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论文: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 【关键词】分析,对策,选择,现状,风险,金融机构,治理,中国, 内部人控制表现为经营层决定金融机构的发展、经营、分配等重大决策,还会出现个人独断、短期化的经营行为、过分的在职消费以及工资、奖金收入过快、福利待遇改善幅度大等现象。又由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致使各种金融案件屡屡发生。如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下级行员工事实上掌握着银行资产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又无需承担财产风险,所以,他们常利用职务之便,独立作案、相互串通或内外勾结作案,为个人牟取利益。2007年银监会对2006年的银行业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案件查处的情况通报结果是:2006年银行业共发生商业贿赂案件113件,涉案金额2608万元,涉案人员164人。 (二)信用风险 金融机构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犯罪,如资金诈骗、贪污受贿等非法活动,存在着严重的犯罪风险和信用风险。而我国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很陈旧,不能适应复杂的风险环境。表现为:金融机构对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协调不到位,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全体职员中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得不充分等。在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也远远落后于国际上先进银行[3](P38)。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而我国的金融机构大都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得合理的内控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失效,进而加大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比如,由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1999年四大行剥离不良资产1,4万亿元,2008年农行准备上市获得政策剥离8000亿元。经过剥离的不良贷款事实上的回收率很低,资产回收率一般在30%、现金回收率在20%左右。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549.1亿元,虽然总数较年初减少424.2亿元,但损失类不良贷款余额却增加了21.2亿元。如此持续下去,必定影响银行的发展和金融的稳定。同样,由于外部与内部的原因,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善,会出现经营亏损、信用风险、支付危机等,虽然数量上并不大,但更为显性化[4](P98-100)。 (三)非公允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管理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关联交易管理水平对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P26-27)。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已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了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由独立董事担任委员会主席,但仍然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由于关联交易存在的这些问题,金融机构与其关联方常常有不公允的关联交易。这种不公允的关联交易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健运行,因此迫切需要对金融机构的关联交易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从近几年银行业监督管理的情况来看,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信用风险,造成大量信贷资产损失。不公允关联交易是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少数商业银行、信用社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机构股本结构方面 1.股权集中度方面 聂堂波(2008)指出,我国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为25.11%,前五大股东持股平均比例为56.23%。而美国十大投资银行最大股东持股平均比例为7.5%,前五大股东持股平均比例为16.7%,可见我国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水平远远高于美国(1720)。过分集中的股权给公司治理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中小股东难以在股东大会上通过“用手投票”来保护自身利益。又由于股份有限,也很难在董事会里安排自身的利益代表。而大股东则会滥用控制权,如为了执行政府的经济政策,不惜损害金融机构以及中小股东的权益。 当然金融机构也有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如民生银行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为15.26%。股权分散本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础,可以避免“一股独大”的现象发生。但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如果股权太过分散,所有的股东都不愿对公司的运营进行监督,都希望“搭便车”,导致股东大会行使权利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致使董事会出现越权行为,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2.股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 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且上市发行股票,但是与上市前相比,国有股比重变化并不大[7](P19—22)。如农业银行上市前,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分别控股50%,上市后汇金公司仍然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4.48%。名义 上国家是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但是实际上占有、使用、支配银行财产权利的是政府的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财政部等),但是银行的所有权无法在这些部门之间进行具体划分,也无法清晰界定这些部门的权利与责任边界[8](P118-119)。同时,银行的经营者没有办法真正享有财产权力,实现自主经营。这使得商业银行产权主体模糊,所有者缺位。如果金融机构产权主体不明晰,就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存在的道德风险就难以避免。 金融机构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严重制约着金融机构的发展[9](P89)。例如,国家给国有控股银行出资,政府却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这就避免不了行政干预和行政照顾。这不仅影响银行业市场的竞争性,也会淡化其他商业银行、银行经营者的竞争意识以及经营管理效率,造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经营的政策化,银行机构组织的行政化等问题的出现。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目前 仍承担的政策性业务使得银行的经营目标变得多元化,弱化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很难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 (二)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方面 1.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我国金融机构的股权多由国有股和法人股集中控制,其他法人多是小股东。所以股东大会的参与者多是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代表,小股东的参与程度很低。另外,金融机构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常常与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名任选结果一致,所以股东大会根本不能反映小股东的意愿和要求。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对金融机构公司的治理作用非常微弱。 2.董事会功能弱化,独立董事不独立 由于股权结构的失衡性和国有性,我国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存在重大缺陷,董事会职能弱化,无法实现董事会的决策权和对经理人的监督。在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中,一年召开l~2次董事会,其主要内容只是听取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使得董事会流于形式[10](P97)。并且,金融机构的董事应当具有金融、证券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但我国金融机构的董事基本上由其股东选任,而其股东多数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作为生产性企业,他们缺乏管理金融机构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所以董事会成员不能经常、专业、深入地了解金融机构的状况,不能发现金融机构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加大了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另外,我国金融机构的董事会由大股东控制,而独立董事大多由关联股东人员担任。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这些独立董事很难真正独立起来。并且独立的外部董事中,与关联股东有联系的占多数,他们也难以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3.监事会无法发挥监督作用 我国金融机构虽然在组织上大都拥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的完整设置,但由于对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各个部分的权利、义务缺乏清晰的理解,对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制约关系没有给予严格、强制性的界定,更由于从国有企业演变而来的金融机构中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我国相继实行的银证、信证分业造成金融机构复杂的产权结构,导致大部分金融机构的监事会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分权和制衡的作用。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过程中,有效的激励制度非常重要。我国的金融机构始于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历史背景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大多数都是短期激励,并且以简单的物质激励手段为主。实际上,管理者过分地关注权力与地位的激励。与国外银行相比。金融机构的经济激励落后于行政激励,而行政激励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结果使很多经理人员不敢创新,不思进取,积极性不高。对我国商业银行经理层而言,由上一级银行来任命下一级银行的行长以及领导。选拔考核的办法基本上是按照选拔官员的方法。另外,国有银行内部并没有建立分部门考核制度,经理层的收入和银行经营的业绩没有直接的联系,对个人的考核也没有量化,考核结果与个人的职位晋升和福利报酬相关性不大。对员工而言,收入基本上都是相对固定的,与职务、工龄有关,大家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升职,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优惠和福利,却不会去考虑银行的长远利益。 (三)金融机构外部治理方面 1.外部制度环境存在的问题 外部制度环境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所处的法律、政策环境。目前,国家对金融机构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产生冲突,造成了司法效率落后和公司治理的混乱。例如,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业具有金融监管机关的角色与独立经济产业的角色,是兼具有宏观调控责任的金融企业,这种定位的偏差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产生混乱。在法律监管环节上,我国的金融机构同时受到多重制约,并且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许多漏洞,即便是法律、法规、条例所规定的内容,在实施的时候也经常有落实不到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出现,对金融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制度约束还不够明确、严厉。 2.外部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看,影响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相关市场的发展很不完善。首先,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很不完善,股东投机的行为倾向大。我国还没有形成通过股票价格对金融机构进行约束的机制。其次,由于金融产品比其他行业能更快地改变其资产的风险构成,投资者很难对其发出的信息判断金融机构的真实价值和其风险程度。另外,政府的管制影响金融机构间的竞争程度。由于政府管制的存在,金融机构的产品市场很难达到规范和公平竞争,从而弱化了产品市场的公司治理功能,使金融机构外部市场治理机制的作用发挥减弱。最后,经理人市场。我国金融机构的高管几乎都是政府任命的,且我国的经理人市场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进行完善。外部市场的失灵使得银行业的外部治理基本处于失灵状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从行业特性来看,金融机构是高风险行业,需要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实现对内部风险的有效监控。但从我国金融机构的管理实践来看,除了上市的金融机构需要履行规范的信息披露义务外,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还十分欠缺,金融机构治理过程中的风险监督和风险控制的信息披露有待于建立和完善。同时,金融机构本身也缺乏进行充分信息披露的意识,在披露信息时存在年报内容、格式以及方式不规范,对会计报表附注不重视,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披露较少等问题。大部分金融机构披露的都是正面信息,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权威性无法得到保障。另外,金融机构向社会披露信息的范围也较窄。由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使得内部与外部信息不对称,严重削弱了外部关联者的监督,加重了内部人控制现象。 三、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对策选择 在以上两部分现状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对策选择,这里我们主要从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方面谈对策选择。具体又可分解为两个层面: (一)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预警机制重构的总体思路 首先,要建立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宏观预警监管机制,完善早期报警功能。建立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宏观预警机制组织网络,应本着“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内容,统一监测指标,分级监控”原则,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建立宏观预警组织系统。具体负责对全国性和区域金融机构的监测预警,对中观和微观预警机制实行管理和领导,并及时接收来自中观预警机制和微观预警机制的各种信 息,处理防范银行风险的各种决策和措施的及时传输。 其次,建立金融机构治理中观风险预警机制,发挥中期监测作用。金融机构治理中观风险预警信息,是接收和反馈金融宏观、微观双向预警信息,并是宏观、微观监测系统的结合部。金融中观预警机制将各种手段、方式合理搭配与协调使用,为实现金融宏观预警机制,通过中观预警机制加以具体化,然后传导金融微观预警机制运行中去,从而发挥中期监测作用。 最后,要建立微观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预警机制,降低风险程度。金融机构治理微观风险预警机制是宏观、中观风险预警机制的最终传导系统,是对微观风险的监管,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是促进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的关键环节。 (二)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预警机制重构的具体做法 1.股权结构方面 (1)优化股权结构 我国金融机构的股权过于集中,常出现大股东侵害小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象。为了避免大股东操纵,金融机构可以建立分散的股权结构。但是,股权过于分散时,又会使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因成本高于收益过多而减弱。理论上,可以通过股权适度多元化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多元化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境外战略投资者、国内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外部自然人、员工、经营者、基金等金融机构,要积极鼓励这些主体参股。特别是,要吸引境外战略投资金融机构,因为这些投资者除了能带来大规模的资本金外,还能带来先进的管理机制、风险控制能力、创新产品的机制。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和防范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股权转让价格问题、战略投资者的套利变现和恶意收购问题等。充分考虑战略投资的稳定性、独立性以及实力和信誉,不能盲目引入战略投资者。在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加强对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报告金融机构的资金和业务往来情况,通过资格核准和监控,掌握其复杂股权结构中隐藏的风险。 (2)明晰产权 明晰的产权是金融机构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对管理者进行监管,委托问题严重。采取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将使金融机构产权关系更加清晰,产权界定更加明确。产权明确不仅能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而且也可以解决金融机构对国有资产管理无效的问题,可防止因投资主体不明和无人负责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 2.内部治理方面 (1)董事会 建立一个权责分明、有效的董事会是金融机构改进内部治理的关键。在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的作用更加重要。金融机构在建立董事会事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董事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特征,要严格按照独立性、专业化的标准选任。其次,合理安排董事会中董事的构成比例,优化董事会结构,强化对大股东和高管的制衡能力,以维护中小股东和利益者相关者的权益。最后,健全专业委员会,合理确定各委员会的目标、职责、权限和成员结构,提高董事会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大力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适当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而不是象征性地设立1~2名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实现独立性的前提是选拔机制,要选择与控股股东无任何关系、诚信、尽责的专业人士作为独立董事,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并拥有相应的权利。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要出台有关法规,详细规定金融机构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对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 (2)监事会 明确金融机构监事会的职责,加强其监督权力的中心地位。增强监事的业务能力,确保知情权、禁止不善经营管理易位性、荣誉性任职、养老性任职。同时应制定规章制度确保监事会的知情权,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统计报表、重大活动的法律文本等文件在报送董事会时,必须同时报送监事会。建立监事会风险控制制度,通过强化监督职能,有效控制金融机构的治理风险。 另外,在监事会中引人利益相关者,赋予监事会新的内容。在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中,缺少对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但他们的利益常常与公司的相关性最大,监事会应集中代表他们的利益。在引入利益相关者时,要考虑利益相关者以何种科学合理、有效、可操作的形式参与监事会,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在建立明确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对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履职评价体系。根据他们不同的工作性质,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其薪酬应与金融机构的盈利情况、实力发展情况、为股东带来的红利挂钩。适度增加与长期绩效有关的薪酬比例,将激励机制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联系起来。比如,建立高管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机制,将高管和员工的报酬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的问题。 其次,建立问责制。在对金融机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科学考评的基础上,实行严格问责。界定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履职要求。明确规定其违反法律或不尽职的处罚措施。要彻底取消金融机构高管的行政级别,改变选拔的方式,将聘任高管的权力归还董事会,使高管成为真正对董事会负责的管理人员。董事会要拓宽选择高管的渠道,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拔高管,理顺董事会和高管层、董事长和高管之间的关系,便于董事会、监事会对高管实施有效监督。 (4)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督 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力度,将内部审计作为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的核心。内部审计要为金融机构提供独立、客观的评价和咨询活动,从而增加其价值,改善经营状况。 加快金融机构流程改革,优化业务操作过程,建立联动的业务管理机制,全面改造内部业务流程。适当削弱金融机构基层负责人的权利,减轻管理信息严重减少的现象。强调集中控制,用制度手段提升执行力、提高经营战略决策的执行力,防范各种风险,解决基层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3.外部治理方面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应实行信息透明化,建立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这里所说的信息透明不仅要对外部透明,还要对内透明。通过建立定期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地将有关公司工作动态、市场动态、政策动态和风险状况反馈给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实现公司经营的透明化。对于不向股东通报经营情况和风险情况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有权进行督促。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准则,对 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盈利等进行详细、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发挥市场的监督约束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透明度。信息披露过程中,除了要强调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监督外,还要强调外部的独立审计监督。通过“外人”的审计,披露的信息会比较客观、公正,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共谋”问题。 (2)规范金融和金融产品市场 构建会融机构公司治理所需良好外部环境。首先,促进金融业的良性竞争,循序渐进地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要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减少政府对国有金融机构具体业务的干预,强化政府出资人的身份,用市场化的手段管理金融机构。落实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鼓励他们相互竞争。其次,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及机制创新,使合规经营得到及时的支持。最后,应该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促进金融机构管理人员之间的竞争。总之,政府须从微观方面退出金融市场,放弃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使金融机构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规范其经营行为,并采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通过竞争来选聘高管和通过商业化方式来进行资产管理等。 (3)加强外部监管 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相当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金融机构想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治理框架,就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需要外部监管、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等多种因素的配 合。监管部门要强化对金融机构的股东的监管,鼓励资本实力强、诚信记录良好的机构参股金融机构。同时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管,保护遵规守法、坚持原则的高管,淘汰不称职、不合规的高管,处罚违法、违规的高管人员,培育合格的证券业职业经理群体。由于经营管理的特殊性,金融机构无法像一般企业一样,依靠公司治理机制来确保正常的运营。在这种状况下,金融机构需要监管部门加入公司治理,来弥补其治理机制的缺陷。有效的监管活动,有助于控制金融机构进行高风险的业务,可以减少股东和经理层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损害。另外,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评价,有利于督促金融机构规范运作、提升其公司治理水平。 四、结论 总之,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中国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体系必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尤其需要注意和防范公司治理风险,要通过不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逐步推进公司治理评价和治理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金融机构论文:基层金融机构加强计算机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人民银行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重要,从会计、国库、发行、金融统计、信贷登记、外汇管理乃至工资、养老保险等业务都广泛应用了计算机管理。但是,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金融业务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同样带来巨大的风险,如计算机系统本身的不安全性(如网络缺乏安全保障、软件设计的不周全性、硬件的脆弱性、系统的开放性与安全性的矛盾),人为的攻击破坏(如病毒侵扰、黑客、计算机犯罪),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都潜伏着很多安全隐患,严重时可导致系统瘫痪,进而影响基层金融机构的业务和声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近年来,我们对计算机安全工作的重视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计算机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基层金融机构科技力量相对比较薄弱,计算机管理没有完全遵循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1、普遍存在着重应用、轻安全管理的现象。没有把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内控制度不建全或不能严格执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人员、业务操作人员的自律,安全管理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缺乏具体的先进安全设备和安全技术,缺乏智能化监督安全软件,计算机安全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2、科技人员严重不足,管理缺乏有效性。随着各项业务普遍使用计算机应用系统,科技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科技人员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日常工作当中,很少有机会学习新知识、新业务,仅靠一名科技人员来专管计算机工作,行使科技管理职能,往往顾此失彼,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同时,科技人员又兼任计算机安全员,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同为一人,所有工作也一手清,计算机安全管理无从谈起。 3、制度建设不到位,缺乏针对性。基层金融机构虽然也制定了计算机管理制度,但为了应付检查,互相抄袭的多,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本应用系统制定的制度少,往往执行起来难,制度与管理工作脱节。 4、系统资料档案不全、管理不规范。存储资料的管理不到位,部分应用系统的用户使用权限未进行有效的管理,出现人员交接而不更换操作代码及口令的现象,同时由于基层人员少,岗位设置与人员产生矛盾,没有相互制约。个别重要业务应用系统有串岗、混岗现象,随时可能出现安全风险。 5、设备配备不完善。由于种种原因,基层金融机构的计算机设备档次较底,设备老化,大部分办公用机无备用电源,出现过因U掉电或停电后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造成文件或数据丢失的现象。 6、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差,措施不力。主要表现在:预防不力,管理混乱,没有建立一整套病毒预防措施及制度。病毒检测、诊断、杀除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是查杀毒软件更新不及时、跟不上病毒发展的步伐。 面对金融电子化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新情况,我们应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挑战,把防范金融计算机犯罪作为基层金融机构履行职能、开展业务的重要安全保障。一方面要继续做好科技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对现有的技术设施、技术手段全面检查,切实提高计算机安全防范水平,全面防范科技设施引入的风险,构筑金融计算机安全“防护堤”。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管理层到技术人员、业务人员都要高度认识计算机犯罪对基层金融机构信誉和资金危害性的认识,把防范计算机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部署计算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防范能力。组织业务人员转变观念,自觉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功能,强化内部管理,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金融业务安全、快速发展。 2、加强制度建设。基层行要建立健全计算机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有章可循,操作规程应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可操作性。要严格按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做到有章必循。各业务部门制订相关的业务操作规范,对原来已有的制度,可以根据计算机安全管理要求进行修改后实施。建立、完善各种业务应用系统管理维护制度,如各种计算机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制度、密钥管理制度等。并坚持严格纪律、严格管理、严格分工的原则,做到重要业务应用系统的人员不准串岗、不准混岗。终端操作员离开终端必须退出登录画面,避免其它人员非法进入。专职计算机安全管理人员要具体负责计算机安全策略的实施,负责整个系统的安全维护、对整个系统授权、修改、特权、口令、违章报告、报警记录处理,负责日志审阅。对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更应加强安全管理;要建立全方位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以动态防护为主、静态杀毒为辅,在系统执行拷贝、运行、改名、创建、收发电子邮件等操作前,自动检测文件是否感染病毒,发现病毒自动消除或由用户选择处理。定期实施静态杀毒,对计算机和大量软盘进行杀毒处理。 3、加强人员管理,完善监督机制。计算机犯罪不一定具有很高明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但是能发现和利用计算机或监控系统中的一些弱点,因此人事管理是防范金融机构计算机犯罪的重要环节。要对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审查、考核、教育和培训,建立和不断完善要害岗位人员管理制度,努力做好职工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教育员工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管理中要分工明确,严格规章制度,形成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对科技人员、计算机机安全人员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定期检查,对计算机安全员、科技人员、操作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同时,每台计算机的任何使用都需要有超级用户给予授权,以便能控制谁使用机器和机器的使用目的。 4、开展计算机安全检查,强化制度执行力度。在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计算机日常管理和风险控制,查找计算机安全管理存在的漏洞,要定期不定期的对计算机房、电脑中心及其各种管理、业务计算机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计算机房安全防护设施的状况、防火情况、人员出入情况;计算机密码、口令的 保密状况;计算机软件、程序等电子文件和金融机构卡的保管、使用情况等。通过经常性安全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计算机安全隐患。 5、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联手防范计算机风险。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涉及的面很宽,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访问控制、鉴别等多方面因素,需依靠业务、科技、保卫、内审、监管等各部门密切配合,携手联动,齐抓共管才能作好。各部门间应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加强信息交流和安全技术交流,制定科学的安全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和步骤,形成整体的防范力量,构建起强有力的银行计算机安全体系。 金融机构论文: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市场的几点思考 本网讯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种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当代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对金融领域同样有着深远的启发意义和巨大的应用价值。 不同性质的银行有着不同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贷款和资本规模都处于垄断的地位,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优势,利用业务基础好、信誉高、影响大的特点在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发挥最广泛的作用;股份制银行包袱轻,经营策略灵活,以发达的中心城市作为其经营的主市场,在客户资源、产品创新和特色营销等方面优势明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扎根农村,服务乡镇和县域,拥有最广阔的农村市场和地缘、人缘优势,有着巨大的生存和拓展空间。从可持续发展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走一条从乡镇崛起,在县域、城郊相对垄断,在城市奋力开拓的“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将农村市场作为最稳固的根据地和最坚实的保障,打好地基,逐步向中心城市辐射,这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市场竞争的基本战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实施: 从我国现实国情看,农村市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最广阔的市场,它拥有数量最多的人群和最辽阔的地域空间,在国家富民政策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推动下农村市场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巨大的发展空间,决不是无所作为。以河北省为例,全省有23个县级市、115个县,共1970个乡镇、50201个行政村,这是一个涵盖县域经济的大农村市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着先入为主的优势,与这个市场的关系最为亲密,而这种亲密的关系是在长期合作的积淀中形成的,所以要树立根据地思想,牢牢抓住这一优势不能动摇,不但要做大还要做强,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 农村市场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正在形成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加工业、制造业等多产业、多层次、多种经济成分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崛起、农村物流的不断推进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提供更优质、更多样化的服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市场中应发挥更活跃更积极的作用。 第三,国家推进和完善“省管县”的改革,反映了中央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图,将进一步激活县域经济的活力,这是一个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绝对利好的政策,有利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延伸服务链条、巩固并拓展市场。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围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而开展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量项目以及增值税转型带来的企业发展潜力均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把握这一机遇做好自身发展文章。 研究县域产业政策,通过组织专家和实践者对县域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产业竞争力及乡镇产业的深入研究制定适合本区域的战略规划,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优化网点布局。 在金融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市场的生存之道“不在产品而在服务”,以产品来拉开竞争差距的作用在减小,服务营销战略的作用在明显增大。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一方面要通过科技手段创新金融产品以防在产品同质化进程中落后,另一方面更要注重服务与营销,推进服务创新,加大营销力度,以"区域性农村金融百货公司"的崭新姿态让客户来重新认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有区域特色的比较竞争优势。 金融机构论文:金融机构接管制度的法律问题分析 摘要: 金融机构接管普遍被视为一种行政行为,因而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法律难题,可借签破产法上的重整制度,将接管重构为一种司法程序。本文在接管涵义的重新界定下,将接管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相关的制度如关闭﹑托管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制定《金融机构接管条例》提出了立法建议。 关键字: 接管﹑重整﹑托管 由于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重要性和破产倒闭的破坏性,各国都对出现财务困难﹑濒临破产但有继续经营价值的金融机构予以挽救,以使其恢复正常的经营能力,接管就是这样一种挽救措施。自上世纪70年代英格兰银行宣布接管Slater Walter 帝国银行部,成功避免一场可能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规定了接管制度。如1991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革法》规定了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的接管制度。此外,美国1989年的《改革﹑恢复与加强金融机构法》也规定了对银行的改组与整顿措施,这些措施实际上也属于接管的范畴。[1]我国1995年《商业银行法》对银行接管作了具体的规定,并且当年即发生了首例金融机构被接管事件-中国人民银行接管中银信托投资公司,此后一系列的金融法律法规如《保险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也规定了接管制度。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于2003年12月27日通过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又在第38条重申了该制度,并且拓宽了接管的适用对象,在法定条件下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不但可以对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接管而且可以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接管。但必须看到,我国的金融机构接管立法还是不完善的,不但在接管对象上留有空白如没有明确规定对证券公司的接管①,而且缺乏对接管制度的细化规定,实施过程中随意性极大,透明度不高,近期南方证券被接管一案②即将以上弊端暴露无遗。本文旨在对金融机构接管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以求澄清误解﹑达成共识,并期对不断发生的接管实践及所应制定的《金融机构接管条例》有所裨益。 一﹑接管法律涵义的重构 一般认为,金融机构接管是指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授权,对那些经营管理严重失误或有违法违规行为,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并具有挽救价值的金融机构,通过成立接管组织强行介入,全面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力,采取一系列整顿和救助措施,防止其资产质量和业务经营进一步恶化,以保护存款人﹑投资者﹑被保险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恢复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及信用秩序。从法律上讲,接管包括以下几层涵义:第一,接管是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金融业务经营实施的强制性行政干预措施,通过对被接管机构的业务实施全面控制进而进行重新整治;第二,接管是一种具体行政法律行为,其为法律所保障,表现为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授权而实施的金融行政管理行为。在接管法律关系中,金融监管部门的法律身份为行政主体,被接管的金融机构属于行政相对人。被接管机构可以对金融监管部门的接管决定提起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第三,被接管机构的法人资格继续存在,其债权债务关系不因接管而变化。[2]我国的法律法规及操作实践也是将接管作为一种行政程序来加以规定和运用的。如我国《保险法》第113条规定:“保险公司违反本法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可能严重危及或者已经危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该保险公司实行接管。”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38条也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对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接管和机构重组依照有关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这些法律对接管的规定仅限于行政干预层面,根本没有涉及法院的司法参与。在仅有的几例接管事件中也是由监管部门直接接管决定而实施行政接管的。 笔者认为将接管定义为行政接管并不妥当,其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就是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冲突问题。这是因为在对金融机构的接管过程中,法院的司法权随时可能介入。介入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形:(1)被接管机构对监管部门提起行政诉讼;(2)被接管机构的债权人向法院提起破产诉讼;(3)其他自然人或法人与被接管机构的民事纠纷而引起的诉讼。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法院介入,使得对金融机构的行政接管程序和司法程序同时进行,势必会引发行政权和和司法权的冲突,从而产生何种权力应优先适用的立法选择问题。而对于已经或可能出现信用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挽救,必须要及时进行,否则很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公众心理恐慌或挤兑现象,从而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对于第一种情形下的两权冲突,有观点主张可通过规定金 融机构对监管部门提起行政诉讼须以行政复议为前提即当事人在提起诉讼前应先申请复议的方式予以解决。[3]但这只是推迟了两权发生冲突的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冲突的发生,也不可避免地会分散监管部门的人力﹑物力,从而减损其接管的功效。对于第二种情形下的两权冲突,一般认为应遵循“破产诉讼程序优先”和“司法权优先”原则,即金融监管部门在实施接管的过程中,如果被接管机构的适格债权人向法院提起破产申请,则监管部门应中止接管,由法院根据债权人的请求作出裁定。实践中,鉴于金融业不同于一般商事企业的特殊性,各国一般规定金融机构的破产程序必须经监管部门批准方可开始。我国相关法律也是如此规定的,如《商业银行法》第71条规定“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意,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因此,如果监管部门认为有实施接管的必要,则可以不批准破产的方式来恢复已中断的接管。但经过如此一番折腾,恐怕接管的时机已过,金融机构不得不要宣告破产了。可见,坚持“破产诉讼程序优先”和“司法权优先”原则很可能会给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至于第三种情形下的两权冲突,似乎亦有坚持“司法权优先”原则的必要,至少不应排斥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同时运用。因为对被接管机构提起关于财产关系民事诉讼的自然人或法人主要是被接管机构的债权人,而接管制度的目的之一即是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实践中各国并非如此,而是奉行了“行政权优先”的原则,在接管实施过程中,法院可裁定中止与被接管机构有财产关系的民事诉讼程序及执行程序。在中国人民银行接管中银信托投资公司期间,最高法院于1995年12月21日的《关于中银信托投资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应中止执行问题的通知》即体现了这一原则。众所周知,法律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调整及调和种种相互冲突的利益,但对相互对立的利益进行调整以及对它们的先后顺序予以安排,则往往是依靠立法手段来实现的。[4]在法律思想的变迁过程中,法的社会本位思想逐渐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现代立法在私权利益与社会本位的冲突选择之间通常也会眷顾后者。接管虽有维护债权人利益的一面,但其更多的是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己任。因为如果对发生信用危机的金融机构挽救失败,不仅会给债权人带来损失,更重要的是会引发连锁性的金融危机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由此可见,接管作为金融监管的一种措施,更多的是体现社会的整体利益,而将债权人的利益放在次要位置,这也佐证了金融监管法的社会本位特性。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接管所体现的核心理念与破产法上的重整制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接管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重整。实际上,如果借鉴破产法上的重整制度,对接管的传统定义进行改造,其将会更具操作价值,并且前面所述的几种两权冲突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重整,是指对已具破产原因或有破产原因之虞而又有再生希望的债务人实施的旨在挽救其生存的积极程序。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重整对象的特定化:因重整程序社会代价巨大,耗资惊人,因而重整程序一般适用于大公司如股份有限公司或上市公司。(2)重整原因宽松化:当债务人有不能支付之虞时,即可开始重整程序。(3)程序启动多元化:重整可由债务人提出,也可由适格的债权人或公司股东提出。(4)措施多样化:重整计划内容丰富,措施多种多样,不仅包括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妥协与让步,还包括企业的整体出让﹑合并与分离﹑追加投资﹑租赁经营等。(5)程序优先化:重整程序一经开始,不仅正在进行的与债务人财产有关的一切民事诉讼程序及执行程序应当中止,而且正在进行的破产程序或和解程序也应当中止。当破产申请﹑和解申请与重整申请同时并存时,法院应当优先受理重整申请。(6)担保物权的非优先化:重整程序的开始限制担保物权的行使,故重整程序中所指的重整债权人包括有担保物权的债权人。这是对传统民法之“物权优于债权”原则的变通,充分体现了重整程序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而将债权人利益及其他因素放在次要位置的价值取向。(7)参与主体的广泛化:除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参与外,重整程序还规定了股东的法律地位,股东不仅可以申请企业重整,而且对重整计划的通过有表决权。[5]通过以上对重整制度的考察,笔者认为接管实质上就是一种重整,二者在立法理念与基本特征上均是一致的。只是由于金融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对那些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的接管在许多方面与破产法上对公司的重整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集中体现为:在重整程序中,为了协调债务人﹑债权人﹑股东及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法院作为中立方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无论是重整程序的开始﹑重整人的任命还是重整计划的批准与执行,法院均具有最终的决定权;而在接管过程中,法院的介入主要是体现接管程序的司法属性,其介入的主要目的在于确认法院在接管过程中所作出的一系列裁定以及在接管申请提起后对金融机构各利益相关人的行为所进行的种种限制措施诸如停止一切民事诉讼程序与执行程序等的合法性,而该过程中一些实体性的权利则是由金融监管部门实质性行使的。比如,就程序的启动与开始来说,重整程序可以由债权人﹑债务人或公司的股东向法院提出申请而启动,并且法院在经过对重整申请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之后,才会作出重整程序是否开始的裁定。然而,对于接管程序的开始则要视不同情形而定:如果是金融机构自身或其股东或其债权人向法院提起接管申请,则法院应仅对申请作形式审查而将实质审查的权利交给金融监管部门行使,只有在监管部门认为金融机构具备接管原因及挽救希望时,法院才可以作出开始接管程序的裁定;如果监管部门向法院提起对某一金融机构的接管申请时,法院只需对该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即在监管部门提交了该机构具备接管原因及挽救希望的有关证据资料并且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时,便应立即裁定开始接管程序。实际上,将接管界定为一种司法程序并非笔者在此的杜撰,国外也不乏如此立法的先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可以对有问题银行进行接管,但其接管必须得到香港高等法院的批准方可实施,荷兰等国亦有类似的规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将金融机构的接管作如下的定义:接管是指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在法院的监督与参与下,对那些经营管理严重失误或有违法违规行为,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并具有挽救价值的金融机构,组织实施的旨在恢复其经营能力及信用秩序的司法重整程序。 二﹑接管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区别 为了更加准确的把握接管的概念,有必要将其同以下概念加以区分: 1﹑接管与整顿 整顿在我国金融法律中特指监管部门处理有问题金融机构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整顿组织通常并不直接介入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只是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进行监督。整顿有停业整顿与非停业整顿之分。我国《保险法》第109条至112条对整顿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规定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决定选派保险专业人员和指定保险公司的有关人员,组成整顿组织,对保险公司进行整顿;整顿组织在整顿过程中,有权监督保险公司的日常业务。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应当在整顿组织的监督下行使自己的职权;在整顿过程中,保险公司的原有业务继续进行,但是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停止开展新的业务或者停止部分业务,调整资金运用。一般来说,整顿是接管的前奏,如果整顿失败则很可能进入接管程序。如《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60条即规定:信托投资公司管理混乱,经营陷入困境的,由监管部门责令该公司采取措施进行整顿或者重组,并建议撤换高级管理人员;监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其实行接管。而且,接管是监管部门清理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更为坚决的措施,监管部门任命的接管组织会直接介入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并负责其全部经营活动的开展。 2﹑接管与关闭(撤销) 金融机构一旦因经营管理不善或违规经营等原因而陷入财务困境,就有可能被监管部门吊销营业许可,关闭撤销。由于大的金融机构涉及的社会利益关系非常复杂,通常被关闭撤销的可能性要比中小金融机构小的多,因此,关闭撤销的问题主要为中小金融企业所面临。关闭撤销应定性为行政处罚,但2001年11月23日国务院令第324号《金融机构撤销条例》第2条规定,又把“撤销”定义为“中国人民银行对经其批准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终止其经营活动,并予以解散”。依据该条,似乎所有的撤销行为都应属于行政强制措施。但是,根据该条例第5条“金融机构有违法违规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金融秩序、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应当依法撤销”和第6条“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撤销金融机构,应当制作撤销决定书,撤销决定自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之日起生效”,综合分析判断:撤销行为属于对金融企业的否定性评价,行政处罚的含义很重,而且“关闭”、“撤销”行为必然伴随“吊销许可证”。既然“吊销许可证”是行政处罚的一种,那么金融监管者撤销金融机构的行为,应当视为行政处罚。[6]根据《公司法》第192条规定“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依法责令关闭的,应当解散,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金融机构被关闭后,必须进行强制清算。即金融机构一旦被宣布关闭,就必须要进行清算,直至注销其法人资格,彻底退出市场。而对于陷入困境的大的金融机构即使出现严重的违规经营或资不抵债,监管部门也不敢贸然采取关闭措施或提起破产申请,而会采取一系列的挽救措施,以避免连锁性金融危机的发生。接管即是一种常用的挽救手段,近期相关部门对南方证券的接管就充分体现了监管者的良苦用心。如果接管成功,则金融机构将恢复经营能力或被并购;如果接管失败,则金融机构可能会被关闭或被宣告破产,从而退出市场。 3﹑接管与托管 托管是同关闭联系在一起的,一家金融机构被关闭后,便可以进入托管清算阶段。在我国,托管单位由关闭后依法成立的清算组委托的金融机构或是监管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担任,负责关闭机构债权债务的清理。如《金融机构撤销条例》第12条规定:清算期间,清算组可以将清算事务委托监管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办理;托管机构不承担被撤销机构的债务,不垫付资金,不负责被撤销机构的人员安置;托管费用列入清算费用。笔者认为,无论是清算组委托的托管还是监管部门指定的托管,托管组织与清算组或监管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均应由信托法来加以规范。但目前我国对托管的程序﹑期限﹑后果以及托管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托管组织与委托方及被关闭机构自身及其利益相关人的关系等几乎都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托管处处留下了行政干预的痕迹,干扰了市场功能的发挥。在实践中对于托管的操作也极不规范,如近期中国证监会指定中信证券托管富友证券以及太平洋证券托管云南证券的案例中,托管都是在证监会没有对违法违规的证券公司实施行政关闭的前提下进行的,其实施明显缺乏法律依据,并且从程序上来说也很不合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证监会认为违规的证券公司有挽救的价值和必要的,应该向法院申请进入接管程序;如果证监会认为无挽救必要的,可以先对违规的证券公司实施关闭,然后指定某证券公司对关闭机构进行托管清算。 三﹑制定《金融机构接管条例》的立法建议 如前所述,我国的金融机构接管制度还是很不完善的,笔者注意到最近媒体报道的银监会年内立法规划中也无关于完善接管立法的计划,可见这一立法缺陷还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本文将接管重构为一种司法程序,以下将在这一理念下谈谈制定《金融机构接管条例》重点应该解决的问题: 1﹑关于接管的条件 接管的法定条件是构成金融机构经营的实际危机或可预见的危机,如财务状况恶化﹑不能支付债务﹑有可能严重损害存款人﹑投资者﹑被保险人利益等。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的认定依据是金融监管部门在预防性监管措施下颁布的经营风险指标以及行业的一般经营水平。比如以商业银行为例,可借鉴美国骆驼评级体系,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考量资本﹑资产﹑管理﹑收益和流动性等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评级体系,确定银行的风险状况,作为接管的具体标准。[7] 2﹑关于接管申请人 有权提出接管申请的不仅包括金融监管部门,还应包括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自身﹑持有一定债权数额的债权人和持股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及持股时间达到一定期限的金融机构的股东。 3﹑关于接管申请的审查 法院接到接管申请后,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对接管申请进行审查,以作出是否开始接管的裁定。法院对接管申请的审查是形式审查,主要是指法院对案件有无管辖权﹑接管申请人是否适格以及接管申请的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而进行实质审查即金融机构是否具备接管条件是否具有挽救价值的权利则要赋予监管部门行使。 4﹑关于法院作出接管裁定前的救济措施 因从法院接到接管申请到作出是否开始接管的裁定前有一个期间,在此期间内,有可能发生金融机构转移资产或其他影响存款人﹑投资者﹑被保险人利益的行为,故应对此规定救济措施。常见的措施有:(1)对金融机构的财产进行保全处分;(2)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行限定,如凡是带来手续费收入的业务均应在接管组织监督下继续进行,而靠利差和资本增值获利的业务必须中止;(3)破产﹑和解与金融机构财产有关的一切民事执行程序及诉讼程序的中止。 5﹑关于接管组织 从接管程序开始之日起,被接管的金融机构不再行使经营管理权,而由接管组织代为行使,接管组织对外以金融机构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接管组组长成为金融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接管组织由监管部门负责组成,其成员主要是具备金融机构经营能力的人员,可考虑从监管部门﹑其他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同业公会中选任,并有必要规定接管组成员任职的积极与消极资格。接管组织的一切行为应以挽救金融机构﹑保护相关人利益﹑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为准则,接管组织及其成员不应有损害金融机构利益及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6﹑关于接管计划 接管程序中存在两种计划,一为接管计划,二为清算计划。接管计划是指以旨在维持金融机构的继续经营,谋求金融机构再生的计划,它规定债权人﹑股东及作为债务人的金融机构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对金融机构的挽救手段等,是接管程序进行的指针。清算计划则是指以偿还债权为目的的计划,其以清偿债务为唯一目的。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是为节省程序间相互转换所需要的成本。若不允许清算计划的存在,一旦接管计划执行不能或因其他原因废止程序时,则可能转化为破产程序。这样就需要诸多成本,故不如在接管程序中直接解决这一问题。但清算计划在接管程序中不具有实质意义。 接管计划应由接管组制定,并交由金融机构股东和债权人组成的关系人会议表决通过。接管计划草案,应包括以下事 项:(1)债务偿还的条件;(2)接管措施或手段,这是草案的核心内容,一般包括资产或股份的转让﹑企业的并购以及资金的募集等方案;(3)接管计划的执行等内容。若关系人会议没有通过接管计划草案,法院可以在征求监管部门或接管组织意见的前提下强行予以通过。另外,在整个接管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法院以及债权人会议等部门与机构的监督作用。 7﹑关于接管终止 接管的终止一般有下列三种情况:(1)接管期满的终止:在法定的接管期限内,金融机构通过实施接管计划,恢复了正常经营能力或虽经实施接管计划,但仍未能恢复正常经营能力,接管于接管期限届满自然终止。(2)接管期间的终止:接管期限届满前,接管组织认为该金融机构恢复正常经营能力,或者认为该金融机构已不能恢复正常经营能力,经法院裁定批准,可以提前终止。(3)其他情形的终止:在接管期限届满前,金融机构被并购或被关闭或被宣告破产时,接管终止。 金融机构论文:提升滁州农村金融机构银行卡服务水平探讨 【关键词】服务,水平,探讨,银行卡,金融机构,滁州,农村,提升, (二)农村支付建设的成本收益不匹配 农村银行卡业务存在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的基础较为复杂与脆弱,维护运行的成本与实际收益不匹配,严重制约了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与发展。目前,农民工银行卡等结算服务所耗费的计算机系统改造、升级等成本大,但是银行收益并没有显着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在资金、人员、配套系统与基础设施建设上缺口大,业务开发能力不足,缺乏专业人才。大型商业银行不乏技术和人才,但对农村银行卡业务积极性并不高。农村客户的存贷份额在其业务中比重很小,涉农业务甚至成本利润倒挂,所以大多数商业银行也没有积极性来提升农村未来结算发展水平。 (三)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和政府扶持措施 银行卡业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银行业外,还涉及商务、税务、电信等相关部门或行业及社会整体信用环境,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不少农村地区各种支付网络的缺乏、征信体系的缺失、社会治安的复杂性都是制约银行卡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外部因素。 (四)农民对现金支付的观念较深 提升农村金融支付水平离不开农民对信用卡业务的支持,存折等传统现金存取媒介直观,便于查询,农民比较偏好。据统计,安徽省2008 年上半年县域银行网点现金存取交易笔数是票据、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总和的 3.32 倍。即使作为非现金业务载体的银行卡,也主要用来存、取现,消费和转账业务量很低。安徽省县域银行网点 2008 年上半年银行卡存取现业务笔数、金额占银行卡业务量的 80%以上,而持卡消费的笔数、金额仅占4% 和 2%,POS 的刷卡交易甚至四五天才有 1 笔。银行卡取现以柜面为主,ATM 取现笔数仅占取现笔数的 33%。 (五)农村地区银行卡品种单一 农村地区银行卡品种单一、产品创新不足也是制约银行卡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农民发行的银行卡主要是借记卡,具有消费透支、循环信用功能的信用卡服务不足。农民临时性小额资金需求恰恰需要银行卡具有一定的融资功能,将银行卡透支功能和小额信贷融资功能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民小额融资之急。其他针对各类客户群体量身定做的银行卡品种更是少见。其次,银行卡交易终端缺乏。ATM、POS 等传统交易终端在农村区域很少见,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渠道更是缺乏。 (六)农村清算渠道不畅 目前,非现金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比较慢,乡村地区使用结算支付系统不广泛,县域金融机构的跨行支付清算仍存在渠道不畅通、速度慢的问题。虽然各家银行机构行业内支付结算已比较完善快捷,但是跨金融机构结算,特别是基层农村的跨金融机构结算相对迟滞。 二、有利条件 (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虽然农村支付服务还存在很多不足,支付服务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总体上看,我国面临改善农村支付服务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发展的措施,农村支付服务市场前景良好。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系统的建成运行和联行结算的不断完善,中国银联网络在农村地区的不断延伸,为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未来“三网”融合在农村地区的实现和扩展,农村居民向主要乡镇集中,也方便了信用卡拓展农村客户。 (二)农民工推动了农村银行卡业务扩展 外出务工农民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部分,并且数量有增加趋势。2005年推出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农民工通过全国各地金融机构与家乡农村信用社等基层金融机构的资金汇划,推动农村资金运转,并进一步培养农民非现金结算习惯。 (三)金融业发展延伸的必然 各家银行在城市信用卡业务扩展上过渡竞争,必然降低信用卡运行的效率与效益。而滁州市广大的农村地区人口达258万,占全市人口的58%,仍蕴含巨大的消费潜力。商业银行如果根据经济结构特点和金融市场需求,向农村市场拓展信用卡业务,将有利于农民资金运转和扩大农村市场消费。 三、路径探讨 (一)加强对农村的资源配置 将先进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经济、行政等手段,向农村进行有效配置。利用多种现代化金融工具,将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新型的资金清算模式等部署到广大农村地区,架构与农村经济社会持久发展相称的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这些将为农村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促使农村支付服务市场步入提高、整合和创新的发展阶段,充分发挥农村支付服务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的功能。 (二)拓展银行卡应用范围 在稳固信用卡农村结算功能的前提下,如何使信用卡成为惠农的金融服务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规范措施使信用卡成为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的载体,兼具存取现金、汇兑、消费、理财、财政补贴发放、信贷透支等多种功能,切实满足农户金融需求。赋予信用卡在农村社会多种职能身份,不仅能畅通农村资金结算,而且可以丰富和规范农村资金流动。 (三)加强农村支付结算知识宣传 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支付结算知识,农民对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非现金支付方式尤显陌生。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信用卡使用宣传,普及非现金结算知识。 金融机构论文:金融机构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 一、概述 现代意义的金融机构是指能够针对现代社会不同主体的实际需要,开发金融产品,为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以获取收益的多元化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融资中心、信用卡公司等。 为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维护金融秩序,确保社会稳定,除已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外,我国立法机关、行政主管机构还分别在不同时期,出台或颁布了一系列与金融机构不正当竞争行为密切相关的金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有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当前存在的金融机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归类、分析,与大家共勉。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 通常情况下,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金融租赁业务、票据贴现业务、融资担保业务、外汇买卖业务、金融期货业务、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业务,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金融业务等。 在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基于选择通过金融机构所认为的最恰当的业务方式收集社会闲散资金,分配给具有资金需求的主体使用,并获得最大化收益的目的,金融机构往往有可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实施了对其他社会主体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目前,已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主要包括: 1、与服务场所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与服务场所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往往与金融机构的收费方式密切相关。把这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单独划分出来加以讨论,主要考虑到服务场所本身具有独立性,亦是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从事金融业务所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之一。 与服务场所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中,尽管金融机构与其客户约定了提供金融服务所正常收取的服务费用。但是,金融机构往往还与客户约定:由金融机构无偿地向客户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或者由金融机构在未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前提下,在客户办公场所私自设立固定的服务网点。因此,尽管金融机构与客户所约定的这种正常收取的服务费用,表面上与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相同或类似的服务时收取的费用相当或者有可能还更高,但实际上,客户因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而实际支付的费用是十分低廉的。当客户因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而实际支付的费用,低于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所需的成本时,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金融机构的行为将有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可见,所述与服务场所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极具隐蔽性。 2、与金融利率、授信标准、服务价格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我国法律、法规对金融利率、授信标准以及服务费用的收取等均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其目的在于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规范金融机构实施的经营行为。例如,《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1996年11月11日)第23条规定,“各商业银行应建立对客户授信的报告、统计、监督制度,各行不同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同一地区及同一客户的授信额度之和,不得超过全行对该地区及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但是,有些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来源:文秘站 //)务的过程中,出于争夺客户,获取收益的目的,实施了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又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具体体现为: (1)银行机构违反法定存款、贷款利率标准,以高于法定存款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或者以低于法定贷款利率的方式发放贷款。 (2)银行机构为吸收存款之目的,而免收部分费用,馈赠物品。 (3)银行机构降低授信标准,开展授信营销,提供授信承诺,对单一客户、关联企业客户和集团客户的授信超出了人民银行规定的限制比例。 (4)银行机构违反结算标准进行结算。 (5)在我国实行证券交易佣金浮动制的背景下,部分省市、地区的证券商以竞争无序为由,结成证券交易佣金的价格同盟。 与金融利率、授信标准、服务价格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行为的不正当性十分明显、容易判断。 3、与优势地位、行政职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尽管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有资本之外的民营资本、国外资本等新鲜血液注入了金融行业。但是,产生、发展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金融业,与政府的利益紧密相关。因此,将金融机构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可以发现金融机构体现着更加浓厚的“官商本位”的思想。 上述“官商本位”的思想,进而引发金融机构在开发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往往有意或者无意地利用其原有的优势地位、或者与政府机关相配合以抢占市场,获取收益。具体如下: (1)保险公司与教委联合行文,强卖保险。 (2)国有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时,“一校一行”。 (3)保险公司利用其机场公司股东所掌握的资源优势,由机场要求消费者购买该保险公司销售的航空意外保险。 (4)银行机构打着“理财”或者其他金融产品/业务 创新的旗号,与保险公司联合销售保险。 (5)银行机构与某些公益企业相联合,例如,电力公司,煤气公司,要求消费者只能到某家银行或者该银行设立的机构交纳电费、煤气费,限制竞争。 (6)银行机构在为消费者提供购房、购车贷款的金融服务时,要求消费者到限定的保险公司购买保险。 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中,大众对于金融机构与政府联合,或者金融机构互相联合而经营业务,已养成服从、见惯不怪的心理。因此,金融机构与政府联合,或者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联合经营业务,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诉讼。但是,随着民众意识的提高,民营资本、外资成分在金融行业的整体比例进一步加大,与优势地位、行政职权相关的金融机构不正当竞争行为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讨论。 4、与广告宣传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金融机构进行广告宣传的过程中,可能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 (1)违反规定进行宣传。例如,将保险产品作为储蓄产品介绍,或者片面地扩大保险产品中可能具有的储蓄的功能,混淆视听。 (2)进行恶意的比较广告宣传。例如,将其他公司的保险产品与本公司的保险产品进行片面的对比,突出其他公司保险产品的劣势以衬托本公司保险产品的优势。 (3)使用侵权广告进行宣传。例如,不正当地抄袭、模仿其他金融机构所经营的金融产品的名称、宣传图片制作广告,并进行宣传。 (4)进行误导性的宣传。例如,打着保险公司、银行的共同名义宣传保险产品,夸大保险利益,承诺不确定的收益而进行宣传。 5、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以上对四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的分析中,金融机构均处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实施方的地位。现实生活中,金融机构也有可能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受害者。例如,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诉中信旅行社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一案中,中信旅行社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已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中信”登记为企业名称。并且,中信旅行社还在宣传材料上印制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已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citic”文字组成的圆状图形。法院最终判定,中信旅行社在侵犯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商标权的同时,还构成了对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不正当竞争。 三、结束语 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一个常聊常新的话题。随着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营资本、国外资本注入金融行业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还将有可能出现其他形式的,已有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所未能囊括的,本文尚无法穷尽的其他类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每一家金融机构而言,除了积极了解已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相关规定,做好防止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措施外,还应当建立起一套良好的事后应对机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金融机构论文:加强金融机构反洗钱科技应对能力 [摘要] 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打击洗钱犯罪科技应对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机构 反洗钱 科技应对能力 一、当前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反洗钱工作机制缺位。我国现行的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基层行的反洗钱工作监督、检查机制都不很完善,在反洗钱内控制度落实上也有不到位的地方。首先,银行在客户尽职调查中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客户的调查仅限于一般情况,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等与反洗钱密切相关的信息调查有许多缺失。其次,反洗钱协调机制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一些客户提供的假身份证、假工商税务登记证,银行人员难以鉴别,也不能得到相关部门在鉴别这些假证方面的帮助和支持,难以获取真实完备的客户信息。此外,人民币和外币反洗钱缺乏信息互通和有效联动,工作相对独立,步调不一,不利于对跨境洗钱犯罪的全程跟踪。 2.反洗钱工作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由于金融机构还没有开发和建立一套反洗钱的软件和系统,尚未建成与支付清算系统对应的支付交易监测系统,不能对大额和可疑交易及时进行监测、记录,这给反洗钱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等新兴网络工具的发展,以及随之产生的多种网上支付方式以及在线媒介,使得利用网络洗钱的风险性较之传统洗钱大为减小,越来越多的网络洗钱出现了。由于我国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对网络洗钱的监控更未涉足。 3.一线员工识别分析可疑交易的能力较弱。一线金融人员甄别和分析可疑交易的能力明显不足,我们缺乏高素质的反洗钱工作人员。从整体上说我国对金融业工作人员的反洗钱教育还不够深入,金融工作人员反洗钱意识缺乏,法制观念和政策水平低,不熟悉与其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缺少良好的经验积累,其综合素质同当前的反洗钱工作现实需要还有相当的差距。 二、有效提高打击洗钱犯罪科技应对能力 国际反洗钱经验证明,改善金融机构反洗钱的技术条件是打击洗钱犯罪的有力保障,针对当前洗钱犯罪出现的新特点和新动向,我国应大力提高对洗钱犯罪的科技应对能力。 1.健全金融机构反洗钱协调机制。金融监管部门要督促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监管机构通过执法检查,不仅可以发现金融机构执行政策规定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对政策本身进行审视,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反洗钱措施,加大对大额外汇收付和无交易背景的大额人民币支付的监测,完善收支预警系统,提高监测的灵敏性。此外,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反洗钱内控制度和内部经营管理制度的关系,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反洗钱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和业务流程中,做到与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并监督所管理的分支机构制定严格有效的反洗钱措施。 2.大力提高反洗钱的科技监控能力。关注可疑交易报告是发现洗钱线索的关键,根据我国《反洗钱法》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其客户账户内所发生的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情况及时向有关监管机关报告。其中,大额交易报告是从定量方面界定交易信息报告的内容,凡是交易金额在规定限度以上的交易,不论是否可疑,都要报告。而可疑交易报告则是从定性方面界定了交易报告的内容,即针对金额、频率、流向、用途及性质等有异常情况的交易。这样可以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效率,并加强对网络银行、电子货币、银行卡等新兴业务的反洗钱监控。 3.改善反洗钱的技术条件。澳大利亚反洗钱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一个先进的反洗钱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网络、数据库、数据计算等技术。我国应结合工作实际加速科技进程,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技术手段,加速研发网络互联的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监测报告系统,完善反洗钱软硬件条件,推行完整、规范和真实的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不断完善数据筛选和分析工作,提高数据筛选的准确性和分析报告质量,增强反洗钱监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统一全国的金融网络,建立有效监控和管理资金账户系统,改进银行账户管理手段,在对洗钱犯罪的监控、取证、防范等方面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4.全面提升一线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一些发达国家反洗钱的经验表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反洗钱工作队伍至关重要,大力抓好一线反洗钱专业队伍的建设,促进反洗钱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首先,认真选配工作人员,将一些文化程度较高、专业知识对口、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外语交流能力强、熟悉经济金融及法律等方面知识的青年同志充实到反洗钱工作岗位上来,逐步充实反洗钱工作岗位。其次,有组织地开展业务培训,举办面对银行系统的国内反洗钱业务培训和有关的业务研讨活动,讲授反洗钱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定;注意学习和借鉴国际反洗钱的先进经验,“走出去”接受境外培训,掌握先进国家在反洗钱立法、金融情报中心的运作模式、反洗钱信息系统开发建设、金融交易报告信息的分析和跨境异常资金流动监测分析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金融机构论文:对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 【关键词】分析,对策,选择,现状,风险,金融机构,治理,中国, 内部人控制表现为经营层决定金融机构的发展、经营、分配等重大决策,还会出现个人独断、短期化的经营行为、过分的在职消费以及工资、奖金收入过快、福利待遇改善幅度大等现象。又由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致使各种金融案件屡屡发生。如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下级行员工事实上掌握着银行资产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又无需承担财产风险,所以,他们常利用职务之便,独立作案、相互串通或内外勾结作案,为个人牟取利益。2007年银监会对2006年的银行业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案件查处的情况通报结果是:2006年银行业共发生商业贿赂案件113件,涉案金额2608万元,涉案人员164人。 (二)信用风险 金融机构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犯罪,如资金诈骗、贪污受贿等非法活动,存在着严重的犯罪风险和信用风险。而我国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很陈旧,不能适应复杂的风险环境。表现为:金融机构对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协调不到位,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全体职员中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得不充分等。在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也远远落后于国际上先进银行[3](P38)。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而我国的金融机构大都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得合理的内控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失效,进而加大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比如,由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1999年四大行剥离不良资产1,4万亿元,2008年农行准备上市获得政策剥离8000亿元。经过剥离的不良贷款事实上的回收率很低,资产回收率一般在30%、现金回收率在20%左右。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549.1亿元,虽然总数较年初减少424.2亿元,但损失类不良贷款余额却增加了21.2亿元。如此持续下去,必定影响银行的发展和金融的稳定。同样,由于外部与内部的原因,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善,会出现经营亏损、信用风险、支付危机等,虽然数量上并不大,但更为显性化[4](P98-100)。 (三)非公允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管理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关联交易管理水平对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P26-27)。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已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了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由独立董事担任委员会主席,但仍然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由于关联交易存在的这些问题,金融机构与其关联方常常有不公允的关联交易。这种不公允的关联交易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健运行,因此迫切需要对金融机构的关联交易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从近几年银行业监督管理的情况来看,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信用风险,造成大量信贷资产损失。不公允关联交易是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少数商业银行、信用社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机构股本结构方面 1.股权集中度方面 聂堂波(2008)指出,我国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为25.11%,前五大股东持股平均比例为56.23%。而美国十大投资银行最大股东持股平均比例为7.5%,前五大股东持股平均比例为16.7%,可见我国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水平远远高于美国(1720)。过分集中的股权给公司治理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中小股东难以在股东大会上通过“用手投票”来保护自身利益。又由于股份有限,也很难在董事会里安排自身的利益代表。而大股东则会滥用控制权,如为了执行政府的经济政策,不惜损害金融机构以及中小股东的权益。 当然金融机构也有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如民生银行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为15.26%。股权分散本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础,可以避免“一股独大”的现象发生。但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如果股权太过分散,所有的股东都不愿对公司的运营进行监督,都希望“搭便车”,导致股东大会行使权利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致使董事会出现越权行为,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2.股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 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且上市发行股票,但是与上市前相比,国有股比重变化并不大[7](P19—22)。如农业银行上市前,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分别控股50%,上市后汇金公司仍然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4.48%。名义 上国家是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但是实际上占有、使用、支配银行财产权利的是政府的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财政部等),但是银行的所有权无法在这些部门之间进行具体划分,也无法清晰界定这些部门的权利与责任边界[8](P118-119)。同时,银行的经营者没有办法真正享有财产权力,实现自主经营。这使得商业银行产权主体模糊,所有者缺位。如果金融机构产权主体不明晰,就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存在的道德风险就难以避免。 金融机构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严重制约着金融机构的发展[9](P89)。例如,国家给国有控股银行出资,政府却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这就避免不了行政干预和行政照顾。这不仅影响银行业市场的竞争性,也会淡化其他商业银行、银行经营者的竞争意识以及经营管理效率,造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经营的政策化,银行机构组织的行政化等问题的出现。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目前 仍承担的政策性业务使得银行的经营目标变得多元化,弱化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很难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 (二)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方面 1.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我国金融机构的股权多由国有股和法人股集中控制,其他法人多是小股东。所以股东大会的参与者多是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代表,小股东的参与程度很低。另外,金融机构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常常与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名任选结果一致,所以股东大会根本不能反映小股东的意愿和要求。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对金融机构公司的治理作用非常微弱。 2.董事会功能弱化,独立董事不独立 由于股权结构的失衡性和国有性,我国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存在重大缺陷,董事会职能弱化,无法实现董事会的决策权和对经理人的监督。在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中,一年召开l~2次董事会,其主要内容只是听取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使得董事会流于形式[10](P97)。并且,金融机构的董事应当具有金融、证券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但我国金融机构的董事基本上由其股东选任,而其股东多数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作为生产性企业,他们缺乏管理金融机构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所以董事会成员不能经常、专业、深入地了解金融机构的状况,不能发现金融机构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加大了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另外,我国金融机构的董事会由大股东控制,而独立董事大多由关联股东人员担任。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这些独立董事很难真正独立起来。并且独立的外部董事中,与关联股东有联系的占多数,他们也难以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3.监事会无法发挥监督作用 我国金融机构虽然在组织上大都拥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的完整设置,但由于对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各个部分的权利、义务缺乏清晰的理解,对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制约关系没有给予严格、强制性的界定,更由于从国有企业演变而来的金融机构中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我国相继实行的银证、信证分业造成金融机构复杂的产权结构,导致大部分金融机构的监事会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分权和制衡的作用。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过程中,有效的激励制度非常重要。我国的金融机构始于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历史背景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大多数都是短期激励,并且以简单的物质激励手段为主。实际上,管理者过分地关注权力与地位的激励。与国外银行相比。金融机构的经济激励落后于行政激励,而行政激励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结果使很多经理人员不敢创新,不思进取,积极性不高。对我国商业银行经理层而言,由上一级银行来任命下一级银行的行长以及领导。选拔考核的办法基本上是按照选拔官员的方法。另外,国有银行内部并没有建立分部门考核制度,经理层的收入和银行经营的业绩没有直接的联系,对个人的考核也没有量化,考核结果与个人的职位晋升和福利报酬相关性不大。对员工而言,收入基本上都是相对固定的,与职务、工龄有关,大家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升职,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优惠和福利,却不会去考虑银行的长远利益。 (三)金融机构外部治理方面 1.外部制度环境存在的问题 外部制度环境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所处的法律、政策环境。目前,国家对金融机构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产生冲突,造成了司法效率落后和公司治理的混乱。例如,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业具有金融监管机关的角色与独立经济产业的角色,是兼具有宏观调控责任的金融企业,这种定位的偏差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产生混乱。在法律监管环节上,我国的金融机构同时受到多重制约,并且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许多漏洞,即便是法律、法规、条例所规定的内容,在实施的时候也经常有落实不到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出现,对金融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制度约束还不够明确、严厉。 2.外部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看,影响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相关市场的发展很不完善。首先,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很不完善,股东投机的行为倾向大。我国还没有形成通过股票价格对金融机构进行约束的机制。其次,由于金融产品比其他行业能更快地改变其资产的风险构成,投资者很难对其发出的信息判断金融机构的真实价值和其风险程度。另外,政府的管制影响金融机构间的竞争程度。由于政府管制的存在,金融机构的产品市场很难达到规范和公平竞争,从而弱化了产品市场的公司治理功能,使金融机构外部市场治理机制的作用发挥减弱。最后,经理人市场。我国金融机构的高管几乎都是政府任命的,且我国的经理人市场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进行完善。外部市场的失灵使得银行业的外部治理基本处于失灵状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从行业特性来看,金融机构是高风险行业,需要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实现对内部风险的有效监控。但从我国金融机构的管理实践来看,除了上市的金融机构需要履行规范的信息披露义务外,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还十分欠缺,金融机构治理过程中的风险监督和风险控制的信息披露有待于建立和完善。同时,金融机构本身也缺乏进行充分信息披露的意识,在披露信息时存在年报内容、格式以及方式不规范,对会计报表附注不重视,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披露较少等问题。大部分金融机构披露的都是正面信息,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权威性无法得到保障。另外,金融机构向社会披露信息的范围也较窄。由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使得内部与外部信息不对称,严重削弱了外部关联者的监督,加重了内部人控制现象。 三、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对策选择 在以上两部分现状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对策选择,这里我们主要从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方面谈对策选择。具体又可分解为两个层面: (一)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预警机制重构的总体思路 首先,要建立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宏观预警监管机制,完善早期报警功能。建立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宏观预警机制组织网络,应本着“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内容,统一监测指标,分级监控”原则,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建立宏观预警组织系统。具体负责对全国性和区域金融机构的监测预警,对中观和微观预警机制实行管理和领导,并及时接收来自中观预警机制和微观预警机制的各种信 息,处理防范银行风险的各种决策和措施的及时传输。 其次,建立金融机构治理中观风险预警机制,发挥中期监测作用。金融机构治理中观风险预警信息,是接收和反馈金融宏观、微观双向预警信息,并是宏观、微观监测系统的结合部。金融中观预警机制将各种手段、方式合理搭配与协调使用,为实现金融宏观预警机制,通过中观预警机制加以具体化,然后传导金融微观预警机制运行中去,从而发挥中期监测作用。 最后,要建立微观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预警机制,降低风险程度。金融机构治理微观风险预警机制是宏观、中观风险预警机制的最终传导系统,是对微观风险的监管,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是促进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的关键环节。 (二)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预警机制重构的具体做法 1.股权结构方面 (1)优化股权结构 我国金融机构的股权过于集中,常出现大股东侵害小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象。为了避免大股东操纵,金融机构可以建立分散的股权结构。但是,股权过于分散时,又会使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因成本高于收益过多而减弱。理论上,可以通过股权适度多元化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多元化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境外战略投资者、国内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外部自然人、员工、经营者、基金等金融机构,要积极鼓励这些主体参股。特别是,要吸引境外战略投资金融机构,因为这些投资者除了能带来大规模的资本金外,还能带来先进的管理机制、风险控制能力、创新产品的机制。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和防范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股权转让价格问题、战略投资者的套利变现和恶意收购问题等。充分考虑战略投资的稳定性、独立性以及实力和信誉,不能盲目引入战略投资者。在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加强对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报告金融机构的资金和业务往来情况,通过资格核准和监控,掌握其复杂股权结构中隐藏的风险。 (2)明晰产权 明晰的产权是金融机构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对管理者进行监管,委托问题严重。采取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将使金融机构产权关系更加清晰,产权界定更加明确。产权明确不仅能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而且也可以解决金融机构对国有资产管理无效的问题,可防止因投资主体不明和无人负责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 2.内部治理方面 (1)董事会 建立一个权责分明、有效的董事会是金融机构改进内部治理的关键。在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的作用更加重要。金融机构在建立董事会事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董事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特征,要严格按照独立性、专业化的标准选任。其次,合理安排董事会中董事的构成比例,优化董事会结构,强化对大股东和高管的制衡能力,以维护中小股东和利益者相关者的权益。最后,健全专业委员会,合理确定各委员会的目标、职责、权限和成员结构,提高董事会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大力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适当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而不是象征性地设立1~2名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实现独立性的前提是选拔机制,要选择与控股股东无任何关系、诚信、尽责的专业人士作为独立董事,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并拥有相应的权利。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要出台有关法规,详细规定金融机构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对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 (2)监事会 明确金融机构监事会的职责,加强其监督权力的中心地位。增强监事的业务能力,确保知情权、禁止不善经营管理易位性、荣誉性任职、养老性任职。同时应制定规章制度确保监事会的知情权,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统计报表、重大活动的法律文本等文件在报送董事会时,必须同时报送监事会。建立监事会风险控制制度,通过强化监督职能,有效控制金融机构的治理风险。 另外,在监事会中引人利益相关者,赋予监事会新的内容。在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中,缺少对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但他们的利益常常与公司的相关性最大,监事会应集中代表他们的利益。在引入利益相关者时,要考虑利益相关者以何种科学合理、有效、可操作的形式参与监事会,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在建立明确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对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履职评价体系。根据他们不同的工作性质,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其薪酬应与金融机构的盈利情况、实力发展情况、为股东带来的红利挂钩。适度增加与长期绩效有关的薪酬比例,将激励机制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联系起来。比如,建立高管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机制,将高管和员工的报酬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的问题。 其次,建立问责制。在对金融机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科学考评的基础上,实行严格问责。界定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履职要求。明确规定其违反法律或不尽职的处罚措施。要彻底取消金融机构高管的行政级别,改变选拔的方式,将聘任高管的权力归还董事会,使高管成为真正对董事会负责的管理人员。董事会要拓宽选择高管的渠道,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拔高管,理顺董事会和高管层、董事长和高管之间的关系,便于董事会、监事会对高管实施有效监督。 (4)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督 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力度,将内部审计作为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的核心。内部审计要为金融机构提供独立、客观的评价和咨询活动,从而增加其价值,改善经营状况。 加快金融机构流程改革,优化业务操作过程,建立联动的业务管理机制,全面改造内部业务流程。适当削弱金融机构基层负责人的权利,减轻管理信息严重减少的现象。强调集中控制,用制度手段提升执行力、提高经营战略决策的执行力,防范各种风险,解决基层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3.外部治理方面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应实行信息透明化,建立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这里所说的信息透明不仅要对外部透明,还要对内透明。通过建立定期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地将有关公司工作动态、市场动态、政策动态和风险状况反馈给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实现公司经营的透明化。对于不向股东通报经营情况和风险情况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有权进行督促。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准则,对 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盈利等进行详细、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发挥市场的监督约束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透明度。信息披露过程中,除了要强调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监督外,还要强调外部的独立审计监督。通过“外人”的审计,披露的信息会比较客观、公正,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共谋”问题。 (2)规范金融和金融产品市场 构建会融机构公司治理所需良好外部环境。首先,促进金融业的良性竞争,循序渐进地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要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减少政府对国有金融机构具体业务的干预,强化政府出资人的身份,用市场化的手段管理金融机构。落实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鼓励他们相互竞争。其次,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及机制创新,使合规经营得到及时的支持。最后,应该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促进金融机构管理人员之间的竞争。总之,政府须从微观方面退出金融市场,放弃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使金融机构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规范其经营行为,并采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通过竞争来选聘高管和通过商业化方式来进行资产管理等。 (3)加强外部监管 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相当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金融机构想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治理框架,就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需要外部监管、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等多种因素的配 合。监管部门要强化对金融机构的股东的监管,鼓励资本实力强、诚信记录良好的机构参股金融机构。同时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管,保护遵规守法、坚持原则的高管,淘汰不称职、不合规的高管,处罚违法、违规的高管人员,培育合格的证券业职业经理群体。由于经营管理的特殊性,金融机构无法像一般企业一样,依靠公司治理机制来确保正常的运营。在这种状况下,金融机构需要监管部门加入公司治理,来弥补其治理机制的缺陷。有效的监管活动,有助于控制金融机构进行高风险的业务,可以减少股东和经理层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损害。另外,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评价,有利于督促金融机构规范运作、提升其公司治理水平。 四、结论 总之,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中国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体系必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尤其需要注意和防范公司治理风险,要通过不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逐步推进公司治理评价和治理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金融机构论文:金融机构的自律研究 摘要:本文从金融机构违规现状、金融监管的主要模式入手,进而提出金融机构自律这一不容忽视的模式。并分析了自律监管在我国金融监管中的地位、理论依据及激励金融机构自律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金融监管的成本,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金融机构;自律;监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和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等。对于从事金融业务的这些机构而言,诸如市场风险、制度风险、机构风险等是客观存在的,不仅对其经营具有负面影响,而且还可能引起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动荡。同时,除了这些客观存在的风险之外,由于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等主观因素带来的风险也因其极具破坏性,而日益受到监管当局的关注。 一、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现状及金融监管的主要模式 (一)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传统体制的影响以及监管失效导致的违规。如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因素,如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建设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的现象;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善,造成庞大的不良债权,导致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状况;金融机构业务中违反利率政策,采取各种方式高息揽存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此外,我国证券、期货市场也存在不规范的经营、违法违规现象,如一些证券机构和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与少数银行机构串通,牟取暴利,将股市的投机风险引入银行体系;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逃避国家监管,违规进行境外期货交易,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上市公司不规范,上市甚至成为扶贫圈钱的手段。对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采取相应措施,遏制上述风险,防患于未然。 (二)监管模式 为防范金融风险,各国都通过采取不同的金融监管模式来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规避风险。由于不同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以及立法等,各国的政治背景、地域、文化、经济发展进程、法制传统以及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经济的监管也各不相同,各国金融监管框架和组织结构千差万别,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框架。目前有影响意义的金融监管框架和组织结构有两类:其一,以非制度化着称的英国模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即属此类;其二,以规范化闻名于世的美国模式,其监管比较严厉,日本、欧洲大陆国家多属此类。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主要是采取政府监管为主导的监管模式,这种方式有诸多弊端。比如,在监管体制上,央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之间,各监管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各监管机构与分支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起明确完善的协调机制;在监管内容上,偏重于合规性检查,风险性检查不足;在监管依据上,法规、规定不完备,监管活动随意性较大;金融业自律机制和社会中介机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监管资源不足,监管漏洞较多。因而,修正我国目前的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是本文要研究探讨的重点。 二、自律监管在我国金融监管中的地位、理论依据 金融机构自律是指金融机构自行制定规则,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监管、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广义的金融机构自律不仅包括每家金融机构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还包括金融业的行业自律,即由金融机构联合成立的同业公会或会员制交易所,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实行自我约束。本文就广义的金融机构自律进行研究。 (一)地位 金融机构的自律是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由于其主要基于金融机构的自觉行动,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由于企业存在诸如主观介入较多、灵活、弹性大等特点,易产生负面效应,如滋生腐败,因而不被重视。但作为非政府监管的一种,自律监管又具有监管成本低等优点,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外,自律在金融监管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瑞士主要的自律机构如瑞士银行家协会(SBA),它组织银行自律指南,包括交易期权和金融期货、抵押物评估、交易和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管理、证券交易行为指南等,并协助央行对资本外逃、逃税及类似的违法行为给予制止和处罚,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理论依据 金融机构自律的理论依据就是经济学当中的俱乐部理论。该理论认为,俱乐部成员如按俱乐部的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可以享受会员待遇,如果违规就要出局或接受其他惩罚。其实,违规造成的最大惩罚就是该会员将无法在类似组织中继续发展,享受以前的优待,而且即使从事其他活动也会因其有“前科”而受到歧视。就金融机构而言,促使其自律的压力和动力除了来自法律的威慑,还与这种俱乐部理论的进一步应用、完善密切相关。 三、激励金融机构自律的因素 (一)前提条件——完善监管立法 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法规体系也在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作为金融监管最强有力的手段,其主导地位在现阶段仍是不容动摇的,它也是促使金融机构自律的前提条件,是规范、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的保障。要根据国内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国际金融监管变化的新趋势、内外资金融机构监管并轨的需要,做好相关法规的废、改、立工作。同时,强化对金融监管执法的监督,建议让非金融监管职能部门承担这一任务,如法律部门、内审部门,以防止出现监管漏洞。 (二)根本--提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 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是金融机构自律水平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而我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远落后于金融业的发展水平,部分从业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就会给金融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因而着力提高其素质已成为必要而紧迫的选择。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制度 目前,现有的金融业还没有针对从业人员的严格、清晰的法律、法规、制度要求,作为风险较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诸如道德、知识、技能、心理、身体素质,因而要严格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2、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重在让从业人员不想违规,“约束机制”则使从业人员不敢违规。具体说来,在一般情况下,各国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相对比较重视,而对按章操作、遵纪守法者却无相应的激励,以至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有违规经营逐利的动机,而无照章办事的动力。因此,笔者认为各监管部门要适当转变“禁止违法经营”的监管方式,改为“鼓励守法经 营”的激励方式,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降低为查处违规行为而投入的巨大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三)核心——加强内部控制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概念看,其控制对象包括: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其控制内容包括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制约机制三大类别。重视和加强内控建设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关键——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具有双向性:对外能维护金融业的整体利益,对内能改进行业系统管理,加强同业约束。金融同业公会可担此重任,有效地弥补金融监管的不足。其自律监管范围主要是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针对微观操作行为与地方金融活动进行自我协定和约束,尤其是存款经营、贷款发放、结算制度、利率管理、产品开发、业务交叉、信息披露、违约制裁及同业纠纷等,并随业务的发展不断扩充其职能。 (五)重要保障——发挥外部中介力量的作用 如英国实行报告会计师制度,其报告会计师的职责是定期报告有关银行的内控情况,检查监管当局的规定和要求的执行状况,核定银行数据和材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并提出分析报告;再如,瑞士借助外部审计师事务所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这些事务所审查的内容包括:账目、执法严格程度、内控制度及银行家协会自律监管指南执行情况,如发现违规情况,被审机构要限期整改并上报监管核心机构FBC,费用由银行支付。 就我国目前中介监管机构的发展看,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功能较为单一,通常只限于核定注册资本金,因此可借鉴英国、瑞士的经验,适当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能,采用其收费制度,以提高我国现有金融监管效率并降低监管成本,弥补单一依靠监管机构的不足,形成对金融业的社会监督,建立更为全面的监管体系。 (六)粘合剂——完善金融业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内控机制和外控机制的有机结合点。我国需要完善有效的金融业信息披露制度。 金融机构就要在国家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练好内功”,完善内控机制。在我国,立法和执法一直都重视国家监管,而对金融机构的行业自律和内控机制的完善没有足够的重视。这种内控和外控的不平衡削弱了外控监管的效果,无益于金融整体安全。而信息披露制度的设立和完善,再加上监管对信息披露的制约,有利于将国家金融监管的外控机制转化为金融机构的内控动力。国家监管对信息披露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的要求,就势必会给金融机构经营造成压力,使其增强透明度,由于金融机构的经营都处在大众的视线内,经营不善会导致公众对其信心的丧失,他们就会努力完善内控机制,避免违规操作,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 因而在监管工作中,要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以“他律”作为“自律”的有力保障,将“自律”视为“他律”的最终目标,促使金融机构从“他律”向“自律”过渡,从“外部约束”向“内部激励”转变,从而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促进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 金融机构论文: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引起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这一金融运行的微观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呈现“机制功能弱化”,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同时,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各种金融风险渐已显现,现有的金融内部控制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为此,必须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重新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增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效果,这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健全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的必要性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作为对金融业务进程进行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控制机制,对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正确贯彻执行国家各个时期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中央银行监管的规章,使金融机构经营不偏离方向,减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二是有利于防止金融资产流失,确保金融资产安全、完整与增值;三是有利于实现金融业务操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有效抵制来自各方面干扰性因素的影响,提高金融工作效率,增强金融业务运作的透明度;四是有利于金融机构及时发现自身问题的症结并及时采取措施给予纠正,将金融风险有效控制在合理的预期范围内;五是有利于明确金融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员工的职责范围,实行金融决策、具体执行、事后监督三方分离,增强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自律管理的能力,减少金融管理风险;六是有利于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堵塞金融业务漏洞,不给金融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以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总之,面对此起彼伏、肆意冲击的金融风险,只有积极稳妥地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二、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现状及成因 内部控制机制作为基层金融机构对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与程序。在防范经营风险,维护资金安全,确保稳健经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基层金融机构在强化内控控制机制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健全了内部控制机制体系,但由于受多种不良因素影响,内部控制机制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教育薄弱,工作不到位。随着金融业的蓬勃发展,银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扩大生存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基层金融机构“重业务发展,轻思想教育”现象日益明显,忽视对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没有落到实处,思想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放松了对干部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从近年来基层金融机构所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分析可以看出,犯罪分子往往是放松了学习和思想上的改造,在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下,政治信念发生了动摇,一味追求金钱,追求享乐,私欲膨胀,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直至见利忘义,以身试法。如农行冠县支行袁葆华金融诈骗案即为典型一例。冠县斜店农业银行所曾是农行冠县支行的一面旗帜,经营业绩多年居于全县农业银行所之首,在突出经营业绩的掩盖下,有关领导放松了对该所主任袁葆华思想品德、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袁某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开具假存单,于济南、济宁等地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然后高息放贷,赚取高额利息之差,从中谋取非正当利益,之后大肆挥霍,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内控意识薄弱。目前,基层金融机构对内部控制缺乏系统性认识,错误地认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建章立制,有了规章制度就有了内部控制机制,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更有甚者将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内部控制禁锢思想、束缚手脚,影响金融业务发展,于是有意无意地突破内部控制的限制,盲目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参与无序竞争,从事违规经营。 (三)有章不循,制度不落实。金融系统的违规违法事件,虽然有犯罪分子自身放松思想改造等方面的原因,但内部控制制度失控和职能部门监管不严是使犯罪分子屡屡得逞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各业务岗位之间责任不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形同虚设,部分从业人员对待工作敷衍了事,使各项内控制度得不到落实。如某县中行信用卡业务部会计韩某挪用银行巨额资金案件,就是因为犯罪分子利用内部控制的失控,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采取制作假传票,总记总帐不记分户帐,协助他人恶意透支等手段,先后挪用银行资金28笔,金额高达206万多元,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四)内部控制目的不明确。一些基层金融机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措施,不是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堵塞漏洞、杜绝违规违法行为发生,而是为了装潢门面,做给别人看,应付上级行检查的。日常工作中,不能拿出时间和精力检查内部控制落实情况,不积极自觉履行内部控制制度,每逢内部控制检查来临,大肆舞弊,欲盖弥彰,抓紧时间补办内部控制手续,甚至在空白的检查记录上签字,检查内容由经办人员填写等。 (五)处罚措施乏力。尽管各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内控制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责任事故和经济案件仍不时发生,其主要原因是正面要求多,寄希望于人们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对越权行事、违规操作及弄虚作假者没有具体而强有力的处罚措施,处理问题往往批评教育多,或罚款了事,使一些人在执行内控制度上始终缺乏紧迫感、危机感,更使一些人挺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改革新形势下,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薄弱,容易形成新的金融风险源,削弱了基层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金融机构的机构撤并、人 :请记住我站域名/综合因素导致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能弱化,基层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不断涌现,削弱了基层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为此,研究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问题,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形成道德风险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它是指金融机构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金融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动态过程的运行机制。然而,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运作中,“重事后监督、轻事前事中风险防范”,“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倾向比较严重,忽视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隐患进行防范和分析。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部分基层金融机构为加强所谓“金融服务”而抛弃了内部控制机制。时间久已 ,容易形成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二)内控机制建设带有明显的“亡羊补牢”性质,缺乏金融创新业务控制的前瞻性 我国现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金融业务与国际金融迅速接轨,加上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原有的传统内部控制监督制约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兴业务特别是金融创新业务的需要,而相应的新兴业务内部控制措施没有及时加以配套,容易形成内部控制领域的盲点。同时,部分基层金融机构现有的内部控制机制,无论是管理方式、设计内容还是运作效能都带有明显的滞后性与补救性。主要表现在:有的内控制度已经不适应业务营运需要,特别是新办业务,原有的制度不足以覆盖所有的风险源,急需完善充实;管理监控制度明显滞后,有的先办业务,后建立内控制度,甚至长期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往往待出现风险后,再以“血的教训与巨额金融资产的损失”为代价,做“亡羊补牢”式的补充完善工作。在对金融创新业务风险的防范方面,内控机制建设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滞后性与机制效能滞后性。 (三)内部控制机制“控人”与“用人”存在着误区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的决策、执行与监督都是人的行为,人员内部控制认识与道德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运行效果。部分基层金融机构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缺乏系统性认识,在内部控制机制执行过程中,“控人”失度与“用人”失察并存,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效果。如部分基层金融机构在内部控制执行中,往往采用“重罚”等“控人”形式来达到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如部分金融机构在信贷风险控制中,采用严厉的“追究第一责任人”制度,即风险一旦形成,信贷第一责任人将面临被开除公职的危险,致使信贷人员谈贷色变,影响了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面对日趋激烈的金融竞争形势,基层金融机构对一线负责人的任命和测评、一线业务员的录用和考核,往往把社会关系或揽存量作为任用的重要依据,而疏于对道德品质的考察,这就为一些品行不端者趁机把持关键岗位提供了可能,给业务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四)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导致监督效能低下 金融机构内部监督部门是对各岗位、部门业务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与反馈的最后屏障。内部控制运作中的所有问题、差错、隐患均在此发现。但从运行情况看,现行的基层金融机构内部监督部门,既要接受机构主管的领导,又要监督机构主管的工作。尽管基层金融机构普遍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制约机构与规章制度,但个别金融机构领导人特别是基层领导人游离于内部控制监督之外,隐含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在上级重业绩考核与本单位领导的双重压力下,金融机构内部监督部门往往不敢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对审查出的问题更不敢上报,这种自己监督自己的行为,由于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大大降低了内部控制监督的效能。 四、强化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对于基层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正确的做法是,正视这些问题,县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都要从维护本辖区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的高度出发,共同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克服解决。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法律培训工作,利用典型案例,使干部职工看到多少蛇吞大象心不足者纷纷落马沦为阶下囚,以警世启蒙,引以为戒,从而树立起干部职工遵纪守法、敬业爱岗、恪尽职守的精神,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自觉地遵守内部规章制度。还要教育干部职工珍惜幸福的家庭和美好的生活,提高“免疫力”,以严格的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加强教育的同时,各级领导要多与干部职工交流,掌握思想动态,做好转化工作,使之牢固树立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思想,克服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不良倾向。 (二)正确灌输,提高对内控机制的认识。正确认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是建立健全内控机制的根本保证,基层金融机构各级领导要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通过学习,纠正对内控机制的对立思想和片面认识,使大家认识到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并把自己的行为与内控管理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加强内控建设的积极性。 三、强化管理,确保内控制度落实。为了保证内控制度的严格执行,必须要加强内部管理。一是各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必须严格按照《指导原则》以及相关的“岗位手册”和“业务指导”规定程序操作,不准许反程序操作或省略程序运作,要避免任何人独立完成一个交易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受到监控和制约。二是充分发挥监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防范风险的效能。这些部门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通过他们可以对本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层的权力制衡机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三是确立科学严格的业务考核制度,制定合理可行的考核办法,量化指标,讲求实效,完善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四是加强对要害部门和重要岗位的制约和监督,必须严格实行重要业务岗位的干部轮换和离任稽核制度。总之,在严密的内控管理机制下,每一个部门和职务,每一项工作和程序,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从而真正树立起金融系统“三铁”信誉。 四、采取措施,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积极清理整顿现有的内控制度,按照金融法规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的要求,对各项内控控制制度和业务规章、机构和岗位设置、决策和管理议事规则及操作程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找出问题和漏洞,在此基础上,该建立的建立、该完善的完善。各基层金融机构在制定、完善内控制度时,要注意适应性、有效性、协调性,不能盲目地采用其行的工作方法,而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采用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不能过于复杂和烦琐,以致难于执行,也不能过于粗糙和简单,缺乏严密性和制约性,要具有明确的目标,衔接的体系和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此外,还应制定出防止系统失控的管理控制措施,从而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 五、强化责任追究制。从实践效果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内控责任制模式值得推广。其主要的做法是: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和下属分支机构的内控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各相关人员必须切实履行所负职责,杜绝经济案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对越权行事、违规操作及弄虚作假的,即使不出问题也要一查到底,坚决追究责任;如果造成资金损失,要追究经济和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从而增强执行内控制度的紧迫感、危机感。 六、县级人民银行要做好基层金融机构内控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县级人行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基层金融机构负责人就内部控制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培训,使其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全面评价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总体有效性。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要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内部稽核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基层人行实施监管时,要将被监管单位内部稽核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监管的内容,对于内部稽核工作开展不力的金融机构,要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基层金融机构在内部控制机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经营目标的实现,甚至影响其生存。为此,基层人民银行及各金融机构要正视问题的存在,找出问题的症结,从维护辖区金融稳健发展的高度出发,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契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增强利用内部控制机制防范风险的能力,完善金融内部控制体系,防范金融风险源的产生。 七、转变观念,重新构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 金融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要转变传统的内部控制观念,深刻认知“内部控制机制”范畴,改变过去“重事后、轻事前、 事中”的内部控制做法,重新构建全方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按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要求,对现行的各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修改和充实,提高内部控制机制的效能。 八、提高金融从业人员内部控制意识,增强“人控”观念,提高“用人”水平 所谓“人控”,就是金融从业人员的自我控制观念与能力。加强内部控制队伍建设,提高金融从业人员内部控制能力,关键在于增强“人控”观念。要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爱岗敬业”教育,增强金融从业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从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直接控制的目的。在人员任用方面,要做到“知人善任”,提高“用人”水平。管理职能部门要配备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同时,要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适时更新知识结构,使之与不断发展的金融业务需要相适应,这是保证内部控制机制得以畅通运行的重要基础。 九、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监督职能部门应单独“分离” 现行体制下,由于内部监督机制不合理,金融机构要走出“自己监督自己”的逻辑怪圈是不可能的,只有将基层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监督职能单独“分离”,赋予内部控制监督部门高度的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实现内部控制系统的三权制衡,使监督者只对上级行负责,而与本级决策者、执行者完全分离,才能真正加强内部控制监督职能,完善监督检查、审计手段,从而起到监督控制与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 金融机构论文: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先锋,一直以来也是金融发展的核心地区。随着2011年蓝色海洋经济论坛在青岛召开,青岛市将引领省内其他沿海城市为山东省经济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势必会对金融机构的变化与调整以及金融制度的深化带来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研究青岛市相关金融指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指标的选取与模型的说明 为了了解青岛市存贷款余额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应用Granger非因果性检验模型来进行分析。在对GDP和以及ICD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用了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来验证序列的平稳性,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来解决非平稳序列存在的协整关系,并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相应的结果。 二、数据的收集与准备 本文采用2007年12月份到2011年3月份的ICD、GDP季度数据作为研究目标,建立两者数列并进行计量分析(统计数据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来自青岛市统计信息网 /statsqd/index/ index.shtml)。 三、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为了分析存贷款增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切关系,要对两者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前,先对GDP以及ICD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ICD、GDP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在GDP和ICD的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后,对GDP和ICD进行普通的最小二乘回归,得出模型回归的估计结果,并且得到一个对模型估计形成的残差序列,对该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该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即表明序列GDP和ICD具有协整关系,因此我们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1.误差修正模型 2.格兰杰因果检验 四、结论 通过对青岛市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增量与GDP的季度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即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增长,同时存贷款余额的增长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Granger因果检验的统计量表明,在一年的时间跨度内,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GDP存在着明显的影响与预测的关系,而在超过一年的时间后,Granger因果检验的统计量的值会发生明显且较大的变化。这向我们反映了一个信息:经济政策对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有时效性的,对于青岛市来说这个时间跨度不超过一年,即政府要通过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必须要在一年内将政策传导并落实,随着实施时间的加长,效果会逐渐的减弱。 实证的结果也表明,相比ICD对于GDP的作用,GDP对ICD的作用更明显一些,政府要通过经济政策对信贷规模和渠道来进行调整的效果更明显,而只通过信贷渠道来对经济来进行干预和影响,效果则会小一些。这就说明了,政府要对经济进行指导或干预不能只依靠单一的金融指标来进行调整,要将信贷规模、利率、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考虑在内,总体的来进行调控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同时在对单一金融指标进行调控的同时也要考虑其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机构论文:金融机构绩效评价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以及在金融机构中开展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就商业银行和新华人寿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比较,指出两者间的异同和优劣,就其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引言 作为金融机构,无论商业银行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都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是为了实现金融机构的目标,然而金融机构总目标对于金融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职能部门的具体人员而言,并不都是清楚可见的。金融机构内部需要一套把每个员工的行为都引向金融机构总目标的系统,而绩效评价系统恰恰可以通过衡量的内容在事前引导员工的行为;通过衡量的结果(同时配以奖惩激励制度)在事后促使员工改进自己的行为,从而在“下一轮”工作中表现得更加符合金融机构的目标。因此,绩效评价系统是实现金融机构目标管理控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金融机构作为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非凡企业,是面向广大社会大众的“准公共部门”,其经营的好坏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或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使得对金融机构绩效评价的评价内容跟其他企业有所不同。就拿银行来说,假如有一套好的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采取适当的策略,那么,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就不会如此的旷日持久,也不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养老保险、人寿保险等,这些保险业务的好坏也涉及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本文选择较为典型的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优劣,并着重分析我国金融机构业绩评价体系应该改革的方向,希望能够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战略目标的金融机构业绩评价体系有所帮助和启迪。 一、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是重要的金融机构,这已经是经济理论界的一种共识。如新古典综合派代表萨缪尔森认为摘要:“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很像别的企业,它们被组织起来是为了它们的所有者赚钱。一个商业银行就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企业,它为顾客提供某种劳务而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从顾客那里接受报酬费。”新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斯蒂格利茨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界定是摘要:“这是一些介于有额外资金的储蓄和需要资金的借款者之间的企业,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集团是银行……”可见,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商业银行本质上是企业。从法律角度看,商业银行是依据《公司法》设立的企业法人。既然商业银行是法人企业,那么企业的财务效益目标就是绩效评价的核心。 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的评价体系各有特色,主要包括两类摘要:一类是以专项业务为考核对象的评价体系;另一类是以经营机构为考核对象的评价体系。下面笔者就这两种评价体系分别介绍典型的评价方法。 (一)以专项业务为考核对象的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它的评价系统以专项业务为考核对象。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为进一步推动全行各专项经营计划的完成,确保全行经营利润计划的实现,根据全行效益创造的推动因素设立专项业务业绩评价项目,具体体现在摘要:维护存量市场、拓展增量市场、控制资产风险、激发组织活力、做大中间业务。具体的评价设计包括奖励项目设定及奖励费用预算布置两大类。奖励项目分为专项奖励(专项奖励、信贷资产质量、资金增值运作等)、市场拓展(贷款日均维护和拓展、存款日均维护和拓展等)、中间业务(工资业务、财险业务等)三类,并对每类项目具体确定目标金额和奖励费率。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认为专项业务业绩考评是分行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行行长经营绩效评价的补充,可以进一步促进各专业部室有效管理本专业业务的发展。因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把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各项专业业务上,为每个具体业务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并以各行部(部门)为评价对象,由各行部(部门)负责将业绩评价奖励落实到直接有关人员。 (二)以经营机构为考核对象的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 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不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为健全经营机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各机构经营管理和创利水平,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各经营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促进和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管理体制,真正做到奖优罚劣,首先把绩效考核的对象确定为开业一年以上的所有经营机构,制定了等级机构评定指标体系,机构等级的评定指标体系包括效益、规模、质量、资产(客户)结构、业务和平安等六个方面;然后对各方面具体指标确定权重、基本分、金额及其评价的计算模式;最后得出机构评定结果并和机构行长年薪挂钩。 二、股份制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价 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其绩效评价管理方法是在平衡记分卡制度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一种比较新的制度。 美国会计专 家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戴维·诺顿创制了“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该卡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组成。之所以取名为“平衡记分卡”,是因为要平衡兼顾战略和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以及外部和内部的业绩等诸多方面。传统的绩效评估关注外部财务数据,已经快速地失去功能,不能为信息时代企业提供有效的规划工具。平衡记分卡首先在美国的众多企业得到实施,现在已经推广到全球很多国家的企业中。实施过平衡记分卡项目的中国企业的高级经理们谈及战略和绩效管理时,都非常称赞平衡记分卡对其实践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的绩效评价管理方法是在平衡记分卡制度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平衡记分卡的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方面贯穿于十个部门的绩效评价标准中。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对营销服务部、办公室组织、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核保核赔部、客户服务组织部、营销业务部、培训组织部、团体业务部、银行业务部等十个部门分别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标准和具体的考核标准,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三、比较和分析 (一)传统绩效评价系统存在的不足 1.传统的业绩衡量系统建立在传统会计数据的基础上,以财务衡量为主 这些数据对有形资产的刻画淋漓尽致,但在对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而恰恰是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包括员工技能、员工干劲和灵活性、顾客忠诚度、专利权和商标权、专有技术、商誉等等)对当今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功能。 2.传统业绩衡量系统注重企业内部,这在卖方市场情况下的确奏效,但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厂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他们无法再狂傲自大,否则便会失去顾客 因此,在业绩衡量系统中,除了把视野投向内部经营过程外,还必须投向外部利益相关者,关注如何吸引顾客、如何令股东满足、如何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赢得公众的好口碑。 3.传统的业绩衡量系统偏重于对过去活动结果的财务衡量,并针对这些结果作出某些战术性反馈,控制短期经营活动,以维持短期的财务成果 这导致公司急功近利,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在长期的价值创造方面,非凡是在有助于企业成长的无形的知识、智力资产方面投资过少,甚至削减这方面的投资,以至于抑制了企业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而今天的企业面临的是快速多变的经营环境,因此需要主动把握未来,努力提高未来绩效。换言之,企业必须主动制定长远战略,作出“前馈性”反应。因此,企业业绩衡量系统也应衡量未来业绩的驱动因素。 (二)商业银行和新华人寿的比较 相比于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内容显得有些单薄,他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摘要: 1.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中指标计分方法不够科学。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在定量计分中过于注重对专项业务的考核,而对系统性的、整体上的定量几乎没有考虑到;和之相反,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虽然从整个体系上进行考核,但没有注重到具体的业务。然而,我们知道,业务和整体的考核是不可分割的。 2.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未能有效结合。两家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是一种离散型的结合,未实现有机地融合,而只是不同层面的一种补充和被补充的松散结合关系。而定性指标处于对定量指标的补充位置,这就不能像新华人寿的平衡记分卡一样实现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有机结合。 (三)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系统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来,从银行长远发展考虑,我国商业银行对系统内部的经营绩效评价新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但随着经营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的深化,现行的评价体系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不足。 1.评价定位模糊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绩效评价存在定位不明确新问题,集中表现为摘要:对所属分支机构的业绩评价和所属分支机构负责人工作成绩的评价不分;内部评价和内部考核不分,导致评价侧重点和目的被扭曲,评价过程的主观成份增大,影响内部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 2.评价指标的设置游离于经营目标 (1)在指标的设置和权重的分布上未能真正实现“三性”的协调统一,往往顾此失彼;(2)过度重视短期财务结果,易助长一些分支机构管理者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投机行为,最终影响经营效益的持续增长;(3)缺乏对分支机构成长性和贡献度等经营性指标的衡量,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4)评价指标的设置过于僵化和趋同;(5)缺乏对当今竞争环境下非财务因素的反映和关注,更是目前评价体系的缺失。 3.评价的时效性有待改进 评价还基本停留在会计年度上,虽然部分行在办法中也强调了年度内不同期间的评价,但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仍属于重结果的“秋后算账”,对评价客体在经营过程中的导向性不强,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管理要求。 4.评价结果的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内部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基本上来自于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由于技术和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数据失真现象并不鲜见,加之其他如人为操作的因素,评价结果的失真情况比较普遍。 (四)新华人寿存在的不足 在平衡记分卡的指导下,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会更为有效,也将发挥出更大的功能,以使企业达到理想的目标。相比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新华人寿的绩效考核系统较为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摘要: 1.在定量指标方面缺乏发展性指标 金融机构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应该动静结合,多采用动态指标。财务绩效评价本身的不足之处就是对过去业绩的评价,采用发展性指标可以适当弥补这个缺陷。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趋向,有一定的规律。 2.对现金流量指标不够重视 新华人寿绩效考核系统的定量指标所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有关项目中,对现金流量表中有关现金流量的指标关注比较少。而投资者、债权人、雇员、顾客和经理对企业创造未来的现金流动能力具有共同的利益,金融机构用以实现其财务责任的是现金,而非收益。因此,评价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是经营绩效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 结语 从整体上来说,新华人寿的绩效考 核系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运用平衡记分卡的案例。成功的平衡记分卡制度是把企业的战略和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性评估手段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手段,它将企业的使命和战略变成具体的目标和衡量内容,对每个员工而言,企业的战略不再是虚无缥渺的东西。通过对平衡记分卡的分解,每个员工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将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发生什么样的功能;每个员工都可以主动思索并建议企业作某些改进。传统企业管理中由上级制定目标计划、下级严格遵照执行而不问目标计划适宜性的“单循环反馈过程”被互动的“双循环反馈过程”所取代。随着平衡记分卡的推广,它的用途也日益得到发掘,这些用途包括摘要:阐明战略并就战略达成共识;在整个组织中传播战略;把部门和个人的目标和这一战略相联系;把战略目标和长期的具体目标和年度预算相衔接;对战略计划进行确认和联系;对战略进行定期和有序的总结;利用反馈的信息改进战略。 因此,可以说,平衡记分卡是一个传播企业使命和战略的系统,一个告知雇员什么是促使企业成功的业绩驱动因素的系统,一个学习的系统,而不是竭力让个人和组织的各个单位和事先制订的计划保持一致的传统控制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平衡记分卡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业绩衡量系统,而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 金融机构论文: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调研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由大学生家庭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在学生入学前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或其父母、法定监护人发放的贷款,是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充和完善,具有国家一定支持的商业信贷行为。目前,__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由农村信用社办理。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高校贫困学生的70%以上来自农村。因此,大力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既能帮助贫困学生完成正常学业,又能有效化解信贷风险,同时也是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有着点多面广、贴近农民的优势,理应大力推广生源地助学贷款,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办这项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业务发展缓慢。 一、生源地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 1、收益低,管理成本高。 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名学生每年贷款一般不超过6000元,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不上浮。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多为定期储蓄,资金成本高,造成存贷款利差较小,与农村信用社发放的一般农户贷款利率上浮50%-90%相比,农村信用社收益较低。由于贷款额度小,人数多,分散,且收回期长,形不成规模效益。同时,信用社网点面临着人员较少的尴尬境地,不利于贷款管理和催收,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2、贷款风险大。 生源地助学贷款按规定可办理信用贷款和保证担保贷款两种方式,但由于学生存在远在外地、不易联系的情况,实际操作中往往选择对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发放保证担保贷款的方式。按农村信用社的要求,贷款对象应是经济条件较好,具备还款能力的信用户。而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对象由于家庭比较贫困,一般不是信用户,亲友也往往无力提供担保。一旦发放了这种贷款,大大加重了贷款风险。同时,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学生毕业后往往找不到工作,或薪酬较低,也无力偿还贷款。另外,部分学生及家长认为助学贷款是国家扶贫贷款,存在盲目借贷和赖债不还的思想。 3、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按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贴息,同时按贷款实际发放额的14%由学校及财政部门向农村信用社拨付风险补偿资金。但由于高校和经办农村信用社贷款数据核对不一致、理解有偏差及地方财政贴息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未能及时拨付贴息资金,也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据统计,某县农村信用社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利息自20__年第三季度至20__年9月份一直未拨付,欠息8141元。 4、贷款限制条件多。 《__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生源地助学贷款只对考取__省内的69所高校录取生办理,而考取外省市高校的贫困学生则不具备办理该项贷款的条件,使一些优秀的贫困学生面临上不起学的危险,降低了贫困学生受益面。同时,该项贷款一般只发放学费贷款,额度较小,不超过每年6000元。 5、宣传不到位。 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办几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大,社会公众、经办金融机构及学校对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精神理解不深,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对该项业务的办理程序不很清楚,有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生源地助学贷款。 6、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往往与经办信用社相距很远,联系极不方便,农村信用社很难及时获得学生转学、休学、退学、开除、伤亡等涉及信贷风险的信息,特别是学生毕业后工作不固定,居无定所,手机号码更换频繁,信用社与其联系的难度可想而知,也直接影响了贷款的催收和偿还;另一方面,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政策扶持涉及人行、财政、税务、教育等多个部门,农村信用社沟通难度较大,影响了扶持政策的落实。 二、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的对策 1、加强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工作。 农村信用社要树立新的营销理念,把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要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社会公众了解助学贷款业务;在高考期间设置贷款咨询服务台,印制助学贷款政策宣传手册,使广大学生和家长明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办理条件、操作流程。 2、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省学贷中心要协调财政部门及时按季将助学贷款的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拨付农村信用社,同时,适当提高助学贷款的贴补利息,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水平,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放贷积极性。 3、扩大贷款覆盖面,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象不应局限于考入本省69所高校的学生,而应将考入全国范围所有高校具有本省户籍的贫困学生纳入贷款资助范围,使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该项政策的好处。同时,将目前的贷款最高额度从6000元提高到10000元以内,既包括学费贷款,又包括生活贷款,使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4、建立健全助学贷款管理机制。 农村信用社要建立完善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流程,加强贷款管理,保持与高校的紧密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高校中的相关信息,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鼓励农村信用社积极发放助学贷款,可对助学贷款单独建账、单独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对生源地助学贷款一方面要扩大担保人的范围,另一方面对家庭贫困难以找到合适担保人的,要发放信用贷款。同时,为化解信贷风险,可尝试引入贷款保险机制。 金融机构论文: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与法律 关键字: 金融机构 资产质量 法律 一、为什么颁布了法律,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依然不好? 如同心脏血液循环质量决定于人体健康与生命,金融业的效益与安全决定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金融资产质量受到两个内在决定因素的影响:金融业务风险与金融资产管理水平。金融风险的大小与金融机构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金融资产有直接的、内在的影响。 金融资产质量还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市场因素、政府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金融业务虽然属于高风险行业,但是金融业又属于稳健经营的行业。所以,金融业在一般情况下还是相当稳健与安全的。保障稳健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法律。 金融业务是市场经济中的业务,金融风险本应是市场经济的风险。为了减少风险,加强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定金融市场秩序,法律防范风险的规定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风险方面,例如在《商业银行法》第39条规定的商业银行贷款的各种比例关系,第43 条规定了分业经营的内容,在第40条中规定了对关系人贷款的限制。这些法律规定都是为了降低市场金融风险的。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仍然不好,比《商业银行法》颁布前并没有好转。分析原因,笔者注意到这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风险造成的,还有另外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来自于政府政策性业务和政府干预形成的不良资产风险;第二是社会人际关系文化影响形成的不良资产风险;第三是银行内部管理不善形成的不良资产风险。这些风险造成的不良资产的比重占了金融机构银行不良资产总额相当大的比例。而这些非市场行为造成的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又是现有的法律不容易禁止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国颁布了《商业银行法》等许多金融法律,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依然居高不下的深层原因。 二、政府政策性业务与政府干预形成的不良资产 我国政府部门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国有独资银行有较大的影响,这同在现阶段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关。根据我国的《宪法》第89条规定了中央政府对全国经济的宏观管理权,第99条规定了地方政府对发展地方经济的管理权。为什么我国政府部门对经济的管理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更直接呢?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还不够发达,人均资源比少。所以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更甚于需要一个强大的市场。所以,要解决我国12亿人的吃饭与就业,政府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安排一些政策性业务,也是无可非议的。因为政府在法律上有权力,在动机上是善意的。问题出在效果方面,这部分不良资产高达40%,结果形成了一部分不良资产。而政府对这部分不良资产又不能承担法律上责任。 对于政策性业务形成不良资产问题,已经开始引起政府注意。改进措施是,现在初步将商业性金融业务与政策性金融业务分开。在前年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政府直接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安排政策性业务已经减少了许多。现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原来政策性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如何处理?二是新的政策性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的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原有政策性业务造成的不良资产主要有三个思路:第一是政策性解决的思路。因为所有政策性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的内容都是政策性的,风险也是政策性的,商业性的因素比较少,所以,这部分不良资产依然可以采取政策性的方法来解决。例如,国家发行特种债券冲抵商业银行的这部分不良资产,或者国家财政部门在财务会计方面豁免这部分不良资产。这部财务分损失从商业银行的亏损变为国家的损失。 第二个是法律解决的思路。既然所有不良资产的表现形式都是契约化的,不良资产的贷款程序也是按照银行的法定程序发放的,所以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也都是法律意义上的不良资产,可以按照法律对不良资产的规定,依法处理。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增加资本,相应的呆帐准备金也已经增加,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冲销到期的呆帐,不再形成银行的长期包袱。 第三个是商业化的思路。不良资产也是资产,是资产就还有一定的商业价值,问题在于价值实现的时间。采用市场化或商业化的方法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不良资产。银行将这部分不良资产的债权变成股权,然后打折在市场上卖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废品并没有丢弃,回收废品的单位依然可以将废物利用。废品的商业价值在于它的价值与价格的差距。不良资产已经形成呆帐,不能参加金融市场的周转如同“废品”一样。但是它依然有商业价值,只要将呆帐的商业价值与价格拉开距离,也会有单位来收购的。当然还有其他方法,上述三种方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其他许多方法,如果将多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效果可能更好。 对于在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后,由于政策性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更要认真研究了。为什么在有关法律公布之后,依然继续形成这种类型的不良资产?这里涉及到“有法不依”的问题,而且是政府部门自己有法不依,政府部门的少数官员也有法不依。笔者认为,对政府政策性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应该作一个划分,以1995年5月为界限。在此之前的可以称为“政府政策性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在此之后再出现的这种不良资产应该称为“政府干预下形成的不良资产”。这两种称谓有巨大的区别。前者的形成还没有法律限制,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出于善意,尽管形成了不良资产,还是合法、合情、合理的。 但是,在1995年5月以后,由于政府的“政策性业务”或其他政府的原因形成的不良资产,就应另当别论。由于此时已经有了法律,有了政策性银行专门从事政策性业务,再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的了。所以不能够再与前者使用同样的称谓,而应该叫“政府干预下行成的不良资产”。这部分不良资产出现的社会根源是深层的,它的出现意味着“有法不依”,反映着“执法不严”、显示着“违法不纠”,仍然反映着一个曾经争论过的问题:“权比法大,县官比法官高”。 《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已经制定了,有法好过无法,但是有法不依的后果是严重的,它损害了社会对法律的尊重和自律观念,“有法不依”不如无法。现在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方针,要将这个方针贯彻到金融领域中去的话,就要改变金融领域和政府行政领导对有关金融法律的观念:对于法律不应看作是一种“工具”。过去我国曾经有过法律“工具论”,需要使用“工具”的时候,就想到法律。用完之后,就将法律放回到“工具箱”里。这样一来,法律就成为可以用,也可以不用的东西了。依法治国就不会成为社会的发展目标,不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理念、精神中的一种宝贵的思想资源。“工具论”还将人的行为与法割裂开来,人们是主体,法律只是客体,人们 的行为意识是内在的,法律永远是外在的。因此就永远会产生法律的意识,不会产生自觉的法律行为。而在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的社会里,法律融入人们的心里,转化为人们的生活理念,体现于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成为社会的一种精神:法律至尊,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到达这个层次的时候,人们的生活一刻不可离开法律,但是人们的生活可以暂时离开工具。 依法治国是社会人文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奋斗的目标之一,政府应该像追求经济发展目标一样,将法治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目标来追求;政府应该像确保经济发展目标一样,依法治国的目标也要确保;政府对经济工作有具体的数量化的指标,可以检查与评估;对于依法治国,政府也应该设定具体指标,对执法要检查和评估。只有政府在观念上摆正法律的位置,政府行使对经济的管理权时,才会依法行事。只有依法行政,由政府干预的贷款形成的新的不良资产才会减少,最后达到杜绝。 三、人际关系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不良资产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是在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在这种与商业文化环境有着相当大距离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的家庭关系和亲戚关系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如果说中国只有“企业家的文化”,而没有“企业文化”的话(笔者还没有来得及论证),就反映了“企业家个人与家庭的人际关系文化”,而不是“企业家与企业的文化关系”。从市场经济形成的文化来看,美国是以股东利益形了经济群体利益,日本是以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利益形成的“团队精神”,什么是我国的经济文化特征呢?不是股东利益文化,也不管理者与员工的团队文化,而是以家庭和亲属之间血亲与姻亲形成的“人际关系文化”。 由于人际关系文化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上,非理性而重人情的处理问题观念,也会产生金融资产的不良化。为了防止这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法》中第43 条专门规定了限制关系人贷款的条款,特别在第52条第3款中还破天荒的规定了禁止对“亲属”和“朋友”的贷款。在过去的银行的其他金融业务中,确实存在着“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的现象。在《商业银行法》颁布后的今天,再出现人际关系文化影响下的业务形成不良资产的现象时,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了。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而非人情关系文化的经济。为什么美国成为了经济上的发达国家,排名世界第一位?为什么日本经济也发达了,排名世界第二位?除了大家都熟悉的原因之外,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原因是;美国的“股东利益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和日本的“管理者加员工利益至上”的企业文化是同经济发展的特点相吻合的。而我国的“家庭与亲戚利益为中心”人情关系文化与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提高所需要的文化是不适应的。 我们要发展经济,要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要化解金融风险,就要改变我们的经济文化,发掘我国历史上的“亲兄弟,明算帐”,或“酒香不怕巷子深”等优秀的经济文化和企业文化遗产,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与企业文化的优点,在发展经济和改善企业管理同时,也改良我们的经济和企业文化中的不适合部分,才会真正减少金融业务中“人情关系文化”的影响。 四、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善形成的不良资产 我国国有独资银行的资产质量差原因还包括银行管理自身的原因,国有银行比较注重扩张存款,发展贷款规模,不十分关心资产质量,不注意降低成本和提高盈利水平,甚至还出现了“不计成本来存款,不讲效益放贷款”的现象。这些现在已经可以用许多的四个字的形容词来表示:“高息揽存”,“盲目贷款”,“政府点贷”,“帐外经营”,“贷款还息”,“贷新还旧”,“监守自盗”等。这些词组虽然简单,但是可以概括出我们现在的一些金融机构的经营问题。这些违法的经营同犯罪只差一丝的距离,过了这一丝,就是金融犯罪。 美国在80年生了金融机构5000亿美元“遗失”案件。“钱弄到哪里去了?通过对著名的26起金融数额较大的存贷社倒闭案的分析调查发现,是一些玩大钱的高手联合作案。他们就是存贷业中的硕鼠式的内线人物──穿西装革履的白领高级管理人员”。 美国国会为了防止80年代的这种大规模的金融犯罪,成立“打击全国金融机构诈骗渎职和不良行为”政府运作委员会。该会提出的一项研究的结果是:“我们筑起了厚墙;我们装备了摄像机;我们在保险箱上装定时器……所有这些控制装置是为了防止有人把钱偷走。可是,他们还是搞走很多很多的钱,可以从后门搞走巨款。抢劫银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拥有一家银行”。现在这种情况,在我国也发生了。 金融行业本是风险极大的行业,为此中央银行审批商业银行的标准极高。但是,一些已获得金融经营许可证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不顾法律与规章的约束,从事违规经营。这种在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和违规经营,对存款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危害极大,对银行的安全运营影响极大。所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和化解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有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的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法律基本上已经齐全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票据法》和关于惩治金融领域的犯罪等新的《刑法》的内容都颁布了。现在只有《证券法》虽然还没有颁布,但是国务院和证监会制定的行政规章也有250多个,从市场与证券企业管理意义上讲还是可以的。另外《信托法》还没有颁布,但是关于信托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定,在《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中也有了,从市场和经营的角度看,也还够用了。所以,现在在金融领域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执法需要监督,没有监督的执法,就是无效的执法。所以,在金融领域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第一是执法;第二是执法;第三还是执法。 从道德的层面看,法律惩罚少数人,道德引导大多数人。在我国的特有国情更加要注意采用道德的引导。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层次呈现多级化,银行的员工人呈现出 劳动力密集化的特点。市场与企业经营的道德对于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我国金融机构用市场与企业道德来引导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现在已经有了典型与榜样的指引,还应该建立更加普遍的基本的道德与素质训练,包括:“敬业精神”、“谨慎态度”、“周到服务”和“奉公守法”。 笔者曾经参观过美国第二大的信用卡银行,它是MBNA银行,总部在特拉华州。在这家银行总部和各个分支机构的所有门框横粱上,都用金光闪亮的金属制成了一行字:“把你自己当成顾客”。这是该行董事长提出的经营道德,他要求将这句话刻在所有的门框上,管理人员和员工们每次进出各个门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这句指引人们思想的道德警句。每天按看10次计算,每月看300次,每年看3600次,5年就要看18000次。接待我的管理服务部的高级副总裁斯克罗德先生在该行工作了9年了,他告诉我说这句话他看了23400次了,这句话已经不仅刻在银行的门框上,更铭刻在他的心里。这就是银行经营道德铭心刻骨的例子。我国的金融机构对此也可以借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原因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多种多样,互相起作用。法律对市场风险形成的不良资产起一定的限制作用,对其他因素影响形成的不良资产,目前还难以限制,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法律不起多大作用、于是人们对法律本身产生了失望。这就是为什么颁布了法律,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依然不好的原因。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不能只靠法律,还要靠对行员的“道德说服”,要靠对政府的行政观念的改革,要靠对人际关系文化的改良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就象一味中药,要将这些“中药”配在一起,放入金融市场这个“大锅”之中,加水后文火煎熬,才能得到理想的中药汁液。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的治疗,也要渐进地进行。中国有句老话,“欲速不达”,金融资产质量不好是历史与现行原因形成的,所以,治理不良资产问题时,“欲速不达”的道理也同样适用。 吴志攀 金融机构论文:民间资本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摘要 民间资本对促进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改进银行公司治理作用极大,但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仍存在进入渠道狭窄、合格投资者缺乏、投资人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需要继续作好鼓励引导和监管。本文对__市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民间资本;问题;建议 近年来,在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以及培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中,监管部门重视引进民间资本对促进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改进银行公司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或得一定成效。但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仍存在进入渠道狭窄、合格投资者缺乏、投资人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需要继续作好鼓励引导和监管跟进。 1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基本情况 截止__年9月末,__辖内共有中小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8家,其中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村信用联社4家,村镇银行3家。实收资本总额15.18亿元,较__年末增加7.3亿元,增幅为92.64%。其中民间资本__亿元,占实收资本总额的53 %,较20__年末增加4.39亿元,增幅为__%。具体分布如下:城市商业银行的民营企业持股18 户__亿元,自然人持股748户1.20亿元, 合计持股额占总股本的__%;4家农村信用联社的民营企业持股89户__亿元,自然人持股14214户2.98亿元,合计持股额占总股本的96.71%;3家村镇银行民营企业持股9户0.41亿元,自然人持股27户1.11亿元,合计持股额占总股本的80%。民间资本入股上述三类中小法人银行机构呈现不同特点:城市商业银行股本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地方财政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股份,民间资本占比较少且构成分散,最大一户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只有3.55%,无代表民间资本的股份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民营企业和自然人股份在农村信用联社股本结构中占绝对比重,近年来各家联社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股权改造,一是将原有的资格股全部转化为投资股;二是坚持新增入股资金起点要求,新增自然人股单户额度在40万元至60万元以上, 新增法人股单户额度在100万元至120万元以上,其中吸收持股比例达到总股本5%以上的民间资本法人股东有6户(盘县联社户、钟山联社户、水城联社户),股金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多种原因,民间资本入股农村信用社至今实质上还只是“股金分红参与者”和“关联贷款申请人”的角色,并未真正获得决策和监督“发言权”,对完善法人治理和解决“内部人控制”作用十分有限。辖内3家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在组建过程中合理引导股权设置,除主发起银行20%最大股份以外,其余80%民间资本股份相对集中,并吸纳进入决策、监督和执行机制,投资人有效参与和主导法人治理,资本“话语权”得到较好保障。 2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渠道还比较狭窄。__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银监会又出台了《实施意见》,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实行政策鼓励,但实际上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入股银行的渠道还是比较狭窄的,主要是由于法人银行机构类型单一,数量较少,有的机构对吸纳民间资本并不积极。以__为例,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城商行、农信联社和村镇银行。各农信联社虽然把民营企业和自然人作为主要募股对象,但募股额度少,同时部分联社管控风险能力不强,个别联社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以及普遍存在的投资者缺乏“话语权”问题,民间投资进入比较审慎。民间资本对投资入股村镇银行一直高度关注,但因为组建指标有限、资本额度较小、进入门槛偏高等问题,大量民间资金隔着“玻璃门”看得见却进不来,全市3家村镇银行吸纳的__亿元民间投资中,本地资金只有0.45亿元。城商行资本金规模较大,近年来增资扩股也较多,但原有大股东为了保持相对控股地位,把募股对象主要限定为地方财政和国有控股企业,民间资本进入不多。 第二,符合监管要求的民企法人投资者比较稀缺,优化股权结构受到限制。积极引导股权向法人股东集中,逐步形成以法人股为主体的股东结构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的目标。根据监管法规要求,合格的法人股东应具备连续两年盈利、净资产比例在30%以上、不得以信贷资金入股等条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欠发达地区符合条件又愿意入股农信社的民企很难寻找。在实施股权改造工作中,监管部门要求应最大程度吸引法人企业入股,辖内农信联社也多方努力,但最终新增法人股比例仍然不到一半,股东分散、主要以自然人为主的股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由于辖内产业构成单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入股银行的民企结构也比较单一,农村信用社增扩的6家入股比例在5%以上的民企股东中,有5家是煤炭企业。没有战略投资者性质的资金入股,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几乎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企业入股。 第三,民间资本大量投资农村信用社但在经营管理上没有话语权。在我省农信社现行管理体制下,省联社发挥了绝对行政管理职能,县联社领导班子选配、考核、评价以及员工录用、分配办法等其他许多重大决策完全是省联社说了算,县联社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架构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理事长需要向上负责的是省联社而不是投资者,县级联社更像是省联社的分支机构而不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受管理体制以及权益诉求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制约,尽管包括民企在内的民间资本参股农信社比例已经达到了95%以上,但除了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以及能够为自身实业扩张提供一定融资便利外,股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难调动,对解决农信社内部人控制、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经营管理以及管控化解风险推动作用不大。相反,个别进入联社理事会的老板股东可能会通过信贷融资而产生关联交易风险。 3 思考与建议 第一,大力促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培育一大批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档次、行业多元化、具有一定战略经营意识的民企主体是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的前 !宣传有关鼓励性准入政策,各类法人银行机构在增资扩股时都要对民间资本开放门户,要深入细致进行募股推介,大力吸引符合条件的民企包括区域外优质民企参股地方法人银行机构。 第二,继续强力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前期股权改造初步解决了资格股转换和增资扩股问题,对集中与优化股权有帮助但作用不明显。当前应继续强力推动县联社组建为农商行,以组建农商行为契机,彻底改造现有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解决民间资本权重巨大而“话语权”薄弱的问题。上级监管部门应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敦促省联社逐步淡出行政管理职能,规范履职方式,把独立企业法人应具备的所有管理决策权归还给县联社(农商行)。 第三,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面对民间资本大量进入地方中小银行机构以及投资人话语权将会逐步增加的实际,基层监管部门应重视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识别风险能力,严格执行法规,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民间资本规范运作,严控关联控股、关联交易、过度分红、甚至圈钱抽逃等风险发生。既要立足于通过股份制改造解决当前农信社内部人控制、经营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落后等问题,又要防止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而非理性控股情况的发生。 金融机构论文:金融机构绩效评价的比较 【摘要】 本文论述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以及在金融机构中开展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就商业银行和新华人寿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比较,指出两者间的异同和优劣,就其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 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比较;平衡记分卡 引 言 作为金融机构,无论商业银行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都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是为了实现金融机构的目标,然而金融机构总目标对于金融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职能部门的具体人员而言,并不都是清晰可见的。金融机构内部需要一套把每个员工的行为都引向金融机构总目标的系统,而绩效评价系统恰恰可以通过衡量的内容在事前引导员工的行为;通过衡量的结果(同时配以奖惩激励制度)在事后促使员工改进自己的行为,从而在“下一轮”工作中表现得更加符合金融机构的目标。因此,绩效评价系统是实现金融机构目标管理控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金融机构作为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特殊企业,是面向广大社会大众的“准公共部门”,其经营的好坏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或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使得对金融机构绩效评价的评价内容跟其他企业有所不同。就拿银行来说,如果有一套好的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对策,那么,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就不会如此的旷日持久,也不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养老保险、人寿保险等,这些保险业务的好坏也涉及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本文选择较为典型的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优劣,并着重分析我国金融机构业绩评价体系应该改革的方向,希望能够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战略目标的金融机构业绩评价体系有所帮助和启迪。 一、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是重要的金融机构,这已经是经济理论界的一种共识。如新古典综合派代表萨缪尔森认为:“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很像别的企业,它们被组织起来是为了它们的所有者赚钱。一个商业银行就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企业,它为顾客提供某种劳务而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从顾客那里接受报酬费。”新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斯蒂格利茨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界定是:“这是一些介于有额外资金的储蓄和需要资金的借款者之间的企业,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集团是银行……”可见,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商业银行本质上是企业。从法律角度看,商业银行是依据《公司法》设立的企业法人。既然商业银行是法人企业,那么企业的财务效益目标就是绩效评价的核心。 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的评价体系各有特色,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专项业务为考核对象的评价体系;另一类是以经营机构为考核对象的评价体系。下面笔者就这两种评价体系分别介绍典型的评价方法。 (一)以专项业务为考核对象的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它的评价系统以专项业务为考核对象。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为进一步推动全行各专项经营计划的完成,确保全行经营利润计划的实现,根据全行效益创造的推动因素设立专项业务业绩评价项目,具体体现在:维护存量市场、拓展增量市场、控制资产风险、激发组织活力、做大中间业务。具体的评价设计包括奖励项目设定及奖励费用预算安排两大类。奖励项目分为专项奖励(专项奖励、信贷资产质量、资金增值运作等)、市场拓展(贷款日均维护与拓展、存款日均维护与拓展等)、中间业务(工资业务、财险业务等)三类,并对每类项目详细确定目标金额和奖励费率。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认为专项业务业绩考评是分行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行行长经营绩效评价的补充,可以进一步促进各专业部室有效管理本专业业务的发展。因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把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各项专业业务上,为每个具体业务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并以各行部(部门)为评价对象,由各行部(部门)负责将业绩评价奖励落实到直接有关人员。 (二)以经营机构为考核对象的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 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不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为健全经营机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各机构经营管理和创利水平,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各经营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促进和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管理体制,真正做到奖优罚劣,首先把绩效考核的对象确定为开业一年以上的所有经营机构,制定了等级机构评定指标体系,机构等级的评定指标体系包括效益、规模、质量、资产(客户)结构、业务和安全等六个方面;然后对各方面具体指标确定权重、基本分、金额及其评价的计算模式;最后得出机构评定结果并与机构行长年薪挂钩。 二、股份制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价 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其绩效评价管理方法是在平衡记分卡制度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一种比较新的制度。 美国会计专家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戴维·诺顿创制了“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该卡由财务、 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组成。之所以取名为“平衡记分卡”,是因为要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以及外部和内部的业绩等诸多方面。传统的绩效评估关注外部财务数据,已经快速地失去作用,不能为信息时代企业提供有效的规划工具。平衡记分卡首先在美国的众多企业得到实施,现在已经推广到全球很多国家的企业中。实施过平衡记分卡项目的中国企业的高级经理们谈及战略与绩效管理时,都非常称赞平衡记分卡对其实践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的绩效评价管理方法是在平衡记分卡制度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平衡记分卡的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方面贯穿于十个部门的绩效评价标准中。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对营销服务部、办公室组织、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核保核赔部、客户服务组织部、营销业务部、培训组织部、团体业务部、银行业务部等十个部门分别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标准和具体的考核标准,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三、比较与分析 (一)传统绩效评价系统存在的不足 1.传统的业绩衡量系统建立在传统会计数据的基础上,以财务衡量为主 这些数据对有形资产的刻画淋漓尽致,但在对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而恰恰是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包括员工技能、员工干劲和灵活性、顾客忠诚度、专利权和商标权、专有技术、商誉等等)对当今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传统业绩衡量系统注重企业内部,这在卖方市场情况下的确奏效,但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厂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他们无法再狂傲自大,否则便会失去顾客 因此,在业绩衡量系统中,除了把视野投向内部经营过程外,还必须投向外部利益相关者,关注如何吸引顾客、如何令股东满意、如何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赢得公众的好口碑。 3.传统的业绩衡量系统偏重于对过去活动结果的财务衡量,并针对这些结果作出某些战术性反馈,控制短期经营活动,以维持短期的财务成果 这导致公司急功近利,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在长期的价值创造方面,特别是在有助于企业成长的无形的知识、智力资产方面投资过少,甚至削减这方面的投资,以至于抑制了企业创造未来价值的能力。而今天的企业面临的是快速多变的经营环境,因此需要主动把握未来,努力提高未来绩效。换言之,企业必须主动制定长远战略,作出“前馈性”反应。因此,企业业绩衡量系统也应衡量未来业绩的驱动因素。 (二)商业银行与新华人寿的比较 相比于新华人寿上海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内容显得有些单薄,他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 1.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中指标计分方法不够科学。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在定量计分中过于注重对专项业务的考核,而对系统性的、整体上的定量几乎没有考虑到;与之相反,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虽然从整个体系上进行考核,但没有注重到具体的业务。然而,我们知道,业务和整体的考核是不可分割的。 2.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未能有效结合。两家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是一种离散型的结合,未实现有机地融合,而只是不同层面的一种补充与被补充的松散结合关系。而定性指标处于对定量指标的补充位置,这就不能像新华人寿的平衡记分卡一样实现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有机结合。 (三)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系统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来,从银行长远发展考虑,我国商业银行对系统内部的经营绩效评价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但随着经营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的深化,现行的评价体系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不足。 1.评价定位模糊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绩效评价存在定位不明确问题,集中表现为:对所属分支机构的业绩评价与所属分支机构负责人工作成绩的评价不分;内部评价与内部考核不分,导致评价侧重点与目的被扭曲,评价过程的主观成份增大,影响内部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 2.评价指标的设置游离于经营目标 (1)在指标的设置与权重的分布上未能真正实现“三性”的协调统一,往往顾此失彼;(2)过度重视短期财务结果,易助长一些分支机构管理者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投机行为,最终影响经营效益的持续增长;(3)缺乏对分支机构成长性与贡献度等经营性指标的衡量,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4)评价指标的设置过于僵化和趋同;(5)缺乏对当今竞争环境下非财务因素的反映和关注,更是目前评价体系的缺失。 3.评价的时效性有待改进 评价还基本停留在会计年度上,虽然部分行在办法中也强调了年度内不同期间的评价,但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仍属于重结果的“秋后算账”,对评价客体在经营过程中的导向性不强,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管理要求。 4.评价结果的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内部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基本上来自于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由于技术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数据失真现象并不鲜见,加之其他如人为操作的因素,评价结果的失真情况比较普遍。 (四)新华人寿存在的不足 在平衡记分卡的指导下,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会更为有效,也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使企业达到理想的目标。相比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新华人寿的绩效考核系统较为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定量指标方面缺乏发展性指标 金融机构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应该动静结合,多采用动态指标。财务绩效评价本身的不足之处就是对过去业绩的评价,采用发展性指标可以适当弥补这个缺陷。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趋势,有一定的规律。 2.对现金流量指标不够重视 新华人寿绩效考核系统的定量指标所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有关项目中,对现金流量表中有关现金流量的指标关注比较少。而投资者、债权人、雇员、顾客和经理对企业创造未来的现金流动能力具有共同的利益,金融机构用以实现其财务责任的是现金,而非收益。因此,评价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是经营绩效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 结 语 从整体上来说,新华人寿的绩效考核系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运用平衡记分卡的案例。成功的平衡记分卡制度是 把企业的战略和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性评估手段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手段,它将企业的使命和战略变成具体的目标和衡量内容,对每个员工而言,企业的战略不再是虚无缥渺的东西。通过对平衡记分卡的分解,每个员工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将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发生什么样的作用;每个员工都可以主动思考并建议企业作某些改进。传统企业管理中由上级制定目标计划、下级严格遵照执行而不问目标计划适宜性的“单循环反馈过程”被互动的“双循环反馈过程”所取代。随着平衡记分卡的推广,它的用途也日益得到发掘,这些用途包括:阐明战略并就战略达成共识;在整个组织中传播战略;把部门和个人的目标与这一战略相联系;把战略目标与长期的具体目标和年度预算相衔接;对战略计划进行确认和联系;对战略进行定期和有序的总结;利用反馈的信息改进战略。 因此,可以说,平衡记分卡是一个传播企业使命和战略的系统,一个告知雇员什么是促使企业成功的业绩驱动因素的系统,一个学习的系统,而不是竭力让个人和组织的各个单位与事先制订的计划保持一致的传统控制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平衡记分卡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业绩衡量系统,而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
会计职能论文:新环境下如何发挥成本会计职能 成本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Internet)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3、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一、 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 Ⅱ):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 I)是MRP Ⅱ的前身。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 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asting,ABC),ABC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简单地说,ABM就是以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其中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适时制(Just In Time System,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队、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贷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因为在采用JI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列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贷的必要性受到怀疑。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确的追溯,无疑得不偿失。这样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TQM是本世纪60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TQM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5大类构成:(1)预防成本;(2)检验成本;(3)内部失败成本;(4)外部失败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3、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atManagement)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战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围,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包括3个方面:(1)价值链分析;(2)市场定位;(3)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4、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management)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以增强竞争力。 5、限制理论(Theoty of Congtraints,TOC)。根据TOC,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都会实现(如,利润最大化)。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类。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但是如果加强了其它的联结处,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更新设备,引进新型设备会发生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就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6、目标管理(Objective Management)。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全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的目标战术管理,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以上6种管理理论与方法我国都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三、我们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6、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笔者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会计职能论文: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比较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73年特鲁伯罗德研究小组发表“财务报表的目标”报告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界对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总是将目标放在第一位。会计目标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这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所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或类似的文告,都提及目标问题,并将其放在重要地位。而我国会计界数十年的研究中,很少涉及目标的概念。相反,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中,会计职能曾是争论的中心话题之一。早在50、60年代,学术界就在较大范围内对会计的任务与职能进行了讨论;发展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会计理论研究中,会计职能成为主要话题之一,直接、专门讨论这一问题的论文为数甚多。 进一步地看,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研究,存在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西方会计理论界强调会计目标,比如美国会计界,近20年的理论研究一直都是将目标摆在重要的地位上,特别是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告”后,更是如此。同时,在西方的文献中,很少提到会计职能的概念。相反,在中国会计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一度非常流行。同样,中国会计界在90年代以前,很少涉及目标的概念,即使有,也是以介绍西方理论为主。到目前为止,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还缺乏深入、透彻的研究,也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可为学术界所普遍认同的论述。 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现象,将西方有关会计目标的研究和我国关于会计职能的论述加以比较,以期从中发现对我国未来会计理论发展有所帮助的启发或启示。 二、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简单界定 一般认为,明确提出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在信息论和系统论被普遍接受后才出现的。按照信息论与系统论的观点,会计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AAA,1966),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葛家澍等,1988)。既然是一个人造的信息系统,就必然要有一个目标,以达到指引系统运行方向的作用(葛家澍, 1988)。因此,财务会计的目标可以说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内容受到人们(主要是信息使用者)主观期望的影响。而所谓职能,则是指一事物所固有的功能,会计职能就是会计自身所具备的功能。按照我国会计学界流行的解释是:会计职能是会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它随着会计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完善(葛家澍,1986,葛家澍等,1986)。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目标和职能,一为主观要求,一为客观存在。从理论方面看,二者应有明确的区别。但是,它们的提出,都有赖于人们的认识,并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财务会计的可能“期望”。严格区分什么“期望”表述的是目标,什么“期望”表述的是职能,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下文对会计目标的回顾,将以字面上采用“目标”或英文“purporse”(中文译作“目的”)与“objective ”(中文译作“目标”)为依据,并将主要以美国会计理论界的观点演变为主线;而对会计职能的回顾,则以“职能”或英文的“function”为依据,且主要侧重于我国会计理论界的争论。 三、会计目标研究的简要回顾 限于资料,我们尚不能查证谁最早提出会计目标的概念。但在1921年的一本著作中,就已经提到“会计的目的”和“会计师的目的”等概念(Simpson,1921);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38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会计的目标是“有助于企业的运行,以达到其既定的目的”(Sanders and others,1938)。在此之后,会计目标这一概念,在各种文献中,时有述及。 30、40年代,美国的一些会计文献在讨论会计理论问题时,不是特别注重目标的概念,但他们在研究中,都直接或间接(更多地是间接)涉及到目标这一概念。如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其共同合作的经典名著公司《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中认为,会计的目的是“提供关于某一企业的财务数据,加以汇集、整理与提供,以满足管理当局、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要求”(1940);在此前后,坎宁(Canning, 1929 )、吉尔曼(Gilman,1939)等人在他们的论著中都间接地讨论到会计目标概念。 50年代,理论界开始有人将会计目标(目的)作为直接研究的对象。如美国会计学家斯朵伯斯(G.J.Staubus )的博士论文就是专门研究会计目标(objective)问题,并提出会计目标就是“提供对投资人决策有用的信息”(1953);1955年,美国会计学会所属“公司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概念与准则委员会” (Committee on Concepts and StandardsUnderlying 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 )发表了“公开财务报告的揭示准则”,也讨论了财务报告的目的(AAA,1955 )。但直到60年代,会计目标的讨论才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 1960年,一篇题为“研究方法论和会计理论构建”的论文,也说到目标的概念及目标在会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文章说:“企业在构造一种起服务职能的理论体系中,第一个程序是建立职能的目的和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目的和目标是会改变的,但在任何时期,目的和目标都必须规定明白或有可能明白地予以规定”(Deuine,1960 )。而1966年,为纪念美国会计学会成立50周年,美国会计学会专门发表了《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这份说明书最早权威性地使用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这份报告将会计定义为信息系统。既然是信息系统,那么,就一定要有目标。这份报告提出,会计应当为下列目的提供信息: (1)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所作出的决策, 包括辨认决定性的决策领域,并确定目标与方向; (2)有限地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 (3)记录(保存)与报告资源的受托责任(custodianship orstewardship); (4)促进(会计主体)的社会职能并控制此种资源。 这份报告的分开发表,表明学术界在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注意会计目标问题。或者说,会计目标成为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 受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委托,1971年,以特鲁伯鲁德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始专门研究财务报告的目标。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该委员会于 1973年发表了一份题为“财务报表的目标”的研究报告,提出了财务报表的基本目标就是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 AICPA ,1973)。而随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一号概念公告的发表,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从理论逐步走向应用。会计目标的研究,受到全面的重视,并被作为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起点。 应该指出的是,70、80年代,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代表性的流派:受托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前者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它应以客观信息为主(Ijiri,1976);后者则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根本目标就是向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他们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一些国家的准则制订机构也纷纷制定、颁布有关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以作为会计准则制订的理论依据。在这些准则组织所颁布的概念公告中,目标总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 (1)财务报告的目标广泛集中于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告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是提供对经营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不是确定这些决策应该是什么样的信息(FASB,1978)。 (2 )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济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财务报表还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对交付给它的资源的受托管理责任( stewardship ofmanagement)或经管责任(accountability of management)。使用者之所以评估企业当局的受托管理工作,是为了能够作出相应的经济决策,例如:是保持还是出卖其对企业的投资,是续聘还是更换管理者等(IAS,1989)。 (3 )通用目的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制订并评价稀缺资源配置有用的信息。…它还可用作管理当局免除向报告使用者所承担的受托管理责任的手段(AARF,1987)。 (4)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 业绩和财务适应能力(financial adaptability),以便对一系列广泛的使用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有用的信息(ASB,1991)。 从上面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当前各国的准则制订机构在认定财务报表(告)的目标时,倾向于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其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而将受托责任的履行与报告,放在较为次要的地位。 四、会计职能研究的回顾 早期美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中,也不乏有关职能的论述。如佩顿在其早期的著作《会计理论》中写道:“会计的职能(function)就是记录、分类、整理与提供价值的数据,以便(主体)的所有者和代表(即:管理者)在处置( disposal )时能周全地( wisely )使用资本”(Paton,1922)。类似关于职能的论述,在不少文献中都有涉及。 50年代后期起,美国会计界引入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概念,从此,职能的概念较少使用,也不被理论界所重视。而大约在同一时期,中国会计界对职能的讨论,成为当时会计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中国会计理论界早期不提会计的职能,而只提会计的任务。如,在50年代的一篇论文对此的论述,较具代表性:“会计核算的最主要任务之一,就在于系统地反映出计划执行的进程和结果,从而可以发现偏差,发掘潜在力量,使国民经济计划能够正确地反映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法则,并在各方面适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簿记核算教研室,1953)。 这里,会计的任务主要是反映问题。到了50年代中期,人们对会计的要求逐渐加大。在会计的反映任务外,还有的学者提出了监督计划的执行、保护国家财产、提出增产节支方案与建议等多项任务(娄尔行,1957;李祥辉,1957;葛家澍,1957等)。 到了60年代,受马克思关于簿记是“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论述的启发,转而开始使用职能的概念。这一时期,对会计职能的论述,基本上倾向于 “反映与监督”两大职能,这也与当时将会计界定为“经济管理的工具”的认识分不开的(朝阳,1962;陈忠贵,1962;谈惠,1963等)。 到了80年代,对职能的讨论,出现了新的高潮。对会计职能的具体内容的认定,可谓“百家争鸣”。比如: “观念的总结…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赵玉珉,1983.3); “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控制。其中,反映是基本的,第一位的”(葛家澍、唐予华,1983.5); “概括地说,会计具有管理职能。…它大致可分为预测、计划、反映、控制、分析、组织”(郝振平,1982.3); 有学者在总括我国会计理论界80年代关于会计职能的研究时发现,我国会计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分歧甚大,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直到“七职能说”以至“全职能说”(孙宝厚,1989),应有尽有。 同样,到了80年代中期,我国理论界关于会计职能的讨论,也出现了两大代表性的流派。一是认为会计的职能以反映为主,另一观点则认为会计以监督职能为主。持前一观点的人,在对会计的定义上,倾向于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是其主要职能(葛家澍,1988);而赞同后一观点的人则认为,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会计为了发挥其管理经济活动的作用,就必须具备监督、甚至控制的职能(杨纪琬等,1982)。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会计界到了90年代,理论研究转向以会计准则为主,对会计职能的研究也走向式微。 五、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研究的比较 按照上文对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讨论,可以发现:会计目标这一概念,在性质上有点像我国会计界过去曾使用过的“任务”,它们都是外界对会计信息系统所提出的要求。所不同的是,西方会计界在认定具体的会计目标前,要经过大量的调查与分析(“特鲁伯罗得报告”的形成过程可说明这一点,详见葛家澍:《会计学导论》,1988),而我国会计界给出会计任务一般只是借助逻辑论证与理论推断,甚或是国家方针、政策、法规等。至于职能,是各该事物本质的体现,因而,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具体化,或者说,是会计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要求(葛家澍,1986)。换言之,职能应该是一种先于人们认识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认识到会计具备这方面或那方面的职能,而不能创造或要求会计必须具有某种它在本质上所不具备的职能。从这种理论角度出发,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一为主观要求,一为客观存在,它们无论在其性质或内容上都应该存在一定的区别。 但是,无论是会计目标,还是会计职能,都要经过人们的主观认识过程,才能被发现、认同。例如,一门炮,是一种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炮的职能是什么,应该取决于炮的本质。而炮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如果给炮下个定义,它是“口径在2厘米以上、能发射炮弹的重型射击武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88,p858)。有了这一定义,对炮究竟具有什么职能,仍然很难作出明确的界定。但是,炮的目标却是很直接的。不同的人,可以给炮赋予各异的目标,如战场上的士兵与和平建设的建设者(比如人工降雨的气象工作者)就会对炮有不同的要求,而发展到当代,炮可以用来发射礼花;经过改装的炮,可用来人工降雨。显然,在人们赋予炮以多种用途后,人们对炮的职能的认识,也会有所发展。换言之,尽管职能是客观存在,而目标是主观要求,但人们对目标认识的深化,往往会推动职能认识的发展。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一事物的目标和该事物所可能具备的职能,在内容上是很难区分的。从对炮的目标与职能的认识,也可得到印证。具体到会计,西方普遍流行的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的决策有用的信息,而我国关于会计职能的论述中,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会计以反映为主要职能,即:将企业价值运动过程所发出的数据,整理、加工成财务信息的过程。如果仔细推敲下去,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与整理、加工财务信息,在内容上是不会有根本的区别的。实际上,如果具体比较上述关于目标与职能的论述,我们将会发现,它们在主要方面是共同的,即:都是要求财务会计提供反映企业(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差别体现在措辞、表述、侧重点等方面。 从系统的原理来看,所谓系统,是“按照计划为完成特定目标而设计出的一列组成部分”。详而言之,一个人造系统是由两个或更多的要素、按一定的结构所组成的整体,它有特定的功能和既定的目标,目标决定了系统运行的方向,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都是为了实现系统的目标而设计的(Miles, 1975;葛家澍等,1988)。由此可见, 对一个人造系统来说,目标比职能(即系统的功能)在层次上要高。 进一步地看,职能是一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会计这种社会科学而言,由于它没有实体存在形态,因而,本质特征十分抽象、很难把握。也就是说,会计职能是抽象的、难以捉摸的。相反,目标是人们对一事物期望的总括。放之于会计,会计目标则是人们期望会计所可能履行的任务、所可能达到的境界,这样,会计目标就比较明晰、可以把握。从这一意义上看,研究会计目标比研究会计职能,更为切实可行。 概括地说,由于:(1)职能比较抽象,而目标相对要直接、具体;(2)对会计这一人造系统而言,确定目标又是至关重要的;(3)现实生活中,职能与目标在内容上又难以区分。因此,就理论研究的成果及成果的意义而言,目标的研究将高于职能的研究。这一点,从美国会计界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历时20余年仍方兴未艾,而我国会计职能研究自80年代末就趋向式微,也可得到印证。 六、一点建议 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发现:美国会计界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已从理论走向应用,即用于指导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制订,从而进一步地影响到财务会计准则的制订。未来我国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应该更多地加强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当然,研究我国的会计目标,仍应注意一点,那就是:在进行书面归纳、推理研究的同时,要同时进行大量地调查研究,将结论建立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基础上,使理论研究成果能真正用于指导财务会计准则的制订。 会计职能论文:再论会计基本职能 摘 要: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趋势微。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日趋规范,发展经济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因此,有必要对会计职能实现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关键词:会计核算职能 监督职能 认识 职能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会计学术界就在较大范围内对会计职能展开讨论,到70年代末,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并逐渐形成高潮。从“一职能说”(提供信息,会计职能是统一的,也是惟一的)、“二职能说”(反映和监督,反映和控制,反映和管理,核算和监督,核算和管理)、“三职能说”(认为会计职能是计算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四职能说”(计算经济效益;收集记录经济事项;传递财务、成本信息;分析预测,参与管理和决策)、“六职能说”(除了传统的核算、监督职能、还有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职能)到“七职能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人们曾欣喜地看到,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指导我国会计工作的实践,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主观能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日趋势微,其原因可能缘于人们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1985年颁布的第一部《会计法》也对此首肯。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反思我国会计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一基本职能,从其实现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上重新加以认识,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一、会计核算职能 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和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1985年颁布的《会计法》和2000年修订后的《会计法》将其归纳为七类。它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如企业的销货款、购货款和其他款项的收付,股票、公司债券和其他票据的收付等;(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如材料的购进与领用,产成品的入库与发出,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减少;(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如企业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的增加和减少;(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如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支出,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如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业务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表现为盈利,要按规定进行分配,反之即为亏损,要按规定进行弥补;(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核算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比较。(1)真实。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只有会计核算记录的数字和情况是真实的,才能保证记账、算账、报账是真实的,会计资料才是有用的。真实是会计的生命。会计核算的过程应当如实再现经济活动的全貌。(2)准确。要求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合理、合法的,有关数字的计算是正确的。(3)完整。要求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各方面或全过程都得到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不得有所遗漏。只有会计核算完整,才能为领导、有关单位和群众提供全面、正确的资料,才能为领导做出经营决策,有关单位制定政策、计划,群众参与和监督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依据。(4)及时。是要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按时得到会计处理和记录、计算,并根据有关规定按时向有关对象报告。及时为单位领导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时为企业各部门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对生产过程的耗费进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5)比较。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多方面进行比较,作出恰当的估计和判断,做到投入少而产出多。如企业采购材料,销售产品。比较包含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才能发挥会计的应尽之责,会计之于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人们习惯对一事项所说的合算不合算,就是看是不是经济、节约。可见,比较是会计核算的内核属性之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大量涌现,市场经济的完善、规范,要求对会计核算的外延和内含应进一步加以认识。首先从广度上分析,应扩大会计核算的范围。现在,不少私营、个体企业尚未建立会计账簿,难以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必然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发展。从会计的反映对象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看,只要有经济活动,只要有货币收付行动,就应当从会计上加以核算,大到拥有上百亿元资产的企业集团,小到每一个家庭。至于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建立何种账簿,是否进行报账,应视会计主体不同而定。能够采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应尽量统一,保证核算的规范和指标可比。对于每一个家庭,通过建立简单的账簿核算日常收支,可以控制耗费的发生,掌握支出的流向,配比收入可以计算出结存,把握日常活动的规律,逐步培养起我国公民的经济核算意识。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担负起培养公民经济核算意识的职责。每一个公民经济核算意识的增强,必然使国家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其次从深度和精度上分析,我国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客观地说,同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这种现实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高水平的财务总监还是凤毛麟角,非常缺乏。因此,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硕士、博士教育,应当抓紧培养一批具有高深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精、尖人才,以解燃眉之急。在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方式上,应当恢复过去的优良传统,实行厂部核算下的车间核算和班组核算。划小核算单位,将成本、费用、收入、利润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大企业算小账,把经济效益一点一滴挤出来。 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监督工作应发挥的作用,或它应有的功能。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企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表现在:(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监督企业、事业等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求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不符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就是要监督企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凡符合有关规定的,会计人员予以办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的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处理;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违法收支,应当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以便处理。(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公共财产,包括其各项资产。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监督公共财产是否得到很好的保管或正确的记录,账实是否相符。发现公共财产短缺或损毁,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会计监督按照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即审核其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的要求,对于违法的经济活动,要坚决加以限制和制止。只有限制非法活动,才能鼓励正当经营;限制滥用、浪费,才能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事前监督可收防患未然之效,使会计监督处于主动地位。事中、事后的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有关资料加以检查和分析。通过检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已发现的问题,要拿出整改意见,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整经济活动,实现规定要求的预期目标。 在明确会计监督的内容和过程之后,若把会计监督放置到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中,审视其质量,就会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1)会计监督的主体应当扩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三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现在,在会计核算中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建立账外账的现象屡有发生,多数是由单位的会计或受指使、或自己所为形成的。让造假者自身去查假、打假,其结果不难想象。应当看到,我国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他们分布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单位,是会计监督的主力军。但会计主管部门不应袖手旁观,不能仅仅充当制度的制定者和宣传者,应当介入到会计监督之中,弥补单位会计人员自身监督的不足。(2)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现在,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新的会计制度的实行,对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发挥了抑制作用。但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只能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来约束。如出于种种目的歪曲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随意操纵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或随意改变利润的计算和分配办法,以达到夸大经营者业绩或粉饰公司业绩的目的,其结果必然损害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2000年修订后的《会计法》,虽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治理,靠会计人员娴熟的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在日常核算中的自觉恪守。新闻宣传部门要披露打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实案例,弘扬遵守政策、认真负责的会计人员的先进典型,为会计人员营造一种守法、护法、执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监督职能的发挥能够更好地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能使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实现管理最优,效益最佳的目标。 会计职能论文:中央银行会计监管职能的强化路径选择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中央银行的会计应该摆脱单纯内部会计束缚,要有监管的职能。本文对中央银行如何发挥会计监管职能提出了五条建议。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0以后,对我国中央银行会计监管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银行会计应当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摆脱单纯内部核算会计的束缚,切实树立会计监管的理念和思想。因此,本文拟对如何发挥中央银行会计监管职能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央行会计监管的内容及作用 第一,对金融机构会计的内控制度监管。一是对金融机构的会计基础体系做出评估,决定是否许可运行。中央银行会计部门应当对金融机构的会计凭证制度、财务记载与核对制度、会计核算系统的设计是否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做出全面审查和评价,看其是否满足防范会计风险的需要。二是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监督金融机构会计是否执行了会计审慎性原则和合规性原则,指导和促进金融机构改进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第二,对金融机构会计核算质量的监管。当前,有些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经营思想出现偏差,会计工作行政化,违背会计核算原则,造假账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严重妨碍了人们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真实与否的判断,破坏了会计核算的基础,使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失去了可靠的依据,甚至造成失误。因此中央银行把金融机构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完整作为会计监管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包括金融资本金核算是否真实、管理是否严格;存款准备金以及金融机构存、放、汇的数据是否准确,经营利润反映是否真实等内容,以此保证央行会计部门掌握最全面、最系统、最权威的监管资料。 第三,对金融机构支付结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管。结算纪律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账户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即各金融机构是否存在未经中央银行审批,擅自为企业开立账户或扩大账户的使用范围的现象;票据的签发、使用和受理是否严格遵循《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各类举报情况的调查和处理以及联行汇差资金的监管等。 第四,加强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会计监督和指导。目前,商业性金融机构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地方性金融机构无会计主管机构,会计核算组织杂乱无序,非规范性、随意性较大。因此,人民银行会计部门应在各自辖区内,帮助地方性金融机构根据统一会计制度,选择和设计符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核算形式和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监督指导其实施,以此规范其经营行为,确保地方性金融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模式健康发展。 二、加强央行会计监管职能的几点想法 一是要转变观念,重视会计监管。要改变过去那种会计部门只要账平表对就行的想法,树立会计部门身兼两职的观念,既要坚持和发扬会计“三铁”精神,确保会计核算质量,又要履行会计监管职能。对待会计监管工作,要改变只重视结算纪律监管的片面认识,充分全面地发挥会计监管职能。使会计监管融入金融监管范围,成为金融监管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二是制定完善金融会计法规体系,统一会计监管标准。当前,要加强和完善会计法规的建设,尽快出台会计监管的有关制度办法,明确金融机构所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快修订完善金融业统一的会计制度,统一规范会计科目,统一银行账号的编制方法,统一报表编报格式,做到内容规范、归类明确。明确金融机构业务稳健处理的会计政策、有问题贷款的计息政策、计提风险准备金的政策等,使中央银行会计监管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捷高效,树立央行监管权威。 三是要正确处理会计监管与其他部门监管的关系。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会计监管与中央银行其他监管的关系。会计部门的监管,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会计业务是否按合规性、真实性和审慎性原则实施的监督管理,是专业性的业务监管;而其他部门的监管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及经营合规性等方面的监管,是综合性的全面监管。因此,会计在实施监管职能时,既要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又要准确把握会计监管的特点,避免各部门监管效果相互抵消或重复劳动,以提高人民银行整体监管效能。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会计监管与财政审计监督的关系。随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日渐成熟和完善,借助这些中介机构对金融机构的会计业务进行检查监督,也是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的一种方式。 四是会计监管要与加强金融服务相结合。人民银行会计部门担负着对金融机构会计监管和提供会计服务的双重职责,会计监管不能独立于会计服务职能。一方面,中央银行会计部门实施监管职能,查处违规行为,对被查处对象来说是实施监管职能,但却为整个金融系统创造了一个公平高效的经营环境,对其他金融机构和客户而言则是一种行政服务。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的大部分内容是对金融机构服务过程的监管,其监管职能也是在中央银行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或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会计监管要与服务紧密结合。另外,在监管方式的选择上,要通过调查、分析、现场指导以及柜面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当中,提出好的建议,促使其提高经营业绩,使商业银行切身感受到人民银行监管带来的好处,消除其逆反心理,自觉地接受和配合人民银行的监管。 五是监管形式要多样化,特别要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人民银行会计部门在实施会计监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拓宽监管思路,使监管方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的监管内容采用不同的监管手段,如对会计核算制度可采用事前审批的方法,而对结算纪律的检查也不能只局限于现场检查,大量的工作还是日常柜面监督,对金融机构准备金及财政性存款缴存情况的监管则可以通过加强对金融机构报表的审查来实现。要加强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畅通的通讯网络,加快研制开发会计监管软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完备的会计监管系统,设立计算机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计算和分析。通过将中央银行会计部门的非现场监管系统与金融机构会计业务处理系统联网,实现系统的信息共享。 会计职能论文:试论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与发挥 摘 要:文章阐述了税收会计的涵义与税收会计的职能,探讨了税收会计与税收征收管理的关系,并分析了税收会计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税收会计 职能 税收征收管理 一、税收会计的涵义与税收会计的职能 税收会计是核算与监督税收资金运动的一门专业会计。它是以直接负责税款征收、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为主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税收资金及其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核算与控制,为税收决策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资料,以保证税收政策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一种税收管理活动。 税收会计的职能,是税收会计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固有的、客观的功能和职责。税收会计和其他会计一样具有反映和控制两大基本职能。 税收的反映职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税收会计通过一系列专门核算方法,将税收资金已经发生的运动情况,真实、客观地表现出来,反映税收业务活动的历史情况。比如,税收会计通过设置与运用会计凭证、会计科目、复式记账、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税收核算方法,提供一定时期的应征税金、减免税金、入库税金等税收资金运动的核算资料,可以全面地反映出税收业务活动的历史状况。另一方面,税收会计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记录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获得一定质量的会计信息,用于预测税收资金运动的发展变化趋势,从而预测税收业务活动的发展趋势。 税收会计的控制职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计方法控制。通过税收方法本身的规范性、严肃性,使税收业务符合规定的会计方法、会计程序,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比如,税收会计可以运用税收会计凭证的方法,对纳税申报表、税收票证的填用、手续、传递程序等,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施对税收征收管理过程的控制。二是法规控制。通过税收会计反映的税收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来监督税收业务的合法化和合理化,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会计监督。例如税收会计通过对税收票证的审核,可以发现错征税款并及时更正,依次监督征收活动依法进行,法规控制是税收会计的主要控制职能。三是目标控制。通过税收会计提供的信息与预定的计划、目标相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使税收活动沿着正确轨道正常进行,例如税收会计利用核算资料,分析税收运动各环节对税收计划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征收措施,以保证税收任务的完成。 二、税收会计与税收征收管理的关系 税收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税收管理活动,是税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它是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各自发挥功能的管理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税收信息管理、税收法规和税收计划管理、税收征收管理以及税收监督检查管理。税收会计与税收管理的各个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 1.税收会计信息是税收管理过程的状态、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客观反映。它是税收法规和计划管理的基础,又是进行税收监督检查的基础,它包括税收活动定性的信息和定量的信息两大类。其中定量的信息由税收业务核算、税收会计核算和税收统计核算来提供。税收会计核算所反映的信息是对税收资金运动最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准确性的信息,税收会计是获得税收资金运动信息的主要渠道。 2.税收计划和税收法律是税收活动的法律依据与税收工作的目标。税收法规管理主要是法规的制定,制定税收法规必然要考虑税收的财政职能,即税收法规出台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这就需要使用有关的税收信息来分析。税收计划管理实际上就是对税款入库情况的管理,它所要的信息主要是入库税金即影响入库税金方面的信息,所以,它离不开税收会计的核算资料。 3.税收征收管理是税收职能的实现过程,它是税收活动的主要内容。税收财政职能的实现,实际上是国家预算资金积累的过程,即税收资金运动过程。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工作是税款征收入库,税收会计通过办理税款结报,汇总缴库、与金库办理上交税款入库税款的对账以及办理税款提退等业务,直接参与税款的征收工作。 4.税收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税收法规的正确执行和税收计划的完成。税收监督检查除运用法律和外部审计手段外,主要是通过税收行政监察、税收业务稽查和税收会计等内部手段来实现的。税收会计运用其特有的方法,如制定原始凭证填制手续、传递程序来规范税收活动;开展凭证审核和会计检查来揭露与纠正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进行会计分析来督促税收计划的完成等,通过税收会计对税收征收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监控,成为税收监督监察的重要手段。 三、税收会计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 税收会计的职能贯穿税收管理的全过程,如何发挥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在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依法征收税款,提高税收征收质效,最大限度地节约税收成本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摆在税收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税收实践中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反映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党和国家制定税收政策提供依据。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的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国内生产总值由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产生,而税收收入则是税收会计通过完整的核算体系,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通过对比和分析,总结出税收负担率发展变化的规律,为党和国家制定税收政策,调节经济运行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2.为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提高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提供可靠的依据。税收会计核算从纳税人实现税收到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组织税款入库直至纳税人欠缴税款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反映,这就为税务部门掌握纳税人税收实现情况,及时征收税款并为准确、及时解缴入库,摸清纳税人欠缴税款情况,强化税收征收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税务机关根据税收会计反映的企业欠缴税款的情况,进行正常的税收检查和税务稽查,保证党和国家税收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税务机关按照税收会计制度的规定,分科所、分预算级次、分税种设置入库税金明细账,编报税收入库税明细表,为税务部门掌握税收收入进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会计是国家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作用发挥得好与坏,事关财政收入能否平衡,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税收会计工作,充分发挥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使税收更好地调节经济运行、组织财政收入,服务于经济发展。 1.加大税法、《会计法》的宣传力度,普及税收和会计知识,营造全社会重视税收、重视会计资料真实性的社会氛围。每年组织全社会的税法宣传,教育广大公民树立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思想意识,必须为税务部门提供翔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为税收会计核算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定期对税务人员、税收会计人员进行税收知识、税收会计知识的培训,并严格组织考试,成绩及格的发给《税收知识合格证书》,成绩不及格的不得上岗,通过提高税务人员和税收会计素质的有效办法,使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教育广大税务干部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不论向哪里提供数据,都要做到数据准确、编报及时、口径统一,为税收会计核算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强对税收会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一把手要亲自抓税收会计工作,使税收会计人员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各级税务机关要配备“总会计师”协助单位一把手做好税收计划的下达、税收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监督;要成立税收会计机构,省局税务要成立税收会计处,市税务局要有税收会计科,县区税务局设置税收会计股,基层分局设置税收会计组,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收会计部门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政治、业务素质高的税收会计人员,并保持相对的稳定,为税收会计发挥职能作用,提供组织和人力上的保证。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税收会计工作也不例外,税收会计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如实反映税收征收管理情况,监督和控制税收征收管理的全过程,使税收工作规范、高效地运行,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付诸实际行动:(1)建立税务机关内部的税收凭证传递制度。税收会计及一切与税收会计有关的税收征收管理资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传送到税收会计手中,确保税收会计掌握核算的第一手资料。(2)税收会计核算流程。制定详细的税收会计核算流程,要包括凭证传递,出纳和税收会计如何进行交接手续等。(3)建立税收会计和税收征收人员的责任制度。明确税收征收人员的义务就是要将征收税款的原始凭证及时传递给税收会计人员,并保证税收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税收会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记账规则对税收资金运动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反映,并对税收资金运动的过程进行控制,使税收征收管理活动符合党和国家的税收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 4.实行目标化管理,严格责任及奖惩。(1)要把税收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能否准确地核算企业欠缴税款作为评价各级地方税务机关一把手政绩的依据,干部升迁、提拔,不能只看税收任务的完成这一指标,还要看税收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2)各级地方税务部门要把税收会计核算质量、真实程度,列入目标管理之中,对完不成税收会计核算质量和真实性指标的单位,取消参加评选先进的资格。(3)税收会计资料不真实,弄虚作假,使税收会计信息失真,审计、财政、纪检监察部门发现有利用税收会计营私舞弊行为的,给予必要的经济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严惩。对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及税收会计制度,税收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可靠的,在给予精神鼓励的同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 会计职能论文:新环境下如何发挥成本会计职能 成本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Internet)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3、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一、 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 Ⅱ):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 I)是MRP Ⅱ的前身。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 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asting,ABC),ABC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简单地说,ABM就是以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其中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适时制(Just In Time System,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队、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贷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因为在采用JI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列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贷的必要性受到怀疑。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确的追溯,无疑得不偿失。这样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TQM是本世纪60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TQM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5大类构成:(1)预防成本;(2)检验成本;(3)内部失败成本;(4)外部失败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3、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atManagement)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战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围,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包括3个方面:(1)价值链分析;(2)市场定位;(3)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4、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management)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以增强竞争力。 5、限制理论(Theoty of Congtraints,TOC)。根据TOC,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都会实现(如,利润最大化)。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类。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但是如果加强了其它的联结处,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更新设备,引进新型设备会发生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就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6、目标管理(Objective Management)。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全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的目标战术管理,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以上6种管理理论与方法我国都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三、我们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6、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笔者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会计职能论文:世界会计职能论研究 20世纪,世界会计界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涉及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会计的定义。它至今不仅仍然是研究中的一大难点,而且已成为对重要会计理论问题深入研究及社会对现代会计作出公正评价的一个障碍。笔者认为,要通过所下定义正确揭示会计的本质特征,最终用一个科学的概念将其表现出来,首先必须明确的就是如何认识会计的职能问题。这是因为它既关系到定义中对会计本质的揭示,又关系到定义中对会计功能作用的认定,并最终影响到社会对会计工作作出公正的评价。本文就此从会计环境变迁之分析与历史结论之评说方面加以研究。 一、论会计环境变化对会计职能演进之影响 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方法,以及会计工作水平的客观历史条件及特殊情况。会计环境对簿记及会计的影响是直接的,就簿记及会计的职能或曰功能作用而言,它伴随着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以及经济体制等环境要素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会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会计的功能作用,限定了人们对簿记及会计功能作用的认识,进而也限定了人们对它的评价,限定了它在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工作中的实际地位。因此,会计的基本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发展变化既取决于会计所处环境的变化,也取决于人们的思想水平。人们只有在认真分析与研究会计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对某一历史时期簿记或会计的职能作出正确评价,进而也才能对这一历史时期的会计定义作出科学的结论。正因如此,在研究会计职能与揭示会计本质时便不能仅仅把“会计”作为一个专业名词或者一种纯技术性的工作来对待,而应当从总体上对它加以考察,把它看作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在一定会计部门组织之下与在一定会计法制支配之下的会计工作,以及这种工作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技巧、会计方法相协调所形成的一体化关系的集合体。这是研究会计职能与定义问题的一个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出发点。据此,我们分别考察历史上有关会计职能的几种不同认识。 (一)核算工具论 在人类会计发展的早期阶段,会计环境中的经济发展要素成为人们认识“簿记”职能的主要依据,它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对人们的“簿记思想”产生着重要影响,而这一历史时期又集中体现在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的经济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生产的目的主要是自给自足,而非积累价值、故在此阶段经济关系较为简单:这时作为国家仅需要通过簿记核算其财政收支状况及其结果,为考察“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服务;而民间商业与手工业也只需要通过单式簿记核算其收支。以便在收支相抵中求得收大于支这一所企望的结果。古代数学家正是从记帐、算帐、报帐、用帐与服务相结合的角度,作出了“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的结论。这一定义仅仅表现了簿记的核算职能,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方面均未涉及到会计的监督职能,所以它所体现出来的是这一历史时期,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核算工具论”思想,是人们最早关于单式簿记本质的认识。 (二)管理工具论 随着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复式簿记在早期的金融业、商业等行业的应用中渐自成长起来,并最终在核算中取代了单式簿记的地位。这时,人们对簿记职能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1494年卢卡。帕乔利的《簿记论》问世,改写了人类会计发展的历史,它标志着由古代会计进入近代会计发展时代。16世纪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使世界进入到资本主义统治时代。而从18世纪60-8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及至到19世纪这场由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人类又进入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在此几百年间,一则,学者们通过复式簿记在公司经济管理中所显示出来的功能作用,将家计与公司簿记分离开来,并使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自此得以独立;二则。在市场经济体制支配下的各类股份公司逐步实现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此时,在权益成为管理所关注目标的同时,人们已进一步认识到簿记对于公司管理的作用;三则,由于价值决定机制、供求机制及竞争机制协同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在公司内部管理中,逐步把加强成本核算作为加强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正是由于成本核算问题而引发,使学者们不仅明确认识到簿记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而且成本问题也逐步成为人们由簿记思想认识阶段向会计思想认识阶段演进之导因,进而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会计界完成由簿记发展阶段向会计发展阶段转变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此外,由于会计师事业的兴起及其社会性功能作用的展现,也相关地向社会显示了簿记工作在社会经济及公司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人类的会计思想与理论由“核算工具论”转变为“管理工具论”。使“管理工具论”成为在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占支配地位的思想与理论。 把簿记看作管理的工具,认为它是为公司经营管理工作服务的观点,最初可以从卢卡。帕乔利的《簿记论》一书中看到。他认为簿记是商业经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它在管理资产及所有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商人欲求经营之顺利便离不开复式簿记。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学者克朗赫尔穆(F.W.Cronhelm)在《簿记新法》一书中曾作出这样的结论:“簿记,乃是通过记录财产,随时反映所有者的资本全部价值及其组成部分的技法。”这里尽管作者依旧看中簿记之技法,并仅仅强调簿记的反映作用,然而,他却明确指出簿记与体现所有者权益相关联,从这方面已体现出簿记的管理功能。此后,又有美国学者本杰明。富兰克林。福斯特(B.F.Foster)在《复式簿记解说》一书中所作的类似结论:“簿记,乃是反映全体价值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价值方法,是记录财产的技术。”这类观点对其后出现的“技术(艺术)论”有着直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工具论”这一在复式薄记时代占支配地位的簿记思想,其影响极为深远,在20世纪现代会计发展中,西方会计界关于会计定义的几种主要派别,与其均存在历史渊源关系。其在前苏联及东欧国家中的影响更为深刻。那里的教科书中明确写道:“核算是一种工具。”“会计核算是对国民经济统一体系的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监督和领导的最重要的工具。”50年代,这一理论被引入我国,成为直至70年代在我国占支配地位的一种思想及理论。究其原因,“管理工具论”之所以在上述国度复兴,其根源在于这些国家所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会计实体是国家而非独立核算的企业,故在客观上,无论政府会计还是企业会计均是实行计划管理的工具。 (三)技术论与信息系统论 历经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一百多年旷日持久的探索与在渐进的历史过程中进行革新,如前文述及,终于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完成了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转变——由簿记时代进入会计时代。到20世纪30—40年代,世界又进入到以新技术革命为基本特征的信息时代,从40年代开始,“三大”(即大科学、大工程、大企业)发展态势的出现,从此“使科学研究和生产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始了科学社会化、技术社会化、管理社会化、教育社会化,以及生产社会化的新阶段。”信息化经济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在这一背景变化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决策论”影响之下,以及在经济管理界酝酿、设计与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界产生了旨在揭示新历史时期会计本质的“两论”——技术论与信息系统论。现就“两论”出台的情形及其内容分述如下: 1、会计技术论 对“会计技术(Art)论”,我国不少学者将“Art”译为艺术,并依此将这一学派称为“会计艺术论”学派。从本质上考察,会计不能列入艺术之列,只能讲它在计算帐目、汇总帐目、求取平衡,以及表现在会计报表中对各科目的组合方面显示出具有一定“艺术”形态的技巧或技艺。因此,部分学者将“Art”译为“技术”为妥。194l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所属会计名词委员会的《会计名词公报》第1号《复查与提要》(RevieW andResume)指出:“会计是一种技术(Art),是关于诚实有效和以货币形式记录、分类、汇总具有财务性质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以及说明其经营成果的技术。”其后该委员会又于1953年了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ARRs)重申会计是一种技术。可见技术论仅强调会计的反映职能,并据此强调它的服务性作用,认为会计工作重点在于分析或说明财务成果。正如前文中所讲,现代“技术论”与历史上的“簿记技术论”在思想与理论上有着一定的联系,而又结合现代技术的应用扩展与充实了新的内容,最终在对会计本质问题揭示上自成一派。在80年代出版的《美国百科全书》中亦明确写道:“会计是分析和说明经济数据的技术(Art)。”同期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三卷中也写道:“会计是记录、分类和汇总企业交易与说明其成果的技术(Art)。”刘炳炎教授曾指出:把会计仅仅看作是纯技术的工作是一种偏见,因为在一些美国人当中只承认纯理科学和自然科学,从而把会计只作为一种技术。从性质上考察,“会计技术论”是以往“管理工具论”思想的变态,它依旧把会计的本质认定为管理的工具,仅以反映的职能作用为管理服务,在思想和理论上并没有质的变化。《美国百科全书》在阐述前文所引会计定义的同时,又作出这样的具体解释:“在企业,会计贯穿于每一活动之中,并且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而提供服务。”这便足以说明“会计技术论”学派在思想上与立论方面的本质所在。 2、会计信息系统论 为阐明“会计信息系统论”的成因,首先必须揭示其产生的历史导因,这将使我们明显地看到以往对这一学派的研究存在的片面性。 “会计信息系统论”的产生,大体上受三方面的影响。首先是电子计算机应用之启示。最初,在部分公司中计算机部门“相当于会计部门的一个延伸机构,它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工薪帐单、财务报表和总帐。”其后,人们便渐自“把计算机看作公司严密管理资产的一种信息工具。”这种电子计算机实践对“会计信息系统论”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其次,是公司管理部门与管理学者、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建立“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的直接影响。现代经济关系的复杂化,促使科技工作者与管理工作者考虑到实现管理过程中的人机结合问题,其中必然涉及到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取得中的人机结合问题。正如美国商用机器公司的特德。加维伊所讲:“为了管理复杂事件的需要,我们强调建立一种信息系统计划,它也是企业计划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这计划中公司会计部门被吸收参与这一工作,从而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会计信息系统论”的产生还受到管理会计发展的影响,1950年4至6月英国会计管理考察团赴美国对五十多家大中型企业和哈佛等著名大学,以及几个主要会计团体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于当年10月写出了《管理会计》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管理会计是以帮助管理当局制订政策和控制日常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来提供信息服务的。”1965年1月,英国还将1931年创立的《成本会计师》期刊改名《管理会计》;著名会计学者莱昂德。R.艾米曾在刊物上指出:“向管理当局提供信息并指导其行动,至少同外部报告同样重要,而且,这个职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日益重要。”他还强调指出:在当时“为决策提供信息方面是会计师最薄弱的环节,但从战略上说,这是最重要的任务。管理会计着重阐述会计人员必须向管理当局提供有助于计划、决策和控制的信息。”可见,从管理会计角度所提出的会计信息问题对于引发“会计信息系统论”学说具有何等重要之影响。 上述表明,“会计信息系统论”的缘起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历史导因。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在研究中不致于曲解它的本意,才能从会计本质内容的内在规定性方面洞察这一论断的历史局限性。 美国会计学家利特尔顿(A.C.Littleton)关于会计信息方面的论述较之上述英国考察团所写报告要晚几年,他在1953年才指出:“会计是一种特殊门类的信息服务。”又讲:“会计的显著目的在于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某种有意义的信息。”1966年在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中指出:“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既是一个经营实体一般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又是信息概念范畴中的一部分。”这一提法在70年代己为相当一部分学者所认同,并为大多数会计工作者所接受。1970年,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1957年由AIA改为此名)也改变了它在40年代“会计的性质是技术”的提法,而在公报中指出:“会计是一种服务活动,它的职能是提供有关经济事项的定量信息。该信息主要是财务性质的,而且是对经济决策有用的。”这份公报强调信息服务,并在信息服务与经济决策之间建立了必然之关系。至70年代,由美国学者西德尼。戴维森(SidnyDavidson)主编的(现代会计手册》在序言中指出:“会计是个信息系统——一种用来将一个企业或其他实体的有意义经济信息传达给有关部门的信息系统。”这种观点历经80—90年代,已成为在世界会计界占主要地位的一种论说,其影响之大是史无前例的。 从总的方面考察,“会计信息系统论”较之“管理工具论”、“技术论”的进步在于:一则,它迎合了时代潮流,引入“信息系统”这一科学概念,从人机结合方面突出了会计反映这一功能性作用;二则,它明确并强调了财务会计信息对于公司经营决策的有用性与必要性,并从服务方面突出了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作用;此外,这一学派从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方面来认定会计方法改革的方位,使现代会计方法体系与电子计算机有机结合起来。然而,必须指出,从根本上讲“会计信息系统论”所强调的依旧是会计的反映职能,所肯定的也依旧是会计的服务性功能作用,即使在确定财务会计信息与决策的关系方面也依旧是从被动方面认定的,而未能体现会计的能动作用,所以,说到底它与“技术论”一样均未跳出“管理工具论”的圈子,仅仅体现为对以往“管理工具论”的进一步发展。美国会计学家利特尔顿在阐明“会计是一种特殊门类的信息服务”这一基本观点的同时,又直言不讳地把现代会计说成是由过去简单的工具发展成为一种复杂的工具“,这一事实便是反映”会计信息系统论“依然囿于”管理工具论“圈子之内的最典型的例证。 纵观以上从古至今人们对会计职能认识的演进史,以及人们在认定会计职能的同时对会计本质问题的揭示,使人不得不作出这样一个惊人的结论:在众多会计名家及著名会计团体的笔下,会计从来都未曾摆脱过作为“工具”的命运,无论会计环境发生着多么重大的变化,会计都始终被看作是纯粹服务性的工作,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行为,从始至终处于作为“工具”的这个社会位置之上。面对这一令人深思,甚至被人熟视无睹的奇怪现象,使人不能不产生一系列的思索:产生这一怪异现象的根本性原因究竟何在造成这一怪诞现象体现在人们思想认识与理论研究方面的误差究竟又出自何处在会计界是否有一部分人一直处在一种自惭形秽的状态之中,还是生在山中无甲子,不知世上己千年这些正是下文将试图探索的问题。 二、经济管理学家眼中的会计“庐山真面目” 检索大量有关经济管理的文献,可以同样惊人的发现,那些著名的经济管理学家们从来就不从“工具”的角度来评价会计,他们的观点甚至完全与一些会计学家相背离,以其所论、所云相较量,会计界中“工具论”者便陡然显得黯然失色。 美国著名学者克劳德。小乔治(ClaudeS.George)在评述考古发现的史前“帐单”时指出:在五千年以前的苏美尔人文化中所发现的世界上某些最早的书面文件,是管理控制实践的证明。同时,他认为那些祭司向所谓的“神”提交的财物保管帐目其本身便是“一种管理控制实践。”据此他还断定当时苏美尔人已认识到“进行管理控制的必要。”在这方面他与英国著名史前考古学家柴尔德(V.G.Childe)所作结论相同,而柴尔德又进一步强调那些史前“帐单”所体现出来的意义还表现为人类知识上的一次革命,而制作“帐单”的人本身便处在管理的位置之上,他们为“管理日益增长的收入的任务……必须设计出更好的办法来。”在经济管理学划期中,经济学家们把第一阶段古代史(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600年)划期的首要标志确定为“通过薄记来掌握和计量个别的社会关系。”并明确指出:对于经济管理学来说必须充分评价复式簿记的意义。他们认为:复式簿记与帕乔利关于复式簿记的著作“把商人的私人家政(计)与商人的经济管理分离开来,依据复式簿记使商人的经营管理独立起来。资本主义企业就是这个进程的结果。”由此可见,经济管理学家与考古学家们一开始便从管理的方位上来评价原始计量记录法与单式簿记,并对复式簿记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予以高度评价。事实上,他们已把簿记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待。 19世纪下半叶,在人类努力创造条件实现由簿记向会计转化的前期,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版)中,以高瞻远瞩之伟大气魄对“簿记”之重要性、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的论断:“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马克思是把会计的发展与经济发展这个历史动因紧紧联系在一起加以分析并作出这一科学论断的。一方面,表明社会经济越是向更高阶段发展,生产与市场的关联关系越是紧密,公司内外所体现出来的经济关系越是复杂,会计的地位与作用便越是显得重要;另一方面,则表明会计具有“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之职能,既反映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将客观经济现象如实显示出来,并作出相应的结论,而又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发挥控制性功能作用。可见,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与”管理工具论“毫无相涉之处。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一些跨世纪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又可以进一步看出他们对会计社会地位与工作地位更切实、更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MaxWeber)指出:“一个合理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一个附有资本会计制度的企业,也就是根据现代薄记和结算方法来确定它的收益能力的一个机构。”他还指出:“资本主义存在最起码的先决条件,就是把合理的资本会计制度作为一切供应日常需要的大工业的标准。韦伯讲的”现代簿记“即现代会计。他既强调簿记的技术,又强调规定技术操作的标准——会计制度,既说明簿记在确定企业收益中的作用,但又指出这种作用并非仅仅是技术的、服务性的,而是具有重要管理意义的。显然,这是一种公正的评价,是具有时代意义的观点。 与韦伯同时代的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不仅明确把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区别开来,而且相关联地确定了它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法约尔认为,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活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由技术活动、营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与管理活动六大部分有机组合而成,而其中的管理活动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五大要素。他还指出:财务活动的基本目标在于资本的筹措与应用,而会计除具有核算功能之外,还直接与管理相关,诸如会计组织、制度,以及成本控制等,它既体现了经营与管理之密切关系,也体现了在公司经营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及会计与其他活动结合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公司的管理行为之一。而这一点却正好在一些会计学者眼里出现了视觉上的误差。 与以上两位学者齐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Taylor),被誉为“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这位跨世纪的优秀人物在现代公司管理中确立了:“现代成本制度”。并在这一制度中充分体现了“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与实行“预算控制”的精神,以及具体进行计量、考核的基本方法。泰罗不仅从工程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方位观察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在实践中认定了进行“预算控制”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他将会计纳入公司的管理活动,并开辟了由财务会计扩展到管理会计的通道。在泰罗之后,又有很多工程师在“管理会计”建设方面作出了贡献。1937年出版的由美国管理学家卢瑟。古利克(Luther Gulick)与英国管理学权威林德尔。厄威克(LyndallfUrwick)合编的《管理科学论文集》,将自法约尔以来的有关管理职能方面的论说加以系统化,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七大职能,在论及“预算”职能时,他们认为,在这一职能中应包括财务计划与会计控制等重要内容,并将会计纳入整个管理活动之中,从管理的角度认定了会计的职能。 最后,本文还要提到的是德国经济学家古藤伯格(E.Guten berg)在《管理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于财务与会计地位之认定与作用之评价。古氏之作分为三论,第三卷为《财务论》(1969年版)。论说中把筹资、投资、生产、成本、销售、会计等关键性管理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财务与会计,尤其是成本控制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他的理论对其后财务与会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此等等,经济管理学家们笔下的会计,在经济世界里显示出一种重要管理能动力,无论它在理论上的位置,还是在实践中的位置都始终与经济管理关联在一起。无论是从那荒远时代去探索会计的历史起点,还是在当今信息经济发展时代考察现代会计的状况及其发展态势,他们都把会计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演进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确认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管理的发展始终相辅而行的关系,并且随着经济之演进使会计与管理渐自融为一体。可谓识得“庐山真面目”。相比之下,为何在会计职能作用认识与会计本质揭示方面,经济管理学家与一些会计学家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为何在研究结论方面存在天壤之别在此,试从以下几方面考究其原因: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86年,美国科学管理的先躯亨利。汤(HenryTowne)发表了题为《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著名论文,作者指出经济管理与工程管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他认为工程师具有的知识应当扩大到经济管理范围。这一思想认识影响了包括泰罗在内的许多工程师,促使他们把工程技术问题与企业管理问题,乃至会计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这既是20世纪初工程师们得以在“管理会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们能站在全面管理的高度来观察会计,并最终确定会计在公司的管理工作中完全可以发挥能动作用的重要原因。然而,会计学者与会计工作者则往往局限于会计范围之内来认识会计、研究会计与评价会计。这样,他们更多地看到的或体验到的是会计的服务性作用,从服务方面所认识到的则只是会计的反映职能,从而忽视了会计在公司管理中的能动作用。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能站在会计与经济管理、科技管理的结合点上居高临下的看待公司管理中的会计问题,自然也不能从全局上来确定会计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同时,至现代社会,在文理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相互长入之际,他们中的一些人知识面日益狭窄,观察会计问题的视野已处于近视状态,也就依然沿着传统之路走下去,大体上是就会计而研究会计,以致最终导致不识现代会计“庐山真面目”之结果。 (二)单纯从“会计”词意上或将“会计”作为一种纯技术工作,来认识、研究会计基本职能与揭示会计本质上的失误。 会计是具有一定知识结构与职业道德素质人的工作,尤其是进入近代社会后,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在智能方面有着更高要求的管理者的工作。从本质上讲,会计人员本身便是管理者,他们所从事的是管理者的工作。同时,无论在企业中还是在政府部门,会计管理者又归属于一定会计组织部门,并以一定的法律、制度作为他们工作的依据与行使管理权之保障。他们的会计思想受着经济环境、科技环境,以及政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历、资历与理论、技能又决定着他们的管理能力及其在管理组织中的地位。以上便是考察、研究会计职能,揭示会计本质的依据或出发点。如果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把“会计”作为一个名词或一项技术工作来看待,便必然在结论上产生误差。经济管理学家们之所以能识其“庐山真面目”,其重要原因便在于他们总是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从会计工作与会计组织部门、会计法制、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技巧与手段相结合的一体化方位上来认识会计;而会计学者们却总是从会计的核算技术与服务性作用方面,或是从会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方面,或是从“会计”词意方面来认识与评价会计,由此便在结论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种体现在所作结论方面的差异,是全面看问题与片面看问题的区别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后者只看到了现象,而前者看到了本质。 (三)经济管理学家从会计与科学管理关系的一致性方面看到了会计的特殊性;而会计界的不少人只从形式上看到了会计的技术特性。 从前文所引史实中可见,经济管理学家们从会计的反映职能方面看到了作为技术的会计,而同时又从控制或管理职能方面看到了作为一门科学的会计。会计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体,至现代社会及至未来,作为科学的属性方面,它融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日益显示出作为一门边缘科学或交叉科学的特征,而作为技术它又将历史上形成的方法、技术本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为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同时,它又在理论上包容了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等管理理论,以及自然科学中的相关理论,使它又将具有综合性科学的特征。那些会计学者们却一直是从会计的反映职能方面确认其技术性,然后仅仅从技术性方面看到其服务作用,最终在服务方面走到尽头,在终点的地方便产生了无法摆脱的“工具”之结论。 1980年,会计学家史蒂夫。洛尔(Steve Lohr)发出感叹:“会计过去从本没有受人尊敬的形象。”中国过去的一些同行与他有着一样感觉,在电影、戏剧及不少小说里所见有关会计的人物大都是些不幸的形象。这种看法虽然有失偏颇,但与近年来中国人对会计的看法已大不相称。然而,记忆犹新、阴影犹在,“会计工具论”依然在全世界泛滥成灾,洛尔之哀叹正是他的那些同行们造成的。可以讲,正是这支庞大队伍里的一些人,在不知不觉中有损自己的形象,降低了本职业的威望。当今,在现代会计环境这面巨大的镜子面前,该是我们认清自己形象的时候了。 我们认为,用任何方式表现出来的“工具论”理论都是不能成立的,“会计工具论”应当在世界上退出历史舞台。同时,应当看到,只有消除“工具论”在世界上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方能为现代会计正名,方能为现代计奔向二十一世纪从思想上、理论上扫除障碍。 三、会计本质与职能问题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世界会计界在会计职能研究与定义的阐述方面,有其杰出代表者。如英国的劳伦斯。狄克西(Lawrence Dieksee)、弗朗西斯。皮克斯利(F.W.Pixley)等人在完成由簿记向会计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并在会计理论建设的最初阶段作出了突出贡献。也许由于他们通常是站在公共会计师的位置上来审视会计,并且由于他们对与会计存在血缘关系的审计有着精深研究的缘故,所以他们一开始对会计地位的评价便是客观公正的。正如迈克尔。查特菲尔德(Michael Chatfield)指出的:狄克西、皮克斯利等对现代会计思想的影响远比现在活着的任何人都大,他们正是在由会计实践发展到会计理论之时出现的人物,并且把握住了未来的会计师建立公认会计准则的历史时机。此外,在德国也可看到一些与狄克西等同时代的、齐名的会计学家,如雪尔(J.F.Schar)、伯利纳(M.Berliner)、霍格利(Fridrich,他们在会计学建设,明确会计在管理中的地位方面做出了同样突出的贡献。 从揭示人类会计思想演进规律方面来考察会计中的问题,查特菲尔德指出:“古代世界所遇到记帐、控制和检查之类的问题,在许多方面与现代有共同之处。……私人财富的积累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调查受托者的诚实性和可靠性的需要,使内部控制成为所有古代簿记制度的主要特征。”这是从史学的研究方位考察会计问题所作的结论。 在中国,70年代末期以来,会计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与对会计本质的揭示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中国学者即使在引进诸如会计信息系统论之类的理论时,也是从再认识、再研究的角度出发的,并且在研究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是值得加以肯定的。 (一)“会计信息系统论”在中国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自80年代引入中国,并经过一些著名会计学家的研究,在以往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论断,从而克服了以往研究中的片面性,使这一论说得到发展。其基本贡献在于: 第一,从管理的角度阐明了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如葛家澍教授等人所下定义:“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第二,在通过对会计所下定义揭示会计本质的同时,又相关联地强调了会计具有“反映”与“控制”两大基本职能。葛家澍教授等人认为会计“在企业和各单位范围内,主要用于处理价值运动所形成的数据并产生与此有关的信息,起反映职能,上述数据与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又能起监督、预测、规划和分析评价等控制职能。会计的上述两项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事实上这一论断已将“会计信息系统论”同“管理工具论”、“技术论”区别开来。 第三,从宏观经济调控与宏观经济控制总体系研究方面相关联地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及其作用问题。如裘宗舜教授等人指出:“现代会计是一个财务、成本信息系统。”而这个系统却是“为宏观调控服务的经济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它与宏观经济决策密切相关。由此,便改变了以往将会计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公司方面的观点,从而将其作用扩大到公司以外,并最终与“国民经济总控制系统”建立起必然的关系。这是很值得肯定的进步。 (二)“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历史贡献 1912年,围绕“管理经济学”的建立,德国经济学界展开了一场论战,其结果宣告了持传统技术观的私家经济学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管理经济学的建立。从导致这一转变的理论建设原因方面讲,人们不仅认为当归功于德国经济学家“施马连巴赫(E.Schmalenbach)在动态资产负债表论、成本核算论、公司金融(财务)论等方面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而且应归功于在簿记、会计、财务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这些进展是“管理经济学”得以建立的重要依据。此后,日本学者铃木英寿又进一步研究了“管理经济学”的历史划期,在他划分的六个历史发展阶段中,与簿记、会计发展相关联者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簿记理论时期”(1900年前后);第二阶段“资产负债表理论、成本理论、核算制时期(1920年前后)”。因此,成本理论、财务理论、核算制,以及有关企业经营成果形成方面的理论最终便“成为管理经济学的一个主要领域。”如果再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管理会计”的命名,并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的产生,便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围绕会计与管理的关系问题,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学家及部分会计学家们的认识开始出现趋同之处。至40年代中期,西方学者在管理经济学研究方面开始由经济实证转入理论化时期,这时企业财务不仅成为这一领域里的研究重点,而且通常把财务与会计问题联系在一起认定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受管理经济学理论的影响,50年代在美国产生了“管理经济会计学派”(Managerial Economics and Accounting),其基本理论明确地揭示了会计与管理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就中国出现的“会计管理活动论”学派而言,无论该学派是否在立论方面受到国外相关学派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我们都认为该学派从实质上揭示了会计与管理的关系,其理论的立足点是正确的。 1979年12月,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学者们首次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1981年2月,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纪要》中最早使用了“会计管理”名称。1982年8月,杨纪琬、阎达五教授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论“会计管理”》的文章,正式提出“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这一论断,并指出:“会计的职能总是通过会计工作者从事的多种形式的管理活动实现的。他们提倡在中国使用”会计管理“概念。1983年2月,阎达五教授撰文指出:”会计管理的内容是价值运动,会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和控制。1983年6月,成圣树教授等撰文指出:会计“是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并使之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种能动行为,是有组织,具有管理职能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基本观点反映了对“会计工具论”的否定,它是我国进行会计改革以来,体现在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这是因为:其一,这个学派认定了现代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它在国家经济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点奠定了中国会计改革的思想基础;其二,这个学派把对会计本质的揭示与对现代会计基本职能的认定结合起来加以表述,明确了会计的反映与监督(控制)职能;其三,这个学派明确了会计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能动的,从而从根本上与“工具论”、“技术论”区别开来;此外,他们认为会计的本质性含义与职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强调对会计的认识与研究应破除“终极论”的观点。 (三)会计控制系统论 杨时展教授指出:“现代会计是一个以认定受托责任(Accountability)为目的,以决策为手段对一个实体的经济事项按货币计量及公认原则与标准,进行分类、记录、汇总、传达的控制系统。这一定义从外延与内涵两方面揭示了现代会计的本质。首先,定义阐明了会计基本目标在于认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这一内在的,并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其次,又在确认受托责任目标的基础上,揭示了现代会计是个控制系统这一关键性问题,使人明确地认识到受托责任这一目标与会计控制系统的结合,便是现代会计内涵中显示其本质的问题,而现代会计的主导性职能是控制;此外,又明确了受托责任与决策的关系。应当注意,以上三个方面所揭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概念上的,而且是从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基本程序上体现出来的。杨时展教授在会计本质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体现了现代会计发展的历史方向,在会计基本理论建设上将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可见,中国十多年来的会计改革,在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革新中已见显著成效,它产生了已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创造性研究成果。就会计本质问题研究而言,它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体现了中国会计发展对于世界的贡献。 四、论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 在第一个问题的阐述中,笔者强调了会计环境的变化决定着会计职能变化这一基本观点,并表明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在会计的内涵与外延两方面都同时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直接影响到会计的本质性内容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着一代会计学者的思想,使他们在新的思想支配之下就会计的定义作出新的结论。在现代会计发展阶段,当如何认定会计的基本职能,明确会计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应当如何从定义上科学地揭示现代会计的本质,这是本文在最后一部分中所要集中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会计历史演进中管与算的关系 在史前时代便可发现,原始人所作的刻画符号,一开始便与管理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即使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画图也“并不是一种神秘的‘艺术冲动’的表现。……也不是专门的寻求那种乐趣,而实是为的一个严肃的经济目的。”尽管人们在这个阶段对生产关心的程度不同,然而,事实却表明,人们一开始所进行的计量与记录便出自对经济进行管理的动机。进入文明社会后,在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逐步构建起来,它体现了官厅会计的历史贡献。除簿记方法之外,为贯彻“量人为出”之制,统治者组建了财计组织,颁行了财计制度,最终形成了簿记组织、簿记制度与簿记方法相结合的簿记工作格局。故在此阶段,人们所关注的或认识到的只是簿记的核算职能,认为簿记是为维护国家财政收支服务的工具。然而,这时客观上与簿记核算职能并存的还有簿记的监督职能,簿记工作还起着监督国家财政收支实现的作用,只不过在此期间,簿记的核算职能处于主导地位而已。 由单式簿记阶段演进至复式簿记发展阶段,与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货币经济萌芽、演进密切相关。正如韦伯所指出的:当“合理商业终于在整个经济生活范围内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一个领域,在这领域内便首先出现了数量的计算。他还认为:”在贸易由群体进行时,为了清算帐目就必须有精确的簿记。“而在单式簿记时代的簿记错误很多,即使从最近的由”佛罗伦萨留传下来的那些用文字记数的演算,竟错误到四分之三至五分之四的程度。“所以,韦伯把复式簿记称之为”真正的簿记“,是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考察簿记与资本主义性质商业的关系时,韦伯认为:”簿记(复式簿记)是在贸易组合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在早期出现的一批家族性质的公司里,由于公司簿记与家计混为一体,故这类公司的帐目最初是”一笔糊涂帐“。直到帕乔利的《簿记论》问世后,这种情形才大为改观,家计与公司簿记逐步严格划分开来,理论与实务统一起来,簿记在公司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也突出起来,人们开始认识到管与算结合的意义,进而认识到薄记的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同等重要。经历产业革命,在20世纪进入信息经济发展时代后,人们在管算结合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又逐步认识到在管理与核算之间,算是基础,是手段;管则是目的,管处于主导地位。 总起来考察,在会计发展史上,自从有了会计的算,同时便有了会计的管。会计的管不可以脱离会计的算,而会计的算又始终是围绕会计的管理目标进行的。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既不存在脱离管理而独立存在的算,也不存在脱离核算而独立存在的管。由会计环境的变化及人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相对而言,在古代社会里,通常认为簿记以算为主,以管为辅;至近代社会,人们将管与算并重对待,提倡管算结合;而进入现代社会发展阶段之后,人们又逐渐从会计对于管理的能动作用方面认识到,在会计的基本职能方面,当以管理作为主导方面,而核算仅起辅助性作用了。 (二)论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与控制 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会计的发展不仅与管理发展的历史动因相同,而且它们在发展中又是同步的。人们也是从揭示管理的实质出发对管理下定义,一般认为经济管理是针对人力和资源的结合,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所包含的内容,与会计存在的意义至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这一定义明确了会计控制的对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并对会计控制提出了要求,要求会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参与对一个经济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管理;另一方面,管理所追求实现的目标又集中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自然这也是会计控制所追求实现的目标。从总体上讲,以上两方面包含着某一单位的经营管理向会计工作者所提出的根本性要求,即要求作为管理人员的会计工作者必须承担他的岗位责任——受托会计责任。 当簿记还作为一种附带工作之时,其会计责任体现于整个经济责任之中,尚未成为一种专职责任。当会计专职出现乃至会计组织部门产生后,便出现了受托责任;井在官方形成了受托责任制度,在民间则出现了体现受托责任的“人簿记”。至近代,当股份公司从家族公司形态中摆脱出来后,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科学意义的受托责任才得以明确、普遍地体现出来。泰罗强调公司中的“岗位责任”,而法约尔则把责任与权力统一起来,他指出:“对责任的畏惧,恰如对权力的喜爱”,而有其权便当负其责。韦伯则把责任、权力体现在组织部门建设之中,从组织上明确了包括会计部门在内的作为一个管理组织的责任。至现代会计发展阶段,正如杨时展教授所指出的:“受托责伍‘已成为现代会计控制中的核心问题了,在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研究中,人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现代会计的目标在于认定管理中的受托责任,现代会计工作者的使命在于履行受托责任。在市场经济下,认定经营者的责权利,维护所有者权益,以及实行科学、严格的会计控制,是履行受托责任的集中体现。 正是从现代会计所处的环境出发,从现代经济管理对会计所提出的要求出发,以及从市场经济下会计所担负的重大经济责任出发,笔者认为,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应当归纳为反映和控制,而为了达到反映与控制的目的,现代会计在发展中逐步构建了它的两大工作系统,即会计的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 1.会计的反映职能与系统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遵照公认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正确地、全面地、及时地、系统地将一个会计实体单位所发生的财务会计事项表现出来,并通过科学的分类方法,将不同性质的会计事项分门别类的、集中的表现出来,以达到揭示会计事项本质之目的;会计的反映职能在客观上体现为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具体体现为两个基本工作阶段:一是信息确认阶段,通过这个过程进行信息筛选,去伪存真,将虚伪假冒及失准的信息揭示出来,清除出去,为整个优化信息的过程奠定基础,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决策提供有用的、能确保决策正确无误的信息。二是核算工作阶段,核算过程包括制证、计量、记录、归类、组合、测试、编表等环节,这个过程体现为对若干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诸如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标准、设置帐簿,会计科目在分类中的应用,以及在编报前应用平衡公式进行测试等。可见,以往把会计的反映职能与会计核算等同起来对待有失片面,应当注意,在会计信息系统工作过程中,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应当把财务会计信息确认放在重要位置上。 在信息经济发展时代,电子计算机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而这个系统理所当然地将财务会计系统包括其中。把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与财务会计方法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便形成了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而这个系统又自然而然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除上述环节外,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还应包括信息储存与信息输出两个环节。这样,便把确认、核算、信息应用三个阶段结合起来,而后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既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实现了人机结合,而又使所取得的财务会计信息成为可分解、可传递、可交换,以及可供管理者、决策者选择使用的信息。由此,通过这个系统便可达到行使会计反映职能之目的。 现代会计的反映职能是现代会计工作的基础,它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既服务于企业内部的决策者,又是会计部门参与决策的依据;它既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又服务于投资者,以及与企业工作相关的财税、金融及审计部门;此外,财务会计信息的另外一个突出作用是为会计部门的会计控制工作服务的。故可以看到,如果从这些方面来理解会计的服务作用,这种服务作用也决不是被动的,而是具有能动性的。此外,应当明确,无论从人机结合的角度,还是仅仅从会计工作者在信息确认环节所体现出来的作用考察,都可以看到会计的反映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会计的控制职能与系统 就现代会计的反映与控制两大职能的关联关系而言,反映职能是会计发挥控制职能作用的基础,是为进行会计控制服务的,而会计控制则是现代会计部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变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以及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首要职能。 追溯历史,人类会计控制思想的产生与从会计控制方面认定会计的职能,起始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历史原因,是在此期间社会生产由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的演进,具体表现集中在“成本控制”思想、方法及其理论的萌芽方面。1436年在威尼斯建成了为制造兵舰服务的造船厂,史称威尼斯兵工厂。该厂成立之初便采用了复式簿记、到15世纪中叶就已经有了“早期形式的成本会计。”在16世纪,该厂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由于它开始采用控制与分权管理的办法,在工厂生产控制中已形成了由人事管理、部件标准化管理,以及“会计控制”、“存货控制”与“成本控制”组合而成的基本内容。从成本控制方面讲,当时已经把成本范围界定为“固定费用、可变费用和非常费用”三种,其控制细致程度已达到对于进入和离开造船厂的每件财物都要进行详细记录的地步。 历经产业革命阵痛之后,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会计控制”成为“工厂制度”建立的一大支柱,这时工程师与管理者都认识到“动力传动的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但也提高了对资本的要求和资本成本。”他们还认识到必须通过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本来控制资本成本。“这样,到18世纪与成本控制问题乃至整个会计控制问题相关联,人们开始把财务控制作为管理的一个重点,正如小乔治所讲:在英国的那些工厂主心目中”财务是他们的王国。“正是从财务控制出发,人们充分认识到”新的簿记制度在控制方面的价值。“同时,在18世纪,人们也已认识到预算在经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进入19世纪后,英国博尔顿—瓦特父子公司索霍铸造厂便在管理中”制定生产标准、编制生产计划、部件标准化、成本控制应用、成本会计……“,其中以计划与成本控制作为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其后,成本控制也在美国制造业中播下了种子,并出现了由管理学者惠特尼所制定的”成本会计制度。“至19世纪末,人们在经济控制中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建立管理控制组织,实现科学的组织控制方面。20世纪初在美国企业中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在大中型企业中出现了由”会计控制长“(Controller)主持的会计组织部门及由”财务控制长“(Treasurer)主持的财务组织部门,从而这种组织格局又将计划(预算)控制、成本控制、会计制度控制等内容统一起来,最终形成了会计控制的实质性内容。进入市场经济中的信息经济发展时代后,人们便在研究”管理控制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在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与电子计算机结合方面考虑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问题,其中尤其是着重研究解决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问题;而另一方面在相应考虑”会计控制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同时,又进一步考虑到现代会计的这两大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处理问题。美国学者安托尼(Anthony)把公司中的控制划分为”业务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控制“三种,其中又将会计控制纳入管理控制之列。同时,以上三种不同的控制,需要三种相应的不同信息,其中进行会计控制所需要的信息自然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这方面我国学者也有同样的认识,并且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涉及会计信息系统为会计控制提供信息依据方面,会计学者莫德姆。拉曼(Mawdudm Rahman)与莫里斯。海拉第(Maurice Halladay)明确指出:”会计信息的支持确定了企业中会计控制所能达到的范围:当企业需要控制系统,并明确所进行的控制要达到的目标后,他们便要在会计信息系统上投资。“ 由此可见,人们对会计控制职能的认识取决于会计环境变化中的四大要素:一是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二是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三是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组织与管理系统的革新;四是现代会计文化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与会计的结合应用等。事实表明,由以往“反映—监督”(或核算、监督)职能向“反映—控制”职能的演变是客观环境变化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在现代会计发展阶段,会计通过两大并存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控制系统”显示其职能作用,通过前者体现其反映职能,而通过后者行使其控制职能。反映是实行控制的基础,控制则是现代会计的目的或“落脚点”,故在两者之间会计控制职能处于主导地位,它体现着现代会计发展的历史性进步,显示着现代会计的本质。以下围绕现代会计控制职能方面的问题,试作进一步分析: (1)会计控制职能的涵义 首先,应当明确的问题是现代会计控制的对象与目标。从控制对象方面讲,它表现为对一个法定的会计实体进行控制。如果这个实体是指一个独立核算的企业,由于这种企业是由处于经营管理系统中的若干岗位或环节组合而成的,因此,为行使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控制权力,并履行其受托责任,便自然而然要按这一专职岗位设置会计组织部门,由其具体组织会计控制工作。这样便把会计的岗位职责与权力统一在一起。从现代会计控制工作所立定的管理目标方面讲,它集中体现为这个会计实体的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并且是这个实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这里,如果再把会计控制的对象与所确定的管理目标统一起来加以认识,便可作出这样的结论:现代会计组织部门为实现其既定控制目标,以法制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一定科学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与现代化手段,充分履行自己的受托责任与行使管理权力,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与财务活动过程遵循经济活动规律及其经济活动规范运行,这一工作过程及体现在这一工作过程之中的能动管理作用便是“会计控制”。 其次,从现代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方面考察,它应当包括以下六个基本方面:一是财务会计控制与管理会计控制;二是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三是会计部门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在工作过程中直接进行控制,诸如在执行财务计划中体现出来的计划控制,以及进行成本控制等;四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即通过对优化财务会计信息的过程控制,防止信息失真;五是就现代会计而言,已由侧重利用内部信息施行控制转向从管理战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市场信息、科技信息,以及来自外部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全面控制。同时,现代管理会计亦由以往固守传统的财务成本控制转向作业成本控制;六是现代会计控制还应包括内部审计控制等内容。 再次,现代会计控制的基本依据与指导思想。现代会计控制所持依据已超出财务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理论的范围,它实行控制的依据已扩展到现代经济控制理论方面,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等。围绕经营管理与决策问题,在充分发挥会计控制作用中还应当明确:“有效的控制必须是科学的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控制必须是把握优化信息的控制;优化的信息必须通过科学的系统方法取得。”同时,现代会计控制的指导思想又应是实行全面控制,即这种控制应在时空关系上把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在一起,把事前、事中与事后结合在一起;同时,应把微观、中观与宏观控制结合在一起。 (2)现代会计控制系统的构成 现代会计控制系统包括经营循环控制与决策过程控制两个分支系统,这两个系统与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合,便成为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并与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科学的控制系统;经营循环控制系统包括市场、计划、过程控制、成本、库存、价格、行销、内部审计八个控制部分,其中过程控制又包括设计、采购、投入、产出、质量、储存、计价、运输、销售及盈亏等环节。而决策过程控制则围绕参与决策和本部门自身的决策进行,由以下九个运行环节构成,即预测、分析、决策。计划、建制、审核、检查、监督及追踪决策等。 以上两大分支系统不仅体现了全面而系统的控制,而且突出了成本控制这个核心;不仅从参与决策方面体现了会计的能动作用,而且突出了现代会计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能动作用;不仅体现了以市场作为控制起点,以计划作为指导的“市场第一、计划第二”的思想,而且体现了对全作业过程的控制。同时,从决策过程控制这个系统的建立中可见,会计的监督作用当涵容于会计控制之中,它只是实行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不能在对现代会计职能的表述中,以监督取代控制,把会计控制职能局限在监视、考察与督促方面。倘若如此概括现代会计的职能,便会在现代会计本质揭示方面出现片面性,并影响到一系列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 当然,在会计控制系统建设方面,目前还远远不如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其中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3.关于揭示现代会计本质的定义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把问题集中在以下这个重要观点之上:进入现代会计发展阶段后,现代会计在其工作的组织运行过程中,显示出两大基本职能,一是反映职能,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加以体现的;一是控制职能,是通过会计控制系统加以体现的。这两大工作系统都体现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如前所述,在这两大职能中,前者起控制基础作用,后者起主导性控制作用,后者是现代会计工作的落脚点;在两大系统中,前者不仅通过技术性功能作用为企业的决策者及企业内外部的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而且还直接为会计部门进行会计控制工作服务,而后者则通过充分利用前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并最终在经营决策方面体现现代会计的地位与作用。事实上,体现于现代会计两大职能、两大系统中的具体问题已涵容于上述内容之中,如经济效益目标揭示问题,货币计量手段应用问题、财务会计信息通过一定程序的优化问题、资金运动问题,以及受托责任关系问题等等。故依我之见,在揭示现代会计本质,为现代会计下定义时,便勿需在内容中一一加以表述。基于此,试对现代会计定义作如下概括: 现代会计一是会计管理者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控制系统的协同性运作,实现对市场经济中的产权关系、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系统控制的一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控制活动。 笔者认为作为会计的定义,它既须体现会计的对象、职能、目标、意义、地位、作用,还须描述会计控制的范围。会计定义便是这些内容的抽象性概括,它集中说明会计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这些与揭示会计本质相关的问题。因此,在上述定义中强调了六点:一是强调了会计管理者这个工作的主体;二是突出了两大系统进行协同运作所显示的功能性作用,在其中涵容了现代会计的反映与控制职能;三是反复强调了会计控制的主导性功能作用,并强调了系统控制;四是将对象与目标结合在一起,明确对市场经济中产权关系及价值运动进行控制,这样,从控制范围方面讲,既包括了宏观经济部分,又包括了微观经济部分;既涉及到企业或公司这个市场经济的细胞,又包容了市场经济构成中的各个部分,诸如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劳务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这样也就克服了以往表现在会计控制对象方面的局限性。同时,产权关系与价值运动是一个内容十分深广的概念,它包括了经营者、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及经济责任关系,涵容了个别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性问题,进而提示性地将经济效益问题表现出来。从广义方面讲,它可泛指企业内部经济关系与企业同社会的经济关系,从总体上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统一在市场经济这个客观环境之中,将国家所有者、企业所有者、外商所有者及个人所有者的关系统一在市场经济这个客观环境之中;五是将意义、地位、作用结合在一起,将其概括为会计是“一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控制活动。”关于社会性意义从第四点可见,如将这种意义具体化,便可以得出现代会计是市场经济(或市场经济发展的信息经济阶段)管理基础这一结论,自然,这一结论便体现出现代会计的地位与作用。当然,这样来概括现代会计的定义,揭示其本质,是否合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同时,由上述定义引发,可将现代会计的地位与作用作如下概括:现代会计是现代经济控制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通过对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在内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以期实现对既定目标控制的关键性管理工作。具体讲,现代会计是实现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控制及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控制的重要方面,是地区及企业对经济进行中观、微观控制的主要力量,而从事现代会计控制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当是经营决策机构中的核心成员之一。 笔者始终认为,任何经济形态存在的空间或逐步扩展为经济群体的空间,都将必然是会计控制的空间,而经济工作的历史走向,也必将永远是会计控制的历史走向。人们在今天看起来似乎是犹如“海市蜃楼”的虚幻事物,只要经济世界有朝一日展现在那一空间里,那么人们将会透过经济世界繁荣昌盛的景象,看到一个确实存在着的同样繁荣昌盛的会计世界。 会计职能论文:论会计职能——兼论会计监督问题 一、会计本质与会计职能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人们对它的看法五花八门。其中一种较流行的观点是“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我认为,定义是揭示一门学科的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对会计的定义要求它能揭示现代会计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现代会计至少包括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其中财务会计以向主体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相关信息为基本任务,管理会计则主要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作为决策依据的会计信息,它们成为主体内、外部会计信息的源泉。但如果仅从这一点出发,把会计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并不能体现现代会计的全部特征。从理论上说,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包括:(1)以对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为基础;(2)在必需的数据基础上产生有用的信息;(3)把数据转换成信息并传输给使用者。但这仅仅是财务会计应发挥的功能,其意在保证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现代会计的特性,不仅在于上述三个方面,它还包括了对信息的利用和对信息合意性的控制。其中利用信息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共同履行的职责,即会计的分析、评价等。而对信息合意性的控制则是管理会计所特有的,它要根据企业已定规划的要求,调整其财务数据,使之符合企业规划目标的意图。从这一点看,把现代会计定义为一个财务信息控制系统更为准确。如果把会计定义为“信息系统”,那么它要解决的是主体(如投资人)对客体(如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确定性的认识以及使信息“保真”的问题,只要使得信息使用者正确了解到客观的信息,那么作为会计系统的使命便完成了。①显然,“住处系统”的观点是针对财务会计下的定义,而把管理会计摒除在外。事实上,现代会计不仅要解决“信息系统”应解决的问题,而且要更进一步地解决主体对客体的确定性的保证和实现问题,同时还必须按照目标要求,能动地对输出的会计信息进行“干扰”,使之符合计划与决策的要求。②这就是作为一个控制系统所应有的作用。 所以,现代会计是一个旨在提供和控制财务信息,使之符合目标的信息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把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兼容于一体,既体现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又表达了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合决性,从而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信息范畴统一起来,更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不言而喻,会计信息控制系统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相关、合意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 既然我们把现代会计定义为一个信息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就有它既定的目标。所谓目标,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想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那么现代会计系统的目标或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一种较为广泛的共识,既会计的目标是主体外部的利害集团和内部管理当局提供真实、相关的会计信息。这种认识似乎顺理成章,因为作为财务信息的生产地,会计不就是为提供信息而存在的吗?然而这种认识太表象化。我认为,要认识会计的目标,应当从现代企业制度中会计所扮演的角色去研究。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投资人的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有限公司是其典型形式。由于投资人的所有权与经理人员的经营权的分离,因而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即投资人授权给经理人员为其利益从事经营活动。实际上这种“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企业每一个管理层级上。”③也就是说,企业是由与企业契约有关联的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这些团体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企业提供某种投入(资本、管理、技术、人工等),以期从中获得报酬。但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为了降低风险与成本,提高效益,自然要通过有形或无形的契约来限制不利企业价值增长的行为和合理分配企业创造的现金流量。 关系的产生有赖于经济职能的分解,现代企业经济职能分解有两种最基本形式: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种分离导致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出现,公司所有者只是通过委托关系对公司法人财产权保持最终控制。二是,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公司高层领导(董事会、总经理)与中下层领导及职工之间的复杂的关系。④在多层次的关系中,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存在着利益的不均衡性。如何保证受委托人如是履约即完成委托责任,保证委托人的利益在受委托人倾心尽力的工作下得最大限度的增加?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沟通、激励、协调关系的管理机制,而在这个管理机制中,会计接受委托的责任是,将各关系中产生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遵循一定的规则,客观地记录下来,并经一定程序的加工整理,如实地报告给关系的双方,供其决策作依据。而且,在现代企业两个基本关系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属于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这种受托人的经营责任的报告,应由财务会计承担;决策者与具体管理者及员工的关系,属于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这种内部的经营责任的报告,应由管理会计承担。所以,现代会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⑤它在关系的管理机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计以货币度量形式将经营者的所有经济活动的价值方面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整理,最终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将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向委托人报告,并请求审计,以解除经营者的受托责任,这就是现代会计的目标所在。“会计人员应站在受委托者立场,帮助受托人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会计的终极的原本的目的始终在于完成和认定受托责任”。⑥既然目标是欲达到的境地与标准,也就是说目标是最终的结果。引申到会计,认定和解除受托的受托责任就是现代会计最后的目标。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那么提供财务信息是不是会计目标?自然不是。提供会计信息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而经营者的决策是为了完成其受托责任而必需进行的工作,投资人的决策也是为保证其委托利益受到保障进行的工作,会计只不过是为帮助他们完成委托或受托责任进行决策。由此可见,提供与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就是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 三、会计环境与会计职能 勿庸置疑,会计所处的环境对会计目标的确定和会计模式的选择是有重大影响的,会计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也自然存在。 会计受环境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因素对会计影响是最大的,诚如一位名人所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一点已为我国经济改革以来实践所证明。并且我们也看到,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带来会计制度的变革,企业管理体制及组织形式的变革也会带来会计职能的返朴归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作为企业财产的所有者,通过政府的代表直接行使企业财产的经营权,同时也直接插手企业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的、而且多是为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设计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为宏观管理提供设定的各项财务指标和数据,而且会计作为国家财政、计划在企业的延伸,理所当然就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会计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的基础已经丧失。企业生存于日臻成熟与完备的市场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形式发生根本转变,国家要通过财政、税收、货币、产业政策等来实现与企业的协调。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成为企业内、外部利益集团及政府关注的焦点,因为,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各方利益的协调。但是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会计部门只能是一个主要以财务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为决策人和执行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的“情报部”,它的地位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决策或权力机构。会计所能做的,就是为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各方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提供财务信息。而且置身于企业利益之中,企业不具备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精神上和物质利益上的独立性,所以,会计的所谓监督职能自然就随着经济环境的变革和外界强制力的弱化而解了作了。这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只能通过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和以立法形式明确企业管理当局的财务与会计责任来落实,而会计只是要充分地发挥其唯一的固有职能——反映或曰提供财务信息。 四、关于会计监督问题 综上所述,现代会计是一个以提供客观、相关、合意的财务信息为职能的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以完成和认定受托责任作为最终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的会计是为企业内、外部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源。 然而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讨论由来已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择其基本观点,普遍认为会计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与监督。所谓反映,就是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供财务信息。无论对会计职能持何种观点者,都认为会计有反映职能,看来,会计的提供财务信息的职能是得到广泛认同的。 会计有没有监督职能?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许多同志认为马克思关于会计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这句名言,是对会计职能的最好概括,其中提到的“控制”就是监督的意思。我认为这段话,应根据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及当时会计的发展水平来理解。十九世纪中叶的会计是集会计、财务、审计、计划于一身的,会计扮演着多种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会计有监督职能是合情合理的。而在会计、财务、审计等学科已经独立的今天,会计的监督职能就随之解除了。⑦ 2、职能者,事物之固有功能也。会计职能应当是会计所固有的功能。会计的“监督职能”要求会计人员担负国家行使行政监督权,这不是会计所固有的职能,而是外部强加的责任。 3、如果有会计监督,那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行为的监督,即自我监督;二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监督。前者应当理解为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当以职业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自我约束(自律),正如从事任何职业都应有其职业道德一样,如果把这个意义理解为会计监督,虽然牵强,也无可厚非。对于后者,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在企业所处的地位来分析。其一,会计人员属企业的普通员工,他的各种利益均受制于企业,若要会计人员监督厂长经理,实际是一种“虚拟”监督,原因在于厂长经理与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要比国家与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具有更大的“趋同性”。况且要一个命运都攥在他人手中的会计人员去监督他人,岂非儿戏?其二,要会计人员按法规要求对企业经营施行监督是一种外部强制力,问题在于,会计部门是否执法部门,会计人员是否执法人员?谁来保障他们的执法力度和弥补他们因执法而遭受的利益损失?实际上把这种超负荷的监督职能强加于无职无权的会计人员身上,其结果只能导致法规效力的弱化,而会计人员的唯一选择就是为自身利益所驱使,站在企业一方。 4、会计监督意指会计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监督,它与会计人员按准则、制度要求进行规范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需要相应职权地位为基础的,后者则是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如果把会计人员按会计工作规范提供信息,根据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分析、参与决策也视同监督,未免把监督的含义扩大化。如此一来,恐怕就不存在没有监督职能的工作了。 5、有意地拓宽会计职能,造成后果是会计对其他工作的职能(如财务、审计、计划等工作)越俎代疱,这种“侵权”行为违反了职能界线必须明确的管理原则,反而会造成各项工作的混乱。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不具有监督职能,而恰恰是“提供一种信息的工具,通过该工具把创利企业业绩的有关信息传递给有兴趣的人士。会计提供的基本资料是投资过程中各方经济决策的基础。……会计从而有着三种基本职能:计量经济活动以指导企业家和投资者;计量利润以作为计算风险资本回报率的基础;确保给投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提供公平的经济状况和业绩报告。这些职能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得以履行: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给企业家用于控制和计划他们自身的活动;财务会计提供必要的信息供投资者参与企业家的活动过程。⑧而这三种职能归根到底就是一种职能:提供财务信息。 会计职能论文: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档案职能 摘 要:文章根据会计环境变化对于会计职能的影响,论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职能的特点、职能的定位与职能的实施;强调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重要职能是实现档案管理向会计工作过程渗透与后续利用的延伸,成为单位财务部门会计质量控制的关口与财务信息利用的窗口。 关键词:会计环境 会计职能 会计档案 会计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的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信息分析、预测与决策的过程,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档案管理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工作拓宽了会计档案的职能范围、提高了会计档案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会计档案管理也对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提出了新要求,并为会计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拟从会计环境变化对会计职能影响的角度,论述会计档案职能应随着会计职能重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会计档案职能的定位应确保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控制职能的需要,档案的管理应从软件与硬件两个方面确保会计档案职能的实施。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工作电算化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管理的要求而发展成为一种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是科技环境与管理环境共同作用于会计工作的结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会计职能作用形式产生了变化,会计职能的重心由人工记账时期的会计核算转向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监督。 1.简化了会计核算过程。会计是伴随着经济活动的规模与复杂性到了一定程度后,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中分立出来的,形成其自身独立的专职工作。传统的人工记账时期,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过程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其中大量重复的劳动是填制凭证、登记各种账簿与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核算的过程除设置账户与填制凭证是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外,人工记账时代大量重复进行的登记账簿与编制报表工作主要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所进行的主要是审核与监督工作。显然,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核算过程得到简化,会计工作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2.拓宽了会计监督职能。人工记账时期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是放在登记各种账簿与编制会计报表上,会计职能主要表现为核算职能,会计监督仅仅体现在核算之中,监督的形式主要是事后监督与被动监督。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一方面,会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在时间上保证了会计人员能够有效地行使监督的职能;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预算控制不仅实现了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时时监控”,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的跨度,完成对历史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未来信息的分析等工作,较好地协助会计人员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考核等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工作,从而大大地拓宽了会计监督职能的空间。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职能的特点 同人工记账时代的会计档案相比,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形成与管理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内容复杂性与领域拓展性。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纸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有严格的数据平衡性、时序性和严肃性。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形成的会计档案,从实际内容看,一方面保留了传统意义上具有严格规范性、史料性和整体性的会计档案,另一方面又包括了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使电算化会计档案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明显扩大。 2.环境依赖性与载体特殊性。传统的会计档案不需要软、硬件的支持,比较直观,可以直接查看到会计信息,而会计电算化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才可重现,对系统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会计档案的数字化,使会计核算资料的记录方式发生了突破,改变了信息的介质,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质量和速度,但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中的档案载体不是纸张而是磁盘、光盘等,它们受载体的质量、存放环境、存贮信息有效期与载体在计算机文件中阅读器质量好坏等因素的影响。 3.信息共享性与数据易改性。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会计文档的多方位检索速度,并能够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远距离传送,有利于会计档案资源共享。但是,由于存储磁介质与光盘中的数据可以很容易被修改,从而导致会计档案信息的失真,甚至被破坏的可能,而使会计档案失去价值。 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职能的定位 由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的结果(会计档案)具有领域的拓宽性、环境的依赖性与数据易改性等特点,会计电算化虽然有助于简化核算过程与拓宽会计监督的职能,但在会计工作质量控制与会计信息安全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给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使会计职能适应会计环境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就应从调整会计职能入手,将会计职能的行使设置为两个层次,一是由前台工作人员行使对经济活动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完成对单位经济业务的处理工作;二是由后台工作人员行使对会计工作的再监督职能,完成对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与信息利用工作。会计档案作为记录会计工作过程与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状况的证据,既是联系会计工作前台与后台的纽带,也是实现会计质量控制与会计信息利用的主要途径。因此,同传统手工记账时代的档案管理职能相比较,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职能主要应突出它的两大功能。 1.会计质量控制关口的职能。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建立一种内部制约机制,及时预防“差错”与“舞弊”行为的发生,会计档案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要留下包括“差错”与“舞弊”行为在内的经济业务记录与会计工作痕迹,并通过相应的事后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中止上述行为。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首要职能是实现档案归集关口的前移,确保会计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反映经济业务与会计工作的本来面貌;其次,要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实施结果纳入档案管理的范畴,把事后监督信息定期反馈到会计工作前台,同时真实记录信息反馈与信息处理的过程;第三,要建立会计档案归集的审查制度,制订各种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归档要求,做到内容完整、手续完备、要求具体、责任明确,使会计档案的归集成为单位会计工作质量再完善的过程。 2.会计信息利用窗口的职能。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文件是动态的,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会计档案利用的首要任务是要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数据备份,并定期将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档案要素复制到磁介质上,与相关的文字材料和电子文档等一同归档,保证归档资料的完整性,为实现档案数据的综合查询与有效利用奠定基础;其次,要运用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单位经济业务的分类,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通过对会计档案的编研,以财务年鉴等方式形成有价值的会计信息,防止保存档案信息的载体失效而使重要的会计信息丢失;第三,根据工作需要,在有针对性地实现会计档案信息对外提供与提高会计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做好会计档案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 四、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职能的实施 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各项职能,必须从观念、制度、手段与人力等方面入手,才能确保会计档案职能的实施。 1.强化档案意识。首先,要克服传统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纠正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做法。比如:重凭证、账簿管理,轻辅证材料管理;重纸质实物档案管理,轻磁性介质档案管理;重档案移交后续管理,轻前台会计工作的档案管理;重一般档案的统一管理,轻专门档案的专门管理。其次,要将先进的档案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理论和管理成果应用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实践,树立会计档案管理的时效性意识、完整性意识、过程控制意识、质量保证意识、妥善保管意识与有效利用意识。 2.健全档案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应从严密、有序与规范的要求出发,充分重视制度建设,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与会计电算化环境档案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会计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与现代化工作。要建立会计档案入库前的审查制度,加强前台会计工作的会计档案管理,确保人库会计档案的质量;要建立会计档案查询、对外借阅、复印等内部控制制度,防止档案资料的遗失与泄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要加强对有保存价值与利用价值的辅证材料以及磁性介质会计资料的管理,防止磁性介质档案信息的失效,确保会计档案的完整。 3.完善档案手段。传统意义上档案手段主要是指档案库房、档案设施,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档案载体,新型载体与传统档案载体在形成介质、利用方式、存储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以新型档案载体为对象的会计档案,将是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要求有效地保护档案载体,还要确保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这就给会计档案的管理手段与管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只有将当代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与技术成果引入档案管理实践中,才能满足新型档案载体管理的要求。 4.培训档案人员。现代化的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人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先进科学管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人是决定因素。由于会计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广泛性与严密性的特点,作为一种专门档案,不能按一般档案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而应该按照专门档案进行专业化管理。会计档案的专业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档案管理学知识,还应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各种管理软件。而现在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只具备会计或档案管理单方面的知识,难以胜任现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批既掌握各种现代技术知识和技能、了解档案管理知识,又精通会计工作业务,专门从事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才能适应新时期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 会计职能论文:国有企业分离所属社会职能部门会计处理探讨 分离国有企业所属的社会职能部门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变化,对国有企业分离所属的社会职能部门有关业务事项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是一个新的挑战。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国有企业分离所属社会职能部门的会计业务事项的变化 1.会计主体的变化。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前提之一,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尽管许多国有企业对各个部门实行单独核算,并编制内部会计报表,其内部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一个会计主体,但真正对外的会计主体仍只有一个,就是企业本身。从国有企业分离出去承担社会职能的部门将独立于原企业,实际上变成了多个真正的生产经营性的会计主体或承担其他社会职能的会计主体,有的还将变成另一会计主体的组成部分,如企业办的小医疗机构被大的医院受让等。 2.适用的会计制度的变化。过去在一个企业里,为了核算的统一,或者为了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需要,各个部门一般统一采用企业会计制度,或者至少要求与企业会计制度接轨。分离后,这些社会职能部门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性质重新确定自己适用的会计制度,如医院、学校只能适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会计的重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以上变化在客观上要求会计对其进行核算予以反映,所涉及的业务事项必然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二、国有企业分离所属社会职能部门的会计业务处理 现行国有企业所属社会职能部门有两种主要的经济模式:一种是国有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以下简称“非法人单位”);另一种是国有企业投资的法人单位(以下简称“法人单位”)。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兼顾这些因素。下面具体探讨国有企业分离所属社会职能部门时所涉及的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 (一)关于资产清查的会计处理 对资产的清查,首先要对所分离部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以及其他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编造财产清册,同时对各项资产损失以及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对查实。对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资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等,国有企业主体或国有企业直接、间接投资的法人单位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1.盘亏、毁损各种物资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库存物资”、“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盘盈各种物资时,借记“库存物资”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以上处理同时要结转物资成本差异和商品进销差价。 按规定转销盘亏、毁损的物资时,按收回的残料价值,借记“库存物资”等科目,按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的数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按两者的合计数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按规定转销盘盈的各种物资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2.盘亏固定资产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应转入清理,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反映该固定资产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固定资产清理后产生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区别情况处理: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盘盈固定资产时,按重置完全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新旧程度估计的折旧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重置完全价值减去估计折旧额后的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3.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账款,经批准转销时,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采用备抵法核算的,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对于确实无法偿还的账款,按规定转销时,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4.对于尚未处理的潜亏、产成品清查损失和亏损挂账,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批后,可以直接冲减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不足部分冲销实收资本,借记“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实收资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有一点要注意,国有企业投资的待分离法人单位在清查时,其会计处理按以上程序进行,国有企业主体无需进行会计处理。只有在待分离单位是直属的非法人单位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主体才做上述处理。 (二)关于资产评估的会计处理 经批准分离所属社会职能部门的国有企业,按照规定要聘请法定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财产进行资产评估,评估资产价值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确认后,进行如下处理: 1.所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非法人单位。国有企业应按批准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调整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于流动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有关资产类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原值与原账面原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照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原账面净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按照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2.所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法人单位。国有企业或其他投资方依据资产评估报告,按投资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科目,被分离的法人单位也要相应调整有关资产类科目和“资本公积”科目。 另外,聘请中介机构所发生的审计、评估等费用,应由国有企业主体承担,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三)关于资产分离、转让的会计处理 国有企业分离所属社会职能部门,按照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国经贸企改[2002]267号文件)的精神——“要坚持多种形式、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可以采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1.直接移交给当地政府。这种形式与企业分立业务有点类似,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分离后的整个企业重新建账处理。但是,根据会计核算原则中的重要性原则,由于分离所属的社会职能部门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主体相比,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所占的比重上都很小,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不妨将其视同国有企业无偿将其所属的社会职能部门捐赠给当地政府,在不影响国有企业损益的前提下,进行如下处理: 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非法人单位的,由国有企业直接冲减其相应的资产、负债和资本公积;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法人单位的,国有企业按投资比例冲减其长期投资和资本公积。 2.整体出卖给其他法人或自然人。此时,应由国有企业与其他法人、自然人签订产(股)权转让协议,并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国有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的,由国有企业直接调整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并进行相关的损益处理。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国有企业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法人单位的,按转让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转让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调整相应的“资本公积”、“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和“投资收益”等科目。 3.单独或与有关部门投资合办,实行产业化经营,由福利型转为经营型,由无偿服务转为有偿服务。这主要是因当地政府接收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如医院)有困难而采取的方式,其实际并未脱离企业,只是由企业投资控股而已,因此按《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进行会计处理就可以了。至于出租,则是企业资产经营经常采取的一种方法,仍应按企业会计业务中的其他业务收支处理规定处理。 (四)会计报表处理 国有企业在办理产权转让手续期间,应当按照以下规定编报会计报表,并分别报送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1.所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法人单位。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如子公司)开始清理财产时,应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清理财产工作完毕后,应向国有企业和其他投资方的管理部门移交资产负债清册。在评估结束并按评估确认的价值调整账面价值后,编制资产负债表。 2.所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非法人单位。因其不是会计主体,因此无需单独编制会计报表,而由其母体企业按上述规定编制会计报表。 3.分离后的国有企业。因保留生产经营主体,会计核算前提——“持续经营”没有受到影响,因此仍应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会计报表。在分离后,应编制资产分离日的资产负债表,并报送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 (五)过渡期的会计处理 1.待分离的是非法人单位。国有企业有必要在其他资产下增设“待分离资产”科目,在其他负债下增设“待分离负债”科目,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增设“待分离资产处置”和“待分离资产评估”明细科目,以便于国有企业单独核算和反映分离单位的经济活动。 2.待分离的是法人单位。国有企业只是投资方,不用专门处理,但可在年度报告中进行适当披露。 另外,关于评估基准日至分离日,由于持续经营引起分离的单位净资产发生变化,经审计确认批准后,分离的单位是国有企业直属的非法人单位的,国有企业可以按增加、减少的净资产,以现金或其他资产方式收回或补足,并相应调整“资本公积”科目;分离的单位是国有企业投资的法人单位的,国有企业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科目。 总之,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会计业务处理复杂。会计人员要结合实际,根据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妥善做好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促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目标的顺利实现。 会计职能论文:试论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与发挥 摘 要:文章阐述了税收会计的涵义与税收会计的职能,探讨了税收会计与税收征收管理的关系,并分析了税收会计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税收会计 职能 税收征收管理 一、税收会计的涵义与税收会计的职能 税收会计是核算与监督税收资金运动的一门专业会计。它是以直接负责税款征收、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为主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税收资金及其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核算与控制,为税收决策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资料,以保证税收政策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一种税收管理活动。 税收会计的职能,是税收会计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固有的、客观的功能和职责。税收会计和其他会计一样具有反映和控制两大基本职能。 税收的反映职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税收会计通过一系列专门核算方法,将税收资金已经发生的运动情况,真实、客观地表现出来,反映税收业务活动的历史情况。比如,税收会计通过设置与运用会计凭证、会计科目、复式记账、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税收核算方法,提供一定时期的应征税金、减免税金、入库税金等税收资金运动的核算资料,可以全面地反映出税收业务活动的历史状况。另一方面,税收会计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记录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获得一定质量的会计信息,用于预测税收资金运动的发展变化趋势,从而预测税收业务活动的发展趋势。 税收会计的控制职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会计方法控制。通过税收方法本身的规范性、严肃性,使税收业务符合规定的会计方法、会计程序,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比如,税收会计可以运用税收会计凭证的方法,对纳税申报表、税收票证的填用、手续、传递程序等,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施对税收征收管理过程的控制。二是法规控制。通过税收会计反映的税收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来监督税收业务的合法化和合理化,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会计监督。例如税收会计通过对税收票证的审核,可以发现错征税款并及时更正,依次监督征收活动依法进行,法规控制是税收会计的主要控制职能。三是目标控制。通过税收会计提供的信息与预定的计划、目标相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使税收活动沿着正确轨道正常进行,例如税收会计利用核算资料,分析税收运动各环节对税收计划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征收措施,以保证税收任务的完成。 二、税收会计与税收征收管理的关系 税收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税收管理活动,是税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它是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各自发挥功能的管理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税收信息管理、税收法规和税收计划管理、税收征收管理以及税收监督检查管理。税收会计与税收管理的各个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 1.税收会计信息是税收管理过程的状态、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客观反映。它是税收法规和计划管理的基础,又是进行税收监督检查的基础,它包括税收活动定性的信息和定量的信息两大类。其中定量的信息由税收业务核算、税收会计核算和税收统计核算来提供。税收会计核算所反映的信息是对税收资金运动最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准确性的信息,税收会计是获得税收资金运动信息的主要渠道。 2.税收计划和税收法律是税收活动的法律依据与税收工作的目标。税收法规管理主要是法规的制定,制定税收法规必然要考虑税收的财政职能,即税收法规出台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这就需要使用有关的税收信息来分析。税收计划管理实际上就是对税款入库情况的管理,它所要的信息主要是入库税金即影响入库税金方面的信息,所以,它离不开税收会计的核算资料。 3.税收征收管理是税收职能的实现过程,它是税收活动的主要内容。税收财政职能的实现,实际上是国家预算资金积累的过程,即税收资金运动过程。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工作是税款征收入库,税收会计通过办理税款结报,汇总缴库、与金库办理上交税款入库税款的对账以及办理税款提退等业务,直接参与税款的征收工作。 4.税收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税收法规的正确执行和税收计划的完成。税收监督检查除运用法律和外部审计手段外,主要是通过税收行政监察、税收业务稽查和税收会计等内部手段来实现的。税收会计运用其特有的方法,如制定原始凭证填制手续、传递程序来规范税收活动;开展凭证审核和会计检查来揭露与纠正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进行会计分析来督促税收计划的完成等,通过税收会计对税收征收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监控,成为税收监督监察的重要手段。 三、税收会计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 税收会计的职能贯穿税收管理的全过程,如何发挥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在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依法征收税款,提高税收征收质效,最大限度地节约税收成本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摆在税收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税收实践中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反映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党和国家制定税收政策提供依据。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的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国内生产总值由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产生,而税收收入则是税收会计通过完整的核算体系,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通过对比和分析,总结出税收负担率发展变化的规律,为党和国家制定税收政策,调节经济运行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2.为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提高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提供可靠的依据。税收会计核算从纳税人实现税收到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组织税款入库直至纳税人欠缴税款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反映,这就为税务部门掌握纳税人税收实现情况,及时征收税款并为准确、及时解缴入库,摸清纳税人欠缴税款情况,强化税收征收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税务机关根据税收会计反映的企业欠缴税款的情况,进行正常的税收检查和税务稽查,保证党和国家税收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税务机关按照税收会计制度的规定,分科所、分预算级次、分税种设置入库税金明细账,编报税收入库税明细表,为税务部门掌握税收收入进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会计是国家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作用发挥得好与坏,事关财政收入能否平衡,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税收会计工作,充分发挥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使税收更好地调节经济运行、组织财政收入,服务于经济发展。 1.加大税法、《会计法》的宣传力度,普及税收和会计知识,营造全社会重视税收、重视会计资料真实性的社会氛围。每年组织全社会的税法宣传,教育广大公民树立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思想意识,必须为税务部门提供翔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为税收会计核算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定期对税务人员、税收会计人员进行税收知识、税收会计知识的培训,并严格组织考试,成绩及格的发给《税收知识合格证书》,成绩不及格的不得上岗,通过提高税务人员和税收会计素质的有效办法,使税收会计的职能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教育广大税务干部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不论向哪里提供数据,都要做到数据准确、编报及时、口径统一,为税收会计核算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强对税收会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一把手要亲自抓税收会计工作,使税收会计人员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各级税务机关要配备“总会计师”协助单位一把手做好税收计划的下达、税收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监督;要成立税收会计机构,省局税务要成立税收会计处,市税务局要有税收会计科,县区税务局设置税收会计股,基层分局设置税收会计组,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收会计部门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政治、业务素质高的税收会计人员,并保持相对的稳定,为税收会计发挥职能作用,提供组织和人力上的保证。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税收会计工作也不例外,税收会计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如实反映税收征收管理情况,监督和控制税收征收管理的全过程,使税收工作规范、高效地运行,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付诸实际行动:(1)建立税务机关内部的税收凭证传递制度。税收会计及一切与税收会计有关的税收征收管理资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传送到税收会计手中,确保税收会计掌握核算的第一手资料。(2)税收会计核算流程。制定详细的税收会计核算流程,要包括凭证传递,出纳和税收会计如何进行交接手续等。(3)建立税收会计和税收征收人员的责任制度。明确税收征收人员的义务就是要将征收税款的原始凭证及时传递给税收会计人员,并保证税收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税收会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记账规则对税收资金运动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反映,并对税收资金运动的过程进行控制,使税收征收管理活动符合党和国家的税收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 4.实行目标化管理,严格责任及奖惩。(1)要把税收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能否准确地核算企业欠缴税款作为评价各级地方税务机关一把手政绩的依据,干部升迁、提拔,不能只看税收任务的完成这一指标,还要看税收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2)各级地方税务部门要把税收会计核算质量、真实程度,列入目标管理之中,对完不成税收会计核算质量和真实性指标的单位,取消参加评选先进的资格。(3)税收会计资料不真实,弄虚作假,使税收会计信息失真,审计、财政、纪检监察部门发现有利用税收会计营私舞弊行为的,给予必要的经济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严惩。对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及税收会计制度,税收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可靠的,在给予精神鼓励的同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 会计职能论文:中央银行会计监管职能的强化路径选择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中央银行的会计应该摆脱单纯内部会计束缚,要有监管的职能。本文对中央银行如何发挥会计监管职能提出了五条建议。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0以后,对我国中央银行会计监管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银行会计应当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摆脱单纯内部核算会计的束缚,切实树立会计监管的理念和思想。因此,本文拟对如何发挥中央银行会计监管职能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央行会计监管的内容及作用 第一,对金融机构会计的内控制度监管。一是对金融机构的会计基础体系做出评估,决定是否许可运行。中央银行会计部门应当对金融机构的会计凭证制度、财务记载与核对制度、会计核算系统的设计是否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做出全面审查和评价,看其是否满足防范会计风险的需要。二是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监督金融机构会计是否执行了会计审慎性原则和合规性原则,指导和促进金融机构改进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第二,对金融机构会计核算质量的监管。当前,有些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经营思想出现偏差,会计工作行政化,违背会计核算原则,造假账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严重妨碍了人们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真实与否的判断,破坏了会计核算的基础,使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失去了可靠的依据,甚至造成失误。因此中央银行把金融机构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完整作为会计监管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包括金融资本金核算是否真实、管理是否严格;存款准备金以及金融机构存、放、汇的数据是否准确,经营利润反映是否真实等内容,以此保证央行会计部门掌握最全面、最系统、最权威的监管资料。 第三,对金融机构支付结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管。结算纪律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账户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即各金融机构是否存在未经中央银行审批,擅自为企业开立账户或扩大账户的使用范围的现象;票据的签发、使用和受理是否严格遵循《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各类举报情况的调查和处理以及联行汇差资金的监管等。 第四,加强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会计监督和指导。目前,商业性金融机构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地方性金融机构无会计主管机构,会计核算组织杂乱无序,非规范性、随意性较大。因此,人民银行会计部门应在各自辖区内,帮助地方性金融机构根据统一会计制度,选择和设计符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核算形式和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监督指导其实施,以此规范其经营行为,确保地方性金融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模式健康发展。 二、加强央行会计监管职能的几点想法 一是要转变观念,重视会计监管。要改变过去那种会计部门只要账平表对就行的想法,树立会计部门身兼两职的观念,既要坚持和发扬会计“三铁”精神,确保会计核算质量,又要履行会计监管职能。对待会计监管工作,要改变只重视结算纪律监管的片面认识,充分全面地发挥会计监管职能。使会计监管融入金融监管范围,成为金融监管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二是制定完善金融会计法规体系,统一会计监管标准。当前,要加强和完善会计法规的建设,尽快出台会计监管的有关制度办法,明确金融机构所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尽快修订完善金融业统一的会计制度,统一规范会计科目,统一银行账号的编制方法,统一报表编报格式,做到内容规范、归类明确。明确金融机构业务稳健处理的会计政策、有问题贷款的计息政策、计提风险准备金的政策等,使中央银行会计监管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捷高效,树立央行监管权威。 三是要正确处理会计监管与其他部门监管的关系。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会计监管与中央银行其他监管的关系。会计部门的监管,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会计业务是否按合规性、真实性和审慎性原则实施的监督管理,是专业性的业务监管;而其他部门的监管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及经营合规性等方面的监管,是综合性的全面监管。因此,会计在实施监管职能时,既要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又要准确把握会计监管的特点,避免各部门监管效果相互抵消或重复劳动,以提高人民银行整体监管效能。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会计监管与财政审计监督的关系。随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日渐成熟和完善,借助这些中介机构对金融机构的会计业务进行检查监督,也是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的一种方式。 四是会计监管要与加强金融服务相结合。人民银行会计部门担负着对金融机构会计监管和提供会计服务的双重职责,会计监管不能独立于会计服务职能。一方面,中央银行会计部门实施监管职能,查处违规行为,对被查处对象来说是实施监管职能,但却为整个金融系统创造了一个公平高效的经营环境,对其他金融机构和客户而言则是一种行政服务。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的大部分内容是对金融机构服务过程的监管,其监管职能也是在中央银行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或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会计监管要与服务紧密结合。另外,在监管方式的选择上,要通过调查、分析、现场指导以及柜面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当中,提出好的建议,促使其提高经营业绩,使商业银行切身感受到人民银行监管带来的好处,消除其逆反心理,自觉地接受和配合人民银行的监管。 五是监管形式要多样化,特别要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人民银行会计部门在实施会计监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拓宽监管思路,使监管方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的监管内容采用不同的监管手段,如对会计核算制度可采用事前审批的方法,而对结算纪律的检查也不能只局限于现场检查,大量的工作还是日常柜面监督,对金融机构准备金及财政性存款缴存情况的监管则可以通过加强对金融机构报表的审查来实现。要加强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畅通的通讯网络,加快研制开发会计监管软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完备的会计监管系统,设立计算机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计算和分析。通过将中央银行会计部门的非现场监管系统与金融机构会计业务处理系统联网,实现系统的信息共享。 会计职能论文:再论会计基本职能 摘 要: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趋势微。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日趋规范,发展经济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因此,有必要对会计职能实现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关键词:会计核算职能 监督职能 认识 职能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会计学术界就在较大范围内对会计职能展开讨论,到70年代末,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并逐渐形成高潮。从“一职能说”(提供信息,会计职能是统一的,也是惟一的)、“二职能说”(反映和监督,反映和控制,反映和管理,核算和监督,核算和管理)、“三职能说”(认为会计职能是计算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四职能说”(计算经济效益;收集记录经济事项;传递财务、成本信息;分析预测,参与管理和决策)、“六职能说”(除了传统的核算、监督职能、还有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职能)到“七职能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人们曾欣喜地看到,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指导我国会计工作的实践,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主观能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日趋势微,其原因可能缘于人们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1985年颁布的第一部《会计法》也对此首肯。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反思我国会计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一基本职能,从其实现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上重新加以认识,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一、会计核算职能 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和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1985年颁布的《会计法》和2000年修订后的《会计法》将其归纳为七类。它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如企业的销货款、购货款和其他款项的收付,股票、公司债券和其他票据的收付等;(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如材料的购进与领用,产成品的入库与发出,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减少;(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如企业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的增加和减少;(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如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支出,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如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业务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表现为盈利,要按规定进行分配,反之即为亏损,要按规定进行弥补;(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核算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比较。(1)真实。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只有会计核算记录的数字和情况是真实的,才能保证记账、算账、报账是真实的,会计资料才是有用的。真实是会计的生命。会计核算的过程应当如实再现经济活动的全貌。(2)准确。要求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合理、合法的,有关数字的计算是正确的。(3)完整。要求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各方面或全过程都得到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不得有所遗漏。只有会计核算完整,才能为领导、有关单位和群众提供全面、正确的资料,才能为领导做出经营决策,有关单位制定政策、计划,群众参与和监督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依据。(4)及时。是要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按时得到会计处理和记录、计算,并根据有关规定按时向有关对象报告。及时为单位领导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时为企业各部门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对生产过程的耗费进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5)比较。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多方面进行比较,作出恰当的估计和判断,做到投入少而产出多。如企业采购材料,销售产品。比较包含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才能发挥会计的应尽之责,会计之于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人们习惯对一事项所说的合算不合算,就是看是不是经济、节约。可见,比较是会计核算的内核属性之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大量涌现,市场经济的完善、规范,要求对会计核算的外延和内含应进一步加以认识。首先从广度上分析,应扩大会计核算的范围。现在,不少私营、个体企业尚未建立会计账簿,难以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必然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发展。从会计的反映对象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看,只要有经济活动,只要有货币收付行动,就应当从会计上加以核算,大到拥有上百亿元资产的企业集团,小到每一个家庭。至于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建立何种账簿,是否进行报账,应视会计主体不同而定。能够采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应尽量统一,保证核算的规范和指标可比。对于每一个家庭,通过建立简单的账簿核算日常收支,可以控制耗费的发生,掌握支出的流向,配比收入可以计算出结存,把握日常活动的规律,逐步培养起我国公民的经济核算意识。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担负起培养公民经济核算意识的职责。每一个公民经济核算意识的增强,必然使国家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其次从深度和精度上分析,我国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客观地说,同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这种现实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高水平的财务总监还是凤毛麟角,非常缺乏。因此,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硕士、博士教育,应当抓紧培养一批具有高深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精、尖人才,以解燃眉之急。在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方式上,应当恢复过去的优良传统,实行厂部核算下的车间核算和班组核算。划小核算单位,将成本、费用、收入、利润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大企业算小账,把经济效益一点一滴挤出来。 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监督工作应发挥的作用,或它应有的功能。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企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表现在:(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监督企业、事业等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求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不符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就是要监督企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凡符合有关规定的,会计人员予以办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的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处理;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违法收支,应当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以便处理。(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公共财产,包括其各项资产。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监督公共财产是否得到很好的保管或正确的记录,账实是否相符。发现公共财产短缺或损毁,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会计监督按照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即审核其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的要求,对于违法的经济活动,要坚决加以限制和制止。只有限制非法活动,才能鼓励正当经营;限制滥用、浪费,才能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事前监督可收防患未然之效,使会计监督处于主动地位。事中、事后的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有关资料加以检查和分析。通过检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已发现的问题,要拿出整改意见,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整经济活动,实现规定要求的预期目标。 在明确会计监督的内容和过程之后,若把会计监督放置到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中,审视其质量,就会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1)会计监督的主体应当扩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三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现在,在会计核算中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建立账外账的现象屡有发生,多数是由单位的会计或受指使、或自己所为形成的。让造假者自身去查假、打假,其结果不难想象。应当看到,我国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他们分布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单位,是会计监督的主力军。但会计主管部门不应袖手旁观,不能仅仅充当制度的制定者和宣传者,应当介入到会计监督之中,弥补单位会计人员自身监督的不足。(2)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现在,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新的会计制度的实行,对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发挥了抑制作用。但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只能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来约束。如出于种种目的歪曲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随意操纵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或随意改变利润的计算和分配办法,以达到夸大经营者业绩或粉饰公司业绩的目的,其结果必然损害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2000年修订后的《会计法》,虽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治理,靠会计人员娴熟的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在日常核算中的自觉恪守。新闻宣传部门要披露打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实案例,弘扬遵守政策、认真负责的会计人员的先进典型,为会计人员营造一种守法、护法、执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监督职能的发挥能够更好地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能使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实现管理最优,效益最佳的目标。 会计职能论文:论高等院校会计核算中心职能的创新 内容提要:创立会计核算中心体制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机制。明确设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地位和职能,规范高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高校事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核算中心 集中结算 资金管理 监督与服务 一、创建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的目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理财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充分利用现有高校在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的同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也规定“规模较大的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分级管理是指在高校统一领导财务工作的前提下,在明确高校和二级单位权限、责任、利益、以及财务规章制度健全的基础上,根据财权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由高校和校内二级单位进行分级管理。会计核算中心隶属财务部门领导,代表高校领导和财务部门统一集中办理高校二级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业务的专业机构,会计核算中心与二级单位(部门)之间是委托与、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核算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发挥具有相对独立性,既对管理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也对高校领导和资金管理负责,可以较好地实现服务与监督的统一。 1.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有利于切实深化高校资金管理改革。建立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为了规范高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高校事业发展。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效益问题。财务管理的综合效益集中体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高校办学过程中的经济行为日趋多元化,高校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的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财务管理核算体系的构建就要紧紧围绕如何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如何科学配置高校资源,如何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等方面来进行。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掌握高校财务资源的配置状况,可以从总体上起到正确的政策导向作用,分析和比较高校的办学效益,检查和监测高校的财务风险,有利于引导高校的财务管理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2.建立会计核算中心能够保证二级单位依法履行职责。要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就要严格按照《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和监督,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建立二级单位(部门)经济责任制,有利于强化高校管理层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增强单位或部门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心和使用感,促使其为保证高校的发展更合理地筹集好、使用好各项资金,确保资金的完全性和效益性,以便从财力上更好地保证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3.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有利于开源节流。目前,各高校内部办学形式多样化和筹资形式多元化活动的展开,高校各级管理者清楚地认识到这是高等院校办学体制的方向,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配合制定一些激励政策给予积极支持。既要认真宣传国家财经法律和有关经济政策,使各种形式的办学创收活动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又要帮助创收部门树立理财思想,同时也要做好一切服务工作,提供一切方便。在分配制度上要打破过去平均主义思想,要拉开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分配距离,创收与不创收不能一个样,效益好与效益差不能一个样。从而调动全院各单位或部门参与各项办学创收活动的积极性,筹集办学经费以增强学校办学的整体财力。 二、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的特点 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会计核算中心的地位。高校会计核算中心要旨是在高校二级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二级单位进行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管理体制,实质是资金的所有权和核算权分离,核算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一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安排,其特点如下: 1.统一委托。会计核算中心与二级单位或部门建立委托、受托关系,二级单位或部门与会计核算中心签定委托书,确定委托、受托关系,委托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二级单位或部门指定专人办理报账等事项,具有会计监督功能;二是统一账户管理,核算中心为每一个二级单位和或部门建立内部账户,配发资金结算手册,预留付款印鉴,不开设外部银行账户,核算中心具有一定的银行服务功能。 2.集中办理结算。会计核算中心为二级单位或部门集中办理资金结算,一是二级单位或部门不设会计、出纳,其现金收入、支出等资金结算,与外部单位往来代收代付等由二级单位或部门指定专人到核算中心办理。二级单位或部门收入直接记入二级单位或部门内部账户,然后支付使用,一般不得透支。二是集中进行会计核算,核算中心审核二级单位或部门报来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往来报表,为二级单位或部门定期提供对账单,随时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资料。三是集中管理会计档案,二级单位或部门会计档案全部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保管,分二级单位或部门分年度装订成册,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编目、立卷、归档。 3.建立审核制度一是建立支出审核制度,二级单位或部门报表的所有单据都必须有单位印章、主管领导人签章必须与预留印签一致;二是建立凭证审核制度,会计核算中心必须严格审核二级单位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才能报账和进行账务处理。督促二级单位所有原始凭证达到“四有”:即有合法凭据;有付款印鉴,有使用用途,有经办人的印章。根据二级单位不同的业务活动需要,科学使用会计软件,开展会计核算,严格按照账务处理流程操作,及时、准确、完整的计算、记录、反映其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情况,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全面监督。 4.核定现金流量。建立现金管理制度,根据各二级单位现金流量核定一定额度的备用金,以减少报账人员的工作量。现金实行限范围的管理,严格滥用和超范围使用资金。核算中心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对二级单位或部门情况做到“三勤”,勤了解二级单位或部门项目、勤了解现金来往规律、勤了解现金来龙去脉。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实行“四定”:即定人员,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相互制约;定制度,购入、发出、核销、回收等环节建立票据台账,相互签字制约;定数量,根据业务需要定供票数量;定期缴销。 三、会计核算中心与二级单位的会计关系及责任的划分 1.会计核算中心与二级单位(部门)之间的会计关系。(1)委托与关系。从本质上看,高校会计核算中心是一种记账方式,它是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为加强高校资金管理,在当前高校教育经费不宽裕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开源节流工作是理好财,用好财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规范会计秩序而产生的一种记账方式,是对传统记账方式的发展和突破。它与传统记账具有本质的区别。传统记账是委托单位(部门)自愿委托授权,委托单位或部门的自主权较大,选择权也较大;而会计集中制是领导的强行委托、强行,委托单位或部门没有自主权,处于被动地位,不管愿不愿意,不管接不接受,都必须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集中实行会计核算,不存在选择权与自主权。(2)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来看,从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到有关明细报表、会计档案管理等一系列会计核算业务都必须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完成,要为二级单位(部门)提供优质规范的会计业务服务。会计核算中心是服务主体,本校二级单位(部门)是服务的客体,会计资料是服务的对象。服务是第一位的,是基础,是前提,是在服务中监督,监督中服务。(3)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从总体上看,会计核算中心是监督的主体,二级单位(部门)是监督的客体,会计核算中心代表高校法人代表对二级单位(部门)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中心核算的目的所在。其目的就是通过强化会计监督,加强创收资金管理,开源节流,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从另一个角度看,二级单位(部门)对会计核算中心也存在监督关系。一是监督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工作是否规范合理,是否调动各二级单位(部门)创收的积极性;二是监督会计核算中心代为保管资金是否安全完整、分配是否合理。 2.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责任的划分及界定。(1)资金收支活动的主体。虽然二级单位(部门)创收资金的会计核算工作移交了,但资金收支的使用权没有变,二级单位(部门)按学校规定的资金拥有权,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所有的创收项目活动及收支活动都由二级单位(部门)自行决定,会计核算中心不得干预。(2)资金权的主体。二级单位(部门)的资金集中以后,会计核算中心履行的是代管职能。要了解二级单位(部门)还有多少资金,可以通过资金结算手册或直接到会计核算中心查询,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没有发生转移,仍归二级单位(部门)所有,发生转移的仅仅是资金的保管权。(3) 会计核算中心的权限。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二级单位(部门)发生经济活动以后提交的原始凭证,重点审核原始单据是否合法,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以及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至于二级单位(部门)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经济活动凭证的内容是否合法、真实,会计核算中心无法监督和管理。因此,会计核算中心主要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及保密工作负责。(4)“集中与分级”管理的内容。集中不是权力的集中,分级不是分散,集中与分级是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统一,制度和规则的统一,是高校全局收入和重大项目收入资金调度的统一,事关高校师生的共同利益。分级管理的要素是高校二级单位在不违背政策法规和学校宏观计划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单位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个教师的正当利益得到体现。 四、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任务 高校财务管理核算中心的核心问题是效益问题。会计核算中心的综合效益集中体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要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不断强化筹资功能,并把“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任务来抓。经济体制改革为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提供了动力,但是,另一方面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又为高校筹集资金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会计核算中心要积极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目前,高校可利用现有的设备和科学技术进行咨询服务、开放实验室等各种有偿服务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进修班等办学活动。会计核算中心在管好用好这些资金的同时要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开辟筹资渠道,并且促使高校筹集资金渠道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总体上说,高校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体制要正确处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方面要坚持学校对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的统一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同时调动校内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要进一步集中全校的财力;另一方面又同时下移财务管理权力,扩大二级单位(部门)自主理财空间。一级核算,二级管理其实是试图在两种财务管理体制中找到某种结合点,一方面是实行分级管理,赋予二级单位(部门)一定的财务管理权力;另一方面不允许二级单位(部门)单独设置财会机构,二级单位(部门)的全部收支必须集中在校级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并在会计核算中心机构监督之下,以集中全校财力。 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严格内部控制,加强监督与服务,应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财务规定,结合中心和二级单位的工作实际,制订相关、必要的办法和规定。如:一是中心岗位职责。中心可根据业务需要,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等方式,但从中心领导到一般会计工作人员都必须明确到岗、到位,从会计业务岗位到管理岗位,都应职责分明。二是报账员岗位职责。二级单位报账员的岗位是负责衔接本单位和中心财务关系往来的重要环节,对其要求须具备一定财务知识,掌握和熟悉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学校的财务制度等,同中心会计人员一样二级单位报账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也必须明确。三是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及查询制度等。为了规范工作秩序、衔接好各会计岗位之间的关系,还应制定内部操作规程、工作行为准则等。四是监督与服务制度。监督是为了加强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服务应寓于监督之中,监督与服务有机结合,将有力促进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行为规范。
疼痛护理论文:结肠癌优质护理疼痛生存质量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是否可以缓解结肠癌晚期患者疼痛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结肠癌晚期患者提供护理指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结肠癌晚期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再辅以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二组患者疼痛情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忧郁自评量表评分(SAS)、生存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高于观察组,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与SAS评分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晚期患者施加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缓解疼痛,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所以本研究结论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结肠癌;疼痛;优质护理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癌成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结肠癌在40~60岁年龄段人群发病率较高[1],而常用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辅助以化疗手段。但手术创伤及术后护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状况,改善患者多种不适,有助于提高结肠癌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采用对照方法观察了优质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晚期患者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结肠癌晚期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结肠癌晚期。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1例。其中对照组男55例,女36例;年龄32~71岁,平均(51±6.18)岁;观察组男48例,女43例;年龄31~75岁,平均(49±5.29)岁,二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研究对象均排除合并肠梗阻患者、心肺肾功能障碍患者、急诊手术患者。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再辅以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常规护理包括:日常健康宣传,患者手术前心理状况评估与疏导,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指导,以及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输液、给药等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包括:①健康教育,如结肠癌晚期患者进行手术,应在术前帮助患者排除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结肠癌治疗知识;②心理疏导,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抑郁、交流及睡眠障碍等问题,则由护士进行辅导护理,并且做好相关护理记录,同时避免暴露患者隐私,指导患者做一些肌肉放松训练以辅助心理情绪改善[2];③饮食护理,患者在手术前3d只服用半流质食物,手术前2d进食无渣流食,也可服用甲硝唑进行肠道抑菌,在手术前1d可给予患者20%甘露醇250ml与5%葡萄糖盐水1300ml混合分2次在2h内服用,在手术前1d的上午进行,避免影响患者休息[3];④在患者手术结束后苏醒的6h垫枕头平卧位,定时帮助患者翻身,第二天方可以半卧位,降低手术切口张力,保持胃管、尿管畅通,防止受压,观察记录引流液性状,并以2次/d进行清洁护理[4];⑤结肠造口护理,可将腹壁切口与造口用薄膜隔开,防止稀薄粪便污染切口,在更换造口袋时应先清洁周围皮肤,若造口袋内排泄物超过30%应及时更换[5]。 1.3指标观察 采用1997年卫生部关于癌症疼痛现状调查组设计的癌症疼痛情况调查表对结肠癌晚期患者的疼痛情况评估,疼痛的评分标准为: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9分,10分则为极重度疼痛[6]。对患者进行SDS与SAS问卷调查,同时还需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收集患者护理满意度反馈问卷。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采用t检验,SDS及SAS评分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疼痛等级比较 通过评分体系,我们将患者的疼痛按照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与极重度疼痛分为四个等级。经过对患者疼痛的信息收集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等级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7,P<0.05)。 2.2心理改善情况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抑郁及忧郁等不良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无论是SDS或SAS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差异及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通过发放问卷,将患者的生存质量以评分形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体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当前恶性肿瘤患者人数持续增加,肿瘤已成为危害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7]。结肠癌属于临床外科方面最为常见的肿瘤,主要特点是病情变化较慢,所以在临床诊断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逐渐发展为晚期结肠癌[8]。而癌症引发的疼痛也是常见症状之一,有研究显示超过61.6%的癌症患者出现疼痛表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十分不利,所以WHO也把癌痛控制当作其综合癌症规划的四个重点之一[9]。并且基于此,许多医护人员一直致力于研究优化恶性肿瘤患者晚期的癌痛护理措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和个性化的优质护理辅导措施,有助于对结肠癌晚期患者的恢复及疼痛的抑制[10-11]。目前我们针对恶性肿瘤的策略主要是努力减轻患者的疼痛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生存质量包括患者身体舒适度及心理状态等方面[12-14]。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对于肿瘤的认识还处于最初阶段,多数患者及患者家属依然认为恶性肿瘤是不治之症。所以,医生和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还要给予患者肿瘤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综合以上原因,优质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中的需求日益增加[15]。如对需要的手术患者,应提前与患者积极沟通,密切配合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促使患者处于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让患者得到社会认同感,为患者治疗树立信心[16]。针对术后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追求的优质护理服务则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将患者放在首要地位。积极通过基础护理促进健康指导发展,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患者自身潜能,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自身的治疗,降低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以保障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17]。同时,人文关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如加强患者周围环境干预,使患者舒适度提高;对结肠癌晚期患者术前或者术后的饮食施加干预,帮助患者形成规范的生活及饮食方式,保证患者处于最佳手术期;同时对结肠癌晚期患者的隐私要重点保护,对术后患者实时观察,防止术后并发症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8]。本次研究显示,相比于常规的基础护理服务,在施加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后,结肠癌晚期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有了很大提升(P<0.05),说明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结肠癌晚期患者缓解疼痛。而对SDS及SAS的评分分析后发现,优质护理服组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同时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方面,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优质护理服务无论是缓解疼痛,还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结肠癌晚期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还可以稳定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所以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治疗晚期癌症方面值得大家继续深入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在临床推广。 作者:祝毅 张伟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武汉市中心医院护理部 疼痛护理论文:腹部手术疼痛护理干预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为接受腹部手术的病人采取疼痛护理措施进行看护的实际效用。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到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60例,这些病人的手术部位均为腹部。以平均分组的方式把其中的30例病人归纳到实验组中,其他病人则纳入对照组。采用普通看护方式为对照组的病人实施护理,同时采取疼痛护理措施为实验组的病人进行看护,统计并对比两组病人的痛感缓释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痛感缓释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P 0.05。结论为了帮助接受腹部手术的病人消除腹部的痛感,护理人员要积极采取疼痛护理措施帮助病人进行护理,巩固治疗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 腹部手术;护理干预措施;术后疼痛 0引言 在临床治疗中,有许多疾病都必须通过腹部进行手术治疗,并且在手术完成后,病人的手术部位会产生剧烈的痛感[1]。为了巩固实施手术取得的效果,护理人员应该运用疼痛护理方式尽量帮助病人消除腹部的痛感。为此,作者立足参与临床看护工作的经历,研究为接受腹部手术的病人采取疼痛护理措施进行看护的实际效用,详细实验情况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到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60例,这些病人的手术部位均为腹部。以平均分组的方式把其中的30例病人归纳到实验组中,其他病人则纳入对照组。实验组有17例病人为男性,其余13例为女性,本组的病人在17.6至70.3岁之间,平均为44.6岁,有7例病人接受剖腹分娩手术,有6例病人接受切除胆囊手术、有9例病人接受阑尾切除手术,有8例病人接受胆结石清除手术。而对照组有15例病人为女性,其余15例病人为男性,本组的病人在18.2至71.5岁之间,平均为45.7岁,有8例病人接受剖腹分娩手术,有9例病人接受切除胆囊手术、有8例病人接受阑尾切除手术,有5例病人接受胆结石清除手术。两组抽样实验的例数相等,同时性别资料、年龄数据无显著差别>0.05,因此作为实验的样本具有对比价值。 1.2实施护理的措施。 1.2.1对照组。对对该组病人实施普通的看护措施。 1.2.2实验组。 (1)科普保健知识:在调理恢复阶段,护士必须给病人开展健康知识信息的科普工作,让病人了解恢复期间,腹部手术创口产生痛感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不需要太过担忧,只有随时保持心情愉悦并遵照医生嘱咐定时、定量服用药物,才可以确保手术的效果。此外,护士可以让家属带一些有助恢复的食品到医院给病人食用,使病人可以尽快复原。 (2)体位调节护理:在手术完成后的初期阶段,如果病人的动作较大或经常移动极有可能会导致腹部创口开裂,使病人感到剧痛。为了防范此种情况,护士要对病人进行体位调节护理,叮嘱病人尽量在病床上保持平躺,如果需要移动必须通知护士。 (3)心理安抚方法:为了帮助病人消除对手术的阴影,使病人能够分散对腹部手术创口的注意,护士可以采取疏导心理的措施帮助病人消除恐慌、焦急等不良心理情绪。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抽空与住院的病人进行沟通,引导病人回忆一些愉快的事情,从而在心理上达到缓释痛感的效果。 (4)调节进食规律:护理人员要督促病人按时吃饭,同时必须为不同的病人设计有益于身体恢复的进食餐单或食谱,提升病人身体的复原能力,增强病人的抵抗力。 (5)实施用药护理:部分病人在恢复期间腹部的手术创口会产生强超出病人承受范围的疼痛感,为了迅速帮助病人缓释痛苦,护士必须在遵守医嘱的前提下,给予病人适量的镇静药剂。若注射后病人腹部的疼痛没有任何缓解,护士必须立即向医师报告。 1.3效果评定方式。 以病人腹部痛感的缓解情况为标准对护理效用进行评定:①显效:实施干预之后,病人腹部的痛感以及不良情绪完全消失。②有效:实施干预之后,病人患部仍有轻微的痛感,但不阻碍恢复进度。③无效:腹部痛感没有任何缓解。 2结果 采取护理措施之后,多数病人腹部手术创口的痛感均得到缓释,实验组的疼痛缓释有效概率比对照组高P 0.05。 3讨论 当前许多疾病在进行治疗时都必须通过腹部实施开腹手术,因此病人在恢复期间经常会感到腹部的手术创口十分疼痛。如果痛感过于剧烈,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疼痛干预方法,尽量帮助患者消除身体上的痛苦[2]。在上文中,笔者分析了为病人实施疼痛护理取得的实际效果。由统计数据可知,采取护理措施之后,多数病人腹部手术创口的痛感均得到缓释,实验组的疼痛缓释显效概率比对照组更高P 0.05。 总之,在手术完成之后,为了提升病人身体的复原速率,护理人员要积极采取文章所介绍的疼痛干预措施帮助病人进行护理,这样才能达到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 作者:姚玉杰 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疼痛护理论文: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240例妇产科患者,应用信封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所有患者需符合以下标准:①患者均为成年女性。②患者的年龄在80岁以下。③患者是自愿参与研究。对照组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4.76±4.41)岁,其中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3例,行阴道手术8例,行剖宫产手术98例,行盆腔清扫手术1例。实验组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45.57±4.48)岁,其中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例,行阴道手术8例,行剖宫产手术99例,行盆腔清扫手术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患者实施常规的疼痛护理,在生活饮食上给予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疼痛综合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教育、心理护理及控制疼痛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教育 手术进行前护理人员需要告诉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一般情况,重点告诉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包括疼痛原因、疼痛类型、疼痛持续时间、镇痛药物、镇痛方法等。让患者提前了解并做好心理准备,患者提前明白术后的疼痛情况可以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更加清楚地了解手术,对于术后出现的不适,能够平和地接受,不会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术前还需要指导患者各项准备工作,例如饮食方案,每日的活动,床上使用坐便器的锻炼等。让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 1.2.2心理护理 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由于身体的疼痛以及生活行动不方便,因此容易产生烦闷、焦虑、压抑等不良心态。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主动和患者接触,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倾听患者的诉求,帮助患者实现心理需求。开导并鼓励患者,给患者安排干净、舒适的病房,并让患者快速适应环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指导,提供健康知识,让患者能够适应疼痛并且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疼痛感。叮嘱家属多给予患者关爱,家属的鼓励可以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1.2.3控制疼痛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正确的体位,告诉患者肌肉要保持放松的状态,可以有利于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后能够减轻疼痛感,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按摩帮助毛细血管扩张,致痛物质能够被快速吸收,例如缓激肽、组织胺等。按摩还能消除患者的水肿,使得营养得到更加充分的改善,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在对患者进行按摩前要告诉患者按摩的必要性及作用,加强患者的配合积极性,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情况,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对其进行疏导,增加患者的疼痛耐受度。给患者播放轻音乐或搞笑的影片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诉疼痛情况。若患者主诉为无疼痛则记录为0级;若患者主诉为轻度疼痛则记录为1级;若患者主诉为中度疼痛则记录为2级;若患者主诉为强烈疼痛则记录为3级。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项,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序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疼痛分级差异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94±2.24)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49±3.21)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妇产科手术的临床效果良好,但是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其中术后疼痛带给患者的困扰最大。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的心理及精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让患者身体倍感不适。手术造成的疼痛感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加强疼痛治疗的技能专业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心理护理在处理疼痛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消除患者的紧张感,让患者安全地度过手术期,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在妇产科患者术后给予疼痛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还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陈丽 黄好 田一兰 单位: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 疼痛护理论文: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护理管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骨科创伤患者资料,均为创伤患者,且无其他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38.3±2.5)岁;试验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36±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记录病情和疼痛变化,并进行疼痛教育等。试验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实施疼痛评分管理流程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疼痛评分、持续时间、情绪反应、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首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2h进行,评分值≤3分时每天上午10:00进行评估,对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每小时评估1次;硬膜外局麻患者则每4小时评估1次;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则每6小时评估1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患者则每8小时评估1次。 1.2.2护士的系统培训及考察 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疼痛护理知识培训和考察,使其有效掌握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护理中,切实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在治疗中,若患者疼痛评分>4分时,阿片类﹑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可联合使用;当患者疼痛评分>7分时,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联合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减少患者的疼痛。 1.2.3疼痛知识教育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教育宣传,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并让患者意识到科学地应对疼痛是有效可行的,增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4外界因素护理 患者大多存在焦虑、烦躁、郁闷情绪,会影响康复进程和疗养状态。因此,应为患者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心情愉悦﹑放松。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音乐疗法,以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并增加舒适感。另外辅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以冰袋冷敷减轻局部充血水肿,以热敷减轻痉挛,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疼痛,能早日康复。 1.3诊断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无疼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根据术后疼痛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术后越疼痛。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完成,分为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35例患者满意34例,占97.1%;不满意1例,占2.9%。对照组35例患者满意30例,占85.7%;不满意5例,占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创伤患者在治疗中需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疼痛,而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第5个生命体征。目前,医疗技术日益进步,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医疗项目。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模式的护理,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水平和治愈信心,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实行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并在实践中准确熟练地加以应用,使其具备提前镇痛、按时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的理念,并对患者进行适时疼痛评分;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护理管理知识教育,使其能科学的认识疼痛且及时镇痛,减轻患者身体的疼痛感和心理负担;其次优化患者生活环境,使其心情保持轻松愉悦,早日康复。并应借鉴国际疼痛护理管理经验,提高医师、护师、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 4结语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扬云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 疼痛护理论文:肿瘤晚期疼痛优质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肿瘤晚期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男65例,女45例,平均年龄65岁。患有消化系统肿瘤患者40例,呼吸系统肿瘤患者35例,生殖泌尿系统肿瘤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通过各项生理指标和医学上的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无误诊发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具体如下:①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晚期肿瘤患者的内心比较消极。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日常行为和面部表情,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轻生念头,要与患者多聊天,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②要合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例如与患者一起读书、下棋、听音乐等,让患者处于一个比较安逸的环境当中,将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③帮助患者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对于患者本身来说,长期住院治疗,会给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及时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④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肿瘤晚期并不意味着立即死亡,有些患者由于治疗得当,并且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医护人员要通过一个积极的态度,向患者告知其正确的情况,避免患者主观臆断来带来的负面影响。 1.3观察指标: 将7天设定为1个护理周期,观察患者的临床疼痛表现。在本研究中,由经过培训的护士教会患者根据自己对疼痛的感受,在视觉疼痛评估表上的相应位置,标记疼痛的程度。1~3级为轻度疼痛,4~6级为中度疼痛,7级别或者7级以上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轻度疼痛患者占81.9%,对照组的轻度疼痛患者占45.4%;观察组中都疼痛患者仅有1.8%,对照组中度疼痛患者高达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来说,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后,疼痛效果减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3讨论 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晚期肿瘤患者当中,6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认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对缓解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①优质护理比较注重患者的心理干预,当患者拥有倾诉对象后,可以缓解内心的压力,不再恐惧疾病,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②优质护理并没有放松对患者的疾病护理,反而会更加细致。从患者的服药时间、服药剂量、临床反应等多个方面,记录患者入院治疗后的各种情况,帮助医生制定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案和治疗方案,实现患者的有效治疗。③优质护理强调家庭的作用,患者长期入院治疗,缺少家庭的关心,很容易失去治疗的信心。优质护理会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如果患者恢复较好,可以与主治医生商量,让患者回家吃顿饭,或者是出去1~2h,减少医院这种特殊环境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科学的疼痛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对缓解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质护理让患者拥有一个非常轻松的心理状态,积极的配合治疗,为术后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护理当中,需要将优质护理推广应用,关心患者的身体病痛和心理状态,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给予患者更多的欢乐和积极护理,为更高效的治疗提供较大的帮助。 作者:蒋红梅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水矿控股集团总医院肿瘤科 疼痛护理论文:小儿阴茎术后疼痛的护理 1资料与方法 ①根据患儿类型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患儿麻醉清醒后,一种表现为少言寡语、依赖性强,喜欢依偎在父母或陪同人员身边。这种患儿应指导父母或陪同人员鼓励、赞扬让其坚强面对疼痛;另一种表现为性情温顺、神经脆弱,对疼痛尤其敏感,这种患儿也是心灵最易受到伤害的。因此需要护士和家属共同关心体贴、开导沟通让其勇敢接受疼痛。②保护术区减少摩擦:为了减少术后活动和改变卧位时会触碰到切口引起疼痛。我院经过实践经验总结,术后采用纸杯子,将杯底掏空把尿管从中引出,杯子反套在阴茎周围,用纸胶布固定在两侧大腿根部。这样即轻巧,又不影响患儿活动,还可以减少摩擦术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很受患儿及家属的赞同与认可。③针对小儿疼痛的特点:高起点短时程,在疼痛时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如让患儿听唱儿歌、玩喜欢的玩具、自己制作儿童手工、为患儿讲患儿心中的英雄人物故事,让其想象自己是奥特曼来和疼痛打仗,帮助患儿在现实与想象之间互做沟通,从而达到镇痛、镇静作用。④观察患儿疼痛程度:应定期观察患儿情绪状态,通过情绪状态来评估患儿疼痛程度,疼痛轻者可给予转移法减轻疼痛,术后有的患儿心理脆弱、孤独感强。任何刺激与不适均会视为疼痛。护士应与患儿频繁交流,密切接触。指导父母抚摸患儿头部、肩膀,轻轻拥抱,适时亲吻患儿,用甜蜜微笑传递爱,让患儿感受亲情忘记疼痛。⑤病友交流:可邀请一些手术后开朗、乐观的患儿讲解手术体会和战胜疼痛的经验。护士应为病友之间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他们搭建信任桥梁,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对于阴茎发育良好的大龄患儿由于夜间阴茎会出现不同程度勃起,加剧疼痛。对此类患儿应避免观看言情小说和爱情片,避免情绪激动。并遵医嘱睡前酌情使用乙烯雌酚可缓解疼痛。⑥肥胖患儿:因疼痛不敢翻身,容易造成背部、臀部、皮肤发红、皮疹甚至溃烂引起疼痛。护士应每天3~5次为患儿翻身和擦洗,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屑。并鼓励多活动防压疮,减少疼痛。 2结果 所有患儿经过精心的护理后,疼痛均得到明显减轻,疗效满意。 3护理体会 由于会阴部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对疼痛比较敏感。加之患儿及家属心理压力大术后均会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术后患儿疼痛出现的哭闹、躁动、不安等是最早、最敏感的情感表达方式,而这也加剧了家属的焦虑与紧张,使其束手无策、情绪激动,这些均会影响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所以作为护理工作者的我们应不断总结、创新,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达到最佳疗效。 作者:张艳 单位: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 疼痛护理论文:优质护理对胆结石伤口疼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1.1.1术前护理 (1)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适当向其介绍术后的疼痛感等,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多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稳定情绪,务求在术前达到最佳心态。(2)指导患者的饮食作息习惯,吸烟者须在术前戒烟,术前应以清淡营养类食物为主。(3)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泄排遗练习、有效深呼吸和床上翻身练习,保证不会在术后发生褥疮、尿潴留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1.1.2术后护理 (1)术后支持腹腔管引流护理以及T管引流管的护理。刚进行完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的患者应禁食,主要以静脉注射氨基酸等进行营养补充并时刻注意输液速度和输液总量。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等并定时挤压使其保持通畅。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将T管接无菌袋在床边固定好,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定期用无菌盐水和庆大霉素慢慢冲洗,切勿加压。每天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每日予T管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并覆盖无菌纱布。一般术后8~10d无发热、腹痛等情况可试夹闭T管引流管,隔日行T型管造影。造影显示通畅后,开放T管48h,使造影剂完全排除。拔出后用凡士林纱布将残留窦道填好。1~2d可闭合完好。(2)及时镇痛。患者术后疼痛一般以术后48h疼痛较剧烈,镇痛药应以患者的反应和主观感受准确及时使用。予患者以镇痛药时需同时告知患者该镇痛药的成瘾性发生率 0.1%以消除患者焦虑。(3)患者术后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经常巡视病房,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态度,同时向患者家属建议多增加探视时间使患者感受到亲属的关爱。 1.2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指标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此法由0~10共11个数字组成,患者用0~10这11个数字描述疼痛强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严重。0~3为轻度及以下疼痛, 4为中度及以上疼痛。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感觉轻度及以下疼痛发生率91.67%,对照组为11.67%。观察组轻度及以下疼痛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 3讨论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中提出,在各大医院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本着以患者切实利益为服务宗旨的原则,从护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工作模式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有如下几点要求:(1)转变传统护理观念、将新思想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强管理,制定相关活动方案,深入开展“四个多一点”服务;(2)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树立优质服务理念;(3)完善护理人力的配置,强化整体护理,不断探索合适的层级管理制度,形成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的责任模式,促进每项工作的及时有效完成;(4)实施表格化护理登记、填写好各项护理记录单;(5)加强基础护理建设,加大推行“四个多一点”服务,保证基础护;(6)建立健全的护理保障体系,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成立护理小组,合理使用护理资源。 肝内、外胆管结石常引起胆道感染让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有着出血少、损伤少、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优点,但是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基于患者缺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自身担忧手术的效果以及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等原因,患者都可能会产生诸如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术后呼吸困难等问题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该类疾病的护理是否得当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疾病的治愈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术后给予优质护理,观察组大部分患者以感觉轻度及以下疼痛为主,发生率91.67%,而中度以上疼痛的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度以上疼痛达8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优质护理在患者术前、术后时间段采取人性化护理,较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在术后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疼痛感,结合了术前对患者精神状况的提高,并加强了对患者心理上和饮食上的护理,极大地提高了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好地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在促进患者疗效的同时也让医患关系得意缓和,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一种安全、新颖、高效的护理方式,极具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爱贤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疼痛护理论文:疼痛病患护理方法的比对 作者:赵荣荣 何美艳 单位: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 疼痛是个体在身体与心理两方面同时经历的感受,是个体的防御功能被破坏所致,其是一种令人苦恼的痛苦感。1977年美国教授恩格儿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开辟了医学发展的新时代。由此我们将疼痛也分为躯体疼痛和心理疼痛两个方面,躯体疼痛是身体某一部位感到不舒适,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致;心理疼痛是指精神方面的防御功能被破坏,个体的情绪完整性受到伤害,其疼痛具有不确定性。我院疼痛科每年收治患者400余例,其中颈腰椎疾病患者占大多数,为了提高颈腰椎疼痛患者的治愈率,我们在护理方面做了两种护理方法的比较,即一般护理和重点优质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104例颈腰椎疼痛患者,男60例,女44例,年龄40岁~65岁,随机分为2组各52例。第1组采用常规的一般护理,第2组在一般护理常规上重点进行优质护理。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治疗方面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第1组采用常规的一般护理。第2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重点进行优质护理。 首先布置病室,在环境上尽量给患者一种优美、舒适、整洁、温馨的感觉,让患者一进病房产生回到家一样的舒适感。 其二,由责任护士介绍周围环境、作息时间等住院要求。做到语言亲切,态度诚恳,细心倾听患者有无其他方面的要求,并对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在介绍主管医师、护士、护士长时要将其采用的治疗方法、护理特长及个人魅力尽量让患者了解,与患者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友好关系,使患者相信护士可以帮助其控制和处理疼痛问题,相信护士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真心地关怀和照顾他们。帮助他们在情绪、知识、身体等方面克服疼痛。 第三,在制订护理方案、护理措施时,尽量取得患者的配合,使患者主动提供与自身疾病相关的信息和治疗过程中的感受,从而针对不同的患者由责任组为其制订出合理的护理方案,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倾听患者对护理方案的建议和意见,促进责任小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治愈率。 第四,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充分进行护理评估和告知,使患者主动配合各项护理活动。 第五,开展健康教育和出院电话回访。落实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明白检查和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体现人性化护理模式[1]。加深患者对护士角色的认知度,促进患者对健康指导的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2]。电话回访能够体现优质高效的主动服务精神和责任意识,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提高服务满意度,实现零投诉,是一项可显著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服务举措[3]。 第六,根据患者自身和疾病特点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开展一些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项目,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也使得优质护理不仅仅体现在简单的生活护理上,而是尽量祛除患者身体的疾病,从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第七,在护理工作中,要尽可能多地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安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寻求与患者情感上的共鸣;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中,对患者始终融入关爱、尊重的服务理念,通过访视和以家人般的周到关爱,与患者建立亲情关系。在亲情的护理行为中,给患者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唤起患者向往健康,善待生命,接受护理和得到友爱的感情。在日常护理活动中,“以病人为中心”,爱护和尊重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是减少医疗纠纷,创造品牌服务的先决条件[4]。 1.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颈腰椎疼痛患者多因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腰肌劳损等引起,患者都是长期饱受疼痛折磨的意识清醒且有自理能力的人。因此,此类患者不仅有躯体疼痛,还存在着心理疼痛问题,而治疗措施多以针灸、小针刀松解治疗、穴位封闭、牵引等方法进行,这些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对敏感患者可造成新的疼痛。因此有时患者的器质性病变已经缓解,但患者仍感觉疼痛。这就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态度和蔼地与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站在患者的角度上看问题。经常介绍有关颈腰椎病的治疗和护理知识,用细心、耐心、爱心、同情心来安抚、鼓励和支持患者,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进行其感兴趣的活动和功能锻炼,使患者减轻疼痛从而提高治愈率。通过优质护理患者治愈率大大提高,而且改善了护患关系和医患关系,为优质护理在中医院的发展垫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院疼痛患者住院数量逐年增多,得到患者的认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疼痛护理论文: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析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98例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急性疼痛评分以及疼痛刺激前后生命体征。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疼痛分度以及疼痛刺激后心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并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新生儿护理;效果 疼痛不仅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同时也属于一种常见疾病。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对疼痛的感知比成人更为持久和强烈,并且疼痛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长期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新生儿予以疼痛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对我院出生的新生儿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具体分析,旨在探究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98例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9,胎龄36~40周,平均胎龄(37.61±3.25)周,其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27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0:28,胎龄35~39周,平均胎龄(37.46±2.71)周,其中早产儿19例,足月儿39例;两组新生儿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常规用药护理、皮肤护理等。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体位护理:维持新生儿屈曲位,减轻其疼痛,维持鸟巢式体位,提高其调节能力,足跟采血时维持其俯卧位,提高其舒适度。(2)袋鼠式护理:直立式拥抱新生儿,给予其安全感,维持其生理稳定。(3)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4)非营养吮吸:放置安慰乳头于新生儿口中,增加其吮吸动作。(5)嗅觉安抚:放置含有香兰素的纱布于新生儿头部。(6)葡萄糖水护理:给予新生儿服用葡萄糖水,减轻新生儿疼痛感。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疼痛刺激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对两组进行急性疼痛评分,总分为10分,其中0~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疼痛刺激时急性疼痛评分对比 对照组中轻度20例(50.00)、中度13例(32.50)、重度7例(17.5),研究组中轻度43例(74.14)、中度13例(22.41)、重度2例(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疼痛刺激3min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比 刺激前两组心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刺激3min后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机体发育尚不成熟,其神经系统功能以及其他系统功能均不够完善,导致其不能完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所以当新生儿遭遇不同程度的刺激均会产生近期或长久的影响,从而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故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系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干预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具体探究,以期为临床护理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疼痛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对新生儿行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感,减轻其受到的伤害。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疼痛刺激3min后,研究组心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对新生儿行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维持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分析原因可能为:通过对新生儿行体位护理,使新生儿处于屈曲位、鸟巢式体位或俯卧位,均有效提高新生儿舒适度,从而减轻其疼痛感,足部采血所产生的疼痛作用时间较长,通过维持其四肢屈曲体位,使其感受到舒适、放松,有效减轻疼痛感[3]。通过对新生儿行袋鼠式护理,抚摸并拥抱新生儿,增加其安全感,起到良好的安抚作用,同时还能够维持其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相关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感,本研究通过指导产妇对新生儿母乳喂养,从而有效减轻其疼痛[4]。通过对新生儿行非营养吮吸,增加其吮吸动作,从而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其生命体征受到疼痛的影响。另外,还对新生儿进行嗅觉安抚以及葡萄糖水护理,研究表明甜味可激活人体体内内源性阿片,内源性阿片具有效镇痛作用,所以新生儿通过服用葡萄糖水可有效其疼痛感[5]。本研究由于受时间、样本量等因素限制,未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需进一步扩大实验进行探究并作合理改善。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并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晓艳 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疼痛护理论文:综合疼痛干预新生儿护理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方法,在芜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选择住院患者100例。 1.2伦理审查 遵照赫尔辛基宣言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方案获得芜湖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3随机分组 纳入病例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 1.4纳入标准 ①日龄≤28d。②监护人(母亲)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5排除标准 ①对多种药物过敏。②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③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④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⑤病情危笃。如样本选择时正接受药物治疗,经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不视为排除病例。 1.6退出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条件,纳入错误。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③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治疗。(不良反应者纳入不良反映统计)④使用影响疗效药物。退出/脱落病例按退出/脱落时疗效纳入疗效判定。 1.7护理方法 均连续护理14d为1疗程;常规新生儿护理。 1.7.1对照组 室内照明或自然光线等照光治疗,保持屈曲体位和襁褓包裹常规护理。 1.7.2治疗组 综合疼痛干预护理措施。静脉采血脚后跟穿刺法,每次穿刺深度及力度一致,采血前放置安慰奶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抚触以缓解疼痛,致痛前口服12%~24%蔗糖水2mL。采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添加辅食,预防注射及喂养。母乳喂养为主,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护理过程中适当少量葡萄糖液作为辅食,避免因缺少母乳而出现低血糖;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从新生儿的需求出发开展护理工作,选拔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连续观察,确保新生儿获得全面、细致的照顾;在新生儿进食1h后进行抚触护理,使用指揉法按摩头部与背部,挤捏法按摩四肢,实施抚触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让新生儿家长在旁观摩,学习;每天对新生儿沐浴室、病房等进行消毒,控制环境温度与湿度,避免感染;常规护理同对照组。 1.8观测指标 临床症状、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分度、不良反应。 1.9疗效判定 连续护理2疗程(28d),判定疗效。疼痛分度通过观察新生儿的面部肌群活动,总结分数。参照《综合疼痛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轻度疼痛:<5分;中度疼痛:5~7分;重度疼痛:>7分。 1.10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基线资料 纳入样本100例均为芜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患者,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具有均衡性(P>0.05)。 2.2退出病例 观察期间无退出病例。 2.3脱落病例 观察期间无脱落病例。 2.4心率、血氧饱和度 连续护理2疗程(28d),心率、血氧饱和度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 2.5疼痛分度 连续护理2疗程(28d),疼痛分度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 2.6不良反应 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无论是正常生产还是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能力,虽然其神经组织还未发育成熟,但也足以感知疼痛。足底采血、注射、气管插管等各种致痛性操作均能够引起疼痛,对于先天体质较差的新生儿,更换尿布等日常行为也可带来疼痛刺激,反复的疼痛刺激使身体感受器越来越敏感,引起过敏反应。体检等也会成为一种疼痛刺激。新生儿没有交流能力,无法表达疼痛刺激,只能以哭叫、动作等表现出来,长期以往,易被忽视。持续疼痛刺激可能引起脑血流再分布,带来明显的生理反应和激素、代谢水平变化,长期持续疼痛刺激还会导致新生儿日后出现认知行为障碍等问题。如何减缓新生儿疼痛以及降低疼痛对新生儿的影响成为了近年来广泛关注的问题。新生儿的疼痛等级无法做出准确详细地评估,只能间接的通过新生儿的面部肌群表现和各项生理指标评估,笔者在研究中采用的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新生儿综合疼痛干预表现有五个方面:①药物干预:阿片类药物、吗啡是最常见的镇痛药物,适用于中、重度新生儿疼痛。②改善环境:降低环境噪音水平,调节室内温度、光线水平,播放能够降低疼痛压力的音乐。③体位治疗:使新生儿保持屈曲体位和襁褓包裹。④抚触:用按摩、拥抱等无痛性皮肤接触消除其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⑤吸吮:放置安慰奶头,使新生儿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其中非药物干预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本次研究发现综合疼痛干预使新生儿的疼痛得到了有效缓解,降低了并发症,使得新生儿的康复质量大大提高。 4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应尽量减少不必须的致痛性临床操作,同时加强综合疼痛干预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新生儿的疼痛。综合疼痛干预在新生儿的护理中应加大重视和认可,并广泛采取这一有效措施。 作者:张园单位:芜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疼痛护理论文:癌症晚期疼痛护理策略 1癌痛的原因 1.1癌症本身引起:占8O,由癌肿压迫神经及邻近组织引起的周围组织的缺血、坏死;化学物质导致病理性骨折骨痛;癌细胞浸润内脏和血管引起内脏梗阻、动脉闭塞、静脉淤血;刺激胸壁内脏包膜、血管壁层神经感受器等。 1.2抗癌治疗引起:占1O,手术治疗后引起疼痛,如患肢痛、化疗引起的组织反应(静脉炎)、放射治疗引起的皮肤黏膜及纤维组织增生压迫神经致痛。 1.3全身衰竭引起:占8,晚期癌症恶病质导致极度衰弱、多器官功能衰竭、便秘、褥疮、肌肉痉挛等。 1.4与心理因素有关:占5O,包括恐惧、愤怒、焦虑、孤独等。 2疼痛的分级标准 2.1疼痛分级标准:数字越大表示疼痛越大,0级:无痛;1级(1~3为轻度疼痛):虽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影响,如不适、压迫感、钝痛;2级(4~6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到影响,如跳痛、痉挛、烧灼感及挤压感;3级(7~1O为重极度疼痛):持续的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必须用止痛药,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睡眠受到严重影响。 2.2面部表情疼痛分级:该表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及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3癌痛的治疗 3.1药物止痛:癌痛是癌症的临床表现之一,癌痛治疗也是癌症治疗的一部分,治疗癌症的方法也多是治疗癌痛的手段,有效的治疗多能取得减轻或缓解癌症疼痛的效果l2j。目前,临床普遍推行WHO所推荐的三阶梯疗法。其原则是按药效的强弱依阶梯顺序使用,即使用口服药,按时、联.合用药,用药剂量个体化。止痛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尽量口服,最后再选择注射]。第一阶段对于轻、中度疼痛,首选非阿片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第二阶段对于疼痛不能缓解,可在非阿片类药物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第三阶段对于疼痛仍不能控制或加剧,可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WHO和中国卫生部推荐盐酸吗啡缓释片为第三阶梯镇痛首选药,不论麻醉药的剂量大小,用药时间长短,在用麻醉药止痛时,成瘾的发生率 1。然而,调查发现,大多数医护人员担心药物的成瘾_3],这使得护士一般只有在患者主诉疼痛时才给予止痛药。 3.2患者自控止痛:运用电控镇痛泵镇痛,适用于全身疼痛和终末期疼痛患者。优点:止痛效果好,全部药液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药液释放均匀可预测,镇痛总量小,用药个体化,当血液浓度稳定,当疼痛剧烈时患者可自行按动按钮临时加大一次给药剂量,镇痛明确。3.3非药物治疗:指导患者使用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疼痛。癌痛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癌痛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_4],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如听音乐、看报纸、放松肌肉,物理方法(热敷、冷敷)、针灸。经皮肤电刺激神经(TENS)刺激电极可放在疼痛部位和邻近皮节,用电刺激的方法达到止痛效果[5]。其他还有代替疗法、补充疗法_6神经阻滞、神经破坏疗法等。对使用大剂量阿片类止痛药不能控制的疼痛和其他辅助类止痛药治疗不满意的患者,选用神经阻滞或神经破坏治疗是一个很好的止痛方法。 4癌痛的护理 4.1心理护理:患者的不同性格、精神状态及社会背景对疼痛的反应均有不同。晚期临终患者的心理活动分为5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绝望期、接受期,进而逐步进入死亡。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阶段,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可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方式,充分控制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舒适感。帮助患者重塑信心,激发生命潜力,提供一些癌症患者战胜病痛成功经验的书籍,供患者及其家属借阅。教会患者学会分散疼痛、转移注意力,如看电视、听音乐或与亲人等交谈及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手工,使患者从精神上摆脱对疼痛的恐惧和害怕,增加对生活的希望。 4.2病房环境: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的病房环境。房间保持整洁,东西放置有序,地面干净无水,设有防滑措施。病房及病区内禁止大声喧哗,安静的环境可以避免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烦躁不安均可引发疼痛。护士查房时要遵从“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无痛苦的环境,从而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 4.3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疼痛已被作为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发现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饮食方面以增强患者免疫力及疼痛耐受力,减少继发感染为原则,饮食需要多样化、均衡化、低脂化和易消化饮食。对于能经口进食者应烹煮患者爱吃的食品,使用患者喜欢的调味品,注意色、香、味各个细节,尽一切努力增加患者的摄入量。对肠道功能已丧失的患者,可用静脉营养,如脂肪乳剂等。对于病情危重卧床的患者加强皮肤护理,按时翻身拍背,必要时为患者铺气垫床,受压部位贴褥疮贴保护,保持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日常护理中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便秘是使用阿片类药物最常见且顽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o~100[8]。鼓励患者多饮水,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适量的粗粮,每日清晨用温开水冲服一些蜂蜜有一定帮助。注意评估患者的大便情况,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通便药物治疗。因此,应加强各项基础护理,注意患者皮肤、口腔、呼吸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5讨论 癌症晚期疼痛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性质多为钝痛、胀痛、轻痛、牵扯痛、针刺样甚至刀割样痛,发作频率可为持续性、间断性]。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等资料主要从患者的主诉、生理、行为等方面综合评估n。新的医学研究结果显示,癌症疼痛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恰当使用止痛药物,9O以上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缓解。有效的镇痛治疗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护士需要具备处理癌症疼痛的多方面知识,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采取主动热情、多接近、严密观察,注意患者的微细表情变化,提高业务技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供优质的服务给患者,将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结合起来,让患者体验到关怀的温馨,调整心态,重塑信心,减轻其心理负担,延长有效寿命,并增加癌症的成活率,帮助患者寻求家庭及社会支持,战胜疼痛的信心。 疼痛护理论文: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探析 1.疼痛的心理因素:在临床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同样性质、同样程度的创伤或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轻重程度各不相同。安静、舒适的环境,用心专注的活动,富于兴趣的交谈等,可以提高疼痛阂值,减轻疼痛。例如:在专心活动时发生的一般外伤,往往在活动结束后才被发现。但疲倦、紧张、焦虑、恐惧、软弱均能减低对疼痛的耐受力,增加疾病引起疼痛的程度。如:害怕打针的人可以在注射时发生疼痛性休克。性格外露者较性格内向者更易表现对疼痛的反应,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通常认为疼痛是疾病的象征,故对痛觉较敏感,而文化程度较低者,对一般疾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耐受疼痛的能力较强。既往疼痛的经验也非常重要,如:曾经作过手术的人对第二次手术时疼痛更为敏感。总之,各种心理因素都可以影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2.对疼痛的心理护理:疼痛的彻底解决虽然有赖于病因的治疗,但是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能够减轻和避免患者的疼痛。 2.1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闭值。疼痛的患者常常因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抑郁,而加重疼痛。护士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对疾病知识的宣教。对疼痛患者要亲切、和蔼,要尊重其人格,绝不可以对他们冷若冰霜,毫无同情心,或有问不答,致使患者动怒,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丧失治疗的信心而拒绝治疗。对待危重患者,应当平静自若,严谨持重,操作熟练敏捷,忙而不乱,绝不可以惊慌失措,以使患者增加恐惧,失去安全感,对待疼痛患者,我们医护工作者要有高度同情心,特别是对于神经衰弱所致的功能性疼痛,医务人员应给予全面的体格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绝不能主观地认为患者是无病呻吟,即使患者有些敏感,也不能置之不理,因为,这一类患者需要精神与心理方面的护理和指导,重视疼痛与心理的关系,注意患者的心理需要,并帮助提高疼痛阑值。 2.2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对疼痛患者一般应安置在比较安静的病房,对剧烈疼痛者可安排单人房间,保持环境安静、清洁,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嘈杂声对患者的影响,特别是对经过长时间努力才能入睡的疼痛患者,一般不要惊扰他,但特殊情况下可根据患者病情来进行安排。 2.3减少疼痛的刺激: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应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进行清创、换敷料、洗胃、灌肠、导尿、换床单等护理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支托、协助,使其保持舒适体位,减少疼痛刺激。 2.4争取家属配合:当患者发生疼痛时,陪伴家属毫无疑问地将会受到患者的影响,而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影响到患者,两者互为因果,致使患者疼痛加重,所以家属的情绪很重要。日本学者曾对一组癌病疼痛患者,用家属鼓励的方法止痛,结果15例中13例有效,因此,医护人员一方面要积极地为患者治疗疾病,减少家属的担心,另一方面也要对家属和陪伴进行卫生健康和心理学教育,并解释患者疾病情况,使他们增强信心,作好配合工作,家属对患者最亲近、最了解,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会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安慰。 2.5加强保护疼痛患者:在加强保护疼痛患者时,要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随便议论患者的病情程度和有关医疗护理上的问题,避免对患者的恶性刺激。南丁格尔曾经说过:“对不能治愈的慢性病患者,切莫闲谈你的希望,就是议论患者非自己的事情也无法接受,他们因不能有一点期望而感到失望”。特别是护理持续性、顽固性疼痛的患者,他们由于没有治愈的希望和剧烈的疼痛折磨,常常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因此,更要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防止意外发生。 疼痛护理论文:护理教育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缓解 摘要:人工膝关节置换是解决中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最有效的治疗,也是该疾病的终末治疗。手术技术随着患者接受程度和手术室、器械各种硬件设备的改进,技术方面几乎不存在问题。但对于膝关节置换,技术要求的一部分,关节功能恢复决定了膝关节手术的整体效果。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提出,患者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关节功能,这要求在无疼痛情况下增加肌肉力量、恢复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患者步态。除了必要的手术技术、假体设计外,对手术患者的教育显示出在快速康复中的重要优势,做到被动康复和主动康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尽可能短时间内恢复关节功能。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骨科;护理 我科从2014年开始对所有膝关节置换病人,进行术前、术后疼痛教育工作,做到所有患者都接受术后各种康复措施,接受医师提供的各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是2015年在我院进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女性96例,男性29例。年龄51~81岁之间,平均年龄69岁。均为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使用假体Stryker。平均住院时间11天,除1例伤口延期愈合,其他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 1.1住院期间疼痛管理方案 住院前对所有患者进行例视频演示节目教育,组织患者观看视频,大致了解膝关节手术和康复过程。住院第一天所有患者口服塞来昔布50mg,一天3次。连续口服药物直到手术当天,术中使用鸡尾酒疗法,具体使用罗哌卡英10ml、地塞米松1ml、肾上腺素0.5ml、生理盐水38ml。假体安装前关节囊后方注射25ml、伤口周围15ml。术后第二天改用肌肉注射帕瑞昔布40mg,一天2次。 1.2疼痛评定标准 使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2结果 患者术后第一天到出院前进行疼痛记录,采用视觉评分法纪录患者疼痛程度。强度疼痛在4以上加用地唑辛5mg肌肉注射,疼痛强度3以下不需要药物干预。125例患者中术后第一天45例疼痛为4,第二天24例疼痛为4,第三天9例,第四天3例,第五天疼痛均降低为2。术后48小时,开始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每天CPM上午30分钟,结合患者主动功能训练。术后患者第3天ROM0~60度,第4天0~90度,术后5天0~110度。术后6天ROM到0~120度。 3讨论 疼痛是继血压、脉搏、体温、呼吸之外的第5生命体征,疼痛会引起人体一系列反应。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直接关系到术后关节功能、影响到活动程度,也会影响关节置换的开展和应用。在开展疼痛病房前很多患者在第一次手术完后,很难接受第二次对侧膝关节置换,主要担心是术后疼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长期关节疼痛困扰,长期口服大量的止痛药物,使机体处于对疼痛的超敏状态,一旦关节部位任何外科处理,比其他人反应更加明显和严重。所以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术前教育尤其发挥很好的效果。疼痛教育工作重要性术前教育可以得到患者理解和支持,术前教育可以使患者更加主动的配合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我们观察的125例膝关节置换患者中,有12例术前拒绝超前期止疼药物的使用,通过我们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消除了患者认为术前止疼药物没有必要、影响手术效果的顾虑。 4疼痛方案的选择和优点 无痛是实施膝关节快速康复的前提,无痛可使患者能早起下地活动,增加了患者信心,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和压褥疮发生。[3] 4.1教育对缓解疼痛的效果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活动及功能锻炼需要克服疼痛,然而术后的疼痛又是人体对于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里反应,在近期的护理工作中疼痛已经被公认为是临床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之外的第五生命体征,在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疼痛常造成患者对活动存在畏惧心理,从而不敢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造成肌力减退,关节局部组织粘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和肌力的恢复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非常不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因此解除术后疼痛已经成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我科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综合措施来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效果较为满意, 4.2教育改变病人传统认识 有些患者认为手术后你肯定出现疼痛,所以对术前对超前止疼有抵触,拒绝口服药物;有些患者认为没有进行手术,也拒绝口服止疼药物。对于这些患者认真的术前教育,通过科室出版宣传小册学习,说会患者现场说教,消除对术前用药的抵触。有时将术后不同时间患者放到同一病房,对患者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有利于推进后续的治疗。术后配合伤口周围冰敷,CPM功能锻炼,在患者无痛下进行康复训练,制定膝关节康复措施,达到最大膝关节功能恢复。我科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通过特殊护理措施缓解术后疼痛,对护理人员加强疼痛护理培训。对患者实施疼痛教育、健康宣传、心理鼓励以及补充治疗后,结果表明护理干预组患者疼痛显著轻于空白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控制后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为患者术后的生理、心理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常娟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疼痛护理论文: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个性化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护理对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84例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个性化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42例。常规护理组实行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行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疼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结果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为(5.38±1.72)h,短于常规护理组的(8.34±2.16)h,疼痛评分为(4.12±0.58)分,低于常规护理组的(8.33±1.3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个性化护理组满意度97.6%高于常规护理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护理效果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多发生于患者的膀胱以及尿道,甚至输尿管,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1],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轻疼痛感,有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2]。为进一步证明个性化护理对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84例进行分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84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个性化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42例。其中,个性化护理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8.5±25.5)岁;结石类型:14例肾结石患者,15例膀胱结石患者,1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结石直径0.4~9.8cm,平均直径(3.1±7.7)cm。常规护理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9.5±25.5)岁;结石类型:14例肾结石患者,15例膀胱结石患者,1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结石直径0.6~9.8cm,平均直径(2.4±6.8)c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类型及结石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此次实验在所有患者以及监护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实行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行个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评估护理患者接受治疗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疼痛程度以及疼痛的频率、具体的位置进行评估,还应该明确缓解疼痛的因素,对患者疼痛发作的时间、特征进行记录,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3]。 1.2.2健康教育将结石的成因以及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向患者讲解清楚,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感,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针对患者的疑问要耐心的解答,促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治疗[4]。 1.2.3疼痛护理患者出现疼痛时可采取有效的方法为其缓解疼痛,通过为患者按摩以及冷敷、热敷等方法有效的缓解疼痛[5]。此外,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体位,适当的调节温度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6]。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评分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疼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满意度主要从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方面考虑,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比较 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为(5.38±1.72)h,短于常规护理组的(8.34±2.16)h,疼痛评分为(4.12±0.58)分,低于常规护理组的(8.33±1.3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个性化护理组患者非常满意35例(83.3%)、比较满意6例(14.3%)、不满意1例(2.4%),满意度为97.6%;常规护理组患者非常满意26例(61.9%)、比较满意9例(21.4%)、不满意7例(16.7%),满意度为83.3%;个性化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多发生于患者的膀胱以及尿道,甚至输尿管,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7-10]。若结石的直径较大,就会刮损患者的尿道内部组织甚至会导致尿路阻塞,加剧患者的疼痛感。疼痛出现时,患者一般会出现恶心以及呕吐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面色苍白、坐立不安,若不及时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就会出现血压降低以及脉搏加快等症状,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8,11-13]。相关研究表明,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可有效的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9,14-16]。本次研究中,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为(5.38±1.72)h,短于常规护理组的(8.34±2.16)h,疼痛评分为(4.12±0.58)分,低于常规护理组的(8.33±1.3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个性化护理组患者非常满意35例(83.3%)、比较满意6例(14.3%)、不满意1例(2.4%),满意度为97.6%;常规护理组患者非常满意26例(61.9%)、比较满意9例(21.4%)、不满意7例(16.7%),满意度为83.3%;个性化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上所述,对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丹芸 赖贤林 疼痛护理论文:癌症病人疼痛护理论文 【关键词】肿瘤 [摘要]疼痛是造成癌症病人恐惧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时对于疼痛的恐惧胜过死亡的威胁。为减轻晚期癌症病人难以控制的疼痛而带来的生命威胁,我们选择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药物镇痛方案和非药物镇痛心理支持护理方案,有效缓解了癌症病人的疼痛,更加重视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人文关怀,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肿瘤;疼痛;干预;护理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杀手,而疼痛则是困扰这类病人的一大顽症和主要并发症,有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新生癌症病人10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我国约51%~61.6%的癌症病人伴有疼痛。其主要表现为心慌,出汗、手足发凉,呻吟等痛苦症状,均有因疼痛伴随食欲减退、失眠不安、悲观失望、体质虚弱、消瘦及恶液质。为此,减轻癌症病人的疼痛,提高生存质量是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现就213例癌症病人的疼痛干预及临床护理论述如下。 1临床资料 癌症疼痛的病人213例,其中男性157例,女性56例,属中晚期癌症病人186例,发生不同程度疼痛129例,疼痛占癌症病人总数61%左右。 2疼痛的干预 2.1规范化的“三阶梯”给药原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给药原则,采取早期、合理和足够干预,根据疼痛的轻、中、重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1,2]:1级即重度疼痛,需要三阶梯药物治疗,主要给吗啡等强效阿片类药物加辅助镇痛药物,每日2次~4次;2级即中度疼痛,需用第二阶梯药物治疗,主要有弱阿片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每日2次;3级即轻度疼痛,需采用第三阶梯药物治疗,主要有抗炎镇痛药物,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 2.2及时、按时用止痛药过去一直以为,对癌痛的治疗,以病人的耐受为主,尽量延长给药间隔,减少止痛药的用量,以防药物成瘾。再者有的病人则对止痛药物有误解,害怕自己服用后会产生副作用,以为随着癌症的进展疼痛会逐渐加剧,若一开始使用强效止痛药,如吗啡或芬太奴,唯恐到了晚期就没有其他的止痛药可用,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忍无可忍”时才向医护人员求助,事实上,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而且所需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临床上目前鼓励癌症病人采用控释剂型的强效镇疼药,在维持镇痛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血药浓度的大幅度波动。因此,吗啡剂量不足以产生严重副作用,产生心理依赖(成瘾)的可能性也十分罕见。 3临床护理 护士和病人的接触最频繁,通过和病人的接触,观察确定病人疼痛的性质、强度做出判断并实施护理。 3.1药物镇痛的护理药物镇痛应根据疼痛的程度循序渐进,最佳的给药时间是在疼痛发生前先用口服给药。给药时应按医嘱规定时间服用,不能等病人疼痛开始才给药,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比如非麻醉止痛剂阿司匹林,副作用可损伤胃黏膜,导致胃出血,需饭后或溶于一杯牛奶中服用。疼痛剧烈时可给吗啡等强效药物止痛。 3.2心理支持癌症病人最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疼痛,癌症疼痛的治疗过程对医护人员及患者来讲是巨大的挑战。医护人员应该充分关注病人的心理,他们最为担心的症状往往是疼痛,而最恐惧的感觉是孤独和绝望。我们首先对病人的疼痛给予同情和理解,进行心理安慰,鼓励使其从精神上摆脱恐惧感,有效的配合治疗,对癌症晚期的病人主动取得病人和家人及亲友的配合,倡导和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关怀工作,为病人投入更多的精力,以确保病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保持较高生活质量;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深得病人信赖,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忧郁和痛苦,提倡病人、家庭和医护人员一起讨论病人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疏导,增强病人战胜自身疾病的信心,暗示病人如何自我调节,结合治疗和进食,以充分发挥自身最大抗癌潜能,达到止痛目的。 3.3放松止痛全身放松、引起脉搏、呼吸、血压等的变化,降低精神不安和肌肉紧张度可阻断疼痛反应。如指导病人缓慢腹式深呼吸或闭目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动作,能安定身心、松弛肌肉;其他做一些放松操、沐浴、体育锻炼等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4转移止痛使精神集中疼痛以外的刺激,如读书、听音乐、回忆过去值得留恋愉快的事情,和病人谈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根据病人的爱好选择书报阅读、讲故事、看电视、下棋等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病人疼痛发作时,护士可适当的在病人床边逗留,握一握病人的手,梳理一下蓬乱的头发,用热毛巾擦一下颜面,帮助更换一下体位,精神上给予安慰,以达到转移止痛的效果。 3.5避免不良刺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限制探视、减少噪声、定时通风换气,使室温适宜,保证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与其他有情绪反应的病人或家属接触,通常会减轻病人的疼痛。 4小结 通过对213例疼痛病人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治疗的同时,随即开始疼痛干预及心理支持和护理,有效的缓解疼痛,增强镇痛药的镇痛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此外,癌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癌症治疗的综合水平。所以如何有效的止痛,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现代护理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在技术上的提高,更需要在认识上的更新,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为癌症病人解除痛苦,这是我们的神圣责任。 疼痛护理论文:术后疼痛护理对策研究论文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评估;控制对策 [摘要]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新兴课题,在部分发达国家,疼痛已经列入护理教育的课程,并将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实际的、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情感经历;或是对这一损伤所作的描述[1]。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它广泛出现于各种疾病的病程中。疼痛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对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控制至关重要。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评估;控制对策 1术后疼痛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1.1恐惧成瘾[3] 麻醉药是术后止痛的主要药物,害怕对麻醉药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医生不愿开麻醉处方,护士不愿给患者用止痛药,患者尽可能地不用或少用。 1.2疼痛评估不重视、不准确、不及时 1.2.1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 护士会常规地监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但对术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未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 1.2.2疼痛评估方法不正确 在临床实践中,错误地操作了疼痛评分工具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错误:以为疼痛评分是评估患者疼痛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从生理、行为、功能等方面观察的综合评估。由于不能准确地评估疼痛,从而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2.3疼痛评估不及时 患者报告疼痛不及时,或者止痛后报告疼痛未引起护士注意。 1.3担心药物副作用 患者害怕麻醉药引起的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及术后恢复减慢是患者拒绝用药的一个原因。临床上许多患者对麻醉止痛拥有这种想法,他们情愿忍受疼痛的折磨也不愿用药。医务人员害怕麻醉药,尤其是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是影响有效止痛的另一个障碍。 2疼痛护理对策 2.1疼痛教育 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2.2改变对疼痛的观念 全面认识IASP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觉,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并真正地落实在实践中。疼痛是无益的,免除疼痛是患者的权利。患者应报告疼痛,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询问、评估、治疗疼痛。 2.3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 害怕成瘾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种障碍,要学会区分麻醉止痛药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 2.4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 首先要了解疼痛评估的重要性,掌握疼痛评估的原则,这样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个体化评估患者疼痛,及时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疼痛评估是控制疼痛最关键的一步,治疗开始前必须对疼痛作好详尽全面的评估。通过评估,医生可以了解疼痛的原因、部位、程度、性质等,以此作为选择适当药物的依据,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2.4.1疼痛评估方法 2.4.1.1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3] 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正常生活,睡眠无干扰。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剂,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2.4.1.2数字分级法(NRS)[3] 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程度分级标准为: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 2.5做好术前、术后的患者教育 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建立疼痛宣教小册子,使宣教工作做得更有效。通过对患者的教育,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以利于早期活动,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减少费用。在临床上,当患者被告知麻醉止痛药引起成瘾发生率极小,不会延缓切口愈合,止痛后有利于早日康复时,患者都愿意接受麻醉药止痛。 3控制疼痛的措施 治疗疼痛的根本方法是病因治疗,同时辅以药物治疗、理疗止痛等措施。但病因治疗难以凑效,神经性疼痛病因不明,对症治疗就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生命质量,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唯一途径。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控制疼痛的新技术,为患者减轻疼痛。 3.1患者自控止痛法(PCA)[3] 容易止痛,全部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药物释放是可预测的,镇痛总量小,用药个体化,血液浓度稳定,镇静确切。 3.2硬膜外腔注射止痛法[4] 将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止痛药注入硬膜外腔达到止痛的目的。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长,给药剂量小,副反应小,可反复注射,特别适合于晚期癌痛、家庭病床患者,置管一般保留20d,最长达37d。 3.3心理护理[2] 良性暗示,引导患者摆脱痛苦意境或淡化疼痛意念,分散注意力,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不断完善,护士在控制患者疼痛中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障碍,采取相应对策,正确评估疼痛,采取有效止痛措施,只要患者需要,可随时给患者止痛,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弱电工程论文: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防雷探讨 1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防雷接地的要求 为避免和保证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防雷安全性,避免雷电对机电设备造成损毁,在各种安全因素都考虑到的前提下,国家在对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防雷接地,制定了相应的施工规范标准,设计和施工时均应按照规范要求执行,其中对各种综合布线接地要求是最为关键和突出重要的部分,而屏蔽是保护智能建筑物较为常见的一种做法。而类似雷击所产生的回流过高电压,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保护,避免类似雷击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在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防雷接地中防雷、防类似雷的接地都是同等重要的工作。 2智能建筑综合防雷技术 2.1建筑物外部防雷 2.1.1接地地网水平接地体在与测试点的连接采用φ10的热镀锌圆钢,测试点放在防水的接地盒内,汇接点用相应规格的铜铝连接端子联接,一边联接φ10的热镀锌圆钢,一边与铜线相联。 2.1.2引下线引下线的制作:机房内均压环与测试点的接地引下线采用25平方毫米多股铜线与地网测试点相连。 2.1.3防雷装置信号防雷器、电源防雷器、设备箱外壳与机房内均压环相联的接地地线按相关标准可采用10或16平方毫米多股铜线。 2.2建筑物内部防雷屏蔽、等电位联结、电涌保护是智能建筑内部防雷所采取的主要办法,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建筑内弱电设备遭受因过高压以及过电流而引起雷电损害,可以有效减轻或降低雷电脉冲辐射,对弱电设备的损害。电压保护装置的增装可以使雷电产生的过高压和电磁波对弱电设备的危害降至最低。 2.2.1屏蔽能使弱电设备在遭遇雷电电磁脉冲辐射所受到的损害降低至最少的简单、常见、有效的方法就是屏蔽。要获得较好的屏蔽效果,屏蔽时应考虑到以下事项。影响屏蔽效果的优劣的主要因素有:屏蔽体、屏蔽装置。屏蔽考虑的对象主要包括: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屏蔽采取的主要技术包括:建筑物屏蔽、设备屏蔽、线缆屏蔽、管道屏蔽。屏蔽布线主要材料:金属管。屏蔽线路设计:科学、合理,确保有效性。屏蔽注意事项:引下线不应与主干线的电气线路平行,引下线的钢柱位置不能靠近主干线的电气线路。 2.2.2等电位联结将整个建筑内金属物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绝好导电体,就是等电位联结。在实际防雷接地中就是,将混凝土钢筋、自来水管、煤气管、金属门窗、各类金属管道、电线电缆、以及各种防雷建筑物内金属物的接地线,用导线或过电压保护器连接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导电体。等电位的重要性:将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弱电系统与所处建筑物的各导电部分的电位差消除掉。智能建筑有效使用等电位联结模式选择:SM型混合等电位联结网络模式。 2.2.3电涌保护智能建筑物雷电防护措施中电涌保护器的设置,所占据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必须同样重视。电涌保护设置位置:智能建筑物不同防雷区界面、有需要的特定位置。电涌保护器设计要求:并联型电源电涌保护器 3结语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的今天,建筑防雷接地的技术和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高科技化、高系统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与之相匹配的防雷接地较之以前普通建筑防雷接地工作更显重要。防雷、防类似雷都是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防雷接地中要关注的内容,两方面在防雷接地中都应考虑到,且缺一不可。为适应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舒适化的特征,防雷接地工作也要加快自动化升级脚步,不断探索出适应时展的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科学、合理、实用、经济的新办法,新思路。并起到通过防雷接地的创新来促进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发展的现实作用。 作者:张恺 单位: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弱电工程论文: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系统设计 1安全防范系统 医院安防控制中心设置在行政楼一层,安防中心集中检测院区各个分楼建筑内的视频信号和各种报警信号,安防中心内设置与城市安防信息网络直接连接的信息接口、110直通报警专用电话等。该系统按照普通风险对象提高到安全防范型工程设计,分别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汽车库管理系统和内部对讲系统组成。安全防范系统监控中心与消防控制合用一室,便于消防安防的集成建设和一体化管理,可以减少医院的费用。 2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院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设两个消防控制室,按GB50116-2013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本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手动火警报警安钮、火灾声光报警器、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组成。消防控制室的报警设备由火灾报警控制主机、联动控制台、CRT显示器、打印机、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直通对讲电话设备、电器火灾报警主机电梯监控盘和电源设备组成,并设火灾报警外线电话。医院各楼层护士站均设置带地址式烟感探头;厨房、车库等设置感温探头;煤气表房设置气体探测器。通过可编址智能探头、手动报警以及控制模块组成一套可靠的火灾探测系统。 3有线电视系统 系统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接入形式。862MHZ邻频模式,双向图像传输系统,有线电视前端机柜设在A楼急诊的四层弱电机房内,电视信号来自城市有线电视HFC接入网系视频示教系统信号和自办节目。建筑内部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分配形式,系统输出口频道间载波电平差任意频道间不大于10DB,相邻频道不大于2DB,频道频率稳定度为正负25KHZ,图像/伴音频率间隔稳定度正负5KHZ,用户终端电平要求69正负6DB,图像清晰度在四级以上。系统采用双向传输网络;系统中所有设备器件均具有双向传输功能;各类设备器件、连接器、电缆均应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屏蔽系数应大于100DB;每台双向分配放大器配置上行宽带放大器;HFC网络内任何有源设备的输信号总功率不超过20DBM. 4排队叫号系统 排队叫号系统包括分诊排队系统、取药叫号系统、挂号叫号系统、该系统软件电脑主控制器、号票打印机、虚拟叫号机(医生或药师用电脑)、诊室或窗口显示屏、主显示屏、中继盒、杨声器。系统运用电脑直接控制叫号系统、显示系统、语音系统及号票打印,可同步显示当前系统工作状态,能有效地改善服务环境,提高医院工作效率。通过配置对应的计算机接口设备和管理软件以及综合布线网络,更方便纳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管理电脑主控制器设在各个分诊科室的护士站、取药工作站或挂号工作站。 5医用对讲系统 病区各护理单元的护士站与患者床头之间,妇科护士站与各分娩室之间,集中输液与护士站之间,以及血透析病床与护士站之间均设置了医用对讲系统。系统由管理电脑、主控制器、对讲分机、紧急按钮、走廊显示屏、发射天线等组成。系统通过实时呼叫应答和双向对讲等功能有效帮助医务工作者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水平和效率。通过配置对应的计算机接口设备和管理软件以及综合布线网络,更利于纳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管理电脑和主控制器设在护士工作站,病床内对讲分机直接安装在医疗设备带上。 6弱电电源与接地系统 智能建筑的弱电电源系统必须是可靠稳定和无干扰的。其中,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消防火灾报警设备以及通讯设备属一级用电设备负荷,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对终端计算机设备配置单独UPS装置。医院的弱电工程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计算机行政局域网和收银系统的电源均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双电源切换柜的电源来自医院变配电间的2台变压器低压回路及1台柴油发电机供给。医院弱电工程的各个系统都由独立的电源配电箱控制;弱电系统的接地是弱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减少干扰和保护设备,弱电接地系统必须单独接地,医院的弱电接地中各个弱电系统接地均采用25mm以上的铜芯导线与室外接地桩连接。 7结语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设计中要有全面的观点。随着现代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及计算机控制通信和设备自动化管理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完善设计,创造投资合理,环境舒适的智能建筑。这项建设是迫切需要的。 作者:范金水 单位:南京市中医院 弱电工程论文:弱电工程智能建筑论文 1弱电工程时遇到的常见问题 1.1项目承包单位资质的问题由于工程项目承包单位是工程施工的主体,所以其能力的大小与工程质量直接挂钩,然而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仍有很多承包单位存在超资、资质不全、资质不符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例如一些承包商,虽然他们具有了系统集成资质,但是没有弱电集成资质,他们的工作人员不仅缺乏工程管理经验,还不熟悉工程,所以具体施工时他们不可能对各子系统间的兼容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而是为了尽快完工,直接照搬其他工程的集成方案,或者是堆砌各设备商提供的单项子系统,这样就会大大降低集成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有一些承包商,其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新手,有的甚至还认不全各仪器设备的端子符号,施工时他们连接线的端子接头短路、虚焊、断路的居多,导致集成系统不能调试,或者调试不出其应有的功能;还有一些承包商,其只是具备了承包某一子项、某几子项工程的资质,具体施工时其只能提供代销商与货商,而具体的调试、联机工作还得专业厂家来做。 1.2各子系统间接口的问题智能建筑机电设备系统中的受控设备与控制器间的关系是互控关系,然而由于各承包商间的相互推脱、技术上的不成熟、系统要求上的模糊、技术规则上的不一致导致两者间应有的互控关系不能有效的实现。 2解决常见问题的措施 2.1强化设计审查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监理人员应遵照弱电设计要求、相关规定对设计进行严格审查,将审查出的问题及时提供给建设单位,以便其及时改进。工程施工前,专业电气的技术人员要提前熟悉设计图纸,且要积极与土建工程技术人员沟通,一起核对出土建设计方案和电气设计方案中的交叉工程,且依据各自的施工进度定出交叉施工的计划。对线路保护、支吊架的预埋、基础型钢的预埋等工作,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和遗漏的情况,要制定出具体的配合交叉施工计划,对配合时间进行明确,在配合施工前,要讲预埋件的制作工作做好,进行必要的防腐工作,将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工作和技术准备工作做好。 2.2强化资质审查遴选承包商时,要严格审查其的资质及经营范围,一旦发现其有借用、挂靠资质等问题,要坚决排除。资质审查时,不仅要对承包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还要对弱电工程的负责人进行资质审查,对于那些重点项目还要对该承包单位、该工程的负责人曾经做过的项目进行实地考查,以便确切掌握该承包单位的技术能力、质保体系及服务体系。同时要明确要求只有具有系统集成经验的承包单位才能承包系统集成工程。 2.3控制好设备和材料的报验关对于材料、设备、软件以及各类系统结构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检验记录进行检测。要按照现行的产品性能标准、功能标准、外观标准、包装标准等进行现场检测工作,对于不具备检测条件的材料、设备和产品,要求供货单位或者工厂检测单位根据相关的规定要求提供检测报告。软件产品需要工艺上提供软件登记文化或相关检测报告。(2)对材料的合格证进行检查。合格证必须有生产日期、型号规格、产品名称、生产厂家、检验员签字,材质证明要明确、详细,将产地标明。(3)软件产品、硬件设备、系统接口的生产商、承包商和供应商家,要按照规定将产品的使用规范、设计要求、通信协议、维护保养、接口规范等文件进行规定,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2.4强化施工组织设计智能建筑工程中的弱电工程应有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且要在方案中对弱电部分的材料、质量及进度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于一些大型工程,要由施工组织单位进行设计安排,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交底工作要在施工前做好,所有的班组成员都要进行签字。要建立具体的技术交底制度,向用电人员、专业电工讲述清楚安全用电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意图和注意事项。在交底资料上要进行签字,标明交底日期。 3结语 由于弱电系统安装施工的过程中,具有敷设管线复杂,施工时间长,作业空间大等方面的特点,要求相关施工专业做好协调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提高组织管理力度,使用测量、检查和试验的方法对重点位置的工序进行控制,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建筑弱电安装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标准。 作者:张高峰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基建处 弱电工程论文:弱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一、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它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也包含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1.施工的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决定着整个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组织,设备的供应,以及弱电工程与土建工程、装修工程的配合时机,通常必须通过建立工程进度表的方式来检查和管理。弱电施工进度表的建立是在施工顺序的基础上,其施工顺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施工安装图设计(深化二次设计)、管线施工、设备(进货)验收、设备安装、调试、初开通和验收。 2.施工界面管理施工界面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弱电系统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装修工程施工在其工程施工内容蚧面上的划分和协调,尤其是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与机电设备和独立子系统的接口界面很多,一般通过各子系统工程负责人开调度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建立文件报告制度,一切以书面方式进行记录、修改、协调措施等。 3.施工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整个弱电系统施工期间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装工人和调试工程师的人数和这些人员进场的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增加人工成本。这种管理需要与施工进度管理密切结合,分阶段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这个阶段的施工任务。 4.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安全重于泰山,严格贯彻、落实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条例》的相关规定和各项措施。 二、工程技术管理 1.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弱电系统工程要在系统设计、提供和安装等环节上认真检查,对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使整个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2.安装工艺管理弱电工程是一个技术性、工艺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做好整个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主要要抓住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和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相符的情况或施工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记录在案,为最后系统整体调试和开通,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3.技术文件管理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是工程各阶段实施的共同依据。这些文件夹主要包括各弱电子系统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产品说明书、各子系统的调试大纲、验收规范、弱电集成系统的功能要求及验收的标准等,这些技术文件都有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为了能够及时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正确的上述技术文件,因此建立技术文件收发、复制、修改、审批归案、保管、借用和保密等一系例的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科学的管理。 三、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弱电工程单位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执行ISO9001系统工程质量体系,要贯穿在弱电系统的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之中,要确实抓好以下的质量环节: 1.施工图的规范化和制图的质量标准; 2.管线施工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3.配线规格的审查和质量要求; 4.配线施工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5.现场设备或前端设备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6.主控设备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7.智能化弱电系统的监控参数设定表的填写和枋对; 8.调试大纲的审核和实施及质量监督; 9.系统运行时的参数统计和质量分析; 10.系统验收的步骤和方法; 11.系统验收和质量标准; 12.系统操作与运行管理的规范要求; 13.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的规范和要求; 14.年检的记录和系统运行总结等。 在了解上述保证系统高质量的环节时,要确切做好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评定。 弱电工程论文:试析智能建筑弱电工程 摘要:文章从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系统组成、衡量标准出发,结合某大酒店具体项目,从智能建筑的公共广播,共用无线电视,无线寻呼,电话通讯,火灾报警,安保监控以及结构化布线几方面的系统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内部无线寻呼系统 衡量城市建筑的现代化标准,建筑的设计形态和智能化是两个主要方面。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主要由以下各系统组成: (1)通信网络系统; (2)办公自动化系统;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5)公共安全防范系统; (6)结构化布线系统; (7)弱电电源及接地系统。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的出发点,应以建筑为平台,配置各功能系统,为人们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空间,以适应当前现代建筑的需要。从具体设计上,应从智能建筑的实际性质出发,充分考虑业主和使用者的各种功能要求,使设计能在总体结构上尽量现代化,技术上先进实用,经济上合理,同时需考虑智能建筑各系统的可兼容性和扩展性。该大酒店,坐落于上海虹桥新区,是集宾馆、展厅、办公为一体的五星级酒店。其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酒店高8层,地下2层。整个酒店分A、B、C段三个部分,其AB段为酒店大堂,客房层部分,C段为展厅及办公楼部分。 就该大酒店弱电工程的部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中的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内部无线寻呼系统、电话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安全防范系统中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以及车库管理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以及弱电电源与接地系统谈谈其设计。 1.公共广播传呼系统 酒店广播传呼系统分2类,一是面向公共区(如大堂展厅,酒店前台服务区域等的公共系统,平时进行背景音乐广播,火灾或紧急情况时可被切换为紧急广播、二是面向办公会议区域及车库区域的广播系统在一些特殊区域和大宴会厅等则要单独设置专业广播设备)。 公共广播传呼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即系统方式(一般选定压式),划分广播分区,按扬声器特性确定扬声器与功放器,紧急广播的切换功能,广播线路与楼梯方式等。 该大酒店广播系统划分为4个逻辑分区(即酒店、展厅、车库和办公楼),其中对应于紧急广播为19个子分区,对应于内部呼叫为19个子分区,确定扬声器与功放器的原则是必须考虑扬声器效果并根据其功率确定功放器,该大酒店在酒店前台服务区域及办公楼部位选用造型好、频响及声压指标高的6W吸顶扬声器,在车库远用10W号角扬声器,在展厅选用20W声控。 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应具有2个主要功能,即平时的背景音乐或普通广播以及紧急广播。紧急广播总控制器有最高逻辑优先权。该大酒店紧急广播总控制器当有消防控制触发信号抵达时,通过启动各分区的逻辑控制模块将相应的负载回路切换成对应的紧急广播回路。在平时,无消防信号时,各分区独立操作,将相应回路切换成普通广播回路,而当无普通广播控制信号时,则处于背景音乐或客房音响状态。 2.共用无线电视系统CATV和卫星接收系统 智能建筑的共用无线电视系统是适应人们使用功能要求的一部分,系统不仅用于接收广播电视,还能传送自行播送的节目及调频广播。 作为智能建筑的CATV系统设计,对系统保证用户电平,解决弱场强收视问题,保证图像的传输质量以及节目来源均应予以充分考虑。系统的前端设备CATV的主要部分,其对信号处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因此前端系统输应具有较高的质量来满足分配系统所需电平。 该大酒店前端设备采用放大-混合式,其传输系统采用分配-分支方式,以适应酒店用户终端数量多且分布不规则的特点。酒店系统的传输带宽为(5~860MHz)共可传输40套电视节目,传输系统覆盖530个电视用户终端。 卫星接收系统的选址地安装及调试是一个重要部分,经接收、解调、调制后的卫星信号混合入共用无线电视系统前端部分,经传输分配系统送至各用户终端。该大酒店采用了套板状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分别用于接收不同电视卫星的电视信号共10套。 该大酒店设置了VOD视频点播服务系统,其功能是作为酒店前台进行节目控制及信号服务,作为后台管理可进行信息记录、查询收费、节目增改及信息服务。 3.内部无线寻呼系统 智能建筑的信号管理部分,使用先进寻呼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该大酒店无线寻呼系统设计采用微蜂窝寻呼技术。微蜂窝寻呼系统是利用蜂窝小区技术来实现定场强的专用寻呼网络,它是一种单向通信系统,供建筑内部使用。系统由无线寻呼控制中心、微蜂窝发射单元,数据传输线路和寻呼接收机组成。 寻呼控制中心设在酒店地下层,其与酒店的程控电话交换机连接,实现交换机分机寻呼或人工键盘寻呼。寻呼信号通过线路送至各楼层蜂窝发射单元再向外发射,使处于场强覆盖范围内的接收机收到寻呼信号。 对于智能建筑的寻呼系统设计,一般会遇到二个问题。一是内部信号对建筑外信号的干扰,二是建筑内的寻呼“盲区”。采用无线微蜂窝,使其场强覆盖控制在10~50M范围内,利用小区组网技术,在酒店的三维立体空间上构成限定空间场强的寻呼系统,另外,设计还可通过微蜂窝的布置组成任意形态的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对发射单元功率的调节(10~100MW)均可使无线场强分布在所限定的酒店空间范围内,这与“单点式”无线寻呼系统的功率大,不宜调节,发射距离远,易对外界产生干扰的特点有很大区别。 在智能建筑内,由于建筑物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固有的屏蔽作用,使得寻呼信号电平在穿透损耗后无法接通形成“盲区”或信号微弱形成“弱区”(应增加发射单元、调整发射单元位置以达到所需场强)。 4.电话通信系统 该大酒店电话通信系统由交换设备、传输系统、终端设备组成。酒店采用1200门程控交换机设备,话务台功能较强。数字式程控交换机可以根据酒店不同需要实现众多服务的功能如系统功能、话务功能和用户分机功能,另外还具有选择功能(包括无线寻呼即通过交换机与寻呼主机连接实现寻呼功能以及酒店管理如登记结帐、话务计费、状态输入、打印帐单、读卡功能)等。 酒店的电话机房设在地下层,包括传输设备室、交换机房及话务室。 酒店的电话线路配线方式采用单独式,其特点是:故障范围小,检修、扩建改造简单,在各楼层电话布线采用放射式。酒店电话线路采用3类4对双绞线,电话终端采用RJ11插口,这样不仅通话质量高,又能满足用户拔号上网的需要。 在各楼层电话分线箱的选择上,应尽量留有余量,以备将来扩展。 5.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该大酒店的智能消防控制系统,是一套完整的防火安全,报警系统。其又分为4个子系统:火灾探测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联动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设在酒店一层的消防中心,由3套智能消防控制盘组成。每套智能消防控制盘拥有10个监控回路,每个回路可带99个智能探头和99个监控模块。3套控制盘实际控制28个回路共2700多探测点以及模块(包括办公楼)。消防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单元对整个系统所有模块进行通讯监控,并反馈显示其故障情况,在其可编程存贮器中存有“事发控制程序”,一旦系统检测到火警信号后,能自动执行该程序,并通过火灾报警系统通知酒店内所有人员。系统对报警信号具有确认作用,系统可根据酒店内不同场合,将烟感探头灵敏度设定为昼/夜灵敏度转换模式。 作为消防控制系统的眼睛,火灾探测器分布酒各个受保护部位。在酒店的前台服务区域及客房层均设置带址式感烟探头;在后台管理区域设感烟探头;在厨房、车库等设置感温探头;在煤气表房设置气体探测器。通过可编址智能探头,手动报警以及控制模块组成一套可靠的火灾探测系统。 酒店的火灾报警系统由区域报警显示盘、警铃、声光报警器及控制模块组成。酒店的灭火联动系统包括: (1)对设在各层的喷淋系统水管的水流指示及压力开关器的监视和启动喷淋泵及稳压泵。 (2)消火栓直接启动消防泵。 (3)对防火卷帘门,排烟风机及加压风机的监控。 (4)对空调系统的监控等系统控制。 6.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采用现代科技日益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设施,向酒店提供舒适和安全保障是设计的出发点。 该大酒店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由摄像机探测装置,图像传输与控制设备,图象处理与显示设备3部分组成。 7.防盗报警系统 对酒店的贵重物品库房,财务记帐室等重要场所采用红外或微波技术信号探测器进行定向保护,对酒店一些大门设置门磁报警保护。以上报警信号以有线形式传送到安保中心。这是酒店技防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 8.车辆进出口管理系统 在现代建筑中,对车库的综合管理越来越重要。酒店的地下2层为车库,其地下车库综合管理系统包括IC卡读卡机、电动栏杆、车辆控制器、动态电脑显示器等。 9.结构化布线系统 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结构化布线是一种具有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用以服务建筑物中所有通信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现在和将来的布线要求。 设计应以智能建筑的现时和计划需求为依据。在该大酒店,设计未将电话通讯归入结构化布线,这是因为作为酒店,语音与数据两种终端的分界很明显,且位置不易变更。另外,从技术经济上考虑,3类线带宽16MHz,可传输10MBPS及其以下低速数据,作为语言传输是廉价而效果很好的媒介。 该大酒店的结构化布线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结构化布线。酒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分为行政局域网系统和收银系统POS。万豪酒店前台与后台共有终端信息点500多个,行政局域网的信息终端分布在地下层办公区域和一至三层的酒店后台行政管理区域,收银系统的信息终端分布在酒店一至三层的前台服务区域。 酒店结构化布线分为4个子系统部分: 9.1工作区子系统部分 通过各楼层的配线箱至楼层的各信息终端。其由5类4对双绞线及RJ45终端插口组成。此部分具有抗干扰,可靠与灵活性好的特点。 9.2干线子系统部分 采用多模光缆连接酒店电脑机房与各层的配线箱(即总配线架与各层分配线架连接)。多模光缆传输速度可达500MBPS以上,有足够带宽,可为今后布线系统发展留有足够余地。 9.3管理子系统部分 由各层的配线箱组成。酒店的前台服务、后台管理区域面积大,信息终端数量多分布广,总电脑机房设在一层。考虑到各楼层配线箱信息终端的最大距离不超过100M,因此在各楼的前台服务及后台管理区域均设置配线箱(箱内安装光缆/双绞线适配器、集线器、双绞线跳线架等) 9.4设备间子系统 由设在电脑机房的设备及主干线等组成。新晨 10.弱电电源与接地系统 智能建筑的弱电电源系统必须是可靠稳定和无干扰的。其中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消防火灾报警设备以及通讯设备属一级用电设备负荷,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对终端计算机设备配置单独UPS装置。 该大酒店的弱电工程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计算机行政局域网和收银系统的电源均有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双电源切换柜的电源来自酒店变配电间的2台变压器低压回路及1台柴油发电机供给。 酒店弱电工程的各个系统,都设有独立的电源配电箱控制。 弱电系统的接地是弱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减少干扰和保护设备,弱电接地系统必须单独接地,该大酒店的弱电接地中各个弱电系统接地均采用大于25mm2以上的铜芯导线与室外接地桩连接。 11.结束语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设计中要有全面的观点。 随着现代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及计算机控制通信和设备自动化管理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完善设计。 创造投资合理,环境舒适的智能建筑的建设是迫切需要的。 弱电工程论文: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 近年来,智能建筑以适应时展潮流,符合人们追求安全、舒适、便捷需求的鲜明特点,在社会上广受关注和欢迎。在其推广应用过程中,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差,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也出现过一些曲折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了智能功能和效益的正常发挥。本文将通过作者几年来从事智能建筑行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提供一些处理问题的做法和观点,供各位同行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借鉴。 一、切莫贪大求全,但求专、精、经济实用 作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配套专业,智能化系统工程同样受到技术、经济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专业特点与使用需求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使用功能、管理和经营要求、工程投资能力等因素,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保证主要功能,选择适用的各个专业子系统、系统集成程度、标准等级和经济规模。 例如,智能型办公大厦就要突显其办公自动化、通信网络化等方面功能定位;大型公共建筑(例如会展中心、图书馆)就要突出专业服务功能和业务管理设施等,技术环境和水平的提升。又如:视频点播(VOD)系统在旅馆、酒店行业较为常见和实用,而在其他服务行业却并不尽然。在星级酒店旅馆中,电子门锁已得到普遍应用,而其他场合只会设在某些特别重要机房和安全等级高的关键部位。工程设计上要因地而宜。 前几年,某些工程从商业利益出发,追求广告效应,片面地强调所谓“nA”功能,含大求全,什么功能都想要,而实际上缺乏统一规划,设计考虑不周、出现偏差,必备的相关设施和配套环境不能及时跟进和提供,结果智能化系统成了摆设品,头脑发达、四肢不灵,发挥不出应有功能和作用,投资也得不到回报,这类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应从此类案例上吸取深刻教训,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工程设计一开始时,就全面地做好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配套工作。 二、跟踪主流技术,走成熟、可靠、稳健发展的技术路线 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工程设计上应注意当前IT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紧跟智能建筑技术发展主流,同时要注意智能建筑工程与科研和开发工作极不相同。它通常只能一次性成功,工程现场不具备反复变动、多次试验的条件和可能,而且受工程周期和进度的限制、工程投资的约束则更为明显。因此,在实际工作上,要慎重选用某些新技术,除非有稳妥、可靠的保障措施。通常,要以采用可靠、成熟、稳定的先进技术为原则,选用经过市场考验、实践证明可靠和成功的产品及设备。一般情况下,已批量生产和投入使用的系列化品牌产品是设计上首选对象。同时,要考察产品兼容性、升级换代的可能性、技术上开放性、市场上技术支持度,以及厂商在当地技术服务和支持的能力。 十兆——百兆——千兆以太网组网技术的发展过程,给了智能化工程一个有益启示:稳健地追求技术先进性,对工程成功、系统具备生命力至关重要。 三、遵循因地而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 每一系统和设备都有其适用范围,功能和性能上的局限性,设备不是“万能”的,贪图所谓“最好”“最新”“最全”的观念,是不切实际的看法。 例如,某会展中心大型展厅配置公共业务广播系统,是按照普通语言扩音标准设计的,曾有某承包商为了提高造价,竟宣称其能在大型展厅做到音乐厅、影剧院的音响效果,多次要求变更原设计,增加设备、更换档次。这在建筑声学等条件满足不了,设备上也做不到,实际上也没必要的要求,其结果当然是被驳回。否则,不但产生不合理投资,还可能因原因、责任不明引起纠纷。 又如,某一工程为了满足局部现场教学转播的业务需求,设计上不恰当地与安保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合在一起,整个系统复杂化了、技术等级和标准随之提高了,图象质量还达不到规定要求,使用上既不灵活、也不方便。经纠正,改为二者分开,另设一套专业电视录播小型系统专用于电视教学转播,既满足使用要求,又简化系统、不增加造价,使投资更为合理。 四、重视系统可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使用寿命可能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通常投入使用后要24小时不停机运行,肩负着保障建筑物内各类活动、人身安全的任务。除要注意设备和系统选型外,对要求较高的场合,应有其他的技术保障措施,例如:双机热备份、软件备份、热插拔硬盘或使用RAID、增加系统冗余量,增设UPS电源,采用强制散热、快速恢复措施等。要求7×24小时运行的特殊系统,更应强化可用性、应急管理、安全保护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弱电工程论文:弱电工程施工管理 弱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单位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ISO9001的工程质量规范要求,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 一、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它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也包含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1.施工的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决定着整个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组织,设备的供应,以及弱电工程与土建工程、装修工程的配合时机,通常必须通过建立工程进度表的方式来检查和管理。弱电施工进度表的建立是在施工顺序的基础上,其施工顺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施工安装图设计(深化二次设计)、管线施工、设备(进货)验收、设备安装、调试、初开通和验收。 2.施工界面管理施工界面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弱电系统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装修工程施工在其工程施工内容蚧面上的划分和协调,尤其是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与机电设备和独立子系统的接口界面很多,一般通过各子系统工程负责人开调度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建立文件报告制度,一切以书面方式进行记录、修改、协调措施等。 3.施工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整个弱电系统施工期间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装工人和调试工程师的人数和这些人员进场的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增加人工成本。这种管理需要与施工进度管理密切结合,分阶段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这个阶段的施工任务。 4.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安全重于泰山,严格贯彻、落实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条例》的相关规定和各项措施。 二、工程技术管理 1.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弱电系统工程要在系统设计、提供和安装等环节上认真检查,对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使整个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2.安装工艺管理弱电工程是一个技术性、工艺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做好整个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主要要抓住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和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相符的情况或施工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记录在案,为最后系统整体调试和开通,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3.技术文件管理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是工程各阶段实施的共同依据。这些文件夹主要包括各弱电子系统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产品说明书、各子系统的调试大纲、验收规范、弱电集成系统的功能要求及验收的标准等,这些技术文件都有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为了能够及时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正确的上述技术文件,因此建立技术文件收发、复制、修改、审批归案、保管、借用和保密等一系例的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科学的管理。 三、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弱电工程单位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执行ISO9001系统工程质量体系,要贯穿在弱电系统的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之中,要确实抓好以下的质量环节: 1.施工图的规范化和制图的质量标准; 2.管线施工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3.配线规格的审查和质量要求; 4.配线施工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5.现场设备或前端设备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6.主控设备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7.智能化弱电系统的监控参数设定表的填写和枋对; 8.调试大纲的审核和实施及质量监督; 9.系统运行时的参数统计和质量分析; 10.系统验收的步骤和方法; 11.系统验收和质量标准; 12.系统操作与运行管理的规范要求; 13.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的规范和要求; 14.年检的记录和系统运行总结等。 在了解上述保证系统高质量的环节时,要确切做好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评定。 弱电工程论文:弱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弱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单位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ISO9001的工程质量规范要求,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 一、施工管理工程施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它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也包含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1.施工的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决定着整个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组织,设备的供应,以及弱电工程与土建工程、装修工程的配合时机,通常必须通过建立工程进度表的方式来检查和管理。弱电施工进度表的建立是在施工顺序的基础上,其施工顺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施工安装图设计(深化二次设计)、管线施工、设备(进货)验收、设备安装、调试、初开通和验收。2.施工界面管理施工界面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弱电系统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装修工程施工在其工程施工内容蚧面上的划分和协调,尤其是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与机电设备和独立子系统的接口界面很多,一般通过各子系统工程负责人开调度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建立文件报告制度,一切以书面方式进行记录、修改、协调措施等。3.施工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整个弱电系统施工期间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装工人和调试工程师的人数和这些人员进场的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增加人工成本。这种管理需要与施工进度管理密切结合,分阶段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这个阶段的施工任务。4.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安全重于泰山,严格贯彻、落实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条例》的相关规定和各项措施。 二、工程技术管理1.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弱电系统工程要在系统设计、提供和安装等环节上认真检查,对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使整个管理处于受控状态。2.安装工艺管理弱电工程是一个技术性、工艺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做好整个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主要要抓住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和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相符的情况或施工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记录在案,为最后系统整体调试和开通,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3.技术文件管理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是工程各阶段实施的共同依据。这些文件夹主要包括各弱电子系统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产品说明书、各子系统的调试大纲、验收规范、弱电集成系统的功能要求及验收的标准等,这些技术文件都有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为了能够及时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正确的上述技术文件,因此建立技术文件收发、复制、修改、审批归案、保管、借用和保密等一系例的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科学的管理。 三、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弱电工程单位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执行ISO9001系统工程质量体系,要贯穿在弱电系统的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之中,要确实抓好以下的质量环节:1.施工图的规范化和制图的质量标准;2.管线施工的质量检查和监督;3.配线规格的审查和质量要求;4.配线施工的质量检查和监督;5.现场设备或前端设备的质量检查和监督;6.主控设备的质量检查和监督;7.智能化弱电系统的监控参数设定表的填写和枋对;8.调试大纲的审核和实施及质量监督;9.系统运行时的参数统计和质量分析;10.系统验收的步骤和方法;11.系统验收和质量标准;12.系统操作与运行管理的规范要求;13.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的规范和要求;14.年检的记录和系统运行总结等。在了解上述保证系统高质量的环节时,要确切做好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评定。 弱电工程论文: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布线体系 对于现在超级大规模超市的建设,系统的设计在运行环境、使用操作等方面以实用为主,以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为出发点。在这次超市工程建设中,作者担任现场工程师,进行综合布线的工作,根据图纸所示布局,考虑智能化布线系统的设计方案的选择,进行划线路布局的规划。本次工作先期通过图纸,根据各楼层的规模、信息点的位置及主布线区域、点位、选定机房的位置、设备间系统来确定网络走向。考虑各信息点(包括服务器、办公PC、POS机、磅秤、监控等)的位置,弱电井位于每层的货梯附近,计算机机房设计在三层区域,程控交换机设计四层。 1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1机房尽量建在建筑物和综合布线系统的中间位置。 1.2操作间尽量靠近电梯,便于搬运设备。 1.3机房避免设在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 1.4线路的布局要求远离强噪声、强振动、强电磁场。 1.5设备要尽量远离有害气体源、腐蚀、易燃、暴场所。 1.6对设备间的进线、出线、主线、结点线、电脑、收银机的线用不同的颜色的线套进 2材料与费用的控制措施 2.1通过楼层机房与各区域中间配线架的位置及结点数量、备点的安装情况确认双绞线需要量,本次工程选择使用的材料包括双绞线快接式配线架、双绞线大对数配线架、(同轴电缆配线箱)、光纤互联单元(主要使用ST型光纤接头和SC型光纤接头)。 2.2根据不同的结点位置,使用RJ-45模块插座、RJ-45跳线、双孔86型面板、信息模块、挂墙式信息盒、地毯式综合接线盒、多媒体面板等。 2.3对于机房的机柜选择,使用落地式机柜、开放式设备支架,在各楼层的机柜选择使用挂墙式机柜。 2.4根据公式计算出:总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冗余,平均长度=(到最远信息点所用长度+到最近信息点所用长度)/2*施工冗余指数*设计冗余指数,计算每层用线量,每箱双绞线的标准长度是305m,进而确定总使用双绞线的箱数。 3施工进程 第一阶段是选择和确定主布线场硬件规模。第二阶段是选择和确定中继线的硬件规模。第三阶段是确定设备间各硬件的安置地点。 4具体的实施步骤 4.1布线方式的选择:根据导线的类型、电缆的长度主要使用区域布线法、内部布线法、电缆管道布线法、插通布线法进行结合,对于机房的地板下面布线使用高架地板布线,进行防静电处理。 4.2楼层间的垂直干线通道使用弱电井,在水平干线通道使用托架法布线,全部线路走桥架连接。 4.3该建筑为四层结构,一层建筑主要是商店街,二至三层为卖场,四层为办公区,考虑这个情况,将机房定位在三层区域,属于四层的中间位置,便于网络走向能有效缩短线路长度。 4.4在每一层的楼层配电间通过主干线连接到机房,在每一设备间通过楼层配线架、水平干线建立起设备间主配线架和工作区的连接。 4.5每一层的工作区通过工作区子系统与各个结点进行连接。 4.6对特殊的区域(防损肃窃办公室、接待处理客诉的办公室、监控室)的连接需要语音网,进行视频与音频的监听,使用3类25对双绞线,数据系统采用5类25对双绞线。 5结论 本次工程综合布线从开始进入施工现场到投入使用历时近半年的时间全部完成,后期对部份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测试使用一个月线路没有出现瘫痪的情况,备点准备充足,对临时增加的信息点考虑的比较周全,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对本次施工总结以下几点: 5.1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是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点要求可移动性强,全部采用模块化操作。 5.2现在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使各工作区成为即插即用的系统,电脑位置移动很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设计中应掌握以下基本原则: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将各种通信、安防、管理子系统集成,从而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安全舒适的使用环境。 弱电工程论文:小议弱电工程施工项目监管 弱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单位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ISO9001的工程质量规范要求,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 一、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它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也包含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1.施工的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决定着整个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组织,设备的供应,以及弱电工程与土建工程、装修工程的配合时机,通常必须通过建立工程进度表的方式来检查和管理。弱电施工进度表的建立是在施工顺序的基础上,其施工顺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施工安装图设计(深化二次设计)、管线施工、设备(进货)验收、设备安装、调试、初开通和验收。 2.施工界面管理施工界面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弱电系统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装修工程施工在其工程施工内容蚧面上的划分和协调,尤其是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与机电设备和独立子系统的接口界面很多,一般通过各子系统工程负责人开调度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建立文件报告制度,一切以书面方式进行记录、修改、协调措施等。 3.施工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整个弱电系统施工期间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装工人和调试工程师的人数和这些人员进场的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增加人工成本。这种管理需要与施工进度管理密切结合,分阶段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这个阶段的施工任务。 4.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安全重于泰山,严格贯彻、落实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条例》的相关规定和各项措施。 二、工程技术管理 1.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弱电系统工程要在系统设计、提供和安装等环节上认真检查,对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使整个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2.安装工艺管理弱电工程是一个技术性、工艺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做好整个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主要要抓住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和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相符的情况或施工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记录在案,为最后系统整体调试和开通,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3.技术文件管理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是工程各阶段实施的共同依据。这些文件夹主要包括各弱电子系统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产品说明书、各子系统的调试大纲、验收规范、弱电集成系统的功能要求及验收的标准等,这些技术文件都有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为了能够及时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正确的上述技术文件,因此建立技术文件收发、复制、修改、审批归案、保管、借用和保密等一系例的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科学的管理。 三、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弱电工程单位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执行ISO9001系统工程质量体系,要贯穿在弱电系统的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之中,要确实抓好以下的质量环节: 1.施工图的规范化和制图的质量标准; 2.管线施工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3.配线规格的审查和质量要求; 4.配线施工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5.现场设备或前端设备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6.主控设备的质量检查和监督; 7.智能化弱电系统的监控参数设定表的填写和枋对; 8.调试大纲的审核和实施及质量监督; 9.系统运行时的参数统计和质量分析; 10.系统验收的步骤和方法; 11.系统验收和质量标准; 12.系统操作与运行管理的规范要求; 13.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的规范和要求; 14.年检的记录和系统运行总结等。 在了解上述保证系统高质量的环节时,要确切做好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评定。 弱电工程论文: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从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系统组成、衡量标准出发,结合上海万豪大酒店具体项目,从智能建筑的公共广播,共用天线电视,无线寻呼,电话通讯,火灾报警,安保监控以及结构化布线几方面的系统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公共广播电视寻呼电话火灾报警监控结构化布线电源接地 衡量城市建筑的现代化标准,建筑的设计形态和智能化是两个主要方面。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主要由以下各系统组成: (1)通信网络系统;(2)办公自动化系统;(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5)公共安全防范系统;(6)结构化布线系统;(7)弱电电源及接地系统。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的出发点,应以建筑为平台,配置各功能系统,为人们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空间,以适应当前现代建筑的需要。从具体设计上,应从智能建筑的实际性质出发,充分考虑业主和使用者的各种功能要求,使设计能在总体结构上尽量现代化,技术上先进实用,经济上合理,同时需考虑智能建筑各系统的可兼容性和扩展性。 上海万豪大酒店,坐落于上海虹桥新区,是集宾馆、展厅、办公为一体的五星级酒店。其占地面积2.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酒店高8层,地下2层。整个酒店分A、B、C段三个部分,其AB段为酒店大堂、客房层部分,C段为展厅及办公楼部分。 以下,就上海万豪大酒店弱电工程的部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中的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内部无线寻呼系统、电话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安全防范系统中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以及车库管理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以及弱电电源与接地系统谈谈其设计。 1公共广播传呼系统 酒店广播传呼系统分2类,一是面向公共区(如大堂展厅,酒店前台服务区域等)的公共系统,平时进行背景音乐广播,火灾或紧急情况时可被切换为紧急广播,二是面向办公会议区域及车库区域的广播系统(在一些特殊区域和大宴会厅等则要单独设置专业广播设备)。 公共广播传呼系统构成见图1。 公共广播传呼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即系统方式(一般选定压式),划分广播分区,按扬声器特性确定扬声器与功放器,紧急广播的切换功能,广播线路与楼梯方式等。 万豪大酒店广播系统划为4个逻辑分区(即酒店、展厅、车库和办公楼),其中对应于紧急广播为19个子分区,对应于内部呼叫为19个子分区,确定扬声器与功放器的原则是必须考虑扬声器的广播效果并根据其功率确定功放器,万豪大酒店在酒店前台服务区域及办公楼部位选用造型好、频响及声压指标高的6W吸顶扬声器,在车库选用10W号角扬声器,在展厅选用20W声控。 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应具有2个主要功能,即平时的背景音乐或普通广播以及紧急广播。紧急广播总控制器有最高逻辑优先权。万豪大酒店紧急广播总控制器当有消防控制触发信号抵达时,通过启动各分区的逻辑控制模块将相应的负载回路切换成对应的紧急广播回路。在平时,无消防信号时,各分区独立操作,将相应回路切换成普通广播回路,而当无普通广播控制信号时,则处于背景音乐或客房音响状态。 2共用无线电视系统CATV和卫星接收系统 智能建筑的共用无线电视系统是适应人们使用功能要求的一部分,系统不仅用于接收广播电视,还能传送自行播送的节目及调频广播。系统组成见图2。 作为智能建筑的CATV系统设计,对系统保证用户电平,解决弱场强收视问题,保证图像的传输质量以及节目来源均应予以充分考虑。系统的前端设备CATV的主要部分,其对信号处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因此前端系统输出应具有较高的质量来满足分配系统所需电平。 万豪大酒店前端设备采用放大-混合式,其传输系统采用分配-分支方式,以适应酒店用户终端数量多且分布不规则的特点。酒店系统的传输带宽为(5~860MHz)共可传输40套电视节目,传输系统复盖530个电视用户终端。 卫星接收系统的选址地安装及调试是一个重要部分,经接收、解调、调制后的卫星信号混合入共用无线电视系统前端部分,经传输分配系统送至各用户终端。万豪大酒店采用了套板状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分别用于接收不同电视卫星的电视信号共10套。 万豪大酒店设置了VOD视频点播服务系统,其功能是作为酒店前台进行节目控制及信号服务,作为后台管理可进行信息记录、查询收费、节目增改及信息服务。 3内部无线寻呼系统 智能建筑的信号管理部分,使用先进寻呼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万豪大酒店无线寻呼系统设计采用微蜂窝寻呼技术。微蜂窝寻呼系统是利用蜂窝小区技术来实现定场强的专用寻呼网络,它是一种单向通信系统,供建筑内部使用。系统由无线寻呼控制中心、微蜂窝发射单元,数据传输线路和寻呼接收机组成。系统框图见图3。 寻呼控制中心设在酒店地下层,其与酒店的程控电话交换机连接,实现交换机分机寻呼或人工键盘寻呼。寻呼信号通过线路送至各楼层蜂窝发射单元再向外发射,使处在场强复盖范围内的接收机收到寻呼信号。 对于智能建筑的寻呼系统设计,一般会遇到二个问题。一是内部信号对建筑外信号的干扰,二是建筑内的寻呼“盲区”。采用无线微蜂窝,使其场强覆盖控制在10~50m范围内,利用小区组网技术,在酒店的三维立体空间上构成限定空间场强的寻呼系统,另外,设计还可通过微蜂窝的布置组成任意形态的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对发射单元功率的调节(10~100mW)均可使无线场强分布在所限定的酒店空间范围内,这与“单点式”无线寻呼系统的功率大,不宜调节,发射距离远,易对外界产生干扰的特点有很大区别。 在智能建筑内,由于建筑物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固有的屏蔽作用,使得寻呼信号电平在穿透损耗后无法接通形成“盲区”或信号微弱形成“弱区”(应增加发射单元、调整发射单元位置以达到所需场强)。 4电话通信系统 万豪大酒店电话通信系统由交换设备、传输系统、终端设备组成。酒店采用1200门程控交换机设备,话务台功能较强。数字式程控交换机可以根据酒店不同需要实现众多服务的功能如系统功能、话务功能和用户分机功能,另外还具有选择功能(包括无线寻呼即通过交换机与寻呼主机连接实现寻呼功能以及酒店管理如登记结帐、话务计费、状态输入、打印帐单、读卡功能等)。 酒店的电话机房设在地下层,包括传输设备室、交换机房及话务室。 酒店的电话线路配线方式采用单独式,其特点是故障范围小,检修、扩建改造简单,在各楼层电话布线采用放射式。酒店电话线路采用3类4对双绞线,电话终端采用RJ11插口,这样不仅通话质量高,又能满足用户拨号上网的需要。 在各楼层电话分线箱的选择上,应尽量留有余量,以备将来扩展。 5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万豪大酒店的智能消防控制系统,是一套完整的防火安全,报警系统。其又分为4个子系统:火灾探测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联动系统。见图4。 中央控制系统设在酒店一层的消防中心,由3套智能消防控制盘组成。每套智能消防控制盘拥有10个监控回路,每个回路可带99个智能探头和99个监控模块。3套控制盘实际控制28个回路共2700多探测点以及模块(包括办公楼)。消防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单元对整个系统所有模块进行通讯监控,并反馈显示其故障情况,在其可编程存贮器中存有“事发控制程序”,一旦系统检测到火警信号后,能自动执行该程序,并通过火灾报警系统通知酒店内所有人员。系统对报警信号具有确认作用,系统可根据酒店内不同场合,将烟感探头灵敏度设定为昼/夜灵敏度转换模式。 作为消防控制系统的眼睛,火灾探测器分布酒店各个受保护部位。在酒店的前台服务区域及客房层均设置带址式感烟探头;在后台管理区域设感烟探头;在厨房、车库等设置感温探头;在煤气表房设置气体探测器。通过可编址智能探头,手动报警以及控制模块组成一套可靠的火灾探测系统。 酒店的火灾报警系统由区域报警显示盘、警铃、声光报警器及控制模块组成。酒店的灭火联动系统包括:(1)对设在各层的喷淋系统水管的水流指示及压力开关器的监视和启动喷淋泵及稳压泵。(2)消火栓直接启动消防泵。(3)对防火卷帘门,排烟风机及加压风机的监控。(4)对空调系统的监控等系统控制。 6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采用现代科技日益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设施,向酒店提供舒适和安全保障是设计的出发点。 万豪大酒店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由摄像机探测装置,图像传输与控制设备,图象处理与显示设备3部分组成,见图5。 7防盗报警系统 对酒店的贵重物品库房,财务记帐室等重要场所采用红外或微波技术信号探测器进行定向保护,对酒店一些大门设置门磁报警保护。以上报警信号以有线形式传送到安保中心。这是酒店技防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 8车辆进出口管理系统 在现代建筑中,对车库的综合管理越来越重要。酒店的地下2层为车库,其地下车库综合管理系统包括IC卡读卡机、电动栏杆、车辆控制器、动态电脑显示器等。 9结构化布线系统 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结构化布线是一种具有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用以服务建筑物中所有通信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现在和将来的布线要求。 设计应以智能建筑的现时和计划需求为依据。在万豪大酒店,设计未将电话通讯归入结构化布线,这是因为作为酒店,语音与数据两种终端的分界很明显,且位置不易变更。另外,从技术经济上考虑,3类线带宽16MHz,可传输10Mbps及其以下低速数据,作为语言传输是廉价而效果很好的媒介。 万豪大酒店的结构化布线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结构化布线。酒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分为行政局域网系统和收银系统(POS)。万豪酒店前台与后台共有终端信息点500多个,行政局域网的信息终端分布在地下层办公区域和一至三层的酒店后台行政管理区域,收银系统的信息终端分布在酒店一至三层的前台服务区域。 酒店结构化布线分为4个子系统部分: 9.1工作区子系统部分 通过各楼层的配线箱至楼层的各信息终端。其由5类4对双绞线及RJ45终端插口组成。此部分具有抗干扰,可靠与灵活性好的特点。 9.2干线子系统部分 采用多模光缆连接酒店电脑机房与各层的配线箱(即总配线架与各层分配线架连接)。多模光缆传输速度可达500Mbps以上,有足够带宽,可为今后布线系统发展留有足够余地。 9.3管理子系统部分 由各层的配线箱组成。酒店的前台服务、后台管理区域面积大,信息终端数量多分布广,总电脑机房设在一层。考虑到各楼层配线箱信息终端的最大距离不超过100m,因此在各楼的前台服务及后台管理区域均设置配线箱(箱内安装光缆/双绞线适配器、集线器、双绞线跳线架等) 9.4设备间子系统 由设在电脑机房的设备及主干线等组成。 10弱电电源与接地系统 智能建筑的弱电电源系统必须是可靠稳定和无干扰的。其中,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消防火灾报警设备以及通讯设备属一级用电设备负荷,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对终端计算机设备配置单独UPS装置。 万豪大酒店的弱电工程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计算机行政局域网和收银系统的电源均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双电源切换柜的电源来自酒店变配电间的2台变压器低压回路及1台柴油发电机供给。 酒店弱电工程的各个系统,都设有独立的电源配电箱控制。 弱电系统的接地是弱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减少干扰和保护设备,弱电接地系统必须单独接地,万豪大酒店的弱电接地中各个弱电系统接地均采用大于25mm2以上的铜芯导线与室外接地桩连接。 11结束语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设计中要有全面的观点。 随着现代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及计算机控制通信和设备自动化管理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完善设计。 创造投资合理,环境舒适的智能建筑的建设是迫切需要的。 弱电工程论文:弱电工程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智能建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问世以来,因强大的技术优势与巨大市场需求优势的推动,很快即将风靡全球,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发展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弱电施工系统设计管理 1前言 智能建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问世以来,因强大的技术优势与巨大市场需求优势的推动,很快即将风靡全球,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发展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才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有几百座智能大厦拔地而起。然而,投巨资建成的智能大厦,在智能化方面的效果与期望值的差距较之土建与装饰的这一差距则要大得多。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的设备,伴随着现代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都已历经几代的更新,基本上都是由国内外著名公司制造,其质量可靠性一般都较好。智能建筑中智能化之所以不尽人意,主要还是因为智能大厦弱电工程的实施不当。弱电工程的实施有以下几项不利因素。 1.1弱电施工的时间与空间往往受到其他施工方工程进度的挤压 智能建筑建设期间,其时间资源与空间资源是一个有限的资源,由土建、装饰、安装、弱电系统集成的很多参与方共享。谁占有充分,谁的管理就容易,效率、效益就高,于是施工各方对时空资源会相互争占。在争占中,土建方占有主导地位,弱电则是一个最弱势群体,其施工的时间与空间很容易受到其他方的挤压。 1.2弱电系统集成与土建、装饰、安装接口界面不清 弱电与土建、弱电与机电设备、弱电与强电安装,无论是施工,还是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关连性大、藕合度高。而这一方面的规范化体系又很不健全。因此,在彼此的接口处,界面不清,这一块的工作由哪一方负责,在设计与规章中界定得不明确,这就是造成施工时的相互推委,配合失调。 1.3弱电系统集成商施工队伍素质不高 现在的弱电集成公司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施工工人队伍,施工中,配管配线及末端设备安装这类劳动密集型作业,一般都要临时雇用一些民工。这些民工的技术水平、责任感、职业道德都不让人放心,往往在工程中留下质量隐患。 1.4弱电监理不够专业 目前,负责弱电监理的工程师多由强电监理兼任,他们对弱电系统的许多新的技术、设备缺乏了解,难以监理到位。 以上这些就使得弱电工程实施难度大、麻烦多。有时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因各方利益的冲突,相互推委,耗大量精力协调也很难找到一个让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而工程又急不可待,让人伤透脑筋。这些无聊的扯皮,严重地影响工程质量,制约工程进度,增大施工难度,徒耗建设费用。 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 智能建筑的建设方应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卖方市场中业主的优势,强化对弱电工程的管理,建立一套企业的工程管理流程,制定一套约束各方的管理程序,一套让参与各方都预先承认的规则,就可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困难,保障弱电工程的质量。 2有关弱电系统设计的管理 2.1先要做好弱电系统的整体规划 在智能建筑的方案设计阶段,便要依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使用功能、服务功能,物业管理方式作尽可能深的分析与探讨,从适用性、先进性、经济性上综合考虑,作一个定位合理的整体规划。要上些什么项目,要达到一个什么标准,做出明确的需求分析,再由设计院进行扩初设计。 2.2扩初设计阶段,对设计院提供的服务要有明确的要求 (1)设计院对每一个子系统的设计方案,都要作详细的技术交底,甲方应与设计院就各个子系统的监控对象、监控方法、监控功能、设备数量、系统结构和布局,预算费用,特别是在降低造价、节约投资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对与甲方有较大分歧的设计,要组织专题论证。 (2)设计院要有总管本项目强电设计与弱电设计的技术负责人,管理、协调本项目的强弱电及相关专业的设计。 (3)要对弱电线管、线槽及水、电、风系统中的线管、线槽、管道的排布作统一设计。弱电系统中的电缆、线管、线槽不得与风管、水管、机电设备、强电走线相冲突,并应选择与建筑物内各种设备安装相适应的合理布局和走向,以节约工程投资。 (4)对弱电系统要作综合布线设计(暂可以只对电话布线、数据布线、消防布线、广播布线和BAS布线)。对明装的线管、线槽不仅要有水平定位、还应有垂直安装尺寸及足够的空间,要兼顾其与预埋线管、线槽的连续性与整体性,要能保证隐埋线管、线槽的预埋作业的整体实施。 (5)对隐埋线管、线槽的载体:地面、顶层楼板、墙柱面的面层,土建设计要有足够的嵌入尺寸,对大面积的平面,还应对厚度有均匀度要求。 (6)与弱电系统相互连接的电器控制箱应作好弱电电缆引入开孔及柜内接线端子排的设计,并明确标出互连的强、弱电电器的工作电压。 (7)须由消防子系统实现联动控制的机电设备,设计院的强电设计人员与弱电设计人员应仔细核对、衔接得当,确保控制的准确实现。 (8)设计院要提交整个设计的电子文档,至少要提供能使弱电各个子系统进行招标与深化设计的电子文档。 (9)对弱电各个子系统招标后由工程承包方所作的深化设计,应由设计院负责审核、会签或出图。 (10)设计院对弱电各个子系统的招标与施工要注意的重要事项,要作出明确的文档说明,以便于建设方及监理方对工程的监管。设计院应参加对弱电系统集成商施工组织方案中质量保障程序的审核。 (11)设计院应根据最终确定的建设功能与用途,根据外部接入环境,合理的选定弱电控制中心与网络通信中心机房的位置。 (12)设计院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强电设施、弱电系统某一项实行设计变更时,特别是土建与结构的设计变更,设计院要组织其他相关方的设计工程师,作相应变更设计。避免发生土建与机电设备安装、土建与弱电安装、强电与弱电安装相互脱节,相互冲突的事件发生。不然,若因设计院各设计方协调不好,造成建设方经济损失的,业主可要求设计院赔偿。 3有关弱电招标及合同签订的管理 (1)招标的需求说明与技术要求,先由弱电专业工程师讨论、拟稿、修改、初定稿,然后组织专题听证会评议,听证会应有强电工程师和相关领导参加。 (2)招标前建设方的弱电工程师应对可能参加投标方的各种供货品牌进行对比,要对其功能、特点,对本工程的适应性有较清楚的了解,要对投标方以往的工程实例,对他们服务支撑能力进行考察,提供书面评估报告。 (3)招标时,对各个系统的设备选型要考虑其开放性,即采用其作为主控设备时,该系统对其他公司产品的兼容性。以减少对某一公司、某一种品牌的依赖性,这能使今后的维护更加方便与经济。 (4)投标书应阐明投标人对项目质量要点的理解,阐明其质量保证措施与建议。评标时要将此列为对投标方工程实施经验的考察内容。 (5)投标书中不仅应有计划的建设工期,还应注明完成深化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时间。 (6)签承包合同时,要签一份详细的技术协议。技术协议应包括系统结构、系统原理设计图、设备明细表、应用环境、监控对象;应包括与其他相关的强弱电系统的硬、软件接口界面、系统操作界面、软件的功能(特别是维护功能、组态功能);应提供的文档资料应包括培训、质保、软件升级等服务承诺。 (7)要恰当的安排弱电各个系统的招标时间。消防、安防、楼宇、布线这些系统深化设计较扩初设计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动,施工的隐埋工作量较大,其招标工作最好在地下一层顶层施工前完成,以保证隐埋作业的顺利实施。 (8)招标文件要明确申明,业主对工程内容有权进行增减修改,增减后,工程费用按中标订价标准,相应予以增加或减少,工程承包方必须接受,并按要求施工。 4对土建、装饰应作配合的管理 这一配合管理是弱电工程实施中最麻烦的地方,在土建、装饰工程的承包合同中,应对以下各条予以明确规定。 (1)对所有地下、穿墙、沿柱石、墙面预埋的线管、线槽工程,当甲方委托土建方施工时,土建方应按合同计费标准(或工程定额标准)承接,按要求完成。 (2)土建工程总承包方要保证弱电施工的供电、供水、要安排好弱电工程施工方的临时场地或仓库,土建方要接受甲方及监理的现场协调管理,总包方应协调好土建工程各方,实施与弱电工程具体的施工配合。 (3)土建方对要隐埋线管、线槽的层面,在土建施工前要及时通报监理与甲方,便于相关单位作业的跟进;土建施工方要加强检查、测量,保证面层厚度尺寸与面层均匀度达到设计要求,以保证隐埋的线管、线槽能正常嵌入。 (4)装饰工程方要预先向监理、甲方通报吊顶,通报地面、墙面装修的施工计划与进度,为弱电施工留下应有的时间与作业空间,装饰工程方应负责安装弱电设备时装饰面板相应位置处的开孔 (5)土建总包方与装饰工程方都应设专门负责协调工作的责任人。 5有关弱电系统与机电设备、强电工程相互配合的管理 (1)机电设备(包括变压器、发电机、高低压柜、冷冻机、空调机、锅炉、电梯、电气控制箱、水泵、风机、防火卷帘门等)的招标,采购应由弱电工程师提出相应的弱电技术条款,投标方、供货方应明确对这些条款的满足与偏离情况。合同签约与设备验收时一定要对此进行仔细核对与检查。 (2)强电电气控制柜(箱)的订货、制作、安装要保证弱电电缆能够正常接入,并在柜(箱)内予留有相应的安装空间。 (3)土建、装饰、强电、弱电承包方在工程安装时都要保证不损坏其他方已完工的工程,若有损坏,责任方要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的经济损失。 6对弱电工程监理的管理 (1)监理方应有专业的弱电监理工程师负责本项目的监理。建设方应对其学历、职称、资质、资历进行核查,并对弱电工程师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对相关国家标准的了解程度进行考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建设方有权否决。 (2)监理工程师上岗前应向建设方提交其监理岗位职责。 (3)监理方应定期(按月或按季)向甲方提交监理工作计划。 (4)对重要工序的监理要事先向甲方进行通报,过程检测记录要及时向建设方通报,或通知建设方参加检测验收。 (5)对隐埋线管、线槽来说,在工程实施前,监理工程师、相应弱电工程承包方质量负责人,要在现场督查、核对,保证不漏不少,保证用材合格;检查实施隐埋工程的责任人是否采取了必要的质量保证措施,相应的隐埋作业完工后,要即时进行通断合格检查,及时组织相关验收。 (6)监理方应结合工程实际,另行设计统一的弱电工程监理记录文档(最好同时有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 (7)—隐蔽工程和工程观感质量验收,检测抽样方案的确定应符合GB50300第3.0.3、第3.0.4和第3.0.5的规定。 7对弱电项目系统集成方的管理 (1)弱电项目中标方应按规定时间提交深化设计的图纸和电子文档,在甲方及设计院审核、修改,确认后出图作为正式施工图实施。 (2)弱电项目系统集成商提交的施工组织方案中,要有操作性好的质量保障程序,甲方应组织设计院和监理对其进行审核。 (3)弱电系统集成商要设项目责任人、技术负责人、现场安全员和独立的质量检查员,上述人员要有明确、详细的岗位职责;弱电承包方应将上述人员的学历、职称、资历相关证件报送甲方;甲方或委托监理方应对上述人员与项目相关的管理知识、质量知识、安全常识进行考试或考查,甲方及监理方有权否定不合格上岗人员。 (4)弱电承包方要向甲方通报班、组一级负责人学历、资历并接受甲方的相关检查。 (5)弱电承包方要对其施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职责、技能、质量与安全知识的上岗培训,发上岗证。持证上岗人员应通过承包方组织的考试,甲方应检查其考试内容。 (6)承包方应在开工报告中,将整个工程按工序、按场地进行工序拆细,注明每一道工序的质量要点和保障措施,注明要求的作业环境与配合条件。 (7)承包方应在开工报告中将整个工程按工序、按场地进行工序、作业的拆细,量化每一道工序,作业的工作量(需多少个工日)、计划开工时间、计划完工时间。 (8)承包方要在施工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按周或按月向甲方报告工作进度、现场施工人数、进度调整计划。 (9)承包方对非承包原因造成的施工计划的变更和工期顺延应及时书面报告建设方和监理方。 (10)承包方要按统一的文档格式向建设方与监理方提交上述文档。 8对竣工验收的管理 竣工验收是项目质量保障的最后一个环节,绝不可因工程临近完工,因人员的变动草草收兵。 (1)首先应由系统集成商递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及验收执行大纲,验收报告应附有系统集成商完工的目标测试记录与结论,若需先作试运行的还应有试运行记录。 (2)验收执行大纲应符合工程承包合同中技术协议的要求,应符合有效的设计文件、工程变更文件的要求;验收执行大纲应遵循国家标准GB50300、GB50307,应遵循与该项工程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政府的法规文件。 (3)验收执行大纲应包括验收执行程序、检测验收的目的;检测的内容应包括验收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测试工具应包括测试结果的处理分析、测试结论及处理方法、验收结论等内容。 (4)验收执行大纲应由甲方技术责任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做逐项审阅、修改,经项目验收小组组长认可后报建设方技术总监批准执行。 (5)应成立项目验收小组,项目验收小组由建设方项目负责人任组长,有建设方项目技术责任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系统集成商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参加(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还应请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人员参加)。 (6)项目验收小组可根据需要下设验收测试组与资料验收组,参加人员由项目验收小组指派,资料验收组要有建设方专职资料员参加。 (7)所有测试记录格式都应规范化,便于查阅与管理。验收测试操作人员应按要求,准确、详细地做好测试记录。 (8)项目验收小组应对验收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合格,不合格结论,对需要返修、返工的工程应责成系统集成商按时整改,整改后再对系统进行全部或部分验收。 (9)竣工文档应包括: 工程合同技术协议; 工程设计说明。包括系统选型论证、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系统监控对象、系统规模容量、系统功能、性能指标; 工程竣工图纸。包括设计原理图、系统结构图、设备布置及布线平面图、系统配电箱电气原理图、电气端子接线图、中央监控室设备布置图等; 依据技术协议应提交的软件(包括程序与所有应交软件文档); 系统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护手册以及重要设备的安装手册、维护手册; 系统验收文件。包括系统验收执行大纲、系统验收的所有测试记录、系统验收结论; 其他文件。包括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设计变更单、工程变更单、设备清单、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设备出厂合格证书、出厂质量检测报告、进口设备的原产地证明书、海关报关单等; 工程预算报告。 9培训管理 (1)技术协议中,应有双方认可的培训计划。它包括培训费用、培训对象、人数、接受培训者应具备的条件、培训时间、地点、培训教材等。 (2)培训实施。系统集成商应向建设方报告培训实施情况,包括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课时、培训所采用的教材,应对受培训人员的受训情况、独立工作能力做出客观评判,要保证受培训对象能胜任上岗。
新课程教学论文: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多年,今年初次接触新课程教学,感触颇深。下面我就半学期来进行新课程教学进行一些反馈。 一、培训 新课程与旧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旧教材以时间顺序为体系,而新课程是以专题形式为体系的;再者,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也有很大的差异,初中教学侧重于基本历史史实的讲述,而高中则侧重于能力的培养,要在一些史实中归纳、分析出历史事件的实质,从而得出某些道理。这样,新课程与旧教材有如此的差异,对没有接触过新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是极其必要的,否则很难讲好新课程。因此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二、教研 由于新课程在内容上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议课,争取课堂教学方式上的突破和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因此必须注重教研活动,包括教研组每周一节的教研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三、认识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需要以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任务作为其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学校、教师都对初中历史教学不够重视,造成初上高中的新生历史基础几乎等于零,高一学生几乎对初中历史知识一无所知的现象。这就给新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一方面,教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的拓展很难把握,尚处于摸索阶段。另一方面,教学进度很难提上去,详说颇费时间,略讲又等于没讲(学生没有基本的历史知识,就不能掌握理论性很强的新课程知识)。因为新教材都是以前旧教材的高度浓缩,一节的知识几乎覆盖了旧教材的半本书。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教学有新的认识和宏观的了解,要从客观上把握教学的度。 总之,新课程确定了专题型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写体系,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但是,尽管新课程设计的专题型教学体系不错,但对没有历史知识基础的高一新生来讲是难于掌握的。作为历史教师,专题学习(复习)应该是在系统知识基本掌握的前提下进行,旧教材是在高三才开始进行专题复习。现在让毫无历史基础的高一新生学习专题,无异给老师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困难。 现在,经过半学期的历史新课程教学,本人已对新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新教材的利弊也有了一定的见识。认识问题是为了解决(文秘站:)问题,只有立足自身、立足基本,并在实践上不懈努力,我们才能走出迷茫。走过阵痛,走向希望的顶点。相信今后的教学,我会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果。 新课程教学论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说课((附实例) 1、教材分析 (1)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属于何种课型,包含了哪些知识点,教材在编写上有什么意图和特点,特别要注意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渗透的数学思想;(2)该教学内容在教材、单元乃至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2、目标定位 (1)教学目标 现在已打破原有的知识技能、思想教育分块目标陈述的方式,新课标倡导我们将知识、技能、情感三大领域目标予以整合,有机结合来定位;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4)教学准备(如教具、学具的准备等都可简要予以阐述) 3、教学流程 (1)整体设计 应该说一说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的?简要介绍该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如应用题课大体可沿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安排“创设情景——建立模型——实践运用”三部曲进行,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做数学的教学理念。 (2)环节设计 围绕你的整体思路,介绍说明主要教学环节,或者说是教学框架,着重阐述重难点的处理,说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另外介绍自己有特色的地方。 “说课”怎样说? 根据本人对说课的理解与体会觉得,真正“说课”的操作和 说课稿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即使有了一份精美的说课稿照本宣读也未必有好效果。因为说课稿是静态的,而说课整个也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有听众的,你能否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说课的成败。 在说课中,我认为要给自己说课赋予一些基本思想,如: 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理念,在你的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新课标精神? 你的教学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教育理论支撑下展开的,也就是教学理论依据; 你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力求达到什么目的?在实施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各种问题你又如何引导、解决? 你觉得这节课教材对学习主体来说,是否要进行处理,阐述你处理的理由,通过你的处理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避免了哪些学习障碍,有什么优点等。 同时,在说课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1)说课整体要流畅,不要作报告式,如“许多123”,几个环节过渡要自然,比如,教材分析后,要确定目标时,可以这样说“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 (2)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将说课说得很细,我们要说的都是一些教学预案,所以要多谈谈学生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策略。这里的层次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在重难点处理上,你设计哪些问题,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有怎样安排等;在练习中你安排了哪些练习,有没有体现出层次性等。 (3)说课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个性。既然是说课,说的成分很重要。最好能说的神采飞扬,激情澎湃感染听众。我们这次评分中,各部分比例为:教材分析20分,教学流程50分,教师语言20分,教师仪态10分。同时要针对自身扬长避短,体现个性。比如擅长书法的教师可将你的整体框架进行板书,既使听众思路清晰,又能增加你的印象分,和乐而不为呢? 说课小技巧 在20分钟去准备一篇完美的说课稿是不可能的,有些教师总是说我刚写完教学目标,时间已经到了。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我谈一些准备中的体会。 (1)要在说课前准备好各种课型的框架。这里的框架包含 目标框架、理论框架。比如计算课,就要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培养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等等。 (2)要合理安排好20分钟。目标一般2~3分钟要确定下来, 重点去考虑教学设计的框架,以纲要的形式写下来,特别要记下学生的几种情况和你的对策。不要一字一句去写。 (3)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教材怎么办?这时你首先要吃准教 材,目标不要定错。可以将提供给你的材料(题目)很快的做一遍,你就会心中有一定的底了,然后回想同种课型的课你通常是怎样处理的,可进行套用,当然这是无奈之举。 (4)因为这里的说课是课前的预案,不是课后的反思性说 课,想象的空间较大,所以你可以将课堂设计的精美一些。 附:《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说课稿 《小学数学教学论坛框架》纲要 论坛结构 1、概念界定 阐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国内外有关该研究的学术动态 2、提出论点 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和看法,立场要坚定,不要模糊不定。 3、论证依据 阐述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可以是理论依据,也要进行举实例进行论证。 4、操作策略 围绕自己的观点提出在实际操作中可行的策略与教学建议。 评分标准 1、结构20分 2、内容30分 3、语言30分 4、仪态20分 参考说课稿(宋煜阳设计整理)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 (例1720÷6例25024÷7)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是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试一试第一道是一位数除四位数商末尾有一个0的,试一试第二道是商末尾有两个0的;例2是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试一试1安排商中间、末尾都有0,试一试2是商中间、末尾有0且有余数,既巩固新知又复习旧知。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 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三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 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针对重难点进行师生探究验证,引导学生从算前估算、算理辨析、结果验算进行验证。计算前估计商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得出第一种做法是错误的;再从算理上去理解:引导学生从口算除法思考(720÷6=72个十÷6=12个十=120),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待进一步的验算:120×6=720,从而得出商是120,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1)哪一步可以省略?(2)个 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内化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练一练1、2、4,巩固商末尾有0的练习, 通过反馈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综合练习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练习3是一 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商中间末尾都有0、商中间末尾都有0且有余数的对比练习,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的机智性与灵活性; 3、提高练习让学生试编式题,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 能力,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 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 新课程教学论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教师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是否有评价资格 这似乎是一个最没有争议的问题,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如何,最有评价资格的当属学生。然而,笔者对此提出异议。众所周知,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判断”活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所谓“事实判断”,是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所谓“价值判断”,是指根据一定购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主要解决是好还是差的问题。根据教育评价的定义,“事实判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只有“价值判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教师评价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含糊,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被聘任和是否晋升职务等切身利益。由于学生年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意图不一定全部都告诉学生,所以,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只能具有“事实判断”的资格,也就是说只能描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没有资格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即没有资格评价是好还是差。 据了解,许多大学曾实行过“挂牌教学”,即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开设同样的一门课,由学生自由选听。根据校方的设想,学生选听多的教师,其教学水平一般是较高的;反之,其教学水平一般是较低的。可有时的实际情况与校方的设想出入很大:学生选听多的教师并非教学水平较高,而是对学生要求不严格。例如上课不点名,平时较少布置作业,考试漏题;学生选听少的教师并非教学水平较低,而是对学生要求严格,例如上课要点名,平时布置作业较多,考试不漏题,每次考试都有不少学生未能过关。试想,如果我们当时就凭学生的评价来断定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是好还是差,岂不冤枉了这些认真负责的教师?当然,这种情况不是很普遍,但至少说明有时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的评价有情绪化和不客观等特点。 我们又必须承认,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如何,学生的评价意见还是不能忽视的。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他们只能对教师在课堂上助教学情况进行“事实判断”,而“价值判断”的意见可以作为参考。 二、评价指标系统中的因果关系指标和重叠关系指标 评价学的常识告诉我们,评价的指标系统是由一组相互间有着紧密关系的指标结合而成的,但指标系统内的各条指标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能存在因果关系,也不能存在重叠关系。也就是说同一层次的各条指标必须是并列关系,不能从这一条指标推导出那一条指标,也不能这一条指标的内涵包含另一条指标的内涵。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如果同一层次的各条指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根据评价这一条指标的结果就可以推导出评价那一条指标的结果,这不仅加大了整个评价的工作量,而且使一些评价工作变成多此一举和毫无意义;二是如果同一层次的各条指标之间存在重叠关系,那么重叠的指标被重复进行评分,实际上是加大了它的权重,影响了整个评价的科学性。 在此,笔者举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对教师评价时所使用的指标系统中,同一层次的各条指标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指标和重叠关系的指标。 例如,目前比较流行的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指标系统中,主要是从“德”、“能”、“勤”和“绩”四个方面(或四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的。对教师“德”和“能”方面的评价属于素质评价,对教师“勤”方面的评价属于教学行为评价,对教师“绩”方面的评价属于教学效果评价。事实上,素质评价、教学行为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着因果关系:我们如果能够准确地评价一个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行为是好还是差,就可以准确地推断他的教学效果是好还是差;反之,我们如果能够准确地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好还是差,就可以准确地推断他的素质和教学行为是好还是差。很难想象,一个素质差而教学行为又不理想的教师,其教学效果是好的;反之,一个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其素质是差的而教学行为也不理想。毫无疑问,“德”、“能”、“勤”和“绩”四个方面(或四个一级指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将具有因果关系的指标视为并列关系的指标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显然是不科学的。 三、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在教师评价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在对教师评价的方法上,屡次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之间摇摆,常常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这两种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谁也无法独立完成教师评价的任务。但从目前来看,多数人更倾向于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这实际上是步人了教师评价的一个误区,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根据评价学的原理,定量评价的方法具有这么几个优点:(1)能够提高评价的精确性;(2)定量的指标往往是客观化的指标,因而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3)能够作出明确的等级区分,使奖勤罚懒有据可依。可是,定量评价方法并非完美无缺,其缺点主要有:往往导致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一些很难量化的方面,而这些方面对教育活动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离开了对这些方面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就不是全面的。而定性评价的方法的优缺点与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正好相反,也就是说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点就是定性评价方法的缺点,定量评价方法的缺点则是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点。由此可见,定量评价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是相互补充的两种评价方法,缺一不可,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笔者认为,教师的工作具有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其教育对象又具有多变性、可塑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另外,学科教师与学科教师之间,参加统一考试学科的教师与未参加统一考试学科的教师之间,班主任与学科教师之间,教学人员与教学辅助人员之间,教师与职员之间,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也很难将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用量化来处理。因此,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既要有定量评价方法,也要有定性评价方法,而且应该以定性评价方法为主。因为从提高教育质量来说,定性评价方法的作用往往更大、更有现实意义。例如,我们对某个教师的教学作了评价后,告诉他一个具体的分数。可是这个分数对该教师能提供多少改进教学的信息呢?教育实践表明,这个分数提供的信息是极为有限的。但如果我们能够告诉该教师一些定性意见的话,这些意见就有可能对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很大帮助。需要提醒的是,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最具创造性的工作,最需要讲究教育教学艺术。如果对教师的评价过分强调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往往会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变得循规蹈矩和战战兢兢,从而抑制创造力的发挥。 四、奖惩性教师评价模式与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在教师评价中的地位 目前主要有两种教师评价的模式,即奖惩性教师评价模式与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奖惩性教师评价模式注重发挥评价的甄别和监督的作用,即用某种统一、外在的标准来衡量每个教师的工作 绩效,然后通过奖和惩的方式为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做出聘任、晋级、降级、增薪或增加奖金等决策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注重发挥评价的指导和激励的作用,即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符合每个教师个性的多样化评价标准,在注重教师自我评价的前提下衡量每个教师的工作绩效,特别是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全面发展来判明教师潜能中的强项和弱项,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使教师扬长补短地不断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 过去,我们对教师评价的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奖惩性教师评价模式;现在,多数人似乎更倾向于采用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无法摆脱这个误区,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毫无疑问,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克服了奖惩性教师评价模式评价内容狭窄、评价标准和方法机械以及忽视教师的自我评价等弊端,它强调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多样的个性,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强调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全面发展。但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过于注重评价过程而不太注重评价结果;过于强调教师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奖惩不免有失客观公正,从而难以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过于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容易出现教师评价的报喜不报忧现象。尽管奖惩性教师评价模式的缺点很明显,但其优点也很明显,例如它使教师的动态配置有客观依据,能够通过合理的奖惩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杜绝不合格的教师站在讲台上误人子弟的现象,有助于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适度的监督和控制,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这两种教师评价模式各有千秋,所以,在对教师评价过程中,要将这两种评价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既重视他律又重视自律,既重视他人评价又重视自我评价,既重视对教师要求的一致性又重视对具体教师要求的多样性,既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又重视终结性评价的作用,既重视教师过去的表现又重视教师未来的发展,既重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有关考试成绩又重视教师在育人、科研、协作方面的绩效。而且也惟有这样,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教师的各项工作。《中小学校长》 新课程教学论文:加强新课程教学管理 处理好“三个关系” 新课程改革对于一线广大教师来说,既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也将得到一次发展的机遇。对我们一线管理者来说,它将使我们以全新的管理理念重新认识课程,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评价教师,以多样的方式重新审视管理。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师的“从一而终”的教法,客观上埋没了一些教师的才能,抑制了他们原本具有的特长,使之逐渐失去了创造的激情。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展示个性、特长创造了良机。我们格外注重激发教师潜在的研究热情,开发教师蕴藏的潜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为教师营造创新的氛围 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是实验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处理好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我们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指导相结合,把提高课改实验教师的思想、业务和理论素质作为重点。1.集中学习,系统提高。根据市、区教委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我们随时召集教师开碰头会,并规定每周二为课改教师例会,进行“三学”:一学大纲,把握教材;二学教育科学理论、先进的教学方法;三学他人经验,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2.分散指导,答疑解难。在课改实验中,我们频繁地深入课堂,重点培养,做到“三个一”,即教学领导每天必看一节课改课;看课后必须和教师进行一次深入地交流;每次交流必须切实解决一个疑难问题。这“三个一”不仅扎实有效地为教师雪中送炭,而且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能力。 二、处理好听与评的关系,共同建构课程评价标准 听课、评课是领导深入一线探究、指导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以前领导者听课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视,搜集、挑拣教师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评课更是一言堂,以自己原有的认识水平、经验模式对教师“谆谆教导”。在课改的今天如何听课评课,显然需要改变。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转变:从评课的目的上看,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研讨,而不是挑三拣四,监督检查,让教师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课改之中;从评课的身份看,不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师面前,而是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从评课的态度上看,与教师和平共处,多采用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摆正心态,共同商量,而不是一言堂,我说了算;从评课的语言看,以肯定为主,体现出研讨的气氛,如:“你认为这节课怎么样?”“你想怎样上这节课?为什么?”“备课前你为学生的学是怎样设计思路的?”“你觉得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原因是什么?”;从评课的方式看,先让教师自己谈感受,领导再从他们的自我评价中解决观念、方法等问题。通过实践,我们明显感受到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克服了畏难情绪,放下了思想包袱,能真正静下心来进行研究,为我们共同建构课程评价标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处理好研究与总结的关系,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只有大力营造研究的氛围,确保研究质量,并不断总结共同提升,才能使教学水平稳中有升,逐步提高。研究——即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参与意识,提高教师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能力。先确立研究专题,进行教改实验,如,艺术课确立了“如何帮助学生回归生活,塑造健全的人格”;英语课确立了“短时高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语文多元识字研究” 课题以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精神。有了研究的目标,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如,我校艺术课有二位教师(分别是音乐、美术教师),为使教研更有效,学校把她们编为一个教研组——艺术教研组。她们互相开放课堂,共同评课,同步提高,达到专业互补的目的。课改的实施,加强了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促使教师重新认识了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欢乐,也给学校教改注入了新的活力。总结——即把教师零散的、点滴的工作体会和认识加以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我们提倡教师天天记“课后反思笔记”,一周一总结,在学中用,在用中思,在思中悟。 我们认为在管理中要以教师、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过去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树立新课程体系下的管理理念。凡是有利于教师成才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领导都给予充分激励,并为其提供成才和发展的条件、空间,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新课程教学论文: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树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加强科学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重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对于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没有实验活动作为基础,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其教育教学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活动。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块尤其重要的阵地。如何搞好这块阵地的建设是我们作为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就此发表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本门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生物不参加毕业考试,更不参加升学考试,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就造成老师不重视教学,学生不重视学习,在偏远落后的地区尤其严重,于是生物这门课就成了课程里的“豆芽”。但是,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所蕴涵的科学知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涵盖的。初中生物里介绍了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生物学习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我们应当重视这门学科,搞好生物教学。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工具,是生物理论知识的来源,是生物的重要基础,通过它我们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实验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推理法、归纳法等。 三、打破陈规,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 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把实验用品、 ! 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应体现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并学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应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学合作交流,达到实验目的,品尝成功的甜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植物类群这一节时,我把这节理论课改为了一节实验探究活动课:我来当“小林奈”——制作植物检索表。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面教材,然后把学生带到河边,选定一片植物种类丰富的区域。我把学生分为了八个小组,要求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分工合作,根据教材所讲授的知识对所选区域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同时观察相同种类的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并交一张植物检索表;评选“小林奈”。作好布置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任务。他们在那里兴致勃勃,热火朝天地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二十分钟后,他们完成了。我把大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结果,由大家来根据结果评选“小林奈”。这堂课结束后,学生们的心思还停留在这个活动里,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其原因是什么。有的认为自己没有安排好,有的认为是自己观察不够细心……整个过程,我所做的就是在一旁采取一些他们采不到的标本和照顾他们的安全,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也没有了枯燥的说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其学习的效果也不错,他们还期待着下一节生物课。 四、走进生活,培养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初中生物的很多的知识来源于我们的自然生活,因此,我们应利用好我们周围的现有素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把知识带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人类带来的益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的学习行为这一节时,由于教材上的涡虫在我们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于是我就把这个实验活动改为一个生物课外活动并提前两周布置:学做“训兽师”——让学生自己在家里训练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设计一个“训兽计划”,按照计划施行操作,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训练的动物驯服,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两周后,在这一节学习时,很多的同学由于有了此次活动的经验作基础,都踊跃发言,学习的热情很高,其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正所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就行。 新课程教学论文:新课程教学改革-课改教学经验总结 一、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尾巴的功能》的故事。"老师,你知道多少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一个孩子的突然"考问"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三、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猎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如在学"心"字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卧钩像个锅,锅里炒蹦豆,蹦出两个剩一个。"他这一形象的联想一下子使所有学生都记住了"心"字;还有一个学生讲"明"字,他走上讲台后,刷刷几笔,画了太阳和月亮,然后指着图说:"如果有一天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那世界该多明亮啊!"简单的一句话,寥寥数笔便将"明"字刻在了同学们心中。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考。如,在学习《手影戏》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做手影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大阅读、课本剧表演、手抄报、电脑报等。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1)口头评价。如"你读得一个字也没有错。""你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2)作业评价。如:"你真棒""学习稳""正确、整洁"等,在作业本上印上"大拇指""小红花""小红旗"等小印章。获得10个小印章换一张喜报。 (3)及时评价。如建立家校联系簿,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灵。 (4)阶段性评价。学校开放周、家长接待日期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六、几点体会 1、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方法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评价改革是动力。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七、问题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4、如何缩小由于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而造成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 ,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就是我的经验总结。 新课程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整合” “整合”一词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上,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少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符合一定条件、要求前提下,凝聚或汇合成一个较大整体的发展过程及结果。”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整合用于地理教学设计,即为组成地理教学过程的各要素通过渗透、互补、重组等途径,以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综合优势和整体功能。下面以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整合方面的实施为例,加以说明。 一、整合课标内容及学生需求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得以组织和调整,教学活动才得以合理的安排和开展,学习结果才得以预测和分析,学习评价才有科学的依据。确定教学准确的教学目标需要对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需求等方面进行整合。 本节课所涉及到课程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不要求对水循环进行分类,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海陆间循环、陆上循环和海上循环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行为动词“说出”与“说明”在知识层次目标上的不同,“说出”属于了解水平,“说明”属于理解水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本节课所上的中学是我区的三级达标校,因此确定学生学习的理想状态是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是教学要求的最低线。对于学生的需求分析,需要直接从学生中收集相关的信息。由于是借班上课,缺乏对学生的直接观察与了解,只能间接获取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从整体上看,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通过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对“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的读图分析,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3、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进而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二、整合各版本教材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行“一纲多本”,出现了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四种版本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差异、把握角度的不同,都在课标基础上有所创造,着力体现自己的编写特色。教师在进行不同版本教材整合时,特别要注意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表述相同的内容,可以将各版本教材中个性化的内容及相关表述作为取舍教材的重要参考和借鉴,以博取众家之长。例如本节课人教版单独呈现框题,鲁教版以问题的形式,把陆地上的不同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作为铺垫知识,而湘教版和中图版教材未呈现。因此,如何确定作为铺垫的知识,应根据学生实际,课程目标的达成等方面,从减轻学生负担出发进行处理。考虑到所上班级的学生实际水平,我采用各版本教材共性之处的做法,把自然界水的分布作为铺垫知识。这样处理,充分考虑到了借班上课学生的实际水平,避免造成课时不够的问题。由于本节课以长江为案例组织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湘教版教材中的“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这样案例与示意图吻合,便于开展相关教与学活动。 三、整合前后知识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着眼于整体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把初中、高中已学及以后将要学习的有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促进已学知识的迁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本节课上到“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时,以长江为案例,首先展示长江上游的河谷地貌及长江中下游平原景观图,让学生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与自然界水循环的关系,把初中的知识与高中知识进行了整合,让学生明确河谷地貌的形成是水循环的杰作,并告诉学生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中,联系到了必修1前面所学的长江中下游江淮准静止锋的形成以及大气环流有关知识,以此为案例让学生明确自然界的水循环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把前面所学有关气候知识与新知识进行了整合。 四、整合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方式 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探究式学习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推崇,课改也强调探究式学习。之所以强调探究,主要是针对以前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排斥”接受式学习,或是将它 “一棒子打死”。 总体说来,授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均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学习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例如讲到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时,利用课件呈现“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图上箭头改成线段),要求学生在线段上添加箭头的方向。在学生活动前,根据教学实际,讲解径流与植物蒸发腾等概念,采用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然后,要求学生找出水循环的三种类型,描述其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绘图、读图、说图等活动中,发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和主要环节,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式。 五、整合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的综合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一些优势却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传统的板书,言简意赅,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记忆;板图板画凝炼逼真,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进行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整合。 例如本节课组织学生探究“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时,课件显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示意图,让学生找出水循环的三个环节并描述其形成过程,教师及时板书相关内容,形成三种自然界水循环的联系框图,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种水循环的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把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整合相关学科知识 地理是唯一跨自然和人文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语、数、历、政、化、生、物、美等知识。在教学设计时,要立足地理,兼顾综合,整合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合成,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本节课结合相关内容,引入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歌曲《长江之歌》,要求学生用本课所学“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分析诗词、句意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或说明什么道理?优美的旋律、诗词包含了很多地理要素,在考查学生地理基本原理的同时,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文学素养也获得了提高。 总之,高中地理新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整合,根据系统论有关原理,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元素的关系,以达到地理教学过程的最优 化。 新课程教学论文: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积极投身教改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本人结合自己在初中化学中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要实现“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学为中心”,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使学生把从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建立的主体意识迁移到知识世界中来;相信学生,在教学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如学习《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研究》一节,在前面《氧气》和《氢气》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须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怎样学的”,“学了什么”的检测。从此学习方式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后的满足,学习化学的信心大增。对于开放性、探究性的课题和复习课,可由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回到学生中去,谦虚地聆听“小教师”讲课。从中教师既可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又感觉到自己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意识从心灵中建立起来。 二、要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提高素质为主”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随着现代科学知识发展,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让学生留心周边不良环保倾向,关心当今社会主要环保问题,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实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不随意丢弃塑料包装袋和废旧电池,保护环境,植树造林;帮助父母和身边的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为周边的环保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政府和环保部门处理已污染的小河等;这种教与学的行为,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在实践中发展了能力,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培养了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与宽容的人生态度。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 三、要实现“以知识结果为主”转向“以探究过程为主”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知识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节,两种物质均为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为何二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异如此之大?两者性质上的差异与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问题选择具有个性特点的解决策略,让学生从多角度考虑,尽可能的“多法求解”,鼓励他们能“吸收”别人富有个性的解决策略,从中拓展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写“探究性日记”,把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日后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逐条跟踪记录,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把平日所得研究积累,形成探索的脚步,循着这样的脚步,学生也就一步步走上了成功的阶梯,并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四、要实现“以统一教学模式为主”转向“以个性化教学为主”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如可以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学习《空气》一节中,就空气用途和污染,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探讨。还可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如学生最感兴趣的假酒、假盐、煤矿爆炸等事件素材,学生通过素材的阅读,不但能使知识学以致用,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练习、拓展练习、探究性问题等多种层次。拓展和探究性习题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后进生只要积极参与其中,有所感悟,就是进步。在设计课题学习时,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立意不能太高,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确立新的课程观,并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力争实现一系列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教学论文:新课程教学应充分提倡个性张扬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确实,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作为教师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认为充实的课堂教学,他只是一个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他的职责就是在创设的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力。新课程教学应充分提倡个性张扬。那么如何去张扬学生的个性呢?我主观地认为可以这样试试: 一、在课堂上张扬个性 1.多设计开放问题 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比如教学《爷爷和小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么问:“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课堂上的学习,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作出回答。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像天上的小鸟,无拘无束。他们有的会紧密联系课文认为爷爷是个爱护树木的人,小树呢又是知恩图报的;有的会结合第二幅插图和平日所见所闻,提出树木能帮人们做很多事,应该爱护树木,搞好绿化……学生的回答是很难预料的,因而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犹如一方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促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2.多强调自读反思 学习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期待”强化“自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自我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一般地说,实现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即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我还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吗?我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以此调整和深化学习活动。二是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在理解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师的点拔和调节。如教学《四季》,我会先让学生读课文思考,再问读了每一个节后你知道了什么?每个季节还各有哪些变化?最后让学生按课文中其中一节的样子去编儿歌,这样去启发,会使学生自觉地去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中,逐渐深入,逐步全面。 3.多进行自主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感悟了课文的语言形式后,教师可及时地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自己喜欢的实践方式中去,从而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使情感得到升华。这种实践可以是听、说、读、写,也可以是演、画、唱、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尽情舒展生命活力。如教学儿歌《轻轻地》之后,我让学生边演边读,可让学生在演中得到感染又使读有新的启发;又如教学《四季》,可结合课后题目,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季节描一描、画一画、说一说,在演、描、画、说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而教师也能在自然的环境中有新的体验。 4.多运用各种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张扬他们的个性,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拼音教学期间,我们可将抽象的复韵母发音方法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体会练习,便能很快掌握了发音要领。为了巩固拼音字母的发音,教师可采用多种练习方式,像找朋友、拼读比赛、拼音节、摘苹果等游戏。再如最后一课《小松鼠找花生》,以问题“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为结尾,把思索时间留给学生,也是挺有空间感的。“如果你现在是小松鼠,你会怎么做呢?”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演出来,最后点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了发挥想象的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说、会想、合作、探索的兴趣。 二、在课堂外张扬个性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没有什么比亲手摸一摸,亲眼看一看,亲口尝一尝,更能真切地获得感受了。《课标》中指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课程,课堂与生活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先进入文本,再跳出文本,走向生活,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也是让学生学习真正实现个性张扬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自选商场》和数学《分类》课前,要求让学生在妈妈的陪同下去超市走走,看看超市中商品标签的式样、内容、排列;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中可让学生摸摸、玩玩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通过触摸直接体验物体的形状及其特征;学习《秋叶飘飘》时,还可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去公园、野外观察大自然的变化——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社会,走进大自然,使他们的语文学习与社会、自然紧密联系,并能通过自己的感官得到真实的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三、在作业中张扬个性 1.让研究性作业替代机械性练习 机械性练习虽可以加强陈述性知识的记忆,解决知识的贮存问题,但它容易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成为死的、惰性的知识,难以灵活应用。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作业设计,以课本为中心又不局限于教材,强调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作业来取代虚拟情景问题的解决,可以促使作业功能从识记为主向理解运用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可以灵活应用的知识。 2.让寻找信息源活动替代消遣性活动 收看电视节目,参加社会活动、体验实践生活、阅读课外书籍是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将学生的整个生活变成语文学习的场所,使消遣性活动成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知识的活动,促进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地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在积累、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识字这块内容中,教师可让学生专门用一本本子摘录广告、商场、书籍中的字词,并请教家长或老师,理解它们的意思。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展示,进一步强化对获取信息的自觉性。 3.让多层次性作业替代单一性作业 古有“因材而施教”一说沿袭至今,在作业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变单一性作业为多层次性作业。如口语交际课《我们的画》,基础好的学生让他们具体地说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幅画;而基础差的则要求只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果个别学生有能力写,那就更好了。在多层性作业实施的同时,各种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四、在评价中张扬个性 传统的评价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评价就像是金玉良言,学生都为之趋之若鹜,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然是很不利的,从而导致学生向同一化发展。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个性,要促使其个性化发展,育人者就需从各个方面去评价学生。 1.以父母的眼光来欣赏 在父母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他们爱的结晶,都是他们用心血来浇灌的花朵,他们把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希望都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虽然偶尔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现象,大多数父母都会溶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宽容在循循善诱中谆谆教导。作为教师,应该像父母亲一样,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学生,把学生的每一个新的动作,每一句新的语言,都注以不同的诠释,尽显学生的个性。 2.以朋友的角度来交往 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来交流。一般来说,朋友之间以信任为主。当教师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们后,就能进一步把评价落到实处,更设身处地地进行个性化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更有个性化的张扬。 3.让成长记录袋成为主流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定有许多值得开怀值得欣慰的地方,那是他们成长的足迹。教师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总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便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了可能。只要学生觉得是好的,那都能在自己的记录袋中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在评价中可将成长记录袋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富有张扬的一面,从而达到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的有机结合。 新课程改革是历史的潮流,教师如果不能成为这浪潮中的浪花,必然会被时代所摒弃,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自由的自然的发展空间,那么学生的学习将得到顺利实现,学生的个性也将得到充分张扬。 新课程教学论文:试论新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对社会起到积级发展作用的各类有用之才,如何培养便是新课改的具体措施,其中最首要的问题便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结合社会及个人的特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三个面向;认识论 新课程的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正是如此,从而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的新课程改革,这将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对新课程的认识 (一)新课程改革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体目标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改革方面主要有: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二)新旧课程的比校 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目标从单维向多维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旧分科课程的特点是: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旧课程的缺点是: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学科间人为分割,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旧课程的优点是: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学生可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有利于学科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的特点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了分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的单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转变;新课程的内容更具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教材内容多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强调了“五性”特征,即科学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与整体性。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邓小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新课程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改革开放迅猛发展的重要时刻,我们党科学地总结了当代国内外有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也为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研究与新课程教材编写及教学奠定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原因主要有: 第一,从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来看。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是邓小平理论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又反映了时展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推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的推进。所以在课程改革中,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第二,从新课程内容来看。由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到教学过程再到教学评价,无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及科学发展观在其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认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哲学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是直接的教育理论,但它是我们所依赖的哲学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所以根本上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这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四、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马克思主理论的正确认识及运用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基础,以促进学生科学全面的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和同志所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并不排斥对其他理论的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这些思潮从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角度,都可以给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很多的启发和帮助。 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不是所谓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而是历史选择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才是有生命力的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一样,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条件出发。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产生的土壤均是在教育水平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国民的知识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都比较高。植物的移植尚且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气温、土壤条件,理论更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现实条件才能进行“移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广大人民的整体文化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都还急需提高,离开这些现实条件妄论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只不过是理论研究者的自娱自乐。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脱离传统和现实的推倒式革命,会给教育带来严重的后果。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从我国的教育传统出发,吸收我国教育传统中的精华,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发展。在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谨慎处理好继承与超越的关系,完全脱离传统的超越是一种态度。因为改革不是革命,革命是推倒重来,推翻原来的基础和传统,我国当代教育史上有两次“教育革命”,即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和“”期间的“教育革命”,这两次革命就是脱离了传统和当时现实情况的推倒式的革命,历史已经证明,这两次革命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甚至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革新。 综合以上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新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由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决定的,也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理论品质决定的,从而使我们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改革课程,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地发展。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概述 摘要:语文作业是为了确保学生能落实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巩固学生语文能力等。但在“减负增效”的政策指导下,教师要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探究学生喜欢的作业设计方式,让小学生主动完成作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通过语文作业,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在保质保量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表达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积极地完成语文作业。 一、多感官融合型作业 传统的作业枯燥无味,机械地重复抄写占了很大比重,学生被压在大量的抄写任务之下,根本没有精力去思索其中的语文知识和内涵,以消极、应付的心态去抄写,作业的冗长无趣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传统的作业中,大多是要求学生完成对生字词、课文段落以及诗歌等的背诵记忆,并默写下来。针对这些基础语文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多感官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完成对基础知识的高效掌握。如,一年级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要求背诵,文中有具体的事物:竹排、水流、鱼儿、小鸟、禾苗、树木等,非常具有画面感,而且文章下面也画出了具体的景象。小学生对于歌唱具有浓烈的兴趣,借助这一点,实现作业和听觉的融合,授课后在课堂上播放《小竹排》这首儿歌,带着学生唱两遍。学生往往能较快地记住歌词,儿歌使得他们对《小小竹排画中游》兴趣大增。因此作业设计为:请学生回家后学唱这首歌,熟练到不用看歌词就能唱出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大家一起合唱这首歌;在课文段落背诵上,如,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中,文章要求背诵第三、四段,文中提到了亭台楼阁、苏州狮子林、海宁安澜园、杭州西湖和雷峰塔等,总的来说这段文字没有故事性,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记忆困难,这时可以将视觉形象融入其中,这样设计作业:请同学们回去上网,通过视频和图像看一看圆明园到底是什么样的,文中提到的其他各地名胜和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又是什么样的。明天老师会带着照片,请你们分辨一下照片中的景色对应的是哪个景点噢!这样设计,学生回到家后可以轻松地查阅到相关资料,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记忆、辨认景色的方法,他们可能会几个小伙伴一起看视频,也可能请家长配合展示图片、自己辨认等,整个完成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探究性,小学生也发挥了形象记忆的能力。在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再展示照片,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接下来按照文章顺序,一一展示照片,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画面和记忆顺序,辅助小学生快速地完成背诵任务。这样是把课后作业作为了背诵任务的铺垫,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悦地完成了背诵记忆的准备工作。 二、理解辨析型作业 小学语文作业不能局限在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考查上,还可以通过设计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现力,将语文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比如以预习为主要任务的作业,教师需要在备课中就想好两节课之间的联系,通过上课形式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时,老师跟随课堂进度在黑板上板书、完善本文的结构图,最前面写上文章题目,以大括号形式分别写出各大部分的主要内容,后面标出对应段落,并不断补充小点,最后再用大括号标注文章传递的心情。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如何理清文章逻辑和结构,然后布置作业:请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课方式回去预习下一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想象自己是一名老师,画出文章的结构图,按照结构图自己给自己讲一遍课文,在下一堂课时看老师是怎么讲这篇课文的,根据你的预习和结构图,给老师提出讲课建议。这样设计可以避免学生的不预习,学生一想到自己可以给老师上课提建议,在课后完成作业时会更加投入,及积极思考文章逻辑和内涵。又如,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可以以学生喜爱的绘画形式来设计作业。在四年级《白鹅》一文的授课后,学生从课文中了解了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但仍不够形象、具体。因此,设计作业:请学生回家后通过视频或者想办法看一看真的白鹅,从白鹅叫嚣的样子、走路的姿态以及吃相中三选一,把你眼中白鹅的样子画出来。在完成作业中,学生需要观察白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那些描述白鹅的词汇,这样就通过绘画的表面作业实现了学生对语文用词的理解。 三、巧思妙想型作业 巧思妙想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观察、认知,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描述新故事。比如,三年级《玩出了名堂》,玩耍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大人们觉得小孩玩的东西都没什么意思,但在小学生眼里却充满了各种可以思考的问题,甚至是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有奇思妙想却没有得到关注,课文给了学生很大启发,教师提问学生在以前的玩耍中有没有什么发现,或者有没有什么好玩的玩法,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生活中玩耍的小细节和小发现一股脑地涌现出来,学生因此兴趣盎然。据此设计作业,让学生通过文字形式把这些小发现也跟老师分享一下。学生把生活中的巧思妙想表现在作业上,有助于小学生今后在生活玩耍中开发思维,提高观察力。 作者:孙平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与实践 摘要:课后作业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完成,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具体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学生反思自我,进一步巩固学习的过程,所以对于课后作业优化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以此为出发点,简单阐述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优化;实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后作业的布置往往是针对当天或第二天的教学知识点进行的,内容繁多,学生压力过重,极其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在沉重的作业负担下,学生逐渐丧失了对于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学习成绩也无法提高。新课程教学改革反复强调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前提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而课后作业的布置只是辅助性教学,应当充满趣味性和教学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一、作业优化设计应当遵循的准则 1.寓教于乐相结合 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业优化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寓教于乐相结合,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充满热情,能够帮助学生思维探索。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一首诗《一株紫丁香》,这篇文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会生词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树立尊敬老师的心愿。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更为有趣的作业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建议学生观察身边有没有紫丁香,或者组织学生参与“模仿游戏”,将诗歌中的内容演绎出来等这种趣味性比较浓的作业。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旺盛的时候,因此,寓教于乐的课上课下互动更能够帮助学生去主动完成作业。 2.生活实际相串联 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教学阶段,而小学语文又是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作业内容的设计应当更加贴近生活,将教学与生活相串联,增进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同样以《一株紫丁香》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几株丁香花到课堂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描述丁香花有什么样的特征,再将学生的思维进行集中引导,帮助学生把天马行空的想法带入教材。对于课后作业,可以布置一些贴近生活中的内容,如“: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花来形容你们的爸爸妈妈呢?”等等,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3.提升作业整体质量 对于小学较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已经不适应教学内容,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建立高效课堂的同时,也要建立高效作业的思想意识。对于布置的作业内容,不要泛泛而谈,要不断删减,取其精华,让学生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运用题海战术强迫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记忆。 二、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途径 针对作业优化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要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保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减轻课业负担 在我国各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时间都普遍达到了十个小时以上,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沉重的负担,而小学语文又属于基础教学,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非常多,为了学生能够在基础教学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教师都选择布置大量的作业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这反而增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适得其反。因此,首先应该减轻学生可以负担的,尽可能地减少作业量,保证作业的质量,并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小小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更好地促进他们完成接下来的作业。 2.注重创新意识 在上文中提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作业中的创新意识。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到,信息化的时代将互联网带入了千家万户,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上网寻找答案,使得学生无法经过一个思考的过程,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要保证作业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必须经过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空间,养成思维探究的学习态度,对于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总之,作业是辅助课堂教学、强化课堂内容的主要手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的双重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优化设计时,要遵循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即作业整体的趣味性、实效性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在进行作业优化设计时,要尽量减轻课业负担,注重作业本身的创新性,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基础,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作者:蒋召勤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魏武小学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小学语文课下作业设计分析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了对课下作业的重视,改变原有留作业的方式,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语文作业作为语文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反馈和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途径,所以语文作业应该扮演搭建学生和教师关系桥梁的角色,而不应该局限在单方面的反馈。为使语文作业丰富多彩,提高学生课下写作业的兴趣,提出几点合理性的建议,希望推动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下作业;有效设计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巩固学生学习知识方面起到无法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发挥作业的作用,而不是让语文作业成为学习过程中绊脚石。要想使得学生喜欢做作业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做作业的兴趣,也要使语文作业具有多样化。教师要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接下来笔者就如何巧妙的设计语文作业提出自己的见解。 1使课下作业多样化、兴趣化 传统的教学体制下,教师设计作业形式单一,主要以书面呈现作为作业的形式。学生在单一循环的写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降低作业的质量。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促使作业形式向多样化的方向转变,然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做作业的激情。创设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出发,通过分析与研究小学生在做作业时的心理活动来完善教学内容,使内容贴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其做作业的热情。首先,教师要设计灵活的多样的作业内容。新型的作业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写和做相结合的模式,结合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突出动手实践的课程。把语文作业与学生的动手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多种感官的参与到课下作业中来,提高做作业的效率。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中,教师可以以学生观察作为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深入到实际,观察小蝌蚪是如何一点一点变成青蛙的。这样的作业形式,会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也可以弥补在课堂中讲解不充分的缺陷。教师也可以把作业落实到书面上要求学生最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作为对这门课程的反馈。通过以上的两种途径,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推动教师教学的进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其次,需要教师在课下作业设计时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做作业的法宝。有了兴趣,教师不用担心学生是否能够按时的完成作业,也不用担心学生能否接受自己讲解的知识。因为兴趣会推动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应该是富有情趣,吸引学生的,在设计语文作业时需要在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的基础上,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迎合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做作业的欲望。 2以学生为中心,作业设计向自主性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改革后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在课下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学生本身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学生是有差异的,如果教师在留作业时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就会被忽视,从而造成“水过地皮湿”的后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作业层次性和发挥性的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层面上掌握学习知识。作业设计向自主性转变,要求教师赋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性,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三种不同侧重点的作业,第一种以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重点,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设计深层次的问题;第二种比较侧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多以调查或者实践为作业的形式;第三种以基础为中心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点的考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做选择,能力稍微强的可以选择第一种,能力在基础之上的可以选择第二种,能力稍微差的就可以选择最后一种。这种选择模式能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学习乐趣,另外在作业形式上也实现了多元化,让学生能够从单一的作业模式中向多元化的作业模式中转变,全面发挥作业的魅力,激发学生做作业和实践作业的热情,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作业设计向自主化转变。 3促使课下作业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生厌倦学习,厌倦写作业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作业的负担太重,小学生现在也面临着升入初中的压力,所以教师在留作业的时候不能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用少量的作业内容减缓小学生的作业压力,多为小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间与机会,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技能。教师最主要的是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因为只有提高课堂的效率才能够减少作业量,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本节课所需要收获的知识,那么留作业时只需要简单的巩固一下知识就好了。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精简课下作业,减轻学生做作业的负担。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改活动,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评改学生作业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和做作业的信心。让学生爱上做作业,同时又能够以巧妙的方式让学生注意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之处,不要让教师的批改活动成为一种形式。教师应该多采用“好”“优秀”“较好”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肯定,让学生能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促使课下作业成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在批改小学生作业时,教师可以采取幽默的形式,用小红花,幽默的语言等来提高小学生写作业的兴趣。用这种方式来促使小学生将写作业作为一种快乐,而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让小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总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使作业富有“营养”,对课下作业进行有效的设计。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作业设计向“自主化”方向发展,教师也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热情。只有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才能发挥学生的潜在性能力,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作者:赵春意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西四小学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小学语文作业分层布置的合理性 一、分层次布置环节 从目前小学语文布置的作业来看,基本上都是采取一样的方法,在作业布置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在这种条件下,学生们的个性就无法被施展出来[1]。分层次布置作业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布置作业的局限性,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坚持“分层次”原则,能够坚持从学生们的个性出发,设计出适合学生们各自特点的作业形式。通常情况下,分层次作业需要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组,其中成绩最好的一组为“拔尖组”,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被编为“提升组”,最后成绩最差的一组则被编成“奋进组”。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从而来激发出学生们的斗志。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一般情况下需要坚持“拔尖组”的作业最难,“提升组”的作业难度一般,而“奋进组”的学生的作业则主要侧重于对基本知识点进行考察的原则。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十九课《草船借箭》一课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本的主题布置分层次作业,对于“拔尖组”,老师则让他们去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相关章节;对于“提升组”,老师则要求他们去读一些相关的书;对于“奋进组”,老师则让他们掌握课本内容。 二、反思环节 当学生们完成任务之后,老师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对作业完成状况进行一些必要总结[2]。对于不同层次学生,老师让他们说出各自的阅读感受,并让他们总结出阅读技巧。与此同时,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尝试层次更高学生的作业。例如,让“提升组”学生去尝试“拔尖组”学生的作业,让“奋进组”去尝试“提升组”的作业。与此同时,老师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肯定,并且对他们的不足之处也需要指出来。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十九课《草船借箭》一课时,当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进行反思之后,老师让“提升组”的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相关章节,让“奋进组”去尝试其他相关文章。 三、测评环节 在反思环节完成之后,还需要老师对相关作业进行测评。当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测评方式[3]。首先,对于“拔尖组”的学生,老师不应该给予满分,甚至适当压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仍旧存在上升空间,还需要继续进行学习。对于“提升组”的学生,老师应该对其正常给分,并且对其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出他们向“拔尖组”靠近的热情;对于“奋进组”学生,老师应该对其进行适当提分,激发他们进行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对于“奋进组”学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特殊原则,例如,如果学生做错了,老师可以暂时不给分,让学生们真正懂之后再让学生们重新写,然后老师再给他们评分。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十一课《晏子使楚》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拔尖组”进行适当压分,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避免他们出现骄傲心理;对“提升组”学生,可以采取适当鼓励的方式,激发出他们向“拔尖组”靠近的信心;对于“奋进组”则采取鼓励的方式,使他们能够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在分组中采用滚动式的分组方法 当然,不同组学生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采用滚动式的分组方式。其中分组的依据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占据70%的份额;另一方面则是学生们平时的表现,占据30%的份额[4]。通过这种方式,使不同组的学生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并具有一种紧迫感,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们积极性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从而避免学生们出现恶性竞争等不健康心态,使学生们在竞争中进行合作。除此之外,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也是要格外关注的。因此,老师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们进行谈心,及时了解到他们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学生们由于竞争出现焦虑现象的时候,老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学生们出现的焦虑和紧张心情,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们能够在积极、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近年来,我国对教育改革给予了足够重视,提倡在教育中为学生们减轻学习负担。分层布置作业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作业布置状况,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通过作业来激发出各自的潜能。 作者:鲁雪梅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 团子女学校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策略 一、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的重要性。语文作业的批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在几次的教育实习中,我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实习班的中等生不管是学习上还是在平常的待人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后来通过了解发现,原来在任课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对班里好学生的作业批改的很仔细,可是对中等生却没有给予继续学习的前进动力,当然毕竟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来管理几十个人的作业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殊不知作业批改确是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作业本上做到认真批改,亦或是几句鼓励的话,可也许影响的却是孩子的一生。 (二)对教师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往往能如实的反映到作业中。学生的作业本也可以称之为学生对教师授课的“答卷”。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可以发现自己在平时教课时的盲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学生对已授知识的接受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状况迅速的调整教学方案,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及时的反馈与纠正,不仅是学生需要的,更是教师所需要的。 二、当前小学语文作业批改存在的问题 1.批改周期长。我国小学目前普遍采用大班化教学,几乎每个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上。而语文老师又普遍兼任着班主任的工作,这就使得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总是感觉任务繁重,压力过大。面对五六十人的作业本,教师往往耗费很多精力却进度缓慢,会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作业批改的周期性过长,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错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作业批改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2.反馈信息量小。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面对着数量繁多的作业本,教师根本没有能力去精心批改每一本作业。为了尽快的完成批改任务,对于大多数人的作业教师只能做到蜻蜓点水一般,简单的对其进行勾画,不能做到全面的点评。故而,当学生拿到手中的作业本时,往往只能看到其答题的正确性,却不能了解答错的深入原因。反馈的信息量的过小,也使得作业的价值大大降低。 3.修正效果不明显。作业反馈的时间过长以及反馈信息量的少,都使得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改正错误。首先,学生上交作业的时间与收回作业的时间间隔过长,使得学生容易遗忘原先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困惑,或者已经对之不感兴趣,长此以往,积压的遗留问题只会越来越多。其次,作业反馈量的狭小常常使学生不能明白自己到底的错误。他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改正什么。这种只知其错而不知其因的方式,只会使学生更加糊涂。 三、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策略 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并以此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人在平时的语文作业批改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想从以下三方面作一些交流: (一)作业批改方式的灵活性 1.变换批改地点。教师常常喜欢在办公室里批改语文作业,认为这样能保证工作环境的安静。其实,面对五六十本语文作业的“全批全改”,单一的工作环境容易引起教师的烦躁感与倦怠感。教师可以适当的变换一下批改地点。当在办公室批的烦躁时,可以先选择罢手。然后在学生晨读课或者自习课的时候,带到教室里去批改。这样既能提高批改的效率,还能使学生产生“共情”。学生体会到教师批改作业的辛苦,为了不辜负教师的汗水,也将会更加认真的去写作业。 2.适当的自评。学生作业的适当的自评自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评意识。正确的自评意识和能力,是学生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人生中都是应该学习的。而对作业自批自改的方式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方式之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适合学生自己进行批改,教师要学会把握分寸。像组词、造句等基础类的题目,都是学生可以自行批改的题目。当然,在学生自评之后,教师必须马上跟进二度点评,并且一定要赏罚分明。对于自评认真的同学教师要予以表扬,自评马虎的同学则要及时批评,以此培养学生正确自评的态度和能力。 3.学生之间的互批互改。这是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桌之间互相批改作业。即同桌二人将作业互相交换,相互评判正误,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和纠正做错的原因,共同进步。二是小组之间互相批改作业。小组人数一般以四人为宜,通常是前后桌组合。与同桌互批的不同在于,小组会先选取一本“示范作业”,然后大家逐题进行批改,共同讨论正误。这一过程是大家集体反思的过程,在共同的讨论中,组员往往能更好的明晰自己的错误。 (二)丰富作业批改符号 “√”和“×”是我们在作业本中常见的符号。“√”和“×”,宣判着一道题的正确和错误,如此的简单明了,却又如此的不近人情。语文课程并不像那些理科的课程,它的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正误对立,很多问题是不能用单纯的对和错来判断的。因此,在语文作业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去丰富作业批改的符号,以此来适应复杂的、具有深厚意蕴的语文题目。比如,我们可以在“√”后面加,并以星星的等级来表示学生语言的生动程度。另外,像手抄报等不能直接表示正误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采用等级制,用“”表示最基础的等级,然后根据学生作业的认真程度以及优秀程度酌情加“”……等等。其实,符号有很多种,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自己以及学生的情况去加以选择,适合自己与学生的表达符号才是最值得用的。 作者:吕凤娇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假期作业与小学语文综合论文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在假期里家长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宝贵的寒暑假可能会白白浪费掉。学生不仅学不到新的东西,就连学过的知识也可能会忘得一干二净,进而会影响新学期的学习。当然有些家长管得太严,给孩子安排了过多的补习班和兴趣班,挤占了孩子大量的时间,不仅让孩子疲惫不堪,而且也失去了假期的意义。因此,教师合理地布置假期作业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布置假期作业才能让学生在假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呢? 一、练字关要注重描红,提高描红的实效性 众所周知,小学生在考试时做错题一般不是不会做,大部分都是粗心造成的,而练字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耐性。写字教学是小学教学基础中的基础,教师在平时就应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字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把他们的作业展示在教室的墙上,同时对于那些写字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还要定期评选出“最优秀奖”“进步最大奖”,并请这些学生讲讲他们写字的心得等。来自学生中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可估量的,这样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主动练好字的积极性。写一手好字,受益终生。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给学生讲明白练字的好处,并要求大家按照要求,每天写一两页的描红练字。 二、先温故后知新,形式新颖效果好 假期作业的设计不能简单地布置一本书或所有的学生都一样,应根据班里学生的接受能力,分层次地布置作业,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作业的价值。虽然这样教师的任务可能要增加许多,但却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而且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喜好,最好能通过变换形式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作业,比如每天复习两课的生字、每天读一两页书、每天根据书上的词语写一两句话(内容可以不做要求)等。其次,对于年级高一些的学生,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例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假期作业的量及具体完成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 三、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语文。写日记可以让学生将丰富的生活储蓄起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记日记,学生可以把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同时,还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以及丰富的语言素材,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记忆力。学生认真写好日记,可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探索兴趣,使他们充分享受到生活中的乐趣,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多了,就会自然地发生联想,联想多了,自然就乐于动脑筋去进行分析、比较、思考。总之,坚持写日记会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其实,每篇日记其本身就是一篇作文,坚持记日记有助于学生在作文时做到内容充实、情真意切,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学生要坚持每天写日记,要把写日记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项任务;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积极思考、多练多写。 四、引导学生读课外读物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规定假期需要阅读的课外读物,并要求写出读后感,摘抄积累读物中的一些优美的好词好句,并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尝试将好词好句用在作文中,以便给文章增添色彩,使文章得以升华。 五、与家长沟通,建议多带孩子出去 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有组织的夏令营活动或旅游,只有见多才能识广,才能去搜集更多的丰富的素材。且出去旅行或参加夏令营还能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学到一些常识,锻炼自己的判断力、应变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得到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够去亲自体验野外生活,体会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培养团队协助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作业只是对家长的一个建议,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同,要视情况而定。且教师需要绝对提醒家长的是:绝对不能允许小学生独自出去旅游,因为小学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经验等均不足以应对临时发生的事件。另外,也可以建议学生参加一些义务劳动或鼓励学生主动走到户外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之类,并以安全第一为准则。 六、为学生推荐电影,开展新形式的励志教育 假期中让学生适当地看几部电影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筛选和引导。我一般都会给学生推荐这几部经典电影:(1)《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比较适合青少年,尤其是缺乏自信、对自身潜能认识不足的青少年;(2)《卡特教练》,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篮球教练率领一群看不到出路的孩子们为梦想而作战的故事;(3)《追梦女孩》,由碧昂斯主演,讲述的是三个黑人女孩踏上充满未知的星途,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4)《听见天堂》,讲述的是一个热爱电影的盲童选择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记录他生活的点点滴滴。 作者:邱书英 单位:河北省临西县姚楼校区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探究 《作文成功之路杂志》2014年第Z2期 一、动脑想象型作业的设计 动脑想象型作业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给同学们更多想象的空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经常会设计一些动脑想象型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执教《恐龙的灭绝》一课的时候,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想象一下,如果恐龙没有灭绝,如今与人类共存的场景,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进行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想象。有的同学写道:如果恐龙没有灭绝,那么人类肯定不敢造这么多高楼大厦,那样的话恐龙一脚就会给踩塌了。我想人们一定会把房子造在高高的大树上,或山洞里,这样恐龙就不可以轻易的侵犯我们人类了;如果恐龙没有灭绝,我想它们与我们人类一定会相处的非常融洽,出门也不用做小汽车了,坐在恐龙的背上就可以出行了。这样也对我们的自然环境减少了很多污染……同学们的想象真的是让我打开眼界,没想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竟然这么丰富。 动脑想象型作业的设计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并不是难事,只要我们肯用心就可以发现我们的课文当中到处都存在这样的题材,可以设计出很多动脑想象型作业。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动脑想象型作业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一定要紧密结合我们的课文,否则这样的作业设计就会呈现出很大的低效性。 二、亲子合作型作业的设计 近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在大力提倡家校共育。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理念,也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基于此种情况,我们不妨设计一些亲子合作型作业,让同学们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在家庭中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执教《数星星的孩子》一课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回去之后把这个故事说给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听。于此同时,还要求我们的家长说一些故事给同学们听。孩子们回去给家长说故事的过程既是锻炼他们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也是对课文进行再消化的过程。而要求家长给孩子们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相关知识,也能让家长更加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对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亦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样的做法可谓是一举两得。再如,执教《恐龙的灭绝》一课的时候,我还要求同学们回去之后和家长共同完成一个恐龙模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任何身边的材料来制作这个模型。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在同学们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之下,有的用橡皮泥制作了恐龙模型,有的用面粉制作了恐龙模型,有的用纸糊了一个恐龙模型……他们充分发挥了家庭的智慧来完成这次的作业,完成作业的过程无不充满着浓浓的家庭之情,家庭之爱,对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亲子合作型作业的设计需要我们家长的密切配合,所以在设计这样的作业之前教师必须要和家长做好及时的沟通,让家长配合老师完成作业。要让家长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如此一来方能起到预期的作业设计效果。 三、结语 事实上,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游戏型作业、角色扮演型作业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做过多论述。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给更多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以启发,踊跃加入到小学语文多元化作业的设计研究当中去,不断丰富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轻松愉快的掌握相关的知识。 作者:王淑红单位:河南省西平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 1.学生自评,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下,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成为评价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优劣的重要标准。课外作业的设计应遵循自由、开放、合作的原则,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理解的重点自然也不同。因而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分层布置作业。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此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以简单的分析评价,鼓励学生陈述自己作业的优缺点,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对于基础知识方面的课外作业,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体系,评价对象有: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类别有:作业态度、作业优点、书写情况、完成情况、有无进步、存在不足等。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互评,以丰富学生的智慧。 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是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在作业互评中,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培养他们综合利用资源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能了解背景知识,领略自然风光的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让同伴和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还能增加互动,体现公平、合理,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多次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作业是学生思维的体现,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课外作业的评价,不只是鉴别作业对错的过程,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使用多次评价的方法,即不急着给出判断,对课外作业的评价由关注结果向过程转变,坚持自评、互评的方式外,批改时根据作业情况定等级,作业修改后进行重新评定。评价时尽量采用肯定和鼓励性的评语,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这样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使作业成为提升学生人文修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主体性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课外作业的内容及形式应体现学生的需求和价值。教师应科学地评价小学生们的语文课外作业,肯定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重视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持续发展。 作者:陈九秀单位:会昌县会昌小学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小学语文教程作业设计思考 回归现实,拓展作业新类型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实践性作业要具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是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将视角转向学生实际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丰富多彩的类型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搜集创编类。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课文,可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等。比如:在学《东方之珠》之前,就布置学生上网、读书,查阅香港的相关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一些人物相关的课文,比如《钱学森》、《詹天佑》,可让学生将收集到人物相关的资料,制作成卡片,在学生之间展示交流。再如,在低段的识字教学中,笔者考虑到,要想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通过单一的诵读或抄写的作业形式来维持,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对于识字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学完了一些生字,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给所学的生字、字母编顺口溜,给生字找朋友等,这样,学生就能从中享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想象写作类。在很多课文中,有不少可让学生发散思维的“空白”。比如,《爱之链》一文的最后并没有写明乔依醒来之后是怎样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小尾巴,这时,可让学生以“乔依醒来……”为开头,依据前文的故事情节发展,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将故事继续下去。又如,在学习完了词作《清平乐村居》之后,让学生用白话文将词中所描述的内容写出来。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通彻地了解词作的内容,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三)表演交际类。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针对这一点,在教学完《黄山奇松》一文后,我会让学生当景点讲解员,给自己的家人、朋友介绍。小朋友在家人的面前无拘无束,他们在介绍过程中释放自我表现潜能,在表演中获得愉悦和自信。又如,在学完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这出独幕剧,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在口语交际课后,将学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说一说,学习与人交往。这类作业使学生的活动融入社会,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等。 (四)考察探究类。引导学生动起来,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活生生的世界,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它可以是做小记者,对采访对象进行访谈;可以走近大自然进行实地查看,调查访问;可以是环保卫士,在田间乡村进行考察,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比如,在学习了一些俗语之后,让学生去乡间调查我们当地的俗语,了解其中的含义,并用笔记录下来。再如,接触到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之后,可让学生去听家里的老人讲一讲我们身边所流传的故事,更加深入地去探究一下民间故事的特点。 当然,语文作业的设计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很多的类型,如准备性作业、延伸阅读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类型的作业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包蕴的。 总之,语文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的性质,提出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作业的课题,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语文课程需要新型的语文作业,我们教育者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做“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作者:时海燕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小学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摘要: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结合起来,就能够让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得到拓展,增加语文作业的内涵,让学生可以完成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查找内容,作业完成的效果会得到提升,也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用 一、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小学生语文教学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语文的课程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需要学生能够正确搜集、处理以及表达信息,拓展学生知识面,从多角度来理解知识。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就能够让学生从课堂上拓展到信息网络中,在网络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不仅局限于课本的理解,这样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对观点进行表达的时候,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的表达。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望洞庭》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并且通过网络来查找与这首诗内容相关的古诗词,对相同题材的古诗词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每首诗中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洞庭湖的美景的,分别表达的是洞庭湖哪个季节的美景,并且让学生根据对不同古诗的理解来写出一篇读后感。这个作业就将学生的学习范围拓展开来,学生利用网络的时候,就搜索到《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客》《帝子歌》等古诗,这些都是描写洞庭湖的古诗。但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的,《望洞庭》这首诗是一首纯粹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古诗;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送客》这两首古诗则表达了的是在洞庭湖上的一种惜别之情;对于《帝子歌》这首诗则表达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作者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表现作者对人生悲凉的感慨。通过这样拓展阅读的过程,学生就会了解“诗言志”这三个词的含义,同样的景色在不同的人看来表达的就是不同的情感,学生的知识面就丰富起来,以后再对古诗进行理解的时候,也会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面对事物的时候能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而课本上的内容由于篇幅的受限,内容的呈现比较简单,因此学生有时候不能理解的课本上所体现的情感,尤其是一些和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远的文章,学生对情感的领悟就不深刻,此时就需要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来查找一些课外的内容,开展实践性的作业,网络上关于课文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对情感的解读也比较深刻,会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之上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学会从多角度来理解课文。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时候,主要表达的内容就是香港的繁华和热闹,让学生对我国这块宝地产生热爱之情。而香港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却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和我国分开,而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往往比较模糊。为了让学生了解香港是如何和我国分开的?当时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当时的社会现状是什么?以后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香港?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来查找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来查找的时候,就能够全方面了解过去的历史,让学生了解香港和我国的血脉关系,然后学生再联想到目前我国和台湾的关系就会了解这种情感是割舍不掉的,无论过了多少年,那种一脉相传的关系是永远不会变的。因此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写到:“希望在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外交家,这样就能够对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起到促进的作用。”有的学生写到“尽管香港和大陆所实行的体制不同,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都是一家人。”经过这个作业,学生通过网上来查找资料,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全面的了解,在看待大陆与香港、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的时候,能够客观看待,不会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三、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需的语文知识,还需要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会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提取自己需要的内容,将内容和图片能够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对资料的有效组合,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进行信息查询的时候,主要是通过百度、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来进行查找,这样能够快速定位自己想查找的内容,学生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筛选。此外,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图片处理能力等也会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文章描写的秋天的美景的理解,就让学生通过网络来查找与北大荒秋天有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体会北大荒秋天的美景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无限的生机,比如秋天的落叶、碧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河、长满各种庄稼的园子,这些场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比较难见到,但是通过图片学生就会了解北大荒秋天暗中迷人的景色,学生也会了解在我国也有很多迷人的景色,要善于发现。学生将这些找到的图片进行整理,进行采集和的剪切,然后制作成PPT或者word在同学们的面前进行展示,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提升的同时,动手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找到的资料进行手抄报的绘制,以“心系北大荒”“迷人的北大荒”为主题来开展海报展,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就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给小学语文作业提供了较强大的学习工具,拓展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能够从多方面来了解课本的知识,并且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信息查找和信息处理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作者:王善宾 单位:连云港市官河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作用 摘要: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结合起来,就能够让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得到拓展,增加语文作业的内涵,让学生可以完成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查找内容,作业完成的效果会得到提升,也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用 一、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小学生语文教学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语文的课程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需要学生能够正确搜集、处理以及表达信息,拓展学生知识面,从多角度来理解知识。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就能够让学生从课堂上拓展到信息网络中,在网络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不仅局限于课本的理解,这样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对观点进行表达的时候,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的表达。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望洞庭》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并且通过网络来查找与这首诗内容相关的古诗词,对相同题材的古诗词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每首诗中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洞庭湖的美景的,分别表达的是洞庭湖哪个季节的美景,并且让学生根据对不同古诗的理解来写出一篇读后感。这个作业就将学生的学习范围拓展开来,学生利用网络的时候,就搜索到《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客》《帝子歌》等古诗,这些都是描写洞庭湖的古诗。但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的,《望洞庭》这首诗是一首纯粹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古诗;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送客》这两首古诗则表达了的是在洞庭湖上的一种惜别之情;对于《帝子歌》这首诗则表达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作者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表现作者对人生悲凉的感慨。通过这样拓展阅读的过程,学生就会了解“诗言志”这三个词的含义,同样的景色在不同的人看来表达的就是不同的情感,学生的知识面就丰富起来,以后再对古诗进行理解的时候,也会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面对事物的时候能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而课本上的内容由于篇幅的受限,内容的呈现比较简单,因此学生有时候不能理解的课本上所体现的情感,尤其是一些和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远的文章,学生对情感的领悟就不深刻,此时就需要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来查找一些课外的内容,开展实践性的作业,网络上关于课文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对情感的解读也比较深刻,会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之上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学会从多角度来理解课文。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时候,主要表达的内容就是香港的繁华和热闹,让学生对我国这块宝地产生热爱之情。而香港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却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和我国分开,而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往往比较模糊。为了让学生了解香港是如何和我国分开的?当时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当时的社会现状是什么?以后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香港?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来查找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来查找的时候,就能够全方面了解过去的历史,让学生了解香港和我国的血脉关系,然后学生再联想到目前我国和台湾的关系就会了解这种情感是割舍不掉的,无论过了多少年,那种一脉相传的关系是永远不会变的。因此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写到:“希望在自己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外交家,这样就能够对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起到促进的作用。”有的学生写到“尽管香港和大陆所实行的体制不同,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都是一家人。”经过这个作业,学生通过网上来查找资料,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全面的了解,在看待大陆与香港、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的时候,能够客观看待,不会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三、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需的语文知识,还需要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会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提取自己需要的内容,将内容和图片能够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对资料的有效组合,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进行信息查询的时候,主要是通过百度、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来进行查找,这样能够快速定位自己想查找的内容,学生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筛选。此外,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图片处理能力等也会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文章描写的秋天的美景的理解,就让学生通过网络来查找与北大荒秋天有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体会北大荒秋天的美景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无限的生机,比如秋天的落叶、碧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河、长满各种庄稼的园子,这些场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比较难见到,但是通过图片学生就会了解北大荒秋天暗中迷人的景色,学生也会了解在我国也有很多迷人的景色,要善于发现。学生将这些找到的图片进行整理,进行采集和的剪切,然后制作成PPT或者word在同学们的面前进行展示,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提升的同时,动手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找到的资料进行手抄报的绘制,以“心系北大荒”“迷人的北大荒”为主题来开展海报展,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就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给小学语文作业提供了较强大的学习工具,拓展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能够从多方面来了解课本的知识,并且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信息查找和信息处理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作者:王善宾 单位:连云港市官河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 一、自主性作业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从实际出发,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作业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自主性作业: 1.学习了《颐和园》你能按游览的顺序画出路线图吗?请试着做一做。 2.当一回导游,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3.小组合作出一期以“颐和园”为主题的手抄报。通过这些自主作业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同时又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完成,他们非常乐意,学习兴趣浓厚。 二、储备性作业 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收集学习内容的相关资料,可通过查阅图书、网络下载等途径进行搜集,借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在学习《跨越千年的美丽》一文时,课前有的学生翻阅了《居里夫人传》,有的在网上查找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上课时学生踊跃发言,交流展示了文本中没有的知识:“在镭提炼成功以后,居里夫妇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等。显然,有了这些内容铺垫和润色,使这篇科普性文章不再显得那么枯燥了,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也提高了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三、情趣性作业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生活的语文作业。学习课文时,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在课堂上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等形式各异的实践性较强的作业,把学生引向一个有趣的文本世界,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启发其思考,激发其想象。情趣性作业可以设计成表演式的,比如把课文《晏子使楚》《将相和》改编成课本剧。在改编课文、表演课本剧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让学生深入理解的目的。在学习《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时,我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分角色进行创新表演。学生经过反复朗读,用心体味,不仅揣摩出了嘎子的机灵、争强好胜,还在角色表演中加入了动作,丰富了人物的情感体验。在课文快结束时,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性作业:嘎子第二次比赛,他会赢吗?学生略作思考之后,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接着,我又大屏幕出示原著中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比对,当学生发现文章的结局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之时,课堂马上变得热闹起来——居然引发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大讨论,让课堂再次掀起新高潮。勇于实践,乐于实践,实践中获真知,这是我们设计作业的目的。这一小小的片段,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及蕴含的思想品质的认识,也真正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探究性作业 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使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比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有什么用意?”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很好地起到了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化提高,使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参与实践,对知识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体验性作业 “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这是一种“大语文”学习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观察、体验等活动,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生活体验中掌握知识。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体验性作业:整理自己的旧照片,办一个“我的成长”记录册,把自己童年最美好的时光记录下来,并配上插图文字作以说明。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不仅了解到了许多生活中必备的常识,而且将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样的设计,使作业由枯燥变得有趣,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掌握了知识,让家庭作业更具有实效性。总而言之,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设计时,教师要对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进行顶层设计,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实践中让学生通过作业这一载体激起求知的欲望,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充分感悟语文的魅力。 作者:周秋霞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策略 一、传统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有其合理性,譬如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充实课程内容、巩固知识等。但是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弊端逐渐显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缺乏差异性。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差异、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不管学生是否掌握,是否能够接受,作业设计只是片面强调学生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作业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较少,学生所做的无用功较多。第二,缺乏多样性。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作业内容的丰富与形式的多样,而是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重复抄写和背诵课本上字词句段,导致作业没有挑战性,含金量低。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使学生对作业,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和排斥心理。第三,作业布置随意性较强。这种随意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教师设计作业上。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规划,随心所欲,致使学生缺乏心理上、生活上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二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和指导上。一些教师不注重严格要求和具体指导,放任自流,或者任务式地检查,缺乏对作业质量的关注,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对作业不重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具体策略 笔者认为要突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个性化,一方面要充分依托文本,另一方面要适度超越,求真务实,创新思路。下面就以古诗文练习作业设计为例,具体探讨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几点策略。 (一)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是儿童的天性,这种天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下才能成为能力,很多诗歌和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如何通过古诗文练习作业设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文言文续编故事、编演课本剧等作业,这些都是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好的作业形式。比如,在学完《滥竽充数》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南郭先生离开宫廷后去了哪里,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相信他们编出来的故事充满了童趣,五花八门。再比如在学完《春江晚景》后,让学生把诗歌描写的美丽景色画出来,除诗歌描写的景物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景物,使景色更加美丽。小学生本来就喜欢画画,这样一来,他们的想象力在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链接生活,在情境中灵活运用 小学生而言,知识运用应该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我们精心创设一些具体可感的情境,学生就会充分调动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在情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的过程,也是他们在古诗文学习的道路上跨越发展的过程。 (三)巧妙迁移,在整合中加深感悟 教材中编排的有限的文言文无非是个例子。每篇文言文,在用词造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介绍事物、揭示道理等方面,都会有鲜明的特色。如果教师能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善于挖掘课文中最富有鲜明特色、最具有迁移价值的“点”有机迁移,或以读促读、或以读促写,就能构建开放型、立体式、一体化、趣味性的语文练习设计,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浅析学习中实现新的发展。这里笔者选取了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矛与盾》的练习设计为例作为参考。新课改如火如荼,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作业个性化的设计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今后应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挖掘教材训练点,创设各种机会,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尾巴”,让个性化作业活动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 作者:杨琳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 一、趣,即趣味 一套字卡在手,只要你有好点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就这样,在玩中,孩子们多次地与生字见面,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老朋友了!另外,制作卡片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识字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已有的识字积累多数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识字。我们可以布置孩子制作识字本,引导学生将在商品包装袋上或者报刊杂志上认识的字,以及通过广告牌、车站牌、商店名称等认得的字进行收集、展示,并且在班级进行识字大王的识字比赛,以激发孩子识字的积极性。在小学低年段,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写好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因此随着孩子们写字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同事的介绍下,我认真地阅读了马玲老师的《孩子的早期阅读课》这本书。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何进行读、写、绘的作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也展示了部分一线教师的教育成果。我觉得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极大地开拓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而且对于提高孩子们的观察、理解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正是通过孩子们挚爱的绘画这一媒介展开的。因此这个学期我们班也进行了这种尝试。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课内资源,比如我们学习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课下我便布置孩子们去网上查一查一些小动物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并且去找一找除了青蛙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之后让大家进行读、写、绘的作业:(1)画一画《雪地里的小画家》;(2)模仿课文结合自己的画创作一首《雪地里的小画家》;(3)把你创作的小诗读给家人听,读给伙伴听。有时候,我会给孩子们一首课外的儿童诗,比如金波的《蝴蝶飞》让他们自己读,自己画,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并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写在图画的一角;有时候,还我会给他们讲绘本,比如《等我长大了》,我布置孩子们自己创作一组故事,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多幅画,创作你自己的《等我长大了》;在讲完绘本《亲爱的小鱼》后,我问小朋友们:重逢后的猫咪和他亲爱的小鱼在那美丽的海岛上,除了玩扔帽子游戏,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呢?请你想一想,画一画,把你的故事写出来,自由选择一个听众,可以是爸爸妈妈,也可以是朋友,请把你创作的故事说给他听……在我的启发下,我们的数学老师有一次也给了孩子们两道题:3+2,2+8+5自己任选一题,进行读、写、绘的创作。收上来的作品让人惊喜。这些小画家们通过自己的笔画出了对一道算式的41种理解!真好! 二、实,即扎实 兴趣固然重要,但作业更要落在实处。都说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孩子尽早的阅读对于识字是一个相互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坚持课外阅读和朗读、背诵。小学低年级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阅读习惯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这个学期我除了在学校对孩子们进行阅读方面的引导以外,还利用《家校联系手册》,还建议家长每晚将孩子阅读的书目、时间进行登记,便于及时了解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并对阅读内容适时给予指导。这项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每天我会将孩子们的阅读时间进行登记,每个星期计算出阅读时间的总和,在班上对做得好的孩子以及有进步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奖励。在班级的阅读课,安排小朋友进行阅读交流,并且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的评选。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的得到极大的激发。关于诵读,记得以前教低年级时,每当早读我们班孩子在大声地朗读“单元知识要点”里的词语时,我的师傅廖老师总是要批评我:眼里只有分数!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的早读才最让孩子受益?后来无意中我看到了由薛瑞萍、徐冬梅、邱凤莲老师主编的《亲近母语日有所诵》。薛瑞萍老师的一段这样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什么叫智慧,就是对应当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专心致志。背诵就是炼心,就是秀戒定慧,就是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借着背诵,反复作用于儿童眼睛、耳朵、大脑、心灵的是什么?———是语言。”只有日不间断的诵读才能真正帮助孩子积累,终有一天量变会转化为质变。于是今年这一届孩子一入学我们班便坚持使用这本书。我还将《三字经》,部分《诗经》篇目,以及书本以外的30多首古诗,纳入了学生们的日常诵读。早读,我们不再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些早已熟悉的课文,也不再读那一个个词语,从教室里传出来的是一阵阵朗诵那些真正美妙的篇章的悦耳的童声。放学了,孩子回家总有一份不变的作业那便是快乐的背诵。相信在这些温暖而美好的母语的滋养下,学生们定是健康而快乐的! 作者:王静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广源学校 小学语文作业论文:小学语文作业布置创新方式论文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比如在上完《特殊的葬礼》一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一题。A、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请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写一篇建议;B、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塞特凯达斯瀑布写一篇悼词;C、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还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办一张环保小报,一起分角色朗读一篇课文;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等。甚至放手请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实践型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做、玩、观都可能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不觉得是为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被动做作业。我曾尝试过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2、做资料卡。在学一篇课文之前,我留预习作业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样的,卡须有一定厚度,以便学生整理保存,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他们的财富。不要小看学生做成的这张小小资料卡,它里边可渗透着孩子们不少的汗水。如在搜集之前,学生得先会质疑,我要搜集什么?搜集什么的问题解决后,第二个问题马上来了,到哪里去搜集?这时学生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搜集相关资料的渠道是很多的,如可以到图书馆、上网、问周围的人等。从中,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锻炼。 3、观察体验。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如学完《燕子》一课后,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爱,我给学生布置观察我们身边的春天,学生兴趣特别浓,通过观察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观察日记中有些同学春天景色描写特别美,还写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爱的动植物,从中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那种无限热爱的感情。 4、画图想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例如,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从中也切实感受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深远的意境。 5、排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例如学了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后,学生就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兴趣浓厚。 6、办小报。办小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很好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一个大舞台。如学习了《黄山奇松》一文后,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黄山各种风景名胜的图片、文章、诗歌,举办一次“黄山知识知多少”的小报展览。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又扩大了视野。 7、课外阅读。其一,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在学完《虎门硝烟》一文后,让学生阅读有关“虎门硝烟”的这段历史再将其介绍给其他同学,培养学生搜集、应用信息的能力;再如学习《三顾茅庐》等名著中的选文时,可鼓励学生阅读其原著《三国演义》,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其二,指导学生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学生实践性作业形式很多,这要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与创新,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的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 三、联系学生生活,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公务员之家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对所熟悉的周围环境,人物等进行调查活动,了解生活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时代前进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学习身边的榜样。这对丰富学生的阅历,学会与人相处很有帮助。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另外,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有必要采取新的作业评价方式,不单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果,还要与作业方式改革相呼应,把学生的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等纳入评价内容。这类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教师要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
一年级教学论文:小学一年级快乐识字教学方法略谈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既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又具有很强的生活趣味和儿童情趣。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利用形象性、直观性进行教学;调动小学生的识字兴趣进行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快乐识字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由于识字量大,教学课时安排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这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培养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学习,充分达到识字的目的。 一、利用形象性、直观性进行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龄儿童来说,低年级识字的关键在于建立字形与音形的联系。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具有形象性、直观性。他们擅长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看图识字有利于学生把汉字和所记录的具体事物紧密联系起来。 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注意指导学生看图识字,看图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闯”:一匹马正向城门奔驰而去;“采”:一只手正要去摘树上的果子;房子起火了就是“灾”;一个人靠在树下休息就是“休”字。这些插图,学生一看心里就明白了,而且瞬间就把文字内涵和文字形体结合起来,牢牢记下,经久不忘。 在教学中,肢体动作也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如在学习“看”字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变形的“手”字,然后用手放在额头上,做出向远处眺望的动作。这样把“手”和“目”复合成“看”字,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学”下,立即就能记住这个字啦!凡表示动作类的词语生字都可以这样进行教学。除此,实物演示法、画图法等,都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识记生字。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激发识字兴趣 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三维“动画”,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坐桥梁,因此,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多媒体辅助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特点,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汉字能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使汉字的音、形、x不再脱节。 巧用多媒体,将汉字这种智慧符号作一番新的“说文解字”,使很多汉字中已经支离破碎的形音义重新生动有趣地联系起来,这样绝大多数汉字都成了一幅幅有理、有意、有情、有趣的图画,识字成了有理解性的活动,儿童学得活,记得牢,必然大大加快识字速度,提高识字质量。在教学“辩”字时,学生易把中间部分看成“辫”字,没有什么好办法记字形。这时,在屏幕上分列出示“辩”字和女孩子的小辫,分别这两个字的中间部分同时闪烁。这样一边观察一边比较,学生就牢记了这个“辩”字。在教“舟”字时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它的演变过程展现出来:一只木船上横着一把橹,接着上来两个人,然后船头变成“撇”,船舷变成“冂”,橹变成“一”,两个人先后变成两个点,这样“舟”、字就出现在画面中间,画面下角再漂来一只小船……轻轻松松看过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后,学生不但能弄清“舟”的字形字义,还能记住“舟”字的笔顺,极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教“雨”字,屏幕上先出现一朵云并且在下雨,学生很清楚地看到云变成了“一”,与下面的雨滴和起来就是“雨”,这样他们牢牢记住了“雨”的字形。这些画面,使学生悟出了中国汉字的一些造字方法,很容易地理解了西义并记住了字形,把识字这种抽象思维的过程变得比较直观易感,降低了学生初学汉字的难度。如学习“网”字时,屏幕上出现一张大大的网,慢慢地缩小,成了一个“网”字,此时无声胜有声,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如教“笔”字,屏幕上先出现一支毛笔,上面是竹杆,下面是笔毫,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竹杆变成“竹”,笔毫变成了“毛”字,他们明白了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和毛字组成,并牢牢记住了“笔”的字形。这些画面,使学生悟出了中国汉字的一些造字方法,很容易地理解了意思并记住了字形,把识字这种抽象思维的过程变得比较直观易感,降低了学生初学汉字的难度,简化了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 三、调动小学生的识字兴趣进行教学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采用学生感兴趣、令他们兴奋的识字方法进行教学。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因此,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例如:“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又如:“找找朋友”:如在教学“钓”字中,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钅’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勾’,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组合成“钓”字。 总之,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小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年级教学论文:一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大量抽象的识字对孩子们来说是枯燥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识字要求: 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而汉字数量多既难认又难记, 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 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同时提高他们识字的效率呢?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办法: 关键词:课堂展示;主动学习;巩固 一、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1)加一加。也就是结构识记法,两个部件相加合成的字。如:打=扌+丁,沙=氵+少,看=手+目。 (2)减一减。从一个字中减去一部分,变成另一个字。如:本=体-亻,早=草-艹,井=讲-讠。 (3)换一换。形近字的比较识字法。拉一拉的“拉”的“扌”换成“士”就是垃圾的“垃”,问题的“问”的“口”换成“人”就是闪开的“闪”。 (4)编字谜。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编字谜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 刚开始,可在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编谜语,在家里和家长一起编谜语,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孩子们就能慢慢学会自己编谜语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能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思:十张口,一颗心,动脑筋。苗:田里长着草。拔:好朋友,一起拔萝卜……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用此方法既能让学生自已记住了生字,又能锻炼他们说话的能力,还能发挥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展示与评价相结合 在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后,就可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了。自己读一读,组词,认一认,再在小组里展示,并由小组长互相进行检测过关,再到全班进行展示,小组长主持展示,读音、组词、识字方法都是孩子们展示的内容。从自主识字到展示交流,做到堂堂清。在展示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争当识字小能手,发放奖励卡对一年级的孩子是特别有效的。课堂上小组检测过关的、识字方法好的、识字有进步的,都发放奖励卡,一周一总结,一月后给优胜者家长发去喜报。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孩子们在组内互相帮助、组与组织间形成竞争,有利于调动孩子们识字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识字。一年级中出现的生字都是常用的汉字,大多数生字来源于生活,而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学生的名字之中,路边的广告牌上,各种零食、物品的名称中,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里……我常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自主识字,每天自己认识二个字已经是孩子们每天的任务了。第二天来到学校,在小组里展示自己认识的生字,并教给其他学生,孩子们很有成就感。在课前三分钟,让孩子们轮流展示生活中认识的字,孩子们兴趣高涨,并且逐渐变得自信、大胆。 四、反复性的练习巩固 一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 (1)n中多种形式的识字方式:在课堂上采用多种识字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开火车识字、摘苹果识字、找朋友识字、读课文识字、竞赛识字、敲门识字……把枯燥的生字以活泼可爱的图片出现,以活灵活现的游戏代替。 (2)课后及时巩固:光有课堂上的识字显然是不够的。为了防止遗忘,课后的反复出现、反复巩固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采用过关识字法,每学完一课向小组长认读。集中识字,教师定期在后面的黑板上集中出现一个单元的生字,让学生每天认一遍,以达到熟记于心的作用。 (3)鼓励孩子们进行阅读:鼓励孩子们多读书是识字的好办法,既能巩固学过的生字,掌握生字的用法,培养语感,又能认识新字。学校里给孩子找时间坚持阅读,和家长多沟通,每天在家里坚持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语文学习就不会枯燥了。 总之,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不等于一课就干这一件事,课堂上要想办法分散难点,减轻学生的负担,不要过于集中地在一节课完成识字写字的任务,字量大的要分课时走,每节课突出解决一个重点。掌握一种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下,让学生喜欢汉字。 一年级教学论文:一年级写话起步教学探索 【摘 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在写话起步时应注重其写作兴趣和自信,让学生有主动写作的愿望和要求。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不宜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做到及时表扬,树立自信,帮学生产生成就感,让学生“敢说敢写”。最后,教师要做好适时的指导,给学生掌好舵。 【关键词】一年级;作文教学;兴趣;自信;大胆;真实 蹒跚学步,对于一个婴儿来说,也实属不易,但在父母的呵护和帮助下便也愈加的娴熟自如。一群天真无邪,口齿伶俐的一年级学生初学写话,其实大可不必面露难色。只要我们老师像父母呵护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大胆地“扶助”,努力“设”一个有序且宽松的写话环境,从中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激发和保护他们写话的热情与自信,由扶到放,循序渐进,不断鼓励。 心理学表明,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5至8岁是黄金时期,作文起步太晚就无法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失去了最好的练习说话的机会。人们学习语言总是口语在先,书面在后。“口头为语,书成为文,文本于语。”小学生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式,有了一定的口语能力,如果让他们多听多说多读多看多写,就能促使他们读写早起步。 一、能说会说,就是资本 在低年级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在说话的基础上练习写话,为将来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基础。所以在平日语文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让做如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求学生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说半句话。如果学生说了半句话,教师就要求他(她)重说,一直到说完整为止,教师要不怕麻烦,坚持训练。 第二,在识字教学中,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进行说话训练。开始学生组的词,造的句子都显得很普通。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组别人没有组过的新词,说别人想不到的好句,这样学生的思维明显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忙”这个字,有两个学生想到了“忙碌”、“赶忙”,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在用“河”这个字说一句话时,学生的思维停留在直观思维的基础上,不外乎“小河很清”,“有一条弯弯的小河”等。我启发学生“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弯弯的小河像什么,小河里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这时孩子的眼睛亮了,思维活跃了。一个孩子说:“弯弯的小河像一条美丽的锦缎。”还有孩子补充说;“弯弯的小河像锦缎,在阳光的照耀下更灿烂”“小河在唱着欢快的歌,小鱼们自由自在的小河妈妈的肚子里游玩。”……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第三,珍惜课前交流时间来练习自由说话。可以是按座位顺序说,也可以是学生自由站起来说,说完后,及时进行简单点评,主要是找出不完整的句子并给予纠正,表扬句子说得既完整又生动的同学。这样在极短的时间里,又说又听,又动脑又动口,使每个同学都有了练习的机会。 二、肚中有货,何愁词穷 总有家长会抱怨,我们家孩子不爱写作文。孩子们之所以不愿意写,是因为没有合适足够的语言积累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缺少相应的知识积累来阐述自己的见闻。让孩子的肚中有货,就要养成积累好词句的习惯。 1.在识字教学中丰富词汇的积累 单字组词是一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内部语言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阶段。每课课后“我会写”中有五、六个生字,把这些生字作为训练的基础材料,一字尽可能的多组词,使学生在准确分辨和记忆字的音、形、义的同时积累下丰富的词汇。 2.在课文理解中丰富词汇的积累 (1)在理解重点词语中积累。没有理解就没有积累、运用。首先理解前认、读、做“找朋友”等游戏,为理解做铺垫。在理解词语的时候,注意理解的深刻性、形象性、准确性。理解词语要准确、深刻,不仅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字面意思,还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并通过引读、情境补读或想象诵读,把词语放在一定场景中理解。教学中可采用比较、联想、创设情景等多中方法,引导学生立体的感受、理解词语,使一个个词语具有鲜明的形象感,有情有趣。 (2)在朗读和背诵、复述课文中积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常的欣赏和朗诵的佳作,会使孩子逐步产生较强的直觉敏感性,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下一定数量的词汇。背诵主要是一种记忆活动,是熟记教材的结果,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都是经过锤炼的。学生通过熟读背诵,使课文里的精词炼语在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再现。原来体会不到的,或体会不深的,就能进一步体会,有所发现,有所生发,有所深化,积累下来。久而久之,文章中的语言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口语表达之中,影响口语,对口语的表达起到积极的改造作用。 (3)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应该把学生从学习一本教材引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开展题为“周末拾贝”的课外阅读与积累活动。鼓励学生读好书,体味好词佳句,并摘抄下来,读给伙伴听,与大家共享。 三、由扶到放,写大胆文 作文就是让学生用我口说我手,用我手写我口,低年级作文更不例外。在写话起始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做到心里是怎样想的,嘴就能够怎样把它说出来,手就能够怎样把它写出来。能写,是最终目的,而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前,教师应该有一个循序渐渐,由扶到放的漫长训练过程。 1.仿写文 仿写是儿童的天性。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写话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如在教学《荷叶圆圆》后,有孩子这样仿写: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雨点说:“荷叶是我的蹦蹦床。”小雨点落在荷叶上,欢快地跳来跳去。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跳水台。”小青蛙伸开健壮的四肢,高高地从荷叶上跳入水中。 小田螺说:“荷叶是我的绿被子。”小田螺躲在荷叶底下,舒服地睡着了。 我说:“荷叶是我的大帽子。”我顶着荷叶,欢快着在雨中奔跑。 2.看图文 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在看图说话的训练中第一要注意说和写的内在联系。首先老师要带领他们把说的主要词写下来,再用这些词练习填空,最后要求学生独立地把句子写下来。其次,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标点符号,还要注意书写格式的培养。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也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写多写少,写长写短,老师不要求全责备,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说话、写话的良好气氛,以减轻学生对说话、写话的心理压力。 3.续写文 儿歌、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读儿歌、爱听故事并产生编儿歌、故事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继续编,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例如教学《夏夜多美》,小蚂蚁安全的回家了,但是它对帮助它的伙伴们恋恋不忘,于是有一天,它踏上了寻觅的征程,它会遇到哪些困难,它最终找到了伙伴们吗?让孩子发挥想象,写一写。 总之,写话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教学目标,一年级的孩子求知欲强,有丰富的情感,善于形象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放过这样良好的契机,一定要借助孩子身上的有利因素,根据孩子的年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给予指导。在指导过程中,也要保留孩子们的童真,保留孩子们的兴趣。保留孩子们的自信。要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写作习惯。 一年级教学论文:一年级上册二类生字教学探微 一年级上册学习目标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这400个生字如何教,真让人陷入迷茫之中。我反复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材,还阅读了一些关于低年级“二类生字教学”的资料,归结起来,二类生字的教学通过不断“复现”,使字形和学生“混熟”,从而达到认识生字的目的。 为了完成本册识字学习目标,结合我班学生实际,对二类生字教学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学生课前预习,师生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巩固。下面就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做法作详细的说明。 一、课前预习初识生字 1.引导学生预习。汉语拼音教材中安排认识70个汉字,从汉字拼音3《b p m f》一课开始就安排了认识“爸、妈、我”三个生字,三个词语“爸爸、妈妈、我”。在教学完成本课的识字后,指导学生在贴在黑板上的三个词语“爸爸、妈妈、我”的词语卡片上圈出文后横线上的生字“爸、妈、我”,接着引导孩子们在课本上的词语卡片上圈出生字。从这一课开始,教给孩子们在文中圈出生字的方法,为后面课前预习生字作准备。后几课进行圈生字这一方法的巩固练习的同时,加上了“给横线上的生字注上拼音”这一任务。 2.学生尝试预习。当孩子们能熟练掌握“文中圈生字,给横线上生字注音”这一方法后,我便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识字之前让孩子们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查互帮。从“识字(一)”第一课《一去二三里》一课开始,就把“圈生字,给生字注音”这一任务放到了课外进行。刚开始,每学一课之前检查孩子们的预习情况。慢慢地,孩子们养成了学习新课之前对每个生字进行“找、圈、注音”。孩子们课前对生字一番“找”“圈”“注音”动作后,对生字的音形不再陌生了,达到了初识生字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但注意的持久性差。针对这一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对学习汉字保持较高的兴趣,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又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相关资料介绍了很多方法,如看图编故事识字、语境识字、看图识字等。 1.看图编故事识字。如学习汉字拼音4《d t n l》一课生字时,让学生看情境图,给孩子们讲故事。“一匹马驮着米袋在路上走,路边有大片大片土地,米袋不知什么时候漏了,小马却没有发现,小兔子飞快地追上来告诉马儿:你的米袋漏了。”在这个故事里就包含了“土地、大米、R、兔”。接下来,出示生字卡片,孩子们自读带音节生字,让孩子们到文中去找到这几个字圈出来,再读生字,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语境识字。学习汉语拼音10《ao ou iu》一课生字时,第一步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挂图的相应事物旁贴上生字卡片:“马、牛、鱼、草”,并让孩子们读一读;第二步读句子,学生自己读,全班齐读,教师指导读好句子;第三部引导学生画出句子中的生字后再想办法记住它;第四部巩固识字(开火车读,找朋友即把音节与汉字连一连)。 (二)引导学生认清字形 引导学生认清字形,《教师教学用书》上介绍了一些方法,其他一些资料上也介绍了不少的方法。我在本册引导学生记忆字形时,主要采用了下面一些方法。编顺口溜识记字形:如“左工右口”区别“左”和“右”;“来”,米上加横竖出头;编字谜记忆字形:如“晚”――太阳照小兔,小兔藏起小尾巴;“亮”――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秃宝盖儿,“几”字在下方;用熟字加偏旁法:还=不+辶、清=青+氵、课=果+讠、让=上+讠;减偏旁法:见=视-礻、早=草-艹、包=跑-足、京=惊-忄;.换部件(或部首)法:穿―空、爷―爸、给―红、视―礼、菜―彩、服―报、跟―很、课―颗―棵;联系实物识记:撑开的雨伞识记“伞”;组词(扩词)识记法:见―再见、看见、见面;暖―温暖、暖和、暖气;找反义词识记:弯―直、坐―立、冷―热、多―少;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记生字: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识记“白”;小朋友们爱老师,识记“老、师”。 (三)课堂巩固识字 实现字形和学生“混熟”的目标,少不了巩固练习这一环节。孩子们在读字音,记字形的活动中,花了不少精力,所以要让孩子们在后半节课的时间里对学生仍有较浓的兴趣完成识字任务,巩固练习应在趣味学习上下功夫。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游戏方法巩固识字。找朋友(连一连,读一读)就是把音节和字连起来;看谁听得清、找得快:老师随机抽出写有音节的卡片,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相应的生字,并大声读出字音;考考你:同桌相互指读生字;过彩虹桥(小组合作进行):(1)各小组做准备:第一人正确读出生字,第二人组词;第三、第四人分别从所组的词语中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2)各小组比赛过桥;摘星星(摘苹果),如:在学习《小小的船》一文的生字后,引导学生做摘星星的游戏,把九个生字分别写在九颗星星的背面,并粘贴在描绘夜空的黑板上,学生上台摘星星,摘到后带全班同学认读生字,再用这个生字组词,说句子。 三、课后复习巩固 课后复习,可以进一步落实生字与学生“混熟”。实现课后复习这一目标,可以尝试这样一些做法。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将二类生字制作成简易的生字卡片,正面是生字,背面是拼音,在家里读给家长听。每次学生新课前读读上一课的生字词。(开火车读、抽读、齐读)早读时请学生带着读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一位低段语文老师关于识字教学都有着自己的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并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高效的识字能力。让孩子们在识字的同时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新带来的快乐,从而爱上语文,爱上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年级教学论文:浅谈一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 摘 要:识字写字教学是提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以当前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经验,对一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进行分析,以期可以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策略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识字写字教学不可以再沿用过去传统的领读与机械记忆练习的模式,而是要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理解掌握其知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标准一再强调:“教师需要在开展课堂教育活动时,精心设置识字写作教学目标,将学生比较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学习材料,充分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基于此,文章主要以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一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识字,强化课堂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集声音、画面、文字为一体,自身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具有较强吸引力。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暂时没有形成学习意识,此群体的学习态度比较容易受到影响。通过将多媒体应用至识字教学中,可以运用极具形象性与动感的画面,影像、音源等形式来展示教材中的汉字,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如:教师在教学湘教版小学一年级《识字2》时,本节课程需要掌握的汉字包括:人、口、耳、目、手、足、有、会、穿、自、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形结合的教育优势,借助动态画面与形式各异的图片,并配以轻松欢快的配乐,向班级中学生直观展示汉字,从而有效将教材中生硬的汉字转变成为动态形式的汉字,而不再是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中单一的拼读,此种教育做法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思维发展特点,学生学习兴趣将被有效激发,而不再是机械性的记忆,而是音形义有机结合从整体上理解认知汉字,进而从根本上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二、利用猜谜语,强化教育交互性 谜语自身具备较强的幽默性,读起来比较顺口,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教育游戏。我国一直都有猜灯谜的风俗,并积累出大量的字谜。教师可以将其充分应用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事先收集大量有关的谜语,并引导学生一同创编谜语。如:“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心)绝色天下无,月又几回圆(红)世上千万家,种些无叶瓜,不论冬和夏,到夜就开花(灯)等。通过此类字谜,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习思维,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机械性记忆汉字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创编谜语,以此来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依据自我对汉字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创编轻松诙谐的谜语,谜语的创编过程则是学生对汉字进行理解运用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运用激励性评价有效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由浅至深,理解掌握写字技巧 要想写好字,首先需要写好笔画。将汉字比喻成为建筑物,那么笔画则是搭建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砖。在识字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点”“横”“撇”“捺”等基础性笔画,要求学生做到每一笔都落实到纸上。笔画看似十分简单,但是想要写的好却十分不简单,需要反复的练习。如:“横折横”这一笔画,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要尽可能往上倾斜,“折”则要偏向左一点,这样写出的字美感十足。实践证实,学生在写好笔画后,再进行书写汉字变得容易很多。 如:教师在教学汉字书写过程中,需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汉字的具体结构、书写特点及相关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等。如,在学习湘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谢谢你》中“谢”这一字时,从字体结构进行分析,其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汉字首尾分解: 讠射 汉字部件分解: 讠身寸;笔顺读写: 点、横折提、撇、竖、横折钩、横、横 、横、撇、横、竖钩、点,在学生理解后不断加深剖析深度。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练习中逐渐形成良好书写习惯。 四、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教育优势,强化学生写字能力 当前阶段,电子白板已经走进小学语文课堂,通过有效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写字欲望,提升了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教师需要不停的进行观察,有意识的选出作业本放在屏幕中进行展示。在选到一些比较好的字时,引导学生具体阐述汉字书写好在哪里。如:部分W生表示字体框架把握合理、笔画比较到位等。总而言之,在学生鉴赏文字过程中,又将文字的书写进行温习,有效巩固了学习印象,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识字写字教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一项十分关键的基本功练习,语文教师需要及时加强自我对其的重视,创新识字写字教学活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坚持进行练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涵养。 一年级教学论文: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受到家庭环境与教学环境的影响,小学一年级的部分学生识字能力较强,词汇量较丰富,然而部分学生却仅仅认识少量的词汇。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识字能力,本文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起来,希望通过有效的朗读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小学习差距,让学生在识字教育中充分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并逐渐掌握朗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 识字教学 朗读能力 有效性 识字朗读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作用巨大,在小学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识字朗读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学生在朗读中逐渐培养了语感,这为后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这一门学科具有特殊性,大量的识记、背诵、朗读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并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其中,朗读是最基础的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后会对教材内容有不一样的理解。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审美的重要途径之一。朗朗书声营造一片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语文学科的美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而朗读这种形式则是人们感受语文的美好的最好的方式。朗读,是将文章的感情读出来而并非仅仅是“读书”,朗读具有节奏美、韵律美,在朗读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受到熏陶,最终形成自身语文素养的一部分。 二、当前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识字量不一。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识字量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据调查,有的学生由于受到过系统的识字学前培训因此掌握约两百个字,基本可以独自朗读精简短小的童话故事,然而有的学生则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十分不便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通过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识字量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学习习惯不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差异,也正是这种习惯上的差异导致了学生们语文基础知识的参差不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很大差异性。有的家庭本身比较注重孩子的教育,提前就给学生进行了各种基础知识的学习,另外,家长比较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比较先进的理念,因此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理解能力也很强。有的学生家长比较忙,来自偏远落后地区,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教育观念都比较落后,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在学习上比较落后。 三、提升学生识字朗读能力的策略 (一)丰富识字朗读教学途径。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朗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完成。尤其是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各种多媒体、学习工具极大程度方便了我们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学生名单进行识字朗读,教师要提前掌握班级的全部学生名单,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都随机点名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去进行识字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识字朗读能力。随机点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会被点名上去朗读,因此学生都会在课前进行预习准备,学习的自主性因此而大大增加。对于表现十分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予以小小的奖励。其次,阅读也是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朗读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眼界,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吸引人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阅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每个字词在文章中的具体使用方式和技巧,从而增强学生字词应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最后,教师要将学生的识字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到生活中,生活处处都是学习的机会,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完全可以在各种广告标语、图集、剪纸中提升识字朗读能力。在生活中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贯穿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更多的认识。 (二)做好检测、增强激励。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朗读能力需要教师耐心细致,把握好每一个学习的环节,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那么语文教师可以怎么做呢?第一,教师要做好生词检测工作,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进度,按照每100个字为一个级别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级。教师定期对班级的学生进行考级,检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表现得好的学生予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识字大王榜”来激励学生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考级,每考过一级之后才能考下一级。第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生字宝宝”库,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专门的本子,学生们遇到新认识的字可以记录在这个专门的本子上,l记得多就可以获得小小的奖励。 21世纪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识字朗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识字朗读教育中,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每个字词的发音、音调、轻重的韵律与美感,学生也会在朗读中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认识,并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年级教学论文:一年级体育课如何有效组织教学 摘 要:根据一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课堂常规、队列练习、提高注意力、关注课堂边缘生等方面入手,有效组织教W。 关键词:一年级;有效教学;创新组织 新课程的推广使当今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说并不缺少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实践,也让教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创新设计,使师生都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一年级的体育课基于学生的上述情况,只有有效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融入学校体育课中,认真安全的上好体育课。那么体育课上如何有效组织教学呢? 一、课堂常规要适合,队列练习严要求 1.课堂常规是广大体育教师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程序性工作。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必须的和重要的。我们的课堂常规一般包括了集合整队与师生问好、点名或清点学生人数、宣布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和佩戴物、安全教育、准备活动等等内容。在一年级的体育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常规进行了适当的简化,把点名、整队集合、检查学生服装与安全教育作为每节课的常规重点,去掉一些不太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内容,让教学常规创新简单实用,快速组织学生上好体育课。 2.良好队列习惯的养成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障。课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年级严格、正确的队列练习对组织教学的重要性。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队列练习内容有自己的特点,比如:“立正”动作采用自然站立的方法;“稍息”动作则采用两脚左右开立,双手放在背后,左手握右手腕的动作方法。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课上多运用游戏、启发、模仿式的教学方法,多表扬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队列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教师不光要喊出正确、准确的口令,还要认真给学生做出示范动作,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坚持跟随学生一起做队列动作,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训练,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提高学生注意力,多种方法见成效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总是分散,上课后我要不断喊队,提醒学生“看老师”“看我”“看这里”,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有效、快速地组织教学。通过课上不断的实践和课后的反思总结,我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1.教师喊口令,学生进行相应的回答,如教师喊“立正”,学生喊“1、2”。一喊一对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本方法适合短时间内练习使用,时间一长,学生就开始随口应附,不能有效地起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了。 2.设计几个师生问答的对话,引起学生的注意。如:“老师要你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们就要怎么做”,“123”“排好队”,“今天谁最棒”“今天我最棒”等。这个方法的运用要注意课的场合,不能过多,点到为止。 3.教师吹一下哨子,同时出示数字手势,学生快速喊出老师出示的是几,然后倒计时开始站队。还可以变换出示不同的数字,让学生进行加、减运算,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方法比较新颖,学生会感兴趣,对提高注意力有很好的效果,适合高年级使用。(强调得出数字后再倒计时排队) 4.教师发出口令后,说一首古诗的上句,学生接古诗的下一句,古诗背完队伍也迅速站好了,这个方法很新颖、实用。小学生都喜欢背古诗,当老师说出古诗后,学生会有很强的表现欲,注意力会一下子提高,应用于一年级效果非常好。 三、关注课堂边缘生,有效课堂更精彩 通过平时课上观察,我发现多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看到教师进教室会表现的很兴奋,都想马上参与体育课,跃跃欲试的想尽快到教室外面去活动。有的学生却缺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天真与热情,课上没有学习兴趣,不能与同伴、老师很好的交流、沟通,除了运动能力差,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也不强。教师的提醒、鼓励,同伴的邀请和小组的游戏,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与班级的格格不入,沉默寡言,每次上课都由着自己的个性,游离在课堂的边缘,稍不注意他们就会思想开小差,离开老师的视线,到处“游荡”,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这些学生的随意和不听指挥,影响了教师课上有效地组织教学。对于这小部分特别的学生,我试着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智力水平、身体运动能力等情况,降低目标要求和难度,耐心的给他们鼓励和自信,提高他们参与课上学习的兴趣。同时我在班里挑选出了几个有爱心和责任感强的学生,自愿与他们结伴一起上课,起到了帮助边缘生尽快融入集体、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作用,也帮助了老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一节节的体育课,我欣喜地发现我在与学生一起成长。课堂教学的艺术永无止境,课堂教学让我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用有效地教学设计指导有效地组织教学,生成有效课堂,让体育课也精彩。 一年级教学论文:提升一年级看图列式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摘 要: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老师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说:看图写话并列算式这么简单的题,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是不会做,老师你能不能想一想办法?为解决当前一年级学生看图说话并列式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技术,变静为动,使学生生成形象感悟;看―说―问―答四步走战略,加强学生衔接能力;开展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一年级;看图说话;小学数学 看图说话并列算式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学重难点内容。在实施看图写话并列算式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经常发现很多学生总是容易出错,简单的计算问题换一种说法就不知道如何应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年级学生看图说话并列算式计算题频频出错,教师应当采取何种有效策略,促使一年级看图说话并列算式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是本文接下来要重点探究的话题。 一、一年级学生看图说话并列算式解题困惑 1.审题 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经常读不懂图,不善于从图片当中准确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弄不清楚题目要表达的意思。 2.计算 题意已经弄清楚,但不知道用什么样的算式进行表达,混淆加法与减法,或者是误将计算的结果当作已知条件,列式出错。 二、一年级学生看图说话并列算式解题困惑的形成原因 一年级学生尚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由于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有限,很多时候学生思维很难逆转,不知道如何准确理解图片当中所表达的意思。看图说话并列式计算虽然有图片作为依托,但是图片当中的数量关系和已知条件的表达方式与平时生活当中的表述仍然不太一样,因此要准确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三、如何提升一年级看图说话并列算式教学质量 1.变静为动,生成形象感悟 学生看图说话并列算式解题频频出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很难正确理解图片当中所表达的意思。习题上的图片都是静态的,学生一时难以转换思维实属正常。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动态课件,将习题上的静态图片转换为动态情境,为学生呈现数量关系之间产生变化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题目当中获取正确信息。 例: 以上例当中的看图说话并列算式题为例,教师可以制作这样的动态课件:一群小猫出去玩耍,天气变冷了,6只小猫马上躲进了暖烘烘的窝里,还有5只贪玩的小猫不肯回家,还在草地上打闹。通过动态课件展示,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图片当中的基本信息,教师再实施教学就容易很多。 2.看说问答,学会有效衔接 一至二年级教学目标当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当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用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与对比,能进行有序思考。解决问题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当学生能有条有理地将图片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时,思维的加工就指日可待。一年级看图说话并列算式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遵循看―说―问―答四步走教学战略,分模块强化练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内容衔接的能力。 例如在上一题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思维过程:看,学生在图片上面看到了哪些内容,与数学有关的信息是什么;说,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数学信息描述出来;问,教师提问学生最想知道什么,题目当中的问号设置在什么地方;思,解释算式当中的每一项具体含义,想一想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收获了哪些新信息?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可以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当中的不足,发现整个表达和理解过程当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为信息的有效衔接铺设桥梁。 3.变式训练,发展抽象思维 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根本要素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建立合理和本质的联系。”积极开展变式训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生成与发展的过程,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学生有意义地主动学习,进一步升华学习品质。 在例1当中,教师可以将看图说话并列式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数量关系等加以变动,例如将题目变动为减法或者是转换为纯文字描述的问题,这样看图说话并列式题目就自然过渡为应用题目,实现了文字描述与加减法应用题之间的有效转换,学生的思维方式也逐渐实现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 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年级看图说话并列算式是解决问题的伊始,是学生数学知识探究的开端,也是利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开始。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提升一年级看图说话并列算式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促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必须要积极探讨看图写话并列算式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提升教学品质。 一年级教学论文:一年级学生学跳短绳的教学策略 [摘 要]“一分钟跳绳”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必测项目,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跳绳一无所知。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跳绳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跳绳,并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一年级;跳短绳;快速;习惯;教学策略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各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一年级学生的测试项目有身高、体重、50米跑、坐位体前屈和1分钟跳绳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受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和神经系统发育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快速掌握跳短绳有一定的困难。那么,体育教师该如何让学生在短期内学会跳绳并顺利参加测试呢?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反思、论证,我探寻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跳绳是保障 对于刚刚开始学跳绳的学生,跳绳的粗细、长短、质量直接影响到学习动作的效果。选择跳绳的要求:跳绳材质要软,选中粗为宜的专用跳绳,最好带把,方便学生握绳。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调节绳子的长度,双脚踩住绳子中间,两手持绳端在胸部,这样量出的长度就最适合,初学者可以稍微加长3~5厘米。 二、规范动作教学是关键 规范动作主要是针对零基础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占班级人数的60%~70%。 1.持绳练习 教会学生持绳的方法,如虎口向前握法、虎口向两侧握法两种,大臂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小臂向外张开。学生根据个人习惯选择握法,反复练习4~5次就能掌握。 2.摇绳动作练习 将绳子对折,单手持绳向前摇,脚不要跳,体会小臂带动手腕向前摇,练习8~10次后交换到另一只手,接着是双手同时向前摇绳练习。在这个练习中学生会出现手臂扛在肩上,绳子搭在身后的现象。这时,学生可以两手持绳在身体两侧肘关节靠近身体,小臂向外成八字打开,双手同时向前摇,主要用小臂和手腕的力量,强调手摇绳,脚站稳,反复体验小臂和手腕用力。 3.跳绳1~2次练习 在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持绳和摇绳动作后,让学生尝试跳绳1~2次。这时学生会出现摇绳和起跳的r机把握不准,导致绳子过不去或绊在脚下,由此可见,跳绳不但需要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配合,还需要良好的节奏感,在手往前摇的瞬间,脚迅速抬起,绳通过脚下,脚立刻落地。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坚持多练找到方法。 三、分层教学,共同提高是目的 经过3~5节课集体规范动作的学习,协调性好的学生基本就能连续跳5~8个,一般的学生能跳2~3个,但部分学生在摇绳和起跳的同时,动作不协调,导致跳不过去。 第一,能连续跳5~8个的学生,说明基本掌握了跳绳的方法,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进行单双脚交换跳、计数跳、计时跳,强化动作,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体会跳的方法,鼓励学生坚持到底。 第二,能跳2~3个的学生,说明手脚并用已经有空间感觉了,协调性的训练有成果了,接下来教师就要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能连续跳绳1~3个的,动作不够协调,跳得很费力气。此时,教师教给学生如何节省体力,大臂自然下垂,用小臂带动手腕摇绳,跳绳时要抬头向前看。先让学生徒手模仿连续跳,接下来让学生放慢摇绳的速度,体验不加垫跳的动作,反复练习,然后慢慢过渡到计数跳、计时跳、小组比赛跳。 第三,几节课学习后学生仍跳不过的,教师要更加有耐心。在教学中,我发现向前跨步跳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学生把绳子摇到身体前面的地上,然后从绳上跨过去,我告诉学生这也算是一次跳绳。由向前移动的跨跳逐渐过渡到原地跨小步跳,再过渡到原地并脚跳。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后,学生信心更足了,由不会到会是一个质的飞跃,通过反复练习,1个、2个、3个……这一阶段教师一定要多表扬、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后教师再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树立目标,超越自己。 第四,集体练习,加快跳的速度。在学生都能连续多次跳绳后,教师就要求学生提高跳绳的速度,这样才能在1分钟跳绳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首先,我提示学生尽量采用前脚掌着地跳,一方面可以加快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跳跃能力;其次,我教学生不要跳得太高并加快摇绳的速度,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减少失误次数;再次,进行计时跳比赛,时间分别为40秒、50秒、60秒。通过运用游戏比赛等方法,促进学生跳绳成绩的提高。 总之,在短跳绳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方法,促使学生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年级教学论文:浅析小学一年级写字教学方法 摘 要:小学一年级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对从学前班或幼儿园走出来的学生来说,也是学业的正式开始。因此,学生需要利用好一年级这一整年的时间来适应校园生活,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学习的乐趣以及高效率的重要时期。教师在为一年级学生讲课的时候有一定针对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其中,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规律以及汉字本身有充分的认识。围绕小学一年级写字教学来探讨教学的方法。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点明相对于其他语言文字,汉字所具有的特殊性;第二部分着重介绍教育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或认知方法的重要性等;第三部分主要讲解围绕汉字教学的其他相关内容的教学。 关键词:汉字教学;特殊性;认读方法;大量练习 一、汉字教学的特殊性 全世界的文字超过5000种,被广泛应用并且被数量巨大的人所说的主流文字亦有几十种之多。那么这几十种文字之中,大部分语言文字都是源自古拉丁语或日耳曼语,在观察的过程中,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这些文字互相之间比较像,读音也不会差异很多,尤其是印欧语系的众多分支。其中唯独汉字和汉语非常特殊,单从外表来看,汉字同其他文字就有很大的差异。汉字是有众多“横竖撇捺”“横折弯钩”等构成,而非字母,尽管汉语拼音与字母非常相似。从含义上来看,则更能表明中国汉字的特殊性。中国的汉字本身具有含义的,汉语本身也是表意的语言。这从汉字的构词法就可见,汉字分为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指示字等,也就是说每一个字都表达着具体的含义或指代具体的事物。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才变成了我们如今学习认识的汉字。但是尽管经历长时间的演变,汉字依旧没有丧失表意的功能。而其他文字则并不具备这种特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受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二者的语言都是以汉语为基本经后天改造而成,尽管二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是其语言却都只表音,而不表意。在汉语向东传播的过程中失去了表意的功能,造就了今天的日语和韩语。汉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特点,音调的不同对应不同的字,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无数个。汉语不像英语读音比较固定,汉语的读音非常不固定,这也是外国人学汉语最困难的地方,因为一句话中不同的音太多,差异过大。这正是汉字的特殊之处。 二、教育学生探索方法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在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也正是学生智力发育的高峰阶段。因此学习应着重这正是汉字的特殊之处。培养各种能力以及不断探索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扎实学好汉语,为日后的深入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理解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汉字的时候,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己记汉字的方法,比如,与说结合去背词组,或者将汉字放入到简短的句子、短文中去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积累,每天记20个生字,经过一段时间便可以记住很多生僻字。抑或教学生短时间内快速记忆,规定一星期背下来200个生字,高度专注,每天反复看反复背等,这样也许会有一定遗忘,但是经过短时间内高强度地记忆,可以有效保留50%左右,需要做的就是持续的复习。总之,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定总结学习汉字的方法,经验异常丰富,而且也已经历了多次试错,科学性强。这样的方法可以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试验,自己去选择最符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同学也要学会自己去探索,自己寻找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全新的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寻求到符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利用更短的时间背诵更多的字、词等。扎实掌握汉字,学习汉语将会事半功倍,对今后的继续学习和个人发展也会大有裨益。 三、注重汉字教学的补充内容 由上文可以知道,学习汉字既需要动脑思考,也需要动手练习。而且汉字和汉语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根本。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汉字教学,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准确把握学过的每个汉字。此外,在进行汉字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其他内容。首先,力求精确。不论是在笔画书写上,还是在发音规则上,一定尽量做到精确。这样学生才能精确地掌握一个汉字。追求精确绝对不是浪费时间,这对学生把握并驾驭汉字的能力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很多时候有人会写错字或混淆字词的意思,遗忘当然是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学扎实。其次,练字。尽管如今互联网时代,科技大行其道,需要用笔手写字的机会已经非常少,但是写得一手好字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个人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目前砜矗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要扎实地记住汉字,想要写出好看的字,最重要的途径还是多动笔写,多动笔练习,用电脑练字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要求学生买字帖练字。 总而言之,小学一年级写字教学要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此阶段学习汉字对于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教师深刻认识汉字、汉语本身的特殊性,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自己勇于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还要注意要求学生多练字,练出漂亮的字体。 一年级教学论文: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研究分析 摘 要:拼音是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使语文教学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如何进行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研究分析 拼音部分的教学内容容量小,也比较简单,学生刚刚升入小学,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并不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语文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一、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即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本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刚刚升入小学,学习的内容都与之前幼儿园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拼音教学时,教学进度不宜过快,内容也不宜过于枯燥,而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在教学之余,教师要通过互动做游戏等方式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倾向,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最后,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鼓励和认可,教师不妨投其所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i ei ui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成打电话的游戏,两名学生一边打电话一边练习:“ui ui ui,我是小i你是谁?”“ui ui ui,你是小i,我是ei”。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之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具体的应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的多媒体设施只是摆设,流于形式,能够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寥寥无几。在小学拼音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够增大课堂容量,及传统的板书所不能及,节省课堂时间,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在传统的拼音教学中,教师需要十分标准地为学生示范拼音的书写方法,而这一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起来也比较费时费力,但多媒体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多媒体制作技术,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认识,将多媒体的使用落到实处。 例如,在讲授j q x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近似于拼音的动画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W生进行理解。在讲“q”时,我设计了一幅五颜六色的气球动画,而在讲“x”时,我引入了一半西瓜被斜切两刀,切成了交叉状的动画,使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 三、运用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课堂一味的枯燥乏味,学生难免会丧失学习兴趣,时间久了,自然而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尚未成熟,教师为何不投其所好,寓教于乐呢?运用一些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方面能够增添课堂的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使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j q x的注音规则,我教学生掌握了一首儿歌“j q x小淘气,见到雨点要挖去”并搭配着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反复的训练中强化记忆,这样一来,看上去死记硬背的规则就不那么困难了。 四、加强拼音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语文如此,拼音也是如此。常常有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学的东西与生活毫无关联,所以才会提不起兴趣,教师要做的不是苦口婆心地反复强调自己所讲内容的重要性,而是在实际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拼音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能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例如,在讲授y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其形状,像不像一枝树杈?那树杈可不可以用来晾衣服?那它的读音是什么?这样一来,顺理成章地讲授了新课,并且还将其联系到生活实际之中,学生也不再将学习拼音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 总而言之,拼音教学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奥的学问,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得牢固而又坚实,后续的教学才会更加顺利,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拼音教学的重要性,在这个关键阶段就将基础打牢,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对学生的一生来讲,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年级教学论文: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中游戏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小学语文课堂尊重学生的特点和注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课堂,特别是小学一年级这一阶段的孩子都是比较好动的,而且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如果教师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就会导致不喜欢上语文课甚至会厌恶语文课。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培养学生语文的兴趣,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有很多困难。所以现在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要求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合理结合与教授内容相关的游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结合实践案例,提出了课堂游戏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游戏教学所要遵守的规则 1.有针对性的原则 一方面就是老师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和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设计游戏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助推器,只是帮助我们教学。另外一方面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比如最高分有什么奖励,最低分有什么惩罚等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2.游戏多样化 游戏多样化无非就是游戏不能太单一,太无趣,而且如果课堂上一直重复同样的游戏,可能开始几次学生还是会积极配合,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就越来越小,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游戏的多样化,可以选择一种游戏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也可以用不同的游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每次课都可以保持新鲜感,从而使学生爱上语文。此外,老师不能用游戏代替其他的教学方式,不然整堂课就变成游戏课了,这样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二、游戏运用到课堂的具体方法 1.将学习内容编成顺口溜或儿歌 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变成容易说出来的语言,本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语言积累不多,这就增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难度。小孩子对于儿歌的兴趣特别大,再加上配上一些动作要领,学生就更加愿意学习知识,所以老师利用这一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拼音声调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声平平高又高,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直往下坡跑”,这样就能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学纪律规则的时候,老师说:一二三,学生说:请坐端。这样能够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示范作用。 2.采用音乐或者动画 轻柔的音乐能够给学生带来放松的心情,特别适合学生玩游戏之后该安静下来的时候,使学生逐渐平复心情,放松心情。例如“小星星”等等,然后正式进入到学习中;高亢的音乐会给学生一种兴奋激动的感觉,特别适合需要调动学生情绪的时候播放此类音乐,例如“gummybear”,当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发出来,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学习。 3.老师要参与到游戏中 老师在游戏环节中要起引导的作用,如果只有学生参与的游戏,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因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跟孩子交流沟通,而游戏参与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了,使学生更加相信和信赖老师,自然就会更加喜欢学习语文。 综上所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游戏,但是老师也要明确不能只依靠游戏进行教学,要结合其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 一年级教学论文:体验式教学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人教版一年级的语文教材很多内容都和生活紧密联系,以孩子们感兴趣的语言形式出现。这样的内容为实施体验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通过生活实践体验、故事角色体验、游戏活动体验、情境画面体验等形式,让学生感悟文本,习得语文知识,使语文课堂更具有生命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体验式 一年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人教版一年级的语文教材很多内容都和生活紧密联系,以孩子们感兴趣的语言形式出现。这样的内容为实施体验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载体。那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呢? 一、生活实践体验 生活是语文的外延。语文教学应紧密地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进行体验,促进他们感悟文本,体会语言,最终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实践体验活动。 1.列出“购物清单”,请学生帮助购买。导入新课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想去自选商场逛逛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想参与。教师继续说:“好啊,老师正需要买些东西呢。你们能帮我的忙吗?我列了一张购物清单,需要买的东西我都写在上面了。”点击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哪个能干的孩子能帮我这个忙?”教师这么一说,他们的兴致更高了。在这样积极的情绪中认读生字词,效率会更高。点名拼读词语,能够准确地读出来的,就算是帮老师买下了这件商品。 2.“我是超市陈列员”。将准备好的各种物品打乱,让学生动手把课文中出现的物品按照食品、日用品、学习用品这三大类进行分类、排列好,并把相应的词语卡片分类贴到黑板上。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完成了识字的任务,也知道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门别类的道理。 二、故事角色体验 一年级的课文很多都是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或者是讲述同龄人的所见所闻。文中的人物、动物形象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何不尝试着让学生们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或者动物形象呢?“感同身受”,让学生体会更加深刻。《自己去吧》一课中,小鸭征求鸭妈妈的意见,希望妈妈能带他去游泳;小鹰征求鹰妈妈的意见,希望妈妈带他去山的那边看看。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演一演小鸭和小鹰的角色,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平时自己是怎样央求妈妈的,并加上动作、表情,读好小鸭和小鹰的话。另外,课文只说:“过了几天,小鸭就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就学会了飞翔。”这给教师创造了让学生体验故事角色的空间。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小鸭子摇摆着身子向小溪走去了,他第一次自己去游泳,心里是怎么想的,又遇到了什么事呢?”“这是小鹰第一次自己飞翔,在山的那边,他看到了什么呢?”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描述,更能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三、游戏活动体验 游戏充满乐趣。课堂上穿插形式多样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文本内容,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一年级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我先采用“爬生字高山”的游戏,把识字融入游戏中,看看谁能拼读生字、组词,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字形。生字的难度不同,爬到高山的位置也不同。谁认的字多,识字方法好,谁就能最先登上高山,插上小红旗,获取游戏的胜利。接着,再通过“快乐列车”的游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顺风耳”游戏训练的是学生的倾听能力,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敏。这个游戏可以运用在课文的朗读中。教师范读或者同伴朗读时,其他人认真听,听后评价朗读的情况,说一说有没有读错字、添字、漏字,停顿是否读好等。 四、情境画面体验 “百闻不如一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通过网络搜集能帮助学生感悟、学习课文内容的图片或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学生的印象。《小小竹排画中游》描述一个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看到的江南美丽景色的故事。课文是用朗朗上口的韵文表述,没有具体的描绘。那到底江南是怎样一番景色呢?学生没有去过江南,他们很难感受江南“鱼米之乡”的物产丰富。我们可以先找一些江南的图片或者视频给学生看,然后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对“鱼米之乡”的理解。这样,他们对课文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只有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亲身体验,我们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 (责编 韦 雄)
小学毕业论文:小学毕业班后期管理工作之我见 【摘 要】小学毕业班是小学人才培养基地里的最后一个台阶,如何上好这个台阶,关系到小学生能否以正常心态,能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能否具备一定的自身素质,能否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步入中学。因此抓好毕业班工作更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小学毕业考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单纯的看重分数线已不再是什么有违常规的家常便饭了。教学质量是一条生命线,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更是学校重心所在。当前,群众评价一所学校优劣,大多只看毕业班成绩如何。但作为教师,若仅仅只从学生分数着手,可能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笔者认为做好毕业班班主任的工作是提升小考成绩最为关键的一步。 【关键词】六年级;毕业班;管理工作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也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中转年级,通过多年从事六年级的班主任教学工作,我目睹到了学生在思想与行为方面的变化之大,尤其是小学最后一个学期的最后阶段,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如何对学生加强教育与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怎样才能抓好小学毕业班后期管理工作呢?我就以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粗略的谈谈看法。 学生的现状分析: 小学毕业班学生年龄多在13岁左右,学生处于了刚刚发育阶段,因而也有了男女差别和自己的隐私,部分学生已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首先,学习上很多学生中都存在学习压力。特别对于中等生来说,学习上作业多,压力大,很累,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的会继续努力,有的就有了放弃学习的想法。对于后进生来说,部分学生有提高成绩的愿望,但基础差,学习吃力,感觉很累,思想波动更大,另一部分得过且过,有兴趣的科目能认真听,做做作业,没兴趣的就偷偷玩或是打瞌睡,极少数的对于学习产生厌学甚至有逃学情绪。其次,行为上对于本班学生现在以及曾经产生过矛盾的同学多数能持宽容态度,少数会争执,对于其他班所持态度是看不惯,想报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给老师带来麻烦,极少数心里不健康者,要在毕业之际“充老大”随意欺负低年级学生。而农村学校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忙于田间地里,他们平时得照看弟弟妹妹,农忙时节还得一起忙碌,思想上很烦恼。脾气大,情绪会带到班级中,同学间一点小事就发火产生矛盾。 针对以上现状,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毕业升学观 在毕业班中有一部分学生会存在两种错误想法。一种认为自己是学校的“老大哥”“老大姐”了在学校也是“经验丰富”了,“什么都见过”,现在就要离开学校,因此放松了对自己的纪律要求;一种认为自己该学的也学完了,该会的也会了,于是放松了学习要求。有第一种想法的学生的突出表现就是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老师的要求漫不经心;有第二种想法的则表现为懒懒散散,不求上进,甚至形成“大考大玩,小考小玩”的习惯。显然,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都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观,需要班主任的积极引导。班主任科采取主题班会、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错误认识,树立崇高理想,认识到毕业升学是漫长人生中短暂得的一瞬,人的一生都要不停耕耘、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步,上一阶段的努力是下一阶段的成功作铺垫,只有做好每个阶段的事,才能为更大的成功打下基础,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毕业升学观。 二、用爱心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从事几届小学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我,深刻地认识到毕业班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心理波动比较大,这样导致了一些学生有厌学、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的情况。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一下几个原因:一是身体发育时期,心理也处于调整期;而是学业负担过重。学生和以前低年级轻松自在的学习相比显得不堪重负;三是家长、老师对学生期望太高,又过于看重某一两次考试成绩。出现心理障碍一般都会表现出来。轻则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夜晚失眠、多梦,精神恍惚,身体匹配‘成绩下降;重的甚至无心学习,厌学逃学,与老师家长对抗,甚至离家出走、自残自杀。所以,我们班主任在这个时候就得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时刻去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要以自己的爱心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在教学中,我们要常常注重语言开导、鼓励、教育他们,不断与他们谈心,这样既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标。 三、微笑挂在脸上,表扬放在嘴里。 微笑是最好的见面礼,也是心灵沟通的融合剂,微笑更能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毕业班的学生因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可能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多,不好管制。有的班主任为了树立威信一味高高站在讲台严肃面对学生。批评学生,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增加,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对老师,只能敬而远之,心里有话也不敢说之,因此,就无法进行沟通。我作为毕业班班主任也是他们的语文老师,我上课尽量面带微笑,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用一些幽默、风趣、鼓励性的话语,赢来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包括几个后进生也喜欢听我的课,也愿意和我交流他们的想法。他们觉得我和他们是平等的,和他们没有距离感,值得信任。但有的任课老师一向严肃,几个差生上课不是打瞌睡就是偷玩。微笑能放松心情,针对他们的错误有时一个微笑永远比一个呵斥更能让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微笑着对他们谈话,谈话中进行心理疏导。 四、通过以书信的方式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作为毕业班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我们应多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使我们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使我们便于更好的管理好班级。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定时定期的让学生给老师写信。但信更多的是让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或建议。通过一次、两次……的写信,渐渐地,学生能在书信中畅所欲言了,对每个老师的优点和缺点都毫无保留的流露了出来。读着同学那真挚的语言、意见可行的话语,我的心被强烈地震憾着。呀,原来学生不再是一个单独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他们是多么的有见解、眼光是多么的锐利、思想变化是多么的大,许多地方真是我们所出乎预料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强制他们的呢?倾听着学生的心里话,使我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我们师生之间那心灵的距离也原理越靠近。 五、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 由于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负担越来越加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得讲究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把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把效果显现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坚持通过每月毕业考试进行练兵,这样能帮助老师和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坚持加强培优补差工作,抓两头,促中间,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开好班级会议。 定期召开班会、部分学生座谈会、毕业班家长会议,针对毕业班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惑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在此项工作中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管理学生,我重点做好了毕业班家长会的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学生家长观察孩子的思想波动和行为变化,了解孩子,及时与学校沟通,并对老师提出意见和合理建议,共同管理,防范于未然,让孩子能顺利毕业。 总之,毕业班后期的管理工作是繁重而枯燥的,但作为一个毕业班班主任,我们只要以学生为主体,心里装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就一定能看到他们的每一滴进步,也能确保毕业班后期工作的稳步推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小学的学习生活。 小学毕业论文:农村小学毕业班班级管理之我见 摘 要: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学年,也是综合体现小学生学业情况的关键一年。六年级的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变化很大。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如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如何全面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毕业班;班级管理;关爱;教育 在现阶段,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小学教育是其关键和难点。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学年,也是综合体现小学生学业情况的关键一年。六年级的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变化很大,特别是六年级快要毕业的最后阶段,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如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如何全面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小学毕业班班级管理中的一点体会。 一、尊重与关爱并存 冰心说得好:“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表现在对他人人格、兴趣的尊重上,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习惯、学习方式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异常行为时,不会动辄发怒,而是会耐心地给予他教育和引导,观察入微,及时与学生谈心,并帮助其解决问题,确定他正确的思想行为航标。 学生只有在得到班主任的真爱时,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真心,特别是班上的“后进生”,他们因为在学习上不能得到同学或教师的认可,于是更多地会把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封闭”起来。到了六年级,他们的这种表现更为明显,这些学生对什么事都会漠不关心,有关学校大事、同学困难、班级荣誉等等的事情,便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学习上也是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此时班主任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引导,带头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在班上予以表扬,肯定他们的能力,帮助他们打消消极的情绪,鼓励他们进入正常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端正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由于受环境影响,农村小学孩子的学习习惯,一般都是在学校班集体的这个大家庭中得以养成的。近几年来,由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父母的言传身教缺失,很多孩子都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这样,就无形中缺少了许多父爱和母爱,导致许多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畸形发展,这就给学校增加了很大的教育难度。同时教育的重担全落在了学校头上,于是良好的班风,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为毕业班班主任就应该提前与学生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使班级的班风积极向上,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教师的教育目标也明确。大家齐心协力,刻苦学习,互相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班上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氛围。 班级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思想予以引领,行为予以向导。特别是在毕业班班级管理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如果教师能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教师和学生的认识一致,达成共识,那么,班级的各项工作往往就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有人说过,一个班级的后进生占班级总数的百分之几,虽然人数少,但如果放弃了对这部分后进生的教育,那么,对于一个集体而言,集体的成功希望就失去了百分之几。为了挽救这个集体,我们就绝对不能放弃对任何一个后进生的教育。我们可以因人施教,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和手段进行教育,比如我们可以给这些后进生通过找“小老师”的方式进行一对一地帮扶,解决他们迫在眉睫的困难,找到学习的乐趣,对于他们的每一小点进步,教师和同学们都要给他们以肯定的评价,让他们在这个集体中找到自信,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勇气和力量。这样,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抓住契机,点滴教育 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里是一个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群体,他们十二三岁的年纪,正在一步步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其他年级学生所没有的新特点和新问题。而这些细微的变化,往往是家长不能第一时间察觉到的。而此时班主任就显得更为关键和重要,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部分学生进行萌芽期的教育。 小学生到了六年级,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不会再像中低年级那样同学间能够无拘无束地交往。男女生之间就产生了一些隔阂,也有的学生就萌发出一些青春期心理的微妙变化。为此,班主任就应该利用班会课和课余时间,分别对个别男生、女生谈心,像朋友一样探讨男女之间的交往问题,同时和他们讨论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异性之间如何交往,通过这样的几次谈心,效果一定会不错。 临近小学毕业,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过不了几星期,别说后进生,就连班上学习好的学生也出现了“不惊不奇”的学习状况,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因此,班主任就要想办法利用班会课、自习课等时间在班上开展有趣的“才艺展”“诗朗诵”“歌咏赛”“模仿秀”“说给母校的话”等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了紧张的学习气氛,又锻炼了胆识,同时又进行了感恩教育。 总之,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只要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心里装着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对学生进行用心经营,用心管理。我想,就一定能够管理好毕业班的班级,管理好毕业班的学生,看到他们的进步,看到他们的成功,使他们健康快乐、茁壮幸福地成长。 小学毕业论文:小学毕业班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身体迅速的成长,性成熟的开始,自我意识的萌发,这些生理上的悄然变化连儿童自己都会惊讶,必然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连锁反应,再加之周围环境的影响,升学的重负,使得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显得极为特殊,相应的在行为上也表现出了反常。 (一)叛逆心理 进入六年级以后,老师家长都会明显感觉到学生有叛逆心理的趋向,在学校表现出一种莫名的躁动:不听老师的说教,自由行动;学习上不是比超赶拼,而是被动敷衍;课堂上沉默寡言,作业敷衍了事,下课纷争不断;就连以往比较听话、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不例外,所以老师普遍反映六年级的学生不好管。在家里表现为烦躁不安,不听父母的教导,处处作对;投入生活的激情不高,甚至消极应付;喜欢一个人独处、寡言少语,对此父母也颇为头疼。 就学生而言,首先生理方面上的诸项变化为叛逆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这时期学生的大脑发育已经成熟,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能力迅速增强,思维方式、思维视角逐步增多、增广,尤其是逆向思维有明显的发展。这些生理特征是心理变化的前奏。其次“成人感”的出现。随着生理的成长,他们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开始萌芽,并日益增强。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成人,甚至以“大人”自居,于是就渴望自由、独立,想拥有自己的天地,想自己决定一切。对于阻碍自我意识发展、自我行为发生的一切外界因素都表现出强烈的反感甚至反抗情绪。最后小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有了飞跃的发展,但孩子思想认识尚未成型,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认知事物容易出现偏差,且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把老师的劝说、批评和家长的提醒、督促单纯地看成了“管教”,认为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 客观环境多指不良的家庭教育、教育理念偏差和教育方式欠妥的学校教育以及浮躁的社会风气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催发了儿童叛逆心理。 由此来看小学毕业生的叛逆心理不是一种刻意地捣乱作怪,而是儿童成长阶段中必经阶段,是生理与心理必然要完成得一个蜕变。这是小学生自己也无法有意识避免的过程。 (二)盲目的自信与脆弱的自卑心理 由于“成人感”的出现,这个阶段的儿童已感觉自己像一个成人,所以想拥有成人那样的行为标准和评价方式,因而在生活或学校中往往流露出成人般的姿态。如不愿意听取家长、教师、朋友的批评,喜欢用不成熟的理论辩解;竞争意识强烈,喜欢与人一争高下,尤其是同学之间;喜欢发表自己的言论,希望别人无异议地接受;对于他人的成绩往往会流露出“不过尔尔”的态度等等。这些症状足以表明儿童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希望自己像成人一样被重视,有发言权。但由于对事物还未有足够的判断力,他们的观点、看法还带有孩童的幼稚和天真,因而就显得盲目而自信,有人称其为自负心理,而且这种心理越是到少年期后期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家长教师面对毕业班学生的这种“狂气”不要轻率地批评、打压,而应认识到这是儿童过渡期由于身心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种典型心理。 自卑是与自信相反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意味着自己瞧不起自己,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常常以矛盾的状态表现: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有一定能力了,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在好多方面好没有把握,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内心中隐藏着“自卑”。如在学习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他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找借口故意避开。生活中,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也做不好,没信心学,也不愿张口请教别人,对别人的嘲笑异常敏感。一旦触及自卑,他们会以异常行为表现出来,如大哭,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等。通过调查,发现有上述症状的小学生比例高达32%。这种现象随年级升高呈递增态势。 (三)焦虑厌学心理 或许升学的压力太大,父母老师的期望太高;亦或许学生对自身缺乏信心,种种原因导致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中弥漫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对目前及以后不乐观,持焦虑心态。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事实上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虽然教改强调素质教育,但实际上我国目前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应试教育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弊端还不断在学校中滋长。教师加班加点,学生起早摸黑,题海战术铺天盖地,学生的正常要求和兴趣爱好统统被忽视,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渐渐失去乐趣,容易滋长厌学情绪,成绩好的同学也不例外。 焦虑是厌学心理的起始阶段,表现为对学习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说明学生已没有安全感,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如果成绩不理想,家长不满意,学生就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自暴自弃,厌学心理也就潜生暗长起来。表现严重者,每逢新学期开始,一部分学生就很忧虑,心情极不好,每到礼拜一就烦躁等等。长久下去,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有可能引发学生逃学等消极行为。当然,这样的心理和精神状况必然影响升学考试的发挥。 学生的这种焦虑也会辐射产生在待人接物方面,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在众人面前感到坐立不安。同学之间交往也是忽冷忽热,对父母叮咛、教导不耐烦,甚至会顶撞。这些都说明厌学心理的确普遍存在,而且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也许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像青春期的孩子那么敏感、脆弱,甚至复杂,但现在已呈现的种种迹象表明学校家庭教育不能一味重视智育,而要对孩子心理健康大力关注,让他们以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迎接学业和人生重要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小学毕业论文:浅谈小学毕业班英语复习策略 小学英语毕业复习是小学阶段一次全面综合性复习,是四年英语学习的总结归纳。笔者认为首先要科学安排复习顺序,制定详细复习计划,而且要恰当转变复习形式,营造宽松的复习氛围,把复习课变成学生喜欢的学科,同时要注重整理知识,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现在来谈谈本人所采用的一些复习策略。 一、明确复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在复习前,每位英语教师应对复习内容及复习安排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他们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然后依照计划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复习课,进行有效的复习。要避免复习的盲目性,不能想到什么就讲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造成知识点的疏漏。首先要把握教材,区分出重点和非重点,最忌漫无边际,想到哪讲到哪。教师要科学安排复习顺序,把小学阶段的语法整理一下,还要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如按册、按模块顺序复习,采取“先密后疏”的原则进行复习。三年级内容简单,可速战速决;四年级重点内容是词汇,可分配任务,逐步完成;五年级重点内容是句型和语法,可利用练习,详细讲述。最后应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规律,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促进运用。例如,所学课文中题材相近或相同的放在一起进行整体复习;语音音标在教学过程是分散在各单元中的,我在复习时就将它们聚零为整,把它们整理出来,作总回顾;几种动词时态放在一起复习比较,表示相近意义的结构放在一起进行识别。 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弱点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如不规则单词单复形式的变化、比较级的变化、动词变成人的职业单词的变化等,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的区别等,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就应当着重进行讲解、比较和练习。 二、转变复习方法,营造宽松的复习氛围 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复习课上,我们应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而不是代替学生、强迫学生或把学生束缚在书本、课堂甚至是考试的圈子里。学生的学是教的基础,教师的教必须与学生的学相适应,两者要协调发展。 为了让学生喜欢上复习课,我们可以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把复习课变成学生喜欢的学科。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班级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游戏、竞赛、说说、唱唱、演演等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在欢快紧张的气氛中集中注意力,既培养他们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又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作良好的铺垫。 三、明确复习任务,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复习课单是老师讲、学生听和做效果并不理想。新课标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开动脑筋,变换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 首先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复习任务,使学生有目的地完成每节课的内容。然后合理推行小组学习,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小组学习在课堂、课后均可进行,小组长检查背诵、听写等并记分,本组小组长则督促组员,进行一帮一学习等,这样做既保证了效果,教师又轻松了很多。同时根据合作小组的学习情况教师可给完成任务的小组发放奖章。每月评选星级小组、星级小组长,学期结束则评选优秀小组、英语小明星,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针对个人学习也可制定评价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要奖励成绩突出的,更要奖励学习态度好、有进步的学生,公平的奖励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遵守老师制定的规章制度。 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每个班都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复习太简单,成绩较好的同学会感觉比较乏味;复习太难,进度慢的同学就无法接受。所以每节复习课都要难易结合,由浅到深。 另外在课外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的复习方法:成绩中上的,要求他们每天写英语日记,并轮流交给老师批改;准备一本较难的练习,有不懂的做好记号再询问老师。成绩中等的,要求他们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复习。词汇归纳:名词如动物、职业、月份等,疑问词,动词,动词的进行时态,动词的过去时态,形容词,副词等。句型如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等。成绩中下的,要求他们在家多读多背,每天完成一课的背诵,针对个别不会的题型和错误进行讲解。 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适合的复习方法,就能收到更好的复习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学习,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一小学) 小学毕业论文: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教学有效性提升研究 摘要:小学毕业班需要面临非常重的升学压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之中,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复习,这样才能够使小学毕业班顺利进行数学复习。复习时应先从简单处着手,然后再慢慢增加习题难度,每个层次之间一定要做到相互融合,进而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变得更加合理、全面以及系统,形成一个健全的复习体系,最后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关键词: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有效性;提升 在我国有很多关于写小学数学班如何复习的文章,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存在,别人总结的教学经验不一定适合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存在于教学之中的规律进行总结,因为存在的规律适用性较为普遍;可以对好的教学案例加以借鉴,但一定要清楚教学案例的实际本质,制定一个符合众多学校班级教学的好方法。首先要对小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加以了解,笔者在下文根据小学生目前已有的认知特点以及存在于复习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复习方案。 一、小学生在认知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针对数学课堂而言,怎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让班级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获得一个良好的学习成绩,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是所有教师都希望做到的事情,这就需要了解小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特点。 1.观察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小学生的观察力会逐渐增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想尽各中办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1]。可是依旧还有很多学生会出现走神的情况,例如:当周围有新颖刺激的事情发生时,小学生通常都会将注意力投入到这些刺激的事情上,教师在这点上应该有所启发,怎样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这将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不错方法。 2.记忆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很多东西都不能主动地进行记忆,可是却会对教师或是家长曾经说过的话有深刻记忆。针对这一点而言,如果教师可以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或者是通过各种实践教授学生一些知识,将会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2]。 3.思维特点。小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当他们面对抽象概念的时候,通常都会凭着自己的感性进行分析和思考,所做出来的判断有着较强的片面性,可是从整体上观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思维发展成抽象思维的阶段。 4.注意。如果课堂生动有趣,且富有一些具有争论性质的问题,学生就感觉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短,这表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意注意,也就是在思维活动之后,不需要意志的约束就可以进行主动思考,这就到了有意注意的阶段。小学生思维不能持续过久,经常会因为个人爱好转移注意,这表明此阶段的学生有意注意还不是非常稳定,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多应用一些教学方法和形式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二、存在于复习当中的问题 小学毕业班所上的数学复习课程对教师能力具有考验的作用,需要教师必须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接受大量的知识,可是又不能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但实际上,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比较茫然,几乎没有教师可以在小学毕业班中建立高效的复习课堂,可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具体分为以下原因。 1.对复习的进度以及内容没有做好规划。小学教师通常情况下,都不能对复习的进度与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且复习也没有针对性,不能清楚地掌握教学重点以及考试内容,因此,对任何一个知识都细细地讲解,而到了最后发现时间不够了,所以,就匆匆收场,很容易漏下很多重点的知识内容[3]。 2.没有先进的课堂设计模式。现在很多教师依旧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毕业班的数学复习课,并且学生对这种模式也已经习惯了,完全体会不到此种复习课与平日里所上的课有什么差别存在,因此,在复习课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到了课下更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这些东西了。 3.学生间存在着较大的水平差异。小学生在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存在,教师又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这样学习非常好的学生就会感觉到课上老师讲解的知识索然无味,而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则会感觉到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比天书还难。 4.零散的数学知识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现在一些小学毕业班教师在进行数学复习的时候,通常都应用做试卷,然后讲试卷,或者是做习题,之后再讲习题的方法来复习数学知识,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利用做习题这种方式,来掌握学生还有哪方面存在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4]。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复习效果,可是这种题海战术也有缺陷存在,就是学生学习的知识较为零散,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过程,这样在复习的时候会因为知识点的零散使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的时候缺少整体性,经常会针对一个知识点做一遍又一遍的习题,而还有很多的知识点却从来都没有做过,这样就会对复习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提升数学复习有效性的方法 大部分小学生当升入到毕业班之后,都会了解到自己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且在升级考试之中所取得的成绩会决定自己升入哪所初中,因此小学生会从内心深处对这一阶段加强重视,进而对此时期的学习加强了关注[5]。可是学生与学生是不同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存在的这些差异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这些特点加强关注。根据上文笔者所叙述的问题,且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对复习目标加以明确。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复习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特点加以考虑。复习主要就是梳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在梳理当中找出一些不足之处或者是漏洞之处,然后进行相应的弥补和改进。因此,复习小学数学的实际要求就是提高已掌握知识的扎实性,弥补不足的地方。小学阶段学生正在进行心理运算转型,教师所提出来的要求一定要恰当,如果要求非常的低,学生将会毫无所获,假如要求过高,学生就会受到相应的打击,进而失去信心[6]。 2.引导学生积极地加入复习教学之中。新课改之后,对师生间的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假如可以对这一点进行良好的把握,就一定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现在一堂课一共有四十分钟,而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只能有十五分钟的时间是注意力集中的,想要让学生一直处于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堂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比如:在学生出现走神或者犯困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进行各种心理小游戏,譬如:蒙眼作画、大风吹、鸡对鸭讲、seven up等。 3.进行查漏补缺处理。小学毕业班学生在进行数学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综合模拟训练的方式来完成,在模拟复习之中,不但可以检验教学的教学成果,教师还可以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处理,对于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改正,以免因众多问题的积累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同时,在做习题的时候,学生还可以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复习当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有错误出现的时候及时进行分析与记录,使学生通过复习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改正,就可以及时地纠正错误,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让学生可以正确地完成复习[7]。 4.分小组对错题进行收集、归纳和整理。小学毕业班教师在数学复习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划分成众多小组,定期让各个小组收集、归纳和整理本小组之内出现的错题,整理成一个错题本,这样学生在整理错题的时候就会了解和掌握一些他们容易有错误出现的题目,进而在以后学习过程中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5.对复习方式进行优化。课堂时间非常的有效,所以就需要教师利用课下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复习。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就会去做别的事情,不会去做别的复习。这就需要教师制定一种鼓励加监督的制度,譬如:让学生定期向自己汇报课下所学的知识,然后换取一些积分卡片,在一学期结束之后学生可以应用这些积分卡片来换取相应的奖品等,对此种方式进行有效应用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良性循环中进行复习。 一个班级好比一个家庭,教师就如家长,教授学生知识,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当他们进步的时候进行表扬,失败的时候进行相应的鼓励,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相应的帮助,教师的任何一节课、一个教学环节都会对学生学习以及成长造成影响,假如教师不能对教学细节加以关注,不能满足学习的需求,那么学生就不会主动进行复习,复习效率也就不会提高[8]。因此,课堂上一定要做好师生互动,如果没有学生的配合很难获得到高效的课堂。 结语: 总之,小学毕业班教师在进行数学复习教学之时,一定要掌握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所具有的特点,然后应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最后在考试之中获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小学毕业论文:浅谈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摘 要]同一个复习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数学 复习课 现状 策略 毕业班 复习能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系统理解,达到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复习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数学复习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教学的现状 第一,许多教师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用练习课的经验与模式来组织复习课的教学,多采用“练习――核对――再练习――再核对”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复习课与练习课之间的区别,防止“炒冷饭”现象的发生。而且,在目前的复习课中,大部分教师还只是简单地呈现以前所教的知识,忽略了这是一个让学生自觉整理、梳理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 第二,在毕业班数学复习课上,经常出现一些低效的现象,如“目标模糊,不知道复习课该怎样定目标”“课堂上主体定位错误”“不备课,拿了教材就随便上课”等。 第三,部分教师只是将所教的知识全部罗列出来,没有主次和重、难点之分,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不明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二、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教学的策略 第一,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复习计划,使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防止复习教学的形式化和盲目性。 第二,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复习教学,备好每一节复习课。 第三,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教师不要认为复习课很简单而轻视它,这样反而会造成一些应该注意的知识点得不到有效复习。 第四,了解近年来考试的题型及难易程度,把握复习教学的方向,让学生少走弯路。 第五,理解复习课的特征。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又要让学生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使学生看了、听了有所收获。 第六,充分了解班情和学生的学情。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复习质量,教师要多方面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避免平均使用力量,为在复习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第七,合理安排学生的复习时间。为使复习的效果最大化,有些教师连体育课、活动课都取消了,结果反而得不偿失。特别是周末或节假日,各科教师都布置了大量的作业,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干脆抄别人的或直接不做。 第八,用好复习资料。选用复习资料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复习资料不在于多,关键要有针对性和价值。 第九,协调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协调好学校与家庭的关系。由于当前自觉学习的学生很少,所以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通过互相了解、互相监管,共同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去,多接触和了解学生,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协调好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的各项工作要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争取学校的多方支持。四是协调好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因为教师之间要互相交流、沟通,不能只顾自己的学科或自己的班级。 第十,照顾学困生,提升中等生,保住高才生。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因为任何一种偏生行为都是严重的错误。 第十一,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安全、心理素质等教育工作,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往往很多教师忽略这些教育工作。 第十二,复习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做到合理、有效。只有复习的形式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十三,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这是保本工程。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两基”的落实,因为离开基础而去抓怪题、偏题得不偿失,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而且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明显。 第十四,做好查漏补缺工作。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和个别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认真进行个别辅导,及时让每个学生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第十五,教师应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总而言之,数学复习课教学是一个通过系统的整理,进行查漏补缺的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又能使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责编 木 清) 小学毕业论文:小学毕业班学困生管理点滴 小学毕业班学生的生活是紧张而繁忙的,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也发生着变化。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出现了个别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跟不上,学习目标转移,出现一些和教师对着干的现象。他们想法总是出人意料,做法也常常令你措手不及,使整个班级管理让你应接不暇。面对毕业班学生这种心理状态,我谈谈个人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一、班主任要做有心人 进入六年级下学期,教师都在忙碌迎接内初班的考试,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行为教育,都在忙碌着赶课,计划着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书本知识,而忽略了我们的这部分学生――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可不会闲着,教师因为繁忙没有关注到他们,让他感到灰心,甚至有些自卑,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时候他们课间会在校园的角落里打架,在男生厕所搞破坏,把尿洒在纸篓里等。所以,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绝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常规管理,特别是学困生的变化,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例如,我班刘某同学,我每次上班,总能发现他不在班里,而在校门口,两手插在裤子口袋里,衣服扣子敞着,不像个小学生的样子。我找他谈,他总是找借口说,在等人。可是,没过两天他就和其他学生因为说话不合大打出手,被我及时发现没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随时注意发现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情况、在课间的活动情况,学生的言行举止等。我们要基本掌握,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多与家长沟通,让其支持班主任工作 进入六年级下学期,学困生家长有这样的心理,孩子马上就不在这所学校上学了,教师要变了,他们不太支持学校的工作。有时还会产生不满的情绪,觉得孩子成绩差和教师有一定的关系。再加上教师教学负担重,缺少了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学生遇到问题也不与家长交流,不与教师沟通,家长又根本不了解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对教师有想法,对学校有看法。如,我班有一学困生,在楼道中打闹,把一低年级的学生挤到门上,脸被门扣刮破了。当我打电话与家长沟通,说明情况时,家长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一改往日的好脾气。说:“老师,在学校发生的事,我管不了。我家的孩子很老实的。”我一听这态度,没有再说什么。放学后,我和他的孩子一起去他家。一进家门,我先肯定了这个孩子的优点,讲了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再由孩子说今天发生的事。说完后,我又一次表扬了孩子的优点,表明了我对孩子的喜欢。家长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也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们成了朋友,工作上的问题解决了。从这件事上也不难发现,因为学困生成绩不好,可能受到其他教师的忽视,班级中地位不高,家长产生不满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看出,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期望。 总之,作为毕业班的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做到及时引导和补救。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学生管理,就一定能看到他们的进步,看到他们的成功。有人说,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欢,爱一个学困生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的确,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孩子都有他闪光的一面,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让更多的孩子拥有自信的人生,给差学生更多关爱,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 小学毕业论文:小学毕业生暑假生活指导 [摘要]:参加完了小学毕业考试,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彻底解放的感觉。六年的寒窗苦读,终于盼来了一个无作业的假期,这对于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的孩子来说,太富有诱惑力了。待梦寐以求的玩乐一项项过完瘾之后,空虚无聊的感觉从孩子们的QQ聊天里便暴露出来了。从小学学业水平考试到初中开学,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如何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工作,让学生从容踏入一个崭新的学习阶段,作为一个小学毕业班的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过好暑假生活,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毕业生 暑假生活 指导一、做好思想指导 小学毕业,意味着他们从儿童走向青少年,不再是爸爸妈妈怀中撒娇的孩童。他们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已悄悄的发生了改变,叛逆的心理也时常显露。指导学生了解自身发展规律,改变自己的角色,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感恩社会,尝试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所以,让学生在假期中就要了解日常行为规范上与小学阶段有哪些不同,应如何去做,行为上有了标准,心里有了努力的方向,开学时学生就不再迷茫甚至恐惧,才能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踏入新的学习阶段。 二、做好生活指导 初中阶段相比小学阶段来说,生活节奏要快得多。学习科目多,在校时间长,思想压力大,自主要求程度高。让学生在暑假期间注意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做好生活方面的指导很有必要。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让学生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持之不懈的运动精神。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除了保证孩子的营养外,还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体质增强。 3.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初中阶段学习任务多,时间紧,如果做事拖拖拉拉,日常生活节奏慢,必定不能有保证充足的学习和睡眠时间,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4.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假期里,看电视、上网,各种各样的娱乐充斥整个暑假,吸引着小学生们。他们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如不正确引导,荒废了宝贵的假期时间,又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让学生有计划的进行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站,自觉控制上网时间,严格约束自己,培养自控力,是很有必要的。 三、做好交际指导 孩子进入中学以后,活动天地一下子变开阔了。原来,孩子的同学大多是在同一小区、同一社区范围,有些原本就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同学之间联系比较密切。进入初中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范围扩大了,同学们各自所生活的地域范围更广了,同学之间的家庭情况更加复杂,孩子的交友观念、标准也随着身心的发展在变化。老师要鼓励孩子与同学多交往,拓宽交际面,培养交际能力,指导孩子多与品质优秀的孩子交往,与性格开朗活泼、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孩子接触,避免交际面狭窄、交友不慎等现象。同时教育孩子如何正确与异性同学相处。毕竟他们已进入青春期,或多或少会遇到异性交往中的困惑。让学生多读一些交际方面的书籍,也可让学生上网查阅此类文章,或看此类的影视作品,把获得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既从中获得交际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四、做好安全指导 1.夏日雨水多,气温高,戏水玩耍是孩子们的最。,要教育孩子不到危险的水域去玩耍,要游泳时要到安全区域,且要有大人陪同。 2.叮嘱他们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大街上各式各样的的车辆越来越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比比皆是,让孩子学习交通规则,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保证出行安全。 3.在家注意用电、用火安全,特别是煤气、燃气、利器的使用,不攀爬门窗等等。 4.要培养孩子一些防范危险的能力。比如防诈骗、防盗能力等。 五、做好学习指导 暑假是学习阶段的暂停键,而不是学习的终止符。因此,在暑假里要帮助孩子制定好计划,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无益于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查阅了初中语文的教科书,并咨询了多位初中语文老师。我觉得,在学习语文方面,小学毕业生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语文方面的准备。 1.练好书法。“写好字的意义不仅在于给自己一张漂亮的名片,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成绩好的孩子,大多是书写工整、规范,很少有写字马马虎虎、歪歪扭扭的。”这是许多语文老师总结的普遍规律。在中考中,光卷面分就是五分,批阅试卷实行流水作业,批阅作文的老师对一篇书写优秀的习作有印象分,一个老师对一份试卷中书写工整、规范的某一题,得分时也会有印象分,这样,规范、优秀的书写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优势就远远不只五分。所以,假期中指导学生练好书法,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 2.名著阅读。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每册初中教科书最后部分都有两部名著欣赏,属于必考内容。之前中考所考范围也只是某个小知识点,学生略作了解即可过关,现在对名著欣赏要求的高了,从文学常识、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到赏析、感悟等,面面俱到。因此,在开学前把本学期的两篇名著阅读完是很有必要的,七年级上学期的阅读篇目是《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如果开学以后再阅读,就找不到充足的闲暇时间去细细欣赏、品味。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总之,在孩子即将进入初中学习之际,老师要充分利用孩子刚换新的环境、结识新的伙伴、见到新的人事、学习新的知识所萌发的新奇感和上进心的大好时机,积极帮助、引导孩子,使孩子从容进入崭新的学习阶段。 小学毕业论文:小学毕业班英语系统复习的有效策略 【摘要】小学毕业班的英语总复习方案应该根据词汇、阅读、语法和写作能力这四项来制定。其中有效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使学生的英语成绩能够有所提高,所以改善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是小学毕业班英语系统复习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习作水平就要从词汇、阅读和语法三方面探究,所以要针对不同的要点研究不同的复习策略,做到有的放矢,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毕业班 英语复习 写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和谐舒适的课堂环境当中,学生的学习气氛不再是沉闷的,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独特的作用。上好小学毕业班的英语复习课就要让学生带着学习兴趣进行学习,使学生对学习英语逐渐产生兴趣是上好毕业班英语课的前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方法有很多,就是投其所好,用能吸引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说在游戏当中。课堂小游戏一向有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各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完成“你问我答”的游戏,游戏规则为:抽签的方式决定小组代表的发言顺序,首先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个问题,第一小组代表做出回答,并且对下一小组代表提出问题,答不上或者回答错误的同学被out,该小组另选代表参战,对下一组提出问题,依次循环。整个游戏过程都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既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又考察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对于课文的总结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游戏进行过程当中学生会渐渐喜欢上学习英语,为系统复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总复习方案 在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方面,引导学生采用归类法、加前后缀法等复习策略来回顾和巩固已学单词。加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为学生收集各种题材的佳作,让学生阅读,并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亮点。在小学阶段暂时没有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所以要指导学生能根据所给的写作题目和要求,学会分析写作的时态和人称。 1.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英语作文的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词汇,学生词汇量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小学阶段毕业班学生的写作水平。“纳新”,顾名思义就是要不断的接触新的词汇,熟悉每一个新词的意思、用法、会简单的造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单词分类表示,有关联的单词用线连起来,这样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讲解,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巧用派生构词法,对一个单词加前缀、后缀,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相反或者是找出与之读音相似的单词,从而达到学会一点,掌握一片的效果,可以不断的回顾已学内容,掌握新学词语,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2.加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多读一些英语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老师要为学生搜集各个素材的优秀作文,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出彩点,比如说句子的句式,运用恰到好处的词汇,叙事时正确的时态等摘抄下来并加以借鉴,能够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有必要的情况下,建议学生能够背诵文章当中的经典语句,才能做到灵活运用。这样学生扩大学生的阅读内容,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做到心中有数,读的内容多了,就知道英语作文中应该写什么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做好考前书面表达的复习工作。 3.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必须要学会将英语书面表达的各个要点结合,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文章,也可以通过文章点评的方式进行综合练习,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书面表达专项练习课提高学生的写作的综合能力。通过借鉴范文,让学生看看优秀的文章出彩点在哪里,有哪些地方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哪些句子可以应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最后,让学生动手开始写自己的作文,老师逐一进行点评。 三、营造融洽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只有在和谐舒适的教学环境当中,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放松心情,自由发言,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环境就要求老师放低姿态,与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好伙伴,使学生解除对老师的抵触心理,携手走进英语课堂。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的消化能力,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将老师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实现了共同学习,营造出融洽的课堂学习环境,为上好小学毕业班的英语复习课打好了基础。 四、结语 要想在小学毕业班的英语复习阶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就要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科学的记忆单词,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能力,顺应新课改的浪潮,为了课堂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要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做好小学毕业班英语的系统复习工作。 小学毕业论文:农村小学毕业班的管理及策略 农村六年级即将毕业这个阶段学生的管理是一个棘手而又烦恼的问题。作为学校主管德育和教学工作的我,很想跟同行一起交流探讨如何做好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后期管理工作,近而提高毕业班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几点拙略的做法与体会: 一、树立人生追求,端正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内因之一。因此端正学习态度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学习?我们又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读书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你自己。”如果明白了这句话,学生就理解接受了,态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教育呢? 1. 教师说教式班主任利用一些时间,把发生在我们周边的事、社会上的事、电视新闻中的事、以前学生的事、教师儿时的事以小故事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点评,引导学生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 2. 班队活动式班主任利用班队会上针对班级出现的一些现像(可以是好的方面也可以是不好的现象)、学生感觉兴趣的话题、学生想要做的事情(比如学生间写毕业留言一事)、学生喜欢的古代故事等等召开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 3. 自我评说式班主任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说一说关于自己的事(比如自已的家庭情况、父母或长辈对自己关心情况、自己为家里做了哪些事情、自己以前做了哪些好事、做了哪些不好的事、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有哪些梦想等等),通过这些事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4. 道德积累式班主任要为每位学生建立一张道德积累卡对每位学生做的好事进行记载,并按时向全班学生公布,同时进行表扬。 二、建立友善,加强沟通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还应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争取心理沟通,让学生信任老师,和学生谈真心话做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实现老师对学生的真正教育,才能按照老师的导向去发展去追求。同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还要注重正面、积极的引导,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作客观分析,进行有效指导,不要冷落他们,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期望,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 三、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制度学习 班级管理工作尤其是毕业班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且具有很强挑战性的工作。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日常管理入手,从学生每天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抓好每一件小事,抓好每件事中的每一个环节。让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做规范了,所有事情也就做好了。当然这就需要班主任首先从学生的文明礼仪入手,从抓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入手,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让学生经常性的学习《中华文明礼仪》、《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以及本校的校规校纪。从而塑造良好的品质,形成良好的班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同时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教育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相互了解,共同研究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与信任、融合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重加强家校合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和表现差生更是定计划、定时间、定策略地进行重点联系,积极争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使教师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力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小学毕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作为毕业班的老师,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认真做好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后期管理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小学的学习生活。 小学毕业论文:对于小学毕业班班级管理的几点体会 摘 要: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组织团体,小学毕业班区别于其他年级的班级,它的特点就在于处于一个小学和初中过渡的阶段,这样就要求教师在管理上要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如何将班级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配合发挥出来,让毕业班的学生有一个阳光积极的心态,最终取得小升初的考试胜利,是每一个毕业班班主任需要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小学毕业班;班级管理;凝聚力 一、传统教学管理下的小学毕业班级状况 当前,在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中,一体化模式和班级相对约束仍然是被广泛采用的教学管理,而这样的管理方式体现出的是班级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但将学生的自主个性和独立想法,以及创新班级的开展全盘忽略。这种教育方式会因为学生随着年级增长和思维的发展出现很多变化,尤其在毕业班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因为学校老师过于管制而出现很大的逆反心理,这样会使班级会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对于小学毕业班的班级,老师在管理上很大程度上应采取严抓的态度,采取力度非常大的教育和管理,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在毕业班的认真学习,但这样过于死板的管理却只是解决了他们的学习态度问题,而且收获甚微。正如很多学者提到的那样,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老师单纯的将自己摆在一个教师权利至上的地位,过分强调管制和严抓,往往会酿成反效果。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已经不像当初刚踏进小学那样无知,而且现代化社会充斥着太多不同的思想,让毕业班的学生产生了不该有的心理。如果班主任过分抹杀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制性地让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处于一种集体化的方式,会让学生的自我发展变得单调和无趣,也让班级管理处于尴尬的地位。 二、小学毕业班班级管理措施 1.加强日常教育,制定符合班级情况的管理制度 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上课条件并不完善,但即便如此,也要制定符合班级情况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定好了相应的上课管理制度、作业上交制度,才有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班级凝聚力的产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2.在学习指导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小学升初中的最后一年,学习已经不同于其他年级那般轻松,而且到最后一年,每个学生存在的差异也会逐渐体现出来,这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优秀学风,均衡每一个学生的各科成绩,需要老师在学习指导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单一地采用一种方式面向多个学生,而是面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疑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得到知识并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 3.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 尽管小升初在所有的升学考试中处在难度不太高的地位,但在很多的农村地区,一些家长对这一个考试也非常关注,认为这是自己孩子改变未来的第一步,这时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的持续关注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不管什么类型的升学考试,考的其实都是每个学生间心理的较量,因此在毕业班的班级管理中,老师还要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带着轻松的心情学习,这样常常会让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中发挥超常水平,取得优秀的成绩。 班级的管理建设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人素养,甚至之后的学习生活都会因为毕业班中的环境而发生改变,优秀的毕业班会让学生的心理因素变得优秀,而正确的班级管理会让小学毕业班级加强凝聚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范围。这其中离不开教师的不断总结和不断改进,只有在教育方式上实现真正的改变,才能让毕业班级变得更加富有生机,让学生更加积极向上。 小学毕业论文:小学毕业的大学教授 1939年,湖南大学文学院急需法文教师,到处寻找,没有找到通晓法文的教师。院领导正在着急的时候,英文老师陈世骧推荐:“我有个朋友,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法文水平很高,可以当法文老师。” 陈世骧推荐的是金克木。论学历,金克木只是个小学毕业生,但陈世骧说金克木中学里教过英文,从初一到高一四个班的课都由他教,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不仅英文好,而且法文水平也好,足以胜任大学教师。 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陈世骧拿出北大外籍教授――法国人邵可侣所著的《大学初级法文》,翻开里面的法文序言,序言中赫然写着金克木对此书的贡献。 邵可侣是法国巴黎公社著名人物的后代,法语教学中的权威人士,而《大学初级法文》则是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教科书。既然邵可侣都认可金克木,金克木又亲自参与了教科书的编订,而湖南大学里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所以最终决定聘任金克木。 1930年,金克木18岁到北平求学时还不懂英语,靠着好奇心和钻劲,凭借几本英语工具书,又找了一位要学费不高的私人老师,便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懂了英文原版书《少年维特之烦恼》、《阿狄生文报捃华》,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也是同样的方式,金克木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世界语。1933年,金克木去北京大学旁听邵可侣的法文课,得到邵的赏识,学习效果非常好。之后,金克木整理并校订邵可侣的讲义成为《大学初级法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邵可侣在法文序中特地提到了金克木的贡献。金克木没想到,这便是他当大学老师的敲门砖。 金克木也参与到邵可侣组织的“法语圈”的交际活动中,并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著名教授吴宓,相互间很谈得来。 金克木的这些经历,陈世骧虽然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无论如何,让一位只上过小学而半路出家学法语的年轻人去大学教法语,毕竟很不寻常。 紧接着,当陈世骧得知教学课本并不是邵可侣编的那本,而是用英文讲法文的外国书时,便更加紧张。 陈世骧生怕自己推荐的人无法称职,所以,在金克木上第一堂课时,他在外面听了半天。金克木一点儿也不知道,他只是顺顺利利地教好一堂又一堂课,其教学质量得到学校的认可和学生们的欢迎。这应该很富传奇色彩吧。就像金克木所说:“恐怕暗中听我的课的不止他一个。谁能相信一个没出过国的年轻人竟能对大学生用英语教法语做中国话解释呢?” 1941年到1946年,金克木在印度工作和学习。他虽然没去哪个大学进修,但有缘到天竺释迦佛“初转法轮”处的鹿野苑,住香客房间,与僧徒为伍,在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他再一次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对梵文和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因此四处求学,最终得到已归隐的法喜老居士的真传。法喜老居士曾在印度的大学教书,后又被聘为哈佛大学教授、列宁格勒大学教授,他因为不适应严寒气候而回到印度。许多人慕名而来,向他学巴利语、学佛教,但从没有人找他学梵文。金克木是他的惟一的梵文学生,他倾全力将自己的学问传给了金克木。金克木曾在《父与子》一文中提到当时的教学:“熟悉了以后,白天也让我去,两人在大炕上盘腿坐着对话。他很少戴上老花眼镜查书。先是我念、我讲、我问,他接下去,随口背诵,讲解,引证,提出疑难,最后互相讨论。”在这样的学习中,金克木精通了梵文和佛典。当他1946年回国时,他其实已成为中国某些领域中的“稀缺人才”。 金克木一到上海,郑振铎就说推荐他到大学教梵文,但没能如愿。也许是因为金克木的低学历吧。 紧接着,曹未风告诉金克木,说吴宓先生在武汉,可跟他联系。金克木与吴宓很熟悉,吴宓很看重金克木,马上向武汉大学推荐。 吴宓当时是武汉大学外语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又是校务委员会委员,其学问及人品则是学界普遍推崇的,所以,他的举荐是很有分量的。但吴宓也没想到,他推荐金克木到外文系教梵文,而文学院长刘永济却把金克木安排在哲学系教印度哲学。 原因跟金克木第一次当大学老师一样。当时武汉大学也找不到教印度哲学的合适人选,而这门课程又是必修课,金克木正好填补这一空缺。 推荐人吴宓不放心了。他十分认真地对金克木说:“你教语言文学,我有信心。到哲学系去,我不放心。”金克木回答:“到哲学系对我更合适。因为我觉得,除汤用彤先生等几个人以外,不知道还有谁能应用直接资料讲佛教以外的印度哲学,而且能联系比较中国和欧洲的哲学,何况我刚在印度度过几年,多少了解一点本土及世界研究印度哲学的情况,又花过工夫翻阅汉译佛典,所以自以为有把握。” 吴宓仍不放心,于是也像陈世骧一样,在教室外听了金克木的第一堂课。 从此,金克木一直在大学里教书,从武汉大学到北京大学,跻身中国最优秀的教授行列。 小学毕业论文:利用多媒体 做好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工作 摘 要:小学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回顾被遗忘的知识,以及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而开展的教学。为了复习工作顺利开展,教师要总览全局,充分了解《数学课标》要求,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重难点和关键,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理清复习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和有利手段做好复习工作。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复习,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有助于数学知识框架的构建,还能很快地唤醒学生的记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阔解题思路,拓展数学思维。教师在数学复习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数学复习工作会变得更轻松、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 关键词:利用;多媒体;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 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有力的学习和教学工具,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后简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小学毕业班学生进行数学复习教学,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复习方法,将助复习工作一臂之力。 小学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回顾被遗忘的知识,以及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而开展的教学。为了复习工作顺利开展,教师要总览全局,充分了解《课标》要求,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重难点和关键,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理清复习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和有利手段做好复习工作。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复习,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有助于数学知识框架的构建,还能很快地唤醒学生的记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阔解题思路,拓展数学思维。 一、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教学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会使人集中精力主动去参与一种活动,并且还会创造性地完成活动。要使小学毕业班的数学复习获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有了复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复习教学。传统的复习教学法,无法激起学生的复习兴趣,数学知识的重复和机械的习题训练,会让学生精力疲乏,导致学生被动复习,复习效果肯定不好。如果大胆地打破常规,换用一种新的复习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展开复习,效果会更好。多媒体的各种功能,将数学知识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给学生一种新奇感,一种趣味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很容易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的复习情境中。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复习兴趣,复习过程才会顺畅。 例如:在复习“打折扣问题”的时候,给学生播放商场购物的情景,并将“打折扣问题”设置在情景里面,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还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打折扣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感觉僵硬死板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无限的趣味,复习课堂会变得乐趣横生。因为,数学是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产生的,数学中的知识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生动形象而又典型的例子,如果将这些事例与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并结合多媒体辅助复习教学,学生会倍感兴趣,复习才会化被动为主动。 二、利用多媒体,帮学生梳理数学知识脉络,构建数学知识框架 《课标》课程设计思路明确划分了学段,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分为三个学段,其中,第一个学段和第二个学段划分在小学。其主要课程内容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部分。 在复习前期,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小学两个学段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帮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让学生构建起数学的知识框架。这有助于教师在指导复习过程中,明确复习任务和知识范围,以及重难点与关键。然而,在梳理知识脉络和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一张庞大的数学知识网,凭教师简单的口头引导和单调的板书设计,给学生的印象不会深刻,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有些知识点在学生的大脑中早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对构建知识框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形、声、影等具象元素,设计出数学知识的脉络网和框架图,以清晰具体的图像,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小学阶段所学的基本数学知识,帮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坚固的知识框架,为后期的复习工作做好铺垫。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所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认知特征。把四个部分各自包含的具体内容制作成PPT演示文稿,分别以不同的播放形式由点到面系统地呈现出来,给学生一种直观的视觉效果,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清晰的知识印迹,从而有助于学生自己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存在的脉络结构,让学生逐渐在大脑中形成一张清晰的知识结构网络图。有了这张知识结构网络图,学生才能明晰自己已经彻底遗忘的知识和半生不熟的知识,以及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只有清楚了解了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复习才会有目标、有方向,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唤醒学生的记忆,温故而得以知新 数学复习教学就是为了唤醒学生的记忆,是为了激活知识点,打开信息库,实施超链接,是为了让学生的数学知识丰富深刻起来。被唤醒的记忆会成为永恒的记忆,让学生回顾起来的知识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总复习阶段,由于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造成知识缺陷,致使知识之间缺少连接,让知识的综合成了问题。为了把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唤醒学生的记忆。在复习过程中,如果教师运用常规复习教学法,“学优生”会感觉枯燥乏味,而“学差生”更会对旧知识越来越模糊,既达不到唤醒学生记忆的目的,还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可以唤醒“学差生”的记忆,找回遗忘了的知识,还会给“学优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多媒体能模拟仿真,融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课堂表现力,能给学生创设一种形象而又生动的复习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会很快唤醒学生的记忆。 虽然复习是为了唤醒学生的记忆,但其实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中已经有以前知识的影子,只是由于经历的时间过于长而变得模糊不清了。只要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遗忘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并精心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将以往的知识以文字、图像、声音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会有“故地重游”的美好感觉,会让学生打开被封锁的信息库,由一个知识点联系到另一个知识点,形成新的知识脉络。这样不但能从旧知识里获得新的技能,还会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丰富深刻起来。 据笔者在复习教学过程中了解,大部分学生遗忘率最高的是一些最基本最细微的数学概念和性质,还有四年级的“读数和写数”和五年级的“因数和倍数”所涉及的内容。诸如这些遗忘的知识点,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和游戏课件,帮学生恢复记忆。这些知识里面,一部分是由于长时间不运用而渐渐被遗忘的,一部分是由于当初没有彻底学懂,后来逐渐就陌生了。但是,如果在复习阶段换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复习教学,既能唤醒学生的记忆,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教学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要把以前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用再现、整合和归纳等方法将其系统地串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后综合利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静态的知识才会化为动态的问题,才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此,教师要在复习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认真奏好“数学三部曲”。 (1)明晰概念定律性质。将基本概念定律性质融入到特定的情境、背景、习题之中,用精彩的情境导入帮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将定律和性质设计在特殊的数学背景和典型的习题里面,让学生通过了解特殊的数学背景来理解数学定律,通过对典型习题的演练明晰基本性质。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概念定理和性质等,以加深理解。 (2)强化运算技能。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练习题,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从易题开始,让学生树立运算的勇气和自信,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然后通过不同样式的计算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综合计算题增强学生的运算意志力,逐步强化运算能力。 (3)提高运用能力。从生活中搜集典型的数学事例,整合成数学问题,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而在现实复习教学中,一些教师给复习教学套上了“应试教育”的枷锁,花少量时间讲解指导,花大量时间做练习题,试图利用题海战术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手段是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相反的,会逼仄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更会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也在生活中,如果教师从生活中搜集丰富的数学问题,把重点关键和难理解的知识点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出来,不但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还会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才得以提升。 例如:“打折扣问题”、“存款利息问题”、“图形位置变化问题”、“行程问题”、“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问题”、“比和比例”等数学知识,均能在生活中找到丰富而又典型的事例。如果将这些事例编辑成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问题,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学生既乐于接受,又易于接受,效果会更好。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就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才会逐渐“活”起来。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带给学生丰富的收获,并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这才是高效的复习课堂。 五、利用多媒体,激活解题思路,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 多媒体集声、光、形、影为一体,能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教学,呈现出的精彩而又丰富的画面会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的思维。 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如果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把数学知识点与多媒体题库里的不同题型链接起来,让学生从易到难,一步步深入练习,解决不同知识点涉及到的各种题型,既熟练运用了数学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运用PPT演示文稿将“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内容所涉及到的题型进行归类,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所运用的知识,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三个部分内容的基本知识以后,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较强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教师用PPT演示文稿适时提醒,让PPT演示文稿输出的信息点燃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解题思路,循序渐进,会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逐渐宽阔起来。学生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养成一种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解题习惯,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 多媒体把数学知识有声、有色、有形、有神地呈现出来,给学生视觉上一种美感,心理上一种愉悦,全身一种轻松,这种状态正是让学生思维火花绽放的最佳时机。有了这种状态,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会越来越宽阔。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如虎添翼,既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获得了很高的教学效率。如果小学毕业班教师在这方面多动些心思多花点精力,通过钻研多媒体制作方面的书籍,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努力提高自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水平,并在数学复习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工作会变得更轻松、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传统书籍插画设计论文 一、中国传统书籍插画的构图特点 构图,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被称为“章法”、“布局”、“经营位置”,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手段,是实现插画视觉美感的关键。中国传统书籍插画构图的第一个特点是主次分明。这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体现,是长期以来在封建君主统治下形成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在美学上的反映。中国有很多经书插画,构图都是有主有次,例如在表现释迦牟尼像的时候,就会将其放在画面的显著位置,画得比较高大,其他僧众们则排放在其身后或者周围,处于次要位置尺寸较小。第二个特点是画面平衡而工整。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崇尚含蓄、中庸之美,一般通过对称、均衡这两种手法达到画面的平衡。例如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图书插画,就会用对称的手法来构图,这种符合自然审美规律的构图不仅能使插画的画面显得工整,还可以较为客观的诠释文字内容。像一些娱乐性质的书籍插画,如小说、戏曲书籍的插画,比较常见的构图手法就是均衡,即利用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呼应、对比,使画面具有变化但不失工整,既不显得呆滞,又不会杂乱无章。第三个特点是中国传统书籍插画独特的透视法则。中国书籍插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上有着共通的特点,使用的透视法则与西方的焦点透视有很大的差别,被称作“散点透视”,即画面当中经营布局的元素不受到视点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定,可以把山前山后、室内室外、远近不同、高低不一的事物安排在同一画面中;可以把不同人物同一时间在不同场合发生的故事描绘出来,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著作的插画作品,就是采用这种透视方法来完成故事情节的绘制。 二、中国传统书籍插画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的书籍插画有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以线造型。书籍插画通常利用大量复制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因此印刷技术对插画的表现技法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民国之前的传统插画以木版画为主要表现形式。自唐代雕版印刷技术发明以后,木版插画在出版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那时的插画作品多为雕刻行业的工匠完成,虽然雕刻的技法纯熟,但作品的艺术水准却不高,主要以图解功能为主。木版插画艺术在明清时代进入到了黄金时代,也成为了我国古籍插画史上的高峰。明清书籍插画的最大特点是当时文人墨客的参与。明代中期,书商出于竞争目的,纷纷邀请当时知名书画艺术家创作画稿。因为有了文人的参与,使得以往粗犷的书籍插画更加精美,更具文化内涵。这些木刻插画以刀刻线,以刀,用木刻线条来表现传统绘画中笔墨的感觉。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十分重视笔法,强调线条的表现力。线条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插画创作中表现力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独特的形式美感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家深厚的造型功底,积淀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线条能让画面产生一种节奏感与韵律感。在木刻插画作品中,线条所表现出的强弱对比,疏密变化,都能形成一定的节奏与韵律,从而丰富插画的画面效果。明清时期的仇英、唐寅、陈洪绶等书画名家就充分发挥了木版插画的艺术特性,创作出了大量以线造型的精品木刻插画,并使作品具备了画家的个人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当然,在印刷技术广泛应用之前,也出现过大量的手绘书籍插画,如宋代的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式》中的插画,最早的版本就是手绘而成,书中精美绝伦的插画使用白描的技法画成,通过黑色的线条直观、科学地展现了各种建筑设计的用料、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规范,通过插画的形式为观者解读了这本中国古代建筑行业的权威性巨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三、中国传统书籍插画的文化内涵 书籍插画作为绘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备独立性和从属性这两个特性。脱离文字内容,一味强调画面独立美感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书籍插画的,因为它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假如过多地强调插画的从属性,只是按照书本文字内容进行描绘,又会失去创造性而成为简单的说明图解。要想使插画在书籍中获得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就必须准确领悟文字的内涵,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并以此为基点进行视觉形象的创作,这样插画的艺术表现力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中国优秀的传统书籍插画结合传统绘画的风格,运用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重在意境的传达,忠实于文字又不为文字所局限,融入了画家的情感与想象,通过契合原著精神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自然地把阅读者引领到文字作品的意境中去,这就是画家对文学作家思想情感的深入体会,对文学作品的独到见解,就是中国传统书籍插画表现出来的意境之美。同时,传统书籍插画反映着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书籍插画都代表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趣。例如,在佛教盛行的时代,书籍插画更多的是为宗教服务,出现在经书中的插画作品反映出来的是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意识。而在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平稳的时代,人们对书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宗教读物上,转而追求一些陶情怡性的通俗类书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小说、戏曲类的书籍插画大放异彩,许多杰出的中国画家利用自己深厚的绘画功底,通过对原著精神的深刻领悟,创作出了大量贴合原著的经典人物形象,故事场景的布置也和中国传统人物画、山水画的创作理念颇为相像。如《西厢记》、《水浒叶子》、《博古叶子》、《楚辞》等书籍插画作品,既是经典的艺术品,又是社会文化的见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这些作品对以后的书籍插画创作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书籍插画设计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表现出了自己的设计风格和时代风貌,并且影响着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插画艺术,比如日本的“浮世绘”就是受到中国书籍插画设计的影响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应该引发我们的深思,中国的文化成为其他国家的设计源泉,而中国本土的设计师却没有从中获取设计灵感,延续本民族的设计风格。笔者认为,造成现代中国书籍插画设计进入困境的原因,是由于多元化文化的强势影响。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各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形态之间相互影响,使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在现代商业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他们更愿意欣赏一些个性化的、想象力丰富的、充满情趣的插画作品。王受之在他的《美国插图史》中评论道:“在人类插图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这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以往的那种有领导风格的局面结束,在插图上不再有某种风格领导插图创作的霸主地位。”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书籍插画,都应该带有这个国家的文化痕迹。在国际交流日益增强的形势下,设计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显得愈发珍贵。当代书籍插画设计中国风格的确立,需要借助于对传统书籍插画设计的理解与转化,并跟随时代的步伐,融合时代的精神而获得新生。 作者:杨淑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多元文化教学插画设计论文 一、插画设计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目前,在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将设计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三个教学阶段,插画设计课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中的“三大构成”为插画设计课程奠定了基础,而插画设计课又为后期的专业设计课起到一个承接的作用。插画设计作为一门设计学科,自身的学科结构所包含的分支领域和边缘学科,与科学技术、人文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学科相互交叉,形成一门综合体系。插画设计融合了传统艺术和美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插画设计的构图、色彩、表意等内容,而地理学、历史学、心理学、美学、经济学、哲学等诸多学科与插画设计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或多或少地体现在插画设计的历史、表现、形式等各个环节。因此,在多元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插画设计课程与其他艺术设计课程之间不应存在间隔,应将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贯通学习,拓宽插画设计的教学内容,对插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设置。当下,插画设计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教学内容的不明确,这致使插画设计的教学内容过于狭隘,依旧停留在出版物的插画需求上,忽略了其他行业对插画设计的需求以及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需求,导致插画教学内容不能更大的拓展。因此,插画设计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将教学内容拓展到广告、游戏、网络、动画、出版、数码媒体等领域。同时,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下,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都是无限的创作资源。数字插画作品创作中,我们可以将横向、纵向获取到的资源进行重新组合,融入新元素、新概念、新思想。这样,所涉及的题材才能耳目一新,真正做到多样化的信息诉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中外美术史的课程内容,系统深入地讲解中外插画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深入领悟本土文化,客观借鉴外来文化,提倡创作出个性化作品。 二、插画设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在国外,大部分艺术院校都设置了插画设计专业,随着动漫和网游的繁荣,插画教育已发展成熟。在国内,插画师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多数设计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插画设计教学最初以传统的构图教学为主。自上世纪80年代初由国外引进了基础课程“三大构成”教学,为插画设计教学奠定了一定设计基础,直至90年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在插画设计教学中也逐步普及。时下,作为新媒体艺术,数字技术迅速贯穿于艺术设计的不同领域,同时也影响着插画设计的表现形式,使其更为丰富多彩,极大地开拓传统插画的范畴,同时让人们对插画有了更新和更为广泛的认识。在传统的插画设计课程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学生在教室拿笔画或是用计算机去表现,没有外界物质介入,形成单一无趣的插画设计,使插画设计游离于社会之外。这是插画设计教学改革中的难点,也是多元化教学模式急需渗入的本质体现。随着插画设计教学提出多元化教学,在当前艺术设计教学承担着艺术教学与软件技术教学双重任务背景下,如何解决教学内容层面的拓宽问题,以及如何组织学生有效、积极主动地学习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对于插画设计的多元文化教学模式,在基于插画设计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插画设计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式的插画设计教学环境。 (一)开发多元文化的课题设计 优秀的课题设计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之一,也可成为课程知识体系的密集区。按课题的课程内容方式,将插画设计等若干设计基础课程围绕某一个设计课题构成课程循环,循序渐进地推进课程教学,同时将知识通过实践进行运用,完成综合设计教学的融会贯通,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将插画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表现技能一一解析到课题中的目的、要求、方法、技能、过程和效果中。这不仅解决了学生关于插画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学生的实践技能也有所提升。 (二)专题形式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插画设计的多元文化贯穿于专题中进行教学,在专题设置上,力求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覆盖层面多样化。例如,将插画设计与美学中的色彩心理及新媒体中的互动文化等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关联性作为专题范畴,以此深挖插画设计创作中的深层文化内涵,以及不同形态的美学意识和创新工艺技术,激发学生在插画设计艺术领域中求新求知的探索动力。创新式的专题教育模式要求学生不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将专业知识与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开阔视野,以培养求知欲、开发创造能力为目标,提倡学习的多元性和自主性。专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教师及合作团队产生的影响,受到启发,在学习中感悟,获得真知。 (三)社会实践开放式教学形式 插画设计课堂中社会实践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设计合作能力。同时,可加强教学内部的交流氛围。通过社会实践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掌握插画设计体系中最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同时,又能展示学生各自的插画设计能力。目前,在插画设计教学中,教学实践的安排一般都以虚拟的题目展开,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比较程式化和概念化。在进行插画设计创作过程中,主要以考虑美观为主,较少考虑插画作品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导致设计的插画没有考虑到具体的应用环境和面对的受众群,从而作品过于主观,缺乏适用性。因此,插画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商业环境下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插画设计中亲身体验真实的设计过程和环节,更加全面地了解设计的全过程。 三、插画设计教学中的教学相长 面对数字时代与全球化背景带给插画艺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及现代社会工业生产对于插画设计人才质量的高要求,迫切需要在高校教育阶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目前,我国大专院校的插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呈现出滞后现象。要想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做到教学相长。插画设计教学中除了对教师的教学形式提出多元文化内容的拓展要求之外,更要紧扣时代信息,及时更新知识,保持对多元文化的敏感度。不断开拓自身的知识广度,具备基础教育中的课程论、课题设计、心理学、艺术教育学等知识和写作能力等。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作为学生应主动学习多学科知识,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提高人文艺术修养。只有依靠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插画设计课程中多元文化的教学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插画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代设计教育的需求,采用个性化教育模式更能体现其行业的发展特色。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转变,教师的角色也需发生转变,教师的职责更侧重于信息资源的调配和创作思维的引导,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更应注重协作、讨论、引导、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协助者和引导者。插画设计的教育重点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从不同层面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完善。插画设计的多元文化教学是相互贯通的,其教学形式可以借鉴其他学科对于文化问题的教学经验,依据插画设计学科教学的特点加以开发,同时形成多元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产生新媒介、新载体等不同插画设计的创新应用类型。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插画设计教育的重点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完善。以宏观的视角来看,插画设计的多元文化教学是相互贯通的,其教学形式可以借鉴其他学科对于文化问题的教学经验,依据插画设计学科教学的特点加以开发,同时形成多元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产生新媒介、新载体等不同插画设计的创新应用类型。这赋予了插画文化新的内涵,带动当代插画设计教学模式中一种全新的启迪。 作者:葛慧 单位:湘南学院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手绘墙插画设计论文 一、插画的装饰性特点 在插画众多的艺术特征中,装饰性是尤为显著的。它以自身特有的抽象化、图形化、符号化、风格化的装饰语言和极具表现力的审美价值,在室内家居空间中得到很好的运用。装饰性是指在一定的视觉艺术中所呈现的特定的表现形式特征。它是集概括、提炼、夸张、变形等一系列形式法则为一体的形式表现语言。装饰造型通过形式表达,以对形式的强化为主要表现手段,追求形式上的美感,从而形成鲜明的造型特征。装饰形象大都与客观的自然形象相区别,是人们通过一些美学的形式法则和装饰手法所设计和创造的主观形象,是设计构思到装饰形式表达的实现过程。 二、室内家居墙画中的插画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个性与时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普通的白墙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充满个性与创意的手绘墙画日益流行。作为室内墙面装饰重要组成部分的手绘墙画,丰富了室内装饰设计的创作语言与表现形式,并在家居环境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室内家居墙画中的插画设计题材丰富,也呈现出多样的风格,有典雅复古的中式风格、简约时尚的北欧风格、自然恬静的田园风格、童真童趣的卡通风格等。中式风格的墙画图案主要选择中国传统的图案、纹样等,或以中国画写意的表现手法表现的山水、花鸟图案;北欧风格墙画图案多为比较抽象的图形,色彩上崇尚黑白灰的色系或者艳丽的色彩;卡通风格的墙画图案多为色彩明亮丰富的卡通动物、人物形象。不同风格的确定及墙面插画图案的设计要根据家居主人的年龄、职业、性格、审美品位等特征以及家居空间的整体装饰风格和功能需要进行设计,同时在色彩设计上也要和整体的设计风格一致。 三、卡通风格手绘墙画设计实践 笔者根据家居空间的功能需要,结合室内家居墙画设计中插画设计的要求,进行儿童活动室的墙画设计实践,根据空间和墙体结构特点,设计并绘制了三块墙面,整体设计上把握了图案的连贯统一。画面主体选择儿童熟悉并喜爱的经典卡通形象,如美丽的白雪公主、欢快的维尼小熊、粉红小猪、跳跳虎等,并配合梦幻的摩天楼、欢快玩耍的儿童和各种小动物以及各式各样的气球,使整个画面场景丰富多彩。屋顶墙面张开双臂的卡通太阳令整个空间似乎充满了阳光。插画图案的选择符合儿童的审美要求,多种卡通造型相结合并融入画面场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受审美能力和年龄与心理特征的影响,儿童一般更喜欢鲜明艳丽的色彩,因为这些色彩对他们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所以在色彩的选择运用上,墙画设计大量使用了原色和纯色等鲜亮的颜色,运用丰富的色彩,配合作为背景的蓝天白云、大片的绿色草地,用强烈的对比吸引儿童的注意。根据幼儿期儿童缺乏空间与透视概念的特点,在绘画表现技法上,笔者采用平面化的表现方式,这样更容易被儿童接受。配合色彩缤纷的儿童游乐设施,墙面插画设计和整个空间融为一体,生动而和谐地构建了一个梦幻童真的童话世界和充满童趣的嬉戏空间。此次墙画设计中,绘制的颜料选择丙烯。丙烯颜料有很多优于其他颜料的特征,如上色快、色彩鲜艳、保持时间长、防水速干、抗腐蚀、抗自然老化,且不褪色、不变质脱落、无毒环保,是现在流行于家庭墙画设计的绿色环保绘画颜料。 四、结语 手绘墙画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家居环境,并在现代家居装饰设计中广泛应用。运用插画设计的装饰性特点及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造型语言进行手绘墙画的设计与创作,能更好地营造和谐、个性、时尚的家居环境。手绘墙画通过插画设计展现卓越的艺术魅力,也奠定了其在家居装饰设计中的地位。 作者:杨凯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插画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一、插画设计的发展历史背景 在华夏,插画最先插画首先体现在雕刻,佛教文化是有传染性的,宣传教义和“伪装”在圣经经典图形。为宣传教义而在经书中用“变相”图解经文。在中国最早的打印记录,《陀罗尼经咒图”是从唐肃宗的问题。唐一西安通九年(868年)的金刚般若”由“封面图案也出世。到宋,金,元时期的三插图的书有很大的发展。它的领域范围一直发展到了医书、历史地理书日用百科书等书籍中,彩色套印插画也出世了我国古代插画最发展的时期是明清时期,我国到处都有这个行业。 二、插画设计的发展过程 插画设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其不断地发展和延伸到艺术中的多元应用领域中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技术时代中,人们把视力高度集中到很多创新的信息中去,其充分体现出插画艺术形态给大众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感知,它的风格特点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它已经演变成了现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经过具体探讨艺术插画在文学插图和商业插画中的应用,再纵观插画艺术被传统绘画与中国民间绘画的深刻影响,真正的表现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核心价值。 三、插画设计作品的创新之处 插画设计更加大大地提高了插画设计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利用其它的应用领域来做贡献的意识形态,还更加加大了其自身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大家的生活品质,插画艺术设计它以文化艺术传达方式体现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它具有形象代表性、绚丽的色彩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的特色给现代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勇于去研究插画的艺术魅力和它的艺术价值,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视觉文化艺术。人类在插画艺术设计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吸取了很多适合自己的艺术需求,它的风格特点及其应用都可以通过社会把它充分反映出来,插画艺术的发展制约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插画艺术延续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四、插画设计的历史背景 1、插画设计的概念和演变 我国古代插画的是随着版画历史的发展而演变的。此外,它也是民间的年画史,年画史是一种很独立的商品,它建立在商业插画的基础上。随着插画的发展,插画设计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插画艺术它不但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让我真正认识了插画艺术的优势。让我们对插画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因此艺术的日益商品化和新的绘画材料及工具也就开始演变而来了。慢慢地插画艺术就融入到商业化时代,早已超越了时代的变迁。如今插画家们的绘画风格不会再被限制,它们往往会发挥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出了一番超乎想象的事业,这样一来,插画艺术的发展领域就越来越广了。 2、插画设计的意义 商业插画发展到当今社会,不仅招贴和海报上有它的存在,它还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不一样的商品领域中。它的风格特点不断地发展以至于超越了很多艺术作品。它通过各种不同的风格特点来相互融合,再充分运用商品的特性来更好的发展它的优势。不过任何事物都需要无限的想象力的。不管它是什么风格的商品,充分的想象力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这样它才能更好的完善和与时俱进。最终深受人们的喜爱。 五、总结 在法国大革命前夕,新古典主义的绘画就诞生了,古典风格最早被法国资产阶级所爱戴,它们提倡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等等,它们的主义目的是为了大力推广古典文化艺术,并把它充分和现代艺术相互融合起来。因为法国大革命的与新古典主义的密切相关,我们就提倡了新古典主义的内容与形式让很多设计师与插画家都不会限制于古典主义的艺术文化。它主要是以古典文化风格、自然美和理性的概念相互融合来推广的。它还必须具很好的特征和题材。当然作品的塑造性与完整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也要把理性和感性相互结合起来;分清各种不同类型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作者:尹红 单位:贵州省凯里学院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插画设计形式的风格特征 一、插画设计的风格特征的发展历史背景 在十九世纪,插画的发展是由报刊、画册的变迁慢慢演变来的。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它真正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美术作品中就把插画分离出来了,但它有着很好的艺术色彩,现在很多职业画家都已经从事了插图这一项工作,它们通过抽象表现技法的功能不断创新从具象演变为抽象派。一直发展到70年代,插画又开始重返到自己独特的写实风格。 二、新古典主义民族风格插画在插画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新古典主义民族风格插画设计是黔东南本土设计,它充分反映了当今广大消费时代的来临,是通过用当今社会的方法迅速发展民族风格插画艺术的表现设计形式。现代插画已经已经发展到很广义的概念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杂志、报纸、各种刊物都可以看到插画。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在拉丁文的字义里,我们把它理解为“照亮”的意思。它原本可以添加书籍中的文学乐趣,把书籍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打动读者。但是在当代的不同书籍作品中,插画更胜于所谓的“照亮文字”的这个陪衬地位,还能体现出它的主要内容,甚至能增强艺术感和它的独特魅力。 三、新古典主义民族风格插画设计的历史背景 1、插画设计的概念和演变 插画是一种视觉传达形式,它是现代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形象是很直观的,它以视觉传达来体现它直观的形象性,在现代设计,其现实与真挚的艺术生活美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的很多领域中去了,有文化活动、社会公共事业、商业活动还有社交等很多方面。插画艺术的不断发展,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有很大的内涵。自古以来的插画洞窟壁画,它们都演绎了插画的发展历史。在十九世纪,插画就已经随着杂志、画册发展历程而逐步发展。虽然插画被美术作品分离出来了,但它却还是有着很好的色彩感。 2、新古典主义民族风格插画 在现代插画设计的运用新古典主义民族风格插画设计给黔东南本土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式体现在民族风格插画设计之上。当今的插画已经从狭义的含义变成了广义的含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报纸、杂志、或儿童画册也会有插画的存在。它还可以让书中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以至于吸引读者。在现代社会中,插画远远超越了其它艺术。在现在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不但能发挥它独特的魅力,而且还洋溢了一种很强烈的艺术气息。 四、新古典主义民族风格插画设计介绍及设计意义 1、新古典主义民族风格插画设计介绍 新古典主义是独立的艺术流派,在18世纪中叶,它以装饰及艺术绘画建筑最早出现在欧洲大陆,在法国就开始了它的设计理念和概念总结,随着欧洲资产阶级的不断影响,艺术家们就保留和增加了传统的艺术语言形式,不断出现了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新古典主义就这样诞生了。随着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律,发展匀速,它不但有着典雅的气质,还结合了新的意识形态,使古典时期文化从狭义的文化意识走向了广义的文化意识。 2、新古典主义民族风格插画设计意义 新古典主义民族风格插画设计是黔东南本土设计,它充分反映了当今广大消费时代的来临,是通过用当今社会的方法迅速发展民族风格插画艺术的表现设计形式。现代插画已经发展到很广义的概念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杂志、报纸或画册里都可以看到它,书籍里所加上去的图片,我们都把它命名为“插画”。插画,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在拉丁文的字义里,我们把它理解为“照亮”的意思。它原本可以添加书籍中的文学乐趣,把书籍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打动读者。但是在当代的不同书籍作品中,插画更胜于所谓的“照亮文字”的这个陪衬地位,这充分说明了插画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五、总结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就和改良后的古典主义风格差不多。人们对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发展从单一到聚集、从整体到局部,优雅的气质和精致的打造都十分热爱并努力追求它。它的风格不但材质、色彩相互统一能融入到一起。与此同时,它也不是像那些让人觉得看了之后很烦躁的肌理,而是很简单的线条和装饰。同样需要具备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把古典的浪漫意识和现代化人们对生活的需求相互融入在一起,同时把古代追求典雅高贵的气质和现代社会追求时尚完美的理念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以至于让现代的艺术发展得越来越好,使社会发展得更快。 作者:尹红 单位:贵州省凯里学院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艺术插画平面设计论文 一、插画的概念及发展历程插画 1.也许很多人对于插画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小人书或者是连环画的领域中,这样是不全面的。插画,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顾名思义是指穿插在书中的图画,它以一种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存在着,对文字内容进行更直截了当的解释说明。在我国,插画最早是以木版画和石版画的形式出现,继而受到西方插画的影响,整个插画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都渐渐脱离了本土化。随后插画被广泛的运用在各种书籍出版物中,这为我国小人书和连环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插画的表现形式也慢慢的在涌现,它不止局限于图和画,还包括一些摄影作品,手绘作品以及图表和图形符号等。 2.插画与平面设计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历史悠久,它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与它的特性是密不可分的。插画的通俗易懂让人们能在第一时间读懂它所传达的信息,幽默风趣的特征展示着其独有的魅力,让人们更易与其产生共鸣。插画的独创性表现出设计师们独具匠心的创意理念,让人们在细细品味的同时爱上插画这门艺术。插画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视觉元素,它可以弥补设计中信息传递的缺失,用最直观、最快捷的方式让人们在欣赏中接受信息。插画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其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例如漫画的发展就是从插画慢慢演变过来的。如今在漫画产业繁荣的日本,一些出色的漫画作品直接影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虽然插画开始逐渐走向独立,但它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插画与平面设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插画的日益更新给平面设计带来了福音,平面设计的创意提升同时也带动着插画产业的发展。 二、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1.书籍装帧中的插画常言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承载着传播信息的功能,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媒介,那么如何做到与阅读者进行无障碍沟通呢,我想仅仅凭借文字的力量是很难达到的。插画的运用,可以将文字内容以一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书籍变得生动形象。书籍中的插画类型分为儿童插画、文学作品插画、科技插画这三类,其中儿童插画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例如在很多儿童读物中,大量色彩艳丽的插画替代文字内容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可见插画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是不容忽视的。 2.包装设计中的插画在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包装设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出色的包装不仅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也对商品进行了一定的宣传和保护的作用。现代的设计师习惯在包装上运用实物摄影的图片,真实的色泽与质感充分体现了商品的本质,然而他们却忽略了插画的抽象或具象的独特个性。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是艺术与商品相互渗透的过程,在显现产品个性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插画有着不同的绘画风格,同时不同的风格也定位着不同的消费群体。例如毕加索生硬线条的形态,又如梵高那激烈奔放的色彩风格。它们在很好的诠释插画的同时也充分的揭示着产品的特征。 3.招贴设计中的插画招贴设计的视觉感染力是强烈的,成功的招贴设计对信息的传达有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征。插画的强烈趣味性是它视觉冲击力的保证,它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可以直观生动的传递产品信息,在很好的强化产品感染力的同时也激发了消费者的兴趣。招贴设计中插画的运用在体现自身优越性的同时也为招贴设计提升着艺术魅力。插画对招贴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创意主导的设计世界中,插画也愈发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四)广告设计中的插画插画在广告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设计师们利用插画的视觉优势来传达广告信息。在创意就是灵魂的当今广告市场,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鹤立鸡群,我们就要不断的寻求新角度,运用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例如心相印集团的很多广告中运用了少女系列的插画,在形象的传达广告信息的同时,其优美的画面表现让人们印象深刻。五、结语在中国,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推成出新,插画风格也日益多样化,设计师们对插画的偏爱愈发强烈。插画艺术的自身优越性不仅让人们对它爱不释手,更是使其在平面设计的运用中大放异彩。插画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是不可替代的,更是平面设计中一颗璀璨的星。 作者:汪小卉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插画艺术平面设计论文 一插画在设计中的形式 特征好的设计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比较生动有趣,形状的图案和颜色都比较协调,有强烈的美感和艺术性。一个好的插图设计,应该包含更多的有趣的设计元素,不仅仅是一个元素的产品信息或产品特性,其中包含有趣的艺术。你可以一目了然立即感受到插图本身最真的部分,和触摸共鸣。比如现在的插图艺术的配套产品,在社会上也很受欢迎,如手机壳,鼠标垫,卡通杯衍生产品的开发,也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因此,插画艺术应具有有趣性的形式特征。设计本身就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修。今天的插画,在现代生活中流行的设计元素上占据更多,人们越来越注重实用的插图设计。其性能要与华而不实的产品相比较,人们更愿意购买的产品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由以上特点分析来说,插画艺术应具有趣味性,通俗性,多元化,形象化等形式特征的艺术表现方式。 二平面设计中插画的艺术表达形式 1插画在文学插图上的应用 以及艺术性插画在文学插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如果载入人类心灵和情感的活动,文学既有现实的插图,也有装饰插图。那么,里面插图文学为主要特征,是孤傲的文学在千变万化,开放的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成员组成的文学作品。插画在平面设计中应具有写实性手法和装饰性手法。作为一个例证,显示了很多的内容,一些插图,甚至具有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连接到一个插画,如此逼真的插图,一般喜欢使用蒙太奇的表现。现实主义文学插图艺术,在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道路上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甚至时间和空间的形式,和现实生活中是不一样的电影的时间和空间。 2插画在商业插图上的应用 以及艺术性伴随着商业市场的不断成熟,插画市场涌入了大量的视觉文化信息,商务信息,尤其是在强调商业插画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按照不同的媒体商业插图,插画平面设计,插图,版式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设计,电脑游戏和网络媒体中的插图,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市场,引导和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群体,为商业插画的经济繁荣发展,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现代艺术对商业插画,其影响是在快速发展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一方面,战后经济的逐步复苏期间,每个国家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的前景,价值观,审美趣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大众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国内文化消费水平一天一天的提高。现代插画艺术的演变,从抽象的艺术,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达达主义和其他形式的艺术,在艺术市场为商业插画带来了新鲜的设计灵感。 3商业插画的表现风格及应用 商业插画设计的性能特点,往往是在不同文化行业之间的合作。一种流行的插图,不仅成为了大量的印刷杂志发行宠儿,而且也可能被改编成动画片和电影电视节目。这个时代真正的态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短暂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商业插画,也是值得玩味的。商业插画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它在自然背景的图案符号,从书本上插入一直延伸到各种布局,户外海报,包装,以及尖端的时尚,今天的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商业插画的明天。产品的包装设计是更广泛的插图。产品包装设计,包括标志,图形,文字三个要素。它具有双重的使命:一是介绍产品,二是树立品牌形象。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是在平面和立体设计之间。 三结语 当今社会的插图,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插图艺术不仅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开阔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随着艺术绘画材料工具日益商业化,插画在商品经济时代对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张强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图文结合插画设计论文 一、图文结合插画设计的作用 1.图文结合的形式使,插画主题更深入 插画设计具有从属性,对所插附的文章或者广告有解释的作用。所以插画的设计需要表达出明确的主题,并且能把主题准确地、简单地表达出来。对想要表达的主题要围绕“是什么”,需要设计的插画内容和内涵是什么。“怎么做”,怎么表现这些内容和内涵,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以致达到信息传达的作用,画面还要具有一定的美感,才能体现出插画的自身价值和附加价值。文字的表达能力是图画永远无法代替的。而图画大多时候也很难把明确的主题表现出来,所以在图形里加入文字进行设计,并对文字的笔画做相应的调整,使之与图形完美地融合,这样能帮助受众理解插画与文章,这种设计方法更令人感动。作品中的文字成为“表现思想的工具”。文字加入图形中并不是对图形作品进行说明和理解释,而是对作品的含义进行一些提示。 2.图文结合的形式,使插画更具创新性 著名的作家莫泊桑在《漂亮朋友》里曾经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感到,死神正在和我在一起,因此常想伸过手去,将他一把推开。天地虽大,但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我到处都可以看到他的踪迹。路上被扎死的蚂蚁,树上飘落的黄叶,朋友胡须中出现的一两根白毛,一看到这些,我的心就会像刀割一样,因为它是死神肆虐的见证。”设计与人、蚂蚁、树叶一样同样具有生命,如果我们不进行创新,设计出具有创新、进步的设计,等同死亡。所以插画设计要表现出独特的创意,具有创新性,插画家就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形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说明了想象力在插画设计中是相当重要的。只运用图形设计的插画太过于常见,现在插画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这跟插画家拥有神奇的想象力息息相关。如果插画家们尝试运用文字与图形结合,并把图形和文字之间的关系高度整合,紧紧围绕主题而设计。这种创作方法比传统的形式更独特,具有创新性。设计就是要不断地创新才称得上设计,如果一直保持原来的设计风格和用陈旧的表现形式,那就无法称为设计,插画设计亦是如此。近年来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中,大多运用摄影图片表现广告创意和产品的形象,摄影能够直观呈现物体的形象,而插画设计相对与摄影来说有着绝然不同的效果。插画的形式相对来说更有幽默性、装饰性、创新性、趣味性等,而且有些运用图文结合的插画表现形式制作广告和产品包装设计等,并能在众多广告和产品包装设计中脱颖而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因为这够特别、够创新。可想而知,我们在设计插画是必须要有创新性。 3.图文结合的形式.使插画更具趣味性 具有趣味的图形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引发人们去思考。图文结合的插画相对常见的纯图形插画更具趣味性,它的形式、画面效果都有情趣。如果文字的笔画没有任何的变化,通常显得呆板和严肃,反之,文字的笔画富有变化甚至延伸出图形或者图形代替文字的某些笔画,使图文插画显得有美感、新奇感等,同时具有趣味性就非常容易吸引受众关注,对于商业插画的宣能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房屋”两个字,我们在绘画的时候,把“房”字的“方”部分设计成房子的门口和屋梁,把“屋”字的“尸”部分设计成传统瓦房的屋顶,画面的趣味感就瞬间展现了出来。又如插画主题是想表达一个跳舞的形象,可以运用适合的文字编排成一个正在舞蹈的人,或者用一个“舞”字进行变化设计,把“舞”字的最后一个笔画与正在舞蹈的脚的图形结合设计,同时对文字笔画的形态反复修改,使之与舞蹈的形象完美结合,看设计出来的“舞”字即能看出是一个“舞”,同时也明显看出是一个正在翩翩起舞的人。该画面简单易懂,形式又具有趣味性,富有趣味性的画面最容易让人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巧妙的设计无论是少年、中年、老年人看到这样的插画都会瞬间喜欢上这种感觉。 二、常见的几种图文结合成插画的表现形式 文字和图形结合在一起,经过设计组成一幅插画,可以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这就是文字成图的表现形式。图文结合设计时,需要考虑文字和图形的内涵是否一致或有关联,插画家要根据设计主题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设计插画,使文字的内涵与最终的插画效果达到高度统一。表现形式有将文字设计成图形;将文字外形延伸出图形;将图形融于笔画里;运用文字代替图形的局部。 1.将文字设计成图形 将文字设计成图形时,我们通常都会把文字当做图形,因为它是图形组成的一部分,但受众在看文字的时候,通常也会根据文字含义去理解或者想象出一些画面。比如,“打篮球”这几个文字,受众直接理解或者想象出一个正在打篮球的动态或者打篮球的场面。如果把“打篮球”几个字重复排列,编排成一个正在打篮球的形态或者打篮球的场面,最终插画的画面呈现出生动活泼、有娱乐效果和动感的感觉来。另外也可以把文字的笔画设计成图形,比如,云朵两个字完全设计成云,插画的最终看到的既是“云朵”两个字,同时也是一朵云的形象,这种表现形式为画面增加创新性和趣味感。 2.将图形融于笔画里用图形 填充在文字的笔画里面,同时需要保留文字的属性和功能,可以不改变文字的外形和结构,而是把图形填充到文字的笔画里。设计这类的插画,文字通常运用一些笔画较粗的字体,或者把字体纤细的文字笔画调宽,文字笔画较粗才能看出现充在笔画里面的图形效果,如果文字笔画很细,图形显现的效果就不明显。表现这样的插画,有时为了画面显得更加灵活,图形也并不完全填充在笔画里,有一部分图形伸到笔画的外面。这种表现形式让画面显得更加活泼生动,文字因为有了图形的装饰显得更有生气,图形因为有了文字的外形和文字的含义显得更有层次感。 3.文字外形延伸出图形 文字的笔画向外延伸出图形,也可以说成图形融于文字的某个笔画里,同时图形向外伸展。这样的形式,我们通常看到的图形都把它当成是文字的某一笔画,因为这种形式一般保留文字的功能,稍微改变文字的外形和结构,用文字的一个或者两个笔画向外延伸出与主题统一的图形,就如“叶子”两个字,可以在这两个字中的一些笔画延伸出叶子的形状,使画面既保留有文字的识别功能,叶子图形的装饰同时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4.文字代替图形局部 文字与图形结合的插画设计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把文字融于图形中,代替图形的其中一部分。比如在画一个留着爆炸头发形的人物,用“头发很爆炸,超有个性”等与图形相呼应的文字编排成爆炸头的形象代替头发。一般这样的图文插画中文字变形比较大,这种变化是单个文字或所有文字的字体变形,因为文字要适合图形的变化进行某些部位的调整。除此之外,文字还需要根据图形的形态而变化,如果图形很流畅动感,文字的变形也必须设计出流畅动感的形态。图形如果是静态的,文字也要跟随图形而设计出安静的感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字和图形结合设计成插画的表现形式够特别、画面灵活不呆板,并且作用良多,它使画面的主题更深入,更具创新性和趣味性,同时插画运用在包装设计、平面广告、书籍设计等平面设计作品中的传播效果更佳。现今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喜欢这种图文结合的插画形式,因为它不仅明确地表现主题,还具有趣味性,容易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作者:陆春连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民间剪纸艺术与插画设计论文 一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中的应用 1在特殊节日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中最常用的纸张颜色是红色,这种颜色自有的热烈、喜庆的含义,加上剪纸作品所展现的具体形象,使剪纸艺术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很多针对传统节日所设计的插画作品,大量地应用民间剪纸艺术,以剪纸艺术团作为插画的背景,来凸显传统节日的民族气息。例如在春节的时候,插画中经常出现贴窗花的画面,这实际上就是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应用;在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时候,大量插画都以红灯笼剪纸作为背景来烘托节日气氛等。 2在突出插画风格方面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固有的传统艺术,无论是西方,还是日本和韩国这些流行插画的国家,都没有这样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许多插画都以中国风为基调,但在形象设计、技法应用方面却流露出日韩风格,受到欣赏者的质疑,但是,一旦在插画中应用剪纸艺术元素,无疑就标示了插画的“中国风”风格,欣赏者对插画作品的认同度会大大提升。 3在插画细节诠释方面的应用 插画艺术设计中的人物形象受日韩画风影响,在细节方面多有雷同,而剪纸的应用,则可以对插画的细节进行特殊的诠释。在刻画人物时,使用可爱的人影形态,没有脸部表情,胖胖的身体,小小的四肢,简单的红白相间颜色。它的意义在于,它是每一个普通的、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的影子,不一定要有漂亮的脸孔,不一定要有魔鬼的身材,而喜庆的胖胖身体中一定装着一颗满满幸福的心。这就是民间剪纸艺术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它可以用简单的图案创造出生动、丰富的形态,而对于这些图案进行一定的提炼与变形,能够创造出了千百个不同的形态,每个形态的气质、精神,都能够得到完美的诠释。 二民间剪纸艺术对插画的实际作用 1为现代插画艺术添加审美价值 现代插画艺术被应用在图书出版、广告设计、会展布置等方方面面,如此广泛的应用使得插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变得不稳定,插画艺术价值的范畴始终难以确定。而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艺术中的运用,却使得插画艺术的审美价值稳定下来,一旦有剪纸元素的出现,插画从整体气质上就显得传统并且具有亲和力,应用的限定性就更强,审美价值也就从简单的装饰品成为烘托气氛的必需品。 2对传统艺术的继承 人类制作某种图案为某种文化目的服务,而当这种图案长期代表特定的意义之后,它就具有了这种特殊的含义,人们随意使用它的自由就会受到其背后意义的限制。剪纸艺术以简约的符号为表象,表示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在插画艺术中使用剪纸艺术,使得插画也具有这样的艺术意义,这实际上就是插画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插画设计的结合,是现代美术艺术对传统美术艺术的继承和发扬。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记录价值以及生活审美价值,这是与现代美术艺术发展的基本思想相吻合的。民间剪纸艺术被应用在插画设计的方方面面,使插画设计的应用性更强,风格也更加突出。在插画设计中使用剪纸艺术,会使插画设计的艺术价值有所提升,值得每个插画设计师进行尝试。 作者:杨硕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水彩与插画设计论文 1水彩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运用 电脑CG艺术的发展让计算机绘图已经慢慢成为插画行业的主流,较之传统的插画,电脑绘制让插画变得更多产且便利。但同时,由于电脑绘图的普及,对于插画作者的美术能力要求也有所降低,即便许多优秀的CG艺术家及他们的插画作品可以看出其扎实的美术功底,但是插画行业的门槛却成下降的趋势。所以,传统手工绘制的插画显得小众而可贵。手工绘制的插画往往借助油画、版画、水彩、丙烯、色粉等绘画工具完成的。其中,油画和版画因为成本与工程量的原因,作为现代插画来说可行性不大,即便是有,也是极少的,而且几乎全部集中于纸质装订的插画中。而水彩却是手工插画的极佳选择,水彩既可以画出细腻及丰富的色彩效果,也可以充分地表达出体积与空间。同时,水彩这种工具的属性本身就让画面有着通透感,具有良好的视觉审美性。水彩画以水为媒介,调和色与色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经验丰富、技巧娴熟的艺术家笔下,水彩可以制造出极好的效果。在电脑CG艺术出现以前,水彩可以说是插画最为便利的工具了。现代的插画中,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所以即便是选择传统的水彩画作为创作工具,也不一定要像以前的插画那样以完整的具象手法来表达,可以不用绘制出完整的水彩作品,而是有更多的表现手法可选择,如以线条为主,将水彩的色块依附于线条上面,也可以绘制纯平面的图形。只要紧扣主题、格调,保持图像美感,在此基础上,无论是传统的具象插画,亦或受到极简主义影响的符号式图形插画,都是优秀的插画作品。由于现代插画不仅仅是用于书刊,而是广泛用于电子多媒体中,所以水彩插画的运用必须扫描至电脑才能得到更广泛地使用,因此,许多人会选择直接使用电脑绘制插画,但水彩插画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在宫崎骏的动画中,许多场景都是水彩绘制的,虽然动画不同于插画,但是单帧的动画场景跟插画还是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不难看出,水彩具有电脑CG无法模拟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场景风景的表现,水彩营造的画面光感更真实,空间表现更加深远。现在有许多绘图软件在模拟水彩等手绘效果,像photoshop的水彩笔刷,以及artrage和corelpainter,但是还是无法达到真实手绘所带来的特殊质感。 2水彩与现代插画设计结合的基本要求 水彩画与现代插画设计结合是一种提炼又保留传统绘画的结合,是在现代快速多产的商业美术中独树一帜的产物。将两者结合,要达到实用与审美效果,有如下基本要求。 1设计师需要有扎实的美术能力。纸上手绘是设计师美术能力的直观体现,电脑作画容易做出各种效果,而水彩画则不然,如果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美术训练,很难能够胜任水彩插画创作。 2设计师需要有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插画不同于传统插画,更不同于水彩艺术作品。是一种服务于商业主体,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实用美术,理应做到满足于受众群的需求。现代插画风格更具多样化,既包括写实,也包括卡通,设计师需要对风格进行把握。题材上不仅仅是风景和人物等写实题材,还包含了拟人化的动植物等想象化事物,所以设计师如果没有现代的设计意识,是不可能将现代插画做到位的。 作者:邱小婧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码绘插画设计论文 一、当前的插画市场和以往的插画市场已经有所差别,现在的插画市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买家: 1、儿童插画买家。这是一个全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服务目标为所有的低龄小朋友,甚至有的时候服务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这个市场养了中国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画手。这个买家的中介是什么形式呢,现在这个买家的中介以出版社、中小书商、私人等几种群体方式来体现,而平台也基本以纸质媒介、电子出版物等流行的方式来实现。这个买家养的画手的生存情况如何呢?那么现在,国内的低幼插画家,基本的稿酬以一张a4纸张为例,单纯的线稿以20-40元不等,色稿为20-40不等,也就是说一个画手如果兼任线稿和色稿,那么他一张能得到的稿费大概在40-80元左右,一般成熟的画手一天能够完成4-5张的稿子。这个群体属于插画中的低收入群体。当然这个群体对于画手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门槛较低,一般的学生如果进入这个门槛,能很快的开始独当一面,但从发展前途上来说,没有更好的晋升阶梯。 2、绘本插画买家。这是一个中端的消费市场,教材中将插画细致分成很多门类,实际上当前在国内的市场,插画也就是大概分成三类左右,其余的细致的门类,插画师是随时可以跨门类制作插画的,在要求不是很苛刻的情况下。绘本类,基本服务于小资人群,当人也有一部分服务于儿童,但是绘本的特点是精美,对话性比较强,不会有大段的文字,基本以绘画为主,所以,绘本类的插画更适合快餐式的小资人群,也适合喜欢收藏精美插画的人群。那么绘本的制作者都是什么样的画手呢?绘本的制作者基本是属于画手里的中档级别,由于绘本入门要求比较高,写实的功夫和良好的色彩感受力都是硬性要求。 3、卡牌插画买家。这是一个高端的市场,我们可以把游戏的插画设计和卡牌的插画设计分成一类,因为卡牌也是一种游戏,那么卡牌我们都知道从日本的赛璐璐平涂画法到美系的写实厚涂画法都有自己的一定的市场。那么我们国内有一段时间最为流行的一套卡牌《三国杀》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夹杂了大量的美术元素。当让国内的卡牌由于制作经费有限,可能制作的时候并没有花费很多的费用,有些甚至是有赞助的情节出现。但是美国的“万智牌”做为全世界卡牌最受欢迎之一的牌种,它的美术价值,就非常惊人,据说一张成熟的“万智牌”稿费能够达到80000人民币左右。日本的二次元卡牌虽然稿费不比美国的惊人,但是也是能够让国内儿插的作者足够吸口冷气的,日本二次元卡牌稿费基本都在3000-30000人民币左右,这个中间差距根据成品的质量和卡牌画手的技术成熟度拉开。那么,卡牌的买家是什么人呢,卡牌的买家可以说从学生到社会青年到卡牌收藏者,覆盖面比较广。但卡牌的制作时间也比较长,实际上一张卡牌从草稿到线稿到色彩稿子,最少要经过半个月的制作周期。在插画当前的市场中基本以上述所表述的几种为主,其余的基本都能容纳到三个种类某一种类其中。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学习呢? 二、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 1、要让学生针对商业插画的制作下一定的功夫。插画不同与以往的速写,有更多的商业约束在其中,所以,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真正接触到一些插画的商业单子,通过真正的单子让学生练手。我们一些院校缺少这种让学生实践的平台,由于个别老师也避讳共享个人的机会,学生很难接触到客户,这就形成了学院教学的课程总是与实践有中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学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制作的作品是否能够合乎市场的需求。因此,这中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2、要让学生大量的接触优秀的插画作品,国内国外的插画大师经典作品能够让学生打开眼界,增强自我的经验积累,并且对于美丑的界定能够更明晰。 3、积极引导企业接触院校,让学生与企业互动。在让学生接触社会的同时,社会上一些企业也在了解学院,也在进行积极的良性接触,这就会形成象国外一样的企业扶持学校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的商业链条,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链条的形成。 三、通过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 目前应该掌握的软件和表现技法。对于技术的层面,现在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cg绘画的软件基本是圈外人的一些熟知的软件,真正服务于商业插画的一些软件教材很多基本没有提及,象painttoolsai、posestudio、opencanvas等,教材中提及的ps软件等都是公用的一些软件,并不是专业级别非常强的软件。怎样把电脑变成一件超级画具?电脑可以做些什么?用电脑绘画,可以去到什么境界?这是插画家需要了解的。那么,对于学生除此之外必须要了解的另外一点是什么呢,就是数码绘的重要性,现在,基本上在商业插画的制作流程中,纸笔为媒介的方式不多见了,基本以数码绘为主,那么选择一块良好的数码绘手绘板就非常有必要性。在学生了解插画买家市场与插画软件后,并且有了自己一定的基础和手绘板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了,可以勇敢的去尝试接一些单子,在很多国内的论坛或者威客都有插画任务,可以去竞争,当然也可收集优秀的一些资料作为参考,从中来利用有用的成分服务自己的竞标,《幻想艺术》就是一本优秀的国内刊物,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处于停刊状态,但是以往的过刊却都是非常经典,可以作为个人收藏和参考使用。从2006年开始,《幻想艺术》将国内优秀的动漫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推向了国际舞台,让世界各国的人们走近中国的动漫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当然由于国内的出版竞争情况和书籍出版政策多变性导致其刊物最终停刊,但这个刊物不得不说是一本经典的融合中西优秀作品大成的刊物,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复刊。对于学生说,成功后的果实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一个插画工作者所感受的艰辛以及市场的真实性,而不是光躲在书桌后听老师在幻灯放映机前讲文字内容和其它人的作品。 四、总结 总之,要想真正了解插画,就必须分析商业插画所处的境地。这种了解也正是学生技术能力养成的前提。当前,国内的教育方向是培养技术性的人才,很多院校甚至直接改成了技术类型的学校,这种改改必定能使教育真正的开始服务于市场,而我们也不能光把自己当做理论工作者,我们教师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能学到知识,起码在走出校园的时候,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够很快的得到一个生存的席位。相信,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上升为理论,这种良性循环的形成,真正能促使教育成为强国之力。 作者:李也单位: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民间剪纸艺术插画设计论文 1民间剪纸艺术 1.1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民间剪纸艺术是民俗文化的产物,采用剪刀和纸张,使用纸张的“实”和被减掉的部分的“虚”,以自然的生活实物作为背景,来体现剪纸美术的画面感。我国不同地区的剪纸艺术是不一样的,其中,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最为著名,已经成为我国民俗艺术研究中的一大派别。 1.2民间剪纸艺术的艺术价值民间剪纸艺术发源于古代普通劳动群众的日常生活,是人们将对生活的渴望、希望,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纪念,通过最常见的家常事务表达出来的形式。因此,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艺术价值,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剪纸艺术中的内容变化,我们也很容易能观察到不同时代的平民文化的变化。 2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中的应用 2.1在特殊节日中的应用民间剪纸艺术中最常用的纸张颜色是红色,这种颜色自有的热烈、喜庆的含义,加上剪纸作品所展现的具体形象,使剪纸艺术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很多针对传统节日所设计的插画作品,大量地应用民间剪纸艺术,以剪纸艺术团作为插画的背景,来凸显传统节日的民族气息。例如在春节的时候,插画中经常出现贴窗花的画面,这实际上就是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应用;在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时候,大量插画都以红灯笼剪纸作为背景来烘托节日气氛等。 2.2在突出插画风格方面的应用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固有的传统艺术,无论是西方,还是日本和韩国这些流行插画的国家,都没有这样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许多插画都以中国风为基调,但在形象设计、技法应用方面却流露出日韩风格,受到欣赏者的质疑,但是,一旦在插画中应用剪纸艺术元素,无疑就标示了插画的“中国风”风格,欣赏者对插画作品的认同度会大大提升。 2.3在插画细节诠释方面的应用插画艺术设计中的人物形象受日韩画风影响,在细节方面多有雷同,而剪纸的应用,则可以对插画的细节进行特殊的诠释。在刻画人物时,使用可爱的人影形态,没有脸部表情,胖胖的身体,小小的四肢,简单的红白相间颜色。它的意义在于,它是每一个普通的、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的影子,不一定要有漂亮的脸孔,不一定要有魔鬼的身材,而喜庆的胖胖身体中一定装着一颗满满幸福的心。这就是民间剪纸艺术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它可以用简单的图案创造出生动、丰富的形态,而对于这些图案进行一定的提炼与变形,能够创造出了千百个不同的形态,每个形态的气质、精神,都能够得到完美的诠释。 3民间剪纸艺术对插画的实际作用 3.1为现代插画艺术添加审美价值现代插画艺术被应用在图书出版、广告设计、会展布置等方方面面,如此广泛的应用使得插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变得不稳定,插画艺术价值的范畴始终难以确定。而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艺术中的运用,却使得插画艺术的审美价值稳定下来,一旦有剪纸元素的出现,插画从整体气质上就显得传统并且具有亲和力,应用的限定性就更强,审美价值也就从简单的装饰品成为烘托气氛的必需品。 3.2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人类制作某种图案为某种文化目的服务,而当这种图案长期代表特定的意义之后,它就具有了这种特殊的含义,人们随意使用它的自由就会受到其背后意义的限制。剪纸艺术以简约的符号为表象,表示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在插画艺术中使用剪纸艺术,使得插画也具有这样的艺术意义,这实际上就是插画艺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 4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插画设计的结合,是现代美术艺术对传统美术艺术的继承和发扬。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记录价值以及生活审美价值,这是与现代美术艺术发展的基本思想相吻合的。民间剪纸艺术被应用在插画设计的方方面面,使插画设计的应用性更强,风格也更加突出。在插画设计中使用剪纸艺术,会使插画设计的艺术价值有所提升,值得每个插画设计师进行尝试。 作者:杨硕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特殊技法插画设计论文 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工笔画,另一类是写意画。工笔画强调的风格是工整、细腻、清新,绘制的速度比较慢;写意画强调的风格是粗犷、洒脱、率真,绘制的速度比较快。白描的描法有许多,仅人物画就有所谓的“十八描”,如高古游丝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兰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橄榄描、柳叶描等。创作工笔画的步骤可以是:确定好白描稿后,先用深浅不同的墨分染十次左右,然后用调好的颜色一至三遍地罩染。 我国插画艺术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其与传统的中国画艺术息息相关。大量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都体现出浓厚的插画意味。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古图虽然已遗失,但根据考证,该书都是附有插画的。现存于世的明清诸家《山海经图》中精美的畏兽异鸟图像对理解这本天下“奇书”、认识远古社会以及山川信仰,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又如20世纪70年掘的马王堆帛画《社神图》《天文气象杂占图》等,这些关于历史题材的图画,一方面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的起源,另一方面说明了插画早期的基本形态,开辟了中国文化史上以图叙事的先河。再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传世摹本,作品中文字与图画相得益彰。由此看来,最初的插画和国画白描相辅相成,是一个整体。 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没有发明之前,书籍只能靠手抄本作为宣传的手段,使用中国画白描的表现方法是手抄本的主要表现方式。随着印刷术的推广,书籍的出版和插画的复制就更加省力了,并可大批制作,使得插画的形式逐渐丰富和成熟起来。此时,版画已发展成为最为主要和独特的艺术门类,与插画相伴左右。如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品《金刚经》,它的卷首扉页刊记的年代是唐懿宗咸通九年,它采用雕版印刷而成,布局精美,线条流畅,刻画圆熟,展现出了成熟的版画插图技法。从五代十国起,中国的插图已经用于历书和类书了。到了宋代,由于人们对通俗读物的需求日益增加,各类图书大量印刷和出版,著名的作品有《尚书图》《梅花喜神谱》《列女传》等。这些作品从图到文刻印俱佳,使用价值很高。元代宗教插图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插图在实用书籍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全相平话五种》是连环画的通俗读物,共有插图228幅,人物动态生动自然,且无雷同之处,表现出当时较高的版画水平。 综观中国插画的发展历史,宋元是插画快速发展的时期,明清以后就有所停滞了,这和当时的闭关锁国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之后,西方的文化思潮、绘画风格、艺术流派对我国的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木版水印逐渐被西方的铜版、石版、照相制版等印刷方法取代,原来以白描和小写意为主的绘画造型方法在西方艺术形态的影响下,展现出了崭新的面貌。20世纪30至60年代,是中国插画的繁荣时期,徐悲鸿、李叔同、高剑父、高奇峰等文艺青年到日本或欧洲留学,他们回国之后,提倡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绘画风格,创作了《鲁迅小说全集》《阿Q正传》《小二黑结婚》等一批文学插画。20世纪60年代是插画艺术在明清之后的又一鼎盛时期。这些插画艺术多采用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手法。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的现代插图发展了起来,改变了仅仅用中国画的手绘表现效果,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众多表现形式,如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等。这些表现形式给插画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插画风格多样,包括中国古代传统写实的风格,还有抽象表现风格、超现实主义表现风格、装饰表现风格、卡通表现风格等。插图的绘制材料广泛,工具不仅仅是画中国工笔画的工具,彩色铅笔、炭笔、色粉笔、蜡笔与油画棒、水粉、水彩、丙烯、马克笔、彩色墨水、喷笔、计算机等都可以用于插画设计。插画的应用范围也扩大了,中国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传统插图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文章的内容。现代插图不仅应用在书籍中,而且应用在宣传品广告中、商品包装中、网络中、影视作品中等。其中,宣传品广告主要包括招贴广告、牌匾灯箱广告、年报样本以及宣传页等广告媒体形式。商品包装插画包括唱片包装上的插画、T恤中的插画、徽章中的插画等。 现代的中国工笔画创作也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方法,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技法,如用细砂纸打磨熟宣纸:在表现石头、牛仔裤、粗布等粗糙质感时,可以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纸,然后再在打磨好的位置上色;丙烯点染:纸面上的一些位置经过反复擦洗后会出现斑驳、模糊的特殊效果,由于丙烯有耐水性的特性,而用丙烯点染过的地方还是清晰的,画面形成对比的效果;积水撞色法:先用淡墨或者颜色画出形状,水分可以多一些,然后再用浓墨或颜色点染,让其自由流动,这种方法可以画树干或者迷彩服等;蘸吸法:首先把纸面打湿,用撞色法混合颜色,等到稍干后,用毛巾或海绵对色彩进行吸附,可以得到微妙和丰富的肌理。 古代中国工笔画和插画艺术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联系得十分紧密。但是,现代中国工笔画创作和插画设计都按照自身的艺术规律绽放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魅力。现代中国工笔画创作按照纯艺术的特点,画面效果达到供人们欣赏和陶冶情操的目的,在传统中国工笔画的技法中,使用一些特殊技法能够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而插画设计按照实用美术的特点,特殊技法多样,工具不限,只要能够为广告、包装、网络、影视等行业服务即可。 作者:李丽华马媛单位:中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商业教学插画设计论文 一、深入浅出地进行临摹和构图训练 在课程的第一周可以通过临摹、构图训练的形式进行切入。对没有插画基础的学生来说,提起笔来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所以开始的课程以临摹展开,学生首先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临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临摹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对插画有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而且临摹大大降低了作业的难度,不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笔。很多学生刚接触插画课程时构图都很呆板,不是把人物放在画面的中心就是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为了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式,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构图训练,构图能力的训练可以从简单的草图小构图开始训练,可以安排学生在A3大小的纸张上画12到16组小构图。构图有一定的变化,体现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仰视、俯视、平视,还可以有近景、远景、中景等,还可以练习主体在画面中的偏离构图、局部特写、散点式构图等,打开学生的思路。 二、充分利用各种设计软件展开教学 作为设计类的学生对于各种设计软件的熟练运用是他们的一个优势,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软件进行商业插画创作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以充分利用软件技术进行短期插画教学,收效十分显著。可以通过软件在照片的造型基础上进行插画创作。比较常用的PS、AI、CORLPAINTER等软件都有图层的功能,通过该功能就可实现将照片作为底图,借助照片的造型进行插画再创造。这样大大降低了插画初步起稿的难度,也可以摆脱造型能力的欠缺对学生插画创作的束缚。通过软件对插画进行上色也是设计软件进行插画创作的一个优势,可以随意更改颜色、修改画面、增加颜色细节等,相比运用水粉颜料、水彩颜料、油画棒等进行插画创作节约时间成本和材料成本。通过软件优化手绘插画,喜欢手绘、基础不错的学生通过软件功能的学习也可以在电脑中对手绘插画进行优化,以使其手绘作品符合商业使用的要求。Adobe公司出品的Photoshop软件对手绘的后期处理功能可以对学生手绘作品进行有效优化。如调整画面的对比度、调整出对比强烈的效果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修正画面的瑕疵等,这些手段弥补手绘插画的缺陷。 三、通过硬件设备技术弥补基础的不足 可以向学生推广一些插画设计的硬件设备,如拷贝台、数码绘图板等。拷贝台又叫透写台,是制作漫画、动画时的专业工具,主要就是由LED灯,或是一个灯箱上面覆盖一块毛玻璃或亚克力板所组成。使用的时候将多张画稿重叠在一起,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底层画稿上的图,并拷贝或者修改画到第一张纸上,通过拷贝台的使用可以用来将草稿描绘成正稿。数位板,又名绘图板、绘画板、手绘板等,是计算机输入设备的一种,通常是由一块板子和一支压感笔组成,与手写板等作为非常规的输入产品相类似,可以在电脑软件中找回拿着笔在纸上画画的感觉。高端的数位板可以分辨出画者下笔的轻重缓急,可以分辨由于力度不同所造成的笔画的粗细变化,根据执笔的倾斜角度,变化笔触的形状,还可以模拟各种各样的画家的画笔。如模拟毛笔、喷枪等画笔的质感,甚至可以利用电脑的优势,做出使用传统工具无法实现的效果。 四、训练内容偏向平面设计的就业需要 首先,训练学生运用平涂、勾线、点绘、色块归纳等平面设计的表现语言进行插画创作。平涂、勾线、点绘、色块归纳等表现手法相对传统绘画表现手法来说更易掌握,见效快。其次,在插画训练中着重追求图形的整体性和艺术性,这样插画设计课程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可以与其他平面设计的核心课程,如图形创意、标志设计、招贴设计等实现对接,也更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对于短期插画课程来说,本文探讨的是如何找到教学的捷径,在短期内让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作业训练提高插画技能。但对于插画这一门艺术表现形式来说,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掌握线条表现能力、造型基础以及色彩能力才是教学的主攻方向。对于有志于走向专业插画道路的学生来说,过早接触以上“捷径”会淡化学生对绘画基本功的认识,削弱学生的基础能力,影响学生在插画这条路上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捷径”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使学生更加疏懒或者转而追求画面的华丽、表现效果的光炫而忽视了绘画的本来意义。而通过冷冰冰的硬件以及程式化的软件表现手法进行插画创作,也会使学生忽略了对人类情感的表达。所以在使用这条“捷径”时也应该适当有度,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以及学习目标因材施教,向学生清楚地阐述“捷径”的利弊所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目标做出个人的选择,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题目让学生选择完成,通过个人辅导、课外基础练习等形式来提高短期插画教学的效果,以满足不同基础和不同就业发展方向的学生需求。 作者:张晓帆单位:百色学院艺术系 插画设计毕业论文:水彩画技法插画设计论文 一、插画构思的快速表达 构思是指插画在创作过程中围绕最终绘画效果所进行的一系列的设计构想。这种构想无论是插画师瞬间灵感的涌现,还设计师对素材的不断修改与完善,无一例外都需要运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快速准确地体现在纸面上。水彩材料简洁方便、易于携带,非常适合进行插图素材的收集和记录工作。水彩的表现技法丰富多样,例如干画法、湿画法、晕染法、淡彩法、重彩法等。插画师可以通过不同技法,直观、生动、准确、快速地表现插画的主体形象、色调氛围、材质肌理等视觉要素。首先,在建筑插画的设计中,通过水彩的渲染、色与色之间渗化、润合、沉渍,图像在纸面上层层叠加显现,将建筑的光影、质感、体量、结构关系以随机的、灵动的、鲜活的艺术方式重新加以诠释,将实用的建筑插画提升为艺术审美层面。其次,在影视动画与游戏场景的插画设计中,水彩画技法同样有着独特的优势。插画师可以利用水彩颜色之间能够均匀过度的特点,快速勾勒出画面场景的设计效果,水彩的透明效果更能够拉开主体形象与背景的空间关系,充分体现插画师的设计构思。 二、意象化的信息传达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应用于插画创作中,强调的是以感物为基础,借物抒情、以意造像等。作为一种信息表述的载体,无论是出版物插画还是商业插画,都是插画师在充分理解、领悟原文字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受众特点、传播媒介等因素进行的二次创作。经过插画师的二次创作,插画已经不单纯是对文字内容的说明与图解,更蕴含了插画师个人的主观意识、个人情感和独特个性,并且,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在正确接收信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插画独特的视觉美感,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设计师在进行插图创作时,运用水彩画技法有助于主体形象的意象化表现。借用传统绘画工具和材料等要素在交融变化的作用下达成透明、流淌、润泽的画面效果。这样的创作手法下所形成的水迹斑痕带有很强的随机性与抒情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绘画手段成就了插画的主体形象,这样的主体形象既保留了写实形象的真实感,又带来了设计师高度理想化、单纯化的处理,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主体信息的表达所创造出的形象属于客观物象本身,而插画师的主体创作则是艺术思维与客观物象融合的统一体,是一种精神符号和情感形式。通过插画师们有意或无意的绘画实体来表达内心中的“意象”,一方面体现了插画师的主体创造意识,提升了插画表现的丰富审美内涵,另一方面,在信息传达过程中,受众也可以调动自身的视觉经验,将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再现的具体形象作为记忆内容,激发心理反应,产生联想,达成情感和思想的沟通。在受众与插画师之间形成互动交流,使信息传达向深度发展。 三、个性化的表现语言 插画艺术不同于一般的传统绘画艺术,由于商业化的信息传达需求,使它的审美标准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化的特征。插画创作中运用水彩技法,能够赋予插画独特的视觉感染力和强烈的个性表现力。“水”和“彩”兼有是水彩画技法的优势,舍此技法便丧失了水彩技法独立存在的价值。在插画创作中必须充分发挥水彩画的这一优势,并且要想方设法的在这一点上发展运用。水彩画有别于油画、水粉、丙烯的浑厚、浓重。其特定的纸质需求,使它色泽被水稀释后所产生的变换莫测的艺术效果,体现出透、薄、轻、秀等艺术特点,构成了水彩语言的个性特征。水彩技法的用色讲究随意赋彩、赋彩制形。插画师们可以将自身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意念融入对主观色彩的夸张、组合、创造之中。水彩画中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笔触,使画面带有强烈的随意性与抒情性。画笔运动中的水迹与斑痕,则产生出奇妙的变奏关系,形成了空灵虚远、自然天成的视觉艺术效果,尤其适合表现空灵通透的画面意境。 例如台湾著名的插画家几米,就善于利用水彩画的艺术手法创造出诗意浪漫的画面,其画面中水意的酣畅淋漓、色彩的简练通透、用笔的洒脱自如,都赋予其插画作品独到的视觉感染力和含蓄内敛的语言表达。水彩画本身具有极其宽泛的艺术包容性,不仅可以和不同的画种间相互借鉴融合,而且还可以结合不同材质产生独特的画面肌理效果。例如可以与钢笔、马克笔、铅笔、彩铅、水粉、丙烯等画材相互结合使用,产生丰富多变的画面效果;还可以用涂蜡法、撒盐法、滴彩法等绘画手法创造出各种新颖的肌理效果。水彩画是一种源自西方的绘画种类,然而在视觉表现上它的艺术表现力却与中国的水墨艺术极为相似,都讲究水色交融、笔法写意、空灵通透。在插画艺术的创作中,可以将水彩技法与水墨艺术相融合,在用笔上吸收水墨写意的骨法运笔,将笔锋变化的韵味糅合进水彩艺术的表现之中。通过水彩绘画来丰富插画设计的精神内涵并拓展其形式外延,实现插画艺术的本土化发展。丰富异常的水彩绘画语言为插画设计增添了强大的艺术表现力,越来越受到插画师们的青睐。在插画创作中采用水彩技法,能够带给插画师以新的创意灵感和设计理念,为中国插画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元素和拓展空间,促进插画艺术的发展。 四、数码技术与水彩技法的融合 伴随着电脑以及各种数字化媒体设备在设计领域的广泛运用,很多艺术形式开始借用数码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插画领域亦是如此。传统插画的表现是一种建立在绘画基础之上的艺术形式,一幅插画作品的诞生既需要插画师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同时也需要插画师们一段时间的反复修改,才能最终成稿。而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迅捷的信息传播手段每天都会向受众展示数不胜数的图像信息,而传统的手绘插画形式已不能满足设计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而数码技术融入到插画的创作与设计之中,才为水彩技法在插画中的运用带来技术支撑与革新。现代数码技术中的各类制作软件层出不穷,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样的设计媒介也为水彩技法的表现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支撑。 首先,利用数码科技的发展,已使插画师们手中的调色盘、画笔逐渐演变为计算机和键盘、鼠标、数位板等数字化工具。绘画过程在“无纸”的状态下完成。在作画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随时进行变动、修改、存储和进行二次创作。将插画师的从传统的作画过程中解放出来,使作品的反复修改变得快捷方便,既节省了大量的创作精力也节约了绘制的时间。 其次,数码绘图软件的开发相对方便,这也使插画师们随心所欲地针对设计画面的效果进行多种艺术处理。数码软件的利用可以将传统绘画的技艺虚拟化、程序化。当鼠标和光标笔进行轨迹移动时,计算机进行计算,在电脑屏幕上出现对应如实的图形和色彩。例如Painter软件者提供了大约600种画笔触的效果,而且每一代软件更新还会增加不同的艺术画笔效果,并可以利用数位板和压感笔对笔法的干湿度、透明度以及角度变化进行合理地调控。可以让传统的水彩图示以一种自然,新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其色彩上更具层次性和丰富性,为插画带来的清新淡雅、自然仿真的视觉效果。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与覆盖,使得插画家与外界受众可以零距离接触,在插画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技术,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作品流行传播。例如网络Flash网页、电子出版物、网络广告、电脑游戏中都有这种插图的出现。现代数码技术完全能够结合音效、文字、光照、色彩、动画等多种“非物质性”媒体形式,促使传统水彩技法由二维向三维转换,带给受众以视听结合的信息感受。 当然,数码技术与传统水彩手绘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水彩技法运用的每一笔的浓淡、干湿、粗细、虚实,都是不会重复的。这也是任何设计软件都无法模仿的艺术手法。计算机手绘硬件和手绘软件的出现,调和了手绘设计与数码设计之间的冲突,使电脑技术与传统水彩手绘之间有了完美的交叉点,插画师可以将自己的手绘稿通过扫描仪存储到电脑当中,再利用手绘板、压感笔对图形加以修改与完善,这样的方法既保留了水彩技法的神韵,又能够自由使用各种艺术效果,创造出传统水彩技法所描绘不出的视觉效果,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数字化时代背景之下的插画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趋势,表现技术的选择对于插画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插画创作中融入水彩画的艺术风格,不仅为插画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插画设计风格增添一些新方法,为中国插画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商业价值。 作者:王薇单位: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
网站开发论文:数据库设计对网站开发的影响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与科技设备的发展,网站得以出现。而随着信息科技的普及,网站也得到普及。网站在开发中涉及前台页面制作以及后台程序管理制作,而后台程序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可执行程序,可以经由服务器端执行或数据库连接进行数据交换与修改。显然,数据库技术在网站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数据库设计的质量可以反映程序员的设计水平,也能够直接影响网站的运行效率。一个优秀的数据库设计,能够充分提升网站数据传输效率,保证数据信息的一致,所以数据库设计优化才可以保障网站的运行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数据库概念、网站开发的特点、数据库在网站中的应用、有无数据库支持的网站开发对比等,进行数据库设计在网站开发中应用的论述。 关键词: 网站开发;数据库技术;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出现十几年,用非常快速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生产效率等。顺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各阶层的需求,网站被开发出来,政府机关与企业间等各种机构都开设独立网站。网站的作用可以是为企业宣传,可以是产品营销,可以是知识传递等,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因此,网站的开发产业得到了有效发展。本文论述数据库设计对网站开发的作用。数据库是网站开发的核心,网站内所有的数据都需要数据库进行处理,所以数据库的设计是决定网站运行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数据库的设计为核心,展开数据库在网站开发中应用的研究,从而论述数据库设计对网站开发的实际价值。 1数据库技术概述 数据库在领域内被称为数据的仓库,是依据数据的传输形式与自身结构进行存储与管理的仓库。后期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的职能逐渐扩展,已经不仅用于管理信息与储存信息,而且发展成为用户所需的数据管理方式。现展下的数据库可以为用户保存数据,还可以关联到与之相关的数据。程序开发者按照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数据库设计,并负责数据库的运行、维护、安全保护,确保数据库的有效运行[1]。现阶段,数据库设计技术已经成熟,可对大型数据进行安全管理。所以,现代数据库设计也被应到各个领域中,如网络购物、银行系统、网站等。 2数据库的具体设计 2.1数据库设计的原则程序员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影响数据库设计的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要程序员具有整体意识,以用户的需求为设计基础,避免出现过多不需要的数据库空间,浪费资源,同时节省人力、时间与财力。数据库设计要被限定在特定范围内,对用户所需存储的数据进行管理。在数据库开发前,需要设计者做好充足准备,全面了解数据库的网站以及对网站后期可能开发的需求。设计数据库时,要预留可再开发的空间,使数据库更具有可扩展性[2]。数据表是数据库的核心体现,因此数据表的命名要清晰,方面用户数据的查找与提取。同时,要对用户进行权限配置,限定特定的用户可以进行数据库访问,以加强数据库的访问安全。 2.2数据表字段的类型数据表的字段需要根据用户所需求的字段最小数据类型进行确认。例如,性别数据库。只有男女两个分类,可以设置为int型,数字0代表男性,数字1代表女性。但是,如此设计会造成资源浪费。于是,可以按最优设计为基准,将字段设置为bit型,true为女性,false为男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硬盘的容量逐渐提升,市场价格也逐渐下降。但是,如果数据库设计的不够合理,随着数据资源的集聚增加,占用的硬盘空间会逐渐加大,进而影响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增加用户数据浏览时所用的时间。 2.3数据表的设计数据表是数据库对用户的体现途径。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数据库的设计也有所区别,而数据库的设计与网站的规模密切联系[3]。数据库的设计需要满足用户网站的多样性与扩展性需求,网站的设计会区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因此,在进行数据表创建时,要最大化将数据资源存储到数据库的不同表中,同时建立数据字典。实例说明:某新闻网站,数据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数据表,用于用户基本信息的存储,如联系方式等;(2)菜单表,作为网站首页菜单信息的存储;(3)栏目表,作为网站信息各栏目名称的存储;(4)新闻信息表,作为网站内各项新闻内容的存储,如新闻标题、时间、信息来源等;(5)用户表,作为网站各类用户与权限信息的存储。以上所介绍的是简单的新闻网站的基本表设计,如果网站内部还有其他功能,可以继续创建新表,不受限制。 3数据库设计在网站开发中的实现 3.1网站前台的设计实现网站前台的作用是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转换为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浏览的网页。一个常用网站可以供用户浏览的信息包括三个类型:网站首页信息、网站新闻栏目首页信息、网站新闻页面信息。此三个类别中的信息均来自数据库,其中网站首页所显示的是不同新闻栏目中最近的几条信息标题,信息条数可以自行设计;网站新闻栏目首页所显示的是网站内部指定栏目的信息标题;网站新闻页面显示的是用户制定的新闻内容的详细内容。所以,网站前台的主要功能是能够自动生成网页文件,这需要数据库的辅助,各栏目内容需要随时进行信息的录入、储存、提取。数据库设计中,需要将各类信息做好数据表的分类,方便信息管理,最大化使用数据库空间[4]。 3.2网站管理后台的设计实现网站的后台管理归管理员个人使用,主要负责网站内部各栏目与内容的管理,涵盖栏目的添加与替换、内容的更新与替换、页面的修改与维护等。后台管理的结构包括权限管理、栏目管理、信息管理、模板管理、插件管理等多个板块。其中,权限管理用于设置网站的访问权限,如页面是否允许复制、管理员设置等;栏目管理可以进行栏目名称的调整,如名称替换、位置替换等;信息管理主要用于前台新闻内容的更新,可以做新闻的添加,也可以进行删除与修改等;插件管理是网站结构的管理,如首页管理、权限管理等可以将其他版块添加到插件管理中。网站管理后台涉及众多模板,需要数据库设计进行网站结构的优化。 4数据库在网站中应用的结果分析 4.1网站建立期的分析网站在建设期间有多条新闻需求,在建设期如果没有数据库的支持,则需要创建多个静态新闻页面。栏目首页需要4个,网站首页需要1个,再加上个页面的内部页面,数量居多,且如此开发出的网站不可进行重复使用,需要扩展或者更新时,则需要全部重新建立。而具有数据库设计的网站在建设期间首先通过编程建立网站前台与网站的内容管理后台,设计时需要投入较多,但是设计后网站可以进行重复利用。网站管理后台可以长久使用,可以直接进行网站的改版,从而减少资源浪费与时间成本。 4.2网站运行期间的分析网站运行维护期间,可分为两种情况:网站内部不需要内容的更新;网站内部需要做大量内容更新。第一种情况中,采取数据库设计与不采取数据库设计,后期将付出的投入没有太大差别,所以更需要考虑网站内部需要大量内容更新的情况。这主要源于现代信息社会信息量巨大,无论是处于网站优化还是企业宣传,现代企业所建立的网站都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上传与修改。没有数据库支持的网站建设,每进行一条新闻的添加,都需要增加一个新闻页面,同时还需要修改所属栏目的首页,所以一次新闻的更新需要改动三个位置,如进行大量内容的添加,导致工作量剧增。而有数据库支持的网站,增加新闻时不需要做任何页面的添加与修改,只需在后台添加已经设置好的新闻管理页面,操作简单。具体地,将需要添加的新闻标题与内容分别添加到各自的文本框,然后提交即可。可见,工作量极小。 4.3结果分析现代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海量信息在互联网内部传播,用户需要网站内部具有新闻排序、检索、分页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数据库才可以完成。通过上述对有无数据库网站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静态页面组成的网站使用与较小型的使用,内容无需更改;而具备数据库设计的网站开发方式则适用范围更广,可以支持大型网站建设,内容更新快捷,反应灵活,使用于大量制作网站的网络公司使用,可重复利用性更高。 5结语 通过上文叙述可知,单纯的网站开发需要多个静态页面进行连接,实用性较小,进行数据更新时操作工作量过大,且网站一旦建立不可重复使用,不利于资源重复利用。而经过数据库的设计可以做到网站结构的优化。网站设计前,预先建立网站前台与网站内容管理的后台,通过用户的需求将所需要的栏目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在网站首页进行页面浏览时可以快捷从数据库进行提取,而网站内容更新也可以在后台进行简单操作,网站建立后可以进行重复利用,随时进行网站改版,以可以看出网站有无数据库设计的巨大差别。网站开发的方向是实际应用,数据库的设计原则是优化,因此数据库设计在网站开发中可以起到极大的优化作用。 作者:张莹 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网站开发论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探究 摘要: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电子网站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但是,在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数据库安全问题,难以提升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质量,无法增强其发展效果,因此,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达到预期的开发目的。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数据库安全问题;安全防范措施 在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数据库安全问题管理制度,逐渐创新数据库安全问题管理方式,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为人们营造安全的网站环境。 1电子商务网站数据库安全问题分析 对于每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而言,数据库都是整个网站的核心体系,其中含有较多重要的数据信息,例如:电子商务网站的交易记录与商业秘密等,此类金融数据一旦被盗用,将会影响用户的财产安全,甚至会出现数据泄露等问题,难以提升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质量。1)数据登录隐患问题分析。在电子商务网站实际设计期间,相关技术人员会利用Windows等方式进行登录,或是利用数据库验证方式开展登录工作。在技术人员登录之后,会出现系统默认账号的现象,可以支持账号再次对系统进行访问。例如:在某电子商务网站中,超级用户的账号不会被系统更改或删除,因此,系统会对其进行全面的保护,然而,开发者在实际开发期间,为了可以便于对电子商务网站进行使用,没有设置繁琐的密码,很容易在网站之后,出现修改现象,导致电子商务网站的使用出现经济损失[1]。2)数据库结构安全问题分析。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期间,经常会出现数据库结构安全问题,主要因为开发者与设计人员没有制定完善的数据库设计方案,难以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很容易出现数据盗窃的现象[2]。同时,对于数据表的重命名而言,开发人员没有利用各类组合对其进行前后缀处理,无法防止被重命名,导致出现各类安全问题。对于数据字段重命名工作而言,开发者没有全面开展密码等字段名相关工作,难以提升数据安全性,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3]。3)在电子商务网站实际开发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后台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难以提升后台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首先,部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人员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不能科学开展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问题,在登录页面之后,经常会出现安全屏障,忽视后台系统操作权限的设计,无法提升其安全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人员利用简单的用户名与密码,导致出现后台管理系统账号密码数据泄露的现象。同时,电子商务网站后台管理系统设计人员不能科学设计登录页面,难以在身份验证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数据库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提升后台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4)服务器地址设计问题。在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期间,服务器地址设计工作较为重要,然而,部分设计人员不重视服务器地址设计工作,难以提升其安全性。一方面,数据库用户与用户名会出现各类连接问题,很容易出现文件内容泄露等现象。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设计部门没有做好源代码标写工作,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甚至会影响整个网站的安全性[4]。5)注入泄露问题。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中,经常会因为SQL的输入出现注入漏洞问题,难以提升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性与开发质量,甚至受到黑客的攻击,无法提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工作效率与质量。 2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数据库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数据库安全问题的解决,保证可以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逐渐增强数据库的应用效果,合理优化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电子商务网站数据库系统特殊账号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期间,数据库安全控制部门必须要重视特殊性账号管理工作,保证可以提升特殊性账号的安全性,例如:电子商务网站中“sa”特殊账号是重点账户,不可以被删除,也无法被修改,在建立重新账号之后,如果新账号属于超级用户,也可以与此用户享用同样的数据库服务,但是,此类账号的安全性较低,经常会出现数据库安全问题,难以提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工作效率与质量,甚至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安全性。因此,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特殊账号的管理,保证可以提升保护工作效率,设置一些复杂性较高的密码,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技术人员还要避免出现数据库软件泄露的现象,不可以为不法人员留有可乘的机会[5]。2)制定完善的重命名制度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需要注重数据库重命名工作,例如:电子商务网站中目录重命名、数据表重命名等,不可以设置简单的账户或是密码,同时,还要设置非法访问阻止功能,逐渐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保证可以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3)制定完善的后台数据库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后台数据库管理制度,首先,技术人员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账号,不可以出现简单的账号或是密码,避免出现账号泄露的问题。其次,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需要绕过非法用户页面,设置一些具有用户权限的变量标识,例如:Session等,保证可以针对每一个页面进行验证,全面开展管理工作。最后,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不可以使用任何特殊账号,提升账号字符的连串性与保密性,增强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中数据库安全问题的解决效果。4)注入漏洞处理措施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应该重视注入漏洞处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注入漏洞问题。首先,电子商务开发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普通用户与系统管理员实际情况,开展权限区分工作,在普通用户查询用语不符合权限的情况下,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对普通用户进行删除处理,保证可以减少恶意代码的出现,进而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其次,必须要重视用户输入验证工作,保证可以借助各类数据库系统,开展输入内容验证工作,或是利用验证工具防止注入式攻击。同时,技术人员需要合理设计测试字符串变量内容,拒绝出现二进制数据库现象,保证可以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6]。5)制定储存验证输入系统在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期间,技术人员需要重视验证用户输入系统,保证可以利用各类储存测试技术等开展相关工作,规范各类输入内容,提升数据库的使用安全性,同时,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人员需要阻止恶意代码,避免出现注入式攻击现象,逐渐提升数据库的安全保障效率,增强其发展效果,避免出现各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3结束语 在电子商务网站实际开发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体系,逐渐提升电子商务网站数据库的安全性,进而增强其发展效果,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作者:陈文杰 单位: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网站开发论文:浅析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站开发专业建设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迎来了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春天。在众多的专业中,网站开发专业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生事物。本文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计算机网站开发专业的建设。 关键词:网站开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建站(拥有独立网站或网店)的比例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网站的维护水平总体偏低,仅能进行内容的更新,缺少技术维护人员。这给计算机网站开发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网站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网站开发设计与实现能力、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站管理与维护、网站推广与优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够从事网站开发、网站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等相关工作。现依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网站开发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专业建设 (一)专业方向应细化。网站开发专业的内容按网站的开发流程可以包括:网站建设规划、网站初步建设、静态网页设计、程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数据库的管理与使用、网站管理以及网站推广与优化。如按上述分类,学生将要学习八个项目的开发能力,三年时间的高职教育是不能全面完成这种能力培养的。即使学生学习了全部的知识,又会因为计算机技术更新快而失去行业竞争力。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划分能力方向,做到以“专”、“精”为主。可以实行“项目能力课程体系”的专业建设模式。具体的说,就是要教师结合网站开发项目提出的能力需求和知识需求,制定出阶段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必须、实用为度,学习结束后把所学知识整合做出项目。 (二)课程设置要更新。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授课只注重理论知识,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的现象。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安全性措施、维护管理经验等重要内容基本上没有进入教学,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也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杜绝重蹈覆辙,在课程设置上要新颖、独特、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把学生塑造成专业知识过硬、人文素养高尚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在加大自身硬件投入的同时,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学生在校期间,应到对口的公司进行实习,帮助自己定位,认清并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顺利进行工作定位打好基础。学校应把专业实践环节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通过各种培训机制培养学生的课题研发等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建设 (一)以网站设计师为主导。课程建设要坚决贯彻“职业技能导向”、“案例教学”、“工程活动导向”和“项目任务驱动”的建设思想,围绕网站设计师岗位的核心能力,将专业技能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导向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以此为课程建设核心来组织和实施教学,体现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综合性和针对性。 (二)深化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实行项目(案例)驱动和“以做为主”的教学方法,将大量真实的项目、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考核方式上,推行综合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教考分离和网络考试。并尝试建立试题库和网上实际操作考核平台,理论与实践测试二者结合,客观评估学生的能力。 (三)加大实践课程比例。课程设计对于学生的意义是很重大的。课程设计中要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最好能将学生送入正规的公司去参与开发的整个流程,或者仿效公司的开发流程,让学生真正在课程设计中得到锻炼。 三、校企合作 (一)课程联合建设。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网站开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 (二)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共建,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统一规划,互为补充,校内实训基地要基本参照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要与有关公司和企业的专家进行充分论证,争取企业的设备捐赠和教学培训赠送。并逐步使实训基地成为开放实训室,由学生来管理,通过锻炼,使学生的管理能力、开拓技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引进行业知名专家作为顾问和专业带头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给予教师带薪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建立适当的机制,奖励教学上真正有创新的人,激发教师学习热情。 网站开发论文:让你成为优秀的动态网站开发工程师 就目前来看,PHP、ASP、JSP和依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4种动态网站开发技术,凭借简单易学、安全可靠、扩展性强和易于配置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大有后来居上的气势,软件工程师也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人才之一。近年来,各种讲解技术的书籍越来越多,高职系列教材,本科教材和各类规划教材林林总总,但是教材的质量良莠不齐,存在着较多鱼目混珠的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日新月异,高职毕业生已经超过了本科毕业生的数量,高职教育成为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但是教材的建设却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许多教材虽冠以“高职”字样 却没有真正体现出高职特色,就目前来看,大部分教材依然存在如下缺陷:①借用本科同类教材或是在其基础上删减内容。②转抄内容居多,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导致应用技能培养不够。③内容陈旧,滞后于知识技术发展现状,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案例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等。 1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 教材在编写之前,进行了广泛的企业调研,对企业一线软件开发工程师进行了沟通,明确了成为一个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并在教材中予以体现,为学生顺利的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 教材采用现阶段最为流行的C#语言讲解,学习之前需要安装好运行环境IIS和.NET Framework,以及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可视化开发工具。通过对及其工作原理、C#的语法基础、Web Form网页的概念及其代码与页面的特性、HTML服务器控件和Web服务器控件、验证控件与用户控件、内置对象、数据库访问技术、的配置和优化方法、在中使用XML、Web Service等问题的讲解,提高了学生的软件开发技能。 2以案例为主线,以任务为载体 教材选用了具代表性的动态网站-网上书店作为主线,在所有章节中,均以其作为案例,对重要技能点进行讲解,通过对前11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开发网上书店的所有技能,在第12章中,对网上书店进行了整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软件工程师的各项工作任务,见图1所示。 3以实践为主导,以理论为辅助 高职之所以区别于本科和研究生,根本不同在于人才的培养定位,高职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本科特别是研究生则注重对学科知识系统性的培养,偏重于研究型人才。该教材具有明显的高职特色,提出了“理论够用、实践为先”的理念,将实践提高到占主导地位的高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态网站开发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 该书由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徐红教授等编著。徐红是山东省教学名师,具备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从事软件开发教学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动态网站开发和教学管理经验。本书具备鲜明的高职特色,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体现“理论够用、实践为先”的撰写思路,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是一本优秀的高职高专教材。 网站开发论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网站开发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本文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多媒体专业网站开发方向课程体系为例,对网站开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具体做法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网站开发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分析了课程结构及每门课程培养的目标和教学要点;主张通过3个学期的时间,采用课程深度逐次递进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网站开发课程教学。 关键词:网站开发;课程设置;课程体系 1引言 近几年,就业市场对网站开发人才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各高职院校计算机系中普遍都开设了网站开发方向或专业课。网站开发课程实践性极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快速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网站开发属于应用型、操作型技术,基本不涉及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因此十分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但由于各院校的师资情况、实训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各院校网站开发课程体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没有固定的模式。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网站开发类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网站开发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实践。本文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网站开发方向课程体系构成为例,对网站开发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具体做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重点介绍了网站开发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分析了课程体系的构成及每门课程培养的目标和教学要点,主张通过3个学期的时间,采用课程深度逐次递进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教学,使学生从浅入深地掌握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动态网站程序开发、网站推广及服务器维护等网站开发相关技术,最终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网站开发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2课程体系整体设计 高职院校网站开发人才的培养,应当根据当前市场上网站开发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灵活、科学地设置课程。网站开发作为一门计算机综合应用技术,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大量相关知识和技能。如网页美工、版式构成、平面设计、网页动画、静态网页制作、网站程序开发、网站与推广等。这就决定了网站开发人才培养绝不是靠一两门孤立的课程就可以完成,而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网站开发所涉及的知识从浅到深依次包括静态网页设计制作、动态网站程序开发、网站推广及服务器维护三大部分。反映到教学计划中,这三个部分可以作为网站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应一个学期,每一个学期设置若干门课程。这就构成了网站开发整体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流程。其中,第一阶段培养以静态网页制作为主的初级网站开发人才;第二阶段培养具备Web编程能力的中级网站开发人才,第三阶段培养综合性高级网站开发人才。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示意图如图1所示。 3课程体系构成 3.1入门期课程设置 入门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网页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静态网页设计、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基本的HTML语法和常用HTML标记,对CSS和Javascript有一定了解。本阶段主要开设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 版式构成与平面设计 网页设计与网页制作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注重艺术设计,后者注重技术实现。对于前者而言,网页设计是一门视觉设计艺术,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艺术设计素质的培养。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专业网站开发方向就设置了“版式构成”、“造型基础”等艺术素养课,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设计能力。 在网页的技术实现阶段,必须依靠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等)将设计图转化为具体页面,因此要求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种平面设计软件。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系中,很多专业都开设平面设计课程,因此该课程可以作为整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不需要在网站开发方向中单独设置。 HTML语言是网页设计的基础语言。网站开发方向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HTML语言(包括基本的CSS和JavaScript)。由于课程门数的限制,单独开设HTML语言课程是不太实际的。最好的办法是将HTML语言与网页编辑工具(Dreamweaver、FrontPage等)结合起来,合并为一门课程。在讲解网页编辑工具的同时讲解HTML语言。这是在下一阶段学习网站编程语言的基础。 3.2提高期课程设置 提高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至少掌握一门Web编程语言,熟悉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数据库操纵语句,能够比较熟练的应用Web编程语言和数据库进行动态网站开发。本阶段主要开设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 Web编程语言 当前流行的Web编程语言有ASP、PHP、JSP、等。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不可能全部掌握,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师资特点进行选择。我院从2005年开始由ASP语言转向PHP语言,也尝试性的开设了。根据实践情况来看,由于以C语言为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效果不太理想。PHP语言由于简单易学,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再加上PHP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迅猛,该语言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人才需求量也持续上升,因此可以作为Web开发教学语言的首选。 数据库 数据库是动态网站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站开发方向必须开设数据库相关课程。但是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以某种具体的数据库产品为例,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数据库操纵语法。 具体选择哪一种数据库产品进行教学,也要与开设的Web编程语言相联系。如以为教学语言,则可以选择SQL Server或ACCESS作数据库。如以PHP作为教学语言,则可以选择MYSQL数据库。如果以JSP作为教学语言,则可以选择Oracle或者MySQL数据库。根据我院近几年的实践经验,SQL Server和MYSQL都是理想的选择。 3.3拓展期课程设置 拓展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静态网页设计和动态网站开发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知识拓展,了解并掌握网页Ajax异步通信编程、动态网站模板(如Smarty)、网站与推广、搜索引擎优化(SEO)及网站安全等前沿知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高级网站开发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本阶段主要开设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 Ajax技术和高级JavaScript技术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最近几年快速流行起来的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的技术。该技术对于改善客户体验、创建交互性强、交互界面友好的网页具有重要作用。要成为网站开发的高级人才,就必须掌握Ajax编程。而Ajax编程也是以高级JavaScript技术为基础的。Ajax和高级JavaScript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模板技术 虽然Dreamweaver中也有模板的概念,但是它与动态网站开发中的模板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动态网站开发中,用模板技术实现HTML代码和动态脚本代码的分离。即“美工”与“程序”的分离。模板技术在团队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同时使用模板技术对于优化大型网站程序的结构、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网站开发综合性人才,必须掌握模板技术。 在基于PHP的网站开发模式下,使用最为广泛的是smarty模板类库。我院在网站开发方向第3学期中开设smarty课程,培养学生的高级网站开发能力。 网站与推广 在拓展期,不仅仅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网站,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好网站。这就是网站的与推广方面的知识。如域名、虚拟主机的管理,ICP备案的申请,网站的搜索引擎优化(SEO)等。其中SEO是一个重点。使学生掌握如何最大限度地让网站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并排名靠前。 服务器管理 仅仅掌握网站开发的技术,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网站设计师。网站设计人员必须对Web服务器有一定地了解,才能在设计网站时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在拓展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Web服务器知识,如Web服务器的分类、运行机制、安全性等。 通过本节所述可以看出,拓展期包括大量教学内容,而且这些内容相对比较零散。由于课程门数的限制,不可以能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开设一门课程。但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跨度较大,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可以囊括以上全部内容。因此在实践中,我院多媒体专业教学团队自行编写了拓展期的授课讲义,每个知识点用一章或两章来介绍,很好的解决了开课难和选教材难的问题。 4 结束语 各院校网站开发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但总的来说,必须通过一系列课程的设置,形成一个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结构科学、开课顺序合理的课程体系。使网站开发教学始终按照一条清晰的主线进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多媒体专业网站开发方向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在入门期开设美工设计和Dreamweaver课程,在提高期开设PHP+MYSQL课程,在拓展期开设Smarty、xAjax等课程。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技能网站开发人才具有很好的效果。 网站开发论文: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的设计 摘要: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是一个门户网站的自动生成系统,使用者利用该自动生成系统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快速建立一个企业门户网站。本文设计了建立于B/S架构上的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分析了该平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设计了其功能模块并介绍了其实现技术。 关键词: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功能模块;B/S结构 1 引言 门户网站的制作和维护主要分为前台和后台两大部分,呈现给用户浏览器的是前台的网站部分,这一部分提供给用户大量的万维网上的信息供用户浏览和使用;后台部分一般不与用户打交道,由专业人士对后台的信息进行管理。它主要包括应用程序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控制着前台网站的功能和表现形式,而数据库服务器则用来存放大量的万维网上的信息资源。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门户网站的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就是网站的建设过程,它们一般从网页的设置和布局方面来考虑。网页设计的总体原则是要把万维网上的信息资源集中在一个互联网页面上,有利于简化用户对有用信息的查寻。而其具体的处理过程,则是根据不同的门户类型来确定不同的页面构成。如果每次建立一个新的门户网站都需要从最低层的网站的设计着手将是一个重复而繁琐的工作,包括网站页面的布局和设置,后台数据库的描述,信息资源的整合等方面。 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是一个门户网站的自动生成系统,使用者利用该自动生成系统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建立具有类似性质的企业门户网站 。信息门户网站的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并不仅仅是要设计一个网站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功能。这样,无论是谁,即使他根本不懂网站的制作和数据库的维护等相关的知识,只要会使用浏览器,就同样可以在系统的指导下制作一个专业的门户网站。 2 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设计原则 (1)系统的建设应该统一考虑,系统可重用。它不是简单的一个网站,它更多的是一个体系架构和框架,以及为实施这个体系架构的一套规范、方法和工具 。 (2)可用和实用性。建立企业信息门户并不是使用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应用将企业所有现有的应用替换,它是建立一个信息、服务的集散地。在这个集散地 ,企业现有的应用可以集中展现出来,同时,用户可以在这里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3)可扩展性。企业信息门户不仅需要将现有的应用集成起来,还必须具有良好的 可扩展性,在新的应用,新的需求被提出和完成后,可以比较方便的将其纳入整体体系。 (4)应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企业信息门户集成的各类信息非常多,所以,要求搜索引擎可以同时检索各类不同的信息。 (5)安全性。信息门户集中了整个企业多方面的信息,但企业的信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开放的 ,安全性就是指必须能够控制可以利用的企业信息门户框架下提供的服务。并将这种安全性和整个企业基础网络架构统一起企业信息门户的设计原则来。使得服务只能被授权的用户获取。这就需要提供统一的用户和信息管理。 (6)灵活性。该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之间是松耦合的,添加和删除模块非常方便,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向系统中间添加功能也将非常简单。 (7)利用成熟的技术和方法,重在整合。企业信息门户和现有系统与网站之间是一个整合的关系,己经建设成的信息服务被纳入企业信息门户,这是通过向企业信息门户提供必要的入口信息,从而通过企业信息门户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其服务,但服务的内容完全由现有的系统提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的知识信息投资和经验。 3 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设计思想 信息门户网站的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并不仅仅是要设计一个网站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功能。这样,无论是谁,即使他根本不懂网站的制作和数据库的维护等相关的知识,只要会使用浏览器,就同样可以在系统的指导下制作一个专业的门户网站――这就是该系统的设计思想。 基于该设计思想,本网站需要有一个类似于Windows向导一样的界面,指导用户使用我们的网站系统;当然如果用户已经通过我们的网站定制了一套自己的门户网站的话,那么也可以直接进入他所需要的网站里面去;当用户按照系统指定的步骤完成后,在各个步骤中所涉及到的用户的信息将会自动存入到后台数据库而无须系统管理员手动添加;前端又会通过Web页面自动呈现给用户,当然这些信息要求不能杂乱无章,需要排序和分页以提高网站的整体美观和方便使用者浏览。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在技术上,要求该系统具有“记忆”功能,系统给每一个门户网站分配唯一的一个ID 号。当新增加一个门户网站时,该网站的ID号将会被自动的存入系统,而不是象以往Web页面的“无记忆”状态;当再次进入先前设置过的门户网站时,系统会调出它的ID号进入以前的网站,这就好比要“唤起记忆”一样。本网站系统虽然较为复杂,但它毕竟还是一个网站,因而Web中的交互式程序设计,页面信息的导航和分页还有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等都是本网站设计的关键技术。 根据以上设计思想,规划本系统的设计原理图如图1所示: 4 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主要功能 4.1 多站点、多栏目管理 一套系统可维护多个站点,如维护企业的外部门户、内部门户、英文版、日文版等,确保企业网站的可持续发展。可随时切换到自己工作的网站。每个站点可包括任意的栏目及子栏目,栏目包括一般栏目和引用栏目(如头条新闻、图片新闻等),可任意调整显示顺序。 用户可以直接从Microsoft Word中,直接剪切、拷贝过来,只要会用Word,就能进行丰富的页面制作。系统提供可视化编辑环境,用户可以在内容编辑中,插入图片、表格,改变字体、字体大小、对齐等。所见即所得。 4.3 所见即所得的模板制作 模板语言标准、简单,无需编程。模板中可包含其他模板,如网站的栏目菜单条、网站的左边子栏目列表等通用部分,可极大地提高模板制作的速度和质量。 模板基于浏览器的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方式,用户可以在模板编辑中,插入图片、表格,改变字体、字体大小、对齐等。所见即所得。 4.4 自动部署网站 采用静态页面生成技术,将内容库中的内容结合HTML页面风格模版,生成最终的HTML 页面。这些静态的HTML页面通过设置的FTP配置,自动复制到Internet的Web服务器上去。在最终的Web服务器上,无需数据库支持。系统对每个站点,支持定时,指定时间间隔后,系统就自动执行页面生成、部署,无需人工管理。 4.5 公告模块 支持弹出、滚动和全部三种公告类型,公告内容提供HTML编辑器。支持频道通用公告、首页公告及各频道的独立公告。公告列表功能可显示全部公告的链接及页面,公告具有一定的有效期,在有效期过后自动不显示过期的公告。 4.6 用户模块 管理员与会员分开管理,可以单独指定每个管理员管理的权限和会员组在每个栏目的浏览、查看、添加权限。每个会员组的权限各自独立,互不相干。会员有权限、评论权限、短消息权限、收藏夹权限、上传文件权限、商城权限等权限和个人文集功能、个人图片集和个人下载集功能。 4.7 数据库模块 系统可支持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支持数据库的在线备份、在线还原、在线压缩等。 另外系统还具有新闻/文章模块、下载模块、图片模块、留言模块、视频模块、统计模块等,其具体的平台模块结构图如图2所示。 5 平台实现技术 系统将采用三层B/S结构,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这是当今计算机网络分布式应用程序设计的总体趋势。三层结构的应用程序设计遵循开发的标准,保留了两层结构优点的同时,简化了程序设计的复杂度。中间层应用服务器,通过提供资源池和缓冲区等机制,能更有效的管理系统各种资源;通过标准的API接口实现对后台访问,并向客户端程序屏蔽了所有资源访问的细节。客户端程序更容易被开发和维护,因为他们不易受到后台程序变动的影响。 表示层采用+XML+XSL技术。XML-XSL技术是真正将表示与数据分开,XML只专注于传递数据及其结构,再配合上XSL就使得设计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很方便的改变显示的样式、风格,或者转换成各种形式的显示标记语言,以其他终端显示设备,如PDA,手机等,而不仅仅是HTML浏览器。由于XML和XSL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基于它们开发系统,不但方便程序功能的实现,最重要的是拥有大量的厂商支持,而且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系统的应用逻辑以及功能模块由.net来实现。应用.net技术开发的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只需要专注于系统逻辑的实现,而不需要太多理会系统底层调用的问题,如事务行为、系统安全、连接池、网络访问和线程通信等通用的 问题,可以大大缩短开发的时间。 6 结束语 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是一个门户网站的自动生成系统,使用者利用该自动生成系统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能方便的建立企业门户网站。本文介绍了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平台各个模块的功能,探讨了平台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内容,给出了平台分析与设计方案,方案综合采用多种先进理论、技术和工具,并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以确保能高质量的实现平台。 网站开发论文:Asp.net网站开发中如何实现弹出对话框 摘要:上网的多样信息、拟定个性化架构内的某网页,都应填写关涉的信息,并存留在服务器。这种状态下,网站开发这样的主体,就应拟定必备页面。设定好的页面中,应当附带着文本框、必备控件等,便于信息填写。特有的开发路径下,能弹出对话框。文章辨析了网站特有的这种流程,解析了必备技术。 关键词:;网站开发;弹出对话框;必备网页;信息填写 弹出对话框,包含三层级的总架构、数据库配有的交互路径、输入进来的验证、转换得来的精准字符串。为了规避常常见到的误差操作,在设定网站之时,应能缩减添加上去的页面数目、文本框附带的总控件。弹出对话框特有的配件,缩减页面总数。这种设计之中,针对细分出来的数据类别,修正及变更原初的文本框。这种弹出特性,提升了原有的网站水准。 1 新颖设计特有的价值 用户信息、设定个性网页,都要填写偏多的关联信息。填写好的信息,还应被存留在建构的数据库、衔接着的服务器。对应这种需求,初始时段的网站开发,就应拟定多层级的可用页面。配套页面之中,还应附带文本框,搭配可用控件。添加这类控件,方便了平日之中的信息填充、信息修正等。 从现状看,各类技术加快了原有的更新速率,缩减了刷新时段。多样媒体技术,增添多层级网页,缩减等待耗费。但与此同时,这种成套技术也布设了更多页面、文本框拟定的有关控件。用户上网之时,需要填充信息。在修正信息时,为了纠正特有的某一控件偏差,还需把拟定好的完备页面都予以修正。这种修正方式添加了额外范畴的服务器荷载,带来误差操作,缩减应有的最优体验。 为了规避这一状态,初始时段的设计之中,应能减少附带着的文本框、减少必备页面以及成套控件。设定弹出对话框,即可缩减页面。针对细分出来的数据类别,修正特有的文本框。弹出来的特有对话框,包含宏观架构下的网站框架、控件封装状态、数值提交式样。采纳CSS特有的新颖样式,拟定了带有兼容特性的精准测试。在设定好的浏览器以内,即可搜索下载。 2 总体网站构架 选取开发实例,采纳了多层级特有的网站架构。拟定出来的宏观框架,从底侧层级直至布设的前台,依次涵盖着数据库、配套访问工具、实体层级及特有的访问层级、业务逻辑关涉的层级、惯用的函数层、网站表示层。访问工具层配有的更新文件,表征了重载函数。针对细化类别,更新必备数据、其他范畴的关联数据。 表示层带有验证特性的某控件、封装必备样式。弹出对话框关涉的各类数据,都应及时提交。体系配有的浏览器,对于拟定好的样式,能测定它的兼容特性。 3 独特的数值类别 数据库存留的独特类别,包含可空类型特有的存储数据。这样的数据表征了搜集的基础值、常规范畴内的正常值,除此之外,还应添加特有的null。可空类型范畴的一切数据,在拟定好了类别之后,还应添加问号,例如在time、Data、int特有的数值之后添加一个问号。真正编程之时,常把没能填充进来的文本控件、非字符串这样的独特类别添加在流程以内。默认情形下的取值,设定成偏小日期或者对应着的偏大数值,不可添加null。 有些情形下,常会把设定好的非字符串、可填充这样的文本框控件,都填入零这样的数值,同时一并提交。若把没能填充好的非字符串、文本框以内的控件,都默认成零,那么很难判别真正用户输入、网站默认数值。表征着日期及时间这样的精准赋值,若凸显了偏大的、偏小的关联数值,则不符合本源的默认规则。 弹出对话框独有的新性能,是把没能添加进来的非字符串,赋予默认数值,不可填入特有的null数值。这是因为添加null这样的惯用做法,不利于接续的函数操作。初始程序开发,常把初始时段的最佳赋值,拟定成int关涉的某一对象。若拟定了原初的默认赋值,则这样的取值只可被设定成正负1,很多开发者并没能熟识这一规则。由此可见,用户没能添加上去的这些非字符串,应把可填入范畴的文本框控件,都设定成最佳的可空类型。这就规避了常常见到的偏多误差。底层数据库特有的常规开发、平日之中的操作,都添加了便利。 4 布设样式及封装 4.1 封装各类控件 带有验证特性的网页控件,应被封装在拟定好的文件夹以内,衔接某一文件。这种封装作用,是确保添加进来的信息精准。按照各类环境,在拟定好的页面以内,凸显提示信息。这种新式封装,提升了细节范畴的新体验。 Asc配有的各类控件,包含五类样式。这些样式状态可分成默认架构下的隐蔽状态、平日常规状态、查验成功状态、对应着的验证失败、验证时段中的警告。对于各类状态,都拟定了对应着的CSS。这种控件配有的多层级样式,都被涵盖在不同特性的文件以内。在这之中,隐藏情形下的这类状态,没能被凸显在网页之中。为此,控件表征出来的多类样式,都关联着CSS。 4.2 布设最优样式 弹出来的对话框会包含表示层,这种层级样式整合了更新特有的控件、输入查验必备控件、CSS附带的多重样式。在这之中,带有更新特性的分支控件,在对话框及附带的页面交互之中,可以及时更新,省掉了刷新步骤。输入查验依托的必要控件,确保输入进来的数值是精准的。与此同时,这类双重控件也添加了独有的新式体验。CSS范畴的新颖样式,是表示层配有的侧重部分。弹出对话框附带着的这一样式,被设定在表征样式的文件内。CSS搭配样式整合了遮蔽层、对话框范畴的局部,包含成套样式,其中遮蔽层独有的特性,是防止弹出特有的对话框时,网页仍被更改。对话框特有的总布局、多层级的配套代码,都可查验得到。 各类版本范畴的这种样式、厂商研发得来的不同样式,都搭配多样支撑。凸显出来的对话框,也带有多层级的布局差异。开发进程之中,对于拟定好的某一浏览器,应先去测定它凸显的兼容状态。例如:IE特有的这类浏览器,从原初的版本更替至现有版本,都应经由兼容测验。对于6.0特有的惯用版本,尤其注重测验。 5 结语 伴随网络普及,各类企业都建构了自带的网站。网站建构依托的新颖技术就涵盖了ASP,ASP特有的建构思路便利信息查验。企业依托这一网站,拓展自身形象,提升了内部范畴的办公成效。这种态势下,提升ASP特有的网页速率,缩减潜藏着的数值误差,是面对着的侧重任务。网站开发中,采纳了带有弹出特性的对话框,缩减了拟定的源代码。对于整个网站,设定命名规则、可空类型关涉的多样数据、数据库必备交互、字符串彼此变更、控件封装形式。弹出对话框这样的设定性能,包含数据提交、浏览器特有的兼容状态。这种新颖框架提升了上网时段的新颖体验,方便了数据存储。 网站开发论文:web网站开发与数据管理的思考 摘 要: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日新月异的web技术也同样以惊人地速度改变着世界。自从web2.0兴起以后,网站数据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趋势,如何有效地管理数据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将以web网站开发的现状分析为出发点,对web网站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开发设计原则、云计算与web网站数据管理做初步探析,希望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web网站 网站开发 信息资源组织 云计算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web网站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迅速改变。所谓web网站,就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企业、机构或个人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web页面和Internet出去,并且申请唯一的域名成为其访问标志的实体。信息化社会的到来,web网站在IT企业被广泛运用。网站逐渐成为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纽带,人类可以在网站这个虚拟的社会中生存下去。作为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和内容,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将web的作用实现最大程度的发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web网站开发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的今天,web作为信息的载体,网站的功能取决于它承载的信息。当前,web网站开发多数是为了提供信息、从事商业活动等,根据网站基本的属性我们可以将网站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内容为主的网站,一部分是以应用为主的网站。 1.基于内容类的网站 从网站发展状况来看,基于内容的网站是最先发展起来的,内容属性是它最重要的一个属性,也是信息化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基于内容的网站组织体系除对网站的信息资源进行简单归类外,还分析用户的具体需求,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设计网站的具体规划和方案。依托计算接和互联网技术,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网站建设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不容乐观的是,网站信息资源的组织者专业性并不强,分类体系不够健全,而且各网站的分类标准不一,给用户浏览内容带来了不便。用户要想提高浏览和检索效率,笔者认为掌握一定的检索技巧会更有优势。 2.基于应用类的网站 基于应用类的网站是互联网迅速发展并得以应用具体体现,社会属性是其最重要的属性,目前这种类型的网站主要有电子商务网站和电子政务网站等。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它和传统的商务活动有所不同,网络化经济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电商意识越来越强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发展给电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法制的不健全、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支付的安全性存在风险都使得这类网站面临考验。基于应用类的电子政务网站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方便了用户,打破了信息所受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电子政务的应用现状不平衡。总之,以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为代表的基于应用类的网站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相关单位和政府不断开发和探索,实现web网站和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web网站开发设计原则 Web网站上涵盖了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资源,大到社会科学,小到生活娱乐。近几年基于内容的网站迅速发展,各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纷纷做起了自己的网站,网站内容的来源和内容形式也日渐丰富。Web网站要想做好,就必须合理组织网站的信息资源,了解地域的属性和用户的具体需求,确定好用户群,尽可能多做原创内容,少拷贝与粘贴其他网站存在的资源。在开发设计网站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模式:第一,数据模式。这种模式是将互联网看作信息系统,web网站的数据库作为系统的中心,但是这种模式的语义表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用户模型。这种模式适合开发有特定需求的web网站,可以与其他的模型相结合。第三,内容模型。内容模型能够将数据、数据处理以及数据的表达形式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地以数据为中心。 四、云计算与web网站数据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web2.0的迅速兴起使得信息呈现爆炸性增长的趋势,数据量的暴增对网站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web网站的发展过程中,web的数据管理系统不断更新,云计算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能够将本地的数据转移到web中。要想组织、管理好web数据,云计算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设计开发特定的应用,增强云数据库的查询、保存、处理能力。面临海量数据的管理这一难题,云计算的发展不能只停止在目前这个层面上,需要人们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五、结语 web网站开发与数据管理的思考是目前网站发展研究热点之一,做好网站组织规划、整合并归类网站信息资源、增强网站的数据能力尚待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数据量的增大势必会推动云计算的迅速发展,面对这样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我们更应该把握好机遇,积极探索,开发出更加丰富的web网站操作以及完善的数据管理功能,以此来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要求。 网站开发论文:网站开发软件平台研究 摘 要: 动态网站开发已成为目前网络开发的热门话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动态网站软件开发所需的Web构件。目前流行的开发平台分为三种,分别是:开发平台、J2EE开发平台和LAMP开发平台,从几个方面比较了三种平台在性能方面的优劣,并指出了网站开发平台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动态网站 Web构件 开发平台 性能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网站开发技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动态网站并非意味着网站上有动画,而是网站对用户的一种互动和交互,网站可以实时的更新。目前除了个别网站外,绝大部分的网站都是动态网站。动态网站的开发平台成为人们热衷研究的话题。 一、网络开发 目前网络开发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体系结构,分别是C/S和B/S两种体系结构。C/S是Client/Server的缩写,即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这种结构需要在电脑上下载客户机才能运行。在服务器端也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这种软件的典型代表是网络上即时通讯的软件,例如QQ,MSN等等。B/S是Brower/Server的缩写,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我们平常访问的所有网站都是这种架构。这种结构使得在客户机上只需要启动一个浏览器即可。网站平台开发定位的是B/S结构的网络开发,网站开发又分为动态网站开发和静态网站开发。目前绝大部分网站都是动态网站。 二、网站开发所需Web构件 网站开发的具体流程可以描述为:使用数据库去存储网页内容,使用HTML标识文档结构和添加内容,使用CSS对页面进行布局和美化。使用JavaScipt完成用户与浏览器交互,实现页面特效,使用Web服务器(Apache)到网上,使用浏览器进行显示。 要建立一个动态网站,需要7种Web构件,下面对这七种Web构件进行一一说明。第1方面是客户端浏览器,浏览器的作用是给浏览者提供一个图形用户界面,实现对业务系统的操作功能。浏览器另一个作用是当服务器端更新时,浏览器端只需要刷新就能够看到新的内容。目前比较流行的有微软自带的IE浏览器,360浏览器,火狐浏览器(Firefox),谷歌浏览器等等。这些浏览器的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第2方面叫做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目前已经扩展为XHTML。HTML语言通过各种标记来标识文档结构,同时还可以标识超链接、图片、文字、段落、表单等信息。浏览器通过读取标签来显示页面,然而HTML语言并不能显示丰富多彩的样式,只能相对呆板地显示内容,这样就引出了第3方面样式表(CSS)。样式表被用来对HTML标签显示的内容进行布局和美化。样式可定义HTML元素如何被显示,可以有效地对页面的布局、字体、颜色、背景和其他效果进行更加精确地控制。第4方面是客户端脚本编程语言,Javascript、VBScript、Jscript等都属于这种语言。这种语言被用来开放交互式Web网页,可以嵌入到HTML文档中编写。第5方面是Web服务器,主要功能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Web服务器是运行在Web站点上的程序,用于管理Web页面的软件。第6方面是服务器端脚本编程语言,服务器端脚本是用来协助Web服务器工作的编程语言,通过服务器端的编程,可以动态地编辑、修改或添加网页内容。可以对用户提交的查询和数据进行响应,或访问数据库,并把结果返回到浏览器;还可以对不同的网页提供安全和访问控制,为不同类型的浏览器设计不同的输出等等。最后一方面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网页上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来自于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当用户在浏览器上做查询操作时,系统将用户查询的条件和要求转变成SQL语句然后在数据库上执行,得到结果后返回到前台浏览器界面。 三、三种开发平台 目前比较常用的网站开发平台有以下三种:(1)、(2)J2EE、(3)LAMP 平台 是微软开发的平台,平台依附于微软的产品,和Windows系统做到了无缝连接。开发架构的组合是Windows Server+IIS+SQL Server+ASP。该平台的特点是入手比较容易,在Windows平台上安装很方便,不需要太多的配置,同时拥有很大的用户群体。但是由于Windows本身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受到了质疑。跨平台方面做的也不太完美。同时Windows和SQL Server正版价格都不低,因此用开发成本较高。 2. J2EE平台 J2EE平台开发平台的架构是UNIX+Tomcat+Oracle+JSP的组合。该组合的开发功能十分强大,同时在跨平台方面做得也比较完美。但是J2EE平台环境搭建十分复杂,同时价格也较高。J2EE平台特别适合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功能强大,但是也要难学得多,开发速度也比较慢。 3. LAMP平台 LAMP平台的结构是Linux+Apache+MySQL+PHP。其中Linux、Apache以及PHP都是开源免费的自由软件,是可以免费获得的资源,而数据库MySQL的商业版也只收取了少量象征性的费用。LAMP组合具有入手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高、开发速度快等特点,使得LAMP平台后来居上,成为广受欢迎的开发平台 三种开发平台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四、网站开发平台的发展趋势 从三种平台的对比中可以看到,LAMP平台组合具有代码开源、开发简单、安全性强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Web程序开发人员的欢迎和喜爱,LAMP平台中的几个软件都可以免费获得,并且代码开源。这意味着其代码的核心部分可以被免费使用,所有源码和文档都可以在相应的官方网站上获得。使用LAMP(Linux+Apache+PHP+MySQL)平台构建的网络应用程序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更加吸引客户。LAMP无论是性能、质量还是价格都将成为企业和政府信息化所必须考虑的平台,并且逐渐开始面向企业级应用发展。LAMP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网络开发平台组合。 网站开发论文:《离散数学》精品课程网站开发与实现 摘 要 《离散数学》是一门内容涵盖多门数学学科分支的综合课程,本文结合离散数学的实际教学,采用PHP作为开发语言,后台使用mySQL数据库开发设计了《离散数学》精品课程网站,实现了浏览课程信息、观看教学录像及课件、下载相关教学资料、作业查询、在线留言等功能。该网站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 【关键词】离散数学 精品课程 PHP MySQL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现代的高校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教育模式以外,网络教育模式是当代大学教育的一大特色,而精品课程网站则是网络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元素。《离散数学》课程网站对课程进行精心的网络教学设计,给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源共享平台,可以下载学习课件以及阅读在线课件或者教学视频,满足大学生的各种自主学习要求,为提高精品课程教学的质量增添了教学特色,促进了高校的教学改革。 1 网站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 《离散数学》课程网站是辅助教学的互动网站,网站基于B/S模式,采用PHP语言,后台采用MySQL数据库开发实现,其运行环境为:操作系统 windows XP及windows 7 或以上,开发工具Zend Studio9.0、AppServ、Photoshop CS4。 2 网站设计 2.1 网站总体结构 前台功能:浏览课程信息、观看教学录像和在线课件、下载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录像、作业查询、在线留言等功能。 后台功能:管理员登录和验证、管理员管理(查看管理员、增加管理员、删除管理员)、留言管理(查看留言、删除留言)、作业管理(查看作业、删除作业、作业)、上传管理(查看上传、修改上传、删除上传)等主要功能. 2.2 主要功能模块描述 2.2.1 课程信息浏览 在网站浏览时,通过对课程描述、师资队伍等页面,对精品课程的相关课程信息进行浏览,让普通用户了清晰的了解离散数学精品课程。 2.2.2 在线视频与课件 在线视频与课件,能让用户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了课件学习。 2.2.3 相关资源下载 离散数学精品课程网站为用户提供了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的下载,给所有用户带来资源共享的益处。 2.2.4 作业查询与留言 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作业查询功能,及时查询相关授课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可以查看过往作业;留言功能使得用户能通过匿名留言给相关的授课教师,同时授课教师能及时查看留言。 2.2.5 管理员登录与验证 普通管理员由超级管理员注册添加,管理员使用已添加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后台管理工具通过与数据库的交互,验证和判断用户身份,做出登录成功或失败的跳转。 2.2.6 管理员管理模块 超级管理员在这个模块中拥有最高的权限,能对已有管理员进行修改、删除、查看;也可添加新的管理员用户。 2.2.7 留言管理模块 留言管理模块显示的内容是来自前台页面的用户通过匿名留言而来的,在这个模块中,管理员可以进行留言的查看和删除。 2.2.8 作业管理模块 管理员通过作业管理模块来作业、查看过的作业、删除已的作业,的作业将显示在前台网站上,供用户查询。 2.2.9 上传管理模块 管理员通过上传管理模块来上传文件,上传的文件被限制为.doc、.xls、.ppt、.txt等格式的文件,这些文件上传后用来提供给用户下载或者查阅。管理员还能在这个功能模块中修改和删除已上传的文件。 2.3 系统流程设计 2.3.1 前台页面流程图 用户先进入首页,然后从首页通过导航栏分别进入:师资队伍、课程描述、课件学习、下载中心、联系我们模块。 2.3.2 后台管理流程图 管理员首先通过身份验证和密码验证,登录到后台管理工具中,登录成功后可以进行:管理员管理(查看管理员、增加管理员、删除管理员)、留言管理(查看留言、删除留言)、作业管理(查看作业、删除作业、作业)、上传管理(查看上传、修改上传、删除上传), 3 数据库设计 3.1 系统E-R图 离散数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实体由管理员、留言、作业、上传四个组成,其中管理员中包含了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 3.2 数据字典 离散数学精品课程网站一共使用了4张数据表,分表是:管理员表(admin)、留言表(message)、作业表(homework)、上传表(upload)。 admin管理员表:管理员表用于保存管理员的信息。admin_id为主键。 4 结束语 本课程网站是一个教学辅助平台,通过本网站学生可以了解到离散数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可以在线观看教学视频、下载教学课件,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线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对促进现代教育是一种创新,也是未来高校教育的一种趋势。 网站开发论文:谈网站开发中网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网络化办公时代,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创新项目管理平台的开发使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管理方式由人工管理阶段进入信息化时代,。此网站的开发能使项目得到实时监控,项目文档也能及时的汇总、存档,实现无纸化办公。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了许多问题,网站问题应该是大家在开发网站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现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与大家进行交流,以供开发人员参考。 网站ACCESS数据库 一、功能与目标 本网站主要有三种用户类型:第一为学生用户类型,第二为教师用户类型,第三为管理者用户类型。首先学生用户通过答辩后被确立为立项项目后,会得到一个项目编号,学生首先要进行网上项目的申请。教师用户主要是指学生所在学院的科研院长对项目进行实时管理,包括项目的审核、项目合同书的收集、项目的中期检查等。项目顺利完成后,学生用户需要在网上提交结项申请,这时需要管理者用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顺利完成项目,若未通过进入未完成项目,申请延期则进入申请延期项目管理。 1、学生用户 学生用户经过答辩被确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后,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建立学生用户的登录帐号及初始密码。学生得到账号及密码后登录网站。登陆成功后,进入项目申请阶段,填全相应的申请信息后,进入项目信息显示,可以对提交的信息进行修改,确定信息准确后就可以开展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在项目结项时,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如实汇报,如果已经完成该项目,就点击我要结项,若未完成还有想完成的意向的就点击申请延期,系统自动将项目延时一年,而那些没有完成并且没做任何操作的进入未完成项目。 2、教师用户 这里指的教师用户是指各个院部管理创新项目的教师,主要是指各学院的科研院长,或者每个院部安排一名专职教师负责管理。教师用户对项目进行实时管理,包括学生用户的建立,项目的审核、项目合同书的收集、项目的中期检查等。 3、管理者用户 管理者用户顾名思义拥有最高权限的人,管理者拥有一切别人没有的权利。管理者可以看到所有学生创新项目的有关信息,当学生点击我要结项后,进入我要结项汇总表,管理者看到此表后可以为结项做些准备,学生点击申请结项后,管理者进行审核,若符合结项要求则审核通过,进入已完成项目汇总。若不符合要求则未通过审核。 二、在网站上遇到的问题 1、如何网站 在网站与后台数据库建立连接后,首先建立一个装网站的容器。打开计算机中的管理计算机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Internet信息服务网站添加网站,会弹出一个会话框需要填写一些信息,网站名称、物理路径,这个物理路径就是放网站的容器,此容器名与网站名一致,IP地址为本主机地址,端口号为80,进行连接,会弹出会话框特殊用户,特殊用户即为超级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进行测试设置,确定即可。 将其他网站关闭,启动刚刚建立的网站,启用该网站的目录浏览,然后打开2010中的代码段,生成网站,等待片刻后,在管理中浏览网站不会生成网站,因为还有关键的一部没做,更改.NET Framework的版本为4.0,之后网站就成功了。 2、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1) HTTP 错误500.19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windows 2008下IIS7 安装 遇到如下错误:HTTP 错误500.19 - Internal Server Error无法访问请求的页面,因为该页的相关配置数据无效。详细错误信息模块IIS Web Core通知BeginRequest处理程序 尚未确定错误代码0x80070021配置错误不能在此路径中使用此配置节。如果在父级别上锁定了该节,便会出现这种情况。锁定是默认设置的(overrideModeDefault="Deny"),或者是通过包含overrideMode="Deny" 或旧有的allowOverride="false" 的位置标记明确设置的。 (2)HTTP Error 500.19 - Internal Server Error另外一种解决方案 配置错误: 不能在此路径中使用此配置节。如果在父级别上锁定了该节,便会出现这种情况。锁定是默认设置的(overrideModeDefault="Deny"),或者是通过包含overrideMode="Deny" 或旧有的allowOverride="false" 的位置标记明确设置的。出现这个错误是因为IIS 7 采用了更安全的web.config 管理机制,默认情况下会锁住配置项不允许更改。要取消锁定可以运行命令行%windir%system32inetsrvappcmd unlock config -section:system.webServer/handlers。其中的handlers 是错误信息中红字显示的节点名称。如果modules也被锁定,可以运行%windir%system32inetsrvappcmd unlock config -section:system.webServer/modules另外,如果使用的朋友,在安装IIS7的时候一定记得勾选,默认不选,也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信息另其他类似错误二HTTP 错误500.19 - Internal Server Error 三、技术介绍 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能被用于一台Web服务器来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提供许多比现在的Web开发模式强大的的优势。 是把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在服务器上运行。不像以前的ASP即时解释程序,而是将程序在服务器端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 Microsoft Office Access是微软把数据库引擎的图形用户界面和软件开发工具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Access的用途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用来进行数据分析: access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能力,利用access的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类汇总、平均等统计。并可灵活设置统计的条件。 第二,用来开发软件: access用来开发软件,比如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各类企业管理软件,其最大的优点是:易学!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也能学会。
招标采购论文:浅谈我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摘要】目的 探讨我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影响。方法 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后药品的采购模式、药品的价格、药品的质量、药品的市场供应与实施前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实施品集中招标采购后药品的采购模式实现了电子商务,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医疗机构的购药行为。药品价格降幅明显,对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恶性竞争而引发药品质量问题,价格低廉的专科老药市场难觅的现象。结论 我省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医药体制改革中进步的表现,但有待完善和规范。 【关键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有利 弊端 为了整顿药品流通秩序,规范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抑制药品价格虚高现象,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加快和完善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招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件,2007年我省启动了全省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到现在已经历了三个标期,药品招标对医院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 1 有利方面 1.1 药品价格降低,患者受益 通过招标竞争激烈,药价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国产药价降幅较大,特别是抗生素类,进口药和合资药降幅普遍低于国产药。 招标后药品价格下降对解决群众“看病贵”有积极作用。 1.2 实现电子商务完善药品管理规范 药品实行全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后,建立了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管理,网上采购比原来传统的电话订购(或纸质订购)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药品交易平台利用网络能够迅速查询中标产品的相关信息,如产品规格,生产厂家,中标价,中标零售价,配送公司等,为药品采购提供捷径,网上订购药品比传统订购准确快捷,因传统的电话订购(或纸质订购)会因人为因素而出现写错或听误发生,导致所送药品与医院所需的不一致。 1.3 制约购销环节的不正之风 实行药品招标对药品购销环节的不正之风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经过激烈的价格竞争后中标的部分药品,价格降低,药品价格“虚高”部分被挤掉,厂家或商和配送公司的利润减少,逼使该药品失去了不合理的中间费用,使该药品回到正常使用范畴。 2 弊端方面 2.1 收取中介费用不符合招标的目的 药品招标目的是为了抑制药品价格虚高现象,使药价回到合理水平。但现行的招标模式是政府委托中介公司进行操作和维护,收取参加招标厂家或药品商和配送公司的中介费和交易费,使中标药品成本增加,加重企业负担,而使药品价格变相提高。 2.2 价格恶性竞争,引发药品质量问题 由于我国医药行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药品生产企业6千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超1万家,实行药品招标使原来已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更加雪上加霜,为了生存,许多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不想办法降低成本,有些生产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监控,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漏洞,以次充好,甚至生产假劣药品,以致价格低的不合格产品进入中标目录,从而引发药品安全问题,例如“齐二药事件”“石四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等,医疗单位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在药品中标目录中选用以上品种而发生了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由于医院是药品的使用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而面临巨额赔偿和声誉损失。 2.3 专科老药消失 常用的专科药品因招标价格太低,生产厂家无利润而放弃生产,使医院临床用药告急,如西地兰针,吲哚美辛(消炎痛),去痛片,肝素钠针等。 2.4 增加医院的工作量和资源浪费 药品招标的标期一般为每年一次,招标工作结束后,医院进行药品的选标程序,首先按医院的级别规定选标专家人数和药品品种数量,再集中抽取专家进行药品和配送公司筛选,然后进行药品价格的调整,频繁的品种和价格调整使医疗单位消耗不少的人力物力。医院药品目录更换要经常调整患者用药,使治疗受到影响,清退不中标的药品造成资源浪费,加重企业负担。 3 对改进药品招标工作的一些建议 ①由政府提供和维护药品招标的交易平台,不收取中介交易费用,减轻药企负担,真正降低药品生产、流通成本。 ②负责药品招标管理工作的卫生部门应与物价部门共同制定药品价格联动机制,招标周期内要保持药物价格的相对稳定。 ③对中标药品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药品质量,以防假劣药品通过招标进入临床,确保用药安全。 招标采购论文:现代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浅析 摘要:近年来,为规范物资采购管理,很多现代企业都实施了物资招标采购,通过有效的招标采购管理,使企业更加广泛地了解物资供需、价格变动的市场行情及供应商信用资质状况,扩大了选择的范围,增加了采购的透明度,减少了违规操作的发生,对控制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关键词:现代企业 物资 招标采购 优势 措施 0 引言 所谓物资招标采购就是要在完全市场化竞争的条件下,将为企业提供各类物资的合格分供方引进内部,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促使其进行有序的竞争,让企业最终获得优质、优价的物资。 1 物资招标采购优势的分析 1.1 招标采购具有公开性 招标采购面向社会,把采购的信息、宗旨、要求公布于众,使所有的人和单位都有机会参加这一活动,极大地扩大了物资的来源,使挖掘市场潜力的概率达到最大化。 1.2 招标采购是避免企业采购腐败的重要措施 招标采购在提高采购物资质量的基础上,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企业采购腐败现象的发生。它既使各供应商公平竞争,从而达到采购成本最大的效果,又可以增大对采购过程的监督力度,杜绝影响采购质量的各种外界因素,有效地保护了计采人员。招标使物资采购的各个程序都走向了公开,监督、管理都有地放矢,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以往的事后审计、检查,变为事前预防,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参与。 1.3 招标可以使供应成本大幅度降低 招标采购是利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来发挥作用的,使原材料成本向其真实价值靠拢。它剔除了人为的因素,靠价值杠杆单独发挥作用。投标过程中,很多供应商认真仔细地计算自己的供应成本,标定利润差额,谨慎地填写标书,真实反映其最低线。中标与否决定于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企业信誉以及售后服务的情况,这些都客观具体,无可通融。 1.4 物资招标采购的最大优势就是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近年来,物资招标采购在我国企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招标采购是目前我国众多企业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以及从源泉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办法之一。对物资实施招标采购是降低企业制造成本的重要途径。 企业招资招标采购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标的物资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同时注意防范采购风险。因此,有效地实施物资招标制度,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物资、材料的采购成本,减少企业的成本压力,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总体效益。 2 现代企业完善和改进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与本企业管理机制相适应的招标采购制度 在实行招标采购以前,不少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一般都是通过职能部门以合同管理的方式来实现。物资采购部门凭借自己所掌握的市场行情,在“货比三家,择优采购”的原则下,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确定物资采购的数量、质量及价格,并力求质量最好,价格最低。但这种模式存在很大弊端;一是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成效大小,购进物资的质量价格高低,均受采购人员业务水平,思想素质高低和信息灵通程度的影响。二是容易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个别人可能钻管理上的空子,搞感情采购,关系采购等;三是容易产生腐败现象,形成采购漏洞,造成资产流失。因此,首先应该根据国家的招标投标法实行招标,并且严格监督。再就是招标前应该尽可能的形成大批量采购,形成规模效应。 2.2 加强采购队伍的人员素质建设 进一步完善物资的采购责任制、质量检验责任制和价格管理责任制,真正形成采购质量责任保证体系,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生产领域,切实加强企业民主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物资招标采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集中招标采购,积极探索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招标采购制度,坚持集中把关、集体审核、逐级审批、加强监审,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加强采购队伍建设。使从事物资采购工作的人员要做到思想品德高、业务技术过硬、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对素质相对较差、不适应在其岗位工作的人员坚决进行调整。 二是要不断提高招标采购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和采购工作的基础水平,正确理解和运用操作要领。可对参加招标采购的有关人员采用灵活措施进行有组织的培训,使其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系统的掌握招标采购工作重点和方法。 三是参与物资招标采购人员要发扬科学严谨、求实求是的工作作风,把大事做好,小事做细,细节做精。自觉加强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活动,履行好工作职责。 2.3 抓住企业物资招标采购中质量和价格重点 采购质量和价格是企业物资招标采购中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招标采购工作是质量在前,价格居中。作为招标方,要正确处理质量与价格的关系,按照“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信誉”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企业物资公开招标采购一般是在公共媒体上招标公告,将物资需求信息公开化,扩大对供应商选择的余地。通过供应商资格审查程序,可以把不具有规定资质或质量保证能力差的供应商淘汰出局。企业需要在物资招标文件上明确承诺,不以最低价作为中标的唯一标准,因为价格太低就不能确保产品质量,势必带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跟企业物资招标采购中的价格因素有关的是企业资金运作,目前拖欠货款已经成了企业之间司空见惯的事情,它破坏了企业之间的诚信,而缺乏诚信必然会增加后续业务的交易成本,供应商往往会以提高商品价格的方式将财务费用转嫁给买方,从长期看企业并不能从中拣到便宜。因此,企业应努力提高资金运营能力,减少存货,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必要时应进行多种形式的融资,为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筹集充足的资金。 2.4 完善相应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企业要想使招标采购工作更加有效,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辅以其他的管理手段。第一,必须加强物资计量,质量检验、验收入库等原始记录的基础工作,以确认中标物资购进是否真正与标书规定的数量、质量、交货时间相一致,防止个别内外串通,以少报多,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第二,强化招标工作的内部考核制度,指定监督部门对招标工作进行检查,对违规操作及由于购买方原因,造成购进原材料数量,质量等指标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要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属于招标工作失误造成的,考核招标领导小组成员:属于验收失职造成的,考核相关业务人员,并按情节轻重及损失大小,分别给予扣奖、罚款、调离工作岗位,甚至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第三、加强招标工作的财务监控。一是从资金支付方式和支付速度上向价廉物美、信誉好的供货单位倾斜;二是在制定购进价格时,尽可能分别以现款、抵款和商业票据等不同付款方式来制定购进价格,以做到公平合理;三是对原材料质量、数量有疑问的供货单位,实行暂停支付货款或其他制约措施。四是要实行原材料质量供货单位内部退货制度,避免数量短少、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物资进入采购范围。 3 结语 在企业物资管理中推行招标采购制度,就是将竞争机制引入物资采购的过程,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拓宽采购渠道、优化采购质量、节约采购资金、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规范企业采购行为、强化采购监督、抑制浪费现象和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 招标采购论文:博弈论在政府招标采购信誉风险中的应用 [摘要] 在实行政府招标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资格预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信誉差的供应商为了获取竞争优势的机会,往往粉饰自己的商业信誉。如果加大招标事前的资格预审力度,供应商将不得不考虑其欺骗性行为被政府调查部门识破的概率及其所冒的信誉风险可能带来的机会成本。本文利用博弈论原理,通过在政府部门和供应商之间建立模型,试图使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招标采购中供应商资格预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遏制信誉差供应商的粉饰行为,提高政府的资金节约率。 [关键词] 博弈论 政府招标采购 供应商 资格预审 信誉风险 2003年1月1日我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以来,标志着政府采购制度进入全面实施时期。资格预审是政府招标采购中极为重要的程序,通过资格预审,能够避免信誉差的供应商参与招标,避免因其粉饰行为而为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资金节约率。本文是在政府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博弈模型,试图让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供应商资格预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遏制劣质供应商的粉饰行为,减少政府的经济损失(注:资格预审在博弈模型中以信誉调查的形式出现)。 一、政府与供应商之间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我们先进行博弈结构的基本假定,有以下4种。(1)博弈参与人为政府和供应商。供应商有两种类型:信誉好的和信誉差的供应商。(2)供应商为争取到销售产品,有对自己的资信信息状况进行粉饰的倾向,即通过优化自己的资信背景材料,使自己取得政府的信任,达到政府的招标标准,供应商的粉饰成本为ma。(3)政府为降低自己的采购风险,要进行资格预审,政府的调查成本为mb。(4)政府采购是非营利性的,政府采购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这里为了建模方便,假设提供服务带来的利益为n(n mb),信誉好的供应商通过销售产品获得的预期收益是r1(r1 ma),信誉差的供应商通过销售产品获得的预期收益是r2(r2 ma)。 在政府招标采购过程中,双方行动是存在一定次序性的,往往政府行动在先,而供应商行动在后,因此是一个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过程。因此在博弈基本结构的假设基础上增加以下条件:(1)双方博弈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政府选择调查和不调查,然后是供应商选择粉饰和不粉饰 (2)后行动的供应商行动之前,观测到政府的选择,政府也知道供应商的纯战略。 表1 信誉好的供应商和政府之间的博弈 首先,分析信誉好的供应商和政府之间的动态博弈。在博弈过程中,政府只有一个信息集、两个选择的行动(调查和不调查);供应商有两个信息集,每个信息集上有两个可选择的行动。所以,信誉好的供应商有4种纯战略。a:不论政府调查还是不调查,供应商均选择粉饰。b:政府调查,供应商粉饰;政府不调查,供应商不粉饰。c:政府调查,供应商不粉饰;政府不调查,供应商粉饰。d:不论政府调查还是不调查,供应商均选择不粉饰。上述博弈见表1: 分析上述博弈,不管信誉好的供应商粉饰不粉饰,政府不调查的支付均比调查的支付大,即n n-mb,所以企业不调查是最优战略。同理,不管政府调查还是不调查,供应商不粉饰的支付均比粉饰的支付大,即r1 r1-ma。所以信用好的客户不粉饰是最优战略。显而易见,信用好的客户和企业的纳什均衡是(不调查,不粉饰),对应的均衡结果是(n,r1)。 其次,分析信誉差的供应商和政府之间的动态博弈,同样也有以上4种纯战略。见表2: 表2 信誉差的供应商和政府之间的博弈 分析上述博弈,可以得到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它是(调查,c),对应的均衡结果是(-mb,0)。该均衡结果使信誉差的供应商无法得到信誉销售,因而政府承担的风险程度较低。此均衡是在完全信息情况下得出的,所以政府信誉风险降低的前提是:双方信息充分共享,政府了解供应商的纯战略,供应商也充分了解政府的采购前调查制度。 二、结论 根据上述博弈情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政府要想降低采购风险,减少信誉差的供应商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实行招标时,若能充分了解供应商的资信信息和其行动的战略,并加强对供应商的信誉调查即资格预审,实现过程与结果的实时监控,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过程和结果信息全部由网站系统记录在案,经过授权的各级领导和专业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分析。政府要对参与招标活动的供应商高度负责,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等情况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根据规定对供应商资格进行审查,并对供应商的信誉情况做出评价,及时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的资格,政府的招标采购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招标采购论文:电力企业物资招标采购管理 【摘要】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进行电力物资的采购,为了全面的降低运营成本并且提升经济效益,通常使用招标的方式来进行采购,但是这种方式是否能够满足电力企业的实际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要想全面提升电力物资采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工程的质量,就要慎重的选择最佳的招标采购方法。 【关键词】电力;物资招标;采购;成本;质量 电网建设中的物资采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影响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对于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进度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电力物资的采购量巨大且种类非常多,一般来说,采购部门需要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来满足正常工程的需要,在该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管理,才能保证所采购的物资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招标采购方法。 1招标采购的基本内容 1.1招标采购的基本概念 招标采购,是当前我国各大企业优先选择的采购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资产的过度浪费以及采购过程中存在的贪腐现象,并且可以高效的进行采购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通常来讲,招标人一般是需要采购物资的企业,招标人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制定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然后选择最为合适的供应商,保证整个材料采购的过程顺利进行,选择各项条件都满足企业的供应商。当然,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是公平、公正和公开的。 1.2招标采购的基本形式 就目前来讲,使用最多的是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基本形式。公开招标的方式是招标人将招标公告直接在媒体上,而参与招标的供应商在衡量自身条件和招标人的要求之后决定是否参与招标,这种招标方式中很多都是不可控的,包括数量、性质以及范围。而邀请招标则是有目的性的进行,只有接收到了邀请之后的企业才能进行招标活动,这种招标方式是可控的,能够准确地控制招标人数量、性质和范围。 1.3招标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 我国规定的招标流程如下所示:①招标人根据自身需要将采购计划制定出来,并且报本公司主管部门进行审批;②采购部门与招标部门根据所采购物资的性质、数量等信息来确定招标形式,并且进一步制定出招标文件和招标计划等;③根据不同的需要确定招标方式,并且及时的通知投标方;④将招标文件发出到投标方,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资格审查;⑤要求的时间内将投标人投递的文件进行审查和研究,通过研讨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开标,并且就招标具体情况回答投标者的疑问;⑥评标人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以及投标人情况综合评比之后确定中标人;⑦将中标通知书及时的发送到中标人手中,并且及时的开展后续的工作,保证招标工作顺利完成。 2物资采购招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合理的工作目标 对于电力公司来说,招标管理工作最为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充分的保证物资可以有效地供应,同时,还要保质保量,以满足当前生产经营的要求以及电网改造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的电力公司招标过程中还会使用落后的招标方式,没有积极的创新,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也没有做到位,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招标目标,同时,还受到了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电力企业招标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招标工作的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 2.2缺乏合理的设计流程 很多电力企业由于还使用的是传统的招标采购方式,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先进的采购通告平台,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但还有很多的工作环节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了整个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流程不是非常的顺畅,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2.3缺乏有效的工作模式 当前电力企业中的电子招标采购平台仅仅用于采购信息的收集以及相关信息的,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利用,系统也比较落后,很多先进的功能都不能实现,所以,这就导致了很多的采购工作无法高效的运行,工作模式相对落后,工作效率难以提升。 3电力公司物资采购招标管理的改善策略 3.1合理、规范的制定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是物资采购工作的核心,在制定的过程中要依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合理规范的确定采购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采购过程更加的流畅。物资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这就需要保证物资在供应过程中不能存在中断的情况,企业在采购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和年度计划。再者,物资的采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而资金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全面的做好资金预算,如果预算不能准确计划,必然导致企业的采购计划中断或者经营活动受到影响,更为严重的话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生产和经营。因此,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采购计划,并且合理地进行资金预算,以满足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这就要发挥出监督的作用,还要进行层层审批才能进行。 3.2选择高效率的招标方式 就目前来讲,工作效率最高的就是竞价招标方式。这种招标的方式要保证投标人至少在三个以上,该种招标方式的原则是投标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报价,招标方根据自身的需要综合考虑之后选择中标方。这种招标方式的工作效率比较高,大大缩短招标的中间过程,使得采购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但是在竞价招标过程中,价格并不是唯一需要考虑到因素,评标人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实力、供货能力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才能确定最终的中标方,如果只考虑价格往往会造成质量严重不达标而损坏企业利益。 3.3确保招标采购的公平合理 电力企业要想保证招标工作顺利进行,还需要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各项管理规定和制度,同时,还要积极地落实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审查供应商的资信情况、产品供应能力以及资金状况等等,将不符合供应条件的供应商坚决拒绝,保证整个招标工作更加的合理和公平。同时还要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确保自身企业的工作人员不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这是严格的管理制度所能达到的目的,不能存在内外勾结的情况出现,保证整个招标过程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提升企业的信誉。 3.4加强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是企业招标的主要执行者,也是保证招标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企业管理中要建立起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选择符合企业实际要求的供应商,保证其能够严格执行各项合同条款。国家对于电力招标合同有非常明确的管理规定,招标企业和供应商必须要严格执行合同要求,做好按时付款和按时供货,充分的保障各方的经济利益,积极的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3.5招标方法之捆绑式采购 对于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招标实际情况来说,通过使用合并类项的方法进行招标可以大大提升招标工作效率,其主要是将基本情况相差不大的工程进行统一招标,这种招标方式可以将大量重复的工作统一进行,大大提升了招标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同时,还可以保证招标数量的提升以及采购物资材料的下降,这种集中招标的方式效果非常好,一般在年末或者年初企业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所需要采购物资的数量和种类。这种捆绑式采购的方式对于货物要求比较高,比如采购物资技术要求比较高、不定期采购或者是交货期间隔比较近的情况就不适宜选择这种采购方式。如果企业采购满足集中采购的方式,可以大大节约企业成本,还可以全面控制采购物资的质量,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非常的重要。 3.6建立招标评标专家制度 为了全面的保证招标工作可以顺利进行,我国的电力企业已经逐渐的建设并且实施了专家评标制度,同时,制定出了相应的评标标准和流程,这样可以保证企业招标的工作高效进行,同时还可以实施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因为专家都是行业内顶尖人才,其素质和知识水平都非常高,可以准确地辨别出质量的优劣,从而可以选择出符合企业实际要求的供应商。在工作中还要严防出现腐败的现象,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专家队伍,保证招标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4结束语 当前市场形势变幻莫测,传统的采购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电气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的探索出先进的采购模式。物资招标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进行,不能存在任何的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的现象。物资采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也比较复杂,企业需要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定和管理措施,杜绝非法现象存在,保证招标工作顺利进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作者:赵朋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招标采购论文:招标采购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关于企业物资采购的相应管制也会越来越健全。一些企业也会提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优化方案,例如:采取物资招标采购的方案,进而完善招标采购管理每个节点的良好运行,这个方案会让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有利于企业扩大采购选择范畴,加强采购透明度,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行情现状之下可以做出及时的应对策略,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企业;招标采购;管理;经济效益 从表面含义上浅析,物资招标采购就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物资提供者,选出对企业最有益的提供者,在物资供应过程中公司也会对相应的物资供应商加强指导和管理组织,使物资提供者之间的竞争更加公正公平。物资招标采购的终极目的便是大大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为企业提供优良的物资供应渠道。 一、企业招标采购管理的优势 (一)招标采购有助于企业自身生存发展 实行招标采购管理对于市场潜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招标采购面对的是整个社会,消息的面对的也是社会整体,所以具有社会公开性。招标采购的这种社会整体性使只要适合相关要求的单位或人员都有机会参加招标采购活动,从而使物资来源渠道变宽,市场潜力变大。招标采购方式的实行,使企业每个工作环节运行成本实现更好的控制,对于采购环节中出现的采购腐败、物资采购质量低劣、不合理采购状况等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使采购过程中不合理的状况大大减少,有助于企业实现整体采购方式方法的优化整合,最终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水平。 (二)招标采购有助于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招标采购在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招标采购也是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控制下不断发展的,使招标采购的物资成本更加接近现实,更好的去除人为状况下的恶劣影响,让招标采购的价值链条更好的发挥现实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物资招标管理体系也会愈加健全,这就有效的降低了企业成本,更好的控制不利于企业发展状况的情况出现,例如控制企业资产的流失,企业腐败情况的出现等,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稳固提升。 (三)招标采购有助于减小企业发展压力 不断优化企业物资招标采购方案,可以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多方选择物资供应渠道,多方了解物资质量状况,增强物资采购水平和物资质量水平,降低物资采购风险,从而降低企业各种物资成本,减少基本成本,减小企业在发展进步竞争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招标采购存在的弊端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体系虽然也不断健全,但是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例如:一些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管理控制过程中,物资采购人员会一次选择多个物资供应商,进行货比好几家,分析物资采购的各家利弊,然后运用合同谈判,对物资采购价格、质量、数量等进行再次确认,虽然可以相应降低成本,保证物资质量,同时这种方法也是有很多不利之处的。这种方法极度考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而企业物资采购经济效益的取得,采购物资质量、价格、数量的多少,这些也都会受到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使物资招标市场出现市场不公平、物资不合理的情况,有的工作人员会以此空档进行谋私利,例如出现关系采购、感情采购等状况。同时又是也会出现物资采购漏洞,出现企业腐败更甚之资产流失状况。 三、如何搞好企业招标采购管理工作 (一)完善企业采购机制,营造良好的物资招标采购工作环境 企业要加强组织机制的创建,针对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展开多种方式的外界宣传引导,组织宣传活动,加强对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责任人员物资采购专业化程度的教育培养工作,让人们意识到,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强企业生存能力,减小企业发展压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从总体水平上增强物资基本管理,填补漏洞,深入贯彻领导提出的各项要求,是抵制物资采购领域暗度陈仓,贪污腐败,高买高卖等非法行为,增强党的正确领导建设和企业经济物资有效运转的有利举措。 (二)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使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正规化 做好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就要建立完整的制度,在建立完整制度基础之上,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应实时归纳总结本部门物资采购相关规划及工作进程,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应遵从国家主要管理部门的各项指示标准,建立相关物资、纪检、审计、财务、成本等各部门加入的物资招标采购管理部门,清晰明白自身工作职责要求,强化管理工作行为,建立严谨清正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各部门各行业协作沟通能力,实时分析了解把握物资采购情况,提出物资采购招标引导意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资采购招标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物资采购程序的严格化,各项工作积极到位,时刻关注各项个相关工作人员及相关责任部门的支持与引导,从而为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提供舒适的工作氛围。 作者:刘旭 单位: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招标采购论文:项目管理中的招标采购及合同管理分析 摘要: 现阶段我国社会与经济都在进行不断的进步发展,建筑行业中的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招标采购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始终存在,因此实现对项目采购以及合同管理的科学进行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中的招标采购以及合同管理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 招标采购;计划管理;合同管理 招标采购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基础与前提。招标采购工作的好坏对整体工程项目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这对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项目管理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因此,项目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科学管理技术,用科学的手段来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有效解决,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招投标工作和合同签约保管等工作的正常运行。 1严格控制招标计划,运用计划管理手段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月速度,社会中每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以项目建设为标准来讲,其项目类型涉及面越来越广泛。在项目工程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对招标采购进行全面的准备,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需要涉及到多个项目种类,主要包括工程勘察设计类、咨询服务类以及材料设备类等。在实际开展招标采购工作之前必须进行合理的计划管理,这对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保障工程项目招标如期完成。招标计划对招标工作要引导作用,因此在实际进行招标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招标计划。招标计划的合理性对项目计划的实施有直接影响,项目工期的难易程度也会对招标计划造成一定影响。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必须实现对可预见问题的综合考虑,全面广泛是计划内容需要满足的首要条件。同时我们需要提高对招标采购工作每个环节的重视程度,实现对整体工作的优化与完善。首先需要保证的是计划编制时间的合理性,为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各项工作准确无误的进行,必须保证计划的全面广泛性以及可行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招标采购工作是项目管理工作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其最终服务对象就是在项目现象进行的招标采购工作。招标计划的编制管控在招标采购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保证招标项目的齐全性,必须从根本上对是缺项问题进行避免。这对招标工作项目的齐全性有一定要求,这是从根本上对缺项问题进行避免,对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必须实现对招标计划时间的合理安排,在最大限度内对时间进行充足的保证。招标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仔细分析。首先是需要编制招标文件以及方案,最后是进行合同草拟工作,其中还包括审查投标人资格、招标答疑以及定标等工作。繁琐且复杂是该项工作的显著特征,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这对工作质量的保证有促进作用。还要实现对预见问题的准备,以便有紧急情况发生时间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2加强对招标质量的监控 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不断对招标质量监控进行加强。在实际开展招标质量监控工作时必须实现对施工单位科学合理的选择,这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有重要作用。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我们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确定招标方式 我们有多种方式可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其中主要包括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以及询价采购。在实际进行项目采购时必须尽量采取公开的方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最终实现对最优物资价格的合理选择。这不仅对招标物资方式的组合有促进作用,同时对采购成本的控制有积极意义。 2.2招标方完善投标资质要求 优秀的产品供应商对招标工作结果有直接影响,招标方需要进一步实现对自身投标资质的完善与优化。投标资质过高会给项目资源的供应带来较大风险,也不能实现对控制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在实际对其进行设立之前必须实现对市场行情的充分的了解,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与问题后实现对投标资质的合理制定。 3运用合同管理手段 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是保证招标人和投标人各自利益的法律保障,因此,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同管理有利于规范工程项目各方的市场行为,维护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将项目风险降到最低。合同管理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流程管理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分类管理原则、综合管理原则。要采取相关措施把这几个原则应用到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去。3.1建立健全合同实施保证体系。为了确保合同实施中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更好的控制工程项目的合同事件,就要求建立健全合同实施保证体系。3.1.1建立合同管理的具体程序。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合同管理涉及的事物多且杂,既要根据不同时间和要求安排协调制度,又要权衡各种相关因素,订立具体工作程序,使工程管理人员有章可依,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合同的正常实施。3.1.2建立健全合同文档系统。建立健全合同文档系统是保证合同有序履行的基础。合同文档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因一方失约造成损失的赔偿依据,是保护正当利益的武器;有利于工程项目进度的监控,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报告。3.1.3合同交底,实施目标管理,明确合同责任。在正式签订合同后,一般由项目部人员具体的执行,这就提高了项目部人员的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合同条款,全面了解合同规定的相关内容,同时,合同管理人员应该与项目部门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从而更好的了解合同责任,及相关法律责任。在当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工程项目要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用合同确保双方利益,做好合同交底工作,完善合同管理系统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的发展。3.2强化合同实施过程控制。强化合同实施过程控制有利于保障合同规定内容的切实实施,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合同双方间的沟通、交流,要把各种安排落实到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信息管理,确保合同顺利实施。3.3合同争议及纠纷管理。在履行合同要求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争议和纠纷事件,如:招标中计价争议,黑白合同,以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实际情况与合同规定不符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就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和有效的法律手段,预防和避免纠纷的出现,对纠纷做好管理,积极面对索赔。索赔的主体是双向的,造成索赔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部分风险难以避免,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规避,将风险降到最低,预防、控制损失,保证利益的最大化。 4结束语 通过本文介绍,可以看出招标采购及合同管理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它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标采购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招标采购工作做好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发展。合理选择优秀的供货商能够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对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具有促进意义。 作者:王瑞 单位: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招标采购论文: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近几年,随着全球大势不断的变化,大数据的浪潮不断的涌来。大数据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之一,大数据的发展在逐渐的促进着产业的改革,也在增加产业竞争力的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下最核心的话题。随着科学信息以及新能源的发展,大数据在物资招投标采购管理方面的应用在不断的增加。在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增值价值得到了非常良好的条件,进而提高了招标采购业务精益化的管理。本文主要对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物资管理的招标采购、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大数据应用实施保障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大数据;物资招标;采购;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其中包括城市的建设、公共服务、电子商务以及金融等各个方面,正在对各个行业进行着改变。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大数据的发展与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招标采购行业对于大数据的研究以及应用已经达到增效以及高效管理的相关要求。 一、物资管理中的招标采购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有效的保障采购物质的质量,使得供应商能够实现合法有效的竞争,还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性的要求,物资的招标采购的方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物质招标采购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利用物质招标的方式来提出自身对于物资的相关要求,这就使得物资实际的收集范围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扩大,还能够有效的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不仅仅能够避免采购人出现贪污的问题,还能够使得所采购的物资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供应商能否中标不仅关乎与价格方面的因素,还与物质的品质以及售后的服务等方面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以这种方式来对物资进行采购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从长远看来,对于推动市场也具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从物资管理领域来看,大数据的应用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尚没有较为成熟的应用理论,而在实际的招标采购擦数据分析中又无法直接应用现有理论。从招标采购管理的特点来看,大数据的应用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一是挖掘和诊断历史采购数据;二是将招标采购业务特点与实际业务需求相结合,分析出大数据可能应用的方向;三是评估分析甄选出的大数据应用点,并对大数据应用点的优先顺序进行判断;四是规划和分析招标采购大数据应用点,并在招标采购管理中提出大数据的实施方案。 二、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1.历史采购数据挖掘和诊断。以信息化平台以及相关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一定的整理以及诊断,一般所搜集的数据的特点为无序以及杂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分类整合、数据的应用需求分析、对数据进行质量以及应用价值的分析,为了实现大数据分析提供结实的基础。2.大数据在招标采购业务中的应用。根据物资招标采购业务的特征,对大数据应用点进行选择,在实际的过程中进行串联,并且按照实际招标采购的流程实现场景化的应用,有效的提高招标采购管理的实际水平。按照相关的调查结果得出,招标采购的具体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物资分析、供应商分析、招标分析以及专家分析。根据事前和事后的两个时间点来讲选择出十四个数据应用点详见图1。其中事前阶段为物资采购做好准备工作。针对物资分类方法的优化需要通过策略性物质分类分析以及集采物质范围分析来进行的;为了对最优的分包方案以及评标的方式需要通过招标分包策略以及评标方法分析来实现的;为了为评标委员的评标提供一定的参考需要通过转接综合评价实现;对物资以及招标进行分析的方式来制定最优质的招标方式。事后阶段一般是对物资的采购的相关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了实现价格评分公式的优化需要对重点物资报价的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了对中标结果进行总结需要对中标率进行有效的分析。3.应用点评估分析。对于选择出来的大数据应用点实现一定的评估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数据应用点前后顺序的一般采用定性以及定量两种方式来进行确定。其中在定性分析过程中,针对大数据每一个应用点,都需要按照其对于数据现状以及业务流程的特点,并且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应用价值、可行性分析、数据需求以及优先级评价。然后再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定量的对大数据应用蓝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大数据应用实施保障措施 1.实施物资采购招标的全程跟踪。在对物资进行招标采购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全程的跟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于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以及监督工作,主要包括:咨询、谈判、签订合同以及谈判等各个流程中,另外在所有的采购流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采购预算制定、质量审核以及价格的咨询等需要进行重点的监管,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制定的采购技术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2.正确认识并重视招标采购。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企业目标的实现,进而实现物资招标采购计划能够有效的实施。建立完整的物资招标采购的信息分析体系。如果物资的采购需要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一般需要企业掌握相关的详细信息,将相关的信息进行统计整理以及分析之后,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才能做到更加的合理以及客观,进而实现招标采购效果的提升。3.重视标准化建设,提高业务数据质量。一般情况下,数据支持是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完善能够有效的保障业务数据质量的提升,而数据管理体系还是大数据应用体系建立的基础。因为大数据的分析基本属于数据的实际应用方面,并且是以数据的收集以及加工为基础而建立的。而物资数据的管理,一般情况下的流程为对数据的挖掘,数据的实际利用深度不断的深入,最后使用可视化的相关技术来对实现其呈现,进一步为物资的决策提供相应的参考以及帮助。4.提高招标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使得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效果得到有效的保障,需要对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首先需要从企业的领导层着手,保障其对于物资招标采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还要重视物资采购的重要性,把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放在该有的重要位置上去,还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想使得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还需要对企业内部相关的采购人员的整体能力进行培训,有效的提高采购相关人员能够对编制以及采购的实际方法得到非常良好的掌握。而对于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以及引入,使得大数据分析以及应用相关的人才得到重视,进一步建立技术技术精湛、业务熟练以及具有高效管理的大数据分析应用队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根据电力物质招标采购管理的相关标准以及相关的历史数据,对供应链上的大数据应用点进行筛选,将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具体阐述,并制定规划来分析大数据应用点,有利于提高物资招标采购的管理水平。 作者:李立 单位:宁夏天鹰电力物资有限公司 招标采购论文: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分别是:历史采购诊断、提出大数据应用方向、对大数据应用点进行分析、提出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应用;分析;研究 1具体研究思路 由于对大数据在物资管理中的研究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应用理论都比较缺乏,再加上现有的知识体系达不到招标采购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所以主要根据当前招标采购管理业务的一些特点和趋势,将大数据招标采购管理应用细化,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点是对之前历史保留下来的采购数据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诊断,对于一些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要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对之前那些杂乱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整理。第二点就是根据招标采购业务的实际特点,结合实际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大数据今后的应用方向。并从这一应用方向中选择大数据的实际应用点,将其与招标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的连接。第三点是对选择出来的大数据应用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集中对这些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最终研究出来的结果进行评估。第四点是针对当前我国招标采购大数据,对其应用点进行细致的区分和规划,并根据数据的使用状况提出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业务流程分析为主要的辅助依据,以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为具体导向。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2研究方法和过程 2.1历史采购数据的挖掘和诊断 研究人员会根据招标采购业务流程中可能会涉及的业务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每一项业务之间所涵盖的数据信息都非常丰富,这也为数据采集工作奠定了基础。将所有历史采购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将零散的物资供应链条分成若干类别。对数据的质量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做也是为了大数据应用点的提出创建坚实的基础。 2.2大数据在招标采购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整体业务流程场景化的不断应用,招标采购业务管理的实际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调查分析法来对其进行分析。由于招标采购业务的流程主要包括四个主要范畴。而研究人员选择其中的几个大数据的应用点,并将其分为事前和事后两个时间段来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图2。在事前阶段,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为物资的采购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然后通过对采购物资的分析来不断优化完善物资的分类方法,再将物资分析与招标分析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除此之外,在对物资的类别和采购方式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让每个物资品类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采购方式。在事后阶段,研究人员会通过对一系列大数据的分析,先总结出物资采购的相关规律特点,并通过对一些相对比较重点的物资进行报价处理,在了解报价的范围之后,总结出重点物资的报价规律,最后判断他们是否存在违规等现象。 2.3大数据应用点评估 研究人员在对大数据进行定性评估分析时,大数据的分析点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求研究人员要充分的了解业务的流程以及数据的梳理情况,从数据分析等多个角度对大数据进行实时评估。在综合考虑了实际的应用价值之后,再将大数据的分析点进行等级评估。 2.4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实施方案 研究人员通过对大数据应用点的分析,分析之后确定大数据应用的设施方案。然后根据优先级的划分,将大数据的应用分为三个主要实施阶段。招标采购业务大数据应用点实施规划如表1所示。在对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中,首先要关注的目标就是第一优先级中应用价值高、可行性强的分析点,研究人员就可以以这一分析点作为主要的切入点,这样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实现物资业务管理的水平。而且随着这一分析点的不断提升,其业务管理的水平也会有相应的提升。其次需要关注的就是第二优先级中可行性较强的大数据应用点,这一应用点不仅可行性强,而且运用难度也比较适中,适合大范围使用。而中长期目标就是第三、第四应用点中难度大,运用难度高的大数据应用点。 3结语 大数据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数据现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信息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全新能源的开发,使得招标采购管理对大数据应用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大数据理论的应用可以创造社会价值,能够促进招标采购业务管理的水平,这也是为我国实施大数据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作者:李悦 单位: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 招标采购论文:大数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研究 摘要: 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分别是:历史采购诊断、提出大数据应用方向、对大数据应用点进行分析、提出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应用;分析;研究 1具体研究思路 由于对大数据在物资管理中的研究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应用理论都比较缺乏,再加上现有的知识体系达不到招标采购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所以主要根据当前招标采购管理业务的一些特点和趋势,将大数据招标采购管理应用细化,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点是对之前历史保留下来的采购数据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诊断,对于一些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要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对之前那些杂乱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整理。第二点就是根据招标采购业务的实际特点,结合实际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大数据今后的应用方向。并从这一应用方向中选择大数据的实际应用点,将其与招标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的连接。第三点是对选择出来的大数据应用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集中对这些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最终研究出来的结果进行评估。第四点是针对当前我国招标采购大数据,对其应用点进行细致的区分和规划,并根据数据的使用状况提出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业务流程分析为主要的辅助依据,以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为具体导向。 2研究方法和过程 2.1历史采购数据的挖掘和诊断 研究人员会根据招标采购业务流程中可能会涉及的业务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每一项业务之间所涵盖的数据信息都非常丰富,这也为数据采集工作奠定了基础。将所有历史采购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将零散的物资供应链条分成若干类别。对数据的质量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做也是为了大数据应用点的提出创建坚实的基础。 2.2大数据在招标采购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整体业务流程场景化的不断应用,招标采购业务管理的实际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调查分析法来对其进行分析。由于招标采购业务的流程主要包括四个主要范畴。而研究人员选择其中的几个大数据的应用点,并将其分为事前和事后两个时间段来进行分析。在事前阶段,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为物资的采购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然后通过对采购物资的分析来不断优化完善物资的分类方法,再将物资分析与招标分析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除此之外,在对物资的类别和采购方式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让每个物资品类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采购方式。在事后阶段,研究人员会通过对一系列大数据的分析,先总结出物资采购的相关规律特点,并通过对一些相对比较重点的物资进行报价处理,在了解报价的范围之后,总结出重点物资的报价规律,最后判断他们是否存在违规等现象。 2.3大数据应用点评估 研究人员在对大数据进行定性评估分析时,大数据的分析点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求研究人员要充分的了解业务的流程以及数据的梳理情况,从数据分析等多个角度对大数据进行实时评估。在综合考虑了实际的应用价值之后,再将大数据的分析点进行等级评估。 2.4大数据在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实施方案 研究人员通过对大数据应用点的分析,分析之后确定大数据应用的设施方案。然后根据优先级的划分,将大数据的应用分为三个主要实施阶段。在对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中,首先要关注的目标就是第一优先级中应用价值高、可行性强的分析点,研究人员就可以以这一分析点作为主要的切入点,这样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实现物资业务管理的水平。而且随着这一分析点的不断提升,其业务管理的水平也会有相应的提升。其次需要关注的就是第二优先级中可行性较强的大数据应用点,这一应用点不仅可行性强,而且运用难度也比较适中,适合大范围使用。而中长期目标就是第三、第四应用点中难度大,运用难度高的大数据应用点。 3结语 大数据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数据现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信息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全新能源的开发,使得招标采购管理对大数据应用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大数据理论的应用可以创造社会价值,能够促进招标采购业务管理的水平,这也是为我国实施大数据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作者:李悦 单位: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 招标采购论文:医院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探究 摘要: 为了更好地配合医疗体制的改革,各个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深化了经营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物资招标采购上,为了体现公平、公证、公开原则,防止暗箱操作,推进廉政建设,医院管理者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举措,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仔细分析医院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整个过程,在商、招标人、投标人、监督机制上还存在许多缺陷,不仅严重地影响了评标结果,还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经济进行,更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因此本文从物资招标采购的意义以及方法说起,提出了以上环节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希望有利于改进与完善医院招标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关键词: 医院采购;招标管理;问题对策 在医院物资采购招标管理中,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商为了自身的问题而明招暗定,制定虚假招标;招标人由于各种原因未对供应商进行全面了解以及验收把关;投标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监管部门的失职等问题让医院物资采购招标管理缺乏透明度,所以我想在此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此引以为戒。 一、加强医院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意义以及方法 加强政府采购的目的是强化监督与管理,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交易的前提下,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其方法有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并规定符合公开招标条件的应该采取集中采购。 二、当前医院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招标采购制度起源的比较晚,又加上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体制等原因存在的历史延续,再有医院在设备等采购方面比较分散,使得有些环节的确出现了弊端,具体如下: (一)商方面存在的问题 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效益与利润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有些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对招标单位的暗箱操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出现了同流合污现象,甚至出现了泄漏商业秘密的现象。如对招标人故意在文书中写一些摸棱两可的语言来迷惑投标单位,使一些投标单位走向误区,甚至出现废标,为明标暗定提供条件;有的招标单位在评标文件中故意不写详细评标标准与方法,这样也体现不了招标的三公开原则;为了达到早已选定的投标者中标,招标单位在文书的内容上以及招标的时间上随意更改。这些问题商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是采取一切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态度去面对招标人与投标人。这样的招标结果失去了真正的招标的含义与意义,也催生了腐败行为的发生进度,更扰乱了社会安定团结的秩序。有些商还接受了投标者的好处,向投标者泄漏其他投标人的个人信息,甚至连招标的数量、金额等重要秘密都透露,以至于连标底、评委人员等绝对机密都泄漏。这样的商失去了职业道德的底线,这也是社会需要整治的重点之一。 (二)招标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制定了招标文书,不是所有的投标人都符合条件的,但是表面上符合招标文书的条件人也不是全部都真的达到标准的,这就需要招标人做好严格的资质审核与准入工作,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是不少招标商对投标人的资料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注重投标人的表面规模与现状,对厂家生产许可证上的生产范围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以及经营范围与注册商标的类别是否一致等细微工作没有仔细审阅,甚至生产的材料是否符合招标商所需的标准也没有详细调查,投标商的资质、投标的授权、公章是否合法都缺乏核对与分析,就盲目地加以接受,这为后期招标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另外在产品的验收过程中,不是按照合同与包装上的说明去按照程序严格检查,而是草率地购进后直接投入使用,这在医院的采购中经常出现,甚至买卖双方的人之间关系熟了,带着某些个人色彩去交易。这样损失的是招标商的经济利益与经济效益,长此以往,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大大减退。 (三)投标人存在的问题 投标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趋于利益的驱动,许多投标人不择手段,贿赂商和招标人,在职业道德与个人利益面前,商与招标人的良心天平失衡,导致商、招标人、投标人都不按规定程序办事,给物资采购招标的舞弊方开绿灯,以次充好,肥了私人利益,损害了公家的利益。另外在市场经济得不到发挥,供给失衡的情况下,供应商与招标商往往暗箱操作,排挤其他公平合理竞争的客户准入,使竞争失去公平。 (四)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问题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缺乏监督机制,缺乏内外监督机制。首先在医院内部就缺乏物资采购招标管理的有关监督机制。这样使内部的纪检、监察流于形式,许多医院在招标采购管理中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也没有实行主要领导集体联签制,更缺少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从标底文书的制定到对投标人的核准以及对合同及产品的验收入库的审核管理。上述过程中,不是监督力度弱化,就是监督手段简单,以至于让监督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应付联查的硬件而已。其次在外部缺乏社会监督机构与监督部门的有效监管,也缺乏卫生系统部门经常下基层指导与监督。最后缺乏全社会人员的监督热情与责任,无论是医院内部员工还是社会人员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那么监督将成为空话与大话,医院的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也将无的放矢。 三、针对以上问题,加强医院物资采购招标管理的几点措施 维护市场秩序,强化医院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在内部强化基础管理,做好内控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工作,并为此做好信息平台工作,对外规范机构,真正地做到专家评标,具体如下: (一)强化管理,规范招标采购市场秩序 从上边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招标采购市场约束机制上还不够完善,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完善,相关部门之间制定的措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只有从最基础的法律法规筑起一道防火墙,并且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应对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有效措施,才能有效地杜绝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强化机构的职业道德 虽然说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但是职业道德是他们遵守的最低防线,守法守信,诚信服务是机构做强做大的基础与前提,也是约束自己,提升自己的法宝。因此机构一方面要规范自己的行为道德,努力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招投标程序,做到规范操作,不损害任何一方利益的前提下,兢兢业业地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介的媒介作用,服务于各方,有利于双方。 (三)招标人要严守职责 首先医院的物资采购部门要派出有经验、有能力、有素质的专业人员严格调查筛选投标人的资质,严格准入。并且详细地调查生产许可证与经营许可证的内容,并审查相关参标人员提供资料的准确性以及参标授权的合法性。其次要严把验收关,这一关绝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是医院全体领导、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供应部门、技术部门共同参与验收。最后一定做好人员与设备整合,这一过程注重人员的培训、设备的调试、款项的结账等环节。 (四)规范投标人管理 规范投标人管理,使投标人的程序按照正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另外还要让投标人公平地参与竞争。所以应该建立投标人信用管理机制,加大行业入准制度,创造良性竞争环境。并且加大严惩力度,对于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人与企业严惩不贷,情节严重者应该移送司法机关,接受刑事责任。 (五)监督要全过程化 我们前面说过,没有监督就无法谈管理,所以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部门,并要做到监督全过程和全方位,同时也努力地为监督开通绿色通道,让监督有声有色。如建立网络监督平台,定期监督结果以及处理意见,让监督透明化。另外要加大监督奖惩力度,并做好保护监督人员的安全措施。最后要做好招标全过程的备案工作,要让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规范医院物资采购招标体制,创新机制,整顿物资采购招标秩序,我们有理由相信医院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工作会逐步完善,并且是提高医院资金使用的强有力手段,同时也是抑制腐败行为发生的强有效措施。 作者:吴野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招标采购论文:招标采购项目管理方案制定 招标采购项目管理方案是在招标采购规划阶段通过对招标采购的需求、目标及技术特点、经济特性、管理特征等进行分析,依据有关法律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制的定义明确、要求清晰,可操作性强的招标管理总体规划。编制招标采购项目管理方案,必须综合考虑质量标准的设定。首先,合理的设定质量标准是项目管理实施的基础;其次,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都必须考虑经济性问题,采购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性,这就要求在坚持质量标准和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又要兼顾效率,遵守公平公正、回避利益冲突原则及道德标准。 1.熟悉项目 主要是对项目概况、背景、招标对象、工程承发包模式及合同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为编制提供基础依据。 2.招标采购需求分析 通过宣贯、合同交底、交流、专题会等形式,获取有关建设项目总体规划信息,包含目标、任务、范围、施工进度分解、难点分析及对策。 3.确定招标采购目标重点和任务 3.1质量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合同约定和技术规范书等确保采购设备材料满足设计要求,注重质量指标判别,以期配合建设项目整体目标实现,进一步强化质量保修、检验、监造、缺陷处理、责任划分等受控。 3.2成本目标 严格按照制度与流程执行概算,建立失控处置办法,如:编制应急计划和替代方案;设置后备费用和后备时间,用于应付由于经济、技术、管理等因素造成的风险;风险报告与响应等,以确保经济高效采购。 3.3进度目标 严格执行审批后的工程进度及招标采购进度计划,履行调整审批手续,加强偏差管理,优化进度实施。 4.编写招标采购项目管理配套计划 招标采购项目管理配套计划是招标采购项目管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招标采购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思路细化成的具体实施方法,主要包括:质量与进度计划、组织保障及人力资源计划、成本费控计划、合同规划、沟通及风险防范计划等。 4.1招标采购的质量与进度计划 (1)充分利用因果分析图从人、机、料、法、环、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把各种影响因素与质量问题关联起来,分析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与策略。在制定技术规范和合同条款时要充分考虑质量的重要性,采用资格预审招标方式,加强采购项目过程质量管理。 (2)分析工作先后关系及招标工作排序,依据项目采购特点及时间要求、限制与约束条件,应用相关工具(如:关键路径法、甘特图),根据招标采购工作内容的分解,确定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估计各项工作的利用时间及进度,各管理因素相互关系的平衡。特别是注意招标货物的国外、国内时限、保险、运输的安排。 4.2招标采购的组织保障和人力资源计划 依据招标采购进度计划,针对工作内容,识别记录项目角色、职责,组建团队,进行WBS任务分解,合理配置,明确招标采购各阶段人员责任并形成矩阵表,通常配置项目经理、招标、造价、技术等方面人员,不要忽略了提前做好人力资源需求梳理与申报。 4.3招标采购的成本费用控制计划 招标采购活动是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制度建设、流程控制、合约规划指导生成采购费用计划,实现采购计划的成本管控,在编制标底和定标时需要比较标底价、中标价与合约规划金额,以判断标底价和中标价是否合理,合约规划是否要进行调整;通过把合约规划与采购计划相对应,就能及时反应采购金额是否和预期目标有偏差,从而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将费用风险降到最低。成本费控分析管理工具和方法众多,如:成本费用偏差分析表、费用计划曲线等,但工程实践中常采用赢得值曲线法,即:计划工作时间预算费用(BCWS),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已完工作实际费用(ACWP)曲线。 4.4招标采购的沟通及风险防范计划 (1)识别利益相关方,分清内、外部划分,登记角色在招标采购过程中的份量、所持态度及影响程度并编制利益相关方矩阵,有针对性地制定沟通技巧与策略。 (2)确立沟通原则,通常先关注业主,共享核心信息,进行沟通培训,提高沟通能力,使发送的信息清晰、完整、没有歧义。信息发送者有责任确保信息被正确地理解,信息接收者有责任确保完整接收和正确地理解信息。 (3)建立双向沟通机制,掌握沟通技巧,恰当使用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垂直沟通和水平沟通的方式。特别要利用好项目进展的里程碑节点、关键活动、有影响的结果等协调沟通。 (4)定期对沟通计划和沟通程序进行评估和调整;利用现有的沟通方法和工具,如:工程信息集成系统、电子邮件、视频会议、书面文件、QQ、OA、微信,增强项目团队内、外部信息传递。 (5)通常采用风险分解结构表与风险应对措施表来管理招标采购项目中的风险。编制时,收集风险信息,辨识确定风险因素,工程实践中重点关注时间、质量、范围、费用控制、进度等,运用各种控制手段,根据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风险量,采用风险定量分析法进行分级预警,最好能建立风险库。 作者:李建伟 武葩蕾 王芳 单位: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招标采购论文:园林行业招标采购管理初探 摘要: 传统园林行业因为行业的区域性、行业的季节性、行业的资金密集性等特点,导致整个园林行业招标采购模式一直存在诸如:供应商引入渠道狭窄;采购途径不透明、易产生道德风险;缺乏性价比优秀的企业投标;与供应商互动沟通成本高;供应商资料采集和维护困难;缺乏良性竞争,难以优中选优;选择商品效率低、订货操作流程繁琐;外部协同程度低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传统采购模式中资材(特别是活的资材苗木等)产销信息不畅,供需严重脱节,打通园林资材供销双向互联通道,节省采购成本,是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招标;采购管理 0引言 在“互联网+”的大潮下,传统园林企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如今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网络间的竞争,谁拥有网络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如今的竞争已不再是习惯思维、传统操作的竞争,谁拥有创新,谁就拥有突破的余地和机会。文章研究了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园林行业中,提升园林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从传统采购模式走向战略采购模式的竞争优势及转变流程 1.1实行战略采购的竞争优势 (1)战略采购将采购工作从单纯的采购转变为与整个供应链相关,将采购的目标从保证企业生产转变为支撑企业经营战略,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2)战略采购不仅为供应链发展提供所需资源,而且会帮助企业分析市场、供应商等一系列和供应链有关的信息,并对采购业务进行新的定位。 (3)战略采购在业务操作上也有很大变化。供需双方减少了谈判次数,企业对物料的质量也会实时跟踪,确保物料的质量达到生产要求,减少物料到厂后由于质量不合格而退货的频率。 (4)战略采购着重于帮助企业保质、保量、低价地获得所需物料,实时跟进供应商备货,并减少退货的可能,还可以提升供应商的利润,有助于实现双赢。 (5)战略采购将采购的要点从关注采购单价转变为关注采购总价。采购总价即从产品单价到产品出厂、运输、入库等一系列流程中支出的费用。 1.2企业从传统采购向战略采购转变的流程 (1)搭建战略采购模式。战略采购要求企业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并根据获得的资料分析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再根据结论制订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事宜。这样做可以使整个采购过程都十分规范化,可以有效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2)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供应商的分类不是按照其生产的物料的不同来划分的,而是通过对市场和供应商的分析,以具有发展潜力的供应商支撑整个分类体系。 (3)掌握差异化采购技巧。战略采购依靠差异化战略寻求最佳经济效果。在进行采购时,企业需要遵循差异化原则,根据物料的价值来决定投入的精力,建立差异化的供需关系。 (4)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和双赢。战略采购注重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企业的竞争力放在供应链上,而不是所谓的“低价物料”上。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也不再是“蜻蜓点水”,而是更加深入的合作,双方应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2提炼多样化采购模式 (1)“单品招标”是针对常用园林资材品种,优先在该品种原产区进行单品采购招标,凸显产区资源优势和价格优势,预期可降低20%~30%的成本。 (2)“整体项目招标”是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实行整个工程所需的全部用苗整体打包的招标形式来进行采购。 (3)“回收优势资源”是依据现代园林市场动向和企业实际需求,有计划有规模的适当回收优势苗木资源,囤积价廉质优的常用工程用苗品种,做好企业长期用苗的优势资源储备工作。 (4)“定培定采”是基于现代园林市场需求,遵循公平、双赢法则,科学测算企业在未来3~5年内的一个中长期发展规模,确定主力采购品种及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优选技术先进,配套设施成熟,拥有一定规模苗木基地的优质供应商进行“签约生产”,定品种、定点、定量、定规格生产并在合同预定期内完成培育产品的交付。“园林资材多样化采购模式”可化零为整,4个模式相辅相成,不固化于某一种单一的采购模式,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灵活规划并选择适合的采购方法,在有效满足企业实际采购需求的同时提升企业采购效率,节省采购成本。 3建立园林行业供求资源的云平台 (1)云平台数据采集。借助国内外采购指南、产品会、展销会、订货会、国内外新闻传播媒体、国内外专业刊物或厂商名录、国内外政府相关统计调查报告、国内外行业协会、企业协会、同行业市场调查、媒体广告等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建立采购云平台,吸引众多供应商入驻,形成庞大的供应商库,通过大数据连接供需双方,精准地匹配,促成合作,实现公平、公正得阳光采购。 (2)建立平台或者的对象及利用。建立平台或者的对象可以是园林企业、可以是供方、也可以是第三方平台。通过云平台的建立,采购方和供应方的信息沟通更加方便、准确、及时。通过云平台,采购方负责人通过互联网可以方便地了解每一种产品的价格、数量、库存情况,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订单的执行情况等,而且,交易双方可以随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在第一时间与对方分享采购信息。一旦采购过程中出现问题,供需双方可以快速做出反应。 (3)信用体系的建立。采购云平台同步建立供求双方的信用评级体系,求购方企业的信用体系,通过能力类指标,通俗地讲是商业指标(对客户财务能力、发展潜力、社会地位及企业资质)和行为类指标(指客户在经济活动中与其他企业交流中形成的反映信用行为结论的指标)等方面来计量。求购方个人通过交易过程及后期维护的数据作为评价的方式,供方的评价结合采购方对供方从质量、进度、服务、沟通等层面建立评价的数据体系。供求双方通过平台,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潜在的合作者的相关信用情况。 (4)物流的解决。在平台上,为供需及物流公司建立需求通道,形成常规路线和定制路线等全面系统的物流网络,为成交的园林资材提供最合理透明的物流价格及最便捷的配送服务。 (5)大额交易的担保。为解决供方对交易的过程及收款事宜的担忧,平台可通过收取一定的佣金,适时设立大额交易的担保等服务,确保买卖双方货款安全的同时,也实现了资金流与发票的统一、支付与交收的一体化,并具有短信提醒、即时到账、自主控制出入金,随时进行货款支付或收款确认,不受时间限制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让交易顺畅、有序的进行。 (6)产品标准化程度的设立。在平台建立的后期,可对平台产品设立进驻的标准,甚至可以对潜在的园林资材进驻产品进行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指导,让标准化程度的覆盖面越来越宽泛,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园林资材标准化进程。 4探索园林行业的金融模式 鉴于园林资材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所以采购云平台+金融的模式会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会被越来越多的园林人所接受。可以在平台上引入P2P网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P2P网贷是指借款人通过P2P网络融资平台直接借款信息,出借人通过了解对方的身份信息、应用信息,直接为借款人提供小额贷款的模式。所谓众筹,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应用在园林招标采购上,可以有如下模式: (1)通过平台对各个园林项目的商业计划书的相关分析数据,用预期的利润目标吸引有意向的P2P网贷或众筹的合作者,可以有效减轻项目持有人在园林资材方面的资金压力,同时合作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预期的利润目标,实现双赢。 (2)用众筹的模式投资苗圃。通过对苗圃投资的商业计划书的分析,来做众筹的理财产品,吸引苗圃投资客户,经过5~8年的苗圃经营,用低成本实现众收益,同时还能创造长尾。 5结语 应本着不断总结和优化传统园林的招标采购模式,基于大数据的战略采购思维、电商化和金融化的中国电子商务的新业态和供应商管理,为园林采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支撑。互联网嵌入的现代采购管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未来的采购管理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去开发与探索。 作者:周秧秧 单位:上海万荣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欣赏能力培养初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创新,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各学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就初中美术教学来说,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而忽略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而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就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以及培养这种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活动培养美术欣赏能力研究意义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仅传授给学生绘画技巧,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美。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发生改变。学生提高了美术欣赏能力,才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美术这门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符合当今教育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老师和学校过于重视美术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却忽视了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对培养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多数初中学校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学生欣赏能力的重要性,没有顺应新课标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初中美术老师的传统教学理念过于深入,仅仅重视对学生的绘画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审美能力的培养。 2.学生自身的素质不足。 由于目前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习惯了娇生惯养,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吃不得苦,缺乏毅力,不能很好地完成初中美术教学活动。此外,初中学生的本身性格特征有一定的缺陷,他们对有趣的学习内容才会有学习兴趣,学习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1.提高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视。 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掌握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全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家长必须了解当今社会形势,支持学校的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初中美术老师也应该努力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一味地追求学生的绘画技巧能力,而应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学生们的眼中,世界是美好的,他们的美术欣赏能力得到培养,才会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好。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 2.增加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 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要丰富教学形式,增加一些课外写生活动练习,让学生在美术课中体会生活中的美好。课外写生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活动响应了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课外写生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多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品德。学习来源于生活,课外写生活动和学生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生活中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3.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要想顺利的进行,就应该树立学生先进的社会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三观做指导,美术这一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学才能顺利完成。初中美术老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德,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初中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生活中的美好、美术艺术品的美好等来帮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美。 4.丰富初中美术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美术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不断丰富。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创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为教学目的,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讲解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将图片呈现给大家,并搜集这幅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丰富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初中美术的教学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必须得到改革,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重视到美术学习和生活的紧密相连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总的说来,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是一件艰难的工作,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实际生活的观察能力、想象力等。 作者:侯爱群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学美术教学资源有效整合 一、充分整合网络资源,为教学设计汲取更多营养 网络可以带来海量的信息,可以实现交流的及时性、互动的有效性。网络已经融入了中学美术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广大教师应当充分借助于这一先进的媒介,丰富和拓展自身教学工作,让美术教学向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我致力于从两个方面着手体现网络资源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或借助于网络资源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设计。教学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工作,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美术教学都有其具体的要求。教师要时刻注重教学理念、方式方法与资源等方面的更新,切实有效增强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完全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与创新,难度显而易见。此时借助于网络手段,充分浏览他人的经验技巧,能够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完善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浏览一些知名中学的教学网站,了解他们的教学方法模式,以及在线与其他美术教师开展互动交流,这也是增强美术教学设计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我重视在网络中搜集教学的补充信息,例如向学生出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优秀美术作品,从油画、水墨画到雕塑等等。网络资源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影像资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加有效辅助教学工作开展,对整个教学而言具有较为明显的支撑作用,充分体现了网络手段促进教学的功能。 二、充分整合情感资源,为教学开展激发内在动力 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促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调动他们美术学习的兴趣,对美术教学工作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思想情感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教师要充分整合教学中的情感资源,使其有效推动教学工作开展。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有效增强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学会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色彩、明暗、线条、造型以及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感悟作品的魅力,投入到艺术的殿堂之中,在感悟其魅力的同时增强美术学习的兴趣。其次,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掘教学内容自身蕴含的情感因素,从古代艺术成就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不同国家的艺术发展感悟艺术无国界的理念,感悟艺术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瑰宝。这些内容中的情感发掘,可以为学生深入学习美术提供重要的支撑。另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通过正面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学习活动是一项快乐的事,自己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同学的肯定,这种因学习的成功而带来的快乐,将会形成学生最为强劲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整合这些情感资源,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加投入。 三、充分整合载体资源,为教学互动提供有力帮助 中学美术教学需要一定的载体作为承接,让学生形成扁平化的学习集体,相互之间讨论分析、研究深入,既能够有效策应教师启发引导活动,也能够开动脑筋、拓展思维,增强教学的互动热烈程度。我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进行了载体的丰富设置。首先,在学习载体设计上注重创新,以小组这一形式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的主要单位,安排6人或8人一组,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还安排了牵头的学生。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的布置落实,要求他们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对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设置了较为科学的组织体系。其次,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合作小组的作用。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学习集体,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出示需要探究的内容之后,要求小组进行合作研究,由小组每一个成员进行共同讨论,针对其中的难点开展研究。这样的合作载体可以在集聚学生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每一位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有效进行分析研究,思维的深入程度、拓展程度都有了明显提高。另外,我还发挥合作小组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结对。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学生遇到美术学习方面的难点时,教师要进行引导,让小组里面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结成帮助群体,这也是增强教学平衡性、促进整体教学成效提升的有力抓手。 四、充分整合活动资源,为教学深化巩固拓展空间 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思想成长、观念形成、审美情趣等方面息息相关,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熏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整合各种课外活动资源,让学生既在课堂上学得扎实,又在课外活动得开心,从而为他们的美术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我在教学之余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主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就可以组织他们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拟定计划与进度安排,确定活动内容,有效开展研究活动。我所任教的班级曾经组建了多个兴趣小组,其中印象较为深刻、成效较为显著的是一个班级的雕刻兴趣小组。我在课外进行了技巧的指导,学生兴趣也非常浓厚,学习了篆刻等多种技能,有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的学生在毕业多年后还提及这一兴趣小组活动,养成了他们一生的兴趣爱好,可见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还针对部分有志于未来从事美术专业发展的学生进行了专门辅导,针对美术专业考试的项目内容进行强化巩固,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尽可能拓展空间,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充分整合乡土资源,为教学理解掌握丰富素材 各地区在长久的发展中都积淀了丰富的艺术精华,各种美术表现形式成为了美术教师教学中应当充分吸收借鉴和运用的重要素材。结合这些乡土内容,教师可以开展校本课程活动、专题研究活动等,以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素质化程度。例如本地在蓝印画布、板鹞风筝、邮票设计、木板画等具有显著特征的乡土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学生也非常熟悉这些艺术形式。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专门研究,在教学内容中增加这些乡土教材。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能,并带领大家一起研究这些乡土艺术的操作要点,使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乡土文化与美术教学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美术教学素质化的目标。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发掘,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服务于教学工作。 作者:施静 单位:江苏省通州区金沙中学美术组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方法探讨 由于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相对陈旧,教学资源相对落后,再加上地域特点、学生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美术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更新农村中学美术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各农村中学美术教学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 有效评价美术课程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还能促使教师改进教学,进而推动美术课程迅速发展。因此,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基础应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客观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和知识情况的同时,还要着重关注学生在美术价值观、学习能力、情感、学习态度方面的表现,以体现评价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合理的评价能使个性特点和自身素质不同的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喜悦感,进而树立学习美术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给出等级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并运用一些带有丰富感情色彩的积极评语辅助评价,不仅如此,还可采取座谈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以肯定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需要改进之处,摒除只求共性和标准答案的评价方法。 二、制定适度、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般来讲,教学目标的主要制定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目标具有指导性作用,也可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学生制定合适、准确的学习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应当明白,完全依据教材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很难让无任何基础的学生有效理解和学习美术课程知识。同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未从实际出发制定适于农村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效果必定不理想。所以,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适当的教学要求。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促使美术课程教学面向所有学生,以降低相关技能和知识的难度,确保学生不断发展、进步,同时具备成功的体验和挑战能力。如,教师在国画课教学中,切不可要求学生开始就进行专业作画,一定要在让学生体验国画笔墨乐趣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作画要求。第二,选择合适的授课内容。在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灵活选择课程内容,切不可完全照搬课本内容,而是要在紧抓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新的知识点。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其生活环境,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且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其一,改变教育观念,革新以往的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防过分灌输知识而使学生局限于教师所授;创新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变不讲个性、重视共性的培养目标,不强调标准化、同一性和同步化,以保证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教师应具备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教书与育人兼顾,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有效实现素质教育。其二,教师提高综合素质,拓展教学眼界。教师只有具备广阔的视野,才能真正成为教育能手。农村中学一些美术教师缺少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很难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锻炼技能、发展兴趣。因此,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强化绘画实践能力,进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其三,结合生活实际,灵活使用教学方法。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阶段,因而其非常在意教师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构筑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促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激发创作灵感和创新精神。第二,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的源泉,进而享受美术学习带来的乐趣。第三,因材施教,以分层次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由于中学生的爱好倾向和审美素质各不相同,因而教师要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而让学生在完成相应学习目标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结语 各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应不断实践、学习和探索,以便更好地应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从其生活实际和兴趣出发,不断探索、设计美术课堂教学过程,同时了解创新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推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稳定发展。 作者:蓝国萍 单位:四川内江市市中区龚家初级中学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学美术教学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浅谈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由于距今年代久远,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并不了解,甚至无法理解和认同。中学美术课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全面健康的审美观念。 一、传统文化对于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学美术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传播和技能锻炼,更要通过艺术的熏陶砥砺道德品质,完善人格修养,实现对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而实现这一目标,传统文化积淀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闪耀着崇高的人性光辉,胸怀、仁爱、诚信、修身、立志、廉洁、牺牲……这些美德都是传统文化的信仰,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锻造人文素养,完善人格的信仰。传统文化对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哲学和艺术的结晶,在中医、科技、文学、艺术、教育各个领域积淀了无数令人为之倾倒的作品,其形态、功能、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精神状态,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脱离传统文化的积淀空谈艺术修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文化和中学美术教育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关系,是美术学习和创作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入更深的艺术境界。 二、当今中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丞待加强 “重知识,轻素养”根深蒂固。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在提升人文素养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重知识,轻素养”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注重美术技能传授,忽视审美感受培养;二是注重美术形式学习,忽视文化低云积累;三是注重美术学科本身,忽视跨学科交流。这种局面下,美术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学生文化素质苍白、难以厚积薄发。因此,强化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吸取精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积累文化功底,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重洋轻土”一度普遍存在。无庸质疑,当前我国中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重洋轻土”的现象,表现为大量采用西方的美术教学模式,侧重西方美术能力锻炼,比如绘画上过分重视素描、色彩(水粉、水彩、油画“、速写等西方画种教育,忽略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重视这些并无不妥之处,西方的焦点透视、解学、光影素描等能力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妥的是此薄彼、“重洋轻土”。这种情况下,容易使人在文化意识尚且模糊的状态下,盲目追求“中西结合”。追求表面形式,忽视精神内涵,这对培养真正优秀的美术人才并无益处。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我们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拿来”得更理直气壮,避免陷入盲从和消极。 三、中学美术教学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举措 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立一个兼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在各个方面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对中学美术教育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在优化课程设置上下工夫。 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可以考虑在中学美术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课程的比例,加大跨学科交流的力度,把优秀艺术作品引入课堂,充分利用课程设置的示范作用,鼓励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2.在创新教育模式上下工夫。 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可以让优秀的内容走进课堂,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美术馆,走进节日风俗、祭祀仪式,有条件的中学还可以鼓励学生呢感走出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进行社会实践,到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实地考察接受,了解我们国家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进而进行保护和传承。同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和交流也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应有之义,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也应相应扩展,发展充分交流、合作、激励的互动教育关系。 3.在搭建交流平台上下功夫。 交流平台是课程教育的延伸和扩展,要结合中学实际,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加强中学之间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学术研讨、课题研究、艺术展示、访问学者等方式,搭建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交流沟通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既强调学习交流,又注重发展创新,让学生在充分贴近吸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寻找创作灵感源泉,探索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让我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赶上时展的步伐,植根于当代人们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光彩。中学美术课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全面健康的审美观念。 作者:腾达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教师进修学院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学美术教材教学 当代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已经意识到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吧: 首先,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性、深度以及魅力。这一点的发展正是美术教育在制作创作领域中突飞猛进的结果。说实在话,美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美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发展到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其次,便是教材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之前,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各属一家的,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我们现在的艺术课。教材里面,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的新的天地。让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又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协调色彩,动感地带。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说实话,音、美本一家,将它们割裂开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你说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感人的戏剧中没有透漏出美的含义吗?而精彩的绘画中,强烈的色彩、振奋人心的设计中没有音乐的动感在里面吗?一个好的网站,精彩的图片、完美的排版、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都是构成一个成功网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另外,音乐、美术在融合的同时,自身内容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如美术除了保留传统的美术史(古今中外历史),美术作品的欣赏、素描、水彩绘画外,新增加了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动感网页制作等一些很新潮的内容。而音乐中除了保留传统的音乐歌曲外,新增加了各民族的舞蹈(孔雀舞、傣族舞、新疆舞蹈、藏族舞蹈),地方戏剧(包括沪剧、昆剧、越剧、京剧、黄梅戏),世界性舞蹈(有伦巴、芭蕾舞、恰恰、街舞)等一些很独特、时尚的内容。同时美术与音乐的内容还作了融合,如描绘京剧的脸谱,画出芭蕾舞的造型,舞蹈中服装的穿着,颜色的搭配。走进大自然中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中艺术课的新特征、新特点。这些新发展是值得肯定的,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见证。 最后就是,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了,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就象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都飞速发展的世纪,美术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本着创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并树立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我认为新世纪下,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的方向应该是: (一)进一步确立与终身学习,信息化发展相对应的美术教学目标,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美术的生命就在于和社会的接轨,离开了社会生活这片土壤,美术就如一朵枯萎的花朵毫无生气可言。适应社会,就要适应广大人民的口味,生产的产品,创作的绘画作品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甚至它还可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落实在美术教育中,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要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二)不应该忽略美术的历史潮流,要注重发掘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一点中国古老文化的底蕴,并可以向国内甚至国外传播中国的艺术渊源和艺术精髓。贯穿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三)更加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美术的本义就是美好,因此创造美妙的东西、创造美好的生活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分开。所以美术教育中应该贯穿一些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知识,才能发挥它的本质含义和现实意义。 (四)进一步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简单的讲,美术课程中不能纯粹地总使用老一套内容,局限于欣赏和绘画,而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计算机多媒体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五)注重美术学科与其它艺术学科(如音乐、体育)的渗透和融合,甚至可以与其它非艺术学科进行关联。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收益不少。 (六)灵活利用社会教育的设施,进一步普及美术馆、博物馆。书本的知识毕竟没有实践来得真实有效,学生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在博物馆看到的要比书本看到来得激动、兴奋。因此可以适当制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可以去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文物、字画,这样不仅完善课本上缺少的内容,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 (七)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总之,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教材里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所要采取的一些解决方法,并指出现今美术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好的发展趋势,并展开一一分析,最后我对此提出,在二十一世纪,美术教材应该有新的突破,并提出它的新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确立目标方向。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法教材教学改革 引言:21世纪,各地的美术教育者都在积极地探索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方向。回顾20世纪,中国的美术教育领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本着大家对美术教育共同的话题,借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观阅!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国家,这使得我国非常重视本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在以往的美术课程中导入了有决定性比例的传统美术内容,让学生以美术鉴赏为出发点,从而了解中国的文化,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固然很重要,但很明显的是,其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中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现代,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幻灯片的欣赏、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亲身绘制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材内容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教材切忌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充分考虑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接着,还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美术教材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这是不对的。美术应该注重历史性、民族性,也该注重时代性、世界性。中学的美术教材应该古今贯通,中外联系,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由于学生比较容易喜爱当代的和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吸收当代和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入手,由今至古,由中及外地培养,这才是一条符合审美趣味的特征及发展规律的正确之路。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美术教材在历史领域,批评领域很重视,即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及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却在制作领域、创作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一片空白。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中去,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提高。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学美术教材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教材里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所要采取的一些解决方法,并指出现今美术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好的发展趋势,并展开一一分析,最后我对此提出,在二十一世纪,美术教材应该有新的突破,并提出它的新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确立目标方向。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法教材教学改革 引言:21世纪,各地的美术教育者都在积极地探索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方向。回顾20世纪,中国的美术教育领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本着大家对美术教育共同的话题,借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观阅!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国家,这使得我国非常重视本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在以往的美术课程中导入了有决定性比例的传统美术内容,让学生以美术鉴赏为出发点,从而了解中国的文化,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固然很重要,但很明显的是,其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中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现代,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幻灯片的欣赏、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亲身绘制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材内容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教材切忌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充分考虑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接着,还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美术教材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这是不对的。美术应该注重历史性、民族性,也该注重时代性、世界性。中学的美术教材应该古今贯通,中外联系,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由于学生比较容易喜爱当代的和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吸收当代和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入手,由今至古,由中及外地培养,这才是一条符合审美趣味的特征及发展规律的正确之路。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美术教材在历史领域,批评领域很重视,即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及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却在制作领域、创作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一片空白。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中去,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提高。 当代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已经意识到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吧: 首先,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科书都比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性、深度以及魅力。这一点的发展正是美术教育在制作创作领域中突飞猛进的结果。说实在话,美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美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发展到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其次,便是教材中美术与音乐的融合。之前,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各属一家的,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却将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构成了我们现在的艺术课。教材里面,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出现,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开辟了艺术教学在新世纪新课程中的新的天地。让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从中又感受到情感的线条和协调色彩,动感地带。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说实话,音、美本一家,将它们割裂开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你说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感人的戏剧中没有透漏出美的含义吗?而精彩的绘画中,强烈的色彩、振奋人心的设计中没有音乐的动感在里面吗?一个好的网站,精彩的图片、完美的排版、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都是构成一个成功网站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将美术、音乐的融合作为艺术课向学生传导,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另外,音乐、美术在融合的同时,自身内容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如美术除了保留传统的美术史(古今中外历史),美术作品的欣赏、素描、水彩绘画外,新增加了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动感网页制作等一些很新潮的内容。而音乐中除了保留传统的音乐歌曲外,新增加了各民族的舞蹈(孔雀舞、傣族舞、新疆舞蹈、藏族舞蹈),地方戏剧(包括沪剧、昆剧、越剧、京剧、黄梅戏),世界性舞蹈(有伦巴、芭蕾舞、恰恰、街舞)等一些很独特、时尚的内容。同时美术与音乐的内容还作了融合,如描绘京剧的脸谱,画出芭蕾舞的造型,舞蹈中服装的穿着,颜色的搭配。走进大自然中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中艺术课的新特征、新特点。这些新发展是值得肯定的,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见证。 最后就是,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多元化了,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就象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都飞速发展的世纪,美术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本着创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并树立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我认为新世纪下,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的方向应该是: (一)进一步确立与终身学习,信息化发展相对应的美术教学目标,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美术的生命就在于和社会的接轨,离开了社会生活这片土壤,美术就如一朵枯萎的花朵毫无生气可言。适应社会,就要适应广大人民的口味,生产的产品,创作的绘画作品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甚至它还可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落实在美术教育中,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要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二)不应该忽略美术的历史潮流,要注重发掘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一点中国古老文化的底蕴,并可以向国内甚至国外传播中国的艺术渊源和艺术精髓。贯穿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三)更加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美术的本义就是美好,因此创造美妙的东西、创造美好的生活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分开。所以美术教育中应该贯穿一些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知识,才能发挥它的本质含义和现实意义。 (四)进一步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简单的讲,美术课程中不能纯粹地总使用老一套内容,局限于欣赏和绘画,而可以适当导入摄影、漫画*卡通、陶艺,以及计算机多媒体以及走出课堂等表现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扩展他们的视野。 (五)注重美术学科与其它艺术学科(如音乐、体育)的渗透和融合,甚至可以与其它非艺术学科进行关联。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收益不少。 (六)灵活利用社会教育的设施,进一步普及美术馆、博物馆。书本的知识毕竟没有实践来得真实有效,学生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在博物馆看到的要比书本看到来得激动、兴奋。因此可以适当制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可以去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文物、字画,这样不仅完善课本上缺少的内容,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 (七)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是我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总之,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学美术课教学 我国美术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美术课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即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这点,中央在1985年“教改方案”、1989年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和1993年“中学美术教学改革”等文件中都再三强调和肯定了,并确立了相应的《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想严格按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完成其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其预定的目的,中学美术教学就应该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认真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选择并运用好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严格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 美术是选型艺术,也叫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现又是静止的并对物质具有特殊的依赖性,从而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中学美术教学就是根据其自身的这些特点而确定了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在我国古代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的“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等等。现代又提出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等。他们当然都可以适用于中学美术教育,但美术教学毕尽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而教学上又有其自己的一些原则。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认真贯彻这些美术教学原则,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为矛盾的转化创造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 中学美术教学究竟主要有哪些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些什么要求,笔者有如下认为: (一)审美性原则。1989年中央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规定:“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并再次要求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主线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始终。可见,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贯彻审美性原则,应该做到: (1)把审美教育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到美术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即要求教师从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辅导课外美术活动及教学总结,都应该注意给学生传授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认识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的能力。 (2)把审美教育同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陶冶美的思想情感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特殊作用。恩格斯说:“美育就是美学方面的教育”;蔡元培说:美育,“可以用它来陶冶人的感情,培养高尚的人格,发为伟大的行为”;康德也讲:“美是道德的象征”。 审美教育,既是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它也是提高社会主义公民的审美文化素质重要途径,全社会都应引为重视。 (二)直观性原则。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这就只有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如把握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一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贯彻直观性原则时,应尽力作到: (1)语言的表述应形象、生动,口齿清楚,能深入浅出,简明扼要。 (2)要尽量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示范直观等,并能做到把握好关键,适时展现。 (3)要教给学生掌握好感知物象的正确方法和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填鸭式的满堂灌是起不到美术教学效果的。 贯彻启发式原则,要求教师应做到: (1)教师必须胸中有学生。班上有多少学生,他们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爱好如何,掌握的知识、水平情况怎样,心中有数,教学时方能作到有的放矢。 (2)启发学生的思路要定向,前后所提之问题要有连贯性,而且只能围绕主题进行,否则,会漫无边际,无法收拾。 (3)不墨守陈规。即所提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多一些,形式变化要大一些,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四)精讲善练原则。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苦练,但每课时又只有45分钟,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不精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少讲,把所用之道理讲清楚,把重点、难点讲透,把方法、步骤和要求讲准确,以达到指导“善练”的目的。“善练”,就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严格的训练计划、方法步骤,按质按量地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贯彻精讲善练原则,要求做到: (1)明确所讲理论与其指导实践的关系,绝不能为讲而讲,更不能有与练无关的讲。 (2)精讲善练,讲是关键。讲的内容是为了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认真地多练、苦练,使练的方法步骤正确,达到“善练”的目的。因此,对“讲”,一要求精炼、概括、扼要;二要有真知灼见和规律性的知识。 (3)要保证学生练习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认真做好辅导工作,即在学生练习时,要求教师认真巡视,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并能否运用于指导实践;是否理解了训练的目的、要求和作画的方法步骤;学生观察、理解事物的方法是否合理;对工具材料的掌握和运用是否恰当等,并能及时地予以辅导、肯定或改正。 (五)以点带面,面向全体的原则。我国现行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年龄为基准组建的,由于学生的来源及其生活条件、所处之社会环境的不同,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乃至天赋差别,造成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必然存在的,而教学活动是集体的,要求也是以统编教材为依据即划一的,这便产生了统一要求与水平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然而我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唯一的办法,只有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在不同基点上去要求、提高。 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应该做好: (1)善于选择典型。上一节课,学生多,课时短,每人都能享受到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选择典型来启发大家。选优者,以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其加大学习份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在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跟上趟,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不足,作借鉴之。 (2)注意加强辅导的针对性。教师经过巡视检查,已基本上把掌了全局,对反映练习的目的、方法、步骤和要求方面的情况业已掌握,这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导对象,或是对训练目的的不明确者,或是对方法、步骤掌握不正确者,或是不按要求去做者,进行重点辅导,可以达到启迪多数,面向全体之目的。 (六)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创造性才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和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切不可忽视。美术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贯彻创造性原则,应要求教师做到: (1)正确认识美术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有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教育。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审美文化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社会的生产技术也离不开美术。 (2)培养创造性才能需要从创造性的学习开始。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学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也需要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智力和才能,都得从小开始培养,这就需要教育,其中包括审美文化教育,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中,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上之中学美术教学原则,既有他们间的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把他们配合起来,灵活地、创造性地遵循和运用。 二、认真研究和选择美术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之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学美术欣赏教学艺术 [内容提要]: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评述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欣赏进入到自觉欣赏。那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如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评述多元化艺术,并从艺术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建构一个多元化艺术观念,是课程标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教法 中学美术欣赏课在整个中学美术教学的位置极其重要,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所接受的欣赏教育,对他将来的艺术观点、艺术修养的形成,完美人格的健全有重要影响。 在中学美术课上,我们教师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传递----接受式”。这是最常见的绘画欣赏教学类型,其特点是以教师讲解说明为中心,学生只需全神贯注的听,思考和记诵。其教学基本变式是叙述或描述画面----形式分析----解释意义----总体评价。此类型操作程序及要领是明晰的,只要吃透作品资料,在欣赏画题方面下功夫,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一般效果不会差。但我们是在认识论方面过分强调理性思考方法,在教育上过分强调传授方式,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欣赏课剥夺了学生自己体验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权利,那就谈不上是欣赏,而是美术理论课,从而导致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受阻碍。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是艺术课程学习方式之一。因为体验意味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来,能够自主的对美术作品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学生们一起讨论、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一句话,强调体验,强调学生理解,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逐步转向以自己已有知识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人在平时教学中,根据新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对美术欣赏课方法作了一定尝试,使学生积极地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判断美术作品,充分尊重学生自身感受和体验,使之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观念。从而愉悦的获取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问答型“引导、发现式” 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形象识别和理解能力为目的地教学类型。其特点既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思考。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采用:设问、反问、诘问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贴近作品隐含的问题,这种类型有助于学生学会怎样欣赏作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上七年级《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中,《纺织女》这课时,让学生先观察,接着提问学生,全画面可分为几个部分?前景妇女和后景妇女的衣着有什么不同?后景壁毯上表现了什么内容?你对作品中的人物心情有什么感受?前景纺织厂条件如何?从何处判断出来?在提问中,让学生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视线会扫过画面每一个角落,并认真收集知识,根据信息分析解释画中所给人物,景象的意味。许多同学能从画面穿着分析出前景纺织女工在马德里简陋的条件下劳动,后景则贵妇们欣赏由妇女织造出的壁毯,并指出两个场景,代表不同的阶级,隐含着对比,甚至有同学通过自己搜集资料知道壁毯表现的神话故事的内容, 整个是为前景纺织女陪衬这个故事而安排的。这样的回答欣赏教学,使欣赏者认真细致的面对作品,不仅充分调动视觉直感和想象力,而且也能从理性方面把握作者通过画面传递出来的信息。 二、讨论型“创境----领悟式” 这是充分显示了教师创意造境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欣赏教学。其特点强化了欣赏教学的赏悦性,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和欣赏对象的性质,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绘,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审美情景,教师可以出一些背景材料,学生畅谈感受和领悟,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欣赏对象的深层意蕴。 1、创设正确的审美情境 对于初步具有美丑好坏判断力的学生来讲,要进入美的欣赏,首先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使其摆脱日常意识状态。 例如:在欣赏七年级课本杜健作品《在激流中前进》时,播放乐曲《黄河船夫曲》,此时学生进入某种情景,自觉体验船工的艰辛, 产生审美意境。此曲和《在激流中前进》题材相同,作品表现情绪相同,《黄河船夫曲》声音浑厚,有气势,通过短促的喊号声和渐强的梯度节奏,表现了划船的动作,感受经过紧张的险滩战斗,船工们心里充满着愉快,希望与光明。《在激流中前进》色彩凝重,用笔粗放,运用衬托和对比手法表现船小、浪险、人艰,两件作品都表现了船工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学生积极的认同心理活动,由于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审美想象。 2、共鸣和理解 在审美体验中使学生的审美想象融入作品本身的情感中,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关照、体味、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欣赏七年级油画《粮食》时,因学校地处农村,可带学生参观农民在田间劳动的场景,从农民挥动手中镰刀割稻、收稻、挑稻等一系列农忙收获的场景以及农民收获的情绪中获得初步审美情境,然后结合苏联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体验到作品创作于卫国战争之后,从而体现出苏联集体女庄员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面貌,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在日趋异新社会我国劳动人民对于收获的喜悦以及劳动人民耕作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爱惜粮食。 三、自由型“指导----自学式” 这种欣赏教学类型是个更高的要求,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教师可让学生一开始就自主欣赏绘画作品,而且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对作品从美术语言角度、从历史背景角度、从美术家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观赏、分析和讨论。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产生不同见解或不同评价。当学生在这方面倾向性不断增强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在审美趣味和价值方面有自己较稳定的“标准”,审美意识也逐渐形成。对于学生的见解,教师应尊重、保护,引导、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欣赏梵高油画《播种者》时,教师可把它和米勒油画《播种者》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事先让学生分组查出梵高、米勒的生平,作者的代表作,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艺术流派、风格。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把研究成果组合起来进行自由讨论、交流、比较,并让小组推选学生演示播种者,推选学生分别对梵高《播种者》和米勒《播种者》大胆进行评述,从而了解作品既相同又有区别:作品构图相似,描绘内容相似。米勒以伦勃朗灰暗的风格,用雕塑般单纯而简练形象概括表达耐人寻味的内容。梵高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品以明亮的黄色基调和灿烂的色彩表达画家内心强烈的情感,把油画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交流和碰撞,加深对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综观新课程,在欣赏教学中,本人认为:美术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美术与其她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并且激励学生研究美、探索美,善于结合艺术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从艺术史、艺术批判的角度,采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和各种手段使学生对艺术家、艺术品、艺术现象有综合、立体的认识,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中学美术尝试教学法运用 摘要:新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指导,明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尝试教学法”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概括出以“尝试”贯之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大有用武之地;“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害词: 尝试教学中学美术教学主体尝试作用 中小学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传统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爱好,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二、“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先练后讲”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熟悉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非凡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把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笔者在《美术字》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的美术字写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于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写美术字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先学后教”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墓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在中学美术课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着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动、轻松,视学习为乐趣。尝试教学是察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摸索与实践,定能让这颗现代教学中的明珠放射出刺眼的光线!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力是艺术的生命力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联想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另外教师要结合小学美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开放包容的情境以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思维;小学美术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创造作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形式创新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灵活性在解决问题时善于选择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提供多种解法第二精致性主要表现为对作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致的效果第三流畅性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与创作过程中能够比较快速地产生许多想法和念头第四新颖性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与作品创作过程中能大胆尝试以求作品及创作方法新颖独特第五敏捷性主要表现为在创作过程中能快速地用各种策略解决出现的问题且效率较高美术学习中的创新思维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的作品中而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美术教学过程、美术教师的修养等因素息息相关 一、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设计游戏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都喜欢玩、喜欢动特别是游戏更能让他们在快乐的过程中得到感知并获取经验游戏也能较好地解决小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笔者在教学湘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大嘴巴»时就是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课题的:上课前笔者将事先做好的“大嘴巴”的教具分给几位学生请他们上台表演童话剧其余学生当观众参演的学生努力表演台下的学生看得入迷精彩的表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表演结束后笔者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导自演童话剧、课本剧并指导他们制作“大嘴巴”道具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参演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认真地做道具、排练、表演他们的表演精彩极了不知不觉他们在游戏中学到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游戏化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课堂秩序的稳定 (二)走出课堂 在生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这样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是在教室中临摹现成的作品练习表现技法很少有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生活中进行创作作品的临摹与技法的练习固然重要但它们不是美术教学的全部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才是美术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因此笔者提倡教师应根据课程需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在自然界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美术例如笔者在教学湘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春天来了»一课时让学生走出了教室在校园中寻找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在校园里学生用他们独特的眼光去找寻春天他们认为春天在草丛里、水池边、天空中
论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新潮流。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样需要资本市场。而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风险投资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资本市场的作用,可以极大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我国高新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风险投资;高新技术;资本市场 目前,在我国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回报时间长等特点,银行等融资机构贷款的安全性原则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难以从这些金融机制中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风险投资的出现,不仅可以解决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还可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改善经营管理,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高新技术企业是资本的需求者,风险投资是资本的供给者,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风险投资,但风险资本的供给却是有限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想成功地引入风险投资,除了企业自身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必须符合风险投资的要求,还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风险投资的内涵及其特点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它主要选择未公开上市的有高增长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创新性或高科技导向的企业,以可转换债券,优先认股权的方式参与企业的投资,同时参与企业的管理,使企业获得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财务资源,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和实现目标。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资本通过资本市场转让企业的股权获得较高的回报。 风险投资的特点主要有:高风险、高收益性;风险投资大都投向高技术领域;风险资本的低流动性;风险投资有其明显的周期性。美国风险投资的先驱人物乔治・功端尔特对风险投资从3个方面进行描述:首先,风险资本往往投资于非流动性证券的股本投资;其次,风险投资比常规投资有更大的风险性,同时也伴随着高收益;再次,风险投资者希望参与风险企业(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工作,并对风险企业的成功有所贡献。 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对风险投资的需求现状分析 高技术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高技术的主要特征是知识密集程度高,属于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竞争、高影响力的技术。 高科技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首先,高科技产品的开发风险远远大于普通商品,如果新开发的商品不被消费者接受或投入市场后被其他商品替代,那么原有的投资就无法收回,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其次,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成功率较低且开发周期很长,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再次,高新技术的开发需要庞大资金的不断注入,一旦出现资金紧张,将严重影响新技术的研发,面临很大的资金风险。统计表明,高新技术企业在西方国家的失败率高达75%。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VC诞生于美国,其标志是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在波士顿创建了名为ARD的第一家现代风险投资公司。半个多世纪来,风险投资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风险投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9月,第一家专营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公司)成立,1987年全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基金在深圳设立。到2008年底,虽然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上新募集的资金规模仍然达1018.67亿元。共有191家机构完成募集,每家机构平均新募集的风险资本规模为5.33亿元。2009年上半年,已完成募集和正在进行募集的资本额达1614.63亿元,平均每家机构/基金募集的风险资本规模达7.33亿元,是2008年全年的1.38倍。 显然,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发展是比较快的,它在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立和成长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只经历了较短的发展历史,至今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无法独立支撑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风险投资在发展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其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风险投资相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需求明显不足。据调查,目前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中,主要是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仍不畅通。在银行领域,国有金融体系支配了绝大部分的信贷资金供应,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经济和大型企业。2008年我国风险投资资金1018.67亿,但相比国内高新技术企业数千亿的融资的需求,仍是杯水车薪。 第二,风险投资主体单一。目前,我国许多风险投资总会看到政府的身影,主角大多是政府,或者是带有很明显的行政色彩。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仍是财政科技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投资主体单一。近年来成立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出资方仍然是政府部门,同时对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我国进行严格监控,这必将严重阻碍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缺乏针对风险投资的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税收环境。由于风险投资在我国还属新生事物,过去在制定《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专利法》等法规时,尚未考虑到风险投资的运作特点,因而现行有关法律与政策在许多方面不仅不能给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有时反而构成法律与政策的障碍。 第四,资本退出机制还不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由于种种原因还十分薄弱,不仅缺乏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而且风险投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也较为困难,从而使得风险投资的资本退出机制难以建立起来,即便是成功的投资也很难做到高额收回,后续投资无以为继,这种状况显然对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第五,风险投资行业人才缺乏。从事风险投资事业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金融领域内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应当熟悉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风险投资进行评估,降低投资的风险。风险意识的产生和风险资本投资的决心来自于风险投资者对高新技术和未来高新技术商品的市场判断能力,这种市场判断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基础上。目前,国内风险投资还多数停留在学术论坛和理论研究层次上,在实际操作上真正懂得风险投资的人还不多,具有现代意识的风险投资资本运作家可谓凤毛麟角。这种偏颇也是导致我国风险投资成功率大大低于国际水平的重要原因。 三、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建议措施 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尚存在着体制、观念、资金等多方面的问题,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都不令人满意,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风险投资仅占2.3%。为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其教训。 (一)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渠道 我国的现行法律规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基金不能用于直接投资。这一限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确实起到了规避风险、稳定经济秩序、保证资金供应的作用,但同时也堵死了金融机构投资于风险企业之路,造成了风险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多数国家发展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曾经是风险资本的重要来源,即便是风险投资基金大发展的今天,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养老金等契约性金融组织的资金也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银行商业化改革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养老金、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基金、商业保险基金等各类基金有了较大发展,并积累了上万亿的资金的基础上,组织和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基金,并对于风险基金的发起实行宽松准入政策。应允许实业企业、个人、保险机构、金融机构等参与发起设立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风险基金的募集可以采取私募(定向募集)与公募(发行基金、证券,即股份)相结合的方式。在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建设初见成效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逐步放宽对金融机构的各种投资限制,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为了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政府需制订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成立有关部门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当前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以此来规范风险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运作,并保障风险投资公司在筹资、项目选择、知识产权维护和所有者权益转让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经试行并积累经验后,再着手制定成熟的《风险投资法》、《投资基金法》。同时,修改现行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中阻碍风险投资发展的规定。韩国的做法值得借鉴,韩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了《中小企业创立支持法》、《新技术财政资助条例》,促进了风险投资的发展,目前韩国己有58家风险资本公司,掌握资本713亿美元。 另外,税收政策也是影响风险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制定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如美国政府为了鼓励私人风险投资的发展,规定,“风险投资所得金额的60%免除征税,其余的40%减半征收所得税”。为了鼓励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我国也需要对风险投资企业实行减税政策。 (三)建立多层次、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 2009年创业板的开通,大大促进了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但部分风险投资企业暂时可能无法达到创业板市场的上市要求。政府可以鼓励和帮助这部分风险投资企业通过买壳或借壳的方式上市,并通过在证券市场上的股本扩张实现融资目的。另外,也可以引导这些企业充分利用境外市场,充分利用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以及周边的新加坡、韩国、香港地区的创业板市场,吸引国际资本,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 (四)加强风险投资人才培养 风险投资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司需要特殊的人才,人才的管理是风险投资公司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位高素质的风险企业家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持续创新精神,更要懂得企业的经营之道。但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多数不具有企业所需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海外人员归国创业。 (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论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对接问题探讨 摘要:目前国内外风险投资正在转向中部地区,投资商十分看好武汉的发展前景。武汉需充分利用自身的高科技优势,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对接。因此有必要对武汉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对接进行探讨,以营造武汉地区良好的创业投资氛围,开拓创业风险投资思路,缓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对接;武汉 一、武汉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第一,风险投资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88年,中国风投起步,武汉也于当年开始尝试风险投资,并成立了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简称“东湖开发区”),但作为真正意义的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则始于1999年6月武汉世博科技项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此后相继成立东湖创投公司、开元创投公司、华工创投公司、华汉投资管理公司等10多个有影响的风险投资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 第二,风险投资特别青睐东湖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随着风险投资机构及其风险资本的增加,武汉获得风险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日益增多,风险投资70%集中在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投资领域主要分布在光机电一体化、信息、新材料、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咨询等行业。从各创投公司所投项目的运行情况看,大多比较正常,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第三,风险投资的管理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从现已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看,基本上是按公司法设立的,大多为有限责任公司,较少是股份有限公司。对于项目的投资,各公司都建立了较严格的投资管理程序,并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总结了不少好办法,如华工创投就有自己完备的投资程序和孵化流程。 第四,风险投资的部分配套机构已经设立。目前,武汉风险投资的部分配套机构已经设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武汉东湖开发区投融资服务中心、“武汉・中国光谷”技术产权交易所、湖北省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等机构。 第五,海外风险投资已进入并运作成功。近年来,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积极争取海外风险投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海外风险投资涌向武汉。 武汉风险投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全国已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投资规模和发展速度与京、沪、深等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板上市企业屈指可数,大量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正在等待创业板上市的机会。武汉留住人才的比例也不容乐观,许多具有风险意识的人才都流向了沿海风险投资较为发达的地区。 二、武汉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对接 (一)武汉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模式 目前,武汉金融不断创新,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具体有政府资助、银行贷款、自有资金投入、债券融资和风险投资等几种融资模式(见图1)。但由于传统的融资模式很难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对资金融通的要求。因此风险投资是武汉高新技术企业的首选。其主要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各阶段投资的下述特点决定的。 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高风险性和高成长性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在性质和数量上都不尽相同。在种子期,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不确定性因素多,研究开发的风险很大,债权人通常不敢轻举妄动,资金通常来源于创业者自己的资金和风险投资。创建期是实现从样品到“现实商品”的关键性跳跃的重要阶段,也是投资风险最大的阶段,商业银行一般不愿向企业提供资金,融资难度极大。然而风险投资公司,有追求高风险和高收益的偏好,愿意向此时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并取得部分股权。在成长期,企业经营业绩逐渐得到体现,公司成功的前景开始变得明朗起来,资金需求仍然巨大。企业可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但由于金融机构的贷款需要担保、抵押等,企业能够获得的贷款仍是有限,而融入大规模的风险资本可以弥补这一缺口。在成熟期,企业已发展为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能力相对较强,商业银行等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此时会以比较积极的态度介入到企业的融资活动中。 (二)武汉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对接的效果 武汉引入风险投资这个工具,对其最大的期望就是催化武汉的高新技术,使这些以创意、论文、专利、专有技术等形态存在的知识产权能够在风险资本支撑下快速产生财富化效应。实际情况也确实印证了这种政策期待。武汉高新技术企业在与风险投资对接后得到快速成长。 1、武汉东湖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东湖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是在湖北省、武汉市两级政府支持下,由多家法人单位共同出资于1999年底成立的武汉第一家专业性风险投资公司,主要从事有成长性企业、项目的风险投资,同时为企业提供短期融资及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东湖创投于2002年10月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投资600万元入股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随后,东湖创投又策划并顺利解决马应龙原柜台股的历史遗留问题,为其上市扫清了障碍。2004年5月,马应龙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5年5月,经过两年的运作,东湖创投以1倍的收益成功变现退出。 2、立得凭实用新型测绘方法赢得风险投资。传统的测绘方式是人工测绘,需要用照相机一张张去拍,耗时误工,难以避免误差;航测遥感不失为一种大面积的测绘手段,但无法采集路牌、交通标志等细小的地面物,成本也高。立得的移动道路测量系统,颠覆了这两种传统的测绘方式。它在机动车上装配先进的传感器等设备,开着车就可以“画”地图,数据同步存储在车载计算机系统中,绘制的电子地图精度达到分米级。目前亚洲掌握这一技术的只有立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立得”)一家,全球不超过4家。青藏铁路通车前夕,需要对路况进行安全评估,立得仅花10多天完成测量,为顺利通车赢得时间,从此声名大噪。如果按成熟的商业标准,立得的成立风险非常大,基础研究就要历经4年,成立之初年销售额只有100多万元。2004年7月,隶属信产部的盈富泰克投资公司在几经考察之后,向立得投资1050万元。2006年,红塔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入2900万元。仅1个月之后,深圳招商局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又投入1000万。截至2007年,立得的第二轮融资累计1.2亿元。经过两轮风险融资之后,立得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外领先的地理信息提供商,2007年产值超过亿元。短时间里为香港、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起影像城市,并成为2008北京奥运合作伙伴。立得计划2009年在中小板上市,预计当年可实现9200万元的净利润。 从上述两案例可以看出,武汉高新技术企业只要拥有出众的技术,让风险投资商察觉到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高新技术企业和风险投资基本上都会对接成功,并且风险投资(管理)机构还会介入公司的日常管理,帮助企业成长壮大。 三、武汉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对接的困境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多阶段性,决定了其投融资的金融价值的多元性。在进行高技术企业的投融资时,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各发展阶段的技术经济特性不同,相应各阶段投融资的金融价值也不同。如种子期对应的投融资是具有科技价值的金融行为;创业期对应的投融资则是具有产业价值的金融行为;成长期相应的投融资则是具有完全经济价值的金融行为。因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投融资行为的金融价值,应是投融资行为的技术价值、产业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的综合。武汉风险投资机构在实现自身的金融价值后就会退出,这时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一般会选择第二板上市筹集资金,实力更强的则在主板上市筹集资金。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项目市场和风险资本市场是保证其风险投资运行的基础条件,这2个市场越大,风险投资的生存空间就越大。仅有技术项目市场,或仅有风险资本,风险投资都难以运作。只有2个市场对称且容量大,风险投资的发展才能游刃有余。武汉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项目,只要风险投资运行的基础条件有保证,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对接效果就会更好。 风投最青睐的是处于行业前3名的企业,成长性好,产销1亿-2亿,2年-3年内可上市,达到这个水准的企业,风投就想尽办法进去,而企业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如要求投资方先按银行的利息借一定款项,如果双方合作愉快再签约。此外,武汉缺乏有公信力的融资中介机构。如果投融资双方只靠自己的力量达成协议,过程会很长,得到的信息也可能严重失真。目前武汉做得较好的融资中介机构就是梦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它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搭建项目与资金的桥梁,已经为武汉隆源科技有限公司真空管项目、武汉新未来互动传媒有限公司、王子公司等企业成功融资。 四、建议与展望 (一)积极发展融资中介公司 融资公司是项目和资金碰撞的聚集地,一般有较强的专业背景。融资公司在取得项目融资的权后,会先对项目进行专业的评级,再有针对性地做融资方案,最后和投资方联系。由于投资方和融资公司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就增加了项目方获得接洽的机会。融资公司还会对项目方提供融资技巧和改造项目方的融资条件,甚至提供谈判服务,以提高项目方和投资方对接的可能性。从整体来看,我国99%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又有90%缺少资金。所以武汉应当积极成立专业的融资中介公司,把投资资源引到武汉,把好的项目推荐出去。 (二)明确投资方专注的产业和对投资期的偏好 许多风险投资机构专注在某些产业,如一些专门投资在半导体行业,其他的投资在医疗保健设备、生物科技或互联网服务等。他们对超出投资范围的产业不予考虑。此外,一些风险投资机构喜欢投资在企业启动的初期,另外的则选择投资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只有明确投资方专注的产业和对投资期的偏好,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投资机构,达到事半功倍。 (三)注意与投资方沟通的技巧 融资是项复杂的工程,融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众多因素,其中投资方对企业的了解程度是众多决定因素之一。所以项目方要事先准备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内容应包括对公司背景、公司结构、公司地点和设施、经营战略、产品战略、企业特征、商业模式、收支模型、里程碑、技术、战略伙伴、顾客、知识产权归属等等。要让投资方感到项目方对市场、产业、目标顾客、供应商、竞争力等已经有清晰的认识。有时投资方还会委托财务咨询公司或其他专业机构对项目方的经营能力、经营状况、竞争能力等方面做尽职调查、评估,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不理解尽职调查对于投资者和促成交易的重要性,采取抵制或者消极不配合的态度,致使对接失败。所以项目方要配合投资方的工作。 (四)树立合作双赢的思想观念 武汉有大量风险投资机构在寻找项目,但仍有不少企业未争取到风险资本,主要是这些企业缺少合作双赢的观念。其实企业引入风险资本,在其销售收入增加后,虽然部分利润要与投资机构分享,但企业自身分享的利润也大大增加了。所以项目方应树立合作双赢的观念,使企业做大做强。 2006年初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拉开了风险投资“利好”政策的大幕。《2006-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中,明确把发展风险投资作为自主创新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不仅在市场准入、市场退出方面做出方向性规定,而且鼓励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和企业、私人参与风险投资设立和管理。据初步估计,湖北省风险投资可以运作的资本大约有60亿,主要集中在武汉。2008年中博会,实际来武汉参加的风投机构接近200家,大大超出预期。种种迹象表明,在“利好”的背景下,加之武汉有发展风险投资业的强大优势,特别是丰富的科技资源,武汉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对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 论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效应探究 【摘要】 从投融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表现为一种资本供给,高新技术企业表现为一种资本需求,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融合效应:风险投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育,后者的成长也为前者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融合效应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则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但是,在科学技术向产业化转换形成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存在,以及缺乏相应的资产担保。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想从讲究稳健经营规避风险的银行获得借贷资金以及在IPO条件苛刻的证市场获取权益资本都是非常困难的,而专业管理的缺乏更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道路上雪上加霜。因此融资困难和缺乏有效的专业管理成为了阻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却在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尽管风险投资家们一再强调,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仅仅是看投资项目是否符合风险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的要求,并未局限于高新技术领域,而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主流企业也并不一定都具有风险投资的背景,但风险投资自产生开始就与高新技术企业密不可分,二者的融合是源于彼此的内在需要、符合两者本质特性的自然结合,也正是这种互利的融合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本文将从理论上来论证这种双赢关系的存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我国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建议。 二、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不断提供新的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应用技术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其实质就是要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成功率。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的特点。 一是高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常要经过四个阶段:技术酝酿与发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和工业化大生产。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这一方面是因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人力资本投入的高机会成本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科技创新的本质特性决定的,无任何历史先导的借鉴使得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大量的沉没成本的出现。 二是高风险。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主要有:投资决策偏差风险,依赖于历史数据分析的投资决策,在对无任何历史数据提供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分析时,决策估算偏差的风险可想而知;技术研发风险,技术的不成熟与相关配套设施的欠缺使得技术的研发自始至终都存在着高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科技创业团队的组成不合理,大量技术人员的存在导致企业缺乏相关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无形中会增加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 三是高收益。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的都是具有经济高附加值的服务和产品,通过科技的杠杆作用,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可以获得比传统产业大得多的超额利润。 四是产品周期短。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额利润必定吸引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涌向该产业,使竞争加剧;另一方面知识经济下特有的技术扩散的高度外部性,使得其他人利用新技术生产产品的复制成本非常低。这一切导致要想在高新技术产业获得长期发展,只能依托技术的发展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来实现。 高新技术产业的这些特点客观上决定了融资和管理将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高风险、高投入的存在使得规避风险寻求稳健性的银行借贷资本很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入资本。在中国,证券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极其不完善,国家对IPO的条件要求相当苛刻,因此想要通过IPO从证券市场获取权益资本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在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分离的现代企业体制下,专业分工细化的趋势使得企业的生产、科研、管理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分离,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管理的工作一般都是交给具有专业水平的职业经理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由于科技创新的高水平专业性要求和资金的有限约束,使得科技创新团队更加注重的是对于技术人才的网罗,而对于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专业管理人员,则大多是并不精通管理的技术人员兼任。这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体制下,必然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 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巨大潜在收益与较大失败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投资,但是他的投资实质却是以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和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通过高额的利润回报来弥补投资的支出和承担高风险的风险补偿,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承担可由超出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得到弥补。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高收益以及缩短的产品周期的内在特性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中长期利润追求完全契合,风险投资就像是专为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而生的。风险投资的出现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适合的融资渠道,而且除了作为一种权益资本投资以外,风险投资还具有专业投资的特性,它不仅为创业者提供资金,还为管理者提供其专业的学识、经验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作为一个股权投资者,它会将自己的专业管理能力运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帮助企业减少内部交易成本,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运转效率的提高。风险投资的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两大瓶颈问题。充足的资金、专业的管理与高科技技术知识的有机结合将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从而极大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高新技术产业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原动力” 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对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没有在原则设定上厚此薄彼。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只需要看一下各国风险资本的行业分布,就会发现高新技术领域是风险投资事实上的“宠儿”。一方面这是由于高技术项目具有符合风险投资原则的一系列特点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了风险投资的制度和资源环境,促使了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对风险投资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是风险投资机制产生的基础和活力的源泉 首先,风险投资之所以愿意冒高风险,选择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投资对象,正是因为一旦投资成功,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转换,它就能通过技术垄断市场给风险投资家带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超额利润。追逐高收益是风险投资的动力,而蕴含着高额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当然成为风险投资的首要选择对象。其次,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不是通过股权投资来长期控制风险企业,而是定位在一段不算太长的投资期间内实现风险资本的快速增值。产品周期缩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中一旦获得成功,企业资产和内在价值便如细菌繁殖般呈现几何级数倍增,风险投资机构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将股权变现(蜕资),实现风险资本的较快回收,继而投入下一个风险项目,使缩短风险资本循环周期成为可能。所以,风险投资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向高新技术倾向”的特征。而高科技的动态性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不断更新和丰富内容的持续性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无穷商机则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 风险投资机构在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风险规避者,高风险的承担是因为有高收益的回报作为动力实现的,风险投资者同样有降低投资风险的主观期望。而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发展则可以实现风险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的期望。首先,高新技术产业比别的行业拥有更短的产品周期和经营周期以及更快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投资资本的快速回收和增值能够帮助风险投资将时间期限上的不确定带来的风险较投资其他行业相比降到最低。其次,在稳定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由于高新技术的迅速外溢带来的高度外部性,也为风险投资者在进行风险投资决策时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参考信息,可以帮助风险投资者有效地降低决策风险。 四、优化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是“鸡与蛋”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融合的必然趋势,但二者在我国的融合却是十分有限的。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上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大量的创业企业资金匮乏,但得不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另一方面则是上百家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风险资本悬浮在空中,无法落到创业企业的实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反映在投融资机制、运行机制、法律、政策、人才等方面。为了促进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一)建立促使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投融资法律环境 从立法上看,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风险投资活动时遇到的法律障碍。很多现行法律规定滞后于实践活动,同时在不少相关领域立法又呈现出大量空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要保障风险投资公司在项目选择、知识产权维护和所有者权益转让等方面的利益,就要尽快建立与风险投资发展相适应的中小企业法、风险投资基本法、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合伙企业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公司法、税法、企业收购与兼并法、破产法等。 (二)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互动的税收优惠投融资机制 各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实践都表明,税收优惠政策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助推器”。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较全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完善直接税收优惠政策。在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和高科技人才的个人所得税进行减免,以吸引和留住高科技型人员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对风险资本收益实行减免所得税,这有助于鼓励风险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刺激更多风险资本的投入。在流转税优惠政策方面,要改变现行的与科技有关的流转税只局限于对科研单位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的规定,还应拓宽流转税优惠政策面,包含风险投资公司。率先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外购的固定资产纳税额,降低投资成本,增加投资收益。二是完善税收间接优惠政策,对加速折旧、税前还贷、延期纳税和特定准备金方面进行全面的税收优惠。三是把税收优惠的重点集中在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上,避免误导高新技术企业偏离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方向。 (三)积极推出创业板,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在西方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也是最佳途径就是实现公司上市。由于高科技公司初创阶段大都为中小企业,难以满足在主板市场上市的条件。为使风险投资能够顺利退出,激发风险投资者的积极性,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大都通过在二板市场上市来实现风险投资的变现。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板仍是主板市场的组成部分,离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市场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和风险特性,早日进行创业板试点,为风险投资创造最优的退出途径,也为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长久的融资渠道。 (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 风险投资能否成功,关键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政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动创新者、风险投资家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能充分发挥个性与才能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开展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学习先进的风险投资管理技术;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高级人才从事风险投资事业。 论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基于VAR模型的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性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风险投资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选取1994-2012年间我国历年风险投资额、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两个时间序列,建立VAR模型,并用脉冲响应对系统进行动态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中,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就影响大小来看,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而高新技术产业对风险投资的作用较弱。 【关键词】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协整;脉冲响应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增长与风险投资具有正相关关系。风险投资通过提供资金、参与管理、规范股权结构、影响董事会构成进而影响企业决策等方式推动着高新技术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相对于其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筹资难特点,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研究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关系,进而根据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投融资政策 关于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的作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理论及实证研究。Astrid和Bruno认为,风险投资的作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大公司的R D[1]。Kortum和Lerner通过建立一个专利生产函数来衡量风险投资和创新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贡献远大于其他资本投入,认为拥有一套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有助于促进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王雷和党兴华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对我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并认为风险退出渠道的不畅以及风险资本市场波动性大是阻碍我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作用显著的主要原因[3]。 基于以上分析可见,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仍然没有理论和实证上的研究,因此,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相关关系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将运用VAR模型,对我国1994-2012年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系统动态特征,进而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的结合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数据及模型设计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本文选取1994-2012年之间的年度数据。其中,风险投资额设定为X;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设定为Y。风险投资额数据来源于清科数据库,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为消除异方差并保持其波动性,将序列取对数。 本文将通过构建VAR模型来考察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动态变化规率以及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为避免由非平稳性造成的“伪回归结果”[4],本文实证部分步骤安排如下:第一,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数列的平稳性。从各数列时序图中可以看出各时间序列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故应采用包含常数项和线性时间趋势项的检验形式:。第二,进行协整检验,检验两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第三,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是对变量施加了协整约束条件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第四,通过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反映出每个内生变量的变动或冲击对其本身及所有其他内生变量产生的影响,体现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以及科技创新的动态关系。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为防止伪回归的发生,本文采用ADF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前,采用经验观察法观察两个变量序列的曲线图确定单位根检验包含截距和时间趋势项,依据SIC准则确定滞后期。检验结果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两个变量原序列的ADF值均大于临界值,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一阶差分后,变量的ADF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即lnX~I(1),lnY~I(1)。 (二)协整检验 非平稳时间变量间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首先对lnX、lnY两个变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取得残差序列E。用ADF方法对序列E做单位根检验,检验统计量为-2.73,小于显著性水平0.01时的临界值-2.70,因此可以认为估计残差序列E为平稳序列,序列lnX和lnY具有协整关系。 (三)VEC模型 由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当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时,尽管建立的VAR模型是平稳的,但不是最好的选择。而误差修正(VEC)模型是对各变量施加了协整约束条件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根据VAR模型的LR,FPE,AIC,SC,HQ值,依据相应准则选择出的滞后期数。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准则选出的滞后期数为3,由于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建立滞后阶数为2的VEC模型,如式(1)。AIC和SC值分别为-0.5351和0.1409,均较小,说明模型整体解释能力强。 从变量来看,长期中,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之间为正相关关系,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个单位,对应风险投资额增加0.9628个单位。从协整方程的系数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波动,依靠风险投资额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之间的长期均衡机制实现自我调节过程比较缓慢,速度为0.91%。而风险投资额的波动,依靠风险投资额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之间的长期均衡机制实现自我调节过程相对较快,速度为43.6%。 (四)脉冲响应分析 向量自回归模型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系统的动态特征。脉冲响应分析的是在其他误差项不变的条件下,内生变量对应误差项在t期受到一个单位的冲击后,对内生变量在t+s期造成的影响。 脉冲响应结果说明,风险投资额对于自身的一个标准差冲击,会立刻产生正效应,但从第二期开始下降,第三期达到最小值,并于第四期开始回升,后呈周期性波动。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风险投资额没有立刻响应,第二期为负值最大,第三期开始上升并在第四期达到最大值,第五期回落,第六期保持第五期状态,之后呈周期性波动。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正效应滞后,风险投资业无法立刻做出反应。 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对于自身的一个标准差冲击立刻产生反应,第一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周期性波动并逐渐下降。而对于风险投资额的一个标准差冲击,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立即做出反应,并呈周期性波动,于第二期、第四期、第五期、第八期达到正向最大值,且影响越来越显著,直到第八期保持第五期水平。可以看出,增加风险投资额对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具有重要意义,扩大风险投资额尤其是对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额能较快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结论 通过分析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动态相关性,本文揭示了相互之间的长期均衡、短期波动和系统动态特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协整方程的数学表达式来看,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二,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风险投资额与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对于自身的一个标准差冲击立刻产生正效应,并呈周期性波动,但是持续性有所不同,风险投资额更强。风险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影响长期表现出周期性波动特征,且影响程度不断上涨;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对于风险投资额的影响在长期中表现为正负轮替效应。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问题的解决应该关注以下方面: 首先,对于政府而言,应该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步骤的完成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建设,同时完善关于风险投资行业的法律法规。其次,对于风险投资产业而言,发挥“认证功能”,降低科技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利用“监控功能”,避免科技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使用“所有权”,参与决定董事会人数、专业董事比例以及控制盈余管理。最后,对于科技企业管理者而言,要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明晰产权分配。 论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效应探究 【摘要】 从投融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表现为一种资本供给,高新技术企业表现为一种资本需求,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融合效应:风险投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育,后者的成长也为前者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融合效应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则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但是,在科学技术向产业化转换形成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存在,以及缺乏相应的资产担保。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想从讲究稳健经营规避风险的银行获得借贷资金以及在ipo条件苛刻的证?皇谐袢∪ㄒ孀时径际欠浅@?训?而专业管理的缺乏更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道路上雪上加霜。因此融资困难和缺乏有效的专业管理成为了阻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却在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尽管风险投资家们一再强调,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仅仅是看投资项目是否符合风险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的要求,并未局限于高新技术领域,而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主流企业也并不一定都具有风险投资的背景,但风险投资自产生开始就与高新技术企业密不可分,二者的融合是源于彼此的内在需要、符合两者本质特性的自然结合,也正是这种互利的融合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本文将从理论上来论证这种双赢关系的存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我国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建议。 二、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不断提供新的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应用技术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其实质就是要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成功率。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的特点。 一是高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常要经过四个阶段:技术酝酿与发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和工业化大生产。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这一方面是因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人力资本投入的高机会成本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科技创新的本质特性决定的,无任何历史先导的借鉴使得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大量的沉没成本的出现。 二是高风险。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主要有:投资决策偏差风险,依赖于历史数据分析的投资决策,在对无任何历史数据提供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分析时,决策估算偏差的风险可想而知;技术研发风险,技术的不成熟与相关配套设施的欠缺使得技术的研发自始至终都存在着高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科技创业团队的组成不合理,大量技术人员的存在导致企业缺乏相关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无形中会增加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 三是高收益。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的都是具有经济高附加值的服务和产品,通过科技的杠杆作用,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可以获得比传统产业大得多的超额利润。 四是产品周期短。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额利润必定吸引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涌向该产业,使竞争加剧;另一方面知识经济下特有的技术扩散的高度外部性,使得其他人利用新技术生产产品的复制成本非常低。这一切导致要想在高新技术产业获得长期发展,只能依托技术的发展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来实现。 高新技术产业的这些特点客观上决定了融资和管理将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高风险、高投入的存在使得规避风险寻求稳健性的银行借贷资本很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入资本。在中国,证券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极其不完善,国家对ipo的条件要求相当苛刻,因此想要通过ipo从证券市场获取权益资本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在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分离的现代企业体制下,专业分工细化的趋势使得企业的生产、科研、管理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分离,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管理的工作一般都是交给具有专业水平的职业经理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由于科技创新的高水平专业性要求和资金的有限约束,使得科技创新团队更加注重的是对于技术人才的网罗,而对于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专业管理人员,则大多是并不精通管理的技术人员兼任。这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体制下,必然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 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巨大潜在收益与较大失败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投资,但是他的投资实质却是以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和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通过高额的利润回报来弥补投资的支出和承担高风险的风险补偿,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承担可由超出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得到弥补。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高收益以及缩短的产品周期的内在特性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中长期利润追求完全契合,风险投资就像是专为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而生的。风险投资的出现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适合的融资渠道,而且除了作为一种权益资本投资以外,风险投资还具有专业投资的特性,它不仅为创业者提供资金,还为管理者提供其专业的学识、经验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作为一个股权投资者,它会将自己的专业管理能力运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帮助企业减少内部交易成本,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运转效率的提高。风险投资的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两大瓶颈问题。充足的资金、专业的管理与高科技技术知识的有机结合将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从而极大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高新技术产业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原动力” 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对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没有在原则设定上厚此薄彼。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只需要看一下各国风险资本的行业分布,就会发现高新技术领域是风险投资事实上的“宠儿”。一方面这是由于高技术项目具有符合风险投资原则的一系列特点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了风险投资的制度和资源环境,促使了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对风险投资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是风险投资机制产生的基础和活力的源泉 首先,风险投资之所以愿意冒高风险,选择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投资对象,正是因为一旦投资成功,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转换,它就能通过技术垄断市场给风险投资家带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超额利润。追逐高收益是风险投资的动力,而蕴含着高额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当然成为风险投资的首要选择对象。其次,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不是通过股权投资来长期控制风险企业,而是定位在一段不算太长的投资期间内实现风险资本的快速增值。产品周期缩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中一旦获得成功,企业资产和内在价值便如细菌繁殖般呈现几何级数倍增,风险投资机构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将股权变现(蜕资),实现风险资本的较快回收,继而投入下一个风险项目,使缩短风险资本循环周期成为可能。所以,风险投资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向高新技术倾向”的特征。而高科技的动态性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不断更新和丰富内容的持续性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无穷商机则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 风险投资机构在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风险规避者,高风险的承担是因为有高收益的回报作为动力实现的,风险投资者同样有降低投资风险的主观期望。而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发展则可以实现风险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的期望。首先,高新技术产业比别的行业拥有更短的产品周期和经营周期以及更快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投资资本的快速回收和增值能够帮助风险投资将时间期限上的不确定带来的风险较投资其他行业相比降到最低。其次,在稳定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由于高新技术的迅速外溢带来的高度外部性,也为风险投资者在进行风险投资决策时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参考信息,可以帮助风险投资者有效地降低决策风险。 四、优化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是“鸡与蛋”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融合的必然趋势,但二者在我国的融合却是十分有限的。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上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大量的创业企业资金匮乏,但得不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另一方面则是上百家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风险资本悬浮在空中,无法落到创业企业的实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反映在投融资机制、运行机制、法律、政策、人才等方面。为了促进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一)建立促使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投融资法律环境 从立法上看,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风险投资活动时遇到的法律障碍。很多现行法律规定滞后于实践活动,同时在不少相关领域立法又呈现出大量空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要保障风险投资公司在项目选择、知识产权维护和所有者权益转让等方面的利益,就要尽快建立与风险投资发展相适应的中小企业法、风险投资基本法、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合伙企业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公司法、税法、企业收购与兼并法、破产法等。 (二)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互动的税收优惠投融资机制 各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实践都表明,税收优惠政策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助推器”。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较全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完善直接税收优惠政策。在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和高科技人才的个人所得税进行减免,以吸引和留住高科技型人员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对风险资本收益实行减免所得税,这有助于鼓励风险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刺激更多风险资本的投入。在流转税优惠政策方面,要改变现行的与科技有关的流转税只局限于对科研单位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的规定,还应拓宽流转税优惠政策面,包含风险投资公司。率先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外购的固定资产纳税额,降低投资成本,增加投资收益。二是完善税收间接优惠政策,对加速折旧、税前还贷、延期纳税和特定准备金方面进行全面的税收优惠。三是把税收优惠的重点集中在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上,避免误导高新技术企业偏离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方向。 (三)积极推出创业板,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在西方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也是最佳途径就是实现公司上市。由于高科技公司初创阶段大都为中小企业,难以满足在主板市场上市的条件。为使风险投资能够顺利退出,激发风险投资者的积极性,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大都通过在二板市场上市来实现风险投资的变现。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板仍是主板市场的组成部分,离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市场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和风险特性,早日进行创业板试点,为风险投资创造最优的退出途径,也为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长久的融资渠道。 (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 风险投资能否成功,关键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政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动创新者、风险投资家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能充分发挥个性与才能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开展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学习先进的风险投资管理技术;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高级人才从事风险投资事业。
高中计算机论文:高中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组织开展若干个教学项目,使学生掌握传统学科中应该掌握的知识,是最近在我国日渐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将计算机的理论教学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实践教学。 1项目教学法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实施的一般步骤可以分为五个方面:①明确项目任务,通常情况下由教师提供几个或多个任务设想,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讨论并确定最终任务。②制定计划,该步骤主要由学生完成,之后经指导老师鉴定其可行性。③实施计划,该过程可通过学生间的分工合作最后完成。④检查评估,首先学生对自己的结果进行评估,之后指导老师再加以总结,并对其中的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⑤对项目的归档记录或者应用,一方面可以为以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设计的好的项目应用到实践当中。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理解项目和任务,并加以区分。任务是项目中将要完成的一部分,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任务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培养的是学生的单方面能力,而项目教学能够实现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2)不可忽略理论教学的价值。项目教学法虽以实践教学为主,但是也不可完全忽略了理论教学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及时安排理论教学,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 (3)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与项目本身的完成情况、学生的未来发展、计算机课程的培养方向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因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项目教学的作用。 (4)合理的采用项目教学,项目教学尽管有着很多优点,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其它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计算机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项目教学法充分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合理开展教学。 2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效率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在高中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目的,可采取以下措施展开高中计算机项目教学。 (1)合理制定项目教学计划。项目的实施步骤、进度安排、资源分配、人员安排以及项目计划本身是否制定合理等,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实施。 (2)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项目教学法侧重对实践教学,因而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相关的课本论知识外,还应该熟悉企业内相关的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更有利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3)开发项目式教材内容。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不同,它更注重实践教学,在各个部分都有内在的联系,并且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市场上当前有的教材其内容设置多按照传统的章节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且内容之间缺乏衔接,与实际应用脱节,因而不能够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而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以及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因而开发项目式教学以保证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学习计算机中的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设计时,项目布置之前教师先对将要用到的知识做个简要介绍,让学生事先熟悉这个软件以及相关专业词汇。之后给学生布置社会应用性较强的项目,比如招生宣传册的设计,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讨论,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注意事项及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最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并对其他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对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剖析,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实现理论与操作实际的结合。 3结束语 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知识以及技能的传授,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项目教学法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学习。两者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又不是完全对立,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将更有利于高中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侯金平 单位:大洼县高级中学 高中计算机论文: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研究 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并没有纳入高考必考科目中,且目前高中计算机教学模式非常传统、老旧,实践性不强,导致高中计算机教学效率和质量低下。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计算机教学应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中计算机教学主要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基本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解,而学生只能听这些枯燥而且难懂的计算机相关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较常接触的一些计算机知识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多组织一些计算机技术应用小活动,引导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制作幻灯片、网页或者动画等,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 二、选择合理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工具,教材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Photoshop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抠图、滤镜等小工具时,教师可以广泛搜集一些人脸作为教学素材,指导学生利用一些小工具来修饰人脸,或者可以让人脸扭曲、变形。如此实用性非常强、用途很生活化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教师很少和学生互动、交流,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自然会感觉到无趣,注意力难以集中。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和学生交流、互动,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传统的高中计算机教学方式单一、呆板,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数据处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先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收集班级上每一个同学的联系方式,然后制作一个班级通联表。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讨论,自己亲自动手完成任务,有利于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践能力不足,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者:李学祥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 高中计算机论文:学生高中计算机教学论文 一、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效果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努力,笔者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高中计算机教师,凭着自己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加之对新课改的深入理解,提出了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一是深刻认识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是高中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日后学习高难度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和操作WINDOWS和OFFICE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计算机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高中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构建计算机高效课堂符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要求。因此,高中学校、教师和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到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思想和行动上的认识,这样才能确保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二是准确定位计算机课堂地位,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计算机课程虽不是高考科目,但它是适应信息时代飞速发展需要产生的,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课程。教师一定要站在这一高度,充分了解和把握每位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三是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很多高中计算机教师存在着重计算机理论知识,轻动手操作训练的陈旧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角,将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由于上机操作实践时间不足,很多理论都未能完全转化为操作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往往存在着“一碗水不端平”的问题,对于成绩好的尖子生,厚爱有加。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后进生,则基本置之不理,放任自由。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十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讲授理论知识后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锻炼操作能力,把学生的积极性最大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成为课堂主角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计算机课程,乐于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氛围。四是因材施教,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中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水平不一,动手操作能力也参差不齐,教师必须清楚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语言描述难以让学生直观理解的Office操作,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word界面每个按钮的操作功能,文字如何编辑,如何复制粘贴,剪切,如何使用格式刷,如何进行页面设置,如何进行信息检索等,让学生对Office的强大功能产生敬畏,认识到它为我们进行文字编辑所带来的便利,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于未接触过的一些知识和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计算机教师在高中计算机教学实践时,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方式教学法,激发高中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鼓励高中生积极参与到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五是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只有动手操作,“真枪实弹”去锻炼才能提高操作水平。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比如计算机课堂作业使用Word编辑,并通过电子邮件提交教师;开展班级网页设计大赛,谁的网页设计的漂亮就有权代表本班级参加全校的网页设计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计算机课堂学习效果。六是完善计算机教学考评。学校缺乏对计算机教学考评机制的研究,致使这门课程缺乏完善的考评机制。一方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制定科学的考评细则,确保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水平,真正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计算机教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作为计算机教学的主体,必须主动作为,更新挂念,创新方法,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做出贡献。 作者:朱红芳 单位:沧州市第一职业中学 高中计算机论文:分组协作式学习高中计算机教学论文 1分组协作式学习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实现 1.1合理的分组方式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所以教师进行分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学生各个方面的了解进行合理分组,这样才能保证分组平衡。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并且结合学生以往的学习成绩,要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学习好的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好学生的方法,因为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很有针对性的,毕竟教师面对的是全教室的学生,不能因为个别同学学习进度而停下脚步,所以分组的好处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对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可以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将不理解的知识点和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对小组问题进行讲解,提升教学质量。 1.2强调教师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的地位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创新,改变以往的计算机教学大纲,在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教学方法的了解基础上,做出合理的适合分组协作式学习教学方法的方案。例如,在对《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组成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该部分的教学目标,对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学习任务进行科学的订立,全面把握任务的难易程度,并且将计算机外装硬件给学生看,每个小组之间进行传阅,让每个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计算机的组成,理解计算机中的CPU(中央处理器)、RAM(随机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的区别和含义以及作用。教师要把握好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操作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能动性;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的作用,不能认为学生既然能够在分组中学习,就可以放松自己的教学安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2]。 1.3加强教学内容的展开,设置相应的任务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很高,但是以往的教学,都是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忽略了计算机的实践性,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加能把握知识点,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例如,在讲解“word”内容时,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word的操作技巧和排版规则,这些内容相对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分组协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实践活动,针对word的操作技巧和排版规则进行实践,要求每组学生根据相关内容进行海报设计,而且,小组进行设计的话,如果遇到操作问题,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这样更能够把握“word”的操作技巧,最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点评和讲解,对每组学生做出的设计作出评价,并指出一些实践当中学生常见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效果。 2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作者:黄明科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九中学 高中计算机论文: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论文 一、制定教学分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再比如在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其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首先让学生大致的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主要重组成部分,理解计算的CPU、硬件、软件、主机、应用系统、操作系统的含义;其次熟悉计算机键盘中各个按键的内容作用;再有掌握正确的打字方法,能够比较快速的输入英文,同时学会运用中文打字软件录入汉字;最后学生要能够掌握对文字进行添加和删除的能力,并且基本掌握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设置教学分目标时,每个目标之间必须是有关联的,最好连贯的,要有规律、有计划的渐渐向学生灌输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简计算机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知识点多,教学内容繁杂是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内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且由于职高的招生是面向初中毕业生或者有同等学历者,受其本身的学习能力限制,很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学习时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学生无法吃透所有的教学内容,最终制约了学生的提高与发展。对此,笔者认为在职业高中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教授给学生的内容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心,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充分的解读,掌握教材的本质,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施教,对重点关键的内容要仔细的讲,对次要的内容则旨在让学生了解略讲即可。再有,由于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同的,教学重点也有不同,鉴于此教师要督促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从而对教学重点要更加深刻的认识。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先对教材进行解读,找出其中的重点,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再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施教,避免教学时间的浪费,有效的提高职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样,虽然计算机教学是职业高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课时有限,每节课固定的是40分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能教授的内容也是有限的。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经常的进行计算机实践。实践出真知,讲得多,看的多,都不如学生切身去体验所收获的多。计算机实践是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学生知识实体化的表现。职业高中是以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的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给予高度的关注,鼓励和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计算机实践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且从学生将来的就业来看,大多数职高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就业,而随着如今越发激烈的就业竞争,职高学生的就业压力将更大。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实现职高计算机有效性教学的便捷途径之一。 作者:霍娟娟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现代服务业管理学校 高中计算机论文: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论文 一、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那么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 二、解决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 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高中的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来进行改革,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职业高中的教育改革,教学就应该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WindowsXP系统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添加有关Windows7系统操作的内容,并且也可以将WindowsXP和Windows7这两个系统进行对比,让同学们学习到更多的内容。还有,在教学office的时候,也要将office2003和office2007两个软件的操作进行对比,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将office2003升级为2007版的时候可以立刻熟悉相关的操作。 2.增加多种教学手段 无论是进行什么课程的教学,都不能只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因为单一的教学手段形成枯燥的课堂氛围,极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例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以及一些教学音乐,还有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给学生进行相关软件的操作演示,方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记忆相关的操作。除了借助多媒体外,教师也可以进行案例教学,比如,在进行office2003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实际的案例让进行讨论,例如,如何给自己的设计成果设置保护?其实在Word的使用过程中可以使用水印来对自己的设计成果进行保护,杜绝其他人的抄袭,那么学生就可以将如何添加水印的步骤讲述出来。 3.注重实践教学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实践模块的教学,比如说一个星期有三节计算机基础课程,那么就要有两节课在实验室上,进行操作技能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还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添加一些操作实例,例如,在进行PowerPoint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如何添加特效的操作过程具体演示出来。职高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职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积极地调动课堂气氛 计算机基础课堂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响应职业高中教育改革的口号,教师就要积极地调动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插入一些笑话或者是课外话,或者经常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比如,在对计算机进行介绍时,老师可以添加一个“我的电脑”的笑话,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职业高中学校一定要尽快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作者:王晓东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 高中计算机论文:高中计算机教学论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计算机都比较感兴趣,而要想使计算机教学更为有效,就必须先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其注意力,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应根据本堂课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及日常生活,创设便于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教学情境。比如,在进行PS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事先选取一些比较有趣或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关注的时事图片,将自己改为图片主角,借助于PS软件来对其放大或者缩小、增胖减肥或者增加其他表情等,通过这种有趣且轻松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与学习。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通过创设比赛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对教学手段与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代替以往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效,获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学校应加大教学硬件的建设,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计算机实施统一的管理以及控制,在教师操作示范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操作,且教师在学生实践操作中,还应予以相应的指导以及帮助,鼓励学生多思考,让学生多提问。 三、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教学强调将学生作为主体,注重的是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将课堂作为巩固知识以及检测学习成果的一个平台,为学生协作学习和师生互动交流留下充足的时间。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时,首先应该结合所学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要确保该视频便于浏览且短小精悍,教学信息应该明确且清晰,便于学生理解以及掌握。例如,在学习《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和配置》时,有很多的教材在一开始都是重点进行Windows服务器ActivitiesDirectory功能的介绍,接着再进行DNS知识的介绍,这样很容易使学在进行AD实验时遇到DNS指向方面的问题,不便于学生理解。鉴于这种情况,在进行该堂课的学习时,笔者事先进行了DNS相关实验,通过这种方式,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其次,应重新构建相应的学习流程。如在学习《局域网组建以及管理》时,教师可在课前反复播放网络设备配置实验视频,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才会胸有成竹,继而更好地和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最后,应采取便捷的复习检测方式,便于评价。可在所制作的教学视频中设置相应的问题,采取在线回答客观题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并检测,同时针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而教师则可借助于服务器端所显示的这些直观数据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需求,继而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使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都得到提高。 四、将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实施灵活且多样的评价 在教学评价上,可采取在线检测与考评的方式,由计算机来进行学生成绩的计算以及统计,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自身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与此同时,为了让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可采用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予以合理且科学的评价,继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除上述措施外,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多和其他教师沟通以及交流,借鉴和吸收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关注当前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力争把当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各项计算机技术及时介绍给学生,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马正芹 单位:江苏省沛县歌风中学 高中计算机论文:高中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要不断地改良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课堂内外的自主实践能力;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多媒体网络教育。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主要为教会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问题,提高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基本操作能力,为学生将来应用计算机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四条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1.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助于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现实生活背景,结合西藏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创建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进行CPU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分别扮演运算器、控制器等角色,通过生动而又直观的表演,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加深了对计算机传输、运算数据过程的理解,明白了各部件的相互联系,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课堂内外的自主实践能力 教师如果课题上只是单纯的讲授理论没有实践操作,学生很快遗忘,并且和西藏学生活跃的性格相去甚远。只有通过上机实践,学生才称得上真正具备了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如果学生在休息时间能够接触电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布置适量的实践作业。比如,在学习PPT制作时,我让学生最后提交一组以"我的家"为主题的幻灯片,并在展示提升课上请各小组打分。而课堂上的时间对于一些希望幻灯片有更多动画效果、配乐优美的同学显然不够,加之对于有机会展现自己家乡,西藏学生非常积极。因此课下他们会自觉、自愿的到机房继续完善自己的PPT,力求精益求精。通过计算机课堂教学与业余实践作业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既充分利用了业余时间,又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中的各种其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比如,理论课上有些艰涩的重难点,教师可以下载或自己制作"时间短、容量小、重难点精确、下载学习方便"的微课供学生课上、课下观看学习。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高中计算机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确保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老师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以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部分中"计算机IP地址"这一节为例,此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较为困难。这需要教师用情境模拟方式将抽象问题具体化。首先,我通过"情境创设法",引用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犯罪案例来阐明IP地址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IP地址的定义。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我采用“演示法”,将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IP地址的视频、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展示。同时,我采用"讲授法",板书直观地讲解IP地址的相关知识,采用"演示法"演示IP地址的三种查询方法。之后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IP地址的范围和子网掩码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计算机老师还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教学,即将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比如,在训练打字正确率时,我建议学生用“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追小偷”这款游戏来做练习,学生兴趣明显提高了很多,几个小组还自发组织了比赛,课堂气氛活跃。在学习WORD工具栏的图标时,我采用了一个网页小游戏,学生可以将图标和对应的含义连线,比老师单纯的在讲授时操作更生动有趣。另外,教师应合理分配计算机理论讲解时间和实践活动时间,笔者的做法是理论讲解与上机实践比例是一比一,以通常确保良好的计算机教学环境,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老师也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展示,让同学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分享的喜悦。 4.大力推进多媒体网络教育 现代化的计算机教学信息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在普通高中现代化教育技术体系建设中,需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学校为了确保计算机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高中各学科教学中,应加强多媒体教室及相关设备的建设,使各学科教师更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为师生创建一个实时、交互、高效的计算机教学环境。以我校为例,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学生做填空、画图等题目时可以到黑板内嵌的电子板上书写。学生除了在有限的计算机课时上学习计算机知识,在其他学科中也可以接触到计算机。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使同学们了解到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与重要性,间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外,学生又可以通过在线观看或下载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问题等,从而使整个学校实现了数字化网络信息教学。 结语 总之,教师要做到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课堂内外的自主学习能力、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学校应大力推进多媒体网络教育,共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等综合素质。 作者:刘静 高中计算机论文:高中计算机教学困境及改革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然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及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为一门科学自成体系,同时还可与其他学科联合教育,对提高教学实效具有积极的作用。因而,计算机技术成为了高中生必须要掌握的科学之一,这是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基础。但是,高中计算机教学工作开展并非一路畅顺,它的价值和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本文在对高中计算机面临困境作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高中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以期帮助高中院校实现计算机教学优化,提升高中计算机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困境;改革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计算机教学体系优化成为了高中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不少高中院校并未给予计算机教学足够的重视,缺少有力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素质支撑,对自身计算机教学体系审视不足,导致计算机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层次,这显然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要求不符。因而,加强高中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有关方面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时代科技与素质教育的双重作用力下,高中院校积极进行了一系列计算机教学改革,所取效果显著,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效益。但是,目前高中计算机教学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习困境 素质教育的深度发展,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整体实效。高中生正处在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逐渐养成,对客观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智力发展也趋近成熟,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维,偏向于强调自我发展。而且大部分高中生的情感非常丰富,内心活动频繁,容易受情绪作用,自控能力表现不佳。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些个性特征,使其对新鲜事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知欲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化,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已由陌生转为熟悉,很多高中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容易走向某个极端。具体而言,就是部分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初衷不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及其应用技术,而是以此为借口玩游戏,导致计算机教学实际与目的相背离。 (二)教学困境 高中计算机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所面临的困境重重虽有所突破,但是部分困境依然限制了其水平。其中,教材落后是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教材是高中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依据,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出相应调整。但是通过实际访查发现,高中计算机教材编制更新并不及时,使得学生学习与时代脱轨,影响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而且,还有部分高中计算机教材涉及的知识专业性太强,这对非本专业的高中生而言难度系数飙升。高中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知识晦涩难懂,学习困难重重,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逐渐降低了他们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另外,某些高中院校对计算机教学重视不足,片面地认为其作用无法与三大教学科目比拟,甚至取消了高三年级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教师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一味地讲求完成教学计划效率,单纯地以知识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建议 新课程标准下,加速高中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同时也是时展的基本需求。作者结合上文对高中计算机教学所处困境的分析和描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高中计算机教学改革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及时更新教材 计算机科学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应该与时代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中计算机教材编制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时展意识,及时了解科技领域的前沿知识,紧随时展的步伐,并在此基础上,更新高中计算机教材中的落后知识。另外,素质教育要求高中以全面发展学生为基本目标,应该将这一要求体现在计算机教材中,重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一线高中计算机从教教师则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以计算机教材为主干,适当地扩展课堂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搜索有用的计算机教学素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有效分解,从而在保证计算机教学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兴趣,激励他么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知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计算机教学实效具有积极的作用。高中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对新鲜事物的探知欲望强烈,自主思维较为活跃。高中计算机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此为依据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中融入一些新鲜元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素质和能力。目前,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有情境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将计算机教学与实际生活衔接起来,并提出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最后通过计算机演示出来。如此,既巩固了学生的学科知识,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借助集群效应,督促学生自我约束,完成教学培养。结语总而言之,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困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确视之,并做出理性的分析,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计划,付诸于实践。由于高中计算机教学改革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的项目,本文的研究局限于理论层次,因此,希望各高中院校深化对计算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可结合本文论点对自身计算机教学系统重新进行审视,并明确所面临的困境,积极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以保证计算机教学优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生金辉 单位:河北沧州实验高级中学 高中计算机论文:高中计算机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交流工具。本文简要概括了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高中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促进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形式;教学设施 随着高中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计算机已被高中教学列为一门必修课程。计算机教学具有先进性、科技性的特点,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当前我国高中计算机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计算机教师水平有待提升,高中计算机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以及计算机教学设施滞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计算机课程的良好发展。 一、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 1.高中计算机教师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部分学校计算机教师存在计算机专业水平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学校的部分计算机教师并非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缺乏专业的理论基础与实际的教学经验,具体的教学过程也是计算机教师在教授计算机理论与实践中摸索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计算机教学问题,从而限制了计算机课程在高中教学中的发展。 2.高中计算机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高中计算机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是我国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计算机教师仍采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理论的灌输,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没有考虑学生的想法与接受能力;同时,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将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转化成具有应用价值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的潜能未得到发掘,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无法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3.高中计算机教学设施滞后 高中计算机教学设施滞后是影响我国高中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高中开设了计算机教学课程,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部分高中学校对于计算机设施的建设仍不完善,部分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施滞后,导致新的计算机技术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教学,严重影响了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 二、解决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问题的措施 1.提升高中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高中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计算机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力,使计算机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提升高中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力极其必要。高中学校在聘请高中计算机教师时,应秉承择优录取的原则,定期对在职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以此提升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力。 2.转变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存在问题,限制了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因此,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计算机教师要认清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与接受能力,灵活调整计算机教学策略与方法,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加强对计算机理论课程讲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计算机课程在高中教学的地位。 3.加强对高中计算机教学设施的配备与维护 计算机教学设施对于计算机课程在高中教学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计算机教学设施的落后是影响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对高中计算机教学设施的配备与维护,保证新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提升,进而促进计算机课程在高中教学中的发展。对于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主要从高中计算机教师水平有待提升,高中计算机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高中计算机教学设施滞后等三个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升高中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转变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加强对高中计算机教学设施的配备与维护等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作者:吴花明 单位:定南县定南中学 高中计算机论文:高中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尤其是学校已经大力普及。高中计算机教育是计算机文化普及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改善,高中学生不仅要对计算机知识有感性认知能力,还应注重创新能力及思维的培养,因此,本文认为,应注重加强对高中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其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 一、引言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计算机已经进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高中教学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对计算机技术加以熟练掌握,是当今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门知识、一项技能。然而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过于刻板,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并未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此,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对计算机知识有感性认知能力,而且还应该熟练地对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加以把握,从而真正做到“驾驭”计算机。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积极培养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 在学习上无主动性,就不能充分地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挖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的培养。如何将自己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这些都是每位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应该考虑的问题。计算机作为一门知识性以及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为注重。在上机操作的时候,学习应积极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对问题加以解决。当对提出的问题完全地解决后,便会变得异常兴奋,成就感极强,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便会主动地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了。这样一来,不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启发了其创新的思维。既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才是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最大的目标,也是老师的最大收获。 三、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为“引导者”、“领航者”、“关爱者”,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应该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使得计算机课堂变得亲切、融洽。首先,对于老师而言,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与尝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的模式,使得课堂充满生机和爱,而且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勇敢地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表达。鼓励学生不断地去钻研、去学习、去探索、去尝试、去实践,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真正地融入到高效计算机课堂中来。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以后,还应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实验步骤与方法进行计算机方面的实验探索。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个人简历表,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使用Word、Ex⁃cel等不同的应用软件,以不同的方法对简历表加以设计,教师应该对学生们所设计的简历表进行分析与探讨,应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各类接受水平的学生应该进行全面地兼顾。 有学者提出,最精彩的教学艺术,其所遵循的最高标准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去发问和探索。若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那么这就说明学生已经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计算机课堂具有很大的实验性,可以为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创新发展设置条件与创造良好的氛围,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创设较为理想的学习氛围,提供特定的学习情境。例如,在Power⁃point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使用PPT展示一些优美的图片及文字,以及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东西,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PPT快速掌握,而且还可以开放学生们的想象空间,使得学生产生求知欲,从而可以自主地提出问题。通过不断地让学生自己发问,来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积极参与,为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以及释疑解难的机会,而且还应让学生组成计算机学习兴趣小组,然后分组对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就会使得计算机课堂变得异常活跃。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地改善与提高,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应用计算机知识的能力。 四、体验创新乐趣,使学生爱上“创新” 创新能力要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智慧为保障,但是不能低估情感对知识与智慧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有了全新的发现以及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时,应积极加以表扬与肯定,让其将自己的新发现、好方法说出来,给大家分享,让其体会到创造的快乐,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发现与成果。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自己设计想象作品,完成以后将其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让师生共同欣赏、评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真正地让每位学生爱上“创新”。 五、结束语 高中计算机课程作为高中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全面地掌握,提高其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地激发自身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真正地使其“驾驭”计算机。 作者:张雪怡 单位: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中学 高中计算机论文:谈实施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方法 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将计算机行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已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得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计算机使用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作中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因此,计算机教育要从学生抓起,国家已在学校设立了计算机课程,这对高中生来说是必修课,加之新课程改革已对高中计算机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广大计算机教师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相对于高中的其他课程来讲,计算机课程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这类课程的操作性都比较强,但是高中学生受到学习时间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上机操作的时间是有限的,课程要求一般只要求他们掌握好理论知识,这就限制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教学中的表现;高中计算机的教学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改变。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高中计算机教学还存在许多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文章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改善现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细数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缺陷与学校和教师都有一定的关系。计算机并不作为高考的考试范畴,因此,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忽略了学生计算机的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很难对计算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许多高中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没有能力将计算机教学设备更新换代,计算机设备落后,许多新的功能不具备,还容易出现设备故障,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许多计算机教师不够专业,自身还存在计算机知识的缺陷,更不要提把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提升;学生高中阶段使用计算机的频率较低,学生自身要高考,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操作能力,高中安排学生上机操作的课程次数较少,更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针对目前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来解决,以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 一、学校和教师要给予计算机课程足够的重视 高中学校方面首先要重视此课程,不能因为要高考,不能因为计算机是非高考科目,就忽略计算机课程,随意占用学生计算机学习的时间。要将计算机教学置于合理的位置,在课程安排上使其更合理,保证高中阶段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高中方面不能因为计算机不是高考科目就忽视对其的教学,要从长远考虑,因为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发展。学校和教师都应深刻认识到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这是学生以后到社会或大学里对计算机知识更进一步深造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响应,提高自身思想上的认识,不断改进教学,提高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学校方面还要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将教学用的计算机设备适时的更新换代,设备落后,教学中总出现故障,设备条件达不到,一些计算机程序的操作运行不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也打消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二、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素质,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选取合适的教材,并因地制宜的教学 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才能对计算机的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课堂教学上游刃有余;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将理论与实际上机操作完美的结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要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对教育模式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能够做到适时适度的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相结合,总之,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师都可大胆的去尝试;教师要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因为学生只有亲自操作过,才能更好的理解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在讲解计算机操作知识时,以制定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完成,通过小组评比等方式鼓励学生并及时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三、合适的教材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选择的计算机教材是否科学、是否适合高中生的课程安排,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关系到教学方法的有效与否。所以,学校方面应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既符合教学大纲又能让学生易学易懂的计算机教材,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减负,另外,计算机课程要安排的合理,教学任务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以此来提高高中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四、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不能薄此厚彼 教师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不是所有的学生学习能力都很强,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不同情况学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鼓励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让全体同学共同提高。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学习方法决定着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多传授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可以让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上课初期布置教学任务,任务完成后还要做相应的总结和答疑;也可以采用分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大家组内成员和组与组之间相互鼓励和帮助,一起学习,共同提高。总之有效实施高中计算机教学方法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作者:王高顺 单位:福建漳州立人学校 高中计算机论文:高中计算机教学方法研究 一、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1.较强操作性。计算机教学相较于高中其他科目来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计算机教学不仅要考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考验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如果一名学生只会理论不会操作,那么其学习也是失败的。 2.考核以操作为主。针对高中学生的计算机考核几乎都以实际的操作题为主,这与高中其他科目的考核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的方法和方式也应存在不用。 3.教学内容更新快。当代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知识和内容也随之更新,相较于其他科目的内容,计算机教学中的内容更新速度更快。 二、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高中时期对于学生来讲十分特殊,学生受到高考的压力和约束,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将学习的重点放到文化课学习中,也就是高考考试的科目中。学生在日常的高中学习中都会将学习时间精力都分配到高考考试科目中,而对于计算机课程,学生只认为是一个关系不大的科目,学生根本不重视计算机课程,所以学生就不会认真去学习计算机课程。其次学校对计算机教学也不够重视,学校针对计算机教学的各种支持也就不够,学校将主要的力量都集中在高考上,对于其他科目的重视不够,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不重视自己的科目,也不针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在课堂中随意教学,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2.教学方法生硬死板。计算机教学不仅注重理论,更注重实际,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都会出现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出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会教授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而计算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永远是一个教授知识,一个接收知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完全被动的去接收知识,没有思考和实践,学生的脑子里只有文字和符号。不仅如此乏味死板的教学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高中时期学生要学习其他科目的很多理论知识,诸多的理论知识给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在计算机课程中又学习乏味的理论知识,只能让学生对不参加高考的计算机课产生极大的厌倦心理,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设施落后。当下社会计算机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各种新型的软件都在不断的改变人类的生活。但是目前由于学校的不重视,我国很多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软件等设施都十分落后,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就算学生学会了这些知识,但是在未来实际的应用中根本不会用到,这些已经被淘汰的东西已经无法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 三、针对高中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建议 1.改变思想,重视计算机教学。首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师应认识到尽管高中时期的学生要面对高考,但是计算机学习对于学生的未来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竞争激励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在高中时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于学生的未来必然会产生良好的影响。所以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只有意识到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才会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 2.改变传统教学角色模式。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就是一个教,一个听,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所以教师应改变这种角色模式,教师自己首先应从教师的讲台上走下来,摆脱传统的角色,转变成教学引导的角色;而学生也应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学习的参与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交谈等方式针对问题进行研究,由此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 3.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计算机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中不应只重视理论,应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进行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在讲述理论的知识的同时,将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也进行阐述,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学习,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更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4.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内容都十分的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生兴趣,而高中时期又是非常特殊的时期,所以教师应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到一起,由此不断的增加学生的学兴趣 5.不断更新学习软件。计算机教学中,学习软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软件的更新速度都非常快,所以教师不应仍采用传统教学中已经过时的软件,教师应选择最适合教学的软件。结语:在人才素质化的今天,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高中时期的计算机学习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学生的未来具有良好的影响,所以计算机教师应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法,由此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者:郭玉红 单位:山东省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高中计算机论文: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文化建设论文 一、深入实际,树立理念——专业文化的形成基础 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数量不少,但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多。同时还应当注意到,由于职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普通高中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很多职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并不精通,无法直接满足社会需求,很难就业。从这个角度讲,职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现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范围很广泛,比如可以从事广告制作、影视编辑、办公文秘等,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为机关、企业、培养从事计算机设备、网络维护和管理、机房维护和管理以及计算机销售、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人员。 二、加强实践,培养技能——专业文化的作用核心 计算机技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单纯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缺少实际训练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将课堂转移到社会上,职业高中可以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对口人才。举例来说,电脑销售公司可以与计算机维护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企业网管可以和网络维护与应用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等。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实际训练的条件,又达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在工作中,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针对市场需求,职高可以选择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综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着重知识实践以及应用。模块可以设置四个,分别为:基础技能、职业技能、拓展、训导,基础知识只需要达到够用的程度即可,基础技能要具有独立性,各个学科之间知识尽量不要重合。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来说,国家和省市每年都会举行多种形式的计算机竞赛,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好的学习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竞赛,并和来自其他地区、院校的学生展开竞争。再者,职业资格考试也是展现学生能力的良好途径,一般职业高中学生必须取得五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有力的督促。学生可以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作为目标,督促自己努力学习,以此证明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如果学生能力突出,学校还可以鼓励他们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广东番禺职业高中经常在校内组织计算机竞赛,2009级学生戴某在广州图形图像处理竞赛中拔得头筹;2010级张某和陈某两位学生获得了图形图像处理模块竞赛第四名的好成绩。 三、完善制度,强化规范——专业文化的制度保证 学校要出台诸如《学生日常准则》、《违纪处分准则》等文件,严格规范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让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学习,更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世。计算机实验室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经常用到的,学校要在实验室张贴《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准则》、《计算机实验室维护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即使学生走入了社会,也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文化看似与计算机学习无直接关系,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工作素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可能要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操作计算机和上网方面,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及时性和共享性,学生能够得到形形色色的信息,其中不乏有害的信息,这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不利影响;再者,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较好的交互性,学生会感到其乐趣远远大于枯燥的教材,因此网络成瘾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能导致学业荒废,对此,学校要出台准则,鼓励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上网时自觉拒绝不良信息,同时把握上网时间,让计算机成为进步的工具,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只有通过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知识和技能双项培养、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素养以及完善规章制度等方式,才能建设有特点的、健康的计算机专业文化。 作者:薛振华 单位:江苏省如皋中专业学校 高中计算机论文:高中计算机课教学的思考 一、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计算机教室缺乏创新意识,将老套的教学模式带入计算机教学课堂,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在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觉得艰涩难懂,不知老师所云。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东西,他们当然缺乏积极性和互动、交流。而在上机操作课堂上,由于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则常常会表现出“学不会”、“跟不上”或“消化不良”一系列现象。因此,要改变我国高中计算机教学的不良局面,需要计算机教师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建立我国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新形式而努力。 二、新课堂理念下高中计算机课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IT技术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也越来越大。虽然现阶段计算机课程还未纳入我国高考科目之中,但计算机的教学和学习则是万万不可拉下的。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因此高中教学应将计算机课程教学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以保证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的平衡开展,保证计算机课教学工作的有序、顺利的进行和开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中的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培训;QBasic、VB等一般性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介绍。虽然这些教学知识点和课程内容是我国教育部规定的,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学校师资配备、教学理念不同、各学校重视程度不同,计算机教学实际教学成果是不可知的。所以,对高中计算机老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除了在教学方法上需要进行改革外,教室还应根据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学生接受的实际情况来不断的完善知识点的框架结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在讲授如“算法”这类非常抽象的概念时,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借助flash等益智小游戏切入,让学生逐渐学会主动开动脑筋想问题,进入知识接受阶段。同时也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室辅助学生做出简易的算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牢牢吸引住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还使得程序的学习不再乏味和枯燥,甚至还可以培养一些学生初步的程序思维。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老师应该合理分配理论课和上机实践课的在课堂上分配的比重,使学生在掌握了相关操作理论之后,能够进行充分的上机实践操作,保证学以致用。在理论讲解过程中,计算机教室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同时应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在讲课的过程中对操作流程进行多媒体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的热情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吸收和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上机课和理论课课程安排和设置应该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比列,在理论课后安排上机实践课的操作,这样能够保证所学知识的尽快得到巩固。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加强高中计算机课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对新课堂理念下的高中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要求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高中学校应该逐渐重视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引进和推行,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机学习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高中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崔英杰 单位:辽宁省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
软件设计论文:企业财务电算化软件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现代电子技术在财经领域的应用??会计电算化,为会计管理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使现代财务管理搭上了“信息快车”,彻底摆脱了“会计室里的算盘、钞票、记账”等沉闷印象,财务管理进入了真正的“数字时代”,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创造性很强,与其他系统比较,有很大的特殊性,它处理的信息量大,数据要求准确可靠、保存期长,需要严格监控;同时,会计数据要求严格、保密性强,属企业敏感资料。因而,会计电算化对财务管理及其软件设计均有特别的要求: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软件设计须具有安全可靠、功能多样性…… 一、财务软件设计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1.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会计法 会计法是我们开展企业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执行会计法是国家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企业的财务工作必然遵守会计法,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规。只有依法办事,会计工作才受到法律保护,从而为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 2.会计科目代码化 实行会计科目代码化的优点很多:(1)结构简单易记,便于会计人员使用;(2)便于电脑识别、分类、查验、调用和处理;(3)减少资料储存空间,减少电脑处理资料量,加快运行速度。企业会计科目代码必须采用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统一编码,例如现金101,银行存款102……这样既简单明了又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工作人员也乐于使用。如果缺少了这一重要环节,电脑系统就平添许多复杂内容,计算机不得不逐次识别处理每个会计科目,大大增加了程序设计的难度,而且多占了内存空间,减慢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还会增加出错机会,不符合信息化环境的要求。因此,会计电算化首先要将会计科目代码代。 3.会计凭证标准化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凭证的设计要求:(1)具有通用性??尽可能满足各职能部门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力求做到多功能、一单多用、各方共享,提高人机工作效率。以记账凭证设计为例。建议采用集现金收付、银行转账、往来于一身的复式记账凭证,其内容应包括:摘要、科目编码、会计科目、一二级明细目、外币种类、借贷方金额、备注等,这样既适合处理人民币业务,又能处理外币业务,基本满足了会计核算的多方面要求,而且考虑到了未来对外业务发展之需,符合通用、多功能的原则。(2)便于会计人员操作,易于计算机处理。凭证设计的另一个要求是尽可能减少工作人员的书写、输入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方面的时间??在会计实务中,工作人员往往要花大部分时间填写凭证、处理会计资料,效率低、差错多,而电算化管理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处理资料的时间,让计算机更多地代替人的劳动,以充分发挥电脑高速、高效的优势。 同样道理,账簿设置、会计报表编制,也要符合标准化的要求,既要兼顾各方面需要,又要方便计算机处理。 4.会计处理方法制度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繁复而涉及面广,不宜经常修改,这就要求会计核算的方法、程序实行制度化。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几种,企业可按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但一经确定就不要随意更改,要形成制度化执行。如果会计处理方法更改频繁,一则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二则影响电脑系统正常运作,容易发生差错。如果不慎修改出错,就会导致系统损坏,影响正常会计工作。几年前,英国某信用卡公司就因修改计算机程序出错,致使支付混乱。日常生活中,类似情况是屡有报道。因此,如无法规、制度的变更,一般不要随意更改会计核算方法,以保持会计业务环境相对稳定,保证电算化系统正常运作。 5.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综观目前的企业,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并有一定英文英础的复合型人才实在太少,这是推行会计电算化的一大障碍。会计人员如果只懂会计,没有电脑知识,就不可能提出很好的会计管理构想去实现电子化;只有既熟悉会计,又具备一定电脑知识的会计专才,才能设计出优良的财务管理方案,让程序设计者去开发适用软件,使电算化发挥最大效能。再者,财务人员如具备一定电脑常识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操作错误,降低差错风险,从而保证会计数据安全。为此,企业要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工作,让现职会计人员掌握电脑知识,为实现电算化提供重要条件。 实践证明,企业要顺利实行电算化管理,必须切实做好以上各项基础工作,争取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为落实基础工作提供保证。 二、财务管理系统对软件设计的要求 1.高起点、高规格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财务系统对企业很重要,准确程度要求高,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因而必须从高起点出发,聘请高水平、合资格、有财务软件开发经验的公司和工程人员负责开发,不能聘请不够资质、不合资格、无实践经验的人员开发。否则,会影响系统的质量、进度,甚至会半途而废。例如,广州某企业,因经费不足聘请了一家技术力量较弱的公司负责开发会计系统,由于设计人员水平较低,加之无实践经验、缺乏财务常识,开发出的系统漏洞百出,最终无法使用,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了该单位的电子化进程。因此,财务系统开发,用户必须聘请技术力量雄厚、具备财务软件设计经验的单位和设计人员负责。 2.做好系统分析工作 软件设计首先要从系统分析着手,目的在于了解财务工作流程,广泛收集必要数据,对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这是软件设计的基础工作,很重要。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深入细致、完整透彻,体现了设计人员对将要进行的工作的了解程度,也体现着基础工作准备是否充分,这关系到未来系统的成败,因而要充分重视系统分析工作。系统分析的具体步骤: (1)成立专家小组,具体包括:委托方、软件设计人员、会计师、系统使用者、信息安全工程师等组成,为全面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2)落实任务,明确基本事项,确定具体要完成哪些工作。 (3)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明确给出系统的规模;系统应能完成哪些工作;系统工作的步骤和方法:新系统应达到何种质量水平,以及具体的质量控制指标、计划进度等。 (4)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包括:会计业务分工、业务量、业务处理方法、各类报表、输出结果的时间、数据储存要求等。 (5)认真编好会计业务流程图。会计业务流程图就是把会计业务的整个过程用图示和文字说明表述出来。这一过程很重要,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依据,财务系统就是根据会计业务流程图设计出来的,是会计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业务流程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系统设计的成败。因此,必须认真踏实地做好业务 流程图的编制工作。 业务流程图须由专家小组编制,其间应重点发挥有实践经验的会计师、具体业务操作者的作用,重视一线员工的意见,尽最大可能满足第一线业务的需要。设计财务系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用、方便操作,要考虑到一线业务的具体情况。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便实务操作,财务系统才受使用者欢迎。 业务流程图须同时采用文字说明、图形描述两种形式,以相互补充;有关说明、描述必须详细、周密、完善、步步到位,凡是业务触及到的细节均应详细说明、准确标出,为下一步程序设计工作提供充分依据。 有的单位在开发财务软件系统时,只侧重程序设计环节,忽视业务流程图编制的重要性,结果到了程序设计阶段,不得不中断设计,回过头来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临时补上有关业务流程细节,财务系统成了典型的“边设计边施工边补漏的‘三边’工程”。这样既容易出错又拖慢了工程进度,更谈不上周密完善,还会影响系统的设计质量,给企业造成损失。 (6)编制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图是将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通过图示符号表示出来,它直观地反映了程序设计的构思过程,体现了整个程序运行的思路,是程序设计的关键一步,直接决定着程序设计质量的高低。同时,绘制好程序流程图非常有利于系统的整体控制。 (7)对前期基础准备工作进行严格审核。财务系统的设计是以各项优良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前提的,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顾此,在开展程序编写工作之前必须全面审查有关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禁边准备、边设计、边补漏。 3.程序设计阶段,采用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程序分成若干个功能不同的多个部分,各个子模块均有独立功能,可以单独运行;而把各个子模块组合在一起,又能方便地搭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块化设计是现代程序设计中一种很重要的技巧,有着众多优点: (1)便于分工合作,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系统设计时,可以把要做的工作分拆成多个部分,然后分配给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单位各自开发。这有利于提高效率,提高程序的设计质量。 (2)便于维护、维修,增强通用性、易读性。 (3)增强模块的独立性,降低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即使有某些部分故障,也不致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 (4)能设计出可绕过障碍区运行的高质量软件??这是模块化设计的最大优点。由于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所以即使出现某些非关键性故障,系统依然能安全运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系统在使用中出现小故障是较常见的现象,如果财务系统具备了这种优点,就能做到不停机维修,不致影响日常业务,这对财务管理特别有意义。反过来,如果系统一有小毛病就会影响日常业务,甚至突然“死机”,就会严重打乱企业的管理秩序,还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给企业造成损失。所以,能做到小毛病不停机维修,大故障能尽快恢复是财务管理对其软件设计的特殊要求。 4.软件设计要有扩展性,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 会计电脑系统设计要预计到企业各类业务的发展,要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以适应业务高层次、多元化发展。某些企业的电算化系统因没有扩展性,致使业务稍有变动,系统就无法适应,延误了日常工作。例如,一些企业的会计系统能处理人民币、港币、美元业务,但对日元、英镑、欧元或其他外币业务就难以适应。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企业外币业务必然日益增多,缺乏扩展功能的会计系统将难于满足未来发展要求。因此,会计系统设计一定要有超前意识,要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需要,设计有扩展性、多功能的软件。 要考虑到某些特殊业务的需要。深圳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对从新疆调进该市的夫妇,在为小孩办理入户手续时,因公安局的户籍管理系统只能输入四个汉字以内的姓名,而该小孩是维吾尔族,名字由近十个汉字组成,超出了公安局电脑系统的设计要求,以至无法正常入户,引起了不必要的纠纷。以此为鉴,财务电脑系统应有处理特殊业务的设计,要考虑到特殊业务的需要。 5.强调面向用户 财务系统的最终使用者是企业,是一线业务人员,所以要特别强调操作简单、方便用户,要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具体操作应尽可能简单易学。在屏幕显示方式上,最好只显示与业务相关的资料,对可有可无的资料,如参考性、辅助性的资料则能省则省。切忌“和盘托出”??有用、暂不需用的资料均显示于屏幕,这样很容易造成操作错误,还会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在目前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管理水平不很高的情况下,“面向用户性”很值得广大设计人员的重视。 6.试运行 系统完成开发后必须反复测试,证明达到设计要求,才能交付使用;不能边检测、边使用、边补救。 7.制定应急计划 系统完成设计后,开发方应编制与系统相关的运行文件,并提出有关注意事项,以备在出现意外情况时,有条不紊地采取相应措施。使用单位也应制定自己的应急计划,以备急需。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单位恰恰忽视了这一关键步骤,没有起码的应急计划,假如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损失将是巨大的。 8.加强风险控制,保证信息安全 实现会计电算化,必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电脑病毒入侵、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非法毁损等因素影响,数据很容易被破坏,因此,会计电算化必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一方面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受权人员上机操作;不能连接与业务无关的终端,禁止与互连网连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安装“防火墙”,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实践证明,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的最好保障。 9.加强对财务系统使用前的审计 财务系统必须确保正确,才能投入使用,这是保证财务数据安全的关键。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专家小组进行严格审计、从严检测,并实地模拟运行。只有证明正确无误的系统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只有经过“实战”检验的系统才具有可靠性。必须指出的是,财务系统不能边使用、边检测、边维修,这样风险很大,难于保证数据安全。 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而财务软件设计则要符合财务管理的特殊要求。只有相互适应、互相配合,才能设计出安全可靠、多功能、高质量的优秀软件,更好地推进会计电子化工作。财务电算化是大势所趋,是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会计师、程序设计人员在这方面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软件设计论文:会计报表的软件设计方法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和种类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书面报告文件。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各项经济业务分类地登记在会计帐簿中。会计帐簿虽然能够反映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活动内容,但却是分散的,不能集中揭示和反映该会计期间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全貌。为了进一步发挥会计职能的作用,必须对日常核算的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计算和汇总,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为有关各方提供总括性的信息资料。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 1.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企业管理部门及决策者通过会计报表,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迅速作出决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同时,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为制定企业经营计划、企业经营方针等提供准确的依据。 2.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依据 政府部门利用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及时掌握各企业单位的经济情况和管理情况,便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企业的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以掌握国家经济总体运行状况,从中发现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节和控制提供依据。 3.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依据 由于债权人和部分投资者一般不能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直接获得企业经营方面的信息,因此,债权人和投资者为了进行投资等方面的决策,需要通过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生产经营情况,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而,作出投资、融资等决策。同时,投资者通过会计报表了解企业情况,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会计报表的分类 会计报表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按照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可分为动态会计报表和静态会计报表。动态会计报表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资金耗费和资金回收的报表,如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报表;静态报表是指综合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企业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的报表,从企业资产总额方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面反映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按照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间,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 按照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可分为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 二、会计报表的软件设计方法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报表一般都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即整个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采集、计算、打印均由计算机来自动完成。 根据计算机对不同报表的数据采集和报表形成的不同处理方法,会计报表的软件设计方法可分为三类:专用报表的固定化设计、专用报表的通用化设计和通用报表的设计三类。 (一)专用报表的固定化设计 早期的会计电算化报表设计一般均采用此种方法。此种方法针对某个企业进行定点开发时,用专用报表的固定化设计。这种方法的设计要点是:针对某个企业报表格式固定不变,报表的数据固定单一,程序中只需将某帐簿文件的期末余额(或期末发生额)读出并输入报表文件中某行即可。其特点是:简单直观,不能通用。 (二)专用报表的通用化设计 此种方法的设计要点是:报表格式固定不变,但数据来源有所不同,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定义数据来源和计算公式。其特点是:灵活机动,便于通用。 (三)通用报表的设计 此种方法的设计要点是:报表格式(表头和表体)自行定义,数据来源也由用户自行定义,即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定义表格的表头栏目,自行定义数据来源和计算公式。其特点是:自行定义,自行设计。 1.通用报表的数据文件组织 (1)报表名称数据库 报表名称数据库用于存放定义的报表名称、报表编号、定义的日期,通过该数据库实现会计报表的管理,即增、删、改会计报表。 (2)报表框架结构 该数据库由三个字段组成:表号、标识字段和表结构内容字段。标识字段取值为:xt、lh、xw,分别表示“直接显示表头内容”、“栏号”和“直接显示表尾内容”。若标识字段各记录取值都为“xt”则可全屏幕手工制表(数据由键盘直接录入,与wps等字处理软件制表相似)。 (3)报表数据来源及计算公式数据库 该数据库用于采集某报表各栏数据。由六个字段组成:表号、栏号、核算、数据、数据来源、标识。标识字段取值为:“DZ”、“FZ”、“BN”及“LR”,分别表示数据来源于某一个帐、多个文件、表内运算及手工录入。栏号表示数据在表中的装配位置。 2.通用报表的程序设计 通用报表程序设计思想是:根据报表名称数据库、报表框架结构数据库、报表数据来源及计算公式数据库中的内容,程序自动编制一张报表并打印输出。 软件设计论文:企业财务电算化软件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现代电子技术在财经领域的应用??会计电算化,为会计管理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使现代财务管理搭上了“信息快车”,彻底摆脱了“会计室里的算盘、钞票、记账”等沉闷印象,财务管理进入了真正的“数字时代”,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创造性很强,与其他系统比较,有很大的特殊性,它处理的信息量大,数据要求准确可靠、保存期长,需要严格监控;同时,会计数据要求严格、保密性强,属企业敏感资料。因而,会计电算化对财务管理及其软件设计均有特别的要求: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软件设计须具有安全可靠、功能多样性…… 一、财务软件设计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1.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会计法 会计法是我们开展企业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执行会计法是国家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企业的财务工作必然遵守会计法,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规。只有依法办事,会计工作才受到法律保护,从而为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 2.会计科目代码化 实行会计科目代码化的优点很多:(1)结构简单易记,便于会计人员使用;(2)便于电脑识别、分类、查验、调用和处理;(3)减少资料储存空间,减少电脑处理资料量,加快运行速度。企业会计科目代码必须采用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统一编码,例如现金101,银行存款102……这样既简单明了又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工作人员也乐于使用。如果缺少了这一重要环节,电脑系统就平添许多复杂内容,计算机不得不逐次识别处理每个会计科目,大大增加了程序设计的难度,而且多占了内存空间,减慢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还会增加出错机会,不符合信息化环境的要求。因此,会计电算化首先要将会计科目代码代。 3.会计凭证标准化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凭证的设计要求:(1)具有通用性??尽可能满足各职能部门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力求做到多功能、一单多用、各方共享,提高人机工作效率。以记账凭证设计为例。建议采用集现金收付、银行转账、往来于一身的复式记账凭证,其内容应包括:摘要、科目编码、会计科目、一二级明细目、外币种类、借贷方金额、备注等,这样既适合处理人民币业务,又能处理外币业务,基本满足了会计核算的多方面要求,而且考虑到了未来对外业务发展之需,符合通用、多功能的原则。(2)便于会计人员操作,易于计算机处理。凭证设计的另一个要求是尽可能减少工作人员的书写、输入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方面的时间??在会计实务中,工作人员往往要花大部分时间填写凭证、处理会计资料,效率低、差错多,而电算化管理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处理资料的时间,让计算机更多地代替人的劳动,以充分发挥电脑高速、高效的优势。 同样道理,账簿设置、会计报表编制,也要符合标准化的要求,既要兼顾各方面需要,又要方便计算机处理。 4.会计处理方法制度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繁复而涉及面广,不宜经常修改,这就要求会计核算的方法、程序实行制度化。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几种,企业可按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但一经确定就不要随意更改,要形成制度化执行。如果会计处理方法更改频繁,一则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二则影响电脑系统正常运作,容易发生差错。如果不慎修改出错,就会导致系统损坏,影响正常会计工作。几年前,英国某信用卡公司就因修改计算机程序出错,致使支付混乱。日常生活中,类似情况是屡有报道。因此,如无法规、制度的变更,一般不要随意更改会计核算方法,以保持会计业务环境相对稳定,保证电算化系统正常运作。 5.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综观目前的企业,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并有一定英文英础的复合型人才实在太少,这是推行会计电算化的一大障碍。会计人员如果只懂会计,没有电脑知识,就不可能提出很好的会计管理构想去实现电子化;只有既熟悉会计,又具备一定电脑知识的会计专才,才能设计出优良的财务管理方案,让程序设计者去开发适用软件,使电算化发挥最大效能。再者,财务人员如具备一定电脑常识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操作错误,降低差错风险,从而保证会计数据安全。为此,企业要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工作,让现职会计人员掌握电脑知识,为实现电算化提供重要条件。 实践证明,企业要顺利实行电算化管理,必须切实做好以上各项基础工作,争取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为落实基础工作提供保证。 二、财务管理系统对软件设计的要求 1.高起点、高规格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财务系统对企业很重要,准确程度要求高,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因而必须从高起点出发,聘请高水平、合资格、有财务软件开发经验的公司和工程人员负责开发,不能聘请不够资质、不合资格、无实践经验的人员开发。否则,会影响系统的质量、进度,甚至会半途而废。例如,广州某企业,因经费不足聘请了一家技术力量较弱的公司负责开发会计系统,由于设计人员水平较低,加之无实践经验、缺乏财务常识,开发出的系统漏洞百出,最终无法使用,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了该单位的电子化进程。因此,财务系统开发,用户必须聘请技术力量雄厚、具备财务软件设计经验的单位和设计人员负责。 2.做好系统分析工作 软件设计首先要从系统分析着手,目的在于了解财务工作流程,广泛收集必要数据,对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这是软件设计的基础工作,很重要。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深入细致、完整透彻,体现了设计人员对将要进行的工作的了解程度,也体现着基础工作准备是否充分,这关系到未来系统的成败,因而要充分重视系统分析工作。系统分析的具体步骤: (1)成立专家小组,具体包括:委托方、软件设计人员、会计师、系统使用者、信息安全工程师等组成,为全面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2)落实任务,明确基本事项,确定具体要完成哪些工作。 (3)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明确给出系统的规模;系统应能完成哪些工作;系统工作的步骤和方法:新系统应达到何种质量水平,以及具体的质量控制指标、计划进度等。 (4)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包括:会计业务分工、业务量、业务处理方法、各类报表、输出结果的时间、数据储存要求等。 (5)认真编好会计业务流程图。会计业务流程图就是把会计业务的整个过程用图示和文字说明表述出来。这一过程很重要,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依据,财务系统就是根据会计业务流程图设计出来的,是会计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业务流程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系统设计的成败。因此,必须认真踏实地做好业务 流程图的编制工作。 业务流程图须由专家小组编制,其间应重点发挥有实践经验的会计师、具体业务操作者的作用,重视一线员工的意见,尽最大可能满足第一线业务的需要。设计财务系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用、方便操作,要考虑到一线业务的具体情况。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便实务操作,财务系统才受使用者欢迎。 业务流程图须同时采用文字说明、图形描述两种形式,以相互补充;有关说明、描述必须详细、周密、完善、步步到位,凡是业务触及到的细节均应详细说明、准确标出,为下一步程序设计工作提供充分依据。 有的单位在开发财务软件系统时,只侧重程序设计环节,忽视业务流程图编制的重要性,结果到了程序设计阶段,不得不中断设计,回过头来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临时补上有关业务流程细节,财务系统成了典型的“边设计边施工边补漏的‘三边’工程”。这样既容易出错又拖慢了工程进度,更谈不上周密完善,还会影响系统的设计质量,给企业造成损失。 (6)编制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图是将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通过图示符号表示出来,它直观地反映了程序设计的构思过程,体现了整个程序运行的思路,是程序设计的关键一步,直接决定着程序设计质量的高低。同时,绘制好程序流程图非常有利于系统的整体控制。 (7)对前期基础准备工作进行严格审核。财务系统的设计是以各项优良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前提的,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顾此,在开展程序编写工作之前必须全面审查有关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禁边准备、边设计、边补漏。 3.程序设计阶段,采用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程序分成若干个功能不同的多个部分,各个子模块均有独立功能,可以单独运行;而把各个子模块组合在一起,又能方便地搭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块化设计是现代程序设计中一种很重要的技巧,有着众多优点: (1)便于分工合作,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系统设计时,可以把要做的工作分拆成多个部分,然后分配给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单位各自开发。这有利于提高效率,提高程序的设计质量。 (2)便于维护、维修,增强通用性、易读性。 (3)增强模块的独立性,降低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即使有某些部分故障,也不致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 (4)能设计出可绕过障碍区运行的高质量软件??这是模块化设计的最大优点。由于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所以即使出现某些非关键性故障,系统依然能安全运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系统在使用中出现小故障是较常见的现象,如果财务系统具备了这种优点,就能做到不停机维修,不致影响日常业务,这对财务管理特别有意义。反过来,如果系统一有小毛病就会影响日常业务,甚至突然“死机”,就会严重打乱企业的管理秩序,还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给企业造成损失。所以,能做到小毛病不停机维修,大故障能尽快恢复是财务管理对其软件设计的特殊要求。 4.软件设计要有扩展性,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 会计电脑系统设计要预计到企业各类业务的发展,要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以适应业务高层次、多元化发展。某些企业的电算化系统因没有扩展性,致使业务稍有变动,系统就无法适应,延误了日常工作。例如,一些企业的会计系统能处理人民币、港币、美元业务,但对日元、英镑、欧元或其他外币业务就难以适应。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企业外币业务必然日益增多,缺乏扩展功能的会计系统将难于满足未来发展要求。因此,会计系统设计一定要有超前意识,要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需要,设计有扩展性、多功能的软件。 要考虑到某些特殊业务的需要。深圳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对从新疆调进该市的夫妇,在为小孩办理入户手续时,因公安局的户籍管理系统只能输入四个汉字以内的姓名,而该小孩是维吾尔族,名字由近十个汉字组成,超出了公安局电脑系统的设计要求,以至无法正常入户,引起了不必要的纠纷。以此为鉴,财务电脑系统应有处理特殊业务的设计,要考虑到特殊业务的需要。 5.强调面向用户 财务系统的最终使用者是企业,是一线业务人员,所以要特别强调操作简单、方便用户,要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具体操作应尽可能简单易学。在屏幕显示方式上,最好只显示与业务相关的资料,对可有可无的资料,如参考性、辅助性的资料则能省则省。切忌“和盘托出”??有用、暂不需用的资料均显示于屏幕,这样很容易造成操作错误,还会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在目前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管理水平不很高的情况下,“面向用户性”很值得广大设计人员的重视。 6.试运行 系统完成开发后必须反复测试,证明达到设计要求,才能交付使用;不能边检测、边使用、边补救。 7.制定应急计划 系统完成设计后,开发方应编制与系统相关的运行文件,并提出有关注意事项,以备在出现意外情况时,有条不紊地采取相应措施。使用单位也应制定自己的应急计划,以备急需。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单位恰恰忽视了这一关键步骤,没有起码的应急计划,假如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损失将是巨大的。 8.加强风险控制,保证信息安全 实现会计电算化,必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电脑病毒入侵、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非法毁损等因素影响,数据很容易被破坏,因此,会计电算化必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一方面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受权人员上机操作;不能连接与业务无关的终端,禁止与互连网连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安装“防火墙”,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实践证明,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的最好保障。 9.加强对财务系统使用前的审计 财务系统必须确保正确,才能投入使用,这是保证财务数据安全的关键。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专家小组进行严格审计、从严检测,并实地模拟运行。只有证明正确无误的系统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只有经过“实战”检验的系统才具有可靠性。必须指出的是,财务系统不能边使用、边检测、边维修,这样风险很大,难于保证数据安全。 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而财务软件设计则要符合财务管理的特殊要求。只有相互适应、互相配合,才能设计出安全可靠、多功能、高质量的优秀软件,更好地推进会计电子化工作。财务电算化是大势所趋,是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会计师、程序设计人员在这方面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软件设计论文: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资源监测系统的设计上位机 1.1 题目背景 水资源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手段,我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如何高效、实时地获取水环境参数、研究开发水环境监测新方法,已成为水环境管理与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是将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小传感器节点采用规则或随机方式部署在监控区域,通过无线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分布式网络。它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现代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以数据处理为中心,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目标区域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它具有可快速部署、无人值守、功耗低和成本低等优点。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在世界上我国属于水资源贫乏国家, 对水资源的优化使用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化对水资源环境的监控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常规水资源环境监测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利用便携式水质监测仪人工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方式。该方式仅限于对河流、湖泊的几个断面采样,采样频率从每月数次到每日数次。(2)采用由一个中央控制室和若干个监测子站组成的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对水环境参数进行自动连续监测, 数据远程自动传输, 可以实时查询所设站点的水环境参数[1]。前者由于无法对水环境参数进行远程实时监测, 存在水质监测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数据采集速度慢等问题, 不能很好地反映水环境的连续动态变化, 不易及早发现污染源并预警。后者能很好地解决水质监测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数据采集和传输速度慢等问题, 但由于有铺设电缆和建立监测子站的施工要求, 因而存在对监测地点原有的生态环境影响大、系统投资成本高、监测水域范围有限的缺点, 同时无法进行大面积布设监测子站、对每个小水域实施多点远程实时监测。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 比较典型的国外代表有美国Heliosware公司的EMNET系统和澳大利亚CSIRO 的Fleck系统[2、3]。上述两种系统可采集参数种类较少、不提供对水资源的视频监测功能且通信速率低、产品体积较大、功耗较高, 目前仅适合用作研究, 尚不能作为实用系统在现场使用。国内已对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4]。与传统的监测法相比,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系统成本低等优点。 近些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国际上非常关注的、涉及到多个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中的热点研究领域。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采用MEMS技术设计微型节点,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智能埃及SmartDus无线集成网络传感器WINS。第二阶段是研究网络问题。国外设计了很多套演示系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国外,Intel公司于2002年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新型计算机发展战略,主要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医学、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在国内,很多科研机构和大学队无线传感器网络都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有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掌握了物联网(WSN的实际应用)的世界话语权,不仅表明我国在该领域上的技术领先,同时也在于中国式世界上少数能将WSN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 1.3 研究意义 水资源是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生命支持系统之一,也是重要的环境要素。楼兰古城的兴起是由于丰富的罗布泊湖水的滋润,富庶的楼兰11万平方米,人口达万人,是楼兰国的首邑,是我国古代一重镇,也是丝绸之路南线必经之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水资源衰竭,繁华的古城衰落,直至湮没在茫茫的荒漠之下。 水资源危机究竟始于何时,目前学术界尚无公论。但是水资源危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与不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水资源绝对数量较高而相对数量较低的缺水国家。198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正式实施后,确立了每年水法宣传周(简称为水周),其目的就是通过这一活动,向公众集中灌输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政策法规,以增强公众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我国的水资源价值理论受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造成了水资源长期被无偿地开发利用,不仅造成了巨大的宝贵水资源浪费和对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同时对人类的生存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尽管近几年来对此有所认识,采取了相应的行政或法律手段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但是,由于对水资源价值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致使所采取的措施缺乏广泛的经济社会基础,最终结果是政府干预行为过于集中和强硬,市场行为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又过于薄弱,导致期望与现实相差甚远。因此,水资源价值研究在持续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实现持续发展战略一个组成部分,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水资源监测的实际需求,设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资源实时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在线实时测量温度、PH 值、电导率、浊度等参数的水资源监测系统,此系统在监测区域内采集相关数据,利用监测区域协调器节点和远程监测中心(PC 机)之间的通信,把经过处理的测量结果动态地显示出来。本课题完成系统上位机的软件设计,由串口接收协调器节点送来的水资源监测数据,进行数据解析,提取出各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通过界面动态的显示出来。 2.2 研究方案 关于本次研究的课题,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水资源监测系统的设计,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由于本次课题的研究只涉及上位机部分,即图一中的虚线部分,主要设计上位机的软件界面的设计部分,其中包括有串口接收数据,解包数据,以及显示部分,其中的解包部分包括,将PH值,浊度,在线实时温度,电导率和它们各自对应的数值一一对应起来,这部分主要涉及用Visual C++语言将其用软件编程,并实现功能,其流程图为图2: 实现过程为:先初始化软件,再设置软件编辑界面,设置好界面后,开始接收由协调器经串口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而解包数据,接着处理数据,将PH值、实时测量温度、浊度以及电导率的各组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计算好,显示各组数据,最后结束程序。 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串口接收数据,解包数据,处理数据以及最后将数据动态的显示出来,完成了本次研究的要求。 3.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要完成这次课题,即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资源监测系统的设计上位机,需要完成的内容有:系统上位机的软件设计、接收由串口协调器节点发送过来的水资源监测数据、进行接收数据的解析、提取出各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且通过界面动态的显示出来。其中重点以及难点有:系统上位机的软件设计,由于对上位机不是很了解,以前也没有接触过上位机,对它的功能,使用不了解,也没有接触过Visual C++语言,属于初学者,会有一定的难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把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要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数据分析,是一个关乎本次课题成败的重点;将提取出的数据通过界面动态的显示出来,要通过一定的平台来显示,即要通过一定的硬件设施显示,这就需要能够正确的,有效的连接到所用的平台,是研究的最后一道门槛,也是重点。 目前为止,已经开展的工作有,通过查询相关资料以及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上位机的功能,以及它所需要的编辑工具-----Visual C++,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语言,现在已经开始看有关C++方面的书,开始学习使用它一些简单的使用方法。 4.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第1-3周:查找借阅相关书籍资料,确定系统的总体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4-9周:进行上位机软件编程学习,软件界面设计 第10-11周:进行软件设计、进行数据解析; 第12-15周:系统调试,验证系统功能; 第16-17周:完成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软件设计论文:计算机教学系统软件设计 摘 要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逐步显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打造教学交流平台,构造校园内的网络。让教学方法更为丰富,教育教学实时存在,更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沟通得到全面的进步。本文介绍了使用学校网络,打造网络平台计算机进行教学的系统设计和完善过程。 【关键词】校园网络 软件设计 教学系统 模块化 1 研究背景介绍 学校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出于实际应用意义。首先从技术角度,计算 机开发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使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具备完成系统制作的条件。在计划进行设计的初期,查阅了相关的文献与资料,计算机实现的教学平台系统已经有成型的作品。而且许多高等院校的应用都显示,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平台,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得到教师的解答。可以在线实现选修课程的选定,可以查阅自己的学分和单科成绩等等。意义众多,所以设计并完成基于网络模式下的教学系统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 当前校园网络教学系统的情况:很多高校率先完成了网络平台教学系统的应用,好处前面已经简单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如何能通过教学系统展现出来,这是一大难题。学生在网络教学系统下的心态不同,在具体的教学中反映出的状态无法让教师观察到。如何通过网络的形式调动并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些都限制了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 2 软件设计工具选择与硬件需求: 软件设计采用服务器客户端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交互。网页脚本设计在 和php中进行选择。二者各有利弊。综合设计者的使用习惯选用了数据库技术使用成熟的sql sever。高级语言选用java,这些技术成熟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流行性。硬件需求本身并不很高,主流计算机皆可。但是在设计中,为了加大网络承载能力,选用了硬盘组为服务器,在压力测试中发现可承受同时间片200人登录工作。在并行计算中,主要利用了java的特性,并没有进行额外的并行算法设计。 3 部分模块、子系统功能介绍 这里只简单介绍部分子系统模块的工作功能。 首先信息管理子系统 信息管理子系统是辅助平台的唯一入口,里面包括各 种资料和师生的个人信息。它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检索各种公告信息,能帮助教师或学生和搜索课件、教案等。其次,学习管理子系统 学习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专业课程的管理、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设置以及各项内容的修改和调整等。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基础。再如课件管理子系统 课件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教师上传或修改课件,方便学生及时共享教师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理念,另外,也有助于这些资料的学习推广。再如师生交流子系统 师生交流子系统的功能是让师生互动起来,使得教师能及时、全面的接受到学生的反馈,也使得学生通过和教师的交流,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如在线考试子系统 在线考试子系统的功能是最大限度满足各学科教师和每一名学生的要求,实现无纸化的各种科目考试以及试卷批阅、成绩统计分析等工作。如作业子系统 作业子系统的功能是给教师提供了在网上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平台。比传统的作业处理方式效率更高、应用更为灵活。 4 特点介绍 4.1 系统架构 合理采用了双交互模式。当服务器处于开放作业时候,用户可以用密码和口令登录网页,接受相关服务。 4.2 用户设置灵活 有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管理员角色和录入员角色。不同角色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教师可以登录试卷批阅模块,可以登录信息答疑模块,为学生的提问做出解答。录入员角色,是为了组织网络试题的录入工作而设置的,在短时间内允许登录和输入试题。这种角色设置有时间的限制。在工作完成过后,要由管理员取消权限和用户。当然还可以根据特殊需求,在管理员授权下,设置特殊角色,给予不同模块权限的设置。 4.3 在安全方面进行了考虑 使用了md5以及初步加盐技术的应用。在网络应答和网络模考模块中,使用了蚂群算法的遗传算法应用。出题难度和题量整体较为平均,趋于合理状态。 4.4 系统在检测和实际使用中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编写过程中,语言和数据库选用合理,为软件后期维护和功能 拓展,提供了空间。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校园网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教学系统的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可以为各个中高等院校服务。系统设计合理,工具选用皆为当前主流语言与工具。实现系统具有自身的特点。灵活稳定。可以让教师、学生在校园网络中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减少了学校为教学而付出的人力与物力。设计过程中仔细研究了已有的产品和具体的需求,完成了主体功能,较好的完成了设计任务。 软件设计论文:新时期移动电子信息软件设计技术探讨 摘 要 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流行的android、jdbc、ajax、jquery等计算机新技术,探讨新时期移动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的技术趋势,对计算机从业者和爱好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 新技术 移动 软件 1 引言 android这个单词的原意是“机器人”,2007年,google推出了一款基于linux技术的手机开源系统,也命名为android,这个智能手机平台由中间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组成。美国著名的科技博客在2012年曾评选十款对二十一世纪影响最大的电子产品,其中就有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随着andriod手机系统不断开发与应用,消费电子、媒体播放器、移动终端都广泛应用移动电子信息软件。据有关数据指出,我国2013年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占有量占全球的25%。随着全球智能终端市场的中心逐步发转移到中国,同时安卓系统也在平板市场广受消费者喜爱。随着wifi和3g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等其他智能终端能够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使用者轻而易举获取网络服务。在现实生活中,安卓智能系统移动电子信息软件占有很大市场。 2 新时期移动电子信息软件应用发展 首先是消费群体成熟,目前国内安卓开发应用社区非常活跃,国内运营商和厂商都积极加入安卓阵营,许多厂家推出了基于安卓系统的移动电子信息软件。android在我国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很多企业开始认识到app的重要应用,安卓企业客户端的设计开发越来越受重视。现在我国智能手机的软件开发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通过一路探索和对以往经验的总结,产生了一批致力于安卓系统app开发的优秀互联网供应商。移动电子信息软件已经包括酒店、商城、美容、旅游、医疗、汽车、地产、娱乐、传媒等服务产业,致力于提供一站式移动开发给企业客户。 一款名叫“飞常准”的航班实时查询的移动电子信息软件已经支持80%国际航班和99%的国内航班查询航班动态,提供到达、起飞、取消、延误、备降和返航等六种航班状态的结果。这款应用软件还能提前预测航班延误,及时提供延误航班的预报。 一款叫“淘宝旅行“的移动电子信息软件应用是为人们提供酒店、火车票、机票服务的。通过这款应用软件,还能够查询预定的部分景区门票。只要在客户端输入所处位置和目标城市,就能提供用户目的地周边详细的酒店价格和地址给客户,同时为客户提供导航。 一款叫“高德地图”的gps导航移动电子信息软件可以提供交通实时路况的播报,还可以预测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合理规划出行路线、提醒摄像头等服务。另外,为了减少使用流量,这款应用还可以离线下载。同时,这款手机应用软件整合天气、火车、公交等资源,方便用户出行。 一款名叫“蝉游记“的移动电子信息软件可以方便分享和制作旅行游记。下载这款软件后,可以用豆瓣、新浪微博和qq等网站账号登陆。这款手机软件支持离线全程操作,不受网络的限制。另外,当联网的时候,可以将手机游记更新到网站,和好友一起分享精彩旅程。 一款名叫“墨迹天气“的移动电子信息软件专门用于天气信息免费查询。这款手机软件采用人性化设计,使用方便,现在能够预报2000多个地区的天气。使用这款手机应用软件所需的流量很少,每次不到3k。占用的内存也很少,可以独立运行在主程序之外并且支持显示在桌面。 一款名叫“快的打车”移动电子信息软件风靡一时。这款手机应用软件可以帮助人们预约叫车和实时打车。目前,这款打车软件使用城市超过50个,有2000多万用户。使用这款手机软件打车,还有返还部分车费的优惠。 3 新时期移动电子信息软件核心技术 3.1 jdbc技术 java语言用于执行sql语言的api叫jdbc,这个应用接口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提供相同的访问,jdbc由java编写的接口和类组成。jdbc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数据库程序开发人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api,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更高级的接口和工具,使数据库程序开发人员方便写出数据库相关的应用程序。 jdbc的出现使sql语句的发送变得很简单。开发人员只需要调用数据库接口编写程序就可以了,它自动向相关数据库进行sql调用。另外,jdbc和java语言的结合避免开发人员为不同的开发平台重复开发相同的应用程序,实现应用程序一次编写,到处运行,这同时体现了java语言的优势。 对于java开发人员来说jdbc是api,是 实现数据库连接的接口模型。作为应用程序接口,jdbc提供统一的接口给程序开发人员,并且为第三方厂商实现数据库与中间件的连接提供统一的方法。jdbc支持sql标准和数据库其他的连接标准。jdbc真正实现了面向目标的连接,并且有严格类型、简单但高性能的接口。 3.2 jquery技术 jquery是基于javascript语言的一个优秀框架,jquery兼容css标准,是精简版的js库,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各种浏览器。jquery方便用户处理html,实现动态功能,提供灵活的ajax交互给网站。另一个优势是拥有详细的使用文档,实现html内容和代码的分离,简单易用。 3.3 ajax技术 ajax是一种交互性强、创建快、性能好的web开发技术。xmlhttprequest是ajax的核心技术。ajax在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采用异步传输数据。通过ajax,可以直接提出请求给服务器,用户堵塞少。 智能终端的程序开发比桌面程序有许多优点,它们开发简单,安装方便,用户群大。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移动开发的蓬勃兴起,这些新型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领域的程序开发。移动互联网对人们越来越重要,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前景也会更广阔。 软件设计论文:Linux环境下即时通信软件设计与实现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伊林(1984-),男,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网络通信;傅小英(1987-),女,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1qt简介 qt是一个跨平台的c++图形用户界面库,由挪威trolltech公司于1995年底出品。qt的对象间通信采用信号/槽(signal/slot)机制,其中signal犹如mfc中的事件,而slot则是响应事件的方法。如果要实现对象间的通信,只需要把一个对象的slot和另一个对象的signal连接起来即可实现事件驱动[1]。 由于本系统是通过qt[2]图形开发工具来实现与用户之间的接口设计,所以在eclipse中如果要使用qt,则需添加qt插件方可建立qt gui工程文件。 2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实现了linux系统下的简单通信,同时可以动态刷新在线用户列表,并与其他用户进行聊天通信或传送文件等[3]。如果用户想与其中某位好友聊天,则应该与其建立连接,此时两个客户端有一个作为服务器,另一个作为客户端。本系统的主要架构如图1所示。 系统主要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服务器并不对用户发过来的信息进行转发操作,因为该做法会增加服务器的工作量。它只负责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同时,在与客户端建立新连接时,服务端会对客户端的端口号进行注册,之后将端口信息提供给每个连接上的客户端[4]。因而两个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则不需要以服务器作为转发站,而是可以直接进行通信,从而减少了用户之间的通信响应时间。客户端主要可以进行注册、查找密码、添加/删除好友等一些基本操作[5],与好友建立连接之后,还可与好友进行聊天,互传文件等。 图1系统架构 3关键技术实现 3.1客户端listfriend类实现 listfriend类主要用来显示当前用户的好友列表,并按好友的不同组号将其进行分类。同时,用户可以通过触发右键事件对自己的好友列表进行修改,如添加、删除、移动好友,修改好友备注,修改用户信息等。在该类中,用户还要对自己的端口号进行监听,如果有好友提出聊天请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接受或拒绝。或者用户自己向好友提出聊天请求,如果好友拒绝,则关闭对话框。 软件设计论文:基于MATLAB GUI坐标转换软件设计与实现 【摘 要】matlab软件是以矩阵为单位进行数据的运算与处理,matlab的程序设计过程中,对象的句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独立的句柄,通过操作句柄,来实现对象的控制和修改。gps测量的成果是基于wgs84椭球的纬、经度坐标和大地高,而我们实际应用中需要用到的是北京54或西安80的高斯投影平面坐标或者是地方坐标,因此就存在一个坐标转换的问题。本文介绍两种坐标转换方法:空间三维七参数坐标转换方法和平面二维四参数转换方法,利用这两种方法通过matlab设计界面并编写程序实现对excel中的坐标数据进行坐标转换。 【关键词】matlab;全球定位系统;七参数;四参数 0 引言 matlab软件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缩写,是用c语言进行编写的。它具有语言书写简单,语句功能强大,封装了丰富的数学函数,我们可以直接调用这些数学函数。matlab对于数学运算,特别是矩阵运算,非常高效,而文件批量坐标转换又涉及复杂的数据计算,这就是为什么利用其进行程序编写实现的原因。 excel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之一,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将原始数据存放在excel中,excel可以批量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达到我们想要的数据格式,可以将文本导入到excel中,读取与存储都易于操作。 随着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尤其是美国的gps技术发展,其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等优势,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测量方式。gps测量成果是基于wgs84椭球的大地坐标,即:大地纬度b,大地精度l,大地高h。而我们通常所需要的是基于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北京54坐标系或基于第16届iguu大会推荐的1975年国际椭球的西安80坐标系。因此我们需要将gps所测的wgs84大地坐标转换成我们所需的北京54或西安80坐标。 本文主要介绍两种坐标转换方法:七参数空间坐标转换方法和四参数平面坐标转换方法,通过matlab设计界面并编写程序实现这两种方法,然后通过转换得到的坐标比较分析这两种的精度及适用范围。 1 matlab简介 1.1 matlab系统概述 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matlab是英文“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缩写,其全部采用c语言编写。具有如下特点: (1)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矩阵运算如同其他高级语言中的变量操作一样方便,矩阵无需定义即可采用; (2)高效的数值计算及符号计算功能,能使 用户从繁杂的数学运算分析中解脱出来; (3)具有完备的图形处理功能,实现计算结果和编程的可视化; (4)友好的用户界面及接近数学表达式的自然化语言,使学者易于学习和掌握; (5)功能丰富的应用工具箱(如信号处理工具箱、通信工具箱等) ,为用户提供了大量方便实用的处理工具。 1.2 matlab程序编写的基本原则 突破以往其它程序语言经常采用的循环思想,尽量采用matlab矩阵式语言书写程序,使得程序简洁,执行效率高。在程序设计中尽量避免重复的脚本代码,多用matlab提供的函数。系统中的函数要比用一般代码编写的函数执行效率高很多。在编写比较大的程序时,应该对各个细节以函数或子过程方式处理,避免矩阵混淆。 在程序编制过程中,各个功能部分尽量封装在函数中,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全局变量个数,而且对各个函数的修改要比对整个程序的修改方便得多。 1.3 matlab的文件类型 m文件:用于存储函数过程; figure文件:用于显示、存储图像; 在matlab中,最常用的是m文件。matlab是一种解释性语言,用户发出的指令需要送到matlab系统内解释,而m文件实际上就是记录指令的文本,用以统一将命令送入系统内进行解释。 m文件有命令式(script)和函数式(function)两种形式。命令式文件就是matlab内部命令的简单叠加,matlab会按顺序执行文件中的命令,这种方式常用来形成主函数。函数式文件用以解决参数传递和函数调用的问题,每个具体的功能一般用此方式实现,它的第一句以function语句为引导。 2 坐标转换相关理论 2.1 三维空间坐标转换 wgs84与bj54的坐标转换问题,实质是wgs-84椭球体到bj54椭球体的转换问题。 如果我们是需要把wgs84的经纬度坐标转换成bj54的高斯投影坐标,那就还会涉及到投影变换问题。而如果我们所需的坐标是地方坐标,那么我们还要利用四参数法将北京54坐标转换成北京地方坐标。因此,这个转换过程,一般的gps数据处理软件都是采用下述步骤进行的: 1)wgs84(b,l)——wgs84(x,y,z),空间大地坐标到空间直角坐标的转换。 2)wgs84(x,y,z)——北京54(x,y,z),坐标基准的转换,即datum转换。通常有三种转换方法:七参数、简化三参数、molodensky。 3)北京54(x,y,z)——北京54(b,l),空间直角坐标到空间大地坐标的转换。 4)北京54(b,l)——北京54(x,y), 高斯投影正算。 5)北京54(x,y)——地方坐标(x,y),四参数转换。 通过下面的流程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整个流程。 图1 wgs84、北京54、北京地方坐标转换流程图 2.2 二维平面坐标转换 二维坐标转换适用于小范围内gps坐标向地方坐标的转换,在实际测量时,必须将gps接收机测得的大地经纬度坐标b、l(基于wgs一84椭球)转换成本地平面直角坐标x、y(基于本地椭球) 。其转换过程为: (1)将公共点的wgs84坐标投影到其对应椭球的高斯平面上,得到wgs84的平面坐标; (2)利用两个以上的点,采用最小二乘方法求解四参数; (3)先将需要进行坐标转换的wgs84坐标投影到其对应椭球的高斯平面上,得到wgs84的平面坐标,然后根据第二步求得的四参数,将其转换为本地平面直角坐标。 为了使上面的过程更为清晰,现以wgs84的大地坐标与转换到北京54坐标所作的流程图为例进行说明: 图2 二维平面坐标转换流程图 3 matlab gui界面设计及程序实现 通过参考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中的坐标转换软件和coord mg坐标转换软件界面,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我设计出了这款基于matlab gui实用、简洁、界面友好的zbjh2013坐标转换软件,zbjh2013主要用七参数和四参数两种转换方法进行三维空间和二维平面坐标转换。 3.1 matlab gui相关内容介绍 matlab具有创建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功能。gui是用户与计算机或计算机程序的接触点或交互渠道,是包含诸如窗口、图标、菜单和文本等图形对象的可操作界面。通过定制用户与matlab交互的命令窗口,gui能有效组织数据流程,使处理方法易于使用和推广,同时也使人机交互更加友好。 在这次坐标转换 软件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主要用到了以下几种控件: (1)面板(panel):panel是gui对象的容器,当移动panel的位置进行gui编辑时,panel的子对象也随之移动,并保持它们在panel中的相对位置。 (2)弹起式菜单(pop-up menu):pop-up menu与listbox类似,都使用string属性显示一组选项,区别为:①pop-up menu更节省界面空间,需要左键单击才能调出这些选项;②pop-up menu不能同时选择多个选项。 (3)单选按钮(radio button):radio button通常组合使用,用于显示一组互斥的状态。 (4)复选框(check box):check box与radio button类似,用于显示一对互斥的状态,通过鼠标左键单击,可在“选中”与“未选中”两种状态之间切换。(5)静态文本(static text):static text通常用于显示其它对象的数值、状态。 (6)可编辑文本(edit text):edit text允许用户修改文本内容,用于数据的输入与显示。若max-min 1,允许edit text显示多行文本;否则,只允许单行输入。 (7)列表框(listbox):listbox用于显示一组选项,通过鼠标单击左键,可选中任意一个或多个选项,当max-min 1时,允许同时选中多个选项;否则,只允许一次选择一项。 (8)触控按钮(push button):通过点击push button可以调用回调函数,实现某项功能。 (9)表格(table):table为二维的可视化表格,可用于显示控制点坐标,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点击按钮添加和删除数据。 (10)选项卡控件(tabstrip control),通过tabstrip control可以进行局部区域界面之间进行切换。 3.2 matlab程序实现相关代码 框架搭建好之后,在matlab gui对应的m文件进行程序编写过程中,解决以下几个难点: (1)不同gui间参数传递、回调函数调用问题; 主界面的代码 [scs1,scs2,scs3,scs4] = conversionmethod; handles.dx = scs1; handles.dy = scs2; handles.xzj = scs3; handles.cdyz = scs4; 子界面的代码 varargout{1} = handles.scs1; varargout{2} = handles.scs2; varargout{3} = handles.scs3; varargout{4} = handles.scs4; delete(handles.conmet_scs); (2)将子界面的所有控件复制到主界面上,通过tabstrip实现选项卡功能; 将子界面的所有控件复制到主界面上的代码 hsub = sub('visible','off'); hpal2 = copyobj(findobj(hsub,'tag','filetransfer_uipanel'),hobject); set(hpal2,'position',get(handles.point_uipanel,'position'),... 'visible','off'); handles.hpal2 = hpal2; delete(hsub); 通过点击选项卡实现点坐标与文件坐标转换的切换的代码 tabstripval = hobject.selecteditem.index; switch tabstripval case 1 set(handles.point_uipanel,'visible','on'); set(handles.hpal2,'visible','off'); case 2 set(handles.point_uipanel,'visible','off'); set(handles.hpal2,'visible','on'); end (3)对table空间的操作,通过点击相应按钮逐行添加和删除数据。 逐行添加数据的代码 global coord; b = str2double(get(handles.edit1,'string')); l = str2double(get(handles.edit2,'string')); x = str2double(get(handles.edit3,'string')); y = str2double(get(handles.edit4,'string')); raw = {b,l,x,y }; coord = [coord;b l x y]; set(handles.calculateqcs_uitable1,'data',coord); 逐行删除数据的代码 data = get(handles.calculateqcs_uitable1,'data'); [row,column] = size(data); for k = row:-1:1 data(row,:) = []; set(handles.calculateqcs_uitable1,'data',data); end (1)选择源椭球类型,待转转换坐标类型; (2)选择目标椭球类型,目标坐标类型; (3)通过点击菜单“设置”“投影设置”,通过投影设置界面,设置投影方式、中央子午线,投影尺度及x常数和y常数; (4)通过点击菜单“设置”“四参数”或“七参数”,选择一种坐标转换方式,通过四参数或七参数设置界面,输入四参数或七参数,如果四参数或七参数未知,则通过点击四参数或七参数设置界面中的计算四参数或七参数进行四参数或七参数的求解,四参数需要至少两个控制点坐标,而七参数需要至少三个已知控制点坐标,配置好参数坐标转换方式之后,选中转换设置中的投影设置和四参数或七参数复选框; (5)通过选项卡进行单点坐标或以文件的形式批量坐标转换。 4 结论 将matlab gui与坐标转换相关知识结合起来,matlab具有矩阵运算的特长避免了程序中出现大量循环体。gui界面设计简洁、直观、友好。既能够实现单个点的坐标转换,有可以excel文件的形式实现批量坐标转换。不管是三维空间或二维平面坐标,转换得到的成果完全能够满足工作的精度要求,到达最初的设计目标。 通过大地测量学课本与坐标转换相关的知识及网上下载的一些论文的阅读学习,对坐标转换的理论认知更加深入,受益匪浅。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研究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严重违背幼教规律。 当下很多幼儿教育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问题也都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的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在对幼儿教育教学传授小学阶段才教学的科学文化知识。部分幼儿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高成绩”“高效益”的目的,盲目比拼起“知识产量”,但是却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忽略了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硬性地为孩子灌输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孩子们被动地强行接受,尽管孩子产生了死记硬背的暂时记忆,但是这种教育严重地违背了由儿童生理发展特征所决定的学习心理特征,对今后儿童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的培养都是很不利的。 2.管理方式和模式落后。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稳步前进,幼儿园的数量也相对在不断的增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的管理方式与模式也会随之得以调整,很多幼儿园的管理理念、模式还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幼儿园中,年轻的女教师比较居多,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希望为幼儿园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但是倘若这种理想无法实现的话,很多教师就会失去积极性,对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也就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教师中男女比例失调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误区。此外,由于幼儿园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这一因素也抑制了教师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就限制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采取的对策 1.充分应用教材,研究科学教法。 教材是幼儿教育教学的基础,传授知识也是以教材为依据的,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地掌握教材的结构,熟悉教材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考察和专研,把教材各章节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将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和精髓提炼出来,要做到把教材的知识点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就能够充分地利用好教材这一资源了。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能够信手拈来,灵活运用。而且还利于教师在知识讲解的时候,适宜地插入引申知识点,扩展孩子们的思维;抛出一些较为新颖的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促使孩子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串讲已学的知识,相互对比、相互参照,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这些新知识,还能够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幼儿促进记忆的迁移。此外,在知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梳理教学的脉络,理清逻辑顺序,帮助孩子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和辨识事物的能力。 2.杜绝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的现象。 幼儿教育一旦出现了偏差,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要真正地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积极地响应素质教育的倡导理念,科学合理地开展一些幼儿活动。此外,还要和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也都认识到幼儿教育开展小学化给儿童未来的发展带来的危害,家园共同努力,使得幼儿教育更加的科学,促使幼儿教育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当然,幼儿园教育也要为儿童进入小学阶段打好一定的基础。比如说,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使儿童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儿童顺利适应地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形式的前提。这也就需要国家给予幼儿教育足够的重视,要结合国家幼儿教育的现状制定出一些较为适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来,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的地区,需要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创多元化的幼儿教育机构,提倡社会给予足够的关心,倡导社会各个阶层都要重视幼儿教育,要从心底尊重教育工作者,给幼儿教育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让幼儿教育也能在教育事业中大放光彩。 作者:朱淑芬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第一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钢琴课程教学幼儿教育 一、对钢琴课学习的必要性的理解 (一)就学习钢琴本身而言,它对于整个音乐过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通过对钢琴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与对音乐的感知力。学生在学习钢琴基础知识与弹奏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的练习,而这种练习,无形之中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力,钢琴学习是锻炼儿童意志力的有效途径。儿童开始喜欢学习钢琴,是因为对新事物的好奇。可当课程逐渐复杂,兴趣也就随之减退,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强大的意志力去坚持。在困难中不断的前进。长期的坚持不懈,使音乐的能力一点点提高,经过这种长期的艺术熏陶,也会使孩子整体的艺术修养有所提升。 (二)良好的音准与节奏感对于钢琴的学习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它对音乐其它门类的学习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而钢琴的学习恰恰是练习音准最好的一个工具。钢琴乐器每年都需要调律师进行校对音准。孩子每天在大量反复的倾听音乐中,对音准有准确的判断,还可以在家里进行练耳的练习。长期的练习对音准和节奏感都是有益的。 (三)钢琴演奏中,有即兴伴奏的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就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即兴伴奏的方法,即兴伴奏是钢琴弹奏教学中的一个延伸和发展。了解最基本的和声、音阶、琶音走向。在歌曲中最常见的音型与织体。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训练,既增强了乐趣,也促进了钢琴本身的教学工作。使孩子视奏能力加强。也为日后进入到真正的即兴伴奏打下基础。 二、多元化的钢琴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现在的钢琴教学课程,多分为两种形式。一对一教学,和小组集体课的形式。针对小些的孩子建议两者混合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一)集体大班形式的音乐素养课程。音乐素养课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本手型的游戏训练。利用这种人数较多的课堂,增加孩子们的凝聚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形式好于一对一的教学,在课堂上孩子们既能体会到集体,也会展现个人能力。 (二)在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后,一对一的教学,是每个孩子必须要经历的课堂模式。这种个别课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去单独解决。但这种一对一的课程时间不宜过长。孩子年纪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在前十分钟可以进行新知识和曲子的改错环节。接下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要时刻关注孩子兴趣所在,如果出现了厌烦,就要及时变换形式,利用新颖去吸引孩子。这种方法也是钢琴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 (三)钢琴小组课观摩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也非常适合人数多,年龄低的学生。作为初学者,演奏上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基本的方法也都是一样的。可以把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学生普遍的问题,统一讲授去解决。统一的演奏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团队意识,还可以进行互相学习,指正。 三、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改革创新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完美人格。钢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优于其他乐器的极强的表现力、音域广、和声效果极为丰富等特点。在美妙的乐曲中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的各种能力能得到更好地提高和锻炼。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注重它的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以素质教育为教学宗旨,要采用用兴趣去引导孩子,寓教于乐。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使孩子愉快的学习。 (一)钢琴教学法 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幼儿教师有着引导孩子热爱音乐这一重大责任。钢琴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活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不破坏孩子的兴趣是关键。如何能在儿童在游戏中去学习,如何能轻松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幼儿教师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保证正确的弹奏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儿童心理变化的掌握,对知识传授出现问题的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很关键的。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今后对音乐热爱的程度。 (二)即兴伴奏课程的设定 学龄前儿童年龄为3—7岁,他们对音乐的熟悉大多是各国的儿童歌曲,而这些简单的歌曲也是我们即兴伴奏的主要内容,在具有了一定钢琴基础的同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为自己喜欢的歌曲添加伴奏。这对于掌握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特色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挖掘不同伴奏形式应该用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中。 (三)教材的使用与确定 1.在针对幼儿钢琴使用教材上,主要以实用性为主。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节奏鲜明,曲谱简单些的儿童歌曲,可以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增加孩子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有实践教具的教材,利用儿童喜欢的彩绘图画,或者手工游戏、贴纸。将这些与枯燥的曲谱结合,效果会更好。教师可以利用已经熟悉的乐曲,加入自己简单的即兴伴奏,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对调性、和声有基本的概念。 2.教材的民族性在教材范围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全世界优秀的作品,同时运用。将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并驾齐驱。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味的作品去欣赏、学习。通过我们教师的双手,去引领孩子全面的了解中国,了解世界。这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推进。 作者:丛琪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幼儿课程教育实践现状 (一)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能力薄弱 目前,随着现代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幼儿课程设置与传统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教法或者教材。而正是这些自由选择权限,导致部分幼儿园直接搬用其它大城市示范幼儿园的教材与教法,但是这些教材与教法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除此之外,还普遍存在幼儿课程与生活经验脱节、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这对幼儿的正常教育将会严重影响。 (二)课程结构单一化 在笔者长期的调查实践中发现,在很多幼儿园的课程中都采用园内课程资源结合国家标准文本教材进行教学,但是对于园外课程资源以及非文本课程资源等形式在开发与应用上相对较少,尤其是部分幼儿园管理者、教育者及家长未有效发挥课程资源开发中主体作用,从而导致幼儿园课程资源结构出现明显的单一化现象。课程结果单一化不仅制约了课程资源的多层次综合开发可利用资源,还导致幼儿教学缺乏必要的生机与活力。 (三)课程内容脱离幼儿生活 在我国部分教育水平较低的幼儿园中,其在教材及教法上基本上都是借鉴示范园、实验园的课程模式,因此导致教学内容与幼儿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由此在教学活动中极易出现被动、死板等现象,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很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而无法达到课程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回归幼儿生活课程教育实施措施 (一)选择教育内容,关注幼儿生活 现代幼儿教育,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的生活是感性的、生动的,与成人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而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拓展契机和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1]。但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缺乏教育敏感度,从而错失了大量的教育契机,更多的是直接搬用文本中的教学内容,长而久之,便让幼儿教学逐渐远离幼儿生活,从而让幼儿无法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游戏中的简单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积极关注幼儿生活,让教育内容紧贴幼儿生活。 例如:在“保护牙齿”的主题活动中,我们的教学素材便可直接从学生中获取带。记得有一天早晨,有一位小朋友急急忙忙的跑到老师面前,急促的说道:“老师,小东的牙齿掉了,嘴里还流着血!”于是老师跑到学生面前,发现小东手里正拿着一颗被虫蛀掉的牙齿,老师帮助小东将血擦拭干净之后,发现周围的孩子对被虫蛀掉的牙齿非常的好奇。于是教师抓住这样契机开展“保护牙齿”的教育活动,孩子们热情的提出了各种问题,老师都给予全面的讲解,“保护牙齿”的主题系列活动由此而展开了。 通过这个教育活动中我体会到,只要我们能够及时抓住幼儿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便可从中寻找到很多的教育素材,从而让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广泛。 (二)依据兴趣需要,理性组织活动 幼儿课程设置应该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很多活动都是依据自身的兴趣而开展的,若不能有效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那就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2]。因此,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兴趣需要角度出发,围绕孩子们的兴趣点去寻找适合他们的主题素材,理性组织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车”的主题活动设计中,必须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或者需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消防车,为了增加活动的实效性,我们请消防叔叔给我们演示了消防车的作用,孩子们参观后都马上兴奋地指手画脚的讨论起到,关于“车”的主题活动由此而展开了。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发现、探索车的奥秘,我们建议家长带孩子们去参观车展,用相机记录经典车型或者喜欢的车型,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们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记忆,之后再带领孩子们利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车”,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参与到造车的活动中,结合自己对车的印象及想象力制造自身心目中的汽车。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孩子们在自由的发现、探索活动中实现了积累经验——验证经验——拓展经验,这样有利于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与实践能力。 (三)抓住生活点滴,进行随机教育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让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的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幼儿课程设计中不仅仅是选择幼儿的生活来作为教学内容,而是通过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生活既是教育,接受这个理念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如何将它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 例如:在开展“小鱼吹泡泡”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每喝完一杯水,就在自己的小鱼嘴边有规律的贴上一个“小泡泡”,每天喝多少杯水就在小鱼嘴巴贴几个“小泡泡”。这样设计初衷在于以前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不喜欢喝水,老师和家长都比较担心。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那些不爱喝水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去喝水,在放学时和家长一起数小鱼嘴巴上的“小泡泡”,这样不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将数学教学活动无形地渗透到活动中,从而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四)参与课程建构,凸显幼儿生成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成为他们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要在开展主题活动中体现教师这种精神,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使用过去那种“守株待兔”的教育方式了,作为幼儿的引导者,要引导孩子的新发展就应该创编出适合他们的新活动[3]。作为幼儿的支持者,教师必须认观察孩子的实际需要,以此来对活动进行合理的调整。作为幼儿的合作者,在配合他们活动的同时还应对活动作出适当的调整。 如:班上有个孩子玩耍着一个录音机器人,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孩子们想办法创造各种声声,有的拍桌子,有的拍手、有的大喊大叫,想办法将自己的声音录到机器人的肚子里。我看到孩子们对录音机器人的喜爱,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预设了一个“有趣的声音”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玩找声音的游戏,并向孩子们提出了游戏的要求:用自己的话把你们找到的声音表达出来。在游戏活动中,小浩使劲扇着书说:“风来啦,风来啦”,萱萱用手拍打着桌子说:“雷公公打雷啦”。平时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声音,在孩子们的表演下成了观快的音符。接着,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着根据新物体创造出不同的声音,我编制了一个“打雷起风下雨”的诗歌,这就样,我根据特定的情景设置教学活动,努力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并参与到活动中,根据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能力。终于,孩子们的玩耍游戏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活动。 三、结语 总之,通过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要求我们的幼儿教育活动应该遵循“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基本理念,让幼儿教育真正转化为幼儿生活,利用生活化的教育活动来引领、拓展幼儿的实际生活技能。因此,在幼儿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收集幼儿的生活行为,敏锐地捕捉蕴含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以此来践行“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这样的课程才真正回归到幼儿生活的课程教育。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中合作精神培养 一、学生分享精神的培养 在独生子女中,在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分享,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把这一课补上,因为,这不仅是合作的基础,也是能够让孩子长大后心里能够想到和关怀到别人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以“孔融让梨”的故事说起,让孩子们体会分享的乐趣。同时,在班级开展活动的时候,比如在分食物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们去判断应该如何去分,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的潜意识中逐步培养起分享的意识。还有,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不断的分享孩子们成功的案例,让其他孩子们能够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好的价值取向,从而锻炼其分享意识,并把其逐步上升为自我意识。再有,要锻炼学生们和父母的分享,比如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孩子们让他们把自己好的地方分享给父母,以达到影响父母来公共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教育。 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修正 人的成长就像树一样,如果没有外界的修正,一个人就很难顺利成长,而最终可能成为自己和家庭的悲剧。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开动脑筋,不断的研究新的方法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以达到其正常成长的目的。比如,在活动中,一个孩子抢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这时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一般比较好的办法是,先控制好局面,然后再有空的时候单独的找这个孩子谈,让他能逐渐的体会到自己的错误,并促使其主动的向对方道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能够帮助学生们逐渐的学会分享,学会自立。再比如,在一次孩子的打架中,教师在分开他们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认真教育,让孩子们真正的能够体会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在老师的强大压力下违心的向对方承认错误,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三、分工活动中的配合 在学生们的活动中,有许多是涉及到配合的,如果一个孩子出现怠工现象,整个的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比如在学校,我们都有值日的这项义务劳动,每天早中晚,当天的值日小组要完成教师的保洁工作。在进行卫生清扫的过程中,有的可能负责打水,有的可能负责清扫,有的可能负责擦黑板,有的可能负责倒垃圾,这样,在一个分工明确而学生们又都十分配合的小组中,各项工作就会顺利的开展。而相反的,一旦有一个学生出现问题,该小组的怨言就会不断的增加,最后使得整个小组的矛盾不断的升级,最终使小组活动失败。因此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就要不断的关注每个学生小组在活动中的每个成员的表现,对于那些表现不佳的学生要及时纠正其错误,防止事态发展到严重的地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来避免学生们的怠工现象,使小组配合达到完美的境地。在幼儿教育中,尤其是在演出这样的活动中,是培养孩子们极好的一种合作配合的方式,比如《白雪公主》情景剧中,可能大多数女孩子都愿意演公主,而很少的人愿意演霸道的皇后,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能够正确的对待情景剧的分工,互相配合,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顺利的完成情景剧的汇演。 四、角色分工的稳定性 在上面我们已经举例说明角色的分工,但角色的分工是需要稳定性的,试想一个孩子在自己不是主动的去表演一个角色,那么演出的效果也会是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角色分工时,不但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的特点而对其分工,更要在分工之后稳定每一个学生的情绪,使得此项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角色互换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比如一个不适合演皇帝的孩子偏要演皇帝,教师不妨让其先试一下,然后再从形象和内涵上对其表演进行分析,使其能够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差异,不至于执拗的去做这件事。再有,在角色分工的稳定性上,还要考察整体的布局,因为,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这个道理。我们的所有的活动都不能偏离这个团队建设的主题。 五、团队建设的和谐性 有了以上的培养教育之后,下面就是团队建设了,实际上,按照学生的特点,我们只不过是把独生子女的单一的自我意识放大为团队的整体意识,虽然意识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范围的扩大,将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从团队建设上来讲,我们要按照管理学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和队员之间的作用,使其达到一种和谐,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调整领导与队员的角色,一方面让每一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不成功的领导一个反思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团队的建设,从而达到团结建设的和谐。总的说来,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不但有利于孩子们摒弃其独占的恶性,学会和别人分享与合作,还有利于其顺利健康的成长,不但对家庭,而且对社会都是十分有利的。新的社会需要新的血液补充,而新的血液应该是对新社会更具适应性,而不是被社会淘汰的杂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董蕾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市直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发展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起源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独创的音乐教学体系。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奥尔夫自1924年与友人创办京特学校起,就痛感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从根本上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提倡将音乐教学与动作紧密结合起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奥尔夫才将幼儿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将幼儿音乐教学实况通过广播和电视进行播放,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到1963年正式成立了奥尔夫学院,世界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中心,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授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最初、最原始,将戏剧、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的艺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有完整的体系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无论从教学理念到教材、教法等,都具有十分完整的体系。它是以节奏为基础,在旋律、和声、曲式及配器等方面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它虽以器乐为特色,但又是声乐与器乐并重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拍拍打打。 2.富有很强的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源泉,也是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同时奥尔夫通过对幼儿的特性深入研究后,认为在幼儿教育中打击乐器是最好的学习乐器,通过击打乐器鲜明的节奏感和简单易学极大的满足了幼儿们的好奇心,同时通过语言和动作极大的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3.富有创造性 一般在音乐教室里老师弹琴,没有强制行为,幼儿在地毯上唱歌、跳舞、敲打节奏乐等,幼儿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动口、动脚,去唱、去跳、去做游戏,他们的音乐天性可以得到自由发挥,在自己设计的音乐和动作中快乐地学习感受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对幼儿们来说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即兴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音乐产生的本质出发,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幼儿的情感和丰富的想像力,从而激发幼儿的音乐灵感和兴趣,达到“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目的。总体而言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最适合幼儿的启蒙教育,本文笔者从奥尔夫教学法的内涵入手,深入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给幼儿带来全面的审美体验 在实践中要求幼儿能通过演、奏、唱、跳及临场设计和创作,完成自我学习和培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结合自由朗诵、歌唱、乐器及即兴舞蹈来引导和鼓励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和表演中去,这种音乐学习是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综合教学模式。这种能将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等融合在一起,给幼儿视觉上、心理上及身体活动上都创造了全面又丰富的审美体验。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挖掘幼儿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强调还原幼儿的天性,这种教学法能挖掘幼儿的自然天性,让幼儿在唱、跑、跳、笑的同时更开心快乐。如,教师在教幼儿们《两只老虎》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各部分做乐器,拍打出歌曲的节奏来。当唱“两只老虎时”,幼儿们的表现形式就有点五花八名,拍手的,拍肩的,甚至拍腿的;唱到“跑的快,跑的快”时,幼儿们不约而同跺起了脚;当唱“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时,幼儿们的天性就被挖掘出来了,拍屁股,拍脸蛋,拍肚子;唱到最后一句,幼儿们撅起小嘴做出思考的表情,幼儿也变得更加活泼快乐。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极富创造性,更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节奏、和声到声势律动的即兴创作能拓展幼儿敏锐的听力,对音乐逻辑的理解以及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度。如,在对幼儿进行《交通工具类字词》的节奏活动学习时,教师要求幼儿们手拿各种交通工具模仿各种车辆和飞机发出的声响,教室里传出了不同的交通工具声响“嘀嘀嘀”“铃铃铃”“呜呜呜”等。在愉快的游戏中不仅进行了“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的练习,也培养了幼儿的即兴创编和反应能力。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引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合理又充分地融入到幼儿教育教学发展中去,对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且有很大的影响力,对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精髓,让这种教学法的理念一直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为把每一个幼儿培养成具有独创性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作者:李娜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一、幼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幼儿园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更加注重价值观教育。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生涯的基础,要对幼儿进行教育启蒙,对幼儿进行教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幼儿主要活动场所的幼儿园,自然要加强对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幼儿多是备受关注、相当受宠的,导致幼儿对一些观念认识错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幼儿园就要加强对幼儿的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观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包括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就是对优良品德的传承。二、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幼儿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幼儿教育中的贯彻。首先,教师和学校的观念未得到改变,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够重视。其次,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对于幼儿只是简单的理论传授,没有对实践活动的落实,只是纸上谈兵,不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价值观的内容。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德教育中的地位不足,价值观应该引领着美德教育,是美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在幼儿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知识素养,传达给幼儿最准确、先进的理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观的内容贯穿到讲学内容中。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教育中去,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有利的成长环境。或许幼儿并不了解什么是价值观,也不懂价值观的内容,教师们要用浅显易懂的例子教育他们。在语言教学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国学三字经、弟子规等的比重,培养他们体会传统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教师们要经常举办一些小游戏,主题活动,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些优秀的优良传统。如我园在幼儿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就紧密地和集体教学活动相融合,老师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创造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编成儿歌“清幼小娃娃,拍手笑开颜,核心价值观,字字记心间……”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给孩子教唱,还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在幼儿中间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等,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更好地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加深了对价值观的理解。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环境对幼儿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要体现在校园建设之中。幼儿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幼儿园的良好环境可以促进价值观的进一步贯彻。可以根据幼儿园幼儿年龄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幼儿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学校的周围张贴一些标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好地发挥价值观的作用。注重为幼儿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精神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理解、信任的师幼关系,以良好的环境影响人,以生动的活动感染人,以积极的体验塑造人,以有趣的学习发展人。如我园在楼道内布置了礼仪墙,让幼儿通过动手剪礼仪卡通字,动手画礼仪卡通画等形式将“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以字画的形式布置成精美的主题墙,教育幼儿说文明语,做文明人,为幼儿营造了活泼、激励的学习氛围。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儿美德教育活动中 价值观是对于幼儿道德的教育,所以在道德教育中要加强对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始终与德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幼儿的美德教育紧密结合,以实践和活动为桥梁,广泛开展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践行美德的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针对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美德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转化为幼儿自觉地行动。利用特殊节日,举行幼儿歌谣比赛。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勤俭节约,讲文明礼貌,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如在“六一”儿童节,我园开展了“童心飞扬.快乐成长”幼儿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画笔,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想象绘画出自己的美好未来,积极鼓励他们从小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作贡献,无形中对幼儿进行了美德教育。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了幼儿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社会思潮发展多样,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价值观对于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文章中提出的几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的建议,从集体教学活动中,学校文化上和美德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何永清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清泉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 一、幼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地位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幼儿园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更加注重价值观教育。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生涯的基础,要对幼儿进行教育启蒙,对幼儿进行教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幼儿主要活动场所的幼儿园,自然要加强对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现在的幼儿多是备受关注、相当受宠的,导致幼儿对一些观念认识错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幼儿园就要加强对幼儿的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观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包括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就是对优良品德的传承。 二、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幼儿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幼儿教育中的贯彻。首先,教师和学校的观念未得到改变,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够重视。其次,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对于幼儿只是简单的理论传授,没有对实践活动的落实,只是纸上谈兵,不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价值观的内容。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德教育中的地位不足,价值观应该引领着美德教育,是美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三、在幼儿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幼儿教育对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上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分析,以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集 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知识素养,传达给幼儿最准确、先进的理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观的内容贯穿到讲学内容中。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教育中去,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有利的成长环境。或许幼儿并不了解什么是价值观,也不懂价值观的内容,教师们要用浅显易懂的例子教育他们。在语言教学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国学三字经、弟子规等的比重,培养他们体会传统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教师们要经常举办一些小游戏,主题活动,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些优秀的优良传统。如我园在幼儿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就紧密地和集体教学活动相融合,老师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创造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编成儿歌“清幼小娃娃,拍手笑开颜,核心价值观,字字记心间……”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给孩子教唱,还利用集体教学活动在幼儿中间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等,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更好地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加深了对价值观的理解。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校 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环境对幼儿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要体现在校园建设之中。幼儿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幼儿园的良好环境可以促进价值观的进一步贯彻。可以根据幼儿园幼儿年龄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幼儿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学校的周围张贴一些标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好地发挥价值观的作用。注重为幼儿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精神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理解、信任的师幼关系,以良好的环境影响人,以生动的活动感染人,以积极的体验塑造人,以有趣的学习发展人。如我园在楼道内布置了礼仪墙,让幼儿通过动手剪礼仪卡通字,动手画礼仪卡通画等形式将“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以字画的形式布置成精美的主题墙,教育幼儿说文明语,做文明人,为幼儿营造了活泼、激励的学习氛围。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幼 儿美德教育活动中价值观是对于幼儿道德的教育,所以在道德教育中要加强对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始终与德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幼儿的美德教育紧密结合,以实践和活动为桥梁,广泛开展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践行美德的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针对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美德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转化为幼儿自觉地行动。利用特殊节日,举行幼儿歌谣比赛。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勤俭节约,讲文明礼貌,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如在“六一”儿童节,我园开展了“童心飞扬.快乐成长”幼儿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画笔,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想象绘画出自己的美好未来,积极鼓励他们从小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作贡献,无形中对幼儿进行了美德教育。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了幼儿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社会思潮发展多样,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价值观对于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文章中提出的几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的建议,从集体教学活动中,学校文化上和美德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何永清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清泉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幼儿教育机构 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多样,主要是服务于0~6岁幼儿的保育教育机构。多指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胎教学校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相应教育指导的机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有其自身历史性,不仅包括幼儿园,还有与小学一体化的衔接班,乡镇中心学校幼儿教育教研机构,社区幼儿教育服务机构,妇联、企事业单位等。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城镇社区教育两个角度来解读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 (二)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组织的,以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体现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与教育素养,它不仅包含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相应的教育技巧,以及与幼儿交流沟通的教育艺术。农村幼儿家长在育儿理念上更秉承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以及老人看护的教育形式,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幼儿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总之,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意识的萌发,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国家重视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向小型单元的家庭教育倾斜,将会给农村幼儿教育带来帮助。 二、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家庭的教育行为、内容以及家庭结构中的关系、社区教育机构的影响、家园互助行动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所要解决的范畴。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要放在家长的素质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他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从意识层面角度都愿意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教育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家庭的收入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有效变量。农村幼儿家长无论收入高低,都会在物质层面尽量满足子女的需要,而缺少精神上的关怀。收入的高低会决定教育的投入,但对教育的投入高并不意味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势在必行,适度的投入,获得有效的回报。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村幼儿家长,他们的职业也决定了对幼儿教育指导的局限性。因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因素,很难有固定的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幼儿教育机构进驻幼儿家庭中进行实践指导会更好地服务父母,提供育儿理念,提升育儿意识。 (二)农村幼儿家庭结构的关系 农村幼儿家庭结构关系中分为两大结构,一个是两代的亲子关系,一个是三代的三世同堂。两代的亲子关系中,农村的大多数家庭以两个孩子为主要结构。农村幼儿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但因为父母自身素质或劳动时间过长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无暇或无意识顾及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不懂得怎样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尤其两个子女的家庭,教育负担过重,会忽视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影响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从幼儿园到乡镇中心幼儿教育教研机构,从小学内部的衔接班(学前班)到社区教育机构,都为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进行服务。因为地域方面的因素,农村的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更是被忽略。只有各个机构以发展幼儿教育为己任,在分析幼儿园外部因素问题的同时,重视对家庭教育内部机制问题的探索,认真研究,积极实践,派专业人才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才能促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进步。 三、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前家庭教育的内容由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5]幼儿园和社区等幼儿教育机构以此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家庭进行教育指导。 (一)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农村幼儿园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力量,它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指导策略,形式多样的指导方式。而且国家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通过对幼儿师资的相关培训,使教师吸收了很多优质的育儿理念,可以把当前的家庭教育内容,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通过有效途径输送给幼儿家长,提高他们的育儿能力。 1.建立沟通渠道 农村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仅限于早晚接送幼儿,而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沟通途径。家访和家长约谈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幼儿经验,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给予指导。班级QQ群、微信群的建立,可以随时接受家长传递的困惑性信息,并能够进行及时的解决。家长的调查问卷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难题,进行必要指导。因为地处农村地区,很多幼儿都是由老人来照顾,家长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成为了难题。但多种沟通渠道的建立,可以间接的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 2.搭建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的搭建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增长教育理念的平台。最直接的途径是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知识。家长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园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例如乡镇的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生讲解幼儿的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条件和设施略好的农村幼儿园,可以建立育儿互动平台,可以让家长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参与开放活动 农村的家长开放日不能只是形式性的参与,而需要家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园来建立对幼儿的关注,和其他的家长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途径的开放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家长进行系统家教知识的讲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幼儿园也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不仅及时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也请家长根据孩子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园出谋献策,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社区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 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城镇社区的出现与逐步的发展完善正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社区的发展逐渐被认可,其前提需要农村社区发展的整体与全面,以及格式布局的合理性。社区中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值得期待。但城镇社区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幼儿通过社区获得知识、掌握技巧、培养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必需。社区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服务于本区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 1.联合辖区资源,进行育儿专项指导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离不开社区的扶持。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本辖区的有效资源,进行育儿的专项指导。例如,可以利用辖区内的医院,邀请相关医生为家长讲解卫生保健的常识,补充家长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广播、电视台,录制相关的育儿采风,增补家长幼儿美育教育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有村官大学生的社区,可以邀请为本辖区的家长讲解育儿品行和认知教育方面的知识,增加知识,拓展视野。 2.根据不同需求,开展育儿沙龙活动 城镇社区和城市社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同样重要。根据本辖区家庭的不同需要,城镇社区也应该定期为家长举办育儿沙龙活动。可以邀请幼儿园的园长与老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认知学习的重要性问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育儿方法等问题。还可以邀请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教研员讲解国家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倾斜,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农村幼儿家长重视育儿教育的意识,补充育儿知识的理念,从根本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巨大影响,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争取政府资金,完善育儿资源建设 社区的资源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城镇社区还在稳步建设中,必然会存在缺少资源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重点的鼓励和扶持,那么城镇社区应该积极做出本辖区育儿指导教育方面的计划与预算,争取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城镇社区需要建立教育图书馆,采买书籍要包含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的书籍。有条件的社区还应建立阅览室和放映室,在休闲时,可以组织家长到阅览室阅读书籍,到放映室观看科学育儿知识的视频。同时,城镇社区应该为辖区幼儿建立城镇档案,从而制定科学的育儿计划,指导父母详细记录幼儿的成长,并及时提出指导建议。 四、结论 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要有责任地服务于家庭教育。育儿教育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与表面上,应该深入到生产生活具体的实践中,让农村幼儿有知识、有素养、有能力的健康的发展。总之,农村家庭教育指导要在外部机构的有效干预下,家庭内部因素的积极内化配合中,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一切有效的途径进行切实的指导,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从而实现社会全体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者:邓红红 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信息技术幼儿教育论文 1信息技术与融入幼儿教育整合的分析 1.1如何将信息教育融入幼儿教育 教育的初衷旨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身体、心灵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她们更多的是参与各种游戏和有益的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融合在一起,就相当于把学习、游戏、活动等等形式融合在一起,一定会使学前教育卓有成效。对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形成,对世界和生活的认知很有限,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这样才会使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在一起后取得预期的效果。 1.2信息教育与幼儿教育整合的特点 将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在一起,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首要的一点,我们一定要从幼儿的视角来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因为他们才是教育的主体。其次,信息技术本身是有一定优势和特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优势,使其以一种简洁易懂、容易为幼儿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校一定要注重方法和策略。 2.1信息技术提高儿童的能力 对于新鲜事物,孩子会表现出比大人更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据此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具体做法是将信息以声音、图片等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更加便于孩子接受。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让孩子叠纸青蛙,将折叠步骤通过多媒体放大,展示给孩子们,教师在一旁讲解,之后再做具体演示,手把手地教授孩子。这样孩子学习起来会容易很多,也会乐于学习。通过这种小活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开发。 2.2信息技术使课堂更生动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若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一定要灵活、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使教授的内容妙趣横生。这样一来,孩子在课堂上会更加活跃,乐于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使教授过程更加富于魅力,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使孩子成了教学的主体。 2.3信息技术提升课堂质量 提到幼儿教育课程,不外乎以下几种:健康课、社会课、语言课以及科学课和艺术课。这几门课程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内容上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选取合适的教授方式和教学媒体。如果是语言课,教师可以选择电视媒体,电视媒体的呈现方式更生动形象,也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此外,在熟悉所学内容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4善于利用校园资源 学校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比如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使幼儿活动充满乐趣,更加丰富。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对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平时,教师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幼儿的身心放松下来,或者播放一些儿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新的知识。利用好这些校园内的资源,可以增长幼儿的知识,开拓幼儿的视野。2.5实现联动教育教师和学校可以对校内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最终使校园广播可以实时在线收听,并建设校园电视台节目的视频点击。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联动的实践平台便会发挥出其自身的巨大优势。此外,如果学校需要推广眼保健操等活动,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进行宣传,再辅以一系列的小活动,比如分组竞赛等,这种方式会更加有利于儿童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授幼儿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规避其弊端,从而优化教学成果。 作者:李红萍 单位:湖北省孝感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环境家庭教育论文 一、幼儿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调查当前比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两端,即溺爱和专制。一方面,家长有补偿心理,想将自己童年时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来对自己加以补偿;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父辈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时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骄横心理;后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二、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指长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为和心理上,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迹。没有父母愿意让的孩子从的父母的生活中学不好的东西,但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孩子学的最彻底,且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和且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作为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三、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一致 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这句话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夫妻相处的方式,这一点会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最初温度;第二是夫妻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一点会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立场。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夫妻为孩子更好的相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学问。爱孩子,不仅要给孩子我们的爱,还要为孩子爱这个家,为他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爱的家庭生活环境,带给孩子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保持一致,表现在两方面:(1)家庭成员间教育孩子时要观点一致;(2)当出现矛盾时,应背着孩子协调。最后,笔者想用网络上一段写给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话来结尾: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奠基,教育环境有责任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教育就在当事时,教育不能等待,因为孩子过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写。这个时代我们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作者:刘淑霞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幼儿教育与思想教育论文 一、了解国情,增强学前专业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例如:讲鲁迅的《阿Q正传》时,首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形成表象,体会作者对阿Q悲惨遭遇的叙述中所流露的痛苦、忧虑的情感。在分步探究环节,讲解重点,突破难点时,展示视频中“阿Q麻木不觉悟”的片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用怀疑、反叛精神来观察和思考现实,揭露阿Q的麻木不觉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情感。在落实情感目标时,有意识将学生带入一个新的阶段:理解作者情感的理性化、社会化。让学生认识到:这既是鲁迅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也是对整个民族命运的思考和忧虑。在这样的认识目标达成后,在整体综合阶段,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社会及报刊新闻媒介所披露的种种见死不救的麻木看客,为勇士的牺牲而感动,讨论现代阿Q产生的根由,得出结论:一端深藏在内心,一端深藏在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国情:明白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必须抓好教育,而教育又必须从孩子抓起,让学生民族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幼儿教育是既琐碎而又艰辛的工作,同时,又是崇高而光荣的事业。在现阶段,要把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使命感这种爱国主义情怀落到实处,还应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有了敬业精神,才不至于见异思迁,才能为幼教事业而奋斗终身。语文教育应该把这种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例如,在讲授陈伯吹先生的儿童诗《坐火车》,在介绍作者时,我讲了陈伯吹先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七十多年,投入了一生的热情和全部才华,其间经历了各项政治运动,坎坷不断。然而,几十年的波澜起伏,竟没有动摇他的初衷,他像识途的老马,只要不倒,就默默地耕耘。用这样的事例启迪学生,要甘于奉献,用爱心悉心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把爱国主义思想落实到实处。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需要 现今时代,社会竞争激烈。这种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要在纷繁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列,必须使民族的智力水平提高到相当高的程度。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终身够用,更重要的是他们进入工作阶段后,是否还有求知的欲望和能力,是否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历史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智力水平,使之成为爱教会教,适应时展需要的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探索设计了“示范、导读、导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做出学法和教法示范的综合课。例如:讲读课利用多种手段“扶着”学生自觉地学习读写知识和读写方法。幼儿教育在整体感知阶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赏析感知课文大意,形成表象,进入情境。在部分探究阶段:讲解重点、突破难点时,可定格使用视频或音频,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在整体综合阶段,再现强化,体会感情,深入回味和引发知识迁移,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形象性、感染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进行整体演播,再现图景和情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实践证明,让学生看到教师怎样理解教材,怎样设计教法,怎样创设教学机制,怎样安排练习和怎样完成教学,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培养“教”的能力。在“导教”课上,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分析课文、设计教法、登台执教。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能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也不断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 作者:汪淑文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音乐游戏之幼儿教育论文 在幼儿练习时我出示了图谱,加深了幼儿对歌词、节奏的理解,为之后游戏活动环节做好铺垫。幼儿猜测、描述苹果被咬了之后会有的变化,以多形式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唱歌的兴趣。有的幼儿会说变瘦,有的幼儿说会没有,还有的幼儿说会慢慢变小……于是我要求幼儿变成一个大苹果,当我咬的慢就变得慢,咬的快就变得快,如果连着咬苹果造型就连这变,这样能够加强幼儿对歌曲节奏的掌握,在游戏中那些内向、不自信的幼儿也会自然而然的边玩边唱。音乐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为我们了解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多了很多启示。在这次教学中我发现了音乐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几点好处: 1.音乐游戏教学能够很好的锻炼,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音乐游戏中,我们老师会让幼儿们去认真的倾听歌曲,老师们还会去示范一些声音与动作,为幼儿接下去的学习做好铺垫。幼儿们喜欢去模仿跟学习他们能够听到看到的一切事物,他们对这个世界都是充满着好奇,充满兴趣的。音乐游戏正好给了他们这样的一种途径,他们能够去尽情的展现自己,通过他们的动作跟声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一切,这不是在无形中慢慢的一步步的在提高着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音乐游戏能够很好的提高幼儿们的合作能力。在现代生活中很多幼儿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比较的任性,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严重。他们与人的合作能力在家庭生活中不能够很好的得到锻炼。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在游戏中幼儿们相互帮助与协作,为了成功的完成游戏任务,团结在一起。 3.音乐游戏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幼儿的音乐都是取自一些节奏欢快,曲调明朗的歌曲。幼儿们听到这样的歌曲时,它能够使得幼儿更加的健康活泼,让幼儿们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幼儿们好的心态,好的品德,其实就是去培养幼儿们的情感。不同的歌曲能够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感受。《值日生歌》能够培养幼儿们热爱劳动的情感。《爱护小树苗》能够培养幼儿们爱护大自然的情感等。 音乐游戏的教学方式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但是在这些教学的实际实施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我大体总结了以下的几点问题: 1.孩子们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特别的去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在我们幼儿教育中,其实重中之重就是孩子们的安全健康问题,这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幼儿因为其年龄的幼小,自我保护能力稍显薄弱,但是幼儿们又是最充满好奇心得年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兴趣,喜欢去探索。所以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应该提前先跟孩子们交代沟通好,告诉游戏过程中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还应该告诉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该如何的去自救,处理紧急情况,比如要及时的去找老师寻求帮助等。 2.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好对待孩子们的态度问题。我们在这些活动中应该很好的去关注孩子们,注意孩子的行为表现,然后去了解孩子们的心里活动。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人与人直接的相处,归根结底取决在于两者直接相互的尊重,相互的平等。我们教师在跟幼儿相处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要给与幼儿跟平等的态度。游戏活动中,不要总是去把幼儿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们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心与心的贴近,更好的去倾听他们。 3.在音乐游戏的时,不管幼儿表现的怎么样,都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做得对与错,更不能对幼儿说“你怎么这样子的”、“你不行”、“连这都不会”等话,这样恰恰会适得其反,使幼儿对游戏活动产生抗拒心理。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要尽量多去鼓励,用“你真棒”、“加油”、“可以的”等词,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自信心得到增长,从而怀着更大的信心投入到音乐游戏中来。 作者:姚佳琪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花溪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小学化幼儿园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自身方面 从幼儿自身方面因素讲,可能有的小孩由于有兴趣,如喜欢游泳或者唱歌之类的活动,因此会主动要求参加兴趣班,这样当然很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则因为盲目攀比和从众心理,如看到身边的小伙伴报了某个兴趣班,自己也想和他一样,所以让自己的爸爸妈妈也给自己报名;而更多的幼儿则是出于对父母的顺从心理,迫于父母的压力和要求,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而不得不参加自己并不喜欢的兴趣班。以上从幼儿自身出发探析的几个方面原因都是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很重要因素。 二、幼儿园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幼儿兴趣班并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之上,而是基于家长的强烈需求,才使幼儿界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办得红红火火。据最新调查显示,幼儿园里只有9.3%的幼儿没有报任何园里或园外兴趣班,多达90.7%的幼儿至少参加了一个兴趣班,在这其中有57.7%的幼儿至少参加了两个兴趣班,更有甚者,31.3%的幼儿至少参加了三个兴趣班,甚至于还有11%或更多幼儿报了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兴趣班。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看到,各地幼儿园和少年宫都开设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如二胡班、钢琴班、游泳班、画画班、唱歌跳舞培训班等,更多的还有为了幼小衔接而开设的语文班、数学班等。由此可见,幼儿园开设的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提供了良好的温床,成为推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 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要想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就应该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回归幼儿教育本位,正确衔接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拔苗助长的道理大家都懂,急功急利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幼儿教育,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给他们;我们应该遵循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思维形象具体,个性初步形成……因此,适宜的幼儿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确定;我们还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正确的渠道进行幼小衔接教育。 四、结语 通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探析与对策探讨,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慢一点脚步,等一等孩子们,等一等教育,相信幼儿教育的春天不久就会来临。 作者:黄艳 王萌萌 单位:袁州三阳未来星艺术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农村问题幼儿教育论文 一、违背教学规律 据调查,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对学前教育认识的变差,以及为了更好的迎合家长的需求,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小学化”倾向。教师在教法上一般采用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模式。而且教学内容偏重于读与算,幼儿大量的户外活动时间被挤占。这些枯燥的教学方法、教育形式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规律,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给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农村幼儿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源。 二、家庭教育薄弱 一方面由于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制约着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在园是否健康、安全,大部分家长在与老师交谈中,也只是关心孩子在园吃的可好、睡得可好、是否调皮,完全不重视孩子心理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滞后,农业人口占60%,很多年轻力壮的人都去周边发达地区打工,这就催生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由于留守老人文化程度低,还要忙于田间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也就形同虚设了。 三、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及思考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在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中,仅有很少的部分被用于学前教育事业,而这部分经费中的绝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儿园,供给农村幼儿园的经费所剩无几。即便园内领导、老师想要规范办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更应该依法保证农村幼儿园的财政经费,认真落实《教育法》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当地的财政预算和工作计划中。力争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 2.加强师资力量,巩固队伍建设 通过各种形式,吸纳和培养合格的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前提。⑴增加高素质教师的数量。一方面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认真落实《教师法》,使农村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应有的待遇,从而稳定农村的幼儿教师队伍、防止人才流失。另一方面通过考试等形式从师范类及学前专业类的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拓宽政策提高待遇使她们自愿加入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中来,给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⑵建立有效的培训网络。由于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经费的有限,在职在岗的幼儿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很少,这对她们知识的充实、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都非常不利。因此,建议每个地区形成一个培训网络实行“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即城市的公办幼儿园负责一个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定期送教下乡,开展半日观摩活动以便农村的幼儿教师更好汲取最新鲜的知识养分,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网络。国家的重视、领导的关心、办园的规范化都足以证明学前教育事业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农村幼儿教育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理性面对、不断改进,我相信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一定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作者:马睿 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东双沟幼儿园 幼儿教育相关论文:生活教育与幼儿教育论文 一、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这种思想理论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更加具体化。陶行知先生在这一理论中曾指出:生活中的做就是对事情而言的,学就是对于自己的进步来说的,而教则对人产生的一种影响。教是为了更好地做。做是为了发现问题、更好地学,在“做”的过程中“教”,在“做”的过程中“学”,这样有助于幼儿将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更有效地转化为理性认识。将“教、学、做”三者结合,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吸收知识,也有助于幼儿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在生活中学习,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方式更有趣、更轻松,他们更容易接受。 二、“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优美画面,在环境中体验生活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环境的影响上。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所有周围的环境与事物都能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环境对幼儿的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画面,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幼儿园的走道上或是幼儿园园内四周的墙上设计一些比较生动、颜色比较亮丽的一些图画,并且图画要切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美好的童话世界中学习与生活,这样更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师幼共同讨论所设计的图画,让幼儿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中发展逻辑思维,幼儿在这种画面中,既收获了视觉上的体验享受,又学到了知识。 (二)模拟社会生活,在园中体验生活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要求幼儿园的教育需要模拟社会生活,使幼儿在园中能够体验生活。比如:一些农村的幼儿园可以利用先天具备的地理条件,在幼儿园内设计一些具有农村田园气息的、充满水果芳香的“果园”。果园中的水果树在春天会开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美丽的花朵,秋天时,会结出累累硕果。幼儿在春天能够感受到百花的芳香,在秋天能够体会到收获果实的喜悦,这样对于幼儿更好地感悟春天和秋天,将是一种不错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与学习的能力。在大自然中学习,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开展主题教育,在活动中体验生活 此外,“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需要幼儿园加强主题教育,使得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比如:冬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组织幼儿观察环卫工人风雪无阻地打扫马路的卫生,让幼儿在此过程中,更好地磨炼意志,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与毅力,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能够不退缩、直接面对。 三、结语 通过关于“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分析,我们了解到“生活教育”可以通过创设优美画面、模拟社会生活和开展主题教育等方式,加强幼儿的生活教育。 作者:殷桃 单位:洪泽县共和小学幼儿园
园林施工论文: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素质论文 1园林施工管理人员需必备多项技能 (1)对基本的园艺、建筑、美学等知识有一定了解 因为园林施工所设计的内容非常多,其综合性非常强,这就要求园林施工管理人员在其景观设计上能够了解园艺绿化和生物科学知识;同时,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要能够了解建材、市政等等专业知识;最后,在园林设计上,还要有一点的美学知识,其电脑制图技能也必须具备。 (2)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美感 园林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作为园林施工管理人员,要学会能将没有生命的建筑材料与有生命的绿色植物进行搭配,使之具有美感。因此,园林施工管理人员要有非常深厚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有高超的审美水平,在其设计上结合艺术。 (3)了解植物特性 园林施工管理人员对各类植物的特性一定要有所了解,这是为了方便日后的植物栽培、修剪等等工序,这是园林设计中选材这一环节必不可少的。 (4)对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了解 园林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成本核算等等知识,能够读懂各种成本指标及其成本费用的总和,因为这是反映施工质量的最好方法之一。现代城市的园林建设,满足大众的审美水平是其一,另外还要能够结合自身工程的成本管理特性,要分析其各种成本指标,尽量合理的降低材料及其人工成本,尽可能的将资金应用效率提升到最大,进一步的改善企业的成本使用,让整个工程的综合效益有所增加。 2协同政府部门及其员工力量 因为园林施工管理涉及到的东西非常复杂,所要依靠的员工力量也不可小觑,在各种项目的审批中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帮助,所以,作为园林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有非常良好的沟通能力,从而确保工程有序进行。针对员工而言,管理者一定要能够进行良好的组织沟通,通过与员工的互动来提高施工的士气,让员工能够主动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针对政府而言,管理者一定要自觉主动的与相应的部门进行沟通,并且一定要注意采取合法、恰当的方式进行,让政府能够清晰的看到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消除不必要的障碍,让政府能够信任该工程。另外,管理者还要注意不要与政府的各种政策发生冲突,将机会成本降到最低,尽量让企业、政府、大众这三者都能受益。 3管理中必须具备极强的管理能力与经验 作为管理者,其管理经验与能力并不是单靠书本就能学到,而是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和自身的努力。而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在其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能够采取正当手段来进行管理,从正面解决矛盾与问题。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不能代表良好的管理能力,作为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综合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能力 管理者的思维能力要从其对自己所见所闻中能否挑选出有用的信息,并判断其能否有自己的理解。具有强烈思维能力的管理者,要能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综合分析考虑,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解决该问题。 (2)表现能力 作为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具有非常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要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带领其他人自愿跟随自己的领导,从大众之间脱颖而出成为领头人。 (3)交际能力 管理者的交际能力主要体现在管理者的沟通协调能力。 (4)预测、决策和执行能力 这属于管理者的管理工作能力。 4结语 园林施工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人员的能力一定要足够强大,因此,作为园林施工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非常强的综合素质,既要对工程建设过程有一个全面了解,也要能够与大众及其政府沟通,为企业谋求最大利益。同时,我们也相信,一个优秀的园林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能够确保园林施工工序有条不紊的进行。 作者:邵三连 蒋福友 沈伟明 园林施工论文:生态园林施工综述 一、生态园林绿化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没有给予重视,重建设、轻养护思想严重。此外,园林的养护队伍大多数为农民组成,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低,即使是参加过相关培训,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养护技术要领,给施工单位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又达不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2、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园林绿化建设施工队伍的数量与日俱增,但是真正符合国家园林建设施工规范标准的队伍少之甚少,多数的施工队伍组成成员都不是科班出生,通常是技术差、素质低,不能很好地了解设计着的创意思想和图纸的内容标准。同时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管理模式落后,多数采用粗放型管理,相关的标准规章制度没有贯彻落实,形同虚设,使得建设完工后的工程项目质量差、耗资大。 二、园林绿化施工措施探讨 1、从自身抓起,做好建设单位的管理规范 在景观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管理的是否规范,是整个工程取得成败的关键。因此,对于建设单位的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正视管理者身份,不断提高管理者文化素质修养。同时,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思路,思想方面要做到统一。 (2)制定一套有据可依的管理规章制度。施工单位在管理过程中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如奖惩制度,并要切实落实,使管理者有章可循,促进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建立各级考核制度,充分激发各级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给管理者一个创造发挥的空间。 2、发挥设计者的潜力,强化现场服务和操作流程 作为一名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实际考虑设计是否具有新意、景观绿化配置是否合理,因为设计者对图纸设计的优与劣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图纸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设计者,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力,集思广益,做好沟通工作,使自己的设计具备一定的主体和构思,运用合理的方式在施工中得以体现。 (2)设计者要跟踪现场施工,使责任到位,不能局限于图纸,真正做到“化蓝图为现实”。3.2.3对于图纸会审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事先掌握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避免或者减少不必要的施工返工。 (3)为了使投资控制在预先确定的范围内,对于设计的变更一定要做到有据可依,并确定具体的操作流程。 3、加强监理的选择和管理,提高监理积极性 (1)严格要求总监和现场监理的到位率。总监到位率必须达到80%以上,使管理质量在监理人员数目上得以保证。 (2)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监理考核制度。对监理人员要进行定期的考核检查,及时发现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予以纠正,使监理人员在一个有章可循的环境下工作,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以后选择监理的依据。 (3)将监理纳入立功竞赛的考核范围。通过竞赛的形式,增加监理的竞争意识,促进监理队伍的健康发展,提高施工单位素质,规范施工单位行为. 4、在施工单位中要有质量第一的观念,并把这种认识体现在工程管理中 (1)开展培训工作。因为在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人员的素质有高有低,特别是管理高层方面层次差异比较明显,因此,必须要通过培训的方式使整个参建人员的素质得以提高,有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2)明确施工计划和要求.施工单位要通过交底、例会、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来确定建设单位的要求和计划,跟上建设单位的节奏,作到步令统一。 (3)制定考核细则和办法.通过对施工单位人员的考核,使施工单位对设备、土壤管理、水分管理、肥料管理中耕除草、修剪工作、植保工作、防台防汛、成活率、景观效果、文明施工、技术措施等方面做出科学规范的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 三、结语 总之,在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为了能给人们提供一个优质的生态风景园林景观,必须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加强施工管理全过程的新方法、新途径。 单位:马吉龙 刘沙沙 单位:河南南阳市禾苑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园林施工论文:风景园林施工质量管理要点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大,风景园林建设属于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它的建设不仅符合城市美观的需求,更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因此做好风景园林的建设意义重大。但在具体的风景园林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影响着园林的建设和效果的发挥,所以我们必须寻求解决的方案,来保证园林施工的质量,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质量管理应对策略 风景园林建设属于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将园林施工质量管理做好是确保园林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整个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管理的监察,确保园林施工的效果。首先应从工程的施工问题和管理问题出发,确保每个施工质量管理细节符合施工的要求,只有按照要求进行,工程才能顺利进行。 1风景园林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1.1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问题 风景园林施工前的设计是确保园林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因此确保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是保证园林施工质量的关键。目前园林设计的主要问题为:设计人员的技能有限、工程的实际操作和设计存在较大偏差、园林设计缺乏创新性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设计偏差的出现会导致施工的返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妨碍建设水平的正常发挥。此外,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存在沟通问题,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设计之前未能参考施工人员的意见,未具体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导致施工人员不能真正了解设计人员的构想,使工程难以正常进行,影响着质量。 1.2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对园林的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对植被的管理缺乏技术经验,对工程的管理理念也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导致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出现。此外管理人员对管理的要求和具体流程理解度不够、整体素质和责任意识相对较低等,均会引发工程施工质量的低下。多数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管理缺乏正确的管理方式,在施工中若出现问题,无法给予及时应对,最终形成工程的质量隐患。 1.3施工人员素质相对低下 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对园林施工质量起着决定性因素,因为施工人员是施工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是工程的主体,作用较大。但是,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相对较低,严重影响着施工的质量。此外多数施工人员责任心较差,在施工中不按照要求进行,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影响着施工的进程,严重情况会出现工程的返工,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4施工细节的把握力度不够 对施工细节的正确把握是保障园林施工质量的基本条件。园林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园林的安全性和持久性具有直接性影响,也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园林的满意度,因此工程中的细节问题在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例如,在进行植物栽培时,未处理好对植物的管理以及维护,没能定时给植物浇水以及营养的补给,这些均会影响园林的整体质量。 1.5施工材料质量不过关 在工程施工中,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多数工程企业在施工前未对材料进行整体检测,如材料质量是否达标、技术要求是否合格以及规格是否符合工程要求等,从而导致园林工程质量的不过关。 2风景园林施工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应对方案 2.1提升设计人员的整体能力 在园林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想要保证施工的质量,必须在施工前做好整体的规划。因此选择高技能、高素质的设计人员是必要的。设计人员在园林设计前应进行工地的观察和分析,充分了解工地的布局和结构,根具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确保设计和后期施工的充分吻合。设计结束后,应进行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审查时应保证施工人员的参与,确保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的及时沟通交流,若出现问题,应做出及时调整。图纸的设计应符合工程的实际要求,避免因漏洞而造成的后期工程问题[1]。审查工作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将设计的具体细节以及流程告知施工人员,以此降低施工人员因对设计的不理解而造成的施工问题,从而将施工建设高速有序的进行。若在施工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应与设计人员进行及时沟通,并寻求解决方案,避免因设计偏差,造成的工程返工。 2.2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管理人员首先应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充分了解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并建立一个规范性、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并确保施工人员的具体执行。 2.3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为确保园林建设的质量,必须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只有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能力才能发挥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首先应进行施工人员技能的定期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技能;其次加强出现相关问题与施工人员及时沟通,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的整个过程,并探究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后在进行植物的栽培过程中,应给予施工人员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他们具体的植物处理技能,保证植物的存活率,从而提高风景园林的施工质量[2]。 2.4把握施工细节的管理 园林工程属于较为复杂的工程,应充分重视每个细节、每个流程的建设,并进行科学处理。在前期的园林规划、施工中植物的种植以及后期园林的养护和管理,都应进行合理分配,各司其责。施工人员应按照具体的要求,每个环节均做好监管工作,若有出现为符合要求的环节应进行及时纠正,从而确保园林的持久性,将美化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2.5注重材料质量的管理 在进行材料验收时应具体分析材料的质量、技术要点以及规格等,且在施工过程中注重材料的投入,如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等,绿化部分应注重苗木、土方、支架的质量把关和具体投入。在施工中,工艺和方法是质量的基本条件,若选用的材料、设施、设备等不符合质量要求,工程也就无法正常运行,质量也就达不到标准。所以,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投入是确保质量的前提,材料在订货、采购、检测、验收、试验等过程中都应做到层层检测、层层把关,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3]。 3结束语 风景园林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属于一个动态过程,它包括决策的管理、设计的管理、施工过程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管理等。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企业而言,把各个环节的质量做好是首要任务。在具体施工中,既要把握好工程的原理,又必须拥有指导施工现场的能力,只有全方面把握好,才能确保园林施工的质量,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园林[4]。 作者:林开艺 单位:福建大地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施工论文:现代园林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浅谈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其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质量问题,影响到现代园林工程施工的质量。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城市生态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负责人应不断地加强园林绿化的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提升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环境。 关键词:现代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1现代园林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分析 1.1施工材料存在着质量问题 (1)在园林施工材料的采购环节,由于采购人员没有对施工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明、材料质量以及材料生产厂家进行细致的调查,从而购进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材料,材料存在着诸多的质量问题,造成施工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地耽误了园林的施工工期,对园林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不利的影响[1]。(2)在园林施工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施工企业没有派专业的质量检验人员对采购回来的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验,进而采用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材料施工,造成园林工程施工质量下降,无法顺利的完成质量验收,对园林工程后期的使用也造成巨大的影响。 1.2施工技术存在着质量问题 施工技术存在着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施工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其主要是指施工企业没有结合园林工程实际的情况引进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导致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从而影响到园林工程施工的质量[2]。(2)施工人员在使用相应施工技术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操作流程不规范,没有按照正确的施工技术操作流程进行应用,影响到园林工程施工的质量。 1.3施工设备存在着质量问题 在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施工设备存在着质量问题。部分施工人员由于专业能力有限,无法科学高效的操作现代化施工设备,从而导致施工中出现诸多的质量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园林工程施工的质量[3]。此外,在园林施工中还存在着使用带病施工设备进行施工作业的情况,常诱发安全问题、质量问题,导致园林工程无法如期交工,对园林工程后期的使用也造成巨大的影响。例如,水泵、汽车吊、自卸汽车、翻斗车、草坪修剪机等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不仅影响到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施工安全事故。 2现代园林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2.1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1)加强对施工材料采购阶段的质量管理。要求采购人员出示采购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明、对施工材料的生产厂家进行全面的了解,确保在正规生产厂家购买正规的施工材料,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4]。(2)对采购回来的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派专业的质量检验人员对施工材料的性能、稳定性以及质量进行专业检验,并采取成批抽样检验的方式,从而了解整体施工材料的质量。如果在检验的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需要及时地找到相应的责任人,采取退回材料的方式,坚决不能采用存在着质量问题的材料施工,最大程度的确保园林施工的质量。(3)对园林施工材料的存储环境进行管理与控制。由于很多施工材料对存储环境要求非常高,如果施工材料处在过度潮湿、过度炎热或者是过度寒冷的环境下都可能出现材料性能问题,造成园林施工材料质量的下降。因此,应合理地管理施工材料的储存环境,确保施工材料在合适的环境下存储,确保园林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5]。 2.2对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在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首先,施工企业应该积极地引进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将园林工程施工与现代化施工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的质量。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应确保施工人员施工操作的规范和合理,应派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监督,全面地了解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同时针对于施工人员施工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此外,针对于一些屡次犯错的施工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处罚,以确保园林工程施工的质量。再次,还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技术操作的培训,使施工人员能够快速了解相关的技术操作,从而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园林工程施工的质量,促进园林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此外,管理人员还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应用水平的考核,针对于一些施工技术应用水平过低的员工,应采取辞退处理,从而确保园林工程施工的质量,促进园林工程施工工作的如期完成。 2.3对施工设备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在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设备的应用质量直接决定了园林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需要对施工设备的使用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控制。首先,应对施工人员使用施工设备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在使用施工设备中存在着的问题,通过及时地指出,能确保施工人员对施工设备的规范化操作。例如,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的高空作业,设备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保证操作的连续性,确保高空作业人员施工的安全。其次,应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避免出现设备带病作业的情况。管理人员应在每日施工工作完成后,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施工设备存在着故障隐患,应及时的进行处理,并对其进行科学的保养,从而提高施工设备的使用质量。总之,通过对施工设备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够将施工设备的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确保园林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6]。 3结束语 在现代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针对于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的质量问题需采取针对性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对园林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全面地确保现代园林工程施工的质量,从而也能够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由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还应做好施工质量的监控工作,加强园林设计变更控制管理,以及做好园林施工技术控制,从而促进园林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者:江修树 单位:深圳市奥城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园林施工论文:园林施工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引言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促进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生活环境质量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这就需要对城市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园林建设不仅能使城市环境更加优美而且能够使整个城市水平提上更高的高度,还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园林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园林管理的控制程度,在存在的问题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园林建设能够越做越好,促进城市建成为绿化城市。 1对园林施工中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园林施工单位对园林产品进行必要且充分的使用,这就是所谓的园林施工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园林工程而言,通过目标的分析确定出合理的施工制度方案,并且,施工过程中少不了与其他单位之间进行必要的合作,所以,施工制度的有效性能帮助园林施工的有序进行。另外,园林施工相对复杂,具体的特点主要包括项目繁多,施工体积较大,需要进行养护的时间较长等。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很多园林企业忽视园林经营管理,缺乏对施工过程管理的重视,使园林在施工中存有诸如严重浪费资金、施工质量不合格、消耗资源巨大和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如若提高施工质量,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督促他们做出合理且符合实际的方案,通过对材料质量的审批和方法策略的规划来提高园林建设的水平,特别对施工工艺更要严格要求,通过管理力度的强化来促进园林可持续发展,进而促使经济效益的有效实现。 2普遍存在的园林施工管理问题 2.1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我国有着较为久远的园林技术,但是现代园林凸显其成品是在最近几十年,园林管理制度相对薄弱,有的甚至没有一套整备的制度,并且园林管理的体系也相对松散。目前存在我国园林建设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拿来主义严重,很多都是借鉴外国的园林工程成品,这影响着我国园林产业的独特性发展,使园林在我国停滞不前,缺乏创新的制度和管理方案,观念传统陈旧。 2.2管理技术落后 不合乎标准的管理技术直接影响着园林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尤其在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上,以及施工安全、验收等工作存在很大的技术管理不完善的现象。除此之外,施工技术没有完善的检验标准,施工质量监管不及时,设计者和施工者之间没有做到很好的沟通,致使管理技术低下,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后果发生。 2.3有关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在我国很多人都认为园林工程建设和其他的建筑工程相似,其实不然,园林工程有着很独特的技术要求。这种混为一谈的观点是和园林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相关人员专业素质不合标准紧密相关的。有的施工人员从没有接触过园林建设,缺乏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简言之,就是施工对位整体素质较低,不能顺利进行高质量的施工管理,致使园林工程很难达到标准的质量水平。另外,有关管理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也不足,特别是有关的设计工作者和决策者,包括管理和验收的人员,专业水平低下,影响整个城市园林在未来中的发展。 2.4档案资料不齐全 资料档案关乎整个园林的管理工作,档案资料齐备与否关系着园林工作进行的好坏,而在我国,存在严重的档案资料不足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是在施工中没有做到及时的资料搜集,存在很多档案管理问题,这对以后的园林施工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在资料整收的过程中存有漏洞,质量各不相同,时好时坏,缺乏对全国统一质量标准的认识,没有严格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统一管理,造成项目竣工结算的时候因没有充分的档案,影响施工方、投资方之间的关系,使其发生争执。虽然目前我国有专业的监理部门,但是在园林工作中还没有出现,这就影响着我国在很多地区出现不同的园林设计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影响着施工方搜集资料难以进行。使有关工作人员以资料档案不齐为由,延缓工期,直接影响园林建设和园林施工的发展。 3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和方案措施 3.1管理理念更新创新,管理意识先进优化 为顺利进行园林施工且确保施工质量,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动员,施工队伍要求具备充分的备战热情,以最饱满的精神和理念来进行园林的施工,提升对园林建设的认识,加强对园林工作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制度和管理策略,以先进的意识和理念促使科学方案的备出,促使园林质量的最优化的实现。 3.2严控使用材料,加强工序管制 3.2.1确保材料的优质齐全。 如果园林工作能够选择一些质量优质的材料进行施工,这会直接提升整个工作的质量,因此,在采购材料方面,需要加大对其管理,既要保证成本合理又要保证质量符合要求。第一,材料的选择要多样化,重视对材料的管理;第二,购买材料时要进行质量评估,在质量达标后再做进一步的材料选购工作。对于植物的选择,需要关注植物是否能够在运输中得到完全的保护,不受损害。通过对目标的管理来制定相应的原则,节约、有效的控制施工的资金消耗,避免出现不需要的浪费。同时,根据施工方案,做出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材料的使用程度,使材料得到最大的利用。以此降低整个工作的成本,促进施工过程得到最大的效益。 3.2.2优化施工过程的管理工序。 为保证园林施工工序有效的按计划进行,需要加强对施工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及时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出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理的监管促使施工者与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及时发现施工的最有效工序,特别对于园林的土壤,更要做好必要的前期工作,根据不同的植物做出不同的处理,选择适宜的物种进行栽植,通过质优,且生长好的树木来提升园林质量。同时,在进行植物的栽植之前,不可缺少修剪及除虫工序,再根据做好的图纸来实施物种栽植,完成工作后,管理人员来检查验收,然后再进行下一工序。 3.3加强对施工和管理队伍的管理 加大对施工队伍的建设和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需要从人才开始。从人才引进开始,积极吸引园林专业人才,强化改进园林专业施工的团体队伍。不断鼓励员工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在专业技能培训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另外,相关管理者需要加强与施工者之间的联系,保持良好沟通,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机制,通过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工作人员,加大其重视程度,以提高施工的效率,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服务意识,进而提高整个园林施工的质量。针对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通过管理知识的强化和专业知识的深入来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水平,并且要及时监管园林施工进展情况,深入了解施工具体情况,以确保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园林施工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 3.4推出合理的档案管理方案 在园林行政主管单位的带动下,形成一个强大的园林学习团队,共同努力编出规范且合理的园林资料管理办法,统一为我国园林服务。另外,定期对监管部门进行培训,加强对园林的监督管理,以提升对园林施工等园林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4结束语 人们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精神生活质量上要求越来越高,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也在日新月异,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要求城市园林质量也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因为风景园林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需要相关人员对风景园林施工进行高质量的管理,通过制订合理的计划、安排合理的时间,来提高整个施工水平,进而实现城市自然美的创建,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作者:姚菊俊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园林管理局 园林施工论文:园林施工园林工程论文 1园林新工艺的运用原则 1.1体现植物多样性原则 我国地势辽阔,植物种类也多样丰富,但大多数的园林植物特性,还未能够被深层的利用出来。就比如我国的传统植物梅花,它的枝桠有垂枝,直枝,龙游枝等等形状,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可多方面的参考其形状,选择合适的梅花作为景观种植。又比如各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有不同的景观欣赏价值,可根据造景的需要,选择多种多样的植物造型或者植被,在满足造景的需要,形成,高低错落有致,有花有叶,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这都是利用了植物的多样性原则,因此加大利用挖掘植物的特性,选用有特点的新型园林品种,加大种植资源力度,发挥植物多样性的优势,应是现代园林建设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1.2因地制宜原则 因不同的城市存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因此,合理的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园林规划是必要的。植物配置要考虑观叶、观花、观形、观果、观茎等类型的植物能够合理的达到配置的基础混合效果,做到疏密有致,营造出理想的空间效果。在我国北方,园林绿地规划时需要以针叶树为主,阔叶树木为辅,科学合理的将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来达到园林植物规划配置的目的。 2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2.1合成土工材料的新工艺应用 其一,透水软管可以利用渗透的毛细管原理,达到测虑排水的一种新型材料,它主要由过滤和透水功能的管壁,支撑弹簧线等组成,可以通过纤维将土石中的水分吸收掉,待其饱和后滴入管内,来达到排水效果。其本身拉断强度高,寿命长,抗腐蚀,抗低温等都良好,能有效的解决改良软土层中的难题,是当前较为应用广泛的新型工艺材料。其二就是多用用于植草固土的三维垫网,他是一种土工合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用土壤,细石,砂砾等等来填充中间留出来的空间面积,这个空间是用来可以让植被的根系生长时,穿过三维垫网,与泥土和网垫可以紧密的连接,植被的生长会沿着垫网的趋势生长,形成一种整齐,均匀且舒适的环境,这种工艺常用来环山公路的侧护坡建设中,鲜果美观,且可形成厚实的复合式绿色保护层。2.2种植工程中新工艺的应用种植工程中运用新工艺,也不可能违背植物种植的原则,植物的配置要遵循植物的生长习性,园林种植的色彩搭配,以及种植需依据地形高等差等等的原则,这些都是栽种过程中不变的规则和程序。种植工程是园林建设的重要环节,苗木的成活率易于整体效果。园林新工艺的应用需要提高种植工程的实效,在新材料,新技术的配合应用下,使园林景观建设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体现。 2.3防渗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 2.3.1灌浆技术 灌浆技术能有效处理施工中的泥层淤泥,粘性尘土,沙尘等物质,可降低施工成本(目前水泥、黏土和化学高分子材料是灌浆技术中的常用材料),它的技术要求低于其他专业的新型技术。其稳定性强,防身效果明显,适合被广泛的应用于园林工程。而高压喷射灌浆、坝体劈裂灌浆和控制性灌浆这三大技术是目前我国园林工程中最常用的。 2.3.2防渗墙技术 防渗技术不同于灌浆技术,主要是施工人员通过钻孔,向孔中注入防渗漏材料形成厚度适中连续性的墙体或者是耐久性强的工程墙体,这种技术只用于渗透系数较低的墙体。这种防渗墙的成本偏低,也不需要制备专业的水泥浆或者是专用的高压灌浆机,因此,在园林工程防渗处理中,较于灌浆技术,会更胜一筹。 2.4水土保持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2.4.1遵循艺术性原则 园林艺术的体现主要在于园林植物的种植,如何在造景中选择艺术感,美感或者是有审美性质的水土保持性植物,尤为重要。植物的造景必须和整体的配置风格符合,在整体统一的配置下,营造艺术氛围。但地区和地区间都存在差异,气候和环境也不同,植物种类的选取上也就存在很大不同。因此,选择区域性强的植物能很好的发挥出本地区的特色,使参观者观赏时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区域特色。 2.4.2强调绿化的普遍性 绿化是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而绿化的主体就是植物了,在造景设计中选取植物时,一定要保证选取的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地质和气候环境,保证植物的成活率,才能发挥出生态景观的效果。选取合适的植物后,第二点就要合理科学的最大化的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大面积种植,从而在提高绿化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改善恶劣气候,以及我们的生存环境。 2.4.3合理运用植物群落混交技术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作用,营造的景观也不同,在园林工程中,运用植物群落的混交技术可组成层次性,多样性的结构,在提高园林功能的同时,可更好的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多层次的混交技术使得园林景观的欣赏性提高,增加园林的艺术设计美和生态文化美,同时,设计者还可利用植物的不同特性,进行水分,辐射的吸收,以及固定土壤的特点,达到吸收和转化有害物质、调节气候和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改善整体园林的环境和功能。 3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应用难点及解决措施 3.1应用难点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应用会受到植物种植,园林管理中的土壤、温度、水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运用新工艺时就要着重的考虑它的适用范围和达到的效果,比如是否可以营造出植物花草的层次感或者是可利用好花草植物的多样性特点等。所以,协调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对于湿地生态景观的改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景观管理和新工艺应用问题,这都是需要我们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急需解决的。 3.2解决措施 3.2.1优化园林施工资源配置 优化园林施工的资源配置是园林建设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现阶段资源有限,新工艺新材料又在不断应用,就需一个合理的方式来满足优化的配置要求,达到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草坪的利用,如果作用不大,可适当的减少草坪的种植比例,改用灌木,花卉等等植被种植。而对于城市的隔离带,行道树池或者道路分车带均可以乔木来形成林荫道等。再比如对高层建筑,墙体,桥体等的绿化,可利用缠绕攀爬类特点的植物进行立体装饰。 3.2.2增强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用的预见性 园林工程新工艺的出现,虽然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应用,但是就目前有限的资源来说,增强园林工程新工艺的预见性很有必要。我们的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园林工程的特点,就地理,文化,气候等等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科学试验方式,证明新工艺是否可行,这样可提高园林工程的整体规划水平,促进园林事业的发展。 3.2.3要尊重园林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 园林工程建设都有不变的遵循原则和规律,新工艺的出现要以这些为基本的依据,在对园林景观的正确认识与理解下,运用新工艺提高工程的效率。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只是园林建设造景的一种新的辅助手段,园林施工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景观的建设,明确目标,做到合理的运用新工艺。 4结语 综上,园林施工建设中新工艺的大量融入,不仅可以使得园林建设能够进一步的满足居民的要求,同时,园林建设的实效性也有所提高,可以达到园林设计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更加和谐的效果。希望每位园林设计师,都能多拿出一份严谨与认真,从而设计出优美如画的园林景观效果,让漫步在景观中的人们流连忘返。 作者:孙海军 单位:陕西天庆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园林施工论文:园林施工项目管理论文 1在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方法 项目管理就是从项目的开始到项目的结束,通过对项目的策划和控制,使项目能够在一定的费用目标、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中顺利完成。项目管理在园林景观建设工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对项目的“三控、三关、一协调”,具体的就是控制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进度;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对信息的管理;项目管理与施工有关的组织和协调。 2对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的控制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对项目进度的控制主要采用规划、控制以及协调等方法。规划指的就是对项目施工的总进度控制和对项目施工的分进度控制的目标,并作出进度计划;控制主要是使工程实际的进度与计划进度相符合,如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偏差,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调整进度;协调就是指优化、疏通和施工进度相关的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 3对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 对园林景观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在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工期的合同书下,对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费用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控制协调成本完成计划目标,并且在最大程度的缩减工程成本。降低施工成本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一认真的会审图纸,按照图纸有计划地施工;二设计先进、经济的施工方案,这样既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又能节约成本;三有效地控制材料成本,选择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并且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现象。 4对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在园林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在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设置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把工程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对工程的建设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严禁有不合格的材料被应用到施工工程中。在施工过程中,要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充分的利用材料,保证工程的质量。 5对园林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 在园林施工建设当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对园林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不仅管理到园林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还关系着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工程出现安全问题,不仅仅会使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还会使得环境遭到破坏,对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另外还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安全管理被视为是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任务。 6园林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 (1)根据招标的文件、合同内容等正确的编制工程施工图,在编制工程施工图的时候还要充分的考虑到施工工程可能发生的基本成用,其中包括合同规定属于包干性质的各项定额外补贴等,全部列入到施工图的预算中,最后通过结算向建设单位进行补偿。 (2)工程项目变更、工程资料变更等要及时的办理增减手续,再加上由于实际施工、计划和建设单位的各种需求,出现工程施工工序的变更、工程内容的增减来影响成本的实际支出。 7对园林施工项目信息的管理 对园林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收集、整理工程分包商的实际信息,选择出资质、施工质量、能力、信誉方面都非常可靠的分包商;二收集、整理劳务信息,选择出能力高、技术强且劳务费相对低的施工队伍;三收集、整理供货商的信息,选择出物美价廉、质量和服务都良好的供货商,降低工程成本;四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其他信息,例如天然气、水、电等地下管道的信息和城管、交通等方面的信息。 8对园林施工项目的协调 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组织和协调以及企业外部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做好企业的形象宣传,同时还要做好对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引进工作,要积极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建设高质量的园林景观。 作者:林新单位:福建省雅林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施工论文:园林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论文 1园林施工项目的特点 园林施工是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其进行绿化植种、铺设园路、建设景物、实行排污等等,其具有固定性、多样性、养护时间长、生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而且在其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除了利用建筑学之外,还涉及到了社会学、生物学等多项学科在内,所以园林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施工工程。不过,它的项目承接对于园林施工企业来说是以工程承包合同来进行的,所以在管理上被施工企业直接管理,而且在管理方面需要经过较长的养护,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园林施工中的管理问题及对策 2.1园林施工在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城市化的发展,促使人们对于园林施工的要求越老越高,园林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园林施工应构建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强化园林企业其自身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园林企业的快速发展。如今有大部分的园林企业其对于经营管理没有做出足够的重视,而且其内部的管理模式不合理,管理的方式也较为落后,导致所进行的项目产生大量的消耗、而所建造的质量却相对低下,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在技术上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其内部的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方面也不够高,这就导致其具体的操作没有严格的按照规范的标准来执行,而且对于项目的整体规划也不全面,这使得一些制定好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落实。 2.2园林施工管理的措施与对策对于园林施工项目的管理,需要将其分为三个管理阶段,即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施工进行阶段、竣工检查阶段。 (1)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第一,这一阶段需要设计人员熟悉并审查施工图纸上的内容,且需要其将图纸上的规划进行细化,之后企业方面需要组织一个具有专业性质会议来对图纸进行审查,做到能够在施工前找出一些问题并加以解决,最后对于图纸进行一个整体的概括和补充,以便施工单位能够清楚的理解其中的要求,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胡乱开工的局面。第二,项目总公司应该制定一套规范进度的制度,需要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对整个园林工程制定工期,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因抢工而出现的影响工程质量的局面。 (2)施工进行阶段,第一,施工开始进行后,需要安排管理人员定期到施工现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同时一些质量问题则必须立即指出并通知其进行单期限的修改。第二,材料方面的控制,当一些所需的建设材料运输进场之后,则需要及时的安排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对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只有被工程师检查通过之后才能允许将其投入到建设过程中,并及时的将一些不合格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清理。第三,施工时,一些具体的施工项目,如道路的铺设、草坪的铺盖等,都需要施工单位给出相应的模板来给相关的负责人员进行审核验收。第四,在施工时,如果出现施工质量下降,随意变更设计图纸、胡乱使用原材料、对一些要求修改的地方没有进行修改等情况时,则应该立即对其停工处理。 (3)竣工检查阶段,这一阶段在工程竣工之后首先应该有施工单位其本身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然后交由项目公司进行层次化的预检。在预检的程序全部通过之后,就需要邀请相关的领导进行查看,并对其提出的意见,进行期限内的修改。当最后的修改完毕后,则通知项目公司进场检查验收,最后又施工单位对其进行期限性的维护,保证在预期的时间内达到所期望的景观效果。 3园林施工的成本管理及控制 3.1园林施工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如今园林施工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主要有职责权限的分配、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协调施工和管理间的关系。 (1)职责权限的分配,即是明确职责分配,对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对各项工作进行责任的明确分配,管理层则需要对施工管理的相关成本进行核算,并将其控制在规定的成本之内。各项职责分配明确之后,所有的职责目标都必须接受一些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2)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以管理层,项目施工层,岗位分化层的三层分化模式。 (3)协调施工和管理间的关系,施工和管理之间一直处于一个矛盾的关系中,主要表现在,第一,项目工程的成本管理人员受到公司高层的严重干预,导致其内部的职责混乱不明,甚至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局面。第二,就是一些项目的成本工作的过程没有收到公司高层的重视,而只强调结果的出现。这就需要做到明确的分工处理。 3.2园林施工中对于成本的控制园林成本的控制对于园林施工来说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但要严格对质量和效果的把关,还要强化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成本控制。对于成本的控制是保证公司盈利和发展的关键,具体的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 (1)对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的标准是以其完成工程数量的大小来评定,从而对其制定相应的单价,最后以施工人员的劳动定额来进行评价,这样就能提高施工质量,彻底的改善了以往以天数来进行计酬的标准。 (2)对于相关机械费用的控制,机械费用包括了施工中的机械和运输材料的机械费用,这两者都应该租赁以及自行采购的方相比较,这样较为稳妥。 (3)对于材料费用的控制,材料的采购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采购人员应当结合市场的形式,观察市场上的那些主要供货渠道,然后对其价格已经材料的质量进行对比和选择,这样就能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同时项目工程中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都需要对应其自身的权限来进行相应的责任承担,最好是建立起一个材料单价的层次审核制度,给每个项目组所需的材料进行明确的数量、额度的统计和规范。另外需要对于管理体制不足而导致的资金浪费的成本控制,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其公司内部的管理与具体施工上的原则相悖,使得这种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出现机构责任重置,施工队伍复杂,以及整体效率不高的现象。同时对一些相关的工期、商务安排、工款回收,还要索赔等一系列的成本都需要进行控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些成本的控制不能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控制,必须将控制的行为贯彻到每个项目的环节中,通过实际的管理,确保项目的成本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的建设施工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程,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相应的管理规范,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景观效果,同时也要对其成本进行控制,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园林建设事业的发展。 作者:陆民单位:张家港市大自然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施工论文:探索怎样促进园林施工管理 1项目发展时期面对的一些不利现象 没有做好工序的品质管控活动绿化项目是很多分项内容组合得到的,要想保证总的意义优秀,就要对其开展全面的建设工作,确保所有的分项和分部项目都合乎品质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建设时期,常会发生一些工序不合理的现象,此时就干扰到后续的建设工作的开展。 所有的专业无法有效的协调因为园林项目是很多个结构组合得打的,在建设的时候起彼此是有机协调的。在具体的建设活动中,常会出现专业的建设组织负责专项内容的情况,此时就导致一边进行种植,一边挖掘装置的情况出现。 项目成本控制不严园林工程由于长期项目管理不够严谨,造成组织措施混乱,以包代管、随意签证、大幅变更、缺乏监管等现象时常出现于园林工地上。也就造成了园林项目成本经常超出预算,或者为了保证成本而降低施工质量的情况时有发生。 园林工程后期主要为绿化及景观的管理养护,尤其是绿化的管理养护尤为重要,正所谓“三分种,七分养”一直以来就是绿化管养的精髓表述。而园林工程近年来开始出现只管种不管养的现象,甚至个别企业出现了拿到差不多的进度款就不要最后的管养验收的费用了。造成大量工程后期管理不到位,最终景观效果不佳。 2强化管控的方法 2.1严把技术关 2.1.1巧用科学解决技术难点园林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是多方而、相对复杂的具体工作。园林施工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工作能力,并结合气候、环境、气候、温度、资金等多方面因素,认真、合理地做好园林施工管理的技术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同时,园林施工管理中还要结合园林工程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组织形式,还要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工程施工工艺。 2.1.2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一个成功的园林工程作品的完成,施工人员的发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施工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功底和园林建设的基础、专业的水准、艺术的眼光,才能将设计图纸上难以描述的多维空间组景和植物的定位、姿态、朝向、大小及种类的搭配,对施工图纸的设计理念要有所感悟和配合,调整与创造最佳的工程作品。而我国的园林市场施工人员队伍普遍存在着素质低、施工技术水平落后等情况。这就需要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从业主方面来说在施工队伍选择上严格把关,从施工队伍方面来说需要严格的挑选及培训上岗施工人员,从设计方来说需要进一步的与施工人员交流及指导。 2.2严把质量关 2.2.1加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不光是监理的任务,同时也需要施工人员拥有高度的重视。 2.2.2做好采购环节的品质管控活动作为建设的根基,材料是保证项目的品质以及进展速率有效的重点内容。对于园林项目来讲,其不但涵盖了常见的土建等材料的采办,同时还涵盖了关键苗木的采置。在采买的时候,要切实的结合图纸的规定来开展工作,要集中采买,货比三家,防止质量不达标的物资用到活动之中。树苗的采买关乎到项目的发展,种植的植被的品质和状态等干扰到项目的总的品质。在绿化的时候,对植被的需求量非常高,很多时候规定在较短的时间中确保货物到位,此时就导致植被的采买活动面对非常多的不利现象。规定要积极地开展好品质的检测活动。 2.2.3做好后续的养护活动不管是绿化的加固亦或是捆绑等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活动,亦或是后续的覆膜以及浇灌等活动的落实,都要靠着后续的管控活动来开展。必须关注细节,才可以确保项目发展顺畅。 2.2.4切实的提升品质管控思想通常谈到园林项目,不论是普通的群众亦或是专业的建设者都不是很明确。在他们的思想中觉得该项活动只是单纯的种植树木等。因为没有做好品质管控活动,进而使得建设时期面对非常多的问题,进而引发非常恶性的问题。所以要切实的提升管控思想。 2.3掌控好成本很长时间以来,因为不关注管控活动,特别是场地的管控工作,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现象出现,而且浪费现象很普遍,以致园林施工企业被称作“城市农民”,进而干扰到单位的利润和后续的发展等。在具体活动中,优秀的项目必然会有优秀的费用管控体系,此时才可以保证其发展顺畅。 2.3.1管理成本控制管理成本的控制重点是要健全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首先应当转变组织构架,由简单粗放的负责人家长式管理向公司化管理转变,层层负责,层层把关强调岗位责任管理。同时明晰职责范围,责任成本须经由过程监督、核算与兑现等工作流程的管理和监督;在建章立制奠定成本控制的基础时,应尽可能地避免极端现象的出现,如以包代管、越俎代庖等,过多的干预或放任不管都不能对成本控制构成积极影响。 2.3.2经济成本控制一是健全经济成本控制体系,严格把关采购和日常支出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工程成本。二是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同时仔细分析工程中可以节约的工序及技术,通过工艺的改良,合理的控制成本。 作者:黄富忠单位:桐乡市博农花木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施工论文:园林施工与养护的结合措施 后期养护与管理问题 基于园林绿化环境的构建是由绿色植物作为主要构建工具,因此,对绿化植物的养护与管理是城市园林工程中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中的园林工程呈现出后期养护与管理上的一系列弊端,如绿化植物高矮不一、草坪稀薄与浓密不均、树木养护不善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居环境,破坏了园林绿化的美观效果,甚至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结合 园林施工的过程即是将园林设计者的意图转化为具体实际园林景观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与养护管理应当贯穿始终,具体而言,施工的过程既包含具体的施工内容,又包括了养护与管理两项重要内容。 园林施工在整个园林工程建设中,建设者应当首先确保建设资金的合理安排与运用。准确的说,施工是为园林设计意图的框架构建,如位置处理,包括草坪的植入、树木的栽种、花草的配置等等。设计意图的落实要求施工者对设计的细节进行全面的掌握,并且构建合理的资金投入计划,将全面预算工作细化到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首先切实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其次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施调查与进度跟踪,使施工过程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确保设计意图框架的完美构建。 园林养护管理在园林工程的构建过程中,养护与管理工作既要随同施工进度一并开展,又要在工程竣工后进行及时跟进。具体而言,园林的养护与管理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灌溉。灌溉工作要结合天气变化时间段以及季节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且需以植物叶片的渗透压与吸收水分的程度作为主要依据,如爬坡柏以及草坪等一些根系较浅的植物,如果不及时进行灌溉可能会枯死,但过度的灌溉也可能会造成根系腐烂,因此灌溉要适度、适量的进行科学安排。②排水。对绿化植物区的排水工作主要分为2个部分。一是在施工阶段即构建排水系统,做好排水措施。如控制坡度、明沟与暗沟排水系统等。二是后期养护与管理期间排水,养护人员应当结合植物的特性与生长状况以及土壤的湿度在雨后及时进行排水工作。③施肥。对土壤的施肥是一种艺术。施肥要结合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选择施肥的时间段,如植物栽种前的施肥量与成活后的施肥量控制,雨前与雨后的施肥以及季节性施肥等。④防治病虫害。当前,随着生物技术的研发与投入使用,药物除虫逐渐被新的技术所替代。防治病虫害是园林养护管理中的重要工作,鉴于生物防治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非食用性植物在可控的条件下可适当采用药物毒杀方式,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笔者仅就如何实现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结合做了简单的论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建议尚有很多,目前我国的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也亟待改善,因此,我们仍需进一步为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做出努力。 作者:陈红辉宋建伟单位:河南木森林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施工论文:园林施工的成本控制探讨 企业在进行工程成本控制的时候还要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并且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以及安全方面的相关管理措施,建立一套相对合理的质量职能分配措施,将质量责任制与安全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同时,针对在施工中的各个安全环节还要进行相关的安全检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对园林项目工程实施控制有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企业要加强对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保证工程质量,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有可能遭遇的风险降到最小化,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 在适合的季节实施绿化工程。在园林施工过程中植物种植是主要的项目,植物的存活率以及植株长势都是园林绿化工程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植物能否很好的存活与植物的移植时间有直接关系,种植植物的最佳季节一般是3月中旬到5月初或者是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这段时间是最适合种植植物的季节。除此时间之外,由于夏天气温较高是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冬季由于天气干燥气温也比较低,植物的根系开始进入休眠状态,再生能力比较弱,要进行植物移植就变得困难。在进行植物移植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宜时候植株根系萌生、再生能力也比较强,树势不会出现严重失调的状况,存活率比较高,园林施工过程中进行绿化施工项目时一定要避免在盛夏或者冬天进行植物移植,这样可以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如果工程是在夏天或者是冬天施工的话,可以在竣工日期允许的情况下,推迟植物种植时间,尽量避免高温或低温时期进行种植,减少植物危害,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提升企业利益。 施工过程中降低工程成本所要采取的措施。要减少工程成本并且保证工程质量,采购人员可以在工程施工前期就根据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进行相关咨询,选择运费少,质量好并且价格相对较低的供应单位来进行货物供应,工程技术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规划,创造文明的施工现场,避免浪费情况的产生。企业要合理安排施工,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人、最少的机械设备等相关费用支出来进行园林施工,合理的安排开工顺序,尽量的减少大型机械,对于一些比较难弄的场地并且又适合采用机械设备时要尽量的使用机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工程在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在工程完工之后要做好收尾工作,要对这个过程进行精心安排,做到干净利索的完成收尾工作,要尽量的缩短竣工时间,还要准备好工程验收时所需要的一些图纸等材料,尽量保证工程的顺利交付使用。 结语 园林施工项目越来越强调项目成本的管理这一问题,这已经成为了园林施工项目管理逐渐向深层次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内容。园林施工中的成本管理是园林施工项目中的最本质特征,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实现园林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就要了解园林行业的特点,要做好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争取在本行业中占据不败之地。 作者:张婧单位:安徽博艺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施工论文:园林施工成本管治 [摘要]当前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将市场的竞争直接转变为价格的竞争,低价中标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了。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便不断的凸现出来了,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管理创新、降低施工直接成本,从而建立成本竞争优势进而不断提高投标报价优势,以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成本成本管理 一、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在广大园林企业中逐步普及和发展,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可以说,保证项目成本管理的实施已经成为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成本管理不仅体现了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意义和本质特征,而且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在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措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和总和,园林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例如从投标活动开始到项目中标、签订合同、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的工作。 二、建立健全园林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1.转变组织构架 由过去的公司、分公司、工程处、工程队的兵营式管理模式,向直接的公司管理层次、项目操作层次、岗位责任层次的管理模式的转变。 2.分清职责范围 公司管理层主要负责责任成本的确定,对项目进行过程监督、服务、核算及兑现工作。而项目层通过按照下达的责任成本,进行施工管理成本的核算和操作。岗位层主要负责具体工作,对分解的责任目标明确接受管理层和项目部的管理和监督。 3.控制两个极端 通过建章立制为管理工作建立基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法,明晰分工,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并避免两种极端的现象发生:一是以包代管,即公司管理层对项目成本的管理持放任态度,强调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二是越俎代庖,即公司管理层对项目成本管理干预过多,而造成责任不清,互相推诿,影响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二)编制合理的目标责任成本 投标报价的确定应通过市场询价、估价、报价3个阶段预测出直接成本,最后由公司的高层管理人确定需要在这个预测成本上另加的公司管理费、期望利润、不可预测的费用所组成的投标报价。中标后对责任成本的确定要根据自己内部定额进行拆分,杜绝以往以定额为基础和费用系数的测算办法,而是通过按照每一个子目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分析后进行单独测算。其他直接费、现场管理费则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进行核算。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是以投标预算为基础,在项目开工前将其完成,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以确保责任成本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减少管理层和项目层两方面因客观因素产生的内耗。 (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贯穿园林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园林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形式下,生产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艺术效果和工程质量,还要在施工建设全程中积极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园林施工企业生存、营利、良好运转的前提。工程项目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人工、材料、机械三项费用和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是前期、施工阶段经营管理费。作为显性成本,这些可以在施工预算中和会计预算时反映记录,同时也较为容易控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的控制方法: 1.人工费的控制 坚持以劳动定额为基础,制定责任单价,以完成合格工程数量的多少来确定的原则,减少重复用工,改变传统的按出勤天数的结算计价以及流于形式的工程数量测定不准、验工计价把关不严、乱签点工、乱签费用的承包方式。 2.材料费的控制 由于供货渠道不一,加上市场波动因素,选购材料时应当货比三家,价比三家。各层次责任人需根据公司和项目部的采购权限,分别承担各自的责任,建立材料单价逐级审核制度;项目部消耗的各种材料,需进行限量领用。 3.机械费控制 关键在于机械的使用采取租赁和自购的方式进行价格比较,同时需对施工方案进行不断优化,提高机械使用率。 4.费用管理 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数量,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使用的管理。规范办公、通讯、差旅、招待费的指标控制。本着合理、高效的原则,采取节约措施,对日常使用的水、电、煤气等各项合理控制费用。 除上述几项措施外,还需加强合同、商务签证、质量、工期、安全管理以及索赔、回收工程款的工作,总之,每个环节都需时刻保持受控状态。 此外,还应强调的是体制成本,体制成本是项目管理体制落后、不符合项目施工原则,不顺应项目管理规律,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传统管理体制。其弊端表现为:机构重叠、层次过多、队伍庞大、效益低下。 机制成本为用人、分配激励、监督约束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规章。 素质成本是因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决策失误、管理失控、效率低下致使增加成本发生的机会成本。强化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竞争意识、积极性、责任感。也是控制成本支出,提高收益的途径之一。 (四)防止成本管理流于形式 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它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如果各层次、各部门的职能和责任不能形成合力,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成本管理将成为一句空话。在实际操作中,成本管理的核算要坚持阶段性和项目竣工决算考核相结合,建立月统计、季结算、年度中间结算和竣工结算相结合的分阶段兑现核算程序。计算实际成本时,需通过会计核算,进行盈亏分析,编制成本报告,作为兑现的依据。只有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管理层、项目层、岗位层通力协作,才能保证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结束语: 总之,园林工程成本管理要根据园林行业特点,形成“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管理格局。做好成本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同行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企业的最终奋斗目标。
文学欣赏论文:表象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中的作用 论文 关键词:表象 文学创作 文学欣赏 作用 论文摘要:表象有其独特的特点,具象性、概括性、可塑性、间接获得性。因其独特的特点,创作者根据文学创作 规律 把现实世界里丰富多彩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塑造出丰满、形象各异的文学形象。表象的存在也是读者欣赏的基础,在文学欣赏中,读者只有借助于头脑中固有的表象,才能将文学作品呈现给我们的奇异美妙的世界还原成一个形象生动的审美世界。表象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表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文学创作和欣赏就其过程而言,都是综合了多种因素,诸如作家读者的生活、经验、学识、兴趣、感知、理解等,都是各种因素经过复杂融合的过程。我们无法把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中的要素进行单一、细化、明晰的分割,形成 科学 定理、公式一样的内容。但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仍然需要从不同细小的点出发,来认识它们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促进或完成文学的创作和欣赏。 什么是表象?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与感知种类一致,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觉表象等。表象有具象的表象和抽象的表象,它不仅是一个或几个画面,一个或几个形象,还可以是一段故事,一段情节、一种体会、感触甚至可以是一种意境、一种寄托、一种憧憬。表象具有五种形态。第一,个别表象,即是某一个具体、个别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在大脑留下的印记,它具有定性的特点。第二,概括表象,它是指记忆中某一类事物的形象。它比第一种带有概括性,带有类的特点。第三,回忆表象,是指头脑中重新浮现出的过去生活经验的积淀,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头脑里可以呈现出小时候玩伴的形象、自己以前住过的房间的布局及各种用品的模样等等。它是再生的表象。第四,想象的表象,是指大脑中未曾记忆过的凭借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内心表象。例如,日本的富土山,即使是没有登过它的人,也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座巍峨的雪山。第五,不同感官感觉知觉的表象,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通感所获得的不同的表象。 文学创作不像其它科学创造发明,是直接对物质实体的加工、改造,那么,文学创作的对象是何物,我们从直接来源上看,就是表象(当然是源于对生活感知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表象就是文学创作的基源,没有表象,文学创作就无以为托,缺少了加工的原料。当然,如此说,也不是有了表象就有了文学创作。表象不仅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源,它也贯穿文学创作的始终,金开诚就说过“从量上说,文学创作的自觉表象运动贯穿于全过程,无所不在,因此它在整个创作的心理活动中占有巨大的比重。但更重要的是从质上说,自觉表象运动本身就是反映客观事物、进行 艺术 构思、结出艺术成果的主要手段。rr (1]101文学创作不是一毗而就,它是个过程,这里试从文学创作的不同阶段和文学欣赏来分析表象在创作和欣赏中的基源和手段作用。 在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首先是材料(信息)储备,无论作家的材料是来源于自身的直接感知,还是源于间接的文字阅读,他们都终将转化成一种记忆表象,作为材料存储在作家的头脑中,黑格尔说过,艺术家需要“通过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人心灵里”,川形成创作的基础。普希金娜的相貌表象存储在托尔斯泰的脑中,几十年后,作家依此创造了安娜的相貌;凡尔纳在书刊中获得的信息表象,成就了他的一百多部(篇)幻想小说。 作家头脑中储存的表象数量不可计数,不是每个都转化成了作品,这就要经过艺术发现阶段,也可以说成是,作家对表象的意义的一种发现,周敦颐在莲花身上看出了君子的本色。有了这些,在一定的动机下就可以使作家投人文学创作中,在这个过程中,表象有时可以成为创作的诱因、动机。巴金一次夜里醒来,看到黑暗中湿流流的闪着微光的抹布,在这一表象的触动下(创作时离开了具体事物存留的就是表象了),开始了小说《抹布》的创作。 具备了上述内容后,文学创作进人了构思阶段,开始形成创作的内在意象。“意象对于任何物象的再现,本质上都是主体对记忆痕迹的再现”,〔’〕所以说,构思阶段就是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就是各式各样的自觉表象运动,主要是表象的分解和综合。这常被说成是运用想象(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作中将形成的形象都非作家头脑中储存的表象,它已注人了情感、思维的改造。关于构思中表象的分解和综合,许多作家和理论家都结合实际的 艺术 经验做过生动的描述。歌德在讲他对《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女主人公夏绿蒂形象塑造时,就说得极为明确:“我写东西时,我便想起,一个美术家有机会从许多美女中撷取精华,集成一个维纳斯女神的像,是多么宠幸的事。我因不自揣,也模仿这种故智,把许多美女们的容姿和特性合在一炉而冶之,铸成那主人公夏绿蒂;不过主要的美点,都是从极爱的人那)l撷采来的。好诊索的读者因此可以发现出与种种女性的相似之点,而在闺秀们中,也有人关心到自己也许是个中的人物。 . y ) so这是构思中表象自觉运动(分解和综合)的很好诊释。构思过程中,无论是表象的分解和综合,还是表象的深化、异化,都是创作构思 中对表象的加工,正是因对表象的创造,才有了文学形象的胚胎。 内在的构思要借助语言文字外化于笔端,才算完成了作家角度的文学创作。“语言的斟酌是始终联系着作者的表象运动的”,f}lu2 贾岛在创作“僧 敲月下门”一句时,对“敲”的选择到底是“推” 或“敲”,他总在做手势,这不难想象他脑子里正 在进行相应的表象活动。还有,作家根据情感进行 创作,一定要把情感加以客观化,使它成为一种意 象。“他自己对于这个情感一定要变成一个站在客位的观赏者,然后才可以得到形式的完美。.. }a)作 家需要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复思考,所描绘形象是否贴切、真实传达了自己的审美理想,这一过程是必要有表象的参与。还有文学创作中的各种创作手法,如比喻、象征就是各种各样的表象联想。 从狭义上可以说,文学创作就是积累表象—加工表象—创造新表象的过程。 二、表象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 按接受美学的观点,作家完成创作并不等于真正完成了作品,作品需要读者的阅读、欣赏,才算真正的完成了。表象在创作中是创作的基源、手段,并贯穿文学创作的始终,在文学欣赏中表象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于其它 科学 、 哲学 著作的阅读,文学以形象性为主,为更好地欣赏作品,同样需要借助于表象。这里表象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更好阅读、体味的手段使用吧。例如,读一首唐诗,大概只要几十秒,可如果人们真的只用这短暂的时间去读,那就决不能算作欣赏艺术。“只有对诗句进行反复的吟咏和玩味,才能由本身并不具形象性的语言符号引起相应的的表象、联想,从而产生丰富的形象感,并领略其中的意境或理趣。a [1)373表象可以加深你对作品意韵的体味,并形成深刻持久的阅读记忆。 表象有其独特的特点,具象性、概括性、可塑性、间接获得性。因具象性,创作者通过感知觉的注意,把现实世界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人心里,使文学形象的创作有了资源;因表象概括性,使表象具有个和类的特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切实符合文学创作 规律 (个别中见出一般)的内容;表象存储在头脑不是一层不变,可以对它进行加工,这样就使表象成了构思艺术形象的最理想而适当的材料;因表象的间接获得性,使经历有限的创作者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表象储存,这在文学创作中是很有意义的。 表象的存在是作家创作和读者欣赏的原动力,而情感是写作和欣赏活动的决定因素,一颗麻木不仁的心灵是不会有抒发和阅读的渴望的。表象的独特意义在于它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形象性,既有可储存性又有可塑性,在文学欣赏中,读者只有借助于他头脑中固有的表象,才能将文学作品呈现给我们的奇异美妙的世界还原成一个形象生动的审美世界。总之,表象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欣赏论文:英语文学欣赏与英语教学问题分析 一、英语文学欣赏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文学欣赏课程能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的逻辑性,在文学故事的叙述线索中反复揣摩人物的性格,在人物交谈中找出语言背后的知识信息。通过英文语境的植入,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必要的语感。乌申斯基提出的“兴趣学习论”就充分说明了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英语文学欣赏有原著书籍、影视作品等内容,都是通过英语语境的引入,将英语文字转换为形象的故事情节,烘托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长期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将英语文学名著以影视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文学欣赏方式多元化,使英语学习具有了形象化氛围,通过标准的美式或英式发音,训练或纠正学生的英文发音,避免了在课堂教学中受到的汉语语境影响。英语文学欣赏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英语教学在环境与方式上的局限性,从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英语学习上的瓶颈。另外,英语文学欣赏通过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兴趣,促使学生长期保持英语文学欣赏的习惯,从一定程度上积累英语成语、俚语以及国外民俗等知识信息。学生在考试或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因吻合度高的情景再现,立刻回顾与使用对应的正宗英语表达。尤其是在英文写作上,“触景生情”的英文句式应用将切实提高英文写作表达,随着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不断优化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英语文学作品是不同时期西方社会发展的文学表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英语文学作品对时代的反馈,为读者描述的西方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积累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知识。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文学作品激发想象力除了有助于英文写作之外,其文学素养也会随之提高。因为英语文学作品总是一段时期社会历史的综合反映,通过高超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描述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人文风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潜意识。而跨文化背景的历史文化知识熏陶,会使学生在文学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英文的学习兴趣。另外,典型人物当中的优秀代表也很容易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也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文学作品是集合了历史、民俗风情与语言的艺术表达成果,受汉语环境影响的英语学习,需要营造英语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纯英文氛围,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良好语感。同时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跨文化交融,能够使英语教学通过知识性内容的传授,拓宽学生的眼界,学生既学习了英语的表达,更获得了了解国外文化的途径,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总的来说,英语文学作为外国语言与艺术的结合,传递了异国的历史和文化。一是通过纯粹英语环境与氛围的营造,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表达应用能力。二是学生通过欣赏英语文学,领略中外文化差异,逐渐加大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三是英语文学欣赏课程融汇多种文化,可以提高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突破英语学习的瓶颈。 二、英语文学欣赏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英语文学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而结合方式的多样化及其效果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一,将英语文学作品的优美句式放在英文句式学习中,通过英文句式的分解与组合,了解文学作品句式的结构,欣赏文学句式的特殊用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英文句式的理解与应用。第二,可以将英语文学段落植入英文阅读理解之中,通过对文学经典桥段的阅读与分析,了解其文学架构手法,为英文写作提供框架思路。第三,可以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整体性阅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欣赏文学艺术的价值。换言之,通过英语文学的句式、段落与文学整体的解构,在英语教学之中融入不同层次的英语文学内容,提高英语学习的文学艺术性。但应该注意的是,英语文学欣赏融入英语教学需要一定的步骤,逐渐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控制英语文学融入英语教学的节奏 语言学习本身是一个量变积累的过程。英语文学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在规范性学习过程中通过营造英语语境、交融国内外文化以及英语语言内容的综合推进,实现英语教学中的词汇、句式等英语学习内容的传授。如果一开始就将英语文学欣赏作为全部的英语教学内容,将大段大段晦涩难懂的内容提供给学生学习,不仅提高了英语教学的难度,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了英语教学的效率。一般而言,文学欣赏在教材中有具体的进度安排,要遵循教材内容的设计,使文学作品不脱离教学目的。所以,应该注意英语文学融入英语教学的节奏,如在学生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逐步将文学欣赏有计划地融入英语教学之中,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熟悉某部文学著作,并在一定阶段对著作进行全面解析,通过逐步推进学习,实现文学与教学的整体结合。 (二)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多样化 文学欣赏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书籍的阅读直接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对文学名著的形象化再造为英语学习营造出纯粹的英语语境,还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经典桥段的戏剧化表演,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在日常教学中,要将文学作品内容呈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成为必需。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同时,通过文学内容进行语言训练,既改变了纯粹的死记硬背式教学的单调性,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场景的结合,文学是提炼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缩短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理解作品过程中增强人文意识,更便于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嫁接艺术与生活。 (三)注重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与创造性 英语文学融入英语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挑战,也是突破教学瓶颈的途径。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学作品的知识性引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动性,自身也要注意培养对英语文学的理解力,通过加深对文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点拨,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学模式的改良往往需要教师能动性地创造,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 三、结语 结合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及英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探索英语文学欣赏融入教学过程应当注意的细节问题,以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与应用能力。显然,英语文学欣赏的引入,对于教学来说,是将文学与艺术引入了语言学习,极大地提高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文学欣赏也有一个理解的过程,词汇、句式与语篇结构需要渐进式地引导学习,学生才能逐渐领悟文学艺术的美感,从整体上把握英语文学的价值。实践中,英语文学主要通过语境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应用能力,而且在无形之中形成的语感能够帮助学生对英语文章进行有效地理解与分析,因此,文学欣赏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英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作者:宋相瑜 单位:郑州广播电视大学 文学欣赏论文:学前教育专业文学欣赏课教学革新 一.学前教育专业文学欣赏课教学现状及症结 1.内容脱节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然而,现在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脱节,与社会生活脱离,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个性特点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课上教师只是就文本本身进行鉴赏探究,缺少与学生专业特点相关的研究性课题,也缺少吸引学生关注兴趣的人生理想与社会热点话题。为此,学生出现了厌学心理,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2.教法单调 文学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教法单一,缺乏灵活性、丰富性与自由性。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课堂缺乏交流、讨论与合作。整个教学过程处于知识输出的单向状态,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学生的创新思维、交流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被抹杀,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改变文学欣赏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应把文学欣赏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置于同等地位,让学生意识到人文学科的学习与专业课的学习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学习文学欣赏课,有助于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启迪心灵、提升文化品位、提高审美能力,受益终身。 1.编写校本教材 由于新教材的空缺,从2012年开始,课程组成员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寻找文学欣赏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最佳对接点,进行校本教材的研发,2013年7月课题组编著的《文学鉴赏与解读》一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在编写时侧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人文精神为主线,以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为素材,按主题划分单元,在每个主题单元中形成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鉴赏理论知识为指导,以自主阅读为拓展,以实践活动为提升,以书目推荐为指南,五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凸显课程特色的课程模式。教材将亲情、友情、爱情、生命、理想、人生等诸多人文主题囊括其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生命意识的陶养。在篇目的选择上,还将专业元素融入其中,增加了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张秋生的《妈妈睡了》、金波的《在我和你之间》、齐默尔的《小丑的眼泪》等篇,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往往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和创造才能的原则,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把能力目标“溶解”在学生自我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里。如开学初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取成员共同感兴趣的课内外经典幼儿戏剧作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并制作PPT课件,利用课前10分钟,开展读书汇报会。此次活动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又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利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自编、自排、自演经典幼儿戏剧,如《寒号鸟》、《葡萄仙子》、《白雪公主》、《丑小鸭》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3.改变教学手段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互联网以其特异文化,让高校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无缝式交流,共同分享各种文化,在没有制约机制和无评价指向的网络浪潮中接触并熟悉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可以说,互联网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观念。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拓展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将“时代的活水”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接受和处理信息。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QQ群、微博、博客等平台,将课上教学课件、教学素材、视频资料等内容进行资源共享。 4.注重实践活动 在文学欣赏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发挥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在经典阅读中与文学大师对话,感受别样人生、别样生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完善人格、提升能力,如在“至爱亲情”单元中,开展“诗意年华•感恩你我”的诗歌朗诵会;在“以爱之名”单元中,开展“爱的思辨•温暖如棉”的辩论赛;在“感悟生命”单元中,开展“生如夏花•死如秋叶”的演讲比赛;在“理想信念”单元中,开展“青春旋律•有你相伴”的幼儿故事创编活动;在“人性之光”单元中,开展“放飞梦想•演绎你我”的幼儿戏剧编演活动。在多元化的活动体验中,学生更加自信、乐学,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由于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所以作为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师,应博览群书、加强交流,广泛涉猎各种人文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文化视野。正如布鲁纳所说“: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看不到语文的妙处及其威力的老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同时,教师还应具有跨学科的素质与能力,能根据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充实自我,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用“跨界”的方式思考、解决问题。 作者:伊彩霞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欣赏论文:高职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文学欣赏课程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积极研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注重加强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学欣赏;教学方式;转变;思考 文学欣赏课程肩负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它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尤其是道德情操熏陶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更加全面,作为当代高职学生,无论学习何种专业,都必须加强语言文学欣赏这方面的修养。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需要具备三张“通行证”:一是学科性的;二是职业性的;三是证明个人事业心、责任心和开拓能力的,而第三张“通行证”就是要求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从而促使其全面可持续的发展。2006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规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当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应对传统的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文学欣赏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传统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学欣赏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开设文学欣赏课程的真正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传统,教材缺少时代气息 文学欣赏多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课本版本缺乏变化。近几年,虽然文学欣赏也不断涌现新书,但是课程教学内容传统,教材没有时代感,所选文本和当下的生活联系甚少,实用性不强,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内容也不太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内容程度深浅不一或前后缺乏内在逻辑层次,不利于学生学习。而且,多年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始终按照一个大纲、一本教材进行教学,无论什么专业、什么职业岗位,一律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课时、统一的考试,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诚然,当前各高职院校普遍都开设了文学欣赏课程,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存在随意减少课时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仅安排12周24课时,如此有限的课时学生是很难学到东西的,素质教育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单一,能力训练缺失 文学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教师的授课多以大班教学,方式比较固定规范,多数以经典导读为主,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学生课上课下的参与程度很低,这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教师整节课讲,学生不停地记,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学生是被动地灌输,授课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学习需求和兴趣节点,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能力,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乐趣,不愿意投入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 二、对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模式必须顺应时展,和当代教育模式接轨,和高职的实际相契合,改变单纯的理论教学现状,联系生活,接近地气,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充分体现高职职业教育理念。 (一)教学内容兼顾经典与流行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高职学生不喜欢阅读文学欣赏课本,但却津津有味地看着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等,作为教师应多了解当前学生的关注点,主动了解他们所喜欢的文学作品,当然,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通俗文学或网络文学等是无法与课本中的经典作品相比较的,但是学生喜欢阅读,这些作品也是当前流行的,学生看得乐此不疲,教师不应熟视无睹,应调查了解,想办法引导学生。如通过经典传统和当下流行相对比的方法,和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逐步感悟到经典的魅力和永恒,比如《红楼梦》和《甄嬛传》的对比赏析等,多方面、多层次地为学生学习文学欣赏提供便利。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藏书资源,引导学生多读书,在广泛接触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经典的基础上,增加或融入现当代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现在,感悟当代风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和当前相结合,与时俱进,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学并且学好,高职文学欣赏的教学才能有新的突破。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一是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文学欣赏课程普遍存在重传授、轻实践的现象,这样反而无法展现文学本身的美,学生也会心怀厌倦。诚然,文学欣赏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文学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但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应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一味的照本宣科,教师可以少讲,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不间断地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另外,还应将文学欣赏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互联网等新兴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将文学欣赏与实践活动相联,结合实际,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二是多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传统的知识理论授课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布置和完成任务的探究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要求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模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教学中教师是主持人和组织者,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在自主协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理解分析,发现感受,更能体会学习文学欣赏的成功和快乐。如赏析外国作品《玩偶之家》,教师可以在班级布置任务,以表演的形式再现原著,放手让学生自己分组,阅读讨论,分析排演,师生共同参与,教学互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口头表达能力。三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中普遍使用,文学欣赏教学可以充分合理地加以运用,通过影视动画,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综合直观地展现出来,带给学生多彩的视觉听觉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赏析白居易的《长恨歌》,教师分析诗文,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可以在上课时插播一段精选的影视剧《杨贵妃》的相关情节,通过视觉让学生有切实感受,如临其境,有感性理解才能进行美的赏析。 (三)作业形式应多样化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文学欣赏课程,但是课时普遍较少,大多集中在20个学时左右,而且必须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文学欣赏课程的作业只有靠课余时间完成。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作业布置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写作阅读心得、读书体会,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编撰欣赏专刊等,可以组织学生演绎经典作品,独立或小组集体完成,可以采取自评或相互评定的方式,最后再由教师点评。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文学欣赏作业。 (四)考试内容和方法应更新 传统的文学欣赏课程的考核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书面测试和平时成绩比例为6:4,考试方式主要是通过一次笔试,一张试卷完成,单一刻板,这种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今高职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改变。应建立灵活多样的过程性评价体系,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试内容上要减少理论知识测试的比例,加大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查比例,增加学生平时写作练习、作品表演时的表现评分及其在相关竞赛中的得奖情况。考试方法上可以采用笔试和口试结合的方式,这既顺应时展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人之成才,重在素质。文学欣赏课程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很大,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晋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文学欣赏论文:语文教学中电影文学的欣赏方法 摘要:影视艺术是当今主流艺术形式,而电影文学是影视艺术的前身与基础。普通文学作品,多数只能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来欣赏文学的魅力,即“独乐;电影文学作品则可以在阅读文本后“众乐”———共同观看同一部电影。欣赏电影文学会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理解也会更敏锐。 关键词:电影文学;语文教学;故事;欣赏方法 一、电影文学 (一)电影文学的概念 电影文学是区别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的新的文学样式,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 (二)电影文学与其他文学的差异 (1)作品容量不同电影文学多数是以剧本的形式存在的,剧本则是为故事而生。可以理解为电影文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故事,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讲述故事。故事和诗歌散文不同,有其固有的架构,必须包含人物塑造、情节推进、故事高潮、故事结尾。相比普通文学形式,电影文学讲求故事性,想要有好故事,就不能用“堆砌”的形式创作,不该有的部分一定要舍去。例如史书作品与改编电影文学作品的区别:前者讲求更全更细的记录,后者讲求改编出有艺术价值的故事。突出故事那就必须要突出主要人物,列出一至两条主线,所以电影文学的容量比其他文学形式小。电影文学的容量精简使得读者、观影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体验到到一个故事完整的情节推进、跌宕起伏。由于电影文学的写作形式,作者可以选择什么时候让观者看到什么,做到烘托中心、突出主题的作用。(2)人物塑造普通文学形式,以抒情、悟感为主,电影文学以突出人物来推动情节。人物塑造是电影文学必不可缺的,不论是交待背景、推动情节、提出主题都能在人物形象中体现,所以人物塑造上十分重要。作为一个好故事它需要丰富的剧情、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和曲折的冲突感。只有把人物性格和形象塑造得很复杂很立体,才能对读者有具有吸引力。 (三)电影文学的特点 电影剧本运用文字来创造艺术形象,以此反映社会生活。作者本身的艺术品味、人生观念、认知态度就是一种艺术作品,通过剧本的方式创作并记录下来。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是,电影文学创作完成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新艺术形式的开端,通过电影文学能创作出影视艺术,用视听的方式让阅读者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作品体验。运用独特的视野去欣赏文学,当文学阅读和影视欣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了一个支撑点。审美是影视艺术和文学作品教学的共通追求,将电影片段巧妙的引入语文教学,可以使两者很好的融合,在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深度上都会有很好的提升。 二、语文教学与电影文学 “由于电影画面含有各种言外之意,又有各种思想延伸,因此我倒是更应该将电影语言同诗的语言相比”①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的“梳理探究”栏目中设置了“影视文化这一章节”。其中设有对影视艺术的历史、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设有写影评、朗诵对白和分角色表演等实践要求。依据现有的情况,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语文教学发展中,影视艺术的学习会越来越重要,而电影文学则是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的交叉点。通过对两门艺术的观析、审美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分析能力、审美高度。 (一)对故事的背景预习 故事的背景蕴含极大地信息量,让学生在学习电影文学前进行故事背景的预习,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分析能力、联想能力、记忆程度都会有所提高。影视作品既是艺术又是文学,拍一部电影或电视剧,首先要有剧本,而剧本本身就是文学作品。小学语文中好多课文就是根据影视作品节选或改编的,观看这些电视电影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所以对背景有了了解,会对人物塑造、人物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人物是故事的灵魂,对人物理解得越深、对故事的艺术性体验得越强。 (二)电影文学阅读与排演 阅读和排演两者表面上看没有多大联系,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个教学要求的目标上都是指向———利用影视艺术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观影中受到教育、教学中需要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有明确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电影文学的阅读是使学生在文字上对影视艺术的欣赏,而排演是使学生在实践上对影视艺术进行体验。两者看似没有联系,但没有阅读打基础,排演无法顺利进行,而没有排演的电影文学阅读,似乎少了一些趣味与深度。 (三)写作与创作 电影文学结合观影可以在学习后布置影评写作,及时的感悟写作,有利于加深教学效果。让学生即欣赏又写作,将学生和作品之间的联系拉近一步。“如果学生只停留在视觉阶段而不能深入下去,不能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艺术魅力并感受理解最终养成审美判断的能力,即使把它组合到教学过程中,那也只能算是一种“花边语文”而己。”② 三、结语 电影文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不仅能从文字上学习,更能通过影视欣赏达到综合学习的目的。电影文学的欣赏方法包括背景预习、阅读与排演、影评写作与故事创作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提升审美、训练综合艺术感知力的目的。所以电影文学的鉴赏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者:杨翠平 文学欣赏论文:国内影视艺术的文学欣赏透析 然而两者又存在着很多差别,首先他们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所采取的塑造手段是不相同的,文学作品通过作家的语言文字来进行人物性格和生活现实的塑造,而影视艺术则是通过导演和剧组的通力协作,用直观的画面和语言来对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进行呈现。当然在进行人物塑造的过程中,两者各有侧重,也各有自己的观点。文学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进行形象塑造,而影视艺术的作品则以空间和画面的形式来进行形象塑造。语言文字的特性决定了文学作品中只能是使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进行思维的想象,所以文学作品具有个人主观的推断性,在读者的心目中语言文字所塑造的个人形象是什么样的,在读者的思维空间中就会出现这样的人物形象。而在影视艺术中是没有作者主观推断性的人物形象的,导演和演员们用直观的方式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具体的人物形象。另外影视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在使用现代媒体的广告效应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迅速及时的传播,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面积的传播,让大多数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影视的文化特性。而文学作品却存在着不一样的地方,由于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的限制,不能够和影视艺术相比,文学作品需要通过印刷、销售等方式进行传播,在时间的限制上面就出现了间隙,进而慢于影视艺术的传播。影视与文学在时间推进上彼此相似,文学才有可能反过来学习影视的表现手法。由于文学与影视同有时间艺术的美学特征,所以它们将继续在互相影响中并肩而行。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影视艺术 现代社会生活脚步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对于影视艺术的期待值在上升,人们往往很难从文学作品中吸收和构建自己的文学欣赏,但是影视艺术的发展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文学的色彩。很多时候影视艺术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艺术,人们可以通过电影院进行文学的熏陶和文学传播。将影视艺术大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高雅的文学进行广泛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自己的欣赏,对于其中的电影艺术进行思考和评述,达到文学性的欣赏。从影视艺术的规律和特点来看,将其他形式的文艺作品进行影视艺术的创作、改编是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编剧和导演对影视题材和文学名著进行选取的过程就是影视艺术创作和发展的过程。文学与影视创作通常是影视艺术将过去的文学作品经过改编而搬到银幕上来,同时也是我国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我国在长达500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可读性,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红楼梦》,这些经典名著为影视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文学欣赏的基础。当受众通过这些电影的传播,可以从中找到文学欣赏的动力,这样不仅仅让影视的受众增多,而且也起到令文学作品家喻户晓的作用,同时文学转化为影视的过程使影视艺术的受众人数增多,这样可以扩大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提升人们的文学欣赏水平。在影视艺术的传播过程中,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影视艺术的传播过程,是影视艺术传播的重要使命,文学作品搬到银幕上的过程就是文学欣赏大众化的过程。通过对影视艺术的欣赏提高影视艺术的欣赏能力,受众感觉自己在欣赏大众化、娱乐化的影视艺术作品的同时,其实就是利用文学欣赏的角度来进行电影的观赏。影视艺术是一门集文学、现实生活、理想化的想象于一体的文艺形式,它传达给受众的是生活的艺术和精神领域的上层建筑,而受众应该本着去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进行影视艺术的欣赏,这样才能够将电影艺术上升到精神需求的高层次发展,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进行电影艺术的述评,也是对于影视艺术欣赏的一个新的角度。总之在电影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抛除了文学欣赏的角度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将会使原本活生生的影视艺术空洞化,不能达到原有的传播艺术、提升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手段。每一次对文学作品的改编,都是在运用创造性思维挖掘文学作品背后深刻的内涵,使广大观众对其进行一次新的心灵感悟及审美享受。 影视艺术应该在文学的视野中成长 文学对于影视作品的滋养是多方面的,从诗歌那里借鉴了含蓄生动的比喻;从散文那里领略了清淡的风韵;从戏剧那里学到了紧凑顺畅的整体结构和戏剧矛盾冲突的设置;从小说那里懂得应该注意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我国的影视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带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较多,如在文学经典著作中的王熙凤出场和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被广泛借鉴,成就了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风格。从这些角度来看影视艺术是来源于文学的,文学为影视艺术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和完善。从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对于历史典故、历史事件等的重大历史活动都有文学作品的出现,可以说我国的文学作品是丰富多彩而又透穿古今的,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文学创作的艺术形式上都是层出不穷的。所以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的文学资源是丰富的,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中节选都可以完成一部影视艺术的创作。文学作品通过对影视艺术的思想内涵的渗透、故事和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多方面的滋养,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用的完美题材。影视艺术的发展是来源于文学作品的,就应该从文学视阈中发掘创作的源泉,影视艺术的生命与文学基础是高度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离开了文学性的支撑,电影只会变成空洞的想象,而不能够高雅地进行传播,人们对于影视的需求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欣赏,而是对于故事情节后的人性的思考和哲理的阐述,这才是影视艺术在传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国的文学作品通过历史经典故事和优美的文字来描述故事情节,透过文学作品把人们共同价值的存在内炼提升达到传播的目的。文学的心灵诉求、理性思索、人性关怀精神,提高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思想的丰富性及深刻性。影视艺术的发展需要在文学的视野中成长和发展。结语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在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着不时的改善和发展,同时透过文学欣赏的角度进行影视艺术的创作和欣赏,对于提升影视艺术的创作和完善,让影视艺术能够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共有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够使影视艺术长青不老。影视艺术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直观或迅速地通过感官传达着咨询、情感、刺激,使人们能通过视觉、听觉去感受图像画面传导的信息。从受众出发,利用文学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影视艺术的发展,使影视艺术创作更加贴近文学作品,让影视艺术不仅能够在场面上打动观众,更能从故事情节和蕴涵的哲理中打动观众,这样的影视艺术才是人们所追求的影视艺术,透过文学作品在影视艺术中的渗透和发展,让受众在文学欣赏的角度来完成对于影视艺术的欣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影视艺术更加贴近生活、并能在受众的心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作者:范振坤 单位: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文化艺术学院 文学欣赏论文:深究文学欣赏课教学形式革新 艺术家萧乾说“文字好像是支票,银行却是读者的经验库。”文学欣赏课本应该调动学生使用自己“银行”的经验去兑现隐藏于“文字”这张“支票”中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但是,传统的文学课程模式多是围绕作品背景、主题归纳与艺术手法等进行探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故此,本文拟从文学欣赏的性质与课程构成要素入手,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课程教学模式变革进行新的探讨,以期对提高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一、文学欣赏课程的目标特征 朱光潜《谈美书简》说:“文学欣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活动,是通过对欣赏对象的感受、体验与想象,通过感性形象来认识社会生活。它以把握形象为起点,而又自始至终离不开形象。”指出了文学欣赏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认识活动”,主要是途径“通过对欣赏对象的感受、体验与想象,通过感性形象来认识社会生活。”欧阳友权等主编的《文学原理》认为“文学欣赏是读者透过语言符号去感受、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审美意识,从而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认为文学欣赏的性质是“一种特殊心理活动,”其过程主要是“读者透过语言符号去感受、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审美意识”。王先霈、王耀辉主编的《文学欣赏导引》说“文学欣赏实际上是一种读者以自身修养为基础进行的主体实践活动。”“主体实践活动”强调了文学欣赏的个体行为方面。 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即文学欣赏的性质是读者个体对具体文学作品的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与欣赏能力,它绝对不是一种出于娱乐目的而进行的文字消遣或观赏,而是需要付出相当努力去理解的“主体实践活动”。 毫无疑问,文学欣赏课程就是教授文学欣赏的一门课,课程的目标一般在于培养欣赏的兴趣与能力。这可从教材的说明中得到印证,如《文学作品欣赏教程》前言说:“本书一方面全面地介绍了中外文学作品的全貌,使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作品欣赏实例分析,因势利导地发现和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兴趣和能力。”该教材强调了课程目标“全面地”介绍“中外文学作品”与发现和培养“兴趣和能力”。《文学基础理论与作品赏析》前言说:“本书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为出发点,旨在通过对有关文学欣赏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具体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审美,提高文学艺术修养水平。”不难发现,“培养学生审美,提高文学艺术修养水平”成为其主要追求。这二者不仅重视理论,而且强调要培养文学审美。《文学欣赏与创作》在绪论中说:“希望读者通过本书有关作品的欣赏,能够提高文学修养,获得精神享受。”其目标似乎更在于文学修养与接受效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以上认识,遵照文学欣赏的性质与教学目标,我们对传统的课程教学进行了变革,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注重文学欣赏“主体实践活动”规律与实践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二、文学欣赏课程的构成要素 传统的文学欣赏论主张“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但是“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文心雕龙》“知音篇”)。正是由于“知音难”的文学欣赏现实,才需要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与指导。 理论家艾布拉姆斯《镜与灯》认为进行艺术鉴赏涉及到艺术家、作品、世界、欣赏者四个要素,他用这四个要素建立了一个坐标图式,认为作品居于坐标中间,说“运用这个分析图式,可以把阐释艺术品本质与价值的种种尝试大体上划分为四类,其中有三类主要是用作品与另一要素(世界、欣赏者或艺术家)的关系来解释作品,第四类则把作品视为一个自足体孤立起来加以研究,认为其意义和价值的确不与外界任何事物相关。”《镜与灯》认为鉴赏涉及艺术家、作品、世界、欣赏者四个方面,通俗一点就是指作家、作品、读者、现实这几个要素,在这四个要素中,作品即欣赏对象成为核心。 当然,艾布拉姆斯的观点主要是针对个体文学欣赏而言。但是,文学欣赏课也必须同样面对“作品”这个文学欣赏的形式与内容共同体。然而,由于课程教学的构成要素与特殊性,它显然与个体欣赏的“主体实践”有所不同。文学课程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学生构成了欣赏的双主体,或者说文学欣赏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欣赏活动,它更承载了教学目的或学习要求等诸多具体实践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材作品、学生构成了文学欣赏课程的关键要素,如何设置这三个要素,则是课程教学模式必须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文学欣赏课程中不再仅是一个个体欣赏者,他必须将自己的文学欣赏经验、理论、文本等内容与他的学生分享,并且成为课堂的主导,即他既要自己欣赏文学作品也要担负引导、指导学生共同欣赏所学习的文学作品,进而启发、推动学生去赏析其他推荐或学生自选的文本。《文学欣赏导引》认为进行文学欣赏一般需要三方面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即“首先是艺术感受力”、“另一种基本能力即艺术推想力”与“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其中,艺术感受力与艺术推想力是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来获得与提高。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构成中要发挥引导作用。 学生,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根据文学欣赏课程的实际,他们已经成为文学欣赏的参与者,在教师引导下参与欣赏并得到“艺术感受力”与“艺术推想力”锻炼,能够初步进行文本欣赏,努力实现“通过语言的阅读,准确把握这个语言组合体(文学文本)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文本语言符号的提示下,调动自己的艺术感受力去感知文本形象,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行形象的再造,从而尽可能完整、清晰地将作品形象、意境‘复现’在自己的意识屏幕上,并对文本意义、意味做出解读。”学生成为课程实现的终极目标。 文本,是指课程教学使用的文学作品,它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却是文学欣赏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或欣赏的共同对象媒介物,在课程教学中充当了一个赏析样品,一个教学案例。因为文学文本“是由语言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结构性的能指系统,”它需要教师和学习者一起完成对其“能指”意义的解读。如此,这个充当了案例的“文本”,对于教学双方,对于课程教学的效果,对于教学模式的设置等,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教师、学生、文本作为文学欣赏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只有恰当地发挥各自的课程教学功能,才能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而教学模式的设置,则是合理调配这三个要素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模式的变革与确立 传统的文学欣赏教学一般是教师代替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就文学作品进行所谓主题、结构、手法等方面的分析,课程互动一般就是提问与回答问题。其教学模式表现为单一而固定的课时内容、平淡而乏味的教学过程、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方法等,这些都必须在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中进行变革。 根据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的实际,我们将课程定位于文学欣赏与创作并重,设置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将教学、学生、文本三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集师生文本选择互助、课堂文本赏析互动、课后文本创作促进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三位一体的中心是赏析文本,它是欣赏课程模式的关键要素。 据此,我们首先在文本选择上采取了师生选择互助模式,即教师与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共同就赏析文本进行选择,重点是选择具有新颖与“可写的”(需要积极思考去进行创造性解读)文本,如郁达夫《水样的春愁》、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林耀德《宠物K》、琦君《髻》、闻一多《发现》、徐志摩《偶然》、郑愁予《错误》、顾城《一代人》与《远和近》、舒婷《惠安女子》、朱定《关连长》、汪曾祺《受戒》、陈启佑《永远的蝴蝶》、郭美玲《有毒物品》、秦俑《我的网恋手记》、毕飞宇《相爱的日子》、严歌苓《谁家有女初长成》、东西《不要问我》、金庸《倚天屠龙记》、都梁《亮剑》等文学作品与《大闹天宫》、《黄飞鸿》、《大话西游》、《霸王别姬》、《十七岁的单车》、《围城》、《情深深雨蒙蒙》、《中国式离婚》等影视作品。教学内容的新颖,使得学习者耳目一新,也增强了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侧重文本赏析互动的模式。2010级以后的新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是伴随游戏、影视等媒介长大的一代人,对于声像等媒介与手机信息等具有更独特的认知需求。因此,我们申请了中国数字大学城个人空间,以教师个人空间为平台,让学生进行注册并登陆教师个人空间,参与课堂赏析活动,发挥欣赏实践的主体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针对学生开设的文学欣赏课程,其欣赏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参与赏析。正如艺术家萧乾所说“文字好像是支票,银行却是读者的经验库。‘善读’的艺术即在如何把握着支票的全部价值,并能在自己的银行里兑了现。”让学生利用手机通过中国数字大学城个人空间参与文本赏析互动,以自我的“经验库”兑现“文字”这个特殊“支票”艺术的“价值”,如此才会形成“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个性。 第三,为拓展课程空间,我们变革了课程作业与成果展示模式,建立了课后文本创作促进模式。课程教学的延伸可以拓展学习空间,为便于教学与学习,课程建设了专门的课程网站,除常规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项目外,在网站上还开设了课程电子媒介栏目,包括网络周报与电子月刊,既可以将学生优秀作业刊载出来作为创作成果,由学生自己进行选稿、组稿、编辑、上网,还提供大量的供学生选择的欣赏文本、课程网站链接、讨论争鸣信息等资料。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文学欣赏延展,而且也激发了进行文学创作的热情。因为,文学欣赏并非欣赏者的最终目标,由欣赏感悟到写作表达才可使欣赏活动获得延伸与升华。 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师生文本选择互助、课堂文本赏析互动、课后文本创作促进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的是学生主体文学能力的培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指出:从事职业者应具备的七种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其实,文学欣赏与创作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艺术感受力”与“艺术推想力”等能力水平,而且对于促进“自我学习和创新”意识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 文学欣赏论文: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学实践 【摘要】英语是高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除了基本的词汇、语法等知识外,还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阅读教学。当前高中英语都引入优秀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教学的补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提高学科素养。对此本文则从科学选择文学作品、采用合理教学方法以及引导学生理解共情等分析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学策略,望给予英语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欣赏;教学;实践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相对于以往也逐渐呈现快餐化和碎片化等特点,高中学生也受到影响。对于英语课程而言,其教学主要集中于词汇、语法以及写作中,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忽视语言的社会文化、认知和生物属性。如果教师仅仅将英语作为工具,那么无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学赏析课对养成深刻语言教育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选择文学作品增强学科核心素养 一般高中英语选择的文学作品基本上优秀名著,牛津高二英语教材中就针对文学作品设置单独的教学板块,其中包括电影《哈利波特》、狄更斯《远大前程》、歌剧《图兰朵》、彭斯的诗作《红红的玫瑰》,其他教材版本中还收录了马克吐温《百万英镑》、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莫泊桑《项链》等。如果仅仅借助教材课文根本无法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教师可在学生课外阅读和选修课中并结合学生特点选择相对合理的文学材料。选用课外阅读作品的原则为根据循序渐进的规律和由浅至深的特点学习语言,教师就可根据学生实际英语能力选择和学认知水平相符以及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文学名著,如词汇量在2000~3000的简易英语读物和英汉对照读物。英语文学阅读应放弃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逐渐向提高人的素养方向发展。主要因为文学欣赏课的核心为人物特征、故事情节以及优美语言等,往往围绕人物、故事、语言等文学元素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影响学生现实生长,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此过程中提高生活质量。文学阅读和其他阅读相比有一定的自主性,理解作品方面也十分个性化,可以说这种自主阅读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二、采用合理教学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高中英语文学欣赏教学也分为多种途径:首先阅读方式;对于短篇文学作品,英语教师应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方运用20~30min时间阅读作品,或者可以将作品布置成家庭作业。当学生阅读完毕后可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品大致含义,一方面能增强学生口语能力,另一方面能增强英语水平。中长篇文学作品可先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概括文章内容,之后再补充相关课文阅读文章作为补充。以《远大前程》一课为例,教师在让学生在教学中概括小说主题和内容,同时安排学生在学校的阅览室中阅读理解小说的简写本。其中小组拼图阅读也是较好的阅读途径,即将阅读作品分为2~4部分,小组学生先自行阅读一部分,之后和小组成员展开交流,最后整体理解作品。虽然这种阅读无法和学生自主阅读方式相比,但在感悟作品方面却更加透彻,对于时间紧和任务繁重的高中学生而言十分有用。其次课堂讨论;理解作品是高中文学欣赏课的重点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可让学生根据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疑问,基于学生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尤其对于复杂的阅读问题,可先尝试分组后再让学生解答,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文学欣赏课中普遍倡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学习文学作品,例如让学生找出文学作品中描写景物和刻画人物以及表达情感的段落,进一步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语言。还可让学生运用画画方式刻画作品中关键人物和场面,促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刻画的人物特点,最终达到品味作品情感目的。 三、引导学生理解共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前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为文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具有文学视野的英语教育。因为文化和人类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在英语教学中泛指所学语言国家的传统风俗、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以及生活方式等。对于文学作品阅读而言,此类学习是构建在异域文化基础上,作品中涵盖作者所在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也说明作者所处时代等隐藏信息。长时间有规律地阅读文学作品对学生而言都有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因为有的文化具有隐性特征,例如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只能在文化语境中理解其内涵。有了隐性文化,自然然而也会有显性文化,例如生活方式、节庆活动、历史文化等。《简爱》是反映维多利亚时代生活作品,那个时期是大英帝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鼎盛阶段,作品中大量刻画当时环境下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以及女性作为家庭教师的爱情观。除了《简爱》,这个时代也出现过如《大卫*科普菲尔》、《呼啸山庄》等,只能通过英语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展示其中的隐性文化,学生才能从整体角度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文学特征和社会面貌,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语 总之,文学作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更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英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学习英语心理特征以及文学作品材料,科学指导学生选择和自身英语情况相符的作品,促使学生大量输入阅读信息后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品梗概,从而建构属于自身的文本理解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学素质。 作者:李素香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 文学欣赏论文:文学欣赏对提高青年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回族文学》2017年第2期 摘要:通过欣赏、品味文学,青年人可以在各方面能够有所提高,特别是对综合素质的重要影响上。通过品读文学,青年人可以在与作者的无形交流中增加自身的文学素养,对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有正确指引作用;在品味文学中,他们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宣泄自己生活中的压力,心灵上得到极大的安慰;学习感人事迹,获得正能量,感悟生活,感悟文学带给他们的积极力量;也可以获得荣誉感,丰富自己的生活,修炼自己的品行,利处很多。 关键词:文学欣赏;青年人;综合素质;重要作用 品味文学,无论古今中外的,在欣赏中青年人均可以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在品读中可以去深深体味作者在写作文章时的时代背景、时代感情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流漏出的辛酸苦辣。这些对于青年人来说,益处无疑是巨大的,文学作者把自己一生的阅历,所学等汇编成文学供其欣赏,虽然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是这些文学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文学基础,对于他们的学习乃至生活成长很有好处,有利于他们培养自身的人格、为人处世的方法,稳定他们的品性,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指引,同样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心胸得到了开阔,很有益处。 一、感悟生活、明事理 在欣赏文学时,可以较好的了解文学反映某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还可以了解某个时期的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可以了解许多现今社会没有的文化内涵,通过欣赏文学的内涵,可以令自己对生活有所感悟,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欣赏中成长与进步。有句名言这样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古代文学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欣赏他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历史的兴替,也可以在文学作品人物中,去反思自己,好明白自己的得失,然后加以改进。不如《史记》,写了很多的人物传记,有许许多多的王侯将相,他们的成长经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只要我们善于“吾日三省吾身”,发扬自身优点改掉自身缺点,这些对于我们的成长益处是颇大的。欣赏《诗经》,可以了解学习的很多方法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育我们学习应该经常的去温习去回味,好可以稳固的掌握知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教育我们对待朋友应该真诚,应该欢迎朋友的到来,好好招待,为人处世道理不言而表。读《二十四史》,青年人可以清楚的了解历代王朝的兴衰,细细品味他们兴衰的缘由,其中很多道理可以用到他们自己身上,比如有些王朝帝王贪婪好色导致王朝腐败最后失败,教育我们应该勤奋自洁,时刻与贪婪好色保持好距离;为何会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源于帝王勤政爱民,这在我们成长中应该时刻谨记,对待我们身边每一个人应该坦诚相待,互相交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够明事理,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三字经》、《读“三言”,长见识,明事理》等很多教育我们明事理的文学作品,只要我们熟读几次,明白其中道理,对于我们的成长好处是一生相伴的,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深思。 二、满足精神需求、愉悦身心 品读文学作品,这其中的乐趣太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李白旷达诗句:“大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我们心中压力巨大时,读到这样的旷达的文字,青年人会感悟到生活乐趣其实是固定的,只要我们身心开阔一些,很多压力只是“纸老虎”,根本不足为惧,然后微微一笑,身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游离在外的青年们,每逢佳节不在家乡思念家乡时,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好像千百年来专门是为他们所写一样,读到这样的文字,游子们心理上会得到许多安慰,精神需求的到满足,身心的到愉悦。文学欣赏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愉悦。常年工作在大城市,工作圧力巨大,周末去野外散心,这时候一本《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体验到陶渊明先生当时田园生活是何等的潇洒,然后青年人心中的工作压力会慢慢得到释放,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好景物,精神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心情愉悦了起来,社会上又多了些笑容少了很多愁眉苦脸。在文学的欣赏中,青年人不断感悟人生,感悟生活,一个个文字是对他们精神的极大迎合,心情在文字品读中得到释放,变得无比愉悦,文学对他们的作用是利处极大。 三、培养坚强意志 欣赏古典文学,体会名言警句,用于青年人生活学习中,好处随处可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它教育青年人应该放弃常立志应该立长志,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外国著名文学作品《老人与海》,年龄虽大,处境岁危险,仍然在与大鱼的搏斗中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对手,坚强的意志对于青年人来说非常重要,必须时刻的加以保持加以自固。青年人只要记住这许许多多名言警句,用于生活学习中,何愁不在人生道路上绽放色彩,何愁得不到成功。 四、结论 好好地欣赏文学作品,在与作者无形交流中,去感悟生活,明事理,培养自身坚强意志,身心总会得到极大安慰,精神总会得到满足,时刻三省吾身,总结自身不足,青年人会有很大收获,成长中会少很多挫折,道路会更加通畅。 作者:王子琦 单位: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 文学欣赏论文:汉语言文字对文学欣赏的影响 可以说,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汉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的不断成熟与壮大也离不开中国这个重要背景,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呼应、不可分离的关系。汉语言文字内含汉字和汉语两个重要分支,整个语言文字系统是我国文学欣赏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必要前提。汉语言文字是专属于我国的一种特殊语言和文字形式。 一、汉语言文字的特性 (一)汉语言文字独特的艺术美感汉语是从单音节发展起来的,这就使汉语文字在遣词造句方面极易获得音乐性的抑扬顿挫的节奏与韵律,而且通过排比对仗产生视觉上的平衡对称和整齐的形态美。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其他文字所难以做到的。 (二)汉语言文字的独特思想性汉语言文字和其他语言存在不同之处:汉语言文字以其丰富的字义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字义延伸广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也可以理解为做了某些好事,自己的思想和品质也得到了升华。 二、中国文学欣赏与汉语言文字之间的联系 汉语言文字与中国文学欣赏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人和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有人的存在才会有社会,社会才能发展,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能让文字不断的丰富。汉语言文字能够组织成优美的文章,诸多美文又组成了中国文学欣赏。汉语言文字的存在让中国文学欣赏有了存在的基础及发展的源泉。由此而言,汉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学欣赏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起进步。 三、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影响 (一)使中国文学欣赏成为世界文学欣赏的“奇葩”汉语言文字无论是语言分支还是文字分支都是属于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语言系统。且由于汉语言文字无论是在读音上还是在拼写上,抑或是在结构上都与世界上其他语言有着天壤之别。由于汉语言文字本身具有这种特殊的性质,所以以汉语言文字存在为发展根本前提和条件的中国文学欣赏得以产生后,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不同于世界其他语言构成的文学欣赏,从而也就成为世界文学欣赏上的“奇葩”。总之,汉语言文字为我国文学欣赏的绚烂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为中国文学欣赏艺术魅力的展现创造良好基础汉语言文字在经过古今上下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后,每一个词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些语言通过各种类型组成的方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辞藻。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从这些有限的词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无限的意境,这些特性是世界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比拟的。中国文学欣赏的这种拥有无限美妙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形成正是源于中国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若没有这种一个字可以看到一个世界的语言文字,那么也就无所谓中国文学欣赏令人无法不景仰的艺术魅力之存在了。 (三)促进中国文学欣赏实现质的飞跃在经过古今上下几千年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后,汉语言文字越来越精炼,形成了很多词汇极少却内涵无限大的词语。比如“牵一发而动全身”“厚积薄发”等。这些词语在中国文学欣赏和使用上,使得文学欣赏内容更具深意,意象更加鲜明突出,且更多时候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又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味。 (四)推动中国文学欣赏向更加广阔的空间发展汉语言文字在经过几千年中国文化的洗礼后,不可避免会在不自觉中彰显着中国的韵味,即便在西方语言介入后中国的语言文字学得到了极大的进步,甚至是西方语言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科学化道路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中国语言文字能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处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社会背景下,只有在中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下,中国语言文字才能够真正发展。而反过来,只有在中国语言文字不断成熟和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文学欣赏才能够依靠更加成熟的文字实现自身的飞跃。可以说,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学欣赏是一体的,文字是文学欣赏产生的前提,而文学欣赏又是诠释和发展文字的重要媒介,只有两者相辅相依,才能够推动中国语言学和文字学的发展。 总之,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文字之一,是华夏五千年文明所沉淀来的一种特有的语言文字。它以其独特的音形字义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文学欣赏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作者:李技 单位: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欣赏论文: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文学欣赏课程肩负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它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尤其是道德情操熏陶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更加全面,作为当代高职学生,无论学习何种专业,都必须加强语言文学欣赏这方面的修养。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需要具备三张“通行证”:一是学科性的;二是职业性的;三是证明个人事业心、责任心和开拓能力的,而第三张“通行证”就是要求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从而促使其全面可持续的发展。2006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规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当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应对传统的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文学欣赏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传统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学欣赏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开设文学欣赏课程的真正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传统,教材缺少时代气息文学欣赏多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课本版本缺乏变化。近几年,虽然文学欣赏也不断涌现新书,但是课程教学内容传统,教材没有时代感,所选文本和当下的生活联系甚少,实用性不强,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内容也不太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内容程度深浅不一或前后缺乏内在逻辑层次,不利于学生学习。而且,多年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始终按照一个大纲、一本教材进行教学,无论什么专业、什么职业岗位,一律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课时、统一的考试,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诚然,当前各高职院校普遍都开设了文学欣赏课程,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存在随意减少课时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仅安排12周24课时,如此有限的课时学生是很难学到东西的,素质教育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单一,能力训练缺失文学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教师的授课多以大班教学,方式比较固定规范,多数以经典导读为主,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学生课上课下的参与程度很低,这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教师整节课讲,学生不停地记,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学生是被动地灌输,授课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学习需求和兴趣节点,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能力,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乐趣,不愿意投入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 二、对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模式必须顺应时展,和当代教育模式接轨,和高职的实际相契合,改变单纯的理论教学现状,联系生活,接近地气,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充分体现高职职业教育理念。 (一)教学内容兼顾经典与流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高职学生不喜欢阅读文学欣赏课本,但却津津有味地看着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等,作为教师应多了解当前学生的关注点,主动了解他们所喜欢的文学作品,当然,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通俗文学或网络文学等是无法与课本中的经典作品相比较的,但是学生喜欢阅读,这些作品也是当前流行的,学生看得乐此不疲,教师不应熟视无睹,应调查了解,想办法引导学生。如通过经典传统和当下流行相对比的方法,和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逐步感悟到经典的魅力和永恒,比如《红楼梦》和《甄嬛传》的对比赏析等,多方面、多层次地为学生学习文学欣赏提供便利。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藏书资源,引导学生多读书,在广泛接触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经典的基础上,增加或融入现当代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现在,感悟当代风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和当前相结合,与时俱进,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学并且学好,高职文学欣赏的教学才能有新的突破。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一是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文学欣赏课程普遍存在重传授、轻实践的现象,这样反而无法展现文学本身的美,学生也会心怀厌倦。诚然,文学欣赏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文学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但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应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一味的照本宣科,教师可以少讲,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不间断地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另外,还应将文学欣赏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互联网等新兴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将文学欣赏与实践活动相联,结合实际,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二是多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传统的知识理论授课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布置和完成任务的探究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要求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模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教学中教师是主持人和组织者,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在自主协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理解分析,发现感受,更能体会学习文学欣赏的成功和快乐。如赏析外国作品《玩偶之家》,教师可以在班级布置任务,以表演的形式再现原著,放手让学生自己分组,阅读讨论,分析排演,师生共同参与,教学互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口头表达能力。三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中普遍使用,文学欣赏教学可以充分合理地加以运用,通过影视动画,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综合直观地展现出来,带给学生多彩的视觉听觉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赏析白居易的《长恨歌》,教师分析诗文,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可以在上课时插播一段精选的影视剧《杨贵妃》的相关情节,通过视觉让学生有切实感受,如临其境,有感性理解才能进行美的赏析。 (三)作业形式应多样化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文学欣赏课程,但是课时普遍较少,大多集中在20个学时左右,而且必须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文学欣赏课程的作业只有靠课余时间完成。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作业布置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写作阅读心得、读书体会,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编撰欣赏专刊等,可以组织学生演绎经典作品,独立或小组集体完成,可以采取自评或相互评定的方式,最后再由教师点评。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文学欣赏作业。 (四)考试内容和方法应更新传统的文学欣赏课程的考核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书面测试和平时成绩比例为6:4,考试方式主要是通过一次笔试,一张试卷完成,单一刻板,这种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今高职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改变。应建立灵活多样的过程性评价体系,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试内容上要减少理论知识测试的比例,加大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查比例,增加学生平时写作练习、作品表演时的表现评分及其在相关竞赛中的得奖情况。考试方法上可以采用笔试和口试结合的方式,这既顺应时展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人之成才,重在素质。文学欣赏课程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很大,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晋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高品质课堂论文:构建高品质语文生态课堂的思考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能给予学生机会去进行知识的实践,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直重复的实践让学生感到乏味。实际表明,语文生态课堂可以带给学生新的实践和学习的机会,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注意语文生态课堂的建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解读文本,在文本的基础上找寻其与学生兴趣相匹配的一部分加以利用,从而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之中。 一、语文生态课堂的特征 整体性与和谐性,课堂的效率提升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所以,这就需要师生在课堂上互相配合和协助,多多交流。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体,在课堂上,二者互相配合,相辅相成,而后才能有课堂的高效率。而二者的相互配合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师生课堂互动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在提升教学效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初中语文是很需要效率的,所以,我相信初中语文教学与课堂师生互动结合一定会擦出完美绚烂的火花。开放性与生成性,只有开放的课堂氛围才能真正实现生态课堂,所以,教师在课上应该注重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在初中课堂中,采用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压力大的时候,进行大脑的休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占主体地位的优势,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教师不再是所谓的“长者”,而是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的知心朋友。所以,初中语文课堂应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过度到采用新型的多元互动形式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生态语文课堂。 师生可以通过多方面来促进交流,肢体语言的运用:毋庸置疑,肢体语言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直接受到它的影响。例如,一个满脸严肃的教师带给学生的是畏惧,毫无亲切感可言,如此一来,学生哪里还敢发言,积极性又何在呢?相反,老师的一个微笑,一次轻拍肩膀,都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而后便是真正的生态课堂。分组讨论:在小范围内,每个学生的想法得到展现,得到肯定的过程无疑为他们树立了自信。例如,教师可以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要求同学们身体及语言的结合。这样一来,不仅缓解了初中学习的压力,而且可以收获乐趣,学到知识。 二、创建语文生态课堂的策略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本该是学习的主人,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个特征。所以,创建生态语文课堂的首要策略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在热爱语文,喜欢语文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自己对因为进行预习,复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而初中因为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理解的,所以自主学习同样适合中学语文的教授,并且会带给语文课堂高效的课堂效率。所以,对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多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经典文章,理解课文内容并不容易,所以,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掌握课文最基础的部分,之后再通过课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或者好词佳句进行讨论,从而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和能力。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听课的热情便会提升很多,这也有利于创建语文生态课堂。 三、突出语文生态课堂要有创造性 构建生态课堂需要对文本创造性加以解读,生态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而若想吸引学生的兴趣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创新。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地理解文本,寻求课文中与学生兴趣相同的部分,并将其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让学生迅速地融入到课文中。例如教学《木兰辞》时,毕竟文章年代与现在相差较远,所以,教师应该补充一些文章的相关背景,补充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古战场以及文章的背景内容,从而让学生能进入到课文的环境中。 构建生态课堂需要对差异创造性加以关注,一个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赶上课堂的进度,应该对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进行帮助,以教授《木兰辞》为例,文章的主人公花木兰具有怎样的性格,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此时,教师应该慢慢来,让学生一起回答,综合学生的答案,便是该问题最全面的答案。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去,学生通过思考问题,都参与到了课文中来,从而促进了生态课堂的建立。 生态课堂即具有鲜活力的课堂,而新课改下的课堂正需要鲜活力来活跃课堂的氛围,提升课堂的效率。所以,如果想更新教学系统,可以建立生态课堂,创设生态课堂相关情景,让学生在生态课堂中真正体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 高品质课堂论文: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打造高品质课堂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教育专家越来越提倡在教师的教学实践当中创新其教学的模式。一是为了能够突破教育体制的弊端,二是使教育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所突破。创新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能够打造高品质课堂。在教师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与学生要将教与学两者融为一体,将师生关系建立成互动的双方,使得在新颖的教学模式引导下能够共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优秀的、有品质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一举多得。 关键词:创新;初中数学;品质课堂 为了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新知的出发点和源泉,只有学生是有兴趣去学的,他才能主动去学而不是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习。教师能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法、生活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为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 一、游戏教学法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有些学生还没有从之前的小学学习环境当中缓过神来,就得立马跟上初中数学的学习模式,这样会造成这些学生的心理落差,再加上,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考方式还是不成熟的。因此,考虑到学生的这两个大的特点,作为初中数学老师利用游戏教学法恰好能缓解学生心中的落差感,来引导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法,一改课堂上沉闷的教学氛围和乏味的学习内容,学生是非常愿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大大提高,老师上课的效率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在游戏当中进行思维训练,在游戏当中就把数学知识掌握了。枯燥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上课最厌恶的,而游戏教学法投学生心间之所好,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在活动当中,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数学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比如,我们在学习数学课本中关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找来扑克牌作为游戏道具。抽出2张方块A、一张梅花5、两张红桃Q以及一张梅花9,然后叫学生来抽签。将6张牌叫五位学生分别抽走,并提出问题:请问抽出梅花的概率是多少?请问抽出梅花A的概率是多少?请问抽出红桃的概率是多少?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包装成游戏的模式,课堂上学生都是很渴望参与到游戏当中的,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是更加快速、准确的。 二、生活情景教学法 生活情景教学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将我们的生活情景搬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对于知识更加熟悉,从而更加容易接受知识点。当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更青睐于熟悉的知识,因为对于不熟悉的知识学起来总是有一定难度的。生活情景法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适用于数学老师在教授新知识的课堂中的,对于课堂知识点的导入,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作为切入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让学生注意倾听。只有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领悟到知识要点。如,在老师教授“直线与圆”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圆与太阳的关系来教学。直线与圆的关系是多种的,分为相交、相切、相离,当太阳还躲在海平面以下时这就是相交,当太阳恰好在海平面上悬着的时候是相切,当太阳渐渐升起远离海平面的时候就是相离。这样的类比,将生活当中的情景搬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更加容易理解。在学习“对称变换”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利用窗花教学。课前叫学生准备一把剪刀和一张白纸,上课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纸片进行折叠,然后随着自己的意愿进行剪裁,展开后的图形就是一张对称变换的图形。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在实战当中能够举一反三。将生活当中的例子渗透到教学知识当中,让学生的学习不那么枯燥,是老师应当在教学当中大力推广的。 三、多媒体教学法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当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多媒体教学法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老师可以将一些图形的演示在电脑上展示,学生的作业情况也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地反馈。多媒体教学法是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原本30分钟的教学内容通过电脑的演示压缩成10分钟,将文字转化成图形或者是动画的方式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学生也能够把原本复杂的内容吸收到自己的头脑中。这样的学习效果比老师口头教授更加有效果,因为文字是晦涩的,而图形是更容易接受的。比如,在老师教授“二次函数”的时候,为了将y=x2+3x-2的函数图象画出来,在没有多媒体的帮助下是极其慢的。老师先得找出六七个在抛物线上的点,然后在黑板上先画出坐标轴,找到坐标点画成光滑的曲线。利用多媒体的帮助,将画图的过程简化成PPT的动画,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使得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的理解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总之,一个高品质的课堂是需要许多的教学方法来带动的。那么,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之后,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在课堂中,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初中数学课堂的创新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剔除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的、优秀的教学模式。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再加上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打造高品质的课堂就轻而易举了。 高品质课堂论文:高品质课堂源自于师生间的深度互动 叶澜教授说:“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真正的教育不一定呈现于表面上的欢腾热闹,可能就是“拈花微笑”般的心领神会,发生在心与心之间的最短对接处,也就是源自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深度互动。 一、深度互动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学习的共同体 1.师生角色的重新确认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简言之,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犹如学生的“大同学”一样引领他们向学问的更深处漫溯。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在备学情上下功夫,如语文学科,教师必须事先对课文“下水读”,在读写结合处要多作“下水文”,多一些感同身受,少一些“隔靴搔痒”。在教学的呈现形态上,深度互动的课堂不一定是“小手常举,小口常开”的景象,而追求的是一种使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愤而启之,悱而发之”,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激活,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心灵世界更加健全。这样的课堂,既会有活跃的对话互动,也会有沉默的屏神凝思,更会有“真刀真枪”的思维交锋。教师既不直接授学生以“鱼”,也不一定非得授学生以“渔”,更多的情形下,“鱼”和“渔”全由学生独自或结伴寻找。 2.师生共享教育风景 一如罗杰斯所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师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敞亮豁达的心灵空间中自由平等对话,是教学有效互动的重要保证。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弄潮儿的现代教育环境中的学生,他们有着开放社会的民主意识与自由诉求,有着网络平台的自主选择与合作探究,甚至有着较老师更为广博、鲜活、前沿、科学的知识信息。因此,师生关系自然发生了变革。在师生互动中,信息采集变得自由平等,信息交流变得互动精彩。这也决定了在当下的教育场景中,在未来漫长的探索与求知的征程中,教师必将与学生结伴而行,共同分享沿途的道道美丽的“风景”。教师自然也由居高临下的“认知权威”转向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投入到学习、思考与探究中,共同组成一个富有内在意义的“学习共同体”。 二、深度互动的课堂应该是自由交流的平台 1.建立共生互学的关系 有效的师生活动,是交互性而非对立性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只有努力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并彼此接纳,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的平等沟通,知识智慧、精神追求、生命意义的共同分享。我们深知,一旦师生的精神得以相遇、理解,就能产生激越的进取状态,产生不竭的创新源泉,就能在彼此开放的内心灵魂中摄取对方身上凝聚的知识、经验与意义,从而建立共生互学的关系,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相得益彰的过程。 2.实现自由平等对话 课堂,是师生浪漫的精神探险之旅,是对未知领域的不懈探索。在课堂教学交流中,应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真切存在,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以自己喜欢的独特方式去学习和探究。只有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自主表达的空间,才能使他们保持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出现勇于探索、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的学习姿态,达到敏锐观察、潜心思考、大胆想象、促发灵感的智力状态。学生只有找到“自我”,才能弘扬自主自律、自信自强、沉着挑战、接纳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而学生的思维、情趣、个性特点一旦有了张扬的空间,就有了敢于质疑、勇于表现的平台。 三、深度互动的课堂应该是师生感情相融的能量场 1.高品质的教学应该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真正的教学交流,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走向知识的过程,是教学活动由“知者”与“未知者间的问答,转变为“智者”与“智者”之间的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老师对此都须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显示,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各具特征比如,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有的学生真知灼见思维缜密,表达流畅;有的学生考虑不周,表达混乱,支离破碎。尤其是对后者,不但老师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适时鼓励与肯定他,同学也要耐心倾听撷取他的可取之处。从而让师生在宽松融洽的环境气氛中探究学习,彼此了解,相互激励,讨论争辩,建构成长。 2.高品质的教学应该促使学生铸成个性成长智慧 我们深知,真正介入教学交流中的人,是具有实质意义的主体性的存在,是平等的、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毋庸置疑的是,在认知新生事物与分享生成观点的过程中,自然存在矛盾与差异。此时,就需要师生在平等自由的原则基础上,敞亮自己的内心境界与智慧视野,通过分析讨论与对话交流,共同分享智慧与经验,以达到某种程度或某个阶段上的共识,使交往走向广阔与深刻。 高品质课堂论文:利用课堂小结打造高品质的高中政治课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不断丰富起来。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堂小结的生命力强,可谓是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点睛之笔。 一、课堂小结在打造高品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构建政治知识网络 当前的高中政治课本中,政治学习内容都是以单元、课、节为单位划分的。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针对政治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等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能够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零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政治知识网络。有效的课堂小结,能够让学生找到政治知识梳理的线索,提高学生概括与总结的能力。 (二)有利于政治教学主题的升华 一个有效的导入,会让课堂教学成功一半,但课堂小结做得不到位,会毁掉课堂导入的成果。高中政治教学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主题。在课堂结束阶段,利用小结升华课堂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政治知识的系统性与理性,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在45分钟的课堂中,政治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师也很难将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讲解得清清楚楚。高中政治内容学习难度不小,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去反复思考,利用课下时间去琢磨。利用课堂小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将政治学习延伸到课外,可以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有效性。 二、课堂小结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如同其他的教学环节,课堂小结的方式始终如一,会影响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不同的结束方法,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 (一)利用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在课堂结束环节,很多教师会利用关键词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复述,从而达到回顾与记忆的作用。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是最为常见的课堂小结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师生能够进行有效互动。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灵活使用。 比如在讲解《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时,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学生在书本上圈出政府能够行使的权利以及行使权利过程中接受监督等重点内容,一边引导学生快速浏览相关细节内容,从而在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内让学生对整堂课进行回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提问与互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教师鼓励学生任意点人提出重点问题,并接受回答者的一个提问。这样的方法相对灵活,教师能够从中得到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空缺,在教学中查缺补漏。 (二)利用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高中政治知识与生活相关,但其联系并不容易被发现。许多高中学生因此认为政治学习内容太难,与自己的生活相距较远,不好理解,不愿意将精力投放在政治课堂中。课堂小结,是激发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良好机会。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相互比拼,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能够让原本疲劳的学生重燃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讲解《多彩的消费》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识别正确消费与不正确消费的能力,并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在课堂结束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在新闻上看到的或者生活中见到的不正确消费观,并分析原因。在学生看来,这一环节十分轻松,就像平常的聊天一样。但从教学角度来看,这是将政治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好时机。 (三)利用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好奇心 设置悬念不仅只能用于课堂导入,也能用于课堂小结。很多电影与电视剧会在大结局时留下悬念,让观众对续集有所期待。高中政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有所期待,有利于高中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更能提高政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比如在讲解《投资的选择》时,教师会先讲《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这一部分,这是学生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投资选择。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还有更多更有意思的投资选择,如保险可以用来投资,债券可以用来投资,股票更是投资的好选择,让学生对下节课《股票、债券和保险》的内容产生好奇心。这有利于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打破只重视导入与授课环节的传统教学观念,提高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用“豹尾”去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能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结尾,还能预示一个新的开始。探究高中政治课堂小结的技巧与方法,在课堂结束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高品质课堂论文:“依法治学”:探寻简约而高品质的语文生态课堂新途径 何为“法”,法是处理事物的手段,是标准,规范,可仿效的。 因为我们学习的内容相对是固定,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得法,仿法,用法,创法的过程。没有法的有效指导,就谈不上学习效率的高效。 何为高品质语文生态课堂,一节课下来简简单单,在听、说、读、写中,学生依法学得轻轻松松,学有所获。 一、“三法”语文生态课堂产生的背景 如今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现状:课堂教学模式五花八门:名家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教学法;钱梦龙的“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四式教学法;宁鸿彬“通读――质疑――理解――概括――实践”五步阅读教学法等等。 纷繁复杂的教学模式,令老师们找不到教学的方向了! 再加上当前我们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很多:一是内容太多、太杂,缺乏选择性;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缺乏简洁性;三是无效或低效的小组合作、讨论,无果的汇报、无结果的动手操作都占去了宝贵的时间,缺乏指导性!这诸多问题都使得课堂繁冗而低效。 总之,教学模式泛滥,生态课堂学生的伪学习,没有形成具体的章法。使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很迷茫,彷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三法”语文课堂教学范式:“得法――仿法――研法”。这是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条主脉,主线! 二、“三法”语文生态课堂范式的解读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得法 一节语文课,光有有学习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方法作指导,很难达到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这么一段话:“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子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主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1.预习之法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方法。预习时,一方面提醒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要写写画画,圈圈点点。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含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又如仿照书中一句或一段精彩的语言进行仿写,或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人物心理描写、外貌描写;或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景物描写等等。这些语言都要提醒到位,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有法可依”了。 (二)“胸中藏丘壑,笔底走龙蛇”――仿法 学生有了方法,再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应用之,自然做到“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因此,教师教学生学,把学习的方式方法教给了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课堂自然简约而高品质。 1.赏析之法 再譬如中考考查散文或小说,对文中优美语句的赏析几乎是必考,那么如何赏析句子呢?有的学生也会说好,生动形象,但是缺乏条理性,缺乏章法;有的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会用具体的语句表达出来。 赏析之法是(得法): 点名这句话使用的方法(侧面烘托、环境渲染、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比喻、拟人等手法); 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得了上述之法,胸有成竹,自然做类似题目就游刃有余。如“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阿累《一面》)请你简单赏析这句话? 学生仿法答题如下: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形象的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寒冷,为下面写内山书店老板和鲁迅先生对我的热情温暖做铺垫,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激、热爱之情。 总之,学生心中有法,学习起来就游刃有余,期待老师赞许的目光,期待考试卷上的红红的对勾。 (三)“学贵有疑有思,才有收获”――研法 所谓“研法”就是学生在有效学习之后,对所学问题的展示反馈,互动交流,最后进行反思归纳总结。 我体会到,要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中体系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总结、归纳,便于以后的学习、运用。 譬如:在中考复习说明文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对照《中考指南》上有关说明文的练习题,在得法,仿法之后。学生进行精彩的展示,在学生的互动交流学习过程中,顺势再引领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很快找出说明文常考的几种题型: 1.指出文中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划线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从哪些方面说明某个问题的? 这三个考点基本是固定的,也能具体归纳出解答题思路,如第3题,回答的角度是:不能去掉;然后结合语句语境进行具体解释,最后强调去掉加点词后句意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三、“三法”语文生态课堂建构的策略 (一)体现了高品质策略 1.自主学习高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因此,课堂上学生得到了学法,我们再留足时间,耐心等待。让学生带着“法”,有足够的时间触摸文本,在心读中感悟、品味、理解、欣赏语言文字。悟遣词造句之妙,悟布局谋篇之美,悟情感思想之真,实现生本深层次的信息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有了一定量的感性积累后,小组内交流、组际交流才更为精彩,课堂上讲解才更为精彩,生与生互动才更为精彩,激烈碰撞中生成东西的才更为精彩。 2.交流展示高品质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激烈的辩解;然后到黑板前小组代表再把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以精彩的语言向大家展示:对题目的分析,对题目的理解,答案的明确,答案的理由。同时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补充纠正。老师点拨完了以后,学生还可以就文本进一步的质疑,在老师的组织下或学生回答,或老师点拨。最后文本拓展,学生想完,写毕总要向大家以说的形式展示。另外我每天上课时先用三五分钟由学习小组选派一二名同学讲,或甲讲乙评;课堂中间有时穿插讲故事,复述课文中的精彩情节,总之,整节课学生的“说”始终贯穿课堂,语文味香飘四溢。 (二)体现了简约性策略 精选内容是构建简约高品质语文课堂的灵魂。“三法”语文课堂教学根据教情、学情力求做到:读一点、积累一点、分析探究一点,收获一点。不求数量,只求质量! 根据张志公先生所说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思想内容与文本表达形式两方面,既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课文是怎么写的,做到言意兼顾一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但是课文信息又是丰富的,要想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教学内容只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精选。 当然也要符合文体,符合学情,针对考点,适合学生的发展,精选内容就是要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取舍、补充和重组。精选的内容应包括言语的内容和形式,追求言语兼得。 例如诗歌教学,只要学生会背、会写、会赏就可以了,即学生会默写诗句,懂得诗句中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那个词用的好?使用了什么手法等等?)。 (三)体现了语文味策略 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文本流失现象很严重,尤其是公开课,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教学方法花样不断翻新,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有的学生一节课睁大眼睛傻傻看着眼花缭乱的多媒体,上课带的课本放在桌子上静静躺了一节课,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打开书本,有何效果?我们知道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忽视了对文本阅读的理解,这是不可取的。资料的补充不为别的,是为了更好服务于文本,切不可喧宾夺主。 总之,语文课首先姓语,其根本任务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失去了这个前提,使文本淡化了,削弱了,不依托文本内容,不去引导学生潜心会文,纵然课堂热热闹闹,学生积极参与,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也都变成美丽的“流星雨”。 而“三法”语文课堂基本框架是:美文导入、美文美读、美词积累、美文美意、美文探究,以“法”为线,以本为纲,围绕“字、词、句、篇”,以“听、说、读、写”贯穿课堂,进行有效学习与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附《一面》教学设计片段: 我们再看下面这句话“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第5节) 这句话是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四)体现了理论性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多次中提到学习方法、学习方式这个概念。“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该句子提到“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该句中提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该句中提到“过程与方法”。 可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不仅要知道学什么,更应该知道怎么学,一句话要“知法、学法、用法”,有法可依,学生学起来自然轻松愉快,目标性、方向性就很清楚,真正实现了语文课堂简约而高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初级中学。 高品质课堂论文:高中化学导学与自主高品质课堂教学的构建 摘 要: 导学作为开放式新型教学形式,在全世界享誉盛名。同时,由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未来教育基本发展趋势,因此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学教学模式相结合,能有效促使导学这一教育模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导学 自主 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课堂内容主体,并以教师辅助教学为侧重点,与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这一教育模式打破、超越了传统的教师“一统天下”的授课方式,教师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尊重、引导学生,并最大限度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 一、导学与自主学习之间的关联 在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当中,自主学习与导学教学始终相互伴随、互相牵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前提下独立、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导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尊重、引导学生,并最大限度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担任辅助者的角色,在适当范围内给予学生学习建议与关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组织、指导与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取得好的成效创造有利条件。 二、导学与自主教学模式 (一)教学含义 高中化学课堂中“导学与自主”教学要达到高质量水准主要依赖于教师辅助能力与学案教学品质。优秀的教师与完善的教学方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在教师辅助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小组划分,相互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与实验结果,实现共同成长,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真正完成由传统教学“教师为主”模式转变为“教师为辅,学生为主”模式的这一过程。 (二)教学方式 1.个性化多媒体教学 信息社会现代化远程教学过程存在多样化的教学目标与自主化的教学宗旨。高中化学课堂开展个性且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例如,在针对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章节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教学方案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在多媒体上播放并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问题,如燃烧热的定义、释放或储蓄能量过程等,学生可借助音像与计算机的辅助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出由纯物质燃烧后生成的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被称之为物质燃烧热等结论。 2.小组互相协作教学 小组协作,学生间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作为自主学习的基础,在课堂教学整体中起着推动作用。自主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但并不表示自主学习就是孤军奋战,因此除了教师承担辅助者的角色外,各学生间也应该加强交流。例如,针对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大章节学习时,通过小组分工的方式进行协作学习。首先将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这两小章节分别交给八个学生负责,每一小章节四位学生;再将弱电解质的电离分为强酸,强碱的电离、强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电离与电离平衡的移动四小分支分工,一人负责一分支进行分析研究,强弱电解质章节划分方式同上,各自完成研究任务时,八位学生再集中分享研究成果并指出不足进行更改。这样分组不仅能保证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有任务,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当学生完成所有任务后,教师再依次进行定期检查并深入对每一小组每一学生的指导,有利于推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真正发挥其价值,也能使该模式不再流于形式。 三、结语 高中化学采用“导学与自主”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相符。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自我增值、自我完善与充实的过程,在独立自主的环境下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因此,实行“导学与自主”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发挥学生创造力。但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自主教学仍存在部分不足,例如教师教学课堂对信息资源的运行力度不够显著,学生仍没能完全摆脱传统学习方式,意识不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所以要真正从根本上弥补这些缺陷,只有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成功。首先,学生务必承认自身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秉持多说、多练、独立自主的宗旨,不能过于依赖教师与同学,遇到问题和难点应当先尝试自己解决,实在无能为力时再请教、求助教师给予引导而不是直接帮助。同时,教师更应该遵循“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着重将“导”的教学方针贯彻、落实,以此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高品质课堂论文:打造高品质课堂 倡导绿色数学教育 背景: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逐步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力争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做好四个方面的转变:①激活学习主体,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为积极主动的学;②转变观念,变传统的传道授业为全新的导师角色;③理顺课堂脉络,变教学环节的无序复杂为规范可操作;④传递教学理念,变知识的单向传输为知识的发展生成。 一、“四环节”教学模式说明 四环节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诊断;检测提高。 1.自主学习,即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主要是指课堂预习,它不同于以往的预习,不能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必须利用课堂时间来进行,所用时间一般设计为总课时量的15%~30%,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通过自学,也可以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来完成。 2.合作交流,即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它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补充形式,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一环节的时间一般为总课时量的10%左右,开始阶段用时可以适当少些,以后视学生交流的情况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再逐渐增加。 3.展示诊断。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得的新知识,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书面表达,也可以口语表达。本环节应充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时间设计应为总课时量的40%左右,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4.检测提高。检测的形式应该是多样性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检测时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检测后教师一定要检查检测结果并进行讲评,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巩固的目的,同时通过检测尽量发现本节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本环节的时间设计为总课时量的20%~30%,不得占用课余时间。 二、“四环节”教学模式原则 坚持“精讲多思,师生合作”的理念,把“以学定教、示导结合,先学后教、当堂检测”作为课堂教学的原则。 1.以学定教,即学生的“学”先于教师的“教”;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服从于学生“学”的情况;教学的进度、教学的深广度的立足点亦取决于学生学的情况。 2.示导结合,即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诊断,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引导,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学生的“展示”与教师的“引导”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3.先学后教,即教师划分出一定的课堂时间(15%~30%),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利用预习题或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解决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诊断性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学。 4.当堂检测,即教师要划分出一定的课堂时间(20%~30%)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当堂检测,目的是诊断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既要达到对新知识巩固的目的,又要适当体现知识的发展性和生成性,尽量通过检测诊断出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 三、推进“四环节”教学模式实施步骤 1.学习培训,充分准备。本次课改是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此精神为指导,因此有必要借鉴其他学校改革的成功经验,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更新老师的教学理念,让老师能切实学到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本领。 2.部分引领,选好示范。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培养而言,教育没有“彩排”,没有“试验”,因而每一项针对学生的改革都应谨慎对待。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老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先选取部分班级、部分老师进行先期的试点改革,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学生有代表性、积极性,老师有一定的教学功底,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3.加强调研,定期总结。在改革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遇到学生的不适应、教师的不理解,可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研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调整。 4.完善模式,全面推开。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在总结试点班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但要完善本课改的模式,还要理解本模式各个环节的目的、意义和内涵,同时要求教师学会各环节操作的要求、要领,然后再全面推广。 (作者单位 安徽省涡阳第四中学) 高品质课堂论文:高品质英语课堂的重要特征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课堂“生成”。本文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谈了三点认识:智慧把握英语课堂的动态生成;巧妙应对课堂的意外生成;努力诱发学生的问题生成。 【关键词】生成 高品质英语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特征 教学是校园中永远的中心话题,英语教学中无论开展何种模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本质就是加强课堂的内涵建设,从而进一步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内涵建设已有了一些关键的方向,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而在这些新型的学习方式中,都有一个更多关注“生成”的命题。我在长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对“生成”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智慧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把握,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更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所以,课堂因预设而有序,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我们追求预设的最佳境界是“一切皆似无意间”,生成的最佳境界是“天地万物皆课程”。而精彩的生成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度处理、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源于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源于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教学技巧,体现的是教师良好的教学现场感。 2008年我曾开设了一节主题是“Emotions”(感情、情绪)的示范课(见《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 / Unit2 Word power )。本课时主要讲授表达情绪的词以及英语中关于情绪的习语(Idioms)两部分内容。虽然课文的安排主要是以知识传递为主,但从示范课的要求来看,仅仅介绍一些有关情绪的单词和习语是不够的,所以在信息传递的同时,我在课上采用了多种活动方式,如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刚开始上课时就通过让学生观看喜闻乐见的动物“猫”的各种姿态、情绪和神态的短片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这节课老师到底要给我们上什么?为接下来的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作好铺垫,并通过头脑风暴引出本课话题:Emotions. 接着就这个话题展开并教授了新单词,然后通过小组竞赛活动来进行巩固性操练并扩大词汇量,整堂课老师始终处于积极的“emotions”中,学生受着老师情绪的感染也始终处于高度积极的情绪中,构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精彩动态的生成场面。 二、巧妙应对课堂的意外生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引领下的互动过程。它不再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而是“动态的”“生成的”。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问题,这就需要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利用意外情况与讲授内容合理地契合,并借题发挥做“文章”,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信手拈来皆文章”的妙境,甚至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让“意外”成就课堂氛围升华的瞬间。 如不久前的一堂英语上,正当我投入地讲解着语法“定语从句”:“其中as也可以作为关系代词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意为‘正如、如同’,修饰整个句子……”这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眼光与神态不对劲,随后才发现原来有一个调皮鬼把一张贴纸贴在了他前面一位同学的背上,上面画着一面五星红旗插在一个岛上,岛名为“钓鱼岛”。出现这一意外情况后,我看到有些学生眼中充满着担忧,有些学生满是幸灾乐祸的神情,更有一些学生冷眼旁观着,看老师究竟会怎样处理……由于这是一个刚接手的新班,我既不想因此而中断教学进程,也不想破坏这和谐的授课氛围,更不想耽误了大部分不知所以然的同学的听课,于是,我顺手摘下那张贴纸,并就着那幅画,结合刚讲到的“as”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的用法,随口编出了一句例句: The Diaoyu Islands are part of China, as we all know.(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 并转而引导学生进行句型转换: As we all know, the Diaoyu Islands are part of China.= As is known to all, the Diaoyu Islands are part of China. 这时我看到,学生的眼睛一下子都亮了,而随着我讲课的深入,我分明感觉到他们听起课来专注多了,也积极多了。这让我想起了叶澜教授说过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而从这个“意外”事件中,我更深刻地感悟到:在普遍追求课堂生成的课改背景下,面对课堂“意外”,教师不仅要正视,还要更好地捕捉,同时可在实践中动态地调整和再设计,及时运用和激活自身的教学灵感和机智,巧妙地引导点拨,保证生成的正确方向,就能使它成为教学的亮点,为我们的课堂创造精彩。 三、努力诱发学生的问题生成 “生疑”不但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诱因,而且还是促使学生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疑”,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从而进入“愤”、“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境界。而在长期教学观察中,我们发现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仍然是传统讲授法,学生学习方式较多的也是被动接受式,有的形似启发,实为“满堂灌”,因而抑制了学生主动的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的问题情境,从而诱发学生的问题生成。 例如,在教Module5 / Unit3 Reading:The Perfect Copy(完美的复制)时,可以在导入时播放电影片段“The Parent Trap” (《天生一对》),因为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对双胞胎身上的故事,以此来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老师要讲什么?……从而引入本课主题――克隆(cloning),通过文章中对克隆“人”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生成问题: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loning human embryos? And what are the ethical issues cloning embryos may bring about?(克隆人类胚胎的利与弊?克隆人类胚胎可能会产生的伦理问题又有哪些?) 这个环节可以采用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或Debate(辩论)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此外,通过学习文章内容,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生成问题: Suppose you had a chance to clone somebody or some animal, who or what would you like to choose? Please give several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idea.What are the possible troubles it may bring about? How to solve them?(假如你有机会克隆人或动物或东西,你想克隆什么?并陈述理由,同时思考你所克隆的东西可能会带来什么麻烦?怎么去解决?) 对于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会进行积极的思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能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并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有些回答还非常有创意。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想尽办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利用问题串,将学生自然地带入问题情境,进而形成思考、探索的学习过程。 总之,要打造高品质英语课堂,我们应该牢记: “生成”是它的重要特征,因为“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乏味的,“被生成”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成”的课堂是绿色的,而“共生成”的课堂才是最理想的。 高品质课堂论文:创设高品质的教学情境,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摘 要:情境式教学模式是现代课程中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试从情境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具体运用及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情境式;思想品德;运用 情境式教学模式是现代课程中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利用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去引起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达到知、情、行最佳效果的教学活动。听过许多这样的思想品德课:老师讲得热火朝天,学生学得兴趣索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情境式教学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给人以直观、形象、震撼人心、启迪、思维,拓展视野的作用。下面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情境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具体运用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具体运用 爱因斯坦说:“人们解决世上的所有问题,是用大脑,而不是用书本。”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但也只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与其照本宣科,不如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大胆地创设一些更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且有教育价值的情境来为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服务。 1.激发兴趣,创设影视情境 青少年在看电视时还是比较喜欢看动画、神话一类的影片,并对此常常是津津乐道。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的这一特点,利用动画等影视作品来创设情境,展开教学活动。一位教师在上《避免非法侵害》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孙悟空要去找食物,但当时他们师徒所处的环境非常危险,孙悟空就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圈,让唐僧站在圈里,然后就去找食物。这样一个情境特别吸引学生,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思维,接着老师又抛出了两个问题:孙悟空为什么要给唐僧画圈?为什么只给唐僧画圈?这节课是想告诉学生,我们身边有一些非法侵害,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这个圈就是“法律”,青少年就像唐僧一样,心地善良(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所以要用法律这个“圈”来保护自己。这样的情境既能吸引学生,又能推进学生的思维,很容易使本节课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意识。 2.注重体验、感悟,创设故事(或漫画)情境 人的情感大多是由一定的刺激情境所引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呈现真实的生活,引发学生的情绪感染,这样,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可感知的环境中去观察、体验、感悟,他们就能较好地从心理上接受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比如,在《保护自我》中讲到如何面对突发灾害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能震撼学生心灵的、真实的视频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袁媛用自己的智慧救自己父母的故事。真实的故事画面,揪心的灾难,使学生心灵得到了触动:灾难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学自我保护,甚至保护其他人。 漫画对中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选用适当的漫画引入教学,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既可丰富课堂活动,并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及心灵上的震撼,继而引导学生将认知化为实际行动,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比如,《可持续发展》一课,教学“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一位教师借鉴沿用了他人的教学方法:用网络版漫画《画》来教学。漫画把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每一句都配上了画:第一句配“山上被油漆涂成绿色”,第二句配“用笔画的瀑布”;第三句配“小区里的树枝挂满了塑料袋”;第四句配“人们在欣赏做成标本的鸟”。学生的情绪由茫然、可笑到严肃、气愤……此时,教师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环境的恶化,甚至连动物的生存空间也将消失……让学生产生生存危机感,真正意识到:我们确实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3.贴近生活,创设学生活动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搭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模拟的活动中学习,在熟悉的活动中体验,在具体的事件中去判断,在探究活动中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有真实的感受,才能将一些道德观念、法律法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在2012年自治区政治教师素养大赛中获一等奖的朱丽娟老师在《走近法律》一课的最后环节就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去判断、运用知识的情境。人物:小A、卖饮料者。事件背景:小A买了一瓶质量有问题的饮料……教师分别请了三组同学演绎这个事件,三组同学虽演绎不尽相同,但最后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情境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可创设的情境不止以上几种,但无论怎样的情境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可主次颠倒,不能为情境而情境。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的情境目的性要强,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引导 一堂课情境设计不可过多,要有针对性,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本课最需要什么情境或活动,设计此情境的目的是什么,在具体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或活动中参与或亲历的反映,及时引导,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感悟。 2.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尽量选取他们熟知的素材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如,在讲《主动拒绝不良诱惑》中可以根据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创设这样的情境:放学后有学生约你去网吧,你该怎么办?让学生模拟表演,从而让学生学会“拒绝的方法”。 3.情境设计要得当,要有真实性 情境设计要得当,要有真实性,才能确实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心临其境”的效果,并能从中获得感悟。因此,情境或活动是体验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步骤,情境和活动创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体验的获得。 4.深入理解教材,创设合适的情境 只有教师准确地把握、理解课程标准,理解教材内容,才能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外,教师只有对教材中的观点有深刻的感悟,才能创设出有深层次意义的情境。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是切实可行的,它实现了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到了学生知、行、情、意的协调发展。创设高品质的教学情境,是教师高水平的教学技能的展示,也是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教育局教研室) 高品质课堂论文:浅谈如何打造高效高品质的语文课堂 要想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切实提升初中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就需要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从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出发,把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作为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之后,就会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主动去寻找不懂的问题并在同老师或者同学的互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解决。比如,语文老师在讲授《桃花源记》一文时,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去了解作者以及该文是在什么环境下写作的等内容,使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对文章进行理解,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标明,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研究。也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如:《桃花源记》中的生活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写出这样一种生活环境呢?这种思想对我们当前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二、教学方式要多元化 在当前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当中,教学形式也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多元化发展,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通过最先进的教学方式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多元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所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然选择。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即在以课堂讲授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前被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同时,还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堂感受到语言美、文化美、生活美。比如,教师在讲授《三峡》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等搜集很多关于三峡的故事、图片、视频等资料。在正式讲授课程时,可以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三峡的好奇,提高他们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同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看到三峡除了宏伟壮观之外还有柔美的一面。最后,播放有关三峡的视频,带学生进行静态三峡之旅,在视频播放时教师可以适当配上讲解,这样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的触动,学生们会对三峡有很深的向往,从而可调动他们学习该文章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该文章。 三、保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 教学理念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效果好坏与否。首先,明确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一直扮演着基础并重要的角色,其对学生审美能力、人格塑造、性格形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的初中生来说,重要性更加突出。同时,初中语文所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语文教育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养成、道德的培养等方面有着综合性的作用。其次,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初中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活动,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做好语文课堂中的指导者,在学生自主学习出现方向上的错误或者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再次,要努力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法,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 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法,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初中生围绕着某一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生的主人地位,教师则从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教师在进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下面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法:教师在课前让初中生查找资料,搜集陶渊明的基本情况和《桃花源记》相关评论资料,把不懂的词句记录下来。课堂上,教师组织初中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研究的主题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存在吗?存在的话,它在哪里?不存在的话,陶渊明为什么要说谎呢?讨论的主题要尽量设计得开放一点,任由初中生进行发挥,自由地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可以参与他们的小组讨论,从中给予他们适当的指点。然后,由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陈述该组的讨论意见,最后教师针对各组及全班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适当给出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每一节课都让初中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初中生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则由他们自主学习解决,没有必要合作讨论;初中生难于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解决。在形式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最主要的是在学习内容上使初中生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在短暂的时间中获取实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都要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着手。而本文主要从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有针对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潘晓红 江苏省东海县桃林中学 222300) 高品质课堂论文:建设高品质的语文教学生态课堂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该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并提出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对人的价值的呵护和关注,对人内在精神的唤醒和开发,是塑造一个精神丰满、滋润光彩的“人”。建设高品质的语文教学生态课堂,就是要追寻最自然建构的本真状态,生态课堂中,教与学应更加注重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规律以及学科的自身特点有序推进,应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求、生动活泼地发展和促使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即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教师不单是传授知识的容器,教师也要学习、生活、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学生并非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个体,而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命体,他们要在课堂中成长,教育者要欣赏到每一位学生生命的灿烂。 (一)寻找教学的“原生态” 2006年央视每晚直播的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记得当年它成为收视热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赛新增设了原生态唱法,使得一批从未进过艺术院校的民间歌手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从比赛情况看,原生态唱法之所以大受欢迎,在于它的美妙动听、别具一格;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带有泥土气息的歌声令人耳目一新;还在于那多变的唱腔、质朴灵动的风格让人为之眼睛一亮。那么,我们课堂中的“原生态”在哪里?对于学生而言,课堂的原生态往往在教师预设之外的困惑;在于无疑处的有疑;在于独具个性的创新思维。对于教师而言,或许更多的也许是在教学中把一些最鲜活、最具感染力、最朴素却最有价值的教学智慧经验与方法、快乐与体会分享给学生,这些往往对学生最有价值。寻找课堂的原生态,让每一个孩子有幸福的人生,从身心疲惫的“管”“抓”至学生开放式的教学,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让阳光洒满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幸福。每个老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给学生一个自我张扬的大舞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老师的引导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机会。生态化的课堂教学以学生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为价值评价依据,从而建立起富有个性的自主发展性教学理念。即学生受到教师的引导和疏导,受到来自于同学、教材的良好影响,接受评价和监督,从而保证自主发展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 (二)找准学生的“生态位” 有道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由此,我想起了一位生态学家研究的“生态位现象”。何谓“生态位”?在解释“生态位”之前,我们先看个小故事:一天,在俄罗斯的某座城市里,有位戴眼镜的科学家,走进一间实验室,将一个叫双小核草履虫和一个叫大草履虫的生物,分别放在两个相同浓度的细菌培养基中。几天后,科学家发现这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都呈EMI曲线。接着,他把这两种生物放入同一环境中培养,并控制一定的食物,过后,培养基中只有双小核草履虫自由地活着,大草履虫却消逝得无影无踪。在培养过程中,科学家对现场进行过仔细观察,没有发现有一种虫子攻击另一种虫子的现象,也未见两种虫子分泌出什么有害物质,只发现双小核草履虫在与大草履虫竞争同一食物时增长比较快,将大草履虫赶出了培养基,于是科学家又做了一种试验,他把大草履虫与另一种袋状草履虫放在同一个环境中进行培养,结果两者都能存活下来,并且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水平。做这个试验的科学家叫格乌司,人们把他这种发现称为格乌司原理,也叫“生态位现象”。它告诉我们,强者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适应其生长的特殊环境)上是强者,弱者也是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才能自由生存。 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人,我们的学生各有各的生态位。对教师来说,首先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这种优势,找准生态位,有什么优点和特长,适合做什么,能做成什么,为学生下一步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建议和参照,以便学生及早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实现自我的舞台。进而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和创造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以满足位于不同生态位的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做沙漠里的骆驼,而不是动物园里的骆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目的,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获得无限生机和美好未来。这需要我们首先尊重差异,一个班有多少个学生,就是多少个有差异的个体。在课堂上学生的差异不但要得到承认,而且应当得到尊重。尊重差异体现为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善意的目光去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与其特点相适应的教育。现代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体现为了解每一个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最终找回自我。 (三)建立密切的“生态链” 教育活动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师生、课堂、内容、方法,也包括整个育人的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是把亲和、融洽的精神贯注在每一个有机的因素和环节之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生态区”和“生态整体”。亲和――平衡――创造而形成的生态和谐”教育理念,是对目前已有的诸先进教育理念的丰富和拓展,同时也是同全国的教育转型形势相适应的。目前,我国的教育转型,诚如一些专家所言,在战略上大致可以表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由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由知识教育向创造力教育提升,由专门性教育向固基础、强人文的通识教育扩展。也即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人文及广博知识教育,推崇赏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在教育方法上,注重灵活性,倡导“和谐教育”;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上,延伸教育的功能,发展远程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等。可以看得出,在转型中正在形成的正是一种开放的现代大教育体系,而无论从哪种角度上讲,内含其中的难道不都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重能力、重创造、开放而有机自适的生态和谐精神吗?可以肯定地说,建立这种亲和――平衡――创造的教育生态链,在目前无疑正当其时,正领其新,正有大用,即使在遥远的将来,也仍然不会过时,仍然会葆有崭新的生命力。 (四)构成和谐的“生态圈” 课堂情境和谐自然,实现人文与科学的统一“情境是指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自然环境和具体社会环境”。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情境”作为课堂教学中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和氛围,在完整意义上分为人文情境与科学情境。人文情境是感性的、具体的、情感化的,强调想象与迁移,审美与思辨;科学情境则是理性的、抽象的、简化的、实在的,强调理智与逻辑。两种情境和谐自然地并存于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课堂生态平衡的首要因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突出强调一种科学情境的建设,即课堂教学崇尚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以及整体性,以理性为核心,其目标指向于知识本身。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往往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按照自己所理解、预设的知识目标规范学生的学习,在有些学生偏离或者无法达到预订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往往会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约束学生,课堂上经常呈现出严肃、严格、严厉,甚至于严酷的气氛。在我们的一般认识中,这一情境往往不被称作为“情境”,而长期以来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课堂教与学中。生态课堂需要建设这样的情境:突出体现的应当是和谐自然的特征,既有人际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又有苦苦的思索、理性的思辨,在人文的阳光中探究科学,在科学的探究中享受人文关怀。即“师生关怀思辨,亲密无间,循循善诱,相互熏陶,教学相长,使师生浸淫于一种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纯洁、疏朗、博大的氛围之中。显然,这样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创新。 (五)激发流动的“生态场”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人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一是:领受即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询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二是:领悟即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人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三是:提升即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拓展。通过对己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讨论中得到提高。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建立生态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生态的语文课堂是在真实自然中寻找教学的真谛,在平等和谐中达到教学的效果,在不断创新中追求教学的完美。 孙艳,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苏州。本文编校:王 玲 高品质课堂论文:高品质的课堂源自于高素质的教师 时光如梭,转眼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已经六年有余了,但是刚刚接手这门学科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记得上第一节课前,有一个亲戚的孩子恰好在我所教的班级,当他见到我得知我是他们的信息技术课老师时说道:“是您教我们信息技术课啊,那您肯定不会受同学们欢迎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不解的问道。这个孩子继续说:“原因很简单啊,您肯定是不准我们打游戏的,您是老师,同学们也不会和您过分亲近,电脑也会经常坏您还不一定能马上修好,所以大家肯定不会喜欢你,同样也不会喜欢这门课的。”虽然这个孩子的话语有点偏激,使我当时感到很尴尬,但与此同时又给我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如何才能让学生打心底喜欢上我?如何能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营造出友好,轻松的学习氛围?又如何使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下面来我就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进行一些讨论。 一、寻求让学生尊重你的途径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一个合格的教师将永远受到 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因此我们时刻要提醒自己,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快上课的时候,有很多同学在匆忙的吃一些零食,甚至有的同学把吃过的零食的包装袋偷偷放在电脑桌的缝隙中,我从不大声呵斥学生,而是趁学生们练习时默默的捡起来;当我看到有些同学偷偷在练习时间偷偷打游戏时,我也不恼怒,而是走过去,轻拍他(她)的肩膀,善意的提醒;练习时,有同学有很多不懂不会的地方,我不是责备他(她)为何不认真听讲,而是耐心的进行讲解;下课后,看到有些机器没有正常关闭,桌椅凌乱,我总是过去把它们归置好…….现在,我所教的学生都会主动帮助我打扫机房的卫生。或许这就是以身作则的感染力所在吧。 知识丰富的教师应同时具备高尚的道德感召力。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师德,还要有扎实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平时多看看专业的杂志期刊,教研刊物,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珍惜每一次外出的学习培训,利用闲暇时光充实自己。这样,我这个教师在学生的眼中就是“知识渊博”,“水平一流”。 二、探索让学生喜爱你的方法 我在讲课之余曾经问过我教过的学生,基本上十之八九都喜欢玩电脑游戏,所以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融合到游戏中,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从而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但凡学过电脑的人都知道,最基础的指法练习是最最枯燥无味的,如果我就按照常规方法按部就班的讲,什么手指的摆放方法,指法要点等等,这样学生觉得无聊,我也教的很累,更不会自觉练习了。那我就从网络上搜索了一款很有趣的打字练习游戏,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要想顺利过关,必须拥有娴熟的指法才可以,这个时候我再认真讲解指法练习的技巧和方法。这样学生们就很乐意去学习指法了,掌握了技巧更能熟练驾驭电脑,从而更喜欢这门学科了。 这个教学实例告诉我,成功的教学是有空间的教学。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适当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充分利用,自己做一些工作。当然那教师要把握好度,且不可以为放任。 三、追寻博得学生信任的道路 由于本校属于城乡结合部的中学,农村孩子居多,大部分孩子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电脑,或者接触的很少,电脑的基础知识很差,对于电脑出现的一些情况感到新奇,然而更多的是感到无从下手,学习机房条件也有限,无法实现人手一机的条件。上课时,即使我全力组织,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堂纪律情况一开始很不好。通过观察和思考,我现在在课堂上实行一种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具体说来其实也很简单,我将每个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组,3到5个人一组,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让各个程度的同学都有所发挥。在小组活动前,让每个学生先自己思考,讨论;在合作的时候鼓励他(她)们大胆发挥。课堂之外利用闲暇时光主动和学生交流关于教学上的一些问题,了解了他(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增进了师生感情。现在,学生们经常会下课后主动和我交谈,比如在看一部什么电影,玩了什么游戏,QQ空间又有了更新,申请了个人博客等等,学生把我当成了朋友。 六年有余的信息技术教学时间,确实不算长,但是我深刻体味到只要我们努力去思考,大胆去实践,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么你同样会得到每一位学生的喜爱,尊重和信任,那么从而我们就能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围,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产品品质论文:家畜理想蛋白的供给与畜产品品质的关系 摘要: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中,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食物选择。但是,我们似乎却越来越多地陷入到对食物的抱怨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饱、吃好已不能满足大众的消费水平。当今猪肉吃不出肉香,鸡蛋索然寡味,鸡肉吃得像馒头。究其原因只有一条就是规模化养殖和饲料品质单一。担心猪肉、鸡蛋、牛奶里有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不敢吃;因为有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不能吃;吃新鲜青菜和食用菌,成为最新时尚。在当今的时代,人们对吃开始有了更高的、更健康的要求。由此可见对于畜产品的营养和品质的提高势在必行,饲料的营养平衡和营养价值也必将引起重视。 关键词:规模化 畜产品 养殖 品质 畜产品的品质受畜禽遗传特性、营养和饲料、饲养环境以及加工贮存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的问题,其中营养和饲料是影响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 一、家畜理想蛋白的供给 理想蛋白这一概念是用于合理评价动物的氨基酸需要量提出的。虽然当时理想蛋白是以生长猪为动物模型提出的,但亦适应于其它动物。动物的氨基酸需要量包括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两部分。生长期氨基酸维持需要只占总需要量的1%~3%,不同品种、性别、和体重的家畜蛋白质需要量主要取决于其体蛋白沉积量,沉积1g体蛋白所需必需氪基酸的数量是一致的。因此,在满足动物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所需氮源的条件下,就能建立起满足生长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模型:即所谓的“理想蛋白模型”。用可供选择的原料配制日粮时.不一定都能满足理想蛋白的氮基酸平衡,当日粮满足了动物所需的某一特定养分后,其中氨基酸可能会过剩或不足而影响成长。同时,日量中氨基酸总量应与能量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配制家畜日粮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首要保证供给,加上适宜的赖氨酸/消化能水平,同时近可能满足理想蛋白的氨基酸平衡,使用必须氨基酸含量高的原料作日粮,这是保证畜产品品质的营养关键。 二、提高饲料品质 国人饮食结构从传统的植物性食物为主,迅速转为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牲畜肉类和蛋类占据极大比例,对价格和数量的敏感性要远超出对内在品质的苛刻追求。绝大多数人对营养的认识,依然是多即是好的层面。当等值的付出可以量化为最大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时,人们习惯性地向“性价比最高”的一端倾斜。造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大能量来源总体呈现全面过剩状态。但如果具体到膳食纤维、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以及直至今日仍未被科学界完全认识了解的各种萜类、酯类、多酚类、酮类、异硫酸氰盐类,却因过度追求效率而放弃了杂食传统,促成严重不足。尤其是对人类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 所以优化饲料结构提高饲料品质成为提高畜产品品质的关键,饲料原料来源天然、多样,效果明显;添加增加蛋白成沉积率的药物降低脂肪含量已十分普遍;添加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成为常规手段。为了提高畜产品风味这些手段还远远不够的。 三、调整养殖模式 养殖结构平衡,数量适度,近于自然的养殖模式逐渐成为提高品质的新途径。散养好于圈(笼)样,山林放样优于散养。能进一步改善外观体脂硬度、胭体瘦肉率、肉品色泽和口感风味等。反刍动物的体脂硬度受饲料的影响较小,但猪饲料中脂肪的性质直接影响着体脂的硬度,因此,育肥后期猪的日粮中不宜过多地搭配玉米、燕麦、米糠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应适当搭配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饲料,如大麦、高粱等。畜禽胴体瘦肉率的高低,除因畜禽的品种和经济类型不同而胴体瘦肉表现高低不一样外,一般认为,同一品种和同一经济类型的畜禽,在饲料消化能值相同的情况下,饲料蛋白质相对较高的,胴体瘦肉率就高,脂肪相对较少。因此,要提高畜禽胴体瘦肉率,必须相对地提高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同时,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合成氨基酸来调整饲料中氨基酸平衡,限制脂肪的沉积,提高畜禽的瘦肉率。畜禽肉品色泽也是决定畜禽肉质的重要因素。饲喂黄色玉米的鸡,鸡体就呈黄色,其品质高于白色鸡。因此在配合日粮时应适当添加含有较高氧化类胡萝卜素或叶黄素的天然着色剂类饲料,如苜蓿粉、松针粉、槐叶粉等。影响畜禽肉品的口感风味的因素很多,饲料中可添加多种化合物、中草药用于改善风味。 动物油脂和畜肉中富含的饱和脂肪过多摄入对人体有害,而植物油和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却似乎对人有益。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可以提供人类自身无法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人类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它对维持人体机能、抑制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有很大作用。随着人口增长和对食物供能效率的追求,现代人的膳食营养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越来越多以谷物和畜肉为食,问题恰恰因此而起。 林下养特种野猪 、林下养蛋(柴)鸡、草原牧场养奶牛,成为时下风味食品的热门来源: 1、特种野猪(家猪和野猪杂交的后代)放养,特种野猪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后腿肉的脂肪只有家猪的50%。野猪肉含有17种氨基酸,亚油酸含量是家猪的25倍。而亚油酸是被科学界认为唯一的人体最重要和必须的脂肪酸,,它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柴鸡蛋、富硒鸡蛋、维生素鸡蛋风行一时,鸡蛋的品质包括其营养成分、蛋黄色泽、蛋重等。鸡蛋中营养成分的差异,完全取决于不同鸡龄的鸡所产的蛋的自然规律:鸡龄较小的鸡下的蛋,个头不大,蛋黄相对蛋清的比例较高;鸡龄较大的鸡下的蛋,个头大些,蛋白质含量高些,胆固醇少些。除蛋白质外,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以及含量的多少,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和硒、铁、锰、碘、铜的含量多少变化,饲料含量高则蛋内这些元素的含量就高;家禽补饲青绿多汁饲料或维生素A,可提高蛋中维生素A的含量;勤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的家禽,可提高蛋中维生素D的含量;饲料中添加矿物硒,可相应增加蛋中矿物硒的含量;在日粮中适量搭配黄色玉和青饲料,或加入草粉等,均可加深蛋黄的色泽,从而提高禽蛋品质。其他营养完全来自饲料。饲料含量高,产品含量就高,品质自然好些。 3、天然牧场养牛奶,牛奶的品质一般指乳蛋白、乳脂、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的含量,以及奶类的风味。特别是乳脂乳含量,受饲料影响很大。传统饲养都是粗饲料加精料,这种情况下如果粗饲料质量很差的话,乳脂率会偏低。国内外大量的研究都表明,如果使用优质牧草,如苜蓿、羊草等,乳脂率就会大幅度提高。另外,乳蛋白率虽然受遗传影响更大,但是饲料也能对其产生一定影响,要获得较高的乳蛋白率,精料中必须含有优质蛋白。因此,日粮中应适当搭配玉米、燕麦、花生饼、豆饼、鲜草等,尽量减少棉籽饼、菜籽饼饲喂量。 由此可见饲料和饲草的品质直接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家畜在近乎自然环境下自由采食多种牧草和矿物以及增加运动量也可以明显提高畜产品品质,究其原因也是摄取了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无机矿物和增加胭体瘦肉率及体脂硬度。以上措施对提高畜产品品质效果显著,引领养殖新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作者单位:河北省诼鹿县农牧局) 产品品质论文:产品细部设计对产品品质的重要性探讨 摘要:从对于细部设计认识的建立谈起,从现象到本质,以大量例子层层深入。论述了产品设计过程中细部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细部设计是最终赋予产品以形态、功能、使用方法等存在方式的产品设计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所有的造型艺术一样,造型比例确定之后,决定的因素就是细部。论述了产品设计与细部设计的概念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细部设计的不同使产品表现出巨大差异,指出细部设计是描述和表达产品不可缺少的语言之一,是塑造产品风格、特点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产品设计;细部设计;整体;局部 1、对于细部设计认识的建立 对于细部设计的认识我想最初根植于世事不谙的孩童时代的记忆。好像是头一次自己倒开水。我很谨慎的用双手托着玻璃瓶(家里一直是用一个大玻璃杯凉开水的)微微倾斜,却不想水顺着瓶壁全淌在了手上。玻璃瓶“砰”的摔在了地上,开水溅了我一脚。后来家里换了一个新的凉水瓶,我却再也不敢触碰。妈妈一再鼓励我重新尝试,我才终于鼓起勇气,然而这次很顺利。后来我仔细端详了这新水瓶,原来它有一圈稍稍外泛的瓶口,这样水便不会轻易沿外壁流下来了。我欣然于这个惊人的发现,确也使我认识到了事物一些细微部分的重要性。如今自己已是一名产品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儿时的经历记忆犹新,经过了多年的学习积累,对于细部的认识亦深了许多。 我国产品设计对细部设计的重视不如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拿轿车来做一个比较,轿车的外形给人一种规则整体的速度之美感,而车门线对于轿车的整体美感与规则感来说无疑是不利的。车门的门楣线因为与腰线、车裙等平行,所以细微的偏差就容易影响整个轿车侧面规整感。若再加上与后门楣“错落有致”的排放,那更是大刹风景。而这却是我国自行设计开发的小轿车常有的现象。而拿我国引进的德国大众公司80年代的技术生产的桑塔纳轿车来看,门楣上畜意处理了一条由A柱(前柱)底端引出的一条黑色橡胶门楣条,使得门楣线对侧立面的影响太大降低,同时起到防止车顶雨水滑入车门的作用。再观之其它进口车,本田轿车的门楣多与车窗玻璃内架一体,加之白亮的电镀窗框亦极巧妙地掩饰了这一问题,还有的则是把车上门楣线翻到了车顶面,从而在侧立面上回避了这一难题。这些细部设计处理的精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有加。 2、细部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产品设计与细部设计的概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所谓细部,是指事物细微的局部,亦指事物细微的方面。细部是任何一件事物都不可缺少的,没有细部当然不会有所谓的整体。因此作为赋予产品以形态、功能、使用方法等存在方式的产品设计,对于产品细部的设计处理当然与之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细部设计是在即定的产品已规划好的大的形态、功能、使用方法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使产品在加工工艺、制造成本、设计定位等方面以更合理的方式存在,是产品设计的继续、深化和发展。从总体上讲,产品设计与细部设计的概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简单割裂。二者都以满足物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品格要求为目的,都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设计时都要运用一定的造型规律、视知觉规律和形式美法则等。而细部设计是设计即定的具体的形态关系,它和人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设计时更重视生理效果和心理效果。通过色彩、质感的设计,创造出理想的设计,感染人的心灵,与人的心灵进行沟通和对话。它更加细腻入微。 2.2细部设计是塑造产品风格、特点的重要手段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文明的空前进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在经济繁荣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渴望用代表他们品位的物品装饰他们的房间,用具有特点的产品表达他们的个性。购置家庭用品的过程成为个人风格的不断清晰化的过程。人们开始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和个人风格,提出了“生活环境个性化”口号,消费者对那些具有创新设计思想并与他们的想法有关的产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IDEO公司相信,就像现在人们已经可以随意改变电脑屏幕的保护图案那样,人们今后也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方式来制定产品,设计师将在产品的外观和质地上要为消费者的品位留有余地。而谈及风格特点,我们更习惯于联想到形状离奇、色彩夸张的概念产品,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能成为我们羡慕的“梦中情人”或是巨富们的收藏品。由于他们的适应性、技术含量及成本方面的不成熟而很难被制造商们立即进行大批量地生产。在效用功能、技术条件及制造成本的制约下,大多数相对成熟的普及产品的风格特殊是在细部设计上体现出来的。我们所见市场上的彩电、冰箱、音响以至汽车等无不是如此。 企业基于坚守市场份额以至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的目的,常常也在所生产的产品外观造型上突显一定的风格特点,并形成自己独有的形式语言和风格传统以树立自身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而多数的这种形式语言和风格传统也往往是在产品细部设计上形成的。奔驰轿车前端条形的进气格栅,对比宝马轿车双肾形的进气口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造型语言和传统,绘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世界高级轿车的形象代表。索尼产品硬朗、简洁中又不失丰富变化的产品形象加上优良的品质,吸引了一大批痴迷的追随者,使得每推出一款新品都能够创造销售的奇迹。 3、如何进行细部设计 关于细部设计的方法,我想作为设计师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谨以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所思所想提出与大家共勉。 3.1从整体出发,避免相互矛盾 一件产品是细部的集合体,正是各个细部的协调搭配才最终构成了产品本身;而且产品对于使用者来说永远都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是各零件、细部的有机组合构成了产品的功能、形态等。因此细部设计必须遵循从整体出发,局部服从整体需要的原则,绝不应该为了细部的造型、色彩的美观而破坏了产品整体协调与平衡,以至功能有所损失,更不应该喧宾夺主。 细部设计还应特别注意不同细部间的相互关系,不能造成参差不齐的感觉,更不能形成互相矛盾的状况。譬如,奔驰轿车的前脸和美洲虎轿车的后尾都堪称是现代轿车设计的精致之作。那么试想一下,把他们结合到一起组成一辆车的话。或许谁都不会再那样认为了。 3.2从产品的功能需求出发,避免盲目行事 产品形式的审美创造一般都是以功能需求为取向原则的。作为产品细部的设计当然也应该服从这项原则,而且由于细部设计是发展与完善,涉及产品具体的形态关系,它和使用者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更应该从产品的实际功能需求出发思考问题的合理解决方式。细部设计应该不断的深入生活去体验生活,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得到真切而准确的信息反馈,而后不断完善之前的设计。细部设计切忌抛开实际而一味孤立地进行,不然就会像寓言中的那把弓一样是得其反。曾有位同学作过停机坪牵引车的设计。为了起到醒目的作用,他最后把车身大部分设计成为黄色,然而没有考虑到停机坪开阔的地面上黄色容易反射阳光形成耀眼的眩光而影响飞行员的视线,这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却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使其设计丧失了说服力。 3.3讲求恰到好处 设计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设计师对于该设计的尺度把握得如何,是不够,是过分,有偏差,还是恰到好处。因此对于细部设计的“度”的把握更显重要。由于细部设计的相对独立性,致使我们在处理细部时极易脱离产品本身陷于孤立。因此在处理细部时一定要本着整体地看待全面地思考的原则恰如其分地进行。过分的细节设计会使产品显得繁冗复杂,甚至使产品脱离设计的初衷,有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之感;而缺少必要的细节又会使产品显得简单空洞、沉闷而无生气。恰倒好处的细部设计则能增添产品的情调、方便产品的使用,甚至弥补产品造型及功能上的不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过分与欠缺都应是相对的概念,而且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应孤立的看待。有一个案例,广东某厂生产的一种收录机,以日本三洋收录机外型为基础却在上面添加了许多闪光彩灯、电镀边榧等细节。在我们看来,繁琐之极,反倒破坏了原来的简洁的形象,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然而这种收录机却在市场上取得了骄人的销售成绩。评价一件成功量产产品而非作品,即应以其市场表现为主,所以这种产品的设计开发是成功的,它适应了市场需求,为商家创造了利润。因此其设计是恰到好处的。 4、结 语 孔子云:“轻忽小物,积害毁大,故君子慎其微。” 和所有的造型艺术一样,造型比例确定之后,决定的因素就是细部。一件产品的设计开发在大的创意形式确定之后,往往正是通过细部的处理,才最终形成了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趣味。恰当的细部处理可以弥补造型和比例的不足,低劣的细部能使本来不错的创意变得不堪入目。作为设计院校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在产品的外形上追求创新,更要对其细部设计进行推敲,使产品在功能上实现创新,唤醒对设计的再认识。 产品品质论文: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新技术和融合技术的开发 该获奖项目属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等技术交叉渗透的新领域技术,是理论和技术高度融合、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并重的基础应用型项目,该研究属于国际热门研究,也是我国着力发展的方向之一。 技术创新点 1、发明了一种新的食品气味无损检测方法。 开发了国际上第一台气味图像化识别系统。气味既能闻也能用眼睛看了,与人工感官相比,嗅觉可视化技术是“鼻子”加“眼睛”,更形象、更直观,一致性更好。与国内外现有的电子鼻相比,检测精度更高,速度更快。 2、针对不同对象,解决了食品无损检测中信息的更全面获取问题,使检测指标更多。发明了3台装置: 视觉信息全面获取的苹果在线检测装置,利用三个摄像头从不同角度连续拍摄9幅照片,杜绝了信息的遗漏,从源头上保证了检测精度。同时,信息量激增造成的机器处理速度降低问题也得到了充分的解决,在数学建模和软件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多种指标全面获取的牛胴体等级检测装置,一改目前国内外牛胴体质量评定全部依靠人工检测的现状,在国际上第一个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和计算机图像处理两种无损检测技术的信息融合对牛胴体质量进行多项检测指标的评判。 国内外首台外观,糖酸度,气味三种信息全面获取的水果检测装置,突破了国际普遍采用的单一技术的局限,一次可检测指标更全面,精度更高,使“多类型传感信息融合的层面选择原则”,“不同量纲,量级数据的融合及加权方法”,“检测装置的微型集成”等技术难点得以解决。 3、在拓展应用对象方面,发明了2种自动分选机器。 首先,项目组发明了国内外第一台智能化软胶囊分选机,首次将图像处理技术用于软胶囊的分拣,生产率30万粒/天,提高了检测速度和精度,降低了劳动成本,高标准地保障了产品质量,在我国最大的醋业集团恒顺集团得到应用。 其次,国内外第一台小型水果智能分选机的出现,使水果分选装置不再局限于较大水果(苹果、柑橘,梨等),也开始囊括南丰蜜橘、冬枣,李子及小西红柿等小型水果,如今已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场应用。 成果价值 该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申请发明专利20项,其中8项已授权,其余均进入实质性审查程序。另获实用新型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著作3本,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361篇次(其中它引296次),有89篇次被SCI、EI收录。 项目的实施使我国食品农产品无损检测的科研水平、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提升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技术引领传统装备的升级换代,直接促进了农产品产后处理水平的提高。对实现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现代食品加工业做出了贡献。成果科技含量高,通用性强,可广泛用于食品,农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的质量监测和评定。多项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前景广阔。 产品品质论文:提升产品品质 延长使用寿命 是企业的责任 影响电热水器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如水质、后期保养等等方面。目前,国家对电热水器使用年限并没有明文规定,但一般情况下,质量比较好的电热水器的使用寿命在10年左右,如果使用得当,经常进行保养,会延长至15年甚至更长。电热水器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内胆的寿命。影响内胆寿命的主要技术因素,一是焊接技术,二是涂搪工艺。目前市场在售的电热水器主要采用搪瓷内胆,但搪瓷内胆分为干搪和湿搪两种工艺。其中,干搪工艺搪瓷涂得比较均匀,焊缝比较光滑,因而搪瓷附着力较强,不易出现脱搪,从而使得焊缝不会轻易漏水;而湿搪工艺一是容易造成搪瓷厚薄不均,二是内胆焊缝处由于是后焊接而破坏了搪瓷的保护,使得内胆更容易被腐蚀漏水。从工艺上来讲,干搪的内胆使用寿命要优于湿搪。同时干搪通常是引进国外的生产线,投入成本在2000万元左右,远比湿搪生产线的成本500万元高。此外,搪瓷粉也有区别,我们赛德隆干搪工艺的搪瓷粉是从澳大利亚和比利时进口的,能适用于各种水质而不会轻易被腐蚀掉。 内胆之所以会漏水,主要是因为在水的不断腐蚀下,搪瓷涂层消耗掉而导致漏水。例如水中的次氯酸根对搪瓷粉的腐蚀特别大。保护内胆陶瓷涂层的有效措施就是定期更换镁棒,通常两年更换一次比较好,对于水质特别差的地区,如上海,由于次氯酸根含量高,最好一年更换一次。当然,镁棒也分为加芯镁棒和不加芯的,通常加芯的要好一些,不易折断。另外,镁棒的重量也不一,有150克、300克,还有500克的。重量越高,使用寿命越长。 在有效保护内胆的情况下,如果想使热水器处于很好的工作状态,也必须及时更换更新热水器的其它附助部件。加热管作为热水器加热的主要部件,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能效逐渐衰减。加热管是金属做的,就算不使用也会逐渐衰减,长期在水中更是会衰减,这是不可抗拒的物理现象,所以要尊重科学。因此,建议消费者根据水质的不同,使用3~5年后,通过检测情况进行加热管的更换,从而提高加热速度和热效率。当然,作为电热水器中使用的电器元器件,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老化,如温控器等,最佳使用状态时,设定在66℃才停机,但随着使用年份的增加,可能会变得不灵敏,烧到60℃或者55℃就停机。整体来讲,能影响热水器使用寿命的主要部件就是内胆和加热管,其它的电器元件如漏电保护器,强电板、弱电板,通常只要选用的原材料较好,都能正常使用,就算不能正常使用,也危及不到电热水器的使用寿命。 在国外,很多家电产品都有寿命期限的规定,到了使用期限,不管机器是否还可正常使用,都会强制淘汰。但中国的消费者受长期以来“缝缝补补用三年”理念的影响,仍然在使用早已经到报废期的产品。当然,通过保养延长热水器的使用寿命,物尽其用也是正确的,符合环保的大方向。但作为企业来讲,必须从每个因素,每个小环节出发,做好消费者保养和更换意识的引导,以保证消费使用产品的安全和舒适性。同时,我不赞同后期的保养有商业行为在内,如通过售后服务提高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因为现在很多企业打着保修的免费服务,但真到消费者那里,就会有很多的收费名目,需要消费者为服务买单。当然,配件的更换,肯定就有配件成本在内,例如加热管、镁棒等更换下来,也会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这些配件是集中更换的,消费者就会感觉到还不如买台新的。 更重要的是,当一个电热水器处于能耗增加,热效率降低的状态下,虽然可以使用,但是在不良状态下的使用,对于消费者来讲,也是一种资源和使用安全上的负担。再加上中国的维修和售后行业不是很规范,如果有很强的商业利益在内,就会存在消费者在使用产品上的隐患。我个人认为,合理淘汰产品可以促进企业和行业的良性发展。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作为企业,不断的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品质,是一种责任。因为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会促使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一个企业不断投入研发资金,把更节能、更环保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很重要。 当然,是通过保养和更换配件来延长使用寿命,还是更新换代,取决权完全在于消费者。但作为企业要担负起企业的责任,告知消费者,以保证消费者使用到最舒适的产品。 (责编 邱麦平) 产品品质论文:合理施肥提高农产品品质 [摘要]合理使用肥料是指建立在植物营养学基础上,根据作物、土壤、肥料性状确定肥料的使用量及合理使用方式。无公害农产品突出解决农药安全问题,优质农产品生产关键在于合理使用化肥。 [关键词]合理选择肥料 合理施肥方法 合理使用化肥既有安全问题,又有质量问题。所谓合理施肥,就是针对植物营养特性、土壤特性、作物生育期需要选择肥料,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坚持因土壤、因作物合理施肥,坚持缺素补素,平衡施肥;确定合理的轮作施肥制度,合理调配养分;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一、针对土壤特性选择肥料 中国南北土壤差异很大,南方地区的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呈酸性或微酸性,磷肥宜用偏碱性的钙镁磷肥;北方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褐土等多呈碱性,磷肥宜用偏酸性的过磷酸钙;连续施肥多年的大棚、老菜田也逐步酸化,且钙镁缺乏,磷肥宜选用碱性钙镁磷肥、磷矿粉等,既可调节土壤酸度,又可供应钙镁元素;有盐渍化特征的碱土、盐土,尤其是滨海盐土,易施用磷石膏,钾肥宜选用硫酸钾。 二、针对植物营养特性选择肥料 按植物种类、品种不同对养分需求不同,同一植物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产量水平对养分需求数量和比例不同;不同植物对养分种类有特殊反应;不同植物对养分吸收利用能力也有差异,选择化肥品种应根据作物营养特点来科学选择。据研究,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一般蔬菜是喜硝态氮的作物,氮肥宜选用硝酸铵、硝酸钙等;鳞茎类蔬菜对硫的需要量较大,宜选用含硫较多的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镁、硫酸钾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对硼的需要量较大,宜选用含硼较多的硼酸、硼砂等;鲜食性的瓜菜如西瓜、甜瓜以及茶叶等对氯毒害敏感,不宜选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化肥;大白菜、番茄等易出现缺钙症状(干烧心、蒂腐病),宜用含有效钙较多的过磷酸钙和硝酸钙;水果、茶叶需要大量的有机肥。 三、针对作物生育期选择肥料 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对肥料的吸收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生长时期选择不同的肥料。 1 种肥选用中性高浓度的复合肥料,拌种肥一般选择专用性强的肥料; 2 基肥可选用低浓度肥料,也可选用高浓度复合肥料; 3 追肥多选用高浓度速效化肥如尿素、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 4 灌溉施肥及叶面喷肥时,要选用高浓度、易溶解、残渣少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磷酸二氢钾及种类繁多的叶面肥等。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增施有机肥对发展可持续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更显重要。研究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更新,激发原有腐植质的活性,提高土壤阳离子的代换量,有利于提高土壤酶的活性,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性能、缓冲性能和作物的抗逆性能;有利于协调氮素均衡稳定、长效,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缓解施肥比例失调状况;有利于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减少蔬菜、水果等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 四、选择合理的施肥方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种类、品种、不同部位有关,又与施肥技术和环境条件有关。在育种方面,把低硝酸盐含量作为育种目标之一是有意义的;在施肥技术与环境条件方面,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与土壤中氮的浓度和氮的种类等有密切关系,土壤中氮浓度越高,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越高,尤其在后期。所以,施用氮肥宜早,且不宜过多。 五、发展专用、复合、特种肥 由于优质农产品对土质、肥料要求不同,更需要专用肥。例如,生产大蒜需要含硫较高的肥料,生产啤酒大麦需要减少氮肥的比例,生产500公斤水稻与900公斤水稻的配比不同。 另外,针对人体营养需要可生产特种肥。据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地质部和国家环保局调查,中国有22个省市的部分和大部分地区缺硒,影响2.5亿人的健康。有研究表明,施用含硒有机复合肥,可以提高食品硒的含量。在菜花上施用含硒有机复合肥,菜花中硒含量可达0.149mg/kg,是普通菜花含硒0.002mg/kg的75倍。 六、总结 中国现在化肥使用量达4200万吨,约占世界的30%左右,但当前化肥利用率只有35%左右,与世界45%左右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改善中国现存的肥料生产结构、改善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石油危机的情况下显得更加迫切。 产品品质论文:如何合理施肥提高农产品品质 所谓合理施肥,就是针对植物营养特性、土壤特性、作物生育期需要选择肥料,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坚持因土壤、因作物合理施肥,坚持缺素补素,平衡施肥;确定合理的轮作施肥制度,合理调配养分;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1 针对土壤特性选择肥料。中国南北土壤差异很大,南方地区的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呈酸性或微酸性,磷肥宜用偏碱性的钙镁磷肥;北方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褐土等多呈碱性,磷肥宜用偏酸性的过磷酸钙;连续施肥多年的大棚、老菜田也逐步酸化,且钙镁缺乏,磷肥宜选用碱性钙镁磷肥、磷矿粉等,既可调节土壤酸度,又可供应钙镁元素;有盐渍化特征的碱土、盐土,尤其是滨海盐土,宜施用磷石膏,钾肥宜选用硫酸钾。 2 针对植物营养特性选择肥料。植物种类、品种不同对养分需求不同,同一植物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产量水平对养分需求数量和比例不同;不同植物对养分种类有特殊反应;不同植物对养分吸收利用能力也有差异,选择化肥品种应根据作物营养特点来科学选择。据研究,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一般蔬菜是喜硝态氮的作物,氮肥宜选用硝酸铵、硝酸钙等;鳞茎类蔬菜对硫的需要量较大,宜选用含硫较多的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镁、硫酸钾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对硼的需要量较大,宜选用含硼较多的硼酸、硼砂等;鲜食性的瓜菜如西瓜、甜瓜以及茶叶等对氯毒害敏感,不宜选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化肥;大白菜、番茄等易出现缺钙症状(干烧心、蒂腐病),宜用含有效钙较多的过磷酸钙和硝酸钙;水果、茶叶需要大量的有机肥。 3 针对作物生育期选择肥料。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对肥料的吸收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生长时期选择不同的肥料。种肥选用中性高浓度的复合肥料,拌种肥一般选择专用性强的肥料;基肥可选用低浓度肥料,也可选用高浓度复合肥料;追肥多选用高浓度速效化肥如尿素、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灌溉施肥及叶面喷肥时,要选用高浓度、易溶解、残渣少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磷酸二氢钾及种类繁多的叶面肥等。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增施有机肥对发展可持续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更显重要。研究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更新,激发原有腐植质的活性,提高土壤阳离子的代换量,有利于提高土壤酶的活性,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性能、缓冲性能和作物的抗逆性能;有利于协调氮素均衡稳定、长效,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缓解施肥比例失调状况;有利于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减少蔬菜、水果等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 4 选择合理的施肥方法。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种类、品种、不同部位有关,又与施肥技术和环境条件有关。在育种方面,把低硝酸盐含量作为育种目标之一是有意义的;在施肥技术与环境条件方面,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与土壤中氮的浓度和氮的种类等有密切关系,土壤中氮浓度越高,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越高,尤其在后期。所以,施用氮肥宜早,且不宜过多。 5 使用专用、复合、特种肥。由于优质农产品对土质、肥料要求不同,更需要专用肥。例如,生产大蒜需要含硫较高的肥料,生产啤酒大麦需要减少氮肥的比例,生产500千克小麦与600千克小麦的配比不同。 果树施肥要进行叶色诊断,对症补充肥料。而且除氮、磷、钾肥外,还有各种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叶面肥等。肥料的专用化、复合化、多样化是世界肥料发展趋势。 另外,针对人体营养需要可生产特种肥。有研究表明,施用含硒有机复合肥,可以提高食品硒的含量。在菜花上施用含硒有机复合肥,菜花中硒含量可达0.149毫克/千克,是普通菜花含硒的75倍。 6 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中国现在化肥使用量达4200万吨,约占世界的30%左右,但当前化肥利用率只有35%左右,与世界45%左右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改善现存的肥料生产结构、改善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石油危机的情况下显得更加迫切。 051430 河北省栾城县农牧局土肥站 王书巧 产品品质论文:罗伯特:力魔关注品牌价值更重视产品品质 德国力魔(LIQUI MOLY)公司成立于1960年,一直以其先进的研发技术,在车辆添加剂、润滑油及汽车养护方面强占欧洲市场,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以其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2013年7月,南京东沛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德国力魔机油、汽车养护、汽车美容全系列产品的中国区总。2013年12月11日,记者在Automechanlka Shanqhai展会期间专访了力魔中国区项目开发经理罗伯特。 罗伯特认为,中国的市场比较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具有很多特点。一个从国外进来的品牌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的方式在中国做事,来到中国肯定要进行政策和做法上的调整,但同时也要保持品质,在中国力魔的产品与德国完全一致,但需要按照中国方式来销售,这是一件难事。2006年至今力魔的销售业绩每年增长了至少20%。力魔产品的应用从高端车普及到中低端车,逐步发展市场。 据罗伯特介绍,力魔产品分为机油、添加剂、汽车美容及修理厂产品,主打产品是机油和添加剂,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品质技术。很多汽车大品牌均来自德国,在德国大公司研发新车时不用普通机油,而是需要有针对性的机油。所以力魔所有的机油是按照汽车厂家的要求来做的。力魔的机油有很品种,分别专用一个车型,所以对专业的车型是非常好用的,可以延长汽车使用寿命、保护发动机等。 力魔的机油具有非常长的换油周期、中国大部分的车是保5000km,但在德国可以保30000km。力魔非常重视服务,安排培训师为东沛及维修企业做培训。车主需要意识到好的保养可以保持车的价值。罗伯特表示,2014年力魔将扩大宣传,销售渠道除了4S店,最近还增加了修理厂的渠道,建立独立修理厂和力魔品牌形象店,形象店现有50家左右,2014年至少增加100家,主要负责更换机油和快速保养。 产品品质论文:水产品品质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检测方法和指标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分析,介绍了用于水产品品质快速检测的几种不同方法,包括图像分析、电特性和电阻抗特性测量以及用于水产品品质检测的三种类型生物传感器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水产品、快速检测、品质、传感器 1 概述 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上升。水产品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新鲜水产品肌肉中水分含量高、组织脆弱、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比一般的动物组织更容易腐败不易贮藏。 鲜度变化是反映水产品品质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捕捞、收购、贮运、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水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如何通过合理的保鲜手段使得水产品保持较高的新鲜度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使用正确的检测技术对水产品在保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进行测定亦是极其重要的。水产品品质和鲜度的检测存在步骤繁琐、所需时间长、指标不统一等问题,若能通过分析鱼类死后生理、生化的变化,物理学、化学等指标的角度研究水产品鲜度品质的变化,从而实现水产品物流过程中鲜度的快速检测和动态预报。 2 水产品品质快速评价方法 2.1 图像分析 图像分析技术是利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样品,通过CCD(a charge coupled deviced 电荷耦合元件)镜头获取样品图像,对水产品外表及表面进行高速度的在线图像采集,通过对获得图像的进一步计算,消除背景和环境干扰,得到水产品的各项信息,包括变形、瘀伤、出血点等进行快速无损快速检测,可以直观反映水产品原料在养殖、捕捞等过程中对其品质的影响[2]。2003年Kroger对鲜鱼和鱼片外观进行图像分析检测,经CCD扫描获得图像,测定图像每个点周围微结构的相似度,通过测定鲜鱼表皮粘度浊度,以及冰冻鱼片表面的肌肉纤维粗糙度来确定鱼肉品质。 2.2 电特性和电阻抗特性参数测量 用于鱼肉鲜度检测的电特性参数主要有电导率、电容、电阻抗等。 电导率是指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迁移而形成的导电能力,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呈正比[3]。Jason, A.C[4]等研究发现鱼死后,在自溶阶段,鱼肉的电容和通过鱼体的电流均会发生变化,分别测量流经鱼体的交流电或鱼肉电容大小来判定鱼肉的鲜度。电阻抗特性的测量是借助置于生物体表的电极系统向检测对象送入微小的交流激励电流或电压信号检测相应的电阻抗及其变化情况[5]。故生物阻抗模型可应用于鱼肉阻抗特性的鲜度研究。 2.5 生物传感器在水产品品质评价的运用 生物传感器由分子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组成,分子识别元件由生物活性物质构成,直接和待检测物质接触,具有分子识别能力以及放大反应信号。信号转换器属于电化学或光学检测元件,它可以将生物识别事件转换为可检测的信号[6]。生物传感器法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检测步骤简单、快速、可现场检测等优点,是近年来水产品品质快速检测的热点。 2.5.1 ATP降解产物传感器 水产品的鲜度主要取决于ATP各种分解产物的含量。ATP按以下顺序分解ATP(三磷酸腺苷)ADP(二磷酸腺苷)AMP(一磷酸腺苷)IMP(肌苷酸)INO(肌苷)HX(次黄嘌呤)UA(尿酸)[7]。将HX作为鱼肉鲜度的测定指标是不充分的,因为它的浓度取决于鱼的种类、鱼死前的状况和鱼肉的部位。目前已报道的水产品鲜度传感器大多是通过酶的生化方法测定Ki或H值。这些代谢物发生酶的反应如下:[8-9] 林丽[10]等运用多壁碳纳米管、黄嘌呤氧化酶和Nafion一次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了一种新型的HX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响应快速、灵敏度高,对HX有着良好的催化氧化性能。Carsol[11]和Park In-Seon[12]等学者又建立一种酶反应器系统,将NT、NP和XO固定在经戊二醛活化的壳聚糖微孔小珠上,装在聚丙烯反应管,两端用尼龙布封闭,连接氧电极、接收器和记录仪,从而建立了多酶反应器系统,测定结果和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2.5.2 挥发性物质传感器 鱼肉质量发生变化时,其散发气味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成分浓度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和鱼的新鲜程度相关。鱼肉组织降解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有低级醇、羰、酯、二甲胺、硫化氰、甲基硫醇、二甲基乙硫醚等。在电子鼻的检测中,是将样品放在密闭的容器中,传感器对样品顶空的挥发性化合物产生响应,这种响应通常由电导率或电流等参数来衡量,最后进入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特征参数的提取,获得鱼体质量状况的信息。用于电子鼻仪器的传感器主要有石英微平衡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等[13]。 Daffsson[14]等采用M0S传感器检测了冷冻贮藏的黑线鳕和鳕鱼的鲜度。他们发现随着鱼体挥发性化合物浓度增人,传感器的响应呈线性变化,并且能够及时地检测到鱼的早期腐败。Schweizer-Berberich[15]等用8个电流传感器检测了冷藏蹲鱼的气味变化,发现传感器的响应随贮藏时间而变化,并且与气体成分中的胺类和硫化物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2.5.3 微生物传感器 微生物传感器又称BOD(生物需氧)传感器,由溶氧传感器和微生物膜组成。酵母或腐败细菌固定在膜上,贴在BOD传感器表面的透气膜上。当BOD传感器浸入含有有机物的样品液中时,渗到膜上的有机物被酵母或腐败细菌细胞吸收。该过程需消耗O2,从而引起传感器输出电流下降。微生物膜上消耗的O2与样品液中的有机物浓度成比例,样品液中的有机物浓度可通过BOD传感器测定。Watanabe,E等就用微生物传感器和常规K值测定进行比较,分别测定了冰中贮存两周以上的鱼肉鲜度,发现两种方法测定的数值间有较好的相关性[16]。 3 展望 水产品品质评价发展方向是将使用快速测量技术的不同标准方法结合起来对各种原料的鲜度进行评价以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知品种的鲜度或剩余货架期。据悉,美国专家已在研制一种可检测食品鲜度的“Flesh-Check”指示片,该指示片可置于包装食品中,涂有对温度敏感的聚合物,人们可根据指示片颜色判断食品新鲜与否。在不远的将来,人们能够运用各种模型和传感方法进行水产品品质评价和预测,甚至提供在线的品质评价。 产品品质论文:粉垄可自然性提高农产品品质 韦本辉和他的研究团队在研究中,提出的“粉垄栽培方法”,突破了千年“犁耙”耕种模式,实现合理利用耕作层及耕层以下土壤资源和天然降水,作物根系特别发达,促使作物大幅度提高单产和改善品质。 粉垄栽培方法在中国南方地区广西,已在水稻、甘蔗、木薯等12种作物应用,增产率达10%~30%;在北方地区的辽宁、河北等地试种玉米等表现良好,干旱地区的甘肃省定西县试种马铃薯增产率达35.4%,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荒漠上首次试种准山药亩产达3477公斤;中部地区的湖南试种木薯、淮山药效果表现良好。 在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粉垄栽培的稻谷,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提供的检验报告显示,其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达50.9%、10.2%,比同一块田同一品种同一施肥管理条件的常规种植的稻谷分别增加了15.94%、14.61%,粉垄栽培的整精米率、蛋白质单项质量判定均为一等,常规种植的则均为三等。 粉垄给作物产增品好的奥秘 粉垄栽培方法,是韦本辉和他的研究团队,从他们在研究土壤疏松类型比土壤板结和表皮结膜两种类型增产15%以上得到启发,并从农艺和农机相结合上进行研究,2010年初正式提出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粉垄对作物增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奥秘,韦本辉认为,主要是由于耕地松土量和速效性养分增加及种植带下有U型储水槽(事实上形成了耕地天然水库),实现了作物对土壤、水分、光能等自然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是自然资源增量利用产生的效应;同时,土壤环境改善和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和以根系为主导的“根”本理论的作物栽培新理念的有效施行。在此条件下,作物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可以稳定地、持续地吸纳土壤中各种矿物质元素,尤其是吸纳了传统耕作方式未能打破犁底层的土壤养分和未被旋磨激活释放的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作物健康协调的生长,光合效率可提高10%以上,特别是生长后劲足、抗早衰,从而使得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 绿色,健康的栽培方法之所以能将品质和品位提高,是由于经粉垄后的土壤各种矿物质养分通过粉垄机钻头旋磨激活释放被作物吸收利用,加上光合作用的优势而获得的,是非人为因素促成的,因此是―种天然性的、绿色的、有机的,对人体健康的。 韦本辉率团曾在2011年1月到台湾考察,他认为台湾精细农业先进,粉垄可能让台湾的农产品品位更是锦上添花。 产品品质论文:微生物农业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农民所能利用的耕地面积在不断的减少。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的工业、农业部门开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各种各样的化肥相继问世,以此促进经济作物的快速生长。但同时化肥的使用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等,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微生物农业在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大微生物农业的推广力度,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微生物;农产品品质;农业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面对我国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开始意识到微生物农业的重要性。从宏观上看,微生物农业属于一种工业型的农业,其主要通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实现的。微生物农业的广泛推广,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品质,而且还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微生物农业的含义 微生物农业也被称为白色农业。这种农业是一种工业化的农业,微生物农业的形成主要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使用各种高科技开发手段,对微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这一过程就是微生物农业过程。微生物农业可以将微生物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就微生物本身而言,其具有超强的繁殖生产能力,并通过工厂化处理,能够生产出人类及动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品和保健品。微生物农业属于一种新型农业。微生物农业的发展系数较大,其属于高增值农业。 2.发展微生物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 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农药、化肥,这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无法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病虫害问题,如果通过农药进行防治病虫害,将不利于农作物的安全生产。生物防治病虫害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其具有很多优势,如:没有污染、没有公害、等。目前我国应用微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效果较好,其值得广泛的推广,其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害,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作物产品的品质。 微生物还可以混配在化肥、微量元素、有机饲料中,从而形成了微生物复混生物肥料。微生物复混生物肥料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而且还能够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从而使植物根际的微生物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微生物肥料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进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了植物抗病虫的能力。 3.发展微生物农业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微生物农业的发展前景比较客观。在实际的微生物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将有机废物变废为宝,可以间接的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微生物农业中,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将空气中的毒气及水、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清除干净,微生物农业是一项全新的产业,其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在农业粮食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对粮食的产量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严重的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对水体、土壤、大气造成了污染和破坏。针对这样的严峻形势,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农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发现了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重要性。微生物农业的大力推广和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还能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微生物农业可以保证农作物的安全,有效的提高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4.微生物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实例 4.1简要介绍紫云英根瘤菌菌剂 紫云英是豆科黄芪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红花草,是重要的绿肥,饲料兼用作物。紫云英不仅能给土壤增加大量的新鲜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生产性能。因此,种植绿肥是一项必需的用地养地措施。紫云英固氮能力强,氮素利用效率也高,株体腐解时对土壤氮素的激发量很大,在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中维持农田氮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效的紫云英根瘤菌菌剂在提高紫云英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效优质的紫云英根瘤菌菌剂,一方面在紫云英播种后能提高紫云英的产量,另外还能在土壤中形成多种有利菌株共生的良好根际生态环境,对水稻化肥利用率起到重要的效果。 4.2高效紫云英根瘤菌在选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紫云英根瘤菌的初筛:将粗筛出来的紫云英根瘤菌进行回接紫云英试验(水培法或沙培法)进行初筛,从播后结瘤时间、根瘤数、根瘤大小、根瘤颜色、植株含氮量和植株长势等指标筛选效果好的紫云英根瘤菌;紫云英根瘤菌的诱变育种:利用紫外诱变等生物诱变技术来选育出固氮效果更好、抗逆性更强的紫云英根瘤菌菌种。 4.3发酵生产工艺的研究 优培养基的筛选:利用摇瓶发酵、20L、200L自控发酵罐发酵,利用旋转组学设计和计算机技术筛选各功能菌种生长所需的氮源、碳源、矿质营养、添加剂和诱导剂营养配方,确定促进菌体生长的营养成分和最佳复合培养基配方。 高效吸附载体及其灭菌技术研究:通过考察菌种在不同灭菌条件(巴氏灭菌法,高压湿热灭菌法和γ-射线灭菌法)下的不同载体(褐煤,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的存活时限以及载体中所含有的成分,将对菌体保存和对土壤的增肥及微生态作用等综合因素,确定载体最佳灭菌方法和最佳载体。 4.4应用技术研究 通过盆栽、小区和大田试验,检测紫云英根瘤菌产品的应用效果和稳定性,研究制剂不同剂型、浓度、用量、施用时间、施用方法以及环境因子对使用效果的影响,再反馈信息进一步研究和调整发酵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出高效、持效的生物有机肥料产品。 5.如何运用微生物提高农产品品质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5.1合理帅选菌株和应用联合菌群。 在深入了解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根据用途把几种所用菌种进行恰当、巧妙组合,使其某种或几种性能从原有水平再提高一步,使复合或联合菌群发挥互惠、协同、共生等作用,排除相互拮抗的发生。 5.2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工艺。 发酵条件、工艺流程、合适的载体、剂型、粘着剂的发展,尤其是在产品保质期方面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 5.3应用价值较高的微生物产品 有机物料腐熟剂(或称发酵剂)、根瘤菌剂、生物修复剂(微生物区系、解毒、重茬等)、促生菌剂,生物有机肥等。其中根瘤菌剂作为微生物肥料中的一类重要品种,目前存在的根瘤菌剂产品质量不稳定、使用菌种的有效性低、接种后在种子上存活时间短、结瘤效果差、产品保质期短等问题未很好的解决。因此,这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加快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由于接种根瘤菌剂还能有效降低和减轻豆科作物重茬的病害,根瘤菌剂在我国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 6.结束语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但在农业实际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在农作物的生长中大量的使用化学农药是必不可少的,农药可以杀灭农作物在生产中的害虫和病菌,但不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也使农业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通过对这样问题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农业将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产品品质论文:提高产品品质、创造管理亮点某项目工程精细化管理控制探微 摘要:本文简述了某项目的工程管控的措施和亮点,今后,笔者将在项目管理中不断探索研究新的管理方法,不断加强和提高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产品品质,通过良好的工程管控手段为业主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关键词:建筑产品;精细化管理 1.工程概况 某项目位于南京南站的东南角,周边商业配套齐全,九都荟共有两期开发,总用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2万平方米,拥有沿街商铺,从拿地到开盘17个月,首次开盘,市民争先抢购,产品受到市场热捧,销售火爆。 2.质量管控措施 项目质量管控措施,主要包括:(1)质量管理可视化:每栋楼安全通道两侧张贴楼栋信息牌、质量可视化表、进度可视化表及安全巡更记录,质量按照实测实量要求按集团要求悬挂于楼栋通道处,充分显示出不同施工阶段各道工序指标的检查情况,数据更新务必及时。(2)工程实测实量可视化:现场施工必须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每道工序均要现场验收,每道工序均拍照留有映像资料,不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尤其是隐蔽部位,需监理验收并拍照留档,做可视化验收记录,严格控制现场工序质量。(3)落实工程“四化管理”:主体阶段设置砂浆、预制构件、模板、钢筋的集中加工区,装修阶段设置瓷砖、木工、防水材料及腻子集中加工区,进行“四化”管理,做到加工和安装分离,有效的进行了质量控制,确保了产品品质。(4)进行工序穿插施工:包括门框先行和主体未封顶之前,精装修单位进场穿插施工,主体结构分段验收,做好装修与土建穿插施工,总工期可以有效提升10%以上。(5)引入工程施工样板: 现场设置样板展示区,对砌筑、粉刷、防水、屋面等重要的工序进行展示,待主体施工阶段,在楼栋做实体样板间:土建样板、精装修样板、交付样板间。另还须做景观和外立面的工艺样板。工艺、工法样板先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把问题带到后期大规模工作开展当中。(6)深化图纸和制作户型手册:为精细化施工管理,现场编制每个户型的户型手册,内容有:定位放线图、墙体砌筑图、粉刷图、水电定位图、天花吊顶图、地坪竖向标高、瓷砖排版图等,为现场集中加工和移交提供依据,确保同户型同部位尺寸一致。 3.安全文明施工管控措施 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控措施主要包括:(1)统一安全文明施工策划:人车分流,场地布置清晰,包括外架 统一标语、出入口统一标语、安全施工统一标语等。(2)落实安全分色管理及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可视化评估施工安全系数,确保施工安全。(3)制定安全巡更制度:施工现场每天专职小组安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登记公告并及时整改。(4)执行楼栋值长管理制度:执行楼栋值长制度,值长负责制,现场各个主要分包管理人员担当每栋楼的值长,值长负责协助总包单位管理人员管理本栋楼的安全文明落实工作。(5)现场进行人车分流管理:现场道路采用人车分流制,规范化管理,保障工人安全和施工道路通畅。(6)采用太阳能灯和引入雨水收集系统: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资源,项目不断引进新技术,在现场先后采用了太阳能灯和雨水收集系统。(7)现场晨会制度:每日早晨总包召集现场的主要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分包管理人员,在安全公示牌下面集中,对今天的施工内容、安全危险源及注意事项进行布置。 4.项目新工艺亮点 项目新工艺亮点主要包括:(1)PC工业化:九项目部通过对日式管理经验的学习培训以及对前期成功项目PC工程经验的借鉴和总结,进一步提升了项目对PC工业化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于2014年11月开始,在F-4、E-4、G-2 楼栋上采用PC全周期施工,前期做好产品定位研究,其中F-4、E-4两栋为柱、梁、墙、楼梯为全PC预制构件,楼板为叠合板,做绿色建筑。(2)铝木复合木板体系:为提高工程质量,提升实测成绩,项目研究并样板展示铝木复合木板体系,于2014年7月开始,在D-7、A-2以及EFG地块部分楼栋主体施工阶段开始采用此体系,铝模板砼成型质量非常好,实测成绩高,周转60次成本摊销和木模板持平。(3)免抹灰(薄抹灰)工艺:为减少空鼓、开裂,保证粉刷质量,在不改变墙体材料的基础上,采用石膏砂浆进行5-8mm的薄抹灰,已经现场制作圣戈班、普拉德等品牌材料的样板,进行对比研究后,随即在项目后续施工中推广。(4)精装修穿插及无尘化加工:精装修单位提前进场做门套先行施工,主体分批次验收。精装修单位提前进行单工种流水穿插施工,建立设置集中加工厂,瓷砖、木工、腻子、吊顶材料、防水材料,均集中加工加工安装分离,提高加工精度,缩短总工期,提升产品品质。(5)景观先行:做好景观图深化设计,对景观图纸和室外综合管网提前叠图,景观围墙和综合管网先行,在地库全部封顶、底层脚手架拆除后实施。 此外,项目也在做一些新工艺、工法的研究,例如高精度楼地面原浆收光找平、预制窗台板、保温反打工艺研究等,也分别取得了一些进展。 以上简述了某项目的工程管控的措施和亮点,在项目管理中将不断探索研究新的管理方法,不断加强和提高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产品品质,通过良好的工程管控手段为业主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回馈社会! 产品品质论文:肉类产品品质:何种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创造肉品附加值? 摘 要:保证肉类产品的质量,是整个肉类产业链的一个重要任务。保证肉品质量对于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来说是应尽的义务,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应得的利益。过去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危机,质疑的不仅仅是产品内在和外在品质的保障途经,还包括产业链中产品或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从动物育种到产品加工、零售到消费及消费者在各方面的产品品质要求上都表达了新的期望。当今,市场营销在产业链保障产品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着重介绍肉类产业的市场营销和商业运作。 关键词:品质;肉产品;食品安全危机;品质和原产地认证;推销 自从1996年食品安全危机以来,肉类品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项挑战。无论是对于生产和销售企业,还是对消费者来说,品质保障不仅是理所当然的标准,也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战略主旨。各种品质和原产地认证标识是对消费者最好的品质和来源保证。Momont[1]认为,这些认证标识具有多重意义,如天然、可靠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实际上,品质认证这个环节消除了消费者的疑虑外,它们还成为了品质、特性、原产地和精湛加工技术的代名词。法国消费者愿意为信得过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2]。然而,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大量出现的认证标识对于销售行业和消费者来说却很难轻易辨别[3]。 山区特产、乡村特产、本地特产等各种特色标识和自行标榜的其他品质保证标识在市场上显得名目繁多,且常常没有清楚的解释。 那么,品质保证是如何成为关键问题的呢?消费者对肉类品质的认识到底是怎样的?他们的真正要求和需求是什么?最后,销售策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1 肉类产品品质概念的演变和政策规范 20年来,人们对肉类品质的认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食品安全危机的出现是一项重要的推动因素(表1)。其实,从90年代以来,农业和食品业不断受到食品安全危机的冲击,特别是肉类产业中动物,如牛(如疯牛病)和禽类(如二恶英、禽流感等)。这些危机使得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不信任感增加[4],从而影响生产企业的运转。Ben?tre等[5]将食品安全危机(1996年在罗马举办的世界食品峰会)和食品的内在品质造成的危机归纳为“理智型”或“粗暴型”两类[6]。 40多年来的食品丑闻和危机,促使欧盟制定了93/43CE食品卫生条例,主张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方法“识别食品卫生的关键因素,建立且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并及时更新”。最近的大范围肉品掺假(如2006年鱼肉和2013年马肉掺假)事件曝光以后,欧盟重新修订并简化了原来的食品安全条例,并于2013年5月公布和在2016年实施。该条例加强了食品卫生规范,尤其要求增加突击检查和加重处罚以防造假行为的内容。欧盟委员会(2014年7月,第六轮谈判)已讨论签订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TIP),旨在解除贸易束缚,并提高了肉产品的品质要求。市场和消费者对于伦理、环境和食品卫生的诉求,都将是争论的重点和关键挑战。 对照新法规的内容可以明显发现,公共机构和业界对食品的品质明显重视了(如卫生、微生物、原材料等)。法国消费者已经不能再容忍任何食品卫生问题,这些规定旨在重塑消费者对肉类消费的信心。 那么,品质的定义具体是什么?根据ISO 9000∶2000 标准,品质是指“一个产品、一套工艺或一项服务可以满足外在或内在需求的所有特质”。从营销上来说,品质是“一个物质、一项服务、一个品牌或一个企业,被客观或主观所公认的特性和价值”[7]。 然而,食品的品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定义有所不同。欧洲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质和原产地认证标识如“原产地认证称号”、“原产地保护称号”、“产区保护标识”“红色标签”等。在法国,品质通常是通过符合法律法规标准的形式展现出来了。而美国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品质认证标识被视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因此无法建立相似的品质保障体系。品质通常被诠释为对工业流程的遵守和无毒无残留。品质的概念缩小到了技术层面,且最终以企业的声望来代表,公共部门的介入也就没有必要[8]。 同样,生鲜乳、奶酪是欧洲传统和技术的标识,而在美国这完全不符合卫生标准。另外,欧洲支持对转基因产品在标签中强制标注,而美国则反对。这个分歧体现出食品品质概念上的分歧。在美国允许使用激素类产品饲养肉牛以加快其生长速度,这一事实也展现出食品品质的有关法规要求完全不同。 一些消费者对最新的科研结果有时表示质疑甚至抵制。他们要求加强食品卫生和品质规范以及监督措施。因此,提高品质是所有食品工业的必由之路。唯有提高品质才可以重树消费者信心。尽管一系列新法规已经或即将生效,消费者对于提高品质的诉求一刻也未停止。除此之外,他们还表达了对食品产业各领域更多了解的诉求。 2 消费者对肉类品质的认识、态度和要求 食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法国人重点关心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进食已经不再仅是满足生理和享受的需要,它还有其他层面的需要。例如,在家畜饲料中添加亚麻籽可以生产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ω-3脂肪酸;含胶原蛋白的酸乳可以减少成年人的皱纹;用芦荟制作的饮料可以改善皮肤状况;含类胡萝卜素的甜点可以使皮肤变成古铜色等。 尽管这些例子都通过产品形象或用途提升了食品的原有价值,但食品的相对价值还是降低了。1991年以来,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不断降低,而住房和交通用支出不断增长。1960年法国每个家庭平均支出的60%为满足饮食需要,如今这项支出只剩下13.5%了,饮食已不再是法国人生活的第一大支出(表2)。 2010年,法国居民肉类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最高(达21%,表3)。每人每年肉类消费总量为90kg(这个数据在20年前是100 kg,表4)。 消费者对未加工产品的需求量在下降,而对加工产品(如便利食品和打包食品)的需求量(也包括对配套服务的需求)在升高。除此之外,他们也追求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无论是对养殖企业还是加工企业来说,产品的品质、可靠性和便利性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然而,品质既取决于产品的客观特质,也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喜好。尽管后者不易得知,但了解消费者的满意度确实至关重要。它取决于产品的形象(如品牌和品牌形象)以及配套的售后服务。这些条件都是组成食品附加值的要件。 多项研究显示,肉类产业希望在销售环节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10]。然而,在从前被认为是例行或习惯(锁定唯一品牌)行为的肉产品购买,在食品危机发生之后已经发生了改变,如考虑其他产品、或者减少甚至放弃对该肉产品的消费,但这又陷入了新的困境,如对产品的来源、价格和加工方式等必须重新审视[11]。 这个消费行为的改变会影响其购买标准,其中除了品质、风味或口感等内在特点外,又加入了产品来源、畜牧养殖模式和品质认证标识等外在的指标(表5)。 如今的食品品质特征除了营养价值、感官品质和卫生之外,还加入了道德规范(如环保和动物福利)和文化价值(如地域、传统文化等)[8]。这些新的品质概念涉及食品的生产条件,对特殊认证标识起促进作用(如原产地认证称号等)。这些认证标识使生产者和产地都获得了更多的附加值,但也增加了对生产过程中品质保障和可追溯性的要求。 食品品质对于消费者来说成为了理所当然的选择标准。相应地,肉类产业(特别是占70%销售量的大型销售企业)的战略主旨,很自然地集中到了大宗消费产品的价格上(图1)。目前,消费者对食品卫生的关注度很高,他们对食品生产过程的信息有更多的了解。关于原材料的来源、加工方式等信息,都成为了销售是否成功的要件。消费者认为,提供食品来源和畜牧养殖模式等信息是理所当然的。他们难以理解,为什么家畜可以在法国养殖,肉类加工却要送到国外,最后成品又卖回法国。国家跨行业组织主导的一系列措施,如法国原产地标识、法国猪肉标识等,旨在尽力满足消费者对品质、来源和可靠性的要求(表6)。消费者要求清楚的食品来源、工艺和卫生信息,而种类繁多的品质标识或原产地认证标识,又使得消费者难以辨认出他们需要的重要信息。因此,要尽量简化和集中这些品质认证标识。例如,水产行业就推出了统一的“法国馆”标识。 3 市场营销与产品形象 长期以来,市场营销在肉类产业链中都只是作为一个选项而非必要环节。而如今,营销与品质的结合成为了肉类产业的现实要求。营销具体是指什么?营销的定义是“选择和吸引市场、发展并维持顾客群,交付并传递价值的科学和艺术”[13]。它的作用是通过品牌策略、品牌形象和销售服务带来附加值,并且及时调整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尽管如此,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有时并不一致。本文研究发现,在食品货架区决定购买的人群比例为53%。而以光顾货物的人群为100%时,只有23%购买者会注意到品牌,其中16%的购买者会取下货物观察,15%会决定购买,5%会购买该品牌的多样货物(图2)。 研究发现,在11 000 个参考产品中,购买者只注意到500 个,能记住的也只有50个。这是由于购买者在中等超市(面积400~2 500 m2)的购物时间平均为25 min,在大型超市的购物时间58 min。购买物品中1/3为生活基本用品,其余为冲动购买、享乐性购买和深思熟虑后购买。购买甜食平均花的时间为59 s,购买咸食时间为56 s,而液态产品为49 s。如果再看看购买常用品的时间,其数据更惊人:1 kg牛乳为10 s,面包为10 s,巧克力为30 s,鹅肝为59 s,而肉产品是90 s[14]。 如何向购买者传达产品以及加工品质信息呢?大部分肉品是在大型超市销售,也就是说这个“无声销售”要靠购买者自己来寻找满足其要求的内在和外在品质标准。而货架的陈列并不总是按消费者需求来安排,且品质标识的种类繁多(正式标识、集体标识或以销售品牌私设的标识)。另外,以销售量至上的低价策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消费者的选择。 现在的顾客已经不再沿用传统的推销模式决定购买货物了。既然已经知道他们通常都会提前准备购物(如47%的购物者准备购物清单),就要尽量采用适宜的、能影响他们购买决定的销售策略。因此出现了一系列促销方案:成套销售、即时折扣、加量不加价、赠送购物券、会员卡优惠等等。尽管这些促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不能忽视消费者在寻求便利、价格合理、简单便于选择但又不失多样化的产品(表7)。 现今消费者对肉产品的动物种类非常“忠诚”:36%的消费者在断货时选择延期购买,42%选择同种动物不同切块部位。确定动物种类后,切块部位便成为第二重要的标准,决定因素为颜色和包装情况[15]。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研究至关重要,此时不能把消费者单纯看待成“购买东西的人”,因此需要引入“范畴管理”的概念,即购买者站在消费的角度定义其对产品的要求。“购物者营销”并非是一个革命性的方法,而是更加完善、更贴近购买者需求的促销手段。为了更好地满足购买者需求,销售企业和加工业确定了5 个重要环节: 1)类别;2)顾客;3)购买路线;4)量化的需求单元;5)购买欲望。 新的“营销”策略更加注重在消费瞬间通过统一形式和类别来促销。使用交易人数与交易量(people incidence transaction amount,PITA)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购买路线和消费需求(图3)。 这个方法在对顾客浏览频率、购买品牌、年购买量以及分类别购买频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促销手段(如即时折扣、买一赠一、加量不加价等)则用于吸引顾客的注意。 这个方法能更好地分析购买者在商店的购买行为,研究发现:70%的品牌是在商店内选择的,68%的购买决定并无事先规划,5%是同一品牌的忠实顾客,47%受销售地点的促销广告影响。 以上结果表明,购物者展示的是一个“即时处境行为”即购买行为同时受需求标准和购物环境的影响。 除此之外,购买者与货架的距离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营销中通常利用“5-3-1”原则来优化产品包装。这个原则主要考虑了消费者与货架距离对包装的视觉感知情况的影响。表8举例说明了不同距离时消费者对产品包装的感知情况。 今天的肉类产业应该配合零售商的需求来供货,要推陈出新,要建立起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联系,并提升对购买行为的理解。大型零售商期待可以自行发展产品分类的供应商。所以,肉类工业要自行了解消费者对各种类产品的需求情况,以更好地为产品定位并丰富产品种类。然而,这个营销手段的推行并非轻而易举,因为大中型超市本身也通过加工半成品来推出一部分肉类产品。现有的肉类品牌已经“树立”,要建立新的品牌着实不易。如Charal、Socopa、Valtéro、 Le Gaulois 和 Loué 集团等。这些品牌已经根据消费需求改善了销售策略,提高了产品的外在品质(如包装、便利性等)。 最近推出的肉类新切块命名就是针对消费用途的一种改进。法国经济部下属的消费、竞争和打假管理处于2014年12月开始颁布实施的《牛肉、犊牛肉和羊肉新切块命名法》将激活肉类供应市场,促使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和便利性,更真切地满足消费需求。但这还不够,肉类产业的营销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当前,营销的成功在于针对消费者需求的一整套措施:1)对货架色彩的戏剧化布置(如装饰、新品促销活动、季节主题促销等);2)优化产品种类划分、烹饪模式、量化和质化促销;3)优化不同种类肉产品在不同消费场所的用途、感官和营养价值;4)标注各切块的烹饪方法建议,同时提供切块部位的信息。 4 结 语 畜牧产品,特别是肉类的品质,透过消费者的信心来体现。它本身并不具附加值,但可通过品牌、标识、形象和实用性来回应消费者的需求。今天仍有47%的购买者在光顾销售点后放弃购买[16]。要使购买意图成为购买行为,就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改善销售点:1)标清产品分类;2)标明切块部位及其烹饪方法建议;3)了解购物者的真实需求;4)分析购买者的购物路线。 当今肉类产业没有成功的捷径,唯有提高生产透明度、可靠性和生产技能。除此之外,还要让消费者明白并理解肉类产业的角色。众多的品质标识使消费者感到困惑,但它们却是使消费者放心的唯一途径。优化供货分类、戏剧化布置和创新促销策略,是满足顾客和食品工业需求的有效辅助手段。 (翻译:黄亚宇,审校:霍云龙、李艳玲、孟庆翔)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引导小学生把握表达技巧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阅读教学的本位就是对言语形式和表达技巧加以感悟、品析、玩味,以及对言语形式蕴含的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针对文本特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近言语形式,品味言语形式,把握言语规律,增长言语智慧,提升表达能力,获得人文精神的滋养。 一、在诵读中感悟 诵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在诵读中欣赏景物,感受整体美;在诵读中揣摩句子,揣摩语言美;在诵读中展开想象,领略意境美;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塑造心灵美。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的最后一段时,先让学生诵读第二句话,然后去掉“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再让学生在诵读中比较、揣摩,从而领会“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刻画出了侵略者破坏圆明园时的疯狂、野蛮。如果去掉这些词语,侵略者那种猖狂、野蛮的形象就荡然无存了。诵读时,对“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要读出重音,读出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这样诵读以领略文字之妙、语言之美。 二、在比较中领悟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运用比较,可以领悟言语形式的最佳表达效果,感受语言蕴含的情感。比如教学《慈母情深》的这句话:“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首先,聚焦“立刻”一词,让学生快速、不换气的朗读,体会“立刻”;其次,让学生找出“立刻”的近义词“马上、赶紧、迅速、立即”;然后,比较朗读两个句子,体会原句四个“立刻”给人的感受──藏着母亲工作的“忙碌、枯燥、乏味”,藏着母亲的一片“深情”;最后,带着这种感受朗读句子。这样比较,不仅让学生懂得了写文章要注意词语的锤炼,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词语的选用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 三、在想象中感受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现象经常存在,所以阅读时要放飞想象,以感受事物的形象,体会言语形式的魅力。比如教学《慈母情深》的片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首先,读一读,说一说这组句子的表达有什么特别之处?接着,改一改(改成通常的说法),读一读,说一说,这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你读出了什么不一样的感觉?然后,仔细品味:作者看到了怎样的一个背?在作者的记忆中,母亲该拥有怎样的背?转过身来,作者看到了母亲怎样的一张脸?在作者的记忆中,母亲该拥有怎样的脸?作者又看到了母亲怎样的一双眼睛?母亲啊,你曾经挺直的背哪里去了?你曾经光洁的面容哪里去了?你曾经水灵灵的眼睛哪里去了?……这是一个“特殊的言语形式”──这组句子主语后置,形成排比,如同电影里的一个个慢镜头,把母亲的疲惫、辛劳、衰老,放大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作者的愧疚凝聚在字里行间。教学时必须紧扣言语形式背后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生发补充,揣摩探究,层层剥笋,可以深入体察“言语形式”背后深刻的意蕴和浓烈的情味。 四、在联系中品味 解读文本,品味语言,要联系生活实践或人生经验。阅读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要“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茅盾语),进而理解语言文字的要义,晓悟情趣,诱发语感,让学生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的、独特的体验。比如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的这句话:“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首先读句子,说意思: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止一条。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就要寻找另一条道路。然后,让学生举例来说明:有一次,碰到一道数学难题,我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没有成功,只好置之不理,暂时放弃了。晚上,我请教了隔壁的大哥哥,他三言两语一点拨,我豁然开朗。这说明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解题的办法不止一个,自己的实力不行时可以向他人请教。这样联系生活来品味语言,学生对文本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就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五、在写话中内化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阅读教学应努力营造一种调动学生知识积累,运用言语形式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言语形式,让学生动笔仿写、扩写、补写、续写,从而不断积累、丰富语言,达到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境地。如蒋军晶执教《月光曲》一课时动情地说:“同学们,贝多芬这时候决定再弹奏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这时候心里究竟再想什么呢?请再次拿出作业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此时的“写”,是有前提的,学生假设是贝多芬,被盲姑娘深深感动,他们进入了角色,体会到了贝多芬此时的情感变化,能够入境地去揣摩贝多芬的想法,也乐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设计这样的动笔写话,写能促进深入地读,读穿插着写,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探讨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资源,让学生以课文为载体,以课文的主要内容紧密相关来收集各种信息。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会方法;拓宽途径;总结积累 步入新世纪,我们已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当今素质教育中,知识不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也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教学中,把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甚至是学生无法看到的事物,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来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主动探究,引发其获取信息的欲望。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就是学生阅读的典范,其内容包罗万象,所展示的信息量非常大。教师可通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教学《草船借箭》,可在课外指导阅读《三国演义》节选等;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可激发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和的生平事迹,能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课文;教学《长征》,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了解长征的历史及一代伟人的风范及崇高品质;教学《威尔斯的小艇》,可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意大利风土人情的资料,了解异国风情,有助于对课文的准确理解。这样做当然是费时费力的,一开始,学生总觉得很麻烦,只有少数的同学进行了收集。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了积分制,对每次能在学习新课前主动收集资料的学生,除了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外,还在他们的积分册上加一分。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无形之中,让孩子自身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赶、学、比、超的意识,收集信息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二、教会学生搜集信息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资料的收集还处于起步阶段,收集信息不是拿来长达三四页的电脑资料,课堂交流时,长篇大论。收集信息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课外收集、筛选和课文学习有关的材料,并在收集的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老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地彰显出来,让学生以课文为载体,以课文的主要内容紧密相关来收集各种信息。 我在布置学生搜集的任务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搜集的具体内容,使每个学生明白自己将要搜寻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并预先让同学们说一说,你打算到哪儿去找资料;搜集到资料后,让他们讲一讲,你的这些资料是从哪里找到的,找资料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有的同学,历尽千辛万苦仍然一无所获,我们就让他谈谈他的苦衷,并请大家帮他分析找不到资料的原因,帮他想想办法。这样,学生有了方法和目标后,逐步减少了搜集的盲目性。如在《第一场雪》一课初读课文时,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我把“下雪对人们还有哪些好处”确立为本课研究学习的知识点。这时,学生的兴趣大增,或向家长请教,或上网查询,或翻阅图书,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多种途径从多个角度研究探索,总结出下雪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不下二十几种。通过这种课前大量的针对性收集,课上的重点深入交流,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深刻地体会到了收集信息对学习的积极作用。 三、拓宽学生信息收集的途径 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我们指导学生可以从网络、书籍、向家长口头请教等多种途径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一)网络收集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成为跨时空的大型全球“信息中心”,通过网络可以查找到许多集合了形、声、色等的丰富信息资料,效果是其他途径所无法比拟的。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里上网查资料,如果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可以上网的话,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电脑上网查找。 (二)书籍收集 基于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生活水平,一部分学生会受到上网条件的制约,无法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因此书籍收集始终是信息收集的重要途径。书籍的来源可以是家庭藏书、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书店、报纸杂志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做笔记、作批注,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来帮助收集资料。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电视收看、广播收听、向人询问等方法来收集需要的信息。 四、善于总结,巩固积累 收集的资料并不是课上交流之后就将它弃之不顾,而应该让学生善于总结,巩固积累。我经常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指导学生设立“采蜜本”,一边查阅,一边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简要摘录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信息、新方法以及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指导学生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称及网站地址等有关信息,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还注意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通过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学生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走进社会、走进自然,遨游于信息的海洋之中。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真正地融入到学习中,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谈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几个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对知识的获得有赖于阅读。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应顾及学生的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要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牧场 生。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指导学生阅读的前提条件 每接触到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解读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时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诱导,使学生的阅读达到准、深、活地理解文本的目的。比如教《放弃射门》这篇课文。当拿到文本,从反复的阅读中知道了作者讲述的是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球星福勒为了避免对手受伤而放弃一个极佳的射门机会,表现出了他极为高尚的体育风范。当在聆听文本录音时,也讲读出了自己。于是在头脑里将收集到的信息结合自身原有的理念,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球星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 二、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不管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或编者之间的对话,其宗旨都在于每一个学生个人。因此,必须要强调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至于文本的意义,要结合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去探究、去发现。 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一文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让他们默读,接着让他们提出问题。很多学生都高举小手。有的刚问“漂流记是什么意思?”马上就有人回答“鲁滨逊漂流在荒岛上所记下的记录。”还有人补充说是一段“生活记录”。在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后,再问鲁滨逊在岛上过了一段怎样的生活时,举手回答的人更多了。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再加上教师的旁敲侧击,就很容易读出文本真正的含义,从而体现了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经验是不一样的。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包括学生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做出反应;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地方作出反应;甚至是结合文本内容而产生的“突发奇想”。 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迷》一文时,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讨论中,学生各抒已见,结合在电视资料中对宇宙的了解,有的学生说“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有的还告诉大家“据宇宙飞船探测到的事实判断,火星上不具备生存的条件。”也有人抛出“我认为除了地球之外,也许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只是还没发现罢了”的“高论”。通过学生大胆的交流讨论,学生在不自觉中就达到阅读的目的,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四、注重知识体系的纵深联系与发展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思考,将知识面纵横比较与联系,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先取多方面的途径,让学生在“乐学”的基础上“善学”,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在教授新的课文知识的时候要改变以往老师说教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老师”。如在教《为人民服务》一文时,首先要布置好学生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们分小组联系时代背景把“为人民服务”提出的缘由、发展等整理组织好,还要准备1-2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课外文章和故事。课堂上派选小组代表发言讲解,结束后学生和老师互相发言,经过讨论,是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文的相关知识。最后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自己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计划。通过创新组织课教,不仅可以让同学们主动掌握了某一事件的知识体系和纵深联系,同事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品德情怀。 指导学生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把握上述几个环节,不离开与文本的对话,一定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谈小学生晨读对阅读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 摘 要: 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不仅体现在教学大纲与日常教学中所占比重加大,在各种活动及竞赛中阅读能力也同样不容小觑。教师对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晨间是非常宝贵的一个时间段,晨读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晨读 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课上老师都较为重视阅读,想让每名学生都有锻炼与提高的机会,但每节课的时间实在有限,除去复习、教授新课字词、了解作者等基本环节外,可以用作阅读的时间便十分有限。课外教师会布置相应的阅读内容,但实际执行起来,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阅读任务。晨读可以解除这些弊端,因为晨读时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可以安排负责此工作的同学监管,尽量让其发挥作用。下面简要谈谈晨读的优势。 一、晨读可以将安排的阅读任务面向全体同学 一般情况下,每位班级的班主任都会布置一定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早自习时间完成,那么什么任务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呢?多数老师会选择阅读,每天清晨我们进入校门,首先听到什么,肯定有人会说是“学生的琅琅读书声”,这也是我们喜欢听到的。早晨学生到校后,由老师事先安排阅读任务,便可以统一行动起来,这就是面向全体同学,有哪个同学想偷懒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所有人的任务是一样的,如此早自习的时间便会充分利用起来。如果没有晨读安排,那么学生可能做什么的都有,组织纪律不便管理,就连学习有的学生可能也会投机取巧,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此方面,还需要老师仔细研究,尽可能地激发每位学生的兴趣,通过晨读训练,真正把阅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晨读可以将阅读任务落到实处,有负责监管验收的同学 布置晨读任务时,老师大都会在学生中选择一位有威信的、有能力的学生负责此项工作,把任务布置下去后,与该同学交代明白如何辅助管理,让学生们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晨读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表现出优秀的综合能力,在学生中培养出有能力、有威信的同学,让其在晨读时间段进行组织,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教师安排的任务顺利、保质保量地完成,这对整个班级的成绩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如:负责的学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练习后,该负责的学生可以逐一检查,看看同学的阅读效果,发现不足的可以着重练习,有任务完成不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其提高。这就是监管与验收的作用,既有监管又有验收,那么晨读的效果一定会达到教师的期望值。 三、晨读有利于互相提高、互相进步 在晨读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阅读声音洪亮,充满感情,而且有互相竞赛的成分,这样效果就更好了。这往往表现在同桌之间互相比较,前后桌之间、每个小组之间都会产生竞赛的时候,互相比拼读的声音、读的流畅、读的感情,等等,教师常常在教室外不看教室内的现场状况,都能猜到里面是什么场面。有时,学生间会把所发现的问题与存在的错误互相纠正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哪里读错了,语气、情感不对,都会一一列举,这种既竞赛又互助的学习方式是难能可贵的。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水平便自然得到提升,教师在观察一段时间后,把不足的地方再跟同学讲一下,使其阅读能力快速提高。 四、晨读的时间段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早晨的读书时间是最好的,这个时间段学生的记忆力最好,注意力最集中,最有精气神,这么好的时间段给了学生练习阅读,如果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就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了。实践证明,利用与广泛开展晨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大有作用的,即使是阅读水平很低的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晨读训练后,变化也是很明显的。因此,老师应该在晨读上多下工夫,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老师要认真考虑晨读任务的安排,有的老师安排的是经典诵读,有的安排的是课本中的阅读任务,有的安排的是名人名言,还有的安排了名著,等等。这就要看每个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要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不能好高骛远,适得其反,也不能让晨读任务过于简单,反而不能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被高度重视的情况下,能很好地利用晨读训练,将会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也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这是国家教育机构从课程的高度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语感。由此可见,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是何其重要。那么, 什么是语感?为什么要培养语感?怎样培养语感呢? 1.培养语感的认识 什么是语感?简单地说,也就是人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这种能力具有直接性、整体性、敏捷性和不确定性。在近代语文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夏丐尊先生,他把语感定义为对文字的灵敏的感觉。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叶圣陶进一步倡导语感训练,叶老先生把语感的对象由"文字"扩大为"语言文字",基本见解和夏丐尊先生完全一致,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能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语感"。8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将语感拓开了又一个层面(语言文字的结构形式和表达的层面),他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2.培养语感的意义 语文文字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人类使用,要想很好地使用这个工具交流思想和情感,参与社会交际,就需要具有良好的语感。, 2.1语感是人感受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人一出生就是感受语言的环境中学会听话、说话、认识家人朋友、认识世界的,如果把刚出生的孩子放进一个没有语言感受的环境里生活,他将永远不会具有使用语言的能力。 2.2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发展语文能力,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这些都与语感有着紧密的联系。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主要靠实际的听、说理解的能力。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是服务于语感的培养,如果没有字、词、句的知识的积累,语感就无从谈起。语感反映的思想感情是一种心灵的感应,一个人总是把自己接触到的语言对象,按自己的需要作出理解。这就是常说的"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培养语感塑造学生的思想感情。 3.培养语感的方法 毛光伟在《语感──语文教学的支点》一文中提到:"语感的培养不是教学方法的更新创造,也不是教学模式,而是对影响人们多年的通过语言知识传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说话写作的旧'语文教学思想的改造'。"语感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时期的知识积累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就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3.1加强朗读,感悟语感。语感之"感"源于所感之"语"。读,可以调动学生的眼、口、耳、脑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过程,做到"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 3.1.1教师范读。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他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儿童的心弦,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与"催化剂"。 3.1.2学生自读。培养语感关键在于自己的语文实践,教师要重视多读,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在谈到多读时说:"读之,须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基础阶段,语感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多读包含着一篇多读,一篇文章如果只读一两遍,只能了解大体意思,多读几遍,尤其是感情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就像《日月潭》 这样的课文,没有反复的多遍练习,学生根本达不到会背这项要求。多读还包含着读多篇文章,课文只是范例,语感的培养和提高,仅读课文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选择适合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读物,以及其他一些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阅读。从语文角度来讲,不仅要读故事、童话、寓言,还要读诗歌、散文,不仅要读中国作品,而且要读世界各国的作品,不仅要读中国现代的作品,而且要读中国古代的作品。 3.2引导思考,体味语感。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 3.2.1培养语感,要在作品中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受,而且能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获得更深的感受与理解。如"翠色欲流"一词,可引导学生读这段话后这样理解:那无边的草地好像是用绿色拨洒,颜色是那么绿,那样鲜,那样浓,那浓浓的绿色,饱含了水分,好像凝聚成一个宽阔而碧澄的水面。这是多么美的景色,一个"流"字把意境写活了。经常这样的品词、析句,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力就会敏锐起来。 3.2.2培养语感,应抓住文章中最能表情达意的词、句、段,捕捉语感点,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领悟,体会情感。课文中有些词句虽然不太深奥,却十分精妙传神,引导学生反复琢磨体会,感受就深刻许多。在平时教学中,能经常带着学生品一品课文中使用得当的词语,并说说好在哪里,久而久之,学生在说话写话时便斟词酌句了。 3.3启发想象,丰富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语感培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于有字处想无字文",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鸟的天堂》中这样写道:"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里的"热闹"并非只有听觉感受,其中还包含着视觉、运动觉、空间觉等多种感受,其形象很丰满,是一种立体形象的感受。在教学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边在脑子里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一边诵读,读出"热闹"的感觉来,读出作者欣喜的感觉来,读出美的感觉来。 3.4注重积累,内化语感。语感虽然以感受为基本形式,是一种心理体验,然而有生活才有体验,有对语言文字的感性积累才有理性的妙悟。这种积累既是生活的积累,也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只有重视积累,才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感,并在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中显现出来。 3.4.1生活体验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的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由此可见,生活是培养语感的摇篮,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语感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 3.4.2语言材料的积累。朱光潜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重视语感训练与语文知识教学的结合,把识字、学词当作语言积累的基本起点,因为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学生的语言运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做到读文时通顺流畅,谈话时妙语连珠,写作时文思如泉。 总之,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的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复地进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语感的培养会在语文教学园地里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小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摘 要】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和中心环节,其主要是给学生阅读的知识与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教学中动脑、动口、动手要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掌握知识,拓展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阅读;质疑;体会;尝试 深入教育教学,开拓创新,师生团结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新主流,是充满“新鲜味”的主渠道。对于我来说,在教学中大胆地去设想,利用好充足时间钻研探索,抓好机会,去及时地尝试与总结。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有几点教学尝试,以供同行商与参考。 其教学尝试可概况为:三点一线》(三点:自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分角度谈体会;一线:坚持阅读一贯制。) 1 坚持阅读一惯制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此格言就充分说明了坚持一贯制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比较好地掌握学习课文内容的主动权,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在教学活动的至始至终,要坚持好、贯彻好“一贯制”阅读,就拿阅读教学中尝试性的“三点”来说,特需去这样做,有哪方面的难点,通过阅读的渠道去质疑、去讨论、去解疑。 2 自读课文 就是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去熟知课文,需解决好以下问题: (1)以及掌握课文内容中难读准的字。例如: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选自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灯光》一文),其中“倚着”、“夹着”、“拿着”这些词语中的“着”它的语音为zhe;而“划着”这个词语中的“着”,其语音为zháo。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有责任……(选自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为人民服务》一文),其中“困难”一词中的“难”应读为nán,“受难”一词中的“难”应读为nàn。 我进行这一项教学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容易读错字音的现象,基本能达到正确流利地去自读课文,去确定难读字的读音。 (2)勾画及理解课文内容中的好词及好句,每篇学习的新课文内容中,总有一些较陌生而具有一定新颖性的词语和句子,需去做相应的标记勾画和理解。例如:“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与“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这两句是前后照应的句子。(选自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是全篇文章的中心句,(选自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詹天佑》一文)。 对于一些好的词语,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查找资料)和联系当时的语言环境去理解、去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已无意识地积累了大量的词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就为更好地利用词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一些好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情况或对句子喜欢的原因。总之,这样的教学环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词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基石”,同时,学生也有了一刻写作“定心丸”,并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了很大的帮助,为以后将要进行的教学环节铺平了道路。 (3)学生自己选取喜欢的段落。教学中,学生总爱去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很好地,仔细地、认真地进行阅读,并有意识地加以思考与理解,很特意地说明自己喜欢有关段落的原因,其中很自然地谈出了对段落内容丰富的理解。教师“趁热打铁”巧妙地去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熟知程度及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比起以前对整篇课文逐段了解内容,既省时、又注入了新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浓,何乐而不为呢! 3 学习课文内容 师生间的教与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扬平等互助合作的学习精神,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立好足,找出疑问点 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立好足。找出疑问点,应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从课题入手――抓住重点字、词、句――内容次序――作者的写作思路及特点。 3.2 依据疑问点,学生自己质疑 学生自己沿着找出课文内容疑问点的思路,进行有质量的质疑,提出带有链索性的问题,要带有文章的灵魂,韵有文章的精髓。例如: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困难的?最后,世人又是怎样评价詹天佑和中国人的?(选自小学教科书第十册《詹天佑》一文) 3.3 做到精读,自学解疑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切中问题的实质要害落实到有关的段落及段落的字词句方面,力求做到粗(精读)、细(细致)、准(准确),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去深入思考,自觉解疑。然后,教师趁有利时机,组织学生展开合理的讨论与自由交流,形成“各抒己见”的良好气氛,树立起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借此,教师很好地训练了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很灵活、很活跃能从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具有了初步的创造性思维。 3.4 做好点“睛”之论 这是教师的任务,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作以点评,要作鼓励性语言的评价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作以评价,有时可以作总结性的发言。点评时多用“稍作补充就会更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得很好“、”学习很自觉“、”做得很好“等词语。这样会更好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导学习的主动权,会把学习学得更好,培养起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 分角度谈体会 这是对课文内容更进一步的升华,是用学生自己的心与事件人物之间心灵的对话,是一种感情交流,也是对学生进行了很好地思想感情方面的深刻教育,主要掌握好三个方面的角度:一是,结合课文内容谈体会;二是,联系自己实际情况谈体会;三是前者紧密结合。例如:有的学生学习了《灯光》一文后,谈到:郝副营长生得伟大,死的光荣,您向往灯光,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可我们已经用上电灯。郝副营长,您安息吧,我们一定会在灯光下认真学习,决不辜负您的希望。您好,再见!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与信息教育的顺利开展,及时营造良好的互相团结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去学习、会学习,作为教师,应大胆地设想,力求实践中尝试,善于总结,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摈弃传统教学观念,谋求新的教学路子,是素质教育实质性的要求,是时代教育的呼唤,是关键 之所在。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小学生阅读教学浅谈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本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提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明确了在阅读教学中保障阅读的质与量、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自主阅读 兴趣 方法 习惯 阅读是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人格有着重要作用。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尤其重要。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任务。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求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在课堂上保障阅读的质与量。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自主阅读应从激发兴趣开始。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运用各种方法,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趣方法多种多样,有导语激趣、情感激趣、多媒体激趣、活动激趣等,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效果甚佳。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题西林壁》,一般学习古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的事,如何上好这节课,如何体现本组“观察与发现”这一训练重点?教学中可采用导语激趣、多媒体激趣开课:“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庐山玩一玩,欣赏一下美丽的风光,好不好(适时播放庐山精美的风光片)?”这样的导语、多媒体课件就像一块磁铁,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使其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进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指导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方法是语文学习指导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方法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很快掌握知识。阅读的方法很多,比如有精读、略读、默读、朗读、品读、速读、表演读,有浏览式、批注式、摘录式等预习式阅读,还有比较阅读等。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是一条最常用、最有效的指导途径。要把阅读指导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语文学科知识又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方法、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自主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不同的阅读指导。而阅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一读文本,整体感知内容;二读文本,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三读文本,划出优美感人、含义深刻的句子;四读文本,品析、悟情、明理,升华主题;五读文本,摘录积累妙词佳句,日后运用;六读文本,诵读妙词佳句、精彩片断。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强化,能达到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地去解决新问题,举一反三。 其次,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多引导学生围绕“你有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展开教学,教师少些讲解、分析、理解,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去感受、去体会并学以致用。教学中还要给学生提供评价、反馈的时间、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多给学生一些肯定性、鼓励性的语言,还要尽量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他人评价。 三、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享用不尽。”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阅读习惯一般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批注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一句、一段、一篇读起,一次、两次、三次坚持,不断积累经验。其次是要根据小学生缺乏自主性、自控能力比较差的身心特点,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的原则指导阅读。再次是要营造气氛,创建书香校园,合理安排阅读活动。最后是要创建阅读交流展示平台,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要把阅读的金钥匙交给学生,随时随地教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自主运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阅读能力历来被称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它既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又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张志公先生说:“阅读不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知识,它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就更为重要,它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语文水平。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进行目标管理 1.1 达到一个基本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要用普通话,发音准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句子,要读得流利,不能结结巴巴、吞吞吐吐,要读出感情,注意轻重缓急,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句段之间的停顿。 1.2 注意两个方面的培养。(1)注意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培养。(2)注意学生认真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具体指认识生字、掌握词汇、理解句子,朗读、默读、背诵和复述课文;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的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指能自觉认真、独立思考、查阅笔记等阅读习惯。 1.3 做到三个结合。(1)阅读与接受美的熏陶相结合。阅读教学要把学习语言文字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结合起来。(2)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阅读以教材为蓝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阅读方法,再将课内学到的方法有目的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巩固课内知识,扩大知识面。(3)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阅读教学要学习、掌握、积累词语和句子,学习掌握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使读写相得益彰。 1.4 解决四个问题。阅读课文从宏观上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写得怎么样?解决这四个问题是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也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的途径。 1.5 过好五道关口。阅读教学要过好识字、释词、读句、理段和明篇这五道关口。识字关,能凭借汉语拼音,依据汉字规律,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能读字音、辨字形、明字义。释词关,会通过查找字典词典,结合语言环境等多条渠道理解词意,并积累词语。读句关,能读通句子、读出语气、理解句意、认识句式。理段关,能理清段落、划分层次、归纳段意、分清结构。明篇关,能概括内容、归纳中心、总结写法、质疑问难。 2 发挥思想教育功能 阅读过程,一般是“文字――内容――思想”和“思想――内容――文字”的双向过程。前一过程的特点是以文悟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进而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这是一个从文字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的心理过程。后一过程的特点是因道品文。即从中心思想出发,进一步品味、赏析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这是和前一过程相逆的心理过程,以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为核心,体现了文和道的辩证统一,也表明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必须在“双向”过程的基本机制下,紧扣教材,发挥它的形象感染、情感陶冶、逻辑摄服作用。 2.1 形象感染。在阅读教学中,课文里塑造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常常使同学们深受感动,成为激励他们成长的榜样和力量。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正在发展,他们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感受性。我们要善于发挥教材的形象感染力量,抓住重点的词句和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英雄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品格,并注意恰当运用插图和声象教具配合讲读,以增强熏陶、感染力量。 2.2 情感陶冶。一篇篇课文是思想、信息、情感的载体,用不同方式抒发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教学需要激发作者相应的情感,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深切感受作品情感的脉搏,从而引起思想共鸣,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例如我在教《一夜的工作》时,就十分重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把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一尺来厚”,“一句一句”审阅文件的情景去认识和体验总理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劳苦。又从“一个”、“两把”、“一盏”、“两杯”、“一小碟”的记述去认识和体验总理生活的简朴。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对的敬仰之情。然后,再紧紧抓住课文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并要求学生表情朗读,读出感情和语气,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师、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 2.3 逻辑摄服。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的教育性,除了内在的思想、情感外,还有它强有力的逻辑力量。课文的思路和严谨结构,在学生阅读理解中一旦有所领悟,就会感受到课文的逻辑力量,势必会强化教材所阐述的思想、观念和蕴含的情感。 3 寻求多角色效应 阅读教学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强化角色意识,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地扮演角色,以寻求教学中的多角色效应。 3.1 兴趣的引发效应。兴趣是成功的基因。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充当角色,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写景文,可根据教材确定景点,以导游的身份安排游路,引其循路览物,触景生情;也可面对文中画面的游人的身份巧妙设问,要其介绍画面。这样,学生或者跟着导游游山玩水,或者带着游人寻路通幽,其兴趣必然浓郁。对叙事文,教师可充当角色,引其入境,促使学生设身处地理解内容。 3.2 难点的突破效应。由于水平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在阅读中常会遇到难点。对此,教师有针对性地充当角色,可以转换思维角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寓意的理解是寓言教学的难点,直接奉送寓意,学生则难以接受,而直接要其说出寓意,学生又难以胜任。如果教师有目的地充当角色,巧问妙引,通过情境创设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情景感受,则可使其顺利地悟出寓意。 3.3 心理沟通的效应。由于师生年龄水平的差异,使得师生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心理差异,这往往使教与学出现异步现象。而教师充当角色,则可沟通师生心理,促使教与学协调同步。首先是语言角色化,教学中教师须以学生的角色设计语言,要根据学生年龄、水平特点而设计语言,使语言具备孩子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童心。要精心锤炼语言,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准确使用以趣化语言,使其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并富于幽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语言要温和亲切,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良师益友。其次是情境角色化。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随机充当角色,朗读也好,表演也好,均可参加,和学生一块玩、一块乐、一块演,这样,就能使角色成为沟通师生心理的纽带,以优化教学效果。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阅读教学 【摘要】小学生阅读时不善于思考,而习惯于死记硬背,这是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适合于阅读本身特点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方式的训练?一般说来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图像 在阅读课文时,将文中所描述的事物,在头脑中构成一幅鲜明的图画,然后又回到课文中去进一步理解课文,形成文――图――文的思考方式。如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学生没有到过云南西双版纳,却要他们通过看图和读文去想象云南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是什么样子的,没到过永定,却要他们想象圆形土楼是什么样子的,并在头脑中通过图文把他们联系起来,想像这时脑中浮现了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竹楼傍水而居的画面。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思考境界呢?必须把课文读熟,透彻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把反映生活画面的句子联系起来想。这样,词句理解得越深,图象在头脑中就变得越鲜明、越深刻。 2、体验生活 边读边想,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事物和环境之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去体验所描写的事物和环境之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去体验所描写的事物、人物。从而获得感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学《凡卡》一文时,文中这样写:“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那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经过反复朗读,把自己置身于所描述的境地,就如自己是凡卡在当学徒,没吃的、没喝的、不能睡好觉等等,甚至还要挨打、打冻,与自己现在的生活进行对比,从而产生对凡卡的同情感,对俄国沙皇统治黑暗社会的憎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注意联想 阅读课文不仅要认识一个个事物,而且要从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或更多种事物,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认识能力。比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文中小女孩在第一次擦燃火柴时写道:“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要让学生懂得“这火炉”是小女孩“过于寒冷,渴望得到火炉”所引起的联想。这种由写实在事物到产生联想的手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理解。而教材中有些运用象征衬托手法,就要学生运用联想去理解。比如:“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就要由“一夜的工作”启发学生联想到每天晚上都是这样度过的,这还只是一夜工作的缩影,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我们的,事实上是赞美每天晚上都是这样忘我地工作的,我们作为中国人民要不怕艰难险阻,发挥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作风,响应的反腐倡廉。 4、发展思维 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形象语言、巧妙的联想等等,是触发学生思维想象的诱因,我们可以籍此诱发引导,教给方法,使学生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开阔思路,开拓思维。 4.1、学会分析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指引学生把文中的小女孩与现实生活中的你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悟出两者间的逻辑联系“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不敢回家,说明她的爹妈不疼她,第一次擦燃火柴幻想到大火炉,可以想象得到这个小女孩当时有多冷;第二次擦燃火柴,便是幻想到烤鹅,说明她现在除了冷,最严峻的便是温饱问题了。现在生活中的同学们在大年夜都在干什么?会穿不暖和吗?会吃不饱吗?两者进行鲜明的对比,进而进一步通过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当时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而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4.2、掌握规律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可以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学生懂得:观察事物的静态要注意事物的位置、大小、形状,并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描写事物的动态则要注意事物的活动变化,要抓住特点写。 5、学会推想 推想是根据已知的材料遵循其规律,推测其发展的一种思考形式。阅读中,常常把文中没有具体交代的部分,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推理、想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凡卡》一文中,从“乡下 爷爷收”可以知道凡卡没有写清爷爷的具体收信地址;从凡卡投信前没钱买邮票,所以也没有贴邮票等可以推想到“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这样的情景只有在凡卡的梦里能实现,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学生通过这样推理,就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文章思想感情的领悟。 6、体会文中难于理解的语句 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中出现了较多意思含蓄的句子,这些句子就要我们运用体会的思考方式去理解。要体会句子的意思就要让学生学会联系有关的词、句、段,联系中心思想去理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学生只有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通过读、思、议、练等环节,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体会出这句话中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第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看幻想到的美丽景象,她当时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寒冷、饥饿、痛苦的生活,所以是幸福的。 只有对学生进行上面六种适合于阅读特点常用的思考方式的训练,持之以恒,才能改变过去学生死记硬背的坏习惯,使他们在阅读中善于思考问题,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优化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摘 要: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语文教师应该多选择与生活相关联的阅读文章,通过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与阅读能力,使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更加有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教学的效率,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争取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辽宁省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语文阅读的要求更加严格,语文教师应该从广度与深度上都更进一步地深入,通过多种途径,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营造出更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 一、提高课堂活力,营造课堂氛围 由于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与自我观念,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与个性等都有着非常强烈的主观意识,他们不愿意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工具。所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提高课堂的活力,为学生营造出更加融洽的学习氛围,从而能够把传统枯燥无味、呆板、机械的阅读教学过程转变成为更加富有生气与活力的课堂。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给学生找一些故事性的文章,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简单的记叙文入手,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二、活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要想优化小学语文的有效阅读教学,教师就应该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录音机、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的设备,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能够产生自主阅读的愿望。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音乐、影视作品或者话剧等,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如果想让学生持续这种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就应该进行不断的鼓励与引导,让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形成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模式,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并且能够通过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反思自己对阅读理解的差异,学会更多的思考方式,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两个小组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之后定期组织学生参加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先讲述该文章或书籍的大致内容,并讲述自己对读书的感想和体会,这样能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会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思考方法,不断地提高阅读效率。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就应该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变换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除了本文所提到的优化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选择更加贴近生活的阅读素材,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更加的感同身受,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地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 (作者单位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甜水满族乡河沿小学)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得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还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味。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体;习惯;体验性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这是小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阅读教学应顺应这一规律,让学生在主动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正如张田若先生所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由此可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的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课题教学时,教师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作品的理解,这只能说是教师的阅读,而不是学生的阅读。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或倾向。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说,它跟兴趣、气质、能力等是构成个性化行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性格特点。从生理机制来说,习惯又是后来获得的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身的一件大事,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学生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学生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但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他又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过去重视孩子们如何阅读,而忘记教他们如何自愿地阅读。”可见,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成效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语文教学头等重要的任务。在现实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有书可读,引导他们利用压岁钱或平时零用钱选购一些少儿课外读物,并让他们每周挑选好的文章或故事在班上朗读,让学生听后评议。笔者还组织小学生开展讲故事或朗诵比赛,评出“故事大王”或“朗诵能手”。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教师若提出了某项要求,就要抓住不放,不能时紧时松。尤其是在良好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的时候,在有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某种不良的阅读习惯的时候,更需要严格要求,丝毫不能放松,长此下去,将会对其他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三、进行体验性阅读教学 “读”是主旋律,已成为当今小学语文界的共识。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指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读,让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因为小学生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我们可以把画、唱、演等活动形式引入课堂,将学生带入意境中,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对学生体验过程的评价,以决定学生体验的价值取向。在教学中,还应积极开展拓展性活动,如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写自己的心灵轨迹、走出课堂体验生活等,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积累有关体验奠定基础。 总之,通过体验性阅读教学,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让学生站在语文学习的最前沿,积极促成体验性学习。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对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沉思 一、 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实施兴国安邦战略的一项关键性决策。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要靠教育,小学教育是这种人才培养的奠基阶段,我们必须从小抓起,通过学校创新性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学习,切实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其次,提高小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规模和培养能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应试教育仍影响着民族文化素质,成为青少年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障碍。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不断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能力。因此,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而且,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所以,在阅读中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创新潜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保证。 二、在阅读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1.科学原则。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在科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时,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在有了新的主意或新的想法之后学会自己去验证,包括去收集相关的材料、相关的信息,以及如何去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最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去检验。坚持科学原则是创新教育的基石。 2.开放原则。与封闭式教学相对,让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传统教学往往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中,注重学生接受式学习,认为学习书本知识才是最有用的。显然这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如果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将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通过发展感性认识来触发其创新的灵感。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打破书本的局限,要结合实际,从现实中汲取营养,创造丰富的直观,利用学生已有感性认识,来活跃学生的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其丰富的创造精神。 三、提高小学生创新阅读能力应当进行的改革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虽各有要求和渠道,但是其根本便是阅读教学。因此,推进语文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落实好阅读的素质教育。 1.改革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实践操作,掌握知识,领悟学法,形成能力,并迁移至课外去学习教材以外的知识,去探索独立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教师要走出"传授式"和"应试式"教学误区。创新潜能能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以体现,首先取决于语文教师是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我认为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所需要的教学观是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的主要方面,以帮助学生具备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教学的本质内涵,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有了这样的教学观,在教学中才能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才能使师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和拓展。 3.处理好创新潜能培养与阅读基础教学的关系。创新潜能培养必须重视阅读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技能的练习,但不是把阅读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把阅读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实现教育目的工具。因此,阅读教学首先必须围绕阅读基础内容,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它们,建立起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 4.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是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解疑、探究的协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共同体验、讨论创造的过程。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教学 有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阐明了读书的重要和途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告诉我们多读书对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将“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明确了阅读的要求。因此,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帮助选择学生适合自己的书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喜欢知道才能取得显著地效果。兴趣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实实在在对阅读产生主动的需要,让学生将阅读与自己的兴趣画上等号。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老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指导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书,来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读书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要从整篇课文入手。要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重视个人阅读后感受、体验的交流,切忌肢解课文。此外,只有整体把握是不够的。阅读教学还要结合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逐渐发现、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品积累的能力。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 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实,证明了他们所采取的阅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许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了他们所传授、推介的阅读方法的正确。教师有必要从中撤取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法可依,进而增进学生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向小学生可以传授以下一些阅读方法。 (一)确定阅读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学生读物的实际来选定阅读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绕圈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找到真正切中目标的实际内容。清代学者阮元说:“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晒之。夫必十日一行, 始是真能读书也。”这是说精读之法。有的书要速读,那是为了快速摄取信息;有的书要精读,这是为了从内容到形式仔细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笔法、作者的旨趣。 (二)加快阅读快速,提高阅读效率 让学生懂得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才能积极的、创造性的阅读理解。阅读时不出声,使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简化,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阅读时尽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文字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阅读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与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 (三)用自己的思想意识理解书本知识 读书要融进自己的思想意识,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小学课本中出现一些古诗、古代寓言故事以及一些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意义的作品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加深理解。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四)动笔墨、做记号读书方法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认为要做书籍的主人,这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 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画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实,证明了他们所采取的阅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许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了他们所传授、推介的阅读方法的正确。教师有必要从中撤取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法可依,进而增进学生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 小学生阅读教学论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写作文总是表现出:怕、恨、不喜欢、不会写的情况!小学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环节,语文老师在工作执行时十分棘手和头疼,一门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不知道如何下笔写作文?东拼西凑的只为完成一篇作文,条理不清楚,意思表达不准确,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材内容;评价;兴趣 一、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训练的培养是成功写好作文的最近通道,它为作文知识的储备,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是学生通过阅读,深受文化熏陶,主动的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写作知识做储备。而且,阅读还可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语言得到锻炼,词汇在阅读中得到运用,会掌握一定的写作基本规律。 二、注重平时积累以及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作文作为语文的基础知识,阅读时一样需要积累文中的好句、好词、精彩片段。“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课文中思考练习题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用心、用脑、动手去锻炼阅读的好习惯,进而为写好作文作铺垫,力争达到有词可用、有话可说的效果。 三、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坚持写日记是写作练笔的最好方法和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广泛多样,学生可以切身地将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经历到的、想到的事情挥笔无拘无束地记在日记中,这样学生就在自由表达的空间中将真实的事情记录下来,为写作做了很好的培养训练,写作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老师按时的批阅日记,写的好的语句老师要给予表扬和赞许,写得不好的地方,老师和学生一起看内容,老师指导修改,学生在轮流交换意见中及时改进,在工作进行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真实地记录,将话变为通顺的语句阐述出来,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若再重新习的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学生对作文产生的头痛是他们的兴趣不高涨,老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地让学生做到乐意写作。只要教师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 青海省湟源县大华镇中心学校)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论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供,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多,私家车的数量也急剧增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共性。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以问题的研究为突破口,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将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而更好的带动我国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现状;对策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从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1责任机制不完善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机制不完善,尤其是在责任监管工作中,许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负责人只注重自身的责任,或者是只注重相关领导者的责任,其却忽视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落实,没有将责任机制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导致责任机制的不健全,甚至影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说,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责任机制落实不明确,责任机制不健全,将不利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碍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全面化管理。 1.2技术支持不足 技术支持不足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技术支持不到位导致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安全监督需要在工程建设和运营的时候有一定的技术支持,从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坚实的过程中,其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但是,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来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异,无论是在交工建设之前的勘察工作,还是在工程的设计工作,乃至是施工及其运营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1.3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 防患于未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很好的代名词,然而,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当中,恰恰缺少了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工作,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在我国的诸多城市中,其已经建立了轨道交通,以带动城市交通的发展,但是,其在交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进行预防和监督,没有使许多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的状态,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甚至是威胁到了城市的居民的安全。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其还存在这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落实,有针对性的提升我国安全监管的力度,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体现。 2.1强化责任机制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其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这就需要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地方,强化责任机制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所需要做的第一步。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落实责任机制需要体现在众多地方,比如说在线路运营管理中要体现出责任机制,在生产作业中体现安全责任意识,我国需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机制,将责任机制落实到实处,展现安全管理的切实性和可行性。 2.2强化技术支持 强化技术支持是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又一个方面。首先,技术支持要体现在工程的建筑方面,即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体现技术支持。比如说在工程的设计上、工程的建筑上等都需要强化相应的管理,这样就能使的城市轨道交通能够顺利、安全的进行运营。同时,在监督管理上要强化技术支持,即建立相对完善的技术网络体系,使有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一切工作都纳入到其中,使之形成一种完善的网络体系,这样就能够在全面的范围内进行监管,使其得到良好的运用和拓展。第三,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技术掌握和操作能力,使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能够精准的掌握相关的技术,带动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 2.3强化安全监管 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监管工作是十分必要,其需要在不同的侧面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安全问题成为人人关注、人人重视的问题,避免不安全隐患的发生。第一,要强化事前的预警和管理,即在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时候要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详尽的规划和预案,使预案工作尽可能的完善,这样就能将许多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的状态。事前的安全预防和监管是促进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基础环节。第二,强化事中监管。强化事中监管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的一种监管,纵然有完善的技术支持,完善的安全监督也不能够百分百的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因此,要针对安全问题的发生过程进行监管,当安全问题引发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快速安全处理,使安全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 总之,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管理过程中,不仅仅要具备安全管理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相应的改革措施,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能够在相应的技术支持下得到合理的完善,使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尽可能的展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城市管理之间结合起来,形成全面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论文:探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 摘要: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文与自然的复合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要素高度密集的地理综合体。本文结合基本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提示三个层次,来谈谈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交通;安全;工程;设计 城市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标志之一,在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诸多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可以说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达的重要参数所以大力发展城镇建设,对城市进行合理而健康的规划和管理极为重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设计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首要环节,设计单位及其广大设计人员,应如何面对轨道交通“安全问题”?本文就此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概念 1、定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全部工作的总称。 2、安全工程的设计范围。安全工程贯穿于各设计研究阶段,这包括: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后续服务阶段。 3、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和运营中发生安全事故,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对于下述安全事故,在设计时就应给予充分考虑,以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 (1)火灾。在火灾情况下,人员的伤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烧死烧伤;高温灼伤;缺氧窒息;烟气中毒;踩踏;不正确逃生方式造成的摔死、摔伤;引发其他并发症等。 (2)撞击。撞击事故,包括:车撞车;车撞物;车撞人。 车撞车:追尾事故或乘客列车与其他车辆相撞(当线路不封闭时)。 车撞物:列车与永久性物体相碰,如:在永久性建筑物及构筑物变形、断裂、松动、脱落时,侵入限界,未能及时处理,而导致与列车碰撞或剐蹭;列车与临时性物体相碰。 车撞人:列车与工作人员、乘客、闯入或穿越行车线路者、平交道口抢行者等相碰。 (3)电击。产生电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触及电气设备的带电体(裸露或绝缘破坏);触及漏电电气设备的外壳(接触电位差超标);电缆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超标等。 (4)踩踏。在发生突发客流、突发事件、自动扶梯失控等情形下,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踩踏事故。产生突发客流的因素有:节假日(如北京清明节)、大型群众活动、恶劣气象等。 (5)人为袭击等。爆炸、纵火、毒气等。 (6)建筑物垮塌。运营期间,车站、隧道、其他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垮塌 (7)其他灾害。针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透水、洪水、雨雪风雾、沙尘等,设计应考虑防震、防淹、防洪、防雷、防风等。 4、施工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安装期间,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如:结构开裂、坍塌以及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出现沉降或坍塌等。施工不当或设计失误会导致这些事故的发生。 5、设计期间。项目前期决策失误,虽不会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但会给项目带来财产损失或影响项目经济效益。 二、安全工程的设计原则 主要原则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应以下述要求为目标,在正常使用时:必须防止因乘客使用系统而造成对乘客的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系统对运营人员及其他人员的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运营设施及车辆遭受损害与损失。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运营设备的选择,必须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满足功能、维修方便、经济合理。乘客使用或操作的设备,必须易于识别,设置在便于触及的地方,并保证不当的操作或使用也不会导致系统发生危险。必须为残疾人、老人、孕妇及带领儿童的人在使用该系统时提供安全舒适的措施。应当在轨道线路、隧道及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出入口、通风亭、列车车厢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类发光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安全标志。对于起火风险大的设施必须加以围护,减少可能的火情蔓延;在对火情及有害燃烧气体与热量控制的基础上,应保障有效疏散措施;铺设在地下车站、隧道及车辆上的电缆应不含卤化物,并避免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一旦发生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应能进入火灾运行模式,以保障人员疏散或灭火。 三、防火设计的重点提示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各种灾害中,火灾是首位的。所谓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1、火源。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引起火灾的火源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了解这些火源,将有利于防火设计。 电气火灾:绝缘老化、违反用电规定、电气设备设计或安装不当、过负荷、电气短路等,都可能导致火灾;生活用火引燃:如烟头等引燃可燃物;生产用火引燃:如施工中由电焊、气割、打磨、切割火花或其他火种引燃可燃物;人为破坏纵火。 2、火灾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在系统投入试运行前,设计单位应协助业主单位编制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3、建筑防火的设计要素。疏散通道、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用楼梯及自动扶梯、隧道联络通道的设置;疏散能力;设备及管理用房的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 4、消防给水与灭火装置的设计要素。消防给水系统、灭火器配置、自动喷水(或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 5、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素。机械防烟、排烟设施的设置、防烟、排烟系统与事故通风的功能、防烟分区的划分、设备的排烟能力、排烟设备的耐热能力、送风量的要求 6、防灾用电、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的设计要素。消防用电的要求、应急照明的连续供电时间、应急照明的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工作,需要给与重点关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设计的重要性,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更加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为实现这个目的,只研究设计导则还不够,还应该建立一套安全工程的设计评价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论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设计的几点思考 摘要:城市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人文与自然的复合系统,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和社会经济等要素高度集中的地理综合体,本文主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设计思考 前言: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在国家政治与经济、文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可以说城市化水平是国家文明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因此,各国对城市的建设都十分重视,城市规划与管理极其重要,而作为城市现代文明的轨道交通则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天,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更加受重视,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安全设计十分重要,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1.何谓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 1.1 概念 所谓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是指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全部工作总和。 1.2 安全工程的设计范围 安全工程贯穿于各个设计的研究阶段,主要包括:预可行性的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后续服务阶段等。 1.3 组成安全工程设计的内容 在安全设计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与运营中发生事故,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安全事故,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为目的。从当前的轨道交通安全事故中我们看到,主要可能发生以下几种事故: 1.3.1 危害性最大的火灾 一旦火灾发生,必然会导致人员伤亡,较轻的是高温灼伤,较重的可能会直接葬身火海,究其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当或者是人们防火意识不足造成的。 1.3.2 频繁发生的撞击事故 常见的撞击事故主要包括撞车、撞人、撞物。部分撞车事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追尾、乘客列车与其他车辆的擦碰事故却仍然时常发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其原因来看,主要是驾驶员防范意识不强、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 1.3.3 影响较大的电击 导致电击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触及到电气设备的带电体,或者是触及漏电电气设备的外壳,电缆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超标等都会导致点击事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1.3.4 踩踏事故 过去,踩踏事故频繁发生,随着设计水平的提高,施工质量的改善,踩踏事故已经逐渐减少,但是在突发客流、事件、自动扶梯失控的时候仍然会出现踩踏事故,多发生在节假日或者是大型的群众活动,或者碰到恶劣天气的时候。 1.3.5 人为袭击 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出现思想的偏激,或是为了报复社会,或是为了私人恩怨,人为破坏交通安全的现象十分频繁,爆炸、纵火、毒气等情况都曾发生。 1.3.6 建筑物垮塌 这种事故本不应发生的,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是设计失误,更多的是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的建筑物垮塌,哈尔滨的阳明滩大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造成十分负面的影响。 1.3.7 其他灾害 除了以上的灾害外,还有很多是自然灾害,地震引起的透水、洪水、雨雪风物、沙尘等灾害频繁,这就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防震、防洪、防雷等问题。 1.4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在施工安装期间可能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结构开裂、坍塌以及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出现沉降或坍塌等。从其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设计失误或者是施工不当导致的。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设计中要遵循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要以下述要求为基本的目标,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要尽量防止由于乘客使用系统而对乘客造成伤害或者危险,同时要防止系统对运营人员及其他人员的伤害与危险,同时要防止运营设施及车辆遭受到损害与损失。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运营设备的选择上要遵循以技术成熟为前提,保证其安全与可靠性,满足使用功能,便于维修,经济合理。便于乘客使用与操作,便于识别,同时要将其设置在便于触及的地方,同时要保证一旦操作失误不会威胁到使用人员的安全,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老人、孕妇、孩子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让其可以顺利应用该系统。可以在轨道线路、隧道及车站站台、站厅、出入口、车厢及其他的运营场所的项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交通安全运营的标识,导向、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都属于这类标志。对于起火风险较大的设施,必须要进行维护,尽量减少可能的火情蔓延,对火情及有害燃烧气体与热量的控制上,要尽量保障有效地疏散措施。地下车站及隧道等电缆不能含有卤化物,尽量避免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一旦发生火灾,通风排烟系统要立即进入到火灾运行模式,保障人员疏散与灭火,提高安全性。 3.防火设计的重要提示 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各类灾害中,火灾是破坏力最大的,所谓火灾,是指不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无法控制的燃烧造成的灾害。 3.1 加强对火源的控制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从引发火灾的原因来看,火源控制不当是最主要的因素,引起火灾的火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分为:电灾火源、生活用火、人为破坏。设计人员要充分了解这几种火源,从根本上控制火灾的蔓延。 从组成来看,电气火灾主要由电缆老化、违规用电、电气设备设计失误或者安装错误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超负荷使用而导致的;而生活用电则主要包括烟头等可燃物;生产用火则主要包括施工中的电焊火花,切割等火花;人为纵火主要是人们偏激的思想导致的。 3.2 建立火灾应急预案编制 在设计的系统进入到试运行的阶段的时候,设计单位要协助主单位进行火灾应急预案的编制,增强安全预防。 3.3 建筑防火设计的组成要素 是由疏散通道、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用楼梯及自动扶梯、隧道联络通道的设置组成,同时还包括疏散的能力及设备管理能力,另外,在设计的时候要对安全出口与用房的位置有准确的定位。 3.4 防灾用电、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的设计要素 消防用电的要求、应急照明的连续供电时间、应急照明的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工作对于城市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可以让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更加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论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 摘要:安全风险分析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从预先危险性分析入手对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提供了几种典型的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其研究成果对今后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分析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方法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对于缓解交通压力,节约资源能源,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进入2012年,各大城市纷纷开始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据统计,目前已有29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获得了批复。根据相关计划,至2015年前后,全国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有96条,建设线路总长将达2500多公里,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标志着轨道交通行业已经步入了黄金期。随着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也日益增多。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和运输能力,对轨道交通项目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显得愈加重要。 1 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管理的理念 随着轨道交通项目的快速发展,在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所以简单的风险分析和规避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必须要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 项目风险管理[1]是指对项目风险管理组织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规划、辨识、估计、评价、应对的过程,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和处理项目风险,防治和减少损失,减轻或消除风险的不利影响,以最低的成本取得对项目安全保障的满意结果,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风险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2]:一是将积极因素所产生的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影响最大化;二是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本文所述的风险分析只要是指第二方面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分析与评价虽然逐渐被重视,但是还为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目前的评价分析方法[3]大多是借鉴铁路工程经济评价或者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这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均与城市轨道交通实际不符,另外针对项目安全的评价研究也较少。本文是针对影响项目安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典型风险给予相应的评价方法。 2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5](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2.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3)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4)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3)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4)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5)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6)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分析的结果最终以表格的形式表示。 2.3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 PHA分析的结果用危险性等级来表示。危险性可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1。 表1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3 风险的分析评价和处置对策 3.1火灾风险分析方法 对火灾风险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 火灾动力学模拟)评价方法。FDS一种火灾驱动流体流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其原理是火灾的场模拟计算,场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求解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的空间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模拟方式,场是指状态参数如速度、温度、各组分的浓度等的空间分布。场模拟的理论依据是自然界普遍成立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以及化学反应的定律等。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的变化也遵循着这些规律,因而可以用场模拟方法求解火灾过程。FDS通过大涡模型对连续方程、动量、能量方程以及压力收敛方程进行求解,可得到温度、压力、气体成分、可见度等参数的空间分布。 火灾风险分析采用大涡场模拟模拟软件FDS version 3进行数值模拟,对车站隧道火灾情况进行模拟,其分析评价内容为: 1)针对典型站台和通道结构,研究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获得站台的通道内不同局部位置的温度和烟浓度分布等; 2)研究不同传热状况(辐射、对流、导热等)下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的热效应和作用区域; 3)火灾条件下烟气的动态扩散和传递特征,获得烟气在站台和通道内的分布规律和对人员的影响; 4)火灾、烟气条件下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的人员疏散模拟; 5)基于对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火灾和烟气的发生、发展、扩散和传递的规律的研究,获得防范安全事故、人员疏散和救援的操作预案。 3.2地压稳定性风险分析评价 主要运用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地下车站及隧道进行分析,分析典型地铁站及隧道的稳定性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其内容和目的是建立反映典型隧道围岩状态的三维模型,模拟围岩的力学状态和变形破坏状态;确定典型车站和隧道的工作边界条件及周边材料参数;运用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显示车站、隧道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应力、变形情况;根据计算提出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建议。 评价采用Itasca公司的FLAC3D程序,该程序为国际公认的三维岩土分析程序,可以进行非线性及线弹性计算,并可以很方便的模拟施工过程。 3.3人员疏散模拟分析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般采用人员疏散速度来衡量,可以通过人员疏散模拟来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BuildingExodus模型,即模拟人员疏散的精细网格模型。该模型针对大型空间及大量人群逃生设计,适用于模拟大型超级市场、医院、电影院、车站、机场航站楼、危险建筑物、学校等场所。可输入各种人员行为特征(如逃生人员生理、心理、行为属性),及火灾危险特性(如浓烟、温度、毒气危害属性)等逃生影响参数进行模拟,以展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较佳化人员逃生模拟结果。Exodus输入紧急情况下有关人类行为的各种信息,资料来源包括火灾的影像记录、已公布的调查报告和与受伤害者的交谈资料等。在建筑空间充分利用前提下,以拥挤人群、内部存在座椅等障碍物与设有警报设备等状况下进行疏散模拟。同时考虑逃生者年龄、性别、生理状况与熟悉度等属性阐述,进而了解每位逃生者开始疏散位置与出口的路径、人群拥挤程度及持续时间、逃生者反应时间与达到出口时间、出口使用人数、疏散行动时间与每个出口流量记录等信息。对于其它未考虑的影响参数,以最不利状况进行模拟。 3.4大客流输运模拟评价 本评价主要针对典型地铁突发大客流情况下的进出站控制、售检票、疏散通道、行车组织等措施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和验证。 评价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利用基于个体的人员动力学模型,建立地铁车站疏运模型,设定客流量时间曲线、进出站通道、闸机、售检票模式、限流方案等,对最大极端客流和实际客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评价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数值模拟方案 现阶段国内外针对大客流输运公认的模拟软件为人员动力学模型Legion进行模拟仿真研究。Legion模型为人员疏散的矢量模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个体行为(agent-based)和矢量连续空间(Vector)解析,能够兼顾人员个体行为描述、人员规模和空间区域三个方面,可适用于大规模大区域的人群模拟仿真。模型以每个行人个体为单位,行人的每一步在行走平面路线和方向上都通过计算机算法计算,即每个行人个体有决定自身行动的决策权,在决策时考虑周围环境(建筑及障碍物等)和与其他行人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信息交流,做出相应的决策。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人群疏散行为、疏散时间、疏散策略与技术等。 4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进行科学的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本文结合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风险分析,从预风险的辨识即预先危险性分析着手进行研究,并就典型风险提供了分析评价方法,对今后轨道交通风险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论文: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门与列车间隙的安全措施 摘要:近些年,随着全国地铁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科技水平的提高,大量新技术、新工艺逐渐应用于轨道交通行业,随之而来的一些新型的安全问题也由此产生。本文通过对我国地铁安全门与列车门之间安全情况的分析,提出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预防两门之间夹人的建议,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铁;安全门;车门;防夹;安全 引言 近几年,各个大中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不断快速增长,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表现尤为明显,目前日均1000万的客流量已将成为常态。在如此大客流的情况下,地铁公司不得不一再缩短发车间隔(部分线路已缩短至2分钟内)以提高运力。为了解决在提高运营效率的情况下突显出的各类安全问题,在地铁建设的过程中,地铁系统的建设、设计、运营等相关人员不断居安思危,采取了诸多措施,保障乘客安全,如:在站台上和车辆中设置了紧急停车按钮;在安全门系统中设计了防站倾斜挡板、防夹挡板、手动解锁装置、应急门;通过站台广播和其他宣传方式提醒乘客勿抢上抢下,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以上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但随着近几年客流量的进一步增加,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后仍然发生了一些乘客进入安全门与列车门之间的缝隙,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为此,本文主要就安全门系统的自身优化提出以下建议: 一、安全设计的优化 1.1滑动门解锁装置的统一 轨道侧的滑动门手动解锁装置主要是供乘客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当乘客进入安全门与列车门之间的间隙时,可通过旋转/按压滑动门手动解锁装置打开滑动门,此时安全门系统的安全回路自动断开,接收到信号的地铁列车将无法启动或执行立即紧急停车命令。同时车站综控室和中心控制室都将收到此故障信息,可以迅速安排人员抢救,并停止后续相关地铁车辆的进站。 但目前安全门生产厂家众多,各家的滑动门手动解锁装置因知识产权或其他原因均不一致,操作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了运营公司对乘客的宣传和培训难度一再增加,其效果也大打折扣。 为解决此问题,滑动门手动解锁装置必须统一设计成易操作、可靠性高的标准产品,且便于乘客在未接受培训的情况下就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操作。 考虑到发生夹人事故时,乘客一般是背对安全门,滑动门手动解锁装置应设计成乘客背对安全门时亦可操作,或乘客通过背部挤压此装置即可完成解锁操作(如:杠杆式)。 1.2滑动门防站倾斜挡板 为防止乘客有意、无意进入门体与列车车体之间的缝隙,现有的滑动门轨道侧底部设置了倾斜挡板。此挡板向轨道侧倾斜约45度,表面光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乘客站立,但也导致乘客一旦进入此缝隙就无法站稳,势必在列车开走后无处借力,从而掉下站台。 近几年,各地铁线路大多加装了安全门防夹装置,有些线路在招标时就将防夹装置作为标配,所以防站倾斜挡板的作用越来越小。为此,应考虑是否取消倾斜挡板,将防夹装置作为安全门标准配置,从而使出现极端特殊情况时乘客可以站在滑动门内侧(可一并考虑是否在滑动门上部门楣处设置拉手)。 1.3紧急按钮 目前在地铁车辆内和站台上均设置了紧急停车按钮,但是由于发生夹人事件时情况紧急,现场情况复杂,导致无法及时有效的触发紧急信号。为此,建议在地铁车辆门体外部表面或安全门滑动门轨道侧的立柱侧面加装一组紧急按钮。 为免乘客误按或受到车站内的活塞风影响产生误报,此按钮可设置为仅在关闭地铁车辆车门后开始工作,地铁车辆离开站台后停止工作,工作状态自动切换,纳入安全回路。一旦有人被夹,此人可方便的按压车门上或安全门立柱侧面的紧急按钮,从而切断安全回路,信号系统自动发出停车命令和三轨停电命令。 二、新技术的开发 2.1感应式车贴 在地铁车辆车门上设置或粘贴感应装置(压力、静电等机制),此装置同样是在关闭地铁车辆车门后开始工作,地铁车辆离开站台后停止工作,工作状态自动切换,纳入安全回路。 与紧急按钮不同的是此感应装置面积较大,不需乘客掌握专业的知识,便于不同身高的老人和小孩使用。当地铁车门关闭后,停留在车门与安全门之间的乘客通过拍打车门任何位置均可触发信号,切断安全回路,停车停电。 2.2视频、语音识别 由于车站内乘客较多,加上地铁车辆的运行噪音和语音广播的声音,导致地铁司机和站务人员难以通过现场的嘈杂声音准确分析现场的情况。虽然在站台上和车辆内设置了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仍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监控屏幕判断现场是否存在极端特殊情况。 为此,应开发视频和语音自动识别系统,通过系统对现场采集到的视频画面和语音进行后台处理,自动识别当前是否出现了紧急状态,出现了何种级别的紧急状态,并根据不同的紧急级别自动弹出回放画面供综控室人员进行人工识别、通知站务人员进行现场处理或直接发出停车停电信号。 虽然技术上难度较大,但一旦实现,就可以有效判断现场是否存在有人被夹、偷盗、抢劫、打架或暴恐行为,甚至在技术上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人员行为轨迹进行预判。 2.3激光探测 通过激光或红外线探测列车与安全门之间的障碍物系统由于存在侵入车辆动态包络线、误报率高一直无法实际使用。有关机构应加大与科研院校和科技公司的合作,攻克此世界难题。 采用摇臂式的装置搭载激光探测系统可在车辆进站停稳后自动或人工伸展摇臂(此时侵入车辆动态包络线),车门和安全门关闭后系统开始障碍物探测,确认安全后缩回摇臂(此时不侵入车辆动态包络线)后发出批准行车的信号。若探测到障碍物,摇臂不缩回,并通过摇臂上的摄像头拍摄画面供综控室人员进行人工识别后进行后续处理。 三、其他 加强风险管控的手段可以有很多,但过多的设备从技术角度上来说,会造成互相之间的干扰和资源的浪费;从管理角度上来说,会导致管理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大;从经济角度上来说,会产生更加高昂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为此,一方面要准确识别现有的和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制定应对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对各类措施进行统一分析,剔除多余的,整合重复的,补充需要的,达到冗余而不多余。 四、结论 地铁安全门保障了乘客在站台上的安全,地铁车门保障了乘客在车内的安全。一旦乘客进入地铁安全门与车门之间的缝隙就进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加强技术防范措施进行事前防范非常必要。适当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识别乘客是否进入了两门之间缝隙,为乘客提供方便的自救手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铁运营的安全性。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论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分析 【摘 要】作为大众重要的交通工具,地铁和轻轨的安全管理工作及安全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以及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人、车辆、线路、管理等因素,并提出了加强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体系 引言: 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系统,有自己的信号指挥系统,比其它的公共交通工具更加安全。但是由于轨道交通运量大,设施设备的科技含量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安全管理对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 安全管理措施不得力,例如指挥调度不当、司机失职、乘客缺乏逃生知识等,都很容易造成了城市轨道交通问题。虽然从硬件设备上来看,我国轨道交通都把安全问题放在了第一位,在设计时都考虑到了防和救的结合,但从管理角度看,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却还存在一些问题。从1999年和2000年两年中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发生的各类事故的分类统计看,轨道交通中一般性事故与险性事故的比例为5∶4。从事故原因来看,一般性事故多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安全乘车规则造成的;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工作人员职责疏忽引发的。此外还存在借车运营产生事故隐患的问题。 由以上轨道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中可以总结出存在于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1)随着体制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安全监管的范围、人员、规章制度也都在变,这样就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漏洞,出现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安全考核和相关措施不到位的情况。(2)轨道交通安全监管缺乏必要的手段,使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实施。(3)虽然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但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防灾意识有待提高。(4)对乘客的安全宣传力度不够大,乘客缺乏发生事故后如何保护自己的有关知识。 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若干因素分析 从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来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车辆、线路以及法律等因素。 (1)人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要以人为本,轨道安全管理也要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乘客的因素,保障广大乘客的安全。由于乘客的素质对轨道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乘车规则造成的,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拥挤造成对轨道交通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疏忽引发事故的比例也较大,而且后果严重。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与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关系。 (2)车辆因素 地铁中虽然车站上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自动淋水灭火装置,但是车厢内为了防止触电均没有安装这种装置;此外,车厢虽然使用的是耐燃材料,但在燃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毒气体。因此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3)线路因素 轨道交通是一个封闭式的交通系统,线路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的产生与线路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如地面轨道交通平面交叉口的密度较大、区间隧道内的照明条件差、缺少信号标志等都会影响交通安全。 (4)法律因素 在我国现有的轨道交通政策法规中,对安全管理虽有原则的、定性的要求,但缺少具体的管理条文及定量的衡量标准,也缺少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政策。 三、加强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手段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快速交通工具,安全状况是其管理水平和各种质量的综合反映。“安全第一”是乘客的根本需求和首要标准。轨道交通的安全包括消防安全、行车安全、综合治理安全等诸多方面。除了一些突发性事故外,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有前兆的。为了更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从以下各方面着手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1)加大对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作为轨道交通的管理者,应建立和完善设备运行状况计量检测体系,确保设备运作的安全度; 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增强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给职工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并结合人体疲劳周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应经常对司乘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掌握危险时保护乘客减少伤害的技能,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地组织乘客疏散。 (2)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 作为乘客,应该增加有关安全、文明使用轨道交通的知识。例如,在车厢内发生意外的事故时,处于第一现场的乘客应该及时阻止事故的恶化;在事故发生后应听从地铁广播和工作人员指挥,紧张有序地离开事故现场;平时应多注意站厅站台上的各种安全标识。 (3)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制定在发生轨道交通事故后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快排除事故,保护乘客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设施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各类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而且还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混乱而延误事故救援,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应尽可能地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科技手段。如采用高技术支持的信息管理、应急处置系统等来确保各种事件发生时的信息传输通畅以及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采用列车运行智能化调度系统,减少因人工疏忽所引发的各种故障或事故;采用线网综合运营协调系统,保证网络中各车辆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四、基于安全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 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安全信息管理机制,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作为前端支持系统。因此,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之初,就应充分考虑其引起的一些组织机构、管理程序、信息加工处理方式的变化。安全信息系统是安全管理组织的“神经中枢”,信息中心是安全管理活动的“大脑”,负责安全信息的响应和动作,指挥、协调人员和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并统一进程。要使该体系真正有效地运作,必须强化安全信息采集系统和建立有效的安全信息响应保证体系。 1、强化安全信息采集 避免安全信息获取时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是确保安全信息收集准确、及时的前提条件。安全信息的采集包括采集内容和采集渠道。 2、推行消除隐患的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管理的核心是强调对事故隐患进行跟踪管理,以对隐患的发现、登记、安全整改措施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并将其传送到安全信息中心。对设备实施定期检查制度,其检查过程中的安全信息应传递到信息中心,并将所得信息纳入信息系统备案待查,以指导生产现场正常运行,整理分析出重要隐患,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3、建立落实安全信息采集制度 对安全信息的收集除在组织上保证外,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制度上的保证,需制定一系列信息运行办法、管理制度、奖惩方案,使每个安全员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 4、建立立体的安全信息获取网络渠道 为了使安全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存储等有制度保证,应建立严密的纵横交织的安全信息网。纵向安全信息网是指由企业决策层、职能部门、作业班组组成的多级安全信息网,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各级安全人员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信息的收、发、送工作;横向安全信息网则是由各级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部门、生产单位等组成的安全信息网,依据所规定的义务和程序,及时将有关的安全信息送到安全信息中心。 五、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 1、做好有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工作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因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只能依靠行政手段来完成。虽然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一样,都具有强制性特征,但是在明确性和稳定性这两方面却无法与法律手段相比,所以尽管目前依靠行政手段建设的安全管理体系还比较稳定,但是仍然存在着长期隐患。笔者认为,可以首先可以通过建设地方法规的方式来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在取得成效和积累经验的同时推动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 2、对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进行合理把握 我国目前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机构规模大多较小,并且存在着身兼数职、专业人员匮乏等情况,无法充分发挥出相应的监管职能。笔者认为,目前已经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可以采用试点的方式完成由专业人员组成的监管部门建设,同时保证该部门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之问的独立性,并对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明确的规定。待一段时 3、明确对设备质量安全的要求 想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实际效果,就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设备支持。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所制定的有针对性的设备质量要求体系。就各地的实际营运效果来看,在营运初期,城市轨道交通的盈利性往往较差,所以对于设备质量安全的要求也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做到规定要求的设备必须投入,规定之外的,由运营方和投资方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投入,以免使运营商因为过高的初期投入而放弃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工作中。 4、做好评估和审核工作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成到正式投入运营的这段时间内,运营商必须邀请当地的消防、安全监管部门等对项目进行安全评估,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申请运营许可证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在进入正式运营阶段之后,安全管理部门应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的方式对运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或是由安全管理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科研机构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如果运营商在明知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做出任何的整改决定,那么安全监督部门就应视实际情况予以吊销运营许可证的处理。 5、做好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 想要做好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就必须从工作人员和乘客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工作人员,除了要安排有关考试科目来促使工作人员对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外,运营商或安全监督部门也应注意定期对那些正式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从而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了解新的安全内容。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通过进行安全演习来锻炼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乘客方面,则主要依靠宣传板、宣传报、乘务人员宣讲等活动使他们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另外,就是要严格要求乘客的乘坐行为,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六、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在融合进入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只有绝对的危险,没有绝对的安全,这就提醒我们必须时刻把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放在心上。我们还应当分别从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做好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定期进行安全维护保养,并且做好应急措施,将事故发生的概率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论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分析 摘要: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几个重要因素。提出了应加大对工作人员和乘客的安全教育、加强硬件设备的安全系数、完善安全管理法律等方面,加强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安全,安全管理 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系统,有自己的信号指挥系统,比其它的公共交通工具更加安全。但是由于轨道交通运量大,设施设备的科技含量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安全管理对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发生了严重的地铁纵火案,造成133人死亡、300多人失踪,财产损失高达460亿韩元。大邱市的地铁火灾给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提出了警示,我们有必要审视一下我国目前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水平。1.1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硬件方面要突出预防为主的概念。例如,车箱使用阻燃材料,电缆电线也是阻燃的。如果燃烧起来,也只能是冒烟,不能着火。站区间工程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一级耐火建筑。在管理方面,2002 年11 月1 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此法适用于所有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理所当然也适用于交通部门,包括轨道交通运输部门。《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1999年12月成立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处。该部门是上海市交通管理局领导下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管理、行政执法管理、前期专业规划管理等具体行政管理和执法机构。轨道交通管理处通过制定规章,通过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的综合作用来实现轨道安全管理。其主要职责有: 指导并监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制度的建立、实施;通过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对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法规做出修改;合理配置安全设施资源,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协调各职能部门,妥善解决安全管理的问题。 1.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韩国大邱市地铁事故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火灾。但是火灾发生后,当时有很多安全管理措施不得力,包括指挥调度不当、司机失职、乘客缺乏逃生知识等,造成了灾害后果的扩大。从硬件设备上来看,我国轨道交通都把安全问题放在了第一位,在设计时都考虑到了防和救的结合。但是从管理角度看,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却还存在一些问题。从1999年和2000年两年中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发生的各类事故的分类统计看,轨道交通中一般性事故与险性事故的比例为5∶4。从事故原因来看,一般性事故多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安全乘车规则造成的;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工作人员职责疏忽引发的。此外还存在借车运营产生事故隐患的问题。 从以上轨道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中可以发现, 存在于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1)随着体制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安全监管的范围、人员、规章制度也都在变,这样就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漏洞,出现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安全考核和相关措施不到位的情况。(2)轨道交通安全监管缺乏必要的手段,使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实施。(3)虽然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但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防灾意识有待提高。(4)对乘客的安全宣传力度不够大,乘客缺乏发生事故后如何保护自己的有关知识。 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若干因素分析 从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来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车辆、线路以及法律等因素。(1)人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要以人为本,轨道安全管理也要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乘客的因素,保障广大乘客的安全。由于乘客的素质对轨道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乘车规则造成的,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拥挤造成对轨道交通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疏忽引发事故的比例也较大,而且后果严重。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与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关系。据韩国专家和媒体分析,导致大邱地铁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导致了火灾发生后司机失职行为。(2)车辆因素地铁中虽然车站上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自动淋水灭火装置,但是车厢内为了防止触电均没有安装这种装置;此外,车厢虽然使用的是耐燃材料,但在燃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毒气体。因此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3)线路因素 通是一个封闭式的交通系统,线路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的产生与线路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如地面轨道交通平面交叉口的密度较大、区间隧道内的照明条件差、缺少信号标志等都会影响交通安全。(4)法律因素在韩国,现行的《消防法》只注重固定建筑和设备,而忽略了交通工具的安全法律政策。同样,在我国现有的轨道交通政策法规中,对安全管理虽有原则的、定性的要求,但缺少具体的管理条文及定量的衡量标准,也缺少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政策。三、加强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手段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快速交通工具,安全状况是其管理水平和各种质量的综合反映。“安全第一”是乘客的根本需求和首要标准。轨道交通的安全包括消防安全、行车安全、综合治理安全等诸多方面。除了一些突发性事故外,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有前兆的。为了更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从以下各方面着手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1)加大对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作为轨道交通的管理者,应建立和完善设备运行状况计量检测体系,确保设备运作的安全度; 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增强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给职工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并结合人体疲劳周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应经常对司乘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掌握危险时保护乘客减少伤害的技能,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地组织乘客疏散。 (2)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 作为乘客,应该增加有关安全、文明使用轨道交通的知识。例如,在车厢内发生意外的事故时,处于第一现场的乘客应该及时阻止事故的恶化;在事故发生后应听从地铁广播和工作人员指挥,紧张有序地离开事故现场;平时应多注意站厅站台上的各种安全标识。 (3)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制定在发生轨道交通事故后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快排除事故,保护乘客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设施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各类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而且还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混乱而延误事故救援,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应尽可能地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科技手段。如采用高技术支持的信息管理、应急处置系统等来确保各种事件发生时的信息传输通畅以及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采用列车运行智能化调度系统,减少因人工疏忽所引发的各种故障或事故;采用线网综合运营协调系统,保证网络中各车辆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论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设计的探究 摘要: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速度得以迅速发展,尤其在一线城市,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更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安全保障系统。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此文采用了广义系统的观点,通过使用定性分析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研究建立预防计划系统、灾难和应急计划系统于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文中还简要探究了智能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智能监控系统 1城市轨道安全保障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城市轨道交通是特大城市以及发达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周期长,耗费巨大,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在城市轨道安全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这不仅仅是建设发展的需求,更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有重大关系。 1.1 轨道安全事故分类[1] 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和运营期间常发生的安全事故包括自然事故和人为事故。尽管事故原因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在空间上有限性、偶然性、潜在性,不易被人提前预知。造成事故后往往损失惨重。 2国内外对于城市轨道研究的状况[2] 20世纪50年代之前关于城市轨道的研究处于基础阶段,没有对城市轨道安全系统进行研究。步入50年代后,尤其是九十年代后,交通管理逐渐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基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逐渐实现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保障性。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预防计划系统设计 为了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损失,降低轨道事故的概率,我们必须设计一套预防计划系统。此系统包括三种措施,即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3.2 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设计 建立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运输系统和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构想,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该智能监控系统的技术、特征和逻辑框架。 3.3 灾难计划设计 为轨道乘客提供明确的逃跑路线,使其在遇到事故后能及时逃离事故现场,以此降低经济损失和伤亡事故。 4 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领域的动态分析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再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研究方法通常包含以下四种: ①系统工程法②宏观与微观法③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④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理论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结合 5 城市智能运输系统[3] 5.1 城市智能运输系统构想的提出 为适应我国的迅速发展,以及满足道路运行的能力考虑,我国必须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而体现轨道运输的关键技术在于智能化。基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体系的研究成果,为实现城市轨道运输系统三高目标,即“高品质、高安全、高效率”,该智能系统应由(1)智能化用户导航系统即GPS系统;(2)综合运输系统;(3)智能化运输资源管理系统;(4)智能化城市轨道运营管理系统;(5)智能化行车控制与调度系统;(6)智能化综合监控系统这六大系统构成。其中,综合监控系统是基础,是为其他系统提供数据、信息的统一平台,是城市轨道智能运输系统的前提和基础(2)。 5.2 综合监控系统 综合监控系统实质上是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自动化且采用统一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中央综合监控系统、MBN(骨干网)、车站综合监控系统和FEP(前置接口)共同组成了综合监控系统。通过综合监控系统就可以实现轨道交通全程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5.3 综合监控系统的特点[4] a、采用统一平台,大大降低了运营维护量。 b、调度操作与地理位置无关。 c、是一个开放式系统,扩展性好。 d、子系统众多,接口复杂,数据量大、技术要求高,需要一套先进的成熟的软件平台,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可靠性。 6 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6.1 集成化 从子系统的个数和集成的层次两方面可以评价综合监控系统的集成深度。当前,集成化的综合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是我们解决轨道安全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建设高度指挥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目标之一。 6.2 网络化 一般情况下,为了实现点、线、网的有效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综合监控系统使用分层管理、分级控制模式。在我国的上海、北京、广州都已经开始逐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监控系统的网络化。 6.3 综合监控系统的国产化 在十一五规划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实现国产化取得了一定的业绩,比如,BAS/、电动扶梯、给水系统,此外,供电系统和通信系统国产化达到了78%以上。然而,SIG和AFC国产化较低。实现国产化不仅可以降低轨道建设投资还有利于产品升级,实现运行的可靠性,从而实现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 结语: 此文在深度探究了我国及国外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现状和频发的事故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使用系统的理念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理念,进而,从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性、可靠性出发,提出了建立计划预防系统、灾难计划系统以及综合监控系统等新的理念。我坚信,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加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的研究,我们定能将轨道安全事故降到最低,从而使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得以保护、国家的经济得以保护。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论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思考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特殊服务性行业,其需要安全管理,而且必须安全管理,只有保证了运营安全,才能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本文从车站安全管理角度出发,阐述了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安全管理 车站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大运量的客运交通系统。虽然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系统,比其它的公共交通工具更加安全,但由于轨道交通运量大,设施设备的科技含量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安全管理对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的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具有动态性、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反复性、对管理的依赖性、受外部环境影响大且难于控制等特殊性,因此,传统的经验管理己不能适应其需求,现实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出于成本的考虑,采用的安全标准较低,不重视对救援技术的开发。灾害的救援机制仍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协调,绝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措施仅针对运营中的普通意外事故,难以防范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各国在安全管理要求上的认识还不一致,缺乏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标准。 此外,我们通过轨道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可以发现,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随着体制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安全监管的范围、人员、规章制度也都在变,这样就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漏洞,出现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安全考核和相关措施不到位的情况。 (2)轨道交通安全监管缺乏必要的手段,使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实施。 (3)虽然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但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防灾意识有待提高。 (4)对乘客的安全宣传力度不够大,乘客缺乏发生事故后如何保护自己的有关知识。 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要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特殊服务性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除了职工人身安全,还包括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各种设备设施的运行安全,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可以说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福利性的,安全运输乘客才是最大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就是财富、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所以就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而言,安全应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全体职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当安全与运营发生矛盾时,应服从于安全;当安全与日常管理工作发生矛盾时,应服从安全,当安全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更应服从安全。 (2)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必须安全管理 以严格明确的责任制为保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是前提,强化安全知识学习,注重安全教育,形成“人人讲安全,上下抓安全,大家为安全”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干部职工都不想违反安全规定、不能违反安全规定、不敢违反安全规定。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责任意识,使每个乘客认识安全的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自我约束能力,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公司也要严、细、实,监督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考核过后要按规定兑现奖罚,让安全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增强严肃性、刚性、惩罚性,从而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管理内容 加强车站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人员、设备、材料、作业过程、环境等因素的有效管理,提高现场自控能力,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l、车站安全管理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关系千百万乘客生命安全,确保安全是重中之重;二是要把安全管理的压力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统一起来,注意关心职工的正当权益和合法诉求,尽可能满足职工的合理需求。 (2)抓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抓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体现了生产和安全的辩证关系以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必须要坚持“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必须要有安全生产的内容。企业的生产、技术、物资、财务以及党、政、工、团等部门的工作范围内,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的工作内容。 (3)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奖惩制度,把思想工作同行政、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在奖励上,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在处罚上,坚持以教育为主,惩教结合的原则;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可以并处。 2、车站安全管理关键 (1)落实干部逐级负责制 逐级负责制要求除遇紧急、重大、特殊情况外,实行“逐级汇报、越级检查”的办法。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旨在落实分工负责,是针对领导班子;谁分管谁负责,旨在落实专业负责,是针对车间和机关干部;谁的岗位谁负责,旨在落实岗位负责,是针对广大职工。对安全问题,按其性质实行分层管理:车站领导班子,主要控制超前性、关键性、倾向性和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安全室,主要负责前沿性、基础性、达标性的问题;班组,主要负责岗位性、随机性问题。 (2)实施安全百日考核 安全百日考核为车站大百H考核、班组百日考核和个人岗位百日考核。实施的目的是要将安全工作的要求落实到每个车站、班组和岗位。 (3)细化干部的工作标准 解决干部队伍中工作标准不高、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症结。 1)着力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重点强化在安全上没有局外人的责任意识。 2)狠抓干部的管理标准。要求各科室、各班组必须克服工作不细、作风不实、标准不高、管理不狠、责任不明、政令不畅、考核不严、奖惩不当的倾向。 3)努力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及经验主义。 (4)严格职工的作业标准化 1)深入开展标准化活动。对全站各工种的作业标准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后,下发给职工,要求背熟,达到每项作业符合标准要求、并按标准用语进行作业的联系对话。对职工背标及用标的熟练程度需进行考核。 2)规范表格及簿册的填写。车站将班组管家账、调度命令的规范样式及填写要求下发到各班组,要求车站值班组每到一岗点必须查看表格及簿册的填写并签字。 五、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意义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直接关系乘客安全。它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又是城市拥有良好交通秩序的前提和保障。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无污染、噪声小,符合社会环保要求;二是安全性好、便捷,符合出行者的需求。 (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符合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过去,由于行车人员工作失职、设备故障、乘客安全意识不强等造成严重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因此,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实施安全管理条例,加强乘客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责任意识等,以保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有益于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生产中的应用。把质量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安全信息化、装备机械化作为保障安全、发展生产、强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以安全为轴心、以生产为中心、以管理为重心、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方略,促进了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企业管理的同步提高。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论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作为大众重要的交通工具,地铁和轻轨的安全管理工作及安全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轨道 交通 安全 体系 一、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生产与管理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使事故等级和事故频率控制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应遵循差异性、明晰性、法律性和程序性原则。 二、以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尺度来衡量,认为目前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 1、安全与生产脱节 有的生产管理部门和个别员工错误地把安全工作看成是领导、安监室、安全员的事,在生产过程中忽视安全工作,造成安全管理与地铁运营管理脱节。轨道交通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安全管理理所当然是生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推行与生产管理同步发展的全面安全管理,即系统安全管理。 2、对安全问题处理不够全面 在处理问题时,没有由表及里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去深入进行分析,不能将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造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的局面。 3、没有抓住信息流这一管理核心去指导安全工作,安全管理体制特征仍然是静态管理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是:安全信息不仅应包括有关重大事故等灾害事故的信息、历史经验资料,更重要的是应及时把握住运营过程的安全信息,以实现对安全工作的全过程动态控制。 4、“事故处理”仍然是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重心 要完成由“事故处理”型到“事故预测”型的转变,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真正从事故追查处理转变到事前安全预测上,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原理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应由保证系统、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构成(见图1 )。在这3 个系统中,保证系统为整个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是该体系运行的前提和根本;控制系统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信息系统是用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转换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和控制的,是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四、基于安全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 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安全信息管理机制,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作为前端支持系统。因此,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之初,就应充分考虑其引起的一些组织机构、管理程序、信息加工处理方式的变化。安全信息系统是安全管理组织的“神经中枢”,信息中心是安全管理活动的“大脑”,负责安全信息的响应和动作,指挥、协调人员和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并统一进程。构造目标的信息流程图如图2所示:I 为安全信息获取阶段,I 为安全信息处理阶段,H 为安全信息利用和执行反馈阶段。要使该体系真正有效地运作,必须强化安全信息采集系统和建立有效的安全信息响应保证体系。 图2安全信息管理体系信息流程图 1、强化安全信息采集 避免安全信息获取时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是确保安全信息收集准确、及时的前提条件。安全信息的采集包括采集内容和采集渠道,采集安全信息应注意以下几点。 2、推行消除隐患的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管理的核心是强调对事故隐患进行跟踪管理,以对隐患的发现、登记、安全整改措施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并将其传送到安全信息中心。对设备实施定期检查制度,其检查过程中的安全信息应传递到信息中心,并将所得信息纳入信息系统备案待查,以指导生产现场正常运行,整理分析出重要隐患,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3、建立落实安全信息采集制度 对安全信息的收集除在组织上保证外,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制度上的保证,需制定一系列信息运行办法、管理制度、奖惩方案,使每个安全员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 4、建立立体的安全信息获取网络渠道 为了使安全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存储等有制度保证,应建立严密的纵横交织的安全信息网。纵向安全信息网是指由企业决策层、职能部门、作业班组组成的多级安全信息网,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各级安全人员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信息的收、发、送工作;横向安全信息网则是由各级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部门、生产单位等组成的安全信息网,依据所规定的义务和程序,及时将有关的安全信息送到安全信息中心。 五、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 1、做好有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工作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因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只能依靠行政手段来完成。虽然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一样,都具有强制性特征,但是在明确性和稳定性这两方面却无法与法律手段相比,所以尽管目前依靠行政手段建设的安全管理体系还比较稳定,但是仍然存在着长期隐患。笔者认为,可以首先可以通过建设地方法规的方式来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在取得成效和积累经验的同时推动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 2、对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进行合理把握 我国目前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机构规模大多较小,并且存在着身兼数职、专业人员匮乏等情况,无法充分发挥出相应的监管职能。笔者认为,目前已经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可以采用试点的方式完成由专业人员组成的监管部门建设,同时保证该部门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之问的独立性,并对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明确的规定。待一段时 3、明确对设备质量安全的要求 想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实际效果,就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设备支持。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所制定的有针对性的设备质量要求体系。就各地的实际营运效果来看,在营运初期,城市轨道交通的盈利性往往较差,所以对于设备质量安全的要求也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做到规定要求的设备必须投入,规定之外的,由运营方和投资方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投入,以免使运营商因为过高的初期投入而放弃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工作中。 4、做好评估和审核工作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成到正式投入运营的这段时间内,运营商必须邀请当地的消防、安全监管部门等对项目进行安全评估,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申请运营许可证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在进入正式运营阶段之后,安全管理部门应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的方式对运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或是由安全管理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科研机构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如果运营商在明知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做出任何的整改决定,那么安全监督部门就应视实际情况予以吊销运营许可证的处理。 5、做好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 想要做好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就必须从工作人员和乘客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工作人员,除了要安排有关考试科目来促使工作人员对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外,运营商或安全监督部门也应注意定期对那些正式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从而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了解新的安全内容。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通过进行安全演习来锻炼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乘客方面,则主要依靠宣传板、宣传报、乘务人员宣讲等活动使他们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另外,就是要严格要求乘客的乘坐行为,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当中首要特性的位移安全问题,是一个需要多方位、多系统共同协调运作才能顺利进行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壮大的运营队伍共同努力积累经验,为不断完善和开创更为先进的运营安全管理事业贡献力量。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冶金采矿计算机软件开发研究 摘要: 进行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确保实验室管理的高效运转。系统采用LabWindows/CVI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采用嵌入式Linux进行内核编译,系统主要包括了信息处理模块、网络通信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在于x86的标准PC环境实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和实现。研究表明,该系统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信息的处理效率较高,进程跟踪实时性较好,稳定可靠。 关键词: 冶金采矿;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软件开发 在物联网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下,设计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大型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是构建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实现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联网管理和集成调度,保障计算机实验室的稳定可靠运行。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软件集成开发技术的发展,对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设计,确保实验室管理的高效运转[1]。系统采用LabWindows/CVI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采用嵌入式Linux进行内核编译,实现系统集成设计。首先进行了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进行模块化设计和调试,得出有效性结论。 1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及技术指标分析 本文设计的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分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信息处理模块、网络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通信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等,采用的DSP是AD公司的AD9225芯片进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信息的高速处理和采集。搭建入式Linux软件开发环境,在Windows或Linux计算机进行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开发和设计,采用交叉编译环境,在Linux下编译程序生成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目标文件[2]。在组件设计中,通过调用request_irq()函数实现译码和时序控制设置分频器和信息存储结构分布的脉宽值。根据上述参数设定,进行信息存储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在存储系统的资源配置模块设计中,先打开SCSI数据硬盘,设定源代码,在LabWindows/CVI中为用户提供GPIB488.2库,基于X86架构编译生成的可执行代码,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根据上述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得到本文设计的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的技术指标描述为:8通道同步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信息采样;D/A分辨率:12位;X86架构下的代码编译功能。根据上述技术指标分析,进行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和软件开发。 2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模块化 设计及集成开发实现在于x86的标准PC环境实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和实现。软件开发中,首先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Linux配置系统包括:配置工具、配置文件、makefile。输入“#makezImage”命令,开始编译内核,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的根文件系统采用库文件、脚本、配置文件进行数据保存。使用tarjxvfbusybox-1.14.2.tar.bz2命令进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Busybox编译,构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访问模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Busybox编译模块如图1所示。在上述进行程序编译的基础上,进行MVB总线控制设计,对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D/A转换器输出进行调制解调。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视觉下的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网口、串口、USB口的控制,提高系统的集成管理和调度能力。 3系统调试和性能测试 根据上述设计的软件系统,进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软件调试测试,构建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文件系统配置和编译集成开发,为测试性能,以实验室管理任务执行时间为测试指标,得到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可见,采用本文方法进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实时性较好,执行时间较短。 4结束语 本文进行冶金采矿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系统主要包括了信息处理模块、网络通信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在于x86的标准PC环境实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和实现。研究表明,该系统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信息的处理效率较高,进程跟踪实时性较好。 作者:惠征 李倩伟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软件开发改进方法分析 摘要: 我国金融电子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银行软件行业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银行之间激烈的竞争关系使得银行对于软件的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外优秀的同类软件也在不断的参与着国内市场的竞争。巨大的市场压力迫使软件开发商放弃了传统模式的手工作坊的开发方式,转而采取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银行;软件开发;CMM;开发方法;改进 银行软件的开发过程的改进方法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对银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尤其重要。银行软件项目是由技术、过程和人才三个方面共同完成的,银行软件项目的开发和改进方法离不开以上三个要素的参与,只有提高银行软件的开发质量和工作效率才能吸引创造更多地利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一、银行软件的开发方法和改进方式 1、以产品化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方法银行软件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软件商针对各银行服务项目的不同进行软件的定制是当时主要的银行软件开发方式。开发人员针对每个项目中实际的需求进行调研,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开发方案再进行实施,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定制软件需要软件开发商将大量的技术人员派遣到不同的项目中去,他们的工作重复率十分高,极大的浪费了人力资源,效率还得不到提高,使得开发成本的投入不断增加,给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阻碍,定制软件的稳定性还非常差,出错几率较大,在客户满意度上始终达不到高标准。[1]使用产品化的银行软件开发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作为一种工程技术的方式,产品化的开发方法基本的研究思路是在同类软件产品的基础上,提取出相关的业务特征来予以实现,对于不稳定的部分进行参数化的处理,使其能够在较小的变化下满足大部分客户的需求。这样项目在经过首轮的开发研究之后,对不同银行的软件都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维护和保养,非常有利于提高软件质量、减少成本的投入和增加市场竞争力。银行软件的开发方式以银行具体的业务标准作为基础和标准。从理论化的角度来看非常适合产品化的开发方式。但是针对目前银行界的发展情况来看,各银行之间有自己独特的业务处理程序,在流程和业务的处理方式上也大不相同,给产品化的开发带来一定的阻碍。以产品化为核心的银行软件的开发过程是建立在技术平台的基础之上,通过业务逻辑的思维能力在部分定制条件下可以快速完成对于产品的开发和使用。银行软件业务的平台的开发步骤是在技术平台作为基础的情况下,再深入理解和分析银行内部的业务,建立和完善业务平台,然后在基本业务平台之上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对于具有近似流程的业务建立建立相关模板来用作更高层次的平台,以支付系统为例,大笔金额交易的流程必须经过录入、审核。传输、修改和修正等步骤,就可以做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模板,通过对这个模板的修改和调整就可以用到其他类似的业务上。[2]以产品化为核心的开发方式除了开发制作方便快捷之外,在后期的软件维修保养和升级方面也十分快速,虽然以产品为核心的开发方法的业务平台并不是彻底的产品化方案,还需要相应的开发人员的针对具体的银行业务进行第二次的开发,但是却是非常适合当前银行业的的一种改进方式。 2、以CMM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方法CMM是管理学理念在软件行业中的具体表现,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CMM用具体的成绩证明了他对改进软件开发过程的价值,是一种更加先进的改进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银行的软件项目都适合CMM的管理理念,比如以算法为基础的银行研究性开发项目就不行,CMM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方式只适合控制方便的业务型开发项目。目前我国银行的软件大部分都是以业务作为核心的行业软件,因此在具体开发技术上是不需要十分高深的算法和复杂的逻辑的,因此十分适合使用CMM的理念对银行软件项目进行开发和使用,由于开发方式的产品化等特征,虽然整体的研究成本得以降低,但是在第一次的开发程度上却十分复杂,需要更加优良的管理方式才能保障以CMM为核心的软件开发成功。[3]我国目前对于CMM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例如对KPA中关键过程的实践内容的解析和证明,每个目标如何在单独的软件开发项目中完成。但是CMM在银行软件的开发实施需要企业文化作为基本保障,才能确保该方法的顺利进行。CMM的管理理念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案来保障银行管理的制度化,如在具体的银行业务中,软件工程作为立法机构提出相应的规范内容,所以软件在在开发过程就必须按照这些制度来执行,保障软件的质量监督规范的实施,这样就能确保软件管理的有效性。但是传统制度下的银行软件开发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自身也处在制度之下,只有企业内形成法制化的企业文化,才能保障新方法的推行管理过程。需要参与CMM为核心的各组织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只有在不会互相影响的情况下,各组织的评估和监督工作才能从真实性和客观性出发,对软件的管理和理解才加具有意义。例如在对软件工程过程组的计划评估中,由测试组对软件工程组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时双方都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的作为前提,但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不明确,各组织属于从属的关系非常多,个别企业甚至是一组人员负责两个项目,自我监督效果极差。这样虽然从客观上采用了CMM的理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问题就会不断的出现,对于开发过程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所以对于软件开发企业来说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CMM是作为一个评估系统的依据和过程改进的结构出现的,主要是针对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给出了确切的目标和建议,CMM在银行软件的开发方法中的具体实现就需要结合实际的银行业务水平和企业自身的结构,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正确实施CMM的方法是根据各个项目中开发人员的技术经验来完成对KPA关键过程的目标实践并完成制定的目标。完成CMM2之后再从对多个项目的总结方案上开始对于CMM3的KPA研究分析,形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结构,最后再反向推广,以完成对过程管理的改进。[4] 3、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工作不论是以产品化为核心的银行软件开发方式还是以CMM为核心的开发方式,这些方案的实施基础是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操作,对于软件企业来说人才来说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分为单一的技术型、纯业务型和管理者三种,他们各自倾向于自身领域中知识的学习和管理,目前我国的软件企业内存在着管理缺乏的现象,更是在业务型人才的培养上十分薄弱,这对软件的开发和推广以及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是十分不利的,软件从性能上可以看成是一种针对其他行业发展的服务,缺乏业合格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软件企业无法开发出优质的软件系统的。从银行软件的角度来说,业务人员是最重要的组成部门,因为银行业的主要工作就是以业务为主,本身也具备相对复杂的程序,只有技术丰富银行软件人员才能做好银行软件的开发工作。 二、结束语 银行软件的开发和改进方法主要就是包括对技术、应用过程和人才的培养上,这三个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如果其中一个方面有缺失必然会相应其他方面的进步和发展,造成资源地浪费,因此在对银行软件的开发和改进中要注意对这三个方面齐头并进,避免造成短板效应,才能真正提升银行软件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徐伟 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氚分压直接测量BIXS软件开发及运用 摘要: 在聚变堆氘氚燃料循环系统中,需要进行纯或含氚混合气体中氚分压的在线测量,氚衰变产生β射线与材料组成原子相碰撞产生连续的轫致辐射X射线(BIXS),通过X射线的计数率与含氚混合气体中氚分压数值拟合关系即可实现对氚浓度的实时在线分析。氚分压BIXS应用软件就是为了实现实验室氚分压的在线测量,而独立开发的基于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LabVIEW环境的软件程序,氚分压测量仪器使用NaI(TI)探测器作为探测部件,上位机通过USB口接收仪器所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压强进行实时显示,软件还根据实验需求实现了参数设置、动态显示、数据存取和压强平均值计算等功能,最终满足了用户对于氚分压在线直接测量的需求。所自主编制了软件完成了纯氚气体(0-10kPa)的氚分压直接测量标定实验应用验证,获得了较为稳定的线性标定曲线,其测量精度在纯氚压100Pa以上时优于5%,从而为聚变堆氚分压测量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BIXS;LABVIEW;氚分压;计数;压强 从氚的安全和经济角度来看,大型热核聚变反应堆如ITER和未来的聚变设施都必不可少地需要大量的高浓度氚测量手段。Matsuyama等人最近研发了BIXS能谱法可以对含氚气体的氚分压进行测量。这个技术是基于一个专门设计的小室里含氚气体放出的β射线与材料作用产生的X射线进行探测。通过探测氚衰变β射线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韧致X射线,可分析材料中氚的深度分布或气体中氚分压。此方法一定程度上可较好弥补其它氚浓度测量方法(如电离室,激光拉曼光谱仪,质谱仪等)的缺陷,因此,日本JAERI与德国FZK都将BIXS氚分压测量技术列为聚变堆氘氚燃料循环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测氚手段。本文设计并编制了基于LABView平台BIX-TP仪器应用软件,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包括氚压力-时间、氚压力-计数率、氚浓度-时间等变化图)、数据记录、数据存储及计数率-时间实时显示功能,并且完成了纯氚气体(0-10kPa)的氚分压直接测量标定实验应用验证,获得了较为稳定的线性标定曲线,其测量精度在纯氚压100Pa以上时优于5%。 1BIXS氚分压上位机应用软件系统结构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软件主要分为氚分压测量仪驱动程序层、BIXS氚分压应用程序层和面向对象接口程序层。氚分压测量仪驱动程序层将实现对测量仪的控制与通信,考虑到USB总线具有数据传输率高、支持即插即用、使用方便等特点,BIXS氚分压软件选择了基于USB的仪器控制与通信方法。BIXS氚分压应用程序层建立在仪器驱动程序层之上,提供数据的采集、数值的计算和存取等操作功能。面向对象接口程序层直接面对操作者,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选择所需功能及设置参数。 2BIXS氚分压的仪器驱动和通信函数 驱动程序的创建首先使用DriverDevelopmentWizard(驱动程序开发向导)创建INF文档;然后安装INF文档,安装使用INF文档的USB设备;最后使用NI—VISAInteractiveControl(NI—VISA互动控制工具)对设备进行测试,以验证是否正确安装,最终获得USB设备的各属性值。驱动成功后,进行USB通讯的软件设计。在创建了USB设备的VISA驱动之后,就可以通过LabVIEW应用程序进行调用,实现对USB设备的控制和通信。该过程主要通过使用NI—VISA函数来实现。在LabVIEW软件中集成了NI—VISA库函数,USB通信软件设计主要应用了VISAOpen、VISAWrite、VISARead、VISAClose四个函数。 3BIXS氚分压上位机应用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1主控模块BIXS氚分压上位机应用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主控模块主要包括两部分,菜单响应程序和数据采集主程序。操作者界面采用方便灵活的事件结构(EventStructure)来设计和实现,即等待事件发生,然后按照指定事件的程序代码对事件进行响应,此后再回到等待事件状态,避免了轮询(polling)方法对一定的CPU资源的占用(在没有事件发生时)。开始采集后,主程序首先将变量进行初始化,然后通过VISAOpen打开设备,并通过VISAWrite发送采集开始命令给下位机仪器,成功发送后,再通过VISARead读取从下位机接收到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检验,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数据正确,则对该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压强值计算,最后将时间-压强图像显示于主控界面,采集结束。 3.2文件模块文件模块中包括对采集并计算得到的压强数据的一系列操作,功能包括:(1)数据的默认保存和另存;(2)读取并显示已保存的数据;(3)打印主控界面。为了方便操作者对采集得到的压强数据进行各种数据处理与操作,本软件将压强数据保存为EXCEL电子表格格式,当重新打开已保存的压强数据文件后,主控界面中将会自动还原压强图像。操作者还可根据需要,对主控界面进行打印,尤其是可直接打印出当前实验的时间-压强图像结果。 3.3设置模块在采集开始之前,需要对下位机的仪器进行通讯和控制,设置模块中提供了对应的功能项。在通讯口的设置中,用户可以选择采集仪器所对应的设备资源名称,同时可通过对选择的设备进行确定操作来判断该设备是否连接成功,即检查通讯状态是否正常,如果设备连接成功,软件将提示设置成功,反之,提示失败,检查设备连接状态后重试。为了实现对下位机仪器的控制和操作,本软件提供了参数设置对话框供用户来改变所选择的下位机仪器的高压、增益以及需要的采样时间,软件同时对参数值进行了默认设置,也就是说,用户可不需要改变参数值直接开始采集数据,其中高压的默认值为700V,增益默认值为1倍。 3.4压强计算模块BIX-TP氚分压通过USB接口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将得到的多组十六进制数据转换为一组计数值,再按照公式推导,计算出其对应的压强值。为了实现实验过程中的自动化,减少操作者的工作量,添加了计算压强平均值功能,该功能通过ElapsedTime子VI,可以实现自动计算1、3、5、10、15、20、30分钟内的压强平均值,避免了操作者从excel中提取一定时间内的压强值,再计算平均值的繁复操作。操作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会出现本底值较高的情况,此时本底和真正的信号值混合在一起,影响计数值和最终压力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所以在主控界面上添加了扣除本底输入框,操作者可根据当前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下的本底值,自行输入当前值,那么,图像显示和当前数据值显示会自动扣除掉该本底值,以还原最真实的当前值。在主控界面上添加了压强最大值输入框,操作者可根据当前图像的实际情况,随时修改该压强最大值,以便更好的观察图像所显示的操作者最关注的区域。 4BIXS氚分压上位机软件的应用 如图2是BIXS氚分压上位机软件操作界面及100Pa至10000Pa纯氚分压测量实验曲线,图2清晰显示了计数率随时间的变化,通过计数率得出氚分压测量系统中氚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进而计算出氚浓度随时间变化,得到氚分压与计数率关系数据库如表1所示,可以根据曲线拟合出纯氚分压(P)与计数率之间的公式:C=C0μP=2.28P,直接用于显示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最终可以应用于聚变堆氚燃料循环系统中含氚气体中氚分压的直接测量。从上表的试验结果可看出,在纯氚压大于0.1kPa时,测量精度结果优于3.40%,满足项目内要求的技术指标 5%,此时测量精度较好;在较低压部分(纯氚压 0.1kPa)精度稍差,分析其原因为:低纯氚压条件下有效计数率与本底计数率相差无几,本底计数率对有效计数率引入的误差较大。因此,在后续项目研究中,进一步控制本底的计数率,有望提高在低压段的测量精度。 5总结 本文所研发的BIXS氚分压上位机应用软件基于LabVIEW编程环境实现了对下位机仪器简单便捷的通讯与控制方式;完成了数据采集、计算、保存等多种功能;提供了人机交互友好,美观简洁的显示界面,可实现氚工厂氘氚燃料及工艺气中氚分压的直接测量,并获得了纯氚分压与计数率之间的拟合关系,实现了在0-2kPa范围内BIXS测量纯氚分压的精度优于5%的预期目标,是聚变堆氘氚燃料循环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测氚手段。该技术在国内属于首创,并首次提出将其应用于我国聚变工程实验堆氚工厂的氚测量与分析系统设计中。 作者:郭星辰 刘志珍 吉晓梅 杨洪广 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探究 摘要: 与一般项目相比,软件开发项目存在一些独有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要想真正做好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困难的,其在管理方法上与传统项目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一些通用的项目管理理论或者项目管理方法并不适用于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对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进行相应的实践探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实践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智能终端设备逐渐兴起,也使得人们对于软件的需求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而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切实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够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 简单来讲,软件开发就是依照客户的需求,构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其是一项包括了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某种本程序设计语言实现。软件开发的主要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细部设计、编码、单元测试、综合测试、运行以及维护。项目管理则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依照项目自身的内在逻辑规律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相对于软件开发而言,项目管理需要遵循几个基本的原则,一是依照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进行严格管理;二是做好相应的阶段性评审;三是重视产品控制;四是应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五是确保开发人员的专业素质较高,同时对人数进行控制;六是必须能够对结构进行清晰地审查;七是必须承认软件工程实践持续改进的必要性[1]。 二、基于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实践 以智能手机系统为平台,针对手机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实践进行简要分析和讨论。 2.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基础与前提,能够获取和记录系统需求,确保客户与项目团队在系统需求变更上的一致性,避免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必要的弯路。需求分析法包括了用户问卷调查、研讨会以及原型展示等,需要安排专人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并及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做好应对策略。在该项目中,软件需要满足的需求包括:适用于主流手机操作平台,充分考虑不同硬件配置以及操作系统版本的兼容性;可以跨平台运行,同时不需要占用过多的系统资源;确保数据连接的速率以及操作的流畅性等。 2.2设计编码系统设计包括了总体设计和细部设计两个不同的阶段,其中,总体设计应该大致规划出软件的功能模块,做好相应的功能分区,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设计分析,细部设计则需要给出每一个功能模块的控制流程、算法以及数据结构等,确保每一个模块都有不同的层次。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模块,可以交给一些经验丰富、心细缜密的技术人员完成,并做好模块的测试与修改,保证其稳定可靠,尽可能降低风险与成本[2]。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编码工作,采用代码版本管理工具SVN,以确保各个子系统的功能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系统之间的功能互补,从而降低软件开发的风险和难度,提高软件过程的跟踪率。 2.3测试运行软件测试并非单纯的某个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项目中,制定出详细全面的测试计划,并对测试用例进行用心编写。软件中的每一个子模块都应该由编程人员之外的技术人员进行反复测试,同时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由相应的编程人员进行修改。在对测试用例进行编写时,需要对测试目标、测试环境、测试步骤、预期结果等进行记录,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信息。在测试完成后,需要首先在小范围内,对软件的子模块进行试运行,确认无误后再对软件整体进行试运行,结合运行反馈结果,评估软件的可靠性,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试运行成功后,需要编写相应的用户手册,制作视频说明,帮助用户了解和使用软件,同时标注联系方式,方便用户进行反馈。 2.4后期管理在系统安装试用一段时间,具备相应的验收条件后,需要进行验收准备工作,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列出工作成果和相应的文档,审查相关技术文档中的内容和信息。应该对系统当前的完成状况进行明确,对于尚未完成的部分,应该采取有效策略去完成,或者设置相应的回避措施,确保客户在验收时不会提出这些未实现的需求。在交付使用后,需要做好软件维护工作,结合需求变化或者硬件环境变化对程序进行修改,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3]。 三、结语 综上所述,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与一般的项目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结合软件开发的具体流程,做好全过程管理,保证管理效果,在完成预定功能目标的基础上,提升软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确保软件的有效应用。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软件开发的过程控制管理 【摘要】 大型冷水机组的开发中,控制软件作为产品的一个部件,是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在设计、开发、更改等全过程中必须依据相关准则和符合管理标准,本文从大型冷水机组的控制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入手,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控制管理方式及注意事项,使软件更好满足开发需求,并使开发过程具备可追溯性。 【关键词】 控制软件;过程控制管理 1引言 大型冷水机组的开发(简称产品开发)中,控制软件作为产品的一个部件,是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这就意味着控制软件的管理等同产品,控制软件的管理成为必不可缺的工作。控制软件作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部件的开发,必须符合开发管理的全过程控制、管理。没有管理,编制的控制软件控制逻辑考虑就会不全面,特别是当出现问题时,工程师现场进行修改会很随意,没有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只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同时,因为更改没有记录,再发生问题,也无法查找原始记录。 2控制软件开发的过程控制 管理按照现行的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ISO9001,控制软件作为产品的一个部件,包含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设计和开发策划;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评审;设计和开发验证;设计和开发确认;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2.1设计和开发策划对于控制软件编制,从从属的产品开发开始,了解产品需要控制的全部细节,如I/O点的需求,以及关键部件的功能确认,参数设置等,形成软件编制的逻辑图,成为控制软件的设计输入,这一过程就是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2.2设计和开发输入和输出作为控制软件的规划来说,各功能进行模块化管理,形成软件的标准化管理,从长远来看,是提高效率的有效办法,也是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利用PaaS平台技术的应用,实现产品在客户端运行大数据采集,进行数据建模及MIS系统开发与管理,以了解客户端产品的运行情况,实时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作为控制软件开发的输入的逻辑图是需要经过产品设计工程师及相关部件设计工程师,以及各相关部门如测试站、服务部等进行评审的,设计和开发评审是贯穿在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节点,一旦评审通过,评审通过的逻辑图将是控制软件开发的输入。每一开发阶段的输出均要满足相应的需求及有关的开发管理和约定,并要包含或引用进入后续工作阶段的验收准则,对影响有产品安全和正常工作的重要的产品特性要进行标识。 2.3设计和开发验证控制软件编制完成后,必须进行验证,验证必须要有验证的内容和达到的目的,验证内容必须是经过评审的运行大纲,目前确认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模拟箱上,对照输入的逻辑要求,设置产品工作的各个极限工作条件,按运行大纲运行控制软件逐条检查逻辑要求的功能,模拟测试,必须填写模拟测试报告,如实记录各功能测试的结果,软件模拟测试工程师不能是软件编制工程师;二是在正式产品上,前提是模拟测试通过,因为产品测试,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电费和水费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成本耗损巨大。按产品运行大纲,在产品工作的各个极限条件下,进行产品运行,并根据大纲要求检查控制软件的功能,这时的测试是动态的,通过实时的数据记录(即便测试结果未达到目标,实时的数据记录也将是后续软件修改的依据),形成产品的测试报告,证明控制软件运行正常,产品的各个极限工作条件下的测试报告将是控制软件运行正常的重要证据,同样控制软件上机测试,必须是产品设计工程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而不能是软件编制工程师。只有经过验证的开发输出才能提交配置管理并被验收,供后续阶段使用。 2.4设计和开发评审控制软件验证完成后,必须进行相应的评审,只有在所有已发现的缺陷的影响均被消除,或缺陷的影响虽未消除,但已弄清带着缺陷进一步工作的风险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设计或实现工作。如有需要对控制软件进行更改,则更改后,必须再进行相应的验证,直至评审通过,并将控制软件的逻辑图、软件验证的运行报告和源代码等开发过程的技术文件进行存档管理。 2.5设计和开发测试与确认从单个软件项到一个完整的软件产品可能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测试,有一些不同的测试与集成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确认、现场测试和验收测试合为一个活动。描述测试计划的文档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文档,或是其他文档的一部分,也可以由几个文档组成。在测试之前首先要制定和评审测试计划、规格说明和规程,其中应涉及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数据、预期结果、测试类型、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软件以及测试是否完成的测试准则等。测试时应按有关规格说明记录测试结果,同时记录发现的问题,指出可能对软件其他部分或冷水机组运作时带来的影响,并通知对此负责的人员,以便对问题能进行追踪直至问题解决;应确定受更改影响的部分,并对它们进行重新测试,同时对测试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现场测试,可邀请供方和需求共同参与。在控制软件交付使用之前,应尽可能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下对整个软件产品的运行进行确认。 2.6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控制软件应用在产品上是需要进行反复的评审,测试验证、评审、修改,直至能达到设计目标,且没有任何bug。修改控制软件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修改分两种:一种是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要求,只是针对某个特定的Case,通常是在客户的特殊要求下进行;对于这种更改,由于是在标准软件的基础上增加特定的要求,需要在客户端验证后,将源代码特殊标号存档,并相应更改相应客户的档案信息,用于以后售后服务;二是因为某个功能性部件的更新或是存在开发过程中未发现的Bug,需要更新标准的控制软件;这种更改必须在仔细列明部件更改前后的不同之处,或是Bug的问题,对不同处进行更改,更改前必须经过慎重的评审,确认是有必要进行更改,更改后的控制软件需要重复开发过程的验证、评审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更改过程视同一个完整的开发过程,因为更改部分对产品的运行的稳定需要进行完整的验证,也就意味着对产品的每个极限工况条件都必须进行测试验证,验证前需要对验证用的测试大纲进行评审,确认更改部分的测试都考虑到位,测试后需形成相应的测试报告,并将整个更改过程的技术资料,测试报告,源代码等进行存档。 3结语 当准备交付经确认的控制软件产品时,应根据大型冷水机组应用需求及运行要求,同时结合相关的规定准则和方式判断该控制软件产品是否可以投入使用。在设计、开发、更改的全过程中必须符合管理标准的可追溯性,能很清晰的查阅到软件的标准号和版本号。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软件开发中配置管理的应用 【摘要】 针对软件开发平台应用的相关内容,对软件开发平台中配置管理应用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先介绍了软件配置过程中KPA的相关内容,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再结合软件开发平台的实际技术内容,对其具体应用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软件配置管理能力,为提高软件开发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 软件开发平台;配置管理;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软件开发平台开始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相关人员而言,如何实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高质量、低成本成为其工作的主要内容。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的出现有效的满足了人们的要求,其主要分为5个成熟度,每个成熟度级别都包含若干个关键过程域(KPA),而软件配置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KPA。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软件开发平台中配置管理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望洋酒内容能对相关学者研究有所帮助。 1软件配置管理过程KPA 1.1配置管理的必要性裴树军等通过研究认为,随着软件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软件研发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数量不断增多,严重增加了管理难度。而对整个软件开发而言,配置管理是软件开发的核心内容之一,若不做好配置管理工作,则势必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1同时更新的问题当两个或多个人员同时研发一种软件时,同时更新现象会损害他人工作,影响了工作的整体进程。 1.1.2通用代码问题在一些特殊的大型系统中,如果相关人员已经根据相关要求修改了软件的部分功能,则会导致所有将该内容告知所有人员;如果不能及时的告知每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则会导致部分出现严重的系统操作失误问题。 1.1.3版本冲突问题从当前部分大型软件的开发过程来看,其主要通过增量式的方式实现开发的。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大型系统可能涵盖诸多活动版本,这样很容易产生冲突现象,不利于保证软件正常运行。对相关人员而言,若不能有效处理上述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混乱现象,因此做好配置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1.2软件配置管理分析 配置管理过程是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内容之一,这在CMMI中,配置管理目标主要分为三种包括,建立基线、控制变更、跟踪等。一般认为,建立基线主要存在三种特定的实践内容: (1)保证标示能在配置管理的配置项中,并建立一个能满足配置管理的系统,完成基线创建等基础过程。 (2)在使用一个配置管理系统后,所有的变更都能在第二个目标结束之前实现被跟踪与控制。 (3)保持配置项的记录,并按照基线的相关内容开展配置审计。 2配置管理研究 2.1配置管理的基本工具 当前在开展配置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包括: 2.1.1Starteam该工具提供了真正的协同工作,保证整个开发环境内外的所有团队与功能模块都能参与到目标活动中,保证了配置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可以认为,Starteam是一个集合了版本控制、缺陷跟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软件。 2.1.2CC该工具是ROSE构建的主要组成部分,常被应用在复杂产品开发等特殊环境中,能有效解决多种产品开发与维护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CC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管理体系、明确过程控制等,是实现配置管理的主要工具。 2.1.3VSS该工具能将所有项目原文件给进行管理,并通过特有的方式将原文件进行储存。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人员不能直接修改数据库中的文件,而是需要通过该版本管理器,对项目项目的源程序进行控制,将其拷贝到成员自己的目录中进行修改,再讲修改结果提交给VSS,之后才能完成数据资料修改。 2.2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流程 有项目经理负责监督整个项目配置管理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配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项目组成员协助开展配置管理工作。在上述工作内容的基础上,配置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项目目标计划,在项目经理的指引下参与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并在日后工作中始终按照《计划》的相关内容展开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调谐《配置状态报告》,做好相应的资料备份工作。在配置工作结束之后,资产管理人员收集组织资产资料,并维护组织资料库。 2.3版本控制 总体而言,版本控制是实现软件配置管理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根据具体的软件管理规则保存配置项目的版本资料,以降低发生版本丢失的概率。一般认为,在确定配置项过程中,常见的状态如图1所示。在整个配置项最初建立过程中,其产生的状态为“编辑”。在这种状态下,开发人员能编制整个配置项。在编辑结束后,经过编辑的配置项进入“评审”状态,此时若显示评审通过,则会将配置项的状态改变为“正式”;而评审未通过,则进入调试状态,对配置项进行二次修改,直至成为“正式”状态。 2.4变更控制 在整个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中,变更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创建产品基线,并以此为核心,在整个产品生存周期的过程进行变更,最终建立一整套完成的软件控制修改的机制,确保其质量能满足运行的要求。从其应用过程来看,需要变更的软件首先会处在“待修改”的状态,并由具体的操作人员将其分配到具体人员的手中。在经过相关人员的修改并结束后,变更软件将会改变为“关闭”状态,此时由系统进行评审,若评审结果显示无法修改,则会将其设置为“不修改状态”。而如果认定为不需要进行修改,也能将其关闭,避免过度处理现象发生。3结束语主要研究了软件开发平台中配置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对其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总体而言,软件配置管理在软件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相关人员而言,在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到软件配置的实际要求,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保证软件开发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作者:殷媛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摘要】 金融行业对于银行软件开发的关注度往往是比较高的,尤其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银行软件的数量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银行用户为了时时了解银行动态和自己的账号安全,开始越来越频繁的使用银行软件。对银行软件开发进行项目管理,能够为软件开发技术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防止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风险。文章对银行软件的开发技术和与之相关的项目管理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银行软件;开发技术;项目管理 对银行软件开发进行项目管理,主要对其软件开发技术的成本和质量,以及它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等进行的管理。这种管理能够为银行软件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而且能从侧面反映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对银行软件进行项目管理,需要从多方面开展。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银行的机密信息,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对银行软件开发进行项目管理,能够为银行在网络环境中的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支付环境,进一步保证用户和银行自身在各项交易中都能够有安全保证,有效的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 一、银行软件开发技术的需求 银行软件开发,能够实实在在的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的银行业务服务,有效的减少办理业务时花费的时间和与业务相关的各项手续过程,能够大大提高银行金融业务的服务效率。特别在银行业务繁忙的时段,使用银行软件进行操作服务,能够减少银行在业务方面出现的失误,使银行处理业务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对银行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银行软件开发,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计算以及其他软件支持进行开发的,并且开发结果要达到一定要求,这样的银行软件才能为银行提供更加安全的网上业务环境,为银行的网上系统提供便利的发展机会。 1、技术需要银行软件开发的主要内容,是银行软件开发技术。拥有开发技术做后盾的银行软件,能够使银行业务具备更加完善的服务能力,而且各个银行的分行能够将数据库连接起来,为银行数据信息的传输提供更加安全、稳固的传输环境,且传输速率也会有很大提高。在进行银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对所需设备和数据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银行开发技术中较为重要的数据需要备份。备份数据主要是为了防止突发状况。[1]银行软件一旦受到攻击,或者银行的系统出现漏洞,备份数据能在这种关键时刻立即启用,有效的防止银行软件系统的崩溃。银行软件开发完成之后,要对整个银行系统进行及时维护。这种有效维护,能够防止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弥补了系统中存在的漏洞,能够为技术需求提供有力的保障。 2、操作需求C/S开发模式,是银行软件开发技术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使银行开发技术以状体界面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系统中。这种模式有它的优点,它能够有效降低开发软件在操作上的难度。银行软件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对其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考虑,银行工作人员在开展业务服务时不会出现操作上的困难,而且软件开发技术要符合工作人员在操作上的需求,技术开发要最大限度的满足银行操作的可进行性,为银行业务和其他各项事物的开展提供更加准确的操作支持。 3、服务需求银行软件开发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银行在各项业务上的服务质量,这种高质量服务是银行软件开发最希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所以,银行软件开发首先需要满足的,就是银行在服务上的需求。这样才能使银行软件开发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过程。银行软件开发技术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尤其对计算机磁盘容量的大小和计算机操作系统运行速度的快慢,有比较高的要求。只有设备的性能比较优越的时候,银行软件开发技术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才能使银行系统在数据库的建设上有更加完善的成果。 二、银行软件开发技术 1、银行软件开发的总体技术银行的事务比较多,相应的银行软件该具备的事务也多,这些繁杂的事务给银行技术开发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用户管理以及用户相关业务的办理工作,是银行软件开发技术要解决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尤其是业务办理,不同的业务办理项目的内容和办理流程不同,银行开发技术应该就这些不同的内容和流程进行不同的设计和管理,只有这种规范的技术设计,才能为银行系统提供相对安全的运作条件。用户有存取款或者转账业务需求时,银行工作人员只需要在银行软件上进行相关操作,就能完成整个业务。[2]所以银行软件开发技术需要支持的业务需求必须具备类型更加丰富设计,而且各项业务的安全保卫工作系数也要进行提高,以免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为用户提供贴心、方便、安全的服务,也从侧面显示了银行开发技术的使用价值。 2、银行软件开发技术的设计银行软件开发技术要对银行的所有业务进行设计,其中就包括了银行的计算机储蓄系统。对银行计算机储蓄系统进行技术开发,编程部分比较重要。设计编程所用的语言,要根据银行工作人员的一定操作需求进行设计,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时,选择“是”或“否”。银行软件开发技术需要对银行业务中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结果的输出进行设计。银行软件开发技术对业务中的输入情况进行设计,输入时必须将账号和密码输入完整,而且密码和账号要匹配,不匹配的账号及密码,在银行软件限制的情况下是不能允许用户登录的。接下来要对处理步骤进行设计,在输入的账号和密码正确且匹配的前提下,银行开发技术对条件检测的标准进行设计。只有用户登录银行软件之后,才能选择并操作相关的储蓄系统。且为保证用户能够进行正确的操作,开发技术需要设计操作提示,为银行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银行软件开发技术对输入步骤进行设计,在系统完成输入和处理步骤之后,要将相关储蓄数据显示出来,并且在用户的要求下打印业务存储单据,运用完备的银行软件开发技术完成这些业务的软件设计。 三、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措施 银行软件开发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结果,软件开发设计人员会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对银行软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它是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而且变化的过程比较快、使用周期比较短,这无疑给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对银行软件进行有效项目管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构建责任制度针对责任感比较弱的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出现随意完成工作的现象,进行项目管理时必须设置完备的责任制度。这样做能够使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重加重视,而且在重视的基础上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责任制度必须对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要求,要求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自己任务,一旦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且在第一时间制定出相应的、有效的解决措施。[3] 2、强化部门沟通银行软件开发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只有各个部门保证流畅沟通,才能全面了解软件开发的进程。各部门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在投入到管理工作之前,需要了解相关信息。而且软件开发技术要保证一定的先进性,管理人员可以将先进技术的相关讯息告知与开发人员,这样能够提高软件开发的水平。 四、结束语 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能够通过有效的责任制度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确保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完备的项目管理能够防止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风险。 作者:栾家明 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软件开发工程师实训课程建设 摘要: 探讨在高校现有的软件开发相关专业构建Android软件开发工程师课程体系,阐述如何经过半年的实训,快速培养有一定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助推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 关键词: Android;软件开发工程师;课程体系;移动互联网 1建设背景 随着3G/4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继承了互联网所有的应用,并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互联网的应用系统几乎全部延伸到智能手机应用,例如手机银行、移动商务等。据亚太地区手机使用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手机用户达到10亿[1],远高于宽带用户数;移动应用系统发展潜力更大,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急需大量的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据计世资讯的相关研究报告,国内移动应用开发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2]。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有谷歌公司的Android、苹果公司的iOS、微软公司的WindowsPhone,只有Android是开源的操作系统,华为、三星、小米、中兴、联想手机制作商都采用了Android操作系统,ARM、英特尔、高通等半导体制造商也采用了Android操作系统。因此Android必将成为智能手机主流操作系统,用户数最多,与之对应的软件开发工程师缺口最大;而目前少数高校开设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或方向,培养周期长,培养人数少,远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建设思路 Android软件开发工程师实训课程体系是在原来的软件技术专业基础之上构建的,结合AndroidAPP开发岗位及流程进行设计,采用基于模块化、导师制、项目化的Android开发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3],共分成4个递进的模块,每一个模块又细化为一个教学单元,详见图1。每一个模块有基础知识学习和项目实战,前导模块考核[4]过关之后再进行下一个模块的学习,重点积累学员的项目开发经验,注重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3课程体系 1)模块一:JavaSE开发技能强化(约120课时)。高校软件开发相关专业基本都开设过Java程序设计或C#程序设计,两者触类旁通,因此本模块主要针对Android开发打下Java编程基础,巩固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思想,为下一个模块作准备,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见表1。2)模块二:Web及服务平台开发(约200课时)。Web及服务平台是移动端访问的基础,后端服务器的架构决定系统的稳定性,接口的开发决定终端开发和运行的效益,因此本模块着重学习JSP和Servlet核心编程,完成服务器端业务逻辑和数据库开发,见表2。3)模块三:移动端APP开发(约220课时)。此模块真正进入Android项目开发,首先从Android基础控件入手,掌握Android开发基本原理和流程,逐步引入实际案例,综合掌握Android控件使用、UI设计、内置数据库设计、消息推送、GPS定位应用、网络接口应用等开发技术,见表3。4)模块四:作品汇报与就业指导(约30课时)。前3个模块是练好内功,本模块主要通过作品汇报会暨Android开发软件工程师专场招聘会,把学生送到对口的岗位工作,同时把参加实训的同学拉进即时交流的QQ群和微信群,方便日后在工作与学习过程中就技术与思想动态,进行交流沟通指导,提供增值服务,见表4。 4实训过程 每个模块实训过程包括实训预备期和实训期两个阶段[6]。实训预备期:参与实训的学生对Android课程体系中必须掌握的业界实用技术知识清单和相关课件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相关课程的考试,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项目实战。实训期:以模拟公司为平台,以仿真的商业案例项目为载体,将企业文化及职业素养训练、IT技能培训、行业知识以及业务流程实践等实训内容完全贯穿在模拟公司的运营过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企业工作环境,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和职业磨炼。实训中由实训教师统一指导,基本过程如下:(1)搭建环境:主要讲解搭建各种手机操作系统开发环境所需具备的软硬件及网络知识。(2)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主要讲解实际项目所涉及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如需求开发、设计、编码与测试、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及技术文档整理等。(3)Android手机软件应用开发:这是本实训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使学员掌握软件开发的技术、编程思想与方法,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课程注重实用性,重在培养学员对代码分析的能力、掌握编码规范、掌握调试知识和分析程序错误的能力。同时学习内存检查工具和软件配置管理等知识,课程中贯穿着一个开发项目,以增加学员开发项目的经验。(4)测试计划与软件缺陷:主要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何编写测试计划、识别软件缺陷、编写缺陷报告等。(5)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基础的讲解,让学员掌握这些技术,数据库是以主流的Oracle和MySQL数据库的运用为主。(6)职业导向训练:进行职业引导,包括就业指导和职前引导,通过座谈会等辅助训练明确就业方向,进一步了解职业发展形势。 5结语 我校2012级软件技术班在大三下学期引入Android开发工程师实训课程体系进行实训教学试点,教学效果显著,绝大多数毕业生进入Android开发领域。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带着学生承接了企业项目“好售掌上批发系统”,完成了Web平台、Android手机APP、IOS手机APP等功能设计与实现。通过第一期的试点教学,进一步优化了教学内容和实训过程,把好售批发平台分解成若干个实训项目,构建了上述课程体系,弥补了目前Android开发工程师实训体系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局面,供有计划开设Android开发工程师实训课的学校和老师进行参考,同时满足传统的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向移动应用开发方向发展的自学教学资源,有利于他们快速转岗,助推移动互联网发展。 作者:钟石根 张振军 张良杰 单位: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车载多媒体软件开发思考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清晰、便携式的车载播放系统。该播放系统的软件设计以Mplayer为后台,实现对音视频文件的解码播放等工作,并以Qt的基础类库为基础设计了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前端控制图形界面,通过创建QProcess进程,实现对播放过程的控制,与后台Mplayer进行通信,实时获取并显示播放信息,并在指定窗口对音视频码流进行输出显示。 关键词: 汽车多媒体;车载播放;嵌入式系统;多媒体播放器 目前,国内车载电子设备市场极度缺乏多媒体综合软件,该软件能有效地将车载导航、影音图像、倒车雷达、娱乐互动等多个功能整合,方便乘客和车主的使用[1]。将多种娱乐和使用功能整合统一,使得设备简洁美观,同时降低了重复安装的成本和投入。可以极大地减少车内空间消耗,降低整车油耗[2]。多媒体共屏展示也能保证驾驶员的操作强度,保证行车安全。因此,将行车信息、娱乐互动、交流通信、车载导航等功能集于一体的嵌入式综合媒体系统符合市场和环境的发展要求[3]。 1车载嵌入式播放器总体设计 出于应用领域、自带资源、可扩展资源、功耗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Linux内核为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操作系统核心。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面临着诸多的技术难题,嵌入式设备的特点决定了其资源通常非常有限,而有限的资源意味着需要进行多方面技术的优化[4]。首先,嵌入式设备采用蓄电池提供能源,所以对系统的功耗要求比较严格;第二,嵌入式设备上通常没有实用的图像加速器,声卡等硬件加速设备的支持;第三,不存在DirectX,DirectShow等高层多媒体的支持。基于上述考虑,有必要设计适用于嵌入式应用的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根据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功能需求及技术特点,通常将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体系结构划分为硬件层、内核层和应用层,具体如图1所示。系统的硬件层的硬件平台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外围设备,通过合理选型和匹配可以完成满意的底层硬件组合。本系统的嵌入式MCU使用三星公司的S3C2410高速微处理器,S3C2410高速微处理器作为整个硬件系统的控制核心,接收、处理相关数据并实时发出控制指令。与其配合的系统外围设备是完成系统功能的必要组建和模块,涉及系统存储模块FLASH和E2PROM,LCD输出单元、主控外围电路和音频输出模块等。软件部分包含应用层和内核层两个部分。应用层包含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硬件驱动程序,包括BootLoader,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3部分。应用层包含嵌入式用户应用程序、音频解码器和GUI。本系统选择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操作系统[5]。 2操作系统平台的构建 内核是整个Linux系统的核心,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内核的配置进行选择,本质上指根据开发系统的功能需求对已有的操作系统进行选择,保留开发需求的系统单元,删除不需要的模块单元。在本系统中,嵌入式Linux内核选择ARMLinux内核。Linux内核的配置系统由Makefile、配置文件(config.in)、配置工具组成[6]。完成内核的数据参数配置后,不能将程序数据直接下载到嵌入式系统中进行调试运行,因为此时数据仍然以源代码的形式存在。此时,为了生成最终能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可执行代码[7],需要进一步对内核进行编译。过程结束后,Image和zImage两个内核映像文件会在arch/arm/boot目录下生成,zImage为压缩后的映像文件,Image为正常大小的映像文件。得到内核映像文件后,首先在开发板使用的宿主机(PC)上建立一个tftp服务,使用DNW工具,在开发板上电时按任意键进入UBoot提示符,执行以下命令。在嵌入式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时,需要使用根文件系统支持各种功能[8],在内核刚启动运行时根文件系统需要挂载起来用于支持访问外部设备,同时完成内核模块应用程序的装载和运行,避免出现Kernelpanic的情况,防止系统内核在启动时没有根文件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嵌入式操作系统使用动态随机存取器、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器、FLASH存储器作为存储设备[9]。基于存储设备,使用JFFS2,YAFFS,CRAMFS,ROMFS,RAMFS等常见系统作为存储设备的嵌入式文件系统。在本系统中,选择NANDFLASH作为硬件提案所使用的存储芯片,选用NANDFLASH上使用比较广泛的Cramfs文件系统作为嵌入式根文件系统。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启动流程如图2所示。系统启动流程包括六个步骤:(1)系统复位,从地址0x00开始执行,进入步骤(2);(2)启动Bootloader模块,进入步骤(3);(3)判断系统是否进入Linux,启动Linux内核映像,不启动则进入Uboot的命令操作环境,如果启动内核,进入步骤(4);(4)系统从NANDFLASH加载内核到内存中,完成对硬件设备的初始化工作,进入步骤(5);(5)挂载根文件系统,执行init进程,并从/etc/inittab取得配置文件,进入步骤(6);(6)提示执行用户应用程序或用户登录信息。 3视频播放器软件设计 3.1基于Mplayer实现多媒体播放器Mplayer是一个Linux下的电影播放器(也能运行在许多其他的Unices和非X86的CPU上)。Mplayer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输入层、分流层、解码层和输出层,其结构如图3所示。本文选择Mplayer作为后台设计播放软件。利用Qt/E为软件平台设计GUI图形控制界面,对多媒体播放器的播放过程进行控制。由于条件限制,本实验在宿主机上编译并安装了Mplayer,通过Qt设计基于X86的多媒体播放器。 3.2软件总体模块设计由于Qt/Embedded工具可以绕过XWindowsSystem协议客户端库,直接读/写帧缓存的FrameBuffer的数据信息,因此实现Qt类库对帧缓存的直接读/写操作,使用基于Qt/Embedded的应用程序可以完成。本系统使用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通过Qt的图形平台和函数库完成嵌入式多媒体综合播放。多媒体播放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其架构如图4所示。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包含五个主要的模块:(1)I/O(输入/输出模块):用于多媒体文件的读入和输出。(2)UI(用户界面单元):用户界面单元的作用是方便用户操作嵌入式媒体播放器的各项功能,提供良好的人机操作互动界面和使用体验。(3)插件接口单元:读入多媒体数据(通过输入插件获取I/O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调用Mplayer对文件进行解码播放、文件总的时间长度、编码类型、比特率等信息的获取、暂停、快进、快退、停止、输出、输入等的动作,输入动作具体指将输出插件完成解码的数据信息传送到系统输出输入单元的过程。(4)Mplayer解码单元:为了对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文件进行解码操作,系统选择的Mplayer解码单元由分离器、音视频解码器等部分组成。(5)GUI单元:为了方便快捷的产生读/写FrameBuffer以及用户界面,GUI单元通过使用Qt/E嵌入式工具作为底层图形库。软件总体模块中各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是:通过输入/输出单元读入音视频信息数据,用户界面单元在接收到播放信息指令后,调用插件模块相应的函数,产生相应的信号,调用Mplayer完成对多媒体文件的解码,完成解码之后将数据送到I/O模块输出。 3.3控制流程设计主程序设计流程如图5所示。当从菜单项打开视频文件时会触发triggered()信号,执行slotopen()槽函数,调用Qfiledialog的getOpenFileName()函数从对话框中选择要播放的视频文件。系统首先判断文件格式是否为*.avi格式,如果是,则创建一个Qprocess进程,通过该进程调用Mplayer后台对视频文件进行播放,并在指定区域进行输出显示。 4交互式图形界面设计 QImage类提供了一种与硬件访问无关的图片存储方式。QPainter则主要用来完成绘图事件。QPushButton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最长用到的命令按钮部件。此GUI交互界面利用QtDesigner以QMainWindow类为基础设计了主框架,包括菜单栏以及状态栏等;同时,以QWidget类为基础创建了一个对视频播放进行控制的插件接口,并通过合理的布局与主窗体组合在一起。 5播放系统测试在指定目录打开 avi格式视频文件,运行效果如图7所示。在播放过程中,通过状态栏实时显示当前视频文件的播放时间。通过界面下方的按钮对播放器的播放过程进行音量调节、暂停、快进、快退、停止等控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打开视频文件时,终端开始输出文件的加载路径,开始读取并输出ANS_TIME_POSITION(视频播放时间)参数值,在Qt与Mplayer之间完成了通信。当在控制台实施各种控制操作时,在终端输出执行的操作动作并发送该信号,调用相应的槽函数完成对视频播放的控制动作。以上是在主机上运行播放程序执行播放控制的过程。在主机上运行的Qt程序是基于X结构的,而在实际的嵌入式开发中,需要直接通过FrameBuffer进行显示。由于条件限制及其他因素,通过qvfb模拟程序在嵌入式开发板中运行的情况,如图8所示。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qvfb中运行该程序时,菜单项的中文显示出现了方块型的乱码,这说明菜单项已经得到了识别,只是qtopia中缺少相应的中文字体库,在默认的情况下,qvfb会调用字体库中的默认字体,这样在显示中文时会出现如上问题。可以在网络上下载相应的中文字体库并拷贝到Trolltech/Qtopiacoreopensource4.3.0/lib/fonts中。 6结论 本文通过对车载播放系统的设计,根据车载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点,选择一款合适的嵌入式处理器,在此平台上构建了功能完整的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平台。经过对Qt的GUI设计的研究,以Qt的基础类库为前端设计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前端控制图形界面。通过创建QProcess进程,实现了对播放过程的控制,与后台Mplayer进行通信,实时读取并显示播放信息,并在指定窗口对音视频码流进行输出显示。通过测试表明,本系统达到了应用于车载音视频播放的要求,对相关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飞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设计学院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 对象编程、嵌入式开发等新开发模式的应用,使计算机软件开发更具有智能化、服务型和网络化的特点。本文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的具体应用模式,并且探讨了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网络的普及更是推动额计算机软件开发。软件开发程序主要是通过代码实现功能的系统化定位,为我国各行各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1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性 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以软件工程为主要发展核心,其是推动信息技术的主要力量。软件领域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网络化的普及也带动软件行业的长远发展,网络与软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计算机的整体发展状况。当前是计算科学不断前行和发展的时代,软件开发技术要紧跟时展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用户带来更多安心的服务。 2计算机软件开发现状 2.1计算机软件的概述计算机软件主要是通过开发技术得到的相应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这是计算机发展中的重要产物。应用软件的最终工作目的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具体问题,并且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工作方法。大到淘宝和银行客户端,小到单机游戏、应用软件,都是计算机软件的实际使用案例。系统软件是计算机本身的软件,其中比较常用的软件是监督控制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其是用户正常使用计算机的必要保障。 2.2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现状计算机软件具有发展迅速、方便快捷等特点,在短短的几年发展中,逐步普及到千家万户,也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软件产业的迅速升温,造成了软件开发人才缺失,尤其在应用领域内,对技术开发人员的需求极大。 3计算机软件常用的开发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开始日趋成熟,因而,选择合理的计算机开发方法,可以保障其开发质量,控制开发进程。当前开发时间非常重要,现在在美国硅谷,一项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是一周,所以作为开发人员要争分夺秒的开发新产品,创新理念,适应变化发展的市场。目前,比较热门的软件开发方式有三类:第一是生命周期法;二是自动系统开发法;三是原型化法。 3.1软件生命周期法该方法的出发点是时间,从时间角度拆分软件的各类问题,将软件划分为若干个开发阶段。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技术方法,每一个阶段都要适应阶段发展要求。通常情况下,软件生命周期分为6个阶段,换句话也是就是6个月左右。 3.2自动系统开发法该方法主要运用的工具是第四代技术中经常运用的开发软件,开发过程中强调更多的是开放的内容和实现方式,但是没有对如何实现作出具体说明。 3.3原型化法软件开发者在没有确定软件适用性的基础上,通过描述详尽的软件目标法,采用合适的原型化法开展研发工作。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要处理好整体系统化功能,并且分析和认定相关的其他事宜。 4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前提是优化创新现有软件,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因此,相对于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而言,能够开发成功的关键所在就是软件的具体实用价值。接下来笔者主要通过计算机具体的开发实际例子,简要说明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价值。当前比较常用的两种运作模式,包括单机版的运作模式和VB6.0+Access开发模式,VB6.0+Access开发模式开发涉及的数据库开发对象是Web+XML+ActiveX。两个技术开发形式分别安装到客户端上面,单机运作模式的安装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直接安装就能解决问题,这主要是受到Access驱动和VB虚拟机微软历史版本的影响,也是说系统能够做到兼容,因而软件安装很方便。但是如果想要安装第二款产品,就需要在安装ActiveX时,更改浏览器,才能顺利地完成安装活动。安装结束后,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做好两种使用效果的比对,在两种方法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第一种安装方法没有任何问题,并且运行比较稳定。特别是在做修复安装时,要求用户之间相互独立,简单地实现兼容。但是使用中必然会有利有弊,长时间的运行中,速度必然会减低,所以需要做好转档。第二种运行方法在系统运行和维护中,通过限制浏览器的安全设置,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5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趋势 第一,网络化是计算机软件当前的开发背景,计算机软件是依赖网络才能运行的系统,因而在运行时通过带动网络化发展模型,让网络和计算机软件两者双赢,网络的产生为发展平台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因而软件开发要趋向网络化发展。第二,服务化。软件开发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用户,在发展中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未来的计算机软件发展应通过运用先进技术,树立人性化发展理念,满足客户需求,所以服务化是计算机发展的未来趋势。第三,智能化。在计算机的发展中,智能化是必要的发展趋势,开发人员要运用计算和其他智能化运行模式,让计算机接近人的思维,这也是新技术的革新理念。 6结语 计算机软件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发展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的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软件在发展中不断推动网络化的普及,并且重视计算机软件开发状况,使用新的开发技术,这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技术支持。 作者:程艳楠 单位: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 信息中心
餐饮论文:餐饮企业的服务营销论文 一、我国中小型餐饮企业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自古以来都有“衣食住行”之说,从而可以看出“食”是何等大事。虽然近年来有很多的企业提高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但在我们的中小型餐饮业作为一个整体,营销观念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型餐饮企业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行为不标准由于中小型餐饮业进入门槛较低,很多餐饮经营者不是很了解餐饮行业的特点,重销售轻服务,不能够找到顾客最为感兴趣的接触点,没有发现服务环境对于顾客带来的价值,服务意识淡薄,由于中小型餐饮业经营范围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所以服务的范围、行为也不规范。 (二)中小型餐饮企业缺乏相应的服务人员服务人才配置不合理在目前中小型餐饮企业中,大多数服务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人员流动频繁,餐饮内部管理人才对于企业内部组织有一定的能力,但他们往往对市场营销的知识少之又少。 (三)对于顾客的需求把握不充足,顾客满意度低中小型餐饮业快速的兴起和消亡,或者是频繁地更新,不能够给顾客安全感,这主要是因为经营者对于顾客的把握能力不够,营销还仅仅是停留在有形产品。顾客的满意度不仅仅是以产品评价为唯一标准,无形的服务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四)客户关系管理意识不够强,不能充分体现客户利益最大化中小型餐饮企业的管理者及服务人员没有真正的和顾客之间建立起正确的沟通渠道,仅仅是顾客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一些餐饮企业不合格的员工招聘和培训,这是从根本上不利于建立客户和餐饮企业之间良好的客户关系。 二、我国中小型餐饮企业开展服务营销的策略 中小型餐饮业服务的营销,便是选择多种策略,结合餐点内部和外部的所有积极的因素,最大化发挥团体优势,制造商机,经营顾客的需求,使现有的各种资源达到最优化调配,以期最大化的利润。 (一)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将日趋个性化,这更加要求了企业应重视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根据具体的消费场景、时段和目标,提供相应的服务,然后创建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形象。诸如情人餐厅、主题餐厅、风味餐厅等。从当代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许多人在消费时,不仅消费的是商品本身,同时消费的是商品的名声以及通过商品体现出来的某种象征性的形象,因为具有一定意义的象征性形象,可以满足人们追求的身份地位,也能使消费者产生一种自豪感,带给人们一种谈资、一种体验。在创新,实施完善的个性化服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强化全员强烈的服务意识。中小型餐饮经营者要高度重视服务的重要性,在做好食品质量和特点的同时,还应加强多元化的服务管理。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一个和谐、温馨的餐饮企业文化建设,会让每一个员工都产生很强的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归属感,全心全意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第二,增强对消费者服务需求的研究,改善服务内容。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进行专研,及时地察觉消费者对服务的最新需求,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从沟通中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一名优秀的服务人员不仅要掌握服务的基本知识,更要学会阅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心理。第三,实现全面和定期的的培训,在结合外部和内部培训的实施,强化服务意识和技能培训。重视强化企业的文化、理念的培训,要注重各项服务技能及礼仪的培训。第四,注重服务的人性化,关怀消费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这样认为的,消费者在被服务的同时,也希望感受到被他人接受并被尊重。所以不能为服务的本身而去服务,而是要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为目标,在以充分的人性化服务为简体,进一步使消费者的精神得到最大化的回报。 (二)顾客满意是餐饮企业追求的目标中小型餐饮企业怎么才能保持住顾客和发展新的顾客是管理者们常常思考和探寻的问题。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如果顾客完全对食品的消费满意,然后当他们需要再次外出就餐时就会再次到这家餐饮企业进行消费。长此以往,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就会上升为对企业的忠诚感,他们自己不仅会成为企业的常客、熟客,还会介绍亲朋好友来消费,这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展市场面十分有益。所以,餐饮企业应重视每一次消费后的顾客满意度,这是比广告更具有影响力以及传播力的途径。 (三)餐饮产品的质量是顾客能否满意的基础中小型餐饮企业提高顾客满意度不仅取决于优惠的价格,而是要使顾客在消费后认为在这里消费是值得的,美味的食物,优雅的环境,周到的服务,甚至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感觉产品质量和出色的性价比,因此他们对企业的满意度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所以中小餐饮企业提高食品的整体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满意,以保持住客户和开拓市场,这是服务营销的概念,这是中小型餐饮企业重要的营销战略之一。依据服务营销的战略,中小型餐饮企业基于精确的市场定位,必须认真地去了解市场以及顾客真正的需求,再次对菜单的品种进行检验,严格控制成品的质量;改善餐厅环境,突出环境的特色;服务过程的设计和操作规范,以及对员工的培训,加强餐厅现场管理,以提高质量。 (四)内部营销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高质量的餐饮产品中不仅体现了厨房和餐厅的艰苦努力,还包含着相关各部门的员工。因此近年来,服务性企业提出了两个“第一”,即“客户第一”和“员工第一”,那么究竟是哪个第一在前,哪个在后呢?营销学认为:“没有快乐的员工不满意的顾客”。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心理健康状况、知识和技能,以及对企业的凝聚力等,都将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到餐饮品的质量以及对顾客服务的质量。所以,对于中小型餐饮企业来讲,员工不仅仅是劳动力,更是企业的“内部顾客”,为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能够加强员工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让他们意识到企业的营销目标作为他们的服务行为,同时也将相应增加顾客感知服务质量。 三、结论 中小型餐饮企业必须结合餐饮业务流程和员工的内部营销的实际情况,设身处地的为员工着想,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爱和关怀,从而自觉地好好款待顾客。比如,中小型餐饮企业的营业时间段导致了员工每天早出晚归,较长的工作时间,很难照顾到家庭。因此,管理者应该合理地安排,照顾好老人、在孕期或是哺乳期的员工,安排员工的子女上学、住房、交通等一系列的生活问题,让员工安心地在岗位工作,又比方说在以知识经济为前提的当代下,很多青年员工都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来充实自己,为自己长远的发展做基础,所以餐饮企业更应积极地安排员工去学习其他的知识的技术和服务技能,安排出让他们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时间。总之,多一分付出,多一份收获,这将使员工们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将“顾客第一”的服务营销理念从厨房、餐厅等所有部门反映出来。 作者:王淑芹邱敬玮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餐饮论文:餐饮行业服务营销论文 一、建立餐饮行业服务营销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对于餐饮店来说,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美味的菜肴,合理的服务营销管理模式也是决定该餐饮店能够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可以降低餐饮行业服务营销方面的实施难度。陈旧的管理模式会抹杀餐饮店美食的魅力。而适合餐饮行业的新的管理模式,在其有力的系统性的推动下,餐饮行业的服务营销能够达到更加喜人的效果。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高质量美食的餐饮店极其繁多,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菜肴味道好的餐饮店都能够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就是由于管理模式的不同,带来的服务营销效果的区别。合理的系统化的服务营销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对顾客的服务质量,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周到的服务,让顾客满意而归,并且能够让餐饮店的美名远播,以带来更多的客源。 二、注重餐饮行业服务营销的宣传 餐饮店作为一个经营单位,对于自身的服务营销方面的宣传必不可少。如今的社会也是信息的社会,依靠信息传播的力量,为餐饮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能够让餐饮店“移动”起来,让身处远方的顾客也能够感受到餐饮店的吸引力,慕名而来。对于餐饮店的宣传:首先要体现出本店菜品的美味,对于顾客来说,光顾餐饮店的主要目的就是享受美食,可以说,餐饮店里的菜品的质量是吸引顾客的第一要素。把餐饮店中菜品的特色、味道描述尽可能地详细,可以增加对该种类食物喜爱的顾客的吸引力;其次,宣传还要体现出该店的环境优势,一般来说,餐饮店都会建立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而这些地方的附近大多数是景点、学校、车站等,这些地方可以认作是地区优势,而自己本店中的内部环境,可以让前来就餐的顾客有一种惬意之感,切实体会到何为宾至如归。在宣传中,这些环境优势的体现,可以方便顾客对于就餐地点的选择,也不会错过本店的光顾;最后,对于餐饮店的宣传也要体现出本店的服务特色。顾客来餐饮店享受美食的同时,更希望能够得到周到的服务,也更希望能够遇到自己所希望的服务模式,周到的服务,可以大幅度增加顾客对餐饮店的好感,那么回头率就会大大增加,也很有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顾客,如此一来,不但餐饮店自身的宣传起到了作用,也会得到顾客带来的宣传作用,让该店的知名度更进一层。此外,对于餐饮行业服务营销的宣传不能过分夸大,更不能进行虚假的宣传。如:赵丽蓉老师曾经表演过的一个小品《打工奇遇》,无良的老板把廉价的食材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卖出天价,以虚假的信息欺骗顾客,赚取不正当的利益,而最后被“货真价实”四个字一语道出真谛。餐饮行业应当以此为借鉴,对于自身的宣传要以事实为依据,向消费者传达准确的、真实的信息,让顾客得到确实的服务。 三、进行餐饮行业服务营销的创新 在现如今的社会,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服务手段也是层出不穷,而具有现代化元素的服务形式,能够赢得众多消费者的认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占据一席之地。对于餐饮店来说,创新性的服务营销策略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具有创新性的服务营销,可以不断地为顾客带来新鲜感,让老顾客也能够在每一次光顾的时候不断地体会到别具一格的服务,永远不会因为陈旧的服务模式感到厌烦。餐饮店要借用自身所具备的的条件和优势,在自己的餐饮服务中融入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让饮食变得更具文化气质,让美食的享受浸透着高雅的文化氛围。多年的美食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地理环境的差异,可以让餐饮行业把握住各自的特色,推出具有创新性的服务营销策略。而如今,人民对于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渗透着文化氛围的餐饮店能够让顾客刮目相看,也更愿意细细品味它的内涵。另外,餐饮店对于顾客的服务单方面的服务模式也要随之转变,向着餐饮店服务顾客、顾客反馈意见给餐饮店的模式发展。这样,餐饮店可以从顾客的意见中得知他们对本店的认可度,以及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如此一来,餐饮店可以针对顾客的意见,进行有具体方向的优化,让餐饮店的服务越来越贴近顾客的需求。而顾客的意见得以反馈,顾客自身也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对于餐饮店的未来也会抱有更大的期待。 随着餐饮行业飞速的发展,对于服务营销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餐饮行业已经不仅仅是只要做好菜肴就能够满足顾客。要想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餐饮店就更要在服务营销中,把美食与文化融合到一起,在保证菜肴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服务营销的创新,让顾客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享受周到的服务,良好的服务营销策略,让餐饮店在服务顾客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让顾客更加舒心惬意。也能够让餐饮行业经久不衰,在更长久的未来,服务更多的顾客。 作者:利炜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餐饮论文:餐饮企业抵抗经济危机的方式解析 作者:荐世新 对策一:以诚信经营赢取社会认可。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齐家之道,诚信是交友之基,诚信是为政之法,诚信是经商之魂。在现今社会,失信现象十分严重,信用危机影响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经济快速发展,然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却相对滞后,导致信用缺失漫延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非诚信的交易频繁出现,交易成本日趋增长。面对各种无处不在的失信行为,传统的道德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每个公民和经济主体在社会活动中所必需的“通行证件”。 面对经济危机和信用危机,健力源坚持将诚信经营进行到底。在健力源的每个餐厅,均设有原材料展示区,将餐厅所用的原材料对顾客进行展示。在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健力源全体餐厅人员都要紧握拳头,庄严宣誓,对全社会郑重承诺:做良心企业,卖放心食品。健力源所有的供应商必须资质齐全,原材料全部是正规渠道品牌产品,每个餐厅都要对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每年仅检测化验费用就高达近百万元,切实杜绝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健力源各餐厅还热情邀请客户参观餐厅的后厨和库房,真正做到了透明化经营。凭借诚信的经营和良好的信誉,健力源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认可,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商业信用企业、中国AAA信用企业,旗下多家餐厅纷纷被各地方政府评为“食品信誉度A级单位”。健力源正在一步步地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履行着“促进中国食品安全发展事业,推进中国食品健康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扬。 对策二:以信息化管理成就行业领先。 这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推行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危机大浪淘沙的时刻,谁抢先一步推行信息化管理,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发展。近年来,健力源不断加强和推广信息化管理建设,先后引入了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采购系统、市场开发系统、菜品营养分析系统、OA办公平台等信息化系统。 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了对各项工作的管控,理顺并精简了各项工作流程,进一步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全员的工作效率,促使管理更加便捷化、规范化、精细化。以采购系统为例,它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对采购行为的全程控制,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堵住了漏洞,各个区域实现了统一定价、统一品牌、统一规格的规范化管理。回顾健力源近几年的发展,正是信息化的管理成就了健力源的行业领先地位,为健力源从容应对经济危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策三:严抓食品安全,确保顾客利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近几年的中国餐饮市场却接连出现多起食品安全事故,人造鸡蛋、染色馒头、毒大米、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接二连三刺激社会大众的神经,上至政府,下至每一个老百姓,都对食品安全问题倍加重视。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健力源一直紧绷“食品安全”这根弦。通过多年的经营实践和不断学习,健力源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先后通过了HACCP、ISO9001、ISO14001、OHSA18001国际认证,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标准化的运作流程,具备了规范的企业行为准则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餐厅现场采用6S和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餐饮6T实务管理方法,确保每一个区域,甚至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工具,都有自己的管理标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近年来,健力源还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了美国ATP荧光检测仪、多功能食品分析仪、超净工作台、高倍显微镜、食品安全快检箱、农药残留速测仪、菌落计数器、恒温培养箱等国际先进检测设备,检测项目之广、检测项目之细,在国内餐饮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健力源还专门将食品安全列入公司经营考核目标,倡导全员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每年都会举办夏季卫生防疫誓师大会、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切实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真正让顾客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对策四:以企业文化连结全体员工。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企业,只能侥幸发展,决不会长久。企业的产品卖得再火,钞票进得再猛,如果始终建立不起能够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就永远像行尸走肉在市场上瞎闯,迟早要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由此可见,一流的企业不是靠制度管理员工,而是靠文化吸引员工,熏陶员工,留住员工,用文化凝聚人心、人力。 近几年,餐饮行业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招工越来越困难,商业地产的泡沫导致商业网点房租居高不下,劳动成本越来越高,税收高、刷卡手续费高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正在制约着餐饮业的发展。如何招到员工,并留住员工,提高经营效益成了餐饮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面临上述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的经营难题,健力源坚持走文化强企之路,始终奉行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秉承“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企业愿景,始终坚持“赛马不相马、人人是人才”的用人理念,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凭借先进的企业文化、出众的品牌效应,健力源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并用企业文化将位于全国各地的员工紧紧维系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涌现出了一批务实高效、和谐团结的基层餐厅以及很多无私奉献,爱企如家的先进榜样人物,员工流失率一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走进健力源的每一家餐厅,每一家美食广场,都能感受到健力源独有而充满特色的企业文化。健力源还充分利用内刊《健行天下》、OA办公系统、公司网站等媒介宣贯公司的企业文化。《健行天下》作为健力源内部刊物,一方面对公司的方针政策进行宣贯,另一方面对基层餐厅的先进事迹和人物进行报道,树立典型榜样,并要求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有效搭建起了企业与员工上下沟通的桥梁,在企业凝心聚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策五:以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经济大环境不理想的形势下,在经营成本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企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提高效率是唯一的途径。为此,健力源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关于如何提高效率问题的大探讨,找典型树榜样,想办法挖潜力,在合理安排出勤倒班、推出钟点工岗位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信息系统推进过程中,健力源还专门增加了系统的效率监督功能、效益控制功能,通过这些功能,公司各层级领导可以每日对效率、效益进行即时的监督,实现了对成本和效率的日核算,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杜绝问题。为了解个别餐厅效率滞后的原因,公司还对特定的餐厅进行工作写实,详细分析每一个工作流程,找寻效率低下之源,探求效率提升之道。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工作效率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30%,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总理曾经说过:“当金融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温总理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健力源人努力拼搏、奋勇向前。健力源用它的成长事迹告诉我们:经济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应变的思维和能力。经济危机虽然导致整个餐饮行业增长放缓,但同时也会淘汰一批能力差、资历浅、水平低的企业,促使企业改革创新、严抓管理,走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之路,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机遇。在经济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餐饮企业只有加强自我管理,寻求自我改变,才能走出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赢得市场,获得持久而长远的发展。 餐饮论文: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论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餐饮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传统的就餐环境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就餐环境的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所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如何在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课程中把握好娱乐空间的设计教学,本文在结合课程特征的前提下,试从设计理念定位、色彩设计、文化表现方面来探讨餐饮环境设计中娱乐空间的设计教学。 一、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设计理念定位 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与纯粹的娱乐空间有一定和联系和区别。纯粹的娱乐空间是指KTV、卡拉OK、舞厅、商务会所等空间,而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则指在餐饮环境中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休闲消遣的场所,其设计理念与纯粹娱乐空间的设计理念也有一定的联系差别,在教学中,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设计理念如何来定位呢,笔者认为,其设计理念即要有本身娱乐空间的特性,又要体现餐饮环境的特性。如在一个民俗餐饮空间中,其娱乐空间设计理念的定位要以体现民俗文化为主,而这种民俗文化应该包含民俗餐饮文化和民俗娱乐文化。在设计中把握住了娱乐空间的设计理念,也就把握住了整个设计的灵魂。 二、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色彩设计 对于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色彩的设计,与纯粹娱乐空间色彩有一定的差别,纯粹娱乐空间的色彩以深沉、艳丽为主,将这些色彩应用到餐饮娱乐空间中与本身的餐饮环境会有一定的冲突,因此我们在对色彩分析和设计定位时,要有所调整和突破。在教学中,如何进行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色彩设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构筑,通过色彩的选择、搭配将餐馆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划分出来,其设计的宗旨是使餐饮环境色彩和娱乐空间色彩即有融合,也要有对比,如何把握好娱乐空间的色彩效果,我认为应该先对餐饮环境色彩进行分析,从餐饮环境色彩规律中求变化,以色彩的力量对娱乐空间作出划分,而不是用实体的墙面。(2)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气氛渲染,我们都知道,一个空间气氛的渲染是非常重要的,而色彩设计则是一个空间气氛渲染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如何利用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进行气氛的渲染,首先我们考虑娱乐空间色彩设计特性后,再分析餐饮环境色彩调子,使娱乐空间色彩即要具备娱乐空间的性质,又要与餐饮环境色彩有一定的联系和对比。如在一个方案中,餐厅环境中大面积运用轻快的是轻快明亮的色彩,那么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空间(演奏区域)的色彩设计则可在餐饮环境色彩基调上降低其明度,以求得其色彩即与餐饮环境色彩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明度对比。(3)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重点表现,如何利用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重点进行表现,这是教学的重点,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是餐饮环境一个特色区域,是餐饮环境的亮点和灵魂,它离不开餐饮环境的特征,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空间特征,设计时需通过对色彩的选择、搭配、对比等设计手法的运用,来进行设计重点的表现。(4)色彩在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心理效应,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安全领域,不管是一条线,还是一面墙,还是一块区域,这种安全领域的产生,就是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一种心理效应。在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设计时,我们可运用色彩的变化,利用色彩进行划分区域,来产生心理效应,让人不自觉的进入自己所谓的安全范围之中。同时我们还可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和不同的色彩的色相来产生心理效应,以求达到某种效果。如我们在方案中采用橙黄色系的色调,会让人们在这种色调环境中感到温馨,刺激人们的食欲,有就餐的欲望,这就是通过色彩的刺激来产生的心理效应。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重点进行表现,这是教学的重点,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是餐饮环境一个特色区域,是餐饮环境的亮点和灵魂,它离不开餐饮环境的特征,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空间特征,设计时需通过对色彩的选择、搭配、对比等设计手法的运用,来进行设计重点的表现。(4)色彩在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心理效应,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安全领域,不管是一条线,还是一面墙,还是一块区域,这种安全领域的产生,就是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一种心理效应。在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设计时,我们可运用色彩的变化,利用色彩进行划分区域,来产生心理效应,让人不自觉的进入自己所谓的安全范围之中。同时我们还可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和不同的色彩的色相来产生心理效应,以求达到某种效果。如我们在方案中采用橙黄色系的色调,会让人们在这种色调环境中感到温馨,刺激人们的食欲,有就餐的欲望,这就是通过色彩的刺激来产生的心理效应。 三、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文化表现 从审美方面来看,我们已经对纯粹意义上的娱乐空间的视觉冲击有一定的要求了,不再是单纯的一个色彩、一全灯光就可以满足其需求。从日本人发明了卡拉OK,到后面演变的各种形式的娱乐空间,我们从最初的休闲、消遣的需求发展到对主题对文化的需求,这是娱乐空间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进行文化的表现,如何体现其品味,我认为应该首先结合餐饮环境的设计主题、设计风格、设计理念,然后通过造型元素、文化元素、色彩搭配进行表现。如在一个湘菜馆的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湘西文化展示体验区)文化表现,则可将湘西土家族建筑元素,织锦、雕花图案、自然文化等元素运用到娱乐空间中,一则可呼应湘菜馆设计主题和风格,二则也体现了作为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一种文化的表现。 四、结语 作为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设计,在教学中,是较难把握的一个空间,设计的不好,会影响到整个餐饮环境的设计效果,而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产生,是餐饮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于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课程中娱乐空间的设计教学,应引起专业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娱乐空间在餐饮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在设计中掌握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设计的手法和技巧。 作者:龙社勤 单位: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餐饮论文:酒店餐饮业消防安全管理论文 一、酒店餐饮业火灾发生的原因 1、人的因素 一是员工在对厨房卫生打扫的时候,胡乱泼水,水就很容易进入到厨房电器设备的内部,不但容易引起电器线路短路起火,也容易使电器设备生锈腐烂。二是许多员工有一种见“火”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在自己碰到火灾发生的时候,常常是选择消极的逃避方式来处理初起火灾,最后导致小火变成大火、大火变成了一场灾难。三是吸烟也特别容易引起火灾,有的员工和个别顾客把吸完烟的烟头胡乱扔,从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2、可燃易燃物多,容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第一,酒店餐饮业,基于装修和功能需要,内部存在大量可燃、易燃物质,火灾发生后,这些可燃物燃烧会特别猛烈,装修用的高分子材料、化纤聚合物,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第二,一些客房、包间密闭性强,起火不易被及时发现,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在燃烧时还会产生有毒烟气,给疏散和扑救带来困难,危及人身安全。第三,许多场所在改造、装修过程中,人为破坏和降低了建筑物耐火等级,没有良好的防火分隔和隔烟阻火措施,往往形成大面积着火空间等。一旦发生火灾,将导致燃烧猛烈、火灾蔓延迅速。 3、建筑物的结构容易产生烟囱效应 现代的宾馆和饭店,很多都是高层建筑,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楼梯间、垃圾通道等竖井林立,好像一座座很大的烟囱;通风管道纵横交错,可以延伸到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如果发生火灾,就特别容易产生烟囱效应,燃烧的火焰就会沿着通风管道和竖井迅速蔓延、扩大,从而会影响到整栋楼的安全。 4、用火、用电、用气等方面致灾因素多 其一,用电负荷较高,电气线路安全隐患较大。计算机、空调、饮水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日益增多,由电气设备引发火灾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其二,厨房长年与燃气、煤炭、火打交道,操作间的环境一般比较潮湿;这时候,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燃烧物及油气蒸发产生的油烟很容易积聚下来,形成一定厚度的可燃物油层和粉层附着在墙壁、烟道和抽油烟机的表面,如不及时清洗,特别容易引起火灾。其三,大多数宾馆、饭店管理人员由于缺乏消防常识和防火意识,疏于防范,“人走火未熄、人走灯不灭,”现象比较普遍。 二、做好酒店餐饮业消防安全日常管理的措施 酒店的管理、保安、操作、服务等人员,除了应了解酒店的火灾危险性外,更重要的是还必须熟悉采取的防火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组成人与物相结合的完整的消防体系,提高总体的消防安全水平。 1、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提高酒店餐饮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酒店餐饮行业人员的素质不但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到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特别是新从业人员、新开张场所,就更要加强消防安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火意识和消防安全技能。要让他们学会本行业本单位消防安全隐患的检查和排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及时解决问题,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比较安全的饮食环境。二是餐饮服务业场所经营者消防意识淡薄,对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酒店餐饮企业要对本单位员工,每年进行一到二次消防安全技能培训,要让所有的员工懂得一些常用的防火、灭火及逃生知识,知道如何去报火警、如何扑救初期火灾、如何使用单位配备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如何引导员工和客人疏散,如何让员工养成自觉遵守消防安全制度的习惯,如何进行防火检查,能发现和消除自己身边的火灾隐患。在单位形成“事事讲消防,处处抓消防、人人懂消防,”的消防安全管理新局面。 2、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克服管理中的个人行为 第一,酒店餐饮企业要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切实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管人管事管物。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严格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健全防火检查、巡查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尤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把电气设备的消防安全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对电气设备的维护要定点定人,并根据不同设备的性能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第二,严格餐饮制度化管理。采取随机检查,如果是因为人为造成的火灾隐患,要对本人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强化他们的消防意识;对教育不起效果、屡犯不改者,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责令经营业主及时签订责任状或承诺书,避免一切可能造成火灾隐患的现象发生。第三,要坚决克服消防管理中的个人行为。一忌管理工作者的随意性。酒店安全管理依赖于制度,酒店的各项工作标准、程序、要求以及各类的职责、目标、任务、言谈举止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做什么,如何做,做到咋样的程度,做错了将如何处罚”,酒店的员工都是特别清楚的。二忌短期的管理行为,酒店管理要有可持续性,一切工作的方案、目标、计划、决策等都要从酒店的长远利益出发,维护酒店自己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忌越级管理,“每个人只有一个上司,一级对一级负责”。四忌管理决策盲目性。决策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错误的信息或片面的、主观的、缺乏经验的决策,最容易造成失误。 3、切实做好酒店餐饮业厨房火灾的预防工作 酒店餐饮企业的厨房火灾是防火的重中之重,不但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更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一要加强对单位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养他们如何正确的使用火、用气、用油和用电。操作时,因为油温过高起火或操作不当引起油锅着火,如果扑救时的方法不当就会引起火灾。二是在油炸食品时,锅里的油不能超过油锅的三分之二,还要防止水滴和杂物掉入油锅,致使食油溢出着火;油锅加热时温度不能过高,防止火势过猛,引起油锅起火。三是操作间的燃气燃油管道、阀门、法兰接头一定要定期检查,严防泄漏。如果发现有燃气泄漏。要首先关闭阀门,打开窗户及时通风,一定不能使用任何明火,停止一切电器的开合关。四是操作间的墙壁和灶具、插座开关、抽油烟机等容易受污染的地方要及时清理打扫干净,排烟通道至少每半年彻底的清洗一次,防止油烟火灾发生。五是操作间内要配备一些湿棉被和灭火毯,用来扑救厨房内各种油锅火灾和电器火灾。同时。操作间还应配置一定量的干粉灭火器,放在顺手的地方,以备急用。下班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关闭所有的水、电、气的开关和阀门。 4、应急处突,防患于未然 第一,单位消防主管人员,应熟练掌握本单位的消防自动报警和消防自动设施,掌握灭火器材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及时维修、保养和更换,使消防设施器材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第二,单位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实际,强化夜间值班、巡查和应急力量和装备配备,可以使用醒目的标志,标明单位配备的消防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第三,单位还要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加强对义务消防队员和保安人员的消防业务技能培训,做到平时多练、用时不乱。 5、加强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要严格按照“四个能力”建设的标准、要求培养单位员工消防安全意识。达到“消防安全隐患自查、火灾隐患自除”的目的。实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能够满足“火场会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安全疏散”,做到“消防常识普及化、消防设施标识化”。通过强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切实增强酒店餐饮业的火灾防控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造成重大地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作者:石贵银 单位:中国有色金属西安设计研究院保卫处 餐饮论文:餐饮娱乐空间设计教学论文 一、餐饮空间设计的含义及教学内容 餐饮空间设计即是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设计方法手段,以创造出优秀的餐饮场所空间,在教学中主要涵盖了两种内容形态:一是对物质形态中的色彩、空间、陈设、照明等元素的设计;二是对于具有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观念、民俗特征、宗教信仰等元素的展现。 二、餐饮娱乐空间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 1.结合学生认知,进行前期示例教学 餐饮娱乐空间,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并不存在特别陌生的感知屏障,因此,在前期教学中,通过对高级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图片及视频的观赏体验,着重启发学生观察娱乐空间的整体设计思路。之后,根据相关理论教材,结合理论知识,对优秀设计案例的设计图纸进行分拆讲解,对主要设计要素中的功能分区,布局特征,界面设计,材质及灯光的运用等进行详细解析,促进学生从空间设计的表面认知向理性设计思维的转变。前期教学阶段,侧重对于餐饮娱乐空间的广泛涉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2.拓展思路,开展中期设计思维训练 在前期积累了足量的空间设计感知及初步的理性认知后,中期的教学阶段就需要着重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先对餐饮空间设计的思路进行集中,发散,联系和想象。及时记录感性化思维扩散过程中闪现的灵感与创意,并用图形、色彩及材质加以印证,形成基本的设计思路。可用具体化的意象,如卡通,军事等,给予学生一定的联想暗示,学生通过掺杂自己的理解,对主题加以发散式想象,运用相关图形,色彩,造型加以提炼,形成设计总体框架,然后根据主题特征,选择相应的材质,完成设计的基本过程。中期阶段要注重教学双方的互动性,可采用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分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设计过程。 3.综合运用,布置后期专题设计 经过前两个阶段感性认知及理性思维的积累凝练,学生需要进行独立的专题设计,为积聚的设计思维找到宣泄的路径,以实体作品的形式呈现。专题设计受制于客观实际,可以停留于效果图的最终完成,设计内容包括文案的策划、平面的布局、功能的分区、界面的设计、空间节点的分配、效果图的呈现。本阶段的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导性,采用分组讨论,教师参与的方式进行,有条件的,可以邀请专业设计师参与专题设计,学生确定出方案后,以电脑绘图的方式形成效果图。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餐饮娱乐空间教学的实用性 餐饮娱乐空间的实践设计是与市场导向挂钩的重实效的设计理念。一方面,是在市场指引下,体现自觉匹配社会喜好认知的设计思路,另一方面,餐饮文化涉及到参与主体的文化素养,精神需求,设计主题也随社会进步常变常新,需要我们本着遵循实践的设计思维开展教学工作。 1.夯实专业基础 涉及到设计方法,设计流程,造型表现三个方面的基础能力。首先,对设计方法的把握,要本着服务主题的总目标合理选用设计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对现阶段的餐饮娱乐空间的空间安排,界面设计,做到有的放矢,总体把握住设计作品的灵魂。其次,对于设计流程,可以选取成熟的设计实例加以融汇,教师可成立学习小组,参观相关餐饮设计工作者的工作流程,对于其方案构思,设计规模,设计进度,视觉表现等详细观摩,明确各个设计流程的工作内容。为方便之后学生参与实际设计工作,对于设计成型后的施工阶段,也可组织学生参与其中,明确设计图纸和施工建设实际中的差距所在,培养学生与施工方的沟通协调能力。 2.注重文化与审美素养的积淀 餐饮空间设计蕴含着美学文化,各种工艺要素之间都渗透着浑厚的意蕴,因此,在教学中,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积淀及审美情趣。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文化情趣,审美体验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美术展览,设计作品巡展等活动,扩大知识面,汲取美学营养,以便为后期设计储备灵感。 四、结语 餐饮娱乐空间设计带有明确的社会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传统的设计方法的简单传授,更应着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上广开思路,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 作者:张春华 单位:攀枝花学院 餐饮论文:社会餐饮企业食品安全论文 1社会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存在形式 1.1原材料采购 食品原材料采购是食品进入餐饮企业的第一道关口,为了从源头上确保餐饮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必须重视各类市售原材料食品的卫生安全,严把采购环节。而在社会餐饮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迫于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和谋取利益最大化的“双重压力”,一些餐厅往往选择价格较低的散装食材,而且很多企业采购后没有科学有效的验收标准,导致菜品的质量和安全难以令人满意[1]。 1.2食材储藏 各类食品在储存的过程中因其本身成分、微生物作用及存储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影响会发生腐败变质,从而使食品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据国家计生委办公厅统计2013年我国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52起,中毒5559人,其中22起事件发生在餐饮企业,涉及人数1207,占食物中毒事件总中毒人数的21.7%;从引起中毒的原因来看,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49起,涉及人数3359人,占食物中毒事件总人数的60.4%,是引发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原因。引发这一数据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社会餐饮企业食品原材料储藏不符合要求,在原料的储存上没有分类存放或没有专门的储藏室,一些企业甚至直接将原材料堆放在厨房中,这样极不利于食材的保存。 1.3烹饪场所卫生和烹饪过程卫生 1.3.1烹饪场所卫生 厨房是烹饪加工的场所,厨房卫生是餐饮食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与大型酒店相比,社会餐饮企业的厨房卫生令人担忧,有些小型的社会餐饮企业厨房内地上排水不通畅、易积垢;墙上油渍厚;由于厨房湿度较大,棚顶墙皮脱落,墙角发霉;厨房排烟设施差,整个厨房在烹饪时烟雾缭绕[2];厨房没有专门的餐饮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场所;甚至有的社会餐饮企业没有防止蚊蝇和鼠类进入的设备,夏天蚊蝇乱飞,整个厨房的烹饪环境脏、乱、差。 1.3.2烹饪过程卫生 烹饪加工属于食品消费链中的终端技术,在把好“病从口入”这关,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在食品原材料的准备过程,很多社会餐饮企业对卫生控制不严格,比如在清洗蔬菜的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只清洗一次,而且清洗粗糙,很多污物还残留在蔬菜上,这会对后续的操作埋下隐患。其次,在进一步加工食材过程中,生熟不分开,如盛装食物的器皿、炊具、菜板等生熟不能分开使用,造成食品存放和操作过程中交叉感染。最后,在烹制过程中,很多厨师不能严格地掌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没有意识到烹调的温度和时间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如在煎炸过程中,如果油烟温度过高,油脂就会发生热氧化反应,产生有毒的过氧化物和醛类物质,随着煎炸时间的增加,油脂还会发生聚合反应,而且油在反复煎炸过程中还会产生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 1.4员工食品安全意识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面对食品生产企业,这就导致我国在餐饮业方面的人才非常紧缺。对于酒店企业而言,其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较好,为打造其餐饮品牌,企业领导会聘请专家为其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甚至肯花重金将其骨干员工送到国内或国外知名餐饮企业进行学习和交流。对于福利待遇较差的社会餐饮企业,其招聘员工的素质本身不高,对食品安全意识较薄弱,另外,由于这部分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很多企业领导对于员工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不愿在员工培训上投资,这就使得社会餐饮企业服务人员食品安全总体认识水平难以提高。 1.5食品安全监管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的是多机构分段监管模式,由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权责不清,难以形成监管合力,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监管的真空地带;另外,我国卫生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现有的法律法规过于宽泛,对于监管责任规定不明确;再者,社会餐饮企业食品的加工多以手工操作为主,食品加工本身也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其难控性也使得监管难度加大。 2对策分析 2.1严格控制食材采购和验收 采购和验收是社会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起点,也是薄弱点。要想严把食材的质量关就要制定采购和验收标准、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2.1.1制定采购和验收相关标准和制度 社会餐饮企业每日所需的食品原料数量大,种类多,食品原料保质期一般较短,讲究新鲜,所以餐饮企业在采购和验收时一定要建立相关的标准,严格把控食材的质量。国家卫生部制定的《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也要求餐饮企业建立食品采购索证制度。另外,也可借鉴国外的可追溯体系在食品采购中应用的成功案例,建立餐饮企业的溯源制度,保证食材的采购和验收安全。 2.1.2提高采购和验收人员专业素养 在食材的采购和验收中对采购员和验收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如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应该对原料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这对于原料的选择、采购数量和卫生安全的控制都是必要的;另外,规范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要求认真学习和执行相关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坚决不予采购。验收就是对采购的原料加以检查,对它们的质量和数量加以评价,最后决定是收下还是拒绝。因此验收员一定要具有对食品质量和卫生状况进行感官评价的能力。如果采购和验收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素养,接受了劣质原料,则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巨大损失。 2.2储藏环境 相对于酒店餐饮而言,社会餐饮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很多企业没有独立的仓储室,这样不利于食材的存放,因此,应鼓励和监督这些餐饮企业建立单独的食材存储库房。库房要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进行设计,库房内根据储存食材和物品的不同性质分区存放,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定期对库房进行清洁与消毒,具体见表1。对于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材可以使用冰箱或冷柜储存,储存时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的分区标志;动植物食物也要分开保存;为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温度要求,不得将食品堆积存放。另外,用于储藏的冰箱或冷柜应定期清洁和维修。 2.3加强后厨房和烹饪环节管理 2.3.1后厨房管理 餐饮企业后厨房的布局和环境是确保烹饪制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为解决中小型社会餐饮企业脏、乱、差的后厨房环境,首先要对厨房的设施做硬性要求,具体如表2所示。此外,还要对厨房食品的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能设置专间和备餐场所的中小型社会餐饮企业就要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这一流程合理进行厨房布局,使食品按照加工流程单一流向,避免在加工过程中生熟交叉污染[3]。 2.3.2烹饪过程 控制烹饪过程控制不当是引发餐饮企业的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较星级酒店而言,社会餐饮企业的菜肴品种主要是热菜、冷菜、熟食。不同的食物类型在安全控制上存在不同,具体见表3。由表3可知,在热菜制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烹调中产生有毒的化学物质,应选择合理烹调方法,如煮、炖、蒸、煨、熘等,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保留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而且有利健康。对于烹饪调料的使用也要讲究方法,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如味精在使用时,最好在菜品已经做好后加入,否则在高温的条件下,味精会生成焦谷氨酸钠,不但失去作用,还有毒性。在冷菜和熟食的制作过程中,储存、改刀、切配、装盘各环节都有可能对食物造成污染,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各自的操作流程严格操作和保存,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除此以外,在烹调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寻找和开发更安全的加工方法,提高烹调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2.4完善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4.1建立高效监管机制,完善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范畴的问题,各国在进行食品安全研究的同时建立了符合自己国情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我们可以在学习和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餐饮行业的实际情况,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主管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避免相互之间责任推诿和权责不清,或建立一个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到消费的各环节进行统一监管的部门,实现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媒体、消费者互通机制,即在企业自律的前提下,政府监管为主,社会舆论和消费者监督为辅的监管体系,并在社会餐饮企业积极推行HACCP体系和食品可追溯体系[4,5],形成有效的社会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2.4.2完善自检设备 对于中小型的社会餐饮企业来说,建立中央厨房或成立检验室的可能性较小,但对于一些提高食品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却是必要的,如温度计、餐具保洁柜、餐具消毒设施等。 2.4.3加强企业自律意识,重视员工培训 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就要加强餐饮企业的自律意识,提高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自觉地把食品安全放在食品生产的首要位置。社会餐饮企业的服务人员主要是高中及以下学历或是农村到城里打工的人员,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食品安全意识,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引导和支持社会餐饮企业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执行员工持证(健康证)上岗,并在试用期间进行相关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进入企业工作,同时还要定期地复查和培训。要从根本上保证社会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相关企业在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的前提下,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自身建设和自律,严格控制食品采购到成品的各个环节,并通过不断完善监管机制保证社会餐饮业的食品安全。 作者:崔红王广胜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餐饮论文:餐饮扮酷空间设计论文 一、对“扮酷”设计的理解 (一)“酷”,是一个近年来非常流行的词汇开始是用来形容人比较硬朗,冷峻的形象或气质。比如说:美国大兵很酷,王菲也很酷。后来“酷”的用法和内涵渐渐拓展,发展到“酷”的时装,“酷”的包装,“酷”的产品甚至“酷”的娱乐方式、生活方式。现在,“酷”是包含了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新奇、时尚等许多内容的多义词。在当今这个消费文化日益发展,追求个性的年代,“酷”的风格也就自然成了人们的偏爱。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不断感受到“酷”风流行。渐渐地“酷”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或是昙花一现的流行术语,而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对于品位的评判标准之一,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取向。 (二)“扮酷”设计既然人们在生活中有对“酷”的一种表达愿望,而设计为人,为人更美好的生活,那么“扮酷”设计便自然而生了。前面提到的时装设计、产品及包装设计,以及视觉传达的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都有“扮酷”的表现。其实,“扮酷”设计早有版本: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英国的水晶宫等。它们那超大的物理尺度及运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方式给当时人们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无疑是给世界做了一个工业革命成果及工业时代精神的大秀。说白了“扮酷”设计也就是作秀设计。回过头来,我们知道为着不同的目的,设计需要作秀,秀出不同的模样。又如前面提到的“欧式”、“中式”、“民俗风格”或“极简主义”等。而我称作的“扮酷”设计是要秀出创意,秀出时代感,秀出品位的设计。即“扮酷”设计富有时代精神。 二、当代餐饮空间“扮酷”设计的表现 (一)“扮酷”的空间形态设计当代餐饮空间的空间形态不再刻意追求方方正正的效果,而是寻求变化与突破。北京阳光广场的“俏江南”的大庭空间挑高两层,布置散座就餐区,空间开阔气派。但最特别的还是大厅中点缀的白色帐篷(其实为餐厅的包间),这些帐篷下部立方体3米高左右收拢,白色复合材料作为“帐篷布”,灯光亮起,影影绰绰,很有意思。如此大空间中含小空间的层层布置让人感觉到室内室外空间的交流互通,给餐饮空间带来了活跃的因素。另有“新都里无二”,它没有将入口设置在沿街边上,而是深深地隐藏在特意营造的竹林幽径之后,看似低调的入口空间处理却是阔绰的手法,以大方的空间处理,换来消费者的审美愉悦。其大厅周边散座区运用了台阶,使大厅中央区的地面略低。这样处理不仅丰富了空间的层次,还营造了中央区一种特别的尊贵感。 (二)“扮酷”的尺度设计尺度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尺度设计也是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在“扮酷”设计中,尺度也作为设计者借以发挥的元素,在空间中创造出独特的感受。在重庆南滨路上,“顺风123”旗舰店的设计中采用了大量小尺寸的铁艺铸件和面砖来装饰室内的柱体、墙体和入口构架,同时又运用了留白的手法,让形式尺度的大小对比拓展空间深度、广度。“上海三千院”一层设置有雅间,围合雅间所用屏风的木条栅尺寸是加大了的,配以统一的深褐色,将雅间扮得像个牢笼,与众不同,“很酷”。同样,“扮酷”设计还反映在家私、灯具等细节的设计上。“苏荷天地”中陈列了巨大的灯柱。“粉酷”的天棚布置了成组的大尺寸灯笼。“紫云轩”采用了现代主义超高靠背的座椅。它们形成的视觉冲击胜于实际的使用功能,具有强烈的美感。 (三)“扮酷”的形式符号设计形式符号的选择运用直接影响着室内设计的面貌,反映空间的文化感与审美取向,这也是最有传统资源可挖掘的部分之一。就形式符号的设计中,“扮酷”的特点体现在创新运用传统形式符号。这些符号中有具体的图案、纹样、九宫格,有一些抽象的几何形,也有具体的物件等。在“苏荷天地”中,原本铺在民居建筑屋顶的小青瓦被砌到了墙上,像国画中荡漾的波纹。传统的视觉形式符号在空间中错置后,保留了原有的审美记忆,同时又产生了新的视觉美感。在“鹿港小镇”和北京阳光广场“俏江南”中都采用了珠帘,前者是用来分割空间,产生温馨的氛围;后者用来软化墙立面,产生虚实空间的对比。同样的珠帘,不同的运用,都是抓住了珠帘这个符号“亲和”的特质。在“三千院”中,设计师索性直接用上了老屋拆下的木柱木梁,结合钢与玻璃构建了一个富有传统韵味而又现代感十足的空间环境。“顺风123”的设计中,我们也运用了云纹、万字格等传统图案与整体的空间融合,达到一种古意犹新的感觉。 (四)“扮酷”的色彩效果在室内设计中,色彩是最有感染力,最能烘托气氛的因素。“扮酷”的色彩效果不再刻板地遵循暖调适合中餐、热饮,冷调适合西餐、冷饮的程式。它们因各自不同的主题配置不同的色彩效果,或强烈而夸张,或含蓄而清冷。“粉酷”大厅中充斥着无处不在的妖媚的粉色,在粉绿、金色和黑色的点缀下,俗而不恶。“爱上2046私家精品菜馆”则在整个空间中配置红色,个性张扬。“顺风123”室内的色彩效果以深紫色为底,青灰色调和,金黄为亮点,富贵大气。“藏酷”的蓝色调大厅让人似乎置身于展示空间一般。“萤七”空间的色彩效果是回复阳光和灯光的本质,体现白昼时的清丽、暮晚间的温暖。 (五)“扮酷”的材质运用通常材质的运用最能体现时代感。“扮酷”设计在材质运用上自然也别具匠心。在保留了传统本质的运用基础上,大量采用金属、玻璃、镜面及复合材料与各种石材、混凝土、织物的组合形式应用于餐饮空间的入口、隔断、楼梯和通道中。如:镜面运用。“炫酷”中墙立面的镜面分割;“苏荷天地”圆形镜面与小青瓦的组合;“G3”卫生间部分的全镜面装饰。这些似这真似幻的效果带给消费者的却分别是多一种视角的可能,多一种怀旧的同时与一场虚惊。又如金属的运用。“穹六”入口处金属的光泽与水泥抹灰面的青灰色的组合显出一派清傲的风骨。 (六)“扮酷”的灯光设计灯光的设计常给人感觉技术性很强。但在“扮酷”设计中,灯光的设计却感觉自然而灵动,没有主光、辅光、补光的概念,有的只是需要,只是感觉,就像“穹六”、“萤七”如月光般的灯光设计、“火源”洗手间走廊那“树影婆娑”的设计和“炫酷”吧台上方的“流星雨”般的设计。它在与色彩、材质的呼应中提升了空间的整体价值。 三、“扮酷”设计在餐饮空间设计中起到的作用 当代餐饮空间集餐饮,聚会,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既是公共社交空间,又同时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当代餐饮空间设计除了要为满足功能而划分空间、组织功能、配备设施外,还要为打造形象,有利于经营追求形式风格。“扮酷”设计主要是在形式风格方面给餐饮空间以影响,起到树立形象,提升品质,有利经营的作用。 (一)各个方面、种种手法的“扮酷”设计首先是创造了突出的个性。无论是空间形态的开合、形式符号的独特、色彩效果的缤纷还是其他方面的不俗都是在寻求个性空间体验,以此来确定该餐饮空间存在的理由和消费者去尝试的价值。 (二)看似简单作秀的“扮酷”设计中,从空间动线规划到夸张的色彩运用,到图案尺寸的确定,等等,其实都经过了细致的功能性和形式感的推敲,“扮酷”设计提升了空间品质。 (三)“扮酷”设计突出了餐饮空间的个性,提升了它的空间品质。为餐饮业经营者创造了除直接产品(菜品、饮品)外的最重要的附加值,有利于其良性的发展。 四、结语 围绕当代餐饮空间设计的“扮酷”的主题,分析了“扮酷”设计及其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表现和起到的作用,说明在当代餐饮空间设计中“扮酷”存在的必然性。“扮酷”设计的存在并不能成立为一种当代设计风格,但它代表了一个时代或是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因此,本文中并未将其作为独立的设计风格总结,仅仅初步描述了其表征和现状,希望能作为一个时期设计现象和自己设计中的心得体会的记录。 作者:谢江黄红丽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餐饮论文:餐饮文化空间设计论文 一、餐饮文化的发展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食物”和文化就紧密融合在一起,饮食创造了文化,文化也促进了食品的发展。后来由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有行无行的将饮食行业分离除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行业,餐饮行业与不同的行业相结合就成了不同的餐饮文化。餐饮文化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文明的发展,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民族文化的交流,从而推动了餐饮文化的变化的发展,这种社会现象的呈现是多元化的,它既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餐饮文化风尚,也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民族的生产水平、文化积淀、生活习惯、文化交流、创造才能等诸多因素。餐饮业的发展是基于对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为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人际沟通。从而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品质。餐饮文化正是在这样一个良心循环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的。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过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各民族的饮食文化都与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有关。中国的烹调技术和多样化的美食文化丰富了中国餐饮风采的餐饮文化。 二、餐饮空间设计原则 (一)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原则 餐饮文化空间首先必须要满足其功能性要求。不同形状、主题和类型的餐饮文化空间,都要求我们在体现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满足其功能性及其空间使用的合理性。 (二)满足适应性的原则 不同习俗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文化环境都会影响餐饮文化空间不同的设计风格。餐饮文化空间的设计不断引入新的概念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心理需求。但良好的文化和创意空间,如果很长时间就会让人觉得累,枯燥乏味的。这样的空间环境,不能视而不见,当一个环境失去了它的文化魅力,餐厅会死。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陈列饰品的变化来适应人们视觉的变化:桌布、窗帘挂画等软装饰可以经常更换,以达到新的效果: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不断推出新的植物,让顾客有一种变化的感觉:还可利用节日举行促销活动,来丰富餐饮文化的内涵。通过这些灵活的空间形态调整,使其花较少的钱,而达到新颖效果,让餐厅更具人性化,更具亲和力。 (三)满足经济性的原则 餐饮文化进入市场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品的推广,扩大销售,提高盈利能力每一家餐厅都希望投入最少的资金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高档餐厅不是昂贵决定的,否则你会使餐厅成为材料堆放场地。是否具有文化品味的场所,是看材料是否运用得当,是否合理地表达了设计思想。 (四)满足精神需要的原则 餐饮业的发展是成功的,竞争的焦点在于把握客户的心理活动,与文化品位来吸引消费者的信任,更高的餐饮文化空间的精神功能是餐饮业的发展的灵魂。 (五)满足技术要求的原则 材料是表达设计想法和概念的重要手段和媒介,一个好的餐饮空间的设计,结合不同材料的使用和加工技术,才能更完美的创造出不同风格的餐饮文化空间。 (六)具有独特个性的原则 餐饮文化空间的设计应该都是“特别”的,形态空间和其他的空间都有很大差别,以突出不同餐饮空间的环境特点,凸显他们设计理念的个性特征,把握好客户的心理需求。 (七)为顾客目标提供导向性原则 不以顾客需求为向导的盲目运作,有很多惨痛的教训。比如有些餐厅很主观的强调自己的设计思想,不管市场的需求,也不管客人的喜好,当餐饮业投入市场后顾客不能接受,而导致被迫关门。有的一味的追求高档,整个餐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当金碧辉煌的餐饮文化空间展现个人们时,造成了难以承受的消费误区,很多顾客只能望而却步。 三、餐饮文化空间的基本形态 中国饮食文化的空间形态是不同的,台湾省旅游局运输部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分类,对餐饮业分为餐饮文化产业,快餐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饮料,小吃店,其他食品文化产业。 (一)餐饮文化业 1.中式餐饮文化中国的餐饮文化在世界餐饮文化中也可谓是独树一帜。中国是一个伟大而重礼仪的国家,闻名于世界的中式餐厅,长期以来受世界各国的食客们喜爱。它品种繁多、口味多变,根据各个地方的地域和民俗特性,又发展出各个地方的餐饮文化。 2.西式餐厅文化西方文化是中国人对整个欧洲和美国的餐饮文化的统称,通常是指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的餐饮文化的代表,除了有一个共同的饮食文化,但也有自己的文化风格。西餐厅经营以套餐和自助餐为主。以其优雅安静的用餐环境,餐具精美,华丽的西方餐饮文化,柔和的光线被人们所喜欢。深圳雨花西餐厅极意营造优雅舒适休闲的进餐环境,在灯光等设施上制造温馨愉悦的感觉,结合事物的色、香、味,能给人回味无穷的精神享受。 3.日式餐饮文化日本的餐厅都可以感受到日本的文化。武汉第一家日式正宗烧肉料理店是汉和京都,它周到细致的服务,精致的器皿,美味的菜肴,悠扬的曲调,都充分展示了正宗日本料理的无穷魅力;宽阔的大厅,古色的桌椅,摇曳的翠竹,日式古典的包间、榻榻米。一切、都使时刻仿佛置身于浪漫的樱花国度用餐。 4.素食文化素食餐饮文化是谷物,豆类,蔬菜,水果为主的饮食文化。秦,汉,素食餐饮文化传统逐渐结合佛教,道教文化:素食文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的素食文化,宗教信徒素食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二)快餐文化业 随着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与时俱进的快餐文化就像一股旋风。很快席卷了整个世界,快餐深深影响了消费者的习惯,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快餐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风格,独立的经营观念,独有的经营方式。标准化的加工大多采用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既可以节约劳动力,也可以减少操作加工减少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大多数快餐文化注重文化品位,重视外包装,用美丽的外表吸引客户,品牌的宣传,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快餐连锁店的扩张,所以它占有较大的食品市场。快餐的主要内容有:汉堡、薯条、三明治、炸鸡、披萨及一些方便的饮料等等。一次性的餐具既保证了餐饮的清洁卫生,使顾客放心大胆地就餐,也促进了快餐的发展。快餐店的餐饮文化和统一的品牌形象,已成为快餐文化醒目的标识,风格是简洁的,明亮的,很容易被熟悉的。 (三)小吃店文化业 快餐店是深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成就。它象征着大众文化的审美意识,琳琅满目的小吃,实际上组合成了一幅文化和小吃快餐文化的美丽画卷。 四、餐饮文化空间设计的辅助的使用功能 (一)门厅 餐饮空间中的门厅就像小说中的序言,如序曲乐章,大厅是一个客人消费的前奏,是人们产生消费心理的空间过渡。文化在这里高度的浓缩。为了让客人在大堂简要了解主题餐饮文化,餐厅经营的品位和文化风格的重要体现,让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餐饮文化氛围。 (二)小卖部 小卖部是餐饮文化里空间里的辅助设施,小卖部可以明确地告诉消费者我们为您提供了哪些餐饮产品,您想买什么餐饮产品,这些产品的品种及价格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消费,心甘情愿地消费,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 (三)卫生间 卫生间是为方便客人而提供的一个配套服务空间。卫生间布局得好坏,是否合理,是提升餐厅档次的一个重要场所,很多餐厅里设有多个卫生间满足不同区域的消费者,有为残疾人设置的专用卫生间,包间里面配卫生间更为客人提供了方便。卫生间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场革命,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纯功能性的空间转变为一个享受的空间。卫生间已不再是以前仅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的场所,而加入了文化品位的设计理念,有的在卫生间里面设置了背景音乐,有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小品绘画装点其中,有漂亮的装饰陈列品,有植物,有功能齐全的化妆台,从中确实感到餐厅方面用心良苦所带来的温馨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文化的概念渗透了餐饮空间的每个角落,人们无处不感受到一次文化的熏陶。 五、结论 餐饮文化空间不仅能繁荣餐饮文化,同时也能促进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需要一个空间———餐饮文化空间为交流提供一个场所。交流场所应该需要一个相应的文化氛围———餐饮文化空间设计的文化情调。 作者:熊芳单位: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民事诉讼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研究:论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是与此同时,司法实践中普遍地存在着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情形如恶意诉讼、虚假诉讼、伪造证据等时有发生。此外,法官也存在着滥用自由裁量权,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于2012年8月13作了相关的修改,将诚实信用原则明文化、法定化。在此种背景下,提出了在民事诉讼法分则中完善诚实信用原则支配下的规则和条款、完善并强化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责任、完善我国的律师制度和限制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等建议,以期对我国民诉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实施有所裨益。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意义;适用;完善 古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说明早在我国古代诚实信用就被作为衡量个人修养素质的一个标准,它也强调了诚实信用的重要性。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做出一些违背诚信的事情,在民诉法上就表现为某些当事人为了获得个人不正当利益,往往滥用诉讼权利,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利益。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被引入私法领域,并由此发展成民法最重要的原则,享有“帝王条款”之美誉。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将诚实信用原则确立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近年来在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大量出现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滥用诉讼权和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在民事诉讼领域也亟需诚实信用原则来规制这些行为。面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民诉法在今年的修改中也将诚实信用原则确立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 作为私法领域的诚实信用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那么作为公法领域即民事诉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又是什么呢?由于诚实信用原则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学术界对诉讼法领域的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众说纷纭。 有学者认为,诚实信用,即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和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诚实和善意。 也有学者认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简而言之,大体上就是指法院、当事人以及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必须基于诚实信用来实施诉讼行为。 还有学者认为,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实质指如果在诉讼中出现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的程序问题,法院可以根据该原则行使公平裁量权,直接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进行调整。 由于着眼点不同,各个学者对民事诉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的定义各异。从以上各个学者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理解来看,诚实信用原则包含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要求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行使审判权和诉讼权利时主观上要是善意的;第二,所以的诉讼参与人在行使相应的诉讼权利时不能存在滥用权利的行为;第三,诚实信用原则赋予法官在民事诉讼法没有相关规定时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事诉讼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应本着诚实、善意的心理恰当地行使审判权和诉讼权利,以达到当事人间的利益、当事人与社会间的利益、法院与当事人间的利益、法院与社会间的利益的均衡,如若违背诚信,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意义及其适用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意义 1.民事诉讼法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维护诉讼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促进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普遍地存在着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情形如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等,这不仅增加了法官发现案件事实真相的难度,而且造成诉讼拖延,成本增加,危害司法公正。同时,由于国家为社会提供的司法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个案的拖延不仅会影响其他民事主体利用诉讼资源和寻求司法救济,而且还会导致国家司法资源的浪费。民事诉讼法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通过有效的制约诉讼权利和审判权力的滥用,一方面可以使案件事实得以尽快的发现,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可以使纠纷得到公正、快速的解决,从而提高诉讼效率,促进司法资源在所有当事人之间的合理分配。 2.民事诉讼法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补充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漏洞,维护法的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纠纷数量不断地增加且类型日益复杂化,而法律本身具有稳定性,不能随意修改;同时由于立法的滞后性,法条不可能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现行的民诉法必然存在着漏洞。而诚实信用原则由于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它可以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民诉法未作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法官可以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加以裁判。诚实信用原则不仅能弥补法的漏洞,而且可以维护法律的稳定,使现行民事诉讼法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民事诉讼法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以往实行的是超职权的审判模式,然而此种模式弊端甚多。为此,我国开始实施由超职权的审判模式向以当事人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辅的审判模式改革。在以当事人主义为主的新型审判模式下,它赋予了当事人更多的诉讼权利,强化当事人的诉讼自主权,弱化法院对诉讼程序的职权干预。然而权利的增加如果没有必要的限制,必然导致权利的滥用。在民诉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后,此原则要求当事人应公正、善意的行使诉讼权利,禁止诉讼权利的滥用。因此,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有利于维护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成果,而且有利于保证我国新型审判模式的合理实施。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 我国新民诉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从该条文可以看出我国民诉法并未明确规定诚实信用原则适用哪些主体。在司法实践中,既存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滥用诉权或诉讼权利,也存在法官滥用司法审判权的现象。所以,笔者认为,诚实信用原则不仅应适用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而且也应适用于法院。 1.诚实信用原则对当事人的适用 当事人作为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主体,所以其理当受到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禁止虚假陈述。即当事人负有真实陈述的义务。当事人的陈述对法院认定案件事实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虚假陈述不仅会影响法院对事实的判断,还会影响法律的正确适用,最终将会导致判决的不公正,从而影响司法的权威性。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有利于规制当事人的虚假陈述,保证司法的公正性和效率性。 第二,禁止滥用诉讼权利。滥用诉讼权利,是指当事人违背诉讼权利设置的目的,专门以损害对方当事人或国家利益为目的行使权利的行为。它要求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不得违背诉讼权利设置的目的而滥用诉讼权利。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情形主要有滥用程序异议权、回避申请权、反诉权、上诉权等。 第三,禁止恶意制造诉讼状态。恶意制造诉讼状态主要指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有利于自己的诉讼状态,而使对方处于不利的诉讼地位。例如,一方当事人故意变更义务履行地从而取得对自己有利的审判管辖,或者是以不正当的理由获取财产保全等。这些都是利用不正当方式获取有利于自己的诉讼状态,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诉讼行为。 民事诉讼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研究:浅析新《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在遵守交易道德基础上谋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与社会的利益平衡。在《民事诉讼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在主体、客体和程序的适用上,都有一定的阐述。将诚实信用原则写入《民事诉讼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上,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诚实信用;内涵;适用;意义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 诚实信用原则原本属于道德范畴,它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追求自己利益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讲求信用、严守诺言、不弄虚作假,不欺骗他人,维护双方当事人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如今诚实信用原则上升为民法上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这是道德规范走向法律化的体现。 有史以来,民法学者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研究仅仅在实体法领域,民事诉讼法领域一直未受关注。随着民事诉讼法的不断发展,该原则的明文化,法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13条第1款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是我国新《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将对我国民事司法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二、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适用 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是指适用的主体,客体范围,以及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这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主体的适用 关于民事诉讼法中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主体,学界围绕着适用于当事人之间,适用于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等观点争论不休。例如日本多数学者认为,适用于当事人和法院之间;还有少数学者认为,只适用于当事人之间,法院在行使公权力时无需考虑是否应取得当事人的信赖,若当事存在不诚实行为、缺乏信用的行为,法院可以以滥用诉讼权利为由加以排斥,诚实信用原则只是调整和衡平当事人相互之间的利益。 随着诉讼制度的不断发展,我国新《民事诉讼法》把诚实信用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用来指导整个诉讼行为,它不只是针对当事人而言,它应扩展到所有诉讼主体,包括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对于当事人,诚实信用原则约束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意思自由,禁止当事人的反悔和矛盾行为,禁止当事人的恶意诉讼,禁止滥用诉讼权利及故意拖延诉讼,要求当事人的只是义务,禁止虚假陈述,模糊法院对案件事实的判断。防止诉讼权利的丧失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对于法院,禁止滥用自由裁量权,要求法院尊重当事人的程序权利,为当事人创造平等的诉讼条件,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禁止突袭性裁判。对于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诉讼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以及翻译人员,这些人员对推动诉讼进程和实现审判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本着诚实善意的行为方式实现自己的作用,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 (二)程序的适用 诚实信用原则贯穿整个民事诉讼法领域,为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提共了依据和标准。第一,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法庭审理之前。法庭审理之前,要求诉讼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诚实信用,禁止为了个人的利益,无视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和法律的权威,恶意诉讼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对方基于信赖而受到损失。 第二,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法庭审理之中。在法庭审理中,当事人不得滥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力,不得实施矛盾行为,损害对方当事人,第三人或社会公共利益而谋取个人最佳利益。同时在法庭审理之中,法官也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正确的适用法律,适当的行使自由裁量权,既不能主观臆断,也不能古板教条。诉讼参与人要在自己的义务范围内行使权利,不得违反法律,不得扰乱法庭秩序,不得损害当事人利益。 三、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首先,是道德规范法律化的表现,以法律形式吸收道德规范,增强了道德规范的权威性,更好的指导实践。其次,体现了公法和私法的相互融合,促进了程序法与民事实体法的有效衔接。二者相辅相成,实体法中民事纠纷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得以有效解决,程序法是实体法的根本保证。再有,指导民事诉讼法的法律解释,弥补了民事诉讼法中平等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的不足,适度的约束了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合理地体现了立法者的意图,巧妙的调整了诉讼中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诉讼过程更佳和谐,从而实现诉讼的公平正义。 (二)现实意义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有利于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审判方式,改变司法实践中的腐败现象,遏制诉讼中的道德危机,树立法律的权威,确保法院独立审判的地位,更好的指导我国诉讼法的审判实践。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有利于评价民事诉讼行为活动的,指导诉讼程序与非诉讼程序;节省了诉讼中时间和物质资源的消耗,增强了诉讼权利人的期望利益,提高了法院的办案效率,真正实现了诉讼的效益价值;约束了诉讼主体权利的任意行使,有利于规制司法实践中诉讼主体的不诚信欺诈行为,防止诉权、审判权的滥用。 民事诉讼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研究:民事诉讼法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思考 [摘 要]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各国民法公认的“帝王条款”,而且随着其内涵和适用范围的不断丰富和扩大,已成为一项涵盖公、私法域的世界性法律原则。在我国,由于民事诉讼法中未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及相关法律规则不完善,导致大量的道德危险行为的出现,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避防,文章对民事诉讼法引入诚实信用原则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思路。笔者认为在民事诉讼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既是与国际司法接轨的必然选择,也是实践和协调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的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关键词]诚实信用 民事诉讼 道德危险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渊源及内涵 诚实信用,简称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1]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恪守诺言,是一项古老的伦理道德标准。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以及私有制的产生,交易也随之产生,诚实信用作为交易的一般原则和日常行为道德准则就开始形成并广为接受和传承。从古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古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到民间流传几千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可见一斑。而它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提升到制度建设的层面最早也可以追溯到罗马法时代,因此诚实信用也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 诚实信用成作为法律原则起源于罗马法,最初只适用债权债务关系,规定在商法中。在罗马法的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依照契约的条款,更重要的是要依照其内心的诚实观念来完成契约规定的给付,[2]从此诚实信用这一伦理道德规范被提升为法律规范并一直沿用下来。1907年《瑞士民法典》第3条规定:“无论何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均应依诚信为之。”将诚信原则的适用由债权债务关系扩充到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并被世界各国民法所接受,今天诚实信用原则及其支配下的法律规则,已成为各国民法公认的“帝王条款”。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即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其内容具体体现为(1)任何当事人要对他人和广大消费者诚实不欺,恪守诺言,讲究信用;(2)当事人应依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应充分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不滥用权利加害他人[3]. 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诚实信用原则只在私法领域确立了其作为法之基本原则的地位,在当时看来,诉讼法关系是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公法关系,诉讼法作为公法与私法有严格的分野,因此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私法规则的重要准则,不能适用诉讼法。但是随着近现代国家干预日益加大,私法与公法的相互渗透和交融,公法私法化,私法公法化趋势日益明显。从20世纪30年代始,德国将诚信原则引入到诉讼法领域。1924年,其民事诉讼法典规定了“真实义务”,即当事人应当完全真实地陈述案件事实。1926年,承接德国民法传统的日本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信义原则。此后德国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中将真实义务原则发展为协同关系原则,而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民事诉讼法典》进一步规定为善意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由最初只规定当事人间的真实义务开始向协调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整体关系演变。其内涵、适用范围不断丰富和扩大,并成为一项涵盖公、私法的世界性的法律原则。 二、民事诉讼法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法理基础和现实依据 什么是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确定法的基本原则,大多学者认为,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指体现着法的本质和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它包含两层意思:(1)法律的诸多规则或学说的根本的真理或学说,是法律的其他规则或学说的基础和来源;(2)确定的行为规则、程序或法律判决、明晰的原理或前提,除非有更明晰的前提,不能对之证明或反驳,它们构成一个整体或整体的构成部分的实质,从属于一门科学的理论部门[4].由此我们引伸两点:(1)法的基本原则是其他规则产生的依据;(2)它们又是直接的行为规则[5].基本原则的确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们主观认识统一。原始阶段的法律特点之一就是法律的适用范围极为有限,往往一事一法,既无原则也无一般概念,这正反映了简单的社会生产关系下,人们思维能力与认识能力的低下和局限。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和多样,与此相适应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和拓展,面对这种变化,立法者就试图通过较为模糊的而非明确的,一般的而非具体的法律规范向人们提供行为模式,以增加其适用性,从而也给执法者适用和解释法律预留了必要的可能和空间,这就是法的基本原则的产生,它使法律渊源突破了占主导地位的习惯法的范围,而形成为具有普遍规范意义的制定法。法律基本原则这一概念的内涵很小,因此其外延就很广。正是基于这一点,为立法者越多越重视和采纳,以进一步扩大法律的涵盖面。进而我们又得出结论,法律基本原则的确立取决于两点:(1)法的基本原则本身的法律价值,该原则具有普遍规范的意义;(2)社会实践的需要。现实社会的多样化需要以该基本原则来概括并规范。 (一)诚实信用原则向公法领域引伸的理论依据。 尽管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对于诚实信用原则能否适用于公法领域,一直持否定态度,但从德国将其引入诉讼法领域以来,肯定的说法逐渐占了上风,其中主要有三种观点:①“私法类推说”认为公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乃民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的合理类推所致,由于此前私法发达而公法作为新兴的部门法在许多情况下尚缺少具体规定,因此完全可以从相关法域中类推适用有关规则;②“一般法律思想说认为诚实信用原则乃一般法律思想的必然体现,在所有法律秩序中都具有规范法律交易的任务,只是它较早在民法领域中发现了该原则而已;③”法本质“说认为法乃由国民法意识所成立的价值判断,而这一判断的根本要求乃诚实信用,因此该原则构成法规范,并全面直接适用于所有法规范之中。[6]笔者认为,”私法类推“说将民诉法中的诚信原则解释为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在民诉法中的合理类推有欠妥当。而”一般法律思想“说和”法本质“说则殊途同归,均正确地揭示了诚实信用原则的渊源基本内涵。事实上,在当代 法学理论以及司法实务中,不管在公法还是私法领域,不管是在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领域,就诚实信用原则而言,早已构成诸法所共同的法之理想所形成的一般法律原理。况且在今天,将审判权的运用及审判结果视为一种服务和服务产品,而寻求解决纠纷的当事人视为司法服务的消费者的观念已经被人们广为接受。因此从人民法院乃为社会与个人提供公共司法服务之主体这一视觉来考察,人民法院与当事人的关系,实则是服务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显然服务者(人民法院)须以诚实信用原则提供服务,消费者(当事人)亦须以诚实信用之态度来接受服务。 (二)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所负载的价值功能。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其效力贯穿于民诉法始终的根本规则,是对作为其调整对象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本质和规律的集中反映,是克服法律局限性的工具,而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恰恰起到了这种工具性的作用。①对法官的自由心证进行控制。司法乃抽象的法律与具体的案件的结合,法律适用的前提是查明案件事实。对于每一起案件而言,案件事实都已成为历史,不可能重现,因此法官只能凭借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依据一定的规则来推断案件事实,这个规则就是诚实信用,也即法官必须依照公正无私的职业良心和科学的法律方法,逻辑规律来决定证据的取舍,只能这样才能使查明的事实(法律事实)最大可能地接近案件事实,才能为正确适用法律奠定坚实的基础;②对法官的自由裁量进行控制。法律的价值在于适用,而现实生活是多变的,从立法技术的角度来讲,法律不可能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法律需要稳定的角度来讲,法律的稳定性又不允许立法者朝令夕改,因此在法律规定不足或规定不清时,法官就必须从立法的宗旨出发,以善良诚实之心和不偏不倚的态度,探求法律的本意和当事人缔约目的,合理地解决纠纷。③对当事人不正当地行使诉权,消极履行诉讼义务进行控制。 因此诚实信用原则从其本身的法律价值而言,它所包涵的内容具有根本性,其效力具有始终性,具有适用对象上的普遍性和适用阶段的一贯性,符合作为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一般要求和条件,其作用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符合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和价值要求。 事实上诚信原则作为一种目标,要求实际上已贯穿在民事诉讼法全过程,如关于审判人员自行回避的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的规定,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规定,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以及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规定等,还有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职业道德规范》,《审判纪律追究办法》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第七条:“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举证责任的分配依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进行,即表明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规范。已经成为一种法律规范具有法律强制力,不履行诚信原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只是没有将其提升到基本原则的高度,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三)、民事诉讼中的道德危险的大量存在为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提供了现实依据。 民事诉讼中的道德危险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官、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因与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故意滥用自由裁量权或诉讼权利,消极履行诉讼义务或不当履行诉讼义务,从而促成裁判不公正或诉讼拖延的行为而引起的危险。 司法实践中,法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接受一方当事人或人的吃请、礼金因而在诉讼中不能保持中立性而有意偏袒一方当事人甚至循私舞弊、枉法裁判,如在证据判断取舍上有意褊袒一方,或者刻意提高对一方举证责任造成证据上的失衡;故意曲解法律或当事人的缔约的本意、目的,从而作出不公正裁判等以及当事人滥用诉权,如为不正当竞争之目的,恶意对他人提起诉讼,滥用申请回避权,故意多次申请审判人员回避的达拖延诉讼之目的,实施突袭举证,消极履行诉讼义务,提供伪证,或隐匿对己不利的证据;在法庭上故意作相互矛盾的陈述或虚伪陈述,承认等和以不正当手段谋取胜诉,如以吃请、送礼行贿等方式谋取法官的不公正裁判,以威胁利诱等手段迫使证人作伪证,以及规避法律等。 这些行为必然导致:一、损害司法的公正性。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恶意偏袒一方,当事人提出伪证,或以不正当方式谋取胜诉,其结果必然是造成裁判不公,影响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度;二、必然造成诉讼的不经济。不公正的裁决出台后,必然造成不必要的上诉和申诉,一方面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另一方面就一事多次或重处长启动司法程序必然造成司法资源不当浪费,更重要的是由于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能得到有效确认,争议财产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不能反对投入到经济运行中,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得人们丧失依赖司法解决纠纷的信心和热情,从而寻求其他途径解决纷争这是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双重损害。实践中,人们已经意识到单纯把道德危险的避防寄托在道德教化上,寄托在行为人的品行、良心的信赖上,我们所要面临的风险不是减少了,而是扩大了,必须将民事诉讼中法官、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所要承担的道德义务,提升为法律义务,才能有效避防道德危险行为的发生,以实现人们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渴求。 三、民事诉讼法诚信原则的基本内容与完善 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诚信原则,对于预防民事诉讼中的道德危险,实现司法的公正和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是基于此,顺应国际民事司法发展潮流,并借鉴世界各国对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成功运用,笔者提出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思路。 (一)在民诉法总则中确立诚实信用为基本原则。 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法律始终的根本规则。因此建议在我国《民事诉讼法》总则中在第七条中增加:“在法律规定不足或规定不清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合理处理民事纠纷。”并另增加一条款:“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及其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依照法律规定,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使其在民事诉讼法中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同时,由于民诉中不诚信行为表现的多样化,在分则中也不可能罗列所有的不诚信行为,这样用诚实信用原则来概括所有道德危险行为,避免了在分则中通过列举而出现挂一漏万的现象。这也正是其作为法之基本原则的作用所在。 (二)在民诉法分则中完善诚实信用原则支配下的规则和条款。 法的基本原则不仅是直接的行为规则,也是其他规则产生的依据,因此法的基本原则只有与法律概念、法律规范有机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法律,法的基本原则决定其他规则的内容,其他规则也必须体现法的基本原则的精神,也就是法的基本原则之效力必须贯穿法的始终,唯如此,才成其为法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民事诉讼法》总则中确立了诚实信用作为法的基本原则的法律地位以后,必须在分则条文中规定具体的规范来体现落实该原则,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我国民诉讼中已有相关规定,但还不够明确、完整。笔者认为至少还应在分则中增加以下内容:1、在第五章第一节关于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第五十条第三款后增加如下内容“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谋取胜诉,避免败诉。”;2、在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增加“当事人不得提供伪证。”;第六十五条第一款增加:“人民法院调查取证须依当事人申请,客观收集。”;第六十六条增加:“未在法庭出示,并经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裁判的依据。”第七十条增加:“证人在法庭上须如实陈述案件事实,不得作伪证。”第七十一条第二款增加:“当事人不得作虚伪陈述和虚伪承认。”第七十二条增加一款:“鉴定部门和鉴定人依法独立进行鉴定,不得出具与事实不符的鉴定结论。”第七十三条增加一款:“勘验人不得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勘验结论。”第八十八条修改为:“调解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动员和强迫当事人接受对自己明显不利的 调解,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第一百零八条增加一款:“当事人不得滥用诉权。”第一百一十二条在“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后增加:“通知书中应裁明,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其他基本诉讼知识,如举证责任和举证时限。” (三)完善和强化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责任。 相对于公开审判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等授权性规范是对当事人自主权和自治权的保障,诚实信用原则则是对当事人自主权、自治权的限制,属于义务性的法律规范。诚实信用原则是当事人及其代诉讼参与人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义务必须履行,否则就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法律后果。为了确保诚实信用原则的贯彻落实,民事诉讼法必须同时规定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实施道德危险行为的法律后果。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违反该原则的法律责任。1、可以在司法解释中明确:“滥用诉权、反诉权,以及其他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给他人或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他人或对方当事人要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2、在民诉法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中,增加对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违反诚信原则制裁的规定;3、对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等不诚信行为,一方面应将其作为启动再审的法定理由,以彰显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程序性规定的独立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法官法》和其他规定对法官的惩戒措施来加以控制和预防。 因此在我国的诉讼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有深厚的法理依据,而且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同时也是司法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法律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适时提出了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在民事诉讼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正是适应现阶段司法改革实践需要,实践和协调这一战略的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作者简介: 赖建根(1969—),男,法学硕士,吉安县人民法院庭长,主要从事民商事审判与研究。 民事诉讼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研究: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上的应用 [内容提要] 信用的缺失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危机。这种现象在民事诉讼领域也日益严重。为了重建诉讼信用,在民事诉讼中适用诚信原则是必要的。诚信原则具有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授权与限权的双重功能,并有节约诉讼成本的功能。在诉讼中,诚信原则适用于诉讼当事人和法院三方。诉讼当事人和法院三方都应该遵守诚信原则所要求的义务,违反诚信原则所要求的不同的义务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诚实信用原则理论在近代经历了两次扩张。一次是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内部的扩张,即该原则由债权法原则上升为整个民法的基本原则,这次扩张以瑞士民法典在总则中明确规定诚实信用原则为标志。第二次则是诚实信用原则向私法外的其他法律领域的扩张。这一过程正在进行之中,主要表现在诚实信用原则向民事诉讼法、行政法甚至刑事诉讼法领域的渗透。与第一次的顺利实现扩张不同,这次扩张在理论上遇到了很大阻力,但是在立法上很快得到了回应。德国于1933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诉讼当事人的真实义务,韩国1990年的民事诉讼法在第一条中明文规定了诚信原则,这是诚信原则向民事诉讼法扩张的重要标志。今天,“无论是学说还是判例都不再怀疑在民事诉讼中信义原则的可能性了”,“谁也不会否定信义原则作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之一的存在价值”。 过去我国对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研究较少,近来随着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讨论诚实信用原则的文章多了起来。论者或从实体法向程序法的渗透、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授予、控制当事人滥讼等出发,肯定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必要性,或从民事诉讼的诚实信用原则要以现代民事诉讼程序的建立、尊重诉讼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以及程序主导作用为前提立论,认为民事诉讼领域诚实信用原则的引入有“后现代意味”,在我国职权主义模式下引入此原则很有可能会陷入“时代错位”这一危险境地。那么,中国民事诉讼到底是否应该引入诚信原则?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功能、使用范围和方法是什么?本文首先论证民事诉讼中适用诚信原则的必要性,然后探讨诚信原则的功能与局限性,最后说明它的适用范围和方法。 一、诚信原则为何能适用于民事诉讼法 诚信原则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有两种诚信,一种是诉讼法领域的诚信,另一种是适用于债权法领域的诚信。诉讼法领域的诚信表现为裁判官运用自己的权威解决疑难案件的“裁判诚信”过程,当然裁判官在这个过程中也必须遵循诚信原则的正义与公平的要求。诉讼中解决疑难案件的结果,确立了实体法中的裁判规则,这就是程序法产生实体法的过程。这些规则要求当事人以其行为忠实地履行其义务,恪守客观诚信。债权法领域的诚信是一种当事人确信自己未侵害他人的权利的心理状态,即主观诚信。实际上,从发生上看,不论是主观诚信还是客观诚信都是裁判诚信的结果。在现代民法中,由于法律的重心早已由程序法转向实体法,在多数国家裁判诚信被作为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的诉讼运作方式而失去了其独立的存在。所以在现代诉讼中,裁判诚信就成为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的结果。诚信原则的诉讼法起源所赋予它的属性尽管被从程序到实体的法律重心所遮蔽,它最终仍然暴露出来。如在瑞士民法中,第2条第1款规定了客观诚信,第3条规定了主观诚信,第4条规定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质上就是裁判诚信。由于诚信原则已经无可置疑地规定在民法典中,这一规定必然意味着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及要求法官遵守公平正义标准,这样裁判诚信也就如影随形地存在着。“归根到底,诚信原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诉讼问题”。 诚信原则之所以在大陆法系受到高度重视,还与大陆法系的成文法传统密切相关。成文法有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滞后性等局限性,无论成文法的规定如何周密,都不可能覆盖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会出现模糊地带和空白地带。诉讼法也是如此。在模糊地带,需要法官基于诚信原则秉承正义理念去加以澄清或划清界限;在空白地带,则需要法官根据诚信原则去创造规范。可以说,成文法有对诚信原则的天然的依赖性。 近代社会的发展也凸现了对诚信原则的需求。近现代以来,诉讼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害诉讼、环境诉讼、以大企业为被告的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逐渐增加,这类诉讼中当事人的地位存在差别,要公平地实施诉讼程序,诉讼双方遵守诚信原则就显得很重要了。同时,由于经济的发达,时间的价值也在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纠纷解决中的时间的经济性和诉讼的效率性,希望以尽量少的时间和财力去解决纠纷。但是随着法律的普及和律师业的发展,造成了当事人双方过分的诉讼攻击和防御活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缠讼和滥讼现象。要对这些现象进行处置,诉讼法的明文规定显然无济于事。法官不得不求助于富有弹性的诚实信用原则。特别是战后以来,所谓的个人自由主义思想受到了社会团体主义的矫正,要求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得对社会利益给予适当关注,现代民事法制由个人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结合。在民事诉讼上,发生了民事诉讼观念从相互对抗的自由主义诉讼观向公平论战的诉讼观的变化。在诉讼中,要求当事人真实陈述、相互协作,不得以欺诈等为手段妨碍他人和社会,诚信原则在诉讼中的作用得到了凸现。所以,“信义原则的观念得到了很大的重视,而对该原则在各个领域具有的特殊性的认识已经逐渐淡薄,从而对横跨公私法领域的民事诉讼法解释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诚信原则产生上看,由于裁判诚信的存在,使得诚信原则本身就成为一个诉讼问题;而且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由于成文法固有的局限性,不可能覆盖诉讼当事人的一切行为,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地方,需要诚实信用原则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同时,在我国民事诉讼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审判实践中出现了当事人以不正当方法形成有利于自己的诉讼状态,故意拖延诉讼,作虚假陈述影响法院对案件事实的正确判断,提供虚假证据等信用缺失现象,导致一系列弊端的产生;在我国社会有重视团体本位的传统,要求当事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兼顾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因此诚信原则在我国民事诉 讼中应该成为基本原则之一,这不是“历史的错位”,而是有着现实的必要性与价值。 二、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功能与局限 从诚实信用原则的起源以及它与成文法的渊源可以看出,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授予。诚实信用原则的授权功能源于其内在的性质。诚信原则内容抽象,又有高度的弹性和包容性,必须在具体的适用中才能表现出自身的内涵,因此学者称其为“白纸规定”,即表示其内涵和外延都不确定,含盖范围很广,其模糊性远远超过一般的原则规定。在适用该原则时,需要法官根据具体情形进行分析,决定其适用的内容。“立法者正是通过这种空白委任状,授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使之能够应付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19世纪成文法国家对法律完善无缺的信念早已随着历史而破灭了,明智的立法者承认,法律不可能制定地完美无缺,不可能对一切需要调整的行为给出详尽而又确定的答案,法官也不是孟德斯鸠所谓的“自动售货机”,他需要在法律不完善时进行创造性的司法。民事诉讼法不是简单的操作规程,它包含诉讼程序、法院职权、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规定,需要进行深入理解和适用。在实践中,当事人滥用诉权、恶意拖延诉讼等行为多种多样,大量出现。这些行为在民事诉讼法上并不是都能够找到明确的解决办法,这就要求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以缓和法律的刻板性。从历史上看,一些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的倒置,就是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方式完成的。如20世纪工业化的到来,大量出现了污染、医疗、产品责任等侵权案件,在审理这些新型案件时,如果按照传统的举证责任分配办法,则显失公平,法官在此过程中就运用诚信原则,在诉讼中要求侵权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从而在诉讼法上诞生了举证责任的倒置。 如果只看到了诚信原则的授权功能,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诚信原则在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同时,也暗含了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限制。它要求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必须基于公平正义的理念,本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公平兼顾的原则去发展和创制规范。这是诚信原则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内在限制。诚信原则要求法官从立法者的角度出发,去探求立法者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处理;同时,法官在创造性的司法活动中,这种司法处理活动逐步积累和增加,就会逐渐地明晰该原则适用的范围、边界和具体的内容,并借由判例对以后的类似行为产生影响,形成对某类行为的具体处理方式的类型化,使原先具有创造性适用的司法活动得以稳定化。这种诚信原则的具体化、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构成对法官司法活动的外在限制。这也是诚信原则的客观化或称外化的过程。当这些判例的具体处理类型成熟时,通过修改成文法加以吸收和消化,把它上升为体现诚信原则的法律规范。 正是由于诚信原则对法官的授权和限权的双重变奏,法官的自由裁量行为有了安全、确定的外观,从而把法官造法的活动以静态、朴素的形象表现出来,使法官的创造性司法活动获得了正当化的支持。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即使法官在法无明确规定而运用自由裁量权造法的时候,仍然使“审判神话”不至于破灭。 诚信原则还有降低民事诉讼成本的功能。诚信原则要求诉讼主体在诉讼活动中本着诚实善意的心意进行诉讼活动。它要求诉讼当事人真实陈述自己的主张,不欺诈和伪造证据,不恶意地滥用诉权,拖延诉讼,双方相互协力,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要求其他诉讼参与人善意公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迅速、公正、经济地寻求纠纷地解决。诚信原则要求法官严格公正地遵守和适用法律,不随意延误案件的受理、审理,不故意拖延判决的执行等。通过诉讼参与人和法院的共同努力,保证诉讼活动公正有效顺利地完成。这样就能够节省物力、节约时间,大大降低诉讼成本,包括私人成本和公共成本。在以前的研究中,学者们只注意了诚信原则的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功能,而没有看到它降低诉讼成本的功能,从而低估了诚信原则的价值。 除了在司法实践中运用之外,还可以借助诚信原则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论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如运用诚信原则探讨判决的既判力、论证举证实效的正当性等,形成了对诉讼理论与实践的新贡献,因此具有理论认知功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存在着作为说明概念的诚信原则和作为实践概念的诚信原则。 与任何原则一样,诚信原则具有过大的灵活性和模糊性,它通常并不是对诉讼行为进行直接规范。它往往作为一种精神或者思想指导,渗透到具体的条文中,通过具体条文的运作体现和实现自身。一般情况下,人们遵守具体规范也就实现了诚信原则的要求;法院往往也不会直接适用诚信原则,而是适用体现该原则的具体规范。从这个角度而言,诚信原则总是补充性的,第二性的。它只能在法律缺乏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不适用它就不能正确解决案件的情况下起作用。当存在体现着诚信原则的具体条款时,这些条款应该首先得到适用。如果适用这些条款所得出的结论与法律的目的性背离或者违反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理念时,才能排除这些条款的适用,应用诚信原则去创设新的规范。这是诚信原则适用的特点,也是其局限性之一。另外,由于诚信原则集授权和限权于一体,而限权主要通过法官的正义观念以及的诚信原则的外化来实现,如果这两个因素之一欠缺时,诚信原则就会成为法官滥用诚信原则的合法外衣。 三、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和法律效果 诚信原则必须对诉讼当事人和法院三方都适用。因为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当事人双方三极构成三角关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以其中一个顶点针对另一个顶点实施某种行为时,当然会对另一个顶点产生影响。另外,作为实践概念的诚信原则具有裁判规则和行为规则的双重属性。它授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去澄清法律规范的边界和内容,弥补法律所未规范的地域,对诉讼参与人的行为进行评判,在此意义上是裁判规则;它要求诉讼参与人真实陈述,相互协力,要求法官本着公正地理念从事审判工作,不拖延审理和受理、执行,公平地对待双方当事人,在这个意义上又是行为规则。作为裁判规则,当然适用于法院;作为行为规则,它既要适用于法院,也要适用于诉讼参与人。过去有些学者对诚信原则是适用于当事人之间还是当事人和法院之间还是两者都要适用存在不同意见,其根源就在于没有认识到诚信原则的裁判规则和行为规则的双重属性。 在民事诉讼法上,违反诚信原则可能产生两种效果:实体法上的效果和程序法上的效果。在诉讼中的行为也是法律行为的组成部分,所以也必须接受实体法的评价。如果构成侵权行为,则产生损害赔偿责任。此外,诉讼法上的行为同时也要接受程序法的评价。此时,诚信原则就成为判断诉讼行为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判断标准。在一方的行为就能够产生诉讼法上效果的情况下,如果该行为违反诚信原则,将被判为无效,已经产生的效果也应该被撤销或者无效。在双方的行为相互结合才能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情况下,例如向法院提出申请的情形,如果被认定为违反诚信原则,法院就会直接驳回申请。因为诉讼行为要受到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限制,另外,由于处分原则和辩论主义也是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要谋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完全贯彻诚信原则也是不可能的,强加给当事人许多责任限制未免过于苛刻,所以各国在规定违反诚信原则行为的法律效果时都比较慎重。例如在规定当事人违反真实义务的效果时,奥地利法律只规定了实体上的效果,即对故意或过失者视情形令其承担损害赔偿义务或者依据刑法判处罪行。德国法则只规定了诉讼法上的效果,即对于违反真实义务者令其承担诉讼上的不利益,如承担因为其行为而产生的诉讼费用。匈牙利虽然规定违反真实义务的当事人要承担实体法和程序法双重效果,但是其规定的诉讼法效果只是课处一定数量的罚款。可见各国对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比较宽容,基本上是以诉讼法上的效果为主。 四、在民事诉讼中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主要类型 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法院在适用诚信原则解决案件的过程中,逐步把一些适用结果类型化、固定化。下面从法院和诉讼参与人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对法院而言,诚信原则既是裁判规则又是行为规则,因此对法院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作为裁判规 则,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诚信原则的作用是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证据的审查和判断,二是分配证明责任。 不论我们是否承认,在审查和判断证据问题上,法官的自由裁量是客观存在的。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采用绝对的法定认证制度和绝对的自由认证制度。因为首先证据问题十分复杂,法律的规定不可能覆盖实践中的全部问题,此时通过诚信原则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这种自由裁量权也不能不受限制,各国都设置了拘束这种裁量权的规则,诚信原则就是这种限制的方式之一。首先,它要求法官在审查和判断证据时应当坚持同一证据规则,即当事人提出的事实和证据,不论由何方提出,法院都应当将其作为审查判断的对象,也就是说,法官必须坚持公正的理念,排除主观偏见、个人好恶及其他主观因素的干扰。无论哪一方提出的证据,也无论证据对谁有利,法官都应当给予相同的注意而不能有所偏私。其次,在具体审查判断时应该遵循一些符合诚信原则的客观性准则,包括逻辑和概率准则、自然规律准则、人类行为准则及其他普遍准则,使法官的判断能够符合经验和常识。因此,是否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就成为法官自由认证行为的标准之一。法官对证据的审查判断不符合诚信原则的,当事人可以此为由提出上诉。 在分配证明责任问题上,诚信原则也能起到重要作用。根据为现代证明责任问题画上“休止符”的德国学者汉斯·普维庭的理论,这里把证明责任界定为客观证明责任,即当事人因为裁判所依据的事实未被证明,案件处于真伪不明时而应该承担的不利的诉讼后果。如果案件事实得到了证明,问题不会存在,只有在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法官又必须做出裁判的情况下,法官才必须决定真伪不明的责任由何方当事人承担。由于民事立法传统和便利的原因,大多数法律规范并没有明确规定证明责任的承担问题,只是在民事诉讼法中设置了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极少情况下明确规定分配的特殊规则。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根据这个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这是证明责任承担的一般原则。在法律没有规定具体的证明责任时,大多数情况下,法官都可以根据此规则作出判决。但是如果机械地适用这一规则,可能会造成显失公平现象的出现或者与一般的社会观念、社会价值目标不符。此时,法官就要行使自由裁量权重新分配证明责任。此时,诚信原则就成为法官的工具和武器,通过适用该原则为证明责任的分配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所追求的社会价值。如德国法院为了保护乘客的利益,在判决中依据诚信原则,要求客运部门对乘客落车受伤的原因不是因为车门未关紧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这种做法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得到了法院的承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明确肯定了诚信原则在分配证明责任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双倍赔偿。欺诈作为双倍赔偿的要件之一,应该由谁承担证明责任呢?许多法院在判决中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传统认识,认定由消费者承担证明责任。由于欺诈属于主观构成要件,消费者证明比较困难,因此这一条在实践中所起作用不大。如果从诚信原则角度考虑,经营者应该诚实善意地进行经营,有义务把好商品的质量关,对消费者负责。如果经营者没能证明自己没有欺诈,只能说明在经营中没有履行诚信原则所要求的注意义务。在事实真伪不明时,即使经营者主观上没有欺诈的故意,让其对消费者承担一定责任也未尝不可。所以根据诚信原则可以推定立法者在该条中把对欺诈的证明责任分配给了经营者。当经营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欺诈故意,案件真伪不明时,由经营者承担责任。这样有利于处于劣势地位消费者保护自己的权益,也促进了经营者诚信经营的意识。 (二)禁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 作为行为规则,诚信原则可以约束法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所谓自由裁量权指法官酌情作出决定的权利,并且这种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是正义、公正、正确和合理的。可见这里所谓的自由是有限制的,不是法官的恣意,而是要以遵守诚信原则为前提。诚信原则虽然赋予了法官以自由裁量权,但是它本身也构成对自由裁量权的限制。它要求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必须本着公平正义诚信的理念,以善意的心态去行为。为此,诚信原则首先对法官的素质提出了要求,给法官应该具备公正、节制、善良的品格,其次在根据诚信原则形式裁量权具体处理案件的过程中,要做到第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立足于案件事实(basedonfacts),这是法官进行自由裁量的基础。第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依法进行(guidedbylaw),这是对法官自由裁量的法律约束和限制,也是对自由裁量的引导和指导。第三、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乃是在特定情势下对正义和合理的事物行使衡平权(equitabledecision)。这是设定自由裁量权的价值目标。如果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则构成违法,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该成为当事人上诉的理由;如果给当事人造成损失,还应承担赔偿责任。我国《国家赔偿法》也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赔偿。 (三)禁止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职责以及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作为行为规则,诚信原则对于拘束法院正确履行职责也有重要意义。它要求法院认真对待当事人的请求,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具体体现在: 1、法院不得与一方当事人共谋或者辜负当事人的信赖而损害其利益。在司法实践中,曾经发生过法院因为重大过失保管不善遗失原告提交的用于证明被告借款的借据原件,致使原告无法证明被告借款的事实而败诉的情况。由于法律对此类情况没有明文规定,原告无法获得任何救济。如果根据诚信原则,法院辜负了当事人的信赖,则可以要求法院承担责任。 2、判决书应该说明判决所认定的事实和依据的法律规则。 3、采取强制措施时应该考虑案件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及时正确地作出处理。 4、不得故意或者过失形成不利于双方诉讼或者有利于一方的诉讼状态。如无故拖延受理、审理案件和执行判决;不给当事人以合理的辩解机会;在指定诉讼期间的时候,故意有利于一方当事人而不利于另一方当事人等等。 5、当明知自己与一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审理时,应该主动提出回避等。 可见,法院接受诚信原则的约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国家机关要保卫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维护人民的权利,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遵守诚信原则,同时法院自身也必须做到诚实、公正、信用,才能取信于民,法院的司法权利才有良好的运作环境。法院是国家机关之一,如果其不遵守诚信原则,法院的司法也就失去了权威,人民就会产生对法律的不信任感,进而产生对整个国家制度的怀疑,动摇国家的民众基础,阻碍法治建设的发展。所以公 法学者拉邦德说:“诚实信用原则,一如其在私法的领域那样,可以支配公法的领域。苟无诚实信用,立宪制度似乎不能实行,诚实信用为行使一切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亦同)之准则,同时亦为其界限。” 对诉讼参与人而言,诚信原则只是行为准则,要求诉讼参与人在民事诉讼中诚实、善意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法官则基于诚信原则对诉讼参与人的行为进行裁判。诚信原则对诉讼参与人的适用类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要求诉讼参与人履行真实义务 所谓真实义务,蔡章麟先生认为它是指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在民事诉讼上,应负真实陈述的义务。日本通说则认为真实义务是要求当事人在诉讼上不能主张已知的不真实事实或自己认为不真实的事实,而且不能在明知对方提出的主张与事实相符时,或者认为与事实相符时仍然进行争执。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德国、意大利的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当事人的真实义务。真实义务起源于罗马法,并与宣誓制度联系在一起。在古代科技手段不发达的条件下,物证手段极少,当事人的陈述是法官认定事实的主要依据,强调真实义务是势所必然。现代民事诉讼的真实义务则是诚信原则的必然要求。实际上,正是因为真实义务的规定,学说和判例逐渐把其一般化,从而产生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诚信原则。今天人们往往把真实义务作为诚信原则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再也没有人单独讨论真实义务了。在自由主义诉讼时代,人们认为诉讼是双方当事人在对立中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所以当事人可以使用法律所容许的一切手段,并且不会与法律的一般原则相抵触,即使虚伪陈述也无妨。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由主义诉讼观念向社会协同诉讼观念转变,学者们主张:诚实信用原则之支配民事诉讼法,实与其支配一切法域相同,国家决不应该给予不正之人或无良心之人,以一种工具。在实践中,如果当事人故意作虚伪陈述,一方面导致诉讼程序复杂和诉讼迟延,增加法院的负担;另一方面也给对方当事人反证带来了时间和费用的浪费,增加了无关的诉讼费用。因此,在民事诉讼法上规定当事人的真实义务还是有必要的。 当事人违反真实义务,要产生实体法和程序法两种后果。如果当事人做了虚伪陈述,在程序法上,法官应该根据诚信原则决定不采信当事人与之有关的主张;如果因为其虚伪陈述导致诉讼拖延,当事人应该承担与之相关的诉讼费用;在实体法上,如果因为一方的虚伪陈述造成了对方的损失,对方当事人有损害赔偿请求权。由于现代民事诉讼以当事人辩论主义为基础,这与民事实体法上当事人具有更大的共同利益不同,要求当事人贯彻彻底的诚信原则不太可能。所以各国对违反真实义务的法律后果规定比较温和,正如前文所述,在规定当事人违反真实义务的效果时,奥地利法律只规定了实体上的效果,德国法则只规定了诉讼法上的效果,匈牙利虽然规定违反真实义务的当事人要承担实体法和程序法双重效果,但是其规定的诉讼法效果只是课处一定数量的罚款。 (二)排除当事人举证妨害行为 所谓举证妨害行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故意使举证不可能或者举证困难的行为。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有时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使举证责任人的举证成为不可能或者有困难,如故意毁灭证据、对于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拒不提交、不告知自己明知的事故目击者的住所和姓名从而进行隐瞒等。这些做法违反了诚信原则要求的诚信、协力和促进义务,行为人不能通过此行为使举证者处于举证不能的状态来牟取利益,应该得到制裁。举证妨害行为的法律后果,判例和学说出现了两种立场,一种是转移举证责任,二是法官根据自由认证确定举证者主张的证据事实为真实,即在发生举证妨害的情况下,法官是根据整个证据材料,并结合相对方妨害证据的事实,按照自由认证制度把举证责任者所主张的事实认定为真实。根据转移举证责任说,即使是由于过失引起的举证妨害行为,举证责任也要由相对方负担,从而产生败诉的后果,显然过于严厉。因此,大多数国家还是采取自由认证说,即法官在此种情况下根据自由认证决定给予妨害者以不理的评价,认定举证者的相应主张为真实。这种做法在韩国民事诉讼法第320、321条、德国民事诉讼法第444、446和453条都有明确规定。如韩国有这样两个判例:在建筑物采光诉讼中,法官为了确认被告的使用部分的范围进行现场勘验,被告把建筑物的门锁上后隐藏起来,造成没有做成现场勘验的情形,被法院判为违背了诚信原则要求的协力义务,认定原告的诉讼主张为真实。在另一个以医疗纠纷中,医师有变造医疗记录的行为,由于医师在治疗记录上的记载对认定事实和进行法律判断有重要地位,所以法院认为如医师不能提出其变造有相当合理的理由的话,则违背了诚信原则,属于举证妨害行为,患者的主张应被认定为真实。 (三)诉讼法上的禁反言 诚信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诉讼中讲求诚实,不得出尔反尔,在诉讼法上形成禁反言制度。所谓禁反言是指禁止当事人或诉讼参与人之间实施前后自相矛盾的诉讼行为,从而损害相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例如在诉讼中,由于一方当事人先行实施了一定的诉讼行为,而令相对方当事人对该行为深信不疑并实施了相应的诉讼行为后,实施先行行为的当事人一方又做出与先行行为相矛盾的行为时,就可能危及后实施诉讼行为的当事人的利益。对此,法院便可以依据诚信原则否定先行行为人后来的矛盾行为的效力。诉讼禁反言制度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存在。大陆法系禁反言原则的条件是:当事人有矛盾行为、对方当事人有理由相信该矛盾行为的先行行为;矛盾致使对方当事人受到损害。在英美法系,禁反言原则主要有两种形态:判决遮断意义上的禁反言和裁判上的禁反言。前者适用于对争点有利害关系的非当事人,如果其行为引起了判决的信赖,此后就不能再主张该判决无效。后者适用于当事人,与大陆法系类似。按照美国学者和判例的解释,裁判上禁反言的适用对象包括:附宣誓证言的主张、宣誓证言、被法院认定为真实的主张。因为这些主张和证言与作为裁判认识前提的事实和权利义务关系有实质联系,所以诉讼中不允许出现前后矛盾。 (四)禁止滥用诉讼权利 滥用诉讼权利是指违背对方当事人的信义,以损害对方的利益或者拖延阻碍诉讼为目的恶意行使诉讼权利。各国对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都做了明确规定。英国法院很早就根据其权限,以简易程序结束毫无根据的,折磨人的诉讼。前者指为了和法院开玩笑而提出的诉讼,它浪费法院的时间,后者指由于案件不可能进行争辩,仅为了使人为难而提起的不可能胜诉的请求或者防御方法的诉讼或者有其他违反诚信原则的不正当利益的诉讼。法国的判例则有对于没有合理依据的只有微小利益的非金钱诉讼不予受理的判决。滥用诉讼权利主要表现在:1、滥用程序异议权,如明知没有合法依据但是为了拖延诉讼而提起管辖权异议、执行异议等;2、滥用请求回避权,如为了拖延诉讼没有正当理由要求法官回避。3、实施证据突袭,即在诉讼过程中没有合理理由提出了在起诉或者答辩时没有提出的证据,新的证人,令对方措施不及。实施证据袭击被普遍认为是违反民事诉讼程序性公正,有悖于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不当诉讼行为。在诉讼推理过程中,赋予当事人充分陈述、提出诉讼资料、质证、答辩的机会和条件是程序公正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一方当事人未经合法程序即用隐蔽的诉讼证据向另一方当事人实施突然攻击,使该当事人没有进行防御的机会,而在诉讼中处于劣势,这是最明显的缺乏诚意的不当诉讼行为。4、滥用起诉权,如为了耗费对方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而提起的微小利益的诉讼,如德国有以缺少合法利益驳回小额债务诉讼判例,被告已经支付了总数为294.41德国马克的债务中的294马克,债权人就剩余的0.41马克起诉,被驳回并被判决承担诉讼费用;另外在德国,如果原告未违背诚信原则为了追求不正当利益而提起诉讼也会被驳回,如原告提交给法院饰以政治标志纹章的诉状,利用起诉状所载内容的送达来散布反宪法的宣传、为了从法院得到法律建议而起诉等。 (五)诉讼法上的失权 民事诉讼法上的失权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 原本享有的诉讼权利因为某种原因或者事由而丧失。当事人一方在诉讼中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以至于相对方有理由相信其不会在行使该权利,并作出了相应的诉讼行为后,当事人才开始行使其诉讼权利,并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此时,法院应该根据诚信原则否定该诉讼行为的效力。 (六)诚信诉讼 诚信原则对其他诉讼参与人也要适用。律师的诚信就是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律师在民事诉讼中要诚实守信,善意地维护委托人的利益。这在我国的律师法以及律师职业道德规范中都有规定。 一个法律原则的引入或许并不能对法律实践产生多大影响,有时学者们可能夸大了诚信原则的作用。它过大的灵活性和模糊性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法官也仅仅是借助于它为自己的判决增加正当性。但是即使作为一个心理暗示,它也会对法官和诉讼参与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对他们的行为提供指导。而且,诚信原则适应了社会的整体性和利益一致性的发展趋势,在利益衡量的天平上更好的协调了当事人与社会利益的平衡,与国际上民事诉讼领域接近正义的潮流也是一致的,因此,把诚信原则适用于民事诉讼法意义重大。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艺专业遗传育种相关课程融合改革的思考 摘要:遗传学和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基础骨干课程。目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课程衔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善。为此在遗传课中增添育种实践应用成果介绍,在育种课中突出完整的遗传基础理论体系及其进展,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但仍然需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规范教学内容,活泼教学形式和考核考试科学化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遗传学;育种学;教学方法;课程融合;改革 作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河南农业大学在园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遗传学和育种学是两门前后衔接、各有特色的重要核心课程。前者侧重于基础理论的传输,后者则密切结合生产实践,与园艺产业的生产实际、乃至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本文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园艺专业的遗传育种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遗传学和育种学在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理论教学所占比例较高、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急需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增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验动手能力。 2.教学形式单一,大大降低了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尽管目前的课程教学手段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教师采用PPT,但出现了倚重PPT播放、忽略了板书讲解的趋势,易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而失去听课动力。 3.教学效果的检考试轻考核,导致学风不良。长期以来,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过程考核比重轻。教学中发现学生平时大多都以应付式的态度对待学习,待到期末考试之前才开始复习,课程考试通过率降低。 4.两门课程相脱节,导致学生的主观分析能力降低。遗传学和育种学传统课程设置上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相互脱节,互无联系,影响了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综合分析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遗传学和育种学在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两门课程均以验证性实验内容为主,内容设置不利于创新型思维的培养。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实验课时均为20学时,目前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五分之四的验证性实验。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角度看,长期单一的选用这种模式实施实验教学显然不适合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以育种课的花粉生活力测定等实验内容为例,几种测定方法均为演示重复性质,而此类实验内容完全可以置于本科生的课外活动作为观测项目来安排(如,微课形式)。 2.采用填鸭式实验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开创性思维。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采用填鸭式教学,先由教师统一讲解和演示,学生只是被动的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操作完成实验,这个过程注重教师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必然导致学生探索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降低,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3.实验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反映不了学生真实的学业成绩。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考核做法造成部分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不正确。因此,对实验课内容采取应付的态度,要么操作不认真,草率随意完成实验报告,要么干脆缺课,别人代交实验报告(抄袭),败坏学习风气。 三、对遗传学和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的探索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工作实践,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遗传课中增添育种实践应用成果介绍;育种课授课中突出完整的遗传基础理论体系及其进展,目的是促进二门课程的融合及知识的融会贯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认为宜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改革和探索。 1.激发动力――案例导向高端化。新的时代赋予了现代植物育种全新的内容,人们对综合性状优良的植物新品种的期盼更强烈了,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传统方法的基础,任何新品种的开发离不开原始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开发,离不开基本遗传规律的探索。这方面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引起农业绿色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作物矮杆基因的发现和利用,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的横空出世更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与课程直接相关的范例能吸引学生思考课程学习的目的,也能体察出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导致学生充分认识课程学习的必要性,激发高昂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2.规范内容――教学内容层次化。但在教学改革中,由于专业目录的限制,过去传统的果、菜、花、茶四大块专业育种知识已压缩为一个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框架内。目前较流行的做法是,遗传学教学内容改变不大,而把育种学由过去的单一学科门类的“总论―各论体系”改变为“综合门类(园艺)的总论”格式,这样,理论教学的内容上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实验课程,也按照由单到复杂的思路,将课程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以及创新型研究实验三个层次。 这种理论教学和实验内容的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平面化”或“填鸭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园艺学科创新人才做出了努力。 3.活泼形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1)正确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有独到的特点,展示图例可以动态化,形象逼真、形态生动,色彩艳丽效果较好。但随时间推移,一部分教师离开多媒体反而不会讲课了。由于高效的多媒体制作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具有一定的技巧,有人则简单的把文字照搬至多媒体上,成为新形式的照本宣科,不会板书,不会讲解,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的体会是,在遗传学的分子机理上、育种学的品种属性展示等知识点上,多媒体具有良好的展示效果,但对诸多的其他内容,还是要强调板书,强调讲解,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2)点“微课”应用。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础上,选择园艺植物育种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选择有兴趣、有技术的学生开展育种“微课”活动,教师对学习材料进行适当的排序、灵活的安排,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和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微课”技术的引进使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教学空间延展至课前和课后,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增设专题讨论课。对遗传育种课程中的某些知识点让学生以PPT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汇报,通过自主学习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部分课堂上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授课时提前告诉学生学习的一些网站信息和网址(如科学网、中国知网等),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信息检索,逐渐具备检索信息的能力,以某个课题为主题进行专题讨论或辩论,展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全程评价――考核考试科学化。常言道考试是学习的指挥棒,虽然以往单纯依靠期末考试成绩评定课程学习的状况在改变,但过于复杂的考核评定机制还远未完善或科学化。参照已有的做法,宜逐步加大实验实践环节在课程评价中的权重。这样可较好地鼓励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积极动脑、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风尚。 结语 遗传育种课程多年来人们仅以遗传学是育种学的理论基础,列其为专业基础课,但在课程教学中往往淡化了其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建立起了的实验科学属性。在我们讨论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应突出其理论的系统性、强化实践的参与性、彰显考试考核的综合公平性,这样就可逐步改变学生“人在课堂心游在外”、“教师辛苦讲不停、学生倦学不愿听”的现状,遇到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真正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贡献。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应用型本科园艺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下,海南现代经济正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生态立省的环境优势,对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结合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园艺专业的办学实际及海南当地现代园艺相关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应用型园艺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更多掌握牢固理论知识,拥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精尖人才,进而促进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创业,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园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在经济新常态下,围绕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海南吹响了农业绿色崛起的号角,将发挥得天独厚的热带资源优势和21世纪海南丝绸之路战略节点的区位优势,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热带特色为主动力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城市化建设和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迅速,以花卉、果蔬、草坪等园艺产业已成为海南优势经济产业。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作为海南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核心基地,本着服务海南的旅游、热带、特区等特色,传承办学历史悠久的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和新海南大学的精神,秉承“海纳百川,大道致远”的校训,根据海南园艺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企事业单位对园艺人才的新需求,基于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目的的原则,对我院园艺专业师生进行相关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找出了现有教学体系的不足,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了相关改进,以便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园艺人才,为海南园艺产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 园艺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园艺专业(草坪科学与工程方向)依托原“两院”的传统和精神,设立于2010年(开始招生),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备果、蔬、花、牧、林、草等植物栽培管理、园林绿化施工养护、花卉营销与审美鉴赏等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能在农林部门、农业开发区、风景区、高尔夫球场、运动场等部门从事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绿化施工与养护、休闲农业、花艺环境设计、草坪生产与贸易、人工草地栽培、草坪建植与管理、高尔夫球场规划设计管理和现代农业、农场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大园艺综合性新型农业专才。开设课程涉及草业科学、果树学、花卉学、蔬菜学、土壤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工程建造、国际园艺研究进展(专业英语)等。 2 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2.1 课程种类过多,涉及范围过广 在调研过程中,学生提出现在所学的课程科目过多,涉及范围太广,分配到每门科目的教学课时数短,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本门课程进行全方面讲解,只能找重点进行教授,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对此课程经行全面了解,只能掌握重点甚至是略懂皮毛,造成了学生各种课程都有涉猎,但又都只通不精的普遍现象。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迷茫感,使其无法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详细的知识系统,只能够有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并且没有一个核心领域可以做到学的精、记的牢,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发展[1]。 2.2 实践教学过程的相对缺乏 《植物学》《果树学》《观赏树木学》《蔬菜学》《种子种苗学》等课程实践课时数相对较短。目前所设课时数只能够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个大体了解,例如树木学实践环节,学生普遍反映通过短暂的实践课学习,只能泛泛了解树木的名称,但对于其他相关方面的了解较少。并且认识树木过程也是一味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告诉学生一种植物的名称,学生记一种,无法做到学生对不认识的树木进行自行查阅学习,从而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打压了W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教学内容有限,并且部分课程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实践过程不能根据当地教学条件及地域、季节的变化做出相应灵活的调整。同时,教学基地的建设及完善进程亟待加快,以便促进实践教学的具体开展,推动教学进程,利于学生的不断学习及发展。 2.3 课程内容的重复 目前一些设定课程的内容出现部分知识点重复现象,如《草坪保护学》《高尔夫球场草坪》《高尔夫球场环境保护概论》《草坪工程》课程对于草坪内容的讲解出现部分重叠,导致学生一个知识点可能要重复学习多次,浪费时间、经历及师资。 2.4 课程安排的开课学期不合理 学生反映某些课程的开课学期安排的不合理,尤其是大四学年的一些专业课程建议安排在大三学年进行学习。鉴于大三学年课程安排较为稀疏,所以很多学生在这一年里会产生迷茫感,虽然有较多的自我学习发展空间,但普遍出现学生无法较好把握,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时间从而虚度光阴的不良现象。而大四一年要开展毕业论文,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若还要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则二者较难兼顾,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毕业论文设计中[2]。此外,由于本专业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为获得较为精确的实验数据,可靠的实验结论,提高论文的质量,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筹备,所以不应再在其中增加其他课程的学习。 3 教学体系的改进思考 3.1 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是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总体上分为三大模块:(1)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如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如大学计算机基础;(3)实践环节公共基础课,如课程设计。公共课虽然不一定与所学专业有直接的联系,但它是培养学生掌握全面性知识、开展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学校在公共课程的设置中应相应增加语言类课程,例如应增加大学语文课程。学生通过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其理解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今后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时又可增加学生对汉语的深入学习,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建议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既可作为高中与大学的一个衔接,又可为学生接下来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2 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是依据不同专业所设置的为专业必修课打基础的课程,这一部分的开课时间建议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学科基础课的设置的目的是在公共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学校在学科基础课的设置中应相应减少高等数学的课时数,增加生物统计学的课时数。生物统计学是数学在农科方面的具体应用,与本专业息息相关,应用性更强,但目前所设置的课时数不足以满足学生全面了解本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的需求,不能将其与专业相对接,使本门课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较为全面的、牢固的知识,以至于陷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境地。其次,由于现代园艺不断向信息化、技术化方向的发展,本专业需要大量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的高科技型人才,因此这就体现了计算机课程设置的重要性[3]。除了目前所设置的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以及公共课程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这三门课之外,建议增加一门计算机在园艺专业上的应用的课程,使计算机与园艺专业有更好的对接,也使得课程的设置更加贴合实际,更加符合现代园艺相关用人单位的需求现状。 3.3 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部分,是整个教学课程设置的重心部分,其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此部分课程的不足在上文中有所提及,即部分课程内容冗余,出现不同程度的知识点重复。建议把《草坪保护学》《草坪排灌水学》合二为一,将《高尔夫球场草坪》《高尔夫球场环境保护概论》《草坪工程》合为一门课程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总体的知识框架,再进行知识点的细化,这样既可以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同时可将知识点进行串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亦避免了时间、精力及师资的浪费。 3.4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培养学生对园艺不同方向兴趣的课程,此课程建议设立在大二、大三两个学年。涉及的方面包罗万象,如关于园林设计、鲜切花栽培与管理、果蔬贮藏等。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同时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利于今后的就业及创业。 3.5 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让学生能够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应该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植物学课程实习应分三步进行: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校园参观,认识校园植物。校园拥有上千种植物,是一个很好的植物学习场所,掌握校园植物的名称及特点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其次,学生应去植物园进行学习参观,这是对知识点进行补充的过程。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霸王岭等地区的野外实习,既可进行知识点的复习概括,又可对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做到温故知新。“三步走”的计划将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植物学知识点,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良好的对接。《观赏园艺综合实习》课程的开展可放置于大三学年。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不同园艺工作园的参观及考察[4]。学生在与基层人员的讨论交流中了解现代园艺的发展情况、人员的需求状况,同时了解如何更好地将所学所想付诸于实践,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5]。具体开展形式可采用“大组套小组”,分组分工的形式[6]。每个小组5~6人,专门负责实习内容的其中一项,进行组间的学习、讨论、整理及总结,最后进行大组之间的成果分享讨论。这样,既可以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集思广益,实现“1+1 2”的效果。 4 结语 以上对于教学体系改良的建议及意见是基于海南当地现代园艺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并结合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现有教学体系现状进行调研及分析讨论得出,以期能对现有园艺专业课程有一个进一步的优化,为培养掌握牢固理论知识及很好的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高精尖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应根据海南当地教学条件及现代园艺专业企业用人需求,结合学生培养目标,总体上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授课方式。理论课的教授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小班教学,使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而进行相应辅导,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夯实基础,从而实现师生间良好的互动与沟通。实践课的教授以组为单位,采用进入实践基地及农场进行实践学习的方法。授课方式为教师进行统一操作讲解,班级成员以组为单位,首先进行组内的探讨学习,然后进行各组间的讨论及评比,让学生在实践、交流及竞争中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把握,以期培养更加适应当代园艺产业技术领域岗位需求,能够掌握牢固理知识及很好的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高精尖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创业精神及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学生的学习及就业、创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下的园艺专业国际化课程群建设实践 摘要:国际化课程群建设是园艺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高等教育国际化对课程建设要求出发,对园艺专业国际化课程群建设的特殊机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建设主要内容、建设的目标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现有高校园艺专业国际化课程群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艺专业;国际化;课程群;建设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高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是国家领导人在2010年8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根据《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动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主动适应浙江省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和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托浙江农林大学园艺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对于我们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而言,国际化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基础性环节,也是卓越农林人才教育体系下需要积极参与的方面。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对课程建设要求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课程建设要求包括下列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例如,在园艺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发达国家先进的园艺植物栽培、育种技术,理解相应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专业词汇,为他们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二是建设可等效互换课程,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其他工作奠定基础。无论是与境外学校课程与学分的互认,还是发展留学生教育,都需要国内外的相关课程群能够等效互换。这里所谓课程群的等效互换是指,并非需要单门课程之间的等效互换,而是若干门同类课程的等效[1]。三是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的软实力。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单向地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也要积极向世界展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成果,包括课程建设成果。通过课程建设产生的精品教材,应有英文版本,争取在国际主流出版社出版。 二、园艺专业国际化课程群建设的特殊机遇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课程群建设更提供了特殊的发展机遇。例如,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味着将加大从海外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力度,同时为国内在岗教师提供出国研修的机会。这势必将进一步提升高校师资的素质,对于课程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园艺专业主干课程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比那些文化依赖课程以及意识形态相关的课程获得更多建设机会[2,3]。 国外的园艺学科建设表现为专业设置面宽,面向当地园艺产业的发展,教学强调少而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训,学术活动丰富,注重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等特点。因此,通过园艺主干课程国际化建设,不仅可以帮助提升国内学生在园艺作物栽培、育种等技术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与国际交流能力。 三、园艺专业国际化课程群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建设高质量的国际化课程,还需要解决下列主要问题: 1.国外教材的深入系统研究。加强国外园艺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的研究,是建设园艺专业国际化课程群的基础。外文教材种类、版本较多,根据本专业同学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材。对比中外教材在内容、体系、概念、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安排教材知识点,精炼内容,将本门课的精华传授给同学们。 2.更广阔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双语教学的具体目标应该是中外课程的等效互换性。即在中国高校学习了园艺专业主干课程群的学生,到外国高校应该能顺利地学习有关后续课程。至于课程具体有哪些环节、多大比例用外语讲授,并非是问题关键所在。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相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3.英语水平对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影响。国际化课程对授课老师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全英文授课教师需要通过打比方、引用历史和人文典故、俚语、幽默等,活跃课堂气氛。但是,用全英文授课后,教师很难做到随心所欲地使用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为了促进任课老师的英语水平快速提高,了解国外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与模式,课程建设期内需要派遣各位年轻老师到国外进修学习。 另外,由于部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有待提高,开展全英语授课会影响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只能放慢讲解速度,精简教学内容,对教学的深度有一定影响。此外,在进行课堂讨论时,部分学生无法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园艺专业国际化课程群建设主要内容 1.课程群建设方案。针对园艺专业本科教育的特点及现状,选择三门园艺专业主干课程(生物化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进行国际化课程群建设。生物化学是重要的园艺专业基础课,园艺植物栽培学和园艺植物育种学是最核心的两门专业课。生物化学运用化学的手段和方法,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以及各种生命现象化学本质,为这两门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全程英语授课,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的授课模式。 2.课程群师资队伍建设。本课程群现有授课教师11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均具有博士学位。课程群负责人具有四年半的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另外还有4位老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争取在课程建设期内,使具有出国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提高到三分之二以上,同时吸纳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新教师进入教学团队。不定期聘外教或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相关专业教师为同学们授课,开拓大家的国际视野。 3.课程群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课程群的实践教学由相关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支撑。现有生化实验室、园艺植物栽培学和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室各1个,现代化玻璃温室两个,校内钢管大棚8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建设期内,将对现有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分类规划,建成专用的园艺植物高效栽培基地和园艺植物育种基地各1个,园艺植物种质材料展示园1个,丰富同学们的实践教学内容。 4.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借鉴与应用。改革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更多地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另外,加强平时考核,增加课堂测验、课后练习、课外训练等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从而避免一些同学最后突击复习闯关现象的发生。实行分组学习、讨论,自我管理。 5.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了加强青年教师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派遣没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老师到国外相关高校或科研院所交流访学,提高青年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和教学水平。开展学生的出国访学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 五、园艺专业国际化课程群建设的目标 通过国际化课程群建设,实现相关课程的全英文授课,提高教师和同学们的园艺专业英语水平;根据国外高水平大学园艺专业所使用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筛选出适合我们的教材;完成全英文试题库的建设;聘请外教或有国外本专业留学经历的老师授课,帮助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了解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全英文示范教学和教学研讨,发挥国际化课程群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在本科教学中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为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做出贡献。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林以及园艺专业教产结合的新尝试 摘 要: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阐述,首先是使用模块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之后通过采用请进来以及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将学校的教学以及企业的相关生产进行结合。 关键词:园林;园艺专业;教学 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先进行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的教授,之后传授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拥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相应的实际培训,或者到相关的企业或者单位进行相应的实习。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效果来讲,学生能够学习比较系统以及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及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所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从而导致的就是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进入工作角色。这样的教学结果与现在用人单位的标准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很多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就业的时候经常找不到好的工作单位。 现在对于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重点定位是,能够拥有比较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同时能够在生产第一线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针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和缺陷,广东省梅州的农业学校通过改变园林园艺专业的教学思路以及改善该专业的教育方式,冲破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模式,尝试将教、学、产、研进行相应程度的结合或者融合从而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 1 在教学方式上冲破传统的教学顺序,使用模块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 1.1 科目模块的教学概述 把原先独立教学的科目进行相应的整合,与此同时将那些有着紧密联系的科目组成一个整体模块:将数学、语文、英语以及物理和化学等这些基础的科目组成一个整体模块,并且将植物生理学、植物栽培的相关学科、植物保护的相关的课程等相联系的科目汇总成为一个模块,测量学、园林的设计课程以及园林的相关施工课程等这些专业科目整合成为一个模块。 1.2 时间模块的教学 将原先传统的教学顺序进行改变,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到自己的工作角色。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在一般的学校或者学院的教学计划,都是在第1、2个学期学习文化基础的相关课程,在之后的两个学期内完成相应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之后利用3个学期的学习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最后一个学期中进行实际训练或者去单位进行相应的实习。 如果使用模块教学方式进行园林以及园艺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那么在第1个学期中就开始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第2个学期开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将文化基础的相关模块放在最后两个学期进行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目的,再让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反复的锻炼。在不同的学期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实际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园林以及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通过采用“请进来”以及“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将学校的教学以及企业的相关生产进行紧密的融合 2.1 “请进来”的授课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及总体概述 园林以及园艺方面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到新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学校需要聘请一些在专业领域有成就的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面对面地和学生进行相关知识以及技能的交流和沟通。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进行学习,所以他们几乎没有时间以及精力去关注学校外面的情况,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接受一些新型的专业理念,从这些成功人士身上学到一些经验和教训,从而改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2 “走出去”进行亲身体验以及实践的教学方式的主要内容以及总体概述 要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就需要了解实际工作,同时接触相关的园林及其相关工作任务。学校不仅仅需要在校园内设立相应的园林园艺的实际培训基地,更重要的是能够与种植企业或者单位进行联系,建立相关的校外学生培训基地。 将教学和生产以及科研进行相应的融合,让园林园艺的相关种植企业进驻学校,同时让学生能够进入相关的企业或者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将教、学、产、研进行相应的结合,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同时能够提升园林以及园艺专业老师的业务水平,能够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提升了产值。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艺专业《分子生物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 《分子生物学概论》是园艺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通过对教学定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加快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 问题 思考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示生物世界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1]。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孕育、创立和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如今已经形成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并且基本理论已渗透到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分子生物学已逐渐成为现代生物学领域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在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推动生物技术产业的崛起、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和新理论不断涌现,给分子生物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 分子生物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在国内各综合性高校、师范院校及地方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中都将其列为必修课或限修课。笔者通过对《分子生物学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探索,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 1.园艺专业《分子生物学概论》课程概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专业拥有75年办学历史,是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河北省农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牵头专业,也是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专业综合改革重点专业。园艺专业培养适应园艺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能从事园艺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生产与开发、示范与推广、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可在园艺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分子生物学概论》是园艺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以核酸的相关内容为主线,包括核酸的结构、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翻译的详细机制,以及真核、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和研究进展。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全面的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现状、未来及其应用,为以后生命科学类专业课的学习和未来从事生命科学相关的教学、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园艺专业《分子生物学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知识抽象,缺乏感官认识。分子生物学理论抽象而深奥,远离日常生活,感官认识缺乏,导致学生很难接受微观而抽象的知识。比如染色体与DNA章节的内容,因都是微观小分子,缺乏对染色体的正确认识,加之复杂抽象的二级结构、高级结构等,无法进行感官认知,进而造成认知困难,难以理解。 2.2填鸭式教学,难以激发兴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创新,学生被动听课,很难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加之,现在学生自主意识强,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造成没兴趣上课,玩手机、上网等情况时有发生,进而导致不能有效吸收消化课堂内容。 2.3实验教学学时偏少,学生参与程度不足。大部分分子生物学实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准备,且多数试剂具有毒性,使得很多实验内容难以开展。另外,实验过程中等待时间很长,比如PCR反应、蛋白质电泳等,都需要几个小时的等待。但实验学时少,时间根本无法满足,很多教师采用穿插式实验教学法,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够,无法深切领会实验内容,影响教学效果。 3.强化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给课程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为优化教学研究,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3.1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分子生物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存在知识点交叉,比如染色体与DNA在生物化学、遗传学、育种学等课程中都有涉及。如果统一规划这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各有侧重,主次分明,每门科目重点突出地讲解各自知识点,可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3.2立足应用型大学建设,合理选择教材。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在强调基础知识重要性的同时,加强学科应用的讲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材选择不能照搬,要综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培养目标,比如可以选择《生命科学名著:分子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Ⅷ》等。笔者认为朱玉贤等编著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教材,图文并茂,认知性强,能启发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易于学生接受。 3.3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分子生物学知识较为微观和抽象,晦涩难懂。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而多媒体教学清晰直观、图文并茂。备课环节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制作PPT,并适时通过动画来展示复杂的逻辑。比如在讲授转座子等部分内容时,可以借助玉米花斑图片,展示转座机制,将复杂的分子机理与现实生活中的玉米联系起来,增强认知。 3.4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增加实验教学学时,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着力培养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在实验项目中可先安排验证型实验[3],比如DNA提取、电泳技术、PCR方法等,再增设研究型实验,比如与黄瓜单性结实有关的SSR分子标记筛选等,引发学生思考,制订实验方案,并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大胆创新,学以致用,利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成为社会有用的应用型人才。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艺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摸索与实践 摘要:为培养园艺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园艺专业高技术人才,校地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分析了园艺专业人才校地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提出了园艺专业人才三种培养模式: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引厂入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园艺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一、前言 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是高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企业把高校作为培养符合企业人才的产出基地,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性人才,且能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复合型人才迫切需要。园艺产业对整个中国国民经济尤其是中国农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地位。目前社会对园艺人才的需求巨大,但从国内上百所高校园艺专业人才的发展现状来看,存在创新能力弱、实践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而究其原因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园艺专业人才在服务“三农”中、专业知识面要求宽,实践性和适应能力要求强,已由“知识为本位”引入到“能力为本位”。然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较注重理论上应达到的标准,对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无法达到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产学合作,资源配置合理化,是高校较为认可且在实践中能有效解决日益突出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实际脱节矛盾的一种方法,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教育为学生、社会发展服务的必然选择。有学者针对园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及其“设施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地方型高校园艺专业教学体系应该从“学校-企业-社会-地方经济需求”四位一体进行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充分调研,实施“送出去请进来”战略,培养成效显。目前,从观念上还是实践行动中现有的校地合作模式都存在还需要继续研究探索的空间,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园艺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1.培养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国家实行了土地流转政策,大量从事园艺相关的产业公司兴起,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国家迫切需求大量的园艺专业人才,而懂经营和善技术的园艺专业人才更是紧缺。校企合作更符合当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它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尤其是良好行为习惯及难以言传的经验和应变方法,只有通过现场环境才能学到。学者们认为传统的园艺专业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这已经阻碍了对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而校地合作培养可将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使高校园艺专业教学能够适应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要求,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2.农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互惠双赢。目前,各高校对农口专业的投入资金偏少,专业建设经费不足,因此财力、物力、人力肩负着巨大的负担,实习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较为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人才培养周期滞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农业院校通过校企联合,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使发展空间得到提升,走在市场经济的前沿。同时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拥有一流的管理与服务,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外,其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农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时,可根据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为了彼此的发展,以需求为动力,建立人才供需的长效机制,实现交融互动,互惠双赢。 3.提高园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究其原因,即动手实践能力差,所学的内容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通过校企合作园艺专业学生在对口的企业实习,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通提高,同时在生产实践中其工作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拓宽了就业市场。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1.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国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成功之处是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并用法律法规界定了校企合作中双方的职责、保障条件、管理机制等。而国内对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无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使高校与企业合作时无据可依,且培养过程中双方利益没有给予充分的保护。或者因法律保障措施不力,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目前校企合作层次比较浅,一般由学校自身寻找企业合作的。校企合作培养牵涉到不同行业的独立单位之间的合作,它们关系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高校、及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这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法规来协调和规范各方关系。 2.理论与实践脱节,不符合企业需求。目前,农业院校中园艺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材建设等多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相符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大众化和学科化,过分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未能知行结合、学有所用,实习也是被动的。因培养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淡化,与企业生产过程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不能独挡一面,难以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不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 3.受传统观念影响。高校园艺专业的生源来自广大农村和农业地区,加之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家长溺爱,劳动观极为缺乏。高校教师队伍中也因受“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影响,成果的产出与劳动付出不成比例,而不愿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同时学校教师缺乏专业级别的实践教学检验,教学能力存在短板。而园艺专业属于大农专业,要掌握过硬的实践技能,需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观念的束缚致使多数园艺专业学生不安心于工作,就业选择的范围为科研院所、高校和考公务员,就业定位不切实际,因此,在企业实习的目的也是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 4.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为缓解教育资源紧张,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推进,为学校人才培养搭建平台,但是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主要是因为企业不愿为合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追求短期效益和自身利益,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人才强企”战略。或者是虽然进行了合作,只是短期行为,效果不佳。 四、园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科技部为推动我国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建设了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新村发展研究院”),该项目建设已实施了三年。目前批准成立的共有39所,其中21所为涉农高等院校,18所为综合性高等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成立,正是因为高校创新能力不强、与产业链结合不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突出,而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导思路是将政府、高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全面探索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改革与实践,大胆创新校地、校企等合作办学模式,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农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中,通过与地方、企业共建综合示范基地及分布式服务站,整合学校农业科技服务资源,引导高等学校涉农学科的师生员工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系列工作,能够形成长期、全面、稳定的深层次、多方位、宽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驱动人才培养因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将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与传统教学相比能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校地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以项目开发为载体、通过高校的积极参与,形成“企业+高校”的项目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项目,通过企业制作“订单”和“命题”,高校师生从构思到方案实施共同开展工作,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合作模式既能企业遇到的问题,也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使高校和企业达到“双赢”。 3.“引厂入校”人才培养模式。“引厂入校”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流程、“零距离”感受企业文化与工作氛围,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很好平台。同时将校外资金、技术和管理引入学校,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资金问题,使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共享,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五、结语 校企合作重构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为立足地方,服务基层,面向全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园艺专门人才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园艺专业是我国中职院校的重点培养专业,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根本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在园艺方面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的现状来看,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师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提升园艺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本文就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 一、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园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与高职院校类似,均是为了向社会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促进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就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而言,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园艺人才,提高学生的园艺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园艺实践能力。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在园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存在器材配置不够充分、器材更新速度慢以及可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师的园艺专业教学效率,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发展。 2. 园艺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效率,在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园艺专业教学方法为主,创新能力较弱。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应用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园艺学习效率。在这方面,我国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师必须引起注意。 3.园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中普遍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不够密切的问题,以及实践课程安排不够合理的问题。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需要学校及教师予以改进。 二、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1.加强园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要提高我国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校加强对园艺专业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从资金方面来说,学校需要加强对园艺专业教学相关的基础设备的投入,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利用更多的工具和设备来进行教学,为学生更加系统和直观地讲述知识重点。从人力方面而言,中职院校需要加强园艺专业的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教师资源基础。而从技术方面来看,学校还需要提高教师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以便园艺教师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效率。 2.创新园艺教师的教学方法 新形势下,要提高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时展的变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园艺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园艺技能水平。例如,园艺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在插花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堂进行插花训练,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插花知识的原理,而且能够将原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更具效率,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实践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发展。 3. 完善园艺专业课程设置 完善园艺专业课程设置需要园艺教师重视两点:第一,要加强对公开课的课程调整。传统的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中,学校采用的是基础课和公开课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在公开课上,教师受教学时间的限制,针对园艺专业教学的相关知识讲解得不够具体,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因此,要求将公开课能够进行分课时设置,或者直接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来拓展公开课的内容。第二,要重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均是学习园艺专业教学知识、提高园艺技能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单独强调理论课程,还是单独强调实践课程,均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园艺知识,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求实现二者的结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要实现中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学校加强园艺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园艺教师的教学方法,并完善园艺专业课程设置。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架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3+4”分段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园艺专业“3+4”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园艺专业“3+4”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职与本科衔接模式的健康发展,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提供依据。 关键词:园艺;“3+4”;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国内高等院校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及探索,“3+4”就是其中之一。中高职衔接“3+4”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职业教育多元化的实现途径,同时也是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路径的重要举措。“3”是指3 年中职的培养,“4”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培养4年。园艺专业是现代农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现代化园艺行业一线,掌握园艺学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具备蔬菜、果树、观赏植物的栽培、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果蔬产品贮藏加工等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课题组对园艺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初步探索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园艺专业“3+4”分段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完善“3+4”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完善园艺专业“3+4”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明确本科院校、中职学校各自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有重要作用。而做好培养目标的衔接,是实现两个阶段有效衔接的第一步。 “3+4”人才培养方案可由本科院校领头,与中职学校、园艺相关企业共同制定。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到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等单位进行调研工作,同时教师还可通过网络、实地查阅有关资料,明确“3+4”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培养出一批应用型、高水平、管理型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优秀专业人才。 1.1培养大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3年+本科4年”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我开拓获取知识的能力,该培养模式能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质,真正彰显“3+4”模式在教学改革方面应有的学制优势,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技能人才。 1.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及能力 创新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素质和表现。要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理念和能力,在教育模式和手段上要与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市场结合、与行业和企业联系,积极鼓励教师不断创新,优化人才培养,因材施教,大胆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以构建出符合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体系。 1.3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管理理念、生产经营理念和能力 园艺专业主要学习园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园艺植物科研、生产、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大学生具有从事园艺植物的科学生产管理与经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基本理念和能力,使其能胜任园艺企事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1.4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敬业精神 大学生的培养是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主线, 构建理论和实践知识课程两大体系,教学实施与工作环节密切联系,课程与就业岗位职业两个标准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胜任专用工作的能力和敬业精神。 2 加强园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3+4”专业衔接中,强调前3年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后4年培养更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通过“3+4”的专业衔接,形成一个新的连贯制的课程体系。根据重基础、重实践、强创新、多方向的总体原则,建立新的4个模块课程体系。 2.1通修课程教育模块体系 即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课程。通修课程教育模块体系,培养学生正确树立科学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事业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注重热爱园艺专业、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很好的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体育、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无机和有机化学等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2.2 学科平台模块体系 本能力模块主要使学生掌握园艺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植物、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遗传学、农业微生物、试验设计与统计、农业生态学等课程。 2.3果树生产能力模块 果树生产能力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果树专业能力,需掌握果树的栽培技术、育种技术、果蔬产品贮运与加工、果树的组织培养、果树的种质资源、果树的盆景与鉴赏等课程知识。 2.4蔬菜生产能力模块 本能力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蔬菜专业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蔬菜、观赏花木等园艺植物的栽培技术、育种技术园艺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园艺植物昆虫的识别与防治、园艺设施学、蔬菜工厂化育苗、蔬菜良种繁育学、无土栽培技术学等课程知识。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架构实践教学体系 3.1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为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采取修订实验教学大纲的方式,保证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时安排上,可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各占一半,以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例如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观赏园艺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果蔬贮运与加工等专业骨干课程的实验部分设置为独立实验,增加学时数,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3.2优化与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优化与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核心,在实践教学的内容组织上,加强通过带有职业模拟或现场实践的实践教学,强化职业实践。使学生充分感受园艺相应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作好相应的准备。同时还要突出开放社会实践教学,扩展大学专业教育的空间,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园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包含毕业论文的试验设计、调查、试验管理、科研训练、课程实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同时要以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并重,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3.3以创新实践教学为突破,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实践教学模式要实行项目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项目式实践教学要以某个省、市或校的科研项目为依托,重在寻求科研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根据在校的不同学期、不同实践条件,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合理参与,并与教学相结合。例如李子组、钙果组学生通过参与吉林省李子和钙果品种选育项目,积累生产经验,从而增强果树实践能力。 4拓宽“3+4”人才培养的途径 4.1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拓宽人才培养模式 在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时,应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学校与企业在共赢的基础上开展产学研合作,既是企业更高层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可以邀请他们参加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实验室建设,协助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还可聘请企业的高级人才开展专题讲座、指导现场实践教学等,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4.2利用非课堂途径,全面实施素质及创新教育 倡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利用非课堂途径,全面实施素质及创新教育。例如可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或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 5健全园艺专业“3+4”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5.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双师型、应用型、兼职型的师资队伍 为保证“3+4”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建立“3+4”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三型”师资队伍,可以采取国培、省培、进修等多种方式,加强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逐一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采取人才引进、外聘、人才激励等形式,在外聘教师中,由实践经验、技能水平高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以老带新的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兼职教师主要由各企事业的园艺专家、高级技术人员等组成,也可以成立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形成以名教师为核心的骨干教师团队,带动园艺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加深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专业教师还可以挂职下场锻炼、观摩交流、听讲座等形式了解园艺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园艺相关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以掌握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的密切关系。 5.2加强园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基地管理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加强园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学校可以与园艺相关企业、行业紧密合作,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产学研的园艺专业实训基地,可通过建立蔬菜科技示范园、果树科技示范园、观赏花卉科技示范园,实现实训基地自我建设发展,还可通过技术转换(我校提供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园艺实训基地。以服务“三农”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以满足示范科技服务为辅,实习教学为主,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只有建设好园艺实训基地,才能保证园艺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加强园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还要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实训基地的管理由学校、院系双方共同负责承担,学校是调控者,负责基地的政策指引、目标调控和组织协调。院系是领导者,主要指派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在实习过程中检查和落实实习项目,检查实习执行情况和实习质量。落实实习经费、实习材料用品、交通、安全等问题,使学生端正实习态度、严格遵守实习纪律、保障实习安全。实习后还需要及时上交实习成绩,并组织开展实习交流会,对带队指导教师也要进行考核,最后进行实习的文档整理、存档。 5.3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转型下的园艺专业“3+4”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试运行阶段,还没有丰富经验可以借鉴,为保障它的有效运行,需要有相适应的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可通过学分制管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年中职的学业合格完成后,转入该校的转型本科继续学习,学生所学各门课程必须全部合格,按时完成最低学分标准。同时建立岗位职责负责人制度,下发给各级院长、系主任、办公室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等各项职责,加强教学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强学生学习制度的改革,可选择考核评定方法,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科研技能训练、实习实训、生产劳动、定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指导和考核工作, 使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得到落实。 5.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建立建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面向市场的集中体现。以园艺相关企业的评价机制为依据,建立一个符合“3+4”衔接要求的评估体系和标准,需要坚持多样化、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原则。对不同性质的课程,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对职业素质的要求,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把企业评价的满意度、个人水平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通过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办法》、《实践教学测评办法》、《院系教学工作评估办法》等文件,对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实习等环节进行质量评价和监控。同时还可将教学质量监控报告结果与教师职务聘任、全年工作量、职称评定等各项内容相联系,利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过程。 园艺专业的“中职3年+本科4年”人才培养项目还处在探索阶段,制度和政策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和研究。这是新型的培养模式所体现出的教学理念和构架的教学体系发展趋势,应用前景相当广阔。因此,园艺专业“3+4”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大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实践教学是园艺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推行启发式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学生导师制,推进校企联合,组建多元化教师队伍,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创业与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 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高等院校全面实施教学改革[1],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园艺专业人才,来引领现代园艺产业的创新发展。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环节,科学又合理的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组织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本文针对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本科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通过借鉴省内外兄弟院校的经验和自身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兴趣的提升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全面改革现有教学内容。将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验技术、方法引进课堂,对实验项目、内容进行更新或增删;减少验证性实验,大幅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增开《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独立实验课程,摆脱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学生可参与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药品的配制以及试材的准备、前处理等,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了创新动力[1-3]。 二、推行“启发式”教学法 老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作为工作重点[4]。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的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缺乏思考的动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同质性较高。大胆采用“启发式”教育,教师要跟学生对话、交流和互动,因情境而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创造新知识、新方法。考核也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重记忆”转变为“重思考”,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 现行的教学大多数是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配以个别案例讨论,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创新创业教育则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团队合作以及实践操作性,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做中学,从实践中学习、巩固和提高[5,6]。我院成立有园艺学会、食用菌协会、花卉协会,在每年春季都会举办“花卉展览会”,往常都是团委学生会组织,参与学生从老师家借来盆栽花木或者从花卉市场购买一些小型盆景、盆栽花卉,活动往往形式大于内容,缺乏专业性,创新性更无从谈起。目前,在院主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和实验教学中心的支持下,邀请相关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将该活动与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把教学从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真正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激发了创新斗志、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获得了真实、丰富的第一手创新创业经验。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本科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综合反映。我们建立了论文实施的程序,包括课题申请、资料搜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审阅和评阅、论文答辩、论文成绩评定等,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趣和潜能。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当地果树和蔬菜的生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既巩固了专业兴趣,又提高了创业创新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兄弟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及行业部门的领导和企业家到校作学术报告,邀请本校毕业生中的创业成功者回校经验交流或指导校内的创业团队,成功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助推效果,学生受益颇多。 四、建立学生导师制 在培养计划中,构建了“全过程学生导师制”的实践教学运行体系。在校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显著提升了学生参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的科研项目,接触到不同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完成。学生触碰到更多的创新领域,既增强了专业素养,又培养了合作创新精神。在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技术成果转化的要求和过程,同时可以充当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骨干分子,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为契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宣传和普及创新创业知识,组织优秀创新创业团队,研究创新创业的思路,展示创新创业的成果,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全面提升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7-9]。 五、积极推进校企联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当地相关企事业单位相结合,拓展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洛阳当地的园艺企业、合作社以及洛阳农林科学院的优势和特点,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比如果树嫁接、果树修剪、蔬菜育苗、蔬菜定植、蔬菜引蔓等,分期、分批地让学生到企业中顶岗实习,从中领会到创业的艰辛和不易。介绍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典型,来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感性认识,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以显著提高。 六、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队伍 素质高能力强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通过“内培外引,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鼓励青年教师进驻企业参与实践锻炼,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每年选派1~2名优秀教师到国外高进行研修或作访问学者,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技能,增强创新视野;聘请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来校担任创业导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意识;以此来组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团队,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凝聚核心力量[10-12]。 实践教学是园艺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将大大提升园艺专业本科教学的总体质量和水平,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为现代园艺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保障。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园艺专业实施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措施 【摘要】园艺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地域性等特征,对服务地方经济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园艺产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园艺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强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如何优化园艺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园艺专业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措施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农林计划”)目的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创新,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1]。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关键点有:培养什么人即培养目标定位,怎么培养即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的设计与创新。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领,其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园艺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园艺专业人才,具体目标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园艺学科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本训练,能胜任园艺产品(主要为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生产、经营、管理、贸易、旅游观光等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宽广的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管理文件,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设计的蓝图。园艺专业在制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依托于行业、企业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发挥双方优势,科学系统地设计课程体系内容,培养过程模式,培养方案要科学设置基础课程体系,夯实学科基础,以适应宽口径培养的要求,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注重更新观念,努力将专业领域内多年来的改革成果,内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打造特色专业教育,鼓励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和新生研讨课程,使学生尽早确立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课程设置与园艺职业岗位能力对接,通过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平台,让教师指导学生实训的同时完成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到生产实践的转化,更养成了行业生产的标准意识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实训中引人入企业的绩效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实践课程体系 应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各类实验室、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拓宽实践渠道和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理论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梯度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 1.基础技能:由第二到第四学期的基础技能实践环节训练完成,在此实践环节,通过认知型实验与实习、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训练学生园艺基础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感和职业责任感。 2.专业技能:由第五到第六学期的专业技能实践环节训练完成,通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具备从事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的栽培、育种、植物营养和施肥、商品化生产、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园艺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技能。 3.综合应用能力:由第七到第八学期的综合实践环节训练完成,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综合实验等,使学生具备园艺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适应园艺植物生产、园艺植物养护管理、小区绿化美化、插花与盆景制作、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岗位。 工作需要。 4.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学生科研立项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农林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涉及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两个方面。专业教师方面,建设以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校内岗位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研究、到企业现场实践以及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企业教师聘用方面,将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聘请企业专门人员(人力资源部门、技术部门)担任教学顾问,一方面与学校共同进行研究、制定培养计划,同时监督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参与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此外,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区各个企业的便利条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直接参加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个实践环节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学习提供指导,企业导师根据企业实际为学生生产实践和创新设计的选题及其实施、完成等环节提供指导或现场咨询,进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全面基本训练;企业导师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卓越农林人才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 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政策,鼓励教师提升实践能力,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并将生产实践经验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1)对在企业进行专门性生产实践培养的教师,在生产实践阶段给予适量的工作量学时补贴,对生产实践中成果显著的教师,在配套研究项目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2)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参加“一对一”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学校考虑计算一定工作量。 3)对实践技能型教师的评价应该着重考察评价生产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生产实践方面的成果,使实践技能型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重心真正转向生产实际。 4)对参加“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等方面均给予单独的激励政策。 六、结束语 当今园艺产业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单一的产品生产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所以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以前有明显的不同。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立足于现代园艺产业的需要,突出“复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讯技术论文: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发展统一战线 【摘要】分析了电子邮件、博客、论坛和即时通信等网络应用技术导致统战对象的思想活动日趋活跃和多元化,使得统战工作过程更加复杂。同时,网络这种新兴媒体也为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的手段。在防止敌对分子利用网络破坏统一战线的同时,更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利用这一先进技术来发展壮大我们的统一战线。 【关键词】统一战线 新兴通讯媒体 网络 电子邮件 即时通信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通讯技术革命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全球性的趋势。手机媒体、车载移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和媒体传播平台也急速发展起来[1]。它们已深入人类的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同样也必将对我国统一战线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统一战线要求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新兴媒体的出现导致统战对象的思想活动日趋活跃和多元化,使得统战工作过程更加复杂[2]。同时,新兴媒体也为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的手段。因此统一战线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努力的利用新兴媒体为统战工作服务。这里主要对新兴媒体中的互联网与统一战线工作的关系进行讨论。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网络规模快速增长,网络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各种网络功能也日趋丰富。电子邮件、网络下载、博客、个人网站、即时通信等网上各类功能日新月异,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高效。网络媒体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低门槛的特点,使任何公众和群体均能拥有使用权,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在传统媒体上难以发的信息。目前全球已有12亿多网民,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和传播者。互联网在公共信息沟通、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和巨大的作用。但是如果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所利用,对统战工作也会造成相当的危害。下面就几种常见的网络功能与统战工作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1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e-mail)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系统,可以非常快速的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络系。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象、声音等各种方式。使用简易、投递迅速、收费低廉,易于保存、全球畅通无阻,使得电子邮件被广泛地应用,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反对势力利用电子邮件,通过发送含虚假信息、反动言论的邮件,以达混淆视听的目的,对统战工作是极为不利的。如邪教“”被政府依法取缔后,其国内外骨干分子利用电子邮件具有匿名发信的功能,为相互联系及开展地下活动提供了便利。 “”顽固分子也通过电子邮件对不明真相的群众大肆宣传歪理邪说,对统战工作造成极大影响。对于这些电子邮件,个人应做到不信、不传、永久删除或举报垃圾邮件,邮件服务商应按照自律公约依法进行监督。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数人都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对流动统战对象及各派内部可利用它进行文件及思想汇报的发送,及时高效的交流,提高办公自动化效率。也可以建立一个公共邮箱,由支部的成员自行登录下载各种文件。各成员也可上传各种资料到公共邮箱,便于大家互相交流和学习。也可通过电子邮件直接向上级领导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由于可以匿名,使得人们能大胆的说出真实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可以提高参政议政的效果,稳定和扩大统一战线。 2 博客 博客(blog)是web log的简称,也被称之为“网络日志”[3]。借助博客传播平台,提高了人际间交互式沟通的灵便性,可将实时信息快速传播出来。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众多事件幸存者在他们的博客中对该事件生动翔实的描述,真实迅速且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目前中国博客数量已达4698万,博客用户已渗透到全体大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博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生存空间,在这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享有更大的自由度,使网民可自由选择和信息,由被动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促进了民主的进步[4]。现实中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博客,大量的反动、虚假信息,危害社会的稳定与安全。除了对含有不法内容的博客进行严密监督外,还应加强对网络管理法律的宣传,使广大的博主具有一定的鉴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和意识,对不良信息和反动言论做到不信、不转。派的党员也可积极利用博客,建立专题博客宣传党和国家的统战方针、政策和理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通过博客公布议案设想、介绍政协会议内容与精神,更加广泛的联系群众,已成为一些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新形式[5],使议案内容更贴近基层,更贴近民生。 3 网络论坛、即时通讯 网络论坛全称bulletin board system(bbs),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即时的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是无需等待的实时通讯,交流更加便捷,迅速。而且实时通讯软件通常还具有传送文字、档案、声音、影像等功能。即时通讯形式有聊天室、腾讯qq、网易泡泡、uc、msn、skype等。 在论坛和即时通讯软件环境中,人们之间的交流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无须考虑自身和交谈的对方的真实社会身份。这样,参与讨论的人可平等的与他人进行任何问题的探讨。这也为境外的反华势力破坏我国的稳定提供了机会。例如自汶川地震以来,网上流传的把今年以来中国几个灾难发生的日期,都牵强附会地与数字“8”联系起来的“段子”,攻击北京奥运会的谣言。中国反邪教协会跟踪调查,发现这个“段子”最早出现在境外“”的网站上,试图谣言惑众。“”等敌对势力通过网络论坛,极力编造、传播与汶川地震有关的多种谣言,如宣称抗震救灾款被挪用等等,使部分群众信以为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加强对论坛和即时通讯的监管,发现谣言要在网上及时辟谣,并寻找谣言的来源,揭露反动组织的险恶用心,这样就可以稳定和扩大统一战线。 总之,我们不但要在现实社会中发展壮大统一战线,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也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不法分子和反动组织利用网络破坏我们的统一战线。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派积极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相关的网络技巧,在网络上与敌对势力做斗争,并积极宣传国家的统一战线政策和理论,尽最大努力将受蒙蔽的群众争取过来,从而发展壮大我们的统一战线。 通讯技术论文:当前煤矿通讯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煤矿监控系统中常用的几种通讯技术以及各自特点,并从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煤矿通讯;gprs;gepon 引言 在我国建设煤矿现代化的过程中,煤矿经历了从单一重要参数单机监控到多参数全方位监控并最终实现综合自动化过程。目前各个地方也根据自己的相应特点开发出了很多适合自己应用的监控系统,而监控系统中的贯穿之处在于各个系统中的通讯子系统。基于此,本文着眼于当前各个系统中通讯方式的差异性和共通性,将煤矿安监通讯系统从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尽阐述。 一 有线通讯方式 当前煤矿安监系统中所使用的有线通讯方式集中于现场总线方式(如c an总线,prof-bus总线等)、rs232总线方式、rs4 8 5总线方式以及当前流行的gepon通讯方式等。这些方式优点是通信可靠,信号稳定。不足之处在于前期组网比较大,成本较高,易损坏。 现场总线通讯方式特点。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全数字、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 现场总线使得现场控制设备具有通信功能,通信标准的公开、一致,也使系统具备开放性,设备间具有可操作性。另外功能块与结构的规范会使得相同功能的设备间具有互换性。其在一对双绞线上可挂接多个控制设备,便于节省安装费用;节省维护开销;为用户提供了更为灵活的系统集成主动权。 从现场总线技术本身来分析,它有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一是寻求统一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 二是industrial ethernet走向工业控制网络。 rs485通讯方式特点。rs485采用差分信号负逻辑,+2v~+6v表示“0”,6v~-2v表示“1”。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现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两线制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朴结构在同一总线上最多可以挂接3 2个结点。在rs485通信网络中一般采用的是主从通信方式,即一个主机带多个从机。很多情况下,连接rs-485通信链路时只是简单地用一对双绞线将各个接口的“a”、“b”端连接起来。而忽略了信号地的连接,这种连接方法在许多场合是能正常工作的,但却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这有二个原因:(1)共模干扰问题:rs-485接口采用差分方式传输信号方式,并不需要相对于某个参照点来检测信号,系统只需检测两线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了。但人们往往忽视了收发器有一定的共模电压范围,rs-485收发器共模电压范围为7~+12v,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整个网络才能正常工作。当网络线路中共模电压超出此范围时就会影响通信的稳定可靠,甚至损坏接口。(2)emi问题:发送驱动器输出信号中的共模部分需要一个返回通路,如没有一个低阻的返回通道(信号地),就会以辐射的形式返回源端,整个总线就会像一个巨大的天线向外辐射电磁波。 gepon通讯方式特点。gepon(gigabit ethem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将以太网(ethernet,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链路层协议)与无源光网络(pon,接入网的最佳物理层协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能很好适应ip数据业务的接入方式。由ieees02.3efm(ethernet for the firstmile)提出.已形成标准802.3ah,可以环形,星形,也可以是井下巷道的树形,更利于煤矿现场特殊环境。不但集成了无源光网络的低成本优势,而且与数据网络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以太网技术无缝融合,光缆使用少,传输带宽高,后期扩展容易,费用低。可以实现真正的“三网合一”。 综合几种通讯方式特点,可以看出以上单一有线通讯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速度和质量方面的要求,但是如何合理布局组合,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网络构建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达到要求。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特点。 二、无线通讯方式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越来越多的被用在工业控制网络组建中,他们以低成本,易维护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但是也存在信号不如有线网络稳定,容易大面积瘫痪等问题。当前,煤矿通讯系统中存在的方式主要有gprs移动通信方式,gsm短消息方式、rfid以及zlgbee等通讯方式。现简单陈述一下特点。 gprs通讯方式。gprs的英文垒称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译作“通用分组无线服务”),它是利用“包交换”(packet—switched)的概念发展起来的一套无线传输方式。所谓“包交换”就是将d ata封装成许多独立的封包,再将这些封包——传送出去,形式上有点类似邮局中的寄包裹。其作用在于只有当有资料需要传送时才会占用频宽,而且可以以传输的资料量计价,这对广大用户来说是较合理的计费方式,因为像internet这类的数据传输大多数的时间频宽是闲置的。 gprs网络是基于现有的gsm网络来实现的。对原来gsm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由于使用“分组”技术,用户上网可以免受掉线的麻烦。此外,使用gprs上网的方法与wap不同, 用wap上网就如在家中上网,先“拨号连接”,而上网后便不能同时使用该电话线,但gprs则较优越,下载资料和通话可以同时进行。 zigbee通讯方式。zigbee的基础是ieee 802.15.但ieee仅处理低级mac层和物理层协议,因此zigb e e联盟扩展了ieee,对其网络层协议和api进行了标准化。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的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它有自己的协议标准,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器只需要很少的能量,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所以它们的通信效率非常高。zigbee是一个由可多到65000个无线数传模块组成的一个无线数传网络平台,十分类似现有的移动通信的c dma网或gsm网,每一个zigbee网络数传模块类似移动网络的一个基站,在整个网络范围内,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每个网络节点间的距离可以从标准的75米,到扩展后的几百米,甚至几公里;另外整个zigbee网络还可以与现有的其它的各种网络连接。 总结 本文介绍了当前流行的各种应用的煤矿安监系统中的通讯协议,详细叙述了各自特点以及优缺点,对以后的煤矿安监工作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通讯技术论文:电力谐波检测仪及其通讯技术的研究 目前,由于对电能的检测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功能单一、实时性差、缺乏统计分析、效率不高等,因此,需要一种检测与管理的方法来改善现阶段电力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1电力谐波检测的发展 在电力系统中,最理想电流与电压波形是工频下的正弦波,而实际中往往会存在不同的畸变,特别是在近些年配电网中变频调速、换流器、电子设备等的不断应用,导致非线性负荷增加,使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与电压波形严重畸变,造成电网中出现大量的谐波,造成许多电力事故的出现。所以,谐波污染在目前被公认为是影响电网安全的一大公害。在进行谐波治理过程中,主要采用谐波监测的方法,这也是解决谐波危害的基础,对一支谐波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根据谐波检测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主要以傅立叶变换为基础,对谐波进行检测;第二,20世界50-80年代,主要采用选频测量技术;第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微处理技术及集成电路的发展,出现了快速傅立叶变换的频谱分析仪及谐波分析仪,通过这些检测仪器的使用,使得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大大提高。在我国,采用该算法和锁相技术对谐波进行测量始于上世纪80年代,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数字式、电子式、智能化的谐波测试方法。 2 谐波检测仪的原理及方法 2.1采用模拟带阻或带通滤波器进行测量 这是最早的谐波测量方法,其优势在于电路造价低、结构简单、容易控制且输出阻抗低。其不足之处在于受环境影响大,检测的精度不高,检测结果含有较多基波分量,造成的运行损耗相对较大。 2.2神经网络基础上的谐波检测 这是一种可以对计算能力进行提高、对任意连续函数进行逼近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的学习及分析动态网络时获得的研究成果,即神经网络。现阶段,该网络在电力系统谐波检测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谐波预测、谐波源辨识及谐波测量等方面。在谐波测量中采用神经网络,主要需要考虑的是网络的组成、算法的选择及样本的确定等问题。 2.3小波分析方法测量谐波 这方面的研究在现阶段已经取得重大的进展,主要是对傅立叶变换在时域完全无局部性缺陷和频域完全局部化缺陷的解决,也就是在时域和频域都具有局部性。采用该方法可以使电力系统中高次谐波变化投影到不同尺度上,从而反映出奇异、高频高次谐波信号的特性,从而为谐波分析提供依据。 2.4 fft变化法 采用该方法对电力系统谐波进行检测,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上的测量方法,主要操作步骤是首先对被测信号的电压或者电流进行采样,经过转化后,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傅立叶变化,从而得到各次谐波的相位系数及幅值。该方法是目前电力系统使用最为广泛的谐波检测方法,其精度高、功能多、操作简便的特点,实现了谐波检测的准确性。 3 电力通讯技术研究 当今社会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也不断提高,电网的谐波带给电力系统诸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发电设备、输电设备、供电设备及用电设备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损耗,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及效率;使自动装置及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下降;造成测量仪器指示不准确,谐波影响仪器仪表的增长工作;对通讯系统造成干扰,影响通信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对用电设备造成印象,使用电设备出现误动,降低设备使用寿命。所以,电力系统应该对谐波进行严格的检测,改善用电环境。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通信事业也不断的高速发展,使得通讯能力极大增强。对着对电能质量的重视和研究,保证电能质量成为电力企业的共识,建立一个系统的、高效的电能西凉在线监测网对电网进行监控与管理成为必然,这样就可以随时对电能质量水平进行监测,以便找到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改善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实现其经济效益。一直以来对电力谐波影响从未停止,电力谐波检测仪器复杂多样,但是不同的仪器的兼容性成为难点,针对这一问题,pqdif数据格式成为统一格式的标准,实现了数据的有效管理,使得资源得到共享,建立了一个实用的通用平台,将电能质量检测引入标准化的发展阶段。不管是从经济型和高效性哪种角度来看,避免了由于数据格式的不同造成的数据处理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基于互联网基础的pqdif格式储存和传输在电力谐波检测系统中的运用,也使得电力通讯技术得到了发展。 4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能质量检测技术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更加的适应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在电力系统谐波检测中,更好的融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电子技术,是谐波检测的发展趋势。 通讯技术论文:论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雷达测速与通讯系统部分技术 【 论文 关键词】dsp 雷达测速 多普勒效应 【论文摘要】针对 目前,我国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雷达测速传感器。同时,由于现在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已经广泛应用在通信、 计算 机、 工业 控制领域,使用dsp为处理核的雷达测速系统对目前车载雷达测速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数字处理部分 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部分选择高性能低价位的dsp芯片tms320vc5402完成。这一款芯片运算速度快,指令周期10ns,运算能力100m 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每秒处理百万级的机器语言指令数),内部有1个40位的算术逻辑单元, 2个40位的累加器, 2个40位的加法器, 1个17 ×17乘法器和1个40位的桶型移位器, 4条内部总线(3条16位数据存储器总线和1条程序存储器总线)和2个地址产生器。为进行多普勒频谱的数据分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实时准确的估算出多普勒频率。dsp可提供2kb (2kb = 2千字= 4千字节,数据单位)数据缓冲的读写能力,从而降低了处理器的额外开销, dsp的最大数据吞吐量为100mbit/ s(每秒100兆字节,数据传输单位) ,即使在idle (省电工作方式)方式下也可以全速工作。数字处理部分主要由低通滤波、信号调理, a /d转换及tms320vc5402硬件系统组成。信号经过一定的信号调理以后,再经a /d转换成为数字信号送给dsp进行信号处理,最后处理的结果通过液晶显示,还可以通过串口发送到远程主控系统。 (1)电源部分设计。tms320vc5402采用低电压工作,其内核电压为1. 8v, i/o 管脚的电压是3. 3v,为了使系统设计方便并满足低功耗的特点,本系统用的sram、flash、a /d等器件都是兼容3. 3v供电。ti公司的电压调节器tps73hd318 可以由5v 产生3. 3v 和1. 8v 的电压输出,最大电流为750ma,可以满足要求。 (2)a/d 转化部分设计。tlc32oad5oc (简称ad50)芯片采用过采样技术,可进行a /d和d /a 的高分辨率、低速信号转换。ad50中的可选项和电路配置可以通过串行口进行编程,配置位可进行软件编程,该器件中共有7个数据和控制寄存器可供使用。设计中使用tms320vc5402的mcbsp1 (多通道缓冲串口)完成配置ad50以及接收转换好的数字信号。硬件连接采用ad50的主控模式(m/s-1),向tms320vc5402的mcbsp提供sclk (数字移位时钟)和fs(帧同步脉冲),并控制数据的传输过程。tms320vc5402工作于spi方式(串行外设接口)的从机模式, clkx1和fsx1为输入引脚,在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时都是利用外界时钟和移位脉冲。为了使数据和控制信号能在同一串口传输,采用了两种通信模式:主通信模式和次通信模式。主通信模式专门用于转换数据的传送,主通信发生在每个数据转换期间。次通信模式只有在被请求时才会进行,本设计采用软件次通信请求方式,所以fc接地。 (3)存储器扩展部分设计。由于tmc320vc5402片内的ram只有16k,不能满足本系统的要求,因此本系统对存储空间进行了扩展,分别扩展了32k的程序空间和32k的数据空间,并且也扩充了1块flash (不易失的重复可读写存储器)存储器。主要为了dsp上电以后完成初始化加载程序(boot loader),把固化在flash 中的程序读入dsp的片上ram或者片外ram映射的存储空间。 (4)cpld部分设计。由于本系统接口电路比较复杂,因此在sdram、flash和dsp的接口过程设计中采用cpld 完成。本系统选用altera 公司的epm7128slc84芯片,该芯片有门单元2500个,逻辑宏单元128个, i/o引脚84个。在cpld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altera公司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软件max + plus i。 2 dsp软件设计 dsp的主要任务是将混频后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将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通过dsp的sc i与rs232连接完成dsp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dsp的软件设计主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系统初始化。对看门狗、系统时钟、复位标志寄存器、定时器、i/o口方向位、a /d采样时钟、中断时间寄存器、sc i(串行通信接口)进行初始化。打开中断控制位,允许模数转换和串口接收中断。 (2)模数变换中断程序。模数变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当模数转换完毕后,模数变换器设置中断标志位。程序终止当前指令的执行,转向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即数据存储程序。中断服务程序从模数变换器的数字结果寄存器(adcf ifo)中读出数据,存入数据区。同时向d/a输出三角波系数,设定一个帧标志位,满一帧后继续数据处理程序。 (3)数据处理程序。将a/d采集来的数据进行fir滤波,与门限比较,统计车辆数量并发出传送中断。为了保证数据的实时处理,数据存储采用乒乓结构,当程序对某数据空间进行处理时,数据采集工作在另一个数据空间,而且通过 计算 ,数据采集时间小于数据处理时间,保证了所采数据的完整性。 (4)sci中断程序。将所要传送的数据送入缓存寄存器( sc ibuff)中,根据初始化中数据的长度及地址对数据进行传送,传送结束后返回。程序采用汇编语言编写。软件的调试采用ti公司的ccs调试系统。利用信号源给硬件加上一定的信号,在ccs中对程序进行单步跟踪,通过串口显示检查程序的正确性。这样可以避免外场实验的许多不便,提高外场实验的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通讯技术论文:两种无线通讯技术应用初探 论文关键词:bluetooth sig uwb 论文摘要:通过bluetooth和uwb的技术对比及多角度的分析,证实了蓝牙+uwb作为下一代高速无线通讯技术的可能。 随着因特网、多媒体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与信息网络已经密不可分。当今无线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低功耗、微型化是用户对当前无线通信产品尤其是便携产品的强烈追求,作为无线通信技术一个重要分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正逐渐引起越来越广泛的观注。 1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近年来,由于数据通信需求的推动,加上半导体、计算机等相关电子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短距离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wlan技术、蓝牙技术、uwb技术,以及紫蜂(zigbee)技术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短距离无线通信通常指的是100m以内的通信,分为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和低速短距离无线通信两类。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最高数据速率 100mbit/s,通信距离 10m,典型技术有高速uwb、wirelessusb;低速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最低数据速率 1mbit/s,通信距离 100m,典型技术有蓝牙、紫蜂和低速uwb。 2 蓝牙(bluetooth)技术 “蓝牙(bluetooth)”是一个开放性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一种公开的无线通信技术规范。它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网络互联,使得近距离内各种通信设备能够实现无缝资源共享,也可以实现在各种数字设备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信。由于蓝牙技术可以方便地嵌入到单一的cmos芯片中,因此特别适用于小型的移动通信设备,使设备去掉了连接电缆的不便,通过无线建立通信。 蓝牙技术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采用高速跳频(frequency hopping)和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access—tdma)等先进技术,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蓝牙技术使得一些便于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连接因特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打印机、pda、桌上型计算机、传真机、键盘、游戏操纵杆以及所有其它的数字设备都可以成为蓝牙系统的一部分。目前蓝牙的标准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频带,通道带宽为lmb/s,异步非对称连接最高数据速率为723.2kb/s。蓝牙速率亦拟进一步增强,新的蓝牙标准2.0版支持高达10mb/s以上速率(4、8及12~20mb/s),这是适应未来愈来愈多宽带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必然演进趋势。 作为一个新兴技术,蓝牙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成本过高、有效距离短及速度和安全性能也不令人满意等。但毫无疑问,蓝牙技术已成为近年应用最快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3 超宽带(uwb)技术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为军事技术在雷达等通信设备中使用。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无线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宽带技术又被重新提出,并倍受关注。uwb是指信号带宽大于500mhz或者是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的无线通信方案。与常见的使用连续载波通信方式不同,uwb采用极短的脉冲信号来传送信息,通常每个脉冲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十皮秒到几纳秒的时间。因此脉冲所占用的带宽甚至高达几ghz,因此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百分之一。在高速通信的同时,uwb设备的发射功率却很小,仅仅是现有设备的几百分之一,对于普通的非uwb接收机来说近似于噪声,因此从理论上讲,uwb可以与现有无线电设备共享带宽。uwb是一种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数据通信方式,它有望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uwb的特点如下: (1)抗干扰性能强:uwb采用跳时扩频信号,系统具有较大的处理增益,在发射时将微弱的无线电脉冲信号分散在宽阔的频带中,输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设备产生的噪声。 (2)传输速率高:uwb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几十mbit/s到几百mbit/s,有望高于蓝牙100倍。 (3)带宽极宽:uwb使用的带宽在1ghz以上,高达几个ghz。超宽带系统容量大,并且可以和目前的窄带通信系统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扰。 (4)消耗电能少:通常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在通信时需要连续发射载波,因此要消耗一定电能。而uwb不使用载波,只是发出瞬间脉冲电波,也就是直接按0和1发送出去,并且在需要时才发送脉冲电波,所以消耗电能少。 (5)保密性好:uwb保密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跳时扩频,接收机只有已知发送端扩频码时才能解出发射数据;另一方面是系统的发射功率谱密度极低,用传统的接收机无法接收。 (6)发送功率非常小:uwb系统发射功率非常小,通信设备可以用小于1mw的发射功率就能实现通信。低发射功率大大延长了系统电源工作时间。 (7)成本低,适合于便携型使用:由于uwb技术使用基带传输,无需进行射频调制和解调,所以不需要混频器、过滤器、rf/tf转换器及本地振荡器等复杂元件,系统结构简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更容易集成到cmos电路中。 通讯技术论文:配网自动化系统利用GPRS技术进行通讯的探讨 摘 要:本文论述了配网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系统的要求及gprs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特点,从通信的可靠性、实时性、双向性三个方面讨论了gprs通信方式能满足配网自动化的要求。根据配网特点,对gprs与光纤通讯方式作了比较。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 gprs 通讯 1 引言 配网自动化系统就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的系统。 通信系统是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要通过可靠的通信手段,将控制中心(主站)的控制命令下发到各执行机构或远方终端,同时将远方监控单元(rtu、dtu、ttu、ftu等)所采集的各种信息上传至控制中心(主站)。通信系统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优劣。 为满足配网自动化的要求,通信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通信的可靠性。要长期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如雨雪、大风等;且会受到较强的电磁干扰或噪音干扰;此外不能受停电和故障的影响。 (2)通信的实时性。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实时监控系统,必须满足实时性要求。按照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设计导则要求,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应在3—5s内更新全部rtu、ftu等的数据。 (3)通信的双向性。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不仅有数据的上传,还有控制命令的下发。因此,通信系统必须具有双向通信能力。 除了考虑以上三个要求外,还要考虑通信系统的建设费用、系统的可扩充性、使用和维护的方便性。 目前,配网自动化系统多采用光纤通信的方式。光纤通信完全满足配网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可靠性、实时性、双向性的要求。但是,光纤通信建设费用较高,系统的可扩充性、维护的方便性较差。 随着gprs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配网自动化的通信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 gprs系统概述及特点 gprs 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简称,是在现有gsm 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 gprs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永远在线。gprs提供实时在线功能“always on line”,无线通信终端设备一开机就能自动附着到gprs网络上,并与数据中心建立通信链路,随时收发数据,具有很高的实时性。 (2)高速传输。gprs网络的传输速度最快将达到171.2kbps,完全可以满足用户应用的需求,下一代gprs业务的速度可以达到384kbps。 (3)组网简单、迅速、灵活。gprs无线ddn系统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随时随地的构建覆盖全国的虚拟移动数据通信专用网络,为广大中小用户提供接入便利,节省接入投资。 (4)按流量计费。gprs无线通信终端设备一直在线,按照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的数量来收取费用,没有数据流量的传递时不收费用,费用结算形式灵活,可采用包月包流量计费方式。 (5)通信链路由专业运营商维护。免除通信链路维护的后顾之忧。 (6)防雷击。gprs无线通信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非常小,天线非常短,而且无需高架,克服了有线传输和无线电台传输容易引雷击坏设备的缺点。 3 gprs无线通讯系统的组成 gprs无线通讯系统由远程终端、数据传输网络、监测中心三部分组成。 (1)远程终端: 远程终端位于配电网联络、分段开关等设备位置,通过rs-232/422/485接口直接连接到开关上,实现对开关参数的采集、存储、预处理,经过tcp/ip协议封装加密后,通过内嵌式gprs模块将数据发送到gprs网络最近的bss移动基站,通过gprs网络传送至监控中心,实现设备和监控中心系统的实时在线连接。同时,远程终端还可将监测中心发送的遥控指令传给开关控制模块,对开关进行控制操作。 (2)数据传输网络: 远程终端采集的数据经处理打包后转换成在公网数据传送的格式,通过gprs无线数据网络进行传输。gprs网络通过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gprs服务支持节点)、ggsn(gate gprs support node gprs网关支持节点)设备与gprs运营商路由器连接。gprs运营商路由器与监控中心通过ddn数字数据网专线连接。 (3)监测中心 监控中心服务器申请配置固定ip地址,采用gprs运营商提供的ddn专线,与gprs网络相连。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还原处理。 4 gprs可以满足配网自动化的要求 根据配网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下面从通信的可靠性、实时性、双向性讨论gprs无线通信方式是否能满足配网自动化的要求。 (1)通信的可靠性。 gprs终端设备由通讯口、传输模块、一个短小的天线组成,工业级的站端设备完全能满足户外使用的要求。 gprs自2001年运行至今,运营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运行维护,网络非常可靠。 目前,gprs无线通信方式已在电力系统中大量应用,如配电变压器综合测试系统、负控系统。大量的实践表明,gprs无线通信方式的可靠性完全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 (2)通信的实时性和双向性 gprs网络接入速度快,支持中、高速率数据传输,可提供9.05—171.2k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每用户),能在0.5 —1秒之内恢复数据的重新传输。每个tdma帧可分配1到8个无线接口时隙。时隙能为活动用户所共享,且向上链路和向下链路的分配是独立的。gprs的设计使得它既能支持间歇的爆发式数据传输,又能支持偶尔的大量数据的传输。 每个终端设备仅采集电压、电流、开关分合位置,主站仅发送遥信、遥测、遥控、遥调指令,每次数据传输量在10k之内。gprs网络传送速率理论上可达171.2kbit/s,目前gprs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在40kbps左右,能满足数据传输速率(≥30kbps)的需求。并可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gprs运营商对apn专网内的tdma帧多分配无线接口时隙,保证数据传输实时通畅。 5 gprs与光纤通信的比较 gprs与光纤通讯方式的比较详见下表 由上表分析可知,gprs在建设费用、施工难度、组网方式、扩充性等方面比光纤通讯方式更具有优势。由于配电网点多面广,变化较频繁,对通信系统而言,方便的扩充性尤为显得必要。在这一点,gprs远远优于光纤通讯。 6 结论 综上所述,gprs通信方式完全能满足配网自动化对通信的要求。目前,国内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还没有采用gprs通信方式,但是gprs无线通信方式已在配电变压器综合测试系统、负控系统等系统中大量应用。随着现代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运行,无线通讯能够提供更高的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无线通讯将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通讯技术论文:浅析基于通信系统浅谈无线通讯技术 论文关键词:无线通讯 重要作用 bluetooth uwb 论文摘 要:随着因特网、多媒体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与信息网络已经密不可分。当今无线通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低功耗、微型化是用户对当前无线通讯产品尤其是便携产品的强烈追求,作为无线通讯技术一个重要分支的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正逐渐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bluetooth和uwb的技术对比及多角度的分析,证实了蓝牙+uwb作为下一代高速无线通讯技术的可能。 前言 目前,我国大型石化企业在厂内的通讯方式,一般仍然采用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即依靠有线通讯电缆来传输信号,配合以传统的程控交换机和防爆电话,防爆扬声器等等设备终端来实现在防爆区与非防爆区之间的通讯。这样的通讯系统庞大,线缆众多不易于人员维护,加之厂区内部腐蚀性气体,工作环境,自然环境等经年累月极容易造成设备的线缆损坏,影响通讯,由于是有线电缆连接在事故发生时更加容易遭受破坏。一旦通讯中断,对企业的事故救援,员工的人身安全,都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要大力发展无线通讯网络在企业的应用。 1、无线通讯技术的重要作用 石化工厂厂区面积大,人员分布散,防爆区内移动作业人员和零散作业人员众多。无线通讯系统对满足人员通讯需要,加强防爆区内分布人员的动态管理,优化厂区网路结构,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的有线,无线互联互通,相互结合的信息传递,保证企业安全高效的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常用的无线通讯技术分析 目前广泛应用的无线通讯技术主要有gprs/cdma、数传电台、扩频微波、无线网桥及卫星通信、短波通信技术等。 2.1 数字电台用于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工作环境,能够提供标准rs-232接口,可直接与计算机、rtu、plc等数据终端连接,实现透明传输。数传电台的传输速率从1200~19.2kbit,传输距离20~50公里。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接收灵敏度高等特点。数传电台技术比较成熟,标准统一。但随着gprs/cdma技术的日渐成熟,相应的设备价格的降低,使得在很多应用场合中数传电台被gprs/cdma所取代。但同时,数传电台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智能化、网络化、高带宽的数传电台也不断涌现。 2.2 扩频微波和无线网桥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数据传输技术。扩频微波最大优点在于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保密、多址、组网、抗多径等,同时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等特点,特别适合野外联网应用。而无线网桥是无线射频技术和传统的有线网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网桥是为使用无线(微波)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的点对点网间互联而设计。它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lan互联的存储转发设备,可用于固定数字设备与其他固定数字设备之间的远距离(可达50km)、高速(可达百mbps)无线组网。这两项技术都可以用来传输对带宽要求相当高的视频监控等大数据量信号传输业务。 3、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简介 “蓝牙(bluetooth)”是一个开放性的、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标准,也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一种公开的无线通讯技术规范。它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网络互联,使得近距离内各种通讯设备能够实现无缝资源共享,也可以实现在各种数字设备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讯。由于蓝牙技术可以方便地嵌入到单一的cmos芯片中,因此特别适用于小型的移动通讯设备,使设备去掉了连接电缆的不便,通过无线建立通讯。 蓝牙技术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采用高速跳频(frequency hopping)和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access—tdma)等先进技术,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讯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作为一个新兴技术,蓝牙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成本过高、有效距离短及速度和安全性能也不令人满意等。但毫无疑问,蓝牙技术已成为近年应用最快的无线通讯技术,它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4、超宽带(uwb)技术研究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为军事技术在雷达等通讯设备中使用。随着无线通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无线通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宽带技术又被重新提出,并倍受关注。uwb是指信号带宽大于500mhz或者是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的无线通讯方案。与常见的使用连续载波通讯方式不同,uwb采用极短的脉冲信号来传送信息,通常每个脉冲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十皮秒到几纳秒的时间。因此脉冲所占用的带宽甚至高达几ghz,因此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百分之一。在高速通讯的同时,uwb设备的发射功率却很小,仅仅是现有设备的几百分之一,对于普通的非uwb接收机来说近似于噪声,因此从理论上讲,uwb可以与现有无线电设备共享带宽。uwb是一种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数据通讯方式,它有望在无线通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uwb的特点如下: 4.1 抗干扰性能强:uwb采用跳时扩频信号,系统具有较大的处理增益,在发射时将微弱的无线电脉冲信号分散在宽阔的频带中,输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设备产生的噪声。 4.2 传输速率高:uwb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几十mbit/s到几百mbit/s,有望高于蓝牙100倍。 4.3 带宽极宽:uwb使用的带宽在1ghz以上,高达几个ghz。超宽带系统容量大,并且可以和目前的窄带通讯系统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扰。 4.4 消耗电能少:通常情况下,无线通讯系统在通讯时需要连续发射载波,因此要消耗一定电能。而uwb不使用载波,只是发出瞬间脉冲电波,也就是直接按0和1发送出去,并且在需要时才发送脉冲电波,所以消耗电能少。 4.5 保密性好:uwb保密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跳时扩频,接收机只有已知发送端扩频码时才能解出发射数据;另一方面是系统的发射功率谱密度极低,用传统的接收机无法接收。 4.6 发送功率非常小:uwb系统发射功率非常小,通讯设备可以用小于1mw的发射功率就能实现通讯。低发射功率大大延长了系统电源工作时间。 4.7 成本低,适合于便携型使用:由于uwb技术使用基带传输,无需进行射频调制和解调,所以不需要混频器、过滤器、rf/tf转换器及本地振荡器等复杂元件,系统结构简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更容易集成到cmos电路中。 5、结束语 总之,无线通讯方式由于其建立物理链路简单易行,成本低,可以根据现场需求及时调整项目方案,灵活性好,系统的功能扩展方便,因此特别适合石化行业对通信链路的要求。 通讯技术论文:现代电子技术通讯的应用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讯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由于电子技术不断提高,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通讯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极大程度推进了通讯行业的发展,对促进通讯行业进程起到积极作用。电子技术应用到通讯中,对通讯的质量、及通讯效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通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现代电子技术,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对我国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阐述了现在电子技术的特点,并对当前我国现在电子技术通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且提出了加强电子技术在通讯中应用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电子技术;通讯行业;应用措施 电子技术作为单独的一项科学技术,所涉猎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电子技术整体发展情势良好,各方面技术表现较优异,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当今社会科技信息技术不断增强,通讯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现代电子技术对通讯产业也极其重要,改变了通讯手段和形式,促进通讯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电子通讯产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1现代电子技术特点 1.1智能化 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电子应用方面也越来越广泛,电子技术类的产品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主要是因为现代电子技术具有智能化的特点。高科技的智能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便利,随着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多高科技产品的出现,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化,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增加人们生活工作中的趣味性,对于车间工作者来说则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手动工作时发生的种种危险。解放劳动人民的双手、丰富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1.2精准化 由于科技不断提高,我们对于电子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更多关注与现代电子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信息的准确程度是否与实际偏差过大。因为对于像天气预报、地质勘探、医疗事业等方面都需要精准的数据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因此精准化的电子技术满足了特殊性工作的需求。 1.3普及化 随着现在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经涉足人们生活工作中各个方面中,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化电子娱乐产品、检查身体的医疗设备、工作中的快捷高效的机器等等,都体现着现代电子技术在生活的普遍性。 2我国通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少创新思维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极大程度的带动我国通讯行业的发展,为了能在通讯中充分发挥现代电子技术的作用,我国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方面都投资较多的精力。在世界通讯行业发展中,我国通讯很多国有企业运用电子技术促使本企业通讯的发展,拥有很多专利项目,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对于目前大多数通讯行业说,我国对电子技术在通讯中的影响意识还比较薄弱,并且缺乏创新精神,还是习惯依赖于模仿外国企业,从而制约了我国通讯行业的发展。 2.2地域差距较大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理位置造成了严重的地域发展差距,不同地理位置相对经济效益也不同,我国改革开放后加大了对沿海城市的发展扶持政策,不仅提高了沿海城市的经济状况,对通讯产业同样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一些内陆偏远地区城市的通讯发展,并不理想,通讯产业一味的参照发达企业的发展模式,影响通讯企业更好发展。 2.3专业人才缺失 我国通讯产业今年来发展较快,企业过多,且规模较大,这就造成企业之间竞争激烈,而竞争的核心那就是通讯企业的专业技术。拥有专业知识强,技术先进的科研团队,对提高通讯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但目前,我国通讯行业中,通讯技术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人才比较缺乏,导致很多通讯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存活率较低。 3加强电子技术在通讯中的应用措施 3.1创新电子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想更好的应用在通讯行业中,就要加强专业技术的创新能力,在通讯产业中,技术是通讯的核心发展力量,占据不可代替的生产地位。因此,通讯中在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过程中,除了要将电子技术合理应用到通讯中来,且要创新出自己通讯企业的核心技术专利,当地相关政府应给予通讯产业在创新技术研发过程中相应的帮助与鼓励,促进通讯产业技术创新力的发展,作为通讯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中心组织的财政投入,为创新技术研发提供基本保障。 3.2缩短地域差异 我国内陆城市及偏远地区的通讯产业发展缓慢,起步较晚,政府应对通讯产业出现的地域差异推行相关政策扶持,调整企业内部结构的同时,要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将沿海城市通讯产业发达的成功企业经营理念及电子技术应用方式传达给内陆城市,通讯企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现代电子技术的正确合理运用,组织沿海与内陆城市电子技术科研讨论会,增加技术交流,全面提升内陆及偏远地区的通讯发展,缩短我国地域通讯企业间的发展差距。 3.3培养专业人才 现在是人才的时代,现代电子技术对通讯的应用重要体现就是人才的建设,人才也是当今每个企业发展过程竞争的重要内容。企业想要更好的运用现代电子科技,就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的科研团队要对现代电子技术应用表现、应用领域及电子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充分掌握,这样才能使现代电子技术更好的应用到通讯中。相关通讯企业要定期培训在职技术团队,增强专业知识,提升整体综合素养,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及研发潜能。现代电子科技的技术研发人员同样也应该加强人才建设与培养,只有提高专业人才的知识储备,才能促进企业发展,科技进步,对我国通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不断进步,现代电子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电子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电子技术。近年来,我国通讯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现代电子技术应用到通讯行业中后,极大的满足现代人们对生活的高要求,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从根本上提高了通讯质量、使用效率及企业经济效益,使通讯行业达到质的飞跃,从而,对我国通讯行业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滑洁 王晗 单位: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技术论文:网络通讯技术硬件故障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通讯过程中硬件方面常遇到的故障问题、日常的维护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研究出合理有效的处理办法,以使得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能够得到良好平稳安全的硬件保障环境。为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讯;硬件故障;处理办法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通讯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对计算机的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升了用户的生活质量,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故障,造成了信息的泄露和丢失,为广大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主要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和其他故障三个方面,而本文就是针对其中的硬件故障的产生、检测、处理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给出相对应的处理办法,不断提高我国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水平,保障计算机网络通讯的正常运行,为人们提供更加完善的生活质量。 1计算机存在的网络故障 1.1硬件故障计算机网络运行中端口常常出现问题,计算机的端口在使用的时候没有仔细的经过检查,端口和插头有灰尘、污垢、不干净,就可能引起计算机网络通讯的故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众为了方便省事,通常拔插插头都是在通电的情况下,这样做会造成端口的损坏,减少端口的使用寿命。人们没有经过认真的核对,在购买插头时的尺寸不合适,质量不过关,都会降低端口的使用性能,而对于处在室外的端口,经常遭受风吹雨淋、阳光的暴晒,这些都会造成端口不能正常的工作,从而引发计算机网络通讯的故障发生。还有就是由于供电问题引起的故障,例如电线的老化、电压不稳定、还有偶然的自然灾害,这些情况都会造成计算机网络通讯故障。在日常使用中没有使用专门独立的电源、没有安装电压稳定器、没有安装避雷针等设备,造成计算机网络无法正常的运行。计算机中每个模块都有一个连接点,而这个连接点是放置交换机背板的地方。在电路处在潮湿的环境时,就会出现短路和漏电的状况,如果电路板处在高温或雷击的环境下,就会造成元器件的损坏,交换机的电线出现问题,致使计算机不能正常的工作。交换机背板经常出现的故障还有接头的松动、电缆排列顺序的错误、线路连接的错误、电线的错误使用等都会造成计算机网络通讯硬件故障[1]。 1.2软件故障软件故障又叫做逻辑故障,在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实际应用中,例如网页无法正常打开、网速缓慢或时常的断断续续、计算机中病毒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使得计算机网络通讯无法正常运行。由于目前的计算机种类繁多,相对复杂,交换器配置等不尽相同,操作人员由于不熟悉计算机的系统,交换器CPU等配置与计算机不匹配,从而导致网络不能正常通信。若计算机主机出现安全问题,网络的IP地址出现混乱,致使网络通信线路的中断,另外网线出现问题和网速缓慢也可能与网卡有关。 1.3其他故障对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来说,根据其覆盖范围划分,出现的网络故障有广域网连接故障、局域网连接故障、网段内故障及小范围故障。根据其不同网络技术TCP/TP协议的层次分为网络接入层故障、网络层故障、传输层故障和应用层故障。或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遭到破坏,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盗取机密文件资料,蓄意破坏网络系统,制造病毒等非法手段来破坏计算机网络通讯的正常使用[2]。 2计算机硬件故障的检测 2.1计算机供电的故障检测当计算机不能正常使用时,首先要对计算机的供电问题进行检测,包括电力是否正常供应、电源是否接触良好、电线是否存在短路、断路等问题,确定是否是由于电力问题所引起的故障,避免因为检测的方向错误,而造成的技术人员工作量增大,工作时间增加带来的损失。2.2计算机显卡与内存的故障检测如果不是由于电力问题引起的计算机故障,那么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显卡和内存发生故障。在显卡和内存质量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如果计算机长期的处于工作状态,就会引起显卡和内存出现松动或者附着污垢的情况,那么就不能保障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要将显卡和内存都取出,经过处理之后再使用,解决由于计算机显卡和内存引起的故障问题,以保证计算机网络通讯的正常运行[3]。2.3计算机外接设备的故障检测若计算机的电力供应和显卡内存都没有出现问题,那么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的产生就可能是外接设备产生问题,检查计算机所连接的外接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如若不能要进行及时的维修、更换,以保证计算机硬件故障不是因其而引起的。2.4计算机服务器的故障检测如果计算机的电源、显卡和内存、外接设备都没有出现问题,那么就要对计算机的服务器进行检测,但是计算机的服务器就没有像电源之类的硬件问题检测那么方便、简单,要对服务器实施专业化的系统检测,就检测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除了要使用检测仪器之外,也可以使用元器件的方法进行检测。2.5计算机网络的故障检测在通常情况下,计算机无法正常的登录网页,网站的刷新速度缓慢,都是由网线出现的问题所引起的,先查看计算机网络网口的连接是否正确,如若没有问题,那么就说明是由于网络线路出现问题,要及时对网线线路进行检测、维修,不定期的更换网络线路[4]。 3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处理办法 3.1计算机机房的维护为了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行,就要针对计算机机房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计算机处在一个温度、湿度都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下,排除因电磁场产生的静电磁电对计算机的运行造成干扰,致使计算机存储设备的失灵,磁盘驱动的无法使用,计算机内的信息就会泄露丢失。为了避免这一故障的发生,就必须对计算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掌握,有针对性的对这一故障的发生采取有效的处理办法,避免因计算机机房的问题引发计算机网络通讯的中断。 3.2计算机服务器的维护服务器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对计算机服务器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确保计算机服务器处于高效运转的状态,能够提升计算机服务器的运作质量,延长服务器的使用寿命。但对计算机服务器的维护的同时时,要注意技术操作一定要准确无误,这是为了避免因对计算机服务器维护而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造成负面影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卡冗余技术,以保障计算机服务器的维护不会对计算机产生负面的影响。 3.3计算机网络的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线路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规整,安装网络线路的线槽,要确保线槽的质量过关,不仅坚固而且经久耐用,以确保网络信息的正常传输。要重视线路的布局,提高网络线路的抗干扰性,使用专门独立的供电系统,防止因电压不稳而导致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无法正常的运行。特别是垂直布线和水平布线要同时进行,保证网线的数量充足,以避免出现紧急情况,进而影响计算机网络通讯的正常使用。 3.4提升维护人员的工作质量计算机维护人员一定要按照使用手册的说明来定期的检查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电脑显示器、交换机、网络线路、显卡和内存、路由器等,做好其日常保养和维护的工作。例如,在进行显示器的维护时,要保持其温度、湿度在安全稳定的情况下,显示器的显示屏要保持干净,避免外力的撞击,在保养键盘时,要不定期的进行清洁,避免灰尘的累积,在使用时尽量放轻力度,善待键盘,延长其使用寿命。在进行计算机主板的保养时,要定期清扫,更换CPU散热器,控制主板运行温度。系统维护人员也要定期的检查网络通讯方面的安全问题,保证系统始终处于加密状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开展网络通信的建设工作,关注计算机防水与防火方面的安全工作,改善计算机的硬件环境,确保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正常的运行。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以得到各行各业全面的普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便捷,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计算机网络通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针对计算机通讯出现的硬件故障、软件故障和其他故障中的硬件故障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计算机的供电故障、计算机的显卡与内存故障、计算机的外接设备故障、计算机的服务器故障、计算机的网路故障等常见问题,通过对计算机管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提升,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机制,来实现对计算机机房、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网络等情况的日常维护,确保计算机网络通讯硬件设备的完好,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使得计算机网络通讯处于一个正常、稳定的工作环境,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进而推动了我国计算机网络通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曾帅 单位: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 通讯技术论文:信息通讯技术低碳经济论文 一、信息通讯低碳技术 (1)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功耗低的新型计算机,其遵循量子定律,可进行数学运算、逻辑运算,处理量子信息。量子计算机采用可逆逻辑芯片,进行可逆计算机,降低热量的消耗。目前,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而我国在此领域具有较强的领先优势。 (2)DNA计算机 DNA计算机以DNA结构作为编码方式,双螺旋和碱基互补形成分子链,在生物酶的作用下,生成各种类型的数据,再按照规则对数据进行运算,映射出可控的DNA分子链化学反应,最后利用聚合反应、超声波降解、克隆、分子纯化等生物技术实现计算机运算和逻辑分析。目前,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制的DNA计算机已经能够实现DNA计算每秒并行操作1022DNA串。同时,DNA分子数据结构能在较小的空间存在海量信息,DNA分子存储密度可达18Mbits/perinch。而DNA计算机的能耗极低,耗能只相当于目前普通计算机的10亿分之一。 (3)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密集型数据存储架构,其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进行组建成群,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快速的、便捷的、安全的云存储。云计算实现了分步式数据计算与存储,将资源整合利用,根据需要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信息通讯促进低碳经济 (1)提高信息交流电子化水平 现代化的信息通讯方式融入到了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譬如:电话、电子阅读器、互联网等,将实物替换成为虚拟化的形态物质,减少了对木材、石油、煤炭等的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2)提高工业自动化、节能化水平 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对工业用电机和工业自动化设备进行改造,提高设备对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废气、废物的排放,达到工业自动化、节能化水平。 (3)提高电网信息智能化管理水平 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对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对电能消耗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科学调度,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4)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 智能建筑是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将建筑中的各项功能进行智能化管理,譬如:智能照明、智能采光、智能通风、智能防灾等,降低建筑对能源的消耗。 (5)提高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信息通讯技术实现了电子商务移动化发展,网络购物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能源的利用率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低碳经济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ICT产业在LCE发展中的问题 1.制造技术落后 虽然我国是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第一制造大国,但是大部分电子产品的核心技术还是依赖于进口,而且电子企业仍以代加工为主。由于我国ICT产业起步晚,底子薄、初期投入少且风险大,制约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ICT产业技术、尤其是低碳技术的进步将会有一个长期曲折、摸索前进的过程。技术水平高低与节能减排能力相对应,若我国缺乏先进的低碳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则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2.研发成本高 风险大发展LCE的核心是新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新技术的开发一般具有一定的风险,对企业而言,要想从新技术中获益是需要时间的;由于新技术在短期内往往未见效益,致使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顾虑重重;同时在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应对LCE的丰富经验,因此难以掌控未来的市场。 四、基于低碳经济的信息通讯技术前景分析 (1)绿色信息通讯的应用与普及 一方面,在信息通讯自身设备上进行研究,发展量子计算机、DNA计算机、神经计算机、演化计算机等,提高通讯数据中心的运算速度和存储能力,降低能耗,同时,提高数据搜索模型和算法的实行速度,降低服务器能耗。另一方面,绿色信息通讯通过通信技术实现对能耗产业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的节能减排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2)低碳技术将是未来信息通讯发展的方向 目前,各个国家都在努力的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其中信息通讯就是其主要的研发领域之一,譬如:微软公司已经将其信息通讯数据服务中心移到环境温度较低的德国柏林,利用自然降温,减少利用冷却设备而产生的碳排放量。 (3)废旧信息通讯设备处理分类细化与循环再利用 面对每年产生的庞大废旧电子设备,将其按照元件进行拆卸后进行处理,划分成可循环再利用的元件,和不可循环再利用的元件,再将不可循环再利用的元件划分为具有腐蚀性和放射性的元件和无害元件,通过分类细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电子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五、结语 ICT技术是LCE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手段,是促进能源高效利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有效措施,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增长、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国力的长远价值所在,也是引领国家发展LCE和绿色GDP、争夺全球LCE领域话语权和主导权的科技基础。ICT产业必须牢牢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促进ICT产业的发展,加快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方向的转变。 作者:芮小峰单位:常州供电公司 通讯技术论文:计算机网络通讯的技术研究 1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故障分析 1.1网络通讯技术软件故障 1.1.1交换机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体 交换机所必需的软件系统都是通过交换机内部的只读存储器来保存的。这类错误也和我们常见的WINDOWS、Linux一样,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到经常浏览设备厂商的习惯,及时更新补丁才能避免导致交换机满载、错包、丢包等情况的发生。 1.1.2配置问题。配置交换机时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初学者由于各种交换机配置不一样导致的。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端口被错误地关闭、VLAN划分不名犬导致网络不通等。如果工作者不是经验很多是很难发现故障的,那么可以先恢复出厂默认配置,然后再一步一步来。 1.1.3密码问题 我们在平时上网的时候会遇到密码丢失的情况,这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一旦忘记密码,会导致进不去系统,使得工作根本无法进行。但是,往往系统都会有找回密码的功能,当然网络通讯技术也不例外。有的方法比较简单,但有些则需要一步一步操作完成的。不过,密码丢失也不是经常发生的事,通常都是工作人员忘记密码或者交换机出现故障导致的。 1.1.4某台主机由于病毒或者黑客的存在导致向所连接的端口发送一些不符合封闭规则泽的数据包 造成在交换处理器处于非常繁忙的工作状态,最终导致缓冲区丢包的现象。其次就是大量占用网络宽带的广播风暴现象,使得CPU的处理时间大大加长了。长时间下去,就会导致无法正常进行点对通信,网速也就大大降低了。出现广播风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网卡或者端口出现损坏都会出现广播风暴。 2网络通讯问题的改进策略 做好计算机日常的维护和解决网络通讯出现的问题是保证网络稳定性的必要工作。集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日常维护计算机的硬件若想使计算机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对计算机进行软件维护和硬件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网线、路由器、电脑显示器、集线器、交换机这些都是硬件检查的基本项目。这些硬件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修理,严重的还要更换。而检查计算机的安全性,系统的完备性,和一些对一些网络进行设置和更新,这些都是在维护软件时做的工作。 2.2加强安全管理、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网络安全非常的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加强网络管理技术,加强计算机自我工作的能力以此来减少人为的操作。培养高级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并且加强网络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队伍,不仅要教会他们如何工作,还要培养他们的职业修养,定期上一些思想教育课,让管理人员少喝酒,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3改进安全控制,保障网络通讯安全进行 通过技术的强化来加强网络通讯的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对计算机系统中所存在的缺陷以及后门都要进行严格管理 要填补计算机安全漏洞,做认真的评估以便能够准确地进行修复,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维护网络安全的工作。 3.2防火墙技术要加强 通过多个网络设备加强访问控制的技术叫做防火墙。它的作用就是能够构成安全的网络环境,降低不安全服务所造成的风险。而通过防火墙的全都是经过精细挑选的应用协议,因此更增加了网络安全系数。安全软件由于配置在了防火墙上,使得强化了网络的安全策略。而防火墙的集中安全的管理要比分散到各个主机的网络传统安全管理更加实用。内部网络通过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实现了网络的安全以及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为了防止主机的IP地址被外部人士所研究透,可以通过通防火墙来隔离内部网络中的DNS信息。这样就避免了一些商业机密被外泄的危险。 3.3对网络信息加密也是保证网络安全的有效方法,这属于存取控制技术领域的范畴 它对于网内数据和网内信息都是非常管用的一种技术。在防治非法访问等难题上,加密都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所以对加强网络安全来说,加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网络安全管理方法。 3.4加强安全审计技术 目前,主机审计、应用审计、数据库审计是比较成熟的安全设计技术。而授权信息和安全策略的制定是两种主要的审核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可以通过用户活动,并根据NTFS未经授权的访问进行检测。 4结语 我国的经济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加强而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对信息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也越来越容易,可以说是有利有弊。时下,大众对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关注。考虑到网络安全综合性的一面,加强网络故障的研究与分析,提高网络通讯的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平时多注意网络维护,才会避免出现故障。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则要及时的对故障进行记录,分析以及拿出解决方案,以便积累相关经验。 作者:周立广单位:南宁市第二医院大沙田分院
环境与经济论文: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研究 水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涉及生态、资源、社会、经济等系统的复杂问题。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对水资源的利用不仅要遵循自然规律,而且要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对水环境的改善不仅需要把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而且要把水污染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以寻求污染源的减少和治理资金的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的四分之一,排名121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有18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近年来,大江、大河的萎缩,湖泊的断流现象严重,塔里木河枯水严重,近20年下游断流,黄河断流时间一年超过200多天。另外浪费、滥用地下水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地表及建筑物出现裂缝,造成地表水位大幅度下降和地表水严重不足,可以说,我国未来水资源形势严峻。 二、水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直接影响饮用水的水质,危害人体健康。二、降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三、制约工业的发展。四、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五、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环境影响十分明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她的水源水质的清洁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三、水污染防治的必要性 1.水污染经济损失。目前,如何有效防治水污染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要制定合适的水污染防治方案,有效防治水污染,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计算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2.水环境投入与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水资源量的稀缺和水质的下降,水资源的价值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水资源的再利用,努力开展水污染的综合整治,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 四、对策 1.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建立健全的水环境保护法规,同时严格执法,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单、最经济、最有力的手段。 2.全面协调、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一方面利用污水发展农田灌溉,确保粮食增产;另一方面保证饮水和粮食安全。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加大监控力度,科学适度地开展污水利用。 3.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国家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即城市工业污水采用各工业企业自行处理,居民生活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或预处理,并通过塘库调蓄处理,使土地生态处理及农、林、牧、植物生态处理结合起来,以尽可能节约用水量,从而充分利用居民生活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同时要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污水灌区水土环境指标体系及监测信息系统。 五、构建水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由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对水环境有一定的负外部性。如何消除这种负外部性,使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本文提出如下构建机制。 1.水环境安全预警机制。水环境污染事故与其他事故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事故一旦发生后就较难控制,容易造成大面积、跨流域的污染,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消除,容易留下后遗症,从而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重工化业时期,对水环境保护不能仅停留在理念上,如果继续坚持低环境保护标准和低生态保护标准,那么频繁的水环境突发事件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建立水环境安全预警机制,需要制订和完善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大对水环境监测和应急装备投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应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监控网络,通过设立固定监测点,定期对水环境进行常规监测,由专家依据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水环境变化趋势,并及时地把专家意见和建议向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应把水环境安全问题像安全生产问题一样,纳入政府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从而增加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受益者付费与保护者受益机制。不仅水产品和服务具有商品特性,而且水环境质量作为水产业的产出也具有商品特性。因此,水资源的使用者和水环境的受益者应该为此付出一定的费用。目前应该首先建立污水排放权交易市场,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再建立水权交易市场。经测算,我国现有的排污收费标准和处罚标准的成本明显低于治理污染的成本,排污单位缺乏治理污染、参与排污权交易的积极性。因此应尽快调整标准,建立受益者付费与保护者受益机制,实施水资源的市场化管理。 3.水环境治理的融资机制。长期以来,我国水环境治理主要以财政融资机制为主,辅以政策性融资机制,市场融资机制所占比例较小。以事业性为主体的水环境治理模式,由于政府财政预算的紧张、水环境基础设施需求激增,导致水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供需矛盾加剧。目前,水环境治理的融资机制存在金融工具单一、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难以适应水环境治理的要求。 解决水环境治理的融资困难,可以考虑引进适合国情的先进管理模式,允许采用 BOT(Building-Owning-Operation)等方式,开放部分市场,促进水污染控制技术创新,专用设备的开发和以装备成套供货为主体的工程承包。一方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排水设施实行企业化管理;污水处理厂实行企业化经营,按成本核定收费标准,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专款专用。另一方面,企业化运作要求水环境基础设施拥有独立的生产经营决策权,在政府满足公共利益的管制下,可灵活地制定价格战略,以横向联合等形式实现最优的市场组合,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环境与经济论文: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海洋经济 海洋环境 环境保护 海洋灾害 前言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 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着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着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 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 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 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鉴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不断依退所带来的国土面积减少、陆上设施受到威胁甚至破坏、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条件的毁灭性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此外,长江三角洲、珠江口及珠江三角洲的海岸开发、滩涂围垦和岸滩保护及整治工程对水域影响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也切枰?重点研究的课题??BR 以主要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海岸带地区以及主要海域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拟系统。与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一样,将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针对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由于发展经济带来的海域环境水污染的恶化、海洋自然灾害(台风、巨浪、风暴潮、地震、冰害、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数字手段统一地加以处理,建立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将会是决策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和具体规划时的一个十分有 效的手段。 三、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 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海洋平台、钻井船、人工岛、输油及输气管道等)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以下的一些研究内容将是为解决海洋工程设施抗震措施中的关键技术所必需考虑的,如近海环境地震危险性 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和频谱特性,强震海底多维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地震动输入机理;海域中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周围水介质影响的结构振动破坏机理、振动控制、地震动时颇联合分析模型和输入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动力破坏试验;核电站海域工程建筑物抗地震性能,海洋采油平台及地下输油管线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码头及护岸建筑物地震稳定性;海域中水工建筑物的性能设计和地震设防标准等。 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因此,发展以下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考虑海洋环境荷载在幅值。时间及方向上的随机性所导致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对现役海洋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和评估剩余可靠度的理论;结构健康状态及损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构病害治理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海洋工程结构在多种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风、浪、流、冰、地震等)的可靠度和优化理论研究,设计与建造新型抗灾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使海洋工程结构物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安全度,而在退役之后又便于拆除的各种工程措施。 为了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灾害的可能来临,发展海洋环境及灾害的预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建立以下一些系统,如建立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预报与预警系统、沿岸防灾准备和各类应急处理系统;以主要海域和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进行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的海洋环境信息系统模型与结构;以及建立海岸和近海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将海岸和近海工程与网络技术人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描述灾害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模拟灾害破坏的过程,建成智能化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环境与经济论文:民营经济发展与现代市场环境 民营经济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重要经济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推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和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民营经济能够健康成长并取得长足发展与其成长发展的环境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环境因素直接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快慢强弱,是当今我们发展民营经济应该注意并着力规避的问题。 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因素、市场环境因素、交通环境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等,今天我们主要分析市场环境因素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市场环境作为影响民营经济发展诸多因素中一个方面,在某个地区或者是某个时期却决定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技术含量和价值取向。 市场环境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决定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民营经济朝哪个方向发展与当地的产业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南方温州为例,该地区的产业比例基本处于:小手工业45、工业20、商业30、其他5,市场呈现产供销一体化、单个企业产品专业化、整个市场产品综合化的成熟的环境。多年来该市经济在以手工业、工业为主的产业链中合理地发展,劲头十足、发展迅速,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潜力,市域民营经济正朝着健康、持续、快速的方向发展。相反个别地区有着同样甚至更突出的优惠政策,却得不到投资企业的青睐,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好的产业结构,企业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还有就是产业结构单一,虽然区域内商业林立,但加工业、手工业却相对欠缺滞后,而且商品流通仅限于区域内需,经济也似乎陷入了一种怪圈之中,发展缓慢、萎靡不振,甚至出现经济滑坡现象,综上都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所致。其实,企业与人类有着惊人的相似,也有自己的优点特长和缺点不足,不可能十全十美.以加工桌椅的民营企业为例,如果当地有专门为该企业组织原材料的企业和负责桌椅销售的中介公司,那该企业的专业化将更强,风险率将更低,合作性将更成熟紧密,更利于发挥其优势去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开发,反之,如果当地没有这些相互服务、共同发展的企业链条,没有这样的市场环境,那该企业既要有组织原材料的设备、人员、经费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经验,还要有负责生产、销售的设备、人员、经费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经验等,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从而制约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因此,市场环境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产业发展链条之间衔接是否紧密,决定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 市场环境中竞争秩序的健康程度,决定着民营经济的技术含量和发展速度。哲学说得好,矛盾是发展的内因。市场经济规律同时证明: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外因,竞争促使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现今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不进则退,不优就汰。首先,良好的竞争秩序、健康的竞争环境带给企业的是危机也是动机,既是挫折磨难,更是机遇挑战。为了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生存,企业就要学会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具体到企业就是需要进行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改造更新,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民营经济的技术含量,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海尔集团曾把服务、创新、整合力作为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实例。同时海尔建立了一个创新体系,其中囊括了战略、观念、技术、组织、市场和文化六个方面的创新,这些都是企业面对竞争做出的本能反应,而且无一例外地提高了民营经济的技术含量,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企业在竞争中不是比技术、比服务、比创新,而是比投机、比钻营、比眼前利益,那么民营经济绝谈不上向前发展。再者,成熟市场环境(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带来的市场需求和合作期望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平等地享受市场机遇,且让尚未参与的个体能够直接参与并相对降低了市场风险,从而使人人参与民营经济成为可能。 市场环境中企业的文化建设,决定着民营经济的价值取向。企业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其中文化竞争是企业引进人才、尊重人才、利用人才的关键。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根本优势,有了人才,资本才得以向企业集中,企业在竞争中才能取得优胜”。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是市场文化的主流,团结进取、人心思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必将营造出竞争有序、蓬勃发展的市场环境,相反则会导致恶意竞争、假劣横行,由于利润空间较大,让人铤而走险的几率提高,往往是一哄而上败坏一方风气,因而危害性极大。前几年浙江的温州、河北的白沟,以及98年的文水假酒案件,05年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都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此,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影响带动着市场的发展方向,成为影响民营经济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在现今民营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铺好路、架好桥显得尤为关键,下面就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对发展民营经济有些借鉴作用。 首先,运用政策杠杆调整好产业结构平衡,加大对外向型、高科技、环保型企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建立合理的企业布局,营造成熟的市场环境。产业结构合不合理不是简单改变一下产业数字比例,我国多年的市场实践已经证明,盲目跟风、死板教条只会导致供求恶化,调整产业结构需要综合各地人文、地理、历史等因素对市场进行认真细致地研究分析,并结合国家政策、国际环境等因素,给市场一个合理的建议和引导。 其次,加大执法部门对市场竞争的监督管理力度,强化个体私营协会和各类行业协会的引导教育力度,促进行业自律,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工商行政管理 机关作为不正当竞争的主要监管部门,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11类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从严从快查处,对一些社会影响恶劣的竞争行为,不仅要严查,还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宣传,消除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让其他经营者能够明辨是非。同时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作为民营经济从业者的“娘家人”,要同其他各类行业协会一起加强对经营户的引导教育,强化法制宣传,注重开展“讲诚信、重操守”和争当“光彩之星”等活动,促使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最后还要注重企业、个体经营户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端正新闻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弘扬正气,打击压制歪风邪气,营造文明健康的市场环境。 环境与经济论文:试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双赢”,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常山县_镇实际,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_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位于“中国胡柚之乡”的常山县城北郊的_镇,是衢州市四大强镇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现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为10亿吨,石煤储量3亿吨,无论在储量上还是品位上均居全省首位。依托资源优势,建材、轻钙等资源消耗型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96余家,其中水泥企业3家,轻钙企业10家,石灰立窑12家,石灰生产加工企业20家等,到20__年,全镇工业生产总产值已经达到14.5亿元,工业利税达到3800万元。但是,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原有土法烧制的土窑,石灰加工棚、一批石灰石石煤破碎点磨粉点,吃进矿石,也“吐”出了大量的烟尘,加上水泥、轻钙企业、石煤开采企业的环保投入和管理不到位,使_镇成为全省有名的污染重灾区,老百姓深受环境污染之害,环境污染纠纷频繁发生,极大的阻碍了_镇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区域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一方面,当地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_镇几十年的污染现状使得当地老百姓对环境污染都习以为常,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时才会去寻求赔偿和保护;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当地企业主缺少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愿意在环境保护设备方面增加投入和加强管理,甚至经常性闲置环保设备并偷偷排污,往往牺牲和破坏环境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还有当地基层不少镇村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生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太大且产生二次污染;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气环境、水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环境质量低劣。但区域经济总量不强,持续发展能力差,20__年单位面积GDP产出仅为0.029亿元/平方公里,属于极低的水平。 3、经济增长方式仍旧属于粗放型增长。_镇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传统的产品和传统的生产方式来增长,属于粗放式增长。表现为:产品质量比较差,技术水平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下;石灰石资源比较丰富,但开采、加工技术比较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并存在严重的隐患;企业规模比较小,竞争力不强。 4、资源型工业经济带来严重的环境压力。随着石灰石开发强度不断加大,水泥、轻质碳酸钙、石灰等产业不断扩大,特别经济强镇战略不断推进,资源型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会,同时,资源型工业经济结构对环境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水泥的粉尘、噪声污染,碳酸钙的尘、污水的污染,石灰的二氧化硫、固废污染,石灰石、石煤等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等。 5、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不力和执法不力。作为一个工业企业众多、污染严重、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衢州市经济重镇,没有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缺少相应的专职环保人员,镇政府多年的环保工作更多的是协调处理群众环境污染、纠纷和协助环保局开展收缴排污费等工作;县环保部门的监察执法力量也较为薄弱,缺少有专业知识的环保工作人员和工作车辆,难以应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现状,同时,执法和管理力度不够,对环境污染行为较为宽容,造成企业存在“违法成本较低、守法成本较高”的不良思想,缺少较好的措施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环境状况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县确定了“工业立县、特色发展”两大战略,作为经济强镇,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笔者以为,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1、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价值理念,实现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绿水青山意味着优美的人居环境、清洁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可以大大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大大减轻因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付出的巨大代价,大大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确处理环境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要大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同中华民族关爱自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摒弃盲目追求过度消费,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 2、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基本国策。环保从源头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转变把环境因素置于决策之外的决策模式,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代替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教育干部树立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绩观,改变以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短期效益的政绩观。要树立结构决定功效的宏观调控理念,着力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当前,要根据我镇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要着力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3、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绿色核算体系”来重新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建立“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新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资源—— 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洁生产,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努力改进产品设计,改变生产工艺,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要从企业内部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从企业之间的循环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园区;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由于历史原因,我镇有部分行政村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如:灵湖溪、石木岭溪流域。如果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全镇环境这盘大棋。因此,必须痛下决心及时清除现有的污染源的同时,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其环境现状。4、把环境保护作为现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坚决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度。一是建立协调有效的环境管理机制。打破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依法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增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二是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包括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排污许可证和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三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环保执法。同时,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让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活动、环境决策、监督中来。依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的问题。 5、把环境保护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不仅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条件。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文明发展与协调稳定功能,以人为本,下决心解决市民广泛关注,影响环境质量和日常环境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饮用水源的环保严管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灵湖溪资源,确保生态环境改善。继续整治水泥、碳酸钙、石灰煤烟污染。大力改善新区环境,创建绿色环保文明社区,提高市民生活环境质量。同时,要着力加强农村环保工作,重点抓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确保农产品基地环境安全。 6、把环境保护作为产业来抓,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整合动员和发挥各方面的科技能力,集中力量研究当前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加快先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逐步形成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体系,将环境保护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打破地方与部门分割,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污染治理设施资质运营制度,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针对我镇工业企业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业实施重点整治、严格排查。从我镇工业整体来看,石灰行业、水泥行业、钙产品,制造行业是全镇造成污染较大的几个行业。如果对这些行业的污染问题避而不谈,那么我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只能是纸上谈兵。以钙产品行业为例:在钙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石灰石矿开采、选矿以及尾矿处理等环节中,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我们就要针对其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调查研究,分别设计相应的应对措施,尽可能的避免、弥补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由现在的以污染防治为主转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充分利用高峰村、灵湖村、大埂村这样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中心,带动全镇生态农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当前,我镇由于石灰石等部分资源比较丰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原材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价格扭曲现象。人们长期以来机械地理解一些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认为自然资源是天赋的,没有劳动的参与,没有价值。这种错误的观念在政策和实践上导致了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使用,以致造成资源损耗过快、生态恶化加剧,经济增长中显示出虚假的繁荣。对于资源再生产活动,过去我镇一直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产业看待。实际上,像矿产资源普查和勘探、土壤改良、耕地的恢复、采种育林、育草、水产育苗、废气废水的净化等活动,都是社会化再生产活动,应当作为一种独立的产业来看待,以确立它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使资源的消耗与经济的发展形成消耗—恢复补偿—消耗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态势。提高一般工业废气物综合利用率。一方面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高资源型工业比重,提升技术型工业比重,减少工业废物的产生;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清洁生产,通过改进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等手段促进各类废弃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除此以外,还要大力发展消纳工业废弃物的建材等行业,进一步提高利用率。在环境政策领域,市场手段正迅速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和采纳。与传统的直接管制手段相比,市场手段既能保证环境质量改善,又能满足我镇经济增长的要求,是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重要途径。因此,县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及时制定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从政策上对企业行为以及进行合理引导。自然资源是我镇生产总值赖以不断增长的物质基础,它的大量消耗必然导致未来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受到阻碍。因此,应该像对机械设备、厂房建筑的损耗进行折旧那样,对自然资源的损耗进行核算,以正确地估量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自然资源核算工作主要是提出一些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公式,对自然资源的实物总量对应的价值总量和价值变化量进行核算,按照资产更新和折旧的方式,把资源的增加和消耗以货币形式列入社会经济帐户中,以此来反映我镇自然资源历年消耗的变化情况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总之,我镇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好环保优先政策,走科学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向两者协调发展的“双赢”的转变;才能真正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才能既培育好“金山银山”,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又保护好“绿水青山”,在生态建设方面为全县作贡献。 环境与经济论文:环境立法经济手段的运用——协调发展原则与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的运用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根据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协调发展原则以及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以及我们现在运用的局限,提出引进市场机制理论,并据此而讨论适用于他国实践的一些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关 键 词:协调发展原则,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市场机制,环境保护 在市场经济制度的社会,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然而在环境的立法上,主要还是行使国家的职能,加大环境的治理和预防的力度,同时适当的收取与此有关的责任人的相关费用。然而,在市场经济下,适当的经济手段也可在此此处使用,让市场来引导一定的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原则,即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则、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一原则,正确的反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指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即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1996年8月3日国务院的《关于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上述的各项都进行了法律意义上的确立。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立法的趋势似乎不仅仅在行政方面,同时根协调发展原则与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经济手段的介入环境立法,是环境立法的趋势。 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主要体现在3点,第一,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第二,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三,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前两方面主要是政府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的体现,即运用行政权力进行发展策划。而最后一个方面,除了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环境经济的政策,进行奖励、优惠或者征收之外,个人和企业也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有利于其的经济或技术的措施。如何使得企业个人投入进采取这方面之中呢?这就需要市场机制的引入进行引导。环境立法需要引入市场机制的引导功能,而不是单方的一些奖励或优惠政策。根据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政策未必起到真正很有效率的作用。 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的贯彻,也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第二,对超标的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加大限期治理的力度;第三,运用经济手段,促使污染、破坏者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第四,强化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这个原则的贯彻和本文的命题有最重大的关系。 于此,我们得出,社会发展兼顾环境的保护是当代环境的要求,同时市场机制是引导发展趋势的最好的调节器。根据以上两个原则,对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是这种经济手段介入的背景。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环境问题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如采用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等)在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的经济利益或利润所决定,另一个方面,环境退化主要是各种不适当的经济活动的产物,机制失灵(又译为制度失灵)是环境资源退化和发展不可持续性的原因。在美国的法学家波斯纳创设的法律经济学中,核心概念是“效益”,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用同样多的资源消耗取得较大的效果,这里的“资源”包括通常意义上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法律权利等人为资源。我们这里可以从环境资源的角度理解引入市场机制的基础。 下面,我将根据这两个原则以市场机制的引入浅谈一下我的理解。 首先,我们现在采取的手段可以分为经济手段和非经济手段,非经济手段主要是政府职能的体现,例如政府的治理和规划。经济手段主要是奖励、惩罚、征收税务等等手段。 再者,以上谈到的经济手段都是将个人或企业的责任放在征收治理费用的角度上的,或者低效率的防止他们过渡的破坏环境。这样而来,企业需要减低他们的成本不会在环境的角度。因为无论怎样,他们对环境的负责是一样的,不存在一个可以节约成本增加利润的空间。如果,引进一个量化的交易权的话,就有可能将环境问题与成本挂钩。例如排污交易权,即排污权交易主要是通过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买入和卖出来进行污染排放控制。政府先要设定某区域内的总量调控,对该地域或空间内可容纳的最大污染物总量面向企业进行分配,在初始分配后允许企业进行交易排污权,这样通过市场手段将排污权从治理成本低的企业流向治理成本高的企业,最终实现社会以最低成本减少排污染物,从而使环境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个环境押金的制度。押金制度是指通过强制性的措施,使消费者在玻璃或塑料等容器(包装物)上存款或押金,以促进消费者退回或循环使用这些容器或包装物。一般作法是:在消费者购买饮料等商品的同时,为包装或装有这些饮料或商品的容器或包装物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如果消费者将使用过的这些容器或包装物退回给原销售者,则销售者根据其退回的容器或包装物的数量,退还消费者预先为这些容器或包装物所支付的押金。如果消费者不退回其已经付过押金的容器或包装物,则其所支付的押金将不能退还。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市场机制。除了这两种制度之外,还存在生产和治理结合的方法。早段时间,新闻上报道了关于计算机废物的问题。主要是在现在,计算机的更新很快,同时引起了很大的计算机垃圾的问题。然而这样专业的垃圾,具有巨大的污染性,也不是一个普通人具有处理这样的垃圾的能力的。于是,美国的电脑公司引进了一种制度,即在计算机的成本中加上了之后处理的费用,用户可以将被淘汰的计算机交回购买的公司,公司进行免费的接受和专业的处理。这样一方面,减少了使用者对电脑垃圾的处理的困难,另一方面,电脑公司减低了其对计算机垃圾存在的污染责任,因为其负责了主要的处理任务,且费用方面已经加入到成本内,由消费者支付了,其实也就 是节省了对环境问题的经济投入,减低了成本。同时,这样帮消费者分担了处理废物的担忧,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增加了公司的销售额度。而在处理废物的同时,公司因为需要降低成本,不断地提升其处理废物的技术和消费以增加利润减低成本。以上公司的行为,其实在追逐其最高的利润,但是在客观上对环境的保护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现代社会所最需要的效果。 然后,在征收税的方面,虽然税收是我们处理环境问题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但是我们往往在税收方面很少贯彻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即不同的行业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贯彻公平原则,应该根据不同的影响程度来进行不同的征收。很多国家,如美国、欧盟国家都有对环境保护税收的相关的立法。美国已着手对每吨碳征收6 至30美元的碳税,并开始征收交通税,每次行程收税1~4美元。比利时、德国、英国、丹麦、意大利等国也制定各种生态税收法,分别针对能源、三废、产品包装等征收税收。 最后,在财政上,我们可以设立更多的辅助制度来引导环境的保护。很多国家有环境保护资金的设立。欧盟国家通常采用的经济手段包括环境保护税收、收费、低息贷款、保险手段、环境标志、环保拨款、补助金、押金、加速折旧、排污许可及排污交易等。美国《环境反应、补偿和责任法》(1980年)规定设立危险废物基金和关闭后的责任基金。其中,低息贷款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方法。例如,一个对重视环境保护的企业,必定在成本上有关于环境方面的投入,因此会提高环境成本,与其追逐利润的目的相违背。若进行对其的低息贷款制度,在贷款上对其进行帮助。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奖励的行为,奖励和鼓励这种对环境的关注的企业,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促进了环境保护的进程。设想,进行此种财政上的帮助与对一个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的环境治理所花费的费用相比较,节省了很多费用,符合双方的行为目的。根据波斯纳的经济法学的理论,法律的作用便是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在此处环境立法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综上所述,根据协调发展的原则和利益与责任公平原则,客观上需要在环境立法上引进市场机制的理论,符合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根据市场机制与环境保护的特点,我提出了一些国外实践证明可用的主要经济的手段来引导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总结下来,主要是四项主要的措施:第一是收费和收税;第二是可交易的许可证;第三是押金制度; 第四是财政补贴制度。 以上是我对协调发展原则和利益和责任原则在环境保护的具体作用的理解。具体与社会的相关适应与和中国具体的国情特殊性相矛盾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探讨。不过,在以后,也是我值得思考的问题。 环境与经济论文:全球经济形势与国际环境综述 一、全球经济增长强劲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5年稳定增长后,2006年前三个季度,虽受到油价高位波动、利率捉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中东地区动荡加剧以及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但仍难以阻挡全球经济的良好运行和快速增长。特90是,虽然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对不同的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总体上说,高位徘徊的油价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的冲击比预期想像的要弱。多数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1)油价上涨是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导致能源需求旺盛的结果,并非供应不足,高油价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比预期的要轻,同时也体现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和繁荣;(2)发达国家高度依赖石油的经济增长模式在逐步转变,十分重视对能源利用的效率并不断得到提高,经济活动已经向能源需求相对低的服务等行业转移;(3)近期高油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同以往石油危机时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一方面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对高油价的承受能力已经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石油输出国需要大量购买所需商品和服务,石油收入被需求增长大量消耗,弥补了因石油收入增多带来的贸易不平衡差距的拉大;(4)油价的上涨和石油收入的增多使许多石油输出国大量购买发达国家的债券,导致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增长,有助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和发展。 从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看,尽管有关国际权威机构对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的基点不同,但初期一致认为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低于12005牢的经济增长。半年过后,全球经济总体运行超出了国际机构最初的预期,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第一、第二季度全球经济同比分别增长了4.7%和4.5%,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同比分别增长了2.9%和2.8%,发展中国家经济同比分别增长了6.5%和7.0%。对此;有关国际机构又一致认为2006年上半年以来,虽然全球经济仍面临着许多不稳定因素,后期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同时存在,但经济复苏将明显加快,并纷纷上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2006年初,联合国的《2006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中指出,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略高于3%,与2005年基本相同,下半年联合国根据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重新调整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上调至3.6%。世界银行最初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与联合国最初预测基本一致,最初预计全球经济增幅为3.2%,与2005年持平,上调后的预测高于联合国,上调到了4.4%,并大幅度上调了部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预测。WTO的预测则略低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最终全球经济增长可达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期和近期的预测则均高于联合国、世界银行和WTO的预测。早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为4,3%,2006年4月上调到4.9%。尔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06年即使在原油价格高位徘徊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依然表现活跃与强劲,对全球经济前景更为乐观,将经济增长预测再次上调到5.1%。上述预测还不能说是最后的预测和最终的增长,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和最终的增长有可能还会被改写,无论是上调还是下调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已成为定局。 二、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世界各国消费需求旺盛。2006年全球经济摆脱了通货紧缩的束缚,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世界各国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持续旺盛的消费需求同样也支撑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从需求上看,2006年世界各国消费需求的增加不仅体现在能源上,而且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由于美国制造业发展状况良好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国际市场上有色金属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年初以来国际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与能源价格并肩屡创新高。在居民消费需求上,2006年上半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持续旺盛,美国商品零售额1-5月份同比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其中5月份增长了7.6%,比上月高出0.6个百分点;1-4月份消费信贷折年率分别增长了3.9%、2.1%、0.8%和5.9%;欧元区第一季度居民消费同比增长了0.7%,高于2005年第四季度的0.3%,4月份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为近年来最高水平;日本上半年民间消费增长了0.6%。与此同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消费需求也出现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在能源和有色金属需求强劲和居民消费增长的驱动下,上半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工业生产增长呈现强势增长。以美欧日为例,美国工业生产1-5月份同比分别增长了3.2%、3.1%、3.8%、4.7%和4.3%;欧元区1-5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分别增长了1.6%、1.7%、1.8%、2.2%。和2.6%;日本1-5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分别增长了2.8%、2.5%、3.1%、3.3%和3.1%。世界各国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为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条件和增强了动力。 2.经济行为活跃。经济行为活跃是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从许多预测数字表明,2006年全球各种经济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商业和服务业(如旅游、商务旅行、交通、零售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等经济活动并没有因恐怖活动的猖獗和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减少,反而进一步活跃。以商业和服务业对全球经济增长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贡献上看,预计商业和服务业的活跃将推动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增加0.4个百分点,再加上与此相关的连带效应,这个数字则有可能扩大1倍,经济行为的活跃意味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将继续保持下去。 3.全球贸易增长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2004年全球贸易迅猛增长,贸易额增长了21%,贸易量增长了9%,2005年增速有所回落,但仍高于近10年的平均水平,2006年上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加快的同时,全球贸易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同比增长了9.5%,进口同比增长了10.3%,全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7%,明显好于2005年。其中经合组织(OECD)贸易增长将在5.5%-6%,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量将进一步扩大。全球贸易持续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加快以及发达国家提供了主要的消费市场,进口明显要快于出口;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成为当前全球贸易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和动力。另外,近期国际泊价、矿产品和有色金属价格进一步上涨,导致全球贸易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在石油和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石油和资源出口国出口额猛增,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部分盛产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强劲需求的带动下从中受益。 4.国际投资进一步复苏。2004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情况下,国际投资开始呈上升趋势,2005年全球国际投资继续大幅度增加,达到8950亿美元,增长29%。从2006年的国际投资形势看,随着全球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加快,以及全球经济活动的活跃和跨国 企业并购的增多,全球国际投资将继续攀升。从国际投资流向看,国际投资流向的主流仍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据有关人士分析,2006年国际投资流入发达国家将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流入美国的国际投资将超过2000亿美元,这不仅将有利于恢复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资本市场的活跃与繁荣,同时也将给美国和西方整体经济的恢复注入新的强有力的活力。与此同时,2006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投资也进一步增加,从资源战略上看,国际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侧重点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对石油等资源需求旺盛,资源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极为关注的战略问题。另外,从地区特点上看,国际投资的重点也开始从传统地区向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转移,未来亚洲和东欧地区的国际投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国际资本对拉美的投资将进一步复苏;流入非洲地区的国际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当前,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复苏,体现了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与活跃。 5.失业率逐步下降。2005年全球平均失业率为6.3%,2006年全球经济的增长,使世界各国失业状况普遍得到逐步改善,其中西方主要国家美、欧、日2006年以来失业率均出现下降趋势;困扰俄罗斯多年的失业问题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改善;世界其他国家失业状况均有不同的改善。1-5月份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失业率稳步下降,美国失业率分别为4.7%、4.8%、4.7%、4.7%和4.6%,均低于2005年底4.9%的水平;欧元区失业率分别为8.2%、8.1%、8.0%、8.0%和7.9%,低于2005年底的8.4%;日本失业率分别为4.5%、4.1%、4.1%、4.0%和4.0%,除了1月份出现回升,其他月份均低于2005年底的4.4%。预计到20%年底美、欧、日失业率不仅不会高于现有水平,还会有所下降。尽管目前俄罗斯失业率仍高达7.7%,失业人数为570万人,但与2005年相比减少了3.8%,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2005年拉美地区的城市失业率为9.3%,同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6年有望进一步下降。东亚、南亚和东南亚2005年失业率分别为3.8%、4.7%和6.1%,预计2006年同样有所下降。目前,各国失业率的普遍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6.全球跨国企业并购增多。长期以来,跨国企业并购一直是发达国家企业实现扩张与发展的一个主要手段,也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产业投资基金的积极介入,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跨国并购浪潮空前高涨。近年来在这全球化的并购热潮中,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活动有增无减,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全球企业并购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占全球并购总额的80%以上。近年来,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逐步发展壮大,一些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充分意识到跨国并购对于巩固:自身优势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性,也开始通过并购的方式直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也在逐步增加,在全球并购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0年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额仅占全球的,6%左右,目前已上升到12%以上。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一方面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以及地区相互间的跨国并购,一方面表现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并购。在发展中国家,东亚、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跨国并购持续呈上升之势,中国和印度是跨国并购热点的国家。2004年全球跨国并购再次出现恢复性增长,2005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额超过了2.5万亿美元,2006年上半年全球并购额达到1.93万亿美元,全年将超过2.5万亿美元全球跨国并购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带动了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三、世界经济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2006年初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均有良好表现,尽管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和地区增长趋势存在着差异,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对全球经济的繁荣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作用,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目前;在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有关专家和学者对此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通常是指在一定经济发展时期,能够活跃在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导作用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经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和状况。虽然美国仍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统领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但全球经济严重依赖美国经济的增长将有所减弱。2006年以来,随着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俄罗斯经济的兴起、日本经济的全面复苏和欧洲经济的改善,以及石油和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国家重要性的进一步突出,这类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全球和地区经济的影响力不同程度上进一步加大,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进一步显现。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加大;俄罗斯经济的兴起,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日本经济的复苏,将恢复其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并将有可能拉动全球整体经济的复苏,促进全球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欧洲经济的改善,不仅改变了近年来欧洲经济的颓势,也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随着世界各国对资源需求的增大,石油和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国家的重要性已经不再仅仅体现在地缘政治方面,而且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了,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从现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趋势看,美国在全球经济中仍具有最大的影响力,这一局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多极化的发展将挑战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的霸主地位。 在全球经济格局,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世界银行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达1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目前已位居全球第四,且近几年占全球经济增量中的比重在15%左右。由此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扩大,对全球和地区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影响力的显着上升,国际上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投票权份额调整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在2006年世界银行的年会上,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和发言权发生了变化,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分两步走的投票权改革方案(即第一步给投票权低估最严重的少数国家特别增加投票权;第二步是修改投票权份额的计算公式,增加基本投票权),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0年来进行的最大规模改革。会议决定给中国、韩国、土耳其和墨西哥等四个投票权低估程度最严重的国家特别增加投票权,其中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份额将由原先的2.98%上升至3.72%(位于第六)。与此同时,年会期间还举办了题为“亚洲中的世界中的亚洲”大型研讨会,主题之一是关于中国、印度经济发展对区域、全球经济的影响。另外,在年会上,就全球经济面临着诸如通货膨胀、高油价、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中止、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及全球经济不平衡等风险等问题,中.国代表呼吁有关各方加强协商和对话,促进国际和地区争端的有效解决,为维护能源安全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避免高油价造成新的冲击,以及各国共同承担责任解决全球经济发展的失衡问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保证发展中国家充分享受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得到普遍认同和共识。由此可见,本次年会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经济组织影响力的增强,也反映了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意味着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四、全球经济隐患依然存在 虽然2006年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比预期要好,但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背后潜伏着各种隐患,前景也不容乐观。从当前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看,全球经济增长势头从整体上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负面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振荡徘徊;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严重;贸易保护主义 蔓延;各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全球利率普遍上调;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中东局势动荡加剧。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这些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是来来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和潜在威胁。 从国际政治环境看,最为突出的将是与局部地区动荡相联系的地缘政治的制约和负面影响,以及全球范围恐怖主义活动的猖撅。当前,由于世界局部动荡地区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特别是中东和非洲地区。在中东,战后旷日持久的伊拉克安全局势日趋严峻,自杀性恐怖事件接连不断;难以平息的巴以冲突不但依然看不到缓解的迹象,而且再度加剧的可能依然存在;2006年7月中东地区硝烟再起,长达一个月之久的黎以军事冲突给中东和平再添阴影;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始终僵持不下,随时有可能出现新的变数。在非洲,一些国家不安定因素长期得不到解决,内战和动乱爆发的可能性不能排除。2006年以来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的加剧,不仅使该地区安全形势恶化,而且还有向周边地区和国家蔓延的趋势。因此,地缘政治的不安全因素给全球蒙上了一丝阴影,地缘政治影响进一步突出。世界局部地区的动荡和紧张局势的蔓延无疑是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巨大的威胁,一有风吹草动,敏感的资源性产品就会随之进一步攀高。另外,尽管2006年全球恐怖袭击事件少于2005年,但全球范围的恐怖活动始终没有消声灭迹,8月在英国挫败的重大航空恐怖袭击事件,再度导致全球航空业恐慌,表明恐怖活动依然猖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导致全球安全形势严峻,一些国家和地区随时有可能成为恐怖活动袭击的目标,特别是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恐怖活动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而遍及全球的恐怖活动依然是威胁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恐怖事件的发生将打击人们的信心,特别是消费和投资信心。与此同时,打击恐怖主义仍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不能排除新一轮反恐军事行动的随时展开,这将使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当前制约全球经济发展潜在隐患突出在五个方面: 1.油价的影响。国际油价依然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威胁。2006年初以来,在中东形势进一步动荡和全球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大,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在高位徘徊。由于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油价继续在高位徘徊,油价的浮动范围从2005年底的每桶56—60美元提高到70美元,甚至超过了75美元,一度达到近年油价的最高点,与每桶80美元只有一步之遥。尽管进入2006年10月后,国际油价从高位持续下跌,跌至55-60美元徘徊,但未来全球经济能否较快增长,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国际油价的走势。预计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依然旺盛,而油价的不确定性,受到石油供给、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排除油价的走势出现大幅震荡的可能性,这将会给各国经济发展难以预料的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如果国际油价再度走高,将阻碍石油消费国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目前中东局势持续恶化的影响下国际石油价格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在较高的价位,而油价的坚挺,不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增大,对国际石油安全机制的影响也进一步突出。 2.全球经济发展失衡进一步突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差异日益扩大,美国以及包括中国在内东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大大高于其他地区和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失衡。另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对石油和金属等资源性商品的需求高于经济的增长,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状况日趋恶化,同时石油等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加重了全球经济失衡的程度。经济发展失衡的进一步加剧,给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将可能加大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大幅度减弱的可能性。 3.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带来伪影响。近年来,全球范围各种贸易争端和摩擦层出不穷,这不仅体现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也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尤其是,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抬头,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带有政治歧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形成和泛滥,近期在钢铁、农业补贴和纺织品等方面的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尤为突出。目前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不仅对多边贸易体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严重危害和影响着全球贸易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全球普遍上调利率。2006年7月开始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上调了利率,其中日本在实施零利率政策6年之后首次宣布加息,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同时上调利率25个基点,澳大利亚来行将利率由5.75%上调到了6%。导致世界各国纷纷加息的主要原因是,2006年初以来石油和金属等资源类价格一升再升,加大了生产成本,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重,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渗透和扩散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只是各国表现程度有所不同。通货膨胀是目前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如果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全球新一轮加息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从而有可能导致消费、投资、居民收入和信贷增长缓慢以及股市的低迷,全球经济增长也将有可能减缓。 5.全球股市和金融市场脆弱。目前,虽然全球股市和金融市场表现活跃,但依然十分脆弱,如有风吹草动或突发事件,全球股市和金融市场出现动荡也在所难免,全球股市和金融市场的复杂多变也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环境的稳定。此外,近期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汇率持续波动,带来潜在风险的程度有所增加。如果美元汇率继续走低,虽然有助于缓解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不断增加,但是美元的进一步贬值也会产生严重伪后果。一方面有可能导致外汇市场动荡;另一方面欧元和日元的进一步升值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正在上升阶段的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长减慢,甚至葬送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苏。 另外,全球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2006年以来,恶劣的自然环境笼罩着世界各地,接踵而来的台风(飓风)、地震和旱涝以及酷暑等严重的自然灾害给许多国家与地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后并消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中不能忽视的负面因素。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除了气候变化异常等自然因素外,经济增长对全球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人类如果不能善待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反过来又会对人类造成重大威胁,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此外,目前各种疾病在全球许多国家扩散;难以预料的疫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难免对有关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密切关注和应付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和疫情,不仅是有关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看,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相对稳定,股市繁荣与活跃,全球范围发生金融恐慌和灾难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不出现意外不会有大的波动。另外,尽管当前全球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增强,但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不同程度的经济隐患和变数,一旦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全球经济出现波动甚至反复。 环境与经济论文:会计与经济环境的关系研究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化,公众利益与会计业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人们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然而,在我国资本市场接连出现的会计造假以及美国安然、世通等著名大公司因财务造假而被迫申请破产等事件中,一些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涉嫌参与。这些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会计信息信任危机,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为此,本文仅就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影响较大经济环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会计 市场经济 会计信息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环境要素作用于会计的程度与方式取决于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但经济环境因素有着基本的影响,虽不直接,但会通过宏观环境发生作用,同时,通过科技、法律、历史文化等也可以找到经济根源。各类基础的或上层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环境因素相互交织,不断对会计确认与计量提出新的要求。 会计是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产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会计发展水平。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会计只能发挥着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基本职能,提供的会计信息大多只为经营者部门和企业内部所利用,会计信息没有走上市场,“失真”的动因基本不存在。 我们知道,经济环境的快速变迁引发了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两大难题:通货膨胀会计和衍生金融会计。解决这两个难题首先需要突破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包括确认与计量原则的松动和单个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1.当币值稳定时,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下,会计核算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如果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尤其是在恶性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期末资产以及本期取得的净收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难以处于变动的市场和经营环境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以什么为计量依据对外报告其资产、负债等价值数据,以什么为依据确定因物价变动对净收益的影响,从而正确确认本期的实际净收益,就成了会计理论和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2.我国加入wto以来,衍生金融工具以其“以小搏大”之势,不断涌现与经济各个领域,它在为使用者规避各类价格变动风险的同时,陆续暴露出其本身的高风险特征。由于传统会计坚持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被排除在外,其风险信息无法得到适当反映和充分披露。故而,提出了确认的标准: (1)当且仅当一个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企业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欠债; (2)当且仅当对构成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的合同权利失去控制时,企业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或该项金融资产的一部分;如果企业行使了合同中规定的获利权利、这些权利逾期或企业放弃了这些权利,则表明企业对这些权利失去了控制; (3)当且仅当金融负债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消除时(也就是说,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解除、取消或逾期),企业才能从资产负债表上将其剔除。 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来看,经理层和大股东作为公司管理者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他们是不同层次的信息提供者但并不是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当会计信息因为监督契约的履行而获得协调利益分配功能时,他们会尽可能地对其进行修正,以不公平地占有契约他方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例如,经理层的分红可以通过粉饰利润提高,大股东可利用会计操纵获得额外的融资或侵占公司资源等。 上市公司产权结构一方面推动了会计信息市场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却又为“失真”提供了土壤和条件。随着公司产权结构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是因股权高度集中而产生了单一控股股东,他垄断了董事会,更加倾向于侵占中小股东权益;二是因股东极度分散使股东控制弱化,经理层通过影响董事提名反过来控制了董事会,“内部人(指经理层)控制”更易造成股东权益受损。 “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不仅是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产物,它也要依赖一个具有支持作用的基础机制来运作,以保证准则能够被严格运用和理解。”我国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将经历一个较长过程,我们应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完善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聘任独立董事,实行独立董事制度,依法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决策程序,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实现公司和股东权益最大化,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开展国有股减持工作,改变“一股独大”的状况;改革上市公司审计聘任制度,对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的管理咨询和审计业务实行适当的分离,以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公正性。总之,只要通过上述努力,就能够从根本上为会计制度和准则的正确执行创造必要的经济条件和环境。 随着我国会计环境及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日臻完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治理。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对会计的理性认识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会计项目的设定和核算,更应该把影响会计的经济环境因素考虑再内。经济环境在一个大的环境中为会计审核提出了新的指标,是会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通过深入地分析,我们更能明确理论发展中的经济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并促使我们在今后的会计学习和研究中能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分析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环境与经济论文:民族旅游经济与其发展环境的关系研究 摘要:石林县不仅是一个少数民族(彝族)聚居县,同时也是一个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县,它的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些关系的情况下,才能合理利用周围的发展环境来加快石林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当地一定的旅游吸引物,特别是中国的旅游业目前还处于大众旅游观光期,这些旅游吸引物绝大多数是一些物质的不可移动的资源。 关键词:民族旅游;经济;发展环境 引言 石林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林县),地处滇东高原腹地,位于昆明市东南部,属昆明市所辖的远郊县。县城东部和南部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弥勒县接壤,北部与曲靖市陆良县相邻,西部和西北部与昆明市宜良县毗连。2006年底,全县辖7镇1乡,总面积1 725平方千米。县城鹿阜镇距昆明78公里。全县年末人口236 90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2 178,占总人口的34.69%;彝族人口80 107,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7.48%[1]。 石林县原名路南县,1989年县人民政府明确该县的性质为:(1)彝族自治县;(2)农业县;(3)旅游县[2],这个排列说明了当时路南县发展重点的次序。但随着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和天地杰作——石林风景区以及多姿多采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掘,石林县又成了一个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大县。从1978年4月1日石林风景区对中外游客实行售票游览开始,石林县的旅游经济就以飞快的速度在发展,到2007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突破300万人次大关(其中,石林景区接待游客高达26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3亿元,综合旅游收入达到10亿元[3]。它的旅游经济能发展的如此迅速,与它独特的发展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特有的旅游资源条件 石林县地处低纬高原,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6℃,森林覆盖率42.2%,空气清新,水质清纯。同时它还拥有独特地理环境孕育出来的世界典型喀斯地貌的国家级石林风景名胜区,它包托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大叠水、长湖、月湖、奇风洞、仙女湖等八大景区,总面积达352.78平方公里,这些景区集天下喀斯特地貌之大全。前往游览的游客不仅可以在融雄、奇、险、秀、幽、奥、旷为一体的地质地貌奇观中游览,还可以游玩在四季如春、清新自然的气候环境中,增加了游客的享受度和满意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为景区餐饮住宿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连接着周围地区 石林县东部和南部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弥勒县接壤,北部与曲靖市陆良县相邻,西部和西北部与昆明市宜良县毗连,从而成为红河、文山、曲靖三地州市18县进入昆明的门户,地区之间的国道、高速公路、旅游专线非常发达,所以石林县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交通枢纽,这为石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不过它的区位条件在有些时候成了限制其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一个障碍,石林县的旅游发展主要集中在石林风景名胜区,但风景区距昆明78公里,距石林县城9公里,拥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石林到昆明的旅游直通车隔半个小时一趟、客运班车隔15分钟一趟、每天连接石林和昆明的火车达12个车次。 二、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石林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当地经济环境的改善也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004年,石林县的旅游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在高达35%左右。同时地方财政再出资建设一系列的硬件设施、美化旅游区周围的环境、在广告媒体上宣传造势等,它们之间将会达到一个双赢的效应。 1.良好的经济环境将直接为旅游业各项设施的建设添砖加瓦 只有整个地区的经济环境得到改善,地区的财政收入有了增加,才有能力为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注入资金。例如,为了促进少数民族聚集的维则乡阿着底村旅游业的发展,2005年市民委帮助解决农产旧房屋改造、修建农业观光休闲园的游路、改造村容村貌等,共补助56 000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将有力地促进阿着底村农家乐的建设步伐,改善了困难村民的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同时石林县还准备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投入1 000万元用于“生态美县”建设,重点进行景区外围、主干道沿线和县城周围40平方公里范围的绿化工程,这样的生态建设就是为了保护石林,而保护的最终目标则是为了发展。 2.良好的经济环境又可以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良好的经济环境才能吸引各路外资前来投资,随着近几年石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石林县正在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2008年,石林县与云南烟草兴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石林旅游服务区(中区)”及“石林生态民族体育运动场”项目投资协议书,这两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达30亿元。投资15亿的石林旅游服务区(中区)项目将建设成为集餐饮、购物、住宿、会展、演艺为一体的高标准旅游综合接待区。石林生态民族体育运动场项目将建设成为一个以石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民族体育运动基地。这两个项目的完成将会大力推进石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始终是在自上而下的制度框架中寻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双休日”、“黄金周”、带薪休假等制度安排大大促进了国内旅游发展,诱发了前所未有的大众旅游度假流的“井喷”行情。而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改革后的黄金周制度也为石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小长假的增加可以促使来昆游客选择较近的景区去游览,那石林风景区无疑就是一个最优选择;同时附近的居民也增加了出游的机会,这也成为石林旅游业发展的潜在客源。同时地方政府一方面可以从整体全局上带领旅游业的发展,石林风景区政府实行的“旅游扶贫”项目就是一个典型范例——政府组织并提供树苗以及技术上的指导和管理,在景区内栽种一些人参果、枇杷等果树,水果成熟以后归村民所有,村民自由销售以后享受其经济收入,这样既绿化了景区又增加了附近村民的收入,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另一方面,石林县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如对外来投资的企业在审批程序、手续上依法从简;实行利润提成奖励;解决户口、本地购房、子女入学等问题。这些优惠政策的实行,将促进石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其实,每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周围村民的致富都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以石林风景区为例,在最开始村民并没有从景区的发展中获得很大的收益,于是就出现了村民以极低的价格带领游客从村中逃票,这样村民只获得一少点利益,景区也损失了很多。后来景区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如景区内只允许五棵树村民出售商品、让村民从门票收入中提成一部分、政府出资在景区栽种树木并把果实归村民等,不仅让逃票的情况基本上杜绝了,还让村民自觉的保护景区内的一山一石。2007年6月,以云南石林为主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正式通过审议,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个世界自然遗产,政府准备对石林风景区进行扩容改造,其中五棵树村作为石林主景区有碍景观设施第一期拆迁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搬迁成了一个必然趋势,村民必须搬离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搬离这个旅游发达的景区,这是村民所不愿意的。但是为了石林将来更好的发展,加上景区政府对搬迁后的村民实行的多项优惠措施,大部分的村民还是选择了以大局为重,主动搬迁。 五、充分利用发展环境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1.把地理区位中的限制性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 石林旅游服务区(中区)及石林生态民族体育运动场的兴建,以及石林文化产业的创建,将会为石林留住更多的游客,此时它所处的地理区位就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石林作为昆明市的远郊县,有其他旅游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利用昆明是来滇游客最大的集散地,把大部分这样的散客也吸引到石林;同时应该在景区周围修建一些经济型酒店来满足中低层次游客的需求,使石林可以全方位的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 2.在地方财政加大对旅游业直接投入的同时,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发展旅游业 随着近几年石林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在逐年增加,反过来地方财政在继续加大对旅游业相关行业直接投入的同时大力吸引外资,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2006年,石林县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就与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省农行将提供10亿元信贷支持,助推石林打造国际旅游品牌[5]。更要综合运用土地注入、净地上市、合作开发、项目招商、有偿转让、银行贷款等方式,发挥政策引导、产业引导、资金引导等的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小城镇建设。 3.借助政府政策的带领和帮助,在已有的旅游经济发展基础上继续加深 政府凭借它特有的权利和职能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就为旅游业的发展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带动和鼓励下,人们会积极的投入到旅游业的发展行列中来。正是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才吸引云南烟草兴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石林投资30亿,建设大型的旅游服务中心。 4.坚持以人为本来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 人文环境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一地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它特有的自然资源,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旅游氛围,这个氛围的营造就需要景区服务人员、周围村民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只有把旅游业的发展和周围社区、村民的致富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激发农民热爱家园、勤劳致富的热情,形成农民自觉参与景区发展的局面,这样的旅游区才有长久的发展潜力。 环境与经济论文:云南旅游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 要] 20多年来,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在云南省很多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十分严重,已影响到了云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云南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云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云南旅游经济 生态 环境 一、云南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扩张的工业生产体系在给云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工业“三废”排放已成为主要污染源。云南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城市附近河流和湖泊的水污染呈加剧趋势,城市和部分城镇的大气污染逐渐加重。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随之而来的是云南省大面积的旅游资源也遭到了被污染的命运。云南省其它著名旅游区的不少名山胜水也处于伤痕累累的生态恶化困境。旅游活动会给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带来多种污染,其中包括垃圾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等。旅游者在住、食、行、游、娱、购等消费活动中,很容易打破自然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平衡和协调。 二、云南发展生态旅游的独特资源 1.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云南跨越7个气候带,几乎囊括了全国从南到北的各种气候类型,独特的气候多样化孕育了植物的多样性。云南有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密集、种类最多、时代最早的恐龙动物群化石的“恐龙之乡”(禄丰县);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软体动物化石群地(澄江县);以及世界闻名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猿人化石地(元谋县)。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省先后建起了92个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区,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网络,占全省面积的38%,国家级、省级及地(州)级自然保护区其数量和保护范围居全国第一。 2.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云南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富饶秀丽的边塞风光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不仅在国内独树一帜,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云南是亚洲几大文化板块的结合部,以形态多样的少数民族本土文化自立,兼容汉、藏、巴蜀、荆楚、南亚、东南亚文化的精华,形成异彩纷呈的多元民族文化。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云南共有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2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景观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为典型、最为集中的,这也是云南旅游业的一大特色。 3.旅游产业体系渐成规模。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业发展迅速,在食、住、行、游、购、娱等结构上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其综合接待能力位于全国的中上等水平。在旅游产品方面,丰富绚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多姿溢彩的旅游产品,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民族民俗风情旅游、生态旅游、会议节庆旅游、雪域旅游、探险旅游、漂流旅游等旅游产品,被广泛分布在全省六大旅游区,并分别连在11条国家级精品旅游专线中。经过近20年的努力,以及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和昆明世博会的拉动下,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已经颇具知名度。 三、发展云南生态旅游的思路 1.生态旅游进行合理规划。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做到有控制、有选择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对不具备开发能力以及开发条件尚不成熟的,一律实行严格的封闭性保护,对开发条件趋于成熟的,应认真做好以下工作:规划先行,实行有序开发。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规划强调规划、建设、管理、监测等多种系统环节,只有规划和监测先行并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保护性开发才会落到实处。要建立环保奖惩制度,健全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制。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生态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要在对生态旅游地区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同时,规划时要注重多方的参与,普遍征求所有与区域总体布局等相关利益集团的人员的意见。 2.加强政府的宣传与管理。面临着日益开放的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云南旅游业,竞争更加激烈。与国内外著名的精品景区相比,云南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景区景点特点不突出,规模小、档次低,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不配套,在旅游市场上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不强,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条件下,抓好宣传促销工作,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是保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政府主导旅游发展,应当科学处理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关系,政府主要对旅游业实行宏观调控,而不是以政府代替企业或市场本身。地方行政领导不得越权审批资源开发项目,不得利用行政权力干预环保执法,并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给予保障。把资源、生态状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政府所要做的就是以弥补“市场缺位和市场失灵”的弊端为依据,对旅游企业实行间接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这种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来进行系统实施。 3.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补偿机制。云南地区应该按照“资源共享,成本共担”原则,由国家出面,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由国家对下游生态受益地区统一征收生态保护税再返还给上游生态建设地区和人民;通过国家预算,加大对西部生态重建和生态旅游产业的专项补贴范围和数额,如对西部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地特别是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各级政府建设项目应优先向这些地区倾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给予补贴;继续实行有利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休养生息政策;加大国家的综合扶贫力度;建立生态旅游发展基金等等。 环境与经济论文:浅析企业经济环境变化与成本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 [摘要] 成本会计是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而成本管理模式是成本会计的永恒主题,成本管理模式对企业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会引发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改变。 [关键词] 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企业环境 知识经济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企业组织结构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又会引起成本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本文试图以企业经济环境的变化为背景,阐述成本管理模式的路径,揭示企业成本管理模式要在变革中不断发展。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以统计为主体的成本管理模式 如果说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商业和银行业的发展是产生复式簿记的温床,那么中世纪发展起来的工场手工业则是产生成本会计的摇篮。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其核心问题是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态进行转换,生产出新产品,这种转换是在工场内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下完成的,因此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会计账簿需要对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和每一项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正如会计学家保罗·加纳(s.paul garner)指出:“这些早期工业会计系统的目标是什么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记录并不是为了用来定期和精确地确定企业的收入和合伙关系的。其次,也不是用来确定产品价格的。总之,绝大多数工场会计系统的目的似乎是用来:第一,对生产的各步骤进行控制;第二,防止原材料的浪费和毁损。”因此,这个时期成本管理是松散、粗糙的,注重的是构成产品的实物材料,其成本的计算是通过统计方法来进行。 二、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成本管理趋于系统化 资产阶级的革命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为向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19世纪产业革命后,伴随固定资产的投资不断增长,如何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及间接费用分摊等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另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得企业主开始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效率。针对这一时期的特点,会计学家把当时的成本会计定义为:应用普通会计原理,系统地记录某一工厂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以便确定各种产品和劳务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提供工厂管理层决定产销策略的参考。从这种角度上讲,这时期的成本会计的成本计算由账外统计核算演进到了账内管理,成本管理的模式逐步系统化,更加重视企业内部之间的核算,并且成为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工具。 三、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标准成本管理模式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工业化格局已渐露端倪。企业主在重视固定成本增加对利润影响的同时,也意识到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近代工业的发展。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风靡制造业,其理论的核心是强调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生产、工作各个方面的高度标准化。这种科学管理理论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这些同科学管理方法直接相联系的方法开始引进、应用到会计中来,形成了标准成本管理模式。 四、20世纪20年代,预算管理为中心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 20世纪20年代,被o·威廉姆森(o·williamson)称为“美国资本主义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一项创新”的分权式企业组织机构-事业部制开始出现,它打破了集权功能式企业体制一统的局面,通过由企业管理中心向下或向外层层授权,使各部门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职责。在实践中成本管理的模式逐步发展为包括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制造成本、责任成本,以及与这些方法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方法体系,构建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雏形。这一时期的成本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成本管理的重心是提高通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达到企业追求经济效果的目的,即强调的是把事情做好(doing thing right). 五、20世纪50年代,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发展-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应用于生产,企业迫切要求管理现代化。现代成本会计不断吸收现代管理思想,逐渐形成了以成本决策为重心的现代成本模式。比较典型的如在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就是根据市场信息确定消费者对一项新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的需求以及满足这种需求的可能性,从而决定是否开发该产品及按什么目标成本对其进行开发,其目标不再是产品的售价,而是制造具有一定质量和功能的产品时企业所能负担的成本水平。20世纪60、70年代,适时生产系统(jit)、全面质量管理(tqc)等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也相继形成,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由“战术型”向“战略性”发展,着眼于企业长期的成本发展战略,并围绕企业的总体战略、事业战略以及功能性战略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 六、知识经济下的成本管理新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企业从可预见的、增长的线性变化的状态面向了一种全球都密切相关的激进的不连续的状态。这就要求企业具有非线性的策略以保持企业的持续能力,与此相适应的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就要从信息为基础的竞争收益型向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管理模式转变。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新世界的特点是:重新定义事物,不再是将事情做好,而是做“最好的事情”。知识将取代资金、土地和劳动力成为最重要和最稀缺的资源。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中以实物、资产为主要构成内容转变将为以人力资源成本为主要内容,从而催生崭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环境与经济论文:企业利益下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的冲突 摘要:现代工业生产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究其原因是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每年不可避免地会泄漏约600吨的化学物质到大气中,泄漏引起的后果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更严重的是致使胎儿畸形,对子孙后代有严重的影响。而政府不顾及群众的感受引进该项目是为了提高gdp。透过事件所引出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的冲突背后的伦理问题,是值得现代人们慎重思考的。 关键词:污染;经济价值;环境价值 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和高度发达虽使人类在与生存环境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也成了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尖锐的主要原因 [1] 。而且,环境对人类报复而造成的巨大损失使我们不得不敲响警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的头等大事。据相关部门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天发生200多起严重的污染事故,在工业发达的国家里,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都达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其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为: 1.水污染。水的污染涉及到海洋、河川、湖泊和地下水。据报告显示全世界大约有1/3的淡水资源受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2000年的时候,世界污水的排放量已经惊人地达到了36万亿吨。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当时每四个病人中就有一个是因为饮用了不清洁的水源而患病的,每年约有1 0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水而导致的传染病。 2.大气污染。大气或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一旦大气遭到污染,就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存。世界每年排放的有害气体的总量达6亿多吨。大气污染使得许多城市里的人致死或致伤,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和统计显示,每年有30万~70万的人口提前残废,而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大气的污染。 3.气候变暖。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人类焚烧化石矿物来生成能量的行为愈演愈烈,而这些燃烧产生的多种温室气体“笼罩”着地球,使地球反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锐减,这必然地导致全球气温的上升,也就是我们频繁地听说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温上升,气候变暖,冰川和冻土消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失调,威胁人类的居住环境。预测到2030年,温室效应将使全球气温上升1.5℃~4.5℃,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加快融化,海平面将升高0.2米~1.4米。 4.土地荒漠化。由于乱垦滥伐和植被的破坏使得土壤退化,世界每年损失的土壤已经超过新土壤的形成量。全球土壤流失率已经增加到每年260亿吨,使得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荒漠化的土地以每年5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5.森林破坏。根据2006年的数据显示,发现地球上只剩下10%的陆地面积是未受侵扰的森林。大面积森林的消失不仅加速土地荒漠化,还使地球失去了“肺”的功能。 6.臭氧层变薄。臭氧层就好比整个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够保护地面生物不受紫外线等的辐射伤害。然而氟氯类物质的长期排放却使得这层保护膜的含量减少甚至出现空洞。据分析,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便增加2%,据估计,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臭氧含量已经减少了3%,到2025年,有可能会减少10%。这就会使得紫外线等短波辐射增强,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同时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如何保护臭氧层已经是一个很重要问题。 7.酸雨污染。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这些表现已经发生在人类的身边,其后果的严重性足以给人类敲响警钟。 出现以上后果人类不仅仅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深入的是要分析其背后的伦理问题。从哲学的角度上来看,环境只是任何一个中心事物周围与此事物密切相关的客观存在。用唯物辩证法的眼光来看,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当某个事物被当成中心事物时,与它相联系的有关事物就变成了该事物的环境。这样看来“环境”的概念具有无限性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因为可以作为中心的事物是无限的,必然会有环境无限的特征[2]。通过以上对环境污染的表现分析不难看出,受害的对象基本上都是自然环境,可见自然环境是工业化发展的巨大牺牲品。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它承载着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空气、水、土壤和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自然环境的存在使得人们有了生产和实践的承受体,为人类的所有活动提供所需的资源和能源。人类活动的附带产物排放到自然界中,自然界具有自我调节和净化能力,对这些产物进行处理,对有害和有毒物质进行降解,如果没有这一过程的存在,或超出自然界的净化能力,人类的活动就是单向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就无法得到净化,这样循环过程不能实现,人类活动也将面临终止。自然环境不单单服务于人类的经济目的,同时也是人们释放压力,陶冶情操的地方,为人类丰富的生活提供了精神家园。 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涉及到的道德问题逐渐成为人类环保意识的主流。所谓环境道德的主体就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之后,自觉形成的约束自我物质贪欲,善待自然的思想意识。这种道德的形成是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由外在环境的变迁而引起的,是传统道德观的发展和延续,也是人类道德意识形态的最高阶段。环境道德的行为与人类获取物质利益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很难把握道德的尺度。科技的力量间接地破坏着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生存环境系统,人类的环境意识发生急剧地变化,并成为人类主导意识流之一。这种意识的巨变究其根源是现代企业与环境的密切联系,企业活动已经成为现今能影响自然环境的主要因素,企业在生产中利用设备开发自然界中他们所需的原料,进而加工成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财富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可随之而来的还有给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而现在有些企业存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本企业利益不顾周围利益,只顾生产所得到的利益不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宗旨,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控制下,利益成了驾驭一切的东西 [3]。20世纪中期,企业的发展不重视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高额利润的回报促使企业迅速发展,同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造成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对于环境的破坏,企业虽说不应承担全部责任,但也必须承担大部分责任。 以上问题中突出表现的是企业利益与环境价值的冲突。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能满足并实现主体需要和欲望的效用 [4] 。在人类生存环境系统中,作为主体人类生存发展的整体效能外,系统中每一个独立因子对于人类还具独立的效能和功用,能满足和实现人类的不同需要和欲望,对其不同效能和功用的评价,使形成许多自然环境价值观念。环境价值除了具有一般价值的共同特征之外还有其自有的特性:(1)整体性。环境价值的客体具有整体性,环境价值是各种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效用;同理,环境价值的主题是人类整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其影响和作用的对象也是人类整体,这就很容易被个别人和个别群体的私利所忽视 。(2)长远性。自然环境的变迁对人类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长远的。环境治理的行为发生在近期,而其将带来的长远效益却在远期。环境破坏的行为发生在近期,同样其带来的后果也将持续到远期。(3)不可替代性。环境价值不可能用其他任何一种价值来代替,经济价值也代替不了环境价值,环境价值的各种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也不可能代替。我们不可能用晴朗的天空来代替乌烟瘴气的空气,更不能用一定金钱来衡量原始森林的全部价值。(4)不易度量性。环境价值不像经济价值那样显而易见,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隐匿性。有许多专家尝试度量环境价值,但是都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环境价值 [5]。 正因为环境价值具有以上的特性,所以它的价值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人类普遍认为环境是自然赐予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物,人类不顾及其可承受之重地随意使用。环境虽也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是其周期较为缓慢,环境通过自我调节使被破坏的地方得以修复从而使生态达到平衡,就是这自我修复的能力遮盖了人类的视线,岂不知自然修复的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6]。许多企业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企业价值与环境价值永远不可能站在一个层面上论述,并认为创造利润是企业追求的唯一目的,从而忽视企业的环境责任。事实证明,环境价值始终不能与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分开来讨论,其三者的地位是不可彼此代替的。因此,首先企业应该认识到对于企业的管理,不仅仅是对于人的尊重,也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进行尊重生物和自然界的管理。也就是说企业要在认识自然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前提下,使企业朝着符合环保的方向,有利于自然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具体做到:首先生产要在无害于环境的高新技术的指导下来进行,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其次是所研究和开发的新技术一定是在不破坏环境或者对环境破坏不大的前提下;最后就是开发和引进处理三废和垃圾的技术,做到早处理早受益。 环境与经济论文:论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与控制 关键词: 纯粹经济损失;环境侵权;利益衡量;损害赔偿 内容提要: 环境侵权中的纯粹经济损失较之其他领域更具不确定性,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一定的范围内认可其可赔性。通过利益衡量,对环境侵权中的纯粹经济损失进行有限度的赔偿,既符合社会公平正义也符合效率的原则。纯粹经济损失在我国环境侵权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实践中很少获得支持。我国应该通过建立和完善侵权责任、环境责任保险、赔偿基金等多元化的损害赔偿机制来实现对受害人的充分赔偿;同时,应结合我国现状,通过制定单行法,对环境侵权中的纯粹经济损失实行有限度的赔偿。 纯粹经济损失应否列入环境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是环境侵权理论与实践中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2010年,全球两大能源消费国发生了各自历史上最大的石油泄漏事故: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和中国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起火污染事故。两个国家在损害赔偿处理方面存在差异。当中国面对因受泄漏原油污染影响而造成巨大损失的渔业、养殖业、旅游业等产业,还在发出“由谁埋单”的疑问时,美国则针对墨西哥湾事故损害,“迫使”英国石油公司设立一个200亿美元的第三方赔偿账户,专门用于对遭受原油污染损害的沿岸居民进行赔偿,除了对人身伤害以致死亡和用于支付环境清理产生的相关费用进行赔偿外,还包括工资损失、业务中断、利润损失等纯粹经济损失赔偿。[1]面对美国完善的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我国学者开始“拷问我国环境侵权赔偿法律的救济范围”。[2]纯粹经济损失在环境侵权中该不该获赔?获赔应当考量哪些因素?如何利用法律技术控制纯粹经济损失的边界?我国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该如何赔偿与控制?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解析。 一、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赔偿的利益衡量 由于纯粹经济损失作为一类不与实体性损失相联系的损失,其独立性、无形性、连锁效应、[3]不确定性[4]等特征决定了作出赔偿与否抉择的艰难,人们需要在受害人与行为人之间的关系上去权衡更多的利弊,进行更多的价值判断与政策考量。 利益衡量是决定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范围的主导模式。从各国环境立法来看,环境侵权赔偿救济分为三种情形。一是基于容忍义务,对轻微损害不予赔偿。例如,日本在公害救济中用“忍受限度”理论来评判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5]美国法院在环境妨害案件中以“损害重大”作为衡量标准,[6]微小的损害并不干涉。二是超出容忍义务界限,在尽到高度注意义务仍然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及损害时,按严格责任承担责任,但对其赔偿范围通过责任限制、免责条件予以控制。例如,德国在1990年颁布的《环境责任法》中对环境问题用严格责任取代了过错责任,同时为了促进环境民事责任保险的发展,该法确定最高赔偿限额为6000万马克。[7]三是行为人没有尽到保护环境的高度注意义务,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及损害,则按绝对责任承担责任,并丧失责任限制、免责条件等优惠性利益。例如,《加拿大环境保护法》规定,未获批准证书从事生产活动或倾倒固体废弃物的行为应适用绝对责任。[8]这三种情形背后体现的是法律效率与公平在环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的博弈—既要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不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美国的学者盖多·卡拉布雷西在谈及事故法体制的首要目标时提到:“首先,它必须是正义与公平;其次,它必须减少事故的成本。”[9]因此,笔者认为,对环境侵权损害赔偿中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与否,也需要从公平与效率两方面进行利益衡量。 (一)从公平的角度衡量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 在环境侵权中,需要权衡相互冲突的利益,寻找一种既能够在侵权人和受害人之间公平分配损害,又能够防范和降低环境侵权损害发生的环境侵权损害分担规则。例如,美国为了达到联邦环保局民事责任政策的三个目标—阻止违法环境行为、公平而平等地对待每个涉案当事人、迅速解决环境问题,规定了“计算民事责任”的公式。该公式全面考虑过错程度、以往守法情况、支付能力、合作程度等因素,以及当事人是否迅速解决问题或是采取补救行动来考虑是否减轻或加重民事责任,进而确定最终的民事责任赔偿金额。[10]相对于环境侵权人即排污企业来说,受害人明显处于弱者的地位。环境侵权人具有更强的风险控制能力、预见能力和风险分散能力。因此,将纯粹经济损失作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范围,虽然可能会加重企业的责任并限制其行为自由,但同时也可以督促其更加谨慎地行为,从而促进社会公共安全。 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并不意味着环境侵权人要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任何纯粹经济损失承担责任。纯粹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无形性等特点会导致企业由于无法承担过重的赔偿负担而破产,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要严格控制,与一般的环境侵权赔偿责任相比,更需要强调其归责性,例如丹麦《环境损害赔偿法》第4条规定,当损害是“因故意、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时,或导致的是人身伤害或明显的物的损坏时”,排除“对环境影响的忍受义务之适用”。[11]如果排污企业已经尽到其保护环境的高度注意义务,仍然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时,就不需要承担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但如果排污企业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定而致环境污染的,其行为具有较大的可归责性,则需要承担因污染所致的纯粹经济损失。具体的赔偿范围应考虑该受害人对造成环境污染事实所具有的预见力和控制力,以及风险承担能力等因素来确定。另外,有些国家如德国基于社会财富等差观念,根据权利位阶理论,认为法律对不同权益的保护范围和程度,以及秩序有一定的区别。原则上纯粹经济损失应位于人身损害、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之后获得赔偿。对于受害人无法获得赔偿的纯粹经济损失,有些国家则通过环境损害保险制度或是设立赔偿基金等相关制度进行补偿,以尽可能符合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二)从效率的角度衡量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 将效率作为法律的价值,就需要运用经济学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方法,对法的一些概念作出定量分析,并通过数学模型对法的概念进行转换,以设计出效率最优的法律制度。[12]在纯粹经济损失在侵权法中是否获赔及赔偿的边界方面,许多学者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一定的观点。德国法学教授于根·g.巴克豪斯(jurgen g·backhaus)根据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和寻租理论等对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进行了经济分析,认为纯粹经济损失是市场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只有当市场活动要求有创造性的破坏时,该破坏所导致的纯粹经济损失才可不予赔偿。因为赔偿会阻碍经济的进步,这是“市场动力机制所意达到的结果”。[13]另一种观点则在尊重责任排除原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论上的重构。他们认为纯粹经济损失赔偿责任及获赔的边界取决于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关系。由于纯粹经济损失具有无形性,受害人个人损失与社会损失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而应从效率的角度考量,就行为引起的社会损害程度进行分析,只对构成社会损失的那部分予以赔偿,以设计出最优的责任规则,从而起到激励和威慑作用,避免对受害人产生过低或过高的赔偿。持该观点的主要有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科·帕里西(francessco parisi)[14]和德国的汉斯-贝恩斯·舍费尔教授( hans bernd schäfer)。[15]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对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进行经济分析的,这和环境侵权救济中个人利益受到法律保障必须与社会整体利益相调和的思想基础是一致的。 由于环境侵权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很多环境侵权行为不可避免。因此,导致环境侵权行为赔偿与一般侵权行为也应有所不同,应侧重从社会的角度进行衡量,以增进社会福利。在对不特定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现行的环境侵权法只能将一部分损害内部化,而另一些损害则规定由全社会分担,例如基于容忍义务所造成的损害。[16]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是否获赔以及获赔的边界,也应当从社会整体视角进行衡量,既要保护个人利益,又不会阻碍社会经济活动,同时又能将环境损害最小化。对纯粹经济损失绝对不予赔偿,虽然会对排污企业产生最大的激励作用,但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过度破坏,对公共利益造成极大的伤害,这必然是没有效率的;对纯粹经济损失全部予以赔偿,不确定的受害人和不确定的损害额又会导致合法的生产活动无法进行,社会无法发展,同时也不会激励排污企业积极地消除妨害,最终也必然会降低社会效率。因此,以不损害企业产生消除妨害的积极性作为营利企业对受害者的纯粹经济损失进行赔偿的边界,才是一种有效率的做法。 综上所述,从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去衡量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最后导向了同样的结论:对环境侵权中的纯粹经济损失应当予以有限度的赔偿。 三、国外对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与控制 对纯粹经济损失有限度的保护在于对其边界的界定。各国根据各自不同的侵权法律制度,运用其特有的方法来处理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与控制问题。英美法系法官通过判断特定情势下是否存在注意义务,来判断受害人的利益是否应该得到保护。对纯粹经济损失的保护,也采取了限制性的司法政策,仅在有限的情势下通过类型化获得保护。大陆法系在处理纯粹经济损失赔偿与控制方面,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呈现出了“放任式”和“保守式”两种不同的处理模式。《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至第1384条并不区分权利和利益,也不区分哪种利益所遭受的损害可以获得赔偿,损害是否获得赔偿只需要满足过错责任的通常要件。因此,因过失所引起的纯粹经济损失也可以获得赔偿。对它的赔偿控制主要通过因果关系的要件加以把握。在德国,如果加害行为只是造成了受害人纯粹经济损失,而不涉及《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第1款列举的“权利”侵害,受害人不能依照该款规定获得救济。实践中,德国法院除了创设“营业权”和通过扩大所有权保护范围,从而将纯粹经济损失权利化来补充德国侵权行为法对纯粹经济上利益保护的不足之外,还广泛地利用合同救济。 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制度就是建立在上述侵权法的背景之下的。出于公平与效率的利益衡量,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在环境侵权责任方面,均趋向于采用严格环境责任。与此相对应,纯粹经济损失在环境侵权责任方面原则上也开始越来越趋向于具有可赔性。 有些国家直接在立法上肯定了纯粹经济损失的可赔偿性。1995年生效的《芬兰侵权责任法》第5章第1条规定:“赔偿包括对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害的获赔。如果损害是因被刑法禁止的行为或者授权行为所致,或者在其他情况下有特别的理由,则赔偿应包括与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害不相联系的经济损失。”瑞典国会于1986年制定并颁布了《环境损害赔偿法》,规定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为:因不动产的人为活动通过河流、湖泊或者其他水域的污染、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位的变化、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或者其他类似的侵害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害以及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均适用《环境损害赔偿法》。其中对可得利益的赔偿,应该能够合理估计,才可以给予赔偿;理由充分的,可以确定年赔偿额。[17]希腊第1650\1986号《环境保护法》第29条规定:“任何导致环境污染或其他损害的自然人或法人都必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除非当事人能够证明损害是由不可抗力或第三人的故意行为所致。”该法第2条第2项和第4项对环境污染和环境损害都作了极其宽泛的定义,隐含了相当广泛的潜在责任。[18]比利时的《民事侵权法》规定可获赔偿的损害包括纯粹经济损失,但对纯粹经济损失进行了二分法处理,即将因污染导致财产利益受损而产生的损害称为“经济损失”,包括收入的丧失、酒店利润损失等,这类损失可以获得赔偿。 有些国家虽在侵权行为法中没有对纯粹经济损失是否赔偿做出规定,但却通过其他保护性的法律和特别法进行处理,[19]在特定领域对纯粹经济损失予以赔偿。如加拿大规定在污染物泄漏事故发生并造成损害的情况下,污染物的制造者或支配人必须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害,除非他能够证明确实已采取了一切合理措施来预防泄漏的发生或泄漏具有法定的免责理由。根据epa,污染物的制造者或支配人将对国家或其他人承担损害(包括身体损害、生命丧失、财产的观赏价值或使用价值损失和经济损失)赔偿责任。[20]英国法在1990年《环境保护法案》第73(6)条规定了“对垃圾造成的一切损害”之赔偿责任。即使在对纯粹经济损失不予赔偿的德国,在其《水资源法》的第22条也例外地对纯粹经济损失予以一定的赔偿。[21]美国在海事普通法中通过robins规则明确排除对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但在《油污法》中将纯粹经济损失纳入了油污损害的赔偿范围,规定“任何人因不动产、个人财产或自然资源的损害、毁坏或损失造成的损害、利润损失或收入损失,均应获得赔偿”。[22] 在确定对纯粹经济损失予以赔偿时,各国在司法实践中也充分利用其法律技术确定其赔偿边界,包括因果关系的盖然性举证、放宽对违法性的认定等。德国法院“倾向于通过弱化民法典第826条主观要件的要求弥补第823条对纯粹经济损失保护不力的状况”。奥地利最高法院认为“造成纯粹经济损失,不仅在有绝对的侵害意图时而且在加害人的利益应被认定为低于受害人的利益时也被视为符合违法性要件”。[23]《瑞典环境法》第32章第1条和《芬兰环境损害法》第5条甚至都不以存在刑事违法行为为要件,而只要损害“有一定的重要性”(瑞典法用语)及“不是轻微的”(芬兰法用语)就赔偿经济损失。[24]关于国际油污损害的《1992年民事责任公约》和《1992年基金公约》通过对“污染损害”的定义,承认了对环境损害所造成的利润损失的赔偿,该纯粹经济损失的索赔标准是合理的近因标准,即只有在污染和损失之间存在合理的近因关系才能得到赔偿。[25] 此外,为了对环境损害的受害者给予全面、及时的补偿,同时也考虑到环境侵权行为具有适法性、价值性、公益性等特点,在私法救济不能的情况下,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环境保险制度、基金制度等以社会化方式分担损害的补偿机制,对环境侵权中产生的纯粹经济损失予以补偿。在欧盟成员国中,芬兰和瑞典确立了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补偿范围不仅包括因环境污染遭受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害和经济损失,还包括因采取预防和限制措施、清除污染和恢复环境的措施而产生的合理费用。但油井污染的赔偿则由油料污染基金支付,不适用于环境损害保险法。[26]美国在《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责任法》中设立了超级基金,用于资助环境清理措施的联邦基金,并规定了基金的具体使用范围,其中包括了设备或场所的所有者和操作者对第三者造成的个人损害和财产损害的全部责任。[27]新西兰1972年制定的《意外事故补偿法》和日本1973年制定的《关于公害健康受害补偿法》均为污染受害者提供了迅速救济和紧急治疗的社会保障,补偿费用不仅包括医疗的实际费用,还包括生活上受到的损害(逸失利益、精神损害等)。[28] 从法律技术上来看,各国或是通过一般条款的规范方式将纯粹经济损失纳入保护范围,或是通过单行法加以规定。尽管如此,各国在对待纯粹经济损失方面还是较为谨慎的。在各类纯粹经济损失中,它们大多只认可利润损失和收入损失的可赔性。在边界的控制方面,它们不仅充分运用私法救济,利用因果关系、违法性等要件及有限的领域等来限定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范围,同时,还越来越倾向于设立环境责任保险、赔偿基金等社会化补偿机制来对受害人进行充分的补偿。 四、我国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赔偿的现状 (一)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 对于纯粹经济损失是否属于侵权法的可赔偿范围,我国相关法律条款并未明确规定。关于纯粹经济利益是否属于《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财产”的范畴,理论界也存在争议。对此,我国学者大多认为该条包括纯粹经济损失,但是保护程度低于绝对权。关于如何解释或者适用该款规定才能够实现这一低程度的保护,学者少有探讨,且意见不一。[29]2009年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并对民事权益进行了列举。从文义解释来看,它应该保护所有的民事权益并且保护程度相同。葛云松教授认为,这种解释将导致严重的问题,必须对其进行目的性限缩。纯粹经济损失是否属于其中,“应依各具体制度的规范目的,分别解释其保护范围”。[30] 在环境侵权方面,《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此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71条、《水污染防治法》第85条、《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2条等都有类似的规定。这些法律对赔偿的范围都没有明确的界定。结合前述观点,葛云松教授认为,对《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的“损害”不宜做宽泛解释,对于纯粹经济损失是否赔偿,应采谨慎态度,不应扩及所有类型的环境污染,而应通过单行法加以规定。[31]可见,纯粹经济损失在我国侵权法中的地位虽然不清晰,但仍有可纳入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农业部颁发的《水域污染事故渔业损失计算方法》规定,“在计算经济损失额时,将直接经济损失额与天然渔业资源损失额相加”,考虑到了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2011年环境保护部在其颁布的《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中提供了一个《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该方法将环境污染损害定义为“环境污染事故和事件造成的各类损害,包括环境污染行为直接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破坏、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及其减少的实际价值,也包括为防止污染扩大、污染修复和/或恢复受损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必要的、合理的措施而发生的费用,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利益的丧失,污染环境部分或完全恢复前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期间损害”。但同时又提出,“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的损害逐步纳入评估范围。近期可操作的环境污染损害评估范围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应急处置费用、调查评估费用和污染修复费用”。从该文件可以看出,我国虽认可纯粹经济损失在环境侵权中的可赔偿性,但是目前还是持较谨慎的态度,没有将其纳入损害评估的范畴。 (二)我国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赔偿的实践 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在环境污染侵权司法实践中,纯粹经济损失获得支持的案例较少,除了2004年“包头市供水总公司诉内蒙古塞外星华章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中,法院支持了原告的因停产所造成的产值损失和增加的成本、费用的赔偿之外,大多数环境污染案件只对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进行赔偿,而并不考虑纯粹经济损失。由于司法救济的不利,人们在遇到环境侵害后,很少选择诉讼的方法,例如,在我国近年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故、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起火污染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中遭受纯粹经济损失的相关受害者,都没有选择提起诉讼。 除此之外,我国《侵权责任法》虽然在机动车交通事故里构建了多元化的受害人救济模式,但是在同样实施严格责任的环境侵权领域,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在环境侵权的各个具体领域中,目前只有在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方面建立了相应的社会化赔偿机制。《海洋环境保护法》第66条规定:“国家完善并实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按照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由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2010年3月施行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52条至第56条对船舶油污的保险和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对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依然不明确,而且也未对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做出规定。实践中,大连、长春、沈阳等城市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环境责任保险的试点,但由于规则设计存在局限性(如承保范围狭小,保险费率过高而赔付率低等)、保险的外部环境(法律不健全、市场信用机制欠缺、地方保护主义等)不通畅,以及这些环境责任保险大多属于自愿性保险、企业投保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等原因,导致环境责任保险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目前,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32]这种现状导致纯粹经济损失在我国也无法通过社会化的赔偿机制获得相应的补偿。 五、对我国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与控制的设想 如上所述,完全不对环境侵权中的纯粹经济损失予以赔偿,是不符社会公平正义和效率原则的。但鉴于纯粹经济损失在我国目前环境侵权中的法律地位及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救济机制的现状,要实现对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首先应完善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和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建立环境责任保险的强制制度。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使责任保险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与侵权责任制度在功能上能够互补,以实现对受害人的充分救济。其次,由于纯粹经济损失的复杂性,因而结合我国实际,在环境侵权的纯粹经济损失边界的控制方面仍需采取谨慎的立法态度,对此,笔者主要有以下两点设想。 第一,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领域目前不宜过宽,可以通过单行法的规定,在一些高风险领域如核电站、石油、化工等方面将纯粹经济损失纳入赔偿范围。因为在这些领域发生的事故通常属于偶发性、突发性的环境损害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往往非常严重,所以对纯粹经济损失予以赔偿可以督促企业更加谨慎地经营,并采取防范措施。而且,这些企业规模一般较大,资金较为雄厚,具有较强的赔付能力。当然,以后随着环境责任保险和基金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逐渐将纯粹经济损失的赔付范围扩展至其他方面。 第二,在纯粹经济损失赔偿边界方面,虽然对环境侵权实行严格责任,但在确定赔偿范围时,可以考虑责任人的过错程度,对于因违反相关法律制度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所致的纯粹经济损失应该规定予以赔偿。具体赔偿范围可以通过因果关系的构成要件加以控制,对此,可参照其他国家,对于因污染环境直接受到侵害的纯粹经济损失应规定可以获得赔偿,而且首先考虑收入损失、利润损失等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在赔偿数额方面,可以通过确定最高赔偿限额,使受害人的损害基本上能够通过保险予以弥补,这样可以使企业不致于在事故发生后因面临巨额索赔而陷入破产的境地。虽然我国对社会财富在传统上是否持有等差观念难以考证,现行法律规定也并未区分权利和利益的不同保护,但是在赔付顺序方面,纯粹经济损失应考虑安排在人身、财产损害之后更为适宜。 环境与经济论文: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 会计管理体制是一国会计模式的重要内容。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会计管理体制。本文主要研究:会计管理体制的形成机理;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念界定;各种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影响。 一、会计管理体制的形成机理 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运用一定的方式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干涉或控制,也就是说;各国实际上都存在会计管理体制的问题。然而,会计活动并不是一开始就受到干预、干涉或控制的。十九世纪以前,国家对会计活动是不加干预的,巴其阿勒在《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中指出,账簿处理被认为是商人的秘密,不可示众,政府官员对帐簿所作的检查,只是检查帐簿记录的真实性;乔伊和米勒在其所著《国际会计》中,认为那个时期:“会计人员值得他们在干什么。”只要记帐正确,资产负债表平衡,那就无可非议。直到18世纪英国“南海公司事件”爆发后,英国政府颁布了1844年《股份公司法》对股份公司的会计记录作了明确要求,国家对会计活动的干预才真正开始。在1929一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出台,政府对会计活动的干预便流行开来,“加强对会计行为的管制,借助会计管制来达到市场运行的有效,是国家干预市场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家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也就是会计管理体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原因。归纳起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经济手段有两个层次,一是通过国家的战略规划和经济计划进行事前调控。二是通过财政、金融等政策进行事中调控。事后调控主要是通过信息反馈来改善战赂规划和计划。会计信息是这些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了更为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必然要求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国家对会计话动进行干预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美国会计学家藏维·霍斯盆斯说过:国家和联邦政府执行机构“越来越清楚公司报告(即财务报表)的行为性方面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相应地,我相信,他们将要求那些负责制定公司报告zs则的人们所制定的准则将能引导各个体的经济行为与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经济政策制定者的这一认为,促使会计准则制订转而成为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部分”。 2.协调利益关系的需要 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体现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会计所反映的经营成果,不汉是企业向国家交纳所得税的依据,而且还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依据,是企业能否如期偿还债务的衡量依据。为了协调有关利益关系人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有必要对会计活动进行有效的约束与引导。 3.稳定资本市场的需要 资本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处于中介地位和轴心地位,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的整体经济。1929年到1933年间资本市场的崩溃导致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事实证明,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美国会计学者ball和bnwnl968年的研究报告认为,会计收益的变化方向与证券价格的运动方向正相关,而且证券价格运动可以预计收益结果,在收益后的一个月内,价格不会作不正常的运动;1972年b;arer,1973年suder,1982年biddle和undal的研究表明,将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会影响证券价格。于是,基于这一点;各国为了稳定资本市场,防止证券价格的剧烈波动,相继对会计活动加以干涉,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二、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念界定 为了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会计管理体制的涵义。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表述有如下两种: 第一,会计管理体制可以解释为某一国家(或地区)政府出于自身的需要对本国(或本地区)会计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组织、管理和约束的总和,它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即会计工作领导体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制定权限。不难看出,这种表述将会计管理体制理解为组织、管理和约束本身,这显然偏离了“体制”。而会计管理体制包括会计工作领导体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及会计制度制定权限,这种界定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第二,会计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依据需要对本国(或本地区)会计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方式。队这种表述将会计管理体制概括为一种组织和管理的方式,显然不是十分全面。除了组织和管理方式外,会计管理体制还有更为广泛的内容。 我仍认为,所谓会计管理体制就是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介入会计活动,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干涉、控制所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上的安排,以及据此所制定的一系列会计规范。这一定义所要强调的是以下三点:其一,会计管理体制是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在判断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选择;其二,任何会计管理体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干预、干涉、控制会计活动;其三,会计管理体制具有动态性,即它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环境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革。 综观世界各国会计管理’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集中与立法管理型;另一种是自我管理型。所谓集中与立法管理,是指政府积极参与会计活动的管理,这种管理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进行,而会计职业团体在会计活动的管理中不占主导地位,只起着协助政府管理会计活动的作用。所谓自我管理,是指政府对会计活动的干预较少,除某些必要的立法外,对会计活动的管理完全交给会计职业团体自行管理。法国和日本是集中与管理型的国家,英国、美国是自我管理型的国家,而德国的会计管理体制则主要倾向于立法管理。从趋势看,集中立法型国家也在部分吸取“自我管理”的合理因素,而“自我管理型”的国家也部分吸取集中立法的内容,双方的差异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由于会计活动是由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行为客体(企业经济活动)、行为标准(会计规范)三个要奈所构成的.而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不居于女计管理的范畴,因而会计管理体制,就相巴地包括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会计规范管理体制及会计规范本身三个部分的内容。 会计人员管现体制一般包括对会计人员的资格的确认、业务郸级的核实、工作职权的规范、会计人员的任免,以及注册会计师资格的确认、执行业务的条件、范围和工作规则等,也就是说,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由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两个部分的内容所组成. 会计规范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政府和会计职业团体在会计规范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上。不同的国家,政府和会计职业团体在会计规范的制订与执行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和方式是不一样的。 会计规范是在会计领域内起作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公认性、统一性、客观性、广泛适用和反复适用性,作为一种标准,它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如何工作的问题,为评价会计工作提供客观依据;作为一种机制,它是保障和促进会计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制约力量。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规范部不是单一的,而是许多会计规范的集合体。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会计规范的总和,构成了会计规范体系。 任何国家的会计管理体制都有管理的特定范围,这一范围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业务的影响范围,一般而言,个体业主的会计无须管理,小企业的会计即使需要管理,也不是十分严格,而对那些大型企业、股份公司的会计的管理则较为严格,大多敌国家的会计管理体制就是在对段份公司会计进行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这一范围也取决于管理的特定形式,立法管理的范围常常限于该法律的管理范围,行政管理常常限于行政权力的范围。另外,会计管理体制所涉及的范围也与会计目标有关。 三、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 (一)竞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美国的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 从总体上百,美国的会计管理体制后于自我管理型,美国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会计活动,而是借助一些必要的手段,间接地干涉会计活动。对会计活动行使管理职能的是会计职业团体。 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看,就企业会计人员而百,英国企业会计人员资格的确认、业务等级的认可、工作职权的规范、会计人员的任免等.都完全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的意见。会计人员只对管理当局负责,管理当局只需按公认会计原则要求组织和领导本企业的会计工作,提报合乎要求的财务报告。政府不直接领导和管理企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但是,在美国,企业会计人员要受到会计职业团体的监督,如美国管理会计人员协会制定有《管理会计人员道德行为规则》,对会计人员执法、公正客观提供信息、保密、解决与上级领导的冲突等都有规定。就注册会计师而言,美国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兼或采用了立法管理、行政管理及自我管理,坦主要还是自我管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法律主要是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及各州自己制定的注册会计师法。备州政府设立的会计事务委员会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属的执法司承担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能。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州会计师协会是美国注册会计师的全国性职业组织和地方性职业组织,其主要职责:进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命题,制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执业行为规范,为会员提供各种专业咨询服务等等。 从会计规范管理体制上看,美国采取的是自我管理型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把行使制订会计准则的权力限制在监督作用上,准许鼓励bl司机构(目前通过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中保持主导地位。此外还有由美国会计学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全国会计师协会和证券业协会六家职业组织赞助的财务会计基金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负责对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监督和提供咨询。 从会计规范体系上看,美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证券法》、《证券交易法》、《职业道德守则》、s—x规定(联邦法规17条210项和s—k规定(联邦法规17条229项)、公认会计原则(gaap)组成。s—x规定和s一k规定主要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美国的公司法很少涉及会计问题。 就会计管理所涉及的具体范围来说,美国会计管理体制并不短盖会计活动的方方面面,一般的会计活动是极少受到政府干预的、有关法规及会计准则所约束的是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的会计。 美国会计管理体制之所以呈现如上所述的特征的原因在于美国的社会经济环境。美国实行的是竞争性市场经济,公有企业少,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美国市场经济的基础,政府不主张干预经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弱。另外,美国证券市场高度发达,股份公司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法律环境上,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在社会文化环境上,美国呈现出个人主义,对不明朗因索反应较弱,权距较小,阳刚的特征。就政治环境而富,与欧洲不少国家的君主立宪制不同、美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其特点是“三权分立”、“牵制与平街”、“地方自治”。所谓三权分立,是根据美国宪法,政府中的行政、立法、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管。所谓“牵制与平衡”是指政府三大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所谓“地方自治”是指宪法赋予各州拥有立法权,实行地方自治。 不难看出。美国竞争性市场经济的本质(不强调政府的干预)决定了美国自我管理型的会计管理体制,政府不直接领导和管理企业会计人员,不直接制定会计规范,会计职业团体实行自律,民间机构来制定会计规范是这一类型会计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由于美国股份公司的主导性地位,证券市场十分发达,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否极大地影呐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要求美国会计管理体制所涉及的范围涵盖殿份公司的会计,同时也决定了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会计管理官万机构的地位,当然这一点也是与美国会计以投资者主要是股东的利益为目标相关的。而美国的法律体系决定了美国的法滦,不管是证券法还是证券交易法都只能间接地对会计施加形响,真正影响会计的则是不具法律性质的公认会计原则。美国政治上的地方自治,决定了《注船会计师法》的立法权届于各州。 (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会计模式——日本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 日本实行的是集中与立法型的会计管理体制。 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看,为培养本国具有国际水平的cpa,为国家和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日本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法律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管理的优越性,同时又充分强调政府管理和行业自律。在日本,涉及公认会计士行业的法律、法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会通过的法律,如《公认会计士法》、《商法》、《民法》、《证券交易法》、《公司所得税法》;第二层次是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和发邪的政汉,如《公认会计士法》相大藏省令;第三层次是公认会计士协会作的解释性规则。大藏省是日本cpa行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大藏省对cpa行业的管理有绝对的权威。大藏省下设证券局企业财务课,负责政府对cpa行业的管理,下设cpa考试资格审查会组织cpa考试,下设企业会计审议会,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jicpa)是日本唯一的全国职业会计士组织,其宗旨是:根据公认会计士的使命和职责,为维护职业声誉。提高审计服务和其它相关业务的质量,对会员进行指导、联络和监督,以及从班公认会计师和见习会计师注册登记研宜等。可以看出。在公认会计师行业管理方面,日本领向于江箔的法律管理相权威的行政管理。 从会计规范管理体制上思。目前,日本会计方面的主要管理机御有:大暖饼(财政都)、企业会计审议会(大破音一1。下没机构;、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其中.企业余汁审议会的主要职贺是姓饮会计与鄙计服则的制订任务;j1cpa主要是解释原则和陷则,并制定应用指南:大藏省则负密管理准则和法规的实施。企业会计凉议会是日本制定准则的唯一机构,其性质上是行政机构,成员来自jic—pa、教育界、企业界,大多是财务、会计方面的专家。审议会成员由大藏省任命,经费由大藏省提供,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制订会计准则的机构是政府部门而非民间组织。 从会计规范体系上看,日本的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商法、证券交易法、税法和《企业会计原则》组成。 显而易见,日本的会计管理体制明显与美国不同,这是因为日本的社会经济环境与美国迥然不同。日本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公有化比重高,政府决策的集中程度强,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强。同时,日本的证券市场比较发达,股份公司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法律环境而言,日本是实施大陆法系的国家.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日本呈现出如下的特征:集体主义,对不明朗因索反应较强,权距较大,阴柔。因而不难看出,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本质(政府在经济中作用大)决定了召本集中与立法型的会计管理体制,在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上强调行政管理与立法管理,制订会计规范的机构集中于大藏省这一政府部门,会计职业团体在会计管理中的作用小,便是这一管理体制的重要特征。由于法律环境上是大陆法系,则决定了《企业会计原则》作为一种独立的法律予以颁布,而商法、证券交易法、税法中的会计规定非常直接、评纫、明确也就不足为怪了。日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微观(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这一目标决定了日本《商法》中的会计规定及《企业会计原则》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但由于日本证券市场的发达,股份公司的重要地位,使得日本不得不在证券交易法中对股份公司的会计作出规定。日本社会文化环境的特征也从另一个侧面影响着日本的集中与立法型会计管理体制,使得日本不象美国那样强调行业自律,而是重视立法管理和行政管理。 (三)社会市场经济会计模式——德国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 德国的会计管理体制倾向于立法管理。 从会计规范管理体制上看,德国的会计规范寓于法律之中,没有独立于法律之外的专门的会计规范。会计职业团体的力量较碑弱,其作用有限。德国审计师协会(类似于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发展会计职业准则,并作为德国会计职业界的代表.按其章程,协会应促进会计职业的发展,培训审计师,并负责维护审计师的利益。协会还要负责组织制订会计准则,并要求其成员执行。但事实上,由于法律约束的广泛性,审计师协会无法按其章程规定行事,它只能针对股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相应地提出关于会计准则的解释和建议,可以看出,尽管作为民间组织的德国审计师协会,按照规定,它不象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那样没有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力,但是实质上审计师协会在制定准则方面的作用不大,这又不同于美国的情况。 从会计规范体系上看,德国的会计规范主要来自于商法、公司法、税法等商业和税收法规。 德国的会计管理体制与其社会经济环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政府决策和集中程度强于美国,但弱于日本和法国,同时,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是以大量经济立法为保证的,近40年来,?国已通过2000多项立法。此外,德国证券市场没有日本和法国那么发达,尽管股份公开公司十分重要。德国企业证券筹资利用较少,较多地依靠银行贷款。在法律环境上,德国是一个大陆法系的国家,捣目的社会文化环境表现出集体主义i对不明朗因素反应较强,权眨较大,阴柔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本质(政府作用强于美国,弱于日本、法国)使得其会计管理体制不象日本、法国那样强调行政管理,但德国经济大量立法的,瞪使得德国会计管理体制倾向于立法管理。这一类型会计管理体制相对应的是:会计法规寓于法律之中,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不大。由于企业借款筹资比重高,所以服份公开公司法中的会计规定强调保护债权人权益。法律环境上是大陆法系,使得商法、圾份公开公司法及税法中的会计规定非常详细、具体。当然,德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也从另一侧面影响着德国的会计管理体制。 必须指出,为什么德国和日本一样,税法对会计的影响很大呢 其原因是两国的税收体制均强调计税按会计利润进行。 (四)有计划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法国的会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 法国实行的是集中与立法型会计管理体制,但更偏向于行政管理。 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看,法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不象美国那样实行所谓的自我管理,监督、管理注册会计师的是官方组织和半官方组织,它们主要通过法国商法,公司法及有关法令、税法、会计总方案来实施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会计职业团体发挥的作用很小。 从会计规范管理体制上看,在法国,负责制定统一会计制度的是国家会计委员会(前身为财政经济事务部组建的会计标准化委员会naca),其具体任务包括:(1)协调并直接从乎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综合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会计实践八2)与其它有关团体和部门进行合作,在政府颁布会计规章之前,提出建设性意见;(3)负责发展和修改会计总方案,提出井审查各项会计准则、规章和说明解释,交政府有关部门。委员会下设五个部,处理委员会的各种日常事务。其分工情况是:一部,负责制定一般会计原则;二部,负责制定财务会计准则;三部,负责制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准则;四部,负责制定行业会计准则;五部,负责制定公共部门会计准则。 法国注册会计师协会(naca)定期为执行和发展会计总方案所需的有关会计准则的意见和建议。沮这些意见和建议没有强制约束力,仅供政府会计准则和规章时参考。 从会计规范体系上看,法国会计。规范体系以会计总方案为核心,此外还包括商法、公司法和税法。 法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化比重高,政府的集中决策对私营企业决策起着决定性影响,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法国证券市场不发达,企业借款筹资比重高。在法律环境上,法国实施的是大陆法系的法律。而其社会文化环境又与德国相似。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法国的有计划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法国集中与立法型会计管理体制,政府在制订会计规范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民间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甚微。 环境与经济论文:浅析经济环境与会计发展之间的博弈关系 会计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的他所处的环境,会受到各种客观环境的影响,当然这些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等等,每个国家的这些客观环境都是不同的,所以会计发展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作为会计人员只有充分了解我们所处的客观环境,才能更准确的认识和理解本环境下会计存的意义和价值,并真正的理解会计的含义,做出更加真实的职业判断,对于会计行业的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说如果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环境的重要性,那么会计人员从事的会计工作将是闭门造车、海市蜃楼,无法真正的融入到这个专业工作之中,因此,下文着重从对会计影响最大的经济环境入手,分析会计发展同经济环境之间的博弈关系。 1.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环境 从历史的角度看,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基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需要,特别是商品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期,人们的生产活动非常简单,生产成果与生产耗费的计算、比较以及生产成果的分配,单凭人脑的简单思考、记忆或直觉就能完成,无需专门的记录、计算,因而也无需会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日趋复杂,仅凭人脑的记忆和简单计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管理生产活动等经济活动的需要,必须通过计量、记录来反映,于是出现了极简单的记数、记录行为(如我国古代的“接绳记数”)这些简单的记数、记录行为被看成是会计产生的萌芽。 2. 经济环境的发展决定了会计的发展 经济环境是孕育会计发展的土壤,经济环境影响甚至决定着会计的发展,一国经济环境状况决定了该国的会计发展水平。此外,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良好的经济环境能促进会计的发展,也表现在不良的经济环境会限制或阻碍会计的发展。如目前的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对会计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很多企业(经济主体)为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为了度过“寒冬”提供了各种失真的会计信息,混淆视听,这对会计的发展相当不利。 3. 经济环境也离不开会计,会计反作用于经济环境 3.1会计是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通过对经济主体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为经济发展服务。 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作为社会主要的经济主体,依赖经济信息系统,在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进行有效且有序的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并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结构复杂,替代商品多,价格波动大,同时科技进步快,使生产设备更精密、更复杂。仅仅凭借管理经验或直觉很难制定出有效的经济决策。所以管理当局必须借助各种科学的、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合理的预测,帮助制定科学的决策。因此必须依靠会计信息系统,将各个环节所发生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以此来控制企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由于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反映,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影响人们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并导致利益相关方的经济行为的改变,因而财务会计通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的利益分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从全社会角度来说,会计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经济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信息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可以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从理论上说,如果每个经济主体都做出了对社会而言是最合理的经济决策,那么就意味着全社会做出了最合理的决策,就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为合理的配置。 3.2会计也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其内控机制,指导会计人员自觉地加强经济管理活动。 从宏观角度来看,运用会计手段,监督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发挥预警作用,以便政府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不稳定、不协调的情况。从微观角度来看,会计可以明晰产权,明确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不同方面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责任,使微观经济健康发展。但在具体的经济管理中应用就表现为管理当局如何使用会计信息来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效益。 4. 社会审计在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关系中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审计在会计发展与经济关系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一方面,经济环境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审计的发展,经济发展决定着审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是,审计也并非完全被动地受制于经济的发展,审计自身的完善与创新,对经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审计的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社会审计就是为了会计的良性发展而存在的,同时会计的发展也提高了对审计的要求。所以社会审计、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环境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逐步扩大,致使全球经济已经处于衰退的局面,很多中小型企业不堪重压,纷纷倒闭,这种经济环境下,对会计的发展十分不利,不过很多发展中国家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这种局面来看,对于世界会计的整体发展来说,反而是一种比较好的势态,我们也知道,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经济环境运行良好的态势,其会计水平也要远远高于这些发展中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会计制度的完善,对于经济全球化来说是一个好的方向,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也给与了充分的保障。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会计有个迅猛的发展,不过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必须不断的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以促进会计制度的完善,为此,国家要制定一些相应的好的经济政策,国内的企业也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严格遵守各项制度、法规的规定,会计从业人员更要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在工作中不断的开拓进取,将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更好的融合,争取在源头上解决发展难得问题。 环境与经济论文:试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关系 传统林业和现代林业一直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些年来社会发展加快、人口快速增长、物质需要成倍增长,导致自然界的森林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传统林业也必须进行调整和改变,不能持续先发展后治理的老办法,必须要坚持经济和生态环境共同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现代林业建立在标准林的基础上,应注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试图在林业生态发展和林业经济发展中找到平衡,使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走上又好又快的道路。现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论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1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义 1.1现实意义 在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呈几何速度恶化,自然生态系统被污染和严重过度索取,大量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和后续乏力,其中林业资源也是其中之一。按常理来说,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林业,只要统筹科学、开发合理,是可以持续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但是,我国森林产业的现实状况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比建设速度快,局部好转,总体恶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缺位、供体错位,载体即林地和林木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每年数百亿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势在必行。 林业主要以森林为主要资源,森林是一种复杂的复合生态体系,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是人类氧气的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净化器,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 林业是所有生态建设的主体,同时其又可以是规模巨大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林业生产的物质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目标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林业又是生态文化的源泉。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森林经营理念,体现在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的发展,通过科学、政策、技术和不断进步的管理措施,通过不断地适应寻找到适合我国社会自身发展情况的道路,以期达到林业资源的多方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2经济意义 森林是大陆生态系统的主要环节,也是林业经济的最重要载体。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完整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持续提供生态效益也能持续提供经济效益。被破坏的退化的森林不仅在物质生产能力上明显衰退,森林的其他效益功能也必然相应减少。我国现有森林生产力只相当于其潜在生产力的1/3,这是国内林业产业界内的共识,因此恢复、开发和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此外,林业生态环境可以支持复合经济体系的发展,可以帮助建设和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在成熟健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共生的,如果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的效益,都会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失去推动力与生命力。因此,完全可以在建设功能性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的同时,形成以林业资源为依托、以商品林基地为龙头、以林业商品产业和绿色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如木材、林果、花卉、草坪等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逐步形成比较发达、系统和绿色的林业产业。 2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发展的亮点 一是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生态优先并非不考虑经济功能,只有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才有物质基础;应分清国 家对天然林和人工林管理的政策界线,切实保护天然林资源,按照森林经营的技术要求合理利用人工林;遵循林木生长的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采伐利用,让林业在发挥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提高林农的积极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林业部门划定采伐区域、数额,企业与林农实现“订单林业”,减少了企业的灰色支出,使林农 直接受益,可有效提高森林加工企业和林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林业要素市场建成后,通过林权有序、规范流转,可以盘活林木林地资产,解决森林资源经营周期长、效益兑现慢、生产风险大的问题,提高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通过林权证抵贷款,解决林农发展林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社会闲散资金与银行资金流向林业,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3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产生的新经济建设点和经济增长点 传统林业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森林所能提供的最主要资源——木材上面,但是林业资源可以提供远比木材更多的产 品,能够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下是3种主要经济增长形式。 3.1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是林业生态环境最主要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也开始日益重视,森林旅游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也是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途径,并且正在我国迅速生成和增长。完善的森林资源是森林旅游的基础,森林旅游业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可以发展出主要如森林公园、交通运输、餐饮、商贸、旅行社、娱乐等多种依托森林资源的经济体。此外,还可发展各种层次的辅助服务机构和组织,这些都是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多方支点。 3.2促进林业副产品产业的开发 林业资源除了能够提供木材之外还能提供很多林副产品,如动物、林果、花卉、次生动植物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林业资源特色,可以建立不同的副产品产业,最主要的有野生动物资源产业、林果深化加工产业、次生动植物开发产业等。深化开发林业资源的副产品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遇。 3.3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产业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持续的生态工程,需要有组织的、科学的、专业的主体承担,这一投入过程本身就对经济建设有着积极作用。要发挥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时社会和人民的力量,在保护林业环境的同时把林业融入到自然——社会大系统中去,使其成为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生态建设和生态服务的工程。要突出“以人为本”和发挥人的主体性参与性,做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使林业保护产业社会化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到林业保护产业中。充分利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让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服务大众,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出贡献。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并不与经济建设相对立,相反,它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建设方式。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掘林业资源开发潜力,多角度建设林业资源相关产业,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变成经济增长引擎。健康的生态林业发展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支点,提供形式多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途径,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环境与经济论文:谈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 林业作为经济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长,对林业的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下,要想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林业经济模式,采用新模式,就必须坚持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 1 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规模巨大的生态循环系统,林业资源中的大部分产品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林业资源也是生态文化的源泉,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的正确经营理念,体现的是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协调和统一的发展,根据现行的经济政策及相关技术,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的进行调整的发展道路。森林资源作为林业重要的资源,是林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环境保护,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比较严重,物质生产力呈现衰退的同时,其效益功能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是在必行。要想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建设,除了不断的完善林业资源建设的功能性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企业,增加林业经济来源,使林业经济建设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策略 2.1 加强生态环保建设。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系统、科学、可持续工程,要想充分的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就要将林业与自然、社会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为社会、生态建设、生态发展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使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更加民主、科学、制度化,使林业保护产业社会化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到林业保护产业中。要充分的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2.2 发展旅游业和食品加工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利用假期去旅游成为人们休闲最好的选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根据人们的需要,林农及开发商应该以当地特色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开展生态旅游行业。一些林区已经先后开展了生态旅游业,就目前发展来看,森林生态旅游业是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功能的最佳途径,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要想更好的发挥森林旅游业的作用,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其发展成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交通、餐饮、商贸、娱乐等为一体经济体系。森林生态旅游业不仅可以使森林资源功能得到有效利用,也可以加快林业经济建设步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林业资源除了提供木材之外,还能提供相应的副产品。可以根据不同林区的特色生产林果、动物及花卉等副产品,也可以建立相关的副产品加工厂,对林果、动物及花卉资源进行深加工,增加林业收入。 2.3 促进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城市建设浪费已经达成了共识,可持续发展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绿地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以经济建设为发展的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市工业区的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简单而全面的平整,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效率。要想实现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还要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基础,科学的对水源、植被及山体进行保护,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要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林业资源,应该建议规范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通,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2.4 发挥林业的功能性。 在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生态功能,也要考虑其经济功能。只有将林业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挥好,才能使其经济功能得以实现。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以林业资源生长规律为前提,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使其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应该调动林农的积极性。林农作为林业资源的直接受益者,只有林农遵守相关的制度及按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想更好的发挥林业资源的功能性,市场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激活整个林地资产,才能解决林业经营周期慢及生产风险等问题。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林业市场发挥作用,通过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也可以向社会吸收零散资金,以便更好的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对现实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知道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想发展林区经济,就要以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资源为前提。只有林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林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林业经济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环境与经济论文:浅析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随着沿海 经济 的迅猛 发展 ,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 影响 。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 自然 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 问题 。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 研究 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 规律 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海洋经济 海洋环境 环境保护 海洋灾害 前言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 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 目前 科技 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 方法 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 应用 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 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 计算 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 分析 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 科学 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 理论 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 现代 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 发展 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 问题 ,主要 内容 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 影响 ,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 规律 研究 ;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 理论 ,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 社会 经济 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 分析 与协调。 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鉴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不断依退所带来的国土面积减少、陆上设施受到威胁甚至破坏、对黄河三角洲湿地 自然 条件的毁灭性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此外,长江三角洲、珠江口及珠江三角洲的海岸开发、滩涂围垦和岸滩保护及整治工程对水域影响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也切枰?重点研究的课题??br 以主要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海岸带地区以及主要海域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拟系统。与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一样,将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与 网络 技术、 计算 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针对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由于发展经济带来的海域环境水污染的恶化、海洋自然灾害(台风、巨浪、风暴潮、地震、冰害、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数字手段统一地加以处理,建立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将会是决策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和具体规划时的一个十分有 效的手段。 三、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 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 目前 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海洋平台、钻井船、人工岛、输油及输气管道等)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以下的一些研究内容将是为解决海洋工程设施抗震措施中的关键技术所必需考虑的,如近海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和频谱特性,强震海底多维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地震动输入机理;海域中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周围水介质影响的结构振动破坏机理、振动控制、地震动时颇联合分析模型和输入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动力破坏试验;核电站海域工程建筑物抗地震性能,海洋采油平台及地下输油管线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码头及护岸建筑物地震稳定性;海域中水工建筑物的性能设计和地震设防标准等。 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因此,发展以下的一些技术和 方法 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考虑海洋环境荷载在幅值。时间及方向上的随机性所导致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对现役海洋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和评估剩余可靠度的理论;结构健康状态及损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构病害治理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海洋工程结构在多种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风、浪、流、冰、地震等)的可靠度和优化理论研究,设计与建造新型抗灾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使海洋工程结构物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安全度,而在退役之后又便于拆除的各种工程措施。 为了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灾害的可能来临,发展海洋环境及灾害的预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建立以下一些系统,如建立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预报与预警系统、沿岸防灾准备和各类应急处理系统;以主要海域和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进行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的海洋环境信息系统模型与结构;以及建立海岸和近海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将海岸和近海工程与网络技术人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描述灾害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模拟灾害破坏的过程,建成智能化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 行政法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行政法很不发达,很不完善,甚至可以说,那时实质上没有行政法。诚然,在计划经济时代,民法、刑法等其他部门法也很不发达,很不完善。但不管怎样,那时的法院还是设置着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依据着某些很不完善的法(主要是政策)审理着民、刑事案件;公民违法,要被追究相应的民、刑事责任。而行政法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不仅法院未设置行政审判庭,不受理公民控告政府机关违法、侵权行为的案件,就是在行政系统内部,也没有专门受理公民不服行政行为的复议机构和制度;政府机关行为违法,没有正式的法律途径追究责任。在那时,既没有法(或几乎没有法)规范政府的行为,也没有追究政府违法责任的机构和制度,因此可以认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存在行政法。 自八十年代起,中国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行政法才真正生长、发展起来。首先,国家开始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各行政领域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其次,或与此同时,国家也开始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政府机关的行为,包括以行政组织法规规范政府机关的组织、职权;以行政行为法规范政府机关的活动原则和活动程序;以行政监督和责任法规范政府机关违法、侵权行为责任的追究。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更是通过人大正式制定了《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由国务院了《行政复议条例》、《行政监察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应地建立起了行政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等行政法制度,特别是“民告官”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中国行政法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走过了外国一些行政法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程。 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法那样不发达,甚至不存在,而一旦步入市场经济,行政法就以如此决的速度生长和发展起来?这说明行政法与市场经济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 行政法就其实质而言,是规范和控制政府权力,调整政府与公民(公民个人与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在封建时代,君权至上,统治者的权力不受控制,从而不可能有行政法。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政府权力有限,其所介入的领域和所干预的事项有限,公民与政府打交道的场合不多,故社会对行政法的需要程度不大,因此,那时虽有行政法,但行政法很不发展。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社会、经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有了迅猛的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正当竞争与垄断、通货膨胀、失业、吸毒等。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权力的需要。行政权从而开始广泛介入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至到后来人们从摇篮到坟墓都离不开政府,离不开行政权。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监督、指导、协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缓解了社会矛盾,为社会各群体共同相处和经济活动的进行及发展提供了秩序,但行政权的加强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社会间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贪污腐败、以权谋私、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人们为解决社会问题、消除社会弊害,保护自己生存、发展而创立起来的控制机制(政府及其行政权)在消除社会弊害的同时却制造出新的社会弊害,给人们带来新的灾难。为此,人们不得不改造旧的机制,在旧的机制中增加新的控制系统,以使原控制机制既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对社会实施有效的调控,保障社会秩序,又使之不致或尽可能少地产生负作用,给公民个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这个新的控制系统就是行政法及其制度。 可见,社会经济发展所引发的各种.矛盾、问题导致了加强行政权的需要,行政权加强所引发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则导致了加强行政法的需要。行政法所确立的一系列原则、制度,保障行政权依授权者的目的、授权者规定的方式、程序行使;使行政权行使者难于滥用权力,一旦滥用即要受到责任追究。 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法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权不可谓不强大,滥用行政权的情况不能说不存在,甚至不能说不严重,然而行政法却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可见行政法的发展还需要其他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行政权的相对一方一一公民和公民组织(包括企业组织、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要在法律一l具有完全独立的人格,在经济上有独立的财产利益,真正在法律权利义务上成为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一方主体。法律对于一方依附于另一方的关系是没有多少用武之地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个人几乎均从属于一定的组织、单位,各组织、单位又均从属于一定的行政机关。那时不要说国营企、事业单位不具有真正独立的法人地位,就是当时的集体组织,也不享有完全独立的经营自主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不是独立享有法律权利义务的双方主体,而是一方从属于或依附于另一方。 对于从属、依附关系来说,其维系所依靠的是命令、服从,而不是法律。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时作为被管理者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绝大多数是国营或国有的,它们没有属于本身自己所有的财产,至于公民个人,其财产仅限于有限的生活资料和微薄的工资收入,这种经济状况自然不可能使行政相对人成为与行政机关平等争论法律是非(是否违法,是否侵权等)的一方法律主体,从而管理者也就不需要,被管理者也不会要求制定行政法来规范双方的关系。 市场经济体制则不同,在这种体制下,企业获得了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它们在市场竞争中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它们的生存和发展要求有法律保护它们免受行政权的任意支配和干预,它们不愿意听命于政府机关及其行政长官反复无常不断变化的命令、指令、指示,然而市场经济又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相对人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以法律规定政府和被管理者各自的权利、义务,以法律规范它们的相互关系。不仅政府可以依法制裁违法的相对人,相对人也可以依法对政府的违法行为提起诉讼,要求政府承担违法责任。政府和被管理者均成为了独立的法律关系主体。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其他组织有了自己的财产,公民个人也不仅拥有生产资料,甚至还举办私人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它们有信心作为与政府相对应的法律主体;同时,其所拥有的属于它们自己的大笔财富也深感到需要法律保护,以避免被政府以各种非法手段(如滥罚款、滥摊派、违法征收、没收等)拿走。这样,行政法就成了全社会的个人、组织,特别是拥有财产权、经营权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迫切需要。中国行政法正是在这种需要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发展所引发的矛盾而导致的加强行政监控的需要以及行政权加强,行政权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广泛干预所引发的新的矛盾(权力滥用和对被管理者权益的侵犯)而导致的对行政权控制的需要是行政法产生的社会基础。而行使行政权的政府与作为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均成为独立的法律权利义务主体(这就是首先要求政企分开,政府与其他行政相对人分开,使企业和其他行政相对人脱离与政府的依附关系)是行政法存在和运作的前提条件。此前提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具备而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成就,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市场经济是行政法生长和发展的土壤,行政法植根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中。 行政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此:行政法离不开市场经济,没有市场经济,行政法就不可能或者难以生长和发展。同样地,市场经济也离不开行政法,没有行政法对行政权的规范和控制,没有行政法对政府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关系的适当调整,市场经济不可能正常运行和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赋予政府权力,确定政府权力的界限 市场经济一方面需要政府权力的一定介入,以保障秩序;另一方面需要排除政府权力的过度干预,以保障市场主体的自由和活力。为此,就必须健全、完善行政组织法,明确规定各行政机关的职权、职责。行政组织法确定行政机关的职权、职责的意义在于:第一,明确各行政机关有权干什么,它能够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作出什么行为,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哪些行为有服从的义务;第二,明确各行政机关应该干什么,它应该对社会实施哪些管理行为和为相对人提供哪些管理服务,行政机关不实施相应行为和提供相应服务,行政相对人可以以其“不作为”为由提起申诉、控告或向法院起诉相应行政机关;第三,明确各行政机关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根据依法行政的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首先必须有法定职权、职责的依据,行政机关超越职权、职责对相对人实施的行为,相对人没有服从的义务,行政机关要求相对人服从,相对人可以以其“越权”为由提起申诉、控告或向法院起诉相应行政机关。由此可见,法定职权、职责既是行政机关对社会实施管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依据,也是行政相对人防止行政机关行为不确定而任意所为,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行政越权或行政不作为侵犯的武器。 二、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确定政府行为的方式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制约。政府权力过大,什么都管,什么都干预,就会使市场失去生机,使经济失去活力,就可能走计划经济的回头路。但是要保障市场经济的运行,防止政府对市场主体权益的侵犯,光靠限制政府权力是不够的,甚至是很不够的。政府权力即使以法律明确界定了并且界定得较为合理、适当,但是政府如果在行使这些权力时随心所欲,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同样会使市场失去秩序,使市场主体失去对平等竞争的信心,从而把经济搞乱、搞垮。因此,还必须制定完善行政程序法,以法规范政府行为的方式,确定政府行使行政权的基本原则(如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程序法的意义在于:第一,保障民主,防止专断。行政虽然不同于立法和司法,实行首长负责制,但现代行政同样要求一定的民主程序,如制定法规、规章、政策,必须保证行政相对人的一定参与,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为,事前要通知相对人,让相对人获得必要的情报,并听取相对人的意见,等等。第二,保障廉政,防止腐败。行政程序中最重要的程序有公开程序、听证程序、职能分离程序、不单方接触程序、说明理由程序等。“公开”包括法规、规章、政策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公开,有关涉及相对人权益的信息、情报公开,有关影响相对人权益的决定、行为公开。凡对于公众保密,不能让公众了解、查阅、复制的文件、信息、材料,应该有法律、法规的根据。“听证”指行政机关作出与行政相对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听取相对人的意见、申述、建议,接受其提供的证据和有关材料,并根据需要组织当事人辩论、质证,行政机关在充分考虑到各种相关因素和权衡各种意见后再作相应决定。“职能分离”是为了加强权力制约,防止某些机构、个人专权,滥用权力而将行政机关内某些相互联系的职能(如调查职能与裁决职能,执行职能与监督职能等)加以分离使之分属不同的机构和人员掌管。“不单方接触”是指行政机关就某一行政事项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人作出行政决定或裁决,不能在一方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单独与另一方当事人接触(包括接受一方当事人的宴请,在家接待一方当事人求见等)。“说明理由”指行政机关作出涉及相对人权益的决定、裁决,特别是作出对相对人权益有不利影响的决定、裁决,必须在决定书、裁决书中说明法律、事实根据及相关理由。所有这些程序显然有利于促进廉政,防止腐败。三,保障相对人权益,防止侵权。行政程序包括事前程序,事中程序,事后程序。 所有这些程序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防止行政相对人权益被行政机关任意专断的行为侵犯。例如事前的告示、通知程序,事中的调查、听证程序,事后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无疑都有助于制约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第四,保障行政效率,防止推诱拖拉的官僚主义。行政程序中的一个重要制度是行政行为的步骤、顺序、时限法定制度,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遵循法定步骤、顺序、时限,违反则要承担法律责任。而法定步骤、顺序、时限都应是经过认真的科学研究而选择的最合理,适当的路线、速度,因而行政机关依此步骤、顺序、时限行事无疑能提高行政效率和防止其相互推楼,相互扯皮,拖拉耽搁等而影响行政效率。 三、规定政府侵权行为的贵任,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法律救济 市场经济的生机活力源于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的组织和个人—的积极竞争精神,而市场主体的积极竞争精神则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对其合法权益(包括他们的人身权、财产权、经营权等)和自由的保护,使之免受各种不法行为的侵害,包括免受行政侵权行为的侵害。因此,要使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作,除了要有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以外,还必须健全和完善行政救济法,通过行政救济法规定行政相对人在受到或即将受到行政侵权行为侵害时请求排除侵害和恢复被侵害的权益,以及追究行政侵权机关和相应公务员违法责任的途径、制度。目前,我国行政救济的主要制度有行政申诉制度,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赔偿制度。法律确定这些行政救济制度的意义在于:第一,增强公民个人、组织对政府的信任和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全感,营造市场经济的良好软环境。市场经济与责任政府是紧密联系的。政府如对侵权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公民个人、组织受到行政侵权如不能获得救济,人们就会失去创造财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市场经济就会难以正常运转,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第二,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法治与尊重人权,尊重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是紧密联系的。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政侵权行为受到法律追究后,就会使他们逐步懂得权力是不可滥用的,被管理者的权益是不可以随意侵犯的,从而使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逐步养成依法行政的习惯。逐步以法治代替人治。第三,增强外商投资的信心,促进对外开放。外商进入一国投资,其目的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要赚钱。赚钱不能不考虑赚钱行为的安全和赚到的钱的安全。如果投资国的政府不能保证他们的此种安全,他们的权益受到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后不能获得适当的救济,他们就不会有投资的积极性。因为一个国家没有行政救济制度,就等于在该国没有可靠的人身、财产的安全保障,大多数国外投资者可能不愿冒此种风险。第四,维护社会公正,保障社会稳定。一个国家.无论法律如何严密,制度如何健全,不公正和冤屈的事情总是难以避免的,一个国家的政府,无论如何廉政、勤政,个别的腐败行为,个别的官僚主义总是难以避免的,个别的政府机关或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权益的事情也总是难以避免的。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和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腐败、官僚主义、侵权行为等自然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此种因素必须限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以不致于造成大的社会动荡,这种限制机制的重要环节就是行政救济制度:公民个人或组织受到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侵害,有了气,法律为之提供一个途径给他出气消气,气出了消了,事情也就平息下来了。但是如果没有这种途径,怨气越积越大,有怨气的人越来越多,社会稳定性就要发生动摇了,没有稳定,发展市场经济,强国富民的希望就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行政法。这种如同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民商法一样。因此,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象重视民商法一样重视行政法,象健全完善民商法一样健全完善行政法。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论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运行机制的重构 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运行机制得以形成和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对企业会计运行机制的完善提出了要求,要求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组成部分之一的会计运行机制,为其提供会计信息及会计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其他经济体制改革配套措施的实施,加速现行会计体制和会计运行机制的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运行机制的重构,已经成为当前会计改革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会计体制即我国通常所说的会计管理体制,是指一国组织和管理会计事务的各种方式、形成以及各种制度的总和。从整体上来说,会计体制属于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经济体制的整体要求,对一定范围内的会计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方式、方法所作出的具体制度安排。本文使用会计体制代替会计管理体制这一概念,主要是考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虽然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但政府首先必须是一个经济主体,政府的会计行为是在一定的会计体制下进行的,其会计行为方式、方法是一定会计体制的产物。会计管理体制往往是从政府角度来表述会计体制的内容的,从政府角度出发来对其他经济主体在宏观会计运行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方法作出制度安排。我国会计理论工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这一概念的局限性,提出会计领导体制的概念,来概括我国目前不同层次的政府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方法,明确其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职责权限。会计体制是会计运行机制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基础,也是会计运行机制借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会计运行机制是会计运行过程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及其联系,是会计运行的目标和动力机制、调节与约束机制的耦合,是会计体制外在的作用形式。有什么样的会计体制,就必然形成什么样的会计运行机制;要形成什么样的会计运行机制,也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会计体制。因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运行机制,首先就需要改革现行的会计体制,实现现行会计运行机制的重构。 一、确立以企业会计运行为立足点的会计体制 会计体制最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明确不同经济主体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关系,对各经济主体在会计运行过程中职责权限进行划分,使各经济主体在社会会计运行过程之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实现社会会计运行的协调有序进行。从三大经济主体理论来说,会计体制的关键是明确政府、企业和会计人员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权责关系,使政府、企业和企业人员在宏观会计运行和微观会计运行过程中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实现我国会计运行高效率与高效益,在会计职能发挥作用、会计运行目标实现的同时,促进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健康有序运行。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个体,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如何,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其运行状况和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整体的运行状况和运行效率。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着力于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成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市场主体。在会计运行方面,企业会计运行状况和运行效率如何,同样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和运行效率。同时,企业微观会计运行状况和运行效率。也是宏观会计运行的基础,制约着宏观会计运行状况和运行效率。可以说,没有企业微观会计运行的高效率与高效益,没有企业会计运行的合理有序,就不可能有宏观会计运行的高效率与高效益,宏观会计运行也难于达到甚至不可能达到有序运行的最佳状态。 企业经济主体作为联结个人经济主体与政府经济主体的中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情况下,个人经济主体一般都是借助于企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表现其经济行为的,借助企业经济运行过程参与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也就是说,个人经济主体处于企业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和管制下进行经济行为,个人经济主体的经济运行决定于其所处的企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由此个人经济主体在企业管理与控制下所进行的经济行为直接表现为企业经济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企业经济运行过程是由众多个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所构成的,但个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总是依附于企业的经济运行,服务于企业经济运行目标的实现。在会计运行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运行的微观性和企业会计人员的企业化,决定着会计人员经济行为和会计行为对企业经济运行和会计运行的依附,决定着企业会计人员总是借助于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宏观会计运行过程。也就是说,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内化于企业会计行为之中,它是通过企业的会计运行和会计行为表现出来的,而会计人员在会计运行过程中与政府的联系则是通过企业会计行为表现出来的;反过来说,政府与会计人员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联系也是通过企业这一中介进行的。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政府对企业会计运行的要求,最终要形成对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要求;对企业会计运行的过程的约束,最终也将形成对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约束。但是,政府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对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约束,最基本的目的是对企业会计运行的要求以及对企业会计运行的约束,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对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约束只表现为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总是处于企业的直接管理和控制下进行会计行为。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企业对会计人员能够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能够有效地组织其会计运行过程,一般情况下包含着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高效率与高效益。可以说,企业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高效率与高效益,企业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优化,是企业对其会计运行及其会计人员会计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结果。因此,没有企业会计行为和会计运行的合理化,很难实现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优化、高效率与高效益。当然,企业会计人员会计行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会计行为可能起因于对自身的其他目标的追求,有时可能表现为与企业会计运行优化的非同一性,甚至与企业会计运行目标相偏离,但一般情况下,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总是服从和服务于企业会计运行目标,以实现企业会计运行目标,促进企业会计运行高效率与高效益而进行的。因此,会计体制明确会计运行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会计人员权责关系的中心环节,在于明确政府与企业的权责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承担着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调的职能,在宏观会计运行过程中也同样承担着对会计运行过程的调控管理的职能,以促进宏观会计运行协调、有序。为了实现对会计运行的调控管理职能,政府作为一特殊的会计行为主体,通过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将宏观会计运行方向和目标,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对微观会计运行的要求体现于其中,一方面为企业微观经济主体的会计运行和会计行为提供基本规范、基本要求及其会计运行的基本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对企业会计运行进行约束,对其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不当会计行为进行调节,使各微观经济主体的会计运行符合宏观会计运行的要求。 政府作为宏观会计主体,其会计运行目标的实现是以企业会计运行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企业微观会计运行过程的顺利进行及其会计运行目标的实现,就不可能有政府宏观会计运行目标的实现。政府会计行为的第一个方面,实质上是为企业微观会计主体的会计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个方面则是对企业会计运行实施监督,对其会计行为进行调控,目的在于促使企业按照宏观会计运行的要求组织其会计运行,保证实现其自身的会计运行目标。政府会计行为两个方面的内容的具体实现,都依赖于企业会计运行和会计行为。政府制定的有关会计法规,如果没有企业会计运行和会计行为的合理化,则无法发挥正常的约束作用,再好的法规也形同虚设;政府对企业会计运行实施监督和调控,如果企业不对其监督调控信号作出反应,不发生相应的会计行为,也就不可能达到其预期的监督调控目的。 要实现宏观会计运行目标,关键在于企业会计运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体制和会计运行机制,关键也在于建立良好的和健全的企业会计运行机制。因此,造就良好的企业会计运行机制,实现企业会计运行机制的重塑,就成为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体制的基础。 二、重塑企业会计运行机制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运行机制的关键,在于企业会计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会计运行机制,首先就需要对现行企业会计运行机制进行重新塑造。 从整个会计体制来说,首先就要扩大企业在会计运行方面的自主权,保证企业会计运行过程的独立性。从现行会计体制来看,企业虽然在会计运行方面较传统经济体制下有较大的自主权,企业会计运行过程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企业会计运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政府会计行为的依附状况。因此,当前应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扩大企业在会计运行方面的自主权,使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的会计主体。扩大企业会计运行方面的自主权,不仅是重塑企业会计运行机制的需要,更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有的内容。扩大企业会计运行的自主权,一方面为企业会计运行 的独立性创造了条件,有利于逐步形成其独立的会计运行过程;另一方面,企业会计运行自主权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促进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企业会计运行自主权的扩大,是宏观会计运行乃至于宏观经济运行实现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基础。没有企业会计运行的自主权,就没有企业独立的会计运行过程,企业则缺乏自主地组织会计运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会计运行就不可能实现高效率与高效益,从而宏观会计运行的高效率与高效益也缺乏存在基础。企业会计运行自主权的扩大也是企业会计运行机制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从运行机制理论来说,企业会计运行自主权的扩大是企业会计运行目标确立的条件,是实现企业运行自我约束,以及接收政府会计运行调控信号并对其作出灵活反应的基础。因为企业只有在追求自身会计运行目标实现的导向下,才能能动地组织会计运行和进行会计行为,灵敏而自动地接收政府通过市场传导的信息,并按照宏观会计运行的要求对自身会计运行进行调节与约束,从而形成其会计运行的目标机制、动力机制、调节与约束机制。 企业会计运行方面的自主权包括会计核算、会计人员管理、内部会计管理、会计运行组织管理形式等方面的自主权。由此,在新会计体制中企业应当在会计核算、会计人员管理、内部会计管理等方面被赋予较现行会计体制以更大的自主权,赋予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所应具有会计运行方面的权力,以保障其能够独立自主地组织自身的会计运行,实现自身的会计运行目标。企业会计运行自主权作为经营自主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自主权的有效行使需要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给予提供条件和支持,因此企业会计运行自主权的扩大,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相结合、相配合。 其次,创造企业会计运行机制的形成与发挥作用的外部经济环境。企业会计运行自主权的扩大,只是企业会计运行机制重建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其充分条件。要实现企业会计运行机制的重建,还必须提供其形成与发挥作用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创造企业会计运行所必需的外部经济环境,一是要保障企业会计运行自主权的扩大落到实处,使企业在行使会计运行自主权的过程中不受侵害。为此,需要规范政府的会计行为,并对其会计行为进行约束,使其会计行为有利于企业会计运行自主权的落实,而不是对企业会计运行自主权的否定。政府对企业会计运行的调控,也必须建立在企业独立地进行会计运行的基础上,而不应是对企业会计运行自主权的剥夺。 最后,建立对企业会计运行的约束机制。在扩大企业会计运行自主权的同时,还必须对企业会计运行施加一定的约束,引导企业的会计运行和会计行为按照宏观会计运行的要求进行。约束机制的形成,首先要有较硬的预算约束,从财务和经济利益上对其会计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其次是会计法规约束。健全企业会计运行所应遵循的会计法规体系,对企业会计行为和会计运行过程提供基本的规范、发展方向和目标,使企业会计运行在会计法规约束和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三、合理界定政府在宏观会计运行中的职能 将企业会计运行确立为新会计体制的立足点和基础,只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体制的一方面的内容,为了保证和促进企业会计运行的合理有序,在社会会计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这一特殊的会计主体的职能作用,也是新会计体制建立和有效运行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政府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职能作用,是由于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者身份所决定的,是由于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在宏观会计运行过程中自然也应当担负起管理者的责任;同时,政府为了实现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职能,也需要其在会计运行过程中发挥相应的职能作用。市场经济体制不仅需要政府在会计运行过程中发挥职能作用,而且要求其强化在宏观会计运行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传统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也要求政府改革其在会计运行过程中发挥职能作用的方式和方法,调整政府会计行为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强化政府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是说政府可以直接干预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会计运行和会计行为。从当前的情况来说,政府由于其在经济运行中的特殊地位,在会计运行过程中也往往表现出超越其职责范围内应该发生的会计行为。因此,对政府会计职能进行明确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政府与企业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权责关系来看,政府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职能主要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宏观会计发展规划,明确宏观会计运行发展方向。制定宏观会计发展规划,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规划,提出宏观会计运行的发展方向,明确社会经济发展对微观会计运行的基本要求。宏观会计发展规划主要应当是长期性、指导性的,主要是为企业等微观主体的会计运行和会计行为明确方向。 2.建立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规建设包括会计核算法规、会计人员行为规范和会计管理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会计法规是政府会计行为法制化的载体,是政府对微观会计运行和会计行为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宏观会计运行要求的具体化和条文化。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会计法规,将宏观会计运行的发展方向、宏观会计管理的要求具体体现于其中,一方面为企业等微观会计运行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具体方向;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等微观会计运行和会计行为提出基本约束。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会计法规,将企业等微观会计运行或会计行为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使企业等微观会计运行和会计行为均处于统一会计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从而保证建立宏观会计运行所需要的正常的合理的会计运行秩序。 会计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应当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以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为目标。目前的会计法规不仅存在着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而且由于历史的继承性,现行会计法规中残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容,存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为此,当前应当对现行的会计法规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律对其进行清理,对不适应的内容进行修订,以期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法规体系。 3.实施对微观会计运行过程的监督管理。会计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只是为会计运行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基本要求,要将这种要求变成现实,还必须强化对会计法规实施的监督检查,从而保证企业等微观会计运行的健康发展。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而存在,在对其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实现其经济运行目标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与宏观会计运行乃至于宏观经济运行要求不相协调的行为,进行与会计法规相违背的行为。为此,政府必须按照会计法规的要求,加强对企业等微观会计运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一方面促使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严格按照会计法规的要求组织会计运行;另一方面通过监督检查会计法规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会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企业会计运行的健康发展。 相对于建立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来说,当前强化对微观会计运行过程监督和控制更为重要。因为只能通过强化对企业等的微观会计运行过程的监督,才能使会计法规落到实处。否则,再好的会计法规也形同虚设。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应当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应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扩大注册会计师社会会计监督面;另一方面应强化税收监督,使税收监督与会计监督结合起来。从理论和现实来说,税收监督和会计监督虽然在目标和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监督的依据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监督的对象是共同的,只是其侧重点不同则已。应当寓会计监督于税收监督之中。在实施税收监督的过程中实现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在实施会计监督中发挥税收监督的优势。我国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开展了财务税收大检查,从原来设想的临时性监督演变成常规性的监督,但它并不能代替会计监督机制的重建。因为,财务税收大检查在开展之初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在其实施过程中难免影响其公正性。其次,要加大会计监督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会计法规真正落到实处,使会计法规真正发挥规范会计行为的作用。 4.建立和完善会计服务体系。会计服务体系包括会计人才的培养,会计咨询服务业的发展。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水平提高的基础,也是会计运行过程合理有序的保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有赖于会计人员的培养和会计人员教育。政府一方面应当大力发展会计专业教育,从会计人员源头保证会计人员质量;另一方面要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制,实现会计人员知识更新,形成一种会计人员自我提高的氛围;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使会计法规等内容为会计人员所掌握和了解,内化于其会计行为之中。 会计咨询服务业的发展是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外部条件,提供良好的会计咨询服务有助于引导企业和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合理化,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会计法规贯彻实施,并引导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会计行为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使企业会计运行中的违规行为防患于未然。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构建计划市场经济体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样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归功于现行的不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但我们更应该认真地思考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运行市场经济体制是否能够带领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一条持续快速稳定的道路。基于对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探讨与分析,比较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最终得出结论:构建计划市场经济体制才是符合中国特色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计划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 一、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市场经济体制 (一)市场经济体制 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对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 (二)计划市场经济体制 是在完善民主法治改造公有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体制。它的内容,就是展开以改革了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权利体系,在民主法治的保证下,体现并作用于总体经济生活。 (三)比较分析 1.制度层面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以私有资本制度即资本雇佣劳动制为基础,是私有制发展的阶段性经济体制。计划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改革的阶段性经济体制。 2.主客体层面 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上。前者虽强化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总体干预和调控,但并未改变制度的性质,资本仍是经济的主体,人仍从属于资本,是资本增值的手段。后者强化并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使货币成为人的劳动的价值表现,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与发挥为根本。 3.法制层面 市场经济体制虽然也强调法制建设,但其法制是资本为主的,是资本经济的一种方式,力求保证资本增值与发展秩序的法制化。计划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民主法制,其目的是保证劳动者的权利与利益,并促使经济社会活动在良好的秩序中运行。 二、市场经济所付出的代价 (一)通货膨胀与贫富差距拉大 1.通货膨胀 2010年初以来,居民消费指数价格连创新高,生活必需品价格足月攀升,相关调控措施密集出台。当欧美国家还在为通货紧缩,消费低迷而苦恼时,中国已蒙上了通货膨胀的阴影,内有多年货币超发压力的滔天巨浪,外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和游资热钱的推波助澜,多种力量叠加共振之下,通胀问题已渐渐显露。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政府却不断地放权,参与经济的活动逐渐减少,控制经济的能力也逐渐减弱。这种情况遭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质疑: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中,是否能有效地预见到通货膨胀的来临,并在一个短时期内就能实际控制住物价的上涨。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未爆发经济危机之前,商品的供应是不会过度积压的,因为卖方在不断刺激商品的消费,开拓消费的广度与深度。如果当消费刺激也不起效,商品严重积压之时,已经意味着经济危机来临了。那么在大量商品积压的同时,人们收入减少,只有削减消费,甚至是削减生活必需品的范围,转而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但是,毕竟经过长时间财富的积累,社会的货币供应仍然是过量,而社会需求更集中在基本生存用品,由此导致基本生存用品的价格暴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2.贫富差距拉大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结果应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实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结果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据2010年1月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有专家认为,实际上这种收入差距还要更大。对于收入分配差距而言,人们抱怨的是由于政策和制度的缺失所导致的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即每一个人进入市场的机会不平等、竞争环境不平等,尤其是受教育的机会和参加就业的机会不平等。消除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社会管理机构无法有效控制社会积累与社会分配的平衡,是以社会财富无节制地转化为社会投资,从而导致社会投资的产出缺少内部消费市场的支撑,只得拼命去争夺越来越有限的海外市场,继而使整体经济置于日益危险的境地。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1.国有企业改革遭遇市场化瓶颈 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多年来,企业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商业化。但是,国有企业能否真正与市场经济相容,不但取决于企业运营的商业化,更取决于企业治理机制的商业化。如果不能实现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商业化,它们终究不能与市场经济相容,也就是说,即使物质资源实现了市场化配置,但人力资源特别是受托层和管理层仍然不能依照商业法律、商业规则和完备市场实现市场化配置,它们终究不能真正成为市场化的企业,它们在效率导向的市场体制中劣汰优胜和存活发展就会遇到困难。 2.民营企业利益优先 大部分施行市场经济的民营企业都追求个人利益和企业利润,获得利益最大化,对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意识逐渐淡化。这使得民营企业主使用各种方式减少职工人数,加大现有职工的工作量,并压低他们的工资,对社会稳定形成巨大压力。 3.社会逐步失去主动调整地区部门行业平衡的能力 市场经济体制使得社会公有经济占比日益降低,进而使得社会逐步失去调整地区部门行业平衡的能力。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投资行为又在不停地破坏这种平衡,公有经济的这种主动调整演变成低效投资。大型民营与外资资本享有足够的话语权,使公有经济部门没有能力对它作宏观调整,而中小民营资本的分散化与浩如云烟,也使政府没有精力对它进行严厉管制并调整。 三、计划市场经济体制才是符合中国特色的最佳选择 (一)“计划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计划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关键就在于对初级公有制的改革,在于中国的经济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依然是国有企业,它的权利体系与经营管理,是不能脱离计划的,计划因公有制为主体而成为经济体制的主要性质。但改革后的公有制不再保留统治体制,而且越来越开放的对外经济交往,又要求在经济体制上表现出市场性。因此,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市场经济体制。 (二)基本市场与非基本市场 具体来说,一般可以把计划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分成两个市场:基本市场和非基本市场。基本市场由基本生活用品构成,其他商品构成非基本市场。 在基本市场中,有老百姓吃穿住行所需要的商品,如粮食、布匹等商品,还可以包括经济适用房、基本医疗、公共教育等等。对于基本市场,政府是有计划的,对其中商品的价格是有控制的。无论经济如何波动,基本市场都是相对稳定的,老百姓的生活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对于基本市场中的许多商品,政府都会在好年景中储备一些,这样即使在经济出现波动时,由于基本市场是相对稳定的,整个经济就不会出现大的起伏。 对于非基本市场,则在很大程度上依照市场规律运作。基本市场和非基本市场的商品是可以同时销售的,例如:市场上可以出售不同价格的食用油,其中至少有一种是低价的,属于基本市场的商品。石油价格上涨了,政府要号召节能和发展新技术,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控制能源消耗,同时采取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等。当然,政府也要有长期储备石油的计划,并投资建立石油或新能源的开发和生产基地。同时,要保证基本市场不受影响,必要时由政府补贴。可见,计划市场经济体制中有自由竞争、宏观调控、计划等成分,比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体制更加丰富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民生,更加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几点建议 在计划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对基本市场实行计划和调控,对于非基本市场实行自由竞争和调控,形成了既有计划又有市场的计划市场经济体制。但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政府是通过市场手段达到计划的。对于不能达到计划指标的商品,政府可以提高收购价格。必要时,政府可投资,建设紧缺商品的生产基地。可以考虑用社会招聘和推荐方法,成立董事会,指导紧缺商品的生产。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可以是计划生产的组成部分。第二,在基本市场中,商品价格也不是不变的,但上涨幅度受到控制,比如,规定每年上涨幅度不超过2%。小幅价格上涨也会对市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要防止价格大幅度快速上涨。第三,要有辩证的想法,既要市场化,公平竞争,也要有计划性,合理布局。在市场中,有计划,在计划中,有市场。计划导引市场,市场制约计划,关键是为人民服务,利用市场规律达到社会主义的目的。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不断的理论探索 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有力地推动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成为最富影响力的一门学科,成为时代的显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这一崭新理论的确立使改革的目标模式得以明确,各项重大措施得以有序和顺理成章地推出。基于我国现阶段的新情况和发展新要求,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应该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深化对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理论探索 一、理论领域的新气象:经济学的繁荣 新中国60年来,中国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大体说来:构建起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新体系结构;拓宽了研究范围,更紧密联系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精神等等方面的状况和影响来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规律;特别是把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揭示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方法上除了坚持马克思分析经济现象的科学抽象法,还适当引进了现代数量分析工具与方法。上述一系列的创新大大增强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实践功能。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家服务社会的能力,人们不只是从事于抽象的学理研究,而且积极参与改革开放的重大实践和政策问题的研讨,不少理论成果获得采纳,转化为方针政策。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针。以科学理论来推动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在30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有力地推动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成为最富有影响力的一门学科,成为时代的显学。 二、找到并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新中国60年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是找到并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研究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中国成功实施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战略决策,带来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起飞。我国50年代中期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提出过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张,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主要是师承前苏联的。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产品经济论,其理论支柱是:(1)发展论上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速成论;(2)所有制上是单一公有制论;(3)交换上是主要产品调拨论。以上述理论为核心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为我国上世纪50年代中叶以来发展、构建中央计划体制的理论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传统经济体制的决策后,为启动和推进改革向前发展,大力破除传统经济理论对人们思维的束缚,进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就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中国经济学家是积极响应时代呼唤的一支学术力量。1978年以来,在老一辈改革理论家孙冶方、薛暮桥等的引领和启发下,经济学界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学术讨论,包括按劳分配,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社会主义所有制,物质利益,物价体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与明晰产权,金融体制改革等等。经济学领域的活跃的学术争鸣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理论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可以看到,几乎在每一个讨论问题上,都存在不同观点的对立和争论,特别是在一些重大论题上还存在激烈的争论。由于党鼓励百花争鸣,倡导学术自由讨论,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更由于走在前面的改革实践对人们理论思维的启示,经济学人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例如:1.突破了社会主义实行产品经济论,形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理论;2.突破了社会主义实行单一公有制理论,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样所有制结构论;3.突破了国有国营、政企不分的企业论,形成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理论;4.突破了支配权、收益权、处置权合一的国家财产权理论,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财产权理论;5.突破了以指令指挥经济活动的政府统制理论,形成了依靠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政府职能理论等等。上述经济理论的变革和创新可以归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取代了传统的社会主义产品经济论。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的形成,既是我国众多经济学家的集体智慧,更有赖于改革设计师邓小平的睿智与政治魄力,他最早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命题,科学地阐述了它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这一崭新理论的确立,使我国改革的目标模式得以明确,各项重大改革措施得以有序和顺理成章地推出。这一有关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理论阐明和创新,也为众多经济学家参与和正在从事的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编著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新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我国30年的改革实现了所有制多样化,放活了市场微观主体,形成了要素市场体系,产生了市场价格调节的经济机制,出现了立足于市场力量和主体积极性和创意的活跃的竞争经济。在体制活力焕发的基础上,我国实现了生产力的飞跃和财富的迅猛增长。但另一方面,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矛盾,如:1.在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的不稳和时起时伏,2002年以后经济不断过热,2008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又经历了外生性经济下挫;2.在发展方式上,传统的数量扩张型发展趋势,依靠对环境、生态、资源等自然物质过度耗用的工业增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滞后等等;3.在分配上,收入差别不断扩大,基尼系数畸高,财富分配不公的矛盾凸出,等等。上述矛盾,从本质上看是转型期体制、机制缺损所造成的。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要求人们通过坚持改革和发展,来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基于我国现阶段的新情况和党中央提出的发展新要求,我认为,在当前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应该总结当代实践经验,深化对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全面认识市场的功能和更加自觉地利用市场的作用。市场体制拥有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功能,也有其固有的缺陷。一方面应该认识:市场经济是一种富有活力的组织财富生产的形式和体制,它能有效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能依靠价格形成机制使产品适销对路;能依靠竞争推动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能依靠自我积累,实现自行发展。较之历史上出现过的自给自足经济、政府统治经济,传统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一个更好的经济组织形式。实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市场调节的功能,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我们也应看到:1.市场机制在分配中存在收入差距拉大效应,在体制转型期,甚至会导致严重分配不公;2.市场导向的经济运行中,各种经济失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会出现剧烈的运行波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表现为周期性经济危机;3.市场经济的消极外部性和成本的向外转嫁,会引起环境、生态、资源等的过度耗用甚至破坏;4.盈利最大化的生产机制不能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包括公用品、福利品与公益品),从而不能满足困难群体与低收入者的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5.面向市场的竞争性生产与营销,总是激励过度消费,甚至导致浪费资源畸化的生活方式和非理性的物质文明。 完美无缺的体制从来不曾存在过,在认识和对待市场时,人们应该持有全面的观点,而在利用市场时,更要持兴利除弊的态度,关键是做好市场功能与政府作用相结合这篇大文章,自主地驾驭市场力量,充分发挥其积极功能。 第二,发展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能防止财富占有中的私人垄断,从根本上保障分配公正;能有效利用公共资源,加快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发展;富有竞争力的公有大企业是实现科技进步的带动力量;公有制经济具有启动快速和对国民经济实施强拉动的功能,特别是公有金融体系本身具有宏观调控手段的性质,而一个保有恰当的公有制的经济结构,则能成为强化宏观调控能力的体制保证。 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帮扶”,必须深化改革,着眼于搞好公有制具体形式的创新。公有企业要实行股份多元化的现代公司制度,还要搞好资本经营管理母公司的构建。在农村,要大力支持和发展多样新集体经济。总之,发展公有制经济,要使企业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充分适应于市场,要通过具有产权主体性质的公有企业的构建,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活力,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由此把公有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构建拥有强有力宏观调控能力的市场经济。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运行中,盲目扩张,结构失衡,发展过热或是沉滞不起等等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依靠市场调节不可能实现经济自我调适和实现宏观均衡。这就要求把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和政府的有效宏观调控相结合。 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行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结合的有调节的市场经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削弱“国家干预”,听任大资本特别是金融垄断资本自由活动。此后,美国经济中更呈现出过度的经济金融化,虚拟经济快速膨胀而实体经济则出现萎缩。过度膨胀的金融信贷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而金融监管薄弱更使金融运行的风险大大增强。美国式金融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在生产能力与内生需求不足的矛盾和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的相交织中,特别是金融、信贷矛盾的激化,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进而演化为当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下,经受住了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的考验。但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也出现了三次(1988-1989,1993-1996,2008-2009)经济大波动,呈现出经济增长不稳。 仍在发展中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运行的势态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体制越是市场化,越要求对宏观经济运行实行调控,而我国新时期经济进一步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切实建设好宏观调控体系,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增强科学调控能力,也就是要着眼于建设拥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发展拥有发达的公共产品生产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立足于和依靠盈利趋动的竞争性商品生产,也就是:产品生产与人们的需要的满足主要依靠受市场力量调节的“私人物品”的生产以及市场性的分配机制。但是市场存在失灵或缺陷。其一,一些物品在物质技术上具有消费和占有非排它性,依靠市场性生产会发生供给不足。其二,一些产品的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质,需要有生产中的政府干预。其三,市场只承认有购买力的需求,而众多穷人,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需要不可能依靠市场机制获得满足。亚当·斯密因其对“看不见的手”的功能的过度推崇和“市场乐观主义”,使他忽视市场的诸多失灵和缺陷。他向世人推荐一个只会使财富与贫困相并行的主要依靠私人物品生产的市场经济模式。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发展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不再遵循斯密的市场经济模式,出现了向劳工和低收入者提供社会保障品的当代福利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环保运动的推动下,有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等也被纳入公共物品生产的范围。因而当代世界发达的市场经济,超出了斯密模式,成为私人物品生产与公共物品生产共存的体制。当然,西方的公共物品生产被桎梏于资本主义的制度框架内,存在着许多局限性,特别是公共物品生产并未能根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贫富对立。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行依靠市场决策性的竞争性生产和非市场决策性的公共产品生产并举,来实现财富的最大创造,特别是要重视和加强福利品的生产和提供,来充分有效地满足低收入者,以及遭遇困难者的需要。在我国当前正在大力从事的包括教育、医卫、文化在内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现阶段迫切的民生问题和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且这一大规模福利公共品生产与提供计划的深层内涵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低收入者进行劳动报酬的补偿,由此弥补市场机制作用下按照要素市值贡献分配的缺陷,从而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完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共产品生产还包括用来改善社会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用来改善落后地区、领域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来进行当代尖端性、战略性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公共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用来维护人类的自然生存条件的环境、生态公共设施建设,等等。可见,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共产品生产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它意味着:人们通过市场决策性生产和公共产品生产两种机制,实现财富生产最大化;又通过市场性的产品分配和福利性产品分配来实现财富的人民共享和共同富裕。我国实践中的公共产品生产范围扩大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拥有发达的公共产品生产的市场经济。 综上所述,基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理念、新要求,以及基于我国当前改革的现实状况及其趋势,我们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拥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力的、具有发达公共产品生产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出现在我国大地上。而对这一崭新的经济体制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论阐明,则是当前中国经济学的重大课题。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试谈我国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作者:刘玉海 蔡继云 王晓蕊 随着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消费呈现出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增长势头,体育产业因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消费增长点和投资热点。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虽方兴未艾,但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地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由于受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东部特别是沿海的大中城市如上海、广州等,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体育产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投资热点。而西部地区如宁夏等,体育消费投入微乎其微。第二,运动项目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观赏性、普及程度和在国际上取得成绩的含金量有较大差别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别,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和田径的个别项目等市场开发已有一定规模且带来一定效益,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难以进入市场。 (二)相关产业潜能没有充分发挥,产业质量不高 目前的体育产业较注意有形资产的利用,如体育场馆的租借和经营,但对无形资产如对各赛事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及指定产品,各协会、俱乐部自身标志、队名价值等重视开发不够。从体育用品市场上看,高档产品市场的大部分仍被国外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直接生产或合资生产,而国内体育用品行业中的一些明星企业高档产品在整体上仍有很大差距,许多体育用品企业没能开发新的名牌产品,普遍存在着款式品种陈旧、质量低劣的现象。产业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各类体育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管理观念落后和市场竞争力较弱。大部分体育企业缺乏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经营方式落后,缺乏品牌意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能否创造出国际知名品牌将是我国体育产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优惠政策的扶持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高层次的体育产业法规,没有一支有力的体育执法、监督队伍对我国的《体育法》实施状况进行监督检查。至今中国彩票市场仍未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来规范彩票的发行销售体制,更别说引进竞争,建立起一个独立有效的公众监督体系。 政策倾斜往往是一个新兴产业必要的助推剂,体育产业迫切需要政策扶持以尽快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在体育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有成功的经验,比如对体育场馆的投资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对体育比赛收入和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可减免税收等。而我国由于体育市场发育的不完善,缺少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明确政策,尤其在融资、赞助和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方面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产业扶持政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体育产业长时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暴露出了体育产业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现有的体育管理人员多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且具有高学历的体育管理人员很少。这些人中有的只熟悉运动过程,而对经营知识知之甚少,很难想象一批没有高学历、没有经营管理知识的非专业人员能经营出高效率、高产出的体育产业实体组织。 二、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 (一)调整体育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平衡发展 为解决地域不平衡的问题,可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启动和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和培育骨干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国家财政增投资金、体育部门自筹资金和利用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既能举办比赛又能向社会开放的多功能场馆,作为体育产业的阵地。同时乘西部开发之风,发展西部体育产业,提高各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加大比赛和表演的观赏性,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体育产品,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平衡。 (二)加快体育产业化改革步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质量 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必须不断开发研制新产品,并通过相应的营销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使国内体育用品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扩大出口量、占领国际市场。 应着力把健身娱乐和竞赛表演等作为重点,并带动体育技术培训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中介市场的良性发展。从企业投资来看,由于竞技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因此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可以创造市场,有了市场就会有投资者和生产者,而投资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所投资项目的市场能力和经营效益,因此,那些具有市场潜力的竞技项目应当受到关注。 作为体育产业承担主体的体育企业应把重点放在无形资产的变现上,即品牌化经营。通过整合现存的体育企业,形成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模化的企业集团,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企业,尽而提高产业质量。 (三)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法规体系,借助政策手段适度扶持 当今至关重要的是加快和完善体育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从战略的高度制定一个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管理,建立结构合理、层次衔接有序的体育法律法规体系,把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法治的轨道。法制建设主要应从体育产业的主体组织、行为规范以及市场环境秩序的维护等几个方面进行。 国家在规划布点、发展项目和发展产品上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如简化管理程序、税收优惠、利率优惠和对投资者利益特殊保护等,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体育,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培养体育产业人才,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 必须彻底改革由体育工作者或行政干部管理的模式,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快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培养、培训、选拔既懂体育管理又懂市场营销的体育产业管理人员,是增强体育产业组织竞争力,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实现体育产业高校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 体育产业被誉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已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的体育产业尽管已有长足的发展,但其效应并没达到预想的目标。因此我们应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入手,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借鉴体育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经验,为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的定位 我国财政当前面临的问题:一是财政支出用于消费的比例过大;二是财政用于投资的部分少,而投资领域又过于分散。财政配置资源的领域过于宽泛,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发挥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配置资源的作用,关键是要解决我国财政职能定位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是公共财政 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是公共财政,这是由市场经济体制本身所决定的。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市场经济的共性决定,财政职能必然定位于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是指财政资金重点流入公共产品投资领域,也就是财政配置资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公共产品领域的投资。这里我们需要说明的是,财政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主要承担三种职能:资源配置职能、调节分配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对于后两种职能,在任何经济体制下都是一样的,就是说,它们没有因经济体制的不同,其职能作用的范围受到限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起调节分配和调控总量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相同,而且都是对全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对于资源配置职能,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其作用的范围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起着对全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而纯粹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起着对全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经济中,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起着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也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而政府配置资源的职能也就是财政配置资源的职能。所以关于我国财政职能定位其重点是财政配置资源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主要是由于公共产品或劳务的存在。公共产品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在经济学文献中,公共产品的特征归纳起来可以有两点:一是非排他性或共同受益;二是非竞争性。由于公共产品的特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调节作用难以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在这个领域资源配置缺乏效率,需要政府介入。就是说,公共产品需要财政支持是资源配置效率决定的。经济学中,关于资源配置效率含义最严谨的解释,也是最通常所使用的解释是“帕累托效率”准则,即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个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的配置状况不是最佳的,也是缺乏效率的。当然,“帕累托效率”准则,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现实中难以实现。那么,我们如何衡量效率实现,效率的实现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即msb=msc. 用此来分析公共产品必需政府介入的原因。依据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一是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使得增加一个人的消费所引起的边际成本为零,但是,新增加的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并不说明提供这一产品不需要成本,需要成本就需要费用来弥补成本,而收费就会阻止人们消费这种产品,由此,公共产品由市场提供时,就会导致公共产品闲置;二是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效益,即免费搭车。由于免费搭车现象大量存在,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而导致公共产品供给量不足。由于公共产品特征所决定的,上述两个方面的效率损失意味着在公共产品领域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必须由政府直接提供,即通过财政投资来解决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在现实中,公共产品或劳务满足其两个特征的情况又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物品和劳务,都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例如,公路所提供的服务,无疑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它却不一定满足非排他性的条件,因为在实践中,完全可以通过收取养路费的方式将不愿为修路付款的人排除在公路使用范围之外。那么,公共产品根据其“公共”性质因表现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强弱不同,可分为,第一,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只有同时满足公共产品两个特征的产品,即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和劳务,就是纯粹的公共产品。纯粹公共产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防。在任何国家要想排斥任何本国居民从中受益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第二,半公共产品或劳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与纯粹的私人产品或劳务并不十分普遍,而更多的居于两个极端中的物品或劳务,即具有私人产品或劳务的特性。半公共产品或劳务又可分为,一是拥挤性的公共产品,是指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它的特点是,具有非排他性或消费者共同受益,但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例如,公路,当行驶的车辆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追加的车辆便会阻碍交通,造成公路拥挤。二是,价格排他性的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但它的排他性的特点,一方面是具有共同受益的特点,即谁都可以享用;另一方面,它在受益上是不完全的,可以排他,即谁花钱谁受益。如,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兴建的公园,名义上全社会的成员都可以到公园游览,享受公园提供的消费,而实际上由于公园收费,只有为此花钱的人才能进入公园。这就是价格排他的公共产品。 对于不同的公共产品,财政采取的支持方式是不同的。纯粹的公共产品由财政直接投资进行建设,而半公共产品即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也可以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或是由政府部门给予补助的办法通过市场提供。在半公共产品中,对于第一种拥挤性的公共产品,它只有在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之前,其消费才具有非竞争性。这可以通过对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去实现排他性。由此,既可以选择市场供给,也可以选择政府供给。世界各国情况不同,一般讲,公路、桥梁和类似的公共设施建设,通常是以政府投资,政府经营,而消费者向政府交纳一定的使用费。而电影院、剧院、体育设施等,则一般由私人部门出面提供,其投资,一方面来源于向使用者收取的费用,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政府补贴。在这里,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对于第二种价格排他性的公共产品。这些部门,市场和政府相互作用,即或是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由政府进行补贴;或是由政府直接出资经营,通过市场渠道销售,利用市场价格机制。如学校、医院、大型交通设施等。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财政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是由于公共产品的存在,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在公共产品领域失灵,而要求政府干预所决定的,所以说,公共财政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我国财政职能定位于公共财政,除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需要外,还是我国财政现实的选择。自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逐年下降。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1.2%,到1980 年降到25.7%,1990年降到15.8%,1996年国家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只有10.8%。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随着财政收入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减少,财政如何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就是目前财政运行的关键。由此,财政再像传统计划体制下,全方位、多领域地投资,已经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也难以使有限的财政资金起到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应该说,我国建设性财政的现状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关,我国原有的统收统支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决定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计委制定基本建设计划,财政出钱投资建厂,形成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利润全部上交财政,再由财政进行再分配。在这种体制下,从基础设施到针头线脑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都属于财政投资的领域。可以说,我国国有企业囊括范围有多广,财政投资范围就有多大,但是规模不经济。 据统计,1996年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506445个,其中,国有经济为86982个,占17.2%。而在国有经济中,小型企业有71219个,占国有经济企业个数的81.9%。下表通过资本金、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净值三个指标来分析我国现在国有工业企业规模状况。 我国国有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在资本金和固定资产总值方面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可企业数量大,由此,规模不经济。平均每个企业的资本金是287.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685.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83.9万元。这些小型国有企业遍布我国工业每个行业。当然, 我们不能说,这些小型企业现在的资本金全部都来自于财政拨款,但起码是通过财政投资形式建造的。因资料的原因,我们现在很难将财政资金剥离出来,得出量化的概念。即使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因为经济体制的变更,非国有经济的生长和财政本身财源的有限,财政在国民经济总投资的比重在缩小。199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占2.7%,但投资的范围并没有相应地缩小。 近几年国有工业企业的数量仍在增长。国有工业企业个数1995年比1994年增长15.5%, 1996 年比1995年下降3.6%,但比1994年增长11.4%。所以, 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再像撒胡椒面一样投资,已难以为继。财政收缩投资领域,由目前的吃饭财政和建设性财政转向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是我们财政现实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财政如何向公共财政过渡 我国财政从目前的吃饭财政和建设财政转到公共财政,必须进行两方面的改革: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财政自身的改革。 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讲,首先解决财政负担吃饭人口过多的问题。一是改革政府机构。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就是从减少政府办事机构入手,从根本上实现减员的目的。二是改革事业单位。财政负担的吃饭人口,还有一部分属于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也是机构改革的一部分。这就要将除基础研究和国家必需拨款的研究机构外的应用研究单位推向市场,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率,使它们适应市场需求,面向市场进行实用性研究,并将成熟科研成果逐步转化为生产力。三是提高政府机构成本意识。目前,我国政府机构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讲成本。应该说,一个廉洁的政府同样是廉价的政府。所以树立成本意识,少花钱,高效率是建立廉价政府的关键。 从财政自身来讲,第一,确定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公共财政与传统建设财政的不同在于,公共财政要求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是公共产品领域。我国财政由目前建设性财政转到公共财政,主要问题是解决财政投资范围。1996年我国财政收入是7408亿元,财政占gdp的比重为10. 8%。财政建设性支出192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4.2%,其中生产建设性基本建设支出61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8%。在我国财政收入有限,又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用好现有的财政资金则是当务之急。好钢用在刀刃上。收缩财政投资范围,一是将有限的财政投资资金用在急需国家投资和国家应该投资的领域,即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财政投资于水、电、路、气、交通、通讯等行业。这些行业具有规模效益递增的特点,即经营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独家经营效益优于多家竞争。由此,天然存在竞争失灵的可能性,需要政府介入。三是环境保护等领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与环境的不断恶化成正比,所以,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环境保护同时又是外部效应影响所致,它必须通过政府的非市场方式进行矫正或解决带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供给。这里财政不是以直接投资方式,而是以补贴方式来实现其职能。 第二,采取多种财政配置资源的方式,也就是说,改革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财政投资于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不等于要财政投资,政府直接生产。财政投资于公共产品生产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就是说,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和公共产品政府生产是两个概念。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是指,公共产品所需资金是通过政府预算获得的,并且无偿使用,而公共产品政府生产是指公共产品所需的资金不仅来自于政府预算,而且其生产还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下进行的。前者是资源利用的概念,后者是生产组织的概念,由此可见,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和公共产品的政府生产是两个概念。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不是必须要求政府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产品的生产可以采取公营和民营的两种生产形式。1981年美国公共产品中公营生产的比重约占49.6%,民营生产的比重约占50.4%,大约是一半对一半。所以,改革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十分必要。 1、改革政府包揽全部公共产品生产的状况, 实现公共产品生产的民营化。政府干预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是公共产品的特征所决定的,但是政府供给和政府生产又是两个不同概念,政府供给的条件下,公共产品可以采取公营生产,也可以采取民营生产,这是由其效率决定。所以,政府转变职能收缩投资范围,改变直接经营私人产品生产状况,同时,也应该改革包揽全部公共产品生产的状况,逐步实行公共产品生产的民营化。从市场国家的经验看,一般民营生产比公营生产具有更高的效率,而且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所以,我们可以借鉴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已有的成熟做法,推进公共产品生产的民营化。 2、政府减少对公共产品的直接经营, 而转向对公共产品供给的管理方面。政府通过财政收支规模控制和影响资源在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的配置;政府通过对公营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其提高效率,改进服务,同时,在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公共产品生产领域时,进行规划,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民营企业进入和公平竞争。改革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减少政府对公共产品的直接经营,目前,政府应采取逐步退出的方式。一是财政将原来拨改贷资金、财政基本建设投资转为资本金,以企业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管理,退出直接生产经营。二是通过产权转让,将国有企业的资产转让出去,并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民营企业参股国有企业。三是对进入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民营企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采取优惠政策,以便引进竞争机制,搞活国有企业。 3、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目前, 我国某些公共产品领域的民营化已经开始起步。比如,城市交通方面的民营承包小公共汽车和个人出租汽车等等的运营;通讯方面的bp机无线寻呼系统等等,这些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民营进入改变了原有公营企业一家垄断的局面,在适应社会需求、方便人们生活方面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活力。 4、采取多种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 政府投资于公共产品生产只是为了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所以,只要达到目的,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一是政府招标,与民营企业签订供给合同。这一般适用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部分公共服务行业。政府提供招标项目,企业投标,在多方竞争后,政府选择最有利的企业,与其签订供给合同。二是政府授权经营。这一般适用于城市公共服务行业,如自来水公司、电话、供电等行业。在国外,影视、广播报纸出版行业也采取这种方式。当然,必须建立严格的申请审批制度。我国目前也出现民营的影视公司,为繁荣文化,活跃人民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三是政府采取补助津贴、优惠贷款、无偿赠款、减免税收、直接投资等形式,资助提供公共产品生产的民营企业。这一般适用于科技开发、教育、卫生保健、图书馆、博物馆、城市住宅建设等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在改革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应该更加灵活地采取多种形式,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由此,通过改革,最终使我国财政由现在的吃饭财政、建设财政转变为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经济手段,二者都是从 价值上来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实现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协调这两大经济手段,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一)社会财力结构和社会积累职能日趋复杂化。具体 表现为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下降,以企业资金为主体的预算外资金 的急剧增长;(二)在社会财力的运用上,出现了控资来源的多渠化,投资决 策的多极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三)社会财力的日趋流动化和社会资金融 通关系的广泛化、市场化。这些新变化,客观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 货币政策的协调要求。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特征,要求财政和银行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的 运行。但财政杠杆较之金融杠杆作用的发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条件, 相互补充的。财政杠杆较之金融杠杆具有更强的控制性和时滞性,而金融杠杆 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时效性,财政杠杆对调整产业结构更为有利,而金融杠 杆对调节企业行为更为有效;财政杠杆偏重于解决分配的公平问题,而金融杠 杆侧重于解决分配的效率问题。两种经济杠杆不能单打一,要综合运用,扬长 避短,以发挥交叉效应。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 一方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 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财政 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 也是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需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1、坚持“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和均衡性的货币政策,做到财政分配总规模 的大体平衡。 2、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包括:税收杠杆、补贴杠杆 、预算杠杆、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杠杆等。 3、加速包括金融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在内的市场建设,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建立在市场行为之上。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模式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模式的最佳选择应是适度从紧的财政与货 币政策,即紧中略有松的财政政策和松中略紧的货币政策的组合。 (一)实行紧缩财政政策的依据是财政面临困难。当前财政所面临的困难主要 体现:(1)财政收支不平衡。1979—1995年,财政几乎年年出现赤 字2540亿元。据估计,这种收不抵支的财政状况今后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2)财力分散。由于在国家与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上处理不当,财政收入 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1994年约11.8%,是历史上的最低点。特 别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实行了分税制,但中央和地方分配关系仍未理顺,中央 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依然很低,1994年,这一比例仅为33% ,而同期市场工业化国家这一比重多在70%—90%之间,相对而言,我国 属于“弱中央”的国家行列。(3)财政补贴过大。1993年财政的价格补 贴、亏损补贴分别为300亿元和400亿元,如此巨额的财政补贴已成为财 政的沉重负担。(4)债务规模大,依存度高。1995年,中央发行债务达 1350亿元,债务依存度为53%,1996年,中央已发行1950亿国 债,沉重的债务负担有可能导致中央财政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危机之中。(5 )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现在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国有企业亏损,这说明,财政 收入的来源基础受到动摇。上述五个方面均表明财政陷入困境,如果不实行较 紧的财政政策,巨额赤字和巨额债务将使人民丧失对将来经济增长的信心,从 而导致财政危机和信用危机,进而对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 总需求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供给方面,而供给方面则是由产业结构的不 合理造成的。紧中有松的财政政策可以对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灵活调节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查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搞活是 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两大工具实现的。对于国家要优先发展的部门、行业或地 区,一方面,国家可以采取低税率、税收减免等措施来提高这些部门、行业或 地区的盈利水平或经济效益,引导人力、物力和财力流向这些部门、行业或地 区,从而增加相应产品的供给;反之,对于国家想要限制的部门、行业或不优 先发展的地区,可以采取高税率等措施来降低这些部门、行业或不优先发展的 地区,可以采取高税率等措施来降低这些部门、行业或地区的盈利水平或经济 效益,从而减少相应产品的供给,最终实现总供需平衡。另一方面,财政支出 本身就是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财政资金在各部门、行政或地区的 倾斜投资或优化支出结构本身就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可见,财政支出在确保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上都具有 很强的调节作用。 (二)实行松中略紧的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和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需要。我国经济仍存在着资金 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即要靠社会内部积累,也要积极吸收利用外资。 据调查,当前企业资金短缺,产品积压情况严重,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在这种 情况下,必须适当放松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存款准备率、利率、增加再贷款等 措施来增加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尽管财政政策 也是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财政政策调节的力度太大且直接 ,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也力不从心。货币政策的应用则可以发挥较好作用,避 免经济出现急剧波动的运行情况。 二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需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国有企业的状 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和改革的步伐。因此,增强国有企业 的活力,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货币政 策是搞活大中型企业外部配套措施的一个内容。这些年来,资金紧张,周转困 难,债务负担沉重,长期高负债经营一直是国有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在这种 情况下,如果实行紧的货币政策,企业占用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所需的流动资 金和固定资金就得不到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就难以维持,搞活国有企 业就无从谈起。总之,搞活国有企业需要松的货币政策。由于银行资金不同于 财政资金,是有偿的,可以周转使用,那些管理不善、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将 因此而得不到贷款,并将被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促进搞活国有企业上, 较松的货币政策是可取的。 三是发挥宏观调控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正进入高速度发展经济的新时期,银行只有实行较松而又略紧的货币政策,才能提供一个稳定的 金融环境,以期达到既高速度,又宏观协调(即防止比例失调与通货膨胀)的 预期目标。银行在实行松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发行与信贷规模时,必须同时 实行略紧的货币政策,适当控制过大的货币发行与信贷投放规模,尽量优化贷 款结构,做到松中有紧,并与财政政策密切配合,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协调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平与效率关系分析 论文摘要: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发展中永恒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由此所反映出的公平让位于效率的不平等现象日益引发起人们的关注。人民群众对于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党的十七大上中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主要分析市场经济微观机制下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公平;效率 1 公平与效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表现,从一个管理学定律谈起 管理学范畴有一个著名的80/20定律,即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将这个概念延伸到企业的经营上,也可以解释为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客户。因此企业都会把更多的资源放在为这20%的客户服务上面,例如现在银行每年都要征收小额账户管理费。这些小额度账户的持有者大都是中、低阶层收入者。在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追求最大利润的企业本身就有一种摆脱掉自己所应负有的社会职责的冲动。由此可见,如果拥有资本数量不同的企业和个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能会享受到不同的待遇,富人会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待遇,而穷人则有可能被排除在这些服务以外。因此加强政府提供社会公共物品的力度,如加大对教育、医疗、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这种差距。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范围和种类也应该逐渐加大,特别是为穷人子女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职业教育,创业贷款等,尽量缩短富人和穷人子女在竞争起点上的差距。 在这里私人机构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采取各种措施为富人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就是追求效率的体现;而政府机构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就是注重社会公平的体现。 2 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最易激化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者处于买方市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作出抉择,可以选择的余地是最大的,而且此时整个社会的福利是最高的。当这个市场是垄断市场时,市场上的需求大于供给,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厂商则可以凭借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利润,此时即是典型的效率优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厂商自身的理性行为肯定是逐利的,其原则也是以效率为先。下面以我国房地产市场为例进行说明,由于我国人多地少,且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阶段,有大量的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到城市中来,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旺盛,房价居高不下。因此如果从社会公平争议的角度出发,政府不应该允许发展大型豪华别墅和豪华墓地。虽然开发豪华别墅和豪华公墓可以帮助开发商更快更多的创造利润,却以变相的减少了市场供给,推高了房价为代价,将大量的中低阶层收入者挡在了房地产市场大门外。当房价不断高涨时,商品房已经成为最有价值的投资产品,因此先富起来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囤房、炒房来实现保值、增值。在此过程中,房价上涨的成本主要转嫁给了拥有刚性需求的中低阶层收入者。在房价不断高涨期间,资本获得了太多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先富不仅没有带动后富,反而是在剥削后富,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过程。现在房价的歧高已经对我国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持续攀高的房价很容易积累起大量的泡沫,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 房地产商对利润的追逐对应着效率,而提供符合中低收入者支付能力的房源则对应着公平。很显然,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中突出的显示了效率的含义,而忽略了公平。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都是由保障房或者廉租房市场和商品房市场共同构成的。只有在商品房市场,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遵循价高者得的市场经济规律。在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中,保障房和廉租房处于极度短缺的状态,使得大多数中低收入者也不得不进入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推高了房价。因此从公平角度出发,我们就应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重新作出一个更加全面的规划,大力发展保障房和廉租房,使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市场。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不论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这都是最根本的出发点。但是仅仅依靠市场经济本身的机制并不能到达这样的效果,在不加以制度规范的前提下市场经济是“一切向钱看”的,一切以利润为导向的,一切以实现利润的多少为评价标准的。 3 现阶段如何处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前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就是过于重视效率而忽略了公平,从而导致了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已经达到了社会所能容忍的极限。经济总量的急剧膨胀往往带来收入差距拉大和贫富分化,类似的情景在几乎所有经历过快速增长的国家的历史上都发生过,人们处置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有一些国家成了当今世界上的“成功国家”,另一些要么坠入了动荡不宁的泥淖,要么重新回到了贫困的深渊。 我国在公平与效率问题上,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与客观国情,作出了新的调整。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表明我国政府已将宏观管理与调控的操作重心从效率转向公平,为我国今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中,如何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方向。 注重效率是我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所在。公平起着稳定社会情绪,为经济社会的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后续力量的作用。因此我们不应只看到效率和公平之间的矛盾关系还应该看到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不能只追求公平而牺牲了效率,这是我们早就丢弃了的“平均主义”;我们也不能只追求效率而不顾公平,这样只会引起社会贫富严重分化,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一旦失去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更无效率可言。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公平和效率的和谐共存。 效率将整个社会的发展引领到更高的层面上去,公平使得整个社会的发展更加健康,为社会的后续良性发展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 4 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共存 (1)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指导,促进公平竞争和充分竞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以中国药品市场为例进行说明。中国目前药品市场上部分药品在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后,部分药企会因为利润微薄而逐渐停止生产这些药物。在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制下,药企做出上述决定是很正常的反应,但是对整个社会而言则是一种损失。利润微薄并不等于没有利润,仅就制药企业出现的这种情况,主要还是由于药品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所造成的。公平被迫让位于效率。为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降低医药企业进入门槛,力促市场竞争,或者出台相应的强制性政策,对参与竞标的药企要求其必须信守承诺,并给予一定的优惠。但是从长远来看,最有效的仍然是成立以非盈利或微利为目的的国有大型药企,完善社会公共药品的供给体系。 (2)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是提供各种社会公共服务的最主要机构。提供像教育、医疗、养老等对社会稳定和进步意义重大的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责,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就是社会稳定和公平的保障。在这些最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应该最彻底的贯彻公平优先的原则,提倡无利和微利经营。虽然我们现在的一些公共服务领域,如教育和卫生领域鼓励私人投资,但是这些私人投资只能算作是有益的和有限的补充。像现在出现的入学难和看病贵的问题都应该属于政府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我们只有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和管理质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本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将是越来越多的,并且对其社会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总之,在新的阶段我们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建设,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稳定的后勤保障。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加强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几点启示 【摘 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尽快解决“三农”问题,仍必须通过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经营体制改革,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多方面促进社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词】农村 市场经济 改革 党中央坚持把搞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不断加以强化和深化,这充分说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把农村的经济搞上去。推进市场化改革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我国农村的改革实践证明:没有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推动,就不会有中国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变化。同样,在新的发展阶段,仍必须通过深化农村市场化改革,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如何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值得我们探讨和实践的问题。 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面提高农村市场主体的素质,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运行机制,应从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两个方面:在深化改革方面,通过深化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和大力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成本控制机制、市场供求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在依法治“市”方面,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健全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调整财政信贷分配格局,加大农村经济发展扶持力度程传兴强调,农业是弱质产业,客观上需要支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投资力度。 二、加强经营体制改革,培育农村市场主体 1.引导农户适应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调节范围的扩大,农户参与市场的程度也在提高,但总体上还是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主要是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生活,习惯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缺乏自主决策的经验和能力。而且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在掌握市场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运用农业科技也受到限制对外招商引主体。农业投入问题是长期困扰农业发展的“瓶颈”。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启动境外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是招商引资的主要任务。 2.组建公司兴主体 主要是发展公司制农业,按照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培植一批加工型、流通型、生产型和复合型的农业企业。 3.鼓励干部转化为主体 根据上级有关政策,鼓励机关干部、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兴办和领办农业经济实体。 三、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1.发展成熟的生产要素市场 劳动力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我们应改革过去那种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鼓励富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以增强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资金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缓慢很大一部分在于资金不足。因此,我们应着力解决农村的资金问题。我们的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快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 2.政府应加强对各种政策法规的调控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立法空白区制定相应的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改革的政策法规,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要求去贯彻执行,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我国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所承载的权益是不一致的,这种城乡不统一的户籍制度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因此,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城乡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使户籍登记能够准确反映公民的居住和职业状况。由于“二元结构”的限制,我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2亿,流动人口已经从城市体系中占较少比例的群体成为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经济联系、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化。同时,由于流动人口成为城市体系的边缘人,他们在城市中遭到的一系列社会排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公平和建设和谐社会,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因此,随着城乡迁移和人口流动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户籍制度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迫切需要推进城乡户籍体制和相应的公共福利体制改革。 3.福利保障和教育制度 我国医疗、养老、住房、劳动保护等福利保障待遇基本上只施惠于市民。城乡不统一的福利保障和教育制度阻碍了城市对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吸收。因此,要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和医疗卫生制度,消除在城乡分割制度下农村劳动力在获得教育、技能培训、健康与营养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与城市劳动力存在的巨大差别。 四、兴办村办企业是实现农村发展的有效方式 农村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经济问题。而如何搞好农村经济?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是兴办村办企业,通过集资或引资等渠道在每个村庄内搞一个或两个这样的集体企业。这样的企业有很多好处,如,吸纳本村的劳动力。本来,在农村地区有许多农民到城市里打工,而现在不用出本村就可解决就业问题。由于企业有一部分赚的是城市的钱,这样资金因素便可以流通到农村来,进而加快实现村办企业的原始积累,加快了资本的流通速率。资本的生命在于流通,农民挣了钱而后又以各种方式用于消费,这实际上是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支配能力。 因此,加强和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本途径。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经营体制改革,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加强农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在上述方面进行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的途径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 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通过理念更新、生产经营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等方式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并且一般都要综合运用这些途径以取得最佳降低成本效果。 1、通过理念更新推动成本降低 从实践来看,几乎所有的成本发生都与人有关,因此,只有人树立了降低成本理念才能推动成本节约。这一过程中,首先,领导者要带头更新成本降低理念,要树立降低成本就是增加利润或者提高效益举措的基本理念,带头参与到各种有利于成本节约的行为当中去,通过领导的示范带动促进成本降低。其次,广大职工要树立积极参与降低成本理念,职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以帮助所在单位节约成本就是为单位服务,就是立足岗位多做奉献的一种意识,利用这种理念指导自身行动,规范自身行为。 2、通过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推动成本节约 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成本包括材料、人工等成本,还包括管理费用等,因此,必须强化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首先,生产经营准备阶段成本管理,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市场原材料供应商等的调研,通过谈判有效降低燃料、原材料等的成本。其次,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管理,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边角废料利用水平等促进成本降低。再次,通过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控制成本,要完善物流配送、降低产品损耗,促进成本降低。此外,还可以利用技术创新、标准化等推动成本节约,特别是标准化工作既可以保障质量,又可以降低谈判等成本,对于成本节约意义重大。 3、通过财务管理创新推动成本节约 财务管理创新是成本节约的重要途径,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等推动成本节约,通过编制预算方案,推动预算执行与考核,可以有效的促进成本节约。其次,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促进成本节约,可以利用信息软件对单位内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监督,一旦成本超标则进行预警,以此推动成本节约。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推动成本降低的现实保障 降低成本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参与竞争、追求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厉行节约的背景下推行降低成本方案更为易行。实践中,单位可以从完善降低成本方案、强化组织考核、强化监督等方面推动成本节约。 1、制定降低成本的细化方案 首先,要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单位要根据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定位,年度业务工作量,明确部门经费支出或者说控制标准,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目标。其次,要细化各部门成本支出细节,对于可预见的支出,要通过预算等方式在支出金额、时间节点上予以明确,特别是对于与往年比较成本节约达到一定比例的,要积极进行沟通和协调,明确成本降低的原因。再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主体,一般而言,单位内部要形成以部门负责人为主体、全单位以主管财务的领导甚至一把手作为成本降低的责任主体推进成本节约。 2、强化降低成本的组织考核工作 首先,要强化对成本发生过程的管理,单位通过分析成本构成及发生的环节,科学的预测成本变化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并动员相应岗位人员参与到成本降低活动中来,形成降低成本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充分调动审计、财务等部门的积极性,形成降低成本的组织力量。实践中要整合各部门力量,避免各自为战等导致成本控制不力。再次,要强化成本发生的考核工作,对于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在年中和期末要组织目标考核,对于考核结果为成本降低未达标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对于成本控制较好的,要总结经验并进行推广。 3、强化降低成本的监督工作 首先,要积极推行事前监督,要真正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必须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就跟进,全面了解即将发生经济活动的基本情况,并对事先编制的成本方案进行审查,将降低成本监督重心前移。其次,要进一步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督,在重大经济活动发生过程中,要指派专门人员负责全过程跟进,在经济活动结束后积极组织相关审计活动,以此保障监督的时效性。 作者:张明 单位:山东矿业管理技术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财务管理方法 一、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首先,是顺应时展的产物。市场经济的发展,取代了计划经济的主体地位,对于企业和单位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对自身进行改进。而对于医院来说,财务管理是其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保证,加强对于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有效节约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医院的稳定发展。 其次,是提高医院知名度的有效方法。人们对于医院的认识,一是看医院的医疗水平,一是看医院的规模和管理。医疗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必须从医院的规模和管理出发,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而无论是提高医院的规模,对医院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或扩建,还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财务管理都是不可忽视的。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提高医院获得的利润,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也可以带动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说是医院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二、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方法 (一)加强预算管理 医院预算管理指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一段时间内医院的财务收支、结构以及资金主要来源渠道所进行的预测,将医院事业发展和工作任务以财务收支的方式表现出来,包含了医院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涉及人、财、物等各个方面,以责任和目标为表现形式,体现在预算管理体系中。 加强预算管理,首先必须强化意识,引导医院全员参与。医院预算管理关系医院全年的收支计划,是医院正常运营和发展的根本,管理人员和领导阶层必须充分重视,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同时,医院预算管理关系着医院员工的切身利益员工应该理解其深刻含义,高度重视,并且积极参与进来,维护医院利益的同时维护自身利益。 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管理质量。定制预算管理计划时,必须结合实际,不切实际的预算将直接导致医院预算系统效率的下降,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加高,必须由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结合前年度的实际收支情况,使预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立足医院的长期发展,为医院提供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最后,要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监督。预算管理并非制定计划,而是实施计划。科学的计划制定后,要针对其审核和修改,组成预算管理小组,做到专人负责;以财务处为中心,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建立起相关制度,并按照制度严格去落实执行,在执行中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预算管理计划不会成为一纸空文。要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完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医院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执行能力,进而实现医院相应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可以说它是决定着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绩效管理可以反映出医院的管理和文化理念,是医院立足社会的一大基础,对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就医环境,提高财政收入等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完善绩效管理,可以使员工感到压力,提高其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全面提高医院的整体素质和形象,提高医院的财务收入,促进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在当今的社会形式下,医院的竞争日渐激烈,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脱颖而出,必须顺应时展潮流,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进行创新,提高医院对于财政收支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医院的长远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邵连平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企业会计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创新 一、企业会计管理创新的作用 (一)有利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会计管理要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控制,然而如何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让资本在筹集、投放于使用、回收与分配的过程中最大化发挥资金的作用,找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只有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才能让企业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然而这对一些企业来说,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意义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开始依靠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在市场中争取一席之地,但是有些企业的服务水平差,缺乏创新性,使企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增强企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创新,不仅仅能够提升企业良好形象,而且还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企业通过加强会计管理,使得企业能更好的处理企业的资金链,并且做出合理的安排,更好的运用资金,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尽快实现企业的优化升级,使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有利于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需要会计进行核算,之后在进行分类和计量,而且还要将财务状况在帐薄上反映出来。实际上企业会计工作的本质就是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信息来源。企业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会带来直接影响。如果会计在工作中提供的信息是错误的,那么就会使企业的经营决策出现错误,这样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因此,为了做好企业会计工作,那么就要求会计在工作中要认真收集和分析信息,这样在能增强对风险预见能力,才能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 (五)有利于消除风险 由于有些企业性质比较特殊,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难免会产生一些风险。当企业存在风险时,应该及时运用会计分析手段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同时根据先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处理非法事件,从而解决风险问题。 二、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意识薄弱 可能诱发风险虽然在近几年来企业在加快会计工作的基础建设,其中包括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但是随着企业以及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很多新的问题、新情况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由此体现出来的企业会计管理意识薄弱,其中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不严格,财务支出工作不规范,会计监督的力度不够,会计人员素质低等方面,这些环节对会计职能的发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还会诱发企业风险。 1.会计管理风险。由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严格,人员自身职责不能与岗位工作相对应,这样就会出现会计管理风险。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从而诱发风险;二是制定了相对应的会计管理制度,但是却没有将制度真正的落实到位。例如,有些会计违反了财务管理制度,不能按照会计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进行,有的会计违反了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有的会计泄露了企业财务状况,违反了会计保密制度,有的会计向他人泄露企业会计电脑操作指令。另外,有些会计只重视财务的核算工作,而忽略了财务核对工作等等,这些都能诱发企业会计风险的发生。 2.会计核算风险。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会计管理的基础,也是会计部门的关键工作。目前,一些企业中出现的经济案件多数都与会计核算环节有关,由于企业出现违规经营状况,例如,会计篡改帐表、在账目方面弄虚作假以及滥用贷款业务等等。所以,如果会计核算质量差,不能按照程序进行规范操作,这样就很容易出现风险。 3.结算风险。结算风险也就是指票据风险。在近几年来,在票据方面引发的诈骗事件,一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不法分子通过使用高科技进行作案,作案手段较高,二是企业内部防范风险的意识过于薄弱。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没有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常常疏忽大意给不法分子创造了机会,有些人员借业务之便,不顾相关的法律法规,盗用资金等等。 (二)会计管理机制弱化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会计基础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企业会计的管理水平,由于企业基层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交待的业务指标,常常忽略了会计内部管理,致使会计基础工作弱化。其中主要体现在账户设置不规范,乱用会计科目,不及时对账,会计报表虚假等问题。 2.管理权力涣散,很难发挥管理优势。由于会计管理体制、组织结构都是运用以往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致使会计管理出现以下问题:一是管理的层次较多,一份业务文件要在每个层次中进行转发,基层经办人员却很难看到,一项业务的确立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和把关,这样就很难找到新的商机,最后却无法追究责任;二是会计部门不能与业务部门协调,由于企业在业务变化发展中,不能对会计进行集中管理,业务管理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加上制度无法统一,常常出现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抵触现象;三是会计人员的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顾及管理工作,有些会计缺乏工作经验,只能对日常的工作事物进行处理,无力进行会计管理。 3.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在会计工作中,会计必须具备的就是财务管理职能,会计工作应该及时对财务管理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但是目前我国一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以往会计管理模式中,虽然有些企业已经在会计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但是却没有形成规范的会计管理体系,这就使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的工作状态,只是在事后进行算账,缺少会计监督制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会计考核指标不合理,有些企业受到利益的诱惑,在调整收支方面,其随意性过大,往往造成财务信息虚假。 4.缺少监督功能。会计的监督职能很难发挥作用,目前我国有些企业中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在一些企业中常常聘用兼职会计,这样就使得临时会计不能履行会计工作的全部责任,即使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但是也没有处理问题的权力,这样就使得会计监督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同时,企业内部审核人员工作任务量大,不能对所有工作都能顾及到,加上他们的工作能力有限,只能运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来进行检查,导致了会计自身只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此外,在企业内部有专业的审核人员,但是他们在工作中却缺乏独立性,在检查会计业务时,其检查的深度不够,这样就很难将会计的监督工作真正的落实下去。 5.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主体,因此,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对会计管理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在我国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带来影响。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中建立了会计学习培训制度,当会计人员掌握了基本的业务以后,就被调到其他部门中,虽然在培训过程中他们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会计人员对某项业务的学习却不透彻,这样就给会计工作带来了风险,也增加了会计管理工作难度。随着企业会计工作量逐渐增多,会计业务工作开始变得极其复杂,对于业务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来说是很难满足会计工作需求,这些因素让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在企业内部,有制度但未执行,由于会计管理工作过于放松,加上内部管理制度尚未完善,使得一些会计为了一些利益,做出了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致使企业不能正常的运转,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四)企业发展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从客观上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知识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企业的发展会面临着挑战,因此,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此时,会计应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管理创新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对以往的会计管理工作作出科学的评价,并且总结经验教训,结合企业经营发展实际,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指导新时期的会计管理工作。企业会计管理创新,需要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方向,才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同时,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会计管理体系,将现代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管理工作中,以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 (二)增强企业会计管理创新意识 在当今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创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同时,创新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灵魂,也是在市场中参与竞争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如果企业还停留在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那么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只能被淘汰。一个没有创新理念的企业会计,是不能帮助企业进行创新的。因此,企业会计只有树立创新理念,才能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监督的力度 加大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会计工作职能,首先应该让会计人员不仅仅拥有提意见的权力,而且还要有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权力;其次,要做好企业会计核查和监督工作,并且在核查过程中体现核查人员所具有的权威性,将会计监督与会计核查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会计监督力度。同时还要确定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内容,做到二者有机结合,如果在检查与监督过程中发现风险问题,应该及时上报;最后,落实责任,并且要求会计人员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各个部门沟通,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综合管理体系。 (四)利用制度约束会计人员工作行为 制度约束是在会计工作环节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约束制度,它主要是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职责、业务处理方式进行约束,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要做好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要求会计与时俱进,在工作中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并确立考核内容,在企业内部可以建立一支会计考核小组,负责对会计各个工作环节的内容进行考核,同时对于平时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适当的鼓励,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应该给予批评和教训,如果出现大量资金损失的情况,那么就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 总结: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只是依靠企业决策者的决策以及企业所有员工的自觉是不够的,还需要会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作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虽然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但是只要会计管理人员加强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增强责任感,就会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做好新时期的企业会计管理创新工作,才能保障企业更长远发展。 作者:李婧 钱莹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 达尔凯(中国)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略谈地区垄断市场经济体制及改革思路 1地区垄断的原因及危害 1.1政府调控经济的尺度———市场经济下行政行为的边界 通过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以组织经济建设是政府的职责,然而行政主体究竟应介入经济生活的那些领域、参与市场管理的哪些范畴、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哪些作用,是随着社会现实不断变化的。经济转型的深化越来越要求政企分开。政府角色的转变一方面赋予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要求政府收束行政权力,以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管理。然而,政企关系一直处于矛盾状态,处于国有资产与地方资产增值保值的考虑,政府依然以行政长官身份对企业实施正面或负面的干预,使得企业不能在独立自主状态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由发展。 1.2地区垄断的危害———类比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行为 地方政府过多介入经济领域,以强制性行政指令的方式导致地区垄断,从表面上看是对本地企业的保护和对外地经济的压制,在短期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对本地企业和经济的有效保护却不利于其长远发展,是饮鸩止渴的行为,原因如下: 1.2.1地区经济与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可类比加入WTO组织后中国经济与世界贸易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以行政行为,例如:提高税费、不合理地加大检测力度、设置贸易壁垒等手段人为地将开放流通的市场分割成彼此相对孤立的部分,大大阻碍了外来商品和企业的进入,必然导致其他地区经济正常流通渠道受阻而蒙受利益受损。这种情况下,其他地区政府往往会采取报复性的手段,致使该地区的商品、企业或其他经济体难以进入外来地区,进而导致本可以拥有的市场减少、发展空间减小、可获得利润减低,对于他方与自身而言都是有害无益的。 1.2.2地区垄断使得本地区商品或企业在本地市场内占绝对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并非在正当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从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是通过地方政府家长性的保护采取一系列倾斜性的行政政策所致,自然也并不意味着该经济体的运行是健康的、良好的。短暂的胜利往往会致使该行业意识不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良好保护”的环境下成长的经济体远离激烈的市场竞争、工艺的淘汰与更新,久而久之在“坐井观天”的心态下丧失了发展进步的动力。地区垄断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在政府无力承担保护的重任,抑或法律、法规、政策实行调整使得垄断的条件不复存在之时,必然加速地方经济的衰败甚至消亡。 1.3地区垄断的根本原因———绩效机制、社会现实与民族性格: 1.3.1我国现行对执政者业绩的评价机制是否与现实相适应。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中将经济增长作为重要指标,且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标准定量化,例如人均纯收入、GDP等评价机制体现为数字上的增加,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质发展,也忽视了经济建设与民生问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自然环境的协调适应。这样的评价体制固然有很大合理性,且为利益平衡协调的结果,但这样的政策导向容易导致行政主体采取地区垄断的方式,为本地经济主体给予“家长式”的保护,屏蔽了正常市场竞争中本该面临的风险甚至不利益。虽然地区垄断的行为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是相对便捷有效的方式,然而从长远角度却是饮鸩止渴式的危害。同时,我国作为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存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即经济发展的动力并非源于社会、市场内部的需要———至少这种需求不够强烈,而是更多地来自本地区政府的行政行为、上级政府的要求、其他发达地区经济往来的带动。这样的现状导致地区经济走向与本应呈现的正常样态相比受人为主观因素支配较多,受客观因素决定作用较小,无论是在建国初的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当今,政府的角色始终是管理者、作用始终是决定性的。经济主体因实力不同,对政府抱有或是依赖保护、或是摆脱控制的心理。因此,经济体很大程度上脱离政府管理、完全独立自主发展,在现阶段的可能性较小。 1.3.2从民族性格及社会心理角度分析,我国千百年来的小农经济形成的封闭性、自私性特点,表现为每个个体、每个家庭、每个地区专注于自身产业,很大程度上割裂了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这种以自身发展为核心任务的思想观念,导致个体对外界社会的无知与冷漠,且忽略了自身与外界本存在着的联系。尽管当今社会时代已发生变化,开放、沟通、交流、分享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然而狭隘自利的心理仍然长时间存在,且导向着不同人群的行为。从行政主体角度而言,只关注本地区经济发展而采取不公平竞争手段、甚至不惜损害外界利益的心态,对自身和外界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现实视而不见的弊病,导致地区垄断现象的存在。 2地区垄断的解决思路 笔者认为,在对地方政府业绩尤其是经济层面考察时,不宜将地方经济割裂开来、独立对待,而是将市场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将地方经济在整个经济体中发挥的作用纳入考量范围,以此促进地区间经济的相互流通,从而产生积极作用。例如,将本地区经济要素为其他地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本地区引进其他地区经济要素,对本地区与外地共同产生的积极作用纳入考察范围,以促使地区经济在分享中互利共赢,各取所需。任何对现有体制改革的举措,即使产生再多的积极效应,也会对社会造成难以预期的负担,甚至是无法弥补伤害;绝大多数变革都会引发利益的再分配,以“被牺牲的一代”的惨痛付出作为时代前进和发展的代价。社会制度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即使是细微的变动,都有可能对整体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因此,面对现有体制的不完善之处,缺少深思熟虑、不经过考证而提出大刀阔斧的改革、颠覆性革命的建议,未免是成熟理性的做法。尝试转变观念,疏通、引导,巧妙解决问题或许会带来更多的成效与更少的伤害。 作者:张琪悦 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市场经济体制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摘要: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冲突集中出现,电力企业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形势。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以期为电力企业成功转型,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家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当下,受内外因素影响,电力企业在组织运营中,正面临着许多风险,其中,尤以经济管理模式最为突出。电力企业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在以往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促进了电力企业经济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弊端愈发显现,电力企业经济发展遇到瓶颈,电力企业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刻不容缓。 一、市场经济体制概述 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现代化经济体制,它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之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本质区别。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经济系统开放化、经济资源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重大特征[1]。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者,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和销售是以消费需求和市场需求为根据的,因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具有显著的社会主义特色,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企业,亦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电力企业应积极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能力,把握发展契机,努力发展壮大。 二、当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计划经济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在当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计划经济管理理念仍占有很大的影响,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计划经济色彩还很显著,经营管理理念较为滞后。目前,许多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仍以粗放型为主,不能有效做到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形势的严峻性,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经营管理制度缺失 经营管理制度缺失是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电力企业管理中,管理部门众多,如财务、设备等部门对企业均具有管理权。另外,还存在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各管一段”局面屡见不鲜。 (三)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一些管理者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其不重视管理工作。部分存在观念陈旧、管理知识层次和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特别是专业管理队伍的匮乏,导致电力企业财务、设备、后勤等部门的人员纷纷插足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工作混乱,这就造成资管理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电力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电力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建议 (一)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 创新经济管理理念是做好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电力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事实上,许多电力企业都制定了经营管理细则,但是由于经营管理意识的滞后,这些细则大多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贯彻实施。创新经营管理理念,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积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二)健全经营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的正常运作需要根据其自身情况不断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实践中,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普遍存在“分段管理”的现象,这使得企业管理混乱不堪,管理效率低下。健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使各管理部门之间有序、协调行使管理职权,显然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重视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准确界定各部门职权,对整个管理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整合管理制度,实现各管理部门权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决定经营管理工作的成效[2]。因此,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对提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至关重要。电力企业应努力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积极引进管理人才。市场经济下,电力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形势,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质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四、结语 面对当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应不断进行探索与发现,努力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科学客观的态度,来探寻未来的发展之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为电力企业顺利健康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1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市场竞争平等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的形成 许多国有企业在我国处于垄断地位,致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此,这些企业将成为以后改革的重点.可以预见此项改革将面临很大的阻力和困难,只有在垄断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并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减小众怒和民怨.另外,如今我们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需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祛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表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能够使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得到发挥,是国有企业的效率不断提升,使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广泛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私营中小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增加就业岗位并提供人们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的生力军,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当坚定不移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未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3年年底,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量已经超过l000万户,个体工商户已经超过4000万户,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税收贡献率超过50%,就业贡献率超过80%,新增就业贡献率达90%.但是,非公有制在我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受到我国体制的阻碍,许多行业个体工商户很难进入,有些看似入口畅通的行业,实际上根本不能进去,甚至不准进去,再一个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税负仍然沉重,对此党和政府虽然已经出台了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但是落实情况不太如人意,需要加大落实力度冲破体制的阻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向前发展.根据十八大报告的指示,今后应努力促进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局面,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种种经验已经表明,在竞争性不太强的领域,个体私营企业的适应能力很强,灵活性很高,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规模庞大,建设周期长,建设成本巨大,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和领域,国有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以私企和国企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协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的职责就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各种经济成分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 2加快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 发展要素市场必须要与发展资本市场相结合,要规范创业板市场,规范场外交易市场,加速建设公司债券市场,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运行结构,降低融资的难度,增加直接融资在公司筹资中所占的比重,积极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同时加强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监控.另外,外汇市场与保险市场的发展也应当受到重视.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能够极大得优化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城镇和农村劳动者就业不平等的问题在我国依然严重存在,应该大力改善人力资源市场,使其进一步规范化,以保证来自各地的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平等,促使我国第一产业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减少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国土面积虽然广阔,但人均耕地面积仅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因此,必须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规范土地市场,减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严厉打击非法的土地挪用,决不能轻易的把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要提倡节约土地资源,要减少行政划拨出让土地的比例,提高土地挂牌交易的比例,严厉打击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中的腐败行为,禁止开发商以“白菜”价拿地.其次,要大力推进价格改革,要把要素市场的价格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改变我国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而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政府要放开生产要素价格的管制,政府认为的压低了许多资源的价格,使价格不能反映供求关系,不能反映稀缺程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生产者的铺张浪费.要努力建设发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塑造节约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推进生产要素价格改革,使价格能够反映资源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限制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发展,鼓励他们尽快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那些不计环境与生态成本的企业要严厉管制,避免环境和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有效的利用价格杠杆,合理的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今后,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使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价格上升到合理的位置,尤其是煤、天然气、石油、电力等能源的价格,可以采用征收燃油税的办法提高汽油的价格,生产与生活用水的价格也适当提高,使其价格能够补偿污水处理的成本,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费用,土地所有权的转让一定要经过公开的拍卖,杜绝腐败行为的出现,打击暗箱操作.另外,要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反映资金的价格,艺改变利率的偏低状态,对于低收入的群体可以适当加大对其补助力度,发放临时性补贴等等.加快现代商品市场的形成,还要促进商品市场的发展,转变营销方式,降低商品流通中的交易成本,增强竞争力,鼓励农民之间进行技术合作,太高他们的增收能力.另外,要整顿市场秩序,使其规范化,严格保证食品、药品的安全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系统,强化全体公民的守信意识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市场环境. 3推进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201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5414美元,我们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公共产品的供应严重不足,这与过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人们思想保守有关,如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理应加大公共产品的供应量,优化公共产品的配置结构.目前,我国在公共产品与服务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城乡差距较大,流动人口很难享受到类似于固定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东西部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不平衡,在医疗卫生方面,80%的资源被城市人群所享有,农村人口仅能享受剩余的20%,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进展缓慢,于是诞生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是题.同样,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大量的教育资源被城市所占有,在西部,仍有很多地区的孩子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对于公共服务与产品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政府应当适当调整财政支出,向欠发达地区更多的输入公共产品和服务,减轻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的负担,大力突进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设,提高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于在贫困地区广泛出现的饮水安全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足等问题,政府应当着力解决,提升政府财税收入向贫困地区的转移力度,在转移支付上提高具有扶贫性质的支出的比例.另外,要加强对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率,保障贫困家庭的收入来源.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要与主体功能区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各地区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潜力和生态承载能力对国土空间进行统筹规划,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主体功能区,明确各主体功能区的职能,发挥各功能区的优势,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相应的政策进行评估,长期坚持下去,将会形成各功能区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对于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大力推进金融市场发展,推进各功能金融机构的建设,加快形成功能健全、运营高效、结构合理、安全有保障的现代金融体系.近些年,我国的国有银行的发展面临严峻的竞争与挑战,国有银行的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应当鼓励有实力的银行上市,增强抗风险的能力,积极促进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使其能够为促进民生做出一定的贡献,服务于广大劳动人民,加强对地方银行、网上银行的监督和监管,通过全方位的改革,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减少政府对利率浮动的过度干预,争取早日实现金融机构服务收费的市场化,为实现各类金融产品的市场化打下坚实基础.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放宽对外汇持有的限制.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严厉打击金融系统运营中的腐败行为,全面评估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制定相应的预案化解风险,始终维持政府对大型商业银行的控股地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金融体系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我们必须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具有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要密切银行、证券、保险这三大金融产业之间的联系,紧跟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趋势,对办理不同业务的金融机构实施功能监管,规范各金融公司的市场业务,建立有效的能够维护金融系统平稳运行的应急机制,严厉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最后,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规划,同时要兼顾地方发展规划,二者不能脱离,要能够平稳衔接.长期以来我国总是地方发展规划出台以后,国家发展规划才出台,这种现状极不合理,政府部门必须统筹全局,改变这种不正常状况.优化我国的投资结构,改善投资体制,中央部门应将部分审批权下放,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过程,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据资源分配状况和环境承载能力,严格限制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进入,充分发挥国家的各项规划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指导作用和调节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宏观调控应当具体化,防止政府过度干预行为打着宏观调控的名号,诏令天下.在宏观调控的方法上,要减少行政手段的运用,逐步过渡到以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要把握总量调控,努力维持供求均衡. 4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这两个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能够更加促进民生事业建设,能够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够保证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我们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按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要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就必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拓宽低收入者获取收入来源的渠道,提高扶贫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保障企业职工的日常生活水平,适当调整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已经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要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国家财政要加大对困难户的医疗补助,保障他们有病可医,把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作为公共服务向居民提供,并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建立失业保障体系工作的推进也能够减轻人民的生活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并有利于改变消费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过低的状况. 5深化政府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政府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更具有效率.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速度,争分夺秒的制定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着力转变政府职能,遵循市场规律,行政管理体制要着力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其优势,同时要理顺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优化政府部门结构布置,努力形成政府公务人员各尽其责,各守其职、决策果断、分工明确的行政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各政府监督机构的作用,确保监督有力.毋庸置疑,政府改革的关键是转换政府职能,政府应当适当放权,事实证明:全能型政府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潮流,政府职能应当朝公共服务型转变.政府与企业不能保持过于亲密的关系,严厉打击官商勾结行为,保持政府独立性,规范政府行为.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速已经放缓,政府部门应当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但要坚决避免过度干预,不能不惜代价的追求GDP高速增长,在这紧要关头,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在我国政府换届5年进行一次,而GDP的增长速度一直是考核政绩的最重要的标准,这种盲目追求GDP最大化的政策已经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比如环境加速恶化、贫富差距扩大、资源过度消耗等.在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仅仅追求短期GDP的增长,违背经济增长规律,牺牲经济发展潜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经济粗放型扩张,其后果则需要下一代人来承担.应当看到,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我国的人均生活水平已经接近于中等发达国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必然不断增加,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努力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努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此外还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推进农村改革,继续改善对外贸易等,对于这些专门的大问题本文不再详细叙述. 作者:朱赛君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市场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建筑经济论文 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内部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工作当中,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使得管理意识落后而导致成本观念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首先,企业缺乏对风险的防御意识和前瞻性的成本管理理念,往往是在问题出现时才进行解决与处理,而不是具有前瞻性质的预防。滞后性使得企业不能够很好地控制问题的发生,陷入了成本管理的被动局面。此外,在进行经济成本的管理过程当中,企业管理者缺乏动态性变化性的管理意识,只是对建筑施工的具体阶段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而对于全程性的成本管理却缺乏应当具有的意识,没有在建筑项目的整个过程当中进行成本管理理念的贯彻。同时,在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工作中,往往只是局限于目前的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缺乏对工程进度以及全局动态性变化因素的考虑,进而使得成本管理控制与工程发展状态不相适应。此外,建筑企业往往还会由于缺乏全面客观的经济成本管理意识而导致问题的出现,有些建筑企业对表面上的成本管理工作具有足够的意识,例如人员以及材料成本管理,而隐性存在的建筑成本问题却得不到有效的关注,例如设计的变更所导致的成本增加问题等。忽略建筑工程的全面管理却仅仅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会导致企业由于缺乏全面规划而导致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的落后性将限制其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2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与制度不完善 首先,部分企业存在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组织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其并不进行专门成本管理部门的建立和建设,往往由财务部门进行兼职。而有些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控制的工作部门过多,导致分工不明以及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出现,职能交叉与工作重叠都会使得其工作人员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互相推诿,不能够进行责任的有效追究和落实。其次,部分建筑施工部门缺乏完善的奖惩制度,缺乏对奖励和处罚制度的重视和落实,不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以及激励,使其在工作时缺乏热情和动力,无法增强其责任心,进而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经济成本核算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和完善的问题,许多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着例如核算方法错误、核算结果缺乏审查的问题。企业还缺乏对于成本管理的监督执行者,现有的监督机制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不能够有超前性的对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开展。 1.3工作人员素质建设有待加强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作人员不仅仅包括建筑管理人员,还包括具体的施工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项目建设和成本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企业进行关注和对其的素质建设培养。首先,素质不足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会导致对建筑的管理不到位。在建筑管理工作人员中,企业往往会缺乏既掌握建筑管理知识、又熟知成本管理内容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专业的建筑管理人员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还有可能对建筑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不能与市场经济下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相适应。同时,企业还存在着具体施工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的现状和问题,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经济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时,企业往往将这一项重要工作交由财务人员进行,没有将其与具体的施工人员利益进行有效的联系,使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此外,施工水平参差不齐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等重大问题,使企业的成本管理遭受巨大的挑战,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 2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 2.1及时更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 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树立起具有前瞻性的成本管理理念,意识到建筑企业加强经济成本管理控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尽早地进行问题的预防,并且对于成本的预算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使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有完善的体制和制度作为依据。同时,还要树立起动态化全程化的经济成本管理理念,关注建筑工程的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从项目的投资与决策、设计一直到工程竣工以及复核审查,使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渗透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的细节当中。建立动态化的成本管理意识需要企业监督部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审查,进而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此外,企业不仅要关注存在于表面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项目,对于隐性的经济问题内容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综合进行长远经济利益发展的策略制定,在树立统筹兼顾的管理意识同时,加强各个部门的工作配合,使成本管理能够科学有效,责任清楚明确。 2.2完善健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与制度 企业首先要确保经济成本管理部门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保障,设置和建设专门进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职能部门,合理地进行责任的明确与具体工作的分工,避免出现工作重叠的现象,使各个工作部门都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与协调,完善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其次,建筑企业务必要加强对成本管理的奖惩制度建设,激发和鼓励工作人员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与工作水平。此外还要进行成本核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采取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避免误差和问题的出现,强化经济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3强化工作人员素质与队伍建设 企业务必要进行专业性人才的引进,采取招聘以及高校引进等方式不断的吸纳专业性建筑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建筑经济管理水平,降低问题出现的可能性,确保企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和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技能的培训,综合多种专业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技能,确保培训能够为企业的人才建设提供动力。建筑企业还应当以进行成本管理为主要任务进行人才的择优选拔,提高有能力者的待遇,促进其工作技能的发挥,推动建筑企业的建设和经济成本的管理。 3结论 总之,在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效地加强自身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关系着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企业想要快速地提升自身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机制和体系,确保经济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经济成本管理的相关观念,推动企业内部的经济成本管理发展速度,并且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新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存在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以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完善和补充。确保企业能够顺利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增强自身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更加顺利快速地发展。 作者:高冠才 单位:临沂市建设工程监理公司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诠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以人为本 1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刻总结我党长期执政和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吸收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成果和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形成了具有“以人为本”鲜明特征的崭新的“民本位”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市场经济体制下以人为本的必要性和理论根源 由唯物主义理论可知,任何一种思想的贯彻落实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撑。这是由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决定。因此,以人为本思想的落实必然是建立在我们国家当前经济制度之上的,而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经典市场经济理论可知,在市场经济中,家庭或个人以自身的满足为动机,以市场价格为信息,自主决定每种产品的购买量;生产者以利润为动机,根据市场价格决定生产的方式以及购买投入的数量;家庭和生产者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数量。在大多数时候,市场能够使得资源最有效配置,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的分配制度必须能够促使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然而,这种分配制度并不一定符合以人为本的民本位原则,而且市场有时候并不能使得社会资源有效配置。 由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存在,造成市场机制失灵。这种市场失灵会产生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比如说,汽车运输必然会产生废气污染环境,而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就会达到改善环境的效果。这就是经济的外部性。如果说前者是“负外部性”的话,后者就应该被称作是“正外部性”。外部性扭曲了市场主体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会导致市场无效率甚至失灵,而负外部性如果不能够得到遏制,经济发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将持续恶化,最终将使经济失去发展的条件。而这恰恰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我们生产了世界上最多的钢铁,消耗了世界上最多份额的原材料,被污染了的环境持续多年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换来的却是仅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4%的份额。长此以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 市场经济也会产生垄断,垄断会损害社会的全体效应。在垄断市场上垄断企业完全可以把价格定到最有利自己的位置上,因而垄断企业在长期一般存在超额利润,垄断被认为是经济效率最低的一种市场结构,从资源配置的效率来看,垄断使产量不足,市场价格偏高,因而缺乏效率。 要解决以上我们提到的市场失灵造成的市场配置机制失效,垄断的低效率和市场经济唯生产力原则造成的危害,对市场配置机制进行调控和采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效率准则,就必须采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过程当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充分肯定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既要强调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强调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坚持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 3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到以人为本 市场机制的引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行业垄断,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全社会效应的损失,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险资源配置失当,贫富差距加大,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凸显。我们拟在坚持市场经济前提下,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人为本的解决对策。 3.1加强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使其达到全社会效应的最大化 目前在某些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如电信、电力、能源等部门,这种垄断造成了全社会效应的损失。针对不同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根据反垄断法制订的。对行业进行重新组合。如果一个垄断的行业被重新组合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那么,厂商之间的竞争就可以把市场价格降下来。被重新组合的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价格就越接近于竞争性价格,政府采取的手段是分解原有的垄断厂商或扫除进入垄断行业的障碍并为进入厂商提供优惠条件。对垄断行为的制止重点在于清除进入障碍,鼓励更多的厂商进行竞争。对不执行反垄断规定的厂商或个人,政府可以对其实行经济制裁,包括对垄断行为受害者支付赔偿金和罚金。 行业的管制对垄断的采取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矫正手段是对垄断厂商实行管制,管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 3.2矫正外部性,确保市场配置的有效性 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私人部门用于决策的成本与社会实际付出的成本之间出现偏差,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使得市场无法反映真实的社会成本。因此矫正外部性影响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内在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性的动机。主要措施有税收、补贴、企业合并以及明确产权。 税收和补贴是迫使厂商考虑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的手段之一,是政府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即向施加外部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来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 企业合并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如一家小餐馆对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则由政府出面,则适合的价格把洗衣机卖给这家餐馆,通过合并,外部成本内部化。 明确产权流行于西方的产权理论提出了解决外部性的影响的市场化思路。科思定理认为,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思定理在解决外部经济影响问题上的政策含义是: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市场谈判可以解决问题。 3.3完善公共财政政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针对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险资源配置失当,贫富差距加大,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凸显等问题,可以通过均等化的公共财政政策进行有效解决: 一、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快财政支出体系的改革步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资金从生产性和盈利性领域退出来,加大对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尽快完成从投资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转变。有效整合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把公共财力更多地向市场机制无法调节或不便调节的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更多地用于扶持社会发展领域中的薄弱环节。 二、加快改革和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 (1)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使一般性转移支付成为转移支付的主要形式。 (2)规范与清理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由中央各部委转移到下级政府、带有指定用途、地方政府无权挪作他用的转移支付资金。按照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的要求,应当逐步减少中央各部委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强化政策规划、指导和监督职能。 (3)调整转移支付的类型结构,增加均等化补助比重。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结构复杂、缺乏规范性和透明度。应逐步缩小直至取消激励地方政府追求经济总量的税收返还和原体制补助。税收返还和原体制补助的比重过大直接扩大了地方政府间财力上的差距,加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公共服务的差距。通过这样的结构调整,可以大大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使整个转移支付制度适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要求。 3.4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消除城乡各种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第一,深化就业与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把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不合理的制度规定全部剥离出去,城乡都按照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进行户籍登记。同时,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让农村劳动力平等的参与就业竞争。第二,加速财政与税收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快财政与税收制度改革,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增加对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要根据需要,确定征税规模。适当降低中西部地区的税率以进一步吸引东部地区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开发。第三,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让农民和农村企业也能顺利地贷到款。 二、协调优化城乡空间,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一方面要加强城乡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另一方面,要建立快捷畅通的联系渠道和联建共享的基础设施。在城市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上,我们要把城市、乡镇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最终建立一个城乡相互配套、衔接,管理有序、落实到位的规划体系。在联系渠道和基础设施方面,我们要对城乡交通、通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建设,尽快形成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体系,以保证城乡生产生活联系的密切性和便利性。 三、加快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城乡产业结构的一体化城乡产业的错位发展与相互融合,是城乡一体化格局的经济基础。我们应根据城乡不同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合理分工,互相促进。从分工角度解决城乡之间产业同构和过度竞争的问题,注重城乡产业的互补,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支撑的经济技术联系。 3.5加大对弱势人群扶持力度,改善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其一,优化制度安排、从源头上减少不和谐因素形成机会。从根本上说,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必须依赖一系列的公平、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善。通过一系列成熟有效的公平公正制度安排,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工、城镇下岗再就业工人、贫困农民、贫困高校学生及灾害中需要救助人群等弱势群体的困难,从而减少不和谐因素的形成。 其二,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各阶层利益整合与矛盾疏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不断强化“社会公平正义”核心价值信心的基础上,整合各阶层利益关系和疏导矛盾,尤其要通过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可以办得到的困难,逐步消弭社会阶层之间的“利差”,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厚实的社会基础。 其三,加强济世道德建设,努力倡导和发扬扶贫济困美德和传统。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除了依靠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各项社会机制、体制协调运转外,还要特别注意在全社会培育和谐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富有许多尊老爱幼、扶贫济困、以和为贵、爱己及人、天下为公等优秀思想。新形势下,应该通过各种舆论传媒,积极倡导和发扬这些济世和人思想;同时还要充分汲取和借鉴西方文化中“团队精神”“公共精神”等优秀成果,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思想道德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论文: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商管理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也被治理的井井有条,这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有效的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其合理地运用可以极大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要认清工商管理的积极作用,将其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整手段,促进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跟上世界的步伐。 关键词: 市场经济;工商管理,促进作用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国家的相关法律、政府的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国际政治形势,等等。在当今时代,我国充分利用良好的国际国内局势全力发展经济,并且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是国际市场所带来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国若想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再上新的台阶,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这个提高的过程与工商管理有着很大的关系。从现实情况来看,工商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手段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工商管理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工商管理概述 工商管理的产生与经济行为的出现有关。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出于维护政权的目的,统治阶层都会以一定的形式对经济行为加以管控,而这种管控行为就是工商管理最初的表现形式。我国封建社会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而这种对商业发展的限制促使国家政权制定相关的政策并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而到了现代社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商业发展表现出极高的重视,同时对商业的管理也逐渐向科学化和现代化靠拢。在这种形势下,工商管理就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而被加以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工商管理体现出以下几种职能:第一,工商管理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因而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其加以改进与完善。工商管理就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它为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监督各行各业的经济行为,并对将要进入市场的主体进行严格的审核。第二,工商管理作为桥梁而积极沟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国家基础性建设。我国工商管理部门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部分,其下属的部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沟通其他领域的建设。第三,工商管理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工商管理的职能发挥对象主要是企业,所以其职能也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当前形势下,各大小企业所面临着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随时都会遭遇淘汰,而工商管理则给这些企业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使企业不至于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迷失。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管理发挥的作用 1.工商管理能够引导经济发展方向 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经济制度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国家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工商管理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宏观调节手段。国家和市场的共同调控,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近些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市场对经济的调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宏观调控最为必不可少的手段是不会因此消失。国家总的经济性质以及经济的发展方向等等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予以保证,而工商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进行引导。从过去我们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思想等以及政府给与企业自主权的增多,导致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将经济效益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很少考虑人民的真正需求,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国家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力量,这时候必须发挥作用,通过工商管理的手段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使经济的发展迈入正确的轨道。当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政府也要履行好其职能,通过工商管理的措施,将拉动内需为努力的方向,使经济危机的危害降到最低。工商管理的作用固然很重要,但是相关的监管部分需要注意到工商管理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其作用仅限于起到监管作用,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工商管理能够解决的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对于企业经济的实际运作并不需要进行控制。在引导企业发展时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不能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而应该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鼓励企业开发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方案,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2.工商管理能够维护经济的发展秩序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的调节,这也是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无序性,这个特点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无序和混乱,如果没有相应的调节机制进行调节,就会导致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系的混乱,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纵观过去的发展来看,在每一次的经济危机中我国仍然能够比较好的发展,其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合理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工商管理的合理使用。把握市场主体的入门关卡是工商管理的主要职能,这也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有序性,一方面,它提高了企业入市的门槛,保障所有入市的企业都是合法的,也是合理诚信的,另外一方面,入市的企业都受到良好的约束和监管。一旦市场中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工商管理还可以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来进行整治,以确保我国经济在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中不断发展。除此之外,工商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始终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积极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积极的解决市场上出现的违法行为,坚决的打击伪劣、假冒产品。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在维护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同时,还能保障消费者能有一个诚信、有序的消费环境。近些年来,相关的监管部门经常性的进行“打假”活动,这是工商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力措施。 3.工商管理能够促进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任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分配方式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改变,工商管理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流通体制改革方面一直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企业主要是由国家掌握,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渐的发展起来,我国的企业也从之前的主要由国家控制逐步发展为民营、私营以及跨国企业并存的形式,使我国的经济类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也促使着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发生。工商管理的主要职能不是一层不变的,而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进行革新,不断的促进我国分配制度和流通制度的多元化改革。从一方面来看,我国的经济主体仍然是社会主义,这就决定了工商管理在保障多种经济并存和发展的同时还要起到监管作用,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必须在法律框架下才能进行。另外一方面,国家体制外企业的优秀发展经验和成果也需要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学习研究,并将其运用到我国的其他企业中去,保障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但是需要工商管理部门注意的是,无论如何改革现有的经济体制,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不能够被动摇的,面对多元化的经济形势,不能够全都吸收,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始终保持研究和学习的心态。对于企业的发展,要尽量的减少干预,让其自主经营和发展,减少他们的依赖性,增强它们的自主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4.工商管理能够控制经济发展的风险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而竞争的出现必然会带来风险。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企业结构发生着重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驻我国,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就业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外资企业的增加也带来了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大的市场风险性。所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化,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工商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采取措施加强控制经济社会中的风险。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政府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来减少经济危机对我国的伤害,使我国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而其中工商管理职能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帮助我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与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工商管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各种作用,对经济行为的主客体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对工商管理的监管给予支持,配合工商行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者:白兴儒 单位:额济纳旗审计局
经营管理类论文:浅谈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产权 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 激励与约束机制 论文摘要:论述了传统的物质资本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针对怎样激发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潜能,约束“搭便车”和“偷懒”行为,避免频繁发生的公司造假与欺诈丑闻等问题,从人力资本产权的角度,结合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特点,按照“为什么要激励和约束与怎样激励和约束”的思路,对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理及机制进行了研究。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子与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出现了全球化、知识化的趋势,整个经济形态由物质资本主导向“知识资本”经济转变。企业也从传统的资本运营转向知识资本管理,许多知识型企业应运而生。所谓知识型企业,是指主要依靠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人,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来获取经济效益的微观经济组织。在知识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因地位的提升应该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而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的产权模式仍影响巨大。这种状况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问题仍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公司会计造假与欺诈丑闻”、“59岁现象”等频繁发生,一些企业出现了诚信危机和生存危机。这些都说明,传统的物质资本所有者独享企业所有权的制度安排和传统的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重新审视并开展新的探索。 1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特征分析 人力资本产权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产权,是人们围绕或通过人力资本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包括人力资本处分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产权有其特殊性: (l)人力资本所有权的高度专有性。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既具有某些专门知识、技术、技巧或拥有某些特定信息,又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果敢的决策经营能力,融知识与管理于一身,被称为“特型人力资本”或“复合型人力资本”。“特型人力资本”正是当今时代所需要而又紧缺的,其拥有的知识具有高专用性,从而使人力资本更是与“特定身份”的载体密不可分。 (2)人力资本使用权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知识型企业创业和发展的主动因素是知识和技术,而知识和技术具有很强的时效风险;同时因对风险资本的依赖性较高,存在投资的风险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与管理水平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虽然在与企业签定契约时,经营管理者让渡了人力资本使用权,但使用权的行使仍由经营管理者自己实施,实际上人力资本的控制权都掌握在所有者手中。因此人力资本实际运用量与运用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也即是人力资本使用权仍然不确定。若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作用发挥的程度不够,即偷懒或存在败德行为,则很可能会延误企业的发展时机,甚至给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3)人力资本收益权的共享性。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特型人力资本具有高专用性,只有与知识型企业捆绑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效用。知识型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风险资本家共享企业所有权,经营管理者与专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构成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的人力资本收益由经营管理者与专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创造,很难在他们之间明确划分各自的贡献份额。另外,知识型企业民主管理的氛围浓厚,往往实行的是团队管理模式,这更表明了知识型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收益权的共享性。 2激励与约束机理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知识型企业的物质资本从属于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但在实际中,由于知识型企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投资的高风险性,在创办企业时离不开风险资本融资,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地位仍举足轻重。在投资选择时,风险资本家对企业的资格审查十分严格,投资后派驻代表进人董事会,他们对企业运营情况密切关注,一旦发现问题,或者停止注人资金或有权更换企业高层管理者。因此从本质上看,进行了风险融资的知识型企业仍然采取的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的企业组织形式。事实上,大多数知识型企业(除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完全由人力资本控制外)仍然是一种共享企业所有权的联合产权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知识型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风险资本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知识型企业各产权主体产权分享模式见图1。 由图1可见,从理论上看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以人力资本的优势享有较大份额的企业所有权,同时享有企业的经营权,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享有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企业所有权份额。在这里,企业所有权是一种联合产权的形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了部分分离。但在实际操作中,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人力资本所有权往往混同于专业人力资本所有权,难以体现经营管理者的人力资本产权特性,出现经营管理者地位的弱化甚至是形同虚设,从而会导致管理不到位或“三个和尚无水吃”的大锅饭现象。这正是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之处。因此,建立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关键是要使之真正分享企业的所有权,从根本上解决所有权与经营者的分离所造成的“委托问题”。 3激励与约束机制选择 3.1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一方面,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产权具有所有权的高度专有性、使用权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收益权的共享性等特征;另一方面,大多数知识型企业仍然采取共享企业所有权的联合产权制度,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地位仍举足轻重,有时甚至占支配地位。这种格局必然会挫伤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其不愿意为企业100%效力,有时甚至将自己的人力资本隐藏起来,企业就不能从实质上得到这种高度专有的人力资本。在各产权主体分享产权模式下,为解决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问题,应从产权的制度上扩大经营管理者的所有权份额,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3. 2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机制 3. 2. 1精神激励 (1)企业文化激励。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如果一个组织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那么它内部的小环境就比较和谐,经营管理者身处其中不仅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成就感,就能自觉地把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成就密切连在一起,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荣誉感和责任心,以良好的心态开展工作,工作绩效自然高。 (2)权力激励。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更在意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在责权利三者对等的前提下,给经营管理者合理授权,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的人力资本所有权能真正发挥最大效用。 (3)荣誉激励。知识型经营管理者对职位的需要往往更关注职位所带来的荣誉而非职位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在充分肯定他们工作业绩的同时,适当授予相应荣誉,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参政议政,提高他们的社会声望。这样可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使之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性,从而把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的目标紧密结合,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与对组织的忠诚感。 3.2.2物质激励 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物质激励主要是要建立一种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 (1)短期激励。短期激励主要包括:①结构性报酬制度。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包括基本薪酬与风险薪酬两部分。基本薪酬与当期的经营业绩不直接挂钩,风险薪酬是以基本薪酬为基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挂钩的部分。对于优秀经营者可通过年度红利、股票期权予以激励。②与岗位相联系的财务开支制度。职务消费是指经营管理者在执行公司业务工作中的办公费、交通费、招待费、培训费和信息费等。为了有效激励,一方面要在金额上本着节约的原则留有余地,实行定额包干;另一方面要适当放宽使用范围,使开支方便化。③与职务相配套的福利制度。企业经营者的福利除了一般员工所享有的医疗保险、带薪休假、福利住房以及为解决家庭后顾之忧的一些福利待遇外,还应包括与职务相配套的特殊福利,如补充人寿保险、额外补贴(“经理优待”)、离职补偿(金色降落伞计划)等。 (2)长期激励。经营管理者长期激励的主要方式是人力资本股权化。它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经理层收购(MBO),另一类是经理层期股权安排。长期激励的目的是将经营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在更长远的利益纽带下联系在一起,以激发经营管理者通过提升企业长期价值来增加自己的财富。 3. 3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约束机制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要以激励为主,但针对委托一关系中发生的一些“败德行为、偷懒行为”要进行必要的约束,可采取“软硬兼施”、“内外结合”的约束机制。 3. 3. 1内部约束 内部约束主要通过经营管理者的选拔机制、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来实现。 (1)选拔机制。在联合产权制度下,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拔主要由董事会在企业家市场上选聘,也有少数是从企业内部提拔的,在选拔时一定要把好人口点。 (2)考核机制。应采取包括任前考核、届中考核、届满考核以及年度考核等多时段动态性的考核方式,在业绩考核中综合考虑其德、能、勤、绩、廉等方面。 (3)监督机制。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内部要接受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企业员工的监督,必要时要设立财务总监监督经营者的经济行为。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用制度实行硬约束,还要发挥伦理道德等软约束的作用。 3. 3. 2外部约束 外部约束可采取的机制有市场机制、声誉机制和审计机制等。 (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实行的是“优胜劣汰”,企业经营者只有拥有良好的声誉,非凡的工作业绩与管理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人力资本价值才会升值。 (2)声誉机制。知识型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关注的是职位所带来的荣誉、声誉和工作成就感等高层次的需求,良好的声誉是他们宝贵的无形资产,规范的声誉评价可以约束失信和败德的行为。 (3)审计机制。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和人力资源审计等。它主要是对经营者任期内经济责任、企业战略、企业计划与非财务指标等进行综合审计,一方面公正客观地评价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使经营者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经营者进行自我约束。 经营管理类论文: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不可忽视 税收与我们每个人以及每个企业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以及我国作为WTO成员享有权利和义务逐步的兑现,如何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税收政策法规资源,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实力,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税收成本,谋求合法的经济利益,以达到企业、国家和社会多赢的目的,是我们每个纳税人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举一个最普遍的、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某企业年终决算时应纳税所得额为10.1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10万元以上的所得税率为33%,那么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为101000X33%=33330元。假如企业决算前通过境内非营业性社团组织公益性捐赠1000元,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就变成了101000-1000=100000元。根据税法规定,3万元至10万元的所得税率为27%,因此,该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为:100000X27%=27000元。 这时,1000元=6330元。由此,税收筹划的作用可见一斑。那么,何谓税收筹划? 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LBFD)《国际税收词汇》下的定义是:“税收筹划是指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印度税务专家E·A·史林瓦斯在其编著《公司税收筹划手册》中说道:“税收筹划是经营管理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税收已成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威胁。”美国南加州大学W·B·梅格斯博士在《会计学》中,则作了如下阐述:“人们合理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之为税收筹划……。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是税收筹划的目标所在。”他还认为“美国联邦所得税已变得如此之复杂,这使为企业提供详尽的税收筹划,成为谋生的职业。”、“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减少缴纳所得税,这个过程就是筹划。主要如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资本结构,投资采用租用还是够入的方式,以及交易的时间。”而国内税务专家唐腾翔则认为“税收筹划是指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可见,国内外对税收筹划概念的描述不尽相同,观点各异,但基本的要髓大致相同,那就是,税收筹划是指在现行国家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利用不违法的手段,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各个方面进行事先安排和运筹,尽量减少税收成本,增加税后收益的活动。 我国税收筹划的兴起和发展,是纳税人观念更新的产物,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国际接轨的产物。税收筹划正由过去的“暗箱操作”逐渐变为“阳光作业”,正式走上经济的前台,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充分认识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效应 税收筹划虽然引起有识之士、业界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但尚未引起企业普遍的重视,具体自觉实践者则凤毛麟角。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是企业对税收筹划作用的认识不够,对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效应没有足够的预见。 第一,税收筹划是法律和社会赋予企业的基本权利。在西方国家,税收筹划家喻户晓,被视为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被视为“智慧者的文明行为”。税收筹划是在经营中寻求企业行为与政府政策意图的最佳结合点。企业在不违背税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积极的筹划和安排,降低税负的成本,增加企业的权益,是法律和社会赋予企业的基本权利,合法的税收筹划则是对这一权利的正当行使。成功的税收筹划往往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最轻,又能使政府赋予税收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对政府、对企业、对社会都有利。企业节税----利润增加----扩大再生产----国家税收增加。据报载,世界传媒大王鲁珀特·莫克多在英国的主要控股公司—新闻投资公司,在2000年前的11年中,共获利近14亿英镑(约21亿美元),但其在英国缴纳的公司所得税净额竟然是零。可见,默克多既精于经营,也精于纳税,他正是靠着独特的“扩张和避税手段创造着超级利润”。 第二,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有着本质的差别。偷税、漏税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收政策法规规定,故意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明显是一种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其行为的后果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而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政策法规做文章,以达到减轻或消除税收负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既不属于违法行为,更不是犯罪行为。从行为发生的时间看,偷税、漏税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以后所进行的,是对已确立的纳税义务予以隐瞒、造假、遗漏和故意延误,具有明显的事后性和欺诈性特征,而税收筹划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前所作的经营、投资、理财的事先筹划与安排,具有事前筹划性特征。税收筹划是一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得到国家鼓励的经济行为,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正当经营手段,是以税法为准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合理、合情、合法的行为。可见,二者有着本质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第三,税收筹划有利于规避风险,提升企业形象。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经济占统治地位,国有企业统支统付,“大锅饭”效应较为普遍,经济主体法制观念不强,使企业和个人不关心税制,对其中条例不闻、不问、不懂;或全凭人情关系,以言代法,以言代税,税收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在纳税上往往想走“关系税”、“人情税”之路,逃税之风盛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开始建立并得到迅速发展,税收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企业通过违法或者不规范的手段来降低税收成本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大,甚至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而税收筹划则能有效地规避纳税人相关的一些不必要纳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税收筹划,可以使纳税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回报社会,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对企业产品或服务市场份额的抢占无疑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有利于企业良性的循环和发展。正所谓:“野蛮者抗税、愚昧者偷税、糊涂者漏税、精明者进行税收筹划”。据报载,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计划捐出其微软20%资产---1000亿美元,协助世界各国解决爱滋病等疾病问题。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一笔以个人名义的慈善捐赠。据述此善举,将使他在美国享有大笔的免税权。可见,富人捐赠既有其想做“好人”的一面,也多与税收有关,真可谓是“名利双收”。 第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税收筹划是一种高智商的增值活动,为进行税收筹划而起用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必然为企业经营管理更上一层楼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所谓发达国家纳税人纳税意识强也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其纳税人看重的还是“不多缴一分钱”、“不早缴一分钱”。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守法经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核算管理程序,精打细算、节约支出、减少浪费,从而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良性互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用足、用活好国内、国际税收政策资源 我国加入WTO 后,市场化改革急剧推进,面对更加开放、公平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将更多的同台竞争。内资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国内、国际间各种自然资源和政策法规资源,发展和壮大自己,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方式和途径很多,不妨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选择适宜的投资地点。世界各国一般都是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符合其利益的税收制度,因而在税收制度上各国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跨国、跨地区企业可利用这些差异如选择低税地经营等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争相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来投资经营,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受这些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低税和税收优惠的吸引。企业在投资经营中,除了要考虑投资地区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金融环境、外汇管制、技术和劳动力供应等常规因素外,不同地区的税制差别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要充分运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制差异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选择整体税负较低的地区或税区投资。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外资提供了低税或免税优惠,而发达国家则一般实行内外资同等的税收待遇。所以,进行跨国、跨地区投资时,企业可以选择国际避税港、避税地和自由港,也可以选择与本国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的国家。在我国国内一般可以考虑以下重点区域: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沿海经济开放区;“老、少、边、穷”地区;西部大开发地区等七大地区。 第二,选择适宜的投资产业。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的开发、能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上,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不如发达国家那么集中,税收优惠的范围相对广泛,为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中国家往往对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给予普遍优惠,税收优惠政策相对较多。目前,我国对内资企业的税收优惠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利用“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企业,解决社会性就业及福利性企业,西部大开发地区国家鼓励投资的产业如交通、电力、水利、邮政等基础设施,以及为农业、科研、高新技术服务的一些产业;而对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优惠适用范围则相对较广,其主要产业包括生产性企业、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以及从事能源、交通、港口、码头建设的企业。随着我国对WTO成员权利和义务承诺的兑现,原有的很多行业及产业,比如电信、金融、商业、服务、汽车等传统性垄断行业,将逐步对外开放。除了国家限制性的产业或行业外,外资亦将享受更多的国民待遇。此外,目前我国对内资企业的减免税期限较短,一般为1—3年;而外商投资企业的减免税期限一般为5年或5年以上。 第三,选择适宜的投资组织形式。内资还是外资,全资还是合资,法人还是非法人,公司制还是合伙制,企业选择的投资组织形式不同,企业享有的税收优惠往往也千差万别。各个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实行不同的征税优惠。 一般来说,内资企业的税率,税收优惠政策和操作的灵活程度小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一般有大量的税收优惠。公司制企业的营业利润一般要先课征公司税,投资者以股息形式分得的税后利润,又需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合伙制企业的营业利润一般不交公司税,只缴纳各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子公司一般承担全部纳税义务,分公司则需承担有限的纳税义务。对于低税国、低税地区,当地可能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投资者免税或只征较低的公司税。若签定了国际税收协定,税后利润的预提税可能少征或免征。跨国公司常常可以在此建立子公司甚至信箱公司(只挂名称无实际业务)用来转移高税区相关公司的利润,达到国际避税的效果,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此外,分公司不是独立的纳税人,一般流转税在注册地交,所得税同总公司汇总缴纳。所以,对于初创阶段时无法赢利的行业,一般应设置为分公司,这样能利用合并损益,抵冲总公司的利润,从而减轻税负;对于能够迅速实现赢利的行业,一般应设置为子公司,这样就能享受独立公司的许多优惠,在优惠期内减轻税负;对于规模庞大的集团公司,可以根据不同分支机构的不同情况,宜用子公司的设为子公司,宜用分公司的设为分公司,从而实现整体经济利益的最佳。 第四,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相关的税收筹划主要是缩小税基和延期纳税。在具体会计实务中,主要涉及四个大的方面,即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费用列支方法的选择,以及收入确认方法的选择。企业应根据具体经营环境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用足、用活好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来说,当物价逐渐下降时,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成本较高,应纳所得税相应较少,而当物价持续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可相对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假如企业各年的所得税率不变,宜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初年份多提折旧,后面的年份少提,这样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相当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企业有许多费用开支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其规定的范围或限额。因此,准确掌握税法和财务准则中费用列支的规定对于税收筹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我国税法目前不允许企业税前向境内外关联企业支付管理费,而在一些西方国家,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企业支付的管理费如果符合“受益原则”,即关联企业从事的管理活动已经使本企业受益,则可以在税前列支这种费用。正是由于这种规定,国外企业可以通过向低税区或避税区的关联企业大量支付管理费的办法从事避税活动。此外,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内部企业交易占有很大比例,因而可能通过利用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高低税收差异,借助转移价格实现利润,减轻企业的整体税负,从而保证了整体集团系统利润的最大化。 三、系统筹划,规范实施,与时俱进 第一,税收筹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决策应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在具体到某一个产品、某一个税种、某一项决策时,要考虑整体的影响作用和合理性。进行税收筹划时,不仅要深刻理解和掌握税法,领会并顺应税收政策导向,更应关注经营中一些相关的政府配套政策。要注意把握宏观,着眼微观,不管大小,只要有利,都应认真分析研究。眼睛不能只盯住单个税种、单个项目或单个环节,因为有时一种税少缴,另一种税可能要多缴。因此决策时要系统筹划,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和成本,要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轻重,从中税收优惠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否则,顾此失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二,税收筹划是一项政策强、业务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筹划得当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否则,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筹划人员不仅需要了解税收、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更需要要了解国际惯例,需要娴熟的会计处理技巧和丰富的税收经验。企业除了要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邀请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加入筹划团队外,企业更需要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要求,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加强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企业要克服传统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税收筹划是在和税收部门兜圈子,或者认为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事,与经营无关,类似的想法是十分有害的。企业应遵纪守法,诚信自律。不能期望走捷径,更不能急功近利,期望立竿见影。 第三,不能忽略税收政策、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不要期望某一税收筹划方案“放之四海而皆准”,更不能期望一劳永逸。任何一种方案都是针对特定的对象、特点的时间、特定的空间而设计的。同一税种,在同一国度,针对不同的纳税对象往往也有不同的纳税义务,不同的税收优惠。即使同一税种,在同一国度,针对同一纳税对象,在不同纳税期限往往纳税义务也不近相同。税收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的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来制定的,随着外部因素的变化,企业必须对原有的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的条件。 经营管理类论文: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该系统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企业竞争与经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综合应用管理类知识的教育和实战环境。 关键词 CAI课件 Web技术 浏览器/服务器 动态服务器网页(ASP) 1. 引言 以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引发了一场知识和信息的革命。现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Web的网络多媒体CAI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绝大多数CAI课件都是针对某一门具体课程来进行教育和培训,它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与网络平台上实现了音频和视频的简单结合,其交互性较差,与电视教学区别不大。此类CAI课件系统由于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因而当其应用于理工科课程的知识讲解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学习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学会如何在一个实际的环境中综合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我国现行的管理类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老师们照本宣科地讲述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学生们则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这种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根本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更谈不上综合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前面讲述的CAI课件系统由于只能讲解知识而无法让学生综合运用 知识,因而不能满足管理类学生的实践需要。为了使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他们的实际能力,我们在大量教学实践与CAI探索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该系统提供给学习者一个综合应用管理类必要知识的教育和实战环境。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目标 该系统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个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网络模拟工业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形象具体地掌握企业中管理信息的运动和决策过程的规律,以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信息观念、竞争意识和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决策的能力。 2.2 总体方案 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划分为两个大的子系统:企业子系统和外部环境子系统。企业子系统模拟了若干生产经营型工业企业在设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生产、销售、产品开发、筹资和投资等活动,这些企业互为竞争对手,每个企业由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一个客户机进行模拟。外部环境子系统由服务器进行模拟,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银行、证券市场、技术开发公司、咨询公司和评估委员会等,它们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环境,为企业的活动提供服务、执行监督职能。该系统的模拟环境如图1所示。 根据前面所述,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九个主要模块: (1)参赛企业模块 该模块主要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生产、销售、产品开发、筹资和投资活动:生产活动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原材料投产、产成品入库、生产线改造;销售活动主要包括开发新市场、进行销售投资、参加定货会议、根据企业获得的定单发货;产品开发活动包括自行开发和技术引进;筹资活动主要包括向银行申请短期或长期贷款、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投资活动主要包括购买新的厂房和生产设备、购买国债和公司债券等。 (2)政府部门模块 该模块主要根据各个企业的市场开发情况来授予市场许可证、根据企业在各个市场上的销售投资情况收回企业的市场许可证。市场许可证是企业进行销售活动的凭证,企业必须拥有某个市场的市场许可证才能够在该市场销售产品。 该系统中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信息来模拟,该模块可以随机一系列宏观信息并修改相应的运行参数。 (3)原材料供应商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模拟一定的机制为各个企业提供各种原材料并接受企业出售的多余原材料。 (4)产品经销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各个市场上各种产品的定单,并模拟一定的机制使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如市场占有率、产品报价和赊销期限等)来争抢定单。 该模块的另一项功能是根据各企业获得的定单接受参赛企业的产品发货并付给企业货款,当企业发货误期时,系统将给予一定的惩罚;接受企业出售的多余产品。 (5)银行模块 该模块将模拟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如下几项:1)接受企业的活期存款,每年计息一次;2)根据企业申请发放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按期收息;3)根据企业的申请进行应收票据贴现业务;4)企业厂房的购买和出售业务;5)生产设备的购买和出售业务;6)厂房和生产设备的租赁业务;7)厂房的出租业务;8)代收税金。 (6)技术开发公司模块 该模块将模拟技术开发公司定期向市场推出新技术,企业向技术开发公司支付技术转让费后,就可以使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 (7)咨询公司模块 该模块将模拟咨询公司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企业支付一定的咨询费用后,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包括产品需求曲线、产品价格范围、市场占有率信息等。 (8)证券市场模块 该模块将模拟证券市场的业务,主要包括如下几项:1)发行国债;2)根据企业的申请和经营状况的好坏发行企业债券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3)根据企业的申请和经营状况的好坏发行企业股票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4)国债和企业债券的转让业务。 (9)评估委员会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两项功能:1)每年年底对各参赛企业的生产、财务、营销等经营活动状况进行一次综合评比;2)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当企业达到破产条件时宣告企业破产,并负责对企业的财产进行评估和清算。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结构 该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具有许多优点:1)系统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放在服务器端执行,浏览器只接收服务器返回的结果,这样大大减少了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量,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2)系统非常容易使用,只要掌握了浏览器的使用,几乎不需要再学习其他软件,用户几乎不用培训就可以有效地使用系统,大大降低了培训费用。3)系统比较容易维护,客户端除了安装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外,不需要安装任何为客户端开发的软件,客户端的表示逻辑都是从Web服务器上下载,因此客户端几乎无需维护。4)系统比较容易开发和实施,基于Web的B/S系统开发一般分为Web页面制作和Web应用开发。Web页面制作入手容易甚至无须编程,而Web应用开发有大量成熟和商品化软件可供采用,这就能加快开发速度,降低开发难度。5)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由于它采用了Internet技术,因而具备Internet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3.2 关键技术 (1)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HTML是第一个通用的页面描述语言,它遵循国际标准,常用的各种浏览器(如IE、Netscape等)均可以对其进行很好的解释;HTML可以跨平台使用,在Windows、Mac、Unix等环境中均可得到相同的效果;HTML又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和强大的超媒体支持能力,易于构建复杂的超媒体信息网;HTML还支持多种媒体种类,如GIF/JPG、WAV/AU、AVI/MOV/MPG等,适合网络传输;HTML的创造工具很多,如FrontPage、HotDog等,并可以根据需要加入JavaScript、JavaApplet等,使其更为丰富。 (2)ASP技术 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网页)是Microsoft公司在IIS3.0中推出的一种WWW应用开发工具,可以用来构造复杂的WWW应用。ASP是一种动态设计Web站点的技术,在对数据库的访问方面尤为方便。Microsoft公司在ASP中实现了两种脚本语言:VBScript和Javascript。这两种脚本语言可以嵌入在标准的HTML语言中,由IIS服务器执行。ASP利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数据库接口控件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通过建立对象把访问数据库的细节高度抽象,而ADO本身又具有高速、简便和低内存开销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基于Browser/Server的瘦客户端模式以及其它Web应用的开发。 3.3 开发环境 (1)硬件条件 服务器两台,一台为数据库服务器,一台为Web服务器;客户端计算机若干;网络通讯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网卡、集线器、MODEM 等。 (2)系统平台 采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服务器端采用Microsoft Windows NT4.0作为网络操作系统,Web服务器软件采用IIS3.0(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客户端软件,包括单机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软件,分别选用Windows 98和Internet Explorer,数据库系统采用SQL Server6.5。 (3)开发工具 基于Web的系统开发工具应使开发者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创建动态的Web应用程序,并且应是一个可视化的工具。我们采用了Microsoft Visual InterDev6.0进行开发,它是用来快速创建数据驱动Web应用程序的基于团队的开发环境,支持ASP,以ODBC连接数据库,脚本语言为简单易学的JavaScript或VBScript。 4 结束语 基于Web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步取代传统教育,21世纪它将成为构筑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而基于Web的多媒体CAI系统则是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因此,基于Web的多媒体CAI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已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企业经营管理CAI系统,该系统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了实际企业运作的内、外部环境,使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经营管理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激烈的竞争机制使该系统类似于一种战略型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经营管理类论文:论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加速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为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本文从经营管理思想、经营管理组织、经营管理方法、经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现代化 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要符合现代企业的经济功能赋予的经营观念。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主要有: 1.战略观念。战略观念就是要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战略观念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全面系统的观点,即全局的观点。二是面向企业未来的发展观点。面向企业的未来,包括市场的未来、产品的未来、技术的未来、企业组织的未来、企业人员的未来,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目标与对策。 2.市场观念。市场观念就是企业必须根据社会及用户的需要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市场是企业存在的前提。要具有市场观念,首先要求企业了解市场。其次,要确定对策去占有市场,赢得市场。 3.用户观念。市场是由实行交换的供需双方构成的,用户是构成市场的主要一方。所谓用户观念,就是企业要树立一切为了用户的观念,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把对国家的责任建立在对用户负责的基础上。 4.效益观念。社会主义企业的效益观念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综合效益观念。在经济效益上要注意微观经济效益服从宏观经济效益。在保证宏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企业讲求经济效益,着重在经济上的收益。企业要获得经济上的收益,关键在于:对外如何赢得市场,多承包工程,多完成工程任务;对内如何降低成本。 5.竞争观念。竞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施工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质量以优取胜,价格以廉取胜,服务以好取胜。企业要通过竞争去获得工程任务,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所以,树立竞争观念是当前企业指导思想中最为深刻的转变。企业在竞争中必须牢记“质量是核心,价格是关键,信誉是基础”。 6.时间观念。即“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企业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效益。为此,首先企业经营决策要把握时机。即使是正确的决策,如贻误了时机也是没有效果的。其次,要努力缩短施工或生产周期,加快资金的周转,减少资金的占用和利息的支出。此外,在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讲求效率,这是企业赢得时间的最为重要的途径。 7.变革观念。变革观念就是要求企业保持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没有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模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采用的方针、策略、组织形式、制度措施和方法,都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变革。对此,事前要有预测,环境变化时要有对策,领导人也要不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8.创新观念。变革观念的发展和深化就是创新观念。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创新。为此,企业要在市场上努力发现新的需求、新的用户、新的机会;在生产上要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经营管理上要出新点子、新路子,反对因循守旧,努力开创经营管理新局面。 二、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 经营管理组织是指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人们之间的协作体系。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率。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主要体现在: 1.管理体制方面。包括国家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内部各层次的管理。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及权、责、利的关系,使各级具有主动关心其经济成果的能动性。 2.生产组织形式方面。企业应能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具有不同程度的专业化和联合化形式。 3.组织结构方面。根据系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如二级管理或三级管理,采取项目法施工,直线职能制结构或矩阵制结构等,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 三、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化 所谓经营管理方法,就是用以达到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法。经营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就是在管理方法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心问题是方法的有效性。只有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也才能实现经营管理的目的。根据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起作用的规律不同,经营管理方法有以下几类: 1.经济规律所制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的方法。例如企业内部以经济责任制为内容,以经济利益为动力,经济控制为手段的管理方法等。 2.反映生产组织和生产技术规律的管理方法。属于这一类的管理方法有:技术管理、定额管理、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方法等。 3.反映有关人的活动规律的管理方法等。如利用行为科学理论进行管理的方法。 4.反映行政和政治工作规律的管理方法。如行政手段、民主管理、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在实践中,一项管理方法往往反映几方面客观规律的要求,如全面计划管理的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等。管理方法也是有层次的。通常可分为组织方法、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更具体的业务技术方法等几个层次,从而形成一个管理方法体系。 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化有以下特点:标准化,指管理工作的内容、程序做到条理化和规范化;定量化,指管理方法从定性发展到定量,从单凭经验发展到“让数据说话”;系统化,指各项管理方法综合作用,以获得综合效应;民主化,指在管理中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实行专业与群众相结合、全员参与的管理方法等。管理方法的上述特点,体现了现代管理方法的系统性、最优性、综合性和民主性,最终反映在方法的有效性上。 四、企业经营管理手段现代化 这是指为适应经营管理工作高效率的要求而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 1.信息传输、收集手段的现代化。为了文字、图表、信号、语言等管理信息的传输、收集,而采用的电传设备、工业电视、自动显示装置、自动收录记录装置以及电脑控制系统等。 2.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主要是电子计算机或系统的应用。 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应该协调发展。其中,经营管理思想现代化是核心;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化是措施;经营管理手段现代化是工具。 经营管理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化,建设高度物质文明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在国外,把科学、技术、管理看成现代文明的三足鼎。可见,管理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当前,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方面的差距固然很大,但经营管理方面的差距更大。我们在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强调经营管理现代化,实行两者同时并举,不可偏废的方针。一些企业的实践证明,实行经营管理现代化,并不需要花很多投资就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可以把经营管理现代化看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我们一定要克服重技术、轻经营管理的思想,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 经营管理类论文:透视零售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误区 内容摘要:本文对零售及零售企业进行了定义,对传统零售定义进行了一些突破研究,认为零售活动不仅存在于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中满足人们生产需要的一些销售活动也属于零售。重点分析了零售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三个误区,即零售是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优质服务就是主动热情、促销活动就是营销,并针对以上误区指出了企业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关键词:零售 零售企业 经营管理误区 对策 在流通领域,零售是和批发相对应的销售活动。一般认为批发是针对再销售者及产业用户的销售活动,而零售则是针对个人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因此,按照传统的流通理论,零售企业就是指向个人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的组织。这里所指的个人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是进行生活消费的消费者,他们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消费,而不是为了生产或再销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实中所说的零售概念并不一定和流通理论所界定的零售概念完全一致,零售企业的销售行为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流通理论所规定的行为。比如,农民到农用生产资料超市购买种子、农药,到农机商店购买农用机械,理发美容师到正规超市购买美发美容用品等,他们购买商品不是为了生活消费,而是为了生产消费,这种针对个别消费者进行的零散销售活动能说不是零售而是批发?再比如,现在很多流通企业实行多元经营,批发兼零售,这类企业就很难说是批发企业还是零售企业,而且这类企业对前来购物的消费者是采取批发行为还是零售行为,完全是根据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多少而定,达到一定数量就批发,低于这个数量就零售。他们并不看消费者购物是为了生产或再销售,还是为了生活消费。比如在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有的服装商场规定,购买满5件按批发价,不足5件按零售价。有的前来批发服装的个体户因资金有限不能买5件以上,只能按零售价进货。之所以按零售价进货还能进行再销售,是因为他们来自外地,空间距离所造成的价差使他们还可以在异地高价赚钱。而本地自我消费的消费者很多亲戚朋友联合起来进行团购,满5件便可以享受批发价。现实中这种情况还很多,国外一些跨国零售企业最初进入中国时,就是利用介于批发与零售之间的业态打“擦边球”,进入当时我国开放限制还很严格的批发业。如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麦德龙以配销名义在国内注册,其在我国开办的仓储式商场的会员顾客既有中小零售商、企事业单位等专业客户,也有普通消费者。 理论来自实践,理应反映实践的发展。本文所论述的零售企业既包括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满足其生活消费的组织,也包括部分向生产者或再销售者销售商品满足其生产或经营需要的组织。这类流通组织的共同特点是:面对的是众多而分散的个体消费者,实质上分布在两个市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他们购买的商品既包括生活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要素商品;平均而言消费者购买频率较大而每笔交易量较小;拥有销售商品的店堂、柜台、货架以及展示商品的橱窗等;不仅提供商品,而且提供服务,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满足其心理需求,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零售企业不一定非得需要店铺,如网上商店,也不一定非得有营业员,如无人商店或自动售货店铺等。虽然这种销售活动也是零售,这类组织也是零售企业,但这类活动和企业不在本文论述的范围内。本文主要论述具备一定规模的零售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与现代经营理念相悖的一些误区。这类零售企业若按业态分,包括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超市以及折扣店、专业店等。 认识误区:零售业是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尽管中外经济学界对产业划分的方法和标准并不一致,各个行业在归类上也不尽相同,但都基本上把包括零售业在内的商业划分为第三产业。最早提出第三产业概念并确立三次产业分类法的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指出,第三产业的本质在于提供服务。配第-克拉克定理进一步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业人口具有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最后向第三产业移动的规律。之所以如此,关键是由第三产业作为服务业的特点决定的。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他产业产品的边际需求在下降,而对服务的边际需求却不断上升。由于服务具有人对人的人性化特点,决定了服务业是难以大规模实行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的行业,使服务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幅度要慢于社会经济生活对服务业各部门需求的增长幅度,最终导致包括零售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成为就业密度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对于商品生产和商业批发行业,零售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如此,即使未来无人售货店铺和网上虚拟商店成为主流零售方式,零售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性质也不一定改变,因为仍需要大量人员从事软件开发、网站维护、数据搜集、广告营销、商品保管、分拣配送等工作。虽然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前台”人员减少了,但幕后支持人员却大大增加。从这个角度看,未来的零售业应该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只是对这个行业的硬件技术与从业人员能力的要求更高。 目前而言,零售业是否就属于低技术行业呢?即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否一定就是低技术行业,这是本文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经典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在论述产业结构问题时都要涉及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认为5种技术结构与5种产业结构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以手工技术为主体的技术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是劳动密集型的,以智能技术为主体的技术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是知识密集型的。由于存在这种对应关系,一般人就会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特征就是以手工技术为主的低智能性。这种“反之亦然”的推理方式不仅在逻辑上而且在实际中都是不完全正确的。 零售业的本质是服务,服务的特性决定了零售业的技术要求不仅是手工技术,更是智能技术。零售人员不仅要和各类商品打交道,而且直接与需求各异的人打交道。因此零售人员的劳动过程既是手工技术操作过程(商品搬运上架、卫生清扫、传递商品),又是高智能技术操作过程(熟悉商品性能、把握消费心理、交流感情、沟通信息)。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同质化,使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产品质量之争越来越转向服务质量之争,而现代消费者越来越明显的理性化、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倾向,使零售业对服务的技术层次要求越来越高。现代零售服务已完全不是短缺经济时代简单的零售服务概念了。 所以零售企业首先要在认识上澄清这一误区。零售企业的员工是和世界上最复杂的具有七情六欲的“机器”——人打交道,而企业员工又同样具有复杂的七情六欲。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是摆在零售企业经理面前的一大课题。美国的沃尔玛的员工在顾客第一次购物后就会记录其购物的时间、种类,在其第二次购物时营业员就会像熟人般和他打招呼,并推荐与之第一次购物相关的产品,多次购物后就可大致掌握顾客的购物习惯,从而成为产品营销的基础。中国的零售企业是否也能做到这一步?中国零售企业有些也配备了先进的硬件技术,但缺乏与硬件技术相匹配的可以熟练驾御使用硬件技术的人的技术和能力。 服务误区:优质服务就是主动热情 以上用较多内容论述了零售业的性质以及人们对这一行业技术结构的认识误区,由此可知,零售业的本质就是提供服务,而服务不是简单地提供商品,而是商品、情感、信息、便利、舒适、放心等的统一体。随着现代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增强,优质服务的标准可以用“使消费者满意”这句话来概括,但对服务形式的要求却不可以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服务的最高层次是一种境界,虽无固定的模式,却能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适时提供最适合其本人的服务。 然而现实中却把优质服务简单地等同为热情服务。很多零售企业都制定了服务规范,以企业规章的形式对营业员的服务提出了统一要求。服务规范几乎都少不了“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内容,并在实际营业过程中要求营业员对待顾客“来有迎声、走有送声”,微笑服务,并把是否主动向顾客打招呼、是否热情为顾客介绍商品,作为营业员奖惩的标准。由于零售企业管理层对热情服务的认同及内部激励机制的存在,很多自选超市本来应突出自选的特点,给顾客更大的自我选择的自由与空间,但还是有营业员热情地迎向前,为顾客介绍商品。一些品牌促销员由于其报酬与销售挂钩,在利益的驱动下更是不放过经过货架的每一位顾客,但其热情度却让一般的顾客不敢在商品前驻足。 实际上这种片面的、生硬的、千人一面的服务方式是服务上的一个很大误区。首先,优质服务不仅体现在销售中,更体现在售前及售后。如备货是否做了市场细分,货源是否正宗;售后服务是否真的和承诺的那样到位,顾客退货是否能真的和沃尔玛那样“无条件退货”,对待退货的顾客是否还能像顾客购买时热情。其次,即使在销售中,服务也不是一味地自始至终主动热情。走进商场的顾客其心态千差万别。如果一味热情,就会增加顾客的心理负担,干扰顾客的休闲欲、欣赏欲、求知欲,顾客好奇心得不到满足,自然就不能激发其购买欲。 就售中服务而言,零售企业提供给顾客的最佳服务应该是“顾客需要时招之即来,顾客不需要时感觉不到”。从理论上讲,顾客进店购买商品大致经过7个阶段,即感到有兴趣、引起注意、联想、产生欲望、比较、决策、购买。不管在哪个阶段,如果顾客招呼,营业员都要上前热情服务,但要客观“中立”,不能让顾客为难。如果顾客不招呼,就不能让顾客感觉到身边有营业员存在,特别是在第二阶段到第五阶段,即顾客在商品前驻足观察思考阶段。有的营业员虽没有说话,但其形体语言却让顾客感到不自在,如尾随顾客或远远用眼盯住顾客,也许这是为了等待回应顾客,也许是怕顾客弄坏商品甚至偷窃,不管什么原因,这都是不到位的服务。 零售企业之所以会出现片面强调热情服务的情况,一是因为企业特别是国有零售企业大多经历过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卖方市场商品不愁卖但服务质量差,在向买方市场转换过程中,企业销售下滑经营困难,于是把出路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认为解决了服务质量差的问题企业的销售又会上去,于是热情服务就延续至今,实质上企业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卖方市场阶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顾客进店正如朋友到家,如果不热情就觉得是对顾客不敬,没认识到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正在使中国快速进入理性社会;三是中国长期缺乏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这既是计划体制下供给约束而非需求约束的表现,又是官本位社会中对长官意志崇拜而对个体人性漠视的结果。 本文并非反对热情服务,而是认为“热情”应适时适中。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零售企业的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差异化服务,同时体现在小处和细节,强调顾客的参与和体验。日本的收银员找顾客一分钱都鞠躬含笑双手递到顾客手中;宜家(IKEA)家居超市的顾客逛累了不仅可以在其陈列的高档沙发上坐着休息,还可以在其高档的样品床上盖上被褥睡一觉,如果不是到下班时间就绝不会有营业员“打扰”,讲求热情服务的中国商家是否也做到了?所以优质服务不是简单地主动热情就能做到的,而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服务。 营销误区:组织促销活动就是营销 营销观念是相对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的一种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其基本内容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应首先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然后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营销观念的有效实践需要做好四个环节的工作:明确目标市场,即企业应以市场为出发点,确定自己要进入的领域或经营重点;确定顾客需求,即企业应发现顾客的内在需要和欲望,为顾客提供价值;进行组合营销,即企业所有部门都协调一致,为满足目标市场的顾客利益服务;提高盈利能力,即企业通过使顾客满意获得持续利润,而不是单纯通过促销获得短期利润。 现实中很多零售企业会在重要节假日或其他认为有意义的时间,组织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这些促销活动有的虽然也可以称为营销活动,但有些还不能称上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原因是:促销活动并不是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具体表现就是活动期间组织的货源并不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市场、明确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有些促销商品源于进货人员的主观判断,有些属于关系货、人情货,有些则为库存积压商品,所以以这样的商品进行促销,至多是产品观念或推销观念在经营中的集中体现。只注重外部营销,而不进行内部营销。有的促销活动虽然也对消费者需求进行了一些分析和了解,但在活动进行期间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组合营销。企业只对外部顾客进行营销,投入资金进行店堂布置、广告宣传、打折回报等,而对内部员工缺乏现代服务技能培训,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员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有的企业甚至不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随意让员工加班加点而不给任何补偿。企业认为员工应当有奉献精神,而员工却身心疲惫,怨声载道。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说过:“内部营销必须先于外部营销。在公司打算提供优质服务之前促销是没有意义的。”促销活动的效果是短期的,企业盈利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由于很多企业的促销方式是价格促销,不同商品的价格弹性不同,所以销售额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利润的大幅增加。另外,由于许多零售企业在促销活动中存在着虚假成分,如商品以次充好、虚假打折等,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损害了企业形象,所以从长远看,这样的促销活动反而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而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却不是这样。 营销不是简单的促销,甚至也不只是一时的活动,而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现代经营理念。零售企业只有对此有正确而全面的理解,才能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获得长远的发展。 经营管理类论文: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问题的思考 摘要:分析了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中有关政策和管理体制问题,主要有公益林补偿政策和标准尚未出台;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等等并对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森林分类经营 政策 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完备的生态体系作保障。随着新形势下林业工作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调整,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森林分类经营改革是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基础工作。 分类经营是我国林业20世纪末和21世纪改革的主题。分类经营能否顺利地实施和推行下去,关系到我国林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林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林业生态功能的良好发挥,关系到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关系到林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所以分类经营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及在我国的实践概况 所谓森林分类经营(Classified forest management),又称为“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 ,即以发挥某一林种某一效益为主,兼顾其它方面效益的经营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大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和森林发挥两种功能所产生的“产品”的商品属性和非商品属性的不同,相应的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并按各自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 。 森林分类经营并不是近年才提出来的,在18世纪形成的森林经营管理(森林经理)理论中就有组织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与实践。例如,在地域上把相互连接的、具有相同经营方向的块划分为森林经营区,与此同时,把地域上不相连接,但在森林经营目的、经营周期、森林经营方式上相同的小班组织成森林经营类型比如用材、防护、水源涵养、特种目的的森林经营类型合并建立起相应的森林经营体系,甚至直接以小班作为经营类型,这就是典型的分类经营。问题是传统的这种分类经营有以下的缺点:第一,突出了木材的利用忽略了其它各种效益;第二,只强调了经营的生物学和技术方面,忽略了经营的社会经济方面和林政管理方面;第三,只从自然和生物物理方面,而没有从事理和人理的互为储存关系考虑;第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体现为就林论林,没有与其它各部门、行业有机地结合,因而没有跳出行业的局限。 关于森林分类经营问题,国际上对其方式和目的要求,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是在一定地域上,划块分类经营利用根据森林的主要功能划分为用材、防护、游憩、放牧等,发挥各自功能。国外称之为“邻接式多元化利用”。另外一种经营模式就是在一块森林中同时产生多种多样的产品和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这叫做“同步或多元化利用”。这两种方式的讨论经历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争论的实质是对森林利用是否存在着效益和功能上的互斥和兼容是单目标与多目标上的差异,也包含着对森林经营上的理解。在我国,对生态与经济是否一致的问题,长期存在着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在促进木材和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自下而上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强调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是可以统一的”。而另一学派则强调“……紧紧抓住解放和提高林业生产力这个中心环节,突出效益原则,强调结构效益,对林业实行分类指导,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对林业经营格局进行大调整,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以重点林业的高效益带动全局的发展”,认为“生态经济一体化的林业难以实施”。 从目前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后一种观点是严格的分类经营观点。但是这种分类经营应强调的是主导功能上的分工,是一种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不是互相对立、排斥(商品林与公益林),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林业是一个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特殊行业,两大效益的建设有完全不同的经济属性。为了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林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又对市场机制失灵的方面加以克服,必须实行整个林业的分类经营。国家体改委和原林业部颁布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正式推出以分类经营改革为主题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在1992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林业分工论》一书提出一种分类经营的模式——“林业分工论”,即从发展战略和经营思想出发,接照森林的用途和生产目的,将林业分成商品林业、公益林业和兼容性林业三种。认为“林业分工论”是森林多功能主导利用的分工,是林业的分工,而不是林种的进一步划分 。 自1995年原林业部颁发《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以来,根据原林业部下发的《关于开展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林策通字[1996]69号)精神,各省(区)相继于1996年选择2~4个县(市)开展森林分类经营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的通知》(林策发[1999]191号)和国家林业局《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林策发[2001]88号)文件精神,各省(区)相继启动了森林分类区划工作。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省(区)已完成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并将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成果上报到国家林业局。 其间各省林业厅(局)也同时制定和了本省的《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方案》和《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操作细则》,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分类区划界定工作。 二、森林分类经营的政策和经营体制问题 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国家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要达到国家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必须根据森林的不同功能,实施分类经营、分区突破、总体推进的发展战略。分类经营是新时期林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森林分类经营牵涉到林业发展的方向,牵涉到林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牵涉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建设和国家财政经济利益。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是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保障,经营体制改革是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措施。但目前在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中还存在有如下问题必须研究解决。 2.1 国家和地方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尚未出台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是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核心政策,但是我国一直为建立生态公益补偿机制,这势必导致公益林经营主体不明,或经营主体无力正常地对其进行经营和管护,甚至会发生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掠夺。经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①人们的生态观念不强,对林业的三大效益认识不到位。虽然我国在历史上就有植树种竹的优良传统,但人们更多的是追求森林中的木材、薪材及林副产品等林产品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农业、水利、旅游等行业长期以来形成认识上的严重偏差,弱视甚至无视林业所带来的各种生态、社会效益,人们享受这种效益成了理所当然,而补偿却成了盲区。林业部门,特别是营林业承担了繁重的造林、育林任务,而不能获得相应的补偿,经营困难成为必然。如一些森林公园、水利设施的经营中,森林的管护和抚育等任务属林业部门的“分内事”,而经营收入却进入了旅游部门、水利部门的账户。这种投入和产出脱节、剥离的现象应该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②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计算困难。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补偿问题的提出,已为时不短,并早已载入《森林法》中,但迄今还没有一个明确且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和补偿办法。 公益林的补偿问题是制约公益林建设和实行分类经营的关键。长期以来,因公益林具有效益 外在性和受益对象广泛性的特点,造成公益林“少数人负担,全社会受益”、“相对不发达地区负担,相对发达地区受益”、“上游负担,下游受益”、“林业部门负担,全社会受益”的不合理局面。再加上其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未对国家公益林的补偿程序、补偿办法、补偿对象、补偿标准、筹资渠道等方面制订出明晰的政策。在国家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各省、地方政府也未对地方公益林制订明晰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和办法。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和办法是关系到森林分类经营尤其是生态公益林发展和林区社会稳定的关键,实行分类经营,关键看能否建立健全有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补偿机制滞后,已成为制约林业分类经营实际运作的瓶颈。 2.2 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长久以来,我国林业经营一直担负着两大基本任务:一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民生活提供木质产品及其它林产品;二是改善国民生存环境。但事实上,我国林业几十年来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林业经营模式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要求等影响,一直奉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造、集中过伐的林业经营模式 。几十年来,整个林业的基础几乎完全建立在森林采伐工业上,大规模开采国有林区与天然林区,造成天然林面积的剧减。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就必须要进行森林的分类管理。但在目前分类经营实践中尚未有完善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办法,而传统林业经营模式混淆了作为商品产业的林业和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林业在经济属性、经营利用目标、经营方式、管理要求、社会实现形式以及价值利益补偿等方面的差别,而统一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之下,按同样的体制、同样的模式与方法去经营建设,带来的问题也很多:(1)大面积的天然林资源尤其是天然林中的原始林被采伐后,被林相单一的人工林取代,造成生态危机的潜伏。天然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人工林不可比拟的生态价值 。(2)因缺乏科学的价值利益投入补偿机制,国有林区和各类防护林经营单位面临沉重的困难。因无林可采,或者无法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生产经营难以为继。(3)林业企业经营目标不明确,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让位于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目标。 2.3 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需求矛盾依然存在 分类经营实施之初,将现有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的主要功能是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商品林则要承担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需求的重任。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分布、结构不均衡性及对天然林过量采伐,在分类经营实施之初所区划的商品林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供给;同时,对森林分布较多,并以木材生产为财政和林农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较大的冲击,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已成为制约重点林区尤其是生态地位特别重要的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而林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也阻碍了林业发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每年用于治山造林的投资不及水利投资的十分之一,随着两大生态林业工程的相继提出和推行,林业的地位和投入均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阴影的影响,更受眼前经济利益的驱使,时至今日,部分行业、部门对狭隘利益的维护和部分决策者的短期行为,以及全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淡薄等现状仍令人忧心忡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因生产周期长、生产力水平不高,生态及社会效益表现不很直观等因素的制约,使其在市场中成为一个弱势行业,且国家和地方在税收及现行的林政管理等方面,扶持发展的力度和营造有利于林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等方面还远远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林业分类经营的实际运行和健康发展。 2.4 公益林建设与林农生活水平提高的矛盾 国家对重点公益林的区域布局政策及公益林的补偿政策不明确,让一些既得利益者坐享其成而未付出相应的代价。同时,也使一些地区在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过程中埋下伏笔,以便将来向着有利于自身的政策上靠。另外,处于山区、重点林区的公益林,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林农的生计问题,。生态公益林建设区大多为贫困山区,林农对森林的依赖程度和期望值很高。林农在能源、建房和自用材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耗森林资源,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森林。政府若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调控手段对林农及其利益从根本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和保护,公益林的建设与发展将很难得到较长期的保证。 2.5 林产品税费比例过高 据对部分省(区)调研,林产品税费征收比例占销售价的比例偏大,尤其在商品材上表现较突出。商品材平均税费比例占商品材销售的40%~50%,特别是农业特产税在商品材生产和销售环节双重征收8%,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农对商品材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商品林的发展。 2.6 生态公益林的人工林问题 各省在分类经营区划中界定的生态公益林有许多人工林,这些划入公益林区域内的人工林除部分为生态工程建设投资营造的如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草)等国家生态工程林外,尚有相当部分是世界银行贷款造林的速生丰产林和群众自发营造的用材林。据对湖北省调研,湖北省划入天保工程区的人工林面积为106.5万hm2,加上区划时未成林人工林地3.8万hm2,实际为110.3万hm2,直接划入禁伐区的人工林成林面积为7.3万hm2。这些已界定为生态公益林区的人工林尤其是世行贷款造的人工林和农民自发营造的用材林全部划入禁伐区势必影响世行贷款的债权和债务偿还,影响林农的经济利益而挫伤群众造林积极性,除天保工程外,其他生态公益林区也有类似情况。 三、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有关对策和建议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一项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改革,其主要任务并不在于对森林进行简单的划类,而在于围绕分类经营这一个基本要求必须进行的从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配套改革,以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1)尽快制订和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管理办法。 森林分类经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种政策、法规还不十分完善,正在积极探索之中。建议国家林业局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森林分类经营政策法规,如“公益林管理办法”、“商品林管理办法”、“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等。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森林分类经营的法规法律制订适合本地区的相关政策,使森林分类经营的管理和公益林的补偿、补助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除了国家要增加对公益林的投资外,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森林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制度。根据“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生态公益林的服务对象明确的,由其受益者补偿,服务对象不明确的,由政府补偿。征收的森林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林培育、经营管理和新的公益林工程建设。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在尝试采用一些方法开展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如: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州市流溪河流域水源涵养林保护管理的规定》,规定每年筹集1800万元作为流溪河流域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效益补偿费 。各级财政都从年度支出中拿出不少于1%的费用作为公益林的投入;湖南资兴市按水库灌溉田亩面积每亩每年收取20元人民币作为生态补偿费;广西金秀县的大瑶山水源林使下游一些县受益,这些县每年给金秀县的水源林建设补偿费达数百万元 。作为“全国森林分类经营试点县”的河北省平泉县根据补偿要素和实际情况,提出补偿标准,并把补偿渠道分为自我补偿、外部受益者补偿和国家政府补偿等三个方面 。四川省作为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难将公益林的经营投资完全交由政府或者社会去承担,但却可以本着向社会征收森林生态补偿费的思路,对一些事权比较明确的部门和单位,征收生态林的建设补偿费。只有将这个“瓶颈”尽快打开,森林分类经营的实施才有物质基础。 2)成立公益林、商品林管理机构,实施分类管理。 应建立与分类经营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制,将公益林建设纳入政府行为范畴,实行事业化管理, 建议国家林业局成立公益林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国家公益林建设,将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公益林建设统一纳入其管理范围,以免互相重迭,避免重复建设。各省(区)、地(市)、县根据其生态区位重要性,也应成立相对应的管理机构,统一组织本地区的公益林建设,实行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制。而商品林建设商品林建设和管理可沿用原来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进行。推向市场,作为企业行为,在市场上参与竞争,以适应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既是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改进在分类经营条件下对森林的经营方式 根据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经营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和经营方法。公益林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应该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封山护林等营林方式,实行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合理搭配,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各种生态功能。对于商品林建设,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根据市场的需求,采用高投入(包括高科技的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三高”模式的集约化经营。 尤其要调整商品林布局和结构,满足社会、经济对林产品的需求。商品林发展中应根据本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发展名、特、优经济果木林。在自然、社会条件好的地方,以工程形式营造速生丰产林,并根据速生丰产林资源布局,重新调整林产工业布局,形成资源——产业——效益良性循环。 4)帮助生态公益林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引导生态公益林区群众在不破坏环境建设的条件下发展经济,解决林区群众的实际困难,推广节能技术,发展沼气解决群众烧柴问题,发展林下养殖、种植业,开发新的产业,让林农增加收入,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林农生活提高的矛盾。 5)适度调整林产品税费,让利于民,促进林业发展。林产品尤其是商品木材在上缴税费方面负担过重的问题,各省反映比较普遍,特别是商品材在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重复征收两个8%(贵州省为两个8.8%)的税问题,林农和林区干部意见较大;其他地方性附加税比例也不少,不利于林业的发展。建议适度调低商品材生产和流通领域农林特产税及其它税费征缴比例,废除地方性搭车性收费,让利于民,促进森林资源发展。 结束语 森林分类经营作为我国林业改革的关键一环,要走的路还很长,在实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施分类经营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建立完整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是当前工作的重心。林业部门都应该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林业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找到适合本地区林业发展的分类经营办法。森林分类经营实施的关键问题是统筹安排,分门别类。难点在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发展。而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关键是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现阶段我国财政状况持续紧张,资金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制度就是当务之急。 经营管理类论文:浅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银行;金融体制;新会计准则 摘要:管理会计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管理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它是指在任何经济组织内,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为依据,运用特定的技术和方法为手段,搜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编制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对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将管理会计的方法和理论应用到银行的管理中,是商业银行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实现价值最大化、防范经营风险的战略选择。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准入的加快,使得管理会计的作用日益提高,特别是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执行,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在这新一轮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更好更快地发展呢?本文将说明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用中的主要内容与重要作用,重点提出了加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006年2月5日,财政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会,宣布我国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共同构成的,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将在2007年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已与国际会计准则真正接轨并达到趋同的目标。此次颁布的会计准则,对于提高我国会计透明度、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准入的加快,使得管理会计的作用日益提高。学术界乃至商业银行管理界的观念也随之出现了质的转变与飞跃,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诸多商业所认同和应用。 1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用的主要内容 管理会计可定义为企业为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收集、储存、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进行合理计划和控制所需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中心,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一个会计分支。 1.1 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测算商业银行的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保本分析,在保本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盈利,是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随时要关注的问题,因此盈利平衡分析具有经常性和预测性。盈亏平衡点亦称保本点,是指商业银行经营收入总额与其成本总额相等,利润为零,商业银行处于不盈不亏状态下的保本业务额。通过盈亏平衡点的分析预测,可以准确测算商业银行保本经营前提下的资产运用总量与结构以及经营成本。在测算中要根据前述对商业银行成本、收入、利润的界定及分析,合理划分各项成本的形成,正确计算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以及单位变动成本、单位收入等指标数据。属于混合成本的项目按规定方法进行分解,并把分解出来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分别进行汇总,以保证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1.2 商业银行业务量及收入的界定 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量应是银行生息的资产总额,包括各类贷款、缴存中央银行及上级行的各项准备金、同业拆出资金及短期投资业务等。所以银行的“产品销售收入”就是银行的营业收入。是由于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而产生的收入,银行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两部分。其中营业收入具有决定意义,它包括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短期投资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等。因此,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是变动成本。由此可见,成本管理的重点是扩大存款规模,改善存款负债和其它负债的结果,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益。同时,也不能忽视固定成本的管理。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作为反映银行在报告期内全部经营成果的重要财务指标,主要包括三部分: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的计算方法如下: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按照管理会计的计算方法,商业银行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应为:利润总额:营业净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1.3 以责任会计加强内控 责任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的要组成部分,即按职责不同将企业划分成各种不同形式的责任中心,并建立以责任中心为主体的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根据承担的责任范围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成本中心对可控成本负责:利润中心既对可控成本负责,又要对利润能否实现负责:投资中心既对成本、利润负责,又要对投资负责。商业银行可根据各职能部门在经营过程中发挥的小同作用,划分为若干个责任中心,明确规定各中心的权责范围、编制责任预算、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严格控制成本费用、评价考核工作业绩,根据成果与不足进行奖罚,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与创造性,使激励与竞争并存。 1.4 引入全面成本管理 管理会计运用的重要方面就是引入全面成本管理, 这是银行经营管理方式的重大进步,也是对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积极探索。所谓全面成本管理是运用现代管理原理和标准化技术,以责任成本管理为主线 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各层次、各门类、各环节实行成本调节与机会成本抉择的现代管理方式。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它具有完整性与广泛性、系统性与连锁性、主动性与动态性的特点。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开始由业务经营型转向资源管理型, 将会给工商银行的成本管理乃至经营与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一是管理主体由单个部门转向全行各部门, 管理范围由狭义转向广义, 从而进一步推动全行全面抓效益,完善效益管理机制。二是管理重点由事后核算转向源头和事中调节, 从而进一步推动全行经营管理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变静态为动态。三是管理客体由单一的数额转向责任与数额,从而推动全行管理机制的完善。 2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同时建立管理会计制度也是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电子化、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金融产品及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资金结算和周转速度不断加快,资金将不再受地域和国界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可实现全球任何地区闻的流动。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其作用主要有下列几种。 2.1 促进商业银行实现集约化经营,加强成本核算 随着外部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通过外延扩张型经营模式已难以取得经济效益,商业银行必须探索开展集约化经营,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管理会计在业务体系上倡导实现垂直管理,强调建立一体化的责任中心,并建立成本控制的责任制.这有助于商业银行在其内部降低成本、挖掘潜力.并实现集约化经营。投入使用现代管理会计,使成本核算的基础进一步加强。能在编制综合经营计划解决了经济增加值在部门、产品、客户之间分解的基本参数中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风险计量及经济资本分配的问题后,成本费用分摊就成为准确度量分行、部门业绩,确定产品、客户的赢利性贡献度的重要工作。 2.2 有助于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的业绩考评 商业银行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其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并实行相应的奖惩,才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商业银行长期稳定发展。而管理会计体系中有一套进行业绩考核的完整、科学的方法,为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了客观、合理的依据。 2.3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作为内部控制的支柱的管理会计体系,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行为,给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给控制提供科学的标准,并且有助于形成奖优罚劣的机制,使企业充满活力和效率。银行管理会计一方面通过实时掌控银行的日常经营及管理中各环节、全过程的业务绩效状况,始终围绕实现企业总体绩效进行不断调控和完善;另一方面强化成本控制、加强对各种成本对象的绩效考核,通过应用最新的成本控制技术手段,为银行在当前及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帮助银行实现战略目标。 3 把握时代特征,加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结合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实际及未来发展的管理需要,下面就加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做些粗浅探讨。 3.1 优化组织架构,建立责任中心 提供决策信息并不是决策本身,但是有关的管理会计人员和领导他们的财务主管通常会参与银行的决策,并在决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结合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实际,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一级分行,可在财务部门设管理会计岗位(或由财务分析人员兼职),承担管理会计相关职能,管理会计人员直接对财务主管负责。财务主管根据管理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综合平衡其他信息,直接为决策层提供建设性建议和决策信息。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前提条件就是建立责任中心,即把商业银行所属的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及个人,按照各自目标大小和责任层次高低划分为若干个单位,把责任单位视同相对独立、自负盈亏的核算单位,这些责任单位就是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应对其所控制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承担责任。 3.2 提供有力的管理会计理论 支持加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理论指导,给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为给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我们首先要在管理会计理论建设上很下工夫,要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并考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进行深人探讨,为应用管理会计提供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指导。其次要借鉴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成功经验,吸收其有益的内容为我所用。另外,学术界应深入实际,努力增进对企业管理会计实际的了解,进行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并参与创新管理会计工作的实践,以及帮助解决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3.3 更新观念,积极培养管理会计的专门人才 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管理科学,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方法灵活多样,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果断的应变能力、较强的分析能力,所以,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既要认识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大量的管理会计的专门人才。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科学的基本识,熟悉国内外银行的各项业务的优秀人才,是管理会计能够顺利实行的关键。 3.4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需要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对会计数据的采集、加工、整理形成管理会计有用的信息。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创造条件,加快建立管理会计基础信息系统,为业务决策提供完整准确的各类数据。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主要有基础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决策系统、业务控制系统、责任会计考评系统、评价分析系统等。同时建立金融信息系统,即将日常收集到的金融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各个责任中心执行责任预算情况的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控制业务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 3.5 实行管理会计师考评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都设有管理会计师协会,这些组织推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加强了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我国也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成立管理会计协会,建立管理会计师考评制度,让一些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参加考评,解决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为企业尽快应用管理会计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管理会计在吸收现代管理科学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渗透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方面,不仅仅为商业银行细分市场的投人产出进行成本控制,落实责任成本,而且它按照市场需求提供整体组合的资源配置的决策方案,是建立在顾客需求基础上的经济核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银行准入的加快,使得管理会计的作用日益提高,特别是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执行,使我国银行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如何抵挡外资银行机构进人中国市场所产生的冲击和压力,如何有效的参与国际竞争,在保证安全和适度流动的前提下,最终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改革管理体制、理顺经营机制的同时,管理会计必将在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营管理类论文:完善会计标准强化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会计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标准本身存在的问题 自1993年开始实施的银行业新会计制度,对正确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以及搞好稳健经营等,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制度本身不够完善,某些规定不甚合理,使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会计制度规定的呆坏账准备金提取方法不符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按照现行规定,商业银行的坏账准备金按年初应收利息余额的3%差额提取,呆账准备金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这种“一刀切”的提取方法明显地存在三方面的缺陷:一是忽略了不同质量的贷款资产和不同账龄的应收利息的不同风险;二是提取的总量过少,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存量规模已高达2000多亿元,而每年可消化的呆坏账仅达400多亿元的水平,根本无法实现及时化解风险的目的;三是不利于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损益,由于呆账准备金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这就为商业银行人为地调节账面利润提供了方便,当要虚减账面利润时,可采取年末突击放款,次年初再收回的方法虚增成本,当要虚增账面利润时,则可采取相反的方法操作。 2.权责发生制与商业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相冲突。在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损益的条件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收入的软约束和支出的硬约束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因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企业效益增长乏力,大量应收利息难以如期收回,名义上是收入,实际上是前景堪忧的债权,构成了事实上的虚假收入;另一方面,银行的各项费用支出,以及按虚假收入及由此而产生的虚假利润计算出营业税、所得税等,又必须按期如数缴纳,不得拖欠。这种状况使商业银行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许多银行名为盈利,实为亏损,虽然财政部规定逾期一年以上的贷款所产生的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纳入表外核算,但是逾期不足一年的贷款的应收未收利息却已经对损益的真实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执行会计标准的随意性大,造成核算口径不统一,影响了会计资料的可靠性 严格执行制度规定,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是统一核算口径,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前提条件,但往往有一部分商业银行从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出发,为完成某些经济指标、掩盖某些违规事实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在核算过程中随意歪曲制度规定,具体表现在: 1.应付利息提取方法不规范。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计算应付利息时,采用根据各类定期存款的平均余额按当时利率提取的方法,很显然,这种做法难以充分顾及存款余额变动对实际应付利息的影响,并与“按存单利率计付到期利息”的规定不符,在目前利率持续下调的情况下,往往表现为应付利息提取不足,这无疑会造成平时损益不实,而面对存款集中到期,应付利息不足支付的局面,各行又随心所欲地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做法:一是在利息支出科目中直接列支利息;二是突击提取应付利息;三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用红字反映余额。前两种做法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本期成本大幅度上升,后一种做法则极可能造成今后为弥补红字而虚增成本。 2.坏账核销不及时,造成损益不实。按照规定,账龄达三年以上的应收未收利息应予以核销,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出于完成利润指标的需要,对这一部分利息长期挂账,不予核销。从表面上看,这一部分利息已纳入表外核算,其本身对损益真实与否已无直接影响。但是,对该核销的利息坏账不核销,必然使当期该减少的坏账准备金余额难以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到下年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数额。由于坏账准备金是计入成本的,因此,坏账核销不及时对损益真实性的影响仍是不容忽视的。 3.科目核算内容被随意调整。这种状况表现为部分费用未能列入相关费用类科目,而是被用于冲减收入。例如,部分银行规定,在手续费收入科目中列支空白信用卡的工本费和信用卡“消费指南”的印费等,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账面手续费收入的虚减,并因此少缴营业税金及附加,不但损害了财政的利益,而且还使营业利润不实。 4.费用开支项目被随意调节,指标控制流于形式。为逃避费用开支指标的限制,商业银行往往把受指标控制的某些费用随意转入不受指标控制的项目。主要表现在把业务招待费转入差旅费,把临时工工资计入手续费支出等,诸如此类的做法既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又提供了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 (三)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1.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模糊,阻碍了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并影响了央行监管工作的效率。载体要素齐全是有效披露信息,进而合理发挥其作用的基础,然而在电算化条件下,作为披露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的账簿和报表的要素不齐全问题,却更为突出起来,分户账上缺少账户名称仅有账号、摘要或摘要过于简单和对方科目、总账和报表上缺少科目名称仅有科目代号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账、表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不清、资金来源和去向不明、业务和财务活动的透明度不高,不但使会计信息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且还影响了中央银行的监管效率。 2.“双线核算”在电算化条件下已名存实亡,以致对错账难以有效控制。根据“双线核算”原则的要求,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应根据凭证平行登记、分别核算。在核算过程中,两大系统应互不干扰,构成一种“并联”关系。然而在电算化条件下,综合核算是根据明细核算时录入的凭证信息来进行的,两大系统间名义上的“并联”关系已被事实上的“串联”关系所取代,只要明细核算出现差错,综合核算必然随之出错,使总分核对失去实际意义,加之人们对电脑过于迷信,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造成记账差错率居高不下,会计信息失真,银行声誉受损。 3.不同系统的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同一系统内部各行处和部门之间在会计工作上缺少协调。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会计工作上均自成体系,在遵循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在核算方法上体现出本系统的特色,与此同时,随着核算内容的日益多样化和业务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会计工作主体也同时趋向多元化。这种现状对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会计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系统的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同一系统内部各行处和部门之间在会计工作上缺少统一规范和协调的问题。(1)各行会计处理的软件各不相同。目前各商业银行所使用的软件主要由各自总行自行组织开发,有的还由分行组织开发,这使行与行之间在核算软件上缺少统一性,难免会产生口径不一致,信息披露方式不统,会计工作的横向联系受阻等弊端。(2)会计档案管理责任不明确。落实会计档案管理责任是加强事后监督、明确经济责任、杜绝违纪违法行为的基础,但因会计工作主体已趋向多元化,会计工作涉及到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随之增多,而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又不明确,不可避免地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增加了调阅档案的难度,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二、建议 (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会计标准 1.改革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方法。无论是呆账准备金还是坏账准备金,均应按风险大小来核定提取比率。就贷款呆账准备金而言,应根据五级分类的结果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核定不同的提取比率。此外,还应把目前实行的按期末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的做法,改为按期初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这既可与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方法保持统一口径,遵循“一致性”原则,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年末突击放款或突击收贷对损益真实性造成的冲击;对于坏账准备金来说,由于应收利息的风险高低与其账面存续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因此,采取“账龄分析法”确定提取比率是比较科学的,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能增强银行的坏账核销能力。 2.调整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的结转时间。原定贷款逾期一年以后所产生的应收未收利息记入表外的做法,应改为自贷款逾期三个月起即记入表外,以此减弱权责发生制条件下巨额应收未收利息对损益真实性的影响。鉴于银行坏账核销能力薄弱的现状,表外的应收未收利息,无论是否已核销,若被收回,均应用以增加坏账准备金,而不应计入损益,否则就是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方法确认损益,其结果必然违反“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使损益失实,且不利于增强坏账核销能力。 (二)加强检查监督、制定实施细则、统一执行口径、规范操作方法 1.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支出长期挂账,利息坏账长期不核销,随意调节费用开支项目等问题,以便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给予适当的处罚,以维护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为此,需要财政、税务、审计、各商业银行总分行和人民银行的协调配合、相互支持。 2.规范应付利息提取方法。由电脑自动生成各类定期存款的计息积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存单上的不同利率计提应付利息,以确保正确计提。 3.明确界定费用开支渠道,防止收入虚减。对于各种费用支出,均应明确界定其应归属的有关费用类科目,而不得随意冲减收入,特别是对于一些制度未规定或未明确规定其列支渠道的费用,更需要尽快界定,以维护营业利润的真实性和财政的正当利益。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1.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披露会计信息的载体应做到要素齐全、内容完整,为此,必须明确规定账簿和各类报表的构成要素,无论是手工编制还是电脑打印,分户账上都必须列出户名、摘要和对方科目等,总账上必须标明科目名称,报表上的科目或项目名称也应标识清楚。 2.完善电算化账务组织。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的有效核对是防止账务差错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技术手段的改进,应以不扭曲账务组织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为前提。为增强总分核对的有效性,必须改变目前电算化条件下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间的“串联”关系,在办理综合核算时,应换人重新输入凭证信息,以此生成科目日结单,据以登记总账。此外,对于在手工操作条件下难以有效防范的记账串户现象,也应利用电脑本身的有利条件加以克服,可行的方法是在软件中加设账号和户名的自动核对功能,在录入凭证信息时,由电脑自动核对账号和隐含的户名,核对相符方可调出分户账。 3.加强会计工作的协调配合。首先,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合理开发银行账务处理软件。银行账务处理的基本软件应由人民银行总行统一组织开发,在其中突出银行业务和财务核算的普遍性特征,各商业银行则可根据本系统和本辖区的具体情况,对人总行统一开发的软件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补充,但必须保持总体上的一致性;其次,应切实制订《金融机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档案管理责任。会计档案管理的执行机构应是会计处科、股,相应的业务部门应予以密切配合,在会计处科、股内应设置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机构或指定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专司会计档案保管和调阅之责;第三,应强化人民银行的会计监管职能和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机构的职责,以协调行与行之间及本行内部各部门之间在会计工作上的关系,加强监督与制约。 经营管理类论文:出口信用保险经营管理创新与战略发展 作为我国目前惟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国有独资专业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按照“政策性公司、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方针,经过三年初创期的发展,快速实现了业务“三年翻三番”的增长目标和在全国范围的分支机构布局,在我国金融保险业和外经贸政策促进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明显,公司也进入稳步发展期,并开始“二次创业”。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已进入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2006年底将全面开放金融保险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经营体系将发生巨大变化,竞争因素逐渐增加,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具有特殊管理体制和特殊业务性质的中国信保如何通过经营管理创新和战略发展,不断提高其市场开拓和内部管理的效率,进一步培育战略执行力和核心竞争力,这对于积极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主动推进公司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创新 中国信保及其分支机构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在客户资源、市场开拓和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风险的“经营者”和“承担者”,需要按照“市场化经营”原则,进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经营的效率和与之相适应的分支机构的管理水平。 (一)信用保险公司的市场经营创新 与商业保险公司不同,中国信保是按照政府的意图向企业出售一种特殊产品或提供一种有偿的支持性服务,其服务价值依存于政策和市场双重目标。分支机构作为公司市场营销任务的承担者,直接服务于市场和客户,因此要立足本地经济环境,充分把握当地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特别是短期险市场的内在规律,以及行业结构和企业性质所决定的非均衡需求。更要关注市场竞争因素,不断提高认识和创新服务,以更加系统化、集约化的方式提升市场服务效率,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加大市场开发和管理的力度。 1.市场理念创新 在政策和市场双重目标下,政府(中央和地方)和有需求的出口企业都是中国信保的客户。政府需求经由中国信保这只有形之手通过具体承载主体(出口企业)需求的满足而得以满足。因此,出口企业也是政策的载体,是公司实现政策和市场双重收益的最终来源,是公司的最终目标客户。但是任何降低与政府(控制关系)间信任关系的行为在长期内都将降低公司的经营效率。 现阶段,在市场开拓方面中国信保可以凭借独家垄断经营地位的优势,按照风险管理原则和市场规律的要求,主动开发目标客户的市场需求“,但是它的市场化运作理念具有不同于商业保险公司的内涵,它不是卖保单或以做买卖的原则开发市场,而是要根据特定的双重目标要求和特殊的业务属性,创新市场理念。一是坚持以社会责任为主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即使公司体制(政策性、半政策性或商业化)发生了变化,也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自身利益的统一;二是坚持注重长期效益与积极设限的原则。从未来市场竞争、自身资源约束出发积极设限,对企业、行业和国别结构综合平衡,以重点的支持策略代替普遍的展业策略,注重长期效益和风险平衡,精耕细作,有保有压;三是坚持注重长期合作关系而不是追逐单笔交易的价值原则。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特点是嵌入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出口经营战略之中,服务的长效性、整体性和结构性都决定了与客户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交易行为而是一个长期合作、互利双赢的价值链。 对中国信保而言,单纯强调短期任务导向的市场化开拓,不利于公司的长期经营。在目前长期价值指标约束软、短期保额保费指标约束硬、规模扩张冲动明显的发展诱因下,可能陷入市场化的误区,导致高风险业务的过量累积。 2.产品创新 从国外引进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开花结果,本身就是市场创新。中国信保在具体的市场实践中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的产品设计经验,同时紧紧围绕中国企业的发展实际和需求特点,配合国家各项政策要求,不断开发出了适合市场需求的系列化的新产品和服务配套。一方面是不断开发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标准化、定型化、更加成熟的新产品;另一方面是以专业技术为支撑执行更加柔性化的产品设计策略。通过对客户自身发展状况、所在行业、交易合同、交易历史、买家国别、买家信用等交易结构个性化的细致分析,通过组合、交叉和联结各种产品与承保模式,采取目标客户差异化需求与公司宗旨文化和经营战略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更加切实有效的风险解决方案,并体现政策性导向,为客户提供兼有政策含量与技术含量的产品。 3.服务创新 团队服务是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不同于商业保险公司及其业务的另一个特点。由于客户需求的差异化、知识经验含量的复杂性、产品设计的个性化,要求客户经理在团队工作方式配合下,有能力代表团队以不排斥个性化的专业智慧向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展业团队只有吃透产品属性、创新功能、提升服务,才能引导企业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潮流,在其国际化经营体系中建立起内含出口信用险要素的成本——收益模型,从而帮助出口企业创造新价值。实践证明,由于引入出口信用保险,保户的出口规模出现逐年倍增的业绩,内部经验数字也印证分支机构一般当年业务收入的70%来自老客户的业务增长,这就是相互推动的良性效应。同时应积极引入现代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创新思想、方法和软件技术,实施关系管理以提高客户服务的价值和层次,结合出口信用险的性质和特点主动管理与客户的互动关系,从交易营销转向关系营销,以支持个性化的服务和创造新的市场优势。 4.整体营销创新 分支机构在初期市场开发中存在盲目、分散、随机、肤浅等粗放经营问题,进入发展期,有条件进一步集中力量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迈进,通过深入全面地分析当地市场环境、企业性质,谋篇布局,整合营销资源,创新经营,形成更大的市场格局和系统性开发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在进行产品营销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政府是顾客也是渠道,并且是有别于商业保险营销的特殊渠道。政府搭台的营销渠道是一种有独特优势的差别化的创新渠道。政府支持有激励保户出口积极性的效应,充分合理地运用,并转化为保险公司的内在优势可以极大地促进营销效率的提高。通过配合支持地方名、优、特发展战略等需求,营造外部影响力,形成双方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2)积极稳妥地推进与银行的战略合作发展。在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推动下要自主地加强对合作本身的管理。与政府合作不同,与银行的合作存在竞争性的一面,要从短期和长期结合的角度考虑产品的替代性和竞争性。 (3)通过整体营销模式的创新,向客户高效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整体营销,是指分支机构基于细分市场,对辖区内的目标客户的营销渠道进行整合和全员联合的整体(立体)展业模式。营销渠道的整合是指协同与政府各有关部门、各行业协会、各家银行多渠道的政策,适应全局客户视野,保证所有服务渠道的协调性,形成广泛共识和联动。全员联合是指形成分支机构内部从领导到业务人员、从前台到后台多层次的服务团队,形成合力,支持产品组合和业务联结,保证客户内部从决策层到操作人员的全面认识过程。通过营销渠道的整合和全员联合展业形成对市场和目标客户整体营销体系的构建,为发展期的分支机构增添新的市场开发优势。如果把整体营销思想运用于支持从事海外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工程开发等大型项目的有实力的大企业,中国信保为企业所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一般的风险保障。如深圳的华为、中兴这样的大型客户,其海外经营模式中就融人了政府层面、包括中国信保在内的各金融机构多方推动要素,中国信保与其他促进手段一道成为出口企业海外经营体系中的联盟。 (二)信用保险公司的管理转型 中国信保实行的是经营管理集中的总、分两级扁平式管理架构,进入发展期随着分支机构综合经营任务的扩大,业务环境和市场开拓的转变,风险管理的重心下移,队伍的充实,在管理上实际面临着由简单性向复杂性的升级,面临着加快步伐向管理科学、内控严密、充满活力、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金融机构转型,并按照统一的管理理念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上支持公司战略的实施。通过强化一个基础,开发两种能力,突出一个重点,实现分支机构管理和建设的全面进步。 1.组织转型 强化一个基础就是强化一个可以持续改进经营管理工作的组织基础,实现组织的转型。首先,建立和完善一个开展业务和实施管理的适宜的组织架构和分工明确的工作体系。结构设计应围绕业务发展需要,力求简单、合理、敏捷、有效。其次,建立和完善以控制经营风险为中心的内部业务流程管理机制。发展期的分支机构要逐步把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健全内部业务流程中各环节的制衡,避免一线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引致的系统性风险隐患的发生和内部风险控制失效的发生,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第三,建立和完善与总公司一致的比较透明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系统。发展期的分支机构主要是认真解决管理的规范性和长效性问题,克服管理上的随意性和文化上的异质性。切实按照总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要求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共同服务的内部管理制度框架和文化氛围。 2.能力转型 开发两种能力就是开发分支机构的战略执行力和整体营销能力,实现其发展能力转型。要强化统一战略意识,发挥功能作用,提高组织执行力。分支机构应从组织层面开发对于总公司战略的执行力,首先是要不断强化每个员工对于公司核心理念和使命的认同,强化领导亲自带头与全体员工共同自觉服从公司战略的意识和行动;其次,要有效搭建知识经验交流、学习和共享的平台;最后,分支机构通过发挥自身功能的作用,实现员工个人利益、部门利益与总公司战略利益高度一致所带来的内部凝聚力和所激发的组织创造力。 全面把握市场环境变化,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整体营销能力。分支机构基于对辖区内市场和环境的变化把握,以全局性的客户视野,细分市场。在对现实的或潜在的目标客户实施关系管理的基础上,相应地从内部再造和优化业务流程,动员全员联动形成多层次客户服务能力,从外部开发与当地政府各有关部门、各行业协会和各家银行的协作能力以及与公司各兄弟部门的配合能力,整合内外两种资源,不断从组织层面开发分支机构在市场规划、产品创新、品牌宣传、客户服务和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整体营销能力,推动分支机构综合发展。 3.人才转型 突出一个重点是把团队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系统地抓,实现分支机构人才队伍的转型。分支机构人员数量少,基本是知识型员工,业务和产品的协作性质比较强,应积极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核心是提高团队整体展业的竞争力。 首先,建设团队式领导班子,提高团队领导力。分支机构主要领导带头按总公司提出的“四好”标准要求建设团队式领导班子,倡导团队精神和团队理念,促进领导团队核心作用的发挥,充分发挥一把手的导向和强制作用,提高与任务转型相匹配的团队领导力。其次,培养团队型人才,促进团队发展。发挥团队组合的优势,必须着力培养团队意识强并适应团队工作方式的人才,促进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个性化顾问式的业务性质决定客户经理一定要具备较高的理论层次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才能胜任,要能够综合运用外贸理论与实务、银行、保险、相关宏观政策、国际政治、法律、市场营销、服务营销、战略管理、风险管理、信用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干一行专一行的行业技术知识,以及在谈判中博弈利益,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优条件实现双赢的商业技能,通过沟通建立互信关系的基本经验等等。工作团队的组合实际是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互补与组合,也是不断交流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从整体队伍建设而言,通过培养团队型人才实现企业造血机能,其中结构(层次、年龄、性别、背景等)的均衡,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组织环境和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这一第一资源的关键环节。 经营管理类论文:护士在医院经营管理中新职责的探讨 【摘要】 探索医院经营管理中新的护理职能。护士参与成本核算对医院、科室发展的实际意义,以及参与成本核算过程中对护理工作和护士个人的影响。 【关键词】 护士; 成本核算; 经营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逐步转型,许多医院正从医疗事业型向服务企业型转变,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加快医院的发展,成本核算工作也逐渐被重视起来[1],成本效益之比是考核医院管理的主要经济指标。而护士是医院管理的主体,也是物资领取、支出的关键环节,因此,护士参与成本核算对医院的经济经营至关重要,而且在管理过程中提高了护士综合能力和参与医院建设的意识,我们的体会如下。 1 人员配备 1.1 专人负责 每个护士站(40张床以上)配备1名高年资护士负责管理,要求熟悉科室业务,了解科室运行的基本情况,责任心强,敢于管理。同时掌握本护士站固定资产和流动物资账目;熟悉医疗过程中使用消耗物资的性能、成本、利润;掌握医疗收费及医疗保险相关政策等情况。 1.2 专项培训 经营管理、成本核算是护理人员新的职责,护理人员没有经过学习和培训的经历。因此,为她们提供专业培训是必要的。学会运用一些统计学知识、金融术语、计算机管理、建立统计表格等方面的知识。 2 物资管理 2.1 计划领取 根据医院经济指标和科室运行状况,做到计划领取,保证临床正常使用,避免大出大入,造成积压和浪费,或出入不均衡影响职工的利益。及时掌握临床物资支出和成本利润的关系,在确保患者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做到合理支出,正当获利。 2.2 维修保养 对科室固定资产定期清点,杜绝流失或积压。加强医疗仪器安全使用的培训,检测和保养要有记录,抢救仪器做到四固定(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时核对消毒、定量供应),时刻保持在备用状态,并有紧急替代预案。 2.3 统计分析 每月对所领物资进行清点,核对帐目,对有异议的项目查找原因,制定管理措施。掌握科室收入与支出情况,及时调整经济指标和领取计划。特别是千元以上贵重医疗消耗品,要做到账物相符,查对及时。 2.4 日常管理 日常消耗品建立基数,定时清点和补充。对更新替换的消耗品应做性能、质量、费用、操作等方面的临床试验比较,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物资使用情况,择优使用。 3 绩效管理 3.1 目标管理 结合医院指标,制定科室管理目标,落实到班组。目标管理应是综合性的,不能只强调经济指标,更多考虑科室的发展和患者的利益,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的效益指标。 3.2 个人量化考核 即:工作数量、质量、安全、服务等综合考评。其中,患者的满意度、参加健康教育、医护合作等,也在考核之列。 4 应注意的问题 4.1 保护患者利益,维护医院声誉 4.1.1 尊重患者权利 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患者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忽视患者利益的短期行为将有损于医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尊重患者的医治权、知情权、决定权、申诉权、保密权等。在实施医疗行为前,应向患者及家属阐明检查、治疗的目的、方法、费用等事项,让患者选择决定能接受的项目,尤其是自费项目必须争得患者同意,并签属自费协议后方可执行。 4.1.2 提供人文服务 关心患者的疾苦,主动服务,增强信任度。护士不仅要了解与疾病相关的内容,也要掌握患者的经济情况,报销途径。主动介绍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的用药、检查、申报程序。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入院时与医生及时沟通,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缩短住院时间,选择患者能接受的检查和药物,减少支出,增加患者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在提高和维护患者权利的同时也维护了医院的声誉。 4.1.3 选择优质产品 选择医疗耗材应优质廉价,在不违反消毒隔离原则的基础上,为患者节省费用,为医院节省支出,同样的消耗品要进行临床比较,择优使用。如:静脉输液针的固定,汗多的病人采用普通输液贴会出现固定不牢,增加更换次数。但如选用透气效果好的输液贴固定,不仅使病人舒适,更增加了治疗的安全性。在使用中发现问题记录下来,及时反馈,对产品的改进、研发及护理科研提供可靠依据。 4.2 树立节约意识,挖掘内部潜力 勤俭节约在护士中被淡忘了,经常进行传统教育可增加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强化教育和必要的管理措施,可逐渐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如:及时维修公共设施,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在浴室、厕所等处有明显标记,废弃纸张装订成册,重复利用,引入经济管理思路和市场机制,灌输成本控制观念,并适当的与个人经济挂钩。 4.3 严格管理程序,落实审批制度 严格遵守医院物品领取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由科主任审批后报物资管理部门入账并备案,日常消耗品领取需三人签字,每月清理核对1次。贵重物品(千元)建立使用登记,并与领取账目核对等,每季度清理所有库存,避免过期积压。 加快床位周转使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主要手段。 5 体会 5.1 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对护士赋予了新的职能,参与医院管理,关心医院发展,已成为护士自觉行为。过去护士管理物资不讲效益,使用消耗品不讲成本,造成物品积压浪费,增加患者的支出。成本核算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利益,所以,过去只有护士长操心的事,变成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操心。病人的环境舒适了,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融洽了,减少因医疗费用不明确引起的纠纷。病人反应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高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推动了护理工作朝着全面化、精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5.2 对护士的影响 参与医院经营管理改变了护士的观念,也重新认识护士作为管理者的职能,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做好住院患者的管理,关心科室发展,主动创造条件加快床位周转等等,合理化措施和建议层出不穷,管理型人才在工作中显现出来。同时,也激发护士要求学管理,懂经营的热情,为培养新形势下的护理专业技能综合管理人才探索方法和路径。 6 讨论 英国卫生部已经开始将病房管理和科室预算移交给病房护士长或主管护士[2]负责,护士长也称经理或管理(manage),他们能够将护理预算与专业技能综合应用,控制和审计在物资和设备方面的花费,在缩减开支,有效管理的预算对于过度花费和低花费的监测起关键作用。我国的卫生改革刚刚开始,医院经营管理处于摸索阶段,护士长承担护理学科发展与科室经营管理两方面的任务,管理着科室的财务和设备,工作压力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和工作质量,同时,他们也缺乏经营预算和经济管理方面基本知识的培训。因此,设定专人承担此项工作,培养和训练医院管理预算方面技能,将会为护士提供一个控制自己工作环境和发展自己职业的机会。 经营管理类论文:关于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的法律思考 内容摘要: 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正在着手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办法》。本文作者从法律角度进行思考,澄清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基本认识,包括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由来、相关规定、主要内容、主要作用、存在的不足之处等等。从而进一步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法律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如何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作出明确的定义,如何明确界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客体和对象,在文章的最后部分,特别强调了在立法和实践中需要注意区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客体是企业的产权(股权),而不是经营权或企业法人财产权。本文对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完善管理制度 国有资产 授权经营 法律思考 在《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地提出了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这一重要课题,并将其作为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03年8月14日《企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办法》起草工作小组召开了企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立法专家座谈会,从会上反映的情况来看,在讨论中专家意见分歧比较大,[1]在国内,现阶段尚缺乏足够的经济、法律理论支撑,因此,有必要继续进行有益的探索。作者企图通过本文,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法律思考。 一、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基本认识 (一)、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由来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是在组建企业集团的试点工作中,为了组建企业集团,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集团紧密层企业的国有资产划拨并授权给核心企业,由集团核心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并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其目的是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2]1992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经贸办联合下发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实施办法》对授权经营定义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指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企业集团中紧密层企业的国有资产统一授权给核心企业(集团公司,下同)经营和管理,建立核心企业与紧密层企业之间的产权纽带,增强集团凝聚力,使紧密层企业成为核心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发挥整体优势”。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集团发展的实践,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 (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相关规定 早在1993年制定《公司法》时,在公司立法中,就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有过明确规定。《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的国有独资公司,可以由国务院授权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随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了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党的十六大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国务院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制定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确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该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规定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上述规定,是确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的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提供了基本依据。 (三)、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1、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目的是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企业关系,使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并履行好出资人的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和机制。 2、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主体,授权方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被授权方是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 3、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核心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授权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经营国有资产”,被授权企业在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依法经营、监管,对其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 4、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要由授权方与被授权方签订授权经营协议,明确授权内容,使被授权企业做到权利与责任的统一,被授权企业在享有经营国有资产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四)、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主要作用 1、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与被授权企业之间,明确被授权企业的经营权利和责任,有利于维护被授权企业的法人主体地位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被授权企业的出资人地位。一方面,被授权企业享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经营自主权,对其经营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授权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2、在被授权企业和其子企业之间,明确被授权企业对其子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有利于母子企业层面上的出资人到位,使被授权企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做到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子企业国有资产的市场化运营。实行授权经营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再直接对被授权企业的子企业行使股东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五)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不足之处 1、从1992年国务院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实施办法》以来,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司制度的确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公司和企业集团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确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中又出现了新的些问题,从总体来说,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2、目前,由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理论还不是十分成熟,因此,有必要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定义,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主体,包括授权人、被授权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客体,包括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法人财产权、经营权,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对象、范围等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使之形成一种比较完善理论,并转化为一种健全制度,使之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发展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法律分析 (一)、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定义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可以说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有了新的认识。作者认为,可以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定义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指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自己以各种形式直接投资到企业的国有资产的产权授权给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统一持有,以确立母子企业产权关系。母企业依据产权关系成为授权范围内企业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依法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权利。统一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 在上述定义中,产权指的是国有股权中的国家股权,不包括国有法人股权。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主体包括授权人和被授权人两个方面,授权人是指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被授权人是指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国有资产的持股权,而不是经营权。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对象是授权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持股的成员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依据产权关系成为授权范围内企业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依法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能。 (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主体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主体,指的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授权人和被授权人。 1、关于授权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有所变化。在《公司法》的规定中,授权人主要指的是国务院,该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的国有独资公司,可以由国务院授权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根据公司法的该条规定,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公司制企业中,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授权人是政府,而且只能是中央一级的人民政府即国务院。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授权人,在理论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确立了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授权人虽然仍然坚持只能是政府,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的原则指导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授权人范围有所扩大,即国务院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也可以授权。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国家经贸委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中进一步规定,“国有资产实行授权经营。国有资产规模较大、公司制改革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好的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公司,经政府授权,对其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中央管理的企业由国务院授权,地方管理的企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授权……。” 党的十六大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确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在坚持国有资产由国家统一所有的前提下,规定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二是明确要求在国务院、省级、市(地)级人民政府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同级人民政府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规定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和义务。三是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实行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责,政府其他部门、机构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授权人,主要指的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该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 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现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目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主要是经营性国有资产。首先,金融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不在国资委的监管范围之内;其次,即便是经营性国有资产(非金融类),比如烟草、铁道、邮政等特殊垄断行业的资产,事实上并不归国资委监管。企业改革重组过程中大量发生的,与金融类资产、资源类资产和部份经营性国有资产相关联的产权流转与重组,可以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鞭长莫及,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不可能成为上述国有资产的授权人。 2、关于被授权人。主要是指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 国有独资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国有独资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国有独资企业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按照《公司法》规定,由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法实施前已设立的国有企业,符合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条件的,单一投资主体的,可以依照公司法改组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可以作为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享有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权利;可以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享有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权利。 非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如果要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主体,即被授权人,必然会引起企业其他股东的股权比例发生变化,因此,授权人在采取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时,必然会受到其他条件的限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将处于不确定状态。 此外,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监管范围之内的以外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如,烟草、铁道、邮政等特殊垄断行业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政府其他部门、机构,如其他工业、交通、水利等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华融、长城、东方、信达4家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转股后,也存在大量经营性国有资产。作者认为,上述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作为被授权的主体资格是不容忽视的。 (三)、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客体及对象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客体应该说,是企业的产权(股权),而不是经营权或企业法人财产权,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实质是授予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持股权。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通过授权明确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与非产权关系的企业间的产权关系,即确认母子企业产权关系。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对象是授权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持股的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而这些国有资产不仅仅指存在于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内的国有资产,还包括控股公司、参股公司中的国有资产。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在未授权之前,与授权人的全资、控股、参股公司之间没有产权关系,这些企业的国有资产也不属于未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经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授权后,与集团公司之间确立为母子公司,从没有产权关系转变为有产权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机构在组建发展企业集团中的行政行为,是一种非市场方式的产权重组方式。政府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机构通过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从法律的角度,对产权的划拨予以确认,从而形成母子公司之间的产权连接纽带关系。目前,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所管理的企业之间进行的重组主要采用的是这种方式。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通过对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明确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利,从而实现子公司层面上的出资人到位,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有权在授权范围内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 企业经营权或企业法人财产权,从法理上讲是公司或非公司制企业依法取得的,而并非通过授权取得。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依据企业法、公司法的规定,企业依法设立,取得法人资格后,依法享有企业经营权或企业法人财产权,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在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客体是企业的产权(股权),而不是经营权或企业法人财产权。 经营管理类论文:完善会计标准强化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会计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标准本身存在的问题 自1993年开始实施的银行业新会计制度,对正确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以及搞好稳健经营等,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制度本身不够完善,某些规定不甚合理,使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会计制度规定的呆坏账准备金提取方法不符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按照现行规定,商业银行的坏账准备金按年初应收利息余额的3%差额提取,呆账准备金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这种“一刀切”的提取方法明显地存在三方面的缺陷:一是忽略了不同质量的贷款资产和不同账龄的应收利息的不同风险;二是提取的总量过少,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存量规模已高达2000多亿元,而每年可消化的呆坏账仅达400多亿元的水平,根本无法实现及时化解风险的目的;三是不利于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损益,由于呆账准备金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这就为商业银行人为地调节账面利润提供了方便,当要虚减账面利润时,可采取年末突击放款,次年初再收回的方法虚增成本,当要虚增账面利润时,则可采取相反的方法操作。 2.权责发生制与商业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相冲突。在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损益的条件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收入的软约束和支出的硬约束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因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企业效益增长乏力,大量应收利息难以如期收回,名义上是收入,实际上是前景堪忧的债权,构成了事实上的虚假收入;另一方面,银行的各项费用支出,以及按虚假收入及由此而产生的虚假利润计算出营业税、所得税等,又必须按期如数缴纳,不得拖欠。这种状况使商业银行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许多银行名为盈利,实为亏损,虽然财政部规定逾期一年以上的贷款所产生的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纳入表外核算,但是逾期不足一年的贷款的应收未收利息却已经对损益的真实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执行会计标准的随意性大,造成核算口径不统一,影响了会计资料的可靠性 严格执行制度规定,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是统一核算口径,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前提条件,但往往有一部分商业银行从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出发,为完成某些经济指标、掩盖某些违规事实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在核算过程中随意歪曲制度规定,具体表现在: 1.应付利息提取方法不规范。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计算应付利息时,采用根据各类定期存款的平均余额按当时利率提取的方法,很显然,这种做法难以充分顾及存款余额变动对实际应付利息的影响,并与“按存单利率计付到期利息”的规定不符,在目前利率持续下调的情况下,往往表现为应付利息提取不足,这无疑会造成平时损益不实,而面对存款集中到期,应付利息不足支付的局面,各行又随心所欲地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做法:一是在利息支出科目中直接列支利息;二是突击提取应付利息;三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用红字反映余额。前两种做法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本期成本大幅度上升,后一种做法则极可能造成今后为弥补红字而虚增成本。 2.坏账核销不及时,造成损益不实。按照规定,账龄达三年以上的应收未收利息应予以核销,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出于完成利润指标的需要,对这一部分利息长期挂账,不予核销。从表面上看,这一部分利息已纳入表外核算,其本身对损益真实与否已无直接影响。但是,对该核销的利息坏账不核销,必然使当期该减少的坏账准备金余额难以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到下年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数额。由于坏账准备金是计入成本的,因此,坏账核销不及时对损益真实性的影响仍是不容忽视的。 3.科目核算内容被随意调整。这种状况表现为部分费用未能列入相关费用类科目,而是被用于冲减收入。例如,部分银行规定,在手续费收入科目中列支空白信用卡的工本费和信用卡“消费指南”的印费等,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账面手续费收入的虚减,并因此少缴营业税金及附加,不但损害了财政的利益,而且还使营业利润不实。 4.费用开支项目被随意调节,指标控制流于形式。为逃避费用开支指标的限制,商业银行往往把受指标控制的某些费用随意转入不受指标控制的项目。主要表现在把业务招待费转入差旅费,把临时工工资计入手续费支出等,诸如此类的做法既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又提供了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 (三)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1.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模糊,阻碍了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并影响了央行监管工作的效率。载体要素齐全是有效披露信息,进而合理发挥其作用的基础,然而在电算化条件下,作为披露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的账簿和报表的要素不齐全问题,却更为突出起来,分户账上缺少账户名称仅有账号、摘要或摘要过于简单和对方科目、总账和报表上缺少科目名称仅有科目代号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账、表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不清、资金来源和去向不明、业务和财务活动的透明度不高,不但使会计信息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且还影响了中央银行的监管效率。 2.“双线核算”在电算化条件下已名存实亡,以致对错账难以有效控制。根据“双线核算”原则的要求,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应根据凭证平行登记、分别核算。在核算过程中,两大系统应互不干扰,构成一种“并联”关系。然而在电算化条件下,综合核算是根据明细核算时录入的凭证信息来进行的,两大系统间名义上的“并联”关系已被事实上的“串联”关系所取代,只要明细核算出现差错,综合核算必然随之出错,使总分核对失去实际意义,加之人们对电脑过于迷信,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造成记账差错率居高不下,会计信息失真,银行声誉受损。 3.不同系统的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同一系统内部各行处和部门之间在会计工作上缺少协调。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会计工作上均自成体系,在遵循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在核算方法上体现出本系统的特色,与此同时,随着核算内容的日益多样化和业务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会计工作主体也同时趋向多元化。这种现状对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会计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系统的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同一系统内部各行处和部门之间在会计工作上缺少统一规范和协调的问题。(1)各行会计处理的软件各不相同。目前各商业银行所使用的软件主要由各自总行自行组织开发,有的还由分行组织开发,这使行与行之间在核算软件上缺少统一性,难免会产生口径不一致,信息披露方式不统,会计工作的横向联系受阻等弊端。(2)会计档案管理责任不明确。落实会计档案管理责任是加强事后监督、明确经济责任、杜绝违纪违法行为的基础,但因会计工作主体已趋向多元化,会计工作涉及到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随之增多,而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又不明确,不可避免地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增加了调阅档案的难度,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二、建议 (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会计标准 1.改革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方法。无论是呆账准备金还是坏账准备金,均应按风险大小来核定提取比率。就贷款呆账准备金而言,应根据五级分类的结果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核定不同的提取比率。此外,还应把目前实行的按期末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的做法,改为按期初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这既可与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方法保持统一口径,遵循“一致性”原则,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年末突击放款或突击收贷对损益真实性造成的冲击;对于坏账准备金来说,由于应收利息的风险高低与其账面存续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因此,采取“账龄分析法”确定提取比率是比较科学的,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能增强银行的坏账核销能力。 2.调整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的结转时间。原定贷款逾期一年以后所产生的应收未收利息记入表外的做法,应改为自贷款逾期三个月起即记入表外,以此减弱权责发生制条件下巨额应收未收利息对损益真实性的影响。鉴于银行坏账核销能力薄弱的现状,表外的应收未收利息,无论是否已核销,若被收回,均应用以增加坏账准备金,而不应计入损益,否则就是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方法确认损益,其结果必然违反“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使损益失实,且不利于增强坏账核销能力。 (二)加强检查监督、制定实施细则、统一执行口径、规范操作方法 1.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支出长期挂账,利息坏账长期不核销,随意调节费用开支项目等问题,以便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给予适当的处罚,以维护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为此,需要财政、税务、审计、各商业银行总分行和人民银行的协调配合、相互支持。 2.规范应付利息提取方法。由电脑自动生成各类定期存款的计息积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存单上的不同利率计提应付利息,以确保正确计提。 3.明确界定费用开支渠道,防止收入虚减。对于各种费用支出,均应明确界定其应归属的有关费用类科目,而不得随意冲减收入,特别是对于一些制度未规定或未明确规定其列支渠道的费用,更需要尽快界定,以维护营业利润的真实性和财政的正当利益。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1.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披露会计信息的载体应做到要素齐全、内容完整,为此,必须明确规定账簿和各类报表的构成要素,无论是手工编制还是电脑打印,分户账上都必须列出户名、摘要和对方科目等,总账上必须标明科目名称,报表上的科目或项目名称也应标识清楚。 2.完善电算化账务组织。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的有效核对是防止账务差错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技术手段的改进,应以不扭曲账务组织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为前提。为增强总分核对的有效性,必须改变目前电算化条件下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间的“串联”关系,在办理综合核算时,应换人重新输入凭证信息,以此生成科目日结单,据以登记总账。此外,对于在手工操作条件下难以有效防范的记账串户现象,也应利用电脑本身的有利条件加以克服,可行的方法是在软件中加设账号和户名的自动核对功能,在录入凭证信息时,由电脑自动核对账号和隐含的户名,核对相符方可调出分户账。 3.加强会计工作的协调配合。首先,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合理开发银行账务处理软件。银行账务处理的基本软件应由人民银行总行统一组织开发,在其中突出银行业务和财务核算的普遍性特征,各商业银行则可根据本系统和本辖区的具体情况,对人总行统一开发的软件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补充,但必须保持总体上的一致性;其次,应切实制订《金融机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档案管理责任。会计档案管理的执行机构应是会计处科、股,相应的业务部门应予以密切配合,在会计处科、股内应设置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机构或指定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专司会计档案保管和调阅之责;第三,应强化人民银行的会计监管职能和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机构的职责,以协调行与行之间及本行内部各部门之间在会计工作上的关系,加强监督与制约。 经营管理类论文:保险机构经营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 内容提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作为保险公司经营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保险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基层公司在经营理念、内控制度、管理水平、服务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与我国保险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基层保险公司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全面提升基层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国内保险公司应对入世的需要,也是国内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组织机构形式和职能分配看,多数是实行总、分、支公司管理模式。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作为最基层经营单位,其主要职能是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保险公司运营系统的终端和服务窗口,是保险公司微观经营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业务收入和利润的直接来源,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直接反映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发展水平。加强基层保险公司的管理,提高基层公司业务发展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对于夯实保险公司发展的基础、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 一、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二)在市场开拓思路上,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创新力度小,销售渠道管理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保险公司的业务领域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大企业、大项目仍然是各公司竞相争夺的焦点,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和地域广阔的农村保险市场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从各保险公司产品结构看,部分市场需求接近饱和的传统产品仍然是基层公司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产品结构雷同、单一,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基层公司对新产品开发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太小,新兴保险市场领域亟待加强开发。在销售渠道上,虽然扩大了营销业务和专、兼职业务,但在管理上没有建立落实相应的制度,比较混乱。 (三)在市场竞争方法上,表现为“三高一低”的违规经营行为仍然是部分基层保险公司竞争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部分专、兼职机构和个人人受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违反保险监管部门的规定抬高手续费;部分基层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地采取高返还、高手续费、高佣金、降低费率等违规手段招揽业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保险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造成大量保源流失,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四)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基层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关系网”拉业务,或者是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的“人海战术”开拓市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消费,坑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业务人员忽视消费者心理状态而采取死缠滥打的推销方式。基层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和“关系业务”的过度膨胀,使国民对保险的作用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不利于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另外,基层公司在理赔服务过程中,有的为了稳固与大客户的关系不讲原则地进行人情赔付或通融赔付,有的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进行人情赔付和搞假赔款,而对一些非关系客户另眼相待,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违背保险经营的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 (五)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多为简单的“一包一挂”(包保费任务、挂费用),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内保险市场,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场运行规则。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保险市场不断发展,保险立法不断健全。但与保险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保险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主体较少,市场垄断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层次较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价值规律在保险市场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正常的发挥,国民保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种尚欠完善的保险市场环境下,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传统市场领域趋向饱和而导致竞争激烈,新兴市场领域因国民收入水平和行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而没有形成规模需求效应。直接经营业务和面向市场的保险公司基层单位受各自计划任务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的情况下,难以避免地导致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 (二)基层保险公司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1.部分基层公司在制定年度业务发展计划指标时,缺乏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分析,下达的计划指标难免简单化和针对性不强,导致基层公司完成保费任务的压力过大而盲目追求业务发展规模,业务质量不高,效益水平低下;或者是违规经营,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2.基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对保险市场开发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措施,着眼于短期利益。如在新兴市场开发和新的保险产品推广上,因为市场对保险的认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且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加大前期投入,一些基层公司考虑到投入大、收效慢而丧失了积极性,遇到困难就退缩,新兴保险市场开发工作难以展开。3.基层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统一法人制度执行不力,贯彻落实上级公司要求不到位。部分基层公司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健全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部分制度缺乏现实操作性,形同虚设,使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而出现混乱的局面。部分基层公司统一法人意识不强,对上级公司制定的承保理赔、规范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要求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权行为和违规行为时有发生。4.管理技术落后。部分基层公司电子化水平较低,运用电子化管理的认识和措施也有差距,有的还大量依赖和使用手工操作,给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造成障碍。 (三)基层保险公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部分基层公司业务人员90%以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保险专业知识教育,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差。对员工培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没有长期性的计划。当前,基层公司大部分业务员依靠经验和关系网展业,对保险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缺乏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学科知识的支持,承保理赔工作技术含量低,服务水平停滞不前,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经营管理办法,以及多项改革措施和公司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公司高管人员不完全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对于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市场营销、成本核算、人力资源配置、考核机制、统一法人制度等重要管理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综合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提高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基层保险公司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保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认真分析并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不断实施新的竞争战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转变经营观念,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化经营。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公司发展已经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基层保险公司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基层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苦练内功,以增强盈利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为中心,实现公司业务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不断发展壮大。在业务发展战略上,要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市场变化,不断研究市场动态,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市场潜力,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灵活的展业方式、丰富的保险产品、优质的保险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业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发展的后劲。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避免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坚持依法依规经营,加强公司各项管理和基础建设,为公司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二)加快创新步伐,提升市场竞争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提高竞争实力的客观要求。要加快产品创新,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不断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彻底摆脱业务发展依赖于传统险种的束缚。基层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战略上,对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老是把眼光局限于一些国有大企业上,应充分挖掘个体、私营经济和广大农村市场的潜力,充分利用保险人、经纪人等中介机构资源,培养一批忠诚于公司、职业道德素质高的营销队伍,完善落实好营销员管理制度、人管理制度、经纪人管理制度,开辟新的业务发展渠道。要加快服务创新,创新服务的内涵和形式。基层保险公司要突破保险服务仅限于承保和理赔的局限,强化对客户的延伸服务,倡导增值服务和跟踪服务。加强对承保前的风险评估和承保后的风险管理,对客户提出全面合理的风险防范建议,既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三)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基层保险公司要提高对加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内控管理自觉性,树立起管理是企业发展生命的观念。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加强电子化建设,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具体讲,业务上要重点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核保管理和单证控制管理;理赔上要重点加强查勘定损管理和报价核赔管理;财务上要重点加强收付费系统管理;人员上要重点加强职业行为管理和考核机制管理。上级公司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指导,确保统一法人制度的顺利执行和政令的畅通,同时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基层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培育有利于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加强保险队伍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解决好人的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班子,是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基础。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保险公司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符合现代保险公司发展要求的员工队伍。加强基层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倡导团队协作,倡导激励,宣扬先进,并通过分配结构和分配机制的改进,稳定员工队伍,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 经营管理类论文:清朝学田的经营管理 (一) 学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设学田以赡学的制度,创始于宋代,此后,一直延续到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站——清朝。清朝统治者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认识到崇立学校、征用儒雅是争取和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于是更为重视学校的作用和建设,清代的学校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清朝的学校有官立和私立之分。官办学校包括国子监、宗学、府学、州学、县学等;私学有书院、家塾、义塾、社学等。各学大多拥有属于本学校的田产——学田。府、州、县官办儒学的学田属官田,书院、塾学等民办或官督民办的田产仍属民田范畴。不论学田为官田或私田,其土地所有权均为官学或私学等各教育团体所共有,是一种公共土地。所谓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1)在清朝地主经济的条件下,封建租佃制占主导地位,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采取租佃的形式分离子出去。因此,在认识学田的土地关系时,首先要把握住收益权和处分权。而这两种权利都为学校这一教育团体所共有。学田的租入是用于一个教育团体的膏火、修葺之费,在这一土地关系中的受益者是整个团体,而不是团体中的某个人。同时,学田的产权一般都表现为一种不可转让、不可典卖的财产关系,学校不仅通过强化规则的办法防止学产的转移,而且通过向当地官府呈报立案的办法,凭借封建官府的力量稳定公产的产权,防止私自串捏盗卖。私卖学田被视为犯法,从法律上否定了个人对学田公产的处分权。对于原捐者来说,私产既已捐为公产,就已脱离了原有者之手,不论原有人或其子孙,对业经共有化之财产,不再享有管理权、处分权等。对于原卖者,须在卖地契约上写明该地自卖之后,听从买主立界、围堑、更佃,永远管业,各亲族不得再有异说之辞。“倘有来历不清、重复典卖及内外人等生端异说,俱系卖主一身承管,不涉买主之事”。(2)且“捐者即并非业主,原卖之人已系隔手,老业主又自无言加言赎之理”,倘有加添回赎等情,“首事即纠通合户,议定鸣官处治”(3)。学田的管理者也都是代表集团的意志行使管理责任的,个人不具有完整的收益权和独立的财产处分权。掌管人侵用或借支钱谷要赔偿,如有欺隐行为,便由公众共同清理,失职或德才平庸、不善管理者要随时公议撤换。据此,在学田的土地关系中,具有排他地支配权的是学校这一团体性地主,即学田的所有权属于一个集体,而非个人所有,这就决定了学田在经营管理上的特点。 (二) 清朝学田的管理方式各地不一,政府也没有作出统一的规定。同一府县、甚至同一学校或书院的所有田的管理方式都不尽相同,甚至同一学田前后的管理方法有时也有差异。但各地对学田方方面面的管理都有详细的规则,以期妥善经营,不致使学田有名无实,正如湖北墨池书院章程中所说:“图终于始者,虑事之本心;有初鲜终者,奉行之通患。……谨权事宜,详议章程,其意本于防微杜渐,其事期于缕析条分,其法必使上之人厘然有籍之可,下之人晓然有规之可守;而其要,归于上下官民、交互考察,以相为牵制,而后作奸者有所忌而无所容,亦庶几维持勿替云尔”(4)。学校通常设有专门机构或委派专人管理学田,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由学官管理,二是由乡绅地主管理,三是由学校生员管理。 一般说来,府、州、县儒学学田,各学分别管理,由教授、教谕、训导等学官掌管,即担任训教诸生的学官,同时是学田的经营管理者。而书院田、塾田则不然,相对于官学,私学具有鲜明的自主性质。一般由乡绅地主管理居多,乡绅地主是封建政权在基层的主要支柱,在地方上有一定威望与政治势力。而且,其经济势力也很雄厚,他们大多支持当地封建教育事业,并对经营土地有丰富的经验,能充分保证学田租的收入。在公众举办的学校中,为了防止在经营学田中营私舞弊,常常设置几人共同管理,这样,可以在管理中相互牵制,难以上下其手。一般是由众绅士推举几位家境富饶、廉洁正直、慷慨好义者担任董事或首事共同管理,按年轮值,核算每年学田租佃及收支的数额。所以如此,因其殷实才不至“赡其私”,且“田租一项收租有年份大小之不同,出粜有价值贵贱之各异,非归公正董事经管不足以查照核实”(5)。而分年执掌不仅可预防一人独揽的弊端,而且倘遇有人想借支或挪用学租时,本期董事则可借其位屡易以推辞,或说无前例可援而将责任推于前任,或说移交时定数难报而将责任推于后任,使想挪用学租的人难以得逞。每年年终董事须向县上报查核,若该年董事经营有弊,如趋利若鹜,垂涎学租,或专为酬金而来,不务正业等,致使捐主、生童等不服,众人可上书将其有违规条之罪列出,同声共讨,将其革除职位。首事具体的轮换程序,各学又稍有差别。现举几例以说明:临安县锦成书院,由地方绅士推举殷实公正董事四人,每年二人,分年轮流经管,一切发放膏火、收取息钱,以及收租出粜,均归该董事经管,每年十一月底,由该年董事将全年收支细数登入四柱册内,交与下年接管的董事备查所有收支,一切事宜“毫不假手胥吏,以期滴滴归源”(6);湖北宜昌墨池书院,学租取息岁修各事,“若假手胥吏,即多侵蠹;每年应公举公正绅士二人,随同监院管理。惟临时举报,易启营谋侵渔之弊,宜防其渐。今议即于众首事中核定十二人,于年终散课时,签掣二人为值年司事,周而复始,巡环签掣。此十二人中,如有事故不能在院理事者,亦即由众司事另行预举,报监院查明实系公正者,归于年终统掣”(7);麻溪吴氏塾田,规定不准分房轮管,因“分房独出帐目,或会稻价高低不实,或会暗图公费各存私囊”。而应选族中品学兼优、家庭富裕者管理学田,不论房分,立一正一副总理共同掌管学田,三年满期,或留或换,须听生童“公议公请,因塾田原为合户生童甲科而设,租既专为伊等用,田即系伊等之田”,“若地非宗祠,时非长至、人非生童,具谓私请,每年帐目须于冬至日上凭祖先,下凭生童,合并族人面结”(8);而归氏学田,却恰与之相反。学田“呈案勒石,为我子孙膏火之资,三房孙曾照规支领,至收租完赋支放款目,惟三房孙曾轮年掌管”(9)。私学的这种由公众代表负责管理学田的制度,既能反映地方公众的要求,亦可发挥其办学积极性。 有的学校吸收年长学徒参加学田管理,或选家境殷实者,或选成绩优秀者,或是在学生员轮流值管,这既是人才、物力、财力的节省,也是对学徒的教育和锻炼。如康熙九年(1670年),普宁知县段藻捐俸置田,田租“递年俱诸生经收”。(10)四川巴县九华山东川书院膏火田一份,原租83石,一向刘姓承佃,道光六年(1826年)秋,该佃以荒歉为由,仅纳租谷50石,该院肄业生童陈嘉言等随即下乡查勘,得知九华山“田水冷浸,丰年雨水过多,不如旱年较易长谷,凡九华山附近之田,无不加长,有赢无绌,伊等舞弊莫此为甚”,众生童又就近访问,查知该佃将学田私自招佃,从中渔利,滥佃至十三户之多,于是禀请书院将各佃户全部更换,“庶朋比之奸可除,霸工之弊可清,则数十年之积弊一新,即川东人士所忭颂于不穷也”(11);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南雄郡守张杼捐买猴陂王岸租66石,“俾府学、始兴二县应贡廪生纳粮轮收”。(12)乾隆十八年(1753年)揭阳县拨入梅冈都莲化心等处官荒入学,“递年租银一百一十三两二钱零,交岁科五名前文庠生收办”。(13)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归善县佐宾兴田“每年议定近乡殷实在学者及岁科两试案首轮值收交”。(14) (三) 学田管理的学官或董事、司事一经确立须对学田施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田如何租佃、租银如何管理、发放等等。清朝各地学田的经营方式几乎都采用租佃制,但在具体的租佃经营上也有着不同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学校直接租佃学田的经营方式。学校作为学田的直接经营者,必须亲自丈量学田,招徕佃农,确定、收取租额。对于所属田亩,学官或首事都会亲自并选派工书差役协同逐一丈量田亩四至,查明坐址、租额等,绘图造册,并须把原存、新拨、续拨、新置等各项另册注明,以备核查。如锦成书院,学田“虽各有界址,而日久年深,佃户田邻,难保无藉词争执情事,现当归管之初,非查丈清厘不足以垂诸久远,应饬各里董事督同文书将各该里所捐田亩查照捐户,绘具田图,注明亩分弓口四至,汇成一册,立案备查”(15)。很多学校还要将土地的亩数、坐址、四至、租额等有关资料立碑刻石,以防侵没。如新化学田,“不拘一处,零星散漫,稽查已极难周,况日久生弊,尤恐各佃户不无以李代桃,指鹿为马之事,议以田畔概竖石碑,丘大者每丘一碑,丘小而毗连成段者,每段一碑,庶几彰彰耳目,不敢为冥冥之堕。或时事变迁,而访询故老遗民,犹能历指其处,可籍以清查复额,亦筹前虑后之一法也”。(16) 学田在招佃时,为了保证租米收入不被拖欠和侵渔,一般都规定在学生员不得佃种学田,生员中倘有占管占佃者,即行追回,并严加究治。对于族塾来说,须规定不许招本族人承佃学田。如所捐或所买之田原为本族人承佃,必须全部换为外族人承佃,倘有首事徇情蒙蔽,则首事和佃人一同革换。因为本族人佃田既不便收租、拖欠租谷又不便鸣官。一般来说,实际租佃学田的多是农民小生产者。也有个别学校的田地并未佃与农人,山东钜野县学田,道光年间,由两学轿夫、门斗承种;海阳县学田,也每由门斗乘租(17);还古书院征收各佃姓氏中,有僧已玄田租1钱5分,现佃古城寺僧信荣,又僧慈融园租1钱7分,现佃古城寺僧信荣,“因书院前辈诸先生以僧寺与书院紧接,便于照看,又僧信荣师徒情意殷厚,故让与租种”。(18) 有的在学校买田或官员、乡绅捐田的同时,即将原耕种土地的佃户一并划归学校,福建莆田县学田,“乾隆元年(1736年),邑人知县程大僖捐送学田3亩9分余,共载早冬租8石6斗4斛,民田生大沟佃户林而章;又田4亩4分余,载大冬租10石2斗,坐星渡洋,佃户戴季哥;又田6分余,载早冬租7斗2斛,民田坐东埔后营,佃户李义候……”(19)。也有的学校将所得田地另行招稳妥佃户领耕,亲立佃字。嘉庆五年(1800年),四川巴县职员龚载鼎捐田入东川书院,书院即“饬书赴彼,勘明该处界址,查明条粮,饬拨院册,另募佃户刘天禄出备押金70两,揭还前佃,每年认纳租银26两,归书院以资生童膏火”(20)。 佃户租佃时要履行一定的承佃手续。有愿耕种学田者,须会同保人,认佃纳租,并由官府发给印照为凭。各佃户如有自愿退佃者,须亲自向学校报明,由学校另行招佃,新佃户亦须自请保人,面书佃字,登簿复查,如敢有私相授受,隐匿不报者,查出重罚,并将新旧佃户一并革退。虽然如此,私相转佃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山西汾西县有官荒地400亩划归儒学,由任光雷承种,乾隆十三年(1748年),学中斋长贾国儒等查出任实际上只耕种120亩,其余全部转租他人,学校恐其辗转收租而导致拖欠,遂令任光雷将自种120亩,另立租约,仍让其耕种,其余尽行退出,另行招种(21);四川巴县东川书院膏火田,原租45石,押佃钱100两,佃与双山寺佃户古万顺,道光五年(1825年),该佃过世,其妻古吴氏孀居,便将田拨出一半给其弟吴兴顺耕种,后遭古万顺兄古万兴告至官府,“遂断令古吴氏退佃,其押金银两,等招佃后令古吴氏赴案,除银60两还债外,余银40两给其母子度日”(22)。 学田一经承佃,经管人即须立一总簿,将承佃情况登记在册,写明佃户姓名,田亩若干,坐于何处。更换经管人时,必须逐庄按簿查核,如有侵占隐匿及砍伐树木等事,必禀告官府处治追还,倘经营人徇情宽恕,也一并受罚。康熙年间,闽浙总督姚启圣对福建全省的学田普遍捐赠了田地或银两,为了“兴儒之意”能千秋彪炳史册,也为了更好地收取学租,他将凡耕种他所捐土地的佃户编排起来,“另置一户于首图,甲首之名同姚兴儒”(23),“姚兴儒”户下的田地,佃户和租额等即归属当地府州县学。 各地学田租额都有定数,交租也会规定一个期限。在此期限之内,或由佃户自送,或由管理人包缴。多数学校都会派人协同乡保逐户催纳,且须查照底本,另立田亩租钱征册,注明完纳日期,给与钤印执照。如有花户抗租,或逾期不纳者,必禀官追究,除追出租课外,仍公同革退,催租不力者也有一定的惩罚。甚至有为催租而闹出命案之事。湖南邵阳县彭在兴佃种义学田亩,每年应纳租谷49石8斗,折钱24900文,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欠租未交,四十六年(1781年)五月,义学首事王宏前去追讨,彼此征闹。彭在兴恐其禀官,便捏告王宏强牵猪牛,并要王华山作见证人。后经审讯,王华山供明实情,仍将彭在兴责惩追租。彭在兴因恨王华山不肯袒证,就赶到王华山处吵闹,发展到棍棒相加,彭在兴被欧致死(24)。 这种由学校直接经营的方式,校方需进行一系列相当繁琐的工作。而第二种情况,即学校并不直接对学田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而是委托他人经营便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如临安县庠发会,为一种民间助学组织,专门经营学田供给各学学租。该会有田产296亩,均为邑民捐助,并由绅士管理,助给办学经费。临安县的锦城书院原有田7亩,后由邑绅章相等禀请学宪拨入庠发会,“每月朔望县学官集诸生于堂会课文艺,生童分三等,县官择其优者奖给花红,庠发会助给膏火”。(25)余杭县学田,乾隆三十一年(1772年),由黄湖镇贡生陈筵捐田31亩1分7厘,额租谷48石,“每年仍属陈宅承办,除收租一切费用及水旱歉收不计外,每年净缴折租钱26000文”(26);广东佛山劳公,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将己田的三分之一捐为族中公田,作为进庠、登贤书者膏油之用。议定其百年后,“倘有进庠登贤书者出乎其间,即许其对该业田收租管业,以为膏油之用,一人进庠登贤书者则一人所得,两人进庠登贤书者,则两人派分,推之百十人亦然”(27)。这是将学田让其资助的学生自行经营收租。这种经营方式对于学校有一定的益处,由于学田土地分散或远离学校所在地,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对于分散的学田进行直接经营必然会多少对正常教学产生影响,把学田的经营权分出、学校仅仅收取地租的经营方式就能解决这一矛盾。 (四) 收入的学田租银需造册登记。经管人将全年所有租谷钱粮若干、田租粜出若干、何项开支若干,共用若干等等,通盘核算,开列四柱清册。并于年终或董事换界时,将各收支帐目结算报销。有的还要约集各乡绅士或生童共同清算,开列清单,张贴公布于众,以示公而无私。如新化县学田,“每年收支约于五月宾兴会后结数一次,首事先一月督同司事将各项数目逐一核对,缮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详细帐簿一本,听候临期公算,另缮四柱简明清册一本,呈送县署存案,其各团则照数刊印二百份分看,亦欲使人人共知免生疑谤之意也。每逢结数之期,须请城乡正绅公同核算,先二十日具柬知会,务必齐到,人马食钱按远近致送,20里以内600文,40里以内800文,60里以内1000文,80里以内1200文,百里1400文,在城不送,非请不送,……”(28);粤东启蒙义学,每年腊月核算,“总理暨司事将一年出入总帐,用黄纸一一书明,会同本地绅衿耆老,衣冠诣本境香火庙,书疏一纸,凡会议者,各各署名画押,并出入总帐,拜焚神前炉内,同明心迹,以示征信”(29)。清查无误后,如无亏挪,则可移交给下一任经管人。如有亏缺,生童或绅士可请示更换,并令其照数赔偿,倘或互相徇私,含糊接办亏挪之款,后任接管人也须一并受罚。若非如此,恐管理人经手租息,蒙混作弊,以少报多,以至钱粮日侵月削,日后无凭可查,有违学田助学之愿意。 学租是专为培养士子之需的,在具体发放时,也有一定规章。由于各学田地租银具有定数,所以经费需量入为出,一年中须用束修膏火及其他杂项,必须就该年应收租息通盘核算,不能漫无节制透支滥用。府、州、县儒学,每年各学的学租银由学官收上再解司转解学院赈给贫生,学校必须通过学政衙门或地方政府专拨才得到经费。清朝散发学租,“旧例学臣散给学租于各处考试事竣,始据各学册报结发,其中易滋弊端”,乾隆十年(1745年),谕曰:“散赈于考试事竣之日,何如散给于士子云集之时,嗣后学政学官确查极贫次贫,造具细册,于按临之日投递学臣核实,即于三日内逐名面赈”。(30)各学如有需要动用学租,须得到藩宪的允许方能行之。如昌化县学宫,乾隆年间,“残缺者非止一处”,该县令查明学册中有学租谷价银370余金,于是“详请修葺,惟藩宪尚未允行,以致有待”,直至下一任县令到任,再次向藩宪说明详请,于是才得以动工,“首文庙渐及庑祠堂阁,皆以次整辑”。(31)可见官学学租的分配权掌握在布政史、学政手中,而学官不能随意动支。书院等私学的学田租银支用则勿须官审官批。每月应发钱文,值年董事查照章程,先开具数目清单。生员膏火、教师束修往往按月或按季发放;学校的考课费,于每课核定名次之后,确定其得奖等级,由掌教开单发交董事,于下课给卷时按名给发;学校的宾兴费,于考试之年或由司事托付诚实可靠者带往考试之地分散,其带银往散者,除应得试资外,再另加酬银,或由司事于赴试者起程前几日致送。 (五) 尽管各学都制定了如此详细完备的学田管理规则,但实际上学田管理不善,以致学田被侵没、学租被挪用等情况仍时有发生。嘉庆九年(1804年),白鹿洞书院经费亏至七千余两,以致“院长修缮有缺,生徒膏火不给”,江西巡抚秦承恩见状命人按籍核查田亩,“向时积负,严限追偿”,“考议条规,一矫旧弊”,又借南昌友教书院寸银两千两,为白鹿洞书院修建、置田以图复兴。但以二千两的借款,填七千两之亏欠,终究是无补于事,多年的侵蚀、败落,不是一时之间可以振作了的。(32)又如余杭县学,“旧日相沿有佃户孙承恩名下插纳粮银1两3钱6分,无田租可查,历年本学赔粮”(33)。学田或其租银逐渐摆脱官府的控制而落到私人手中,有多种途径:其一,为官吏侵没。康熙十三年(1674年),白鹿洞书院清理洞田时,总额共3850亩,岁收洞租银930余两,但“惟正讲、副讲二人岁支学俸共百金,余尽归郡、县官吏中饱”(34);临安县学,黄敏中于乾隆年间任该学训导,前知县置田亩山地交儒学收息为岁修之资,久为胥役侵没,于是黄核实原册,择近城诚实诸生轮收(35)。经费被中饱,这种腐败是封建官僚政治制度下的通病。其二,地主豪强虽捐办学田的例子很多,但其侵占和兼并学田的现象亦十分普遍。他们或直接将学田吞并归己,如明清之际,社会动乱,岳麓书院在明代艰苦积累的学田,又为豪势之家所占,到康熙年间,已是“皆不可卒问矣”(36);或与老胥蠹役通同为奸,买卖学田。在福建漳浦县,由于豪绅和官吏相勾结,私相授受学田,致使学田“既多侵没,所征不及十分之几”(37)。其三,佃户对学田的隐匿,在清朝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有关官员在提到学田弊端时,常把佃户隐占与豪绅兼并、胥吏侵没通同并列。“狡佃”或借口水旱歉收,或诡称亩数不足,拖欠学租,甚至佃上招佃、抵当偷卖。道乡书院,“佃户不肖者盗当盗卖,以及暗中顶耕,无所不至,始则缴租不足,旋且隐没田工,实为田间一大蠹。如雷观章、雷之质、雷得后、雷得苟以及雷得仁等,非以书院公田私行变卖,即以他人批约冒滥承充,于是该学将盗卖之契追缴,分别惩创退耕”(38)。其四,有些捐户也违反契约,擅卖所捐学田。道光元年(1821年),四川巴县陈文贵将所买黄泥坳田业一份,送入字水书院,以充膏火。道光十六年(1836年),文贵亡故,其子与子侄等人因人丁浩繁、租谷不敷日用,加之开设炭窑折本,负债累累,即商议将该田出卖,书院告至官府,官府命其或将原田追回,或照当时卖价如数缴纳,以便另置产业生息。(39)其五,宗族塾田的租银有时也会因族内他项事物而被挪用。如周氏家塾,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置田收租,“嗣后接年所收田租因宗族修整支用。咸丰元年(1851年)凭族众清算,宗族实亏欠义学钱300串……”(40)。其六,寺院僧徒对学田也有侵蚀现象。如道光年间,黎世序官淮海道,将崇实书院原被普应寺僧占去的膏火田600亩,清出复归书院(41)。以上种种对学田的肆意侵没,给学校造成了严重后果,不少学校由于学田被侵等原因,学徒众散而去,“弦歌之音不闻久已”。 清朝学田收支管理的严格性、独立性,使其基本不受国家财政盈亏的影响,各学钱粮收入做到了专项、专收、专管、专用,避免挪用借支,加上屋课、息钱之类,遂使各级各类学校大多拥有一定数量的学田及稳定的钱粮收入,保证了学校的日常费用的支出,不免使古人有“欲求一经久之方,万全之策,诚莫善于学田”之叹!(42)这也正是学田制度最根本的意义之所在。同时,学田制度将封建国家和私人办学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清王朝的教育经费问题,不仅从文化教育上加强中央政权的稳固,而且为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教育的扩大以及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在我国封建社会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土地利用形式,在清朝的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营管理类论文:谈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 经营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待于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企业通过经营管理创新,形成新的动力源,以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 经营机制创新,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 建筑业属高度竞争的服务行业,根据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行以“国腿民进”优化产权为核心的国旗第二轮改革,将公有资产逐步从建筑企业中退出,引入民营资产或其他优良资产,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盘活存量资本,扩大增量资本,是进一步焕发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改革股权结构,调整企业内部股金比例,提高经营者和经营层的持股比重和责任意识,实行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入股,鼓励经营、管理、技术骨干持大股,把其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改进员工持股计划,打破人人持股格局,大力培育内部股权交易市场,通过股权交易,使员工股向经营骨干集聚;改变目前职工持股会的持股方式,待条件成熟时取消职工持股会,真正体现出资人到位,形成股权流动机制,并逐步完善股权管理制度;通过吸收外资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资本,引进其先进的理念、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方式。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严格规范企业内部运作,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规定,建立一系列议事规则及监督机制,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权责明确、协调运转。股东会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应充分行使其权力来决定重大问题,选举产生董事会、修改公司章程,审议批准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等。加强董事会建设,董事会处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枢纽地位,制定《董事会决策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发挥董事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资本经营、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借助外脑,吸收专家的意见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档次;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评估,提高董事会的决策功能。监事会是股东会领导下的公司监督机构,建全监督制度,强化监事会的功能,依法对董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行使监督职权,保障股东权益和公司利益不受侵犯。 国有施工企业改革创新的重心要放在激活机制上。当前国有施工企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端,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就要现从改革管理机构入手,按照精干高效原则,采取“定员、定编、定岗、定薪”,实行全员公开竞争上岗,择优选聘,分流人员,精简机构。在慎重稳妥地清理不在岗人员的劳动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劳务作业层与企业的分离力度,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劳务公司,通过市场化的办法,促使其走上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之路;全面理顺劳动关系,管理人员也实行劳动用工市场化运作;在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建立起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逐步松卸企业多年的包袱,促使企业轻装上阵。 分配是激活企业经营机制的主要手段。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与市场接轨,体现绩效第一的原则,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拓宽分配的思路与方式,重新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充分拉开分配差距,实行贡献与薪酬挂钩,也给与薪酬挂钩,效率与薪酬挂钩,探索工资、奖金、津贴、股权期股、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2、 组织机制创新,可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组织机制创新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以调整组织机构和整合优势为主线,着力在经营管理体制上改革创新,从而建立与市场化经营完全对接,并同施工企业相适应的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 创新经营承包方式,本着加大激励与加大风险相结合,放开经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界定责权利关系,实行利益与风险对等,权力与义务并存的经营权租赁承包,在各单位承包班子足额交纳风险抵押金,并对其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明确承包基数和承包时间,实行独立核算、确保上交、超额归己、亏损自负、调动各方经营的积极性。实行经济责任追究制,凡因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严肃追究承包者的经济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企业内部全面推行工作和经济责任制,按照“全面责任制,彻底市场化”的要求,将一切可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管理部门推向市场,不能按市场化运作的部门强化经济责任制,并把指责目标细化,总经理与各部门分别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以提高工作责任和工作效率。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出售、租赁、兼并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第三层面的归并、重组、剥离等改革工作。分别按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员增效、激活机制的不同要求,对现有专业分公司采取不同的思路、途径与方式进行改革,理顺其产权关系,明晰市场主体,整合企业资源,组建“专、精、尖、特”,适应性强、机制灵活的各类专业公司。对涉及企业产业布局及发展全局的,如对装饰、市政、安装、钢构等经济块进行控股,组建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增强其独立运作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在突出工程建筑这一传统主业的同时,加快这些领域的发展,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对企业发展影响不大,且体块较小的,实行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经营者和技术业务骨干持大股放开搞活,减人增效。 强化主业,分流副业,主动适应市场,积极慎重地推行生活后勤系统的改革剥离,妥善分流原有职工,促使其面向社会自主经营、自食其力,同时将企业有关职能与社会化管理对接。 3、 管理制度创新,壮大企业经济实力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夯实发展根基的有效手段。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针对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各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财务、资金、质量、安全、文明、设备等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疏理,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突出资金管理。强调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资金运用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整体效益。在企业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对资金运作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监督控制,所有资金进出均通过结算中心办理,实行资金计划调度使用,规范内部资金市场,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制定严格的用款制度,大额资金使用采取报批制,重点掌握工程项目资金的来龙去脉。积极推广网上银行系统,对企业内部资金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与规范化的资金流程管理接轨,从而优化资金投向结构,提高资金宏观调控和整体运作能力。 深化成本管理。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企业内部成立成本管理中心,制定成本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系统。加强项目成本的监管工作,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实行材料采购和劳务队伍公开市场竞争制;对项目部实行分段考核,定期开展经济分析,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差异,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控制和降低各项费用开支;加强监管审计,形成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从预算收入、主要实物量、价格、分项成本和资金等方面入手,开展对项目成本的稽查工作;严格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和竣工审计,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项目亏损。 落实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信誉的窗口,也是企业一切管理的落脚点。企业的管理重心应转移到项目管理上,实行项目经理授权经营,建立起科学的在建工程施工管理组织体系,推行工程项目强制性标准和项目经理考核奖惩办法;强调过程控制,加强检查监督,加大对项目部的运作控制及服务监督力度。总之,项目管理应以合同管理为龙头,以质量、进度、安全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手段,以经营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 实行质量安全目标管理。健全完善质量安全体系的运行保障机制,贯彻实施三大管理标准,实行体系的一体化,通过三大管理体系的整合,将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的基础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解决两张皮现象,进一步增强三大管理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制,结合开展创优夺杯和创建文明标化工地活动,加强安全质量的监督考核。 加强合同管理。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对合同进行分级、分层、分类管理;建立合同签订前的申报备案制度和合同执行过程中信息反馈制度,并对签约、履约进行过程监控,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加强合同的索赔管理,凡因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组织索赔。 严格联营承包。实行分包联营队伍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对分包联营队伍的管理与控制,杜绝“一包代管”、“包而不管”现象,同时,收编经多年合作信誉良好、基础扎实的联营队伍,扩大市场份额与整体竞争力。 坚持绩效考核。针对企业改制实际,建立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者资产经营责任制,以资本收益率、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安全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董事会与总经理订立年度资产经营责任书,总经理分别与经营班子成员签订经营管理责任书,经营班子的收入分配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 国有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棋高一着,赢得发展,关键是紧紧抓住改革这根主线,牢牢把握经营管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勇于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始终充满发展的活力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职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营销竞争从一般消费品市场领域及生产资料市场领域扩展到房地产、金融、保险及其他文化、娱乐等市场,已使人感到营销竞争无处不在。因此,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迫切需求已经显现。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现代营销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以及市场营销专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培养21世纪市场营销高级人才以及指导与推动我国企业营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发挥自身的优势,突现自身的特色,培养、造就适应市场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高水平、实战型的中高级市场营销人才,已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1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品德。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革命情操,诚实严谨、恪尽职守的态度和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的作风。 (2)渊博的知识。在当今以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时代,营销的内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营销人员必须以渊博的科技、文化知识作后盾,其中掌握一般文化知识是基本条件,精通本专业的知识是必备条件,并且要具备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与客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3)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特征是:有浓厚的职业兴趣,它可以增强营销人员开拓进取的精神,使营销人员在奔波劳累之中乐此不疲,以持久的热情从事营销活动,探索营销的成功之路;营销人员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这是决定营销工作能否成功的内在力量。 (4)较强的公关能力。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公关能力主要包括:推销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劝说能力、演示能力、核算能力、应变能力、反馈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其中推销能力最为重要。 (5)良好的气质。气质在一个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跟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执拗,谦虚而不假装”,这应该成为营销人员共同的信条和宣言。 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1)加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做学问、做事与做人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拓宽基础教学的内涵。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各类主要课程,要与相应的经营业务直接对接。如:针对市场调查业务开设“市场调查”课;针对广告创意制作业务开设“广告实务”课程;针对商品营销业务开设“推销技巧”、“商务谈判”、“消费心理学”等课程;针对销售管理业务开设“销售管理”课程;针对营销策划业务开设“营销策划”课等等。专业学科教师把知识教学、技能训练与承担的企业营销服务业务融合贯通起来。教师针对学生公司业务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讲授、技能训练,然后带领学生直接进入市场,参与企业的实际营销运作,直接参与并完成企业的市场调查、产品推广宣传、市场铺货、理货、店头商品化、企业广告创意设计、公关、促销设计、营销方案策划等实际营销工作。通过深入业务一线将学生由课堂直接进入企业市场竞争前沿,接触市场上最新的营销策略和部分战法,锻炼实战营销技能。②注重营销教育创新。要采取各种可能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继续强化电化教学方法之外,大力加强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商业氛围,感受营销工作的多变性复杂性。③增设务实性的营销类课程。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企事业机构中有丰富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专家担任客座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2)转变观念,逐步形成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各种应用性经济部门,必须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增强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自营实训基地的建立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建立自营实训基地既能缓解我国高职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在市场营销专业中运用实践教学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①要注意循序渐进,以使实践操作的难度逐渐增加、控制范围逐渐扩大、学生的实践经验逐步积累。②要注意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参加营销实践,并积极组织筹划实践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营销实践。 (3)大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①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教学软件,从而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应用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CAI课件、视频录像、PowerPoint和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CAI课件和视频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一方面将学生的课堂精力集中于听课和思考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学生记录和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则将课堂进行了有效延伸,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BBS课程论坛、ICQ实时答疑和Email等进行自主学习。②21世纪的市场营销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将更多的被使用。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4)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学校应要开拓投入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在争取国家资金的同时,又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办学资源,积极争取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并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有了经费的保障才能购置先进齐备的教学、实验资源。同时与企业合作也能为优化实践教学提供活动场所和有利条件。新晨 (5)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高职高专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对专职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创造条件使之经常深入实际,提高业务素质,培养一支“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市场营销专业培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从职业学校的数量、在校生规模,还是教学质量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大量中职毕业生特别是营销管理类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究其原因是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本文试图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寻找建立一个适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以实现中职教育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市场营销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从职业学校的数量、在校生规模,还是教学质量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大量中职毕业生特别是营销管理类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究其原因不是数量过剩,而是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规格定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难以实现真正的校企对接,导致社会需求巨大并不断剧增但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就业岗位的矛盾与尴尬局面。本文试图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寻找建立一个适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以实现中职教育改革的目标。 一、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出现偏差。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重心升级、经济模式的转换时期,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而我国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营销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一方面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高素质营销类人才紧缺的矛盾。 2.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脱离知识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窠臼,与普通大学的课程设置相比,除课时减少外,内容基本相同,是“压缩饼干”式的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多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缺乏高职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不大,教学内容陈旧。 3.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存在着“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不少学校的教学仍是“纸上谈兵”:课堂上“推销”、黑板上“策划”。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4.实训基地建立困难。市场营销专业难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拒绝障碍。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竞争的紧张程度日益加剧,保守核心机密和减员增效是其本能的自我保护动作。因此,不能要求企业自觉承担培训现代化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甚至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应的条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建设思路 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主要设计成获得某个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它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更体现职业特殊性,而且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课程。 三、市场营销专业定位研究 在专业定位研究方面,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研究市场营销职业分类,然后找出相对应的典型职位,最后根据中职培养特点确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 如果我们将“理论”到“应用”作为一个纬度,而“局部”到“整体”作为一个纬度,可以将大多数营销职业分成五类,与之相对应的有五类典型职位。 1.市场营销理论人才。主要是在研究机构或大专院校从事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营销顾问、财经编辑等岗位。 2.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市场部经理、销售部经理、区域经理、产品经理、品牌经理等。 3.市场营销策划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策划总监和其它策划岗位。 4.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推销员。 5.市场营销服务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市场调研员、分析员、销售内勤、售后服务人员等。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和普通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后者主要培养从事营销理论和科学研究以及进行工程设计、规划或决策的人才,直接从事将理论、设计、规划或决策转化成有效的产品营销工作:而前者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因为中职教育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建立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重视以职业知识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又要重视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职业教育”,还要加强对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坚持“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密切融合,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定位构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 1.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与设计。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在课程改革与设计时,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展开。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改革。应按照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在掌握营销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开设有效的职业技能实践课,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社会大舞台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上岗工作。 (2)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具体说来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必须够用”二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3)教学考评改革。注重考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志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区别,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2.建立自营实训基地。只有把教学、生产、科技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才能办出特色。职业院校自营实训基地的建立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建立自营实训基地既能缓解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 3.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校要与企业加强沟通,针对企业需要按照岗位要求调整细化实训环节(可将实习环节分为六个部分:企业认识实习、推销模拟与生存训练、市场调研实习、专业实习、营销策划实习、毕业实习),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实训,即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4.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职业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可采取专业教师轮流下厂锻炼的办法,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兼职教育的成分,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这样既可以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较前沿的水平,又能大大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构建 一、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实训环节设置流于形式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实训环节的设置主要有实习与调研,一个认识实习,一个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与调研。认识实习主要是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学生主要是看看生产线,了解某种产品的制造过程,听生产企业讲解企业的历史及产品生产销售情况,但很少有对企业市场营销环节的认识。毕业实习与调研大都利用实习基地,部分采取自主实习形式,受实训基地数量和实习现场指导教师数量的限制,在某一实训基地实习的学生很难学到知识,使得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2.案例教学库的管理与实施不够完善 (1)案例的选择 在案例研讨与分析中,我们将教学班分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参与研讨,由学生自行组织,教师提出组队的建议。由于学生缺乏与案例相关的经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不同,就需要可供选择的案例比较多,而且应该把国内外最新的营销案例选择出来,由于教师数量有限以及管理的原因,要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与策划中,并学到相应的技能,解决营销实际问题方面仍存在着不足。 (2)学生的组织与管理 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都希望能顺利找到一个愿意接受其实习的企业,最好是能帮助实训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这种衔接就需要学院能够加以组织与管理。把小组的创业项目的选择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形成模拟策划项目,这样会给学生提供更好的与社会连接的平台,但运作起来困难重重。 3.实训教学基地使用不充分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由于投入不足以及管理等诸多原因,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训基地局限于制造企业较多,由于学生对制造业了解偏少,明显造成学生实训技能训练的片面性。另外,实训基地联系多是通过熟人关系,投入不足,又缺乏沟通,很难让实训基地长久发挥作用。 4.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利用起来较为困难,就应该在实验室的建设上加大投入。然而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低,实验室资源共享困难。另外由于不同专业各自为政,导致实验室在软件、硬件建设上可能存在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的现象。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 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本专业的办学特点,聘请有关领导,经验丰富的市场营销专家和学者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实践教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为使实践课程设置更趋合理,专业负责人和教师应该经常去各种类型的企业与用人单位交流,定期邀请各种层面的营销人士来校为学生做报告,了解企业对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经,过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形成了市场营销专业实训的基本内容。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与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包括各种常规实习和课程实训的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在数量上应该增加到4至5个,类型上应该包括生产制造业、商业企业、服务业、流通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对确定的实习基地应该保持长期联系。学校主管部门应该主动与地方有关单位联系,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网络。尤其要利用区域特色资源优势,丰富市场营销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3.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训环境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不仅在上课时间开放,课余也使学生拥有自己探索和实践的场所,巩固所学的某一门课的知识,同时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4.构建专业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评价一般采用课程考试形式,难以反映实训教学的全貌,不利于反映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合理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实训教学教学效果的日常考核评价和构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的综合素质考评。 5.发挥专业课教师作用 市场营销教师要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和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素养,提高区域经济发展与专业实践教学结合的科研能力水平,积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开展专业的实践教学。要进一步优化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结构,激发、吸引和鼓励相关跨专业课的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教学。 三、营销案例分析法应用的思考 1.分析培养法 该培养法主要有:(1)综合分析法,即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总体内容的掌握,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平时授课是一章一节独立进行的,学生缺乏总体认识和思路。而在营销案例分析中,往往需要把各章节内容联系起来,全面分析运用。这种方法虽然包含内容复杂,分析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它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学科体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单一分析法,即对市场营销中目标单 一、规模较小、事件较简单的案例就某一侧面进行剖析,深入讨论。这种专题式研究,便于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层把握和透彻了解。 2.实景模拟法 市场营销专业应用性强,必须注重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创造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让学生亲临其境,主动参与,模拟操作,这种培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模拟实践是由教师设计出实践的环境和条件。其做法是让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不同人物,但在模拟前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要达到的目的,按案例要求活动。演出结束后,由扮演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其他学生可以进行点评,教师进行最后总结。 3.策划方案法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分析总结案例,而且还应该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策划,制订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目标与具体的行动措施。这种策划市场营销方案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全局性思维,并且加深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的认识,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市场营销专业课堂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并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解和解释,对高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市场营销是一门以企业等组织的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市场营销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备内容。当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另一种模式是以企业锻炼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以上两种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对于顶岗实习来说,它在实际运作中,越来越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商业秘密也日益增多,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认为接收学生实习是一种负担,结果学生到实习岗位却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性工作。又如每个企业对于管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往往较少,每次顶岗学习,学生要么以销售为主,不能够全面了解企业运作流程,要么非常分散,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笔者认为加强与完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的实战技能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实战技能训练旨在使学生在基本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的前提下,学以致用,对市场营销实务操作进行专题培训,紧密结合企业市场和营销岗位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实战能力。总的来说,课堂教学实战技能训练的主要理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必须突出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强化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强化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适应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其次,必须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使学生通过仿真模拟环境和软件模拟环境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所需的技能,获得该专业的直接上岗能力。再次,必须将营销专业实验、实训内容和手段的改革,建立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平台上,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二、建构主义视野下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和内容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因此,老师并不是什么知识“权威”,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总之,尽管建构主义有不同倾向,但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确定性提出了怀疑。这种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市场营销课堂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 笔者认为市场营销教学应该回归到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轨道上来,努力使学生成为应用性人才。笔者认为,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目的,应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包含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现代商务活动涉及的范围、领域和环节越来越广泛、复杂,即使一项看似简单的商务,也需要商务链的协同,而良好合作的前提是进行良好的沟通。再次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研究开发、战略分析、决策、管理、企业策划、形象设计等软组织功能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市场竞争从产品延伸到工作间的创意和实验室的交锋,竞争成为知识和智慧的较量。因此,各组织都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多年的市场营销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市场营销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体现复合型、多元化、全程性设计。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市场营销学都只安排60~70课时,而教材大多都接近20章40多万字。笔者认为章节过多,分得太细,不仅影响了课程的系统性,而且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学计划很难完成,更不用说进行课堂实战技能训练了。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设计成12章,系统讲解市场营销理论的核心内容。这12章分别是: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哲学,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组织市场与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与市场预测,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品牌与包装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其他章节为避免与管理学内容重复不再专门讲授。这些章节共用48课时,剩下的课时用做课堂实战技能训练,例如课堂讨论、营销游戏、营销模拟等。 三、建构主义视野下市场营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体验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社会已定义的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建构。这一观点强调了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要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互动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营造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体验式教学区别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式的知识教育,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使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 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1]。它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的互动联系,注重学习者的深入参与,注重学习者情感的激发和内心的深刻体验,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双向交流,不强求划一认识而尊重个体差异、各有所获。它突出的不是对知识体系的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融合知、情、意、行为一体的内化系统,是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体验事物的一种能力。[论文网] (二)项目教学法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或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探索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激活学生求知欲望。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成项目,开展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项目教学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项目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现实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要求展示项目成果,小组代表发言,陈述项目任务完成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项目教学通常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参加项目的设计与运作,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集体互动,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他人沟通。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首先扮演着“信息库”的作用,学生在做项目时,教师要给学生随时补充必要的信息,在学生有疑问时及时进行咨询答疑,充当参考数据库的作用。其次在整个项目教学中,教师还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各小组的活动都应在教师的紧密监控与指导下进行。对于各小组工作的进展遇到的难题和最终成果教师都要参与决定和进行个别辅导。在项目实施中教师还应发挥“指挥员”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帮助学生明确各项目的目标,掌握各项目的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编制教学计划和进度表,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尽早进入状态。 (三)虚拟公司运作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另外,会话还可以理解为学习者与学习群体反复互动的过程;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2]。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鉴于此笔者认为可建个虚拟公司让学生在公司情境中协作、会话和建构。 虚拟公司运作法就是正式上课时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组建若干个虚拟公司,并按普通公司的运作模式与方法进行运作,以便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理论、方法与策略的教学方法。公司运作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采用虚拟公司运作法要注意的是: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前提下,对每一步骤的工作,老师应给予及时的理论指导或帮助。也就是说,老师的讲课内容和顺序必须与虚拟公司经营程序的要求相一致。为体现真实感,虚拟公司所选择的产品或业务必须与本地的实际有密切联系,或者是大家所熟悉的产品,同时老师应给每家公司配备一定的虚拟资金,具体数量视该公司的经营产品和业务的需要而定。 除了采取以上几种课堂教学法提高实战技能训练以外,还可采用讲座式教学、参观式教学、综合式教学等方法。由于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很强,具体如何操作,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讲座式教学法是指邀请企业界的营销高手或为企业做过营销策划的咨询公司的专家来开设讲座,传授具体实战经验,介绍实战案例的教学方法。这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市场营销体系的知识在实战中的灵活应用,分析各种前沿理论在运用中的适应性和局限性都大有裨益。教材内容讲完之后,还可以采用综合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加以综合分析,从整体和全局来把握,掌握市场营销的产、供、销、人、财、物等各个环节,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知识融会贯通。 四、改革市场营销课程考核办法,强调课堂实战技能训练 市场营销学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实战技能训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虽有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但实践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对课堂实战技能训练不够重视,特别是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欠缺。实践环节的考核是确保实战技能训练实践质量的重要手段,它的考核方式应该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一张试卷”的考核。大部分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在结束时的考核一般都会进行统一的闭卷考试。但是单一的闭卷方式只是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难以考核学生的实战技能,容易造就高分低能的人才。为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改革考核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措施。可以采用课堂学生表现、课堂讨论、实践作业、调查报告、促销策划书、期末考试成绩这几种考核形式,分别给予一定的比重。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实行的考核中平时成绩只占20%~30%,这个比重偏低。笔者认为提高到40%~50%是比较合适的。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它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些观点对改革市场营销传统教学、加强市场营销课堂教学实战技能训练具有重大意义。建构主义教学通过对营销实务工作的模拟操作,训练学生正确的营销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营销意识,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懂经济、会管理、善营销,能适应企业一线需要的人才,最终体现自身对企业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市场营销专业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从职业学校的数量、在校生规模,还是教学质量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大量中职毕业生特别是营销管理类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究其原因不是数量过剩,而是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规格定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难以实现真正的校企对接,导致社会需求巨大并不断剧增但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就业岗位的矛盾与尴尬局面。本文试图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寻找建立一个适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以实现中职教育改革的目标。 一、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出现偏差。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重心升级、经济模式的转换时期,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而我国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营销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一方面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高素质营销类人才紧缺的矛盾。 2.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脱离知识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窠臼,与普通大学的课程设置相比,除课时减少外,内容基本相同,是“压缩饼干”式的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多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缺乏高职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不大,教学内容陈旧。 3.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存在着“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不少学校的教学仍是“纸上谈兵”:课堂上“推销”、黑板上“策划”。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4.实训基地建立困难。市场营销专业难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拒绝障碍。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竞争的紧张程度日益加剧,保守核心机密和减员增效是其本能的自我保护动作。因此,不能要求企业自觉承担培训现代化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甚至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应的条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建设思路 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主要设计成获得某个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它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更体现职业特殊性,而且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课程。 三、市场营销专业定位研究 在专业定位研究方面,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研究市场营销职业分类,然后找出相对应的典型职位,最后根据中职培养特点确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 如果我们将“理论”到“应用”作为一个纬度,而“局部”到“整体”作为一个纬度,可以将大多数营销职业分成五类,与之相对应的有五类典型职位。 1.市场营销理论人才。主要是在研究机构或大专院校从事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营销顾问、财经编辑等岗位。 2.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市场部经理、销售部经理、区域经理、产品经理、品牌经理等。 3.市场营销策划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策划总监和其它策划岗位。 4.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推销员。 5.市场营销服务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市场调研员、分析员、销售内勤、售后服务人员等。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和普通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后者主要培养从事营销理论和科学研究以及进行工程设计、规划或决策的人才,直接从事将理论、设计、规划或决策转化成有效的产品营销工作:而前者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因为中职教育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建立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 既要重视以职业知识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又要重视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职业教育”,还要加强对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坚持“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密切融合,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定位构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 1.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与设计。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在课程改革与设计时,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展开。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改革。应按照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在掌握营销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开设有效的职业技能实践课,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社会大舞台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上岗工作。 (2)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具体说来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必须够用”二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3)教学考评改革。注重考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志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区别,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2.建立自营实训基地。只有把教学、生产、科技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才能办出特色。职业院校自营实训基地的建立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建立自营实训基地既能缓解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 3.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校要与企业加强沟通,针对企业需要按照岗位要求调整细化实训环节(可将实习环节分为六个部分:企业认识实习、推销模拟与生存训练、市场调研实习、专业实习、营销策划实习、毕业实习),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实训,即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4.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职业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可采取专业教师轮流下厂锻炼的办法,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兼职教育的成分,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这样既可以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较前沿的水平,又能大大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一、创新教学模式,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 目前,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营销专业学制为三年。针对三年制的市场营销专业,采用“1.5+0.5+1”模式,按照“一个主干,多个专业方向”的思路,实施订单培养。“1.5”即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强化学生市场营销岗位所需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形成营销职业能力的主干。“0.5”指第四学期,此阶段实施“多个专业方向”的培养,即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细分专业方向,按照企业的需求实施订单培养。“1”是指第 五、六学期,这是为就业而准备的专业实习、职业资格考试、订单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以培养人才的营销职业能力主线,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的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专业方向模块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高职教学体系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课程体系的改革要做到“五符合”即:一是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突出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二是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即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发展特长、终身教育;三是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坚持因材施教;四是符合社会和岗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五是符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要求。整个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创新教育。公共基础课是职业技术所需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以应用为目的,并考虑终身教育的要求;专业基础课是多个职业方向所需的基础课程,要满足继续学习和转岗的需要;职业技术课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解决职业岗位中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课程中还应融入如何去学习专业知识、寻找获取专业相关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等思维训练和方法训练的内容,在学习与掌握职业知识过程中强化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培养现代社会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整合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如何强化学生的营销专业技能,提高营销职业素质展开,反映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的要求,体现因材施教、个性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要求。如把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进行整合,同时融入推销员、高级营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内容;把《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进行整合,强调《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市场营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重在应用这种工具,为营销决策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依据。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导,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交叉进行的,要将专业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1、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课程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和教学手段组合。 对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适合个体化教学辅导的谈话教学法。谈话教学不同于日常谈话,要有明确的目标,且信息传递是双向的;(2)案例教学法。除了运用传统的文本案例进行教学以外,还可用音像性案例、调研性案例等“活案例”教学法。(3)经典的程序化技能培训。由课前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结四阶段构成。 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则比较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做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按照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1)确定项目任务(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4)检查批评(5)归档和结果应用。如要强化学生营销策划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典型产品或服务进行策划,由此确定项目任务;其次由学生制定营销策划的计划,确定策划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认可;再次由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式,按照已确定的策划步骤进行工作;然后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检查评分,并通过对比师生评分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最后是归档和结果应用,策划结果最好能应用到企业中,或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用以检验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采用项目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其次在教学的安排上最好能集中进行,以利于学生对整个过程的完整体验,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创新考核方式、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面的考试观,既要解决“考什么”,又要解决“如何考”。在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考核科目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操作、论文、报告与答辩等,也可以是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既有校内老师,又有校外专家;既有他评,又有学生自评和互评,最终形成以“学生为本位”的考核与评价新模式。 3、组建“社会实践部”、“营销实训中心”。 新生入校后,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产品推销等各种实践活动,以期获得感性认识。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求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介入更高层次的营销项目,每次活动后要求做出详细记录、写出感受,并作为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的项目之一。组建“社会实践部”、“营销实训中心”,为学生搭建参与社会实践和营销实训的平台。 4、建立实习公司(模拟公司)。 实习公司是由系里组建,模拟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股份制组织机构,由专业老师指导,让学生自主经营,以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实习实训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公司通过招聘的方式,挑选营销专业的学生作为各部门管理层的人员,学生按教学计划分批轮流到实习公司、实习超市进行专业实习。实习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建立由学生自主经营、自行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把经营管理的课堂教学直接与企业实际经营运作结合起来,实行“课堂+公司”的教学模式。 5、开办“走向成功”培训班。根据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规格,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聘请社会、行业和院里的专家教授,对培训班成员进行“走向成功”所必须具备的理念、技能、体能、品德、意志等方面的强化训练,拓宽学生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意识及综合职业能力。 6、切实搞好顶岗实习、实训和毕业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时按照“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联产计酬”的二十四字方法进行管理,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从而培养出品德好、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能赚钱、勇创业的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重视订单教育,把改革落到实处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必要保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二是根据营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三是通过学校派出进修、个人自学或到企业实践锻炼,致力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四是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请他们到校举办讲座、参与实践教学,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各类基地的建设要以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为中心,积极推进“校企互动、区域融合、以基地为依托、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学校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和人才支撑,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就业市场,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动、互信、互利,通过建立紧密型基地,发挥基地建设对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一体化。 订单教育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订单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全方位互动合作形式。二是定向式定单培养形式。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需要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五、注重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以德育教育为核心,把德、智、体、美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作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要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依法经营和从业有道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恳扎实的工作作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多种兴趣,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延长”的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 六、与人才市场对接,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在西方许多国家,职业教育从小学就开始,而且教育的形式非常多样,这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相融的。目前我国高校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一是要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加上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课程。二是要强化提高营销职业能力和技能。三是推行“双证制”,使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获得营销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四是建立和完善职业咨询机构。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市场营销专业体验式教学 摘要:市场营销专业体验式教学,就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营销教学情景,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真实的或模拟的营销环境中,让学生在各种营销情景中去领悟知识、获得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符合学科性质和学生认知的需要,也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陶冶法、游戏法等方法进行。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实习等途径实施。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市场营销教学法 市场营销学科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具有非常鲜明的应用性和实战性。但目前许多院校在市场营销学科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授—受教学,偏离了市场营销学科的特性,也与市场营销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差甚远。近二十多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营销观念的增强,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但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却和社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人才规格不符合企业要求,这无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因此深刻反省目前的教学现状,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是解决上述矛盾、实现市场营销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体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体验是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是一种亲身经历。从心理学角度看,体验是在与一定经验的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入与态度生成,它是包含认知在内的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体验不仅包括认知,更包含情感和态度。通过体验,认知可以不断进步,情感得到渐次升华,态度得以不断发展。体验所获得的深度认知,尤其是情感的产生和态度的生成,在传统的授—受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在授—受教学中,师生的投入尤其是情感的投入是浅度的,因而教师的教是机械的,学生的学也是被动的、机械的简单重复,教学没有生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学习成了一种主动性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全部参与,身心处于紧张和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因此,对于市场营销这样的应用性学科,传统的授—受教学是不能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只有采用体验式教学,才能符合市场营销学科性质,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市场营销学科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就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营销教学情景,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真实的或模拟的营销环境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强化学生的营销体验,使学生在各种营销情景中去领悟知识、获得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从而实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对营销人才的广泛需求促进了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迅猛发展。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市场营销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的过程,这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基于市场对营销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绝大多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专科的培养目标都是应用性人才,而非理论研究人才,这就要求营销专业的教学要紧紧围绕营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在掌握营销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各种现实的营销问题,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无缝接轨。而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就是为学生创设各种营销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亲身体会和操作中领悟营销的真谛,掌握营销的技能,培养营销的情感,成为能将知识灵活应用的营销专门人才。 (二)符合学科性质 市场营销学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作为世界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有新的科学能够研究并指导市场,于是,以市场营销学为核心的营销学科群诞生并迅速发展。无论是市场营销学,还是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品牌策划等等,都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形成的,它们来源于实践同时也指导着实践。这些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科,都是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科的教学必须要遵循学科特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将知识真正运用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实践,同时也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形成活的技能而非死的书本知识。 (三)符合学生认知的需要 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的MichaelH.Goldhaber曾说,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注意力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信息的极大丰富甚至是泛滥,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获取知识成了极为容易的事。人们面对不知道但想要知道的任何知识,都可以迅速地从互联网上获得。而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互联网使用者的主流群体,可以说把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对学生来说,他们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深入思考,是集认识、情感、行为于一体的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体验就是个体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运用单一的感官认识事物,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调动多种感官尤其是情感的投入,则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知识的引路人、技能的培训师、情感的调动者。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的不是营销知识,而是对营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的任务就是为他们创设情景,引导他们去体会和验证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 体验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调动了全身心的力量,思考、关注某一事物或经历某一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产生新的体会,形成新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之内化为个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个体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互动交往、亲身经历,不仅能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还能有助于形成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终极目标的实现。另外,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教学的灵活性大大增强,教师对教学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是一次智慧的旅程,这无疑也能极大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因此体验式教学也是一个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常用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本身源于工商管理教学,市场营销作为工商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自然而然离不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产生来源于教学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典型的或有价值的企业营销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读、讨论,领悟营销的真谛。因为案例是具体的、真实的、生动的,学生尤如身临其境,可以获得近似于真实营销活动的效果。 (二)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就是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通过情景模拟和再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营销知识和理论,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同时也能对这些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学生充当营销活动中的某个角色,用该角色应有的思想、态度、情感、行为、语言等来处理营销问题,使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态度立场等,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四)陶冶法 陶冶法就是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情景,让学生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在营销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了解企业营销的运做情况,和营销人员接触,获得感性认识,培养专业情感;也可以邀请营销界大师或精英来校讲座,让学生感受营销的奥妙。同时营销大师们成功带来的自豪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决心。 (五)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激烈的竞赛和无比的兴奋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某些知识。游戏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因此,在营销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营销类游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体验式教学方式。 四、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也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启发式提问,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去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探索。因此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为便捷的体验教学方式。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案例、小游戏,既避免了课堂教学枯燥单一的说教式局面,又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讨论中、游戏中获得新的认识、产生新的感受。 (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实施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借助于一定的实验设备,通过动脑动手实际操作,体会知识运用的乐趣,完成营销技能的训练。营销实验可以通过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和设备来完成,比如ERP沙盘模拟和各类营销实验软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灵活多样的实验,比如客户投诉的处理、公共关系活动模拟、沟通技巧等等。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增进学生的体验、感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方式。市场营销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市场营销教学也是为实践服务的。学生营销能力和营销技能的培养不是在单一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而是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接触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只有亲自去体验,才能获得经验,从而形成并发展为专业技能。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实践方式来完成上述目标。 (四)实习 实习是大学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体验式教学的传统方法。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衔接阶段,也是学生将大学几年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检验自己、获得体验的过程。扎扎实实地完成实习阶段的任务,是大学教育圆满完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革新研究 摘要: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是独立学院培养人才面临的重要问题,现阶段,独立学院的转型更是凸显了该问题。本文以浙江省科艺学院为例,对科艺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在转型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革新的基本思路,以期为各独立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性意见,为独立学院成功转型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市场营销;教学革新 一、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现存的一种高等院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创办独立学院,发展至今,独立学院开始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2014年国务院相关文件提出:“独立学院转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这对独立学院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胡荣,刘咏梅,2016)。浙江省科艺学院作为一个典型的独立学院,亦需抓住此次转型的大契机,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当然,成功转型需要独立学院各专业、各层次的配合,现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究在独立学院转型的背景下,该专业可以进行的教学革新,希望能够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科优势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二、科艺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其注定无法得到发展,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才真正在我国开始了发展之路。本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成立于创校之初,隶属于经管系,办学近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专业课程设置包括营销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等传统课程,以及为了把握信息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思想指导下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新课程。虽然为了积极向“应用技术型”转变,本专业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努力的力度还有待加大,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所述:(一)专业培养目标泛化。多数独立院校在办学定位中较依附母体院校(如早期科艺学院专业任课教师多为外聘母体院校教师,办学理念和思想多向其看齐),目标多是建立“综合型、学术型”大学,考核重点放在学术教学质量上;教育教学方式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实习实践(王丽,2016)。但现实是,独立院校招收的学生基础相较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薄弱,他们的优势可能在其他方面,因此适用于本一本二的培养目标并不一定适用于独立学院,这就需要我们将泛化的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化、清晰化、定位准确化,使之符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要求(陈伟,2005)。(二)教学模式守旧。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系统主要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构成,以教师讲授为主、板书或者多媒体PPT为辅,把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传递给学生,亦可称为“填鸭式”教学法(董甲婷,李刚,2010)。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现代,知识的获取越发便捷,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越发凸显。很多知识可以从网上查到,单纯的理论讲解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更不要说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了。科艺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转型期也是一步步探索着前进,在“填鸭式”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最终落脚点更多的还是在老师自身,学生的听和记多于参与和思考。(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有待优化。在培养目标受到母体院校影响明显的情况下,专业课程设置亦能体现出明显的借鉴意味,偏理论化,这就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的磨合期拉长。有学者调研,即便很多公司有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的岗前培训,但他们仍需1至2年的时间才能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董甲婷,李刚,2010)。此外,科艺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待进一步梳理,如:课程安排是否循序渐进,是否根据不同年级由浅入深;同一学年理论课和实践课内容上、逻辑上是否结合紧密等,这些重点部分的逻辑和顺序如果不梳理清楚,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混乱。(四)考核内容和方式缺乏灵活性。不仅是独立学院,一些普通高校的多数专业最终的考核方式也多为一纸试卷,操作确实简单易行,但这种方式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不是他们真正学到了什么。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真正掌握的、被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能力,这种传统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常被称为“高分低能”,这与独立学院成立的初衷不相符,与独立学院转型期的目标不相符,也抑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五)缺乏配套的实践环节。独立学院要顺利实现由学术型到应用技术型的转变,必须要增加大量的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韩卫群,2016),这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就意味着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实习基地的建设,其建设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但现实是独立院校的专业性实训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数量普遍较少,因为建设的同时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教学成本的增加,若没有国家和地方财政对独立学院的支持,单靠独立学院本身,能够吸纳的社会资金非常有限,且与独立学院对接的企业常常受成本效率等因素影响,配合力度不足(王丽,2016),这些都有碍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综合来看,此次借转型和搬迁的双契机,结合科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条件,进行市场营销专业应用技术型教学革新是本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配合整个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重要举措。 三、教学革新思路 (一)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转型,首要任务是脱离对母体院校的依赖,建立属于自己的培养目标,体现应用型的特色。其次应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中小型企业,专业的设置和定位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熊高强,2016)。此次科艺学院的搬迁可视为一个机会,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纺织、化纤和服装产业都是重点支柱产业,本专业明确培养目标,需考虑所在地的社会背景、企业实际状况和对人才的需求,考虑范围还可扩大至整个长三角地区,重点在于培养目标要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和社会实际需求之上,形成学校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地方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帮助的良性循环。 (二)教学模式创新 “填鸭式”教学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要求,简单地将板书从黑板上直接搬到PPT上,已满足不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1.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或者统一培训都可以达到,多媒体的可用性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PPT。2.善用模块式教学法。模块式教学法是学校按照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开发与学校的教学组织相适合的课程教学模块,同时注重模块间有机联系的教学方法(袁素红,2014)。重点在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既定的模块,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再加上其他辅助手段和教学资源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灵活性和针对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多种教学手段的整合使用。可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如:项目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角色扮演式、参与式、PBL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等。如:营销管理课程可以引入项目式;营销策划可以采用案例式和情景模拟式;推销学可以参考参与式、角色扮演式;品牌管理可以借鉴PBL式;市场营销学适用得则更加广泛。不管如何选择,重点在于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充分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核内容和方式单一的问题。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时,得到的成果就会多种多样。可以是策划书,可以是案例讨论心得,可以是项目报告,总之不再是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考核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更加客观。4.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大前提是培养实战型、应用型人才,包含专业课程安排、课程教材和内容、课时安排三方面内容。一般来说,市场营销专业常见课程有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还有信息时代新兴的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大学六到七个学年如何安排(最后一两个学年通常用来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较少安排课程)必须保证合理性和逻辑性。如:市场营销学可以安排在网络营销之前的学年,学生对市场营销的整体框架和内容了解之后,更容易理解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市场营销有了哪些发展和升华,循序渐进。课时上,课程重要、内容丰富的相应多安排课时,包含实践实验内容的课程,需保证实践操作时间。如果某门课程是实践课和理论课分开进行的,那么这两部分安排的上课时间不应相差太大,否则开始实践时可能理论知识已经不记得多少了。教材上,要注意与时俱进,保证教材的新颖度,牢牢把握市场营销专业本身的特性。5.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这里包含两个环节:一方面是加强校内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实训平台建设,丰富模拟实训内容,另一方面是加强“校企合作”。首先可以由专业牵头、借助政府或社会的力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现实中检验所学所得,这是单纯的模拟实训无法做到的。其次可以体现在师资建设上,本专业的教师走下讲台,走进企业,在实践中深化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将之运用在教学中才会事半功倍,毕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新时代教师。可以邀请企业的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走进来”成为学生的实践导师,从而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学生了解了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企业了解了学生的实际状况,对高校如何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作者:王路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研究 一、建设市场营销专业群的必要 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市场和认识需求并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来建设市场营销专业群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这样可以带动市场营销相关专业水平的提升。市场营销专业涉及的相关专业包括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广告管理等专业,每个看似没有关联的专业之间在具体理论学习、训练课程、学校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相互联系。市场营销专业群将面向社会需要、面向相关单位企业,考察社会和企业,根据考察的结果运用到市场营销专业群的建设中,设计相关的教学重难点和实训重难点,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当然,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群的建设是可以当作公共的资源在各大高校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利用,长此以往对培养优秀人才和师资团队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专业群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专业建设的大量资本。市场营销专业群的建设除了资源共享、共同进步之外,可以利用品牌优势,提升专业群的有用价值。因为市场营销专业本来是一个相对比较老的专业,可以利用品牌优势让市场营销成为品牌专业,这样可以节省在建设品牌时的资金费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断革新,建设市场营销专业群让专业管理走上时代的前列,这是众多高职院校建设市场营销专业群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高校里其他专业都顺应信息发展,走上现代管理的道理,那么市场营销专业群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市场营销专业群的主要内容 1.营销服务对象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群的建设必然与社会和企业的营销大方向相联系,那么对高校培养营销人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一定的方向把握。当然社会和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营销专业群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应对。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的意义在于培养出一批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 2.营销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群不是简单的服务于几个相关的专业之间的组合,市场营销专业群的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建设思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要实地区进行调查和考核,人情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岗位内容和人才结构的需要,认清企业和人才之间的联系变化。其次是要在市场营销专业群中要能够分清主次,要清楚市场营销的核心专业和相关课程设置。最后要明确市场营销专业方向。清楚认识到市场营销各个专业之间的相关性,搭建一个实用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专业共同进步。 3.专业内容建设 假设高职院校职场营销专业群建设的相关专业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广告管理等,那么结合专业的课程内容建设应该包括《创业管理》《营销实务》《网络营销》《广告策划与管理》等。这些基本的课程内容设置同样是根据企业的现实需求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然同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课程实践内容,努力明确市场营销专业群的内容建设,突出实践能力。 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问题探讨 通过对企业和高校实际情况的研究及高职院校近几年来的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得知,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群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市场营销专业群受到了教育部和高职院校的重视,并且让市场营销专业群的建设达到一个热度。但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群被跟风建设,其效果可想而知。这样不根据实际情况而效仿反而会适得其反。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的内容来说,要考虑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需要考虑本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群的能力培养方向和人才目标建设。如果不全面考虑,那只是学习表象,未涉及根本内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包含的专业不是多而好的,更不是简单的相关专业融合,在专业群建设中一定要体现集群思想。集群思想是在同一集合中的不同部分对集体贡献出有用力量。集群思想体现出在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的资源共享和最优化的思想建设,抓住市场营销专业群的核心力量,并且最大限度地避免专业群带来的弱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不是因为几个相关专业的结合而互相分离,市场营销群建设应该是无界限的,无论是电子商务、广告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都是有一定的内部联系,内部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在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的联系之间寻找突破,积极运用无界限思想创造事物之间的新联系。我们没有因为专业之间的联系被束缚,可以一分为二看待,也可以看作整体来考虑。 综上所述,关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的研究,笔者了解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必须跟随现实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要重点意识到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这是建设成功的市场营销专业群的理念观点。对于相关内容的建设,集群思想和无界思想的正确认知并合理运用,促使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者:孙永生 李丽 单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方面论文:小议基础会计在教育方面的创新 1基础会计课程目前已有的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方式的改进如此紧迫,许多大学的会计学教师已经感觉到它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比如在教学方法上提出“案例教学法”、“工作导向、任务驱动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在教学方式上提出“问题式教学”、“网络化教学”、“个性化教学设计”等,通过这些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把握课程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科的发展;通过调整考试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从而使以前关注学生记住多少、背下多少转变成掌握多少,会做多少,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让学生明白:大学生不仅应掌握系统地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的适应本职工作。 2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应该有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应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由教会学生转变成教会他们怎么去学习,去发展;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避免教师在讲堂上唱“独角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问题”、“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之前提出的许多教学方式方法都是相对独立的,或“案例教学法”,或“问题导向教学法”,或“网络式教学”,或“互动式教学”等,均是笼统提出来的。而我认为应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因为教学阶段不同,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同样教师的教学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课程、书本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学生和教师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应该分阶段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即在不同的阶段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上有所侧重。 2.1“案例+问题”法 在大一新生刚入学学习《基础会计》的阶段,即开学后的前两个月里,因为此阶段专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对大一新生而言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但却是最关键的,这是入门的第一步,基础必须打好;对教学的老师来说这些知识在整个会计学体系中又是最简单的,这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该是“案例+问题”法,及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导向学习想结合的新型方法,多举例,而且多举简单的,与学生日常活动联系紧密的例子,比如,可以举一个准备开店的例子,就能引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引出专业词汇,让学生适应专业用语。同时,应该多提问,把用案例引出的专业词汇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学生,激发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跟学生做好互动,这样的提问也可以用案例进行。 对这个阶段的教学,教师需要多找案例,尤其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简单易懂的案例。这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最好是有多年的实务工作经验,这样,举起例子可以信手拈来。如果实务背景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注意收集案例,也可以弥补这点不足。 2.2“情景教学+互动教学”法 在学期的后两个月里,学生对《基础会计》的专业概念、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会处理了,这时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即提供给学生实务场景,如一些专业用具,凭证、账薄等,对学生根据会计实务中的岗位进行不同分工,并经常轮岗,让学生体验不同工作岗位上需要面对的会计实务操作,从而领会前面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基础会计》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下,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等设备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让学生在这个阶段了解到《基础会计》其实并不难,很好掌握的话,他们的畏难情绪就会慢慢消解,已经有充分的准备学习后续比较艰深的《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一系列会计课程了。 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重要的是模拟现实的财务工作环境,如,会计实务操作中所需要的一切实务资料,如凭证、账薄、报表以及其他辅助工具等。在“情景教学法”下,这些工具都能用到,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实务操作的熟悉。 通过上述分阶段的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想见的成果是:在第一个阶段,学生通过许多案例和提问能够记住《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简单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在第二个阶段,学生通过“情景教学法”,在记住背牢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把《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融会贯通,熟练地应付考试并且能处理一些简单的会计实务操作。 两个阶段对《基础会计》的教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具体来说,这两个分阶段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在肯定老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因此需要注意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并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 作者:庄严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教育方面论文:高职教育护理方面学制比较 一、高职教育非护理专业和护理专业的特点 高职教育包含多个非护理专业,如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电气焊等,不同专业之间的学制也有所差别。在高职教育中,其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一般来说,管理类专业一般为两年,工科类专业一般为三年。而护理专业则为三或四年[1],且以三年学制为主。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市场所需。非护理专业更为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高职非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服务在社会一线,技术性是其主要特征。高职教育非护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学制时间,一般二到三年的时间便可完成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为其走向社会做好准备。而高职教育护理专业的主要目的则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特定护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专业不再仅仅着眼于单纯的疾病护理,更多的是要关注患者健康、康复、保健以及疾病的预防。这就给高职护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对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结构有所了解[2]。此外,由于护理是一项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高职教育护理专业通常需要安排大量的实验课程,部分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训)课程达到1:1的比例。高职教育护理专业的这些特点决定着其学制会多于其他非护理专业,也是护理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制延长为四年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高职院校的非护理专业如数控技术、电气焊等跟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招生人数未有明显增加。而由于我国的人口特征,老龄化时代逐渐到来,对高职教育护理人员的需求量呈现出大大增加的趋势。2002年~2003年,国家卫生部对未来的护理人员需求进行了大致的评估,经专家讨论得出的结论为:我国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在卫生人员的配备上应基本达到国际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医护人数应大致为232.3万人,医护比例应达到1:1,其中千人口的医护比例平均为1.5。这就意味着,我国护理教育的年平均招生数应大致为15万人左右。这一庞大的数字充分显现出了护理人员在社会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也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随着人们对生命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优质护理已成为护理的目标之一[3]。这些因素都显示了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制为四年的必要性,也是与其他非护理专业的主要差别。 三、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制给学生就业带来的优势 高职院校通常会安排护理专业学生一年至一年半的实习时间,一般在最后一个学年进行,这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学制通常多一年或两年的主要原因。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是近年来医学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给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实习的过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开拓创新、提高专业知识的大好时机,是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训练的绝佳时期。这个时候他们往往已经完成了全部的理论学习,即将步入社会,处于或者已经找到了工作或者正在寻找工作的阶段。实习经历对于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是对今后工作的一个熟悉了解的过程,还是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知识表现得更为具体、明确,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甚至能为将来的工作解决某些方面的难题。而对于那些正在找工作的学生来说,通过认真对待这一年宝贵的实习时间,积累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护理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是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同时也能提高这些同学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加强他们求职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能够在面试过程中脱颖而出。因此,实习经历对高职教育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还提高了学生就业的优势,对于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积极发展有重要的意义[4]。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学制区别于非护理专业学生,是有章可循,科学合理的。学生掌握优质的护理服务技巧,可明显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患者给予全面的指导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为患者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一件极有功德的事情。同时,还可最终实现病人、家属、医师和医院的四赢。但是,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们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5],那就是努力寻找培养优秀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新方法,从而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值得所有教育者们共同努力奋斗! 作者:杨秀兰 倪洪波 单位: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方面论文:高校五方面政治思想教育论文 一、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背景 (一)发展功能的要求 我党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我们都知道,人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唯一对象,因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以人为本。那么,究竟何为以人为本呢?它所指的就是社会的所有发展均是为了人的发展也是依赖于人的发展的,换句话说,即“人是发展的目的,同时也是发展的手段”。因此,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就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改革;与此同时,还要引导人们要与实际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学习并运用科学发展观,为各项工作的改革提供正确的行为指导,为人的发展树立良好的思想指导。 (二)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需要相适应 1、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经济全球化所影响 社会环境在不断更新,对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老套的方式方法、陈旧的思想观念已无法适应新世纪的培养目标,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也不再具备其在传统条件下所特有的优势、威信。纷繁的国际形势、复杂的文化思潮很容易造成正在接受教育的大学生迷失其方向,自然还会对他们的伦理道德、理想信念产生影响。在新形势下面对着这些新问题,就要求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构建出全新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机制、体制。 2、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为互联网络所改变 在目前的大学校园生活中,有一个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即互联网络。互联网络的发展十分迅猛,它成功打破了信息单向传播和信息权威地位在传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要研究实现政治思想教育目标所应当注重的方面、方法和手段。 3、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环境为社会不良现象所恶化 社会正在不断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诸如某些地方治安混乱、党内消极腐败、贫富差距持续加大等不良现象。毫无疑问,这些不良现象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沉重的打击作用,导致其质疑政治思想教育,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信仰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说服作用有所降低。 4、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功利性为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所强化 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社会竞争日渐激烈,使得大学生们不得不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狭窄的专业课和具备一定实效的各种证书上。社会的改造与进步已不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只关注现实,追求功利的目标,看重个人的发展,以个人利益的获取为前提,只注重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加充实以便能够更加快速地找到他们眼中的好职业,进而成功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他们忽视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在他们看来,社会仅仅是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 (三)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弊端需要克服 以往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所形成的,比较传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考量,而太过看重社会本位,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忽略了学生的现实需求,没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这样就更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政治思想教育的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之妙处,进而导致政治思想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大大弱化。因此,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克服这些弊端,注重“五方面的教育”,以顺应形势的新发展。 二、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应注重“五方面的教育” (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新时期的大学生将是三个代表的实践者,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指导自己实践。正因为如此,对他们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就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意义、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以及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二)正确的信念、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当下,学生的思想现状是比较复杂的,面对社会现实,其信念、理想也在不断徘徊,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追求实际的心态。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国家责任、社会责任意识都比较淡薄,其信念和理想均处于一种务实的氛围中;一部分学生甚至是鄙弃了理想的人生观,站在现实的态势上,坚持追求实际的价值观,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和对价值的选择上都偏重于实际;还有一部分学生精神萎靡、思想空虚,性格呈现出脆弱、孤僻、偏激等病态的发展形势。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跟当今社会上的实用化、功利化倾向是分不开的。 同时,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学生的公德意识呈现沦丧的趋势,道德品质也日渐弱化。在校园内,吃喝族、舞迷、恋爱族、电脑游戏迷和牌迷等人群逐渐出现并越来越多。这些现象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主义需要大学生去实践、去建设,共产主义理想需要大学生去奋斗、去实现,因此,大学生必须要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理想,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不懈奋斗。所以,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应当注重学生正确的信念、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强化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以及思想道德的修养。 (三)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 目前,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高校的一些学生对个人主义过于看重,纷纷谋求出国留学,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于不顾。从上世纪开始,崇洋心理就一直占据着中国人的心,近来年的出国热更是极度泛滥,使这种崇洋心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一方面,这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崇洋媚外行为极力否认;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一些外来事物表现得极为热情。如当今的很多大学生盲目追捧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外国节日,甚至达到了趋之若鹜的地步。因此,加强对学生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强化他们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已是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爱国主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因为它是属于历史的范畴。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必须要为祖国的独立牺牲自己;在建设阶段,我们必须要为祖国的国富民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那么,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怎样才能使其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具备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大学生呢?一是要培养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二是要从知识上、思想上充分装备大学生,促使他们为祖国的稳定、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因而,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高校注重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方面的教育是亟待进行的。 (四)深刻认知国情 同志提出要切实加强教育,尤其是国情教育,即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经济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教育,经济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等等。同志提出的国情教育,不仅仅是人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一个国家的人口分布、地理位置等静态数据,而是具有丰富的、系统的、深刻的内涵。特别是同志十分注重把国情教育与近代史教育相结合,更是发人深省。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凝聚了大量的、灿烂的文明珍宝。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威武不屈、奋发图强的斗争史和创业史。将国情教育跟历史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不仅是回顾过去,更是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历史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与现状,以促进学生深刻认知我国国情,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成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让学生对邓小平所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五)崇尚艰苦奋斗 现在,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再加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对他们的娇惯愈加强烈,造成当今的大学生们相较以往更加奢侈,相互攀比的心理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和创业精神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同时,要长期宣传这种精神,并将其作为一项任务,致力于在全社会树立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奢侈腐败为耻的风气。在人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励精图治的良好风尚和光荣传统。通过艰苦奋斗的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起自立自强意识、艰苦创业意识、俭朴意识、劳动意识,而这些又正是当今大学生们所缺乏的。 三、结语 在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中,这五方面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把这五个方面统一起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与其他各种教育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崇尚艰苦奋斗,以稳步推进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 教育方面论文:高等院校增强信誉方面教育思索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书记在党的 大报告中指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诚信既是一种义务,也是对自己每一项行为的承诺,更是对社会关注的回报。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干部师生的诚信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意义 高校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而且涉及千家万户。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应把诚信教育变成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全方位的工作中。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大学生一生的成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必须首先要有诚信的德行。他们的榜样和示范是引领大学生走进诚信道德大厦的路标。他们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不论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还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都应当忠于职守,热爱本职,认真负责,老老实实,决不能敷衍失职,虚华浮夸,弄虚作假,得过且过。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高尚人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魅力是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大学生,才能在大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因为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主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每一个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决不能为了追逐名利而弄虚作假,而应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大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召大学生,以诚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来启迪大学生,通过潜移默化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一批又具有诚信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以身作则,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身教高于言传。 大学生在高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懂得怎样做人,提高自身素质。《论语·子路》中强调,言必行,行必果,即讲话一定要有信用、不食言,行动一定要善始善终、践行诺言。许多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状况。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加强诚信教育,首先是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学校教育在努力增长他们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讲诚信是人的一种道德品质,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成就一番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有了诚信,就能科学地对待自己和一切客观事物,成为一切力量之所在,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全与升华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总是把诚信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与评价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一个人缺乏应有的诚信品德,不讲信誉,也就意味着背离了做人的道德标准,也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人生价值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实现。学校教育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品德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诚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第三是有利于满足大学生讲求个人信用的需要。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例如大学生向银行贷款是为了完成学业的需要,是保证学习生活的需要。道德需要是建筑在高度自觉的、完全自律的、依靠内心信念来满足的一种需要,也是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认真履行合同的义务和责任来体现的一种需要,这正是我们在大学生中值得提倡的一种信用的需要。 二、深刻领会诚信教育要求 首先,各级领导于部要讲诚信,要做出表率,做事要做实,不要务虚名。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一言一行与社会诚信紧密相连,一定要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落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把师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勤政为民,多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办得人心的事,为师生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在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等环节上,把诚信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从制度上保证真正能发现和使用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人,认识和淘汰那些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人,真正做到绝不能让投机取巧、夸夸其谈的人如愿以偿,也绝不能让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人吃亏。 其次,广大教职工要讲诚信,要遵纪守法,廉洁从教,敬业爱生,教人求真,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教职工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高尚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大学生,感染大学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教职工应当是诚信的典范,他们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我们常说的为人师表,这不只是赞扬教职工,更是给教职工的一种责任,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责任。教职工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大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信于大学生,才能在大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人格。教育大学生诚信是关系其健康成长的一辈子的大事,更是关系到能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使教职工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把诚信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认真制定《教职工行为准则》和《教师师德规范》,把教职工的诚信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聘任、评优奖励、评聘晋级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再次,大学生要讲诚信,要尊敬师长,遵章守纪,诚实学习,诚实做事,自尊自律,学做真人。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诚信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立身之本,也是其造福社会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校期间给大学生打下良好的诚信根基,不仅可以使之受益终身,更是我们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使大学生真正做到讲诚信,关键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教育。 教育方面论文:网络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运用 【摘要】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下人们社交、学习、娱乐的重要媒介。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努力建设科学化的网络教育平台,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优质的网络文化环境。 【关键词】思政政治教育;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的概述 网络文化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借助于信息的传播载体,将知识文化,信息资源输出并传播,其已成为现今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的一部分。网络文化特殊的存在环境,其相较于其他的形式的文化环境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立足于学生角度,网络资源包含了丰富的资源信息,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便利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极大了提高了学生了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文化打破了空间区域的限制,方便了学生跨空间、跨区域的知识交流和学习,促使学生互通有无,扬长补短,进一步吸取先进的科学理论文化知识。其次,立足于教师角度。教师作为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能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对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和难点工作。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虚拟性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网络中可以变换主体身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深层次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网络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 1.提升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自由的网络世界中,学生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便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对自我价值进行了肯定。并可以将自身的理想付诸于行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认识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网络文化的环境下,其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得以充分的展现,社会责任感也随之加强,自我意识逐步提升。 2.活跃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网络文化环境与传统的文化环境相比,其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更新及时,信息流通便捷等优势。在网络世界中,信息保罗万象,即有高雅的音乐,亦有世俗的观念,人们的思维是灵动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领域提供了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广阔的知识领域自由的选择文化内容,从而进一步拓宽视野,认知世界,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活跃自身的思维模式。 3.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将教师和学生捆绑于课堂之上,通过教师的语言灌输,及文字书刊的传阅诵读进行。教师教授形式单一、呆板,学生被动的听,学习效率大大折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网络作为一种开放性,互动性,生动性的教育媒介,其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只是文字形式,更将图片,音乐甚至解说混为一体,打造了灵动的信息输出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网络文化教育这些特点,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思想政治不再枯燥无味,更深层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4.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加以活跃的教学气氛进而达到影响和感染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目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忌讳的是教授信息缺乏时效性、针对性,不能与时俱进的通晓世界。而在网络文化的世界中,信息更新速度快,信心含量丰富,涉及知识面宽阔,这便极大了满足了教育者高质量的传道授业需求。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督导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及时的发现学生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思想问题,未雨绸缪的将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提升网络文化在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措施 1.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手段。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渠道,传统的教育模式效果很难再有提升。网络信息的传播将书本的枯燥文字演变成了声情并茂的图文解说,其生动、活泼的特点深受学生青睐。网络文化的传播不仅丰富了教育的的工作形式,提升了教育效果,也使学生对知识,思想的认知更加具体化。教育者应将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开展信息交流平台,信息动态展示窗等新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加强网络文化传播内容的监督。信息时代下,网络传播虽具有开放性,信息丰富,流通快等优点,但其也具有信息的传播及信息的内容缺乏权威机构监督监管的缺点。网络世界中的信息来自各方各面不同的群体,信息的传播和流转没有经过专业媒介的管理和控制,这将导致不良信息,不积极的思想观念也充斥其中。因此,教育者应充当好监督、监控、筛选网络信息的角色,将网络信息加以筛选润色后再传播给学生,以保证学生获取的网络信息受到道德的规范和约束。 3.开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呆板、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内容狭窄,学生的受教效果不佳。而网络的教育平台弥补了这些缺点,网络中的信息含量丰富,涉及思想政治、金融经济、科教理论等诸多内容,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网络的庞大资源,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多途径的对学生加以思想政治的正确引导和和教育。 四、结束语 在网络文化体系下,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显著地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网络文化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但也随之带来了挑战。高校教育者应与时俱进的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以促进网络文化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者:贺立秋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教育方面论文:慕课对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方面的影响 摘要:慕课作为当下新潮流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教育从事者的深深关注。慕课自2008年开始发展出现在大众视线里,到现在被人们广泛关注,可以说他的发展是迅速的。慕课虽然对一些高校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怎样的呢?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慕课对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慕课;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未来发展 一、慕课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在线开放模式中,慕课是一种特别的类型。其出现于2008年,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慕课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极其明确的定义表明它的内容,只是简单地划分成在线开放模式的一种,简称为MOOC。近年来,慕课在中国教育界快速发展,许多高校进行了参与,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003年,国内部分高校加入了MOCC。在慕课蓬勃发展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例如:最明显的问题是学生毕业率低,无法保证正常的毕业率,还有知识产权的一些问题。 二、学校内留守儿童的现状 云阳县庙中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全校留守儿童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许多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现状而外出打工,使得许多儿童留守在家。近年来,虽然留守儿童问题有所改善,但在部分不发达地位,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严峻,父母常年不在家,使得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受到正确的品德教育。由于常年不在父母身边生活,部分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不能正常成长,面临许多问题,传统教育方式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留守儿童在与其他正常同龄人相比较时,表现为上课不注意听讲,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成绩会比较差:在生活上,部分留守儿童会表现得孤僻,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考他人的想法,给老师留下坏印象,这往往是其接受不到正确的德育教育造成的。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做错事情后没有人管教,往往会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传统教育方式下,中小学校的老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使得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陪伴下接受的正确的品德教育不够多,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健康成长。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父母无法解决让孩子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就读,这一点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解决,另一方面是学校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的力度不够,虽然近年来加大德育教育力度,但这对于部分留守儿童来说仍然是不够的。慕课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留守儿童应该怎样利用,怎样学习到自己想学到的知识,使自己健康成长呢? 三、慕课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怎样正确认识慕课 在留守儿童通过慕课学习知识以前应该对慕课有充分的了解,不能把慕课仅仅当做一个简单的学习平台,而应该让留守儿童把慕课当做生活中的一个老师,让其在学习中有严肃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留守儿童学习效率,才能让留守儿童通过慕课真正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自己进步。 (二)利用慕课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进行针对性教导 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并不缺少课本知识的学习,其缺少的只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品德教育。老师和家长应该利用慕课平台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品德教育,让留守儿童们在生活中有更多机会接受品德教育,慕课平台上有许多德育资源,这些资源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利用这些针对性资源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教导。有针对性才有很强的目的性,这样更能实现教育其品德的目标,才能有效提高留守儿童的品德。通过慕课平台,留守儿童能够更多地学习到品德教育方面的知识,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的教育知识。同时,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帮助学生,也许一件小事都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使其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利用慕课平台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体系 不成体系的教育是不完善的,也是不完整的,是一种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德教育之前,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协商,在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互动,形成一套机制。老师可以将学校通过慕课平台的德育教学计划分享给家长,一方面是方便家长进行其他方面德育教育,确保对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工作的完善,另一方面是避免留守儿童进行重复且单调的学习过程,以防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一旦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帮助其消除厌烦心理就是困难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更是异常困难,毕竟父母不在身边。平常生活中,老师和留守儿童监护人要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常和其进行交流,避免其产生孤僻心理,孤僻心理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有着相当大的副作用的,要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留守儿童做错事情时,老师和其监护人要对其进行耐心教导,不要对其严厉指责或不管不问,只有细心帮助留守儿童,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认真改正,对于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就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慕课平台上的品德教育及家长和老师们的细心教导,对于留守儿童的品德有着很大提升。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综上所诉,慕课平台在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今后教育工作中,希望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张炳明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庙中小学 教育方面论文:探讨家庭教育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 孩子懂事以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每天如何吃三餐才有利于健康;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要引导孩子做到:对健康有益的食物,不喜欢吃也要坚持鼓励自己吃下去,垃圾食品诱惑性再大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意念不要去吃。这些要求看似简单,要让孩子做到却不太容易。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以身作则,慢慢诱导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孩子吃饭时把韭菜挑出来,家长要明白孩子不吃韭菜的原因:吃起来嘴里感觉不舒服,所以心里面拒绝吃它。这时家长要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韭菜的营养价值———帮助人体消化、排毒、滋养阳气等,当孩子了解到韭菜对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时,心里面就接受这种食物了,此时家长再趁热打铁鼓励孩子先少吃一点,慢慢就吃习惯了。一旦发现孩子不喜欢吃某些食物时,适时地进行这样的引导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再比如方便面、麻辣条、薯片等食品孩子百吃不厌,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食品将会导致脱发,影响肠胃功能、视力等,知道有这么多的副作用,孩子很快就会远离垃圾食品了。实际上,在帮助孩子形成好的饮食习惯的过程中,孩子跟家长的关系会更密切,孩子的心性,如意志、毅力、对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 孩子回家时,家长要留意孩子的言行,感知他们的心理活动,给遇到问题的孩子最及时、最有效、最有力的帮助。孩子乐时,家长也跟着乐,这时孩子的心理产生共鸣,会告诉家长自己快乐的原因:学习进步了,或是与同学关系发展好了,或是助人为乐了等;也可能是上网玩游戏、与同学生日聚会等玩高兴了。如果是前者,就给予肯定与鼓励;如果是后者,家长心里首先要接受。出现这些情况纯属正常,要允许孩子偶尔放纵一下,但为避免孩子沉迷其中,就要采取如下措施,尽量多陪孩子:陪孩子说话、打球、跑步等,或特意买一些孩子平时特别喜欢的书籍、玩具或漂亮衣服。总之,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内心感到充实、踏实、愉快,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让他们感觉很轻松、很舒服,从而他们会喜欢听从家长的建议,远离一些不良诱导。孩子苦恼时,家长一定要营造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当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及家人对自己倾心的呵护时,就会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管怎样的情况,家长切记控制住负面情绪,对事情本身做出公正合理的分析,然后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如果是孩子错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立马改正这次错误。同时可适当安慰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执迷不悟,知错就改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是他人错了,要向孩子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人的个性不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不同,在学习生活中与同学、老师交往,与家人相处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而矛盾的产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多客观的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人受到的伤害并不完全是他人存心施加。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一定要学会理解与宽容,容他人之过,从而形成睿智、豁达、乐观、坚强、积极上进的好品质。 三、关注孩子的兴趣,发现孩子的潜能 家长们一定要消除一个误区:只有孩子学习好,考上了大学,孩子才能幸福,家才能幸福。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孩子学习好并不能说明其他方面也好,学习不好也不能说明其他方面就不好,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成绩好、听话的孩子值得表扬,但家长一定要做好调控,避免孩子只会读书考试,将来适应不了来自社会的挫折而遗憾终生!孩子学习不好时,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鼓励孩子。一般情况下,孩子喜欢学习了,成绩肯定会逐步提高。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着实不爱学文化课,就要及时引导孩子向其他方向发展,人各有异、人各有志,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优秀的家长能够发现孩子的潜能,并帮助孩子把这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记得多年前,我给初一同学当班主任时,班上一名学生不爱学习,经常逃课打架。通过多次的耐心沟通,孩子才告诉我,他就想做饭将来当厨师。我当时觉着太惊讶:一个小男孩怎么就会想着做饭的事?但这却是个事实。孩子虽小但心意坚决,初一没上完就辍学在自家的小饭馆练手艺了。后来这个孩子在餐饮业颇有建树。自己喜欢的、适应的便是最好的。想让鱼儿游得快就把它放入水中,想让兔子跑得快就把它放在陆地上。不一样的方式,一样的好结果。总之,现行教育阶段,提倡“快乐教育”,快乐指数包含着太多的因素:知识认知能力、实践领悟能力、交往能力、吃苦能力、忍耐能力、抗压能力,等等。家长要配合学校使孩子健康成长,健康发展、形成好习惯、好性情、好品格,给孩子受益终身的财富。 作者:杨菊红 单位:甘肃省环县第四中学 教育方面论文:释解教育方面的机械论及技术主义 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的“黄冈现象”、本世纪初的“洋思现象”,还是当前流行的“衡水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提高高考升学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的。当然,衡水中学确实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所中学竟然占据全省当年考取北大清华学生总数的80%;参观门票达到每人次600元但每年仍然接待数万人参观;使教育成为衡水当地最亮丽的名片,也成为当地政府优先考虑的大事。尽管衡水模式吸引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吸附了丰厚的社会资源,成为当前教育界学习的榜样,但面对这种模式,教育学界的确应该反思,且这种反思不应是教育机械化、技术化、简约化的借口。透过上述典型,我们看到了教育科学的尴尬之处———作为科学的教育学和作为实践的教育学几无相通之处。所有作为典型的学校都是教育教学技术化最为彻底的学校。他们普遍强调精细量化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和环节,要求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具体到每一分钟,通过加班加点、反复强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种模式又被冠以科学的名义,即同样时间内的最大识记效率就是科学的体现。深入分析这些模式,我们发现其对教育科学的理解在本质上是技术主义路线,即学校管理的量化、教师培训的技术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化,其中不乏违背教育科学的地方,如高中理科教学中的“背实验”。由于高中扩张造成校舍紧张、资金匮乏,许多学校不能同时开设那么多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并且他们也无意开设实验课程,结果是让学生把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背下来,作为应付考试的手段。这不仅是公开的“秘密”,而且因为其省时省力在高中得到普遍推广,以致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许多学生的优异成绩与其实际操作技能之间毫无联系。有重点大学老师发现,入学之前没接触过试管、没见过显微镜的学生大有人在。与此类似,山东省曾经试图把体育加入高考之中,以此强化体育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实际效果却与初衷南辕北辙,各中学普遍将体育课程化作可以量化的知识,让学生背诵三级跳远的步骤与程式、接力赛的规则与方法等,这非但不能解决当前中学生身体“豆芽菜”的状况,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现在山东省已经被迫取消这一改革试验,这从反面证明那种把所有知识进行量化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其实,教育学是“文化”而非“自然”的科学,其首要属性是社会性而非技术性,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技术线路图。 从宏观层面说,如果欲正确理解当下教育整体与未来发展趋势就必须注意教育这一动态系统包含的制度、文化变迁,注意教育现象与社会现象、社会制度的内在依赖性。从微观层面说,把学校教育聚焦在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并实现幸福人生奠基;认识到学生是具体的、发展中的人;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发展意识和相关能力视作教育的首要任务;认识到教育是职业更是事业,是教师的立命之基,这才是教育的根本。而所有这些,并非某些现成模式所能涵盖,也不是以精细化为名的量化管理所能达到的,相反,每个量化表格的背后都可能是机械论和技术主义在作祟。 作者:庞守兴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教育方面论文:高职学习方面的养成教育诠释 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学习管理;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因材施教是最主要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指引下,教材、课程、教师、教学等,都要与高职学生的学习情感相匹配,使之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养成教育至关重要。高职学生学习方面的养成教育在高职院校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较而言,新进校的高职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并不扎实,专业学习的主动性欠缺,具体表现为:上课时普遍不记笔记;一次课上到第二节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要么扑头而睡,要么与人说话。如不实施强制性晚自修,教室或图书馆则很少有学生认真自习。在我国,高职院校生源一般取自高考分数线最低档。 很多高职生在中学阶段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入高职院校后还需要由高职院校来进行必要和持续的养成教育。如何让高职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通过对高职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意识和有针对性地教育,这是摆在相应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前面的艰巨任务。我们应该有信心来做好高职生学习方面的养成教育工作,只要我们倾力工作,认真施教,讲究教育上的科学合理,按教育规律办事,坚信任何的教育对象包括高职生在内,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最终成才。 首先,我们得肯定所有的高职生既然报名入学,内心深处是想好好学习的,这里边有父母的期盼和社会的压力。但又不知如何去学,付诸于行动。这使其与内心愿望产生了对立。所以外在的推动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和其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他们的推动者。所有的教育资源,都要形成合力,向他们抛撤。整个的院校上下,应该以对高职生的养成教育为重点为内容来开展工作,而高职生最后是否好学,应该是检验这项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所有国内的高职院校和与之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明确认识教学对象——高职生的一些个学习上的症状,而因材施教。 对各级政府的教育部门、各出版社、各教材编写人员,每门课程所用教材必须是专为高职生编著的,绝不能用本科生所学教材。高职教材都应简明易学,不能深奥冗长;教材内容包含的是所在课程最基本的知识,以概念解释和原理透析为主,佐以实例分析;文字语句是通俗和浅显易懂的,最好能琅琅上口的。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职教育发展更快。这里边最关键的的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要不惜成本大力引进“二高”和“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外,最主要的是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上能起标示作用,名师才能有名校。高职教育的重点在教学,科研和教研是教学的有力支撑。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应以教学工作为重中之重。要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要让他们心情愉悦的上好课,专心搞好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和专业学习。 教师在上课前备课进行课堂设计时,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带着爱和亲,以最简单扼要的方式,让高职生们接受你的授课内容;在授课时,要将书面语换成口语,最好是当前流行的年轻人的语言抑或网络语言或群众俚语。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原理,要反复讲解,对计算公式,不必进行推理讲解,多以实例演算应用为主。同时,一半的精力,要花在课堂管理上,让你的课堂充满学习为主的气氛;上课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仔细洞察学生的教学反应。如出现大面积的课堂骚动,说明你的教学方法不合高职生们的胃口,这就一定要调整你的授课方式。另外,课到中间时分,你必须边讲解边下讲台,在学生们中间走几个来回,以发现一些个学生不专心听课的情况,并稍加停顿加以整治。 一定要从第一堂课开始立下一些教学规矩,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高职生上课必须坚持记笔记。高职生记笔记,可有效地解决其光听不动手的习惯,还可以使其在一次课上较少地分心。当然,还能帮助其提高速记能力。开始时可以记得少一些,此时,教师的板书或多媒体上显示的信息量不能很多,要求口述记录时,教师的语速必须慢,还要复述几遍,此后,可有所增速增量。是否记笔记,有否记全,可作为平时分加以考核。 另外,一定要增强学生们上课前预习意识和养成预习习惯。高职生在课外会觉得无事可做。告诉学生们,预习就是事,就是课程学习的重要一环。平时考核中,是否预习,应该作为主要的考核项目。 教育方面论文:教育辅导方面提高就业能力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就业观的养成、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等方面。并提出了高校应从教育与辅导两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实现扩大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资本证券化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成为主导。而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就业的难度也在相应地增加。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已成为高等院校必须思考的最重要问题,也成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的战略性问题之一。大学生在大学中和毕业之初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尽早对社会成全面准确的认识,继而相应地在心理、观念、技能等方面做好准备,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增加“终身受雇佣的机会”,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决策,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向社会人转变,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刻不容缓。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就业能力对于国家的竞争力有着关键性的影响[1]。 1919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首开先河,在大学开设职业指导课,从此,职业指导成为一项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1998年,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四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共同发表《Sothonne联合宣言》,将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明确地列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国内相关研究的先行者以南开大学李南、中山大学范泽瑛和谢超、华中师大的廖平胜、詹一虹、程良越、王建农等为代表,他们对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和生涯教育、考试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内容、体制、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2]。 为了扩大大学生就业,高校应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从教育和辅导两个方面,探究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具体途径。针对大学生就业力低下的各种问题,高校首先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力系统理论的研究,争取尽快形成相关理论体系。只有对就业能力系统理论有一个清楚的界定和认识,高校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把大学生就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教育质量考核最重要的考核指标,通过加强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各项能力[3]。 1、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首先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我国高校现行的培养模式应该改变,要拓宽专业口径,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设置专业、制定培养方案,同一个专业应当具有两个及以上的就业方向。其次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多样性和先进性。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设立若干个主、辅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以及个性,选修相应的课程;另一方面,专业课程设置须与科技进步相合拍,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社会上保持领先的水平。再次高校应从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上进行变革,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及创新、人际交往、动手能力等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丢弃灌输式教学方法或者其他形式单一的方法,采用互动交流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大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2、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增强就业力。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把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作为教育的首要内容。目前,己经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愈来愈突出。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就业期望,就业心理与行为模式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有的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统包统分”模式,这种观念的存在,大大阻碍了大学生就业的顺利实现。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合乎时代的就业观念,势在必行。 3、以职业生涯辅导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生涯”是指个人的道路或发展途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前提下对自己所拥有的各种潜在资源进行评价,通过选择与规划,促进自己朝有序的、良性的方向发展,以实现自己与社会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4]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基础。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构建合理知识结构,鼓励参加有序的职业训练,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等为内容,以分期、分阶段指导为目标,逐步打造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4、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毕业生早期接触社会 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所以,引导大学生在求职之前,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目前,用人单位喜欢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宽广,专业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富有合作精神,拥有健康体魄的大学生。大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期间,有意识、有方向、有目标,培养、打造自己,为未来就业作准备,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就业力。 5、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 据笔者在高校工作的实际调查,发现在高校社团种类名目繁多,但相当一部分社团是“有其名无其实”,学生们加人社团只是图其名份,以便在个人简历上能体现比较丰富的活动经历,但实际参与和开展的活动很少。至于假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进行规范管理和引导,保证将这些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做到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使大学生得到社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6、结论 放眼全球,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对各国政府、高校及个人来说,就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我国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以及随着高校扩招人数的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目共睹,成为国家政府及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及个人的幸福。 作者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对扩大就业的作用,并提出了高校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但是就业不只是高校一己的事,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高校的就业能力教育运行模式。 教育方面论文:区从四方面着手加强党员教育工作 一、联系实际,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该区在党建工作中,注重从党员教育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的思想动态,因人制宜,因势利导:一是对区管干部这一领导层次的党员领导干部,采用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和举办读书会、报告会的形式,聘请专家学者前来作专题讲课,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理论水平。二是对普通党员干部重点进行党的宗旨教育,通过推行民情日记、民情恳谈、记民情档案、设立民情热线等形式,教育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对广大基层党员进行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的教育。 二、因地制宜,增加党员教育的有效性。近年来,婺城区基层党组织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去年以来,全区19个乡镇和4个街道已全面推行党员电化教育;洋埠镇党委对农村基层党员实行党员分类管理的尝试;汤溪镇等6个外来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乡镇建立了外来流动党员支部,对外来党员实行有效管理;到去年底止,全区有3名以上党员且符合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做到了党员分布到哪里,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三、形式灵活,探索党员教育的多样化。婺城区各级党组织,采取措施,把党员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党员自身的需求与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一是灌输教育。区委和有关部门通过举办“三个代表”思想报告会、WTO知识专题报告会、劳模报告会,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二是典型教育。每年“七一”前夕区委都表彰一批优秀党员、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注重宣传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党员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三是形象教育。目前已在全区乡镇推广实行了电化教育这一直观、新颖的党员教育形式,学习的效果很好。四是活动教育。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将党员教育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庆祝建党*周年,区委安排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化下乡、党课教育、文艺踩街等活动。 四、利用阵地,实现党员教育的经常化。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区的乡镇党校建设已比较规范,乡镇党校在培训、教育农村基层党员中发挥了主阵地作用。同时,区委组织部和有关乡镇、部门一道,切实加强了农村支部的党员活动室建设,并将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列入党建工作年度考核。在此基础上,区委组织部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若干规定》,对“校、室、日”制度作了规范和明确,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促使基础党组织利用活动阵地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 教育方面论文:加强党员教育需要做好那些方面的工作 党员教育工作能否经常深入地开展下去,关键在于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首先,党委书记要亲自抓。搞好党员教育工作,基层看党委,党委看书记。书记亲自抓,这是党委加强对这项工作领导的重要前提。党委书记要经常研究督促检查党员教育工作,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结合一些重大问题亲自讲党课,做形势报告。党委抓党员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常抓不懈,避免时松时紧的现象。同时,要注意抓好典型,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工作。上级党委要定期指导下级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能否搞好党员教育工作做衡量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是健全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是搞好党员教育工作的保证,也是党组织加强对这项工作领导的途径。近年来不少党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方面,建立建全了一些制度,效果都比较好。 三是搞好工作协调。党员教育工作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宣传、组织、纪检等部门分工合作,共同承担。宣传部门要经常了解、分析和掌握党员思想情况,会同组织部门制定教育规划和计划,主持搞好党员轮训和党课教员培训,负责编选、印发党课教材及其他学习材料,及时检查、总结和汇报党员教育和党员教育工作的情况外,侧重抓好党的组织生活和党课制度建设、申请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评选和表扬优秀党员等项工作。纪律检查部门要同宣传、组织部门抓好党章、《准则》的学习和贯彻执行,对党员进行党内党纪教育,表扬执行常规党法好的党员,批评、教育和处理违反常规党法的党员。总之,各部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 教育方面论文:检察机关法治理念教育要抓好三方面工作经典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电视电话会,动员和部署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会上强调,各级检察机关在教育活动中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贾春旺说,首先要认真搞好学习培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要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等形式,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分层次、分专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二,要实事求是地搞好对照检查,认真查摆在思想认识和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这是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每个检察院、每个部门和每个检察人员,都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采取自查、互查、上下帮查、面向社会开门查等形式,找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要深入扎实地搞好整改,在端正执法思想、解决突出问题上见成效。要把是否真正解决了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符合的思想和工作上的突出问题,作为衡量这次教育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对查摆和清理出来的法治理念上的问题,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对查摆出来的工作上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加以规范、加以解决。特别是要注重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密办案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制度体系。 教育方面论文:全国法院要重点从五方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向全国法院发出《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全面、准确把握理论精髓和实践要求;抓住关键环节,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密切联系实际,全面推动法院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着眼长效机制建设。 《通知》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标志着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中央政法委部署在全国政法机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是解决执法工作现实问题,建设高素质政法队伍的客观需要。 《通知》要求重点进行5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二是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四是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五是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通知》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一次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级法院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把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贯彻始终;把联系实际,改进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贯彻始终;把思想教育与专项整改、制度建设贯彻始终。通过学习教育达到司法理念进一步端正,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法院队伍和法院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为达到预期效果,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学习文件、提高认识。二是清理思想、正本清源。三是重点培训、深入研讨。四是考试抽查、确保效果。 《通知》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密切联系实际,一是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联系,二是要与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紧密联系,三是要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紧密联系,四是要与法院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既要认真查找和解决司法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妥善处理好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的十个方面的关系,认真落实今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通知》要求,各级法院要统筹安排,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既保证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普遍受教育,又坚持以教育推动工作,把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思想有新认识、工作有新举措、队伍有新面貌上来,真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既要集中开展教育,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又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教育方面论文:三方面入手对党员进行荣辱观教育 近期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和自治区党委的通知精神,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三个方面入手,及时对共产党员进行荣辱观教育。 一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教材,在学习讨论中领会内涵。全旗各级党组织以“八荣八耻”为教材,采取支部座谈、收看电视、专家辅导、领导讲课、撰写心得等多种形式,逐字逐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让“八荣八耻”入耳、入脑、入心。目前,已召开座谈会84次,领导讲课38次,邀请宣传部、党校讲师作辅导16次,共撰写心得396篇,广大党员普遍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公民社会道德建设的新要求,给全体公民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共产党员更应该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刻做到知荣明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尺,在对照检查中查找不足。在领会荣辱观内涵的基础上,各级党组织已陆续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会上每名党员都以“八荣八耻”为标尺,从自己近年来的言行是否都做到了有立场、有原则,是否时时处处都在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是否所有的言行都符合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规范,是否存在着好逸恶劳、贪图名利的思想等方面深刻剖析自己。 三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准则,在社会实践中抓好整改。广大共产党员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作为最终落脚点,积极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抓好整改。旗直部门的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组织开展了政策、信息、科技、文化、卫生“五进村”活动,遍及全旗8个苏木镇,发放各种资料3万余份,演出文艺节目21场次,为30500余名农牧民进行了健康检查和咨询,并提供了大量的致富信息。苏木镇党员干部开展了与普通农户、农村党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结对子的“三到户”活动,面对面了解民情民意,心贴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牧民党员也不甘落后,及时启动了“党员六带头、共建新农村”主题活动,即要带头学习本领、带头发家致富、带头树立新风、带头美化环境、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参与活动,并示范带动全体农牧民群众,共同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铁道论文:铁道车辆车体强度提高研究 摘要: 介绍了以铁道车辆结构的高强度化及轻量化为目标,对车辆结构的最优化方法所开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铁道车辆;结构;最优化方法;日本 1概述 近年来,对于铁道车辆提出了诸如安全性、高速化或乘坐舒适度等各种各样的迫切要求。应该对铁道车辆的车体结构进行设计,来满足这类需求。而关于高强度化与轻量化,如从结构方面看,有相反的要素。另外,为评价可靠性,也有必要研究车辆车体结构及焊接区的寿命,不过,传统的设计方法中难以开展这类研究。针对这样的课题,瞄准确立车体结构合理设计方法的目标,引进了有限元法数值仿真的结构优化方法。该优化方法已在汽车、航空、设备、机组等各个领域应用,但是,零部件规模的应用占据大多数比重。铁道车辆作为大型结构物,由于载荷传递复杂,认为要将整个车体结构列为对象的研究必不可少。因此,本研究以原有的车辆车体结构为对象,精确地建立整车模型,构建假定能实现高强度以及轻量化的车体结构设计的结构优化方法。同时,关于车体焊接区,也根据建立精密模型的方法,研究建议的高可靠性车体结构方法的可行性。 2车体结构优化方法 2.1结构优化的分类 假设大致划分寻求结构优化的方法,而这些结构收稿日期:2015-09-28要满足根据某原型的结构所给与的设计必要条件,则有尺寸优化、形状优化、拓扑学优化等3种方法[1]。尺寸优化是将现行设计的尺寸作为设计变量,进而当作参数进行评价的方法。最优化方法中应用了线性规划法[2]等。假设外形形状为设计变量的形状优化,以及内部结构也设定为设计变量的拓扑学优化是根据组合FEM分析、灵敏度分析、最优化方法,进行结构优化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设计变量多,所以,虽说优化的自由度高,可是,在收敛性方面,需要最佳性基准法[3]等适当的优化方法。本研究中根据对生产制约等了解少的情况,认为拓扑学优化的结果评价困难,所以,运用形状优化法进行研究。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考虑强度、刚度、局部压曲以及几何约束等诸多的约束条件。此外,也容易开展实体结构的设计,缺点是对FEM分析的早期网格的依赖性大,要素出现变形(或分布不均)情况下,需要变更网格。因此,形状变更范围狭窄,大幅提高性能就要借助于拓扑学优化法。 2.2形状最佳化 形状最佳化是将FEM模型的边缘及几何表面的边界部节点作为设计变量,进行最佳化的方法。该方法1973年由Zienkiewicz与Campbell[4]建议采用,统一FEM分析及灵敏度分析,求解结构的均衡状态与设计灵敏度。运用该灵敏度,根据最优化作为设计变量的节点坐标的方法进行更新,是推导出最佳结构的途径,由此,面向实用化开辟了通道。不过,本研究中应用的非参数形状最佳化[5],为缓和应力,在表面变更的同时,变更有限元网格的过程带来最大的困难。许多的形状最佳化程序,每一个最佳化环节(回路),自动地再生成有限元网格,避免变更原有网格的处理。因此,早期的要素拓扑学(初期网格)被破坏,多数情形下,成为新的模型被建立。一边保持要素拓扑学,一边由表面部分按顺序计算网格的变更,这样实施的程序少。本研究中,将形状变更范围设定为要素尺寸以下,根据约束条件的设定,做到避免要素拓扑学的破坏,实施了形状最佳化。 2.3结构最佳化算法 为实现原有的不锈钢制车体结构的高强度化及轻量化目标,提出结构最佳化算法的建议。本研究中,为进行原有车体结构的最佳化,应用形状最佳化的方法。此外,由于铁道车辆是大型结构件,其实际动态复杂,运用部分模型评价载荷传递路径及应力的大小是困难的。另一方面,承受高载荷区域,是限定的区域,基于单车车体模型实施最佳化的方法并不高效。因此,如图1所示,首先根据单车车体的精密模型实施应力分析,根据评价高载荷区域以限定结构最佳化的实施区域。其次,根据部分车体结构模型,实施结构最佳化。这时,由一个车辆模型的分析结果来决定载荷条件。车辆的车体结构有许多部位是同一结构,所以,不但将根据结构最佳化以实现高强度化及轻量化的结构应用于该部位,而且,也对相同部位予以同样的应用。最后,根据应用了最佳化结构的单车车体模型进行应力分析,验证其结果,不满足最佳条件的情况下,再次实施部分区域的评价。 3部分车体结构建模 3.1分析模型结构 最佳化方面,基于FEM应力分析的精度是重要的。因此,建立图2所示的部分车体结构模型,验证了进行结构最佳化是否得到足够的精度。该车体结构是既有线用不锈钢制作车体侧墙板块的普通车体。由接头构件结合外板、侧柱、腰带组成车体。关于构成模型的要素,因为外板及骨架是薄板结构,所以应用薄壳结构要素。点焊部有必要建立更精确的模型,所以,并非只基于刚体要素的结合,而是运用实体要素与刚体要素,才能做到描述力学上的实际动态。建立点焊部模型的情况下,普通的方法是,如果为通用FEM代码,就运用再现焊接的刚体要素以结合模型。但是,本模型因为是刚体要素,并不能表达点焊部(熔核)的弹性状态。因此,使用实体要素建立点焊部的模型,通过运用刚体要素结合这类要素与构件的壳体要素,建立了能再现点焊部的FEM分析模型。至于刚体要素,根据从实体要素结合到壳体要素的节点间的距离,对载荷传递进行加权计算,由此,因为能够结合成任意的网格模型,不依赖于结合构件的网格形状,可再现点焊区,评价点焊内部及焊接引起的应力集中。 3.2部分车体结构模型的验证 3.2.1基于部分车体结构模型的应力分析 利用图2所示的部分车体结构模型,进行了应力分析。从材料常数看,由于模拟SUS304不锈钢,所以设定弹性常数为210GPa,泊松比为0.3。此外,也考虑构件间的接触进行计算,所以,设定摩擦系数为0.3。从边界条件看,为了与下节所述的试验相吻合,载荷条件设为10kN。另一方面,约束条件设定腰带两端完全固定。图3为基于FEM应力分析结果所得到的最大主应力轮廓线图。将在分析结果中计算的高应力部位,以及在点焊区等应该关注的部位设定为下节的强度试验中的应力测试点。 3.2.2基于部分车体试件的强度试验 为验证基于壳体要素描述的车体结构以及运用实体要素的点焊区模型的妥当性,采用与图2的部分车体结构与形状相同的实物大小的部分车体试件(图4),实施了拉伸试验。试样采用SUS304不锈钢。此外,拉伸试验的载荷条件与应力分析的载荷条件相同,为10kN载荷。试件的约束条件为固定腰带的两端。由此,通过使侧柱向上方拉伸,在腰带的接合部位附近施加载荷。应力的测试采用应变计,由测试的应变根据弹性系数进行换算。应力测试点是由分析结果选定的图5所示部位。 3.3分析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表1给出分析及基于实物大小的部分车体结构试件进行的拉伸试验得到的各测试点的应力。如表1所示,在低应力部分虽然有若干波动,可是,高应力部分却能够以充分的精度再现出来。在低应力部分产生波动的原因,可以推测为缘于试验中测试应力低的情况下,测试误差较大。至于测试点1~测试点5,是点焊区附近的测试结果,但可看到分析与试验结果十分吻合,因此,可认为点焊区的建模是妥当的。 4基于单车车体模型的强度分析 4.1分析模型 为实现结构最佳化,评价运行时车体结构承载载荷的传递路线及发生应力分布,利用图6所示的既有线用不锈钢制车辆的单车(1辆车)车体模型,基于FEM实施了动态应力分析。从分析中应用的要素看,车体构件是三维壳体要素,点焊区是刚体结合的连接要素。分析模型只考虑将车体结构的地板下机组及制冷装置等附带设备,作为质点表示的载荷(或质量),没有考虑内装修(如座椅等)。 4.2分析条件 作为应力分析中的载荷条件,对枕梁两端部的空气弹簧安装部位施加了加速度。根据运行试验中产生了最大应力时的加速度测试值,假定了从1位到4位的加速度(图7)。图7(a)是以车体长度方向为轴的无扭转的垂直方向的变化;图7(b)是车体有扭转的条件。 4.3高载荷区域的评价 从运用单车车体模型实施动态应力分析的结果得知,由枕梁起靠近车体中部的侧墙体,尤其是车窗转角部以及车顶上安装制冷机组附近产生明显的应力。本文考虑节省篇幅,只论述车窗转角部位。如按照有、无扭转情况的比较,则车体有扭转条件下产生了高应力;车体无扭转情况下,车体侧面的应力分布大体上呈现左、右对称。有扭转情况下,1位、4位及2位、3位分别形成同样的应力分布。图8表示车体有扭转条件下车体侧面的应力分布。 5车体模型的结构最佳化方法 5.1面向最佳化的FEM分析 根据前节所述的基于单车模型进行动态应力分析的结果,已弄清楚了车体侧面的车窗转角部形成高载荷区域。因此,就这些区域而言,建立适于FEM分析用详细的部分车体结构模型,将高强度化及轻量化作为最佳的必要条件,尝试结构的最佳化。实施结构最佳化时,运用了FE-Design公司研制的结构最佳化工具TOSCA[6]。实施结构最佳化时,建立了图9所示的车体结构侧面的FEM分析模型。从该分析模型看,为提高计算精度,相比于单车车体模型,设定了更为精细的网格模型。根据3.1节中说明的应用了实体要素的方法,建立了点焊区模型。车体侧面的模型是由侧墙外板、使用了帽形型材的柱件及腰带、接头等构件构成的。因为构件全部用板材,所以,分析模型使用壳体要素。此外,关于外板的压肩部使用钢板用的粘接材料,分析中使用NASTRAN的黏着功能来描述。至于结构最佳化的过程,由单车车体模型切出高载荷区域作为部分车体结构模型,以部分车体结构模型为对象进行应力分析,运用所谓Zooming法[7]。从部分车体结构模型的边界条件看,根据将单车车体模型的边界节点的位移值作为强迫位移施加的方法,使得与单车车体模型的应力载荷状态相同。由此,就能够只在高载荷区域用更精细的网格模型进行计算。 5.2关于最佳化条件 本研究中根据形状最佳化方法实施车体结构的高强度化及轻量化。作为最佳化条件的设定,首先,从进行最佳化的设计区域看,只设定柱件及车顶椽子等骨架结构,外板除外。这是为了不改变车体结构的外观。关于点焊区,因为利用刚体要素结合壳体要素与实体要素,所以,设计范围不包括点焊部。其次关于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假设各个应力与质量。将应力的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使该值为最小,将轻量化率作为约束条件进行指定,以便部分车体结构的质量按照指定的比例(轻量化率)减小。作为载荷条件,能够同时考虑多数情形。因此,由基于单车模型的前述的2种加速度条件(图7中车体有、无扭转)的分析结果,分别计算出部分车体结构模型受到的强迫位移,将计算结果作为载荷情况应用。 5.3车体的最佳结构 应用前文所述的应力分析模型,以及根据应用最佳化条件的非参数形状最佳化方法,为实现车体侧面车窗转角部的高强度化与轻量化,实施了最佳化。结构最佳化计算,首先,为减小质量,使涉及范围的要素均等地缩小。例如,缩小骨架构件或者缩小接头构件。然后,对已修正的形状进行应力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将应力高的部位相对于应力缓和方向扩大形状。反复进行这一工作程序,直至满足最佳化条件。最佳化条件的设定,作为约束条件,设定质量减轻的比例(轻量化率)为0%、12%和20%。作为目标函数的应力,将最大值设定为最小(降低设计范围内的最大应力值)。图10表示基于结构最佳化方法,轻量化率的变化与最大应力值的降低。由该计算结果可知,经过10次左右反复计算,其计算结果收敛。通常情况下,结构最佳化方面需要几十次至几百次左右的反复计算,而本方法仅用少量的反复计算次数,就能达到计算结果收敛。这可认为是应用最佳性基准法的效果。第1次计算中,由于缩小形状的比例高,所以,应力值比初期值升高。在以后的反复计算中,要求应力值缓和以进行结构最佳化。图11为在设定轻量化率为12%的情况下,最佳化前后的应力轮廓图。观察图11的模型形状,则骨架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可知应力值也在缓和中。从最佳化后的部分车体结构看,虽然相比于初期形状质量降低了12%,但最大应力值却减小了12%。图12表示骨架结构形状的变化。从骨架构件看,可知由于做成曲线形状,比呈直线形状的弯曲强度要高。还需要开展制造上的约束等研究。通过形状变化,由于强度提高,形状缩小成为可能。关于车顶部等其他高应力区域,同样实施结构最佳化。由于在车辆车体结构的相同构件上应用的缘故,可推测车辆整体强度会提高。另外,关于高强度化与轻量化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存在协调(平衡)的关系。因此,对于单车模型应用最佳化的部分车体结构,分别评价了效果。其结果见图13,根据结构最佳化的约束条件,改变了最佳化载荷的结果,表明了在保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发生应力可降低40%;在保持最大应力值情况下,能够实现7%的轻量化。 6结束语 瞄准铁道车辆车体结构的高强度化及轻量化目标,对结构最佳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即非参数形状最佳化方法开展了研究。为应用于车辆车体结构,在单车整体的FEM分析中,运用Zooming法,力求分析的高效化,将根据结构最佳化所得到的部分区域的车体结构模型,应用到单车模型中,再次实施结构最佳化,直至达到规定的目标值,建立了结构最佳化的算法。列为形状最佳化对象的部分车体结构模型,要求能够高精度,并且有效地评价点焊区及其周边的应力状态,进而建立模型。关于应力分析精度,利用实物大小的车体结构试件进行拉伸试验,模拟了车体试件实施应力分析,根据与试验结果比较的方式,确认了分析模型的妥当性。作为结构最佳化的实例,运用不锈钢制作精确的车辆单车车体模型,将运行试验数据作为边界条件施加,进行动态应力分析,评价了车体的高应力部位。基于该分析结果,以车体侧面车窗转角部附近区域为对象,实施结构最佳化,寻求最佳结构,能够得到提高强度的形状。将最佳化部分区域的骨架结构应用于单车车体模型的方法,可以使车辆整个车体实现高强度化及轻量化。 作者:高垣 昌和 单位:日本 铁道论文:铁道运营管理专业顶岗实习 【内容摘要】 本文就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展开研究,分别讨论了“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模式、集中型管理概况以及集中型管理现状分析,最后提出了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2+1”顶岗实习模式;集中型管理;铁路运营管理 一、“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模式概述 所谓“2+l”教育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后,最后一学期或两学期要到专业对口的企业等用人单位,由企业安排在一定工作岗位上实习,然后由学校统一组织毕业考核、就业指导等。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企业按需培训,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毕业时能做到就业与社会的要求无缝接轨,实现高职教育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集中顶岗实习模式一般是在院系与企业合作建立起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用工量较大,专业对口率高,院系相关专业可统一组织安排学生进行集中顶岗实习。集中型顶岗实习模式在管理流程中贯彻了“几个统一”,即统一实习基地、统一实习计划、统一实习管理、统一实习指导、统一实习检查、统一实结等。这种模式在管理和专业教育上整体效率较高,管理成本相对较低,效果较好,利于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两年或两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就要到对口的企业进行为期一学期或两学期的实习。虽然参加实习的学生有的已签约铁路局,有的还未签约就业单位,但均属于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对这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采用的是集中型管理,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一是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由实习单位确定所能接受的实习生数量。二是学校落实学生的具体实习车站,一般来说,分到车站的学生人数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人,指派专任教师或已退休辅导员跟班指导实习,并确定实习学生中的学生会干部充当在站实习学生负责人,协助教师指导实习。三是召开实习动员会,由跟班指导实习教师与辅导员对学生分别进行安全教育,填写安全协议书等。四是学生和指导教师进驻武昌站、汉口站等,正式开展为期一学期或两学期的顶岗实习。五是学生进入车站后,由车站安排具体实习岗位,一般来说学生会安排检票、售票,站厅服务等岗位。六是学生正式上岗实习,由企业和学校进行双重管理。企业实习负责人、学校指导教师、实习学生负责人定期召开会议,就某阶段实习情况进行汇总,了解企业、学生、教师三方的意见,并进行沟通。七是实习结束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及企业反馈情况进行实习成绩的双重考核。 三、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集中型管理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在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汉火车站三大站对“2+1”顶岗实习模式下的集中型管理进行了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集中型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顶岗实习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不合理。从学校层面来说,顶岗实习计划是由跟班指导教师制定。从实习的实际情况来看,三大客运站都是以自己的生产计划来安排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并没有考虑到学校制定的顶岗实习计划。学校对学生实习内容的安排没有主导权,形成了一味配合运输企业岗位需求的怪圈,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升,顶岗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完成和完善。 (二)岗位层次过低、顶岗实习轮岗难。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与武昌车站、武汉站和汉口车站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近几年合作,发现铁路运输企业从自身的岗位需求出发,将学生安排在检票、售票、放行等简单重复性的一线基层岗位上,学生很少能在专业技能较强的岗位上顶岗,更不用说企业的核心技术岗位。而且为了减少顶岗实习对生产的影响以及管理的方便,将轮岗这一环节舍弃,学生几乎没有轮岗机会,学生在同一岗位实习一段时间后,觉得顶岗实习没有挑战性,跟专业相关性低,甚至产生车站的工作是个人都会做这样的想法。 (三)顶岗实习学生工作积极性低。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等单位实习时,企业提供实习学生住宿、工作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酬劳,这是影响学生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另外,学生进入三大车站实习后,安排的基本都是检票、售票、站厅服务等岗位,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遇节假日客流高峰时,还需要加班。学生认为自己没拿任何劳动报酬,是车站的免费劳动力,自己到车站实习没学到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一点都不划算。而且实习的学生长期处于比较嘈杂的环境,经常上夜班,辛苦且无法忍受,岗位适应能力差。 (四)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困境,实习不安心。在实习期间,有的学生已签约其它铁路局,而有的学生还未落实工作单位,造成在实习期间部分学生面临找工作这样的困境,导致实习期间,学生请假外出面试应聘,给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带来不便。而有的学生由于家里已联系了其它的工作单位,想去就业单位实习,但按照学校规定又必须留车站实习,觉得在车站实习纯属浪费时间,故实习期间也是得过且过,实习效果非常不理想。 四、铁道运营管理专业“2+1”顶岗实习模式下加强集中型管理的措施 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汉口火车站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学校出台顶岗实习学生自主确定实习单位后,就出现部分学生不愿意在这三个客运站进行顶岗实习的现象,为此,有必要对“2+1”顶岗实习模式下的集中型管理进行改进。 (一)校企共同制定集中式顶岗实习计划。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共同制定适宜的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计划明确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及能力目标,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根据岗位、三班倒情况,对实习学生进行分小组管理,强化离站外出请假规定,强化早晚车站留宿情况的检查。 (二)做好入职前的教育。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实习的意义、安全教育、家长告知与请求协助、岗位操作规程、职业素养教育、出勤管理、实习的考核内容、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实习资料的上交等,让学生对即将工作的单位和岗位内容有系统的了解,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特别是针对前往三大车站实习的学生做好人身安全保护教育。 (三)多岗位轮换顶岗实习。通过轮岗,一方面,学生可以适应不同岗位要求,熟悉各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不断轮岗实习,学生最终掌握了众多岗位技能,一专多能,以适应运输企业的众多岗位,这对于那些已签约铁路局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利。这部分学生由于专业对口,在没有去用人单位就业之前,是非常愿意在运输企业提前进行专业对口的实习。 (四)实习企业提供适当实习报酬。学习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有些比较看重实习单位支付的实习报酬,有些会看重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铁路运输企业由于自身职工人数不足,客流变化大,长期需要大量的实习生来补充企业的岗位,为保证顶岗实习的可持续性,在考虑提升专业知识的技能的前提下,应支付学生适当的实习报酬,保证实习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五)建立实习奖励制度。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制定完善而有效的实习奖惩制度,企业指导教师、跟班指导教师、班主任三方共同评定的成绩作为该学生的实习成绩,实习结束后对实习优秀的同学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并且在学生职业技能考证中,考虑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如部分学生考客运员的职业资格证,如果参加了车站客运岗位的实习,在客运员实践技能考证中可以申请免考。 作者:张立平 叶清贫 石烺峰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车辆转向架重型转盘设计 1装置构成设计与实施 该转向架重载转盘由盖板、转盘架、转盘定位装置、上轮器及活动手柄、液压泵站、遥控装置等组成。 1.1盖板盖板由防滑花纹钢板及构架组成,与转盘架通过螺栓连接,构成转盘盘面。转盘旋转时,盖板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内,与周边混凝土地坪圆心同心,与地坪高差处无凸台,平滑过渡,方便作业。 1.2转盘架及回转装置转盘架由相互垂直的两股轨道(轨距为1435mm)及焊接构架组成。转盘架整体支承在直径φ2100mm的单排球式回转支承上,增大中心点支撑,垂直和偏载能力达300t以上,整个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强度及刚度、过轨的偏载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保证旋转作业无扇形摆动和轴间晃动,转动方便灵活,无别劲现象。 1.3转盘定位及支撑装置转盘盖板边缘处设置可转动定位板,并与存放线轨道的定位装置锁定,保证转盘轨道与地面线路钢轨对位准确,并防止过机车和推动转向架过轨时转盘转动,又是过机车时支撑点,保证机车通过时整机通过载荷能力。 1.4止轮器转盘配有2套止轮器,防止转盘转动过程中,转向架自由转动,造成转向架脱轨。 1.5活动手柄转盘盖板上设置2套美观实用的活动手柄,不用时,可拔出放在一边,需要使用时,插入盖板上的方孔即可。 1.6转盘地面轨头固定装置主要解决机车、转向架上下转盘时冲击轨道引起的地面轨头松动。 1.7转盘上“井”轨道端部均设有支撑轮,保证转盘转动到任何位置平衡和稳定性。 1.8基坑内设有固定的检修照明装置,方便检修。 1.9变频调速装置启停时,实现缓启缓停,减少冲击,精准定位。 2设备装置的主要技术特点 主体结构为框架形,承重轨道固结在主梁上,2主梁由多个连接梁连接。转盘回转定位轴从中间连接梁穿过,定位轴除起回转定位作用外,还可以承受转盘径向和轴向向上的外载荷。圆形台面面板和辅助梁固结在主体框架上,形成转盘钢结构主体。8个钢制车轮固结在4个主梁两端,承受全部自重和外载荷。车轮在圆坑内环行轨道上运行。转向架转盘为圆形地坑式布置,上设相互垂直的两股轨道,旋转工作中转盘轨顶与车间轨顶保持齐平。转盘旋转面板与周边地坪圆柱形孔壁同心定位。转盘转动时平稳、轻便、灵活,承载能力强。转盘转动时对位准确,无扇形摆动和轴间晃动。转盘设有转向架、轮对止轮器,以防止转向架、轮对脱轨。 止动装置安全、可靠。转盘可顺时针和逆时针回转,转盘轨道日常处于过机车状态,转向架转向后,转盘返回过机车状态。定位状态下,轮对、转向架及车辆通过转盘时,转盘在径向移动不大于2mm,周向不大于2mm。转盘轨道与库内钢轨的对位误差满足:纵向间隙≤4mm,顶面高差≤2mm,侧向偏差≤2mm。转盘面板与转盘上钢轨轨面高差≤2mm。转盘圆周基础坑的上地面与转盘台面平齐,即转盘台面与库地面平齐,无凸台。转盘台面外侧圆周与转盘基础坑圆周,在任何转动位置的间隙≤10mm。转盘圆周基础坑的上地面与库地面成一体,无接缝,且与库地面平齐。设备工作中不能对轮对踏面等部位造成损伤。 3设备能力参数及控制线路 3.1设备能力参数转盘直径Φ6000mm。转盘旋转承载45t。转盘过车载重100t。轨距1435mm。外形尺寸Φ6000×1000mm。转盘钢轨与存放线钢轨对位偏差要求:钢轨纵向间隙≤4mm,轨顶高差≤2mm,接头侧向错位≤2mm。液压系统工作压力16MPa。总功率11kW。旋转速度0.2~2r/min。操作方式:遥控/电动。遥控器主要技术参数:a操作温度:-45℃~80℃;b识别码:32位元组(约43亿组);c汉明码≥4;d抗静电 15kV;e操作距离可达50m。 3.2控制线路 4结论 铁道车辆转向架重型转盘设计成功,实现了当初的设计初衷。该装置具有设计精巧、适用性强、质优价廉、操作简便、防误措施完备、安全性能好的特点。投入使用后,切实优化了车辆转向架分解、组装流水线的功能,是一套适用性较高的车辆修造装置。 作者:于洪易单位: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铁路车辆段 铁道论文:铁道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 1针对铁道工程概论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1.1课堂教学和讨论 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由于本课程是作为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前期准备,因而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广度优先”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降低对初学专业知识的学生而言层次过深、难以理解部分内容,如力学分析等的学习要求,适当增加与其专业关系密切的如铁路运输设备、车站和铁路运输组织等知识的比例。对课程中学生自己能自学或一看就明白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少讲,把讲深的重点放在对一些难点的讲解上[3]。同时采用课堂提问形式,培养学生预习、复习教学内容的习惯;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助和互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探寻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探索学习的能力等等。 1.2课后交流按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仅凭课题上教学和讨论的时间和强化效果,均不足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然而,现在大学的教学区域与学生宿舍和教师办公地点相距较远,师生除了上课时间之外,几乎很难有面对面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课后对于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教师也无法即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就使得课堂之后的师生交流变得尤为重要。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专业教学提供一个师生交流和讨论的良好平台。手机、电话可以使学生在遇到疑问和困惑的时候,即时联系到教师,而互联网提供了多种途径的信息传输方式,例如聊天软件、电子邮件和专业辅导网站等都可以快捷地传输图形和文字资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管理效率[4]。 1.3现场观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乐学不倦。而铁道工程本身就是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5]。长沙火车南站始建于1934年,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2007年,湖南省长沙市对长沙火车南站实施整体拆迁规划,将老车站整体迁出中心城区,在其原址建立起一个毗邻湘江的火车广场公园。火车广场公园包括客运景观记忆区、主题展厅及中心服务区、货运景观记忆区等7个功能观赏区,生动直观地展示了铁道工程中所涉及的轨道、线路、机车、车辆和站场等基本概念,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以及对以后学习工作规划的参考。 2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铁道工程专业教育将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行业生力军,结合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多元化模式教学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着重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教师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参与铁道工程科研项目,加强与现场实际工程的合作,跟踪本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和趋势。二是教师增强讲课技巧,利用多媒体技术保证时间较为充裕,为进行互动式教学提供便利,采用“提问式”、“点评式”和“讨论式”等形式,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形成互动式教学的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本着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以饱满的热情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努力为学生打开思路拓展视野,使学生得到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开一扇智慧之门。通过近年来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摸索和体验,以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为目的,逐步形成了以多媒体为技术支持,课堂教学、课内讨论、课后交流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具体架构模式如图1所示。它表明,在新的铁道工程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深厚宽广的素质教育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只有把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内容内化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二者相互呼应,相互联系,才能培训出立足专业、面向社会的新时代创新型技术人才。 3结语 通过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可以给我国铁道工程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使现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逐步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如何使之更为科学化和更具可操作性,适应我国的国情和现实需要,则依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作者:汪优单位: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通信专业实习的研究 1、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顶岗实习环境 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顶岗实习单位,大体有以下三个:电务段、信号厂、工程局。 1.1电务段。由于铁路的快速发展,电务段的管理更加的严格,以前“要点”检修到现在的“天窗”检修,使得实际工作时间有限,并且现场不能对全部学生观察学习的。 1.2信号厂。“十二五”铁路发展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这样使得铁路需要大量的信号器材,信号厂的工作量就加大,这样我们的学生可以到这些地方进行顶岗实习,从中了解各种信号器材的结构及安装顺序。 1.3工程局。现在学生的数量比较多,电务段和信号厂只能招收部分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一部分的学生我们将会安排去工程局进行顶岗实习。 2、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2.1实习单位与专业不符。由于现在学生的数量比较大,电务部门又涉及安全,所以部分单位是不接收大量的学生。因此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就只能去些电子厂等与电有关的相关单位进行实习,这些单位已经于专业不符并且与其就业方向也不符,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 2.2学生对实习认识的不足。学生实习过程中,会错误自认为处于两不管的状态(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一般是不按正常工人对待,并且又脱离了学校的管理)。他们就会对自己放松,这样对实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2.3学生的技能水平不足。由于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保证了整个铁路运输的安全,它的课程比较多,从基本的理论课程到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需要2年多的时间来学习,那么大三的学生就开始顶岗实习,他们的实做能力是不够的。 2.4实习地点的分散,学生难以管理。上述提到,我们的实习单位有电务段、信号厂还有工程局。本身就把我们的学生分成三部分,并且这些单位都不能大量的接收学生实习,这样就会使有些在电务段的学生继续分有的去A段,有的去B段等等。对于工程局的呢,有的会去一项目,有的会去二项目等等,这样使得我们的学生实习过程中天南海北那都有,过于分散不利于管理。 2.5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收入、安全保障等问题。由于学生顶岗实习是远离学校,深入实习单位工作。在企业中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收入、安全保障等问题就随着浮现出来。 3、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顶岗实施方案 我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对上述问题施行方案如下以及效果: 3.1就实习单位与专业不符问题,我们把学生分批次的送入实习单位进行学习。我院2010级铁道通信信号学生,在大三开始毕业实习,我们施行单双号分批次的去实习单位学习。单号先去实习单位学习,双号留校进行专业拓扑教育。主要学习一下课程:铁路新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语与信号、铁道信号业务管理。并在校组织学生技能鉴定,开放实训室,邀请电务段职教科的专职教师进行信号设备的检修、常见故障的分析查找及处理进行实做培养。这样能够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培养。 3.2就学生实习认识不足,我们是进行思想教育。分一下几个层次进行教育: 3.2.1由系主任等校内领导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核心、意义等方面进行教育。 3.2.2学校邀请电务段等企业领导到校进行讲座,主要讲述下现场的实际工作环境、现场需要人才类别、自身的成长过程来激励毕业生。 3.2.3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对在校学生进行主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契合实际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积极的工作态度。 3.2.4由指导教师讲述人身、财产等安全问题。 3.3.对于实习地点分散,难于管理。我们的实施方案如下: 3.3.1师徒制,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及人身安全,我院与企业做了大量的交流,在企业接收学生之后根据师徒制进行分配,由现场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来带我院学生。我院从2008级顶岗实习就开始实施该方案,获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在实习期间,学生的实做能力、专业的深度都得到了提高。 3.3.2进修制,为了促进校企合作、为了培养出实做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我院从2008级顶岗实习就开始施行让年轻的教师深入企业,到用人单位与学生一起进行顶岗实习。同时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指导。 3.3.3考核制,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返校组织学生对信号设备常见故障分析查找及处理等实做考核。 3.4为了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利益及人身安全。我院施行以下方案,在学生离校前都进行了相应的安全教育及保险。与企业多次交流下,制定了师徒制,确定了实习工作时间及工作强度,学生跟随师傅进行工作。对于工作薪酬,在保证学生食住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酬劳。 4、结束语 随着铁路的发展,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我们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方案,坚持有效的执行顶岗实习,深入的与企业交流,从而提高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作者:宋福顺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信号设施的防雷措施 1铁路信号设备防雷措施 铁路信号设备遭受雷击过电压和过电流的类型主要有三类:直击雷击、感应雷击和雷电磁脉冲。我们按照防护范围可以将防雷措施分为两类:内部防雷和外部防雷。 1.1内部防雷内部防雷是对室内设备如电源系统等过电压的防护。主要措施有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等。(1)为了解决雷电引起的电位差,就需要各个设备之间等电位连接。通过过压保护器对电源线、信号线、接地线等进行等电位连接,且各个局部等电位连接后都要与主等电位连接棒连接,实现电位均衡连接。(2)电源雷电侵害主要是通过线路侵入,可以选择在电源线可入口、室内核心机柜的单元电源入口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抑制电源浪涌电压。(3)分区分级设置防雷保安器。 1.2外部防雷所谓外部防雷就是对安装信号设备的建筑物本体例如信号楼等以及户外缆线的防护。主要防雷措施有避雷针、避雷线、屏蔽网、均衡电位、接地等。(1)信号楼:埋设接地网(接地系统),在四周和屋顶使用镀锌铜条构成屏蔽接地栅(避雷带),与引下线同时构成法拉第笼,将主要的雷电引入大地,对雷电进行分流,避免造成局部过电流。(2)户外缆线:在铁路上有很多铺设在户外的缆线,容易遭受雷击,因此可选择在信号线路入口处串接过电流保护装置。高柱信号机的点灯线缆应采用屏蔽线缆。(3)信号设备金属箱、盒壳体:首先它本身必须具有良好的电气贯通和电磁屏蔽性能。其次进出金属箱的信号线、电源线需采用屏蔽电缆或非屏蔽电缆穿钢管埋地敷设,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或者钢管应该接地。(4)电子设备区域:在铁路信号设备和机房等30m以外的地方要安装多个独立的避雷针。还要防止避雷针引雷后的雷电感应,尤其是避雷针的接地线一定要与站场内的电缆径路、钢轨等有一定安全距离,以避免雷电反击。 2综合防雷整治施工方案 2.1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设计施工方案信号楼的雷击防护一般采用避雷针、避雷网结合的方式。(1)在信号楼屋顶一周应敷设一圈避雷带,采用Φ10mm的热镀锌圆钢材料,距墙体高度150mm,并相隔1m安装避雷带支撑柱,避雷带焊接在支撑柱外端,且在连接处加150mm圆钢助焊片。(2)沿机房等建筑物外墙均匀敷设4~6根引下线,尤其在建筑物的四角处。引下线应平直牢固的安装,间距不小于1m。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接地网焊接相连。它的入地点和分线盘,电源线等设备的接地入地点需有5m以上间距。(3)接闪器、引下线焊接结束后,焊点上沥青漆,晾干后再刷银粉漆。 2.2接地网施工设计在建筑物离墙1m外开挖地沟,建设一个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的环形地网,如果受条件限制不能闭合成环时可沿四周设成“C”字形或者“L”形。避雷带引下线处设接地系统,垂直接地体需与水平接地体牢固焊接。建筑物四周与环形地网连接处,设置垂直接地体,与引出线焊接,焊点上沥青漆。在环形接地网上,连接点与其他信号设备间距之手5m。 2.3等电位连接施工设计继电器室接地汇集线采用30mm×3mm紫铜排,设置成环形时不得闭合。铜排一般距离地面高度200~300mm,相互间连接的接触距大于60mm。走架线若从外面直接引入室内,可在室外直接与地网连接。室内组合架、电源屏、机柜、机架、接地端子等的防雷地线、安全地线、电缆屏蔽地线,都以最短距离分别就近与铜排相连。 3小结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铁路车站信号设备的雷电防护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它一定要有良好的避雷设施、下引线和统一的接地网构成的完整的雷击防护措施。而且需要综合运用“搭接、传导、分流、屏蔽、接地”等技术措施和方法,在拦截、分流、均衡、接地、布线、布局等方面进行完整的、多层次的综合防护。 作者:金丽丽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施工中地质选线分析 1铁道施工中地质选线技术应用 地质选线的目的,既包括总体的把握铁道周围地质情况的把握,根据地质的实际情况,决定如何选择施工路线,判断铁道的走向。也包括在细致的施工过程中,综合分析如何施工、线路纸质条件的再判断等工作。 1.1地质基本选线标准与操作原则首先,在选线过程中要躲开断层带、地下水丰富地段。无法避开时,要尽量选择垂直穿越方法为佳。其次,应躲开开采的矿区,防止地质变化出现不安全因素。再次要规避开熔岩地段。最后,对于容易产生坍塌,或者难以治理的落实地段,要进行规避。当避开难以实现时,要选择潜在危险小,可以利用预防措施防止危害的,考查地段进行治理。 1.2工程地质选线关键地质因素首先要充分的收集待施工地区的详细地质信息数据。利用遥感技术、测绘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来细化地址选线。在确定实质的路线前,要把路线选择的优点和弊端进行列举。探讨弊端造成的影响以及有无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在总体线路选择完毕后,要在施工的各个阶段,不断进行分段的地质信息搜集,及时分析,帮助施工正常完成。并协助后期检验工作的进行。 2道口铺面板材选取技术探索 目前较为流行的技术是采用混凝土进行整体道口铺面板。这里对它进行介绍。这样的方法,可以把道床和铺面视为整体进行浇筑。这种方式一举两得,可以让火车安全通过,也为汽车通行提供了可能性。具有较好的拓展空间。完全符合铁路道口可以及时进行更换,更滑过程简单快捷。使用过程中承载力强,安全系数高等特点。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大流量,大符合的汽车、火车等交通设备通过。它的特点介绍如下:承载能力强:承载能力超过用刚铺面和橡胶材料铺面的铁轨。在负载较重的交通设备通过时,收到的伤害较小。 牢固度高:钢铺面是在碎石道床线路轨枕上铺设钢铺面道口板,板与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受震动易发生开焊;橡胶铺面是在碎石道床线路轨枕上铺设橡胶道口板,用螺栓穿接各道口板,板与板板与钢轨间无刚性连接,长期使用易松动翘起;混凝土整体铺面是在原线路路基上刊物基坑,基础层设置干拌混凝土层和水泥干砂层,找平后直接铺设整体道口板,板与板件实现双重连接,实现一个刚性整体。效果良好:钢铺面平均三个月就会出现开焊现象,维修频繁;橡胶铺面使用一年后会有部分道口板出现松动起翘,个别由于汽车超载对混凝土轨枕进行间接破坏甚至断裂;混凝土整体铺面未发现道口板破裂和轨枕断裂现象,道床密实性及整体抗冲击行好。使用年限要长于橡胶铺面,但低于刚铺面的使用年限。维修费用低,几乎无大的维修费用。远远低于橡胶和刚铺面的维修费用。 混凝土铺面技术成为最流行的铺面板施工技术是有原因的。它具备了承载能力强、安全系数高、维修费用低,很少出现大范围损坏的有点。当然它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安装过程中,安装过程稍为复杂,需要耗费一定的工时。但是综合考量,混凝土整体道口铺面技术,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 作者:张凤阳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运输能力的培育 一、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沟通即运用语言和肢体行为,确切表达个人意志,获得他人信息和支持,达到化解疑难的方法和技巧。沟通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一个人事业的基石。1.学生方面学生要学会沟通;真诚地向他人学习讨教。真诚地提出问题,多听、多思。拜人为师,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有什么疑难问题要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对方才能有针对性地作答,自己听课也有重点。2.教师方面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把握学生想什么,要得到什么。通过课堂设计把握教授内容,突出重点。通过实例,生动形象地讲解,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始终围绕授课内容运转。例:学习货物装载加固时,可选定某种货物进行装载示范。利用模型、挂图等讲解装载方法的选定、装车要求、加固要求等,边讲解,边示范,边讨论,师生相互沟通,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必要时,讲个小故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得到了必要的休息和放松。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知识的升华过程,即发明创造,是发展的需要。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创新要求学生解放思想,把自己置身于社会之中,敢于发现、敢于发明。创新要有相应的知识作其础。应用曾经的知识,解决全新的问题。开拓进取,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创新要求理解知识的本质,并将其继承和发扬光大。钱学森、袁隆平是我国科学事业的巨匠,我们要学习他们对民族的热爱、对科学的执著。技工生发明家张金龙,从普通矿工到研究生导师,拥有14项专利;技工学校里的发明家,两项专利获得者蒋惠良;多功能农田作业机的发明者朱洪雷,一个个“我爱发明”的实例,都是发明者根据生产中的难题,强化该方面理论知识,进行针对性设计,研制、修改,最终使难题得以化解,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技校学生是单纯的,可塑性极强。经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发明种子就会在他们心中发芽。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对有意无意的问题,探寻究竟,追根求源。查阅信息,多思考,解决每个小问题,最终解决整个问题。孜孜以求,成功就在他们的努力之中到来。 三、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在某领域、某行业人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应对职业难题所表现的智慧和从容。它要求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熟练程度,要求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挑战困难的品质。铁路客货运知识,行车组织、行车规章,客运安全、货运安全是铁道运输专业必备知识,是从事铁路运输工作的基础。在铁道运输专业教学过程中,笔者的要求是:学生要掌握知识、条文、规章,但不能满足于现行结论,要更注重学习过程,要掌握本质,应用基本原理解决铁道运输的实际问题。以铁路发明创新的辉煌业绩教育和鼓舞学生热爱铁路、尊客爱货,热衷于发明、热衷于创新,以提高铁路客运、货运生产效率为动力,促进铁路行车安全为己任。人字折返线使火车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组合列车使列车高速、重载成为现实;夕发朝至,极大地提高了铁路客运工作的竞争力;跟踪信号,为千里铁路线上运行的列车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高铁的建设,使我国铁路客运工作走上了世界铁路的前沿。 一个个辉煌的成就,不胜枚举,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反面事例的讲解,如“7.23”特大旅客交通事故,造成40死,172伤,中断行车32小时,铁路损失达19371万元。又如1988年3月24日,311次旅客列车与208次旅客列车在匡巷站正面冲突,造成28死(日本旅客27人),重伤20人。生命的代价,血与泪的事实,教训惨痛,性质恶劣,损失巨大。反面案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对铁路规章知识学习的渴望。师生互动,相互激励,在讲授铁道运输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了方法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的责任和对社会的担当,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一条专业知识的运用、创新和发展之路,使学生专业能力得以培养、发展和提高。 能力是生存之本,潜在成分居多。突出能力教育,挖掘其潜质是社会的需要,是教育的根本。处于青春发展时期的中职学生精力充沛,却无定型,可塑性极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强化能力教育,从适应能力提升的相关方面着手,唤醒学生,激发其潜能。培养创新意识,立志发明创造,以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己任,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和关键问题。师生共同努力,成就社会,成就教育,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作者:杨萍单位:新疆铁路高级技术学校 铁道论文: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育 一、调研结果 (一)企业现有技术人才情况及岗位类型随着铁路快速化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调查显示,在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考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企业占33%,考虑高职高专学历的占45%,考虑中专以下学历的企业占22%。这说明企业招聘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不是学历,而是技术技能能力,特别是那些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特别受企业的欢迎。尤其是一线或岗位管理需要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技术性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尤其是客运专线的兴建,客运人才大量紧缺。目前企业提供给应届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技术性岗位主要为:一是车站行车方向———制动员、助理值班员等工种;二是车站货运方向———货运员、货运核算员等工种;三是车站客运方向———客运员、售票员等工种;四是列车段———列车员、计划员等工种。随着我国进入铁路大发展时期,对铁路相关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50万人,其中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人员就占到70%~80%,铁路人才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近年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国有铁路;二为地方铁路。前者约占80%,后者约占20%。毕业生工作2~3年后,就业岗位发生了变化,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熟练工种岗位(制动员、连结员、列车员等)比率下降,而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种岗位(车站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计划员等)比率上升。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从事路局调度或列车长等岗位。从学生岗位的变化可知,随着学生实践技能的增强,理论知识得以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职业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而知识和能力均实现正迁移。这种变化与职业成长规律相一致,即由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实践专家,每个阶段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不同,这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等级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二、调研结论 (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设置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掌握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调研结果表明,开设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符合运输一线企业对运输人才需求和办学规律,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岗位职业能力明确。通过调研结果分析,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运输企业、城市地下铁道、大型厂矿企业和港口的铁路运输部门,从事运输生产、组织、指挥和管理等工作(见表1)。取得国家劳动与保障部核发的本专业铁路货运员、车站客运员、售票员、列车员、连接员、车号员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之一。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行为方式和态度)构成了人的职业能力的组成元素。1.知识要求。一是具有本专业培养目标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二是掌握本专业必需的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信号通信设备的基本知识;三是掌握铁路、城市地铁行车组织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四是掌握铁路客货运组织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五是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六是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2.能力要求。一是具有正确使用、操作有关行车设备的能力;二是具有正确执行和运用规章解决运输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具有运输生产组织、管理与调度指挥的能力;四是具有解决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五是具有解决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中的基本问题的能力;六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3.素质要求。一是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开发创新的思维;由于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各工作环节紧密联系的特点,因此本专业尤其强调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岗敬业态度、团结协作精神和遵纪守法的思想。三是人文素质: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个性鲜明、学有所长。四是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关于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意见。一是压缩理论课时,开设和加大适合运输一线需求(客运专线)的课程,如铁路客运英语、铁路客运服务礼仪等。同时,加大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以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二是增加实践环节和更新实训项目,在主干课程中推广“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安排专业教师下现场锻炼或者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设计实训项目,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作者:吴荣波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工程实训教学的研究 一、铁道工程施工的典型工作过程 (一)铁道工程各专业工程工艺过程铁道工程包括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专业工程,每一专业工程又有其具体的工艺过程。如桥梁工程包括上构、下构和附属工程,具体包括基础(明挖基础、桩基、沉井等)、承台、桥墩、托盘、支座、梁片等,每个工艺部位都有其施工工艺过程。轨道工程则可以分为一般轨道和道岔两大类,而一般轨道又可以分为普通有缝轨道、无缝线路等,还可以分为有砟、无砟轨道等。工程实体的工艺是基本稳定的,但多数工艺过程随着施工条件(自然环境、施工队伍能力、管理能力等)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企业或项目的组织管理过程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与运转,成本、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等目标策划、实施等,项目的验收、评估、审计等,还有项目管理的诸多方面,都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当前铁道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些误区 (一)片面强调技能对铁道施工方向的岗位技能要求认识不足,过分、片面强调操作技能,欠缺对施工过程管理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操作技能表面上看起来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但实际上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铁道施工现场需要。 (二)认为施工对人员素质要求低招生过程中一般认为,铁道工程专业的要求较低,所以录取分数线也较低(相对其它铁道类专业),殊不知恰恰相反,由于高职铁道工程专业施工方向培养的是施工管理人员,而非工人,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要求的学习能力更高。 (三)教学脱离工作过程授课过程中不结合铁道工程工作过程,脱离岗位要求,纯粹教授知识点,没指明职业的应用点。有些老师的授课很有条理,从理论的角度可以算得上一堂经典课,但实际上从岗位的要求来看远远达不到要求,原因就在职业的需求不明显;甚至可能误导学生,让学生偏离方向。因此,应将基于工作过程真正落到实处,要明确所讲内容在职业岗位的应用。 三、铁道工程施工的实训项目设置 必须基于施工方向的铁道工程专业特点及其工作过程来设置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项目。目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一)加强技术管理过程的实训项目这类实训项目是成本最低的实训项目,一般只需投入一些规范、标准、图纸资料以及通用的计算机,不需要太多的实训设备。但同时又是最基本的实训项目,是其它实训项目的设置基础。但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能够进行相应的案例设计及配套工程设计、计算。如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施工现场的职业岗位需求设置相应的训练项目,但部分老师没有基本的专业实践经验,难以设计出来。又如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施工测量放样、施工识图、质量验收标准应用、办公自动化训练等项目,但限于教师素质等方面原因,只能逐步完善、深化训练的项目、内容。 (二)深化工艺过程的实训项目当前工艺过程的实训项目基本只涉及测量、材料试验及轨道状态检测中的部分项目,施工过程的工艺质量检测项目有待深化。这类实训项目需构建相应的实景条件支持,需投入的场地建设、设备相当大。目前测量实训项目由于场地(如需土质、起伏场地、需反复打木桩)的原因,难以按照现场实际测量工作过程实施;现场施工试验检测项目多,且需配套的设备投资大,如高铁路基检测,需要进行路基的特殊检测;二次变形模量EV2和动态变形模量EVd两项指标,需要专用仪器检测,如高铁轨道检测,需用到高端的轨道检查仪等。 (三)施工组织管理过程的实训项目结合顶岗实习完成这类实训项目由于学校难以构建实训条件,一般安排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但由于教师数量的不足和实习地点分散,学校教师难以全程现场跟班指导,必须构建深度的校企合作,为学生安排企业的指导老师。 四、关于实训教学的建议 (一)区分实训与建造工程实体往往有人将实训与建造工程实体等同,认为实训就是要建造工程实体;实际上又不可能经常建造,这很容易走进“实训没法搞”的死胡同。其实,只要认真领会了上面所说的三大类工作过程,就不难看出,实训项目更多的应从管理需求出发。如识图训练,这是施工行业技术员的基本技能,给出一份图纸,能算出工程数量和材料数量,就是基本的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不需要工程实体,只需要图纸,必要时配上一些理实一体设施,如模型、沙盘等。 (二)注重实训项目所涉及的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一些人满足于实训项目的表面完成,不注重实训项目所涉及的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如铁路测量放样实训项目中,且不论放样的具体方法,先要将放样中涉及的距离丈量、打桩、对点、落点、仪器操作等严格要求;而我们在实际中经常只注重最后结果的验收。又如试验项目,较注重试块的最终试压结果,至于试验取样的依据、频度、方法和试块的制作、养护乃至试验报告的解读等,就往往忽略了。 总之,铁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有赖于专业实训教学的真正有效开展,应通过深入的专业剖析和专业调研,真正按照岗位技能需求、岗位工作任务设置实训项目并加强考核,促使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 作者:梁斌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论文:铁道车辆管件的研制 1试验台设计方案及结构 1.1设计方案本设计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试验台,这种新型试验台主要采用了实现准确试验数值的新设计理念。在保证简单操作的基础上,实现安全的试验过程,从而得到准确的试验数据。试验过程如下。1)将工件(管件、阀件)安装在工作台的定位装夹装置上,采用双工位,安装紧固。2)操纵供风系统,充风稳定后,观察压力表是否达到试验要求的压力值。3)操纵进、排水系统,储水槽供水,达到水槽刻线位置。4)操纵气缸升降系统,自动带动工作台做升降运动,已经紧固好的工件随工作台向下移动,浸入储水槽内水面以下。5)观察水面有无气泡产生,无气泡则为试验合格。6)试验结束后,操纵气缸升降系统,使工作台向上移动,供风系统排风后,拆卸工件。所有工件的试验结束后,再操纵进、排水系统,进行排水。试验台的供风系统可连接外供风源,试验压力可依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调整;因此,试验台适宜压力范围广。对于定位装夹装置,根据工件的种类和规格的不同,配备了相应的装夹附件,以适用于形状各异的工件要求,且操纵简单、方便。由于采用了气缸升降系统,可同时将双工位装夹的工件完全浸入储水槽内水面以下,目测有无气泡产生,比原来手工逐一涂肥皂水的方法更准确、便利、简单,避免了漏检现象,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得到了准确的试验数据。 1.2试验台结构试验台构造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1)储风缸,利用储风缸提供稳定供风,用于满足整个试验台的用风需求;2)压力表,用于检测试验压力;3)定位装夹装置,整个试验台的关键机构,采用双工位、V形夹具,将工件准确定位,紧固装夹,保证试验安全性;4)供风系统,采用专用的滤尘、滤水SMC三联体、由不锈钢截断排风塞门及不锈钢管路,给工件充、排风;5)工作台及机体,工作台采用不锈钢板组焊件,耐腐蚀,机体由支架及不锈钢板组成,支架为角钢组焊件,是整个试验台的支承机构,不锈钢板围成箱体,外观美观、干净;6)气缸升降系统,专用的手动换向阀、调速装置和气缸,是整个试验台的核心机构,气缸最大行程为150mm;7)储水槽,用于储水,采用不锈钢板制作,耐腐蚀,使用寿命长;8)进、排水系统,提供稳定供水,用于满足整个试验台的用水需求。图1所示试验台为双工位,可根据生产批量的大小,将双工位改造为多工位,同时装夹多个工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根据工件的结构不同,需要配备一些相应的定位装夹附件,例如:弯头V形夹具(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1)调整丝杠,材质选用45优质碳素钢,起调整夹紧作用;2)手柄,材质选用尼龙6,采用人性化设计,使用方便;3调整螺母,材质选用45优质碳素钢,起调整夹紧作用;4)导杆,材质选用45优质碳素钢,起导向作用;5)微调螺母,选用细牙螺纹,起微调锁紧作用;6)充风管路,材质选用不锈钢管及管接头,选用管螺纹联接方式;7)密封板,材质选用橡胶板,密封效果良好;8)支承架,选用不锈钢板组焊件,为夹具的支承机构。 2结语 试验台在管件、阀件气密性试验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主要用于铁道机车车辆的弯头、管接头、活接头、三通、塞门和紧急制动阀等制动配件的气密性试验,类似此种管件、阀件的水暖和气动系统配件,亦均可采用此试验台。目前,该试验台已广泛应用于铁道机车车辆的各类管件、阀件的气密性试验过程中,试验压力可依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调整,适宜压力范围广。此试验台使用了V形定位装夹装置,定位准确,夹紧可靠;配备了相应的装夹附件,用以适应形状各异的工件要求;采用了气缸升降系统,使其便于组织试验;操作简单、方便,且易维修,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达到了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瑞玲赵丽娜李文娟马霄锋单位: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铁道论文:铁道客车电源装置结构的设计 1满足统型接口的相关设计 接口统型主要是指:在满足电路板、模块互换的前提下,结构件设计必须保证有统一的接口。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保证互换性的接口,这个接口根据不同的系统分别满足如下要求。 1.1客车空调逆变电源(系统)如图2所示的客车空调逆变电源(系统)主要保证的接口尺寸有:(1)客车空调逆变电源(模块)固定在箱体中的前后位置尺寸98.5mm(模块框架前平面至箱体前平面间距);(2)客车空调逆变电源(模块)固定在箱体中的高度位置尺寸125mm(滑轨至模块左下固定块中心间距);(3)客车空调逆变电源(模块)本身的尺寸716mm×500mm×460mm。 1.2充电机箱(客车充电器/客车单相逆变器)如图3所示的充电机箱(客车充电器/客车单相逆变器)主要保证的接口尺寸有:(1)客车充电器、客车单相逆变器固定在箱体中的前后位置尺寸134mm(模块框架前平面至箱体前平面间距);(2)客车充电器、客车单相逆变器固定在箱体中的高度位置尺寸75mm(滑轨至模块下固定块中心间距);(3)客车充电器本身的尺寸540mm×500mm×490mm、客车单相逆变器本身的尺寸540mm×360mm×490mm。 2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 2.1箱体密封设计 一般情况下客户要求铁道客车DC600V电源装置密封性能需满足IP54等级,为达到等级要求,需对门、散热器的密封方式进行合理设计。 2.1.1门密封设计箱门设计可以采用的门框折边,门页带卡槽内嵌一个密封胶条的方式密封,这种结构对门折边平整度要求相当高,是面面接触密封,如图4所示。这种结构的实际使用效果非常不好,由于焊接结构的特殊性,折边的门框很难得到所需的平整面,所以在气密性和水密性方面均无法达到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密封要求,可以采用双密封胶条密封结构,这种结构的最大特点是:门框采用了翻边结构并同时对翻边面和箱体表面密封,这样一个类似迷宫设计后,水很难再通过箱门进入箱体内部,如图5所示。 2.1.2散热器密封设计散热器密封是指模块塞入箱体后,散热器裸露在箱体后面,需要对其与箱体的接口处进行密封。由于散热器结构的特殊性,如果采用箱门的双密封,结构布置和安装都有难度,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散热效果,就必然减少密封胶条安装槽的宽度;由于箱体和模块均为焊接结构,双密封会有对接不准确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采用线密封方式,即箱体部分后窗框只折弯一道边,可以理解为一线(板厚一般为2~3mm)与整个密封胶条面(一般为20mm)接触,这种方式比较传统,已经得到多年运营的验证,效果良好。如图6所示。除了以上两种典型的密封结构外,就箱体整体而言其密封性能的保证还包括箱体外表面焊缝均采用满焊、箱体内表面间断焊部分在油漆时打密封胶处理、过线孔采用葛兰结构等。 2.2隔离变压器的散热和安装方式设计与传统的逆变器箱相比,统型后的客车空调逆变电源(系统)将隔离变压器布排在一个单独的腔体内,腔体采用透气的结构,以便隔离变压器的散热。考虑到对隔离变压器的有效防护,腔体采用百叶窗门结构(图7)并在腔体的下部增开漏水孔,既能起漏水作用,又能增加散热功能。由于结构所限隔离变压器在腔体内的位置比较紧张,如果采用传统的螺栓自上而下的连接,则只能安装两套紧固件,不利于隔离变压器的紧固,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底板上设计了两道槽,同时要求隔离变压器在安装位置上增加焊接螺母,螺栓从下而上反扣连接,这样4组螺栓都能有效地紧固。如图8所示。 3结语 通过本次统型和结构优化设计,铁道客车DC600V电源装置在继承了传统产品优点的基础上,实现了互换,有利于产品的维修,同时有利于良性市场竞争的形成,打破了原来各自为战的格局,使各商家有了更大的提升产品质量的动力。通过优化设计使产品更加成熟可靠。可以说这次统型和优化工作,对于铁路客车安全运营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高军刘晶单位:新誉集团有限公司 铁道论文:铁道工程施工的建议 1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是造成铁道工程施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消极怠工的情况是目前大多数施工人员的工作常态,他们往往秉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积极,极大的延误了工程的进度;另一方面是对施工团队等各个施工组织的管理。由于铁道工程施工必须得在多个部门的协同作业下才能完成,一个部门的工作出现问题都会给以后的施工带来严重的影响,互相扯皮推诿正是各部门之间的常态,这些最终导致铁道工程施工的混乱无章。 2解决铁道工程施工问题的具体措施 基于经济发展以及生活等的交流沟通方面的需要,各种交通通讯工具应用而生,铁路工程的建设也日益被提到日程上来。针对当今铁路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完善各项施工条件,为铁路工程施工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已经成为当今的铁道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具体的解决措施下面将做具体阐述。 2.1完善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在完善的规章制度的管理下铁道工程的施工工作才能实现有条不紊的发展,降低施工工作潜在的危险性,具体的规章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经济惩处制度。经济惩处是激励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通过制度的完善的经济惩处制度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中各种潜在问题的巧妙解决。铁道部门根据施工人员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并把这一评估纳入考核,对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员工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那些消极怠工、给工程带来危险的施工人员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第二,完善管理制度,如《施工人员管理条例》等,对积极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做相应的口头奖励并加之通报表扬。这是因为“精神激励法”在提高员工积极性与工作热情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撑企业、单位创新发展的目标就失去了技术方面的支撑,而难以实现。对此施工单位、铁道部门一方面要加大有关技能培训的宣传,使知识改变未来的观念深入人心。积极鼓励施工人员自学专业知识,把学习当做终身的奋斗目标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条件。另一方面对员工做定期的培训,并加强与各兄弟单位的交流,实现员工之间的取长补短,并把员工知识水平专业素养的高低作为奖励员工的评判标准之一。另外,铁道部门还可以把一些表现较好并有一定潜能的人员送入学校继续深造,在用人招人方面也要摒弃传统的观点,招贤纳士积极吸收高学历、该水平的施工人员。 2.3优化设计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应该积极听取施工单位的要求,并对施工地点做相应的实地考察,努力做到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方案。在方案完成之后应仔细审查,并交给施工单位听取施工单位的意见从而实现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另外应急预案也是在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面,它在合理应对紧急情况、降低紧急情况下的人身、财产损失,实现施工的顺利进行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应该具有不拘于形式创新性和实用性。 3结论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其工程质量与安全是否达标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因此对铁道工程施工各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针对铁道工程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应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技能培训、优化设计方案、健全监督机制四个方面着手。本文通过对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对现实生活中的铁道工程改革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作者:孙丽丽单位:哈尔滨铁路局海拉尔工务段满洲里线路车间 铁道论文:铁道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一、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学校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学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培养体系、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培养质量四个方面。 1.1培养体系。(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是能够主动按照学院制定的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2)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包括专业结构与布局、课程建设情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情况。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要趋于合理,专业优势比较明显;课程建设规划要科学,与专业建设规划相一致;教学内容体系的具体计划和配套措施得力,改革成效显著;重视实践教学,注意内容更新和能力培养。 1.2师资队伍。(1)师生比:师生比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合理的师生比是教学质量的前提,必须满足人才培养需要。(2)整体结构:整体结构是指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整体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决定教学质量。(3)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在评价体系中起到主体作用。 1.3教学管理。(1)教师风范: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能够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是教学管理的前提条件。(2)学习风气:教学是否能够根据学风现状制定学风建设措施,实施得力;学生是否能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思维活跃,这都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1.4培养质量。(1)道德修养:在个人综合素质结构中,“德”位于最高层次,引航和导向着个人的发展前景。①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方向和思想信念要坚定的和牢固,坚持政思想治理论的学习,注重理性思维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能遵守党纪、国法及其他任何规章制度。②职业道德。是体现在职业生活中的社会公德,培养学生吃苦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言行要符合职业规范要求,能自觉做好岗位工作、履行岗位职责。(2)知识水平:指的是学生基本理论的实际水平,要求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3)能力水平。①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以及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沟通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与人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能够用书面和口头语言清晰、完整、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企业评价: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不断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搜集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主要包括: 2.1职业道德。要求学生能吃苦,甘于奉献,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做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2.2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指导工程施工或维护作业、进行相关检测试验及结果分析,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 2.3团结协作精神:要求学生能够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优势,杜绝个人主义。 2.4创新能力:要求能打破常规,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用新思维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 2.5英语水平: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工程建设,随着国外工程的开发建设,学生的土木专业英语水平需要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6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能够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处理办公文件,进行工程制图、计算分析、试验分析。 3.学生评价:学生则以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等主要指标加以评价,反映毕业生对自己在学校接受的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吻合度,为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供第一手资料。 3.1初次就业率。高职院校的初次签约率更为直接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程度。因此,初次就业率就成了评价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会成为学生选择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3.2专业对口率。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专业对口率,它可以用来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社会认可度,以及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的吻合度,从而指导专业的科学设置。 二、评价指标的权重设定 对于选定的三个指标,在实际应用时必需设定三者的权重。评价体系的三个层面不属于同一个层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三个方面中学校和学生评价是最为直接的因素,而学校及学生个人的策略选择又受人才的“消费者”企业的需求特征影响,只有“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互相协调,建立一个有效的互动的发展机制,才能够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学校及学生两个层面的关系中,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即施加方,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与教学;学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客体,即接受方,配合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他们都是内因,要同时受到企业需求这个外因的引导,因此,学校和学生对人才需求的反应敏感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从上面的分析能够看出,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属于外因,依赖于学校和学生这两个层面的内因,据此进行相应的反应并加以实施,因此,在三方的权重指标上,企业层面的权重应当低于三分之一的平均权重,学校及学生层面的权重均应该高于三者的平均权重。由于高校在内因中处于主体低位,其权重应略高于学生评价的权重,所以,学生层面的指标权重应该高于三分之一,学校层面的指标权重应该更进一步高于学生层面的权重。因此,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按照以下参考值分配三个层面的指标权重:企业层面25%,高校层面40%,学生层面35%。 三、结语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通过多方调研取证而建立的,因此,该体系的建立具有很强的客观事实依据,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质量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然而,调查的局限性也会影响到体系建立的客观性,更会影响到评价体系指标取值的不确定性。因此,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该体系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完善。 作者:任庆国张碧詹祥元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学论文:高校美术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民间美术”是对某一民族古老文化的忠实而具象的表达,她在展现某地域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塑造着某地域的今日文化。“文化”不仅是名词性的,也是动词性的。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消失。值得欣喜的是,正当社会各界都在为日益衰退的民间美术品类嗟叹不已的时候,许多高校已开设了民间美术课程,甚至设置了本、硕民间美术专业,这无论是对于高校的特色专业发展,还是对于民间美术的发展与创新而言都是及时的、也是必需的。但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科,还是作为一门课程,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体系、严谨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将无法保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教学的实现。 一、高校美术专业设置民间美术课程的目的 高校美术课程的设置是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的。专业基础课作为高等美术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强调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的审美倾向和思维模式得以逐步形成,可以说基础课程目的的有效实现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艺术发展方向。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在现阶段基本上还是沿用西方的美术教育结构模式和方法,尤其是美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如:素描写生、色彩写生、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多源自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和理念。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西方文化的思维状态之中,传统的中华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备受冷落。这种状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美院在 “年画连环画系”基础上创建了“民间美术系”后开始发生改变。国内许多高等美术院校相继开设了“民间美术”课程。但直至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才将 “具有人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文化视野开阔,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使命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善于探究的学习态度。”[1]确定为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之一。在这种培养目标与要求下,民间美术课程终究有了一个正当理由登入高校美术教育的殿堂。但是,只有目标与要求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民间美术课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当下,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世界文明的趋同性特征越发显着。在建筑、服装、日用品、文化用品、工业产品等方面所充斥的西方元素使得中国年轻的一代自幼年时期便全方位地接受了西方的文化,而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的传承却显得局促多于镇静,困惑多于清醒。今天,高等教育所面对的正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一代,能否在教学中吸引这些年轻人,成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二、基于美术专业教学背景下的民间美术课程不可浅尝辄止 美术专业教学体系,是一个包括专业教学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的统一整体。民间美术作为专业基础教学环节的一门课程,其设立的目的就是将源于西方思维方式的传统的美术专业造型、色彩训练,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思维方式相结合,共同为其后的美术创作奠定基础。一、二年级是美术专业学生艺术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基础训练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绘画表现方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尽管高等美术教育的改革工作也在大跨度地向前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当代性与实用性都有了很好的进展,但总体框架仍囿于西方传统模式之下。而民间美术进入专业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必要性虽然得到了业内的充分认同,但高校美术专业的民间美术课程依然较多地局限在考察、欣赏的层面,并没有在更深层次上得到践行。 显见的是,作为广大劳动民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形式,许多民间美术品类在中华大地上已传承千年,其所反映出的并不仅仅是美伦美奂的形态与色彩,而更多是它充分体现着的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因此,浅尝辄止的民间美术教学对前、后置课程的衔接作用、对美术专业学生基于民族精神内涵的艺术思维方式的训练,以及对新一代美术人才文化自觉观的养成并无裨益。 民间美术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所谓的地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独具特色、传承至今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种文化。它在某段历史阶段会呈现相对的稳定性特征,并与特定地域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民俗文化与民族文化等紧密关联。然而多数院校的民间美术课程多强调通过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与分类,而对如何引领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某一地域内的民间美术品类则多有不同程度的忽略。大而全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时间限定下必然只能是泛泛而谈,且多于空谈。因此,结合本地资源与专业特色,强化民间美术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三、民间美术教学活动的组织 在美术专业教学中设置民间美术课程的目的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开拓艺术思维、丰富艺术语言、提升艺术创新能力等。因此,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关注身边的民间美术形式,到民间采风是必须的。我们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采风,我们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层次地接触民间文化,亲历民间美术品的制作过程,搜集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形态,而且可以结合前、后置课程引导学生对丰富的民间艺术语言进行必要的整理、归类与提炼,并能够运用现代的构成规律和方法,赋予民间美术形式以新的创意。这个过程正是教师带领学生从对民间美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透过丰富的民俗活动抓住民间美术的本质与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中,切实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美术专业课程具有短学程化、技能化等特点, 教学活动的场所也具有非课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此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民俗博物馆、民间作坊,以及参加民俗活动并参与制作民间美术品等,都可成为有效开展民间美术教学的空间。这种现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形式不仅符合美术专业教学的特点,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离不开严谨、科学的教学过程设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校外教学形式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民间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灵活性都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能够根据教学目的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 计划、有节奏地合理组织民间美术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并具有引导学生学习和参与民间美术实践活动的能力。 结语: 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体系中逐步融入中国的文化精神,是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更是我们必须慎重对待的迫切任务。基于此,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现有的民间美术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筛选、整理、比对和总结,提取出符合视觉艺术表现基本原理并有着浓厚民族精神的民间美术形式规律及特点,并与现有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相结合,取其与之相适应的核心造型特点和形式法则,进行融入和替换,进而建立或改进部分美术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内容,以期达到在基础课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中国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熏陶。 美术学论文:谈初中美术教育因材施教的特色教学 初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察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的双重基础教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觉得应该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重新的思考。老师主动担负起美术教育的导演特色,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潜力和资源,根据各校学生实际情况,因校制宜,因材施教,使美术老师大胆地进行美术校本特色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美术教育的新思路。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美术教学素材库 我认为,特色化美术教学要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各校本地的美术课程资源,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应贴进本地区生活,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即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教师擅长或有特殊意义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我们正是基于这一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合理地选择,触景动笔,开展了校内校外实物写生的校本教材的探索、研究,依托本地资源开展课程教学,既神形兼备,又便于操作,这样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二、活用多种材料,开拓表现方法 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老师尽可能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多种材料,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例如,进行盘画教学,起初是以绘画的方法在真实盘子上创作,接着又引导学生用泥塑的方法造型,然后又引导学生用纸浮雕的形式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立体效果,学生很感兴趣,受到启发的同学还尝试运用树叶,种子等身边能找到的材料进行设计,有一定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想像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成效性的开发我校的盘画教学特色,从中提高学生艺术综合素质,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结合时展,拓展美术教育特色 当前,低碳生活成为人们倡导的一个生活目标。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们要寓趣味性于教育意义的内容中,通过有教育意义的趣味课,能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利用取材于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类废弃物,设计成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环保教育,学生不但掌握创作的技巧以及创作中的应变能力,还使孩子们了解可以将一些物品变废为宝,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教育,从而也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注重校本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从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利用校本教材,让每一课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又都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这样使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获得发展。例如,用泥成图中摆脱纸和笔的束缚,让学生用双手和泥土进行创作。低年级的学生想像丰富,但在造型和构图能力上还较低,在了解和泥成图的创作过程基础上,让学生将泥形摆上课桌,利用勾勒法、捏造法、拼贴法进行有趣想像创作。内容比较简单,难度也不大,易于操作。中年级学生在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探究组合法及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创作作品的方法要多样,内容上应该讲究创新;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我们引导学生用泥巴进行造形设计,并进行色彩渲染,形成彩泥造型中各种动物或常用物品,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良好的精神。这种泥塑的方法表现,现在我们想在不同的年级尝试用纸造型的方法进行设计,使其立体感更强,更富有装饰的味道。 五、让“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在特色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亲身地参与搜集、整理材料,体验创作,课堂上注意体现以课堂时间、以教室空间、以活动主动权、以探索权利、以创新可能、以个性张扬的教学特色,满足学生自主的需要,让他们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真正做到以“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短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学生能说的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学生做,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写的学生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如在泥巴造型趣味课中,先让学生体验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归类整理,然后确定主题,大胆选择“奇”、“异”、“怪”之类,并展开自己的想象,在相互合作讨论交流之中完善着自己的想法,使孩子们在思维火花碰撞中找到了回归自然的乐趣。他们的创新的想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郁了。 六、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意识显着增强 美术校本特色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美术兴趣和表现的欲望,在调查、分析、发现、实践、创作等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中,学生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主动地观察、探究、交往、审美、创作、评价,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个性。 总之,美术根植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无限的美。在现实生活中,老师要学会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将其合理利用,开发与探索都可以成为初中美术教育的特色内容。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在熟悉生活中中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真正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 美术学论文: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电脑多媒体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电脑多媒体教学 长沙市芙蓉区火星小学 胡蓉芳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新使命。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质,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历史的航船进入了世纪之交的时代,我们的时代被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电脑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艺术教育领域。电脑多媒体,主要是指图形、图象、文字、声音等信息载体。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在小学美术课中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机操作两种形式,或者取其一种形式。实施的形式与操作的深度取决于电教硬件设备的设置水平与教师水平的高低。尽管目前学校的物质条件与教师的水平存在千差万别,但是在美术课中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应视为一种努力方向。因为这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 一. 为美术欣赏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美术欣赏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搜集大量教学挂图,搜罗有关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 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操作鼠标或键盘,欣赏资料就在显示器上出现,再通过传输设备输送到银幕上(或大屏幕彩电上),伴随着图象、文字、声音的出机操作,那么学生主动性就更强了。 当你欣赏经典名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视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全面地把系列作品逐帧观赏,还可以有选择地选一些作品观摩或打印出来。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你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作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另一种显示方式是设置一条观赏路线,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可以跨越桥梁,穿过街道,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至于欣赏美术的其他部类,如雕塑、工艺美术等,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随着国内外光盘产品的日益丰富,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将为美术欣赏课提供更多的资料。 概而言之,美术欣赏时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如下优越性: 1.光盘资料容量大,选择性强,一张12厘米光盘就可以容纳一部大英百科全书。在学校里能以极少的空间便可以建立一个美术欣赏图书室(资料库)。 2.电脑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形象、生动,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 4.实行电脑多媒体教学,便于学校之间教学资料交换、教学经验交流。如果校际间建立了互连网,更是打破了地域和单位的界限,实现了资料共享。 二. 绘画教学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基本上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手工绘画、电脑绘画,两条腿走路,这是我设想的新教学模式。 电脑市场已开发出一些功能强大的绘画软件,如“金山画王”,便是较有名的一个。我已经在课堂中进行了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它能在荧屏上提供一个较好的绘画环境。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电脑绘画,有一定的优势。学生不用带水彩画颜料、调色盒、水彩笔、水彩纸,小水桶等工具材料,只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得到其他绘画工具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式的手法,特别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三、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国内外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他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积累足够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让学生轻松的进行创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思维也会异常活跃起来,课堂的气氛跟着高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进一步发挥。 学生审美心智成长的促进主要来源于直观可感知的美术创作体验,直观可感知的形象让学生获得体验更为直接有效,也是人的人知过程的必然阶段,因此要注重直观感受和直观教学原则,利用丰富的视觉感知形象,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感受刺激开始,获得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原动力,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在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色彩绚丽、精美动态的画面,逼真传神、扣人心弦的声响,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脑海中留下具体、鲜明、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现实的逼真显现,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起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学生在持久的观察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联想,提高表现力。 总之,直观的教学手段可将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在小学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进,为美术课实现高层次电化教学提供了方向与做法;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乐学,有利于身心发展,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学论文: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的研究 一“民间编结工艺美术”课程的美术基础 (一)民间编结工艺概述 编结艺术是民间美术历经漫长岁月而沉淀下来的精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对编结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从编结的理论知识切入,再进行实践的动手操作,而不是“纸上谈兵”。追溯编结艺术的起源,可以到文字发明之前。原始人类用树叶串起来包住身体当衣服,这种方法就是最早的一种编结。上古时代,淮河流域有个部落首领叫太睐。在他的领导下发明了结绳记事。当简单的刻记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愿望的时候,部落人民总结经验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正如东汉郑玄的《周易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而绳。事小,小结其绳。意思是如果记录的是大事情,就在绳上打大结。相反就打小结。经过几千年的日转星移,结绳记事的实用功能逐渐淡化。而艺术欣赏、审美与装饰功能日益增强。如今编结艺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装饰、服饰搭配、传情信物、个性表达都有中国编结的元素体现。 (二)多材质的编结艺术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编织材料,主要分为:竹编、棕编、藤编、绳编。由于编结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年龄不超过16岁,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对材料的熟悉性,另一方面考虑学生有限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几类学生熟悉的编结种类进行介绍,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国竹编工艺遍布全国各地,以四川、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最为有名。人们将竹子经过多道繁琐程序进行加工,最终制成精美实用的工艺品。棕编是以棕榈树的树叶为原材料编制的工艺品。棕编物古来有之,古时人们穿上棕编的蓑衣避雨并驱走猛兽。如今棕编升华为民间艺术的一种,我们在街上看见的编织的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都是棕编的工艺品。柳编是我国流传广泛的手工艺品。柳编原材料的来源特别广泛,因品种不同被分为盛物类编织工艺、编织组装工艺、经纬编工艺。绳编是我们生活接触最多的一种编织物。绳编采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绳子进行编结,用不同的编织方法编织出不同种类的中国结。 (三)由远古走向近代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编结也像其他艺术一样,成为现代艺术大潮中的一员。现代许多纤维艺术是由传统手工编织发展而来,它已经从最原始、最简单的实用功能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纤维艺术以及一些“软”雕塑。编结在当今欧美、日本、俄罗斯等地都深受欢迎。1962年,第一届洛桑双年展成功举办,这确立了现代手工编织艺术的国际地位。日本公共艺术大师堀内纪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纤维艺术的新浪潮代表之一,她钟情于大型互动编织艺术。由此看来,我们也必须保护并继承这一民族财富。 二、“民间编结工艺美术”课程教学探索 (一)理论模块教学模式探索 在对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之前,我们应先对“民间编结工艺美术”课程教学基础进行探索。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感情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在“编结艺术”教学中一切具有视觉形象的教学素材都可以成为本学习领域研究的对象。不同材质的编结工艺品图例、同一材质不同造型的编结工艺品的了解都能成为视觉形象的教学素材,也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造型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材质和方法,围绕一定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的教学重点便是打开学生编结的设计巧思。编结本身所具有的实用功能可以引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设计与制作。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一切校内外教学资源,发挥好独特的引导作用。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通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美术家及流派。在编结艺术教学中,一切关于编结艺术的理论知识都可以在这一学习领域进行探究。如:编结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现当代生活中的运用都可以引入课堂。在本学习领域中,由于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的调查资料,大力度的带着学生欣赏各种编结工艺品,多角度地进行讲解。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在这一学习领域,教师要将前三个学习领域进行综合运用,引导学生探究编结艺术中的美学价值。同时,还得学会联系其他学科门类、运用多种方式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该注重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联系到生活中。 (二)实践模块教学模式探索 1.课程教学教具选择的针对性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由于编结材质的多样性,所以在编结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所选取的编结教学材质也会存在着区别。城乡取材的差异性:在城市中,由于教师很难得到大量竹丝、柳条、棕榈叶等天然材料进行编结教学。所以,可以选择后天生成的材料进行教学。许多学生会在市场上购买彩绳、塑料皮管、纸条之类的材料编织一些小工艺品。由于这些材料在城市中比较易得且价格适中,所以比较适合城市编结教学。同时,选择时也要做到因地制宜。在我省北方的编结教学中,柳条是比较易得且实惠的原材料。在南方地区的编结教学中,竹丝便可成为教学可考虑的对象。编结材料的安全性:作为教师要事先对材料进行市场调查及实验,找到对身体无害的材料。教师在取到竹丝一类的材料之后,应磨去材料上粗糙的部分,或者选择柔软性比较好的材料,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隐患。 2.课程兴趣激发方式的多样性要想编结教学环节顺利进行,那么教师在课前就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如走访一些民间艺人,学习编结制作的方法,拍摄民间艺人制作编结时的照片并收集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编结工艺品。导入环节:在编结教学过程开始,可以用翻花绳的游戏对课程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对彩绳材料的兴趣。并通过展示有图案的毛衣,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思考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编结图案。课堂开始时,教师展示在民间收集的一些造型各异的编结工艺品。在学生充满学习欲望的时候,提出“编结装饰班 级”的活动主题,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更能让学生不失方向。在新课讲授环节,可以采用PPT讲解、现场制作等方法,请学生交流已知的编织技巧。课堂互动:编结教学课程本身就属于一门动手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将本环节视为编结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可制作课堂上教授制作的编结,也可结合生活中积累的编织技巧制作自己感兴趣的样式。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身份,积极肯定学生的做法之后提出出现困难的原因与不足。课后拓展:优秀的教学仅仅依靠课堂仅有的45分钟是不够的,它还得延伸到课后、课外。编结课程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制作后,我们首先进行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进行评比。在结束课堂教学后,举办一场“编结文化艺术节”,邀请民间艺人、学生家长一起参加。我们将学生在课堂上编制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编结文化知识加以传播。这样一方面开拓学生的视野,一方面通过文化节的举办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总之,笔者希望借此教学方法使编结教学达到教学质量最优化,让这门课发挥最大的美育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其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使他们珍视我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 美术学论文: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想教育 在小学所有科目中,美术是讫今最少“应试”压力的科目。就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言,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美术教师在素质教育天地中有着最广阔的空间自由。如何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利用其它知识与美术“不相同”却“相通”的特点进行互组渗透,在学校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开辟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无限空间,笔者深入学习国家课改精神,并结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做了些许探究。 关键词:思想教育 美术教学 相互渗透 为完成小学美术教学的思想性想教育任务,充分发挥美术的社会功能,我们首先对小学美术课本所包含的思想性,作了较细致的分析研究,综核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欣赏画: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人物,有建筑,有雕塑,有木刻,有油画,有水粉画,有艺术作品,有革命史实: 记忆画;有楼房,有桥梁,有树木,有瓜果;临莫画;有人物、动物和植物; 写生画:有学习用具,有校园景色;手工制作;有雕塑,有折纸,有设计,有邮票图案,有风景纹样; 创作画;有给寓言故事画插图:命题画;有植树造林等。 上述内容,教学时有利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劳动教育。现从如下几方面具体谈谈。 一、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美术教学中 为加深对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引导学生欣赏《北京故宫》的雄伟建筑一画。在欣赏过程中告诉学生,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护城河宽52米。城墙四周各有一座角楼,结构精巧,造形秀丽。紫禁城内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多是木质结构,黄琉璃瓦、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修建故宫是1406年开始调动成千上万的官员、工匠、军士、民工分头采木、烧砖(中间停止一段时间,前后经10多年的时间,直到1420年才完全峻工。 故宫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建成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和全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友人来这里观赏,赞美这雄伟的建筑和丰富的艺术珍品。 通过《北京故宫》一画的欣赏,就会自觉地认识到劳动人民有穷的智慧,劳动人民是伟大的,劳动创造世界。学生心中有了人民,自然也就感到劳动人民伟大可敬,课堂上,学生激动地说:“劳动人民是伟大的!我们要刻苦学习知识,将来像古代劳动人民那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建设伟大的祖国。”学生的爱国之心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教育水到渠成。 二、寓革命传统教育于美术教学中 我们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生动写照”中的《人桥》一画的做法:课前先布置学生阅读,《人桥》一文,美术课上再观察《人桥》这幅画,让学生展开联想,并口述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初冬的深夜,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被三丈多宽的河挡住了。为了消灭敌人,战士们跳下刺骨的河里,用肩膀顶着木梯架起人桥。机枪连的战士踏着人桥,穿过湍流,消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接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东方,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安居乐业过幸福的日子。全靠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大部分学生说:“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学习他的创业精神,勤学苦练,为四化建设做贡献。” 三、寓劳动教育于美术教学中 我们在教学《小树小树快长大》(命题画)时,加强了热爱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依据画面情景,回忆自己植树的过程:挖坑、栽树、浇水、培土等工序,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植树意义。概括学生的发言,有如下几层意思:植树造林可以美化环境并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防风沙排旱涝,有利于农业生产;树大成材,用于建筑高楼大厦;自己和小树一起长大,争做四化建设中的栋梁:今天植树造林,造福后人。 雕塑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和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活动。在一次雕塑前,我们召开了以“雕塑最佳动物”为主体的班会。我们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进行讨论:1.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你们用什么材料雕刻出它们的形态?学生说了好多喜爱的动物及原因。其中有的说:“熊猫很温顺,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我很喜欢它。” 有的说:“我家有头老黄牛很健壮,很勤劳,很忠厚,很顺良。我十分喜欢它,天天给它喂草,有时牵它下地干活。”接着安排学生准备雕塑熊猫和老黄牛的材料和工具。 美术课上气氛活跃。石雕熊猫的同学手拿小锤铁锉“吧嗒”、“吧嗒”地雕起来;泥塑黄牛的同学,手拿黏土泥和铁丝做起来。黄牛和熊猫的形态各异。有的黄牛趴在地上好象在晒太阳;有的四条腿前后站立好像在走路;有的翘着尾巴,抬头张嘴,睁眼,望着天空好象在说什么。石雕的熊猫,虽说是大体轮廓,但也是千姿百态。有盘坐的、有睡觉的…… 我们感到,通过这样的美术教学,学生可以获得思想,技能双丰收的效益。教材中的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浓厚的思想内容,只要我们能认真研究,积极引导,学生的立体素质就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美术学论文: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在欣赏课,二是在技法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即通过欣赏美等审美教育和表现美等课业实践来实现,开辟一个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天地。本文旨在从欣赏课和技法课教学以及注重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欣赏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之上。 二、技法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技法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则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临蘑写生与创作等课业实践,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 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来临蘑塑造形象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族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来激发其爱国之情。 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蘑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 在课业实践方面,学习中国画是广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绘画种类之一。因为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它在材料、题材和技法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中国画技法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画艺术特征,在讲述其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摹或写生实践。如在辅导某一作品临摹或某一实景写生时,教师可围绕作品外在形式的美、围绕其写生场景,结合直观演示向学生讲解中国画艺术特色及其技法特点。着重指出中国画十分重视对事物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线条为主,尤其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并十分注意画面空白的运用;同时强调文学、书法、篆刻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在创作过程中,从观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现形式上都有它独特之处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特点有较深的认识,便于学生从艺术角度来加深理解、掌握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及技能技巧。 此时此刻,学生会被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勉力所折服;他们的艺术感受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而激发出对传统民族美术热爱的浓厚感情,同时也激发起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又能兴趣盎然地投入临摹与写生。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由上可见,在美术欣赏课与技法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还可以在雕塑、工艺、年画、书法等方面广泛进行。那么,如何根据美术课及其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深入钻研教材、体现教学层次、重视情感激发、创设教学情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欣赏教学和技法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实效,这是每位教师应该重视的。 美术学论文:村镇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 一、提供条件 (一)基本材料的自主配备。美术的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由于缺乏硬性指标“可有可无”,家长在此花钱是比较“小气”的。在此应该向学生家长说明情况,争取其对孩子学习的支持。此外,应该组织学生妥善保管相关材料,有效利用,让家长认识到所花的钱物有所值。 (二)部分材料统一配备。对于某些形式的美术学习所需材料由学生单独准备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组织起来,集中准备,效果更好。如版画印制的材料。 (三)时间保证。由于课业负担的原因,小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保证参与美术活动的时间不一定是固定的,可以一种灵活的方式保证时间总量满足即可,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协调安排。 二、组织活动 (一)组织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参与兴趣小组的是部分学生,但这些学生可以起一种带头促进的作用,影响周边的同学对美术学习的认识。 (二)定时作业。美术学习重在练习,由于课业负担的原因,稍一放松,就可能放弃一次练习,一而再,再而三,便失去了约束,导致“虎头蛇尾”现象的出现。关键在于坚持。当然,美术作业的练习宜少宜精,不可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只有少而精,才可能坚持下来。 (三)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美术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美术本身是一门非常丰富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兼容性,可充分发挥长处,将美术因素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促进这些学科的学习。如可以让学生将课文的学习内容用简明扼要的画面表达,可以让学生边绘图边写作文故事,可以让学生画图识单词、绘情境、记对话。以学科学习为主,渗透美术素养培养,二者相互促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善于利用各种活动时机。美术的表现形式,生动活泼,已成为扩大宣传的重要方式,每逢主题活动、纪念活动等都离不了。一件好的美术作品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当然会促进孩子的兴趣主动参与,美术教师应该主动抓住各种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三、成果展示 (一)日常作业即时展评。作品完成,需要展示,需要与他人交流。每一幅作业都是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构思、设计而画出的,因此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必须做到恰如其分的肯定,给予尊重和鼓励。即使是简简单单的交流,也可能使得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得以提高。 (二)选择优秀作品投稿,扩大影响。优秀的作品能够登报登刊,在公众范围内进行展示,无疑对作者本人和其周围同学都会造成良好的影响,促进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会促进老师、家长对孩子参加美术学习的支持。 (三)形成内在的素质。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出多少画家,也不是为了满足虚荣的表现心理,美术学科活动的参与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严谨、周密的习惯,促进着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总之,小学生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事,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面因素都对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应试教育之风尚盛的时日,尤其在农村学校,更需要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克服种种阻力,采取多种灵活措施,切实落实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美术学论文:关于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实施成果研究 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以来,我们农村学校也开始转变观念,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美术教育也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努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责任,那么如何来实施美术教育呢? 一、巧用教材,让学生均衡发展 在我们农村学校,没有美术教具,怎么办呢? 我们有其他各科教材,那么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来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数学等教材里都有很多与美术有关的内容,精美的教材设计和每一课都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每一课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是为了通过直观感受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的,我们正好利用这些插图学习美术知识,这无疑也是一个提高美术学习兴趣的好机会。当然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语言修养和广泛的社会知识。美术课主要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两者存在着互补性。这正好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学科之间的整合,而且在上课时,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课文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语文课本中的《桃花源记》这一课,配备的插图非常美。书中有一整张纸画了一幅桃花图,几棵正在盛开桃花的桃树,背景云雾缭绕……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然后又引导他们感受了图画的美。这样我就增加了美术的内容,在这幅画面中为什么把桃花画得这么美呢?画面中树和云是怎么画的? 运用了哪些色彩? 这样用有什么好处? 如果要你画桃花树你会怎么画? 等等。这样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灵活地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图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二、农村教育,就地取材 在教学工具缺乏的情况下,通常因为没有美术器材而很难开展美术教学,觉得这样上美术课根本没办法上。但是我还是从实际出发,在绘画教学中主要以铅笔、圆珠笔为工具,适当增加线描画的内容。 例如,在上手工课时要用到的一些材料,有些学生买不起,我就倡导学生收集一些香烟壳或一次性水杯等废弃物,有的时候学生没有,我就拿报纸、矿泉水瓶、果奶瓶等充当,通过引导教学,简单地示范,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就有的卷、有的折……作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手工作品,而且效果非常好。这样既让孩子爱上美术课,也为环保做了贡献。谁说农村的孩子不聪明,只是我们没有正确引导而已。 三、改变学生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 每一位老师都会这样说,在新课标理念下要改变学生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但是真正要做到是不容易的。以前在我们的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他们认为学习只要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行了,不管懂不懂。美术课就更不用说了。如何改变这样的习惯,让学生爱上美术课、主动学习呢? 1. 创设教学情境 当然老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鸟语花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我先让他们参观整个校园。再设置一个活跃的游戏,上课前让他们绕着校园走一圈,边走边观察校园,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使学生明白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兴趣,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 2. 让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知识的过程,农村的学生一般不懂自主学习,更不要说钻研了。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入深,最终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示,提高学生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 3. 引导学生表现发挥 这一环节既是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我们在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地辅导,使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特别强调进行合理的夸张,使他们的作品更具有欣赏性。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无时无刻都能享受到美、感受到美的魅力,这样学生对美术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在美术课中不再是“我没东西可画、我没有材料无法做……”在农村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把学习策略让给学生自己掌握,能促进学生独创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渠道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进一步升华,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美术学论文:美术教育中的游戏和教学的优化整合 在谈及儿童美术教育时,一位台湾学者曾经感慨地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儿童极 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 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学习和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 精神、将转变了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这一棘手的问题。然而, 当我们运用“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的整体改革思路思考美术教育时,我们原先的困惑化解了。 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 一个两岁左右的儿童,用笔在纸上涂鸦,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发动机的驱使,满 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幼儿从涂鸦起就开始创造一套满足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只要成人不去干预,他 们会十分自然地运用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完成皮亚杰所说的同化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游戏。因为这种自由制作过程没有强制的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重过 程而不重结果。儿童作用于美术材料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经历和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而 儿童的美术作品则是儿童自我的一个部分,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然而,还应该看到,美术活动除了对儿童的一般发展具有教育意义外,还对儿童发展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美术活动不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上,而且在对美的追求的层面上,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 、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幼儿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 美术教学能使幼儿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给幼儿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使幼儿能按照教师给予的 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 我们在给美术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定位时,更多地注重前者。我们认为,在幼儿阶段,儿童有十分强烈的内 在表现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满足幼儿美术游戏的需要,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没有放弃后者,我们认为,美术的技能学习是幼儿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 师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学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 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这样的价值定位,使我园的美术教育有了基本立足点。 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 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作为美术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这样做势必会 压抑幼儿的创造性。 以前,我园教师教幼儿画画,往往先自幼儿出示一张范例,然后向幼儿交待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 西画在纸的什么位置,一切都/!/按教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至多只允许在内容上稍有变化。例如画头饰,给幼儿 示范的是小鸡、小鸭、小猫、小狗4种,让幼儿任选一种, 但是必须按教师示教的方式画,不允许幼儿超出此 范围。改革后,同样是画头饰,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只是零件,如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矩形等,启发幼儿可 以用这些“零件”组装成各种画。教师虽然也向幼儿出示了许多幅“零件拼装图”,但是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 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这样的活动效果就与以前大不相同。每个幼儿都画出与别人很不一样的头饰,如房子、 汽车、葡萄、螃蟹、太阳等等。我们体会到这一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把美术活动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 教师要他做的事。 美术学论文:谈美术和科学交叉教学中的学生能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既有抽象逻辑思维,又有空间形象思维,可用语言、文字、符号、图表表达。美术的形象表达具有语言文字不可代替性,如果没有美术形象表达,人脑中抽象逻辑思维往往就无法输出和传播,人类文化可能就只有诗歌和散文,而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自然科学。所以,教师组织开展美术教学,除了美术基本原理、表达技法、欣赏的基本方法教学外,还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只有把美术的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和形象表达能力充分运用到自然科学中,才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全面、真正的内涵和目的。广大青少年能在美术活动小组和科技活动小组中交叉活动、交替学习,对他们的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有很大裨益。 从美术原始起源看,古代美术研究认为是石制工具的制造,石制工具是原始的造型艺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自身智力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类学会了简单地勾画动物和植物的外部形态,这一切原始美术活动,还仅限于生活中的需要。随着劳动产品剩余量的不断增长,原始起源的实用美术活动,上升到追求表现妇女的外表形态特征,实用美术逐渐转向以满足人们情感享受为目的欣赏性美术。此后的美术工作者,往往偏执于美术自身的基本规律的思维,全力投入于欣赏性美术的创作与欣赏。美术的真实价值不只是在于欣赏,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在于它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广阔空间领域的形象思维和形象表达。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除了一般的文字表达之外,还可以利用符号(如表示雌性,表示雄性)、字母、数字、图表等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但是任何一部人体解剖学、天文学、地质学、无线电学等,如果没有由美术形象表达技法诞生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图画”(有学者称为“科学画”)则是不可想象的。美术的表达方法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强大作用无处不在,却不太为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所注意和重视,甚至被忽略。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培养美术队伍的后续力量固然重要,但是,美术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具有更加深远的、不可估量的意义。 本文旨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没有美术的形象思维和形象表达能力,人类社会就只能有诗歌和美文,而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自然科学,欣赏美术并不是美术的全体,甚至也不应是美术的主体,美术的形象表达能力最大量、最重要对人类自身最为需要的是在自然科学之中。我们应当纠正把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注意力集中到博物馆里的“维纳斯女神”的欣赏上面的习惯性倾向。 二、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四大类,这是以具有“审美价值”为主体范围内的涵盖。其实,广义上说,美术更多的包含在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等所有自然学科和工程设计创造之中。美术教学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走向创造的道路,不仅是美术创造的道路,更应该注重往科学技术的创造方面扩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相互作用构成的综合表现,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创造力大小最为密切。观察能力主要指对具体事物(物体)整体内外在特征、性质的识别、辨别和记存的能力。思维能力可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平面想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有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形象表达能力之分。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基本上只是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单纯的过度记忆能力强化,致使众多学生造成“记忆疲劳”(容易遗忘,只形成短时强硬记忆,难以形成长久记忆),而对人的创造性最需要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极为淡化,这是对人的创造力的扼杀。 大力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在交叉活动过程中,进行形式多样的美术创作练习,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型工艺品练习、剪贴画制作、小型雕塑制作、贺卡设计制作等,从中引导学生努力保持各自“特色”(写实、现代、夸张、变形等),并指出不同风格,不同艺术观点,不必强求统一。这些训练,极大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空间,同时学生创造能力得到激发和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美术教育协会把1984年大会的主体确定为“社会文化变革的挑战与创造性教育”,足以使我们明白美术与创造力具有不可分割的内涵性。 三、美术教学与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人们认识世界可采用科学的方式,也可采用艺术的方式。美术就是人们用艺术的方式认识世界的,它认识世界的方式具有具体性、形象性、可感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个特点,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与其他科学方式相比,有其独到之处,而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是进行科学技术创造的能力之一。通过美术户外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就是一种有效方法。在户外训练过程中,采用整体—局部—整体和比较法的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界中生动有趣的物象,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分析,从花的比例、结构、形体、色彩等方面,采用上述原理进行多角度观察。由于物象直观、生动,因此容易掌握花的各种属性的认识,同时在自觉不自觉中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我校部分学生在美术小组和创造发明科技小组之间交叉活动,利用美术小组活动时学习和培养形成的观察的基本方式和形象思维能力,对日常生活中门窗清洁工作作了广泛的观察,通过对不同种类清洁器对比分析,联想某些机械臂原理,创造了“J12无烦恼门窗清洁器”。着名科学家钱学森说:“形象思维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太重要了,它可以使科学家们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更宽一点,活一点,如果缺少了形象思维就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要成就。”美术小组和科技小组之间的交叉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为学生从理论到创造性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四、美术教学与空间想象力、形象表达能力培养 空间想象力、形象表达能力是科学创造必备的前提条件。在交叉活动过程中,以美术活 动,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形象表达能力有巨大作用。化学家戴安邦说:“现代自然科学要求具备高度的想象力,没有绘画能力,就没有想象力和用形象来表达示意的能力。”例如,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是空间相信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在解决科学问题的作用中最光辉的典例。1953年,威尔金斯拍摄了DNA定向行纤维X射线衍射照片。此后,沃森和克里克凭借他们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形象表达力,并根据威尔金斯的照片,最终提出着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生命科学从此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从而产生现代生物基因工程。农业生产也从杂交育种跨进基因操作创造新品种的时代。 参与科技小组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形象表达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交叉活动过程中,空间想象力训练主要是培养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方面,采用默画练习、添画练习等方式,促使学生初步掌握空间想象力。形象表达能力的培养,着重从分析造型概念临摹作画入手穿插简单的写生练习和速写练习。(1)对各造型因素、概念的分析介绍,如形体、结构、透视、比例,等等;(2)基本作画技法介绍,如用笔、用纸、明暗、色彩,等等;(3)写生训练,如几何形体、静物的写生,一些动植物的速写训练等。通过上述实际训练,学生大都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形象表达力,在具体科技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水利科学家徐芝纯所说:“有绘画基础,在造型时就能用短短的几分钟把你的设想画出来,这比用语言来表达好得多。”例如,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在设计一个生态环境与降雨过程水的运动定量说明的实验时,得益于美术教学和科技教育交叉活动中空间想象力和形象表达力的训练,就能较容易地把实验设计的方法用图形表达出来。 五、结语 科学不仅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而且离不开形象思维作依托。许多情况下,还需要通过美术形象表达进行输出才能传播。青少年在美术教育与科技教育之间交叉活动,对创造力的形成极有裨益。用郑胜天先生的话语结束本文:那种认为只有美术天才的儿童才需要上美术课观念已经过时了。美术教育不应以为社会培养输送一代代艺术家为其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发掘个人的创造性资源。 美术学论文:怎么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认为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就应该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在首位。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传播方便。它不仅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感知。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灵活的加以运用。比如我在上《面具》这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声图并茂地展示了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面具实物,让学生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认识。课件还生动形象地把古老面具的神秘文化和现代面具的浪漫艺术进行了对比。既给学生提供了素材,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对益智活动的兴趣和美术紧密地结合,情趣盎然,深得学生喜爱。比如我在上《让我们的飞机飞向蓝天》这课时,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的多种学习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既激发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遵循儿童学习美术的生理特征和心理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儿童心理发展告诉我们,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和发现,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寓教于乐。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对美术的情感和态度,以鼓励、改善和促进为主,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愉快,从而更加乐于参与美术学习。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努力寻找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为今后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术学论文:关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摘 要】美术课是中小学所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然而,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诸如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等。 【关键词】农村; 美术; 教师。 不言而喻,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然而,很多农村家长及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却这样认为: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学会绘画。其实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绘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理念就是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 40 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认识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中小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及他们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会缺乏审美意识的培养,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则会视上美术课为他们学习语文等文化课的羁绊。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复述,机械地去执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而没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太过单一,难以使学生真正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具体分为“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设计·应用”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现”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美术老师要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 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师资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与此同时,要做好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使他们更快成长。要多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搭好舞台,帮助教师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等。 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而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的现象,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麦草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总之,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美术学论文:艺术设计教学中民族工艺美术的探究 近几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开展了民族文化大区建设,鼓励草原文化艺术的研究,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理应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这一有利优势,把散落在民间的民族工艺美术整理出来并开发出有益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教师应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把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融入其中,使专业课程与本土工艺美术相结合,对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资源进行发掘、利用、整合、创造,从而实现教育的文化传承、选择和创新功能。 一、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与特色 民族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凝聚着各民族的艺术精华,体现着各民族的意志和追求。内蒙古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多种文化相互交融,这些都是民族工艺美术发展的文化基础,而内蒙古丰富的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又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基础。因此,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主要归纳为以下几大品种。 (一)绘画工艺美术 绘画工艺美术主要包括皮画、毡画、沙画、树皮画和木浮雕画。皮画选用优质天然牛皮为原料,采用皴、擦、刻、染、凹凸等工艺技术手法,经手工多次绘制、刻画、雕塑而成,题材多为草原风情和蒙古族传统图案,风格淳朴、粗犷。羊毛毡是游牧民族的特有产品,当代毡画继承了蒙古包用毡绣的传统,又吸收了木板烙画工艺,产品充满了异域风情,且容易携带,已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二)雕塑工艺美术 雕塑工艺美术包括牛角雕、驼骨雕、犴角雕、猛犸象牙雕、巴林石雕、佘太翠雕、兴安石雕、麦饭石工艺品、根雕、木瘤雕等。其中巴林石色彩丰富高雅,深沉润泽,内容丰富,俏色取意,深浅皆宜,是观赏石中的精品。 (三)金属工艺美术 金属工艺美术主要包括金银制品和铜制工艺品。蒙古族的金银制品不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银碗是蒙古族传统的餐饮用具,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牛角镶嵌银质的牛角结盟杯、镀金的马等金银摆件及蒙古族银餐具系列。手工錾花工艺铜制火锅纹样细腻、工艺精湛,极具民族特色。(四)民族服饰及刺绣工艺内蒙古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姿,别具一格。蒙古族服饰艳丽美观,有头饰、长袍、腰带、蒙古靴四个主要部分,妇女头饰是最受人瞩目的装饰。诸如鄂伦春、鄂温克族的传统服饰均由兽皮制作而成,赫哲族有制作鱼皮衣的古老传统。蒙古族刺绣源远流长,应用范围广泛,色彩丰富艳丽,具有强烈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 (五)其他工艺美术 其他工艺美术主要有皮革工艺品、牛角工艺品、三少民族的桦树皮制品、艺术挂毯、剪纸、仿辽瓷等。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发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的意义 (一)有利于民族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 当我们在庆幸全球范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快捷便利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民族工艺美术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也发生了极大的动摇。现代工业文明对民族工艺美术的冲击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无数珍贵的民族工艺美术正在逐渐消亡,选择其中有价值的品种进行保护已十分紧迫。然而,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保护工作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具体表现为:一是传统民族工艺美术生存环境的恶化;二是一些独特的民间传统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在逐步消亡;三是一些传统民族工艺美术和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四是民族工艺美术资源流失严重。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刻不容缓。而民族工艺美术传统的传承模式已经不利于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要构建新的传承模式。为此,把民族工艺美术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组织工艺美术大师和代表性的传承人进入到相关院校传授工艺美术技艺,充分发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优势,加强民族工艺美术教育,办出自己的区域民族特色,对培养高素质的工艺美术专门人才意义重大。开展民族工艺美术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将其课程和教学内容实施于专业教学中,通过有效而多样的民族工艺美术教育方式,将其文化内化,使学生在了解了民族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现存状态后,从而更加珍视工艺美术文化瑰宝,产生传承、保护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的积极性,并主动地参与到民族工艺美术的传承中来,使其发扬光大。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总之,民族工艺美术要得以系统的传承,就要在高等院校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美术师资队伍去探究民族工艺美术的理论和技艺;通过构建系统的理论基础来支撑高校民族工艺美术教学;编写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工艺美术的课程教材资源。以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为平台,播下民族工艺美术的“种子”,使高校成为传承民族工艺美术的前沿阵地。 (二)有助于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接受的都是西方三大构成的设计体系和色彩观念,而对本地区传统的民间美术和色彩意识知之甚少。民间造型观念有着自身独特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的一种造型体系。民族工艺美术以其质朴的造型、深厚的内涵与现代设计艺术的某些观点形态息息相通,对它的学习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通过收集、挖掘、整理、选择优秀的内蒙古工艺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尝试把这些内容渗透进专业教学中,可让学生了解并初步学习和掌握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感受和了解内蒙古地区民族工艺美术的特色,深化、补充、延伸专业知识,让学生熟悉和热爱本地区的民族工艺美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美术欣赏和创作实践水平。在教学中要将内蒙古工艺美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人文环境中折射出的生活、生存方式加以表现,让学生们熟悉和感悟民族的美术思维方式,培养和树立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本地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引导学生调查与采访、设计与制作,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专业学习的多样性,从而塑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主体。 (三)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 生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增进他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关注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在贯彻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保持地方资源特色,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是传承、弘扬内蒙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如何利用这些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开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色课程,将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艺美术融入到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中,使民族工艺美术得以更好的传承,现针对我区的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教学 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课程教学主要有基本理论讲授、课堂组织讨论答疑、考察与调研以及实践与创作四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为课堂理论教学,而后两个部分属于实践教学。基本理论讲授主要是通过介绍、讲解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起源、发展和沿革,来使学生了解其品种、艺术特色、材料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概貌。最后,遴选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美术作品进行赏析。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可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 (二)实践教学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实地的参观、采访,进行人文内涵考察,了解那些民族工艺美术的文化背景,系统地收集整理有关的理论和技艺,积极向老艺人请教、向民间艺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学其精髓。最后,选择其中感兴趣的民族工艺美术品种进行技法学习和实践制作,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的体验、感受。本阶段重在学生的参与,教师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指导,侧重于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资源为素材,以艺术设计教学为载体,搜集、筛选、开发、整理适合教学的民族工艺美术,结合本地独具特色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建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色课程,把工艺美术素材性课程资源转化为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形式,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教学资源,探索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民族工艺美术传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使优秀的民族工艺美术在课堂中得以弘扬和传承,真正的促进内蒙古民族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
企业物流论文:对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发展扩大,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到全国甚至全球,而物流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保障。好的物流管理,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中小企业鉴于自身发展条件的先天不足,在物流管理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本文通过论述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提出了对于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看法。 1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现状 1.1 物流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很多大型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网络系统,由于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大,自建物流中心能够快速进行货物集散,受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影响小,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然而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资金少的先天因素,自建物流需要耗费巨资,物流运转成本高昂,从而造成了这些企业经济负担重的状况。此外,很多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简单的内部物流系统,但是没有组建网络系统,更没有应用货物进出的数据库管理,同时缺乏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国内外数据调研数据显示,61%的企业没有应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此外,39%的企业虽然应用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但是其技术管理水平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信息系统功能不全,往往只拥有仓储作业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三者其中的一种。中小企业自建的物流依然处于物流信息技术落后的局面。 1.2 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现代物流具有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并逐渐向信息化、自动化发展。物流管理不仅需要能够吃苦耐劳、熟练掌握运输、仓储、配送的操作性人才,更需要懂得计划和指挥的管理技术型人才。目前我国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多是低学历、没有经过物流专业教育的。在物流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大多数会选择专业的物流公司或者大型的企业,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物流人才极其缺乏的局面。 1.3 物流管理方式不正确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物流管理上仍然采取分散的粗放型管理,即由多个部门共同分担负责物流。各部门之间出现重复建设、分割管理、条块管理。这种分散型管理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同时降低了物流的效率。 1.4 物流管理信息化落后、自动化程度低 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企业运用信息管理系统科学计算出采用各种运输路线方式、在不同基地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所需的费用,并进行比较,从而自动得出最优方案供决策者选择。由于受到现行经济体制的制约。目前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大多数仍停留在人为决定如何选择运输路线、方式、以及选择在哪里建设配送中心的状态。这种落后的物流管理方式促使企业的物流管理陷入被动局面。 2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策略分析 2.1 促进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 目前我国物流业仍处在不稳定的阶段,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企业自行建立物流系统意味着企业同样承担着物流行业变动带来的风险,这对企业来说得不偿失。现今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国家大力发展物流的政策引导下不断成长壮大。专业的物流公司拥有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并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通过规模化、自动化配送,专业的物流公司可以优化库存管理,配送费用比企业自建物流的费用更低,效率更高。 2.2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科技物流人才 随着物流业的兴起,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很多高校在授课时理论多实践少,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物流发展需求相脱节,企业招不到适用的高科技物流人才,而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们面临就业困难的局面。物流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将企业的需求反馈给合作院校,并为这些院校提供实训基地,从而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出为企业所需的高科技物流人才。通过与高校合作的形式,既能解决企业人才匮乏的难题,又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谓是一举两得。 2.3 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重视企业物流部门的发展 很多中小企业在日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将管理的重心放在了生产和销售领域,从而忽视了物流部门的建设。物流管理和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一样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应当加强企业内部物流部门建设,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物流管理流程,促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提高物流自动化程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物流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4 建立协调统一的物流管理机制 政府是促进我国物流管理体制改革的主体。政府应当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公平、井然有序的物流市场,打破物流管理的地区限制和行业限制。政府应从全局上进行物流设施规划,加快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引导企业的参与物流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交通枢纽的建设有利于整个物流市场形成一个完善的物流集散网络,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逐步向合作化转变,并取得规模化效益。 2.5 加强物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物流业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晚、物流技术落后,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国家对于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各地区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出台相应的鼓励、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物流业。此外,国家政府还应当为我国物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完善现代物流法律法规的建设,对物流企业的进出条件、市场竞争规则做出规定,从而使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环境井 然有序、有法可依。 3 结语 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原来的单纯市场开拓扩大到物流管理优化上。物流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物流费用,降低企业库存,从而提高仓储利用率,最大限度追求企业利润。物流管理是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方式,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身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创新能力有限等诸多劣势,物流管理的优化显得更为迫切。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建设,逐步克服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弊端,促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物流水平的目的,提高企业的总体市场竞争力。 企业物流论文: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的探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1、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1、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1、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2、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2.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2.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 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2.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2.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2.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2.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2.8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2.9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物流论文:对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改革的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也被纳入了市场化的范畴,进行着一系列适应市场与竞争的改革。而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企业的运营成本有着重大的影响,有时候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所以,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在物流管理中运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与手段,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是保证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电力企业总体运营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内涵及成本分析 (一)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内涵分析 在电力企业中,电力物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是为了电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满足终端电力用户的需求而设置,在管理方面要求达到从发电到终端用户各流程服务的全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等运营。具体来讲,它有着下面的一些内涵: 首先,从电力物流的产品特性方面来看,它并不是一种有形的物体,而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电力的发电、输电、配电以及销售等流程。 其次,从其涉及的范围来看,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涉及面广,并且在管理中作用于电力的各个环节,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电力市场的建设,实现区域内的联网以及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其竞争能力。 最后,在其管理的目的来看,主要是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高的客户价值。也就是在整个物流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降低整个流程的运营成本,从而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成本分析 对电力企业来讲,在其电力生产建设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并且也直接对电力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一般来讲,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围绕着财务、生产、供应这三个基本的只能展开。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物流管理的成本主要分为下面的两大类: 第一,显性物流成本。包括电力产品的运输费用、仓储费用、装卸费用、保险费用以及一些环保费用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工作人员的一些成本,即工资、奖金等等。 第二,隐形物流成本。隐形物流成本是相对于显性物流成本而言的,主要是指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存货的资金成本,其中主要包括存货产生的利息,机会成本,损耗等;订单处理成本,包括订单的合约、洽谈、传真电话等费用;信息系统成本,包括信息购置的费用,维护的费用等;以及缺货成本等。 二、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分析 在我国的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中,其主要的管理模式有三个阶段,分别如下所讲: (一)第一个阶段——电力企业物资科管理模式 在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中,最早的模式是物资科管理模式。物资科是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归属单位,作为一个物流管理科室,它不具有物资独立采购权以及财务核算权,仅仅只是一个物流单独的管理的科室。也就是说,在最早的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中,采购、财务核算与物资的管理是相互独立的,物资科只需要进行需求计划的汇总,采购计划的上报以及进行物资仓库的管理工作。 (二)第二个阶段——物资公司管理模式 物资公司管理模式是在电力体制不断的改革与深化中出现的,这个阶段的物流管理实行的是主辅分离,人员分流的管理方式。虽然说与电力企业电网运行密切相关的一些部门,比如说生产技术部、调度部、安监部以及试修部还在电力企业的统一管理之中,但是像物资科等这样的附属部门则被分离了出来,开始了自负盈亏的历程。在这样的一个管理模式之下,物资科被分离出来,成立了物资公司,它可以在财务方面自行核算,并且拥有了独立采购的权利,也就是说整个物资管理的权限开始加大。但是在其管理中还是由于管理混乱等问题,给电力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三)第三个阶段——物流中心管理模式 通过第二个阶段的物流管理改革,虽然说让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体系得到了简化,但是也存在着各种管理方面的弊端。所以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资源利用率,降低物流管理成本,物流中心管理模式也就应用而生。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往往省局物流中心会对下级的物流进行统一的宏观调配,取消了原来的物资公司销售模式,大大地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水平。 三、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改革优化 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中,进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大力的降低电力企业在建设生产中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对电力企业来讲,进行物流管理的改革与优化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优化措施: (一)进行物流业务流程重组 在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改革中,首先要做好物流业务流程的重组。其中要以服务为主体理念,以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为依据,根据消费者需求的订单,进行整个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塑造。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要节约服务的成本,维护服务的稳定性,保证服务的质量,并且在整个流程之中还需要进行价值大小的分辨,留下价值大的流程,对于那些价值小的流程要进行缩减或者是外包处理,从而在达到服务客户的基础上提高整个物流管理的水平。 (二)进行物流组织系统整合 进行物流组织系统的整合,是优化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关键。在进行组织系统的整合中,优化物流的输入、流转、输出以及相应的一些信息流的流动构成,建立完善的电力建设、发电、配电等供应链,逐步形成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体化系统,从而达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整个组织系统的优化。 (三)加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的管理与低成本管理是相伴而生的。所以在电力系统的物流管理中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对物流进行信息化 的管理,也是其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在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中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通过对上下游的信息反馈来提高整个电力物流供应链的协调性以及有效性,使得整个物流系统趋向最优化管理,这也是电力企业提高其运营效益,降低物流管理成本的一个关键的措施。 企业物流论文:企业物流成本之分析 在生产企业中,物流成本是除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支出项目,如今的企业物流管理者通过学习、实践和总结,正在探索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物流成本的绝对数值必然是一直上升的。因为,随着企业通过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不断追求,必然会对物流系统注入更大的投资,从而提高了物流成本。高的物流成本是高水平的物流服务的保证,这是物流系统效益背反性的体现,企业很难既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同时又降低了物流成本,除非有根本性的技术进步。但是物流成本上升的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所以物流成本占的比例是在缩小,从而成为经济效益提高的源泉。 一、提高企业的物流能力是获得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反映在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和获得客户持续满意的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对市场信息的把握程度和反应速度上,通过对市场先机的把握去创造更大的需求市场.这就是积极的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最终表现是价格,价格竞争的本钱是成本,成本下降的空间取决于物流成本。物流降成本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这个利润源如何凸现。 要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首先必须了解物流的实际情况,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对物流系统进行分析,有了基础数据,就有了比较基础,就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有了比较基础,才可能制定目标,建立新的物流系统。 当前,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建设、合理化改进、物流运作、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分别由若干部门完成,物流系统涉及成本方面的基础数据很难进行完整有效的统计。这个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 2. 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帐户中; 3. 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无法直接得到各个物流成本项目的金额。 由于难于了解企业物流成本的现状,物流的利润源就掩藏在“冰山”之下,使得企业无法明确目标,无法有效“开发”这个利润源。 企业发展对物流成本受控的要求十分急迫。物流成本受控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成本现状。而有效把握物流成本现状的基础保障是构建系统的组织。因此,企业物流系统组织流程再造、机构整合,变分散管理物流为集中系统的管理物流,使企业物流真正的系统化。 二、物流降成本是个系统工程,物流系统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规律 在物流各项功能之间,某一种功能成本的降低,会使另一种功能成本增加。由于构成物流成本的元素众多,各种费用互相关联,工作千头万绪。因此,要想切实的进行,就必须设立工作目标,明确任务,确定工作优先级,以项目管理的方法,有序受控的开展,最终获得系统的利润。 当前,实现物流降成本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从原来财务成本费用中剥离出属于物流成本范畴的内容,分析和比较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费用与其他费用之间的关系,切实掌握物流系统的成本。分领域全面清理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建立物流成本科学的比较基础。 三、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 流通领域中的物流成本一般包括库存/运送成本、运输成本、发代方面的费用(货主费用)和管理费用,其中:库存/运送成本:利息、仓储、税收、折旧、残损、人力和保险费用;运输成本:货运成本(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管道);货代方面的费用(货主费用);管理费用:Ax(库存成本+运输成本,A为一常量,其取值范围视具体情况而定)。 企业的物流成本由供应物流子系统、生产物流子系统、销售物流子系统和废弃物物流子系统中的显性成本(固定成本)和隐形成本(变动成本)构成.显性成本存在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具体的基础设施、设备资源和运作过程中,隐形成本存在于由于物流运作不畅导致的库存费用增加所形成的资金利息成本、库存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和市场反应慢的损失及管理不善造成的货物损失和损坏的成本。 要明确物流系统的成本构成,就必须明确物流系统的构成,也就是说,必须明确物流通路。 四、明确企业物流成本的范围 企业物流成本的全貌应该是三维的,这就是支付形态、运作范围和功能形式。就支付形态而言,它包括:人工、材料消耗、运输设施和仓库折旧、合理损耗、资金占用利息、管理费用、委托外包等。 就功能形式而言,它包括:包装、搬运、保管、装卸、流通加工、信息交换、物流管理等。 通过对物流通路的分析,明确了各个物流子系统中物流成本的可能构成。接下来,我们应该讨论如何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使物流 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的问题。 五、健全企业物流成本财务模式,理清头绪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模式尚未建立,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物流费用计入制造成本和诸项费用中;流通企业则将物流费用包括在商品流通费用中,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连已经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真实的全貌。 这就是为什么至今为止,我们的企业还不能切实的掌握物流系统的成本的原因之所在。 企业物流论文:管理会计对企业物流管理的作用研究 摘 要: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应用管理会计从物流成本入手,以价值分析为主线,及时反映管理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物流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管理会计;物流管理;价值管理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定义,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应用管理会计从物流成本入手,以价值分析为主线,着眼于竞争优势和价值最大化的获得,及时反映管理所需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物流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内容,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宜德彰。从企业会计工作分工方面讲,财务会计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于社会各相关方面;而管理会计则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更集中地体现会计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考核评价责任业绩等内在功能,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直接作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涵盖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等内容,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 二、管理会计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三、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应用 管理会计的意义国内外会计界已经发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管理费用,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费等包含在其它经营管理费用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这不利于企业发现物流问题和寻找合理的物流方案,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物流管理。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成本,它就是管理会计。 四、推行管理会计,完善企业物流管理 1.完善物流预算体系,发挥预算管理作用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拥有的物流资源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要使有限的物流资源实现尽可能大的物流效果,必须做好物流计划工作。物流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物流预算。目前,我国企业预算体系中没有完整的物流预算子系统,而是分散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原材料预算、人工预算、财务预算中。因此,为了加强物流管理,有必要将上述分散的物流预算部分抽出、汇总,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完整的物流预算体系。合理地组织、管理物流,对影响企业物流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地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合适的物流预算,把企业的人、财、物及各项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物流活动与其它经济活动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企业总目标。 2.全方位物流控制,发挥成本管理作用 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企业必须控制物流计划的执行情况,同原定的目标、计划、预算、标准、定额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从中发现问题或潜力,采取措施纠正或修订计划,以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控制的重点。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物流支出按预定的目标发生,从而使人、物、财得到合理利用,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建立物流责任体系,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应用管理会计建立物流责任体系,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去监督、控制内部物流活动,并将物流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部门和环节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担负起各自应负的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通过各物流责任中心的信息反馈,使企业物流部门和决策机关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4.改变会计职能,发挥价值管理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变化引出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 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做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管理会计不仅全面提供物流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管理奠定基础;还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发挥好管理会计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科学成功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将不断发展完善,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企业物流论文: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物流的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电脑和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相应的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商务便应运而生,其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品的出售以及购买的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具有高效、广泛的特点,电子商务自产生以来,以一种十分迅速的速度发展,同时也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电子商务和物流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交易方式层出不穷,但均离不开一种方式,及物品的流转,任何生产活动的完成都必须有物流的支持,可以说,离开了物流,生产便难以为继,从某个角度来看,一系列的物流活动构成了生产的许多要素,电子商务虽然在世界上发展迅猛,但离开了物流的支持,将英雄无用武之地,正是由于物流的发展,才使电子商务有了迅速发展的基础,否则,没有及时的物流,在方便的电子商务也不能顺利进行。 二、物流是构成电子商务要领模型的重要元素 在电子商务领域中有一个重要的模型,及电子商务要领模型,是对现实电子商务的一个抽象的描述,主要由提供货物的企业,电子市场,以及其他许多要素组成,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次交易,都与各种抽象的“流”有关,如信息流,资金流等,只有物流是实体的,也就是看的见的,是将虚拟与现实结合的部分,只有通过物流,才能够将商品及时传送,保证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 三、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物流对于电子商务非常重要,中国非常着名的网站淘宝网,相信每个人都有购物经历,当你选完商品后,最想问的就是什么时候可以送到,由此可见物流的重要性,当顾客购买了商品,交易过程还没有结束,只有及时有效的物流将货物送到,才能够完成交易,因此在整个电子商务的实现过程中,物流是其根本保证,如果没有物流的及时有效的送达商品,无论多么强大的电子商务都难以让顾客接受,物流发展到今天,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已经有了非常强大的进步,对于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生产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由此可以看出物流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化和规模化的物流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的推进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对于一些只重视电子商务中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者来说,应该改变其观念,同时电子时代的物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变得非常强大,物流也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处理的数据化,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数据的全自动化传输,并且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借助电子商务,物流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最优化处理,从而提高物流的效率,如果信息化没有实现,那么现在的物流业仍停留在手工记录时代,正是有了信息化,才能使先进的设备应用于物流业,使其拥有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电脑及新的电子技术的应用将会让物流业焕然一新。 (2)自动化。电子商务出现以来,对物流业具有重大的影响,增强了物流的自动化能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对所有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提高物流效率,使物流过程中的出错率降至最低,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物流新设备的研制,比如自动识别技术、机器手臂等、运输车全球定位系统等,对于提高物流的效率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3)智能化。电脑系统应用于物流业后,使物流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化对于物流的作用则更进一步,可以自动分析运输路径、库存水平等,是物流业发展的趋势,随着自动化的进程,机器人的运用,物流智能化已经成为一个发展的趋势。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 2.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将对物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反过来物流业也在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将使人们的物流观念发生变革。电子商务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相对于以往的物流业,人们正在接受着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变革,从以往的简单的认为物流只是将货物送达到对物流业整体方式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对物流进行合理的整合,达到高效、安全的目的。 (2)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可以通过网络对物流进行控制,并且这种控制是实时的,可以实现物流的合理化,比如对货物安排方面,可以首先通过计算机进行不同货物发货时间、到达地点、运输车辆的各项数据,然后通过优化组合出一个最合适的路径,已达到节约物流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对一些大企业来说,更可以整合其全球网络,便于企业管理,也便于货物的及时运输。 (3)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经营形态。电子商务将加强企业间的组织和管理,以往的物流仅是针对一个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则是全社会联网,要求物流企业从社会的整体角度来实行组织和管理,其次,电子商务将物流企业进行整合,改变以往的小而散的经营模式,需要一种规模化的经营理念来适应现代的电子商务系统。 然而,即使电子商务发展的在强大,仍然有其不足之处,物流瓶颈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联网无法解决物流问题,以电子商务为主体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对物流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却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物流问题,这需要进行物流平台的实体大量建设方可解决,同时,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物流业发展相对落后于电子商务,也造成了对电子商务的发展的限制。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关系密切,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够实现整体经济的提升,才能够使我国的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企业物流论文:供应链下企业物流管理对策的研究 一、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使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达到整个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作,从而为相关企业节省成本,带来丰厚利润。供应链管理要为从最初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所有客户提供增值的产品、信息和服务的重要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关心物流成本费用和客户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平衡。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是不同于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它不仅仅关注一个企业的运作,而是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的生态环境,运用系统化、信息化、集成化等先进理念来协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决策。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有:第一,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系统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使链上各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其他环节的信息,对于信息的及时处理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并且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第二,实现了物流系统各环节的无缝对接。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不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的,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供应链上的各节点协同运作,将用户需求信息完整、真实的传递到下一环节,各环节无缝对接,整个供应链高效运作。第三,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对于市场的反映必须快人一步。对于市场的反映则是以现有的和潜在的顾客需求为导向,顾客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利用产业链的优势,实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最优化,以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3.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企业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样一个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能及时查询业务的相关信息,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使客户满意最终的产品或服务。 五、总结 本文围绕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功能,并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通过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保证供应链的高效合理运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提高客户的文秘站:满意度。 企业物流论文:探讨从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中求效益 当代工业发达国家曾把物流管理誉为继人力等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开发这一利润源,对减少企业物料流动中的浪货,提高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是指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物料在企业内外流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计划、管理、控制等活动。最早推行物流管理的是美国。又称物流分布管理 六十年代传入日本,名为物流管理。现在,日本的许多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都建立了独立的物流管理部门,和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部门平行,成为企业三大主要管理部门之一。 所谓企业物流,即企业中实物流动,是实现物料(包括全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物理位置转移的经济活动。企业物流活动,包括有形与无形:有形的物流活动,如物料的输送活动、保管活动、装卸活动、包装活动、生产加工活动等;无形的物流活动,如物流的情报活动 企业物流活动,还有内部与外部之分;企业内部物流活动,即从仓库送达生产第一线的供应物流,又称生产物流;企业外部物流活动,即从物料生产者送迭企业的供应物流,又称销售物流。 二、物流管理应加强的内容 企业物流管理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加强: 1.物料的包装活动。包装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在制品、半成品的包装和在物流过程巾换装、分装、再包装等活动。对物料包装活动的管理应全面考虑对产品的保护、促销、效率、回收等因素,具体确定包装材料、强度及包装方式。加强物料的包装活动管理,要根据产品特点和要求,制订包装标准,严格包装工艺。对包装活动要有的足够的重视。克服国产品包装不良引起的质量问题和经济损失。 2.物料的装卸活动。在整个企业物料流通过程中,装卸活动是会频繁发生的,包括对输送、保管、包装、生产加工等活动进行衔接的装卸活动和一般的搬运,对装卸活动的管理,主要是采用最恰当的装卸方式,力求减少装卸次数,缩短装卸距离,克服因装卸不良而引起的产品瞌碰伤损坏 合理配置和使用装卸器具,按照省力、省钱、优质、高效的要求去完成物料的装卸活动 加强物料的装卸活动管理,就是要缩短装卸路径,坚持装卸质量,在提高装卸效益上下功夫。 3.枷料的输送活动。加强物料的输进活动管理,就是要求选择技术经济效果最好的输进方式,合理确定输送路线,以实现安全、迅速。准时,费用步的要求。 4.物料的保管活动。包括物料的合理存放和科学养护。要求正确确定库存数量;便于盘点、收发;便于进出运输f符合生产要求;便于提高仓库面积的利用系数和降低保管费用}符合安全的要求 杜绝积压浪费。 5.物料的生产加I活动 企业物料的生产加工活动是形成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加工阶段,首先要确保生产加工的质量,尽可能减少和消灭不良产品的出现;其次。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工艺性损耗,提高物料利用率;还要加强生产现场的物料定置管理,以加快物料生产加工速度。 6.物流情报活动。包括进行与上述各项活动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运量、收发存数量)的情报活动和有关费用情报、生产情报、市场情报活动。加强物流情报活动管理,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物流情报信息网络,理顺物流情报信息的反馈渠道,正确确定物流情报信息的收集、汇总、统计、使用方法,以保证各种情报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和经济性。 三、优化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措施 当前,优化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措施主要有四项 1.健全和完善物混管理组织。 加强物流管理,组织落实是先决条件。根据物流管理的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物流管理组织,使物流管理专门f£。一般可采取综合管理型,即把物流的生产活动和管理活动结合在一起,统一由原有的物流组织管理。也可采取直接管理型,即设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直接领导具体的物流行动。 2.加强物流的系统管理。 分析企业的物流系统从原材料到成品出厂,物料真正在生产加工检验的操作工序上的时间还不到l0 .其它时间都在库存位置或搬运装卸状态。或等待停滞状态,而这些物料都是物化了的资金,对企业利润至关重要因而 要提高企业物流系统的效益,就必须从整体上加快物流系统的效益,就必须从整体上加快物流系统的运行,减少物流在采购,生产,运输,储存,加工,回收等环节所支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加强物流的综合管理企业物流既是物流管理的对象,又是企业各项专业管理的对象。我们耍加强企业物流的综合性管理,发挥各项专业管理职能,促进物流管理。当前特别要加强物流计量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管理。 . 加强物流计量管理,在物流各环节配置必要的计量器具;建立各环节的计量原始记录和台帐;搞好计量跟踪和计量数据认证,切实保证企业物流管理的数据正确可靠。 加强物流质量管理,要切实保证物料在包装、装卸、输送、保管、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质量。要明确质量标准,落实保证物流质量的措施;要研究解决物流管理中保证质量的有关技术问题,提高集装技术、搬运技术、维护保养技术、装卸技术等物流管理的硬技术水平。提高物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管理技术的进步。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提高物流管理效益。 要制订和完善物流各环节的费甩定额,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严格控制和减少物流诸环节的费用支出 这对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将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 加强物流信息管理,就是要理顺物流信息反馈渠道,强化物流信息的处理程序,建立物流计量、质量、成本、信息原始资料,逐步完善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加强企业物流管理打好扎实的基础。 4.优化物流管理技术在企业物流管理各环节中配套采甩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讲求物流的经济效益,使物流的效率大幅度地提高。 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技术是以优化物流管理硬技术和优化物流管理软技术为中心,逐步实现企业物流运输设备、运输方式、通讯联络和自动装卸,标准包装等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一体化。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技术性复杂的工作。物流管理决定了企业物流活动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当前,企业要增强活力,提高效益,加强物流管理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企业物流论文:某制造企业物流平台建设需求的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更加激烈: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产品研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在快速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低成本的运营,是众多企业面临的难题。制造技术已经不单纯是制造工艺方法和产品设计,制造系统的一切活动都和物流活动有关,引进物流技术,不仅能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减少库存,而且能加快生产流程和销售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某制造企业发展迅速,急需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但是受企业长期发展影响,企业形成了多个业务差异较大的事业部,公司物流管理难度较大,公司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的情况严重,为了进行合理的物流规划,建设公司物流平台,必须对公司物流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对该企业物流现状的分析,准确分析企业在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和阐述物流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企业的未来目标进行预测分析。企业物流规划的需求分析决定了物流规划的方向,如何在进行各种物流规划之前进行有效的物流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缺乏物流需求分析,将出现各种物流问题,给企业造成巨大浪费。物流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为物流活动提供物流供给不断满足物流需求的依据,以保证物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使物流活动保持较高的效率与效益。物流需求分析、预测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物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关系到物流发展规划成功与否,同时也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速度。重视物流需求分析,加强物流需求管理,能够有效引导投资,对浪费现象具有现实的知道意义。本文通过对制造企业发展情况的研究,分析企业在物流平台建设方面的需求。 企业物流论文:谈烟草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应用 摘要:烟草企业的现代化物流建设对于物流效率与成本的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同样也促进了定额管理制度在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应用。在企业内部实行积极有效的定额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节约使用原材料,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组织劳动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定额管理在烟草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定额管理;烟草企业;物流成本;内部控制 一、绪言 定额管理具体是指利用定额制度来对人力、物力、财力使用进行安排的一种管理方法,定额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要遵守的一种标准或者说必须要达到的水平,它具体的应用在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使用以及消费上。定额管理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建立或健全定额体系;通过对技术或者管理方法的革新来制定与修改相关的技术经济定额;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定额制度的贯彻与执行;通过对定额制度完成情况的分析与检查,来详细的总结定额管理经验等。定额管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计划管理、成本的核算、控制与分析的基础。在企业内部实行积极有效的定额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节约使用原材料,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组织劳动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或者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以及相应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在最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定额管理在烟草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具体作用 近些年来,烟草企业的现代化物流建设对于物流效率与成本的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同样也促进了定额管理制度在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应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定额管理这种运营模式必定会广泛的应用于烟草企业物流管理的消耗控制、作业时间控制、操作效率控制、货物移动距离控制以及成本费用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环节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定额管理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研究定额管理在烟草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也同样具有非常现实和积极的意义。具体说来,在烟草企业的物流管理过程中,定额管理主要在下列几个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物流资源消耗控制 众所周知的是,绿色物流一直是包括烟草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物流发展的方向,而节能降耗则是发展绿色物流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在现时,通过对物流运行过程中的包装过程的投入与回收、能源消耗、燃油消耗、办公消耗和相应的卷烟装载量以及各种设备的使用时间进行定额化的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从而节省大量的物流资源,不断地推进行业物流朝绿色物流的方向发展。 (二)物流作业效率控制 烟草企业可以通过对物流作业效率的各个有效的环节进行精确到位的控制,从而明确每一个作业环节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使物流的管理者能够够非常准确而有效的发现物流系统效率低下的各个环节,并利用定额的时间来对具体的原因进行查找与分析,从而不断地改善工作状况,提高系统的效率以及物流的速度,最终为客户提供迅捷而又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三)物流人员岗位设置 在烟草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人员的费用通常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很多的烟草企业物流的人员非常之多,很大一部分又没有实际工作岗位,人力资源浪费的状况非常的普遍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增加了人力成本。石市定额管理就是通过对物流中心的各项工作的作业效率、工作量以及劳动强度,来核定物流岗位人员的具体编制情况,从而为企业确立合乎编制的用工数量标准,也可以为空闲的人员进行分流与转岗,补充进缺的岗位。这样不仅可以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避免了闲置浪费情况的发生,又杜绝了一人多岗、超负荷工作的状况,真正意义的实现了以岗定人、人尽其责。 (四)物流费用管理控制 在物流费用管理控制的环节中,通过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每一项费用进行管理与控制,特别是一些变动费用的各部分更要加以严格的管理与控制,通过这样来使每一个管理人员对每个环节所需要的费用都能够了解与掌握,可以很容易的从中找到存在问题或者管理比较薄弱的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正与修护,从而将成本控制活动有效的贯穿在物流活动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从而在最终提升物流成本的控制能力。 三、定额管理在烟草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虽然定额管理对与烟草企业的物流运行具有非常大的辅助作用,但是它的实施过程却非常复杂,对于从上到下的各级员工的执行力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具体来说,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数据很难定,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定额的标准的制定过程对于指定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之高,同时也涉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问题,很难做到公正科学;其次是数据很难做到完整无缺,这主要是由于,定额标准制定涉及的人员比较多,企业要想整理出所有的业务环节的相关数据,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一般都要经过与形形色色的人进行反复的沟通与交流之后才可能确定下来,工作量非常大;最后一个难点则是数据很难改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定额标准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性的指标,它会随着企业的运营水平以及经营管理的具体环境的改变而不断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定额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涉及的人员非常多,而人员的各种利益也非常广泛,协调起来难度非常大,定额标准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变化的难度也就会相应的增加了。要想顺利解决这些难题,就需要积极的对现时的定额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主要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整体预算,积极的推行定额管理制度 定额管理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用以及消耗所应该遵循的标准或者达到的具体水准。烟草企业在进行定额编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较为准确的测算和控制,从而预测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从某种角度我们可以讲,定额使企业编制预算的重要的依据与标准,如果没有定额的支持,预算就只能是“无本之源”。定额管理也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成本代价诶额曰和能耗的降低,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鉴于定额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它和企业预算编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烟草企业的负责人应该转变思想,将定额管理与预算编制过程有效的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定额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要有一个执行力强的执行机构 烟草企业要想在物流过程中顺利的实现定额化管理,就必须在事先成立起一个执行力强的执行机构,企业高层要认真的关注此事,在思想上高度认同实行定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给于必要的鼓励与 支持,从而成立起一个强有力的、负责定额管理的推行组织,任命具备较强和领导协调能力的人员来担任领导者,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开展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做到责任到人,积极的督促各部门管理人员以及员工配合小组工作,并下达考核控制指标,加强对定额标准的维护,努力总结经验,开展培训活动来提升物流人员的职业素养。 (三)在企业整体预算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标准 制定合乎实际的定额指标是开展具体的定额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管理者要分清哪些指标是可以研究与控制的对象,杜绝那种一刀切和片面化的处理方式,根据某一个关键性的控制点进行分级设置,从而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的体系,将最低的级别或者说是最小的单元来作为研究控制的主要对象,继而确定为定额指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讲究指标的可控制性,同时要弱化一些不可控制的环节,保证最终确定的指标要是那些有控制性和操作性的指标,指标选定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来研究定额标准的确定与配备,从而为烟草企业的物流活动制定出合理的定额指标和定额标准。除此之外,鉴于定额管理与全面预算的关系,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整体预算的具体情况,在预算的基础上和相关的要求下,制定定额管理的标准。 (四)健全各项制度保障措施 要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就必须在定额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来建立定额标准的制定、管理与改进的流程与制度,并将责任明确到人,与绩效考核进行挂钩处理,提高定额管理实施者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也只有这样才会刺激他们运用各种新方法挖掘自身潜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要积极的引入激励体制,建立开放性的管理流程,改变以往的那种以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督促员工将自己的工作收益与企业的效益相结合、相挂钩,使定额管理真正的起到提高烟草企业效率以及效益的有效作用。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促使定额管理工作以及定额管理水平不断的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最终促进烟草企业流成本控制的有效推行。 企业物流论文: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 在我国如今这个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企业的物流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了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之点。因此企业想要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改变原来老旧的物流管理模式,特别是随着供应链系统的引进与应用,这一点显得更加突出。有不少实例表明,具备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企业,其物流管理能力也是处在行业领先地位。那么,对于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一、供应链系统的概述 1.供应链的含义 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具体定义表述如下:供应链包括了在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产品从生产到交付的全部环节和提供服务的所有过程,贯穿了商业活动的全部流程。这种定义经历了一段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供需关系组成的网络。而这些供需关系的主体则是生产方、批发方以及消费方。 2.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包括这样几个特点: (1)复杂性。 整个供应链上存在多个企业节点,每个节点相连构成了供应链。但是每个企业的组织形式各不相同。因此,这使得供应链具有复杂性。 (2)完整性。 供应链的内部具有一个整体目标,这是整个供应链的中心。整个供应链也不单是由制造、采购和销售这些分离模块而构成的,在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是围绕着整体目标而运作。这样密不可分的情况让供应链变成了一个整体。 (3)交叉性。 每个企业的业务所涉及的范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一个企业很可能会在不同的供应链上处于不同的节点位置,这样不同的供应链就会形成交叉。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了交叉性。 (4)动态性。 企业的管理策略不会一直一层不变,反而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因此,企业作为节点在供应链上的位置也是具有动态性的,需要进行实时的调整。 (5)综合性。 供应链贯穿于企业的所有商业活动之中,会涉及到企业生产中方方面面的信息,甚至投资情况。同时它也让各个企业,不管是生产企业还是销售企业的产品都在供应链上流转增值,最终获取利润。因此其本身就综合了增值链、信息链、物流链和资金链,具有一定综合性。 3.供应链系统的含义 供应链系统指得是从最初的原材料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这条供应链上所有涉及到的企业主要业务过程的集合。同时,还包括提供的售后服务。 4.供应链系统的特点 供应链系统所包含的特点如下: (1)整体性。 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性是由供应链上各个节点发挥自身的功能之后,将其集合而成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因为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只能承担自己所当任的职能,只有将其全部整合,才能发挥出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性效果。这个功能的集合,可以让供应链上的企业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收获最大的利益。 (2)目的性。 如上文所提,整个供应链系统有着一个目标。其根本目的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最低的消耗制造出最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以获得消费者的满意,使本企业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最终获得收益。 (3)密切性。 供应链上个每一个节点都是相连的,由此才会构成供应链系统,并发挥整体功效。而他们的结合就是因为供需关系所形成的利益相关体,因此,可以看出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 (4)适应性。 市场是变化多端的,消费者也是各有所需。因此,企业要想适应市场,就必须有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断地提升本企业的适应能力。而供应链系统则可以对市场进行预测,并具备这样的适应能力。 (5)层次性。 供应链系统是不同于单个的企业的,它是一个整体性的管理系统。因此,这个整体性的供应链系统必然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层次性就成了供应链系统的另一特点。 二、供应链系统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仍然是传统的经营方式占主体,主要还是“供销一体化、仓储一条龙”这样缺乏个性化的服务。这就体现出,我国社会分工还是有点不完善,没有对物流活动中的采购、仓储和运送等职能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是无法适应现在日益变化的物流市场需求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顾客对物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果企业还是无法对物流管理进行有效的统筹,那么就只能被市场所淘汰。 2.物流设备和技术落后 要意识到的是,物流设备是物流活动的硬件基础,信息化技术是物流活动的技术基础。但是,我国企业如今的物流管理现状则是设备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先进的物流设备和信息化技术是保障物流服务的根本,如果存在缺陷,那么就会导致物流信息不准确、物流速度缓慢的等情况出现。显然,这些情况的出现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使本企业在供应链上发挥的作用效率降低,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率,最终使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无法取得最大收益。 3.物流管理流程不稳定 因为我国供应链系统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且发展时间也比较短,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之间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管理流程存在风险。这种不安定的风险,会使得密切相连的各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系统出现破裂。 4.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在现如今这个环境中,所有的竞争最后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因为物流管理发展较晚,供应链系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无法为市场提供复合型的物流管理人才。同时,也因为很多企业并不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造成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一直发展较为缓慢。 三、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的改进措施 1.重视现代化物流管理 企业应当重视现代化物流管理,明白现代化物流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将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地步。同时,企业还应当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组建物流战略同盟,建造一个坚固的供应链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供应链系统的优势,从而提升本企业的竞争力。 2.建立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 企业需要明白的是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是一种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的的服务行为,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但是,顾客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企业的物流管理必须做到去适应这些多样化。因此,企业需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去运作企业的物流服务。同时,物流服务过程中,其服务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做到能与顾客进行实时沟通,方便服务顾客。 3.培养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 现代化物流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看出,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咨询公司相合作的途径,来培养出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与此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用人制度,让有物流管理才能的员工可以进入到企业的物流管理之中。另外,企业也可以和学校建立起校企合作,可提供给学校一些机会,比如校外实践或者顶岗实习的方式给予学生们一次真实的岗位学习模拟,事实上这种利用学校的优质人才资源为自己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并能最后准确对接这些人才,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是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但是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努力改进这些问题,尽早建立起一个坚固完善的供应链系统是每个企业的责任。无论是为了企业的自身利益,还是为了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这都是义不容辞的。
校园网站论文:校园网站建设管理初探 摘要;网站是单位或者学校对外的名片,学校网站在学校的宣传和常规运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学校还没有意识到学校网站的功能,尚未开通网站的学校不少,建立了自己网站的学校有不少也没有好好利用,也没能好好管理。笔者作为一个资深网站建设者及管理员,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学校;网站;管理 1概述 S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级学校纷纷建立自己的电脑室和校园网,据统计,在祁阳,电脑室已经普及到了农村中心小学,中心小学的电脑室普及率高达99%,更不用说其他初中高中学校。网络也已进入各级学校。各级学校纷纷组建学校的中心机房,有不少的学校组建了自己的网站,学校网站是学校的名片,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风格。建立自己学校网站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学校网站可以让地区内的人们了解学校,加强家校沟通和了解。同时学校网站也是师生展示风采风貌、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笔者参与建设学校网站多年,在学校网站建设中有着一定的经验和技术。2祁阳县各级中学网站现状 现在全国有众多的高级中学都建起了自己的网站,甚至有些初中小学也都有自己内容丰富,功能完备的网站,不少学校的阿站设计精美,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甚至可以和大型门户网站相媲美。但是在永州,特别是在祁阳县,信息技术和信息应用的春风似乎还没能吹醒这片古老大地。据调查,目前能在百度搜索中找到的学校网站只有祁阳一中,祁阳四中,陶铸中学,祁阳师范学校等四所学校,并且发现只有祁阳一中祁阳二中官网结构完整,但是更新还算不上及时,很多信息都是网站初建立时候的信息,有些甚至是五六年前的内容。校长都换了好几个,那网站显示的学校领导还是前任。由此可见学校对网站的重视程度和对网站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像陶铸中学只是申请了一个域名,网站还没真正建设好。而祁阳职业中专而作为永州市职业中专的楷模,竟然在百度中找不到该学校的网站,也是很让人大跌眼镜的事。网站进入各级学校是迟早的事,这是时代变迁发展的趋势。 3学校网站建站目标 学校网站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宣传学校,为了扩大影响,也为了更好让学校各项管理,各项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同时也是为了让各位教师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共利,所以学校网站必须具备以下目标。 1)树立学校品牌,展示学校形象,公开学校各项管理政策和措施,公开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信息,做到公开化透明化。 2)学校的重大活动安排与招生政策。 3)便学生及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动态及教学纲领。 4学校网站软件配置及使用软件 本人所在学校原来具有一个中心机房,有服务器一台,移动网络光纤直接到学校中心机房,移动光纤是60M流量,中心机房除了把网络通过企业专用路由器分散到各班教室和办公场所,还在服务器上安装了学校的网站,服务器在软件上采用Win2003服务器版本,采用Asp+Access建设网站。网站采用动网内核,界面和内容由单位自己设置,这种配置服务器的方法优点很明显:1、网站空间不受限制,可以无限增加网站内容,如果空间不够,只要在服务器中添加硬盘,理论上来说,阿站空间可以无限升级。2、维护简单方便,不但可以在学校任何一台电脑上后台登录,也可以在服务器电脑上直接操作。3、更新速度快,操作方便,上传文件速度很快。但是存在最大问题就是,作为网站是被访问的对象,更看重的是下行速度,而学校使用的是移动光纤,下行速度严重制约了学校网站的发展。如果在学校校园网中访问本服务器,速度自然不错,但是出了学校局域网,访问速度很慢,并且常常处于无法访问的情况,如果是在外省访问本站,那更是异常艰难。网站本来就是需要客户访问查看,如果网站做得再好,但是无法访问,那这网站就没有存在必要了。必须得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学校统一了思想和意见,决定租用专业服务器的空间。虽然需要投资,操作不方便,空间也有限,网页的页面数在1-200页以内,可以适当的浮动。但是这是推广单位网站必不可少的一环。 要有自己网站,先必须申请域名,目前国际顶级域名已经越来越紧张,只能尽快申请。如果实在无法申请一级域名,二级三级域名也是可以的。当然建设网站第一件事是需要首先注册备案(国家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大约需要一个星期,站域名申请需要1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学校网站规划和建设周期,大概建设周期为一到二个月。必须准备工作充分,调研完备,才能着手组建。 5网站使用软件及规划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的特点、内容形式的不同,规划建设不同的网页表达方式,在设计和创意方面既体现学校的特色,又兼顾其展的方向。做到既量身定做、又兼容并蓄。 5.1设计风格 先构思几个版面,征求单位领导和职工的意见。设计logo图案,背景为学校全景图。一般学校的网站的属性都为综合性网站,学校网站要求风格为清新、简约,网站的主要颜色为蓝色或者绿色。学校网站不可能做得像新浪,网易网站那样高大上全,但是要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让大家想去看,看了后有所收获。不但本校的教职工学生想去看,学生家长也愿意去访问,甚至其他社会人员也愿意访问了解。那这网站就是成功的网站。 5.2界面创意 网站的风格必须统一,不能太多花里胡哨,简洁明了是学校网站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学校网站又标准的图标风格设计,统一的构图布局,统一的色调、对比度、色阶;还得有统一图文风格;当然这些如果管理者一个人忙不过来,可以把这些交付美术组老师负责。在确定网站色调和风格上,再形成自己独特的形象,比如有些学校以红色为主,象征学生火热的青春,有些以蓝色为主,给人以安静恬然的氛围,有些以绿色为主,给人清新、简约感受。个人的偏好是颜色蓝色为主,与操作系统蓝图白云的界面比较一致。 校园网站论文:Web标准在中职校园网站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中职校园网站是对外宣传的窗口,是展示校园文化的平台,是师生相互沟通的桥梁,因此校园网站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文中主要对Web标准及其构成进行分析,并应用Web标准进行中职校园网站建设,实现了网页中结构、表现、行为三者相分离,获得更好的访问性能,降低了维护成本。采用Web标准进行校园网站建设是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Web标准;XHTML;CSS;DIV;中职校园网站建设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可以说网络时刻影响着人们,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站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等。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校园网站是对外宣传的窗口,是展示校园文化的平台,是师生相互沟通的桥梁,因此校园网站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以往的中职校园网站,大多采用层层嵌套的表格布局和复杂冗余的代码。在校园网访问量日渐增多的情况下,网站访问者在机器CPU、GPU、内存等硬件性能影响下,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将页面打开;此外由于各浏览器的兼容性问题,页面的显示效果也是千差万别,严重影响了校园网站的应用和学校形象。因此,为了更好地与外界沟通,使中职学校得以长足发展,采用Web标准进行校园网站建设是必然的选择。 2.Web标准概述 2.1Web标准的提出 Web标准,也被称为网站标准,是由国际工业协会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和其他标准化组织共同制定的一系列的技术规范,以此来创建和解释基于Web的内容,改变二十世纪90年代Web领域中各浏览器生产厂商之间不兼容现象。1998年这些规范被定义为“Web标准”,并在不断发展更新中,使它更方便、更有效、更强大。但它创建一始,并没有被强迫要求使用,也就没有得到网页设计人员的重视。直到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的规范,Web标准在网站建设中才被广泛接受和推广,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标准。 2.2 Web标准的构成 Web标准是一系列规范共同组成的标准集合。符合Web标准的网页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结构(Structure)、表现(Pre-sentation)和行为(Behavior)。其对应的标准也分为三个方面:结构化标准语言、表现标准语言和行为标准语言。如图1所示。 (1)结构:结构是所有表现的基础,用于对网站数据的分类及整合。结构化标准语言主要是HTML,XML和XHTML。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广泛用于现在的网页,用来为文档增加结构信息,如表示标题, 表示段落等。2014年10月W3C宣布完成HTML5标准规范。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是用来定义其它语言的一种元语言,其中的标记是关键部分,网页设计者可以用来创建内容,然后使用限定标记标记它,使每个单词短语或块成为可识别、可分类的信息,常用于网络数据的转换和描述。XHTML可扩展标识语言是用XML的规则对HTML4.0进行扩展而得,为实现HTML向XML的过渡而建立,XHTML结构要求严谨。 (2)表现:用于设计者赋予内容的一种样式。表现标准是CSS(Cascading Style Sheds)层叠样式表,用来控制网页内容的外观,如版式、颜色、字体大小等。使用CSS可简化HTML中各种复杂的标记,实现与HTML所负责的结构相分离,使网站的访问和维护更加容易。目前推荐使用的标准是CSS2.0。 (3)行为:用于用户对网页文档的交互操作,行为标准主要包括文档对象模型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和ECMAS―cript。DOM是行为要操作的文档对象,是浏览器与内容结构之间沟通的接口,用以访问页面上其他的标准组件。ECMAScript是ECMA(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l制定的标准脚本语言,用于实现具体的界面上对象的交互操作,目前推荐遵循的ECMAScript262主要是JavaScript技术。 3.web标准在中职校园网站建设中的应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有了标准才会更加完善,网站设计也是这样。基于Web标准网站设计的核心是实现内容与表现相分离,即网站的结构、表现、行为三者相分离。在中职校园网站建设中采用Web标准,实现内容与表现相分离,才是真正意义上符合Web标准的网页设计,才能达到最佳架构,提高中职校园网站可用性与用户体验。 3.1使用XHTML代码对网站内容进行架构 XHTML是网页代码的核心内容,利用XHTML标签格式化文档的内容,建立语义化文档,实现HTML向XML的过渡。所要遵循的XHTML规则如下: (1)选择相应的DOCTYPE。DOCTYPE是用来说明XHT-ML的版本,在浏览器解释文档时发挥很大的作用。XHTMLl.0提供了严格型(Striet)、框架型(Frameset)、过渡型(Trans~ion)三种选择。过渡型是当前广泛使用的类型,因此在我校校园网站建设中也是使用过渡型,其具体代a格式如下: (2)设定命名空间。这里用来指出文档的所有者,其具体代码格式如下: (3)声明编码语言。这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使代码被浏览器正确地解释并通过标识校验,代码为:。这里声明的编码语言是简体中文GB2312。 (4)所有标签和属性的名字均使用小写字母书写,并为每个标签配备相应的结束标签,正确嵌套标签,将所有的属性用引号括起来并赋值。 3.2使用CSS对网站进行页面布局 布局是表现层技术的基础,所有表现层的设计都基于布局。传统的网页在设计时为了实现页面布局效果,经常会使用大量的表格,有时还会进行各种嵌套,代码的可读性降低,页面字节数直线攀升,页面内容和表现也混杂在一起,维护成本较高。为使内容和表现相分离,采用CSS的页面布局方案。 (1)用D1V来定义语义结构。D1V的中文理解为“层”,它相当于―个容器,包括起始标签和结束标签之间的所有内容。div标签是XHTML页面布局的首选,整个页面更多的区域使用div来标识。以我校的三栏式布局为例,结构如图2所示: 这里定义了bodv、header(页面头部)、content(页面主体内容)、footer(版权区域)四个大盒子,在content这个盒子中又分了两个小盒子:sider(边栏区域)和main(主体区域)。为使header、content和footer从上到下整齐排列,将这三个盒子均放入body中,并居中对齐,控制方便。 (2)用CSS进行样式设置。使用CSS样式表控制网页的字体、格式、颜色等,将表现都定义到CSS文件中,便于访问和维护。CSS的语法结构由三部分构成:选择符fSelectorl、属性(properct)和值(value)如:p{color:blue;font-size:14px}是将段落中文字颜色设置为蓝色,同时字体大小设置为14像素。根据页面的需求,灵活选用选择符是布局的基础。为了保证页面在不同的浏览器上能够有效一致的显示,需要按照CSS2.0标准编写CSS文件。将CSS样式表应用到XHTML中有内联样式表、内部样式表和外部样式表三种方法-引。外部样式表是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一种方式,即多个网页都可以调用同一个样式文件,通过改变一个文件就可以改变整个站点的外观,实现了代码重用的最大化和Web文件的最佳分配。使用标签链接到样式表: 3.3使用基于DOM文档对象模型的标准脚本语言 DOM的产生,缓解了网景Javaseript和微软Jscript之间的矛盾,网站设计人员能够访问站点中的脚本、数据和表现层对象。JavaSeript是用来操作DOM的脚本语言,但两者并不等同。浏览器解释Javascrip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保证JavaS-cript各种浏览器中执行的一致性,编写Javascript时要注意对各种情况分别加以判断和处理,编写相应的JavaScript脚本。 将JavaScript代码保存在相应"*js"的文件中,在需要时调用。如。 4.wEB标准在中职校园网站建O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在中职校园网站建设中采用Web标准,首先减少了中职校园网站建设的成本。由于使用了Web标准,页面的代码和组件大大减少,带宽要求降低,如当使用CSS改版后,每天节约超过两兆字节(terabytes)的带宽,成本随之下降。 其次,使中职校园网站更容易被搜寻引擎搜索到。在当前各中职学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使用Web标准可以让网页的下载速度与网页的显示速度更快,这在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中尤为重要。 第三,减轻了中职校园网站管理者的工作量。使用Web标准制作的网页,不需要变动页面内容就可以进行改版,便于网站的维护。 第四、提供给用户多元化的访问方式。利用Web标准设计的网站易于移植到新的硬件或者软件系统,可以被更多的设备访问,如手机、PDA、屏幕阅读器,实现了信息跨平台的可用性,用户还可以订制自己喜欢的表现界面。 最后,由于Web标准网页提供适于打印的版本,符合web标准的页面也很容易被转换成其他格式文档如word格式,用户无需复制内容便可打印所需要的内容。以上这些都可以使中职校园网站的访问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更有利于中职学校的长期发展。 目前国内应用Web标准进行网站的开发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网站设计人员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校园网站论文:高职院校平安校园网站建设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的平安校园网站是高职院校针对外界进行安全教育宣传的平台,是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为高职院校保卫部门工作的开展增添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本文是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旨在介绍平安校园网站建设的原则、内容,和网站的规划与管理,并提出网站推广的新思路,和高效地完成对保卫处各项事务的处理,构建信息化、高效化、和谐化的平安校@。 关键词:高职院校 平安校园 网站建设 随着国内各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学校都建立起自己的网站,校园的管理也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安全教育活动等高校各项工作都基于网络平台来开展管理。高职院校平安校园网站建设也是基于各省教育厅平安校园创建的文件精神,在校园推广的一项工作,目的是方便师生学习安全知识,把握安全自救常识,提高自我的防护各项危险的能力,并对全国的安全生产情况、安全政策法规、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工作有基本的了解。伴随高职院校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发展,平安校园网站的规划和建设也有很多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提升校园安全工作的效率,如何保证安全危机信息的时效性,如何提升安全教育知识的趣味性,如何保证校园安全宣传工作的全面性,这都是新时期对平安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部门提出的新问题。本文主要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介绍平安校园网站建设的原则、内容,和网站的规划与管理,并提出网站推广的新思路,和高效地完成对保卫处各项事务的处理,构建信息化、高效化、和谐化的平安校园。 一、高职院校平安校园网站的特点 (一)简洁明了,易于操作。网站页面的设计简洁明了,以学校的主打色系为主,配以学校的风景图片,不允许出现任何广告。网站的操作相对简单,对于需要在网站进行事务办理的人员,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栏目,填写相应的申请或者信息就可以办理事宜。例如办理暂住证的时间预约,只需要在户籍管理中选择暂住证办理,填写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办理时间,提交申请就可以了。 (二)校园安全动态及时更新,危机信息及时处理。每周及时更新网站信息,报道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工作的最新动态,学校开展的学生活动和活动中需把握的安全小常识,各二级学校进行的安全教育简讯等信息。危机信息举报专栏中,每天及时关注和处理学生的信息,做好学校的安全监管工作。 (三)形式和内容要体现平安校园特色吸引浏览者。页面的内容多采用图文并茂,加入漫画元素来描述安全知识。并且后续设置一个微电影视频专栏,生动的案例引导,吸引高职院校师生来关注。 二、平安校园网站的内容规划与平台搭建 (一)平安校园网站的内容规划 平安校园网站是围绕教育厅的平安校园建设相关要求来组织内容创建的。网站的页面编排主要围绕实时信息,安全教育、安全宣传活动,消防隐患排查整改,网上户籍、治安便捷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网站各专栏内容相对独立,各栏目的导航功能明确。其主要分为12个专栏,其中包括首页、机构设置、通知公告、校园安全新闻、治安防范、交通消防、户政服务、安全教育、普法宣传、安全论坛、信息上报、视频之窗。 1.机构设置:让全体师生了解保卫部门的人员基本情况和所设立的科室,及内部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分工,并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找相应科室的负责人办理事务。 2.通知公告:主要校园的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每个节假日的安全通告。也会涵盖保卫部门所开展各类活动的新闻,学校的平安校园建设情况,各二级学校围绕平安校园开展的活动的简讯等,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信息,增强网页内容的吸引力。 3.户政服务分出五个子栏目:户政须知、新生户籍管理、毕业生户籍管理、教师户籍管理、暂住证办理预约。该专栏主要是针对新生、毕业生、教师的户籍进行事务办理。并可直接在网络上申请暂住证办理的预约。 4.安全教育专栏中包括三个子栏目:安全文化宣传、安全微课课堂、典型案例。其中安全文化宣传主要是针对每季度开展的安全文化教育宣传的活动情况,安全教育知识;安全微课课堂主要是关注微信平台进行微课学习;典型案例是对全国的安全案例进行共享,让同学们以此为戒。 (二)平安校园网站平台搭建 作为高职院校的平安校园网站,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要对外进行校园的安全新闻信息的及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功能;另一个就是在校内进行用户数据库的维护,便于师生用户在网站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交流。我们在规划平安校园网站时,采用外网和内网的服务器分开使用,内部网服务器进行IP限制,只允许教师用教工号,学生用学生证号进行登录访问。外网主要是放学校的通知和公告,及其他动态信息,内网给师生提供各项安全、户籍、治安、消防等全方位的服务。在服务器使用平台上,我们使用的是ASP+SQL为Web服务提供解决方案。 三、平安校园网站管理和维护 (一)平安校园网站日常信息管理 为了保障网站信息的及时上传,如何合理设置信息流程管理,减少信息的中间环节就很重要了。通过前往多所同省高职院校调研、交流,具体经验包括:1.外网和内网栏目分开:外网的专栏有首页,机构设置,通知公告,校园新闻,普法宣传,视频之窗,内部网的专栏是治安防范、交通消防、户政服务,安全教育,安全论坛,信息上报。2.内外网都设置专栏管理人员,并由保卫处人员根据其分管业务工作来分配专栏,随时关注网站的反馈信息,给予浏览者及时的信息回复。3.设置专门的信息管理员,专门负责审稿,改稿和通知、简讯、通告等重要信息,同时也要收集校内外安全案例,并通过进行归纳整理,用最生动的方法、先进的技术来,既能吸引校园网的浏览者,又能让他们及时把握案例,掌握应急知识。 (二)平安校园网站日常维护 1.加强网站队伍建设 平安校园网站是运用信息技术,结合校园安保管理工作进行规划建设的系统工程。校园保卫部门需要有一支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站管理技术的工作人员,并为其配备好一定的硬件设备和网络工作环境,使他们成为网站管理和维护的主力军;网站的维护,需要保卫部门的网站管理专职人员养成每天浏览平安校园网站的工作习惯;需要定期组织网站管理专职人员去各高校或机构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水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兴趣队伍,协助网站管理人员进行一些简单的维护工作。 2.平安校园网站优化 (1)SEO优化。SEO是指在了解搜索引擎自然排名机制的基础之上,对网站进行内部及外部的调整优化,改M网站在搜索引擎中关键字的自然排名,从而获得更多的展现量,吸引更多目标客户对网站进行点击访问。对于SEO优化,需专员了解网站对应目标群体需求,对网站关键字进行调整优化,以达到网站更多访问量。 (2)网站内容优化。及时调整网站内容,对网站内容的、修改、审核需要网站管理专员进行完成,让内容更吸引人。 (3)网站栏目模块优化。对网站栏目模块进行优化。从网站上线以后,观察其栏目,对栏目进行适当合并、删除、修改,让页面布更合理。 四、高职院校平安校园网站的宣传推广 对于高职院校平安校园网站宣传的推广,方法有:1.新生入学的录取通知书中包含平安校园网站信息及大学生安全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信息;2.可在校园中的警示牌、宣传材料上对平安校园网站网址进行宣传;3.将平安校园网站更新信息于校园网论坛;4.将平安校园网站的主页定期设置在计算机机房中;5.在校园网其他部门网站中进行链接;6.将网站的网址印刷在名片、信封、办公用品等媒介上。 五、结语 高职院校平安校园网站是高职院校师生了解校园安全动态,学习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对外进行安全宣传的重要窗口,所以创建好平安校园网站,对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在师生中普及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建设平安校园网站过程中,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做好网站的功能、内容、管理和推广等工作,才能发挥好高职院校平安校园网站的各项功能,促进保卫工作的信息化技术创新,提高整体安全工作的效能。 校园网站论文:中小学校园网站功能特性探讨 【摘 要】校园网站的建立使学校可以突破传统媒体的限制在网络上开辟一番新的天地。网络具有超时空性、海量存储、交互性等特点,校园的网站正是以这些特点为基础,发挥了自身在资源整合、信息传播、多方交流互动等方面的功能特性,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网站 功能 建立校园网站实际就为学校和社会搭建了一座信息的桥梁。很多学校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且千变万化,版块有多有少,内容更是千差万别。但是仔细分析,却可以从差别中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外。中小学的网站结构模块一般包括:学校介绍、师资力量、科研成果、机构设置、教学成果、学校论坛。对学校来说,在网络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后,学校在向外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再也不用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脸色”,学校有完全的自主权来决定传递哪些信息,如何传递。社会大众也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寻找关于这个学校的各类信息,满足他们对这方面信息的需求。因此,校园网站很好地沟通了学校和社会,学校通过网站及时向社会传递自身信息,社会也能过学校的网站获取需要的各种信息。 一、校园网具有超时空性的功能特性。 1、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 每所学校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教育信息和资源,如各类教学课件、教学试题、教育经验总结,但是这些资源分散于各所学校、各个地区。而且这些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通常来说,处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投入比较多的学校相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不高、条件差的学校来说,掌握着更多的教育资源。这种不均衡影响了不同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得教育发展较好的学校发展得更好,较差的学校发展更为困难。 中小学校网站的建立将有助于改变教育资源的分散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有效地将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使得教育资源实现使用意义上的无限增长。校园网站的建立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将某些教育资源如各类教学课件、教案长久地放置于网站上,方便后来者的借鉴学习,从而实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教育资源的整合。同时,网站还可以冲破地域的界限,实现异地在教育资源上的交流与共享。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将各类资源呈现于其网站上,其他地区的学校、甚至是同一地区的学校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这些资源。 随着中小学校园网站的进一步完善,完全有可能出现一个以网络为桥梁、以各个学校网站为结点的巨大教育资源库,提高教育效率,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2.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但也离不开团体的协作,这种协作既表现为吸收前人在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方面的已有成就,又表现为多个人同时配合协作。校园网站为这种协作提供了便利。网络的超时空性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前人的、他人的研究成果呈现于学校网站上,或者通过学校网站给出相关链接,为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大量资料和指导,方便科研工作的展开,最新成果和交流的有关资料,为他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提供资料。 二、校园网具有海量存储的功能特性。 网络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网络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使它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具有了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方面海量存储的特点。 横向看,中小学校园网站往往设置多个版块,各个版块分别放置相关内容。分门别类的版块信息使得校园网站内容丰富。在学校介绍、新闻、校园活动、教研成果、机构设置、教学素材等各个不同的版块,大量信息填充着这些版块。不同版块的信息相互独立,共同构成整个校园网站的内容。大量的信息使得校园网站成为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所有跟学校相关的反映学校情况的各个方面的信息都可以放在校园网站上。 纵向看,在同一个版块内部,内容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不断更新增添着的。以新闻这类版块最为典型,学校不断有新闻发生,不断需要对这些新闻进行报道,学校网站上的新闻版块不断进行更新,甚至有可能一天就会更新多次。而在更新新闻的同时,并不会将前一天的新闻删去,之前的“旧闻”依然放置在网站上,供有需要的人查阅。这就又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学校网站海量存储的功能,即可以纵向保存历史信息,开成一个纵向的数据库,体现信息的历史纵深感,满足有关人员了解学校过去信息的要求。 三、校园网具有交互性的功能特性。 网络传播的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这种改变传统单向线性传播的结构模式使网络传播充分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校园网站的交互性主要通过论坛来体现。论坛的出现,为家长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言的场地,他们可以及时指出对学校的看法,方便快捷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省去了面对面诉说的尴尬。学校和教师通过阅读相关留言,了解家长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论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参与讨论的主体广泛,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其他成员都可参加学校论坛的讨论,他们既可以是某个问题的发起者,也可以是参加讨论的参与者。 (2)讨论的内容也比较宽泛,绝不局限于学校的问题,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都可能成为讨论的对象。 (3)讨论的具有深层次性,学生、家长、教师平等地参与讨论,从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深层次的分析。 (4)功能的丰富性,论坛有利于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起到交流感情,加深彼此的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的作用。 中小学校的网站通过设置校园论坛,发挥网络交互性的功能,从而一改过去学校内部老师单方面的传者地位,实现了学生、家长、老师间的信息双向交流,体现出大大强于传统媒体的交互性。 总之,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使得高校网站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对学校内部而言,高校网站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可以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可以为师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可以存储大量与学校相关的信息,可以展示学校的风采。对学校外部而言,可以满足社会对学校相关信息的需求,可以成为外界了解学校的窗口,可以作为社会与师生交流的场所。总之,高校网站建立之后,成为了一座桥梁,既沟通了学校的各部门和人员,又加强了学校与外界的联系,从而在信息社会满足了大众多方面的、双向性的、大量信息需求。 校园网站论文:刍议校园网站建设和安全管理的控制要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应用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方面,校园网站的建设就是将信息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行结合应用的最好实例。但是我国目前所进行的校园网站的建设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都是不完善的,对信息的安全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威胁的。在本文中将对校园网络建设以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且对其中重要的控制要素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校园网站 建设 安全管理 控制要素 1 前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教育行业就可以进行校园网络的建设,并且很多的企业都逐渐的进行了局域网的建设。校园网站的建设在校园内部可以进行信息交流、资源的共享,对教育管理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实现校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对校园形象的塑造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由于这些优点的存在,使得校园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保证校园网络能够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设。 2 校园网站的建设 在进行校园网站建设的过程中是有着多种条件的,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 2.1 选择合适的服务平台 目前在进行网站建设的过程中是存在着多种的服务平台的,这些平台都是具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所以在进行选择过程中,需要对所建设的网站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选择最为合适的服务平台。从操作系统上来看,常用的有Linux 和 Windows Server系统这两种常见的系统,这两种系统都是具有其特有的特点的,首先Linux 系统是具有多种版本的,并且每种版本的主体结构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并且在选择Linux 系统之后很多的软件都是可以免费获得的,在进行资源代码的提供时,用户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软件进行修改,这也就是说该系统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的;而对Windows Server系统来说,其使用过程中的费用是较大的,同时也无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但是这种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是非常容易掌握的,系统的安装也是非常简单方便。将这两种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发现,Windows Server系统在进行安装、设置、学习以及使用的过程中是更加方便简单的,对于新用户来说是非常容易上手的,但是这种系统对硬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Linux 系统在进行安装、设置、学习与使用的过程中是较为复杂的,不过相应的对硬件的要求也是相对较低的。 2.2 结合数据库实现页面的动态显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行静态Web站点的开发与管理是越来越困难的,主要就是这种静态的Web站点的交互性是非常差的,其中的信息以及内容需要由人为的进行修改才能够实现变化。这也就需要网站的管理员对网站中的信息进行及时的修改,这对于管理员来说就是有着较为沉重的任务的,所以在进行校园网站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与都数据库进行综合使用,主要就是由于数据库叫其他形式的数据来说是非常容易进行修改与管理的。 而数据库访问技术主要就是指当客户端进行了浏览器的安装之后,就可以通过通过这个浏览器,在进行关键词的输入之后实现与网站的交互,接着浏览器就会将这个关键词送至网站的服务器,服务器就会在数据库中进行相关内容的搜寻,并且再次传递给用户。在进行校园网站建设过程中进行数据库选择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要保证该数据库能够使得更多的用户进行顺利的访问;其次就是进行建设的数据库需要为关系型的,这要就是由于这种关系数据库的功能更加的完善,在运行的过程中是非常可靠的,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站在建设的过程中都是依赖这种数据库进行的。 3 校园网站安全管理 随着校园网站的建设,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进行使用,为用户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在使用的用户中也不乏存在着一些动机不良的人,使得网站的安全收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对网站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1 网络平台 对于校园网站的安全管理,网络平台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同时也是基础。对网络平台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与安全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对所采用的操作系统的类型以及安全级别与使用要求方面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且对系统进行及时的修补,对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并且对一些不常用的服务进行及时的关闭,对一些存在着敏感性内容的端口进行关闭。另外就是需要对网站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的原因以及攻击者所留下的痕迹,通过操作系统中的日志文件进行发现,而日志文件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审查与检测,其所进行的检测还是动态检测。最后就是对于服务器软件来说,需要进行正确的安装以及配置,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就是安装的目录最好是不要放在系统分区上,在结束了安装之后需要将其中的文件以及目录进行删除,并且进行一个新的目录的建设。 3.2 服务器的安全 对校园网站的安全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主要原因就是服务系统中的各种用户,发生这种威胁的主要原因就是用户的口令强度是较为弱的,进而被破解;用户的权限是存在着不正当现象等。对服务器的用户的安全管理主要就是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就是通过 Guest 帐号进行,第计算机管理中的用户将 Guest 进行禁用,并且还需要对 Guest 用户进行复杂密码的设置;对不必要的用户进行删除,对不再使用的用户进行删除,对系统的用户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其次就是进行两个管理账户的设置,用一个用户对日常事物进行处理,另外一个就是在需要的时候进行使用;进行一个陷阱用户的创建,进行一个本地用户的建设,并且将权限设置为最低,但是进行严格超级复杂的密码设置,通过这种方式对入侵企图的人进行及时的发现。 微软在网站上会定期的系统安全漏洞补丁程序。要经常查看补丁程序,不定时的上网下载升级操作系统补丁程序,一定要按逻辑顺序使用这些补丁程序。如果以错误的顺序使用它们,结果可能导致一些文件的版本错误,系统也可能无法启动。 3.3 从网络环境进行分析 所谓的网络环境就是指网站的服务器所在的校园网络,主要就是包括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网络中的用户主机,而这种网络环境的安全是保证网站安全的基础。保障网络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并且对网络中的用户主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进行防火墙以及入侵检测系统的建设,进而保证校园网站的重要通道是安全的。 作为网络安全防护的中坚力量,防火墙的作用能力为IT行业所熟悉。在安全策略中,防火墙是核心部分。它是通过程序限定对我们所用网络的访问,保护我们的计算机不受黑客的袭击,计算机中的信息不会遭到黑客的篡改、删除。 3.4 从网站的数据库进行考虑 想要保证校园网站的安全性,需要保证数据库的安全,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将做好数据库的备份以及恢复,另外就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的用户的身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与检测,对数据库的远程登录进行设置,从而避免这个方面出现漏洞。 数据库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防止SQL注入攻击。SQL注射能使攻击者绕过认证机制,完全控制远程服务器上的数据库。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简称,它是访问数据库的事实标准。目前,大多数Web应用都使用SQL数据库来存放应用程序的数据。几乎所有的Web应用在后台都使用某种SQL数据库。跟大多数语言一样,SQL语法允许数据库命令和用户数据混杂在一起的。如果开发人员不细心的话,用户数据就有可能被解释成命令,这样的话,远程用户就不仅能向Web应用输入数据,而且还可以在数据库上执行任意命令了。 SQL的预防方法:前台输入验证是对接收的参数进行检查,最大限度的保证符合定义的标准的过程。前台输入验证的理念是不相信用户输入,检查每个用户输入是否满足预设定的类型、长度或大小、数值范围和格式等。前台输入验证时可以使用只接受已记录在案的良好的输入的操作的白名单验证方法,也可以使用只拒绝已记录在案的不良输入的集合的黑名单验证方法。 3.5 进行网站安全的规章制度的建设 对校园网站进行安全管理,不仅仅需要从技术方面进行管理,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这对于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性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而规章制度主要就是包括安全管理级别以及安全管理的范围,进行网络使用规章以及人员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且对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以及应急措施进行制定。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将校园网站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的校园网络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保证校园网站能够是安全可靠的,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校园网站论文:校园网站建设与管理探析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校园图书馆网站成为学校信息、远程教育、内部沟通的重要平台。校园图书馆网站作为一个学校的资源网站有属于它自己的优点:可远距离输送、随时随地、快捷便利。文章就校园图书馆网站的建设过程:初步规划、网站的设备选择与网络环境、网页的设计制作进行介绍,以及对网站的管理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校园;图书馆;网站;建设;管理 1 校园图书馆网站的基本要求 校园图书馆网站的重点是为访问者提供资源,为访问者提供便利。因此,图书馆网站需要以检索和个人信息管理为主。可以将网站分为书目检索、我的图书馆、资源、使用指南、学校概况和公告栏等。 2 校园图书馆网站的建设 2.1 校园网站的初步规划 校园图书馆网站可根据需求设立其结构,图书馆网站以检索资源和个人信息为主,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网站首页建立个人图书馆和各种资源检索等一级栏目,再根据需要下设各类子栏目。 校园网站要确定属于自己的域名,网站域名可采用英文缩写,也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也可以自行设计容易记忆的域名后申请批准[1]。例如,图书馆网站域名可以用library,再加上学校名称的简写,这样一目了然。 2.2 校园图书馆网站的设备选择与网络环境 网站的设备要根据实用性、稳定性、先进性进行分析选择,实用性是指根据网站的功能确定校园网站的访问量,再根据校园图书馆网站的访问量选择出适合服务器的硬件[2]。不同的服务器,有不同的配置要求。稳定性是指在校园图书馆网站高效运转的情况下,服务器不出现一些大的问题。一个网站的服务器作为整个校园网站的主体,若是不能很好地承担较多的负载,很容易导致系统坍塌,导致网站不能使用,因此,服务器拥有良好的稳定性是校园网站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当然,还有一些自然因素也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在长时间的工作下必然会导致服务器的温度上升,温度上升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散热、通风措施也要有所考虑。因稳定性不好造成系统坍塌的情况,比如:在学校进行全校性选课时,它所面对的访问者是全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访问,访问量过大,导致服务器坍塌。先进性是指使用目前最新的产品,从而提高服务器的使用年限,当然,这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选择。例如,随着CPU的发展,可选用多核心配合64位处理器。 网络环境主要是指校园图书馆网站的软件平台。软件平台的选择可根据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进行选择。操作系统主要包括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我国一般选用Windows系统的较多,虽然该系统费用与硬件配置较高,但其操作简单,管理服务器方便,维护成本低。Linux系统虽然费用低,硬件配置低但是其操作过程复杂。数据库有Access、SQL Server、Oracle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网站较大,使用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大的数据库。Dream weaver和Fronde是最常用的开发工具,可以优先考虑。例如,学校图书馆网站后台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和Oracle。 2.3 网页的设计制作 一个网页的设计制作首先要考虑的是设计风格,一个良好的设计风格可以体现图书馆的风格特色。网站的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色彩、版式、图饰、文字等方面,在色彩的选择上,选用暖色调与冷色调相结合,避免使用单一色调,在版式上,可以采用主次分明、大小结合的样式。在图饰的选择上,可以优先选择以图书馆的图片为背景,使访问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图书馆的外貌。在文字方面,在突出重点时,可以使用大字号利用一些鲜艳、亮丽的颜色其他的适度选择。对于图书馆网站,要重点突出资源、服务指南,色彩搭配简单明了,让人感觉简单易懂,易操作。在设计风格确定后,要尽可能地根据校园网站的需求,利用有效的资源,制作出方便使用、高效运行的网页。 其次,首页也是至关重要的,访问者进入图书馆网站首先看到便是首页,它为访问者留下网站的第一印象,由此可见首页的重要性。在首页的设计中,除了要考虑设计风格外,还要在一些细节上多注意,同时,也要考虑首页的全局布局,以网站的各级内容建立全面的链接结构,做到清晰明了,从第一印象上吸引访问者。对于图书馆网站首页最重要的是要设立检索指南,对于一个新进入网站的读者来说,如何使用是至关重要的,还要为与读者互动提供一个小空间,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 3 校园网站的管理工作 一个校园图书馆网站在制作完成后,并不意味着校园网站的建设结束,还需要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在管理与维护时,需要做到管理人员分工协作、日常维护等工作。 3.1 管理人员分工合作 网站的管理需要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下设各个部门,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的栏目,各部门相互协作,及时将网站的信息进行公布。这样分工协作可以使网站内容尽快充实起来,同时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3.2 校园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 首先,管理人员要对在网站上的资源进行审核,审核内容的准确性,要确保访问者看到的资源是准确的。并且要及时提醒管理人员资源,防止出现资源不及时、资源量不足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学位论文、期刊、报纸,这些都具有及时性,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读者的需求。 日常维护中最重要的便是对于网站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并且及时地进行维护。对于校园网站的安全漏洞有四种:系统瘫痪、篡改信息、网页挂马、控制入侵[3]。系统瘫痪是指黑客对校园网站系统进行攻击,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网页挂马是指黑客将病毒隐藏在网页上,在访问时,随访问者运行,窃取信息。想要使校园网站长久的运行,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是进行防治计算机病毒、外来系统的入侵、以及内部用户的破坏。对于计算机病毒,可以使用一些反病毒软件,对系统进行检测,特别对于最重要的服务器,进而防止病毒的入侵。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在访客进行访问时,可以使用身份认证系统,允许有访问权限的访问者访问。其次,可以设置防火墙,通过使用防火墙,使不信任的网络进行隔离,进而确保其安全性[4]。但是校园网站防护的与攻击是双重的,有防护就会有攻击,因此只有不断地加强防护,才能更好地维护网站的安全,提高网站的使用年限。 为了在系统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的恢复,可在校园网站建设完成后,建立一些应急措施,例如,对系统进行备份,这样即使系统崩溃,也可以及时进行修复[5]。备份时,可以采用整体备份或部分备份,整体备份是指对整个系统的所有文件进行保存,部分备份是指只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进行保存。对于图书馆网站,大大小小的数据库很多,可以只备份些常用的数据,其他的慢慢恢复。 4 结束语 校园图书馆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是信息化时展的趋势,这在教育工作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校园图书馆网站的基本格局已经固定,但是,依然需要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完善,不断地为访问者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这就需要管理者不断地提高技能,访问者不断地提高素质。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校园网站论文:基于后台管理的校园网站系统设计 摘 要为了保证校园网站的正常运行,必要的后台管理也是必要的。分析当前校园网络存在的弊端,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功能更强大、管理更方便和访问速度更快速的可以动态交互的校园网站。 【关键词】数据块管理 内存管理 链路管理 设计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单纯使用静态内容的HTML写的网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校园网站的需求。校园的老网站,每增加一条信息,必须让懂HTML技术的人修改网站代码,然后再上传到服务器上。这样,对网站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做出来的效果也不好。因此,要开发一个功能更强大、管理更方便、访问速度更快速的可动态交互的校园网站。 1 整体设计 校园网站系统,后台管理包含基本设置、栏目管理、内容管理、链接管理、模板管理、数据块管理、数据库管理、管理员管理等功能。只要用户登录进后台,即可对前台的信息进行管理。 2 管理员模块设计 管理员模块负责后台管理员的后台登录、管理员的增删改功能以及信息的签名功能。 (1)后台登陆设计:后台登陆是关于学校网站系统的后台登录入口。 (2)管理员管理设计:管理员管理是关于学校网站系统的管理员进行管理,如查看、增加、修改、删除管理员,可对被信任者授权后台管理。 (3)信息签名设计:信息签名是关于学校网站系统的新闻条目信息进行签名。 3 数据库模块设计 数据库模块负责对网站所需的数据库表进行数据库备份、恢复和下载删除功能。 (1)数据库备份设计:数据库备份是对当前状态的数据库进行。 (2)数据库恢复设计:数据库恢复是将数据库恢复。 4 网站备份模块设计 网站备份模块负责对网站的代码进行备份、下载和删除功能。 网站代码备份设计:网站代码备份是对网站当前代码进行备份到服务器。 5 皮肤模板模块设计 皮肤模板可以对前台的背景风格和主页布局进行实时切换,以满足网站访问者的审美疲劳,增加网站访问者的新鲜感。 (1)新增皮肤模块设计:新增皮肤模板是添加一个已经做好的新模板,将新模板放到template文件夹下。只要将模板名称设为模板文件夹名称即可。 (2)皮肤模块管理设计:皮肤模板管理是管理当前存在的模板。 6 栏目管理模块设计 栏目管理模块负责对网站的主导航栏以及旗下的子栏目和下载中心、图片热点、新闻中心的子栏目进行增加、编辑、删除、查看栏目信息等操作。 栏目管理设置设计:栏目管理设置可以进行增加、编辑、删除等栏目管理操作。 7 内存管理模块设计 内容管理模块负责对已经划分好的栏目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等操作。 (1)管理学校概况设计:管理学校概况可以对主导航栏下的学校概况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 (2)管理组织机构设计: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对主导航栏下的组织机构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 (3)管理师资队伍设计:管理师资队伍可以对主导航栏下的师资队伍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 (4)管理本科教学设计管理本科教学可以对主导航栏下的本科教学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 (5)管理学科建设设计:管理学科建设可以对主导航栏下的学科建设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 (6)管理科学研究设计:管理科学研究可以对主导航栏下的科学研究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 (7)管理学校文化设计:管理学校文化可以对主导航栏下的学校文化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 (8)管理校友工作设计:管理校友工作可以对主导航栏下的校友工作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 (9)管理新闻中心设计:管理新闻中心可以对主页的新闻类栏目的内容信息进行添加、编辑和删除管理。 (10)管理图片热点设计:管理图片热点可以对主页的图片类栏目的内容信息进行添加、编辑和删除管理。 (11)管理下载中心设计:管理下载中心可以对主导航栏下的下载中心的内容信息进行添加、编辑和删除管理。 8 数据库管理模块设计 数据块管理模块负责对数据块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等操作。 (1)管理数据块学校简介设计:管理数据块学校简介可以对主页的学校简介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 (2)管理数据块人才培养设计:管理数据块人才培养可以对主页的人才培养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 (3)管理数据块联系我们设计:管理数据块联系我们可以对主页和各栏目的联系我们内容信息进行管理。 9 链路管理模块设计 链接管理模块负责对友情链接的内容信息进行管理等操作。 管理友情链接设计:管理友情链接可以对友情链接的内容信息进行添加、编辑和删除管理等操作。 10 设计管理模块设计 设置管理模块负责本网站系统的各种信息进行设置管理。 (1)设置基本信息设计:设置基本信息可以设定网站的基本信息如网站名称、网站地址、网站LOGO。 (2)Banner配置设计:Banner配置可以设定网站主页和分页Banner资源信息。 (3)页脚设置设计:页脚设置可以设定网站的页脚底部信息如网站版权信息、地址信息、联系方式。 (4)主页配置设计:主页配置可以设定网站主页的相关信息。 (5)界面风格设计:界面风格可以设定网站分页的相关信息。 (6)在线客服设计:在线客服可以管理网站浮动客服的相关信息。 11 网站静态化模块设计 网站静态化模块属于网站后台部分,被设计负责配置是否启动本网站系统的静态化状态,以及生成本网站系统的静态页面。网站静态化技术,可以提升网站访问速度,提高网站安全性。 12 总结 本文研究了基于后台管理的校园网站系统设计,系统主要用到PHP技术以及其他一些辅助技术,客户端只需普通浏览器即可访问网站和后台管理网站,同时PHP丰富的技术,以及MYSQL能够实现各种操作,使得本系统的开发可行而且经济。 校园网站论文:扁平化设计在高职院校校园网站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扁平化设计这个概念兴起于近几年,由于一些大型公司和组织在网页设计上都将风格偏向了它,所以扁平化设计获得了巨大的流行。如今这股设计流行风也吹进了校园。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高校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高校也逐渐重视了校园网站的建设。文章通过对笔者所在高职院校校园网站改版前后的设计进行分析,阐述了扁平化设计的具体运用,给其他高职院校校园网站的界面设计提供了一些建议与思路。 关键词:扁平化;高校网站;网站;设计;建设 如果问时下网页设计的流行趋势,都能听到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这个概念。所谓“扁平化设计”所指的是抛弃那些已经流行多年的渐变、阴影、高光等拟真视觉效果,从而打造出一种看上去更“平”的界面。善于用颜色去鼓励用户探索。它是极简主义的直系亲属,不过更复杂和多样化一些,既兼顾了极简主义的原则又可以应对更多的复杂性;通过去掉三维效果,将锐度和清晰度融为一体。如今这股设计流行风也吹进了校园。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参与的“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改版前后项目的分析,简述扁平化设计在高职院校校园网站建设应用中的优势,为今后高职院校网站的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1 高校校园网站的发展概述 在互联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也带动了高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而高校网站建设则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高校网站是学校对外交流与宣传的窗口,是学校进行形象展示、信息、交流沟通、招生就业的重要阵地,也是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途径。早期的高校校园网站主要是起到信息的作用,但存在着布局单一、填塞信息内容过满;不重视色彩搭配;缺乏人性化设计等各方面的问题,可喜的是随着高校网站建设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诸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制作精良的高校校园网站。这些极具特色、制作优美的高校网站也引领了其他高校校园网站的建设与发展。 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站发展总体滞后于本科院校,这与领导的重视程度,专业设计人才的匮乏等各种因素有关,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力度的加强,高职院校在学院网站这块也渐渐重视,不断进行改版,近些年一大批优秀的高职院校网站异军突起。通过分析发现,这些优秀的网站几乎都应用了扁平化的设计风格,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官网也是应这股潮流而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版。 2 扁平化设计在高职院校校园网站设计中的运用 在设计之初参考了众多国内高职院校网站,结合学院的自身特色,与相关技术人员的配合,最终完成了整个改版工作。该网站于2016年1月正式运行,视觉效果较好,得到了用户的肯定(http:///webSite/)。改版前后的网站如下图1和图2: 整个页面采取扁平化设计,具体设计体现如下: 1)布局 扁平化设计是一种极简主义的美术设计风格,所以在排版上尤为重要,讲究整齐有序、条理清晰,摈弃复杂的排版结构。原来的信息堆积,布局过分饱满、凌乱,重点不突出。所以网站在布局上精简,将原来复杂的“国”字形结构改为简单的三分栏,用大的颜色块来布局,改版之后将原来“快讯”、“公告”之类的栏目划到统一的中间信息栏下,一目了然。 2)中性之美和鲜明的对比 在扁平化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极为重要。由于抛弃了拟物化设计风格的渐变、高光等特效,只能使用纯色块来进行设计,那么在色彩的搭配和选择上就极有讲究。为了能让使用者舒适的阅读,不造成眼睛疲劳或者其他不适感,设计师应尽量选择中性的颜色。也就是说,要避免使用饱和度过高的纯色,比如纯红、纯绿、纯蓝等颜色,因为这些颜色在展示的时候会非常刺眼,严重影响使用者的视觉体验。在色彩的应用中,要注意颜色之间的对比,只有通过鲜明的颜色对比,才能迅速抓住使用者的眼球,让设计师的意图表现的更加明确,通常是通过亮度、色温、对比色、互补色等等手段来实现颜色的对比,应尽量避免使用参数相近的颜色,这样的颜色搭配会使阅读困难,甚至会造成使用者的极度不适。在新版的设计中,整个网站的主色调采用了饱和度低的蓝色,这种冷色调不刺眼,方便阅读。同时在一些小面积的地方诸如角色登陆的“教师”、“学生”等小图标用绿色、橙色等暖色系的色彩与主色形成对比,迅速抓住阅览者的眼球,使得页面活泼灵动。 3)极简贴切的图标 扁平化设计追求的是一切极其的简洁、简单,反对使用复杂的、不明确的元素。在设计扁平化风格界面时,特别是在图标的设计时,应该遵循极简原则。复杂的、含义模糊的元素将会造成使用者的困扰,这与扁平化设计风格直观、简洁的总原则是相违背的。只有采用足够简约的设计元素,才能达到最好的展示效果。改版网站在诸如微博、微信等图标上都采取大众化的标识,一目了然。 4)更多的圆角 在扁平化设计中,设计师经常会采用圆角设计,以防止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造成伤害,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深受使用者的欢迎。同样在用户界面设计过程中,使用一些圆角图案,不但会使设计更具亲和力,也会让使用者更容易接受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这也符合大众追求圆润、圆满的心理需求。改版网站在一些小细节诸如“学生事务”的图标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圆角设计的原则,这种更具亲和力的设计使学生浏览网站的时候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5)字体的选择 在扁平化设计风格中,因为追求极致的简洁,力求最快速、最直观的表达设计者的意图,所以在字体选择上也是以简洁、清爽为标准。应采用通用的、笔画清晰的字体,避免使用字迹不清的字体,比如草书,特殊字体等,也应该避免使用已经不再流通的字体,比如古代甲骨文、篆体字等等(特殊用途除外)。对于中文字体来说,诸如雅黑、幼圆或者细黑等字体都是不错的选择,英文字体也是同样的道理。新改版网站菜单主要以宋体和微软雅黑字体为主,字体颜色则采取最简单又最突出的黑与白两色,使得网站的文字阅读起来清爽,不费力。 6)善用灰色、白色 黑色、白色和灰色在扁平化设计中至关重要,由于采用了大量的色块,难免给用户以眼花缭乱的感觉。所以在有的时候,设计师为了突出重点,可减少色块的使用,而转由使用一种或者二种主要的颜色来突出主体,其他部门则通过灰色来表达。由于灰色与任何颜色都不冲突,所以在设计时,巧妙的使用灰色,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确的使用灰色,将使主体更明确和突出,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白色干净整洁,是最普遍的背景色,运用好白色可以提高整个网页的档次。改版后的网站在诸如“快速通道”、“公共服务”等小图标上未点击浏览时呈现灰色,而鼠标点击的时候则呈现与主色调蓝色的近似色,与主色调遥相呼应。而整个页面的背景色通过灰、白、虚图等方式淡雅的点缀,这些点缀不但没有喧宾夺主,反而将视觉点更加有效集中在屏幕中间,整个网站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对比。同时整站的设计也非常注重留白的运用,给浏览者充分的呼吸空间。 7)拟物设计的转型 对于原有的拟物设计风格,如果要向扁平化设计转型,那么只需要将原来设计风格逐一抛弃,分别去除描边、阴影、渐变、高光等等特效,让设计回归本原,用最简洁的几何图形和最清晰的颜色来表达设计者的灵感。在旧版网站中尤其是菜单栏的设计即是拟物化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加了诸多的阴影、高光等按钮样式效果。繁多的样式让网站的加载时间变长,在新版网站中则摈弃了这一设计,采用了扁平化设计之后,所有 的图标,菜单等栏目在设计时均将这些风格全部抛弃,经过测试页面优化达40%以上,加载时间大大缩小。 8)拟物设计和简约设计的和谐统一 扁平化设计取得了简约设计和拟物设计的精华,并将这些元素融合为一体,看起来既友好又亲切。通过展现清晰动人的界面来实现界面的友好性,类似于简约主义,扁平设计脱去了华丽的虚拟元素,只展现必要的功能。但它没有简约主义那样严格,所以合理得当的装饰与交互是必要的。在新版网站中,这种设计体现在诸如“快速通道”、“公共服务”等小图标上,当点击这些小图标的时候,小图标会进行旋转,这种简单有趣的人机小互动增加了页面的友好与活泼性。 3 总结 扁平化设计统一了简约设计和拟物主义的设计目的,有自己独特的可用性思想,它脱去了冗余的形式,代码简洁且有高适用性,适用于快速加载的网站。它在每一类应用上都能展现自己的美,不论是桌面还是手机屏幕,都能保持一如既往的清晰和适应,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犯错,提高了用户体验。 校园网站论文:浅谈校园网站安全防护 摘 要: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极大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校园网站作为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是学校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形式的网络安全问题频发的今天,如何确保校园网站正常运行,已经成为校园网站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校园网站 安全防护 安全威胁 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部门的不断普及,各级各类学校都陆续建立自己的校园网站,并且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将自己的网站与互联网相连接,基于互联网存在的风险,与其接入的校园网站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校园网站作为学校对外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学校权威消息的重要平台,其包含的学校财务、建设规划、教学动态、以及重要通知等信息是外界了解学校的主要途径。如果出现学校网站被非法入侵造成信息被恶意篡改、删除等网站安全问题,则会给学校网站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校园安全正成为学校管理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一、校园网站安全威胁的来源 1.校园外部的威胁 通常校园网站建立并接入互联网以后,任何进入互联网的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进入学校网站,浏览校园网站信息,而与互联网的连接就给外部非法入侵者提供了机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遭到外部入侵者的恶意入侵。然而,虽然威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校园网站的运行过程中却缺乏应有的安全管理意识,许多学校在校园网站安全管理上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一般只是在学校网站和互联网之间简单设置一个防火墙,甚至有的学校连这个最起码的安全屏障也没有设置。这种对校园网站安全管理认识的不足,给校园外部的恶意攻击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2.校园内部的威胁 通常来说,对校园网站进行访问的通常都是校内师生,但是,由于校内访问人员中,多数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而且绝大多数也不是从事计算机研究的人员,所以,对网络安全的意识总体不高,如果他们的电脑成为肉机,被用着攻击校园网站的主机,那么,就会给校园网站的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有调查显示,在目前针对校园网站的恶意攻击行为中有超过半数的攻击来自于校园防火墙内,甚至有些大学生由于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为了显示自己能力出众,甚至会单独或者伙同同学一起攻击校园网站,更甚者攻击行为只是为了消遣娱乐。 二、校园网站的安全防护措施 1.提高校园网站安全管理意识 校园网站的安全防护首先要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学校要注重对网站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时刻以高度负责的安全管理意识投入到网站的安全管理中去。 2.防火墙 在网络安全管理策略中,防火墙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对网络访问进行限制的方式,保护计算机不被黑客侵入,从而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通常来说,在目前的校园网站防火墙中主要有瑞星、江民、天网、以及APP等防火墙。为确保校园网站的高度安全,笔者认为,应该选用高性能的防火墙,以有效阻止各种高性能的扫描工具的嗅探和信息收集。 3.网关 网关之于校园网就像学校大门对学校的重要性一样,它是校园网站与英特网连接的出入口,对校园网站的病毒入侵必须要以此为路径。所以,在校园网站安全管理中把好网关这第一道关口,对于有效减轻来自校园网内部的安全压力有明显的效果。 4.服务器 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独立设置WEB网站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WEB网站服务器只是提供互联网浏览服务,而数据库服务器只是对内网的某台指定主机提供访问服务,并且要设定用户名和密码,避免网内某台主机被作为肉机对数据库服务器发起攻击。数据库服务器不和互联网连接。 5.做好数据备份 在网站运行过程中,各种安全问题往往是难以预料的,不管是黑客入侵、认为操作失误还是计算机硬件损坏或故障,通常都是突然发生,往往会对计算机正常运行产生严重破坏。因此,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网站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对网站相关数据进行备份,将网站数据和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作为网站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的主要内容。确保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网站信息数据不至于永久丢失,而是通过备份和恢复的方式保护数据,确保数据得到有效保护。 三、结语 校园网站安全防护是一个设计多方面的系统工作,它既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关,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意识以及网站的软硬件设施有关。既是一个制度问题,同时又是一个专业技术型问题,在校园网站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作为网站安全的管理员,要从网站建设的前期设置一直到后期的日常维护都做到认真细致,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将安全管理落实在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中,注重隐患排查,确保网站正常运行,为学校运作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学校方面则要将网站安全放在学校建设的重要位置来对待,从资金投入到人员培训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为网站安全运行奠定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