂化,使软件系统繁杂化,不易控制,调试困难;另一方面也使通信开销增大。 ·MO直接与被管资源通信,使得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得不到保障,在性能方面也有所下降,为此,采用计算机网络中中网关(gateway)的思想,在MO与被管资源建立一个网关,即用一个gateway worker作为MO与被管资源通信的媒介。网关在的进程处理中起到联系被管资源与MO之间的“桥梁”作用。 六、总结与展望 Q3接口信息建模是TMN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各标准化组织针对不同的管理业务制定和了许多信息模型。这些模型大部分是针对网元层和网络层,业务层和事务层的模型几乎没有,还有相当的标准化工作正在继续研究。业务层和事务层的模型是将来研究的重点。 除了Q3接口外,TMN的接口还包括X,F,Qx接口。它们的Q3接口相同也包括通信模型和信息模型两个部分。各标准化组织几乎没有针对这些接口的规范。F接口和具体的一个TMN系统的实施密切相关,没有必要对其的通信模型和信息模型进行规范化。Qx是不完善的Q3接口,它是非标准的厂家专用的Q接口,虽然在管理系统的实施中,很多产品采用Qx接口作为Q3接口的过渡,但是随着标准化进程的推进,Qx接口将逐步被抛弃。电信工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宽带网络使得分布系统互连成为可能,使得不同的电信服务公司和运营公司相互竞争、相互合作来向用户提供服务。在这种环境下,整个电信网络管理将涉及到不同的组织以及它们的管理系统。基于TMN的多域管理(TMN-Based Multi-Domain Management)将成为未来电信网管的重要研究方向。X接口位于两个TMN系统之间,对它研究是基于TMN的多域管理系统的重点。 TMN有技术上的先进、强调公认的标准和接口等优点。但它也有目标太大、抽象化要求太高、信息模型的标准化进程太慢、OSI满协议栈的效率不高等问题。TMN自身需要进一步发展。在网络管理技术方面,除了TMN一种体系结构以外,还有ITU ISO的开放分布处理(ODP),OSF的分布处理和管理环境(DCE/DME),NMF的OMNIPoint,OMG的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CORBA)以及TINA-C的电信信息网络体系结构(TINA)。目前,CORBA技术越来越被电信、网络部门接受和采用。CORBA体系结构是对象管理组织OMG为解决分布式处理环境中,硬件和软件系统的互连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CORBA适用于业务层和事务层的管理应用。对于下几层(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而言,还没有比TMN更好的体系结构。TINA体系结构是基于分布式计算,面向对象以及电信和计算机业界的其它和标准,如ODP,IN,TMN和CORBA;它将电信业务和管理业务综合到同一种体系结构中,是电信业务与电信网络技术无关,从而使电信业务的开放与管理不受多厂商设备的影响。虽然TINA处于发展中,还不很成熟,但它是未来电信体系结构的最终方向。 网络管理论文:网络管理 校园网是一种教育科研网络,它构建在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之上,为校园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服务,是一种与互联网连接的局域网络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只有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才能使网络技术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服务。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几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的经验,现汇报如下。 1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 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依托于校园网络的建立,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管理与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可循,才能使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做到有条不紊,才能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的一体性和连续性。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措施,因此规章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具体、全面并且切合实际,制定出了制度就要要求校园内的师生严格执行,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 维护好硬件设备是校园网络正常运转的基础 高校校园网络中,服务器是正个网络的命脉,如果出现硬件方面的故障,就会导致整个校园网络无法运转,陷入瘫痪;而某一台计算机的硬件有问题,则会到这这台计算机无法使用,影响到学生上机实训。所以,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校园网硬件的日常保养及维护、维修工作。 网络管理论文:网管员必读—跟我学SNMP网络管理 说起网络管理,恐怕大部份人立刻就能想到局域网的组建、服务器的配置、美萍网管巨匠之类的软件使用和软、硬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保护等工作,而至关多的中小范围局域网管理员素日里的工作也就是不断地安装操作系统以及利用软件、查杀病毒、数据备份、计算机以及网线、网卡的故障排除了等等,在良多非专业人士的眼里似乎这些就是网络管理的全体,而在至关多的网管论坛上,这些也都是大家讨论的重点。但是,严格地说来,这种工作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管理,它们只能被称作系统管理或者者系统保护,充其量它们只是网络管理中的1个很小的并且缺少技术含量的部份,而真实的网络管理则离不开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定。 因为SNMP网络管理的学习其实不像普通的系统保护那末简单,它不仅请求咱们的网络管理员要深刻了解网络中的交流以及路由装备,还请求咱们能够透辟认识SNMP协定原理,所以这类管理方式在大部份中小范围局域网中的运用其实不多见。但由于SNMP是目前在计算机网络顶用患上最广泛的网络管理协定,所以咱们可以确定的说:1个连SNMP都不清楚的网络管理员就绝对于不是1个好的网络管理员。本文中笔者将率领大家1步1步地去学习SNMP网络管理,尽可能减少枯燥的理论知识、加大实践力度,将本来恍如遥不可及的SNMP拉到大家的身旁,让大家切身体会到SNMP网络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首要意义。 初识SNMP网络管理 SNMP的英文全称是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中文名为简单网络管理协定,是1个基于TCP/IP协定的网络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包括两个部份:网络管理站(也叫管理过程,manager)以及被管的网络单元(也叫被管装备)。网络管理站一般为1台安装了网络管理软件的计算机,可以显示所有被管装备的状况,咱们1般称之为网管工作站;而被管装备则种类繁多,包含交流机、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和打印机等等,被管装备上的管理软件咱们称之为过程,用于回答管理过程(网管工作站)的查询。图一显示了1个使用两台SNMP网管工作站进行网络管理的拓扑结构。 在图一中,两台网管工作站上面分别安装了SNMP网络管理软件,以对于局域网中的所有的被管装备(交流机、路由器、防火墙以及服务器)进行管理以及监控,而被管装备上面则运行着过程,因而整个网络的管理就能够集中在这两台网管工作站上面来进行了。 图 一 SNMP网络管理包含3个组成部份:管理信息库MIB、管理信息结构SMI以及SNMP网络管理协定。管理信息库(MIB)中寄存的是被管装备的所有信息,譬如说被管装备的名称、运行时间、接口速度、接口进来/发出的报文等等,当前的管理信息库版本为MIB-II;管理信息结构SMI用于定义管理信息库MIB的结构以及表示符号,限制在MIB变量中允许的变量类型,指定对于这些变量命名的规则和创立定义变量类型的规则;而SNMP网络管理协定则是管理过程(位于网管工作站上)以及过程(位于被管装备上)之间的通讯协定。 SNMP网络管理定义了五种报文操作: GetRequest操作:用于管理过程从过程上面提取1个或者者多个MIB参数值,这些参数值均在管理信息库中被定义; GetNextRequest操作:从过程上面提取1个或者多个参数的下1个参数值; SetRequest操作:设置过程的1个或者多个MIB参数值; GetResponse操作:过程返回1个或者多个MIB参数值,它是前面3种操作中的响应操作; Trap操作:这是过程主动向管理过程发出的报文,它标记出1个可能需要特殊注意的事件的产生,譬如说从新启动可能就会触发1个Trap陷阱。 前面3个操作是管理过程向过程发出的,后面两个操作则是过程发给管理过程的,其中除了了Trap操作使用UDP一六二端口外,其他四个操作均使用UDP一六一端口。通过这5种报文操作,管理过程以及之间就可以进行互相之间的通讯了。 在看完SNMP网络管理的3个组成部份以及5个报文操作的介绍后,可能仍是(文秘站:)有良多的读者依然对于SNMP感到比较抽象,没有瓜葛,大家现在可以不用太寻求对于这些概念的感性认识,随着我1步1步地往下看就好了,稍后咱们会用实例来给大家提供感性的认识。 网络管理论文: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中GIS技术应用的价值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把有线电视管理系统建立在gis技术与网络上已是现代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的必然要求。gis技术在空间数据以及属性数据等各方面的优势,对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有了新的高效的解决方案。gis系统可以完成对有线电视用户的管理以及收费系统管理,实现了系统多功能服务与网络的融合,逐步成为了一个通用的有线电视网应用平台。 【关键词】有线电视 网络管理 gis技术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镇的不断扩张,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有线电视也以迅猛不及的速度深入到了城镇人民的生活中去了,由于用户数量不断增多,有线电视的网络业务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业务涉及的城镇面积也越来越大。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系统,它已经无法完成现有的设备线路管理以及故障排查等工作,有线电视网络的运行商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更加有效地网络管理系统。有线电视网络中gis技术的使用为运行商提供了绝佳的解决方案。 1 gis技术 gis技术是用于采集存储和搜索分析以及显示出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计算机系统,可以分析并且处理无数的的地理信息数据的一种通用技术。由硬件、软件和数据、人员以及方法这五个主要部分构成了gis技术应用系统。 1.1 硬件 gis技术应用系统的硬件有:gis技术操作所使用的所有计算机资源和数字化仪以及扫描仪和绘图仪等等外部的设备。 1.2 软件 gis技术操作中所使用的所有程序都属于gis应用系统的软件。它主要由计算机系统软件以及地理系统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部件有输入和处理地理信息的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工具以及支持地理的查询分析等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主要是用来提供存储以及分析并且显示地理信息等。 1.3 数据 一个gis应用系统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数据,所以系统的地理数据一定要准确而且合理。在比较固定的空间gis传送和显示以及gis的空间上的输入主要用的是栅格这种表现形式。现在为了完成日渐复杂的查询处理,很多的gis系统使用的是矢量这种方式进行空间的存储以及管理,栅格和矢量是最常见的两种表示方式。 1.4 人员 地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构成要素是人员。gis是一个动态的地理模型,与一幅地图是不一样的,对系统的组织管理和数据的维护更新等等都需要人员的参与,所以地理信息系统仅仅有系统的软件硬件和数据是不够的。gis的系统人员有设计和开发以及维护的技术人员,还有利用gis系统解决专业领域任务的专业人员,掌握并用gis来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的人员素质是gis应用技术的关键所在。 1.5 方法 gis应用系统的最后一部分是方法,就是空间信息的综合分析方法模型。gis就是通过模型对无数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些模型是通过对专业领域内的对象和过程进行大量的研究总结出来的。 2 gis的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系统 gis的有线管理构架是客户端/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形成的一个混合结构。以c/s结构为主的子系统主要有基础地图和用户管理以及网络设计等等,以b/s结构为主的子系统主要是网络运营。这样的混合结构,不但可以使gis技术的优势在有线网络公司的局域网环境中得到发挥,还可以改善网络设计等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利用互联网在线使用浏览查询等网络服务。 在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局域网中,用户可以使用客户端提交登录请求以及信息,服务器响应并确认登录成功之后,会话服务器就可以为用户做初始化的工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拥有的的权限,访问比如说基础地图和网络设计以及网络运营和用户管理等等功能。gis服务器从数据库以及文件服务器中存取用户编辑请求的数据来处理用户访问期间的任何操作。 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客户端,也可以利用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利用它的在线,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功能,比如说浏览和查询以及统计功能,它们使决策高层能够方便及时了解网络的运营情况,最重要的是这些功能可以完成网络部门对远程的操作运行的任务。gis服务器可以接收web服务器的用户请求,然后集中处理。web服务器可以根据需要面向社会大众开放,来提升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服务水平,通过提供有线电视网络在线地图信息服务等等。 3 系统的实际应用 gis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有 很多的作用,下面我们只简单的了解其中的一部分。 (1)有辅助设计和规划的作用。我们传统的网络规划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即使我们已经做了许多的实地勘察工作。比如说有些地方的架空线路过于复杂,不合理建设就会经常出现,因为我们仅仅依靠几本竣工的资科,基本无法做到对资源的全盘考虑。gis信息系统可以提供详细的网络分布以及资源情况给我们的网络规划人员,对规划设计的精确合理提供了依据,gis的建立基本上可以解决那些问题。 (2)有空间查询和统计的作用。我们可以使用gis系统进行搜索以及复杂的查询有线电视网络的各种资源,有线电视网的拓扑关系也可以直观全面地把显示出来,并且统计结果是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的。 (3)有提升系统的集成能力的作用。gis系统收集了不同部门的数据,使这些数据的利用率提高了,同时也提高了各部门的运行效率和管理以及服务性能。 4 结束语 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系统中gis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许多传统管理模式中的问题,比如说解决了网络规划以及管理运营中的问题,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都为有线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福建省厦门市 361100 网络管理论文:网络管理相关问题探析 【摘 要】本文探讨了网络管理的内涵、网络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网络管理员易犯的几个错误,并分析了网络管理中常遇到的物理故障和逻辑故障以及排查方法。 【关键词】网络技术 网络管理 障碍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网络上各种网络设备的运行程序统一管理不太可能,系统需要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和被管理对象。网络管理员需要有宽阔的技术背景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系统和设备的配置和操作,需要阅读和熟记网络系统中各种系统和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以便在系统或网络一旦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判断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使网络迅速恢复正常服务。 二、网络管理相关问题 1.网络管理的内涵 网络管理就是指监督、组织和控制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所必需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其目标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持续正常运行,并在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响应和排除故障。 2.网络管理员的主要任务 (1)管理网络设备。管理网络设备是管理员工作重点,对路由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及线路的管理,对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书面和电子文档的归档存储。 (2)网络服务器的管理。配置和管理服务器属性,安装和设置tcp/ip协议和远程访问服务协议,安装和管理dns服务器,安装和配置网际命名服务器wins。安装许可证服务器,为终端服务客户颁发许可证,管理本地和远程式终端。对服务器上的信息不断地进行充实与更新,更新/company/" 企业的网管们常常对多个服务器使用相同的密码,密码十分泛滥。也许就密码本身而言,安全性很高,但是一个秘密,如果人人都知道那么它也就不算是个秘密了。 (2)服务器保护措施不足,恶意软件泛滥 服务器恶意软件大约占到了所有安全漏洞的38%。大多数恶意软件是由黑客远程安装的用来窃取用户的数据。大多数恶意软件是定制的,所以它们不易被杀毒软件发现。网络管理员查找服务器恶意软件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在自己的每台服务器上运行一个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软件,而不仅仅是核心服务器。 (3)没有定期做好备份工作 并不是说做备份有多么困难。问题是很多时候你会因为忙乱而忘记了他们。 (4)忽视安装重要的更新 粗心大意的忽视更新安装会导致许多网络的垮台。某些更新和补丁有时会打断重要的应用软件,导致连接故障,或者干脆瘫痪操作系统。因此你应该在部署之前彻底的测试这些升级程序,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5)忽视管理口令的精心设置 虽然多元认证等在网络管理中日益流行,绝大多数企业依旧在依靠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网络系统。不良的口令策略以及粗枝大叶的口令管理会成为安全系统最薄弱的一环,让恶意攻击者无需多少技术即可侵入你的系统。 三、网络管理常见故障 1.物理故障 物理故障,一般是指线路或设备出现物理类问题或说成硬件类问题。 (1)线路故障 在日常网络维护中,线路故障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约占发生故障的70%。线路故障通常包括线路损坏及线路受到严重电磁干扰。 排查方法:如果是短距离的范围内,判断网线好坏简单的方法是将该网络线一端插入一台确定能够正常连入局域网的主机的rj45插座内,另一端插入确定正常的hub端口,然后从主机的一端ping线路另一端的主机或路由器,根据通断来判断即可。如果线路稍长,或者网线不方便调动,就用网线测试器测量网线的好坏。如果线路很长,比如由邮电部门等供应商提供的,就需通知线路提供商检查线路,看是否线路中间被切断。 (2)端口故障 端口故障通常包括插头松动和端口本身的物理故障。 (3)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在此是指物理损坏,无法工作,导致网络不通。 (4)主机物理故障 网卡故障,笔者把其也归为主机物理故障,因为网卡多装在主机内,靠主机完成配置和通信,即可以看作网络终端。此类故障通常包括网卡松动,网卡物理故障,主机的网卡插槽故障和主机本身故障。 2.逻辑故障 逻辑故障中的最常见情况是配置错误,也就是指因为网络设备的配置错误而导致的网络异常或故障。 (1)路由器逻辑故障 路由器逻辑故障通常包括路由器端口参数设定有误,路由器路由配置错误、路由器cpu利用率过高和路由器内存余量太小等。 排查方法:路由器端口参数设定有误,会导致找不到远端地址。路由器路由配置错误,会使路由循环或找不到远端地址。路由器cpu利用率过高和路由器内存余量太小,导致网络服务的质量变差。 (2)一些重要进程或端口关闭 一些有关网络连接数据参数的重要进程或端口受系统或病毒影响而导致意外关闭。比如,路由器的snmp进程意外关闭,这时网络管理系统将不能从路由器中采集到任何数据,因此网络管理系统失去了对该路由器的控制,或者线路中断,没有流量。 排查方法:用ping线路近端的端口看是否能ping通,ping不通时检查该端口是否处于down的状态,若是说明该端口已经给关闭了,因而导致故障。这时只需重新启动该端口,就可以恢复线路的连通。 网络管理论文:如何通过价值网络管理创造商业企业竞争优势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价值网络管理的基本理论,探讨了沃尔玛如何通过数字化关联网络支撑体系和网络化物流配送系统的构建来协调和管理价值网络,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降低运作成本,赢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沃尔玛 价值网络管理 竞争优势 通过编织和精心管理合作网络赢得利润优势,已经成为国际大型零售企业竞争的重要方法。作为业态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零售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单独依靠自身实力,已经难以应对竞争性微利时代的要求。通过纵向和横向合作网络的构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才能保持零售企业稳健经营,赢得竞争优势。沃尔玛通过合作价值网络的管理创造竞争优势的经典案例,给予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 从价值链管理到价值网络管理 价值网络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是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演变与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形态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链型整体。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服务提供商以互利互惠、互信互补的原则,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位于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实现了成本的最低化。然而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却忽视了在市场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顾客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价值网络管理便应运而生。 价值网络管理模式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从波特的链式思考提升到网络思维,是传统供应链模式在当今电子商务社会的一种提升。价值网络管理模式的本质是围绕顾客价值重构原有的价值链,使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不同的主体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动态互构。同时,它将处于多个竞争地位的不同企业所在的供应链进行相互连接整合,增加了对竞争对手的管理,从而将链型管理转化为网络状管理,弥补了供应链管理的薄弱环节。 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 沃尔玛(wal-mart)百货有限公司,是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1962年在阿肯色州创立。沃尔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企业,更是最大的百货零售公司。它在1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500多家零售单位,包括折扣百货店、超级购物中心和山姆俱乐部。其中业务范围主要在美洲、欧洲和亚洲部分国家,全球顾客人数达到1.4亿,员工超过160万人。 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作龙头,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多赢原则为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价值网络体系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价值流和工作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核心企业与客户、分销商、供应商、服务商、竞争企业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沃尔玛基于供应链的价值网络管理模式在实战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很多企业所学习和效仿。但更重要的是沃尔玛总能先人一步更新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一)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特点是把顾客纳入价值创造体系中,并把他们的要求作为企业活动和企业价值取得的最终决定因素。通过价值网络,企业可以及时捕捉顾客的真实要求,并将其用数字化方式传递给其他网络伙伴。不仅如此,将顾客纳入企业价值创造体系中,可以不断为企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有助于企业明确竞争优势动态演化的趋势。 同时,沃尔玛的企业文化对其价值网络管理起到支撑作用。其中最精髓的是以下四大原则: 太阳落山原则 :沃尔玛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在当天落日前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得拖延。 超值服务原则 :要向每一位顾客提供比他们原想得到的更多的服务,并寻求改进。 十步服务原则 :只要顾客在十步距离范围内,员工必须主动热情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忙。 薄利多销原则 :采用低价销售的原则,降低每件利润,提高总利润。 重视客户需求,有“天天平价”和“满意服务”的口号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沃尔玛才能在价值网络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做到领先。 (二)数字化关联网络支撑体系 沃尔玛特别注重对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这方面的成功在于其销售和采购数据的及时集成和实时共享。这样,沃尔玛就能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客户的真实需求,对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大大缩短了沃尔玛的供应链。沃尔玛主要应用了以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销售时点系统(pos)、 自动补货系统(ar)、条形码技术等。 除此之外,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是不得不提的一项技术,这是数字化关联网络的重要内容,沃尔玛很早就使用了此项技术,利用edi与其供应商通过电子通信传递数据信息,实现电子数据交换,产生托运单、订单和发票的电子化,得知最新的订单、存货和配送情况的技术。使用这项技术后,沃尔玛将原来分散的业务进行了整合,提高总体的规模效益。数据显示,edi给沃尔玛带来的间接效益达到总贸易额的3%到5%。 卫星通信系统是沃尔玛用于数字化关联网络的另一项重要的技术工具。公司的大部分数据都可以通过主干网和通信卫星传递到数据中心去。同时,通过全球卫星系统,沃尔玛总部可在一小时内对所有门店的库存进行盘点,重要消息和进行远程沟通。 正是有了上述众多相互配合的信息技术工具,使沃尔玛能进行快速反应,将时间充分利用,以压低成本的方式来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使沃尔玛的规模效益明显,形成了强大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和良性循环效应。 (三)网络化物流配送系统 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统是值得称颂的“无缝物流”系统,这是保证沃尔玛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的存货周转及费用的核心。 沃尔玛在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沃尔玛的自营车队确保物流的高效。沃尔玛拥有2000多辆卡车,一年能运送75000吨货物。通过建立运输网络,可以保证在48小时内使货物从仓库到任何一家的店门。同时,沃尔玛应用数字全球定位系统(gps)准确对车辆进行定位,统一调配。其次,高新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物流的质量。沃尔玛最早的自动补货系统采用条形码(upc)技术,电脑系统自动分析并建议采购量,使得自动补货系统更加准确、高效,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商品流转。 (四)开发合作价值网络的协同效应 具有核心能力的生产厂商、供应商是价值网络模式的微观基础。沃尔玛十分重视与厂商、供应商的关系,它认为价值网络管理的整体竞争力来自于价值网络成员的竞争力的协同效应。沃尔玛在与厂商、供应商关系处理上,实行的是相互合作,共生共荣的双赢关系。其主要做法是:由供应商提供优质产品和低廉价格,由沃尔玛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交换。 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带来的竞争优势 以上研究表明,沃尔玛的成功关键在于其价值网络管理的成功,是顾客订单信息流、高效物流、薄利多销式的快速现金流的完美“三流合一”,由此产生的巨大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连锁业扎稳脚跟,愈做愈强,立于不败之地。表1列出了沃尔玛近年销售额和利润率一览表。沃尔玛的成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沃尔玛通过强大的价值网络管理创造竞争优势。 (一)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总成本 价值网络的规模经济效应能够通过降低客户总成本提高价值让渡效率。以物流配送为例,沃尔玛通常围绕一个区域性配送中心密集建店,强大的配送中心可以支持120家门店,服务500 公里半径内的店面。沃尔玛在众多小镇的密集布点能够有效地发挥物流中心的规模经济性。物流环节的规模经济与高效的系统共同作用降低了沃尔玛的物流成本。沃尔玛85%的商品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输,其配送成本不到销售额的3%,而竞争对手则达到4.5%~5%。沃尔玛因此可说服供货商支付物流补贴,将物流活动交给其物流体系完成,从中获取物流利润;统一采购配送也保证了沃尔玛商品价格在市场上的优势,使其获得竞争主动权。 (二)风险对抗效应,稳定的价值让渡 沃尔玛的风险对抗效应主要体现在其抵抗内部风险上。降低内部风险是指通过价值网络内部运作降低组织间的风险水平,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环境控制。沃尔玛通过其稳定的网络组织与众多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关系,譬如宝洁公司、皇后公司等一些知名的大企业。战略联盟模式使得网络成员,特别是纵向链的各环节企业的利益和目标一致,从而降低了沃尔玛与其供应商及顾客交易中的信用风险与违约纠纷风险。沃尔玛内部风险的降低保证了整个供应系统的稳定性,进而也增强客户价值让渡的效率。 (三)粘滞效应,提高顾客的依赖性 粘滞效应也称为锁定效应,是指客户放弃原有价值网络,转换成为其他价值网络的客户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沃尔玛价值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先进的网络营销理念,表现在其价格优势和优质的服务,尤其是其“天天平价”和“一站式购物”, 不仅仅让顾客满意,还使顾客对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保证了客源的充足,提高了其竞争优势。 (四)速度效应,节约顾客宝贵的时间 速度效应指的是价值网络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快、更及时的服务。研究表明,顾客对速度的要求将超过货币成本和品质,保证供应的速度和时间上的准确将成为企业战略的首要目标之一。沃尔玛在价值网络上能够产生速度效应,它的快速反馈系统使原先在时间和流程上处于先后关系的职能和运营环节得以同时进行,也就是说这些环节在空间上是分布的,在时间上却是是并行的,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体响应速度,缩短了客户需求反馈的周期。沃尔玛通过构筑网络内部的信息平台,大大提高网络成员之间交换信息的速度。充分发挥速度效应,节约顾客宝贵的时间,是沃尔玛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成本优势更多地是建立在向上游厂家实施价格打压而降低采购成本基础上的,是一种典型的外生优势,而外生性的低价战略决不会构筑一个企业真正意义上的持久竞争优势。相比之下,沃尔玛通过其建立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传输信息平台上的先进物流科技来整合供应商资源,构筑合作价值网络,获得了比竞争对手更低的经营成本优势。这种内生性优势,是沃尔玛采用总成本领先竞争战略而获得,形成了其所向披靡、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和借鉴沃尔玛价值网络管理的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建议 摘要:分析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现状,提出应对措施.给水利工作者们一点启发. 关键词:质量管理 现状 建议 1. 前言 区以下(简称基层)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诸如:电灌站、小农水护岸、倒虹吸、渠系、堤防建设等,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许多工程由村或农民自营,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其做法多数欠妥。虽然这类工程单项规模小,但总体数量多,我们也不可忽视其质量。 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 2.国家的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国家自八十年代中期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已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 2.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2.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 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2.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 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3. 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基层水利部门是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肩负的任务既虚又实,常见存在的问题有: 3.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3.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 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 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3.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笨重。 3.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4.几点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基层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 4.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基层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村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4.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 基层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4.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该好就好,该孬就孬,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 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 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4.4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 水利工程与其它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角效果,水利建筑也不应该例外,其外表形态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 4.5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5.结语 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 上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而基层水利技术现状远远不适应形势的变化。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即自始至终(全过程),“横向”即全面覆盖(大、中、小型),小型水利也不例外。 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 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浅议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县(区)以下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即自始至终,“横”即全面覆盖,不能因小而不为。县(区)级水利部门因处特殊位置,兼有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需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 质量保证体系 建议 县(区)以下(简称基层)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许多工程由村或农民自营,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其做法多数欠妥。虽然这类工程单项规模小,但总体数量多,我们也不可忽视其质量。 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 1.国家的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国家自八十年代中期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已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 1.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1.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 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1.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 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2. 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基层水利部门是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肩负的任务既虚又实,常见存在的问题有: 2.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 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 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2.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本重。 2.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3.几点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内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 3.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县(区)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3.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 县(区)级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该好就好,该孬就孬,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 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 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3.4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 水利工程与其它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角效果,水利建筑也不应该例外,其外表形态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 3.5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4.结语 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 上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而基层水利技术现状远远不适应形势的变化。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即自始至终(全过程),“横向”即全面覆盖(大、中、小型),小型水利也不例外。 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 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我公司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质量管理,特制定此制度,由2011年9月9日起实行。 二、本公司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之质量管理工作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具体负责部门为工程技术部,其他部门进行配合。 三、本公司安防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设计方案的质量管理; 2.器材与材料的质量管理; 3.工程实施的质量管理; 4.系统维护及维修保养的质量管理。 四、设计方案的质量管理 1.设计方案的质量管理工作,由工程技术部负责实施,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2.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3.设计前业务人员应该提交尽可能详尽的设计委托书,使得设计人员清楚明白用户的需求、现场条件以及设计目标。有可能的情况下,还应与设计人员一起实地考察现场,与用户深入沟通,确保设计的工程方案可以达到用户的要求。 4.设计人员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系统方案,必须符合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可以达到国定相关规定的检验要求。 5.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专业器材必须是通过公安部门检测的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合格产品。 五、器材与材料的质量管理 1.建立供应商档案,包括:所代物资的资质证明、合格证、检验试验报告、价格、功能、质量等有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2.采购部必须确保采购的器材与材料符合工程需要,达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技防工程专用的专业器材必须选用通过公安部门检测的合格产品。 3.工程技术部必须对采购回来的器材和设备进行质量把关,对主机等关键设备必须要检查合格后才能送往工地现场调试。 4.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按质、按时、按期采购材料设备,保障按质、按量、按时供应到施工现场。做到材料、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的收集,并保证真实、齐全、完整与工程施工同步。 六、工程实施的质量管理 1.工程技术部在工程开工前,设计人员必须将技术交底卡提前交给施工班组的负责人,明确相关工程质量与技术要求。 2.施工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 gb50348-XX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308—XX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74—XX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0—XX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 ga/t367—XX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368—XX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394—XX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ga/t269—XX黑白可视对讲系统 ga/t72—1994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ga38—XX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 gb/t16676—1996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3.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4.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狠抓工程质量,落实设计方案中的各项质量要求,以确保没有工程质量隐患。 5.所有线材及材料必须经过现场检测后才能入管布线,不能达到使用要求的、有故障隐患的材料绝对不可以勉强使用。 6.布线工程完成后,必须经过检测后才可以通电试机。不能通过检测的必须找出原因,排除后才能通电试机。 7.调试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试,确保将合格的系统交付给用户使用,未能通过的项目,必须与设计人员一起找出原因所在,排除后再行检测,通过后才可以投入试运行。 8.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记录,为以后的系统维护工作打好基础。 七、系统维护及维修保养的质量管理 1.工程完成后,售后服务部必须协同工程技术部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交接工作。 2.建立系统维护工作档案,按照公司的其他相关规定,落实好系统维护的日常例行工作,强化各种周期性的例行检查。 3.建立维修工作记录卡,按照公司制定的相关措施,保障维修保养工作的高效运作。 4.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落实保修工作,可尽量减少由于保修工作对用户所造成的不便。 八、以上各项系统质量管理制度,如有不明确之处,由工程技术部负责解释。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在中国经济这个大舞台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建筑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我一再给离校前的准建筑人传递这样一种思想: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也是建筑业永恒的主题。当前,虽然从政府建设部门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工程质量问题都比较重视,但在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和决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偏见。我把我的一点思考写在这里: 一、注重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忽视设计质量监督。 大多数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认为,施工质量应当是工程结构实体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工序流程,此种做法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种意识在质量管理及隐患造成根源上产生了明显错误。众所周知,设计院设计图纸时大多考虑了建筑外观造型、结构形式新颖等因素,考虑地区环境差异、抗震构造、施工条件限制和整改难度等则相对较少。加上在施工过程中变更核定单手续出具也较繁琐,由此给工程质量和后期整改埋下了不少隐患。鉴于此,有关部门及单位应当加强图纸会审和工程设计方案的招投标工作,使其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 二、注重土建工程质量,忽视配套设施及设备的质量。 在政府部门组织的质量审查及竣工验收中,问题整改通知多集中在土建方面,对水、暖、电、智能、电梯、防火、卫生、设备等配套设施检查力度较小,容易忽略相关问题,施工方容易蒙混过关,例如:水压小而导致供应不足、流水不畅管路不通、电线超负荷工作寿命短、窗密封性差漏风漏雨或保温隔声性能不好等这些问题给业主及后期建筑使用者使用带来极大不便。因而,要保证整个工程质量,加强对非主体专业工程的质量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注重工程表面质量,忽视隐蔽工程质量。 一般工地检查质量、评估工程、竣工验收和用户反馈意见等,往往偏重于外露的质量问题,对隐蔽工程的质量问题,如:钢筋间距均匀性、搭接绑扎质量、焊接接头质量、砼保护层厚度控制、砼浇筑密实度等都比较容易忽视。再加上现场管理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强,知识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某些表面质量不错且深受好评的工程,实际还存在着砼强度不足、钢筋废料充数、主筋位移导致砼保护层增大或减小、设备启动困难或耐久性差、防水材料不防水或过早老化剥落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督和检查。这就需要甲方、施工、监理做好协调配合隐蔽工程报检及技术交底、签字验收、资料整理审查等工作;监理旁站跟踪、督促整改、严格管理,把由隐蔽不合格引发的质量隐患彻底消灭。 四、注重施工阶段现场质量管理,忽视工序进行前的准备工作管理。 施工过程中往往盲目急切追求节省工期和人员配置开销,而导致在管理结构体系上遗留下监督某些必要工作进展情况的严重空缺,例如:材料供给速度缓慢、送检及报告出具不及时、机具未提前检修而故障频繁出现、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单签字盖章迟缓、必要的安全设施配置、各工种同时操作干扰而发生矛盾纠纷等。这些都源自于对工序进行前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料考虑不全面,反而造成窝工、怠工和人员、材料、机具、资金的不必要浪费,延误了正常施工进度。可见,加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 五、注重单位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忽视整体效率 在实践中,有的开发商为避免工期拖延尽早回收资金,通常要求施工单位几个班组轮流作业,加班加点,最终虽然较快地完成了单位工程并尽早的完成了相关后续手续,但由于其他相关配套工程来不及施工,许多遗留问题暂时不能处理解决,使用户虽已缴纳足够房款却迟迟不能入住,例如:主体外围工程与附属工程计划相互不配合、资金到位不及时或数量较少而中途停工、装饰设计图纸和变更不确定、管网(给排水、供热、弱电)不完善、道路不畅通及供水电不及时等。只有当这些相关计划在时间上取得协调,资源上获得平衡,符合工程开展的逻辑顺序,才有可能实现项目的整体效率。由此可见,重视个体计划质量及施工进度固然重要,但更要重视整体效率。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从开工前期逐项进行控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把握关口,把容易忽视与注重的几方面问题相协调配合,以确保完成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的建设工程项目。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浅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建筑行业是我国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是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了一定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具体的建筑过程中,如何对建筑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成为了建筑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概述 施工技术和管理包含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的实施以及施工工艺的控制,在具体实践中,应密切结合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技术可行,能够解决施工难题,另一方面要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进度、经济合理,降低整个施工成本。但是,建筑项目质量管理需要一定代价,要平衡与进度和成本的关系。项目质量保证是确保最终工程质量的一系列活动;项目质量控制是确保最终工程满足要求系列活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如何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事关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为建筑施工单位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筑施工单位所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工程技术的优化管理水平作为施工单位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就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在当今建筑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今天,施工单位技术管理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就成为制约施工单位发展乃至生存的关键因素。 2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行业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在建筑行业工程的质量、成本管理、人员的安全、企业的经营效益都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有直接的关系,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还存在许多的不足:①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都减少了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的人员数量和质量,仅仅为了节约人员开支。②管理制度深入性不足。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在各建筑单位中就只是一纸空文,因为这些制度都是由一些著名的建筑行业专家等共同研究制定的,他们并不能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进度控制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调查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工程建设项目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有利于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工程建设的三大目标的重要部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三个目标的中心目标,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施工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实体的阶段。所以,质量控制在施工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工程建设必须依据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对可行研究、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地控制,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主导因素都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有关合同文件执行,才能在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使用单位对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 3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途径与方法 3.1 制度上加强对人的管理和控制 人的管理必须体现在制度上,对于建筑施工质量而言,人的因素贯穿到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如:①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和决策者,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其有直接的关系。②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很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保证进行科学施工,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③施工队或班组人员。施工队或班组人员要能正确领会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施工要求和设计意图,因为是建筑工程的具体操作者,就更要按照原则科学的施工。 3.2 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因为建筑施工项目一般是分阶段进行,分阶段验收,而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二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严格遵守工艺规程。②控制工序活动中的各种关联因素。③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所以,必须层层把关,对质量状况了如指掌,加强质量检验工作。 3.3 加快新技术的掌握能力 当今社会,工程施工技术飞速发展,因此施工单位就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通过学习新兴的施工技术掌握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重心。针对当前国际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理念的现状以及施工单位对节能环保施工技术的要求,所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快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学习力度,以提高施工单位综合市场竞争能力为基础,将技术优化管理工作开展好,为技术优化管理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管理理念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常常忽略掉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比较多提到的是其理念的表面层析内容。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来说,只注重表面工作,忽略实质的工作,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工作就迫在眉睫了,不过管理理念的创新并不是重新创造出一种管理理念,还是在原有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加以改善,填充一些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并且,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一定要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逐步地建立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但这个过程创新发展的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4 结束语 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搞好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因此,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我们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实现向管理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使企业走上质量效益的轨道。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浅谈公路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是公路工程永恒的主题。在公路建设中,施工单位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证对工程质量常抓不懈。下面结合威乌高速公路辛邓段三合同段工程质量管理的做法谈一下本人的几点体会。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工程质量检测手段 为了搞好质量管理,我项目部从组织、人员、制度三个方面抓起,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部设总工,负责全段技术管理和质量工作,并兼任督导;工程部负责全段质量检验和技术管理工作,下设测量、试验、质检三个班组,具体负责本工区质量控制、检查和验收工作。各部人员严格执行本岗位职责,严格执行项目部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体系,对整体质量实行全方位的控制。 在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质量检测手段,主要做法是: 1.开工前,依据《合同文件》制订各项工序德操作细则,明确各施工工序、各项技术指标的允许误差、检测频率和方法。 2.制定了工序间的交接验收办法和奖惩措施。如水泥碎石完成后15天内,对其段落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认真清扫、冲洗,做沥青封层。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与检测。所有原材料进场前一律经过取样检验,必须由试验室主任和质检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场。进料过程中随时抽检。拌和场所进砂石料严格分类堆放,并备有苫布覆盖。 4.加强对施工工艺操作过程的控制与检测。如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根据规范要求,在拌和站和摊铺现场设专人负责沥青混合料质量。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完成后,按规范要求对其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并及时填写各项检测记录和原始记录。尤其是现场对基层和面层平整度的检测,由3米直尺改为6米直尺逐一检测。 5.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提高施工质量水准。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的检测,几年来,我公司先后从国外专门引进了摊铺机、压路机、沥青拌和机、平地机、灰土拌和机、全站仪、多功能击实仪、自动控温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连续式路面平整度仪等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施工设备,从而为提高和保证施工质量创造了条件。 二、把施工管理重点放到第一线,特别是抓好工序管理 1.要求各级技术干部现场盯岗。在施工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现场办公。提出工程技术人员不盯施工现场就等于脱岗。关键工序开工前,必须有项目经理部总工、部门技术负责人在现场。各级领导死盯现场,与职工同甘共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把工序管理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一环来抓。主要做法是: (1)坚持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由总工程师及部门负责人向工长及施工人员、机械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详细讲述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技术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使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做到底码清楚。 (2)加强现场工序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关键工序设置盯岗主任,各工序均设置岗位职责牌。牌子写着负责施工的工序、工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工长的姓名,各级领导到现场后一看就知道是谁在这里干的活。通过设置岗位职责牌,增强了每位职工的责任心。 (3)合理安排工序顺序,文明施工,减少污染。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每道工序施工完,不给下道工序留有尾巴,施工现场始终保持干净整洁。附属工程,如安装路缘石、浆砌工程及通讯管道安装,必须采取防污染措施。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 为确保高速公路创精品工程目标的实现,我们坚持在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的质量管理上下功夫。 1.根据工程技术要求,都制定一部创精品工程实施方案,将此方案发放到全体技术干部和施工人员手中,使大家对各项奋斗—目标心中有数。 2.要求工程主要质量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均比业主规范要求高出一个档次,一般指标达到90%以上。表面层平整度用平整度仪检测,标准偏差小于0.6mm的路段达到90%以上。工程内在质量要做到全部合格,优良品率95%以上,外观工程质量做到整洁平顺,线面规范,界面分明。 3.坚持质量检查制度。项目经理部每月定期进行一次质量检查,每次检查结果通报,并与奖惩挂钩。处每月进行二次质量检查。做到施工过程中工序、班组间的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建立质量管理点,设立质量专管人员。 4.为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关键岗位、关键工种在奖金分配上进行大幅度倾斜。为执行质量否决权制度,从综合奖中抽出50%奖金实行单独工程质量奖,每月由总工根据当月质量检查结果发放。对是否达到质量标准的工程制定出具体、详细的内容,如:下道工序交接不能通过验收的施工段;上级领导、监理认为不满意,并指出具体缺点的施工段;不能文明施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施工段;免发班组主要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者的质量奖。 四、注重质量动态宣传 首先,从质量 教育 人手,把“质量第一”的观点溶化到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中,让职工们认识到质量问题不仅是 经济 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司的前途和 发展 。第二,利用多种形式搞好质量宣传。每周利用学习日组织职工学习质量管理知识。利用黑板报、《施工简报》对身边的质量问题及时宣传报道,在职工驻地、工作现场制做了质量宣传标语。第三,开展评选“质量优胜班组”流动红旗活动,每月一次;开展评选“十佳质量标兵”和“质量管理积极分子”活动。对“十佳质量标兵”、“质量积极分子”给予奖励。第五,项目经理部、处定期召开质量讨论会,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参观、学习、宣传,提高了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 通过我们在施工中制定的一些强有力的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上层层有人抓,责任明确,使得整个工程质量处于受控制状态,工程质量合格率保证在95%以上,整体工程质量受到了业主的好评。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统计方法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质量管理是20世纪30年展起来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而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是利用统计学中的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质量管理中产品生产的抽样检验,通过研究样本质量特性的分布规律分析和推断过程质量的变化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也就是统计分析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事后控制的质量把关的质量控制方式。数理统计是质量管理的工具,为质量管理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我们在施工中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如下几种;直方图法,排列图法,管理图法,分布图法,检查表法,以及人们依据数理统计原理所创立的分层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我们最常用的统计方法。它的应用从材料采购开始到工程设备试运行结束贯穿着施工的全过程。 一、当我们签订合同后就确定了我们的质量的承诺的开始 合同文件中质量的要求,就是我们施工必须达到的质量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从原材料,设备,构件的采购,制作必须达到合同的质量要求,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分这样几个方面。原材料的检验通常我们采用抽样法,构件,备件采用直方图法,检测误差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以此推断批次质量是否合格,这是施工准备阶段对原材料,构件,设备的采购和进入现场的通常检测方法,他比较传统的检测方法更科学合理。 二、施工生产阶段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关键阶段 施工阶段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是产品质量控制的事中控制阶段,它包括产品质量的生产者自控和管理人员的监控两个部分,主要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分层法,直方图法,管理图法、分布图法、检查表法、因果分析法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将生产过程中质量形成的统计信息及时完整详尽地反馈到生产管理层面,有利于管理者及时的掌握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是否受控,并根据产品质量变化的趋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达到控制生产质量的目的。 三、统计方法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分析层法的应用就是对在结构件制作过程中,产品焊缝的质量问题,由于焊缝质量不合格,形成的原因很多,他是由不同的班组、不同的焊工、在同一个构件上所形成的不合格的焊缝,采用这种分门别类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便准确有效的找出问题及原因所在。 2、排列图的应用方法就是在模板支护安装过程中,通过抽样检查或检验试验所得到的质量问题、偏差、缺陷、不合格等数据,以及造成质量问题原因的分析统计数据,可以主次分明的直观的找出重要的质量问题和次要的质量问题,根据巴雷特的分析法的要求,将其中的问题出现的频率累计为80%的定为a类问题,即主要问题;将问题累计频率10%而问题所占比重相对重要的问题为b类问题,及次要问题,也作为重点管理,而将其与所有问题定义为c类问题,即一般问题,安装常规适当管理。 3、直方图法的应用就是整理统计数据,了解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即统计数据集中离散状况,从中掌握整理能力状态,观察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正常、稳定和受控状态,以及质量水平,是否保持在公差允许范围内,例如:在起重设备安装过程中,每个螺丝的扭矩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在鞍钢ccpp锅炉热交换器模块安装中,每个模块间距的误差等等。通过直方图来观察数据的分布状况,如果直方图成正态分布,反应生产过程质量处于正常稳定状态。数理统计分析证明,当随机抽样方案样本数量足够大时,在生产能力处于正常稳定状态,质量特性检测数据的结果趋于正态分布。当直方图成偏态分布时,如折齿型:它出现的质量问题是质量特性分布偏下限,易出现不合格,在管理上必须提高总体能力。缓坡型:它出现的质量问题是质量特性数据的分布宽度边界达到质量标准的上下界限,其质量能力处于临界状态,容易出现不合格,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孤岛型:它出现的质量问题是质量特性数据的分布居中,且边界与质量标准的上下界限有较大的距离,说明质量太高,已经超出了设计的要求,这种情况的出现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经济投入不是非常高,是可以采用的, 否则就不能采用这种安装方法。双峰型、峭壁性:它出现的质量问题是质量特性数据的分布均已出现超出技术质量标准的上下限,这些数据说明安装工程中存在质量不合格问题,需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误差。4、因果分析图法的应用,就是最常用,最实用的分析方法,常用于全面质量管理的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它是70年代在日本最先开始的,它的形式很像60年代我们鞍钢的王崇伦创立的“三结合技术小组”,它以课题小组的形式,针对一个问题,一个质量特性,以小组人员为主,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技术人员参加,集思广益,共同分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中选出1—5个项多数人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设备安装等施工中,针对出现的某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人,机料,法,环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 交工验收阶段,是属于事后控制阶段 这个阶段对于基础施工,如厂房结构,厂房基础的验收一般在分项工程的对质量批的检验采用抽样检测。而机电安装工程的交工验收者是联动试车的方式,这时候一般出现的问题不多,但原因一般都很复杂,所以这时候最好的分析解决的方法最好是用因果分析。 将数理统计方法应用到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中,能够起到效能增倍器的作用,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飞跃。但在现场施工质量的管理的应用却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业务人员的水平的又待提高,而最重要的是领导者的重视。目前的现状是,在整个施工队都没有专业统计人员,统计工作由核算会计兼任,现有的统计工作就是整理个报表就了事,根本谈不上分析,而项目部里根本就没有统计人员,统计工作就更是滞后。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领导重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全称tqc,这个t我们取其中文意义为‘头’,也就是说领导要重视。尤其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领导是项目决策的制定者,作为一个项目的领导者,一定要对统计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尤其是企业领导要对对统计工作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要充分认识,这样才有利于统计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视程度,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其次,要提高统计管理工作业务人员的素质,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及在工程管理中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工程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因此,企业必须大力加强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工作,联系本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每隔一定阶段,组织统计人员的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概念,提高业务素质,这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统计水平,强化统计的职能以及更好的发挥统计人员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质量统计数据管理和利用的必须要痕迹可追溯性,要建立健全完善统计工作的规章制度,统计数据要来源明确,数据科学,真实可信,使各项统计资料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合理性,能正确全面反映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真实情况,并能保持连续性、系统性。同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统计规章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办公设备现代化的设备,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统计数据收集和整理以及传输的现代化网络系统,并使其程序化,计工作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这将会使数据统计工作的速度、准确性有较大提高,避免统计数据的滞后和手工操作的误差,使统计工作能够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使公司的项目部、分公司、总公司实现统计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快速传输,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各个项目部的生产质量动态,为管理和决策的正确性,准确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高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说课设计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说课设计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论述到教师需站在初学者角度,结合高职学生专业特点,整合教材,因材施教,以若干单元项目为载体,课证结合,引导学生在质疑、合作、探求答案过程中学习实际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非智能因素。最后,结合自身感受,通过该说课设计反思说课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说课设计 目前,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课程一体化设计,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各课程改革的重点。因此,有的放矢地选择课程内容,让学生学有所用,真正“零距离上岗”的改革趋势促使高职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宏观(全国、省市地区的布局等)发展到中观(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和微观(每门课程与每位教师)。因此,各位教师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就被冲到了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 对此,很多院校都在借助大力推行说课的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改良教学方式、反思教学过程。这对于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很多教师都曾有过说课经验,但是如何做到“新颖”、“层次分明而不冗长”,达到预期效果却不容易。很多时候由于缺乏对说课策略的了解,说课变成“念课”。在说课过程中,说课者花大量精力准备好的精美多媒体,却成为对照多媒体一字不落地念下来,使得本应生动有趣的说课流于形式,枯燥而乏味。笔者拟通过在校级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建设法规》课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说课设计,并结合说课过程中一些感悟,探讨说课的设计策略。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课程说课设计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说课设计从三方面进行,分别是“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笔者站在初学者也就是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这替代了以往“教什么”、“怎么教”的思考模式。 (一)为什么学——“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在初学任何一门课程前首先要告诉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授课班级学生专业(如工程造价)特点,在第一堂课上课之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学习,应该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例如,许多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都有今后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的想法,“建筑工程相关法规”正是必考内容,或者即使没有考证想法,但对于学习工程的学生而言,树立基本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规意识,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有益的。 (二)学什么——“以法条为依据,考证为框架” 教材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王立久主编的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该教材面向的是本科院校学生,教材偏重理论介绍,比较抽象,全书基本没有相应案例引入,学生如果直接照本宣科学习,会比较枯燥,学习效率不高。另外,有些知识点高职学生不用涉及过深,根据课时可以简化,如第三章“基本立法与实施”涉及一些基本法律立法程序的内容讲解,就可简化。最后,部分教学内容重复可直接删掉。如第四章“基本建设程序”,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已在《监理概论》中系统学习过。但对一些工程中多发、常见的、应该着重掌握的法条与法规,如“建筑法”,教材却涉及不多,或者基本都是纯理论介绍,学习时难以把握,教学内容难以完全满足教学改革需要,因此,必须结合其他教学资料进行授课,方能满足需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正是需要补充的内容。 参考资料首先,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给学生一个在自学过程中自学的工具十分重要,这就是法条。“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法条应该成为学生自学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引导学生学习查阅、思考再到合理运用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有很多都指出我们的学生“好用但不经用”,其“好用”得益于高职院校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其“不经用”则直接指向了我们的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包括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如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毅力等,优点应继续发扬,缺点则需尽快改正。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成为我们课改的终极目标。其次,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证中有关建设法规考点成为我们另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实际上考证中的有关内容,往往是学生今后工作中常常遇见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关考试内容也是重点、难点内容,若教材中没有涉及相关内容,则其中重要的、自学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就需要作为补充内容进行讲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正是本课程需要补充的重要内容。再次,是来源于网络等媒体的资源。及时将有关最新典型案例介绍给学生,可使建设法规的学习更具时效性,课堂本身也更具趣味性。选择以上三种教学资料的过程,实际就是课证双结合教育的过程,我们称其为“以法条为依据,考证为框架”,这样的学习过程也直接与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挂钩,为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做准备。 教学内容分析无论学习哪一种法律制度,都应该理解该制度的立法宗旨。同样对于本节内容,学生要学会站在一个较高起点,俯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理解立法者规定责任承担的理由,这有利于把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精髓。同时借助若干单元任务,树立“质量与安全是工程第一生命线”的重要意识,整个过程“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也达到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接下来就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正是我们教学目的的体现。 (三)怎么学——“以学生为主,以能力为中心” 学情分析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可见我们在学生求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的重要引导作用在于面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但不代表他们本身素质差,笔者认为实际上制约学生发展的最大一个障碍,在于很大一部分人“学习心理不佳”,他们往往从小学习成绩不好,或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高考中失利,因此,很多学生内心不够自信,遇到困难容易怀疑自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同时,这些学生也有很多优点,比如,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在前面学习的3个案例教学模块中,已经得到证实,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很好调动起来,参与教学积极性高,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以及归纳法等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行动导向法”。行动导向法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协调,这种教学方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被发扬光大,实际上无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的“learning by doing”,还是我国韦钰女士所提倡的“做中学”都是一个道理,都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使得学生从有兴趣学到快乐学,再到最终学有成效。对每一个学生而言,学习成为一件令人倍感成就的事,此过程中所获得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将令他们受益匪浅。本节课将遵循此种教学方法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1)导入(5分钟)。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关注的是“质量”,实际上无论“质量”抑或是“安全”,背后所承载的都是“宝贵的生命”,本节课将以“对生命的关注”为切入点。这个过程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利用一张张真实的现场图片(如图1所示)介绍案例。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案中人,这样的设身处地,使得学生很快融入到案例中,将案例涉及的一些许可证(如图2所示)展示给学生,借此形成直观认识。(2)热身(8分钟)。采用讨论法,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讨论形成解决思路。对一些疑难之处,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但提示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不给学生任何倾向性意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之后学生归纳自己总结的思考方向,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分别是主体是否适合、行为是否合法、过程是否妥当,并将学生总结思路进行板书。(3)学生陈述观点(20分钟)。采用归纳法、归谬法,学生向全班展示成果,这个过程有可能会有分歧,但正由于有不同声音,学生才能在相互说服过程中达成一致意见。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就是这个道理。整个过程教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对于学生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及时给予鼓励。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答案。(4)归纳总结(7分钟)。教师将学生若干观点进行总结,并以板书形式归纳、总结。这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知识点的过程。(5)知识迁移运用(5分钟)。学生必须能够将所学灵活运用才能称之为“活”的知识。这实际上是知识迁移过程,在课堂最后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堂课内容,教师布置类似单元任务,并提出下一次单元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后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以成果形式递交。最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法优点在于学生参与性强,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潜能,但这个方法本身比较费时,要求教师掌控课堂能力较强,教师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能力。 反思说课策略 (一) 调整心态 良好的心态是正常发挥的前提。由于听课者都是同行甚至还有专家,所以,说课者往往容易紧张,这时要善于调整心态,只要能完全展示自我就可以了。在心态放松的前提之下,才谈得上将精心准备的说课内容自然展示,呈现出精彩的课堂。 (二) 善用多媒体 如果说课可以借助多媒体,当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陈述中借助多媒体视觉冲击,能给听课者很直观的印象,并且可清楚了解说课者整体说课思路。多媒体制作过程中应注意表达要尽可能简洁、直观,不能把讲稿完全罗列,听课者既看不出说课者思路,也容易在视觉上产生疲劳。但同时应该注意,再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配角,真正主角仍然是说课者本人。有很多教师在说课时,往往会局限于多媒体,眼睛不离多媒体的画面,生怕少说了重要的话,却往往忽略了自我展示。在说课中特别要注意不能局限于多媒体,而要做到有的放矢,要与台下听课者之间做到眼神、语言、思想的交流与沟通。 (三) 善于交流 前面我们提到了交流与沟通,说课同样如此。但语言要简单,不要无谓重复,在与台下听课者交流时,主要是向他们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制定依据;说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教学主攻方向;说教学程序,明确教学结构;说教法、学法,明确学生学习思路。说课活动实质上是同行间的高层次对话,是教学思维的有效碰撞。 (四) 着重于教学策略的阐述 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说课也如此。整个说课过程应该着重于阐述教学策略,如前面提到的“学什么”、“怎么学”两部分,这两部分实际是通过说“教材选择”到“教材整合”,再到“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体现了说课者本人的教学安排过程,也是说课者的教学思路精髓,当然也是说课的重点。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县(区)以下水利水保部门组建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不具备资质。论述了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指出了基层水利水保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存在问题;建议 县(区)以下水利水保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不具备资质,许多工程由村或农民自营,工程质量管理常不被重视,其做法多数欠妥。虽然这类工程单项规模小,但总体数量多,不可忽视其质量。水利水保工程质量是对水利水保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 1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 1.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1.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 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1.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 大中型水利水保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水保部门“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实行“六制”管理;地方小型工程由省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2基层水利水保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2.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或监理工作一般多由县(区)级以上生态公司等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水保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同时,基层水利水保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2不具备技术资质,多种职能融于一身 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水保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2.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水保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水保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基层水利水保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水保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笨重、传统。 2.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较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水保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根本上缺乏质量监控的思想意识,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3建议 3.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技术能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水保行业整体人力资源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水保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1-2]。对县(区)现有水利水保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保、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能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水保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他们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其能独当一面。 3.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水保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水保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县(区)级水利水保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水保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 3.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3-4]。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再次,要看工程设计是否变更,规划是否变更,项目设计是否招标,项目实施是否招标,项目监理是否招标。 3.4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 水利水保工程与其他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水保阶段、工程经济水利水保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水保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角效果,水利水保建筑也不应例外,其外表形态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5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要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水保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水保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4结语 水利水保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4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上级对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而基层水利水保技术现状远远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势在必行,小型水利水保也不例外。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基层水利水保部门多数集项目申请、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浅谈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摘要]“九五”以来,我省的高速公路得到迅速 发展 ,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高,必须重视和加强高速公路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 质量管理 问题 一、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既不能把质量管理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下去,使得往往是很复杂的理论,逐渐会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对质量的认识,有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样经过多次循环,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质量监理不也是政府监督、社会监理、 企业 自检这样的循环过程吗?所以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就要把宣传工作循环、循环、再循环,具体、具体、再具体。 二、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在 经济 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和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那就是好像敲掉多少片梁、砸掉多少个结构物、路基路面返工多少次,就证明质量工作抓得严,质量工作做到家了,这种风气好像还很流行。例如,安林高速公路上有一座箱通,墙身处有一块面积20cm?2、厚1~2mm的涨模凸块,完全没有必要砸掉整段墙身,而可以通过磨光处理等办法来解决。为了不留下遗憾工程,砸掉一部分质量达不到标准的结构物,这是完全合理的。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和轻重缓急,敲砸成风,那就应该好好深思了。所以,应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敲、砸和返工证明你质量管理没有做好或做过头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把保证质量、提高质量、对质量精益求精做为大提前,措施一定要合理得当、让人心服口服。 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在安林高速公路结构物的施工中就发生了类似的现象。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现在的质量管理体制有一个弊病,就是管理质量的人没有真正的否决权,技术和行政相对来讲还是分家的。 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过高过低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指挥部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都有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状,光有这些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具体细化,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小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 总结 出这样的经验,即是工程质量管理按月进行考核评比,在每月的月底召开质量会议,由各施工队的质保人员参加,评述当月工程在质量方面的优劣,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质量考核按100分制:白检一次不合格,扣5分;监理组一次检查不合格,扣10分;市质检站一次检查不合格,扣15分;省质检站一次检查不合格,扣20分;累计分为零或为负分时,则该施工队要清退出场。各施工队队长交质量保证金5000元,各施工队的质保员交质量保证金1000元。每扣1分,施工队队长罚款50元,质保员罚款10元。这些钱都由施工队长和质保员个人出,单位不予报销。如工程结束,施工队(没有扣分)仍保持100分,则退还施工队长和质保员的保证金,并另外奖励施工队长5000元、质保员1000元。 三、工地试验室是现场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前哨 施工单位往往对工地试验室不加重视,试验室的房屋简陋,试验仪器残缺不全,完全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 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施工人员住的条件可以简陋一点,但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人员工资可以少开一点,但试验仪器一定要装备齐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一切应以数据说话。密实度该是达到90%的,89.9%就绝对不行。宁愿自己先返工处理,也比监理组、市质检站抽查出来不合格后,再返工要好,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践证明,只有合格的施工员和试验人员,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在试验室的各项试验中,最大干密度标准试验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些试验都应在项目开工之前就做好,其试验结果将指导施工,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做这些试验时,要特别谨慎小心,有时要做多组试验,才能和实际相吻合。 试验室配备的仪器和使用的试验方法要先进。使用全站仪校验放样,一是精度较高,二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环刀法检查密度,高速公路一般都不再采用,因此就应用灌砂法来检查密实度,以提高其准确性。 四、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 经济 损失。在安林高速公路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一根桩刚浇到2m时发生混凝土堵管现象,而且经过努力堵管问题仍不能解决,此时正好质量检查人员到现场,果断采取拔出导管、移钻机重钻的处理办法,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断桩事故。 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五、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辨证关系 施工单位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益。其实,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 发展 的矛盾结合体。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六、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 目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强烈要求提高设计质量。设计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安林高速公路的施工中,由于设计地质资料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相吻合,致使18根桩的桩长与设计桩长都不相同,原定一个月可施工完的项目,结果搞到四个月才最终结束。这不仅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影响了施工进度,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安林高速公路上,出问题的结构物大多都是盖板涵,这必然让人们产生疑问,如果施工没有问题,那么设计是不是有不合理的地方?由于地质情况多变,设计勘探中不可能对每座盖板涵都做地基承载力试验,而施工单位也不可能在施工前对每座盖板涵都做地基试验,而是按图施工。所以,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的影响。目前盖板涵基础的设计,对基础的加固考虑不充分,未设计用碎石、砂砾垫层等补强处理方案,所以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发生结构物局部不均匀沉降,致使沉降缝处产生裂缝。最后只有返工,重新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不但影响工期,而且还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对基础设计要严密谨慎。返工处理后的质量,肯定不如一次浇筑完成的质量。 设计质量高,施工单位省心,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也省心。然而,由于目前国内高速公路上马较多,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很难做到精心勘探、精心设计,现在对设计单位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一时又无法跟上,所以就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把设计的最后一道关交给施工单位,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施工单位水平高还好,如果施工单位水平低,预先发现不了设计问题,等到产品出来后才发现不对头,这就造成了许多麻烦和损失。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很多,有些桥从基础、下部构造到上部构造都发生了设计变更,变更图纸比原设计图纸还多,这让施工单位还怎么能做到按图施工。遇到变更问题,都是要施工单位先拿出处理方案,然后再由设计部门审批,这不是硬要考验施工单位的设计水平吗?施工单位为设计变更做了大量试验,花费了许多资金,而这些钱又无法计量,只能自认倒霉。 七、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展望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将会逐步走上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电脑技术将会普遍地运用到工程质量管理中,施工人员和质保人员的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加强工程试验检测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必要性 [摘 要] 工程试验检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加强工程试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判断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标准,切实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对于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加强工程试验检测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必要性及其怎样加强工程试验检测的方法进行简单阐述,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让企业注意到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试验检测; 工程质量; 必要性; 方法 一个工程的质量对这个工程是否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提高质量的方法之一又是加强工程的试验检测,这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工程质量检测就是充分利用各种物质材料,运用先进设备,采用先进技术通过试验对整个工程进行质量检测,禁止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盲目施工情况的发生。下面将主要针对加强工程试验检测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必要性进行简要的概括。 1 加强工程试验检测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必要性 (1) 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引用。在对工程实施试验检测的过程中,要想对工程质量做到精确的分析就必定会用到新技术、新设备,所以这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检验工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先进性,评定所用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以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也利于企业员工自身技能的提高,更加保证工程质量,为推动整个工程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2) 有利于降低成本,节省原料。借助工程试验这种有效手段,可以充分运用原材料,降低造价成本,科学地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测,保证质量,以便提高工程进度,为以后创造利润打下可靠的基础。与此同时也为工程的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有助于积累经验,推动新的科学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3) 有利于科学地对工程作出评价,以便查漏补缺。工程试验检测,是一种利用科学技术对工程质量进行评析的有效手段。通过检测,可以科学地评价出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质量的好坏,找出问题可以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保证质量,提高合格率,充分利用原材料,使企业免受不必要的损失。 2 加强工程试验检测的方法途径 根据上面所陈述的加强工程试验检测对工程质量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工程试验检测,是工程企业始终探讨的问题,下面根据经验将对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 提高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检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顺应现实的需要。工程相关人员要始终树立学习的观念,每个人能否提升自己,关键是看有没有主观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如果有意识地选择相关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和研讨,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个人的综合素质一定会有所提高,工程试验也势必有秩序、科学地进行。这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相关工作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培训人员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摆好自己所处的位置,坚持原则,按规矩办事,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除此之外,努力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要把严把质量关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努力以身作则,改变现在市场上存在很多劣质工程的现象。 (2) 采用先进的设备,引进科学技术。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以科技带动创新,改革旧的设备,引进先进设备,降低过多的人力投资,使整个工程试验检测过程更加简便、快捷,保证质量,提高额外的产品附加值。同时也要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参与新设备的验收工作,掌握设备运行的第一手资料。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不断更新企业内部技术,改进先进设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激活员工的创造思维能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提升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自己适应企业要求。 (3) 完善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增强工程的质量保证意识。各部门应该统筹协调,积极配合好相关的检测工作,有组织、有纪律、有 计划地开展工程试验的检测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整个检测过程是科学的、规范的、合理的。要对检测过程的前期、检测过程以及后期做好系统化的准备,在每一项工程施工之前都要检测好原材料是否符合标准,确定整体的施工目标,做好要达到的质量方案,监督方案的实施,讲求经济效益,尽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支,增加效益和利润。在施工过程中还要不断检测施工情况,查看每一项是否按照预期计划进行,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正解决,确保施工的安全系数,保证工程质量。后期也就是工程完工之后,要整体对工程进行试验检测,确保工程是安全科学的,设计是符合要求的,要严格把好质量关,不能只考虑利益的多少,要把质量放在首位。 3 结 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工程试验检测则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加强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试验检测作为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检测体系,提高工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之更好地为工程服务,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使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地进行,降低投资费用,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把好各项目的重要关卡,坚决取缔不合格项目,给以严肃处理,把提高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保证工程的安全,提升安全系数。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加强工程试验检测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工程试验检测做了简单的陈述,目前,如何加强工程试验检测仍旧是企业不断探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建议以及看法希望对此会有所帮助。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县(区)以下(简称基层)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许多工程由村或农民自营,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其做法多数欠妥。虽然这类工程单项规模小,但总体数量多,我们也不可忽视其质量。 一、国家的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国家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已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 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二、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基层水利部门是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肩负的任务既虚又实,常见存在的问题有 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 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几点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内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 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县(区)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县(区)级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该好就好,该孬就孬,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4、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水利工程与其它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角效果,水利建筑也不应该例外,其外表形态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 5、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四、小缩 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上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而基层水利技术现状远远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即自始至终(全过程),“横向”即全面覆盖(大、中、小型),小型水利也不例外。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工业化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与传统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优价廉的商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二,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要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大增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第三,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关键词:施工工艺 质量管理 工业化 1 概述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2 工业化叠合板工程施工工艺 2.1 制定施工方案前由建设单位代表、设计单位代表、工业化构配件生产厂家代表、承包单位、监理单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对以往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构配件的加工、运输、吊装、安全围护、安装过程等工艺要求进行持续研究总结,以达到施工进度要求、质量要求、节约成本预算等目的。 2.2 施工前,由承包单位公司技术人员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包括构配件加工工艺要求、吊装运输工艺要求、安装就位及二次结构砼浇筑工艺要求、及成品保护工艺要求等内容。 2.3 安装工艺要求。第一,工业化预制构配件进场后应摆放于垂直运输机械覆盖范围之内,便于调运。第二,工业化预制构配件进场后可采用叠放方式,但层与层之间必须设置通长支垫措施,层数不应大于6层。第三,安装预制构配件前应设置出标高位置线,模数应编号设置,避免错放。第四,预制构配件支撑体系应提前设计出施工方案,按照施工方案设置支撑体系。第五,墙体留出的搭接钢筋应保证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出现不正不直时,及时修整,以免影响预制构配件就位。第六,在吊运过程中提前设计出吊点位置(吊点必须满足构配件承受自重以上强度要求),避免因自重产生弯矩,必须保证构配件平稳吊装就位,吊运过程严禁出现快速猛放等现象。第七,预制构配件接缝部位必须采取密封处理,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污染;浇筑前接缝部位采用压力水管洒水冲洗湿润,保证接缝质量严密。第八,与专业之间做好交接检查验收,避免遗漏管道预留预埋,发生二次结构面剔凿问题。第九,成品保护工作应提前做好保护措施,尤其是预制楼梯踏步的护角保护措施要及时跟进,避免发生磕碰。第十,预制楼梯段与平台板连接部位采用预埋钢板焊接连接,焊接质量要符合规范要求;焊接完成后接缝部位应采用设计要求强度等级砂浆灌实。第十一、在预制构配件安装完成后在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5%后方可拆除顶板支撑体系。 3 工业化工程质量管理 3.1 工业化预制构配件进场后进行验收,检查结构性能强度、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控制等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2 安装位置、连接部位的偏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连接部位的焊接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连接部位的接缝处理质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3 叠合板加工出场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文件齐全有效。施工过程安装质量检验保证资料齐全有效,并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4 顶板支撑体系拆除时间控制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成品保护措施必须符合施工方案规定要求。 4 工业化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及改善意见 4.1 吊装、运输过程出现断裂,摆放不平断裂,板端面搭接不平整,接缝部位的后期开裂。成品保护不当,造成破坏。 4.2 根据易出现的不同质量隐患问题,采取相对合理的技术方案措施进行避免,首先对运输和摆放出现的断裂问题,应在厂家出厂前进行交底,应保证预制构件强度达到70%以上时出厂,运输过程避免发生碰撞,进场摆放场地必须平整,支垫材料规格、强度一致,还应保安证上下垂直。针对板面搭接不平整现象,应采取 砂浆找平处理。针对接缝部位的后期开裂质量问题,首先在封堵接缝部位预留1cm凹槽(采用木条或钢条制作即可),后期采用砂浆找平即可避免后期接缝开裂问题。针对成品保护问题就要从开始施工给现场作业人员树立成品保护意识,同时做好成品保护措施,对楼梯阳角采用多层板做护角处理,并连接成一个整体。 4.3 施工作业主要是责任心问题,就要树立全员“质量责任制”制度,每一位参与建设工程人员都应按照制度执行,工程质量就会得到保障。 5 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而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贯穿着整个施工过程。我们必须以规范、规程为标准, 严格操作、科学管理。用认真的态度控制好每个环节,才能建造更多的优质工程。 工程质量管理论文:浅析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摘要:近些年水利工程建设的越来越快,但是在质量控制的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关键的问题。本文在对质量控制相关原理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了水利施工质量控制内容。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1 概述 1.1 基本模式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模式,主要用于建设周期长、建设环境影响因素复杂的工程项目。通过动态的控制及时纠偏、调整措施,达到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先预控,被动控制是一种事后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目标偏离的情况,对此采取被动控制及时制定预防措施,而此措施将成为主动控制的指导计划。 1.2 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工程的建设要将隐患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必须加强事前控制,严格过程监控。事先预控要贯穿工程的始终,从项目的审批、立项、设计、招投标、承包人的选择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项目的每个环节加强全过程监控。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项目内容与大型工程相比基本一样,施工的要求与标准并不会因此而降低。本着对国家、人民、社会负责的态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要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 2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小而全、专业多、单项工程量小、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等特点,其质量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项目管理水平差。项目部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随意性较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采用地方单价都较低,加上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是工程往往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而一些地方矛盾也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前期勘测设计不规范。个别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由于前期工作经费不足,规划只停留在已有资料的分析上,缺乏对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质勘测资料,致使方案比选不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整个前期工作做的不够扎实,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监理单位之间无序竞争比较严重。我国监理单位的人员来自不同部门,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监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水准与职业道德,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监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水平有限,也导致监理单位工作质量下降,市场上无法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 3 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3.1 人员的控制 加强人员资质审查要求,明确必须持证上岗。工程建设一般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定的文化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 项目经理应从事工程建设多年有一定的经验,且具备相应工程要求的项目经理证书。各专业技术工种,应具有本专业的资质证书,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监理工程师应具备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 加强对技术骨干及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在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队伍的构成基本是以农民工加包工头的形式,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正规的专业技术教育,主要从事比较单一的施工内容。 3.2 材料的控制 对于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构配件,承包人应按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约定进行检验,并应查验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材料、构配件未经检验,不得使用;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承包人应及时运离工地或做出相应处理。 明确质量标准。合格的材料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对于施工中采用的原材料与半成品,必须明确其质量标准及检测要求。国家及部颁标准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全部适用,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不能降低要求与标准。 3.3 机械设备的控制 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而宜的原则,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维修方便的原则,使其具有工程的适应性。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机械设备要考虑要现实情况,切合实际的配置机械设备。 旧施工设备进入工地前,承包人应提供该设备的使用和检修记录,以及具有设备鉴定资格的机构出具的检修合格证。经监理单位认可,方可进场。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定位责任制的制度。 3.4 工序质量的控制 工序质量即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中控制的重点。因此控制要点有:工序质量控制目标及计划。确立每道工序合格的标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每道工序验收检查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不合格工序坚决返工处理。关键工序。关键工序是指在工序控制中起主导地位的关键工序或根据历史经验资料认为经常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 3.5 检测的控制 一般的单元工程检验由承包人的质检部门进行,报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重要部位的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单元工程,承包人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法人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地质等部门联合检查。 承包人与监理单位都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艺、混凝土配合比等检查,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并配备试验设备、有资质的试验人员,对于小型水利工程考虑到工程成本,建议考虑由三方共同确定一个有资质的试验室作为工程检测机构,执行与工程质量有关的相关材料及半成品检测。 3.6 环境因素的控制 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地质的处理是水工建筑物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不同的地质状况会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的保证造成不同影响。如气候的突变可能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造成影响,有的甚至会严重威胁到工程质量。劳动环境。施工场地的狭小会造成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进场的困难,而不得不换用简单的施工机械,则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也会造成影响。如在建筑物施工中由于进场道路的不畅与场地狭小,本可以施工商品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而改用传统的小推车加现场搅拌机的施工方法,则对工程质量质量也会造成不同影响。对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要予以充分重视,根据工程特点及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动态控制,把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施工环境。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干扰因素也会对工程造成影响,如在不断航的河道进行水下疏浚施工,则必须考虑来往船只的航行,安全合理的确定水下排泥管埋设的位置及深度。 4 结语 本文从目前水利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及影响水利施工质量因素等多方面阐述了水利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方法原理,可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电气控制论文: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研究 当电气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既会对自身系统以及相关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对于整个电气控制系统的非故障设备的安全性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通常情况下,电气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的时间又都是较为短促的,所以维修人员要想准确的找到故障设备并且彻底的将故障设备切除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就应该设有相应的电气保护装置,从而起到保护电气控制系统的作用。 1电气保护装置的作用 当在电气控制系统中设计有电气保护装置时,一旦电气控制系统出现了故障,此保护装置就能够快速的将出现故障的设备与非故障设备隔离开来,从而使系统的运行恢复或是彻底的停止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更加严重事故的发生。另外,电气保护装置也能够真实的反应出电气设备的不正常的工作状况。根据设备运行条件的差异以及设备的不正常的工作状况,电气保护装置能够发出不同的信号,从而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和预防。 2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环节 一般情况下,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环节分为很多种,而由于短路情况下电气量的不断变化,还可以构成不同的作用原理以及电气保护。比如说常见的利用电压降低的特点构成低压保护,或是利用电流增大的特点形成过电流保护,又或是利用电压电流之间相位角的不断变化的特点而形成的漏电保护以及断相保护等。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环节主要有以下五大类: (1)过流保护。这种方法主要是指电动机工作过程中所产生过流的可能性是要大于系统短路的可能性的,尤其是在电动机正反转和电动机频繁启动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是如此。由于电流过大就会增加电动机的转矩,从而损坏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所以,为防止此情况的出现,我们就应在电动机的主回路上串联上过流继电器线圈,这样当再发生此情况时,由于线圈的常闭触头是串联接触器的控制回路中的,所以就形成了所谓的过流保护装置。 (2)过载保护。此种保护装置也是一种电流型的保护环节。热继电器是异步电动机过载保护中的最常见的保护装置,当然它与过流保护也是有差异的,热继电器是有一定的热惯性的,当短路的电流对其造成冲击时,其也不会瞬间的做出反应,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其才会做出反应。所以在我们实际的工作生产中,长时间的增加过载是不允许的,这是如果采用了过流保护,电动机会立即断流,之后又会重新通电,降低了其工作的效率。 (3)短路保护。短路保护是有一定的瞬动特性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电源切断。一般情况下,系统常用的短路保护装置有低压断路器或是熔断器等。在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当我们采用短路保护时应特别注意的是,三相供电系统必须采用与之相配套的三相短路保护,如果系统主电路的容量不大,那么熔断器就有也可以作为控制电路的短路保护环节了,否则就要单独的设置短路保护熔断器了。 (4)欠电压保护。这种保护环节主要是指在系统的电源上加装相应的电压继电器线圈,同时电压继电器线圈的常开触头要串联在控制器的控制回路中,如果电网电压比额定值低,就可以释放接触器了。 (5)失电压保护。当电动机的电源恢复供电时,电动机可能也会自动启动,那么相关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性都会受到影响,所有在系统中,我们就会使用接触器以及按钮来电动机的启动以及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失电压的保护环节。其工作的原理为当电动机系统电源的电压逐步消失时,接触器的主触点也会随之断开,那么电动机的电源就被切断了,而一旦电动机的电源又恢复了供电时,接触器的自锁电路仍然是保持断开的状态的,因此,电动机也就不会自行的恢复运行了。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常见故障和危害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环节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保护工作应是从最初的设计阶段就开始的,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电气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也有很多种,我们应对每一种故障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并且还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故障保护环节。同时在改造或是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时,也应考虑到系统发生故障以及不正常工作时的可能性,从而制定相应的电气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确保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作者:潘明来、傅思佳 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电气控制论文: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气行业发展迅速,控制系统技术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整个控制系统由手工控制向自动控制的过程中,PLC技术彰显优势。为此,要重视探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的全面探讨。 关键词: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问题;对策 0前言 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行各业都面临激烈的竞争,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融合对于电气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此,要详细了解PLC技术的发展概况,明确其在电气控制中的功能及应用现状,正视应用中的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1对电气控制与PLC的概述 1.1对PLC技术的介绍对于PLC而言,主要是立足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以及通讯技术,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计算机。PLC具有较为强大的编程功能,主要构成部分为CPU、存储器、输入接口以及外设编程器等。其主要的工作模式为循环扫描。在CPU的支持下,计算机进行程序执行,而后再次进行新的扫描,整个过程可以分为输入、程序以及输出三个阶段。在输入阶段,PLC主要完成输入端子的工作状态。在执行阶段,存储器的内容不会因为输入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进行下一周期的时候,再进行变化的相应写入。在程序处理阶段,PLC主要是进行不同软器件工作状态的读取,按顺序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写入数据存储器之中。在输出阶段,命令执行完成,PLC完成实际输出。 1.2对电气控制的介绍对于电气控制,主要是指电气设备的控制回路。设备的不同使得控制回路存在差异。借助电气控制,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有效保护和检测,由此可见,电气控制是维护电气设备可靠运行的关键。 1.3PLC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价值PLC技术能够有效融合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彰显电子装置的特征,质量耗费功率较小、使用较为简单,对机电一体化影响较大,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PLC技术能够满足多种电气操作系统的特点,其中,对数据的预算和处置是其最基本的功能,满足电气控制系统中诸多数据分析的需求。同时,其抗干扰能力较为突出,这对传统电气控制而言是一种突破。应用PLC技术之后,能够完成不同集成电路支撑下对干扰的抵抗,保证机械电气控制装置性能的发挥,对机械工程的发展和进步意义重大。另外,PLC能够进行自我诊断和检测,及时预警,加速故障的排除。 2PLC应用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作用 2.1在数字操控中的作用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同时被PLC检测发现,那么,借助编程,将相关指令发至电气控制设备,而后电气设备进行自动作业,完成对故障的维修。 2.2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对于电气设备而言,运行中不可避免出现问题和故障。在传统的电气控制中,主要借助人工进行操作和应对。在PLC技术应用之后,其内部的内置程序会进行电气设备问题的预置,同时完成应对程序的编译,将其存储在PLC系统中。在出现问题之后,PLC会进行自动处理,无需手动完成。 2.3有效发挥即时反馈的功能PLC即时反馈的功能比较明显,借助这一作用,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实现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全面掌握,一旦出现故障,工作人员就可以迅速了解,及时排除故障。 3对PLC应用技术在电气控制中不足的介绍 3.1执行操作出现差错一旦控制电磁干扰的接触器出现故障,PLC发出的指令无法准确传到执行端,那么,就会影响控制系统接收到的信息的准确性,无法维护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执行出现差错。另外,机械开关、控制变频器等自身的故障,也会影响PLC应用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执行效果,诱发差错。 3.2经常性控制出错的发生经常性出错会使得送至PLC系统内部的信号出现不完整和不准确的情况,控制偏差出现,造成这种经常性出错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现场电磁开关没有达到完全性闭合就进行数据的收集,影响其信息接收效果,经常性控制偏差出现。其次,电气设备出现设备老化现象,造成线路中断现象,影响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对PLC控制系统数据转换造成不利影响。再次,线路接触点出现损坏或者不牢靠的现象,不利于现场信号的采集,无法将信息准确传达给PLC控制系统,处理上无法及时,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 4如何推动PLC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 4.1重视对PLC电气控制中预警系统的改进PLC中完善的故障预警系统不可缺少。预警系统的作用是实现对动作执行的有效监控和检测。一旦出现指令错误的情况,预警机制会迅速发现,进行自动调整,也可以发出警报,给工作人员发出信号,促使其能够及时进行检测和维修,维护系统正常、稳定运行,避免指令不准确的问题。 4.2提升PLC控制系统中输入信号的准确性为了保证PLC系统发出的指令的精准性,最基本的是保证其能够接受准确的信息,为此,要保证设备及相关零部件的可靠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另外,要切实提升控制的灵敏度,及时更新相关功能模块,有效减少控制中的错误。 5结束语 综上,将PLC技术合理应用在电气设备控制系统中,强化电气控制设备的精度,推动自动化的发展。要正视当前PLC在电气控制设备中应用问题,明确影响设备运行效率的因素,形成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强化人员管理,重视经验积累,在根本上促进PLC系统的应用效率。 作者:唐建锋 单位:重庆精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气控制论文: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实现 【摘要】数控机床控制系统是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中的重点内容,其能够使机床实现多轴联动加工,与机械加工生产要求相符合,有助于加工效率提升。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则取决于该控制系统性能及其运行过程是否稳定。将PCL应用到该系统中,能够提升其操作水平,使数控机床运行更加灵活、可靠,为后续各产品及器件加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PLC;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实现 1前言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其能够通过工艺改进及优化,实现生产质量及效益提升。因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均取得了突破及发展,以往数控机床技术已经不具备适用性,难以满足当前的生产及工艺要求。以PLC为依托,将其应用到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有助于提高数控系统自动化水平及其生产效率,为机械加工和生产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2数控机床结构 2.1基本结构 通常情况下,数控机床基本结构包含三个方面内容:(1)机床主体。主要用以各零部件加工,满足实际生产要求。(2)电气控制单元。将主体部分工作作为重点控制内容,包含运动、逻辑、工艺等。其在电气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3)数据控制系统。该部分功用是执行零件加工工作,经电磁阀控制,使机械各运动顺利完成。其是PLC的核心部分,既能够对系统软件及程序等,进行全面分析,在其使用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规避的。 2.2数控机床特殊结构 (1)急停按钮。该按钮通常处于断开状态,而开关灯接触点也是闭合的。一旦按下急停按钮,会使接触点断开,系统中全部控制继电器也会随之断开。切断电源能够使系统更加安全。当一切回归正常后,能够复位继续开展相关工作。(2)超程限位程序。该程序处于松动状态。按下某条轴超程限位开关,会使接触点断开,其在控制回路中的继电器处于断电状态。当系统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安全性比较高[1]。 3PLC概述及作用 3.1PLC概述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件,它以可编程存储器为依托,借助存储器,实施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等相关指令。而各机械自动化控制则通过数字实现。PLC作为一种计算机设备,主应用界面是工业控制。主要结构包含电源、CPU、存储器、输入输出、功能模块。其语言简明,编程和应用极为简便。同时,它具备完整的硬件设施,适用性强,用户能够以此为基础,对系统进行灵活配置,使其功能和规模各异。其以软件对中间及时间继电器进行替代,仅包含少量硬件元件,可靠性高。该背景下,集成电路技术应用比较多,通过微处理器,抵抗各类干扰。 3.2PLC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数控机床具备自动化特征,内置程序控制系统,在工业加工中应用普遍。其本质是设备产品,有助于加生产效率提升及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为数控机床提供运行依托,能够对具有控制编码或气体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进行逻辑处理,在数控装置中,以代码形式输入和呈现,实现机床动作控制,并听从指令,执行相关操作。但是,当前技术的变革和加工规模的扩大,使该系统在运行中受到诸多桎梏,稳定性难以保障,运行效率难以保障,且易发生安全事故,出现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数控机床运行效率与其性能具备直接相关性。因而,需加大该系统研究力度。作为可编程控制器件,PLC核心是微处理器,将其应用于机械制造加工中,极具优越性。其是对传统继电控制系统的创新,使接线更加简单、灵活、可靠,有助于机械数控装置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同时,PLC具备很强抗干扰性和自我检测能力,在该领域极具适用性,使数控机床运行更加安全、可靠[2]。 4PLC下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 PLC属于全闭环系统,主要构成要素有电动机、变频器、光栅尺,实施控制过程中,精度极高。 4.1电气控制系统组成 该系统主要构成元素有工控机、电源模块、电动机模块、光栅尺、SIMOTION、传感器和变频器等,如图1所示。(1)电源模块。经变频器,实现交流电向直流电转化。继而借助逆变器,使直流电转化为预定频率交流电。电源模块可细分为可调和不可调。前者依托于参数,以预定可变值,对转化出来的直流电进行稳定,可与SIMOTION实现通信。不可调电源模块仅能对固定直流电压值进行输出,无法与SIMOTION进行通信。(2)电动机模块。依托于电动机模块,实现直流电至预定频率交流电逆变,以服务于电动机。该模块共有装机桩柜型和书本型两种,书本型又可以单轴和双轴两种形式细化。(3)SIMOTION运动控制器。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其居于核心位置,运行速度及可靠性直接关乎电气控制系统性能。主要功能包含运动、逻辑和工艺控制三个方面。 4.2电气控制系统硬件部分 硬件设计属电气控制系统重点内容,可细化为如下三个方面内容。(1)机械手自动换刀。其自由度共2个,能够提高数控机床性能及工作效率。具体实施方法是经电磁阀开关控制,伸展机械臂或夹紧刀具,顺利完成机械手各动作,使换刀过程更加简便,具备自动化特征。(2)断刀检测。光纤传感器是断刀检测系统核心,在24V电源上,直接对OC门三根接入线进行接入。经上述操作,实现电平输出。执行加工操作时,很容易磨损刀具,或出现断裂情况。为保障加工质量及性能,需对刀具实施检测。一旦磨损,机床可自动换刀,并向上机位发出通知。光纤传感器对断刀检测提供技术依托。(3)深度检测。通常情况下,机械手或人工插入刀具深度,决定了换刀过程中的主轴夹紧位置。因而,可借助深度检测器,对刀具深度实施检测[3]。 4.3PLC下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研究方法 电气控制系统是否安全、可靠,主要取决于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方法。该过程中PLC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研究极为必要。软件设计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尤为重要,属核心部件。在SIMOTION中运行的软件为下位机软件。上位机进行数据接收,并对执行部件工作过程实施控制,并检测机床状态。完成轴组装工作之后,可依托于程序实施相关操作,经操作系统,对SIMOTION内部程序实施调用。工控机多进行文件信息读取,实施数据传递。SIMOTION经数据接收后,对电动机模块进行控制和驱动,以带动工作台,实施位置控制。同时,经光栅尺,对工作台信息进行检测,后传递给SIMOTION,以实施工作台位置调整。但其不能够直接识别光栅尺信号,执行该工作之前,需要借助传感器,实现光栅尺信号转化,使其为标准信号。通过多个传感器,检测工作台状态,并发送至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信号,经ET200,至SIMOTION,实现处理,最终传至电气控制系统。 5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 为有效预防或规避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对操作人员、机床本身或工件产生损害,可将急停和超程作为重点处理对象。急停按钮的主要作用是当数控系统或机床出现紧急情况时,使其立即停止工作,或将伺服驱动器等动力装置主电源立即切断。一旦发现数控系统中有自动报警信息,按下急停按钮。完成信息查看及故障处理之后,回归原有状态,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通常情况下,机床会因如下原因出现无法复位情况。首先,电气原因,急停回路被切断、损坏限位开关或急停按钮等。其次,设置系统参数时,存在偏差,无法对系统信号进行正常输入输出,也不能够及时复位,出现急停故障及问题。PLC软件没有及时向系统发送复位信息。对KA中间继电器和PLC程序实施检查。第三,PLC系统复位所需信息,与相关要求不符合,未能对电源模块、接线问题和伺服动力电源空气开关实施准确检查。第四,PLC程序编写存在偏差[4]。 6PLC下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电机、光栅尺和变频器是PLC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元素。以该技术为依托,能够实现传统数控技术升级及改进,提升其精确度。该系统在全封闭状态下,执行换刀、断刀、刀位及通信检测等相关功能,使数控机床更具自动化特征,实现生产效率及工艺水平的提升。 6.1优选电气控制系统方式 数控机床系统能否成功,与其电气控制方式具备很大相关性。为提升产品加工精度,需将电气机床控制系统性能提升作为重点考量内容。基于上述要素考量,产品加工精度及效率由数控机床性能决定。依据实际工况,全面分析零件加工条件,对系统功能具备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依据相关特性,实施程序编辑。依据PLC控制,对X轴和Y轴予以确定。该控制方式极为封闭,经该操作,可对PLC电气控制系统的文件处理、数据处理及人机交互能力进行全面发挥。因而,将闭环控制作为最佳控制方式,经计算机加运动控制器和电机光栅尺方式实现。同时,以传感器为依托,连接数控机床,并及时反应感应信息。运动控制器中轴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具备扩展性特征,使系统维护及升级更加便利。倘若以标准接口,实施系统运动控制接入,便于其对PLC功能执行进行有效控制。而光栅尺又能够向控制系统传送高精度位置信息。该部分工作任务由系统配合完成。 6.2以PLC为依托的程序设计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中,PLC属于重点内容。数控机床的PLC程序,能够实现处理时间控制,使其在几十毫秒至几百毫秒之间。以该种方式,使数据信息处理更加科学、便利。该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制约性因素。例如,部分响应速度要求高的信号畅通性不足。因而,设计PLC程序时,可对其实施高级程序和低级程序划分。继而依据控制功能特性,将低级程序划分为多个模块,执行编译工作。主要编译内容有主轴、三大直线轴及各类操作面板等。 6.3PLC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参数配置 研究该系统工作时,需将参数配置作为重点考量内容。该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参数包括完成机床各类所需功能、数控系统与机床结构相匹配所需设置的各类数值。因而,无论是软硬件设计,还是PLC程序设计,都要重点参考立式加工中心各功能及结构相关要求。以此为依据,对数控机床各指标参数进行科学设置。科学执行上述操作,能够使基于PLC技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符合,最大程度发挥系统性能优势,达到良好的生产设计效果[5]。 6.4PLC与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间信息交换 信息共享及交换是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当信息无法正常传递或交换,会对整个系统运作产生干扰。以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为界面,为对PLC进行有效应用,可重点关注信息之间的传递和交换。该过程中,信息的产生、传递和交换以PLC、数控机床和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为主要依托。为使信息传递和交换更加便利,需对底层PLC控制和上位机监控实施全面组合,以对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进行科学设置。分别将PLC主机安装在集控系统3个控制室中,在PLC、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控制系统间建立良好的连接关系。在PLC输入接口对机床外侧I/O单元接口进行有效连接。编程人员可依据数控机床的信息传递情况,进行自由定义及修改,继而将其传递至机床。在机床接口对PLC输出接口进行接入时,也可对由PLC通过输出接口向机床传递出的信息内容及地址进行自由定义。然后由CNC至PLC。开展信息交流及交换工作时,经由CNC厂家,对PLC送至CNC的全部信号地址和含义进行确定。PLC编程者仅有使用权限,不能够对该类信息进行随意更改或增删。 7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对PLC技术进行科学应用,有助于其逻辑处理能力提升及完善。设计人员要对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设计内容更加完整,从而达到良好的生产应用效果。同时,该系统也具备成本和功能方面的优势。但受外部科技环境制约,其仍然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应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设计,提升其生产效率及精确度,为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设备性能提升,使其功能更加完善及多样化。 作者:何伟 单位: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学院 电气控制论文: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注意事项研究 【摘要】机电设备全称是机械电子设备,是一种机械与电子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机器。除了机械电子设备的电气控制的应用,机械电子设备的电气检查维修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项活动,它能够正常的维护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实现机电设备的更好的工作效率问题,同时技术人员的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各种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做一个简要的研究,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注意事项 1前言 机电产品既能够实现机械化工作,又能实现人工电子操作,是一种快捷与方便的完美结合,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机电设备根据一般的方法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产业类机电设备、信息类机电设备和民生类机电设备。不同的机电设备对应的运用范围和运用形式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电气控制方面。 2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线路复杂难处理,电控线路不可靠 线路的处理是安装机电设备时的一种习惯问题,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要求,有一部分企业就会做的很好,机电设备维修的时候拆开线路简单明了,能够直接的找到线路的源头和问题出现的地方。但是现在的很多企业并不注意这个方面的细节问题,他们认为这种小地方的事情是无可厚非的,无关紧要,所以导致了现在很多的机电设备存在着大量的线路处理上问题,线路错综复杂,难以清理。这位后来的维修和检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是一种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就是电控线路的问题,这其中很容易就造成电路线圈的连接不正确,这是因为机电工作人员在连接电路线圈的过程中不小心,没有集中注意力所以导致了错误的电路线圈的连接,没有使相邻的触头连接在同一个电位端。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安全隐患,但是会对以后的使用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2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中的维修问题 机电设备的电器控制一般来说是不存在这维修的问题的,这里说的是机电设备需要定期维修的情况,而电器控制方面需要尽量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定的检查,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电气控制主要是通过电器控制运作的线路,在线路中各种形式的触点设备的不同的连接状况来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控制系统,所以线路的定期维修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这个方面的检查,这是会存在一定不合理的,大部分企业都是等着机电设备出现了问题,不能正常工作以后才回去进行应急的处理和维修,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需要企业在进一步的制定进行维修和检查的规划,这样不至于等到机电设备出现问题后再来处理是更有运筹效果,早发现,早维修,同时也会有一定的预防和准备应急的方案的时间。所以,电器控制中的维修问题是需要企业进一步加以实施的。 2.3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人员的专业技术问题 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问题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状况出现。这需要企业在招聘人才和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严加注意的问题,专业素养、经验时间、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和其他方面没有严格把关,导致了很多没有符合要求的人混进了机电设备的电器控制,造成了很多安全事故。或者,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没有端正态度,随意的态度和闲散的工作方式导致的一些因为不小心造成的安全事故。在工作开始之前,没有进行一个长期的工作培训,导致了新手对于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的工作情况没有一个全方面的把握,不了解电气控制设计的基本基础原理,没有事先进行全面的现场调研,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就显得手忙脚乱。另一个方面,关于电气控制的设计环节,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就明显的能够体现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中的专业人才的缺乏。他们缺少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中真正需要地实际经验和专业素养。 3对于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的注意事项 3.1保障线路直观明了 关于线路方面的注意事项,一般是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定性的硬性要求,尽量成文化,这样才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实现电气控制中的线路直观明了。减少触点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案,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一部分的线路复杂的原因,少量的线路能够实现更加理想化、方便化的管理和控制,实现线路的简单化,这同时也是一种提高线路工作可靠性的方式,机电设备的故障率也会随之相应的减少。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减短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长度,这和减少触电的思考原理相似,电气控制线路需要更加多的考虑实际的现实需要,电气设备的位置和各种各样原件的位置的安排是需要一些思量过程的,不能轻易地草率的就决定了,一定要尽可能找到一种最符合实际,最优化的方案,它们之间的实际连线也需要缜密的思路安排,尽量考虑到它的实际运用的效果和方便以后的管理,使连接导线数量最少,长度最短。这是一个需要精密计算的工程;对于那些占用着相同触点的电器,应该把它们的连接线安排成一条公共的连接线,这也是一种能够实际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的方法。总而言之,就是要使电气控制的线路简单明了。 3.2把握好电控线路工作性能的可靠性 电控线路的把握需要保证它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防止短路,一定要确保电路线圈的正确连接,电器线圈和电气触头一定要注意分离放置,上文也有提到过的关于相邻触头的问题,相邻的触头一定要注意连接在同一个电位端,这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保证电控线路工作的可靠性。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需要防止次生电路的产生,它是指在发生电路故障的时候因为不知明的原因造成的电路接通的情况,这样是会对机电设备在工作时发生误操作,这是不利于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的。还有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在容易发生次生电路的地方设置一个指示灯,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了次生电路接通产生的误操作。 3.3定期对机电设备电气控制进行维修和检测 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测是能够有效的实现我们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的工作效率的事情。首先在最开始安装电气控制和配置线路的过程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对电器原件的备用触点的设置有缜密的安排,这样能够有效地在以后的安全检测中有笃定的安全保障,防止出现安全事故,这不仅仅是对机电设备的一种保护措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保障我们工作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生命安全,这是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同时它也能够对企业的生产工作带来必要的工作效率,这是也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地方。定期的电气控制的维修和检测同时还能避免上文提到的次生电路的产生,预防不必要的电路转换带来的麻烦问题。 4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能够有效的实现机电设备工作的智能化,这是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的,对我们的工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依然要清晰的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的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一定要做好扎实的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的理论基础,从而才能够直接地指导实践的操作,拥有夯实的实际经验也是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努力地地方。同时企业也需要承担必要的担当,为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保障我们的电气控制的研究能够继续进行。 作者:黄秀芳 单位:龙川县技工学校 电气控制论文:电气控制系统故障与保护 摘要: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行业发展不断加速,特别是电气行业。伴随着电气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气运行安全稳定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导致电气运行不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电气控制系列的故障问题,加强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对于电气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原因;保护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对电气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这使得电气控制系统地位与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电气控制系统发生一系列故障问题,轻则损坏电气设备,重则引起电气整个系统瘫痪,甚至造成火灾。基于此,为保证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机、电网、以及低压用电设备等的安全工作[1],如何提升人们对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能力,并增强相应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当前电气行业研究的焦点话题。 1电气控制系统故障问题及危害 1.1电气控制系统故障问题 作为电气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性的重要保障,电气控制系统若发生故障,则对于电气系统运行有着严重安全隐患。导致电气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的因素诸多,例如电气设备本身质量问题、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等。总结起来,常见的几种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原因主要包括电源缺相、过电流、过负载以及短路的问题等[2]。其中,电源缺相主要指的是在常规工作中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三相电源中,一相熔断器熔断而导致交流异步电动机运行故障;过电流主要指的是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电动机或电气设备中电器元件电流超过限定电流,而引发电气系统运行故障问题;过负载主要是指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如电机缺相运行、电压幅度骤然高升以及负载等;短路因素主要指的是电气系统中发生的一项接地短路、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问题,一旦系统中发生短路,根据不同的系统运行形式形成了不同的短路。 1.2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危害 电气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则对电气系统运行造成诸多危害,主要体现有[3]: (1)在初夏时节,电气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则大幅度降低电网电压,不但会造成电气系统无法正常安全、稳定运行,导致用电客户和相关设备等运行不正常,而且甚至导致整个电气系统发生瘫痪,对人们正常生活和社会各行业生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2)通常情况,电气控制系统发生短路主要是由于电气控制系统负载短路、错误接线以及系统中绝缘材料损坏等造成。一旦电气控制系统发生短路,则导致整个系统中运行电流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额定电流值,这对于电气控制系统设备造成严重损害,更有甚者则极易引发火灾危害,进而对于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3)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若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流偏大,易导致电气控制系统中电路产生的冲击电流过大,不但严重损坏电气设备,而且对于电气控制系统中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也具有严重损坏。可见,电气控制系统日常运行时,不但要掌握故障产生的可能性,还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保护环节以及检修方法,这样才能让系统中的电网、低压设备、电机等一系列设备安全工作。 2电气控制系统保护措施 针对电气控制系统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及产生危害,为提升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保护措施,具体有[4]: (1)在电气保护装置方面,若电气控制系统发生故障问题时,电气保护装置则可以及时发现电气控制系统中的故障问题,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故障处理措施。例如,电气保护装置在电气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则可以快速将故障设备与非故障设备隔离起来,进而确保电气控制系统非故障设备不受故障设备影响,避免电气控制系统发生更大的故障事故。电气保护装置可以根据电气控制系统中不同设备运行条件或不正常运行状况,产生不同的信号,以达到预防和及时处理故障问题的目的,实现对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的保护。 (2)在电气控制系统保护方面,主要分为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失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和过载保护五方面。其中,过流保护主要针对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动机频繁启动或者电动机正反转时而产生过流问题,造成电机设备损坏现象,通过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电动机的主回路上串联过流继电器线圈,形成过流保护装置,实现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过流保护作用;短路保护具有一定的瞬动特性,针对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原理,系统常用的短路保护装置有低压断路器或是熔断器等,在三相供电系统中国配套相应的三相短路保护,实现短路保护;欠电压保护主要是在电气控制系统的电源上配套电压继电器线圈,在在控制其控制回路中串联电压继电器线圈的常开出头,这种情况下若电网电压低于额定值时,则可以释放接触器,进而实现欠电压保护;失电压保护主要指的是当电气控制系统中电源电压降低甚至消失时,通过失电压保护装置使接触器的主触点自动断开,进而切断电动机电源,保护电气控制系统不受损坏,当电气控制系统电源电压恢复正常时,则失电压保护装置则使接触器自锁电路仍处于断开状态,进而防止电动机自行运行;过载保护中最为一种典型的保护设备是异步电动机过载保护,其装置以热继电器为主,当短路的电流对其造成冲击时,其也不会瞬间的做出反应,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其才会做出反应,进而保护电气控制系统。 3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控制系统对于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故障问题,进行相应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提高电气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以确保电气设备能够持续、稳定、安全运行。 作者:于德利 史鑫 相伟 赵春海 单位:神皖合肥庐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气控制论文: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建筑物变得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影响就是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经常发生一系列的电梯安全事故,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电梯安全的话题也渐渐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增强电梯的安全性能、及时的排除电梯中的故障对于防止电梯故障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电梯的电器控制系统直接影响着电梯的正常运行,对于电梯的安全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对于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梯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 1电气控制系统 电梯是由电气部分以及机械部分共同作用的一种复杂产品,每一个部件发生了故障都会直接的影响到电梯的正常运行,而其中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发生频率尤其的高,据资料显示占了电梯故障的原因的90%左右。现在,我国对于电气控制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安装安全回路进行控制的工作,在系统中这个安全回路通常是通过硬件连接的方式直接对电梯进行驱动的。电梯的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有很多种,且在不同的电梯中的复杂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每一个电气控制电路经常都是由一些电气基本控制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关节都由一些原件构成,这些原件又是由零散的零件组成的[1]。通常情况下,只要一个零件或者组件发生了故障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最终导致电梯的故障。因此,应该对于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电器进行必要的故障检测,并对这些故障进行及时的修复,才能够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被侵害。 2故障检测及对策 2.1电气安全回路 所谓的电气安全回路,就是在电梯的各个安全部件上装一个电气的安全开关,然后将这些开关全部的串联到一起,用一只安全继电器对其进行控制。只有当所有的开关都接通的时候,继电器才会被吸合,这样电梯就能够给得到电正常的运行。当电梯没有正常工作时,不能探测到所有的信号,就应该对安全回路进行检查其故障问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机房的控制屏对安全继电器进行观察,以便于判断继电器是否在正常的工作。如果继电器处于释放的状态,故障就可能是发生在安全回路,这时需要分段的对安全回路进行检查,直到查到安全回路的断开点为止。除此之外,安全回路直接的影响到对电梯进行维修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必须对其重视。如果对电梯进行维修,需要上轿进行维修的一些操作必须在按下较顶的急停开关以后才能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够使得维修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2.2门系统联锁回路 必须在每一扇的厅门以及轿门上都安装上电器联锁开关,在所有的开关全部都接通之后继电器才能够被吸合工作,这样保证了只有所有的电梯门都已经关闭的情况下电梯才能够正常的运行下去[2]。在对这个回路进行检测的时候,必须保证所有的门都处于关闭路的状态下。且控制屏分为短接轿门锁以及厅门锁,因此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控制屏上分辨出电梯的故障时属于轿门故障还是属于厅门故障。如果检测出来的故障时属于轿门的故障,就应该对其关闭进行重新的调整;如果是属于厅门的故障,就应该对厅门的锁回路进行短接,并且于此同时应该对于每一层的厅门系统进行检查,如果没有关闭良好需要将其关闭,并且还必须对于门系统的电气联锁开关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接触良好的状态。对于这种回路故障修复以后,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把门锁的短接线取下来了,这样才能够让电梯恢复到快车的状态。 2.3元件故障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中,控制柜中的各种元件出现的故障也会导致电梯的故障。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继电器以及接触器的线圈经常会受到较大的冲击,这样很容易使得线圈被烧坏,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整个电气电路不能工作。及时线圈没有被全部烧坏,只是其中的某个触点被烧坏了也会导致回路产生短路、或者断路的现象,最终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3故障检查法 经常出现的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的电路问题就是短路问题以及断路问题,下面对其检查方法进行介绍。 3.1断路故障检查法 对于断路故障发生的情况,一般原因都是接头出现松动现象、开关接触不良、元件被损坏等。因此,针对这种问题可以采用万用表来进行检查,或者使用短路检查法。使用万用表来检查电路时,可以分别使用电压档和电阻档进行测量,测量的过程严格的按照万用表的使用规则进行操作[3]。然后,可以根据电阻的阻止或者电压值的大小来对电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发生故障的原因。如果采用短路法进行判断时,也就是根据电梯的电器控制原理图,对于可能出现故障的开关、触点等电路采用短接的方式进行判断。如果在进行短接以后,电梯的故障消除了那么既可以证明电梯的故障发生在被短接的这一部分电路中,然后对这一段电路进行缩小范围的继续短接,就能够就此判断出故障的点了。 3.2短路故障检查法 电梯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通常来说分为两种,其一就是电源间短路,在短路之后电路中会产生极大地电流,由于电流超出了电路本身的承受能力因此将熔断器的溶体烧毁了,从而进一步使得电梯产生了故障。这种情况下,电梯的故障现象表现的较为明显,只需要对电路进行分析就能够排查出故障的原因,并进行解决。其二就是电路中的某一部分发生了短路的现象,电路中的触点发生了粘合的状况,或者出现开关不释放的状况等[4]。对于这种短路现象,电路中不会产生较大的电流,熔断器处于完好的状态,电梯可能会出现失控的状态或者存在某一个继电器不能释放的现象。这时只需要对这一继电器相关的电路进行分段性的断开,并对每一段电路进行排查就能够排除电路故障了。 4结论 电梯的故障问题近年来时有发生,很大一部分事故都是由于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的问题引起的,加强对于电气控制系统的严格控制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然后在该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故障的检查方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增强电梯的运行安全。 作者:郑鑫 田瑞 单位: 沈阳三洋电梯有限公司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电气控制论文:铁路养路机械电气控制系统接地分析 1铁路大型养路机械 我国铁路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百余年来,铁路养护手段随着铁路事业的整体进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纯粹的人力到小型机械化,再到大型机械化,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发展的历史,就是铁路百年史的缩影。自从我国进入了80年代以后,我国铁路运输的密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模式以及手段已经没有办法完成繁忙干线的维修养护工作。与此同时,轨道结构的发展速度也向养路机械作业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这严峻的形势,我国不得不加快步伐跟上时代的需要,经过了长达几年对铁路慎重的考察以及研究,我国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终于拉开了序幕。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是现在铁路的专用机械,是集电气,机械以及计算机,液压,为一体的铁路机械,为了适应铁路的高速发展,轨道的结构重型化以及重大乘载量的发展需求,大多数国家已经采用大型的养路机械进行铁路的维护。 2电气控制系统的接地解析 接地技术主要是降低电磁干扰以及提高抵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技术。在设施与设备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中,接地技术重要性不容忽视。随意的接地就可能会导致整个设备的损坏,例如捣固车,稳定车,配砟整形车,清筛机等这些基本的电路控制原理虽然基本相同,而接地的方式却不相同。在过去的工作中,由于接地方式不恰当而造成设备出现故障的想象也频频发生,例如柴油机的接地不良,导致DC-32K充电电流特别的大,电流表显示出了最大值,柴油机也发出尖锐的声音,就是电气故障导致,。故障可能有许多种原因,比如线路虚接,线路接地,接地不良等原因。但是只需要用万用表进行检测就能迅速的找到故障原因,声音尖锐,是因为小齿轮和大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较大,长时间的运转,会使启动电机损坏。。这就接地不良而引起的电气故障,启动电机里面的继电器续流管的回流不通畅,启动电机的继电器因为失电反电动势不会消失,是继电器不能得到释放,启动电机伸缩轴就得不到回位。柴油机的启动电机就只能变成发动机来使用了。作业监控控制不准确,高速行走的监控控制系统的显示以及相应的电路的设施。现在大多数铁路的接地方都是捣固车中最常用的接地方式,是蓄电池和车体相应的短接,以车体作为直接的导体控制车体前端从车体接入箱体内汇入排流,再汇入电路板。也就是相当于只要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凡是前端箱体和后端箱体要直接进行的相互连接,都是要以车体作为主要的信号,进行连接以及传输。在一般的电气系统中,除了24V的电压以外的电源的负端连接都是OA,在系统中都是直接进行车体短接,而这种短接可分为,与电路直接短接与不直接短接。直接短接一般不会直接影响铁路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但是会影响到电气系统作业的精确度,如果数值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电气系统的工作就会不稳定,系统将不受控制,那么系统数据将会不准确,数值也会错误,就会出现作业精确度比较差的现象。不直接短接的阻值机会降低,如果阻值较小时,对作业的精确度的影响就比较小,反之,阻值较大,作业精确度也会影响十分大。但是一旦发生接触不良,就会发生与直接短接一样的问题。 3接地方式的改进 以上准确的介绍了直接短接会对作业精确度造成体的阻抗,就能减少了系统作业的精确度。当然,一些自然因素无法避免,虽然能减少阻抗但避免不了阻抗。只能是用各种方法使阻抗达到最低,使系统作业精确度达到最高。不直接短接能减少车体的阻抗,但是容易发生接触不良,就会对系统产生影响。这样来看,如果我们想改变接地使我们的系统更稳定,只能从根本问题上入手,只能是切断地环路,采用一个系统一个点的方法,简单的来说,也就是使电气系统地环路的阻抗增强,减弱环路的电路电流对电气系统的阻碍。使作业精确度达到最高值。应用理论的知识以及模拟的实验想要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得到突破以及改进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在提高系统的各项指标中,适当的接地方式以及隔离只是众多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而已。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工作中的作业精确度还有许多其它重要因素。例如信号的传输的时间,各种传输信号以及数字之间的互相干扰电磁之间兼容程度低等。 4结束语 现在的铁路大型养护机械电气控制中,PLC技术,网络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以及广泛的应用。集成了柴油机的监控控制,高速行走监控控制,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以及系统都要采用接地方式来进行,可见接地分析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本文阐述的两种接地方式。当代社会,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的控制理念在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接地方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创新更多的新方法,在模拟的接地方式中不断改进,最后能实际应用到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电气控制中,确保系统各项指标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精确性。 作者:赵江 单位:河北省肃宁县春霖街(肃宁工务机械段) 电气控制论文: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论文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分析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并能绘制接线图;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能选择PLC型号、进行I/O分配、编写和调试PLC程序;掌握PLC技术及其在机床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正确选用机床中常用的低压电器;能安装和调试机床中典型电气控制线路;能调试和维护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能运用PLC技术设计日常控制系统;能查阅企业技术标准和国家技术标准;能熟练使用各类工具量具。 3.素质目标:遵守学校管理规定,引入企业8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填写、整理、积累技术资料等,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团队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等。 二、课程模块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中,首先以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回访为依据,得出相关的职业岗位,然后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将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学习内容。另外,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始终贯穿以“能力和素养并重”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满足岗位职业要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必需够用来设计教学内容,并将课程内容与相关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和鉴定相互贯通。据此。本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为8个项目。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项目分析法:以项目为着手点,分析归纳出完成的任务和要求,然后对所需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引导、训练,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教学效果好。 2.任务驱动法:以实现具体任务为目标,让学生如何一步步地完成任务,从而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并制定实施方案。例如现需要完成PLC控制系统,先分析控制要求、I/O如何分配、系统的软硬件如何设计、元器件如何选择、如何安装调试及撰写任务书等。 3“.教、学、做”合一: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训练及教师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及素养,并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 4.小组讨论法:针对实践教学中的方案和问题积极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从而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5.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课程网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图片、视频、试题、新闻等资料,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 实施了以“能力和素养并重”的过程考核,在考核评价标准及方式上不再以期末考试为主,而是在理论测试的基础上增加技能考核项目,同时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从而构成了“素养、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模式。将平时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在考核形式上,改变了以往一味的结果评价,侧重过程化考核。在该课程能力考核中,是否完成工作任务,并不是考核的唯一依据,而是同时考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有适合的方案、步骤及工具仪表使用情况等。总之,该课程在考核中,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任务完成过程、学习进步情况等多方面,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教学总结 通过对《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基于理实一体化进行设计,并在教学中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边做边学、老师边做边教,相互配合、相互考核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另外,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也进一步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者:杨芳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控制论文: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论文 1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概论 通常情况下,数控机床的系统一般由三种系统构成,分别为反馈检测系统、NC控制系统和伺服驱动系统。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对于数控机床的加工方面会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影响。从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方面来看,其中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能够对于机床加工的精度方面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所以,位置精度属于比较重要的指标之一。要想保持位置精度的准确性,不仅需要在系统使用的时候选择正确的开环放大的倍数,还需要对于位置检测中的元件能够有一定的精度上的要求。另外,由于数控机床属于精度高且效率也很高的一种自动化的设备,它能够为数控机床的生产提供更高的生产效率,但是如果这个系统出现问题和重大故障,那么其所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 2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出现的问题 数控机床在电器控制系统方面的故障一般都是强电故障和弱电故障两种,具体如下所述。 2.1弱电故障弱电指的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子的元器件以及集成电路为主要的控制的部分。弱电故障中又可以分为硬件发生的故障和软件发生的故障。硬件故障主要是指各种集成电路内部的芯片或者是接插件等出现的事故。软件故障指的是在硬件都属于正常的情况下,内部发生的各种动作性的问题或者是数据出现丢失等问题,一般比较常见的例子有加工程序出现错误或者是计算机的运行出现错误以及系统的程序或者是参数出现错误等。 2.2强电故障强电部分指的是控制系统之中出现的主回路或者是大功率的回路中的继电器或者是电源变压器等一系列的电气的元件以及其中组成的控制电路。强电故障虽然在维修或者是诊断问题的部分较为简单,但是因为其处于一种高压以及大电流的工作状态之下,所以一般强电发生故障的次数要多于弱点故障,因此需要相关的维护和维修人员能够予以重视。 3解决方法 3.1调节法在解决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众多办法中,调节的方法是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调节法主要是通过对于电位计进行调整,以此来达到修复系统出现的故障的目的。最佳的调整办法是对于伺服驱动系统和被拖动的机械系统来进行系统的调整,并实现最佳的匹配的一种较为综合性的调节的办法。这种调节的办法也较为简单,可以使用一台但是多线的记录仪来或者是双踪示波器来对于观察指令和速度反馈的一种相互响应的关系。一般都是通过对于速度调节器的比例系数以及积分的时间进行调整,促使伺服系统能够达到比较高的动态响应的一种特征,但是又不会出现振荡的一种最恰当的状态。另外,在现场如果没有示波器的情况下,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调节来使得电机起振并向反方向慢慢进行调节,一直调节到消除振荡状态为止。 3.2复位法如果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由于突发性故障而引起系统报警的情况,那么可以是他呀复位法患者是开关系统电源来进行依次地操作来消除故障。但是如果系统内部的工作存储的区域掉电并且插拔电路板以及电池欠压,而造成系统出现混乱的现象,那么就需要对于系统进行初始化操作来进行清除,但是在清除之前需要提前做好数据和信息的拷贝,以免丢失数据。但是如果初始化操作之后故障依旧没有排除,那么就需要进行硬件方面的检查和诊断。 3.3更正法所谓的更正法指的是对于系统中的参数进行修改,程序更正的办法。系统的参数主要是用来确定系统的功能的一种依据,如果系统的参数在设定的时候出现错误那么就很可能造成系统出现故障或者是系统中的某一项的功能失去作用。有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用户的程序出现错误而导致系统出现故障而停止运作。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修复可以使他系统的搜索功能进行检查,来对于用户的程序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搜索,在搜索完成之后依次改正,这样才能在发现错误之后进行改正,系统才能恢复运行。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将不断走向开放式的发展形式,由于其可靠性和低成本等一系列的优点,将会促使更多的数控系统生产的商家逐步走向甲方是的发展形势。其中,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在速度方面也将走向高速化的发展道路,精度方面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另外,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还会向智能化方面进行转变。人工智能机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已经走向了一定的程度,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也在不断深入,数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将赶上时代的潮流,走向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4结语 电气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电气行业涉及到的众多科技水平也是关系到电气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在数控机床的生产和管理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随着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已经走向了数字化和自动化的领域。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对于整个数控机床的生产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文中主要讨论了数控机床电器控制系统的概论并提出了解决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故障的方法,希望为促进数控机床的发展提供建议。 作者:张昊单位:纽威数控装备有限公司 电气控制论文:PLC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论文 1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与PLC的概述 目前,对于我国的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来说,大部分采用的仍然是属于继电器-接触器式的电气控制系统,在得到多年的应用之后,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控制特点,但是在实际的矿井生产工作过程中,这种原始的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也渐渐的显现出来。比如系统容易发生故障、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在矿井生产工作中的稳定性不够,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在完成开、停机、加减速等各程序的时候所需的操作比较繁杂,对矿井的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技术也应运而生,其为继电逻辑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结合的新技术,能够经由数字化输入输出形式对机械和生产等进行监控,因此在工业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从总的来说,PLC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了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用方便、编程简单等,并且还拥有自我诊断和监控的功能,因此非常适合对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 2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 从总的来说,矿井提升机按照电流的驱动可以分为交流驱动和直流驱动两种类型,而按照操作模式电气控制系统又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类型。具体来说,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主要是有自动化、装卸载、传动控制和系统网络化四个模块组成。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了软件单元、PLC冗余控制系统、全自动化调节单元等;装卸载系统是应用PLC将监控站和装卸载站进行提升,使设备充分的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传动控制系统主要是经由微处理器对故障进行诊断、报警和显现;系统网络化是借用windows系统对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和数据等进行系统式的实时网络监控。 3应用PLC对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改造 3.1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电气控制系统工作模式在对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之后,可系统增加了可供选择性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了手动式、半自动式和全自动式三种工作模式,而在这当中,提矿步骤又经过细分之后在以上三种工作模式中又增加了故障开车式的第四种工作模式。由于改造后的系统增加了可供选择式的工作模式,因此可以让操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切换,显得更加的方便和灵活。 3.2增加了对电气控制系统的系统保护采用PLC对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改造时,在提升机原有的控制系统的保护功能基础之上,还增加了一系列的对系统保护的环节,主要包括了PLC的输出继电器联锁、减速过速、定点过速、调绳联锁等。应用PLC安全回路能够使系统冗余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当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应用PLC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应急式的低速工作,与此同时监控系统还能够根据运行情况对设备的参数以及工作情况等进行记忆和显示,并且在停电的时候还能够对提升机进行二级制动式的保护。 3.3增加了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应用PLC对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之后,增加了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将原有的动力制动柜改换为低频全数字式的制动电源柜,在具有多重保护的作用之下,也降低了设备维修的数量。与此同时,由于更换的电源柜是属于低频制动式,因此也使得设备所受到的冲击得到大大的降低,从而让提升机在工作的时候得到更加的稳定,再加上PLC能够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参数在提升机的工作过程中能够进行自动控制,一直到工作完成,并且提升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速度也体现出了较高的精度数。 3.4使电气控制系统设备的更具可靠性电气控制系统设备在应用PLC进行改造之后,将矿井提升机原有的具备繁杂操作的高压接触器更换为真空高压接触器,能够对转子回路电阻实现无触点式的控制,从而使电气控制系统设备更具可靠性,并且使系统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得到有效的降低。 3.5使电气控制系统设备的更具安全性当电气控制系统得到改造之后,将原来的系统结构改为具有网络化控制性的结构,因此能够使原先需要的大量继电器、磁放大器、接触器和其他构件得到减少,大大的简化了设备之间所需的连接线。由于改造后的结构是在原来系统的功能保护前提下增加了更多的保护程序,从而使设备发生故障的次数得到大大的降低,增加了对电气控制系统的系统保护,使系统更具安全性。 4总结 综上所述,应用PLC对矿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之后,除了能够明显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之外,最重要的还能够使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并且还减少了系统设备的维修数量,使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投入。 作者:黄文嘉李伏立钱文珺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电气控制论文: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研讨 1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进行 根据课程特点和典型工作任务,将原来单一的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验证实验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项目式和模块化教学模式,实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以“够用为度、强化应用”为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企业工作情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边讲边练。将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任务”为中心,学生个个参与,人人动手;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以教室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车间和实际经验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能力形成技能为主。 2改革教学方法,综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采用实物教学,先让学生面对一个含有电机的实际的电气控制系统,并运行该系统,使学生就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电机用在什么地方、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学电机控制方面的知识、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才能较好地使用控制电机,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2、综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ppt、图片、动画、教学视频、实物演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如变压器、直流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内容,在电机和变压器制造企业实际拍摄电机、变压器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3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建立了集实训与理论教学为一体的“电工电子”校内实训基地和电机及电气控制实训室。同时还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引厂入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深度融合。大加强实践性教学力度,安排设计、验证性实验七个,安排变压器、电动机拆装实训两周,电气控制电路实训一周,对于有兴趣和能力强的学生,学校实验室、实训室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定期对学生开放,并有专门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进行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除了在校内进行实验、实训之外,还在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增强了《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技能,教学效果明显。逐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实一体的教学体系。 4将技能实训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鉴定有机结合 高级电工职业资格是具有设计、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电机与变压器、仪器仪表、及电气控制系统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过去,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与中高级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脱节,所学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为此,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依据维修电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将技能实训和中、高级电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有机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要求开展实训工作。在“电机拖动及控制实训室”进行2周的专业技能实训,在完成规定的实训任务后,进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鉴定,实现“双证”融合。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时,增加了中、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考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既能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获得相关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了条件。学生取得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人数达到95%以上。 5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成绩,无法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及综合能力。为此,须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考核,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强化过程考核。制定了理论、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安装操作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形成平时、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性考核。理论考核主要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笔试闭卷为主,实训、实操要求学生设计基本控制电路并安装调试,重在过程和基本技能的考察,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考核,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计分。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通过改革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技能实训融入技能职业资格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有力的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 作者:陈昌松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控制论文:探求自动化工厂电气控制系统 1电气控制系统控制方式的分类 1.1集中控制方式 集中控制方式指的是按照功能的不同将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各个设备划分成不同的部分,然后在集中控制室里对这些划分出来的部分进行集中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下的系统维护工作比较简便,系统的设计难度也不高。但是这种方式由于需要将系统中的所有信息都放到一个处理器中,因此处理器的任务非常繁重,而且信息的集中会降低处理器的速度,使得电气控制系统反应的灵敏性受到影响。 1.2分布式控制方式 分布式控制方式即DCS控制,是一个多级计算机系统,由过程监控级和过程控制级共同组成。这种控制方式以通信网络为纽带,并且对通信、控制、显示等4C技术进行了综合。 1.3现场总线控制方式现场总线控制 需要依靠集通讯、保护、控制、检测等多方面能力于一体的处理来实现在现场进行分布式控制,它属于智能设备互连通讯网络。现场总线控制将DCS系统的现场控制功能分散到各个网点中,将控制系统进行了简化,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设计电气控制系统需要遵守的原则 一个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对于其运行是否稳定、生产效率的高低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的设计时,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2.1对配电系统进行优化 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建立在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的,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又需要供电系统为其提供运行动力,因此合理的供配电对于整个电气控制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电器设备稳定运行的保证。因此在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时,需要对配电系统进行优化。 2.2设计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备运行效率要高 在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保证设备拥有较高的运行效率是必须要老驴的问题。只有设计出合理的控制技术,才能保证电气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因此在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时,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对各设备的运行状进行监控,确保较高的设备运行效率。此外,还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节能技术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2.3确保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自动化工厂的生产过程涉及到各种大小设备,因此比较复杂。只要某个设备在运行时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气控制系统很容易发生故障。而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被终止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等问题,后果无法估计。因此必须确保电气控制系统中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在电器控制系统的运行中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在运行设备出现过载时自动断开,保证系统的安全。 3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和改进 3.1实现系统保护、测量和控制功能的一体化 我国目前使用的电气控制系统,在进行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时,数据的采集与保护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但从技术更合理、简化运行成本、减少运行装置的需求来看,实现系统保护、测量和控制功能的一体化会是大势所趋。 3.2系统开发平台实现统一 OPC技术出现和WindowsNT平台普及以后,操作系统使用起来更加灵活,维护工作也比较简便。开发平台实现统一不仅减少开发所需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也利于运行平台独立于终端平台,这样客户就可以自行下载运行程序来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控制。 3.3程序接口的标准化 IEC61131标准为电气控制系统供应商实现程序接口的标准化提供了平台。此外,IEC61131程序对相应语法所做的定义也已经被大部分供应商所接受,逐渐向国际化标准迈进。此外,IEC61131标准的编程方式非常结构化,因而有着代码使用率高、管理容易、开发周期短的优点。 4结束语 在自动化工厂中,电气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工厂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时,应该遵循对配电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备运行效率要高、确保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等原则,此外,还需要密切关注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努力实现系统保护、测量和控制功能的一体化、系统开发平台的统一以及程序接口的标准化,推动我国自动化工厂的技术进步并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陈玉彬单位:黑龙江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控制论文:论电气控制设计的节能对策 一、建筑电气控制设计中的安全策略 1.供电设计安全策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是离不开电的,在日常使用中,如果出现停电事故,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话还会造成一些事故,基于此种情况,为了确保电力供应方面的安全应做到:第一,依据具体的用电负荷合理的设计独立电源的数量,这样如果一个电源断电可以切换到其它的电源中,以免出现停电事故;第二,设计发电机,这样在意外断电之后可以进行供电,进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2.建筑物的防雷和接地设计为了实现建筑物的防雷,可以设计避雷带、避雷针以及消雷器等,接地系统应将防雷接地和电气设备接地相结合,也就是说将接地系统设计为混合式的,这样可以使得电位达到平衡,进而提高接地系统的安全性。 3.供电线路的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设备随之增多,这时用电线路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基于此种情况,在进行建筑供电线路设计的时候,为了避免主线路电流太大将绝缘线烧毁,进而一起火灾应严格设计及好供电线路主线路导线的横街面积。 4.消防系统的设计消防系统的作用众所周知,这里就不进行阐述。为了保证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报警线路可以正常使用,在设计的时候消防系统的材料最好使用具有防火性能的材料作为报警线路。 二、建筑电气控制设计的节能策略 1.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策略在建筑供配电系统中,很多设备具有电感性,有无功能的电流产生进而使得线路的功率消耗增加,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功率消耗以实现节能的目标:首先,可以增加导线的横截面积或者是使用电阻率小的导线来实现功率消耗的减低,进而实现节能目标;其次,可以选择高效低耗型的变压器来减少能耗,可以同专用变压器来降低季节性负荷能耗的降低;最后,合理设计变电所的位置,使其尽可能的接近负荷中心,进而减少线路的功率消耗。 2.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照明在建筑电气的中会占到很大的部分,在该方面可以通过下列的方法来实现节能。第一,要使用高效的光源。在光源的选择中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要考虑到光效、价格、光源候命、显示指数以及色温等要素。以往民用建筑经常使用的光源有HID灯、荧光灯以及白炽灯,随着现代照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了新光源,比如LED灯以及光纤照明灯。工业建筑中光源的选择主要是要对工作场所的条件进行考虑,可以对不同类的高效光源进行使用以实现节能降耗;第二,要尽量照明的时间。在这方面,要做到和建筑专业的配合,要使得建筑物在最大限度上对自然采光的利用,要通过将自然光合照明光有机的结合有效减少人工照明所消耗的电能。尽量选用一些节能型的装置和开关以实现照明的节能,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出合理的开关类型。第三,要尽量减少供电效率附加方面的损失。最好使用较高电压的照明灯,并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器附件,尽量使用节能的电子镇流器和电感镇流器,在一些采用气体放电光源比较多的地方,应该使用补偿电容器来提高功率因数以实现节能。 3.电动机的节能设计电动机作为建筑电气控制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在该方面可以采用高效率的电动机,在选择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负荷的特性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要采用合理的补偿方式来降低损耗提高功率因数,尽量避免电动机处于轻载或者是空载的运行状态中,进而造成大量的损耗。在需要对电动机进行调速的地方要尽量采用变频调速器,变频节能主要是通过变频实现节能,通过动态调整实现节能,通过变频自身的V/F功能来实现节能,可以通过变频自身带的软启动来实现节能以及通过功率因数的提高来实现节能。通过变频调速器的使用,可以实现电动机的节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节省总的电能消耗量,对于整个建筑的节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变压器的节能设计变压器的节能主要是要做到降低损耗,提高变压器的运行效率,从配电系统的运行考虑要选用节能降耗的变压器,节能降耗的变压器在空载和负载运行时所产生的损耗都比较少,而且运行的费用比较低,但是前期投入会需要较高的成本。由此可见想要实现变压器的节能,就需要找到变压器运行损耗和投资的经济性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将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计算出来,结合实际情况最终使得变压器处于安全、稳定、经济高效的运行状态中。 5.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在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中,对风阀门、蒸汽阀门以及冷阀门等要机械能合理的设计,还应对电动调节阀的流量进行合理的控制。为了实现对暖通空调变流量、变风量以及水泵的合理控制,应设计出合理的启停方案,进而保证其在经济的状态中运行。据统计,通过对暖通空调和强电系统的合理设计,可以使得整个建筑的能耗降低一半左右。 三、结语 当前建筑能耗已经占到总能耗的百分之七十之高,而在当今能源局势紧张的形势下,必须要考虑到建筑的节能。建筑的电气能耗作为建筑物的主要能耗,因此在进行建筑物电气控制设计的时候,在保证基本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节能,在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采用先进的技术策略,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目标,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吴刚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气控制论文:采煤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调速系统主要包括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和电磁调速系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由变频器控制交流牵引电机并供给电源,交流变频器为其所负载的电机及其自身提供保护功能。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由控制器和开关磁阻电机组成。电磁调速系统则有计算机调速控制器和电磁调速电动机组成。产生故障时,主控计算机可现实相应警示信息与故障保护信息,并具备故障记忆功能,断电时能够保存故障信息,方便上电查询。 胶带输送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PLC作为控制核心,可以监视、监测和控制软件作为界面实现以下功能:井下给煤机,主斜井皮带机和地面生产系统间有连锁功能,遵守“逆煤流启车”、“顺煤流发车”的原则,在发生事故时不堆煤;具有单机、集控、检修、手动等工作方式;电控装置和调速型液力耦合器、变频器、液体粘性传动装置、CST、电软启动装置配合,控制胶带输送机的加减速,实现胶带输送机的启动与停车,且启动、停车和加减速应控制在0.3m/s2内,满足较低加速度启动与重载启动的要求,并保证多个电机功率的平衡;上位机监控:显示胶带传送的速度、煤流量、电流、堆煤、跑偏、打滑、温度、烟雾等信号,实现故障自动提示和报警;在上位机上显示分站信息,并以汉字进行提示和报警;组网:与整个矿井的监控系统进行联网,实现数据远距离传送和远程监视。 矿井提升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矿井提升机是矿山重要的设施,是井下设备与人员和外界相沟通的唯一通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PLC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对传统的矿井提升系统进行改善,能够有效提高矿井提升机的自动化水平、可靠性与安全性。其原理为通过减速器将动力传递给卷筒,做到提升或下放容器,盘形制动器则有液压或电气控制制动,通过传感器和测速发电机等元件构成安全保护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后,矿井提升机的安全保护系统变得更加完善,矿井提升机的电控装置以数字控制为核心,基于PLC控制系统实现对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通过数字位置指示和故障显示、打印、记录,与上位计算机进行在线即时通讯,对新型产品进行监控,并通过数字直流调速模块实现与大功率变流器的技术连接,实现全数字化控制,还可采用两台计算机,每台均设有独立的传感、测量装置及数据处理系统,互为备用,对提升进程进行直接、间接测量,并进行比较和矫正,实现对进程的自动控制,使安全性与可靠性大为提高。交变频提升机的特点主要包括:圆形磁场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电压利用率高,转矩脉动小,输出转矩大,低频运转性能良好;多种故障保护和优先排序的故障诊断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整机的灵活性;薄膜面板设计使操作更加灵活,功能更加齐全,使变频调速器的应用场合大大增加,且调速性能良好。 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新型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基于PLC控制单元,实现对电气系统各单元启、停的集成控制及其他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各种逻辑功能的控制。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由控制室、工控室、调制解调器组成)由电子保护器对电动机进行保护,由电流互感器实现对回路的监控,判断回路运行状态并将结果反馈至PLC主控单元。图一显示系统能够将运行时产生的故障反馈至中文界面,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快速做出反应排除系统故障。 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各行业对能源需求的增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的电气控制系统将更加完善,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积极学习国外更加先进的技术并投入应用,才能促进煤矿生产的不断进步,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者:冯红占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三矿 电气控制论文:论煤矿机械电气控制体系的设计 调速系统主要包括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和电磁调速系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由变频器控制交流牵引电机并供给电源,交流变频器为其所负载的电机及其自身提供保护功能。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由控制器和开关磁阻电机组成。电磁调速系统则有计算机调速控制器和电磁调速电动机组成。产生故障时,主控计算机可现实相应警示信息与故障保护信息,并具备故障记忆功能,断电时能够保存故障信息,方便上电查询。 胶带输送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PLC作为控制核心,可以监视、监测和控制软件作为界面实现以下功能:井下给煤机,主斜井皮带机和地面生产系统间有连锁功能,遵守“逆煤流启车”、“顺煤流发车”的原则,在发生事故时不堆煤;具有单机、集控、检修、手动等工作方式;电控装置和调速型液力耦合器、变频器、液体粘性传动装置、CST、电软启动装置配合,控制胶带输送机的加减速,实现胶带输送机的启动与停车,且启动、停车和加减速应控制在0.3m/s2内,满足较低加速度启动与重载启动的要求,并保证多个电机功率的平衡;上位机监控:显示胶带传送的速度、煤流量、电流、堆煤、跑偏、打滑、温度、烟雾等信号,实现故障自动提示和报警;在上位机上显示分站信息,并以汉字进行提示和报警;组网:与整个矿井的监控系统进行联网,实现数据远距离传送和远程监视。 矿井提升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矿井提升机是矿山重要的设施,是井下设备与人员和外界相沟通的唯一通道,随着计算机技术和PLC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对传统的矿井提升系统进行改善,能够有效提高矿井提升机的自动化水平、可靠性与安全性。其原理为通过减速器将动力传递给卷筒,做到提升或下放容器,盘形制动器则有液压或电气控制制动,通过传感器和测速发电机等元件构成安全保护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后,矿井提升机的安全保护系统变得更加完善,矿井提升机的电控装置以数字控制为核心,基于PLC控制系统实现对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通过数字位置指示和故障显示、打印、记录,与上位计算机进行在线即时通讯,对新型产品进行监控,并通过数字直流调速模块实现与大功率变流器的技术连接,实现全数字化控制,还可采用两台计算机,每台均设有独立的传感、测量装置及数据处理系统,互为备用,对提升进程进行直接、间接测量,并进行比较和矫正,实现对进程的自动控制,使安全性与可靠性大为提高。交变频提升机的特点主要包括:圆形磁场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电压利用率高,转矩脉动小,输出转矩大,低频运转性能良好;多种故障保护和优先排序的故障诊断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整机的灵活性;薄膜面板设计使操作更加灵活,功能更加齐全,使变频调速器的应用场合大大增加,且调速性能良好。 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 新型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基于PLC控制单元,实现对电气系统各单元启、停的集成控制及其他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各种逻辑功能的控制。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掘进机的电气控制系统(由控制室、工控室、调制解调器组成)由电子保护器对电动机进行保护,由电流互感器实现对回路的监控,判断回路运行状态并将结果反馈至PLC主控单元。图一显示系统能够将运行时产生的故障反馈至中文界面,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快速做出反应排除系统故障。 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各行业对能源需求的增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的电气控制系统将更加完善,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积极学习国外更加先进的技术并投入应用,才能促进煤矿生产的不断进步,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者:冯红占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三矿
信息技术论文:探索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学学校教育中的角色 摘要】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学学校教育中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以多样化的角色对学校教育改革和信息时代学生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浅析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学学校教育中的角色,提出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中学学校教育、角色、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教育问题,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信息技术教师是作用发挥的有效中介,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无可比拟。 一、单从教书育人的角度谈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 1、立足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学生情况,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操作。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他的首要任务是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科学知识、简单的程序设计知识等)以及帮助学生完成信息技术技能操作训练(包括word编辑文字、excel表格处理、e-mail发送、简单的网页设计等)。其中,在教学前测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个性和需求等。教学中注重学生反馈信息,预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并进行形成性评价。此外还应重视后期测评等。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储存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2、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悟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地计算机教育,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只是一味地按信息技术学科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过于单纯和专业化,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培养,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向学生传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让学生结合各科学习需要接触和使用相关工具软件,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新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等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从而巩固和拓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达到学科学习有效性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样,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比如,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可促使学生信息意识的形成;通过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的信息文章和设置信息讨论会,学生的信息常识可不断扩增;借助互联网完成学习任务和创设师生、生生的情景交流来评价信息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教育学生杜绝滥用信息资源和乱交网友以及教会学生防止计算机病毒等途径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二、从学校教学系统方面分析信息技术教师的多样化角色 1、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信息社会需要教育领域能够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和快出人才。面对教育信息量的激增,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媒体、策略的分析与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环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教学设计,大到整门课程的设计,小到一个单元目标的设计、一节课的设计,它可为教学设计活动提供依据。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设计理论的依托,又懂得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由他带头进行教学设计,定可在全校范围内掀起“教学设计热”,这又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付诸实践的一个有效途径。 2、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信息社会中,媒体教学已走进教育领域,各学校都在筹备资金大力建设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师应带头做好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如制作简单的教学软件、幻灯投影教材、简单的音频和视频教材、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以保证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的需要。 3、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时代,大量新型的学习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合理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选择出合理的学习模式。比如:网络探究式学习模型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小组学习和游戏型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辩论和反思能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可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向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建议学习模式选择的重要性。 4、创设和谐的学习情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情景的创设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施展给学生主动探究、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形成意义建构。信息技术教师可教育叙事,通过活生生的教学实例启发教师教学思维的改变,真正的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师以其多样化的角色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他的先进教学思想引导下,学校教育定会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学校教育自身也得到一定的改革。 信息技术论文:有关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发现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人都来自农村,初中的时候从未曾接触过计算机,而我们这两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不得不针对绝大多数同学讲了两堂基础课,包括:开机、关机;窗品和桌面介绍等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它和数学、英语、美术的关系绝对是密不可分的。在计算机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其他学科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个基础比较好一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也使他们获益不少。 3、任务教学的设计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以上是我从不同的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旨在考虑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任务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相互之间是融合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差异,教学设计应该有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效果,尚需要进一步与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深入探索。 信息技术论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再思考 论文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是中小学的必修课,是学生将来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广大农村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有的学校甚至只作为“课表”课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阻碍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本文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的经验,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快速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信息技术课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直接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巨大的阻力。笔者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精心设计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片面看待信息技术教育 (1)校领导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校领导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少,只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等同起来,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打字、上网、聊天、打游戏;有的校领导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没有意识到它将是下一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认为信息技术离他们还很远,不够重视;有的校领导甚至认为信息技术是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的根源,会使学生变坏,干脆一棒子打死,不开信息技术课。 (2)教师方面: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重视程度、人员编制和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专业教师力量不足,许多学校几乎没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而只能让其他教师兼教或让教师们在排满工作量的情况下额外任教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信息技术专业的培训,仅有基本的电脑常识,还不具备教学信息技术的能力;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不作为中、高考考试科目,也就没有人去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好上坏一个样,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就产生“信息技术无用论”,平时不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上课则采用“放羊”式教学方法。这样的师资状况,难以胜任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 (3)学生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生是既好奇又充满求知欲的。然而学校不能传授学生相关的知识,广大学生不知信息技术为何物,只是在街头巷尾的网吧产生了第一认识:“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就是上网,就是用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娱乐的。”[1] 于是部分学生沉湎于网吧,美其名曰“学习信息技术”;部分学生则不愿学习信息技术,怕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它失去了兴趣。 2.学校教育设备少,硬件设施不足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投入高损耗课,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的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也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微机室现状是:计算机数量不多,大部分学校仅有一间利用“农远工程”建立的只有30台电脑的机房,将学生分成两组,还达不到一人一台,开放使用率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乡镇以下的许多小学校几乎没有计算机。[2]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 3.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使用 一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高标准机房,把互联网、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和多媒体教室都建设起来,但却没有配套的软件管理平台和新课程教学所需的学习软件,平时不开放,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练习;部分学校为了降低损耗,减少维护费,则把软、硬件资源尘封起来,只用作上级检查的展示品,充充自身的脸面。这就致使大量的投资资源白白浪费。 4.片面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缺乏整合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是教授学生简单的计算机技能,忽视了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德育及情感教育,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严重偏离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5.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很多是课表课程,多采用“放羊”式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也日趋正规化,很多学校能按新课程标准开设、开齐信息技术课,但由于应试教育、硬件设施等原因,虽然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上了课表,但却很少或者没有开展信息技术课,而被辅导课或被语文、数学课所挤占,成了名符其实的“课表”课程;有些学校即使上了课,多采用“放羊”式教学,也成了学生的休闲课、玩耍课。 二、实施方法和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精神 (1)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大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吸取外地先进的经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举行一些公开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校方领导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能够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要组织各学校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竞赛等相关赛事,让各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同语文、数学一样重要,国家十分重视;同时还要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整合课堂大讲赛、 校长信息技术知识比赛等活动。不但要学生比,还要教师比、校长比,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把信息技术教学和日常应用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当中,为信息技术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比如根据农村现有的实际采用校本培训方式、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推进,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对年轻教师和基础较好的教师进行比较专业的培训,请外地专家来讲座或派到外地学习等,培养一部分骨干教师,完成信息技术教学。其次,要用最简单、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所有的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趋势,意识到信息技术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对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灌输的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压抑学生、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2.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信息技术教学设施 资金是制约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够用即可”,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应有的效应,且不可好高骛远。 (1)高低搭配,新旧结合 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因此,计算机房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然而建一间拥有50台电脑的新机房需近20万元,显然,如此巨大的投入对欠发达的农村中小学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最切合实际、最经济的就是高低搭配,新旧结合。具体做法是:本着“够用即可”的原则,用廉价的二手电脑配置机房,目前二手市场CPU赛扬1.2G、内存256M、硬盘30G、15寸彩显的学生机仅为500元左右。电脑更新换代快,二手电脑的实际应用时间并不长,质量也有保证。这样的配置,用于上网、一般的计算机教学足够了,而费用仅为新配置学生机的六分之一,两三万元就可建一个50台电脑的计算机房。如果经费允许可再补充新配置计算机作为教师机和服务器,以满足教师的学习、备课和教学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际需要,还可以把因电脑贬值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抓住机遇,挖掘现有资源 为了普及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各校应抓住大好时机,增加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同时,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挖掘其最大的潜能。早些年各校都配置了VCD、功放机和音箱设备,如果再买一块带AV输出端口的显卡,加上农远工程中“模式一”的大屏幕彩电和电脑,就可以建成一间多媒体室。 3.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有了硬件,还要有相关的教育教学软件。由于买配套的教学软件比较贵,并且有些公司开发的软件不能适应农村实际教学的需要,这就鼓励教师通过网络搜集素材,自己开发资源,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现在很多学校都通过宽带上网,我们可以把它与机房相连接实现共享上网,让教师、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下载自己所需的资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主动迎接各种挑战,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还要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认识特点、具有特色的、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软件。各学校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 4.加强教育教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学校要构建教研网络,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理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5.纠正课程偏差,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各农村中小学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同时利用课外时间适当地开放微机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浏览网络、搜集素材,巩固课堂知识,完成课后练习。 由于农村中小学学生对计算机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初次接触,既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又十分迷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采取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 (1)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和基础条件,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农远工程”提供的资源和Internet网络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以及信息技术对他们将来生活、学习的深远影响,让他们逐步重视信息技术课,而不是当作休闲课、玩耍课。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既是学生个人学习任务的完成,也是学生团体共同参与的结果。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及个性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助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再有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 (3)发展兴趣小组,培养有特殊爱好的学生,以竞赛促普及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们国家相继开展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竞赛等竞赛活动,并且省、市、县也举行了相关的竞赛活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科兴趣小组,培养有某项特长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的比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可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添砖加瓦。 三、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要解决软、硬件和基础设备问题外,加强校领导和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信息技术论文: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与效率。但是,也有很多阻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不利因素。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呼唤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有效”是教学的生命,学生的真正全面发展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初中部分)(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倡导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快乐教学将是我们继续坚持的战略目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笔者以自己英语班级教学为实验对象,不断进行英语新课程改革,并深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剖析初中英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快乐有效实施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迷茫困惑,出现低效或无效的情况,提出解决的对策。力求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努力使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如下: 1.对城乡薄弱学校加大信息技术的硬件投入。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城乡薄弱学校的硬件设施亟待改进,尤其是信息技术力量的投入,教育部门应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师资力量、水平、学生规模,进行物质上的投入,实现均衡加特色发展。 2.改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内涵。(1)对教师进行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及时获取信息,转变信息技术观念;(2)及时对信息技术进行判断、评价、批判、汲取、应用、交流、整合、创新;(3)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体现崭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组织形式方法;(4)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英语教学论文 )教师必须学会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策略;(5)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引导,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3.利用多媒体将教材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利用多媒体将教材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灵活展现,新意不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学生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有用资源来支持教学,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供鲜活的事例,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课内知识及课外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信息技术与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英语教学有很多种教学模式,不论你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只能使你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而不是为了使用而用,追求形式上的浮华。必须依据教学大纲,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语法结构、句子结构、学生实际水平,来决定采用哪种信息技术。 5.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1)创造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先进的教学设施:英语课程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等基本的和常规的教学设施。条件好的还应该为英语教学配备DVD、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尽可能创造条件,设置视听室,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增强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语教学网站,开设网络课程,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多层次、多类型的使用,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3)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点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使之养成习惯。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书刊、电视、网络等信息工具、媒体等渠道开展学习,不能简单粗暴地制止学生使用网络。 信息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靠开设一门课程或简单地学一点计算机知识就可以的完成的。我们有相当多的教师善于上网收集教学信息,但带有明确教学目的,善于高效搜索信息、处理、加工信息、创造性运用信息发挥教育教学功能的却不多。 信息技术论文:浅谈加快普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个问题 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已经而且必将继续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国家拥有计算机的数量多少、质量如何以及普及和开发程度是衡量这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21世纪将是计算机的时代,21世纪的竞争,将是计算机水平的竞争。我们现在培养的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才,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是否兴旺发达。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加快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问题,谈点浅见。 一、思想认识要高起点 谁在计算机教育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谁就在21世纪高科技竞争中处于优先地位。我们要从教育战略高度,从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把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把它与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把它与发展社区经济联系起来。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美国个人电脑平均每5人就有1台。我国现在全国才只有12万多台计算机,接受其教育的中学生只有400万,况且不少地方抓得还不实。如果我们还不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奋起直追,我们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二、电脑配置要高档次 在电脑配置上,我们曾经走过弯路,在一些学校配置了中华学习机,结果因功能不全和落后,而被逐渐淘汰了。所以,我们在电脑配置上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国内外电脑发展态势;二是实际购买力。不能因经济实力不足购置低档品,造成人为的浪费。宁可让其发展速度放慢点也要把档次提高点。1993年全国电脑销量调查表明:486占32.2%,386占41.6%,286占23.5%。美国电脑市场以486为主流产品。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中小学配备386电脑最好。这样既与发达国家相距不远,又不会因档次低不实用而过早被淘汰,造成浪费。 三、经费投入要高标准 一台386电脑,3000-4000元。一般高中需40台左右,初中需20-30台,小学需12-20台。按这个数计算,一般高中需经费十余万元,小学和初中也要数万元。 这笔巨额款项单靠政府拨款是不行的,但又不能因为数额大束之高搁,解决的办法是多渠道筹措经费,采劝政府补一点,学校集一点,家长捐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办法,坚持高标推投入。原郴州市用这个办法,较好地解决了经费缺口问题,现已有2所完中,3所职中和6所小学购买了电脑,共200余台,还有一些学校也在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上电脑。 四、师资队伍要高水平 目前虽然有不少学校开展了计算机教育,但真正能胜任教学的教师并不多。 有的教师根本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就“赶鸭子上架”,结果是教师教的吃力,学生不知所云,没有很好地发挥设备的效益。针对师资落后于设备这一严重状况,我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计算机师资培训列入总体规划中,严格考核。一是选派有一定基础的教师直接到有关高校培训;二是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应把培养计算机教师当作自己的职责。在全国中小学普及计算机高潮到来时,我们应该有一批数量足够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五、重点学校要高要求 不少的重点中小学根据国家教委1992年颁发的中小学电化教育设备配备的规定,开展了计算机教育。但总的来说,质量不高。为了应付各级比赛,比较注重少数尖子的培养,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有悖于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初衷。 重点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一定要高标准、高要求,出人才出经验,为其它学校作出表率。 六、软件开发要高质量 现在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十分注重开发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1990-1991年间,美国用于购买软件的总经费达3.5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韩国高达1700万美元.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质量要求,应参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坚持高要求。一要大力开发实用性、实效性强的软件;二要加快编写中小学的计算机教材,使教有所依,学有所本,提高计算机教育质量。 七、管理机制要高效能 计算机教育投入大,没有效益是不行的。但效益来自管理,来自严格要求。 首先要把计算机教育列入中小学的基础学科,把它放在与语文、数学、外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国家的政策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其次要把计算机教育列入中小学毕业会考的必考科目,并计入毕业总分。再次是把计算机教学成绩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计算机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美国人称为“信息高速公路”。有了这条路,就可以迅速传递信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空间和时间发生变化。 为了使我们中华民族在未来的高科技竞争中占有应有的位置,我们必须立足高起点,面向新世纪,加快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 信息技术论文:分析自动化信息技术在棉花加工业中的创新应用 1 信息化保质量,提高产品的品质 自动化实现,体现在运用电脑和网络为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能耗的降低上,进而将工程的进展立体化,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工作成效,本文介绍某一工厂在两个手段形式上使一个落后工厂渐渐迈入信息化范围的过程,一个是利用智能装置,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果和速度,加入了高精度芯片的概念,将人的工作渐渐转移为机器的工作,并且提高了稳定性,和精确性,一方面有利于产品生产的集中化,并且产品的能用度也提升。将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成为控制机器的主人。第二个是能效的多方面发展,智能方面机器的介入避免了人的生理因素造成的懒惰和精确度较低。将各种计算、检查、操作、存储等集于一身,且持续工作的能力较强,速度快、可靠性高、节约时间。 信息技术对于棉花加工机器的改造使得工作的准确率和工作程度越来越大,应用到大型轧花机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进而为了适应机器的更新,从人员管理方面的投入也变得更大,管理方式也有所更新,全面投入到了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当中。相较于现在的数量和质量,从前机器相差较远,主要体现在对于数据的掌握情况不到位,不能获得准确而有效的全部数据。这一点在后来的PLC控制领域得到了弥补,从人员开机开始的一切工作都可进入系统观测到。对于棉产品的等级和含水程度都可及时掌握,在平时的操作中,能够保质保量,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的检验,工序形成一个顺畅的流水线作业,从开机电脑,输入信息开始工作,将籽棉的相关信息投入电脑,其它机器将自动开始根据已经编入程序的的流程开始操作,机器化的作业能够避免人为作业的诸多失误。此外这种参数可进行提前设定,保证了开工的时间和效率。实现了整体化流程化的操作,能够大大提升棉花作业的产品质量和产出量。 2 安全生产信息化需求牵引,保安全生产,求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的形式仍然相当严峻,安全生产问题已经不仅是生产问题,而是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问题,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信息自动化技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监测,人为危险因素的控制,故障自动化的诊断,危险状况自动化报警等都有许多值得应用和关注的价值。 该厂在信息化技术改造过程中,主要对可监测、可控制进行技术改造,针对168轧花机的辅助设备皮清机齿辊的高转速特性进行了机械自锁和信息技术的连锁控制,主要增加传感器、机械自锁装置。高速运转的齿辊在运行的过程中是无法打开安全检查门的,经过PLC的连接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中,再由计算机通过皮清机送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发出可靠的指令给每台运行中的设备,在安全门打开和齿辊停止运行时PLC就会通过计算机发出指令停止主机的喂花电机,退出正在运行的工作箱,发出退箱警报。随着工业自动化越来越重视安全设计和安全装置,这就使得工业生产的背后沉淀着深入人心的工业人文精神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现代管理的精髓,真正做到和体现了和谐工作的新局面。 3 工业信息化达到节能降耗,增加效益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不能依靠高能耗高成本的投入来获得收益,这是不科学的,已经会受到淘汰。为了实现节约化生产,必须要考虑对于设备的更新,能源的循环利用,更加要加大信息和流程化作业的利用程度。 今年该厂对所有的风机进行了技术改造,购进了数台变频器,变频器在工业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厂购进的变频器主要应用在45Kw以上的风机电机上,通过一年的运行为该厂的节能降耗,增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气力输送和通风除尘在棉花加工工艺当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也是棉花加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工行业中风机占加工生产所需总动力的35%,为满足工艺的需求和生产过程的要求,该厂使用了变频器以后有明显的节能表现,三垦力达电器有限公司的变频器SHF-132千瓦和西门子S7-200PLC直接控制,扩展了模块和USS协议通信两种方式,大大增加了变频器的应用功能,该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信息技术改造。(1)多段速控制。变频器采用外部控制时需要有模拟量,电位器,开关量等多控制形式,当不需要连续调节电机速度的时候,可采用PLC开关量控制多段速度控制方式,SHF-132千瓦变频器是矢量控制变频器,我们把变频器代码Cd019020021022分别设定为3210可通过四位8421码的方式控制变频器输入端子X4-X1实现从0001-1111的十五种速度的控制。在实际运行的过程采用不同时段、不同速度和风压传感器的配套使用,收到了明显的节能降耗的效果。(2)PLC与异步电动机变频器的连接。异步电动机变频器有比较复杂的内部设置,在接好硬件接线后,要根据控制要求,逐项进行设置,主要包括:显示器,电机的频率、恒定转矩、减速时的正常停车模式、发生故障时的停车模式、线性斜坡、低速、高速、电机电流、逻辑输入、模拟输入都非常的关键。(3)变频器节能的应用。变频器在棉花加工中采用与否主要根据工艺专业确定,对电气专业而言,分析的是变频器的节能效果。从式中:p2/p1=(n2/n1)3可以看出变频器减速可以维持工艺专业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减小电机轴功率,从而节省电能。我厂美国清花机风机的电机是110Kw,原来是一直处在工频频率下运行,不论负荷有无变化,它的速度和频率保持恒定,它的调风量是由人工调节板来实现的,没有考虑能源的节约,而实际工作中手摘棉和机采棉挡板的开度在40%-50%左右,造成相当大的部分能源浪费,在挡板节流上所需的风量在35%-55%富裕,节能空间很大,我厂通过改造使用变频器以后,手采棉在实际的运行时电机的频率控制在35%左右就能满足轧花的需要,机采棉在实际运行时也只需要41%左右就能满足轧花的需求,平均节约电能在35%左右。 企业“节能降耗”要与自动化、信息化相结合。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表仪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监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的综合性技术。它含盖了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信息自动化在工业的运用主要就是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的问题。自动化信息在表面是不直接创造任何效益的,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在企业的“节能降耗”的过程中也不例外。自动化信息对企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高设计和经营水平,带动 企业管理内涵的进步,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如果说:“自动化系统是企业主体骨干,那么信息自动化则是企业的神经系统”。 综上所述,自动化信息技术为棉花加工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新途径,也为农民增产增收,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前所未有的效果,它必将为棉花加工业开创新的局面。 信息技术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探析 当今科学技术突发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在这个时代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教育改革可以说是教育为了适应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其根本目的是充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顾眼前,而要面向未来,把握未来社会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从未来出发思考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实现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日益改变着教育的传统模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需要。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有较强实践性的基础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出的进一步的要求。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信息技术提出了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第一要务,精于教学内容,注重方法掌握,着力养成教育,强化人格塑造,把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将来更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一、新课程的一个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课中尤为重要。 教材本身是死的,教师的教学是活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中,课程的授受知识大体包括三个方面: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传统课堂中教师强调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在新课程的授受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需要加大教师个人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例。这就决定了教师文化需要具有不断创新的特征,使教师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出思想的火花,提出新的见解。以不断创新为特征的教师文化才能孕育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让学生有一个创新的意识。创新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获得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2、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计算机是一种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现代化工具。创新能力在计算机的发展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把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介绍给学生,以使他们掌握创新的钥匙,开启每一扇问题之门。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索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例如,在“画图”中学生学会了曲线的画法,然后出示一幅较复杂一些的图形,让学生去探索怎样把它画出来。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生讨论来达到最后的结果——画出图来。信息技术离不开实践,所以多加强实践环节。对实践,应注重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允许过程的多样性。教师只作适当提示,恰当点拨。最终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在设计制作连环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时,边学习边设计边实践,围绕一个主题创作带有故事情节的连环画,在操作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使用多种画图工具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提高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上机操作课时不能少于总学时的70%。因此,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上机习惯,提高实践能力。 1、要从思想上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教学中使二者密切联系,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脱离任一方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效。 2、要指导好学生的上机实践,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演示作用,指导好学生的上机实践。 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教师的演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直接示范作用。如:在教学使用曲线工具,调整曲线形状时,如果只需要拖动一次鼠标,鼠标应原地单击一下,才能固定曲线,这一点教师必须重点讲解演示,要让学生看清。如果鼠标指针改变位置后,再单击鼠标,曲线就会变形。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不溢不流。教学上充分重视教师的演示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育向有利的方面发展。有时,在学生的心中还可能产生一种潜在的竞争意识:我要做得好,赶得上我们的教师。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2)要强调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在上机时,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授人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只有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学到了方法,才能终身受用无穷。比如,在指法训练中,必须保证学生采用了正确操作方法,才能真正达到盲打。 (3)明确上机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一个学习阶段规定一个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要规定新的任务,新的目标。这样,一环扣一环,一环紧似一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在字母键指法练习中,先进行的是中排键的指法练习,然后是上排键指法、下排键指法的练习 。最终目的是学会了所有字母键的指法操作。 (4)在培养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 要使学生取于动手,勤于实践。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上机实践,获取知识和经验。这样做,不仅学生能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增长了知识和才干。比如:在教学“画图”这一软件的“椭圆工具”的用法之后,“矩形工具”的用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来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在学习和操作中感到自己探索的乐趣,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5)每次上机操作后,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小结,把上机操作中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纳,而且对于操作中,好的给予表扬,有错的及时纠正。这样,才能提高操作能力。 总之,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知识在不断更新,并且更新速度非常快,今天学的东西说不定明天就不适合了,所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一定要紧跟时代,紧跟潮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学生一定会大有收获的。同时,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文化经典和精神财富的时代。作为教师,尤其是计算机教师更应主动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及专业书籍,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行动上的指导,并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能通过自己的教学,既解决预定的教学问题,又引申开去,激励学生在探索与思考中发现并提出题解高、更新、更深的问题,在更高层次的思考、探究中给学生指导和帮助,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意识,在对未知世界的解密中发掘学生的潜能。成为一名有人格魅力和个人真知灼见的优秀的计算机教师。 信息技术论文:浅谈怎么提高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多数学校都停留在应付信息会考层面上,有少数学校的学生象征性地参加了信息奥赛等活动。因此,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有潜力可以挖,关键是如何来调动学校、社会及信息技术老师来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 课堂 教学效果 一、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现状与原因。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现状,其实所有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人士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就象摘要所说的大多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都停留在应付会信息考层面上,有少数学校的学生象征性地参加了信息奥赛等活动。 具体表现在一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在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投入有滞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象高考科目一样认真细致且有效的进行教学;学生也是懒洋洋地来学习这门课程,有些班的一些学生在开学不久就把信息技术课本丢了,过了一个学期之后,有的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的信息技术课本不见了,有的当然不是丢了而是没有将课本带来,因为他们都知道这门课程的性质。上机课也是主要地玩QQ或其它游戏为主,即使老师管得较严,其效果也是不佳…… 产生上述这样的原因是多种的,但主要的就是这门课程目前不是高考科目,如果即使将门课程成绩算十分计入高考里面,本人确信情况和现状就会和目前大不一样。 二、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一)、教育行政职能部门要制定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科学地评价目标。 教育行政职能部门要制定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科学地评价目标,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指挥棒工作没有做好,则下面的学校教学一定没有效果,就象打仗一样没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一定会吃亏一样的。现在这门课程在一些中学可能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正综杂科了。 关于如何来制定好该课程教学科学地评价目标,这方面的工作应该向他人学习,学习别人有价值的较科学的评价方法与做法。如美国评价一所学校主要地看这所学校(无论评价一所大学或一所中学或其它学校)的毕生走向社会后的犯罪率是多少;主要地看这所学校的毕生走向社会后成功人士所占的比例是多少;主要地看这所学校的毕生走向社会后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或造福人类的人所占比例是多少等目标来评价这所学校办得好还是办得不成功;而不象我们目前中学主要地以考了几个二本或二本上线率是多少这个指标来评价这所中学教学工作做得怎样怎样,同样评价一门课程也要结合实际科学有效地规定哪些知识与能力是一定掌握的;哪些是一定拓展的知识与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科学地评价目标应该是科学性、可操作性、能力与知识性、趣味与连续性相结合的目标。 二)、以十分计以高考总分里,达到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中信息课堂教学效果低的现象。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低主要地是管理部门不知如何管理好;教师教学不知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学生惘然不知如何学好这门功课等等。 一个信息会考是不能很好地调动学校、教师、学生来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堂的教学与学习的。必须要将这门课程以十分的权值来计入高考总分里面。如果真这样的话,就不至于一些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这块的投入出现滞后的现象这;就不至于有些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信息教学过程中不认真细致有效的进行教学;如果真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学生读到最后连一本课本都没有了;就不至于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有的学生做其它科目的作业;就不至于出现大多数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比上其它高考科目的课随意性大……。 三)、采取其它切实有效措施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开好每节课的头即引入好新课。 俗话说得好,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必须自己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日积月累,不断积累和虚心学习;不断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准与专业素养,不断地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与魅力。从而做好每一节课的新课引入工作,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目的。 比如课堂前五分钟中,应让学生明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节课我们将对什么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将上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问复习一下,同时还要巧妙地引入本节课新课内容,使学生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思维积极地参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使不想学习的学生也跟着教师的思维参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则说明新课教学的引入工作做到位,课堂教学效果因而有保证。 2、在课堂中,精讲巧练多练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是学生构建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了把自己所能想到的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一堂课滔滔不绝精彩绝伦,这样的老师固然也显得满腹经纶,但应该考虑课堂效果是否得到提高。在课堂上,无论那门课程都应遵循精讲巧练多练的原则,给学生尽量多的练习与自学的时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位教师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还有大量知识需要通过自学来获得。 比如在讲《网络信息下载》教学中,首先提出以下问题:建立分类目录的目的与如何建立分类目录?网络信息下载基本方法有那些?直接下载的概念与如何进行?利用软件下载的概念与如何进行?目前较流行的下载软件主要有那些?然后提示学生在教材上找答案,每个问题叫一位学生上台来演示课本上相应的教学任务或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着。 3、另外,在课堂内充分利用校园网与多媒体教室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最好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与课件做成网页形式,利用局域网,使 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课堂的行动性、与直观性与趣味性,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4、在课堂复习时,要求学生回忆本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概念图)或设计好网络(概念图)让学生回顾书本获取信息填写。 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应该发现,新教材相对于原教材一个很突出的变化是,几乎每个章节尤其是重点章节的“自我检测”中,都会出现“画概念图”这个新题型。概念图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进入自主的高效率知识管理状态,便于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5、恰到好处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与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其实,无论那门课程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善于去探究新的知识。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师们就应该是让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相结合。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学到的相关知识从书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并让这些能力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在能力培养与提高过程中获得快乐。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说,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自主地相互讨论积极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完成学习任务的措施,如果我们的教学做到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了主动学习就是成功教学,那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通过实践以上措施是可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 信息技术论文: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主要场地,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自主探索性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人们的推崇,在中职学校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了必修的课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着重注意的是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造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软件的更新换代的速度都非常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每种软件技术逐一教学,而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1]。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需要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自主学习,拥有不断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中职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之中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对于每一个细节的问题都讲解到,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比较有利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使其认识到自主学习的好处和意义。信息技术相对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来说,轻松、顺畅的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容易营造,学生对于新技术、新科技具有普遍的兴趣,这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创造了良好的主客观条件。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时间安排过程中,需要着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究也可以进行集体的讨论。还可以充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就可以自主的登陆校园网络进行相关教学信息的查询或者欣赏与课程相关的动画展示教程,使课本中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也更加的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在玩中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比较式死板的讲解更加有效,也逐渐培养起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灵活的运用教材,增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教材也是样式丰富,但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的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教学过程以及涉及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生活、专业内容,这样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灵活调整教材以及贴近生活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以及信息社会的发展特点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中职学生的培养主要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与实际紧密相连,对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教师需要进行舍弃,那些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不常用的知识则进行选择性的教学或者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那些新出现的信息技术知识或者课本中没有但很实用的知识内容,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补充说明,进行精确的讲解。比如在Excel中的公式等知识,在实际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都比较常用,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细致讲解,这样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可以更快的适应职业需求。 三、正确选择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巨大的推动力,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主动,由原来的强迫性的学习变为自主的学习[2]。在兴趣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比较占优势,学生普遍对新兴事物以及科技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维持这种兴趣状态,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创造学习环境等手段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计算机的指法联系中,由于内容目标的单一,学生会很快的产生乏味的情绪,这是需要进行教学软件的配套学习,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给指法练习的难度进行分级,在其中增加游戏环节以及竞赛环节,先让学生熟悉键盘,然后通过游戏使学生掌握单词的拼写,可以参考“俄罗斯方块”这一游戏,将方块中加入需要拼写的单词,在方块落下之前必须拼写完成,否则就游戏失败,游戏最后可以看到自己获得的成绩,在高一级的就是语句的拼写,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竞赛,看谁的得分高。这样逐步增强的教学内容可以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增加小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整体水平 小组学习主要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团体,这样做是为了实现不同特长学生的优差互补,促进其合作学习的组织能力发展[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特长领域以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小组中挑选一位性格比较外向,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临时的组长,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组长可以指导其他组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可以组织组员进行学习知识的讨论。这样可以使学习资源得到均衡的共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小组之间形成相互竞争的意识,引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主动性,也会使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得到提升。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属于一种发展性的教育模式,是现代化的科技发展中必然重视的课程内容,这样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尽快的适应实际需求,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根据合理的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质量水平,将信息技术教育进行落实,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逐渐改善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足。 信息技术论文: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论文 一、有效教学概述 有效教学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意向,也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二,明确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要想使教学达到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以及应该“学到什么程度”;第三,作为教师,要想使教学达到有效性,教师需要采取学生容易接受以及理解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一天一个变化,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教材跟不上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能够照本宣科,要与时俱进,根据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不断拓宽教材内容。课堂效率的高低,与教师教学思路的清晰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在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头脑中的教学思路会逐渐地完整、清晰,这样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 2.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情况下才能够设计出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每节课开始导入至关重要,因为精彩的开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愿意参与到教学之中。学生对电脑操作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配以教师导入的激发,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便会更加高涨。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样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3.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一节课,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方法是其核心,因为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实现任务驱动,主动去探究教师提出的任务,任务驱动法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率地开展 1.充分利用富于表现的功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对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授,是对课堂教学效率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板书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传授,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效率不高。但是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其将图文、印象以及动画等各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从而使表达更加直接和具体,学生通过这种演示便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效率大大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这种方式,将那些枯燥的文字材料通过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比如把一些文字性的描述用图像的形式进行演示,这在学习信息技术时最为直观,学生理解也容易。这样一来,课堂效率便大大提高了。2.充分利用交互反馈功能,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研讨效果。评价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在信息技术课上,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交流时,还是通过让学生口述的方式进行,而这种互动反馈信息量明显较小,效率较低。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却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具有交互性强、反馈信息量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将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反馈,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与思考,从而形成某种观点,在思想意识上达成一致。 3.充分利用信息集成控制的特点,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提高。信息集成控制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大量获取相应的信息,对于信息复杂度能够进行分解,从而使得信息从形象—抽象—形象的加工过程减少,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多媒体与电视相比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这也是信息集成控制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通俗一点来说,也就是其既好看又好用。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多媒体的这一特性对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作为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将课堂与课外形式进行相互的补充,精选课堂内容,补充最新的信息技术,与时俱进,让学生时刻补充“新鲜血液”。多媒体的集成控制特点,使得教材的增删完善可以由教师来自行进行,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而过去那些传统的教学辅助材料,比如录像、幻灯等因为需要专业人士的制作,往往不能够与时代同步。使用多媒体就能够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克服过去教学中一些陈旧落后的东西。 4.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强的特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最突出的优越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等各个方面,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比如在实验技能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复杂、实验难度相对较大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进行。发现式教学法是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的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对问题进行设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各种假设,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装入预订的程序中,从而引导学生独立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路。这种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不注重最后的结果。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而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实现的。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用的展望 1.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教学观念。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几乎天天都有新变化,所以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掌握信息技术最前沿的资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2.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我们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有许多优秀的教育网站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课件、课例以及教学软件,这些我们都可以进行下载使用。另外,在一些相关的论坛上我们也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有问题就可以提出,会得到热心的帮助。当然,面对如此繁多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切忌拿来主义,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那些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资源来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让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计算机不可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因而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优化组合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技术来达到教学目的,要考虑其是否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呼唤创新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工具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课成为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那么,信息技术课该怎么做,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有人认为教一些基本操作,也有的认为有什么软件就教什么软件,反正软件学得越多越好……对此,我认为:首先,信息技术课不同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的,从这一点上讲,计算机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而现在各种软件涵盖了各个方面,同时新软件更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当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 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的工具就是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教学软件的选择要注意操作难度,所教内容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师可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有关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 例如,在教学完第4课《初识windows98》后,在学生初步掌握鼠标五种操作方法后,就可以利用windows98自带的扫雷、纸牌等游戏让学生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使用,而且在不断的思考、总结游戏中的规则中,提高游戏成绩,这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入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其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操作,去创造,实现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派上用场,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别人合作等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组织比赛活动,如教学完画图后,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进行“校园小报”比赛,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唤起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爱好。b、与其他学科融合,如教学指法时,如果一味让学生练习打汉字,比较枯燥,可选一些游戏软件,如《开口就说》的英语学习软件作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这样既能打破单一授课模式,也助于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创新思维。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将成为可能。在传统的“授”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学”和主动参与,而在信息技术课中,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协作学习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否则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无法进行。 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所需要的资料预先装入教师主机上,上课时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以解决学习的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教学完第45课浏览中国儿童网后,教师可提供一些网址(金色少年、中小学教育网、中国百科知识网)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浏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 另外还需补充一点说明的是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同时,还需注意该课自身的特点。该课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注意“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明确一个单元、一节课的目标要求,创设情境。简明叙述,大量时间要交给学生。“精讲”指学生看得懂,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对于一些理论概念(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言简意赅,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技能技巧。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实践,干与课堂无关的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让学生听得懂,乐意学,用得上,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目的。 信息技术论文: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 谈科学课《做框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站三尺讲台,传万年真理。”这一时代已悄然离我们远去。紧随着充满了浓厚现代气息的当代教育已轰然而至。这就无形的向当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信息技术有效纳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努力创个性化教学,做个性化教师,走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之路。 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中去呢?教师要对当代的课堂教学做到“胸有成竹”。也就是教师要调动各种感官来解读文本,超越文本,感悟生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多种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求知热情。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留心倾听,耐心查找,努力为当代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在整个过程充当着摄影师、导演、画家、设计师、厨师、主持人等不同角色,感受着当代教育教学的无限乐趣! 初步构思,寻找运用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前的构思,其实在课前多下功夫进行有效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人有了思想就会生活得很好。同样,想证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是鲜活的个体,必须将思想寓于教育教学中去,而且应贯穿于整个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建立、推翻、调整、直至满意的过程。比如:在讲《框架》一课,我事先反复翻阅教材,翻阅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前亲自动手制作了简单的三角形、长方形框架和正方体框架。然后开始构思如何创设本课的个性化课堂教学,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准备。初步拟订为:本课要体现孩子身边的科学,以生为本的科学,激发创作欲望的科学,充满现代气息的科学。由此,我开始留心身边一事一物(生活、网络),不断感受框架的存在以及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以便努力创设一节学生喜欢的科学课。 搜集信息,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大胆尝试脱离书本的束缚,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材料,创设超越教科书的知识含量,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在《框架》一课的准备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留心观察身边的框架建筑。小到学校的电视架,教学楼安装的空调框架,太阳能热水器的框架等,大到教学楼后面的衡器厂的框架,还有集安市所有高耸的建筑工地的塔吊,加油站顶棚,联通、移动的信号塔,电线塔,电视塔等,观察后进行有选择的拍照,以备用。在这个过程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框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作用,为本课添加新的构思埋下了伏笔。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截选光碟、录象、影视、配乐等手段促进教育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也随机写教案,甚至写教案草稿,以备修改。 整理剪辑,努力挖掘教育教学精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你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课的理解、设计,进行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取舍、加工,制作一件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件。体现课件的实效性、服务性和不可替代性。然后整理教案,将教案与课件融为一体。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的感觉,努力给学生以启发、思考、震撼、鼓舞,给教师以信心和力量。体现具有灵魂的新课程课堂教学。 有效运用,体现信息技术的无限魅力。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当你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完毕,即将设宴,等待众来宾品味。如:《框架》一课,导入时,逼真的法国埃菲而铁塔来到了学生的眼前,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框架的魅力,为进一步研究框架打下了基础。接着向同学们展示了我们周围的框架建筑(如:电视架、太阳能架、衡器厂的框架等),拉近了学生对框架的距离,学生十分兴奋,纷纷发表自己对框架的认识及其作用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了框架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小组合作制作三角形、长方形框架时,感受到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长方形不稳定,加固长方形框架时,先小组内讨论想办法,自行加固,汇报加固方法及斜杆的作用,教师并进行及时肯定与指导,由于斜杆的受力分析是难点,教师出示课件,漫画小人的图片,有效化解了学生对框架中斜杆作用的理解。在课堂教学的拓展部分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是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学生在合作加固正方体框架之后,结合欣赏大屏幕展示的 “鸟巢”会馆的图片,学生进一步领略了当代人们的聪明、智慧,以及对框架的充分利用,从而真切感受到“鸟巢”会馆的诞生标志着框架艺术进入了新的时代,它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学生无形中体会到了框架与精神的和谐统一,这不正是创作的最高境界吗?最后,学生在图、文、声并用的音像效果中感悟到了框架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感受到了框架结构将离地面32/:请记住我站域名/0米处高耸铁塔,将无限的光和热带给人间,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将无数次欢乐与感动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将人与人的沟通再次拉近距离,将载人飞船一次又一次成功驶入太空……学生心灵已经深深得到了巨大的震撼,并从内心深处萌发了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深深的感受到也许“我”就是未来的工程师!并为之付诸不懈努力!这个过程囊括了教师较好的心理素质,娴熟的操作水平,超群的教学技艺,精湛的教学语言,敏捷的教学思维,有效的教学组织,加上信息技术的有效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如同一桌美味大餐。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无限快乐,听者感悟到教育的无限魅力。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人品起来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呢? 将信息技术行之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中去,教师针对个性化的学生,创建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让当代教育借助信息技术的春风,充满生命的活力! 信息技术论文:小学信息技术课应用“双主”教学模式的探索 人类跨入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道德、情感等心理因素。人们要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信息技术恰恰是现代人综合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主阵地,便是信息技术课课堂。 一、以往两种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灌输的对象,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阵地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也日益突现出来,尤其是对于处于认知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这显然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更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有创造性的人才的重担。 近年来出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相应的教学理论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四要素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是主体,也是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是认知工具。这种模式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因而也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这种模式对教学环境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由于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人一机进行交互活动的,对学生身心的健全成长难免会有一些负面效应。还有一个更为实际的问题,就是它与目前占统治地位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是截然相背的,那么,要建立这种新的模式,就必然要将旧的模式推倒,另起炉灶。这势必会使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整体性的大变化,是不现实的。 二、双主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教室是一种现代化教育媒体,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教学,既可进行集体协作式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能给学生明确的教学目的、鲜明的教学目标、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法,它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的多维呈现和变化,能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发现探索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创造性地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结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在基本保留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这是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将传统教学模式扬弃和彻底改造。 外因与内因的成熟发展,要建构这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可能。我们将其称之为“双主”教学模式。分类指导,发展个性,是该模式操作重要环节,也是计算机课程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 可见,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心理素质不同,学习者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将有所不同,主体的能动作用也有所差异。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分层次,加强分类指导,促使各类学生在上机练习中动手动脑。对于能力强、主动型的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要求他们在操作中不骄不躁,认真细致,鼓励有所创见。有条件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好的上机操作机会,对于被动型学生则要具体指导他们上机练习,给予更多鼓励,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上机动手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论文: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摘要]信息技术环境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路。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合理的启发、诱导学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教育 实施策略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要求和目标。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保证。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互动学习,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传统教育中,课堂气氛严肃,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一种被动局面,学生很少有自己提问的欲望和权利,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都集成在一起,表现形式灵活,将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内化、吸收的热情,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创造能力的迸发。 例如,关于数学“垂直”概念的交流课,教师在引出课题时用Flash制作了一组跳水的动画,当画中的人物成功地跳入水中后,其动作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而当人物没有成功,斜插入水后,计算机即传出“啪”的一声,学生几乎全都笑了,一片水花过后,画面上打出字幕:“他为什么没有成功呢?”所有学生几乎同时喊道:“不垂直”。教师自然而然的提出本课的主题“什么叫垂直呢?”接着教师讲解有关垂直的概念。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地掌握了“垂直”的概念。如果光凭教师用嘴来说就显得太空洞,其效果不言而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积极探究的认知心理,所以兴趣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花肥,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二、运用信息技术质疑问难,激活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常,人们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而创新意识则是在质疑的情况下产生的。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师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授《圆》这节课时,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用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五边形和圆形分别制作成马车的轮子,让一只小猴坐在马车上,通过点击鼠标,逐个演示运动过程,这样不同车辆行驶的过程就自然逼真地展现出来,很快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只有圆形做的轮子才能使猴子“平稳”地坐着前进呢?由于有了疑问,学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圆》的知识学习中,主动分析各种图形的特点。通过学习与思考,明白圆周上每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心的运动轨迹相对“平稳”,而其它图形周边上的点到它的中心距离相差较大,所以不能使车子平稳前进。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演示,创设出了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产生“疑”,并促使其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活跃想象,激发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伟大科学家爱恩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的形象演示,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灵感,探索新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梯形面积公式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回顾前面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时采用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两组Flash动画:(1)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补法;(2)将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均分法。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想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拼补法或均分法来推导呢?学生经过对比联想,发现平行四边形也能分成相等的两个梯形,而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学生欢呼雀跃:这是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于是教师适时的提供材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课堂的学习情景中,能很自然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四、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过程,鼓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中直观的声像结合、变小为大,化静为动、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变化和生成过程,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愿望。例如:生物课中教学《生殖和发育》这一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胚胎生长发育过程的课件,感受胚胎的发育过程:通过一个受精卵的不断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分化成各种器官、系统,最后生长成胎儿。课件观看完毕后,教师适时的穿插展开,联系科学界所运用的克隆技术,让学生据此描述克隆羊或牛的过程,以及说说对克隆人的看法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的讲授性课堂教学中一味说教、讲解、学生难有直接感受的不足,通过具体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揭示了现象的本质,克服了学生观察的困难,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鼓励,将问题开放化,来触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能力、方法去探索,找出事物间的联系,从而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探究的质量,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论文:企业信息技术人力资本效应论述 一、假设 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累积效应可以带来隐性知识的消弭和显性化,从而提升物质资本的利用效率和内生化传统人力资本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说明这几点,本文设计假设如下: (1)组织资本的提高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流动。当前组织理论认为,不确定的组织边界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组织间的联系,这是因为界限模糊的组织结构带来了交流沟通对象的确定困难,使得交流主体难以限定,带来了多头交流,进而降低了沟通的效率,使得隐性知识不能在组织内的各单位通畅的流动和转化。但是健全和有效的组织资本却可以实现组织内各部门的高度依赖和紧密联系,有利于隐性知识在组织内的传递、流动和显性化。这是因为要想实现隐性知识在组织内无障碍的流动,必须做到组织内的各岗位职责明确,即有效的组织资本。在此,本文假设组织资本的提高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流动,消除隐性知识的流动和运行障碍。 (2)社会资本缩短的员工间文化距离。不论任何形式的组织,组织文化影响着知识共享。在组织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文化距离。文化距离指不同形式的组织在组织结构、技能和制度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差异。模块化组织内单元间的文化距离对隐性知识流动、转化与创新有巨大的影响。每一个组织都有组织文化,不同组织所具有的组织文化往往有差异,因此,组织之间一般都存在着文化距离。作为文化距离的真实写照,它会放大知识运用的模糊性。但是,社会资本由于其小团队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可以缩短员工间文化距离,从而有利于组织内的隐性知识流动。 (3)交流工具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隐性知识的流动。隐性知识的较大程度的共享离不开便捷的交流平台,便捷的交流平台可以促进组织成员交流和共享知识。如果缺少便捷的交流平台和信息技术的支持,组织内的知识交流将受到较大的阻碍。实际上,目前很多企业的通信和数据库系统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组织内各部门员工的隐性知识更多的存在于员工头脑中而不能较快较多地被其他员工所获知和了解。交流平台的不健全使得员工间隐性知识的交流很难用言语去表达。这就使得大量的隐性知识被杂乱无章地储存于企业有限的数据库内,使得知识需求者不能及时获得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交流平台的缺乏或者不健全使得员工进行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知识共享时将面对较大的困难和障碍。因此,必要的交流工具和技术水平可以带来企业内员工隐性知识的传递、共享和显性化。具体来说,在一个企业内,员工可以通过使用电视电话会议、视频等与同事分享知识和信息,或者通过把知识存入知识库或公司数据库(包含已有的专业知识、经验教训和最佳工作方法)的形式来分享知识,还可以通过使用联网电脑中的即时通讯工具(类似QQ、MSN等)进行讨论和信息交换来分享知识,通过E-mail与同事共享知识。实际上,知识共享的工具和技术可以为员工定制和立即开通使用,并且可靠的工具和技术可以较快较好地用来分享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流动和共享。所以,交流工具和技术水平较大程度地影响组织内的隐性知识的流动。 二、计量模型的构建 综合上面的分析框架,建立以下计量模型:Y=β0+β1SOC+β2ORG+β3HUM+β4CAT+β5SIZ+β6SEX+β7AGE+β8YEAR+Zεi.其中,Y指隐性知识共享程度,SOC指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所包含的社会资本,ORG指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所包含的组织资本,HUM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所包含的传统人力资本,CAT指组织内交流工具和技术水平,SIZ指组织规模,SEX指性别,AGE指年龄,YEAR指工作年限。关于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测量,采用里克特七点量表,隐性知识共享程度,本文选用了以下一些测项:经常和其他员工分享我的专业知识,经常和其他员工分享关键知识和信息获得的途径和存在地方,经常和其他员工分享对事物的洞察和感受,经常和其他员工分享成功与失败的故事,经常和其他员工互相交流工作方式和方法。社会资本的度量通过文化距离来测算,为此本文设计了以下测度的项目:部门间的表达形式不能产生共鸣,部门间对决策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部门间的团队协作或个人能力都比较强,部门间的接受意见和建议的能力和态度比较好。组织资本的测量主要是测度组织化程度,本文指组织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有标准的工作流程,所在的组织可以区分为职能清晰的单元或部门,部门间的协调、联系或交流需要上层管理者主导,部门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部门间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某项职能或功能,部门间的依赖比较强,部门主导本部门的决策等方面。对于交流工具和技术发达程度,本文采用共享知识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定制,分享知识的工具和技术是可靠而且实用,分享知识的工具和技术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和同事之间用QQ、MSN、BBS、聊天室、E-mail等工具和技术的交流比较频繁。传统人力资本指所观测到的员工教育水平。此外本文以企业正式员工人数来计算组织规模。 三、实证结果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所调研数据进行模型估计。在对这些横截面数据处理时,通过观察解释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得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小于0.4,避免了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将各种企业规模测项依次纳入到模型中进行逐步回归而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与此同时,本文采用White(1980)推导出的异方差一致协方差矩阵,修正了模型回归结果的标准误差和T统计值,保证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在相当程度上消除模型的异方差问题,使得OLS方法的结果更为稳健可靠。由表1可知,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所包含的组织资本、社会资本和以教育为代表的传统人力资本都可以对组织中隐性知识的传递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组织内交流工具和技术水平对组织知识共享水平影响表现一般,可能是知识挖掘系统和专家系统在中国还是起步阶段,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对隐性知识的传播需要强大的技术工具和友好的交流平台等带来的。知识溢出和知识传播都是知识扩散的方式。知识传播是知识的复制,而知识溢出则是知识的再造。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利用信息网络,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无限放大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促进了知识的溢出效应传统人力资本对组织知识共享水平影响程度不如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企业规模对组织知识共享水平影响程度也不高。女性员工更愿意分享知识,年龄越大对组织知识共享水平影响程度越低,工作年限对组织知识共享 水平影响程度不明显。 四、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在提升个体传统人力资本、个体组织资本以及个体社会资本的作用过程中可以产生效率,而这个过程也是以利用手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完成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积累和提升的过程。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因其对组织资本、社会资本和传统人力资本的整合,使得企业组织内隐性知识传递加快,知识共享的力度加大,能够带来企业组织内的知识集聚,有利于企业内物质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积累不仅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化发展的积极后果。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通过信息技术投资,有助于提高先进技术模仿能力和吸收能力[6],无限放大知识技术扩散和应用。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有助于知识的外溢性,使得人们在相应的沟通、交流中,可以互相学习,实现知识共享,进而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的学习型组织中,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使得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获得知识和技术,并不断地促进信息技术的扩散。
煤矿开采论文:机械自动化技术对煤矿开采的应用 摘要: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有这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煤矿开采技术快速发展,如今的煤矿开采正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自动化机械开采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煤矿开采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煤矿自动化机械开采技术,进而对自动化机械开采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煤矿开采;自动化机械;煤炭资源 当前,机械设备不仅仅可以应用于煤矿开采阶段,还在煤矿勘探、煤炭运输等各个阶段中被广泛使用。现如今,自动化机械的应用已让煤矿生产发展成相对完善的机械自动化生产系统。 1煤矿机械自动化技术概述 所谓机械自动化技术,指的是机械操作机构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条件下,依据事先设定好的控制程序或指令,让其自动完成工业生产操作的过程。作为先进自动控制技术之一,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代表了全新的生产力。机械自动化生产的发展也标志着工业生产由传统人工操作到机械自动生产的历史阶段,因此,煤矿开采中机械自动化技术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采取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达到连续不间断作业,并且可以对复杂的开采环境以及执行程序按照人的意图作出调整,自动化机械在煤矿开采中的使用不仅降低了人力方面的需求,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 2综合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传统上来看,煤矿掘进作业过程中,通常会一句煤层分布情况及厚度来选择何种掘进技术,其中掘进技术通常包含钻爆、综掘技术等,综掘技术是指利用综合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作业,过去煤矿掘进机自动化程度较低,工作环境及状态也通常会被煤矿自身条件所约束,掘进机可以和操作箱、压扣控制、照明灯等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在系统整体运作下提升掘进效率,特别在和液压系统配合中达到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同时也为生产指明了方向,节约大量时间。煤矿运输是煤矿生产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把煤迅速运输到井上是煤矿生产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自动化煤矿机械的采用,使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运煤方式大幅改善,进而体现了自动化机械在煤矿运输系统中的巨大优势。例如当前的煤矿运输系统,其通常与采煤系统间有协同关系,和过去的人工运输方式不一样,采取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借助电滚筒皮带来实现井下煤炭的运输。伴随煤矿自动化机械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煤矿的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彼此的联系将不再依赖人工控制,而是凭借其自身所拥有的信号传感系统及通信系统。在采矿生产中,采煤是其核心过程,大批自动化机械的采用使煤产量大幅提高。部分采煤机械可以按照自身监测系统,有效对煤炭与煤矸石进行区分归类,进一步提高生产质量。当前,采煤机已经由中厚煤层起步,逐步发展到薄煤层、大功率、大采高强力滚筒采煤机,同时也由有链牵引、无链液压牵引方式,渐渐发展到电磁滑差无链电牵引和变频调速无链电牵引,这使发展也使得采煤机的功能更加多元,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除此之外,在自动化采煤机械上,通常会安装安全监测系统,采煤技术人员会以监控系统为依据在生产控制中心就煤矿生产具体情况实时监控,其主要监控内容为:煤层厚度变化、空气含量变化、煤矿内温湿度变化、粉尘含量变化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自动化采煤机械中还包含了通信技术、故障信息诊断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等。 3机械自动化在煤矿开采中的发展前景 当前,机械自动化的先进理论已经可以和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现代自动化机械设备也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伴随煤矿工程的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将会拥有更为宽广的空间,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点谈一下机械自动化在煤矿开采中的发展前景。第一,实现重点岗位机械自动化工作。这一点源自于煤矿开采的工作性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与人力,同时还会经常面临紧急危险事故,煤矿开采也是高危行业之一。所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科学的指导,特别是在重点岗位,微小的差错就有造成难以挽回损失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源头上做好预防和控制的工作,确保开采工作安全性,使企业长治久安。第二,自动化机械采煤的主要功用就是可以按照事先设计指令来工作,可连续环节的机械作业要求在程序设置与指令的过程中完成好审核及监控工作,进而实现在开采、掘进、运输、提升的各个环节保持连续性,这为生产的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大大节约人力资源,使采煤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减少,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第三,进一步加强机械自动化开采技术与其他先进自动化技术彼此的结合。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具备良好地发展空间。在新的时期,各项科学技术都飞速发展,我们要把握住历史机遇,融合其它先进技术,使机械自动化开采日趋成熟。 4总结 煤矿自动化机械有这功能强、安全性高的优势,所以自动化机械在煤矿生产中应被大量使用。但是,我国煤矿自动化机械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通过不断改进,使煤矿自动化机械的环保性能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煤矿生产集约化管理,是生产人员更容易掌握煤矿自动化机械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作者:杨阳 单位:山东能源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公司彭庄煤矿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我国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2015年,世界煤炭产量约80亿吨,我国煤炭产量达37.5亿吨,煤炭消费量为39.65亿吨,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49.55%。如此大规模的煤炭的开采及消费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20世纪90年代以来,能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破坏及保护成为我国新的关注焦点,为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彻底解决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煤炭行业现阶段及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对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分析。 关键词:煤矿开采;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进程加快,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也将会不断地加大,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对我国将会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会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环境、民生、社会等问题,环境保护已成为现阶段煤矿建设和生产必不可少的内容。 1.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煤矿在开采中主要引发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地下水资源、影响大气结构、破坏生态平衡、噪音污染、诱发相关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1.1破坏土地资源在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90%以上属于井工开采,井工开采往往会造成地表塌陷,在采空区上方形成一个比地下采空区大得多的沉陷区域(如2013年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约220km2,大约是100个杭州西湖的大小)。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将直接造成土地破坏,矸石和剥离物排放压占土地。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固体废物、煤矸石在地表受降水、地表水淋滤溶液污染地下水,同时造成周围土壤结构恶化,植被被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截至目前,我国煤矿开采占用和损坏土地约为1.7万km2,还不包括煤矿交通、工业广场等服务于煤矿设施等占用的土地。这些土地因煤炭开采造成塌陷和占用,造成自然地形地貌遭到破坏,并且土地复垦难度很大或者无法复垦。1.2破坏水资源在采煤过程中会严重破坏岩层原始应力,影响岩层结构,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区域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地表水渗漏、造成河水断流及大面积树干漏斗,进而破坏了水资源地表。同时煤炭开采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又要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渗入地收稿日期:2017-01-05作者简介:许建军(1987-),男,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现在国投哈密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从事煤矿地质与项目前期工作。下或地表河流使得大量的洁净水被不同程度地污染。此外,煤矿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毒物质通过渗滤作用污染了土壤和水循环系统。1.3影响大气结构煤炭的开采、加工、运输及大量燃煤,造成煤烟和粉尘污染,不仅能改变当地大气成分和结构,也造成了能见度降低,以及有毒有害成分偏高等不良空气状况,对当地的气温、气流、降雨等气候条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酸雨、烟雾等气象灾害。1.4破坏生态平衡煤炭资源开采过程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煤矿开采中会造成水体、土壤、大气等污染,使当地的环境与生物群之间原有的循环被打破,加之有毒物质的集聚,使得当地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致使自然生态环境失衡。1.5噪声污染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的加快,大量先进设备被用于煤炭生产中,煤矿地面及井下机械设备也将越来越多,噪声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了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而且严重地影响了矿工和当地附件居民的健康,噪声污染虽然没有大气污染、水污染范围光,但是其危害性却是不容我们忽视的。1.6诱发地质环境灾害煤炭开采中,因采矿方法、爆破震动和地震、降水等因素作用下,往往会诱发许多地质环境灾害,将严重威胁煤矿井下设施、井下采矿工人安全和矿区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如矸石山堆积和煤矿开采活动诱发山体滑坡、山崩、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灾害。 2煤炭开采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优化矿井开采技术在煤矿设计和开采中,采用工程技术手段预防采矿塌陷,可以采用井下减塌技术,填充地下采空区,增加采空区的支撑,还可以采用条带采矿法和预留煤柱采矿法以减轻地面的塌陷程度。2.2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治理对在煤炭开采沉陷区,且未达到稳沉状态的沉陷区域,采取监测、临时工程及示警等措施,以此来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对于达到稳沉状态的沉陷区域,用削高填低、回填整平、采取防渗处理、植被重建、挖沟排水等综合治理措施。对于地表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小的,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防渗处理等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可采取灌浆、填充等措施。2.3减少矿井废气与粉尘污染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只要向大气排放的废气是瓦斯,煤矿开采过程中可以通通风和抽放的方式,抽出煤层中的瓦斯并加以综合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煤矿开采中瓦斯的涌出。同时在煤矿开采中通过粉尘净化、通风除尘、泡沫除尘、声波雾化降低粉尘,来减少矿井废气和粉尘污染。2.4污水处理措施煤矿通过设立专门的排水系统,集中排放酸性水,并在地表拦蓄,使之蒸发、浓缩,而后处理,免除污染。其次可以采用新型水泵对采区分级脱水后的煤泥水进一步进化处理,循环用于采掘,做到煤泥水不上井或者处理后综合、循环利用。2.5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煤矸石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煤矸石同样是一种矿产资源,具有高发热量、建筑材料、提取硫黄等功能,把煤矸石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综合开发利用。2.6噪声污染的处理措施在煤炭开采中合理的布置各种噪声设备,积极推广低音设备,并且保护个人防护,以此来减少噪声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3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迎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煤矿的开采也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恶化我国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煤炭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许建军 单位:国投哈密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液压支架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煤矿资源的需求逐渐提升,煤矿开采备受关注。现今的煤矿开采早已摆脱传统的开采模式,引入很多专业化、智能化的开采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提升了煤矿开采效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采煤设备,对于其系统的研究,能够推动煤矿开采的发展。 关键词:煤矿开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研究 一般的煤矿开采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施工环节中的问题,增加了煤矿开采的难度,同时也严重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在煤矿开采环节中的应用,能够将传统的采煤中所涉及的机械技术、液压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创建出一种特殊化的开采模式,保障煤矿开采的高质量、现代化。 1电液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1.1自动控制传统的采煤系统中,人工操作部分占据着主导地位,人工控制方式工作效率比较低,同时受到不同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电液控制系统的应用,其与传统的采煤系统相比,最为突出的功能就是采煤控制自动化。在自动化控制基础上,能够实现支架顺利安装,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该电液控制系统中,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包含了PM31控制器、压力传感器、行程传感器等装置,这些装置在该电控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但是缺一不可。实现科学化、自动化的采煤,需要这些装置之间相互配合[1]。1.2顺槽控制在采煤井下的作业中,也需要进行施工控制。顺槽控制功能主要体现在井下。在计算机操作下,能够加快各个部件之间的监控与调试。井下自动控制系统与顺槽设备之间相互衔接,对每一个环节的控制作业进行全面的调整,保障各个工艺流程顺利完成。1.3设备控制设备控制功能实际上来源于远程设备控制,由于煤矿开采与其他类型的作业不同,其作用环境十分的恶劣,并且在井下的难以掌握作业情况。设备控制主要借助地面监控主机光纤MODEM与井下中心控制主机通信。在这样的方式下,能够保障设备控制人员不需要下井就能够实现对工作环境设备的控制。远程设备控制在提升采煤效率的基础上,促进了生产线能够流畅运行[2]。 2煤矿开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硬件分析 2.1输入信号的硬件电路设计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中,输入信号的硬件电路设计是重点内容。只有输入信号的电路系统功能完好,控制系统才能够在对最短时间内接收到作业信息,并且做出相应反映。在本文中煤矿开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中,输入信号的电路中,主要包含了急停信号、闭锁信号、接近开关和是保护4种开关量输入信号。这些不同的开关量的功能不同,急停和闭锁主要是由控制器前面板上的按钮进行控制,当按钮按下时,输出0V的低电平。当采煤工作面出现故障时,或者是处于紧急情况时,系统中的急停后者是闭锁将会自动被激活。2.2输出信号的设计在输出信号端的设计中,控制设备CPU输出信号,该信号被传输到电平转换电路上。接下来系统中的上拉电路将会驱动控制电路输出信号,进而电磁先导阀开启。一般情况下,电磁先导阀开始工作时,瞬间电流能够达到160mA,当电流稳定之后,实际电流就会下降到65mA左右,而CPU的实际输出信号高电平则被设置为3.3V。为了保障系统的电磁先导阀组能够实现稳定且可靠的工作,其主控CPU采用电平控制方式[3]。2.3通信接口的硬件设计电液控制系统硬件系统中,通信接口的硬件设计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接口形式,分别为SPI和RS485两种。一般情况下,支架控制器内部中,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需要采用SPI通信接口方式。然而在液压支架控制器之间,或者是在支架控制器与端头控制器之间,需要采用RS485通信接口方式,经过实验证明,这两种不同的接口通信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保障电液支架动作控制及时准确。 3煤矿开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软件分析 3.1输入输出开关量的软件设计在本文所研究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软件分析中,涉及了四个开关输入信号,分别为:急停、闭锁、接近开关、保护。在C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设计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规律,那就是单片机的外部中断系统中断信号的优先级最高,对于信号所做出来的响应速度最快。基于这样的道理,在煤矿开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环节中,为了保障系统能够在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在本设计中,也将该四个开关量输入信号分配到外部中断口当中,并且将系统按钮设置在控制器的前面板上。假设系统中出现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就可以及时按下按钮,控制器发出紧急信号时,那么整个工作面的控制器将会迅速的停止作业[4]。3.2A/D信号转换软件设计以STC12C56系列的单片机为例进行分析,该类型的单片机自带A/D转换、EEPRON功能。一般情况下AD精度位数为10,带有8个通道,在实际的速度转换上比较迅速,都能够实现100kHz以上。在这样性能下的AD,其自带功能比较多,具有系统温度检测、电池电压检测、光线检测以及频谱检测等诸多功能。良好的AD功能能够对实际照明环节中的温度进行检测,通过光敏效应分析出系统温度情况。当温度过高时,能够直接向系统发出警报。在井下作业的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被采集到之后,需要根据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进行井下环境分析。在井下环境分析中,能够利用井下红外视频影像分析出井下温度,并且从音频信息的数据分析中,得出井下深度、巷道的粗糙程度等。在环境数据采集系统中,放置温度传感器以及多种气体的传感器,经过放大电路,将这些信号AD转换电路中进行信号转换[5]。 4结论 传统的采煤系统中,人工操作部分占据着主导地位,人工控制方式工作效率比较低,同时能够受到不同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电液控制系统的应用,其与传统的采煤系统相比具有自动控制、顺槽控制、设备控制等功能。在本文中对煤矿开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具体功能。 作者:李勇勇 单位:西安重装铜川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之采煤技术分析 摘要:鉴于我国人均煤炭资源占有量少的现状与现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不协调,采煤业更加重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情况,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使煤炭资源得到高效开采利用。文章着重分析新形势下煤炭开采技术的改革及其现状,从而有效的促进煤效益的提高,促进煤矿业的全面发展,并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开采;采煤技术;新形势 引言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纵使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却依赖着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煤炭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当今科技技术的日益革新,采煤技术的发展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形势下分析煤矿开采中的采煤技术,使其朝着高效、高产、高安全的方向发展,是改善和提高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1当下采煤技术的背景梗概 总体来说,采煤技术和方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构造,煤质条件,煤层的结构、赋存状况、硬度及厚度等是影响采煤技术的理论上的因素[1]。结合当下的国情来看,我国的采煤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更多高科技和新工艺,使其效率得到大大提高。现阶段长壁采煤方法也得到充分发展而且愈加趋于完善,放顶煤采煤的应用更是使得采煤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对于一些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奇特的地区,开采目前采煤技术的发展还是不够完善,针对这些地区的特定的煤矿开采技术、理念和经验还没有形成。如今的形式不断变化,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加强对煤炭技术的研究,不断促进新型采煤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2新形势下采煤技术探讨分析 2.1优化煤矿开采布置的技术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是脱离现实而独自存在的。当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采煤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优化采煤技术尤其是开采布置中的开采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使煤炭的开采效率达到最高,开采布置、开采方法和煤层地质的选择必须达到最优匹配,这种组织性的特征是突破现有发展模式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新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2]。发展才是硬道理,任何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都不可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现有的采煤技术,使煤矿开采布置中的技术得到不断优化,才能使煤炭开采效益不断提高。理论必定是要联系实践的。要将此技术付诸实践,需注意以下几点: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需要集中研究单一煤层,根据工作面参数做出采取优化和具体的开拓部署;与煤炭开采密切相关的便是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能只为单一开采煤矿发展经济而忽略了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而减少污染、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最好的一个方法便是使矸石在井下得到直接处理,尽量避免露于地面;煤炭开采过程中各项工作集中起来既有利于提高开采的效率,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因此集中准备、集中回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则占十分重要的位置,要避开煤巷,大幅度降低将岩巷的掘进率,做好开拓部署。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可使集中化开采得到高效高产的发展,使煤炭生产得到系统优化,进而推动整个煤炭产业的优速发展。 2.2采用科学的采煤技术 为使煤矿开采的整个开采过程和开采方式都具有科学性,离不开实地考察分析煤矿的地质条件。不同的地质条件自然是要采用不同的采煤技术,在提高煤矿勘探技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根据勘探结果制定科学的开采计划,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评估是实现煤矿既经济又安全开采的重要条件。在此分析探究的基础上使用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和放顶煤综采技术等,则可使煤炭开采效率事半功倍。采场围岩控制技术以科学合理和优化高效的优点被应用于近几十年的矿山开采。此项技术也是既有优点,又存在着相应的缺点。一方面,该技术是根据急倾斜、大采高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出来的规律而探究出来的,是先进计算机技术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可到达煤矿开采活动的目标优化。但是另一反面,由于某些技术、材料、工艺的局限,采场围岩控制技术也有着投入成本过高、工艺程序复杂等问题。放顶煤综采技术则适用于浅埋深、管理条件先进、设备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高放煤速度而增加工作面的产量。然而高效的放顶煤综采技术也存在着某些不足。改善控制系统,提高综采技术,优化作业时的各种状态,则可以使放顶煤综采技术得到更好发展。 2.3优化采煤的巷道布置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今社会中的新能源和绿色能源都得到大力提倡,因而煤矿开采行业的节能绿色发展,是顺应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趋势。为适应新形势,绿色能源的开采技术则是优化提高采煤技术重要手段。矸石污染的产生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状况,因此想要做到绿色无污染的开采,就必须利用科学的煤矸石地下处理技术来减少煤矸石污染。首先,要深入研究当地进行煤炭开采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从而科学地设计开采巷道[3]。其次,想要提高煤矿开采的集中化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节省开采时间,就必须将科学有效的开采与巷道的合理布置相结合。最后,根据实地考察而设计科学的巷道布置进行现实的优化测试,使巷道的布置愈加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结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优化采煤巷道的布置既可以提高开采效率,促进煤炭产业经济发展,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 2.4更新采煤装备设施 煤炭资源的高效开采与相关的开采设施是密切相关的。要想高效率的生产,生产工具必然是要科学先进的。因而当今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发展大功率、高安全性的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这些新型设备的使用既可以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又能缩短采煤时间,增加单位时间内的采煤量,所以我国正致力于研究优于外国的薄煤层采煤机和刨煤机。为提高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对采煤过程中的放煤规律、顶煤破碎规律及可放性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采煤生产过程的系统性,更新采煤设施更可以提高采煤的综合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形势下,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使采煤技术在煤矿开采中朝着更科学、更环保、高效率、高安全的方向发展,使煤矿开采集约化。只有建立安全高效的采煤技术体系,分析研究更科学、更有效的采煤技术,不断提高采煤技术,加强技术研发力度,才能在实现煤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者:敖成海 单位:富源县煤炭工业局中安分局 煤矿开采论文:微震监测技术对煤矿开采的应用 很多矿区因地质条件复杂,前期地质勘探资料不全等原因,造成了在采空区上方遗留了一部分可采煤层。近年来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减少,如何安全、高效的将可回收煤炭资源采出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上行开采技术在顶板岩层运动规律和上行开采可行性问题研究上取得了大量成就[1-5],代表性的有刘天泉提出了比值判别法、“三带”判断法,并提出了上行开采可行性必要的层间距公式[6];李鸿昌,钱鸣高利用围岩平衡理论研究了上行开采机理[7];汪理全在分析了导水裂隙带变化和巷道变形规律的基础上,对围岩平衡法进行了修正和简化[8-9]。但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回采工作位于在采空区的上方情况,当出现上层工作面位于下层采空区外侧时,特别是当上部工作面回从下部实体煤进入到采空区侧的情况时,底板能否保工作面的稳定性,是否会出现整体下沉现象以及覆岩破裂规律和高度就变得极为复杂,因此有必要采用高精度的微震监测技术并结合理论分析对其深入研究,为底板的稳定性、“三带”高度的划分和危险的预测预报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1工作面概况 新疆龟兹煤矿在A603工作面开采后,发现A6-1可采煤层,为了提高煤炭回收率,在A603采空区上方布置A6-103工作面,并且工作面长度远大于下部采空区走向长度。A6-103采面煤层厚度平均5m,与下部A603煤层采空区层间距平均为17m。A6-103可工作面埋深215~210m,工作面长150m,煤层平均倾角2°~13°,采用综放开采技术,割煤2.8m,放顶煤2.2m。A6-103采面顶板以泥质砂岩和炭质泥岩为主,底板以中粗砂岩为主。 2微震监测 2.1微震监测原理 微震监测技术是监测煤岩体在变形破坏过程中产生的微震事件,通过对微震事件的空间定位和能量分析,能够反应出大量关于岩体受力变形破坏以及岩体发生破坏程度的大量信息。微震监测方法是在监控区域布置若干检波器,通过检波器拾取煤岩体破裂而产生的震动波形,通过对接收到波形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实现对煤岩结构体的破裂情况进行判断。根据系统监测得到的微震波信息,代入式(1)即可求解方程组,最终得到震源的坐标和发生时刻。 2.2微震监测系统布置 采用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安全分院自主研发的KJ768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对浅埋深综放A6-103工作面顶板运移规律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在工作面进入下部临近采空区附近的上下顺槽共布置2个分站,16个检波器分别标号为1~16号,相邻检波器间距为30m。 2.3微震监测系统精度检测 为校验龟兹煤矿井下16个检波器的震动接收效果和定位精度,采用深孔爆破的方法人为产生震源,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对其能量大小和震位置进行定位。深孔爆破钻孔布置在下顺槽实体煤顶板岩层中,钻孔深度16.3m,角度45°,装药量为5kg。微震监测空间定位结果放炮震源能量为41263.64J,震级为1.48。空间定位结果见表1。空间震源定位能够实现10m以内的定位精度,能够满足采矿工程尺度的精度要求。 2.4微震事件的波形研究 龟兹煤矿的微震监测系统安装以后,由于检波器非常敏感能够监测到10J以上的能量震动,而井下产生的微小振动的原因有很产多,如材料列车的产生的振动,乳化液泵的振动等,通过地面监控主机对井下检波器的波形分析,将波形分为以下5类,井下振动波形分类如图1。 3开切眼上方岩层破裂微震事件分析 3.1微震事件空间位置分析 随着工作面不断向采空区推进,微震事件的发生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距离开启眼距离45m以前,微震事件较少的正常阶段;第2阶段为距离开切眼40~25m时,微震事件迅速增多并主要集中在距离切眼左侧13m左右,不跟随工作面而向前发展的迅速破裂阶段;第3阶段为距离开切眼25m以后,进入采空区侧微震事件迅速减少并主要发生采空区侧的破裂减少阶段。分析第2阶段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开切眼附近有以下2方面原因:①应力积聚原因,由于实体煤侧煤岩体结构完整,容易积聚弹性能,采空区侧由于顶板结构整体性遭到破坏,顶板高位岩层产生的大量裂隙,很难形成大尺度的“砌体粱”的结构,不能传递超前采动应力,因此应力在切眼上方岩层积聚,导致煤岩体破裂;②应力叠加原因,由于受到切眼后方实体煤的后方支撑应力和本煤层的超前采动应力叠加的影响,也加剧了煤岩体结构的破坏程度,导致大量的微震事件在此发生。 3.2上覆顶板破坏范围分析计算 由于井下岩层是一种非均质的,结构复杂的组合体,物理力学性质有很大差别。在以往计算覆岩破坏高度时,通常是依据大量的现场实测,将岩层分为坚硬岩层、中硬岩层、和软弱岩层以及风化软弱岩层4类[11],并总结出相应的类型的跨落带和裂隙带的经验公式。A6-103煤层顶板标高平均为1760m,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标高1780m以下,说明垮落带高度为20m,垮落带高度是采高的4倍;标高在1800m上方微震事件的数量比较少,最高达到了1870m,说明裂隙带发育高度为70m,裂隙带高度是采高的14倍。将微震数据分析的顶板垮落带和裂隙带高度和理论公式计算结果相比较可知,采用微震监测的“两带”高度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差别较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果见表2。 3.3微震事件能量分析 为了能够保证A6-103工作面顺利通过下部临近煤层开切眼附近的高应力区,对切眼上方煤岩结构体破裂的微震事件能量进行分析。根据8月3日-8月17日经过切眼期间每日微震能量和结果可以看出,发生的最大震动能量为83509J。从8月3日-8月7日均在20000J以下,从8月8日-8月13日微震能量和迅速增加,8月10日和11日能量和均在达到最大值为140000J以上,这与现场支架阻力持续增长相吻合,说明煤岩体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破裂和位移。同时,A6和A6-12层煤之间的岩层在A603切眼附近10m处微震事件较少,说明A6-1煤层底板没有出现较大岩体破裂,岩层整体性完好,不会出现整体下沉现象,能够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4结论 1)通过对井下标定炮震源的空间定位,能够得到微震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在10m以内,能够满足煤层上覆岩层破裂运动监测要求。2)通过对井下检波器波形分析,将振动波形分为机械振动、强电流干扰、泵站干扰和人为敲击和其他干扰几类5类。3)工作面接近下部临近采空区时,微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和每日能量和现随着工作面推进出现“正常-快速破裂-破裂减少”3个明显阶段。4)采用微震监测方法测得的垮落带高度是采高的4倍,裂隙带高度是采高的14倍。5)A6-103工作面底板在下部A6-1切眼上方附近的微震事件较少,能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作者:季成 孔令海 高凯 单位: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坚硬顶板技术分析 1注入静态破碎剂弱化坚硬顶板 破碎过程不会产生剧烈震动、噪音、飞石和粉尘、炮烟等有毒有害气体,具有传统爆破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目前该方法还处于不成熟的试验阶段,仍具有许多缺点,如破碎剂开始反应的时间,即起点时间不易把握;静态破碎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钻孔尺寸不易把握和易发生喷孔问题等。 2爆破弱化坚硬顶板 爆破弱化是通过钻孔装入炸药瞬间爆炸的方法将一定高度范围内的顶板切断,在重力作用下及时地自然垮落形成矸石垫层充满采空区,减小顶板冒落面积,减弱顶板冒落时的冲击力和冲击波。目前常用的爆破弱化方法有:①循环式浅孔爆破;②步距式深孔爆破;③超前深孔预裂爆破;④地面深孔爆破[5]。目前,国内外在控制坚硬顶板时最常用的方法为超前深孔松动爆破,这种方法不但不影响工作面生产,而且效果较明显。 3工程应用 某矿一工作面开采15号煤层,煤层厚度5.0~8.5m,平均厚度6.3m。直接顶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及细粒砂岩,灰黑色,厚层状,厚度5.6~10.5m;老顶为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致密坚硬,厚度为5.0~7.8m。由于工作面老顶岩层厚度大且致密坚硬,回采过程中不易垮落,易形成大面积悬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实验室试验结果得出,15号煤层老顶石灰岩吸水率较低,且注水软化周期长,不宜采用;高压注水压裂与顶板注入膨胀剂也仅在试验阶段;爆破弱化在我国煤矿开采初始就已使用,各项措施完善,因此选用爆破弱化方法处理15号煤层顶板。循环式浅孔爆破是在切顶支架处向顶板岩层钻孔并装药爆破,由于切顶支架位于采空区边缘,钻孔与装药工作较困难且严重影响生产;步距式深孔爆破是沿工作面向顶板采空区方向钻孔、装药进行爆破,工序难于实施且与工作面回采工作冲突;地面深孔爆破是在采区顶板对应的地面位置垂直向下钻深孔,钻孔深度和工程量大且钻孔经过地面表土层,孔易变形导致成孔率较低,甚至无法成孔,影响装药质量,可能爆破不到煤层顶板[6]。开切眼内深孔预裂爆破是在开切眼完成后进行施工,在工作面回采之前实施,不会影响工作面正常生产。因此,工作面回采前选择在开切眼内深孔预裂爆破弱化处理该矿15号煤层坚硬顶板。 4顶板预裂爆破效果分析 回采工作面在贯通开切眼后,切眼周围的煤岩体受到的扰动影响小,老顶内部结构完整,属于连续介质。回采期过程中悬顶距离大难垮落的老顶岩层一般具有强度高、厚度大、完整性好等特点,这样的老顶岩梁断裂前的变形量很小,为使分析问题简单可以忽略不计;老顶受到上覆岩层的载荷分布广泛且应力集中程度低,近似看作均布载荷。回采前老顶岩梁的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切眼贯通且未实施预裂时,切眼周围实体煤支撑上方顶板,此状态下的老顶岩梁可近似看成固支梁,两端受到周围煤体的力矩约束。固支梁模型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计算和校核老顶极限跨距的依据是老顶极限抗拉强度,当岩梁受到的正应力达到该岩层的抗拉极限时,岩层将在被拉伸断裂。因此两端固支状态下老顶的断裂极限跨距为:式中:h为老顶厚度,m;RT为抗拉强度极限,MPa;q为老顶承受上方载荷,kPa;LT为老顶极限跨距,m。工作面回采前在开切眼顶板上按设计参数布置深入老顶的钻孔,装药爆破预裂老顶岩层可有效解决回采过程中大面积悬顶的问题。深孔预裂后,开切眼顶板内部会产生多条大小不等的裂纹,老顶岩梁一端的力矩约束被解除,形成新的平衡。新平衡状态下的老顶岩梁可简化成一端固支一端简支,力学模型如图3所示。从以上分析看出,相同条件下的两端固支梁比一端固支一端简支梁的极限跨距大,前者约为后者的1.23。初采工作面老顶经深孔预裂处理后,老顶的极限跨距可减小至未处理时的0.82倍,即深孔预裂可有效缩短老顶的极限跨距,同时减小老顶的来压步距和强度。爆破预裂处理后该工作面的平均垮落步距减小了约10m,悬顶面积明显减小。工作面推过以后,没有出现大面积顶板垮落带来的安全隐患,巷道矿压观测正常,瓦斯、CO等气体含量也在正常范围内;瓦斯高抽巷稳定性良好,顶板爆破预裂对该巷道的影响较小。 5结论 (1)通过建立坚硬顶板力学模型,并对其预裂前后断裂步距进行分析计算,得出通过初采前顶板弱化处理,可使坚硬顶板初次断裂步距减少约为同类未经处理顶板的0.82倍。(2)通过开切眼内深孔预裂爆破方法弱化处理该矿15号煤层坚硬顶板工业性试验,爆破预裂处理后该工作面的平均垮落步距减小了约10m,有效防止和减弱了初采时期顶板的大面积来压隐患。 作者:段贤斌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西山煤电股份公司西铭矿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企业安全生产论文 一、煤矿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 煤矿开采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要充分考虑到煤矿开采中的人员安全、环境保护、机械维护、管理工作等问题,从而对煤矿开采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优化,合理地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并结合煤矿中的具体环境,让煤矿开采方式达到最佳。同时,煤矿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也离不开政府的监督和指导,只有企业、政府两方面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 二、构建煤矿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必要措施 (一)保障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煤矿开采企业中每一位成员的人身安全,一定要强化安全生产观念。企业有责任对所有的员工进行合理、到位的煤矿开采方面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的教育,使企业的职工能够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确企业、政府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和规定,从根本意识上提高警惕,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要想真正的实现安全管理,仅仅靠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企业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培训部门,对于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对于老职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并且针对不同员工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不同、员工的自身素质的差异进行区别性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职工们的整体安全生产能力,做到在生产过程中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二)保障机器安全的有效措施。在煤矿开采中,所使用的一般都是大型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会影响到煤矿开采的进度,还有可能造成破坏性的后果,为煤矿开采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要加强对于机械安全的管理。一是在选用一些煤矿开采设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煤矿周围的具体环境,考察机械设备能否在这种环境中运行,采用哪种设备更能节约时间和人力。二是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更新和维修。要分配专门的机械管理人员,对机械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及时对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新,通过使用先进、安全的设备来保证煤矿开采的顺利进行。 (三)保障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保障环境安全,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保障矿井及周围环境中的气体环境安全。在煤矿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瓦斯,这种气体既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也是一种对大气有着极大危害的污染性气体,并且由于其具有毒性和易燃性,就必须在进行煤矿开采时,做好对瓦斯气体的处理,避免其污染环境或造成火灾、爆炸等危险事件。第二,要保障矿井周围土地资源环境安全。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周围的土地造成破坏,在开采完煤矿之后,地表或者地下矿井中将会形成采空区,容易发生坍塌等事故,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采空区进行及时的填充,保护好土地环境。第三,要保障水资源环境安全。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也有可能会因处理不当而遭受水灾。因此,要加强对煤矿开采中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好水资源,同时,也要避免水文事故的发生。 (四)保障管理安全的有效措施。一是要保障煤矿开采企业的安全管理,就要不断的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在对煤矿开采管理工作进行长期的总结之后,不难看出,管理工作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人员、环境和机器等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在对煤矿开采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多个因素对生产过程所带来的影响,从根本上排除危险,为煤矿开采提供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二是要加强对煤矿开采的监督力度。建立起一个安全监督部门,对煤矿开采中人员的操作、机械设备的安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将煤矿开采中的各个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强整体性监督,防止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三、结语 在我国的煤矿开采生产中,依旧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必须通过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来解决。煤矿开采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煤矿开采企业中的安全管理问题。通过对这种管理体系不断地优化,加强对煤矿开采企业中各个部门及开采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的管理,实现煤矿开采的整体安全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国的煤矿开采企业不断地朝着安全、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实现煤矿开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我国煤炭能源的开采发挥更有利的作用。 作者:王孝宾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网络技术论文 一、煤矿开采的经济价值 有关科学家的分析,它在市场上的价值非常的昂高,储量超过一亿吨的煤矿估计值能超过2000亿元。它有着损益。首先从损害上分析:煤矿开采在项目开始实施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一些空气质量和自然圈子标值的变化。所以,对于这些指标值的计算,就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其次,从煤矿开采的收益上分析,经科学家的推论和研究,总结出了一个公式:∑(CI—CO)t(I+r)/1=o,其中t=0.1.2.3….n。CI表示现金流入量,CO表示现金流出量,(CI—CO)t表示项目在第t年的尽现金流量,t=0表示项目开始运行的时间点,n表示项目计算期,其具体计算可通过内插法求,公式为:r=r1+[NPV1(r2-r1)]/[NPV1+NPV2],其中r1表示当净现值为接近于零的正值的折现率,r2表示当净现值为接近于零的负值时的折现率,NPV1表示低折现率时净现值的正值,NPV2表示采用高折现率时净现值的负值,其中r1与r2之间不应超过百分之二。从上面几个公式总结出,煤矿的开采对于现在社会的经济价值能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前景。 二、煤矿开采的安全设施 做任何事情必须考虑的前提因素就是人的安全,所以,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在安全方面就是尤为重要的。(1)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从事煤矿生产等活动,必须要遵守以上规程;(3)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并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4)在开采煤矿使用的机械样品中,必须设置安全机构;(5)煤矿企业必须支持群众安全监督组织等活动,发挥职工群众安全监督作用;(6)煤矿对于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开采煤矿要实时的注意安全问题,遵守好国家及其企业所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不经培训,不得上岗;(7)煤矿企业在即将开采的时候,要对作业人员再次强调下井时应该注意的细节,人们往往就是不注意一些细节而导致悲剧性的发生。 三、网络技术对于煤矿开采的应用 1.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改造当前的网络状态是省级与下属部分企业的广域网,而省辖市网络没有有效的连接进来,网络本身是个大体结构,所以,要应用网络的结构把各省级,各省级所属的下属企业和省辖市网络连接起来,对网络进行省级和优化。可以运用网络计算机解决煤矿开采的安全问题,它可以随时的提供地理位置信息,并且能够全面的进行对地图的缩小,放大,找查,漫游,全图,测距,鹰眼图层设置等常规的地图操作功能,同时,还负责实现各种模拟量,开关量的图形,数据等实时信息的显示。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存储全部的非地图数据,包括设备数据,环境数据,管理数据等实时信息,同时,数据库服务器还要提供相应的统计,查询等功能的具体数据来源。所有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保护下不会丢失,而且存储量非常大,找查也方便,也能快速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外一个地方。无需人力,稳定快捷,且不会在传送途中丢失。2.计算机的分区管理计算机可以实现内外网逻辑隔离的同时,满足外界通过身份验证访问内部网络的业务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可以将煤矿安全监控网络化分为两个部分。3.计算机对煤矿工资的便捷分配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开采煤矿需要大量的机械工具和作业人员,进而使其需要一个较大资金量的流程,如果认为会比较的繁琐,计算机不仅仅能够快速的计算出每一位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所需要的资金,还能够准确无误的保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上面,方面快捷的查询流出的资金和资金的分配量的大小,更能够为其他工作人员解决他们对于资金上的疑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4.计算机对煤矿结构的客观分析由于地理条件和一些外界条件的限制,煤矿开采必须在一个稳定而又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作业。通过网络技术的提升,能够准确无误的查询哪些地方有煤矿,哪些地方能够开采到优质的煤矿,煤矿地区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小,煤矿开采需要深入在地面下,所以,必须对于其中土壤和石层进行准确的判断,计算出其中承重能力的大小,抗震动幅度的大小等安全因素。5.计算机对煤矿开采地质工程的管理开采煤矿的准备十分的复杂,对于煤矿开采要知道地理性质:大陆按照高层特征,可以分为高山,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地形单元,其中,低于海波1000m的平原,丘陵,盆地面积最大,陆地部分最主要的地形特征是由一系列呈弧形或线形展布的山系。其中,海波在500-1000m的成为低山,1000-3500m的成为中山,大于3500m的成为高山。陆地上还有被山系所分隔,表面稍有起伏,内部相对较差,一般不超过数十米的平原和高原,他们面积较广。海拔高程在600m以上,表面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广阔地区成为高原。此外尚有四周为山系或高原限制的低地,因其外形似盆而成为盆地,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高低不平,连绵不断的低矮浑圆的小山丘地称为丘陵。大陆上有众多的河流组成的水系和湖泊,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特征。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准确的探测煤矿的地理位置及其开采工程措施:矿井地质结构按其规模的大小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构造是指决定井田边界的大型断层,这类结构在勘探阶段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查明;中性构造是指分布在井田范围内,影响水平,采取划分和巷道布置的次一级构造,它对煤矿生产影响极大,是矿井地质工作的重点;小型构造是指那些在巷道或工作面中比较容易查明全貌的更次一级断层。大,中,小三种类型地质构造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大型构造控制中,小型构造,小型构造反映大中型构造。因此,在工作中应该把大,中,小型构造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准确的分析底层表层,中层,底层的结构,不需用大量的劳力去一层层的翻出,只需计算机和专业的一些勘探地质设备的结合就能探测出哪些地质能开采煤矿。有些地质存在着断层,而断层对开采煤矿有影响;响砖眼的爆破效果:当岩石中节理发育时,炮眼方向如与主要节理组平行,会在爆破的时候沿裂缝面漏气,爆破效果大大降低:影响开采效率;在回采高变质和地变质煤层时,根据节理面的方向和发育程度,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影响顶板控制方法:煤层顶板岩石节理发育时,工作面顶板支护一般不能用顶柱,应该采用顶梁,并且顶梁不能平行主要裂缝组方向,应与主要裂缝组有一定的交角,以防止顶板沿裂缝面冒落。这些负面的影响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前控制好,并能准确的度好尺寸,能精确到0.00毫米。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本人对煤矿采集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应用上的一些简单讨论和煤矿采集的安全措施,使人们知道了煤矿的开采需要地质条件的允许,煤矿开采有着很大的风险,所以,在开采煤矿的时候,要充分的做好准备。通过网络技术来探测煤矿采集的地质条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前拟定一个施工工程技术,通过网络计算机技术来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让煤矿的开采更具有经济价值和更多的资金流入。随着网络不断的发展,煤矿在网络计算机方面会有更高更亮的发展前途。网络的普遍性和科学性,改善了许多人们的生活观,现在网络技术可以达到在无人的条件下也能让机械工具正常运转,在开采煤矿个机械工具中,网络技术可以让作业员们更轻松,做事情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技术造福人类,推进整个国家的发展。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作者:李晓丽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开采论文:无线电通信对煤矿开采影响 无线通信技术早期应用于社会通信行业,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之间的通信需要,保证信息传递的稳定进行。与传统的有线通信相比,无线通信技术不仅摆脱了传输电缆的约束,在通信范围上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功能。煤矿开采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产业,在开采阶段必须要构建综合性的通信功能,这样才能实现矿井内外的持续通信。 1煤矿开采的现状和不足 (1)煤矿开采存在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各地关于煤矿开采的事故报道层出不穷,让群众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措施产生很大的质疑。众所周知,煤矿开采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瓦斯泄露、缺氧、明火爆炸、漏电漏水等,既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亡,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人为管理的疏忽,科学技术的滞后也是造成连续不断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很多事故正是由于矿井通讯设备的不完善,不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及时进行援助,导致矿工被困,缺氧而亡。对于煤矿开采这种高危作业,保持密切有效的联系是保证工程顺利和人身安全的必要措施。 (2)煤矿开采存在环境问题。煤矿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其开采和利用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包括它的开采环境和开采深度等。不合理的开采很容易导致地表下沉,产生房屋塌陷、渗水,植被破坏荒芜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给经济和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依靠科学技术来判断矿产的开采可行性、确定采留比例、衡量环境破坏率是实现煤矿开采合理有效的重要保障。 (3)煤矿开采存在监督问题。煤矿开采不仅要考虑到开采的技术和方法,还要实时监控矿井的风向、瓦斯体积分数、电力设备和顶板承受能力,而现在大多数煤矿对于安全措施的监督仅仅局限于人为提醒和巡视,容易造成疏漏和不精准的判断。煤矿企业在开采资源过程中,将重点局限于煤矿资源的产量质量,并没有做好相关技术的调控运用,导致整个开采过程因缺乏监督体制而出现质量问题,破坏了原先设计的煤矿生产模式。 2无线通信技术用于煤矿开采的优势 (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无线电通信的发展和普及,其成本也大大降低,煤矿开采中使用无线电通信也相应地节省了资金,减少投资,降低生产成本[1]。另一方面,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操作简单化、方便化,通过创建标准的通信模式传递信息(如图1)。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获得较高的利润,真正实现低投入、高收入的经济发展目标。(2)提高运作安全,保障人身安全。煤矿开采中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提高了采矿工作的安全性;能够保证工作现场和外界密切的联系,能够在第一时间互通有无,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3)提高领导效率,优化企业管理。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非现场操控,领导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网络掌握工作进度,了解工作状况,及时进行派遣和指挥[2]。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煤矿企业可以加强多方面的生产管理及引导,加快提高了领导层次的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管理一体化,帮助煤矿企业在生产期间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4)保障作业质量,实现绿色环保。煤矿开采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方便管理和加强联络;应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准确探测到矿井内的瓦斯体积分数;利用类似波导的物质进行探测,可以避免矿井内因金属而产生的导电和绳索冗长等带来的不便。从安全角度考虑,无线通信技术推广之后,煤矿开采作业能够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环节。 3无线通信技术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1)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纯熟。由于从事煤矿开采的工人通常都是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中年人,对于从人工作业到机械作业的转变需要一定的适应阶段和学习过程,而他们对于电脑技术的操作学习接受能力比较慢,学习不全面,也可能导致操作失误和延缓工期。因此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电脑技术培训,保证无线电通新设备的顺畅使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实施有效的操作流程,从各个角度考虑通信设备的持续运行。 (2)技术发展不完善,通信技术有限制。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虽然越发成熟,覆盖面越来越广泛,但依然存在着局限性,受到通讯距离、发射功率和工控环境、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线信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从而影响到煤矿开采的进度和管理。鉴于此处,一方面要求国家和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无线通信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煤矿开采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工具,尽量保证通信质量。 (3)人工无线监控相配合,实现双管齐下。实时监控对于煤矿开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可以使监控管理更方便,但是也不是万无一失,不能够面面俱到,一旦出现网络故障,监控中断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滞留和错误。因此,要把人为监控和无线监控两者结合起来,添漏补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3]。通过对无线通信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通信设备的故障问题,创造良好的无线通信规划技术。 4煤矿开采技术的革新趋势 (1)自动操控技术。煤矿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创建自动化操控技术,如:美国煤矿开采利用计算机具备的数据采集、处理、决策、贮存、传输、通讯、管理等功能,对煤矿开采设备智能化控制[4]。一些倡导环境保护的国家煤矿生产时,利用自动操控技术配备了相应的洗煤工艺,对原始煤矿资源进行全面筛选,选择适合生产需求的控制技术。 (2)导向钻井技术。煤矿开采前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早期传统的方法是有线测量,增加了煤矿开采区域的勘测难度。导向钻井技术中引进了无线测量的方法,同时实现了数据信息的无线传输,随钻测量及导向钻井技术是煤矿行业技术改革的代表。 (3)智能开采技术。目前,发达国家使用智能开采技术实现了井下智能生产,且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的自动化传输,一般传输速率达104bps,105bps和106bps[5]。智能开采的核心技术在于分布式传感器,把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组合起来,在通过传输线缆把井下数据传输给钻井上控制中心,其信息传递流程如图2所示。 (4)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计算机信息自动处理中常用的技术,其能够将煤矿企业数据库资源综合调配运行,根据产量分析的情况指导现实生产。煤矿企业在生产期间创建了诸多生产模式,不仅方便了企业的油井开采作业,对油井产量分析起到了辅助作用。 5结论 总之,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新世纪科学发展技术的结晶,其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覆盖范围广阔等优势决定了其在重工业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煤矿企业,在实际生产作业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生产,同时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辅助作业;要结合煤矿开采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优势,最终实现煤矿开采高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中地质构造的重要性 摘要: 煤矿开采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煤炭作为我国目前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主要能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随着我国对于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煤炭资源在日益迅速的减少。在我国分布的各个大中小型煤矿是其开采和运输的主要场所。因此,勘察和研究煤矿区地质构造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首先探讨了地质构造与煤矿开采之间的关系,并从煤矿矿井地质构造和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的预测两个方面剖析了地质构造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煤矿开采;地质构造;重要性分析 煤炭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对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煤矿资源在日益迅速的减少。同时,煤炭的开采也严重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影响煤矿开采的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断层,岩浆岩侵入体等。 1地质构造与煤矿开采之间的关系 1.1矿井水灾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煤矿地质构造的变化是导致矿井水灾事故发生的关键。因此,加强对矿井地质构造分析,并进行科学的预测,提前部署和落实相应的应急措施,是提高煤矿安全开采和回采的关键,对于延长矿井的生产年限也是关键的。同时,这对于日益枯竭的煤矿资源,剩余储备量受水威胁严重的煤矿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煤矿采煤工作地质构造主要包括不良封闭钻孔,岩浆岩侵入体等。目前,我国很多的煤矿地质灾害性水灾都是因为这些地质构造。因此,研究分析导致煤矿矿井发生的原因,尤其是弄清楚由于各种不同地质构造而导致的矿井出水,掌握矿井出水的原因和规律,做到防患于未然。 (1)在矿井水灾发生的位置,发生的位点主要在矿井掘进巷道的迎头,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掘进过程中对于掘进前方地质构造的未知,容易造成不同来源的水突然进入到矿井。 (2)采煤工作层面夹水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在采煤的回采过程中遇到工作层面内部的地质构造和顶底板采煤发生晃动而诱导的导水破裂带疏导不畅通而引起的不同水源夹入煤矿矿井。 1.2地质构造和煤矿瓦斯事故的关系 煤矿开采中,必须要时刻关注和重视可能出现的任何瓦斯爆炸事故,并有预警和相应的防护急救措施。现在已经证实了,煤矿中瓦斯事故的发生和地质构造被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着密切的关系。煤矿地质构造的观察和研究显示,煤矿地质构造的不同分级、分区和分带是导致煤矿中瓦斯事故发生不均匀和不均衡的关键。 1.3煤矿采煤导致的沉陷 采煤沉陷是目前我国煤矿开采区存在的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如果在实际生产中不能有效的对采煤而导致的沉陷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则很难保证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保证,很难保证采矿工作有序和有效的进行,甚至是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对社会经济和社会安定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煤矿地质构造是导致在煤矿开采中发生采煤沉陷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煤矿开采中遇到的不同地质构造,其岩石的组成成分、硬度和强度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导致在开采过程中发生沉陷的几率也不同。针对不同地质构造不同可能引起的采煤沉陷,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煤炭开采区的管理工作者和技术管理人员对煤矿开采区的实地情况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勘察,获取相应的数据,并整理和分析;其次,根据勘察和分析结果,在开采过程尽可能避开相对容易发生采煤沉陷的区域;最后,在开采开始和开采过程中逐渐制定一套或是多套科学和详细、合理的煤炭开采计划和开采形式。 2煤矿矿井地质构造分析 煤矿矿井的地质构造是控制煤炭形态、体态等的重要地质因素,地质构造作用通过改变和影响煤矿煤层瓦斯、岩浆等活动,进而来间接的影响着煤矿开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虽然,伴随着采煤技术工艺和采煤设备的不断进步和更新,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对于地质构造的了解程度和预测精准度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因此,研究煤矿地质构造在煤矿开采中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在煤田地质勘查、煤矿矿井建设和煤矿开采等不同阶段中也是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同时,地质构造也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安全和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的核心内容。针对矿井地质构造分析,最为常见的两种方式是地质评价和综合探测。前者是从地质角度出发,使用多种学科、多种方式方法对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的发展规律和复杂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后者则是在地质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矿井内可以用于长期开采的矿区,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例如物探和钻探等手段相互配合,查明矿区内具体的地质构造,规模和性质等对煤层的破坏程度,继而指导工作层面进行合理划分。上面两种方式是探明煤矿地质构造的重要途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准确了解和掌握煤矿矿井开采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分布规律。在明确这些地质构造后,还需要明确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地质构造对煤炭开采造成的影响,进而确定生产可以安全和顺利进行。实践证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科学管理和娴熟技术操作的矿井,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机械化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对于地质构造的科学分析和处理显得更为关键。 3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的预测 由于煤矿地质构造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会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矿区必须要做好对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的预测和分析。要想能够准确的预报和预测未开采区的地质构造,不仅仅要有充足的第一手资料,还需要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才能做出正确和科学的判断,获得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煤矿矿井中收集的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一些科学小试验,通过地质小构造的微量变化等来预测采矿区地质构造,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结果。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的预测方式,常用的有两种:首先,地质方式,即利用罗盘和放大镜,计算机软件等工具,对矿井下地质进行观测,进而揭示矿井的地质构造规律。再通过几何作图,地质规律等参数处理来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地质构造。其次,物探方法,即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获得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成像和数字解译来解释煤矿地质构造的方法。 4结束语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地质构造的分析要求更加准确和及时。这就需要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求和探索更为有效的分析和评价煤矿地质构造方法。由于地质构造在煤矿开采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于地质构造的研究。从建设现代化安全、高产的煤矿出发,注重对煤矿地质构造的分析,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生产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作者:刘涛 单位:重庆天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磨心坡煤矿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绿色开采的实践 《中国煤炭工业杂志》2015年第四期 一、科学组织小块段开采,使资源回收率明显提升 1.坚持完善管理制度。龙东煤矿出台了《采区收缩及小块段回采考核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规范了小块段开采程序。一是确定“以小面主采、大面配采”的开采实施方案;二是加强小块段安全管理,制定专项措施,强化现场落实,确保安全回采;三是加强生产准备工作,超前准备接续工作面、掘进头,集中专业化队伍进行生产准备,发挥专业队伍优势;四是加强管理和考核,在大屯公司率先制定《综采工作面拆除安装工作标准》,纳入作业规程,人人学习掌握,严格检查验收,提高工作面拆除安装质量,缩短了工时。 2.严格优化设计方案。一是优化开采方案,选择科学合理的巷道布置方式,从设计入手,合理设计巷道断面,保证生产需要;二是优化支护参数,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煤柱留设宽度,选择合理的巷道支护参数,回采前分析、标记出巷道应力集中区,并在回采过程中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加强支护,并选择合理的两道支护方式,确保巷道的支护强度;三是优化施工工艺,在小块段回采中,龙东煤矿摸索出了一套工作面过老巷的回采技术方案,并出台了相应的技术管理规定,根据老巷不同的层位确定修护加固方案。 3.多措并举提高资源回收率。龙东煤矿根据工作面煤厚和层位情况,采取机头三台支架正常上网等不同方式,重点加强过渡支架段的放煤管理,尽可能将顶煤完全放净;通过加强出口端头支护、在巷道内安装3台支架、在支架前方进行退锚、剪网等不同方法,使老塘及时垮落,尽可能减少端头支架顶煤损失;除在中部槽正常安装放煤置放器以外,通过在简易机尾后面增加放煤置放器的方法,使巷道内支架放煤能正常回收到溜子里,减少煤炭资源丢失。 二、大力开展无尘化矿井建设,井下作业环境显著改善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龙东煤矿首先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综合防尘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无尘化矿井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明确矿领导及业务科室管理职责;矿每月以图表形式下发矿井综合防尘工作计划。其次从制度建设入手,制订了《无尘化矿井建设实施方案》《无尘化矿井建设实施进度表》,明确时间节点、实施步骤及建设目标。第三是落实责任,按照“谁作业谁管理”原则,制定了《综合防尘责任区域划分及消尘管理制度》,对综合防尘工作分片包干,实行挂牌管理。 2.注重源头治理。龙东煤矿在井口进风口安装高压微振动喷雾,下井口安装净化水幕和捕尘帘,主要进风大巷安装自动净化水幕,采区进风巷和工作面进风顺槽安装自动净化水幕,产尘矿车全部使用防尘罩,进入工作面前的空气实施连续净化;在供水系统上应用软化水处理装置、反冲式过滤器和生态抑尘剂及添加装置,以提高供水质量,确保喷雾效果。 3.严格过程控制。综掘工作面产尘量大、粉尘治理难度大,是生产过程除尘降尘的难点和重点。龙东煤矿建立以KCG-180D干式除尘风机为主除尘设备,配套使用综掘机外喷雾加压、附壁风筒、煤层短臂静压注水、转载点自动喷雾装置、红外线自动喷雾装置、压风呼吸器、捕尘网和粉尘自动在线装置的综合粉尘治理体系。 4.强化现场落实。龙东煤矿在采掘工作面推行综合防尘交接班和任务单制度,坚持现场防尘管理实现“四个做到”:做到开工前必须认真检查综合防尘设施设备的完好情况;做到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正常使用综合防尘设施设备;做到在交接班时必须对所有作业地点进行粉尘冲洗清扫;做到必须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坚持“三不生产”原则:防尘设施设备不完好不生产;防尘设施设备不正常使用不准生产;不实行综合防尘交接班制度不准生产;对皮带、溜子、变电所、炸药库等机房要地,坚持每班至少冲洗、清扫一次,其他地点按照矿管理规定实施定期冲洗,保证综合防尘措施覆盖井下所有区域。 5.推广先进装备。龙东煤矿实施降尘理念的转变,由湿式除尘向干式除尘转变,推广应用干式除尘器,不用水、无污染,免交排污费,每个圆班节约用水10立方米,全年节约用水3000多立方米,平均除尘效率提高22.2%。采取深孔高压注水,提高了原始煤层含水率;在综采工作面推广应用架间智能喷雾系统,并与采煤机联动,实现了截煤、移架喷雾自动化;在综掘机上安装使用KCG-180D干式除尘器、附壁风筒及外喷雾加压泵,提高了喷雾效果及降尘效率,达到净化风流的目的。 三、积极开展材料回收修复利用,旧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1.坚持事先算赢。实行成本倒算,细化指标管理,根据全年的利润计划,倒推全年的目标成本,然后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把成本目标分解到每个成本项目,最后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确保压力层层传递。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成本的分析、监控和总结,建立与成本同步运行的成本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实施对生产经营过程各环节的日常成本控制,对成本异常情况,随时分析出现异常的原因,以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控制。严格成本指标的考核,坚持目标成本控制指标与工资资金挂钩,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完不成考核指标的逐级扣罚当月的工资及奖金。 2.严格回收复用。龙东煤矿对井下材料实行回收、修复、领取、使用流程管理,做到每个工作面都设有回收复用台账,井下采掘工作面回收材料全部井下周转,杜绝材料使用上的跑冒滴漏。严格回收复用品种。矿下达回收复用计划,明确材料回收的范围和品种,大到轨道、皮带、电缆、钢轨,小到托盘、锚杆、电缆挂钩,做到回收品种细、回收数量多,交旧领新明细从原来83种材料提高到103种。2014年,龙东煤矿吨煤平均煤价比2013年底下降128元,人员比2013年减少290人,全年实现盈利2641.71万元,原煤制造成本实际完成390元/吨,通过旧材料回收复用,吨煤成本比计划降低了45.66元。 四、实施绿色开采的几点体会 1.实施绿色开采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龙东煤矿坚持“来自于地下,再还原地下”的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研发,顺利实现了矿井绿色开采的目的,解决了矿井开采带来的地面沉降和矸石占地、污染问题。 2.实施绿色开采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龙东煤矿实施矸石充填技术,减少了提升和运输环节,免去了员工维护设备、设施,杜绝了运输和提升事故发生;实施小块段开采,规范了开采方式,严格按设计施工,杜绝了盲目施工和随意施工,确保了安全生产;实施无尘化矿井建设,使工作环境和现场明显改善,杜绝了煤尘二次飞扬,为职工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实施旧材料回收,直接将旧材料才井下复用,免去了斜巷运输、搬运环节,保障了安全生产。 3.实施绿色开采是提高煤矿生产效率有效手段。龙东煤矿自主创新、研发制造抛矸机,直接将矸石抛到废旧巷道内,简化了生产工序、减少了用人、运输和提升环节,每月节约电费48.4万元,不仅实现了绿色开采,而且使掘进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0%。 4.实施绿色开采是增强矿井发展后劲的一项长期工作。龙东煤矿将在西翼推行沿空留巷技术,2015年预计减少掘进巷道1300米,不仅能节约材料、人工成本费用500多万元,而且能有效确保矿井正常生产接续。 作者:宋忠应 单位:中煤集团大屯公司龙东煤矿矿长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的机电一体化论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和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的应用的典型实例之一就是电牵引采煤机。相比于传统的液压牵引采煤机,其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如下所述:(1)牵引特性好。采煤机在前进过程中提供牵引力,同时,在采煤机下滑过程中可实现发电制动;(2)能适应大倾角煤层开采的需要。电牵引采煤机的牵引功率较大,而且牵引电动机轴端安装了制动器,从而不依靠其他的防滑装置和措施就可以防止机器在停机时下滑,可用于倾角为40—50°的煤层开采;(3)运行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4)反应灵敏,动态特性良好。电控系统可以根据采煤机的工作状态调整各种参数,以防采煤机超数运行,控制可靠方便;(5)重量小,结构简单,能量转换效率高;(6)能轻易实现遥控,牵引实现无级调速;(7)电牵引采煤机有着先进的全中文显示界面,可以提供操作步骤的提示,实时显示截割电机的功率和温度、采煤机的牵引给定速度等工作参数,使得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8)相较于液压牵引采煤机,电牵引采煤机的节能降耗特性好,在环保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通过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电牵引采煤机正逐步走向成熟,为推动我国煤矿企业的整体生产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和发展。 当前,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就是全数字化交流提升机,提升机的内部和外部结构都实现了大幅的简化。以内装式提升机为例,其在结构式将驱动和滚筒两大结构合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各个技术环节的综合应用水平,使得设备安全高效;全数字化交流提升机高度适当可靠,采取总线方式,简化电气安装的工作;全数字化提升机具有完整的诊断设施,可以实现自我诊断,还能进行重复性故障寻址和部分便捷的通信功能;设备硬件在兼容性方面较为完善,可以进行软件控制,如完成软启动和瞬时加速的改变。在九五计划期间,我国就已经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提升机,而且完全实现国产化,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由于其性能先进、操作简单、工作可靠性和准确性高,很符合当代煤矿生产的发展需求,目前已成为了各煤矿企业的首选机型。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和发展。 目前,现代化综合机械化采煤一般带式输送机作为主要运输方式。带式输送机的特点是长距离连续输送、输送量很大、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高和易于实现自动化,已成为我们煤矿井下的主要运输原煤的设备。因此,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到带式输送机已成为八五计划期间实施的日产百万吨煤综采设备项目之后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我国在带式输送机核心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也研发出了新的产品。目前,我国普遍采用行星齿轮减速器、调速型液力耦合器等驱动系统,特别是机电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可以使得两条皮带运输机由一台或几台CST驱动,它具有平滑起动运送大惯性载荷的特点,解决了带式输送机长距离、大运量驱动难题,但是,由于动态分析、启动延迟等技术的限制,我国带式输送机一般为3点驱动,限制了输送机的长度和运量。而且,输送机的在线监控功能、可靠性、灵活性和寿命较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四)机电一体化在煤矿开采领域其他装置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 煤矿开采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护设备就是液压支架,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决定着煤矿开采的效率和安全。并且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的发展,液压支架逐步转变为由电液控制。乳化液泵站的液体流量大、压力高,且已成为支护设备液体的主要来源。并且其可以根据支护设备实际用液量对进行供液量的自动调节。液压控制与计算杌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设备成组的自动移架或定压双向邻架,从而避免对顶板及支架产生过大的冲击载荷。近年来,TCK钢丝绳损伤定量检测系统以其监测精确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的特点,可以进行钢丝绳的损伤检测,不但效率高,而且减小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对国外先进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技术的研究,并且根据我国国情,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研制出了较为先进的、具有较高智能化水平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从近年来煤矿生产的应用来看,其在煤炭开采的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结语: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煤矿开采领域的科学合理应用和广泛推广,有效地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安全保障,对减轻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因此,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的煤矿机械设备进行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深化这项技术在煤矿开采领域的研究,对于我国煤炭工业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赵铁军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 煤矿开采论文:合盛煤矿开采水环境论文 1合盛矿井开采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1.1含水层破坏情况在采煤过程中,由于矿井水的疏排,会对地下水位造成下降影响,形成以开采水平为基准的地下水位降落面,进而形成以采区为中心,含水层影响半径为半径的降落漏斗。由于合盛煤矿开采煤层位于山西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内,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水疏排直接影响石炭—二叠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而煤矿开采后会在顶板岩层形成一定高度的冒落带、裂缝带和缓慢下沉带,所形成的导水裂缝带高度波及到煤层上部含水层时,就成为含水层对矿井充水的通道。依据井田内钻孔资料,按照有关计算煤层导水裂缝发育高度公式。2#、4#煤层顶板属中硬顶板,开采形成的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分别为37.71m、52.43m,考虑到两煤层间距为10m,且2#、4#煤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其上覆砂岩裂隙含水层,根据开采煤层所在地层位置,以及煤层顶板发生垮落,2#、4#煤层形成的导水裂缝带均能沟通其含水层(或上一层可采煤层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积水),对煤层上覆的太原组K2~K5灰岩含水层以及山西组的K7、K8砂岩含水层进行破坏,见表2。但正常情况下本井田开采导水裂缝带不会直通地表。 1.2地表破坏情况为进一步分析开采后对煤层顶板的影响,根据采煤塌陷区土地破坏性等级划分表分析可知:1)2#煤开采后,井田大部分面积地表将受到重度—极轻度破坏,但是在井田的西南角,地表将受到重度破坏。2)4#煤开采后,井田内东北及东南角地表受到极轻微的破坏,其它地段地表将受到重度—极轻度破坏,但在井田西南角地表有受到重度破坏。采煤引起地表塌陷将改变地表的形态和河道的坡度,对河道周围的汇水条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沉陷盆地的边缘有地表裂缝产生,会引起地表水下渗,因此,地表沉陷除了对井田内河流汇水条件有影响外,还将会影响地表水资源量。 2矿井开采防治水措施 1)井田及周边煤矿采空区均有积水,对合盛矿井的开采有很大的威胁,在开采时一定要加强“探放水”工作,遇有顶板淋水、渗水增加、煤层“出汗”、巷道涌水量增加等突水预兆时应立即停止采掘,撤离人员,并向调度室等管理部门汇报。2)在开采断层、陷落柱附近煤层时,一定要注意构造导水,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顶钻等异常时,必须停止钻进,且不得拔出钻杆,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以杜绝突发的水灾事故的发生。3)经常了解周边矿井的采掘动向,做好周边矿井采空区范围的调查工作,相邻矿井之间矿界处应留有足够的矿界保安煤柱,严禁越界开采,防止发生连锁透水事故。定期维护好各型水泵的排水管路、阀门及排水用的配电设备,保证井下水流及时畅通地排出地面,在雨季前组织全面检修,并对全部主排水泵进行联合排水试验,定期清理井底水仓、水沟的淤泥。4)据煤矿开采对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含水层的影响分析,在对断层等合理留设安全煤柱后,煤矿开采不会破坏奥灰水,对区域奥灰水水量影响很小。因此正常的煤矿开采对井田及周边村庄供水基本没有影响。 3结论及建议 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在F1断层附近一带禁止采煤,可以保护郭庄泉域岩溶地下水不受破坏。2)矿井应查清井田内带压开采条件,禁止采用降压排水进行采煤。制定带压开采条件下,防治奥灰水突水的应急预案。3)全井田范围共有多个村庄,由于矿坑排水将破坏井田内大部分水资源量,为了防止采煤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应及时解决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4)应强化地下水监测工作,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制定防水治水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作者:王飞单位: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山西保利合盛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开采论文: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摘 要:21世纪以来,我国信息技术及科技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资源环保意识也逐渐的加强。煤矿开采,一直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为社会的进步及满足人们的日常能源使用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亟待人们研究解决。因此,该文从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方面入手,对煤矿开采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创新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对策,以期与大家共同交流。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 发展 问题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能源及原料。煤炭工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及重要的能源安全基础产业。因此,关于煤矿开采技术发展,也必然得到了人们密切的关注。就目前来看,我国在煤矿开采的综合技术及效率方面,依然比较落后,开采技术及管理模式也相对陈旧,所以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时展的需求[1]。如何对煤炭开采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探讨及创新的解决,确保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价值和效率真正得以发挥,成了当前煤矿开采工作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1 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资源及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际相关组织也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提议和规定,可见,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共同面临的重大性问题[2]。而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且影响巨大,这一点在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众所周知,煤炭是我国主要使用的一次性结构能源,在使用燃烧过程中,会大量释放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导致对大气的污染及温室效应的发生;同时,由于开采技术条件及思维较为传统及落后,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也会对水资源及土地资源等造成一定的污染及破坏,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也严重制约了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新时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也为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那就是:创新及改善原有传统落后的开采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开采转变、由破坏浪费向节约环保方向转变、由盲目施工向安全管理方向转变,只有真正的从安全环保的方向考虑,积极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才能真正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为我国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煤矿开采技术中遇到的问题 2.1 水资源破坏严重 由于煤矿一般与水资源共处于一个整体的地质体中,本在自然环境中各自发挥独立的作用及变化规律[3]。但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地下浅、中层的水资源原有的生态平衡系统,造成以矿井为中心的漏斗式降落,加大了地下水流的速度,使水位明显下降,含水层被改成了透水层,导致地层以上的裂隙水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我国淡水资源本来就相对紧张,传统煤矿开采技术下,对水资源循环系统造成的污染及破坏是不可修复的,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我国淡水资源供应系统出现严重的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及长远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2.2 地表及土地资源被破坏严重 目前,我国有95%以上的煤炭产量是来自于传统的井工开采,且国有重点煤矿的开采方法基本都是以长壁式开采及全部垮落顶板方式管理,这种开采方式对于地表植被的破坏范围极大,且能够引起地表塌陷的深度和面积一般都能达到煤层开采厚度的0.7倍及1.2倍左右[4]。地表的塌陷,会造成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的加速发展,严重的还会诱发山体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生态植被及土地资源的破坏难以恢复;同时,采空区对地表上的建筑物影响也较大。由于地下被采空,造成地下岩层及土层发生崩塌及流动,严重影响了建筑物地基的稳定,造成地基沉降和受力发生改变,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及寿命,加大了人类生存的威胁。 2.3 没有完善的瓦斯处理系统 煤矿开采的前提和重点是安全开采。这不仅是因为安全与生产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是由于人权保障及传统开采技术利用的必然要求[4]。然而,受限于传统煤矿开采技术的落后,导致部分煤矿开采企业只顾盲目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没有将安全生产的相关系统工作落实到位,不仅对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使企业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例如,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处理系统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重要技术。但是,瓦斯处理系统的使用会对大气臭氧层及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加剧温室效应的发展。同时,瓦斯属于易燃物,如果处理不慎或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或灾害。 3 针对性解决措施 3.1 优化开采技术 为了更好地避免对地表植被及地下水资源循环系统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我们必须积极思考优化开采技术。例如,运用先进的数值模拟计算机相关类似材料模拟等手段,深入研究分析所需要开采地的上覆岩层及地表运动沉陷的特定规律,探究能够满足当前地表、地上建筑物以及地下水资源保护等方面需求的优化参数及开采系统[5]。对于模拟所示的沉降控制理论以及涉及的关键控制技术进行发展,包括充分利用地表开采废料将垮落造成的采空区进行全面充填的系统等;研究并创新应用各种组合填充技术,同时对开采地的房屋建筑进行加固改造或重建,开发真正适合村庄保护的新型煤矿开采技术;对近水体的开采工艺参数、设备及设计进行全面的研究优化,发展与城市建设及生态环境发展和谐统一的煤矿开采沉降控制技术;优化村庄土地下压煤、矿井水资源优化以及土地复垦等关键技术。切实为提高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2 完善瓦斯处理系统 瓦斯处理系统的建设,是涉及安全开采的关键。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瓦斯系统建设不完善可能给煤矿开采工作及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在实际进行煤矿开采工作时,务必要完善好相关瓦斯处理系统。例如,当前我国煤炭开采企业运用比较多的技术就是瓦斯抽放技术,但实际上的作用多数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长期的分析研究,发现瓦斯抽放技术之所以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并不是技术本身不合理,而是具体开采工作中,对于抽放瓦斯的设置、工艺及相关技术系统没有完善,进而严重影响了瓦斯抽放技术作用的发挥。研究发现,对于需要高密度使用瓦斯的开采,最好利用大孔径、长距离的抽放技术,并按照瓦斯运动情况及规律进行规范抽放操作,将高纯度地下瓦斯及时进行抽放处理,有效降低瓦斯可能引起的安全及污染问题,确保我国煤矿开采安全顺利的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增加对煤炭资源开采及使用的需求。而环保及工程安全问题却依然是制约当前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关键所在,为此,新时期的煤矿开采工作,必须加快引入高科技技术手段,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积极创新工作思维,完善现有的工作实践方法,为实现环保煤矿开采提出更多新颖高效的解决意见及办法,切实为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做出努力,为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也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煤矿开采论文:煤矿开采的巷道布置与采煤工艺技术 [摘 要]煤矿开采注重的是开采效率,成本和安全性,在开采过程中应根据所采煤矿的特性来选择合理的巷道布置形式。文章结合生产实际,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矿区的煤矿开采巷道布置形式,谈谈煤矿开采巷道布置的方法和采煤工艺技术。 [关键词]煤矿开采;巷道布置;采煤工艺 1 引言 我国产煤量世界第一,而采煤技术水平却参差不齐。采煤技术说白了就是采、掘、运、支的技术,但煤系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壳运动、河流冲刷等等地质原因,造成各个煤区赋存条件差异巨大,开采环境也是各不相同,如何在不同的开采环境下,采取合理的巷道布置、支护形式以及相关技术措施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采煤效率,降低采煤工人劳动强度,确保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性,是采煤技术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2 不同煤系的巷道布置形式 2.1 近距离煤层 近距离煤层是指上下相邻煤层间隔距离小,当上层开采时,下部煤层顶板收到上层开采的影响,上部煤层开采后遗留煤柱也会在底板形成压力,使上部煤层极容易产生顶板冒落,因此其巷道布置形式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首先,如果采用重叠式布置,即在下部煤区与上部煤区之间的回采巷道在平面上重叠布置,上下煤层工作面的长度相等,这样可以使上下层之间不留煤柱,减少了煤的损失,但是这样做的缺点也非常突出,一是下层回采巷道的施工难度很大,二是下层安全性较差,反观内错式布置,下层回采巷道布置在上层工作面内侧,区段之间形成正梯形的煤柱,虽然煤柱损失了一定的煤,但是下部煤区开采效率会增加很多。综上所述,应该采取的最佳方法是,在上部煤层应用单孔送巷,采用沿空留巷的布置形式,然后在进行巷道开挖,到达开切眼位置后,应挖掘形成与下部煤层开切眼位置相通巷道,以下部煤层开切眼作为边界来输送煤矿。其次是巷道的断面设计,应满足专用空间小,震动小等特点,可采用机轨合一的形式,采用金属可缩型支架进行支护。这种布置形式也叫做回采巷道布置形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在两个开采面同时进行回采,缓解采煤工作面紧张的情况,增加了回采速度从而提高了采煤效率。 2.2 多煤层 多煤层相邻两层类似于近距离煤层,但也有它的特点,多煤层开采巷道布置要考虑的因素概括起来约 3 个方面,一是下部任意一层开采时岩层移动对上部煤层巷道稳定性影响大小,二是所采煤层前支撑压力的影响,三是支撑压力沿底板的传递方式和方向。现假定煤层为三层,分别设置三条上山,两条岩石上山和一条煤层上山,上山巷道应用煤柱保护,以下图1为例进行煤柱留设。第一层上下区段巷道进行加强支护,第二煤层位于中部,对下部形成的压力较大,煤柱宽度应加以控制,宽度可设置为 20米以下,一则减少煤损失,二则满足巷道维护和生产空间要求,第三层采取如前文所述的内错式布置,错距控制在 7.5 米以上,控制好巷道围岩的变形,但缺点是煤柱宽度较大,造成煤炭的损失。 2.3 高瓦斯煤层巷道布置 高瓦斯煤矿因瓦斯涌出量大,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随时进行瓦斯抽放。在巷道布置过程中,应对瓦斯量大的煤层设置解放层,可选择瓦斯含量相对较低的煤层作为解放层,先开采好解放层设置好瓦斯抽放巷,解放层为了适应瓦斯的抽放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可采用一进二回的通风方式,并增加进风巷兼做为带式输送机巷,另外 2 条巷道为轨道运料巷和专用回风尾巷,两条巷之间应留有煤柱。这样设置就可以再抽放巷进行抽放钻场,可边抽边掘,提高了挖掘进度,减少了瓦斯超限问题,消除了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4 残煤开采巷道布置 残煤开采巷道布置是开采的最后一项工作,但残煤比较分散且疏松易落,瓦斯一般较低。其巷道布置应结合原有的生产系统来设置,首先是要尽量利用原有巷道,而区内的共用巷道应开凿在煤层下部的小槽煤中,其他的准备巷道尽量减少送岩巷,增加送煤巷。其次是要保证采区煤炭回收率,残煤一般不连续,块段较小,大量增加巷道必然浪费成本,在这些贫煤区采煤一定要结合原有巷道位置和位移,结合其临近巷道证实后再确定待采区位置。有大煤柱时,可采用急倾斜沿顶底板布置;小煤柱则应将上下顺槽布置在煤柱上下采迹内,将其采出,回收砂充填区内的残煤时,巷道应沿着残煤底层布置、沿砂面掘进。利用这些方法后,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资源,同时能够使巷道处于免压带,在回收充填区残煤时也能够保证支架的稳定性,防止掉底。 3 采煤工艺技术 采煤工艺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是比较长的,主要有普通机械化和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和工艺,代表性的设备有无链牵引双滚筒采煤机,双速、侧卸、封底式刮板输送机和 π 型长钢梁支护顶板等。机械化采煤使得采煤技术向着高产高效、自动安全方向发展。文章主要对综采工艺技术进行分析。 综采工艺及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它的特点是全工序或绝大部分工序为机械化连续性作业。是一种最先进、高产、低劳动强度的采煤工艺。该套工艺包含有割煤、运煤、工作面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环节。 综采割煤多采用滚筒式采煤机和刨煤机进行破煤和装煤。而现有的滚筒式割煤机以可调高式双滚筒采煤机应用最为广泛,在煤层相对平缓时,它可在上行或下行的过程中,对煤层上下两个平面同时进行割煤,即顶煤和低煤一次割完。割下来的煤因滚筒旋转抛送直接落入刮板输送机,实现割煤、装煤一体化,自动化。但在采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操作工要及时调整滚筒升降幅度,做到割顶作业时将顶煤割净,底割作业则应追求底板的平整度,并保证煤壁的平直度。 运煤一般是从刮板输送机由工作面经送煤巷中的桥式转载机或可伸缩式输送机运出综采工作面的。 工作面的支护和空采取处理虽不能产生直接效益,确是必做工作。 现代的技术一般是使用液压支架自行完成对工作面顶板的支撑、切顶、挡矸和采空^处理等工序。对于周期压力大和直接顶稳定性较好的顶板可采用滞后支护的方式,反之则需要进行及时支护。进行滞后支护,移驾可滞后采煤机后滚筒 5架左右,但应根据现场的压力情况、顶板破碎情况酌情考虑减少滞后量。进行及时支护时,工作面一般采用手动邻架,新暴露顶板支护采取单架依次顺序移驾方式,移动步距应与截深相等;在采煤机动作完成后立即移驾对新暴露的顶板进行支护。值得注意的是,采煤机的运行速度肯定比移驾的速度要快,进行及时支护必须考虑其速度差,适当降低采煤速度匹配移驾。对于煤矿顶板比较破碎或顶板受压严重下沉时,一定要加强对顶板状态的监控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利用平衡千斤顶增加顶梁支护力等等。在端头支架移动之前,应对伞檐位置进行检查是否存在活石或零皮等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清理支架座附近矸石与浮煤。 4 结束语 煤矿开采巷道布置和采煤技术的提高对采煤效率和安全性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为采煤领域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质量管理类论文: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建议 摘要:分析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现状,提出应对措施.给水利工作者们一点启发. 关键词:质量管理 现状 建议 1. 前言 区以下(简称基层)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诸如:电灌站、小农水护岸、倒虹吸、渠系、堤防建设等,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许多工程由村或农民自营,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其做法多数欠妥。虽然这类工程单项规模小,但总体数量多,我们也不可忽视其质量。 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 2.国家的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国家自八十年代中期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已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 2.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2.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 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2.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 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3. 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基层水利部门是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肩负的任务既虚又实,常见存在的问题有: 3.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3.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 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 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3.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笨重。 3.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4.几点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基层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 4.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基层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村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4.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 基层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4.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该好就好,该孬就孬,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 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 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4.4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 水利工程与其它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角效果,水利建筑也不应该例外,其外表形态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 4.5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5.结语 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 上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而基层水利技术现状远远不适应形势的变化。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即自始至终(全过程),“横向”即全面覆盖(大、中、小型),小型水利也不例外。 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 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类论文:浅议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县(区)以下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即自始至终,“横”即全面覆盖,不能因小而不为。县(区)级水利部门因处特殊位置,兼有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需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 质量保证体系 建议 县(区)以下(简称基层)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许多工程由村或农民自营,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其做法多数欠妥。虽然这类工程单项规模小,但总体数量多,我们也不可忽视其质量。 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 1.国家的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国家自八十年代中期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已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 1.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1.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 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1.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 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2. 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基层水利部门是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肩负的任务既虚又实,常见存在的问题有: 2.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 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 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2.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本重。 2.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3.几点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内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 3.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县(区)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3.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 县(区)级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该好就好,该孬就孬,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 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 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3.4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 水利工程与其它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角效果,水利建筑也不应该例外,其外表形态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 3.5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4.结语 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 上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而基层水利技术现状远远不适应形势的变化。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即自始至终(全过程),“横向”即全面覆盖(大、中、小型),小型水利也不例外。 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 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类论文:拉西瓦前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摘要:拉西瓦水电站前期工程施工中,面对目前水电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知难而进,始终把安全、质量工作摆在工程建设的首位,使电站前期工程质量不因市场变化的改革而受到冲击,不因竞争而松懈,并不因项目利润率降低而削弱,提高水电建设管理水平,取得良好的开端,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强化和探索水电工程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拉西瓦水电站 前期工程 施工质量管理 1概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大战略的实施,西部水电开发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01年10月拉西瓦水电站左岸低线公路开标,标志着拉西瓦水电站前期工程施工拉开了序幕。 拉西瓦水电站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经济指标最好的水电站,电站挡水建筑物为双曲混凝土拱坝,最大坝高250m,右岸全地下厂房,装机容量4200~5600MW,保证出力958.8MW,多年平均发电量102.33亿kW·h。两岸山体陡峭,河谷狭窄,从谷低到山顶高达680~700m,坝址处两岸河谷基本对称呈“V”型,平均坡度65°~70°,险峻的地形,为拉西瓦水电站的前期施工提出了一个较难的课题。 电站前期工程主要包括:坝区道路,筛分拌和系统,后勤辅助系统及导截流工程,其中仅公路就有九条,通车里程达37.88km(其中洞线约10km),前期工程中土石方开挖约占工程总量的60%,是水电建设中少见的。 拉西瓦水电站左岸低线公路工程,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工程进展顺利,形象目标基本达到,工程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回顾半年来工程进展,拉西瓦建设部始终把安全、质量工作摆在工程建设的首位,常抓不懈,使电站前期工程质量不因市场经济的改革而受到冲击,不因竞争激烈而松懈,不因项目利润率而削弱,将水电建设管理水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得到了稳步提高。 2水电基本建设体制改革回顾及水电建设队伍概况 2.1水电基本建设体制改革回顾 我国水电基本建设体制改革是从80年代开始,从鲁布革电站开始推行招标投标承包制,采用了国际上通常运用的建设管理模式,通过投标选择承包选商,取得了报价低、速度快、质量好的效果。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作革的框架已基本确定,这就是以业主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承包制和管理合同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鲁布革冲击波”首先把全国的水电工程局推向市场,水电工程局变成了承包商。企业只能靠自我积累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生存的承包商。与此同时,建设单位大都实行了建设监理制。建设单位与承包商之间建立的是合同关系,这使水电工程建设由粗放型走向规范化管理。 2.2水电建设施工队伍概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型水电工程一律由国家拨款,资本运作不完备,导致了水电工程工期长、投资大且无法控制等一系列问题。招标投标承包制的出现,除了将水电建设单位变成了承包商外,业主方建设资金也由拨款改为融资,实行建营结合。在实施中,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及电站施工的具体情况,选择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建立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电站采用招标方式,即由一个单位承建一个电站的体制变成了多个施工单位共建一个电站的体制。这样就给原水电施工单位的传统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各水电施工企业将原来的专业施工处(分局、厂)变成了适应市场体制的施工局、项目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电行业基本无大的工程上马,水电工程出现了40%~50%的任务缺口,导致水电队伍“找米下锅”的局面,形成了水电施工企业富余人员偏多,大批技术干部、工人的流失,而适应不了21世纪初期我国水电建设又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的需求。目前各水电施工单位除了保留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队伍以适应重大工程项目的需要外,而对于一些其它工程,虽然竞标时均以局资质为投标单位,而实际上均执行“无成本扩张”政策,形成自身施工队伍少,施工机械缺乏。也就形成了“什么活都敢接,什么活都敢干”而不顾自己的实力能否胜任的恶性循环状态,加之前期工程中的特殊性就更加大了业主、监理的工作难度。 3前期工程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拉西瓦水电站建设初期,受水电队伍结构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建设单位采取了较有力的措施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3.1前期建设中表现较为集中的问题 (1)施工企业新建部门,指挥、协调能力没及时形成: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前期,施工条件比较艰苦,而各中标单位苦于自身施工队伍的限制,一般均以各下属单位临时抽调人员组成施工项目部,造成前期施工管理混乱,协调不力、指挥不畅,不利于施工顺利进行。 (2)“无成本扩张”:工程初期,施工单位为了确保中标,一般都采用较低的报价,并保证不会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是合理报价。而在实际施工中,为节约昂贵的施工机械转移费用(或者设备不足),将主要工程量分包给一些有施工机械的施工队伍。将前期工程的较大资金投入的风险交给分包单位,中标单位一般只投入较少的人员、资金和设备,就完成了前期的施工准备。 (3)专业施工人员不足:随着水电行业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民工队伍在水电施工企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20%~30%,剧增到70%~90%,民工的加入对减轻企业负担,降低造价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民工没有经过严格的施工培训,加之思想素质的差异,增加了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管理的难度。前期工程多为劳动密集性工程,技术含量较低,施工企业往往对其质量安全重视不够。施工单位仅组织少量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中多含一线施工工人)。 (4)工程质量隐患:中标施工单位虽施工管理人员不足,但机构设置却“五脏俱全”,造成本就较低的施工单价。经多层管理机构按规定任务提取一定金额的管理费,使直接施工的分包单位为保其生存就施工质量的代价做“赌注”而中标单位在确保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对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有所放松,所以极易造成事故隐患,而施工单位又是以自己的微弱赢利而换来了企业不良信誉,可谓因小失大。 3.2对出现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1)加强业主的现场管理力度:工程初期拉西瓦建设部及时组织了强有力的现场施工技术力量并督促监理、设计单位及时到位,深入现场第一线,不致因施工技术人员不到位而贻误工程进度,并针对某些施工单位出现的指挥不协调等问题除给予适当协调并定期召开各种工程例会,实施进度控制,采取计划分解,将工程计划分解为日计划、周计划、节点计划、做到日保周、周保节点,以节点保总工期。 (2)节点工期奖励制度:针对施工单位投标报价偏低,不易发挥基层施工人员积极性的问题提出节点工期奖励办法,按工程节点进度要求,分别制定出各主要工程节点奖励共40余万元奖励资金,较大地鼓舞了施工单位士气,保证按时完成工程任务。 (3)加强设计优化工作:优化设计是减少工 程投资,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难度的关键,拉西瓦建设部对每一项目的设计方案,在招标前均进行认真研究,会通设计步门尽可能使其方案优化。 (4)加强对施工单位技术力量的管理:针对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及外用工队伍技术水平低劣的现象各级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定期质量评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针对某些突出问题及时召开技术专题会,请专家咨询和决策,加强现场管理。及时将不合格的施工技术人员及外用工队伍清场,并要求施工单位健全管理机构,增派技术骨干,组织有关人员去一些管理较好的单位参观、学习,使工程建设有了新的起色。 (5)加强合同管理:针对施工单位合同意识不强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提高施工单位的合同意识,同时在前期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按期给施工单位结算,并及时解决施工单位遇到的经济困难,协调各进场单位的工作关系,保证了工期的按期完成。 4对拉西瓦前期工程施工问题的思考 4.1施工单位应合理地进行施工投标报价 低报价施工首先给承包商带来极大的财政困难,严重困扰工程进展,并可能因贻误工期而自毁信誉。市场经济的初期,施工单位为进入市场,大多依靠计划经济剩余的较先进的施工机械和强大的人力资源和较高的专业人员素质为保证,闯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虽然步履艰难,但终究取得了一些成就,并摸索出了一整套适应市场规律的经验。因为这几年水电建设任务的“萧条”及自身长期“疲劳”战略的实施,现水电施工企业原来的优良设备已趋报废,而现在所承担的工程中标合同价格又难以购置新的施工设备,造成了施工单位中标后基本无资金垫付,无主要设备进场,无主力施工队伍的局面。 4.2关于工程分包 前期工程基本属于劳动力密集性工程,技术含量较低,前期施工人员基本为外用工,应当指出,中标单位进行适当的少量分包是必要的,也是承包中正常的经济活动。即可弥补建设中标单位的机械,人力不足,又可充分发挥分包单位的专业施工优势,但因目前中标单位过多地考虑了自身利益,致使分包单价偏低,增加了分包单位正常施工难度。 4.3关于合同的执行 在合同的实施中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当情况变化时,如果合同双方都遵守合同规定的原则,不以任何借口减免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对合同规定的进度、质量、费用的规定坚持不渝,该变更的变更、该索赔的索赔,该调整的调整,而且双方都能本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通力合作,合同实施就会更加顺利,双方都可能得益。 5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 5.1项目管理系统P3软件在工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21世纪的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项目管理系统P3软件将促进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整体结合,改变长期以来条块分割式的粗放管理,从而产生集约管理,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减少差错。其次信息技术使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加快,可以提高决策,防微杜渐,一旦发生事故苗头,可以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防止更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5.2树立质量意识 中标单位应树立优良工程意识,将确保工程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水电工程是一个综合性较高的工程,拉西瓦水电站不仅坝高,而且工期紧,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游千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效益的发挥。作为业主和水电施工单位都应明确质量是生存的保证,没有高质量就没有高速度、高效益,要从施工初期开始就坚定不移地贯彻创“一流电站”思想。 5.3业主、监理发挥积极协调作用 新形势下的建设形势对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工程中,特别在前期施工中,加大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力度,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大业主对施工单位的组织结构、报价及外用工单价的监控力度,保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工程之中,业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保证。 (1)业主应积极帮助施工单位克服困难,使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工作关系融洽。 (2)协助施工单位挑选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分包队伍,即从工程开始,就参与施工单位的分包管理,检查人员素质、技术水平、队伍资质等,不让一些不合格的外用工队伍进场施工。 (3)业主协助监督施工单位完成对分包单位的单价分析,促使施工企业在保证其基本利益的基础上确定较合理的分包单价,对于一些中标单位无力承担的项目及小项目业主可将工程从施工单位承包范围中划分出来,分包商承包,而施工单位提取一定的管理费,并监督落实工程付款情况。 5.4加强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文明施工放在首位,促进和确保工程质量,保证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例如拉西瓦水电站左岸低线公路隧道施工,增加照明、通风设施、畅通排水,使钻孔和装药效果明显提高。 加强环境保护条例的学习,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防止污染黄河,制定相应处罚措施。 5.5加强质量管理力度 新的用工管理模式,也将对质量管理体系提出新的高标准的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保证。 (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项目部、施工队、班组专职和兼职质量人员的四级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上述保证体系实现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达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 (2)加强工程质量监理制。监理工程师要以规范、规程为依据,对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超前质量控制办法,每一单项工程均要提出具体监理职责,深入现场、严格把关、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实行质量与经济制度挂钩的奖惩制度。要求施工单位内部实行质量奖惩制度,业主、监理工程师也制定出单项工程及优秀质检员的奖惩办法,使质检员的工作权威、质控功能得到提高和贯彻,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4)狠抓质量培训,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水电施工队伍结构的变化对质量意识的培训,质量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必须从思想转变入手,狠抓质量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并及时总结经验,启发人的潜能和自我约束力,不断地激发施工人员的劳动积极性,自觉把好质量关,使工程质量不断跃上新台阶。 质量管理类论文:浅谈施工质量管理的若干要素 摘要:一个优质的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一般来说它是通过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现场质量管理是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切实抓好现场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在现场质量管理中,样板管理、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质量验评管理诸要素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重视和抓好这些环节,能促使工程质量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就在现场质量管理中如何实施这三个环节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关键词:施工 质量管理 要素 一、样板管理 样板是一种标准楷模,建筑工程的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样板要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因而,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在BOVIS大场40万吨/日给水工程施工中推行了样板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被英国建筑业学会等三家机构评为1999年度国际成就奖。? 样板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体现设计意图。满足设计要求是做好样板的前提。 2?选用合格的材料。合格的建材是“样板”质量的根本保证,“样板”选用的材料,不仅要材性合格,而且还要注意规格、色泽及形体完整洁净等要求,尤其是装饰材料。? 3?选择合适的技术工人施工,这是样板成败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选用技术水平中上的技术工人操作,这样容易把样板做好,在面上推广时也容易做到。若用一般技术工人操作,做出的“样板”水平低,无推广价值;但是用技术水平上等的技术工人,虽能做出高水平的样板,但在面上推广困难,无现实意义。 4?在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样板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是做好样板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样板的名称、部位、使用的材料、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务必使操作者做到情况明,要求清。 5?组织质量专检人员评定质量等级。“样板”施工完毕后,现场施工项目部必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样板”质量进行评定,一般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分别由项目部、项经部、公司质量科等有关质量员,项目经理或工程师鉴定通过,有些外饰面、油漆、装饰工程或由设计方或甲方指定的项目,应请设计方及甲方参加鉴定,特殊项目,还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样板一经鉴定通过,就应指导面上施工。?? 二、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 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①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 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我们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②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 ③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 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子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④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二种含义,一是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一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碴、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沙、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 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此,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的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①技术复核? 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 ②隐蔽工程验收? 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③材料试验? 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它一般材料检查出厂合格证。? ④抽检? 随机检查,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⑤试水、通球检验? 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 ⑥班组自检? 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算有了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⑦设置质量管理点? 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三、质量验评管理 1?检查要细、面要广是正确评定质量的基础? 在质量评定中检查要细致,覆盖面要广,这是作出正确评定的基础。“细”就是要逐项对照检查,不能抓一头丢一头,或是走马观花,不求深入;“面要广”就是不能见一当十,检查覆盖面要大。在班组操作时必须全数检查,质量部门检查时抽查面要大,不应低于评定 办法的规定,否则评定的结果会缺乏代表性。例如在检查室内抹灰时,只查大间不查小间,只看大间阴阳角,不看小间管道后面阴阳角是否顺直;只查墙面平整,不查空鼓等是不细的表现;在多单元工房检查时,在一个单元的少数楼层检查几间内抹灰后就对整个工程的内墙 抹灰评定质量等级,这样显然检查面不广,评定的质量等级就依据不足。 2?抓住分项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又是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所以分项质量不能认为他是个局部,不碍大局,应该看到他能牵动全局,所以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 质量管理类论文:浅谈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摘要:装饰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装饰工程所用材料又受到业主的克观影响,因此,装饰施工材料控制比较麻烦。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将业主同意的材料样品一式两份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一份留业主,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一次合格。为了便于管理,公司将各种材料的检查方法及检验标准编辑成册,采购人员、质检人员、施工人 关键词:装饰工程 质量管理 1. 加强项目管理,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制,强化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作用 公司的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项目承包,以包代管。而是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在工程任务下达之初,公司营业部即已将工程计划成本及利润详细算出,项目在公司计划成本的指导下完成质量目标、工期目标。这样经营风险全部由公司承担,各施工项目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从体制上保证了工程质量。 工程部作为项目的直接管理部门,在公司计划成本的控制下,负责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针对项目部每一岗位,工程部都有量化考核标准,每一工程完工后,对项目管理人员按岗位工作标准评定。从而对项目管理人员起到了检查督促的作用。 在项目施工前期,工程部对各工种进行必须的培训,培训即包括技能也包括文明施工细则的培训,从而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对公司制度贯彻的连续性及准确性。品管部做为公司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对工程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从体制上保证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总工办做为技术管理部门,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组织进行技术革新,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及先进性。 2. 认真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装饰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a.施工管理人员的准备 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统计核算员、安全管理员等几个岗位,工程部依据工程规模及难易程度确定管理人员的数量并进行职能分配,项目经理做为项目的负责人,在工程部的领导下,组织本项目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与营业部沟通现场用工及材料用量。提出人员及机具计划,在公司要求工期内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b.施工操作人员准备 工程部依据项目部提出的劳动力计划,结合公司整体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准备各工种人员,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入场工人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及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总工办针对工程的特殊工艺对项目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如果工程单项需要分承包方,则由营业部负责分承包方的联系,由工程部进行工程考察确认,分承包方一旦确定,则由工程部组织项目部针对本工程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现场文明施工等方面。从而保证了在施工过程中,各班组均能全面执行公司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并能够由项目部对其进度、质量进行控制。 c.施工技术的准备 项目部在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由总工办组织项目部及营业部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特点,提出具体的修正方案,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以达成一致,使得问题能够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部及总工办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顺序、主要项目施工方法、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降低成本措施、保证工期及文明施工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材料及机具需要量计划,施工平面布署及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等。公司在多年的施工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作业方法,并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供项目人员参考,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 d.施工材料的准备 为了提高计划材料的准确性,由项目部依据营业部下发的分项材料表对各分项材料用量进行核对,及时将修正材料量返回营业部预算员处,由预算员下发材料计划表,此计划表做为采购人员的采购依据提前联系供货单位,从而保证材料的供应。项目部同时向采购人员提供材料进场时间要求,从而使采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的进行材料的准备。 e.施工机具的准备: 装饰工程所用施工机具大致可分为手使工具及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由公司采购部门供应,采购部门依据项目部提供的机具名称,对机具进行检修维护,从而保证机具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f.施工现场的准备: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工地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确定材料堆放地点、施工用水及用电情况,对原有建筑的情况进行摸底,并将实际勘察结果填入《交接备忘录》中。原有结构影响装饰施工质量及效果之处,以及修正措施要及时知会顾客,争取顾客的同意。在特殊环境下要注意允许施工时间及道路运输情况。 3.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创造精品工程 a.施工人员的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之中。各岗位依据其性质,量化为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将是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 施工操作人员要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保证,每一个操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都清清楚楚,这样便于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现场施工员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人力,力争做到人员流水作业,降低窝工损耗,在移动通信天河营业厅工程施工过程中,短短40天的时间,完成300万元的产值,在1900平方米的工作面上,施工后期有150名木工,30名电工操作。在工作安排上,将铝塑板包柱等作业项目划分成许多分项,操作人员进行单项作业,并将班组分成基层、面层下料组、面层粘贴组。使得整个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下来,从而在时间上保证了顾客按时开业,嬴得了顾客的高度赞扬。施工作业人员由工程部统一调度,某工种在一个项目结束或间歇时,便及时转到别的项目操作,即保证了工人的收入稳定也保证了公司技术工人的相对稳定。 b.施工材料的控制: 装饰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装饰工程所用材料又受到业主的克观影响,因此,装饰施工材料控制比较麻烦。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将业主同意的材料样品一式两份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一份留业主,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一次合格。为了便于管理,公司将各种材料的检查方法及检验标准编辑成册,采购人员、质检人员、施工人 质量管理类论文:做好无菌物品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杨水兰, 潘继红, 杨冠波 【摘要】 目的:探讨无菌物品的管理办法,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在医院的无菌物品管理过程中采用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相结合,通过强化人员无菌意识,人人参与管理,使医院无菌物品的管理工作得到重视,在管理环节上环环相扣,处处落实。结果: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做好无菌物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对无菌物品的管理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我院没有出现由于使用无菌物品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结论:人人参与管理,注重无菌物品过程的管理和结果管理是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无菌物品;质量;医院感染 医院无菌物品质量管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无菌物品在保障诊疗,满足医疗科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影响无菌物品质量的有诸多因素,如果不加强无菌物品各环节的质量管理,临床使用不合格的产品极易引起医院感染,轻者会增加患者痛苦,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加强无菌物品各环节质量管理是我院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之一。现将我院对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保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报道如下。 1 复用医疗物品的回收、洗涤、包装、灭菌环节管理 1.1 严格执行制度、规范,确保洗涤质量:假如物品不能适当地清洁,随后消毒和灭菌过程的成功很难得到保证。临床科室对于普通患者使用的器械,用后及时清除污染器械上的明显污物,放于加盖的回收盒内,湿式封闭暂存;凡特殊感染性疾病污染的器械物品放于预防扩散的装置内,并标明感染疾病类型,作标识及告知供应室回收人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随时到使用科室收集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回收时采用封闭式回收车,按照规定的路线封闭运行,供应室把回收后的物品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形状、精密程度及污染状况进行分类。有锈器械作除锈处理,普通器械采用机械清洗,我院主要采用超声清洗,精密复杂器械采用手工清洗,清洁剂主要为3M安必洁低泡酶。 1.2 加强物品的包装环节质量管理,供应室制定器械包的组装与摆放流程并上墙,严格执行器械检查标准、分类标准、包装规范、包装时选择合适包装材料,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粘化学指示胶带、标注物品名称、并写上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及核对者签名、灭菌器锅号、锅次等。 1.3 注重灭菌质量监控:灭菌是无菌物品生产的重要环节。根据物品的性能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我院使用的治疗包、手术器械包,布类、敷料等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并全程监控灭菌时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等是否符合要求。并每天行B-D试验,结果合格再进行灭菌,每锅行化学监测,每周行生物监测,物品灭菌完毕,消毒员首先在灭菌器的电子触摸屏确认灭菌参数是否符合设定的参数,再次确认灭菌器内监测包的指示胶带及指示卡变色情况,并经质控员确认签名,并对灭菌后的物品逐一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包外指示胶带的变色情况,包装的完整性、干燥情况,如有破损、湿包、应视为灭菌失败。并检查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是否清楚,验收不合格的包不能进入无菌室,并查找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经验收合格的包才可发放到临床使用,灭菌过程的各种监测记录齐全,归档备查。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如导管、内镜、精密仪器采用100%环氧乙烷灭菌,并每锅行生物监测,结果合格物品才下发临床使用,各种储槽、带侧孔的器皿在待灭菌时关闭、防止再次污染,入锅灭菌时才把所有气孔打开,灭菌完毕关闭气孔,并用备用的随物品同时灭菌好的指示胶带粘贴气孔,防止运送、存放过程的再次污染[2]。 2 发放、运送、贮存的管理 2.1 发放:我院是采用计算机联网对全院的无菌物品进行管理、各科根据使用需要确定物品使用基数,每天护士在电脑上申请所需的无菌物品,供应室人员在电脑上打印各科的领物单,节省了发物人员每天到各科收取领物单的时间。最主要是预防不同科室的领物单进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引起的污染,发放人员按领物单上的物品名称、数量、规格进行发放。发放时认真检查物品名称、数量、包装的完整性、有无灭菌标识、失效日期。并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封闭式运送车进行发放,发放按先进先出的原则、杜绝不合格的无菌物品及过期物品发放到临床。发放灭菌物品时我们注意和做到:①发放物品的运送车、物品篮每日用后进行清洁消毒。②从灭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能再返回存放区。③过期物品必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 2.2 运送: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下收、下送车贴上专用标识;运送车用后用消毒液擦拭,并用高压水冲洗、擦干备用,供应室的全体员工必须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认识到不合格的无菌物品用于病人身上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关键之一,接触无菌物品前必须洗手,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确保无菌物品运送过程不受污染。 2.3 贮存环节的管理:提供适宜的贮存环境,杜绝人为的再污染。供应室的高压蒸汽灭菌物品与一次性无菌物品分室存放。所有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在清洁区拆除外包装后才能放进存放间;灭菌物品放入洁净区柜内,物品柜采用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造,按离顶≥50cm;离地≥20cm和距墙≥5cm的标准放置,减少来自地面、屋顶和墙壁的污染,进入该室要穿隔离衣,每天用无菌抹布擦拭存放柜一次,用500PPM的含氯消毒净拖地两次、每天行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严格执行保洁措施,确保存放环境的良好性;空调滤网每月清洗两次,清洁用具专室专用;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管理,每天检查无菌物品的存放情况。杜绝了存放区有不合格包及过期包的出现。临床科室贮存:我院各科统一按标准制作无菌物品贮存柜,每天由治疗护士班检查无菌物品的存放质量,并且按照使用量补充无菌物品,每周由总务护士作全面的检查,对于平时少用的急救无菌器械包采用纸塑包装灭菌后保存,有效期半年,各种装载无菌物品的盒及物体表面每天清洁、消毒、每周大消毒,保持贮存环境的洁净度,治疗室内的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定位、分类存放,摆放整齐、按时整理补充,定期消毒、保持有序、每日行紫外线照射消毒两次,每次1h,减少空气及物体表面的含菌量。 每年由广州市疾控中心、每月由各科院内感染监控员、院感染科专职人员随机抽取各科室保存期的无菌物品送细菌室做细菌培养,查有无发现有菌生长;对高压灭菌锅进行监生物监测,结果见表1。表1 保存期无菌物品与高压灭菌锅监测结果(略) 3 使用过程的监控 增强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确保无菌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污染是防止发生感染不可疏漏的环节。在使用我院供应室供应的治疗包时,首先查看物品名称,有效期、包布是否潮湿、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打开包后再查看指示卡的变色情况、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前首先查看物品名称、生产批号、有效期、包装是否破损;科室使用的各种治疗盒(棉球、纱布)使用前要检查气孔是否关闭,打开后要注明开启时间24h内有效,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 加强验收、贮存、发放、使用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安全与合理使用,我院设有专门的医疗器械采购部门,设专人采购,所有物品均为省卫生厅统一招标的中标产品,禁止科室私自购进产品,所有产品三证齐全,所有资料实行网上管理,随时可查阅各证件的有效期,确保所购进的产品的质量。建立完善的出入库管理制度,凡厂家送货到位、由采购专职人员与供应室专职人员共同核对验收,并在物资管理系统上录入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期,可供各科人员随时查询所需要领取的物品。并定时进行盘点、防止积压,供应室设专用仓库贮存,每天按各科室的使用需求量发放,在使用前医护人员也随时监控,凡包装破损或过期一律不使用,对产品质量有疑亦停止使用,并报告采购部门、供应室及院感科、与厂家做退换货处理[3]。 5 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配合做好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5.1 对供应室人员培训,对于供应室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是供应室的必修课程,每周进行小讲课1次,做到人人参加,每季进行院感知识考试1次,使大家的专业知识、院感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凡到供应室上班的人员包括进修生、实习生、护理员、清洁工都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大家对于工作任务、工作质量、质量标准、消毒隔离措施等了如指掌,便于工作进行及质量管理[4]。 5.2 对全院人员的培训:我院每年会派院感科、护理部、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领导和科室的骨干参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班,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在院内作汇报,并通过院内网络的平台传达控制院内感染的新理念、新知识。院感科及护理部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包括基本知识、专题讨论、《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授课的老师主要是外请院感专家、本院院感科的人员、供应室的技术骨干等,并对所有新上岗的员工进行院感知识的岗前培训,护理人员还要进行无菌技术专题培训、并进行考核,使大家对造成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特别是使用不合格的无菌物品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有了很好的认识,人人参与配合做好管理 6 质量管理体会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的忽视或个别人员的失职,将会造成医院感染所带来的危害。同样无菌物品的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我们的做法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人人参与管理、从我做起、强化责任心、互相把关,注重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管理,我院各科的保存期无菌物品,在广州市疾控中心、院感科的随机抽检中均未发现1例有菌生长,我院没有出现过1例病人由于使用无菌物品而出现的院内感染。 质量管理类论文: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困境思考 【关键字】 质量管理 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描述了我国企业质量管理逐渐被边缘化的现状;提出企业质量管理没有有效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是造成现状的基本原因;评析了进行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几种方法。 一、质量管理:难堪与反思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已为研究质量问题的学者和国内外大多数企业所认同。质量管理从20世纪初的质量检验阶段,逐步发展到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总体趋势是积极的。然而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理念和实际的需求,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新方法层出不穷。在这次浪潮中,质量管理借鉴其他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也在探索中不断寻求对自我的突破,出现了诸如6sigma管理,零缺陷质量管理,客户满意的质量管理,战略质量管理,市场驱动的动态质量管理和基于约束理论的质量改进原理等一系列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同时,为了激励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我国还设立了“全国质量管理奖”。但遗憾的是,在所有的这些工作中,除了6sigma管理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外,似乎再也没有任何质量管理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声音。质量管理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快速发展后,进入了一个发展的低潮。而且,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似乎出现了这样一种矛盾,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质量的同时,企业却越来越缺乏突破现有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热衷。即使一些企业费时费力通过了ISO9000认证,但是却很少有企业有兴趣按照要求来实施质量管理,只是将拥有ISO9000证书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推进企业质量提高的手段。产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提高企业利润的持续压力,使管理的注意力普遍集中在诸如供应链管理等能够快速、明显的提高企业效率,实现商业目标的业务上。与之相反的是,此时的很多质量项目很难和企业的经营效果有机联系起来,诸如更低的成本,不断完善的盈利能力,日益提高的市场份额等,这种情况使企业在决策时无法获取和观察到质量改进的直接经济效果,所以在原有质量管理水平上,企业出现彷徨和缺乏进一步改进的动力也就可以理解了。 质量管理面对的是这样一种困惑,对质量改进所做出的努力,甚至因此而增加的质量成本得不到高层管理者的理解,对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来说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大部分的质量活动只能在管理决策的主流之外彷徨和徘徊。面对供应链管理等管理方法的成功,回忆往昔的辉煌,质量管理不得不直面自身的难堪并陷入了反思。 传统的质量管理的缺陷就在于其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单一层面,即没有强调质量与基本经济目标的联系。结果导致质量过程大都侧重于质量方法却缺乏动机和目的。质量改进工作仅仅侧重于对产品性能的协助,而忽略了这种持续优化的最终目标,对企业成本和最终利润的贡献。结果是众多的质量工程师挖空心思的为生产过程提供技术上的协助,但企业的管理者却不住的摇头,因为技术的语言很难被理解,因此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中,质量管理得不到决策层的支持,甚至回避是可可想而知的。 二. 质量管理发展之路:必须看到经济效益 质量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质量问题从本质上应理解为商品产生之初到消亡的全过程对社会和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失,而计量损失的大小,这是个经济的问题。对应企业管理而言,无质量就无经济,无质的量就等于商品失去了使用价值,数量即使再多也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质量问题始终是和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在企业的管理领域,管理方法的创新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因此,解决企业的质量问题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经济效益这一质量的根本特性,用经济效益去驱动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相比较于其他的技术方法而言回答的更加直观,也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 我国企业质量现状不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质量经济效益的分析,不能用企业统一编码的语言例如利润与决策层对话,在双方沟通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质量管理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质量工作要重现昔日的辉煌,就必须能够对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效果做出说明,将质量管理工作看成是经济性和技术性并举,经济分析工作和技术创新工作并行的业务,把创造质量的过程看成是创造使用价值和实现使用价值的过程。把质量改进项目的必要性与改进后产生的经济效果用财务语言与管理层进行准确,及时的沟通。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关注的是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确定出企业的最佳质量水平。通过对质量经济效益的分析,使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完美结合,可以确定出质量形成各个环节最经济的或最适合的质量水平,并用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这种最佳结合既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又可使企业和社会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2.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作为评价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是否有效,必须以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作为最终评价标准。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如果企业和全社会经济效益都提高了,那么质量活动就是有效的,反之,如果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不能给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那么这样的质量管理就是无效的。由于质量经济效益将专门研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因而开展质量管理是否能带来经济效益,是否有效,便很容易理解。 3.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促进产品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仅仅依赖于研究和推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片面注重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将技术和经济两大方面加以综合研究,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 4.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来迅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研究质量经济效益正是要从理论上和数量上研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通过这种研究,可以使相关人员掌握质量与经济,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明确了提高和改善质量是迅速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三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 提高质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概括起来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产品质量分别给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带来的效益。产品质量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就是企业质量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的收益就是社会质量经济效益。质量经济效益分析就是对质量和质量管理进行经济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以其在改善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大体上有如下几种: 1.质量成本分析 最早研究质量成本的著作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在1951年出版的《质量控制手册》一书。朱兰博士认为,质量与成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好的质量并不意味着较高的成本投入。他在书中提出的“矿中黄金”的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朱兰的质量成本概念仅仅局限于不良质量产生的损失上。1956年,另一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首先应用质量成本概念来分析质量的经济性问题。对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进行了划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成本理论体系。对质量成本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企业经营观念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这对深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改变企业的经营观念都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评定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提供手段,而且为企业制定内部质量改进计划,降低质量成本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企业质量标准反映用户需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的指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一段时间内反映多数用户需要的质量标准在另一段时间内可能只反映少数用户的需要。另外,没有考虑到质量成本各部分发生时间的差异,而且预防成本的界定是很困难的。因此,质量成本理论需要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改造和拓展。 2.质量损失理论 质量损失函数是田口玄一博士在开发针对产品设计过程质量经济性的三段设计法时提出来的。其数学表达式为:L(y)=k(y-m)2 m为理想的目标值,y为实际值,当y偏离m越小时,质量损失越小。质量损失函数为质量的技术经济分析提供了方便和易于操作的工具。该函数在本质上表达了质量波动和质量损失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质量特别是质量经济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它仅仅表示了偏差会带来的损失,而没有把在质量上的投入考虑进去。另一方面,质量损失理论主要是站在用户和社会的角度来讨论问题,按照这种方式得出的结果有时是生产者所不能接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 3.过程分析方法 过程分析方法是产品技术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从质量的变化和其所发生成本的角度进行经济分析,研究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取得产品质量与其费用支出之间的正确组合,以确保投入能够获得期望的产出。过程分析方法的内容包括从产品设计,制造到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对质量和质量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经济分析,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就是要做到设计出的产品即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又考虑到技术、生产、设备、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它包括新产品研发的质量经济分析,寿命周期的质量经济分析,质量改进的分析,质量工序能力的经济分析和可靠性的经济分析等内容 产品制造过程的经济分析,力求以最小的生产费用生产出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高于或低于设计要求的产品都是不经济的。具体包括不合格品率的经济分析,返修的经济分析,质量检验的经济分析(检验方法的选择),工序诊断调节的经济分析等内容。 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质量经济分析,主要研究产品质量与市场占有和销售利润的综合分析,产品质量与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费用的关系,最佳保修期和最佳保修费用,交货期的经济分析,广告费用的经济分析等等。 4.价值工程方法 价值分析也称为价值工程,它是以产品的作业为对象进行功能分析,研究用最少的成本或费用来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价值分析的基本公式为: V=F/C。 F表示产品的功能,C表示产品制造的总成本或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总费用,V表示产品的价值。当V>1时,表示功能较重要而成本支出偏低,即产品或作业给生产者能够带来额外的效益。价值分析法是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促使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寻求最佳质量经济效益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科学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把功能数量化,质量货币化的工作进行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只有部分功能可以直接计算,大部分不能直接计量。 四 结束语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原理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质量成本。其指导思想是有效的利用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合格的产品决不仅限于产品按技术特征来设计,制造并达到要求,而应该在客户需要时,以合理的价格和最短的时间,能够提供给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将质量管理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的结合,质量管理在企业中才能更有效发挥其潜能,才能走得更远。 质量管理类论文: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质量管理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下降,信贷风险不断上升。本文认为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但还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借鉴西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创新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提出改善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质量的政策建议。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业正在逐步建立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运行的现代商业银行。银行业是典型的风险行业,健全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安全、有效运作的前提保证。西方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这对于正在走向国际化、市场化的我国银行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质量管理方法简述 目前,西方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质量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信用文化、风险等级评定制度、贷款定价、贷款损失预测、贷款组合管理及贷款监督,其中银行信用文化是各种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实施的基础。 1.信用文化。信用文化是鼓励某种贷款行为的贷款环境因素的总和。它包括银行的贷款哲学和政策价值取向、重要性的确定、管理沟通、贷款员的培训等。信用文化是影响银行绩效和银行经营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风险等级评定制度。风险等级评定制度是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风险等级评定可用于贷款定价、贷款损失准备、贷款监督等,它在整个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3.贷款定价。风险评级的扩展是将其与贷款定价相联系。国际上许多银行都开发了贷款定价模型,模型中综合包括了预期的贷款盈利率、资本充足度、资产回报率、产权回报率及风险调节率。每一种模型都是通过评估客户的盈利能力来确定贷款的最佳定价结构。此法称作客户利润分析法(c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具体是评估银行与客户业务往来中的所有成本和收益,结合银行既定的利润目标,给客户的贷款进行定价。 4.贷款损失的预测。预期的贷款损失是提供贷款的正常成本,可在贷款定价时予以考虑。银行资产组合是不同程度的风险资产的组合,每种资产都有不同的违约概率。西方商业银行普遍认为银行所面临的违约风险主要有预期内风险和预期外风险两种,因此银行的贷款损失由预期内损失和预期外损失两部分构成。预期内风险是根据历史资料统计计算的某一特定风险等级的资产在既定期限内的平均违约概率;预期外风险是在预期内风险之外的违约的概率。对于预期内损失,银行根据风险成本计算法,对不同信用等级规定不同的风险调节率,从而通过在贷款定价时收取风险费用予以补偿;对于预期外损失,由于其波动性和难以预料性,银行是通过自有资本金予以补偿的。银行信贷对象的风险等级过低、贷款对象过度集中于某一两个行业、区域和少数借款者等,都会导致预期外损失的发生。为了减少预期外损失,国外已有许多学者研究并提出了企业违约和企业破产失败预测的定量模型。我国可以借鉴其合理的成分用来分析。 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把健全的风险评级制度和对预期内、预期外损失的估计相联系,在此基础上作出贷款损失准备预测,并确定合理的贷款定价。 5.贷款组合管理。贷款组合管理的目标是将贷款分散在不同的经营项目上,以防止同类企业过度借款,从而保证存款人的储蓄安全,最大程度地使市场风险多样化,并降低银行利润的不稳定性。自从马可维茨提出资产选择理论以来,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已在金融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西方商业银行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应用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并日益重视贷款组合管理在降低和分散银行贷款风险中的作用。 6.贷款监督。贷款监督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定期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审查,及时跟踪借款企业的经营管理,定期检查其财务报表,并根据信用评分模型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随时掌握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状况,同时及时调整银行的风险损失准备。有时,信用审查还可使银行重新考虑贷款定价。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用风险管理机构方面存在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贷款部门的贷款员,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2.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且缺乏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增多。另外,贷款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3.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关于企业详尽完整信息的数据库,缺乏像美国J·P·Morgan公司那样的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 4.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员,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信贷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信贷人员的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以权谋私等行为皆有发生。 三、商业银行在现行制度下可以实施的相关对策 1.建立健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信贷管理机制。银行可根据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一些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包括贷款风险责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等。 (1)改变现在工商、农业信贷分口管理的模式为“审、贷、查”相分离的内部制约机制,成立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稽核等信贷管理机构,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能和权限。贷款调查主要是对借款单位、担保单位的法人资格和法人代表的合法性、抵押物的变现能力进行调查,对借款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贷款用途及使用效益进行调查。贷款审查主要是对调查情况特别是核定的风险度进行核实,对贷款的类别、金额、期限、利率、方式以及是否违背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情况进行审查。贷款审批要成立专门的委员会主要是负责根据贷款调查和核实的情况,决定贷与不贷或贷多贷少。贷款稽核主要是对发生的每笔贷款定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提请有关领导和部门研究解决。 (2)信贷管理部门之间要相互独立,互相制约。信贷管理的各个部门都要对信贷质量和自己的信贷行为负责,实行贷款逐级审批责任制,建立权限管理、体制约束、风险逐级控制的内部制约机制。各信贷管理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某一项工作结束后,迅速转移下一个部门,并不得影响和干扰下一个部门的业务。贷款质量出现问题,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属于哪一个部门的责任,由哪一下部门承担,同时还要追究相关部门的失察责任。 (3)建立信贷管理部门第一责任人制度。信贷管理涉及各个部门,是以审批人为核心的层层负责、分级管理的贷款管理系统。各部门都要审批人负责,每个部门都要建立第一责任人。明确各部门第一责任人职责权限,本部门第一责任人对信贷管理中的问题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 2.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商业银行也是一种企业,应当具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使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判断,以银行的使命目标、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地为使银行整体效益极大化、金融风险极小化而努力工作。 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全面增强信贷人员的素质和信贷人员风险意识。要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加强全员风险意识教育,从提高信贷人员素质这一基础性工作抓起。 3.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及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模型。贷款风险预警体系可以对企业因财务变动、经营状况变动、重要管理人员变动等所导致的问题贷款的可能出现发出及时的报警信号,使信贷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减少或避免损失。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是就企业的管理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生产经营状况等诸多项目进行打分,然后加权平均得出总分值,并确定其风险级别,进而确定其贷款方式和贷款定价等。 4.实施贷款定价管理。随着市场利率体系的逐步完善和银行同业间规范竞争的发展,央行应放宽对贷款利率的限定,允许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的预期收益、筹资成本、管理和收贷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等构建自己的贷款定价模型,制定恰当的贷款定价策略。 5.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及财务制度的企业违约分析模型和破产预测模型,加强对贷款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分析和监测,建立贷款企业资料数据库,加强企业违约、破产的预测、预报。 6.运用资产组合管理法,降低和分散信贷风险。贷款组合管理是西方商业银行广泛采纳的降低风险、增加收益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良好的贷款组合是广泛分散的组合,应综合考虑经济环境、行业前景、企业发展及银行利益等多方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适当借鉴西方的一些做法,如“一揽子贷款证券化”、“贷款直接转让”、“浮动利率票据”、“双重贷币贷款”等。 总之,随着银行呆帐、坏帐的不断增加,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问题。这里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首先,在实际操作中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以取得改善资产质量的最佳效果;其次要注意,虽然上述各种方法在银行中是非常必要的,但仍不能完全确保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完善。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浅析 【摘要】当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长,而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安全直接影响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急需解决的质量和安全管理问题,从而对于电力工程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电力工程建设当中所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从而对于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当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改善,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对其要求也在变得更加苛刻,与此同时,电力工程建设同国计民生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对此应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确保顺利的实施电力工程,在电力工程当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做好,才能够使得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有足够的保障,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用电。为此,对于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电力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相对较为不完善 在当今社会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供电企业要想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应该进行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建立以及健全,从而能够形成相关的制度作为支撑。但是就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发展情况来说,大部分供电企业对于管理工作都不给予重视,这样就会使得开展管理工作不够明确以及不到位,并且还会发生责任缺失的问题,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以及质量显著的降低。 2.2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意识较弱 在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当中,作为电力企业应该具有相对比较明确的施工速度、工期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能够随意进行任何施工,而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由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是直接的,这就会使得它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比较低,相关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并且作为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识也同样比较低,这样就会导致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存在不必要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质量安全管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关键。实际当中往往会由于没有及时的纠正电力工程安全方面的相关问题就会导致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混乱的现象,进而严重阻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2.3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单一 管理模式单一是当前大部分供电企业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管理方面,他们还在使用以往的模式以及方法,这就限制了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于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另外,对于电力设备由于没有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工作,这就给相关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了不必要的威胁。 2.4电力工程高素质以及专业化人才比较缺乏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且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实际建设的开展需要涉及到较多的领域以及部门共同进行施工,某一部门工作人员的水平都与整个工程质量有些直接的关系,这也就需要他们自身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以及专业化的技能,但是实际当中,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却比较缺乏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从而使得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漏洞,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水品得不到提升。 3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分析 3.1建立健全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要想使得电力工程的顺利施工有足够的保证,科学的管理体系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对于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健全,能够将成本支出降低,使得工作水平以及效率得以显著的提升。另外,通过合理科学管理措施以及方法的制定,还能够将电力企业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得以真正的实现,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3.2提高质量与安全管理意识 要想将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真正的提升,就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要按照施工的图纸严格进行,不应该随意的修改或者是变动投入施工的工序,对其进行系统化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防止出现混乱的问题,从而使得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②应该将电力企业当中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进行提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防止发生任何意外问题,从而对于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效果进一步优化。③应该对施工工期以及施工成本等相关的内容进行正确的处理,这是因为它们都是电力工程建设当中的主要因素,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质量以及安全性具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将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才能够使得建设整体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也有足够的保证,只有经过这些方面的不断提升,才能够将我国电力体系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3.3创新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 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当中,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是对施工质量与安全进行保障的重要前提,为此,对于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施工过程当中所使用的相关材料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相对应的采购,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也应该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从而使得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最大程度的降低,要想将这些方面做到更好,就需要电力企业对于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同时还应该将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进行落实,这样才能够将管理全方位得以真正实现。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做好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防范工作,对于管理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同时进行长效机制的建立,使得我国电力系统当中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 3.4提高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电力工程建设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将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平以及能力进行提升,同时也让他们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这也就需要在进行实际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应该详细的了解以及学习施工图纸,从而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作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还应该将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以及素质进行提升,同时施工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紧密结合,对其进行有效改进,从而能够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得以真正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工程建设当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只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严格地实施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管理,才能够使得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有足够的保障,从而将其建设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为此,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者应该对于质量与安全管理当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并将在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尽可能的降到最低,从而将不必要的安全问题以及经济损失尽可能的避免,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于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吴尚书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神农架供电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安全管理不足点及对策 【摘要】随着整个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迅速发展,电力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整个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电力安全管理问题不仅使得电力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隐患,更是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的质量。本文基于此,首先从不同角度对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足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望对相关的电力安全管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不足点;解决对策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也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就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时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几年来,电力企业中的电网事故起数和设备事故起数虽然已逐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人身伤亡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却略有上升。基于此,如何使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如何进一步保障生产安全,成为电力企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足点分析 2.1人的管理问题分析 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可分为基础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杆塔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架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等等。但由于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同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多是由工程处主任直接调派,相互之间不存在交流,往往只是各负其职,导致整个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①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只能够被动地对施工工作进行质检,缺乏主动管理现场、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导致整个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不高。②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只担当质检员的工作职责,导致很多管理工作缺乏人员进行处理,无论是对内的项目安全管理文件资料收集,还是对外的协调沟通事项,在工作中都极易出现疏漏。③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意识,管理人员作为整个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直接实施者和主要参与者,其安全管理意识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的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并未能处理好电力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安全保障工作,导致电力安全管理工作难于推进。④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技能水平不高,一些管理人员未能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导致安全生产管理与先进管理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部分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也由于对相关的安全知识掌握不足,对电力现场施工作业的危险因素缺乏防范意识,使得自身面临危险的概率大大增加。 2.2物的管理问题分析 相较于其它工程项目而言,电力工程中的输电线路的施工设备更为复杂,一旦使用错误或是未能与施工场地有效匹配,都容易对整个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产生致命的影响。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设备材料管理中常见的不足点包括以下两点。①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现象严重,大部分的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往往具有工期较短、任务繁重、环境恶劣等一系列特点,出于降低施工成本的角度,很多施工单位面临着极大的施工任务量却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施工机械设备,而是采用施工机械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方式来完成施工任务,长期以往,施工机械势必会因零件磨损或器件老化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②施工安全绝缘工器具管理工作不足,施工安全绝缘工器具作为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必备工具,对于电力设备维修和工程施工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但大部分电力企业并未制定出有效的安全绝缘工器具的管理措施,很多电力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绝缘工器具仍存在着随意摆放,随意使用,配备不完善等安全隐患。 3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解决对策分析 3.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电力工程的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员携手完成电力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考虑要求各项目的现场负责人对不同作业的安全措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所检查的工程负责,同时委派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不定时进行施工现场安全巡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行为时及时予以纠正,及时在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可考虑通过要求施工单位缴纳安全抵押金,以此来规范和激励员工,严格要求自己。 3.2完善了有关行政处罚的规定 新《安全法》的修订增加处罚的额度,罚款幅度普遍提高2~5倍。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事故发生,要追究法律责任,并应受到经济处罚。对于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另外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强化发生事故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禁入!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3坚持人本管理的管理方法 新的安全形势对电力安全生产以及管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电力企业应当立足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和体现员工的主体地位。对于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忽视安全、放松管理的错误管理理念,借助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模拟考核等工作进行改观,实现安全管理人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针对于电力操作人员中安全管理知识的水平还有待提升的现状,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在职电力安全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得其能够对电力系统工程相关专业知识有更为完善的了解,当遇到安全状况时,能够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解决;在此基础上,也可进一步引入电力系统管理的专业人才,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升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保证各项供电工作的顺利开展。 3.4加强施工危险点的重点控制和预防 考虑到电力工程中经常需要进行高空作业、临近带电体作业等危险性操作,为了进一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加强施工危险点的重点控制和预防工作,保障工程施工安全顺利进行。例如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可考虑先在理论上对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和危险点事先作详细辩识,制定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清单交由施工人员学习。对于多工程交叉作业的施工现场(如500kV输电线路导线高空架设),安全管理人员可需要事先在施工危险点处悬挂具有醒目标志的安全标志牌,并通知安全监督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监护,若发现施工人员违章操作,可第一时间要求其整改。 3.5落实施工机械的审查检验工作 针对电力工程施工机械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引起的安全隐患,相关的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前期做好施工方案的调研工作,针对所需施工机械型号、规格、数量等,列出详细的配置清单并交于项目部进行合理配置。同时还需进一步施工机械的审查检验工作,施工机械的审查检验工作应由监理单位所负责,其主要的审查检验内容一般包括所使用机械设备的名称、数量、规格、性能等等。例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所用机器是否与整个生产能力相符,层间间隔设备是否与初凝时间的要求相匹配等等,达到落实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目的。 3.6完善安全绝缘工器具的管理 安全绝缘工器具的管理作为与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紧密相连的核心工作,在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施工班组可考虑参考《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及管理实施方法》去对安全绝缘工器具进行管理,建立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安全绝缘工器具的管理制度,并在施工现场配备安全工器具管理人员,要求其对安全绝缘工器具进行定期检查、分类摆放、设置标签等一系列工作,并且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建立其相应的管理台账和入库手续,做到既能够在短期内清楚安全绝缘工器具的实际情况,还能够在需要时及时对所缺少的安全工器具进行额定补充。从而在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和施工机械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为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奠定优秀的硬件基础。 4结束语 安全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但安全管理工作却是一项极其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重要工作,如果未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势必会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并且给企业乃至于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电力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安全管理工作当作一门重要的管理科学,在实践中不断地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律和内涵予以探索,在理论中不断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予以开拓创新。现阶段,新形势的经济发展情况已然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体寒促了新的要求,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促进电力企业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做出更卓越的贡献,值得相关的管理人员进一步深思。 作者:耿小彬 单位:国网泸州供电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分析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等能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针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优化我国供电系统的体系和结构。 关键词: 供电系统;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有效策略 0引言 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一方面,我国电力系统得到飞速的发展,另一方面,这对我国供电系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供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我国供电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力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就实际发展情况而言,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意识较弱 很多电力工程在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对相关施工工期、施工速度、施工安全等进行明确要求,不能随意组织施工。由于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对电力工程安全重视程度较低,工程安全意识非常薄弱,电力企业过分追逐经济效益因此就会出现忽视安全生产的情况,导致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意识较低,严重者还会出现重大的工程事故[1]。 1.2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供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电力工程建筑中取得良好的收益,就需要建立健全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以制度为支撑、盈利为目的的管理体制。但就目前发展而言,很多供电企业在实际过程中不注重管理,导致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不明确,经常会出现严重的责任缺失,降低电力工程建筑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2]。 1.3电力工程缺乏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任务,但在开展实际工程中,需要多个部分和多个领域共同开展施工工作。由于我国很多电力工程管理缺乏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因此导致我国很多电力工程整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存在很多漏洞。 1.4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十分复杂 在实际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其关键内容。由于很多电力工程安全企业中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常常会导致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出现混乱,导致安全管理问题频发[3]。 1.5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很多供电企业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还在沿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这就导致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不能对电力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的有效策略 2.1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供电企业应该制定一整套电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配合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而且一经投入施工不能随意进行变动或者修改,同时要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的管理,避免发生混乱的情况,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供电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情况,优化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效果[4]。 2.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科学的体系是确保电力工程能够正常施工的前提条件,不断完善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节约建筑成本、建筑资金,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 2.3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在实际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努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责任和重要意义。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在施工前对图纸做好详细的学习和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开展。除此之外,相关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结合施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2.4创新质量管理模式 电力工程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是确保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电力工程建筑施工材料主要包括采购环节、施工环节的材料,并且还要严格根据国家下发的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把关,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要创新管理模式,避免施工现场出现混乱问题。 3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有效方法 3.1实现多元化管理措施 电力工程建设要落实多元化管理措施,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措施。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电力工程安全的周期性、频率性、随机性,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强化管理监督作用,建立长效机制,从而提高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确保我国供电系统能够逐步完善[5]。 3.2正确处理相关安全因素 要想提高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施工的成本、施工工期等内容,这些都是电力工程建设的相关因素,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只有始终将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不能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置于不顾,必须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与此同时,还应该树立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在确保施工工人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电力体系的整体水平。 3.3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 要想从根本上避免出现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问题,就必须做好防止工作,制定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应急方案,在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从而提高操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通过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能够准确地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从而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性,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 4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作为整个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努力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供电系统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实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做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党和政府、供电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三者共同努力,从而促进我国电力工程又好又快的发展。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住宅小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 电力建设是住宅小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着小区供电是否可靠,对小区居民日常生活影响巨大。文章以住宅小区电力工程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住宅小区电力建设现状,存在质量不高、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然后,从配电房施工、成套电气设备安装及电缆试验等方面论述了小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并提出了具体的安全管理策略,以保证施工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 关键词: 住宅小区;电力建设;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居住条件日益改善,住宅小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人们对小区建设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住宅小区建设中的重要工作,电力建设质量对小区居民生活影响巨大。为了保证住宅小区电力建设质量,必须加大住宅小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研究,深入了解住宅小区电力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在建设管理中做好相关工作,以实现供电稳定、安全。 1住宅小区电力建设现状 住宅小区用电,关系着千家万户,牵涉着整个城市的神经,是住宅小区乃至城市电网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无论是新建还是旧住宅小区,电力建设都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保证小区供电是否可靠的关键,是影响居民生活正常与社会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是,就目前来看,部分地区住宅小区配电建设工作并不理想,存在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供电安全埋下隐患,根本满足不了居民安全用电需要。在住宅小区开发建设速度日益加快的当下,小区电力工程自然受到电力工作者的关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探讨是必要的,对提高住宅小区供电质量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2住宅小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 2.1配电房施工 小区配电房是小区电力系统的枢纽中心,其施工质量对小区安全用电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区配电房建设中,先要确定配电房地址,一般设置在建筑物首层或地下室。如果设置在首层,尽量不要设置在厕所、浴室或易积水场所的下方;如果设置在地下室,应确保配电房地面标高多于地下室地面标高0.1m,以免地下室内积水流入配电房。同时,还要预先进行设备就位,以便施工人员安装。接地系统施工是小区配电房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具体施工中,配电房设备接地方式可以选择联合接地方式,即与防雷接地系统使用同一个接地体,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Ω。此外,也可以采用与防雷接地系统使用同一个接地体的接地方式,若是这样设置配电房接地系统,要确保两个接地系统相距0.2m以上,并把配电房接地电阻设置在1~4Ω之间。 2.2变压器的安装及试验 进行变压器安装前,先确定安装施工图通过供电部门审核,手续齐全,然后认真解读设计图,了解设计中选用的变压器结构特点、性能、技术参数等。检查安装现场环境和条件是否符合安装操纵需要,经检验合格后,便可以将变压器搬运到施工现场。到位后,对变压器进行开箱检查,确定内部元器件规格、质量等与设计相符,有没损坏等情况。确认无误后,便可以正式开始变压器安装操作工作。在安装中,先安装变压器型钢基础,再安装变压器本体。型钢基础框架顶部距离地面应有0.1m,与接地扁钢连接要大于二端点。同时,型钢基础框架两端用扁钢焊接,焊缝大小要大于扁钢宽度,最好有一倍之差。完成焊接后,对焊缝表面进行除氧化皮处理,并涂刷两层灰面漆。在变压器本体安装中,根据安装场地实际情况确定吊装方案。如果配电室在首层,可以直接吊装变压器到室内;如果配电室在地下室,在地下室施工时必须预留孔道,用于吊装变压器。当变压器在型钢框架基础上就位后,确认变压器方位、与墙面距离等是否符合要求。一般要求变压器横向距墙大于0.8m,与柜门距离大于1m,开关操作方向的距离必须大于1.2m。变压器本体安装结束后,进行附件安装,具体有一次元件、二次仪表、电阻温度计等。完成后,进行变压器送电调式运行,开始变压器的交接试验。试验前,全面检查变压器,确保各种设备、元器件安装可靠,一次、二次引线就位,接地系统设置符合标准,分接头处于正常电压档位,并清理干净设备表面。做好送电前检查工作后,正式送电,依次进行空载调试运行、半负荷调式运行、满负荷调式运行。每一环节的试验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上一环节试验未通过,不允许进行下一环节试验,全程保证试验安全。只有在满负荷运行试验合格后,变压器才能投入使用。 2.3成套电气设备安装及试验 成套电气设备安装主要包括配电箱安装、配电柜安装、配电箱(柜)的内部配线安装等工作,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安装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为做好安装工作,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认真阅读施工图,充分了解安装中的关键技术要求和施工流程,进行技术交底等。在配电箱安装中,要确保配电箱稳固平稳,进出线整洁利索,颜色分明,没有虚线。同时,盘面上的面板线孔要光滑无毛刺,外部设置绝缘保护套。位置上要紧贴墙面,不允许镶嵌入墙面中。在配电柜安装中,严格遵守安装流程,先开箱检查,其次是制作基础型刚,下面依次是制作母线、连接柜体和桥架、连接母线和导线,最后是送电试运行。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两项工作:第一,按照施工图找准配电柜位置,前后应留有一定位置,便于日后运行维护;第二,利用屏柜的汇流排把进线电源的PE专用保护线同接线螺栓连接起来,使配电柜安全接地。在配电箱(柜)的内部配线安装中,先理清管线再穿入导线,并保证导线没有打结、断线等情况,之后分清楚内部配线颜色,确保对应颜色的导线安装正确,右侧出线,左侧进线,规范配线安装。成套电气设备安装好之后,要分开做实验,高压设备试验时,低压设备要接地,低压设备试验时高压设备接地。 2.4电缆敷设及试验 小区电力工程所使用的电缆要根据用电负荷等选择,确定选型负荷标准,满足供电需要。对于电缆头的选用,从性能方面考虑,可以选用专用橡胶,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完成电缆敷设后,必须进行必要的试验,具体包括绝缘电阻测试、直流耐压试验、泄露电流试验、交流耐压试验等。每一项试验目的都各不相同,工作人数要熟悉每一项试验操作和注意事项,按照流程、按照要求进行试验,达成既定的试验目的,保证电缆安装质量。 3住宅小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3.1项目管理 在住宅小区电力建设中,为保证小区配套电力设施符合国家标准,满足用户用电需要,必须加强项目管理。对电力工程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模式,成立专门项目部门,统一负责电力工程施工监督和管理工作,对整个施工工艺进行动态监管,以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电力行业规范、标准等制定高低压供电方案,科学预测用电负荷,确保配电站建设到位。同时,做好施工方案的审核、工程质量验收、材料验收等工作,为电力工程施工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3.2运行维护 配套电力设施的运行维护是小区供电安全的基础,也是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在小区配套电力设施建设完成后,做好设施资产的交接工作,并根据供配电安全要求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这一制度,认真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保证供电设施安全可靠。特别是住宅小区电缆敷设后,工作人员先进行电气试验,具体包括:高压电缆直流泄露耐压试验、变压器工频耐压绝缘试验、绕组直流电阻测试。同时,确定电缆线路失效模式,若可靠性检测后发现电缆处于失效模式的工况,必须做进一步检测,查明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及时消除安全运行隐患,以保证电缆线路运行安全。 3.3继电保护整定 在配套电力设施安装结束以后,除了进行一系列电气试验外,还要对高压受电柜和馈出柜进行进行继电保护整定试验,确定故障发生时的电气量,保证继电保护动作可靠,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3.4工程竣工验收与送电 小区电力工程完成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符合要求后申报供电公司验收,然后由供电公司组织各方共同进行工程质量验收,通过现场验线后,安装电表等装置,进行试运行,即送电。在送电过程中,工作人员进行全程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5配电房交付后业主的管理 配电方施工验收合格后,向业主办理移交手续,由业主负责今后的配电房安全管理工作。为保证配电房运行安全,业主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严格规定交接班程序、内容、时间等,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工作准则。同时,业主应建立以班组长为中心的管理责任制,将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切实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住宅小区电力工程建设中,应做好配电房施工、成套设备安装、电缆试验等工作,并通过项目管理、运行维护等措施以保证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加强电力建设管理,确保电力工程运行安全,为小区居民打造一个持续、稳定、安全的供电环境。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供电安全对住宅小区建设、居民正常生活影响巨大,应当基于高度重视,做好相关研究工作,推动施工技术和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住宅小区建设和居民正常生活提供保障。 作者:崔晓琴 单位:泰州兴源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浅议 摘要: 加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一方面能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另一方面能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电力支持,也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针对电力工程投资大、项目多等特点,要想充分发挥电网建设企业的管理作用,就必须抓好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 关键词: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电力企业 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是电力工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在提升电力企业投产运行后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同时,确保为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提供供电可靠性与供电质量都能符合标准的电力供应,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 1电力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1.1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电力建设的高空作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通常情况下,必须做好临边作业、悬空操作等安全控制,最好防护设施的检查,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1.2施工机械技术的复杂性 施工机械技术是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对施工机械技术的常规性管理,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电力工程质量建设安全控制措施 2.1建立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电力工程施工前必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网络,检查施工企业提交的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组织管理网络体系。(2)做好对分包企业的资质审查。主要包括:第一,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第二,严格杜绝分包工程的再分包。第三,防止无资质的施工队伍参与工程。第四,要健全分包管理办法,避免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现象的发生。(3)建立电力工程质量和安全评价体系。健全电力工程建设安全评价体系,对所有施工系统等进行综合评价。从根源上对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进行把控,并根据安全评价体系选择最佳的安全防范控制措施,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结合电力工程建设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使电力工程建设安全处于管控之中。 2.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1)电力工程施工首先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强化规范管理行为,以工程施工的质量验评标准为基础,确保施工质量、工艺水平都达到技术标准。(2)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最大化地降低安全事故所导致的损失,施工单位对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部位、危险环节、危险源等做好应急预案,并制定管控措施,将安全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区域,确保全面提升应急能力。(3)项目经理部在分析安全危险点的基础上,确定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状态评价内容,明确综合安全检查措施,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三级安全网”是否落实责任到人,安全施工措施是否得以有效落实;施工机具使用是否得当或者是不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仍在使用。 2.3使用现代化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工作流技术,过去的电力企业模块化系统是把一个应用软件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通过相互之间的接口完成实际的任务。模块化系统很容易陷入系统大而全的弊端。现在的模块化系统通过将一个具体的工作分解成多个任务、角色,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其是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信息或者是任务,对工作流过程及其组成活动定义和建模,将所得到的定义称为过程模型、过程模板、过程元数据或过程定义。第一,实现了运行控制功能。对使用工作流模型描述的业务过程进行初始化,将部门的实际业务过程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工作流模型。模型的实例化阶段是完成人机交互和应用的执行,且每个管理过程都是工作流中的一个节点,这些节点是需要迭代执行的。在这种复杂的逻辑处理过程下,模块化工程极大地增加了工程管理的复杂度,每个过程都可以按照业务需要按特定顺序执行,系统展现了整个项目并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用户界面,数据库能提供丰富的统计报表、合同、票据模板打印功能等,以解决原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二,提高电力系统的柔性灵活性,新系统采用图形化的方式灵活地修改相关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这样充分满足了电力安装工程现在和未来工作流程变化的需求。在业务流程进行的每个功能点上,按预先设定的流程分配相应的权限。该操作员只要以短信的方式通知,从而提高软件的直观性和易用性。 2.4强化质量安全管控监督 在电力工程施工开始前,施工技术人员要提升安全和质量管控意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针对安全教育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管控措施。根据电力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进行质量动态控制措施,实行高效的安全和质量监管是保证电力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手段。同时,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不断加大施工质量监管力度。首先,各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质量安全问题要进行详细分析,仔细检验和监管每个环节。其次,为了降低在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一定要做好施工单位监督安全措施的实施工作,保证按照规章制度实行安全措施的执行,根据现场安全事项的监管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将安全生产的意识落实到每个施工企业和每个人的工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中,只有将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都融入电力工程建设中,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进电力施工企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邓昆 单位:黑龙江省汤原县汤原农村电气化局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高耗能电力客户安全管理浅谈 1引言 高耗能电力客户具有其独特的生产经营特点,主要为能耗高、产品单一、资金流转速度快、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用电负荷具有冲击性、波动性和非对称性特点,对电能质量、电网安全影响非常大。为保证高耗能电力客户的正常运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高耗能电力客户的安全用电管理是供电企业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2高耗能电力客户运行特点 2.1定义 所谓高耗能电力客户,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比重相对较高,电能成本在产值中所占比重较大的电力客户。在石嘴山地区,高耗能电力客户主要为生产铁合金、电石、碳化硅、单晶硅、多晶硅、炼焦、化工、水泥、钢铁等产品的电力客户。 2.2特点 2.2.1单台炉变容量大 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文件要求,单台容量为6300千伏安及以下的炉变已经全部关停,目前,高耗能电力客户单台容量在10000千伏安以下的已经很少,大多数高耗能电力客户的单台炉变容量都在12500千伏安以上。从2011年开始,各高耗能电力客户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结合政府“抓大放小”的原则,新建的炉变单台容量都在25500千伏安以上,最大的炉变达到单台容量31500千伏安。 2.2.2不间断连续生产 高耗能电力客户一般都是24小时不间断连续生产。主要原因是,高耗能电力客户—除碳化硅生产以外—由于冶炼炉启动(以下称温炉)时间较长,一般为3到7天,期间所产生的空炉电量较大,温炉费用很高,因此各高耗能电力客户一般都是连续生产。 2.2.3用电负荷率高 高耗能电力客户大多数都是满负荷运行,如电石、硅铁、硅锰、镍铁、碳化硅等,负荷率一般都可以达到98%左右,变压器始终处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不仅如此,部分高耗能电力客户甚至是超负荷运行,如硅钙等,负荷率可达到130%。 3高耗能电力客户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电气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且素质不高 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客户电气运行人员每职至少有2人,设备检修人员每职至少要3人,且必须持有《电工进网许可证》、《特种工作业证》等上岗必备证件。但是实际上,有很多高耗能电力客户电气运行人员在数量上根本达不到要求,甚至个别电力客户存在只有一名电工的情况;有的电力客户虽然在人员数量上达到标准要求,却不具备持证上岗的要求;有的客户电工电气知识匮乏,缺少基本的技术知识和安全知识。 3.2设备“带病”运行或“疲劳”运行 由于高耗能行业温炉会产生大量的空炉电,进而产生的生产成本,因此,部分高耗能电力客户为减少状态检修次数,往往忽视电气设备出现的“小问题”或异常现象,只要设备不出大问题,便会坚持生产,使设备“带病”运行;另外,由于高耗能行业负荷率较高,且连续不间断运行,部分高耗能电力客户对设备长期不检修不维护,使电气设备处在“疲劳”运行状态。这些往往就是发生电气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的根本原因,但由于部分高耗能电力客户的负责人一味的追求效益,努力降低成本,往往忽视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3.3高耗能电力客户安全运行管理不到位 3.3.1未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季节性反事故措施 按照规定要求,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每年要进行季节性反事故措施,即冬春严寒季节,以防寒、防冻及防小动物为主要内容的大检查、大清扫;雷雨夏秋季节,防雷防漏和迎高峰的设备大检查,对防雷和接地装置进行检查,对高压设备的绝缘状况进行分析,是否按周期进行试验,对设备缺陷是否处理完毕。但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高耗能企业由于对电气设备重视程度不够,对电气设备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估计不足,因此往往忽视季节性反事故措施,导致发生天气突变时,便会发生电气设备故障而引起的跳闸事故,进而影响各企业的正常生产。 3.3.2安全工器具管理不到位 在各高耗能电力客户中,往往忽视对安全工器具的管理,有很多企业要么是安全工器具配备不全,要么就是安全工器具实验超期。安全工器具是保证电气工作人员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使用超期或实验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不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影响。 3.4电气设备运行环境较差 各高耗能电力客户的电气设备一般都运行在生产区内,其特点是周边温度高、灰尘大,加上平时运行管理不到位,便给各一次和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首先,电气设备长期处于高温的运行环境会直接影响其散热冷却效果,温度过高,会加速绝缘老化,使塑料材料变形变质,会使热继电器误动作、电子元件劣化等。 4高耗能电力客户安全管理策略 4.1加强安全用电宣传,提高客户安全意识 意识形态对个人行为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解决高耗能电力客户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使其管理者和电气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要清楚的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一切”的道理。要提高客户安全管理意识,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式入手: 4.1.1实时宣传,让用电安全管理深入人心 安全用电管理不是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个别客户提倡的“大干一百天、全体保安全”等口号。供电企业的客户服务人员,要在利用与客户接触的每一个机会对电力客户进行安全用电宣传。“事实胜于雄辩”,向电力客户宣传安全用电,要以实际案例进行宣传,利用案例中的电力客户所发生的电气设备和人员的事故给企业和员工所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给广大高耗能电力客户敲响警钟,做好前车之鉴,以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 4.1.2集中宣传,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安全管理 定期组织开展电力客户的安全培训工作,组织各高能电力客户的负责人和电气工作人员对用电安全知识进行集中的学习,牢固掌握《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内容,并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去,同时邀请电气方面的专家对高耗能电力客户进行电气知识培训,提高客户电气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集中宣传培训,为各高耗能电力客户之间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各高耗能电力客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在用电安全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取长补短,以提高各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针对在安全用电管理上做的较好的企业可以树立典型,并组织其他高耗能电力客户的人员进行参观学习,使高耗能电力客户在安全管理上整体得到提高。 4.2建立高耗能电力客户安全检查制度 为帮助高耗能电力客户进行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管理水平,保证高耗能电力客户和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供电部门应建立高耗能电力客户安全检查制度。对高耗能电力客户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一般每个季度不少于一次。检查组的成员应由供电部门营销、调度、生产、安监、发策等部门人员参加,从各专业的角度对高耗能电力客户的人员、设备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体检,检查各高耗能电力客户是否按要求进行春、秋检,是否按要求执行“两票三制”,是否按要求进行预防性试验和检查性试验,试验结果是否合格,人员配备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防火、防盗、防小动物等工作是否到位等,做到“不查则已、查必查清”。 4.3建立政企联合检查机制 依靠供电部门的电力客户安全管理,其力度可能往往够。因此,供电部门应与政府部门建立政企联合检查机制,一年应不少于两次。在政企联合检查中,主要检查各高耗能电力客户在设备和管理上存在的“老病”,依靠政府部门力量督促那些有问题不整改的电力客户。通过政企联合安全检查,可以提高高耗能电力客户缺陷整改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了电力客户安全管理的质量,实现了高耗能电力客户和政府部门的双赢。 4.4利用PDCA循环巩固安全管理 供电部门应按照电力客户的管理要求,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将检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并书面通知电力客户和政府部门,在下一次安全检查过程中,首先要对上一次检查过程中存在缺陷的整改情况,并指出在电力客户的设备和管理中新出现的缺陷和问题。在高耗能电力客户的安全管理中,要利用PDCA循环巩固安全管理成果,提高安全管理的质量,使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5结束语 由于高耗能行业能耗高且对环境影响较大,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耗能电力客户的管理力度和标准要求,努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处在产业链前沿的高耗能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淘汰,近两年,高耗能行业的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科技含量还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高耗能电力客户的安全管理仍旧是供电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只有同高耗能电力客户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高耗能企业的壮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作者:姜忠炜 单位: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探究 1主要问题 1.1方案不合理 为了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首先要具备合理的设计方案。合理的设计方案主要是指,施工单位要严格的安全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能随意的改变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那么一定要主动与设计单位及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以保证可以将问题尽快解决,同时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同时也要防止在施工中避免出现为了保证工期而改变设计方案的情况,这样就失去了进行图纸设计的意义,严重的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1.2缺乏安全意识 在施工中提高安全意识是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手段,然而我们发现施工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在施工工作中不能进行安全性教育,对安全施工缺乏认识,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们发现在很多的电力施工企业都没有进行全面的安全质量管理,这主要体现在没有指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具体划分到每个责任人,对于安全事故也没有进行及时的预防,施工人员都是在不合理、不规范的环境下工作,导致了更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1.4缺少技术型人才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由于涉及的工序比较复杂,所以对于技术性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在很多的电力工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多数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而引起的,所以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引进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提高对技术的培训和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2改善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完善工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意识 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所以,在施工单位的领导层要首先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从领导基础上做到安全保障,做出正确的安全对策。同时要不断的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要让施工人员的对安全管理和建设质量有祖国的认识,要保证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从另一个角度说,同时也要保证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考虑,要将每个环节和步骤都考虑周全,保证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行及时调查分析,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对策,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2.2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传统的电力工程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要求,为了提供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水平,就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革,采取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合理优化管理模式,保证电力设备的科学合理性。在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简单点说就是要实行对人的合理管理,要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所以在施工单位一定要提高对技术的创新性,要对在岗员工进行相应的岗位技术培训,以保证质量管理安全要求。 2.3提高质监管力度 实行高效的安全监管工作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质量安全的关键手段,所以,在各个施工单位一定要设立安全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质量安全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详细分析,仔细调查,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细致的检验和监管,保证从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中排除不利因素,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4进行安全教育,严格保证安全防 护手段的顺利进行为了降低在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并进行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同时施工单位要监督安全措施的实施,保证要做到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威胁,其次,按照规章湿度实行安全措施的执行,最后,要提高现场安全事项的监管,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施工设备及施工人员进行监管,避免出现不规范性的施工操作。把人民安全放到了首位,将安全生产的意识落实到每个施工企业每个人的工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电力工程建设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方面,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施工单位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施工人员也要有安全施工的意识和责任,不但要保证自身的施工安全,同时也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高质量施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促进作用,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付国庆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党群策略 1.新时期党群工作的重要性 1.1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党群工作和安全管理是相互推动的。 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电力的重要保证,也是电力企业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电力的保障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自身企业高速、稳定发展的保障。党群工作是党组织建设工作和组织群众工作的统和,党群工作是保证党领导中心地位,推动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活动,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工作,保障了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所以在电力企业中,党群工作和安全管理是相互作用的,起到互相推动的作用。 1.2新时代下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上的政治思想保障——党群工作。 党组织群众工作的主要日常工作内容包括对电力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整治思想教育,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指导,与电力企业协商确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等给企业员工留下深刻的印象,树立起自觉的行为意识,进而自觉的去改善自身在平时电力安全管理时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行为规范,遵守电力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电力企业电力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党群发展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新时代下,电力企业中的党组织、群众工作的好坏,对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设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对电力企业健康全面的发展起重要推进作用。“以人为本”是当前企业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将这些管理理念和思想运用到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建设中去,经过企业优良文化的影响,才能够激发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中增强电力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度。将党群工作和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党群工作的指引,打造好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从而通过文化思想来确保电力企业电力生产安全进行。 2.新时代下电力企业的党群工作活动 2.1做好电力企业中的党组织群众工作,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文化的建设夯实基础。 企业内部员工和部门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由一个企业的自身企业文化所决定的,独具特色的企业自身文化不仅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形象,也表明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所以做好党组织群众工作活动,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对于电力企业中的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文化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党组织在群众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利用党组织对群众的宣传和引导,来强调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对电力安全管理的全方面宣传以及电力安全生产多动的组织,来营造一个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环境。之后,在党组织群众的优势下,全方位的进行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教育工作,通过覆盖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网,逐步落实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和制度。最后还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立人为本,不定期组织电力企业内部员工的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和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文化环境。 2.2完善自身党组织群众工作的规章制度。 一个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保障。而一个长期有效的制度离不开内部人员的共同你努力。所以要重视对电力企业中党组织内部的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为党群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党组织干部的思想再教育工作,让他们的党群工作、安全建设更加有效,要充分发挥出党群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并将其作用在党群工作中发挥得更加彻底。第三,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电力安全生产水平,把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党群工作和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真正结合起来,增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 2.3党群工作人员要做好自身安全管理工作。 做好日常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有关制度、规则,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电力安全生产。同时,党群部门工作人员要实时了解电力生产情况,和电力企业员工进行密切的交流,把握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线、最清晰的现场情况,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形成稳重的电力安全生产态度。 2.4提高安全效益。 得到提高的安全效益能够从实际上帮助到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新认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奖促使企业自觉增加对于生产安全的投入。所以对其部门工作人员要宣传好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对其加大投入,减小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几率,通过电力的安全生产来避免风险,实现安全生产过程的优化,提高安全生产带来的效益。 3.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党组织群众工作是是保证党领导中心地位,推动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活动,并且在保障了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推动电力企业的快速、安全的发展。在电力企业中,党群工作和安全管理是相互推动的,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电力的保证。 作者:谭利群 单位:湖北省黄冈东源电业集团瑞华分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建设安全管理探讨 1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现状 电力建设工程大干快上,有限的技术和安全管理力量分散,造成各工程点上的技术力量薄弱,工艺技术设计不完善,安全管理人员不足,施工人员素质下降,安全隐患大量增加,安全事故不断,电力建设安全形势相当严峻。施工单位存在不同程度将工程分包的情况,以包代管现象依然存在,分包单位管理能力差,人员来源复杂,安全素质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 2做好电力建设安全管理几点建议 2.1定位方针目标 贯彻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依据电力建设工程规模、施工特点、自然环境、资源配置,制定工程安全目标。 2.2成立组织机构 建设单位牵头,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调试单位等参建单位成立工程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工程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监督,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大环境。依托工程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独立设置安监部门,配备安监人员,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调试单位三级安全管理网络,设立工程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治安保卫管理部门,明确工作分工,充分发挥两个体系现场安全管理合力。 2.3明确安全责任 建设单位对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负全面管理责任,履行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组织、协调、监督职责,做好安全工作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参建单位是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依法落实电力建设工程安全责任。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与参建单位应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2.4建立制度约束 建设单位全方位收集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预防人身事故、设备事故和环境事故的事故法规,事故处理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工程开工前参建单位应执行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应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在工程开工前颁布安健环管理制度,危险源清单和安全管理台帐,全面落实人员责任、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技术规程、教育培训、安全投入、安全设施、隐患排查、应急救援等管理规定和要求,明确管理程序、职责和要求。 2.5做好安全策划 安全策划是通过科学分析工程风险,对工程安全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指导制定安全技术措施,配备必要资源,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安全策划主要内容有:安全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分工与职责;法律法规清单;规章制度清单;管理台帐目录;现场总体布局:人员、车辆出入管理;成品保护、防止二次污染;现场医疗救援;消防与治安保卫;安全文明施工;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单位进行总体策划,参建单位进行二次策划,科学、全面、系统的谋划安全管理目标、管理依据、管理要求、安全措施,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机构设置、建章立制、总体布局、安全设施加工制作、所需物资购置准备,创造高标准的工程开工条件。工程开工后,即可按计划、分阶段、按顺序有条不紊地布置安全设施,有关人员可集中精力从事现场管理,保证安全文明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6合理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是总揽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全局的重要条件,视觉形象直接关系安全文明施工的成功与否,主要通过施工总平规划、建筑物、装置型设施、安全设施、标志的标准、样式等来达到现场视觉形象统一、整洁、和谐、美观的整体效果,是确保安全文明施工有序、规范进行的重要环节。总体布局主要内容有:视觉形象设计;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设备材料堆放区模块化设计;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域化、定置化管理设计;施工场地要求;大门;建筑物;旗台;围墙与监控设施等等。现场安全设施分安全标志,有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安全警示线;安全防护设施,含安全帽、安全带、攀登自锁器、速差自控器、水平滑动保险器、手扶水平安全绳、安全网、脚手架、安全围栏、孔洞盖板、安全通道、组合式柱头托架;可视化管理,有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牌、主要危险因素辨识牌、现场标志牌、地下设施标志牌、五牌两图、安全警示牌、施工区域责任牌、施工机具定置管理、道路交通标准化设施;现场文明施工设施,有成品保护、现场区域隔离、卷扬机棚、设备材料摆放、垃圾通道及垃圾箱、吸烟室及休息室、干式及水冲式厕所。 2.7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与执行 安全技术措施是安全施工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是指导作业人员施工的实用性文件,所有施工作业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并在施工前进行交底。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包括:项目特点、危险源、预控措施、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应急处置、文明施工标准等内容。重大或特殊项目安全技术措施、重要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一般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应分别由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管理部门主任、项目管理部门专业工程师分别组织编写和评审,相应报送总工程师、项目总监和项目管理部门主任批准执行。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由措施编制人向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负责人进行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具备安全文明施工条件后方可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一经审批和交底,任何人无权擅自更改施工方案和措施,严禁无措施或未经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作业。 2.8应急管理提供保障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成的应急指挥机构,组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辨识危险源,编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测预警机制,明确应急响应程序,配置抢险物资、通讯器材、临时电源、急救药品等应急物资,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工程现场处置及防御能力。 2.9评估安全绩效 建立日常安全检查、周联合检查、月综合检查、季度阶段性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机制,查制度、查机构、查安全设施、查教育培训、查劳保用品使用、查隐患、查作业行为、查整改落实,完善安全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确保安全生产。实行工程项目安全目标绩效管理,构建工程管理文化、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安全文化,制定安全目标实施、控制与评价的措施,确保方针目标前瞻性、全局性、可行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控制措施逐级建立,责权利清晰明确,考核评价赏罚分明。 3结论 通过分析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现状,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风险。 作者:金天寅 单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一、我国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1.1网络黑客恶意入侵 虽然我国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较为严密,但是,电力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特别重要,如果遇到黑客的恶意入侵,损失将特别严重。黑客恶意入侵往往是对电力企业的网络系统进行干扰,黑客入侵一方面会窃取电力企业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会扰乱信息系统,使电力企业损失大量信息,损失大量信息的电力企业将面临企业经营发展的巨大困难。目前,黑客恶意入侵现象在在我国电力信息领域比较多见,电力信息面临着较大的威胁,网络黑客的入侵能力较强,如果对电力企业进行信息窃取和信息干扰,电力企业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很难妥善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一些电力企业对信息密码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得黑客非常容易的破解了电力企业的信息密码,权威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在信息密码方面存在问题,一些企业仅仅照搬了其他企业的密码管理方式,并没有加强对密码系统的研发,使得密码管理水平十分低下,还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对信息系统设置密码,导致信息完全没有受到保护,如果黑客盗取这些信息,不仅能够不费任何力量轻松盗取,还能够不留下任何盗取痕迹,使追查工作不具备任何线索。 1.2附带办公软件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危害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各界带来了巨大的便捷,许多计算机软件功能丰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电力信息企业引进计算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电力企业的很多工作人员可以从网络上免费下载很多办公软件,这些办公软件能够对电力企业各项工作进行快速的计算并得出准确的结算结果,因此,很多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办公软件的依赖程度很高,很多重要工作都要依靠办公软件进行,对办公软件的安全性放松了警惕。现在,很多软件研发机构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允许一些附带软件进入软件安装包,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下载软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安装了与办公无关的附带软件,一些附带软件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网络病毒往往会依靠这些安全性不高的附带软件进入电力企业信息系统,使信息系统受到病毒的侵袭,最终造成信息系统的瘫痪,使很多企业重要信息得不到妥善的保管。 1.3网络病毒的侵袭 自从网络普及以来,几乎每一台电都受到过网络病毒的侵袭,可以说,网络病毒是我国电脑网络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也不例外,电力企业的电脑如果遭到病毒侵袭,电脑将有可能减缓运行速度,使企业的很多工作无法进行,如果情况严重,电脑有可能死机,不仅电力企业的工作无法进行,病毒的种类也将无法区分,电力企业将付出更加严重的代价。蠕虫性质的网络病毒是对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毒。蠕虫病毒在对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造成破坏之后,会大量复制出其它病毒,这种蠕虫网络病毒的扩散方式与很多生物病毒一样,对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入侵,这种蠕虫病毒一方面会大量繁殖,使杀毒工作难以进行,另一方面又较为隐蔽,一般的杀毒软件很难彻底清除这种病毒,另外,蠕虫病毒目前已经具备了应对杀毒软件的性能,使电力企业的杀毒工作更加困难。 1.4电力企业管理机制存在漏洞 很多电力企业的领导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电力供应方面,对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使得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迟迟没有得到完善。一些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要求下载正规的办公软件,使得一些病毒通过附带软件传播到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中,还有些电力企业没有科学的划分各部门的领导职责,使得网络系统得不到合理的使用,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及时明确责任人。有些电力企业没有对网络机房加强监管,使得一些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企业机房,还有些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不懂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随意将信息泄露给外部人员,使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面临较大的安全问题。 二、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改进方案 2.1防治网络黑客恶意入侵 我国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切实认识到,虽然我国电力企业对于黑客入侵的防范较为严密,但是依然不能彻底防止黑客的恶意入侵,从而加强对防治黑客入侵的重视。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密码严加保管,电力企业要组建专门的密码管理团队,将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密码设置为较为复杂的密码,防止黑客的恶意入侵。企业的密码管理团队要严格执行管理工作,对没有重视密码设置,甚至不按要求设置密码的工作人员要加大惩戒力度,使其切实认识到黑客入侵的重要问题,为信息系统设置合格的密码。 2.2加强对办公软件附带软件的管理 电力企业要对工作人员的办公软件加强管理,组建专业的软件管理团队,为企业各部门提供合适的办公软件,企业的办公软件要采取统一下载,统一管理的方式,不能允许工作人员随意下载不能确保安全的办公软件,切实避免因办公软件的附带软件存在病毒而对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构成危害。企业要加强对办公软件的研发,与软件研发机构和其他电力企业加强联系,以便获得安全的办公软件,使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更加安全。电力企业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每一位员工提高对办公软件附带软件的警惕,切实做到维护企业信息网络安全。 2.3改善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的领导人不能仅仅关注供电系统的工作,要将关注的重点向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方面转移。电力企业要将内部责任机制进行完善,明确划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合理的使用信息网络系统,避免因使用不合理而出现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企业要对不按规定使用信息网络系统的员工进行惩罚,使其提高对信息网络安全的认识。企业还要对外来人员加强管理,进入机房的外来人员要做好登记,不能允许与企业无关的人员进入企业机房,切实保证机房的安全,企业还要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员工严守企业信息机密,不对外部人员泄露企业信息。 三、结束语 在计算网络系统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各个角落的情况下,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深入分析我国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良方案,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健 单位:国网辽宁铁岭供电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工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 1提高全方位安全意识 我国已经将电力企业安全法规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严格制定了管理的流程,多次举办安全生产活动,为加快对防御技能的熟悉,加强对员工培训,促进安全知识的有效掌握,对员工及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保障的作用,将员工的安全意识逐渐提升,使其将安全意识充分掌握并认识到其中的要领及整体重要性,要想将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发散,将思想教育工作、技能教育工作与岗位的专项培训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已实用为目的,使员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熟练掌握安全技术,按照安全管理章程进行施工,将操作规程逐渐熟练。全方位加强对项目安全管理者的培训,逐渐提高安全项目的决策能力,使得执法者在安全知识巩固下,时刻具备着对危机源头的判断、事故预防的决策、应急处理方面的技能以及对相关事故的案例分析能力。 2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安全施工技术的举措 以能量意外释放为理论根据,加强对有害物品、危险物品的排查,用管制、限制危险物质的举措将事故发生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防止意外释放的发生,将危险源消除,将故障隔离等。为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的举措有:加强个体的有效防护、将具体的措施有效地进行隔离、注意薄弱环节等。电力工程的安全施工措施主要包含:在施工现场将安全标识在明显处和危险处进行标记、保证现场安全通道的畅通、加强对防护措施应用意识、确保对个体的防护用品的使用。电力施工用电的安全防护措施:当使用的是电工工具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漏电状况发生,注意电线的安全状况,以免因漏电、短路状况引起事故的发生,在用电动工具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加强电动安全的防护,采用防触电隔离的措施。在使用机械设备及建筑材料的时候要保证安全措施的齐全。加强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 3健全安全体系 为保障安全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标准化实施,电力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加强安全监督,严格把控对事故发生前的防范工作、控制事故发生的范围,积极执行事故发生后对相关工作的改进。将各级别的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分配。加强对生产流程的把控,将安全防护意识逐渐完善。工作人员和安全防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安全技术的实施步骤,也要对电力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对安全技术措施的具体情况给出客观的评价,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漏洞加以整改,为加强防御措施的效果,积极采用危险预控措施,有益于用消除、隔离的方式控制危险源。严格监控各重点项目的实施,将小漏洞及时改正,不忽略任何一个纰漏。定期进行安全事故的演练,加强员工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在事故真正发生时,抓紧时间根据调研进行应急预案规划,将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4加强安全组织网络的作用力 在电力工程项目的积极建设当中,除了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之外,还要使得安全组织网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安全组织网络要包含所有电力工程项目中的人员。将安全的简析、规划、守则严格划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部门的落实,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展开。严格把控各部门细则的划分情况,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保证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合理有效的进行解决。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积极响应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公共监督的情况。积极有效的保证电力工程安全项目的整体改进及提升。 5加强工作落实 在电力工程项目实施之前,安全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严格做到将安全技术工作交底落实,使得员工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的具体要求熟练于心,这是贯穿电力工程安全措施整体的关键,施工单位的安全负责人员要能够及时掌握现场的安全状况,并予以分析审核。对施工结果进行严格考核,如果过程中有不符合标准的,要及时指出,并加以完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施工,在进行安全措施的交底工作时,也要结合当时的地理状况,对于施工条件积极了解。另外,对于工作的相关手续也要进行严格履行和把控,提高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责任心。要充分落实安全检查的基本情况,保障安全施工的进行。 6总结 在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构建中,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的前提,安全意识的有效提升有助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快节奏的社会,逐渐扩大比重的安全意识,有助于电力工程整体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宏祥 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薛家湾供电局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1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意识依然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重视提高电力行业安全管理的意识,制定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然而依然不时有电力企业发生安全管理事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部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员工在实际作业中的安全意识不高,违反有关规章制度,违规操作时有发生。虽然所有的电力企业都有关于安全生产的相关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的作业中并没有严格地将安全生产的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规章制度往往只是“口号”“标语”性质的,在实际作业中并没有得到严格彻底的落实,部分员工在实际作业中抱有侥幸心理,随意简化作业程序等,这些都给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缺失。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不仅需要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同时也需要有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来对企业的日常生产形成严格完善的监管。在国外,电力行业等涉及到民生行业的企业均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严格监管,企业的日常生产和运营无时无刻不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例如在国外发达国家,电力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有着独立于企业运营的监管团队,同时,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还受到法律、政府部门、社会舆论、银行、工会等层层制约和监督,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到位;目前我国在电力企业的监管方面依然存在缺失,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系统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和监督机制,监管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缺失难以有效保证企业的生产活动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同时企业外部对电力企业生产活动的监管同样不足,虽然有行政部门的监管,但是其他方面例如社会监管等方面基本上都处于空白,这些因素都是我国电力企业不时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3)我国电力企业生产设备和国外生产设备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不可否认,电力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同样是影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发达国家,电力企业的日常生产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操作,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操作已经很少了,而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电力行业的整体自动化水平依然和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许多本可以由机器完成的作业依然由人工完成,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发生不安全事故的概率,有时候本来发生的是设备损坏,但由于人工进行作业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电力企业生产的机械化的程度不高也是导致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 (4)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依然不高。 电力企业是一个对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行业,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安全意识等,在国外发达国家,电力行业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技能考核才能进入该行业,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而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尤其是在电力企业的日常作业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操作环节依然使用大量普通民工进行作业,以此来降低企业成本,但是这样做也在无形之中增大了企业发生不安全事故的概率,使得我国电力行业的不安全事故难以真正避免。 2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毫无疑问,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管是对于整个社会的正常发展还是对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有助于社会的健康运行。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性能源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局性意义,电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不仅对于各行各业不可或缺,同时对于维护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整个社会对于电力的稳定供给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从维护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正常秩序来说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2)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对于电力企业行业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是现代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安全生产事关电力企业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命运,同时也关系到广大电力职工的生命健康利益,因此,必须时刻将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看待,狠抓不懈,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3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不断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1)电力企业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并将安全生产的意识灌输到企业的每一个人身上。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之所以发生各类不安全事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管理的意识不高,或者说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到位,因此,有必要在电力企业全行业开展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教育,首先要不断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核心是要将安全管理的职责真正落实到企业每一级领导、员工身上,确保安全生产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员工,要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管理教育,要针对企业不同部门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严格杜绝各种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对全体员工开展反违章操作教育,同时要定期组织力量对企业员工开展安全生产的培训,提高员工整体专业素质,可以说,电力企业发生的不安全事故中,有很多是由于部分员工的专业素质不高导致的,因此,企业除了要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以外,还应该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等的培训,创新培训形式,更新培训内容,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模拟实际操作等形式来加强员工安全生产的技能,以进一步提高广大电力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和技能,将电力企业的各种不安全事故中的人为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 (2)政府部门和电力行业应尽可能加大对电力企业设备的投入力度,更新电力企业相关设备。 可以说,电力企业设备机械化程度的高低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和电力企业应该分工合作,加大对电力企业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对电力企业的相关设备进行及时更新,能用机械进行操作的尽量采用机械进行操作,减少人为操作可能带来的不安全事故的几率,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设备的更新速度,还要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和试验,严格确保有关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能安全正常工作,将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的不安全事故几率降低到最低,要对有关设备的操作人员明确生产责任,做到对有关设备的运行情况心中有数,对设备正常运行的各种条件心中有数。此外,企业还应该根据不同的生产部门开展定期的安全生产竞赛等,对出现的各种不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清理,进一步提高生产作业的质量。 (3)完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和监督机制。 建立系统完善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和监督机制,对于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电力企业现有监督和监管机制的漏洞,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法律建设、行政监督、舆论监督、企业内部监督等各个方面来加强电力企业监管和监督机制,要努力将电力企业的运行置于严密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机制之下。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行政法规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检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存在不安全生产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教育,同时企业内部也应该有相关的组织来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努力将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有效确保电力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做到安全生产。 (4)在电力企业内部开展常态化、定期化的安全生产评估。 针对电力企业这种高危险的作业来说,建立常态化、定期化的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谓开展常态化的安全生产评估,即对电力企业日常运营的设备、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目的是寻找潜在的、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时对可能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各种因素进行清理,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安全进行。因此,电力企业有必要建立常态化的日常安全生产评估机制,将评估意识和行为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心中。要明确责任,建立由各级领导牵头的评估小组,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有明确的责任和机制,还要将评估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避免出现“走过场、走形式”的现象。通过定期常态化的安全评估工作,将企业各个部分的安全生产放在明处,及时发现各种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有效确保企业正常安全地进行生产。 4总结 总之,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事关企业正常健康运行、事关社会稳定运行的大事,电力企业必须时刻将安全管理当成企业日常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来对待,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做好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真正谈得上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宋淑霞 周玉杰 单位:阜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环部 朝阳燕山湖发电有限公司安环部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城乡电力工程安全管理论文 1.我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 1.1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含义及必要性 电力工程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工程,该工程的涉及面广,设计到的知识面广,一旦出现问题就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所谓工程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了对风险的预知和对风险的规避。所谓对风险的预知,就是安全负责人员凭借经验和理论分析,提前预知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预知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之后,管理人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开这些风险,这就是风险规避。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安全负责人员要对工程项目的所有内容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协调、指挥与控制。从而将电力工程的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1.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理论目标 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首先就要制定好预期的目标。下面列出一种比较常见的安全管理目标,供管理人员参考。从安全教育的角度考虑,要做到参与电力工程施工的员工安全教育普及率与合格率均达到100%;从监管人员的角度考虑,要做到工程的安全员、技术员全程到位,管理岗位人员要对工程全程监督。在进行电力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到施工工人的防护措施穿着率为100%。从工程的整体角度考虑,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工人触电事故发生率、机械伤害率和高处坠落事故为0;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土方坍塌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以及交通事故;管理人员要尽量控制发生人身轻伤事故发生的概率,常规的电力工程的施工人员负伤率低于四千分之一。 1.3在电力工程中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环境因素,电力工程通常是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施工,气候对工程的影响十分显著,如洪水、冰雹、暴雪、高温等恶劣天气,会对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据调查,极端天气下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的施工发生率是平时的10倍以上。因此,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时务必要注意环境因素。现场安装工作工作不规范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电力工程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果施工人员专业水平不够或者工作态度不认真,就可能使得安装工作无法顺利完成,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轻则使得工期延后,重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检测工作不规范也是造成电力工程安全事故频发的因素之一,电力工程属于高危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监管人员就要做好工程的监管工作,具体包括检测线缆铺设是否合格、接头是否连接正常、接地电阻是否到位等,如果检测人员工作不认真,检测工程不到位,就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对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如果安全负责人的能力不足,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一片混乱。因此,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也是导致电力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2.做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是电力工程施工的主体,如果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或者安全意识不强,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故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具体来说,安全教育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即安全理论培训和安全技术指导。安全理论培训需要工程的管理人员在进行施工之前就对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力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施工安全隐患和安全隐患的应对方案,在进行培训之后,需要安全负责人员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考核,只有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通过率达到100%,才能批准施工人员进入场地进行施工。安全技术指导主要围绕本次工程的具体情况展开,技术人员需要对本次工程的情况了然于胸,然后对施工人员讲解施工过程中的易错点和危险点,对于难度较高的施工点,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全程在场,随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从而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据统计,电力工程施工事故中有61.65%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有直接关系。因此,施工的负责人员一定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2.2选择有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负责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其工作难度大,工作任务量大。因此,安全管理负责人必须要有着足够的专业技能与管理经验才能胜任,如果负责人能力不足,就可能导致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监管出现严格的漏洞。故工程负责人在选择安全负责人时一定要慎重,尽量选择那些专业能力较好、工作认真负责的安全管理人员。而安全管理人员自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善于学习,积极总结经验,努力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2.3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电力工程不仅施工难度高,而且施工线也普遍较长。进行施工的安全管理的难度也很高,如果仅凭借安全负责人的监管,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负责人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通过将安全责任负责权分散下去的方式来减轻安全负责人的负担,加强安全监管的力度。具体来说,负责人可以指定数名安全负责人成立安全监督小组,并将施工区域划为数个小区域,交由监督小组负责,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各个监督小组要定期的汇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情况,以便总负责人参考。合理的监管体系可以大大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从而降低电力工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3.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力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电力工程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介绍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并讲解了做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案。就目前来说,做好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仍有很高的难度,这需要管理人员集思广益,不断的探究更好的解决方案。 作者:路遥 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绥化供电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安全管理模式下电力工程论文 1.我国电力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的投资商和电力工程的施工方权责划分不明确,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忽视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的落实,导致出现了一系列不应该发生的安全事故,损害了电力工程的整体形象,也给电力施工人员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其实,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针对于电力工程的施工已经有明确的安全管理规定和细则,但是落实不到位,一些施工单位擅长于钻法律的空子,规避责任,以牺牲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为代价,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一些施工单位目光短浅、急于求成、片面的延误安全施工的设备投资和资金投入,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事后的处理资金要远远大于安全管理细则落实的支出。总之,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的管理不完善,需要马上落实和规范电力施工现场的施工流程,确保施工安全。 2.加强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2.1提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 电力施工的现场操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主动要求施工方落实国家规定的安全施工设备和操作流程等,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时施工方和投资方都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提高对于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意识,切实将每一项安全管理的细则落实到实处上去,使安全管理模式从花架子转成真把式,成为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必要保障。 2.2提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作为项目安全管理的专项负责人,他们对于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具有直接处理的职能,因此他们工作的态度和工作的能力在直接关系到安全施工的效果。要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要本着对广大职工负责,对国家和企业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一项安全管理工作,并提高工作效率。 2.3展开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要进行全员安全教育,让安全教育活动贯穿在安全施工的全过程中去。要组织电力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上岗之前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培训安全施工设备的应用、安全施工的基本流程等等,目的是进行规范化操作,降低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培训突发事故的处理办法,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事态扩大,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2.4完善安全生产保证和监督体系 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多门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要想行之有效,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督体系,用于不间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监督体系要有层次,有方向,每一个监督部门都有独立的监督任务,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一旦出现违章操作,必须严肃处理,限时整改,整改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整改不合格或者拒绝整改的,可以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同时监督体系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尤其是职业操守,不做与企业无关的事,不做危害企业和工人的事,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客观严肃的对待每一项监督工作。 2.5做好对危险点的分析和预控工作 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要重视对危险点的控制工作。在施工的整个过程贯穿危险源的摸查工作,做好危险点的分析,根据摸查和分析结果编制施工现场危险点清单。然后需要针对每一个危险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在隔离、疏导和消除三种方式中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对危险点进行处理,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于施工中的重点项目实施重点控制,坚决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还应当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举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习,以逐渐提高工作人员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 2.6坚持工作日的班前会和班后会制度 班会制度自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一些需要一线操作的企业都会例行召开每天的班前会和班后会。所谓的班前会就是在正式上班之前的一个简短的会议,主要是核对本天的具体工作任务,和上次遗留问题的讲解及交接。而班后会即是在一天工作之后进行的工作总结会议。主要是由工作人员介绍一天的机器操作情况,和交接遗留问题。被交接人员必须认真聆听,吸收他们有效成功的解决方式方法,同时还要对可能存在的潜在性问题进行事前预测,并依据预测的情况制定出好的解决办法。 3.对电力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所应坚持的原则 3.1安全与质量的关系中安全优先 电力工程的安全与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施工企业的头等问题。安全和质量问题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方面有缺憾都不行。但实际上在电力工程中,也可以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归入质量管理的工作范畴,把安全控制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一件头等大事去抓。 3.2安全与工期的关系中安全第一 一些施单位之所以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因为其中一些安全施工的规定,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进行一些停工和整改等,这将会影响工程工期,延迟一天交付施工项目,对于施工方和投资方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要权衡利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工期放在第二位。没有安全保障的电力施工即使工期缩短也没有价值和意义。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必须限期整改,这一整改时间将远远长于开始时安全教育的落实问题,因此忽略安全将工期的企业难免会最终走入下坡路。 3.3安全与资金投入的关系中安全第一 对电力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然而实际上,安全管理所需要的费用多数是包含在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里的,也就是说,施工企业已经从建设单位那里获得了相应数额的安全管理费用。一旦施工企业贪图眼前的利益,漠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将安全管理费用挪为己用,就会使安全管理工作陷入瘫痪。因此,在处理安全与资金投入的关系时,也需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4.结语 总之,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不是朝夕之间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一两个人员可以处理的,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在提高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之后,严格落实各项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工程高效安全的开展起来,将不利的损失降到最低值,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电力工程的施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作者:曲波 单位:哈尔滨电力工程安装公司道理分公司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 一、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进行安全文化的建设相关原则 在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活动的践行者是我们本身,这就需要我们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工作人员的心理特点出发,来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化、人性化,从而保证安全文化的有效践行。此外,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建设还应遵循规律性以及可预见性原则,要知道,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对文化建设内部规律遵循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遵循相关规律,对一些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处理,全面把握危险点、安全事故的发展规律,进行超前、可预见的安全文化的建设。最后,安全文化建设还需要践行全员参与的基本原则,在充分的重视员工的基础上,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投入到安全文化建设中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促使他们进行标准化、安全化的生产,践行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等,在整个企业中营造起一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如何做好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建设 从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建设原则出发,结合电力工程管理的实际状况,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对电力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健全 电力工程的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健全的管理体系作为保证,通过有效的管理体系,促进各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因此,在我们的工程管理工作中,一切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制定出相关的安全管理体制,从而对企业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安全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学习,加深员工对安全生产的了解,树立安全意识,在工作中遵守安全规定。在建立电力工程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推行和落实安全责任制,从企业领导到员工,都签订相应的安全责任书,通过安全责任书来约束个规范员工的行为,逐渐的在整个企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促使员工按照工作规定来开展各项工作,让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提升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安全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因此,要想做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需要从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做起。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落实好各项安全文化措施。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将企业的安全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安全预警意识,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预估,在遇到安全事故时,及时有效的对事故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提升思想的敏感度,做好安全管理实践工作,细致分析潜在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管理者要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参与到工程基层施工中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加大了领导的安全思想意识,才能促进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3.做好员工安全培训工作 对于电力工程管理来说,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安全培训,能够促进安全事故预防工作的开展。对电力企业来说,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需要根据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员工安全培训计划,例如,定时定期开展员工安全培训讲座,开展企业安全巡查周,进行部门安全工作评比等,通过各种安全培训活动来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文化教育,让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逐渐积累起安全施工经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在员工安全培训工作中,还需要做好安全预防工作,要求员工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让员工从日常工作做起,从细节入手,在实际工作中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始终将安全施工放在首位,促进电力工程的安全发展。 三、结语 安全管理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安全文化建设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好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就需要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出发,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促进电力工程管理的发展,让我们的电力工程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彭斌琛 单位:国网黄冈供电公司检修公司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为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便利。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村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并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一、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大多是6~12岁之间的儿童,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因此,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通过形象化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此外,信息技术还能通过视频、动画和图片的形式,将语文知识点的内容进行更加具象化的表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了解小学语文中的各个知识要点。这极大地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文字和口授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对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2.促进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信息技术能够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转化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农村地区的教师及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运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资源时,会对先进的教学经验进行一定的模仿和借鉴。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最终将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还能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其他地区的教育状况和教学理念,这对促进其教学理念的变革也有很大助益。此外,当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还能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加强与其他地区教师的交流,从而获取更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语文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利于丰富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设置丰富的语文教学情境,把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点进行直观化的表现,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一个更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同时,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此外,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因此在不少抽象词语的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词语变成具有视觉特征的图片和影像,就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这些词语和知识点的理解。 2.运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由于受地区条件的限制,其思维和视野都相对狭窄,这阻碍了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学习。语文教材往往是将生活化的东西用语言的方式呈现在书本中,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学生的思维及视野的狭隘性,导致其对语文书本中一些常识化知识的理解困难。如很多大山中的孩子无法想象出海的形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得书本中的艺术形象得以呈现。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帮助教师查找出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相关材料,为学生在课本学习上提供更多丰富的材料参考。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还能有效运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这不仅让学生在资料查阅方面更加多元和便利,也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 3.运用信息技术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 由于城乡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r村地区的教学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都相对落后,甚至不少农村地区缺乏教师教学活动。这也直接造成了农村地区教学水平的落后,而许多教师也存在教学技能不足的情况。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许多农村教师存在普通话不标准的情况,这在很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识字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出现了语文教学质量不佳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视频、音频资源的播放,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语文教学中的汉字准确发音。教师通过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进行跟读的教学手段,就能有效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为今后语文和普通话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信息化技术日益普及的当下,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资源,通过创设丰富的语文教学情境、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以及对农村教师的教学进行的纠错行为,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高的目的,为今后农村地区学生步入初高中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思考 摘 要: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十分有效的提升和发展。在当前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良好的开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还能对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起到一定帮助和促进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将学生培养成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将起到更大的帮助和影响。但是,当前并没有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究其缘由,主要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对我国农村小学语文中的教学进行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将对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策略将进行更有效的研究,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是当前我国最为基础的一项学科,所以其听、说、读、写的环节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对其进行关注和重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 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也将对个人的发展和进步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在对小学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教育本身就存在一定特殊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创新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将学生的基本功进行发展和提升[1]。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形势还存在十分严峻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的创新思维培养进行研究。 一、我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笔者对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研究,确定当前我国农村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现状不够理想,对于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笔者的实际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因为: 1.传统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理念存在明显冲突 在对当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的研究下,发现对当前我国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在全新的教育环境和背景下,学生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更为稳定的提升,但是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农村中的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填鸭式教学,运用这种方式对学生展开教育和引导,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提升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2]。 2.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 在对农村学生进行语文的教学中,由于学校受到自身条件的影响和限制,特别是西北部的农村小学,很多学校仍然只能应用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先进多媒体技术地区仍然相对较少,这就导致课堂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3.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职责上有着显著差距 要想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培养进行提升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进行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的情况较为显著,因此教学质量更是很难得到明显提升。这主要是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导致教师在对学生的心理掌握上存在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学的职责和教师的素质始终不能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对其进一步发展将产生十分不利的情况。 二、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的策略 1.对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行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课堂气氛相对沉闷,讲授的内容对学生来说缺乏相应的新鲜感,那么在实际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投入精力和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指导和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行有效提升[3]。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刘胡兰》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历史英雄人物进行理解上就会存在明显的困难,为了将这种情况进行有效解决,教师可以适当对多媒体设备或是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利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刘胡兰同时进行更为准确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对今后深入的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4]。 2.营造更为浓厚的创新氛围 众所周知,农村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天性使然,因此对教师多带有惧怕和敬畏的心理,那么在这种环境下, 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呢?笔者认为要想将这一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广大教师就需要将自身的心态进行有效调整,用更为亲切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在语块的教学氛围中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比如在对学生讲解《幸福是什么》一文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所面对的环境和生活氛围有明显差异,因此对于幸福的理解也必然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在课程开展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想想自己心中所谓的幸福是什么,并让其在课堂中对问题进行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对于营造更为浓厚的学习环境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因此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暴露许多问题,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尚待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更应该正确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关注,希望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能对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良好处理,不断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满足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良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差生”转化策略探究 摘 要: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无疑是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的一门课。但是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语文成绩偏下的状况。这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我们只有找到根源问题,才能彻底解决。所以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后进生如何努力转变提升语文成绩是目前很值得我们重视并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差生;策略探究 一、前言 很多W生可能经常会觉得我每天都在说中文呀我能很好的和别人说话呀,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的学语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这种想法。掌握好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平时交流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语文课本中学到很多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而身处农村地区的孩子如果想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打好语文的基础,提高自身。为了使孩子们的语文成绩更好,对语文更感兴趣我们必须剖析后进生成绩差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解决。 二、现状 目前语文差生主要分为所有成绩都差和偏科导致的语文成绩差这两种类型。而偏科导致的语文成绩差主要存在于男孩子,后进生问题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农村小学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产生差生的原因 (一)监管力度不够,学习条件有限。现在的农村地区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很多地方发展的好发展的快,上学条件就更不用说了。在发展的好一点的农村地区,一个班的教学人数能达到四五十,老师对每个学生的监管就会相对要弱一点。他们放学回家也要走一定的路程,经常是孩子们结伴而走,在路上总会玩儿两三个小时。对于发展慢的地方,上学条件艰苦,一个班只有几个十多个人,一个学校几十个人。尽管人很少,由于生活条件艰苦,愿意来教学的老师也很少。在这些穷困地区,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老人对孩子一般都是比较纵容的,缺乏教育方法和在学习方面的督促。很多孩子更是因为家庭困难,经常逃课帮家里干活导致成绩下降。 (二)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在语文中,有很多东西需要记忆和练习,如果你是不情愿的,没有任何学习兴趣的,那么这个成绩自然很差。而在农村地区的这些孩子,家长经常在田地里忙活,孩子也就跟着满山坡的玩,对于书本和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要背的古诗要听写的词语,很多孩子不愿意花时间去完成作业,认为语文需要记忆背诵的东西太多,而干脆放弃。 (三)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对。虽然每个正常人之间的智商差异很小,但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会帮助你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农村地区的孩子普遍对学习方法的探究过少,有的是不愿意学,不愿意探究。但有的尽管会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不合适的学习方法还是使成绩提升不上去。而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是针对全班同学一起上课,很多孩子不会在课后单独找老师一起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因此一直错下去,成绩也一直提不上来。在学习的路上常走弯路,常常事倍功半。很多中差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能触类旁通,而只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 (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中差生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喜欢与其他同学打闹,自我控制能力很差经常不按时交作业等。很难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不能真正体会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更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最终导致学习不好。 (五)老师的冷淡。很多后进生喜欢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纪律,如果多次教育不改便会使得老师身心疲惫,会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僵硬。当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态度转变后,可能会变本加厉,产生叛逆心理,自然更不愿意乖乖地好好学习。 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差生的转化策略 (一)广泛利用学习资源,加强沟通。对于因为家庭贫困而导致要缺课为家里做事的孩子,我们要广泛的利用资源解决他们读书难得问他。动员师生捐献已经看过的书籍,合理利用学校图书馆,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更多看书的机会,弥补自己落下的课。老师要及时的与学生家长沟通,汇报学习情况,并给不重视学习的家长做思想工作。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家访以及定期的家长进行沟通,加强感情交流,使家庭和学校一起共同为后进生的转化努力。 (二)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对于差生,老师可能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多给他们机会,比如上课回答问题等多可以增加他们发言的机会。老师也可适当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更容易接收知识,注意在知识技巧上的引导。根据他们的个人差异,安排适量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使他们掌握学习技巧,激发学习兴趣。 (三)给予鼓励,多沟通交流。老师对学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差生多多少少在成绩方面会有点自卑,这需要老师多鼓励,而不是经常骂他们没用。多给他们信心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对于有心事或者负面情绪的学生,老师应该多多开导,让他们有良好的心情和端正的态度上学。要尊重他们,平等对待他们。有的时候成绩好的乖巧的学生的确会让老师更喜欢,但是我们必须平等对待他们,否则会使差生更加厌学同时认为老师偏心,而对老师存在偏见。所以尊重和平等对待也很重要。 五、结束语 很多时候差生也不是不愿意努力,只是他们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没有找到学习的兴趣等。在老师的多多开导提点,传授一定的学习技巧后,对他们的成绩一定大有帮助的。不管在哪个地方都会存在差生,只要我们共同探索,找到问题并一起解决,一定能让他们有所进步的。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自倡导素质教育以来,小学语文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农村小学教育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本文着重阐述农村创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语文能力;策略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的工作越来越忙,很多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好。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枯燥,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如今,教育创新致力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更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小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我们应该转变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要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获取知识、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随机应变,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传统教学体制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取得更高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不相符,因此老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另外,教育的根本是要面对全体学生,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应该只是针对一部分人的精英教育。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自主思考,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鼓励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多方面地提高自己,做适应社会的全方面的人才。 二、培养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对于很多的伟人科学家来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想象力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想象力也是创新的开始,只有想到了才能够做到。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在学习完《美丽的三潭印月》一文之后,我引导学生:“祖国的山川秀美壮丽,除了三潭印月,我们还见到哪些美景?”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运用有关的句式,谈谈祖国的壮丽山河,再创造出新的审美意境来,以达到迁移能力,扩展知识的目的。学生兴奋地拿着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风景名胜的照片或明信片,争着向周围的同学介绍自己所看到的名山大川或名胜古迹。他们还推选了一些代表到讲台上发言。通过练说,学生的能力得到迁移,在创造美的同时,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也逐渐产生了 三、运用经典诵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常常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经典文化就在我们生活中,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好的,但他们的语文素养却有待提高,此时若能让他们从小接受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又能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为孩子扎好人生的根基。 四、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农村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语文老师就必须对整体的小学生进行培养,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提高小学生整体的水平和能力。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老师可以适当地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而对于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重点教学,上课时要尽可能多读课文,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尊重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P怀,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传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修养,于是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助学生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几点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这些都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学生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庭中,听到的的都是方言,仅仅只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交流,缺乏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和良好氛围,学生的朗读水平低下,朗读现状令人担忧: 1、读得不正确。总有添字丢字、错读回读的现象,对儿化音、轻声、音变把握不准确,停顿断句不恰当。 2、读得不流利,读得没有感情。学生朗读文本时气息不够顺畅,吐字不清晰;声音不洪亮,有指读、顿读的现象。 3、还未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没有主动朗读的习惯,在家庭和社会中,缺少让孩子乐于朗读的氛围,加之坐姿不端,站姿不正,仪态不够自然,语速过快等朗读技能水平不高。 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朗读训练,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做法: 一、还给学生时间,“有的放矢地读” 以往应试教育的课堂中往往出现“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读的时间少的可怜,经常让老师牵着鼻子走。思维受到了严重限制,无法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这一点,把大量的时问还给学生,把朗读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他们大声读,在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充分发挥想象,读出滋味,读出特色,并在课内开设了3分钟的晨读,同时在课外把读书作为一项常规性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回家读一篇短文,要读通读懂 。 二、注重读法研究,加强朗读指导 朗读是一门知识,也是一种艺术,进行读法研究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钻研的一门课程。一个好的范读无疑是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创设一种情境,定下一个目标,激励他们去探索、去研究 。 1、教学中强化语音发音训练 发音正确,吐字清楚是朗读的基本条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都注意把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随时严格的加以纠正。 2、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指导,使学生读的人情 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语气、速度、节奏等这些朗读技巧,教学中结合课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强化,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应侧重情感的体验,淡化技巧的要求,侧重学生自我的“思”“悟”“品”。 3、关注个体朗读能力的发展 我认为无论是哪个学生朗读后,教师的指导一定要针对他的朗读,即肯定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让他听了老师或同学们的指导意见后至少再读一次。这样扎扎实实的指导,无论是对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还是水平低的学生,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倡导朗读形式的多样性,增强朗读评价的情趣性 教学中我采用了范读、赛读、自读、自评、分角色读、帮读、 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较大影响。 1、范读。学生在学习前听范读是对朗读的感知 。 2、赛读。让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朗读比赛,激励学生的朗读欲望 。 3、自选自评。可以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减少朗读的盲目性 。 4、分角色读。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四、立足理解,品读感悟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这是不言而喻的。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技巧、摹仿入境、“评读”求新的基础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从而感悟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比较理想的追求吧! 五、注重“评读”,读中求新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也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评一评其他同学的朗读,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读得很好”、“读得不够好”这样的泛泛而谈,这远远达不到我们让学生“评读”的目的。为此,在课题研究中,我通过学生朗读能力评价策略的研究,通过《学生朗读水平评价表》的拟定与实施,引导学生从朗读基础、朗读技巧、朗读节奏以及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等方面进行评读,效果不错。 教学朗读评价,我采用了激励性的评语,正面引导,尊重W生个别差异,促使各个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用鼓励性的评语来激励他们。这样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以上是我一年多来对这一课题摸索的一点粗浅体会,还存在有许多不足与欠缺,需在大家的帮助下,在今后的实践摸索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摘 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农村语文教学迎来了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很多农村小学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也逐渐在教学中引进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措施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存在的问题 农村语文教师通常利用教材展开程序化的教学,现在很多农村小学依然存在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教学目标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农村小学因为师资力量不足难以形成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很难发现自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目的是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整合,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亟须转变教学的思想和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2.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措施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不能脱离教材文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课文内容的人物、结构和情节,善于抓住文本阅读的兴趣点,积极诱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渴望。教师要利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创造体会课文内容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展开关于语文学习的交流和对话,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领略到浪潮的壮阔、声音的震撼,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檠生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鼓励学生展开自主的观察、探究和讨论,并结合多媒体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PPT,向学生展示各种鸟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展示课文中写到的大榕树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和教师的描述领略这课榕树的雄伟。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鸟的天堂”。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表述,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氛围十分和谐。通过这样的手段,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形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远程语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师需要紧紧抓住教材内容中的结构和情节,开展课堂教学。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实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知识点的遗漏,如果在下节课进行补充,又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进度。但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例如,智能手机已经实现普及,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交流互动群组,在群组中对学生进行遗漏知识内容的补充,与学生展开远程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交软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需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重新确立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远程语文教育等,转变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变革的研究 摘 要:学习语文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学习伴随着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全部过程,它在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语文语言感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教学为教学的基本切入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语文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有效学习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目的是培养我们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并且使我们的谈话内容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在传统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目录进行机械的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被引进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们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苏教版)《北大荒的秋天》的时候,由于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通过分析各个自然段的具体段意和具体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课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北大荒秋天之景的动态图画和黑龙江嫩江流域的基本地图,并且给学生播放北大荒的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感受北大荒的秋景。课堂氛围活跃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每个自然段的具体含义,并且体会具体的秋之意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北大荒的秋景之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促进语文阅读有效学习。 二、引进“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给学生播放,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的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苏教版)《花瓣飘香》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指导学生分角色地朗读课文,重点分析关键句子和短语,体会小女孩真挚、淳朴的亲情,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当中,切实体会小女孩的话语中所包含的真挚和淳朴之情。”小视频的模式使学生对本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之后,再带领学生具体分析每一自然段的大意,体会一些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特点,体会其思想感情,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引进“翻转课堂”,促进学生思考 “翻转课堂”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嫦娥奔月》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昆仑山、除害、贪婪、奸诈”等,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并在分段的基础上领略课文中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美好精神品质。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列出一系列的问题,即“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要把八月十五定为团圆的日子呢?文章中的嫦娥是谁?她为何要奔月?”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尝试找出合适的答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即“文章中的‘苦难’的含义是什么?后羿的人格魅力主要是什么?文章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引进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理解。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试论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已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毋庸置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最关键还是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是否被激发,思维的火花是否被点燃,学习的方式是否被转变等等。尽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有几年了,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城市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紧迫话题。 一、农村语文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由于受到多方条件的综合约束,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在因素,相对于城市小学的学生而言,在知识视野、资源的可获得性等方面都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语文教学方法、有限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利用等则直接影响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主体存在问题。在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中,存在两大不良倾向。一部分是老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深谙语文教学中的考重点,有高效地指导学生应试。但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这部分老教师往往很难适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部分是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敲定不准,虽然在教学媒介、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创新有余,但是很难做到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往往是重形式轻内容,很难达成高效课堂。 2.教学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对于老教师而言,往往习惯于“讲授+问答”的方式,这种语文教学结构模式陈旧,教学过程呆板划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难以做到教学相长。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过分重视在教法、媒介等层面的创新,忽视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介、教学方法等外在物质的有效嫁接与融合的研究,一味追求没有内容的创新,这也势必会造成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流于形式。 3.教学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应用。一方面,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等资源在广大农村的普及,农村学生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和易获得性都在空前的增强,网络、影视等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极易获得的资源,这为农村小学语文学习资源的拓展提供了物质准备。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教学资源时存在个人偏好,加之教师自身素质原因,网络资源的复杂性对小学农村语文教师对于网络等资源的组织和运用能力提出了考验,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在相关材料的准备和运用上也难免偏颇;小学生处于求知欲极强的时期,自控能力较差,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在运用网络资源等进行语文学习时则不能正确把握方向,导致很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随意性很大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双主体的教学相长等来提高小学农村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将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对于老教师而言,要转变应试教育背景下“满堂灌”的教学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营造起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由原来的知识单向灌输形成教学的双向互动。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要注意“过犹不及”,在创新方面,要将外在形式的创新与教学内容的需求做到有机相融,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还有优化教学结构,精编训练程序,提高课堂效率。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要提高对信息的整合运用能力。在运用影视、网络等信息资源时,要充分了解农村小学学校的校情和学情,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不要一味地求新、求奇,旁征博引,不知所云。其次,要提高对先进教法的应用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除了教学观念有所创新之外,教学方法也有多创新,课堂教学已经由教师的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被逐渐导入课堂,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应用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对先进教法应用能力的增强更多地是要靠教师的实践与反思。最后,要提高对资源的借鉴应用能力。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巧借优秀资源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极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快加强在资源应用方面的能力。对于农村语文教师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能借助的语文教学资源丰富,例如经典作品、媒体资源、(音)视频简介、课件资源、精品报刊等。针对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的现状,根据教学的需要,除教材资源外,将不同渠道的有价值的课程教学资源,巧妙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有效性,把课堂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三、培养农村小孩的自信心 农村孩子无论在书面表达还是在口头表达方面,都显得比较“木讷”。这些孩子从小生长在农村,能见识到的东西很有限,平时的阅读也仅限于课本,基础比较薄弱,因些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1.为小孩多创造一些交往和沟通的条件和机会。农村留守小孩较多,平时缺乏教管,爷爷奶奶总是呵护有加,孩子势必少了与人交往的经验,也就缺乏交往的机会,甚至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因此老师平时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分组活动,让小孩多融合在一起,创造沟通的机会。 2.随时巩固小孩的自信。巩固孩子的信心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当老师看到孩子因不断成功而树立起信心时,千万不能以为大功告成,更要不断鼓励孩子,巩固其自信心。孩子只有在不断的鼓励中,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来树立起自信。 3.允许小孩犯错误。心理学家塞奇斯说:“从犯过失的痛苦中走出来,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应该去赞扬孩子们尝试活动的努力和勇气。”老师在平时的课内外生活中不仅要允许小孩犯错误,而且还要去耐心地指正而不是批评。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办法也有很多,它表现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完善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学有收获。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刍议 摘 要:在教育行业的发展当中,对小学教育十分关键,特别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更为重要。可是在长时间影响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断产生各种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令学生对语文具有错误的认知。所以,对此则需综合实际状况,通过良好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令农村小学教育获得了显著的发展,通过逐渐改变教学理念,不断探寻新教改及新策略。新教改对教学和学习给予了新的标准,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为核心,大多数教师均融会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可是在此过程里,我们应当通过理性的观点,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激情。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本身的问题。因为被诸多因素所影响,令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综合素养方面较低,如此则影响到教师团队的总体素养。有些老师仅仅是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因此并未受到过严格的专业教育。以知识层面而言,因为被本身因素所影响,吸收先进知识较慢,且无法紧随时代脚步,从而不能达到令教材改革的目的,也无法令时展。即便已经对教育给予了创新和改革,可是T多老师并不能真正掌控教学改革大纲对小学语文的标准,从而无法把新课改带入教学当中。 (二)教学理念落后。新课改虽然已经执行了十多年,可是在教学理念方面依旧未获得改变,被传统思想以及应试教育所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在教学理念方面依旧较为传统,教学方式未真正改变。在新课改的执行下,小学语文教材也在持续转变及更新,可是因为农村老师无法得到应有的培训,令其无法真正了解新课改的内涵,无法从整体上意识到新课改的精神领域。老师的教学理念及知识无法及时更新,依旧将课本以及辅导教学工具当作主要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堂十分乏味,令教学目的较难完成新课改的要求。 (三)教学设施较差。因为农村经济环境较差,特别在近些年,农村小学在生源方面愈发捉襟见肘,村集体不想将资金过多投入到小学当中,并且,政府也降低了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所以相较于城市,农村教学设备与资源过于落后及陈旧,并且欠缺教学用具与设施。虽然近些年国家已经逐步提升了对农村教育方面的注重,可是农村小学的师资团队依旧较弱。并且,农村学校在老师配备方面通常不够完善,不仅教师数量欠缺,被农村环境所影响,有的老师无法长期呆在农村,有机会则会随时调走,而新老师又无法及时填补,所以会令老师数量不足。其次,一些学科教师不足,有些教师学习的专业与教授的课程不同。以上状况在农村学校极为普遍,时常更换老师会让学生在学习系统性以及连贯性方面备受影响,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完善师资力量则会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1]。 二、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一)提升农村小学语文师资团队的职业素养。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对于展现老师教书育人的美德尤为有利,能够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持续提升自身专业修养。因为被地理位置与交通环境所影响,农村教师较少能够参加各类教学研究,并且由于欠缺资金的支持,会影响到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解决困难,通过当前资源,在工作外通过网络及继续教育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持续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 (二)加强语文课堂中的人文品质培养。对于小学语文学习而言,需创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语文学习在人文精神方面的修养,把文化学习以及语文知识学习相融合,透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水准。老师在教学中,需挑选优秀的课文当作课外学习材料,有效展现出我国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将其逐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真正了解文章的精髓。 (三)创新教学理念,给予教学创新。有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时常会埋怨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积极性,视线范围不宽,知识面较窄。虽然这些均为现实,但是在新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师应当创新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兴趣。农村小学语文应当认真分析新课改的具体标准,了解教学内容,把新课改精神及所需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所以,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应改变教学理念,由生活为出发点创新教学。并且需改革教学方式,打造自由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自由想象提供空间与时间,学生的语文素养则能够获得显著的发展,提升教学成效[2]。 (四)加大农村教学的投放力度。如果想要具备良好的基础教育,各级政府则需提高在农村小学中的投放力度,不但要完善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还需在学校中投入良好的设备及资源,组建教师进行培训,以便有利于教师执行新课改的标准,提升农村小学在语文教学方面的质量及效果。并且,老师还需持续提高本身的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多媒体,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总结,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具有诸多问题,只有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朗读教学受到很大的制约。而朗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重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要培养农村孩子的良好朗读习惯;要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要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朗读 理解 情感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对文章获得认识的必要手段,是小学生学习课文的必须步骤。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学生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朗读不仅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它还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使学生思想得到陶冶。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本的内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了解更多的篇章结构,提高理解与运用语言的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受益终身的读书习惯。”而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因素,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往往滞后,许多学生难以通过朗读获得对文章的理解,更难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其中有方言大环境影响的原因,也有学校教师重视不足的原因,更是由于应试教育强大惯性的推动。面对这样的情况,农村语文教学中朗读就更显得重要。所以我们认为要对朗读予以极大的重视。 一、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作为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培养学生深悟课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往往是学生深入理解基础上的表现。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语文基本功,培养他们与朗读密切相关的语感。所以说,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但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常常用自己的方言,能够用普通话朗读恐怕只有在教学中了,达到流利程度的只能是部分学生了。如果教师缺少培养学生朗读习惯的意识,那么学生的朗读就会成为今后发展的短板。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停顿的时间长短、重音位置、语调的把握、切入情景等。同时,要重视教学中的鼓励作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教师的适时评价,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二、要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要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没有理解课文,所谓的朗读就会成为干巴巴的文字堆砌,缺少情感体验,也无法感知课文中所含的韵味。而理解课文学生的朗读就会是另一番天地。“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和整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朗朗,有声有色。”当然课文的理解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尽量避免天南海北地胡侃乱说一些脱离课文的话题。要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下朗读。 如课文《詹天佑》中有:“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对农村的孩子而言是十分陌生的。这也成为这句话的关键词,弄懂意思,学生就能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场面热烈……那么朗读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反过来,朗读也会促进理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要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要重视情感体验。不能仰着脖子,没有感情,生硬地从嘴里迸出词来。否则,这样会没有语言的流畅感,语调就会呆板平直,没有轻声,没有重音,就不可能做到抑扬顿挫,更无从谈起语言的感情色彩,无从谈起语言所蕴含的真情实感。所以,如果小学生没有对词语和句子的正确理解,就会缺乏对课文的内在感受,在朗读中就体验体验不到精神情感,其实也不是正真意义上的朗读了。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课文理解基础上的情感体验。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把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思悟的能力。教师不应该把精力仅仅放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对字、词、句、篇的意思的讲解,却忽视了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要让学生思想浸润在课文所讲的故事中,与主人公一起流泪,一起高兴,一起体味生活的各种滋味。通过朗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课文内涵。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朗读,进而感悟、体验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要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把握作者的思想,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再现课文的相关形象,让学生有相似的情感体验,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能够读出课文的真情和意境。 总而言之,在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中,朗读教学现在显得尤为迫切。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朗读教学很不尽人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在精神发展受到很大制约。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和学生的基本能力,也是奠定一个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朗读就没有语文的教学。正如有学者说“朗读是学生和作者情感交流的过程,是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是良好语感的培养,更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学生读书要自己去读懂,而不是教师讲懂。”因此,在此呼吁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确实也为学科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指导效果。但是,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因此,在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农村教学就显得十分迫切。论述了新课程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希望能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一、新课程改革产生的新问题 在肯定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却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愿意,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语文实际教学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小学语文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以笔者所在的乡镇小学为例,40岁以上的占到总人数的60%以上,新人较少,高学历教师则更少,刚毕业大学生要么没有经验,要么不愿意到农村做老师。老龄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思想认识滞后,老教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一辈子穿惯了旧鞋,走惯了老路,现在要他们换新鞋、走新路,很不适应。 二是评价方式的制约。当前农村小学对教师的评价大多数以学生考试的分数为衡量标准,学生分数的高不高,就决定老师教学效果的好不好,并把这些评价与老师的职称、奖惩挂钩,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为了使学生考出高分数使自己的教学效果突出,不少语文教师被迫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以至于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累,久而久之,教师身心疲惫,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三是学生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开发培养,应该贯彻其学习的始终,而不是进入新改革年级的学生才注重培养的。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生,正在经历从“非课改”到“课改”两种教育模式的转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习惯了课堂上被牵着鼻子走,习惯了老师讲,学生静静地听。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旦教师真正走下讲台,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交流时,除少数学生有不乏见地发言外,更多的便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课堂气氛倒是活跃了,但学生的“一言堂”就真的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吗? 四是教师观念滞后。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部分语文教师能够学习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体现出新的理念。但是更多的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在农村教师严重缺编,一人担多科,且每科均要考试的现实教育中,时而要为完成冗杂的教学任务而疲于赶进度,时而要为应试扭曲的教学形式而忙于知识速成。因此在探寻与应试的纠葛中,教师就只能且行且止,时断时续。即使有几多的农村小语教者在教育尝试中,又不得不为应试而教,否则关乎己身的诸如职称,工资等都将受到牵连。这就迫使他们想摆脱困惑,一心事职的教育愿想无法畅行。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说到底是改革观念,它打破了在我们脑中占据已久的旧的教学观念,如教师为中心的观念、知识封闭独立的观念、课堂灌输式、填鸭式的观念,等等,需要我们褪去脑海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思想,接受更为科学的、积极的教学观念。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教师相对信息封闭,观念相对落后,因此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是尤为重要的。 2.改变对教师考核的评价标准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应对教师的评价考核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导向作用。具体来说,首先应淡化应试教育思维和模式,逐渐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师绩效主要标准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因为,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能力,让学生能自己去发展学习。但是,现在农村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却仍是以过去的考试成绩为主。其次,应改变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度,建议评聘分开,使达到某个职级评价标准的教师不受名额限制,公_评到相应的职级。再次,应坚持公平公正,分配教学工作量,加强对高职称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坚决杜绝高级职称老师不上课、工作量分配不公的现象,发挥高职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中坚导向作用。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学质量不仅仅是看学生素质,看教学手段的先进与否,看教学观念的科学与否,更重要的还是看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否达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和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矛盾。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全科”“全才”老师比比皆是,其实不是老师“全”,而是师资水平太差,语文教师教数学,教英语,甚至教体育、音乐,反过来体育、音乐老师教语文的现象也很普遍。不是科班出身的老师,没有接受专业的教育和培训,自然不会很好地掌握该科的教学技能,自然也就会对该科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农村小学要注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把好招聘关,对在职岗位语文教师进行严厉的考核制度和完善的福利制度,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认真组织教师进行岗前、在岗或轮岗培训,提高在职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使其真正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承上启下的骨干力量。 4.利用多种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 身在农村的学生,其生活的周围环境相对局限,接触到的人和事物都比较有局限性。很多学生只能通过教师、课本和农村普及的一些媒体来认识这个世界,所以他们的视野相对较窄。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语文的学习更多地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所以,广大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不能仅限于课本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接触到的网络、电视、书籍,来向学生传输学生在课本上看不到的事物。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让学生认识当今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教师可以把自己通过多种途径,比如网络或报纸,接触到的新鲜的事物,制作成一些图片、声音的形式来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视频,来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了解如今社会的发展。言而总之,利用多种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在认识人生的事物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直以来,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就落后于城市,如何利用新课程改革的机会,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是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但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有着城市所不能比的优势,所以,相信在我们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和摸索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认真探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策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和进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感培养 【摘要】本文论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应从细节入手,加入语言情感、贴近学生生活创设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朗读和课外阅读,增强语感。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也可以将其定义为对语言文字的把控力。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语言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大好时期,学生通过培养语感,提升基础语言的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接受能力等。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小学阶段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文知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情感体验,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正确的引导,为小学生创造语感培养空间,促进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培养语感 汉语是母语,语文知识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无论是课堂、校园内还是家庭里,处处都有语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能够灵活运用引导手段,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言知识,对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揣摩、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感。农村小学生丰富的童年生活以及美好的乡村经历,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仅通过引导其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培养语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生活情境,巧妙地利用农村小学生丰富的生活经历中的美好记忆,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灵感,从种种生活情境中积累语言。作为教师,应当能够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日常生活、学习的热情,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培养语感。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写小男孩渴望得到一辆玩具小汽车,但由于爸爸常年病着,他舍不得让妈妈花钱买小汽车,小男孩是一个懂得心疼妈妈的好孩子。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心情,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如果你遇到像文中小男孩一样的事情,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谈谈此时此刻你是怎样的心情。这样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比起小男孩,自己已经生活得很幸福了,纷纷表示要学会关爱父母、关心他人。 二、创设交际情境,增强语感 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对语感的培养是在打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对其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不利。学生年龄不同,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训练的知识点。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语言大多是当地方言,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使用“土话”,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由于表述不清,语言中夹带方言,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对口语交际产生恐惧心理,往往不愿意开口表达。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利用普通话交流,课堂上、课后都使用普通话。在课堂中为学生设置各种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对话,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试着用最为基础的发音练起,在课堂中设置生动活泼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教师的合理启发下展开想象的空间,感受语言背后蕴含的知识点。在每节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演讲”,将自己近期发现的趣事、乐事与大家分享,或者就某一个话题来一段“脱口秀”,久而久之,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并且树立口语表达的自信,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感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加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锻炼,是培养其语感的关键途径。在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幽默又不失严谨的语言,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将语感训练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三、有效的课堂朗读,训练语感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有效的课内朗读,能够提升小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促进学生提高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其对语言的总结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促进其书面语感的提高。朗读不是简单的大声读,而是带有感情的阅读,是感受语言魅力、训练语言的重要形式。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等,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学生感受集体朗读的壮观、朗读接龙的趣味、男女朗读的嘹亮,从而感受朗读的魅力,增强其对语言的感受力。如在个性朗读中,学生首先借助于课文后的注释、拼音以及字典等,轻声地自由练习阅读,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朗读示范,通过有声朗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最后,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文章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学生在反复听、读的训练过程中,能够对语句的停顿、重音、读音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与提高。 四、大量课外阅读,强化语感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语文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规定了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扇窗,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受以及赏析能力,还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小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积累语文知识,获得更多语言经验,补充课内无法涉及的知识,强化学生语感的培养。但在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家长持有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学习应该以课本为主,课外读物会影响其学习;另一方面,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较差,大多没有设置图书馆、阅览室等,给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形成了很大的制约。根据农村地区开展课外阅读的现状及特点,语文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力量,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打好基础,促进语感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阅读角,订阅一些报纸或小学生课外读物,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便利,还可以趁着开家长会的机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明白了合理的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只有得到家长的支持,家庭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综上所述,语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语言感受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通过激发兴趣、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增加课外阅读,强化语感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责编 杨 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在小学教育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农村的硬件设施太落后等原因,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几点关于如何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中的问题;激发创新型思维 前 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各种需求,因此教学模式也从教师强行灌输知识,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进行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动的现代教育模式。但是由于环境、硬件设施等因素,农村小学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改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农村的素质教育中来,更加注重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学以学生为主,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提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接受程度,更要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素质一般偏低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相对来说素质偏低,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很难自主进行改进与创新,因此,农村小学仍然处于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以教材为主,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课堂上,教师也总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从而使课堂气氛变得压抑、紧张,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甚至抵抗的心理。 (二)学校硬件设施、环境差 农村小学也处于传统模式下,更多的是注重老师传授书本和学生接受知识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学校本身缺乏实验器具、图书、多媒体等设备,学校的整体环境和学习的氛围也相对较差,使得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条件落后。 (三)家长不能正确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 随着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其十分溺爱,在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不能正确的对其进行引导。在学习方面,一部分家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迫切的希望其离开农村,从而再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无所谓,只要能识字就足够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大部分的家长虽然支持孩子学习,但是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不能正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如今农村小学的教学模式还处于以课本为主,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再加上教师素质偏低、学校硬件设施差,以及家长不能正确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等问题,使得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任务就落到了语文教师的肩上。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实施和发展,学校和教师也注意到了应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下是本人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思考。 (一)课堂上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学习气氛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年级,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课堂的准备工作,以使得n堂的气氛变得轻松,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激发其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为学生流出充足的时间让其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悟。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基础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培养学生用多个视角学习语文这个学科,运用听觉、视觉等感官来感受语文知识,综合提高语文学科的基础能力,为激发创造性思维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容易进行举一反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运用这些思维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各类语文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自学和思考,引导其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进行思想的冲击和碰撞,产生更多创新性的答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下,教师也要尽可能的安排好学生的课外时间,开展各类的语文活动,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机会,活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内容也要随时变化,从而使参与活动的学生的思维也产生变化,让课外活动变成了创新思维发展的有效平台。教师也可以将课堂的内容和课外的实践活动相联系,使创造性思维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打开学生的眼界,使思想变得活跃起来进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创造性思维往往来源于思维深处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踏实的思想基础,教师要尽可能使现有的平台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积极探索,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其产生探索和学习的欲望,鼓励其自主探索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新见解,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疑惑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进行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在学生新见解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固有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独特和新颖,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 语 创造性思维是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当对其加强重视,农村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学校的生态条件、地理环境和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运用合理的方法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校和家长也给予配合和一定得关注,学校为哦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硬件设施,家长也要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配合。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谈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渗入各个领域,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崛起,不但给现代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也给现代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更为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一次巨大的改革。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因为它的运用而变得鲜活,充满了生机,散发着活力,课堂变成了充满欢笑、智趣的学习乐园。 关键词:语文教学;农村;电化 事实上,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很丰富,语言也很优美,并配有生动且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的漫画插图。但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只是枯燥单一地讲授,]有其他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可用。再好的教材,用久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样日复一日单调地教学,学生很容易厌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以传统文化知识作为框架特点的语文教学,对缺乏教学设备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就成了难题。这时,多媒体作为新兴的教学设备,为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课本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愉快,另外,农村教育设备缺乏,小学生对新奇的多媒体更是充满好奇,因此很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在农村小学中将电化手段应用到语文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它已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和必要手段。 一、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产生了兴趣,自然学得进去。小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光凭老师枯燥的讲述以及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样简简单单的教学设备,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不用说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文章的深意。而在电教手段参与下的教学则不然,它可以生成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可以播放音频,让学生得到听觉、视觉上的体验。书本上原本静态的文字经高端的多媒体转变为会动的文字,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寓教于乐。 二、模拟真实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世间万事,情最动人,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使人产生共鸣。在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很难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毕竟仅仅靠语言是很难做到的。毫无疑问,作者情感的难流露使学生不能从中体会到语文的美丽,学生学习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以盲目地背诵为目的,背诵完便不再进一步探究作者的深意,陶冶自我的情操,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蕴藏的情感,让学生感同身受,为之折服。而多媒体正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这些不足,它通过模拟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才是成功的教学!例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逼真的意境,湖光山色、早春的飞莺等美景,使学生切身感受诗人的内心,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授课内容,更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这是一般的教学很难达到的效果。 三、肢解内容,使其简单化、具体化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直的,不太懂得绕弯,对于抽象的事物还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简单化,化抽象为浅显易懂,并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提供学习资源、相关的影像资料和动画等来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这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词语的含义与画面相结合,活学活用。如,在学习古诗时,先播放标准朗诵,让学生跟读并体会作者所流露的情感,之后,播放相关的动画,例如,将诗文中的情境展示:人物、动物、植物等。尽量为学生营造逼真的诗文意境,将诗文中抽象的、羞涩难懂的内容切割开,变成简单的、通俗易懂的部分。通过这种方法,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电教手段使语文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他们能更好地学会语文、喜爱语文。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教学内容,视觉、听觉甚至是嗅觉、触觉逼真的体验,使学生更愉快、更准确、更大容量地接受所授知识,也更轻松地构建起语文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正确的角度剖析语文内容。可以说,使用多媒体教学,是语文教学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由之路,它的广泛使用必将推动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给别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不断地对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学生就是大量地背诵,花的时间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兴趣不大,觉得学的东西与考的东西不一样,没有能意识到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传统教学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依然面临着很大的问题需要迫切的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学校、教师等齐心协力,共同采取有效地措施来应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几大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改进 近年来,尽管人们时时在提素质教育,但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没有多大改进,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采取“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备课跟着教案抄一遍,上课跟着教案演一遍,把学生当成灌知识的“容器”。教师为了应付考试,除了让学生背书,就是做题,就这样反反复复的训练,学生都变成了考试的机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无法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 2.家长与学校及教师间的配合不够理想 学生的第一位老师是家长,但是,有很多家长都没有尽到做好第一位老师的责任。目前,农村有三种类型的家长让我们难以配合。一种是,家长本身学识有限,对现代的知识感到很茫然,家庭辅导对他们来说比登天还难;第二种是有部分家长有能力给子女作辅导,但是由于他们忙于挣钱,忙于农活,没有时间好好管理自己的子女,把子女交给学校就是学校的事了;第三种情况是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等长辈。他们没有太多精力管理,与学校及教师间也很少沟通,或者就是过分溺爱子女。这类孩子都比较厌学,学习成绩也不好。这是语文教学也是各科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3.读和写练习偏少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条件十分有限,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即使有兴趣的学生,学校图书室那点点图书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因此,学生积累的知识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这对于他们的写作无疑是大打折扣的。另外,农村学生的写作练习也比较少,除了语文课本的单元习作外,另外的作文训练几乎没有。众多学生没有机会更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找不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没有作文的竞争刺激,如此偏少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无疑是得不到提高的。 4.没有注重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在农村,很多教师的语文教学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仅仅只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学生看来,语文学习成了他们生活的一种负担。课本知识来源于生活,语文的教学也应该回归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都没有做好这一点,这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 二、针对以上所述的现实问题,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处在主导地位,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让他们信奈,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因此,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甚至是提出的问题让人不可思议,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给以积极引导,并帮助其转换角度,另辟蹊径,同时还应给其热情地鼓励和肯定。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彻底摒弃“一言堂,满堂罐”的传统教学模式。 2.加强小学生读写训练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各种广泛阅读的爱好与兴趣。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词、句的训练,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另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向学生提倡研究性阅读。所谓研究性阅读,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人喜好进行阅读,进行深入的钻研。 3.注重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实现学语文的最终目标。 三、利用农村环境,挖掘语文文化资源 1.认真观察,勇于发现 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语文提供了一种视角。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环境,去挖掘,去积累在农村中所特有的文化,找寻语文资源,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让新课程在农村这块土壤上更好地生长。 另外在农村生活中,处处有传说,小到一个村子名字的由来,大到一些历史人物。想当初,我们很多人的小时侯的闲暇时间就是在听老人们诉说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度过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的课后,我组织学生回去听老人讲述这些故事,学生通过自己的笔将它变成文字。学生在挖掘农村资源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自己的语文素养,有积累,才有发酵的资本,这融入到习作课堂中,让农村的习作教学的课堂焕发出独有的清新的生机。 2.关心农村孩子的生活,引领他们做一个有心的孩子 “一个字跳入行间,那是心理活动的呼唤,用什么词不用什么词,用它表现什么,也全系着情感的砝码。所以要改变农村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作文教学,我认为在农村语文教学中,要切实从农村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生活,引导他们观察、发现,引导他们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体现作文的生活化。教师应转换角色,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把学生的农村生活看作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把农村孩子多姿多彩的课外生活引入到课堂中,引入到我们的习作中。 3.只有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才能水到渠成 在进行深入地挖掘和积累后,如何成为巧妇,将各色米烹煮成香喷喷的米饭,我在教学中,选定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以多种形式出现。①一句话,一张卡。在学生的生活中,引领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将村中所发生的事,所看到的新闻,用精练、简短的一句话概括消息,制成信息卡,每日交流。②一件事,一片段。在平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学习情况,适时引导或安排一些小练笔。③一分钟,一演讲。说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内容自定,如夏种秋收、春暖冬寒等一些农村特有的景观,或遇佳节,或参与农作时,让学生对自己所看到的,所经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见解,来感悟农村不一般的风景。 在实践中,我发现当这些和语文课堂相互融合的时候,农村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农村孩子的作文中才不会“无米而炊”,由于是真实经历的,作文中才会散发出农村所独有的清新气息,才有朴实的文风。 作者简介: 刘仁江,男,现年42岁。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官清乡中心小学校任教,大专学历,中级职称,长期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建立和完善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然后,作者对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组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说明了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和应注意的事项。 移动通信作为一个科技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空间日趋激烈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必须十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重视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建设。要充分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与趋势,制定计划,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通过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来赢得竞争优势,在加快市场营销步伐的同时,努力建立和完善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以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 1目前国内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 “市场部”这个词走进国内企业还是近几年的事,目前移动通信企业内部所设置的营销部、分销处、运营部、销售部、以及市场管理部等都是市场部的涵盖范围。从分营后的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上海光大、电信长城等具有运营资格的运营商来看,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营销做的比较大,在原先营业厅基础上,又发展了商场、专卖店、量贩等销售形式,给人一种规模和实力的感觉,然而市场知名度高,但市场品牌忠诚度低;中国联通起步晚,但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迟到的经营者,只有善于经营的赢家,中国联通采取分销商网络营销的思路引起业内效仿,但诸多不完善的环节也时常引起消费者反应;其它几家运营商尽管营销思路很前卫,但是制约其市场开发的因素较多,市场反应冷淡。可以说,目前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是各行其道,短期行为太多,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从行业整个市场来看,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尚未真正掌握专业营销知识和操作技能,就其对市场的态度和行为而言,移动通信企业还处于为完成短期销售目标而采用广告、公关、有奖销售等促销手段为主的促销导向型阶段,尚未达到市场营销导向型阶段。当然,其中原因也有我国通信行业长期处于垄断阶段的因素,广大从业者没有市场危机感。没有市场危机感就不会产生市场营销紧迫感,对市场营销管理的认识和努力只是在竞争机制下才有所转变。就移动通信行业进入市场经济状态的时间和目前市场供需关系的状况看,从业者的观念和认识的迅速提高要靠调查、分析、预测、营销企划等方式来引导、开拓、扩大和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其服务的需求来完成,进而达到企业整体长远的营销目标的实现,尽管尚须时日,但这是市场营销的需求和必然发展趋势。 从市场发展规律来看,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往往是在市场开始竞争之时,对竞争日渐激烈的移动通信业而言,具有前瞻性目光的人士早已看到,初露端倪的买方市场正在形成。如何适应市场、创造市场,是移动通信企业面临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移动通信商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拥有目前的市场并不完全意味着必然占有市场,还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进行市场拓展,发展市场,创造市场,这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 2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组成和细分 从事过营销的人都知识,市场营销的表现是市场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一般要设定一个在目标市场上预期要实现的交易水平。然而,实际需求水平可能低于、等于、或高于这个预期的需求水平,换言之,在目标市场上,可能没有需求、需求很小或超量需求,市场营销管理就是要对付这些不同的需求,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就是要对市场营销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组合。 根据移动通信行业自身特点以及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应包括五个方面:(1)市场需求管理;(2)市场营销网络管理;(3)市场推动管理;(4)市场营销环境管理;(5)市场营销组织管理。这个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和联系,以实现移动通信企业的各种目标并进行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市场营销指挥系统,可以说,这个系统不仅是定价、分销、促销等单一活动的职能行使,而是一个目标市场运作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企业不断观察市场,发现和评估各种变化因素,然后反馈企业,作为企业制定新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基础,然后运用新的修正过的行动来消除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并观察评价客户和竞争对此作出的反应,然后再反馈到企业使企业再次形成新的战略修正方案推向市场,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以达到不断适应市场,创造市场的目的。 就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五个组成部分而言,既有机地结合,又独立工作,每一部分又包涵着丰富的细分内容。 2.1市场营销需求管理细分 我们知道,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根据市场需求水平、时间和性质不同,市场需求一般有八种不同状况:(1)负需求;(2)无需求;(3)潜伏需求;(4)下降需求;(5)不规则需求;(6)充分需求;(7)过量需求;(8)有害需求。从市场的组成要素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来看,目前移动通信市场需求状况基本处于充分需求和潜伏需求的阶段,是市场开拓者应好好把握的大好时机。 市场营销需求管理就是要对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深入市场,广泛了解客户、顾客、分销商、供应商以及广告反应、行业信息、营销网络、促销效果等有关业内的综合情况,广泛搜集市场信息,摸准市场的变化,找准潜在市场及市场盲区和死角,做出详尽属实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以便企业的企划者以此制定市场营销企划方案,制定新业务计划。可以说,市场营销需求管理是企业营销工作的一双眼睛。 一般来说,市场营销需求管理包括目标市场分析和市场目标分析两个方面。 (1)目标市场 影响移动通信目标市场的因素较多,从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促销政策、广告方式、产品价格、产品包装及外形到技术先进程度、购买形式、服务态度、营销网络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都要认真考虑。目标市场变化不断,移动通信运营商也要依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变化营销管理思路。从手机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手机从当初的组织消费购买到如今的私人消费购买为主,目标市场的变化也引起供应商的努力,摩托罗拉从当初以行政机关领导为主到现在形色多样的各种层次手机,正是目标市场使然。移动通信商要在研究目前目标市场的综合情况时,不断把目光投向市场的新变化,进行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新选择,准确把握和预测市场需求的发展动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市场目标 那些收入稳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人群,固然是市场目标,但这些人早已是手机的拥有者,移动通信商关注的是新增长的消费层和高消费层新的消费变化。市场永远在变化,所有稳定都是暂时的,移动通信市场也不例外。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变化,从行政机关公务员、企业老板到小业主、企业白领阶层、打工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需求不同,变化也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审美观点有别,需要市场开拓者仔细研究,区别对待,进行准确市场定位。这一点我们从外企的情况可以看出,摩托罗拉手机以厚重大方为主,为行政机关人员和高级管理者所看重;诺基亚以专业公司著称,倡导科技以人为本,平均不到一周时间推出新款,其先进的形象对新潮时尚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具有较强吸引力,而在全国各大媒体统一推出的《专业、全面、关怀》系列宣传篇,更是把诺基亚推向大众化市场;爱立信则以灵巧方便为高级商务人士所青睐;飞利浦更是以外形美观色彩明快吸引着广大青年消费者。我国的科键、波导、康佳则以工薪阶层大众化为主。可以说,这些市场定位都是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和创造的结果,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科学组合所迸发出的光辉。 2.2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细分 网络营销已成为当今企业进行市场营销运作的共识,通过建立市场网络这个市场销售的高速公路,大大加快了市场运作周期,从而也加快了企业资金运转的周期。 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网络从过去单一的营业厅到如今的分销商、商场、超市、量贩、专卖店等销售渠道形式,从而连成一个高速高效的市场运作网络,这是移动通信行业从窄渠道策略到宽渠道策略的转变,也是市场不断发展要求的结果。市场营销网络管理就是要对市场营销网络进行有效地发展、引导、维护、控制,要从分销商选择、号源配置、产品价格、货款结算、返款比率、宣传方式、服务公约等方面统一管理。 移动通信商对各自的营销网络都有一整套自己的管理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分销商的附加值开发和培训。作为经销商,也应该增加自身环节上的附加值,而这种附加值来自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移动通信商今后应把相当多的精力用于培训分销商的这种增值的能力上,让它们拥有自己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方式,最终拥有自我增值的能力,这也是网络管理的发展方向。 2.3市场环境管理细分 像一个人离不开周围环境因素一样,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整日因顾客投诉而被媒体曝光的企业能在市场上运作得好。 一个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对一个企业来说很重要。移动通信企业作为服务行业更要注意酿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但要注意人员、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市场宏观环境管理,而且要注意公众、竞争者、市场、供商、分销商、自身等微观环境管理,移动通信市场环境管理要从广告宣传方式、公共活动、现场服务、企业形象、顾客投诉、售后服务、维修服务、行业公约等方面入手,注意处理好与行管、工商、税务、劳动监察、新闻、金融、同盟者、供应商、分销商等单位的关系,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移动通信商内部设立的投诉台、客户服务中心、维修点等部门其实都是处理好市场环境的体现。 2.4市场推动管理细分 市场的起伏往往不以企业的意愿为转移,市场的大海永远也不可能风平浪静,如何保持市场高弹性的理想状态,是商家很感兴趣的事,这其中市场推动管理就显得很重要了。推动市场的方法很多,就其中常用的方法探讨如下。 (1)广告推动 广告是推动市场的试金石,有时一则成功的广告就是一个广阔的市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人们的消费意识提高,人们对广告理智看待成份占多了。从营销学角度讲,攻破市场格局,要么向市场提供变革性的产品式服务,要么创造一种裂变式广告,而裂变式广告要以情突破,要富有冲击力,鼓动性,能够唤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同时要注意广告媒体的选择和广告效果的分析,绝不可泛泛而作。 (2)促销推动 促销是推动区域市场的一把利剑,推动市场屡试不爽,促销的关键在于创意和计划,成功于现场组织和管理。 促销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的:清理积压产品,维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上市,增加产品销量,抵抗竞争产品。目前移动通信市场上业主在局部市场猛打促销战,从优惠降价到赠送礼品等形式,都免不了价格战的痕迹,缺乏惊人的创意和举措,现场的结果往往是礼品全部发放,购买者寥若星辰,如何做好手机这种高档消费品的促销工作,值得深思。近来市场上推出的手机亲情卡延续优惠使运营商们大获其利,这种促销组合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比较适合市场。从国外的经验看,移动通信业作为一个高档消费市场,对公共关系促销和巡回展览等大型会议的特殊促销组合应多加研究。 (3)整合推动 整合推动其实是广告推动和促销推动的综合运用,比较适合新产品上市和新服务的推出,也是目前企业推动市场的最主要和最有效方式,其中有许多的细分措施值得移动通信商认真揣摩。 广州宝洁的农村市场推广计划是印刷广告和运动促销及现场演示等方式的综合应用,也是宝洁公司产品多品牌、沟通大行动、广告高层次、促销妙推进营销策略的具体体现。美国巨片《坦泰尼克号》用的也是先铺广告——营造市场——产品投入的市场整合营销模式,从而获得市场成功。 2.5市场组织管理细分 管理的过程其实是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市场组织管理的过程就是对市场营销行为的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 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的目的在于市场营销人员为了共同开发市场这个目标而有效工作,企业要设计并维持某种合理的市场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位营销人员自主权的大小、沟通程度、相互依赖性都要依据有利于开发市场这个目标而认真考虑。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组织设计时,要从市场营销组织环境分析、组织内部工作流程确定、组织职位建立、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等几个方面努力。市场营销组织不论是采取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等专业化形式,还是采取金字塔、矩阵型等结构型组织形式都要从效率和效果两方面考虑。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移动通信是一个投资巨大的行业,市场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市场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都要变化相应的组织形式,以达到“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市场干”的目的。 移动通信市场组织管理就是从市场需求到市场营销网络,从市场环境到市场推动的全面管理,是从业务代表、市场调查员、市场企主管、广告监理、市场行政管理员到区域经理、产品经理、品牌经理、市场总监的有效传递,就具体操作而言,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必须掌握两点,一要加强计划性,二要不断进行检测反馈,形成市场营销管理良性循环。 例如:一个现场促销活动,从企划到批准实施,时间、地点、广告宣传、道具、运输、传单、价格、礼品、人员、现金收入、场地选择以及有关费用预算都要认真的落实,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个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才能保证真正的目标实现,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要真正达到创造市场的营销目的,就必须事先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流程,科学规范运作,以达到目的。 从市场调研到市场信息分析,从市场信息分析到市场企划方案,从企划方案到批准实施,从批准实施到现场组织管理,市场分析员、企划主管、广告宣传、业务代表、销售经理、市场行政管理员等岗位都要行动起来,以实现向市场推销产品到向市场推销需求的转变。 在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上还应注意几个方面:)1)市场营销审计,要加强费用、职有、赢利能力、环境的审计,并实现从投资看效果的审计。(2)管理控制,要从年度计划、效率、成本等方面加以控制。(3)培训提高,开阔市场营销人员的视野,拓宽市场营销人员的思路,提高市场营销人员的素质,不断适应市场的新变化,理想的营销人员都是培训出来的,在这方面,企业要舍得投入。(4)市场营销信息处理,信息资料为公司所有,需要的是建立信息资料档案,便于收集查询,有条件者,可以建立市场信息处理系统。 放眼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企业在未来市场多边发展的过程中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更加重要,从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动态和发展前景来看,加强和完善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树立行业品牌服务的新标准,提高自我抗风险的能力,是移动通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做出的明智选择。面对无情和严酷市场,移动通信商要以全新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方式推动行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只有如此,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移动通信的未来市场才会更加广阔。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新形势下供电企业与电力市场营销管理 摘要:文章针对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所面临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对策 电力 企业 市场营销的中心是实现电能的交换,最终完成电能使用价值,并获得利润。 电力营销的核心是:电力企业要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电能和满意的各种服务;电力企业必须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并及时对营销策略做出正确的调整;电力企业应该而且只能在消费者的满足中实现自己的各项目标;电力企业要用最少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将电能送达消费者手中。 随着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的不断竣工,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已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满足客户用电需求,如何实现和增加售电量的目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职责考核机制,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有利于赢得用电客户的信任,有利于用电市场的开拓。在注重故障抢修的同时,更应 科学 安排停电检修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检修对电能销售和市场开拓的影响,计划检修应与大型用电客户的设备检修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应积极开展带电检修业务,随时随地保证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1 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凸出问题 (1)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不准确。电力企业的行业作风问题依然存在,缺少自主的价格调整手段,国家对电价控制过死,造成电力企业无权对电价作相应的调整,供电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其中民用电价格可以保持稳定,商业用电价格可以根据市场、季节等因素作适当的浮动和调节。 (2)生产企业的市场疲软与电力市场的恶性循环。一些企业尤其是生产企业开工不足,许多企业产品积压,影响到用电量的增长,也加剧了电费拖欠,而欠费停电措施则造成两败俱伤。对欠费客户采取限电或停电措施,是供电企业目前用于追收电费的主要方式。该方式对产品无销路、濒临破产的企业无疑是加速其破产,使欠账成为死账。限电、停电的结果造成售电量的剧减。对企业拖欠电费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回收,是供电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难题。 (3)商业化运营与法制化管理的矛盾。电力企业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4)电力营销的 发展 与人才供求矛盾。电力营销的成功运营必须有高素质的团队,电力企业应针对目前人员素质现状,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职工参加自修、函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同时,要着重加强对营销服务人员的挑选、培训、激励和考核,形成一支高素质营销队伍,把市场营销工作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要在营销实践中加大考核力度,不断选拔优秀的营销服务人员走上领导岗位。 2 解决电力市场营销所面临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以市场为导向健全电力营销管理体制。以市场为导向健全电力营销管理体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 经济 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建立和完善 现代 化的营销管理系统。其中民用电的服务态度应大力加强,同时增加用电安全只是宣传,树立电力营销的良好形象;商业用电要做好监督工作,对于商业用电大户,要及时访问 企业 经营状况,必要时可通过政府法令加强对商业用电的监管力度,根据市场调整电价。在此过程中应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健全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定期进行用电咨询与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 (2)以环保、清洁、安全、高效树立电能新形象。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为电力 发展 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使用电能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政策,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以此为契机作为能源市场的切入口,在宣传和推广上打出环保能源的品牌,并成为形象设计的主要特点。 (3)完善电力营销所需的技术支撑系统。完善电网支撑,在电力营销中,电网是基础,完善电网,并对电网的建设提供所必须的研发支持;提高营销信息自动采集水平,要实现对营销的及时分析,增强电力营销方向的准确判断,实现营销信息的自动采集、分析、统计等功能;建立客户服务 计算 机管理系统,目前的售电方式虽已经部分实现计算机管理,但是仍没有形成 网络 化,可以考虑与互联网、网上银行实现对接,适应时代的发展。 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要建立起适应买方市场需要的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手段,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清洁能源,建立一个能适应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分层高效运作,功能齐备,具有较高服务水准,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当前,我国电力 工业 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大势所趋。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 在新的形势下,以市场化为导向,坚持“顾客至上,服务第一”,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价值增长为目标,通过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手段,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电力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应树立的重要理念。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供电公司电力市场营销管理分析 【摘要】电力企业经营,离不开市场营销。而供电公司经济利益的实现,要求着市场营销,必须综合电网、科技、服务、管理几项指标展开工作,根据市场需求,以及电力市场营销实际等因素,积极制定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管理中积极借鉴国内外营销经验,发展特色服务,结合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继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优势服务;改进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电力市场空前繁荣,与此同时,市场能源竞争也愈演愈烈。供电公司的可持续,在做到与时俱进的同时,更要注重营销管理理念、模式,以及服务方式与内容的创新,刺激客户电能消费欲望,继而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1优质服务现状 1.1客户方面 主要体现在客户信息方面:(1)客户信息掌握、分析不足;客户信息是明确用户需求的关键,而客户需求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服务效果。但实际上,大部分的供电公司,并未意识到以客户为中心的重要性,导致服务不具备针对性、柔性化。(2)电子化服务模式,正处于摸索性阶段,部分供电公司,对营销服务的响应、协同等能力相对薄弱,并不能全部满足客户需求。 1.2价格调整方面 价格调整机制,应当是科学化、动态化的,电力是相对特殊的能源,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联系相对密切,市场价格也直接决定着市场经济,以及自身经济利益的发展。当其市场价格,无法明确权衡收入、利润等方面的关系,会使客户产生质疑,直接降低了满意度。 1.3服务人员方面 市场营销服务水平,直接与服务意识有关,但当前的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工作展开被动性强,不仅对客户要求及时满足,同时也阻碍了优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市场营销服务控制体系,是营销服务工作展开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前体系,并没有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预防与监控等工作,导致问题处理能力水平得不到提升。 2改善策略 2.1树立公司形象 能源竞争日益激烈,供电公司市场份额的争取,必须注重市场拓展,而企业形象的树立,有利于现代化市场理念是形成。在其基础上,需重新审视与用户的供电关系,切实做到优质服务。(1)注重电能质量提升:商品质量因素,永远是吸引客户的重中之重,也是树立企业形象、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基础,对此可见,优质服务的改善,电能质量提升必不可少。(2)优化优质服务体系:实际上,优质服务工作,是相对系统的工程,直接关系到电网建设、发展等,任何工作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均牵扯着公司服务质量,对此优化服务体系尤为重要。(3)树立服务形象;作为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首先需具备竞争、服务意识。其次注重便民措施的落实、展开,主动拉近与客户距离,让其感受到人性化服务。最后全方位收集客户信息,掌握客户服务理念,继而针对性的提升服务形象。 2.2改革价格政策 电力市场环境是相对稳定的,但电能价格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围绕价格弹性、敏感,以及价格刚性市场,积极制定动态、弹性价格,不仅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更能第一时间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同时对不同用电规模的用户,更要灵活运用价格战略,继而拓展营销市场,可见价格政策创新、改革的重要性。如下所示:(1)对大工业用户,合理制定电价,积极落实丰水期富余电量折半,以及超基数电价优惠活动,继而稳定大工业营销市场。(2)注重电价时段调整:市场用电时段不同,电价也应当是随之调节的,为了提升居民用电合理性,可对居民采取时段电价措施,提升居民购电满意度。(3)拓展时段优惠电价影响范围,对空调等蓄能设备,展开时段优惠电价。(4)实现电力市场细分,客户用电量、用电属性不同,电价也应当存在差异,实施细分原则,更便于调控管理。(5)实施同网同价:采取该种方式,职工至农户,占据乡镇电力市场,另外制定农户免费用电基数,以及超基数优惠电价举措。 2.3拓展用电市场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增强电能利用率: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多要求,供电公司走在社会发展前端,更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政府等相关部门支持、合作下,加强宣传电器应用,引导广大居民爱护环境,低碳减排。另外积极落实节电服务方案、节能服务活动,提升电能利用率与有效率。(2)拓展重点市场:按照各个时期电力市场发展需求,加速拓展重点市场,侧重于对居民生活、大型用电企业拓展,引导居民提升电力设备的使用程度,跟踪企业能源消耗情况,并注重农村市场拓展,增加电力营销覆盖范围。 2.4完善服务体系 (1)加强售后管理:客户除了注重商品质量,更注重售后服务;优质的售后管理,不仅可提升服务满意度,同时利于企业形象构建。供电公司方面,可通过精细化管理,对售后各项管理制度,加以细化与完善,形成优质服务理念、模式,确保服务水平。与此同时,更要注重电力功能的品质,强化工作作风。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注重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实现静态、动态管理的转变,对电力营销的全过程,积极引导、调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注重管理行为的调整,实现售后服务制度、工作流程的优化。针对于售后管理,不仅要注重责任具体落实,更要提升员工岗位意识,将工作效果与奖惩挂钩,保证售后服务工作的规范性、主动性。(2)加强服务关系调整;现代化的服务关系,应当是和谐与相互的,唯有处理好与客户间,以及与政府间的关系,才能保证电力市场营销的系统性。加强与政府联系,改善投资氛围,借助政府力量,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另外借助政府效应,展开电能替换活动,借助多元化媒体,加强电能推广,提升电能消费地位。主动与客户沟通,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利用优质服务,打造企业良好形象。 2.5实施精细化信息管理 电力企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支柱,更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电力企业得以飞速发展,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密不可分,信息化的电力营销,是围绕互联网技术展开的,为精细化的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营销数据提取、客户信息收集方面,借助智能分类等技术,加速了服务创新的实践。供电企业完善营销信息化,首先需整合基础设施、业务以及信息资源,尤其是对潜在、孤立信息资源的聚集,使其产生知识聚合效应。其次优化管理流程,以及对组织机构的整合,利用技术创新,带动机制、文化、管理、服务的创新。最后增值战略资源,加强集团化运作,积极发挥电子商务模式。可见技术、管理服创新,对电力营销管理突破瓶颈的重要性。 3结语 电力市场营销以及服务的创新,与政府、企业、客户等因素密不可分,唯有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借助网络等先进技术,以及精细化管理模式,提升优质服务主动性、规范性,才能提升社会、经济利益。 作者:刘凯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蚌埠供电公司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及其创新策略 摘要: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更加激烈和富有挑战的竞争。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企业只有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才能得到持续的更好的发展。市场营销管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竞争力强弱。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需要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创新,才能适应不断改变的社会形势。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创造和注入新的创新策略,为企业带来新的理念和营销模式使企业得到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市场营销;管理;创新策略;发展 一、传统市场营销的中存在的弊端 1.管理理念的滞后 营销管理者如果自身的市场信息相关的认识没得到及时更新,或者思想比较保守的话很容易造成营销工作和市场信息的阻断而制约企业经济的发展。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如果只注重提高利益而忽视要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话,对企业的信誉和发展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作为营销管理人员需要时刻把握市场信息的变化,更新相关的知识储备,及时的调整和更新管理策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2.缺乏创新 营销模式的创新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同样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能力的强弱跟企业收益的多少以及企业竞争力的高低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企业中相对于营销模式管理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仍处在发展阶段,营销人员对市场的开发能力还不高使得企业的产品市场狭窄竞争力处于劣势。 3.市场开发程度低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经销商和以大企业营销发展开发的力度太低。初期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或者对于经销商的管控不足,导致市场中大量存在假冒伪劣产品,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对库房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库房的面积较小,进出货物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迁移和搬移,这就使得库房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作用。 二、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 1.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进行营销管理时,需要关注市场动态。例如一些企业在市场中高端产品占有较大份额,企业就必须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扩大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需要具备洞察市场变化的能力,将市场信息的变化以及对市场信息变化的预测等重要对待,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掌握主动权,才能够在产品结构的调整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在市场中为产品的销售打下基础。另外,需要在初期对产品进行大力的宣传,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关注产品销售,用户产品需求取向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市场营销的发展已经和企业的发展甚至是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了。企业应该加大对不同客户型的不同需求进行研究,以此来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销售体系。并且对于新顾客要加强巩固。例如,企业可以在顾客消费满一定金额时推出一些优惠活动来吸引和留住顾客。另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产品营销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也日渐突出。开发和引进新技术,发展国外消费群体也是增加企业收益的途径之一。 3.实施广告营销策略 不得不说,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过广告来吸引客户已经成为多数企业的选择。而且广告效应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或者优秀的销售人员同是也必然是出色的广告策划者。营销中的广告战略归根结底就像是商业活动中的促销活动。分析很多大型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视使用广告策略的。促销活动能成功的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我国的广告也的发展十分快速,并且企业对广告策略在营销过程中的作用逐渐重视,广告策略的应用能大大方便顾客对产品的直观认识,给顾客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选择。 三、创新策略 1.建立和发展先进的营销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营销理念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变。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树立先进的营销理念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发展绿色营销。这一理念是指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以保护环境为宗旨,植入环保和社会意识。这就要求企业销售的产品在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以及最终的回收废弃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其次,发展文化营销。这一理念是重视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赋予企业和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来促进营销过程的进行。再次,品牌营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者更加注重高层次个性化消费,注重满足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企业应致力于打造国际知名名牌,加强品牌营销理念的培养。最后,服务营销。这一理念是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中心来吸引,维护和发展顾客的。 2.提高营销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很多企业对于营销工作都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但是缺少具体的执行,导致营销人员缺失或者能力的不足。一个成功的营销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更需要拥有对市场的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能力。企业在招聘相关人员时,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素质。另外,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奖励制度,来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和培训,来保持和促进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加强营销管理 目前,在大对数的企业中营销工作主要是由销售部门承担的,很少由企业会设立专门的营销管理部门。但是成果的市场营销需要销售部门以及生产部门共同的合作来实现。这就降低了各部门之间有效的交流,影响交流成果。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创新营销方式,规范营销过程,共同促进企业经济利益得实现。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需求来创造出科学合理的营销方法,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此外,企业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营销管理方法来完善自身的发展。 4.建立完整的营销网络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络交易的迅速发展。各大企业也开始开发网络市场并且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企业可以通过销售方式的不断创新以及销售人群的扩大提高经济效益,并且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比例。具体包括:首先增加对新产品的宣传力度来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其次,提高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加大与其它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拓宽营销渠道,获得更高的利润;最后,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售后服务,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 四、结语 市场营销的管理以及创新对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市场营销创新也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必然的选择。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和发展先进的营销理念、提高营销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营销管理以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等方面来实现营销创新。将传统的营销战略与现代互联网技术充分的结合,为企业营销工作的发展进行更好的规划和指导,实现企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作者:胡楚倩 单位:维多利亚大学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完善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对策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营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有很大因素取决于市场营销。所以说,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我国的市场营销市场进行完善,这样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发挥企业的存在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的市场营销显得额外重要,做好企业营销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完成企业目标、紧跟市场、获取更多效益。本文对市场营销的概念做出分析,讲解了相关市场营销的管理方案,希望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企业发展 近几年,我国在经济方面发展非常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市场中加入的更多的竞争者,让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问题,市场营销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而这前提是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的竞争。现在在市场营销管理很多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只是在营销过程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好。 一、市场营销的概念 传统市场营销的理念是,把生产作为企业工作的重点内容,将生产项目优先考虑,然后根据现行计划,再制定之后的销售目标,在目标确立好之后,及时应用在销售过程中。对于很多传统企业,在做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着重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让企业达到有序发展的目标。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市场营销在观念上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这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与此同时,企业的营销策略也在发生着改变,企业对自己的管理目标也在改进,为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创建更高效的营销管理,对营销管理做出不断地完善。企业之所以要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是要维持可持续发展,因而进行市场的数据分析、行情掌握,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方向,把各个因素结合起来,对市场做出全面的掌控,并以此做出营销计划。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企业要做到实时的掌握市场变动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推出个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来促进销售,这样才能在多变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壮大企业经济。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化工程,企业要能积极地寻找发展的机遇,抓紧利用每一次营销机会。 二、企业对于市场营销的管理方法 (一)对市场走向进行仔细分析 传统市场观念的理解,很多企业划分市场的时候是根据不同地方来进行的,而没有对不同消费者来进行市场划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其经济的发展现状都是有所差异的,各个行业之间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地方都有潜在的市场,有的客观存在,有的没有被注意到。我国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入地研究市场,没有做出足够的调研就直接进入生产过程,很有可能造成产品的产量过剩,这样对于企业的经济会造成很大负担,对于环境来说也是一种浪费。企业营销管理领导应该对市场有足够的了解,要做到不同途径下选择不同的市场机会。可以在各种渠道了解到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营销领导人员应该做好产品的市场细分,对存在的市场机遇更好把握,然后进行更准确的产品投放。 (二)对目标市场做出正确选择 研究市场现状,对市场进行细分,参考相关的分类目标,分解大型市场,让企业有目的性的进入目标市场。根据企业自身优势,选择出目标市场。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目标群,在不同的分布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差异性需求。而单一的企业是很难满足所有客户需求的,要将企业获取的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对利弊进行分析,然后选择一些适合自己企业市场进行发展。 (三)准备市场营销策略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市场营销策略是市场营销管理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之前,首先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在制定相关策略的时候,应该把市场营销的组合作为优先条件。企业通过营销进行各种要素的优化,组成营销组合,对市场需求进行更精准的投放。市场营销组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对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确认,然后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这对企业的管理思想有很大的挑战。制定和实施营销组合的过程中,要应用到可学的管理方法,再加上充足的营销经验。在产品战略方面,需要着重考虑客户的个人需求,在营销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企业和用户的双向选择。 (四)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完善化 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中,最关键的就是空中市场营销计划。在这个计划当中,服务对象是企业,帮助企业进行更好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目标。要做好市场营销计划,首先要做好企业的营销工作,结合当时市场的情况组建营销团队。在现代的市场营销活动安排中,需要企业能有优秀的营销方面管理工作人员,对工作分工细致,将营销满足各个目标群体。营销组织的结构好坏,再加上市场营销组织的管理层是否做好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营销效果,这主要考验领导阶层在用人方面的决策。制定切合市场环境的营销计划,能很大程度上提升营销的效果。建立营销组织的同时考虑到营销计划,也要对营销人员做出对应的知识培训、能力评估。 三、结束语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效益的好坏主要在于市场营销环节是否做好。所以,现代企业要在市场营销方面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对营销管理进行积极的创新,对自身的营销策略不断完善优化。市场营销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工程,企业要把握好市场机遇不断推出更好的企业营销策略,来使企业发展更加强大。 作者:苏萌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创新分析 摘要: 通过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创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简要论述了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必要性,从而探索出现阶段我国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深入的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创新问题,并充分的提出了对具体出现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战略创新 我国目前市场营销战略指的是企业在现代化市场营销的观念下,为了能够实现其经营的目标,在一定阶段内对市场营销发展进行的整体上设想和规划。简单的来说,所谓的战略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分析的工具,更是比较长远的整体计划规划。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首先要顺应时代的变迁和行业变革的前提,特别是经营性的企业更加如此,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勇于创新,才能够使企业的整体战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使相应的市场营销战略符合目前我国市场营销的规律,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帮助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提升企业整体发展的水平。 一、市场营销的作用分析 1.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营销工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推动手段,也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宣传和销售方法,通过实际的市场营销活动能够起到宣传企业文化和产品价值的目标,与此同时还能够营造消费者需要的消费环境和氛围,促进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换需求。在传统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基础上实施项目化的方式,有助于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帮助企业提升营销策略,实现对产品的整合及管理,进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2.改变和激发出市场需求,对于任何一种产品来说,如果消费者对它不了解、甚至厌恶它或者避开它,那么就可以想到销售工作就无法顺利的开展。市场营销的任务就是要借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来改变市场需求、创造出适应市场的需求。比如营销团队要通过分析产品不受欢迎的具体原因,通过结合目标客户的实际需求,对产品重新进行调整定位和包装,并且积极的用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促进销售。更重要的是通过营销策略调整原有营销方法,改变顾客对一些服务或产品的原有认识,争取将不需求转变为需求。在企业产品不能够有效吸引目标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营销管理部门需要从内部上进行改变,从营销战略和具体策略上进行创新,希望能够达到改变需求的目的、这就需要在需求上进行引导和激发出需求。一般情况下,缺乏市场需求的产品主要包含以下一些情况:一般认为已经过时的商品和不具有收藏价值的商品,价格远远的高于价值的商品或服务,饱和市场中缺少亮点和竞争力的商品或服务等。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完全绝对的,在特定环境中没有价值的物品可能在大环境中有待开发的潜在价值。因为消费者不熟悉的新兴商品或服务,接受不够高的商品或服务正好需要通过市场营销行为创造需求和拓展需求。 二、市场营销理念与项目化管理相关概念探析 1.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是希望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市场的宣传和销售,进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收益目标。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设定一个目标和要求,在设定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操作,以此达成市场销售的最终目的,在市场营销的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实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本目的,实现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满足市场发展需求。2.项目化管理的理论要求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需要构建一个灵活的、完善的体系,满足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项需求,进而实现对生产工作的完善及综合性的管理。项目化的管理理论能够知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刻的认识到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成为将产品科学推广给市场的操作。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模式上已经呈现出疲软的状态,这种情况下项目化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实际发展更加有益,是推动企业生产创新的重要途径,能够更好的控制与监督生产和人员的相关问题。 三、将项目化管理融合到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必要性 将项目化的管理手段融合到当下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当中去,能够保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整体上的完善,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率。实现科学的市场营销目标,对于企业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在现阶段的运营过程中应用项目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对企业革新理念的树立,也能够实现对传统管理工作的疏导,增加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在项目化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把控好质量上的监督和评价的相关工作,确保工作的质量。此外,企业在发挥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必然面临市场营销的相关工作,只有将市场营销工作的内容做的全面和完善,再配合上创新的理念及思想,才能够保障企业在市场的营销水平,实现更好的经济收益和预期的价值。项目化的管理为企业制定远大目标提供了基础上的保障,同时也实现了市场经济价值的整体水平提升需求。 四、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应用项目化的具体方式及成果 1.在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中应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首先需要进行相关职能部门的确定,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的资源管理和调配工作,确保企业的产品能够在市场销售的过程当中对相关的管理机构或组织进行监督。2.在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中需要制定相对完善和科学的营销项目团队,通过团队的力量进行组织计划的部署和实施。在具体项目执行的过程当中,应当进行营销工作的进一步完善,确保每个部门能够良好的执行和紧密的相互配合。3.在企业市场营销的相关管理过程中,必须在严格的部署和操控监督下执行,对于市场营销活动实际的开展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过程中需要收集竞争对手的准确信息,并给予可靠的市场竞争比对依据。4.企业项目化管理工作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关注整体上的工作进度,确保对每个环节都进行良好的监督和管理,降低因为误工造成的一些经济损失。5.在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整体项目结构的调整和工作的风险评估都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干预,确保风险的控制工作能够妥善的进行,实现对企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同时提升经济收益。6.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在企业市场营销的项目工作结束后,应当积极的应对营销活动的结尾工作,确保工作能够完善结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可以发现,项目工作的重点在于工作的结尾部分,只有整合了全部的活动内容,才能够完善企业的活动成果,推动企业的经济体系完善。7.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当中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管理工作质量,还能够充实企业的内部文化不断的发展,对于整个企业快速且高效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价值,值得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的应用和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这次研究从市场营销和对营销管理创新的相关理念入手,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在了解和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创新的过程当中认识到具体管理方式运行的必要性,通过具体的科学化的部署实现进一步的项目操作,成功的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增加竞争力,同时也鼓励企业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过程当中奠定良好的经营和管理基础。只有企业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够促进市场经济机构的全面完善,更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了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菊红 单位:西安沙尔特宝电气有限公司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消费心理市场营销管理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有序发展,我国现代企业组织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开展水平,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国基层民众基础性思想认知观念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水平不断提升的历史背景之下,消费心理状态对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最终开展效能的影响作用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围绕消费心理透视与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相互关系问题选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消费心理;市场营销;管理;分析讨论 随着我国现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以及国际商品市场市场环境中竞争态势的日趋激烈,我国现有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实际面对的市场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发展提升。近年来,在我国现代国民经济建设事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的历史背景下,基础消费行为对国民经济增长发展事业的贡献效应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而随着我国基层民众基础性思想观念认知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水平不断提升,消费心理因素对消费行为决策和市场营销活动开展水平的营销效应逐步引起了广泛密切关注,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具体围绕消费心理透视与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相互关系问题,展开简要的阐述论述分析。 一、消费心理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类型 (一)消费心理的基本内涵 所谓消费心理,就是独立的消费者个体在具体开展实物商品,以及劳务性服务项目的遴选、对照、细致分析、购买决策与实践、具体应用,以及应用效果和主观感受评价等实践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和体验的一系列内在心理活动。消费心理对消费者最终形成的消费行为决策具备深刻影响,是最终决定消费者是否开展针对某一特定商品对象的购买实践行为的基础性决策因素。举例论之,魔种篮球鞋产品的外观示意图,因其外观设计特征而导致的消费者主观消费心理感受状态差异,对消费者实际获取的消费活动决策结果,具备极其深刻的影响效应。 (二)消费心理的具体表现类型 遵照消费者个体实际开展的消费行为的表现特征,通常可以其实际形成和表现的消费心理,具体划分为四种表现类型:第一,从众心理,通常指的是传统消费心理学研究视域之下的“入乡随俗”心理,就是在看到周围人针对某些具体类型的商品类型展开购买行为基础上,自己也会跟随实施购买行为,因而这种消费心理具备一定程度的趋同特征。第二,攀比心理,在攀比性消费心理的作用和驱使条件下,独立消费者在具体开展商品消费行为决策过程中,往往并不重点关注产品实际具备的应用价值和使用功能,而其主要的心理关注侧重点,则在于与周围其他人开展的商品购买行为实施比较。第三,求实心理,所谓求实性消费心理,其在基本内涵和表现特征层次具备鲜明的彼此相反性,其具体的基本内涵,在于消费者在实际开展商品消费行为决策过程中,重点关注商品实际具备的实用性,以及对自身实际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实现了对商品消费行为综合效能水平的充分关注,具备较为充分的理性化表现特征。第四,求异心理,所谓求异性消费心理,指的是消费者在具体开展商品选购和商品消费决策行为过程中,单纯片面追求自身购买商品与他人购买商品的相互差异特征,切实满足自身推陈出新和标新立异的主观心理欲求,忽视了在具体的消费行为开展过程中其他因素对最终消费活动效能水平的影响效应,因而导致此种消费心理具备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 二、消费心理分析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具体思路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依然展现着一定程度的严峻性,传统的以销售者主体占据主导性控制地位的“卖方市场”形态,正逐步被以“消费者群体”为主导的卖方市场形态所替代,直接导致我国现有的各类产品生产型企业实体,以及劳务输出型企业实体,正在真切面对着一系列表征鲜明的市场性经营发展挑战。根据目前已经获取的实证性研究数据,在现有的历史发展背景下,我国消费者终端市场尚未实现饱和发展状态、依然能够在后续开展的消费行为实践过程中,开辟和创造数量充足的消费行为活动实践空间。对于现阶段独立存在的企业组织实体而言,如何结合目标消费者群体实际具备的消费心理活动和消费实践行为表现特征,制定和事实上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开展方案,是我国现代企业在现有的市场环境格局之下面临的首要发展问题。我国现代企业布局必须借由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工作开展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不断扩展企业产品销售和劳务性服务项目经营实践过程中的市场波及面和覆盖面,优化和扩展对象消费者群体的消费消费实践行为开展空间。在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基本理论的研究视域中,所谓消费终端问题,事实上,指的就是消费者在完成针对特定商品对象或者是劳务服务对象要素的购买活动基础上,其在具体使用商品购买对象或者是劳务服务购买对象过程中所获取的心理感受,在消费者获取良好心理感受条件下,其往往会对具体开展的商品购买消费和劳务服务购买消费行为产生充分的接纳心理,并引导其他消费者实施类似消费行为,为特定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效能水平的切实提升,构筑支持条件。 三、结语 针对消费心理透视与市场营销管理关系问题,本文具体选取消费心理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类型,以及消费心理分析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具体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参照。 作者:梁伊宁 单位: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广东深圳石油分公司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发展 [摘要] 就近年来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营销管理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依据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探究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模式,通过分析当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的现状,针对不足,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对于市场营销管理的学习认识,提出更加有利于营销管理优化的策略,旨在更好地提升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关键词]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发展 1综述 在市场经济发展当中,中小企业作为市场构成的重要部分,不仅满足了市场的多样性需求,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诸多的贡献。在市场竞争当中,中小企业的发展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无论从经济实力、竞争力、管理等综合方面来看,虽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伴随着金融市场和经济市场的不断改革,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以及先进生产力的融合,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快捷性等特点在市场竞争当中也得到凸显。因此,近年来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也开始崭露头角,在市场竞争当中,市场营销作为重要的环节,是保证企业盈利的重要步骤,企业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商品价值,需要借助市场营销来保障,而市场营销的管理发展也是决定企业再发展的关键,因此,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当中,要想保证其能够长期发展的有效性和营利性,就需要通过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 2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当中,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和中小企业不断学习优化管理下,对于市场营销管理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中小企业在生产规模、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下,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在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纵观当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虽然管理模式和方法上拥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市场营销管理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2.1营销理念与营销管理脱节 在当下的市场营销当中,营销理念同企业文化之间相互联系,但是当下的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营销理念同企业的营销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同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生产经营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管理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传统经营模式理念的影响,当今的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供求关系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如果将生产经营的重点仍然放在传统需求上,理念不更新、不能够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同现代营销理念相悖,从而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够根据售前售后的反馈作为立足来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不能够从管理和服务的角度出发来调整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和战略方针,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势必会导致企业在战略经营当中陷入被动的境地。 2.2市场定位不精准 在中小企业发展当中,盈利仍然是企业发展的首要目的。而市场定位直接决定着企业的长久发展。通过对于当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分析可以看出,当下的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层,对于市场定位的精准度不高,从而影响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对于供求关系、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等方面,后续服务和跟踪工作不到位,以及对于扩大再生产认识的盲目性,都是导致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当中处于劣势的原因。不能够根据市场导向、消费者需求来进行的市场定位,必然会导致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开展被架空,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风险控制能力。 2.3营销策略缺乏科学实践性 影响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营销策略的选择上,当下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营销方式上采用的手段十分传统,仍然将市场营销的重点放在价格和广告上,而且在促销策略的选择上也同传统的促销方式没有明显的区别,不能够与时俱进地考虑到文化和市场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在市场竞争当中,对于品牌体系的构建不能够全面推广,这样便会导致在后期无论是网络营销还是品牌推广和附加文化等先进的市场营销冲击当中受到冲击,从而不能够有效地应对市场竞争。 3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优化的思考 在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当中,除了要通过加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以外,加强对于市场营销的各项管理,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是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于中小企业市场影响管理工作的优化,是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提升综合能力,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 3.1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增强全员风险意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人文力量,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在对于中小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管理中,要塑造符合本企业特质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环境的诱导、感染和约束去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让每个员工都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保证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之下,高质量、高品位的企业文化会让企业各种积极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能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有效的知识获取、交流、传输、共享机制,从而大大增强中小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进而能降低企业因知识差异产生的风险,企业全员的风险意识也很自然地能得到强化,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3.2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激活企业人力资源 在中小企业经营当中,现代企业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兴衰,因此必须建立长效的人才管理机制。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的局限性,使得人才管理,特别高素质人才的管理压力巨大,骨干性人才流失严重,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急切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由此来大大提升市场营销人才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维护中小企业营销团队的稳定性。企业建立的人才激励机制要能把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此能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员工的潜能,确保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团队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3.3注重调查研究,认真操作每笔业务 在市场营销管理当中,要对于各项业务进行准确的定位分析,这样才能够保证营销管理工作落在实处。营销业务的运作既是营销人员各种专业知识的体现,又有处理各种经济问题的艺术,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经济工程。因此,在市场营销中,每笔营销业务都潜伏着意想不到的风险,要避免风险、减少损失,必须从每笔业务着手,认真操作好每笔业务的多个环节。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对于市场营销的管理,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首先,要做好对客户的考察摸底,这是发生业务与否的先决条件;其次,要严把经济合同以及相关协议,这是保证业务正常运作、履行双方承诺的依据,也是处理可能出现纠纷的法律依据;再次,要严把营销合同、协议的审批,这是层层把关、减少呆死账的关键;最后,要把握好客户情况的变化,这是经办人员必须随时掌握的重要一环。 4结论 营销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当下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发展当中,营销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应对市场生存竞争的重要前提和必经之路。因此,在这个契机之下中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抓住市场机会,制订有效的营销创新策略,不断提升营销创新能力,扎实做好企业营销创新的风险控制,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当中的风险控制能力,通过实现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的目标,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提出的新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朱令娴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网络经济市场营销管理探究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与工作当中,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以电子商务为主的网络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在网络经济时代下,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分析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管理的机遇与挑战,找到创新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契机,可有效提升市场营销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全面提升。 一、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管理的机遇 (一)构建了无缝化的营销市场空间。 商店购物是传统营销市场的主要购物方式,营销市场也局限在狭窄的物理空间内。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购物,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商品交易并完成消费过程。此方式将地域限制打破,给了广大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使消费市场实现了无缝化的对接,而营销市场空间也在其引导下逐渐向无缝化发展。 (二)消费者向着主导化与个性化发展。 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消费市场赋予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也使消费者有了更加广阔的对比空间。在这种竞争模式下,单一的商品想脱颖而是并得到广大顾问的青睐是很难的。面对这个的情况,商品的市场营销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可以更加全面的去认知商品,并向商家提出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与服务要求,所以,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消费者也推动了营销市场不断地发展去满足消费者主导化与个性化的需求。 (三)市场营销因科技创新而不断地创新。 产品更新与换代离不开科技的创新,而产品销售则建立在营销创新的基础之上。营销的创新可以通过升级销售及传播手段来拓展新的营销渠道。网络环境背景下,市场营销活动增加了网上宣传营销策略,有效地拓展了营销活动的空间,也促进了产品销售额的提升。 二、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营销管理面临的挑战 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把营销活动当中的时间差缩到最小,消费者能够透过互联网货比多家,准确快速地将自己需要的产品找到,并通过在线支付系统付费,完成购买商品的流程。市场营销管理的重心不再只是采取价格促销、商场促销的促销活动,还要注重在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地构建与消费者的友好度与便捷的付款流程,还要加大网络宣传力度,以适应网络经济时代大环境,确保自己的企业不会被时代淘汰,这都给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管理的转变策略 (一)加强营销方式的创新。 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管理可以积极应对市场的变革,按照当前的消费方式创新市场营销管理方式。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思维,采取创新化管理全面化地进行改革实践。全面化是指创新管理思想与作风,并将其贯彻到管理活动当中。创新管理操作方式是指营销活动中各部分都要有相应的规范与要求的一种管理运营模式。其中的各环节均为创新化管理方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使整体的管理运营基础向正规化、高效化以及创新化发展。创新管理模式的运作,必须有完善的流程以及细致化的分工与合作。这样才能使运作失误率降到最低,促进整体管理运作效率的提升。管理创新化可促进企业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根据运营当中的实践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跟踪,可以确保整体运营的合理化发展,运用最小的运营成本,优化整体运营模式,实现目标的最大化。 (二)市场营销渠道要不断拓宽。 企业的市场营销渠道要想扩展,必须提升企业市场扩展的力度,加强市场规划,运用大的战略目标优化企业间的构造。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扩展模式因受传统营销制度的制约,无法有效地开展。笔者认为,实际工作当中必须统一营销目标与规划,从而更好地控制与管理市场营销进度,战略决策者也要全面掌握市场运转情况和发展的态势,制定与实际市场相符的营销方案开展实践性的营销,并分析销售情况、客户群体,完善营销过程。面对营销进度,运用目标选择来优化营销方案,在进度不变的基础上再次深入市场进行销售实践。营销方案的设计要根据营销进度安排,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变更。营销过程中,管理者还要掌握整体效果,协调多方积极因素鼎力配合,通过全方面的部署规划,促进营销目标的实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间要加强合作。 随着网络快速发展,企业间加强交流合作是发展自身潜力,促进自身提升的关键。在拓展自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愿景,通过求真务实的态度,加强与同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化自己的弱点,扩展发展前景,抓住发展的机遇。首先,要强化企业竞争优势,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企业必须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力,给企业发展增加活力。其次,要想方设法提升产品质量,严格控制好生产环节,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质量监督,确保产品质量,才能真正使企业在市场中始终占据一定的份额。再者,要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售前服务要向着个性化发展,在产品设计阶段,可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客户不同使用需要,登记其个性化使用需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研发个性化产品。另外,要升级产品服务水平,按照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优先解决产品使用周期内出现的问题。售后服务也要向着及时高效发展,当客户提出服务要求时,必须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快速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赢得消费者的依赖,实现全方位的售前、售后产品服务。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市场营销创造了更多的营销界面以及营销决策方式,使传统市场营销环境得到优化。网络经济时代使企业有了更多的便利条件,例如:企业库存压力降低,产品市场周期缩小,企业间互相合作机会增多,有利于产业链的形成,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恰当地运用网络环境做好市场营销管理,可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作者:冯娜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创新 摘要: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多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在经济领域。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企业入驻中国,它们的到来对中国本土企业的生存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并且也加剧了市场竞争。面临此情形,国内企业要想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学习、创新,打造自己独特的,别人无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好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管理是其有序展开经营活动的前提,认真探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及发展创新,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当前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以期帮助企业认清发展形势,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发展之地。 关键词: 市场营销管理;创新;企业 一、当前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观念狭隘守旧 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思维以及处理市场活动的观念,是一种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市场要导向的经营指导思想;人们常认为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相关产品的销售,但是市场营销不单单指销售。当前很多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普遍存在过于强调销售业绩,忽视消费者的感受,忽视产品的差异化服务和品牌建设,强调销售部门对企业发展壮大的作用,忽视其与企业内其它各部门的协调作业和紧密联系。在当前的市场营销观念中,销售只是营销的实践和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操作,市场营销是销售行为的指导思想,同时销售也可以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 (二)企业市场营销和其他部门脱节 市场营销企业基于环境、竞争对手、当前相关政策、消费者、企业自身财务状况、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研发与生产能力等分析,结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而制定,它通过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而在产品上体现,最终捕获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营销是基于消费者和企业所处的相关内外部环境的有机系统,其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一环,与企业的其它各部门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但国内很多企业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把市场营销和企业其它各部分割,单独的拟定相关营销计划,结果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全局战略的落实,影响到相关产品的销售战术方案的执行,影响企业销售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忽视网络营销体系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运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也颠覆了企业与顾客的交往模式,网络销售、网络营销也越来越普及;忽视网络营销体系建设,只是机械传统的关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只会让企业丧失相关的顾客群体,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市场营销要善于分析消费者的特征、习惯、努力和消费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消费者的获得,进而获得市场青睐,从而实现企业壮大、发展目标。 (四)创新能力欠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持续前进的关键要素,企业的竞争优势需要创新能力的支撑。创新能力,是企业独特的,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难以替代,具有延展性和价值性,可以让企业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或组织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捕捉市场信息,并提供消费者认为是物有所值的产品和服务,优于竞争对手更好的创造顾客所需要的价值,从而赢得市场,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只是企业创新力的一个方面,当前面临激励的市场竞争,企业唯有积极打造自身营销创新力,才能更好的应对来自竞争者和市场的挑战。 (五)市场营销管理中顾客服务体系创新存在不足 企业要想生存、壮大、持续发展,必须获得市场的青睐,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市场最终是由消费者确定,而非企业。当前很多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只顾眼前的短期利益,忽视顾客服务体系的创新,漠视消费者的建议和需求,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很多都是顾客投诉上门才出面解决,有甚者根本不解决。很多企业对于产品售后服务,只是简单的委托给某系维修单位,没有把顾客服务体系纳入企业正规的营销体系中去,企业的资金预算中也没顾客售后服务体系费用的支出,一系列的顾客服务培训和经费也很欠缺,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售后服务质量。顾客的服务不是说产品售出就算完事,企业品牌口碑的打造,很多都是依靠产品支撑,产品不光只是质量有保障就行了,营销观念中,产品的售后服务,获得顾客的好评和称赞,并最终获得老顾客的推荐,让企业的品牌深入顾客心理,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只有把顾客服务体系纳入企业全局的营销体系中,在服务方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减少顾客的流失,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六)企业缺乏相关的营销战略 企业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形成和维持竞争优势,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中的关键方面,做好了企业的营销战略就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使命、愿景、战略目标,还能帮助企业科学的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帮助企业更好的制定战略决策,评估、选择、实施战略方案,有效控制战略绩效,明确企业经营范围和发展方向。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营销战略,那就可能导致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迷失方向,因此国内企业务必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制定科学的营销战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一)需要树立产品、服务质量竞争为主,价格竞争为辅的现代营销理念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企业必须具有权变思维,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营销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对此,企业要想在角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位,就必须做好营销策略的创新。短期内,企业间产品的竞争可能靠“价格战”能够获得一批顾客的青睐,但是长期来看,“价格战”得来的顾客群体十分不稳定,倘若竞争对手改良了技术,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推向市场给予更低的售价,那现有的顾客群势必流失;因此,企业必须制定一个完善、科学的营销战略,所推向市场的产品必须质量过硬,同时相关的顾客服务体系也要建设完善。竞争的白热化,让消费者面临了更多的选择,要减少顾客的流失,企业就需要创新营销策略,让消费者减少选择,甚者缺少选择,从而让他们忠于自己企业的产品;在竞争中,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明确竞争对手是自己的取代者,因此一定要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防止被取代。市场的确立是消费者确定,所以营销的核心务必做好:以顾客为本,尊重顾客的建议、感受,换位思考为顾客着想。在新时期,营销战略需要满足顾客需求,在制定战略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市场调研工作,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为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使其感受到最佳;还要建立和顾客的联系互动机制,强化和顾客交流,反馈,注重顾客体验,让顾客满意,提高顾客忠诚度,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 (二)尽快构建基于市场为导向营销网络体系 营销网络的构建,能够加快产品的流通,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入,网络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推广渠道之一。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网络营销理念,同时企业内各个部门和员工也需要服务于公司市场营销战略,要为企业抢占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不是想当然,也不是左脑使然,必须坚持市场为导向,了解或掌握消费者需求而制定,营销战略制定好以后再依据企业内各个部门的职责来分配到部门,在分配到员工个人层面,提高营销战略执行力。此外,还需要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淘汰过时的营销渠道,引入新的营销模式,时刻保持权变思维,不断开拓顾客群体,打造多角度、多层次的营销网络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拓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在企业网络营销体系建设中,需要坚守职业道德,不能急功近利,做违法经营之事,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要坚持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 (三)打造专业、正规、富有活力的知识化、创新型营销队伍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实质是企业拥有的人才之间的竞争,出色、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首先需要相关的专业型人才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明确企业的优劣势,正确识别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在结合企业整体的使命、目标、策略,消费者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最终才能制定出有关的营销战略。在营销战略实施过程中,也是需要依靠一支出色、富有激情、知识化创新团队去执行、去落实;最后营销战略过程中的控制与评价也都是相关的营销专业人才去完成。可见,知识化创新型营销队伍的打造,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是多么的重要。市场营销最根本的就是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而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去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营销决策执行过程中,也需要相关的销售人员与顾客交流、沟通,相关的顾客服务体系,也都是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去完成。营销战略的落实,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化营销队伍做执行,否则相关的战略只能被束之高阁,无法实现;对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总,然后追踪分析,找到计划和实施的差距产生原因,并且及时调整方案或者寻找新的机会。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执行销售任务的蓝图,是考核销售管理者水平的体现,也是构建企业销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专业、知识化创新营销队伍的打造,需要相关成员责任心明确,同时富有团队协作、进取、不畏困难、善于学习的优良品质,能够正确引导顾客消费观念,并且灵活把营销知识和实际有机结合,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利润最大化目标;营销目标越准确,相关营销团队想出的办法才越具体,在营销战略落实的过程中,才更可控。因此,企业为了制定和制定科学的营销战略就需要有意识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当然也可以采用外部招聘渠道引入出色的营销人才,从而扩充企业营销人才队伍。 (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的成长,最终是依靠出色的人才完成。市场竞争激烈,很大程度体现在产品的竞争上(产品的质量、性能、外型、品质、服务等);要想企业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市场,那就必须得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改进产品质量,性能,提高产品功能,同时改进产品设计,加快技术的革新,开发新产品。此外,在产品技术方面要大胆吸收先进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创新,使其成为己用。另外,还可以在顾客服务体系建设上打造创新型服务,为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顾客的个性发展需求,赢得顾客的好评,构建自己企业的品牌,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口碑,加深消费者印象,增强顾客的忠诚度,从而帮助企业站稳市场。 作者:王硕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高校图书馆市场营销管理应用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在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其开展营销管理的基础,进而从信息服务、管理梯队和营销评估等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开展营销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营销管理;策略 在信息市场化的环境中,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只有参与竞争,认清自身所处的环境和问题,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整体形象,高校图书馆才能生存并保持地位。而作为非营利机构,只有最大化地让服务效益得以实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出路,这就需要引入市场营销的理念。 一、高校图书馆营销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员营销意识落后 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营销意识的树立及营销方法的应用,图书馆员营销意识的深入程度与营销战略过程中管理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密切相关,也是图书馆最大程度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重要保证。但由于图书馆在高校中地位偏低,大部分工作人员由于传统固有的观念,认为其工作性质较为稳定,在图书馆开展服务活动时,往往表现得较为保守,被动等待读者上门,提供服务不够积极。 2、缺乏深层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高校由于自身发展需要,对教学科研要求不断提高,也加强了对图书馆的建设和投入,图书馆各类馆藏资源也日益增长。而实际情况却是,高校图书馆大都坐等读者上门,被动提供文献和数字资源,并且有些馆藏资源更新不及时、内容老旧,无法应对高校的实际教学与科研需求;对于新到的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没有可行的营销推广机制,读者无从知晓。所以,高校图书馆需要针对读者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缺乏有效的营销绩效评估 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展营销是否有必要、怎样进行营销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以及国外图书馆的营销策略和方法是国内研究图书馆营销的主要几个方面。但由于缺乏相对完善的高校图书馆营销活动评估体系,在活动结束之后,不能对营销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与分析,从而无法获得令人信服营销结论。但如果不进行评估,高校图书馆的营销效果便无从知晓,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被发现,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水平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校图书馆营销的发展基础 1、读者数量大且比较固定 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基本上是以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为主,数量比较稳定,这也是其和公共图书馆的区别之一。图书馆营销活动必须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目的展开。因此,要想留住现有读者、吸引更多潜在用户,高效图书馆需要努力为他们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将其发展成为忠实用户。 2、读者的需求欲望较强 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主要是学生与教师。就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与专业相关的学科书籍以及课外辅导用书。这些学生拥有较多自由时间,对于和专业相关的信息知识的需求欲望较强。就教师而言,他们从事的教学工作需要具备高深的理论水平,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支撑。而教师身负的科研任务也要求他们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前沿科学理论知识、最新行业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图书馆为教师们获取这些信息资源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平台。因此,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的角度,教师的需求欲望也十分强烈。 3、读者的购买力较强 高校图书馆是非营利机构,购买力并非用经济学中的货币来衡量,而强调的是用户在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时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对于学生用户来说,他们大部分住在校内,时间比较自由和充足,可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大学生正处于精力最旺盛的年龄层次,对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及探索精神,为了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群体而言,出于对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求,大部分教师除上课以外,在校的自主时间较多,从时间和精力上,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需求比较强烈。 三、高校图书馆实施市场营销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1、强化导读功能,做好细节服务 不少读者面对茫茫书海,往往不知所措。这就要求馆员不能仅满足于应付读者借还书的工作水平,还应从细节上探索和实践新的服务方式和方法。馆员应留心观察,多与读者交流,研究和掌握读者的借阅规律,提供对口的导读服务。 2、创新信息服务,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 “方便用户”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首要原则,在此过程中,图书馆要发挥自身优势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全方位优质服务。在当前市场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中,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创新,采用各种促销策略和手段,凭借其拥有丰富馆藏资源并掌握着完备的信息检索方法与工具,图书馆有条件和能力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制定出适合不同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推送信息服务。 3、建立营销管理组织梯队,塑造馆员营销态度 图书馆要想长期并有效地开展营销服务工作,需要一个成熟专业的图书馆营销团队进行系统地管理和策划图书馆营销活动。队伍中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专业领域,但必须具备一定的图书馆管理和营销管理学知识,在管理活动中可以做到相互协作,勇于实践,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而图书馆的各项营销活动是通过图书馆员才得以实施,馆员们对营销所持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图书馆营销的整体效果。图书馆应鼓励馆员自觉融入营销理念,主动学习营销知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来满足用户需求。 4、开展有效的图书馆营销评估 图书馆营销评估主要包含营销管理的效果和方案的评估。营销管理效果评估是运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估方法,给营销结果一个直观评价,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检验和分析,对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修正,并用评估结果指导图书馆的营销决策。营销方案评估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营销管理进行全面的控制和评估。营销策划团队对营销管理进行全面总结,并定期书写书目的营销报告,以了解营销效果、总结营销经验,修正营销方案。开展有效的图书馆营销评估,可以促进图书馆营销管理的深入和持续发展。 作者:顾蓉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医院市场营销管理策略初探 营销管理的程序可分为营销规划、营销执行与营销控制。但是,医院采取哪种市场营销策略,往往没有固定模式可寻,医院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经营策略,必须从多方面考虑指定出符合医院特点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医院目标市场策略 医院目标市场不同,经营策略也不同,一般采用以下目标市场策略: (一)无差异性市场策略 是指整个市场作为医院的目标市场。采用这一策略的医院认为病人对医院的医疗服务具有共同需要,只需要有一种服务产品,一种价格,一种推销方法共给市场即可;认为病人对本医院的需要是差不多的,因此,单一经营组合就能满足整个市场需要。这一策略的优点是:(1)可以大规模提供基本一致的医疗服务产品;(2)节省大量市场调研费用和广告开支,降低运营成本;(3)技术垄断性医疗服务产品,只要创出名牌取得信誉,就可以长期占领市场。这一策略的缺点是:不适应医疗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在我国许多中小城市中对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医院都可采取这样的市场策略,如妇产、儿童、口腔、中医等专科医院。 (二)差异性市场策略 是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特点,对整体市场进行细分,然后针对每个细分市场的特色,分别设计不同的医疗服务产品,采用不同经营手段,以满足每个病人群的具体需要。这一策略的优点是:(1)实行该策略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它更能适应病人的需要,目前大多医院都在实行这一策略。(2)医院如果能在几个细分市场中占有优势,就会扩大医院知名度,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感,提高经济效益。(3)医院可以提供不同的医疗服务产品,以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医院必然处于竞争优势。这一策略的缺点是:(1)可以导致投资过大,加大运营成本。(2)由于品种多,数量少,服务繁杂,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3)由于经营范围广,医院管理难度大,一旦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医院损失大。目前国内大多数国有综合性医院都采取差异性市场策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密集性市场策略 又称集中性市场策略,即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医院选择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然后集中全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能力,以几种营销组合手段服务于目标市场。这种策略更适合于中小型医院,因为这些医院的人力、财力、物力都很有限,在较大的市场中很难竞争。因此,集中医院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某一特定市场上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这样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策略的优点是:(1)有助于集中医院的优势,在特定的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2)对资源能力有限的中小型医院采用该策略,可以和大医院在特定市场上进行有利竞争。这一策略的缺点是:医院经营具有较大风险,一旦社会需求发生变化,医院很容易陷入困境。 (四)医院选择目标市场策略时应注意考虑的因素 一般说选择目标市场策略,应注意考虑一下几个因素:(1)医院资源特点:医院资源即医院经济实力。它是医院医疗技术能力、销售能力、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总和。如果医院实力非常强,就可以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如果医院小,实力不足,宜采用密集型市场策略。如果医院医疗服务产品和市场需求大致相同,则可以采用无差异性市场策略。(2)医疗服务产品特点:医院可根据自己医疗服务项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市场策略。如果本医院是为当地或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院经营者就应该采取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如果在同一地区有好几所规模、设备、技术条件差不多的医院,医院经营者就要根据本医院的特长,采用差异性或密集性市场策略。(3)市场特点:本地区或辖区居民的医疗需求基本相近,市场程度高,可采用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反之,就应采用差异性或密集性市场策略。 二、医院市场定位策略 医院市场定位策略包括医院服务产品定位策略和医院整体形象的定位策略。 (一)医院服务产品定位策略 通常医院服务产品定位要依据具体的服务产品特色、服务产品用途、服务产品的应用效果、服务产品的使用者类型以及服务产品竞争的需要等因素,来确定其产品的市场定位。例如突出产品品牌的定位、质优价廉定位、特殊用途和功能的定位,针对不同病人特点的具体定位等等。 (二)医院整体形象的定位策略 医院整体形象的定位有多种定位策略,能定出许多种市场位置。通常有四类,即: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市场间隙者。不同类型、地位的医院采取的策略不同。 1.市场领导者定位策略 市场领导者是指拥有最大市场占有率,最受消费者偏爱的一类医院。这类医院为了占有或保住其在同行业中市场的领导地位,往往把本医院的整体形象定在消费者偏爱圈的中心,尽可能使患者对医院、医院的形象和服务产品感兴趣,相信并忠诚本医院及其服务产品,无论医院推出什么新的服务产品,患者都充分相信,成为左右消费倾向和领导同行业服务产品发展趋势的力量。实现这种策略,应该尽可能保持本医院的特色,扩大医院与其他医院的差异,以便在病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独特的形象。 2.市场挑战者定位策略 市场挑战者是指在医院市场上处于第二、三位置的一类医院。这类医院为争取市场上的领导地位,不惜采用各种攻击性策略,希望从市场领导者手中争夺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获得更高的利润额。市场挑战者定位策略就是尽可能地缩小本医院形象和市场领导者形象的差异,缩小与市场领导者市场位置的距离,扩大市场空间区域,并尽可能地从正面、侧面、背面围攻领导者,以图取而代之的市场定位策略。所谓从正面、侧面、背面围攻,就是指全方位进行挑战,如价格上制定比市场领导者服务产品高的和低的以及相同的多种价位策略;在服务产品质量上制定出比市场领导者相同服务产品质量高的、相近的高级质量标准;在服务质量上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在信誉上,注意消费者的忠诚度和中间商的公平、公正和诚实,努力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以此形成对市场领导者四面围攻之势。 作者:李翌歌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医疗市场营销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医疗市场己经进入了买方市场,现代营销观念悄然渗入了每个医院。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关系,而对设计方案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就是为了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而调节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性质。 一、缺乏现代医疗市场意识 市场意识也称市场营销观念,它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经营观念。这种新的医院经营思想认为,医院在新的形势下,要善于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需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现代医院市场意识是一种现代的经营观念,它同以往的经营观念比较,是一种革命性的演变。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医院特别重视市场调查、预测,特别注意如何适应和开拓患者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组织医院的整体经营活动。然而,我国现有的医院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组织上均缺乏现代医院市场意识。尤其是医院经营者,他们缺少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战略思维、战略意识和战略管理能力,确切地说就是缺乏一种市场意识。不少医院的经营者往往只重眼前,忽视长远,只重战术,忽视战略,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对医院的发展市场、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很少思考和研究,因而在医院发展决策上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感情色彩,这正是不少医院发展不快的重要原因。这种现状是有历史原因的,几十年来医院一直是承担一项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医疗机构,是人们心目中救死扶伤的神圣殿堂,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不能与赚钱扯上关系。医院靠“计划”来安排医疗消费和进行医院补偿,不仅未能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反而形成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和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保障这两种情况同时并存。医院补偿机制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医疗费用的非理性攀升现象。医院主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因此就不讲效率,不计成本,靠政府、等政策、要拨款来维持医院的运行。医院就成为“坐堂医”,让上门“求医”的患者排队坐等就医,不管不顾就医患者的需求发生了何种变化,致使有的医院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所以医院普遍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观念之陈旧,管理之低下,服务质量之差,己远远不能适应竞争的、变化的医疗市场需求。 二、医院目标市场不准确 医院市场细分是指根据医疗市场中不同病人的需求特点、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等不同特征,按一定的标准,把市场分割为具有类似的不同的病人群。其中,每一个病人群就是一个子市场,或称为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由类似需求倾向的病人构成,实际上是一种求大同存小异的市场分类方法。它不是对医疗服务产品进行分类,而是对需求各异的病人进行分类。任何医院和任何医疗服务产品,都满足不了所有病人群的全部需求。目前的问题是,有些医院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根本不考虑市场细分的问题,更谈不上科学地细分市场,只是盲目地认为自己的医院可以满足患者的所有需求,对上门患者来者不拒;有些中小型医院资金有限,技术落后,在整体市场或较大的细分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却不懂得扬长避短,在较小的力所能及的细分市场中推出相应的医疗服务项目或专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执意来瓜分整体市场这块大蛋糕;有的医院细分市场缺乏稳定性,做了市场细分后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加以调整,将眼光投向其他市场。受医院自身条件的限制,医院只有在对病人群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才能找到适合本医院特长的服务对象,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市场细分并不意味着把一个医疗大市场加以分解,实际上它是一个聚集的过程,就是把对某种医疗服务最易做出反应的病人集合成群。聚集的过程可以依据各种变量连续进行细分,直到鉴别出规模足以实现医院利润的千个病人群。医院市场细分作为一种策略,蕴含着这样的思路:医院不是满足于在整体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是追求在较小的细分市场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样一种价值取向,不仅对三级医院开发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二级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十分重要。 三、医院市场定位不准确 医院市场定位的含义是指确定医疗服务产品形象和医院整体形象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地位。医院的市场定位包括医院产品定位和医院定位。医院产品定位就是赋予产品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满足患者某种需要和偏爱。这种特色有的可以从产品本身实体上表现出来,如医院的设施、专科技术等;有的可以从患者心理上表现出来,如医院的装饰淡雅清新,医务人员的微笑等服务特色和形象等。所谓医院定位就是确定医院整体形象在市场上的位置,或者说是确定医院总体形象在病人心目中的位置。产品定位是医院功能的形象位置,医院定位是医院整体形象,既包括产品形象,还包括医院的技术经济实力、服务质量、信誉素质(医院精神、医院文化)对社会奉献等全方位的形象在病人心目中的位置。从市场营销的观点来观察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医院市场定位越来越重要。因为在现代激烈竞争的市场经营环境中,只有准确的医院市场定位,才能解决营销系统中的各种矛盾,为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开拓市场。不同性质、不同级别、不同经济成分、不同专科的医院市场定位各有不同,由于一些医院对市场定位概念缺乏正确理解或者理解片面,从而导致医院市场定位不合理,含糊不清,没有将有利于市场定位应有的基本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阻碍了医院大踏步地向前发展,甚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有的医院只有好的产品形象,没有良好的医院形象;有的医院对外不惜余力地树立医院形象,内部却没有良好的医院服务产品形象,这样也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更有的医院不能将本医院与其他医院区别开来,不能集中建立和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有效地吸引患者;或者是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对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估计不足,做出的医院市场定位与自身竞争实力和条件不相适应,整体实力上不足以直接与竞争对手全面抗衡,缺乏独特的竞争优势。 作者:郑志凯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经济学院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完善 市场营销已经变成了当今社会中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重要因素,很多企业家提出在当今企业中市场营销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未来。所以在当今社会中,想要一个企业获得更好的、更全面的发展,就需要企业更加认真探索和研究企业自身市场营销方向,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引言 对于企业来讲,企业中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是一个企业对于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管理的内容和程序的体现,其主要指的就是针对企业自身所要达到的目标,并且针对这一目标来进行分析、选择,以及对市场进行挖掘,寻找适合的营销机会,之后对于营销的过程进行规划、执行和控制。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都在努力地进行建设,但是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中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给出一定的建议,帮助更多的企业来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 二、我国当今企业中市场营销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现状 所谓市场营销,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顾客,没有顾客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营销,而企业就是要根据顾客的需要来进行组织规划。在进行组织规划产品的时候需要规划一系列的销售活动来吸引顾客,同时一个企业也需要通过一定的营销活动来让顾客了解这一品牌及品牌文化,创造品牌形象。近年来,我国各个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这一问题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我国的市场营销管理也在所有的企业共同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我国目前还处在发展中国家,对于市场营销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以及自身的国民经济条件都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目前来看,我国的市场营销和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在进行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上,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这一情况,一旦企业遇到突发情况或者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在处理上都不够完美,所以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归纳和总结出了在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管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观念较为传统,不能够与时俱进。在当今市场中,市场竞争越来越强,很多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也开始出现了不同化,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在进行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的时候,传统的管理方式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很多时候和当今的市场联系不够紧密,所以在实际的营销过程中会出现管理理念不能够与时俱进这一问题,并且很多企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其管理理念并没有任何的用处。(2)企业管理的力度不到位,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在进行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市场营销的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的协调,并且与消费者、经销商,以及销售队伍进行多方面的联系,在管理的内容上也相对于丰富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现在的市场中,经常能够看见的就是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方式及其管理力度不到位,并且管理的约束力不是很强,在进行计划的时候不能够想到如果出现了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同时这也证明了这个企业在进行管理体制制定的时候其细节不够完善,并且也缺乏对于当今市场实际的考虑,在细节的问题上也考虑的不够细致,在重点问题上也没有进行突出和强调,这些缺陷对于管理来讲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如何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进行完善 1.分析并且研究市场中存在的机会 对于当今市场来说,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市场竞争,都会在顷刻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时刻保持着警惕才能最快地抓住机会,这就要求了市场营销管理可以最快的去对当今市场进行适应。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抓住在市场变化中对于自身企业有利的机会,并且针对这一机会进行相关的营销活动,这样既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又能够掌握市场的发展方向,对于市场来讲只有有效地促进营销活动的开展,才能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进行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分析并且研究市场的局面,不放过任何一个对企业有利的机会,是目前在完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2.制定有效的营销理念 在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管理人员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营销理念,营销理念也是管理计划中的关键,这种理念是帮助企业的市场营销取得成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拥有一套完整的、全面的、有效的营销理念,才能让接下来的营销活动更好地去完成,同时营销理念也是整个营销活动进行中的主要指导思想。但是想要确定一个确实有效的营销理念,就要求管理人员对于当今市场有足够的了解,同时也需要管理人员对于市场进行认真的考察和研究,对于在市场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同的因素都进行了解和分析,让所指定的营销理念具有足够的针对性和足够的现实意义。 四、结论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市场营销的好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这一环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说,市场营销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渠道之一,所以企业需要加强管理人员对于市场营销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对其进行积极创新,不断的去完善自身企业的管理状态,让整个管理过程更加适应市场规律。 作者:刘娜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信息化发展思考 1信息化是电力营销管理的必由之路 营销业务及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是当前电网营销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核心,而且是电网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实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是电力企业适应时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逐步实现了市场化改革,电力系统也转变了传统的电力营销观念,逐渐实现了客户至上的营销理念。尤其是随着农网改造的完成和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入,供电企业正在从过去以生产和调度为主的生产型向以用电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型战略转变,强化了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的提高。作为企业,一方面要做到服务质量好、水平高,不断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运作成本低、效率高,就必须进行持续的管理变革,实现优质、高效的流程化运作。近年来,电力企业正在逐渐把信息化技术引入到电力系统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等方面,通过各类系统软硬件,把电力系统的日常工作数据化和信息化。在信息化的营销管理实践中,不仅可以把各区域的各种营销工作数据进行网络化汇总,让统计分析更加便捷高效,而且也为电力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支持。同时,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可以促进营销工作的标准化的模式与标准化的流程,能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营销行为,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通过对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潘军(国网开县供电有限公司)营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推动持续的管理变革。 2信息化带来电力营销管理的巨大变化 2.1理念的更新是核心 信息技术支撑的现代商务的突出特点是打破了地域分割,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传输处理成本,使生产和消费更为贴近,更重要的是使客户有极大的商品选择空间和余地,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消费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营销管理只能以“客户”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变化,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能否生存和发展。所以,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更是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为此,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对其营销管理理念进行彻底的革命。这种革命所革的正是传统的以利己为目的的个体最优的营销理念,转向整体最优的理念,具体体现为营销管理是一个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和社会都能获益的过程,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换位思考、真诚地帮助顾客。一个致力于提高客户满意率、回头率和客户忠诚度,体现对客户的关怀并实现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快速响应的企业才是这个时代最有活力的企业、最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2.2管理手段的变革是重点 计算机和网络不仅仅是一般地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还将通过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全面增强管理功能。信息技术促使营销管理手段的变革。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企业营销管理人员及员工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专用的信息处理器对任何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从而达到对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充分的利用,例如掌上PDA的使用,红外抄表机技术都使得营销管理的手段发生变化。目前,营销MIS系统、负荷管理系统、集中抄表系统的推广应用为企业决策者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进行决策时有了更加可靠的依据。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术所综合的各类数据可以更为方便快捷地进行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 2.3组织模式的变革是必然 在传统的企业营销管理结构中,因垂直型组织模式注重职能的细化,组织层级和人员都显得庞杂,同时伴随不太明确的分权限度又使中间管理层在上下层中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以及同级各职能部门之间者的信息交流不充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企业内网的使用,企业中横向信息交流和跨级的信息交流将更加频繁,部门之间的对点合作方式将逐步增多,中间管理人员在营销管理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在高效的信息传输下,企业营销的低级操作层员工的目标任务将更加明确化,自主性更大,使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因信息流的高度应变性由垂直型走向扁平型。 3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运用领域的拓展 将进一步提高应用深度,实现向营销管理决策支持转变。目前应用大多处于业务处理层面,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记录、信息统计和报表统计,而对于优化设计、协同商务等应用尚未涉及,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方面还未能建立起商业智能分析系统进行信息增值利用,不能为企业营销综合管理与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将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市场营销管理的决策整合。营销管理部门能否尽快而有效地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是能否实现未来竞争的关键。有效地组织是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决策组织的整合化是有效组织的基本内容。新时代的市场营销管理必须是整合的、系统的管理,市场营销信息化发展会综合考虑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将企业的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四个方面的策略进行最佳组合,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和以市场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将进一步促进信息网络营销,实现交易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包括交易的内容由信息流取代物流、货币流,交易的场景由电子屏幕取代面对面交流,交易的基础设施由电脑、网络通讯技术取代实际场景。电力网络信息营销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空间,消费者了解产品、购买方式的改变。将进一步利用信息反馈,实现动态的市场营销管理。从信息流动的观点看,顾客永远是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营销者获取各种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的渠道更便利和快捷。所以,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析研究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决定自己的产落后品结构、性能和价格,及时与主动实施调整与创新,以有效实施动态的营销管理。 4智能电网将进一步推动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发展 智能电网是我国国家建设战略规划项目。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发展的推进,电网智能化投资的比重逐步提升:2016年将进入我国智能电网的第三阶段(2016~2020年),电网总投资预计为1400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年均智能化投资350亿元。第三阶段建设完成后,我国的智能电网要形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化电网。智能电网涉及到电网发、输、配、售、用的各个环节,它可以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整合,遇到电力供应的高峰期时,能够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及时调度,平衡电力供应缺口,从而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特征是互动性,实现能源信息一体化,可以在电网设备之间、用户和电网之间建立联系,这对于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预见,电力营销将很快实现营销业务和配网业务整合、电网设备间的交互、电网和用户间的实时交流,将进一步推动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发展。 作者:潘军 单位:国网开县供电有限公司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通信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浅析 一、SOX法案简介 SOX法案是萨班斯法案的简称,全名为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又叫做《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通过对美国1933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修改而制定,其新规定主要针对是公司管理以及监管会计职业和证券市场等方面。这条法案所提出的要求针对的是美国上市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在运营中面临包括IT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这些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而这些公司中最为重视的就是电信运营商,为此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人员。最近几年,我国的通信企业发展势头猛进,国外的资本市场通信企业也开始选择上市,因此通讯行业涉及的内部会计控制作用更加明显,因为其可以对企业系统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以将企业财务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揭露。 二、通信企业实施特定会计内控的必要性 对于企业而言,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离不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自我调节和约束价值的发挥也离不开这这种制度。因为企业会计内控中的存货和营收稽核管理比较容易被忽视。因此这两点的分析是本文的侧重点。 (一)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类型有多中,其中企业的营收稽核就包含在内 其稽核的主要依据就是对实际收入和营业阶段以及业务网络三个环节,而且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只有做到这一点企业的资金才可以更加稳定和完整,同时工作的效率也能够得到提升,资金能够更加灵活的周转,从而也会使得企业效益得到提升。 (二)一个企业中基础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存货管理 而这些存货包括的内容有很多,例如通信终端,宣传用品以及相关维护材料等,企业内部的资产就包含这些内容,不仅具有较大数额的资金,而且其可以明显的影响资产负债表。不仅如此,损益表中销售收入和成本主要就是来源于存货的销售以及损耗,同时企业的财务运营、业绩评价以及经营成果都受到存货的影响,具体对应为其收入、发出以及结存等记录报告,所以说,通信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存货管理的加强和提升。 三、通信企业营收稽核管理和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在开展营收稽核管理工作的时候会受到原有模式的阻碍 因为这种模式具有相对复杂的移动资费项目,不仅具有固定通话费用,还有包括长途费用、月租费用等在内的上百项费用,而且这些项目的数量还在不断的提升,所以出现较大的计费差异,很多话费还存在这争议,因此要在收取和稽核这个环节中进行调整。 (二)业务的发展速度过快,而人员相对配备不足。 例如我国移动公司山东某分公司,尽管用户以及营业厅和业务员的数量都在不断提升的时候,其公司内部却仅有三十人左右的稽核部门工作人员,其内部控制、稽核以及对账等功能无法在现金的业务系统环境下发挥作用。 (三)没有严苛的资本资金监管力度。 现阶段,收取客户话费依旧是我国目前通信企业回收资金的主要方式,而且重点依靠商,这种方式对比国家金融机构渠道来说起风险相对要更大一些,这样通信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控制就不能够发挥其全面性,营收稽核脱节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四)稽核人员无法完善的发挥营收稽核职能 他们往往还扮演者销售员以及管理员的角色,而且因为简单的稽核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样企业对风险的预防防范效率就会大大折扣,导致一些隐藏较深的营业款结算问题不能够全面发现,及时出现问题也不能很快的就进行解决。其次,通信企业存货管理同样存在明显的弊端。 1、对于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而言,很多没有完善的内控制度的公司在这一点也存在疏漏,而且不能够跟随行业变化进行完善,同时相关考核和监督也不尽如人意,因此难以发挥作用。 2、对于公司不同的职能部门而言,其内部的沟通并不畅通有效,例如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将重点放在追求利益之上,信息沟通成为被忽略的本,因此公司会出现一些积压库存、错失销售机会等问题,影响企业利益。 3、采购发票入账的滞后,在货物购买完成后并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入账,而且在入库手续方面也存在不正常的情况,而在对成本进行核算的时候往往是通过对入库进行暂估的而完成的,在销售这些暂估物料后会因为无法抵扣相应的税金而形成税金支付,影响了资金状况。 四、完善通信企业会计内控机制的建议 (一)在营收稽核管理内控方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 这种系统能够全面自动化的对营收进行稽核管理,充分发挥网络科技技术,能够让营业款结算和内控流程相结合,使得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稽核制度能够更加符合企业自身情况,在营业款结算管理系统方面可以研究更多自动化系统,这样财务稽核工作才能够更好的开展。 (二)在财务稽核管理方面要明确其目标 例如营业款财务稽核管理目标,具体为其企业下各个营业网点的营业款,具体分为实体网点和虚拟的电子商务网点,而且要根据营业网点类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目标。 (三)要注重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建设 在企业中,稽核员以及营业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建设不容忽略。这也取决于这项工作的特殊性,所以相关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需要达到较高水平,而这种水平的提升就离不开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平。在存货管理方面: 1、销售 预测工作需要提前展开,而且准确度也需要及时提升。而且滚动预测的方式是这种工作的主要采取方式,因为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也需要及时的调整销售预测,同时在预测中要让经销商参与进来,因为毕竟他们更加接近和了解市场,可以将预测的准确度进行提升。 2、公司内部的生产运作流程需要不断的完善 和改良,对于那些已经没有任何效用的作业流程进行分析和排查进而消除,而对于一些可以将产品的利益最大化的作业流程则需要进行重点分析,尽可能的将整个流程不再那样复杂。不仅如此,改进生产流程也是公司需要不断完成的一个环节,尽可能让不同的作业流程可以同时同步生产。 3、公司企业的存货管理制 度应该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面靠拢,而且要跟随企业的不断发展而做出优化。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应该作为存货日常控制办法的主要办法。对于制定指标的部门来说,本期实际数据和历史数据都需要考虑到,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都需要负责该指标的管理。 五、总结 通信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前景也十分可观,但是也面临较多的困难和挑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内部控制的建设将成为这类行业的所要重点完成的环节。其重点就是要提高内控相关意识,将公司的治理机构不断优化完善,设立风险管理相关体系,同时不能忽略审计监督的作用。当今社会,通信企业不再面临单一的经营业务,需要跟上时代的节奏,争取最大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因为企业内部运营发展管理的众多因素共同构成了其内控体系,所以说通信企业的发展想要获得更加健康和稳定持续的发展就需要不断注重内控建设,使得我国的通信企业发展获得更好的机遇。 作者:孟祥程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研究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问题 1.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问题 通常会计事物在手工的过程中,每个经济业务的每一个环节的进行都要经过相关有权限的人员的审核和控制。但是当前,会计事务在经过会计电算化之后,各个具有权限的人员的职能都发生了变化。因为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会计业务处理都是以电算化的系统为主要计算和记录方式,所以电算化的职能高度集中了很多职能人员的职能,尤其是很多计算型职能的人员开始向管理型职能的人员过渡。很多人员可能参与了整个数据信息的整理输送以及报告等职务。所以,在进行会计的相关职务时,要利用内部控制对某些操作计算机系统的相关职能人员进行监察,从而进一步降低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错误率。 2.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安全问题 首先,在当前所有的跨级电算化软件系统中,很多软件都有一个弱点,就是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注重设计和开发本身,而对安全和以及相关的需求却极少,在语言库嗯哼数据库的安全性方面,有些不足,这就导致了软件在正常运行之后,很多信息都会有被窃取和暴露的危险。其次,就是随着网络应用的产生,信息系统相对于网络化也有着相关的安全性问题,第一就是网络化过程是面向大众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进行相关的信息录入时,有可能产生信息拦截以及窃取的危险,第二就是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最终导致信息的暴露和公开,使得会计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3.数据处理方式变化带来的问题 首先是原始数据在处理以及分析的过程中存在准确性的问题。比如在企业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相关的数据输入都是在程序的控制之下,进行自动管理,最后会自动储存到磁盘中。但是整个过程的开始都是在会计人员的审核以及输入过程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会计人员输入的会计信息有错误,计算机系统中的相关程序就会按照错误的信息进行相关的信息整理和存放,这就导致在整个过程中,账务的错误率大大增加。其次就是在电算化系统当中,一旦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被非法拷贝之后,企业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有时甚至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奔溃,直接导致企业的高度损失。就目前看来,跨级电算化过程中,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财务系统内部的链接问题;数据信息的兼容以及安全保密问题;相关系统不实用的问题。所以,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系统风险成为首要风险。 4.会计信息磁性化带来的问题 在传统会计事物进行的过程中,信息的录入以及修改都是在相关的凭证以及单据上,这就使得在录入以及修改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手动痕迹,很方便操作人员的复查。但是在当前跨级电算化的条件之下,信息的录入和修改都是在电脑上进行,数据信息的整理都是在磁性介质上进行,整个过程都不会有修改或者保留的痕迹,所以有些数据信息被修改之后也不会被发现,另外磁性介质的破坏也会直接导致整个数据信息的丢失,大大加大了会计信息的安全隐患。所以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信息安全的存放和修改,并且不被盗取,是当前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一个只要过程。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下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策略 1.企业会计电算化应明确职责分离 在进行相关的信息整理以及录入的过程中,有些相关职能人员的职能是不能并存的,这就需要把某些相关职能进行分离。在分离职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将业务应用软件的开发设计职能与其他职能隔离开来。因为在系统开始运行之后,只有权限的人员才能对系统进行相关的接触,所以整个过程中,数据信息也是保密和隐藏的,所以需要将这种信息资源的管理职能以及数据资源系统的开发职隔离开来,进一步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要对没有权限的人员进行监管,进一步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2.企业应建立电算化内部控制体系 (1)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控制首先是数据安全的控制,数据安全也就表示数据信息不能丢失,也不能被破坏和盗取,在整个数据系统中,数据信息的安全涉及到信息系统中的硬件、软件以及运行环境的安全等问题,在相关数据信息整理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定时的备份以及检查,最终确认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其次就是防止系统入侵的控制,第一就是要防止外部的入侵,具体表现为,企业在建立本企业专有的无线网络时,要对网络所呈现的相关功能进行全面的保护和加密,并且要通过专业的软件,对内部与外部的沟通之间使用多重防火墙,进一步确保内部信息的安全性。最后就是通信安全的控制。 (2)会计电算化的数据资源管理控制 首先是关于访问的控制,通过多重验证对相关人员进行限制,将一些无关人员排除在外;通过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范围的限制。相关的企业还要根据不同人岗位以及不同的工作性质为主要的数据库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这些权限具体有:根据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数据读取范围,确定用户更改数据信息的权限,这些功能最终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其次就是建立数据信息的备份以及恢复制度。计算机在进行相关的数据整理时,有时候会出现计算机故障,这时候数据的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有时候数据库的数据信息会全部丢失,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数据库的管理员必须将数据库做及时的备份以及恢复,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3)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 首选是输入控制。最主要的就是确保整个输入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在计算机语言的控制之下,数据的输入一旦有错误,系统的处理结果也可能会出现错误,所以在输入的过程中,输入的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其次就是输出的控制。输出的控制具体表现为输出权限与机输出资料的差错以及修改的控制。在当前网络技术的大前提下,主机和终端机之间的交流以及数据传送成为可能,所以网络端的数据传送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周磊 侯坤 单位: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分公司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探讨 一、会计内部控制内容及其方法概述 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程序以及措施方法,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同时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并规范企业的内部会计活动等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财务会计内部规章制度来执行。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内容非常的广泛,包括了实物资产、货币资金、采购和付款、对外投资、销售与收款、筹资、成本费用以及担保等各方面的控制管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内部系统控制 会计内部系统控制主要是指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会计系统,并建立健全会计工作规章制度,明确会计工作交接、会计账、证、簿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处理内容以及程序,完善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以及监督管理工作制度等,对企业的内部会计实施控制管理的方法。 (二)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方法主要是在企业进行相关的会计业务办理时,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授权审批规定以及程序执行,确保所有的会计工作都在相应的授权审批范围之内,避免各种未经批准以及越权行为的发生,进而确保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管理 不相容职务控制分离主要是依据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原则,通过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岗位确认职责权限,并形成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避免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主要包括经办与授权批准岗位、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岗位、监督检查与授权批准岗位、财产管理与会计记录岗位等。 (四)内部报告控制制度 这种控制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会计报告的形式向企业的管理层以及股东等及时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及成效,进而为企业的管理者制定以及调整管理措施、提高会计控制管理效果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 (五)风险控制管理方法 主要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全面的风险控制管理系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的识别、预警、分析、评估以及报告处理,确保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范围内。 (六)预算控制管理 预算控制是企业最重要的会计控制手段,主要是通过预算的项目分析、计划编制、执行以及考核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整体的规划安排,确保各项会计活动规范有序的执行。 (七)财产保全制度 主要是企业通过采取限制不相关人员接触、定期盘点、账实核对以及会计记录等措施,确保企业财产安全的管理手段。 二、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当前在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无法真正的起到规范企业会计活动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企业一些全新的业务,根本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会计活动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不够健全合理,尤其是职责权限的划分不明确,内部的协调运转能力较差,更是制约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实施。 (二)会计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确保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作为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管理方面,存在着内部审计定位缺失的问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及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够充分,不利于强化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 (三)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通畅 在企业内部开展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基础前提就是必须具有完善的信息沟通传递渠道,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造成了信息传递不够全面及时,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改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 在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方面,首先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应该不断的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尤其是在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预付款管理、销售预收款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确保将企业的所有涉及到会计工作的经济业务都统一的纳入到会计控制管理制度之中。其次,应该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重点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运转高效、层次分明以及职责权限明确的组织结构,同时应该结合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的改造,以缩短决策的传递链条,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 (二)强化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管理 为了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应该进一步的强化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重点是采取内部审计的方式,及时的对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评价,并评价分析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以及执行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开展中,应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全面性,重点应该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决算执行、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财务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风险控制管理等进行审计评价。同时,针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的出具审计报告,并对问题的解决处理提出有针对性的纠正调整措施,以及便于及时改进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策略。 (三)以信息化的手段开展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制约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活动效率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由于信息传递渠道的不通畅,因此,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建立信息系统来开展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上,重点应该涵盖会计核算监督以及会计制度监督等功能,将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的所有业务转移至信息系统中,通过操作软件以及数据库平台来实现。其次,在信息系统的具体设计中,重点建立数据的传输以及储存平台,以信息系统来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报告以及存储等功能,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的整体效率。 四、结束语 会计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规范财务会计业务工作与提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的有效手段。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该系统分析当前会计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进而系统的改进提高,特别是在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环境优化以及措施落实等方面提高完善,以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整体水平。 作者:傅晓 单位:山东省烟草公司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论文 1会计内控管理实践意义 近年来,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对内部控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对内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常规的经营活动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努力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效率,确保经营活动的科学性,加大内部监督力度,才能实现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会计内控管理不仅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还有助于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保障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亦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效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精神与文化建设,杜绝“涉贪”等利用企业财务漏洞所从事的违法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打击、杜绝损害企业利益的种种行为的出现。 2企业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现状 2.1人力资源管理不当,致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将目光集中于扩大市场份额方面,而忽视了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无形中放大了业务发展过程中需面临的风险指数。比如,在人员招聘过程中,人事部门并没有充分考核应聘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继而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连续、顺利进行;又或是并未对会计从业人员定期展开教育培训,培训方式落后,仍在沿用“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法,而受制于部分“师傅”自身专业素质不强,导致培训效率相对较低;此外,还有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缺乏责任心,业务技能不高且学习能力较差,导致部分人员为饱私囊而利用职务便利以权谋私,给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2.2业务发展与会计内控间发展不协调 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工程的顺利“施工”与“竣工”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与配合。但就当前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意识较为淡薄,且专业技能水平偏低,从而难以正常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部分管理层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所在,往往将内控工作归类于基本操作规范类,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人员总是根据领导的意图来把握发展的主方向,时而扩大业务发展,忽视内控风险;时而加大风险控制,影响业务发展,两者并没有实现协调平衡发展,由此造成各种规范的缺失而给企业埋下众多安全隐患。 2.3会计内控制度不符合企业发展实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有的、老式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企业业务发展的具体要求,例如会计电算化这类利用信息设备和科学技术的财务管理方式都已逐渐普及开来。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起步与发展较晚,内控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的说,一是会计内控管理制度并没有形成体系,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也没有对内部操作的流程及评价标准等进行具体化说明,不仅不利于相关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也使相关部门难以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而正确的评价,有碍各部门间的合作,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效能的发挥。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企业过于重视业务发展,而忽视了制度建设的意义及重要性,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落后;或是经常出台各种规范或者制度,但各制度内容并不合理亦不协调,无法形成制度体系。需要明确的是,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内容陈腐的会计内控管理制度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2.4内控管理制度执行与落实难以到位 由于内控管理制度理论性过强,会计人员多数只知道有规章制度,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实行、如何去操作,所以实际操作性并不高。同时,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时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对制度的深入了解,经常在出现一些问题或者错误时不依照制度解决,大都凭经验敷衍了事,因此制度的执行也不彻底。就整体情况来看,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多数没有严格遵循相关的内控制度,也没有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导致各种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会计人员违规操作现象频繁出现。部分企业人事部因没有准确地定员定岗,使得部分人员身兼数职,不利于形成规范的岗位制衡机制,等等。 3完善企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3.1加大内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进程 提高全体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完善会计内控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会计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责任感。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将其与基本福利制度挂钩。比如,在招聘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能者上”的原则,择优录取具备较高人格魅力、组织能力强,且精通会计业务的应聘人员。当然,也要考察每个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在选择人员录用之后,要适当设定实习期,考察工作人员的表现,并进行适当的调岗,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手段,加强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3.2联系实际制定内控管理制度规范 制度是行为的保障。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内控管理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化解各种潜在的风险。首先,内控管理制度要立足于国家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的基础之上,必须充分考虑本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现行各项管理制度的内容、效果等进行分析和梳理,并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补充。针对原规定不明确的地方,要进一步展开研究,形成一个全面性、系统性以及较强操作性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保证内控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要着眼于现行管理制度的薄弱环节,促进制度建设与企业业务开展的均衡发展,不断完善会计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制度,做好管理制度应用的经验总结,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内控管理工作时,还要注意约束制度的执行,确保各项技术得以“用之有道”。 3.3强化现行各项内控制度执行力度 制度只有被利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制定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所以,企业会计内控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进行业务操作,还要在业务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如何加大执行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各个环节的程序控制工作,确保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操作。贯彻执行各项会计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加强日常工作审查,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第二,加强对会计工作重点岗位和工作环节的控制管理工作。条件成熟的企业可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每隔一定时间就对各种工作进行轮流换班,使得内控管理工作能够长期处于被检查和被监督的状态之下,各种会计风险也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第三,强化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保障机制。比如,在财务核算方面,必须将现金与有价单证分开,工作内容由不同的人分别完成;款项的支付与账簿的记载工作必须依据有效且真实的凭证,且经专人审核,等等。第四,落实会计岗位工作责任制度,将各个环节进行细分,将工作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问题,便可“顺藤摸瓜”直接追究具体人员责任。 3.4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监督机制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问题。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检查机制,能够有效应对风险和防范风险,维护企业的良好发展秩序。首先,加强监督队伍建设,选聘优秀的稽核人员。为确保稽核人员能充分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选择熟悉金融行业规范和法律规定,且从业多年的人员;同时,对在岗的稽核人员,还要定期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以便其更积极、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积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稽查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如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辅助监督人员提高稽查、监督工作的力度和频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力成本投入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此外,条件成熟的企业还可组建一支专门的会计专家检查团队,加快技术创新,不断优化监督检查流程,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模型及各种处理手段,提升非现场检验的平台质量,建立一个上下联动、权责明确的监督体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保证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重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于此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逐步提高其水平,对各企业乃至整体市场经济体系的稳定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贾筱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加强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经济效益的财务会计毅然崛起,并在企业的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会计内控的主要的地位。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持续长久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切合实际合理地做好这项工作,并且促进企业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去减少那些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负面因素,让企业长久不断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 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可行性措施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质量将直接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干扰,目前企业会计内部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在对企业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造成影响。因此相关企业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进行提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实现创造条件。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属性 企业会计指的是对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进行监督与管理的工作人员。他们为企业提供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最终让企业与其他企业或者企业内部有序地进行经济管理交易活动。而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则是指收集已经发生过的交易活动事项进行二次加工。以报表的形式通过确认、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向企业内部反馈。这为企业的良好运转提供基础条件,也让内部管理层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存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 当前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指导,部分企业也不遵守规章制度,尤其是对企业,会计的内控制度不够重视。这会导致企业会计内控监督不够完善,表现出管理混乱的现象。在会计内控工作中,也具有着监督功能。现在有很多企业都会有挪用公款的现象,而且这些现象也不容易被发现,导致企业的资金紧张,这都是因为缺少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许多企业的内部的会计控制监督不完善,监督人员的分配不到位,监督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等都会造成内部控制监督出现问题。如果领导不重视这方面会导致企业存在的管理分散和秩序混乱等问题。比如说有些企业的审批制度缺乏复审,从而造成会计内控不到位和人们在监督控制上缺乏主动性,表现出应付工作态度。所以,会计内控有待改善。 (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有些大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说会计内控制度缺乏合理性,在职权方面缺乏明确性,导致职权过乱,最终导致企业难以发展下去。因此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会造成会计内控工作的滞后性,没有办法去满足当前的经济要求。如果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加以重视,那么企业的管理制度就是个摆设。它会导致有些部门对企业的制度不遵循,另外也会导致企业财产的损失比较严重。 (三)信息交流不畅导致内容失真 要想做好一个企业会计内控工作,就应该确保信息交流的畅通。如果一个大型企业即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信息,仍不能确保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信息的流畅程度,那么这个企业发展所面对的困难将会非常多。之所以导致信息交流不畅的原因有很多,譬如企业沟通程序相对较为冗长,相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几率比较大,这对于信息有效性的保证是极为不利的。此外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导致信息的失真,这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可靠性的保证是极为不利的。一个完整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需要以真是可靠的信息为基础,如果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所流畅的信息真实性无所保证,那么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必然会被影响。 (四)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着的信息化风险 当前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会计人员如果在数据处理方面不够规范,会造成信息方面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出现问题。同时计算机也面临着黑客的攻击。黑客攻击后会造成信息的泄露、计算机崩溃导致计算机里面的文件受到损害。所以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着信息化风险。 (五)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没有与平日工作结合 企业得不到友善的管理,是因为企业没有,让内部控制要求和平日工作结合起来,从而出现了严重的浪费问题。因企业的随意性导致了,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等行为,造成企业有资产却没有帐可查。另外企业没有科学化的考核机制,只注重盲目的去发展,这可能造成虚假的信息来源,从而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可行性措施 (一)对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要规范 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对要对与财务有关的监控系统和信息系统高度注意。要有对风险的认知,在法律、政策等产生变化时,及时的改变和调整对策。领导也应该,在面对监控信息、信息等系统方面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最后让会计事务所对风险报告进行规范审核。 (二)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质量的保证离不开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的支持,如果在会计内部控制措施采取过程中缺乏监督,那么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内部控制的质量。要想最大程度的使得监督股管理制度得到完善,相关企业最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其的重视程度进行提升,尽可能的让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能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对于会计内部控制中所出现的问题,相关人员必须及时的对其进行排除。相关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对监督职责进行落实,让所有企业内部控制都能够在受监督的状态下所进行。 (三)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 一个企业要想稳定持久的发展,也必须保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公平性。并对审计工作不断的加强管理、监督和检查。按照国家的规定去进行,做好监督工作,并再次监督,落实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这是一项复杂并且要求严格的工作。要想确保它的有效性,可进行一票否决的方法。另外企业要有良好的自我制约的能力,去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减少来自会计杨自雪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分析监督和审计方面的压力制约,从而才能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 (四)有效的去处理信息失真问题 现如今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时效性,这是由于会计的信息失真导致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强化信息的处理。如下,一是企业要不断地加强并完善外部管理机制,这对于大型企业特别是有较大的外部市场的,大型企业而言,着实提高了企业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理。二是让信息交流和沟通程序优化。现如今信息会计交流与沟通程序比较冗长,这个信息是真的治理,带来了难度。所以我们要优化信息交流程序,让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信息具有时效性。三是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工作要做好。我们要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严厉打击。建立完整的奖罚机制,这对规范工作行为,调动积极性、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很有效果。 四、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现代,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把目光集中在内部会计控制上,这对于企业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企业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的采取措施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只有企业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了内部控制价值、强化了信息失真的处理,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好的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下去。 作者:杨自雪 单位:云南省楚雄监狱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内部控制下企业会计工作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房价的一路飙升,各大房地产开发商都牢牢抓住这次机遇,建筑行业不断涌现,这也是我国步入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建筑行业肩负着推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任务,因此,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对市场信息风险评估的能力,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还有缺陷,要建立起科学、完整的体系是迫在眉睫的。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会计 受国民经济发展良好走势的影响,建筑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正所谓监管内部控制强的企业能经得起市场风云变化,监管力度差的只能面临淘汰,在这过程中也不断呈现出内部控制的缺陷问题,需要得到企业管理层更多重视。但我国多数企业没有关注到内部控制的关键性,其实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精准性直接影响着企业利益的提高、成本的有效降低、提供准确的财务报表,都是对企业长久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了解,本文将对完善工作进行建议和提出相应对策。 一、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整体认知偏差,财务人员修养有待提升首先,建筑企业内部没有认识到会计控制的重要,偏差的认为审计工作不过是应付差事,财务报表的情况只关心成本利润,不关心内部额外支出是否合理,过多失实的内部管控,对以后的会计工作埋下巨大隐患;其次,对于财务人的修养问题不关注,把更多精力放到了技术骨干的培养上,使得人员结构不平衡。因此,财务人员对工作懈怠,会计信息有失真实性和准确度,这对投资人利益是很大的损害。 (二)管控措施不理想一方面,领导者和决策者过度重视企业效益,对会计内部控制认知很低,整体结构出现失衡,致使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很难开展。另一方面,管理阶层错综复杂,职权归属不明确,导致人员的互相合作性不突出,信息分享上出现不畅通,过多重视个人利益得失,缺少集体荣誉感,导致工作效能得不到提高,这对企业的成长都是阻碍的绊脚石。 (三)内部会计控制审查力不足第一,内部审查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的开展,对内审工作不积极配合,使内部管控能力难以施展,领导者不能把企业发展和内部审查有机结合。由于审计工作周期长、成本高、涉及面广,企业宁愿把时间花到跟进项目也不愿进行冗长的审查,费时费力,耽误各部分正常工作。企业决策者分辨不出财务报表的审查和内部会计控制有何区别,致使内部审查在监管和实施中都出现漏洞;第二,内部会计监督没有完善的结构框架,缺少系统的评估内容,自立性和权威性不高,致使审查结果差强人意。应该设立奖罚机制,对管控职权加强监督,做到领导、员工、审计人员三者结合的考核体系,这将有利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加强。 二、加大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定期进行内部审查一方面,由于建筑企业准入门槛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对企业发展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更注重个人利益。因此,加强内部会计控制首先要对全员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多宣传企业风险意识,积极配合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定期的进行财务状况、资产评估、工程预决算等内部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能为了省时省力忽略内部牵制的重要性,它是企业的良好运行的核心。 (二)向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发展科技发展的目的就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舒适的改变,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更应顺应发展,有效改善体系的环境。首先,加强领导层的内部控制认知。所谓领导就是有先进的思想和执行力,这是一个团队里必备的“领袖精神”。领导者要学会利用职权,对关乎企业发展的所有要素进行分析,确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传达到员工层,确保内部控制有秩序、高效率的进行。其次,凭借自身能力完善内部控制机构。内部环境的优良决定企业的发展态势,它们互相支持、互相作用,因此要尽最大资源能力配合,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的不断完善,以便发现问题积极改正。最后,内部控制的主体是审计人员,要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把自己融入到企业发展,明白所处位置的关键性,处理问题不能避重就轻、玩忽职守,要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对所有不正常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第一,加强建立内部审计的威望,使全体员工了解审计的权威性,迫使审计工作高效有力的进行。不主张内部审计的形式主义、可有可无,加强审计工作影响的知识普及。多方面、现代化的进行审计,不局限于财务内容,对项目跟进情况也实时监督,从而避免出现严重性失误。第二,形成领导者、员工和审计人员三位一体的监管结构,注重员工监督行为,是企业整体会计信息呈现公开、透明化,利于每个人能尽职尽责为企业效力。这都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有重大意义,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科学合理地开展,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结束语 作为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要不断被完善和推进,利用内部审计效果科学合理地分析内部结构,加强抵御风险能力,更有利于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不被淘汰。 作者:许东升 单位:厦门住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析 【文章摘要】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从而应用而生的一种企业规模,为了给公司谋取利益,各大企业之间进行没有硝烟的战争,彼此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质量的管理机制互相竞争,你争我夺。为了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需要发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重大作用,通过企业内部会计采取一些具体的调控措施和一些管理方法,以此来管理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我们需要针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及时地找到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策略研究 1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以及其中的内部审计的简单陈述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指的就是在企业内部以提高会计信息、确保开展业务活动,以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一系列的控制举措以及方式的统称。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发现发现企业会计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时刻警醒管理者,帮助企业管理层保持高度的警觉,避免风险的发生,形成防范意识。为此,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就需要时时刻刻地关注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注意可能产生的风险所在,然后做好一切的应急措施,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 2探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制约性问题 2.1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不够完善 现在的大部分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当然其中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也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不能真正地把把制度实施在整个企业管理层面,无法精准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也没有意识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制内部具体的体制仍然有很大地缺陷,需要我们为之不断地努力奋斗。 2.2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记录的一些具体信息数据只是做表面功夫 企业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的会计管理人员记录的一些关于企业高管、公司领导人的数据大多数做的只是表面的工作,往往对于他们通过收受贿赂、假公济私、通过以次充好从而谋取来的暴利,实行了一种掩盖现象,会计管理资料中只是象征性地进行记录、汇总,而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按正规的控制流程来实施,这就大大地影响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效性,不利于企业的管理体制的实行。 3针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制约性问题,及时地提出一些转型的对策 3.1逐步地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为了企业的管理能够更好地进行,需要我们不断地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一套真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调控体制,以此来完善企业管理体系。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构需要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时地评估,对工作业务好的人员,实行奖励政策,当然业绩不好的员工需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或者是制定一个具体的业绩目标,让各部门形成竞争趋向,从而优化企业管理体制。 3.2加强对会计信息记录的真实性,从而确保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制的顺利开展 针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信息记录不准确的情况,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在做记录的时候,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做事态度,仔细地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进行核对、校准、反复比较,然后利用整理出来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不要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能因为一些私人的原因,而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制的规定弃之脑后,或者是未来贪图小便宜而不遵循管理体制,这样的行为都是为人所不齿的。 3.3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的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地努力,协调好企业内部各个层面的良性发展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的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的审计与交流、沟通,其目的都是为了给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前提准备条件,是在给被审计人员提供一项变相的人际服务工作,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自己沟通方式的恰当,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恰当地处理好与被审计人员之间的冲突问题,建立长久、友好的合作关系,学会察言观色,运用恰当的沟通方式,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的条件,促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 3.4需要适时地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人员要管理好企业的内部人员,首先就得从我做起,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好的带头人的作用,也就能够以理服人,不给员工找到“你都做不到,还来要求我们”的借口。另外,会计管理人员还需要有过人的眼光并且经过实战考察,对自己信得过的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快速地提高他们的素质与服务态度,然后采取以人治人的策略,让他们再进行一轮人才的挑选并且给予培训与监督,这样良好的循环模式的实施,有助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制的完善,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制对于企业的远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管理的一体化、健全化,需要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不断地增加自身的素养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逐步地加大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从而优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作者:应露 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摘要:建筑企业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是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操作手段之一,会计工作顺利开展主要立足于公司的财务监督以及会计核算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优化的资源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持有序的资金流动是建筑企业顺利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所以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是保证企业各项决策的基础条件,是企业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必要前提。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企业失败,违法经营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等事件都是由于公司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运营不善的原因。保障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构是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方式。 一、建筑企业的运营模式分析 (一)资金项目数量大,风险高,周期长 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普遍存在资金量大,周期长而且风险高的特点,在具体的项目操作过程中由最初的投资到项目结束需要经过多个不同的阶段,其间的工作交接涉及多个不同的岗位以及操作内容,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最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会对项目的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建筑行业的项目运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导致企业的运营管理也存在诸多不合适的方面。保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需要以更为宏观的视角了解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主要以更加规范的管理行为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以及管理水准,在消除隐患,及时的预防纠正措施中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且保证其真实,完整性。 (二)单一的产品表现 建筑产品的固定僵化性使得生产运用的全部操作过程需要以产品展开,每个项目的具体操作设计需要遵循用户的实际要求,为客户提供私人定制般的高级用户体验。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会延长项目的工作时限,比如说恶劣的气候影响,环境条件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建筑行业项目实施的单一,固定性决定了该产品难以大规模的生产。与此同时,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更加大了内部会计控制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建筑企业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分公司以及项目操作部门,两者之间主要通过管理费的联系增强彼此的紧密度,而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必须增强分公司的会计核算质量,控制企业的成本投入,避免财务挪动的现象发生,在最大限度内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机械化水平低,人员流动性大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条件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设备条件虽与时俱进,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任然采用以人工为主导的生产模式。在建筑项目的操作运营中会雇佣大量的农民工,由于操作人员的认知条件以及个人素养导致自身对施工的认识不够全面,各式各样的施工操作人员加大了建筑企业的管理难度,并且产生机械化操作设备使用量低的连带效应。而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最为薄弱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货币资金以及采购业务。由于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导致工作人员的采购业务方面弄虚做假,导致吃回扣的现象屡禁不止,所以需要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中注意不同层面的考虑需求。 二、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研究 (一)会计内部管控的意识薄弱 会计内部管控意识需要建立在长期的信息收集与危机处理机制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家的经济政策,行业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的波动趋势进行预先的判断与测评,而内部管控意识的缺乏则会导致企业运营管理的资源损失。中海集团在全球经融危机爆发前由于及时预见迪拜负债的急剧增长以难以为继,及时停止对迪拜新项目的接受力度,强化原有项目的有款力度,加快完成工程的收尾项目。这一系列措施有效避免了由于全球经济波动所造成资源减损,充分体现了会计内部控制措施在企业风险规避方面所具有的有效性。而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措施在我国的开展却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原因则在于部分企业内部会计管控制度流于形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担任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不够,难以从企业发展与运营的宏观角度维护企业资本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建筑企业将关注重点局限于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与效益,不能对整个施工项目的操作流程实现规范化的管理,更是由于对内部管控意识的缺乏。 (二)形式主义以及无章可依的现象严重 部分建筑企业内部建立了完整的会计管控制度,但是在日常的操作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的管控意识薄弱,制度自身的建设缺乏合理性,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奖惩措施的不明确等因素共同导致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浮于表面,难以充分发挥其控制,监督以及约束的实际意义,导致内部控制机制难以发挥具体的管理效力。除此之外,无章可依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由于部分企业内部会计管控制度的残缺不全,权责划分模糊不清,导致会计信息不实,管理层舞弊现象的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企业的资产安全以及经济效益。比如说,以HJ公司的风险防控为例,公司在项目开展前进行了大量的防控工作,包括安全防护,瓦斯检查等高风险的检测内容,但是不幸的是该公司依旧出现了严重的安全事故。由于施工现场的瓦斯爆炸致使当场死亡1人,受伤5人,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三百万,由此表现出建筑企业的安全工作防范需要谨慎展开,避免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形同虚设,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发挥最佳的管控效果。 (三)会计内部管控制度范围狭窄,实践性能缺乏 目前,建筑企业的职员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浅显的将其归结为会计工作只是完成简单的财务核算,没有认识到会计项目的内部管理对于企业策决的重要认识,导致企业职员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员工对该项工作的执行力不够,积极性不足,使得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处于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缺乏执行力的内部管控制度在面临实际问题时手足无措,难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良好贡献。 三、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策略研究 (一)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管控制度 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资金有效运行的重要要求,在企业资金运行的过程中倘若出现会计信息失实,难以预测的不可控因素都能够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下得到有效解决。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在会计工作的开展工程中,需要严格约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立足于真实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保证依据会计信息所作出决策的正确性,实现企业资金的最优化管理,提高企业对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实现建筑企业的有效运营。 (二)在全员参与中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简单的依靠财务部门,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中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领导人与职员的共同参与中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中促进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日常的企业管理经验以及实际需求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号召全体的企业职员参与到资金管理中,落实企业管理的实践性,在日常工作的锻炼中帮助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行事,在彼此的监督促进中增强企业员工的进取心与责任感。HJ公司由于内部环境的缺陷,导致监事会的丧失形成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失衡。监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内部资源控制监督的重要部门,但由于该公司忽视监事会的建立导致企业内部的状态随时处于无监督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员工在散漫的工作环境中丧失个人的工作原则,难以将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规章条例落实于行动,难以在彼此监督的内部控制之中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三)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共享 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就是企业的会计信息,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准以实现企业会计的信息共享,灵活采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型的科技设备整合企业的会计信息,通过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实现会计信息共享,在最大限度内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在各部门的信息交流之中提高企业内部职员的工作效率。所以,在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共享的操作层面,需要收集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以保证信息质量的准确度,与此同时,提升企业内部员工对于会计信息共享的重要性意识,在宏观的操作层面帮助企业产生正确的决策,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对HJ公司的实际研究发现,该公司的控制权过于集中,具体表现在最高领导层可以越过分管领导直接与业务部门沟通,而业务部门也可以直接向最高领导报告项目实际情况,该现象的发生是导致企业内部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由此所导致的决策失误也就在情理之中。 (四)权责分明,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不断落实内部控制责任制,保证各部门在团结协作间共同迎接风险,与此同时通过设置内部稽查部门开展定期的监督工作,对企业的会计职员实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以及考核,深化员工的危机意识,帮助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不断提升对自我的要求,在企业的考核中提升个人的专业化水准。并且在企业内部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制度,让企业员工在提升个人职业素养,道德素养以及专业化水平中实现企业的同步发展。 四、结束语 建立完善而科学的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是保证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现是保证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有效规避风险,避免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出现经济犯罪或者管理违规的现象发生,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实现。与此同时,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能够减少内部会计的舞弊行为,在有效保障会计信息资源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管理的操作标准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卓沂峰 单位: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在国内,会计电算化有着不短的历史,从上世纪末开始,因为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进步和普及,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了一种未来的进步方向。现在,经过相关的系统开发,实施控制,管理控制和日常控制进步,会计电算化在走向成熟的同属也渐渐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比如说原始数据不够准确,相关操作者的职责,会计档案无纸化以及电脑操作无形化,会计电算化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点对程序控制,发挥相关工作人员职责,建立健全相关档案,进行安全控制,加强内部审计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建议 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它将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企业为了实现自己设定的理想目标,一定要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帮助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企业在完成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构工作之后,其相应的核算以及管理工作也会面临较大的改变。会计电算化实际上就是把现代电子技术应用到会计行业上。相较于原始的手工记账,电算化更加高效,更加准确。它能够减少人力消耗以及物料的耗费。因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比较特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非常关键。 一、会计电算化导致的内部控制问题 1.原始数据操作准确性问题。 在进行电算化的时候,计算机的数据输出实际上都是由一定的程序控制的,对于输入的数据则是自动完成后存储在一定的介质之上,各种各样的会计工作也都是在一定的计算机程序之下完成的。但是,计算机里的原始数据又是来自哪里呢?它主要来自人工输入,所以如果在这一个环节中存在输入错误的问题,计算机是没有办法分辨的,它只能将错就错的完成各种基于这个数据进行的工作。所以,自动处理数据是不是准确实际上都是由原始数据是否准确决定的。会计电算化的这一弱点也就为内部控制带来了不小的问题与麻烦。 2.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问题。 授权,批准控制实际上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里,对于某一个经济活动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获得那些享有某种权限的人的审核以及签章。但是当会计工作实现电算化之后,相关工作的职能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由于业务处理大多以电算化系统当做主要内容,所以电算化功能以及知识的集中直接决定了职能的集中,尤其是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能将有核算型逐渐变成管理型。有一些人一方面能够进行数据输入,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数据的输出以及报送。所以,一旦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导致计算机操作人员对系统里的程序以及数据库动手脚,对相关结果进行控制,这将大大提高出错以及作弊的危险。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建议 1.对程序操作控制进行改善。 为了提高信息处理的质量,减少出现问题以及差错的情况,需要根据相关规则制定非常严格的规程,这实际上就是将相关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的表现。上机守则实际上就是对相关的计算机处理的各种各样的步骤以及要求进行了规定,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操作命令的内容,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的解决方法等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制度不能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跟上企业成长的步伐,不断进行改变。只有利用更加完善的制度进行管理才可能较少出错的可能,真正使会计信息变得更加真实可靠。 2.加强人员职能控制。 究竟什么才是组织控制呢?实际上,它就是把系统里各种不相容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分割,对系统里的各种职员进行必要的分工,制定合理的,与企业需要相匹配的规章制度。其目标就是利用设定一定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尽可能的减小出现舞弊的概率。职责分工实际上就是把电算化部门以及用户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必要的分割。所谓“用户部门”主要是指产生数据的部门。对这两个部门进行分割的意义在于实现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实现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 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这一条中所说的“档案”主要强调的是利用打印进行输出的账簿,报表,凭证,存储数据以及相关软盘和别的各种存储介质。系统开发运行当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文档和会计资料的功能实际上就是对各种相关文档进行存储以及保管。其中档案管理主要是利用制定以及实施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一定要在具备会计主管以及系统管理员的相关签章之后才可以进行存档。(2)各式各样的有针对性的安全保证措施,比如说备份软件需要打牌相应的标签,停放在安全,干燥的环境中。(3)利用磁性介质对相关会计档案进行保存,应该定时检查,避免因为磁性介质本身出问题而导致不必要的数据遗失。同时,还需要提高对电算化人才的重视水平,给与他们必要的培养,并且给与其相应的物力,财力支持,为企业创造一个有着较高专业水平的财会队伍,给与会计工作强大的人力支持以及智力帮助。 4.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这部分工作实际上是为了提高相关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系统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它的内容涵盖接触控制,环境保护以及安全控制。而接触控制实际上就是为了避免在没有经过必要的授权的时候,有人擅自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源,确保相关资源的安全性。 小结 会计电算化有着非常复杂的发展环境,它的发展境遇也因此而变的有些复杂。在国内,会计电算化有着不短的历史,从上世纪末开始,因为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进步和普及,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了一种未来的进步方向。现在,经过相关的系统开发,实施控制,管理控制和日常控制进步,会计电算化在走向成熟的同属也渐渐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比如说原始数据不够准确,相关操作者的职责,会计档案无纸化以及电脑操作无形化,会计电算化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点对程序控制,发挥相关工作人员职责,建立健全相关档案,进行安全控制,加强内部审计等进行了分析。 作者:蒋智霞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重点从加强内部审计、保证岗位设置的研究性、强化系统维护和奉献防范、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探讨了强化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进行会计工作的简称,是以电子计算机来代替传统地人工记帐、算账、查账等等,进而进行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断,那只提供预测等。发展会计电算化,对会计职能发挥,规范会计工作以及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上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在很多企业已经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这给企业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上,具体表现如下: 1.1信息化背景下的无纸化作业加大了审计困难 随着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的推广,改变了以往审计部追查线索的途径,传统的审计线索越来越少,只能通过肉眼不易发现的电子数据和文件等来追查。而传统的审计线索如记录表、审批单、账簿、经办人签字等一系列肉眼能清楚查看的线索都慢慢消失,以前的内部控制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在电算化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变得集中起来,由信息中心火计算机管理部门进行实施和管理,而且随着数据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旧的资料内容都被覆盖,使审计人员很难从中找到审计线索,系统和程序也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完善中,在完善过程中所留下的审计线索也随之发生改变。 1.2电算化系统下的会计及电算化岗位的职能权限问题 操作权限控制是在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常见的一种内控手段,因为很多业务都交由计算机执行,削弱了人的控制力,使会计审核功能变弱。现在有些单位不注重操作权限控制,一个操作员可以进入很多个操作系统,使操作权限控制变得有名无实。 1.3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缺乏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 会计人员因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不规范操作和错误操作行为。这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急需解决的问题,系统有着一定的弊端,其中的程序和数据等资料很容易被篡改和复制,且不会轻易被人发现,所以一些动机不良人员出于某种目的,利用操作权限或不按要求任意更改内容,如假冒他人之名、盗取密码等随意改动和破坏会计数据,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现在企业都缺乏专业的、素质高的操作人才,更加剧了企业的风险,因为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是高效自动的,因此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就会使相连接的内容都出现问题。缺乏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现在,企业中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都相对较高,但在计算机操作方面水平较差;而系统维护人员虽然计算机操作水平很高,但缺乏会计业务知识,这就是在解决计算机问题时不能对症下药。 1.4没有从根本上制定适用于电算化的内控制度 没有制定符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用型内部控制制度,还基本使用传统的,只把电算化软件当作核算工具来使用。比如,会计人员在录入凭证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就直接录入,这样就会出现基础数据错误的情况;在进行岗位分工时,只设置了基本会计岗位,而没有设置专业的电算化岗位,如电算化审查岗位等,这样,当录入的数据或系统出现问题时,得不到及时解决;对操作人员是否正确录入凭证、是否规范操作系统、是否按照口令设置进入系统、是否篡改数据等现象得不到监督;在数据文件保护上,没有将所有的数据文件都进行备份处理。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企业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是否能保证数据、资料等的准确和安全。 2.应对企业会计电算化中的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2.1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在电算化环境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点。因此,必须注重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审计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指会计资料的审计、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按相关制度进行操作、操作系统是否正确,凭证附件是否齐全和填写规范,检查是否按规定报销,审查系统的各个环节是否正常,避免出现问题,同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使企业更好地实施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2.2加强人员岗位职能设置的严谨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和功能相对集中,企业要出台相关的制度进行管理和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职责分工指的是明确电算化部门和用户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各主其位。用户部门是数据的源头部门或人员。明确这两个部门的责任,是想使部门的职能更好的进行发挥,同时使电算化部门内的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只有职责清晰,才能使不相容职能在集中过程中更好的实施。而组织控制,就是将不能融合的职责分配开来,使每个职责都有专人负责,并有相应的制度和流程进行规范和管理。 2.3加强系统维护,积极防范风险 系统的安全控制最大限度的维护了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由于外部因素使计算机在操作中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对系统进行控制和更正。它主要是对环境保护和接触控制及安全控制。对会计信息系统实行安全控制的意义在于,规避导致数据错误或紊乱的不利因素,从而保证程序、数据和资料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损坏和篡改。通过对系统进行强化维护,可以有效地预防企业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保证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稳定有序进行。 2.4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的是人,为了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就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业务素质,根据现状对他们进行相应培训。一是在操作过程中提升自己,掌握各种所需软件的操作功能,处理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分析总结,进而提高计算机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增加培训。不同的企业制定出不同的培训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及维护能力、更好的掌握工作所需软件和熟知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整个企业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能加强内部控制,保证数据及资料的安全,使会计人员的实施更规范。此外,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如道德准则、综合素养、能力水平等应纳入进去。作为企业管理者,应注重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和提拔,不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和业务素质,培养一批信得过的人才,满足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2.5完善有关政策法规 虽然财政部颁发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流程和制度,但时代在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也一样,由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立法部门从实际出发,真正了解会计核算环境、技术手段和内部控制等因素,制定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如岗位职责划分、安全保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操作制度、系统管理制度等,更好的管理内部控制,并针对电算化作弊的特点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更好地制止不法行为的发生,使内部控制真正落到实处,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作者:孙滢洁 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企业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问题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发展已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方向。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会计电算化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企业只有找好内部控制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一直是采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思想上没有得到转变,对企业会计内控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管理者片面地将会计内部控制理解为资金内控、成本内控,会计内部控制走的是形式主义,如同虚设,甚至会为了赢取市场地位,企业会恶性化的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在这个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下,由于企业对内控的认识不够,缺乏内控意识,企业会计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专业会计人员不足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专业的会计工业人员明显不足,企业现有的会计工业人员的电算化操作水平不足,进而影响到了会计的正确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制度是一切工作执行的标准和依据,而会计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就目前来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在会计内部控制中,虽然设置了机构,但是从事会计管理的人员,职业素质低,知识水平有限,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针对企业的经营提供可行的内部控制措施,以至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低,其次,就是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由于没有完善的控制机制,许多会计从业人员会挪用公款,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一盘散沙,给企业造成经济负担,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内部控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要处理的信息数据也在与日俱增,然而就我企业会计内部工作来看,会计电算化水平还比较低,不能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会计内部控制中去,造成内部会计信息化水平低,工作效率不高。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策略 (一)提高内部控制的认识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对会计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为此,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内部控制。首先,作为领导,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认识;其次,企业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教育,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利用会计内部管理机制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明确会计部门的职责所在,从而调动企业内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作出贡献。 (二)加强专业会计人员的培养 在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工作中,专业的会计工业人员是会计内控质量的保障。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操作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在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专业会计人员的培养。不仅要加强会计工业人员专业会计知识的培养与教育,同时还要加强电算化操作能力的培训,进而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供保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企业也应当对外引进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在招聘过程中要严格招聘程序,对应聘人员要进行专业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可以上岗就业。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安排会计人员出国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而推动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三)健全会计内控管理体制 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只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首先,企业必须加强会计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其次,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起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落实责任制,明确分工,有针对性的建立起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从而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另外,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制定适合企业会计内部成本核算办法,进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透明度,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加大会计内控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必将成为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而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信息话网络系统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信息都纳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确保会计信息统计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三、结语 会计作为企业一个重要部门,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伴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要求业越来越高。会计内控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会计内控工作,完善企业会计内控体制,加强会计内控信息化建设,进而确保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会计的电算化发展,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邓艳泽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提升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间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的整体生存环境也变得越发艰难,如何有效地对企业内部进行组织和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成为了企业能够屹立在竞争大潮中的重要策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要素,其控制效果如何与企业的健康发展休戚相关,可以说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实际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各企业在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规定和制度,按照一定的规划去完成企业的各项计划目标,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加强企业财务机制运行的科学性,用完善的控制手段防止金融问题的滋生。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作用分析 规划与控制在各个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以约束,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也是如此,作为管理企业财务信息的会计部门,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状况、自身发展方向以及综合经济实力等因素,制定适合自身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来确保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为: (1)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旨在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资产安全进行管理和监督,加大对企业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从而帮助企业的资产流动增加安全性和可靠性,促进企业资产利用的高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2)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如果达到天衣无缝的完美境界,能够促进企业会计工作队伍效率的提升和工作质量的加强,可以形成一系列完整、科学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企业会计计算工作的整体效率。 (3)有力度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内部组织和管理工作得到强制有效的监督,保证企业的一切工作程序都处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控制范围内,让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工作在有力的制度引领下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法。 (4)有效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建立互相沟通的桥梁,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帮助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工作运行体制,提高企业整体办事效率。 二、现阶段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瑕疵 1.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待提升。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重点在于对财务的规范化核算进行各方面的控制,但现阶段,国内许多企业没有这种意识,大多数企业对会计内部控制还仅停留在对公司财务的清点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根据经验和惯例开展工作,经常会出现权责不明确、部门职能混乱等问题。 2.企业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工作监督制度不够完善。 任何高质高效的工作都缺少不了有力的监督机制。现阶段各大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另一缺陷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辅助工作的顺利开展。许多企业即使已经建立起了内部审计机制,但是缺乏实际上的应用检验,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不能将团队的合作力有效发挥出来。 3.企业会计工作人员队伍素质跟不上。 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地位十分重要,他们掌控着财务信息的校对与核算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对会计内部控制就会失效,带来一系列影响企业经营的连锁反映。如何用自己的技能和智慧为企业造福,是每一位会计应该时刻思考的问题。一些企业雇佣的会计工作人员仅仅是能够算账,专业技能低下,甚至丝毫不懂会计专业知识,由这些非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负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可悲的是,这种现象在现阶段的国内企业中十分普遍。 三、提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途径 1.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地位。 企业高管应该树立高度重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识,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到位,将其提升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地位中去,建立专业的会计信息处理监管部门,对企业各部门进行科学的整改重组,建立起高效率、易沟通的有机工作体系。 2.建立健全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监督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企业要在选用会计从业者时需提高门槛,必须选用会计相关专业的人员,并加大对应聘者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的考核。并对已经从业的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考核培训;除此之外,企业内部要树立该方面的硬性规定,经营者定期对财务账目进行管理核对,不放过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做好监督工作,让会计核算部门形成一种时刻提高警惕的认真工作的习惯,保证时刻做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 3.聘请专业的企业会计人员,着手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思想与技术上的培养。 会计从业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是现阶段企业会计控制工作的难点所在,一个人失误是一点点,整体加起来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企业应加大对培训方面的投资力度,聘请专业人员对企业会计进行系统性的、全方位的培训,从思想和技能两方面入手,全面培养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人员的任用也是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一定慎之又慎,从而减少徇私舞弊的违规违纪行为,这样才能够让会计人员有能力更好地投入到企业的核算工作中去。这样就从队伍素质角度提升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要长期屹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就要加大对自身管理方面的力度,采用科学先进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为企业自身将来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抛开现阶段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不说,我们当前还是要坚定信念,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加强探索,培养优秀的企业会计工作队伍,用智慧和实力开展全新的、高水平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作者:亢丽俊 单位:唐山永安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基本对策浅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企业现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对策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发展要求。所以,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会计内部控制基本对策研究要加强,将会计内部控制基本对策的研究逐渐纳入到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重视在研究的过程中的细节,促进企业科学快速的发展。 1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概论 1.1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概念 对企业财政部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进行组织行为规范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让企业财产安全得以确保,使得企业经济活动完整性得以保证。让企业有效运营以及让企业的计划正常进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能够得到提高。对企业财务部门和相应的会计业务部门进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使得这些都涵盖于企业内部管理中。对会计事务企业经济项目,进行事前、事中控制是其侧重点。 1.2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 ①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增强。企业财务部门对企业职员以及企业部门分工协调与科学考核,对企业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非常有利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科学控制对企业各部门工作目标确定,这些都起到促进作用。②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增强。提升企业会计资料的审核力度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力度实施,对企业会计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都可以确保,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有利于企业发展做出正确决策。③促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对企业资产动用授权人的控制,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加强对其授权人员的控制能推动企业法人治理还能更准确反映企业的产权关系,使企业结构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 2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2.1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 外部环境控制、内部环境控制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控制的内容。企业内部环境控制有:一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完善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的树立,从思想上对企业内部职工们素质的提升,来促使企业员工自身遵守的内控意识加强。二是,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员工努力学习氛围要尽力营造,提高学习业务能力,善于向优秀企业学习,摒弃凭经验断定的理念。三是,企业管理者作用的发挥,企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为员工树立良好楷模。 2.2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整体机制的完善 由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正确的制度管理,而且执行力度不够。所以企业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整体机制,通过监督与管理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保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行。一是,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机构,对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认真贯彻和落实,保障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二是,企业要积极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增加会计内部控制改善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设施,完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认真贯彻和落实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三是,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程序管理,明确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并通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协调企业横向以及纵向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奖惩机制促使企业职工认真贯彻和落实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3企业内部审计的加强 积极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监督,对会计核算监管,保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在企业核算监督中及时掌握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通过企业内部审计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一是,企业要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把不符合规范的原始凭证及时处理。二是,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对企业会计人员乱造假账和篡改财务报表现象坚决杜绝。三是,做好事前监督,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成进行保障;做好事中控制,对企业会计业务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禁止,挽回企业损失;做好事后处理,对企业审计结果展示,提供信息依据给企业经济决策的制定做基础。 2.4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完善 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除了完善与强化还需要企业积极加强与外部的协调,进行协同管理。随着我国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以及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也要积极对自身的服务意识加强,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下,能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得到正确地实施。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的扶持,通过职责和权限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此外,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的宣传与监督可以利用社会媒体信息,让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得到进一步的执行。 2.5完善控制的技术措施 一是,将企业内互有联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把职务分散到一部分人身上,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来进行公司职责授权执行,这样就不会受到相关授权职责在外界方面范围的干预。二是,明确各个部门保证目标控制的职能权限,企业应当根据业务需要要注意各个部门间职能的有效划分,同时来设置相应的岗位。各个部门还应当做好针对下属的监督工作,除了本身的领导人之外确保每一项指标任务职责等,完善准确的落实到个人身上。三是,建立预算控制,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建立符合经营目标,允许相关的人员对预算工作进行调整,完善预算控制,构建出一套完善的预算控制系统。 2.6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素质的提高 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以及企业的正常良性运营来说,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企业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培训,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操作运用综合素质要进行加强,提高会计人员对其自我的约束能力,消除会计虚假信息的状况,提高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消极工作态度要清除,给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效率提供有利保障。 3结语 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仍存在着体系不全、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不强、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以及监督与执行不够等问题,通过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以及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设施的完善以及内部控制执行和监督的强化等措施,对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进行加强,来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武晓东 单位: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企业会计论文 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 (1)企业组织人事控制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首先就是对企业组织人事的控制,会计部门负责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因而在会计部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利用计算机对经济活动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达到企业经济管理的目的。同时由于经济活动参与者包括企业的其他部门,因而会计部门在对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有职责对企业组织人事进行控制,以便有效避免企业工作人员越权行为的发生。 (2)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控制 为了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实效性,企业相关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前制定出一系列符合企业发展的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控制,进而在会计部门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有效避免计算机本身的故障影响到企业会计部门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同时,企业会计部门也应根据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系统软件的特点构建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案,以便确保会计人员对计算机应用的规范化,并促使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若遇到相关的计算机故障状况,可及时开启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方案,进而降低计算机故障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影响。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 (1)输入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首先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入控制,在输入控制中,企业会计人员可以采用如下两个方法:第一,是程序控制法,其要求会计人员在将信息输入到系统前,应对其金额和合法性等进行检验,从而达到会计信息系统输入控制的目的;第二,为了控制输入信息,会计人员应运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检测功能,对数据信息进行核对,并及时修改部分错误的信息。 (2)处理控制 企业会计人员在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系统程序逻辑的影响而导致数据的最终结果出现偏差。对于此现象的发生,企业相关人员有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进行相应的控制。首先在会计人员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应对各项数据的来源实施追踪的策略,以便通过数据追踪可确保数据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其次,在企业会计人员处理相关数据信息的过程中,要对信息进行备份,避免计算机故障时,发生数据丢失的现象。 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国家法规中详细规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工作的内容,因而在企业的业务流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的法规条文,致使其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发展;第二,为了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安全,我国相关部门针对其设置了外部监管部门,进而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控制。但是外部监管部门设立在保障了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秩序以外,也同样限制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第三,行业因素的影响也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之一,例如,制造业等产业,由于其本身行业具有成本核算较为复杂的特点,因而促使其给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而会计人员很容易由于对某成本核算的疏漏而影响到了最终的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制造业等成本核算较为复杂的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能力。 (二)内部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部影响因素首先就是企业领导的风格因素,若企业领导在管理的过程中,未实施正确的企业管理策略,那么企业会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将保持懒散的状态,进而促使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达不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其次,会计人员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效果,因而在信息化时代下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确保会计人员在提高会计人员记账水平的基础上,重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 三、结论 综上可知,从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应从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入手,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其次,企业领导也应根据企业的社会实际状况开展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便降低外界因素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企业领导也应为企业会计人员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进而便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作者:胡广 贾晶莹 单位:中国华能集团燃料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论文:内部控制下企业会计论文 一、现阶段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导致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不能有效进行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他们错误的认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不利于企业的运行,因此,不重视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种工作模式形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存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象,因此企业发展无章可循。不但如此,虽然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完善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很多管理人员却不认同这一制度,造成有章不循的现象。我国范围内的大多数企业没有较高的起点,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参加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本身不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这些因素都会使企业会计内部管理不能正常进行,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有待加强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才能立足于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重视制度的完善性。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对此予以规范。因此使得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作员工的表率就能防止出现资金风险,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引入外部人员管理。这种想法过于片面,是没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表现,是引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完善的根本原因,而且如果这种片面的认识不加以改变则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偏重近期利益 有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只重视企业的近期发展状况,迫切希望企业在短时期内收回投资并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正是因为这些人员过于看重短期利益,而缺乏长远眼光,不利于企业的合理规划。这种情况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长远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企业管理者只看到眼前利益、目光过于短浅,而不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这种模式导致企业长期徘徊于短期发展的境地中,是没有认识到企业管理重要性的表现,不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自我防范机制和自我完善机制。 (四)企业会计人员缺乏内控意识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虽然有的企业认识到预算管理和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但依然有一部分企业缺乏内部控制制度意识,企业领导者不能采取有力手段推动此项制度的实行,同时也不能有效监督内控工作的运行状况,所以大部分企业内部还不具备完善的控制制度,还有一些企业领导者根本不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通过预算管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构建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 要在企业战略规划指导下进行,这是由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表示着企业将来的发展方向,利用对战略规划的理解,管理者可以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防止企业出现偏离发展方向的情况。制订企业战略规划的过程也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评估投资风险的过程,利用这个过程分析,可以准确预测到企业生产经营中会遇到的各种风险。预算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制订合理的战略规划,在制订预算编制时,必须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而且企业在制订预算过程中,在建立预算控制模式时必须全面研究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不但如此,在实行预算管理当中,还需随时修正战略规划。要认识到战略规划和预算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如果预算没有战略规划的支持,那么企业就会迷失发展方向,如果没有预算有力支持战略规划,那么战略规划就成了一纸空文,缺少了落实基础。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定要依据预算管理来进行。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只有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有利于企业实现稳定发展。而且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实行。预算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措施,可以有机组合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具有规划预测、管理控制、沟通协调、考核激励的作用。利用合理的预算工作,有利于保证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的稳定运行,而且有利于全面整合企业的全部资源,使其做到最佳配置。利用科学的预算管理,有利于实现全面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企业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风险。 (三)加强监控预算 首先,应该有效监督企业预算编制流程,企业预算编制程序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用到大量的表格,因此要求制订人员首先编制一定数量、格式一致的表格,接着下发这些表格到不同的职能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在填报过程中要做好交流与沟通,要全面预测预算在将来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填写完整这些预算表格后,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签字,再上报到对口部门。负责预算工作的人员全面审核这部分预算数据,然后进行汇总形成三个预算:日常业务预算、资本行收支预算和财务预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开展多种多样的业务活动,这些业务活动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制订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这些业务的不同特点和规律,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策略编制预算。其次,要合理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流程控制情况。在制订预算完成以后,只有依靠企业全部人员的积极落实,才有可能顺利实现预算目标。执行预算在预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为了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必须严格监督预算的执行过程。一严格审查预算的落实情况。主要涉及:不同部门是否采取了必要手段保证预算的落实,责任预算与总预算是否存在冲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改动预算的情况。二严格审查预算的全面执行情况。三严格审查资金的应用情况。四全面接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情况。 (四)建立会计控制权制度 建立相对独立的企业会计控制权制度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得到,如果会计控制权具备独立性,则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依据预算管理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提高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 一企业要重视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招聘,保证引入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有利于企业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内部控制队伍,提高会计内部控制人员水平。二企业还应该重视抓好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企业三低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强考核企业存在的三低内控人员,保证三低内控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达到当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要求。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要求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重视做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建立与会计内部控制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会计部门要督促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积极学习会计内部控制文化知识,提高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会计内部专业技能,不断增加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科学性与有效性。 (六)建立科学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编制、执行、控制、考评组成一个有机系统。这四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预算考评就是对企业当中不同部门执行预算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表扬表现优秀的部门,而惩罚那些落后的部门。如果预算与考评制度不能协调进行,那么预算的执行力度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企业当中应该拥有完善的考评和激励制度。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评价。二对编制预算责任人的工作状况进行评价。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企业只有依靠科学的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定进步。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说,要准确认识到当前自身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大胆应用新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措施,才能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刘凤单位:河南省濮阳市马庄桥镇中原管具公司
教育专业论文: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 论文摘要:我国各个高等学校专业设立中,设立最多、设立时间最长,同时又是学校专业组成中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便是汉语言文学。它具有众多的优势,例如基础实力雄厚、就业范围较为广泛、社会各个行业对其需求比较稳定,等等。但是,在信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与经济文化也在飞速向前发展,这都在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人才战略观念,更对传统的人文类专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作为历史久远的传统类专业之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早在“五四”时期便已确立其基本内涵,而其专业中的课程系统组成是在20世纪中叶左右,在借鉴前苏联模式的基础上确定的。在时代的限制下,汉语言文学的人才培育方式发展为知识性的,其能力培育仅仅是知识传播下的衍生品,能力本质并不是其目的。如今社会迫切需要专业性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人员对于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展现自身能力及才华的主要方式就是写作,这也是社会各界对此类专业毕业生的最基础性的要求。从当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状况来看,他们的主要工作类型有:语文教育、文化宣传推广、新闻类工作、秘书、行政管理等,这些工作都要求相关从事人员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时期要进行语言及文学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同时还要进行文学气质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审美观念与创新思想的培育,这都是为毕业生踏上社会赢得欢迎所做的备战工作。所以,要从当前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所要具备的能力培育出发,针对其课程系统与培育方式进行相关的改进以及结构性的调整,整体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以此形成自身特有优势,不仅顺应实际需求,同时也是顺应时势潮流。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具有的教育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是比较模糊的,它不像建筑工程学、会计学以及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因此难以与应用型直接相提并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不仅承载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重任,还承载着发扬和提高全民整体语言文化素质的重任。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其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其核心内容是关心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即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认知和社会责任。因此,其专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培育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事的相关工作,对专业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教育非直接体现于应用方面,而是从对社会人文观念及精神文明择取的影响上加以体现;不注重直接创造出的、可以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而是注重对无法以数值计算的社会收益的创造,等等。目前,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坚持传统的同时,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比普修课课程安排,专修课的上课时间明显太少,导致对专业的深度学习出现不足;其次,教育教学方式中存有的问题,实践类课程安排较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考核体制与考核形式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及掌握不足,但是都能够顺利获得相关学分以及通过最终毕业考核,这其实是对专业考核体制与专业考核形式存在缺陷的一种展现。例如:部分试卷考核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专业概念,等等。同时,试卷决定课程最终成功的观念使得学生们只关心考试的最终结果,而忽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不足的问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缺少对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光荣感及使命感,同时自身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1专业教学借助实用性理念来指导 在《中国大学生》这本杂志中,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被描述为各类的编辑职务、教师、文案策划工作人员以及文秘等。然而,现实中, 这个领域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为新闻出版社、政府工作机关、企业公司以及科研机构,还有部分人从事了新兴的产业,诸如房地产、律师、金融外贸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广泛的,但是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往往面临着有关专业的竞争压力,比如像新闻、公共管理、广告、文秘等专业。 2优化课程,增加学生专业知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量多且杂,包含了诸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等十几门课程,为了使汉语言专业具有更好的竞争力,我们应当从三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1)课程内容精简化,要随着本领域的发展步伐,将最新的知识体系以及分析方法注入每门课程中。(2)核心内容凸显化,每门课程的结构都必须优化,学科基础的建立应根据此学科当前的发展来确定。(3)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化,将各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整合,使交叉重复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 3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为了满足就业的需求,必须提高专业的应用性,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增加其专业应用性。应该在“读”、“写”、“说”这三个领域下功夫,这三方面的技能必须得到强化。此专业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实用性教学工作:现代各种类型问题的写作能力、古今各种问题类型的阅读能力、信息的调研能力、语言的教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课程体系必须得到良好的设置,教学内容也应丰富化,最好是能够形成某些应用模块来辅助专业课程的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加强,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人才。 4要始终围绕着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结合开放式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中后续课程与该课程的衔接工作应得到我们的重视。比如,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有某些相同的文字,我们应该对此部分知识进行整合梳理,让重复度降到最低。安排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不必追求过深,只要“够用”“必须”即可。要结合本专业的最新动态精选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于教学资源的选取问题,学校应根据课程改革以及教学大纲的需求,优化选择各种不同的教材。一方面要选择使用频繁的教材,满足语文教师的各种新需求以及现代教育的新挑战;另一方面要选择足够量的参考教材作为后备资源。这样一来,诸如教学标准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实施、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辅导的夯实、教学资源评价以及数字化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我们要借助网络,稳步有序地组织有关的教学辅助资料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教材档案体系。 四专业教育要具有创新的理念作为指导 我们进行创新就要做到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以及教学思维的创新,各自的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内容创新要突破专业限制 该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拥有着一个广阔的就业面,然而因为专业针对性不强,其就业工作往往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强力冲击。因此,本专业的教学工作不能仅仅考虑文学和语言本身,而应该适当地结合就业现状和学科的发展历史推陈出新,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其实说白了,像广告、公共管理、文秘以及新闻专业,其实就是在汉语言文学这个领域经过创新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前提下,我们还应该突破传统的限制,不断改革创新,让汉语言文学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诸如新闻传播、教育教学工作、社区文化管理、公关和文秘、广告文秘等,都可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应用模块,借助各个模块的学校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宝贵的从业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极强的文学底蕴,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东方文化底蕴,还要有深厚的汉语感情。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能力与自身关于东方文化的亲和力以及自己推陈出新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具有极强的意识以及新颖的教育教学思路,他们不仅要潜心实验、乐于探索,还要不断地开拓进取。要一改以往的那种文化传声筒的角色,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针对某些社会问题(例如新媒体传播方式、博客等)可以为我所用,将其带到课堂之上供学生思考。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他们要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创新,用新观点、新思想不断地激励学生,学生在巨大的感召力之下也会感同身受,进行探索、发现、分析、思考、创新。虽然,根据专业特点,此专业的教师大都不讷于言,然而,他们必须要以实际行动,言行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总之,新课堂不仅饶有趣味充斥着人文气息,而且还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它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工作做到了最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了精神栖息的最佳港湾,培育新型思维的一方沃土,更成为师生人生历程的一次洗礼。如今的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还不能实现如此完美的教学目标,但只要我站在了神圣的三尺讲台之上,我就要孜孜不倦、竭我所能地工作。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我们在进行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贯彻实施上面提到的问题,学生实际掌握的语文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汉语言体系自然就完善了,只要这样,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地流淌,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传承和弘扬。 教育专业论文:专业人才需要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知识结构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曲式公共课面临的教与学的现状,从“学非所用”、因“才”施教、课程对接、课件运用四个方面,论述了曲式公共课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 键 词:曲式公共课 教学改革 对接 一名优秀的演奏(唱)者必须充分理解作曲家的基本构思,把握作品的风格、情绪和意境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要揭示的音乐内容和音乐发展的逻辑,从而在作曲家界定的框架内进行二度创作。音乐基础理论学习的过程,正是使演奏(唱)者理解作曲家基本意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对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沈阳音乐学院本科公共课的音乐理论课程,都是由作曲系担任的,它包括曲式、复调、和声、乐理和视唱练耳5门课程。因此,作曲系的音乐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院整体教学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所讲授的曲式公共课程,采取了理论讲授——音响感觉——谱例分析的结构形式,在讲授这门公共课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与谱例分析应用于不同专业各系的这种形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一、“学非所用”的教学方法应予改革 目前曲式公共课分析的绝大部分曲目都是以欧洲经典钢琴曲为主的。按照一个课程模式,以同样的要求、相同的谱例、相同的深度来教授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妨碍了他们掌握自己专业所需要的更多、更深的知识,结果在演唱、演奏中,学过的用不上,用得上的又没有学,甚至是简单分析一下曲式结构,也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非所用”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改革。 例如,钢琴系的学生,接触了许多大型独奏和协奏作品,有许多是协奏性奏鸣曲式结构、边缘曲式结构和大型复杂自由曲式结构,在教学中仅仅要求他们掌握到常规奏鸣曲式,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学声乐的学生来说,分析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也是不合适的,应以分析声乐作品为主,以分析钢琴作品为辅。特别是学习民族声乐和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应当针对其“民族”的特点,加大民族声乐曲和民族器乐曲的分析比重。 民族器乐曲在曲式结构和陈述结构上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与西欧传统曲式有一定的区别。在民族器乐曲的整体曲式结构方面,并不总是应用所谓的“三段体”形式。特别是对于小型民族器乐曲来说,四部再现曲式或多部再现曲式是十分独特的,这在西方传统音乐中为数不多。我国的散——慢——快的程式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区别于西欧传统曲式结构的传统艺术手法。在曲式部分内部特有的复合呈示手法,以及各种乐思陈述的结构形式等都说明了民族器乐曲在曲式结构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创造力。这些优秀的民族艺术手法,都应在民乐系学生的曲式公共课的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而不应没有针对性地,把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硬要按照一个课程模式按部就班地学习,那样不仅难以达到最基本的要求,而且还会因此而牵制课程的进度,妨碍他们掌握自己专业所需要的更多、更深的知识。一个学期跟下来,结业成绩虽然能及格,但在自己的实际演唱演奏中,学过的用不上,用得上的又没学,即便是简单分析一下曲式结构,也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非所用”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改革。 二、因“才”施教、学有所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改革应针对不同系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以部分典型的钢琴作品为核心并各有侧重的教学大纲和谱例。讲授及分析的内容应根据各系相应的情况而定。如钢琴系、电子琴系可用相同的大纲和谱例,以西方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和中国现代的钢琴作品为主,旁及印象派之后的作品,以声乐作品为辅,并对于部分复调作品进行分析与讲解。曲式范围可延伸至协奏性奏鸣曲式、边缘曲式以及自由曲式。声乐系的学生,应以分析中外艺术歌曲、歌剧为主,辅之以典型钢琴作品分析。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应以分析民族器乐曲为主,以分析钢琴作品为辅,掌握民族器乐曲式及陈述结构特点。只有这样以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谱例,来教授不同专业的学生,才能做到因“才”施教,针对性强,才可以更多、更广泛地接触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音乐文献,做到学有所用,有利于学生专业课水平的提高,增强学习积极性。 以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谱例,教授不同专业学生,有如下好处: 1.针对性强,可以更多、更广泛地接触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音乐文献,学有所用。 2.增强了公共课的学术性,能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 3.因“才”施教,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基础差跟不上、基础好不解渴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与学生的专业联系密切,有利于自己专业课的提高。 三、应加强曲式课与和声课、乐理课的对接关系 笔者在教授曲式公共课时,深深体会到曲式课与和声课、乐理课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和声课,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先,在曲式课的实际分析中,学生不能熟练地分析出和弦功能以及调式调性;其次,曲式课中所涉及到的和声远远不止和声公共课讲授的一级关系转调的范畴;再次,单纯的四部和声写作已很难适应曲式课的需要。 因此衔接好这三门课程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把三门课程衔接好,达到最佳效果呢? 首先,这三课应该由一位老师来贯穿讲授,这样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兼顾其他两门课。如在乐理课的讲授中,对于调式调性的分析,除了单声部旋律外,还应加强由旋律与和声结合而成的主调音乐的分析。同时还可以把曲式课中,涉及到的重复、再现、模进等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在乐理课中讲解、分析。而和声的学习,应以谱面的和声分析为主,并且一定要结合曲式结构分析。 其次,应该把这三门课的课时重新调整分配。目前沈阳音乐学院乐理课、和声课和曲式课这三门课,由以前的2.5学年变为2学年,其目的就是要把这三门课融为一个整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把学习效果达到最高。但就目前学时分配,笔者认为不太合适,乐理课36学时、和声课72学时、曲式课36学时,乐理课学时过长,而曲式课学时过短。把乐理课的学时减缩为16学时左右即可。因为在入学前,学生都系统地学习过乐理,有的学生学过若干遍,而入学后再让学生重新学习,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没有热情。如果一味地加深乐理的难度,可能会出现死钻牛角尖并且是毫无意义的问题,不实用,要么就是涉及到了和声、曲式其他学科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用16学时把乐理复习一遍,足矣。 在和声课的72学时中,用36学时学习四部和声写作,范围到一级关系转调的程度,虽然时间比较紧,但还是可以做到。在后36学时的学习中,主要是和声分析的学习,分析的深度可扩大到和弦外音及远关系转调,曲式结构掌握到单三部曲式的程度,并且分析的谱例尽量以完整乐谱为主。这样经过72学时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小型曲式的结构分析、和声分析、调式调性布局及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等,为大型曲式的掌握打下牢固的基础,使学生在曲式课的学习中,能够适应授课的难度及节奏。由于曲式课涉及的内容多,难度较大,把乐理课剩余的课时,加入到曲式中,使曲式课的学时扩展到60学时左右,这样时间就比较充裕了。通过学时的调整,把乐理、和声、曲式三门课程的讲授真正地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相对独立,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也为研究生入学及读研期间 曲式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然而,要真正去实施曲式公共课的改革并非易事。改变多年上课的模式,一下子恐怕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还有,新的理论体系的确定、新的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订、谱例的选择、分析的范围都需要一个重新梳理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对教师的知识也要求提高。 四、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 曲式公共课教学改革,还要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分析谱例,通常要说在多少小节,是谁的重复、变奏、模进、减缩、倒影等;在多少小节处,第几拍,是什么音,和弦是什么,这样分析起来特别麻烦,而且有些学生经常不能及时地找到谱例位置,久而久之,学生便对这门课失去了兴趣及信心。通过课件及展示台把谱例、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方便、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一改大家普遍认为呆板、机械、缺乏启发性、缺乏创新思维与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把枯燥乏味、被动学习的习惯变为主动,并且教师利用先进的备课工具进行备课,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而且教案还可以永久保存,方便了教案的再利用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在自制课件时,教师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把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变枯燥为有趣,因此自制课件的过程也是对知识重组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会使教师教学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如果所制作的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那实际就失去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意义。 但在教学中也不能过分依赖课件,即使水平再高的多媒体课件也代替不了整个教学,它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情绪的相互感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是任何形式的多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就目前而言,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既然是一种辅助性的手段,在运用中就不能过于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喧宾夺主。 教育专业论文:对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方式研讨 1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当前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追根溯源就是学生学到的知识和社会需要严重脱钩,面对这一越演越烈问题,高等教育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将实践真实地引入课堂,而不仅仅是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已。学生只有真正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具有交通运输方面的能力,才会被用人单位接受,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养成善思考、会分析、能应变的能力,了解知识转化为生产技能、社会效益的途径和方法,还能有助于学生在更广大的范围内熟悉生产实际,了解社会生活,开阔视野,提前实现社会化。才能有助于学生就业相关的各种能力的形成,才能逐渐减轻我国大学生严重的就业压力。 2将理论联系实际融入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2.1改革教学方式 目前,从我国的教学现状来看,仍然以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教学方式为主,但是这种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课堂教学应设计出一种使学生犹如置身于现实的虚拟环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运用交通运输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现实问题,寻找理论和现实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起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效果[2]。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授课老师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重要事件与项目的精心筛选,提炼出一个个案例,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集文字、图片、音像与模拟软件为一体,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原理剖析这些案例,在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加强师资力量 建设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导向的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离不开一支有力的教师队伍。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毕业于以基础理论教育为主的名牌老大学,往往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强,所以除了要鼓励教师多组织研究项目外,还应该鼓励教师在行业组织和机构中兼职,鼓励他们在规划、设计、综合调度与运筹学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对现有院校中进行职业实践和教学培训的中青年教师给予资金帮助与时间上的保证,支持各种途径的进修学习。并聘请相关专业部门的高水平人才进行讲座,组织青年教师们进行谈论,共同提高专业时间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打造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教师队伍[3]。 2.3重视实验教学 总所周知,交通运输专业知识的相关模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拥有相关的独立实验设备,所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育教学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是很高的。授课教师必须通过实验室的仿真模拟,真实的表现所学内容,使学生真实的感受所学知识的具体表现,从中找出某些设计方案的缺陷与不足,从而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改善分析。所以,对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就显而易见了。学校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保证实验室设备的购置与更新;其次,需要专门的实验室管理教师,熟练掌握所有的设备应用;最后,实验室应随时开放,欢迎广大师生去实验室进行实验,并在实验中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4增加社会活动和实习的机会 对于交通运输专业,它是一门动态的专业,许多课本上学到的东西由于社会的发展也在逐渐的淘汰,所以对于交通运输专业的教育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上的教学,应该增加社会活动与实习的机会,组织学生去一些规划院、交通局、枢纽站进行实习,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动态的结合在一起。并可以明确一些当前的社会需求问题、与一些相关领域的空白知识,为以后的科研方向与就业方向做准备。并且,通过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交通运输专业,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精于分析、懂得应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提前了解社会生活,开阔视野,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5改革考试方式,组织模拟竞赛 传统的单一的、闭卷的考试方式过分的追求同一的标准答案,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只是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考笔记,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真正考核出学生的真实实力。所以,应采取灵活的考试形式,除将课堂讨论、上课出勤、综合表现等内容纳入平时成绩外,还应该增设调查报告、实习心得等考试内容。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模拟竞赛,可以通过以对某路网规划,或某枢纽的选址规模等研究为课题,进行模拟竞赛,全体学生参与,专业的相关教师们进行审核并打 分,最终以一定的比重记入考试成绩。通过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对学生的综合实力进行评分,充分、客观的反应了学生的真实水平,通过多方面的考试,也增进了学生对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3结论 本文以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导向,全面提高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为主线,深刻分析了其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几点意见。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设和完善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惟愿此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力量参与到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中来。 教育专业论文: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在当前的音乐教育改革背景下 ,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采取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改变教师声乐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完善声乐教学条件等办法 , 旨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 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 , 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大连大学几年来积极进行声乐教学的系列改革 , 旨在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一、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历史长期以来 ,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 , 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没有体现出自身特点。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 《标准 》 ) 正式出台 , 强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 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 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 , 重视音乐实践 , 提倡学科综合 , 鼓励音乐创造。 《标准 》的提出不仅对我国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 而且对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合格教学能力的音乐师资人才。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 , 还应具备讲授科学声乐理论知识的能力 , 掌握科学声乐教学方法。因此 , 声乐教学改革力图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 , 更新教学内容 , 实施多样化教学 , 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 , 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 , 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 ,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问题 1 . 大量扩招 , 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国民教育的发展 , 对音乐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多。新形势下,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 扩招生素质偏低给声乐教学带来难度 , 旧有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与新形势不适应。 2 . 专业能力不强 , 忽视师范素质培养。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 “ 合格 ”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 , 仅仅上好专业课已达不到新的教学目标。 3 . 过多注重技术训练 , 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关注技术训练的前提下,应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声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 , 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 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艺术类学科 ) ; 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 , 使学生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 4 . 声乐教学内容单一 , 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较低。 一直以来 ,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基本延用传统的声乐表演专业设置 , 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 , 但也存在随意性设置的现象。课程设置显然是不全面的、不适应时展要求的。经过改革后 , 确定了新的教学内容 , 更加突出了师范性。 三、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 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与进步。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音乐教育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 , 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来陶冶情操 , 提升精神境界 , 因而对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 . 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 , 我国教育模式更多倾向于理性素质的培养 , 但感性素质的培养更应得到重视。感性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 , 其中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3 . 高校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为大连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使学校及学生真正认清自己专业的职能所在 , 并正确地规划设计 , 这是教好学好声乐 ,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 四、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施 1 . 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 , 改变原有课程体系 , 强化各种演唱技巧及声乐基础理论学习。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不但要加强声乐演唱的技能训练 , 还要学好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唱得好 , 还要懂得多、教得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 ,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首先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内容改革 , 加入声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加入声乐理论的课程内容; 加强声乐教材的选编工作; 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 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演出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教师声乐技能大赛; 在确立声乐学习目标前提下 ,抓住发声训练与作品演唱 , 抓住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 , 以及舞台表演、教学实习等环节 , 立案备课 , 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2 . 改变教师的声乐教学观念。 专业声乐教学正处在高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 ,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 , 市场经济体制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 , 培养专业音乐人才 , 切实提高教师声乐教学观也成为必要的趋势。 教育专业论文: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练琴的积极性 摘要:本文通过巩固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练琴的兴趣、排除常见的心理障碍等论述来对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练琴的积极性展开一些探索。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练琴兴趣积极性 钢琴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在对这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要面临着练琴和回琴。一节钢琴课中学生回琴效果是否好,主要是要看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练。由于键盘是一门技能课,所以在这两方面中,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学生的练也是非常关键的。曾记得一位学者用过这样一个划船的比喻:教师只能指给学生划船的方向,但船桨是掌握在学生手中的,所以能不能到达目的地,关键是在于学生是否努力去划了。确实,学生练琴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技能的掌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练琴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一、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一代的启蒙老师,钢琴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这个专业意识应该是学生去练琴的一个指导思想,也是学生练琴的一个最基本的 ! 二、激发学生练零的兴趣 首先是课堂上教师的范奏。因为接受任何新事物,意识上总是先入为主的。一首乐曲,教师范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练琴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每一次范奏都能做到认真、严格、规范、有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在第一次听到时就能感受到乐曲之美,并能产生我也要把它弹得像老师这样好听的想法,这样,学生最初的练琴积极性就会提高。但是范奏始终又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在音乐方面适合学生的境界,又要寻找比较简易的技巧解决方法,因为过于华丽或者过分细腻的解决方法都是学生所难接受的,而且也会影响学生课后练习的自信心。其次是教师的讲解。因为一首乐曲,光使学生觉得好听,但练习起来却困难重重,那会大大削减了刚开始想去好好练的兴致,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仔细备课,分析教材、在指导练法时能把学生练琴时将会出现的难点一一列举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提供给学生解决这些难点的具体的并适合学生能力的方法。再次是要培养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有一首由歌曲改编的乐曲《小白船》,旋律很美,一般学生都会唱这首歌曲,我就试着让学生回忆原来的歌词内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内容去理解想象这首乐曲,使学生从旋律中体会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学生课后练琴的积极性都相当高,在回课时学生也都弹得相当不错,都能够进入到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中去。因此,让学生在练琴时能感受音乐之美,是可以使学生练琴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不致产生乏味之感。但是音乐作品之中的美,需要教师先要去领悟、洞察、创造,然后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带领学生去寻求和感悟:(1)领会乐曲的风格美;(2)建立音乐形象与文学形象联系的美;(3)掌握乐曲的节拍与节奏型的规律美;(4)把握旋律的趋势美;(5)熟悉乐曲中对称与对比美等。从美学角度看,也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才能有创造美的欲望。因此,在钢琴的教与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到作品中的美,使美的种子真正埋藏在学生的心灵之中,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也将会由苦学变为乐学,练琴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会高了。 三、排除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学生练琴的积极性,这些心理障碍有许多种,如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别人弹得好,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对自己失去信心,就容易产生越差越不想练的恶性循环,对于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平时的回课中,不要总是归咎为学生主观不努力的结果,而应该耐心地去听学生弹奏,适当指出优缺点,并以理解为出发点,控制自己的情绪,多为学生考虑,告诉他们努力的方向,使他们能感受到自己正在进步,从而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平时练琴时的互助习惯,因为学生一周只有一次钢琴课,其余时间只能学生自己练习,一些基础差的同学在练习时有时会出现错音或错节奏,但这个时候学生自己并不知道,此时,班组里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就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能及时纠正错误。 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一进课堂回琴,自然产生了一种害怕的心理,平时练得好好的,这下子却弹砸了,久而久之,学生就认为平时练琴都是白练了,从而练琴的积极性也大大削减了。那么如何帮助这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去克服这种情况,使学生有兴趣继续认真练琴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期间,教师要和蔼、耐心,并要有鼓励的目光,使学生能心平气和地回琴,在学生的弹奏过程中也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看一个地方弹错了,马上就严厉批评。键盘老师的耐心和爱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琴,这样会间接提高学生平时练琴的积极性。其次,指导学生在日常练琴的同时加强练习心理适应力,比如,平时练琴时给自己录音,多请些同学站在旁边听等方法,有意给自己制造压力,然后逐步去适应这种压力,或者平时练琴时进行情景设想,想象中就在课堂回琴,老师和同学都在听的情景,这样,慢慢地,这种感觉逐渐适应,能让自己放松下来,发挥便正常了,既然发挥好了,那么对下节课也自然有信心了,也就形成良性循环了,当然平时练琴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确实,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对于提高学生练琴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 教育专业论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当前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培养创新型的高等学前美术教育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对我国高等学前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型的教育人才来,这也是作为一名当代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一、教师具有创新思想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者,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型能力的学生。 教师具有创新思想,首先,要有不断探索,更新观念,锐意进取的意识。能经常给自己提出新任务、新课题,树立不断追求新事物的思想;能有大胆改革、不断完善新目标的精神;更重要一点是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要把自己的灵魂投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塑造学生灵魂,也是塑造教师灵魂的过程。去年,陕西师范大学附中语文老师杨林柯的给家长和学生的万言信,给笔者带来了很多触动。他们是让自己的灵魂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以为学生前途负责的高远理想、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创造力在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笔者认为,像杨老师这样有理想、有行动、有创造力的老师是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师楷模。 其次,教师具有创新思想,还表现在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能够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并用以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和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每个学生的个性、知识、技能等,适时地运用各种新颖的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社会发展很快,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力和教学中的青春活力,也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创新型美术教育人才。 二、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学习兴趣的关键 创新教学不是一句空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迫的教与学,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首先,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充分感受、去体验,让趣味的内容、美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要去学习”,而不是“让我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在众多幼儿园的观摩、调研的实践活动中,结合该校学生培养目标和需求,创建了适合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大纲。例如,在进行色才构成的练习与运用,把先修课程中的简笔画的内容与色彩构成的练习相结合,同时以主题创作的方式,如四格、或六格简单的简笔画造型设计以春夏秋冬为主题元素的简单连环画,并用基础色彩构成的要求搭配画面色彩等,这样新颖、有趣、实效又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再通过点评与评比学生作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希望能再多增加美术课课时。 其次,理论课结合实践课,实践课结合设计与创作,让学生从接触一个新理念到实践应用,以便学生更好地将新知识及时地通过思维转化为创新设计能力。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爱上美术课,让他们把上美术课当成一种快乐的享受,只要学生对美术感兴趣,就会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兴趣变为动力。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才会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更好的平台。 三、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思维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一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诱导,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如笔者前面所提到的陕西师大附中语文老师扬林柯在给学生和家长的万言信中就提出:要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指出这是培养创新人才,使学生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关键。笔者认为,现在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多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致使创造性人才相对缺乏。以往的美术教学也通常是一味地临摹范本,缺乏创新性培养和个性化思维的理念。学生的作品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只是一些僵化的、教条的模仿。这种美术教学,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创新人才能力的充分发挥与施展。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而创新性人才最显着的特点是拥有自己的个性以及多元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教师就是要在指导学生绘画实践中,首先要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由,让学生想到什么就表述什么,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是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授简笔画时,就有意采取让学生任意想象、大胆思维设计自己作品的方法,如给学生出题画一个面带笑容的儿童头像,学生们就绘画出造型各异的各种头像,或形态可掬,或生动活泼,甚至有些学生一人就设计出三四种笑容的画面。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夸张、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有趣的形象作品我们都应加以赞赏与鼓励,让他们勇敢、大胆地无顾虑地画,敢于表达和表现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排除学生创作时的一切心理障碍,使他们在完成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地发掘自己的艺术直觉和创造潜能。每一位教师还应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正视其差异,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另外,作为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诱导学生运用一双画家的眼睛,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想象力,从而发现美、创造美的必备条件。 四、具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而压抑的环境则会扼杀创新型人才。笔者认为,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的关键,就是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 、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应在民主、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教师应运用良好的情感引导方式去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渴望去探究新知,从而使学生敢于创造,继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关爱,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就是推动学生创新和自主探究的最大动力。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课堂,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开放、自由和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也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放飞思维,才可能去探索、创新。 综上所述,要为我们学前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们需要的是更加不断地探索进取,创新改革,不断研究出更适宜与教学和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多种教学方法与思路,使我们学前教育的美术人才具备更优秀的创新能力,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更好地长足发展。 教育专业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和实践 分析了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现状,研究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和工程教育认证情况。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实际出发,提出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化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方法措施及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的设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目前,我国有近300所高等学校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工、理、农、林、师范等学科。各校每年招生人数不等,最少60人、最多可达600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隧道与涵洞工程、铁道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安装工程、矿山建设、交通土建等行业的建设工作。土木工程专业适应了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就业形势良好,但是,居安思危,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从业范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取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工程、矿山建设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毕业生基本规格在德育方面:热爱祖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文明礼貌、心理健康、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智育方面: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标准,形成健康的体魄。在素质教育方面: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管理和组织能力。 (三)教学计划从课程设置上看,教育部1998年专业目录设置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专业的拓宽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拓宽和对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应充分反映各校培养特色。对此,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 500学时之内,其中公共基础课不低于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别占30%和10%左右,剩余10%由各院校根据自己特点安排。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又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并规定课程总量中至少应有10%左右的课程为选修课程。 从必修课程来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专业基础课程构成了土木工程专业共同的专业平台,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和毕业后在专业的各个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这部分课程包括了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以及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理论6类课组。 二、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长期以来,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土木工程师注册制度。为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能够符合土木工程师注册制度的要求,在全国统一质量标准, 1993年建设部成立了“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对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进行评估。评估的目的是加强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保证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基本质量,更好地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加强教育界与工程界的联系。并且,使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符合国家规定的申请参加注册师考试的教育标准,为 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互承认同类专业的学历创造条件。 教育专业论文:浅析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评价制度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评价制度 一、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评价制度 教学评价是教学常规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认为,教学评价制度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即从学生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到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对学生作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考核。 传统的学期结束时的考试有两大弊端:①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常会临时突击,把该门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单纯地去背去记,而很少将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差,知识的含金量低,这样,四年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知识量的简单积累过程中,而很难达到质的飞跃。②传统考试会形成由于一次偶然失误而影响整个课程最终成绩的结果,从而也导致学生忽视日常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倡导实行动态的、全面的、形式灵活多样的评价制度。考核学生成绩可以包括课堂发言、书面作业、科研论文写作等。 1.课程参与及评价。首先,教师应向学生讲明课堂参与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完全靠期末考试来争取好分数是不明智的,只有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学生才会有若干次让教师了解他的机会,而期末考试却只有一次机会。其次,选择适当的评价课堂参与质量的时机。笔者认为,课堂参与质量的评价应放在每一次课结束后,因为,课堂上的打分,会影响教师听取学生发言的注意力,同时也可能会干扰学生自由发言。比较好的做法是:每节课后,教师回忆每一位学生发言的情景,标出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标出能推动一堂课前进的学生;标出能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问题,贡献大的学生;标出那些被点到名才被动发言的学生;标出那些发言偏离主题的学生;标出那些有独特观点,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2.期末考试及评价。对于标准化的考试题,教师应给出每一主要步骤的评分要点,而对实务性的案例分析考试题,笔者认为应采用更粗放的评分方法,只要学生能找出案例中80%的主要问题,运用了正确的分析方法,分析判断思路、计算结果与正确结论一致,就可以给出较高的分数。 3.书面作业及评价。书面作业既能起到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能为科研论文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好的写作卷面会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论点综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找出规律,加以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案;而差的卷面大部分是鹦鹉学舌,重复题目中的细节,很难切入主题。 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与灵活的评分方法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态的、多样的、全面的教学评价方法,更有利于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财务管理专业素质教育问题 素质教育的中心是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素质教育观念的形成,使学生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同学们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等内容的讲座,这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针对这一要求,教师更应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教育,课程设置应具有超前性、实用性,要求学生增强对会计信息的职业判断能力、财务问题的洞察分析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应把握以下三点: 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必须摆到素质教育的首位。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学生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形成初期,接受正确、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一生的思想品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素质教育改革教育评价制度。笔者认为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非是取消考试,而是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考核,建立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各种素质的考核体系,改变考试方法、内容,考核重点应放在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上。 3.素质教育主张淡化专业界限,这对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益处。我国 学校专业设置总数曾经多至2 500个,之后,压缩到500个,目前约有25个左右。这种压缩不是知识面的压缩,而恰恰是知识面的拓宽,把相近专业的知识进行综合。这种综合的趋势是与世界科技潮流由分化走向综合的大趋势相吻合的。这种拓宽与综合正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对培养一流人才极有好处,素质教育不会冲击专业教育。 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创造力培养问题 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根本特点有二:一是首创性,能给予新的,第一次创造的活动;二是有社会意义,能给社会以有益的成果。心理学专家认为,创造才能是一种广泛的综合才能,包括探索问题的敏锐性,创新思维活动的能力,转移经验的能力,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联想的能力及记忆力,产生思想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创造力完整、统一、有机的结构。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应注意三个问题。 1.培养创造力要以基本知识的传授为基础。先进的教育方法是以一定知识量的积累为基础的。创造力培养过程的关键是把教育的重心从学生学习和记忆知识转到培养他们的求知欲、独立性和创新才能上来。创造力建筑在想象力上,而想象力又建筑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创造力的培养绝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2.培养创造力要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造力的实现途径多种多样,科研作为教学过程的继续和深入,对于提高学生创造力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在财务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他们广泛搜集资料,写出自己的新观点,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创造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学生也可以在创造性的学习中领略实现自我的乐趣。 3.培养创造力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人的创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点滴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其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判断和推理能力,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加强思维的广阔性、流畅性与灵活性训练,要求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想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使学生的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 教育专业论文:谈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日益突出,心理疾患逐年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将会有更多高新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要求医生不但要掌握人体科学,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治病救人的本领,还要了解新设备新技术的运行原理,具有捕捉分析不同病人心理变化能力,善于沟通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能力。医学双学位教育为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由于医学院校专业单一,专业性较强,教学资源不足,双学位教育开展相对滞后,甚至有些单独设置的学校尚未开展,不利于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本文就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的意义、组合形式及注意事项做简要阐述,以期促进医学院校双学位教育的开展。 1、开展双学位教育的意义 1.1 开展双学位教育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医学双学位教育就是结合社会对不同医学人才的需求,培养英语能力强,计算机知识丰富,掌握法律、心理、管理学等知识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但专业技术好,知识面广,且知识结构合理,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1.2 双学位教育是彰显学生个性、就业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专业流动性非常小,学生一但被录取到什么专业学习,一般是不能够改变的,这种做法虽有利于稳定高校教学秩序,但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1]。加之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对社会的了解不够,不明确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随意性比较大,到学校后专业又不能够改,只好硬着头皮学,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学,不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制约了学生个性发展。双学位教育开展使学生有了选择的机会,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主修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自己努力获得了更多知识。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2100万,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空间和自由度很大,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再是他们的唯一,他们更喜欢实践能力强,善于沟通,团队精神好,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双学位的学生无疑更容易获得他们的青睐,就业机会显着提高。 1.3 双学位的开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大学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除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外,应注重内涵建设,双学位教育以其灵活性和实用性越来越被高校领导重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而且根据相关精神收取一定费用,弥补学校硬件建设资金不足,促进学校的发展。 2、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的几种组合形式 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第一专业,即指学生入学时所选专业)获取学士学位的同时,又修读其他学科门类专业(第二专业,即指学生入学后兼修的专业)而获取的学位。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市场,需要懂管理、通法律且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与高科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2],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辅修学位常见有以下几种形式。(1)临床医学专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通过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习,具备管理学知识,管理基本技能得到较好锻炼,这种组合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2)临床医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疾患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有些心理疾病是无法通过药物治愈。这种形式为医学人才解决人们心理障碍提供了有利条件。(3)临床医学专业+英语专业:就目前而言,西方国家医疗水平较高,能够阅读外国文献的医生就多一条信息来源的渠道,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先进技术先进理论。(4)临床医学专业+法学专业:通过法理学,宪法,法社会学,中国法制史,民法总论,刑法总论,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经济法,劳动与社 会保障法,刑法分论,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的学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地解决医疗纠纷,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 3、开展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达到本科双学位教育目的,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目,应做好如下几点。 3.1 大力做好双学位的宣传,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双学位政策已不是新生事物,早在80年代很多综合性大学已开始实行,至今已有30多年了,但对刚入大学校门的学子来说就是新鲜事物,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太少,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双学位”。为保证双学位教育质量,学生真正受益,一方面要加大双学位的宣传[3]。可以通过专题报告,现场解答,印制宣传单,师兄师姐介绍经验,邀请刚参加工作同学做报告等形式进行宣传,使每位学生了解双学位制度,了解各个辅修学位情况、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一经确定,就是学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学生根据职业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修读学位,更能够实现双学位教育的目的,同时避免因随意选择而导致中途退出,无法获得学位等情况的发生。 3.2 合理安排工作,优化师资结构,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 辅修学位的课程除和主修学位课程相同的外,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进行,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导致有些教师产生抵触,而且有些教师正常情况下课已经很多,根本就没有精力在业余时间再教学,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教师难以承受。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双学位课程精心安排,尽可能的安排教师教学相对较松的时候开展,要优化师资结构,让年轻的教师多承担些任务。除课时酬金外给予适当的补助,在外出进修、职称晋升等优先安排等,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热情各积极性,确保授课质量和效果。 3.3 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由于双学位是各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开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国家没有对其提出相关管理制度[4],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建立相关制度,确保经费投入,加强教学管理和监控。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管理,做好修读学生的筛选,设立课堂签到制度,督促学生学习。另一面要加强考试管理,不能因为是辅修学位,或学生另外交了双学位修读费就放松考试制度,要按主修课程一样对待。第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加强对课堂的巡视,对教师备课情况不定期检查,对双学位教师实行竞聘上岗。第四,通过网络教学,教师答疑、定期辅导等多渠道为学生自学提供条件和便利 开展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有利于培养知识结构优化、综合素质较高的医学复合人才,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教育专业论文:香港专业音乐教育的定位问题 摘 要:文章以香港历史为背景,以各专业音乐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内容、演奏技巧、作曲技法、电子音乐等方面的研究,指出香港音乐教育在技巧或技法上模仿欧美,忽略了理论和修养方面的培养,对中国音乐和欧美音乐以外的音乐文化,仍然未够重视。并以此探讨香港专业音乐教育的定位问题。 严格地来讲,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始自1927年成立的上海音乐院,后改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而“专业”这个名词,其内涵是十分现代化的。从这个角度来探讨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本文在时期上的上限应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香港在割让给英国(1941)之后论文直到抗日战争(英国称之为“太平洋战争”)战胜(1945),不仅没有专业音乐教育,连中、小学音乐教育都可有可无。假如“专业音乐教育”是指从音乐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学成后可以在社会里各个音乐行业从事实际工作,如演奏、指挥、作曲、音乐行政管理、主持广播节目、为电影配乐、灌制音乐录音,等等,那么大学音乐系或音乐学院的毕业生算不算“专业音乐”人才?若依照律师、医生、建筑师、会计等专业标准来要求,大学音乐系或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还不能算是合格的专业人员,因为他们没有像律师、医生、建筑师、会计师等专业那样,在大学毕业后经过一两年实习、考牌及格后成为正式、拥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 音乐学院毕业的演唱、演奏、指挥、作曲系学生当然可以算是“专业音乐”人才,但音乐学系和大学音乐毕业生则只能算是“学者”,不是“专业音乐”家。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伯恩斯坦、马友友等人读完哈佛大学学位后,还跑去寇蒂斯、朱莉娅音乐学院进修演奏技巧。我提出这个问题,是想提醒音乐教育界的决策者,在制定高等和专业音乐教育策略上分清学术、理论和技巧等不同领域、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依我个人之见,学作曲、演奏、演唱的用不着去念博士,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成为“大师”(Maestro);学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史和理论分析的则需要攻读博士,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做“学者”、“教授”。本文所讨论的“专业音乐教育”,是指香港中学教育以上的音乐教育,包括大学音乐系,演艺学院里的音乐学院、私立音乐专科学校和私立音乐学院。 一、历史背景专业音乐教育在香港最初是以业余兼时形式出现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一些共产党员音乐工作者于1947年4月初在香港成立“中华音乐院”,院长由着名小提琴家马思聪担任,但实际工作由从上海南下的赵和李凌负责,真正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南方局党委。这所音乐院集中了为数颇多的音乐家任教,也培养了不少的学生,以声乐歌咏为主,电影音乐为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院的部份教师留港发展,大部份则北返大陆,成为中国内地的音乐干部。中华音乐院结束后,另一所夜间“以培养宗教音乐基本人才,促进圣乐布道工作”为宗旨的“基督教中国圣乐院”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毕业的邵光于1950年在香港教育署立案注册“基督教中国圣乐院”为专科音乐学校。这所专科音乐学校于20世纪70年代中自置校舍,并改名为“香港音乐专科学院”,现以培养中级音乐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名继续深造进修,有的则返回东南亚国家工作。上述两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在香港经济非常因难的时期成立的。 到了60年代初,德明书院和清华书院也先后建立了音乐系,前者只办了两年(1961~1963),后者则一直坚持到7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岭南书院(后升格为“学院”,再于1997年成为香港政府资助的“大学”)也办了一阵子音乐系,由于过于昂贵,于80年代初结束,部份教师与学生分别分配到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新成立的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此外,香港联合音乐院和海燕艺术学院于1969年成立,前者以报考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在香港的公开考试为其主要招生来源,故就读学生不少;后者则难以为继,于90年代末结束。1975年成立的南方艺术学院,后改名为“黄自艺术学院”,现在事实上已变成个别教授的音乐“私塾”。与“官方”关系较密切的一批音乐界人士于1978年7月成立“香港音乐学院”,为不牟利并获慈善捐款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规模远较上述各“音乐院”和“艺术学院”为完善———在香港艺术中心租了近万英尺的地方,可收学生90名、雇用兼职教师20余名。这所音乐学院于1985年合并入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从上述音乐院、艺术学院和下文所叙述的大学音乐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 乐学院看,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夜间上课的私立民间学校。2.私立专上学院、书院如清华书院、岭南书院的音乐系。3.香港政府资助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的音乐系、浸会大学的音乐及艺术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 二、目前的专业音乐教育目前,香港培训专业音乐人才主力由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香港大学音乐系、浸会大学音乐艺术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四院系负责。在上文提及的《香港的音乐(1841~1993)》一文里,我已交代了这四个院系从成立到90年代中的教与学以及研究的情况,下面将谈谈他们的近况。 1.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成立于1965年的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是香港专业音乐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学府,目前设有:(1)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2)兼读学士课程。(3)硕士、博士学位课程。现简略介绍如后。修读三年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的本科生,在毕业前至少修毕123学分。除特别注明外,所有科目均为学期学科目:3学分,每周授课3小时。凡属两学期科目,第一学期科目是第二期之先修科目。供选修的科目如下:合唱训练(1)至(8)、音乐术科(1)至(16)、中国戏曲专论、音乐之材料与结构(1)至(3)、音乐学导论、西洋音乐史(1)至(4)、对位法(调性及现代)、曲式及音乐分析(1、2)、配器法、听音训练(1、2)、乐器教学法及作品研究、中国音乐历史及理论(1)至(3)、中国民歌专论、世界音乐导论、中国说唱音乐专论专题研读(1)至(4)、西洋音乐史专题(1、2)、毕业音乐会、音乐讯息科技、室内乐(1)至(8)、电子音乐、当代亚洲音乐、指挥学、20世纪音乐材料与技巧、中国音乐历史专题、圣诗学及比较礼仪音乐、记谱及分析法概论、作曲技巧、中国音乐专题研究(1、2)、对位法(调式)、圣乐专论、作曲(1)至(3)、西洋歌剧专论、中国器乐专论、管弦乐团及管弦乐专论、管弦乐合奏(1)至(8)、记谱法、19世纪前的演奏传统。 据统计,中大音乐系本科毕业生在海外考获博士学位的约在13%,考获硕士学位的更多。有毕业生现任教于美国密芝根大学和夏威夷大学、香港大学、中文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浸会大学及教育学院等;还有些毕业生任职于电台、电视台、香港政府音乐事务处和教育署以及其它艺术及行政机构,或从事专业演奏及作曲工作。除一般中、西音乐基础科目外,专研范围包括理论、作曲、演奏、欧洲音乐史、民族音乐 教育专业论文:对非哲学专业学员哲学教育探索 教育工作者要学会从哲学原典中抽取学生感兴趣的哲学理论来讲解,原典即为原着与经典,哲学思想在原典中才有深刻体现,在具体教学过程要将教材与原典结合起来讲解。哲学不是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的爱,所以不要把哲学当成单纯的知识来传授,那样会把哲学教育教条化,会显得生硬与枯燥,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困难,给学生带来厌学情绪。适当举办哲学论坛,让更多的非专业学生参与进来。论坛可以课上举行,也可课下举行。举办论坛的好处可以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模式,而在论坛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把内心的思维火花撞击出来。论坛主题也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哲学论题,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哲学。课堂上学习基本理论而论坛里可应用这些理论解释与解决学生切身的现实问题,这样哲学教育便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会像很多人误解的那样哲学总在“天上”而不在“人间”。引导学生对哲学经典的理论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课堂讲授与论坛的开展往往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理论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自发的学习状态到自觉的学习状态转换。不能只泛泛讲些哲学理论便完成教育任务,还要将学生引导到独立阅读哲学经典的层面。这个教学层面很少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生往往完成正常教学要求便放弃对哲学的继续学习,从一定程度上看,如果到此便完结我们哲学通识教育,那证明我们的教育并未成功。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志趣的学生引导他们阅读相关哲学经典着作,比如针对理工类学生可引导其阅读关于经验性及科学性强的哲学经典,针对文史类管理类等学科同学可引导其阅读人文性强的哲学经典。在阅读过程中讲究方法也非常重要,不要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要和自己的切身经历以及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结合起来阅读,另外应进行读书笔记的梳理。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来说都将有益处。 非哲学专业大学生哲学通识教育目标探析 进行哲学通识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在对现实进行肯定性的理解的同时还要进行否定性的理解。这一点对非哲学专业大学生非常重要,这种批判思维不是培养学生对一切都进行任意批判,而是要学生不局限于已有的思维模式,对现实进行深入的批判性反思。大学生往往接受的是现成的体系化的知识形式,这种知识本身是否真正符合学生成长和成材,是否真正对人生起到有价值的指导作用,另外以何种眼光来看待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发展前景,自己在社会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哲学批判性思维来指导。培养学生的哲学品格。这意味着不要使人永远停留在现实的实用主义立场来看待人生和社会发展,要从形而上的高度来反观现实反观人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把目光放在远大的未来,社会是有广大发展空间并大有可为的。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要使自己的生命质量提高和完善,要有对人生理想持之以恒的追求,另外,需要建立起坚定的信仰和有所归依的精神家园。这样就需要依据于哲学自身所具有的反思性、批判性、求索性的品格来支撑学生培养,实现人生目标。要把哲学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哲学通识教育的目标不是单纯的培养学生具有哲学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推进哲学的应用性。这绝不是说要把哲学降至一种实用主义层面,其实哲学本身永远不会脱离它所处的时代,哲学就是思想所把握的它的时代。非哲学专业大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哲学知识地同时应注重自我内在素养的提升,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意味着人不但要创造物质财富更要创造精神财富,这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教育是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的。从总体上说,非哲学专业大学生哲学通识教育要“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其目的与结果都是要提升理论境界。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决定人们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理想、审美情趣和终极关怀,也就是从根本上决定人们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么想和不怎么想、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怎么做和不怎么做。这意味着,哲学是每个人的‘终生大事’。”[2]作为通识教育形式,哲学通识教育仍然要不断探索新形式和新内容,并且和时代本身发展相关联。 教育专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论文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就业 教育创新 师范 文秘 [论文摘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实施就业教育创新已成为必然。在承袭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基础上,针对当下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改革汉语言文学教育机制,是从根本上改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必经之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可归为两大类:一类为教师方向,另一类则是文秘方向,本文就这两个方向的就业教育创新给出几点建议。 一、 师范类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理论告诉我们: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和数量。消费促进生产,如果把学校培养出学生比作生产的话,那么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就是一种消费。时代在前进,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生产出逢时对路的“产品”、产学结合是当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来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是大部分同学的首选。但是,就当前中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来看,更重视语言和文学的理论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也很大。相对来说语文教学等实践方面则被忽略了。很多高校包括重点大学都会用很大一部分时间来开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课程,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语文教育学这些实践性课程则相对薄弱,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困惑——学不能致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应该提倡创新性课程设置。身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他们是对后代人影响最早,也是最久远,最深刻的群体,中国的人才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教师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教育观念非常重要。高校汉语言专业必须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创新性观念,为中国的创新教育培养一批预备队员,以便他们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习下去,为中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要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必须对传统的“一听到底”,“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封闭,很多同学都带着“熏”和“浸”的意识在听课,当然,这种听课方式可以好好的感受大学教师的学者风范,体会他们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的讲述,但是,很多同学听完后脑子里面什么都没留下,也从来不思考,自己应该怎么样去让自己以后的学生学到一些东西。所以,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把学生纳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熏”、“浸”之后的“刺”和“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改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大特色是它的人文性,学生不仅在本专业可以学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本专业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这对于学生将来步入教师队伍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增强课程设置的人文性同时也是为了回应新课改和新热点,做到教学联系实际,当下小学和中学教学都提倡人文教育,对小学生、中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给学生减压,所以,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人文性元素是对同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社会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二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学生只要带“两只耳朵”去上课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先把要讲授的内容告诉同学,让同学们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每个学生都要提一个问题,看看谁的问题最具有建设性。 2.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高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要通过理论性的课程汲取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课程掌握扎实的实践知识。作为一个教者,他必须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不懂得实践,就有“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的感觉,学得再好,不懂得教,也不是一个好老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改变传统的实习方式势在必行。老一套的实践方式无非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出去实习一个月,这种方式可能对某些同学有用,但是它只是给同学一个实践机会而已,并没有在观念上给学生们一个实践的转变,有很多同学并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等到自己适应老师的角色之后实习已经完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是从观念上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说让学生一进大学就有老师的观念在他心中,在大学四年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期间。这就相当于每个学生都有四年的工作经验。 二、文秘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文秘方向的学生就业方向要远远大于师范类的学生,记者、编辑、机关单位的文书等等都比较适合文秘方向的同学,但是近年来文秘专业毕业生表面上的供不应求和实际上的就业质量不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分析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和就业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路径,为文秘专业的建设指出努力的方向。从文秘专业就业方向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工作的的共同点都写作。 小结: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强,适合市场发展的人才,闭门造车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产学结合以成为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高校就业教育与教育一样重要,汉语言为学专业不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加强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当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教育必不可少。 教育专业论文: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探析 使小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道德高尚、知识丰富、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比单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培养。 一、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与作用 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不可替代性的品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中特别指出,小学教师要“懂得小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小学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 因此,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全面的人文素养、崇高的职业理想、积极健康的德育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研究技能。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本着“综合培养,学有所长”的要求,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技能等方面的系统的培养和培训。 二、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以及时代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1.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还包括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等。 2.专业技能 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技能、班集体管理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教学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互化的技能、人际交流的技能等。 3.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抱有的理想、情操、信念和道德操守,是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源于中等师范教育的新专业,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方式上既要吸收高师其他专业的长处,重视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和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又要注意保持中师的传统优势,注重学生“三字一话”等职业技能的训练。从培养目标来看,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而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小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对小学教师职业伦理和职业行为提出了特殊要求。也就是说,小学教育专业所要培养的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综合的知识能力和系统的职业技能。这些都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职业素质的训练。 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使学生明确专业定位,热爱小学教育专业,知道专业素养对于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清楚决定专业素质高低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和付出,从而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素质的训练。为此,学校要让学生了解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阶段,理解教师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当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的职业理想。 2.整合相关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学识素养 适应小学课程改革需要,整合相关类课程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的学识素养。目前,许多高师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上主要照搬高师的“中文专业”,形成了相对“专门化”的课程设置。这种课程体系不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适应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小教专业的特点强调“综合培养,学有所长”,高师院校小教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要相对宽厚一些,因此需要对相关类课程进行整合。通过整合,使学生不仅对枯燥的教育理论产生了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同时使他们充分掌握小学课堂的教学规律,从而大大提高高师小教专业学生的学识素养。 3.使学生掌握较为实用的综合专业技能,提高学科的专业化技术水平 综合教学技能是指在基本教学技能形成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综合运用基本教学技能的能力。这一阶段的训练反映了学生运用已形成的一定的教学技能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是对基本教学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使其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学会做小学教师。其特点是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开展见习、实习、调研等综合性的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形成完整与灵活的教学能力。 以往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多为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文字和图形表达、课堂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等传统教师技能方面。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新增有关新课程和信息社会等所需的现代教师教育能力。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具有基本性、全面性和规范性、展示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能从事小学多学科教学的能力,不仅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技能,还应具有能唱、会演、能做、会画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小学教育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儿童模仿性强,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有着特殊的情感。教师自身基本的人文素养、教学技能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不但要全面,而且要规范,要成为小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要具有规范性、展示性的特点,小学教育专业在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上,例如读、写、算、艺体等基本技能不但要会,而且掌握得要准确、扎实、规范,且富于美感,切实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提升教学技能的内涵品质。 4.采用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教育研究能力 为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应由过去的“作为技术员的教师”转变为“作为专家的教师”,全面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在信息化社会。终身学习的要求变得日趋明显。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修养,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为了更好地 认识教材、了解学生,教师应加强研究意识,并通过研究促进自身的发展。 要使学生成为有专长的小学教育“行家”。首先,要使其精通“教什么”和“如何教”这两方面的专门知识,有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其次,从一入学起,就要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训练他们形成教育教学研究的习惯,使之掌握从事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试行“导师制”,由学有专长的导师带领他们从事一些课题的研究,以此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于当下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教育制度、学校、学生、教师、教材等)进行思考、讨论并形成心得体会,可以利用教育见习、实习等专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或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等自由多样的途径进一步深入了解;通过撰写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形式逐步完善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教育专业论文:谈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具有的教育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比较模糊,因为它不像法学、会计学以及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因此难以与应用型直接相提并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不仅承载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历史重任,还担任着提高全民族整体语言文化素质的重任。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其遗产的学习和传承,其核心内容是关注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即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挖掘。因此,其专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培养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事的相关工作,对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教育并非要直接体现于应用方面,而是从对社会人文观念及精神文明择取的影响上加以体现;不注重直接创造出的、可以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而是注重对无法以数值计算的社会收益的创造等等。目前,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坚持传统的同时,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比普修课课程安排,专修课的上课时间明显太少,导致对专业的深度学习出现不足;其次,教育教学方式中存有的问题,实践类课程安排较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考核体制与考核形式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及掌握不足,但是都能够顺利获得相关学分以及通过最终毕业考核,这其实是对专业考核体制与专业考核形式存在缺陷的一种展现。例如:部分试卷考核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专业概念,等等。同时,试卷决定课程最终成功的观念使得学生们只关心考试的最终结果,而忽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不足的问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缺少对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光荣感及使命感,同时自身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1专业教学借助实用性理念来指导 在《中国大学生》这本杂志中,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被描述为各类的编辑职务、教师、文案策划工作人员以及文秘等。然而,现实中,这个领域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为新闻出版社、政府工作机关、企业公司以及科研机构,还有部分人从事了新兴的产业,诸如房地产、律师、金融外贸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广泛的,但是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往往面临着有关专业的竞争压力,比如像新闻、公共管理、广告、文秘等专业。 2优化课程,增加学生专业知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量多且杂,包含了诸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等十几门课程,为了使汉语言专业具有更好的竞争力,我们应当从三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1)课程内容精简化,要随着本领域的发展步伐,将最新的知识体系以及分析方法注入每门课程中。(2)核心内容凸显化,每门课程的结构都必须优化,学科基础的建立应根据此学科当前的发展来确定。(3)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化,将各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整合,使交叉重复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 3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为了满足就业的需求,必须提高专业的应用性,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增加其专业应用性。应该在“读”、“写”、“说”这三个领域下功夫,这三方面的技能必须得到强化。此专业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实用性教学工作:现代各种类型问题的写作能力、古今各种问题类型的阅读能力、信息的调研能力、语言的教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课程体系必须得到良好的设置,教学内容也应丰富化,最好是能够形成某些应用模块 来辅助专业课程的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加强,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人才。 4要始终围绕着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结合开放式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中后续课程与该课程的衔接工作应得到我们的重视。比如,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有某些相同的文字,我们应该对此部分知识进行整合梳理,让重复度降到最低。安排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不必追求过深,只要“够用”“必须”即可。要结合本专业的最新动态精选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于教学资源的选取问题,学校应根据课程改革以及教学大纲的需求,优化选择各种不同的教材。一方面要选择使用频繁的教材,满足语文教师的各种新需求以及现代教育的新挑战;另一方面要选择足够量的参考教材作为后备资源。这样一来,诸如教学标准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实施、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辅导的夯实、教学资源评价以及数字化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我们要借助网络,稳步有序地组织有关的教学辅助资料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教材档案体系。 四、专业教育要具有创新的理念作为指导 我们进行创新就要做到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以及教学思维的创新,各自的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内容创新要突破专业限制 该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拥有着一个广阔的就业面,然而因为专业针对性不强,其就业工作往往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强力冲击。因此,本专业的教学工作不能仅仅考虑文学和语言本身,而应该适当地结合就业现状和学科的发展历史推陈出新,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其实说白了,像广告、公共管理、文秘以及新闻专业,其实就是在汉语言文学这个领域经过创新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前提下,我们还应该突破传统的限制,不断改革创新,让汉语言文学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诸如新闻传播、教育教学工作、社区文化管理、公关和文秘、广告文秘等,都可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应用模块,借助各个模块的学校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宝贵的从业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极强的文学底蕴,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东方文化底蕴,还要有深厚的汉语感情。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能力与自身关于东方文化的亲和力以及自己推陈出新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具有极强的意识以及新颖的教育教学思路,他们不仅要潜心实验、乐于探索,还要不断地开拓进取。要一改以往的那种文化传声筒的角色,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针对某些社会问题(例如新媒体传播方式、博客等)可以为我所用,将其带到课堂之上供学生思考。 总之,新课堂不仅饶有趣味充斥着人文气息,而且还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它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工作做到了最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了精神栖息的最佳港湾,培育新型思维的一方沃土,更成为师生人生历程的一次洗礼。如今的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还不能实现如此完美的教学目标,但只要我站在了神圣的三尺讲台之上,我就要孜孜不倦、竭我所能地工作。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我们在进行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贯彻实施上面提到的问题,学生实际掌握的语文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汉语言体系自然就完善了,只要这样,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地流淌,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传承和弘扬。 教育专业论文:从网络新闻传播特质看专业人才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一种非常广泛的传播方式;网民的急速发展奠定了网络新闻传播成为主流传播的基础,它取代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如报纸、广播等,从非主流传播地位上升到主流传播地位。这无疑给网络新闻传播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究竟要怎样的专业才人才可以适应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其进行讨论。 一、网络新闻传播特质 网络新闻传播从本质上说,仍然是新闻传播,只不过其载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报纸、广播、电视,而是新时代的计算机、手机等高科技产品,通过这些载体形成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但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分工变得模糊、不明确,传受关系不在是单向的,而是受众与传媒双向交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新闻,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意见,从而影响到他人,微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今网络传播发展速度之快,让人不得不加以重视。它的传播速度快捷,并且传播便利,不受空间的限制。像世界瞩目的奥运会,无论在何地举行,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播出来,实现新闻传播的全球性特征。并且传播的方式往往也并不单一,不像报纸只是通过纸质、文字和图片来进行传播,也不像广播通过声音来传播,更不同与电视单一的声像传播方式。而是融合了多种方式,多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可以是文字、图表、图片、声音、动画、影像多种方式并存。 传播的快捷,也直接带来了大量的网络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广泛、涉及生活、社会、人文、科普等等,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但同时也给网络新闻传播带来的新的挑战,过多的信息量会使广大群众难以分辨是非,无法确定其真假,从而导致网络新闻传播混乱,影响网络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使群众对其权威性有所保留。 二、专业人才教育 面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新方式,笔者认识到其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带来了挑战,边缘化了报纸、广播等传播方式,成为了主流传播主体,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迎接这种挑战呢?笔者认为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大专业人才培养,这种培养不在是单一的、传统的培养,而是要结合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与时俱进。 1.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人才培养,都对其自身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仅在专业上,更应该表现在思想、生活等等方面。作为新闻传播者,要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坚定的思想原则,忠诚的政治素养。在面对网络新闻传播复杂的情况下,这些条件必不可缺;试想在面对众多的新闻时,怎样正确的引导群众,发挥新闻传播的作用,对传播者都是十分大的考验。新闻传播者要对新闻内容,有着正确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全球化的急遽发展下,英文也成为新闻传播者的必修课,想要获得传播第一手的信息,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英文水平。并且要知法懂法,这种法律不仅仅是中国的法律,也要懂的国外的法律,只有知法懂法了,才能正确的判断出新闻内容的正误,从而正确的进行新闻传播工作。总之,只有新闻传播者自身素质上的去,才更有利于新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 2.那究竟怎样才能使得网络新闻传播者具有高素质呢?这就对专业人才教育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新闻传播者不能像从前一样只注重人文,而不注重其他学科,当代的网络新闻传播不在单一的属于文类,而是一种文理交叉的学科。这种性质上的转换,让我们不得不对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网络新闻传播中,网络占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对计算机的水平提出了要求,不在是你会写稿子便可以进行新闻传播,只有懂得网络技术,利用视频、动画、文字等等多媒体方式,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这就要求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不能只看重文学素养,同时也要文理兼顾,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文理兼顾的基础上,还应该认识到网络新闻传播者也要对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等领域有着相应的理解,网络新闻传播不能只掌握专业内知识,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十分重要,只有凝聚各个领域的精华,融会贯通才能更的做好网络新闻传播工作。 3.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关键就是要注重培养的方式。新闻传播学在中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已然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但这种规律在实践中,向我们表现出来其缺点。传统的培养方式并不适合新生的网络新闻传播工作者的成长。纵观当下的各种学府,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专业人才培养并没有明确的教学体系,有的只按照新闻传播者进行培养,有的也只不过加入了计算机教育,甚至对于这门学科,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在课程体系上也明显十分混乱,公共基础知识、专业课知识等包含的内容复杂、混乱。这都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且,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也向我们揭示培养方式需要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并不适合“专业”培养,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具有自己的特色进行培养,才更有利于网络新闻传播的专业人才培养。在因材施教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现今许多大学生都感觉在大学上所学,和到岗位上所做,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是一无所用,空有一腔理论,却只能纸上谈兵,这种不能学以致用的现象并不少见,想要减少这种现象就只有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力度,可见只有实践才能更好的进行培养,只有实践才能验证其成果。培养方式的创新才能产生更多网络新闻传播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三、结语 快速发展的网络新闻传播,无疑是一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成为主流传播主体,对于怎样做好这项工作,是对其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考验,这种传播方式的壮大依靠的是人才。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做好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从根本上变革,迎接网络信息时代的考验。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 1前言 交通事业与建筑行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发展的。一般而言,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时间都较长,投资较大,且其使用年限也较长。但是由于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在质量控制的不足与进度管理的不当等问题,往往使得公路的实际使用年限比原有设计年限大为缩短。为更好地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下文就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展开研究。 2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1施工材料选择不当 由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较为复杂,故对于不同公路施工所用的施工材料也会有所不同。如市政公路的修建多讲究路面平整性以及其排水功能;而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要具备有足够的抗压抗冻性能的,故在材料选择上也需要依据公路类型来选择;对于高架公路,不但要讲究其使用的功能,还要注意尽量减轻其材料自重。但着眼当前,很多公路工程的建设,由于在施工中没有对材料的选择严加重视,故常常会出现路基施工时期填土选择不当而导致路基形成渗水,且其渗水现象严重。长期以此,在水的侵蚀下便产生了路基塌陷等问题。 2.1.2施工技术水平不高 公路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技术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之一。就路基施工与桥梁涵洞来说,路面、路基检测与质量控制是公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不管是基坑开挖、回填土、整平、碾压等施工作业,还是路基路面的检测技术,都需要依靠一支具专业素质和经验丰富的管理队伍。如,整平与碾压作业,如果没有预留余量,则有可能因为其技术处理不当而容易出现路基开缝、断裂等问题。而对于公路桥梁涵洞建设,在进行模板加工的这一环节时,一定要采用定型的钢模作为基础性地板,并且利用扣碗式支架来进行脚手架搭设。对于这些施工技术,工作人员就要考虑选择何种施工技术,技术水平能否胜任等的问题了。但着眼当前,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队伍在施工技术与专业素质上有所欠缺。 2.1.3受环境的影响因素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还与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关系。主要包括了技术环境方面的地质、水文气象以及地形,管理环境方面的劳动环境、劳动工具等。由于其施工时间较长,故环境的不断变化也会对其施工质量有所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在桥梁涵洞建设中的影响极大。因为桥梁涵洞是一项施工十分复杂、不易建设的工程,受地质、水文气象等影响因素需要在开工之前就要对其相关环境信息做一个勘察分析。可通过观察周围土质,以及对施工气候进行测量和对其水质进行抽样检测。以保证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1.4施工机械设备的影响因素 任何的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绝对是施工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对于现代化工程建设来说,机械设备的先进与性能的好坏,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公路施工过程中,从开始的基坑挖槽、回填土、碾压等至最后竣工,这过程中所用的机械都是要按照其工程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类型的。其性能是否稳定、先进、易于操作等都会影响到施工质量。 2.2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施工过程中,对进度进行跟踪并管理是对质量进行控制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且,施工进度管理又是施工中所必需的。施工进度管理中,除了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之外,还要考虑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如经济问题、施工环境和条件、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等各方面影响因素。就当前我国交通事业和建筑行业来说,由于其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使得各行各业为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都纷纷将重点工作放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由于其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故众多不稳定因素会带来施工上的一些影响,使得其在进度管理上就有了一些困难。目前我国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各方面因素造成进度管理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如,受自然天气的影响,大风、强降雨、降雪等等恶劣天气影响施工进度;以及不良地质状况和欠缺的施工技术水平,导致路基施工中常见基坑塌陷等问题;施工准备不足、施工意外造成的工程经费损失等。由于其影响因素不仅多,并且不确定,故对于给进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措施 3.1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与储存做好把关工作 由于不同公路类型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各有不同,故在材料使用上,一定要根据工程特点及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因为材料质量的高低对于工程质量是有所影响的,劣质的原材料虽然能够为施工方节省,但是影响了其工程质量,降低了公路使用年限,这对于施工方和国家来说将是更大的损失。在购置材料时,针对性地选择。如,路基路面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时,其混合料要偏细,为防止路面裂缝,需考虑材料的特性,抗渗、抗压强度、压实度等都是要考虑的。桥梁涵洞施工中,对湿度有要求的,具抗震性的原材料的挑选都要特别注意,需要供应方提供质量保证书。且对于怕撞击的材料,务必对其进行铺设垫板。不仅如此,受天气环境的影响,对于材料的储存也是要特别注意的。只有把关好原材料的上出发,才能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3.2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工作人员施工技术水平 施工过程中,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强化施工质量的前提保障。将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有利于施工各环节的工作开展,有利于监理对其监督工作发挥有效监督作用。此外,复杂的公路工程要求施工人员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如对于路基土质的选择分析、以及公路路基的承载力强度分析、原材料的选择;桥梁涵洞施工中,对于基地的处理方法、钢筋绑扎过程需注意的事项、模板加工及混凝土施工应使用何种材料与施工方法等等。这些作业过程都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具备有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只有将施工技术提升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保证公路使用年限。 4结语 公路工程建设在交通事业和建筑行业发达的今天来说,其质量问题越来越备受社会关注。在公路施工中占据关键的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施工建设,很大程度上体现整体公路的施工质量水平。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是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的前提,也是促进我国公路施工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梁雪堂 韦花票 单位:广西华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配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配网项目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配网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则关系到电网安全。本文通过对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探究配网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并为配网工程作出一点借鉴。 关键词:配网;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1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1.1配网工程的设计质量不高 许多方案的设计和规定的设计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设备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反映出配网工程准备阶段的不足,这无形中制约了配网工程的建设[1]。 1.2配网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在配网工程中,一些设计人员素质不高,设计方案能力不能满足正常的设计要求。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令人堪忧,不了解配网工程中的设备和技术,导致因为设备的质量堪忧,影响了配电建设的工期。 2配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因为10kV配网工程是电力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本文就就以江西省10kV工程为例,探究其质量控制的措施。假定一个10kV工程的总投入是200万资金,工程项目有3条支线。那对10kV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有项目设计方面的质量控制、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验收之后的质量控制和交付之后的质量控制。 2.1施工方案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10kV配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的质量控制是所有环节质量控制的基础,它根据工作进度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纸设计两个阶段。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全面调查施工地区的情况。它要求对配电网沿线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植被条件等环境因素进行调查,例如有的区域雷雨天气多,设计就需要安装避雷器或避雷线;有的地方植被多,就需要配网工程根据树木的高度,使用搞垮设计技术,避免破坏环境,这些细节性问题必须都要考虑到,这样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图纸的质量控制要强化对设计过程的监督,比如设计图纸的质量控制需要增加第三方的人进行监督和论证,设计人员应该和政府的规划部门、施工队进行商量,看看图纸是否具备操作性[2]。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质量控制还需要定期对设计的环节进行审核,看看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要求,不断进行修正,最终完全达到要求。 2.210kV配网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对技术情况和作业环境准备的控制。对作业情况的准备首先要对人、物的准备。对人的准备包括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准备,要考虑到每个人的能力,最大化配置人才。对物的准备包括对材料、对机器设备的准备,明确材料和设备的种类,并要做好预算工作。对技术情况准备的控制是要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控制部分,并做好准备工作。比如项目工程中的线路分叉部分会容易发生问题,应该在准备工作时期重点检查与预防。同时应该做好技术交底准备,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方案的所有分项工程都能给出明确、细致的技术交底,这样提前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0kV配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应该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它包括:首先是事前控制阶段。事前控制要求施工的各个单位先要编制WHS控制点,然后再由工程项目部和业主等人进行监理。如果合格了,就会得到项目部、业主等人的批准,这样才能确定WHS控制点,这个WHS控制点可以作为质量管理、质量监督等方面的依据。其次是事中控制阶段。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是要对施工已经完毕或者正在进行的部分进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单位要根据WHS控制点进行自检,结果报送监理项目部,然后监理项目部要协调好责任方的现场检查和监督,最后形成记录,为验收提供重要依据。最后是事后的质量控制。它是对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并对已经完成工程进行测试,检验其质量。如果有问题,结合配网工程技术要求,可以要求进行返工,重新进行建设。 2.4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验收环节是10kV配网工程的最后质量控制,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决定着工程能否投入使用。10kV配网工程项目的验收包括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检验工程建设中间和最终产品,从过程控制和终端两个部分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验收应该进行分段检验,比如先分成小项目对工程进行通电测试,如果全部合格,再把所有的电网连起来,从整体进行检验。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应该按照规章制度,对一些环节不能进行省略。另一部分是对整个项目的验收环节,这是全面考核项目的建设结果,检验施工质量的最后步骤,它标志着10kV配网工程建设的结束和电力生产的开始。 2.5交付使用之后的质量控制 10kV配网工程项目在验收合格交付使用之后,会按照有关合同的规定,在保修期之内,会由项目经理部带领项目人员对竣工的工程进行回访,并填写质量回访表。然后会根据用户对项目质量的意见进行整改,并报技术部门备案。 3结语 配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电力的安全生产,所以应该加强对整个配网项目的质量控制。本文通过对其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和验收等环节的全面质量控制,有效保证了配网工程的可靠性,从而实现可电网的畅通运行。 作者:余杰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永修县供电分公司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配网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探究 摘要:配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与用户相连的关键环节。对配网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工程质量,则是电网安全的基础。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配网工程项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管理和控制措施,并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配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电力系统;电网安全 配网工程作为电网建设的基础,其施工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项目,项目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不断提高配网工程项目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消除配电系统安全隐患,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基本保证,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1配网工程项目管理概述及现状 配网工程项目包括了决策、设计、施工以及竣工验收过程,其中施工管理又分为组织、进度、人员和质量监控等管理。质量控制不仅仅只集中在施工建设阶段,而是贯彻在整个配网工程的各个阶段。工程管理项目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实施质量管理,以保证配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使项目可靠实施,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但是各种因素使得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配网建设难度大,任务重,工期短,施工风险高。配网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保证,其建设往往与成千用户相关,要对整个系统进行修改时,施工方面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会被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其高强度的施工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施工技术的要求及建设成本。第二,目前配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设计质量不高、物资采购中质量审核不严及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就目前配电工程设计情况来看,很多方案设计都与标准和规范不符,未能考虑工程中各项设备的质量要求。这问题不仅仅反映了部分设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还暴露了设计过程中存在评审不严格的问题,导致配网工程在设计阶段的质量不高。而很多配网工程往往忽视在工程物资采购上进行统一的质量核查,出现物质与实际施工需求不符现象,从而拖延了工期。第三,配网工程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管理人员对相关材料、相关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缺乏了解,没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导致配网工程建设中频发各种质量问题,影响了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2配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2.1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 决策阶段是指由项目纳入规划或项目建议书开始,经决策下达计划的阶段,包括规划管理、前期计划及费用管理、可研管理、计划管理、计划调整管理、应急项目管理等环节。管理部门应制定技改项目指导原则、准入条件,满足技改项目规划、立项依据的需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编。 2.2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设计阶段是指对已列入年度项目计划的项目,开展设计管理工作,并最终通过设计审批具备条件开展项目实施的阶段。设计阶段是配网工程建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项目的整体水平。在工程设计阶段,应该结合配网工程的特点、规模和性质,灵活合理的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一方面,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最佳的设计单位,确保工程设计的高水平;另一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质量跟踪,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周全考虑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设计中不合理的内容,确保设计的可行性。 2.3施工前准备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正式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要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应重点管理和控制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以便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注重对施工人员的技术管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2.4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实施阶段是指运用所具备的人、财、物对项目进行相关建设活动的过程,并最终完成项目建设工作的阶段,主要包括现场实施、项目监理、设计变更等环节。对于配电工程而言,施工阶段是质量控制最关键的环节,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从联系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来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管理部门做好工程质量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2.4.1事前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涉及工程质量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梳理,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好风险分析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工程的物质采购。物资质量的保证为后期配网设备的有效使用提供了前提,物资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配网系统的安全持续运行。树立物资质量全过程控制的意识,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强化配网物资控制,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二是对施工单位的选择。根据配网工程的施工设计要求,通过招投标方式,确保选择的施工单位具备良好资质,保障配网工程施工质量;三是优化施工材料、设备、人员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发生资源闲置现象;四是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保证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完善,确保施工安全进行。 2.4.2事中控制。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人员应在施工现场安排专业人员对配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控制,严格审核已经完成的环节。及时处理发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保障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配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2.4.3事后控制。所谓事后控制是指施工完成后对其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分析、判断和评价,明确其质量性能。结合配网工程的特点,仔细总结分析各种质量问题。如果合格就进入下一阶段施工,不合格则通过返工等手段确保施工质量,不断地提高配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2.5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验收阶段是项目实施完成后对项目实施内容开展验收工作直至项目成果交付完成的阶段,主要包括竣工验收、启动投运、投产移交等环节。作为施工的最终环节,验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其是对整个工程项目质量最终的检验,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的,检查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步骤。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把控工程的验收。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方法分别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审查。影响启动投产的问题,应在投产前由施工单位处理完毕;不影响启动投产的问题,应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并限期整改。及时改进和调整已发现的问题,确保工程验收工作顺利进行。对促进项目工程早日投入使用,发挥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2.6收尾阶段的质量控制 收尾阶段是指在工程投产移交后进行结(决)算管理、档案管理、总结回顾、后评价管理的阶段。评价工作遵循“谁决策,谁评价”的原则,对项目目标、实施过程、效益、作用及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和量化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对策建议,建立项目后评价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工程项目决策管理水平。以上所述,是针对整个配网工程的每个环节的质量把控而言。而确保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是重要的前提,同样不能忽略。管理人员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观念,承担其应负的责任。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配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3结语 配网工程的质量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配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在其质量管理中,只有实施全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对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并应当以预防为主,才能保证配网的工程质量。 作者:廖伟灵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鹤山供电局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质量控制 摘要: 审计监督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合理工程资金使用,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是提高和规范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工程项目过程监督,从工程竣工的事后一次性审计,转变为对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审计工作从静态向动态转化,将审计关口前移,实施跟踪审计,全过程的服务于工程建设审计,对于规范工程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工程;审计;控制 一、质量控制目标 1.管理的理念或策略通过标准化跟踪审计流程,创新工作方法,引入外部力量等作法,构筑公司特色的全方位工程跟踪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2.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按照管理规定,加强对工程项目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项目支出,提高工程效益,服务公司发展。建立涉及工程项目立项、招投标、物资管理、合同管理、结算审核、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各方面,全过程跟踪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项目的合规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对工程项目投资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和投资风险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提出建议,促进和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达到“规范管理、控制造价、提高效益、服务发展”的审计目标。 3.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一是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完成率100%,工程审计覆盖率100%,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审计;二是审计复审差异率正负3%以内。通过对外部中介机构的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复审差异率正负3%以内,如果超过该范围,进行相关考核。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标准化跟踪审计流程为了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统一的内部审计作业标准开展跟踪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完成了企业内部审计项目作业标准化的建设,工程审计项目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将跟踪审计质量统一到同一个高度上来。 2.提前跟踪审计端口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根据多年积累的工程审计经验及成果,认真分析了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联合业务部门制定了《基建项目成本费用开支标准》(,规范基建项目成本费用的开支原则、范围、标准及程序。一是细化管理要求,设定管理红线。进一步明确了各类成本费用的开支内容、标准,细化没有明确规定的费用标准,统一管理要求;结合实际,对部分费用支出设立禁止性规定,旨在引起重视,防范出现违规行为;二是净化支出内容,杜绝无效支出。对所有支出内容进行梳理,并逐条研究,取消与生产成本可能存在重复的支出,取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争议或后续资产管理中可能存在问题的相关费用,从源头杜绝无效支出。三是规范支付程序,降低管理风险。基建项目费用支出名目多,且每一项费用的支出内容及支出依据各不相同。为统一管理程序,对各类费用的支出程序、支出依据进行明确规定,避免同类费用支出标准不一的现象。 3.创新审计方法,提高跟踪审计工作效率开展了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积极运用。在参照COSO整合框架、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基础上,建成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工程管理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一项,对工程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内容。评价标准以剖析工程管理业务模块的环节、流程乃至关键控制点为主线,得出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内容作为评价标准的基础。评价方法则以测试内容(即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内容)为目标,针对测试对象(即关键控制点的载体)的不同类型,运用观察、询问、审查、重做等不同的测试方法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打分,形成对关键控制点、环节、模块乃至系统的整体内控评价。 4.采用分层报告,促进跟踪审计成果运用在报告方式改进方面,尝试采用分层报告的形式,扩充审计成果利用范围。即向被审计单位报告具体项目的完整审计报告;向职能管理部门发送报告某一领域的审计分报告通知相应的主管部门予以应用,强化考核,促进审计成果在“业务管理;就重要风险以审计专题报告的形式上报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公司领导,增强了报告的时效性,及时汇报,提请公司管理层注意,督促整改。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程管理存在问题汇总报告。另外,要求被审单位对照检查,举一反三,认真整改。在公司召开的经济活动分析会、基建例会等工作会议上,就工程管理的存在问题进行报告,促进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加强管理与考核。 5.规范管理,利用好中介机构专业能力中介机构作为工程审计的重要一环,利用好外部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公司服务,提高审计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中介机构选择上实行竞争性谈判。本着“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委托招标公司对工程项目审计所需的造价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竞争性谈判,每两年进行一次,选聘优秀中介机构参与公司工程审计。 在中介机构资质上,要求高标准。要求所有参加工程审计的造价咨询公司必须具备甲级基建项目造价审核资质,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具有相应的大型工程项目经验,在同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等。在中介机构管理上,实行过程控制,动态管理。签订业务委托合同时,明确审计要求、审计方案,落实人员要求,协调好审计过程中的各项关系,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目标,高标准完成。公司审计部将对委托审计的工程项目进行抽查,对违背技术操作规范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的社会中介机构,可依据合同规定对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违约处罚。根据对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监督检查和评价情况,建立中介机构在公司系统执业质量档案。通过对工程项目审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进行业务过程监督,规范管理行为,提高投资效益。 作者:刘菲 杨德 郏辰晨 宋文丽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小议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 1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管理方法 针对影响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各因素,人为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属于可控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对此进行研究,得出可行的控制方法。 1.1提高素质,把好准入关 对于水利工程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执业人员注册制度及管理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按照资质等级进行承包工程项目,把好市场准入关。提高项目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高度重视水利行业人力资源开发,选拔优秀人才进行深造,并鼓励在职人员继续学习,是水利人力资源得到保值和增值。加强对参与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提升建设部门、勘察设计部门、咨询服务单位、水利工程承包单位等组织机构的行政能力,坚决杜绝越级、挂靠、转包及无证施工等现象的发生。 1.2提高管理水平,健全管理体系 系统、全面的进行质量控制,建立综合管理体系,提高决策力和管理力。根据资源论证,市场需求预测等前期工作,保值决策的适用性;工程开工前严格审查施工单位是否符合标准的企业资质、施工人员是否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施工技术标准是否达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督促施工单位将质量检验制度和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落实到位。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指挥、监督、检查和协调,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健全稳定。 1.3优化技术方案,提高施工水平 选择适合施工需求的先进的技术方案,选择具有前沿性的勘察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检测技术以及材料技术,通过对工程技术工作的合理组织和管理,优化技术方案,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水平。同时建立项目部自检体系,加强对作业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及施工的项目部内部自检、各项目部互检和工程专职质检员的专检工作,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严格进行由专人负责的复核性检查工作。 2注意质量控制的失控环节 在水利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易出现意识不强、责任不明、人员素质不高、信息不准确等情况,因此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 2.1提高参与人员质量意识 提高所有参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成员的质量意识,特别是主要工作负责人的质量意识,使所有人意识到工程质量是工程成功的关键。 2.2贯彻落实质量体系的各项要求,明确质量责任制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工程项目质量体系的各项要求,全面实施工程质量计划。项目负责人和工程成员都要明确自己在保证工程质量工作中的作用,明确质量责任制。 2.3提高参与人员素质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责任人和一线上岗人员都直接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必须努力提高参加工程项目各参与人员的素质,加强上岗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和技术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上岗人员的操作水平,确保工程项目达到质量要求。 3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决定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成败,要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工程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必须要做好质量控制。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参与水利工程项目各方面共同利益的体现。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我们水利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作者:李子越单位:阜新市兴光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微探通信工程项目中的质量控制 一、影响通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 组织管理不严。 对于通信工程施工项目的设计、施工工作,虽然施工企业针对工程整体任务实行了责任到人的任务划分制,并对项目设计图纸、说明的编写工作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对图纸的绘制工作进行了规范的指导和要求,并制定了一些施工相关规定,来对施工现场的秩序进行一定的控制。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缺少严格的组织管理,对这些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为:通信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人员责任划分不明确,缺少对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的严格控制。通信工程项目工作涉及专业面十分广泛,如若不能对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范围和分工进行明确的划分,那么在实际的通信工程项目专业技术控制及施工当中必然会出现由于职责划分不明确而出现的重复或是遗漏相关工程设计、施工,工程设计、施工工作管理混乱的现象,致使通信工程项目施工图纸在设计上出现问题,在施工时出现失误,进而对通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通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通信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即通信工程项目施工的前期准备过程,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此,工程施工管理者要对这一环节给予高度的重视,具体来说可以从技术准备、光缆测试、光缆配盘三个方面对工程质量实施控制。 1.技术准备。在通信工程项目施工之前,一是要对工程整体的设计图进行细致认真的研究,核对设计中所规定的工程量,在对这些进行确认判断没有任何遗漏后,由专门人员对通信工程施工指导规范进行编制,并对备料的具体计划制定。二是在开展施工活动之前,对于施工相关材料、技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如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施工具体规范等,同时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计划以及项目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三是仔细核对通信工程施工必需的各种设备和仪器,看是否存在遗漏,如存在应及时将其补齐。 2.光缆测试。在工程开展施工作业之前,针对光缆的施工,应保障光缆具有完好的技术性能。一是可通过对光时域反射仪的采用来对光缆实行单盘检测,以此来确定其各项标准是否符合工程施工和设计的要求。二是针对光缆的盘长、型号、规格等需实行严格的核对,确定其是否和设计及合同的要求一致。与此同时还要检查光缆外观的质量,如端头封装、包装完好与否,开盘后光缆本身以及表面是否存在损坏等。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如若发现以上损坏现象,应对此做好详细的记录。三是认真检查光缆的相关检测记录和生产合格证。 3.光缆配盘。光缆的配盘工作,应将对路由的重复检测结果作为配盘工作开展的依据,并对敷设光缆的总长进行计算,依照通信光纤的传输质量要求来对光缆的单盘进行选配。 (二)通信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的通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在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否对通信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通信工程项目来说要想保障其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就要针对施工当中的每个细节,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 1.光缆架设。在通信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阶段,能否做好光缆的架设工作,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建设后续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建设阶段,我们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严格控制光缆架设的质量。具体来说,要严格控制光缆弯曲的最小半径值,将其弯曲的最小半径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确保地面与光缆的垂直度符合工程规范要求的标准。 2.光缆续接。光缆的续接作业对于通信工程项目施工来说,是其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工程的通信以及施工质量都具有直接的关系,对此,通信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者必须要给予光缆续接施工以高度的重视,并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其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做法为:第一,配以专业施工人员来对光缆的外部防护套进行剥除,严格控制下刀的深度,以防对光缆纤芯造成损坏。第二,在对光纤的涂覆层进行剥除时,要求施工作业人员要掌握好快、稳、平的剥除方法,确保光纤的完好无损。第三,对光纤的切割工作是整个工序当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光纤切割施工时,施工人员要保证动作平稳、自然,避免毛刺、断纤都能够劣质切割断面的出现。第四,光纤的熔接,在对该项目进行施工时,应确保在导槽或是熔接室放置光纤的位置准确无误,这样对于熔接仪器位置的调节和校准都十分有利,在操作时还要对熔接过程中屏幕显示的内容进行仔细的观察,一旦发现屏幕出现分离、过细、过粗等不良的情况时,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的查明,并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对这一现象进行有效的处理。 3.测试。在完成光纤的续接工作之后,要做好必要的测试,目前通信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光时域反射仪来进行的。为确保光纤在熔接过程中,其质量符合工程标准,并减少在盘纤时对光纤所造成的损害,应加强光时域反射仪对工程的检测工作。 (三)通信工程项目完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 在整个通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对其完工验收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其工程质量控制的最终环节。第一,准备齐全的通信工程完工验收相关文件资料,组织专业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初步的验收和最终的检验。在最后的工程质量检验当中,可参照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的相关规定,对通信工程的施工质量实行综合、全面的检查。第二,在完成对工程的质量评审工作之后,将通信工程竣工的相关技术资料全部交由质量验收小组,并由验收小组对这些资料进行全面、详细的复查和审核,之后将文件移交到工程使用维护单位。第三,重视对工程隐蔽项目的质量验收工作,做好相关记录,为通信工程未来的投入和使用过程当中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温鹏迅戎惠英单位: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电力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力产品的稳定供应事关国家稳定和发展,而电力产品的稳定供应必须依赖于大量优质的电力工程产品来支撑。施工是形成电力工程项目实体的最后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影响因素;管理措施;施工措施 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工程质量因素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只有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所有因素严加控制,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按建设规范控制质量,才能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1.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力工程施工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复杂工程,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这几个因素的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1.1人的因素。人是电力工程项目建没的实施者,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它决定了其他几个因素,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1.2材料。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实现投资、进度控制的前提。对于电力工程,材料种类多,用量大,一种材料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电力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对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1.3机械设备。机械是指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它们是施工生产的手段。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机械设备其产品质量优劣程度、施工设备、仪器的类型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都将会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1.4施工方法。施工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三大目标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做到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顺序的开展和操作要求、施工方案的制定、工艺的设计等,都必须以确保工程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 1.5环境因素。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人文环境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应根据电力工程特点和具体的施工条件,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结合,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2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求且能发挥企业优势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电力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2.2建设一支优秀的施工人员队伍。现代化的大生产必须依赖于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人员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对管理技术人员、施工操作人员培训,以提高他们素质。这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更要提高其技术素质。 2.3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2.4严格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都应抽样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3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施工措施 3.1施工准备质量控制。作为施工单位,在承揽到电力工程任务后,要与业主一起做好对设计文件的会审、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图预算及技术资料的准备等工作。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把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周全,对设计图中不便于施工的地方尽早提出修改意见,制定出详尽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便于下阶段施工过程的进行。 3.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经由对投入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事中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出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事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施工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工程的质量,建立一个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工程和优质工程的管理系统。质量控制工作量最大的阶段就是施工阶段。所有与建设活动有关的单位都要在此时参与质量形成的活动。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上述三个阶段的系统过程中,前二个阶段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所投入的物质资源的质量控制对最终产品质量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中,无论是对投入物质资源的控制,还是对施工及安装生产过程的控制,都应当对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 3.3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两个方面。通过对工程建设中间产出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验收,从过程控制和终端把关两个方面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实现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检查设计与施工质量,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一般分为单项工程验收和全部验收。 结语:由于电力建筑工程项目不同于普通产品,具有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质量隐蔽性强等特点,造成实施阶段质量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落实好项目质量管理要素,严格控制项目施工质量因素,保证重要分项工程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变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探究 变电站这个工程项目在输配电的工程建设项目之中属于技术含量高以及资金投入大的一种。变电站在建设时分为试运行、调试、施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以及可行性研究这几个阶段,控制质量离不开这几个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变电站的建设中,主要的参与方有监理方、调试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单位、设备供货商以及业主,对于业主方来说,最为主要的工作即监督现场、协调现场。对于控制变电站建设的质量来说,其可以影响到投运之后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对于变电站的相关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这个环节较为重要,因此对于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施工进度以及工程成本产生影响。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接着对相关质量控制内容进行了介绍,最后探讨了变电工程项目怎样对质量进行控制的问题,希望可以为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几点参考。 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具有的重要性 在施工过程之中,对变电站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会直接对工程建成之后的实用性产生影响,若是质量较差,在运行时发生安全事故还会对人民的财产、生命造成危害。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进行返修、补强或者加固等,这就需要再投入器材、机械、人员、经费等,还会增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改造、维修费用的承担,还有,质量与工程使用寿命也息息相关,还会给用户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所以,针对施工项目管理,应该将质量管理进行注重,作为最为关键的一环进行控制。 2.变电站施工项目中的相关质量控制 2.1基本原则。2.1.1质量是第一位。变电站的属性为商品属性,该商品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以及较长的使用周期,所以不管是哪一个阶段都应该将质量放在控制的首位,这是进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之中最基本的一项原则。2.1.2以人为本。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之中,人才是最主要的创造者,对质量展开控制的时候,以人为本是必须要坚持的,对人这个因素的注重可以给质量控制带来很多动力,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充分的调动;从人的工作质量出发实现工序质量的保证,从而实现整体工程的质量保证。2.1.3以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在这里指的就是对可能影响到产品质量的相关环节全部进行预控制,将那些可能会降低产品质量的不良因素进行排除。2.1.4对质量标准进行坚持。评价产品的质量时,很重要的尺度之一就是质量标准,其数据就是质量控制展开工作的前提。产品质量必须和相关的合同相吻合,还应该严格的展开检查,这样利用数据才能对质量进行控制。2.1.5贯彻守法、公正、科学的职业规范。在变电站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之中进行质量的控制以及出现质量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之中都要对客观事实、科学进行尊重,严格要求、坚持原则、遵纪守法、不持偏见、公正、客观的进行控制以及解决问题。2.2质量控制的目标。质量控制在变电站的工程建设项目之中主要针对的就是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是对各个环节、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为了对工程合同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实现,因此制定了相关的手段、方法以及措施来保证质量,对质量跟踪进行验收、检验、检查以及监督的一种总体的称呼。一般情况之下,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对质量控制的总目标的构成有三方面:工程质量、工序质量以及工作质量,层层展开,动态控制。2.2.1工作质量。所谓工作质量指的就是变电站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之中,所有的相关人员为了对项目建设之中质量控制所涉及到的程度的完善以及工作的水平等,划分质量控制目标:技术工作、后勤工作质量、团队精神、建设工作质量以及管理工作质量。2.2.2工序质量。实施建设项目时是由各个有关联的工作相互结合完成的,工序质量就是这一个个的工作质量。影响到工序质量的因素很复杂,总结一下有:施工环境、施工方法、设备、材料以及人员这五个方面。2.2.3工程质量。这里的工程质量指的就是产品应该对相关的规范、设计中提到的标准属性进行满足。因此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目标就是: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环境协调性以及安全可靠性。通常情况之下,工序质量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工作质量又决定了工序质量,因此,工序质量的实现,应该实现工作质量的提高,这样才可以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保证。2.3控制过程。工程项目的组成有: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以及分项工程,实施项目离不开各个工序。因此,控制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就是对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再在分项工程中得以落实,接着控制分部工程的质量,最后是单位工程的质量控制。2.3.1事前控制。所谓事前控制指的就是在施工之前,对准备阶段的质量进行控制,就是指在各个工程对象在施工之前,控制有可能影响各个准备工作的相关因素。2.3.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在这里就是指施工的过程之中,控制所有与施工过程质量有关的方面,其中,包括中间产品,那就是工序产品、分部工程产品、分项工程产品以及工程产品的相关质量控制。2.3.3事后控制。这里的事后控制指的就是对施工过程所产生产品质量的相关控制,含有竣工资料的审核,对承包商所提供的技术性文件以及质量检验报告进行审核,编目工程项目质量所涉及到的技术文件之后进行建档,并且评价工程项目质量的状况以及水平。2.4控制标准。控制变电站的施工项目质量进所依循的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在施工的过程中,以此为质量约束标准才可以确保项目的质量。 3.对变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证的相关措施 建设变电站的过程相当复杂,影响到变电所的建设质量的相关方面主要有:调试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施工工艺的操作情况和合理性;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的干扰;施工机械操作以及功能的规范性;消耗性材料和电气设备的质量状况;设计的先进性以及合理性。若是想要对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就应该从环境、方法、材料、机械和人这五个方面进行控制,对整个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良好的控制。3.1对人员的控制。对于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展开工程项目的建设时,决策者、管理者以及操作者都是人才发挥作用,其相关的管理、组织、作业、控制能力、技术、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等都会相应的影响工程的相关质量,决定了工程质量。3.2材料的控制。构配件、半成品、成品以及原材料等材料是物质条件,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就是材料质量,应该对材料的相关质量加强控制,这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对施工条件进行创造,是保证进度、投资控制的基础。进行施工时,一定要对电气设备的相关验收制度进行完善,按照相关标准严格执行,对台账进行合理的建立、使用,控制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严禁将不合格的材料投入工程建设环节之中,应该选取好的供货厂家,合理的展开材料供应的组织,实现施工进度进行的正常,检查验收材料工作应该得以加强,对质量关要严格的进行把关;对材料使用认证方面进行重视,杜绝对不合格的材料进行错用等现象的产生。3.3机械的控制。对于施工机械化来说,施工机械设备是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对于项目的施工阶段,应该对施工现场的条件进行综合的考虑,例如:建筑物的结构、建筑技术经济、机械设备的相关功能、施工的工艺、施工的方法以及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应该配套、合理的使用,对机械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为依据,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选用。合理的保养机械设备,正确的使用机械设备,完善使用机械的制度,将设备运行时的状态调整到最佳。3.4施工方法的控制。控制施工方法这个因素时就是控制施工的方案、工艺、组织设计、技术措施等。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是进行科学施工组织的措施以及手段,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这里的施工工艺技术就是施工项目中涉及到的施工组织设计、检验手段、组织措施、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等进行控制。施工方案是不是正确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可以影响投资、质量、进度控制这几个目标是否能实现。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和制定时,一定要基于实际情况,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和经济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3.5施工环境控制。环境因素十分复杂,因此要以实际的施工特点以及环境条件,对于环境因素应该严加控制,施工以及生产应该文明的进行,合理的堆放材料,实现道路的顺畅,对温度、天气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注重。 作者:田润生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质量控制是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市政工程的管理工作必须从质量控制出发,明确质量控制的具体责任,完善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成本与效率控制目的,从而满足市政工程的总体要求。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策略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以及有效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方法。 1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 1.1质量控制能力较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由于市政工程的施工环境相对复杂,影响市政工程质量因素日益增加,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能力相较薄弱,造成了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的问题。①很多市政工程企业从经济利益出发,忽略了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导致市政工程建设过中存在着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市政工程设施的使用,而且最终影响了经济利益的实现。②国家对市政工程的要求日益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标准不断推陈出新,加上市政工程施工队伍技术能力水平有限,影响了市政工作的质量,导致市政工作质量不合格问题。③市政工程工期要求紧张,有限的施工力量导致工期与施工质量之间无法保持平衡,因为过于追求速度导致质量管理不到位问题。④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足,没能严格执行相关的工作制度,导致市政工程监控不严格,从而影响了市政工作的质量。 1.2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施工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影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成效,当前施工人员素质不足导致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常见因素,做好市政工程质量控制必须从人员问题入手。①政府对市政工程要求日益提高,加上现代工程建设队伍中熟练成熟技术人工的短缺,使市政工程项目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弥补市政工程中施工技术人员的不足问题已经成为重点。②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施工技术的执行程度。由于施工人员素质的问题直接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③还有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无法调动发挥施工人员的主动积极性,导致市政工程项目中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不足,因此不利于进行直接的质量控制,影响了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工作的成效。④还有些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没能对施工技术人员形成必要的制度约束,导致施工技术人员操作随意性较大,因此影响了工程质量。 1.3工程监控力量不足问题 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全面加强市政工程的监管力度,必须发挥出多方面的合力,但是当前对市政工程监管力量普遍不足,存在着市政工程监督不力的问题。①缺乏完善的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往往只依靠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没能发挥出监理部门和行政部门的监督作用,没能形成综合性和多方制约的科学化的监督管理体系。②现有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技术落后,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不足,不能针对工程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使用有效的方式进行监管,无法发挥信息化设施设备的监督管理作用,突出表现为没有充分运用工程数据信息进行监管,监管工作仅凭经验开展监管工作的问题。 2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1发挥项目经理的积极作用 为了做好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发挥出项目经理的重要作用,项目经理作为授权的法人代表,必须起到对市政工程项目的统筹协调作用,积极控制市政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合理把握市政工程项目的进展程度,全面实现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①由项目经理会同技术人员分析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重难点环节,围绕着市政工程进展情况找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②形成完善的市政工程进展反馈机制,充分搜集市政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围绕着细节做好具体的质量控制工作。③提供高质量开展市政工程的条件,做好相关的材料、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的管理工作,为市政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条件,保证市政工程项目的合理运行,实现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目标。 2.2形成质量控制分工协作体系 为了做好市政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就市政工程质量控制制订完善的分工协作体系,从宏观与微观上发挥所有人员的合力,充分解决市政工程项目进行中的质量问题。①完善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制度体系,从宏观上把握市政工程项目控制的大方向,发挥项目部、管理部、技术部等部门的具体作用。②形成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的具体标准,围绕着市政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采用客观有效的操作标准来指导施工实践,实现对所有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全面约束。③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形成多方共同关注市政工程质量的机制,充分运用监理方和行政部门的监督,达到有效控制市政工程质量的目的。④由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方向转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工程数据进行采集,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市政工程的全面监管。 2.3完善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必须明确控制主体与客体,在清晰目标的指导下,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使用有效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方法。①组织形成以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主体,由技术人员做好具体的项目监督检查工作,保证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②明确项目控制的总体目标和各工程段的具体管理目标,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目标的层层嵌套,最终按照项目工程的计划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目的。③保证市政工程项目按照既定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保证以预防性的手段对项目工程的施工进行技术纠偏,切实防止出现严重的质量隐患和质量安全问题,保证市政工程问题处于可控范围内。 3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3.1构建项目质量控制的具体构架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构架体系,特别是在当前分段负责的工程体制之下,就必须形成层层保障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①由市政工程的决策部门授权施工部门、监理部门、行政部门共同组成质量管理机构。②由中层技术人员做为质量控制的主体,围绕着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施工后的验收进行层层把关,形成传导式的施工管理体系,做到全面控制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③重视邀请第三方参与市政工程的质量控制,建立起独立于现有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三方监督评审机制,对市政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给出预判性和实地检验后的意见建议,从而进行独立的市政工程监管,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性。例如,深圳市深南大道工程项目中,深圳市政工程总公司成立了完善的道路工程监督体系,形成了多方参与的监督管理体制,并且对具体的每个标段进行实时监督,最终保证该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2从细节上进行具体的质量控制 落实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制度,履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和施行监督约束机制,都必须从细节着眼,围绕着市政工程的施工实践进行深入控制。①把握市政工程项目中的所有细节要素,从人员、物料、机械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保证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达到质量控制标准要求。②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专业性和先进性,注重以信息化的技术设备对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力求在数据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全面的进行质量控制管理。③从施工工序角度进行管理,加强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做好关键环节的差缺补漏,保证市政工程正常开展,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例如,深圳市政总公司负责的塘明路工程,全面加强了施工细节管理,运用现代先进的BIM技术,对路段工程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施工要点,并最终获得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奖项。 4结论 质量控制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日益占用重要地位,只有从市政工程的实际需要出发,严格控制市政工程的所有因素,才能达到有效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目标,从而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 作者:叶润生 单位: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办事处市政服务中心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结合从事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多年的经验,就水利施工企业如何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合同质量目标的实现,从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落实质量保证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 对水利施工企业来说,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水利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求发展、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要将质量意识深深地扎根于企业的每个员工心中;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从组织上、技术上、制度上来保证企业的各项质量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检测手段,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以壮士断腕、抓铁有痕的决心狠抓工程质量,才能确保项目合同质量目标的实现。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含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技术保证、管理保证和经济保证五个方面的内容。思想保证:通过加强职工队伍的质量教育工作,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组织保证:通过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优选施工队伍,建立项目QC活动小组,实现全员质量管理,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技术保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熟悉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及工艺标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提高全员技术水平,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管理保证:通过加强过程质量检控,开展技术交底,实行过程“三检制”,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经济保证:通过完善经济合同,充分发挥经济扛杆作用,奖优罚劣,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制度是约束各级施工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水利施工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在施工全过程中不折不扣的予以落实,按制度办事,按制度兑现奖罚,不但能充分调动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可大大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含岗位责任制度、施工复测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开竣工报告制度、材料检验制度、试验室抽样制度、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工程质量评定及奖罚制度、过程“三检”制度、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工序质量签证制度和质量一票否决制度等十二个方面的内容。 3落实质量保证措施 3.1组织保证措施 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全权负责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在施工全过程中,积极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建立质量责任制,落实奖罚制度,狠抓质量教育,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素质,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3.2技术保证措施 (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是质量的保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技术交底的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方案工艺要求、工程内容、技术标准、施工程序、质量标准、工期要求、安全措施等。通过技术交底,使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及生产工人,对项目施工各项要领做到心中有数,不违规操作。(2)做好施工测量工作:①做好现场控制桩的交接工作;②做好控制桩的复测工作,复测精度须符合规范规定;③做好施工放样工作,保证建筑物平面位置、高程与设计图纸相符。(3)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必须坚持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上道工序完工后,必须经甲方代表、设计代表及监理工程师三方联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4)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完善检测试验手段。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和工序构成,其中工序是构成项目的最小要素。工序质量决定单元工程质量,单元工程质量决定分部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决定单位工程(项目)质量。所以,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尤其是工序质量控制,是实现项目合同质量目标的关键。①要严把工序质量关,严格“三检制”和工序签证制,只有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②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手段,加大质量检查力度,用更加科学的检测试验手段来确保工序质量达标。以高质量的工序来实现项目的高质量。(5)严格材料准入清出制度,严把材料质量关:①原材料进场必须“三证”齐全(产品合格证、抽样化验合格证和供应商资质证);②进场的原材料必须按规范规定抽样检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清出施工现场;③原材料进场后应在指定地点分类码放,并挂标牌标识,标明型号、进场日期、检验日期,经手人等,实现原材料质量的有效追溯;④原材料进场后要专人保管,并加设防护措施,确保原材料质量达标。(6)制定并细化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明确质量控制点及质量控制要领,并要求各级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执行。(7)改进施工工艺,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以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管理办法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3.3管理保证措施 (1)开展质量教育宣传,提高全员质量意识。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开展质量教育,向他们宣传本企业的质量方针、政策和制度,让他们熟悉本项目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不违规操作,按规范施工。将质量意识外化于形,内化于心。(2)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加大制度落实力度。施工企业与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与相关质量管理责任人层层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出现质量问题从上到下一查到底,该谁的责任由谁负责,不姑息,不迁就,严格按制度追究责任,对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处理。 总之,项目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环境及工艺任何一项的疏忽,都会给项目整体质量带来重大影响。水利施工企业只要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全面推行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强化过程质量监督,优化施工程序,改进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加大狠抓落实的力度,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就一定能够确保项目质量达标创优。 作者:王辉国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水务局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逐渐备受关注,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非常多的缺陷与不足,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分别是提高机电安装工程的经济管理能力、提高机电安装工程的顺序性、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做好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协调发展,期望能够为同行人士带来帮助。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安装工作备受关注。除此之外,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社会生产的自动化,能够提高各个生产行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各个行业的产业结构优化[1]。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了解到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清楚认识到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以及效率,从全局出发,加强分析与探究,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效率,提高机电安装管理的有效发展与可持续进步。 1、机电安装工程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与分析,现阶段机电安装工程在诸多行业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像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无论哪一个行业机电安装工程均具有共性与个性。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工程中所涉及到的项目包括了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每一个行业中机电安装工程均发展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面临非常多的技术要求与挑战[2]。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为从根本上保证我国行业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机电安装工程中需要提出更多的要求,尤其对于其它类型的工程项目,需要积极探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2、现阶段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与其它工程项目管理的对比中,机电工程安装中要想提高机电安装工程质项目的质量则需要加强项目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笔者认为每一位机电安装人员都需要加强对项目管理的重视,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管理的全面性与针对性。但是从全局出发,当前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仍旧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机电安装工程合同管理意识欠缺 在迈入21世纪之后社会进入了法制化,合同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保障,且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大多数机电施工队伍在机电安装工程之前需要签订合同,然而据相关调查统计得知,当前大多数机电安装工程并没有制定合同,合同意识有所欠缺,这种情况则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权责不清晰,且工程成本预算比较高,没有严格按照实际的招标要求制定工程设计方案,没有在实际施工中对成本加以控制与管理,长此久往则会对工程经济效益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引发各种纠纷与矛盾。 2.2工程材料管理意识欠缺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机电安装中最为主要的因素便是工程材料,可以说工程材料从根本上决定了机电设备的有序发展,且工程材料已经发展成为了机电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然而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大多数机电安装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以及生产标准,缺乏对工程材料的选择与管理,这种情况下无法保证工程材料的全面性[3]。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因为工程材料管理意识欠缺,所以在整个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无论是材料的数量、种类还是质量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质量,甚至还会导致工程质量控制如纸上谈兵,趋于形式化。 2.3工程进度管理意识欠缺 从全局分析可以清楚了解到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同样离不开施工进度,这与其他工程项目相同。且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大多数机电安装工程中缺乏对工程进度的管理,这种情况会延误工期,甚至还会导致该行业其它项目有所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很多情况下机电安装工程前期是比较缓慢的,未来追赶进度,往往在工程后期赶工期,这种情况则会导致对安装质量的忽略,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正因为缺乏统一管理,所以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工程成本支出有所影响,无法推动机电安装工程的有序发展。 2.4安全施工意识欠缺 毋庸置疑,在当前的发展中安全施工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机电安装施工中也不列外。但是现阶段机电安装工程中安全施工意识欠缺,导致整个工程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对机电安装工程的正常开展造成影响与制约。从其它方面分析,只有不断增强安全施工意识,才能真正对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加以控制,且还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保证机电安装施工的安全性。 3、新时期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对策 3.1提高机电安装工程的经济管理能力 在整个机电安装工程中需要提高经济管理能力,这种情况下还要求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能够形成比较全面的合同管理意识,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对工程合同的管理,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刚才成本预算管理,减少合同条约,减少诸多预算部不全面的现象,实现工程项目的有效性与全面性。 3.2提高机电安装工程的顺序性 因为机电安装工程中缺乏管理,所以会导致机电安装现状不容乐观,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为从根本上保证机电安装施工的有序性,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采取统筹规划的方式,严格按照机电设备的顺序以及安装的时间,不断提高施工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机电安装过程中,要对管道以及线路图等加以分析,做好探测器的安装工作。 3.3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需要做到两点:其一是需要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要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我生命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对材料质量安全保证的关键性:其二是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让施工人员能够掌握新技术以及新工艺,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机电安装。尤其在近几年大型工程出现在人们身边,这种情况下则需要保证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人员要对设备有所认识与了解,能够提高安装工程的速度与效率,提高工程的质量管控力度。 3.4做好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协调发展 在机电安装工程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则彰显的更加重要。从一方面出发,只有保障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进度,且能够在机电安装中按照规范要求,那么才能真正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在新时期,为进一步提高机电安装的有效性,需要从各个项目展开,实现对工程项目以及质量的控制。举例说明,在建筑行业中,需要不断提高机电安装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的安装,如此才能真正保证建筑行业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经济管理。4.结语: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各行各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机电设备在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质量以及效率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生产的好与坏,因此,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积极探究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对推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性。 作者:李晨 单位: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探讨 摘要:从影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的要素入手,通过分析现有管理制度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要点,包括制定标准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取办法、培训管理施工人员提升专业水平、实时调整公路工程的具体项目进度。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进度管理 公路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影响城市建设质量,另一方面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基础环节,规避和解决当前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保证公路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做出可行性解决策略分析,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1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影响因素 1.1公路工程材料设备的影响 材料设备是开展公路工程的基本物资需求,是整个工程的基本保障,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也离不开材料和设备。材料规格不规范会严重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并且干扰公路工程的进度。一般来说,材料和设备是主要的影响因素[1]。 1.2公路工程管理施工人员的影响 公路工程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共同协作,项目规划和施工中人员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和进度。受限制于当前的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2],因此需要管理人员的监督、配合与指导。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极大影响着工程质量与进程管理。1.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法的影响随着公路施工要求的提升,施工技术和方法一直在改革创新,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技术方法会严重影响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工程进度延误会导致大幅度增加施工成本,先进成熟的工程技术和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公路质量和进度。因此施工技术和方法对公路工程质量和进度有重要影响。 1.4公路工程环境的影响 依据公路工程的特性可知,系统性的工程必然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环境和劳动环境两部分。例如天气因素可以显著延缓工程的进度[3],影响工程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在公路施工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 2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的现状分析 2.1施工技术和设备的匮乏 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还没有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施工技术落后,设备缺失,不仅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质量,还会严重拖后工程进度[4]。通过规范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可以加强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提升实际项目建设的进度管理。 2.2工程监理人员业务水平差 从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现状来看,工程监理人员的管控不明确,监理人员的施工经验匮乏,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缺失[5]。总体工程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开展公路施工中存在很多困难,在遇到实际性的问题时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造成不良后果。 2.3复杂多变的自然天气和地质因素 我国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在开展公路工程时容易受到不同自然天气和地质因素的影响,施工人员在外作业遇到强降雨和大风等天气时,公路工程必然会陷入停滞状态,施工工期明显延长[6]。此外,天气和地质因素还会导致公路施工中出现基坑塌陷的问题,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3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的有效性措施 3.1制定标准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取办法 在公路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取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积极考察施工的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紧密结合施工要求,选择先进和性能较好的设备,保证施工过程中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选用优质材料,保证公路的使用年限。严格选取施工材料和设备可以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公路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在路基路面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严格验收钢筋和混凝土的质量,保证基本要求,通过检测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渗性以及压实度来避免路面断裂[7]。 3.2培训管理施工人员提升专业水平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施工人员对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完善公路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施工企业必须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对从业人员开展专业教育,提升专业素养,这是公路工程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施工前,管理人员要首先学习管理知识,保证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8]。在此基础上,对施工人员开展专业知识教育,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体教学分析路基土质和相应的承载强度,指导施工人员找出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9]。对于最重要的钢筋绑扎操作时,专业教师指导施工人员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板和混凝土,并按照指定的施工方法完成操作。 3.3实时调整公路工程的具体项目进度 公路工程施工中延长工期会显著提升整个工程的成本,但由于自然天气和地质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延长工期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实时调整公路工程的进度可以有效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减少环境因素带来的破坏。实时调整计划需要管理人员全面透彻地分析整个公路施工的过程。通过缩减工作的持续时间、优化施工技术以及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10]。平行作业法和搭接作业法是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通过调整施工的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来实现项目进度的有效管理,施工时间也不会受到影响。实践证明,合理的进度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工期延误现象,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开展。 4结语 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氛围之中,通过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可以加强公路工程建设,为我国的公路建设提供全新的面貌。笔者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施工技术条件、人员管理和进度管理三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可以用于公路工程的质量控制。但随着公路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机遇与挑战并存是公路工程的常态,这就要求相关人员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和总结实践经验来共同促进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 作者:郭锡伟 单位:廊坊市公路工程管理处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 摘要:当前,公路工程量和规模正逐步增大,但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却难以有效保证,因而深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针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予以科学管理的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进度;管理 1影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的因素 1.1材料和设备因素。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使用相应材料和设备,然而,材料和设备质量的高低将对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所采用的设备不先进,设备在运行时若不稳定。同时,所采用的材料规格不规范,将导致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偏低。此外,也对工程进度管理带来了不便。因此,材料和设备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的主要因素。 1.2人员因素。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无论是项目规划、勘测和施工等都需要人员操作,因而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人员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在人员的相互配合和监督下才能使得公路工程质量有所保障。因此,人员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的主要因素,如果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的技能和其他水平偏低,将对公路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1.3施工技术和方法因素。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施工人员运用施工技术完成公路工程建设。在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控制和进度进行管理时,如果施工技术和方法不符合规范,将导致公路工程质量未能达到标准。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时,如果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比较先进,而且满足施工的基本要求,那么,能够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进度管理,但施工方法和技术不佳,将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难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而且工程进度被延误,进而增加公路工程成本,使得公路工程企业的经济受到损失。 1.4环境因素。由于公路工程项目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那么,环境因素将对公路工程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无论是施工环境还是劳动环境等,都与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有着密切联系,而且环境因素对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的影响也非常大,因而需要引起公路工程企业的重视[1]。 2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受到自然天气和地质因素的影响。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在室外进行作业,然后由于自然天气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如果存在强降雨和大风等天气,将导致公路工程施工停止或者是延误,因而工期延长,公路工程施工进度难以保证。此外,如果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状况不佳,会出现基坑塌陷的问题,因而导致公路工程质量下降。总之,当受到自然天气和地质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存在不合理之处。 2.2施工技术和设备不完善。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时,为了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工程进度,应当确保施工技术和设备符合规范[2]。然而,在公路工程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公路工程企业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和设备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因而对降低了公路工程质量,那么,工程企业检查出存在的问题需要返工,因而延长了工期,从而导致公路工程项目进度没有得到合理的管理。 2.3工程监理人员问题。在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时,工程监理人员需要发挥其作用,但从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对工程监理人员的管控还不明确,因而在工程监理队伍建设期间,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监理人员经验不丰富,因而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与进度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而不利于公路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3]。 3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起到关键作用,为了实现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并完善公路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公路工程企业应当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有利保障。管理人员和工程监理人员要学习管理知识,为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管理奠定良好基础,施工人员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其技术水平,通过对路基土质和其承载强度等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同时,在钢筋绑扎时,要选择合适的模板和混凝土等材料,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从而对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合理性。 3.2严格选取施工材料和设备。为了实现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的有效管理,工程企业一定要严格选取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而为提高公路工程质量提供有利保障。在选择施工设备时,一定要结合施工要求,选择先进而且性能较好的设备,设备一定有良好的稳定运行能力,进而通过完善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硬件设备,使得公路工程在施工时能够顺利进行[4]。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时,必然会用到施工材料,材料规格和质量将对公路工程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一定要选择优质施工材料,进而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例如,在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对钢筋、混凝土等施工材料进行验收,一定要使用符合规范的材料,保证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渗性和压实度等,而且混合料要偏细,进而避免路面断裂,即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能够确保公路的质量不受到影响。 3.3合理调整公路工程项目进度。对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加以管理,能够避免工期被延误,降低工程成本,从而使得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公路工程进度的管理,应当合理的调整公路工程项目进度,进而有利于公路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5]。在公路工程实际管理期间,需要对工程进度予以全面掌握,并在一定效果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管理人员要对工程进度进行全面分析,最大程度的缩减工作的持续时间,优化技术、管理和经济等配套措施,通过工作量,并延长劳动时间。在对公路工程进度进行调整时,还可以采取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增加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得技术和设备等得到不断的完善,进而实现对公路工程项目进度的有效管理。此外,借助于平行作业法或者是搭接作业法,在此方法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工作的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进行调整,但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改变施工的持续时间,进而确保对公路工程进度计划的调整,并实现对公路工程项目进度的有效管理[6]。结束语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加强公路工程建设,能够使得公路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然而,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有诸多机遇,而且面临着很多挑战。新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间,应当对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与进度进行科学管理,进而确保公路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作者:李颜亭 单位:友谊县公路管理站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农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及其管理 摘要:针对农网工程来说,主要是我国进行农村电网改革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农网工程中,将会涉及到工程的管理、质量控制以及项目预算等,同时也会关系到农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了我国农网工程的项目质量控制以及管理的内容作出了分析研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 关键词:农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因素;分析 农村配电网以及县城的配电网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在农村配电网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广,并且电压负荷较为分散,维护的工作比较繁重,同时也受到农村电网末端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技术以及设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同时也导致了农村电网的整体水平存在着滞后。如果遇到了一些不可抗力,会导致农村电网出现大面积的停电,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的严重。 1.农网工程质量控制以及管理分析 1.1农网工程的设计质量问题分析 针对工程设计来说,主要是和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误差,将会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出现薄弱以及容易受到损害,然而最为直接的便会对工程的工期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质量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了以下方面:第一是工程的设计报告和实际的地质情况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比如在对工程初期探测中,报告当中的毛石混凝土超深量的数量和实际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导致施工中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第二是由于项目的设计存在着不规范,农网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将会出现设计单位并没有得到有关建筑物的地形以及地质依据便开始进行设计,同时设计的工作已经是在地质勘查以及施工图地质报告阶段已经是设计好,设计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的地形对工程进行考虑,导致了工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也将会导致施工的进度带来影响。 1.2农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针对施工质量管理所导致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存在着以下的几个方面中:第一是由于施工的项目管理存在着不规范,并没有根据有关程序做好施工的报审工作,同时也没有正规的申报项目人员,例如项目经理等。在施工中临时用电以及一些专项的施工方案也没有根据相应的程序作出申报。第二是项目施工并没有做好质量监测的有关工作,同时对项目验收的时候,将会存在着比较多的质量问题。第三是在施工中没有对监管部门的意见给予重视,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甚至是施工部门为了对审查敷衍,擅自的进行回填处理,导致工程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隐患。第四是由于没有对施工设备做出定期的检查,例如电源箱的检查,如果存在着问题,将会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第五是在施工现场比较混乱,有关安全负责人并没有定期的对施工现场做好安全方面的检查工作,施工现场所采用的机械设备也没有做好申报工作,这些设备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质量隐患。 2.解决的措施分析 在农网工程中,项目存在着的问题不仅仅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的影响,同时在项目日后使用的过程中也将会为用户带来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所以,针对农网工程来说,必须要严格的重视项目的质量管理,为上述所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农网工程的施工以及安全管理水平。 2.1必须要对施工管理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责任进行明确 针对管理机构来说,必须要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质量问题将会对工程所带来的损失,并且需要对自身的质量管理责任进行充分的认识,能够分清楚各自的责任以及权限,将责任能够有效的落实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身上,要求每个负责人能够对各自管理范围内的质量以及管理责任进行承担,比如申报部门应该要对自己申报的物质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保证申报物资的准确性。同时施工部门必须要对施工现场的设备做出定期的质量检测工作,保证施工设备处于正常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工作,保证设备的参数能够准确。针对采购部门来说必须要对所采购的材料做出质量的检查,保材料的质量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与此同时需要对质量管理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能够保证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正确的做出质量管理工作,保证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以及质量。 2.2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检查力度 针对施工工艺来说,主要是能够检查施工工序出现质量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化的检查,比如建筑物是否存在着渗水以及漏水等问题,基础支架是否能准确、电缆是否顺治以及标高能否满足要求等,通过对施工工艺的检查力度进行加大,更好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促进施工顺利进行。 2.3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奖惩制度 通过对奖惩制度进行明确,主要是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约束的一个有效措施,通过对奖惩制度进行明确,能够更好的对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以及标准进行确定。特别是对于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激发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也能够为一些其他的管理人员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主要是一个相互激励的政策。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农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容,不仅仅会关系到工程整体使用情况,同时也将会对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通过不断的加强对其质量控制以及管理,促进农网工程整体的施工水平,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带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新 单位:国网安徽阜南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中药专业论文:传统文化对中药专业大学生学习思维的影响 摘要:学习思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专业的感悟不同,对于中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树立中医药思维是掌握专业知识的关键。而在中医药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中处处都存在着传统文化的印记。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建立中医药思维模式,有助于提升中药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传统文化贯穿于中药专业的课程中,同时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药专业;学习思维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理论的思维模式深深打着传统文化思想的烙印。作为未来中药事业发展的栋梁,中药专业的大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符合中医药的学习思维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才能更快地适应中药行业需求。因此,作为培养中医药思维的传统文化,对于中药专业大学生学习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中医药思维是中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思维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和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间接和概括性的反映。它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和行为产生的根本指导,它一旦形成,就会对行为的各个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产生能动作用。作为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智力活动,学习的整个过程都要有思维活动的参与。所谓学习思维,就是指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包括学习的思维模式、学习思维素质、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多种思维方式和方法等等。[1]可以说,学生学习思维的整体质量会直接关系到其学习的效果。而思维模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每个专业都有特定的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它是贯穿于整个专业的灵魂。只有掌握了特定的学习思维,并运用特定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才有可能真正进入专业的核心。 中医药历经几千年依然屹立于世界医林,没有被改造、代替甚至自行消失,除了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具有相对独立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并仍能继续在世界医学领域里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2]对于中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建立起这种思维方式――中医药思维。所谓中医药思维,就是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在对生命活动、疾病规律、药物的使用和作用规律的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思维习惯与方式。这种思维的确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破解专业奥秘的钥匙,也是中医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具备符合专业发展特性的思维方式的人才,才能够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使中医药事业延绵不绝。 总之,中医药学在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如欲破解其中的奥秘,我们就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掌握传统文化对中医药专业学生思维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对中药专业学生学习思维的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思维的关系。相对于西方文化传统中比较强调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上更多是以直观意象为主,是一种更着重于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域去把握真理的思维方式。作为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下的中医药学,天然具备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这种特性无论是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还是在推理方法、技术手段等角度,均有所体现。例如,中医药中的整体思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不仅重视人体生命本身的整体性,而且还要尊重人体与自然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中医药的认识论就不是单纯强调客观认识,而是“物我一体”、“体物会心”、“司内揣外”、“司外揣内”地“物我交融”的“内景”;在方法论上,使用的是整体关联、辩证互补、系统协调的整体观,而不是用机械的、分割的、还原的方法来建构它的体系;在推理方法上,运用的是“容中的”、“互补的”辩证逻辑,在技术手段上体现出整体调控的独特优势。[3]还有在中国古代重视“形而上”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取类比象思维;在古代哲学阴阳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辩证思维等均是如此。 这些特点与现代人习惯的思维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没有形成中医思维模式的情况下学习中医药知识,无疑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深入进去,并有所精进。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建立中医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文化的核心要素。要真正把握一种文化,必须掌握其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理论体系的灵魂,积淀在人们思维中的思维模式要比获得的具体指示更重要、更有价值。[4]中医药学是融合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科学,其理论基础更具有人文特点和浓厚的文化色彩,如果仅从每一味中药的角度去看待和学习是不全面的,也无法把握其中的精髓和内核。并且,中医思维方式与西医思维方式大相径庭,不能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中医药的问题。这就要求中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来进行学习和思考,必须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广博的人文知识为基础来建立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但这对于惯用数量概念来解释和理解事物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却无疑有一种思想上和情感上的隔阂与疏离,无法真正融入其中。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提升中药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育中,形成注重整体、突出联系、重视和谐、维护平衡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建立正确的符合中医理论特征的思维模式,才能掌握学好中药学的核心武器,对其学术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自然也会更加深刻到位。 3.建立中医药思维模式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整体性、辩证性、直觉性等思维方式。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不仅可以建立起中医药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思维素质有所提升。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讲求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思维方式涵盖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过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这种思维本身就对于深受数理化训练的理科生来说,可以极大促进他们整体思维的形成,是对于西方分类思维的一种有效补充。在此熏陶之下,学生可以提升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实现思维的深刻性;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及组合分析的能力,提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实现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从而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运用有着很好的提升作用。 三、立足于传统文化培养中药专业学生的学习思维 既然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思维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同时传统文化又对于中药专业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对中药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就要注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进而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医药独特的思维方式、领悟中医药理论的精髓,这是现代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必然趋势和培养中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教师要将传统思维方式贯穿于中药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中药课程本身就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信息和思维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将中医药的认识论、方法论等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记背中药名称、药效等知识的同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形成中医药思维,并学会用这种思维来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此外,加强经典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经典著作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学习古人综合性辩证思维方式。 其次,基于第二课堂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第二课堂不仅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续,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各种活动、讲座等等第二课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请相关专业开展有关古代思想、古代哲学等方面的系列讲座,举办学术沙龙、兴趣小组等,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个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真正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传统文化予以深刻的认同。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医药思维形成的沃土,对于中药专业学生树立中医药思维、提升学习思维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只有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学习,才能更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经久不衰的思想精髓。 中药专业论文:关于培养中药专业大学新生中医药思维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新生的入门教育至关重要,所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改革,认真做好中药学专业新生的专业思维教育,使中药专业新生从起步阶段,就逐步培养起良好中医药思维,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中医药的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药专业;中医药思维;大学新生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医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等中药学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大学新生为例,探讨和思考培养中药学专业新生的中医药思维的实践方法和教育模式。 一、中医药思维的概念界定 目前对于中医思维的诠释已经比较完善。据文献记载:冯广义、张养生等认为中医思维即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委思想基础去观察、认识世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诊断疾病,并按照学习中医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实践行为和文化环境等要求,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传承模式[1]。陈涤平认为,中医思维即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去认识世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诊治疾病,并按照学习中医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实践行为和文化环境等要求,创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传承模式[2]。 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培养中医药思维 结合已有的对于中医思维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于中医药思维的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中医药思维就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在对生命活动、疾病规律,药物的发现、使用、作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建立、形成的一种起经常性作用的思维习惯与方式。中医药思维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于中药学专业的新生而言,建立中医药思维对于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乃至以后的科研、工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转变思维方式,是顺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深刻领会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基础。转变思维方式,就是要求每一位中药专业大学生从根本上找准学习的出发点与着力点,找准学习定位。中西医学、中西文化发源不同,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即各自建立在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中医学有其独特的辩证论治体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专业新生初入校门与其他专业学生思维习惯无异,中医药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教育来培养的,因此想要培养中药学新生的中医药思维,必须在认识论、方法论和知识结构加强培养以尽快适应中药专业需求。 三、中药学专业新生中医药思维培养的思考和实践 思维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形成的,因此想要培养中药学新生的中医药思维,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育者们应该在学生的教学、第二课堂,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积极进行探讨和实践。 1.在教学环节中对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中药思维的培养。(1)将中医药思维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是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收获知识、养成思维定式的有效途径。在课堂学习中要想培养中药学专业新生的中医药思维,专业教师在对中药学专业新生讲授课程时应该做到:在课堂上注重历史文化意境的重现,营造浓厚的传统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氛围,授课时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人文思想的教育和熏陶的效果。与此同时,专业教师还要要求中药学新生重视对经典的学习,要养成研读中医药经典著作的习惯,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促进并最终形成中医药思维,做到对中医药理论精髓的扎实把握。(2)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中医药思维。对于中药学新生的教学中,提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PBL”教学法。任课教师在上课时设计一套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这种学习方法通常将学生分成小组,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解决中药学专业新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疑惑,提高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这样一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互动,而非传统教学中偏重于任课教师讲授的“独角戏”模式;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模式多维度发展,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学习资源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忽略的,比如MOOC。在对中药学专学生尤其是新生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传统授课和MOOC相结合的方式进行。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型的开放式网络课程,通过MOOC可以完成教学中的答疑、测验、作业、考试等多个环节,也可以通过它对于学习效果进行自动的评分、评级,以及有效的反馈。这种利用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的在线教育模式中单向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和灌输式学习的局限,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自主学习与思考,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2.拓展第二课堂培养中医药思维。对于新生而言,想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举办新生专业入门教育。如天津中医药大学,每年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中药学院为了让中药学新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会举办一系列新生专业入门教育,如刘昌孝院士“新生入门第一课”与学生面对面地开展交流会。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让中药学新生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主动寻求知识的增长,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教务处的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让学生了解了中药专业学习任务、成绩查询,以及其他和自己相关的信息,借此新生们能迅速掌握中药学的知识架构,他们能为自己设立初步的学习计划,课程开始后进行学习会更加有重点。这些行为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即将面对的大学学习生活,也让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有更清楚的认识,便于进行人生规划。 在新生的课余时间,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为夯实中医药学生中医理论学习的基本功,加强该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中医药思维,以“读经典、做临床、多读书,通过实践加深对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认识”为主题举办了经典背诵比赛,既不枯燥记忆,又能达到理想的背诵效果;举行“校园药植行”、参观标本室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中的药用植物园、参观药用植物标本展室,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身边的药用植物,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促进中医药思维的形成。 3.建设校园文化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往往能给学生,尤其是新生带来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是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必要条件之一。(1)从物质层面讲,完善的校园设施可以为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阵地,使学生学有其所、乐有其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和教育。对于中医药高等院校而言,想要培养中药学专业新生的中医药思维,校园环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如天津中医药大学新校区,以“校在园中,园在校中”为理念,将整个校园建设成药用植物园,徜徉在校园,身边的花草树木均是自己专业课将会涉及到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养成对于专业的认识、理解和学习的习惯,对于促进中医药思维的形成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园中建立相关中医药历史名人、常识知识、标本展示等的宣传栏,或是在教室中建立黑板报,这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中医药思维也会有正相关的刺激。(2)从精神层面讲,培养中药学专业新生中医药思维,“三风”建设要紧抓。首先是校风建设,这主要体现在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方面,良好的校风往往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无形中会受到一种感染和约束。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除了学校层面在校风建设上的努力,中药学院每年都会在新生入学报到后组织班旗设计大赛,学生们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己的专业、结合自己的班风,设计出班级特有的班旗,一方面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思维的形成。其次是教风的建设。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体现出的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等,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中药学专业的教师来说,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积淀、扎实的专业技术、优秀的工作作风,是培养中药学新生中医药思维的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最后,中医药高校要有优良的学风。任何一项教育行为,如果只有教师单方面作为,学生不积极主动,是无法正常进行的,起码结果不会令人满意。紧抓中药学专业新生的学风建设,能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增强对于中药学知识的渴望,对于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中药学思维有推动作用。(3)从制度层面来说,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教学行为正常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在校园中,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能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他们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依照规章制度办事,这样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如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建立本导制培养模式,从新生入学开始,给每个学生配备专业导师。中药学专业讲究传承,本科生导师制度,定将会形成老师心口相传,学生心领神会,老师举手投足,学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这种手把手的传承方式,容易使学生得真传,让中医药思维在新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这也是普通的课堂教育难以达到的,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临证水平能尽快得到培养和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中药专业论文:基于校内基地建设促进中药专业人才特色培养的研究 药用植物园是中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在校内辨识药用植物和中药材识别的实训基地。本文通过药用植物园建设对改革教学方法、利于专业师资培养、发挥科普教育作用、为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材料等方面论述了药用植物园在中药专业人才特色培养中的作用,以期为医药等相关院校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参考。 药用植物园人才培养校内基地建设医药高职类院校开设的专业大多属于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能否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需求。基于这一目标,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基地设施硬件和管理软件水平成为高职类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中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来理解和验证,因此,实训基地对培养中药专业学生成才所起作用尤为重要。我校中药专业成立于1972年,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历史,虽曾经取得不小的成就,但现今的发展形式并不容乐观,不管是生源数量还是师资力量都没法跟省内同类型学校相抗衡。因此,要想专业能稳健发展,就必须要有自身的特色。一直以来,中药饮片识别及中药原植物鉴别是我们学校中药专业毕业生的强项,也是今后中药专业学生培养中需要一直坚持的特色。为坚持这个特色,校内实训基地――药用植物园(又名百草园)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百草园基地建设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人才 中药专业中的《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技术》都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涉及的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品种复杂,要想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植物种类以及重要的中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百草园建成后,园内植物基本上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上所列的科属,其中收集药用植物种类较多的科有马兜铃科、蓼 科、桑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伞形科、唇形科、马鞭草科、菊科、百合科和姜科,种类最多的为菊科,其次是蔷薇科与百合科。各类药用植物中,如果按药用部位划分,全草类药材最多,根类药材次之,茎、叶、种子、花类药材最少。学生在学习相关的药用植物与中药材知识时,不论是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是系统分类,都有相应的、可见可摸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课本里的药用植物和药材以更为直观、真实和立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带着学生在现场识花认草,零距离认识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教学效果也是常规课堂教学所不能比的。而且因为学生数少,可以让每个学生充分利用百草园的药用植物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而教师也有更多的精力对学生悉心指导,增强他们的中药原植物鉴别及中药饮片鉴别的能力,把每个学生都当成精品培养,变生源数量少的劣势为优势。 二、百草园基地建设有利于专业师资培养,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 良好的师资是培养特色人才的保证,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强化教师的课堂实践技能,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科研水平,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建立科研型与技能型并重的学术梯队,提高教学团队素质。百草园建成后,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药用原植物与中药饮片,同时,药用植物园也为专业师生的科研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可以结合中药专业情况做横向联合研究,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这样不仅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可使教师的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为科学研究创造条件。同时植物园种植了多种药用植物,为药用植物的种植、品质评价、药用成分提取和鉴定等科研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 三、百草园基地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科普教育作用,提升中药专业师生的社会服务水平 中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园的建立就是用园林的方式来体现中医药学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围墙的百草园建设开启了高校服务社会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对园内的每一种植物进行挂牌,标注学名、科属名、中文名、入药部位、药材名、性味归经、功效等,让所有参观者能一目了然。通过这样的宣传模式,不仅可以让中药专业的学生很容易掌握相关知识,包括其他专业的师生以及外来参观者,都会很自然地关注和接受这些中药知识,起到了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作用。在提升专业社会服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百草园基地建设能为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材料 许多中药专业课程实验,需要大量的药用植物标本以及药用植物的鲜品。但药用植物的鲜品无法从商业渠道获得,这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缺憾,在缺乏药用植物鲜品的情况下,仅依靠多媒体、彩色药用植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学生对所学药用植物及生药缺乏感性认识,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由于无法看到原生植物和生药,学生极易疲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其学习积极性。而百草园则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既节省了财力、物力和人力,又解决了教学实验材料选购困难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 教学实践表明,从北京药用植物园的前身――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用植物试验场标本园建立至今,我国已有包括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等在内的十几所医药院校建设了自己的药用植物园,在职业学校中不少学校也建立了植物园,如漳州护理学院建立有集教学、科研、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药用植物园。中药专业是医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其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多在医院药房、药店、药厂等单位工作,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药店和药厂的声誉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因此,中药专业更应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药用植物园的建设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医药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而且能促进中药专业的发展,进一步保证中药专业毕业生的质量,真正体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这一要义。 中药专业论文: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化学的项目教学法研究 [摘要] 根据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代高职教育特点,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在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式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本文就课程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项目和任务的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成果及未来发展目标等方面阐述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以提高授课效果、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中药化学;项目教学法 中药一直以来以历史悠久、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药物的滥用等因素导致的某些疾病无法医治,如20世纪80年代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药性从而西方国家转而求助于中药。2011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人们更加意识到中药之于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目前中药由于同物异名、同名异物、一药多来源及生产、采收、炮制、加工、运输、贮藏等因素的影响质量难以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1]。故应培养中药相关专业的技能型人才,以有效控制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质量,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开辟通道并更好地为全世界人类服务。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于2001年设置中药制药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就业岗位群分析,使学生初步具备中药制剂的制备、调剂、质量控制的能力[2],并能胜任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技能性操作岗位及管理岗位等。通过对该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分析,《中药化学》为其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中药专业知识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中药药剂员职业资格考试中,中药化学为其考试内容之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中的黄酮、生物碱、蒽醌、香豆素和木脂素、皂苷、强心苷、萜和挥发油等常见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3],能采用合适的方法提取分离中药中的各类成分,并且进行检识。 1 目前中药化学教学现状 中药化学需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作为前期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学生普遍反映化学基础差,且化学成分结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高职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习本门课程难度相当大,学习兴趣不大。就教师而言,上课容易出现“一言堂”,几乎就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被动式学习,授课效果可想而知。我校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化学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践课32学时,理论、实践几乎各占50%,但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先理论再实践,学生无法将理论更好地融入实践,操作过程中只是机械的重复验证性实验,缺少主动性思考过程,更多的情况下只是问该做什么,而不去想为什么。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我校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教育现状迫切需要进行中药化学的教学改革。 2 项目教学法在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2.1 关于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最早源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得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德国引进后制订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法规,并开始应用于现代职业教育[4]。项目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而改由学生和实践项目为中心,由教师或师生共同制订相应教学内容的项目并且完成这些项目[5]。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形式,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演示讲解、现场点评、师生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在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并以此来推动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环境与模式改革,用全新的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可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2 课程设计思路 本着“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适合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思路[6],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未来岗位群、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确定适合学生学情的项目及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未来工作岗位的零对接。 2.3 课程教学目标 2.3.1 知识目标 掌握中药中八大类化学成分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木脂素、强心苷、皂苷、萜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及必备的理论知识,并了解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存在、分布及生理活性及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新技术、新方法。 2.3.2 技能目标 能熟练根据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分离的步骤和方案,并可采用化学检识法初步鉴别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技术。 2.3.3 素质目标 具备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利用书籍或网络获得相关信息,并经归纳整理,能够解决岗位实际问题;具备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达到目标。 2.4 教学项目的选择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如何针对所选的教学内容及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是问题的关键,既要保证教学的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同时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项目的选取上一定要注意难度,项目不能太大、太难,必须保证学生在必要的指导下顺利实施。同时项目的设计既有以小组为单位的大项目,也有以个人为单位的小项目,或者有些项目二者兼有。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教学质量评价的环节既可体现小组的团结合作,也可体现个人的实际操作水平,避免出现小组中某些或某个学生参与度不高,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比如,皂苷的提取与检识方法,在项目设计中,以三七中皂苷为例,采用甲醇回流提取并回收溶剂,取适量三七皂苷的甲醇提取液,进行Liebermann-Burchard反应的定性检识。操作过程中,三七皂苷的提取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而理化反应检识可单独评价。 当代职业教育目标,将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内容分割成两大模块,八大项目。两大模块分别是中药提取分离方法、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八大项目分别是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木脂素、强心苷、皂苷、萜和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技术。对每一项目进一步分割成适合教学基本目标的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设计基本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子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达到对应知识点的理论要求及能力要求。 以生物碱为例,生物碱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已知生物碱种类约10 000种,是中草药中最为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如黄连、苦参、防己等均含生物碱,且为其重要的活性成分。生物碱结构种类很多,性质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时通常感到难度很大,学起来很吃力。我校在过程中选用项目《一叶c中一叶c碱的提取、分离和检识》进行教学,通过一叶c碱的提取和分离来掌握生物碱的基本性质和一些提取分离方法[7]。见表1。 表1 生物碱教学项目设计 之所以选择一叶c中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是因为过程中用到了渗漉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索氏提取法等多种方法,而且通过分离可得到一叶c碱的单体,学生实验结束后直接可看到成果――一叶c碱的浅黄色结晶,更为直观,也更有成就感。据笔者了解,多家同类院校在生物碱一章中多选择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作为实训项目,过程中包括酸溶碱沉、盐析的操作,而且得到的是小檗碱、黄连碱等生物碱的混合物,无法得到单体。相较而言,一叶c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技术所呈现出来的是更多的实验操作,成果显著而直观,可说是生物碱一章的经典实训项目。 2.5 教学实施过程 将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每班学生30名左右,分成8组,每组3~4名,明确各组分工及成员分工。教学过程包括创设任务情境、知识铺垫、制订方案、项目实施、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完成既定任务,并进行组间及组内讨论、组间互评及对每组学生进行教师评价,总结记入成绩。如以上述一叶c碱的提取分离为实例,首先布置查阅文献,确定提取分离路线。开展组内讨论及组间讨论,并适时教师介入点评。根据模块――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确定索氏提取法的操作要点及对应分值。观看视频,并对既定评分标准进行修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自评、组间评分或随机抽调几人为评分小组进行打分。操作结束后各组进行讨论,总结心得。教师随即抛出问题,引导学生重新回忆操作过程及要点难点,如索氏提取法的优点和操作要点,为什么树脂先经碱化后再用石油醚索氏提取。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索氏提取法及生物碱的提取分离的操作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教师扮演的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给予必要时适时、适度的指导,避免出现将项目教学法的课堂沦为把理论课搬到实验室中的尴尬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同学生的交流,既包括课前交流、课堂交流,也包括课后交流。有些同学在专业学习、课程学习及未来就业形势或生活等方面产生困惑时应及时解惑,鼓励健康向上的行为及观点,及时纠正片面或偏激的行为;课堂交流主要指在授课过程中耐心解答随堂产生的疑问并配合学校德育部门及时解决;课后交流主要指课后或学生毕业后做到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本门课程学习情况或行业应用情况,并及时对教学环节进行改进完善。教学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知识的生硬传授,所谓教书育人,不仅仅要达到学习目标和技能目标,还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8]。目前许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主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改革上,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培养,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6 教学手段 目前全国各大院校在中药相关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外,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9]、任务型教学法[10]、TDL教学法[11]、感官刺激法[12]等多种方法应用其中,提高授课效果。但由于中药化学教学内容很多,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各种方法各有利弊。在中药制药专业的授课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方式,并且在必要阶段辅以其他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可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另外,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参与国家教育部主持的药物制剂专业的资源库建设,可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充分利用既有的网络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开展教学。 2.7 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下,采用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践课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及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实践课采用各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检识操作,期末考试为闭卷答题所得的分值,三部分所占比例为20%、20%和60%。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考试发挥不理想带来的成绩不好的情况。学生参与并完成项目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为此,笔者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权重,弱化终结性评价,以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13]。改革后的教学评价方式更为灵活、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及期末考试四部分,理论考试的比例也下调至40%。 3 中药化学教学改革未来发展目标 3.1 教材建设方面 在现行版本的中药化学教材中,糖和苷类单列一章,但在历年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涉及很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而且在以后各章节教学中,有些重点内容反复提及,如糖和苷的检识反应――Molisch反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直接将其打散,揉入其他各章。如在黄酮一章中,选用“槐米中的芸香苷提取、分离和检识”为例,将芦丁的检识方法作为子项目,采用Molisch反应进行检识,从而将抽象的方法作为一个可操作、可以直观观察到结果的形式出现,令学生更加印象深刻;再比如苷的水解反应是一个难点,将其结合到强心苷的酸水解反应中,两方面内容互相补充,互相说明,授课效果更好。 另外,现在许多教材虽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进行编排,但许多内容根本不适应教学,一些有效成分的提取只是参见以前版本的教材。比如,甘草中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很难得到甘草次酸单体。笔者近几年也多次参与《中药化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但是关于项目教学法的内容也在逐渐摸索中,未来期待能编写更适应当代职业教育的《中药化学》教材,而不仅仅是拘于编排形式的变化。 3.2 教学项目的设计 教学项目的设计应注重与药物分析、中药炮制、中药药剂等学科的融合,通过开设学科交叉的项目设计,使学生做到中药学知识的系统掌握,而不是死学硬学。目前开设的实验多与现代工业化药企的生产差距较大,所以未来将开展与更多家药企合作,通过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制订教学项目,真正实现工学结合[14]。 3.3 师资建设 中药化学的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和不断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教学模式的改变带来的成果毋庸置疑,但笔者想说的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同样重要的是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许多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经试讲、面试、考试合格后即可具备教师资格,从一个学校走向另一个学校,没有企业生产经验[15-18]。笔者认为教师应不仅仅拘泥于校门之内,拘泥于学校的实验室,更应该走向药厂,结合生产一线强化实践技能。目前许多高校教师走向工作岗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形式,企业出于生产效益、风险预估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愿让实践者参与其中,教师专业素质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可想而知。期待以后更多院校和药企关注此类问题,使教师真正具备双师资格。 4 小结 项目教学法在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地位无可替代,但实施起来问题较多,诸如每年学生情况不同,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是一线教师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课堂气氛沉闷、把理论教学搬到实验室中的情况,同时,教学评价方法也应逐步完善。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全国多所职业院校在《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相继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但辽宁省可说寥寥无几,故此次教学改革除可填补这一不足之外,也期待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为创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中药专业论文:加强校企合作探索高职高专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摘要】我校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按照工作流程、岗位要求并参考《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设计教学内容,对中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构建了“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编纂实训教材,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实行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中药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专业人才,努力探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我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围绕中药学专业就业岗位所需要技能安排教学内容,逐渐加大实训内容,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针对培养职业关键能力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改革方案。 一、课程体系模块化 在校企合作、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中药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即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方向能力和拓展能力,将中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四个模块,即基本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专业方向素质模块和拓展能力素质模块,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一)基本素质模块 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课程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知识、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 (二)专业素质模块 1.培养目标:依靠职业基础和职业技能课程,夯实职业基础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 2.课程设置: (1)职业基础亚模块:药事管理与法规、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医学基础。 (2)职业技能亚模块: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化学技术、药用植物鉴别技术、中药资源调查技术、中药制剂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药炮制技术。 (三)专业方向素质模块 1.培养目标:根据中药岗位需求,设定专门化方向,培养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中药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置: (1)药用植物亚模块:资源调查、栽培与养殖、采收储存。 (2)中药生产亚模块:加工炮制、质量监控。 (3)中药营销亚模块:市场调查、营销策略、销售技术。 (四)拓展能力素质模块 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设置: (1)营销能力亚模块:市场营销、购销技巧。 (2)就业、创业能力亚模块:创业教育。 (3)科研能力亚模块:实验技术、文献检索、论文写作。 二、教学内容工作过程导向化 突出“质量至上、确保药效”的中药行业理念,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题,以药用植物岗位群、中药生产岗位群、中药营销岗位群等整体中药岗位群的三大部分为基础,构建基于中药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 (一)药用植物岗位群 包含资源调查、栽培养殖、采收贮存三个工作过程。 1.资源调查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中药材的地域分布、蕴藏量;技能目标:熟练运用中药资源调查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素质目标:吃苦耐劳、细致、规范。 2.栽培养殖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药用植物生长规律与环境关系;技能目标:常用中药材栽培养殖技术;素质目标:科学严谨;环保意识。 3.采收贮存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常用中药最佳采收时间、储存条件;技能目标:采收粗加工储存技术;素质目标:认真仔细;质量意识。 (二)中药生产岗位群 包含炮制制剂和质量监控两个工作过程。 1.炮制制剂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中药炮制制剂技术的原理操作规范;技能目标:熟练应用常用中药材的炮制技术;素质目标:规范严谨。 2.质量监控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质量标准;检测技术原理;技能目标:按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进行质量监控工作;素质目标:严格流程,质量至上。 (三)中药营销岗位群 包含市场调查、营销策略、销售技术三个工作过程。 1.市场调查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市场需求;技能目标:市场调查方法,统计方法;素质目标:协调合作。 2.营销策略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常用营销策略;技能目标: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相应营销策略;素质目标:宏观把握,整体调控。 3.销售技术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常用销售方法;技能目标:把握消费者心理,达成良好沟通;素质目标:诚信与服务意识。 三、该课程体系主要特点 (一)彰显中药行业特征,淡化学科观念 依据中药行业特征,将中药课程体系按药用植物、中药生产、中药营销三大专业方向素质模块整合,建立综合性课程群,利于中药岗位能力的系统培养,突出中药专业的整体性、系统性、技能性。 (二)突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 将思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将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培养融入到中药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做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统一。 (三)强化课程的融合与渗透 按照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结构对职业基础课程及职业技能课程进行了优化重组,如将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学及中药应用,融合为《常用中药生产加工及应用》。 (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突出能力培养,增加动手实践实训时间,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如中药栽培实训基地、中药材采集、加工实训基地、中药饮片生产实训基地、中药鉴定实训基地、中药炮制加工实训基地等六大实践实训基地实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技能。 (五)增加选修课,拓展学生能力 增加选修课门类和教学时数,如中成药、分析化学、常见疾病防治等,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结语 高职高专是面向岗位需求,为社会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才能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中药专业论文:高职中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汉中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中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研中药专业市场岗位需求、学历需求、应聘条件、毕业生能力需求、毕业生素质需求等,提出四点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中药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中药专业 就业情况 调查分析 中药是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专业是中国高等院校特色专业。中药的发展史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与疾病的斗争史。中药专业知识博大精深,尤其是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以养生保健为主题的今天,中药专业在我国各高职高专院校蓬勃发展[1]。随着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供不应求,我院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中药专业办学整体实力和水平。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不断更新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岗位技能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本着“抢先抓早、讲求奉献、踏实肯干、厉行节约、注重实效”的宗旨,针对2014届中药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可行的市场调研,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有针对性地对中药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中药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我院2014届(2011级)毕业生就业状况 1.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和对口率分析。 2014年,我系2011级中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83%,年底就业率为100%。毕业生就业具体情况如表1: 从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看,中药专业学生毕业后除少数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选择升学外,进入中药品生产与营销企业的占到49%,较2013年同比上升4%;医疗卫生单位的占到34%,较2013年同比持平;其他就业方向的占到13%。分析本年度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了药学、中药及相关专业进行就业,学以致用。经市场调研,目前国内中药类专业人才紧缺,供不应求,就业前景较好。 2.中药类专业就业岗位需求调查。 调查表明,学生就业岗位除了药品销售外,还集中在中药饮品制剂生产及药品调剂两大方面。这表明,中药生产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有需求,我院毕业生在生产一线岗位上有一定竞争力。 3.就业岗位未来三年最缺的中药专业人才学历调查。 调研数据显示,来我系招聘的企业有73%的岗位对毕业生学历要求为大专,25%的岗位需求本科学历,仅有2%的岗位对毕业生学历要求为硕士以上。结果表明,大部分药企缺少的都是专技中药学类人才,这正是高职学院的优势所在。 4.录用高职高专中药专业毕业生优先应聘的条件。 从图4中可以看出,企业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职业能力非常看重,应不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经验。 5.录用高职高专中药专业毕业生重点关注的问题。 从图5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药品销售公司比较关注学生个人形象,中药品生产企业比较重视学生职业技术资格证,各个就业单位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侧重点。社会实践经验、吃苦耐劳及动手能力等是用人单位重点关注的问题。 6.中药专业毕业生最为重要的能力[2]。 由于本次调研的就业单位大部分需求的岗位均为药品销售人员,从图6中可以看出,这些企业比较注重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注重团队合作精神。为此,在校期间,人才培养方案应在着重考虑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7.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素质要求[3]。 从图7可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各种素质都有所要求,比例比较均等,这表明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的人才,既有专业基础知识,又有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上的要求。在校期间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心理健康等教育。 二、提高中药专业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能力的主要措施 1.组织多元化的就业指导课和就业培训讲座。 根据学院总体安排,在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完成毕业生就业常规工作;安排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活动;组织富有特色的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报告,让学生广泛参与;系部学管办、毕业班班主任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就职愿望,使学生“立足校园、学以致用”。 2.拓宽思路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陕西省“医药类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系部不定期地举办各类“企业宣讲会”、“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以及各种大小型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建立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机制,促进就业。 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机制,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2014年新增了实习基地,如深圳一致药店、修正药业、宝鸡华西制药、汉江职工医院、汉中市中医院等;并与多家医药业等签订了订单培养合作协议。 4.鼓励学生升学、入伍、到基层从医从教。 从学生入学教育到毕业实习之间,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升学教育,鼓励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本年度我系两名学生顺利考入西安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班学习。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鼓励政策,积极推荐毕业生预征入伍。同时,积极鼓励我系毕业生到基层从医从教、支援西部开发、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等。 三、小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中医、中药产业和医疗卫生服务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健康、保健、养生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中药作为养生、保健领域的重要环节,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养生保健领域对中药学人才的需求日渐旺盛,中药专业服务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动态发展的趋势,得到了国际医药卫生界的普遍认同,这表明中国中医药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招生”是高职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就业”是招生的保证。扩大招生量,尤其是扩大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度专业的招生量,才能使高职高专类院校良性可持续发展。只有探索“多元化”的招生模式和就业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优的就业岗位,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才能使中药专业得以长足发展。 中药专业论文:高职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 要: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极富活力的战略性产业,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医药产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关键词:目标;教学;特点;分工 根据构建好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判框架,结合传统教学设计和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设计真实情形,以有效教学理念构建中药专业的课程体系,科学把握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有效教学。 一、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设计 (一)以“学”定教,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归宿,它不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而且最终决定教学的起点,支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要结合课程在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价值、适合学生需要,清晰具体可操作;教学目标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并驾齐驱的均衡发展,教学目标的描述要体现全方位性和具体性。 根据工作岗位调研结果,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是为学生毕业后适应中药提取及中药制药工作岗位需要而设置的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掌握中药制剂生产中常用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及制备原理、制备工艺。熟悉中药制剂新技术及新剂型的特点和应用,了解中药制剂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概念以及学科概况。每个剂型选择一个有特点、常见的制剂品种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三个模块,例如在滴丸剂项目中,分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实训技能三个模块,在滴制滴丸任务中,对成品滴丸是否制成分档,操作过程是否标准分档,操作中问题的解决情况分档,做到教学目标的描述可控、可评价。项目的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照企业标准和对遇到问题的解决,都将提升学生敬岗爱业、责任感、创新能力。在引导学生制备的过程中,添加滴丸的历史等内容,使学生对于制剂的辉煌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实践中,使学生真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以“学”施教,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项目课程学习借由模块为载体,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工作情境下的项目完成,给予学生在课堂的自主性,并在工作情境中自主地掌握知识和获取经验。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行动导向、能力本位、实践主线”。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注重 “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根据中药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创设职业情境,由于着力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全部设计为纯实践教学课程,并设计有职业岗位综合实训课程,课程标准采用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规定的相应内容。 在教材选择上,如在片剂包衣模块,传统教材多讲述包糖衣的制备过程,而现在中药片剂的包衣多以薄膜衣为主,则依据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和职业岗位群的新要求和新标准,灵活处理和优化教材,编制以薄膜包衣为主的教材,使教学能够与时俱进。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操能更好的衔接,打破理论课、实验课或实操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讲解理论,在运用中掌握技能。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一定项目为载体,创设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引导作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一个教学任务由同一教师讲解,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室,师生双边交流,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是关注学生认知的整个过程,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提升技能的过程。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班的学生大多为应届初中毕业生,通常是文化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模拟能力较强,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很轻易接受。针对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认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项目教学法,学生如何分组 “小组工作”是项目实施阶段的基本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与能力,把学生合理划分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明确目标和职责,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通过模拟真实的项目,进行合理的项目分工,让每个同学在项目中都有相应的职位,完成相应的工作,并根据工作进行价值评价。 (1)小组人数按项目大小调整,以5-8人一组为宜。实验证明,每组人数不宜太多,人多意见不一。将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能保证任务及时地完成,有利于互帮互学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也可把相似水平的编为一组,以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增加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在学习过程中同样受到尊重与激励。 (2)合理分工。小组间要大体平衡, 但在小组内,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把任务分成若干块,小组成员各负其责,除了必须完成独立承担的任务外,还必须为小组集体成果负责。这样形成了互帮互学的合作气氛。 (3)轮流担任小组负责人。学生可根据课题内容轮流担任小组负责人,锻炼每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使每个人都在不同角色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构建中药专业的课程体系,科学把握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知识、技能和态度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有效教学。 中药专业论文:高职中药专业渗透职业指导探析 本文从中药专业教育的新生入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方面阐述将职业指导渗透在整个高职中药专业教育学习过程的具体措施,为高职中药专业教育职业指导提供可供操作的思路,同时为高职中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中药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是就业教育,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出现问题,我们从事中药职业的教育教学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反思并努力加以改进。根据我们对中药专业毕业生和中药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实地调研,中药专业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中药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很大程度上与实际职业岗位需求脱节。为使中药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中药专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就必须有效地进行渗透与融合,改革现行的中药专业教育以及职业指导方式。 一、在新生入学专业认知教育中渗透职业指导 针对入学新生对中药专业认识不够的现状,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向新生详细介绍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等,对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中医药基础类课程、药用植物资源与鉴别类课程、基础化学类课程、药学类相关课程、中药调剂与中药购销方向专业课程、中药制剂生产方向专业课程等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和认识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与专业技能课,使学生对中药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有个初步了解。 同时,向新生介绍中药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结合往届毕业生就业实例,使他们全面了解就业的渠道和方向。其主要就业方向有:中药栽培与鉴定方向,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检验方向,中药制药生产和质检方向,中药调剂、中药购销方向,药房(店)药学服务方向等。带领新生实地参观校内实训基地、医院中药房、中药制药车间、中药饮片厂、药店等。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强化了学生们对中药专业的认知,并对本专业各课程的联系有了初步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以后学习和就业的方向,为今后制定职业规划打好基础。 二、在中药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中渗透职业指导 在中药专业课程设置上要为中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提高服务。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要盲目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通过开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医药发展史与医药企业文化等人文讲座以及校园文化、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课程,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对于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应增加和补充一些与中药实际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提高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适应性。比如:英语教学可增加一些药学英语相关内容:如英文药品说明书阅读与翻译,药品销售常用英文对话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计算机教学应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结合中药专业特点开设药品计价、药品购销与储存、药品市场营销等一些在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内容。 三、在中药专业职业技能教育中渗透职业指导 1.强化职业技能教学,推行双证书制度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相较本科生、研究生而言,其就业率高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动手能力强,能够较快地胜任岗位工作。然而高职院校毕业生较强的职业胜任能力与其在校期间所接受的职业技能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中药专业而言,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中药鉴定与质量检验技能、中药调剂与用药指导技能、中药储存与养护技能、中药购销技能、中药制剂技能、中药炮制技能、中药材种植与养殖等技能。而检验中药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的一个较好办法就是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中药行业的主要职业资格证书有9种(见下表)。学校应结合中药专业的不同专业方向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辅导。把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实行双证书制度,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加强实习就业管理,多实践早实践 对于三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应尽可能早地在二年级安排学生深入中药行业企业多见习、多实践。采用集中或分散方式,学生可先到野外进行2周药用植物采集(采药)见习;再到药材市场进行2周中药鉴定见习;最后,可通过毕业生自我推荐,中药制药企业、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来校招聘,用人单位不定期向学校提供用人岗位信息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安排与就业同步的毕业见习与顶岗实习。同时,为加强实习就业管理,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实习就业部门,定期派老师深入到中药制药企业、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实习单位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在毕业实习与顶岗实习期间,专业教师应针对中药专业学生的各种不适应情况进行指导,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宜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 总之,围绕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具体的专业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从中药专业新生入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方面渗透职业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高质量中药专门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中药专业论文: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1.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现状 从大的环境上来看,目前我国的高效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通过对近年来中职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其就业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对于部分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来说,经过他们几年的努力,学业有成之后,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往往不愿意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对他们而言,放弃自己的专业方向从事其他工作,思想包袱较大,一个是由于从事其他行业不与自己专业挂钩,感觉自己在学校的艰辛学习不能学以致用,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在学校的专业学习白白浪费了,心有不甘;另一个是由于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用来主攻专业方向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如社交、语言及一些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等,导致他们一时很难接受其他行业的工作,担心由于能力问题而不能胜任。 1.2有部分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在面对毕业就业的过程中,传统观念较强,认为从事医务行业,工作稳定,薪酬待遇好,相对稳定,压力较小,如果从事其他行业,与自己专业不对口,风险较大,而且自己的岗位竞争力不强,因此不愿意从事一些富有风险和挑战的工作,铁饭碗思想较为严重。 1.3有部分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视野狭小,对其专业及就业方向的理解较为片面。很多大学生在邻近毕业的时候,就会选择去医院,临床等见习,而对与其专业有关的其他行业方向则考虑的较少,如医药销售行业、营养师行业、医疗保健行业等等。导致其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压力大,选择范围片面,自我才能的发挥也受到了影响;同时,也耽误了他们选择适合行业的时间和机会。 2.当前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在经济全球趋势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跨国企业进驻到我国,这一形势大大加强了我国市场对高技术人才和外语类及金融类的人才需求,对知识型的全能型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引起了我国人才市场就业结构的大变动。在这种形势下,由于很多中药专业的大学生只具备单一的操作技能,职场能力较为薄弱,我国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被处于了劣势和相对冷门的行业领域里,就业环境压力大。 2.2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医学行业也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不断交叉发展,世界各国均把目光投向中国,渴望能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也看到了我国的发展的前景和潜能,在这一时期,他们也纷纷回国创业,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东西带回来,相对而言,这些回国创业的留学生们,见多识广,了解国内外形式,医药专业技能更强,而且市场经验足,毫无疑问的给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竞争和挑战,更对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带来巨大的竞争和挑战。 2.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不断改革,减员增效,精简机构,对就业人员的要求层次不断提升;从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分析来看,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的国有企业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减员增效,同时,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将急剧专业何上升,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劳动过剩的现状,再加上生产效率的逐渐提高,我国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日益严峻。 3.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针对前面介绍的关于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和现状,对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看法。 3.1努力为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他们正确的就业心理和职业心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就业心理和职业心理,正确看到自己的就业问题,认识到当前的就业现状,才能更好的客观分析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指导自己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心理和职业心理,一方面,中职院校领导要重视毕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选择正确的时机对他们进行疏导和教育;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为毕业大学生们开展就业讲座,指导他们的就业问题,减轻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3.2鼓励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自主创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学生而言,创业不仅给了自己发展的一个广阔前景,同时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良好机会。目前,我国政府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积极推出了很多相关政策,如就业支助政策等,以此来鼓励大学生的创业。例如,政府给予大学生自主创业免收3年的地税、国税及工商注册费;高效毕业生自主创业可申请2到5万的小额贷款,同时,财政部门给予50%的贷款贴息等等。 3.3努力转变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形势,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勇于挑战,敢于承担风险的能力和胆魄;正确认识传统的"铁饭碗"就业观念,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同时,开阔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的视野,转变他们单一狭小的就业观念,指导他们多向其他相关领域发展,如医药保健行业、营养师行业等,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3.4加强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的自身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提高。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而言,中医药无疑是一项实战型很强的专业技能。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个合适的岗位,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打好基础,增强内功,以扎实的技能赢得优秀的岗位。学校应充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和氛围,加大师资力量队伍建设,用最好的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 3.5提高对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学生的要求,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全能型人才、知识型人才。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不再只是要求单一技能的人才,而对全能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要求很大。针对这一发展形势,院校就必须努力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通过增加一些专业以外的课程,丰富他们与其专业以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扩大他们的就业能力范围,增加他们就业的可选择性和就业空间。 3.6重视对毕业学生的就业辅导,开展职场教育课程,提高他们应对就业的面试技巧等等。比如,可以通过具体的课程,如礼仪课程、模拟招聘等课程,教他们怎么应聘,怎么制作一份漂亮的简历等等。同时,邀请资历人士和专家们给毕业生开展专题讲座,为毕业生们解决应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的困难,从应试技巧上面给予他们指导,为他们疏通就业道路,开辟蹊径。 4.结束语 中药学专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西药疗效迅速,但化学制剂副作用大,天然的中药却无毒无副作用,这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中药。对于我国中职学校中药专业而言,要解决其就业问题,既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也要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哪里适合就到哪里去,坚持长远发展的眼光。到祖国最需要的,也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为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药专业论文:中职中药专业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通过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分析,为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第三院区中药专业中专生第一次就业时的就业岗位三年的信息进行研究;结果:主要就业岗位在医疗机构,其次是药店和医药公司,药厂和医药公司就业率增加较快。建议根据相应岗位所需能力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中药专业 就业 为了推进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中药专业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发展的水平,密切校企合作,了解医药行业企业的需求状况,努力实现专业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对接,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上岗能力,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我们对2005级~2007级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第三院区中药专业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调查分析,①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 我们收集了2005级~2007级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第三院区中药专业四年制2009年~2011年毕业的中专毕业生第一次就业时的就业岗位进行了信息的收集、统计和调查分析。 2 资料分析 2005级~2007级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第三院区中药专业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统计见表1、表2 、表3、图1。 3 调查分析 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显示,近3年中药专业中专四年制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情况,从各个就业岗位的分布情况可以明显看出,目前本校中药专业中专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在医疗机构,其次是药店和医药公司。 从整体的就业率来看,我校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9.59%,说明目前中药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说明目前市场上对中专中药专业的需求比较旺盛,但我们也看到了目前就业市场上的一些变化和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3.1 药厂方向 这两年药厂的需求量有所上升,我们每年的就业实习双选会也看到这样一个趋势,药厂更愿意招收有中药学习背景的中专生进入药厂生产线和药厂物流的相关领域工作,也就是说药厂对产线上的工人要求提高了,工资待遇也较好,而且学生从业后比较稳定。 图1 2005级~2007级中药专业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统计百分比 表3 2005级~2007级中药专业中专毕业生就业率 3.2 药店方向 药店就业方向向来是我们学校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工资待遇好,需求量大,可选择面广,学生能得到锻炼,有发展前景,但工作强度大,人员流动性大。这几年整体的就业情况平稳,随着人们对健康、防病的重视,药店便利、快捷、价格合理的优势还将得到发展,就业需求还会持久的旺盛下去。 3.3 医药公司方向 医药公司的就业去向这两年增长得非常快速,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药店代表和物流、仓储方面的工作。 3.4 医疗机构方向 以前学生普遍认为医院这个就业去向是最主流的、最理想的,这几年卫生服务站、中医门诊部、中医保健作为医疗机构的就业去向也出现较多。 3.5 升学方向 从学生就业回来的反馈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学历还是会设置门槛的,比如有的工作岗位中专毕业还是不够,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继续教育或是直接考大专。 4 总结分析 (1)与以前相比,目前我校中药专业中职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已经从医疗卫生单位转为药品经营单位。(2)目前多数药品营销单位要求学生加强市场营销学、贵细药材鉴定、中药贮藏保管、医药商品学、GSP管理、物流管理、营销沟通能力方面的学习,②并且适当增加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看重学生专业知识,导购能力和提升空间。(3)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辨识中药材及药品调技能力等,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保证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取得从业人员上岗资格。(4)从目前职业岗位的种类来看,中药专业新增了中药实验室技工和中药材购销员、药店咨询师、中医保健调理员、中医养生原、中医保健美容员、中医保健药膳员。④国家要求中专院校不能开设中医专业,但人们对中医养生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学校可以在中药专业瞄准新兴职业,加大培养的力度。 5 结语 以上就是中药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就业市场需求、目前中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中药专业近三年的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希望对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中药专业论文:构建中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思考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高职中药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如何进行“课证融合”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中药专业;课证融合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明显脱节,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本项目是对我校中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和中高职之间的课程衔接进行的研究,目的是推进中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是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的学历文凭教育,职业资格制度是以劳动部门为主导的劳动技能培训,两者属于不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两个体系的衔接、融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职业院校也逐渐成为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主要场所。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社会职业结构和岗位结构的变化迅速,技术岗位的综合性、复杂化程度提高,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现代劳动者必须具备适应现代化生产和技术发展的能力,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人力培训体系都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随着中药行业GAP、GMP、GSP各项规范的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的不断推进,中药专业“课程融合”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开展“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和基础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强化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研究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完善学历学位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制度。完善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办法。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全国职教大会上指出,要继续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进一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满足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需求。 二、中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中药行业职业准入制度的要求 中药产业是我车拥有资源优势和产权优势的传统产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抢劫“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随着中药行业GAP、GMP、GSP等质量管理规范制度的强制执行,行业用工准入制度越来越严格,对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大量懂得生产和经营质量管理、掌握实用型中药生产技术的技能型《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了中医药行业五十六个职业技能工种目录,对中医药行业从业资质做出了要求,因此在中医药职业教育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核,使学生具备本应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才能让毕业生更加符合中药产业发展的要求。 (二)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就业竞争力的要求 现阶段高职学校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也存在不足,如课程设计只是机械地采用项目载体,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之间缺少对应关系,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脱节严重,严重影响了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进度。因此,加快高职院校“双证制”的实施,开展“课证融合”项目化课程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三)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校现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内容、实践操作、技能要求各方面与生产实际有较大脱节,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特别是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际工作需要有较大差异,不能满足市场对毕业生技能水平的要求,课程体系岗位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改革不够深入,实训内容尚未达到职业性、开放性的要求,不能满足区域中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本着“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的态度,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充分结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充分吻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扩大专业影响。 三、中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逐步打进教育与行业的对接协作,不断实践和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专业的内涵建设。 (一)培养目标定位 紧紧违绕现代中药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改革和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块递进式的“1(专业基础模块)+1(职业技能模块)+1(毕业顶岗实习综合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中药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熟练的中药行业职业技能,符合中药产业生产、营销和种植要求的新型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表1:中药行业职业岗位群分析 专门化方向 职业资格 职业岗位 中药营销 中药调剂员 医院药房工作员、药店营业员 中药购销员 药店药业员、中药企业保管员、采购员、医药代表 中药栽培 中药材种植员 中药材种植企业技术员、管理人员 中药制药 中药液体制剂工 中药生产企业、中药饮片厂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 中药固体制剂工 中药炮制与配制工 中药分析 中药质检工 药品检验机构技术员、医药生产经营企业质检员 (二)课程解构与整合 加强职业能力分析,制定符合涵盖职业标准的教学计划,按照宽口径、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通过课程解构、重组,进一步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涵盖学生药师、药士资格考试的内容,以现开设的《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调剂技术》、《中药营销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课程为主干,整合《中药学》、《方剂与中成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化学技术》、《医药企业管理》及三GP施话技术等课程,形成面向中药行业各职业岗位的课程群,与中药炮制与配制工、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中药材种植员等职业技能工种相对应,。同时加大实验实训比例,开设中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突出实训操作的实用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同时通过选择适宜的教 材,或加强校本教材建设的力度,使课程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类需要,更加接近行业生产的实际。 根据我校中药专业的实际情况,拟建以下课程群: 表2:中药行业专门化能力要求与课程建设分析 能力分类及要求 就业面向岗位 课程建设 中药营销能力 医药企业营销部门、药店、医院药房 中药学、方剂与中成药学、中药调剂技术、中药营销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 中药栽培能力 中药材种植栽培企业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学、病虫害防治技术、药用真菌栽培技术 中药制药能力 中药生产企业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药设备与工艺 中药质检能力 医药企业质检部门、药品检验机构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药品质量检验技术、药物仪器分析技术、中药鉴定技术 在制定“课证融合”教学计划时,要根据表1和表2及表3的内容,课程体系要涵盖中药行业基本能力、专门化能力的要求,充分结合职业资质和就业岗位群的要求,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具备中药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的优势和特点,采用角色扮演、讨论教学、直观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的实战性、现实性,使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及经营活动活动密切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及经营活动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把职业技能工种鉴定考核与相关的课程考核充分结合,构建职业技能工种课程群,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推行以证代考,实现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合。 在完成各职业工种所必须的课程教学考核后,即可开展相应 中药专业论文: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药都经济发展 摘 要: 随着中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产品在“绿色、环保、健康、自然”的呼声中再次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中医药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世界药品市场上,中药材、中药制剂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中植物药(包括天然植物药和人工种植植物药)市场份额达到近300亿美元。然而,目前国际许多国家已经出现多种研究植物药的新思路,尤以日本、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为首,他们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方法使得中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处在了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词: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本溪药都;地方经济 1 前言 随着中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产品在“绿色、环保、健康、自然”的呼声中再次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中医药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世界药品市场上,中药材、中药制剂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中植物药(包括天然植物药和人工种植植物药)市场份额达到近300亿美元。然而,目前国际许多国家已经出现多种研究植物药的新思路,尤以日本、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为首,他们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方法使得中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处在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作为中药生产的故乡――中国,中药的出口情况不容乐观,出口份额相当低,且多为原料药,以低端产品为主。更加严峻是其他国家研制、开发的中医药产品已经进入我国市场,并走向世界市场,甚至在我国申请专利,这是对有着悠久中医药发展历史的我国的中医药产业的巨大挑战。面对日趋严峻而激烈的中医药市场的竞争,我国研制、开发现代新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已是迫不及待。但我国现阶段以中医药理论与技能为基础的中药制药人才及生物制药人才极度匮乏。基于此,结合本溪药都经济开发区开设以中医、中药为背景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是非常必要。 2 中药制药生物制药专业的性质与产学结合 以中医药知识为基础,以现代先进的科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以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为主要发展方向,在中职学生层面,专业设置应主要以培养适合药品生产企业需要的岗位操作工及岗位质量检查员为主要目标。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应分别将中药制药、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先进设备结构、设备操作方法、设备操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及岗位质量检查员各岗位检查项目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以解决中药及生物药生产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和实施GMP生产操作。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药学、生物学、中药制剂技术、生物药制剂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各种药品生产设备的操作,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药品质量控制。结合我校的的优势与药都企业建立长期可靠的产学交流。使学生将所学的技能更适合企业工作的需要。 3 培养模式的探索 制药的相关专业在我国部分高校及部分中职院校有所开设,但大多数院校主要注重于化学药品生产的研究,与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在培养方向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上有一定的差别。虽然各院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注重于化学药专业知识的培养,但在学科建设上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的,为我校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对于中职院校来讲具有中医药基础的制药方面专业人才,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其必须具备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验、实训、工厂实习、技能大赛,毕业设计来进行培训的。一般的培养模式是在开设专业课的时候开设这一门专业课的相关实验、实训课,对理论课讲解的知识点、原理、方法等进行验证和巩固。 学生们在实验、实训室学习的条件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其规模也难以与工厂相比。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们在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工厂实习虽然很辛苦,但是学生们还是很认真刻苦,并且学习兴趣高于在校学习。学生们普遍认为,通过在药品生产企业的实习,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使自己所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更加熟练,能够适应将来的正式生产工作。 我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在专业设置上,本校的中药制药专业是本溪市第一个以中医药基础为背景的制药专业。专业已于1996年招生,目前在校学生近500人。专业开设至今,在校领导的关怀及相关老师的努力下,教学改革工作有了一定的积累,并取得相当大的成绩。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将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制药人才。对解决本溪药都地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人员,特别是具有中医药基础知识的技术工人匮乏,具有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将能更好地促进本溪市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辽宁省甚至全国的中医药企业提供后备人才力量。 4 结语 我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中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制订相对完善的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具有中药特色的中药制药及生物制药专业药品生产技能人才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培养具有中医药基础的合格学生。尽可能安排学生到制药企业车间参观学习,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环节中,要实验、实训室相结合,实训室、工厂实习相结合,力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药专业论文:浅析高职高专中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及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药专业;工学结合 我校自2007 年开设中药专业以来,积极探索高职高专中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人才市场对职业岗位知识技能需求的调研与分析,逐步修订完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在《2006 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中指出“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要把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一项主要任务,研究制订从根本上有利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政策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我校自2007 年开设中药专业以来,就实行了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及问题进行分析,将对以后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中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 2.1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确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后,为了做到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校内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所需知识的一致性,校内培养的素质能力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的一致性,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为了使课程内容的选取更为科学、合理,更符合工作过程的要求,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以理论适中、够用为度,以强化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构建“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2 建设了“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校中药专业虽然开设时间较短,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企业聘请一批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同时把理论课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定岗实践,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建立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了中药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目前中药专业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80%以上,专兼职教师比例基本上达到1∶1。 2.3 改革了人才评价方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唯一评价依据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由学校自主评价方式转向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既有学校的理论、实践考核考试,又包含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考核评价。这样的评价考核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职业能力,能使学生得到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2.4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了解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既锻炼了专业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工”与“学”的交替,使“学”的知识在“工”时得到实践验证,“工”的体验在“学”时得到升华。通过工学结合,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 100%,并且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中药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成效显著,但是在工学结合方面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实习内容单一 由于学生是带薪顶岗实习,部分合作单位由于受到利益的影响,学生适应某个岗位后,一般不会安排轮岗实习,因此实习内容相对单一。同样道理不同实习单位之间的轮换也有一定困难。而我们中药专业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对中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炮制加工等一线技术岗位,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针对性和实习效果。 3.2 学生分布广泛,难以做到工与学的有机结合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分布在各地中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炮制加工的一线技术岗位,我们会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为学生提供集中辅导和授课。由于学生比较分散,难以集中辅导和授课,难以做到工与学的有机结合。 3.3 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 高职高专院校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专门人才。然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一些学生不能为自己准确定位,不愿意到生产一线,怕苦怕累,不愿意做基层一线工作,不愿意去艰苦的岗位,过多考虑薪酬的高低,甚至不服从企业的安排,这为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带来了挑战。 3.4 缺乏专业教师与企业骨干的协同合作机制 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工作十分繁忙,学校教师很难有时间到企业与企业的专家、骨干相互交流,基本上无法参与顶岗实践,导致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工作联系不是十分紧密。同时由于行业企业的专家是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数量少,节假日较少,聘请的兼职教师无法按时到学校完成系统的教学任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企业、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多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科学的工学结合机制,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中药专业论文:高职中药制药专业职业分析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摘要】高职院校的中药制药专业主要是以有效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用以服务于中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线工作为其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综合型的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又必须在整合专业的基础上,对其职业进行有效的分析,迎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有效地制定出人才的培养方案。对高职院校中,其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岗位与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从实际课程的设置、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培养等方面,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中药制药专业 职业分析 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独特的民族性与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其逐渐朝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因此,就迫切需要一些综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在医药教育、生产、科研等多个领域中从事相关的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的中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在对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地提供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中药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分析 在高职院校中,其中药制药专业属于一门将工学与药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专业,具有较大的覆盖面与应用性,是用来连接医与药的重要桥梁,涉及到了中药制药行业中的多个领域,如新设备、新辅料等。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中药制药专业主要是培养一群具有专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中药生产技能,并且具有将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从而满足我国的众多中药生产企业对中药饮片、制剂等生产活动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中的中药制药专业,就需要以培养这类人才为其教学目标,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的技术人才,如表1所示。 三、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在上述的叙述中,我们已经知道,高职院校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及本科教育有所不同,其中药制药专业培养的是一群具有专业的中医药知识以及技能的综合型技术人才。然而目前,对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充分的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上,仍是按照本科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忽视了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性与技术性特点;而在课程的设置上,也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专业素质的拓展,特别是对于实训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内的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对其重点突出,致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技能。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在充分了解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定位与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就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在课程设置上的改进。在课程的设置中,高职院校要在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基础,从岗位群出发,对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本专业的课程与教学的计划。如在基础课程的设置方面,就需要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无需一味地强调各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只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特征与要求就可,并适当的加强诸如计算机、英语等基础性的课程与本专业的联系。而对于专业性的课程,就需要适当的加大对各课程的整合力度,遵循相关职业的操作管理规则,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学校必须重点把握,通过模拟生产实习以及生产实习的形式,积极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供其专业的技能。 第二,在教学模式上的改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施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高职院校可以积极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各相关企业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到相关职业的实际操作程序,实现预就业的目的,为毕业后的真正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突出对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为了有效地实施重点培养实践性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然对师资力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就使高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师必须对其角色进行转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的传播者”角色,让自己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具备的“职业指导者”的角色。而高职院校也必须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一些专业教学的培养计划,不断地提高本校的专业师资力量,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四,加强对实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践教学的基地不仅是综合型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摇篮,也是高职院校普遍的办学特色,它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因此,在高职院校中,需要在充分了解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的实训基地建设,从而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除了不断地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外,还需要积极地完善对实训教学的质量评价与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有关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在对该专业的职业岗位以及人才的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从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改进以及师资力量与实训教学的强化等方面,有效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专业的中医学人才的需要。 中药专业论文:高职院校开设中药专业浅谈 摘要:根据中药的特点,目前国内中药行业的状态和市场需求,以及高职院校的优势特色,分析高职院校开设中药专业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中药专业作为高职院校药学的基础专业,具有明显的竞争力。那么高职院校开设中药专业有一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它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之治”分不开,即中药的用药特点是,不光只针对疾病本身,而是从人的整体出发,通过调节全身气血来达到对疾病的治疗。中药继承了我国五千年传统医学的精髓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具有着化学药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大;对慢性病以及疑难杂症有着良好的效果;对疾病达到治本以治标的作用等等。以及从“药食同源”出发,中药作为药膳在康复保健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采用现代化技术比如HPLC、超临界萃取等对中药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运用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等制成更合适临床使用的剂型,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在古代甚至近现代的医疗保健方面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将它发扬光大。 那么,中药目前的市场地位和行业现状以及人才需求方面究竟怎么样呢? 我们一起来开看一下。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力扶持中药产业。比如:1.国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中医药补偿机制,降低撤销起付比例等;2.实行新医改措施,在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提倡“中西药并重”,加大中药使用比例;3.实行“十二五”规划,计划到2015年分别在中医药医疗资源,中医药服务,中医医院出院总人数以及中医药人力资源方面达到相应目标。 国内的中药产业现状,国内中药产业产值以2011年的4381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5156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0000亿元。中医药行业比例从2011年的28.28%,上升至2012年的31.24%,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5%。 2011年,全国中医医院数量达到2831家,比2010年增加了53家。分科中医科门急诊人次共达4.2亿人次,占全年医院总量的19.1%。 其次,以湖南省的情况为例。 1.我省中药材资源丰富。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省药材种类在全国占到18.7%,重点中药材的品种占到66.8%,道地药材比例为20%。 国家制定GAP种植规范,使中药材在源头上得到质量的保障,并且我省药源丰富,还有很多尚未发现的品种有待开发。这些都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完成。比如中药材种植员,中药材养殖员。 2.中医医疗体系完善。 中医医疗机构几乎覆盖了全省各个地区,全省中医医疗机构2117个,中医病床15452张,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设中医门诊,中医科,中药房,中医药服务占卫生服务总量的30%以上。这样就为比如中药调剂员、中药临方制剂员等中药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岗位需求。 3.中医药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我省有中药生产企业150多家,中药饮片T90多家,其中九芝堂、千金药业、紫光古汉,以及浏阳生物工业园等都是我省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完成从中药饮片加工、药物成分提取,制剂生产,包装与质检一系列的流水生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比如中药材净选润切工、中药炮制工等高职专业人才。 4.中药商业优势明显。 国家正式批准认可的全国专业中药市场共有17个,其中湖南省有2个,分别是邵阳廉桥和长沙高桥。全省有医药批发企业近400家,其中双鹤医药有限公司是中南地区“快批”公司之一。 零售企业方面,比如老百姓、养天和、九芝堂,它们的销售门面,药店较大范围地遍布了全省各地区,药品购进、贮存、用药指导、用药服务等方面都需要专业的高职中医药人才。 所以,从上面可以看出,中药专业在全国以及全省发展状况良好,并且发展趋势明朗,药材种植、医疗、医药工业产业以及批发零售等都是中药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们的特点都是以技术、操作、行动与实践为主,这与以实用性为主的高职人才几乎相互呼应,对高职人才需求数量可观,并且随着产业发展,需求数量会逐年增加。这为中药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以实用性、技术性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是培养上述这一类人才的良田和沃土,高职院校开设、丰富中药专业夯实了中药行业基础,壮大了国内中药行业力量,具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就是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应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将创新教育有机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多种思维来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1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仍然绝对主导着教学的进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学生的积极性不足,他们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老师讲课、学生听讲、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考试,这种由分数决定一切的教学模式。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几乎没有效果,除非是对文学、语文本身就很感兴趣的同学,否则一般的同学只能将语文当做一门待完成的学习任务,按照教师要求掌握知识点,考试取得满意的分数。教师中心主义在语文教学中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学生对于语文兴趣不足、参与度不够,更难以谈得上语文创新。 1.2语文教学偏重工具性有失人文性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者,五千年中华灿烂文化的传承重任很大一部分就在语文教学的身上。但语文教学不是历史教学,不是将名家、名作以及前人对名家名作的理解简单地灌输给学生,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某个知识点而对之不加以思考。如果教师仅仅按照教参或者标准答案来讲授,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那么,学生也只能在旧框架内因循守旧、徘徊不前。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都失去了反省革新能力,那么这个民族将必然会止步不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早已超越了汉字、生词、语法的语文工具性教学目标,人文性的培养目标要远远重于工具性目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高中语文教育没有工具性属性,某些文学知识还是要进一步学习并加以牢记。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措施 2.1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 首先要解决所谓“人才观”的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在课堂教学中的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涉及到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笔者曾在很多场合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他在客观上却能体现出,如果用狭隘的一种智力模式去对具有各不相同智力倾向的所有学生做好与坏、优与差的评价,只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意识,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就是要尊重和激活每个学生的个性,要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创造性的学习享受成功的愉悦,使每一个学生都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而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最适合他自己走的路。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后面再议,这里只涉及观念,即指导思想的问题。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根本上扭转“单向灌输知识”的观念:一是不能“单向”,即在刨新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倡导师生互动:二是切不可再搞满堂灌,即使是知识的教学,也应着眼于让学生掌握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三是关于“知识”的内涵也要有新观念,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知识既包括教材提供的知识,也应包括教师和学生所了解的与教材知识有关的新知识,以及在教学教材知识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第三个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以知识经济的产生为背景而呼唤出来的创新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创新教育是要研究如何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逐步形成,是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积极互动、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教师要树立现代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理念。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学生,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能很好地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要求学生围着教师进行一切活动。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解。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由于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各自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教师教学的态度和蔼可亲、富有幽默,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理解,学生有了安全感和信任感,才会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的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地、热情地吸收知识,发展能力。 2.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要鼓励、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教师必须充分挖掘一切有利因素。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阅读和写作等方面均可精心设疑。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诱发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新见解、新命题,设法引导学生沿着不同思路思考。突破常规去探根究底,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获得新知识。对于学生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见解都要尊重,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具有创新意识的资优学生,往往他们跟别人看同样的问题却能得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即使是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的见解,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情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发散性思维,逐渐培养他们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个性特长,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育巧妙的融人语文教学之中,注重开发学生智力,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开辟多种训练途径。尽可能的为学生刨造成功的机会,这样才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略论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 摘 要 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处理好师生的关系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也正是由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加之职校高中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密切相关,才更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灌输师生互动、交流的意识。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口,着重阐述了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并针对师生关系的处理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 职校高中语文 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体,也是决定教学发展方向的关键要素。因此,无论在何种级别、何种类型的教学中,都必须巧妙、和谐的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之为教学的进步、学生的进步提供帮助。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正是要依赖师生关系的塑造、维持,从而推进教学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尤其在新形势下,探究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相关话题,更具现实价值。 1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是职校高中语文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往往占据着较为主动的地位,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基本职能。学生相比于教师略显被动,是教学知识、理论的接收者,同时也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主体。正是因为教师与学生共同“主导”教学的方向,才使得师生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在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职业技能培训与综合教学工作并立而行,这就更加要求广大教师要想方设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双重进步。 以职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说明教师的个人水平是决定教学走向的重要“砝码”。反之,无论是教师的业务素质多高、教学手段多好,一旦职校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那么职高语文教学就很难有实质性的进步。所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师生的关系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都很重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其次,和谐、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好比一剂“润滑剂”,将极大地促进职校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这一点很好理解,当师生关系处于和谐、融洽的局面时,教师与学生相互信任,师生的彼此尊重度高。此时,教师的教学热情空前高涨,教学手段、方式的创新也会层出不穷;而在学生这一方,当他们感知到教师的善意、温暖与付出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尊重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会“水涨船高”。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处理好了师生关系,将师生“捆绑”为“利益共同体”,语文教学才能不断进步,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才能全部进步。当然,处理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发挥主导性、关键性的作用,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全心全意的奉献。 2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处理的有效思路 诚如前文所述,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十分重要,必须谨慎处理、“用心呵护”。基于此,以下思路、策略值得一试。 2.1尊重、理解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度 师生之间关系的处理,其实关键词就是“平等与尊重”。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会更加尊重老师,而基于平等基础上的互相尊重与理解,则是师生关系升华的关键。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他们年轻气盛,有强烈的自尊心与自主意识。所以教师在处理与职校高中学生的关系的时候,一方面要倾听学生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况;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呵护,既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努力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语文是职校高中阶段教学的基础学科,其地位十分显著。广大语文教师要发挥“主人翁”精神,不断深入教学一线,主动与学生们打交道,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们充分的、足够的自由度,让学生们有尽情想象、发挥的空间。当然,这样的自由度是基于保障教学大纲、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之下的,教师要拿捏清楚。例如,教师在常规的40分钟授课中,可以预留出10分钟时间给学生们。具体的做法是,前面的25分钟教师仍然“按部就班”的授课,后面的10分钟可以交给学生们自由发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10分钟内,学生们既可以向老师、同学发问,也可以自主思考、独立作 等。总之,类似这样的空间与自由,是职高学生们需要的,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语文教师充满敬意,会对语文课心存向往,师生之间的关系自然就越来越好,这对语文教学而言无疑是值得推广的。 2.2师生要在课外、生活中加强沟通、互动与交流 很明显,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交流绝不可能仅局限于课堂与教学过程中,而是应该更多地出现在课内和课外的各个层面。反过来说,倘若职高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仅仅发生在教学的40分钟内,那么这样的互动是暂时的、临时的,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师生关系也会难以维系长久的。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维持就更显其重要性了。教师与学生都要更加积极主动,努力与对方就学习、生活甚至社会中的各类话题开展交流。即使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对话,都可以使师生间的关系上升一个台阶。也就是点点滴滴的沟通、交流中,教师与学生才能慢慢达成相互理解和信任,才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 职校语文不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更要主动在课下、生活中与学生们开展沟通、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心理诉求和情感变化,努力的融入他们的圈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此外,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不但要做学生的老师,更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才是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在“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的推动下,职校语文教学的质量会逐步提高,学生们的进步也必然“水到渠成”。 如果将课内或者课堂看作是师生关系处理的“第一战场”,那么课外或生活中则是打造优质师生关系的“第二战场”,甚至是更重要的“战场”。职校高中语文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目标,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提升师生的良好关系,带动语文教学的整体进步。 2.3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提升师生关系 职校高中语文教学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体系的基础,也是综合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其显著地位不容忽视。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信心。总之,运用多种策略培育优质的师生关系,是职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广大职校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同时提升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沟通的频率和质量,让学生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多元化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的安排定期组织学生们开展书法竞赛活动、成语游戏活动等,帮助学生们感受语文、文学的魅力。在此期间,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思维,果断为学生们创造更为人性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同时发挥“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与学生们积极互动,形成和谐、愉悦的师生互动局面。 综上所述,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职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给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搭建了稳固的平台,提供了多样的机会。只有处理好师生的双边关系,形成“亦师亦友”的良性局面,职校高中的语文教学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学生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再上一层楼”。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所以,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我较广泛的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境的创设是灵活多变的,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赋予了情景教学极大的生命力。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到的情境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合理利用音乐,渲染课文情境 音乐最能激起人的听觉感受,温婉的音乐使人陶醉、引发无尽的遐想,凄美的音乐令人哀思,澎湃的音乐让人内心激昂、奋发向上。教师通过选择和文章内容情感等相似的音乐,借助音乐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特定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让学生进入到美的意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文本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并序)》时,我设计了以下的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梁祝》的经典旋律,然后播放包美圣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在播放了音乐营造了悲伤气氛的基础上,对课文凄婉的感情基调也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情感较易投入,为这节课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如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五段时。描绘的正是月下荷塘的美态,我播放音乐《荷塘月色》,伴着轻柔的民族音乐和如诗般的文字,使学生仿佛沐浴在优美的荷塘月色之中,那静、那美,默默地在学生心头荡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借助音乐的渲染,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意境中,使之产生强烈的感情,并用情去阅读和欣赏课文,做到情理结合。音乐也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他们在良好的心情和环境中学习,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画面,再现课文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完整的图画。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贾府的人物和建筑复杂,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课文叙述每一种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内容,学生若死啃书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时设计了两张图片,即“人物关系图”和“贾府建筑图”。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又如几乎没有学生到过长江三峡,很难让他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在讲《三峡》这篇文言文的时候,通过播放一段纪录片《长江三峡》作为课文的导入,画面感非常强烈,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讲到三峡一年四季的景色时,还可以投影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把文字和画面联系起来,这样,就能使课文的情境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当今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来说不是很丰富,很多东西都没见过,很多事情也没亲身经历过,借助多媒体,把文中描绘的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名前,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生活,展现课文情境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由于课文内容的时空差异、 历练差异等,使当下的学生很难与课文情境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文中反映的生活场景、表达的感情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考建立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之中,让学生对文中的情境产生共鸣。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四、通过角色扮演,体会课文情境 情境教学中角色表演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根据教材内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一些适合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的文本让学生进行自编自演,学生在自编自演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表演走进人物内心以此来把握人物性格,甚至还可以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最终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例如在讲授《雷雨》或《威尼斯商人》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和特长,深入地研读文本,积极地去揣摩人物的神情、动作和心态,再经过同学间亲密的合作,把戏剧中的场景在课堂中呈现。通过角色的扮演,扮演者就有一种和剧中人物相似的感受,而观看者也仿佛如临其境。如在教学《鸿门宴》这一课时,让同学们自编自演,把课本内容编排成课本剧。学生接到任务后积极地在课后写台词,进行角色表演的彩排工作。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后,学生便在课堂中演绎课文的内容。整个课堂气氛很浓厚,学生对课文内容也很熟悉了。如在教学《守财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加强对小说人物的印象,让学生在班里挑选出适合的角色表演的同学,可以适当增删课文内容,课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排成课本剧。经过学生几天认真地写剧本、记台词、排练,课堂上学生展示课本剧中的守财奴的语言俏皮幽默,再加上学生找来一些道具配以夸张的动作表演,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创设表演情境,课堂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会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理解文本,熟悉知识,增强体验,丰富情感,提高了课堂教学中实效性。表演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更好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品质 【摘 要】 所谓的教语文就是宣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的品质。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参加应试教育考试为主,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人自身品质的培养,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理念。所以,语文教学需要大力提升教学的品质。 【关键词】 语文 品质 提升 教学 新时期,世界各地的文化都在发生着碰撞与融合,语文教学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考验。所谓的教语文就是宣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的品质。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参加应试教育考试为主,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人自身品质的培养,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理念。所以,语文教学需要大力提升教学的品质。 1 从审美的角度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 教学活动品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审美的方式。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时代的发展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的提升作为重点,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健康的学习特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前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完善的教学方案,使语文课堂呈现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愉快的进行学习。 利用审美的眼光来提高教学的生活品质。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时,老师可以适当的给予学生指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审美能力来感受到作品中文化内涵,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在进行作品阅读的时候,老师可以将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主动的去体会自然的丰富性与人生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并从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总之,语文学习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必须以生活作为基础来进行的。 2 从塑造人的角度提升教学品质 通过以教学作为平台来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对于老师与学生来讲,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以课堂将会是他们人生中一段非常难以忘记的经历。老师与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是由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课堂品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也会影响老师的从业态度。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所以老师实施教学的时候,应该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以教学作为平台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人文性的教学课程。所以,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优势。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学的重点。首先,选择良好的语文教学方法。老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将作品内容形象的表述出来,并结合文中所特有的形象来对学习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其次,把培养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作为重点。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首要途径。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了解文章的审美因素,并对其进行展开,使学生从中进行审美的熏陶,培养了良好的思想情操。 3 从求效的角度提升教学品质 以高效为目标,建立动人的教学情境。语文老师在教学课堂上,需要将文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立出丰富多样的情景内容,使学生产生切身体验的实际感受,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的,在课堂朗读的时候,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深情并茂的朗读来营造动人的意境,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另外,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情景问题来开拓学生的思维习惯。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分组并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可以分工合作,积极交流与沟通,最后获得感悟。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需要对学生的特性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趣味活动。例如:知识竞赛活动,自编短剧等,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的提高都有着促进作用。总的来讲,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老师在课堂上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创造力。 以高效为目标,建立起心灵世界的触动。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每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与帮助者。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教学要求,老师必须要与学生建立起心灵上的沟通,真正达 心灵的了解。首先,老师应该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树立起平等、民主的思想观念,认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其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真心实意地对学生倾注爱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学生对老师的真情。爱是师生之情的升华,也是老师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在教学中,老师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要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抛弃一些陈旧、粗暴的教学方式,多亲近与关爱学生,使学生主动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了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需要对学生的特性进行了解,并学会欣赏学生的特性,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四个阶段进行了阐释,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素质教育 培养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这个时代赋予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 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 第四是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巩固阶段,即基本训练阶段。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 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基本训练。所谓“基本”,是指训练量要适中,训练题要精选,这一点在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训练量要适中,太少不足以巩固阅读能力,不足以提高阅读的熟练程度;太多则滥,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事与愿违。要做到训练量适中,我们就必须精心制作或选择训练题。在高一、高二的现代文阅读教学阶段,我们紧扣课本编制测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 第一步,教师示范,向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基本知识”和文章阅读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充分运用于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课文,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自读具体课文。在这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因人而异的点拨。最后,我们便开始实施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三步:适当选编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熟练运用基本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个“基本”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高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他们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真正培养的,他们的现代文阅读水平是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的。 综上所述,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训练为核心和主体,因为这四个“基本”的综合体正是现代文阅读基本能力的重要内涵。所以,现代文阅读教学如能狠抓这四大“基本”,是一定能达到真正培养阅读能力和不断提高阅读水平这一目标的。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浅谈 原文作者:陆国平 目前的初高中之间的知识衔接过程存在着一些问题。高中教师多埋怨初中教师很多知识没有讲或没讲透,自己必须再花上一定的时间、精力去弥补;而初中教师又怅叹高中教师的不够理解,认为有些知识是不需在初中阶段讲解的,那本来就该是高中教师的职责。 譬如语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而高中教师却说,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我觉得除了初高中教师多相互沟通、合作之外,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每个学龄段的不同特点,让教学策略得以正确归位,明确初中语文学习的任务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有哪些,高中的学习任务又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又有哪些,区别清楚之后,教师拿来作为自己教学的基点之一,循序渐进,实施有效教学,必能使初高中教学各得其所,相互促进。 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已经在补程序性操作策略知识,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趋实在,更趋理性,使人文性有厚重的土地可以植根,也使初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找到一个可操作的衔接点,达成顺畅的过渡与提升。比如部分初中教师,弱化部分选读课文,挤出时间恶补必要的语法知识,且基本参照是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中的体系,使弱化了的语法重新被重视起来。 所谓“初高中衔接”是指保持、强化学生在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进一步使之养成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 首先,研究初高中语文教育目标的差异 例如,在现代文阅读方面:阅读方法上,初中要求“熟练运用略读浏览”,高中要求“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在理解方面,初中要求“理解主要内容”,高中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在分析评价方面,初中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高中要求“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在鉴赏方面,高中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文言文阅读方面,初中要求“理解基本内容”,高中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译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对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 [论文网] 其次,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学习达到的程度 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下一步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注重对学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条件。 第三,改进高一语文课堂教学 为探索适合高一新生语文学习的途径,一方面调整课时结构,想方设法开阔学生视野;另一方面,通过集体备课,把自己对高一学生进行教育的理解融进课堂教学,归纳总结出重在诵读、涵泳,重积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的教学理念。 第四,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对于教材,初中阶段是在“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则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尽力做到“老生常读不读,人云亦云不云”。 2.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引导学生听课时重视能力的提高。课堂上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提高思维能力、阅读能力。 3.指导学生高效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高一学生难点在古文阅读,因此,教师授课时要注意传授规律,如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的规律,特殊句式的辨析与翻译等,学生练习时要进一步强化对这些规律的认识,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4.指导学生学会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尤其在指导学生用好“语文读本”与上好“青春读书课”的同时,写作读书札记和心得。 5.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语文学习方法。比如,强调背诵、强调朗读等等。 通过几年来的研究实践,我们在培养高一新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注意文面的习惯,课堂积极参与的习惯,广泛阅读习惯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作者单位:甘肃高台县第一中学。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语言理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 语文作为母语教学,国家重视,社会更关注,大众更感性,而我们语文课,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才能让语文课堂有效有趣。本文将从语文课程的自身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语言理解。 高中语文课程的新目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一些语文界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程红兵先生的“语文人格教育”,认为“学科当中承载着多少年来社会的文明财富,人类的文明财富转化成课程资源,来发挥它的培养人的作用。所以,学科教学是所有青少年的人格形成的主要的教学形态”。还有王尚文先生的“语感中心说”,认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钱梦龙先生则把“语文素养”分成“语文知识”、“读写听说的能力”、“对母语深厚的感情和正确的态度”、“文学审美的趣味和能力”、“较宽的文化视野”五个要素。可见,大多数专家都强调语言基础,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习得,又以对语言的正确理解为基础。这也正是把握住了语文作为母语教学的核心价值与根本要务,值得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深刻领会和探索。笔者以为,语言的理解在我们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 一、语言理解在人类语言学习中的地位 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汲取前人积累的大量的书本知识,而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高中生则要把这个学习任务及知识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知识理解的范围十分广泛,而其中语言理解就是最基础的。 我们都知道,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下的基本科学概念都是由语言文字来形成并定义的,而语文知识就更有意思,它以语言文字来定义语言、文字、文学以及文化的概念,如“汉语”、“甲骨文”、“启蒙主义文学”、“人文主义思想”等。基于这种特性,语言理解对人类语言(文)的学习就尤为重要。而高中语文学科作为社会人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知识体系中自然包含有大量的社会性概念,如“普通话”、“简化字”、“意识流小说”等,就更需要学生加强语言理解,形成活跃的思维内部言语,来和书面的文字达成统一。 二、语言理解是语文两大性质的和谐保证 汉语作为当今世界主要流通语言中最简省而又最深奥的古老表意语言体系,不仅独此一家,别无参照,而且在数千年的漫长演变进程中,又衍生出了一整套繁复而绵密的文化蕴涵,笔画繁难的繁体字,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曾经使汉字和我们汉民族的文学文化成为上层贵族的专享,愚民统治的工具。笔者以为,作为一门学科课程,有个定性也是必要的,这对于语文课程虽有难度,但仍然不宜回避,只是不可保守僵化,也不应随波逐流,总要取法中庸,道行和谐。如今新课标能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既承认了要重视语文课程中“语言”的工具基础,又肯定了要提升语文课程中“文学文化”的人文素养,于课程自身是实现了完整的两条腿走路,于一线教师是扫除了迷惘,明确了方向,相信将大大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和效率。所以,语言理解实际就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融通的金桥,需要牢牢把握,紧紧立足。 三、语言理解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合理定位 语文,既是知识,也是能力;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中,除了知识要求,当然也少不了能力要求。新课标提出了“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钱梦龙先生提出了“读写听说的能力”和“文学审美的趣味和能力”等能力要求。作为对高中生语文能力的最高最全面测试的《高考考试说明》则将语文能力具体细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个层级,相比以往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要求。多则多矣,但笔者以为高中语文教学仍应以培养和提升语言理解能力为中心。识记最基础,当然也不能忽略,但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养成,高中阶段可在理解能力提高后反过来优化识记。所以高中生不是理解高了、够了,而是还低、还不够,更不要说是在理解之后,内化为思维言语,外现为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评价能力,故而,立足语言理解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合理定位,更是当务之急。 总之,人类的理解力实是一种静态的智慧,它不是知识,却是掌握并运用知识的重要能力,对于高中生,它也还不过是一个不大的正数,只有自己不断地开发,教育培养,减少误解,增加理解,才能成长为一个聪明的、有力量的人,他最后的动态智慧才可能是一番事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理解方面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学的感受分析 2010年9月,我结束高三教学工作返回高一,挣脱题海的樊笼,思绪亦开始飞扬。眼见崭新的107位学子,新奇感和创造感与日俱增,月份系列随笔创作的念头亦牢牢盘踞于心。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时常提及他们学长的“四月随笔”、“五月随笔”,只见他们眼光闪烁,当我把“薪火相传”之“十二月随笔”的创作愿望在座谈会上与学生和盘托出的时候,他们的反馈是让我惊喜的,甚至有了更多的设想,比如“摄影散文”,比如“十二月班级日记”等等。楼凌辰同学说:第一次看到李老师以前班里的那些随笔集,就觉得我们应该也要一本,真的很想李老师在教下届的时候,可以举起我们的十二月随笔,可以很自豪地说这篇是考入哪个大学的某某写的,希望那里也有我的名字。如此冲动一份份汇聚起来,势不可挡,十二月随笔乖乖地进入我们的语文学习生活,一个个新的语文生命顺势诞生,让人喜不自胜。 在过去的随笔综述中,我已经阐释了“投其所好”、“开挖宝藏”、“奏响诗弦”、“阅读彼此”、“名家映衬”、“移情共振”、“师生舞墨”、“摘抄孕养”等写作教学的方式。本文将从“畅想激发”、“影评拓展”、“日记普及”、“专栏嘉奖”等四个方面继续论述,期待“写作成为学生生命中最美的歌唱”。 一、畅想挑动创作神经 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侏儒警语》中说:“意欲作文而又为自身羞愧乃是一种罪恶。为自身羞愧的心田上不可能生出任何创造性的嫩芽。”①周国平也曾感慨:“岁月把一个个小哲学家改造成了大俗人。”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一个诗人、一个作家。平庸冗长的灌输式教学只会禁锢思维,抑制心灵,以致好奇的天性逐日磨灭,畅想的快感遥不可及。 因此,我们需要畅想!畅想可以解放心灵,畅想可以放飞思绪,畅想是信马由缰,畅想是野渡无人,畅想能激发欲望,畅想能获得自信,不激动就不灵动,不自信就不创造。 温儒敏教授在北大承办的“国培计划”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上发言时曾强调:“作文课和阅读课一样,需要气氛,需要熏陶,需要不断激发学生表达言说的欲望。无论什么教学法,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应当想办法营造一种氛围,引起学生动笔的兴趣。”②鉴于此,我在这组随笔正式启动前,提前半月上了这节“畅想我们的十二月随笔”课,创设写作的氛围,开启畅想的心扉。 站在讲台上,我满怀期待地述说着我对十二月随笔的期望: 它应该很真(本真) 它应该很美(唯美) 它应该诗意盎然(超然) 它应该飞向未来(永恒) 之所以写下这四行字,是源于我对优秀作文的理解。真正优秀的、有生命力的作品首先是真诚和自然的。应该尊敬文字、贴近文字才能喜爱文字,坚决反对无病呻吟。自然、生活、阅读共同组成肉体和精神的真实。不浮游,不空洞,踩着泥地,用好我们的文字。“邮票传递信件”是平常,可邮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是诗意,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者陆春祥在杂文《向邮票学习》中充满智慧地阐述了邮票的精神,使邮票的韧劲中透出率性气质和浓郁诗情。诗意来自哪里,来自轻柔的心,来自深沉的思。那么——如果有雪,一定不让它孤单落下! 十二月的风信子,十二月的燕子掌,十二月的君子兰…… 十二月的世界艾滋病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澳门回归纪念日、国际篮球日、诞辰纪念日…… 十二月经霜的树叶是否“猝然脱离树枝,像一群飞鸟一般,在风中飞舞”?(莫泊桑语) 十二月,浪涛起伏般的千山万岭,是否“很快变得荒凉起来”,“再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绿颜色”?(路遥语) 十二月,严冬封锁的大地,是否“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萧红语) 在我们的笔下,将诞生一个怎样的十二月? 薛静怡:我会愿意用我的眼睛,去凝视哪怕一只卧藏在落叶下挣扎的小虫;我要俯身用我的鼻子,去努力地呼吸哪怕一丝被冷落的空气;我会用我的耳朵,去聆听哪怕花瓣落下的声音;我要用我的手指,轻抚哪怕再凛冽的风的形状…… 徐恬:我想要在十二月记下身边的人给予我的温暖,我想要在十二月对自己的无聊想法表示嘲讽,我想要在十二月描述各种因为忍受不了气温而走在一起的感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迎接日益走近的十二月! 当我看到史立竹同学的畅想之后,我便决定速速打印张贴到班级展板中,让它定格,让它燃烧…… 世事总是易被淡忘,我们总是在许久之后,在我们已经长得很大的时候,试图回想年轻的日子里,我们在做什么,或吵架、恋爱,或奔跑、沉思…… 可惜时间就像沾了水的毛笔,将回忆的画卷点淡,淡得看不出颜色。 于是我们需要一支笔、一本册子,承载2010年十二月的我们的喜悦与忧愁。 经年累月后,当我们再翻开它时,记忆仿如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般回放,也许我们会想起张狂岁月里那些飞扬的轮廓,那些曾与我们休戚相关的少年的脸。 十二月随笔,我期待着! 畅想的魅力何在?聪明的你一定感受到了。你看,这些文字足可以让我成为一个幸福的舵手了,这些文字蕴蓄的能量足可以鼓起风帆。十二月随笔,已然起航。 二、影评拓展创作时空 十二月随笔创作期间,恰逢教学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其间备课组设计了观看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战争影片《钢琴师》并要求完成影评创作的活动。 在我心中,《钢琴师》这部“用艺术的美丽揭开了纳粹血腥屠杀的序幕”、被誉为“史诗般的杰作”的影片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它之于写作,就是一眼深厚沧桑的井,就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海。当学生置身其间,他们的眼睛、耳朵、心灵都将接受暴风骤雨式的洗礼。那些在战争中被侮辱、被践踏、被放弃的景象和命运将深深震撼着每个人,“自由、和平”绝不只是口号,那将是从心灵深处激荡起来的呐喊。 邢乐怡:当我看到钢琴师走在死一般空寂的城市——不,应当说是城市的废墟时,心中感到一种难以言尽的绝望,并且我相信这绝望不及那钢琴家当时心中情感的万分之一。这样的城市,连飞鸟也从不飞过。 影片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时空,给了同学们丰富的情思和创作的激情。结合电影评论写作指导,同学们从作品主题、现实意义、人物、场景、细节、悬念设置、矛盾冲突、叙事线索、情节节奏等诸多方面生发议论,不仅能紧扣“电影”来“评论”,亦能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优秀作品更是构思独特,见解独到。《钢琴师》影评掀起了十二月随笔创作的一次高潮。 三、日记深化创作习惯 “真正的写作,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我要再三强调写日记的重要,尤其对中学生而言。当一个少年人并非出于师长之命,而是自发地写日记,他就已经进入了写作的实质。”(周国平语)这次我们提出的班级日记有别于个人私密的日记,它既有一个相对共同的写作对象——“我、班级”,又可以靠近日记细密和琐碎的特征。似乎可以更自由、更个性,三行两行,长长短短,可以不布局谋篇,即便只是灵感的一个速降,神来一笔,未尝不精彩。谁说这一短暂的精彩不可能成为未来某大作的萌芽呢?曹禺写下旷世巨著《雷雨》之前引起其写作兴趣的,不也“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么? 从2010年12月1日起,两个班的同学分别开始了这项为期31天的日记创作,一天之内写作者无数,既有自始至终的日记拥护和跟进者,也时时有新面孔、新形式、新风格,兴之所至,不拘一格。 陈伊俐(12月3日去黄龙体育馆聆听李云迪独奏):所有人都静默了,连呼吸都变得慢起来,他的钢琴声征服了听众,征服了冬夜的冷风。 陈扬航(12月11日感慨冷暖不定的天气):这个冬天来得犹豫不决,地理老师的知识突显匮乏。明明已经冷锋过境,今天突然来了片会下雨的乌云,气温却有所回升。早晨一起床便对着一柜衣服不知如何是好。 叶诗瑶(12月25日圣诞节记忆):静静地下了场小雪,空气比昨日冷得多,但却有几分难得的如浸洗后的清新。淘气的气体急匆匆地钻进鼻子,一会儿又缓慢地从鼻子里出来,变成了暖暖的热气,然后一点点消失在眼前。任由冷空气在你的鼻子里穿梭吧,那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这是一趟超级自由的列车,任何同学都可以创造方向,任何同学都可以描画沿途,风光无限,无限风光。我完全退席了,只有满满的好奇、惬意的惊喜。 四、专栏嘉奖创作先锋 在畅想十二月随笔的时候,我看到敖雨飞同学的畅想:“我想开辟一个小板块,叫‘单身万岁’,让各位无身边之人的光棍们写一篇赞颂单身生活的大型随笔。”看到敖总(同学们都这么叫)的设想,我哑然失笑,真是率真可爱得紧,从教12年来,我也是第一次碰到敖总这样的女孩,有魄力且充满智性。当专家教师家长都在论述早恋危害的时候,学生中已有如此清亮的声音,岂不可喜可赞?敖同学一直痴迷创作,我阅读到她的第一篇随笔《生死之地的记忆》时就盛赞其记忆之富裕,感受之鲜活,我真的很想搭建一个平台,让像敖总这样的创作型选手来施展手脚。当即,我找到她,对这一设想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愿意做最强大的后盾。有此激励之后,双休日一过,敖总带着优盘来找我,原来她觉得应该正式的招募启事,阐述她对这次主题创作的设想,希望选到更多的优秀作品。招募启事摘选一二: 恋爱如果不能让人愉悦,那么这段半空中的感情就没有开始或继续的必要。 我们相信,自己也是可以当自己的太阳神的,单身简单,两个麻烦。 单身的并且还想继续单身的人们啊,我们一起大喊:单身万岁! 我真诚地希望,“单身万岁”可以成为一个心灵的借口,可以让失恋的人们振作起来,让单身的人们不要感春悲秋。 期待欣赏各位的作品! “幸福的爱情都是一种模样,而不幸的爱情却各有各的成因,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太早,或者,太迟。”“要耐心等待。不要太早地相信任何甜言蜜语,不管那些话语是出于善意或是恶意,对你都没有丝毫的好处。果实要成熟了以后才会香甜,幸福也是一样。”相信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稍有不慎,便会沦为说教,非但不能心如所愿,反而风起云涌。如何与学生讲早恋,如何借语文教师的特殊身份与学生讲早恋,我一直孜孜以求良方妙药,今天,敖总给了我一个良机,岂能错过?再则,我始终坚信同伴辐射的力量,某些时候,这些力量绝不亚于更高级别的教育。事实证明,敖总的呼唤是充满感染力和行动力的。在一月中,敖总一共征集到9篇大作。且看: 秦诗画《当一个人》:上帝赐予我们两只手,是为了让我们学会一个人取暖;上帝赐予我们两只脚,是为了让我们学会一个人走。 徐恬《单身万岁》:如果你足够有勇气/那么数一数各个时期陪在你身边的人吧/会永远陪伴着你的/除了天空、土地、空气/只剩下自己 来程颍《不如相忘于江湖》:既然一把伞下撑不下两个人,总有一个人的肩膀会让雨落到,那就一个人大步往前走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愿意相信青春的孩子自有青春的理性,青春的孩子自有独立的“木棉树”精神。青春珍贵,青春不容奢侈消费,我即是我,不是谁的附属,这样的自我觉醒弥足珍贵!感谢敖总,这组随笔正是开在“十二月随笔”中的奇葩! 五、结束语 2010年12月,31天,107个孩子,留下一本22万余字的《十二月,沿途》,而记忆的厚度、情怀的宽度以及抱负的远度或许远不至此。承蒙老天厚爱,十二月的雪的确来得那么迅猛,那么酣畅,那么慷慨,那么多情。我想说的是:雪,没有辜负十二月随笔;十二月随笔,亦没有辜负雪。沉醉于斯,心向未来。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主体地位?长期忽视,甚至把他们看成知识容器,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教育策略,主要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自我意识,增强内驱力和自信心,获得成功的机会。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成功机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成功动机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方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可以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 1、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兴趣的形成和巩固是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的。利用各种形式如晨会、班会、座谈会、活动课等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为自己学不好语文而内疚、自责,从而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2、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努力感染学生,使他们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上课时精神饱满,自豪自信;教态和蔼可亲、自然大方;板书清晰美观、富有哲理;教学民主开放、引人入胜;善于及时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激情唤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久而久之,学生就喜欢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对学好语文有了很大的信心。 3、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如结合班会活动适时组织学生举办手抄报、黑板报;开展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竞赛、迎新联欢会、记者招待会等,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语文方面的特长。教师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热爱语文、钟情语文。 二、实施快乐教学,调动情感,激发成就动机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快乐教育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的“快乐圈套”里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1、努力创设有声有色的视听情境 视听情景令学生沉醉其中,与课文中。人物亲密接触,同喜同悲。特殊的情境形成的情感辐射力使学生关注课文,自然而然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2、力求创设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一个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另外还应允许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对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多鼓励、多启发、多帮助,决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得以保护,提问的兴趣得以激发,成功动机得以增强,使教学获得成功。 3、激励学生的成功体验。提供成功体验,做到随机应变。对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难易深浅,教师都可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并且表现出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由教师口头言语表达,也可以由学生互评甚至自评。教师还可以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包括教师的笑容、兴奋的神情和期待的眼神等非言语行为。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活动是施展才能的舞台、谋求发展的阵地,是脱颖而出的契机。在教学中适时开展一些开放、多彩、活泼的语文活动,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凸现,才华得以展示,使之获得强烈的成功体验。 1、课前课后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如5分钟演讲、成语接龙、名句欣赏、即兴发言、佳作鉴赏、读书心得交流、口头作文比赛、语文知识竞赛、诗文片段背诵比赛、名人伟人介绍、学做主持人、小品表演等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及学生需要,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 2、自编自演课本剧,在实践中提高语文水平。演课本剧就是将课本中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性文章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可采用话剧、诗剧、双簧剧、哑剧等形式进行表演。开展辩论会、赏诗会、成语接龙赛、故事会、记者会、即兴演讲赛等多彩的语文活动,学生们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人人积极参与,个个眉飞色舞,在兴味盎然的活动中,思维变得灵敏,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成功动机得到培养,语文课成了大家的最爱。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弥补课堂教学不足。语文活动应以语文教学为中心,用它鲜活色彩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之为教学服务,在激发学生兴趣、展现个性特长的同时,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活动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安排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行设计、自觉参与。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的缺点: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开拓几块挑战应试、超越应试的“实验田”。 1、开展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来弥补学生在语文能力方面的小缺憾,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讲座课上,学生只管听、只管记;课后,既不复习也不考试;全凭专家感化和学生的兴趣,在熏陶渐染中使学生的文学与文化修养得以提高。讲座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应在开学初拟订好计划,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随意改变。举办讲座时教师应尽量使课堂容量丰富充实、具体到位。大到文学史上某个热点问题,小到课堂上某个容易忽略的知识点,都可以作为讲座的内容。讲授时教师尽量以口若悬河的旁征博引吸引学生;以声情并茂的即兴发挥感染学生;以才华横溢的自由挥洒驾驭学生;以收放自如的学者气质征服学生。总而言之,要使学生在大量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到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们经常领略到读书人特有的潇洒进而羡慕这种潇洒,从而在内心涌起对学好语文读好书的真正渴望。每次举办讲座时的对象不一定相同,应以自愿为原则,但每次要记录下到场同学的姓名,以便进行讲座内容的抽测。抽测应及时,重点应体现讲座内容。 2、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读物量。扩展阅读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假期课外阅读,一是日常课外阅读。在学生放假期间,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包括有中外名著,唐诗宋词鉴赏等等。其中文学名著只要求泛读,不做检测;古文和诗词鉴赏则要求精读,并做考查。日常课外阅读,教师可以选择多种读物。例如可以以《中学生阅读》为教材。每期《中学生阅读》都是在老师指导下阅读的,大体分自读篇和教读篇。自读篇凭兴趣读,靠悟性品,课外独立完成。教读篇,按要求读,靠毅力啃,在老师帮助下完成。教读篇大概有三类:《中华名句》,要求语文课前常常背诵;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点拨;语体文阅读能力训练,则选作补充教材,先练后讲。选读名句的好处,从思想上说,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选读文言文训练的好处,在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增强文言语感;选读语体文训练的好处,在于加大习题难度,刺激学生现代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针贬时弊或领导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引入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3、培养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发言。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历来是各科老师最头疼的难题。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呢?说到底,要归罪于狭隘、死板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指挥棒的驱使下,教师只顾搞满堂灌,只顾用“题海战术”狂轰滥炸,根本不屑考虑如何在45分钟内有计划、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勇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了课堂就是老师独霸的一统天下”的观念;于是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可悲局而。要想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根除课堂教学中的这个顽症痼疾;而要根除这个顽症痼疾,仅仅靠具体的教学没计,如提问什么、如何提问等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动大手术。为此,我采取了两项措施:首先,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被应试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战胜自我的勇气。 但是,为了克服旧习惯的强大惰性力,使热潮不致降温,还必须建立课堂发言的竞争机制:每周六由队长调查队员在各科课堂举手次数(自己随堂记录),排出名次榜;下周一由老师当众发表成绩并做讲评;期末将课堂发言成绩记入档案。自从开展“每周一评”的活动以来,语文和其它各科的课堂发言就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这种学习观念,目标是求全的,原则是务实的,态度是主动的,心理是强健的。只有树立这种新观念,养成这种新学风,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才能使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变成全面提高素质的训练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语文教师若不抓紧时间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不仅要落后于时代,而且要误人子弟!当前高考也正不断加大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考查,因此素质教育已经不是要不要开展的问题,而是怎样开展的问题了。因此,教师工在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时,必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为学生营造一方广泛的天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美化语文,课尽趣尚浓——浅谈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学艺术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使得语文教学只重功利,没有灵魂,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改革语文教学,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学艺术的涵盖十分丰富,我仅从挖掘教材中的人性美、营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激发学生的创造美三方面来浅谈我在语文教学艺术方面的尝试。 [关键词]语文 人性美 心境美 创造美 一、从教材中挖掘蕴涵其中的人性美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课程,其内容的丰富,反映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和世界文化的多姿多采,新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无不是作者“情”的结晶,有对美好事物的热切向往,有对高尚人格的至诚赞颂,有对丑恶势力的愤怒鞭笞,也有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等。这些浓烈的情感,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我在教授巴金先生《随想录》中的名篇《小狗包弟》时,导入时指出,巴金是十年浩劫的受害者,也是无责任者,可他为什么要主动忏悔自己的“罪过”?如何评判他的忏悔意识?讲授课文时我侧重引导学生体会巴金老人真诚解剖自己,用真诚、良知感染读者的为人、为文的态度。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的解剖我自己。”启发学生作品所描述的其实本不是什么大事,在那个动乱年代,人的生活所寄无望,哪里还有心思顾一条狗?在那时,人的生命尚不值一钱,为了生存而抛弃一条小狗,又算什么?提问大家在文中找出作者的态度,学生回答作家并未为此而解脱自己,他说:“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短短几句话,包容了超人的勇气,不但体现了作者所欣赏的卢梭式的“诚实”,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崇高的人性美。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当中不仅教会他们掌握文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感悟到蕴涵其中的巨大的人格魅力。 课堂之外的世界更精彩,可以无限扩大教材的容量。在讲杜甫诗时,我就在教材之外,补充了“百家讲坛”中莫砺锋教授所讲的《杜甫的文化意义》、散文《草堂•诗魂》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杜甫其人其诗,感受他的推己及人、忧国忧民。还专门为学生朗读了《天地一沙鸥》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我每每哽咽,而学生也是热泪盈眶。后来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想起杜甫,就会想起他的飘零身世,想起他的忧国忧民。老师和我们为他流的每一滴泪,柔柔地嵌进了我们青春的记忆。不管将来身在何方,闪着爱之光芒的眼泪都永远是灯,微弱但温暖的亮。”所以征服学生的不是知识内容,而是杜甫的人性美。 二、运用多媒体,营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为了使课堂成为一个信息丰富,能满足学生需要,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环境,就不应使课堂教学变为一种单调乏味的刺激。因此,教师应当十分注重运用变化策略去组织和维持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提高学生吸收信息的主动性和效率。而多媒体手段使用的“度”得当,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计算机集图、音、文、像,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将语言文字改描述的内容变为形声搭配结合的立体平面交叉,有声无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以造成特殊情景,扣击学生心灵,营造心境,以引起强烈的审美共振。比如,朱自清的名作《荷塘月色》,创设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境地,有诗情,也有画意。为了让语文课堂洋溢浓厚的文化气息,充满高雅的文化情调,我在讲授课文之前,先放了一段杨善乐作曲的小提琴曲《夏夜》进行情境教学,因为《夏夜》描写的湖光月影,睡莲垂柳以及小桥流水的那种宁静,安祥的自然美,正与《荷塘月色》中所描绘营造的那种情景相吻合,相协调。在此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再作配乐朗诵,这样一下子便把学生带进那种氛围当中,产生一种如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在分析第四段“荷塘”、第五段“月色”时,我出示了几张《荷塘月色》相关图片,这样就让学生有一种直观的感受。让他们更深入更真切地感受到的是美的乐曲,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在这优美的情境中,学生的想象悄然展开,学生在浓厚的诗意中精神振奋,体验丰富,感悟良好,理解也自然深刻具有个性。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教师已经不是作为被动的“雇佣者”而存在,而是课程设计和课程创新的参与者,行动者。因此,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材的特点,把各种有意义的刺激组合起来,这种“变化”的学习材料,将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感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留足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美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为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文人写文,讲究含蓄,“夫隐之为体,义生之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目的是让读者从有尽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教师讲授也应如此,在细针密线,鞭辟入里的讲授中,还要给学生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课不要“讲完”“讲尽”这是教学中美的升华,这种空白给了学生消化,吮吸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既具备了发展探究能力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就其蕴含的深厚文化智慧和人文精神,更应当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多留出一些空白,只重视学生思维的激话,只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将空白留给学生,将给答案变为给问题,进而将给问题变为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布白中体味语言情境,琢磨学习别人的语言,推敲自己的语言,积极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逐步掌握探究的意识和兴趣。 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人文性的语文学科责无旁贷。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老师必须具有“美化”语文的才华,艺术地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在美的熏陶中培养高尚的情操,使他们用语文,拓宽视野,砥砺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因此,美化语文,课尽趣尚浓。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打破学科界限,学科间融会贯通,以达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的。21世纪,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任何教育环境所无法提供的信息资源,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馈迅捷,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形势和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根据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思想,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网络概念,通过教师主机的主导,学生机的联网,使课堂中学生成为一个网上的整体。 我们相信交互网络在教育上的确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然而把一项新的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毋庸置疑,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中,一方面确实可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这诸多问题中,对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有效使用的问题。本文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模式方面作些教学实践上的探究。 一、用课件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语文阅读教学要知人论世,要联系作者和作品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教读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可选取一组北京胡同的图片,配以京腔京味浓郁的歌曲《北京的胡同》导入新课,为阅读教学营造一种京味十足而略带感伤怀旧情绪的文化氛围,从而为体会作者情感和语言风格奠定基础,利用课件巧妙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用课件设置生活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如教读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可选取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中有关丑恶的奴才嘴脸的片断组成课件,从而让学生加深理解作者对王权思想、奴才意识的尖刻讽刺和对民主精神的强烈呼唤,有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用课件渲染气氛,引发情感共鸣 如教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选取与课文相符的地坛景物图片,选取富有感染力的与画面一致的段文录音制成课件,课件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教师授课语言声情并茂,就能很好地烘托出气氛,进入课文情境。然后紧扣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细读慢品,解读母爱,可设计下列问题:文中关于母亲的描写,哪些细节特别能打动你?为什么?学生找出语段朗读、体悟。这就架设了学生与作者作品对话沟通的桥梁。这种自主化、个性化的解读能很好地达到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教育的目标,也能促成精彩的课堂生成。 四、用课件帮助突破教学难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教读沈从文的《边城》,文中多次写到虎耳草,写到翠翠梦中爬上高崖去摘虎耳草,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这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难点,可将虎耳草的特写画面制成课件,让学生从虎耳草心形的叶面联想到它爱情的象征意,从而解决阅读中的难点——翠翠上山摘虎耳草的心曲。 五、用课件整合课内外知识,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如教读林庚的《说“木叶”》,教师必须明白:“木叶”只是能体现“诗歌的语言具有暗示性”的一个例子,如果仅仅停留在为说“木叶”而说“木叶”,为教课文而教课文,必然上不出一堂好课。此时,教师要努力开发教学资源:能够体现诗歌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和多义性的意象还有哪些?哪些更为典型?教师可搜集一组咏柳、咏梅、咏月的诗句制成课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典诗歌中传统意象的丰富内涵,从而有效训练学生的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迁移学生知识能力、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手段应用于教学,彻底改变了课堂教学靠教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统讲台的局面,其在优化课堂教学、扩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等方面的优势已让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尝到甜头。但是多媒体手段应用于教学,其自身也存在局限性,处理时如不能把握好“度”和“量”,则可能流于形式,收不到应用的实效。 总之,网络技术为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它能够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展示自己的个性。多媒体手段应用于教学,彻底改变了课堂教学靠教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统讲台的局面,其在优化课堂教学、扩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等方面的优势已让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尝到甜头。但是多媒体手段应用于教学,其自身也存在局限性,处理时如不能把握好“度”和“量”,则可能流于形式,收不到应用的实效。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网络信息化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可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之中利用网络信息帮助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这个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较大的趋势了。但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网络信息的应用还不是非常的熟练和成熟,所以教师应将网络技术在语文课堂中有一个更好的应用,让整个课堂变得更为高效。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去帮助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网络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应突出重点 网络教学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教学模式,但是高中语文毕竟是语文课,语文课是有一定的文本特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对整个文本进行一个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熟悉整个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理解文本方面已经不仅限于简单地浅层次理解课文,而是要对文章有一个深层次方面的情感体验。比如说,有这样一节网课,是对《雨霖铃》这篇文章的解读。整首词主要利用的是一个幽冷凄清的秋天的景色来衬托出诗人和自己的情人之间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这里面是一个离别之情。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让学生先随着音乐进行朗读的,这是为了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较好的氛围,然后教师再利用网络提供一些与词有关的大量的信息。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教学的信息量不够集中,如果只是一个画面的话是可以较好地说明问题的,但是如果是多个画面在一起就不能够较好地表达出问题了,甚至于这些画面还会产生自相矛盾的问题。最后教师虽然让学生积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但是学生在一起讨论的却是与整个文本没有很大联系的东西,关注点不在文章上面。这就说明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重点不够明显,对于文本的分析鉴赏也不够,对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也不够,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所以说,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顾及到语文的特殊性,在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语文中蕴含的人文性、规律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二、网络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应引导参与 学生的参与是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授课要求,通过学生参与能够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和主动学习。在这里以作文为例,探讨高中生的课堂参与。作文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文考试中所占比分最大的一个部分,也是语文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是难度比较高的,作文不仅仅是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程度的体现,也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将网络技术运用到语文作文的讲评之中,让语文作文的评讲工作和学生的写作一同进行,让整个语文课堂的效率变得更高,并激发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欲望。由于网络技术在信息含量方面是比较大的,而且在形象方面也是可以较为直观的展示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是可以同步完成作文评定的。教师在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的时候,要最大程度上给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舒适、民主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或是看法,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评价,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一些互相性的评价,如此,可以形成一个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精确的作文点评,较好的网络技术应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写作方面的欲望,让学生写出一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语言文字应用较为得体的文章。 三、网络信息化高中语文教学应丰富体验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它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开辟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网络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有一个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一些诗词的教学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意境,就可以利用一些音频文件,以跌宕起伏、富有情感的声音,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情境之中。比如说,教师在指导学生学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著名的艺术家夏青老师所吟诵的这首诗歌的音频文件,在声音的基础上,再用PPT配上一些天姥山的美妙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李白笔下奇特的山上风景,让学生深入诗人所描述的世界当中,更好地体会诗人在此意境之中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较好地深化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和体会。语文教学是比较注重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体验的,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教学当中将这四个方面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多彩的、丰富的、鲜活的文章意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举个例子,教师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威尼斯的风光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其中美好的景色,理解诗人心中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利用网络技术可以丰富语文的内涵和情感。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发达,语文教学中已经不可避免地会用到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内涵。教师要学会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鲜活起来,让整个课堂的效率有所提升,让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有所提高。 作者:滕成刚 单位:江苏省宿豫中学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新高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高中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不只是因为学生语文基础的考验和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因为高中语文是最接近高考的一个学科,面临着高考的考验和检测。因此高中语文就变成了迎接高考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学习气氛还是学习方式都要适当的进行调整。教育体制日新月异,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当不断发展和改革教学模式,发现和探求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优化语文教学,使其满足新课改要求,更好的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利于教育改革创新理念的实践 教育体制改革最基本的理念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语文学科作为教育体制改革下的重要产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行必要的改革,可以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好地渗透教育体制改革的理念,优化语文教学,使教学更有意义。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改革有利于实践教育改革创新理念的全面落实。 2.利于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和兴趣,让学生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探索知识。长此以往可以锻炼并增强学生语文阅读、语文知识学习、语文习作能力,这对于提升学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有很大帮助。 3.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提升 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讲授方式十分单调、缺乏创新意识,那么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就将明显降低。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是照着书本,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但是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就应该适当的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现阶段我国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多,但是都没能和实践教学相联系,所以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1.改进阅读方式,合作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是第一步,也是非常基础的一步。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阅读文章,掌握文章重要信息,应当从教育体制改革理念出发来改进阅读方式,促进学生合作阅读,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如此可以使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文章,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学习时,教师在教学伊始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与文章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合作阅读,并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文章提出困惑或问题。在此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问题,解答问题,如此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 2.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技巧 从教育体制改革理念出发,运用自主合作探索模式来展开语文教学活动,应该注意创新教学方法,有技巧地展开语文教学。因为,采用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生动形象的表达语文知识,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基于自主合作探索模式的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创新,是以新课改要求为基准,运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加之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可以使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思考与探索知识,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素质、增强能力,为使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进行评价工作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策略。在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课堂,要求课堂呈现出自主、合作的优势,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评价也是对学习成果进行共享的过程,对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激发将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中,学生在探究以后也可以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这时学生对于探究的问题印象也会更为深刻。所以在此种前提下,教师也应该相应地建立起展示平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更为丰富的手段对学习方式进行展现,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发挥潜能也将起到重要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也将更为真实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实现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将奠定良好基础。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学所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明显。从新课改角度来讲,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素质、增强能力。对此,我们应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科学改革和教学制度的完善,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意识和兴趣,使学生主动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探究知识。 作者:王玮 单位:江苏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这个经济与科技发达的世纪里,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而这些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其中之一就是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教育可以通过学校的语文教学来充分地体现,通过语文教学把这种创新落实到实践中,让我们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进而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现在的教育是以创新为主要的教学目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教学中去实现创新呢?这是我们大家都在思考的主要问题。我们现在所说的创新能力是指在实践活动种用创新的思维去完成,这种创新的能力在现在的经济科技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发展也是要不断地创新,推动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那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养成一种“问题意识”,因为这是我们创新的推动力量,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语文教学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1怎么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在学校中的老师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求老师对教学理念进行改进,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学识渊博,善于思考对事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富有主见,阅历丰厚,而且对于现在教育技术熟知并能运用,而不是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来上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搞好课堂的气氛,并不是一个在整堂课中只有老师一个人的声音,而是要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慢慢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培养创新思维。其次,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有一种创新的意识。正所谓人的行动是依靠自己的意识来完成的,这时候就需要学生的脑海中牢牢地记住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与看法,而并不是只有老师的定论是正确的。在一个问题的出现时,如果学生经常独立思考得出结论,那么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就是一种创新。第三,学生还要有牢固的知识基础。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首要的前提,那就是基础知识。如果没有知识的基础又哪里来的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并不是能够天生就有的。 2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2.1激励学生敢于进取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学生对于失败很恐惧,很担心出差错,对于风险也是有所畏惧的,因为他们害怕被别人当成笑话,取笑他们,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才会导致他们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有想法也不敢提出来。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失败是成功之母”。当学生出差错了,失败了,这时候我们的老师就要激励学生们要敢于面对失败,端正态度,找出自己失败的缘故,学会总结,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能让失败变成有意义的,变成真的“成功之母”,成为通往成功的途径。学生的自卑感强烈,他们没有自信。所以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看到自己的创新能力,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2.2让学生拥有大胆的想象力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的重要性,并不是有知识就够了,知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然而想象力是无穷大的。正所谓想象力是人们在科学领域里翱翔的翅膀,要有创新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想象力。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要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发掘他们所潜在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得以加强。 2.3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多疑多问 作为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疑问,并且还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有耐心地去解答。对于问题提出不同的疑问也是创新的一种,也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即便学生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很低的层次或者不对时,老师也不能打击他们,而是要激励他们,让学生一直保持这样的积极性。正所谓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的学生。所以,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培养学生的好问,使他们在好问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着一定的作用的。 2.4安排具有创新型的功课 伴随现在教育的进步,对于我们学生的作业也应该有一定的变化,而不是之前那种很传统的理论知识或者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突破这个,多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作业,这样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来作答,没有标准的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推进创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加的活跃,增强创新能力。所以,具有创新型的作业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需要。 2.5让学生踊跃的参加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不用被书本范围所制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 3小结 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怎么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语文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教育事业里做到与时俱进。 作者:李晓辉 单位:宁夏育才中学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内容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对新课程理论的认识,从新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和困惑3个方面阐述我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的1些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在我县已实施两年多,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1些体会。 1、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读图启发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据统计,7年级地理上册有各类图表135幅。通过大量的图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技能,如教材中关于经纬度的定义、特点、规律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而旧地理教材是将定义、特点和盘托出,再配上1些图。这就让1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忽视了读图思考,而只是死记硬背各个知识点。新教材的内容组织方式完全有利于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2、较好地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⑴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时差、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从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天气预报、绘制各种图表、人口资源地理调查等。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思维训练、意识培养,还是在今后的日常生活旅游观光、野外考察、工程建设、统计等方面,都可以终身受益。 ⑵体现了“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 教材采用先进的结构模式(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位1体)是对以往的注入式、自学式、启发式、人物式、讨论式、探究式等诸多模式的优化组合,并10分突出了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其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如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地理资料,对地理现象的片断描写,动手制作各种模型,搜集各方面的地理事实材料等内容,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由思维,给教学保留足够的思维和创作空间。 ⑶体现了“构建基本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吸收和应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如地球卫星照片、台湾岛的卫星影像、卫星云图、喜马拉雅山电子影像图等遥感图像、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组图,GPS全球定位系统、国际互联网气象网站查询等,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富有时代气息。 3、加强了实践和探究活动,构建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主要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内容3大部分构成。而“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变为承担1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方式切切实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这种编排,摒弃了“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师生平等、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2、教法初探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要求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有效问题。 营造1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善于调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互动的统1体。这是教学活动的崇高境界。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行为爱好,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营造1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教学共振。 2、教育要“回归生活”。 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走进教室的学生并不是1无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1定的经验和观点。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地理学科植根于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 3、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素养、思想品质和社会能力的形成,对教师工作的心情与成败得失,对实现预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有着很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3、困惑与问题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遇到1些困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难以把握。 过去常说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这话也许有些偏激,但有1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能引起教学方法的改变。因此可以说,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力度在1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方法的变革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渗透,而这1点恰恰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我们试着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检测,采用了开卷、闭卷及开闭卷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检测,这些方法也能在1定程度上检验出不同学生的水平,但却不能全面地检测1个学生的水平,很难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发现每1位学生的优势。而且,开闭卷考查的重点是不同的,开卷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而闭卷着重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题材很广,涉及范围也大,而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有限,能查阅的资料就更有限了,所以很难操作。再加上完成开卷题所需时间较长,这又加大评价的控制难度,降低了检测的信度,不易检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2、班额过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学校的班额偏大,大多在60人左右。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10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思维型,情感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是10分困难的。 首先,教室的拥挤就连学生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都很困难;其次,教室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 3、潜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内容与以往相比,淡化了具体指示。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好上了。如果教师不认真挖掘,那就会觉得1节课的内容太少了,没多少可讲的,也没有什么可学的。例如,自然地理部分中很多内容的教学,若单单就教材讲教材,未免显得有些单调。学生通过自学阅读,对教材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教师只按教材列出的内容顺序,1个1个地“讲授”,那么无疑会让学生感觉乏味,从而抑制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教师应通过恰当的选择多种课程资源[教材、参考书、学生工具书、用于培养技能的学具、电影、幻灯、录音(相)带、实物标本、照片、图片等]来丰富课堂教学。 总之,在今后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维度的整合;致力于寻找1条既科学又易操作的评价方案;积极探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艺术 初中地理教学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的起始和基础。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艺术?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入手。 1、造乐趣、诱使爱之。 学习地理,学生常常提不起来兴趣,怎么办?造乐趣,诱使爱之。例如:介绍地球的形状时,教师可以用形象的顺口溜引入:地球地球真像球,空中滚动不停留,山水人物何不掉?谁人答出我佩服。当教师拔动地球仪时,学生兴趣大增,积极探寻。又如:教学中国地理省级行政区划1节时,教师可让学生复制中国政区图,再剪成 34个省级行政小块。上课时,让学生分/!/小组拼图,比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学生兴趣大增。 2、借图形,学而懂之。 教学地理,教师要充分运用插图及地图册、挂图等教具,指导学生具体理解教材内容。例如,教学初1地理“大洲和大洋”1节时,教师可以1边分析课文,1边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从图形上建立1个知识形象:亚洲像1只“猫头鹰”,非洲像1尊“石器”,北美洲像只“鸟”,南美洲像个“倒3角形”,南极洲像“刺猬”,欧洲像挺“机关枪”,大洋洲像“火炬”。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归纳能力。 3、勤操作,知其然。 学习地理知识,没有试验操作,但老师同样要指导学生动手。例如,学习“比例尺”和“密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统计、计算;学习“断层”和“折皱”时,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教学风的“级数”和“降雨量”时,学生可以自制仪器,观察测试。这样可以进1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以上几点做好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就扎实了。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四个步骤分析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地规划教学的过程。”地理教学设计是把“教”与“学”的原理用于策划地理教学资源和地理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设计思想和技术应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笔者多年来,紧扣新课标,立足新课改,运用新技术,结合主持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地理“问题+活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积极摸索和实践初中地理“四化”教学设计,力求做到“教材处理生活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环节活动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并于今年上半年应邀在江苏省2011版初中地理新课标培训班上,成功展示了一节“四化”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赢得全省专家及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渗透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研究者,而且成为课程设计者。笔者倡导的教材处理生活化是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取舍、整合并进行一些生活化的处理,力求改“教教材”为“用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始终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科学处理教材,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体会学习地理的快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升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家乡,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从而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笔者在8月份参加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比赛时,针对“澳大利亚”一节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生活化”的处理方法,渗透家乡的特有动物丹顶鹤、麋鹿,引用生活中常见的“羊毛衫的标识——澳毛”等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内容,赢得评委青睐,荣获一等奖。又如,笔者参加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时,对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学生生活实际,重新编辑制作了一段MTV视频——《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人入胜,学生倍感亲切。在认识土地资源的类型和探究土地资源的特点后,笔者话锋一转,“谁不说俺家乡好!你对家乡知多少?”把同学们的思维牵引到“感受家乡土地”上来。 所以,生活化地处理教材,既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既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更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体现新课标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长期以来,学生大多“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因为书本上的一些结论是教师讲出来的,不是学生学出来的。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即根据课程标准,把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以及鼓励并指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放的、发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建构一个问题系统,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子问题的思考,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实践、设计、实验等方式验证、应用所学,既能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也能够充分体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精心设计三大问题——“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有哪些?为什么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怎么开发利用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又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可以设计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我国缺水吗?”(水资源匮乏)——“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时空分布不均)——“我们怎么办?”(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再如,在设计“我国的人口”一节时,可以提出“根据对身边居民分布及迁移情况的了解,你认为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有什么问题?你知道或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所要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利于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探究性地自我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再如,在学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时设计:“你能举例说出天气对你的生活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还利于引导学生注意在生活规划中关注天气,形成使用地理知识、技能指导生活、生产的意识。在进行“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查找识记,为避免枯燥机械,可以设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是哪的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哪个省?”等富有人文色彩的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还利于拓展知识视野,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增强学习地理的意识。 三、教学环节活动化——凸显新课改特色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环节活动化。所谓教学环节活动化是指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教学环节的活动化,给足学生学习时间,留足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教室”成为真正的“学堂”。 例如,“巴西”第一目“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的学习内容可设计成旅游活动:行程路线一,走进巴西国家——说出巴西的位置和面积特征;行程路线二,走进巴西家庭——探究巴西的人种特点及成因;行程路线三,走进巴西街头——感受巴西的多元文化及其影响。又如,“澳大利亚”一课可设计成参 观学习活动:第一站,走进动物世界王国;第二站,走进澳大利亚;第三站,走进牧场生活;第四站,走进工矿企业。又如,“黄河的治理”一节可设计成主题教育活动:主题一,你对黄河知多少——黄河的概括;主题二,母亲河的贡献——丰富的资源;主题三:黄河的忧患——黄河带来的危害;主题四,我为黄河把把脉——造成危害的原因;主题五,我为黄河绘蓝图——黄河的治理。再如,“长江的开发”可设计成课堂探究活动:课堂活动一,饮水思源——探寻长江源流概况;课堂活动二,靠水吃水——探索长江开发方向;课堂活动三,涌泉相报——探求长江治理措施。这样活动化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拓宽学生地理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构建开放地理课程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信息化——展现新技术魅力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笔者倡导的教学过程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课程整合的实施开拓了广阔天地。在教学设计中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活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在地理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确定学习主题,在网络上搜集相关数据、文字、地图、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时,要精心选择地理素材,进行取舍、整合,按照学生喜爱的方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教学,展现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无穷魅力。 总之,地理教学设计中,在教材处理上,要体现学习生活中地理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内容上,要用问题化的方式呈现,从而体现构建开放课程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环节上,要设计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趣味性活动,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要求;要运用新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既体现学科特点,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生动性、实效性。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谈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愉快教育氛围的营造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如何营造愉快教育氛围地理课堂,本人从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着手;把地理知识抽象事物形象化,营造愉快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会成功,体验愉快;利用活动和提高老师自身的形象等等措施融入地理课堂,把地理课堂营造成1个和谐融洽、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地理课堂、愉快教育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1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与个体的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愉快是1种积极的情绪,它能促进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的运转,可以使人们提高行动的效率,起到推动的作用。夸美纽斯也主张“课堂应当是1个快乐的地方”。 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中营造1个和谐融洽、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呢?我的体会是: 1、培养兴趣,创建愉快学习原动力。 1.适时联系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热点进行教学。 学生总是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时事热点由于具有较新的时效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讲西亚这1章之前,我联系当时阿富汗反恐战争为时事热点的情况,首先提出问题:现在正激烈进行的“反恐战争”发生在哪个国家呀?学生1致喊到:阿富汗!那么阿富汗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呢?学生们便纷纷开始翻查地图,于是,很自然地进入了该章节的学习。再如,在讲巴西1节时,我对巴西国家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稍作评论,便使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借用诗歌,谜语讲解地理事物。 诗歌,谜语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比较特殊的格式、形式。他们能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讲到《山地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图》时,我选用了白居易的“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山地气温及热量的垂直变化,这使得地理事物更加直观、鲜明。还有,在讲“地图”时,我采用谜语导入:容纳万水千山,胸怀5湖4海,藏下天下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通过谜语,使学生形成轮廓概念,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地图特征、作用等的印象。 3、通过相关的历史故事来辅助学生记忆,理解。 地理事物和天下万物1样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正是过去的延续。在讲到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时,我指导学生看图并提问;为什么非洲许多国家之间的边界会呈明显的几何图形呀?很多学生踊跃猜测。最后,我给出答案,造成这种疆界的划分主要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便于达成交易,就直接在地图上用尺子划分各殖民地的边界,从而形成了非洲许多国家直线边界的特点。大家恍然大悟。 4、积极开展第2课堂,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除定期开展第2课堂活动外,还先后组织学生参观天象馆、气象卫星观测站等科普基地,拍摄月球表面、太阳黑子等天文照片,不断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提高地理兴趣。经过1年的准备,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电脑排版,自编了1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天、地、人》地理杂志,既提高了自己应用知识的水平,又使全校同学能1齐分享他们的成果与快乐。 2、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事物形象化,营造愉快氛围。 1、巧设比喻,便于记忆。 恰当地运用1些比喻,常起到“调味品”的作用,将知识趣味化。我们可把足球强国意大利的主体轮廓图形比作1只长筒靴,而西西里岛比作1只足球;将非洲的轮廓比喻为1把火炬。再如,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时,可指着《1月、7月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因势利导:这弯弯的等温线是否更像1个安图享受的人呢?热时向冷的地方(高纬)跑(突出),冷时向热(低纬)的地方跑(突出)。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通过图片、实物标本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正所谓:百闻不如1见。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将地理事物形象化,直观化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因此,讲到“陆地地形”时,学生如何才能区别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呢?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将各种典型地形的图片投影出来,同学们在观察归纳后便都明白了。再如讲到“矿产资源”这1节时,学生对石英、方解石、硫铁矿等矿物比较陌生,我便将相应的1系列矿物标本呈现在大家面前。同学们1时兴致高涨,很感兴趣。 3、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体验愉快 1、鼓励为主,给学生更多的肯定。 学生都渴望别人的了解,也比较爱面子,很多人害怕在课堂之上答错问题。所以课堂中,我很少点名提问。1般是将较复杂的问题分拆成几个小问题,按列或排让学生依次作答,使每个人参与的次数和成功的机会大增;若遇到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不正确时,我会马上给予鼓励和启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克服不良的心理习惯。 2、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对成功的渴望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成功。虽然时间比较少,但我们还是见缝插针组织了3次地理竞赛。比赛时无论场上队员还是场外观众,都全神贯注不肯放过主持人所说的每个字。如果本队选手答错了,马上传来1片惋叹之声,而1旦本队选手答对问题,便即刻欣喜若狂,呐喊欢呼,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3、具体对待,树立自信。 有个别学生由于小学基础太差,对学习地理产生较大的畏难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除了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之外;课堂之上,我亦会适时问他们1些简单的问题,或他们所擅长的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如:在讲到“美国的工业分布”这1知识点时,我提问1个对篮球很感兴趣的学生:这是1道扩展题,请看这幅《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然后依次说出用以上主要城市命名的NBA各个球队的名称。当这个学生1口气说出10几个颇有意思的球队名称时,班中掌声雷动。 4、利用活动,引导愉快的行为 “学”的主体是学生,1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所以,我会在课堂上安排1些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主动的去学习,这也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1个环节。尤其是初1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都10分旺盛的时期,如果能满足他们这1心理要求,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进1步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小活动。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我安排学生制作“小地球仪”、“中国地图”、“手抄报”等活动性作业,并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讲评。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讲到北美的“5大湖”时,我要求每位同学画1幅5大湖形状简图,然后,要求他们默记5大湖的名称,先提问能够记住两个、3个、4个名称的同学,再提问记住5大湖名称的同学。这样,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没有畏难情绪,能够愉快地接受这些知识。 1 2下1页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1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去寻找答案。如讲“非洲的地形”时,因内容多、不易记住,我就先在黑板上画了1幅非洲轮廓图。然后按高原、山脉、盆地3个 地形区分成组,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填到黑板上,最后再填上几个小的地形区,填完后让其他同学判断正误。整个课堂都活起来了,而且还产生了小小的争议。这时我再出面解答出现了的问题,然后边画边讲了“东非大裂谷”。这样1幅完整的非洲地形图就完成了。因为是同学们自己填上去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原本枯燥的东西也因此而变得快活丰富了。 课堂上这些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及时的参与。所以,它能不断地引起和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5、加强自身素质,创造“愉快教师”形象。 要让学生“愉快”,首先教师必须“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1个会心的微笑、1个亲切的眼神、1句幽默的发问、1个循循善诱的举止,甚至整洁、典雅的衣着,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博览群书,充分准备。课堂上利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美好的愉快学习气氛,达到师生间的协调默契,将学生引导进神圣的科学殿堂。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因素,教师要以宽容、大度的气质,巧妙地融而消之。另外,还要注意作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那些后进生逐渐加入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 作为地理科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正处在改革探索时期,认识到我们肩负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任务。只要我们努力探索,重视地理学的愉快教学,勤于实践,1定能够扎扎实实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提高初中地理学困生学习动力的探究 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有一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差,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学习缺乏动力,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对地理课望而生威,影响地理课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些同学甚至学业水平测试都不能通过,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业的进步。如何提高地理学困生学习动力,在初中学习中非常重要。 一、首先学困生要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提高地理学习动力。 二、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就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三、尊重地理学困生人格,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首先要掌握他们脆弱的心理,在政策上多倾斜,生活中多帮助,感情上多交流。细心观察留意他们的闪光点,抓住其闪光点让其优点更优,给他们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小天地。经常与他们谈心沟通、问寒问暖,以解决他们心里思想上的包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了却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优先,多给予帮助和肯定,即使是一点滴进步,微不足道的一点儿,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学校或在班级里设进步奖,给予鼓励。 四、要善于培养地理学困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困生自强、自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上,提问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同时在作业的布置上分层布置,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小,容易完成的,对作业布置上要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按循序渐进规律,他们就会很快获得一种成就感,找回自信。作为教师应该肯定他们的进步,正如"好话一句寒冬暖",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有时甚至要对他们学习上开小灶多辅导,不断的耐心的帮助,使他们迎头赶上;有时通过座位安排上结对子,一帮一,让他们进步的更快;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学困生采取友好态度,善意的帮助,使他们感到班级的温暖,克服消极情绪,不良习惯,找回自信,提高学习热情,培养积极向上,踏实进取的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战胜困境而获取成功的关键, 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顺应学生的心理,课堂上针对每一堂课的内容和特点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竞争中学生一个个成为紧张、兴奋的参赛者,课堂成为赛纪律、赛学习、竞争角逐的游戏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集体的荣誉、答题的成功、满意的分数、同伴的赞赏、老师的表扬,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入各项竞赛,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中严要求,善引导,多表扬,多鼓励,及时评价、强化,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竞赛过程和结果的乐趣,从而对地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认识兴趣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如教学《黄河》一课,在学生了解了黄河源流概况和上中下游特点后提问:历史上黄河成灾的祸根在哪里?祸害在什么地方?根治黄河的关键在哪里?假如你是水利工程师应该怎样综合治理?请各位"工程师"提出新的设想,拿出高见。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主动认识事物,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直接兴趣。如讲地球的经纬线一课时,让学生用陀螺、乒乓球等器材自制模型,动手画出经纬线,分析经纬线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把学生带到操场,利用竿子在日光阴影下测定出学校所在地的经线,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产生和形成。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浅说 (江苏常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孙裕良)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 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新课导入设计的依据 要把新课导入设计好,首先要明确设计的依据。“新课导入”的设计最主要的因素有三:学生、教材和教 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 (附图 {图}) 从所周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还要以教材为本。在新课导入设计中,当然要充分考虑这三者 之间以及它们和新课导入的关系。在示意图中:(1)表示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和 他们的认识水平),是导入设计的重要依据;(2)表示教材编排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是导入设计的重要依 据;(3)表示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导入设计的重要方面;(4)和(5)表示教师在综合学生和教材的各自 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新课导入的设计;(6)和(7)表示教师所设计的新课导入既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 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又与教材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游离于其外。 在上述的依据中,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控制者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特点-- 年龄、性别、学历、地理专业知识基础,心理学和教育学素养,兴趣爱好,运用教材和地图及语言表述的能力 等等不同,扬长避短,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新课导入。 二、新课导入的要求 怎样的新课导入是好的,是成功的呢?基本上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趣味性 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 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 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 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如有位教师在讲“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意义”一节时,上课伊始,他说:“现在正值改革开放,经济大 潮之际,假定我们地区在新疆合资办个制糖厂,需要200名技术干部。当务之急,是需要培训人才。请你们 各抒己见,派人到什么地方去学习制糖技术。”学生发言热烈,有主张去广州、深圳的,有主张去东北吉林的 。一个值得讨论的趣味问题,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他们引入新课要解决的内容。通过比较新疆、 广州、吉林制糖原料的异同,统一认识。教师小结道:“凡是主张去广州、深圳的都欠妥当。但是他们为什么 会犯错误呢?因为他们对地区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还不了解。我们要接受教训引以为戒,就必须研究学习区域 地理的方法……”新课在学生们高涨的情绪中,自然而然地展开。 (二)针对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如有位教师在讲“大陆漂移 假说”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地形图,并将剪好的各大洲轮廓图准备好。上课后, 教师说:“现在全球的陆地分为七大块,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说着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轮廓图 先放在该洲的位置上,然后将它逐渐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动。学生们表现出惊奇的神态。“可以合在一起。”终 于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是的,但这种吻合绝不是巧合,这一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以后 ,他通过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的论据,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简介这个假说,是今天这堂 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又如讲“等高线和地形图”时,有位教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等高线地图,然后 提问:“这是某地的地形图,你知道哪里是山峰,哪里是盆地?选择怎样的路线上山是最佳的?”学生表示惊 愕。教师接着取出地形模型说:“这张图上反映的地形就是这样的。”学生们争着观看模型,兴趣很高。教师 接着说:“我们不可能处处都带上地形模型。但是只要能看懂等高线地图,就能知道各地地形的情况。这节课 我们就来研究等高线地图的画法和判读。”上述的新课导入借助教具和演示,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 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了铺垫。 (三)新颖性 导入新课的材料要新颖。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如麦哲伦航海等等,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 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例如讲“时区”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9月24日凌晨2点27分 ,奥委会主席在蒙特卡洛宣布了有幸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为什么一定要在半夜里宣布呢?这一时刻 ,北京是几点钟?怎样计算这个时间差呢?今天我们一起把它算出来。”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 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越大,效果越好。 (四)直观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教学时教师要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 ,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教师上课 后就拿出三球仪,学生们立即被吸引住了。老师简单介绍后,就开始操作,并说,这节课就要观察地球是怎样 围绕太阳转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带以及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活动进入高 潮。又如讲《新疆》一章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教室里响起了“库尔班大叔,你在哪?”的欢快乐 曲声,电视里播映着浩瀚的大漠,白雪皑皑的冰峰雪山的景观,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穿着漂亮的服饰,塞外的奇 特风光,这些图像把学生带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祖国边疆,使学生如置身于西域的特殊环境之中。曲终情不尽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提问:“歌曲是哪一个民族的?”“他们生活在哪个省级行政区?”然后点明“本课的 学习任务就是了解这片遥远而又神奇的土地。”这一切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大大减轻了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 ,紧紧抓住了学生。 三、新课导入的方法 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 方法。 (一)故事法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 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 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 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如讲《保护环境》一节时,一上课,老师第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 声。“有个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 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 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这是什么病呢? 仅1963-1977年就死了不少人。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学生急切想知道)。原来,在这 个地方一条河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工厂废水中含镉。工厂的废水流进河流,用这种水浇灌稻田,大米就含 镉,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近乎离奇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巨大的疑问,激发着他 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呀!”教师板书:保护环境。故事起到了 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们在说笑议论中受到了教育。 (二)质疑法 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 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说:“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大航海家麦哲伦丢掉 的一天(引起兴趣)。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后,回到西班牙,船员们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明明写着 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6日,这是怎么回事呢?(产生悬念)大家能不能 帮忙把这天找回来呢?”讲到这儿,同学们的兴奋中心自然被吸引到这节难点内容上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 向他们讲授有关概念和换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将学生思维推向高潮。 运用质疑法,也可以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如讲“地球的运动”(导入“时区和日界线”),教师:“同学 们,我们现在看几段录像,请大家注意观察,看一看地球旋转方向有什么不同。”先放映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播”之后的天气预报(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着),再放映江苏电视台“江苏新闻”之后的天气预报(图像中在三 元牌电视机的屏幕上地球自东向西旋转着),最后放映常州电视台“常武新闻”开播时的图像(地球自西向东 旋转着)。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教师又说:“如果地球旋转是跟江苏台放映的那样,太阳还会从东方升起吗 ?”学生们大笑,兴趣大增。这一导入不仅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在对比中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了思 维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能力。 (三)图像图表法 图像图表法是利用讲解课本上的图像图表导入新课。图像、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 如在讲《北部内陆两区一省》/:请记住我站域名/的“辽阔的牧区”一节时,上课后,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1页。“这三种畜种 都是全国有名的畜种。它们为什么会全国闻名呢?请你们用红笔把三河马涂红。”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一种 出乎寻常的作法,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此时老师侃侃而谈:“三河马身材高大,体形美观,全身披 着枣红色的鬃毛。(学生议论千里马,“日行一千,夜走八百”)三河马跑得很快,一千米的距离它只用一分 二十秒的时间就能跑完,是国内名马的冠军。”学生们发出惊叹声,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注意,这样好的畜 种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板书:“辽阔的牧区”,顺利地转入了新课。 诸如此类,课本上的彩图和各种图表都可以利用。 (四)引述法 引用讲述的方法是教师或学生把有关材料(有关地理内容的诗词、散文、解说词等)在一上课时,直接引 用或讲述或朗诵,如果运用得当,效果很好。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时,先朗颂一段:我们伟大的祖国“有 广大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利;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茂密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 ;有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给我们以运输和灌溉之利;有辽阔的海疆,给我们以交通世界各民族的方便”(引 自《选集》),然后展开“中国地形图”,激情满怀地赞颂“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祖国”,为新课的学习 创造了气氛,酝酿了情绪。 (五)复习法 《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古语说:“温故而知新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 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如讲“黄河”一节时,有位教师是这样 导入的:提问:“长江为什么是我国的第一大河?”由学生回答出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通过江口入海的年 径流量均为全国首位。以后,又问:“黄河的情况怎么样?”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回答:“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 河。”教师抓住这一机会,指出“错了!(学生大吃一惊,引起注意)为什么呢?请大家把黄河的长度、流域 面积和入海径流量与我国主要河流比较一下。”……顺理成章,转入讲授新课。 (六)地图法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等 ,都必须依靠地图。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旧有的知识,为获得新的知识开启大门 。如:讲“亚洲”,上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亚欧大陆图”或“两半球图”。教师提问:“亚洲的全称是什么 ?”“亚细亚洲。”“全称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学生寂然。老师边指图边讲道:“亚细亚洲 的名称由来已久,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古时腓尼基人生活在地中海沿岸(指图上位置),他们善于航海 ,航海定方向时就把‘太阳升起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洲。这个古老的名字沿用至今。现在我们知道亚洲的位置 就是在亚欧大陆的中部和东部(指图)。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亚洲的概况。”利用地图解释题目,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点出了本课的中心内容或所讲知识的范围。如讲中国的“北部内陆两区一省”,一上课就提问:全 国还有哪两个区一个省没有给大家介绍过?说出它们的名称来,在“中国行政图”上指明;再根据地图来分析 为什么称它们是“北部”的和“内陆的”。当这些问题解决时,也就掌握了它们位置上的共同特点,为新课的 展开打下了基础。 (七)横向联系法 横向联系,是指联系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其它学科(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物理等)的知识,有效地利 用心理学的知识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对新知 识的兴趣。如在讲“平原和山区”时,教师一上课提问:“你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一篇文章《为学》,谁会背? ”学生们争先恐后,站起来的学生琅琅成诵:“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停!文中的‘南海’指的是什么地方?”“指佛 教名地普陀山。”“对!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还有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我国有许多举世闻 名的名山大川,雄奇的五岳,秀丽的黄山等等,这 些都是可贵的旅游资源,今天我们就一起遨游神州,领略祖 国山川的奇光异彩。”运用横向联系需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已经学过的与正在学习的知识,使其能及时地配合 地理教学。如数学的正负数概念与地理上的绝对高度;古道丝绸之路与现在的新亚欧大陆桥,历史上的民族英 雄郑成功与宝岛台湾等等。 (八)电教法 电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代化手段。电化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幻灯和录像等,尤其是录像有 其立体感强、声图并茂的特点。如讲“中国人口”时,开始上课,教师就放映《别挤了》(录制的中央电视台 的“广而告之”节目),学生们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众多的乘客你推我攮地挤上公共汽车的场面时 ,情不自禁地说:“人太多了。”此时教师点拨说:“大家都看到了我国人口的特点之一就是多。1990年 统计数字是11亿6千万。这么多人在全国是怎样分布的,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 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很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学习的重点上来。又如天气是人们所关心的,天气 预报每天都有,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讲“天气”时,先放一录像“气象云图”,暂停定像后 ,提问“谁能大致说出云图上哪些地域是阴雨天气,哪些地域是晴天”,平时学生不十分注意的气象云图,在 课上,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异常高,教师很顺利地进入新课。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新课导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不限于以上所述,重要的是各种方法 的目的是一致的:想方设法让学生迅速投入,使他们快速集中注意力,提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创造愉快的 学习氛围,要他们“愿意学”、“乐学”。 (二)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对不同的班级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 需要根据所教的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如较沉稳的班和较活跃的班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 于一个班来讲,新课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处于这种精神状态中,无 疑是良好的学习情绪。 (三)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我们说好文章的结构一般是“凤头”“猪肚” “豹尾”。在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就是“头”,它为“肚”“尾”的开启,为后者服务,而不是孤立的。否则 将其割裂开来,置其它部分于不顾,那么,再精彩的新课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如果形成了“虎头、蛇 尾、草包肚皮”那就令人深感遗憾,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避免出现的现象。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 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 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部分。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浅谈在初中生物与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翻开历史的长卷,古往今来,德育这个词语比比皆是,比如,在学习中、工作中。其实,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德育在教学中尤为突出,因为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现阶段的学生正缺乏这种观念,就对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做一下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地理学科;德育;渗透 一、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当前,初中生物和地理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不仅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使学生整天处于学习压力的氛围中,缺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初中生今后发展极其不利。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僵局?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学观念,例如,在进行生物课教学时,因为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先实验后教学或边实验边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沟通,不仅学会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处于被动状态,而且还让学生感觉到浓厚的科学氛围,体会到科学的谨慎性和严谨性,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多了一些严谨,少了一些粗心。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家产生高度的感慨与崇拜,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更加的热爱。其实,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就是德育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老师要做好德育渗透,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德育渗透的方法 1.总结性渗透法 在初中生物和地理的学科教学中,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存在着盲目性与分散性的问题,缺乏教学中的归纳与总结,从而导致当完成教学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实,老师应该把有关德育方面的授课内容结合在一起,然后再把德育融入课程里,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把德育渗透和教学中所有有关德育的知识放在一起讲。 例如,老师在讲“初中一年级地理”课时,先把本书所要讲的内容进行一下总结,让学生对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中一年级地理主要内容是世界地理,讲一些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在世界地理概况中,以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及其活动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等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各种自然资源、居民和国家等概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从而初步认识人类、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人类要想在世界上很好地生存,就必须有保护好周边的环境的良好意识。 通过在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地理学科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更加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与价值。学习地理不仅可以了解地球上各地区的环境、自然、人文特征,还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和使命感,进而衍生出热爱祖国、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2.隐藏性渗透法 在初中生物和地理的学科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隐藏在教学内容中,然后在授课时,在适当的讲课内容中渗透一些有关德育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讲初中生物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时,其中有些科学家需要老师去介绍,譬如:施莱登和施旺是如何发现细胞学说的、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是如何做实验的以及做实验的次数,通过老师的介绍,学生对科学家产生了仰慕和崇拜之情,并且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从而更加地崇尚科学、热爱科学,使学生的个人素养有了进一步提升。 3.联系实际渗透法 在现今的初中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对科学的认知、思想的觉悟、个人修养、实际生活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关德育方面的内容的渗透。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时,主要讲完善运输业,怎样去发展农业和工业的现在发展如何以及分布情况。知道主要讲的内容后,老师根据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去让学生观察了解现在的运输状况、农业发展状况等。通过了解,学生感觉到了当前生活与发展的状况并不理想,从而让学生生成想改变自己的家乡,甚至改变国家发展进程的想法,使学生热爱国家的心情进一步提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成为优秀的人才,为自己的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与途径初探 一、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是否关注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系统论认为,现代教学已不再是简单零碎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之学会自主学习。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教学(重展示、重设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认识和掌握还有一段距离,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行为还远未形成。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 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 ),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 :请记住我站域名/ ] 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二、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能否处理好抓双基教学与引导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精心挑选教育内容,严格设计教学方案,抓好双基教学;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某项知识技能不是终极目标要求,关键要看他们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下列变化过程入手展开探究活动: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②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武夷山市地图,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则需要用小比例尺;③师生共同走出教室,带着皮尺实地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记录数据后回教室进行交流与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请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 [学生]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画地图(教师适时地引导); [教师]请大家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 [学生1]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 [学生2]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学生3]……; 教师点拨探究思路后,设计探究方案、制作武夷山市地图、做地图制作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都让学生自主去尝试。这样一堂课中,由于涉及直观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加上学生实践的体验,所以研究性学习过程始终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学生探究结果与预计有偏差,其知识掌握也有疏落,但在这种类似科研的情境中,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反思时应当明确,双基考察更要关切研究性学习背景下能力与方法的评价,而非简单追求知识和技能掌握。当然,研究性学习因其侧重于综合实践,所以运用时也当有所选择,一般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当是对地理学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 三、合理的教学反思要关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关系问题 新课标阐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他们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在初中阶段,以低起点小坡度激励学生参与多元性课外实践活动,是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使知识技能学习掌握的各环节在功能维度、要求维度、实践维度中找到相应位置。组织“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料”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课外活动时,教师以“水污染危害大”为题,组织学生对家乡水污染危害程度进行考察。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提出自学或联想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实践活动沿自 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课后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断并得出处理意见的能力,是否把实践能力培养,放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这个大氛围中进行,这是亟待引起的问题。实践表明,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两成涵义: “活”包涵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活动的生成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过程。“活”与“动”被激活与否,是教学反思时应当把握的一个尺度。 四、合理的教学反思源自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信息论表明,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反馈信息等随教学进程不断调谐整合,确保教学系统信息转换流畅并且流量适中。教师能够且应当从学生知识技能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中及时捕捉信息,适时进行教学反思。要准确捕捉蕴含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就要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和原则,除了知识性评价外,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评价要多样性、多元性、综合性,注重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要快捷捕捉某一章节或片段的教学反馈信息,采取形成性评价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形成性评价具有反馈及时、提出问题及时、管理调控及时等优势。实施形成性评价可尝试以下方面入手:①随时提问供学生单独或集体回答,评价他们听课情况及口头表达能力。②根据教学目标预设形成性问题供学生回答,判断他们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③实践中密切注意学生操作过程,看方法步骤正确与否、反应敏捷与否、有无创新意识,评价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实践表明,进行教学反思之前制定恰当的评价目标,设计可行的评价方案是必要的。一个好的评价方案一般涵盖以下层面:一看学生学习态度好坏、积极性高低;二看学生上课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正确性如何,地理学习能力如何;三看学生能否按时完成作业,实践或实验活动动手能力、速度如何,过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无创新能力;四看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STS关系等。 总之,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总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教学任务完成后,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教学常态下,教师应当具备的内在的自省、自纠、自励行为。因其涉及思想观念和方法论的方方面面,故而应当将其放在以学论教,以思促教大氛围中加以实践和探索。实践表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等诸多信息的获得,无不源自教师理智而有见地的教学反思活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课改任务重、难度大,尤其应当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运用报刊新闻配合初中地理素质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和思想能力不断得到开发和提高,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熏陶。而报刊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适度适时运用报刊新闻,可以提高课堂效益,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以下是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报刊新闻配合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适时引入报刊新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众所周知“要我学”与“我要学”两种效果迥异。故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当前地理教改的关键所在。适时运用报刊新闻可让学生自觉进入听课的最佳状态,进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农业的发展》这一课前,我首先读了一则报刊短文:“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出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惊人之问。布朗预言:到达2030年,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同时粮食的产量因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下降,需从国外进口上亿吨粮食。进而得出‘谁也养活不了中国人’的结论。”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开始多数学生反应强烈,说这是杞人忧天,而当我详叙布朗的论据后,许多学生陷入迷茫之中。此时我加以引导,布朗的观点当然是错误的,通过学习《农业的发展》这一节,我们就能找到驳倒他论点的论据。这样自然引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试,急于到课本中寻找答案,从而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让学生自学,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回答:我国农业开发的潜力巨大,粮食前景乐观,中国人完全的能力养活自己。 2、拓宽知识面,增加趣味性。 地理趣闻是报刊乐于刊载的题材,恰当地结合到教学中,既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到撒哈拉沙漠的气候是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时,补充介绍:撒哈拉阿加尔山区有在已过去的20世纪的8年里未下过雨的记录,其干旱程度可想而知!这里的气温日温差特别大,一日之内温差可达40-50℃,当地人常用“白昼烈日如烧,夜晚寒风似刀”来形容当地的气候特点,在起伏山区,当太阳下山以后常可听到劈劈啪啪的响声,初到这里的人还误以为是鞭炮声,其实这是由于热胀冷缩使石头爆裂而发出的声音。地理趣闻的引入使学生乐于上地理课,他们盼望教师给他们带来奇闻异事,浓厚的兴趣会变成巨大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 二、适时引入报刊新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提供准确数据,理解课堂知识。 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笼统,报刊杂志能为我们提供准确的数据。 例如:讲到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时,适时引入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中的一段短文:“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的一项预测表明,在目前使用速度下,全球的石油最多还能用39年,天燃气为60年,煤为221年。”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煤、石油、天燃气等矿产资源是用一点少一点的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些报刊新闻牵涉到一定的地理学专业知识,可以用这些事例引导学生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去观察、分析、解释当今世界的重大自然、社会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就感,这也是培养视野开阔,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材的需要。 例一:联系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提出问题:长江中下游是指 以下的长江流域地区,造成灾害天气的原因是由于副高气压位置长期 ,使北上的暖湿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而形成的 ,长期偏 ,并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之故(答案:宜宾;偏南;锋面雨;南;稳定停留)。 例二:联系澳门回归问题(读下图) (1)经济特区:① ,② ;(2)A是 包括 半岛和附近的凼仔岛、路环岛三部分。已被葡萄牙侵占了400多年,我国政府将于 对A地恢复行使主权。(3)制造业、 、建筑业是A地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4)B是 ,是我国第一个 行政区。(答案:深圳;珠海;澳门;澳门半岛;1999.12.20;旅游业;香港;特别) 例3:联系1999年5月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提出问题:南斯拉夫联盟位于 半岛。轰炸时间-北京时间为1999年5月8日6时,位于东一区的贝尔格莱德当地时间则为 (答案:巴尔干;1999年5月7日23时)。 三、为寓德于教提供生动具体的事例。 报刊杂志,电视新闻中的许多介绍我国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及祖国建设成就的资料,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学生感觉可信,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例如:在讲到长江水能的开发,正在建设之中的三峡工程时,补充介绍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水电站,其年均发电量为850亿度,相当于每年节约5000万吨原煤,具有发电、环境净化、治水防洪、供水灌溉、开发航运效益等等。三峡工程确实是“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宏伟壮举。 一些反面事例也能对学生的道德情感起到很好的震憾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如讲到我国水资源问题时,介绍作为“中华民族摇篮”-黄河的下游从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断流的河段也不断向 上延伸,1997年断流时间达到126天,断流河段700公里。造成黄河断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上游地区对黄河水的过度引取和利用的结果。对这种情况学生感到十分震惊,纷纷表示在发展工农业生产时需要保护水资源,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节约用水。 总之,报刊新闻对地理素质教育的帮助在多方面,但也需适时适度。否则会主次颠倒,有暄宾夺主之感。这需要教师在平时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资料并与地理知识有机联系,才能使引入的报刊新闻恰到好处。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将地理教学模式全新提升,帮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独特区域性这两个特点又决定了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大量地图、图表、资料背景、对比分析、纵横联系等等方面知识的交叉,多媒体技术则为地理课堂提供了极佳的交流通道,它改变了地理教学中传统模式,使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增添了课堂教学魅力,作为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好多媒体的优势。 【关键词】:地理学科特点; 多媒体技术优势 【正文】: 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大,空间性、综合性强,每章节都有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必须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方法去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和运用能力。而在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将地理教学全新提升,帮助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地理学科应用的优势。 一、 地理课的学科特点 (一)地理学科具有整体性 地理学科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中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地理景观的变化,而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也要受到整体的制约。 (二)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 地理研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地理极重要的方面。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等等信息;其次弄清地区内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气温、降水、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经济资源、工业部门、主要农林牧产品、交通运输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配置原因。 (三)地理学科具有动态性 现存的地理事物是由过去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组成的。学习地理就要求我们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把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联系起来思考。这也是地理学科独特的地理思维培养的方向。 二、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特点。 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图文声像并茂,并能够突出要点,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二)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特点。 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参与机会,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三)多媒体技术具有可重复性。 这种可重复性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真实情景展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四)多媒体技术还具有针对性。 多媒体技术让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优势 (一)创设学习情境的优势,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表述的知识”。关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我们常常会告诉学生:在2亿5千万年前,目前分成各个洲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之后,完整的泛大陆开始四分五裂,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大洲。生硬的课本理论远离了学生的客观体验,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这个漂移的过程。板块是如何漂移的,是如何逐渐形成现有规模的,就会变得清晰,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而且这个过程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 中学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难以直接体验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地理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学生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说: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观。我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知道南极地的别名“白色沙漠”“风库”,在北极有庞然的北极熊,在南极有绅士的企鹅,但是这些我们普通人是看不到的,平时的课堂只能通过语言和图片理解。但是多媒体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看到难以直接观察、接触到的各种地理生物环境。师生在地理课堂中共同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三)帮助学生获取课外知识,弥补知识结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技术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区域地理的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展视云南独特的建筑、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景象。它的民族风情之美,使学生在欣赏少数民族文化与热带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底蕴的不断传承。有些知识是在课堂之外得到的,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价值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协作工具,结合课内的知识的同时,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找更多地理奥秘。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的地图具有形象、空间感、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白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的讲授,要求学生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的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地区。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良好的地理识图能力,空间感的培养。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他们海峡、运河的名字,一点实用性都没有。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好,但是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展现外运航线(中东地区与美国、日本、欧洲 石油运输的轨迹),知识点变得更直观,更真实,学生也易于理解。 钱学森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地理系统”,而且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它不仅能反映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方法,它还能要求考虑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并从中进行探索,以便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地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具有课堂教学魅力。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新授课 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实市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根据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以及市教研室提出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交流、共享——学会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市地理教研室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了一套符合课堂教学素质化要求的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结构及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课堂结构】 一、明确目标 依据课标、教材紧扣三维目标,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学习目标,此目标不仅注重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且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学习目标呈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不拘泥于形式;学习目标是学生应达到的学习要求,应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目标应注重于双基的落实与巩固,体现地理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自主学习 1、问题的设计与呈现 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依据学习目标和教材编制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纲要,便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编制自主学习纲要应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目可以是知识结构、问题、填空、图表等形式。呈现方式可依据当地教学条件,多种方式呈现,例如,学案、多媒体、黒板、小黑板等。 2、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学习提纲,学习有关教材和有关资料,自主完成本部分内容。 三、展示交流 学生在依据学习提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与讨论。交流的形式包括组内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活动方式主要有互查、讨论、组内提问 展示类型主要包括学习成果展示、疑难问题展示、错题展示。成果展示即导学提纲中的学习成果,方法、思路等的展示;疑难问题的展示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模棱两可、一知半解或非常棘手的问题的展示;错题展示即学习过程中做错的题目,及错题的原因和思路的展示。 展示形式主要体现在组内宣读,生生对话;组间讨论,班内板演,投影;师生讨论、辩论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方式。展示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把握好时间和注重提高效率。同时注意对展示内容和对象的层次性和基础性。 四、自主构建 这是回扣目标,归纳总结的重要一环。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简练的语言建构本节内容的知识网络和体系。这一习惯和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备课和操作中需要教师灵活驾驭。 五、智能测评 1、精选习题 教师要全面把握学习内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重点,覆盖知识点,注重技能的培养,紧扣学习目标,尽可能地运用各种资料,精心编制科学、新颖的训练题。 2、测试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书写规范;评价重在学生的互评,教师的点评及归纳式讲评;评价时注意学生展示能力的提升和讨论的深度与广度的提高,并利用好评价结果。 六、迁移拓展 针对本节内容,运用现实资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编制具有开发性、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集思广义,以达到知识迁移和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切忌课课必须有,牵强附会和难倒学生。 【几点说明】 1、本策略的理论依据 该策略符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思想,体现了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的观点。 2、策略特点 该策略符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3、注意事项 (1)不要把该策略看成是僵死的框框,它只是一节课大体的设计程序思路。并非每节课都必须按以上六个环节机械进行。防止程序化。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时间顺序,或选择其中的某些或全部环节。每环节所用时间长短,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应突出“展示交流”环节。 (2)要充分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明确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活动所占时间,一般应不低于2/3。 初中地理论文范文:谈初中地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和智慧进行积极的挖掘和发挥,并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最大限度地发展的教学模式。 在地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攻方向。 下面笔者对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谈几点设想和体会。 一. 培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1.讲究课堂的导语艺术。地理课堂的导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开宗明义,直接引入;(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3)巧布疑阵,激发兴趣;(4)巧用诗歌,创造意境;(5)运用谚语等多种形式。这些导入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 2.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好的学习方法如同一把开琐的钥匙,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都至关重要。地理课的学法指导,一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二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三是教给学生总结归纳和探究问题的方法。这里要遵循的原则是:(1)要循序渐进;(2)由特殊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3)遵循认知规律的原则。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3巧设疑问,借疑生趣。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设疑恰当,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讲授七年级的“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就把手电筒和地球仪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对着灯光,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时,地球上会发生什麽现象 ?假使地球不转动,灯光照在地球仪表面上,会发生什麽现象?假如地球自东向西旋转,周期为24小时,又发生什麽现象?带着这些神密而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地球的运动”有关知识,使学生兴趣盎然。 4.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兴趣。课外活动,最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最适合他们的口味,特别有激发他们的兴趣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野外观察、气象观测、小论文写作、播放地理录象、地理图片展览、地理知识竞赛等地理课外活动,是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自主学习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要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有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地理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指导学生预习,通过练习达标。九义初中地理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地理知识学习,都可以采用练习的形式去让学生预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练习题 的答案,利用这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改变过去一味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达标。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讨论,归纳总结而获取地理知识并形成能力。这种方式可按下面几个布骤进行:(1)预习课文,讨论学习目标;(2)交流讨论达标;(3)归纳总结;(4)进行测平补救。通过上面几个布骤,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主导,抓好能力训练 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培养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抓好对学生的能力训练。 1.通过读图训练培养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种类很多,知识容量大,学生通过读图,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要注意读图技能的分层次培养,即:(1)看图例,识记地理事物的符号;(2)在图上观察、明辩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3)快速指图,强化记忆;(4)从看图寻求规律。其二是通过读图,使地理知识空间化、系统化,把读图与学习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地理知识体系。其三是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联系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并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2.加强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知识与智力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个体潜在的能力和智慧进行积极地挖掘和发挥。因而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学生学好地理基础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2)通过地理观察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3)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最佳的记忆方法,加强记忆力的培养;(4)加强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是摆脱陈旧的思路,采用非习惯的方法,并产生新思维产品的思维。集中思维训练,以及读图填图,以及图文转化训练,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面向创新的问题,当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引导学生反过来 思考,往往会获得新方法、新思路。又如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应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活动,探求创造性的解决某些问题。 4.也可以通过地理课外过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前面提过,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扩大知识领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初中地理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国策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这就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德育目标。 在讲授中国地理时,要指导学生认识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及有利的自然条件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树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献身精神。在讲授世界地理时,指导学生认识和熟悉人类生存的环境,认识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在世界地理教学中渗透热爱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增进世界人民友好往来的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保护森林资源,认识森林的生态作用及意义。教育学生珍惜矿产资源,懂得怎样合理利用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还要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例如讲授世界地理“巴西”一节时,将巴西的国情与我国的国情对照、类比,同时又将巴西开发内地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相联系,有机的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国情和国策教育。 综上所述,是笔者对初中地理素质教育问题的认识和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但要真正搞好初中地理的素质教育,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研究。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基于CMS的《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网站设计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个关于内容管理系统CMS的课程教学内容,分析CMS的原理和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快速掌握各种网站建站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网站设计与维护;CMS;课程教学;教学法;模板设计;网站建设 1 概述 《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其他专业的普及型选修课程,是近年来计算机专业领域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泛的课程之一,当今社会急需培养掌握计算机网页设计、面向不同应用层次的专业人才。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众多的网页设计技术和课程,如何为学生开设好这门课程,需要我们积极思考。为了培养能高效、快速地进行企事业单位网站以及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的人才,根据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设计一个关于内容管理系统(CMS)的《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快速掌握各种建设网站的方法。 2 CMS的特点和选型 2.1 CMS的概念 CMS是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意为“内容管理系统”。CMS主要是以信息共享为目的,位于WEB前端(Web服务器)和后端办公系统或流程(内容创作、编辑)之间,面向海量信息处理,集信息数字化、分布存储、管理、查询、传播为一体的管理平台。内容的创作人员、编辑人员、人员使用内容管理系统来提交、修改、审批、内容。这里指的“内容”可能包括文字、表格、图片、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视频等一切需要到Internet、Intranet以及Extranet网站的信息。 目前主流的CMS概念,是以文章系统为核心,包含内容模型自定义、内容采集加工、内容评论、内容检索、公告管理、广告管理、调查管理、留言管理、用户管理等各种通用功能模块,面向各种内容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 2.2 CMS的选型 把CMS作为教学内容,至少要注意系统类型和架构、系统功能、视觉外观、内容管理、开源维护等五个重点。 基于ASP+ACCESS技术架构的内容管理系统采用结构化的功能设计和界面布局设计,可分为核心系统(core)、组件(component)、模块(module)、界面模板(template)等部分,系统结构分为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现层,这种架构具有易于理解、方便操作的特点。 网站模板与网站程序完全分离是目前主流CMS的设计理念,模板是用来控制前台网页显示界面的布局和字体、图片样式及形式的,使得表现和内容分离。只要设计不同的模板,即可实现不同的网站界面风格,让学生达到快速建站的目的。 作为开发型产品的源代码是最宝贵的学习范例,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开发人员,都可以从开源CMS范例的源代码中进行系统学习、掌握和探讨商业软件的设计、编码规范等知识。通过以开源CMS软件的源程序为范例来讲解各种设计模式、编程技巧等知识,能够很好促进学生对学习源代码的兴趣。 开源的CMS比较多,如DedeCMS、PHPCMS、PHP168、EmpireCMS、Joomla、JeeCMS、SiteServerCMS、FoosunCMS、SiteWeaverCMS、KesionCMS、JoekoeCMS等,作为教学的示范,以简单、实用、方便、高效为原则,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款优秀ASP+ACCESS技术架构的开源CMS作为教学演示工具。 3 教学内容设计 3.1 CMS的基础教学 《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三个过程:设计过程、制作过程、内容管理过程。其中设计过程要求熟悉软件工程学及各种相关技术,了解整个软件设计流程,并具备相关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策划能力。制作过程要求具备页面布局及相关的美工知识,动态代码的编程知识及数据管理应用的数据库知识。内容管理过程要求熟悉信息内容的采集、整理、编辑、审核、等过程。 教学内容遵循学生学习认知的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建站思想和方法,在理论和实训中都要体现一个网站设计的理念。 网站设计的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包括Dreamweaver、Flash和Fireworks软件的使用,Photoshop基本操作,认识HTML标准语言中的Head、Table、Tr、Td等标签及属性设置,CSS、Javascript、VBScript、ASP代码示例,网站框架设计和网站首页基本布局设计的方法,网页配色方法,IIS的安装和配置,域名与虚拟主机服务器知识,网站安全知识。 3.2 利用现有网站进行快速模板设计 通用CMS网站系统主要有三大模块:文章、软件和图片,一般每个模块的模板目录结构都由源程序、Images图片文件夹、JS文件夹、Skin风格文件夹、UploadFiles上传文件夹组成,这三个模块相对独立,可以生成多个模块栏目,每个模块栏目都有自己的模板。 系统的模板设计功能从使用灵活、操作方便的角度出发,利用现有网站进行快速模板仿制和设计并不是让学生去剽窃他人作品,而是通过深入地熟悉了解他人的模板制作技巧和风格,以及设计思路而制作出自己的特色风格模板,提高自己的模板制作水平。 仿制模板的制作思路: 1) 打开要仿制的网页查看源代码属性,通过“另存为”保存网页全部文件。 2) 用Dreamweaver网页编辑器编辑网页文件,删除标题列表的文字信息,合并标题列表信息的单元格,将需要显示相关内容的地方修改或插入相应的的标签。 3) 修改文件夹名称,修改图片路径。 4) 进入CMS网站后台,把Dreamweaver里修改好的代码复制到对应网页模板选项中,并加以调整。 一些通用CMS网站系统的后台模板管理功能中具有代码编辑器和可视化编辑器,可以利用这些编辑器直接对模板进行修改、整理和保存。 3.3 模板的制作 模板制作是《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模板制作之前,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网页设计与HTML代码知识。如果要独立设计一个网站,还要掌握一些图像设计处理软件,如Photoshop、Fireworks等。 模版设计与制作的流程: 1) 在制作模板前,先在Photoshop、Fireworks等设计软件中制作网页效果图。然后利用这些软件的导出成Web格式文件功能,将效果图输出成Web文件和图片文件夹。 2) 在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软件中修改Web文件,将需要显示相关内容的地方修改或插入相应的的标签。 3) 将图片文件夹上传至网站的目录中,同时添加或修改相关类型的网页模板,将Web文件的源代码拷入模板中并保存。将添加或修改的模板设置成默认模板。刷新前台页面即可看到新模板的效果。 3.4 CMS的管理与操作 CMS网站系统的模版设计和制作完成,说明网站已经有了自己的前台风格界面,就可以开始为网站添加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CMS的灵魂,优秀的原创内容是一个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CMS的管理划分得比较明确:基本设置、日志统计、广告管理、友情链接、留言和公告管理、频道管理、数据库管理、模板风格管理、用户管理、文章管理等。在各种管理功能中,通过指导学生操作和使用每一项功能,完成信息采集、整理、分类、审核、和管理的全过程,掌握网络编辑的工作流程,与职业衔接。 3.5 CMS的与应用 CMS网站系统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工具,而且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申请由学校信息中心提供的免费二级域名和虚拟主机,也可以指导学生申请互联网上的域名和虚拟主机,通过域名和虚拟主机的申请、注册、管理,让学生掌握域名和网站服务器的相关知识。有了域名和虚拟主机,就可以让学生对网站程序进行上传、调试和维护,同时讲解百度收录、搜索引擎优化(SEO)及推广、日后的更新维护等知识,让学生明白一个网站的生命周期过程,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所设计制作的网站。 学生通过对CMS的学习和应用,可以随时方便地提交需要的信息而无须掌握复杂的技术,使得网站的架设与管理变得轻松。 4 教学的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想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对所学的技术灵活运用,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加强实践环节。 课程的前期,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案例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的中期,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模板设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课程的后期,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网站项目并在项目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寓教于学”,具体做法是将一个完整的网站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自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以及项目最终评价等整个过程。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 课程的考核方式 《网站设计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开设该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使用CMS建设和维护网站的综合能力,因此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模式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想衡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好坏,需将考试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的实际技能方面的考核上。 设立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模板设计大赛或网站应用设计大赛,是一种对学生综合技能评价的有效方式。大赛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搭建一个展示与宣传自我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在了解和体验CMS网站管理系统的诸多特性与强大功能基础上,熟悉和掌握网页模板的设计方法与操作技巧,以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网页模板,充分展现独具个性魅力的特色网站,促进网络事业的蓬勃发展。大赛重点审评学生对以下几个项目的能力:页面美术设计、网页语言的掌握程度、对CMS的模板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创意能力等,鼓励有中国元素的民族风格的原创设计作品和富有商业气息、能营造消费购物氛围、时尚感强的商务设计作品。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设计,使用CMS制作指定主题的网站或自由设计的网站,提升学生对网站建设的爱好和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采取平时考查和实践考核两种方式,技能大赛成绩作为总评成绩加分的参考。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到课表现、上交作业、上机实习情况产生;实践成绩占70%,实践成绩根据期末学生所制作的作品情况产生。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6 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提供“简单、易懂、实用”的课程,才能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感兴趣,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认知活动中解脱出来。对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拓展其知识面,并发展成为活泼有趣的学习过程。 将CMS引入《网站设计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中,及时地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按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工学结合的《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实施方法 摘要:《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文结合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角度出发,探索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以达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改革;项目课程 高职院校是教学、服务类的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作为办学方针,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然而现实中,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着缺乏职场化的实战环境,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又不能被很好的掌控,为教学服务,学生往往成为廉价或者免费的劳动力,从事的岗位工作往往和实际教学相脱节。这些都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也成为深化改革的“瓶颈”。 1 课程介绍 《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是计算机专业必修课之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与开发动态网站的能力。在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类似课程,并且把它作为了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然而,现在网站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是毕业生找不到企业,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该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的网站建设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探讨一下这门课程应如何教学的问题。 2 进行基于“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的“以案例开发为支撑,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讲练相结合,小组协作完成”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的性质和特色是十分契合的。虽然几年来《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应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受实践条件限制,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1) 缺少实际的开发项目 因为,长期以来没有与企业有较多的业务往来,也没有较多实践机会接触企业网站,不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实践手段是虚拟开发,即虚构一个某某公司网站,以自己的主观意见代替企业的客观需要来完成需求分析,开发相应网站。这样,往往造成开发出来的网站无法满足企业需要的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可利用价值。 2) 缺少测试的环境 网站项目开发完成后需要有实际的运作平台来测试才能保证网站的正常运作,并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但目前,在项目开发完成后只能进行简单的错误测试,以专业人员的操作去检测网站,往往不能考虑到普通用户的需求,造成测试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 因此,研究基于工学结合的《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解决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实现了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开展学生互动的效果评价,并实现教学模式在其他课程的推广应用。 3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 本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办旅行社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3.1 多元化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实现课程改革的关键。首先,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主体由“教育专家主导”转变为“社会需求主导”,即由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和学院教师组成,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的不同环节中三部分人员发挥各自特长: 1) 企业、行业技术人员 工作任务:提出网页设计职业(岗位)或职业群(岗位群)包含的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的步骤。聘请部分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完成部分教学任务。 2) 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人员 工作任务:指导团队对企业、行业技术人员提出的工作任务或项目进行分析,从而完成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分析。负责对改革过程的监控和组织改革效果评价。 3) 学院教师 工作任务:在职教课程研究人员引领下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按照工作任务模块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进行转换,构建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模块化结构体系。承担主要教学实施工作。 在团队中,专兼职教师互为导师,取长补短。专职教师在兼职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兼职教师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提升教学水平,形成了互补型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 3.2 模块化项目教学模式 本课程构建了以“旅行社网站开发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 本课程整个模块以典型的网站项目为核心,将一个真实旅行社网站分解到各个教学单元,强化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训练,各个教学单元独立起点、前后相关、有序叠加,最后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教学中采取多级项目教学,重视项目的完成,并实施情景导入、葫芦藤式的任务驱动、学做合一、小组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3.3 网络辅助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开放、自主、灵活、互动”的原则,即以网络环境为支撑,学生为主体,教师助导、讲练相结合,小组协作学习为补充。其基本框架如图3所示。 该教学模式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示范操作,小组专题协作学习和评价四个环节。 3.4 多元教学评价方式 由于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评价也应该改变以往“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评价, 同时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几个方面: 1) 考核学生项目团队的项目完成效果,主要考核内容是学生的网站设计方案书、建成的网站及运行维护效果,占40%; 2) 各个项目组及成员分别陈述自己在项目团队中的工作及实际效果,占20%; 3) 期末考试,主要是网站开发综合知识,占20%; 4) 平时学习态度,如出勤率、工作责任、团队配合、自评及他评等,占20%。 4 教学改革成效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过程以及完善了实习内容,编写了完整的实习指导书。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改革探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很有帮助,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得到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设计的个性凸现 摘要:分析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建设现状与必要性,探讨高校资料室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运用先进合理的技术进行个性化的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使资料室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发挥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院系资料室;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个性化 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要设置成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系统联盟门户,营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网络环境,凸现专业个性,成为专业师生教学、科研信息查询和检索的绿色通道。 1 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的现状与问题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业已普及,并进行参考咨询、信息推送服务等特色服务。校图书馆面向全校各个专业服务,信息资源大而全,专业信息资源的精深层度欠佳,很难满足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尤其是教师的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申报与完成中信息资源的需要。与图书馆相比较,院系资料室信息资源专业性强、与本院系所开专业课程密切相关,是本院系师生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托,是教师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资料室利用现有信息手段和精深的专业性信息资源,建立院系资料室网络信息资源网站,为专业教师和学生开设个性化定题服务和专业学科知识导航等特色栏目,可以弥补校图书馆网站专业性之不足,是对学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弥补,其服务内涵比图书馆更具优势。资料室网站是在网络环境下的自我展示窗口,是院系资料室将自身的传统业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伸和拓展。 资料室网站建设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有一整套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资料室网站的建设才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院系资料室作为专业师生最直接的信息资料来源地,虽资源有限但专业强,需要与学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更需要利用学院网站空间资源整合网络信息资源使之变成自己的资源,节省经费开支,最终实现“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夙愿。资料室网站建设很少,或参差不齐,出现的问题很多。如:领导缺少建设网站意识,网站定位不明确,馆员技术匮乏和信息素质水平有限等问题,使得院系资料室在网络参考咨询及面向本院系师生的信息推送服务等方面受到严重限制。为此,首先,院系资料室必须得到院系领导及校图书馆的大力支持,树立信息意识;其次,利用院系资料室的馆员优势的专业特性,在实践中注重结合网站技术和知识,使之形成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较高的骨干力量;第三,是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运用先进合理的技术,凸现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设计的专业个性。 2 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建设的个性设计 院系资料室网站的建设是按照一定的检索方式,实现将所需要的信息及获取信息时的有序下载。需要分四个步骤进行:一是总体规划,二是网页设计,三是站点,四是站点维护。 2.1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总体设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1.1 理念定位 院系资料室网站和校图书馆网站一样,既不同于娱乐性网站,也不同于新闻性网站,更不同于一般商业企业网站。但也不同于图书馆网站,应着重体现院系资料室专业性特色及直接面向专业师生特点,所包含的信息资源专业性强的突出的特色,不可面面俱到。资料室网站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面对院系师生的资料信息服务是其核心内容,信息资源和受众的需求是其主要业务,重点及特色栏目为专业学科导航及重点学科建设的信息定题跟踪,为师生提供学习及科研的及时信息推送服务。在结构上必须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特点突出、美观实用、简洁明了。 学科导航要清晰、细致、准确, 以适应院系教学科研的师生及其相关信息需求的专业人群。 2.1.2 栏目设置 明确了网站的定位和内容后,需要进行网页内容的设计时,应按照师生用户的访问习惯有序地展开,使师生用户很方便地定位网站的所有内容,力求突出院系自身专业性强的特色,做好教学与科研服务,使之成为资料室信息资源的大本营。在栏目设置中,专业学科导航、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推送、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及教师科研个性化服务是院系资料室网站的重点与特色栏目,其它栏目的可以参考图书馆的一般栏目设立。 1) 资料室介绍栏目。主要介绍资料室机构设置、人员构成、历史沿革、室藏主要文献资源、特色文献资源、藏书量、室藏分布等,这是资料室网站的必备栏目。 2) 个性化服务栏目。随着Intemet 的发展,作为院系的主要群体――教学科研人员越来越不满足于图书馆咨询馆员仅告知所需信息的可能方向,而更需要针对查询问题给出确切的信息解答,或直接提供最切题的事实或数据型信息。这种对文献中所包含知识点的索取, 反映出用户正从文献需求转向知识需求;许多用户在求助于咨询馆员之前,已具有相当多信息量,他们需要咨询馆员帮助剔除重复和价值不大的多余信息,提供与自己的需要最相关的内容。栏目内容要极具针对性,以实用、适用为前提的个性化目标,紧紧围绕专业的特点、内容,根据用户个体需要的“量身订制”的信息。 3) 定题服务栏目。开展专题服务,并结合教学与科研,进行课题跟踪和定题服务工作,利用网络不断更新的信息管理,针对既定服务对象所研究的课题,检索相关的文献信息,并及时推送给用户。网络使传统的定题服务具有主动活跃的动态信息服务功能,院系资料室依靠其专业特色网站开展定题服务则更具优势,可以为重点学科建设、重点科研项目,以及专家学者个人等开展专门的定题跟踪服务。 4) 专业学科导航栏目。院系教师在教学、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课题申报与完成,所需的信息资源专业性较强,需要了解本学科最新动向和发展水平。栏目可以结合各院系的专业特点,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集,并对其资源信息进行评估论证,从中精选出符合要求的网址信息,按中、外文资源分类, 采用主题树与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并以动态链接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可设置一些学术专业性较强的链接、重点和权威数据库链接,如Web of Science、Scifinder、Elsevier SDOL、John Wiley、Springer Link、EI Village等。 5) 资源检索栏目。包括光盘数据库、本地镜像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及自身数据库检索。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均有一些已经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量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以及适合本校专业特点的专题数据库,还有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自建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均通过资料室网站做出相应的链接提供给本院(系)师生使用。 6) 读者服务栏目。包括文献预约、文献续借、馆际互借、服务介绍、定题服务、书刊荐购、推荐图书、新书通报及导读、投稿指南、课题咨询、学科馆员等更多的服务内容。注意强调为科研和教学服务的栏目,为重点学科建设、重点科研项目、科研管理等开展专门的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定题跟踪服务,针对既定服务对象所研究的课题,检索相关的文献信息,并及时推送给用户。 7) 读者论坛栏目。包括用户满意度调查、联系我们、读者留言、互动园地、各种申请等。在网页上设置留言板和电子信箱, 以便与读者进行交流, 接受用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此法可以帮助资料室不断改进服务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 8) 参考咨询服务栏目。包括常见问题( FAQ) 、《中国法》介绍、网上查询(电子邮件、实时在线咨询) 、核心期刊介绍、参考工具书、课题咨询、用户教育(新生教育、培训讲座、《文献检索》教学) 、科技查新、信息咨询的形式及内容等。利用电子邮箱或手机短信为用户提供教师科研不同专业方向的定题跟踪服务,信息推送服务,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和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9) 公共信息服务检索栏目。包括常用链接,如英汉辞典、天气预报、火车飞机班次查询,设置了这些常用链接可以提高回头客,提高点击率。 2.1.3 特色数据 院系资料室一般都收藏自己院系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将论文数据制作成反映自身馆藏特色和服务特色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方便用户在资料室的网站上, 浏览、检索、查看院系专业学位论文, 起到学位论文推荐利用与资源共享的作用。 2.2 网页设计 网页的实现,即网页设计,是对站点的整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调整。 2.2.1 软件选择 目前流行的网页设计制作软件很多,版本更新很快, Dreamwaver作为网页编辑工具,是一个 “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网站开发工具,带有站点管理功能,可方便地设计和管理多个站点,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支持最新的DHTML和CSS,Dreamweaver UltraDev更支持 Asp,Jsp。ASP(Active Server Pages ) 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Web服务器端开发技术,利用它可以产生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是新一代的动态网页开发方案。 图像编辑工具可选Fireworks软件或Photoshop软件,设计、制作、编辑网络图像,使图片起到美化的作用。 Flash软件是制作动画的软件,主要适用于网络传输的矢量动画,使网页更加活泼生动。 Dreamweaver 与 Flash 、Firework 并称为 Adobe Macromedia 的网页制作三剑客,用于资料室网页设计制作,会得心应手。 2.2.2 个性设计 网站的信息内容是靠网页来实现展示的,网页的艺术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要想设计出优秀的资料室网页,必然网页设计服务于资料室网站的信息服务的主题,使网页从形式上获得良好的诱导力, 鲜明地突出诉求主题, 具体可以通过对网页的空间层次、主从关系、视觉秩序及彼此间的逻辑性的把握运用来达到。 资料室网站的内容栏目不是简单的堆砌,关键和特色内容摆在显著位置,还要采用动画闪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内容设计应充分体现自己的风格,注重版面设计的简洁美观,尽可能展现自身的优势,以方便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为目标,体现资料室的工作流程和网络环境下新的服务模式。 资料室网站的导航与链接也是很重要的。读者除了浏览资料室网站首页内容,还将进一步了解深层次的内容,需要通过网页中的各个链接来访问站点中的深层次的网页。所以应该设计出站内的导航结构,确定好站点网页之间的链接关系,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读者进得去,出得来,有条不紊,轻松浏览。另外,学科导航等站外资源的链接也是很重要的,同样也要做到链接准确,不要有死链接,最好是在新窗口打开,这样不会覆盖本站点的页面,以方便回来。 2.3 站点 制作好的网站,需要,通过上传功能,将整个网站放入特定的网络服务器中,别人才能在网络上浏览到制作的网页内容,站点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虚拟主机方式、主机托管方式和专线方式,这三种方式花费大,需要比较掌握专业技术的人员管理。基于院系网站数据信息量不是很大,可以直接挂靠存放在学校或学院网站的网络空间,这样既解决了经费困难,又便于管理,也很安全。 2.4 站点维护 资料室网站的宣传与维护是网站建设的后续保障工作,没有持之以恒地更新和维护, 网站很快就会失去品牌效应和存在的意义。网站建设不易,要想使其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就要用心管理和经营,不断地增添,更新读者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因此,资料室必须非常重视本室网站的日常宣传和维护工作。 网站的更新维护包括技术和内容两个方面。技术维护主要解决网络不畅通、链接失败、病毒和黑客入侵等技术问题以保证网站正常运行,网站还要进行备份,以加强网站的安全性,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更新软件,开发使用新的技术,不断提高馆员的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技能;在内容方面,不断充实其丰富网站动态内容,不断地给浏览者最新、最即时的资料,随时向教学科研和广大读者传达网站的特点,数据库的特色,信息服务的范围等以吸引读者点击浏览,这样才能赋予资料室网站无穷的生命力;另外,加强宣传,多做友情链接,与学校图书馆合作、资源共享共建。更新读者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扩大信息服务的范围,吸引读者点击浏览,提高网站的生命力。 3 结束语 高校院系资料室网站的建设, 是一个不断更新、改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推出更好更新的版本,才能保证资料室网站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将高度有序化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广大师生,才能为老师、研究生、本科生等用户提供高效、及时、准确、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使资料室的信息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C++教学网站设计――信息区的设计 摘要:为了方便广大的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VC++,我们考虑开发VC++的在线教学系统。基于ASP+Dreamweaver+WINDOWS2000开发的VC++语言在线教学系统,主要提供网上的教学平台,者可以通过该系统,以提供教程为主来进行知识的传播,以在线讨论和在线阅读的方式提供网络教学服务。访问者可以通过该系统提供的大量资源完成自学,进行自我测验,及其利用在线讨论功能与其他VC++语言爱好者进行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ASP;网页;留言版 1 概述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它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离,使得教学无法围绕教师为中心来展开,而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题,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教师不在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最大的知识源泉是网络,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地位也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网络学习环境不再是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而变为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学习用的认知工具。网络教学应该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展开。这些内容构成了支撑网络教育教学观念的基石。 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教学设计是教师在网上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把课程编写成网页的形式并进行一系列的备课。在网络教学中,所以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学的前提与条件,二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诱发学习的内因);三则是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学习的外因)。由于网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的在线教学设计也发生很大变化。 网络教学有以下的原则: 1)直观性――针对多媒体计算机独特的图像显示技术,课件制作需要图像清晰,文本、动画连贯,色彩逼真,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兴趣,力求形成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 2)交互性――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要有非常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因此,制作课件时,要设计出新颖便捷的交互界面,或者播放按钮,必要时还要有操作提示和防错功能,以增强课件的可控性和可移植性。 3)辅助性――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而课件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课件不能占据整个课堂,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板书,投影等)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 网站软硬件环境建设 2.1 网络服务方式的选择 1)Web服务器 在网络上提供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的计算机叫服务器。WWW服务器(WWW Server)通常也叫Web服务器(Web Server)。WWW服务软件与WWW浏览器是配合使用的。WWW服务器安装Web Server软件,用于存贮和管理主页Home Page,提供WWW服务。客户机安装WWW浏览器软件(WWW Browse)、主页制作软件、电子邮件软件等。 2)虚拟主机 网络站点的建设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建立网站,一种是外购整体网络服务。外购整体网络服务又分两种形式:虚拟主机与服务器托管。 虚拟主机是使用特殊的软硬件技术,把一台完整的真实主机的硬盘空间分成若干份,每一个被分割的硬盘称为一台虚拟主机。虚拟主机都具有独立的域名和IP地址,但共享真实主机的CPU、RAM、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虚拟主机之间完全独立。 采用虚拟主机方式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具有投资小,建立速度快,安全可靠,无须软硬件配置及投资,无须拥有技术支持等特点。 选择虚拟主机主要考虑以下几点服务内容:存储空间;电子邮件;网页制作;IP地址;文件传输(FTP);时间;速度。 3)服务器托管 服务器托管是指用户将自己的独立服务器寄放在因特网服务商的机房,即租用ISP机架位置,日常系统维护由因特网服务商提供,用户可以独立进行主机内部的系统维护及数据的更新。这方式特别适用于有大量数据需要通过因特网进行传递,以及大量信息需要的单位。 从另一个角度讲,选择服务器托管,用户可以获得一个很高的控制权限,能够决定服务质量和其他一些重要的问题,可以随时监视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在系统资源紧张,出现瓶颈的时候,可以马上根据具体情况对服务器进行升级。服务器托管不仅能够解决足够多的访问量和数据库查询,还能为企业节约数目可观的维护费用。 相对于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具有以下特点:灵活;稳定;安全;快捷。 主机托管服务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可靠性因素;安全因素;功能需求因素。 4)独立服务器 独立服务器是指用户的服务器从因特网接入到维护管理完全由自己操作。企业自己建立服务器主要考虑的内容有硬件、系统平台、接入方式、防火墙、数据库、人员配备等。 2.2 网络数据库的选择 1)网络数据库的概念与作用 网络数据库(network database)是在网络上运行的数据库。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可能存在着一对多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不是只有一种路径的涵盖关系,而可能会有多种路径或从属的关系。网络数据库数据存储量大、修改方便,能够进行动态数据组合,是为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交互式服务的主要手段。 2)网络数据库的选择 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易用性;分布性;并发性;数据完整性;可移植性;安全性;容错性。 3 网站内容建设 3.1 域名申请 域名可以定义为:“由人、企业或组织申请的网站使用的因特网标识,并对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品质进行承诺和提供信息交换或交易的虚拟地址”。域名的命名必须审慎从事。在确定教学网站域名的命名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规范。 2)短小精悍。 3)容易记忆。 4)不容易与其他域名混淆。 5)尽量避免文化冲突。 3.2 相关资料的收集 网站建设初期应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作出统筹规划。为Web准备信息的工作通常需要多人来完成。许多网站设立文本管理员、Web管理员、内容管理员和其它职务,以流水线方式完成信息的收集、转换、和维护等工作。 3.3 网站主页和页面的特色设计 如何把握网站的整体风格,使网站呈现的形式能很好地为内容服务,是一个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 1)依据内容确定网页风格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网站,必然有它的主题内容,网站的风格必须与它的主题相符合,同时还应考虑到浏览人群的性格特征。教学类的网站比较多的采用简明大方、温暖亲切的风格。 2)合理安排网页内容元素的位置 网页内容元素的位置安排也就是对网页的排版。一个网站往往由各个网页组成,而每个网页又由一些元素组成。对这些网页内容元素进行合理的排版设计目标是使每一网页都能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井井有条。 在主页中应有制作小组或单位的标志物,能让浏览者一眼就能判别出是谁的主页。网站的所有内容都能在主页中找到其链接。网页的设计应以醒目为上,一目了然为本。 3)网站网页色彩的运用 网页的色彩要为主题内容服务,一个网站应该而且只能有一种主色调。由于色彩富于感情性,因此会对浏览者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 除了主色调之外,一个网站的颜色一般最多不宜超过5种(不包括图片的颜色)。除了颜色的心理效应之外,在进行网页设计时还应注意的是颜色的可读性,要确保挑选的颜色在通用颜色调色板中存在,同时确保浏览者在阅读时不会感到吃力。 4)网页中图片的运用 在网页中插入图片可以令网页生色不少,但图片也不能用得太多,以免让人觉得累赘,而且影响网页的下载速度。所以网站中的图片既要美观、符合网站的内容,又要少而精,放在最需要的地方,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增加网站的吸引力。 注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减少图片的大小。这里的“大小”不是指尺寸的大小,而是指字节数的大小。图片减肥有利于下载速度的提高。 网页中合理的运用动画会使网页更加增添生气。常见的动画格式有GIF动画和Flash动画。同样,动画图片在一个网站中也不宜出现太多。 5)网页中的背景音乐 多媒体的应用对网页的多姿多彩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个人网站中,应用背景音乐的网站较多。但对于一般教育类网站的主页来说,背景音乐建议少用。 3.4 网站设计基础语言 1)HTML语言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注语言)是WWW上的专用语言。HTML文件是简单的纯文本文件(全ASCII文件),其主要特征是在文本中有HTML标注符。HTML语言的优点是标注简单明了,功能强大。HTML语言也有一定的局限。 2)XML语言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置标语言)是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的优化子集,是国际组织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为适应WWW的应用,将SGML标准进行简化形成的标记语言,形式上类似于HTML。XML作为一种可用来制定具体应用语言的元语言,既具有强大的描述能力,又具有适合网络应用的简洁性。 相对于HTML,XML具有以下特点: ① 可扩展性。 ② 灵活性。 ③ 自描述性。 ④ 简明性。 3)Java 与JavaScript 语言 Java语言是由Sun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推出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语言吸收了smalltalk语言和C++语言的优点,并增加了其他特性,Java与与平台无关,可用来创建安全的、可移植的、面向对象的、多线程的和交互式的程序。 Java程序有两种形式:独立运行程序和Java Applet。 JavaScript 是一种介于Java与HTML之间、基于对象的编程语言。它无须编译,是一种比Java简单得多的描述性语言。 3.5 网页制作常用工具 想要制作出一个美观、实用的主页,必须使用专业的主页编辑软件。 1)入门工具 微软公司的Word 2000和网景公司的Netscape,不过,它们不能完全实现“所见即所得”。 2)提高工具 微软的Frontpage 2000和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Dreamweaver。它们能实现“所见即所得”。Dreamweaver4.0 版本包括了所有用于创建专业化网站的功能。 3)专业工具 Adobe Photoshop是目前最流行的平面图形设计软件之一。Fireworks是一个强大的网页图形设计工具。Flash是一种交互式矢量多媒体技术。 4 具体实现过程 我们的C++教学网站包括首页、信息区、留言版三部分。我所负责的是信息区的建设,包括在线学习,在线测试两部分。 在线学习是把C++课程的全部内容分成十一章,所有授课的教程都做成HTML页面存放在服务器中,通过powerpoint课件形式在网上展现,浏览者可以通过点击链接进行任意的浏览。 在线测试系统的构思:如果是一般来访者的身份只能进行在线学习,如果是拥有学号的学生则可以在线考试并提交给机器评分。 5 在线学习课件编写 5.1 课件编写要求 因为课件不仅包含了将要在计算机上显示的大量的教学信息,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计算机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与这样的环境的互动中,促进学习的发生.这就要求课件提供的教学信息以及这些教学信息的展示和交互过程应能较好的体现一定的学习理论,应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课件编写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明确教学目的和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内容应准确无误; 3)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CAI模式)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 4)学习理论的应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都必须注意学习理论的应用,以提高软件的教学效果。 5)应考虑计算机的输出和显示能力。 6)使用的格式应该规范。课件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但必须规范,而且便于对脚本各项内容的表达,这些内容包括: ① 显示信息。指屏幕上将要显示的教学信息,反馈信息和操作信息。 ② 注释信息。说明显示信息呈现的时间、位置和条件以及连接要求。 ③ 逻辑编号。显示信息常常是以屏幕为单位来表述的,为了说明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每一个显示单位应有一个逻辑编号,以便说明连接时使用。 ④ 媒体、交互信息和“热字”的表示。为了清楚地表示教学信息中使用的不同媒体(文字、声音、图形或图象等)、教学信息中的“热字”以及交互过程中呈现的各种信息,脚本中常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它们。 6 测试系统程序实现 测试系统的程序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TEST.MDB:考试系统的数据库文件(Access2000/XP格式)。 2)Login.asp:考试系统的登录界面。 3)Test.asp:考试系统的考试界面。 4)Score.asp:考试系统的评分界面。 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它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在线考试和客观题的自动评分,实现了教师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工作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主要是有用户登录、在线测试和评分系统几个部分组成。 7 测试系统代码说明 首先进入的是登录程序,其界面如图1所示。 登录程序主要用于密码的验证,检查登录的用户是否在考试系统的用户表中,如果在而且还没有参加过本科目的考试则可以进入考试。 如果考生还没有参加考试,转到test.asp文件,利用Request.QueryString将浏览器地址栏的参数全部读取并传递到test.asp。 考题有单选题和多选题,所有试题都是从该科目的题库中读取的,利用语句“〈INPUT Type= “Hidden ”Name=”Lesson” Value= ”将考生的信息保存起来,当考生提交表单时,信息同时被提交。 当用户提交时,系统会调用Score.asp文件来对考生进行自动判分,并考生的考试信息显示出来,如图2所示。 如果考生按“返回”按扭再重新答卷的话,系统会显示考过的信息。 8 小结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设计和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是当今远程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Visual C++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就是为适应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而设计的。该网络课程与传统的课程内容不同,它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创造轻松、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另外,网络课程的设计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实际的教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再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做进一步修订。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基于Web日志挖掘的信息无障碍网站设计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一些实现信息无障碍网站存在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个网站设计架构,利用Web日志挖掘技术提取用户兴趣和访问优先序列,采取网站页面信息动态填充至网站主页通用框架模块中,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无障碍访问。 关键词:Web日志挖掘;信息无障碍;网站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给现代人们获取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无障碍即万维网对任何人士(包括残障人士)都是可访问、可用的,残障人士能感觉、理解和操纵Web,与Web 互动。如何借助先进的技术,消除数字鸿沟,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使他们能和健全人一样无障碍地获取网上信息,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组织越来越多的重视。 1 信息无障碍网站存在的问题 很多部分实现了信息无障碍的网站,用户每次访问时,网站语音都得从头到尾的播报网站内容,对于该用户曾经访问过本网站中部分页面内容,系统不能自动过滤掉这些已经阅读的内容,或者跳过这些已阅读信息,而是依然按照布局顺序重复播报。这对于阅读障碍的用户来说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避免重复浏览或者播报网站信息,将用户曾经阅读过的内容过滤掉,将没有阅读过的最新的感兴趣的网页内容优先播报给阅读障碍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信息无障碍网站设计应该重视的问题。 2 Web日志挖掘 Web日志文件是在Web服务器上每隔一定的时间产生的记录文件,其内容包括访问用户的IP地址,访问时间、访问的页面、页面的大小、浏览器类型、响应状态等等。Web日志挖掘是对用户访问Web时服务器方留下的访问记录进行挖掘,得到用户的访问模式和访问兴趣。通过对Web站点的日志记录进行预处理,将日志数据组织成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能够处理的事务数据形式,然后利用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处理。 Web日志预处理过程: 1) 数据收集:从服务器端数据、客户端数据、服务器端进行。 2) 数据净化:删除Web日志文件中不是由用户请求,而是由浏览器自动“请求”产生的访问记录。具体包括图片和音频文件、样式文件和脚本文件、不是GET的HTTP方法、弹出式广告的记录等。 3) 用户识别:可以通过IP地址和、嵌入SessionID、cookie、软件等方法实现用户的识别,但由于本地缓存、公司防火墙和服务器的存在,要识别出每一个用户变得很复杂。可以采用一些启发式规则去识别不同用户,将IP地址,类型以及引用页面结合起来识别一个用户,也可以通过注册用户,依赖用户的合作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4) 会话识别:用户在规定时间内对服务器的一次有效访问,通过其连续请求的页面,可以获得其在网站中的访问行为和浏览兴趣,有4种识别会话的模型:页面类型模型(page type model),参引长度模型(reference length model),最大前向参引模型(maximal forword reference model)和时间窗口模型(time window model)。最常采用的是时间窗口模型,以用户访问时间作为划分会话的分界,一般间隔时间取30min。 5) 路径补充:用户有时浏览的页面,是从本地缓存和服务器中调用的,不会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也就不会记录日志,而这些请求可能对后续挖掘的实施有重要作用,缺少这些页面记录可能会使挖掘结果不是很准确。为了能更精确的挖掘用户的行为模式,有必要把这些缺失的路径补充上去即路径补充。如果当前请求的页与用户上一次请求的页之间没有超文本链接,那么用户很可能使用了浏览器上的“BACK"按钮调用缓存在本机中的页面。如果用户的历史访问记录有多个页面都包含与当前请求页的链接,则将请求时间最接近的Web页的页面作为当前请求的来源。 3 基于Web日志挖掘的网站设计 3.1 网站设计架构 网站为每位存在访问障碍的用户建立网站访问记录数据库,用户访问网站页面,产生Web日志文件,通过对Web站点日志文件进行数据净化、用户识别、会话识别,将有用数据存入事务数据库,对该用户访问过的页面进行相应标记,再对事务数据库进行传统的数据挖掘,分析出该用户比较感兴趣的信息类型,为该用户对网站所有类型信息构造优先显示页面类型序列表和对每类信息未访问页面、已访问页面分别构造优先序列表,当该用户再次访问网站时利用离线分析所得的优先序列表和网站文件映射数据库将网页链接按照用户兴趣高低动态填充到网站导航框架,这样用户最感兴趣类型的网页链接总是弄够最先看到、听到,从而达到优先访问的目的。 网站设计框架如图1。 3.2 网站导航 网站导航是根据信息无障碍网站结构布局设计标准所设计的网站通用布局框架,除了包括信息无障碍要求的导航砖,通用切换等功能,还将页面设计成由几个通用的布局框架模块组成,每个框架模块将显示网站上某一种类型的网页信息链接,具体网页链接内容则根据序列表先后顺序动态填充。网站所包含的信息类型可以有很多,但在网站导航中只列出用户最感兴趣的几种类型的网页链接,随着用户兴趣的改变,其他类型的网页链接将动态的填充到相应级别的框架模块中。 3.3 兴趣提取 根据用户浏览的历史访问记录(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访问时间和访问频率等来分析计算用户兴趣度,用户的兴趣一般集中于某一个主题或者多个主题,系统在通过聚类进行分析将用户浏览的历史页面集自动地分成n个聚簇(n是聚类中聚类中心的数目),每一聚簇的页面集体现了用户的某类兴趣,构造形成用户的兴趣类。再利用用户的隐式信息学习提取用户兴趣集,建立树状的用户兴趣模型。 3.4 序列模式 序列模式挖掘是对关联规则挖掘的进一步推广,它挖掘出序列数据库中项集之间的时序关联规则。关联规则强调的是两个项之间的关联,序列模式则加强调两者之间的先后次序。这里我们将挖掘出两种序列表:类型序列表和页面序列表。类型序列表是通过对历史访问记录进行挖掘统计出来的网站每种类型信息访问优先等级,是一组有序项集对应表;页面序列表则是以类型挖掘权值和更新时间2个指标得出的页面访问有序集对应表。可以采用基于Apfiori算法的改进算法进行挖掘得到上述两种序列表。 3.5 序列-页面映射 根据挖掘得到的序列模式对网站的静态页面文件进行一一映射,按照兴趣高低和文件序列先后动态的填充如网站导航模块框架中。 4 结束语 该文所提出对Web日志文件挖掘提取用户的兴趣类和访问类型和页面优先序列,重构站点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动态显示网页信息的设计框架,以适应有障碍用户的访问兴趣习惯为主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反复无用的页面浏览和语音播报所造成的对存在访问障碍用户产生的困扰和时间精力的浪费,提高了访问效率,为消除信息鸿沟,真正做到信息人人共享发挥积极的作用。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浅析网站设计理念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查看网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手段。那么一个好的网站设计理念,直接影响到这个站点能否受到用户的欢迎。作为一个网站的设计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好的设计理念,一些好的设计理念能给这个网站带来灵感、带来生命,没有设计理念的网站是不成功。该文结合自身网站设计的的经验,谈谈网站设计理念的相关运用。 关键词:网站;设计理念;网页设计 网站同其他出版物,如报纸、杂志等在设计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也要遵循一些设计的理念,不同之处在于网页的非所见即所得特性和交互性。因此,熟悉一些设计的基本理念,再对网页的特性作一些考虑,便不难设计出美观大方的网站来。一般来说,网站设计所需遵循的理念有: 1 突出网站的标志 网站的标志是网站特色和内涵的集中体现,它的作用在于传递网站的定位和经营理念、同时便于人们识别。一个重点突出的网站标志,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网站标志,会直接影响到客户对网站的判断,特别是网站在以日后进行推广时,优秀网站标志会吸引来更多的访问者。 2 符合简约、美观原则 有的网站页面设计得非常的漂亮,就跟杂志的封面一样吸引人的眼球。网页有不同于纸质媒体的特点,不能简单的照搬杂志的做法,它以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为目标,它比杂志封面更单纯、清晰和精确。因而真正吸引用户继续进行浏览的是主页内容,这些内容必须对读者有足够的吸引力。保持简洁的常用做法是使用一个醒目的标题,这个标题常常采用图形来表示,但图形同样要求简洁。另一种保持简洁的做法是限制所用的字体和颜色的数目。页面上所有的元素都应当有明确的含义和用途,不要试图用无关的图片把页面装点起来,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页面搞的花俏,一个网页用很多种的颜色,文字的字体与颜色设计的乱七八糟,最终不能让别人明白他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内容,突出是什么主题和意念。 3 注重色彩搭配 色彩本身是没有任何的含义,但有时候色彩确实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人的心情,左右人的情绪。不同的颜色会给浏览不同的心理感受。每种色彩在饱和度、透明度上略微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在设计页面时应尽量避免选择使页面难以阅读的背景颜色,页面内容的色彩应该与背景的颜色协调。一些主页最常见问题是使用彩色文本与紫色背景,这种页面可视效果很差,还有一些页面采用黑色的文本与黑色的背景,让浏览者根本无法进行浏览。总体来说,一般每个网站使用的颜色不超过三种,太多的颜色会让人眼花缭乱。主调色要用于网站的标志、标题、主菜单和主色块,给人以整体统一的感觉。至于其它色彩,也可以使用,但只能作为点缀和衬托,绝不能喧宾夺主。 4 精心组织网站内容 浏览者之所以访问你的网站,大多是因为你的网站内容而来。如果站点内容太普通,不专业,而且又长时不更新,那么浏览者就不会再有兴趣访问你的站点。因而,在设计一个网页时,所的材料必须要经过精心组织,如按逻辑、按时间顺序或按地理位置进行组织,并且这种内容组织应当易于理解。当材料组织好以后,接下来就是在网页布置文本、图片、动画等相关网页内容,目的是引导浏览者在页内浏览。应该控制页面上元素的放置顺序和它们相互之间的空隙。通常人们喜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进行阅读,他们的眼睛首先看到是页面的左上角,然后逐渐往下看。因而,在组织内容时可以把希望浏览者最先看到的内容放在页面的左上角和页面顶部。比如:网站的标志、导航条等。 5 合理的版面设计 网页作为一种版面,有文字、图片、动画等。文字有大有小,还有标题和正文之分,图片也有大有小,而且有横竖之别。图片和文字都需要同时展示给浏览者,不能简单地罗列在一起,这样往往会使用内容杂乱无章。因此必须根据内容的需要,将这些图片和文字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合理的编排和布局,使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给访问者。网页布局大致可分为国字型、拐角型、标题正文型、左右框架型、上下型、框架型和海报型。一般在设计首页时采用800*600像素,这种大小在一般的浏览器上就只有一屏。网页布局的重心和位置之间的对比关系也很重要,一般用黄金分割率(0.618),也可以用用类似中国古代的一种九宫格。这种九宫格是把一个长方形等分为九格,在这个九宫格的中间就会产生四个交叉点,这四个交叉点就是视觉的中心点。有很多初学者喜欢把重要的东西放在页面的中心,以吸引浏览者的目光,殊不知正中心属于盲点区,也就是人们的视觉经常会忽视正中心的东西。 6 灵活运用CSS样式 调用CSS样式的方法很多,可以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自定义样式来调用样式,也可以在状栏中的元素列表上单击右键来调用样式。虽然不同的方法达的效果看似一样,但实际在html代码则完全不同。比如用自定义样式来调用样式,在网页代码就产生一个span标签,这样的标签一多就会使文件的容量显得很大,在同等网速下,打开的网页会显得很慢,所以我们应尽量使用状态栏中的元素来调用样式。 7 能够适应不同浏览器及不同的分辨率 应该站在访问者的角度,考虑网页中各种的因素。如果用不同的浏览器和不同的分辨率来访问你的站点,结果网站杂乱无章、毫无次序,浏览者就不会再访问你的站点了。因此在编写一个主页后,要事先将其放到各种操作系统,各种浏览器中去调试,检测是否会出现一些问题。 8 网页元素不能用中文名称 网页制作后,通常会给网页起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名称。一来使人一看文件名就知道文件所包含的内容,二来能够方便各个超级链接之间的相互调用。浏览器对中文名支持不太好,经常会有页面调用不正确现象发生,因此尽量采用英文作为网页元素的命名。 9 为图像链接增加动态效果 有时我们为了达到一种酷的效果,当鼠标移动到某个图片上时能有动感产生。使用Dreamweaver可以很容易实现这种效果。设计时,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两幅图像,第一幅是原始图像,第二幅是鼠标移动上去后的图像,也可以增加对图片的描述和超链接。当图片如果打不开的情况下,可以让文字来代替图片,也可以实现超链接。 10 网页有良好的对比度 对比是强调突出某些内容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好的对比对度使内容易于辨认和接受。对比一般是使用颜色的对比,如内容提要和正文使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内容提要使用蓝色,而正文采用黑色;也可以使用大的标题,形成面积的对比;还可以使用图像对比,题头的图像明确的向浏览者传达本页的主题,这里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链接的色彩。还有一种实现的对比方法是使用字体变化。在文字排版中,可以使用斜体和黑体突出关键内容,但不能用得太多,否则就得不到应用的效果。 11 结束语 随着网页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站会提出更多的要求,使网站的设计理念会变得越来越明确。好的网站设计理念能把整个网站相关网页元素有效的组织与通信结合起来,从而使网站主题鲜明突出,要点明确,以简单明确的语言和画面体现站点的主题。调动一切手段充分表现网站的个性和情趣,体现出网站的闪光点。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网站设计艺术风格与创意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本文从多年网页设计经验和教学入手,提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所学习的网站设计应更注重网站前台美工设计,更多地从视觉角度和浏览者的感受入手,使不同性质的网站按照不同的风格和创意进行处理,版面的编排和细节的处理需符合客户心理以及审美诉求,通过大量的欣赏、分析、模仿、创造和项目式教学,使学生在审美体验、规划布局、动手能力、细节处理和交流谈判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准。淡化后台程序技术,使术业有专攻,为社会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 网页设计 教学 思考 一、引导学生如何与不同审美需求和设计诉求的客户沟通 设计师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客户,设计师要重点考虑主要负责人的意见和要求,主要负责人往往决定着你的设计稿能否通过,但也不可忽视与其他办事人员的良好关系。 二、通过赏析使学生了解不同网页的布局框架 了解了客户对于网站的诉求之后,接下来要确定的就是网站的框架结构和内容。这需要教师通过研究大量优秀的网站设计作品,分析出不同性质的网站其结构框架的不同之处。比如:门户类网站、政府类网站、企业类网站、行业类网站、商业类网站、教育类网站、娱乐类网站、个人类网站、BBS以及论坛类网站等。这个工作比较精细,需要花较多时间与同学一起讨论。不同的网站所选取的框架结构和内容都带有侧重性。比如本人设计的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的网站,将其定位为:高校教育类网站。纵向结构分为首页、二级页面、三级页面等。横向结构首先确定网站的二级菜单,经过反复与客户沟通,最终确定如下:首页、学院概况、教学管理、院系设置、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对口支援、学生工作、人才培养、党的建设、下载中心、重点课程这十二个二级菜单。设计师在确定菜单内容时,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网站和本学院具体实情与特色二者相结合的原则,二级菜单就很容易确定了。这一步也需要与客户进行反复沟通和确认,一旦确定后客户则不能随意更改,增加设计师的工作量。三级菜单也是如此,此处就不再赘述。设计师应在A4纸上画好结构图,也就是一级、二级和三级的相互关系图,以便于客户看得清晰而提出修改意见。 三、帮助学生整体构思,选定网页风格和色调 内容确定后,设计师需要独自思考,首先要考虑网站的风格及主色调。色彩在视觉表现中具有迅速诉诸感觉的作用,它与公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公众对网站的第一印象往往通过色彩而得到。设计师要明确色彩定位,考虑顾客所在行业的个性特征和行业形象色。 例如:红色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火焰、热烈、华丽、喜庆的象征。用它可以来设计一些婚礼策划公司、鲜花店或商场店铺类网站。黄色使人感到温暖和明媚,是充实、幸福的象征。它介于红色、橘色和绿色之间,由于高明度给人一种跳跃的力量,而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代表皇权。可以和粉色搭配来设计妇婴类网站。绿色给人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宁静感觉,有一种平和亲切气息,也是青春、健康、乐观的象征,可以用它来设计学校、绿植、旅游类网站。而紫色通常给人神秘、独特、与众不同和华贵之感,所谓紫气东来、紫带金腰都是尊严、高贵的意思。用它可以设计女性服装、家居床品等网站。 四、帮助学生在设计中选用合适的素材 素材的选用对整个网站设计来说非常关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摄影占平面设计的比重日益增加,设计家称现在的摄影与平面设计是“蜜月时代”。学生需要清楚获取素材的渠道和办法,并且通^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素材库,以方便设计之需。而确定主题和风格后如何选取适合的素材呢? 想要体现出一个网站的人文气质,设计师需要在脑海中搜索,比如:书法、篆刻、水墨元素、木简、牛皮纸、书卷、壁画、雕塑、石刻、秦砖汉瓦、陶罐、中国象棋、脸谱、算盘、古筝、唐三彩、景泰蓝、青铜器、刺绣、皮影、剪纸,等等,从这么多体现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再重点加入体现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网站的教育性、地域性元素,比如新疆洞窟壁画、出土绢画、胡杨、沙漠、骆驼、丝绸之路,还有经典人文代表人物的画像等元素。经过反复斟酌后,笔者选用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像的汉代画像砖和古代陶器上的渔猎农桑等图案来衬底,使网站在咖啡色的基础上铺就一层人文与历史的久远感觉;在网站头部选用水墨晕染与古代车马和新疆特有的胡杨剪影,衬着古代书法大师的作品;菜单栏选用胡杨木质,体现出厚朴的韵味;中间具体的内容底色选择淡黄,四周衬着牛皮封皮,体现出书卷气息;运用咖啡与浅黄相近色搭配的原则,使设计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五、帮助学生在项目制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成功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需注意多使用项目负责制,使学生置身真实的设计环境之中,通过给定主题-思考难题-完成作品的过程,学生会收获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所授的网站设计很容易朝向后台程序方向的偏差,艺术设计类人才应强化视觉美的创造,淡化后台程序技术,使术业有专攻,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购物网站用户体验研究要点及云向南微商城网站设计思路 【摘 要】本文从架构设计、购物流程设计以及界面视觉设计对现有购物网站界面设计与用户体验进行分析,并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云向南微商城展开设计。 【关键词】微商城;设计 随着新媒体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喜爱网上购物,而顾客对网上购物的诉求也从最初的单纯追求低价格上升到追求完美、个性化、甚至与线下购物趋同的购物体验。 一、现有购物网站界面及购物流程设计分析 对现有购物网站的用户体验分析从网站的架构设计、购物流程设计、界面视觉设计三个方面展开。 良仓是一个主推设计精良的商品,面向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并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人群的网站。良仓的整体架构分为三级页面,首页、商品分类页与购买页。在商品分类中,良仓的分类是比较细致的,良仓的首页有一些专题推荐,推荐的内容往往是与节日、季节相关。而良仓的一级分类除了商品之外,还有杂志,分享和达人分类,在杂志的分类下有一些分享新鲜事物的文章,分享的内容包括时尚、文化、数码等。在这其中还有一个清单分类,类似于淘宝的特色专题,而两者相比较良仓的清单命名更具文化性。个人认为这个清单的实用性还是较高的,现代人每天的生活都很疲惫,整天处于一个压力大的环境中,没有耐心去看复杂的事物,很多人更愿意去看整理归纳好的物品。 良仓的购物流程设计首先是消费者选定商品,可选择购买颜色与数量,选定商品后可选择立即购买或是加入购物车,选择购买后进入确认订单页面,此页面为购买信息界面;提交订单后出现选择付款方式页面,确认付款后系统自动转换到第三方网站进行付款完成交易。就购物体验及服务来说,良仓在整个网站上只有一个在线客服及客服电话,而淘宝每一个店铺都配有客服,在看了一些市场调研后,发现良仓的售后做得很不全面,无法直接在订单中追踪物流去向,也没有消息发送到消费者的手机上告知订单进程,因此很多消费者认为淘宝购物体验比良仓更好。 良仓整体的界面风格是以简洁为主,整个界面的版块都是在框架中,使界面显得很规矩,整体的大色调采用了黑白灰三色,而为了使版面不会太过于无趣,在广告和促销的版块又使用了彩色纯色背景,色彩的饱和度并不高,与整个画面的黑白灰三色搭配起来显得很雅致。界面的内容则主要是以图片为主,整个界面除了广告和促销图片上的文字再无其他多余的文字,商品详情与价格则在移动到商品上时才显现。网站界面并没有太突出的图标,都是网站常见的一些图标,但值得注意的是商品图片右下角出现的促销与活动图标,设计都是由良仓logo演变而来。 整体来说,良仓整个的界面还是充满了设计感,精致又不沉闷,很符合网站的定位。 二、云向南微商城设计思路 云向南微商城是一个主打云南本地特色食品及进口食品的购物网站。市场定位是面向中等收入水平并且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人群,应根据市场定位及消费者喜好来进行网站架构设计分析。网站的大体设计风格理念与良仓相似。 在架构设计上,云向南微商城的大体构架也分为三级页面,首页除去放登陆、注册、广告、推荐商品此类网站基本的版块之外,还增加了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促销版块与更好地帮助消费者挑选的特色专题版块,通过市场调研结果,专题与促销版块能有效地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首页的搜索框应放在显眼易见的地方。二级界面则包含商品详细分类、推荐商品以及符合条件商品筛选与商品按条件排序。符合条件商品筛选功能是在购买时可将该类别下所有的商品按照价格、品牌、作用等条件来进行筛选,能帮助消费者更快地找到想要的商品,而推荐商品则是网站根据用户所浏览商品来给用户推荐同类商品。三级界面则是商品详情与购买页。此外还应在网站每个界面都提供在线客服的小窗,使消费者在购物出现问题时随时都能与网站沟通。 许多人选择在网上购物除了品种丰富,性价比高等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网上购物的方便快捷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因此购物流程这个环节对于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致的购买流程与其他购物网站相似,要注意的是在消费者的整个消费过程中,客服以及售后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网站应该有24小时在线客服为消费者答疑。 根据云向南网站的定位,整体设计风格以简洁精致为主,网站的所有元素统一在版块中使版面整齐。但整个网站的设计如果太过规矩又会显得太沉闷,使消费者没有购买欲望,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如何使界面简洁精致又不至于单调无趣。在排版方式上,可设计版块的大小变化给整个画面增加节奏感。在色彩的选择上,整个网站的主色调搭配“云向南”logo的主色调来使用,商品图片可统一用深色灰色系或原木底来着重突出商品并增加商品的品|感,但食物类商品应使用白色来搭配。单是用黑白灰色系出现在整个版面中会使版面显得单调无趣,设计可以从广告条与促销版块的色彩入手,通过网站品牌理念整理出一组色彩,将其运用在广告条的背景中。整个版面要在保持完整性的同时尽可能少地出现元素,使版面给人以精致的感觉,因此商品信息设计在鼠标移动到图片后出现。图标设计应使用线条纤细的图标,纤细的线条往往给人现代,精致的感觉。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码产品价格预测网站设计 摘要:在当前大数据火热的背景下,研究者都在思考如何应用大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文章在理解大数据思维下,设计了以数码产品价格预测、产品基本搜索功能和产品详情模块为主要功能的数码产品价格预测网站,其中重点介绍了如何实现数码产品价格预测功能。该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利用分布式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各大知名网站的数码产品价格,并利用模型对数码产品的价格走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价格预测;分布式网络爬虫;数码产品网站;大数据;数学建模 1概述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8亿,可见通过网上获取信息的人很多。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IT行业逐步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其发展也得到愈来愈多的人关注。而目前国内的IT类资讯网站大多没有预测产品价格这个功能,本文将着重研究价格预测的实现功能的实现。 2网站设计与开发的可行性与适应性分析 2.1从技术角度看 开发一个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的数码产品价格预测网站需要大量的数据做支撑,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各大电商平台进行获取。各大电商平台往往会将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展现在网站上,我们可以通过分布式数据爬虫技术将这些数据实时采集。数据爬虫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数据采集程序,目前互联网上拥有大量的爬虫框架供我们使用,我们只需编写简单的代码便可以开始获取数据。当拥有海量数据后我们可以对各个商品进行建模,基于hadoop框架进行分布式运算,设计相关预测算法对数码产品价格进行分析并预测出价格的未来走势。 2.2从资源角度看 对于数码产品,互联网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各大手机生产企业会在他们的网站上数码产品的配置信息、评测信息等。在网站建立的初期我们可以从这些网站获取大量的数据来填充我们的数据库。对于部分具有版权的数据,我们将采用外链的方式将原网站提供给用户浏览,这样可以节约开发资源,并让网站专注于价格预测的实现。 2.3从商业价值角度看 一个可以有效预测价格变化的网站是比较有市场前景的,目前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历史价格查看网站,但是大多没有可以对价格进行预测的网站。如果我们可以成功的预测价格走势,我们就可以引导消费,帮助消费者省钱,这也便是网站最大的商业价值。 3网站概述 网站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利用网络爬虫、PHP、HTML5、JAVASCRIPT、MYSQL等技术设计开发。在网站里可以查询到参数、评测、价格和图片等关于数码产品的详细信息。网站的功能包括数码产品价格预测(预测到某款数码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价格)、信息查询(含有数码产品名称、各项参数、各角度拍摄图片等信息)、价格对比(及参数对比、图片对比和综合对比)等,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简单易操作、具有现实意义的数码产品信息查询平台。网站技术框架如下图所示: 4网站设计 4.1网站主要功能设计 4.1.1产品价格预测模块设计 产品降价预测模块是网站的重点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查询某个产品的基本信息,并且能够得知该产品的历史价格走势和该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势,这对于比较注重价格的用户来说,便可以综合各类信息和自身需求,更加理性和有计划地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网站利用分布式爬虫采集互联网各大平台的IT产品价格数据,形成一个较全面的价格走势图,再通过对产品价格进行建模,从建模结果中得到IT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势。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价格容易受到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预测的价格走势会有一定的波动。另外,对于不同时期的价格预测也不同,短期内影响因素主要是数码产品的市场供应,一般采用指数平滑法。这种方法预测主要是靠历史价格数据逐步往后推导预测价格。对于较长时间,则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较好,因为对于一些时间序列变化可能存在线性的趋势,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减少预测值的滞后性。如果数据的变化受季节影响,预测方法应当采用温特线性季节性指数平滑较好,因为这个预测方法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进行价格预测,这样预测的价格更为准确。 4.1.2产品基本搜索功能设计 产品的搜索功能也是网站的基本功能之一。产品的搜索功能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产品搜索,它是一个包括商品搜索、查看热门产品、查看最新产品、今日推荐等多模块组合成的一个大模块。用户通过这些搜索信息并结合自己需求,可以理性谨慎地对产品进行对比选购。换言之,产品搜索模块将完成对商品的导购功能。 4.1.3产品详情模块设计 产品详情页面包括很多内容,其子页面也非常多。其中包括:概览页面、具体参数页面、报价页面、点评页面、图片页面以及竞品对比页面等等,每一个页面的功能都不同,设计时将合理安排功能的布局,以方便用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4.2价格的采集与预测 4.2.1分布式网络爬虫 实现价格预测的前提是有大量的历史价格数据,所以W站利用分布式网络爬虫技术从各大网站采集数据,爬虫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 爬虫引擎:分布式运行且完成下载网站页面内容,并将数据存入数据库的工作。 数据清洗:将下载下来的价格信息进行清洗处理,剔除无效信息和冗余信息。 分布式爬虫技术实现需要对于特定的网页编写用于分析其网站源码和获取信息的脚本代码,数据或许后再通过数据清洗去除掉不必要的数据信息,最后把需要的数据存放到数据库中保存。 4.2.2预测价格 在比较多种预测方法后,我们发现时间序列法较适合预测数码产品的价格。时间序列即是某些序列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一种特殊序列。若利用这组数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以解决实际问题,则称为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是以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序列的本质波动,探究其真实规律的一种定量分析法。在实际中,通常被用于预测未来现象或指标的波动情况。由于数据量庞大、涉及的商品较多,为了提高计算速度,预测模型需要构架在Hadoop等分布式平台之上。 5网站的开发 5.1数据爬虫程序 开发一个数据爬虫,需要用到scrapy框架,该框架是基于python语言编写的,用python语言开发程序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简单易读。Scrapy框架非常的简单易用只需编写爬虫规则就可以开始高效获取数据,并且该框架是可分布式运行,速度可控,支持JavaScript,非常适合用来采集各大网站的数码产品数据,最重要的是该框架是免费而且开源的,故运用scrapy框架进行开发满足网站需要的爬虫系统。 5.2价格数据分析系统 对于海量的数据传统程序没办法很好的处理,传统的win-dows系统也很难有效的承载。故我们选用hadoop生态体系进行数据分析,该程序可以高可靠的运行在多台电脑上。为了程序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我们选择在linux上进行数据分析,这样的好处是系统稳定性强,硬件资源可以高效利用。 5.3网站搭建 和大多数网站一样,本网站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该架构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客户端电脑负荷大大简化、系统维护和升级成本低、同时也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我们运用HTML、CSS、JavaScript开发网站前台页面,用PHP开发网站后台,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网站运行在Linux系统下的Apache软件下,网站的所有软件均为免费软件,实现成本较低,也符合当下流行趋势。 6结束语 本网站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的数码产品价格预测网站,着重在实现产品价格预测功能、提供报价资讯等内容。网站依托互联网数据建立,以满足消费者对价格预测和导购需求,未来还将继续完善研究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产品推荐、提供对数码生产企业的大数据服务、提供对消费者的购买预测功能。 网站毕业设计论文:基于Bootstrap的响应式校园电子商务网站设计 摘要: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试图通过互联网平台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其中移动互联网的占有量更是逐年攀升,为了满足不同移动终端的显示尺寸,响应式的页面布局应运而生。该文利用bootstrap工具设计响应式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商城的前端。 关键词:Bootsrap;前端设计;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商城 移动互联网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获取业务和服务的,而移动终端则包括了智能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等。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更多的客户会选择移动互联网这样随时随地可以上网的方式,移动互联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而传统的网页制作方式大多只适用于PC端的浏览器,在智能终端多尺寸的显示屏上的浏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1响应式web设计的趋势 响应式Web的设计注重的是实现一个网站能兼容多个终端,通过媒体查询、弹性视觉媒体、流动布局的结合,实现兼容性网站创建,一个网站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端用户需要。响应式Web设计能使客户端适应用户设备环境,智能化地适应大众的需要。 相对于传统网页设计方式,响应式网页设计能够为不同终端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响应式网页设计也能够减少网站开发和维护成本,对于搜索引擎优化也更加友好。因此,越来越多的前端开发工程师选择响应式布局设计网页。 2 Bootstrap的优势 Bootstrap是由Twitter的设计师Mark Otto和Jacob Thornton合作开发的一款简洁、直观的用于前端开发的开源工具包。Bootstrap是基于HTMl5和CSS3开发的,它在jQuery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完善,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网站风格,并兼容大部分iQuery插件。 1)Bootstrap是响应式布局的。能够根据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自适应调整,提高用户的浏览体验度。 2)Bootstrap是移动设备优先的。从Bootstrap3开始,针对移动设备的样式融合进了框架的每个角落。更适应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 3)Bootstrap是易于学习的。只要具备HTML和CSS基础知识,就能够快速上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基本技术,搭建一个极具设计感的完整网站。 4)Bootstrap含有丰富的组件。Bootstrap有丰富的HTML组件和JS组件,并且代码简洁,可以在其基础之上个性化定制开发。 3利用Bootstrap工具现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商城页面 引入bootstrap框架,利用其布局容器、导航栏、表单、按钮、栅格系统、标签、响应式工具以及轮播插件,完成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商城页面的制作。 4结束语 Bootstrap是一个开源框架,提供CSS布局组件和javascript组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容易掌握,从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商城的开发到后期维护阶段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也是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农业综合论文:农业综合开发可引入开发性金融理论 摘 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然而,我国农村现存金融状况却不能有效的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立足于这一现实,分析了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状况,农村金融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和遵循的原则。通过这些分析使我们认清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协调起来。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金融需求;金融供给 一、问题提出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但是在发挥作用方面,这四家机构在农村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农发行基本上变成了一个粮食银行,或者说粮棉油的银行,它不能深入到农民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不能支撑其他多种经济的发展。农业银行是一个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赢利动机存在,因此它的许多业务从农村基层撤出。邮政储蓄只是一个储蓄银行没有贷款业务,功能过分单一,实际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只能落在农村信用社的肩上,所有这些状况决定了必须对现有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变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问题是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不可逾越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并具有“二元经济”的国家,在当前全国范围内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对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状况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也像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其目的就是实现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发挥农村金融对经济的促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一些状况。 (一)农村金融的需求状况分析 目前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农户、农业龙头企业、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农村政府,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金融需求在大部分地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村金融需求总量中的比重很小,所以农村金融需求可以简单分为农户金融需求、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和农村政府的金融需求。对于农户需求来说,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农户金融需求是不同的,根据经济发达程度,我们把农户金融需求分为三类,即发达地区农户的主要金融需求——发展需求,中等发达地区农户的主要金融需求——农业生产需求和生活需求并重,欠发达地区农户的主要金融需求——生活需求。对于中小企业金融需求来说,由于我国的农村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我国农村企业总数于2004年达2931万户,为农村就业和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4年全国农村企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为14733万人,占当年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9%,2004年,农村中小企业创造增加值约为45621亿元,比2003年增长13%左右。 [①]对于农村政府的金融需求来说,由于农村基层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和村集体,它们的金融需求不同于农户和中小企业,它们的金融需求主要是为农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的公共产品。在一些财政困难的地区,政府还通过向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弥补税费差额和发放职工工资。通过这些需求主体来看,农村对金融的需求潜力是巨大的。 (二)农村金融的供给分析 从正式金融安排的金融供给角度来看,每年国家以金融剩余的形式对农村经济剩余进行转移,但是在量上十分不足。2004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15%左右,但农业贷款仅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不足6%。四大国有银行每年以吸储上存方式从农村流出的资金约有3000亿元 [②]。邮政储蓄只吸储不贷款,每年约有2000多亿元的资金被抽离农村。农村和农业资金大量流出导致了农村正式金融供求缺口巨大。 然而,自1996年中国农业银行开始与农村信用社行社分离,国有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以来,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呈现萎缩态势。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信贷资金的垄断供应者,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农村信用社过分看重业绩的增长,以追求盈利为主要目标,偏离了为社员服务的合作原则。 从农村非正式金融市场供给角度看,主要包括私人自由借贷、私人钱庄、合会等。具有贷款数额小,希望手续简便、灵活、及时的特点,并采用较少抵押甚至无抵押的贷款方式。从供给角度看,农村贫富差别加大为农村非正式金融提供了金融供给的空间。同时农村又缺乏国债等证券投资渠道,使得数量巨大的民间资本持有者受利益驱动而成为非正式金融的潜在供给者。 三、 农村金融存在问题 (一) 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者的职能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混淆和冲突,并由此产生了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首先,农村政策金融功能不全,农业发展银行难以承担我国政策性金融的重任,农业发展银行不但存在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运用效益低下等问题,而且业务范围非常狭窄,功能退化,仅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市场定位的变化使得原来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实行商业化改革以后,农业银行从农村大量撤出,留在农村的也仅从农村吸收存款,不再向农户发放贷款,这使得其在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再次,农村信用社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商业化倾向,运作不规范,存在隐性的金融风险。 (二) 民间金融不完善和不规范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一直受到打击和排挤。但是,许多民间金融在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资金,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效率,尤其是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农村民间金融一般具有规模小,隐匿分散的特点,容易失控,一旦失控,不仅可能导致其自身的系统崩溃,而且还可能波及到农村政治社会的整体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规范和保护民间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是今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村多元化经济需求 各金融机构之间在农村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导致了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弱化。农村的金融产品较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种类很少,而现在农村经济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迈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金融服务现状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多元化经济的需求。 四、构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产权和治理机制 目前农村基层金融组织产权不清导致了竞争没有效率,因此,政府应着手建立既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又具有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合作金融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基本的组织形式,已在理论界和实业界达成共识,但目前以基层农村信用社作为唯一的一级法人合作金融组织形式,既不符合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也不利于合作金融组织的竞争和发展,故今后应考虑建立多层次与多级法人治理结构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而对于作为商业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则可考虑渐进式地推进从国有独资公司制到实行纵向产权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再到实行横向产权结构的股份有限公司制的产权改革方式。 (二)发展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一方面要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合作金融改革, 另外还应积极探索农村金融的其他发展模式,力求在农村建立起以合作金融为主体,多种金融形式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步伐,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按照农村金融需求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要加快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对于农业发展银行要进行职能定位,拓宽其政策性业务范围,强化其政策性支农作用。要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建立邮政储蓄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发放小额农贷。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发挥民间借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机构,增强农业防风险能力。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 尽管我国对民间金融一味加以取缔,但在正规金融不能满足农村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民间金融活动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据调查显示,农户借款数额中72.18%来自各种非正式渠道,其中农户之间借款占非正式的93.12%,而来自正规渠道的只占27.12%。 [③]因而,我们不能不顾客观存在和实际需要,承袭旧规把民间金融活动视为乱集资,简单、粗暴地取缔民间金融组织及其活动。对于在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的民间金融,政府应该给以承认、鼓励、支持和引导。首先要提高对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在农村金融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废除现有限制民间金融发展的政策和条条框框。其次给以民间金融在税收上的优惠,减少在资金融通、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限制。还有要规范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对民间金融活动实行监管。 结论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中的实现途径。虽然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正在从不同的层面展开,政府对农村金融供给萎缩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但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改革需要调整的利益关系仍十分复杂,因此构建农村金融必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以便利农民、满足农民为着眼点,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金融组织。形成健康、高效、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切实提高金融服务于“三农”的水平,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使“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的目标早日得以实现。 农业综合论文:搞好农业综合开发 促进新农村建设 摘要:文章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出发,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际情况,认为农业综合开发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农业综合开发的内容随农业发展阶段变化应有所调整,文章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 农村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党中央做出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将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我们认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目标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内容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作用,通过拓展开发领域等手段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制度的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在综合开发中要求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农业综合开发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过程,尤其是农业综合开发要求同时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的。农业综合开发所包括的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专项科技示范项目等几类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农民的生活宽裕及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总体来看,农业综合开发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逐步成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实力增强的一支生力军。 (一)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河北省肥乡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2003年到2004年间,完成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291万元,建设面积5000亩;完成打配机井45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40公里;增设变压器6台,埋设地下低压电缆20公里;整修道路20公里,植树6万株,建涵管100处,改良土壤0.5万亩,建良种基地0.2万亩,新建良种仓库300?、晒场500?;购置农业机械3台套,良种机械4台套;推广新技术2项,培训1000人次。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区土壤得到了改良,水电设施得到了改善,真正做到大地方田化,林路网格化,用电安全化,浇地防渗化,地下电缆和防渗管道成网连片。项目实施后不仅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方便了农民生产,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完成后,肥乡县当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4.4万公斤,新增棉花生产能力9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384万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0.5万亩,年节水18.4万立方米。他们还利用棉花和圆葱在种植时间和空间具有互补性、技术易学这一特点,把棉葱间作技术引进到项目区。在不影响棉花生产的同时,间作套种圆葱,实现亩产圆葱4000~5000公斤,增收1500元左右,年人均增收280元。 (二)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了农民增加收入 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时,一般要充分考虑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优势农产品的要求,对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农产品项目,要加大扶持力度;要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培育优势农产品,努力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稳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竟争力。因此,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体现了政府的导向,在资金上给予了财政扶持,使项目区的农民和干部开拓了思路,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了农民收入的来源渠道。比如河北省魏县天仙果品批发交易市场是该县2002年~2004年连续三年立项重点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完成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9306万元,2003年实现交易190万吨、交易额25亿元、产值10238万元。在该批发交易市场的带动下,目前魏县全县蔬菜果品基地已达到50多万亩,15万多农户户均增收2500元。 (三)投资生态农业项目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综合开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通过统筹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支持退耕还林还草,开展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河北省邱县在新马头镇的15个村内建设了2万亩棉田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示范工程,该项目总投资793.16万元,可控2万亩棉田,亩均投资396.58元。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年可节水214.5万立方米,比常规大水浸灌相比,亩可节水107.25立方米/年,节水率达46.6%,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来看,这项节水工程的实施,不但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达到了省电、省工、省时的效果。由于没有了传统的土垄沟,还节约了耕地,增加了种植面积。该项技术采用肥水同灌,肥料效益大大增加,土壤板结状况得到改善。据初步统计,实行棉花膜下滴灌后,亩可增产籽棉50公斤,土地利用率提高4%,亩节电费36元,亩节用工费30元。 (四)投资能源生态项目建设,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遏制生态恶化趋势,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近些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对能源生态项目的投资,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河北省临漳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是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类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建设年限是2002~2003年,分别包括兵马寨、西五岔口、十里后三村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和万亩示范城中的两个生态猪场的创建。项目新建沼气池501座,单池年产气量达640方;改厕302个,厕所使用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改圈302个,猪圈使用面积不低于7平方米;硬化道路7000米,改良果园67公顷,新建日光温室大棚20个;扶持养猪场2个,存栏达到200头种猪,年产猪仔达到3000头,科技培训700人次,技术示范4项,新增科技范平面积68公顷。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年产无公害蔬菜4.8万公斤,年产无公害果品110万公斤,年产商品猪8000头,猪仔3000头,年产沼气32万立方米,总计年新增产值720.8万元,利税205.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95.5元。项目的建设净化了庭院,美化了街道,形成了较完整的农业生态链,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不断提高对科技的投入比重,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河北省广平县农开办在2004年冬季,抓住冬闲的有利时机,积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农民搞技术培训,完成集中培训3期,现场培训7次,印发技术资料2300份,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使1600多户农民初步掌握了优质小麦、玉米种植、节水灌溉、无公害蔬菜栽培、金银花栽培种植、配方施肥等农业实用技术,使项目区基本达到户均1~2名明白人,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二、对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农业综合开发具有丰富的内涵,建设目标和内容都是多元化的,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随农业发展阶段变化和形势需要而有所调整。从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中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论述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已经进入到对农业实施保护政策的阶段。在新的农业发展阶段,我们应该适时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尤其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一)进一步拓展开发领域,深化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 农业综合开发必须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入新的农业发展阶段后,要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注意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要把整个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土地治理项目的同时也要注意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农业生产设施与农村生活设施的建设问题;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文化、技术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实行的是“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发展”的投入政策。但从实际情况看,各地对财政投入特别是对中央财政投入的依赖性较大。面对巨大的农业开发任务和新农村发展要求,仅靠国家财政投入是不够的,必须调动地方、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尤其是在进行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作用,形成高效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体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探索商业性开发、股份制合作开发、BOT等不同投融资方式,以更好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三)构筑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平台,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保证农民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人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 “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事关农村社会进步,而且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个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要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为中心,抓住促进种粮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挖掘农民增收的潜力;还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延长农民增收的价值链。 (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已经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等各个领域。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加大科技投入要围绕项目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进行,着重解决科技进步中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重点推广优良品种以及与优良品种相配套的种养技术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结合项目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民。 (五)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农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主人翁作用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要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尊重农民群众的权利,确保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不受损害;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的要求,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为形成良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基础。产业化项目必须是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项目,做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农民利益统筹兼顾。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引导和发挥农民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活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效率,也将为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的民主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农业综合论文: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努力推进新时期的农村水利工作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村水利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午,汪恕诚部长做了一个非常重要、十分深刻的报告,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明年和今后的水利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更新和完善水利发展观念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国外经济发展经验,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表明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反映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水利改革与发展所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工作,必须树立六个观念:一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确保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用水安全;二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水利建设中避免和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和自然的侵害;三是节约资源的观念。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树立节水意识,完善节水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保护环境的观念。水是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最基本要素,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正确处理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维系河流健康生命;五是统筹发展的观念。根据流域、区域、城乡和东中西部发展对水利的不同需求,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速度、规模和水平,促进水利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六是改革创新的观念。深化水利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健全法制,强化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水利依法行政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98’大水以来,水利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利部党组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水利工作的实际出发,在系统总结多年治水实践的基础上,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治水思路贯彻了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直接体现。 几年来,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水利改革与发展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一是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98年以来,中央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400多亿元,年均投入300亿元以上。长江干堤加固等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南水北调和治淮建设全面启动,农村人饮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骨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二是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流域管理体制改革、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农村水利改革、水价改革全面推进;三是依法治水力度进一步加大。水法规体系和水行政执法体系逐步健全,科学、民主、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四是水资源管理得到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张掖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黑河、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引江济太、引岳济淀、扎龙湿地补水等取得显著成效;五是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水利专项规划取得重要成果,重点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步伐加快。 但是,从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来看,水资源承载能力下降,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江河防洪标准偏低,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频繁的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水环境的总体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水利改革与发展自身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认识还不尽一致,贯彻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及安全隐患等问题较为突出,公益性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维护补偿政策尚未到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约束尚未消除,水利的社会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亟待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较低,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水库移民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基层水管单位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亟待改善。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中央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将水利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位置,国家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后,仍将继续保持较大的中央水利投资力度,水利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解决水利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水利发展目标和任务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总的来说,就是要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三个抓手,明确五个目标,构建六大体系。 把握一条主线。就是要在水利工作中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着力解决好水利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突出三个抓手。一是加快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水问题,才能提高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二是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加快水利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建立水资源和涉水事务统一管理体制,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机制,才能完善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水行政管理体系;三是强化管理。管理是提高效益的基础,也是保证水利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强化管理,才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才能使水利工程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才能提高水利管理部门驾驭水利工作的能力。 明确五个目标。一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障饮水安全、保护人的健康生命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和突出重点,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改善供水水质,保护饮用水源,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保障防洪安全。以大江大河治理为重点,提高重要防洪保护区、重要城市和重要地区的防洪减灾能力,将洪涝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是保障粮食安全。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提高农田灌排能力和农业用水效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四是保障经济用水安全。以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重点,满足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重大战略布局对水的需求;五是保障生态用水安全。以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为重点,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维系河流健康生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构建六大体系。一是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坚持给洪水以出路的原则,通过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控制性枢纽、蓄滞洪区建设等工程措施,结合洪水风险管理、洪水预警预报、防洪调度指挥等非工程措施,构建较为完善的江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二是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原则,通过大力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兴建南水北调等跨流域和区域调水工程,形成四横三纵、东西互补、南北互济的全国水资源配置格局,结合骨干水源工程、各类蓄引提工程建设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构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三是农村水利保障体系。坚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与改善生活条件同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结合人畜饮水、节水灌溉、雨水集蓄、牧区水利、农村水电等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发展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水利保障体系;四是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通过严格的水功能区划管理,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水质监测,加强对重要水源地和地下水的保护,逐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结合水污染治理,加大中水回用力度,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构建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五是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坡改梯、淤地坝、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结合退耕还林和封禁保护,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对重点水土流失区和生态脆弱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六是水利现代化保障体系。坚持以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原则,通过建立水文水资源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水利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构建水利现代化保障体系。 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要着力做好六项工作。 第一,抓好规划的制定和前期工作,打造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整体框架。一是制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总结“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水利发展面临形势,明确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布局、重点和措施,为“十一五”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规划依据;二是编制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在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做好水资源配置工作,根据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状况,科学制定主要江河水资源分配方案,为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水资源提供规划支撑;三是做好防洪规划的审查报批工作。尽快形成全国和流域防洪规划成果,为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确立洪水管理制度提供规划基础;四是加快重要流域、区域规划及专项水利规划的编制,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的法律地位,抓好各项规划的实施;五是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为实现水利规划目标和保持稳定的水利建设规模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水利基础。一是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重点解决农村群众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及血吸虫病区等水质不达标和局部地区的饮水困难问题;二是加快以治淮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加强蓄滞洪区建设,实施重点河段的堤防建设、河势控制和清淤疏浚,加大重点海堤建设力度,加强重要跨界河流整治及国土防护,重视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三是加快南水北调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建设甘肃引洮等一批区域性调水工程,积极开发利用雨洪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四是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新建一批大型灌区,对大型排涝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加强牧区水利建设;五是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重点水利枢纽建设。尽快完成第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第二批除险加固任务。按照水库建设规划,加强新建水库的论证和审批工作,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新建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妥善处理水库移民安置、征地补偿和后期扶持等问题;六是加快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搞好黄河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继续实施塔里木河、黑河、首都水资源综合治理;七是加强农村水电和电气化建设。加快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步伐,实施光明工程,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用电困难;八是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继续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网络建设,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城市及骨干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水利建设要注重向西部地区倾斜,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水利援藏、水利定点扶贫和水利血防等工作。 第三,加快各项水利改革,理顺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体制机制。一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流域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加快区域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对涉水事务实行统一管理;二是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水利投资体制,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切实加强水利资金管理;三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水利项目“代建制”,规范水利建设市场,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加快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建立工程管理和维护的投入机制,落实管护经费,推进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加强经营管理,确保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四是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探索准公益性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完善水利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体制;五是推进农村水利改革。大力推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用水户参与或直接管理。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六是推进水价改革。建立有利于节水的水价形成机制,全面推行阶梯式水价,对不同水源和不同类型用水实行差别水价。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和生态环境恶化地区,要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第四,强化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创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管理模式。一是建立洪水管理制度。开展洪水风险分析评价,建立国家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完善蓄滞洪区管理制度,提高蓄滞洪区管理运用调度能力;二是建立国家水权管理制度。抓紧制定国家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建立水权转让制度,培育水市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建立水资源节约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在农业节水方面,建立先进的灌溉用水制度和城市、工业补偿农业节水机制,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和效益。在城市和工业节水方面,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四是建立水资源保护制度。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确定水域纳污能力,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入河排污口登记及审批制度,加强重要水功能区和重要入河排污口的监控。 第五,加强水利政策法规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法制保障。抓紧完善《水法》、《防洪法》的配套法规,研究制订水利建设的征地补偿、移民安置、生态保护等政策措施,争取尽早出台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新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加强水政执法体系建设,规范水事行为,提高执法能力。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水平。 在此,我想再重点强调一下移民和生态问题。当前,移民和生态问题已成为事关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水利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根据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移民安置方案,打足移民安置投资概算,保障移民合法权益。要完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妥善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移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理念,新建水利工程要认真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已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利影响的,要在科学论证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第六,加强科技创新和队伍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活力。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攻关,抓好水利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加强水利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把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是各级水利部门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农业综合论文: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 近年来,安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在财政厅党组的领导下,经过全省广大农业综合开发干部的共同努力,以及农业、水利、土地、林业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一步如何开拓创新、强化管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把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里结合实际,就如何加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进一步强化管理,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必须以强化项目管理为核心,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强化管理中必须不断地创新机制,探索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健康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创新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三农”大局意识。农业综合开发要紧紧围绕“三农”工作进行,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们永恒的工作载体和依托所在,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和权益,这是我们工作的大局。二是强化政策意识。每一个项目的申报、评估、审批、实施和验收等,都要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农业综合开发的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强化市场意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是一个社会型、公益型、大众型的事业,只有讲市场、有效益,农民群众才会满意,我们的工作才会良性循环,我们的事业才会健康发展。 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综合开发必须创新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市县财政配套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宣传、引导、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筹资投劳,自觉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家园。大力推行业主负责制,通过对小型农水工程及林网的产权和使用权进行拍卖、租赁,回收投入的财政资金,用于滚动开发。积极探索利用农机购置补助、机井建设补贴等手段,引导农民自筹资金参与项目建设。 其次,建立招商引资机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招商引资平台,中低产田改造、生态农业项目配套建设一些农田基础设施,为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结合产业化项目,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及外资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对符合招商引资条件的项目优先立项,对符合招商引资条件的地区优先开发,对符合招商引资条件的农村大户和机制新、效益好,带动农户多的民营企业优先扶持。 第三,建立项目管理机制。一是加强项目立项评估,全面推行评审制。项目选定要突出市场化、公开化、公平化和效益化,确保项目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取得高效益。二是集中资金,实行项目整合制。做到协调统一,相互促进,只有整合才能获得更高的整体效益、规模效益、示范效益。三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管护长效机制。明晰工程使用权,明确管护主体,使农发项目长久发挥效益。四是严格绩效评审,完善检查验收。制定科学、规范的绩效评审办法,引入中介机构检查验收项目,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市场化。五是量化考核指标,完善项目县轮换制。对个别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存在较大问题的县,该暂停的坚决暂停,该轮换的必须轮换。 第四,建立开发重点制。坚持开发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开发效益的核心。农业综合开发要坚持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特色,坚持重点,把握循环经济的原则,紧密联系安徽实际,根据各地自己的资源优势,突出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特色农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有市场、有前景的农产品,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使安徽的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使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变成商品,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源泉。 进一步强化服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随着免征农业税以及其他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到位,农村的生产关系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农村的形势空前喜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这些都极大地支持和带动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自觉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做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是树立发展意识。着眼大局、着眼未来,把目光放得更远,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无论是项目选定,还是资金分配,都要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强烈意识,用高水平的服务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树立改革的意识。只有不断改革,才能积极探索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思路。三是树立责任意识。农业综合开发贵在“综合”,难在“综合”。只要我们都做有心人,大家一起在“综合”上做文章,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效益就会充分体现,我们的工作效率就会不断提高。四是树立廉政意识。农业综合开发机构既管资金又管项目,负有双重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建立科学、有效、全面的监督约束机制,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以制度约束人。 进一步强化认识,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求真”就是在工作中不断 总结农业综合开发的客观规律,“务实”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做好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既要总结和提炼过去的成绩和经验,也要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文秘站版权所有 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主题,明确提出要维护好、发展好、保护好农民的利益。这正是我们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者大显身手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把握新形势,从讲政治的角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高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认识。必须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党的宗旨贯彻到具体农发工作中去,切实做到“权为‘三农’所用,利为‘三农’所谋,情为‘三农’所系”,满腔热情地做好工作,全心全意地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个拐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趋向已经明确。近几年,我省财政对“三农”投入增加的比例一直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这充分说明了省委省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我们全省农业综合开发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为振兴安徽,奋力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农业综合论文:浅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会计管理工作研究 论文关键词:会计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 财务管理 论文摘 要: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形态也随之不断更新,与此同时,国家更加重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因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运行,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运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会计管理工作在资金运行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研究通过对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的调查,对资金运行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发现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会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结合会计管理体系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所起到的作用,提出了现阶段在整个体系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一些现实情况,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力争使财会管理工作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顺利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中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农业资源进行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它的目的在于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项目的条件、使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并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土地治理、基本农田建设、优势农产品项目、养殖、土地改造、综合治理、灌溉节水等土地治理项目;还包括农产品加工等在内的许多产业化经营项目。 1、农业综合开发的形势 现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形势一片大好,主要体现在:国家对农业开发项目的饿政策好,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 农业综合开发在这种好的形势下,应该抓住机遇,强化资金运行管理体系,大大提高财会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作用,力争通过强有力的会计管理工作,增强农业开发项目的资金管理体系,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2、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现状 在有政府投入、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资金的管理、运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目前,一些农业开发项目的资金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反映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的有很多。所以,一定要加强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会计管理工作。作为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关系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改革、发展前景和效益。当前,很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会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表现在管理混乱、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发展,致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展不利,农村经济建设受到严重阻碍。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合理、高效的管理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能让财务运行有条不紊,充分发挥其使用作用,而会计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对整个财务管理体系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政府关于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是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资金的运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紊乱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运行中,资金管理紊乱。主要表现在:(1)财政资金报账不及时,资金拨付进度缓慢。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财政资金报账不及时的现象,在项目验收合格后,除质保金和工程管护费外仍有资金余额未拨付;(2)借出财政有偿资金到期未收回,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政府为了更好的支持农村经济建设,除资金补贴外,还提供一定数额的有偿资金,但是,由于立项时对项目单位审核不严格,弄虚作假申报并获得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到还款期时用款单位因各种原因无法偿还,造成有偿资金无法按照规定数量收回或者完全损失,个别基层财政部门垫付到期有偿资金,这就无形之间增加了财政的损失和负担;(3)资金利息收入未按规定转作本级有偿资金,在资金利息收入的处理中,不能按照规定进行,同时造成了项目资金利息管理的紊乱;(4)部分农发部门和乡镇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违规用大额现金结算;(5)项目报账内容与计划、合同不一致。超出规定的范围使用资金;(6)由于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限,或者责任心不够,导致会计科目运用不规范,也是导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紊乱的一个重要因素;(7)项目竣工后移交手续不健全接收单位资产不入账,如用农发资金购置的农机设备、林木等没有登记固定资产台账。(8)部分返还的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有偿资金滞留在市、县两级财政,未按规定返还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及时解除各级财政部门与借款人的债权债务关系。(9)个别项目存在以拨代报现象。所以,这就需要加强会计管理工作,这就要求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更新以适应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发展和需要。管理制度的落后势必会影响会计管理应用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体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会计管理监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形式大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监管、评价体系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些地方乡镇财政资金紧缺,财政保障存在问题,土地治理方面的项目资金运转、构成存在相当大的问题,所以运行难以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导致资金预算、计划结构不合理。所以,这种现状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存在相当的缺口,以至于不能按时、按量、按计划的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次,由于会计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项目报帐过程不规范现象频繁出现,出现一些票据造假现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有资产的无形减值、流失。因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多数效益较低,所以,在会计管理监管、评价体系存在漏洞的基础上,致使农业综合项目开发资产无形流失。所以,一定要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会计管理监管、评价体系,以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发展。 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会计管理的几点建议 1、增强意识,完善会计管理机制,改善农业开发项目资金紊乱现象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会计管理的意识一定要加强,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机制,做到专款专用、按时按量回收有偿资金、及时报账、项目合同与上报内容、计划保持一致、农发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加强资金管理就要加大投入的力度,一定要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加强财务管理,实行各级政府、部门、乡镇乃至个人分责制度,确定保证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合理使用。在此同时,还要要加强对有偿资金和信贷的管理,准确评估风险,按时、按量回收资金,降低风险。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能有效的解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过程中资金被挪用的现象,所以在体系完善的同时,有效的防止了通过各种手段挪用、骗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款项的弊端,同时也有效的杜绝了部门、个人利用各种方法占用财政资金的现象。与此同时,不但使资金的支出、收入合理、高效,还能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在增强会计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从根本上防止了腐败现象的产生。 2、更新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要想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更加合理,就必须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必须有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做保证。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技术要求高,只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和制度,才能促进会计信息化系统在技术上的协调和整体效能提高。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是会计工作有法可依、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建立健全各项会计管理制度。 (2)针对目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会计管理落后,不适应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情况,应及时更新和完善现有制度。对现行制度中不符合农村综合开发项目特点的,应及时改进;不全面、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完善。总之,管理制度要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相适应,保障呢业综合开发工作能够稳定、高效的运行。 (3)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做好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工作,突显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如果在具体工作中不执行相应的标准和制度,有法不依,那么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同时也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既快又好的发展。 3、强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监管、评价体系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监管、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发展。不管是项目的运行前的成本核算,还是项目的运行之中,都要有的放矢完善相应的监管、评价体系。票据的规范问题,要绝对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报帐过程中严格审核,不要让投机者有机可乘。这样,不但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也防止了发票需开问题。所以,一定要全面建立、健全会计监管体系,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现,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质量,迅速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发展。所以要做到无论是日常检查,还是运行中检查、 和完工检查,都要细致、严格,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4、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同样决定着会计管理工作的进行。所以要加强培养力度,拓宽培养渠道会计人员的培养要不拘泥于特定形式,可以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如加强与院校的结合、岗前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等。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训计划,切实发挥培训的作用,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同时多方面培养,全面提高素质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思想素质会计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坚定的政治信念、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的品格是成为优秀的财务人才的基础。 提高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端正的态度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培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会计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甘于奉献,钻研进取。 四、结论 综上所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会计管理工作密不可分,因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运行,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运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会计管理工作在资金运行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能否管好、用好,是一项重大课题,它关系到能否按时、按量完成开发项目,同时还关系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前景。左右着农村经济建设的未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会计管理工作应该得到重视,以便为政府支持农村综合开发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所以要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建设和完善,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农业综合论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问题,结合实际做了深入的探讨。关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需要解决安全问题与运用问题,构建以报账制为核心的资金管理机制,健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制度,以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提高资金利用率,落实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内容,推动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利用率;项目资金 现阶段,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强农业开发资金管理,对于促进农业开发工作更好的开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基于此,要加强资金与开发项目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采取制度化、严格化的监管措施,以确保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一、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可以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基于此,我国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的合理利用,能够确保农业持续健康与稳定发展,但在实际落实工作中,资金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主要来源是中央财政投入与地方财政投入等,以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能够顺利建设。从当前农业综合开发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不足是重要问题,使得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受到了影响,需要地方财政的支持,但由于税制改革与其它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吃紧,使得配套资金投入不足,难以确保开发项目有效落实。2.资金分配利用存在问题。首先,资金分配不均衡问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虽然为专项资金,但是资金落实分配流程较为复杂,农业开发项目种类较多,资金缺口较大,使得资金分配面临着难题,面上存在不均衡问题。其次,资金利用问题。农业发展需要建设各类基础设施,但从项目开发建设与应用来看,部分设施利用率较低,造成资金严重浪费。最后,资金落实问题。虽然中央财政资金下发有专属渠道,直接下拨到地方政府,但是农业项目具体落实涉及的部门较多,资金流通环节较多,影响着资金安全。3.资金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监督管理,以提升资金的利用率。但从资金管理实际情况来看,资金安全监督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廉政风险较高,廉政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影响着资金安全管理,因此需要加大资金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以全面提升资金安全管理水平。 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策略 1.加大资金监督管理力度。针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问题,要加大资金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从开发项目全过程入手,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以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得以全面落实。譬如: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全过程监督管理。首先,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环节,借助第三方监管机构的力量,能够确保公平与公正。利用项目评审单位,开展项目评审,从项目类型与扶持产业等方面入手,进行评审工作,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形成评审报告,作为项目立项的主要依据。其次,在项目建设环节,利用项目评审,可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借助工程监理的力量,从工程招投标到施工、竣工验收,实现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以确保农业开发项目的质量与效益。最后,利用第三方监督管理,除了可以加强质量控制外,还能够加强造价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资金浪费。通过加强开发资金与项目精细化管理,坚持将开发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实现监管不停顿、不放松,以提升管理水平。同时按照项目区域实际情况,合理编制项目资金计划,落实项目审计制度,对于没有经过审计的项目不予报账,以确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与高效性。落实项目督查制,不定期督查项目开展情况,以确保开发项目能够按期完成。在资金管理方面,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实现资金封闭运行,实现专人专账核算,严格落实报账制度,保证项目资金支付的真实性,提高资金使用管理水平。2.提升资金利用率。2.1加强资金筹集管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需要开发资金的支持,以确保各项工作得以全面落实。要落实配套资金与自筹资金,保证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充足。地方财政要合理调整财政预算支出,将配套资金列入到财政预算中,做好各项落实工作。同时需要加强群众自筹资金管理,采纳农民的建议,合理立项。要扩展农业项目资金筹集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农业银行投入、社会财力投入等,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作用,加大农业项目资金投入力度,以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能够全面落实。2.2科学规划资金。针对资金利用问题,需要结合本区域实际,充分依靠本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农业项目,科学规划资金利用,以获得更高的效益。对于土地治理项目,则需要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主,全面推动农业发展,改善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综合治理。除此之外,要将开发项目和农民切身利益相结合,促使开发项目能够更加贴近民生,利用综合开发项目,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效益。2.3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利用效益的提升,需要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的支撑,要重点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结合农业发展情况,合理分析开发项目,做好资金报账工作,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做好报账审核工作,以确保报账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若发现存在不合理或者不规范的数据,则坚决不予报账,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会计核算水平,以便能够给资金报账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要加强资金利用监督管理,利用项目资金信息化管理系统,明确资金使用情况,以提升资金利用率。2.4加大廉政风险管理力度。为了确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全,需要加大廉政风险管理力度,切实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以确保农业项目建设、资金、人员的安全。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际,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项目建设好、资金利用好、人才队伍打造好的要求,精准制定防范措施,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加强项目全过程的资金管理[4]。3.采取“先建后补”的管理方式。采取农业综合开发“先建后补”的管理方式,能够保证农业产业化项目决策的科学性。现阶段,各地区逐步实施了“先建后补”政策,并且范围不断扩大。考虑到此项政策的具体落实,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单纯的依靠省级主管部门制定配套措施,难以确保政策的稳步向前,需要国家管理层面出台统一政策方针,以推动各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加大资金盘活力度,加强农业开发项目科学管理,合理调整顶层设计,以充分发挥此管理方式的优势。 四、结语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可以将廉政风险管理、资金安全管理、资金利用管理等,作为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结合本地区农业开发实际,积极发挥第三方监管的作用,做好项目与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提升资金利用效益,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作者:所世涛 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农业综合论文:构建我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提升农业综合竞争能力 摘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端形式,是包括产业、加工、投入、装备、科技、素质、组织、流通、服务等为一体的宏观运行系统。而现代农业的竞争就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竞争,在当今世界农业发展中,凡是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建立了紧密相连且分工明确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随着吉林省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经济形势,农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人均产值正在逐步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土地,加入到迁徙的农民工行列,逐渐脱离农业生产,这对吉林省农村农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解决吉林省农业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遵循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注重整合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利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初具雏形。 1.1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在全省经济结构中,虽然农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呈递减趋势,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但农业产值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596.28亿元,增长4.7%,依然是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撑力量。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中,农业(主要为种植业)、牧业是吉林省农业的主导产业,比重较大。特别是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较快,初步走上了设施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以粮食为主、粮食以玉米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逐步向粮、畜、林、绿色经济作物多种生产结构的转变。 1.2龙头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形成 2015年末,培育全省各类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500户,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47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00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60%以上。2015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种植业基地达4000万亩,畜禽养殖量达3亿(头、只),带动210万种养殖户参与一体化经营,农户增收70亿元,直接安排5.6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基地农户的增收。 1.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稳定提升 全省基本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农业科技推广领域不断拓展。2015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100%,一些重大的增产增效技术得到应用推广。 1.4农业产业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152.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17万台。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和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增长较快,农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2.5%,农业机械正由小型化向大型化、由单一生产向综合配套作业方向发展。 2促进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看,吉林省还存在着农业多功能开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原因是缺乏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支撑,农产品比较优势的逐步弱化,导致吉林省虽然农产品数量供给比较丰富,但大部分农产品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加快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是促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当务之急。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2.1推进优势产业建设,完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在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增强其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发展畜牧业,转变养殖的传统观念,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支持规模化饲养和健康养殖,打造养殖业生产加工的精品名牌。立足吉林省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并引导加工、储运、流通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集聚。发展特色块状农业,东部重点发展中药材、经济动物、食用菌和长白山山珍食品;西部重点发展瓜菜、油料及特色经济作物;中部重点发展棚膜经济及露地瓜菜。 2.2从农产品精深加工入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从农产品精深加工入手,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确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立足农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提高其竞争力。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联合、联营、兼并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二要通过和全国知名龙头企业对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吉林省安家落户;三要鼓励和引导各种能人兴办龙头企业,包括个体生产、加工、运销专业大户和民营企业,鼓励和引导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工商企业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 切实落实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体系的政策,积极支持和引导民办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农村专业技术组织和民办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搞技术研究,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建议对全省农业科技机构普遍实行事业费包干和目标管理。不断开拓技术市场,促进农业经费实现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加快良种培育与推广,特别是对适应中低产田的抗旱耐旱品种的开发力求有新突破。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业生产,使农业先进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强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建设。从吉林省粮食生产区域上看,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少,常年处于干旱状态。因此,必须把加强西部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其抗旱能力。继续加强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和重点小型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和综合整治,完善田间渠系、泵站配套改造。引导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促进有限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提升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特别是粮食机械化的建设,增加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机具的保有量,加快发展水稻收获、机播和玉米播种、深松等机具,提高粮食生产作业效率。发展规模经营,走以机械化为依托的规模化经营模式,促进种植效益的不断增长。 2.5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带动现代农业流通体系的构建 要加强优势产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化的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和功能,包括市场交易、检测检验、产品贮运、配送和信息等。搭建农产品市场营销新平台,发展区域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根据优势农产品的不同特性,在有条件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区,积极推广各种营销新方式,通过订单农业、农产品展销会、网上营销等方式,提高对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促销力度。逐步实现冷链运销,通过建设农产品仓储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和进超市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促进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和方法;加快优势产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2.6增加投入,构建现代农业投入体系 增加资金投入,有效化解农村资本约束。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等资金,确保主产区得到合理利益补偿。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引导产销区建立利益衔接机制,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农业融投资体制;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资本投向为多功能农业产业化;三是改造农村发展银行,助推多功能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五是建立多功能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以农村多功能开发的中小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 2.7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设要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可借助公益性服务机构这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调动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积极性,着力解决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专业技术协会、专业服务公司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生产经营服务,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政府应支持具有一定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招投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供销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现代农业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来。 2.8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加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不断降低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率。通过政策和待遇,留住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通过“支教”活动,向农村学校增派教师,缓解农村学校师资短缺的压力。积极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向非农产业转移。继续办好农业广播函授学校,集中办好有示范作用的职业技术学校,还可建立业余文化技术学校。发展农村能人牵头形成的各种农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等组织,让农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让农民学会和掌握一两项农业实用技术。此外,加强农村法制教育,让农民知法、懂法、守法,按法律办事。 作者简介:段秀萍,本科学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及农村经济问题研究。 农业综合论文:龙井市依托农业综合开发 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 近年来,龙井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实施高标农田建设扶持新型式的农村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大力建设高标农田,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之所以建设高标农田,就是希望能转换成高产能的良田。要实现稳步提高产量就要把农业基础建设打好。不管是“四化”还是“九化”,都是将机械化放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位置。龙井市属于丘陵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明显,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只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才能为发展农业现代化铺平道路。 自2013年起,龙井市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农发办为项目建设单位,以中央及省级资金整合为纽带,调动高标农田建设专项资金总共8331万,按照因地制宜、因田施策,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工程布局,优化施工工艺,全面加强管理,严格考评考核,在确保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完成高标农田建设项目。高标农田建设初期,提出了水渠设施完善,田间道路畅通等具体要求,对道路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与主干路衔接,满足农用机械运输和耕播收获的要求。建什么、怎么建、需要多少投资、需要多长时间建设等,都以项目的实际需要为依据,进行协调监督,在科学设定建设期的前提下,完成高标农田6.6万亩,水渠设施35公里,田间道路61公里。保障农民们耕作时所需的水源,为今后缺水或干旱做好灌溉措施;满足了农用机械运输和耕播收获的要求,为今后全面实行农业机械化奠定基础。 二、依靠产业化财政补助,支持优势产业持续发展 大米种植和加工是龙井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主要土壤地为水田土地由海兰江冲积地和丘陵台地组成,是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平均降雨量为549.3厘米,属于湿润区,年平均日照射数为2429.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43天,很适合种植水稻。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心食品的安全性,寻找一种无污染,安全营养的绿色食品。尤其对无公害、有机、绿色大米的需求迅速增长,这就给无公害大米的生产、加工、销售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拓展空间。2016年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依托产业化财政补助政策,积极引导大米加工企业申报产业化项目。 自2016年起,龙井市大力建设高标农田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并实施产业化项目。作为粮食加工优势企业的龙凤专业合作社带头申报了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农场现有社员180人,种植水稻面积达1700亩,年稻谷产量820余吨。2016年产业化补助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其中产业化项目财政补助140万元。项目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建设面积为1475平方米,厂房面积为875平方米,晒干场面积为600平方米,需购进专业清洗机、提升机、拨壳机、加工机白米分离机、清粉抛光机等加工设备,预计2016年12月份完工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依托基地水稻资源,发展无公害有机稻谷种植、加工产业、并通过统一种植、统一销售,使专业农场和农户利益紧密相连。项目实施可直接带动专业农场和农户300户,增收收入6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加工大米年产量约1200吨,预计比往期产量提高30%。此项目成功的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三、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水平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是确保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以来,龙井市在农发项目建设中,一直摸索着适用的农业新科技,在水稻种植方面借鉴了其他县市的成功经验,按照省办要求引进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2016年四月正式投入到延边以勒无公害农作物农民专业合作社150亩稻田作为新科技试点,并于同年五月带领企业技术人员远赴白城市实地考察和学习。该技术是由吉林省辉南市研发的,除有明显增温、改良土壤、减轻病虫害作用外,还能达到节水、节肥、增产的效果。没有使用农药除草,使米质达到无公害标准。从培育壮秧、平整大田、沟厢配套、严实覆膜、打孔定植、湿润管理、看苗追肥、综合防治病虫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现场培训了新研发的专用种植机械的操作方法。作为新技术试点项目,延边以勒无公害农作物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量同比往年增量10%,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因为是机械化操作,省去了劳动力,同时作为无公害大米,商业价值比其他施肥的大米要高,预计年利润比往年大幅度的提高。明年该企业将继续大力推广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四、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多个方面给予新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文件明确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农业是弱势产业,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充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的增产增收。 自2013年以来龙井市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扶持新衍生的经营主体,对于有困难的老经营主体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其中,国际农发贷款1092万,分别于2013年扶持2家、2014年扶持1家、2015年扶持4家、2016年扶持3家,共扶持10个新农村合作社。2016年产业化补助140万元,用于无公害大米加工项目。其中苹果梨专业合作社2家,粮食加工专业合作社4家,禽类饲养与加工专业合作社2家,蔬菜加工合作社1家,大酱加工1家,畜牧业专业合作社1家。部分农村合作社在实践发展中形成了,在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模式,从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扩宽到品种、育苗、烘干储藏、产品品牌化等方面的努力,呈现在产业链所带来减少成本的效果和农产品品牌化所带来的附加值上。在农业综合开发大环境的带动下,不久将来合作社会迎来新的春天。 农业综合论文:开展基层农业综合执法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摘要:在当今社会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依法行政的质量和期望要求较高,行政执法的质量直接体现和影响了依法行政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依法行政的感受和认同。本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就在新形势下,基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如何做好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从而贯彻落实好依法治国这一战略部署与重大任务进行概述。 关键词:基层;综合执法;建议 1农业综合执法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政府行政能力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强烈的要求和背景下,促使我们对旧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其中,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体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综合执法作为一种新的执法形势,顺应了政府规范、精简、高效的发展方向,也是对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行政执法制度的一种改革,农业综合执法即诞生于这一背景下。 农业综合执法主要是指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农业行政组织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或依据农业行政主管机关的委托,对一定范围内的农业行政事项行使法定的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的执法制度。农业综合执法解决了以往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等问题,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更加的高效和规范,从而保障人们、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从而保障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农业综合执法的现状 2.1农业综合执法机构 敦化市于2006年6月12日由市编委批准成立了我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由市财政全额拨款的股级行政事业单位,以种子管理为依托,将种子管理站、农药、肥料监督管理站、植物检疫站四站合一,行使种子、农药、肥料的执法检查权和农业行政执法权。现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编制12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8人,中专以上学历7人。所有执法人员均取得了行政执法证件。 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后,由原来仅有二间办公室、一间化验室共计90平方米增为现有办公室三间、化验室三间共计180平方米。在原来配有一台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一台老式相机、一台老式检测设备增为现有六台计算机、一台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相关的办案取证设备。实施综合执法后,我市农业行政执法效率和执法规范性不断提高,坑农害农案件逐年减少。 2.2农业综合执法制度建设 实施综合执法之后,敦化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建全了办案制度、执法人员工作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举报投拆受理制度、财务制度、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及细则等各项管理制度。 在执法过程中,按照《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的要求制作执法文书。所有实施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及时上缴国库,严格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专用票据。档案管理按一案一卷组卷要求及时装订归档,由专职档案人员统一保管。 多年来,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依法开展了大量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履行了农资市场监管、农资生产经营者培训、农业违法案件查处、农资质量事故纠纷调查处理等职能。在严把农资渠道、封堵假冒伪劣农资、打击坑农害农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广大农民使用种子、化肥、农药上了保险,没有发生因农资产品和农产品纠纷引发的群访事件、涉及农资产品和农产品安全事故,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新形势下基层如何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3.1落实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 做好行政执法工作,首先要做好机构的规范化建设。作为基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不但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落实执法机构和人员编制,确保执法力量与执法任务相适应,还应做好内部人员统筹调配,农业行政执法离不开农业技术,由于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大部分都是由农业技术人员转型而来,农业技术水平较高,但法律业务水平较低,所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行政执法质量。因此在除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和管理制度外,还应该加大对执法人员法律方面的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提高执法人员服务三农意识。完善优秀案件奖励制度、执法责任制度、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3.2提高法治观念和意识 作为基层农业战线的工作人员,首先要牢记法律的底线不可触碰,尊崇法律至上,坚持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同时要熟练掌握与工作岗位有关的法律法规,正确履行好自身职责。 3.3行政行为依法科学决策 在做出一些重大的行政行为时,应当通过公众参与、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程序,特别是做出一些重大的行政处罚决定时,更要依法、谨慎、客观、公正。 3.4依法开展行政审批 对于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不朱有亮1,陈佳星2,王 鹏1,孙兴刚3,刘爱玲3能再继续开展,对于上级下放的审批项目,应该及时调查研究制定审批流程,并做好衔接。 3.5主动做好政务公开 基层农业机构,应该做好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利用部门网站、微博、微信等形式信息,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的交流互动,扩大信息覆盖面。健全涉农突发事件信息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3.6加大执法投入 加大基层执法资金投入,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调查取证设备等执法装备,不断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装备水平,确保高效律履行法定职责,做到规范、公平、公正执法。 在新形势下,基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不只是做好执法办案的“主业”,不但要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还要加强执法能力的建设,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力度,提高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依法经营意识,增强农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提高农业执法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农业执法氛围。 作者简介: 朱有亮,本科学历,敦化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规范化执法。 农业综合论文:抓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农村将会发生巨变,农业经济会有较快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将会明显地提高。因此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农村 农业开发 任务 措施 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意味着农村面貌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巨变,农业和农村工作将迎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的要求和目标,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支持“三农”的重要职能作用。 一、把改善生产条件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改善生产条件,就是要加强基础施建设,就是为农村生产发展打牢物质基础。要立足于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大力推进现代农田灌溉工作的建设。 一是围绕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以推进产业化为契机,以增强粮食产量为动力,按照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要求,大力抓好小型灌区建设,加大现有水库渠网配套工程建设和现有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力度,对水利设施进行大修复、大改造、大配套、大建设、大提高。要对水利设施增加科技含量,进一步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U”型渠,以及滴、喷、微灌等节水技术,并积极推广新一代旱地龙抗旱剂的应用,发展耐旱、耐涝及抗灾作物的生产。 二是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水利向生态水利、环境水利、经济水利和旅游水利的根本性转变。农业综合开发要坚持不懈地以此类工作为己任,通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增加对沟、渠、路、桥、涵、闸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行成片连块的规模开发,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率。 二、把培植支柱产业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培植支柱产业,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业收入,就是为生活宽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农业综合开发要以此项工作作为根本的出发点的落脚点,通过货款贴息;有偿、无偿资金扶持相结合;投资参股等财政投入和补助的方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基地为载体,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农业受益群体,使广大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一是要进行粗浅结构调整,建设特色基地,促进农业持续增收; 二是要推进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化解分户生产与市场对接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有利于实现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有利于农民分离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有利于发展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三是完善经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 四是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打通流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措施 推进科技进步,就是要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就可以有力地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进步。 一是要大力推广农村实用技术。重点推广农作物优质高产良种应用、轻简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技术。 二是加强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中心的农产品质量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确保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认真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做到村村有科技带头人,户户有科技明白人。农业综合开发要始终把科学技术融合到各个项目建设之中,并且逐步增加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和其他项目科技措施资金的投入,一方面购置农业机械和科技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一方面进行科技培训,增强科技意识和技能,同时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品种,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四、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要保护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实现村容整洁的美好家园。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土地治理项目、生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项目、长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把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与农村生活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一是要立足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山川秀美工程,保护生态安全。 首先,抓好小流域治理工作,以流域为单元,以村庄为依托,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实行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第二,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以生物治理为主,工程治理为辅,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同时实施保土耕作措施,因地制宜采取等高带状耕作、等高沟垄耕种、横坡栽种、间作套种、轮用或少耕、免耕等生产方式。第三,加强排污口的管理,严禁垃圾倾倒河边,严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最后,切实抓好农村河道清淤、清障和生态建设,改善农村水质状况,建设“碧水”工程,创造生态乡村,给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是要立足于解决水患问题,大力推进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要进一步加强水利防灾工程体系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基本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把病险水库加固与改善库区周围生态环境相结合,使每座水库在充分发挥其防洪减灾效益的同时,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当地的人文风景;加强堤防建设,基本形成较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整治河道,加快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建设进度,努力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分期分批对重点险点进行根治,消除隐患。 五、把增强参与管理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增加参与管理,就是要让农民自己参与到各项建设事业中, 就是体现了民主管理的和谐局面。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建设要为农民的民主参与和管理提供平台,在项目规划和实施中,采取公示和监督制度,让农民充分参与项目建设,在项目竣工后,让受益农民对工程进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项目效益。特别要指出的是,农业综合开发要用财政资金支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让农民自已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既增强了农民民主管理意识和行为,又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业综合论文: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探讨 摘要 对农业执法工作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区域协作及经费保障等方面内容,以促进农业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农业综合执法;措施;安徽潜山 农业综合执法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集中行使本部门行政执法职权,直接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和特定的农村事务采取措施并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十一章执法监督第87条第3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农业综合执法的重点在县级,要做好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充分体现执法的综合性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农业法》和中央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精神上来。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是国家从立法的高度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和义务。义务具强制性,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综合执法其综合性、专业性、规范性、复杂性的特点,建立健全机构,组建执法队伍,理清和归并职能,明确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职责[1-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用法律法规规范执法程序,行使集中后的各项行政处罚权。进一步扩大执法范围,充实农业综合执法内容,完善农业综合执法领域。根据农业生产、生活的特点,尝试跨部门综合执法,提高行政效率。潜山县农业执法工作从21世纪初开始,最初是在农委法规科的基础上,将分散在农业系统所属事业单位中的行政处罚权集中统一行使,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开展综合执法工作。2012年,县农委为进一步强化职能、稳定队伍,加大执法力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向县编委申报设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2013年4月,县编委批准成立“潜山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将种子管理、渔政监督管理、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农业环保行政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职能并入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加挂“县种子管理站”牌子,为县农委下属全额供给事业单位,同时撤销原内设的农业执法大队。潜山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建立了办案制度、执法人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监督与廉政制度、投诉举报受理和纠纷调节制度等制度,对办案过程、执法人员、财务、纠纷和举报等进行监督和规范。同时,公布投诉和监督电话,实行执法依据、权限、程序和结果的公开。 2 要加强立法与普法宣传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3],认真落实农业普法规划,尤其要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法律意识,农业法律法规与他们的工作和利益密切相关,要严防普法工作流于形式。重点加大对《农业法》《农技推广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畜牧法》《渔业法》等农业主要法律法规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期刊、宣传小册、培训班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普及工作。积极营造法治舆论氛围,提高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及广大农民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发挥好农业法律法规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潜山县农委将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及农产品安全知识纳入新型农民、职业农民培训和送科技下乡计划,作为培训工作主要内容之一。且每年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法律法规宣传月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牌匾、悬挂宣传条幅、印发宣传资料、组织执法人员上街接访等,宣传农业法律法规知识,解答群众问题,取得很好的效果。 3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 目前,我国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大多是农业技术人员“半路出家”,普遍存在着法律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4],农业法律专业人员匮乏,整体执法水平有待提高。这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通过系统的强化培训,更新知识,使其政治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有一个全面的提高,使这支队伍不但能够认真学法、真正懂法,而且能够处处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武器去惩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利益,并做到持证上岗、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目前,省市农业主管部门每年都主办执法人员骨干培训班,效果很好,但名额有限,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在培训原有工作人员的基础上,要招聘法学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农业执法队伍中,提高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的整体水平[5]。 4 要加强部门及区域协作与对接 由于执法对象和区域的特殊性,农业执法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执法面广、难度大的难题。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局限性和限制性比较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确保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加强区域、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与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及与兄弟县(市)联动协作机制。开展信息共享,互通互报,组织联合行动,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执法合力,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并将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对接,让违法行为人收到应有的惩罚,起到惩治犯罪份子、维护公平、正义,遏制违法犯罪活动的作用。 (下转第300页) (上接第298页) 5 积极创造条件,完善保障机制 农业综合执法要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必须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一定倾斜。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活动发展、人员装备、基础设施配备等方面增加投入,提供必要的办公、办案设施场所,拨付开展执法、普法活动经费,配备调查取证设备、交通、通讯工具、质量检查检测仪器和档案信息处理设备,逐步改善执法条件,保证农业执法的科学性、权威性。农业部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对部分县级农业综合执法给予大力度支持,但大部分地方财政支持没有很好跟进,执法工作经费无保障。只有切实保障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经费,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改善执法设施提高执法手段,才能使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逐渐步入文明、高效、和谐、人性化的执法轨道。 农业综合论文:试论农业综合开发中财政资金的风险防范 摘要:本文主要就农业综合开发中财政资金主要风险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农业综合开发中财政资金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加以探究。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 财政资金 风险防范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有了很大程度进步,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财政资金的应用是对农业促进的重要保障,只有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对农业的发展才能起到积极作用。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国家进行引导以及配套投入等诸多形式存在的。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农业的综合开发过程中的综合开发就要能进一步的深入,在资金扶持的力度上也要加强,只有在这些方面得以充分重视,才能保障农业的良好发展。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的财政资金风险防范研究,对实际就有着积极意义。 二、农业综合开发中财政资金主要风险问题分析 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的财政资金的风险问题是体现在多方面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业综合开发有着很大负面影响,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所在,并针对性的解决,才能有助于促进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在这些问题当中,其中由于在前期的准备工作没有得到完善化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这一问题的存在就比较容易出现资金闲置以及浪费。前期工作是最为基础的,但有的在立项准备工作方面流于形式,造成开发项目的整体效益相对比较低,也在必要评估论证方面相对比较缺乏。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就比较重要,要能对其针对性的解决。 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的财政资金风险还体现在虚假申报层面。一些部门是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依照着立项要求,从而进行编制可行的研究报告,进行审批获得资金。而在无偿资金方面则多是通过虚假的凭证来进行获得相应资金。还有就是在虚假投资方面的风险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是对投资需要量进行虚报。有时候还存在着应配未配以及应拨未拨的问题。 在土地治理的项目扶持力度和农田建设要求相比,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投资的标准方面相对比较低,以及在科技投入上没有充足,在农民筹资投劳的比例方面还依然比较高。再有就是在产业化的经营项目扶持政策和实际的要求相比较而言,也有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一方面主要就是重点产业化的经营项目的立项门槛相对比较高,以及在有偿资金方面还存有很大的偿还风险。 再者,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财政资金监督机制的建设工作还没有得到有效完善,以及在有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就比较容易带来安全风险。其中主要就是由于项目的审批把关没有严格化的进行,在建设的监理以及审验的工作实施还比较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就对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另外,财政资金在配套方面没有到位,以及在项目的建设运营的效率方面还相对比较低。这些方面的风险问题都会影响农业的综合开发效果良好呈现。对此,只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实施有效措施,才能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 三、农业综合开发中财政资金风险防范措施探究 为能够保障农业综合开发中的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以及在风险防范的效果上良好呈现,就要能充分注重措施的科学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农业综合开发中财政资金风险防范的措施进行了探究,这就能从一定程度上对财政资金的风险抵御有着积极作用。 第一,要从财政资金的投放过程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在这一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就要能够在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投放方面,和开发区的产业化发展能得以有机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形成特色化的开发形式。需要对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的投放产业化链条环节得以明确化,还要能够在全省范围内的项目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比例得以协调化,在布局方面也要能合理化的呈现。 第二,构建科学灵敏的财政资金监督信息反馈系统。在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就要将先进的技术加以充分合理化的应用,可以将当前的互联网技术以及软件开发技术得以灵活运用,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网页构建,将财务数据的信息共享目标能得以有效实现。在这些方面得以完善,就比较方便监督部门进行监管,要注重对监督的重点进行加强。通过监督信息反馈系统的科学建立,就能对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第三,从立法层面进行强化,对农业的综合开发资金使用通过法律进行规范。在通过法律规范条例的制定下,从而将各个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等进行协调统一化的应用,将开发资金的权利以及义务都要能得以明确化,将整体的开发效益进行提升。只有通过立法的措施实施,才能有助于对我国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不流失,从而对资金的利用效率提升的目标才能积极有效的实现。 第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监管风险的防范措施实施。这就要注重对开发项目的监管机制进行完善化、制度化,以及在项目的质量上进行有效提升,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就要能够将前期工作的费用标准加以有效提升,以及对工程监理以及项目审验的工作环境进行优化实施。只有在这些方面得以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的农业综合开发的财政资金的风险管理,就要能充分注重和实际相结合,并要能从多方面来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以及使用的效率水平提升。通过在农业综合开发当中,对财务风险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就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作为农业发展大国,也只有在基础性的工作上得到了完善,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次主要从农业综合开发的财政资金风险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其解决的措施进行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实际的发展。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现在的旅游信息管理,是需要有管理系统的,这个系统主要是处理旅游信息的系统;首先是把旅游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传输等程序,最后才是旅游者进行信息检索,这些旅游信息供旅游者参考,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旅游线路的决策等。 基于这些要求,就要求旅游信息必须具备时间要及时,有新的消息需要随时更新等。 1对不同时期的旅游信息进行分析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了,在1981年的时候,中国国际旅行社,到美国引进了PRIME550型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在1984年的时候,也去美国引进了关于饭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逐步发展,很多行业都是采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航空公司也是采用了这种订票系统,方便了乘客,订票不用去机场,在家里就可以直接定票了。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旅游业和信息技术之间互相结合,对于旅游行业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早在10年前,国家旅游局在一次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要建设“金旅工程”通过旅游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下,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例如酒店、旅行社、景点等,可以很容易查到。尽管这些在国内已经是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就显得非常滞后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旅游管理系统系统相当封闭。对于很多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他们之间是无法进行信息的共享,互相之间利用的非常少,显得有点闭关自守。 (2) 旅游管理系统在开发是没有考虑空间信息。开发者在进行开发时,没有考虑周全,对空间信息忽略了,因此,旅游者在查询时,不能很直观地看到空间信息。 (3) 旅游管理系统的内容单一。 旅游管理系统,里面的内容多数是静态的,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吸引力。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系统现状,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结合,设计出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把旅游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输入界面和输出界面等,进行进一步的设计,设计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本文采用ASP程序,开发出适合的软件,对于一些旅游规划的子系统来说,要考虑到游客的需求,例如旅游时间、费用等这些限制条件,再把这些需求转化为背包,或者不对称的TSP,再运用遗传算法,来进行解释。 2对WebGIS技术进行分析 WebGIS 是一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必须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一系列存储、处理、分析的计算机系统, 这种技术是和Intemet应用的产物,也是一种互相操作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地理信息在网上能够直观的浏览,这和图形是离不开的,但是,现在的浏览器不支持这样的图形。因此要实现这种效果,需要另寻方法,一种是利用客户端解决,另一种是直接利用服务器解决。最常用的方法如下: (1) 采用公共网关方式 这种方式一方面采用的是浏览器和服务器两者之间一个接口;另一方面是采用服务器和服务器软件这两者之间一个接口,这就起到了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了。还有种方式是把信息传送到服务器上,再通过服务器把/:请记住我站域名/信息传递给程序,程序再传递给服务器,最后服务器再将结果传到客户那里。这种技术有两种,但是因为因为程序相对比较复杂,而且灵活性又非常大,并且这种程序需要单独的运行,这样的网站由于用户都非常多,因此对于服务器来说,负担非常的重,所以运行的效率就很低。 (2) 采用服务器应用程序 这种方法是针对公共网关效率低,才研制出来的,因此他的方法和公共网关的原理有些相似;同时,也有他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公共运用程序可以单独的运行,但是对于服务器应用程序,需要在一种特定的服务器上运行,因此他的运行速度非常的快。这种服务器应用程序也有他的缺点,表现在必须依赖服务器和计算机作为平台。虽然这种服务器增强了与客户的端的交互性,也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空间数据,但是这种信息仍然是属于静态的。用户在操作的时候,不能随意的进行缩小和放大,原因是这种图像是属于实体,在进行放大或者缩小这些操作时,都需要通过服务器才能完成。当网络快时,用的人多,服务器的负担更重,从而导致系统的反应变慢。 (3) 采用插入法 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在浏览器那端安装插件,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图形信息。这种方法是,将部分服务器上的一些功能,转移到客户端上;这种方法克服了系统反应慢,减少了负载。但是,这种方法仍然有他的缺点,要在客户端安装一些控件才能实现。 (4) 采用Java应用程序法 Java是一种编程语言。这种语言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一次编写 ,什么地方都能够运用,并且和操作平台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存取到网络的相关文件,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但是,也有他的缺点就是这种方法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工作量非常的大,速度也相对较慢。 (5) 采用Map API 在目前的一些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相关网站上,有一些应用程序接口,进行技术研发,研发者可以利用其中的资源,供第三方运用。这与一些软件的功能有些相似之处,但是二者运用的范围有所不同。表现在传输方式不同,其次是 但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而言,两者所应用的范围是不同的。首先,传输方式不同。其次是供给专业人士用的。基于这些特点,采用Map API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3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分析 需求分析是为了准确的定义为了系统目标,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用户的需求决定了系统的规模。 首先通过了解用户的不同需求,再根据这些需求来设计出系统;同时,在这些系统设计完成之后,这些用户的不同需求,成了最后验收的最主要的依据。 旅客是非常关心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因为这些游客,需要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了解旅游信息,为整个旅游做好前期的决策或者规划;因此,在出发前,旅游者需要了解到旅游的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或者服务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包括吃、住、行、娱乐等等。假如旅游信息有变动时,这个系统将会随着变动而更新,所以,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查询到相对准确的信息;这样做好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后,为游客的整个旅行做到心里有数,也能让游客更好的选择目的地,安排好行程的时间、地点等,也能满足一些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增强旅 游的宣传力度,也是为了让旅游信息管理的更好,且更进一步地管理好旅游提供的一些依据。所以说,对于旅游信息能够更科学、准确的管理,还能收集到反馈信息,为旅游分析、预测、决策等,提高科学的可靠性。因此,该系统除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上述需求外,还应该是一个网络系统,游客通过这些互联网,获取到有用信息。这样也能方便旅游管理人员,他们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将准确的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从而使各种旅游资源的信息能够共同用,因此这个系统的目,依靠网络,为游客或者是旅游管理者,提高。达到旅游资源共享及信息更新的目的。 因此,本系统应达到目标:依托网络和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信息资源的查询,也是方便旅游管理者能够快速的维护和更新相关信息。 4对功能需求进行分析 从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需求来看,这个系统包含有信息的查询、形成规划还有对旅游资源管理的维护和更新等等。 (1) 对于信息的查询和管理 旅游景点和一些附属设施,这些都属于是旅游资源。这些都是通过旅游资源信息系统,以及文字、地图、照片、音频、图像等等这些多媒体信息,从而对旅游景点的风貌等进行全方面的介绍。同时,设计的系统可以让游客对相应的旅游景点的各种情况进行打分,并且根据最终的打分情况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推荐旅游景点。 (2) 确定相应的旅游行程 游客在选择自己预想中的旅游路线的时候,可以依据自己的旅游目的地,自己可以利用的旅游时间,自己预算的游玩费用等等从而预选出相对优秀的旅游行程路线。 (3) 电子地图功能 电子地图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借助电子地图控制相应的管理功能。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可以让图像放大、缩小以及还原等等这些具体的管理功能;第二,地图查询功能。可以根据游客制定的旅游地点,借助于先进的Map API技术,对周边的相关信息进行自动探测和搜索,系统具备的这个查询功能应该体现出高效、灵活和方便的特性,从而让游客借助这个查询系统能够较好地查询到相关实施的信息;第三,自驾游导航功能。当游客选定相应的旅游目的地之后,在起步开始就将起点和终点输入到系统中去,从而将相应的路程计算出来,通过文字的方式将行走的路线预设出来,同时将具体的路线在电子地图中向游客展示出来,引导游客准确找到旅游目的地;第四,地图输出功能。这个功能主要四实现专题地图的输出。针对的旅游风景区以及祥光的服务实施等方面的信息输出;第五,公交查询功能。对公交线路进行相应的查询,具体需要查询的是公交车的站点,公交车行走的路线以及是否需要换乘的可能性;第六,虚拟的旅游功能。游客在没有对相应的旅游景点进行游玩的时候,可以通过虚拟的旅游模式将相应的情况连接到酒店或者具体的景点,或者制作成为360°全景图的形式让游客从中感受到虚拟的真实旅游。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可以借助多种形式进行。而在当前的产业发展之中,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甚至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本系统的出发点主要是放在Map API和虚拟旅游技术方面,在对相应的情况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整理和汇总之后,同时借助于当前先进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秀资源上,通过可行性的研究,总体设计了相应的系统等等,将旅游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同计算机先进技术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整合利用,从而有效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信息管理论文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现在的旅游信息管理,是需要有管理系统的,这个系统主要是处理旅游信息的系统;首先是把旅游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传输等程序,最后才是旅游者进行信息检索,这些旅游信息供旅游者参考,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旅游线路的决策等。 基于这些要求,就要求旅游信息必须具备时间要及时,有新的消息需要随时更新等。 1对不同时期的旅游信息进行分析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了,在1981年的时候,中国国际旅行社,到美国引进了PRIME550型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在1984年的时候,也去美国引进了关于饭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逐步发展,很多行业都是采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航空公司也是采用了这种订票系统,方便了乘客,订票不用去机场,在家里就可以直接定票了。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旅游业和信息技术之间互相结合,对于旅游行业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早在10年前,国家旅游局在一次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要建设“金旅工程”通过旅游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下,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例如酒店、旅行社、景点等,可以很容易查到。尽管这些在国内已经是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就显得非常滞后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旅游管理系统系统相当封闭。对于很多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他们之间是无法进行信息的共享,互相之间利用的非常少,显得有点闭关自守。 (2) 旅游管理系统在开发是没有考虑空间信息。开发者在进行开发时,没有考虑周全,对空间信息忽略了,因此,旅游者在查询时,不能很直观地看到空间信息。 (3) 旅游管理系统的内容单一。 旅游管理系统,里面的内容多数是静态的,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吸引力。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系统现状,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结合,设计出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把旅游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输入界面和输出界面等,进行进一步的设计,设计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本文采用ASP程序,开发出适合的软件,对于一些旅游规划的子系统来说,要考虑到游客的需求,例如旅游时间、费用等这些限制条件,再把这些需求转化为背包,或者不对称的TSP,再运用遗传算法,来进行解释。 2对WebGIS技术进行分析 WebGIS 是一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必须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一系列存储、处理、分析的计算机系统, 这种技术是和Intemet应用的产物,也是一种互相操作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地理信息在网上能够直观的浏览,这和图形是离不开的,但是,现在的浏览器不支持这样的图形。因此要实现这种效果,需要另寻方法,一种是利用客户端解决,另一种是直接利用服务器解决。最常用的方法如下: (1) 采用公共网关方式 这种方式一方面采用的是浏览器和服务器两者之间一个接口;另一方面是采用服务器和服务器软件这两者之间一个接口,这就起到了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了。还有种方式是把信息传送到服务器上,再通过服务器把信息传递给程序,程序再传递给服务器,最后服务器再将结果传到客户那里。这种技术有两种,但是因为因为程序相对比较复杂,而且灵活性又非常大,并且这种程序需要单独的运行,这样的网站由于用户都非常多,因此对于服务器来说,负担非常的重,所以运行的效率就很低。 (2) 采用服务器应用程序 这种方法是针对公共网关效率低,才研制出来的,因此他的方法和公共网关的原理有些相似;同时,也有他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公共运用程序可以单独的运行,但是对于服务器应用程序,需要在一种特定的服务器上运行,因此他的运行速度非常的快。这种服务器应用程序也有他的缺点,表现在必须依赖服务器和计算机作为平台。虽然这种服务器增强了与客户的端的交互性,也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空间数据,但是这种信息仍然是属于静态的。用户在操作的时候,不能随意的进行缩小和放大,原因是这种图像是属于实体,在进行放大或者缩小这些操作时,都需要通过服务器才能完成。当网络快时,用的人多,服务器的负担更重,从而导致系统的反应变慢。 (3) 采用插入法 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在浏览器那端安装插件,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图形信息。这种方法是,将部分服务器上的一些功能,转移到客户端上;这种方法克服了系统反应慢,减少了负载。但是,这种方法仍然有他的缺点,要在客户端安装一些控件才能实现。 (4) 采用Java应用程序法 Java是一种编程语言。这种语言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一次编写 ,什么地方都能够运用,并且和操作平台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存取到网络的相关文件,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但是,也有他的缺点就是这种方法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工作量非常的大,速度也相对较慢。 (5) 采用Map API 在目前的一些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相关网站上,有一些应用程序接口,进行技术研发,研发者可以利用其中的资源,供第三方运用。这与一些软件的功能有些相似之处,但是二者运用的范围有所不同。表现在传输方式不同,其次是 但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而言,两者所应用的范围是不同的。首先,传输方式不同。其次是供给专业人士用的。基于这些特点,采用Map API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3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分析 需求分析是为了准确的定义为了系统目标,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用户的需求决定了系统的规模。 首先通过了解用户的不同需求,再根据这些需求来设计出系统;同时,在这些系统设计完成之后,这些用户的不同需求,成了最后验收的最主要的依据。 旅客是非常关心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因为这些游客,需要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了解旅游信息,为整个旅游做好前期的决策或者规划;因此,在出发前,旅游者需要了解到旅游的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或者服务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包括吃、住、行、娱乐等等。假如旅游信息有变动时,这个系统将会随着变动而更新,所以,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查询到相对准确的信息;这样做好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后,为游客的整个旅行做到心里有数,也能让游客更好的选择目的地,安排好行程的时间、地点等,也能满足一些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增强旅游的 宣传力度,也是为了让旅游信息管理的更好,且更进一步地管理好旅游提供的一些依据。所以说,对于旅游信息能够更科学、准确的管理,还能收集到反馈信息,为旅游分析、预测、决策等,提高科学的可靠性。因此,该系统除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上述需求外,还应该是一个网络系统,游客通过这些互联网,获取到有用信息。这样也能方便旅游管理人员,他们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将准确的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从而使各种旅游资源的信息能够共同用,因此这个系统的目,依靠网络,为游客或者是旅游管理者,提高。达到旅游资源共享及信息更新的目的。 因此,本系统应达到目标:依托网络和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信息资源的查询,也是方便旅游管理者能够快速的维护和更新相关信息。 4对功能需求进行分析 从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需求来看,这个系统包含有信息的查询、形成规划还有对旅游资源管理的维护和更新等等。 (1) 对于信息的查询和管理 旅游景点和一些附属设施,这些都属于是旅游资源。这些都是通过旅游资源信息系统,以及文字、地图、照片、音频、图像等等这些多媒体信息,从而对旅游景点的风貌等进行全方面的介绍。同时,设计的系统可以让游客对相应的旅游景点的各种情况进行打分,并且根据最终的打分情况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推荐旅游景点。 (2) 确定相应的旅游行程 游客在选择自己预想中的旅游路线的时候,可以依据自己的旅游目的地,自己可以利用的旅游时间,自己预算的游玩费用等等从而预选出相对优秀的旅游行程路线。 (3) 电子地图功能 电子地图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借助电子地图控制相应的管理功能。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可以让图像放大、缩小以及还原等等这些具体的管理功能;第二,地图查询功能。可以根据游客制定的旅游地点,借助于先进的Map API技术,对周边的相关信息进行自动探测和搜索,系统具备的这个查询功能应该体现出高效、灵活和方便的特性,从而让游客借助这个查询系统能够较好地查询到相关实施的信息;第三,自驾游导航功能。当游客选定相应的旅游目的地之后,在起步开始就将起点和终点输入到系统中去,从而将相应的路程计算出来,通过文字的方式将行走的路线预设出来,同时将具体的路线在电子地图中向游客展示出来,引导游客准确找到旅游目的地;第四,地图输出功能。这个功能主要四实现专题地图的输出。针对的旅游风景区以及祥光的服务实施等方面的信息输出;第五,公交查询功能。对公交线路进行相应的查询,具体需要查询的是公交车的站点,公交车行走的路线以及是否需要换乘的可能性;第六,虚拟的旅游功能。游客在没有对相应的旅游景点进行游玩的时候,可以通过虚拟的旅游模式将相应的情况连接到酒店或者具体的景点,或者制作成为360°全景图的形式让游客从中感受到虚拟的真实旅游。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可以借助多种形式进行。而在当前的产业发展之中,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甚至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本系统的出发点主要是放在Map API和虚拟旅游技术方面,在对相应的情况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整理和汇总之后,同时借助于当前先进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秀资源上,通过可行性的研究,总体设计了相应的系统等等,将旅游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同计算机先进技术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整合利用,从而有效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信息化时代数字的跨界交流与传播方便了信息的共享,行业间的信息平台搭建助力行业向纵深层次发展,在旅游行业中,实现智能化可以将游客与旅游景区间共塑于一个平台之中,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来提高旅游工作效率,优化服务,在这种相互串联的系统中,游客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并且能够在管理信息中留下偏好足迹,实现智能终端服务的分析与改进。 关键词: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管理信息平台终端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是适应了大数字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要求。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的了解游客的相关情况以及旅游景点的详情,处于旅游信息的集散地,为旅游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了解信息的载体,便于分析信息价值做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手段,合理的优化景区的安排与设置。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旅游信息不对称性的局面,将信息的最大价值释放出来方便了企业价值的创造。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是信息时展的客观要求。 旅游行业最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的服务性产业,与其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以及组成要素都对旅游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协调其相互间的行业运行能够优化经济运行秩序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要保证这个局面的生成需要实现各个行业的信息共享,只有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化才可以将各个行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旅游行业中的纠纷矛盾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机构间的关系时。信息的公开化可以解决信息阻塞的问题,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改善经济运行的环境。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日益精细化复杂化,充分有益的信息处于信息流中,加强信息的管理将减少识别有用信息的成本。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旅游行业也由国内地区的市场开始向国外进行拓展,空间上广延需要缩短信息的时间成本才能够将利益最大化。 (二)信息的重要性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内在原因。 旅游产业其生产和消费同时性以及其产品不可转移也不可以储存,作为固定的消费品,需要消费者亲临,这就导致了消费者的频繁流动。吸引消费者旅游的关键在于旅游景点的信息是否流通到位,消费者能否获得充分的信息渠道。信息完全的情况下,消费者会自觉的涌向景点,并形成合理的旅游观念,有利于良性的旅游秩序形成。充足的信息帮助游客缓冲对未知环境的恐惧感,提高旅游消费的可能性。同时旅游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游客偏好信息的收集有利于提供各种可供游客选择的旅游产品,游客可以在权衡各项选择中做出合理的安排。总而言之,信息对于旅游者和旅游管理人员都是重要的,在市场化中,快捷通畅的信息渠道将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 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需要以市场的发展动态为依据,以服务顾客为核心全面思考旅游行业相关组成部分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完成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可扩展性原则。 旅游行业是一个跨行业的部门,它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其他行业提供经济发展的契机,系统设计旅游管理信息平台要了解其他行业发展的信息才能正确预测旅游行业发展的状况。首先在系统设计中需要有未来发展的眼光,考虑旅游行业发展现实性因素也要考虑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设计系统,为系统的升级改造保留剩余空间。同时在设计系统时要使系统简洁,能够清楚的操作,方便处理旅游业务。 (二)适用性原则。 旅游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用,所以在设计系统时要从系统的结构上来考虑系统与实践操作中的结合。系统在各个板块间要保证不重合,尽量的能与现实中的各个因素耦合,系统在应用中能够及时地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各个功能间实现密切的配合。 (三)集成原则。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融合旅游产业以及计算机专业技术的系统化工程,其涉及的学科知识以及生活范围远远超过现实中旅游业发展的情况。作为服务旅游业发展的中介工具,系统设计要以集成的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以数据库、高级编程语言的综合应用为依托,实现游客信息、导游信息、景点信息、票价信息、住宿信息等诸多信息的高度集成与信息共享,并以数据、文档、图片等多种数据形式进行显示,从而形成较为全面实用性较强的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三、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智能化旅游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在现阶段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还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系统设计较传统有更多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促使了信息系统的快速完成投入到旅游行业中,实现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可行性。 经济发展给开发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系统软件的成本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趋向较低的态势,所以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看开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是低成本高产出的活动。系统在开发时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但一旦处于应用状态,系统自动为旅游行业创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 (二)技术可行性。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技术掌握发展获取途径较多,在对系统设计中要对其软件和硬件进行科学的研究,通过与现实情况的分析比较适当的开发新的功能以满足性能需求。系统可以采用主流的Java语言,对WEBMASTER而言,JSP的写作界面应是随着需求而改动。采用的数据库有SQLServer、Oracle等,而相对于其他的数据库,SQL、Server数据库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丝毫也不影响它在将来所发挥的功用。 (三)操作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般网民都具有一定的网络操作知识,能够操作具体的系统,在科学设计系统完成后,系统的维护只需很小的成本。系统成为一个共享的工具,为旅游产业创造价值。系统只需要一定知识的人员就能够轻松的操作起来。 结语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将旅游业动态化发展情况搬移到虚拟的空间,通过信息的供给与消费,创造经济价值,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在系统设计中需要借鉴各个学科的知识,同时要对比中吸收借鉴外国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有益经验,加快我国旅游行业的转型发展。 作者:逯祥渠 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内容更是关系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构建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内容框架,并设置了具体的实验项目和实验要求。 以互联网的发展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旅游业是较早采用信息技术的行业之一,随着旅游市场的全球化,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旅游业的管理和经营模式,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1992年国家旅游局启动中国旅游资源库的建设,标志着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开始。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信息化工作在体制建设、旅游网站建设等方面逐步完善。进入21世纪以来,从国家旅游局启动“金旅工程”开始,通过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引导以及旅游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旅游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提高。2011年,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编制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表明旅游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被纳入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高校开始设置《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以来,旅游信息管理及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在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及旅游规划等专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在开设旅游类专业的高校中,大部分都把《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信息管理》、《旅游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或是选修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学生旅游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的综合性很强的理论课,除了要求学生要具备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进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就要求学生还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发展现状 作为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信息管理理论学习的主要课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受到我国高校的广泛重视,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具有工科和理科性质的信息系统分析等课程内容让他们感到难以轻松掌握,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情况反馈至授课教师,也让教授该课程的教师的教学欲望大大降低。目前关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该课程的教材建设。根据旅游管理类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教材内容的重新编排和设计。第二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出发,对该课程在理论课讲授和实验教学体系的设置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第三是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研究者主要对该课程在实验内容体系构建、课时安排和实验教学中的条件要求等内容进行分析。从相关的研究情况来看,关于该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手段更新等方面研究成果较多,对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成果其重点集中在理论课或是实验课的设置,较少综合理论课与实验课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方案多认为应丰富理论或实验内容体系,增加基于编程语言的系统设计,这样既增加了课程难度,也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师的授课难度,降低教学效果。本文尝试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入手,按照理论课程的知识体系,分析旅游行业的信息管理人才需求,构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的内容框架,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及内容框架 (一)设计思路 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标是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及设计原理等;了解旅游信息系统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应用现状;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原理、方法、步骤及相关技术手段。理论教学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目标,因此需要开设课程实验。从社会需求来看,目前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集中在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旅游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专门性应用人才,文科学生在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实施方面基础较差,因此设置教学内容应按照“认知—模仿—应用”的思路安排实验内容。 (二)内容框架 实验内容按照“认知—模仿—应用”的思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旅游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及分析。实验课上给学生提供目前酒店、旅行社、餐饮业、景区等旅游企业使用的系统软件,设置实践场景让学生通过使用相关软件去进行模拟操作。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形成感性认识并加以分析,对于软件在用户界面、模块设计、功能菜单等方面做出评价。第二:小型桌面数据库系统设计。使用microsoft公司office2003软件包中的microsoftaccess桌面数据库开发软件,提供学生详细到操作步骤的数据库开发范例,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完成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第三:综合性实验。按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及方法,完成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和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包括系统开发背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实现等内容。 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设计 按照课程总体学时安排,依据理论课教学内容设置及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并实施《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框架及具体实验项目,共设置了4个实验项目。如表3-1所示。实验一是认知类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具体能够做什么。在系统的选择上,没有使用我国目前旅游业应用较为广泛的行业管理系统软件,如西软的FOXHIS、北京华仪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等,而是选择几个具有原型性质的系统。这样选择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分析系统功能的优点和缺点。实验二是演示加设计类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全程操作步骤的数据库设计,让学生模拟并自行设计旅游信息系统数据库。数据库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设计软件选用microsoftaccess2003:第一,学校机房广泛使用microsoftoffice2003;第二,该系统非常容易上手使用。实验三是设计类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和步骤。包括了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等阶段,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形成工程化思想和系统思维能力。实验四是设计类实验,该实验提供一幅高像素中国行政栅格地图,以mapinfo9.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开发平台,让学生完成栅格地图数字化、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专题地图制作等实验内容。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构建目前主要是借助地理信息系系统的技术实现,因此通过本实验内容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构建的技术和方法。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和旅游地的发展至关重要,新的信息系统类型和系统建设技术不断涌现,掌握信息技术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也应在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这样才能使得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作者:黄常州 单位:盐城工学院旅游系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传媒市场的日益传播,网络信息技术在市场中的使用机率越来越频繁,已成为各事业单位、企业公司拓展本公司业务的重要手段。旅游公司也不例外。旅游业汇集世界各地的旅游信息资源,优化与整合旅游信息,开源节流,丰富旅游信息管理经验,旅游公司顺应新科技信息的流行趋势参与竞争,接受挑战的关键。本文从以下方面着手,对当前旅游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及发展概况做出简要阐述,以便为旅游管理信息化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 1旅游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创建ERP旅游管理系统,有利于聚合企业顾客资源,扩充旅游市场,加速企业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城市化进程,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比率。在社会信息化大环境中,市场竞争日益剧烈,旅游业经营者最先了解信息的可靠来源并灵活运用旅游信息技术发展的含量,保证旅游信息资源的安全有效,就等同于是旅游企业管理者抓住了本公司经济的发展命脉。 2网络信息技术与旅游管理信息化的联系 网络信息技术与旅游管理信息化相互印证,相互作用。网络信息技术是检验旅游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来源,旅游管理步入正确的信息化轨道,需要依靠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实际应用。旅游信息数据一般包括旅游产品、旅游景点、服务设施、交通路线等各方面的内容。旅游信息化产品目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仍占有大量市场,持有可观的提升空间,在市场经济中占先机。旅游公司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创建本公司的ERP系统,打通市场信息的大门,适时精准、迅速高效地搜集需要的旅游信息,加强了各行业公司旅游信息的融通共享,减少了员工的工作任务量,提升了本公司在旅游行业中的强度较量。 3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体系尚未完全成熟。旅游业涉及的信息比较广泛,导致信息收集的难度较大。旅游信息软硬件设施的不齐全,导致信息检索范围广,速度慢;旅游信息设备的不完善,旅游信息机制不合理;实现旅游信息化进程缓慢,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承载力的不断下降,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是阻挠我国旅游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根据我国旅游业市场的拓展手段,消弭旅游业发展的残留问题,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就为旅游管理部门加速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供了方法论断。 4实现旅游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举措 各行业的激烈竞争都离不开有效的信息资源。旅游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将推进旅游业的全面综合发展。 4.1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 信息数据库中包含旅游业务的大量信息资源。旅游业务经营者管理本公司的人力、财力、物力,就需要建立强大的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旅游行业内部应该保证数据库内容的适时更新与分类整合,要对旅游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应当做有详细的介绍,尽量图文并茂,体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性,避免垃圾信息的传递。对于旅游时应该注意的相关危及游客生命、财产的事宜,旅游信息管理者不能隐瞒事实真相,不报或漏报。再言之,信息数据库的集合性,将旅游信息通过客户端或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旅游业务使用者可根据自己所需要检索的内容或关键字,在网上寻找相对应的旅游信息,方便旅游业务操纵者迅速查找信息来源,推动旅游事业在整个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4.2创建软硬件设施的保障体系 网络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需要优质可靠的软硬件设施做支撑。软硬件设施为旅游信息的承载存储搭建平台。旅游部门应该储备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实施人才培养战略计划,提高在职人员的岗位素质,树立责任道德意识,结合旅游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顺利完成旅游软硬件设施的构建工作体系。 4.3建立“三位一体”的旅游体系 “三位一体”是指旅游管理部门借助遥感技术、GIS(全球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实现旅游信息的数字一体化。旅游公司应该从多维角度经营公司的理念出发,加强与旅游管理部门的信息互动与交流,整合旅游信息资源,为旅游信息使用者提供旅游信息的风向标。 4.4加强旅游信息资源的监督 鉴于各行各业的竞争激烈态势,旅游信息在旅游行业营运过程中应当兼具保密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旅游管理者加强对旅游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同时需要旅游公司内部的执行者共同遵守,相互监管,达成内部信息的保密协议。 5结束语 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推动旅游管理的信息化,使旅游公司在参与激烈社会竞争的实践当中,优化旅游管理策略,提高旅游信息管理水平,实现旅游业务发展最大化、旅游经济效益化成为可能。 作者:李倩 李莎莎 褚贵霞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分析 1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定位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完成该课程教学之后,要保证学生能够构建起基本的学科体系结构,对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掌握扎实,并且能够对旅游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熟练操作。此外,还要能够完成简单的系统开发与系统维护,为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2]。 2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目标不科学。对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来说,其主要就业方向就是基于旅游行业的三部分,酒店、景区以及旅行社。所以,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就要将这三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都只是对这三部分知识的简单加和,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性教学。在课程内容上也只是简单介绍,没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使得教学与市场需求发生错位,所教育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行业的作用日益显著,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信息技术是不可缺少的组成,但是有些学校将其列为选修课程,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重点出现错误,导致学习结果不能得到应用。2.2教材不完善。目前,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共有5版教材,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对理论知识讲解透彻,有些对软件管理相关内容着重论述。但是,缺少管理理论与软件应用相结合的教材。2.3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模拟实验是必备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说,大多数学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中,有些学校并没有建立相关实验室以供学生动手实践,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课程很难开展。有些学校取消了实践课程的设置,完全依靠教材完成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步入社会很难完成岗位工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3开展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完成任何工作都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向,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目标进行明确。首先需要学生对相关的概念、原理进行掌握;其次还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通过对不同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提升自身能力。这就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原有的“学生—学校”教学模式上增加企业的部分,改成“学生—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模式,通过这样的转变能够突出课程的应用型特点。此外,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也是很有效的方式之一,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相关的培训课程并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学生完成培训任务并通过考核之后才可以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通过增加实践的方式为社会、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为了与旅游信息化的趋势相吻合,就要重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对于行业的重要性,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让旅游管理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3.2重视教材编制。对于目前所使用的5版教材来说,其基本框架是一致的,都是将不同的管理知识应用于旅游行业中,并没有将模块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章节之间的逻辑性与联系性较差,影响教学效果。对这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是由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存在跨学科的情况,这就使得任何一方面的专家都无法独立完成教材编写工作。所以,在进行教材编写工作时候,要将所涉及到各个领域的专家汇聚在一起,建立起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框架。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之后,要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都涵盖其中。通过对该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概念、理论,又能够在操作章节的引导下完成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保证教学与市场的一致性。 4结束语 旅游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顺应行业的发展潮流就要对相关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将市场应用作为课程改革方向,在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充分分析之后,找到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改革措施,为课程改革提供帮助。 作者:姜涛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本科阶段开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SWOT分析 摘 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编程相结合,学习及时、正确、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一门科学。旅游学理论为主体,计算机工具为两翼。本文旨在分析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开设和本科生反映情况,利用SWOT模型对本科阶段开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 关键词:旅游管理信息系统;SWOT分析;课程教授建议 随着旅游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网络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于酒店、景点、超级市场等场所。我国旅游业的网络化、系统化、信息化进程也快速铺开。在2004年,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召开了目的地营销系统(DMS)推介大会中,在今后的到三年内,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将基本实现旅游信息化。近几年兴起的“智慧旅游”也是旅游信息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实现智能移动终端对于旅游环节的基本控制。开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已经成为高等旅游教育现代化、互联网化的重要手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类院校,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已经连续三年开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在西北师大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游客数每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以敦煌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景点建设迅速,引入了“智慧旅游”的相关概念和研究成果;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收集、管理、储存旅游信息,做到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体化、便捷化、集约化。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培养高级旅游人才的必学课程。旅游学院2013年实施“卓越文科人才培养计划”,设立旅游管理(卓越旅游产业规划师)基地班,为甘肃省培养具有现代旅游学理论和视野,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项目创意策划的高级专门人才。应当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习前沿的旅游理论。 二、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开设《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现今,SWOT分析法广泛的应用于决策、项目实施、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1.S(优势)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共有专职教师(教学岗)34位,其中教授4位、副教授9位,多位老师拥有计算机科学的学科背景,在教学上拥有优势;旅游学院科研实力强,学科综合实力在全国位列34名,在丝绸之路旅游研究、民族地区旅游研究、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上拥优势;学院为甘肃省最具实力的旅游类二级学院,承担甘肃省乃至全国的重大研究项目。 甘肃省旅游近几年发展迅速,2014年,甘肃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亿元,两项指标均比2013年增长25%以上,在旅游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和旅游相关的产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开设变得迫不及待。 2.W(劣势)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历史学系中发展分离出来,从历史学角度研究旅游学,不可避免的将人文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放在研究的重要位置,相比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国内名校,他们更多的从地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出发。 学院没有专门为本科生开设的机房,导致《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部分的实践环节无法完成。完全理论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 3.O(机遇) 2015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意见》,强调了甘肃省旅游业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丝绸之路大景区规划纲出台,开启了甘肃省旅游资源集约化进程;以上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和调整为甘肃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甘肃旅游的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 “互联网+X”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互联网+X”的产业发展形式是以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辅之各产业的核心理论,互联网技术强大的搜索引擎和传播功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4.T(挑战) 据任课教师口述,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开设的效果不佳,不能理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旅游学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对于旅游信息系统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缺口增大,陷入了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不能胜任旅游信息管理岗位的尴尬境地。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在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开设,有很大的必要性,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方法,启发性的、引导式的讲授将会对这门课的认可度有较大裨益。 三.结语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旅游管理专业信息化、国际化的必学课程,对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现是旅游景区管理标准化、专门化的必由之路,在大数据时代,迎合大数据对旅游产业的冲击,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规避方式。对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化教学仍然有亟待完善的地方,对于《对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解,任重而道远。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高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 【摘要】解析了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理论课和实验课中存在的具体的教学问题,从学生基础、课程设置、师资需求等方面论证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改革、师资整合等方面探讨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积极性 课程改革 师资整合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旅游信息管理技术有一个全面的清晰框架概念。在熟悉对象的前提下,掌握对旅游信息管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应用原则和操作方法,了解、构思和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今后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旅游信息管理技术在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设计与应用的一般理论、理念、过程和方法。与计算机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强调系统开发不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在于必须以旅游专业和旅游行业市场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教授内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偏向于对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基于理论基础对具体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入门与操作。由于课程涉及地理学、旅游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综合性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理解信息技术存在困难,增加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难度。自上世纪90年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开设以来,各大高校关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研究从未停止,如何有效的将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引入到旅游专业的教学中,并实现深入浅出的课程传授,一直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研究的重点问题。 在对我国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发现,目前“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信息知识基础薄弱,理解上存在困难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有两类来源,一类是基于工商管理专业下的二级学科;一类是由师范院校的人文地理专业延伸而来。因此,高校招生时,生源多以文科生为主,由于高中学习的惯性和理工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信息系统类课程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兴趣,甚至有抵触心里。 2)基础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不易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 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只设置了计算机基础、C语言或者Visual Foxpro等公共课。由于公共课面向的是全校各专业学生,且课程既要学习理论基础,又要结合实践,导致有限的课时内学生很难全面掌握。C语言教学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但是如果后期不开设程序设计与数据库的高级课程,很难与实践接轨。Visual Foxpro是一种简便的数据库技术课程,但是该课程的学习需要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完全没有这方面知识基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难度很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材内容宽泛,重理论轻实践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为信息技术和旅游学理论。现有的教材大体上都将课程划分为酒店、旅行社、旅游地等具体的行业类别来编写内容的。但是,在个部分内容中,绝大多数教材都是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旅游行业,并分别说明其管理体系,以模块化和数据流程图的形式描述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交互。这种思路看似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旅游行业所涉及到的全部模块,但是由于在课本中缺乏具体的案例很难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与体会,不少学生反映教材内容不具体,不太吸引人。虽然在章节末尾都举了具体的案例,课程设置中也配备了实验课,但是由于理论部分的抽象与枯燥,导致学生在实习时的兴趣不够。 4)实践教学的设置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都开设了配套的实践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有两类,一是基于数据库的设计实习;一是某类旅游企业软件的应用。基于数据库的设计实体上都是基于Visual Foxpro软件,目标是建立一个数据库级别的虚拟的饭店或旅行社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的重在应用而不是设计,因此,这类实验课不仅消耗课时多,而且缺乏与培养目标的联系。另外一些高校选择查良松主编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中的Foxhis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和eTravel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或者是一些网络上免费下载的系统,但是,这类系统显得陈旧、功能不完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采用了当前比较主流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如千里马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和意高公司的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但是这类系统购买和更新维护的花费高昂,对一般院校而言经济负担过重,限制了专业的发展。此外,当前市场上几乎没有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匹配的实验教材,软件说明书虽然全面对教学来说又显得繁冗,缺乏情景案例,因此在具体教学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5)缺乏具有综合素质的师资 由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旅游学、地理学、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要求授课教师掌握宽广的知识面,既要懂旅游企业运营理论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尤其是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培养的同时具备这两方面能力的应届生教师少之又少,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虽然对信息系统了解深入,但是对于旅游基本理论、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企业的运营都缺乏认识;而旅游管理的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旅游学理论基础和旅游实践经验,但是在信息技术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对专业教师的需求,给教师队伍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综上所述,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受到学生基础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匮乏的阻碍,这一问题同样在“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中存在。为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信息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应主要从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改革和培养整合师资等方面入手,以培养面向应用的优秀的旅游人才。 如借助当前“智慧旅游”概念等信息技术旅游应用的热潮,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适当增加1至2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基础和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解力。采用较易学习和常见的Access数据库,从简单的数据库设计入手,实践课程目标由原来的设计一个信息系统转变为――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内部的运行机制。改革原有的程式化的课程内容,以案例促进教学,适当时候可以与实习单位签订合同,进行产学研教学。既可以实现现实情景下的软件应用教学,同时给学校减轻了购买高额软件的经济压力。此外,师资力量的加强是教学的重要保障,提高师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通过教师的教学研究促进课程改革。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必备的,在短时间内可以将课程划分为信息基础和行业应用两类,采用由两名分别熟悉计算机技能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教师配合代课,并定时集中讨论,互相听课学习,逐渐丰富各自缺乏的知识,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宁夏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摘 要]以开发宁夏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探究为目标,通过整合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旅游可视化和智能化信息技术,在VB 编程环境中利用MapX 与Authorware, 开发具有旅游资源空间分析和旅游景区动态管理功能,包含编辑测量、精确定位、信息查询、资源动态管理和路径优化决策模块的宁夏智能化旅游信息系统,实现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关联的多媒体图形显示目标,为实现宁夏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信息管理技术体系保障。 [关键词] 宁夏;智能旅游;信息系统;设计;VB 国务院于2009年12月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旅游业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特色产业来培育,确立了以打造“西部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宏伟蓝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坡头、沙湖、西夏陵)、两文一景(回族文化、西夏文化、塞上江南特色景观)为核心的A级以上景区31家,其中4A级及以上景区11家,在中国西北旅游圈发展格局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极好的业绩和经济效益,2010年接待国内游客就已经突破1000万人次,入境游客1.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7.8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4.12%。但宁夏传统的旅游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和旅游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里的应用范围窄、深度浅,成为旅游行业快速稳步发展的“瓶颈”,其中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迫切需要借助以空间信息处理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撑,构建具有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分析系统、空间信息查询系统及三维影像显示系统等功能的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因此,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媒体制作技术引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旅游系统中来,开发具有编辑测量、精确定位、信息查询、资源动态管理和路径优化决策模块的宁夏智能化旅游信息系统,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的多媒体地图和全区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管理,以此整合宁夏全省现有旅游资源,进一步缩小与其他省份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差距,为实现宁夏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信息管理技术体系保障,同时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全新的服务。 该旅游信息系统旨在实现以下几个具体目标:一是结合宁夏典型旅游景区及周边进行旅游资源的实地勘察与调研,构建宁夏智能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模型体系架构;二是旅游资源普查及数据库关联构建:在各县区旅游资源及旅游支撑系统普查的基础上,经宏观分析、计算、提炼、研究,完成空间数据库设计和属性数据库设计及关联关系创建;三是在统计分析宁夏旅游综合资源与旅游行业属性数据和景区及周边空间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系统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使用现今流行的GIS软件如MapX、Supermap等,程序设计语言使用主流的开发语言进行混合编程如、JAVA等,以及使用Authorware、Flash等多媒体制作软件作为动态交互部分的开发平台,开发出包含景区及周边旅游资源分析、景区及周边发展条件分析、游客源市场分析、景区及周边环境的空间分析和景区及周边经营管理中的静态与动态的空间分配和利用率分析等功能,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以及多媒体图形化显示目标的宁夏智能化旅游信息系统。 1 国内外研究及技术现状 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需求更加趋向多样化,游客对获取旅游信息的要求更高,旅游资源管理面临复杂化变化趋势,对旅游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国外对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1-6],国外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三种空间尺度的系统形式:第一种是以国家空间尺度信息系统,通过核心计算机数据库及其服务器的转换和连接,使各个终端进入系统数据库,以此整合、协调和运行全国范围内的旅游信息,如丹麦的国家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第二种是区域空间尺度的信息系统,该类系统主要面向区域性游客出行、酒店、门票预订和游线的信息和查询为目的,其数据库信息的更新快捷和针对性更加贴近游客,如奥地利罗尔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和瑞士阿彭策尔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该方式以用户电脑终端为基础,由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详细的信息数据库组成,单体用户终端通过专用软件与地区性信息系统实现联网;第三种是跨区协作旅游信息系统,该类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跨地区和国际之间的旅游信息沟通与共享,采用视频传输系统,通过视频传输技术连接信息系统数据库和用户,直接实现图像之间的传输,用户就可以获取旅游地景观图像,与旅游景区保持联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内容。以此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同时,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旅游资源和提高旅游系统效率的途径,同时也是成为强化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国内相关研究远远迟于欧美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开始进行的。通过引进、借鉴、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经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国:第一,理论研究方面,着眼于面向管理者和旅游者的旅游信息系统查询、资源管理、游前体验目的[7-9],在GIS软件组件式和模块构成的集成、整合和多空间尺度的旅游信息多媒体表达方面[10-13],形成和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信息科学为载体的学科体系[14];第二,旅游信息系统实践应用方面,在吸纳整合国内外组件式GIS软件公司MapX、SuperMap的技术性挂件的基础上,中科院遥感所、湖南地质遥感所、青海省由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与青海师范大学、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与环境灾害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高校陆陆续续建立了面向管理层的由地理信息基础库[15-17]、旅游资源库、服务设施库、游客统计库、资料库组成的旅游资源信息系统[18-25],和面向游客的区域旅游信息系统(Tourist-oriented Regional Tourism Information System,TORTIS ),后期系统在模块构建方面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提升,增加了数据输入模块、查询检索模块、路线选择模块、显示输出模块、系统界面模块等,提高了用户需求的满足和可操作性;第三,由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兴起,引发了对智慧旅游系统的关注和构建[26-31],在2011年1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邵琪伟局长在报告中提出了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建设。北京市、南京市、吉林省、四川省、大连市、苏州市、黄山市、温州市、武夷山、镇江等两省八市成为首批试点地区。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又公布了第二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名单,增加了无锡市、常州市、扬州市、南通市、武汉市、成都市、福州市、厦门市、烟台市、洛阳市等十个城市。九寨沟等景区作为智慧旅游系统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在众多院士和区域学者的引领下,做了积极有效的尝试和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效率提升和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国内外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针对游客实际需求和期望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系统研究的缺失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比较重视硬件投资而忽视了针对具体区域的软件信息技术的独立研发和整合应用,由此限制了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吸引力。迅速膨胀的技术经济和知识经济已经将宁夏等边远省份远远抛在后面,主要在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的表达和分析功能非常缺乏,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相当贫乏等,这对于对接国线旅游市场和满足日新月异的旅游者需求方面已经存在较大短板,显然不能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旅游业发展要求和智慧旅游的发展潮流。因此,有必要以宁夏典型旅游景区为依托展开理论和实践研究。 2 系统设计内容及技术构架 2.1 系统设计内容 2.1.1 理论基础对比研究与技术可行性分析 结合宁夏典型旅游景区及资源的实地调查,宁夏智能化旅游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旅游平台)的构建是对传统的旅游行业的管理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存在的行业短板,提出了行业解决方案,对旅游平台所采用的方法、技术进行探索与可行性论证。 2.1.2 基础旅游资源普查、分类与评价模型构建 对宁夏各县市典型景区旅游资源及周边旅游支撑系统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评估模型的综合评价法和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三次指数平滑法建立旅游信息系统的评价及预测模型。经宏观分析、计算、提炼、研究,完成空间数据库设计和属性数据库设计及关联关系创建,并进行数据的优化分析和统计,实现对景区的评价和预测,将结果以图形、图表等直观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 2.1.3 空间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的设计与关联构建 空间数据主要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组成,各空间数据按其特征以图层的方式分层存储。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划分为一些最基本的地图图层,如省界、市界、区界、道路、水系等,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则由景区、景点、周边娱乐、购物、交通等组成。按照数据分类编码体系规范化分类编码,采用分层存储,并且赋予各层地理数据属性,每个图层包括整个地图的一个方面,图上所有要素均按点、线、面要素分层。 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由旅游资源数据库和旅游服务设施数据库组成。主要包括景区、景点、娱乐、购物、宾馆、饭店、医院等的配套服务及设施的分布数据。本系统利用电子地图工具里的分层技术,将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涉及到的景区景点及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分别组织到不同的图层,每一个属性图层里的内容都使用特定的图符表示并对应不同的数据源,即每一个图层都是空间地图与属性地图的相互配合的分层数据。 属性数据库的数据通过两种图形对照法和预先建立属性表格法输入宁夏典型景区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等方面的主要属性,然后根据标示关键词和图形之间的链接,建立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的关联。 2.2 系统构架 通过对宁夏旅游业现状的分析该平台以分单元的形式(即:管理系统单元、全景虚拟体验系统单元、客流统计系统单元和电子导游系统单元等四个单元)(见图1),将各单元功能有效的组合,通过管理系统单元统一各单元的数据标准和接口,以实现有效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建设目标。 第一单元:管理系统单元主要分为内网和外网部分,内网以数据统计分析及各项报表功能为主,外网以信息、景点展示、旅游产品、纪念品等电子商务的功能为主,旨在智能便捷的为游客提服务,在使用GIS技术的同时,引入了景观评估模型。使得原本抽象的模型变得更加直观,方便了管理部门决策;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出行参考。 第二单元:全景虚拟体验系统单元主要是景点展示、说明、虚拟体验为主与管理系统单元的外网部分相结合,利用现今流行的全景拍摄技术与Web技术相结合,对景区的景点实现街景地图的效果,使用户如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并能更多的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景区景点。 第三单元:客流统计系统单元主要以客流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为主,通过客流统计与预警系统,可以做到人流预警,解决人员密集时段的预知,并为场所经营者提供准确的客流信息,及时发现重大的客流安全隐患,帮助场所管理人员在客流高峰时期采取适当的措施,正确引导客流,避免事故的发生。该单元与管理系统单元的内网系统相结合。 第四单元:电子导游系统单元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发适用于手机操作系统和专用数据终端的应用软件,即能自动通过语音导览终端机进行讲解;同时,同步显示讲解点图片信息,实现走到哪,对应讲解到哪。该单元与管理系统单元的内网相结合。 3 系统设计与开发 3.1 系统设计程序 根据宁夏旅游行业需求分析和实际应用分析,宁夏智能化旅游信息平台(以下简称旅游平台)通过四个单元的内容组成结构,基于B/S架构以Web GIS技术为支撑,借助Ajax异步交互及GIS空间分析功能等技术,使用JAVA、、C#.net、等开发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混合编程,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 3.1.1 景区评估规划 建立评估模型,通过专家评测,游客评价,对景区的合理规划提供技术参考和建议意见,保证景区的最佳景观效果和管理模式,通过旅游区热度统计,区域吸引力评价,规划热门景区线路和主题线路。 3.1.2 旅游门户网站 以电子地图、三维模拟和实景体验等形式,基于手机、PAD、浏览器多个终端,为游客提供信息浏览、查询、导航等人性化的服务,并对景区所在地的各项基础地理信息、旅游资源及周边设施进行统一管理。 如以吃为主的饭馆、酒店、特色农家乐等,以住为主的宾馆、旅馆等,以行为主的旅游社团等,以及涉外机关、交通、邮电、银行、医疗等配套服务设施的相关信息、天气实时信息的查询等相关旅游服务的管理。 3.1.3 客流统计分析 采用视频式客流统计,对客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挖掘,通过采集到的流量数据,用跟踪层的方式,动态的显示在地图上,可做到每天24小时的流量动态显示,这种基于模型的机器视觉技术,能准确地统计通道口出入人数和提供人群流动方向等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1.4 移动智能导览 基于手机终端APP,在景区内建立布局合理的wifi热点,游客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手机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景区导游和位置服务;同时,可接入景区的人流统计疏导系统,为游客提供导游、查询和实时客流疏导提醒等服务。 3.2 关键技术突破 3.2.1 景区评估和游客评价模型的建立 通过引入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评估模型和基于景区地图应用服务的游客评价系统,实现景区管理部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用和保护,更具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3.2.2 客流采集分析 采用基于模型的机器视觉技术,将统计的人数和人群流动方向等信息,与电子地图的跟踪层方式相结合,实现动态实时的流量数据。 3.2.3 无线定位算法 基于WiFi射频信号强度的权重值选择的定位算法。该算法是基于WiFi射频指纹的空间定位法,移动终端通过获得WiFi有效范围内的射频指纹特征,为每个扫描到的WiFi射频指纹设定了选择区间,指纹库中落在此区间的所有位置点设平均权值,最后选取权重值最大的WiFi射频信号为待定位点,如有相同权重值的WiFi射频信号,则比较信号强度距离取最小值,通过这种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WiFi射频指纹信号随机抖动对定位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定位算法运行于服务端,客户端为配备WiFi模块的Android手机。借助该定位系统,解决了当卫星信号受到各种障碍物遮挡或干扰时,无法定位或误差较大的问题。 3.3 主要模块与特色功能 3.3.1 主要模块 地图操作:平移、拉框放大、拉框缩小、全副显示、距离量算、面积量算、清除高亮、鹰眼图、比例尺、指北针等辅助操作工具。 空间查询:提供中心点查询、多边形查询、拉框查询等空间查询操作。 属性查询:用户以感兴趣的分类别(历史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其他)景点为中心,可进行属性查询和简单空间查询。 路径分析:通过一个站点列表,将在地图上拾取的若干路径站点包含进来,对他们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增删、调序之后,进行路径分析。 景观评估:相关专家通过登录景观评估平台,根据评估模型进行判断评分。平台通过统计分析算法将评分结果自动生成图表和地图。管理员可以登录平台进行评分模型的权重进行增加、删除或修改。 地图自助服务:游客可以在景区地图上自助标注、发表意见、并查看,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可回复和删除游客自助的标签和发表的意见。 游客评价:游客在前台根据管理员设置的评价说明选项进行评价。管理员后台登录编辑评价选项。 流量变化查看:打开流量查看,出现流量图例页面,选择时间,通过点击控制轴上两边的箭头来丝24小时内的流量变化情况,并且在控制轴的右侧会显示当前丝吹氖奔涞恪 出租计价:选择起始点和终止点下拉列表框中的选择项,进行简单的出租线路总长度和费用的计算。 移动导览:将手机APP应用安装在手机终端上,根据景点位置信息找到地图上的景点,并标记出来,当靠近该景点或点击景点,便可以转到景点的介绍界面,可看到景点的图片、文字说明,同时还有语音讲解。在游览的同时,还可见自己的见闻分享到微信中,并有方便的景区周边资源的查找功能和语言设置。 3.3.2 特色功能 第一,使用目前流行的JAVA与.NET混合编程的技术,界面设计新颖独特,集视频、动画、交互和街景于一体,操作使用便捷,接口灵活,具有多平台兼容等优势。 第二,系统借鉴经典三层架构结合WCF进行开发,代码结构合理,易于维护。 第三,路径分析更具人性化,用户既可点选地图任意点进行多点路径分析,又可将地物查询果加入分析列表进行分析,同时可对列表中的站点进行位置调整、删除等操作。 第四,基于模型的机器视觉技术,对行人进行精确定位、跟踪,统计准确率达95% 以上。 第五,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是对GPS 的有力补充。在移动智能导览系统中,集成了基于权值选择的无线信号强度获取目标位置信息的位置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GPS信号由于干扰或漂移引起的定位误差,提高了游客位置信息的精确度。 4 讨论与不足 本文立足解决限制宁夏旅游业进一步稳定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瓶颈”问题,借助以空间信息处理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撑,构建具有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空间信息分析、空间信息查询及三维影像显示等功能的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引入了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评估模型和基于地图服务的互动平台以及游客评价系统,采用基于模型的机器视觉技术和基于WiFi射频信号强度的权重值选择的定位算法。整合管理系统单元、全景虚拟体验系统单元、客流统计系统单元和电子导游系统单元四个单元于一体,强化游客体验和管理者智能动态化管理的动态导向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宁夏与其他省区在智能化旅游管理技术上的差距。 但随着智慧旅游一词的问世,建设智慧旅游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蔚然成风,顺应智慧旅游趋势该系统还有进一步优化和扩展的空间。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将推动智慧旅游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趋向是面向游客深度体验和虚拟体验的关注,在借助智慧旅游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和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社交媒体和手机定位技术发展如现场救援、需求挖掘,需求响应等相关的新兴旅游服务将是智能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未来方向。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传统的旅游信息管理不能满足需求旅行者日益复杂的需求,而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获取。在此结合当前旅游者的具体需求和旅游管理的发展水平,对现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 关键词: 旅游; 管理信息系统; WebGIS; 遗传算法 现在的旅游信息管理,是需要有管理系统的,这个系统主要是处理旅游信息的系统;首先是把旅游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传输等程序,最后才是旅游者进行信息检索,这些旅游信息供旅游者参考,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旅游线路的决策等。 基于这些要求,就要求旅游信息必须具备时间要及时,有新的消息需要随时更新等。 1对不同时期的旅游信息进行分析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了,在1981年的时候,中国国际旅行社,到美国引进了PRIME550型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在1984年的时候,也去美国引进了关于饭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逐步发展,很多行业都是采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航空公司也是采用了这种订票系统,方便了乘客,订票不用去机场,在家里就可以直接定票了。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旅游业和信息技术之间互相结合,对于旅游行业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早在10年前,国家旅游局在一次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要建设“金旅工程”通过旅游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下,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例如酒店、旅行社、景点等,可以很容易查到。尽管这些在国内已经是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就显得非常滞后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旅游管理系统系统相当封闭。对于很多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他们之间是无法进行信息的共享,互相之间利用的非常少,显得有点闭关自守。 (2) 旅游管理系统在开发是没有考虑空间信息。开发者在进行开发时,没有考虑周全,对空间信息忽略了,因此,旅游者在查询时,不能很直观地看到空间信息。 (3) 旅游管理系统的内容单一。 旅游管理系统,里面的内容多数是静态的,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吸引力。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系统现状,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结合,设计出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把旅游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输入界面和输出界面等,进行进一步的设计,设计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本文采用ASP程序,开发出适合的软件,对于一些旅游规划的子系统来说,要考虑到游客的需求,例如旅游时间、费用等这些限制条件,再把这些需求转化为背包,或者不对称的TSP,再运用遗传算法,来进行解释。 2对WebGIS技术进行分析 WebGIS 是一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必须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一系列存储、处理、分析的计算机系统, 这种技术是和Intemet应用的产物,也是一种互相操作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地理信息在网上能够直观的浏览,这和图形是离不开的,但是,现在的浏览器不支持这样的图形。因此要实现这种效果,需要另寻方法,一种是利用客户端解决,另一种是直接利用服务器解决。最常用的方法如下: (1) 采用公共网关方式 这种方式一方面采用的是浏览器和服务器两者之间一个接口;另一方面是采用服务器和服务器软件这两者之间一个接口,这就起到了与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了。还有种方式是把信息传送到服务器上,再通过服务器把信息传递给程序,程序再传递给服务器,最后服务器再将结果传到客户那里。这种技术有两种,但是因为因为程序相对比较复杂,而且灵活性又非常大,并且这种程序需要单独的运行,这样的网站由于用户都非常多,因此对于服务器来说,负担非常的重,所以运行的效率就很低。 (2) 采用服务器应用程序 这种方法是针对公共网关效率低,才研制出来的,因此他的方法和公共网关的原理有些相似;同时,也有他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公共运用程序可以单独的运行,但是对于服务器应用程序,需要在一种特定的服务器上运行,因此他的运行速度非常的快。这种服务器应用程序也有他的缺点,表现在必须依赖服务器和计算机作为平台。虽然这种服务器增强了与客户的端的交互性,也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空间数据,但是这种信息仍然是属于静态的。用户在操作的时候,不能随意的进行缩小和放大,原因是这种图像是属于实体,在进行放大或者缩小这些操作时,都需要通过服务器才能完成。当网络快时,用的人多,服务器的负担更重,从而导致系统的反应变慢。 (3) 采用插入法 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在浏览器那端安装插件,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图形信息。这种方法是,将部分服务器上的一些功能,转移到客户端上;这种方法克服了系统反应慢,减少了负载。但是,这种方法仍然有他的缺点,要在客户端安装一些控件才能实现。 (4) 采用Java应用程序法 Java是一种编程语言。这种语言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一次编写 ,什么地方都能够运用,并且和操作平台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存取到网络的相关文件,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但是,也有他的缺点就是这种方法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工作量非常的大,速度也相对较慢。 (5) 采用Map API 在目前的一些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相关网站上,有一些应用程序接口,进行技术研发,研发者可以利用其中的资源,供第三方运用。这与一些软件的功能有些相似之处,但是二者运用的范围有所不同。表现在传输方式不同,其次是 但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而言,两者所应用的范围是不同的。首先,传输方式不同。其次是供给专业人士用的。基于这些特点,采用Map API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3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分析 需求分析是为了准确的定义为了系统目标,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用户的需求决定了系统的规模。 首先通过了解用户的不同需求,再根据这些需求来设计出系统;同时,在这些系统设计完成之后,这些用户的不同需求,成了最后验收的最主要的依据。 旅客是非常关心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因为这些游客,需要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了解旅游信息,为整个旅游做好前期的决策或者规划;因此,在出发前,旅游者需要了解到旅游的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或者服务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包括吃、住、行、娱乐等等。假如旅游信息有变动时,这个系统将会随着变动而更新,所以,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查询到相对准确的信息;这样做好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后,为游客的整个旅行做到心里有数,也能让游客更好的选择目的地,安排好行程的时间、地点等,也能满足一些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增强旅游的宣传力度,也是为了让旅游信息管理的更好,且更进一步地管理好旅游提供的一些依据。所以说,对于旅游信息能够更科学、准确的管理,还能收集到反馈信息,为旅游分析、预测、决策等,提高科学的可靠性。因此,该系统除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上述需求外,还应该是一个网络系统,游客通过这些互联网,获取到有用信息。这样也能方便旅游管理人员,他们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将准确的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从而使各种旅游资源的信息能够共同用,因此这个系统的目,依靠网络,为游客或者是旅游管理者,提高。达到旅游资源共享及信息更新的目的。 因此,本系统应达到目标:依托网络和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信息资源的查询,也是方便旅游管理者能够快速的维护和更新相关信息。 4对功能需求进行分析 从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需求来看,这个系统包含有信息的查询、形成规划还有对旅游资源管理的维护和更新等等。 (1) 对于信息的查询和管理 旅游景点和一些附属设施,这些都属于是旅游资源。这些都是通过旅游资源信息系统,以及文字、地图、照片、音频、图像等等这些多媒体信息,从而对旅游景点的风貌等进行全方面的介绍。同时,设计的系统可以让游客对相应的旅游景点的各种情况进行打分,并且根据最终的打分情况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推荐旅游景点。 (2) 确定相应的旅游行程 游客在选择自己预想中的旅游路线的时候,可以依据自己的旅游目的地,自己可以利用的旅游时间,自己预算的游玩费用等等从而预选出相对优秀的旅游行程路线。 (3) 电子地图功能 电子地图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借助电子地图控制相应的管理功能。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可以让图像放大、缩小以及还原等等这些具体的管理功能;第二,地图查询功能。可以根据游客制定的旅游地点,借助于先进的Map API技术,对周边的相关信息进行自动探测和搜索,系统具备的这个查询功能应该体现出高效、灵活和方便的特性,从而让游客借助这个查询系统能够较好地查询到相关实施的信息;第三,自驾游导航功能。当游客选定相应的旅游目的地之后,在起步开始就将起点和终点输入到系统中去,从而将相应的路程计算出来,通过文字的方式将行走的路线预设出来,同时将具体的路线在电子地图中向游客展示出来,引导游客准确找到旅游目的地;第四,地图输出功能。这个功能主要四实现专题地图的输出。针对的旅游风景区以及祥光的服务实施等方面的信息输出;第五,公交查询功能。对公交线路进行相应的查询,具体需要查询的是公交车的站点,公交车行走的路线以及是否需要换乘的可能性;第六,虚拟的旅游功能。游客在没有对相应的旅游景点进行游玩的时候,可以通过虚拟的旅游模式将相应的情况连接到酒店或者具体的景点,或者制作成为360°全景图的形式让游客从中感受到虚拟的真实旅游。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可以借助多种形式进行。而在当前的产业发展之中,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甚至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本系统的出发点主要是放在Map API和虚拟旅游技术方面,在对相应的情况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整理和汇总之后,同时借助于当前先进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秀资源上,通过可行性的研究,总体设计了相应的系统等等,将旅游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同计算机先进技术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整合利用,从而有效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浅谈《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与改革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其开设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是由于该课程开设历史较短,在实验教学环节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环节的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系统化教学思路及改革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教学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特点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收集、传输、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以旅游企业战略竞争、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并能为旅游企业进行决策、控制、运作的人机系统。以我校为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总课时为54学时,其中实验课占18学时,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实际操作课程,该课程与其他旅游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际,操作性和应用性强 操作性强,即理论学习必须配合实际操作,并配套上机实验,这与一般的计算机课程相类似,又有别于其他旅游类课程;应用性强,指教学的结果能在实际中使用,所采用的软件必须是当前旅游企业所普遍使用的主流管理软件,如为与大理的旅游企业对接,我校实验室采用了千里马、FOxhis等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教学软件。 2、实验课程必须以旅游专业知识为基础 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服务体系,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必须以酒店、旅行社等专业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旅游企业实际,因此,其实验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课程,专业性更强。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对象的特点与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熟知学生的特点和该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将使实验课程的重新设计和教学更具针对性。 1、知识结构偏重文科,对学习理科知识有畏难情绪 旅游管理专业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国内高校的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基本上是脱胎于地理、历史、人文、管理等学科兴办或增设。从云南省近几年高考学生的选考科目和招生情况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来源以历史、政治等文科生为主,这些学生在学科知识结构上多存在偏文科的现象,理工科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计算机类课程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从心理上就存在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2、计算机知识特别是数据库基础知识薄弱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计算机类的课程一般只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公共必修课,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时数一般为72学时,其中还包括了实验课时。由于课时总量比较少,既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导致大部分学生并未能充分掌握上述知识。特别是学习《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所必需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知识,在非计算机专业一般是不开设的,只有极少数学生曾自学过此类课程。 3、相对课时少,学习时间不足 根据调查,目前使用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在讲述数据库技术部分知识时,采用FoxprO关系型数据库软件为对象,而数据库技术课程之前并未开设,在讲授《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必须安排补充这方面的知识,结果导致该门课程学时数极其紧张,而且对于完全没有数据库知识基础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难度很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实现《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系统化思路及改革策略 从实验的过程分析,系统化过程中拟解决的关键主要有:实验软件系统化的实现;实验主体(学生)和客体(实习、用人单位)的评价研究;实验室的网络建设等。针对此,现提出具体的系统化措施。 1、实现实验内容的系统化是关键引入多种专业软件,实现实验内容的系统化 拥有资源是开展系统化教学实验的关键,根据教学需要,这种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方面,在原来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基础上,提高计算机服务器的配置,争取与部分旅游企业实现联网,增强实验的效果。软件方面,除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外,根据教学需要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物业管理信息系统、高尔夫管理信息系统、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等。在采购选择软件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软件开发商具备国家信息产业部资质认证;软件的发展比较成熟;在市场上有多家企业使用;售后服务比较好。为避免泛泛而谈,在系统化实验中,应该让学生精专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同时熟悉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以达到通晓原理、举一反三的实验教学目的。 实验措施的制订是实验系统化的外部保障,应该按照实验计划逐步实施。首先,制定室内实验要求,规定实验目标和步骤,让学生遵循一定的方向开展实验;其次,制定课外实验要求,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了解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市场上的使用情况,增加实验的针对性;再次,制作调查和实验考核标准,将学生调查的结果讲解后存档;第四,与实力雄厚的软件开发商建立联系,引入资格证制度,如可与千里马等大型软件开发商建立合作关系,软件采用千里马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学生实验考试合格,由开发千里马酒店管理系统所在的广州万迅电脑软件公司颁发操作认证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重视实验形式的系统化形式是巩固内容的手段 为使实验与实际紧密联系,在形式上应该与旅游企业建立联系,实现实验形式的系统化。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酒店、旅行社、度假村、物业管理公司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选择实验酒店的参考标准:该酒店采用的软件有代表性,具有比较稳定的客源,三星级以上,部门结构比较典型等。选择旅行社的标准:国家百强旅行社,具有稳定的客源,拥有1家以上的分公司或两家以上的门市部。选择旅游物业公司的标准:有国家物业管理资质认证,组织结构比较齐全,在本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等。 根据实验的需要,把实验分为认识实验、数据库设计、操作实验、实地操作实验等几个阶段进行。认识实验主要参观旅游企业运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情况,安排在课程讲授之前进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兴趣。数据库设计实验安排在课程基础理论和数据库知识学习之后进行,以提高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企业需求的认识,掌握设计步骤和原理,为培养熟练操作技能打下扎实基础。操作实验与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介绍等部分教学内容同步进行,主要是熟悉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学习和掌握操作技巧。实地操作实验在旅游企业进行,根据达成的协议和学生个人的专攻方向,把学生分组安排到不同的旅游企业开展实验实习,以体会实际应用效果,积累现场实验经验。 通过上述实验形式,成为该课程实验系统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3、注意采集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实验 实验教学系统化效果如何需要在实验中检验,因此必须重视实验反馈意见的采集。检查实验教学系统化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二个:一是学生的意见和掌握操作技能的程度;二是旅游企业的反馈信息。学生意见的收集分别在认识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实地实验等阶段进行,根据其中的合理部分开展讨论,修改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主要通过学生设计的数据库作业、操作实验成绩、通过企业标准操作考试的合格率等几个指标进行评价。而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实习中的信息反馈一般都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必须重视。采集旅游企业的评价方法有:根据协议定期评价,上门访问,交流研讨会等。通过旅游企业和实验主体――学生的信息反馈,不断修正实验,使《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朝科学性、实用性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实验系统。 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挖掘师资潜力,配合新的教学方式,以务实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论文: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论文 1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及运用 通过对医院各部门充分的需求调研与分析后,肿瘤医院与广州市H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一起构建了综合性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统称e-HR系统)。相对于传统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软件,e-HR系统除具有传统系统基本人员信息管理功能外,还综合集成多个其他亮点功能。 1.1网络版 与传统只能在特定计算机登陆、运行的单机版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软件不同,e-HR系统通过在中央服务器上安装管理软件,再分配账号,即可实现在有网络连接的任何一台计算机终端登陆与运行该系统。网络版可实现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共享。系统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登陆系统,进行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导出数据等操作。通过分配账号与设置权限,医院领导及医务处、教务科、科研科、护理部、党办、财务处等部门均可自行登陆系统,管理相应模块人员信息,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的同时,做到权限分配的针对性与安全性。不需像传统单机版模式,任何人力资源信息都要向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员索取,从而可充分发挥人员信息功能,提高工作效率。网络版可实现员工自助操作。每个员工均可分配到以员工编号为用户名的账号,用以登陆e-HR系统。登陆系统后,员工可查看其本人的人力资源信息,并可在系统上直接申请更新个人信息(如户籍信息、住址信息、学历信息等),同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的扫描件即可获批。通过在系统上直接抓取数据,员工还可以直接在e-HR系统申请多种业务,有打印在职证明、收入证明、计划生育证明等,填报提交新员工信息采集表、出国培训申请表、年度考核表等。如新员工入职信息采集方面,员工只需要自行登录填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即可写入系统,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同时,亦可省去大量信息录入的工作量。相比于传统单向的人员信息管理模式,员工自助功能可实现员工与医院双方对人力资源信息的对称沟通,以保证人员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亦可一定程度上增强员工主人翁精神。 1.2多管理模块的集成性 e-HR系统是一个动态管理的综合性系统,系统内集成了多种子系统。 1.2.1考勤管理模块。 传统的考勤模式是各部门于每月月底填报纸质考勤数据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由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手工汇总,再结合工资、奖金标准核发待遇。如果在人数较少的组织里,这算是一种高效而节省管理费用的模式,但在一个拥有近2400位员工的庞大组织里,传统落后的考勤方式会给工作人员带来相当大的工作量。e-HR系统集成的网上填报考勤功能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对考勤角色权限的设置,以及对各部门考勤员分配角色后,考勤员可以通过网络在各计算机终端直接填报部门内部人员的出勤情况,甚至可通过考勤打卡机直接记录出勤情况,于月底网上一键提交考勤数据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在e-HR系统上审批、归档,并可自动汇总月度、季度、年度的出勤数据而用于薪酬计发与员工考核等工作。该功能可省略大量的手工汇总纸质考勤数据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归档后的每条考勤记录,均写入职工本人基础信息库存档,可用于日后的查询、统计、分析。 1.2.2劳动(聘用)合同管理模块。 该模块详细记录每个员工每份劳动(聘用)合同的内容,如合同签订次数、合同起始时间、试用期时间、终止时间、合同期限类型、补充协议内容等,通过设置预警信息,系统可在管理员登录时自动提示即将要处理的合同情况,员工亦可通过自助服务随时查看本人的合同情况。相对于传统的使用纸质文档或者office办公软件记录与管理劳动(聘用)合同数据,e-HR系统的按人员逐条记录与自动提醒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3计划生育管理模块。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医院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做好管理工作。e-HR系统通过员工自助操作功能,翔实记录着每一位员工的计划生育信息,以保证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可完整、及时地掌握全院近2400名员工的计划生育情况。对于离职人员,该系统可自动打印计划生育移交函,严格按照上级计生管理部门的要求,做好流动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交接工作。系统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一键式统计出省、市、区、街道等各级管理部门的计生报表。 1.2.4职称评聘管理模块。 医院作为高技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知识密集型组织,职称评聘无论对于员工个人还是医院,都显得尤其重要。肿瘤医院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专科医院,一直秉持严格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素质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中山大学对校内教职工的职称评聘条件远远高于国家、省、市级别的评聘条件,对每个级别职称的通过率都有详细要求,这就客观上使得医院的职称评聘管理工作趋于复杂化、难度化。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职称申报者需要手工填报大量的表格,提交大量的佐证材料,职能管理部门通过人工审核、手工计算、手工排序、手工投票、手工计票等方式进行运作。大量的手工操作容易使数据发生错误,亦使得工作效率底下。e-HR系统集成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块,通过在系统上对各级各类职称评聘条件的设定,申报者可通过员工自助操作功能,直接在系统上填报各类表格。系统根据各个条件指标的相关逻辑性,自动判断申报者是否符合基本条件,自动审核哪些业绩材料符合条件,自动计算科研分数、教学分数、工作量等指标,根据指定的若干个指标自动排序等等,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保障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1.2.5统计分析管理模块。 肿瘤医院作为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某些工作归属于国家教育部与中山大学管理。同时作为副厅级的卫生行业单位,医疗业务又归属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卫生厅管理。上级部门的各类人员统计报表种类繁多、难度不一,给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工作量与难度。通过e-HR系统管理模块扩展功能,可在系统内编辑逻辑关系设计各式各样的人员信息统计报表,如《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年度编制统计报表》《教育部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等,以及中山大学与医院内部的月度、季度、年度统计报表,均可实现一键统计。通过e-HR系统管理模块扩展功能,可对人员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人员职称机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流失率、床护比等,是医院建立科学的招聘计划和人才梯队建设计划等的重要支撑保障。 1.2.6预警提醒功能模块。 系统可根据预先设置的条件,在管理人员登录系统时,自动发出预警提示事项,如当天生日人员、试用期满人员、合同到期人员、外出培训人员、即将离职人员等,并可通过系统自动给生日人员发送祝福短信与邮件。e-HR系统具有多样化管理模块扩展功能,相对于复杂的代码编程设计,该扩展功能操作比较简单,可在系统前台直接编辑子集与字段的加减,由此可自由设置譬如薪酬管理、培训管理、教务管理、学历情况管理、工作经历管理等。 1.3多应用系统的对接性 e-HR系统除了自身集成的多项管理模块外,亦与医院其他的信息管理系统或网络平台做了良好的对接。 1.3.1招聘系统的对接。 在e-HR系统开发前,医院网站主页已有一套招聘系统,医院所有的招聘启事均通过该系统对外,所有应聘者亦只能通过该系统填写简历与申请岗位,而实现了无纸化招聘管理工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在招聘系统上筛选简历、通知面试、确定人选后,可在招聘系统上直接将入选者的基本信息转入e-HR系统人员信息管理模块,既保证了信息的原始性,亦可避免重复手工录入的麻烦。 1.3.2自动化办公(OfficeAutomation,OA)系统的对接。 医院已使用OA系统多年,系统上的各种模块功能已逐渐趋于完善。该系统上有全院员工的基本人事信息,用于支持医院的HIS、HBOS人员数据。在与e-HR系统对接前,每次的人员信息变动都需要在OA系统上进行调整,造成工作量的重复,且难以保证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对接后,只需要维护更新e-HR系统的人员信息,即可自动更新OA系统的人员信息,进而可自动更新医院大部分需使用员工信息的系统数据信息。 1.3.3科研系统的对接。 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科研工作,医院近年来上线了先进的科研管理系统,该系统可详细记录每位员工的每篇论文、每项基金、每项课题、每项专利等,并可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员工的科研业绩对其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有重大影响,e-HR系统与该科研系统的对接,可使科研业绩数据很好地跟职称评聘管理模块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员工职称评聘管理工作。 2体会 2.1管理层的重视 任何一项管理制度的改革,务必需要管理层的重视,才能强有力地高效实施。尽量使领导充分认识与肯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与改进的必要性,使该项工作提升到必要的高度,寻得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一定程度上提前扫除工作开展的障碍,降低工作开展的难度。 2.2充分的需求调研 开发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需求调研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要满足某个部门的需求,亦要满足多部门的需求,甚至一定程度上要满足全体员工的需求,又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拓展性,以便于将来的二次开发与其他系统的有机对接。广泛进行需求调研,反复进行需求论证,提早搭建系统框架是构建整个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2.3开发公司的甄选 市场上从事软件开发的公司非常之多,鱼龙混杂。开发构建一套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工作量大、开发费用高,故需对项目开发公司实力进行严格评估与选择。医院可海选几家知名度较高、美誉度较好的软件开发公司,最好是主营业务方向是从事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开发的公司进行对比,选择几所已经完成终验项目的客户医院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公司开发人员的实力与数量,可更直接地考察合作公司的综合实力。 2.4严格按计划实施 一旦确定合作开发系统的公司,就必须严格按照开发计划稳步实施,以保证项目开发的进度。安排具有较好计算机能力的员工全程跟进项目,与开发公司保持紧密联系与沟通,将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给开发公司。 2.5做好后续维保 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一项复杂工程,在运行时常会出现意外的故障,项目完成后应与开发公司签订系统的后续维保协议,以保证上线运行后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得以及时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掌握与运用所有员工的入职、薪酬、福利、调动、晋升、婚姻、生育、离职、退休甚至死亡的信息,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与更新的及时性,是医院整体平稳运行与制定发展计划的有力保障,而系统功能的全面性与操作的简便性,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既要立足于医院的现状,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拓展性,使整个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地满足医院整体发展的动态需要。 作者:黄清 何仲廉 钟俊学 胡献之 范志琴 文朝阳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人力资源论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论文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劳动合同的签订存在单面性、缺乏彻底性,续签、变更、解除不及时且有一定的随意性,存在许多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 雇佣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单面性表现在,企业在提供劳动合同文本时,没有健全的双方协商制度,而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不给员工以选择余地,员工缺乏话语权,导致在整个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企业对员工存在着一定的“强制性”。缺乏彻底性表现在,企业一些正式员工的劳动合同存在未签或漏签现象;临时雇佣关系的员工,虽然存在事实的员工与企业间的劳动关系,但却未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在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使得企业同劳动者之间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争议。劳动合同管理的随意性有以下表现形式:第一,员工在企业内部变更工作岗位时,存在劳动合同不能及时进行相应变更或变更了并未与员工进行及时沟通的现象。第二,存在由于企业疏于管理,未按照劳动法对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予以签订、应该解除劳动合同的予以解除,由此便产生了许多劳动关系不清晰的人员。如临时雇佣人员、长期外借人员或借外单位人员、档案关系挂靠人员等。第三,还有一些员工未通过规范的渠道辞职,没有办理正常的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使得劳动合同有名无实,给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2.劳动合同管理流于形式,缺乏规范化管理手段 第一,企业缺乏量化管理劳动者工作业绩的工具和方法,缺乏考核监督机制来确定劳动者是否按要求履行了劳动合同所规定的条款。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企业难以根据员工的绩效进行劳动合同管理,员工也很难根据劳动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争取到合法的利益。第二,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手段等原因,一些电力企业存在无法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解除或终止员工的劳动合同。员工虽然表面上需要定期续签劳动合同,但除非员工触犯法律或存在严重的违纪行为,否则,企业一律同员工续签合同,无论该员工的绩效考核如何,对企业是否有价值。第三,劳动合同期限设定不合理,企业不能根据岗位性质、生产需要及员工特点等方面灵活设置劳动合同期限,而是,一律给予相同期限的劳动合同。这样,便无法有效利用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来管理和激励员工。第四,劳动合同条款一成不变,不能根据不同岗位制定有针对性的合同条款。甚至,有些合同条目存在表达不够准确、不严谨等问题。电力系统中的企业大多使用的劳动合同是根据《劳动合同法》制定的;而不同类别的电力企业,如供电、电建、修造、施工等用人单位的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工种的不同对劳动合同中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条款的规定存在很大差异。然而,电力系统中的企业却不能根据自身状况对有关合同条款进行调整,使合同内容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不是为企业量身打造的劳动合同条款又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二、解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大宣传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的力度 通过大力宣传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在保障雇佣双方合法权益方面以及对员工切身利益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员工对劳动合同的重视程度。也让员工理解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既是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保障,又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地宣传将会逐渐改变员工的思想意识,从而提高雇佣双方对合同签订的理解和重视。 2.加强劳动合同条款管理 第一,要提高企业和员工对合同条款具体内容的重视程度。在制定劳动合同条款时,需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满足《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员工的绩效方面的条款,要做到尽量能以量化的方式衡量,对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服务期限等方面要尽量做到详细、严谨,对于双方违约责任等方面要做到具体且可实施。只有制定了更加明晰的劳动合同条款,才能提高劳动合同的规范作用,使雇佣双方都能履行相应的义务、享受合理的权利。第二,在制定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繁简得当,对《劳动合同法》有详细、具体规定的内容,可注明出处,依法执行。对于《劳动合同法》未做出规定的内容,应当做出详细的规定。对于一些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更要做到条款具体而明晰,例如一些涉及员工权利、义务的具体条款,要做到雇佣双方对其无异议。此外,对于一些涉及行业特点、岗位特殊需求、专业特殊需要的事项应做出详细的解释说明,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劳动纠纷。第三,在制定劳动合同时应使用准确、清晰、严谨的词句,尤其对于合同中比较关键的条款,要力求词句表达不产生误解或歧义,确保劳动合同文本所表达的含义与雇佣双方对合同的理解一致。第四,劳动合同中涉及责任的部分要明确。只有做到对双方责任明确的划分,才能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在发生责任事故、追究相关责任时,才不会发生互相推诿使事故迟迟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 3.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协商机制 要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劳动合同协商机制,依法通过企业和劳动人员的协商来约定岗位职责、劳动报酬及条件、合同期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以体现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原则。 4.加强劳动合同期限与合同续签管理 劳动合同期限管理应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劳动者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考核情况等确定其劳动合同期限。对于新招聘员工的劳动合同期限,应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对于掌握企业中长期需求的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或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学历人才,可以与其签订较长合同期限;对于企业短期需求的专业和一般性人员及临时人员,企业可与其签订较短合同期限。对于到期合同的续签,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甄选绩效优良的员工,严格从优续签劳动合同。对于员工在劳动合同期间工作表现优秀、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的,可以选择与其续签长期合同;对于表现一般、没有突出贡献但也没有重大错误的员工,可与其签订短期合同,同时继续观察其今后的表现,作为合同到期后是否再与其续签的依据;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生产和经营状况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聘用劳动合同到期的人员。对于企业不需要的人员、表现不佳及有重大违纪违规的人员,在其合同到期后要坚决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 5.建立监督机制以加强劳动合同履行的考核 一方面,要加强对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情况的考核,通过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根据绩效评估实施劳动管理。这样才能避免劳动合同管理的形式化,实行优胜劣汰用人的制度。另一方面,要成立劳动合同履行监管部门,监督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由工会、员工代表、人资部门代表和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小组,对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按月或按季度对监督结果给予评估并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 6.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专业人才培训 可以通过引进劳动合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充实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建立培训机制,进行内部挖潜和自我提升,培养劳动合同管理人才。并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其他行业甚至其他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劳动合同管理人员需熟知劳动合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市场最新的形势变化和最新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水平,保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合同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地完善,劳动者对自身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只有充分认识到劳动合同管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在人员配备上为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提供足够的支持,才能使劳动合同管理成为电力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基石。 作者:张智琨 伍睿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人力资源论文: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论文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的价值分析 1.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性。 薪酬管理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企业人才管理的宗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特征,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表现。在企业合理内部管理基础上的创建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企业的人力资源,促使企业所有的人才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判断一个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企业管理者是否能够从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保证企业职工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是最合理的。因为当职工满足于自身生活需求之后,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生产和建设中。同时,科学的薪酬制度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认知度以及归属感,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留住更多的人才。 二、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施要点 1.创建科学的薪酬管理与体系。 只有采用科学、高度战略管理体系,才能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合理的指导与控制,才能够促进企业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薪酬管理也一样,需要一个完善的体系进行支撑。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对于操作性较强的环节,必须始终坚持务实原则,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制定长期目标,避免出现盲目进行薪酬分配或者改变薪酬制度的现象,保证企业制定的薪酬管理体系能够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生产以及组织有机结合,然后再根据企业的特点对薪酬管理进行建设和实施,这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创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制。 绩效考核体制是完善薪酬管理的前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创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利用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制对薪酬管理的公平性进行准确的评估。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将企业的具体状况与绩效考核体制进行紧密结合,重点对企业职工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等进行评估与考核,同时还应该全面分析市场劳动价值的变化状况,及时地对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薪酬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保证企业职工的薪酬与实际价值相匹配,让薪酬管理体制更加合理、透明、公正。 3.合理设置企业岗位。 如果企业岗位设置不合理,长此以往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造成大量人才的浪费或者流失,并导致企业的薪酬管理出现问题。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当前的状况,利用调查、观察以及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企业的岗位设置进行分析,并始终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保证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并且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薪酬,即取消人人工资平等的薪酬管理方式。对于对公司贡献大的员工,其职位越高,薪酬同样相对较高,这样能够激发在岗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人本主义的薪酬管理。 人本管理是企业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逐渐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人性化的薪酬管理方式,能够通过人性化的薪酬管理来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让员工参与进来,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特别是企业能够吸收更多的高级人才,采用激励式的薪酬管理机制,为员工提供便于其发挥自身才能的制度空间,让企业的所有职工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才能,进一步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人性化薪酬管理已经逐渐地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点内容。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将薪酬管理应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亚楠 单位: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铁部 人力资源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合同管理论文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1.1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引发的风险 一旦企业拥有占据企业内大部分比例的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企业对于员工的工作期限将无法完全的控制,尤其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多;同时,签订期限较为短的劳动合同将会在长期合同的影响和对比下越来越少,签订长期合同的员工将会越来越多。从长远来看,《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保护员工工作利益的前提下,积极的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员工在日常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1.2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引发的风险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引发的风险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由于劳动合同成本终止带来的成本风险和企业违规造成的成本风险。首先,在《劳动合同法》中对企业签订的劳工合同有硬性的规定内容为当企业方想要终止劳动合同时,那企业方必须对劳动方付出一定的经济补偿,通常经济补偿的费用为合同停止前劳动者一个月收入的一半。这条法律的规定就代表着一旦企业方想要主动终止劳动合同,就必须对劳动方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同时,当企业在对员工安排了一定量的工作任务时,企业必须给予员工赔付相应的赔偿金,这也是双方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动法》中的硬性规定,同样是由于劳动合同成本终止带来的成本风险之一;其次,由于企业违规造成的成本风险主要包括自员工工作之日起,工作时间满一月但是不满一年依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要向员工支付双倍的工资、企业违反《劳动合动法》规定不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应向劳动者支付从应该签订无固定合同的时间开始算起的双倍工资、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赔偿金、企业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费用时必须支付赔偿金等内容。 1.3由于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工作引发的风险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在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就开始使用劳动者劳动能力的违法行为带来法风险、企业在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龄时没有将劳动者在其他企业的工作年龄计算在内的违法行为带来的风险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带来的其他风险等内容。 2运用合同管理规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风险的措施 2.1签订完善、合理、合法的劳动合同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企业必须与劳动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依照《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动合同的签订的规定,签订双方都能够认同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内容应该对双方的权责义务有清晰明显的描述,劳动合同应该以书面形式签订并且经过劳动方的签名和企业的签名同时认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方应该在使用劳动者一个月内就签订双方的用工合同,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劳动合同的签订不仅能够规定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还能够稳定劳动者的工作情绪从而有效提升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风险。 2.2规避无固定期限合同签订带来的风险 对于即将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企业在与之签订无固定合同的过程中必须得到员工的切实确认和签字,同时,对于可能由于无固定期限合同引发的风险在附属的合同中清晰说明规定员工的行为再次交由员工签订,避免因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员工突然反悔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风险。 2.3按照法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和停止,企业方应该依照《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合同解除的规定依法进行,办理好相关的程序,以书面的形式向员工提醒劳动合同解除的种种注意事项;同时,企业可以要求员工递交辞职书,使员工主动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支付合同终止带来的赔偿金。 作者:张子垚 单位: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论文: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创新论文 一、传统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激励以物质为主,激励机制单一 首先,企业以物质激励为主,淡化了精神激励。“双因素”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即为激励、保健因素。而以往的人力资源开发,一味顺应“激励因素”,而未重视职工的“保健因素”。现阶段,大部分事业单位均已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员工的工资直接与岗位绩效相连,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根据“双因素”理论,物质激励通常只可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却并不能增加其满意感,只有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满足员工的“激励因素”。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弹性、个性化管理力度小。根据“复杂人”理论,个体在多种环境和条件下,通常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及需要。例如,年龄偏大的职工,他们渴望有一稳定、舒适的工作环境,而青年职工则希望工作具有挑战或充满趣味性,他们更强调自身的全面发展,希望能接受更多的教育,在学习中提升挑战新问题的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员工大多被当作“经济人”,不同的员工都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管理,也未形成多维度的激励体系,因而无法全面满足职工间的特殊化需求。 (二)人才选拔缺乏规范性,部门缺乏人才 一直以来,企业的人才选拔都缺乏规范性,事业单位中的人才选拔甚至存在暗箱操作等行为,某些单位或部门形成了“任人惟亲”的人才任用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为投机的经营者提供了晋升机会,而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却因为缺乏有效渠道及后台,无法展现自身的才能,从而也导致相应的部门没有能够担当大任的人才。久而久之,有能力、心怀抱负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会对单位离心离德,频繁跳槽导致单位部门缺乏相应人才。另外,很多企业都是实行垂直化、多极化管理模式,中间管理层相对较多,基层职工和高层领导层之间通常没有沟通或交流,这就会使很多普通职工无法被上层领导了解和赏识,晋升难度相应加大。另外,有些投机取巧者则会通过该种机会,擅自同某些领导进行权钱交易,以达到职位晋升之目的。加之很多企业或事业单位忽略人力资本投资,甚至认为人才培训是一种负担,对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过于重视,因此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次数比较少,大大降低了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投资,使各类人才的知识更新速度慢,单位更缺乏有能力的人才。 (三)资源配置结构失衡,人才流失严重 在我国,人力资源行业、产业及地区间的配置严重失调,大大降低了其他资源的利用率。现阶段,我国还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及凋整时期,随着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低附加值的产品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日益降低,相对而言,各种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则在市场中占主导。在上述结构转型阶段中,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优秀的技术人才。另外,我国各地区的人力资源结构也不尽合理,人口与产值的分布极不均衡,使得仅有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人才主体意识逐步增强的当代,人力资源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实属正常现象,也可以说是必须的。然而,某些企业因为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失衡导致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的流失,而得不到及时补充,这对于企业发展及社会人力资源配置都非常不利。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与技术人才的流失,不但会导致企业无法收回当初对该类人员的培养投入,再次招聘或培养人员所耗费的成本也会不断增加。另外,人力资源的流失还可能使企业丢失其商业机密,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扰乱整个行业的发展秩序。 二、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创新的作用 (一)促使管理理念由人力是资源变为人力是资本 企业的培训教育在对企业员工与领导者的培训过程中,不仅重视对新知识、新思想的介绍,还注重促使员工将理论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与管理中去,注重转变员工以前的旧思想为与时展与公司进步一致的新思想。在企业的教育培训中,培训教师要利用大量的案列和事实使接受培训的管理阶层对新理念有所感受。使他们认识到:人才,是一种可再生、可持续资源,同时也是一种资本性资源。在现代企业管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是最无法估量的重要资本,能够给企业创造不可预测的经济效益。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观”,从“人才即为资源”转变为“人才即为资本”。 (二)使管理者树立用好比选好人才更重要的理念 人力资本的价值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是可以逐渐提升的,这种提升的速度远远高于投资带来的财力资本升值的速度。原因很简单,财力资本也是通过人力资本的运作来促进保值、增值的,如果少了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本素质较低,财力资本就无法获得顺利的发展。有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本及产权数量较高,在企业额度总产权量中占比约为38%,这表明,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人力资本是靠教育与成人教育保持不断进步的。虽然现在残酷的就业现实导致很多人不能进行专业对口就业,也不能让企业选到与自己企业相关的专业毕业生,但是,只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员工还是能够在自己从事的行业中做出成绩的。所以,现在好多企业的管理者更愿意给新人一个平台,并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就业培训,用教育、情感、待遇及事业去留住他们。这也是人们接受教育机会更多、素质更高的原因,是教育让企业管理者树立了用好比选好人才更重要的理念。 (三)使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开发与管理的理念 教育的目的是教会人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让人在做事的时候能够有创造性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在科学精神的引导下做人,能够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能够使人们达到自我实现和理智地生活与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国古已有之,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最先提出来的。历朝历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这一思想。我国当代公民经过社会主义教育,更是对这一思想有更深的理解,并把它运用到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已成为了大前提。在社会工作中,以人为本,即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并促进人的积极性的最大化发挥,通过培训指导使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充分尊重和满足员工的期望及内心需求,并将全部员工都当作自己人,实现个人和企业和谐发展。 三、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策略的影响 (一)激励国家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激发员工效率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能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而推动地区间经济的统筹发展。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各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层次不齐,这就使得人力资源大多流入到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城市,分布在第一产业及其相关岗位中。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合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教育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产业结构得到了逐步优化与调整。人力资源开发在继续满足东部沿海人才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更多地投入农村,使农民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现在国家已经采取了三支一扶等各种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调整人力资源分配结构,并利用优厚的条件使更多的人才愿意去农村工作,为农村的社会金融、通讯及信息等第三产业输送更多的人才。还鼓励更多的科技、经济人才献身于西部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使人力资源的潜力得到最大化发挥。 (二)激励企业实施民主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环境 教育的发展使企业负责人的领导素质也越来越高,他们越来越认为发扬民主、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营造决策民主的工作氛围,在决策中坚持“原权于民”,逐步适应员工实现自我内心需求,让每位职工都能融入和参与管理。企业的薪资分配及年度工作计划等,都在充分听取和参考职员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了科学化分配或安排,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第二,干部任用尽量公平、合理。在企业的干部选拔过程中,避免采用家族式或任人惟亲的人才选拔模式,采用相对公平、开放的人才选拔方式,坚持“任人惟贤”,让那些真正有能力、想做事、能干事的人得到重用,并逐步晋升到领导岗位上。第三,构建上下级交流及反馈机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尽量做到“扁平化”发展,妥善处理组织层级和管理间的关系,确保信息能得到充分沟通和反馈。现在的企业普遍设立了短信平台或“领导信箱”,让基层职工可以直接同领导沟通,有效避免了信息失真现象出现。第四,营造和谐的企业竞争氛围。逐步推行“开放任用”和“竞聘上岗”等考评模式,产生“鲶鱼效应”,以提高企业的组织活力。 (三)激励企业平衡企业人才流出,规范人员流动 一个湖泊,假如只有入口,而不设立出口,肯定会水满为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如此。一家企业,假如只有人员进入而没有输出,肯定会人满为患。西方不少企业实施I3制,就是要想尽办法去保留1/3的骨干员工;余下的1/3员工则是不被重视,能够进行自由流动,另外还有1/3也可自由流动。在我国,企业并不需要如此大的流动量,不过学非所用甚至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或认为能在别的单位获得更好发展的人员,可允许其流动出去。建立和实施员工聘用合同制后,为企业的人员流动提供了条件与可能,为此也有更多的企业愿意对这一制度充分加以利用。 (四)激励企业实施人性管理模式,培养员工活力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极为关键。它是指将人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收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企业命运的主宰者。企业都将员工看作其发展的重要资源,相信、认可、利用和激励员工,将其摆在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并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活动,培养员工的活力与创新能力,这不仅使更多的员工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也能使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保持一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开发,即通过对人力资源实行整合、调整与规划,使组织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效率得到全面提升。不管是在国家大局方面,还是在事业单位抑或是企业中,教育已经使人更多地认识到了现阶段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都存在诸多问题,并逐步构建和完善薪酬体系,利用更加全面的奖励与激励机制与民主式管理,营造和谐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逐步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作者:袁红兰 副教授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人力资源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下知识经济论文 一、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通过招聘、培训等形式对企业员工进行的调动和任用,以满足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较于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更为关键。因为人是活的,人决定着企业发展的目标,操控着企业向着这一目标前进的各种动作。而出于竞争,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又不可能被其他企业熟知,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企业间关于设备和财力的竞争也开始向知识和智力的竞争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知识和智力拥有者的“人”就成了企业创新发展的特殊资源,拥有知识型人才的企业无疑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为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知识型人才,企业针对知识开发的独特性,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使然 新时期新环境,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生产模式的制约,机械化、工业化稳步前行。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餐化、碎片化、信息化的时代。大机器、大设备已经越发少见,转而是精致小巧的高科技产品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知识经济是与信息经济紧密相连的,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生产率,即创新能力,只有信息共享,并与人的智能相结合,才能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信息共享,新知识生产的技术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竞争便越演越烈。新的社会环境,工作现状,要求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知识型人才,优化现有的人才结构,而如何引进人才,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便成为当下企业发展的重点。 2.经营环境的要求 脱离时代的企业是不能长治久安的,与时俱进向来是企业以求发展的根本之道。知识经济环境下,为了求得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势必发生变化,向知识、信息的道路转变。这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准,及企业员工的素质便有了新的要求。传统型人才势必遭到冷落,知识型员工势必得带重视。因此,以知识与智能为基础,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企业生产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也体现了企业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与时俱进,企业的结构层次越发精简,对员工的要求就明显提高。在这样的构成中,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员工的地位尤其突出,他们不仅自身素质较高,在关注时间的弹性和工作的自主权上也别开生面,这一切都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体现。所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对这样的人才肯定是行不通的,根据新特点新情况,重新设计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今后不遗余力需要做的事情。 三、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1.注重开发培养以打造智能型人才 智能型人才指的是一批拥有高深专业知识并能及时利用咨询获取最新知识的人才,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智能型人才该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因而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对智能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就人才的招聘而言,科学有效的选拔机制和途径必不可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才的真正招聘做好铺垫。科学有效的选拔与招聘方式多种多样,可选用人格测验、情景模拟测验等手段,以保障人才招聘的言之有物。就人才的培养来说,只重理论不重实践是不可行的也是落后的,必需将专业的培训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布,在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人才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内容的强化和创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就会有营养,结合人才培养的策略,按照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人手,制订目标,人才的供求就会平衡,人才的水平就会提升,企业的管理就会有序进行。 2.突出战略地位以形成竞争的优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兼并。当时,为了推动企业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向前发展,企业纷纷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战略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作为战略管理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影响着企业战略发展的未来走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指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结合。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还必需与人才的招聘和录用挂钩,从人才的角度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突出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就要把人才视为是企业未来竞争力的筹码。究其根源,就在于太多的竞争优势容易被模仿,比如打广告,某个企业凭借广告优势崛起之后,这种竞争手段很快就会被其他企业效仿,可以说不能成为企业竞争的长效形式。但人力资源的经验却很难被模仿,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同时是企业结合自身的特色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即使被公开,其他企业也不可能加以用之。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人才,有的企业就能留住他并发挥他的才干,而有的企业却无法留住他的原因之一。 3.构建学习型企业以提升集体能量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PeterSenge)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他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共同愿望、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JackWelch)也强调: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从这些言论中,不难发现,构建学习型企业对于提升企业集体能量的重要性。学习型组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遗余力需要努力做的事情,员工之间的状态应该是既合作又竞争,强调知识的共享。为此,就必须鼓励企业员工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互相渗透,指出缺点,学习优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入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成为促进员工间通力合作,发挥集体精神,形成集体文化氛围的核心纽带。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既是社会环境的使然也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必然要求。今后,注重打造智能型人才、突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地位和构建学习型企业极其重要,这将是知识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作者:朱洪杰 单位: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 人力资源论文:人力资源知识经济论文 1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它之所以能在国际上处于不败的地位,恰恰就是因为美国对人才的重视。美国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汇聚地,不仅吸纳了世界各地的人才,而且也非常注重本土对人才的培养,正是因为拥有了优质的人力资源,美国的经济实力才能不断地向前迈进。以1975年创立的微软公司为例,自其成立以来,每年以超高的速度向前发展,这个公司的成功正是由于有以比尔•盖茨为首的高技术人才作支撑。高素质人才不仅善于创新和改革,更加善于经营管理,他们使企业富有竞争力和爆发力。 2知识经济时代下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 2.1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前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但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非常严峻,而每天又有许多新的人口诞生,这就意味着竞争的压力也随之增加。现在正是讲究效率和优胜劣汰的社会,对人力资源来说不但是机遇也是挑战,不仅具有高竞争,而且存在着高压力。这就要求当前的人力资源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强大的压力仍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人力资源应用坚强的意志来面对这些压力,用乐观自信的积极态度为企业创造利益。 2.2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人们要有不断向前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只有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理论才能推动企业的进步。在现今的社会中,一个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要经过一个必要的循环周期,在这个缓慢的循环周期中,可能就有新的产品生产出来,慢慢地就会取代之前的旧产品。也就是说,没有一样产品能够永远占领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才能更长久地占领市场从而获得收益。由此可见,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源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企业的进步,而且能够使企业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3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事物产生。这些新的技术不断地取代了旧的技术,人们只有不断去学习,才能不被这个不断进步的社会所淘汰,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新知识的掌握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素养,而且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一个国家要想进步,就必须接受外来的新事物、新技术,在封建社会中,清朝政府就是由于固守陈旧,不接受新技术,固步自封,最终只能任由西方国家的欺凌。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具备学习的能力,不断接受新鲜知识和事物,才能发掘出自己的潜能,成为有助于企业和社会的优质的人力资源。 2.4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力 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市场环境也越发复杂,优质的人力资源需要有应变的能力。应变能力不仅表现在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上,还表现在面对大量工作压力时,自己对压力的排遣能力上。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的发展,都会面临突发状况,例如一个国家在面对突发的金融危机时,或一个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突然的竞争营销手段时,这都要求有专业的人力资源来化解这些突发的危机。因此,应变能力也是人力资源应该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如果企业中的员工都只会在生产线上重复单一的工作,而完全没有应变能力,那么这个企业始终也只能是做生产加工,完全没有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实力。 3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应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要注重每个人的培训,因为人是科学和知识的最终载体,而每个人具备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观察每个人的特点,根据个人优势进行培训,然后使其充分发挥特长,这样不仅能够调动起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变成整个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不仅能够留住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也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从而对整个社会进步起到带动和推进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的发展应该被注入新的活力。在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人为本,不断地开发每个人力资源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作者:邓绍渝 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论文:三环组织学习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组织学习的内涵 1.1组织学习的定义 “组织学习”的概念自从1953年被学术界正式关注以来,组织学习研究经历了组织学习概念的孕育期、组织学习理论的孕育期、发展期、兴盛期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组织学习的概念呈现多元化局面,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根据概念定义的“种差”及“属性”的不同,可将组织学习的主要定义概括为以下五类。目前学术界对于“组织学习”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其原因主要是组织学习的相关研究往往是从某一角度出发,然后以此为基准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从而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不过他们从不同的侧面都探讨了组织学习的本质。 1.2双环学习和三环学习模式 阿吉瑞斯(ChrisAr-gyris)和谢恩(Schon)在《组织学习》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双环学习的概念。在双环学习理论中,组织将现象观测、本质思考的过程拓展到思维框架,剖析思维模式深处的问题,同时不断反思改善这种思维模式,从更深层次修正自己的行为。双环学习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成性学习,能通过个人学习来改善个人思维模式。在一定条件下,个人思维模式逐渐影响并融入团队思维模式,进而影响组织行为时,就形成了组织学习。下面以戴明环为例子,在“计划———执行———验证———行动”的学习回路中加上了“执行———思维模式———检查过程———行动”的循环回路,便得到双环学习模式图。双环学习模式的个人学习独立于组织而进行,个人思维模式的改进不一定会融入组织的思维模式,也不一定能生成新的知识并在组织成员间进行传播与共享。于是,我国学者金光熙(2005)在研究“双环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环学习模式”,实现了知识的生成、创新与传播,形成了第三个学习循环“计划———行动———评价———理解———总结反思———提炼生成———交流传播———计划”。三环学习模式解决了个人学习如何融入组织学习的问题,将个人与组织的学习成果补充、提炼、创新,形成新的知识经验,通过组织成员不断地交流与传播,最终实现内外知识的共享。比如,工人在加工产品时,为了防止类似的机器故障在其它地方再次发生,他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告诉别人,还将他的学习成果和相关专利提供给设备制造厂家,让有关的集体和个人都共享他的知识成果。三环学习强调的是知识的提炼生成与交流传播,是组织在战略上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变化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不断反思、质疑而形成的集体知识与智慧正是三环学习的根基。 2组织学习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分析 组织学习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在进行组织学习过程中,通过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组织的学习张力,从而不断地改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质量和数量,保证企业人力资源长期动态、健康持续地发展。反过来,人力资源价值的不断提升与管理的不断创新又会激发组织学习的情感动力和组织边界三维学习张力,进而促进组织学习。下面从三环学习模式角度来探讨组织学习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2.1引导员工的自我超越———人本管理 通过不断学习纠正偏差,引导员工培养他们的自我超越意识,产生新的认知,是三环组织学习的重要功能之一。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恰恰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内在需要的增长是激励员工不断追求、探索、创造的根源。所以,组织应该以“员工本位”为出发点,更注重员工各式各样的需求,满足和深化内心深处的愿望,从而不断创造和超越,以适应知识“裂变”,创造和保持组织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核心优势,塑造企业的持久竞争力。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员工的主动配合。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在“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组合式激励手段,引导员工自我超越,实现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的客观统一。 2.2改善心智模式,挖掘员工潜能———虚拟管理 组织学习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变革。三环学习模式是不断地对组织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提出质疑,并加以反思,而这一检查和改进的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学习文化为根基,人力资源管理定位和反思应在“促进组织学习能力”上。比如说,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逐步代替传统事务型的人事管理,要达到这种转变,需要高素质员工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心智模式的革新。心智模式是指从事某一工作而形成的根植在内心深处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称。改善心智模式就是需要打破传统的框框,消除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从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突破,运用新的方法和运作模式去管理企业,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比如企业可采用虚拟招聘,委托外部人才中介机构有效地筛选组织所需人员,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市场中的信息优势,并适当参与聘期管理、人员测评等各项事务。总而言之,通过三环组织学习,可以改善组织的心智模式,运用虚拟招聘等虚拟管理方法,来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2.3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建立共同愿景———团队管理 三环学习模式的八个要素中“计划”是关键,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实现目标需要怎么样的知识与技能?人力资源管理从良好的职业规划开始,通过组织学习来建设学习型组织、实施团队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包括组织的总战略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其中,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是实现团队管理的基础,它可以引导员工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并确立符合自身意愿和组织需求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机会。团队管理的核心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有机结合,让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建立在组织目标之上,同时使员工认同组织的价值观,以便营造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团队。总之,团队管理作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培养团队精神,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逐步缩小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也是团队管理的重要内涵。 2.4改变培训理念,促使学习与工作融合———学习管理 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培训可以为组织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员工通过组织学习,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组织学习不能简单地等同个体学习的加总,因此,组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个体学习”层面,而应更注重“团队学习”和“知识共享”。三环学习模式体现的就是知识共享,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因此,改变培训理念构建企业的知识共享制度,加强团队学习应该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团队学习可使员工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同时也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者集中更多的精力用于组织战略层面的思考。三环组织学习有利于激发知识员工的创造性潜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人数增多,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根据知识员工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来考虑选择合适的激励手段。那么,管理者需要从更高层次来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营造终生学习的环境;强调团队学习,让他们与同行探讨更专业的问题,满足他们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组织学习理论主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终生学习”,这些举措将会促使学习与工作融合,实现团队式学习管理。并且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交流不仅有利于集中力量创造组织成果和共享学习经验,也有利于组织成员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是组织人力资源价值的提升,从微观上激发了组织学习的源动力。 3培育三环组织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3.1建立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培育三环学习模式的组织学习,应当建立在系统规划基础之上。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组织战略愿景和组织变革所需达成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地学习是员工自觉地去探索、开发和试验,是源自内心的强烈学习愿望所驱动而进行不懈追求的学习行为。正如彼得•圣吉所说的:“千百年来,能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的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坚持并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以绍兴农村合作银行为例,2010年该行制定了十年发展愿景:把“农村合作银行”转变为“农村商业银行”,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中型农村商业银行和中端市场的领导者;并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五年发展蓝图:重视“精品”,扩大规模,成为国内收益较高、均衡发展的中型银行———瑞丰银行。正是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该行通过不断地组织学习改变了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和内部流程等,使得业务垂直化、合规管理功能突出等特色鲜明的核心业务流程得以确立。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于员工个人而言,借助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够准确地认清自身的个性特点、优势和劣势,帮助员工找准职业定位,并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及时进行学习充电,增强职业竞争优势;对于企业而言,通过职业生涯管理能够深入地了解员工的发展愿望和职业兴趣,为设计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进行人才盘点,使员工感觉受到重视,从而提升员工忠诚度和满意度,降低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如上例中的农村合作银行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改善员工关怀体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因此,建立明确的组织战略目标和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了三环模式的组织学习,同时也实现了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客观统一。 3.2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反思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一支对企业目标、企业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在三环学习模式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反思”。企业文化同样需要反思,只有在传承中进行变革,不断修正企业文化中存在的缺陷,才能形成更人文、更健康的管理模式。因此,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善于塑造新的企业文化,多渠道聆听不同的意见,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运用三环学习模式,尤其是善于放低姿态,承认错误的企业文化。2009年联想出现大幅度亏损,创始人柳传志重新担任董事会主席,他明确联想困局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定位不清晰,复出的目的是为新联想集团重新塑“魂”,让联想变成一个更加融洽、更好的国际化企业文化公司。柳传志对企业文化选择的正确,使得联想经营回暖,重新走上赢利轨道。联想塑“魂”的实质就是反思,柳传志把反思作为主要使命可见其重视程度。又如微软的学习三理念:一是通过自我批评学习;二是通过信息反馈学习;三是通过交流共享学习。这种学习理念被国内外众多企业家所推崇。微软的第一理念和第二理念,通过自我批评、信息反馈学习,形成学习中的“去粗取精”反思文化,是三环学习的第二个学习回路。而通过交流共享学习,是属于高层次的学习,是三环学习中的第三个学习回路。 3.3激励企业成员进行知识创新,增强团队知识的扩散力 在三环组织学习过程中,企业成员必须进行自我提升,完成组织内的知识共享,最终实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持续上升。自我提升的关键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创造一个鼓励知识创新的环境。首先,设立奖励机制,激发知识创新热情。其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筑安全护盾。最后,加强组织成员的知识交流,提高相互之间的信任感,达到团队知识扩散的目的。比如云南白药集团之所以能走在云南药业之前,主要是源于他们优越的知识保护战略,每年投入近百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截止2013年6月,集团共申请专利447项,授权专利379项。云南白药集团以知识创新为核心,以专利技术为依托,大大增强了组织的创新动力。深圳研祥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每年都会奖励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三方面成效卓越的员工,创新奖金额超过10万。鼓励员工奖项有“啄木鸟奖”和“即时奖励”等,其中“即时奖励”是最具特色的奖励项目。部门经理一旦认可员工的良好表现,员工便在8小时内就能获得写有奖励原因、奖励金额的一张小卡片。同时,研祥还为员工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学习经验的机会,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团队知识的扩散。 3.4不断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 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三环组织学习机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其核心工作就是对组织结构进行不断地完善与变革。完善与变革的目标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调整、工作流程重组、重建信息网络等。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建立更加灵活、更加柔性的网状结构,实现组织内的自主管理和充分授权。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三九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不断调整与完善,从原来的直线职能制结构到“两部———两院———四所”模式,把众多的事业部整合为十二大子公司。这种调整与不断完善,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和集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促进了组织学习,增强了组织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在组织结构完善方面,浙江正泰集团另辟蹊径。自1994年成立企业集团之后,正泰以品牌为中心,横向联合,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加强组织结构的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企业内部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系统,改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如推广创新奖励机制、领导与员工座谈制度、全员培训制度等。这些都是构成三环组织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为知识创新与共享培育了成长的土壤。 作者:李小明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论文:公路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一、桂林公路文化特色简述 本单位公路文化的特色可以从桂林公路的精神体现出来,即“团结拼搏、追求卓越”。这是根据桂林公路行业自身的性质、任务、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在长期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精心培育的、正在逐步变为广大职工的内在诉求和主导意识。这种精神具有团体和文化的双重性,其独特个性是“团结”、“坚韧”,其本质内容是“追求”、“进步”,靠团结拼搏求进步,靠不懈追求谋求科学持续发展。 二、公路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融合 (一)突出公路文化建设目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在将公路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融合时,须突出桂林公路文化建设目标的地位。其的总体目标是:推进桂林公路文化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形成统一完整的公路文化体系和工作机制;其核心理念、行为规范、视觉形象被广大员工所认同,并逐步融入到单位的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活化于魂,使单位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明显提高,凝聚力、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形象明显改善,形成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1、价值观念的目标 通过桂林公路文化建设,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集体意识,使大家对公路理念体系有明确的理解,并通过实践,使公路核心价值观得到新的升华。 2、行为规范的目标 通过桂林公路文化建设,增强集体领导者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增强单位管理者的责任心和忠诚度,增强广大员工的职业素养、进取精神,规范全局干部职工队伍的从业行为。 3、管理的目标 通过桂林公路文化建设,引导管理人员用新的管理理念推进改革、完善制度,推动我局管控模式的高效运行,使单位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开放发展、跨越式发展。 4、社会识别的目标 通过桂林公路文化建设,把单位的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改革发展、生产工作和广大员工的日常生活之中,使这套系统得到领导干部的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认知和自觉接受,得到社会公众的基本认同和密切关注(公路行业标志),为我局在桂林塑造一流的公路品牌形象奠定文化基础。 (二)公路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融合应用 1、注重文化认知度在遴选职员的基础性功能 在招聘职员以前,事业单位须将公路文化的价值理念与用人的标准加以有机地结合。面试官借助于多元化的手段,全方位地考察与分析应聘者的价值理念与个性等元素,如若与事业单位的需求并不吻合,那么便无需招录。通过面试之后,人力管理者能够挑选出与本单位公路文化相吻合的人才,从一开始便选出了与合适的工作对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让他们在潜意识中认可了本事业单位的公路文化,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基础。 2、突出相同愿景在加强管理职员的作用 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到位,还须“留得住”,在单位内部构建起有效地管理职员的体制。职员须认可公路文化,并树立起相应的远期发展目标。单位应全面地掌握职员的切实需求与发展目标与愿望,再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分配,发挥公路文化在激励职员积极工作的驱动力,提高工作的热情。在引导职员时,事业单位须让他们把个体的愿景与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切实地规划自我的职业方向。职员也会了解自我和事业单位间存在着休戚休戚与共的内在关联性,即个体要获得成功,不能离开单位这个环境背景。若二者相匹配,职员即会清楚自我在整个单位中的意义以及事业单位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激发职员自我的职责意识与使命感,提高工作的效率。 3、构建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文化 优秀的事业单位会营造合适的发展环境,并采纳合理的用人机制引入人才。通过激励机制文化确保事业单位职员在生活物质方面的需求,实施有效的薪酬机制,营建温馨合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精神激励可以总结为“信赖、尊重、肯定与关爱”,即基于人文主义与人性关怀的视角满足职员精神上的多元需求,在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以及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方面达到动态的平衡。毫无疑问,每位职员都希望获得公平公正的待遇,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人力资源部门在管理时,就应尽量做到公正、公平,规避由于处理不当而打击职员的工作热情,甚至造成厌恶反感情绪。当人力资源所制定的规则公平公正时,职员也明确自身的发展走势,并自然地产生相应的组织归属感。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化,我国公路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相应地凸显出来。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国内绝大多数的公路事业单位均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在公路行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已领悟到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才可以有效地加强整个单位的竞争力,才可以落实好有关公路方面的管理工作,才可以推动我国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莉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公路管理局 人力资源论文:人才留用机制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人才留用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分析 1.1人才留用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是通过招录、甄选和培训等方式,将企业内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道德素养,最终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的管理手段。而人才留用机制是企业为了激发公司员工的潜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作用,减少人才无谓流失而建立的制度。所以从二者的特点和作用分析,人才留用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板块。 1.2人才留用机制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 进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企业之间竞争核心的人才就希望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价值,有安全的制度作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人才能力的发挥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人才留用机制的建设则能够较好的弥补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缺憾,让人才真正的感觉到自己有存在感,而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就会促使他们更好的遵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把最大的热情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 1.3人力资源管理为人才留用机制的建设提供条件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人才留用机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避免人才流失而专门设定的制度。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要比人才留用机制的范围更大、所需的资源也更多,当人力资源管理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时,也能在人才留用机制的建设方面提供更充足的条件。 2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法律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法律是我国人民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的规则,对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同样需要法律作为管理的基础。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和法规,但是在实践中仍然需要出台一些更细化的规定和指导原则来规范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2资金投放不到位 现代是市场经济时代,资金的投放和回笼过程就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但是一些新起的企业,在资金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有限,不能调出更多的资金来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活动等,另外一方面就是资金的投放要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然而我国相当一部分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不能让资金的投放起到实在的效果。 2.3人才的选用不科学 企业在选用人才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人才结构方面考虑。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自己明确的发展目标,对于学历高的求职者来者不拒,而自己所需的人才却并没有真正招录到,或者有合适的人才时却没有了资金引进。这样就会造成企业人才结构的失衡,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沉重的负担,一方面是人才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价值,长此以往这些人才就会流失;另一方面需要的人才没有充裕的资金引进,对企业工作效率和业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2.4管理制度不健全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也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的建设。但是现代一些企业对于激励机制做的非常不到位,到企业任职的员工走完一批又一批,看似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太大的下降,但是实际情况则是他们的形象、老员工创造的额外价值都失去了,这种人才的流失很难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公司总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3通过健全人才留用机制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3.1人才留用机制建设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自身价值和尊严的实现有更高的要求,要想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所突破,保证人才留用机制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就要求领导人员重视人才的使用,在充分了解人才市场供给的情况下,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留用计划,一方面保证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制定适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使每个人才都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计划的制定要充分尊重人才,让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满足,这样就能对人才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2善于利用科技加快人才留用机制建设的步伐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只有善于利用科技掌握市场动态,才能制定完善的决策和部署。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也会限制企业业务的开展、经济效益的增长、人才的充分使用,因此通过科技产品提高人才留用机制建设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北京宏景世纪eHR-专业版软件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出卓越的作用,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功能丰富而操作简单。eHR-专业版软件是借助开放式的平台,把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巧妙的结合起来,保证了信息搜集的准确性,只有参照市场的情况才能制定切实可行而有效良好的人才留用制度。而且它的功能非常的完善,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情况能够进行仔细的整理,包括工资结构、绩效体系等,而利用准确的数据对员工进行评价,也显得非常的客观公正;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制定提供支持,保证了经营决策的准确性,而且这种新颖的管理机制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于人才留用机制的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3完善薪酬考核制度以促进人才留用制度作用的发挥 企业的长远发展是要依靠人才作为支撑,而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非常的大,因此必须丰富人才留用制度,其中薪酬考核制度对于人才留用机制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人才留用制度是为了保证人才充分发挥价值,避免人才流失而形成的制度,人才留用制度可以从制度层面给人才一种精神慰藉,但是仅凭精神上的慰藉很难保证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来,而薪酬考核制度的完善与实施则能让人才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才能最终留住人才。 4结束语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规划。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留用机制二者的关系和问题分析,采用了转变观念、制度建设、薪酬管理和人才培训教育等措施,对于建立和完善人才留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人才流失问题的解决,不仅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要,也提升了企业的名誉及影响力。 作者:张锋 单位: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论文: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论文 一、高速公路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高速公路行业中实施相对比较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团队凝聚力以及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在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尽最大可能的发掘出人们自身的潜能,对本职员工的工作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人们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出色的完成,进一步的对人才队伍建设不断的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管理以及经营意识进行不断的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对高速公路的自身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提高。 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对行业当中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职位体系,同时也要把每一个职位的特点以及所需的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如实的反映,形成一个相对来说层次比较分明的管理体系,这样也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奠定基础,对人力资源的综合性进行全面的提高,进一步的实现全程的管理模式,并且还要结合岗位的需求,将人员进行适合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实干人才的技能培训进行有效的加强。 在和一些实干型的人才相比较,主动性的人才所拥有的特点主要是表现在能够在关键时刻进行毛遂自荐,进而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带动周围的人,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活跃工作氛围,所以,在高速公路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对这类人才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也要不断的完善转岗的激励制度,在任何部门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人才岗位的调换,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培养出一些能够适应在不同工作岗位的主动性人才,在目前阶段,转岗的激励制度不仅仅能够在中长期之内发挥出人员的配置优势,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证行业发展的活力,目前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每个部门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进而也就导致了高速公路行业中存在着内部缺少复合型的人才,并且也不利于人员的转岗机制进行完善,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针对高速公路人力资源而言,以上这两种人才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着比较大的潜力,所以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挖掘,进行细致化的管理可以进一步的对每一位员工的责任进行充分的发挥,这样才能够对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进行不断的发展和促进,一定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留下一些比较足够的空间,多根据不同的激励制度对员工进行不断的鼓励,对绩效考核评价进行做好,对高层领导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并且在这个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起到表率作用,进而营造出更好的工作环境,在实行精细化的管理过程中也要加入到柔性化的管理方法,以此来促进人力资源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果,所以,也要不断加强文化的建设,使每个员工在人文关怀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也能够更好的帮助领导进行决策,同时也能够通过各种的活动来增强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使各级工作人员的感情也方便联络,并且也能够使整个团队更加的具有凝聚力,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还要对利民的思想进行加强,使高速公路的每项工作能够落实的实际当中,更好的为广大人们群众的利益着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结束语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知道,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将会对高速公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潜力,必须要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以此能够更好的优化人才结构,使行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作者:徐蕾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公路管理局 人力资源论文:公路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论文 一、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必然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人们顺利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提高人们继续学习能力以及研究能力,提高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最大程度的强化团队建设的凝聚力量,形成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沿线地方经济发展跟公路管理企业两者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不断强化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整体服务意识,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公路管理经营意识的科学性,最后,使公路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并且吸纳更多的投资者,促进社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建设自始自终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社会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需要管理好企业的人才队伍,所以,精细化管理应运而生。精细化管理从根本上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具备很强的实践意义。公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重视全员化精细化管理的同时重视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把工作贯彻落实,不留死角,有利于企业实现预期的管理目的。 二、公路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办法 公路企业开展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取相对的管理方法,这样才可以实现预期的目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为公路部门的人才发挥工作潜力提供切实的保障。目前环境下,公路部门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主要依赖力量型的、实干型人才。虽然职位设置的不同,实干型人才均会在自己的职位上发挥自己的潜能,时刻保持一个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所以,实干型人才可以很好的适应大部分岗位工作的需求,特别是部分岗位,它们需要付出很长的时间、很大毅力以及精力才能担任,实干型人才则可以很快的上岗工作。所以,公路部门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建设一个较为健全的职位体系,把各个职位的特点以及担当这个岗位的责任需要的能力系统的表现出来,建立健全一个层次感强的管理系统。借助这个管理系统为实干型人才提供相应的工作准则,为日后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切实的保证,同时,可以通过建设岗位能力模型来有效的改善人力资源总体管理效果,公路部门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以及全面性,实现全程化的管理方法,需要按照一个岗位的实际需要,把人才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中去。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对实干型人才的教育培训,让人才更快的掌握的专业知识,总体提升人才整体的工作素养。 公路管理部门的工作涉及的面非常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将岗位的具体责任全部体现出来,有利于让实干型的人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参考以及标准。主动型人才跟实干型的人才相比较而言,主动型人才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毛遂自荐,将自身的专业技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对周边的人起着一种模范带头作用,活跃工作氛围。公路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从根本上考虑主动型人才的特点,不断健全以及完善实现转岗激励机制。单位部门发展会影响到人才岗位调整以及互换,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的是培养一部分能够担任不同类型岗位的主动型人才。转岗激励机制的完成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将公路企业的人员配置价值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还能够保持发展的活力。 我国公路企业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强烈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公路企业内部缺少复合型人才,同时造成内部人员转岗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通过一个完善的转岗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升他们的整体专业技能。公路企业需要不断鼓励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使员工保持从技能要求较低的领域转向技能要求更高的领域。精细化管理的开展可以将各个员工的能力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为公路管理部门的不断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公路管理部门发展的过程中,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需要留有足够的伸展空间,借此鼓励和激励员工,与此同时做好绩效考核以及评价工作,为部门的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文化建设,充分掌握大众的心声,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不断强化员工与员工之间以及上级和下级之间的交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公路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想要更深层次的挖缺人力资源的巨大潜力,就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展开不同的管理以及培训,有利于充分优化人才结构,实现公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艳芳 单位:浙江省德清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心 人力资源论文:企业年金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企业年金的概述 1.1企业年金的概念。 企业年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经济状况建立的,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定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制度,是企业员工福利的重要一部分。企业年金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吸引与留住员工而为员工设定的一种福利养老金。 1.2企业年金的特点。 一是具有养老保障性。企业年金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障员工在退休之后的生活,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补充;二是具有福利性。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法律层面上具有非强制性,因此企业建立年金制度具有很强的员工福利性,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政策;三是管理方式多样化。目前企业年金的管理模式存在多样性,有的企业有自己管理,有的则交由中介部门管理,有的则由金融机构负责;四是国家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国家对企业年金的投资等活动给予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2企业年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企业年金的存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企业年金是人力资源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年金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1企业年金有利于吸引人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获取优秀的人才取决于企业分配激励机制和保险福利机制,而企业年金的制度就恰好具有此种信号功能:笔者对海南省某家民营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进行调查:2009年该企业没有实施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员工规模为3020人,该企业的人才流动率为28.3%,2010年该企业开始实施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费用由企业与职工共同缴纳,年金规模2000多万;2011年,年金规模为3000多万,同时企业的员工人数增长迅速,已经有2800人,并且人才流动率仅为5%,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用工荒的问题。 2.2企业年金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就业安全感。 企业年金是通过将员工的当期收入延期支付,实现了对员工的激励与稳定作用,在知识时代经济环境中,企业培养一名合格的员工需要消耗企业大量的经济费用,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然而员工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加并不会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因为优秀员工有可能被别的企业“挖走”,因此如何在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减少投资风险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企业年金作为一种延期支付方式,它能够有效地约束员工的离职行为,因为员工一旦离职企业年金中以养老储蓄积累的资产就无法支付,影响员工的经济收益。因此企业年金有利于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提高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2.3有利于降低企业福利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缴费支出可以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中扣除,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企业因为建立企业年金而需要支付的税收费用,企业税收费用支出的减少,必然会降低企业经营费用成本,同时企业以最小的成本构建的企业年金制度会大大改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4企业年金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更新。 由于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及时根据市场发展要求补充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现有老职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不愿意退出工作岗位,在此情况下,企业通过企业年金制度可以促使老员工选择退休,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与调整有利于企业员工退休的方案促使他们选择自动退休,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企业员工的新老交替,及时保障人力资源的更新。 3企业年金应用于长期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3.1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首先,企业年金管理涉及的部门比较多,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一部针对企业年金制度的具体法律法规,结果造成一旦出现企业年金纠纷就导致适用的法律存在争议,比如企业年金纠纷既属于合同法范畴也属于劳动法范畴,最终导致纠纷的解决难以实现统一化管理与约束;其次,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国针对企业年金制度的优惠税收政策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每个省份所出台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主要由各个省份自己制定,这对于实现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非常不利。 3.2企业年金的运作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狭窄。由于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比较狭窄,目前主要的投资方向是银行存款和国债,这些投资渠道获得的效益非常低,满足不了企业年金的增值需求;其次,赋益权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对于企业年金的领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要等职工退休之后才可以领取,这样就会产生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最后,企业年金的成本比较高。社会基金管理公司在企业年金时要求的费过高,造成企业年金参与基金运作的积极性不高。 4通过企业年金激励员工的具体对策 4.1根据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合理确定企业年金计划覆盖人群。 企业年金建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吸引与留住优秀的人才。因此企业年金计划的制定一定要与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战略相结合。合理的企业年金体系不仅能够完善与补充企业的薪酬福利体系,而且还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相反不合理的企业年金制度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福利成本,还会引起员工之间的矛盾,影响企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年金的建立必须要密切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首先,企业年金的确定要考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且针对不同的员工制定不同标准的企业年金标准;其次,企业年金计划要与企业人员结构相匹配。企业年金在建立之前要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的人员结构,并且通过合理的企业年金方案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最后,企业年金计划要与企业产业类型相匹配。要根据企业产业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企业年金模式,比如企业属于新型企业的话,企业年金方案就要重点考虑服务年限的限制,根据工作年限划分收益比例,以此避免人员的流失。 4.2提高对企业年金的认识。 一是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年金的认识。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树立起长期意识,充分认识企业年金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企业可以根据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设计有差别的企业年金保险待遇,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二是提高员工对企业年金的认识。员工要充分认识企业年金制度,转变自己的养老意识,意识到企业年金的重要性并且要转变自己的短缺利益观念,将实现企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明白员工个人利益的满足建立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上。 4.3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基于企业年金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国要尽快出台针对企业年金的法律;其次,建立明确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一是要在资金来源上,对企业和雇员用于缴纳企业年金的收入,实行税前列支、计入成本的优惠政策,同时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应免交个人所得税。二是国家应对企业年金所形成基金的投资运营实行优惠政策,对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收益免征所得税,以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4.4提高企业年金管理的透明度。 为了消除员工对企业年金保值增值的不信任,除了国家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之外,还需要企业加强对企业资金管理,实现企业年金透明度,员工可以随时了解企业年金的运行效益情况,这样就可以避免员工在工作中需要考虑企业年金的运行效益的疑惑因素,促进员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同时企业要给员工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允许员工参与到个人企业年金账户资产的增值保值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作者:何云 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人力资源论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管理论文 一、加强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的措施 人力资源计划由人力资源总体计划、职务编制计划、人员配置计划、人员需求计划、人员供给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及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这几个部分组成。电力企业要想加强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就必须认真把握人力资源计划内容,遵循两个前提原则:充分考虑电力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好当前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这样才能够确保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工作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真正服务于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做好风险的预防工作;能够有效地保证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更深层次地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与开发。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管理,需要做到遵循以下流程: 1.诊断并评价现有人力资源状况 如果没有掌握本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那么难以保证人力资源计划的科学合理性,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四点:全面掌握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判断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运用“评价中心”或其他测评技术来评估重要人才,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总体统计。人力资源计划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人力资源调查来进行,例如利用调查表来帮助管理者评价组织中的人才;利用职务分析来准确做好人才规划工作。只有这样,人力资源部才能够拟订出科学合理的职务说明书及职务规范。 2.科学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及供给 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及发展战略直接决定其未来人力资源的需要。因此,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必须要与以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计划指标、现有员工状况为依据,这样才能确定年度人力资源总量及工种、岗位、职务等结构性指标。其次,需要科学制定招募、辞退、下岗分流及转岗调配的计划;通过对比人员短缺岗位与人员剩余岗位的需求技能,来进一步解决人员剩余与短缺问题。总之,要能够维持人员供求的平衡, 3.科学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方案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全面评估自身人力资源的现有状况及未来需求,进而掌握人力资源的短缺程度及后期可能出现超员配置的领域。然后,将预测结果与后期人力资源的供应推测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拟订出人力资源发展方案,发展方案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总体计划、人员配置计划、职务编制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及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等等。 二、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的关键 目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技术操作而轻系统规划、重结果管理而轻过程控制。为了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水平,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电力企业全体人员需要统一思想,将人力资源计划纳人企业长期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的范畴。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电力企业各部门是用人的一线部门,对人员的变化需求最为了解,电力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各部门领导人员召开专项会议,使各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计划指导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本企业人员的数量及年龄,绘制出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长期变化曲线;通过分析人员能力及知识结构,制定各岗位卡片,做好各岗位人员替补准备工作,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分析电力企业的岗位情况,帮助员工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使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财人力资源计划进行全程管理并做好及时上报工作。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确定培训项目并制定培训周期;在将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指标纳人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根据人力资源部门及各部门负责人在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工作完成情况,在薪酬管理制度中设立与之相对应的薪酬待遇。将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纳人ERP系统,进一步简化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流程,提高人力资源计划管J则之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有战略性及主动性的。电力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给人力资源预测工作增加了难度。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通过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来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健发展,需要各电力企业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与研究。 作者:张恺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感供电公司 人力资源论文: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济论文 1人力资源管理构成分析 1.1人力资源概述 目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结构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我国为例,我国已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转变为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其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人们在知识与信息的吸收方式上日趋多元化,这一方面提升了其信息分析和加工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也为其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保证。另外,信息在创造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心理素质、智能素质、价值观念、技能水平,而不是人的数量。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并不是自然就有的,而是投资者投资管理的结果。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管理者主要通过资本投资的方式进行人力资源和教育投资管理,以便更好地整合和利用资源,最终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1.2人力资源发展的性质 要想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首先要了解人力资源的性质和特征。“人力资源”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70年以后。人力资源明确地说明和阐释了人力资本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管理者的分析和绩效管理。此后,人力资源逐渐取代了“人力”或“人事”等传统概念。究其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财政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集中程度过高,此时人在组织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2人力资源及管理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初始化发展阶段,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认识不足,缺乏全局发展观和长期战略定位,人才储存和管理不到位,造成了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2.1人力资源发展的时代挑战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和企业纷纷确立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本国优势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提升企业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武器,已成为一种新的竞争战略手段。随着当前世界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传统劳动资源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必须优化人力资源构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只有这样,企业乃至国家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诸多挑战,最终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各国纷纷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并加强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力度,以有效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2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当前,全球的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整个社会已经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组织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竞争方式也进行着悄无声息但却深入持久的变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另外是新的管理概念与管理方法的出现与应用。 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3.1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各国对人力资源发展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全面科学。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的发展无论在观念形态上,还是在实际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我国企业要想有效地提升其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导向功能,站在全球战略视角分析其管理的优势与不足,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为员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2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各国在发展中的分工日益明确,其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速度不断加快,有效地适应了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总体来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得到高、中、低三个层次管理者的重视和认可,强化其管理职责;二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战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扩展其职能范围,完善其管理功能;三是实现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协调统一,明确各级管理目标和发展方向。 4我国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点低、发展快、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4.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主要包括技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产品生产和销售全球化、劳动力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各市场要素进行跨国界自由流动,各国家和地区相互影响和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形成一个清晰认识,加快高素质人才的流动,最终实现预期管理和发展目标。总体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会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增强。 4.2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人本管理”策略探寻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质量,因此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普遍关注。企业要想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就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发挥其管理优势,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具体来说,企业可以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坚持人本管理方针,关心员工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员工绩效激励机制。此外,企业还可以加强传统管理体制改革,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树立新型人才管理观,强化其人才管理和培养意识。 5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主动出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才能准确把握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几种不同的发展趋势,未来人力管理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呈网络化、扁平化,以学习型为形态的团队工作方式,职能出现分化,更多的企业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企业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及时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最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赢得一席发展之地,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周厚齐 单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